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賀目送王吉離去,臉上的笑意漸漸淡了,一陣清冷襲上心頭,隻覺得說不清楚的寂寥。側頭間,看到紗簾後的紅衣正望著他,眼中 有迷惑不解,還有著急,他忽又笑了,輕聲叫:“紅衣!”
紅衣小步過來,跪在他膝前,剛想比畫,他握住了她的手,“我知道你想問‘為什麽命那些人隨行?’”
紅衣點了點頭。劉賀點的這幾十人,有的是當年燕王放置在他身邊的人,有的是上官桀安插進來的人,有的是霍光的人,還有的是廣陵王的人,反正不是這個人的探子,就是那個人的暗哨。
“我帶他們去自然有我帶他們的用意,我不想多帶自己的人也自然有我的想法,此行風險很大,我舍不得拿自己人去冒險,隻好請他們這些神神鬼鬼陪我玩一場了。”
紅衣想了一會兒,仍然不明白,不過既知道這是公子的有意安排,就不再多問,隻甜甜一笑,指了指自己。
“你也要隨去?”劉賀溫和卻堅定搖了搖頭,“不,你留在這裏等我回來,等我擺脫了長安的事情後,我再帶你出去玩。”
紅衣著急,剛想比畫請求,劉賀把她拖坐到榻上,頭枕著她的腿,“讓我休息一會兒,過會兒還有很多事情要忙。”語聲中有濃濃的倦意。
紅衣眼中有憐惜,關於自己的一切都立即變得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他現在累了。
她輕輕替劉賀取下發冠,把頭發散開,讓他能睡得更舒適。
劉賀帶著二百多人,浩浩蕩蕩地上了路。
此行雖然帶了不少婢女,卻都不是從小服侍他的人,劉賀也就沒指望路途上能有多舒適。可說來奇怪,一路上,想吃什麽、想用什麽,總是未等他開口,一切就已經備好。剛開始,因為心中有事,他還未多想,隻以為是婢女乖巧,還重重賞賜了她們,後來卻漸漸留意起來。
一日清晨,起來後發現婢女拿來的衣袍恰是他今天想穿的,端上 來的早飯也恰是他今天想吃的重口味,心裏突地反應過來。這世上,還能有誰做到這一步?胸中有怒,卻也有一陣一陣莫名的牽動。劉賀坐到了案前,夾了一筷子菜後,笑著問:“這些都是你做的?”
婢女想著又有賞賜了,興高采烈地說:“是。”
劉賀微笑著又問了一遍,“這些都是你做的?”
婢女的聲音有一瞬猶疑,“是。
“這些都是你做的?”
婢女的聲音已如蚊蚋,“是……”
劉賀依舊笑著,“我隻再問最後一遍,這些是你做的?”
婢女立即軟跪在了地上,“奴婢知錯!奴婢該死!奴婢不該鬼迷心竅……”
劉賀已經再無心情聽她求饒,對著外麵高聲說:“紅衣,你還不進來領罪?要讓我下令斬了她們嗎?”
穿著侍衛裝束的紅衣掀簾而進,跪到劉賀麵前,臉上既無抱歉,也無害怕,隻有一股隱隱的倔強。
劉賀看了她一會兒,原本責罵的話全都沒了,揮手讓仍在磕頭的婢女退下,又對紅衣說:“你先起來。”
紅衣跪著不動。
劉賀知道她想讓自己先答應她留下,心頭火起,沒理會她,自顧自地開始吃飯,一頓飯吃完了,紅衣仍一動不動地跪在地上。劉賀想起她小時候被罰跪在沙礫上的情景,才八九歲的小姑娘,跪了一日一夜,膝頭皮開肉綻,仍沉默著一個字不肯說。
他想著進京後,把紅衣安置在宮外的驛館,與其他人分開,即使發生什麽,也牽扯不到紅衣。他無聲地籲了口氣,板著臉說:“我要喝茶!”
紅衣聽到他冷冰冰的話語,卻一下笑了,從地上跳起,興衝衝地就要去煮茶。
“站住,你先去把衣服換了,看得人傷眼!”
紅衣笑著連連點頭,高高興興地去了。
劉賀看到她的樣子,搖著頭,喃喃自語道:“我算哪門子藩王?竟老是被一個丫頭逼得退讓!”
