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說兩周內看到動靜,沒有說兩周內就讓你調回。”老教授說道。
“兩周內不可能有動靜的爸爸?”丁一為難了。
丁乃翔不想跟女兒隱瞞自己的擔心,就說道:“爸爸不放心你,怕你走歪了路,貽誤自己的終身。”
至此,丁一確定就是袁小姶找了爸爸。她說道:“爸爸,相信女兒,女兒心裏有數,不會亂來的。”
“可是,可是……”老教授欲言又止。
丁一擦了一下眼角的淚水,說道:‘爸爸,您有什麽不放心的,就盡管說出來吧。”
丁乃翔充滿慈愛地看著自己的女兒,說道:“沒有了,隻要你盡快回來,爸爸什麽都不說了。”
原本,丁乃翔追到這裏,是想和女兒攤牌好好談談的,但是當他來到了曾經的老房子,置身於曾經的環境氛圍,尤其是躺在舊了的躺椅裏,那曾經三口之家生活時的點點滴滴,就湧上了腦海,曾經嬌妻愛女給予他的幸福時光,並沒有因為時間的改變而消失,而是被他埋藏在了心靈最深處。
說真的,映入到自己眼前的一切,都是亡妻的影子,甚至都能聞到她的氣味,感受到她溫柔的目光,還有這個家裏特有的墨香味,還有樓上樓下和院子裏女兒時常迸發出的銀鈴般的笑聲……
轉眼,妻子走了十年有餘了女兒也由一個天真爛漫的小姑娘成長為一個大姑娘,說真的,在他又重組家庭後,對女兒照顧的確不如從前了,女孩兒,尤其是在成長階段,是一個尤其需要倍加嗬護才行,但是,作為父親,他做得尤其不夠,特別是在女兒畢業選擇工作的時候,他沒有堅持把女兒留在身邊,為此,他已經多次自責過了,像他這種重組的家庭,有時候的確不好照顧周全,考慮的因素很多,作為一家之長,是需要一碗水端平的,不能太對自己的孩子考慮過多,他這個家庭在重組家庭裏麵還算是比較模範的,當然和每個人的努力有關,尤其是女兒,女兒從小就很懂事,在最需要媽媽的時候,她失去了母愛。
其實當時,給丁乃翔介紹對象的有的事,甚至也有他的學生主動向他表白的,他完全能找個更年輕的女人,但是為了女兒,他放棄了,原因隻有一個,如果找年輕的女人結婚,人家肯定要生育自己的孩子,那樣的話,他唯恐冷落了女兒,為此,拒絕了學生的求愛。喬科長的年齡和他相仿,但是兒子卻比女兒年齡大,這樣也算給女兒找個伴兒,事實也是如此,兩個孩子處得很好,陸原很像哥哥的樣子,對這個妹妹很是疼愛,女兒對這個哥哥也很依賴,暑假經常跟在陸原的屁股後麵跑。陸原對女兒產生戀情,這個情況他知道一些,他不加幹涉,隻要他們自己願意,他就願意。但是不知為什麽,陸原的媽媽卻堅決反對,不過女兒似乎對這個哥哥也沒有那方麵的意思,所以,他也就聽之任之了。
妻子和女兒一直有些距離,但是從來都沒有發生過衝突,他很感謝她們,沒有讓他為難。隻是每當提到把女兒調回來的時候,妻子就有些不大同意,但是這次他決定不管這些了,即便不去求杜蕾的爸爸,他也決定自己去找些關係,爭取盡早把女兒弄回到身邊,他此時對女兒的幸福充滿了擔憂。
老教授陷入了深深的自責當中,如果當初自己對女兒的事用心一些,女兒就不會分到那麽遠的地方去工作,平時自己對女兒的關心也不是太多,所以,當跟女兒獨處時,老教授的內心是有些愧疚的,既然女兒同意調回來,既然女兒明白自己該做什麽,就不要把袁小姶找他的事跟女兒說了。畢竟,女兒的為人他是了解的,他寧願相信那個女人是造謠生事,也不願相信這是事實,因為從照片中,隻看到了女兒上了市長的車和下了市長的車,並沒有什麽實質性的接觸,他也不好用這幾張莫名其妙的照片來質問女兒。如果女兒真的跟這個江帆有私情的話,憑袁小姶的手段,完全還可以拍到更有力的證據來證明他們的關係。他憑什麽相信一個別有用心的人,而不去相信自己的女兒呢?
