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二四七年,李斯辭別老師荀子西行入秦。李斯從成皋之路走進秦國的函穀關,口幹舌燥,下馬向路邊賣水的老嫗要碗水。正在茶棚裏喝茶的稷下學宮學者淳於越聞聲抬頭,見是李斯,異常驚喜。李斯望見淳於越也十分高興,二人親熱攀談。
原來淳於越也是聞知呂不韋出榜招賢到秦國應聘的,二人便結伴一路同行,進入鹹陽城,找到呂不韋的相邦府邸,由侍者引導,小心翼翼地走進呂不韋相府廳堂。
呂不韋聽說荀子的弟子和稷下學宮的學士前來應聘,自是高興,親自接見他們。見到二人,呂不韋開口便問:“你們哪位是荀老夫子的高徒?”
李斯答話,並呈上荀子的親筆書信。
呂不韋接過來看,笑道:“荀老夫子向我舉薦你呀!當年在邯鄲,我曾經拜訪過荀老夫子。那時我在邯鄲經商,已經很有些資財了。但是,經商賺取的錢財再多,也僅僅富有一時,而從政則可以富有一國,蔭及子孫。所以,我便請教荀老夫子,想學些帝王之術。不韋今日走到秦國相邦之位,也應當感激荀老夫子呀!”
呂不韋轉身問淳於越:“他是荀老夫子的學生,你便是齊國稷下學宮的學士淳於越先生了?齊國的稷下學宮,為接應天下學子每年要花費不少錢財。如今怎麽樣啊?”
淳於越回答說:“自從荀老夫子離開稷下之後,學宮便似群龍無首。齊國原為君王後掌權。前年,君王後去世,齊王胸無大誌,少有政見,稷下學宮也就漸漸地人去樓空了。”
“那就到我這裏來吧!”呂不韋大度地說,“荀老夫子在昭王的時候曾經來到秦國。他提出秦國隻重視武力,不重視儒士,期望秦國能接納天下儒士入秦。可惜當年昭王沒有聽從荀老夫子的指教。如今秦國大不同了,要廣招天下學士。自不韋貼出招賢榜之後,已有上千名各個學派的學士投奔到我呂氏府門。今日二位先生到來,不韋倍加歡心。李斯先生是荀老夫子的高徒,淳於越先生是稷下學宮的名士,以後不韋當多多討教呀!”
李斯、淳於越二人一同拱手謙讓不敢當。
呂不韋告訴他們,秦王年幼,需要細心施教。他是秦王的仲父,理當盡仲父之責。如今他正在編寫一部《呂氏春秋》,是專供秦王閱讀的。他要將秦王培養成博通天下學問的君王。請他們二人助自己一臂之力。李斯、淳於越當然高興,表示願為呂相邦效力。
時過不久,呂不韋把李斯召來,說他看了李斯為《呂氏春秋》寫的文章《察今》,寫得很好。李斯在這篇文章中寫了一個故事,說楚國人想去襲擊宋國,便派人先在擁水的河道上插了標記,準備到夜間順著標記過河。不想夜間擁水暴漲,楚國人還按照原來插的標記過河,結果一千多人都淹死在暴漲的河水之中。由此,引申出一個道理,君王如果總按照先王的舊章法去做事,就和那些楚國人過河一樣。外麵的形勢已經改變了,還要用先王的舊法去治理國家,豈不可悲嗎?
呂不韋誇讚李斯有見地,他說:“治理國家,墨守陳規,不知道在形勢已經變化的時候改變自己,就如同醫生看病,病情變化了,而藥方不變,長壽的人也會被治成短命。你的文章前麵有比喻,後麵講道理,題目叫‘察今’。有理有據,發人深省,不可多得,不可多得呀!”
