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大,每個人都是學有專精,我們又怎能成為最優秀的一個呢?所以,踏出自己所畫的小圈圈吧!走出狹隘的象牙塔,跳出局限自己的那口井,我們將可以看見世界上無奇不有,而且穹蒼是如何的無邊無際。


    人際交流


    想要擴展自己的思考,我們就必須廣納雅言,聽聽別人或專家怎麽說,而不應閉門造車。赫胥黎(a. l. huxley)曾經說過:“世界上沒有哪個人能憑借一己之力就成就驚世偉業的,就連上帝在晚餐之前也要多聽聽徒弟的意見。”


    每個人的思考方向都不盡相同,就像瞎子摸象一樣,從不同的角度觀看,所得的結果就會不一樣,因此,我們要聽聽別人怎麽說。


    知識與身份就像美酒和衣服一樣,沒有什麽必要的聯係,不要因為對方身份的卑賤就鄙視之,乞丐不經意的一句話,有時候也能讓我們醍醐灌頂,受用無窮。


    雖然人與人交往時,常會遇到“話不投機半句多”的人,也許和這樣的人講再多都無法溝通,甚至我們可能會因為對方的一些觀念而氣得七竅生煙,此時若選擇拂袖而去,或許可以不用再聽這些令我們抓狂的廢話,但卻可能因此失去這些朋友。


    我們可以換個角度看待與我們意見不同的朋友,也許在某些方麵,他們具備自己想要學習的特點,難道我們要因為話不投機就失去向他們學習的機會嗎?


    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裏曾經說過:“我的成功更多的要感謝那些曾經批評、指正過我的人,要感謝那些和我有不同政見的人,是他們讓我能站在另一個角度來思考問題。”


    現代人最欠缺的就是同理心,總是將一切過錯都推到別人身上,如果人人都有同理心,能夠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想想他人的境遇,異地而處時,自己會如何解決?那麽,社會也就不會如此紛亂無序了。


    這個世界已經有七十億人口和更多億的動植物,而其中的多數人、多數動植物並非都過著衣食無缺的生活,他們有的一生下來就帶著殘疾,有的連三餐溫飽都成問題,而有的更是連日出月落都沒見過,如果我們要和這些人比較,在先天的遺傳上,或是人生境遇裏,我們絕對比他們過得優渥、舒適,更來得幸運許多,如果連他們都能不畏先天的殘疾或環境的迫害,而堅強地活著,那麽,我們有什麽資格為芝麻綠豆大的不如意而懷憂喪誌?我們又怎能屈服於小小的變化中呢?


    不要將自己的不如意想得太嚴重,想想別人在惡劣的環境及條件下,都能充滿生機,那麽,我們又怎能輕易地放棄或頹喪呢?每個想要生存下去的人,都要學會適應一切的改變,雖然我們無法預知下一秒的變化,但卻能為這一秒的變化充滿鬥誌。


    旅遊


    達爾文曾經說過:“如果你發現自己的大腦變得遲鈍,那麽就出去旅行吧!如果你發現自己的大腿變得肥胖,那麽就出去旅行吧!旅行是讓我們的大腦和大腿變靈活的最好良藥。”


    當我們長時間專注於某件事情上時,腦袋將會變成一團糨糊,無法思考其他問題,而且容易被一些瑣碎的事打亂思緒,所以,我們必須找時間讓自己的身心休息一下,暫時出去走走,看看山水,遠離塵囂,拋開一切惱人的事,使自己的腦袋暫時放空。


    鋼筋水泥的城市會扼殺我們大腦的靈性,如果有機會,就暫時離開繁忙的都市吧!讓大自然裏的芬芳濯淨我們的心靈和大腦,或許我們會茅塞頓開;讓山中的一草一木美化我們的視野,或許生生不息的草木能使我們獲得一些啟發,而蟲鳴鳥叫說不定也能為我們的煩躁找到出口。


    不要老是以為自己在公司是無可取代的,也不要以為自己一天不上班,公司就會垮了;或是年假累積一堆也舍不得休,擔心休假時,聯機操作就要停擺了,因此,連睡覺時間手機也不打烊,希望能讓老板隨時找到人。


