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老秀才可是說書台的常客了,在淩源縣也很是有一批忠實聽眾。若是莫老秀才來說書台說書,或多或少也能讓說書台的人氣增加些許。
放在以往,說書台在淩源縣一家獨大,張明達自然不會理會誰來不來說書台說書。但現在卻又不同,城外又多了一個說書地,有了對比,說書台越是沒有人氣,豈不是就說明他張明達越是無能?
那手下小心回道:“已經來信了,莫老秀才說他不來了,要去城外縣衛軍營地說書。”
“不來了?”張明達神情更加難看。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這一段時間以來,很多書生都更加傾向於去城外縣衛軍營地說書。畢竟對書生來說,在哪裏說書不重要,宣傳他們的故事,增加名氣,這才是最主要目的。和說書台相比,縣衛軍營地的聽眾人數更加多出不知幾倍,選擇哪裏自然不用過多猶豫。
不過陶知謙挑人也很嚴格,達不到他的標準,在縣衛軍營地便不能上台說書。因此在縣衛軍營地說書的書生,他們所講的故事無不是達到了一定的精彩程度,十足地吸引程度。
無論是從人氣,還是在小說故事的精彩程度,縣衛軍營地都碾壓了說書台一頭,而這種對比變得更加明顯。和縣衛軍營地相比,上說書台的書生就好似“歪瓜裂棗”一樣。甚至在淩源縣書生圈子裏,已經開始流傳一條消息,去說書台說書的書生,都是不堪成事的書生,隻有能夠去縣衛軍營地說書,才能說明他的能力達到了一個可以認可的程度。
如此一來,去縣衛軍營地說書也更加成為了書生們的最優先選擇。一來那裏的聽眾更多,人氣更高;而且二來,兩個說書地的檔次也不同,去縣衛軍營地無疑讓他們的身份無形中達到另一個檔次。
張明達心中突然竄起一陣火氣,怒聲道:“這種事情,你怎麽不早對我說?莫非就連你也不將我放在眼裏了不成?……”
張明達的無名怒火突如其來,手下一時莫名其妙,隻能賠著笑臉連道“不敢”。
好一陣之後,等張明達的火氣暫歇下去,手下略一猶豫,稟報道:“大人,方公子前幾天就說好了,今天下午便會過來說書,算著時辰,現在隻怕也差不多了。”
“方明遠?”張明達的臉色這才變得稍微好看了一點,但旋即又吩咐道:“你馬上去方公子那裏看看,確保方公子來這裏說書的事情不能出了什麽差錯。快去吧,這件事都辦不好,我就要懷疑你的辦事能力,關於你職評的事情就要重新考慮了……”
職評的好壞,關係著這些差吏的升遷,不可謂不重要。手下一聽這話,頓時就變成了一張苦瓜臉,但又不敢怠慢,隻得連連應聲而去。
方家大院。
方明遠正要出門,就聽門外說外麵有差人來了。
“方公子,張大人命令我前來迎接方公子,前往說書台說書……”差人一見方明遠,便拱手說道。
方明遠不免一陣意外,同時也一陣得意。
以前他雖然和張明達關係不錯,可從來也沒達到讓張明達來請他說書的地步。而現在張明達卻請他去說書台,這說明了一個什麽道理?
他方明遠已經今日不同往日,身價長了!
以前能得到掌書官這種特殊待遇的,無不是秀才境界以上,而他張明達現在顯然也達到了這個程度。
“嗯,張大人有心了。”方明遠淡淡點了點頭。
方明遠往日作為淩源縣第一秀才,在淩源縣自然是老少皆知。
剛出門,街道上就陸續有人向方明遠打招呼問好,或恭敬,或仰慕,或讚歎……
感受著周圍道道目光,方明遠更加誌得意滿,心下又是暗歎,可惜這淩源縣的同輩中,竟然沒人可與他比肩。
正感慨著天才寂寞,忽有人向方明遠打招呼問道:“前幾日就聽說方公子在家裏寫故事,此番可是出城去說書?”