想到這些,丁乃翔就更開不了這個口了。
撫摸著女兒的頭,丁乃翔說道:“小一,在你的問題上,爸爸做得的不夠,爸爸是有愧疚的,現在想想很對不起你,你媽媽如果知道我沒有把她的寶貝女兒照顧好,她會埋怨我的,也會生我的氣的,所以,爸爸決定,把你調回來,如果你找林老師有困難的話,就不要去找了,爸爸還有一些關係,應該能用得上,你不要在意喬姨說得那句話好嗎?你永遠都是爸爸寶貝的女兒,這一點任何人都是無法替代的。爸爸老了,爸爸希望你回到爸爸身邊來,而且盡快,請你理解爸爸。”
這是爸爸第一次跟自己說這話,而且提到了媽媽,淚水就從丁一的眼裏流出,她握著爸爸的手說:“爸爸,您不要這樣說,您沒有對不起女兒,是女兒讓您操心了。”
爸爸說:“為女兒操心是做爸爸分內的事,隻是女兒啊,爸爸這次的確是為你……為你擔心了……”
“爸爸,我怎麽了?”丁一很想知道事實的真相。
丁乃翔看著女兒,心疼地說道:“沒有什麽,我隻是擔心,擔心你受委屈。”他還是不忍心說出來,也不忍心傷害自己的寶貝女兒,他相信,女兒應該沒有這方麵的問題,是那對夫婦他們本身就出了問題。
想到這裏,丁乃翔決定還是不跟女兒說為好,盡快把女兒調回來才是應該做的。他說:“小一,女孩子在外,多有不便,你也該考慮自己的問題了,前兩天,在我病之前,你喬姨的同事說要給你介紹個對象,是你喬姨同事的鄰居的孩子,非常優秀,最近要回國,她擔心你排斥她,就沒有跟你提,我說等你回來後,我再跟你說,還沒容得我跟你提呢,就病了。”
丁一說:“爸爸,我個人的事等我調回來再談吧。”
“你也不小了,女孩子還是早點把終身定了的好,回頭我跟你喬姨說說,等那個孩子出國回來後,你們見見麵。”
“爸爸,這要看緣分。不急。”丁一說道,她不好直接拒絕,江帆正在苦難中掙紮,她怎麽可能這個時候去相對象呢?
想到江帆,丁一不由得歎了一口氣……
回到亢州後,為了完成爸爸的囑咐,丁一跟林稚君打了一個電話,才知道她跟丈夫出國了,要過一段時間才能回來。丁一便把這個消息告訴了爸爸,爸爸沒有說什麽,隻是說他也會在這邊找找一些關係的。
轉眼到了萬物複蘇、春暖花開的季節,三源縣年輕的縣長,加緊了對旅遊新思路的調研和規劃。整個春天,他馬不停蹄,開始公開地、大張旗鼓地帶著縣旅遊局、文物保管所、黨史辦、氣象局、土地局、文聯等部門,對三源縣境內的旅遊資源、革命戰爭遺址遺存、地形地貌、氣候特點,甚至是民間故事和傳說等做了全方位的考察和論證,加緊趕製出了三源縣旅遊資源開發的遠景規劃方案,並通過市、省兩級有關部門的專家論證後,最終形成了三源縣具有權威性和科學性的旅遊資源開發遠景規劃的綠皮書。
在這期間,在彭長宜的主持下,成立了一個以宣傳部牽頭,縣政協、黨史辦、方誌辦、精神文明辦、廣電局、縣報社、文化局、縣文聯等多個部門為成員的龐大的革命史收集整理辦公室,從各行各業抽調出二十多名筆杆子,奔赴全國各地,尋訪跟三源有關的老革命,同時,電視台抽調出五名攝像記者跟著各個尋訪組采訪,為這些健在的老革命留下珍貴的影像資料,對一些已故的老革命和曆史名人采取由家屬和戰友追憶的形式,再現當時輝煌的曆史。
與此同時,三源,加緊進行革命曆史博物館的規劃和報審工作。
每個尋訪小組除去對這些老革命進行訪談外,還有一項特別的任務,那就是有一個問卷調查,這個問卷調查的內容主要就是圍繞著紅色旅遊這項工作進行的,如:您認為三源有必要發展紅色旅遊嗎?有什麽好的建議?有建立革命曆史博物館的必要嗎?您對那些廢棄的防空洞利用問題有何建議?等等,諸如此類的調查。
這份問卷調查不光是寄到這些老革命們的家裏,也在《三源報》上和電視上廣泛征求意見。沒想到,這項工作,得到了居住在全國各地的老革命的廣泛支持和讚同,有的老革命還貢獻出珍藏了幾十年的一些珍貴的老照片、文字資料和實物等。對於那些居住在北京、從高層位置上下來的老革命,彭長宜都是親自登門拜訪,向他們征求意見。
這裏,不得不說彭長宜有些假公濟私,他處心積慮,加快步伐地規劃紅色旅遊項目和修建革命曆史博物館項目的步伐,其中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私心,那就是想和京城的那些三源籍或者曾經在三源打過仗流過血的老革命們取得聯係,搭上關係。鄔友福不就是靠這些關係起家和穩固地位的嗎?
