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3)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個教育專家16年的教子手記 作者:尹建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樣的孩子確實有,但這種行為已不代表兒童的天性,隻是天性被屢屢扭曲的一個後果。它反映的不是一朝一夕的問題,是該兒童身上這方麵的“病症”已進入較嚴重階段。這個“疾病”的起因,多半是孩子在最初麵臨不想寫作業這個問題時,遇到了像圓圓爸爸那樣解決問題的家長或老師。盡管具體做法可能不一樣,但簡單粗暴的性質是一樣的,即以懲罰方式讓孩子去寫作業。天長日久,既妨害了孩子對寫作業的興趣,也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心,讓他們變得厭學且厚臉皮。
成人在教育兒童中之所以屢屢采取不合適的教育方法,使“教育”變成一種破壞性行為,有兩個最根本的原因:一是不信任孩子,二是太相信自己。即首先不相信兒童的本能是自愛和上進,擔心不及時管教,孩子就會一路下滑;其次認為自己對孩子說的話都是金玉良言,可以讓孩子變得更好。
針對這一問題,哲學家弗洛姆的一句話值得家長們一千遍地體味:“教育的對立麵是操縱,它出於對孩子之潛能的生長缺乏信心,認為隻有成年人去指導孩子該做哪些事,不該做哪些事,孩子才會獲得正常的發展。然而這樣的操縱是錯誤的。”[4]
所以家長和老師在管理孩子時,一定要小心,不要站到教育的對立麵去。遇到每一件具體的事情都捫心自問一下:我是在教育孩子,還是在操縱孩子。被操縱的孩子不由自主地把心思用於反操縱上,他會漸漸變得毫不在乎大人的話,墮落,並且喪失理性和自愛之心。寫作業是當前兒童教育中,最為密集地表現“教育”還是“控製”的事件,這個事情上最需要家長反思。
弗洛姆還說:“運用破壞性的手段也有其自身的結果,即實際上改變了目的。”[5]在任何具體教育細節上,家長一定要考慮目標與手段的統一問題。把作業當刑具使用,還是當獎品使用,這不是個小區別,它是分水嶺,決定了你是在走向目的,還是走向目的的反麵。
3 替孩子寫作業
替孩子寫作業,不是家長幫孩子在學習上舞弊,而是以理性對抗學校教育中的一些錯誤,以不得已的方式幫助孩子獲得更多的自由時間,讓孩子生活得更快樂一些,並教給孩子實事求是地麵對學習。它是保護孩子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之一。
圓圓上小學後,我們對她寫作業基本上采取“不管”的態度。每天老師布置了什麽作業,她寫得如何,我們都不去問,也不去檢查,一切都交給她自己安排。她在完成作業方麵也沒讓我們操心,總是很自覺。但一段時間後,她開始對作業表現出厭煩,抱怨說一個生字幹嗎要寫三行呀,而且這一課的生字前天就寫了一遍,昨天寫了一遍,今天還要再寫。
有一天,她又在寫作業時表現出不耐煩,我就認真地了解了一下她當天的作業內容,感覺有些東西確實是不需要寫,或不需要寫那麽多。比如生字,老師總是以“行”為單位布置,幾乎沒有以“個”為單位來布置。動不動就兩行、三行,甚至五行。
我相信一個孩子如果願意去記住一個字的話,他是用不著寫這麽多遍的。於是和圓圓商量,你去找老師說一下,可不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自己決定一個字該寫幾遍就寫幾遍,你要是不願意去說,媽媽去和老師說一下。圓圓一聽就搖頭。以她的直覺,老師是不可能同意的。
現在有人呼籲給中小學生布置個性化作業,但幾乎沒有哪個老師會這樣去做。不僅因為那樣比較麻煩,更是因為很多人根深蒂固地認為那樣不應該。如果哪個孩子膽敢去對老師說我掌握這些內容了,可以少寫一些。老師肯定會說,大家都在一個班,憑什麽你可以少寫作業——學習是苦役而不是福利,少寫就是“占便宜”了——這些垃圾觀念就這樣被灌輸進孩子心裏,同時也進入了學生的觀念中。如果真有哪個老師同意某個同學少寫,別的同學也會起來反對,憑什麽照顧他。
我理解圓圓的為難,也考慮這樣確實不現實。這不是一門課的問題,操作起來非常麻煩,很不方便。我想了想,問圓圓,是不是這些字你都會認,也會寫了,覺得不需要寫那麽多遍?她說是。我說:“那這樣,你不要看書,媽媽讀,你默寫。隻要寫得正確,寫一個就行,如果寫得不正確,就寫三遍,剩下的媽媽替你寫,這樣好不好?”
