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小說故事的劇情,就像一首曲子一樣,同樣有著輕、重、緩、急之分。曲子如果輕重緩急有序,聽起來就有節奏感,但若是雜亂無章,聽起來就會格外刺耳、難受。而小說也同樣如此,就且先說這個‘輕’字。在一小說中的情境中,有的時候一言輕輕點過,非但不會簡略,反倒能給人足夠的遐想空間,免去枯燥乏味。”
“舉個例子來說,好比寫到一個人在來到沙漠中,非要寫出沙漠是如何荒蕪,頭頂烈日如何炎熱,地麵的沙子如何滾燙,甚至在一些小說中,還要細化到一粒粒沙子的情況。我不否認,這樣寫可以讓環境展現得十分精致細微。”
台下眾人聽得暗暗點頭,的確他們寫小說故事,就是這麽寫的。有時候,他們甚至恨不得將所有的情況都展現在讀者眼前,畫出整個沙漠來。
但好像聽陶知謙的口氣,似乎他不認同這種寫法,所有人都疑惑地看著陶知謙,看他要怎麽說。
有些人眼中甚至露出譏笑。
陶知謙話語稍稍頓了下,繼續往下說道:“但是,如果諸位把自己放在讀者的角度,設身處地地想一想。讀者想要看見,真的是沙漠中的情景麽?不,讀者更多的期待,是對於故事情節的期待,如果他們要去看沙漠,還不如通過書文碑,親自去故事世界中體驗,又或者是買一副畫兒來看。累累長篇,毫無意義地介紹,就像老太婆的裹腳布,又臭又長……”
台下坐在前麵幾排的人物,比如張興道之流,都是一些修為高深之輩,對小說故事的造詣深厚,很快理解陶知謙的意思,不由目露震撼,心中大有豁然開朗之感。
後麵坐著的多是一些書生,甚至還有連書生都不是的生員。他們聽陶知謙將聖元大陸悠久以來的小說創作手法嗤之以鼻,比作老太婆的裹腳布,不由得麵露憤然。
但等他們細往下想,卻越是深以為然,不由震驚不已。
“難道夫子以前教導的小說創作手法,都是錯誤的不成?”一些書院的學子將目光看向場邊的夫子,卻發現夫子此時也正沉浸在一片震驚中。
本來炎炎夏日,此時天邊突然吹來徐徐清風,頓時所有炎熱盡皆散去,讓人好不舒暢。
陶知謙又道:“再舉一個例子,一篇寫一對情侶分別的故事。在結尾處,女子望著情人遠去的方向,默默留下兩行清淚。讀者會由此展開遐想,女子是會傷心欲絕,轉身歸去,還是去追隨情人的腳步呢?反之,如果在結尾處長篇大論,寫女子是如何如何的傷心,做出什麽決定,男子又如何如何的心中有苦難言,等等之類,這反倒破壞了故事的意境,不給讀者留下絲毫聯想的餘地,無疑就落了下乘……”
“有輕,同樣也就有重。如果通篇小說完全無細節,給人的感覺就猶如一杯白開水,毫不知味……”
陶知謙所說的這些,都是前世小說最基礎的東西,但對聖元大陸上的這些書生而言,卻是聞所未聞。哪怕陶知謙舉了一個又一個的例子,深入淺出的講述,在他看來已經直白得不能再直白了,但也不得不時時停頓下來,給出時間讓台下聽眾理解消化。
五月已是仲夏。
此時柳木鎮上方晴空萬裏無雲,明明是烈日高照,可以柳木書院為中心的方圓數十裏,卻是漸漸涼爽下來,吹起徐徐清風。
柳木鎮的街道上,依舊是行人絡繹不絕,但過往的行人都是匆匆忙忙,深怕在這烈日下多暴曬一會兒。但隨著天邊清風吹來,行人卻是紛紛不由慢下了步伐,享受起這陣帶來涼爽的清風。
街道兩邊的小販,停下手中不斷扇動的草帽,叫賣聲也由有氣無力變得充滿活力。
