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清這兩日一直都悶在屋子裏溫書,當溫書溫到想吐時, 就去別的院子裏串串門兒, 了解一下其他學生的學習進度。


    大部分學生都像幼清一樣,恨不能廢寢忘食地將課本全部記在腦子裏, 但也總有一些胸有成竹的人——譬如那幾位開學館的學姐, 照舊帶著村裏的孩子們上課,一副處變不驚的樣子。


    另外的, 就是像薛聰與唐瑛園這種奇葩,每日裏早出晚歸風塵仆仆,帶著黑黝黝的疲憊, 與臉頰上那兩抹欲戰欲勇的隱隱村兒紅。


    如果薛聰是單純為了掙錢,那唐瑛園又是為了什麽呢?


    唐瑛園總歸不缺錢, 按其平日的舉止也並非財迷,唐瑛園就不怕考砸了鍋嗎?她的心怎麽能那麽大呢。


    不過,唐瑛園穿著粗布衣衫風風火火走在田間的樣子,還真與一個農家柴火妞無異了。


    幼清想到這裏,無聲地笑了笑。


    無論怎樣, 書還總得看的。幼清自然不會一心傻學, 此次考試的內容應該不單單是書本上那些死知識, 不然山長也不會費這麽大勁兒讓大夥在大王莊進行考試——經過幾個不眠之夜的分析, 幼清初步認為,這次的某些考題應該會與大王莊的現實結合,比如授人以漁這件事,說不定就會出成一道題“怎樣在窮鄉僻壤成功開設商鋪?”


    這類題應該會作為文章題放在試卷的最末端, 分值應該會很高,但隻要將現實與課本結合,這題就不難解答。


    <a id="wzsy" href="http://www.1200ksw.net">1200ksw.net</a>


    再說,幼清關於釀酒的設想已在腦袋裏有了雛形,具體操作起來應該也不難實現:隻要請優秀的釀酒師傅,再開一片釀酒作坊,最重要的是,可以利用到大王莊的甘甜井水!這些酒可以用昂貴的瓷瓶琉璃瓶來裝盛,市麵價格也可以賣到很貴。


    完美!幼清為自己的這些想法暗暗點了個讚,想透了這些就踏實多了。


    “潘姑娘,今兒後晌還喝洛神花兒茶?”幼清院子裏的“東家”嬸子敲了敲窗戶。


    幼清合上手中的書:“嬸子不必太辛苦,今日就喝茉莉花茶吧。”


    初來乍到時,這位嬸子對幼清還有些冷漠,但自從幼清“打賞”了她一些銀子和粗首飾之後,態度就發生了翻天地覆的轉變,除了主動將做飯打掃這些活計全包,每日還給幼清鋪床疊被,洗衣沏茶——有錢使得鬼推磨,在幼清看來,那些盡心竭力為大王莊出主意致富的想法全是扯澹。最有用的法子就是往這個村子裏砸錢!村民們手裏有了錢,自然會想出以錢生錢的道道來,賺錢這種事情,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就是天生的。


    就像眼前這位農婦,自從拿了自己的那些銀子,立即就在後院空地上壘了個大雞窩,養了一大群雞,每天光雞蛋就能收一籃子,到了趕集的日子索性就出去賣雞蛋了。


    這就是致富,隻要有了錢就能致富。


    當然,幼清可不敢在試卷上這麽寫,再說這也不是山長先生的意思。童山長這個人和唐瑛園一樣,總希冀著自己能頭戴光環給大家帶來希望,故意把很簡單的事情弄複雜了,這樣一來,那些蠢人庸人就會跟著他們的路線走。


    唐瑛園的確有腦子,但事情的本源沒有想清楚,最終隻會聰明反被聰明誤。


    香噴噴的一壺茉莉花茶端上了書桌,東家嬸子拿來兩個茶杯,挨著書桌也坐下來——東家嬸子雖然拿了幼清的錢,但人到底單純樸實,隻覺得她出錢自己出力,這是天經地義的事兒,自己也並沒有矮人一頭。再加上幼清向來端得謙虛謹慎的態度,對誰都小心翼翼的,這嬸子更覺得受用了。


    幼清主動執壺為二人倒上茶:“嬸子今日辛苦,晌午的酥肉餅做的很好吃。”


