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 長孫勝
截取人生,我有一座輪回之宮 作者:不想擺爛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封現行一套較為複雜的將官體係。
狼煙大戰結束後,時日無多的武崇帝幾乎用上了全部精力解決日益膨脹的軍僚機構。
各地為了給北境狼煙輸血,放寬了兵將的選拔,提高了兵將的待遇。
但凡手腳健全且年齡足夠的男性都可參軍入伍,並且接受女性的參軍申請。
各州響應者自然多,可以說狼煙大戰雖然慘烈,但大封方麵從未有個“後繼無力”的跡象。
然而戰爭結束後,大量多餘兵將無處調度,久而久之就會從未國庫負擔。
若是放任不管,他們大概率會落草為寇,或被地方諸侯吸收成為其府兵。
這顯然是武崇帝不願看到的,不過眼下他也隻能盡量各州吸收其子弟兵,再委以各種基礎建設。
如開辟馳道官道,遇山開山,遇水造橋。
然而這並非長久之計,各州子弟兵長期相互扶持,容易產生堅固的宗親紐帶。
即朕的將軍的兵,不是朕的兵。
他們會優先聽令於自家將領,視其命令高於皇帝命令。
這便是武崇帝麵臨的第二個問題。
處理這個問題上,武崇帝“以升代遷”,即以升遷的命令讓各州兵將集中於封京,然後集中調往各地統領士卒。
從而削減其宗親紐帶,隻是單獨讓將領擁有指揮權和訓練權,而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絕對權威。
當然,短時間內這會削弱各州士兵的戰鬥力與積極性,不過大戰已經結束,可以有充足的時間調整恢複。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
如今臨淵王手中的這份將領名冊便是“以升代遷”的產物。
名冊上的各位將軍,乃是各州將領之總和。
不過其真實能力如何,還有待考察。
“祁州,羅方天、齊木、單淩雲,出列。”
臨淵王命令道。
議論紛紛的將領隊列之中,一位身穿黑甲,一位頭插金翎,一位手纏鋼鏈,總計三人瞬間出列。
身穿黑甲之人正是羅方天,綽號玄鐵龍,原祁州勇將,各路將領擂台比武之中,有步戰無敵之稱。
頭插金翎的乃是齊木,綽號小溫侯,原祁州飛將,與羅方天相比,他是馬戰無敵。
手纏鋼鏈的則是單淩雲,綽號鋼手,原祁州戰將,無論步戰、馬戰都能與前麵兩位將軍戰至平手,並且擅長赤手殺敵。
此三人乃是臨淵王故眾,祁州子弟之中的佼佼者,狼煙大戰的幸存者。
“三位將軍,不知技藝可曾依舊?”
臨淵王問道。
三將以行動作答。
羅方天手持一柄斬馬大刀,眼瞅便有千斤重,他舞得生風,宛如一枚大陀螺。
此人若是投入戰場之中,可想而知其殺傷力。
齊木則一聲口哨喚來坐騎,武器則是一柄方天畫戟,他最擅長一招以馬匹加速隨後將手中方天畫戟擲出。
相隔數裏他也能取敵將首級,無愧於飛將之名。
至於單淩雲,他的武器便是纏繞在手臂上的鋼鏈,揮舞之間宛如狂狼怒濤。
但相較於羅方天的“大陀螺”,單淩雲進可攻退可守,兩條鋼鏈遠近皆攻,變化無窮。
“好!”
臨淵王讚許道。
“三位將軍雄風不減當年,可願隨本王征戰,捍我大封?”
他問道,聲音隆隆。
“我等願意,此乃我等之榮幸。”
三將回道,氣勢雄渾。
臨淵王將此三人納入團隊之中,並賜予每人一塊專屬令牌。
緊接著臨淵王再次翻動名冊,他要將一些老部下盡數收回。
然而真正閱覽一通後,才發現那些老將也僅有碩果僅存的幾人。
“儀州,長孫勝。”
臨淵王點道。
隨後在一眾將領的簇擁下,一位體態修長,手持羽扇的美髯男子信步而出。
此人氣宇極其不凡,雙眸似有天星,在一眾武將之間他的氣質尤為儒雅,仿佛是為儒將。
“儀州小將,長孫勝,拜見王爺。”
那人行禮道。
“你便是長孫無極之子?”
臨淵王問道。
“正是——”
長孫勝回道。
長孫一族乃是儀州大族,世代大將軍師輩出,其中長孫無極乃是武崇帝時期的首輔,位列三公之首。
“觀你之形象,羽扇綸巾,並非武將之姿,為何位列於此?”
