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藝術品的大泡沫(2)
我們的誠信與危機(財經郎眼06) 作者:郎鹹平 王牧笛 王今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駱新:也不一定說是一件壞事,可能我們現在所處的階段是交學費期,或者說是成長期。現在這種多元化的情況可能正是一個市場要重新進行盤整,但關鍵是有人可能會折在裏麵,到最後可能有人就看明白了,這東西根本不值錢。藝術品泡沫的出現,可能是因為我們以前太窮了,那會兒什麽都不敢買,隻要能解決溫飽就可以,現在中國經過三十年的高速發展,老百姓生活好起來了,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剛剛達到四五千美元,它就需要一種釋放,我覺得藝術品熱倒也符合中國的現在狀況,你想啊,如果說房子你有了,車子你有了,又沒有其他的東西可以買,那你幹嘛呢?可能你就要進行一種文化的消費。
郎鹹平:你有沒有想過,這個錢如果投入到實體經濟,對國家的貢獻更大,就像歐美現在一樣。但他沒有做這樣的選擇。
駱新:郎教授,我知道您的觀點,您一直在說,我們有大量的錢,但沒有投到真正能夠拉動經濟的環節中。我們現在是什麽東西都要炒。
郎鹹平:對,所以現在我們很難找到一個企業家能夠靜下心,好好做上五年、十年的研發,開發出產品之後再去市場銷售,這種人已經找不到了。那種能夠做快速消費品的,就是能現買現賣的人已經算是好企業家了,最可怕的是像溫州這些企業家,連做都不願意做了。
王牧笛:我們還有一個擔心,就是一旦藝術品收藏這個泡泡越吹越大,湧入的國外藏品越來越多的時候,我們會有資本輸出之嫌。
郎鹹平:當然。
王牧笛:比如說日本,日本的畫商做了一個估計,日本當年50億美元購入的畫作,現在隻能賣到14億美元,從50億到14億,虧了這麽多錢。
郎鹹平:差不多虧了70%還多。
王牧笛:回到我們開始說的問題——理財,藝術品看似是一個理財的捷徑,其實是不靠譜的,我們有日本這個前車之鑒,英國的《每月電訊報》曾經針對日本的藝術品泡沫做了一個評論,它說日本人終於痛苦地看到當年趾高氣揚用天價從西方買回去的世界名畫,大部分以遠低於原價的價格重新回到西方收藏家的手裏。等於說轉了一個圈,錢都被西方人賺走了。
現在中國還有一個特殊情況,就是中國近十年來國內的現代藝術品,也就是現、當代藝術作品的價格非常高,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們買明清時代的畫的價格遠遠比不上現、當代藝術家的畫,比如說現在還很活躍的一個畫家劉曉東,他有一幅《三峽》,一下子就賣了2000多萬。
郎鹹平:對,像清朝中期的瓷器,它的價格都很低,甚至幾百塊的都有。
駱新:但是清代的瓷器在中國的價格跟在西方的價格基本是一樣的,這就正常,收藏家都認為它的價格是合理的,沒有泡沫,那這個東西就可以以差不多的價格到處流通,因為這是它的真實價值。但是中國現當代藝術也有一個非常之特別的情況,就是它在國內被炒的價格極高,但是你拿去西方拍賣的話,西方並不認這個價格。
郎鹹平:為什麽會炒這麽高呢?
