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四看,靜謐黑暗的洞底下,會有什麽不得了的東西呢?但這棟日本樓,實在是太過於危險,考察隊出於安全考慮,沒有選擇進入日本樓。況且,黴腐情況那麽嚴重,也應該不會找到什麽有價值的東西。
於是考察隊回到了立著鐵塔的“蘇聯區”,繼續考察工作。不得了的東西,或許就藏在那些蘇聯水泥樓裏。
一陣搜刮下來,考察隊有了收獲,但同時,更多的問題,也湧現了出來。
收獲是,從“蘇聯區”裏的幾棟樓裏的未被焚毀、未黴敗的文件來看,考察隊找出了蘇聯人在這大洞裏施工的目的:這裏的一切器具設置,都是在往下鑽探挖掘而服務。再說得通俗一點,蘇聯人來到這裏,就是為了往地底打洞。
往地底打洞,這聽起來有些荒誕,也有些古怪。但是見怪不怪後的考察隊,已經不想再將考察工作停留在“我覺得蘇聯人好奇怪”的層麵,這個時候,好奇心已經戰過了一切,他們無比想弄清楚,這“往地底打洞”的行為背後,動機是什麽?目的又是什麽?
模仿美國人的地下核爆?又或者是試驗什麽新型武器?
立著的那座鐵塔,應該是鑽探工具一類的設備。而鐵塔下的“蒙古包”型建築物,肯定存在有地洞的入口。而就在考察隊迫不及待的想進入“蒙古包”,破解謎團之時,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敲了考察隊一下。
考察隊目前所處的位置,也就是修有水泥樓的這個洞穴,憑他們設想的話,應該是一個巨型溶洞。越南北部是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下多生溶洞,這一點倒不足為奇。但這個洞穴究竟有多大,考察隊就不得而知。
因為在黑暗裏,手電筒的光照距離有限,你射不見洞穴的邊際,隻能射見一大片虛無的黑暗,就會感覺它非常大,大到無限。
溶洞通常在地底會延伸很長一段距離,這一段,或許就是溶洞的最深處,因為伸手不見五指的洞底,沒一點光亮。也就是那種睜眼和閉眼沒任何區別的地方。
雖然水泥壩子上有很多蘇聯人架起的大汽燈,但那玩意兒,考察隊還沒能耐弄亮它。因為他們不清楚這裏是否有電源,電閘又是在哪兒。
所以說,在這大洞裏的所有作業,都得依靠隊裏為數不多的照明設備——手電筒。之前已經提到,出國的時候,考察隊並沒有料到會在這種環境下作業,加上那本身是一個物資匱乏的年代,所以手電筒的配發,也就隻是人手一個的樣子。
在這洞裏的前幾次作業之後,考察隊的手電筒電量,就用光了一半。拋開其餘的生活物資不談,他們現在需要一批光源設備,才能在這漆黑的地方最高效率的進行考察作業。
因為蘇聯人在這溶洞裏修建的工程區域究竟有多大,他們全然不知。考察隊目前的發現,僅僅是探明了水泥壩上的建築區域。但瘋狂的蘇聯人,還運有卡車來這地底,那塊水泥壩子上,也還有其他道路伸延而出。這說明這下麵的工程區,恐怕還有其他未知的部分。
但沒有足夠的照明設備,是無法大麵積的探索地底工程的。況且,考察的時間也有限。
討論後決定,考察隊分出一部分人翻出深山,添置裝備。剩下的人以及工兵班,就繼續進行考察作業。事不宜遲,兵分兩路,一隊人和越南向導出了山,剩下的人,繼續由“克裏姆林宮”裏的豎井,吊進了大洞裏。
扣碗形的“蒙古包”建築,被工兵班順利破開。塵封了幾年的室內,機油味兒和黴濕空氣並夾而發,好不難聞。按陳班長的描述,這樓裏很寬,估計好幾個連隊小灶食堂的麵積,都比不上裏麵的寬度。
“蒙古包”雖然隻有一樓,但頂很高,手電筒網上一抬,頂高得有個三五米的樣子。腳下堆滿了數不清的鋼管、鋼纜和不知用途的鐵疙瘩,十幾台鑲著花花綠綠按鈕的鐵箱子儀器,也擱在裏邊兒。
聞著還未散盡的機油味兒,這屋內最惹眼的,是立在屋子中央的一根鐵柱子。其實這室內還有很多根類似於鐵柱的器材,但就數中央的這一根,最為惹眼。