臨淵王笑道。
“投筆從戎爾。”
長孫勝回道。
“文亦能治國安邦,為何從戎爾?”
“小將胸懷兵詭之術萬千,故而想敵萬人。”
長孫勝回道,此語甚是狂妄。
“紙上談兵,何來敵萬人之說?”
“揚王自儀州起兵叛亂,我以三千兵馬潰之,此為紙上談兵否?”
臨淵王聞言,搖了搖頭,回道:“揚王誌短,揮師無度,戰損十比四五,稱不得勁敵哉。”
“西涼亂匪攻城,勢萬人,城破即屠城,我以單身入敵營,使三位匪首互相攻訐,不攻自破,此為紙上談兵否?”
臨淵王聞言,微笑搖頭,歎道:“匪徒烏合,勇而無智,稱不得詭謀哉。”
長孫勝緘默片刻,然而他並未臨淵王兩次三番的否定而動怒,而是思考臨淵王的意圖。
“看來王爺並非需要零星戰績,也對,小將這些卑微戰果對於王爺而言都是小打小鬧,那可需承諾否?”
長孫勝抱拳道。
“你有何承諾?”
臨淵王饒有興趣道。
“戰局交織,我觀一二,若小將打算出手,則必勝。”
長孫勝胸有成竹道。
“好,我且給你這個機會。”
臨淵王點頭道。
長孫勝接過令牌,但他並未就此退下,而是進言道:“小將知曉一些英才,皆為大能宏誌之輩,需小將引薦否?”
若是旁人看來,長孫勝此舉顯然是僭越。
然而臨淵王卻同意了,他甚至將名冊交給長孫勝,讓他圈劃。
“謝王爺。”
長孫勝接過名冊,隨後目光如電,旋即圈劃二十餘人。
而這些人並非都是儀州人士,顯然長孫勝並沒有完全偏袒家鄉人士。
同時他圈劃的人之中,不少有臨淵王眼熟之輩。
比如高唐州的“百鍛刀”張靈傑,琅琊州的“布衣郎”古尋玉,安陽州的“鐵判官”蘇庭……
這些都是成名已久的能人名士,另外也有一些臨淵王不曾聽聞姓名的“路人甲乙”。
既然能被長孫勝選中,顯然也有其說法。
可謂未來可期,臨淵王頗為喜歡這種期待感。
狼煙大戰結束後,時日無多的武崇帝幾乎用上了全部精力解決日益膨脹的軍僚機構。
各地為了給北境狼煙輸血,放寬了兵將的選拔,提高了兵將的待遇。
但凡手腳健全且年齡足夠的男性都可參軍入伍,並且接受女性的參軍申請。
各州響應者自然多,可以說狼煙大戰雖然慘烈,但大封方麵從未有個“後繼無力”的跡象。
然而戰爭結束後,大量多餘兵將無處調度,久而久之就會從未國庫負擔。
若是放任不管,他們大概率會落草為寇,或被地方諸侯吸收成為其府兵。
這顯然是武崇帝不願看到的,不過眼下他也隻能盡量各州吸收其子弟兵,再委以各種基礎建設。
如開辟馳道官道,遇山開山,遇水造橋。
然而這並非長久之計,各州子弟兵長期相互扶持,容易產生堅固的宗親紐帶。
即朕的將軍的兵,不是朕的兵。
他們會優先聽令於自家將領,視其命令高於皇帝命令。
這便是武崇帝麵臨的第二個問題。
處理這個問題上,武崇帝“以升代遷”,即以升遷的命令讓各州兵將集中於封京,然後集中調往各地統領士卒。
從而削減其宗親紐帶,隻是單獨讓將領擁有指揮權和訓練權,而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絕對權威。
當然,短時間內這會削弱各州士兵的戰鬥力與積極性,不過大戰已經結束,可以有充足的時間調整恢複。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
如今臨淵王手中的這份將領名冊便是“以升代遷”的產物。
名冊上的各位將軍,乃是各州將領之總和。
不過其真實能力如何,還有待考察。
“祁州,羅方天、齊木、單淩雲,出列。”
臨淵王命令道。
議論紛紛的將領隊列之中,一位身穿黑甲,一位頭插金翎,一位手纏鋼鏈,總計三人瞬間出列。
身穿黑甲之人正是羅方天,綽號玄鐵龍,原祁州勇將,各路將領擂台比武之中,有步戰無敵之稱。
頭插金翎的乃是齊木,綽號小溫侯,原祁州飛將,與羅方天相比,他是馬戰無敵。
手纏鋼鏈的則是單淩雲,綽號鋼手,原祁州戰將,無論步戰、馬戰都能與前麵兩位將軍戰至平手,並且擅長赤手殺敵。
此三人乃是臨淵王故眾,祁州子弟之中的佼佼者,狼煙大戰的幸存者。
“三位將軍,不知技藝可曾依舊?”