李斯說他所講的乃是老師荀卿的主張。老師一向倡導,君王治國不必效法先王。
呂不韋要李斯以後替他把《呂氏春秋》這部書統籌起來。李斯知道《呂氏春秋》的重要,讓他統籌,自是相邦的格外器重。他受寵若驚,立即感謝相邦栽培,表示一定盡心竭力。
然而秦王政對《呂氏春秋》並不感興趣。他喜歡自由自在,不受約束,經常要宮人趙高陪他到渭水河邊釣魚。呂不韋為此焦心。
李斯抱著許多簡冊走進呂不韋書房,說是近日學士們寫下的文章,請相邦過目。呂不韋問李斯是否看過,哪一篇最好。李斯回說以淳於越先生寫白勺一ii好。
呂不韋讓李斯將簡冊放下,告訴李斯,以後《呂氏春秋》這部書你就不要再管了,他想請淳於越先生統籌。
李斯心頭一震,感覺相邦不用他了,心中有些醋意,口中卻說這樣好,淳於越先生比我更博學。”
呂不韋聽出了李斯的言外之意,向他解釋,說並不是淳於越先生比你博學,而是對你另有重用。李斯緊張的心這才有所緩解,卻又不知相邦會讓他做什麽。
呂不韋告訴他,你的老師荀老夫子講過,有賢才良士來到身邊而後就能夠看得清楚事理。事理看得清楚,而後就知道是非之所在。我想讓你進宮到大王的身邊去。
一聽說派他到大王的身邊,李斯心中自是高興,這是他久久的期盼。便問:“相邦!大王尚未登基理政,李斯能做些什麽呢?”
呂不韋告訴他,大王一年一年長大了,不能盡是玩耍,身邊很需要有賢才良士陪侍。要李斯做大王身邊的侍郎。李斯不知道侍郎具體做什麽。
呂不韋告訴李斯:“我乃大王仲父,大王假如品德有差,不僅是他一人之事,也是國家之大事呀!你進宮去,要隨時留心大王行止,如實稟報。”
李斯明白了呂不韋的意圖,真誠地回複遵命。
從此李斯進入秦王政的祈年宮,天天在宮門外的小房裏小心守候。他見秦王政走出宮門,來到院中。李斯從門房中出來,遠遠站立,想讓秦王政看見他。可秦王政的眼睛並不看他。李斯想上前搭話,卻又畏懼王威,不敢近前。
不想,秦王政突然調轉身,直接向李斯走過來,與想向他靠近的李斯走了一個碰麵。李斯急忙雙膝跪地叩頭,說:“侍奉君上!”
秦王政正色問:“你是相邦新近派來的嗎?”
“是,卑職李斯。”李斯抬頭呼喚,“君上!……”
秦王政並不理睬,徑自向前走去。趙高與侍女跟隨在秦王政的身後揚長出宮。
李斯看著秦王政的身影遠去,忙起身跑回門房,在竹簡上記下大王未時走出宮門。”
李斯將近日記錄的大王行止送相邦過目。呂不韋接過來認真觀看,由此檢驗出李斯對他的忠誠,便又給李斯新的任務。說李斯曾經幫他編選《呂氏春秋》,其中有些文章又是李斯所寫。他的這部書是專為大王而寫的。大王年幼,要李斯以後將書中的文章講給大王聽。李斯俯首聽命。
李斯按照呂不韋的吩咐拿了一篇文章送給秦王政。秦王政正在觀看一卷雜書,頭也不抬。
李斯敬畏地說:“君上,卑職奉相邦之命為您講解。”
秦王政立即怒道:“你是寡人的侍郎,相邦的話你聽,寡人的話你就不聽嗎?”
李斯向呂不韋如實稟報,呂不韋聽到十分生氣。趙高問秦王政,相邦送給您的文章,您怎麽不看也不聽呢?
秦王政怒道:“那是些什麽文章?全是些混賬話。什麽‘君道無知無為,而賢於有知有為’?難道‘無知無為’比‘有知有為’還要好嗎?他是要我當傻子、蠢貨!什麽‘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人之天下也’。大秦國的天下,不是我贏氏一家的,難道還是別人的嗎?現在我年紀小,不讓我親政。將來我不親政做一個真正的大王,還能讓他呂不韋登基當大王嗎?一派胡言。盡把我當小孩子!”
