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基建
融合電腦,我能操縱億萬太空戰艦 作者:流浪的飛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此刻,陳嶽手下這總計三萬餘台機器人之中,已經被劃分為九個大類,總計兩百餘種機器人。
其中有一些種類說是機器人,其實已經開始向著機械的方向演化了,譬如專用的礦山機器人,它們的模樣便有些類似地球上的挖掘機。
它們自帶加熱和破碎功能,可以很方便的融化固態氧或者冰托林,又或者將鐵礦石、銅礦石等破碎掉,然後開采出來。
又或者運輸機器人。它們的樣式則有些類似地球上的卡車,身上有一個大大的車鬥,可以運輸大量的燃料或者礦石。
當然它們都是智能化的,可以直接被陳嶽控製。正因如此,陳嶽仍舊習慣性的稱呼它們為機器人。
除此之外,用於電廠的,用於鋼鐵廠的,金屬加工廠的,在這些工廠之中,陳嶽也開發了專用型號的機器人以維持它們的運轉。
這些機器人功能極為單一,譬如某一種用於電廠的機器人,功能便隻有一項,那便是清理殘渣並運走,其餘的什麽都不會幹。但正因為功能單一,在這專門的一項工作上,它的效率才更高。
此刻,最初降臨之時所建造的那些簡陋的工廠和機器早已經完成了曆史使命,光榮退休了。
產業升級不可能一蹴而就,生產工具的性能也不可能短時間內暴漲。它們必須要通過不斷的迭代,一點一點的緩慢提升。
就像那些發電機,一開始僅有200kw的裝機容量,但後來不久就提升到了250kw,再後來提升到了1000kw,一直到現在的1萬kw。
總裝機容量直線上升,單位能源消耗量則直線下降。
鋼鐵廠也是如此。一開始隻有一台通用高爐,能耗高效率低,後來慢慢提升,到了現在,陳嶽手中總計有了50餘座各型號高爐,生產效率大大提升。
此刻,陳嶽的工業區早已經鳥槍換炮,各類機械也不再是直接露天作業。出於對更高品質的追求,陳嶽終於為它們蓋了廠房,讓它們搬到了房子裏。
新的工業區仍舊以發電廠為核心——此刻它的總裝機容量已經高達30萬kw,由30台單台1萬kw的發電機構成。
不是陳嶽無法造出更大容量的發電機,而是,電力這玩意兒又不好儲存,從來都是發多少用多少。而整體耗電量會有波動,無法維持穩定。
將發電機設置為單台1萬kw容量,陳嶽便可以方便的調整發電量。用電多了,就多開幾台,用電少了,就少開幾台。
圍繞著發電廠,金屬加工區、冶煉區、機器人生產線、化工區各自環繞。
現在,陳嶽終於擁有了心心念念的機器人生產線了。機器人的生產終於勉強達到了流水化、標準化的要求。雖然標準化程度還不算很高,但總歸是一個好的開始。
這生產線總計九條,可以生產九種大類的機器人。
陳嶽將機器人生產拆分成了不同的流程和步驟,每一個步驟都有專用機器人負責完成,完成之後就送到下一步流程,如此便大大加快了生產速度,且提升了品質穩定性。
對了,陳嶽在這十年中,還建造了一座化工廠。
化工廠的重要性不用多說,沒有化工廠,太多的產品自己便無法製造,而隻能消耗以往的存貨。
木衛五上缺少很多化工原料,煤炭石油一概沒有。這就讓陳嶽不得不開發更多的合成路徑,從頭開始合成各種各樣的化工原料出來。
而化工原料的種類實在太多太多,沒辦法,這座化工廠便隻能采取“通用”的方式,采取手工定製化的方式來生產大部分原料了。
像是地球上那種,單單一種化工原料,譬如乙烯,譬如硫酸,直接便造一個年產幾十萬噸的工廠出來,這種局麵陳嶽暫時還不敢想。
