第499章 鹿鼎記(249)
金庸作品集(簡體新版) 作者:金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韋小寶喜道:“你們也都勸我不幹了?”蘇荃、方怡、阿珂、曾柔、沐劍屏、雙兒六人一齊點頭,隻建寧公主道:“你還隻做到公爵,怎麽就想不做官了?總得封了王,做了首輔大學士,出將入相,那才好告老啊。再說,你這時要辭官,皇帝哥哥也一定不準。”
韋小寶怒道:“我一不做官,就不受皇帝管。他不過是我大舅子,他媽的,誰再囉裏囉唆,我連這大舅子也不要了。”
不要皇帝做大舅子,就是不要公主做老婆,公主嚇得那敢再說?
韋小寶見七個夫人更無異言,登時興高采烈,說道:“宏化堂燒了我的座船,當真燒得好、燒得妙、燒得刮刮叫。咱們悄悄躲了起來,地方官申報朝廷,定是說我給匪人燒死了,我這大舅子就從此再也不會來找我。”蘇荃等一齊鼓掌,隻公主默然不語。
當下各人商議定當。韋小寶、公主、雙兒三人改了裝束,前赴淮陰客店中等候。蘇荃率同方怡、阿珂、沐劍屏、曾柔四人,回去泗陽集餘船中攜取金銀細軟、各項要物,然後散布謠言,說道韋公爺的官船黑夜中遇到股匪襲擊,船毀人亡。但那幾名船夫見到韋小寶沒死,大是後患,依蘇荃說,就此殺之滅口,棄屍河邊,那就更加像了幾分。沐劍屏心中不忍,堅持不可殺害無辜。
蘇荃道:“好,劍屏妹子良心好,老天爺保佑你多生幾個胖兒子。小寶,我提劍殺你,你逃到樹林之中,大聲呼叫,假裝給我殺了。”
韋小寶笑道:“你這潑婆娘,想謀殺親夫麽?”高聲大叫:“殺人哪,殺人哪!”拔足飛奔,兜了幾個圈子,逃向樹林。蘇荃提劍趕入林中。隻聽得韋小寶大叫:“救命,救命!救——”叫了這個“救”字,倏然更無聲息。
沐劍屏明知是假,但聽韋小寶叫得淒厲,不禁心中怦怦亂跳,低聲問道:“雙兒妹子,是……是假的,是不是?”雙兒道:“別怕,自……自然是假的。”可是她自己也不自禁的害怕。
隻見蘇荃從林中提劍出來,叫道:“把眾船夫都殺了。”
眾船夫一直蹲在岸邊,見到天地會會眾放火燒船、蘇荃行凶殺了韋爵爺,早在簌簌發抖,見蘇荃提劍來殺,當即四散沒命價奔逃,頃刻間走得無影無蹤。
雙兒掛念韋小寶,飛步奔入林中,隻見他躺在地下,一動不動。雙兒這一下嚇得魂不附體,心想怎麽真的將他殺死了,撲將過去,叫道:“相公,相公!”隻見韋小寶身子僵直,心中更慌,忙伸手去扶。韋小寶突然張開雙臂,一把將她緊緊摟住,叫道:“大功告成,親個嘴兒!”
