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天子劉啟與劉榮等人便在甘泉宮住了下來。


    然這淳於意之所諫到此來,當真是奇效,在甘泉宮住了些時日,再加上湯藥之調養,天子劉啟之病是大有起色之。


    老爹的病一天天的好了起來,劉榮心中自然也是高興之。


    不過在天子劉啟養病之時,更是親命劉榮代其主持在甘泉之庭議。


    劉榮心中雖然喜之,自己在老爹的心中是越來越有分量了,但表麵上還是不能表現出任何喜悅之色。


    開玩笑,天子病重,而令皇子主持庭議,而皇子卻是大喜之,不用想便可知道,這皇子到底是什麽意思。


    那肯定是巴望著天子早日殯天,而自己能早日登基稱帝。


    如此,劉榮一行禮道: “在長安之時,父皇便命兒臣到丞相府中議事,那時兒臣便自知才疏學淺,此時主持庭議,兒臣隻怕不可勝任之”。


    “榮兒不必過謙,無妨,還有諸多公卿列候在,隻管前去便是”。


    “諾!”。


    然不過多時,隨行而來之公卿朝臣皆到了甘泉宮之大殿之心中。


    待朝臣們到齊,劉榮便也進入了殿中。


    接而,劉德便行至殿中,朝在場之朝臣公卿們一拱手道:“諸位公卿,父皇身體不適,我奉父皇之命來此主持此次之廷尉。


    小子才疏學淺對朝事知之甚少,第一次主持庭議,還望諸位公卿,不吝賜教之”。


    劉榮此言一出,原本還在竊竊私語的朝臣們,便立即安靜了下來。


    漢家之廷議,是最嚴肅和最重要的議事方案。


    所有之國家大政與征戰平叛之事,皆是要庭議過後才可定之。


    “諾,臣等遵命!”,在場之朝臣皆是行禮言道。


    此時吳楚叛亂已過之,當然是沒有什麽征戰,叛亂之事,但天下也不可能全然無事之。


    接著劉榮便與朝臣們一件一件的議論起來了這些政事。


    一直到了正午,才將其盡皆議完之,隨後,劉榮便將今日所議之結果盡皆呈報給了老爹。


    天子劉啟閱覽之後,便是點頭言道:“榮兒主持之庭議不錯”。


    “謝父皇之勉勵,此皆是朝臣公卿之功也,兒臣隻是在一旁記錄之”。


    當夜,天子劉啟更是命劉榮在寢宮之中陪其一同用膳食。


    然用完飯食,天子劉啟卻是見劉榮有些愣神,便問道:“榮兒所思者為何?”。


    聽到老爹如此問,劉榮才回過神來,一拱手道:“父皇恕罪,兒子隻是想起了祖父,上次到甘泉宮之時,還是……還是祖父殯天之時”。


    聞劉榮提到了先帝,天子劉啟似乎又是想起了當年先帝臨終之言,要自己定要勵精圖治,令大漢強盛之。


    天子劉啟是感慨道:“曆朝曆代,如先帝這般仁善之君主,當真其鮮少有之”。


    然到了甘泉宮,劉榮閑暇之時間,是再也不能自己安排之,如讀書練劍。


    因其閑暇之時間,皆是被陳阿嬌給安排的明明白白。


    隻要是知道了自己這劉榮表兄閑暇無事,陳阿嬌便會立即湊到劉榮身旁。不是纏著劉榮與其一同去洗溫泉,便是要劉榮與其到甘泉山中去狩獵遊玩,搞得劉榮是不厭其煩,拒絕又拒絕不了。


    如此經過近一月多月之調養,天子劉啟的病雖未完全好了,但也算的上是好的差不多了,看上去與平常之人無


    任何之異樣也。


    再此期間,在長安之中的周亞夫便遵從天子劉啟臨行之前之吩咐,每隔幾日便會將長安之事盡皆書寫成文,命人將其稟報給天子。


    然雖無大事,但身體康複了的天子劉啟還是不願在這甘泉宮中待著,想要盡早回長安而去之。


    固此,天子劉啟便在甘泉宮中設了一次晚宴,命隨行之朝臣們盡皆到此而來之。


    然天子病愈,對朝臣們來言自然也是一喜事,固此,當夜當朝臣們盡來之後,一見到天子劉榮,其皆是行禮言道:“臣等恭賀陛下病愈,此為我漢家之福也”。


    聞言,天子劉啟便是捫髯而笑道:“此次朕大病而愈之,固此才在此設宴宴請諸位臣工”。


    “謝陛下!”,在場之人皆是又一行禮道。


    隨後待朝臣們落座,這晚宴便開始然就在酒宴正酣之時, 天子劉啟便說道:“朕決意,過幾日便回長安去,卿等以為如何?”。


    天子開口道要回長安去,朝臣們怎會不從之,如此其皆是附和道陛下聖明。


    然坐在一側的劉榮此刻心中是暗道:看來老爹在此也是安耐不住要回去了。


    ……………………………………………………………………


    然漢家之局勢如此,在漢帝國之北方,沉寂了近兩年之久的匈奴似乎又有了新的動向。


    原本漢朝內亂之際,軍臣單於本也想率軍南下趁漢朝大亂,趁火打劫也分一杯羹。


    然因此時匈奴之主力盡皆向西去征討西域諸國而去,且漢朝之局勢更是瞬息萬變,未出幾個月,漢朝之內亂便被平定之。


    不等主力歸來,漢朝便又恢複了平靜,最重要的一直鼓吹著要助匈奴滅漢的中行說被軍臣單於踹到了北海去放牧,若是其還在,定然會死諫單於趁次機會襲擊漢朝。


    而等到漢朝平定叛亂之後,軍臣單於倒是有些後悔了,便命人將中行說從北海之地召回了匈奴王庭,與其商議之。


    一入王帳,中行說便行禮言道:“奴婢見過大單於!”。


    軍臣單於坐在王座之上,看了一眼中行說言道:“本單於將你從北海召回王庭,便是因漢朝境之內局勢已變之”。


    中行說被貶到北海之時,是在吳楚叛亂之前,且北海之地,本來就是苦寒至地,鮮少有人煙,即便是有,其也不會知道關於漢朝之事。固此,中行說對漢朝之了解僅僅還是停留在一年之前。


