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胳膊擰不過大腿,4o年代的德意誌帝國,本土人口過億,經濟規模和工業產量是其他歐洲國家總和的三倍還多,而科技水平尤其是軍事科技的優勢已經到了讓所有列強國家仰視的地步,百萬常備軍擁有全世界最精良的武器係統和最完備的後勤供給,其強大無比的空軍有著摧毀一切的能力,地麵上的鋼鐵洪流足以衝破任何防線……於是乎,在德國介入之後,奧匈帝國不得不提前終止了在布科維納公國的清洗行動,並從該地區撤走了他們的精銳部隊,然而已經生效的審判沒有被撤銷,無數的冤案錯案就此落下,數以千計的羅馬尼亞族家庭深陷悲痛哀傷,此後數年,奧匈帝國境內的羅馬尼亞族人大量遷往羅馬尼亞王國,使得布科維納公國以及匈牙利王國東部地區的民族結構生了重大的變化。


    令人驚訝的是,無論是奧匈帝國的中央政府還是匈牙利王國和布科維納公國的官員們,大都對這種非自然的人口流失視若無睹,或許在他們眼裏,隻要帝國的領土沒有損失,生活在這裏的少數民族減少一些非但沒有什麽害處,還能夠優化帝國的種族結構,提高帝國公民的整體素質。


    對帝國境內羅馬尼亞族的所謂大清洗讓奧托皇儲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大增,當然了,外國媒體贈予他的名號多是以“揮著皮鞭的帝國繼承人”、“哈布斯堡的嗜血守衛”以及諸如“暴君”、“殘暴者”這類帶有貶義的居多,種族迫害的概念開始越來越多地被人們關注,並且進入了國聯的議事範圍,盡管國聯理事會最終未對奧匈帝國在布科維納公國的舉動做出官方裁定,但這一事件仍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奧匈帝國及哈布斯堡家族的國際聲譽。


    然而對奧匈帝國高層,尤其是對奧托皇儲本人而言,在布科維納公國的清洗行動達到了既定目的,理應被視為是一次穩定政局的勝利。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裏,帝國境內的民族主義運動大多偃旗息鼓,特別是在奧匈帝國占領的舊塞爾維亞王國領土上,斯拉夫人中間流傳著奧地利軍隊即將對他們展開殘酷大清洗的傳言,由於種種原因,他們已經無法像過去那樣得到最大的斯拉夫國家——俄羅斯的支持,所以人人自危,之前的示威、罷工乃至暴動很自動的銷聲匿跡了。


    正如人們揣測的那樣,在布科維納公國的清洗行動並不是奧托皇儲的唯一計劃,至1944年5月,奧匈帝國國防軍再一次開始了大規模調動,過15萬名士兵被調往南塞爾維亞。不過,針對塞爾維亞人的大規模清洗行動並沒有生,奧匈部隊多數在靠近阿爾巴尼亞的邊境地區駐紮,而後阿爾巴尼亞政府收到了奧匈帝國的通牒,對方以維護亞得裏亞海局勢穩定為名,要求無期限租借都拉斯和羅拉兩大港口供奧匈帝國使用。


    在奧斯曼帝國統治時期,都拉斯和羅拉就是亞裏亞海東岸的重要港口,一戰時期,奧匈軍隊曾在德國人的支持下強行占領包括這兩個港口在內的部分阿爾巴尼亞領土,以防搖擺不定的意大利人投靠協約國。戰爭結束後,奧匈帝國希望繼續在阿爾巴尼亞港口駐軍,以便奧匈海軍自由出入亞得裏亞海,但因意大利人的強烈抗議未能如願。二戰時期,奧匈帝國再度出兵阿爾巴尼亞,並且強行占領了希臘西北部的小部分領土,這讓他們險些跟同處一個陣營的意大利人兵戎相見。戰爭結束後,奧匈帝國再度迫於國際壓力從南歐占領區撤兵,這讓他們的海軍繼續在亞得裏亞海地區受到意大利的鉗製,無法將勢力範圍擴大到地中海北岸,進而影響了帝國高層以及民眾各界展海軍的熱情。


    盡管奧匈帝國大兵壓境,在得到意大利方麵的保證後,阿爾巴尼亞國王索古一世斷然拒絕了維也納的無理要求,並針鋒相對地動員了他的軍隊,然而這個曾在奧匈帝**隊服役、先建立資產階級政權、後動政變自立為君主的獨裁者萬萬沒有料到,奧匈帝國為了謀奪阿爾巴尼亞的幾處港口,竟然處心積慮地在阿爾巴尼亞軍隊培植勢力。就在索古一世拒絕奧匈帝國通牒後的第四天,長期得到奧匈帝國秘密支持的阿爾巴尼亞將領奧爾達西聯手動軍事政變,政變軍隊迅控製了都地拉那,他們抓住倉皇出逃的索古一世並將其絞死,奧爾達西隨後宣布推翻帝製,重新建立民主政權,從而贏得了各界民眾的廣泛支持,但等新政權穩固之後,複辟王權的一幕還將在這裏重演……


