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改變的不可避免性


    不知什麽時候開始,這個社會開始進入了“右”時代。


    “右”不單是一個方向,它還有很強烈的象征意義,在思想傾向上,“右”代表著“保守”!


    其實在20世紀的時候,“右”不如“左”受歡迎,因為那時候,人類的物質生活並不富裕,地球上絕大多數國家的公民都在餓肚皮,所謂“窮則思變”,於是,整個地球上,從南到北,從資本主義國家到社會主義國家,都在想方設法地打開國門搞改革、開放。


    可是,當人們的腰包開始鼓起來後,卻發現:改革在給人們帶來鈔票的同時,也帶來了麻煩,從某個層麵上來說,麻煩甚至比實惠更多。


    讓我們來曆數一下,變革給生活在這個地球上的公民帶來的麻煩吧!


    變革的第一宗罪,就是加快了我們走路的步伐,讓我們的心跳始終不能回到平緩的正常狀態。這個現象很容易解釋,變革擴大了社會容量,增加了新知識和新工作,現在早上一睜眼,我們想到的立刻就是有多少新玩意要去學,有多少新問題要去解決。現在我很懷疑,在未來的人類進化過程中,如果誰的心髒功能達不到很高強度的話,那麽,他可能就無法在社會生存。


    變革的第二宗罪,就是增加了貧富差距,這樣的結果其實讓所有的人都不滿意。富人雖然有了錢,但是缺乏安全感,因為他們不知道哪一天窮人的刀會架到自己的脖子上!而窮人則更缺乏安全感,因為他們不知道哪一天自己會因為沒有麵包吃而被餓成肉幹!


    即使是人們普遍認為慢慢鼓起來的錢包,也因為日益嚴重的通貨膨脹而出現了不斷縮水的問題。為了刺激經濟,各國政府拚命開動印鈔機,鈔票滿天飛的惡果就是紙幣貶值,人們薪水的上調速度遠遠趕不上紙幣貶值的速度。


    當然,變革帶來的最大災難,就是讓我們變得越來越無所適從!我們不知道明天會變成什麽,甚至連今天也無法把握。


    這讓人們普遍有一種沮喪感和失落感,既然變了和不變一個樣,那我們還變革幹什麽?這不是自找沒趣、自討苦吃嗎?


    於是乎,在這種國際大背景下,崇尚保守的“右”派思潮便占據了上風。我們現在可以看到,不管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在政府選舉中,隻要是哪個候選人提出極右的主張,必定有一大群支持者在下麵山呼海嘯地嘶吼、狂叫,而這個候選人最終也會憑借著保守主張順利當選,就這樣,許多政客都找到了訣竅,就是自己有沒有能力,隻要喊幾句保守口號,就可以拉上不少選票。


    一般來說,大多數人擁護的,那就是正確的,可是這句話需要仔細品味,嚴格地說,應該是大多數人在“理性狀態”下擁護的,那才是正確的,如果隻是情緒化的發泄,那就當不得真。


    真實的情況是大多數人還是支持社會變革的,這也是許多政客在選舉時打保守牌,但執政時卻必須要祭起改革大旗的直接原因。


    人類因為不斷創新,才有了今天,現在,因為變革帶來的煩惱而反對創新、反對變革,能行嗎?


    當然不行。創新和變革是人類生存、發展的核心基因,沒有了核心基因,人類就沒有了靈魂!


    沒有變革,人類能有現在的樓房住,能有現在的漂亮衣服穿,能有現在的iphone手機玩遊戲、看電影嗎?


    沒有變革,人類也許現在還在原始森林裏,過著茹毛飲血的生活,每天在野獸的威脅中無奈地號叫著。


    創新和變革是要付出代價的。曆史上沒有哪一次改革不是在民眾的口水聲和詛咒聲中進行的,但是曆史上的每一次改革,受益的卻都是普通民眾!


    難道民眾都是笨蛋嗎?難道他們不知道,隻有改革創新,才是人類前進的動力嗎?