劉詢曾是江湖遊俠的首領,手下多能人異士,劉賀本以為進京的路程不會太平,卻不料一點阻礙未遇到,順利得不能再順利地就到了長安。手下的人都興高采烈,劉賀卻高興不起來。劉詢敢讓他進長安,肯定是有所布置,再想起劉弗陵臨終前和他說的話,他隻覺心灰意冷、意興闌珊。
劉賀到長安時,霍光和諸位大臣出城迎接。
雖然眾人心中都明白霍光的意思,可因為還沒正式登基,所以仍然按藩王的禮儀迎接,都未敢逾矩。
劉賀來的一路上,又鬧了不少荒唐事,每經過一地,聽聞當地有什麽好玩的東西,必要搜刮了去,有什麽好吃的,也必要給他獻上,惹得百姓唾罵昌邑王是蝗蟲。
朝內群臣歎息,霍光卻很滿意,越發定了立劉賀為帝的心。不過表麵上仍然態度含糊,隻由禦史大夫田廣明主持所有事務。
長安城內的禁軍、羽林營都是霍家的人,還有關中大軍的後援,一聲令下,十萬大軍一日內就可以趕到長安,霍光覺得所有事情都盡在掌握,隻需按部就班,遵照禮儀讓劉賀登基。等劉賀登基後,朝務就全在他手,隱忍多年的理想,也似看到了實現的一天。
可天不從人願,事情開始一點點地偏離他所預計的方向。
首先是國璽、兵符失蹤。
他派人搜遍未央宮、驪山,所有可疑的人也都一一查過,卻怎麽都找不到國璽、兵符。
沒有國璽,皇帝登基時,如何發布昭告天下的詔書?沒有兵符,如何調遣天下兵馬?
劉弗陵信任的人也就那麽幾個,一個個排除後,霍光推測國璽和兵符應該被失蹤的雲歌拿走,立即下令不惜一切代價找出雲歌。
雲歌的事情還沒有解決,又一個不好的消息傳來。
匈奴的右穀蠡王出兵,試探性地襲擊關中地區。
霍光在戰與不戰之間猶豫。不戰,後果難測,如果匈奴得了甜頭,很有可能集結大軍發起進攻;可應戰的話,關中大軍就會被匈奴的兵力拖住,萬一長安有變,肯定不能迅速趕回。
霍光還沒有決定是否應戰,烏孫又傳噩耗。
當年為了分化西域,阻擋匈奴,武帝劉徹送楚王劉戊的孫女解憂公主和親烏孫。
解憂公主是一位極有膽魄計謀的女子。自她去了烏孫,說服烏孫大王與漢朝友好,聯合周邊的西域各國,共擋匈奴,替漢朝化解了很多來自匈奴的威脅。
近日,烏孫國王翁歸靡病逝,匈奴聯合西羌趁機進攻烏孫,勢如破竹,吞並了惡師、車延。烏孫國內對漢朝一直不滿的貴族勢力推舉了有匈奴血統的新王,打算先殺解憂公主,再向匈奴投誠。
解憂公主帶著兒子、女兒,率領忠於先王的軍隊和新王的軍隊苦苦周旋,派人送信給漢朝,請求漢朝出兵助她。
解憂公主還不知道劉弗陵已經駕崩,所以求救的信是寫給皇帝劉弗陵的。
霍光看到解憂公主的信時,神情怔怔。解憂自從離開漢朝,三十年都未有隻言片語,以她的剛烈性格,若非事關百姓的性命,她絕不會開口求助。
霍光那邊愁眉不展,劉詢卻是喜得擊掌長歎,“天助我也!”翁歸靡真死得太恰到好處!
他對李遠又讚又忌,此人年紀隻比他略大,行事卻如此老練、穩 妥。天時、地利、人和,全被他用盡了!幸虧此人雖算不上友,卻絕不是敵。
霍光此時隻有兩條路可走:一,速戰速決,盡快解決新帝的事情,因為隻有新帝登基,才有可能發兵救助解憂公主;二,不理會解憂公主的生死,放棄烏孫,一意和朝中反對劉賀登基的勢力周旋,直到劉賀登基。可是,放棄烏孫,就意味著放棄漢朝在西域幾十年的經營,也意味著放棄了西北邊疆漢朝子民的性命,任由匈奴、羌族長驅直入。
何小七問:“侯爺覺得霍光會選擇哪條路?”