這根鐵柱子從“蒙古包”的頂上穿下,粗壯無比。走進一看,這玩意兒又好像不是柱子,因為上麵也鑲著花花綠綠的按鈕,像是什麽儀器。
這包著鐵皮的儀器,粗得可怕,晃眼一估計,恐怕要五六人才能合抱而起。考察隊沒見過這家什,瞧上瞧下,敲敲碰碰,也沒看出個名堂來。但柱子最底,也就是伸進水泥地的地方,留著一圈縫隙。
眾人蹲下身子圍在大柱子旁邊,拿起手電筒往縫隙裏一探,嘿,這根大柱子像是伸進了地下。而且這堅實的水泥底下,還有另外一層樓。沒錯,這應該就是“地洞”的入口了。
考察隊來不及再去檢查室內的其他設施,而是將注意力全都集中這腳下的另一層樓。
貼著牆壁走了一圈後,一大道樓梯,就貼著牆壁往下延伸。順梯而下,考察隊輕鬆到達了底下的“閣樓”。這層樓,要比上麵的大廳簡陋許多,不過就是腳手架混著鋼板堆搭而成的樓板。鋼板還算厚實,上麵也堆放著一些鋼纜鋼管以及鐵皮儀器。
手電筒在黑暗的空間裏晃來晃去,原來蘇聯人還真是在地下挖洞,並且還挖得挺大。這洞約呈一個圓形,平台邊上有些坑窪的石壁,塗抹著一些數字和模糊的俄文。
樓上的那幾根大柱子儀器,就從樓頂伸延而下,穿在樓板的中央。湊近一看,好家夥,這大柱子還沒到頭,平台下還有平台。下樓的樓梯在鋼板平台的角落,也就是石壁的旁邊。地底的樓梯就不如樓上的講究了,就是用鋼管腳手架搭成了事。
而接下來的所見,就又是在挑戰考察隊的世界觀了。因為他們發現,自己對“地底”的定義,太過簡單,太過膚淺。瘋狂的蘇聯老大哥,用他們的所作所為,在腳下的腳下,在地底的地底,在這詭異黑暗的溶洞裏頭,重新定義了“地底”。
下到“地底”二層,這裏和上層的平台別無二異。但那幾根由上穿下的大柱子儀器,還是沒到頭。柱子引起了考察隊的注意,他們數了數,柱子一共有三根。最中央的那根最為粗大,其餘兩根其次。但都沒搞懂是作何用處。
“地底”二層的角落裏有樓梯,考察隊便又下了一層。結果呢,想通過這根大柱子順藤摸瓜的考察隊,碰了一鼻子灰。
因為這些大柱子,好似孫悟空的定海神針,隻有頭,沒有尾。而地洞裏搭出的鋼板平台,一層又一層,仿佛永遠到不了底。考察隊下了三層,五層,七層,依然能看到平台角落的樓梯。而每層平台的物品,大同小異,沒發現任何有價值的資料。
那些塗在石壁上的俄文,翻譯過來僅是一些簡單的工程標注。
一層又一層,在黑暗中舉著手電筒的考察隊就有些發怵了。這些瘋狂的蘇聯人,到底往地下掘了多少尺?
下至十幾層的樣子,考察隊的幾束電筒黃光下,終於有了發現。不過這個發現,在這漆黑幽靜的地底有點嚇人——詭異的黃光之下,一大腐爛的屍骨,赫然出現在這層平台的鋼板和樓梯之上。
屍骨已經完全腐爛,駭人的米白色骨頭暴露無遺。橫七豎八的累累白骨,讓考察隊麻楞住了頭皮。而牙關猛張的猙獰骷髏頭,匯集成了一個巨大的驚歎號,重重打向考察隊。
考察隊的兩個學生,被這突如其來的駭人情景嚇破了膽兒,本能的撒腿就往後跑。而工兵班的小戰士,也是本能的抬起手裏的步槍,撥開槍保險,緊張的瞄向那堆白骨頭,差點走了火。
眾人退回了上層平台,考察隊的領導好不容易才安撫住了學生的驚恐情緒,而那幾個抬槍的小戰士,則挨了陳班長的一頓訓斥。
“一堆慫包子,就他娘的一堆幹骨頭,還差點漏尿出來,有出息沒!骨頭能把你怎麽著,把你吃了不成?還他娘的想開槍!槍保險都給老子上緊了,誰再私自舉槍,我就罰他在這地下站一天的崗!”陳班長的訓斥聲大聲回蕩在這幽靜的地下工程裏。
盡管下到洞底後,考察隊也發現過這樣的屍骨。但前者與在地底之下的親密照麵,是截然不同的兩種體驗。盡管考察隊都接受過唯物主義的教育,也立誌做一名徹徹底底的唯物主義者,但地底十幾層之下突然出現這些玩意兒,無論如何都是會受到衝擊的。
那感覺或許就像是,地底工程是踏向“地獄”的道路,而這些屍骨,是其佐證。
不過,毛主席說過,徹底的唯物主義者是無所畏懼的。衝擊之後,考察隊將累累白骨帶來巨大驚歎號換成了問號:這些屍骨,為什麽會出現在地底工程裏?
