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如何擴大你的選擇範圍(7)
活著,就不能被自己打垮 作者:(法)維克·漢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經過一個月的調整,小嘉又加入了找工作的大軍,經過這幾次失敗的教訓,小嘉開始不斷反思,她明白了自己想要的工作環境,那就是解決溫飽、有規律的休息時間。
這一次我們都為小嘉打氣,最後她在一家廣告公司做了策劃。誰知道還不到半年,又接到她辭職的消息了……
這一家廣告公司給予她很大的空間,也可以說是太大了,公司的人員很少,公司把很多重要的工作都交給了小嘉,小嘉是一個沒有廣告方麵經驗的新手,這讓她感到壓力很大,一段時間下來,她發現自己不適合做廣告,而另一個苗頭卻越來越明顯——她喜歡動畫設計。這下子真的是糊塗了,也怪上帝愛開玩笑,這樣的工作該如何收場呢?最後,她還是辭職了。
此時的我們不禁感慨:要是有人給我們指條明路該多好啊……
我們在找工作的時候,難免會做各種比較,環境、興趣、內在的能力,一直是我們權衡的方向。隻有對這四點做整體考慮後,我們才能做出理性的抉擇,否則我們就是“一葉障目,不見森林”。小嘉的例子是一個很好的見證,第一份工作,她忽略了環境因素,因而身體上無法適應,隻好辭職;第二次上班的時候,卻漸漸地發現了自己的興趣不在於此,而在於彼。沒有考慮好這些因素,就沒有完全握住自己的指南針。
曾經有一個朋友在一家外企做財務,幾年下來,工作做得很是出色。在去年的年終時,老板對她說:“隻要你答應繼續為公司效力五年,這一套房子將作為送你的禮物。”聽到這個消息,所有人都羨慕不已,要知道在當今這種房價飆升的時代,要自己買一套房子,那簡直有點天方夜譚,你說,這是不是天上掉餡餅?然而,那個朋友拒絕了,理由很簡單,“我無法背叛自己的內心做事,公司要求做兩本賬,一本假賬用來應付外界的檢查,一本用來記錄公司內部的真實經營情況。我是上帝的孩子,我們的價值觀不一樣,我要做個誠實的孩子,在上帝麵前,我無法背叛。”
也許那個朋友的理由很牽強,但不同的價值觀決定了不同的心理定位,誰都無法勉強。
朋友,在出行的時候,請帶好你的指南針,如果沒帶指南針,就別去野外冒險。
34.你的內在天賦是什麽
沒有人事先了解自己到底有多大的力量,直到試過之後才知道。——歌德。
你的內在天賦是什麽呢?小的時候,在電視上看到那些歌唱家、舞蹈家等,總會感歎:為什麽我沒有他們那樣的天賦呢?在教科書上,也曾羨慕過愛迪生、牛頓的天賦,他們小時候的資質也很一般,甚至是“智商還不如我們”,他們的成功是天賦使然,還是源自後天的努力呢?
普普通通的我們,是不是也有某一種內在的天賦,隻不過我們沒有擦亮眼睛去發現?這個問題一直縈繞在我的內心深處,我也一直在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可至今我仍是“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上學的時候,不懂天賦是什麽,總以為隻要哪一科的成績好,就有那方麵的天賦;隻要對哪方麵有興趣,就可以潛入研究。這種觀念在十幾年的讀書生涯中一直跟隨於我,直到畢業時才有了一定轉變。
表妹菲雅一直喜歡文字,“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那些像螞蟻一樣爬動的文字,成為了她快樂的源泉。菲雅認為:在書的海洋裏,可以體驗不同的人生,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
可遺憾的是菲雅從未將自己的寫作和天賦聯係在一起過,工科畢業的她,思維敏捷、邏輯推理能力很好,可畢業後一直成績平平,好像真的沒有什麽天賦可言,隻能盡量找自己的興趣了。
畢業之初,菲雅在一家公司做管理,恰逢公司十周年紀念,老板要求有興趣的員工為公司寫年會歌詞。最初,菲雅也沒把這事放在心上,當有員工把寫好的作品交到她那裏時,菲雅看了一下,看完後,菲雅認為那些交上來的作品很一般,她心想:自己也可以啊!為何不試一下呢?
