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後的英國,那些在和平年代燈火通明、霓虹闌珊的城市宛若一座座被遺忘的廢墟,隻能看到少得可憐的燈光,但這些城市不是真的失去了活力。厚厚的窗簾後麵,男人們守在收音機旁關注各種消息,女人們在燈下做著各種手工活。在這樣的特殊時期,大多數工廠都在24小時運轉,隻不過每一扇窗戶都糊上了報紙,以免工廠裏的光線招來敵機轟炸。
在這些城市的火車站,白天很難見到熙熙攘攘的人流,夜晚的情形卻截然相反。一列列火車進站停靠、啟動駛離,或是不作停留的直接駛過。大不列顛發達的鐵路係統曾是這個世界帝國崛起的基石,現如今,它又在抵禦外敵入侵的時候發揮積極作用。
曼徹斯特,英國最繁華的工業城市之一,英格蘭西北部的經濟中心和交通樞紐,從戰爭第一天起就屢遭聯軍戰機的襲擾,但它還未像倫敦、樸茨茅斯那樣受到大規模轟炸,人們所熟悉的標誌性建築還依然矗立在那裏,穿城而過的默西河不曾停歇地流淌著。出於運輸物資的需要,依河而建的幾座造船廠均有鐵路支線接駁,它們是這晚曼徹斯特唯一沒有進行燈火管製的地方。明亮的燈光下,造船區的機械設備忙碌運作,將列車運來的小型艦艇一艘接著一艘吊運至水麵,身穿英國皇家海軍製服的軍人們登上艦艇,利用起重設施將同樣用列車運來的魚雷吊運上艇,然後給艦艇加注燃料、裝儲物資,完成所有的準備工作之後,它們從造船廠駛入摩西河。
在摩西河下遊的利物浦,經鐵路和河道集結而來的各式魚雷艇數量激增,再加上戰爭爆發時就已部署在這裏的輕艦隊,業已形成了一支實力可觀的雷擊戰隊。盡管後續艦艇還在源源不斷趕來,擔任戰鬥指揮艦的輕巡洋艦“溫徹斯特”號於夜晚9時整發出了出擊的指令,7艘巡洋艦、22艘驅逐艦、137艘魚雷艇,再加上英國海空軍調派的兩百多架轟炸機,戰役級的兵力投入揭示了英國高層贏下科恩半島之戰的決心。
在從利物浦及周邊泊地啟程之後,龐大的英國雷擊艦群沿海岸線向西航行,穿過安格爾西島與北威爾士之間的麥奈海峽,由此進入了科恩半島北部海域。
正在麥奈海峽西端實施警戒的德國驅逐艦“布姆林”號發現了洶湧襲來的英國艦艇群,立即向己方艦隊拍發無線電報。因支援登陸部隊作戰需要,以“德弗林格”和“呂佐夫”為主力的聯軍支援艦隊此時正在波特克倫附近海麵待命,德國輕巡洋艦“瞪羚”號和愛爾蘭輕巡洋艦“奧斯卡”號攜四艘驅逐艦在更加靠近前線的納費海域,兩艘輕巡洋艦以150毫米主炮對地麵部隊觀察到的敵方炮兵位置展開火力壓製。
獲悉一大波英國艦艇來襲,坐鎮“德弗林格”號指揮作戰的德國海軍中將威廉-馬沙爾一麵要求前哨驅逐艦謹慎後撤,一麵派出水上飛機前去探察敵情,並迅速將分散警戒的艦艇集結起來。半小時之後,他得到了水上飛機的偵察報告,較前夜在科恩半島南部海域重創聯軍艦隊的英國雷擊艦艇加起來隻有五六十艘,當下麵對的竟然是三倍數量。德弗林格級戰列巡洋艦在二十年前被譽為“超級戰艦”,但它們的防護能力並不比前夜戰沉的國王級無畏艦強大,哪怕隻挨一條魚雷,接下來便有可能陷入極端險境。
