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過度的對別人拍磚、對社會拍磚,都會讓自己的行為扭曲,對待他人和社會總喜歡戴個有色眼鏡,看到同事跟上司說話,就說同事是在拍馬屁;看到上司關懷員工,就說上司是在作秀;聽到同事晉升,就說同事是通過拉關係、搞歪門邪道提拔上去的。總之,過度拍磚就是否定一切事、否定一切人。


    否定一切事、否定一切人,實際上就是為了否定而否定,為了反對而反對,因為在這種心態下,別人不管說什麽、做什麽,他們都會去拍磚。


    這樣的人,能被社會歡迎嗎?


    不會。請記住:要想被社會所接納,請從肯定別人開始。


    5.複雜有時候比簡單好


    經常聽到有學生在我麵前感慨:“老師,這個社會太複雜了,複雜得我們不敢麵對。”


    每當聽到學生發出類似的感慨時,旁邊總會有很多同學附和。


    可是我對這種說法卻不敢苟同。


    首先,我依然堅持社會並沒有變複雜,如果一定說社會變複雜了,那也一定是我們自己的內心變複雜了。在一個複雜的內心世界裏,再簡單的事物投射進入,也會變複雜。


    我們之所以認為社會變得越來越複雜,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社會變得太快,可是變化快和複雜並不能畫等號。


    再者,任何事物並不一定就是越簡單越好,有時候,複雜一點也不是壞事。


    我順手就可以舉起例子來證明:複雜並不是壞事,有時候,事物需要複雜。


    來看看家庭,現在流行丁克家庭,所謂的丁克家庭,其實質就是想過一種二人世界的簡單生活。可是,簡單的丁克家庭就真的比那種兒女滿堂的家庭過得幸福嗎?我看不見得,據研究人員調查,丁克家庭的離婚率要遠遠高於育有子女的家庭,丁克家庭之所以穩定性不夠,一晃就倒,其實也與丁克家庭夫妻之間的聯係過少有關。


    蜘蛛之所以要結網來捕捉食蟲,是因為網狀結構最牢固,食蟲觸碰到網上時,不會把網壓壞。


    所以,回到我們前麵討論的問題,通過以上例證,我們應該認識到:當你認為社會正在趨於複雜時,你完全不必悲觀,更不必一廂情願地認為世界末日就要來臨,因為,複雜的社會結構反而會讓社會變得更加穩定。


    事實上,不論這個社會是簡單還是複雜,這都不是我們爭論的焦點,我們關注的是在這個瞬息萬變的社會裏,我們怎樣才能讓自己的心靈變得平靜、自由,簡單、複雜都不是我們生命的終極目標,我們的終極目標是生命的快樂感。


    因此,我常給我的學生說:“如果你認為這個世界正變得越來越複雜,那麽就請你看看天上的太陽,你可以這樣思考:無論世界變得多複雜,太陽依然隻有一個,不會變成兩個,當然,太陽依然會在每個清晨按時從東方升起,它絕不會偷懶,讓你陷入黑暗中。”


    6.偏差的蝴蝶效應


    有一次在課堂上,我向學生提了一個問題:“如果你在一架離地麵兩萬米高的飛機上,在你的麵前有十公斤黃金和五公斤鑽石,你首先會選擇哪一個?”


    有將近一半學生選擇了十公斤黃金,有一半學生選擇了五公斤鑽石,這些回答讓我很不滿意,正在我失望不已的時候,有一個學生站了起來,他用很濃重的得克薩斯口音回答道:“老師,我首先會選擇安全地活著。”


    我驚喜不已,“我選擇安全地活著”,這就是我想要的答案,但是,讓我感到遺憾的是這樣一個簡單的問題,卻隻有一個學生能搞明白。


    於是,我在思考:人們為什麽總關注生命以外的東西,而對生命本身卻經常表現出讓人瞠目結舌的冷漠?我們這個社會是不是出現了什麽係統性問題?