“苦也,怪哉,這天怎麽就突然涼爽起來了?”街頭賣涼茶的一個中年小販,看著身前攤子漸漸無人問津,不由抱怨起來。但他的神情卻甚是享受,微閉雙目享受著清風的吹拂,隻覺心頭所有苦悶似乎都已被這陣清風所帶走。
就連街頭屋簷下方,那條大黃狗也停止了怏怏不活的吐舌,變得神情享受起來。
清風徐徐吹拂,久久不散,漸漸的竟然帶起一陣蒙蒙細雨。
明明是清空萬裏無雲,烈日高照,但柳木鎮方圓十數裏,的確就是下起了一陣蒙蒙細雨。
“天怎麽下起雨了?”街頭上的行人紛紛駐足,疑惑地抬頭望向上空。
“咦,我怎麽突然不打嗝了?”一個青年驚叫道,他本來打嗝不止的,被細雨落到身上,身心隻覺一陣舒暢,就連打嗝也止住了。
“我的頭也不暈了,這……這……”一位半百老者也驚呼道。
這些憑空自生,看似平平無常的蒙蒙細雨,就似蘊含著玄奧能力,讓淋到的人無不心情舒暢,煩惱一掃而空,一些小毛病也紛紛根除。
草木作物淋到雨水,明顯變得更加鮮豔,一掃烈日暴曬下的怏怏無力。
雨水有密有疏,方圓數十裏,越是靠近柳木書院,雨水越是密集,到了柳木書院上空,已幾乎模糊了天空。
而這雨水也不似尋常雨水,落在身上,轉眼就幹了。哪怕是久站在雨中,也隻能讓身上稍稍濕潤,幾乎微不可察。
“我……我明白了……”街頭上,一個衣著華服的老者突然麵色激動叫道。
周圍佇立的行人紛紛朝老者看來,有人認識老者,疑惑問道:“歐老板,你明白什麽了?”
老者激動解釋道:“這……這是天降異象啊,陶知謙此時正在柳木書院講學,這一定是陶公子講學所引起的天地異象……”
周圍人恍然大悟,也不由跟著激動起來。
陶知謙的名字傳到其他地方,或許還沒幾個人知道,但是在柳木鎮,卻幾乎是無人不知。首先一個春試第一,就足以讓柳木鎮的鎮民們知道他的名字,而之後隨著《小紅帽》流傳開來,他們對陶知謙也更加熟悉起來。
“舉個例子來說,好比寫到一個人在來到沙漠中,非要寫出沙漠是如何荒蕪,頭頂烈日如何炎熱,地麵的沙子如何滾燙,甚至在一些小說中,還要細化到一粒粒沙子的情況。我不否認,這樣寫可以讓環境展現得十分精致細微。”
台下眾人聽得暗暗點頭,的確他們寫小說故事,就是這麽寫的。有時候,他們甚至恨不得將所有的情況都展現在讀者眼前,畫出整個沙漠來。
但好像聽陶知謙的口氣,似乎他不認同這種寫法,所有人都疑惑地看著陶知謙,看他要怎麽說。
有些人眼中甚至露出譏笑。
陶知謙話語稍稍頓了下,繼續往下說道:“但是,如果諸位把自己放在讀者的角度,設身處地地想一想。讀者想要看見,真的是沙漠中的情景麽?不,讀者更多的期待,是對於故事情節的期待,如果他們要去看沙漠,還不如通過書文碑,親自去故事世界中體驗,又或者是買一副畫兒來看。累累長篇,毫無意義地介紹,就像老太婆的裹腳布,又臭又長……”
台下坐在前麵幾排的人物,比如張興道之流,都是一些修為高深之輩,對小說故事的造詣深厚,很快理解陶知謙的意思,不由目露震撼,心中大有豁然開朗之感。
後麵坐著的多是一些書生,甚至還有連書生都不是的生員。他們聽陶知謙將聖元大陸悠久以來的小說創作手法嗤之以鼻,比作老太婆的裹腳布,不由得麵露憤然。
但等他們細往下想,卻越是深以為然,不由震驚不已。
“難道夫子以前教導的小說創作手法,都是錯誤的不成?”一些書院的學子將目光看向場邊的夫子,卻發現夫子此時也正沉浸在一片震驚中。
