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悠然看到宋太平居然如此任性的隻身進入危險重重的生化人研究中心撬門,氣惱的點動控製麵板,操作客車衝進這個掛著追風雇傭兵海外訓練基地名頭的生化人研究中心院內,發現這個研究中心緊貼著三麵圍牆有一圈兩層小樓,拉著電網,四處拐角位置有瞭望哨樓,裏麵的八名值崗雇傭兵已經全部死翹翹了。
葉悠然在一處沒有血跡的地方停穩客車,安排三名屬下留在車上接應,其餘人穿戴好防生化麵具,手持武器匯同宋太平踹開一層的一扇門進入房間,如果不是牆上不時出現的血跡和偶爾可見的倒地屍體,倒是很像一個功能設施齊全的健身房,三麵的環形建築是相通的,沒有發現異常。
葉悠然對著地麵和牆壁用背麵印有宋太平頭像的手機掃描著,宋太平看到自己被外公沒收的手機再次好懸沒傷心的落淚,程安娜一共就送了他們四部高科技產品,還沒捂熱乎,就因為營救自己暴露了這高科技手機的卓越性能,被老爺子們一窩端了。
宋太平平靜的指了指正中央右側拐角位置,鎮定的說道:“葉隊長,這個位置和外部麵積有至少二十平方米的偏差,不出意外這個研究中心建在地下,而入口在二樓某個位置。”
葉悠然用手機照了一下宋太平所指的位置,果然無法透視,一揮手,三名屬下城品字形小心踩著木製回旋樓梯上樓,槍械的保險已經打開,隨時準備開火攻擊出現的怪物,其餘人跟隨在後麵,二層分割成一個個小房間,似乎是這些雇傭兵的宿舍,看著房門上一個個人形窟窿,就可想而知裏麵可能隱藏的危險。
宋太平看著正對樓梯的神像雕塑,緩步上前,輕輕轉動其手臂,側麵的牆壁向兩側分開,露出了一片直通院子的快捷通道,一躍而下就可以到院子,宋太平深呼吸了一下,目光盯向回廊的右側,三位開路的龍魂行動隊軍官隨即心領神會的向右側回廊搜索了過去,發現了牆壁上淩亂的三個人形窟窿。
宋太平上前仔細查看了人形窟窿邊緣沾著的皮屑、牆體構造,沉聲說道:“一共有三個生化人從這裏逃逸出去!時間不超過六小時。”
葉悠然麵色一僵,一個生化人都很難對付了,這次居然出現了三個生化人,這已經是不可完成的任務,要找出這三個生化人都很困難的,而且這些生化人不是野獸,他們是有智慧的,懂得躲藏和偷襲,著實很難對付的。
葉悠然硬著頭皮示意那三名屬下打開手機的照明,進入這窟窿後的通道,葉悠然和宋太平隨後進入通道,看著構成通道的金屬牆壁,方知這個生化人研究所的大手筆,不出意外整個研究中心都是用這金屬體包裹的,就是導彈也炸不穿這裏的,偏偏就是這防範嚴密的地方能有生化人越獄成功,還將整個研究中心殺戮的一幹二淨,沒留一個活口。
宋太平進入通道,發現被撞開的這個位置是一處麵譜識別開啟的電子門!直接用露出的通訊線線頭和筆記本相連接,進行入侵這裏的電子控製係統,隨著宋太平雙手在筆記本電腦上飛速的點擊,輸入一條條指令,那扇電子門開啟,通道內的照明燈開啟,宋太平直接將自己的頭像設置為最高管理員頭像,並建立最高管理員權限賬號和密碼,調用監控實時視頻監測通道和地下試驗區裏的情況,從這數百個監控一一瀏覽一遍,除了發現一些被殘忍殺戮的身穿防生化服的研究員,就是在鋼化玻璃籠子裏六個半死不活的生化人失敗品,沒有發現其他生命體跡象。
宋太平挑出三個監控鏡頭,扭頭向身旁的葉悠然,沉聲說道:“葉隊長,這個位置六個半死不活的生化人需要我直接啟動了焚化銷毀程序,我們就不用過去;這裏的試驗數據和資料我已經全部拷貝進這個內存儲器中了,你可以現在就通過手機發回去;我們需要進入試驗區的機密試驗品儲存室,銷毀這裏的六瓶外星菌落樣品。
按照他們的實驗記錄來看,一共有十二個生化人樣本,除了逃逸出去的三個,我剛剛焚化的六個,還有三個生化人藏匿在實驗室區域裏,大家做好戰鬥準備吧,這三個生化人中有一位是直接用外星菌落入侵人類基因,並奇跡般的實現共存,存活下來的最強生化人,戰鬥力恐怕會極強,還是提前把數據發出去吧。”
葉悠然意識到了事態的嚴峻和高度危險,直接將數據發了出去,並給首長留言:有三個生化人逃逸,另有三個生化人在現在坐標位置,其中一名是和外星菌落融合成功的生化人,戰鬥力未知的強悍,半個小時後,我們沒有成功銷毀那六瓶外星菌落,就使用導彈攻擊這裏。
葉悠然再次確認了前往機密試驗品儲存室的路線圖後,帶領屬下呈環形保護著宋太平小跑著進入二層的電梯,通過掃描宋太平麵孔,獲準啟用電梯,直接降到底層,看著底層五米高的頂部每隔十米就固定好的爆炸物,三步一崗五步一哨的嚴密防守的雇傭兵已經成為屍體,心中一沉,能突破這裏嚴密防護,讓這裏的研究員連自爆銷毀程序都無法啟用的生化人智商高的驚人!自己這點人很可能會像老鼠一樣被它戲耍。
宋太平看著嵌入金屬牆壁中的槍械和高壓電擊棍,難以置信的揉了揉眼睛,剛要開口提醒,一道黑影閃過,葉悠然被帶上了頂部支撐架,宋太平和龍魂行動隊的眾人才注意到在葉悠然身後出現一名金發女子,身後兩對白色的翅膀正在收起,眉心位置赫然有一隻緊閉的豎眼,未著衣物的身軀上肌肉隆起,輕鬆的幾個動作,便瞬間卸下了葉悠然肩關節、手腳腕關節。
龍魂行動隊的眾人舉槍向這名金發女子射擊,卻無奈的發現子彈會在那名金發女子兩米外直接轉彎,而且隨著這名金發女子的一揮手,他們手中的槍械和背上的簡易長矛直接飛起,牢牢嵌入金屬牆壁中。
宋太平看到這名金發女子隻是用環抱著葉悠然的腰肢,用另一手壓在葉悠然脖頸上,並沒有直接下殺手,在旁邊的支架上還有兩具生化人被金屬物件紮成刺蝟的屍體,猜測到這名生化人有些特別,很可能沒有失去理智,仍保存著以前的記憶。
宋太平讓龍魂行動隊的眾人不要出現過激行為,原地待命,自己摘下背包,取出背包裏的各種肉幹和壓縮餅幹,用米蘭語高聲喊道:“尊貴的女士,我願意用這些食物換我的同伴,我們沒有冒犯您的意思,隻是這裏的六瓶外星菌落一般進入空氣中,就會造成大規模的死亡,我們要銷毀掉這些危險的菌落,並炸毀這裏,我們不限製您的自由,您可以隨意離開!”
葉悠然忍著痛,喝道:“不行,不能放任何生化人離開,向我開火!”
那名金發女子鬆開壓在葉悠然脖頸上的右手,直接給葉悠然額頭上一個爆栗,用很純正的東國語言說道:“傻丫頭,在你剛才發愣的時候,他們向我開槍,能打中我嗎?現在他們還有槍嗎?真是愚蠢到不可救藥!
那個小家夥,你怎麽稱呼?用那點食品就想買通我放這個傻丫頭,你當我和你一樣傻嗎?既然你肩頭有個長翅膀的兔子可以這麽大搖大擺的坐著,那麽本美女留在你身邊也沒有問題吧,我感覺我和你似乎有血緣關係的,我是程安雅。”
葉悠然萬分氣惱這個叫程安雅的生化人敢彈她腦袋,還罵她是傻丫頭,但聽到這位程安雅提到宋太平的肩頭有隻長翅膀的兔子,便全身冒冷汗了,心思著:難道宋太平身邊有隻兔子精?
餘玲玲齜牙咧嘴的指著程安雅顫抖的,直接施展幻象攻擊,卻意外的失敗了,知道程安雅不好惹,餘玲玲隻得作罷,靠在宋太平的耳朵旁,呼哧呼哧的生悶氣。
宋太平聽到程安雅這個名字,在回想剛才她卸葉悠然關節的手法,很像無相功,便試探著問道:“尊敬的程安雅女士,請問您認識程安娜嗎?我爺爺是宋聖手,我叫宋太平。”
程安雅隨手把葉悠然扔給龍魂行動隊的眾人,展翅飛到宋太平麵前,隨手撕開一包牛肉幹咀嚼著,上下打量了宋太平一會兒,追問道:“那你可知道程曦強?想不起來也沒關係的,記得你欠我九條命,今天我放了他們九個人,並幫你把逃逸出去的三頭生化人擊殺,以後姐姐找你辦九件事,你可要辦好哦。”
程安雅看到宋太平閉著雙目回避眼前的春色,嘴角翹起,笑了笑,隨手從宋太平的背包裏拿出一套宋太平那洗的泛白的衣服,將兩對翅膀收攏進肩甲骨,從容的將宋太平的衣服穿到身上,伸手揪了揪餘玲玲的兔子耳朵,在餘玲玲毛茸茸的身上撫摸了兩下,才幾個縱躍消失在電梯間,隨後電梯啟動上升,天知道這位程安雅是如何獲得啟動電梯權限的。
葉悠然在屬下們的幫助下,將脫臼的關節恢複,氣呼呼的上前把宋太平頭發揉成鳥窩狀,沒好氣的吼道:“宋大少爺,你的程安雅美女姐姐已經走了,你可以睜眼了!已經隻剩十分鍾了!”
