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兵力暴漲
融合電腦,我能操縱億萬太空戰艦 作者:流浪的飛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與普通人認知不一樣的是,木衛五上其實並不黑暗。至少在麵向木星的這一麵並不黑暗。
雖然距離太陽高達七億多公裏,但從這裏看到的太陽仍舊十分明亮,甚至比在地球上看到的滿月還要亮,足以照出物體的影子。尤其是剛剛發生了殘骸星球撞擊事件,它的亮度就更高了。
同時,因為距離過於接近的緣故,木星也十分明亮,同樣足以為木衛五上的物體照出影子來。
如此,木衛五上的物體便有了兩個影子。而太陽與木星兩顆星體所提供的光照加起來,大約能讓木衛五上擁有類似地球上天氣不太好時的黃昏一般的光照環境。
除了木星與太陽兩顆最為明亮的天體之外,天空之中還有四顆極為明亮的星星。陳嶽知道,它們是木衛一到四,四顆大衛星。
再之外,天空之中還有一道光帶,極為絢爛,橫貫整個天空。伴隨著木衛五圍繞木星的運轉,這條光帶有時候寬,有時候窄,有時候則完全消失,十分奇妙。
那是木星環。
這裏遠離太陽,遠離家鄉。但這裏同樣是一個光怪陸離,多姿多彩的世界。
欣賞了一會兒這裏的風景,陳嶽沒有休息——反正此刻的他也不會疲憊,直接便開始了後續的工作。
在前往木星係統的數年航行時間裏,陳嶽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那便是,自己的文明複興之路該如何進行。
要做的事情有許多許多,總歸得有個先後。
最終思考的結果是,綜合判斷當前情況與處境,先造幾個機器人出來才是最為緊要的。其餘一切目標和任務都可以延後。
要知道,此時此刻,陳嶽所能操縱的可以自由行動的,僅僅隻有小白一台機器人而已。沒了小白,或者小白出點故障,又或者不小心損壞了,陳嶽就得再次癱瘓了。
至於如何製造機器人,陳嶽倒是不發愁。
當初的熒惑號飛船中央電腦之中有一個極為龐大的數據庫,裏麵記錄了從蒸汽時代到電氣時代幾乎所有門類的知識。
當然,太過尖端、前沿、專業的知識是沒有的。
設置這個數據庫的原因,最主要還是因為火星與地球通訊太不方便。一旦遭遇了某些意外,兩者之間又失去聯係,位於熒惑號飛船或者火星上的宇航員,便可以通過查詢的方式,來自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
現在,這個數據庫成為了陳嶽最為寶貴的財富。
與電腦融合之後,這些知識已經真正成為了陳嶽自己的。他不僅可以牢牢記住這些知識,還能憑借龐大的算力,一瞬間便理解、掌握這些知識,還能做到活學活用。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結合機器人工作原理、機器人維修手冊、電路表數據等,陳嶽自己便通過模擬的方式,自行研發出了機器人的製造方法。
製造方法有了,材料也不缺。
當初對火星基地的“洗劫”,讓陳嶽有了大量的零部件。之前星際遠航時候,熒惑號飛船裏沒有重力,無法製造。現在降落了,有了重力——哪怕木衛五上麵的重力很小,但隻要有就行——製造當然要提上日程。
於是,以小白為手,以智能機床、3d打印機等設備為製造平台,陳嶽耗費了足足三天時間,終於將一台全新的機器人造了出來。
這台機器人大約有一米五的高度,有四條手臂和四個輪子。那四個輪子還可以展開變成四條腿,如此便具備了更強的通過性。
這台全新機器人的定位,是維修機器人。借助它上麵搭載的那些靈巧的機械臂,它幾乎可以維修一切東西,甚至連自身都能修理。