夫妻八人依計而行,取了財物,改裝來到揚州,接了母親後,一家人同去雲南,自此隱姓埋名,在大理城過那逍遙自在的日子。
韋小寶閑居無聊之際,想起雅克薩城鹿鼎山下尚有巨大寶藏未曾發掘,自覺富甲天下,心滿意足,隻是念著康熙的交情,才不忍去斷他龍脈。
康熙熟知韋小寶的性格本事,料想他決不致輕易為匪人所害,何況又尋不著他的屍首,此後不斷派人明查暗訪,迄無結果。
後世史家記述康熙六次下江南,主旨在視察黃河河工。但為什麽他以前從來不到江南,韋小寶一失蹤,當年就下江南?巡視黃河,何須直到杭州?何以每次均在揚州停留甚久?又何以每次均派大批禦前侍衛前往揚州各處妓院、賭場、茶館、酒店查問韋小寶其人?查問不得要領,何以悶悶不樂?後人考證,《紅樓夢》作者曹雪芹之祖父曹寅,原為禦前侍衛,曾為韋小寶的部屬,後為康熙派為蘇州織造,又任江寧織造,命其長駐江南繁華之地,就近尋訪韋小寶雲。
那日韋小寶到了揚州,帶了夫人兒女,去麗春院見娘。母子相見,自是不勝之喜。韋春芳見七個媳婦個個如花似玉,心想:“小寶這小賊挑女人的眼力倒不錯,他來開院子,一定發大財。”
韋小寶將母親拉入房中,問道:“媽,我的老子到底是誰?”韋春芳瞪眼道:“我怎知道?”韋小寶皺眉道:“你肚子裏有我之前,接過什麽客人?”韋春芳道:“那時你娘標致得很,每天有好幾個客人,我怎記得這許多?”
韋小寶道:“這些客人都是漢人罷?”韋春芳道:“漢人自然有,滿洲官兒也有,還有蒙古的武官呢。”
韋小寶道:“外國鬼子沒有罷?”韋春芳怒道:“你當你娘是爛婊子嗎?連外國鬼子也接?辣塊媽媽,羅刹鬼、紅毛鬼到麗春院來,老娘用大掃帚拍了出去。”韋小寶這才放心,道:“那很好!”韋春芳抬起了頭,回憶往事,道:“那時候有個回子,常來找我,他相貌很俊,我心裏常說,我家小寶的鼻子生得好,有點兒像他。”韋小寶道:“漢滿蒙回都有,有沒有西藏人?”
韋春芳大是得意,道:“怎麽沒有?那個西藏喇嘛,上床之前一定要念咒念經,一麵念經,眼珠子就骨溜溜的瞧著我。你一雙眼睛賊忒嘻嘻的,真像那個喇嘛!”
附錄
康熙朝的機密奏摺
《鹿鼎記》的故事中說到,康熙在韋小寶的部屬中派有密探,所以知道了韋小寶的許多秘密行動。小說的故事有點誇張。清初政治相當清明,取消了明朝東廠、西廠、內廠、錦衣衛等特務製度,皇帝沒有私人特務。一直到清亡,始終沒有特務係統。傳說雍正有“血滴子”,那隻是小說家言,並非事實。
但康熙對於臣子的動靜、地方上的民情,還是十分關心的,這是統治者所必須知道的情報。從康熙朝開始,清廷建立了“密摺奏事”的製度。原來的製度是朝廷有一個“通政司”機關,凡京官奏本,地方官的本章、題本,都先交到通政司,經審閱後再行轉呈。康熙覺得這方式會導致壅塞,泄漏機密,所以命令特別親信的臣子專摺奏聞。專摺不經通政司,直接呈給皇帝,密摺的封麵上並不寫明奏事者的姓名,隻寫“南書房謹封”字樣。奏事者親自送到禦書房,麵交太監,等皇帝批覆之後,又親自到禦書房領回。
後來這奏摺製度的範圍擴大,並不限親信臣子才可密奏,一般地方督撫、京中大員都可用摺子向皇帝直接奏事。到了雍正朝,更規定科道等官(中級官員)每天一人以密摺輪流奏事,事無大小,都可照實奏告,即使沒有什麽事可說,也須說明為什麽沒有事可說。這種方式擴大了皇帝的權力,同時使得各級官員不敢欺騙隱瞞。