整體來看,陳嶽感覺此刻自己所擁有的整個工業區,規模仍舊不夠大,細分與專業程度仍舊不夠,仍舊存在大量的通用化、定製化、手工小作坊化的痕跡。距離真正的工業化還很遠。
“路漫漫其修遠兮。”
凝望著碩大的木星與明亮的太陽,看著浩瀚無垠的太空,陳嶽心中生出了一股渴望。
“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具備足夠的科技實力,到這浩瀚宇宙之中去遨遊啊。”
“繼續加油幹吧。”
三萬台機器人這個數量,聽起來很多,但用起來卻就很少了。陳嶽決定,未來一段時間內仍舊以盡快擴大機器人數量為第一要求。
畢竟有了足夠的機器人,建工廠,開礦山之類的才能去做。
但現在,陳嶽察覺到了對於自己產能的一個重大桎梏。
運力。
運輸型機器人的運力實在有限。哪怕它們一天天奔波在木衛五荒涼的大地之上,運輸的燃料、礦石之類,也實在有限。
以及,自己的工業區太過集中了。
這不是好現象。
工業區太過集中,便意味著無論存在於木衛五哪裏的資源,都必須要先運過來才能加以利用。這勢必導致會有太多資源和運力以及時間浪費在路上。
在發展初期,這種集中式發展是必須的,畢竟規模有限,必須要集中。
但現在,自己的思路必須要改變一下了。
也是時候由集中式發展,改變成分布式發展了。
在這長達十年的時間之中,借助那些衛星,以及機器人的實地勘探,陳嶽一刻都沒有放鬆對木衛五的探測與了解。
此刻,木衛五上哪裏儲存有哪種礦產,地形如何,結構如何,適合做什麽,陳嶽門清。
結合起以往搜集到的數據,再結合此刻自己的需求和規劃,短暫的計算了片刻,一個龐大的計劃瞬間在陳嶽腦海之中生成。
“果然,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必須要做的事情就是基建啊。”
陳嶽在心中暗暗的感歎著,再次振奮精神:“那麽,先造幾條鐵路出來吧!”
一號礦,二號礦,一直到186號礦,目前已經探明的這些礦場,陳嶽打算通過鐵路,把它們全都連接起來。
其中有一些種類說是機器人,其實已經開始向著機械的方向演化了,譬如專用的礦山機器人,它們的模樣便有些類似地球上的挖掘機。
它們自帶加熱和破碎功能,可以很方便的融化固態氧或者冰托林,又或者將鐵礦石、銅礦石等破碎掉,然後開采出來。
又或者運輸機器人。它們的樣式則有些類似地球上的卡車,身上有一個大大的車鬥,可以運輸大量的燃料或者礦石。
當然它們都是智能化的,可以直接被陳嶽控製。正因如此,陳嶽仍舊習慣性的稱呼它們為機器人。
除此之外,用於電廠的,用於鋼鐵廠的,金屬加工廠的,在這些工廠之中,陳嶽也開發了專用型號的機器人以維持它們的運轉。
這些機器人功能極為單一,譬如某一種用於電廠的機器人,功能便隻有一項,那便是清理殘渣並運走,其餘的什麽都不會幹。但正因為功能單一,在這專門的一項工作上,它的效率才更高。
此刻,最初降臨之時所建造的那些簡陋的工廠和機器早已經完成了曆史使命,光榮退休了。
產業升級不可能一蹴而就,生產工具的性能也不可能短時間內暴漲。它們必須要通過不斷的迭代,一點一點的緩慢提升。
就像那些發電機,一開始僅有200kw的裝機容量,但後來不久就提升到了250kw,再後來提升到了1000kw,一直到現在的1萬kw。
總裝機容量直線上升,單位能源消耗量則直線下降。
鋼鐵廠也是如此。一開始隻有一台通用高爐,能耗高效率低,後來慢慢提升,到了現在,陳嶽手中總計有了50餘座各型號高爐,生產效率大大提升。
此刻,陳嶽的工業區早已經鳥槍換炮,各類機械也不再是直接露天作業。出於對更高品質的追求,陳嶽終於為它們蓋了廠房,讓它們搬到了房子裏。