圓圓聽我這樣說,目光複雜地看著我,有驚喜又有懷疑,她有些不相信我的話。她小小的心肯定在猶疑,這樣做是否正確,這樣是在弄虛作假嗎?
我讀懂了她的眼神,非常肯定而坦然地說:“這樣沒關係,學習是為了學會,老師讓寫這麽多遍不就是為了你們都會寫嗎,隻要你會了,就不需要寫那麽多,你說是不是?”圓圓覺得我說得有道理,但她還是擔心,說:“要是老師發現是你寫的,就會批評我。”我說:“媽媽盡量照著你的字寫,差不多能和你寫得一樣,老師應該也看不出來吧。要不咱們今天就試試?”
圓圓又興奮又有點不好意思地點點頭。
當天語文一共要寫八個生字,每個生字寫兩行。這幾個生字裏隻有一個字圓圓不會寫,她就把這一個字寫了三遍,其餘的都隻寫了一個。原本一百六十個字的作業,現在變成了十一個字——這一下子多麽輕鬆啊!我注意到,圓圓寫這十一個字時分外認真,尤其是她不會寫的那個字,認認真真地寫了三遍。我相信以這樣的認真,三遍足以讓她記住這個字如何寫了。剩下的由我照著圓圓的筆跡認真地去寫,盡量使老師看不出差異。
我發現,成人草草地寫字是很輕鬆的,可以一寫一大片。要是一筆一畫地寫,還真是費力氣。而且如果你的字寫得還不錯,卻想把它寫得差一些,像個孩子的字的話,更不是件容易的事。
從那以後我就經常替她寫作業。每次孩子寫什麽,哪些剩下由我來寫,這事一定是由孩子自己來做決定,我從不代替圓圓進行判斷。這樣做,一是可以讓孩子自己檢測自己,二是讓她更願意把該記的記住,因為她對學習內容掌握得越多越好,自己需要寫的作業就越少。
她爸爸開始不同意我這樣做,擔心我替她寫作業會慣壞了她,讓她形成依賴思想。我說不用擔心,以我對圓圓的了解,她絕不可能拿一些她還沒掌握的功課讓我做。她讓我代勞的,一定是她認為自己沒必要寫的。孩子天生有善惡觀,而人的天性就是趨善避惡的。一個心地純潔、有自尊心的孩子,絕不可能利用別人的善意去弄虛作假。
事實確實如此,自從我開始替圓圓寫作業,她對寫作業這件事越來越坦然了。心理上輕鬆了,她反而更自覺了。但凡自己再多用點工夫就能寫完的,她一般就不用我幫忙。她從沒有因為自己想偷懶,給我布置“作業”。這一點我在幫忙中能感覺出來。所以盡管我斷斷續續“幫忙”一直到她上初一,但次數並不是很多。印象中除了剛開始那階段多些,後來差不多平均每學期隻有三四次。
我發現,替孩子寫作業不但沒有壞處,而且有很多好處。
首先是沒讓作業為難孩子,沒有讓孩子覺得上學是在受苦,保護了她的學習興趣;其次是讓她知道,學習是個最需要實事求是的事,既不是為了為難自己,也不是為了逢迎他人,這讓她更務實,也更高效;此外,讓她從作業中解放出來,有了更多的業餘時間。
圓圓讀課外書一直沒斷過,初中時還花很多時間玩遊戲,偷偷地寫小說。上高中後,功課雖忙,還是沒間斷讀課外書,甚至讀英文原版小說、看漫畫——這些都占用了她不少時間,但她都能正常完成各科作業,成績也一直不錯。有人奇怪,她哪裏來那麽多時間?我想,這與她從小懂得在學習上把握輕重緩急,能按自己的實際情況調整學習計劃有關。而她的大量閱讀又給她帶來了知識和智力上的進步,使她的學習能力更強,學習起來更加輕鬆有效。總的來說,她一直把自我學習與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這兩套工作協調得很好,進入了一個良性循環中。這比那些讓作業敗壞了學習胃口、半小時的作業寫兩小時的孩子幸運得多。