從康熙朝的奏摺中看來,奏摺的內容主要是各地糧價、雨水、收成、民間輿論、官員的清貪。可見康熙最關心的是百姓的經濟生活,以及治民的官員是否貪汙腐敗。當然,各地的造反叛亂,他也是十分注意的。
康熙在奏摺上用朱筆批示,大多數是寫“知道了”三字,有時也有詳細指示。從批示之中,可見到康熙英明而謹慎,同時對待臣下和百姓都很寬仁。
王鴻緒的奏摺
王鴻緒比康熙大九歲,江蘇華亭人,康熙十二年進士,做過翰林院編修、工部尚書、戶部尚書等大官,是康熙十分親信的臣子。他呈給康熙的奏摺上,隻寫“密奏。臣王鴻緒謹奏”字樣,不寫官銜,所有公式套語完全不用。他在京城做官,所密奏的大都是北京官員的情況。
康熙派遣親信探聽消息,起初所派的都是大臣,人數極為有限,並一再叮囑不可讓人知道。他在給王鴻緒的親筆上諭中說:
“京中有可聞之事,卿密書奏摺,與請安封內奏聞,不可令人知道。倘有瀉(泄)漏,甚有關係,小心,小心。”
“前歲南巡,有許多不肖之人騙蘇州女子。朕到家裏方知。今年又恐有如此行者。爾細細打聽,凡有這等事,親手蜜蜜(密密)寫來奏聞。此事再不可令人知道。有人知道,爾即不便矣。”(蘇州女子以美麗出名,大概有人乘著康熙南巡的機會,想選美進獻,或假借名義,欺騙蘇州女子的家屬。)
“已(以)後若有事,奏帖照南巡報例。在宮中耳目眾,不免人知,不必奏。”“有所聞見,照先密摺奏聞。”
王鴻緒受到皇帝委托,保證絕對不敢泄漏。他在密摺中說:
“臣一介豎儒,曆蒙聖恩簡擢,毫無尺寸報效,愧悚無地。茲於十三日卯刻入直內廷,恭接禦批並封內密諭,其時蔡查二臣未曾到。臣虔開默誦,不勝感激惶悚之至。伏念臣至愚昧,何足比數,乃仰荷天恩,破格密加委任,惟有竭盡犬馬,力矢忠誠,以仰報聖恩於萬一。至蒙恩諭諄誨,慮臣稍露風聲,關係甚大,臣益感而欲泣,永永時刻凜遵,三緘其口,雖親如父子兄弟,亦決不相告,自當慎之又慎,以仰副天心委任之至意也。自後京中可聞之事,臣隨時於恭請聖安帖內繕寫小摺,密達禦覽。緣係特奉密旨事宜,理合奏覆。謹奉。”(康熙批:是。)
王鴻緒所密奏的,大都是關於錢糧、馬政、鑄錢、鹽政等等財政經濟事務。他對財經事務特別感興趣,所以後來長期做工部尚書和戶部尚書。本來這些財經事務可以由正式奏本奏告皇帝,但密摺中所奏的大都是弊端,侵犯到既得者的利益,似乎密奏較為妥善。
除財經弊端外,王鴻緒的密奏性質十分廣泛。
有幾個密摺與“陳汝弼案”有關。這案子起因於陳汝弼納賄三千兩銀子,後來發展為大案,由“議政大臣、九卿詹事科道等赴刑部衙門會審”。王鴻緒參與會審,將審案經過詳細密奏康熙,其中說到滿官漢官之間的爭辯:
“……定陳汝弼‘情真立斬’,滿大人皆已依允。李振裕與臣說:定罪未有口供,大人們應斟酌,且陳汝弼昨日所首字紙及書劄是什麽東西。臣又雲:不是隱藏得的。滿大人因令司官取來,念與眾大人聽……滿大人說,沒有關係,不必入在口供內。漢大人說:‘假裝身死’四字該去,昨日原是昏暈去了。因刪四字。屠粹忠說:藏匿案卷及犯贓,得無‘立斬’之條。議政大人說:改了罷。舒輅因改‘立絞’。科道說:仍照三法司監候絞罷。滿班大人未有應者。又陳汝弼令家人遞親筆口供,滿大人不收。李錄予說:以前三法司不曾取陳汝弼親筆口供,今日伊家人來遞,又不收,如何使得呢?……今本內所定口供,寥寥數語,乃舒輅所做也……從來問官改供及捏供,擬罪處分,條例甚重……滿大人皆怕惹怨,有話不肯發出。議政大臣亦唯聽舒輅作主裁定而已……”