劉詢淡淡說:“霍光是權臣,並非奸臣。對皇帝而言,他不算好臣子,可對百姓而言,霍光是好官。他在朝為官三十多載,沒有做過一絲一毫對不起天下百姓的事情,劉弗陵的每一次改革,他都力排眾議,全力支持,沒有霍光的支持,漢朝說不定早成為另一個秦朝。西域絕對不能放棄,否則對漢朝的危害有多大,霍光比任何人都清楚,更何況解憂公主並非一般拿去濫竽充數的女子,她是宗室公主,霍光若不救她,那些藩王正愁找不到霍光的碴。”
何小七道:“我打聽到,當年送解憂公主出塞和親的人是霍光和李陵,如今李遠利用解憂公主逼迫霍光,事情未免有些湊巧,我怕此人別有用心。”
劉詢冷笑,“本來就是彼此利用,我達到我的目的就可以了。”
仆人稟告“張賀來訪”,何小七行禮退下。
劉詢和張賀聊了幾句別的事情,裝作無意地問起霍光和李陵。
張賀對李陵似極其敬佩,雖然李陵早已是匈奴的王爺,他提到時仍不肯輕慢,“……李陵是飛將軍李廣的孫子,霍光是驃騎將軍霍去病的弟弟,兩人都身世不凡,當年都隻十七八的年紀,相貌英俊,文才武功又出眾,極得先皇看重,當時長安城裏多少女子……”張賀嘿嘿一笑,有些不好意思,“我看我年紀真大了,有的沒的竟扯起這些事情來。”
劉詢笑道:“人不風流枉少年!伯伯乃孝武皇帝重臣的長公子,當年風華正茂,想必也是長安城裏的風流公子。”
“我和別人比還成,和他們兩個不能比。癡長他們許多歲,卻還隻是個小吏,他們都是先帝近臣,出入宮禁,如自家府邸,這些人的事情離我很遠,知道的不多。”張賀歎了口氣,無限唏噓,“唉!人生起伏,誰能想到?這兩個長安城裏最出類拔萃的人,一個後來竟娶了匈奴公主,當了匈奴的王爺,手中重兵在握。一個在漢朝隻手遮天,權傾朝野……”張賀的言語間,流露著如果李陵未走,也許漢朝的格局就不是現在的格局,霍光也不會無人牽製。
劉詢看問不出什麽重要消息,轉移了話題,開始商議正事,對張賀說:“我會設法讓廣陵王給霍光一點壓力,張將軍那邊……”
張賀點頭,表示明白,“侯爺放心,形勢未明之前,我弟弟絕對不敢幫霍光。我已經和他撂狠話了,他是個精細人,自會衡量。隻是,廣陵王剛愎自用,如何讓他按侯爺心意行事?”
“我自有辦法,你隻管等結果就行了。”
趙充國恰好進來,聽到劉詢的話,笑道:“侯爺終於有動作了,我們看侯爺一直不發話,心都懸得老高!”
劉詢忙站起來,親自迎他,“將軍來得正好,將軍一直屯兵西北,我正想問問將軍,西域烏孫的事情怎麽辦。”
趙充國聞言,愣了一愣,對劉詢立即生了幾分敬重。這個節骨眼上,未心心念念隻盯著帝位,還操心著烏孫的事情,這個新主子誌向可絕對不低!