臨淵王問道。
三將以行動作答。
羅方天手持一柄斬馬大刀,眼瞅便有千斤重,他舞得生風,宛如一枚大陀螺。
此人若是投入戰場之中,可想而知其殺傷力。
齊木則一聲口哨喚來坐騎,武器則是一柄方天畫戟,他最擅長一招以馬匹加速隨後將手中方天畫戟擲出。
相隔數裏他也能取敵將首級,無愧於飛將之名。
至於單淩雲,他的武器便是纏繞在手臂上的鋼鏈,揮舞之間宛如狂狼怒濤。
但相較於羅方天的“大陀螺”,單淩雲進可攻退可守,兩條鋼鏈遠近皆攻,變化無窮。
“好!”
臨淵王讚許道。
“三位將軍雄風不減當年,可願隨本王征戰,捍我大封?”
他問道,聲音隆隆。
“我等願意,此乃我等之榮幸。”
三將回道,氣勢雄渾。
臨淵王將此三人納入團隊之中,並賜予每人一塊專屬令牌。
緊接著臨淵王再次翻動名冊,他要將一些老部下盡數收回。
然而真正閱覽一通後,才發現那些老將也僅有碩果僅存的幾人。
“儀州,長孫勝。”
臨淵王點道。
隨後在一眾將領的簇擁下,一位體態修長,手持羽扇的美髯男子信步而出。
此人氣宇極其不凡,雙眸似有天星,在一眾武將之間他的氣質尤為儒雅,仿佛是為儒將。
“儀州小將,長孫勝,拜見王爺。”
那人行禮道。
“你便是長孫無極之子?”
臨淵王問道。
“正是——”
長孫勝回道。
長孫一族乃是儀州大族,世代大將軍師輩出,其中長孫無極乃是武崇帝時期的首輔,位列三公之首。
“觀你之形象,羽扇綸巾,並非武將之姿,為何位列於此?”
臨淵王笑道。
“投筆從戎爾。”
長孫勝回道。
“文亦能治國安邦,為何從戎爾?”
“小將胸懷兵詭之術萬千,故而想敵萬人。”
長孫勝回道,此語甚是狂妄。
“紙上談兵,何來敵萬人之說?”
“揚王自儀州起兵叛亂,我以三千兵馬潰之,此為紙上談兵否?”
臨淵王聞言,搖了搖頭,回道:“揚王誌短,揮師無度,戰損十比四五,稱不得勁敵哉。”
“西涼亂匪攻城,勢萬人,城破即屠城,我以單身入敵營,使三位匪首互相攻訐,不攻自破,此為紙上談兵否?”
臨淵王聞言,微笑搖頭,歎道:“匪徒烏合,勇而無智,稱不得詭謀哉。”
長孫勝緘默片刻,然而他並未臨淵王兩次三番的否定而動怒,而是思考臨淵王的意圖。
“看來王爺並非需要零星戰績,也對,小將這些卑微戰果對於王爺而言都是小打小鬧,那可需承諾否?”
長孫勝抱拳道。
“你有何承諾?”
臨淵王饒有興趣道。
“戰局交織,我觀一二,若小將打算出手,則必勝。”
長孫勝胸有成竹道。
“好,我且給你這個機會。”
臨淵王點頭道。
長孫勝接過令牌,但他並未就此退下,而是進言道:“小將知曉一些英才,皆為大能宏誌之輩,需小將引薦否?”
若是旁人看來,長孫勝此舉顯然是僭越。
然而臨淵王卻同意了,他甚至將名冊交給長孫勝,讓他圈劃。
“謝王爺。”
長孫勝接過名冊,隨後目光如電,旋即圈劃二十餘人。
而這些人並非都是儀州人士,顯然長孫勝並沒有完全偏袒家鄉人士。
同時他圈劃的人之中,不少有臨淵王眼熟之輩。
比如高唐州的“百鍛刀”張靈傑,琅琊州的“布衣郎”古尋玉,安陽州的“鐵判官”蘇庭……
這些都是成名已久的能人名士,另外也有一些臨淵王不曾聽聞姓名的“路人甲乙”。
既然能被長孫勝選中,顯然也有其說法。
可謂未來可期,臨淵王頗為喜歡這種期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