懾於雷擊艦艇在夜戰中的恐怖殺傷力,馬沙爾令艦隊主動向本土海域後撤,而就在聯軍艦艇撤走後不久,英軍地麵炮火對聯軍防線長達兩個多小時的炮擊結束了,凶猛的地麵進攻隨之展開。
在聯軍官兵眼裏,英*隊仿佛裝備了無數的“基欽納”戰車,因為當照明彈映亮戰場時,英軍攻擊線排頭的必然是這種難以摧毀的鋼鐵猛獸,而英國人的多炮塔怪物,號稱近衛鋼鐵騎兵的“聖騎士”重型戰車,也赫然出現在了科恩半島前線。
這一次,英軍進攻的側重點依然放在了聯軍戰線北側,而64號高地作為聯軍戰線北端的戰術支點,很快成為了雙方重兵爭奪的焦點。
在64號高地的陣地前方,鋼製拒馬、混凝土龍牙以及地雷雖然按計劃部署到位,但即使是非常堅固的海堤,抵禦衝擊的能力也是有限的,而在英國人誌在必得的攻勢麵前,這些障礙沒能支撐太久。得到地麵部隊的焰光信號指引,數十架英軍戰機對這處高地展開低空轟炸,大量高爆航彈把聯軍陣地變成了火海,成群結隊的英軍重型戰車儼然一群蠻不講理的野豬,它們彪悍地衝進了雷場,被炸斷履帶就充當戰場上的固定火力點,而迅速跟進的英軍工兵也如有神助,他們用掃雷器和炸藥在雷場中開辟出了一條安全通道,步兵們蜂擁而上。不多會兒,山坡上就躺滿了英軍陣亡將士的屍骸,活著的人發瘋似地往前攻,第一次衝鋒被打退了,很快又發起了第二輪、第三輪衝鋒,直至衝上高地,衝進聯軍塹壕,用刺刀趕走入侵者,白底紅條的聖喬治戰旗終於重新飄揚在了山頭……
64號陣地爭奪戰激烈進行時,咫尺之遙的海濱小鎮納費也遭到了英軍的猛烈進攻。這裏原本被視為防線北側最堅固的一環,然而馬沙爾指揮的聯軍艦隊暫時撤退給這場戰鬥留下了意想不到的隱患。在英軍地麵部隊的指引下,參戰的英國巡洋艦和驅逐艦對納費展開猛烈的抵近射擊,使得駐守於此的聯軍部隊蒙受了較大傷亡。英軍地麵部隊隨之以數十輛戰車和上萬名步兵掀起狂風驟雨般的攻勢,不到半個小時就突破了聯軍前沿陣地。雙方官兵旋即在鎮子裏展開激烈的近身搏殺,盡管聯軍部隊配備自動武器的比率較英軍高得多,但這時候英軍已是氣勢如虹,他們用刺刀和手榴彈攻下了一棟棟殘破的房屋或是廢墟,一口口蠶食聯軍盤踞的陣地。
64號高地失守,納費鎮的陣地告急,真正的戰鬥才進行了一個小時,看似穩固的戰線就發生了動搖,聯軍登陸部隊的兩位主要指揮官之一,德國第29兵團司令兼第3陸戰集群統帥馬克西-魏泰克中將急調預備隊前去堵漏。他的這個決策符合正常邏輯,卻疏漏了馬沙爾艦隊後撤帶來的遺患。在64號高地以北,馳援前線的聯軍部隊跟英軍的戰鬥偵察部隊發生遭遇戰,英國人迅速用無線電聯絡了遊弋在納費近岸水域的己方艦艇,輕巡洋艦級別的火力覆蓋雖不如戰列艦那樣凶悍,卻勝在反應迅速。來自海麵的炮火劈頭蓋臉砸了下來,恰好覆蓋了聯軍增援部隊的主要集結區域,聯軍官兵猝不及防,短時間內出現了大量的人員傷亡,就連大德意誌第5戰車團的精銳戰車部隊也吃了暗虧。
友鄰陣地落入敵手,支援部隊半途受阻,固守納費鎮的聯軍部隊獨木難支,在丟失最後一處陣地之後,殘餘部隊有序後撤,卻在納費鎮以西約兩公裏處遭遇英軍“維克斯”輕型戰車的襲擊,結果潰不成軍。