康熙批語:“此奏帖甚好,深得大臣體,朕已明白了。”
奏帖的主要內容,是說“滿大人”有冤枉犯人的情況,“漢大人”則力為開脫。這案子後來如何結案不明,相信康熙會有較寬大的裁定。值得注意的是,滿洲官員傳統上雖較有權勢,但康熙並未偏袒滿官。同時又可看到,當時處人死刑十分鄭重,不能由有權勢的大臣一言而決。
王鴻緒的密奏中偶然也有若幹無關緊要的小事,今日讀來,頗有興味:
有一個奏摺是長篇奏告馬政的,最後一段卻說:“……李秀、殷德布二人,不知何人傳信與他,說皇上在外說他是大光棍,李秀、殷德布甚是驚慌等語。此後臣所陳密摺,伏乞皇上仍於密封套上,禦批一‘封’字,以防人偷看泄漏之弊……”(康熙批:知道了。)
有一個長篇密摺奏告主考官、副主考是否有弊,最後一段說:“又宋犖幼子宋筠係舉人,於十一月廿一日到京會試,向人言:其父向年有暈病,隔久方一發,惟今年武場中暈一次,及到揚州,複發一次,比以前緊些,然幸而暈醒,仍可辦事,今奉新恩,將來交印之後即可來京等語……”(康熙批:知道了。)宋犖本為江寧巡撫,新升吏部尚書,辦事能幹,康熙關心他的健康。
有一個密摺奏告一個官員有罪充軍,解差向他討賞,每人要銀子十兩,那官員不給,反加辱罵。一天晚上,那官員忽被人綁縛,所有銀兩盡被取去。這是一件無關緊要的小事,王鴻緒一樣的密摺奏聞。
韋小寶怒道:“我一不做官,就不受皇帝管。他不過是我大舅子,他媽的,誰再囉裏囉唆,我連這大舅子也不要了。”
不要皇帝做大舅子,就是不要公主做老婆,公主嚇得那敢再說?
韋小寶見七個夫人更無異言,登時興高采烈,說道:“宏化堂燒了我的座船,當真燒得好、燒得妙、燒得刮刮叫。咱們悄悄躲了起來,地方官申報朝廷,定是說我給匪人燒死了,我這大舅子就從此再也不會來找我。”蘇荃等一齊鼓掌,隻公主默然不語。
當下各人商議定當。韋小寶、公主、雙兒三人改了裝束,前赴淮陰客店中等候。蘇荃率同方怡、阿珂、沐劍屏、曾柔四人,回去泗陽集餘船中攜取金銀細軟、各項要物,然後散布謠言,說道韋公爺的官船黑夜中遇到股匪襲擊,船毀人亡。但那幾名船夫見到韋小寶沒死,大是後患,依蘇荃說,就此殺之滅口,棄屍河邊,那就更加像了幾分。沐劍屏心中不忍,堅持不可殺害無辜。
蘇荃道:“好,劍屏妹子良心好,老天爺保佑你多生幾個胖兒子。小寶,我提劍殺你,你逃到樹林之中,大聲呼叫,假裝給我殺了。”
韋小寶笑道:“你這潑婆娘,想謀殺親夫麽?”高聲大叫:“殺人哪,殺人哪!”拔足飛奔,兜了幾個圈子,逃向樹林。蘇荃提劍趕入林中。隻聽得韋小寶大叫:“救命,救命!救——”叫了這個“救”字,倏然更無聲息。
沐劍屏明知是假,但聽韋小寶叫得淒厲,不禁心中怦怦亂跳,低聲問道:“雙兒妹子,是……是假的,是不是?”雙兒道:“別怕,自……自然是假的。”可是她自己也不自禁的害怕。
隻見蘇荃從林中提劍出來,叫道:“把眾船夫都殺了。”
眾船夫一直蹲在岸邊,見到天地會會眾放火燒船、蘇荃行凶殺了韋爵爺,早在簌簌發抖,見蘇荃提劍來殺,當即四散沒命價奔逃,頃刻間走得無影無蹤。
雙兒掛念韋小寶,飛步奔入林中,隻見他躺在地下,一動不動。雙兒這一下嚇得魂不附體,心想怎麽真的將他殺死了,撲將過去,叫道:“相公,相公!”隻見韋小寶身子僵直,心中更慌,忙伸手去扶。韋小寶突然張開雙臂,一把將她緊緊摟住,叫道:“大功告成,親個嘴兒!”