    要是我們永遠都像繃緊的弦,做著永遠也做不完的事,我們怎會有時間和精力處理工作以外的事?我們充其量隻是一部在專業領域裏永遠stand by的機器,要是非常不幸的,哪天公司倒了,或自己從事的這項專業不再受到重視,到時,我們該怎麽辦?忙碌的我們,絕對不會有機會考慮到這些問題,但不代表我們應該忽視這個問題的重要性。


    認真工作是件好事,但我們不能讓工作占滿所有的時間,我們要擴展自己的思維,因為我們需要生活,活著並不隻是為了工作,我們還要體會生命中其他的美好事物,像是體會學習的樂趣、享受愛情的滋潤,或者擴展自己的生活圈。


    其實,有許多麻煩都是自找的,壓力亦是如此,如果心中有個過不去的坎,我們除了可以想辦法將它鏟平外,也可以繞道而行,要是一味地杵在那邊不動,坎它還是坎,它不會自己消失,也不會自己垮掉。


    因此,遇到自己無法掌控的變化時,產生壓力是必然的,這時我們要想辦法克服,無法克服的話,就去適應它,並找個紓壓的方式,讓自己心裏好過點,不然就是離開那個地方。這裏說的離開,並不意味著逃避,而是轉換心境,讓自己喘口氣,厘清思緒,找出解決之道。


    22.“動動腦,看別人”擴大選項的案例一


    下麵我們來看看蓋爾的故事,學習他如何在這個社會中拓展自己的選項,改變自己。


    蓋爾,一個極富熱情的年輕人。在他大學畢業的時候,他滿腦子都是“創業”。是的,“創業”是一個令人興奮的詞,蓋爾認為自己應該去創業才能實現自己的價值。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蓋爾並沒有資金來支持他的理想,為了生活,他隻好先去工作。蓋爾是學設計的,他應聘進入了一家大的廣告公司。


    在公司,蓋爾積極展現自己的才華,獲得了上司的肯定,待遇也不錯,但是蓋爾也不覺得有成就感,因為他始終都想著他的人生目標——創業。


    兩年之後,蓋爾覺得如果再不開始創業,也許以後就沒有激情了。蓋爾翻開存折,兩年的工作也積攢了一筆錢,蓋爾決定去借貸,自己開一家小廣告公司。於是蓋爾硬著頭皮回去跟父母、朋友借了錢,又不顧公司挽留辭職了。


    蓋爾帶著籌措的錢,租下一個小小的寫字樓,並召集了大學幾個同學一起工作。剛開始,沒有業務,蓋爾就親自去拜訪以前工作時候認識的幾個客戶,請求他們給自己機會,因為之前合作過,大家對蓋爾的能力很滿意,加上蓋爾提出的價錢比較優惠,所以大家都很捧蓋爾的場。


    經過兩年的打拚,蓋爾的廣告公司發展得不錯。蓋爾決定將自己的事業向其他領域拓展,他選擇了開設印刷公司,因為他在做廣告業務時經常接觸印刷,對這行也比較熟悉,再者蓋爾心想:廣告業雖然目前做得還不錯,但是現在廣告業競爭激烈,實力不夠也許會麵臨困難,而高端印刷業競爭不大,業務穩定,也算是讓自己多一份保障。


    於是蓋爾又通過借貸,花了大量資金購買了設備,建立起了一家硬件設施完善、人才專業的印刷公司。


    蓋爾的擔心果然應驗,金融危機的爆發,使得很多公司倒閉或是經營難以維持,蓋爾廣告公司的客戶流失了很多,再加上本市的廣告業競爭殘酷、激烈,蓋爾感到自己廣告公司經營越來越吃力了。


    蓋爾權衡再三,決定轉賣廣告公司。


    在高層會議上,蓋爾宣布了這個決定。沒想到幾個經理都不作聲,蓋爾知道他們對轉賣公司的決定有不同想法,也許他們害怕丟了飯碗。於是蓋爾安慰大家說:“在尋找到買家後,公司會盡量保住員工的工作。”


    這時,銷售經理哈裏站了起來說:“我們並不是擔心我們的工作,我們是舍不得放棄大家一起打拚起來的公司。蓋爾,你是我們的老板,決定在於你,但是我有個建議希望你能聽聽。”