見戰鬥形勢急轉直下,魏泰克中將一麵令部署於戰線左翼的野戰炮兵全力轟擊64號高地,一麵急調新近登陸的第7皇家近衛戰車團所部趕往前線,他本人親率第55步兵師以及第3海軍陸戰師的主力部隊對64號高地及納費鎮發起戰術反擊。
在納費鎮以西,德國第7皇家近衛戰車團先遣聯隊的出現使得從納費鎮撤下來的聯軍殘部免於全軍覆沒的厄運。在這場小規模的野外遭遇戰中,英軍的“維克斯”輕戰車完敗於德軍的“槍騎兵”,然而聯軍將士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大群英軍步兵便在數十輛“基欽納”的引導下從64號高地正麵、北側以及南側殺出。
按照慣例,德國的皇家近衛部隊在兵員選拔和武器裝備方麵有著最高級別的優先權,在普魯士時代的曆次重大戰役中,近衛兵團屢有出色發揮,但到了德意誌第二帝國時代,武器技術的快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兵員素質的差距,各皇家近衛戰車團在訓練演習中的表現並沒有明顯強於冠以“大德意誌”稱號的裝甲部隊,而且王室貴族出身的軍官們對新事物、新思維的抵觸或懈怠限製了他們個人軍事水平的提升。第7皇家近衛戰車團主力部隊抵達戰場之後,指揮官選擇了主動進攻而不是更加謹慎穩妥的策略。四十多輛“條頓騎士”排成兩個v字進攻隊形,率領為數不多的機動步兵撞入敵陣,它們勇猛異常地砍翻了不少“基欽納”,驚得不少英軍步兵慌不擇路,但戰車部隊的衝擊力一旦減弱,巨大的危險隨之而來。威脅不僅僅來自於英軍戰車,步兵們手中任何一件反戰車武器都有機會摧毀精銳的德軍戰車,那些防禦薄弱的裝甲運兵車更是不必多說,一枚高拋的手榴彈就有可能將它們連同車內的士兵消滅。
在這些城市的火車站,白天很難見到熙熙攘攘的人流,夜晚的情形卻截然相反。一列列火車進站停靠、啟動駛離,或是不作停留的直接駛過。大不列顛發達的鐵路係統曾是這個世界帝國崛起的基石,現如今,它又在抵禦外敵入侵的時候發揮積極作用。
曼徹斯特,英國最繁華的工業城市之一,英格蘭西北部的經濟中心和交通樞紐,從戰爭第一天起就屢遭聯軍戰機的襲擾,但它還未像倫敦、樸茨茅斯那樣受到大規模轟炸,人們所熟悉的標誌性建築還依然矗立在那裏,穿城而過的默西河不曾停歇地流淌著。出於運輸物資的需要,依河而建的幾座造船廠均有鐵路支線接駁,它們是這晚曼徹斯特唯一沒有進行燈火管製的地方。明亮的燈光下,造船區的機械設備忙碌運作,將列車運來的小型艦艇一艘接著一艘吊運至水麵,身穿英國皇家海軍製服的軍人們登上艦艇,利用起重設施將同樣用列車運來的魚雷吊運上艇,然後給艦艇加注燃料、裝儲物資,完成所有的準備工作之後,它們從造船廠駛入摩西河。
在摩西河下遊的利物浦,經鐵路和河道集結而來的各式魚雷艇數量激增,再加上戰爭爆發時就已部署在這裏的輕艦隊,業已形成了一支實力可觀的雷擊戰隊。盡管後續艦艇還在源源不斷趕來,擔任戰鬥指揮艦的輕巡洋艦“溫徹斯特”號於夜晚9時整發出了出擊的指令,7艘巡洋艦、22艘驅逐艦、137艘魚雷艇,再加上英國海空軍調派的兩百多架轟炸機,戰役級的兵力投入揭示了英國高層贏下科恩半島之戰的決心。