宋太平匆忙睜開雙目,在龍魂行動隊眾人的護衛下小跑到機密試驗品儲存室,就地取材配置出連金屬都可以溶解的高濃度腐蝕液,龍魂行動隊的眾人則合力破開鋼化玻璃,小心翼翼的取出裏麵冷藏保存的六瓶外星菌落,宋太平接過六瓶外星菌落小心的浸入腐蝕液中,滅殺掉這些外星菌落,便和龍魂行動隊一起乘坐電梯返回其二樓的通道,葉悠然立即向首長發出完成任務的捷報。
剛從電梯出來,姚光遠便發來短信:他們那裏遭遇了三頭生化人同時偷襲,幸好一名金發美女出現,將這三頭生化人用金屬器物紮成馬蜂窩,救了大家一命,大家擔心還有其他生化人來偷襲,希望葉悠然他們盡快返回,一起離開這個恐怖的地方。
宋太平這邊也偽裝他們的研究員身份啟動了生化人研究中心的自爆程序,同時刪除了拷貝資料的痕跡以及其創建的最高管理員賬號。
葉悠然啟動客車載著大家駛離這處生化人研究中心一百米作用的地方,一陣地動山搖,那個追風雇傭兵海外訓練基地瞬間變成一個深坑。
脫離生化人危險的葉悠然將客車駕駛交給一名屬下,用手機從網絡上下載了篇文章,開始教導宋太平如何做拒絕,要不來個美女就給宋太平提要求,宋太平這個榆木腦袋的家夥都不知道拒絕,很難想象宋太平的後宮會有多少美女的。
葉悠然將文章投影到車頂上,開始宣讀講解:
最殘忍的不是拒絕,而是沒有終點的等待。
朋友被邀請參加一個地產活動,心裏不想去,就說時間對不上。
以為沒事了,過幾天,人家又來找,說我們改了時間,這下沒問題了吧。
他才說,真沒空,謝謝你的邀請,人家就不高興了,說我們為你都改時間了呢。
對方到底是不是為他改的時間,有待考證,但他拒絕別人不幹脆,給人留下了把柄。
這位朋友,有點像幾年前的我。那時候年輕,總覺得自己情商很高,不需要把拒絕做得太難看。用的套路經常是先答應別人,然後臨時有事,編出各種理由,表示確實想去但去不成。
終於有一次,惹怒了一個朋友,說你去就去,不去就不去,總是這麽猶豫不決,真的很討厭。
我心裏一驚,猶豫不決?我一開始就沒想去啊。
後來我觀察了很多人,發現所謂高情商的拒絕,無論編出多少理由,拉出多少墊背的,給別人的印象就是不靠譜、易生變。
拒絕這件事,最高情商的表現就是行就行,不行就不行,千萬別裝。
不敢幹脆地拒絕別人,表麵是為別人著想,不想讓人家難堪,其實是太把自己當回事,覺得你拒絕了,人家的心就碎了。
其實任何一個人提出要求,都做好了被拒絕的心理準備,甚至他可能比你更認可拒絕這一選項。
千萬別覺得對方是抱很大希望,非你不可,才會開口。滿世界到處都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提不靠譜要求的人,說不定哪次撒網就撈幾個心慈手軟的冤大頭。
地產界流傳一個故事,講的是大哥王石有多爽。
他賣了一塊地給別人,已經付了訂金,大家一起吃飯的時候,買家表情嚴峻,左不舒服右不舒服,但就是不說為什麽不舒服。
王石善解人意地說,我們吃完這頓飯,如果你還是不舒服,我就把錢一分不少退給你。吃完飯,他問那人舒服了嗎,那人說還是不太舒服,他就退了錢。
其實那塊地,地段、形狀都不太好,之後放了好多年,也沒賣出去。也就是說,這塊地賣不出去,是理所當然,賣出去,是意外之喜,王石絕不會因為這塊地賣不出去而懷疑人生,更不會拉黑拒絕他的朋友。
不是每個人都有這個買家的好運,現實中很多人,如果你拒絕得不幹脆,他們會慢慢說服你,讓你去做你並不想做的事。而當你真去做了,對方也並不感激你,相反會拿你的態度說事兒。
拒絕是不需要解釋的,解釋得越多,越容易給別人造成錯覺:你是故意拒絕我,或者你故意抬高身價,想讓我不斷求你。
你留給別人希望,就引誘他人付出,這是一個客觀事實。
有人要你幫忙,你不說自己幫不了,而是說今天比較忙,到了第二天,別人又提出來,你說明天再說,第三天,人家要請你吃飯了,到第四天,你說我真幫不了,那人一定會勃然大怒,你幫不了早說啊,浪費表情。
拒絕別人不幹脆,還有一個原因是我們害怕給朋友留下薄情寡義的印象。
其實世界上絕大多數人之間的交往,根本上升不到情義的高度,而是在規則之中運行,規則是檢驗靠譜的唯一真理。,能做就全力以赴地開心去做,不能做就第一時間通知對方,是成本最小的人際交往規則。
別人選擇了你,而你幹脆地拒絕,是把選擇權交還給對方。
我想讓你做我女朋友,你拒絕了,選擇權就是在我手裏,我可以選擇繼續追你,或者去追別人,不需背負任何心理負擔。
如果你不拒絕又不答應,以各種理由拖延,選擇權就是在你的手裏,我不知道什麽時候靴子會落在頭上。
這才是最大的自私與傷害。
即使在愛情中,我們都不是惟一的備選,何況其它事情上,其實你並沒有那麽重要,不必擔心被你拒絕的人走投無路,相反,你的拒絕可能讓他春暖花開。
我當作者的時候,最恨一種編輯,就是你把稿子給他,他說很好,你再問,又說交給主編了,問到第十八遍,他說我喜歡但主編不喜歡。這中間差不多耽誤了半個月。
後來我當編輯,不能用的稿子看完立刻告訴作者“不適合我們,你趕緊給別人”。
同事覺得我種耿直女孩多得罪人啊,人家作者寫稿不容易,你十分鍾看完就說不行,太傷人。
然而,我這樣做不僅沒有得罪作者,反倒讓他們對我產生了信任,覺得我看稿子專業、準確,特別了解自己雜誌的定位與主編的想法。
拒絕是不需要理由的,不想做、不合適就是最好的理由。理由說得再好聽,也是拒絕。當拒絕這個結果擺出來的時候,別人已經在想怎麽找下家了,哪有心思聽你解釋你的難言之隱。
拒絕並不難看,不敢拒絕的姿態才比較難看。你不想付出還想當好人,世上哪有這麽便宜的事。所以,對於拒絕這件讓你為難的事,我隻有三個建議:
1、第一時間說不。
2、理由越簡短越好。多一點真誠,少一點套路,隻要對得起自己的心,不必考慮對方的接受能力,大家都是成年人,誰還為誰負責?
3、告訴對方,下次有能力,機會合適的時候,再幫忙。
如果有人因為你拒絕了他,就跟你翻臉,你應該慶幸友誼的小船及時翻了。不然這輩子,注定你是下等兵,他是大老板,你要隨時在線,隨時幫忙,幫完忙還主動敬禮說“團結”。
事實上,很少有人因為被幹脆地拒絕而把對方拉入黑名單,隻會反思自己,重新評估雙方的關係,尋找舒服的點位繼續交往,這是一個雙贏的結局。
葉悠然講解完這篇文章中所推崇的最佳拒絕方式後,讓宋太平也講點職場的常識作為交換。
對於女孩子的蠻橫不講理,宋太平已經習以為常,憑借著卓越的記憶,摘選了一篇網絡上的文章,為葉悠然進行講解著:
同一個巷子裏的玩伴,長大之後差距漸漸拉開;同一個班級裏的同學,畢業幾年之後境遇區別很大;進了同一個公司的新人,隔幾年再看,成長的速度差的興許不是一星半點。
我常常在想,拋開出身、天賦這些改變不了的東西,同樣的起點、智商正常的普通人差距究竟是如何拉開的?