趙高勸解秦王政,說:“呂相邦是您的仲父,近年來他主持朝政,調兵遣將,開拓疆土,讓關東六國心中膽寒……”
秦王政並不買賬,冷冷笑道:“那不是為我大秦國立功,是樹立他自己的權威!”
原來淳於越也是聞知呂不韋出榜招賢到秦國應聘的,二人便結伴一路同行,進入鹹陽城,找到呂不韋的相邦府邸,由侍者引導,小心翼翼地走進呂不韋相府廳堂。
呂不韋聽說荀子的弟子和稷下學宮的學士前來應聘,自是高興,親自接見他們。見到二人,呂不韋開口便問:“你們哪位是荀老夫子的高徒?”
李斯答話,並呈上荀子的親筆書信。
呂不韋接過來看,笑道:“荀老夫子向我舉薦你呀!當年在邯鄲,我曾經拜訪過荀老夫子。那時我在邯鄲經商,已經很有些資財了。但是,經商賺取的錢財再多,也僅僅富有一時,而從政則可以富有一國,蔭及子孫。所以,我便請教荀老夫子,想學些帝王之術。不韋今日走到秦國相邦之位,也應當感激荀老夫子呀!”
呂不韋轉身問淳於越:“他是荀老夫子的學生,你便是齊國稷下學宮的學士淳於越先生了?齊國的稷下學宮,為接應天下學子每年要花費不少錢財。如今怎麽樣啊?”
淳於越回答說:“自從荀老夫子離開稷下之後,學宮便似群龍無首。齊國原為君王後掌權。前年,君王後去世,齊王胸無大誌,少有政見,稷下學宮也就漸漸地人去樓空了。”
“那就到我這裏來吧!”呂不韋大度地說,“荀老夫子在昭王的時候曾經來到秦國。他提出秦國隻重視武力,不重視儒士,期望秦國能接納天下儒士入秦。可惜當年昭王沒有聽從荀老夫子的指教。如今秦國大不同了,要廣招天下學士。自不韋貼出招賢榜之後,已有上千名各個學派的學士投奔到我呂氏府門。今日二位先生到來,不韋倍加歡心。李斯先生是荀老夫子的高徒,淳於越先生是稷下學宮的名士,以後不韋當多多討教呀!”
李斯、淳於越二人一同拱手謙讓不敢當。
呂不韋告訴他們,秦王年幼,需要細心施教。他是秦王的仲父,理當盡仲父之責。如今他正在編寫一部《呂氏春秋》,是專供秦王閱讀的。他要將秦王培養成博通天下學問的君王。請他們二人助自己一臂之力。李斯、淳於越當然高興,表示願為呂相邦效力。
時過不久,呂不韋把李斯召來,說他看了李斯為《呂氏春秋》寫的文章《察今》,寫得很好。李斯在這篇文章中寫了一個故事,說楚國人想去襲擊宋國,便派人先在擁水的河道上插了標記,準備到夜間順著標記過河。不想夜間擁水暴漲,楚國人還按照原來插的標記過河,結果一千多人都淹死在暴漲的河水之中。由此,引申出一個道理,君王如果總按照先王的舊章法去做事,就和那些楚國人過河一樣。外麵的形勢已經改變了,還要用先王的舊法去治理國家,豈不可悲嗎?
呂不韋誇讚李斯有見地,他說:“治理國家,墨守陳規,不知道在形勢已經變化的時候改變自己,就如同醫生看病,病情變化了,而藥方不變,長壽的人也會被治成短命。你的文章前麵有比喻,後麵講道理,題目叫‘察今’。有理有據,發人深省,不可多得,不可多得呀!”