夫妻八人依計而行,取了財物,改裝來到揚州,接了母親後,一家人同去雲南,自此隱姓埋名,在大理城過那逍遙自在的日子。
韋小寶閑居無聊之際,想起雅克薩城鹿鼎山下尚有巨大寶藏未曾發掘,自覺富甲天下,心滿意足,隻是念著康熙的交情,才不忍去斷他龍脈。
康熙熟知韋小寶的性格本事,料想他決不致輕易為匪人所害,何況又尋不著他的屍首,此後不斷派人明查暗訪,迄無結果。
後世史家記述康熙六次下江南,主旨在視察黃河河工。但為什麽他以前從來不到江南,韋小寶一失蹤,當年就下江南?巡視黃河,何須直到杭州?何以每次均在揚州停留甚久?又何以每次均派大批禦前侍衛前往揚州各處妓院、賭場、茶館、酒店查問韋小寶其人?查問不得要領,何以悶悶不樂?後人考證,《紅樓夢》作者曹雪芹之祖父曹寅,原為禦前侍衛,曾為韋小寶的部屬,後為康熙派為蘇州織造,又任江寧織造,命其長駐江南繁華之地,就近尋訪韋小寶雲。
那日韋小寶到了揚州,帶了夫人兒女,去麗春院見娘。母子相見,自是不勝之喜。韋春芳見七個媳婦個個如花似玉,心想:“小寶這小賊挑女人的眼力倒不錯,他來開院子,一定發大財。”
韋小寶將母親拉入房中,問道:“媽,我的老子到底是誰?”韋春芳瞪眼道:“我怎知道?”韋小寶皺眉道:“你肚子裏有我之前,接過什麽客人?”韋春芳道:“那時你娘標致得很,每天有好幾個客人,我怎記得這許多?”
韋小寶道:“這些客人都是漢人罷?”韋春芳道:“漢人自然有,滿洲官兒也有,還有蒙古的武官呢。”
韋小寶道:“外國鬼子沒有罷?”韋春芳怒道:“你當你娘是爛婊子嗎?連外國鬼子也接?辣塊媽媽,羅刹鬼、紅毛鬼到麗春院來,老娘用大掃帚拍了出去。”韋小寶這才放心,道:“那很好!”韋春芳抬起了頭,回憶往事,道:“那時候有個回子,常來找我,他相貌很俊,我心裏常說,我家小寶的鼻子生得好,有點兒像他。”韋小寶道:“漢滿蒙回都有,有沒有西藏人?”
韋春芳大是得意,道:“怎麽沒有?那個西藏喇嘛,上床之前一定要念咒念經,一麵念經,眼珠子就骨溜溜的瞧著我。你一雙眼睛賊忒嘻嘻的,真像那個喇嘛!”