菲雅回去後,自己寫了一首歌詞,和那些員工的作品一並交給了老板。當天下午,老板就找到了她,告訴她有一個寫曲的音樂老師看完了菲雅的歌詞甚感震撼,想和她談談細節方麵。
那一刻,菲雅才突然意識到自己本來就擁有著寫作的天賦。
現在我不知道菲雅在從事什麽方麵的工作,也許還在做管理,也許已經轉行做文字方麵的工作,但可以堅信的是菲雅已經充分肯定了自己的天賦,當出現裁員時,她不會像以前那樣緊張兮兮了。
其實大多數人都有著某種特長或稟賦,隻是有些天賦隱藏在我們的腦海深處,或是沒有機會發現,我們並不知道而已。
據說,天賦可以根據自己大腦的思維形式來劃分,不同的思維方式決定了不同天賦的蘊存,“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不同人的天賦各不相同,也正因為如此,我們這個社會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媽媽因為臨時有事去了姥姥家,接下來幾天的生活得靠我們三姐弟自己打理,這本來就已經夠讓我勉為其難了,結果又外加一個四歲的小堂妹留在我家需要照顧,所以,媽媽一走,整個家裏就亂成了一鍋粥。堂妹年紀小、愛哭,堂妹一哭,弟弟就心煩,而妹妹卻仍然心情大好地看動漫,我則成了滅火隊長,在幾分鍾的時間內讓堂妹破涕為笑,這也是我哄小孩子的絕招。
所以媽媽也時常說我們有不同的天賦,不同的思維方式體現在身邊的每一件小事上,也說明了內在思維的偏好。
觀察我們身邊發生的每一件事,遇到事情的第一反應,往往能體現我們的性格。當遇到小孩子哭鬧時,弟弟很明顯地選擇了逃避,這也和他較為急躁的性格相吻合。表妹菲雅看到別人交上來的作品就知道她能寫得更好,因此有這方麵的天賦也不見得是什麽奇怪的事情,也許上帝早有安排,隻是時機未到而已。
不過我想:綜合考慮自己的思維方式,是分析性思維、關係型思維、程序性思維,還是創新性思維,這也許是找到自己內在天賦最好的方法。有了內在的天賦,我們還怕什麽改變呢?朋友,你的內在天賦又是什麽呢?
35.“動動腦,看別人”擴大選項的案例三
六月一日,由於身體病因的困擾,nba上的傳奇人物沙奎爾·奧尼爾宣布退役,在籃球場上馳騁了十九年的沙奎爾·奧尼爾,將永遠地離開籃球界了。
對於這一重大的變化,奧尼爾從內而外地鎮定和從容。過去籃球是他生命的一部分,在籃球場上,他為自己也為籃球界創下了輝煌的業績:十九年的籃球生涯裏,他十五次入選全明星陣容;十三次入選賽季最佳陣容;四次拿得總冠軍的戒指;三次獲得賽季最有價值的球員稱號;兩次獲得“得分王”的稱號……籃球給予他的光環,我們無法一一列數,可今天他的離去,無疑會給nba賽場和他自己帶來一些重大的改變。
麵對改變,他完全沒有惶恐和擔心,他不畏懼改變。鏡頭對準他謝幕的那一刻,他並沒有講述退役後他要幹什麽,但他選擇退役,這本身就已經是在向人們表達:球場很是令人留戀,但不是唯一。他邊比劃邊說著:“麵對改變,我可以像美洲原住民那樣充分思考別的出路,我還有別的選擇和出路,在球場,我是球員;脫下球衣,我也有我自己的生活。總有一天,我必須回到現實社會中。”
眾所周知,奧尼爾除了是一個球員之外,他還是一個警察。他的籃球打到哪裏,警察的身份也跟到哪,開著那輛擦得亮閃閃的黑nd rover在街上巡邏,是他最喜歡的任務之一。
此外,奧尼爾還有許多積極的人生履曆,他和菲爾普斯比賽過遊泳;和流行歌星比賽過唱功;演過八部電影;錄製過六張唱片……他已經讀完了菲尼克斯大學的工商管理的碩士,並且拿到邁阿密巴裏大學教育學博士學位。
為何他的人生這麽神奇?是上帝給予了他額外的偏愛,還是他天生就很有天賦?