那些成長滯後於同伴的人,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麽嗎?不,他們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麽,隻不過他們沒去做那些他們知道自己應該做的事。
換句話說,“知道”不等於能“做到”。
而把同伴甩在後麵的,恰恰是那群知道了就一定要做到,做了就一定要有結果的人。
知行合一,像減肥和戒煙一樣難。
學了很多知識、理念、方法、道理,可是卻沒有在自己身上看到成長,這是大多數人麵臨的問題,也包括我自己。用韓寒的話說,這叫“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我們都知道問題出在哪,問題出在沒有把學到的東西付諸實踐。用王陽明的話說,這叫知行不合一。所謂“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
這簡直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空泛地談“要知行合一”,不斷強調實踐的重要性,已經沒有任何意義。它會像我們之前聽過的所有道理一樣,不起效。
難題是:我知道,可是我就是做不到,我想做到,可是結果就是不盡人意。
有人會把原因歸結於懶、不自律,可是這更像是一種自我保護性的說辭,就像家長說:我的孩子挺聰明的,就是懶、貪玩。這樣一來,他家孩子就算隻考了十幾分,也還能繼續當一個聰明的孩子。
我們不如承認,“知道”和“做到”之間,總是有一道很難逾越的鴻溝。知行合一,像減肥和戒煙一樣難。
我們真正需要知道的是:有沒有具體的辦法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問題,幫助我們做到知行合一?
肯?布蘭佳就對這個問題感興趣。他最暢銷書籍《一分鍾經理人》在全球銷售了1 300萬冊。這個人主要工作是企業培訓,可是他卻失望地發現學員們聽完自己講的課,雖然心裏很認可,可是行為也沒有多大改變。也就是說,他那些口沫橫飛、激情四射的演講並沒有取得實際的成效。
所以他請教了很多人,思考和研究了很久,寫了一本書來回答這個問題。就是今天要介紹的書:《說到做到》。
他認為,知和行之間缺失了重要的一環。這關鍵的一環就是解決知行合一難題的秘訣。
哪一環呢?
說出來你可能覺得不信,肯?布蘭佳研究半天,找到的答案極其簡單,那一環就是:重複,再重複。
一本書當然不可能隻有兩個字,他富有洞見地分析了知道卻做不到的三個原因以及相應的三個解決辦法。但所有辦法的核心要義都是“重複”二字。
你的成長可能恰恰毀在“學得太多”。
學習本身就是一段從知道到做到的旅程。知是行之始,一個人的行為改變總是從內心想法的轉變開始的,然後才逐漸由內而外變化的。
所以,一個人從“知道”到“做到”需要經曆三個層級的轉變,第一個層次的轉變是知識層次的轉變。
這是第一步,也是最簡單和花費時間最短的轉變。比起花時間整合並實踐,知識層麵的知道要輕鬆有趣得多,所以人們熱衷此道。
然後問題就來了,肯?布蘭佳認為,人們知道卻做不到的第一個原因是信息過載。也就是說,你的成長不是因為你學得不夠多,而是恰巧毀在“學得太多”。
這一點我深有感觸。在信息時代,知識來得太容易了,除了學校的學習,還可以閱讀書籍、參加培訓、加入社群、收看直播、參與線上分享、訂閱付費專欄、報名付費課程、觀看名校公開課、看公眾號文章等等等。
我們像集體得了知識焦慮症和知識饑渴症一樣,花了大量時間獲取新知識。但我們越喝越渴,因為得不到的知識永遠在騷動。
所有知識產品本身並沒有問題,問題在於,我們太貪心了,根本不肯停下來鞏固、整合並付諸實踐。
所以我們獲取得有多快,遺忘就有多快。
拿網絡上的文章來說,今天看到一篇關於職業規劃的文章,覺得幹貨滿滿,收藏了;接著看到一篇關於時間管理的文章,講得很深刻,收藏了;過幾天又看到一篇分享閱讀方法的文章,很有啟發,收藏了。我們是忙碌的知識采集者,樂此不疲地打開和收藏新的文章,可是通常這些文章絕大多數會躺在收藏列表,被永遠地遺忘。
知識來得太容易了,我們就像自以為精明的大媽,去超市搜羅一堆打折銷售的日用品,自以為占了便宜,可實際上那些牙膏、衛生紙、肥皂已經多的到後年都用不完,隻能閑置在家,擠占空間。
我們正在變成了知識囤積者,而不是真正的學習者。
真正的學習者明白“知道”不等於“學到”,“做到”才算“學到”。
貪多求快,學了太多知識,卻沒有留出時間鞏固、整合和實踐,成長是不會發生的。
就像學舞蹈,需要動作分解,老師一個動作一個動作講解,學員一個動作一個動作記憶,一個動作一個動作練習到位。一般來說,對於初學者每節課學習的動作不會太多,老師講解完一個新動作之後,會停下來讓學員記憶和練習。如果老師隻顧著教很多新動作,卻沒有給出練習的時間,舞蹈是永遠學不會的。
密集地接觸新知識,把自己淹沒在信息的海洋裏的學習者,就像不斷聽舞蹈老師講解新動作,卻跳不出舞的學生。這樣的低效勤奮者,卻可以理直氣壯地向全世界包括他自己宣告:我在學習,我在努力,我很上進。
針對這一點,《說到做到》的作者建議,用少而精的學習,代替多而淺的大量接觸信息。
請記住:對於隻接觸一次的信息,我們通常隻能記住其中一小部分。要想掌握一件事情,需要間隔性地重複。
少而精的學習關鍵就在重複,比如反複讀透一本好書的價值,比泛泛而讀20本書的價值還大。
你猶疑徘徊的時候,別人已經跑遠了。
我們在知識層麵開始轉變,同時用少而精的學習,代替多而淺的大量接觸信息。可是這隻是第一步。
從“知道”到“做到”,第二個層次的轉變是態度層次的轉變。阻止我們知行合一的第二個原因是態度層麵的。
很多時候,我們很多時候對積極的,哪怕對自己有利的信息也半信半疑,或者幹脆置之門外。我們很多情況下,會帶著焦慮、消極、猶豫不決、先入為主判斷或者堅持固有思維的態度去判斷自己所接收的信息。
就拿閱讀來說,很多人都知道閱讀是一件有益處的事情,可是真正養成長期閱讀習慣的人卻不多。他們或者從未拿起過書,或者讀了幾本之後就不再讀了。因為他們心裏很懷疑:讀書真的有用嗎?我讀過一些,為什麽我感覺不到用處呢?我有必要花這麽多時間閱讀嗎?多結交人脈,或者學點別的東西,會不會更有幫助?
如果說“知識過載”給了我們一個自己正在“高效快速學習”的錯覺,那麽態度層麵的顧慮就給了我們心安理得不實踐的理由。
對於沒有立竿見影效果的東西,他們會半信半疑;對於和原先想法或做法衝突的內容,他們會下意識的抵觸、否定和批判;對於不能輕而易舉做到的事情,他們則自我懷疑:我也能做到嗎?我恐怕做不到吧?
這些態度問題削弱了改變的動力。
可是你猶疑徘徊的時候,別人已經跑遠了。就像我那些朋友還在懷疑看書到底有沒有用,我已經靠大量閱讀,做了一個讀書類公眾號並收獲一批粉絲,靠大量閱讀然後輸出,寫了一本書。
對於這一點,《說到做到》的作者建議,抱著積極開放的心態去嚐試,不要過早否定信息、知識、觀念、方法的價值。對於知識和觀念,采取“綠燈思維”,始終帶著一種“我怎麽樣才能用到這些”“我學會了,生活會有什麽改變”的心態來學習。
在態度問題上,另一個重要的方法也是重複。你一時無法接納一個新觀念,但如果你從不同地渠道重複地學習這個觀念,它就不再是個新觀念,它很可能變成你思想的一部分。有時候你無法接納一件事,不是因為你熟知,而是因為你認知還不夠深刻。
多數人低估了“知道”和“做到”的距離。
上兩個層級的改變都發生在腦子裏,它們很重要,但是還不夠。
因為學習不隻是在腦子裏完成的過程,隻有當你真正將自己學會的東西變成實際行動時,你才算在真正地學習。所以從“知道”到“做到”,第三個層次的轉變是行為層麵的轉變。
多數人低估了“知道”和“做到”之間的距離。
我最近寫了一篇很受歡迎的文章《始終要在言語上勝過別人,是我見過情商最低的行為》,認識到始終要在言語上勝過別人是個很糟糕的溝通習慣,並且認識到自己存在這樣的毛病,是遠遠不夠的。
這並不意味著,你改掉了這個習慣。接下來,你還要有意識地觀察自己在生活中的溝通表現,不斷提醒自己改變態度和措辭,對於某些場合的不佳表現進行深刻反思。我經曆過這個過程,和自己的舊有習慣抗爭非常痛苦,我花了很長的時間才漸漸克服。
“知道”和“做到”之間存在距離,“知道”不等於“做到”,已知的知識需要辛苦的摸索和實踐,才能嫻熟地被運用。很多人老是忘記這一點,並且嚴重地低估了“知道”和“做到”之間的距離。把“知道”當成已經學到,所以才會在囤積很多知識之後,產生虛妄的滿足感。
楊過和幾個小夥伴遭遇魔女李莫愁,他亮了幾個招數之後,告訴李莫愁,我先這樣打然後再那樣打,你必敗無疑,不如我們講和。結果真的憑著嘴皮子退了敵。餘人問既然有把握打退李莫愁,為什麽不打?楊過說,我知道怎麽打是一回事,我能準確無誤地發招又是另一回事。
“知道”很容易,但要“做到”很辛苦,知道和做到之間並非我們所認為的一步之遙,從“知道”到“做到”,我們需要付出辛苦的努力。
在行為層麵,《說到做到》的作者認為,知行不合一的原因是缺少跟進。
我前天學了職業規劃的知識,今天學了時間管理的方法,明天又對閱讀方法開始感興趣。沒有跟進,知識就永遠是紙麵和頭腦裏的東西,你原來是什麽樣,接下來照樣是什麽樣。
要想把知識轉化為結果,想改變行為獲得預期的結果,一定要製定跟進計劃。
比如學了職業規劃的知識,不能隻是收藏了一篇文章,應該抽個時間對自己原有職業選擇進行反思,同時進行新的規劃和調整,然後把這些規劃和調整轉化成新的職場狀態,同時重複學習相關主題的內容,不斷補充相關知識,進一步優化職業規劃。
得到閱讀方法方麵的建議,不能把知識束之高閣,而是嚐試把這些方法運用到下一次的閱讀中。同時跟進新方法對閱讀效率的改變。如果遇到新的問題,再找新的方法來解決它。
別再因為自己知道了很多新知識而沾沾自喜,“知道”隻是學習的第一步,你還要在態度上真正的接納,在行為上真正改變,才算真正地完成學習。
不論在生活還是工作中,誰都渴望被關注,都討厭被無視的感覺。
然而不知為何,事實往往事與願違。
從我經手的案例來看,很多谘詢者因為在職場中感受不到任何存在感,倍感無力而茫然,每每有離職的衝動,但細細分析才發現,其實能有的出路並不多,我把這種處境稱為“泥沼”。
身處這種處境的人常常會陷入一團巨大的困惑中,仿佛不論自己如何努力,就是得不到任何回應,在職場中越來越像個“透明人”,從一開始的“somebody”漸漸變成了“nobody”。
如果你也存在這種情況,請一定要小心,因為一旦方法不對或者不懂如何用力,你的掙紮隻會起到反作用,讓你越陷越深,直到耗盡你最後一絲勇氣和氣力,最終渾渾噩噩一事無成!