附錄
康熙朝的機密奏摺
《鹿鼎記》的故事中說到,康熙在韋小寶的部屬中派有密探,所以知道了韋小寶的許多秘密行動。小說的故事有點誇張。清初政治相當清明,取消了明朝東廠、西廠、內廠、錦衣衛等特務製度,皇帝沒有私人特務。一直到清亡,始終沒有特務係統。傳說雍正有“血滴子”,那隻是小說家言,並非事實。
但康熙對於臣子的動靜、地方上的民情,還是十分關心的,這是統治者所必須知道的情報。從康熙朝開始,清廷建立了“密摺奏事”的製度。原來的製度是朝廷有一個“通政司”機關,凡京官奏本,地方官的本章、題本,都先交到通政司,經審閱後再行轉呈。康熙覺得這方式會導致壅塞,泄漏機密,所以命令特別親信的臣子專摺奏聞。專摺不經通政司,直接呈給皇帝,密摺的封麵上並不寫明奏事者的姓名,隻寫“南書房謹封”字樣。奏事者親自送到禦書房,麵交太監,等皇帝批覆之後,又親自到禦書房領回。
後來這奏摺製度的範圍擴大,並不限親信臣子才可密奏,一般地方督撫、京中大員都可用摺子向皇帝直接奏事。到了雍正朝,更規定科道等官(中級官員)每天一人以密摺輪流奏事,事無大小,都可照實奏告,即使沒有什麽事可說,也須說明為什麽沒有事可說。這種方式擴大了皇帝的權力,同時使得各級官員不敢欺騙隱瞞。
從康熙朝的奏摺中看來,奏摺的內容主要是各地糧價、雨水、收成、民間輿論、官員的清貪。可見康熙最關心的是百姓的經濟生活,以及治民的官員是否貪汙腐敗。當然,各地的造反叛亂,他也是十分注意的。
康熙在奏摺上用朱筆批示,大多數是寫“知道了”三字,有時也有詳細指示。從批示之中,可見到康熙英明而謹慎,同時對待臣下和百姓都很寬仁。
王鴻緒的奏摺
王鴻緒比康熙大九歲,江蘇華亭人,康熙十二年進士,做過翰林院編修、工部尚書、戶部尚書等大官,是康熙十分親信的臣子。他呈給康熙的奏摺上,隻寫“密奏。臣王鴻緒謹奏”字樣,不寫官銜,所有公式套語完全不用。他在京城做官,所密奏的大都是北京官員的情況。
康熙派遣親信探聽消息,起初所派的都是大臣,人數極為有限,並一再叮囑不可讓人知道。他在給王鴻緒的親筆上諭中說:
“京中有可聞之事,卿密書奏摺,與請安封內奏聞,不可令人知道。倘有瀉(泄)漏,甚有關係,小心,小心。”
“前歲南巡,有許多不肖之人騙蘇州女子。朕到家裏方知。今年又恐有如此行者。爾細細打聽,凡有這等事,親手蜜蜜(密密)寫來奏聞。此事再不可令人知道。有人知道,爾即不便矣。”(蘇州女子以美麗出名,大概有人乘著康熙南巡的機會,想選美進獻,或假借名義,欺騙蘇州女子的家屬。)
“已(以)後若有事,奏帖照南巡報例。在宮中耳目眾,不免人知,不必奏。”“有所聞見,照先密摺奏聞。”
王鴻緒受到皇帝委托,保證絕對不敢泄漏。他在密摺中說:
“臣一介豎儒,曆蒙聖恩簡擢,毫無尺寸報效,愧悚無地。茲於十三日卯刻入直內廷,恭接禦批並封內密諭,其時蔡查二臣未曾到。臣虔開默誦,不勝感激惶悚之至。伏念臣至愚昧,何足比數,乃仰荷天恩,破格密加委任,惟有竭盡犬馬,力矢忠誠,以仰報聖恩於萬一。至蒙恩諭諄誨,慮臣稍露風聲,關係甚大,臣益感而欲泣,永永時刻凜遵,三緘其口,雖親如父子兄弟,亦決不相告,自當慎之又慎,以仰副天心委任之至意也。自後京中可聞之事,臣隨時於恭請聖安帖內繕寫小摺,密達禦覽。緣係特奉密旨事宜,理合奏覆。謹奉。”(康熙批:是。)