帶著一連串的問號,我繼續解讀奧尼爾的人生,從那張漂亮的履曆表我們可以看出,他的人生注定是精彩的。
從小,奧尼爾就開始習慣外界的變化,由於家庭原因,他小的時候經常搬家,可這不但沒有對他產生影響,反而讓他接觸了更廣闊的社會;長大後的奧尼爾積極向上,涉及的工作領域也很廣,而且是跨行跨業的。走上球場,他是全世界的球星;換上警服,他是警察,並且還曾在網上“微服私訪”,為破案立下了汗馬功勞。
雖然在各方麵的表現都不錯,但奧尼爾並不是“花心大蘿卜”,把各行各業都當成自己的“下飯菜”。他喜歡警察工作,也有警察方麵的天賦,但過去的十九年,他還是將自己的人生舞台選在球場。在球場上,他光輝得像太陽,獲得各個世界性的獎項便充分證明了自己的天賦。
奧尼爾清楚地知道,青年的他更適合在nba這樣激烈的競技場合體現自己的價值。我想,不管接下來他選擇什麽樣的工作,相信他都能應對自如,他心裏明顯擺著自己的指南針。
曾經,別的領域都隻是生活的調劑,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不會休息的人就不會工作。經過了一場激烈的比賽後,身與心都需要淨化。
就像我們的生活,每每工作累了,很多人會選擇出遊,背著一個包,一個人前往那陌生的地方,為的不隻是飽覽那裏的風土人情,更多的是心靈的放鬆和淨化,在不同文化的撞擊下,人不但能提升自己的認識水平,而且也更明白自己的人生方向。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把事業和職業分開,工作一定的時間後,開始經營自己的事業,不僅效益高,而且身心愉快,我想這樣的情形是值得鼓勵的,在遇到改變的時候,我們至少不會有世界末日來臨的那種感覺。
奧尼爾不隻是一個成功的籃球巨星,在生活中,他依然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以自己的天才球技,給我們帶來了無數動人心魄的經典時刻。在娛樂不斷興風作浪的今天,又有多少人有他那樣的履曆呢?那些整天塗脂抹粉的明星們,一旦退出,他們除了把臉上嚇人的濃妝卸去,還能幹些什麽呢?而奧尼爾不一樣,他與時俱進地跟進前沿思想,他的天賦令人佩服。麵對改變,他心平氣和,微笑而從容地生活著。
以後的生活沒有預告片,但內在的天賦卻可以讓奧尼爾多一柄上帝之劍,在變化麵前充分思考,發掘不同的生活之路,奧尼爾的生活將會越來越精彩。我想,奧尼爾的生活履曆,是一本值得我們借鑒、學習的履曆。
這一次我們都為小嘉打氣,最後她在一家廣告公司做了策劃。誰知道還不到半年,又接到她辭職的消息了……
這一家廣告公司給予她很大的空間,也可以說是太大了,公司的人員很少,公司把很多重要的工作都交給了小嘉,小嘉是一個沒有廣告方麵經驗的新手,這讓她感到壓力很大,一段時間下來,她發現自己不適合做廣告,而另一個苗頭卻越來越明顯——她喜歡動畫設計。這下子真的是糊塗了,也怪上帝愛開玩笑,這樣的工作該如何收場呢?最後,她還是辭職了。
此時的我們不禁感慨:要是有人給我們指條明路該多好啊……
我們在找工作的時候,難免會做各種比較,環境、興趣、內在的能力,一直是我們權衡的方向。隻有對這四點做整體考慮後,我們才能做出理性的抉擇,否則我們就是“一葉障目,不見森林”。小嘉的例子是一個很好的見證,第一份工作,她忽略了環境因素,因而身體上無法適應,隻好辭職;第二次上班的時候,卻漸漸地發現了自己的興趣不在於此,而在於彼。沒有考慮好這些因素,就沒有完全握住自己的指南針。
曾經有一個朋友在一家外企做財務,幾年下來,工作做得很是出色。在去年的年終時,老板對她說:“隻要你答應繼續為公司效力五年,這一套房子將作為送你的禮物。”聽到這個消息,所有人都羨慕不已,要知道在當今這種房價飆升的時代,要自己買一套房子,那簡直有點天方夜譚,你說,這是不是天上掉餡餅?然而,那個朋友拒絕了,理由很簡單,“我無法背叛自己的內心做事,公司要求做兩本賬,一本假賬用來應付外界的檢查,一本用來記錄公司內部的真實經營情況。我是上帝的孩子,我們的價值觀不一樣,我要做個誠實的孩子,在上帝麵前,我無法背叛。”
也許那個朋友的理由很牽強,但不同的價值觀決定了不同的心理定位,誰都無法勉強。
朋友,在出行的時候,請帶好你的指南針,如果沒帶指南針,就別去野外冒險。
34.你的內在天賦是什麽
沒有人事先了解自己到底有多大的力量,直到試過之後才知道。——歌德。
你的內在天賦是什麽呢?小的時候,在電視上看到那些歌唱家、舞蹈家等,總會感歎:為什麽我沒有他們那樣的天賦呢?在教科書上,也曾羨慕過愛迪生、牛頓的天賦,他們小時候的資質也很一般,甚至是“智商還不如我們”,他們的成功是天賦使然,還是源自後天的努力呢?