今年上半年,我接到了一例特殊的谘詢案例,谘詢者叫巧兒(化名),畢業三年左右一直感覺沒有動力,做什麽都提不起精神,感覺自己快沒救了。
說起來,巧兒的谘詢道路並非一帆風順。
在迷茫無力之際,她曾經找過其他谘詢機構,但遺憾的是,對方看完她的資料之後予以明確拒絕,給她的理由是:“您的案例非常棘手,況且三年來您沒有任何成就事件,我們也是一籌莫展,並表示無能為力。”
巧兒感到了深切的絕望,然而她依然不肯放棄,就找到了我。
看完她的資料後,我隱約感覺,巧兒的問題之所以讓其他職業谘詢機構倍感棘手,是因為它不僅涉及到單純的職業分析,更需要細致的心理疏導,方能予以有效的解決。
如果你問我,最讓人絕望的是什麽?
曾經的我會自信滿滿地告訴你,最讓人感到絕望的,無非是缺乏目標和方向感。
但隨著谘詢經驗的累積我才發現,比起缺乏目標和方向感還要讓人感到絕望的,是在回憶過往的時候,發現自己一無所長甚至一事無成。
你有過這樣的感受嗎?
曾經的巧兒認為,能從家鄉考到城市,是一件多麽了不起的成就;但入學不久她就絕望地發現,比起大城市裏來的同班同學,她的英語口語發音和書麵表達能力十分薄弱,常常被老師和同學取笑,這讓她倍感沮喪。
大學四年來,巧兒一度非常自卑;畢業之後的她在工作的選擇上隻能一再讓步,不斷地降低自己的要求,總算應聘到了一家外貿公司做起了外貿銷售的工作。
這份工作讓她感覺糟糕極了,她的英語表達能力很弱,有客戶前來詢問的時候,她無法迅速回應,於是客戶總是對她不滿,就去別家詢問了,所以她的成單率很低,因為這件事情,她被老板罵了不止一次,她好恨自己,也非常想做好這份工作。
然而不知為何,她越是在意結果就越緊張,原本自己雖然慢些,但總能予以回複,可一緊張,她的頭腦就一片空白,於是工作效率越來越低下,成單率也越來越低。
“老師,我感覺自己好像中了魔咒一樣,我掙紮了三年,真的累極了,我不知道自己哪裏錯了,老師,你能幫幫我嗎?”
一個寂靜的夜晚,巧兒在網絡的另一端向我說起了自己的過往,聽的出來,她的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評價都很低,並且糟糕的是,她的成就事件和成功體驗幾乎一片空白。
我意識到,這位姑娘目前處於“低自尊水平”階段,不能單純地按照傳統的職業谘詢方法進行推進。
根據社會心理學的相關理論,自我概念中,有一個自我評價的部分就是自尊,它涉及到個體是否對自己有積極態度,是否感到自己有很多值得驕傲的地方,是否感到自己是成功的和有價值的。
而一個人的自尊水平,則直接影響到一個人的存在感。
詹姆士在《心理學原理》一書中提出了一個自尊的經典公式,那就是:自尊=成功/抱負。
這個公式揭露了這樣一個規律,那就是一個人的自尊不僅取決於成功,還取決於獲得的成功對個體的意義。
如果一個人有成功體驗但卻感受不到價值和意義(例如考試作弊得了高分),或者一個人抱負很高但在成長過程中缺乏成功體驗(比如壯誌難酬),都會導致低自尊的出現。
通常說來,一個成年人出現這種情況,通常和ta成長過程中的家庭親子關係以及成長環境密切相關。
當一個人存在感弱、自尊水平低,可以從這幾個因素入手分析:
1、家庭親子關係。
巧兒的父母在她童年的時候拚命賺錢,將巧兒寄養在姨媽家,身邊的大人經常和她灌輸“爸爸媽媽不要你了”這樣的話,與此同時,巧兒很少能得到父母的關注、回應和慈愛,這就導致巧兒的內心敏感而脆弱,安全感方麵受到了嚴重的破壞。
2、選擇參與和揚長避短。
上小學的巧兒有一回鼓起勇氣,嚐試參加了學校的運動會,但可惜的是,她不擅長跑步,隻得了最後一名,這是她第一次想要融入這個集體,但這個活動沒有能夠讓她獲得成功體驗,反過來讓巧兒感到自己很失敗,就更沒有勇氣主動融入集體了。
3、社會比較中的坐標係。
由於巧兒自覺自己性格內向,所以她的目光總是被那些自信外向的同學所吸引,上學的時候,這些同學能當著很多人的麵侃侃而談;工作了之後,這些同學更是混的風生水起——她頓時覺得自己失敗極了。
隨著分析的逐漸展開與深入,巧兒內心的鬱結化作決堤的淚水傾瀉而出,第一次谘詢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後來,巧兒又找我做了第二次谘詢,這次谘詢則重點放在構建自尊體係和提升存在感這兩個方麵。
我和巧兒說了以下幾點:
1、每一次的職業選擇也好切換也罷至關重要,這一步邁的好則可以重新建立自尊,邁的不好則可能事與願違;
2、對於成功體驗太少的人來說,需要調整抱負水平,也就是適當降低對職業的期望值,從願意做且能做得好的事情入手,去獲得一個又一個的小成功,這點非常關鍵;
3、擺正自己的位置,選擇一些和自己地位、身份相似的人進行比較,看看他們做事有沒有什麽不足,反觀自己的狀況,做出合理的改進。
最終,巧兒根據這三點建議,在自己考慮的幾個職業中做出了自己的決定。
如今的巧兒告訴我們,她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小的成功,比如成功約談了第一位客戶,比如成功地簽下了第一筆單子,比如第一次獲得了客戶的好評和認可,等等,她漸漸發現,原來自己沒有那麽糟糕。
如今的她拾起了荒廢已久的專業,利用業餘時間進行充電學習,居然發現這個專業竟然是如此有趣,在學習的過程中她感到了久違的快樂與滿足。
“老師,我願意也希望你把我的這段故事進行改編,讓更多和曾經的我一樣深陷迷茫和絕望的人看見希望和力量。”巧兒說。
我想起當年學習谘詢的時候,老師對我們說過這樣一番話——
“人生好比一口大鍋,當來訪者走到了鍋底,隻要他肯努力,不論朝哪個方向,都是向上的。而對於一名谘詢師而言,如何點燃他內心的希望,如何讓ta獲得重生的力量,則是比嫻熟的分析方法和技巧更為重要的力量。”
當我一次又一次走近這些人的生命並和他們的生命產生了交匯時,我逐漸認識到——
職業谘詢並沒有剛開始想象的那麽簡單,很多人出現這樣那樣的職業問題,通常是內心深處出現問題所致,這注定了職業谘詢是一條漫長而艱苦卓絕的路。
在此特別提醒的是,我所寫的每一篇故事都經過了加工與改編,你不要期待從中獲得更多的細節,我知道,或許出於被動、依賴、恐懼和懶惰的心理,你希望看清前方每一寸路麵,從而確保自己邁出的每一步都是安全的、都是有價值的,可是很遺憾,這是不可能實現的願望。
一個人的職業生涯本身就充滿了變數,不論思考還是行動,你都離不開勇敢、進取和獨立的精神,即便有先知的告誡,你也需要獨自前行,去忍受過程中的艱辛與磨難,方能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成長。
葉悠然還在眯著眼,聆聽的同時,也是開動腦筋進行記憶著、思索著,正如宋太平所提及的這篇文章中提示的知道不等於學會了,還是需要轉化為自身行動,才能受益的。
(本章完)
葉悠然在一處沒有血跡的地方停穩客車,安排三名屬下留在車上接應,其餘人穿戴好防生化麵具,手持武器匯同宋太平踹開一層的一扇門進入房間,如果不是牆上不時出現的血跡和偶爾可見的倒地屍體,倒是很像一個功能設施齊全的健身房,三麵的環形建築是相通的,沒有發現異常。