駱新:我個人認為,這個還是跟我們整個社會的浮躁心理有關,人們都是想能撈多少撈多少。
郎鹹平:就想走捷徑。
駱新:對。我認為這個藝術品收藏跟成功學有很大的關聯,比如說我到什麽地方發現一個東西,我100塊錢買來的,然後我轉手就賣了10000塊錢,那大家就會說這個人太偉大了,太厲害了。
郎鹹平:我們不會批評這個人,反而會認為他偉大。我上次在飛機上碰到一個德國的企業家,他家四代都做裝訂書的那個訂書針的針頭,就那個玩意兒他們研究了上百年,這在我們來看,不就是一個“傻冒”嗎?為什麽不想辦法趕快上市呢,那樣不就可以圈筆錢了嗎?圈了錢買個房產,買個藝術品不好嗎?德國人根本不這樣想,他就是兢兢業業地做他該做的事,這種人在我們中國叫做傻冒,在德國就是德國的民族精神、企業精神。我到德國的博物館去看,發現那裏很多地方擺放的都是機械,比如水泵,擺了幾百個水泵,德國人在看水泵的時候是真的看,而不是走馬觀花,他真是在研究,德國就是這樣一個民族,腳踏實地的民族。我們不一樣。
王牧笛:我們的博物院裏基本都是瓷瓶和書畫。
駱新:還有一個,就是我們的造假技術很發達,這些贗品也導致真品的價格不斷上升,當人們認為假貨都能賣出天價的時候,那人們的心理預期就會增加,人們就會認為一個真品應該值這麽多錢,因為隻有這個價格才能保證它不是假的,中國人會有這樣的心態。比如說一個假貨,如果他賣了幾萬塊錢,那這個賣1億元的一定是真品,他可能不一定是為了炒,而是因為這種強烈的焦慮感變相地成了炒作的一個重要因素。
王牧笛:再加上有各種基金在炒作,你看,這麽脆弱的一個藝術品市場,現在全球有超過50家主流銀行已經開始建立藝術品投資基金,我們中國這邊的民生銀行、招商銀行、建設銀行、華夏典當行都推出了各種藝術典當金融服務。有消息說最近一段時間,有1000億的熱錢流入中國藝術品市場,開始炒作,各地的拍賣會都開始風起雲湧。當年日本人一提起索斯比、佳士得這兩大拍賣行就擔驚受怕,太多人因為這個傾家蕩產,那個夢魘至今還揮之不去。現在中國人對拍賣行有一個情懷,如果有誰能在拍賣行工作,是很風光的事情。
日本之殤,我們應自省
很多日本人在死的時候留遺言給自己的兒子,告誡他們一輩子不要相信兩種人,一種是拍賣公司的,另一個是銀行家,因為從一開始他們就是同夥。
郎鹹平:你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現象,就是現在對於房地產的泡沫,政府在嚴厲打壓,但是對於藝術品的泡沫,我們沒看到政府有所打壓。
駱新:因為房地產關係到千家萬戶,我們要居者有其屋,安居才能夠樂業,如果漲得太高就可能對整個國民經濟產生影響。但藝術品跟奢侈品有點像,奢侈品屬於消費品,藝術品可以看成是一個投資品。可能政府認為,投資這些東西,倒黴也就算自個兒倒黴。
王牧笛:我們就樂嗬嗬地看著你瘋狂。
郎鹹平:對,我們還可以因此做一期節目。我看過一本書,書上講當時的日本這麽瘋狂,連上帝都搖頭歎氣,這個民族怎麽了?
王牧笛:還有很多日本人在死的時候留遺言給自己的兒子,告誡他們一輩子不要相信兩種人,一種是拍賣公司的,另一個是銀行家,因為從一開始他們就是同夥。
郎鹹平:而且這還不是第一次,在17、18世紀,歐洲發生了金融危機,法國就把銀行關掉了,關了150年,因為銀行最壞,理解我的意思吧?
駱新:在操作上,中國確實要向日本學習,日本對於這些拍賣公司有一整套的監管機製,所以日本的拍賣公司必須考慮你賣的是真的還是假的。而中國是從訂貨開始到估價,再到最後的拍賣,這整個過程都是拍賣公司自個兒來做的,就是說它既是買家也是賣家,所以中國拍賣公司在裏麵特別容易做假,他為了要賣一個東西,就是炒。
郎鹹平:對敲,跟股票市場一樣。
駱新:對,完全就是坐個莊。關鍵是我們沒有任何機構去監管這些拍賣公司,所以中國有很多拍賣公司都存在巨大的問題,它們會賣贗品的,這可能也是導致藝術品價格虛高的一個原因。
王牧笛:咱們聊的各種炒,炒蒜、炒薑、炒房、炒藝術品,造成了泡沫,這背後的原因其實都在於貨幣泛濫的泡沫導致了各個泡沫。
郎鹹平:如果隻是貨幣泡沫的話還好,當時日本就是這個問題,日本大幅降低利率的結果,就使得很多人向銀行借錢去炒樓、炒股、炒藝術品,造成了泡沫現象,這個泡沫爆破之後,日本陷入長期蕭條對不對?可是你要曉得日本工業的元氣並沒有受到損害,它的整個創造力、創新力是沒有受到傷害的。因此泡沫破滅之後,你發現索尼還是索尼,鬆下還是鬆下,他們一樣生產最好的產品。那我請問你,中國的錢從哪裏來的?是從實體經濟中流出來的。
駱新:走向虛擬經濟。
郎鹹平:對,因此中國的問題會比日本的問題嚴重得多得多,因為不管怎麽講,當時日本的工業基礎是穩健的,日本的企業還是很強的,他們對實體經濟的信念是沒有改變的。所以在日本經濟崩盤之後,豐田汽車、索尼這些數一數二的日本企業還是執世界之牛耳,這個話應該是不過分對不對?那我問你,我們中國哪個企業是執世界之牛耳的?