在這裏,我想提醒父母們,在孩子的中小學階段,尤其是小學階段,一定要注意給孩子留出自由安排的時間,切不可讓寫作業、練琴、上課外班等這些事把孩子的時間占滿。要讓孩子每天都有自由安排的時間。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正像空氣對於健康是必不可少的,自由時間對於學生是必不可少的。隻有讓學生不把全部時間都用在學習上,留下許多自由支配的時間,他才能夠順利地學習。學生的時間被各種功課塞得越滿,給他留下供他思考與學習直接有關的東西的時間越少,那麽他負擔過重、學業落後的可能性就越大。[6]
這裏要提醒的是,“自由時間”絕不可以拿來消費在看電視上,電視是另一種捆綁,對孩子來說尤其是一種壞消遣。這個時間可以讓孩子讀書、找小夥伴玩耍,或者和家長一起跑步、打球、下棋等等。任何有利於孩子身體和心理健康的活動都是好的。
替孩子寫作業是個非同尋常的舉動,很多家長肯定都會有圓圓爸爸那樣的擔心。
這其實反映了成人對兒童認識的誤區。他們不相信孩子的天性是向善的,他們的思維有一個錯誤前提,認為孩子是沒有自控力的,離開了成人的監督,給出自由的條件,孩子就會完全失去約束,就會墮落。還有家長說,我的孩子和你的不一樣,我的孩子愛耍小聰明,要是替他寫一次作業,他以後不知道會有多少借口來讓我代寫呢。
如果你的孩子真的表現出這樣,那麽問題不是出在你替他寫作業上,也不是在孩子自身的天性中,而是在前麵較長的一段時間裏,家長和孩子相處的一些細節出了問題。每家的細節各不相同,但性質差不多,肯定都是因為家長操作不當,損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經常性地製造了他的負罪感,讓孩子不懂得自愛,他才變得越來越像個小無賴,每天把心思用於偷懶耍滑上。
一個始終被尊重的孩子,一定是個懂得自尊自愛的人,他絕不可能利用家長的善意去做任何讓他感到羞恥的事情。
教育全在細節中。替孩子寫作業這事,就是家長和孩子相處中千萬個細節中的一種,如果在細節處理上做不好,結果可能會完全相反。細節處理水平,還是取決於家長的教育理念。
有一位家長,他的孩子已上小學四年級,平時總是不喜歡寫作業,家長一方麵覺得老師布置的作業太多,另一方麵又總擔心孩子學得不紮實,天天嚴格地檢查孩子的作業。我對他講了替孩子寫作業的事,他回家照著做。
孩子最不喜歡英語這門課,他就準備從英語上來幫助孩子。他對孩子說,這些英語單詞不用按老師的要求寫十遍,凡你會寫的,隻寫一遍,不會的,寫三遍。這樣孩子就把幾個不會的寫了三遍,其餘的寫了一遍。孩子為此非常高興。
過了一會兒,他又來考孩子,想看看剛才不會寫的,寫了三遍是不是記住了。結果,孩子還是有兩個不會。他有些生氣,說剛剛寫過怎麽這麽快就忘了呢,於是讓孩子把這兩個單詞每個寫十遍。孩子有些不高興,說你不是說隻寫三遍嘛,怎麽又變成十遍了。孩子拗不過家長,隻好氣呼呼地寫了十遍。
再過一會兒,父親又去檢查,剛剛寫過的單詞孩子又寫錯了。父親很生氣,忍不住質問孩子,這兩個單詞你都寫了十幾遍了,怎麽還沒記住呢?每個再寫二十遍!