“先確保不會癱瘓,之後才能考慮發展的事情嘛。”
看著略顯粗糙,甚至還有線纜裸露在外的二號機器人,陳嶽心中十分滿意。
完成了二號機器人的製造,陳嶽馬不停蹄,又繼續造出了三號到十號,總計八台全新的機器人。由此,陳嶽麾下兵力瞬間暴漲十倍,總計有了十台可供驅使的機器人。
完成了這九台機器人,陳嶽就不肯再造了。
因為這九台機器人都是拿熒惑號飛船自身攜帶的零部件拚裝的。而自帶的零部件數量有限。
“以後,這些零部件就隻能用在關鍵位置了。其餘不太重要的部位,還是要自己生產才是。”
坐吃山空是不行的。總得有自己造血的能力。
於是下一步,陳嶽便將一號小白,以及四到十號機器人全都派了出去,準備開始幹活。二號、三號機器人則留在了飛船內部,以防止出現意外導致機器人團滅。
這總計八台機器人分別前往八個不同的地方,開始對提前探明的幾個礦區展開進一步的實地勘探。
勘探的結果,讓陳嶽還算是滿意。
他在這裏找到了自己需要的幾乎所有礦藏。一些稀有金屬雖然沒找到,但熒惑號飛船在機身儲備還能頂一段時間。
從木衛五上尋找到的這些礦藏品相不佳,儲量不多,但有就行了,陳嶽實在不敢奢望太多。
確認了礦藏位置及品相、類型之後,陳嶽迅速製定了一個開采計劃。
智能煉礦機器人毫無疑問是整個計劃的核心。通過調整不同的參數,它可以加工、精煉數十種金屬礦物,當然,速度就不要指望有多快了。
不過沒關係,陳嶽等得起。
於是,那八台機器人便化身為勤勞的工人,手工開采礦石之後,便直接搬運到到了智能煉礦機器人這裏,由其加工煉化,最終生產出符合要求的合金。這些金屬之後又會被運送到智能機床那裏,進行下一步的加工並最終變成零件。
受限於性能,這一套流程生產出來的零部件質量普遍不過關,性能根本不達標。但陳嶽根本不在乎。
都這個時候了,有得用就行了,別的還能奢望什麽?
但智能機床也有局限性。一些太過精密的零部件,它根本生產不出來。
這時,就到了3d打印機出馬的時候了。
雖然距離太陽高達七億多公裏,但從這裏看到的太陽仍舊十分明亮,甚至比在地球上看到的滿月還要亮,足以照出物體的影子。尤其是剛剛發生了殘骸星球撞擊事件,它的亮度就更高了。
同時,因為距離過於接近的緣故,木星也十分明亮,同樣足以為木衛五上的物體照出影子來。
如此,木衛五上的物體便有了兩個影子。而太陽與木星兩顆星體所提供的光照加起來,大約能讓木衛五上擁有類似地球上天氣不太好時的黃昏一般的光照環境。
除了木星與太陽兩顆最為明亮的天體之外,天空之中還有四顆極為明亮的星星。陳嶽知道,它們是木衛一到四,四顆大衛星。
再之外,天空之中還有一道光帶,極為絢爛,橫貫整個天空。伴隨著木衛五圍繞木星的運轉,這條光帶有時候寬,有時候窄,有時候則完全消失,十分奇妙。
那是木星環。
這裏遠離太陽,遠離家鄉。但這裏同樣是一個光怪陸離,多姿多彩的世界。
欣賞了一會兒這裏的風景,陳嶽沒有休息——反正此刻的他也不會疲憊,直接便開始了後續的工作。
在前往木星係統的數年航行時間裏,陳嶽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那便是,自己的文明複興之路該如何進行。
要做的事情有許多許多,總歸得有個先後。
最終思考的結果是,綜合判斷當前情況與處境,先造幾個機器人出來才是最為緊要的。其餘一切目標和任務都可以延後。
要知道,此時此刻,陳嶽所能操縱的可以自由行動的,僅僅隻有小白一台機器人而已。沒了小白,或者小白出點故障,又或者不小心損壞了,陳嶽就得再次癱瘓了。
至於如何製造機器人,陳嶽倒是不發愁。
當初的熒惑號飛船中央電腦之中有一個極為龐大的數據庫,裏麵記錄了從蒸汽時代到電氣時代幾乎所有門類的知識。
