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渠修好了。圍繞水閘站滿了人群,百姓們等待著荀縣公主持放水的儀式,興奮地期盼著開閘放水的難忘一刻。


    有人遠遠看見荀子的馬車,喊了一聲“荀縣公來了!”眾人一片歡騰。


    荀子謙遜地向眾人招手,走到了水閘旁邊,手抉水閘高興地向百姓們說:“諸位!今天是個喜慶的日子!我們的水渠修好了。那年祭天求雨的時候,我說過,人世間的貧窮與富貴,國家的安定與混亂不是天意,而是人為。如今,我們用自己的雙手把水渠開挖好了。以後,我們蘭陵的土地,旱可以澆水,澇可以排水。從此,蘭陵就不怕旱澇天災。諸位,你們是人與天較量的勇士,是人與天爭鬥的英雄!你們為蘭陵百姓立下了大功勞,我替蘭陵的百姓謝謝你們了!”


    閘門提起,水從閘門下滾滾流出,翻著浪花,順著新開的渠道流向遠方,眾人歡呼雀躍。阿季跑到水閘旁邊,接了一碗清水,恭敬地送給荀子:“荀縣公,請您飲下新渠的第一碗水!”


    荀子滿心歡喜地接過碗,向眾人說:“諸位,這一碗水,應該大家同飲!’’


    阿仲等百姓說:“應該荀縣公先喝!”


    “好!”荀子喝了一口,送給身邊的一個百姓,這個人喝完,又往下傳。遠處的人急不可捺,跑到水閘邊,用雙手捧起水品嚐,高興地喊叫:“啊,好甜呀!”


    回縣衙的路上,陳囂說:“老師,您剛才在阿仲家裏說,要他們拿自己家釀的酒去發財取利,開始他們不讚成,而後全家人都高興壞了。”


    荀子說:“義和利都是人所向往的。即便是堯舜也不能除掉百姓取利的願望。”


    “我知道老師這是在推行您的新政。我看老師的新政比起孔子與孟子隻談義,恥於談利,讓老百姓歡迎多了。”陳囂談得興致勃勃。


    “義和利,並不是如水火之不可相容,而是可以兼顧。”荀子進一步對陳囂解釋,“民富而邦興。百姓之大利,國家之大利,其中就含有天下之大義。”1


    荀子的文章《富國》是一篇非常精辟的經典著作。可以看作是荀子將儒學推向社會實踐的總結。它從分析認識人的本xing欲望為起點,論述了國家的富足之道,提出了一係列組織社會、發展經濟、使人民富裕、社會和諧的政治原則和方計策略。


    荀子把富民提高到富國的高度來看。他認為“下富則上富”3,民富與國富相輔相成,讓老百姓發財致富的過程,也就是富國興邦的過程。


    荀子說,實行王道的君主能夠使全國人都富足;實行霸道的君主能夠讓知識分子以上的階層富足;僅僅能夠保存自身的君主隻能使當官的富足;亡國的君主則是把自己的筐筐簍簍都裝得滿滿的,把自己的倉庫都塞得足足的,而老百姓卻被搜刮一空。這樣的結果是,老百姓怨聲載道,外敵來了不能自衛,出外征伐不能戰鬥,那滅亡的日子就不遠了。


    所以,荀子說,昏聵的君主因為搜刮民財而滅亡,敵人得到這些物資而富強。肆意搜刮民財的人,所走的是招引盜賊、養肥敵人、滅亡本國、危及自身的道路。賢明的君主是不走這條路的。“忠信、調和、均辨〈公平廠1是統治國家的君主成就功業的最好辦法。


    荀子詳細研究百家學說,提出了他的富國的基本原則:“節其流,開其源”。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開源節流”。


    開源和節流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麵。開辟財源是富裕的基礎。但是,源頭再多,假如讓水無節製地流淌,也會使一條水量充足的河水變成幹涸。


    國家富裕的源泉在哪裏?荀子認為,源泉在人民之中。所以後人說,荀子經濟思想的基本立足點,就是富民,鼓勵人民創造財富。


    荀子說,田野和農村是國家的財源之本,官府的貨倉和糧倉是國家的財源之末。百姓把土地種好了,田地豐收了,老百姓富足了,官府的糧倉才會豐滿。所以,國家不要隻把眼睛盯著自己的倉庫,要把力量放在富民上,鼓勵人民創造財富。


    如何富民?荀子提出了許多具體的政策方計。第一,以農為本。農業是中華民族的生存基礎。第二,以工商為貴。充分估計工商業對社會的作用。傳統儒家的經濟思想是重農抑商,而荀子從富民和利民的思想出發,主張給工商業者許多優惠待遇。比如開放關卡,讓商品自由流通。在關卡和市場上,隻檢査不收稅,給商人更大的利潤。並且還要改善交通,設立賓館,讓工商業者行路和住宿方便。


    因為荀子對工商業者的如此態度,所以,後人評價荀子不像傳統儒家那樣主張重農抑商,荀子的主張是“重農貴商”。


    荀子在闡述他經濟思想的同時,對那些危害經濟發展的現象給予了尖銳的抨擊。


    他說,現在有些在上位的人加重對金錢的搜刮來掠奪百姓,加重對田地的稅收來搶奪百姓的糧食,加重對關卡和集市的收稅來為難貿易活動。而且並不至此罷休,他們還伺機欺詐、玩弄權術、陰謀傾軋陷害,用這種手段來摧殘百姓。百姓明明知道這種人汙穢肮髒殘**亂而將導致極大的危難與滅亡。因此就有了臣子殺死君主,下級殺死上司,出賣城池、違反節操而不為君主賣命。


    為何產生這樣的事情?沒有其他緣故,這是君主自作自受。是“伐其本,竭其源,而並之其末,然而主相不知惡也”1。把樹砍了,讓源泉枯竭了,把老百姓的錢財搜刮完了,而君主和丞相還不知道會產生嚴重的惡果。


    總之,荀子的經濟思想在批判吸收百家學說的基礎上,代表了一個時代的最高峰。荀子不愧是一個當過多年縣令的思想家。僅僅坐在書齋裏,沒有深入的社會實踐,決不會寫出這等既有理論又有具體實用政策措施的好文章。荀子的真知灼見,對於我們今天的經濟建設仍然有積極的借鑒價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道:荀子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劉誌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劉誌軒並收藏天道:荀子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