    不等阿爾巴尼亞全國局勢完全穩定下來,奧匈帝國迫不及待地前來收取“投資回報”,早有準備的奧匈海軍派出半支主力艦隊開抵阿爾巴尼亞海域,六千多名海軍6戰隊士兵在都拉斯港強行登6,當地守軍接到奧爾達西的命令未作抵抗。就在同一天,奧爾達西將軍代表阿爾巴尼亞臨時政府與奧匈帝國簽署協定,以每年4oo萬帝國克朗的代價將都拉斯港和羅拉港租借給奧匈帝國。


    盡管租借港口協定的簽署在阿爾巴尼亞國內引起軒然大波,而且立即遭到意大利方麵的強烈抗議,但仍有12ooo名奧匈帝國士兵於次日登6羅拉港。護送登6部隊的奧匈艦艇在港外遭遇了前來幹涉的意大利艦隊,雙方劍拔弩張,險些釀成戰禍,登6港口的奧匈部隊亦受到了當地民眾的特殊迎接,有十多名士兵被沿街拋來的石子或花瓶砸傷。雖然過程有一定的戲劇性,重要的是奧西帝國還是如願接管了這座靠近亞德裏亞出海口的重要港口,奧匈海軍能夠以此為前哨站,更為隱蔽和安全地進出亞得裏亞海。


    在維也納乃至狹義的奧地利地區,高層和各界民眾都視強租阿爾巴尼亞港口為改善帝國戰略處境之舉,因此對皇儲奧托大加讚賞,然而在帝國的其他地區,特別是對爭奪海權興趣寥寥的匈牙利和波西米亞,皇儲的舉動完全不得人心,無論政府官員、軍隊將領還是街頭巷尾的平民大眾,都對這種冒險的投機感到憂心忡忡。正如他們擔心的那樣,由此引的危機並沒有隨著奧匈軍隊占領那兩座港口而結束,反而愈演愈烈。原先效忠索古一世的軍隊因擔心遭到清算而在阿爾巴尼亞東部和南部地區舉事,奧爾達西立即調遣部隊前去鎮壓,但北部的駐軍指揮官在意大利人的挑唆下按兵不動,而南部的**軍很快得到了經由希臘入境的意大利資金和武器裝備,他們在配拉特和格拉姆斯接連擊敗了奧爾達西的部隊,趁勢逼近都地拉那。


    為免奧爾達西的臨時政權倒台,導致前期的大量投入付之東流,奧匈皇儲又炮製了一出應友邦之請出兵平叛的劇目,3萬多名奧匈士兵經都拉斯開赴地拉那,直接介入了阿爾巴尼亞內戰。有了裝備精良的奧匈軍隊相助,奧爾達西一舉挫敗了**軍奪取都的陰謀,並迅奪回了中部的兩個省份,但入境參戰的奧匈軍隊沒能幫助他徹底消除隱患,一方麵在奧匈軍隊在地拉那戰役中消耗不小,彈藥補給跟不上,另一方麵,匈牙利政府在後方唱起了“反調”,他們指責皇儲奧托率軍參戰是先斬後奏——當帝國議會授權給他時,奧匈軍隊已在地拉那作戰了好幾天,這種違憲行為必須得到應有的懲處。


    從維持帝國穩定的大局考慮,奧皇卡爾一世不得不撤去奧托皇儲的指揮官職務,改派性格謹慎的斯通普夫上將接替南方特遣軍團指揮權,而這位奧地利將軍到任後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入境阿爾巴尼亞的所有奧匈部隊隻負責防守都拉斯港、羅拉港,以及協助阿爾巴尼亞政府軍保衛都地拉那,其餘地區的軍事行動一律不予參與。失去了奧匈軍隊的空中和地麵支援,奧爾達西的部隊很快又被**軍揍了個不能自理,自此自後,阿爾巴尼亞內戰雙方一邊靠奧匈帝國“供氧”,一邊靠意大利“輸血”,戰場上你來我往、互有勝負,台麵下行刺暗殺、無所不用,結果誰也無法解決掉誰,到頭來還是苦了無辜民眾。


    阿爾巴尼亞陷入無盡戰亂,始作俑者卻沒有因為被撤換職務而安生下來。回到維也納,奧托皇儲一麵接受各界的讚美,一麵帶著他的參謀團隊製定新的作戰方略——在地拉那贏得摧枯拉朽的勝利讓他對戰爭產生了空前濃厚的興趣,並且自以為是歐洲皇室又一位軍事天才。鑒於奧匈帝國二戰期間扮演的是打醬油的角色,二十多年來沒有經曆過殘酷的戰火考驗,他把德國、日本駐奧匈帝國的外交武官請來幫忙,結果對希臘的作戰方案還未提交奧皇審閱,消息便走漏出去,外界自然而然地以為奧匈帝國已經準備好了要對希臘動武,從而解決困擾奧匈帝國近一個世紀的地緣缺陷,邁出從地區性海軍強國向洲際性海軍強國轉變的重要一步。


    消息一出,意大利王國迅即以全國性的軍事動員做出了最強烈的回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萬歲約阿希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空之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空之承並收藏萬歲約阿希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