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 劉啟遵從父親遺詔,在國喪期間,並未下令禁止民間婚喪嫁娶之事,百姓聞此更為動容,更是感恩聖天子的恩德……


    劉榮親眼望著祖父的靈柩葬入霸陵,心中萬分感慨,西漢末年,王莽竄漢,致農民起義,諸多帝陵,被所謂的‘赤眉義軍’若盜掘,劉彘之茂陵被盜最甚,唯有孝文皇帝之霸陵無人挖掘。


    想到此處,劉榮心中更是敬佩自己這位祖父。


    待喪事一過,滿朝文武盡皆明白,朝中定要大洗牌了……


    身受當今天子所倚重諸臣,自然成了眾臣結交籠絡的對象,如太子少傅晁錯,自孝文皇帝皇帝喪期一過,便已有人持重金登門造訪。


    晁錯此人,為人嚴峻剛直,酷烈苛刻,最是反感如此中人,每每有人前來“結節”,總是閉門不見,且都會將這些人之名位一一記錄在冊……


    心中暗暗言道:待我掌權之時,定要將這些見風駛舵之人,一一治罪。


    ………………………………


    翌日早朝,待天子臨朝,便道:“朕承先帝之遺誌,以繼帝位,今朕欲大赦天下,賜民爵升一等,且可令百姓暢飲三日,眾卿以為如何?”。


    天子劉啟這是效仿父親文帝當年繼位之時做法,大赦天下,並賜民爵位,以令天下百姓知新皇之恩德。


    如此也是要看一看這滿朝文武是要如何戰隊,到底有多少人是真心效忠於他,劉啟做太子二十餘年,在朝中積累的力量也是不弱。


    當年,連趙高鬥都能於秦廷之上行‘指鹿為馬’之計,以令眾臣站隊,天子又怎能不可?