    毋庸諱言,我們的民眾正陷入了一種集體胡思亂想中,集體的胡思亂想,又導致了我們產生了集體的浮躁。


    蝴蝶效應很多人都聽說過,它是說南美洲的一隻蝴蝶翅膀的振動,就有可能產生一次沙塵暴或龍卷風,專家學者們是借此來說明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上的國家、人和事物之間的聯係正越來越緊密。


    可是,很多善良的人們,對蝴蝶效應的理解卻出現了偏差,嚴格地說,蝴蝶效應是一種偶然事件,但是人們卻把這種發生概率極小的事情,當成了必然事件。


    於是,有些善良的人們變得惶惶不可終日,他們看到螞蟻就想到地震;看到軍隊就想到軍事政變;看到物價上漲就想到金融危機;看到妻子不在家,就想到妻子是不是有了外遇……最後,世界沒有亂,自己的內心先亂了。


    這完全沒有必要,這世界再怎麽變,有一樣不會變,那就是你依然在這個世界上存在著,因此,你隻需關注怎樣讓自己變得坦然,這就足夠了。當然,如果你還想再關注一些別的,那就請你再關注一下怎樣才能讓自己活得更快樂吧!


    7.像新聞記者一樣搜集信息


    有一個學生曾經對我提出質疑:“導師,我對你有些建設性的質疑:你為什麽總是不停地問我們問題?”


    我有些不解,我反問:“人類的每一次偉大進步都是從發現問題開始的,我問你們問題,實際上就是在啟發你們的智慧,讓你們學會觀察生活、思考人生。”


    這個學生說:“導師,你說的這個道理我也明白,我想說的是你提的問題跳躍性很大,我們很難把握你究竟想問什麽。”


    這個學生的話引起了我的思考,我想了一會,問學生:“兩支球隊比賽,最好的防守方式是什麽?”


    這個學生的回答很利索:“最好的防守是進攻。”


    我接著問學生:“那麽,當一個球隊的戰術發生改變時,最好的應對方式是什麽?”


    這個學生一臉茫然地看著我。


    我微笑著說:“當對方改變時,你最好的應對方式也是改變。所以,當你感覺我提的問題跳躍性很大的時候,你的思維也要變得具有跳躍性,這樣,你才能知道我究竟想問什麽?”


    學生似有所悟地點了點頭。


    其實回答問題如此,生活又何嚐不是如此呢?


    麵對這瞬息萬變的社會,我們還能有什麽更好的方式呢?


    我們看河水時,如果我們站在岸邊,那麽我們眼裏的河水就是動的,可是如果我們站在船上,那麽我們眼裏的河水就是不動的。


    因此,要讓自己的眼睛不被多變的社會繞花眼,我們就得隨著這個社會的改變而改變。


    山本是文學係的高材生,對山本表現出來的文學天才,我非常欣賞,可是對於山本的信息恐懼症,我卻感到很擔憂。


    山本的信息恐懼症,主要表現在他對新事物的恐懼和毫無保留的拒絕。如果我對你說:現在還有大學生不會使用計算機。你相信嗎?山本就是其中一個!


    山本對於計算機似乎有一種近乎執著的抵製,他告訴我:從他第一次接觸計算機時,他就對計算機產生了一種強烈的反感,直到現在,他仍然有一個讓人吃驚的習慣,那就是用鋼筆寫稿。用山本的話說,就是隻要一看到計算機,他的文思就會像失去源頭的水庫,完全枯竭。


    我曾經多次和山本交流,我想引導山本不要與時代為敵,要善於接納新鮮的東西,可是我的引導在山本那裏似乎沒有什麽效果。


    山本大學畢業後,進了一所中學任教,從此後,我就沒有了山本的消息。


    有一天,我和幾位朋友在酒吧喝酒時,忽然看見了山本,當時,我險些沒有認出他來,他胡子和頭發都蓄得很長,而且胡子和頭發粘連在一起,讓人看不出哪綹是頭發,哪綹是胡須。


    一個文學係的高材生,怎麽落魄到了這種地步?我很震驚,我把山本叫到了一個無人的角落,厲聲喝問:“山本,你怎麽成了這個樣子,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


    山本低著頭,沉默了一會,然後低聲說:“我被學校解聘了。”