葉悠然對著地麵和牆壁用背麵印有宋太平頭像的手機掃描著,宋太平看到自己被外公沒收的手機再次好懸沒傷心的落淚,程安娜一共就送了他們四部高科技產品,還沒捂熱乎,就因為營救自己暴露了這高科技手機的卓越性能,被老爺子們一窩端了。
宋太平平靜的指了指正中央右側拐角位置,鎮定的說道:“葉隊長,這個位置和外部麵積有至少二十平方米的偏差,不出意外這個研究中心建在地下,而入口在二樓某個位置。”
葉悠然用手機照了一下宋太平所指的位置,果然無法透視,一揮手,三名屬下城品字形小心踩著木製回旋樓梯上樓,槍械的保險已經打開,隨時準備開火攻擊出現的怪物,其餘人跟隨在後麵,二層分割成一個個小房間,似乎是這些雇傭兵的宿舍,看著房門上一個個人形窟窿,就可想而知裏麵可能隱藏的危險。
宋太平看著正對樓梯的神像雕塑,緩步上前,輕輕轉動其手臂,側麵的牆壁向兩側分開,露出了一片直通院子的快捷通道,一躍而下就可以到院子,宋太平深呼吸了一下,目光盯向回廊的右側,三位開路的龍魂行動隊軍官隨即心領神會的向右側回廊搜索了過去,發現了牆壁上淩亂的三個人形窟窿。
宋太平上前仔細查看了人形窟窿邊緣沾著的皮屑、牆體構造,沉聲說道:“一共有三個生化人從這裏逃逸出去!時間不超過六小時。”
葉悠然麵色一僵,一個生化人都很難對付了,這次居然出現了三個生化人,這已經是不可完成的任務,要找出這三個生化人都很困難的,而且這些生化人不是野獸,他們是有智慧的,懂得躲藏和偷襲,著實很難對付的。
葉悠然硬著頭皮示意那三名屬下打開手機的照明,進入這窟窿後的通道,葉悠然和宋太平隨後進入通道,看著構成通道的金屬牆壁,方知這個生化人研究所的大手筆,不出意外整個研究中心都是用這金屬體包裹的,就是導彈也炸不穿這裏的,偏偏就是這防範嚴密的地方能有生化人越獄成功,還將整個研究中心殺戮的一幹二淨,沒留一個活口。
宋太平進入通道,發現被撞開的這個位置是一處麵譜識別開啟的電子門!直接用露出的通訊線線頭和筆記本相連接,進行入侵這裏的電子控製係統,隨著宋太平雙手在筆記本電腦上飛速的點擊,輸入一條條指令,那扇電子門開啟,通道內的照明燈開啟,宋太平直接將自己的頭像設置為最高管理員頭像,並建立最高管理員權限賬號和密碼,調用監控實時視頻監測通道和地下試驗區裏的情況,從這數百個監控一一瀏覽一遍,除了發現一些被殘忍殺戮的身穿防生化服的研究員,就是在鋼化玻璃籠子裏六個半死不活的生化人失敗品,沒有發現其他生命體跡象。
宋太平挑出三個監控鏡頭,扭頭向身旁的葉悠然,沉聲說道:“葉隊長,這個位置六個半死不活的生化人需要我直接啟動了焚化銷毀程序,我們就不用過去;這裏的試驗數據和資料我已經全部拷貝進這個內存儲器中了,你可以現在就通過手機發回去;我們需要進入試驗區的機密試驗品儲存室,銷毀這裏的六瓶外星菌落樣品。
按照他們的實驗記錄來看,一共有十二個生化人樣本,除了逃逸出去的三個,我剛剛焚化的六個,還有三個生化人藏匿在實驗室區域裏,大家做好戰鬥準備吧,這三個生化人中有一位是直接用外星菌落入侵人類基因,並奇跡般的實現共存,存活下來的最強生化人,戰鬥力恐怕會極強,還是提前把數據發出去吧。”
葉悠然意識到了事態的嚴峻和高度危險,直接將數據發了出去,並給首長留言:有三個生化人逃逸,另有三個生化人在現在坐標位置,其中一名是和外星菌落融合成功的生化人,戰鬥力未知的強悍,半個小時後,我們沒有成功銷毀那六瓶外星菌落,就使用導彈攻擊這裏。
葉悠然再次確認了前往機密試驗品儲存室的路線圖後,帶領屬下呈環形保護著宋太平小跑著進入二層的電梯,通過掃描宋太平麵孔,獲準啟用電梯,直接降到底層,看著底層五米高的頂部每隔十米就固定好的爆炸物,三步一崗五步一哨的嚴密防守的雇傭兵已經成為屍體,心中一沉,能突破這裏嚴密防護,讓這裏的研究員連自爆銷毀程序都無法啟用的生化人智商高的驚人!自己這點人很可能會像老鼠一樣被它戲耍。
宋太平看著嵌入金屬牆壁中的槍械和高壓電擊棍,難以置信的揉了揉眼睛,剛要開口提醒,一道黑影閃過,葉悠然被帶上了頂部支撐架,宋太平和龍魂行動隊的眾人才注意到在葉悠然身後出現一名金發女子,身後兩對白色的翅膀正在收起,眉心位置赫然有一隻緊閉的豎眼,未著衣物的身軀上肌肉隆起,輕鬆的幾個動作,便瞬間卸下了葉悠然肩關節、手腳腕關節。
龍魂行動隊的眾人舉槍向這名金發女子射擊,卻無奈的發現子彈會在那名金發女子兩米外直接轉彎,而且隨著這名金發女子的一揮手,他們手中的槍械和背上的簡易長矛直接飛起,牢牢嵌入金屬牆壁中。
宋太平看到這名金發女子隻是用環抱著葉悠然的腰肢,用另一手壓在葉悠然脖頸上,並沒有直接下殺手,在旁邊的支架上還有兩具生化人被金屬物件紮成刺蝟的屍體,猜測到這名生化人有些特別,很可能沒有失去理智,仍保存著以前的記憶。
宋太平讓龍魂行動隊的眾人不要出現過激行為,原地待命,自己摘下背包,取出背包裏的各種肉幹和壓縮餅幹,用米蘭語高聲喊道:“尊貴的女士,我願意用這些食物換我的同伴,我們沒有冒犯您的意思,隻是這裏的六瓶外星菌落一般進入空氣中,就會造成大規模的死亡,我們要銷毀掉這些危險的菌落,並炸毀這裏,我們不限製您的自由,您可以隨意離開!”
葉悠然忍著痛,喝道:“不行,不能放任何生化人離開,向我開火!”
那名金發女子鬆開壓在葉悠然脖頸上的右手,直接給葉悠然額頭上一個爆栗,用很純正的東國語言說道:“傻丫頭,在你剛才發愣的時候,他們向我開槍,能打中我嗎?現在他們還有槍嗎?真是愚蠢到不可救藥!
那個小家夥,你怎麽稱呼?用那點食品就想買通我放這個傻丫頭,你當我和你一樣傻嗎?既然你肩頭有個長翅膀的兔子可以這麽大搖大擺的坐著,那麽本美女留在你身邊也沒有問題吧,我感覺我和你似乎有血緣關係的,我是程安雅。”
葉悠然萬分氣惱這個叫程安雅的生化人敢彈她腦袋,還罵她是傻丫頭,但聽到這位程安雅提到宋太平的肩頭有隻長翅膀的兔子,便全身冒冷汗了,心思著:難道宋太平身邊有隻兔子精?
餘玲玲齜牙咧嘴的指著程安雅顫抖的,直接施展幻象攻擊,卻意外的失敗了,知道程安雅不好惹,餘玲玲隻得作罷,靠在宋太平的耳朵旁,呼哧呼哧的生悶氣。
宋太平聽到程安雅這個名字,在回想剛才她卸葉悠然關節的手法,很像無相功,便試探著問道:“尊敬的程安雅女士,請問您認識程安娜嗎?我爺爺是宋聖手,我叫宋太平。”
程安雅隨手把葉悠然扔給龍魂行動隊的眾人,展翅飛到宋太平麵前,隨手撕開一包牛肉幹咀嚼著,上下打量了宋太平一會兒,追問道:“那你可知道程曦強?想不起來也沒關係的,記得你欠我九條命,今天我放了他們九個人,並幫你把逃逸出去的三頭生化人擊殺,以後姐姐找你辦九件事,你可要辦好哦。”
程安雅看到宋太平閉著雙目回避眼前的春色,嘴角翹起,笑了笑,隨手從宋太平的背包裏拿出一套宋太平那洗的泛白的衣服,將兩對翅膀收攏進肩甲骨,從容的將宋太平的衣服穿到身上,伸手揪了揪餘玲玲的兔子耳朵,在餘玲玲毛茸茸的身上撫摸了兩下,才幾個縱躍消失在電梯間,隨後電梯啟動上升,天知道這位程安雅是如何獲得啟動電梯權限的。
葉悠然在屬下們的幫助下,將脫臼的關節恢複,氣呼呼的上前把宋太平頭發揉成鳥窩狀,沒好氣的吼道:“宋大少爺,你的程安雅美女姐姐已經走了,你可以睜眼了!已經隻剩十分鍾了!”