    “俺這一手還是跟老金家媳婦學的,她做飯做菜的手藝在咱們村子裏是最好的。”東家嬸子捧起茶杯來吹了吹,“你們院子以前那幾個姑娘啊,這兩日總愛在金家吃飯,尤其那個唐姑娘,把那金媳婦的手藝都列成單子記下來了。”


    哼,那又怎麽樣?頂多開個小菜館子。


    幼清隻笑他人看不透,若是大把銀子甩給那金媳婦,人家自然而然會開小菜館子——還有那些去當鋪裏當東西的手藝人們,若是有了錢,自然都會把自己的手藝發揚光大。哪裏用得著唐瑛園替他們瞎琢磨?


    幼清想到什麽,便起身從自己的首飾匣子裏拿出了一對兒鑲菜玉的銀耳墜子:“嬸子不要嫌棄,這對耳墜子我戴有些老氣了,要不嬸子試試?”


    “哎呦,這可不敢當!”東家嬸子雖說推辭,但眼睛卻盯住那耳墜子不放,“這綠盈盈的真好看,這就是翡翠吧?”


    嗬,這農婦連翡翠都知道,幼清一笑:“好的翡翠價值連城呢,我們家也買不起,這不過是成色較好的碧玉罷了。”——實則是連瑪瑙也不如的菜玉,幼清前兩日回京都,專門從廉價的首飾鋪子裏買了一大堆這樣的便宜首飾,就是為了在村子裏方便做人情。


    經過一番推讓,東家嬸子最終像往常一樣收下了這對耳墜子,戴在雙耳上隻覺得涼酥酥的讓人舒服——東家嬸子雖說樸實,但人卻不傻,自然也知道幼清送這對耳墜子的目的。


    “俺方才在村子裏走了一遭兒——咱家那些雞下了些藍皮兒蛋,俺覺得稀罕,就一家送了兩個,順便瞧了瞧那些學生們都在幹啥。”東家嬸子喝一口茶,清了清嗓子。


    幼清微笑著洗耳恭聽。


    “大部分學生都悶在屋子裏背書,連那幾個開學館的女先生今日也停了課,據說也都各自回了院子裏寫寫讀讀的。”


    那幾個學姐也不是神仙,還有一天就要考試了,她們也得臨陣溫書。


    “那個瓦工這幾日還在外頭瘋。”


    東家嬸子口中的瓦工就是薛聰,對於薛聰來說,掙錢才是首要的,甚至比得優得良還重要。


    “還有你們院子那個助學,還是每天都往鳳丘跑,到了晚上才回來。”


    幼清最不了解的人就是助學,也不知這個人究竟在想什麽——這世上是否有她真正在意的事情。


    “還有,那位唐同學也開始看書了!”


    嗬,唐瑛園終於也裝不下去了,她原來也是在意考試的。


    幼清搖搖頭笑起來。


    ……


    唐笑笑真的在讀書了,一套七本《九山縣誌》擺在桌上,此刻正在一本一本攻克,一麵讀一麵做著筆記。


    桂嬸兒用粗瓷碗端了一碗水進來:“喝點兒熱水,秋日燥的慌,可別上了火。”


    “哎。”笑笑眼睛還停在書上,一手端起水來就喝。


    桂嬸兒瞅了瞅床上的那些疊得四四方方的錦緞,足有十幾樣,五光十色璀璨奪目,便禁不住道:“你說你家是賣布的,原來賣的都是這麽貴的綢緞啊!”


    “這些錦緞也不全是我家織的。”笑笑的眼睛從書上抬起來,似乎想到了什麽,便合書來到炕邊:“嬸子,你最喜歡哪一塊?”


    “俺覺得哪一塊兒都好看!”桂嬸兒走上前去,伸手摸著這些手感涼滑的寶貝,“這個牡丹花的好看,這個鴛鴦的也好看!”


    笑笑望了望擺在最中間的那塊殿秋紋錦,隻覺得那一塊最為沉斂華美,不落俗套。


    桂嬸兒聽見笑笑歎了口氣,一時不解,又仔仔細細將那些錦緞看了看:“哎呦,這塊最好看!你看這些花兒,居然還會變色呢!”桂嬸兒張大嘴巴望著一塊橄欖青的錦緞,索性將其拿在手裏,對著窗邊的陽光反複欣賞:“還真是哩,背著光看是紫色,迎著光又成了綠色!這樣的神仙錦緞是給皇帝用的吧!”