記得部長曾經囑咐過他,說:“你如果想在三源幹大事,必須要有這樣一些力量的支持,那就是那些老革命們,有他們的支持,你有可能順風順水,沒有他們的支持你有可能寸步難行。鄔友福靠的是什麽?靠的就是這些關係,這些關係讓翟炳德對他都敬三分。”
彭長宜也感到了這一點,但是他不知道怎樣去靠近他們、接近他們,他先後想過好幾個方案,近在眼前的一個最快好的時機就是借春節這個機會去拜訪這些老革命,他在春節前的幾天裏,幾乎每天頭上班十分鍾都往鄔友福的辦公室跑,借商量工作上的事情為名,觀察鄔友福是否進京,希望鄔友福能順便捎上自己,但是鄔友福不知是沒想到這層還是根本就不想帶他去,根本就沒打他的牌。
後來齊祥告訴他,拜訪北京那些老革命,鄔友福從來都是自己去,不叫任何人陪同,好幾年都是這麽過來的,有的時候葛兆國跟著他去,但也是有目的地拜訪那麽一兩個人,其它的關係都是鄔友福獨門掌握。
但是,彭長宜很快就從收集整理一些革命文物中得到了靈感,找到了一個堂而皇之的契機,他首先讓有關部門向全縣發布征集曆史文物和民間傳說入手,然後又給各個尋訪戰爭時期的老戰士老革命們印發了問卷調查,這些調查的內容都是他親自起草和敲定的,這就為拜訪那些老革命創造了一個合情合理的理由。
跟三源有關係的也是對三源貢獻最大的老革命是郤允才,也是鄔友福經常拜訪的原國家某部委一位高級領導,這位老領導給三源做了好多事,其實他還不是三源人,隻是當年率領曾經率部隊在三源一帶開辟後方根據地,被國民黨反動派談起就色變的人物,後來成為新中國後的三源第一任縣委書記,這位老領導的一段膾炙人口的戰鬥故事,早年曾經出現在京州省小學語文教材裏。
憑彭長宜的心氣,他很想第一個就去拜訪這位老革命。記得年前中央電視台的新聞聯播中,在一個春節茶話會上,彭長宜就看見了在幾個老革命中,就有這位老領導的身影。據齊祥介紹,三源對這些老革命們一直念念不忘,他們不但是三源的寶貴資源,也是三源最強有力的靠山,他們的健康時刻牽掛著三源,明知道這些老革命都享受國家待遇,但三源還是培訓了一大批年輕的女孩子,去這些老革命家當保姆,照顧這些老革命的飲食起居,這些保姆的工資卻有縣裏統一開支。
十多年前,這位老領導的老伴兒病逝,派去他家的保姆不久後就給老領導做了填房,這也是“保姆公關”最典型的例子。
這位保姆的三親六戚也都得到了三源最好的照顧和安置,其中,最典型的人物就是葛兆國,不僅被提拔為土地局局長,他的弟弟葛建國還優先享有開發礦山的權力,三源縣國有企業煤炭廠改製後就變成股份製公司,這次出事的煤礦就是葛建國剛剛兼並不久的一個礦。盡管葛建國被判刑一年,但是,他沒有蹲過一天監獄,判刑後就被保外就醫了,原因肯定是得到了這位老領導的庇護,因為做了老領導填房的這位保姆,就是葛兆國一位八竿子打不著的表妹。
但是,彭長宜沒有先去拜訪這位老領導,理由是老領導的許多事跡都被三源黨史辦反複總結過了,而且各種資料保存完好,他不想再去錦上添花,也不想去和什麽人爭奪這些資源,他決定先去拜見另一位三源籍但卻不是在三源出生的老革命。
黨史辦的同誌是從一篇有關三源黃土嶺阻擊戰的回憶錄中,搜尋到了這位老革命的足跡,這位老革命參加完黃土嶺阻擊戰後,又參加了遼沈戰役,後隨部隊南下,曾任解放軍某部師長、軍區副政委等職,後來轉業到國家公安部。