於是考察隊回到了立著鐵塔的“蘇聯區”,繼續考察工作。不得了的東西,或許就藏在那些蘇聯水泥樓裏。
一陣搜刮下來,考察隊有了收獲,但同時,更多的問題,也湧現了出來。
收獲是,從“蘇聯區”裏的幾棟樓裏的未被焚毀、未黴敗的文件來看,考察隊找出了蘇聯人在這大洞裏施工的目的:這裏的一切器具設置,都是在往下鑽探挖掘而服務。再說得通俗一點,蘇聯人來到這裏,就是為了往地底打洞。
往地底打洞,這聽起來有些荒誕,也有些古怪。但是見怪不怪後的考察隊,已經不想再將考察工作停留在“我覺得蘇聯人好奇怪”的層麵,這個時候,好奇心已經戰過了一切,他們無比想弄清楚,這“往地底打洞”的行為背後,動機是什麽?目的又是什麽?
模仿美國人的地下核爆?又或者是試驗什麽新型武器?
立著的那座鐵塔,應該是鑽探工具一類的設備。而鐵塔下的“蒙古包”型建築物,肯定存在有地洞的入口。而就在考察隊迫不及待的想進入“蒙古包”,破解謎團之時,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敲了考察隊一下。
考察隊目前所處的位置,也就是修有水泥樓的這個洞穴,憑他們設想的話,應該是一個巨型溶洞。越南北部是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下多生溶洞,這一點倒不足為奇。但這個洞穴究竟有多大,考察隊就不得而知。
因為在黑暗裏,手電筒的光照距離有限,你射不見洞穴的邊際,隻能射見一大片虛無的黑暗,就會感覺它非常大,大到無限。
溶洞通常在地底會延伸很長一段距離,這一段,或許就是溶洞的最深處,因為伸手不見五指的洞底,沒一點光亮。也就是那種睜眼和閉眼沒任何區別的地方。
雖然水泥壩子上有很多蘇聯人架起的大汽燈,但那玩意兒,考察隊還沒能耐弄亮它。因為他們不清楚這裏是否有電源,電閘又是在哪兒。
所以說,在這大洞裏的所有作業,都得依靠隊裏為數不多的照明設備——手電筒。之前已經提到,出國的時候,考察隊並沒有料到會在這種環境下作業,加上那本身是一個物資匱乏的年代,所以手電筒的配發,也就隻是人手一個的樣子。
在這洞裏的前幾次作業之後,考察隊的手電筒電量,就用光了一半。拋開其餘的生活物資不談,他們現在需要一批光源設備,才能在這漆黑的地方最高效率的進行考察作業。
因為蘇聯人在這溶洞裏修建的工程區域究竟有多大,他們全然不知。考察隊目前的發現,僅僅是探明了水泥壩上的建築區域。但瘋狂的蘇聯人,還運有卡車來這地底,那塊水泥壩子上,也還有其他道路伸延而出。這說明這下麵的工程區,恐怕還有其他未知的部分。
但沒有足夠的照明設備,是無法大麵積的探索地底工程的。況且,考察的時間也有限。
討論後決定,考察隊分出一部分人翻出深山,添置裝備。剩下的人以及工兵班,就繼續進行考察作業。事不宜遲,兵分兩路,一隊人和越南向導出了山,剩下的人,繼續由“克裏姆林宮”裏的豎井,吊進了大洞裏。
扣碗形的“蒙古包”建築,被工兵班順利破開。塵封了幾年的室內,機油味兒和黴濕空氣並夾而發,好不難聞。按陳班長的描述,這樓裏很寬,估計好幾個連隊小灶食堂的麵積,都比不上裏麵的寬度。
“蒙古包”雖然隻有一樓,但頂很高,手電筒網上一抬,頂高得有個三五米的樣子。腳下堆滿了數不清的鋼管、鋼纜和不知用途的鐵疙瘩,十幾台鑲著花花綠綠按鈕的鐵箱子儀器,也擱在裏邊兒。
聞著還未散盡的機油味兒,這屋內最惹眼的,是立在屋子中央的一根鐵柱子。其實這室內還有很多根類似於鐵柱的器材,但就數中央的這一根,最為惹眼。
這根鐵柱子從“蒙古包”的頂上穿下,粗壯無比。走進一看,這玩意兒又好像不是柱子,因為上麵也鑲著花花綠綠的按鈕,像是什麽儀器。
這包著鐵皮的儀器,粗得可怕,晃眼一估計,恐怕要五六人才能合抱而起。考察隊沒見過這家什,瞧上瞧下,敲敲碰碰,也沒看出個名堂來。但柱子最底,也就是伸進水泥地的地方,留著一圈縫隙。
