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興慶宮是皇家別宮,也是唯一建在長安城內的皇家別宮,占了北城春明門內的整個興慶坊,故昭宗直接以坊名命名別宮——長安的坊名都是深有涵義的,“興慶”二字也符合昭宗的願景。
但興慶宮最初隻是昭宗的公主潛邸,從她十五歲參政封為慶國公主出宮建府,到晉趙國公主,又晉秦國公主,都是一直住在這座公主府邸裏,而在她冊為太子搬入東宮後,將原來的公主府邸設計改為了園苑,命名為“慶園”——據說簡宗當時極為心疼,雖然花的是他女兒自己的錢,但灑在修園子上還不如灑在他的造船上,太子貢獻了一筆“造船經費”才讓簡宗轉怒為喜,而且沒多久愉快的將皇帝這個勞心勞力的鍋甩給了女兒,自個樂滋滋的做了享福的太上皇,即隻管伸手拿錢。昭宗在登位幾年後不久開始大興土木,不僅將她的慶園進行擴建,直至占據了整個興慶坊,而且還開始在各地廣修皇家園林的皇家莊園——如今遍布京畿道和大唐各道的皇家園林和皇家莊園,差不多都是昭宗的手筆。以致昭宗在位期間,言官抨擊她“奢靡,揮霍無度”的諫章沒止過,但是在民間百姓和士子口中,昭宗卻並沒有奢靡的壞名聲。
其一,也是最重要的,昭宗修園子花的是皇帝內帑,花她自己的錢修自己的園子,除了言官批評她奢侈揮霍外,其他人有什麽好責怪的呢?民間的百姓有了錢還要修個大房子,皇帝修個園子又怎麽了?其二,也是重要的,昭宗修這些皇家園林沒有征發一個徭役,都是農閑時雇工出錢,給了莊戶人額外的收入;有時還“恰逢”當地或周邊地區遭災雇災民建園子,等於是皇帝拿出自己的私房錢助百姓度了災,這樣仁慈的皇帝百姓們都希望她更“奢靡”一點才好。第三,昭宗常說“天子獨樂樂不如與民同樂樂”,她是這麽說的,也是這麽做的,她出內帑修的這些皇家園林和皇家莊園,除了少數幾個賜給子女和寵信的皇親宗室寒門功臣外,其他的都向世人開放,庶民百姓都能夠進去遊玩,還能在裏麵舉行園會宴飲。當然,這是要花錢的,而且租借園苑還花費不菲,但是民間的富戶能在皇家園林裏辦園會,這是多大的麵子,誰會在乎花多少錢呢?而小民百姓隻需十幾文錢能進入皇家園林遊玩,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誰會不舍得、不高興呢?大家都說這是聖人的仁慈。再有,收的這些錢是用於園林自身的維護,沒有一文錢進了聖人袋子,誰能說昭宗修園林是“得民利”呢?而這些園林向世人開放後成了當地的“名勝”,吸引了無數外地遊客前往,拉動了當地的消費和經濟,使當地百姓和官員都受惠不盡,誰還會說昭宗修園林不好呢?還有是,昭宗在位期間,每逢三年一次的文舉和武舉,這些開放的皇家園林都無償給州舉和進京應試的舉子提供住宿和夥食,天下文武士子沒有說昭宗不好的——聖人的奢侈也是奢在惠民士上呀。所以這位大唐最會花錢的皇帝,在位期間卻是最受百姓和寒門士子戴的,連她當年執意要立吳興孫氏的嫡女為皇後民間的反對聲浪都不大,聖人要喜歡一個女子喜歡唄,反正都有皇嗣了,多大的事兒,要鬧騰得翻天?都吵得聖人沒心思修園子了!……因為昭宗的德政,大唐之後的皇帝都延續了昭宗的做法,讓這些開放的皇家園林繼續成為“與民同樂樂”之地。
