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當年《貴妃像》一案凶手真的就是衝著王爺來的嗎,從而打擊殿下,是不是我們都被騙了呢?”賢之發問。
眾人不知為何賢之提起這塵封舊事,先是不約而同地愣住,不論知情與否緊接著都陷入遐想。
“你是說天寶二年那件事?誰人不知是王爺因一幅畫忤逆了貴妃,因而被革職賦閑。”太子回到。
“眾所周知的也可能是假象,之所以殿下查了多年毫無進展是因為大家都鑽進了一個死角,認定了凶手針對岐王府,針對殿下,後來殿下排查了所有敵人,甚至把兩袖清風、賢德無雙的王爺不太可能的假想敵都來來回回調查了那麽久,想想殿下是何等權勢在握,一無所獲,問題在哪?”
“在哪?”眾人腦子一陣暈眩,順著賢之的思路根本停不下來。
“凶手的目標原本就是楊氏一族,我們都高估了他的謀略,以為他想借由楊氏為假象反噬王爺,對方真真正正就是要針對楊氏一族,楊氏一族的仇敵比比皆是,但別忘了那幅《貴妃像》,全天下的人都認定了那是魏敬先的畫作,魏敬先有那麽糊塗嘛,畫一副聖上寵妃的肖像,招惹是非?明顯地被人誣陷,不是他畫,就有人造假,據我所知有一個人臨摹魏派首屈一指。”
“到底是誰,人在哪裏?”岐王開始追問賢之。
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雖然他做了細致的易容裝扮,也時隔十餘年容貌漸老,但王爺不記得他的聲音了嗎,不記得他的手了嗎,那雙畫的出《秋楓鬥鷺》的手。”
昨夜逃出朔方時匿冥和宗伯的易容臉還沒有卸掉,岐王這一聽,怔怔的眼神久揮不去。
這時,岐王走到宗伯眼前,彎下身去,“薛君,後來你可還作畫?”
“不要兒戲,賢之,我是宗伯,魏卜和匿冥的師父,我何時會作畫?”宗伯不理會眼前人,隻質問賢之。
“那半幅月夜圖,是我親手在院子裏燒的。”嚴黎補刀。
“畫法還保持著當年的風格,是嗎?薛君。”
“我不認得你,王爺!”宗伯並不看對方的眼睛。
“可我,卻認得你,你的聲音!”岐王起身返回坐上,回想這人從進堂至此都帶著一股子熟悉氣息。
“還記得《百草圖》嗎?不承認也罷,記不記得羅若如?”賢之步步緊逼。
“我不知道你說的這人!”宗伯淡然一笑,滿眼的不屑。
“這紙扇你總該認識吧!”賢之把扇子擲了過去。
這宗伯還真是內心強大,連看也不看一眼,一點破綻不露,“你說的是些什麽?”
“半城,你當真不記得我了?”此時,一個身著蘇白麻衫的婦人出現在他們眼前。
“……”宗伯一臉茫然,明顯的不知所措。
“你的畫的確不怎麽樣,充其量算是個形似,這看了真人才知道沒有一點相像之處。”之休衝著賢之說到。
當日在興州,賢之就想不通那薛半城的扇子怎麽會出現在魏府,真的是巧合所致?
可聯想到宗伯的年紀和薛半城正好相仿,加之宗伯對岐王府密室的熟知程度,他有在那生活過的嫌疑。
於是,賢之畫了一副肖像交給之休,傳給羅若如常看,這一看不要緊,娘子一句“這人他身在何處?”著實嚇到了之休。
“半城,你隱姓埋名,瞞天過海究竟是為何?”羅若如一臉悲戚。
“沒錯,我就是要讓那黑了心的楊國忠倒台,他為了一己私利討那恩寵,慫恿朝廷設了那禍國殃民的“花鳥使”,我也要那昏庸的狗皇帝不得好死!”宗伯少了先前的憤慨,隻是淡然陳述。“如今楊氏一族被斬草除根,就是罪有應得!”