“烏孫的事情,說難很難,說好解決也很好解決,隻要有皇帝聖旨,命臣發兵,臣有信心幫解憂公主打退叛軍。”
劉詢卻有更深一層的擔憂,“烏孫國的內戰看上去是保守勢力和革新勢力的鬥爭,其實是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的鬥爭,是匈奴、羌族和我朝的鬥爭。叛軍背後是匈奴和羌人,如今朝政不穩,我朝還沒有能力和匈奴、羌族正麵開戰。即使叛軍失敗了,可烏孫國內的匈奴、羌族勢力仍然存在,解憂公主能不能順利掌控烏孫仍很難說。”
趙充國嗬嗬笑起來,“侯爺沒有見過解憂公主,所以有此憂慮。
她不是一般女子,隻要烏孫國內形勢安定,再有我們在後麵給她一定幫助,她肯定有辦法渡過這個難關,將烏孫國內的匈奴和羌族勢力壓製下去。”
劉詢拍了下桌子,躊躇滿誌地說:“好!那我們就盡全力幫解憂公主登上烏孫太後的寶座。”
張賀笑著提醒:“要自己先登基,才能談幫助別人登基。”
趙充國點頭。
劉詢大笑,“放心,我沒有忘。就要拜托趙將軍了。”劉詢向趙充國抱手為禮,“麻煩將軍聯係一切能聯係的力量,開始公開反對劉賀登基,不管霍光用什麽辦法逼迫都寸步不讓,即使他想調動軍隊開打,那你就準備好打!反正一句話,氣勢上絕對不能弱過他!”
趙充國有著軍人的特點。他毫不憂慮:打?如何打?即使他手握西北大軍,可糧草呢?後勤如何補給?又該用什麽名目發兵?如何向天下人交代?
他隻接受命令,執行命令,絕不質疑命令,“下官立即去準備。”向劉詢行了一禮,匆匆離去。
令霍光頭疼的事情還沒有解決,廣陵王不知道從哪裏聽了一些風言風語,嚷嚷著說,劉弗陵正當盛年,去世太突然,隻怕朝中有奸佞,要求進京護靈,並開始集結廣陵國的兵力。
霍光去找張安世商議此事,希望加重廣陵國附近的駐兵,命他們嚴守關卡,絕不能讓廣陵王離開封國,否則其他宗室藩王有樣學樣,都要求進京,天下會大亂。
張安世的回答讓霍光很無奈。“調兵的事情,我隻受命於皇帝,隻聽命於兵符。”隱藏的回答就是霍光不能讓他隨意調動兵力,若想讓他和廣陵王開戰,請拿皇帝的聖旨來,請拿兵符來!
霍光心中一橫,決定不管國璽、兵符,先讓劉賀登基,這樣至少可以讓劉賀用皇帝的名義下旨。可是沒想到竟然遭到不少重臣的強烈反對,趙充國甚至在金殿上拔刀相對,大聲嗬斥禦史大夫田廣明,責罵他是奸臣賊子,想選個昏君來誤國。一些中間派看到有了如此強烈的反對意見,立即都縮了腦袋,支支吾吾地再不肯明確表態,尤其是丞相楊敞,為了避開鋒芒,居然連裝病的花招都使了出來。
朝中勢力僵持不下,短時間內,霍光沒有任何辦法讓眾人都同意劉賀登基。
朝中官員的爭鬥一觸即發,一個不小心,甚至會變成遍及天下的戰爭,可劉賀這個引發爭執的人卻對此毫不關心,整日在未央宮內花天酒地,甚至在劉弗陵靈柩前飲酒、唱歌,惹得大臣紛紛暗斥。
民間開始有一些亂七八糟的流言,影射霍光選擇劉賀這個昏君,是為了日後篡位登基,甚至開始有童謠傳唱:“真龍沉,假龍升。雨點大,亂帝畿。”
霍光憂慮漸重,找到劉賀,語帶警告地說了幾句,不想劉賀醉眼蒙朧,一副混混沌沌的憊懶樣子,氣得霍光甩袖而去。
匈奴,西域,羌人,烏孫,廣陵王,還有朝廷內湧動著的暗流。國一日無君,一日百事不興。
霍光頭疼萬分。
霍成君推開書房的門,看父親盯著牆上的彎刀怔怔出神。
“爹?”
霍光立即把手中的信收了起來,“成君,有事嗎?”
霍成君走到霍光身後,幫霍光捶著肩膀,“爹,自皇帝駕崩,你就沒怎麽休息過,今天早點休息吧!”
霍光疲憊中湧出了無力感,“人算總是不如天算!烏孫的國王早不去世,晚不去世,偏偏趕在了這個節骨眼去世。”
霍成君道:“爹爹,不要太過焦慮。隻要新帝登基,父親通過他將政令頒布,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我一直沒想明白國璽和兵符去了哪裏,雲歌若身藏國璽、兵符,她應該要用國璽和兵符為皇帝辦事,不會遠離長安,可直到現在她仍然不露麵,皇帝到底在想什麽?”