宋太平匆忙睜開雙目,在龍魂行動隊眾人的護衛下小跑到機密試驗品儲存室,就地取材配置出連金屬都可以溶解的高濃度腐蝕液,龍魂行動隊的眾人則合力破開鋼化玻璃,小心翼翼的取出裏麵冷藏保存的六瓶外星菌落,宋太平接過六瓶外星菌落小心的浸入腐蝕液中,滅殺掉這些外星菌落,便和龍魂行動隊一起乘坐電梯返回其二樓的通道,葉悠然立即向首長發出完成任務的捷報。
剛從電梯出來,姚光遠便發來短信:他們那裏遭遇了三頭生化人同時偷襲,幸好一名金發美女出現,將這三頭生化人用金屬器物紮成馬蜂窩,救了大家一命,大家擔心還有其他生化人來偷襲,希望葉悠然他們盡快返回,一起離開這個恐怖的地方。
宋太平這邊也偽裝他們的研究員身份啟動了生化人研究中心的自爆程序,同時刪除了拷貝資料的痕跡以及其創建的最高管理員賬號。
葉悠然啟動客車載著大家駛離這處生化人研究中心一百米作用的地方,一陣地動山搖,那個追風雇傭兵海外訓練基地瞬間變成一個深坑。
脫離生化人危險的葉悠然將客車駕駛交給一名屬下,用手機從網絡上下載了篇文章,開始教導宋太平如何做拒絕,要不來個美女就給宋太平提要求,宋太平這個榆木腦袋的家夥都不知道拒絕,很難想象宋太平的後宮會有多少美女的。
葉悠然將文章投影到車頂上,開始宣讀講解:
最殘忍的不是拒絕,而是沒有終點的等待。
朋友被邀請參加一個地產活動,心裏不想去,就說時間對不上。
以為沒事了,過幾天,人家又來找,說我們改了時間,這下沒問題了吧。
他才說,真沒空,謝謝你的邀請,人家就不高興了,說我們為你都改時間了呢。
對方到底是不是為他改的時間,有待考證,但他拒絕別人不幹脆,給人留下了把柄。
這位朋友,有點像幾年前的我。那時候年輕,總覺得自己情商很高,不需要把拒絕做得太難看。用的套路經常是先答應別人,然後臨時有事,編出各種理由,表示確實想去但去不成。
終於有一次,惹怒了一個朋友,說你去就去,不去就不去,總是這麽猶豫不決,真的很討厭。
我心裏一驚,猶豫不決?我一開始就沒想去啊。
後來我觀察了很多人,發現所謂高情商的拒絕,無論編出多少理由,拉出多少墊背的,給別人的印象就是不靠譜、易生變。
拒絕這件事,最高情商的表現就是行就行,不行就不行,千萬別裝。
不敢幹脆地拒絕別人,表麵是為別人著想,不想讓人家難堪,其實是太把自己當回事,覺得你拒絕了,人家的心就碎了。
其實任何一個人提出要求,都做好了被拒絕的心理準備,甚至他可能比你更認可拒絕這一選項。
千萬別覺得對方是抱很大希望,非你不可,才會開口。滿世界到處都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提不靠譜要求的人,說不定哪次撒網就撈幾個心慈手軟的冤大頭。
地產界流傳一個故事,講的是大哥王石有多爽。
他賣了一塊地給別人,已經付了訂金,大家一起吃飯的時候,買家表情嚴峻,左不舒服右不舒服,但就是不說為什麽不舒服。
王石善解人意地說,我們吃完這頓飯,如果你還是不舒服,我就把錢一分不少退給你。吃完飯,他問那人舒服了嗎,那人說還是不太舒服,他就退了錢。
其實那塊地,地段、形狀都不太好,之後放了好多年,也沒賣出去。也就是說,這塊地賣不出去,是理所當然,賣出去,是意外之喜,王石絕不會因為這塊地賣不出去而懷疑人生,更不會拉黑拒絕他的朋友。
不是每個人都有這個買家的好運,現實中很多人,如果你拒絕得不幹脆,他們會慢慢說服你,讓你去做你並不想做的事。而當你真去做了,對方也並不感激你,相反會拿你的態度說事兒。
拒絕是不需要解釋的,解釋得越多,越容易給別人造成錯覺:你是故意拒絕我,或者你故意抬高身價,想讓我不斷求你。
你留給別人希望,就引誘他人付出,這是一個客觀事實。
有人要你幫忙,你不說自己幫不了,而是說今天比較忙,到了第二天,別人又提出來,你說明天再說,第三天,人家要請你吃飯了,到第四天,你說我真幫不了,那人一定會勃然大怒,你幫不了早說啊,浪費表情。
拒絕別人不幹脆,還有一個原因是我們害怕給朋友留下薄情寡義的印象。
其實世界上絕大多數人之間的交往,根本上升不到情義的高度,而是在規則之中運行,規則是檢驗靠譜的唯一真理。,能做就全力以赴地開心去做,不能做就第一時間通知對方,是成本最小的人際交往規則。
別人選擇了你,而你幹脆地拒絕,是把選擇權交還給對方。
我想讓你做我女朋友,你拒絕了,選擇權就是在我手裏,我可以選擇繼續追你,或者去追別人,不需背負任何心理負擔。
如果你不拒絕又不答應,以各種理由拖延,選擇權就是在你的手裏,我不知道什麽時候靴子會落在頭上。
這才是最大的自私與傷害。
即使在愛情中,我們都不是惟一的備選,何況其它事情上,其實你並沒有那麽重要,不必擔心被你拒絕的人走投無路,相反,你的拒絕可能讓他春暖花開。
我當作者的時候,最恨一種編輯,就是你把稿子給他,他說很好,你再問,又說交給主編了,問到第十八遍,他說我喜歡但主編不喜歡。這中間差不多耽誤了半個月。
後來我當編輯,不能用的稿子看完立刻告訴作者“不適合我們,你趕緊給別人”。
同事覺得我種耿直女孩多得罪人啊,人家作者寫稿不容易,你十分鍾看完就說不行,太傷人。
然而,我這樣做不僅沒有得罪作者,反倒讓他們對我產生了信任,覺得我看稿子專業、準確,特別了解自己雜誌的定位與主編的想法。
拒絕是不需要理由的,不想做、不合適就是最好的理由。理由說得再好聽,也是拒絕。當拒絕這個結果擺出來的時候,別人已經在想怎麽找下家了,哪有心思聽你解釋你的難言之隱。
拒絕並不難看,不敢拒絕的姿態才比較難看。你不想付出還想當好人,世上哪有這麽便宜的事。所以,對於拒絕這件讓你為難的事,我隻有三個建議:
1、第一時間說不。
2、理由越簡短越好。多一點真誠,少一點套路,隻要對得起自己的心,不必考慮對方的接受能力,大家都是成年人,誰還為誰負責?
3、告訴對方,下次有能力,機會合適的時候,再幫忙。
如果有人因為你拒絕了他,就跟你翻臉,你應該慶幸友誼的小船及時翻了。不然這輩子,注定你是下等兵,他是大老板,你要隨時在線,隨時幫忙,幫完忙還主動敬禮說“團結”。
事實上,很少有人因為被幹脆地拒絕而把對方拉入黑名單,隻會反思自己,重新評估雙方的關係,尋找舒服的點位繼續交往,這是一個雙贏的結局。
葉悠然講解完這篇文章中所推崇的最佳拒絕方式後,讓宋太平也講點職場的常識作為交換。
對於女孩子的蠻橫不講理,宋太平已經習以為常,憑借著卓越的記憶,摘選了一篇網絡上的文章,為葉悠然進行講解著:
同一個巷子裏的玩伴,長大之後差距漸漸拉開;同一個班級裏的同學,畢業幾年之後境遇區別很大;進了同一個公司的新人,隔幾年再看,成長的速度差的興許不是一星半點。
我常常在想,拋開出身、天賦這些改變不了的東西,同樣的起點、智商正常的普通人差距究竟是如何拉開的?
那些成長滯後於同伴的人,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麽嗎?不,他們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麽,隻不過他們沒去做那些他們知道自己應該做的事。
換句話說,“知道”不等於能“做到”。
而把同伴甩在後麵的,恰恰是那群知道了就一定要做到,做了就一定要有結果的人。
知行合一,像減肥和戒煙一樣難。
學了很多知識、理念、方法、道理,可是卻沒有在自己身上看到成長,這是大多數人麵臨的問題,也包括我自己。用韓寒的話說,這叫“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我們都知道問題出在哪,問題出在沒有把學到的東西付諸實踐。用王陽明的話說,這叫知行不合一。所謂“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
這簡直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空泛地談“要知行合一”,不斷強調實踐的重要性,已經沒有任何意義。它會像我們之前聽過的所有道理一樣,不起效。
難題是:我知道,可是我就是做不到,我想做到,可是結果就是不盡人意。
有人會把原因歸結於懶、不自律,可是這更像是一種自我保護性的說辭,就像家長說:我的孩子挺聰明的,就是懶、貪玩。這樣一來,他家孩子就算隻考了十幾分,也還能繼續當一個聰明的孩子。
我們不如承認,“知道”和“做到”之間,總是有一道很難逾越的鴻溝。知行合一,像減肥和戒煙一樣難。
我們真正需要知道的是:有沒有具體的辦法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問題,幫助我們做到知行合一?