彭長宜看了這篇回憶錄,裏麵作者提到了他曾領導過的116師,並且時任師長,雖然隻在文中出現了一次,但是“116”這幾個數字就鐫刻在他的腦海中,這個116師是個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部隊,出現過許多戰鬥英雄,這位老革命後來從116師師長的位置提拔到了軍區,在軍區任職。
彭長宜就想,他當年帶的那個116師,是不是老胡和樊文良所在的那個116師,恍惚中,彭長宜就想起了老胡那張老照片中坐在中間的那位老首長,當時怎麽看怎麽麵熟,就是想不起來在哪兒見過,為這事他琢磨了好長時間,他突然湧起一陣衝動,就想率先拜訪這位老革命,但是彭長宜知道,這隻是他的突發奇想,部隊任何一個建製,都更新過無數個帶長的首長,番號為116師的分屬各個兵種,世上不會有這麽巧的事。但是,三源無論是黨史辦還是政協的一些老幹部中,誰都沒有見過這個人,也不知道他的真實姓名,發表在有關雜誌上的這篇文章用的是“山子”的名字,顯然,這是個筆名。
本著挖掘整理紅色記憶的精神,彭長宜讓黨史辦立刻著手進行調查,務必找出這位老革命的居住地址,說不定,在三源大量的革命曆史中,這是一朵被雪藏許久的奇葩,或許會有著一段不可多得的革命傳奇。
人們往往對已經掌握了的東西不再新奇,對沒有掌握的充滿了好奇,彭長宜親自謀劃這次拜訪方案,並親自帶隊,前往。
政府辦主任齊祥、黨史辦主任馬森和電視台一名攝像記者跟隨彭長宜前往北京,去拜訪這位名為“山子”的老革命。
“兩周內不可能有動靜的爸爸?”丁一為難了。
丁乃翔不想跟女兒隱瞞自己的擔心,就說道:“爸爸不放心你,怕你走歪了路,貽誤自己的終身。”
至此,丁一確定就是袁小姶找了爸爸。她說道:“爸爸,相信女兒,女兒心裏有數,不會亂來的。”
“可是,可是……”老教授欲言又止。
丁一擦了一下眼角的淚水,說道:‘爸爸,您有什麽不放心的,就盡管說出來吧。”
丁乃翔充滿慈愛地看著自己的女兒,說道:“沒有了,隻要你盡快回來,爸爸什麽都不說了。”
原本,丁乃翔追到這裏,是想和女兒攤牌好好談談的,但是當他來到了曾經的老房子,置身於曾經的環境氛圍,尤其是躺在舊了的躺椅裏,那曾經三口之家生活時的點點滴滴,就湧上了腦海,曾經嬌妻愛女給予他的幸福時光,並沒有因為時間的改變而消失,而是被他埋藏在了心靈最深處。
說真的,映入到自己眼前的一切,都是亡妻的影子,甚至都能聞到她的氣味,感受到她溫柔的目光,還有這個家裏特有的墨香味,還有樓上樓下和院子裏女兒時常迸發出的銀鈴般的笑聲……
轉眼,妻子走了十年有餘了女兒也由一個天真爛漫的小姑娘成長為一個大姑娘,說真的,在他又重組家庭後,對女兒照顧的確不如從前了,女孩兒,尤其是在成長階段,是一個尤其需要倍加嗬護才行,但是,作為父親,他做得尤其不夠,特別是在女兒畢業選擇工作的時候,他沒有堅持把女兒留在身邊,為此,他已經多次自責過了,像他這種重組的家庭,有時候的確不好照顧周全,考慮的因素很多,作為一家之長,是需要一碗水端平的,不能太對自己的孩子考慮過多,他這個家庭在重組家庭裏麵還算是比較模範的,當然和每個人的努力有關,尤其是女兒,女兒從小就很懂事,在最需要媽媽的時候,她失去了母愛。