在從利物浦及周邊泊地啟程之後,龐大的英國雷擊艦群沿海岸線向西航行,穿過安格爾西島與北威爾士之間的麥奈海峽,由此進入了科恩半島北部海域。
正在麥奈海峽西端實施警戒的德國驅逐艦“布姆林”號發現了洶湧襲來的英國艦艇群,立即向己方艦隊拍發無線電報。因支援登陸部隊作戰需要,以“德弗林格”和“呂佐夫”為主力的聯軍支援艦隊此時正在波特克倫附近海麵待命,德國輕巡洋艦“瞪羚”號和愛爾蘭輕巡洋艦“奧斯卡”號攜四艘驅逐艦在更加靠近前線的納費海域,兩艘輕巡洋艦以150毫米主炮對地麵部隊觀察到的敵方炮兵位置展開火力壓製。
獲悉一大波英國艦艇來襲,坐鎮“德弗林格”號指揮作戰的德國海軍中將威廉-馬沙爾一麵要求前哨驅逐艦謹慎後撤,一麵派出水上飛機前去探察敵情,並迅速將分散警戒的艦艇集結起來。半小時之後,他得到了水上飛機的偵察報告,較前夜在科恩半島南部海域重創聯軍艦隊的英國雷擊艦艇加起來隻有五六十艘,當下麵對的竟然是三倍數量。德弗林格級戰列巡洋艦在二十年前被譽為“超級戰艦”,但它們的防護能力並不比前夜戰沉的國王級無畏艦強大,哪怕隻挨一條魚雷,接下來便有可能陷入極端險境。
懾於雷擊艦艇在夜戰中的恐怖殺傷力,馬沙爾令艦隊主動向本土海域後撤,而就在聯軍艦艇撤走後不久,英軍地麵炮火對聯軍防線長達兩個多小時的炮擊結束了,凶猛的地麵進攻隨之展開。
在聯軍官兵眼裏,英*隊仿佛裝備了無數的“基欽納”戰車,因為當照明彈映亮戰場時,英軍攻擊線排頭的必然是這種難以摧毀的鋼鐵猛獸,而英國人的多炮塔怪物,號稱近衛鋼鐵騎兵的“聖騎士”重型戰車,也赫然出現在了科恩半島前線。
這一次,英軍進攻的側重點依然放在了聯軍戰線北側,而64號高地作為聯軍戰線北端的戰術支點,很快成為了雙方重兵爭奪的焦點。
在64號高地的陣地前方,鋼製拒馬、混凝土龍牙以及地雷雖然按計劃部署到位,但即使是非常堅固的海堤,抵禦衝擊的能力也是有限的,而在英國人誌在必得的攻勢麵前,這些障礙沒能支撐太久。得到地麵部隊的焰光信號指引,數十架英軍戰機對這處高地展開低空轟炸,大量高爆航彈把聯軍陣地變成了火海,成群結隊的英軍重型戰車儼然一群蠻不講理的野豬,它們彪悍地衝進了雷場,被炸斷履帶就充當戰場上的固定火力點,而迅速跟進的英軍工兵也如有神助,他們用掃雷器和炸藥在雷場中開辟出了一條安全通道,步兵們蜂擁而上。不多會兒,山坡上就躺滿了英軍陣亡將士的屍骸,活著的人發瘋似地往前攻,第一次衝鋒被打退了,很快又發起了第二輪、第三輪衝鋒,直至衝上高地,衝進聯軍塹壕,用刺刀趕走入侵者,白底紅條的聖喬治戰旗終於重新飄揚在了山頭……
64號陣地爭奪戰激烈進行時,咫尺之遙的海濱小鎮納費也遭到了英軍的猛烈進攻。這裏原本被視為防線北側最堅固的一環,然而馬沙爾指揮的聯軍艦隊暫時撤退給這場戰鬥留下了意想不到的隱患。在英軍地麵部隊的指引下,參戰的英國巡洋艦和驅逐艦對納費展開猛烈的抵近射擊,使得駐守於此的聯軍部隊蒙受了較大傷亡。英軍地麵部隊隨之以數十輛戰車和上萬名步兵掀起狂風驟雨般的攻勢,不到半個小時就突破了聯軍前沿陣地。雙方官兵旋即在鎮子裏展開激烈的近身搏殺,盡管聯軍部隊配備自動武器的比率較英軍高得多,但這時候英軍已是氣勢如虹,他們用刺刀和手榴彈攻下了一棟棟殘破的房屋或是廢墟,一口口蠶食聯軍盤踞的陣地。