紅衣小步過來,跪在他膝前,剛想比畫,他握住了她的手,“我知道你想問‘為什麽命那些人隨行?’”
紅衣點了點頭。劉賀點的這幾十人,有的是當年燕王放置在他身邊的人,有的是上官桀安插進來的人,有的是霍光的人,還有的是廣陵王的人,反正不是這個人的探子,就是那個人的暗哨。
“我帶他們去自然有我帶他們的用意,我不想多帶自己的人也自然有我的想法,此行風險很大,我舍不得拿自己人去冒險,隻好請他們這些神神鬼鬼陪我玩一場了。”
紅衣想了一會兒,仍然不明白,不過既知道這是公子的有意安排,就不再多問,隻甜甜一笑,指了指自己。
“你也要隨去?”劉賀溫和卻堅定搖了搖頭,“不,你留在這裏等我回來,等我擺脫了長安的事情後,我再帶你出去玩。”
紅衣著急,剛想比畫請求,劉賀把她拖坐到榻上,頭枕著她的腿,“讓我休息一會兒,過會兒還有很多事情要忙。”語聲中有濃濃的倦意。
紅衣眼中有憐惜,關於自己的一切都立即變得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他現在累了。
她輕輕替劉賀取下發冠,把頭發散開,讓他能睡得更舒適。
劉賀帶著二百多人,浩浩蕩蕩地上了路。
此行雖然帶了不少婢女,卻都不是從小服侍他的人,劉賀也就沒指望路途上能有多舒適。可說來奇怪,一路上,想吃什麽、想用什麽,總是未等他開口,一切就已經備好。剛開始,因為心中有事,他還未多想,隻以為是婢女乖巧,還重重賞賜了她們,後來卻漸漸留意起來。
一日清晨,起來後發現婢女拿來的衣袍恰是他今天想穿的,端上 來的早飯也恰是他今天想吃的重口味,心裏突地反應過來。這世上,還能有誰做到這一步?胸中有怒,卻也有一陣一陣莫名的牽動。劉賀坐到了案前,夾了一筷子菜後,笑著問:“這些都是你做的?”
婢女想著又有賞賜了,興高采烈地說:“是。”
劉賀微笑著又問了一遍,“這些都是你做的?”
婢女的聲音有一瞬猶疑,“是。
“這些都是你做的?”
婢女的聲音已如蚊蚋,“是……”
劉賀依舊笑著,“我隻再問最後一遍,這些是你做的?”
婢女立即軟跪在了地上,“奴婢知錯!奴婢該死!奴婢不該鬼迷心竅……”
劉賀已經再無心情聽她求饒,對著外麵高聲說:“紅衣,你還不進來領罪?要讓我下令斬了她們嗎?”
穿著侍衛裝束的紅衣掀簾而進,跪到劉賀麵前,臉上既無抱歉,也無害怕,隻有一股隱隱的倔強。
劉賀看了她一會兒,原本責罵的話全都沒了,揮手讓仍在磕頭的婢女退下,又對紅衣說:“你先起來。”
紅衣跪著不動。
劉賀知道她想讓自己先答應她留下,心頭火起,沒理會她,自顧自地開始吃飯,一頓飯吃完了,紅衣仍一動不動地跪在地上。劉賀想起她小時候被罰跪在沙礫上的情景,才八九歲的小姑娘,跪了一日一夜,膝頭皮開肉綻,仍沉默著一個字不肯說。
他想著進京後,把紅衣安置在宮外的驛館,與其他人分開,即使發生什麽,也牽扯不到紅衣。他無聲地籲了口氣,板著臉說:“我要喝茶!”
紅衣聽到他冷冰冰的話語,卻一下笑了,從地上跳起,興衝衝地就要去煮茶。
“站住,你先去把衣服換了,看得人傷眼!”
紅衣笑著連連點頭,高高興興地去了。
劉賀看到她的樣子,搖著頭,喃喃自語道:“我算哪門子藩王?竟老是被一個丫頭逼得退讓!”