孩子這時的情緒已經非常抵觸了。家長沒理會孩子的情緒,想他寫二十多遍,怎麽都該記住了。令家長想不到的是,過了一會兒再去檢查時,孩子還是寫不出來。他怒不可遏,覺得不可思議,一氣之下就要求孩子把這兩個單詞每個寫五十遍,說不信你就記不住。
孩子不幹了,這樣算下來,作業量比原來的每個單詞寫十遍還多呢。父子倆因此大鬧一場。到了這種地步,替孩子寫作業變得比不替還糟糕。
事後他向我抱怨說:“你那個方法對我的孩子不適用。我的孩子不像你的孩子那麽懂事,你的孩子能理解家長的良苦用心,我的不能。”
真的是孩子不一樣嗎?不是!
我坦率地對他說,這不能單方麵責怪孩子。其實,首先是你沒樹立起對這種做法的信心。你在一開始就缺少誠意,與其說你是想幫助孩子,不如說你隻是想用這種方法來試探一下孩子。試試你的孩子是不是也能像別人的孩子那樣,家長一改變,他就能跟上趟兒。所以你在幫他寫完作業後,就要檢查他記沒記住。同時,你在潛意識中,還把自己替孩子寫作業看成是對他的恩惠,要求孩子立即用令人滿意的效果來回報你,他辜負了你的期望,沒記住,你就生氣,接下來就再次動用懲罰手段,讓他一遍又一遍地寫。原本你替孩子寫作業是為了讓孩子擺脫不合理作業的役使之苦,到頭來卻又把作業變回為“刑役”。這樣,你的行為就前後矛盾了,孩子被你搞糊塗了。他不僅對學習增加一層厭惡,也對家長的行為增加一層憤恨。他會更不想學習,更不聽家長的話。
這位家長一下子很難接受我的分析和對他的批評,堅持說,孩子和孩子不一樣,我的孩子用心,適合這種方法;他那孩子,就是不用心,不適合這種方法。
我說:“你的孩子和我的孩子是不一樣。你的孩子在過去那麽長時間裏,一直是在作業的壓迫下和家長的監督下苦苦掙紮,他已習慣了和作業對立,和家長對立。現在家長突然改變,前期心理工作如果做得不到位的話,孩子肯定會有些無所適從,對學習缺少信心,也缺少一下就能學會的能力。你必須要有很大的耐心修複他的心理,等待他慢慢改變。”
成人在教育兒童中之所以屢屢采取不合適的教育方法,使“教育”變成一種破壞性行為,有兩個最根本的原因:一是不信任孩子,二是太相信自己。即首先不相信兒童的本能是自愛和上進,擔心不及時管教,孩子就會一路下滑;其次認為自己對孩子說的話都是金玉良言,可以讓孩子變得更好。
針對這一問題,哲學家弗洛姆的一句話值得家長們一千遍地體味:“教育的對立麵是操縱,它出於對孩子之潛能的生長缺乏信心,認為隻有成年人去指導孩子該做哪些事,不該做哪些事,孩子才會獲得正常的發展。然而這樣的操縱是錯誤的。”[4]
所以家長和老師在管理孩子時,一定要小心,不要站到教育的對立麵去。遇到每一件具體的事情都捫心自問一下:我是在教育孩子,還是在操縱孩子。被操縱的孩子不由自主地把心思用於反操縱上,他會漸漸變得毫不在乎大人的話,墮落,並且喪失理性和自愛之心。寫作業是當前兒童教育中,最為密集地表現“教育”還是“控製”的事件,這個事情上最需要家長反思。