新的工業區仍舊以發電廠為核心——此刻它的總裝機容量已經高達30萬kw,由30台單台1萬kw的發電機構成。
不是陳嶽無法造出更大容量的發電機,而是,電力這玩意兒又不好儲存,從來都是發多少用多少。而整體耗電量會有波動,無法維持穩定。
將發電機設置為單台1萬kw容量,陳嶽便可以方便的調整發電量。用電多了,就多開幾台,用電少了,就少開幾台。
圍繞著發電廠,金屬加工區、冶煉區、機器人生產線、化工區各自環繞。
現在,陳嶽終於擁有了心心念念的機器人生產線了。機器人的生產終於勉強達到了流水化、標準化的要求。雖然標準化程度還不算很高,但總歸是一個好的開始。
這生產線總計九條,可以生產九種大類的機器人。
陳嶽將機器人生產拆分成了不同的流程和步驟,每一個步驟都有專用機器人負責完成,完成之後就送到下一步流程,如此便大大加快了生產速度,且提升了品質穩定性。
對了,陳嶽在這十年中,還建造了一座化工廠。
化工廠的重要性不用多說,沒有化工廠,太多的產品自己便無法製造,而隻能消耗以往的存貨。
木衛五上缺少很多化工原料,煤炭石油一概沒有。這就讓陳嶽不得不開發更多的合成路徑,從頭開始合成各種各樣的化工原料出來。
而化工原料的種類實在太多太多,沒辦法,這座化工廠便隻能采取“通用”的方式,采取手工定製化的方式來生產大部分原料了。
像是地球上那種,單單一種化工原料,譬如乙烯,譬如硫酸,直接便造一個年產幾十萬噸的工廠出來,這種局麵陳嶽暫時還不敢想。
整體來看,陳嶽感覺此刻自己所擁有的整個工業區,規模仍舊不夠大,細分與專業程度仍舊不夠,仍舊存在大量的通用化、定製化、手工小作坊化的痕跡。距離真正的工業化還很遠。
“路漫漫其修遠兮。”
凝望著碩大的木星與明亮的太陽,看著浩瀚無垠的太空,陳嶽心中生出了一股渴望。
“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具備足夠的科技實力,到這浩瀚宇宙之中去遨遊啊。”
“繼續加油幹吧。”
三萬台機器人這個數量,聽起來很多,但用起來卻就很少了。陳嶽決定,未來一段時間內仍舊以盡快擴大機器人數量為第一要求。
畢竟有了足夠的機器人,建工廠,開礦山之類的才能去做。
但現在,陳嶽察覺到了對於自己產能的一個重大桎梏。
運力。
運輸型機器人的運力實在有限。哪怕它們一天天奔波在木衛五荒涼的大地之上,運輸的燃料、礦石之類,也實在有限。
以及,自己的工業區太過集中了。
這不是好現象。
工業區太過集中,便意味著無論存在於木衛五哪裏的資源,都必須要先運過來才能加以利用。這勢必導致會有太多資源和運力以及時間浪費在路上。
在發展初期,這種集中式發展是必須的,畢竟規模有限,必須要集中。
但現在,自己的思路必須要改變一下了。
也是時候由集中式發展,改變成分布式發展了。
在這長達十年的時間之中,借助那些衛星,以及機器人的實地勘探,陳嶽一刻都沒有放鬆對木衛五的探測與了解。
此刻,木衛五上哪裏儲存有哪種礦產,地形如何,結構如何,適合做什麽,陳嶽門清。
結合起以往搜集到的數據,再結合此刻自己的需求和規劃,短暫的計算了片刻,一個龐大的計劃瞬間在陳嶽腦海之中生成。
“果然,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必須要做的事情就是基建啊。”
陳嶽在心中暗暗的感歎著,再次振奮精神:“那麽,先造幾條鐵路出來吧!”
一號礦,二號礦,一直到186號礦,目前已經探明的這些礦場,陳嶽打算通過鐵路,把它們全都連接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