駱新:有,中石油、中石化,這些靠賣資源的。
郎鹹平:所以你看我們中國的工業基礎和日本比,差了很多對不對?問題是即使這樣,竟然還有大量的錢流出去炒藝術品、炒房子。各位你有沒有想到說,日本的泡沫是一個貨幣的問題,是貨幣發太多了,大量的人向銀行借錢跑去炒這些東西,造成了泡沫。我們的問題不是這麽簡單的,我們除了大量借錢炒這些東西,造成泡沫之外,還有製造業的危機。溫州企業家都忙著去炒這些東西了。溫州是什麽地方?是製造業大基地,製造業之王牌,現在呢,企業都不做了,幾十年的製造業積累都沒了,這太可怕了。很多企業是以製造業為幌子,撐一個店麵,實際上幹的是什麽呢,是跟泡沫有關的事情,當然最重要的還不是藝術品,而是房地產。有一些不炒樓的,幹脆就自己做開發商,然後拿房地產泡沫賺的錢貼補製造業。好,那我再問你,這些碩果僅存的製造業還靠著房地產泡沫來貼補,那如果房地產跟藝術品泡沫爆破了怎麽辦呢?
駱新:但如果我們隻是拿宏觀經濟的方式來分析這個問題,或者我們用道德的方式來呼喚更多的人去從事製造業,我覺得這是很無力的。
郎鹹平:不,它是一個很現實的情況,人家為什麽不做製造業?因為它不賺錢。比如ipad賣300美金,但我們隻拿4塊美金,為什麽隻拿這麽一點小錢?因為定價權不是我們的,我們隻是幫他蘋果代工生產,給它打工,根本就不賺錢。此外,投資營商環境惡化,還有匯率的問題,這些都給企業家帶來太大的壓力。
王牧笛:這些實業家轉身之後的出手往往很闊綽,比如說買樓,他們往往是以單元為單位地買,買收藏品包括國寶級的藏品都是幾件甚至數十件一氣就買下來了。
駱新:它的利潤遠遠超過做製造業的利潤。
郎鹹平:對,你想想看,百分之一二的利潤誰想做?炒房子,炒藝術品多來勁啊,一下子100%的回報率就來了。比如那個乾隆玉璽,2007年賣4000多萬港幣,今年就賣9000多萬港幣,兩年翻一番。你說做製造業哪有這種利潤?沒有的。
駱新:我們的上市公司在一定程度上也有點像炒藝術品的心態,你看,現在所有人都認為上市就是為了圈錢。
郎鹹平:問題是拿了錢幹什麽呢?我們發現它不是在做投資企業,而是去做地產、買樓、炒藝術品,殊途同歸,這太有意思了。
王牧笛:其實作為股市來講,創立的初衷,包括創業板,是為了吸納更多的資金來發展你的企業。
郎鹹平:結果剛好不是。
王牧笛:某種程度上講,創業板跟藝術圈也是殊途同歸,都是一個道理,都是炒一個概念。
郎鹹平:對,都是一樣。2010年是個什麽時代?是“炒的時代”,就像我們節目裏講的炒綠豆、大蒜,炒房地產、股票,都一個道理。
王牧笛:趙本山飾演的那個代表中國農民兄弟形象的農民,都知道下蛋公雞可以炒兩萬元錢。
郎鹹平:就是。而且趙本山的本山傳媒,現在有人建議他去上市,這太有意思了。
王牧笛:所以說我們今天雖然指了一個理財的路子,但觀眾還是要批評我們的,因為我們指了一個不靠譜的路子。
郎鹹平:馬未都同誌講的一句話很有意思,他說藝術品作為人生的消費,是頂級的消費品。如果作為投資的話,是頂級的風險。
王牧笛:高風險的投資品。
郎鹹平:你有沒有想過,這個錢如果投入到實體經濟,對國家的貢獻更大,就像歐美現在一樣。但他沒有做這樣的選擇。
駱新:郎教授,我知道您的觀點,您一直在說,我們有大量的錢,但沒有投到真正能夠拉動經濟的環節中。我們現在是什麽東西都要炒。