    少傅晁錯起身道:“陛下心係萬民,此乃是是天下百姓之福”。


    聞晁錯之言,天子劉啟當然是十分高興,正當此時,一人起身行禮開口道:“陛下,您新登大位,便要大赦天下,如此實有阿妥,望陛下明鑒”。


    滿朝文武盡皆轉頭看向此人,眾臣盡未想到,當今天子繼位以來的第一個詔命,竟然有人敢直言反對。


    天子劉啟正在意氣風發之時,當然也未想到,有人會出完反對,望著殿中之人,開口道:“下站著何人?”。


    此人立即跪地道:“臣汾陰侯周開方,拜見陛下”。


    “汾陰侯之父,汾陰悼侯周昌,便是以敢言直諫著稱,汾陰侯之舉,當真是有先父之風”。


    周開方聞此,竟還以為天子劉啟是在稱讚於他,竟還行禮謝天子讚賞。


    天子見此更是暴怒,道:“孝文皇帝可行之事,朕為何不可?”。


    “臣…臣不敢”,周開方見天子震怒,嚇得話都不會說了,不知道的還以為周開方,竟向其父周昌一樣,開始口齒不清,口吃了……


    “朕看汾陰侯近日氣色不好,言已咹哆,不如歸封地以養老,君侯以為如何?”。


    周開方已被天子嚇得脊背發涼,顫顫巍巍的開口道:“臣謝陛下恩典”。


    眾臣皆是知道,天子今日此舉便是要樹立自己的威信,這個周開方也不知是不是腦子糊塗,竟然自己跳出來反對天子召命,活該如此,當然是不會有人,冒天下之大不韙出麵救他……


    天子劉啟趁勢便將少傅晁錯為內史掌管天下財務與長安京畿之事,命原在太子宮尉湯武為衛尉,統領皇宮禁衛南軍兵馬。


    更是出乎意料的將賈誼認命為太中大夫……


    劉啟此舉一舉將長安之地軍權與政權全部握在自己手中……


    就在要散朝之際,廷尉張釋之行禮起身道:“陛下,臣廷尉張釋之欲請辭告老還鄉,望陛下恩準”。


    先孝文


    皇帝之時,太子劉啟與梁王劉武乘車駕過皇宮司馬門之時,竟未下車,張釋之身為廷尉,掌管天下刑法,竟向文帝上書彈劾太子及梁王。


    此事一出,天下皆驚,文帝聞此,隻得脫帽痛哭向母親薄太後謝罪,並下詔申斥太子。


    劉啟怎會不怨張釋之,待劉啟繼位,張釋之已入宮向天子請罪,但如今見天子如此,更是擔憂,怕天子哪天又想起此事,又要治罪於他,因此才求以告老還鄉…………


    天子劉啟聞張釋之之言,心中當然是願意,但嘴上卻不能如此說,開口道:“張卿秉公執法,乃我大漢名臣,怎能就此舍朕而去”。


    張釋之隻得行跪拜大禮道:“陛下,臣已老邁,老眼昏花,怎能再執掌廷尉此等重任,求陛下開恩”。


    天子劉啟此時更是流露出‘不舍’的眼神,歎息道:“既然如此,朕便準許張卿之請,但張卿之能,天下罕有,不若張卿到淮南國任丞相如何?”。


    “謁者仆射王仡何在?”。


    一旁王仡湊前道:“臣王仡在”。


    “擬詔,賜張卿黃金萬兩,金千斤,蜀錦百匹,以彰張卿之功”。


    此時,天子劉啟想到了父親臨終之時的囑托,要有容人之量……


    王仡道:“諾”。


    張釋之聞天子‘以章張卿之功’之言,心中更是害怕,口中隻得道“諾,老臣謝陛下天恩”。


    儼然,張釋之是低估了天子劉啟的心胸,此事過後並未在意追究於他……


    而匈奴一方,得知漢朝有新皇帝繼位,軍臣單於在中行說的建言下,要榮這位漢朝新皇帝一些禮物,率五萬精騎襲擊雁門,燒殺搶掠,奪糧草以充軍糧,搶百姓以為奴隸……


    待邊關奏報呈至長安,天子劉啟見此才真正得知父親為何如此痛恨匈奴,在眾臣百般進言下,隻得又選派宗室公主,命使節前往匈奴和親。


    ………………………………………………


    一日,未央宮麒麟殿內,內史晁錯正在向天子劉啟,進言削藩一事。


    “陛下,先帝曾說過,匈奴隻是肌膚之患,而如今之諸侯王才是朝廷的心腹大患,如今疾病雖重,以猛藥攻之,定可勝之。固臣請奏於陛下,行削藩之策,以安我大漢之江山社稷”。


    天子劉啟聞晁錯之言,也甚是憂慮,道:“先帝確曾說過此言,隻是如今天下諸侯眾多,若一味強要削藩,朕隻怕到時社稷有危”。


    “陛下放心,臣已有萬全之策,諸侯各王,多為驕奢淫逸之輩,陛下可選親信之臣派往各諸侯國,明為諸侯王臣,實可暗查諸侯之罪證。到時,陛下持鐵證再手,便可削其王國”。


    正當天子劉啟與晁錯詳談之際,謁者仆射王仡進殿請奏,道:“陛下,皇長子劉榮求見”。


    天子聞言,有些不悅,道:“朕朕非有言,非事無擾於朕”。


    王仡道:“陛下,皇長子確說有要事,才令臣傳奏,要覲見陛下”。


    此時天子劉啟也有些疑惑,劉榮尋自己有何事,便命王仡至殿外傳詔劉榮。


    劉榮行禮道:“兒子劉榮見過父皇”。


    “朕聞謁者言,榮兒有要事尋朕,卻為何?”。


    “稟報父皇,兒子劉榮求父皇答應,準兒兒子到霸陵為孝文皇帝守陵。


    祖父在世之時,對孩兒十分寵愛,如今祖父過世,兒子不能跟隨祖父身旁侍奉,且孩兒身為皇子,卻別無他法為父皇分憂。


    固來此求見父皇,準孩兒代父皇為祖父守陵”。


    天子聞此並未開口,晁錯上前道:“陛下,皇


    長子殿下願為陛下前往霸陵,為先皇守陵,足以見得皇子是至純至孝之人,臣甚為感動,願陛下批準。”