普普通通的我們,是不是也有某一種內在的天賦,隻不過我們沒有擦亮眼睛去發現?這個問題一直縈繞在我的內心深處,我也一直在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可至今我仍是“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上學的時候,不懂天賦是什麽,總以為隻要哪一科的成績好,就有那方麵的天賦;隻要對哪方麵有興趣,就可以潛入研究。這種觀念在十幾年的讀書生涯中一直跟隨於我,直到畢業時才有了一定轉變。
表妹菲雅一直喜歡文字,“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那些像螞蟻一樣爬動的文字,成為了她快樂的源泉。菲雅認為:在書的海洋裏,可以體驗不同的人生,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
可遺憾的是菲雅從未將自己的寫作和天賦聯係在一起過,工科畢業的她,思維敏捷、邏輯推理能力很好,可畢業後一直成績平平,好像真的沒有什麽天賦可言,隻能盡量找自己的興趣了。
畢業之初,菲雅在一家公司做管理,恰逢公司十周年紀念,老板要求有興趣的員工為公司寫年會歌詞。最初,菲雅也沒把這事放在心上,當有員工把寫好的作品交到她那裏時,菲雅看了一下,看完後,菲雅認為那些交上來的作品很一般,她心想:自己也可以啊!為何不試一下呢?
菲雅回去後,自己寫了一首歌詞,和那些員工的作品一並交給了老板。當天下午,老板就找到了她,告訴她有一個寫曲的音樂老師看完了菲雅的歌詞甚感震撼,想和她談談細節方麵。
那一刻,菲雅才突然意識到自己本來就擁有著寫作的天賦。
現在我不知道菲雅在從事什麽方麵的工作,也許還在做管理,也許已經轉行做文字方麵的工作,但可以堅信的是菲雅已經充分肯定了自己的天賦,當出現裁員時,她不會像以前那樣緊張兮兮了。
其實大多數人都有著某種特長或稟賦,隻是有些天賦隱藏在我們的腦海深處,或是沒有機會發現,我們並不知道而已。
據說,天賦可以根據自己大腦的思維形式來劃分,不同的思維方式決定了不同天賦的蘊存,“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不同人的天賦各不相同,也正因為如此,我們這個社會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媽媽因為臨時有事去了姥姥家,接下來幾天的生活得靠我們三姐弟自己打理,這本來就已經夠讓我勉為其難了,結果又外加一個四歲的小堂妹留在我家需要照顧,所以,媽媽一走,整個家裏就亂成了一鍋粥。堂妹年紀小、愛哭,堂妹一哭,弟弟就心煩,而妹妹卻仍然心情大好地看動漫,我則成了滅火隊長,在幾分鍾的時間內讓堂妹破涕為笑,這也是我哄小孩子的絕招。
所以媽媽也時常說我們有不同的天賦,不同的思維方式體現在身邊的每一件小事上,也說明了內在思維的偏好。
觀察我們身邊發生的每一件事,遇到事情的第一反應,往往能體現我們的性格。當遇到小孩子哭鬧時,弟弟很明顯地選擇了逃避,這也和他較為急躁的性格相吻合。表妹菲雅看到別人交上來的作品就知道她能寫得更好,因此有這方麵的天賦也不見得是什麽奇怪的事情,也許上帝早有安排,隻是時機未到而已。
不過我想:綜合考慮自己的思維方式,是分析性思維、關係型思維、程序性思維,還是創新性思維,這也許是找到自己內在天賦最好的方法。有了內在的天賦,我們還怕什麽改變呢?朋友,你的內在天賦又是什麽呢?