劉詢曾是江湖遊俠的首領,手下多能人異士,劉賀本以為進京的路程不會太平,卻不料一點阻礙未遇到,順利得不能再順利地就到了長安。手下的人都興高采烈,劉賀卻高興不起來。劉詢敢讓他進長安,肯定是有所布置,再想起劉弗陵臨終前和他說的話,他隻覺心灰意冷、意興闌珊。
劉賀到長安時,霍光和諸位大臣出城迎接。
雖然眾人心中都明白霍光的意思,可因為還沒正式登基,所以仍然按藩王的禮儀迎接,都未敢逾矩。
劉賀來的一路上,又鬧了不少荒唐事,每經過一地,聽聞當地有什麽好玩的東西,必要搜刮了去,有什麽好吃的,也必要給他獻上,惹得百姓唾罵昌邑王是蝗蟲。
朝內群臣歎息,霍光卻很滿意,越發定了立劉賀為帝的心。不過表麵上仍然態度含糊,隻由禦史大夫田廣明主持所有事務。
長安城內的禁軍、羽林營都是霍家的人,還有關中大軍的後援,一聲令下,十萬大軍一日內就可以趕到長安,霍光覺得所有事情都盡在掌握,隻需按部就班,遵照禮儀讓劉賀登基。等劉賀登基後,朝務就全在他手,隱忍多年的理想,也似看到了實現的一天。
可天不從人願,事情開始一點點地偏離他所預計的方向。
首先是國璽、兵符失蹤。
他派人搜遍未央宮、驪山,所有可疑的人也都一一查過,卻怎麽都找不到國璽、兵符。
沒有國璽,皇帝登基時,如何發布昭告天下的詔書?沒有兵符,如何調遣天下兵馬?
劉弗陵信任的人也就那麽幾個,一個個排除後,霍光推測國璽和兵符應該被失蹤的雲歌拿走,立即下令不惜一切代價找出雲歌。
雲歌的事情還沒有解決,又一個不好的消息傳來。
匈奴的右穀蠡王出兵,試探性地襲擊關中地區。
霍光在戰與不戰之間猶豫。不戰,後果難測,如果匈奴得了甜頭,很有可能集結大軍發起進攻;可應戰的話,關中大軍就會被匈奴的兵力拖住,萬一長安有變,肯定不能迅速趕回。
霍光還沒有決定是否應戰,烏孫又傳噩耗。
當年為了分化西域,阻擋匈奴,武帝劉徹送楚王劉戊的孫女解憂公主和親烏孫。
解憂公主是一位極有膽魄計謀的女子。自她去了烏孫,說服烏孫大王與漢朝友好,聯合周邊的西域各國,共擋匈奴,替漢朝化解了很多來自匈奴的威脅。
近日,烏孫國王翁歸靡病逝,匈奴聯合西羌趁機進攻烏孫,勢如破竹,吞並了惡師、車延。烏孫國內對漢朝一直不滿的貴族勢力推舉了有匈奴血統的新王,打算先殺解憂公主,再向匈奴投誠。
解憂公主帶著兒子、女兒,率領忠於先王的軍隊和新王的軍隊苦苦周旋,派人送信給漢朝,請求漢朝出兵助她。
解憂公主還不知道劉弗陵已經駕崩,所以求救的信是寫給皇帝劉弗陵的。
霍光看到解憂公主的信時,神情怔怔。解憂自從離開漢朝,三十年都未有隻言片語,以她的剛烈性格,若非事關百姓的性命,她絕不會開口求助。
霍光那邊愁眉不展,劉詢卻是喜得擊掌長歎,“天助我也!”翁歸靡真死得太恰到好處!
他對李遠又讚又忌,此人年紀隻比他略大,行事卻如此老練、穩 妥。天時、地利、人和,全被他用盡了!幸虧此人雖算不上友,卻絕不是敵。
霍光此時隻有兩條路可走:一,速戰速決,盡快解決新帝的事情,因為隻有新帝登基,才有可能發兵救助解憂公主;二,不理會解憂公主的生死,放棄烏孫,一意和朝中反對劉賀登基的勢力周旋,直到劉賀登基。可是,放棄烏孫,就意味著放棄漢朝在西域幾十年的經營,也意味著放棄了西北邊疆漢朝子民的性命,任由匈奴、羌族長驅直入。
何小七問:“侯爺覺得霍光會選擇哪條路?”