    劉啟此時心中也有所動容,道:“榮兒有此心意,朕心甚慰。”


    待劉榮離去,天子劉啟略有深意的問晁錯道:“晁卿以為,朕此子如何?”。


    晁錯行一禮道:“陛下恕罪,天家之事,不是臣下可以言論的”。


    “此地別無外人,你我乃是師生,怎不能言,快快道來”。


    “回陛下,臣今日才明白一個道理,為何孝文皇帝會寵愛劉榮殿下……”。


    天子劉啟望著眼前的晁錯,心道:老狐狸,朕問你劉榮如何,卻把此事扯到孝文皇帝身上。


    ……………………………………………………………………


    劉榮現在請求去守陵,也不單單隻是為了去為祖父進孝。


    劉榮深知如今他的父親此時還不會急著立太子,應該會在他們兄弟中間觀察一陣,雖然自己是長子,且從小得到寵愛,可也並不是萬無一失。


    此次主動提出守陵便是以退為進,既然不會立太子,此時待在皇宮之中,也無甚用處,還不如到霸陵去,其一,可為祖父守陵,其二,也可為自己營造個仁孝的名聲,何樂而不為呢……


    再此之前,劉榮並未向母親栗姬言明此時,便是怕栗姬不準,才先向父皇稟報。


    栗姬拉著劉榮的手,傷心道:“榮兒,此去守陵定然淒苦,母親不在,你定要照顧好自己”。


    “母親放心,兒子必顧其身,待為祖父守陵歸來,再為母親盡孝”。


    ……………………………………………………


    劉榮在離開長安之時,當然也在長安中留有眼線。


    在皇宮中,便將一親信侍從召至身邊,道:“王聲,待我出宮,有一要事要你去辦,你可願?”。


    此時信息傳遞極為緩慢,劉榮怕一至霸陵便對朝中之事一無所知,才有此舉。


    王聲望著眼前這個不怒自威的皇子,也甚為疑惑,這當真是隻有十四歲的任嘛……


    <a href="http://m.siluke.com" id="wzsy">siluke.com</a>


    王聲戰戰兢兢的答道:“殿下吩咐,奴婢定然為殿下效勞”。


    “明日,你便隨我出宮,但不必你去霸陵,我要你在長安城中,為我傳遞長安城中的消息,你可願?”。


    聞此,王聲有些手足無措,道:“這…這…”。


    見王聲如此,劉榮從一旁匣中拿出數枚金餅交於王聲,道:“此是二百兩黃金,便賞於你,待此是辦妥,並有重賞”。


    看著眼前金燦燦的黃金,王聲立時便心動了,他一侍從哪裏見過陣仗,當即便應了下來。


    見王聲正喜形於色,將黃金塞入懷中,劉榮又道:“既然黃金以收,便要為本殿下做好事,此事若泄露出去,本殿下定要碎屍萬段!”。


    聽到劉榮此言,嚇的王聲立即跪地叩頭,道“殿下放心,此事除天地鬼神,再絕無他人可知,小人定守口如瓶”。


    劉榮見王聲如此才有些放心,便命王聲退下,前去準備……


    這些黃金還是當,年祖父孝文皇帝賞賜劉榮的,今日可算是派上了用場。


    劉榮是非常明白金錢的作用的,當年秦始皇發動統一六國之戰時,尉寮便向始皇帝進言,用重金行賄各國君王寵臣,導致趙王殺李牧,齊王田建聽信讒言,舉國降秦。有一言道:“易其金而得天下,豈不美哉”。


    待安排妥當,劉榮在第二日辭別父母,便離開皇宮,奔霸陵而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皇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木難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木難支並收藏大漢皇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