“你連名字都是假的,你冒王爺之名求了那魏府仕女圖真跡,潛心研習落筆技法,那些年那些人畫像,都是你處心積慮的殺人工具吧!”羅若雲別過頭,不再看他。
從天寶元年進了麗競門到了今日,宗伯眼裏隻有一個楚如絮,甚至不惜加害無辜之人,就算是通敵,助力叛黨致使天下百姓於水深火熱中也不肯罷手。
“殿下告訴我那魏敬先是被嫁禍,你消失不見,多年來我卻不知你竟然依舊混跡朝廷,再相見就是今日這般境地!”岐王感歎。
“一生一人,一人一諾,一諾一生。”宗伯呢喃。
傍晚水畔,一個草草堆起旳墳包令夕陽西下變得越發蕭瑟,鶴引拍了拍賢之的肩膀,退到了不遠的大路上,賢之把手裏的方孔紙錢渾天一揚手。
“父親母親,我魏家上下四幾十口人九泉之下,瞑目了!”
宗伯臨死前到底有沒有如願見到楚如絮呢?答案是否定的。
太子捆了宗伯去到廂房,隔著白簾一刀劈在了那素色的身影上,一抹血紅揮灑出刺眼的弧度,印在宗伯眼前的白色上。
他沒掙脫也沒哭天搶地,甚至連她的名字都沒喚出口,跟著就死在了那。
一日後,太子府晃晃蕩蕩駛出一輛簡陋的馬車,慢慢駛向了遠山尼姑庵,賢之問太子,“殿下,為何這般?”
“你既然跟了我,這便是我送你的大禮!”宗伯不怕死,他怕死了也不能如願攜手楚如絮,他決然赴死,是為了追隨摯愛。
可他哪知楚如絮竟是求死不得,陰陽兩隔怕是對有情人最大的懲處。
馬車上,楚如絮還巴巴地盼著那宗伯尋她而來。太子把她送去了一處落魄尼姑庵裏,此生不得踏出半步。
她再未求死,她以為宗伯活著,還會來救她,一心盼著。
嚴黎因為不知前情,不過通敵屬實被關在了大牢,賢之給太子解釋了匿冥和自己施計誘騙宗伯說出罪行,將功補過,人給放了出來。
水畔天色漸晚。
“宗伯後宮搜集大唐機密,貴妃像一案原本想打擊楊氏一族失算,對他而言把岐王冤害也不算是空手而歸。拖延魏卜上報東都災事的預測,想打個朝廷措手不及,當時安祿山蠢蠢欲動,內外夾擊可謂內憂外患。藏匿袁淳厚府內偷得《推背圖》,控製魏卜求得暗語,報給安黨。”鶴引一一道來,“你告訴我這麽多,為何不把那幫凶也殺了?”
“殿下說的對,生離死別才是最狠的報複!”賢之看著對方。
“你好像變了一些!”
“哪裏有變?”
“我也說不清楚,為何不在堂審時,把我們在玉門關遭劫之事,指證出來,莫不是你有別的看法?”
“不是宗伯為之!”賢之一臉篤定。
鶴引越發糊塗,除了他還有誰?
賢之歎了口氣,“他一心癡情,早就不再把注意力放在我們這些人身上了,又怎麽會費心費力趕盡殺絕,或許是烏檀寺,或許是其他什麽人吧!”