當然,太過尖端、前沿、專業的知識是沒有的。
設置這個數據庫的原因,最主要還是因為火星與地球通訊太不方便。一旦遭遇了某些意外,兩者之間又失去聯係,位於熒惑號飛船或者火星上的宇航員,便可以通過查詢的方式,來自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
現在,這個數據庫成為了陳嶽最為寶貴的財富。
與電腦融合之後,這些知識已經真正成為了陳嶽自己的。他不僅可以牢牢記住這些知識,還能憑借龐大的算力,一瞬間便理解、掌握這些知識,還能做到活學活用。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結合機器人工作原理、機器人維修手冊、電路表數據等,陳嶽自己便通過模擬的方式,自行研發出了機器人的製造方法。
製造方法有了,材料也不缺。
當初對火星基地的“洗劫”,讓陳嶽有了大量的零部件。之前星際遠航時候,熒惑號飛船裏沒有重力,無法製造。現在降落了,有了重力——哪怕木衛五上麵的重力很小,但隻要有就行——製造當然要提上日程。
於是,以小白為手,以智能機床、3d打印機等設備為製造平台,陳嶽耗費了足足三天時間,終於將一台全新的機器人造了出來。
這台機器人大約有一米五的高度,有四條手臂和四個輪子。那四個輪子還可以展開變成四條腿,如此便具備了更強的通過性。
這台全新機器人的定位,是維修機器人。借助它上麵搭載的那些靈巧的機械臂,它幾乎可以維修一切東西,甚至連自身都能修理。
“先確保不會癱瘓,之後才能考慮發展的事情嘛。”
看著略顯粗糙,甚至還有線纜裸露在外的二號機器人,陳嶽心中十分滿意。
完成了二號機器人的製造,陳嶽馬不停蹄,又繼續造出了三號到十號,總計八台全新的機器人。由此,陳嶽麾下兵力瞬間暴漲十倍,總計有了十台可供驅使的機器人。
完成了這九台機器人,陳嶽就不肯再造了。
因為這九台機器人都是拿熒惑號飛船自身攜帶的零部件拚裝的。而自帶的零部件數量有限。
“以後,這些零部件就隻能用在關鍵位置了。其餘不太重要的部位,還是要自己生產才是。”
坐吃山空是不行的。總得有自己造血的能力。
於是下一步,陳嶽便將一號小白,以及四到十號機器人全都派了出去,準備開始幹活。二號、三號機器人則留在了飛船內部,以防止出現意外導致機器人團滅。
這總計八台機器人分別前往八個不同的地方,開始對提前探明的幾個礦區展開進一步的實地勘探。
勘探的結果,讓陳嶽還算是滿意。
他在這裏找到了自己需要的幾乎所有礦藏。一些稀有金屬雖然沒找到,但熒惑號飛船在機身儲備還能頂一段時間。
從木衛五上尋找到的這些礦藏品相不佳,儲量不多,但有就行了,陳嶽實在不敢奢望太多。
確認了礦藏位置及品相、類型之後,陳嶽迅速製定了一個開采計劃。
智能煉礦機器人毫無疑問是整個計劃的核心。通過調整不同的參數,它可以加工、精煉數十種金屬礦物,當然,速度就不要指望有多快了。
不過沒關係,陳嶽等得起。
於是,那八台機器人便化身為勤勞的工人,手工開采礦石之後,便直接搬運到到了智能煉礦機器人這裏,由其加工煉化,最終生產出符合要求的合金。這些金屬之後又會被運送到智能機床那裏,進行下一步的加工並最終變成零件。
受限於性能,這一套流程生產出來的零部件質量普遍不過關,性能根本不達標。但陳嶽根本不在乎。
都這個時候了,有得用就行了,別的還能奢望什麽?
但智能機床也有局限性。一些太過精密的零部件,它根本生產不出來。
這時,就到了3d打印機出馬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