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期,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軍隊在與美英陣營的交戰中逐漸占據上風,日本審時度勢地加入了同盟國一方,打了美英聯軍一個措手不及,短時間內橫掃東南亞、席卷太平洋。戰後,東、西方同盟國在南亞次大陸的勢力劃分基本是以北緯77度線為界,也就是說,日本控製了喜馬拉雅山脈以南這片半島形陸地的一大半,西方同盟國則占有阿拉伯海沿岸地區。
從1934年美英軍隊全麵敗退算起,至1942年夏,南亞次大陸的4億多居民已在和平環境下生活了八年時間,但是和平並不意味著平和,尤其是在日本占領下的中東部諸地,無論是人口占主體的印度斯坦人還是處於相對少數的泰盧固、馬拉地、泰米爾、孟加拉、緬、撣等民族,莫不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曾被他們視為“亞洲解放者”的日本軍隊,在本質上跟那些歐洲侵略者並無區別,而且統治手段之殘酷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一個個名義上獲得獨立的國家,不過是為日本統治者效力的傀儡政權……
正所謂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會有反抗,日本占領軍的高壓統治和瘋狂掠奪引發了南亞民眾的強烈不滿,他們漸漸意識到遊行、罷工等非暴力手段隻會遭致日本人的無情鎮壓,於是開始武裝抗爭,並積極尋求國際社會的援助。在1940年日本撕毀停戰協定重新發動侵華戰爭以前,僅有美國以及一些非國家名義的國際組織向南亞地區的地下抵抗者提供有限的資金和物資,那時候敢於拿起武器對抗日本占領軍或傀儡政權武裝的遊擊隊不超過三十支,而在1940年後,不願坐視日本獨霸亞洲的西方同盟國和蘇俄打破以往的禁錮,籍由地利之便向南亞地區大量輸送作戰裝備、軍事教官乃至獨立思潮,自願放棄印度皇帝頭銜的愛德華八世也在加拿大發出自由宣言,號召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各個民族為了真正的獨立自由而勇敢戰鬥。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裏,南亞次大陸400多萬平方公裏的土地上湧現出了成百上千的起義隊伍,他們四處毀鐵路、割電線,襲擊警察局,攻占監獄,甚至包圍兵營,占領城鎮,成立民族政權,並與前來清剿的日軍部隊展開遊擊戰。這樣的武裝暴動使得日軍在整個南亞征收的物資較往年同期下降了三成以上,礦藏開采、橡膠種植正受到越來越大的負麵影響……
1942年5月的一天,在原英屬印度東北部的阿薩姆邦,如今附庸於日本的所謂傣泰王國,因出產石油而繁榮起來的迪格博伊市北郊,前澳大利亞陸軍少校馬修-傑迪納克叼著半根雪茄煙,目光炯炯地注視著樹林外的鐵路。這個體格健壯的白人男子如今效力於愛爾蘭情報機構的一個海外分支,名為“澳大利亞複興同盟”。它成立的宗旨是幫助白人奪回對澳大利亞的控製權——根據1937年簽署生效的美日停戰協定,新西蘭交由國際共管,澳大利亞保留獨立國格,但接受日本的駐軍占領,軍事、政治、外交均受製於日本政府。
愛爾蘭王國與澳大利亞相隔萬裏,兩者似乎挨不上邊,但是通過“澳大利亞複興同盟”,愛爾蘭政府網羅了數以千計的前澳大利亞軍人、科學家、工程師、醫療人員等等為己效力。隨著日軍在中國重啟戰端,並與蘇俄在遠東大打出手,歐美國家之間悄然形成了一個非正式的反日同盟。鑒於當前的局勢還不利於澳大利亞人大張旗鼓地反抗日軍占領,這個秘密同盟遂從南亞入手,削弱日本軍隊在這裏的占領和管製,誘使日軍大本營從澳大利亞抽調軍隊投入這個大泥潭。