    不是,民眾反感改革,是因為人類天生的惰性使然,人類進步的曆史,就是人類的危機意識戰勝人類的惰性的曆史。


    所以,21世紀的我們,切不可因為每天層出不窮的新東西、新花樣而鬱悶、痛苦,我們要做的是積極投入到這個偉大的創新時代,而不是讓自己變成阻擋曆史車輪前進的絆腳石!


    2.舊事物的美好,來自於距離、空間和時間


    詹姆斯是我的一位朋友,昨天是他的五十歲生日,為了慶祝生日,詹姆斯舉辦了一場生日酒會,我應邀參加了酒會。


    在酒會上,我看到了很多多年不見的老朋友,大家聚在一起,都非常興奮,酒會的氣氛非常熱烈。看見這麽多老朋友來為自己慶賀生日,詹姆斯非常激動,那一天,他喝了整整一瓶威士忌。酒會結束後,詹姆斯已經是搖搖晃晃、兩眼朦朧,見詹姆斯喝醉了,我連忙扶他回到臥室。


    就在我把詹姆斯安頓到床上,準備離開時,詹姆斯突然坐了起來,他一把抓住我的手,失聲痛哭起來,看樣子似乎十分痛苦。


    我有些吃驚,詹姆斯怎麽了?他剛才在酒會上不是還高興得不行了?怎麽現在卻忽然間一把鼻涕一把淚?


    我連忙坐了下來,關切地問:“詹姆斯,你怎麽了?發生了什麽不愉快的事情?”


    詹姆斯拉著我的手說:“親愛的,沒有什麽不愉快的事情發生,隻是看到這麽多老朋友剛聚在一起,有很多內心深處的話還沒有說完,大家就各奔東西,各忙各的前程去了,我的心裏突然變得傷感、失落了起來。老朋友,你知道,我是個非常戀舊的人,我覺得人生最美麗的時刻不是現在,而是童年的那段時光。那時候,我和小夥伴們每天的學業也很輕,放學後,我們便跑到河邊去摸魚、掏鳥蛋,我們還用石頭砸碎了隔壁鄰居的窗戶。那段時光,我們多快樂呀!沒有煩惱,沒有痛苦,沒有貧賤之分,可是你看看現在,到處都是鋼筋水泥砌成的高樓大廈,人們被困在狹窄、封閉的鴿子籠裏,人與人之間不再互相來往,也沒有了朋友,有的隻是猜忌和算計。


    現在,成年人都忙著賺錢、忙著升職,孩子們則忙著玩網絡遊戲、看言情圖書,哪有什麽快樂可言?我對現在的社會風氣很失望,每天都在變,我經常一覺醒來,就看到窗外新增了一座摩天大樓,我手裏拿著一款iphone手機,可是沒過幾個月,就有人說我的手機落伍了,要換新款的,我不得不一大早排隊去購買最新款式的iphone手機。有時候,我真不知道,人們每天弄出這麽多新花樣,到底是要做什麽?說實話,我對社會未來的發展悲觀失望,我看不到這個社會的未來。”


    聽了詹姆斯的傾訴,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詹姆斯的想法,其實代表了相當多民眾的觀點,這種觀點的核心就是:過去比現在好,昨天比今天好。社會不需要變革,回到過去更好!


    這種觀點乍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但仔細一推敲,你就能發現其中的端倪!


    “過去比現在好,昨天比今天好”,這其實隻是心理學慣用的一種障眼法而已。


    過去真的比現在好嗎?這個問題其實很容易驗證。如果有一個人覺得過去比現在好,那就讓他在一個月之內不要用電燈,改燒煤油燈;不要用手機,改用嘴和腳與他人傳話帶信;不要用天然氣取暖,改用燒柴火做飯;不要坐私家車或公交車上班,改為走路上班。


    我想,如果用這種實驗來驗證,用不了一個月,最多一個星期,這個覺得過去比現在好的人,就會閉上自己倔強的嘴巴。


    道理其實很簡單——距離產生美,空間產生美,時間產生美——在這種心理暗示下,人們總是喜歡懷念過去的東西,於是便產生了死人比活人更完美、過去比今天更美好的心理效應。克林頓在總統任上的時候,人們懷念老布什,罵克林頓下流、無恥;小布什在總統任上的時候,人們懷念克林頓,罵小布什是搞經濟的低能兒;奧巴馬在總統任上的時候,人們懷念小布什,罵奧巴馬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可等到奧巴馬卸任的時候,人們一定又會開始懷念奧巴馬,罵新任美國總統了。


    所以,我們詛咒變革是可以的,但反對變革是萬萬不能的,因為沒有變革與創新,就沒有現在股價突破六百美元的蘋果公司,就沒有現在強大的美國!