郎鹹平:對,所以現在我們很難找到一個企業家能夠靜下心,好好做上五年、十年的研發,開發出產品之後再去市場銷售,這種人已經找不到了。那種能夠做快速消費品的,就是能現買現賣的人已經算是好企業家了,最可怕的是像溫州這些企業家,連做都不願意做了。
王牧笛:我們還有一個擔心,就是一旦藝術品收藏這個泡泡越吹越大,湧入的國外藏品越來越多的時候,我們會有資本輸出之嫌。
郎鹹平:當然。
王牧笛:比如說日本,日本的畫商做了一個估計,日本當年50億美元購入的畫作,現在隻能賣到14億美元,從50億到14億,虧了這麽多錢。
郎鹹平:差不多虧了70%還多。
王牧笛:回到我們開始說的問題——理財,藝術品看似是一個理財的捷徑,其實是不靠譜的,我們有日本這個前車之鑒,英國的《每月電訊報》曾經針對日本的藝術品泡沫做了一個評論,它說日本人終於痛苦地看到當年趾高氣揚用天價從西方買回去的世界名畫,大部分以遠低於原價的價格重新回到西方收藏家的手裏。等於說轉了一個圈,錢都被西方人賺走了。
現在中國還有一個特殊情況,就是中國近十年來國內的現代藝術品,也就是現、當代藝術作品的價格非常高,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們買明清時代的畫的價格遠遠比不上現、當代藝術家的畫,比如說現在還很活躍的一個畫家劉曉東,他有一幅《三峽》,一下子就賣了2000多萬。
郎鹹平:對,像清朝中期的瓷器,它的價格都很低,甚至幾百塊的都有。
駱新:但是清代的瓷器在中國的價格跟在西方的價格基本是一樣的,這就正常,收藏家都認為它的價格是合理的,沒有泡沫,那這個東西就可以以差不多的價格到處流通,因為這是它的真實價值。但是中國現當代藝術也有一個非常之特別的情況,就是它在國內被炒的價格極高,但是你拿去西方拍賣的話,西方並不認這個價格。
郎鹹平:為什麽會炒這麽高呢?
駱新:我個人認為,這個還是跟我們整個社會的浮躁心理有關,人們都是想能撈多少撈多少。
郎鹹平:就想走捷徑。
駱新:對。我認為這個藝術品收藏跟成功學有很大的關聯,比如說我到什麽地方發現一個東西,我100塊錢買來的,然後我轉手就賣了10000塊錢,那大家就會說這個人太偉大了,太厲害了。
郎鹹平:我們不會批評這個人,反而會認為他偉大。我上次在飛機上碰到一個德國的企業家,他家四代都做裝訂書的那個訂書針的針頭,就那個玩意兒他們研究了上百年,這在我們來看,不就是一個“傻冒”嗎?為什麽不想辦法趕快上市呢,那樣不就可以圈筆錢了嗎?圈了錢買個房產,買個藝術品不好嗎?德國人根本不這樣想,他就是兢兢業業地做他該做的事,這種人在我們中國叫做傻冒,在德國就是德國的民族精神、企業精神。我到德國的博物館去看,發現那裏很多地方擺放的都是機械,比如水泵,擺了幾百個水泵,德國人在看水泵的時候是真的看,而不是走馬觀花,他真是在研究,德國就是這樣一個民族,腳踏實地的民族。我們不一樣。
王牧笛:我們的博物院裏基本都是瓷瓶和書畫。
駱新:還有一個,就是我們的造假技術很發達,這些贗品也導致真品的價格不斷上升,當人們認為假貨都能賣出天價的時候,那人們的心理預期就會增加,人們就會認為一個真品應該值這麽多錢,因為隻有這個價格才能保證它不是假的,中國人會有這樣的心態。比如說一個假貨,如果他賣了幾萬塊錢,那這個賣1億元的一定是真品,他可能不一定是為了炒,而是因為這種強烈的焦慮感變相地成了炒作的一個重要因素。