傑迪納克少校身處的這片樹林占地約兩百個平米,共有37名武裝分子埋伏於此,他們大多數是本地的遊擊隊員,有幾個曾經在英屬印度軍隊或警察部門供職。為了幫助這些傣族武裝人員抗擊日軍,“澳大利亞複興同盟”派來了軍事教官和武器工程師十數人,分成多個小組“加盟”各遊擊隊。就在數日之前,傑迪納克少校所在的這支傣族遊擊隊接獲情報,日軍在傣泰王國的軍事總督兼駐軍司令木村兵太郎要來視察迪格博伊市的采油和煉油設施,督促當地官員加緊輸送油料。此人曾長期在日本陸軍從事野戰兵器裝備的開發與研製,是日本陸軍的“炮兵專家”,同時又是個心狠手辣的殺人狂魔,自從擔任傣泰王國的軍事總督以來,指使、縱容手下製造了多起屠殺事件,是當地民眾極為痛恨的劊子手。於是,傑迪納克少校提出伏擊木村,當地的兩支遊擊隊均積極讚同。
傑迪納克少校帶來兩個助手,奧爾上士和伯恩斯下士,兩人都是前澳大利亞陸軍成員,奧爾上士是個爆破好手,伯恩斯下士是個出色的軍醫。因時間倉促,他們來不及跟上級聯絡,更無從取得及時的援助,隻好想方設法利用現有條件進行設伏。事實上,在上一批外援裝備輾轉運抵之前,當地的兩支遊擊隊主要是靠繳獲的武器以及原始的鳥槍弩箭跟幾乎武裝到牙齒的日本軍隊對抗,即便是現在,兩支遊擊隊加起來也隻有四十多支現代步槍、千餘發子彈以及屈指可數的手榴彈——所有的爆炸物都被集中起來製成一個大炸彈,趁夜埋設在鐵軌下方,並由奧爾上士親自負責引爆,其餘遊擊隊員則負責策應和掩護。
從清晨等到了晌午,由此經過的都是滿載油罐的貨運火車,襲擊它們雖然能夠讓這條鐵路線中斷好幾天,卻遠不及擊殺一個日軍中將來得有意義。
幹等了大半天時間,每個人都已是饑腸轆轆。啃了幾口當地人自製的幹糧,灌了兩口涼水,傑迪納克少校再次端起望遠鏡。距此大約兩公裏的地方有一座鐵路橋,兩側駐紮有日軍哨兵,他們不但負責警戒那座鐵路橋,還會沿著鐵路進行巡邏,他們接連兩次都隻走到距此四五百米的位置就又折身返回了,然而第三次出來巡邏的日軍小隊卻沒有照例止步,而是繼續朝他們的伏擊點走來。沒過多久,視野中出現了一輛由南向北開來的火車,它比之前看到那幾輛的都要短,而且沒有外形醒目的油罐。待距離稍近,少校可以清楚看到火車頭牽引的一節節車輛在陽光下泛著金屬的幽暗光澤,而且前後各有一兩節呈現出與眾不同的輪廓。
“果然是裝甲列車!”傑迪納克少校低聲嘟囔道,他不確定區區幾千克烈性炸藥加上十幾千克的黑火藥能夠掀翻這樣的目標,能否對裏麵的人起到一擊斃命的效果。若效果不佳,他們非但殺不掉木村,還很有可能直麵幾十上百名日軍士兵的瘋狂攻擊,安全脫身都很成問題!
帶著這樣的忐忑,少校將目光投向匍匐在灌木叢中的奧爾上士,他雙手緊握在方形盒子的橫杆上,目光緊隨著那列火車移動。到了這個時候,自己根本沒有機會再去跟他確認一下了,聽天由命吧……
聽到火車轟鳴聲,那個由三名士兵組成的日軍巡邏隊在距此不足五十米的地方停住腳步,要是他們再走近一些,很可能就會發現這片樹林不對勁,或是察覺到鐵軌下方的異常。
傑迪納克少校將望遠鏡收回到行囊裏,然後輕輕地打開了槍套的扣帶,拔出冰涼涼的勃朗寧手槍,打開保險,右手交給左手,接著從肩帶的扣環上解下一枚卵形手雷,做好了左右開弓的準備。眼看著列車越來越近,他不由得屏住了呼吸,腦袋裏什麽也不想。
北行的列車飛快地從前方的鐵軌上駛過,就在這時,少校隻覺眼前火光一閃,下意識地埋頭閉眼,劇烈的爆炸聲頓時震得耳膜發鳴。轉瞬過後,他抬頭一看,心中叫了聲“好”,奧爾上士控製的爆炸時點恰到好處,日軍的裝甲列車已經脫軌,正中間的兩節車廂向外側翻,靠前的一節下部被炸出了一個偌大的豁口,靠後的那節底部和側邊也呈現出扭曲狀態,足見爆炸的威力還是相當大的。
意外遭到伏擊,日軍那邊最先反應過來的是身處五十多米外的那三名哨兵。傑迪納克少校沒有遲疑,抬起左手就是砰砰幾槍,雖然勃朗寧m1911的有效射程在五十米以內,但對於五十米外的目標仍有殺傷,他一開槍,而身旁的遊擊隊員們紛紛開火,轉眼功夫就把那三名哨兵給掛掉了。在槍聲的刺激下,側翻的裝甲車廂裏有人冒頭瞟了一眼,便縮回去不敢出來。少校沒有遲疑,用牙拉開手雷引信,以他最擅長的右手拋出一個美妙的弧線,愛爾蘭製造的卵形手雷不偏不倚地落入那裝甲車廂破開的洞口,接著又是轟隆一聲……