弗洛姆還說:“運用破壞性的手段也有其自身的結果,即實際上改變了目的。”[5]在任何具體教育細節上,家長一定要考慮目標與手段的統一問題。把作業當刑具使用,還是當獎品使用,這不是個小區別,它是分水嶺,決定了你是在走向目的,還是走向目的的反麵。
3 替孩子寫作業
替孩子寫作業,不是家長幫孩子在學習上舞弊,而是以理性對抗學校教育中的一些錯誤,以不得已的方式幫助孩子獲得更多的自由時間,讓孩子生活得更快樂一些,並教給孩子實事求是地麵對學習。它是保護孩子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之一。
圓圓上小學後,我們對她寫作業基本上采取“不管”的態度。每天老師布置了什麽作業,她寫得如何,我們都不去問,也不去檢查,一切都交給她自己安排。她在完成作業方麵也沒讓我們操心,總是很自覺。但一段時間後,她開始對作業表現出厭煩,抱怨說一個生字幹嗎要寫三行呀,而且這一課的生字前天就寫了一遍,昨天寫了一遍,今天還要再寫。
有一天,她又在寫作業時表現出不耐煩,我就認真地了解了一下她當天的作業內容,感覺有些東西確實是不需要寫,或不需要寫那麽多。比如生字,老師總是以“行”為單位布置,幾乎沒有以“個”為單位來布置。動不動就兩行、三行,甚至五行。
我相信一個孩子如果願意去記住一個字的話,他是用不著寫這麽多遍的。於是和圓圓商量,你去找老師說一下,可不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自己決定一個字該寫幾遍就寫幾遍,你要是不願意去說,媽媽去和老師說一下。圓圓一聽就搖頭。以她的直覺,老師是不可能同意的。
現在有人呼籲給中小學生布置個性化作業,但幾乎沒有哪個老師會這樣去做。不僅因為那樣比較麻煩,更是因為很多人根深蒂固地認為那樣不應該。如果哪個孩子膽敢去對老師說我掌握這些內容了,可以少寫一些。老師肯定會說,大家都在一個班,憑什麽你可以少寫作業——學習是苦役而不是福利,少寫就是“占便宜”了——這些垃圾觀念就這樣被灌輸進孩子心裏,同時也進入了學生的觀念中。如果真有哪個老師同意某個同學少寫,別的同學也會起來反對,憑什麽照顧他。
我理解圓圓的為難,也考慮這樣確實不現實。這不是一門課的問題,操作起來非常麻煩,很不方便。我想了想,問圓圓,是不是這些字你都會認,也會寫了,覺得不需要寫那麽多遍?她說是。我說:“那這樣,你不要看書,媽媽讀,你默寫。隻要寫得正確,寫一個就行,如果寫得不正確,就寫三遍,剩下的媽媽替你寫,這樣好不好?”
圓圓聽我這樣說,目光複雜地看著我,有驚喜又有懷疑,她有些不相信我的話。她小小的心肯定在猶疑,這樣做是否正確,這樣是在弄虛作假嗎?
我讀懂了她的眼神,非常肯定而坦然地說:“這樣沒關係,學習是為了學會,老師讓寫這麽多遍不就是為了你們都會寫嗎,隻要你會了,就不需要寫那麽多,你說是不是?”圓圓覺得我說得有道理,但她還是擔心,說:“要是老師發現是你寫的,就會批評我。”我說:“媽媽盡量照著你的字寫,差不多能和你寫得一樣,老師應該也看不出來吧。要不咱們今天就試試?”