64號高地失守,納費鎮的陣地告急,真正的戰鬥才進行了一個小時,看似穩固的戰線就發生了動搖,聯軍登陸部隊的兩位主要指揮官之一,德國第29兵團司令兼第3陸戰集群統帥馬克西-魏泰克中將急調預備隊前去堵漏。他的這個決策符合正常邏輯,卻疏漏了馬沙爾艦隊後撤帶來的遺患。在64號高地以北,馳援前線的聯軍部隊跟英軍的戰鬥偵察部隊發生遭遇戰,英國人迅速用無線電聯絡了遊弋在納費近岸水域的己方艦艇,輕巡洋艦級別的火力覆蓋雖不如戰列艦那樣凶悍,卻勝在反應迅速。來自海麵的炮火劈頭蓋臉砸了下來,恰好覆蓋了聯軍增援部隊的主要集結區域,聯軍官兵猝不及防,短時間內出現了大量的人員傷亡,就連大德意誌第5戰車團的精銳戰車部隊也吃了暗虧。
友鄰陣地落入敵手,支援部隊半途受阻,固守納費鎮的聯軍部隊獨木難支,在丟失最後一處陣地之後,殘餘部隊有序後撤,卻在納費鎮以西約兩公裏處遭遇英軍“維克斯”輕型戰車的襲擊,結果潰不成軍。
見戰鬥形勢急轉直下,魏泰克中將一麵令部署於戰線左翼的野戰炮兵全力轟擊64號高地,一麵急調新近登陸的第7皇家近衛戰車團所部趕往前線,他本人親率第55步兵師以及第3海軍陸戰師的主力部隊對64號高地及納費鎮發起戰術反擊。
在納費鎮以西,德國第7皇家近衛戰車團先遣聯隊的出現使得從納費鎮撤下來的聯軍殘部免於全軍覆沒的厄運。在這場小規模的野外遭遇戰中,英軍的“維克斯”輕戰車完敗於德軍的“槍騎兵”,然而聯軍將士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大群英軍步兵便在數十輛“基欽納”的引導下從64號高地正麵、北側以及南側殺出。
按照慣例,德國的皇家近衛部隊在兵員選拔和武器裝備方麵有著最高級別的優先權,在普魯士時代的曆次重大戰役中,近衛兵團屢有出色發揮,但到了德意誌第二帝國時代,武器技術的快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兵員素質的差距,各皇家近衛戰車團在訓練演習中的表現並沒有明顯強於冠以“大德意誌”稱號的裝甲部隊,而且王室貴族出身的軍官們對新事物、新思維的抵觸或懈怠限製了他們個人軍事水平的提升。第7皇家近衛戰車團主力部隊抵達戰場之後,指揮官選擇了主動進攻而不是更加謹慎穩妥的策略。四十多輛“條頓騎士”排成兩個v字進攻隊形,率領為數不多的機動步兵撞入敵陣,它們勇猛異常地砍翻了不少“基欽納”,驚得不少英軍步兵慌不擇路,但戰車部隊的衝擊力一旦減弱,巨大的危險隨之而來。威脅不僅僅來自於英軍戰車,步兵們手中任何一件反戰車武器都有機會摧毀精銳的德軍戰車,那些防禦薄弱的裝甲運兵車更是不必多說,一枚高拋的手榴彈就有可能將它們連同車內的士兵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