從1934年美英軍隊全麵敗退算起,至1942年夏,南亞次大陸的4億多居民已在和平環境下生活了八年時間,但是和平並不意味著平和,尤其是在日本占領下的中東部諸地,無論是人口占主體的印度斯坦人還是處於相對少數的泰盧固、馬拉地、泰米爾、孟加拉、緬、撣等民族,莫不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曾被他們視為“亞洲解放者”的日本軍隊,在本質上跟那些歐洲侵略者並無區別,而且統治手段之殘酷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一個個名義上獲得獨立的國家,不過是為日本統治者效力的傀儡政權……
正所謂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會有反抗,日本占領軍的高壓統治和瘋狂掠奪引發了南亞民眾的強烈不滿,他們漸漸意識到遊行、罷工等非暴力手段隻會遭致日本人的無情鎮壓,於是開始武裝抗爭,並積極尋求國際社會的援助。在1940年日本撕毀停戰協定重新發動侵華戰爭以前,僅有美國以及一些非國家名義的國際組織向南亞地區的地下抵抗者提供有限的資金和物資,那時候敢於拿起武器對抗日本占領軍或傀儡政權武裝的遊擊隊不超過三十支,而在1940年後,不願坐視日本獨霸亞洲的西方同盟國和蘇俄打破以往的禁錮,籍由地利之便向南亞地區大量輸送作戰裝備、軍事教官乃至獨立思潮,自願放棄印度皇帝頭銜的愛德華八世也在加拿大發出自由宣言,號召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各個民族為了真正的獨立自由而勇敢戰鬥。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裏,南亞次大陸400多萬平方公裏的土地上湧現出了成百上千的起義隊伍,他們四處毀鐵路、割電線,襲擊警察局,攻占監獄,甚至包圍兵營,占領城鎮,成立民族政權,並與前來清剿的日軍部隊展開遊擊戰。這樣的武裝暴動使得日軍在整個南亞征收的物資較往年同期下降了三成以上,礦藏開采、橡膠種植正受到越來越大的負麵影響……
1942年5月的一天,在原英屬印度東北部的阿薩姆邦,如今附庸於日本的所謂傣泰王國,因出產石油而繁榮起來的迪格博伊市北郊,前澳大利亞陸軍少校馬修-傑迪納克叼著半根雪茄煙,目光炯炯地注視著樹林外的鐵路。這個體格健壯的白人男子如今效力於愛爾蘭情報機構的一個海外分支,名為“澳大利亞複興同盟”。它成立的宗旨是幫助白人奪回對澳大利亞的控製權——根據1937年簽署生效的美日停戰協定,新西蘭交由國際共管,澳大利亞保留獨立國格,但接受日本的駐軍占領,軍事、政治、外交均受製於日本政府。
愛爾蘭王國與澳大利亞相隔萬裏,兩者似乎挨不上邊,但是通過“澳大利亞複興同盟”,愛爾蘭政府網羅了數以千計的前澳大利亞軍人、科學家、工程師、醫療人員等等為己效力。隨著日軍在中國重啟戰端,並與蘇俄在遠東大打出手,歐美國家之間悄然形成了一個非正式的反日同盟。鑒於當前的局勢還不利於澳大利亞人大張旗鼓地反抗日軍占領,這個秘密同盟遂從南亞入手,削弱日本軍隊在這裏的占領和管製,誘使日軍大本營從澳大利亞抽調軍隊投入這個大泥潭。