眾人蹲下身子圍在大柱子旁邊,拿起手電筒往縫隙裏一探,嘿,這根大柱子像是伸進了地下。而且這堅實的水泥底下,還有另外一層樓。沒錯,這應該就是“地洞”的入口了。
考察隊來不及再去檢查室內的其他設施,而是將注意力全都集中這腳下的另一層樓。
貼著牆壁走了一圈後,一大道樓梯,就貼著牆壁往下延伸。順梯而下,考察隊輕鬆到達了底下的“閣樓”。這層樓,要比上麵的大廳簡陋許多,不過就是腳手架混著鋼板堆搭而成的樓板。鋼板還算厚實,上麵也堆放著一些鋼纜鋼管以及鐵皮儀器。
手電筒在黑暗的空間裏晃來晃去,原來蘇聯人還真是在地下挖洞,並且還挖得挺大。這洞約呈一個圓形,平台邊上有些坑窪的石壁,塗抹著一些數字和模糊的俄文。
樓上的那幾根大柱子儀器,就從樓頂伸延而下,穿在樓板的中央。湊近一看,好家夥,這大柱子還沒到頭,平台下還有平台。下樓的樓梯在鋼板平台的角落,也就是石壁的旁邊。地底的樓梯就不如樓上的講究了,就是用鋼管腳手架搭成了事。
而接下來的所見,就又是在挑戰考察隊的世界觀了。因為他們發現,自己對“地底”的定義,太過簡單,太過膚淺。瘋狂的蘇聯老大哥,用他們的所作所為,在腳下的腳下,在地底的地底,在這詭異黑暗的溶洞裏頭,重新定義了“地底”。
下到“地底”二層,這裏和上層的平台別無二異。但那幾根由上穿下的大柱子儀器,還是沒到頭。柱子引起了考察隊的注意,他們數了數,柱子一共有三根。最中央的那根最為粗大,其餘兩根其次。但都沒搞懂是作何用處。
“地底”二層的角落裏有樓梯,考察隊便又下了一層。結果呢,想通過這根大柱子順藤摸瓜的考察隊,碰了一鼻子灰。
因為這些大柱子,好似孫悟空的定海神針,隻有頭,沒有尾。而地洞裏搭出的鋼板平台,一層又一層,仿佛永遠到不了底。考察隊下了三層,五層,七層,依然能看到平台角落的樓梯。而每層平台的物品,大同小異,沒發現任何有價值的資料。
那些塗在石壁上的俄文,翻譯過來僅是一些簡單的工程標注。
一層又一層,在黑暗中舉著手電筒的考察隊就有些發怵了。這些瘋狂的蘇聯人,到底往地下掘了多少尺?
下至十幾層的樣子,考察隊的幾束電筒黃光下,終於有了發現。不過這個發現,在這漆黑幽靜的地底有點嚇人——詭異的黃光之下,一大腐爛的屍骨,赫然出現在這層平台的鋼板和樓梯之上。
屍骨已經完全腐爛,駭人的米白色骨頭暴露無遺。橫七豎八的累累白骨,讓考察隊麻楞住了頭皮。而牙關猛張的猙獰骷髏頭,匯集成了一個巨大的驚歎號,重重打向考察隊。
考察隊的兩個學生,被這突如其來的駭人情景嚇破了膽兒,本能的撒腿就往後跑。而工兵班的小戰士,也是本能的抬起手裏的步槍,撥開槍保險,緊張的瞄向那堆白骨頭,差點走了火。
眾人退回了上層平台,考察隊的領導好不容易才安撫住了學生的驚恐情緒,而那幾個抬槍的小戰士,則挨了陳班長的一頓訓斥。
“一堆慫包子,就他娘的一堆幹骨頭,還差點漏尿出來,有出息沒!骨頭能把你怎麽著,把你吃了不成?還他娘的想開槍!槍保險都給老子上緊了,誰再私自舉槍,我就罰他在這地下站一天的崗!”陳班長的訓斥聲大聲回蕩在這幽靜的地下工程裏。
盡管下到洞底後,考察隊也發現過這樣的屍骨。但前者與在地底之下的親密照麵,是截然不同的兩種體驗。盡管考察隊都接受過唯物主義的教育,也立誌做一名徹徹底底的唯物主義者,但地底十幾層之下突然出現這些玩意兒,無論如何都是會受到衝擊的。
那感覺或許就像是,地底工程是踏向“地獄”的道路,而這些屍骨,是其佐證。
不過,毛主席說過,徹底的唯物主義者是無所畏懼的。衝擊之後,考察隊將累累白骨帶來巨大驚歎號換成了問號:這些屍骨,為什麽會出現在地底工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