而興慶宮作為皇家別宮,當然不能成為同樂樂之地,但興慶宮在民間的名聲卻是極好的,也深為百姓們向往。
<a id="wzsy" href="http://www.xiaoshuting.org">xiaoshuting.org</a>
其一據說昭宗當年修建興慶宮不是享樂的,而是給太上皇“籌集”造船經費,又說在公主府改建為“慶園”後,剛成為太上皇不久的簡宗每年都會開放慶園給長安貴家辦花會,當然這些貴家為叩謝太上皇隆恩都會向太上皇敬獻大禮,據說這些“大禮”都流入了太上皇的造船場,而在慶園被擴建為興慶宮後,給太上皇的“謝恩禮”更多了,統統流入了造船場,為大唐的造船事業做出了持續的貢獻雲雲……當然這隻是野史筆家之言,作不得真假。不過有一項是真的,那是昭宗二十年下了一份詔書——《庶民立功立德獎賞詔》,從下詔那年起,每年全國各道都要推舉出在各個行業做出重大成績或成為道德典範的莊戶人、匠人、積善仁義商人等普通庶民,除了詔書表彰銀錢獎賞外,還能得到進入興慶宮賞花的特別賜賞,自那之後,興慶宮一下子從距離百姓遙遠的雲端變成了百姓們仰望又親近的榮耀之地了,算布衣又如何,他們以及他們的子孫,也有機會能夠進入興慶宮成為賞花的一員,誰還會責怪說這座皇家別宮占了京城一個坊呢?再大也不為過。
興慶宮因為占了一個坊,當然是宏闊的,隻牡丹苑有十一苑之多,其景各有特色,除了極個別的擇地品種外,幾乎所有牡丹品種都能在興慶宮見到,若論賞牡丹之全,除興慶宮外再無別處,若論賞牡丹之貴,則除大明宮太極宮兩處皇宮外,便是興慶宮了。不說普通百姓向往,貴家們也是向往的,不然憑何每年花季,都有那麽多貴家願意奉上豐厚的“謝恩禮”借這興慶宮開花會呢?……說到昭宗覷準人心賺錢的本事,那也是沒準了,關鍵是這位聖人還舍得下臉皮,說起來大唐聖人的厚臉皮似乎是從昭宗開始,先皇景宗是深得昭宗真傳的,臉生得最好卻最不要臉,即位第三年將興慶宮的租園費提高了兩倍,說是通貨膨脹,天家也沒餘錢,要給先皇攢香燭錢給先皇太妃們攢首飾錢脂粉錢嚶嚶,各世家嗬嗬了,隻想往他臉上扔靴子。
話說回來,在貴家中暗地裏流傳的“皇室相親會”在興慶宮的花好苑舉行,這處牡丹苑是麵積最大的,種植的牡丹未必都是最珍稀的品種,但是品類最全,一眼望去,紅白綠墨粉紫,單瓣重瓣,各色雲集,真個花團錦簇。當年昭宗起名花好苑,是取花好月圓的美好圓滿之意,後來成為帝後挑選皇家媳婦和女婿的地方,因涉及到皇家親事,比起之後聞名帝都的上巳節芙蓉園牡丹花會相親,要含蓄隱晦得多了,隻是天家與臣民共賞也。既然有相看的意思,這花好帖不可能是年年都發,必得有適齡的子女;如今新帝登基已有七八年,為先皇也已經出孝,如今崔皇後發出這花好帖,其意為何那還用說嗎?