肯?布蘭佳就對這個問題感興趣。他最暢銷書籍《一分鍾經理人》在全球銷售了1 300萬冊。這個人主要工作是企業培訓,可是他卻失望地發現學員們聽完自己講的課,雖然心裏很認可,可是行為也沒有多大改變。也就是說,他那些口沫橫飛、激情四射的演講並沒有取得實際的成效。
所以他請教了很多人,思考和研究了很久,寫了一本書來回答這個問題。就是今天要介紹的書:《說到做到》。
他認為,知和行之間缺失了重要的一環。這關鍵的一環就是解決知行合一難題的秘訣。
哪一環呢?
說出來你可能覺得不信,肯?布蘭佳研究半天,找到的答案極其簡單,那一環就是:重複,再重複。
一本書當然不可能隻有兩個字,他富有洞見地分析了知道卻做不到的三個原因以及相應的三個解決辦法。但所有辦法的核心要義都是“重複”二字。
你的成長可能恰恰毀在“學得太多”。
學習本身就是一段從知道到做到的旅程。知是行之始,一個人的行為改變總是從內心想法的轉變開始的,然後才逐漸由內而外變化的。
所以,一個人從“知道”到“做到”需要經曆三個層級的轉變,第一個層次的轉變是知識層次的轉變。
這是第一步,也是最簡單和花費時間最短的轉變。比起花時間整合並實踐,知識層麵的知道要輕鬆有趣得多,所以人們熱衷此道。
然後問題就來了,肯?布蘭佳認為,人們知道卻做不到的第一個原因是信息過載。也就是說,你的成長不是因為你學得不夠多,而是恰巧毀在“學得太多”。
這一點我深有感觸。在信息時代,知識來得太容易了,除了學校的學習,還可以閱讀書籍、參加培訓、加入社群、收看直播、參與線上分享、訂閱付費專欄、報名付費課程、觀看名校公開課、看公眾號文章等等等。
我們像集體得了知識焦慮症和知識饑渴症一樣,花了大量時間獲取新知識。但我們越喝越渴,因為得不到的知識永遠在騷動。
所有知識產品本身並沒有問題,問題在於,我們太貪心了,根本不肯停下來鞏固、整合並付諸實踐。
所以我們獲取得有多快,遺忘就有多快。
拿網絡上的文章來說,今天看到一篇關於職業規劃的文章,覺得幹貨滿滿,收藏了;接著看到一篇關於時間管理的文章,講得很深刻,收藏了;過幾天又看到一篇分享閱讀方法的文章,很有啟發,收藏了。我們是忙碌的知識采集者,樂此不疲地打開和收藏新的文章,可是通常這些文章絕大多數會躺在收藏列表,被永遠地遺忘。
知識來得太容易了,我們就像自以為精明的大媽,去超市搜羅一堆打折銷售的日用品,自以為占了便宜,可實際上那些牙膏、衛生紙、肥皂已經多的到後年都用不完,隻能閑置在家,擠占空間。
我們正在變成了知識囤積者,而不是真正的學習者。
真正的學習者明白“知道”不等於“學到”,“做到”才算“學到”。
貪多求快,學了太多知識,卻沒有留出時間鞏固、整合和實踐,成長是不會發生的。
就像學舞蹈,需要動作分解,老師一個動作一個動作講解,學員一個動作一個動作記憶,一個動作一個動作練習到位。一般來說,對於初學者每節課學習的動作不會太多,老師講解完一個新動作之後,會停下來讓學員記憶和練習。如果老師隻顧著教很多新動作,卻沒有給出練習的時間,舞蹈是永遠學不會的。
密集地接觸新知識,把自己淹沒在信息的海洋裏的學習者,就像不斷聽舞蹈老師講解新動作,卻跳不出舞的學生。這樣的低效勤奮者,卻可以理直氣壯地向全世界包括他自己宣告:我在學習,我在努力,我很上進。
針對這一點,《說到做到》的作者建議,用少而精的學習,代替多而淺的大量接觸信息。
請記住:對於隻接觸一次的信息,我們通常隻能記住其中一小部分。要想掌握一件事情,需要間隔性地重複。
少而精的學習關鍵就在重複,比如反複讀透一本好書的價值,比泛泛而讀20本書的價值還大。
你猶疑徘徊的時候,別人已經跑遠了。
我們在知識層麵開始轉變,同時用少而精的學習,代替多而淺的大量接觸信息。可是這隻是第一步。
從“知道”到“做到”,第二個層次的轉變是態度層次的轉變。阻止我們知行合一的第二個原因是態度層麵的。
很多時候,我們很多時候對積極的,哪怕對自己有利的信息也半信半疑,或者幹脆置之門外。我們很多情況下,會帶著焦慮、消極、猶豫不決、先入為主判斷或者堅持固有思維的態度去判斷自己所接收的信息。
就拿閱讀來說,很多人都知道閱讀是一件有益處的事情,可是真正養成長期閱讀習慣的人卻不多。他們或者從未拿起過書,或者讀了幾本之後就不再讀了。因為他們心裏很懷疑:讀書真的有用嗎?我讀過一些,為什麽我感覺不到用處呢?我有必要花這麽多時間閱讀嗎?多結交人脈,或者學點別的東西,會不會更有幫助?
如果說“知識過載”給了我們一個自己正在“高效快速學習”的錯覺,那麽態度層麵的顧慮就給了我們心安理得不實踐的理由。
對於沒有立竿見影效果的東西,他們會半信半疑;對於和原先想法或做法衝突的內容,他們會下意識的抵觸、否定和批判;對於不能輕而易舉做到的事情,他們則自我懷疑:我也能做到嗎?我恐怕做不到吧?
這些態度問題削弱了改變的動力。
可是你猶疑徘徊的時候,別人已經跑遠了。就像我那些朋友還在懷疑看書到底有沒有用,我已經靠大量閱讀,做了一個讀書類公眾號並收獲一批粉絲,靠大量閱讀然後輸出,寫了一本書。
對於這一點,《說到做到》的作者建議,抱著積極開放的心態去嚐試,不要過早否定信息、知識、觀念、方法的價值。對於知識和觀念,采取“綠燈思維”,始終帶著一種“我怎麽樣才能用到這些”“我學會了,生活會有什麽改變”的心態來學習。
在態度問題上,另一個重要的方法也是重複。你一時無法接納一個新觀念,但如果你從不同地渠道重複地學習這個觀念,它就不再是個新觀念,它很可能變成你思想的一部分。有時候你無法接納一件事,不是因為你熟知,而是因為你認知還不夠深刻。
多數人低估了“知道”和“做到”的距離。
上兩個層級的改變都發生在腦子裏,它們很重要,但是還不夠。
因為學習不隻是在腦子裏完成的過程,隻有當你真正將自己學會的東西變成實際行動時,你才算在真正地學習。所以從“知道”到“做到”,第三個層次的轉變是行為層麵的轉變。
多數人低估了“知道”和“做到”之間的距離。
我最近寫了一篇很受歡迎的文章《始終要在言語上勝過別人,是我見過情商最低的行為》,認識到始終要在言語上勝過別人是個很糟糕的溝通習慣,並且認識到自己存在這樣的毛病,是遠遠不夠的。
這並不意味著,你改掉了這個習慣。接下來,你還要有意識地觀察自己在生活中的溝通表現,不斷提醒自己改變態度和措辭,對於某些場合的不佳表現進行深刻反思。我經曆過這個過程,和自己的舊有習慣抗爭非常痛苦,我花了很長的時間才漸漸克服。
“知道”和“做到”之間存在距離,“知道”不等於“做到”,已知的知識需要辛苦的摸索和實踐,才能嫻熟地被運用。很多人老是忘記這一點,並且嚴重地低估了“知道”和“做到”之間的距離。把“知道”當成已經學到,所以才會在囤積很多知識之後,產生虛妄的滿足感。
楊過和幾個小夥伴遭遇魔女李莫愁,他亮了幾個招數之後,告訴李莫愁,我先這樣打然後再那樣打,你必敗無疑,不如我們講和。結果真的憑著嘴皮子退了敵。餘人問既然有把握打退李莫愁,為什麽不打?楊過說,我知道怎麽打是一回事,我能準確無誤地發招又是另一回事。
“知道”很容易,但要“做到”很辛苦,知道和做到之間並非我們所認為的一步之遙,從“知道”到“做到”,我們需要付出辛苦的努力。
在行為層麵,《說到做到》的作者認為,知行不合一的原因是缺少跟進。
我前天學了職業規劃的知識,今天學了時間管理的方法,明天又對閱讀方法開始感興趣。沒有跟進,知識就永遠是紙麵和頭腦裏的東西,你原來是什麽樣,接下來照樣是什麽樣。
要想把知識轉化為結果,想改變行為獲得預期的結果,一定要製定跟進計劃。
比如學了職業規劃的知識,不能隻是收藏了一篇文章,應該抽個時間對自己原有職業選擇進行反思,同時進行新的規劃和調整,然後把這些規劃和調整轉化成新的職場狀態,同時重複學習相關主題的內容,不斷補充相關知識,進一步優化職業規劃。
得到閱讀方法方麵的建議,不能把知識束之高閣,而是嚐試把這些方法運用到下一次的閱讀中。同時跟進新方法對閱讀效率的改變。如果遇到新的問題,再找新的方法來解決它。
別再因為自己知道了很多新知識而沾沾自喜,“知道”隻是學習的第一步,你還要在態度上真正的接納,在行為上真正改變,才算真正地完成學習。
不論在生活還是工作中,誰都渴望被關注,都討厭被無視的感覺。
然而不知為何,事實往往事與願違。
從我經手的案例來看,很多谘詢者因為在職場中感受不到任何存在感,倍感無力而茫然,每每有離職的衝動,但細細分析才發現,其實能有的出路並不多,我把這種處境稱為“泥沼”。
身處這種處境的人常常會陷入一團巨大的困惑中,仿佛不論自己如何努力,就是得不到任何回應,在職場中越來越像個“透明人”,從一開始的“somebody”漸漸變成了“nobody”。
如果你也存在這種情況,請一定要小心,因為一旦方法不對或者不懂如何用力,你的掙紮隻會起到反作用,讓你越陷越深,直到耗盡你最後一絲勇氣和氣力,最終渾渾噩噩一事無成!