    蓋爾點頭示意,哈裏接著說:“雖然我們目前業績並不好,但還不至於維持不了,我認為我們可以改變策略:一是縮減開支、精簡人員,降低成本;二是瞄準中、小客戶,以前我們主要為大公司做廣告,利潤比較高,但是現在很多大公司受金融危機影響,廣告投入也降低,如果我們瞄準中、小客戶,抓住這批潛在的資源,加上我們公司在業界的名氣,再給予合適的價格,我相信他們會熱衷於跟我們合作。以前這些中、小客戶都是找一些小廣告公司,合作回頭率很低,我們給予更專業的服務,他們一定會長期與我們合作!”


    哈裏的建議讓蓋爾開始重新權衡自己原來的決策,他覺得哈裏的提議不無道理,雖然現在公司經營很差,蓋爾也背負著不少的債務,但蓋爾卻有著豐富的從業經驗,公司又有著相對穩定的客戶群,如果因為一時的困難就放棄,確實有些倉促。


    反複思考後,蓋爾決定收回轉賣公司的想法。


    然而資金依舊是蓋爾必須要解決的一個難題,因為印刷公司投入了不少資金,雖然印刷公司業務做得不錯,但是每個月都要維持公司運營開支、人員工資、償還貸款,並沒有多少的資金來支持廣告公司的發展,所以要渡過難關,首先要想辦法籌集資金。


    有一次,蓋爾偶然間得知一個朋友在找項目投資,蓋爾心想也許這是一個機會,如果他能來投資自己的廣告公司,那麽公司的資金就有著落了。


    於是,蓋爾與銷售經理哈裏帶著投資招股計劃書去拜訪了那位朋友,經過幾番洽談,最終那個朋友決定投資蓋爾的公司。


    公司的資金落實後,經過精心的管理經營,公司的客戶群和業務量穩步攀升,公司的國際知名度也不斷提高。


    從蓋爾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蓋爾在不斷地調整自己,來適應環境的改變,開印刷公司讓他的事業擴大了,也使他的廣告公司在競爭中多了一份保障。當廣告公司遇到困境,蓋爾決定轉賣的時候,員工的建議讓他摒棄了自己的意願,多年事業的打拚,讓蓋爾更理性、更有信心,這也成為他在之後解決困難的寶貴“內在資源”,而他努力、真誠邀請朋友投資,則是發掘“外部資源”的典型案例。


    正是因為蓋爾善於利用自己的外在的資源,所以他才能在一次次環境的改變中化險為夷,永立不敗之地。


    而處於環境和製度的改變中的我們,該怎樣調整自己來適應環境,則是我們應該思考的重大命題。我想,蓋爾的故事應該可以給我們一些積極的啟示。


    23.改變他人不如改變自己


    時局變遷和社會情勢的轉變,讓我們知道全世界無時無刻不在變化,為了跟上世界的脈動,我們的思考和行為就不能守舊,不能一成不變。


    伏爾泰(voltaire)曾經說過:“人的本能是追逐從他身邊飛走的東西,卻逃避追逐他的東西。”


    伏爾泰告訴我們:我們了解別人,卻未必了解自己。雖然我們每天都和自己在一起,可是我們的眼睛卻都在盯著別人。


    我們了解自己嗎?對於自己的優缺點,我們能知之甚詳嗎?如果我們整天隻會盯著別人瞧,跟在別人的屁股後頭跑,學猴子扮戲,那我們就會對自己越來越陌生,而我們則永遠無法品嚐到人生中最香甜的部分,隻能得到“煙屁股”,無法獲得大成功。


    我們唯有了解自己是什麽樣的人,才有機會對自己來一次大改造。“改變”並非徹底改頭換麵,因為我們無法做到從頭到腳全部“翻新”,就算是投胎轉世,還是擁有同樣的靈魂,因此,別想將自己變成另一個人,因為我們永遠也做不到,但是,哪怕隻是一丁點的變化,我們也能讓自己看起來有所不同。