35.“動動腦,看別人”擴大選項的案例三
六月一日,由於身體病因的困擾,nba上的傳奇人物沙奎爾·奧尼爾宣布退役,在籃球場上馳騁了十九年的沙奎爾·奧尼爾,將永遠地離開籃球界了。
對於這一重大的變化,奧尼爾從內而外地鎮定和從容。過去籃球是他生命的一部分,在籃球場上,他為自己也為籃球界創下了輝煌的業績:十九年的籃球生涯裏,他十五次入選全明星陣容;十三次入選賽季最佳陣容;四次拿得總冠軍的戒指;三次獲得賽季最有價值的球員稱號;兩次獲得“得分王”的稱號……籃球給予他的光環,我們無法一一列數,可今天他的離去,無疑會給nba賽場和他自己帶來一些重大的改變。
麵對改變,他完全沒有惶恐和擔心,他不畏懼改變。鏡頭對準他謝幕的那一刻,他並沒有講述退役後他要幹什麽,但他選擇退役,這本身就已經是在向人們表達:球場很是令人留戀,但不是唯一。他邊比劃邊說著:“麵對改變,我可以像美洲原住民那樣充分思考別的出路,我還有別的選擇和出路,在球場,我是球員;脫下球衣,我也有我自己的生活。總有一天,我必須回到現實社會中。”
眾所周知,奧尼爾除了是一個球員之外,他還是一個警察。他的籃球打到哪裏,警察的身份也跟到哪,開著那輛擦得亮閃閃的黑nd rover在街上巡邏,是他最喜歡的任務之一。
此外,奧尼爾還有許多積極的人生履曆,他和菲爾普斯比賽過遊泳;和流行歌星比賽過唱功;演過八部電影;錄製過六張唱片……他已經讀完了菲尼克斯大學的工商管理的碩士,並且拿到邁阿密巴裏大學教育學博士學位。
為何他的人生這麽神奇?是上帝給予了他額外的偏愛,還是他天生就很有天賦?
帶著一連串的問號,我繼續解讀奧尼爾的人生,從那張漂亮的履曆表我們可以看出,他的人生注定是精彩的。
從小,奧尼爾就開始習慣外界的變化,由於家庭原因,他小的時候經常搬家,可這不但沒有對他產生影響,反而讓他接觸了更廣闊的社會;長大後的奧尼爾積極向上,涉及的工作領域也很廣,而且是跨行跨業的。走上球場,他是全世界的球星;換上警服,他是警察,並且還曾在網上“微服私訪”,為破案立下了汗馬功勞。
雖然在各方麵的表現都不錯,但奧尼爾並不是“花心大蘿卜”,把各行各業都當成自己的“下飯菜”。他喜歡警察工作,也有警察方麵的天賦,但過去的十九年,他還是將自己的人生舞台選在球場。在球場上,他光輝得像太陽,獲得各個世界性的獎項便充分證明了自己的天賦。
奧尼爾清楚地知道,青年的他更適合在nba這樣激烈的競技場合體現自己的價值。我想,不管接下來他選擇什麽樣的工作,相信他都能應對自如,他心裏明顯擺著自己的指南針。
曾經,別的領域都隻是生活的調劑,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不會休息的人就不會工作。經過了一場激烈的比賽後,身與心都需要淨化。
就像我們的生活,每每工作累了,很多人會選擇出遊,背著一個包,一個人前往那陌生的地方,為的不隻是飽覽那裏的風土人情,更多的是心靈的放鬆和淨化,在不同文化的撞擊下,人不但能提升自己的認識水平,而且也更明白自己的人生方向。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把事業和職業分開,工作一定的時間後,開始經營自己的事業,不僅效益高,而且身心愉快,我想這樣的情形是值得鼓勵的,在遇到改變的時候,我們至少不會有世界末日來臨的那種感覺。
奧尼爾不隻是一個成功的籃球巨星,在生活中,他依然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以自己的天才球技,給我們帶來了無數動人心魄的經典時刻。在娛樂不斷興風作浪的今天,又有多少人有他那樣的履曆呢?那些整天塗脂抹粉的明星們,一旦退出,他們除了把臉上嚇人的濃妝卸去,還能幹些什麽呢?而奧尼爾不一樣,他與時俱進地跟進前沿思想,他的天賦令人佩服。麵對改變,他心平氣和,微笑而從容地生活著。
以後的生活沒有預告片,但內在的天賦卻可以讓奧尼爾多一柄上帝之劍,在變化麵前充分思考,發掘不同的生活之路,奧尼爾的生活將會越來越精彩。我想,奧尼爾的生活履曆,是一本值得我們借鑒、學習的履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