    “為什麽?你當初可是大學裏的高材生,你的詩歌曾經讓無數女同學夜不能寐;你的小說曾經讓無數女同學看了淚流不止。”我提高了調門。


    山本告訴我,他剛進學校時,校長的確很欣賞他的文學天才,學生也很佩服他,可是一年後,校長和學生對他的態度發生了改變,因為他不會使用計算機。不會用計算機,校長還能容忍,讓校長不能容忍的是隻要和計算機有聯係的東西,包括:投影機、觸控式屏幕、電子板,他都不會用,給學生上課,不會這些怎麽能行呢?備課要用計算機;上課要用電子板;批改試卷要在網上閱卷。校長要求他必須掌握這些先進的教育技術,可是山本卻怎麽也學不會,校長絕望了,他不再給山本排課,山本知道,校長這是在告訴他:他可以離開了。於是,他主動遞交了辭呈。


    我聽了山本的傾訴,很為他痛心。山本告訴我,他很後悔當初沒有聽我的勸導,如果他能夠放棄自己的那點個性,也許就不會有現在的結果。


    是呀!山本已經醒悟了,可是還有成千上萬個有個性的老年人,包括中年人、青年人仍然固執地在抵抗著新科技產品。


    抵抗新科技產品,其實質就是拒絕改變自己,人之所以成為人,就在於人能夠搜集新的信息,並將這些新信息進行處理,然後產生新的、有價值的信息。如果我們對於外界的信息一概排斥,那我們的人性又體現在哪裏呢?


    8.尋找真實的信息,才不會讓自己被垃圾活埋


    世界天天在改變,但是你很可能看不到世界在變化,因為要想看到外麵的世界有多麽的絢爛多彩,你必須先把房間的窗戶打開,所以,要想不被世界遺忘,你不但要打開窗戶,而且要不畏辛苦,主動從窗戶爬出去,呼吸外麵的新鮮空氣。


    現在不管是街上一字不識的攤販,還是象牙塔裏的教授,嘴裏都會時不時地蹦出一句時髦的話:“我們已經進入了知識大爆炸的時代。”


    但我私下裏認為,說現在是知識大爆炸的時代並不太貼切,因為經過我們的老祖宗一代又一代的努力,無論是自然科學領域,還是社會科學領域,該研究的基礎部分都已經被前輩科學家和社會學家研究完了,現在的學者們充其量是在前人的基礎上進行一些縱深方向的開掘和整合,但速度已經遠沒有上世紀那麽快了,所以,“知識大爆炸”的說法很有吸引眼球炒作噱頭的嫌疑。


    但要說現在是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那卻是過之而無所不及,現在的信息,已經沒有界限,沒有領域之分了,今天早上,一打開各大門戶網站,我就看到蘋果的iphone又升級換代了;奧巴馬的麾下特工嫖妓了;美國和菲律賓軍演了;聯合國譴責朝鮮發射火箭了……總之,鋪天蓋地的信息打包向我們衝來,大有不把我們的胃口吊起來就誓不甘休之勢。


    但是,當我們在這些信息的海洋裏漫遊了一大圈之後,回到岸邊時,我們才發現,這片浩瀚的信息海洋裏,真正對我們有用的信息卻像金子一樣少得可憐。


    人人都能看到的東西,往往是垃圾,而費力找到的東西,才有可能是真正的黃金。


    因此,我們不能隻是伸著耳朵、睜著眼睛,坐等著那些垃圾信息來騷擾自己,我們要站起來,主動去發掘我們需要的信息。


    尋找真正的黃金,不但需要眼睛、鼻子和耳朵,更需要我們的心靈。


    9.想想辦法,把魔鬼當天使


    我常聽到有人對我發牢騷:


    “為什麽我的運氣這麽糟,升職的好事總落不到我的頭上?”


    “為什麽比爾·蓋茨住在智能化的綠色別墅裏,而我卻要在街邊的屋簷下,聞著街邊的垃圾臭味睡覺?”


    “為什麽巴菲特的股票天天漲,而我的股票卻像一隻蝸牛一樣,趴在地上一動不動?”