閑人齋和往常一樣的光景,老佛爺聽聞宗伯的下場,竟沒有痛哭流涕,隻說是害了賢之的耶娘,一切都是惡有惡報。
賢之和老佛爺因為和羅若雲主仆二人先前打過交道,這次二人受賢之之托遠道而來,便住進了素人齋。
賢之的意思是先不要回去了,如今世道艱難在這裏人多也有個照應。
原本羅若雲是不願意的,但無奈受宗伯離世打擊依舊病中,想走也走不了了。
要說羅若雲的心境,她並非熱心之人,也不想置舊人於死地。
隻是那賢之傾訴了魏家遭遇,她不相信心內的薛半城眼前的宗伯是如此虎狼之人,算是求一個答案,得到一份印證。
眾人不知為何賢之提起這塵封舊事,先是不約而同地愣住,不論知情與否緊接著都陷入遐想。
“你是說天寶二年那件事?誰人不知是王爺因一幅畫忤逆了貴妃,因而被革職賦閑。”太子回到。
“眾所周知的也可能是假象,之所以殿下查了多年毫無進展是因為大家都鑽進了一個死角,認定了凶手針對岐王府,針對殿下,後來殿下排查了所有敵人,甚至把兩袖清風、賢德無雙的王爺不太可能的假想敵都來來回回調查了那麽久,想想殿下是何等權勢在握,一無所獲,問題在哪?”
“在哪?”眾人腦子一陣暈眩,順著賢之的思路根本停不下來。
“凶手的目標原本就是楊氏一族,我們都高估了他的謀略,以為他想借由楊氏為假象反噬王爺,對方真真正正就是要針對楊氏一族,楊氏一族的仇敵比比皆是,但別忘了那幅《貴妃像》,全天下的人都認定了那是魏敬先的畫作,魏敬先有那麽糊塗嘛,畫一副聖上寵妃的肖像,招惹是非?明顯地被人誣陷,不是他畫,就有人造假,據我所知有一個人臨摹魏派首屈一指。”
“到底是誰,人在哪裏?”岐王開始追問賢之。
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雖然他做了細致的易容裝扮,也時隔十餘年容貌漸老,但王爺不記得他的聲音了嗎,不記得他的手了嗎,那雙畫的出《秋楓鬥鷺》的手。”
昨夜逃出朔方時匿冥和宗伯的易容臉還沒有卸掉,岐王這一聽,怔怔的眼神久揮不去。
這時,岐王走到宗伯眼前,彎下身去,“薛君,後來你可還作畫?”
“不要兒戲,賢之,我是宗伯,魏卜和匿冥的師父,我何時會作畫?”宗伯不理會眼前人,隻質問賢之。
“那半幅月夜圖,是我親手在院子裏燒的。”嚴黎補刀。
“畫法還保持著當年的風格,是嗎?薛君。”
“我不認得你,王爺!”宗伯並不看對方的眼睛。
“可我,卻認得你,你的聲音!”岐王起身返回坐上,回想這人從進堂至此都帶著一股子熟悉氣息。
“還記得《百草圖》嗎?不承認也罷,記不記得羅若如?”賢之步步緊逼。
“我不知道你說的這人!”宗伯淡然一笑,滿眼的不屑。
“這紙扇你總該認識吧!”賢之把扇子擲了過去。
這宗伯還真是內心強大,連看也不看一眼,一點破綻不露,“你說的是些什麽?”
“半城,你當真不記得我了?”此時,一個身著蘇白麻衫的婦人出現在他們眼前。
“……”宗伯一臉茫然,明顯的不知所措。
“你的畫的確不怎麽樣,充其量算是個形似,這看了真人才知道沒有一點相像之處。”之休衝著賢之說到。
當日在興州,賢之就想不通那薛半城的扇子怎麽會出現在魏府,真的是巧合所致?
可聯想到宗伯的年紀和薛半城正好相仿,加之宗伯對岐王府密室的熟知程度,他有在那生活過的嫌疑。
於是,賢之畫了一副肖像交給之休,傳給羅若如常看,這一看不要緊,娘子一句“這人他身在何處?”著實嚇到了之休。
“半城,你隱姓埋名,瞞天過海究竟是為何?”羅若如一臉悲戚。
“沒錯,我就是要讓那黑了心的楊國忠倒台,他為了一己私利討那恩寵,慫恿朝廷設了那禍國殃民的“花鳥使”,我也要那昏庸的狗皇帝不得好死!”宗伯少了先前的憤慨,隻是淡然陳述。“如今楊氏一族被斬草除根,就是罪有應得!”