李斯說他所講的乃是老師荀卿的主張。老師一向倡導,君王治國不必效法先王。
呂不韋要李斯以後替他把《呂氏春秋》這部書統籌起來。李斯知道《呂氏春秋》的重要,讓他統籌,自是相邦的格外器重。他受寵若驚,立即感謝相邦栽培,表示一定盡心竭力。
然而秦王政對《呂氏春秋》並不感興趣。他喜歡自由自在,不受約束,經常要宮人趙高陪他到渭水河邊釣魚。呂不韋為此焦心。
李斯抱著許多簡冊走進呂不韋書房,說是近日學士們寫下的文章,請相邦過目。呂不韋問李斯是否看過,哪一篇最好。李斯回說以淳於越先生寫白勺一ii好。
呂不韋讓李斯將簡冊放下,告訴李斯,以後《呂氏春秋》這部書你就不要再管了,他想請淳於越先生統籌。
李斯心頭一震,感覺相邦不用他了,心中有些醋意,口中卻說這樣好,淳於越先生比我更博學。”
呂不韋聽出了李斯的言外之意,向他解釋,說並不是淳於越先生比你博學,而是對你另有重用。李斯緊張的心這才有所緩解,卻又不知相邦會讓他做什麽。
呂不韋告訴他,你的老師荀老夫子講過,有賢才良士來到身邊而後就能夠看得清楚事理。事理看得清楚,而後就知道是非之所在。我想讓你進宮到大王的身邊去。
一聽說派他到大王的身邊,李斯心中自是高興,這是他久久的期盼。便問:“相邦!大王尚未登基理政,李斯能做些什麽呢?”
呂不韋告訴他,大王一年一年長大了,不能盡是玩耍,身邊很需要有賢才良士陪侍。要李斯做大王身邊的侍郎。李斯不知道侍郎具體做什麽。
呂不韋告訴李斯:“我乃大王仲父,大王假如品德有差,不僅是他一人之事,也是國家之大事呀!你進宮去,要隨時留心大王行止,如實稟報。”
李斯明白了呂不韋的意圖,真誠地回複遵命。
從此李斯進入秦王政的祈年宮,天天在宮門外的小房裏小心守候。他見秦王政走出宮門,來到院中。李斯從門房中出來,遠遠站立,想讓秦王政看見他。可秦王政的眼睛並不看他。李斯想上前搭話,卻又畏懼王威,不敢近前。
不想,秦王政突然調轉身,直接向李斯走過來,與想向他靠近的李斯走了一個碰麵。李斯急忙雙膝跪地叩頭,說:“侍奉君上!”
秦王政正色問:“你是相邦新近派來的嗎?”
“是,卑職李斯。”李斯抬頭呼喚,“君上!……”
秦王政並不理睬,徑自向前走去。趙高與侍女跟隨在秦王政的身後揚長出宮。
李斯看著秦王政的身影遠去,忙起身跑回門房,在竹簡上記下大王未時走出宮門。”
李斯將近日記錄的大王行止送相邦過目。呂不韋接過來認真觀看,由此檢驗出李斯對他的忠誠,便又給李斯新的任務。說李斯曾經幫他編選《呂氏春秋》,其中有些文章又是李斯所寫。他的這部書是專為大王而寫的。大王年幼,要李斯以後將書中的文章講給大王聽。李斯俯首聽命。
李斯按照呂不韋的吩咐拿了一篇文章送給秦王政。秦王政正在觀看一卷雜書,頭也不抬。
李斯敬畏地說:“君上,卑職奉相邦之命為您講解。”
秦王政立即怒道:“你是寡人的侍郎,相邦的話你聽,寡人的話你就不聽嗎?”
李斯向呂不韋如實稟報,呂不韋聽到十分生氣。趙高問秦王政,相邦送給您的文章,您怎麽不看也不聽呢?
秦王政怒道:“那是些什麽文章?全是些混賬話。什麽‘君道無知無為,而賢於有知有為’?難道‘無知無為’比‘有知有為’還要好嗎?他是要我當傻子、蠢貨!什麽‘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人之天下也’。大秦國的天下,不是我贏氏一家的,難道還是別人的嗎?現在我年紀小,不讓我親政。將來我不親政做一個真正的大王,還能讓他呂不韋登基當大王嗎?一派胡言。盡把我當小孩子!”
趙高勸解秦王政,說:“呂相邦是您的仲父,近年來他主持朝政,調兵遣將,開拓疆土,讓關東六國心中膽寒……”
秦王政並不買賬,冷冷笑道:“那不是為我大秦國立功,是樹立他自己的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