    在不得不改變的壓力驅使下,每個人都會產生角色混淆和自我存在價值的質疑,我們很可能會強迫自己做一些修正,以適應新的環境或人事的變化,不讓自己顯得格格不入,那麽,要如何改變個人的“自我概念”呢?或許大家可以嚐試下麵的做法:


    放鬆心情,輕鬆麵對:不要自以為能力很強,也不要妄自菲薄,更不要急功近利,一味地想迅速改變現狀,隻會舍本逐末,愈是執著,愈會把自己逼進死胡同裏,而如果我們放鬆心情、理清思緒,卻可能看到意想不到的風景,輕鬆麵對壓力,便能與壓力和平共處。


    正向思維:對於自身的問題或多變的環境,都要能積極麵對,要是此時讓悲觀的負麵情緒包圍,無疑是將自己置於十八層地獄,永世也不會超生。


    比我們不幸的人很多,不必為自己的不幸而怨天尤人,所以,我們應該慶幸自己還擁有很多。不要再對自己落井下石了,要感謝我們至少還有目前的一切,利用這些寶藏,重新建立一個新的人生吧!


    鼓勵自己,相信別人能,自己也行:看看自己這一路以來的成就,我們並非一無是處。雖然我們在感情或事業上失敗了,戀人離去或丟了“頭路”,可是在這些過程中,我們曾經得到快樂,我們付出過、努力過,甚至深愛過,那麽,就不要再埋怨了。


    怨恨隻會讓我們覺得自己浪費生命,但是,生命的過程本就如此,不是嗎?嚐試再嚐試,跌倒再爬起,失敗了再努力,沒有別人能,自己卻不行的道理,隻有不願意嚐試的人,才會認為自己比別人矮一大截。


    撇開宿命論:沒有“命中注定”那回事,隻有肯不肯追求,願不願意改變的決心,一旦認清了唯有自己才能主宰我們的人生,就能開心地生活,不會再自怨自艾了。


    別把成功看得太尊貴,也別把失敗說得一文不值:我們的成功,也許對自己而言難能可貴,但對於他人來說,或許隻是不值一提的小事;而令我們一敗塗地、一蹶不振的挫折,在他人眼裏,也許隻是成功必經的過程。因此,別再將自己的成敗和得失看得如此的重,因為成與敗,都將成為曆史。


    把握當下才是最重要的,別讓過去的失敗變為壓垮我們的那根稻草,得與失,給予我們的該是其中悟出的智慧與精神,而不是最終的結果。


    用行動來證明: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紙上談兵很容易,但對大多數人而言,要實行就有困難,因此,若真想有所改變,就得付諸實際行動,不要忘了,我們除了有嘴巴之外,還有手和腦袋。


    勿把自己當成悲劇英雄,也別把他人當狗熊:因為,並不是隻有我們在一波波改變的浪潮下喘不過氣來,別人也同樣身陷其中,所以,別將過錯轉嫁到他人身上,鹹魚要想翻身,除了憑借自身的力量外,尚得仰賴東風的到來,卷起一波波浪濤,才能助我們一臂之力。因此,不要小看自己的力量,也不要輕蔑他人對自己的影響力。


    縮小自己:眼中有世界,你才能征服世界;眼中有世界,你才能放眼世界,不再迷戀於自我。


    高爾基曾經說過:“雄鷹之所以飛得高,是因為他的眼睛看得遠;烏龜之所以蜷縮在岩石下,是因為他隻能看到眼前的一片。”


    不要將自己擺在第一位,如果我們想成功的話,就不能把自己無限擴大,相對的,應該將自己無限縮小,如此一來,在恃才傲物的人眼中,我們便不是他們的對手,如果向他們虛心求教,就有機會獨享“不能說的秘密”。


    學習水的特性,隨遇而安,隨境而變:普希金曾經說過:“水是世界上最厲害的東西,盡管它沒有棱角,但卻能磨平任何堅硬的石頭。”


    我們必須想辦法去適應環境,而不是要求環境來適應自己,具備柔軟的身段,我們才能左右逢源。


    放下屠刀:拳王泰森曾經說過:“攻擊別人的時候,一定要看看自己的襠部是不是暴露在別人的腳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活著,就不能被自己打垮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法)維克·漢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法)維克·漢森並收藏活著,就不能被自己打垮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