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頷首說道:"講。"


    朝堂之上安靜下來,群臣都看向李泰。


    這魏王殿下第一次上朝聽政就敢站出來說話。


    這是急著想立功了?


    李承乾也觀察著李泰,心想離開長安這麽多時日,青雀倒是越來越莽撞了,這麽多大臣都爭議不下的事情他李泰倒是敢站出來。


    李泰看向滿朝大臣說道:"諸位,窮兵黷武這個帽子未免有些大了。"


    "就是!"程咬金附和著說道。


    李世民瞪了一眼程咬金。


    程咬金也立刻識相地閉上嘴。


    李泰開口說道:"如今能夠有這太平與父皇的明治分不開,當然**這些大軍了,大唐邊疆也何來安定,**死守涼州的將士,大唐何來現在的安寧?"


    "魏王殿下的意思是說應該屯兵了?"


    李泰又笑了笑說道:"難道不應該嗎?"


    有文官上前一步對李世民說道:"陛下!魏王殿下此言大謬。"


    "何來大謬!"


    李世民還沒說話,李泰也立刻大聲回應道。


    驚訝地看著李泰,青雀怎麽變得這般鋒芒畢露了。


    李泰朗聲說道:"大軍對邊關諸國來說是一種威懾,有了他們,大唐邊關才得以安定!"


    "臣,敢問魏王殿下,突厥何以安心?邊關諸國何以安心?"


    李泰冷冷一笑,"你是諫言大夫唐儉吧。"


    "正是下官。"唐儉退後一步躬身說道。


    李泰微笑著說道:"對突厥人倒是挺照顧,不知道的還以為您老在突厥有親戚呢?"


    "你!"


    唐儉就要伸手指著李泰大罵,想到他魏王的身份隻好閉口。


    李泰再次說道:"劍在手裏和手裏無劍是兩回事,手裏的劍怎麽用如何用?邊關諸國確實需要提防,可也不能削減軍餉裁撤大軍來讓突厥人安心。"


    <a id="wzsy" href="http://www.xiaoshuting.org">xiaoshuting.org</a>


    朝堂一片安靜,都在回味著李泰的這一句劍在手裏和手裏無劍,這句話。


    很簡單一句話,細細琢磨倒是很有道理。


    "若是裁撤大軍,突厥人安心了,你讓邊關的百姓如何安心!唐儉!你是何居心。"


    唐儉撲通一聲跪在地上,低著頭不敢看李世民。


    李泰對李世民行禮說道:"請父皇恕兒臣放肆,但我們不能放下手裏的刀兵,安樂就是自大的來源!我們不能因為我們現在的安樂而小看我們的對手。"


    "曆朝曆代以來邊關戰事起伏不定!突厥人,吐蕃人,吐穀渾人,乃至西域人!他們何嚐不是覬覦中原,如今中原太平來得不容易!"


    "守住這份太平是作為兒臣,作為朝臣的本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呐!"


    李泰說完,他的話語久久在太極殿繚繞。


    群臣默不作聲。


    李世民麵色難掩笑意,站起身說道:"房玄齡,杜如晦來甘露殿議事,退朝。"


    李承乾深深地看了一眼神色得意的李泰也轉身離開。


    一場是不是窮兵黷武的事情,因李泰的一句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而停止。


    李泰都這麽說,誰又敢反駁。


    李世民當天下旨,不僅**削減兵員還要增加軍餉。


    加軍餉的事情,自從傷兵從涼州回來之後,李世民就想著要下旨。


    隻是一直找不到機會,現如今倒是可以順理成章。


    安排好這些事情,李世民繼續看著白蛇傳,一頁一頁地看下來。


    白蛇傳的故事再次發酵。


    由於法海在故事中的行徑,讓不少人憤恨。


    淒美的愛情故事總有這麽一個搞事情的反派。


    一時間連坊間的那些和尚都被長安的百姓們嗤之以鼻。


    連帶著甚至有人去砸和尚廟。


    長安郊外的大寧寺。


    好巧不巧,幾個倭國的遣唐使要去看看大唐的寺廟是什麽樣子。


    就被一場大火給燒得差點出不來。


    三個倭國使者掩麵而泣,大唐好危險怎麽還有人放火燒寺廟的。


    站在遠處看著大火的許敬宗分給幾個遊俠銀錢說道:"麻煩了,離開長安避避風頭吧。"


    接過銀錢他們說道:"可惜沒燒死那幾個倭國人,倒是燒了不少經書。"


    "我知道了,你們趕緊離開吧。"


    看著那幾個倉皇而逃的倭國人,雖說如今長安人對和尚喊打喊殺的。


    反正對和尚沒什麽好感,這些倭國人還好巧不巧地要去寺廟。


    許敬宗心中有了下一步的打算。


    大寧寺的一把大火被撲滅,好在**出人命。


    大火是從幾個倭國人睡覺的房間開始燒起來的。


    大理寺的衙差最終定案是倭國人半夜睡覺**吹滅油燈,油燈被風吹倒之後點燃了窗台。


    這才燒起了大火。


    一本白蛇傳讓長安的居民對和尚嗤之以鼻。


    據說倭國人喜歡和和尚親近。


    不知道什麽時候有一些話語傳出來。


    有人說倭國的遣唐使有病。


    也有人說這些倭國人有短袖之癖,特別喜歡和尚。


    也有人說這些倭國人到處偷東西。


    人言可畏。


    一時間鬧得人盡皆知,倭國人有病,倭國人有斷袖之癖。


    許敬宗坐在一處酒館中,聽著人們討論著倭國人會心地笑了笑。


    幾日後,許敬宗來到涇陽,和李正說了自己的計劃。


    李正看著印書坊的運作說道:"所以你還**擺平倭國人。"


    許敬宗微笑說道:"不會太久了還請縣侯不要著急。"


    "那好,我再寬限你一些時日。"


    許敬宗點頭離開。


    李正從係統圖書館內又拿出一本書,紅樓夢。


    印書坊的張齊見到李正來了迎上前說道:"縣侯,我們已經了一百冊白蛇傳了。"


    "可以啊。"李正詫異說道。


    走入印書坊,十台染布坊用的刷布滾筒,已經改裝成了印書用的機器,嬸嬸們幫忙布置著字模。


    李正把一塊塊小小的字模拚湊起來,按照紅樓夢的篇章分頁。


    唐朝的文字雖然寫起來困難,不過不難認。


    長安又收到了一百冊白蛇傳。


    又是從涇陽送來的。


    本以為不會再有了沒想到又送來一百冊。


    這讓不少想要珍藏為孤本的買家,都有些失望。


    該不會後麵還有白蛇傳吧。


    紙在長安本就很貴,別說這種用紙裝訂成的書籍了。


    房玄齡立刻發現了問題,涇陽的紙有多少?印書的速度有多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在大唐已被退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圍並收藏人在大唐已被退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