“出城?”方明遠不解其意,他的確是去說書,可是出城幹什麽?
又聽那人說道:“以方公子的能力,的確也有資格去縣衛軍營地了。方公子且好走,等我去邀了老朋友,就來城外給方公子捧場。”
方明遠一時滿頭霧水,想要問個究竟,隻是那人已經走遠。
方明遠在淩源縣經營多年,也有了不少忠實聽眾。等走到街道岔路處的時候,身後已經跟了不下二十個的聽眾,準備去聽方明遠說書。
此時方明遠所在的街道地方,大致呈一個“t”字形,往左是出城的方向,往右是城池繁華中心地帶。
而說書台,就正處於城市中心,人來人往的繁華之所。
還沒等方明遠做出選擇,在他周圍的一部分聽眾就已經往左拐去。
“說書台不是往右走麽?”方明遠皺了皺眉,可又不好說什麽。畢竟人家往哪裏走是他們的自由,方明遠哪好意思主動讓人跟他去說書台。
循街道往左走的聽眾才走了不遠,就察覺到似乎有些不對,回頭一看,卻見方明遠已經朝右邊街道走遠了。
“怎麽回事?難道方公子不去縣衛軍營地說書麽?向那邊走,應是是說書台的方向吧?”有人疑惑道。
又一人接口道:“說書台現在可沒什麽意思啊,那些上台的書生,講的故事完全不能和城外的那些書生相比。不過以方公子的才情,應該有資格去縣衛軍營地說書了吧?他這去說書台,豈不是自掉身價麽?”
“那我們現在去哪裏?去說書台聽方公子說書?還是去城外?”一些人一時間舉棋不定。
“聽說今天下午有陶知謙陶公子上台說書,而且去縣衛軍營地聽書,說出去也有麵子啊。不管你們怎麽選,反正我是去城外聽書了。”一個粗眉大眼的青年說道。
“我也去縣衛軍營地吧,現在那裏說書的故事,個個無不是精彩。更何況還有陶公子,方公子雖然才情不凡,不過和陶公子相比,也有著差距的吧……”
放在以往,說書台在淩源縣一家獨大,張明達自然不會理會誰來不來說書台說書。但現在卻又不同,城外又多了一個說書地,有了對比,說書台越是沒有人氣,豈不是就說明他張明達越是無能?
那手下小心回道:“已經來信了,莫老秀才說他不來了,要去城外縣衛軍營地說書。”
“不來了?”張明達神情更加難看。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這一段時間以來,很多書生都更加傾向於去城外縣衛軍營地說書。畢竟對書生來說,在哪裏說書不重要,宣傳他們的故事,增加名氣,這才是最主要目的。和說書台相比,縣衛軍營地的聽眾人數更加多出不知幾倍,選擇哪裏自然不用過多猶豫。
不過陶知謙挑人也很嚴格,達不到他的標準,在縣衛軍營地便不能上台說書。因此在縣衛軍營地說書的書生,他們所講的故事無不是達到了一定的精彩程度,十足地吸引程度。
無論是從人氣,還是在小說故事的精彩程度,縣衛軍營地都碾壓了說書台一頭,而這種對比變得更加明顯。和縣衛軍營地相比,上說書台的書生就好似“歪瓜裂棗”一樣。甚至在淩源縣書生圈子裏,已經開始流傳一條消息,去說書台說書的書生,都是不堪成事的書生,隻有能夠去縣衛軍營地說書,才能說明他的能力達到了一個可以認可的程度。
如此一來,去縣衛軍營地說書也更加成為了書生們的最優先選擇。一來那裏的聽眾更多,人氣更高;而且二來,兩個說書地的檔次也不同,去縣衛軍營地無疑讓他們的身份無形中達到另一個檔次。
張明達心中突然竄起一陣火氣,怒聲道:“這種事情,你怎麽不早對我說?莫非就連你也不將我放在眼裏了不成?……”
張明達的無名怒火突如其來,手下一時莫名其妙,隻能賠著笑臉連道“不敢”。
好一陣之後,等張明達的火氣暫歇下去,手下略一猶豫,稟報道:“大人,方公子前幾天就說好了,今天下午便會過來說書,算著時辰,現在隻怕也差不多了。”
“方明遠?”張明達的臉色這才變得稍微好看了一點,但旋即又吩咐道:“你馬上去方公子那裏看看,確保方公子來這裏說書的事情不能出了什麽差錯。快去吧,這件事都辦不好,我就要懷疑你的辦事能力,關於你職評的事情就要重新考慮了……”
職評的好壞,關係著這些差吏的升遷,不可謂不重要。手下一聽這話,頓時就變成了一張苦瓜臉,但又不敢怠慢,隻得連連應聲而去。
方家大院。
方明遠正要出門,就聽門外說外麵有差人來了。
“方公子,張大人命令我前來迎接方公子,前往說書台說書……”差人一見方明遠,便拱手說道。
方明遠不免一陣意外,同時也一陣得意。
以前他雖然和張明達關係不錯,可從來也沒達到讓張明達來請他說書的地步。而現在張明達卻請他去說書台,這說明了一個什麽道理?