劉詢淡淡說:“霍光是權臣,並非奸臣。對皇帝而言,他不算好臣子,可對百姓而言,霍光是好官。他在朝為官三十多載,沒有做過一絲一毫對不起天下百姓的事情,劉弗陵的每一次改革,他都力排眾議,全力支持,沒有霍光的支持,漢朝說不定早成為另一個秦朝。西域絕對不能放棄,否則對漢朝的危害有多大,霍光比任何人都清楚,更何況解憂公主並非一般拿去濫竽充數的女子,她是宗室公主,霍光若不救她,那些藩王正愁找不到霍光的碴。”
何小七道:“我打聽到,當年送解憂公主出塞和親的人是霍光和李陵,如今李遠利用解憂公主逼迫霍光,事情未免有些湊巧,我怕此人別有用心。”
劉詢冷笑,“本來就是彼此利用,我達到我的目的就可以了。”
仆人稟告“張賀來訪”,何小七行禮退下。
劉詢和張賀聊了幾句別的事情,裝作無意地問起霍光和李陵。
張賀對李陵似極其敬佩,雖然李陵早已是匈奴的王爺,他提到時仍不肯輕慢,“……李陵是飛將軍李廣的孫子,霍光是驃騎將軍霍去病的弟弟,兩人都身世不凡,當年都隻十七八的年紀,相貌英俊,文才武功又出眾,極得先皇看重,當時長安城裏多少女子……”張賀嘿嘿一笑,有些不好意思,“我看我年紀真大了,有的沒的竟扯起這些事情來。”
劉詢笑道:“人不風流枉少年!伯伯乃孝武皇帝重臣的長公子,當年風華正茂,想必也是長安城裏的風流公子。”
“我和別人比還成,和他們兩個不能比。癡長他們許多歲,卻還隻是個小吏,他們都是先帝近臣,出入宮禁,如自家府邸,這些人的事情離我很遠,知道的不多。”張賀歎了口氣,無限唏噓,“唉!人生起伏,誰能想到?這兩個長安城裏最出類拔萃的人,一個後來竟娶了匈奴公主,當了匈奴的王爺,手中重兵在握。一個在漢朝隻手遮天,權傾朝野……”張賀的言語間,流露著如果李陵未走,也許漢朝的格局就不是現在的格局,霍光也不會無人牽製。
劉詢看問不出什麽重要消息,轉移了話題,開始商議正事,對張賀說:“我會設法讓廣陵王給霍光一點壓力,張將軍那邊……”
張賀點頭,表示明白,“侯爺放心,形勢未明之前,我弟弟絕對不敢幫霍光。我已經和他撂狠話了,他是個精細人,自會衡量。隻是,廣陵王剛愎自用,如何讓他按侯爺心意行事?”
“我自有辦法,你隻管等結果就行了。”
趙充國恰好進來,聽到劉詢的話,笑道:“侯爺終於有動作了,我們看侯爺一直不發話,心都懸得老高!”
劉詢忙站起來,親自迎他,“將軍來得正好,將軍一直屯兵西北,我正想問問將軍,西域烏孫的事情怎麽辦。”
趙充國聞言,愣了一愣,對劉詢立即生了幾分敬重。這個節骨眼上,未心心念念隻盯著帝位,還操心著烏孫的事情,這個新主子誌向可絕對不低!
“烏孫的事情,說難很難,說好解決也很好解決,隻要有皇帝聖旨,命臣發兵,臣有信心幫解憂公主打退叛軍。”
劉詢卻有更深一層的擔憂,“烏孫國的內戰看上去是保守勢力和革新勢力的鬥爭,其實是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的鬥爭,是匈奴、羌族和我朝的鬥爭。叛軍背後是匈奴和羌人,如今朝政不穩,我朝還沒有能力和匈奴、羌族正麵開戰。即使叛軍失敗了,可烏孫國內的匈奴、羌族勢力仍然存在,解憂公主能不能順利掌控烏孫仍很難說。”
趙充國嗬嗬笑起來,“侯爺沒有見過解憂公主,所以有此憂慮。
她不是一般女子,隻要烏孫國內形勢安定,再有我們在後麵給她一定幫助,她肯定有辦法渡過這個難關,將烏孫國內的匈奴和羌族勢力壓製下去。”
劉詢拍了下桌子,躊躇滿誌地說:“好!那我們就盡全力幫解憂公主登上烏孫太後的寶座。”
張賀笑著提醒:“要自己先登基,才能談幫助別人登基。”
趙充國點頭。
劉詢大笑,“放心,我沒有忘。就要拜托趙將軍了。”劉詢向趙充國抱手為禮,“麻煩將軍聯係一切能聯係的力量,開始公開反對劉賀登基,不管霍光用什麽辦法逼迫都寸步不讓,即使他想調動軍隊開打,那你就準備好打!反正一句話,氣勢上絕對不能弱過他!”
