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王天成走到跟前,陶知謙讚許點了點頭,道:“表現不錯,但不可自滿,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是。”王天成恭敬應聲。
王天成的故事即便精彩,但和陶知謙的《聊齋誌異》相比,依舊有天壤之別的差距。
在聽眾期待的目光中,陶知謙再次步上石台,拱了拱手,在蒲團上坐定。
此刻聽眾人數已經達到了七百多。
偌大的人群,迅速安靜下來,隻有些許或重或輕的呼吸聲。
“接下來的這個故事,叫做《咬鬼》。”
“從前,有一員外趁著中午休憩,窗外涼風習習,好不舒服。正當他迷迷糊糊中,卻聽見門外傳來一陣腳步聲……”
在陶知謙的講述中,聽眾迅速沉浸在故事情節裏。
酒樓的夥計愣愣看著台上的陶知謙,燒烤架上的肉串發出焦糊味也渾然不覺;食客已經付了錢,也忘了向夥計要東西,腳步不自覺地向石台靠近;一個虎頭虎腦的小男孩本來正糾纏著父母買小吃,此時被故事嚇得縮在母親溫柔的懷抱,隻是那一對耳朵卻忍不住豎起來,聽得極為認真……
時間悄然而逝。
台下聽眾沉浸在故事情節中,渾然不覺時光的變化。
陶知謙和王天成師生兩人交替上台說書,給聽眾獻上了一場十足的聽覺盛宴。
日頭已經逐漸開始西斜,盡管聽眾還戀戀不舍,但依舊到了暫時分別的時候。
“各位,因為縣衛軍蔣將軍的邀請,所以明日的說書地點已經改在縣衛軍營地周圍舉行,還請各位前去捧場。”陶知謙拱了拱手,又道:“還有,明日上午,《聊齋誌異》即將在連雲書行發行,如果覺得我的故事還能入目,屆時可以去連雲書行購買書籍……”
陶知謙將話說得謙虛,但台下觀眾卻就不怎麽買賬了。
隻見一身形健壯,下巴一圈絡腮胡的壯漢大聲道:“如果連你陶公子的故事都隻是勉強入目,其他書生的故事簡直就沒法看了……”
不等話音落下,馬上又有一人接聲道:“聽了陶公子的故事,我才知道以前的那些故事,簡直都是白聽了。”
“明天我一定還要聽陶公子說書,不管刮風下雨也都要去啊……”
……
一時間群情激奮,差點沒將陶知謙捧上天去。
胡若雪站在台下,樂得眉開眼笑。聽著大家誇讚陶知謙,比誇讚她自己還要來得更加高興。
李清兒目光直直地看著陶知謙,忽然察覺到陶知謙目光掃來,連忙避開了眼神,隻覺兩邊臉頰火辣辣地一陣滾燙。
葉頂天自豪之餘,也不免有著遺憾,暗自想著要是有人在這裏開個賭盤什麽的,那簡直就太完美了。
……
第二天,日頭不顯,天空略有些陰沉。
不過好在不是刮風下雨的惡劣天氣。
連雲書店的門口,一大早就擠滿了一堆人,都是等著《聊齋誌異》發行。
彭三思看著店鋪門前熙熙攘攘的人群,暗地裏牙齒都差點笑掉。
“彭老板,書什麽時候才到啊?這都快半個小時了……”人群中有人朝彭三思咋呼道。
“別急別急,馬上就到了,夥計已經去印刷行催了。”彭三思賠著笑臉安慰道。
顧客就是大爺,做了這麽久的生意,他自然深刻明白這個道理。
“馬上,馬上,媽的,你剛才就是這麽說的……”一個頭上整理得油光華亮,衣著華麗的富家公子瞪著彭三思,沒好氣罵道。
“彭老板,做人可要厚道啊,我們這麽空等可不是個事,你看我這早飯都還沒來得及吃呢,餓壞了身體你負責啊?”說這話的是一個半百老者。
一個生得粉雕玉琢,穿著貴氣的三四歲小男孩拉著一貴婦人衣袖,可憐巴巴道:“娘,我要看《聊齋誌異》。”
“乖,《聊齋誌異》馬上就來了,柏柏不哭,你閉上眼睛數上一百下,就能看到書了。”貴婦人一邊柔聲哄著孩子,一邊用殺人般的目光瞪著彭三思。