他方明遠已經今日不同往日,身價長了!
以前能得到掌書官這種特殊待遇的,無不是秀才境界以上,而他張明達現在顯然也達到了這個程度。
“嗯,張大人有心了。”方明遠淡淡點了點頭。
方明遠往日作為淩源縣第一秀才,在淩源縣自然是老少皆知。
剛出門,街道上就陸續有人向方明遠打招呼問好,或恭敬,或仰慕,或讚歎……
感受著周圍道道目光,方明遠更加誌得意滿,心下又是暗歎,可惜這淩源縣的同輩中,竟然沒人可與他比肩。
正感慨著天才寂寞,忽有人向方明遠打招呼問道:“前幾日就聽說方公子在家裏寫故事,此番可是出城去說書?”
“出城?”方明遠不解其意,他的確是去說書,可是出城幹什麽?
又聽那人說道:“以方公子的能力,的確也有資格去縣衛軍營地了。方公子且好走,等我去邀了老朋友,就來城外給方公子捧場。”
方明遠一時滿頭霧水,想要問個究竟,隻是那人已經走遠。
方明遠在淩源縣經營多年,也有了不少忠實聽眾。等走到街道岔路處的時候,身後已經跟了不下二十個的聽眾,準備去聽方明遠說書。
此時方明遠所在的街道地方,大致呈一個“t”字形,往左是出城的方向,往右是城池繁華中心地帶。
而說書台,就正處於城市中心,人來人往的繁華之所。
還沒等方明遠做出選擇,在他周圍的一部分聽眾就已經往左拐去。
“說書台不是往右走麽?”方明遠皺了皺眉,可又不好說什麽。畢竟人家往哪裏走是他們的自由,方明遠哪好意思主動讓人跟他去說書台。
循街道往左走的聽眾才走了不遠,就察覺到似乎有些不對,回頭一看,卻見方明遠已經朝右邊街道走遠了。
“怎麽回事?難道方公子不去縣衛軍營地說書麽?向那邊走,應是是說書台的方向吧?”有人疑惑道。
又一人接口道:“說書台現在可沒什麽意思啊,那些上台的書生,講的故事完全不能和城外的那些書生相比。不過以方公子的才情,應該有資格去縣衛軍營地說書了吧?他這去說書台,豈不是自掉身價麽?”
“那我們現在去哪裏?去說書台聽方公子說書?還是去城外?”一些人一時間舉棋不定。
“聽說今天下午有陶知謙陶公子上台說書,而且去縣衛軍營地聽書,說出去也有麵子啊。不管你們怎麽選,反正我是去城外聽書了。”一個粗眉大眼的青年說道。
“我也去縣衛軍營地吧,現在那裏說書的故事,個個無不是精彩。更何況還有陶公子,方公子雖然才情不凡,不過和陶公子相比,也有著差距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