各大世家當然高度關注,算家中沒有合適的太子卿人選,那也得盯緊哪家有可能入選。雖說以甲姓世家的底蘊,不需得和皇帝聯姻來求發展,但是,成為後族和皇帝關係親近,總會比其他世家多得一兩分機會,如果皇帝的眷顧幾十年不衰,那本家在士族譜中的位置會穩固更可能升一升了,故各個甲姓世家雖不熱衷於和皇室聯姻,但有機會成為後族也不會放過。
再者,當今太子又與別個不同,現在已是洞真境大圓滿,將來很可能晉入先天,其壽命必然悠久,若哪家入選太子卿,待太子登位後成為後族那不是三四十年,而是一兩百年了——縱然後君不會那麽長壽,但重點是皇嗣,隻要有了子女,以大唐皇帝不寡薄的傳統,隻要後族不作死,李毓禎對後族的眷顧會持續下去。一、兩百年,加起來能得到多少機會?所以很多世家都在心裏打算盤,不隻甲姓,還有乙姓丙姓,以及不入士族譜的寒門勳貴宦室。反正皇室又沒規定後君必須出自世家。總之接到花好帖的不隻世家,還有皇帝寵信的寒門品官勳貴,隻要家中有好子女的,都接到了花好帖,不由他們不多想。
到了四月初七賞花之日,凡接了花好帖的,都是一家人盛裝出行,已婚的兒女不論,凡是未婚的,不拘兒女,不拘年齡,全都帶上——沒被太子看中,也可以瞅瞅花會上的其他人呀,年齡小的也可見見世麵,這種機會可不多得。
因為各家父母都抱著被選和相看的目標,自是可勁兒的打扮自家的兒女,不管願不願意相親的,總之今天得給你爹你娘表現好了,不然回來等著吃板子吧。所以這日的花好會真可謂孔雀開屏,百花爭豔,年輕郎君和娘子的麗色比花好苑的幾千本牡丹還要絢麗、多姿多彩,一眼望去,足以讓人看花眼,真可謂一飽眼福,名花美人兩相襯啊。
當然最矚目的還是太子殿下。
李毓禎今日也被皇後好生倒捯了一番,沒有穿過於威嚴的太子袍,而是一領玫瑰紫雙織綾麵的交領大袖衫,繡著大團綻放的牡丹花,華貴又明豔,隻衣袖上繡著七團窠龍紋彰顯出太子的身份,外麵罩著一件淺金色的輕容紗,又多了兩分飄逸麗致,配上她出色的容顏和奪目氣質,縱然沒有太子身份,也能虜獲一大片芳心——不隻男芳心,還有女芳心。
入苑賞花一陣,皇後和貴婦們說說笑笑的遊到一邊兒去了,不妨礙年輕人之間的相處,李毓禎身邊很快聚起了一大群男男女女,個個都是好顏色。沒有一張好臉的,都不好意思往這邊湊,至於有沒有內涵那另說——反正先看臉。一眾女郎的臉皮顯然比男郎君的臉皮厚,誰讓太子是女的呢,男郎們還要矜持一下,誰知矜持著矜持著被一群貴女給擠到外圍去了,看著太子被一個個服飾華麗又容顏靚麗的女郎圍得個花團錦簇,都不由得呆了。
……這還怎麽相親!
但興慶宮最初隻是昭宗的公主潛邸,從她十五歲參政封為慶國公主出宮建府,到晉趙國公主,又晉秦國公主,都是一直住在這座公主府邸裏,而在她冊為太子搬入東宮後,將原來的公主府邸設計改為了園苑,命名為“慶園”——據說簡宗當時極為心疼,雖然花的是他女兒自己的錢,但灑在修園子上還不如灑在他的造船上,太子貢獻了一筆“造船經費”才讓簡宗轉怒為喜,而且沒多久愉快的將皇帝這個勞心勞力的鍋甩給了女兒,自個樂滋滋的做了享福的太上皇,即隻管伸手拿錢。昭宗在登位幾年後不久開始大興土木,不僅將她的慶園進行擴建,直至占據了整個興慶坊,而且還開始在各地廣修皇家園林的皇家莊園——如今遍布京畿道和大唐各道的皇家園林和皇家莊園,差不多都是昭宗的手筆。以致昭宗在位期間,言官抨擊她“奢靡,揮霍無度”的諫章沒止過,但是在民間百姓和士子口中,昭宗卻並沒有奢靡的壞名聲。
其一,也是最重要的,昭宗修園子花的是皇帝內帑,花她自己的錢修自己的園子,除了言官批評她奢侈揮霍外,其他人有什麽好責怪的呢?民間的百姓有了錢還要修個大房子,皇帝修個園子又怎麽了?其二,也是重要的,昭宗修這些皇家園林沒有征發一個徭役,都是農閑時雇工出錢,給了莊戶人額外的收入;有時還“恰逢”當地或周邊地區遭災雇災民建園子,等於是皇帝拿出自己的私房錢助百姓度了災,這樣仁慈的皇帝百姓們都希望她更“奢靡”一點才好。第三,昭宗常說“天子獨樂樂不如與民同樂樂”,她是這麽說的,也是這麽做的,她出內帑修的這些皇家園林和皇家莊園,除了少數幾個賜給子女和寵信的皇親宗室寒門功臣外,其他的都向世人開放,庶民百姓都能夠進去遊玩,還能在裏麵舉行園會宴飲。