“嗯。”小男孩乖巧地點點頭,閉上眼睛,口中喃喃道:“一、二、三……”
彭三思看著群情激憤的人群,甚至還看見有個大漢擼起袖子,露出一手濃密汗毛,心中既是擔憂,又是高興,可謂痛並快樂著。
就在彭三思心頭惴惴不安時,街道遠處,終於出現了一輛打著墨香書店招牌的推車。
“書來了……”不知道是誰一聲咋呼,人群“嘩啦啦”頓時向推車迎去。
“哎,別急別急,書進了店裏才能進行買賣……”張思德連忙帶著四五個夥計趕上前維持秩序。
本來準備了一天量的一千冊書籍,卻還不到一個時辰,就已經被人搶光了。其中不乏有人財大氣粗,銀子一撒,就是十數本《聊齋誌異》,然後樂嗬嗬地抱著離去了,渾然不顧身後那道道羨慕嫉妒恨的目光。
從一個無名書生,短短不過兩三日的光景,陶知謙就在淩源縣變得頗具名氣。
接下來的日子,陶知謙一邊說書,一邊等待著董陽從鑄造房中出來,其餘時間則學習有關鑄造的各種基礎。
那叫董陽的鑄造師也還真是有毅力,一連泡在鑄造房已經七天時間,也不見出來透個氣什麽的。若不是陶知謙的勸說,童遠就已經忍不住要去把董陽從鑄造房揪出來。
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陶知謙的名氣也滾雪球似的,越來越響亮,去聽他說書的人數早在昨日,就已經突破了五千人數。
幸好有縣衛軍幫著維持秩序,否則這麽多人,萬一出個亂子可就不好,而且對陶知謙的名聲也會有所影響。
與之相對,直接受到影響的就是城內說書台。
在以往,哪怕是一天中的清閑時段,說書台也少說得有個兩三百人,多的時候經常能超過千人。
而到了現在,即便是下午這個黃金時段,人數也很少有突破一百。
張明達看著說書台的冷清場麵,臉色不是很好看,忽而記起什麽,轉頭向一旁的手下問道:“莫老秀才前天不是就約好的麽?說創作了一篇故事,要在今天中午上說書台宣傳。可現在已經下午未時,他怎麽還沒來?是不是出什麽事了?可曾來信?”
“是。”王天成恭敬應聲。
王天成的故事即便精彩,但和陶知謙的《聊齋誌異》相比,依舊有天壤之別的差距。
在聽眾期待的目光中,陶知謙再次步上石台,拱了拱手,在蒲團上坐定。
此刻聽眾人數已經達到了七百多。
偌大的人群,迅速安靜下來,隻有些許或重或輕的呼吸聲。
“接下來的這個故事,叫做《咬鬼》。”
“從前,有一員外趁著中午休憩,窗外涼風習習,好不舒服。正當他迷迷糊糊中,卻聽見門外傳來一陣腳步聲……”
在陶知謙的講述中,聽眾迅速沉浸在故事情節裏。
酒樓的夥計愣愣看著台上的陶知謙,燒烤架上的肉串發出焦糊味也渾然不覺;食客已經付了錢,也忘了向夥計要東西,腳步不自覺地向石台靠近;一個虎頭虎腦的小男孩本來正糾纏著父母買小吃,此時被故事嚇得縮在母親溫柔的懷抱,隻是那一對耳朵卻忍不住豎起來,聽得極為認真……
時間悄然而逝。
台下聽眾沉浸在故事情節中,渾然不覺時光的變化。
陶知謙和王天成師生兩人交替上台說書,給聽眾獻上了一場十足的聽覺盛宴。
日頭已經逐漸開始西斜,盡管聽眾還戀戀不舍,但依舊到了暫時分別的時候。
“各位,因為縣衛軍蔣將軍的邀請,所以明日的說書地點已經改在縣衛軍營地周圍舉行,還請各位前去捧場。”陶知謙拱了拱手,又道:“還有,明日上午,《聊齋誌異》即將在連雲書行發行,如果覺得我的故事還能入目,屆時可以去連雲書行購買書籍……”
陶知謙將話說得謙虛,但台下觀眾卻就不怎麽買賬了。
隻見一身形健壯,下巴一圈絡腮胡的壯漢大聲道:“如果連你陶公子的故事都隻是勉強入目,其他書生的故事簡直就沒法看了……”
不等話音落下,馬上又有一人接聲道:“聽了陶公子的故事,我才知道以前的那些故事,簡直都是白聽了。”