    “這是用瀅珠線織成的錦,這些線是萃取了蚌殼貝母的精華,借其光澤做成的。”笑笑對自家的錦緞還是了解的,也正是這些瀅珠錦為唐家的絲綢生意奠定了基礎——宮裏的采辦第一次選擇唐家的錦緞,就是因為這令人驚歎的變色效果。


    瀅珠錦至今經久不衰,因為萃取難度很大,故而價格極貴,目前也僅僅為宮裏和王府提供而已。唐家自然也想擴大生產,但是因為材料稀缺,也隻能望錦興歎——當今聖上是極為開明的,從不壟斷任何商品,隻要並非龍紋,民間是可以使用其他任何材質和圖桉的。


    瀅珠錦為唐家贏得了上流社會的口碑,真正為唐家賺錢的則是其他普通的錦緞綾羅。


    笑笑又看向那塊寶藍色的殿秋紋錦,這一塊錦就不同了,材質與普通錦緞無異,妙就妙在是用典雅別致的圖桉取勝的,隻要人工跟得上,完全可以大批生產。


    珊娘信中提到的賽錦大會,不知會是怎樣的盛景,但可以肯定的是,與會人員必然都是達官貴人,他們的眼光自然也更趨於清流。——像桂嬸兒這樣喜歡大紅大紫的農婦,是不可能被請上賽錦大會評論席的。


    自家的瀅珠錦雖說經久不衰,但終究會引起人們的審美疲勞,倒不及殿秋紋錦這一股清流了。


    給母親的回信早已寫好寄出去了,答桉很籠統,並沒有詳細進行分析,隻因某些問題在笑笑心裏也還是一團模糊……


    桂嬸兒仍在呆呆地看著手中的那塊瀅珠錦,笑笑便一笑:“可惜這塊錦緞很小,頂多能做一件比甲而已,若是嬸子喜歡,就送給嬸子了。”


    “真的?”桂嬸兒喜出望外,“那俺可舍不得拿它做衣裳。”


    “若是壓箱子底兒,豈不是糟蹋了。”


    桂嬸兒一時也犯了難,眼睛望了望屋子裏掛的那些壓花畫,這些畫用的木頭框子都是笑笑讓蘇木匠給做的,起初桂嬸還有些不習慣,認為所有的畫都應該是卷軸的,這些木頭框子顯得不倫不類,如今看多了也就習慣了,反倒覺得方方正正的也挺好看。


    桂嬸兒認真想了想:“這塊變色的神仙錦緞能不能也鑲進一個畫框裏?俺就把它掛在屋子裏,天天看!鄰居們過來串門兒,抬頭就能看見,俺正好也能顯擺顯擺~”


    把錦鑲進框子裏?就像做成一幅畫?


    “真是好主意在民間!”笑笑不由讚歎一聲——既然一時無法在織錦技術上為父母分憂,那就在錦緞的展現形式上想想辦法吧。


    桂嬸兒一樂,眼睛看到笑笑桌上的那些書:“你這孩子雖然聰明,但也得用功!人家別的院子的學生們都在埋頭苦讀呢,偏偏你在看這些沒用的閑書!”


    “書都有用,沒有閑書。”笑笑糾正。


    “想起來都替你心疼,鎮上那個老學究開口要十兩銀子,你眼都不眨就給了他,”桂嬸兒口中嘖嘖,覺得不值,“就這麽幾本舊書,都快泛出黴味兒了,要十兩銀子……”


    “這些書可是寶貝,就是一百兩我也要買的,”笑笑跟桂嬸兒說實話,“嬸子,你可知這九山縣是哪裏?”


    “俺可不知道。”


    “咱們大王莊就屬於九山縣。”


    “俺們明明屬於京郊!算是京都人!”


    “在很久以前,這裏就屬於九山縣。”


    桂嬸兒皺了皺眉頭,咋讓她一說,自己就從京都人變成個什麽縣的人了,不覺有些委屈:“俺就是京都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折枝花滿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靜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靜囍並收藏折枝花滿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