“你連名字都是假的,你冒王爺之名求了那魏府仕女圖真跡,潛心研習落筆技法,那些年那些人畫像,都是你處心積慮的殺人工具吧!”羅若雲別過頭,不再看他。
從天寶元年進了麗競門到了今日,宗伯眼裏隻有一個楚如絮,甚至不惜加害無辜之人,就算是通敵,助力叛黨致使天下百姓於水深火熱中也不肯罷手。
“殿下告訴我那魏敬先是被嫁禍,你消失不見,多年來我卻不知你竟然依舊混跡朝廷,再相見就是今日這般境地!”岐王感歎。
“一生一人,一人一諾,一諾一生。”宗伯呢喃。
傍晚水畔,一個草草堆起旳墳包令夕陽西下變得越發蕭瑟,鶴引拍了拍賢之的肩膀,退到了不遠的大路上,賢之把手裏的方孔紙錢渾天一揚手。
“父親母親,我魏家上下四幾十口人九泉之下,瞑目了!”
宗伯臨死前到底有沒有如願見到楚如絮呢?答案是否定的。
太子捆了宗伯去到廂房,隔著白簾一刀劈在了那素色的身影上,一抹血紅揮灑出刺眼的弧度,印在宗伯眼前的白色上。
他沒掙脫也沒哭天搶地,甚至連她的名字都沒喚出口,跟著就死在了那。
一日後,太子府晃晃蕩蕩駛出一輛簡陋的馬車,慢慢駛向了遠山尼姑庵,賢之問太子,“殿下,為何這般?”
“你既然跟了我,這便是我送你的大禮!”宗伯不怕死,他怕死了也不能如願攜手楚如絮,他決然赴死,是為了追隨摯愛。
可他哪知楚如絮竟是求死不得,陰陽兩隔怕是對有情人最大的懲處。
馬車上,楚如絮還巴巴地盼著那宗伯尋她而來。太子把她送去了一處落魄尼姑庵裏,此生不得踏出半步。
她再未求死,她以為宗伯活著,還會來救她,一心盼著。
嚴黎因為不知前情,不過通敵屬實被關在了大牢,賢之給太子解釋了匿冥和自己施計誘騙宗伯說出罪行,將功補過,人給放了出來。
水畔天色漸晚。
“宗伯後宮搜集大唐機密,貴妃像一案原本想打擊楊氏一族失算,對他而言把岐王冤害也不算是空手而歸。拖延魏卜上報東都災事的預測,想打個朝廷措手不及,當時安祿山蠢蠢欲動,內外夾擊可謂內憂外患。藏匿袁淳厚府內偷得《推背圖》,控製魏卜求得暗語,報給安黨。”鶴引一一道來,“你告訴我這麽多,為何不把那幫凶也殺了?”
“殿下說的對,生離死別才是最狠的報複!”賢之看著對方。
“你好像變了一些!”
“哪裏有變?”
“我也說不清楚,為何不在堂審時,把我們在玉門關遭劫之事,指證出來,莫不是你有別的看法?”
“不是宗伯為之!”賢之一臉篤定。
鶴引越發糊塗,除了他還有誰?
賢之歎了口氣,“他一心癡情,早就不再把注意力放在我們這些人身上了,又怎麽會費心費力趕盡殺絕,或許是烏檀寺,或許是其他什麽人吧!”
閑人齋和往常一樣的光景,老佛爺聽聞宗伯的下場,竟沒有痛哭流涕,隻說是害了賢之的耶娘,一切都是惡有惡報。
賢之和老佛爺因為和羅若雲主仆二人先前打過交道,這次二人受賢之之托遠道而來,便住進了素人齋。
賢之的意思是先不要回去了,如今世道艱難在這裏人多也有個照應。
原本羅若雲是不願意的,但無奈受宗伯離世打擊依舊病中,想走也走不了了。
要說羅若雲的心境,她並非熱心之人,也不想置舊人於死地。
隻是那賢之傾訴了魏家遭遇,她不相信心內的薛半城眼前的宗伯是如此虎狼之人,算是求一個答案,得到一份印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