圓圓又興奮又有點不好意思地點點頭。
當天語文一共要寫八個生字,每個生字寫兩行。這幾個生字裏隻有一個字圓圓不會寫,她就把這一個字寫了三遍,其餘的都隻寫了一個。原本一百六十個字的作業,現在變成了十一個字——這一下子多麽輕鬆啊!我注意到,圓圓寫這十一個字時分外認真,尤其是她不會寫的那個字,認認真真地寫了三遍。我相信以這樣的認真,三遍足以讓她記住這個字如何寫了。剩下的由我照著圓圓的筆跡認真地去寫,盡量使老師看不出差異。
我發現,成人草草地寫字是很輕鬆的,可以一寫一大片。要是一筆一畫地寫,還真是費力氣。而且如果你的字寫得還不錯,卻想把它寫得差一些,像個孩子的字的話,更不是件容易的事。
從那以後我就經常替她寫作業。每次孩子寫什麽,哪些剩下由我來寫,這事一定是由孩子自己來做決定,我從不代替圓圓進行判斷。這樣做,一是可以讓孩子自己檢測自己,二是讓她更願意把該記的記住,因為她對學習內容掌握得越多越好,自己需要寫的作業就越少。
她爸爸開始不同意我這樣做,擔心我替她寫作業會慣壞了她,讓她形成依賴思想。我說不用擔心,以我對圓圓的了解,她絕不可能拿一些她還沒掌握的功課讓我做。她讓我代勞的,一定是她認為自己沒必要寫的。孩子天生有善惡觀,而人的天性就是趨善避惡的。一個心地純潔、有自尊心的孩子,絕不可能利用別人的善意去弄虛作假。
事實確實如此,自從我開始替圓圓寫作業,她對寫作業這件事越來越坦然了。心理上輕鬆了,她反而更自覺了。但凡自己再多用點工夫就能寫完的,她一般就不用我幫忙。她從沒有因為自己想偷懶,給我布置“作業”。這一點我在幫忙中能感覺出來。所以盡管我斷斷續續“幫忙”一直到她上初一,但次數並不是很多。印象中除了剛開始那階段多些,後來差不多平均每學期隻有三四次。
我發現,替孩子寫作業不但沒有壞處,而且有很多好處。
首先是沒讓作業為難孩子,沒有讓孩子覺得上學是在受苦,保護了她的學習興趣;其次是讓她知道,學習是個最需要實事求是的事,既不是為了為難自己,也不是為了逢迎他人,這讓她更務實,也更高效;此外,讓她從作業中解放出來,有了更多的業餘時間。
圓圓讀課外書一直沒斷過,初中時還花很多時間玩遊戲,偷偷地寫小說。上高中後,功課雖忙,還是沒間斷讀課外書,甚至讀英文原版小說、看漫畫——這些都占用了她不少時間,但她都能正常完成各科作業,成績也一直不錯。有人奇怪,她哪裏來那麽多時間?我想,這與她從小懂得在學習上把握輕重緩急,能按自己的實際情況調整學習計劃有關。而她的大量閱讀又給她帶來了知識和智力上的進步,使她的學習能力更強,學習起來更加輕鬆有效。總的來說,她一直把自我學習與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這兩套工作協調得很好,進入了一個良性循環中。這比那些讓作業敗壞了學習胃口、半小時的作業寫兩小時的孩子幸運得多。
在這裏,我想提醒父母們,在孩子的中小學階段,尤其是小學階段,一定要注意給孩子留出自由安排的時間,切不可讓寫作業、練琴、上課外班等這些事把孩子的時間占滿。要讓孩子每天都有自由安排的時間。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正像空氣對於健康是必不可少的,自由時間對於學生是必不可少的。隻有讓學生不把全部時間都用在學習上,留下許多自由支配的時間,他才能夠順利地學習。學生的時間被各種功課塞得越滿,給他留下供他思考與學習直接有關的東西的時間越少,那麽他負擔過重、學業落後的可能性就越大。[6]
這裏要提醒的是,“自由時間”絕不可以拿來消費在看電視上,電視是另一種捆綁,對孩子來說尤其是一種壞消遣。這個時間可以讓孩子讀書、找小夥伴玩耍,或者和家長一起跑步、打球、下棋等等。任何有利於孩子身體和心理健康的活動都是好的。
替孩子寫作業是個非同尋常的舉動,很多家長肯定都會有圓圓爸爸那樣的擔心。