    3.我們恐懼的不是克隆羊,而是我們自己


    社會並沒有變複雜,變複雜的是我們自己。


    社會怎麽可能變複雜呢?人類進行變革、創新,其目的就是讓生活變得更簡單,而社會發展的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過去我們和遠在千裏的女友聯係,要通過郵政寄信,可是現在我們隻需輕點鼠標,就可通過msn把自己的甜言蜜語發過去;過去我們要到大西洋彼岸的歐洲去旅遊,得坐上幾天幾夜的輪船,弄不好還會像電影《泰坦尼克號》裏的男主角傑克那樣葬身大洋喂鯊魚,可是現在坐上波音飛機隻需幾個小時,我們就能跨越大洋,安全著陸!


    我們之所以認為這個社會變得越來越複雜,其實是我們對自己缺乏信心的一種外在表現。


    因為社會變化很快,當我們對社會變化的速度不適應時,我們便對社會變化產生了抵觸心理,我們擔心自己會被曆史的巨浪拍到岸邊的沙灘上。


    可是,這個社會不創新、不變革能行嗎?


    人類為了自己的幸福和快樂,不斷創新、不斷變革,可是人類在占領一個個思想高地和科技高地的同時,也給自己找下了不少麻煩,有的甚至是大麻煩,例如:環境汙染、艾滋病、能源問題。


    這些問題的出現是很正常的,就像少男少女到了青春期就要長青春痘一樣,屬於“成長的煩惱”,沒什麽大不了,可是這些問題要是不解決,那麽人類(包括地球)就會出大問題。


    而要解決這些問題,僅靠發牢騷罵街是解決不了的,解決這些問題,要靠創新和變革!


    皮特是我的學生,在學校讀書的時候,他是個嚴謹而又循規蹈矩的優秀學生,碩士畢業後,他到了一家國際知名電器公司從事內勤工作,由於工作勤奮、嚴謹,皮特很快就得到了經理的賞識,一年後,皮特被提升為內勤經理。


    正在皮特春風得意、躊躇滿誌的時候,變故發生了!


    由於金融危機持續蔓延,美國製造業不斷惡化,而電器行業也受到了來自中國和新興國家的衝擊,皮特的公司客戶開始減少,業績開始下滑,為了改善經營,戰勝危機,公司進行了一係列管理方式和人事上的變革。


    公司進行了人員裁減,將冗餘部門做了合並、裁撤,而後勤部門首當其衝,皮特被調整到了客戶部。


    在客戶部,皮特的工作方式和評價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公司對員工的考核不是看員工的出勤,而是看員工能發展多少客戶,給公司帶來多少業績。


    皮特是一個中規中矩的人,對於怎樣與客戶交流、贏得客戶的信任,他並不在行。一個月下來,皮特並沒有發展多少業務,月底發薪酬時,摸著工資袋裏癟癟的幾張鈔票,皮特第一次感到了失落與沮喪。


    皮特找到了我,向我抱怨:“我搞不明白,為什麽公司要把業績作為評價員工的主要指標,難道員工的勤奮與操守不重要嗎?難道公司的發展是靠沒完沒了的宣傳來完成的嗎?更讓我生氣的是有些員工,平時不在公司露麵,天天在外麵陪客戶喝酒、聊天、打高爾夫球,結果到了月底,他們的薪酬竟然是我的兩倍!”