王鴻緒所密奏的,大都是關於錢糧、馬政、鑄錢、鹽政等等財政經濟事務。他對財經事務特別感興趣,所以後來長期做工部尚書和戶部尚書。本來這些財經事務可以由正式奏本奏告皇帝,但密摺中所奏的大都是弊端,侵犯到既得者的利益,似乎密奏較為妥善。
除財經弊端外,王鴻緒的密奏性質十分廣泛。
有幾個密摺與“陳汝弼案”有關。這案子起因於陳汝弼納賄三千兩銀子,後來發展為大案,由“議政大臣、九卿詹事科道等赴刑部衙門會審”。王鴻緒參與會審,將審案經過詳細密奏康熙,其中說到滿官漢官之間的爭辯:
“……定陳汝弼‘情真立斬’,滿大人皆已依允。李振裕與臣說:定罪未有口供,大人們應斟酌,且陳汝弼昨日所首字紙及書劄是什麽東西。臣又雲:不是隱藏得的。滿大人因令司官取來,念與眾大人聽……滿大人說,沒有關係,不必入在口供內。漢大人說:‘假裝身死’四字該去,昨日原是昏暈去了。因刪四字。屠粹忠說:藏匿案卷及犯贓,得無‘立斬’之條。議政大人說:改了罷。舒輅因改‘立絞’。科道說:仍照三法司監候絞罷。滿班大人未有應者。又陳汝弼令家人遞親筆口供,滿大人不收。李錄予說:以前三法司不曾取陳汝弼親筆口供,今日伊家人來遞,又不收,如何使得呢?……今本內所定口供,寥寥數語,乃舒輅所做也……從來問官改供及捏供,擬罪處分,條例甚重……滿大人皆怕惹怨,有話不肯發出。議政大臣亦唯聽舒輅作主裁定而已……”
康熙批語:“此奏帖甚好,深得大臣體,朕已明白了。”
奏帖的主要內容,是說“滿大人”有冤枉犯人的情況,“漢大人”則力為開脫。這案子後來如何結案不明,相信康熙會有較寬大的裁定。值得注意的是,滿洲官員傳統上雖較有權勢,但康熙並未偏袒滿官。同時又可看到,當時處人死刑十分鄭重,不能由有權勢的大臣一言而決。
王鴻緒的密奏中偶然也有若幹無關緊要的小事,今日讀來,頗有興味:
有一個奏摺是長篇奏告馬政的,最後一段卻說:“……李秀、殷德布二人,不知何人傳信與他,說皇上在外說他是大光棍,李秀、殷德布甚是驚慌等語。此後臣所陳密摺,伏乞皇上仍於密封套上,禦批一‘封’字,以防人偷看泄漏之弊……”(康熙批:知道了。)
有一個長篇密摺奏告主考官、副主考是否有弊,最後一段說:“又宋犖幼子宋筠係舉人,於十一月廿一日到京會試,向人言:其父向年有暈病,隔久方一發,惟今年武場中暈一次,及到揚州,複發一次,比以前緊些,然幸而暈醒,仍可辦事,今奉新恩,將來交印之後即可來京等語……”(康熙批:知道了。)宋犖本為江寧巡撫,新升吏部尚書,辦事能幹,康熙關心他的健康。
有一個密摺奏告一個官員有罪充軍,解差向他討賞,每人要銀子十兩,那官員不給,反加辱罵。一天晚上,那官員忽被人綁縛,所有銀兩盡被取去。這是一件無關緊要的小事,王鴻緒一樣的密摺奏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