    每當聽到有人對我發這樣沒來由的牢騷,我的心裏就非常的不痛快。我想:你有發牢騷的時間,都可以在街上撿一公斤廢塑料瓶了。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如果悲劇在一個人身上重複上演,那麽這個人就不應該再老是埋怨上帝,而應該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了。


    說句心裏話,我不反對那些對生活不滿意的人們發牢騷,畢竟發牢騷是一個宣泄情緒的有效方式,但是我反對在上班的時間和人精力最充沛的時間發牢騷,因為那樣會分散自己的精力,浪費自己的生命。


    所以,發牢騷的時間應該選擇在做完工作以後,黃金時間不能浪費。


    科勒是我的一個學生,他很喜歡表演,做夢都想做一個電影明星,可科勒的長相卻讓我感到擔心,因為他的五官太沒有特點了。我深知:凡是演員,要麽就長得英俊瀟灑,把女觀眾直接電倒;要麽就長得奇形怪狀,讓觀眾忍不住咧開嘴笑。而科勒的長相既不屬於前者,也不屬於後者。


    可科勒對自己卻很有信心,高中畢業時,他報考了電影學院表演係,可是麵試後,科勒卻滿麵淚水地找到了我。一見到我,他就號啕大哭起來:“老師,我的演員夢破碎了,我去麵試時,那個考官竟然說我這長相會讓觀眾在電影院睡著的,這話說得太傷自尊了,嗚嗚嗚,我這一輩子再也當不成演員了,嗚嗚嗚……”


    看到科勒這麽傷心,我也感到很難過,不過我想:也許科勒確實不適合當演員。但我知道科勒對表演有著很深刻的認識,如果他去考導演專業,也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於是,我對科勒提出了建議,我讓他再去報考導演專業,科勒接受了我的建議,果然,一個星期後,科勒滿麵春風地來找我,一見到我,他就抱住我,在我的臉上“啵”地親了一口。沒等我開口,科勒就喊叫起來:“老師,我被錄取了,謝謝你,今晚我要請你去吃得克薩斯州的烤肉!”


    科勒的故事告訴我們: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事,也沒有絕對的壞事,隻要你動腦子,魔鬼也可以變成天使。


    10.學會憂慮


    我曾經拜訪過一位心靈大師,這位心靈大師曾經為很多有心理問題的人進行過心理疏導,其中不乏好萊塢的大牌影視明星。


    在和這位心靈大師的交流過程中,我曾經問過他一個問題:“你讓如此多飽受心理折磨的人們走出了心理陰影,重新開始了正常的生活,那麽,你自己就沒有一點心理問題嗎?”


    心靈大師想了想說:“我不是神,我也是人,作為一個個體人,我當然也有喜怒哀樂,但與普通人不同的是:我的煩惱都是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時候產生的。而普通人的煩惱,卻多是因懶惰、消極而產生的。”


    心靈大師的話,引起了我對“憂慮”這個讓人反感的字眼的深入思考。


    雖然每個人都可能產生憂慮,但有的人會憂慮,有的人卻不會憂慮。


    你可能會在心裏產生一個老大的問號:“憂慮”又不是什麽工作或什麽技藝,還有“會”與“不會”之分?


    如果你這樣想,那你就錯了,“憂慮”是一個技術含量很高的心理活動,會憂慮的人和不會憂慮的人,有著很大的區別。


    不會憂慮的人,是被動地憂慮,這類人的情緒很容易受外界事物幹擾,一有個風吹草動,他們就會心驚膽戰、心亂如麻,隻要外界的刺激不斷,他們的煩惱就會不斷。


    會憂慮的人,他的憂慮是在一種係統思考和係統規劃中,因為發現了一些潛在的問題而產生的,這種憂慮是一種主動的憂慮,而這種主動的憂慮是為了減少未來更多的憂慮和更大的憂慮,因此,這種憂慮是一種更高層次的憂慮。


    不會憂慮的人,害怕憂慮,於是,他們想給自己的內心加一個堅硬、厚實的外殼,以便將自己與社會、外界隔絕開,可是,這種隔絕不但不能讓他們得到內心的安寧,反而讓他們拉大了與社會的距離,並且給他們帶來了更多的憂慮。


    會憂慮的人,他們的憂慮是一種“成長的煩惱”,他們敢於麵對現實,試圖融入現代社會,他們的憂慮就是在這種與社會交融、適應的過程中產生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活著,就不能被自己打垮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法)維克·漢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法)維克·漢森並收藏活著,就不能被自己打垮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