    固此,聽聞這一年之中,漢朝之變化,中行說頓時便是臉色驟變之。


    中行說在王帳中邊踱步邊言道:“稟報大單於,關於吳王劉濞,奴婢是深知之,其在漢朝得諸侯王中應算的上實力最強之人。不想其與楚、膠西、膠東、淄川五國連兵不過兩月便慘敗之。


    <a id="wzsy" href="http://m.aiyueshuxiang.com">愛閱書香</a>


    然其之敗,必會影響到漢朝對我大胸奴的態度!”。


    聞此言,軍臣單於是厲聲問道:“此事與我匈奴何幹?”。


    “大單於容稟,漢人有一句話叫做“攘外必先安內”,意思就是說,外有強敵之時,先要安定自身,才可與外之強敵爭鬥之。


    起初,漢朝之諸侯王,便是漢朝內亂之隱患,卻不想吳楚五國叛亂,如今漢朝皇帝竟然如此輕而易舉便將其平定之。此後,漢朝內部諸侯王對其內之威脅便大大縮小之。


    如此,漢朝皇帝與朝臣們定然會將更多之注意力放在我大胸奴的身上”。


    軍臣單於自然也不是傻子,中行說如此一說,其自然便知道


    了此事之重要性。


    “隻可惜,那時我匈奴之主力皆在右賢王之統帥之下,向西征伐之,若不然本單於定會答應那漢朝趙王所請,率精騎南下”。


    一番思慮過後,中行說便言道:“此時已然錯過了進攻漢朝的最佳時機,但我大胸奴若要進攻漢朝,然隨時皆可行之”。


    就在此時,隻見一軍卒行入王帳中,一躬身道:“稟報大單於,右賢王派人傳信,此時已至狼居胥山下!”。


    “回去告訴右賢王與諸位王爺,本單於不過半日便可到之!”。


    “遵命!”,言畢這軍卒便出賬而去之。


    “此事路上言之,你與本單於一同去狼居胥山!”。


    “謝大單於”,中行說忙言道。


    而等軍臣單於到了狼居胥山下,右賢王伊雉斜與左右日逐王、左右右穀蠡以及白羊王與渾邪王皆已在此等候之。


    一見到軍臣單於到來,其當即便一行禮道:“臣等見過大單於”。


    然騎在馬背上的軍臣單於言道:“諸位王爺隨本單於一同到狼居胥山上拜祭昆侖神如何?”。


    “遵大單於之命!”。


    匈奴雖然是未向漢朝一般規定好了時間時時祭祀之,但每年也是要祭祀昆侖神的。


    然一到了祭壇之上,便開始了獻祭儀式,漢朝祭祀所用之物乃是豬、牛、羊三牲,而匈奴卻是大不一樣之,其所獻祭之物乃是人頭!


    皆是從人身上砍下來的人頭,然隻有以敵酋之人頭才可充當祭祀之物。


    此次向西征討,伊雉斜可是攻破了十餘個西域小國,想到這獻祭之事,便親自砍下了這十餘個小國之國王之頭顱帶來獻給軍臣單於。


    “望昆侖山保佑我大胸奴無往不勝!”。


    軍臣單於端著一人頭,用其裝滿烈酒之後,將其舉過頭頂,言道。


    見此,下站之匈奴諸王亦是如此喊道:“望昆侖神保佑我大胸奴無往不勝!!”。


    然在來時路上,中行說便對軍臣單於說了自己思慮後果的“疲漢之計”。


    便是派人時常襲擊漢朝之邊境,以此來疲憊漢朝,且如此以往便可使漢朝人愈發恐懼匈奴人,便會對匈奴有求必應之。


    軍臣單於聽聞後,也是覺得此卻是是一個好辦法,然此事最關鍵的便是選誰派兵去襲擾漢境。


    要論距離的話,自然是白羊王之駐地最近之,其部之騎兵不出兩日便可奔襲到漢朝邊塞之雲中、漁陽、代郡之地去。


    但白羊王此人極其好戰,且是個隻知燒殺搶掠之莽夫,若是貿然派他去,說不得其便要在漢朝之邊境屠城,若是如此必會導致漢朝對於匈奴之憎恨,便要壞大事矣。


    固此,掃視了一眼在場之諸位匈奴王,軍臣單於便在心中盤算了起來該派誰去。


    掃視一遍之後,軍臣單於便注意到了右賢王伊雉斜。


    經此到西域之征伐,伊雉斜看上去是成熟了許多,整個人身上都是散發著一種肅殺之氣息。


    然軍臣單於可是從來沒有對伊雉斜放心過,此時自然亦是如此,令其率軍襲擾漢境,與漢軍對耗之,折損他的力量,這自然是軍臣單於願意看到的。


    固此,一到王庭之後,軍臣單於便召見了伊雉斜,要其率軍去襲擾漢朝之邊地諸郡。


    “右賢王可願去之?”。


    伊雉斜是一行禮言道:“大單於之命,臣下自然是遵從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皇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木難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木難支並收藏大漢皇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