    聽皮特發泄完後,我向皮特說:“公司是要在市場生存,不像大學,大學靠的是嚴謹的治學態度,而市場的生存法則卻是產品的質量和穩定上升的客戶群,產品質量再好,不能滿足客戶需要,沒有訂單,那也是徒勞。所以,從這方麵來講,公司的經營戰略並沒有錯,倒是你的心態存在問題,你總期盼著公司的管理能夠依從你的意願,但這怎麽可能呢?請注意:不是公司來適應你,而是你要適應公司。”


    聽了我的引導,皮特恍然大悟,從那以後,他開始主動改變,一年後,他再次被提升為客戶部經理。


    對於社會出現的新變化,我們不要大驚小怪,社會既然變了,我們也要做相應的改變。


    4.別養成拍人磚頭的習慣


    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社會上開始流行一股“拍磚潮”,讓人甚是擔憂。


    “拍磚”就是對別人提出反對意見,當然,拍磚不是一般的反對,而是“強烈”的反對,否則,就不會被人們稱為“拍磚”了。


    對別人提反對意見,這無可厚非,既合理又合法,從被提意見的人的角度來說,多聽聽反對意見,可以多一個思考問題的角度,同時,反對意見還可以給發熱的大腦降降溫,使人變得理性一點。


    可是,我現在要討論的不是讓人敞開胸懷廣納良言,而是要提醒那些喜歡對別人“拍磚”的人,千萬不要把“拍磚”當成一種慣性思維,有事沒事的就去找人“拍磚”,那樣的話,很有可能沒有把別人拍暈,倒是先把自己拍到了曆史長河的沙灘上。


    還是讓我們先來看一個我身邊發生的故事吧!


    克魯斯是我的一個遠房外甥,他今年三十五歲,是一家電信公司的部門經理,按理說,年紀輕輕就當上了一家知名公司的部門經理,應該算得上是青年才俊、年輕有為,可克魯斯卻不高興,每次來拜訪我的時候,克魯斯的眉毛都擰成了兩道麻花,眼睛也深深凹了下去,看起來就好像是有人欠了他一大筆錢賴著不還似的。


    克魯斯為什麽如此憔悴呢?


    原來,克魯斯二十五歲時就已經被提拔為部門經理,到現在已經整整十年了,十年來,克魯斯一直是做著原地踏步運動,再沒有被提升過任何新的職務。


    克魯斯對我說:“自從提升為部門經理以來,我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為了把工作做得更出色,我甚至減少了和老婆每周做愛的次數。可是,我不知道自己究竟什麽地方做得不好,每次遇到晉升時,我都被安排坐了冷板凳。十年了,整整十年了,眼見著那個以前曾在我辦公室為我打雜的混蛋小子邁克爾,都連升兩級,成了直接管我的頂頭上司,你說,我的心情能好得起來嗎?”


    我問克魯斯:“那邁克爾給你安排工作時,你是怎樣對待邁克爾的?”


    克魯斯的臉上露出一股非常不屑的眼神,他說:“你說那個邁克爾呀?你想想,他比我還年輕五歲,而且以前曾經當過我的手下,我能把他放在眼裏嗎?平日裏,隻要他安排工作,我就對他的安排提出質疑,隻要他在部門會議上講話,我就拍磚,讓他下不了台。”


    我問克魯斯:“你為什麽要這樣對待邁克爾?僅僅是因為他比你年輕就做了你的上司;僅僅是因為他曾經做過你的手下嗎?”


    克魯斯想了想,說:“不隻是這些,我對邁克爾拍磚,最主要的目的是讓公司高層知道我的存在,在下次晉升時,能夠優先考慮我。”


    我搖了搖頭:“克魯斯,你知道嗎?你現在很危險,如果你現在不能改變對邁克爾的態度,那麽,不久以後,改變的就將是你的工作崗位,你要知道,作為公司的一名中層幹部,如果沒有了執行力,如果沒有了對上級部門的尊重和支持,那麽,他的命運就隻能是被炒魷魚,你之所以在十年內沒有再被提拔,很可能與你習慣拍磚的行為有關,我的意思你明白嗎?”


    克魯斯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幾個月後,克魯斯給我打了個電話,他告訴我,他升職了,當然,這和我們之間的那次談話有關,他做了很大的調整。


    我很高興,因為克魯斯把“拍磚”的習慣改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活著,就不能被自己打垮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法)維克·漢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法)維克·漢森並收藏活著,就不能被自己打垮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