當然,這是要花錢的,而且租借園苑還花費不菲,但是民間的富戶能在皇家園林裏辦園會,這是多大的麵子,誰會在乎花多少錢呢?而小民百姓隻需十幾文錢能進入皇家園林遊玩,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誰會不舍得、不高興呢?大家都說這是聖人的仁慈。再有,收的這些錢是用於園林自身的維護,沒有一文錢進了聖人袋子,誰能說昭宗修園林是“得民利”呢?而這些園林向世人開放後成了當地的“名勝”,吸引了無數外地遊客前往,拉動了當地的消費和經濟,使當地百姓和官員都受惠不盡,誰還會說昭宗修園林不好呢?還有是,昭宗在位期間,每逢三年一次的文舉和武舉,這些開放的皇家園林都無償給州舉和進京應試的舉子提供住宿和夥食,天下文武士子沒有說昭宗不好的——聖人的奢侈也是奢在惠民士上呀。所以這位大唐最會花錢的皇帝,在位期間卻是最受百姓和寒門士子戴的,連她當年執意要立吳興孫氏的嫡女為皇後民間的反對聲浪都不大,聖人要喜歡一個女子喜歡唄,反正都有皇嗣了,多大的事兒,要鬧騰得翻天?都吵得聖人沒心思修園子了!……因為昭宗的德政,大唐之後的皇帝都延續了昭宗的做法,讓這些開放的皇家園林繼續成為“與民同樂樂”之地。
而興慶宮作為皇家別宮,當然不能成為同樂樂之地,但興慶宮在民間的名聲卻是極好的,也深為百姓們向往。
<a id="wzsy" href="http://www.xiaoshuting.org">xiaoshuting.org</a>
其一據說昭宗當年修建興慶宮不是享樂的,而是給太上皇“籌集”造船經費,又說在公主府改建為“慶園”後,剛成為太上皇不久的簡宗每年都會開放慶園給長安貴家辦花會,當然這些貴家為叩謝太上皇隆恩都會向太上皇敬獻大禮,據說這些“大禮”都流入了太上皇的造船場,而在慶園被擴建為興慶宮後,給太上皇的“謝恩禮”更多了,統統流入了造船場,為大唐的造船事業做出了持續的貢獻雲雲……當然這隻是野史筆家之言,作不得真假。不過有一項是真的,那是昭宗二十年下了一份詔書——《庶民立功立德獎賞詔》,從下詔那年起,每年全國各道都要推舉出在各個行業做出重大成績或成為道德典範的莊戶人、匠人、積善仁義商人等普通庶民,除了詔書表彰銀錢獎賞外,還能得到進入興慶宮賞花的特別賜賞,自那之後,興慶宮一下子從距離百姓遙遠的雲端變成了百姓們仰望又親近的榮耀之地了,算布衣又如何,他們以及他們的子孫,也有機會能夠進入興慶宮成為賞花的一員,誰還會責怪說這座皇家別宮占了京城一個坊呢?再大也不為過。
興慶宮因為占了一個坊,當然是宏闊的,隻牡丹苑有十一苑之多,其景各有特色,除了極個別的擇地品種外,幾乎所有牡丹品種都能在興慶宮見到,若論賞牡丹之全,除興慶宮外再無別處,若論賞牡丹之貴,則除大明宮太極宮兩處皇宮外,便是興慶宮了。不說普通百姓向往,貴家們也是向往的,不然憑何每年花季,都有那麽多貴家願意奉上豐厚的“謝恩禮”借這興慶宮開花會呢?……說到昭宗覷準人心賺錢的本事,那也是沒準了,關鍵是這位聖人還舍得下臉皮,說起來大唐聖人的厚臉皮似乎是從昭宗開始,先皇景宗是深得昭宗真傳的,臉生得最好卻最不要臉,即位第三年將興慶宮的租園費提高了兩倍,說是通貨膨脹,天家也沒餘錢,要給先皇攢香燭錢給先皇太妃們攢首飾錢脂粉錢嚶嚶,各世家嗬嗬了,隻想往他臉上扔靴子。
話說回來,在貴家中暗地裏流傳的“皇室相親會”在興慶宮的花好苑舉行,這處牡丹苑是麵積最大的,種植的牡丹未必都是最珍稀的品種,但是品類最全,一眼望去,紅白綠墨粉紫,單瓣重瓣,各色雲集,真個花團錦簇。當年昭宗起名花好苑,是取花好月圓的美好圓滿之意,後來成為帝後挑選皇家媳婦和女婿的地方,因涉及到皇家親事,比起之後聞名帝都的上巳節芙蓉園牡丹花會相親,要含蓄隱晦得多了,隻是天家與臣民共賞也。既然有相看的意思,這花好帖不可能是年年都發,必得有適齡的子女;如今新帝登基已有七八年,為先皇也已經出孝,如今崔皇後發出這花好帖,其意為何那還用說嗎?