其實當時,給丁乃翔介紹對象的有的事,甚至也有他的學生主動向他表白的,他完全能找個更年輕的女人,但是為了女兒,他放棄了,原因隻有一個,如果找年輕的女人結婚,人家肯定要生育自己的孩子,那樣的話,他唯恐冷落了女兒,為此,拒絕了學生的求愛。喬科長的年齡和他相仿,但是兒子卻比女兒年齡大,這樣也算給女兒找個伴兒,事實也是如此,兩個孩子處得很好,陸原很像哥哥的樣子,對這個妹妹很是疼愛,女兒對這個哥哥也很依賴,暑假經常跟在陸原的屁股後麵跑。陸原對女兒產生戀情,這個情況他知道一些,他不加幹涉,隻要他們自己願意,他就願意。但是不知為什麽,陸原的媽媽卻堅決反對,不過女兒似乎對這個哥哥也沒有那方麵的意思,所以,他也就聽之任之了。
妻子和女兒一直有些距離,但是從來都沒有發生過衝突,他很感謝她們,沒有讓他為難。隻是每當提到把女兒調回來的時候,妻子就有些不大同意,但是這次他決定不管這些了,即便不去求杜蕾的爸爸,他也決定自己去找些關係,爭取盡早把女兒弄回到身邊,他此時對女兒的幸福充滿了擔憂。
老教授陷入了深深的自責當中,如果當初自己對女兒的事用心一些,女兒就不會分到那麽遠的地方去工作,平時自己對女兒的關心也不是太多,所以,當跟女兒獨處時,老教授的內心是有些愧疚的,既然女兒同意調回來,既然女兒明白自己該做什麽,就不要把袁小姶找他的事跟女兒說了。畢竟,女兒的為人他是了解的,他寧願相信那個女人是造謠生事,也不願相信這是事實,因為從照片中,隻看到了女兒上了市長的車和下了市長的車,並沒有什麽實質性的接觸,他也不好用這幾張莫名其妙的照片來質問女兒。如果女兒真的跟這個江帆有私情的話,憑袁小姶的手段,完全還可以拍到更有力的證據來證明他們的關係。他憑什麽相信一個別有用心的人,而不去相信自己的女兒呢?
想到這些,丁乃翔就更開不了這個口了。
撫摸著女兒的頭,丁乃翔說道:“小一,在你的問題上,爸爸做得的不夠,爸爸是有愧疚的,現在想想很對不起你,你媽媽如果知道我沒有把她的寶貝女兒照顧好,她會埋怨我的,也會生我的氣的,所以,爸爸決定,把你調回來,如果你找林老師有困難的話,就不要去找了,爸爸還有一些關係,應該能用得上,你不要在意喬姨說得那句話好嗎?你永遠都是爸爸寶貝的女兒,這一點任何人都是無法替代的。爸爸老了,爸爸希望你回到爸爸身邊來,而且盡快,請你理解爸爸。”
這是爸爸第一次跟自己說這話,而且提到了媽媽,淚水就從丁一的眼裏流出,她握著爸爸的手說:“爸爸,您不要這樣說,您沒有對不起女兒,是女兒讓您操心了。”
爸爸說:“為女兒操心是做爸爸分內的事,隻是女兒啊,爸爸這次的確是為你……為你擔心了……”
“爸爸,我怎麽了?”丁一很想知道事實的真相。
丁乃翔看著女兒,心疼地說道:“沒有什麽,我隻是擔心,擔心你受委屈。”他還是不忍心說出來,也不忍心傷害自己的寶貝女兒,他相信,女兒應該沒有這方麵的問題,是那對夫婦他們本身就出了問題。
想到這裏,丁乃翔決定還是不跟女兒說為好,盡快把女兒調回來才是應該做的。他說:“小一,女孩子在外,多有不便,你也該考慮自己的問題了,前兩天,在我病之前,你喬姨的同事說要給你介紹個對象,是你喬姨同事的鄰居的孩子,非常優秀,最近要回國,她擔心你排斥她,就沒有跟你提,我說等你回來後,我再跟你說,還沒容得我跟你提呢,就病了。”
丁一說:“爸爸,我個人的事等我調回來再談吧。”
“你也不小了,女孩子還是早點把終身定了的好,回頭我跟你喬姨說說,等那個孩子出國回來後,你們見見麵。”
“爸爸,這要看緣分。不急。”丁一說道,她不好直接拒絕,江帆正在苦難中掙紮,她怎麽可能這個時候去相對象呢?