今年上半年,我接到了一例特殊的谘詢案例,谘詢者叫巧兒(化名),畢業三年左右一直感覺沒有動力,做什麽都提不起精神,感覺自己快沒救了。
說起來,巧兒的谘詢道路並非一帆風順。
在迷茫無力之際,她曾經找過其他谘詢機構,但遺憾的是,對方看完她的資料之後予以明確拒絕,給她的理由是:“您的案例非常棘手,況且三年來您沒有任何成就事件,我們也是一籌莫展,並表示無能為力。”
巧兒感到了深切的絕望,然而她依然不肯放棄,就找到了我。
看完她的資料後,我隱約感覺,巧兒的問題之所以讓其他職業谘詢機構倍感棘手,是因為它不僅涉及到單純的職業分析,更需要細致的心理疏導,方能予以有效的解決。
如果你問我,最讓人絕望的是什麽?
曾經的我會自信滿滿地告訴你,最讓人感到絕望的,無非是缺乏目標和方向感。
但隨著谘詢經驗的累積我才發現,比起缺乏目標和方向感還要讓人感到絕望的,是在回憶過往的時候,發現自己一無所長甚至一事無成。
你有過這樣的感受嗎?
曾經的巧兒認為,能從家鄉考到城市,是一件多麽了不起的成就;但入學不久她就絕望地發現,比起大城市裏來的同班同學,她的英語口語發音和書麵表達能力十分薄弱,常常被老師和同學取笑,這讓她倍感沮喪。
大學四年來,巧兒一度非常自卑;畢業之後的她在工作的選擇上隻能一再讓步,不斷地降低自己的要求,總算應聘到了一家外貿公司做起了外貿銷售的工作。
這份工作讓她感覺糟糕極了,她的英語表達能力很弱,有客戶前來詢問的時候,她無法迅速回應,於是客戶總是對她不滿,就去別家詢問了,所以她的成單率很低,因為這件事情,她被老板罵了不止一次,她好恨自己,也非常想做好這份工作。
然而不知為何,她越是在意結果就越緊張,原本自己雖然慢些,但總能予以回複,可一緊張,她的頭腦就一片空白,於是工作效率越來越低下,成單率也越來越低。
“老師,我感覺自己好像中了魔咒一樣,我掙紮了三年,真的累極了,我不知道自己哪裏錯了,老師,你能幫幫我嗎?”
一個寂靜的夜晚,巧兒在網絡的另一端向我說起了自己的過往,聽的出來,她的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評價都很低,並且糟糕的是,她的成就事件和成功體驗幾乎一片空白。
我意識到,這位姑娘目前處於“低自尊水平”階段,不能單純地按照傳統的職業谘詢方法進行推進。
根據社會心理學的相關理論,自我概念中,有一個自我評價的部分就是自尊,它涉及到個體是否對自己有積極態度,是否感到自己有很多值得驕傲的地方,是否感到自己是成功的和有價值的。
而一個人的自尊水平,則直接影響到一個人的存在感。
詹姆士在《心理學原理》一書中提出了一個自尊的經典公式,那就是:自尊=成功/抱負。
這個公式揭露了這樣一個規律,那就是一個人的自尊不僅取決於成功,還取決於獲得的成功對個體的意義。
如果一個人有成功體驗但卻感受不到價值和意義(例如考試作弊得了高分),或者一個人抱負很高但在成長過程中缺乏成功體驗(比如壯誌難酬),都會導致低自尊的出現。
通常說來,一個成年人出現這種情況,通常和ta成長過程中的家庭親子關係以及成長環境密切相關。
當一個人存在感弱、自尊水平低,可以從這幾個因素入手分析:
1、家庭親子關係。
巧兒的父母在她童年的時候拚命賺錢,將巧兒寄養在姨媽家,身邊的大人經常和她灌輸“爸爸媽媽不要你了”這樣的話,與此同時,巧兒很少能得到父母的關注、回應和慈愛,這就導致巧兒的內心敏感而脆弱,安全感方麵受到了嚴重的破壞。
2、選擇參與和揚長避短。
上小學的巧兒有一回鼓起勇氣,嚐試參加了學校的運動會,但可惜的是,她不擅長跑步,隻得了最後一名,這是她第一次想要融入這個集體,但這個活動沒有能夠讓她獲得成功體驗,反過來讓巧兒感到自己很失敗,就更沒有勇氣主動融入集體了。
3、社會比較中的坐標係。
由於巧兒自覺自己性格內向,所以她的目光總是被那些自信外向的同學所吸引,上學的時候,這些同學能當著很多人的麵侃侃而談;工作了之後,這些同學更是混的風生水起——她頓時覺得自己失敗極了。
隨著分析的逐漸展開與深入,巧兒內心的鬱結化作決堤的淚水傾瀉而出,第一次谘詢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後來,巧兒又找我做了第二次谘詢,這次谘詢則重點放在構建自尊體係和提升存在感這兩個方麵。
我和巧兒說了以下幾點:
1、每一次的職業選擇也好切換也罷至關重要,這一步邁的好則可以重新建立自尊,邁的不好則可能事與願違;
2、對於成功體驗太少的人來說,需要調整抱負水平,也就是適當降低對職業的期望值,從願意做且能做得好的事情入手,去獲得一個又一個的小成功,這點非常關鍵;
3、擺正自己的位置,選擇一些和自己地位、身份相似的人進行比較,看看他們做事有沒有什麽不足,反觀自己的狀況,做出合理的改進。
最終,巧兒根據這三點建議,在自己考慮的幾個職業中做出了自己的決定。
如今的巧兒告訴我們,她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小的成功,比如成功約談了第一位客戶,比如成功地簽下了第一筆單子,比如第一次獲得了客戶的好評和認可,等等,她漸漸發現,原來自己沒有那麽糟糕。
如今的她拾起了荒廢已久的專業,利用業餘時間進行充電學習,居然發現這個專業竟然是如此有趣,在學習的過程中她感到了久違的快樂與滿足。
“老師,我願意也希望你把我的這段故事進行改編,讓更多和曾經的我一樣深陷迷茫和絕望的人看見希望和力量。”巧兒說。
我想起當年學習谘詢的時候,老師對我們說過這樣一番話——
“人生好比一口大鍋,當來訪者走到了鍋底,隻要他肯努力,不論朝哪個方向,都是向上的。而對於一名谘詢師而言,如何點燃他內心的希望,如何讓ta獲得重生的力量,則是比嫻熟的分析方法和技巧更為重要的力量。”
當我一次又一次走近這些人的生命並和他們的生命產生了交匯時,我逐漸認識到——
職業谘詢並沒有剛開始想象的那麽簡單,很多人出現這樣那樣的職業問題,通常是內心深處出現問題所致,這注定了職業谘詢是一條漫長而艱苦卓絕的路。
在此特別提醒的是,我所寫的每一篇故事都經過了加工與改編,你不要期待從中獲得更多的細節,我知道,或許出於被動、依賴、恐懼和懶惰的心理,你希望看清前方每一寸路麵,從而確保自己邁出的每一步都是安全的、都是有價值的,可是很遺憾,這是不可能實現的願望。
一個人的職業生涯本身就充滿了變數,不論思考還是行動,你都離不開勇敢、進取和獨立的精神,即便有先知的告誡,你也需要獨自前行,去忍受過程中的艱辛與磨難,方能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成長。
葉悠然還在眯著眼,聆聽的同時,也是開動腦筋進行記憶著、思索著,正如宋太平所提及的這篇文章中提示的知道不等於學會了,還是需要轉化為自身行動,才能受益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