趙充國有著軍人的特點。他毫不憂慮:打?如何打?即使他手握西北大軍,可糧草呢?後勤如何補給?又該用什麽名目發兵?如何向天下人交代?
他隻接受命令,執行命令,絕不質疑命令,“下官立即去準備。”向劉詢行了一禮,匆匆離去。
令霍光頭疼的事情還沒有解決,廣陵王不知道從哪裏聽了一些風言風語,嚷嚷著說,劉弗陵正當盛年,去世太突然,隻怕朝中有奸佞,要求進京護靈,並開始集結廣陵國的兵力。
霍光去找張安世商議此事,希望加重廣陵國附近的駐兵,命他們嚴守關卡,絕不能讓廣陵王離開封國,否則其他宗室藩王有樣學樣,都要求進京,天下會大亂。
張安世的回答讓霍光很無奈。“調兵的事情,我隻受命於皇帝,隻聽命於兵符。”隱藏的回答就是霍光不能讓他隨意調動兵力,若想讓他和廣陵王開戰,請拿皇帝的聖旨來,請拿兵符來!
霍光心中一橫,決定不管國璽、兵符,先讓劉賀登基,這樣至少可以讓劉賀用皇帝的名義下旨。可是沒想到竟然遭到不少重臣的強烈反對,趙充國甚至在金殿上拔刀相對,大聲嗬斥禦史大夫田廣明,責罵他是奸臣賊子,想選個昏君來誤國。一些中間派看到有了如此強烈的反對意見,立即都縮了腦袋,支支吾吾地再不肯明確表態,尤其是丞相楊敞,為了避開鋒芒,居然連裝病的花招都使了出來。
朝中勢力僵持不下,短時間內,霍光沒有任何辦法讓眾人都同意劉賀登基。
朝中官員的爭鬥一觸即發,一個不小心,甚至會變成遍及天下的戰爭,可劉賀這個引發爭執的人卻對此毫不關心,整日在未央宮內花天酒地,甚至在劉弗陵靈柩前飲酒、唱歌,惹得大臣紛紛暗斥。
民間開始有一些亂七八糟的流言,影射霍光選擇劉賀這個昏君,是為了日後篡位登基,甚至開始有童謠傳唱:“真龍沉,假龍升。雨點大,亂帝畿。”
霍光憂慮漸重,找到劉賀,語帶警告地說了幾句,不想劉賀醉眼蒙朧,一副混混沌沌的憊懶樣子,氣得霍光甩袖而去。
匈奴,西域,羌人,烏孫,廣陵王,還有朝廷內湧動著的暗流。國一日無君,一日百事不興。
霍光頭疼萬分。
霍成君推開書房的門,看父親盯著牆上的彎刀怔怔出神。
“爹?”
霍光立即把手中的信收了起來,“成君,有事嗎?”
霍成君走到霍光身後,幫霍光捶著肩膀,“爹,自皇帝駕崩,你就沒怎麽休息過,今天早點休息吧!”
霍光疲憊中湧出了無力感,“人算總是不如天算!烏孫的國王早不去世,晚不去世,偏偏趕在了這個節骨眼去世。”
霍成君道:“爹爹,不要太過焦慮。隻要新帝登基,父親通過他將政令頒布,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我一直沒想明白國璽和兵符去了哪裏,雲歌若身藏國璽、兵符,她應該要用國璽和兵符為皇帝辦事,不會遠離長安,可直到現在她仍然不露麵,皇帝到底在想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