想到江帆,丁一不由得歎了一口氣……
回到亢州後,為了完成爸爸的囑咐,丁一跟林稚君打了一個電話,才知道她跟丈夫出國了,要過一段時間才能回來。丁一便把這個消息告訴了爸爸,爸爸沒有說什麽,隻是說他也會在這邊找找一些關係的。
轉眼到了萬物複蘇、春暖花開的季節,三源縣年輕的縣長,加緊了對旅遊新思路的調研和規劃。整個春天,他馬不停蹄,開始公開地、大張旗鼓地帶著縣旅遊局、文物保管所、黨史辦、氣象局、土地局、文聯等部門,對三源縣境內的旅遊資源、革命戰爭遺址遺存、地形地貌、氣候特點,甚至是民間故事和傳說等做了全方位的考察和論證,加緊趕製出了三源縣旅遊資源開發的遠景規劃方案,並通過市、省兩級有關部門的專家論證後,最終形成了三源縣具有權威性和科學性的旅遊資源開發遠景規劃的綠皮書。
在這期間,在彭長宜的主持下,成立了一個以宣傳部牽頭,縣政協、黨史辦、方誌辦、精神文明辦、廣電局、縣報社、文化局、縣文聯等多個部門為成員的龐大的革命史收集整理辦公室,從各行各業抽調出二十多名筆杆子,奔赴全國各地,尋訪跟三源有關的老革命,同時,電視台抽調出五名攝像記者跟著各個尋訪組采訪,為這些健在的老革命留下珍貴的影像資料,對一些已故的老革命和曆史名人采取由家屬和戰友追憶的形式,再現當時輝煌的曆史。
與此同時,三源,加緊進行革命曆史博物館的規劃和報審工作。
每個尋訪小組除去對這些老革命進行訪談外,還有一項特別的任務,那就是有一個問卷調查,這個問卷調查的內容主要就是圍繞著紅色旅遊這項工作進行的,如:您認為三源有必要發展紅色旅遊嗎?有什麽好的建議?有建立革命曆史博物館的必要嗎?您對那些廢棄的防空洞利用問題有何建議?等等,諸如此類的調查。
這份問卷調查不光是寄到這些老革命們的家裏,也在《三源報》上和電視上廣泛征求意見。沒想到,這項工作,得到了居住在全國各地的老革命的廣泛支持和讚同,有的老革命還貢獻出珍藏了幾十年的一些珍貴的老照片、文字資料和實物等。對於那些居住在北京、從高層位置上下來的老革命,彭長宜都是親自登門拜訪,向他們征求意見。
這裏,不得不說彭長宜有些假公濟私,他處心積慮,加快步伐地規劃紅色旅遊項目和修建革命曆史博物館項目的步伐,其中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私心,那就是想和京城的那些三源籍或者曾經在三源打過仗流過血的老革命們取得聯係,搭上關係。鄔友福不就是靠這些關係起家和穩固地位的嗎?
記得部長曾經囑咐過他,說:“你如果想在三源幹大事,必須要有這樣一些力量的支持,那就是那些老革命們,有他們的支持,你有可能順風順水,沒有他們的支持你有可能寸步難行。鄔友福靠的是什麽?靠的就是這些關係,這些關係讓翟炳德對他都敬三分。”
彭長宜也感到了這一點,但是他不知道怎樣去靠近他們、接近他們,他先後想過好幾個方案,近在眼前的一個最快好的時機就是借春節這個機會去拜訪這些老革命,他在春節前的幾天裏,幾乎每天頭上班十分鍾都往鄔友福的辦公室跑,借商量工作上的事情為名,觀察鄔友福是否進京,希望鄔友福能順便捎上自己,但是鄔友福不知是沒想到這層還是根本就不想帶他去,根本就沒打他的牌。
後來齊祥告訴他,拜訪北京那些老革命,鄔友福從來都是自己去,不叫任何人陪同,好幾年都是這麽過來的,有的時候葛兆國跟著他去,但也是有目的地拜訪那麽一兩個人,其它的關係都是鄔友福獨門掌握。
但是,彭長宜很快就從收集整理一些革命文物中得到了靈感,找到了一個堂而皇之的契機,他首先讓有關部門向全縣發布征集曆史文物和民間傳說入手,然後又給各個尋訪戰爭時期的老戰士老革命們印發了問卷調查,這些調查的內容都是他親自起草和敲定的,這就為拜訪那些老革命創造了一個合情合理的理由。