各大世家當然高度關注,算家中沒有合適的太子卿人選,那也得盯緊哪家有可能入選。雖說以甲姓世家的底蘊,不需得和皇帝聯姻來求發展,但是,成為後族和皇帝關係親近,總會比其他世家多得一兩分機會,如果皇帝的眷顧幾十年不衰,那本家在士族譜中的位置會穩固更可能升一升了,故各個甲姓世家雖不熱衷於和皇室聯姻,但有機會成為後族也不會放過。
再者,當今太子又與別個不同,現在已是洞真境大圓滿,將來很可能晉入先天,其壽命必然悠久,若哪家入選太子卿,待太子登位後成為後族那不是三四十年,而是一兩百年了——縱然後君不會那麽長壽,但重點是皇嗣,隻要有了子女,以大唐皇帝不寡薄的傳統,隻要後族不作死,李毓禎對後族的眷顧會持續下去。一、兩百年,加起來能得到多少機會?所以很多世家都在心裏打算盤,不隻甲姓,還有乙姓丙姓,以及不入士族譜的寒門勳貴宦室。反正皇室又沒規定後君必須出自世家。總之接到花好帖的不隻世家,還有皇帝寵信的寒門品官勳貴,隻要家中有好子女的,都接到了花好帖,不由他們不多想。
到了四月初七賞花之日,凡接了花好帖的,都是一家人盛裝出行,已婚的兒女不論,凡是未婚的,不拘兒女,不拘年齡,全都帶上——沒被太子看中,也可以瞅瞅花會上的其他人呀,年齡小的也可見見世麵,這種機會可不多得。
因為各家父母都抱著被選和相看的目標,自是可勁兒的打扮自家的兒女,不管願不願意相親的,總之今天得給你爹你娘表現好了,不然回來等著吃板子吧。所以這日的花好會真可謂孔雀開屏,百花爭豔,年輕郎君和娘子的麗色比花好苑的幾千本牡丹還要絢麗、多姿多彩,一眼望去,足以讓人看花眼,真可謂一飽眼福,名花美人兩相襯啊。
當然最矚目的還是太子殿下。
李毓禎今日也被皇後好生倒捯了一番,沒有穿過於威嚴的太子袍,而是一領玫瑰紫雙織綾麵的交領大袖衫,繡著大團綻放的牡丹花,華貴又明豔,隻衣袖上繡著七團窠龍紋彰顯出太子的身份,外麵罩著一件淺金色的輕容紗,又多了兩分飄逸麗致,配上她出色的容顏和奪目氣質,縱然沒有太子身份,也能虜獲一大片芳心——不隻男芳心,還有女芳心。
入苑賞花一陣,皇後和貴婦們說說笑笑的遊到一邊兒去了,不妨礙年輕人之間的相處,李毓禎身邊很快聚起了一大群男男女女,個個都是好顏色。沒有一張好臉的,都不好意思往這邊湊,至於有沒有內涵那另說——反正先看臉。一眾女郎的臉皮顯然比男郎君的臉皮厚,誰讓太子是女的呢,男郎們還要矜持一下,誰知矜持著矜持著被一群貴女給擠到外圍去了,看著太子被一個個服飾華麗又容顏靚麗的女郎圍得個花團錦簇,都不由得呆了。
……這還怎麽相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