“明天我一定還要聽陶公子說書,不管刮風下雨也都要去啊……”
……
一時間群情激奮,差點沒將陶知謙捧上天去。
胡若雪站在台下,樂得眉開眼笑。聽著大家誇讚陶知謙,比誇讚她自己還要來得更加高興。
李清兒目光直直地看著陶知謙,忽然察覺到陶知謙目光掃來,連忙避開了眼神,隻覺兩邊臉頰火辣辣地一陣滾燙。
葉頂天自豪之餘,也不免有著遺憾,暗自想著要是有人在這裏開個賭盤什麽的,那簡直就太完美了。
……
第二天,日頭不顯,天空略有些陰沉。
不過好在不是刮風下雨的惡劣天氣。
連雲書店的門口,一大早就擠滿了一堆人,都是等著《聊齋誌異》發行。
彭三思看著店鋪門前熙熙攘攘的人群,暗地裏牙齒都差點笑掉。
“彭老板,書什麽時候才到啊?這都快半個小時了……”人群中有人朝彭三思咋呼道。
“別急別急,馬上就到了,夥計已經去印刷行催了。”彭三思賠著笑臉安慰道。
顧客就是大爺,做了這麽久的生意,他自然深刻明白這個道理。
“馬上,馬上,媽的,你剛才就是這麽說的……”一個頭上整理得油光華亮,衣著華麗的富家公子瞪著彭三思,沒好氣罵道。
“彭老板,做人可要厚道啊,我們這麽空等可不是個事,你看我這早飯都還沒來得及吃呢,餓壞了身體你負責啊?”說這話的是一個半百老者。
一個生得粉雕玉琢,穿著貴氣的三四歲小男孩拉著一貴婦人衣袖,可憐巴巴道:“娘,我要看《聊齋誌異》。”
“乖,《聊齋誌異》馬上就來了,柏柏不哭,你閉上眼睛數上一百下,就能看到書了。”貴婦人一邊柔聲哄著孩子,一邊用殺人般的目光瞪著彭三思。
“嗯。”小男孩乖巧地點點頭,閉上眼睛,口中喃喃道:“一、二、三……”
彭三思看著群情激憤的人群,甚至還看見有個大漢擼起袖子,露出一手濃密汗毛,心中既是擔憂,又是高興,可謂痛並快樂著。
就在彭三思心頭惴惴不安時,街道遠處,終於出現了一輛打著墨香書店招牌的推車。
“書來了……”不知道是誰一聲咋呼,人群“嘩啦啦”頓時向推車迎去。
“哎,別急別急,書進了店裏才能進行買賣……”張思德連忙帶著四五個夥計趕上前維持秩序。
本來準備了一天量的一千冊書籍,卻還不到一個時辰,就已經被人搶光了。其中不乏有人財大氣粗,銀子一撒,就是十數本《聊齋誌異》,然後樂嗬嗬地抱著離去了,渾然不顧身後那道道羨慕嫉妒恨的目光。
從一個無名書生,短短不過兩三日的光景,陶知謙就在淩源縣變得頗具名氣。
接下來的日子,陶知謙一邊說書,一邊等待著董陽從鑄造房中出來,其餘時間則學習有關鑄造的各種基礎。
那叫董陽的鑄造師也還真是有毅力,一連泡在鑄造房已經七天時間,也不見出來透個氣什麽的。若不是陶知謙的勸說,童遠就已經忍不住要去把董陽從鑄造房揪出來。
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陶知謙的名氣也滾雪球似的,越來越響亮,去聽他說書的人數早在昨日,就已經突破了五千人數。
幸好有縣衛軍幫著維持秩序,否則這麽多人,萬一出個亂子可就不好,而且對陶知謙的名聲也會有所影響。
與之相對,直接受到影響的就是城內說書台。
在以往,哪怕是一天中的清閑時段,說書台也少說得有個兩三百人,多的時候經常能超過千人。
而到了現在,即便是下午這個黃金時段,人數也很少有突破一百。
張明達看著說書台的冷清場麵,臉色不是很好看,忽而記起什麽,轉頭向一旁的手下問道:“莫老秀才前天不是就約好的麽?說創作了一篇故事,要在今天中午上說書台宣傳。可現在已經下午未時,他怎麽還沒來?是不是出什麽事了?可曾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