王牧笛:再加上有各種基金在炒作,你看,這麽脆弱的一個藝術品市場,現在全球有超過50家主流銀行已經開始建立藝術品投資基金,我們中國這邊的民生銀行、招商銀行、建設銀行、華夏典當行都推出了各種藝術典當金融服務。有消息說最近一段時間,有1000億的熱錢流入中國藝術品市場,開始炒作,各地的拍賣會都開始風起雲湧。當年日本人一提起索斯比、佳士得這兩大拍賣行就擔驚受怕,太多人因為這個傾家蕩產,那個夢魘至今還揮之不去。現在中國人對拍賣行有一個情懷,如果有誰能在拍賣行工作,是很風光的事情。
日本之殤,我們應自省
很多日本人在死的時候留遺言給自己的兒子,告誡他們一輩子不要相信兩種人,一種是拍賣公司的,另一個是銀行家,因為從一開始他們就是同夥。
郎鹹平:你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現象,就是現在對於房地產的泡沫,政府在嚴厲打壓,但是對於藝術品的泡沫,我們沒看到政府有所打壓。
駱新:因為房地產關係到千家萬戶,我們要居者有其屋,安居才能夠樂業,如果漲得太高就可能對整個國民經濟產生影響。但藝術品跟奢侈品有點像,奢侈品屬於消費品,藝術品可以看成是一個投資品。可能政府認為,投資這些東西,倒黴也就算自個兒倒黴。
王牧笛:我們就樂嗬嗬地看著你瘋狂。
郎鹹平:對,我們還可以因此做一期節目。我看過一本書,書上講當時的日本這麽瘋狂,連上帝都搖頭歎氣,這個民族怎麽了?
王牧笛:還有很多日本人在死的時候留遺言給自己的兒子,告誡他們一輩子不要相信兩種人,一種是拍賣公司的,另一個是銀行家,因為從一開始他們就是同夥。
郎鹹平:而且這還不是第一次,在17、18世紀,歐洲發生了金融危機,法國就把銀行關掉了,關了150年,因為銀行最壞,理解我的意思吧?
駱新:在操作上,中國確實要向日本學習,日本對於這些拍賣公司有一整套的監管機製,所以日本的拍賣公司必須考慮你賣的是真的還是假的。而中國是從訂貨開始到估價,再到最後的拍賣,這整個過程都是拍賣公司自個兒來做的,就是說它既是買家也是賣家,所以中國拍賣公司在裏麵特別容易做假,他為了要賣一個東西,就是炒。
郎鹹平:對敲,跟股票市場一樣。
駱新:對,完全就是坐個莊。關鍵是我們沒有任何機構去監管這些拍賣公司,所以中國有很多拍賣公司都存在巨大的問題,它們會賣贗品的,這可能也是導致藝術品價格虛高的一個原因。
王牧笛:咱們聊的各種炒,炒蒜、炒薑、炒房、炒藝術品,造成了泡沫,這背後的原因其實都在於貨幣泛濫的泡沫導致了各個泡沫。
郎鹹平:如果隻是貨幣泡沫的話還好,當時日本就是這個問題,日本大幅降低利率的結果,就使得很多人向銀行借錢去炒樓、炒股、炒藝術品,造成了泡沫現象,這個泡沫爆破之後,日本陷入長期蕭條對不對?可是你要曉得日本工業的元氣並沒有受到損害,它的整個創造力、創新力是沒有受到傷害的。因此泡沫破滅之後,你發現索尼還是索尼,鬆下還是鬆下,他們一樣生產最好的產品。那我請問你,中國的錢從哪裏來的?是從實體經濟中流出來的。
駱新:走向虛擬經濟。
郎鹹平:對,因此中國的問題會比日本的問題嚴重得多得多,因為不管怎麽講,當時日本的工業基礎是穩健的,日本的企業還是很強的,他們對實體經濟的信念是沒有改變的。所以在日本經濟崩盤之後,豐田汽車、索尼這些數一數二的日本企業還是執世界之牛耳,這個話應該是不過分對不對?那我問你,我們中國哪個企業是執世界之牛耳的?