這其實反映了成人對兒童認識的誤區。他們不相信孩子的天性是向善的,他們的思維有一個錯誤前提,認為孩子是沒有自控力的,離開了成人的監督,給出自由的條件,孩子就會完全失去約束,就會墮落。還有家長說,我的孩子和你的不一樣,我的孩子愛耍小聰明,要是替他寫一次作業,他以後不知道會有多少借口來讓我代寫呢。
如果你的孩子真的表現出這樣,那麽問題不是出在你替他寫作業上,也不是在孩子自身的天性中,而是在前麵較長的一段時間裏,家長和孩子相處的一些細節出了問題。每家的細節各不相同,但性質差不多,肯定都是因為家長操作不當,損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經常性地製造了他的負罪感,讓孩子不懂得自愛,他才變得越來越像個小無賴,每天把心思用於偷懶耍滑上。
一個始終被尊重的孩子,一定是個懂得自尊自愛的人,他絕不可能利用家長的善意去做任何讓他感到羞恥的事情。
教育全在細節中。替孩子寫作業這事,就是家長和孩子相處中千萬個細節中的一種,如果在細節處理上做不好,結果可能會完全相反。細節處理水平,還是取決於家長的教育理念。
有一位家長,他的孩子已上小學四年級,平時總是不喜歡寫作業,家長一方麵覺得老師布置的作業太多,另一方麵又總擔心孩子學得不紮實,天天嚴格地檢查孩子的作業。我對他講了替孩子寫作業的事,他回家照著做。
孩子最不喜歡英語這門課,他就準備從英語上來幫助孩子。他對孩子說,這些英語單詞不用按老師的要求寫十遍,凡你會寫的,隻寫一遍,不會的,寫三遍。這樣孩子就把幾個不會的寫了三遍,其餘的寫了一遍。孩子為此非常高興。
過了一會兒,他又來考孩子,想看看剛才不會寫的,寫了三遍是不是記住了。結果,孩子還是有兩個不會。他有些生氣,說剛剛寫過怎麽這麽快就忘了呢,於是讓孩子把這兩個單詞每個寫十遍。孩子有些不高興,說你不是說隻寫三遍嘛,怎麽又變成十遍了。孩子拗不過家長,隻好氣呼呼地寫了十遍。
再過一會兒,父親又去檢查,剛剛寫過的單詞孩子又寫錯了。父親很生氣,忍不住質問孩子,這兩個單詞你都寫了十幾遍了,怎麽還沒記住呢?每個再寫二十遍!
孩子這時的情緒已經非常抵觸了。家長沒理會孩子的情緒,想他寫二十多遍,怎麽都該記住了。令家長想不到的是,過了一會兒再去檢查時,孩子還是寫不出來。他怒不可遏,覺得不可思議,一氣之下就要求孩子把這兩個單詞每個寫五十遍,說不信你就記不住。
孩子不幹了,這樣算下來,作業量比原來的每個單詞寫十遍還多呢。父子倆因此大鬧一場。到了這種地步,替孩子寫作業變得比不替還糟糕。
事後他向我抱怨說:“你那個方法對我的孩子不適用。我的孩子不像你的孩子那麽懂事,你的孩子能理解家長的良苦用心,我的不能。”
真的是孩子不一樣嗎?不是!
我坦率地對他說,這不能單方麵責怪孩子。其實,首先是你沒樹立起對這種做法的信心。你在一開始就缺少誠意,與其說你是想幫助孩子,不如說你隻是想用這種方法來試探一下孩子。試試你的孩子是不是也能像別人的孩子那樣,家長一改變,他就能跟上趟兒。所以你在幫他寫完作業後,就要檢查他記沒記住。同時,你在潛意識中,還把自己替孩子寫作業看成是對他的恩惠,要求孩子立即用令人滿意的效果來回報你,他辜負了你的期望,沒記住,你就生氣,接下來就再次動用懲罰手段,讓他一遍又一遍地寫。原本你替孩子寫作業是為了讓孩子擺脫不合理作業的役使之苦,到頭來卻又把作業變回為“刑役”。這樣,你的行為就前後矛盾了,孩子被你搞糊塗了。他不僅對學習增加一層厭惡,也對家長的行為增加一層憤恨。他會更不想學習,更不聽家長的話。
這位家長一下子很難接受我的分析和對他的批評,堅持說,孩子和孩子不一樣,我的孩子用心,適合這種方法;他那孩子,就是不用心,不適合這種方法。
我說:“你的孩子和我的孩子是不一樣。你的孩子在過去那麽長時間裏,一直是在作業的壓迫下和家長的監督下苦苦掙紮,他已習慣了和作業對立,和家長對立。現在家長突然改變,前期心理工作如果做得不到位的話,孩子肯定會有些無所適從,對學習缺少信心,也缺少一下就能學會的能力。你必須要有很大的耐心修複他的心理,等待他慢慢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