本來炎炎夏日,此時天邊突然吹來徐徐清風,頓時所有炎熱盡皆散去,讓人好不舒暢。
陶知謙又道:“再舉一個例子,一篇寫一對情侶分別的故事。在結尾處,女子望著情人遠去的方向,默默留下兩行清淚。讀者會由此展開遐想,女子是會傷心欲絕,轉身歸去,還是去追隨情人的腳步呢?反之,如果在結尾處長篇大論,寫女子是如何如何的傷心,做出什麽決定,男子又如何如何的心中有苦難言,等等之類,這反倒破壞了故事的意境,不給讀者留下絲毫聯想的餘地,無疑就落了下乘……”
“有輕,同樣也就有重。如果通篇小說完全無細節,給人的感覺就猶如一杯白開水,毫不知味……”
陶知謙所說的這些,都是前世小說最基礎的東西,但對聖元大陸上的這些書生而言,卻是聞所未聞。哪怕陶知謙舉了一個又一個的例子,深入淺出的講述,在他看來已經直白得不能再直白了,但也不得不時時停頓下來,給出時間讓台下聽眾理解消化。
五月已是仲夏。
此時柳木鎮上方晴空萬裏無雲,明明是烈日高照,可以柳木書院為中心的方圓數十裏,卻是漸漸涼爽下來,吹起徐徐清風。
柳木鎮的街道上,依舊是行人絡繹不絕,但過往的行人都是匆匆忙忙,深怕在這烈日下多暴曬一會兒。但隨著天邊清風吹來,行人卻是紛紛不由慢下了步伐,享受起這陣帶來涼爽的清風。
街道兩邊的小販,停下手中不斷扇動的草帽,叫賣聲也由有氣無力變得充滿活力。
“苦也,怪哉,這天怎麽就突然涼爽起來了?”街頭賣涼茶的一個中年小販,看著身前攤子漸漸無人問津,不由抱怨起來。但他的神情卻甚是享受,微閉雙目享受著清風的吹拂,隻覺心頭所有苦悶似乎都已被這陣清風所帶走。
就連街頭屋簷下方,那條大黃狗也停止了怏怏不活的吐舌,變得神情享受起來。
清風徐徐吹拂,久久不散,漸漸的竟然帶起一陣蒙蒙細雨。
明明是清空萬裏無雲,烈日高照,但柳木鎮方圓十數裏,的確就是下起了一陣蒙蒙細雨。
“天怎麽下起雨了?”街頭上的行人紛紛駐足,疑惑地抬頭望向上空。
“咦,我怎麽突然不打嗝了?”一個青年驚叫道,他本來打嗝不止的,被細雨落到身上,身心隻覺一陣舒暢,就連打嗝也止住了。
“我的頭也不暈了,這……這……”一位半百老者也驚呼道。
這些憑空自生,看似平平無常的蒙蒙細雨,就似蘊含著玄奧能力,讓淋到的人無不心情舒暢,煩惱一掃而空,一些小毛病也紛紛根除。
草木作物淋到雨水,明顯變得更加鮮豔,一掃烈日暴曬下的怏怏無力。
雨水有密有疏,方圓數十裏,越是靠近柳木書院,雨水越是密集,到了柳木書院上空,已幾乎模糊了天空。
而這雨水也不似尋常雨水,落在身上,轉眼就幹了。哪怕是久站在雨中,也隻能讓身上稍稍濕潤,幾乎微不可察。
“我……我明白了……”街頭上,一個衣著華服的老者突然麵色激動叫道。
周圍佇立的行人紛紛朝老者看來,有人認識老者,疑惑問道:“歐老板,你明白什麽了?”
老者激動解釋道:“這……這是天降異象啊,陶知謙此時正在柳木書院講學,這一定是陶公子講學所引起的天地異象……”
周圍人恍然大悟,也不由跟著激動起來。
陶知謙的名字傳到其他地方,或許還沒幾個人知道,但是在柳木鎮,卻幾乎是無人不知。首先一個春試第一,就足以讓柳木鎮的鎮民們知道他的名字,而之後隨著《小紅帽》流傳開來,他們對陶知謙也更加熟悉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