駱新:有,中石油、中石化,這些靠賣資源的。
郎鹹平:所以你看我們中國的工業基礎和日本比,差了很多對不對?問題是即使這樣,竟然還有大量的錢流出去炒藝術品、炒房子。各位你有沒有想到說,日本的泡沫是一個貨幣的問題,是貨幣發太多了,大量的人向銀行借錢跑去炒這些東西,造成了泡沫。我們的問題不是這麽簡單的,我們除了大量借錢炒這些東西,造成泡沫之外,還有製造業的危機。溫州企業家都忙著去炒這些東西了。溫州是什麽地方?是製造業大基地,製造業之王牌,現在呢,企業都不做了,幾十年的製造業積累都沒了,這太可怕了。很多企業是以製造業為幌子,撐一個店麵,實際上幹的是什麽呢,是跟泡沫有關的事情,當然最重要的還不是藝術品,而是房地產。有一些不炒樓的,幹脆就自己做開發商,然後拿房地產泡沫賺的錢貼補製造業。好,那我再問你,這些碩果僅存的製造業還靠著房地產泡沫來貼補,那如果房地產跟藝術品泡沫爆破了怎麽辦呢?
駱新:但如果我們隻是拿宏觀經濟的方式來分析這個問題,或者我們用道德的方式來呼喚更多的人去從事製造業,我覺得這是很無力的。
郎鹹平:不,它是一個很現實的情況,人家為什麽不做製造業?因為它不賺錢。比如ipad賣300美金,但我們隻拿4塊美金,為什麽隻拿這麽一點小錢?因為定價權不是我們的,我們隻是幫他蘋果代工生產,給它打工,根本就不賺錢。此外,投資營商環境惡化,還有匯率的問題,這些都給企業家帶來太大的壓力。
王牧笛:這些實業家轉身之後的出手往往很闊綽,比如說買樓,他們往往是以單元為單位地買,買收藏品包括國寶級的藏品都是幾件甚至數十件一氣就買下來了。
駱新:它的利潤遠遠超過做製造業的利潤。
郎鹹平:對,你想想看,百分之一二的利潤誰想做?炒房子,炒藝術品多來勁啊,一下子100%的回報率就來了。比如那個乾隆玉璽,2007年賣4000多萬港幣,今年就賣9000多萬港幣,兩年翻一番。你說做製造業哪有這種利潤?沒有的。
駱新:我們的上市公司在一定程度上也有點像炒藝術品的心態,你看,現在所有人都認為上市就是為了圈錢。
郎鹹平:問題是拿了錢幹什麽呢?我們發現它不是在做投資企業,而是去做地產、買樓、炒藝術品,殊途同歸,這太有意思了。
王牧笛:其實作為股市來講,創立的初衷,包括創業板,是為了吸納更多的資金來發展你的企業。
郎鹹平:結果剛好不是。
王牧笛:某種程度上講,創業板跟藝術圈也是殊途同歸,都是一個道理,都是炒一個概念。
郎鹹平:對,都是一樣。2010年是個什麽時代?是“炒的時代”,就像我們節目裏講的炒綠豆、大蒜,炒房地產、股票,都一個道理。
王牧笛:趙本山飾演的那個代表中國農民兄弟形象的農民,都知道下蛋公雞可以炒兩萬元錢。
郎鹹平:就是。而且趙本山的本山傳媒,現在有人建議他去上市,這太有意思了。
王牧笛:所以說我們今天雖然指了一個理財的路子,但觀眾還是要批評我們的,因為我們指了一個不靠譜的路子。
郎鹹平:馬未都同誌講的一句話很有意思,他說藝術品作為人生的消費,是頂級的消費品。如果作為投資的話,是頂級的風險。
王牧笛:高風險的投資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