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隊長還是有些不放心,半信半疑地問:“沼氣池真有你說的那樣好用?”


    老何笑笑,說:“口說無憑。這樣好了,我先去聯係,過完國慶節我們幾個人一起去同心村看看好了。反正路程也不是很遠。”


    李隊長和外公想了想,答應了。


    三人往回走。


    老何接過李隊長的香煙,笑笑說:“今天過來,我還有兩件事情要和你們商量的。”


    李隊長劃火柴,先給老何河外公點火。


    老何吸了一口,說:“第一件事體,算是常規動作。冬季的農田水利工程每年都是必不可少,除開公社的統一安排,你們隊上也要及早做計劃和準備。”


    李隊長點頭,說:“嗯。我們當然會安排的。”


    “不過今年的實際情況又有所不同,主要承包責任製,現在田土都落實到了個人。隊裏開展農閑冬季水利工程維修維護的時候,要根據實際情況,多動動腦筋。”


    李隊長嘴裏叼著香煙若有所思。低頭走路,不響。


    “二是特色蔬菜等經濟作物的種植和推廣。我們農技站推薦給各個大隊三個選項,一是特色蔬菜。一是棉花,還有一個是油菜。”


    老何繼續往下說。


    先講蔬菜。


    市郊蔬菜的耕作製度進行調查,近郊一般以一年三四茬為主,少數五六茬。因地製宜增加複種次數,成為現在蔬菜增產措施之一。例如,還是剛才說的縣裏嚴橋公社同心大隊,他們蔬菜複種次數為4至5次,每公頃蔬菜產量達到7,80噸。


    市園藝所等單位在對近郊蔬菜產區充分調查的基礎上,總結了間、套、混、插,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產量的經驗。例如,茄子畦或豇豆架下插種芹菜,越冬甘藍和白菜間作,早熟番茄棚架插種冬瓜、南瓜等作物;馬鈴薯與白菜(四月慢)間作,馬鈴薯與芋艿間作等。


    比方講,嘉定縣長征公社新橋頭生產隊馬鈴薯與白菜,也就是“四月慢”間作,馬鈴薯每公頃產量24噸,白菜每公頃產量43噸.還有,也是同屬於長征公社的新宅三隊2公頃馬鈴薯間作芋艿,馬鈴薯每公頃產量17噸,芋艿每公頃產量22.5噸,獲得雙豐收。


    崇明縣大白菜栽培選用瓜類或玉米茬,避免連作;青浦縣茭白栽培,嚴格采用稻、茭輪作製度。金山縣還摸索出一套西瓜高產的麥—瓜—稻輪作高產栽培模式。


    近一點的地方,上海縣三林鄉甜椒和豇豆間作,甜椒每公頃增產6.8噸。他們還總結推廣了輪茬製度,為獲得蔬菜穩產高產創造了條件。


    再講棉花生產。


    棉花建國前至1951年,我們川沙縣種植本地小棉花,俗稱“雞爪棉”,有白、紫兩種,該棉種株型小,結鈴亦小而少,纖維短,產量低。52年,引進種植改良棉“岱字15號”,植株粗大呈寶塔型,所結棉桃上仰,結鈴多、鈴型大、纖維長、產量高,一般年景每公頃產皮棉600~900公斤。後來雖然普遍種植,但因為忽視選種,引起嚴重退化。60年開始,提純複壯,64 年全麵種植複壯棉種。


    70年代初開始,縣裏引進推廣新品種“滬棉204”,纖維長度和整齊度優於“岱字15號”,該品種株型矮、塔節密、結鈴早而多、鈴殼薄、成熟早,產量較為穩定。去年曾每公頃產皮棉達到將近1.3噸。


    從縣裏一些地方種植棉花的耕作製度來看,糧、棉、油輪作換茬方式有:


    一年兩熟製,麥(油菜)→棉→麥(油菜)→稻連作。


    兩年三熟製,綠肥→早稻→小麥(油菜)葉棉花→綠肥。


    兩年四熟製,綠肥→早稻-晚秋或後季稻→小麥(油菜)→棉花→綠肥。


    水稻,“穀雨”落種,“白露”“秋分”間收獲;“寒露”種麥,次年“芒種”收獲;隨即種棉花,“秋分”“立冬”間收盡後種綠肥養田,至次年“穀雨”再種稻。


    也有棉花收盡後立即種麥的,俗稱“花田麥”,麥收後再種棉花稱“疊田花”。此種法因田無休閑,養分匱乏,產量較低。亦有麥未收即套種棉花,俗稱“贅花”。此種法因棉花播種早,成熟期亦早,不易受深秋風霜之害。有少量的久旱地塊都為一年一熟春種棉花,夾種黃豆、芝麻、花生、瓜類,也有種大豆、山芋、高粱、玉米等。


    中間,為增加糧食產量,耕作製度變化較多。主要是充分挖掘潛力,擴大種植小麥早稻麵積,壓縮冬閑養田,減少綠肥、中稻麵積,增加一茬晚秋作物,逐步將一年一熟、兩年三熟改為兩年四熟。


    最後是油菜的種植。


    建國前至55年,川沙種植油菜品種是“白菜型本地油菜”,種植麵積少,畝產很低。56年,從上海縣引入朝鮮品係“勝利油菜”試種,因耐寒、耐肥、抗倒伏、抗病力強,單位麵積產量比“本地油菜”高一倍多,“本地油菜”即被淘汰。


    60年代初耕作製度改革後,因“勝利油菜”成熟期晚,影響後茬早稻的移栽,故改種“勝利52”和“勝利青粳”等新品種。 70年代,推廣“棉茬菜”,即在棉地插種油菜,引進中熟品種“寧油7號”和“寧油9號”作為當家品種,該品種產量穩定,一般每公頃單產1.5—2.5噸,高產年份可達3噸左右。今年,引進上海農科院培育的“滬油低芥酸油菜”、“滬油150”等,在一些地方已經有少量實驗性質的種植。


    “總之一句話,現在隨著農村經濟體製的逐步改革,還有農村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開始走上農、副、工全麵發展的道路。”老何說道,“種植一定麵積的經濟作物,不但能緩和季節和勞力的矛盾,還能改善土壤耕性,提高土地和隊員們的經濟收益。”


    李隊長聽完,沒有說話。


    外公插話,說;“這三種農作物,我們隊裏怎麽選擇和種植,可能還得要和隊員們商量後再說。”


    老何點頭,說:“應該的。”


    這時候,不遠處的田埂路上,小毛正迎麵走了過來。


    老何看看,疑問道:“這半大小夥子,我咋看著有些麵熟?”


    李隊長嗬嗬一樂,說道:“這是老陳家的小外孫,就是那個陸家嘴城裏邊會讀書的小孩。”


    <a href="https://m.ranwen.la" id="wzsy">ranwen.la</a>


    他想了想,問:“老陳,這小孩今年應該讀高中了吧?上次分田土的時候,我記得他是剛初中畢業,還幫著拉皮尺丈量土地的。“


    外公笑笑,點點頭。


    老何笑道:“這小孩幾年前我開始看到他的時候,我記得他還在上小學,現在一下子就變成大高中生了。不得不承認,我們確實都老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浦江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地風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地風車並收藏浦江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