跟三源有關係的也是對三源貢獻最大的老革命是郤允才,也是鄔友福經常拜訪的原國家某部委一位高級領導,這位老領導給三源做了好多事,其實他還不是三源人,隻是當年率領曾經率部隊在三源一帶開辟後方根據地,被國民黨反動派談起就色變的人物,後來成為新中國後的三源第一任縣委書記,這位老領導的一段膾炙人口的戰鬥故事,早年曾經出現在京州省小學語文教材裏。
憑彭長宜的心氣,他很想第一個就去拜訪這位老革命。記得年前中央電視台的新聞聯播中,在一個春節茶話會上,彭長宜就看見了在幾個老革命中,就有這位老領導的身影。據齊祥介紹,三源對這些老革命們一直念念不忘,他們不但是三源的寶貴資源,也是三源最強有力的靠山,他們的健康時刻牽掛著三源,明知道這些老革命都享受國家待遇,但三源還是培訓了一大批年輕的女孩子,去這些老革命家當保姆,照顧這些老革命的飲食起居,這些保姆的工資卻有縣裏統一開支。
十多年前,這位老領導的老伴兒病逝,派去他家的保姆不久後就給老領導做了填房,這也是“保姆公關”最典型的例子。
這位保姆的三親六戚也都得到了三源最好的照顧和安置,其中,最典型的人物就是葛兆國,不僅被提拔為土地局局長,他的弟弟葛建國還優先享有開發礦山的權力,三源縣國有企業煤炭廠改製後就變成股份製公司,這次出事的煤礦就是葛建國剛剛兼並不久的一個礦。盡管葛建國被判刑一年,但是,他沒有蹲過一天監獄,判刑後就被保外就醫了,原因肯定是得到了這位老領導的庇護,因為做了老領導填房的這位保姆,就是葛兆國一位八竿子打不著的表妹。
但是,彭長宜沒有先去拜訪這位老領導,理由是老領導的許多事跡都被三源黨史辦反複總結過了,而且各種資料保存完好,他不想再去錦上添花,也不想去和什麽人爭奪這些資源,他決定先去拜見另一位三源籍但卻不是在三源出生的老革命。
黨史辦的同誌是從一篇有關三源黃土嶺阻擊戰的回憶錄中,搜尋到了這位老革命的足跡,這位老革命參加完黃土嶺阻擊戰後,又參加了遼沈戰役,後隨部隊南下,曾任解放軍某部師長、軍區副政委等職,後來轉業到國家公安部。
彭長宜看了這篇回憶錄,裏麵作者提到了他曾領導過的116師,並且時任師長,雖然隻在文中出現了一次,但是“116”這幾個數字就鐫刻在他的腦海中,這個116師是個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部隊,出現過許多戰鬥英雄,這位老革命後來從116師師長的位置提拔到了軍區,在軍區任職。
彭長宜就想,他當年帶的那個116師,是不是老胡和樊文良所在的那個116師,恍惚中,彭長宜就想起了老胡那張老照片中坐在中間的那位老首長,當時怎麽看怎麽麵熟,就是想不起來在哪兒見過,為這事他琢磨了好長時間,他突然湧起一陣衝動,就想率先拜訪這位老革命,但是彭長宜知道,這隻是他的突發奇想,部隊任何一個建製,都更新過無數個帶長的首長,番號為116師的分屬各個兵種,世上不會有這麽巧的事。但是,三源無論是黨史辦還是政協的一些老幹部中,誰都沒有見過這個人,也不知道他的真實姓名,發表在有關雜誌上的這篇文章用的是“山子”的名字,顯然,這是個筆名。
本著挖掘整理紅色記憶的精神,彭長宜讓黨史辦立刻著手進行調查,務必找出這位老革命的居住地址,說不定,在三源大量的革命曆史中,這是一朵被雪藏許久的奇葩,或許會有著一段不可多得的革命傳奇。
人們往往對已經掌握了的東西不再新奇,對沒有掌握的充滿了好奇,彭長宜親自謀劃這次拜訪方案,並親自帶隊,前往。
政府辦主任齊祥、黨史辦主任馬森和電視台一名攝像記者跟隨彭長宜前往北京,去拜訪這位名為“山子”的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