傑迪納克少校身處的這片樹林占地約兩百個平米,共有37名武裝分子埋伏於此,他們大多數是本地的遊擊隊員,有幾個曾經在英屬印度軍隊或警察部門供職。為了幫助這些傣族武裝人員抗擊日軍,“澳大利亞複興同盟”派來了軍事教官和武器工程師十數人,分成多個小組“加盟”各遊擊隊。就在數日之前,傑迪納克少校所在的這支傣族遊擊隊接獲情報,日軍在傣泰王國的軍事總督兼駐軍司令木村兵太郎要來視察迪格博伊市的采油和煉油設施,督促當地官員加緊輸送油料。此人曾長期在日本陸軍從事野戰兵器裝備的開發與研製,是日本陸軍的“炮兵專家”,同時又是個心狠手辣的殺人狂魔,自從擔任傣泰王國的軍事總督以來,指使、縱容手下製造了多起屠殺事件,是當地民眾極為痛恨的劊子手。於是,傑迪納克少校提出伏擊木村,當地的兩支遊擊隊均積極讚同。
傑迪納克少校帶來兩個助手,奧爾上士和伯恩斯下士,兩人都是前澳大利亞陸軍成員,奧爾上士是個爆破好手,伯恩斯下士是個出色的軍醫。因時間倉促,他們來不及跟上級聯絡,更無從取得及時的援助,隻好想方設法利用現有條件進行設伏。事實上,在上一批外援裝備輾轉運抵之前,當地的兩支遊擊隊主要是靠繳獲的武器以及原始的鳥槍弩箭跟幾乎武裝到牙齒的日本軍隊對抗,即便是現在,兩支遊擊隊加起來也隻有四十多支現代步槍、千餘發子彈以及屈指可數的手榴彈——所有的爆炸物都被集中起來製成一個大炸彈,趁夜埋設在鐵軌下方,並由奧爾上士親自負責引爆,其餘遊擊隊員則負責策應和掩護。
從清晨等到了晌午,由此經過的都是滿載油罐的貨運火車,襲擊它們雖然能夠讓這條鐵路線中斷好幾天,卻遠不及擊殺一個日軍中將來得有意義。
幹等了大半天時間,每個人都已是饑腸轆轆。啃了幾口當地人自製的幹糧,灌了兩口涼水,傑迪納克少校再次端起望遠鏡。距此大約兩公裏的地方有一座鐵路橋,兩側駐紮有日軍哨兵,他們不但負責警戒那座鐵路橋,還會沿著鐵路進行巡邏,他們接連兩次都隻走到距此四五百米的位置就又折身返回了,然而第三次出來巡邏的日軍小隊卻沒有照例止步,而是繼續朝他們的伏擊點走來。沒過多久,視野中出現了一輛由南向北開來的火車,它比之前看到那幾輛的都要短,而且沒有外形醒目的油罐。待距離稍近,少校可以清楚看到火車頭牽引的一節節車輛在陽光下泛著金屬的幽暗光澤,而且前後各有一兩節呈現出與眾不同的輪廓。
“果然是裝甲列車!”傑迪納克少校低聲嘟囔道,他不確定區區幾千克烈性炸藥加上十幾千克的黑火藥能夠掀翻這樣的目標,能否對裏麵的人起到一擊斃命的效果。若效果不佳,他們非但殺不掉木村,還很有可能直麵幾十上百名日軍士兵的瘋狂攻擊,安全脫身都很成問題!
帶著這樣的忐忑,少校將目光投向匍匐在灌木叢中的奧爾上士,他雙手緊握在方形盒子的橫杆上,目光緊隨著那列火車移動。到了這個時候,自己根本沒有機會再去跟他確認一下了,聽天由命吧……
聽到火車轟鳴聲,那個由三名士兵組成的日軍巡邏隊在距此不足五十米的地方停住腳步,要是他們再走近一些,很可能就會發現這片樹林不對勁,或是察覺到鐵軌下方的異常。
傑迪納克少校將望遠鏡收回到行囊裏,然後輕輕地打開了槍套的扣帶,拔出冰涼涼的勃朗寧手槍,打開保險,右手交給左手,接著從肩帶的扣環上解下一枚卵形手雷,做好了左右開弓的準備。眼看著列車越來越近,他不由得屏住了呼吸,腦袋裏什麽也不想。
北行的列車飛快地從前方的鐵軌上駛過,就在這時,少校隻覺眼前火光一閃,下意識地埋頭閉眼,劇烈的爆炸聲頓時震得耳膜發鳴。轉瞬過後,他抬頭一看,心中叫了聲“好”,奧爾上士控製的爆炸時點恰到好處,日軍的裝甲列車已經脫軌,正中間的兩節車廂向外側翻,靠前的一節下部被炸出了一個偌大的豁口,靠後的那節底部和側邊也呈現出扭曲狀態,足見爆炸的威力還是相當大的。
意外遭到伏擊,日軍那邊最先反應過來的是身處五十多米外的那三名哨兵。傑迪納克少校沒有遲疑,抬起左手就是砰砰幾槍,雖然勃朗寧m1911的有效射程在五十米以內,但對於五十米外的目標仍有殺傷,他一開槍,而身旁的遊擊隊員們紛紛開火,轉眼功夫就把那三名哨兵給掛掉了。在槍聲的刺激下,側翻的裝甲車廂裏有人冒頭瞟了一眼,便縮回去不敢出來。少校沒有遲疑,用牙拉開手雷引信,以他最擅長的右手拋出一個美妙的弧線,愛爾蘭製造的卵形手雷不偏不倚地落入那裝甲車廂破開的洞口,接著又是轟隆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