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防盜章
道一與程玄是道士,沒有關注邸報的習慣, 程家原也無此習慣, 這風氣是程犀考上秀才之後, 程素素養成的。至今,也是程犀、程素素兩個比較關注邸報,程珪對邸報都不如他兩個重視。道一心中也是茫然的,唯一知道的是,既然李巽親自來了, 當不是壞事。
果然, 李巽續道:“程公是我家恩人呐!”
道一直接扭過頭去,以眼神示意程珪:你說!
程珪一臉苦哈哈的, 心說:我哪知道啊?隻知道他老人家叫程節,朝廷給他平反了!知道他在本地做過官兒, 籍貫是京城,被已經致仕古老太師給按下去的。然後……然後就沒有然後了,邸報上沒寫!至少,沒有寫他的家人都有哪一些, 隻寫當年蒙冤,如今平反,要找回他的後代親屬而已。
李巽知道得, 也不是很多, 最重要的一條, 是他祖父李六親□□代的:“程公是咱家大恩人, 就是他將你伯父判歸咱家的, 咱家富貴,一半是你伯父給的,一半是程公給的。”
這……這個人情就太大了……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將各自知道的,都講了出來,可也湊不出全貌來。李巽情知,他伯父提出為程節平反的時候,是沒指望程家有後人,不過是趁著古老太師完蛋,了卻一樁心願。豈料廣陽子常在宮中行走,一知道了消息,便將紫陽真人抬了出來,告訴聖上,紫陽真人的小弟子,扔在五行觀裏悄悄養著的那位,就是程節的幼子。
更讓李巽目瞪口呆的是,他自祖籍返京,將事務一一稟報,提到了五行觀姓程的。當時,李丞相沒有說什麽,本次新科進士一放榜,一看籍貫,程犀是老鄉,才十八歲,叫來一瞧,與李巽還打過照麵兒。李丞相問明在家鄉沒有婚約,招做了女婿!
頓時成了李巽的妹婿。
程犀言明當回家稟告父母,再作定奪,從李六開始,沒一個覺得被冒犯的。待知道程犀是程節的孫子,李六老夫婦倆,更是看他比親孫子還親!
一時之間,在座諸人都不知道說什麽好了。道一回神快,心道:怨不得相府將侄子又派了來。此係師父家事,還是……
道一目視程珪,程珪上頭有個能幹的哥哥頂著,反應比程犀就慢了半拍。經道一提示,記得自己的責任:“世兄客氣了,隻是,我等並不知道此事。果真沒有認錯人?爹?”
不是他推搪,他祖父的事情,不問他爹,問誰?他爹可是一直講,是孤兒,是師祖紫陽真人順手揀來養的。況且,程節老先生名聲再好,祖父,也不是能夠急匆匆就認下的。幾十年過去了,萬一認錯,豈不尷尬?
程玄一臉茫然:“我也不知道。”
道一的想法,與程珪一樣,緩緩地問道:“可能確認?”
李巽道:“紫陽真人雖患了失語症,論據倒還是有的。當年程公四子,年長者發配的路上病累而死,年幼的,報了個夭折,不想是紫陽真人千裏迢迢去尋,花錢從押解官兵手上買了來當了徒弟,文契皆在的。”又讚紫陽真人,這一輩子,就為了這一件事勞心勞力。
程玄呆若木雞。
道一冷靜了一下,道:“不知大郎現今如何了?”
李巽笑道:“正與伯父一同往這裏來哩。”
程珪忍不住發了一個單音節:“啊?”
李巽對上一拱手:“今上聖明,以為這是一件奇事,準了伯父的請,派伯父返鄉行祭。令兄新科進士,照例是有返鄉報喜、探親、完婚等等的假期的,自然一同回來。聖上還要召見府上,命一同上京呢,宣旨的天使,怕已在路上了。我是被伯父以回來先行準備為名,派來通報消息的。”
道一問道:“方才郎君說……大郎被丞相看中,要結親?”
程珪瞪大了眼睛:真的假的?
李巽笑道:“正是,不知老神仙意下如何?”
“老神仙”很自然地將手往後一指,程珪與道一都心領神會——到後麵,跟娘子說去。
程珪起身:“我去將這好消息告訴阿娘。”
————————————————————————————————
趙氏房裏,正哭作一團。
都在聽盧氏講古。
原來,多喜將邸報帶到後麵給程素素。趙氏催著程素素念邸報,程素素打開一看,先看到一個“程”字,細一看:“不是大哥的事兒,是說一個叫程節的,平反昭雪了,算一算,好有幾十年了……”
“啪”一聲脆響,盧氏端著的笸籮落到了地上。程素素與趙氏看過去,隻見她眼睛裏流出淚來。趙氏嚇了一跳:“三娘,你怎麽了?”
盧氏一抹臉,問道:“姐兒,是誰?程節?”
程素素有點懵:“對、對啊,三娘你認識?不對啊,他死的時候,你還很小的吧?”
盧氏吸吸鼻子:“老天是有眼睛的。”
“三娘?”
盧氏哆哆嗦嗦地:“大娘子,那是我恩人呐!”
趙氏到了對這類故事感興趣的年紀,示意她:“你坐下來,慢慢兒說,咱不急。”
盧氏坐下之後,程素素給她遞了碗茶,熱茶下肚,盧氏鎮定了許多,開始絮絮地說:“這位大官人,原是在咱這裏做過知府的,外頭那個澄堤,就是他修的。他姓程,就原叫程堤的。以前那邊河道九曲十八彎的,水急哩,不好通船。他廢了舊河道,築堤,開了條直的河道,咱這邊日子才好過了哩。啊,那個朱家的小王八羔子,就是在那舊河道裏淹死的。”
趙氏越發感興趣了,坐直了身子,催她往下講。
“好人哩,咱這裏原先是窮的,他老人家來了之後,又是築堤,又是修河,風調雨順的,日子也好過了。原先窮,生下孩子養不活,都溺死了,都扔了,聽天由命。女孩兒溺死的尤其多,他來了,不許再幹這傷天的事兒。活命的孩子,都拿他的姓兒,當名字。姐兒原先問我叫個什麽,那時候不敢說的哩,他被冤定了罪,不敢說哎。沒他老人家,我活不到長大哩。”
程素素驚訝了,她在書上看過類似的故事,沒想到這樣的事情,在自己的身邊也有。盧氏活活在在眼前,就是實例。
“再說一個,大娘子別惱,還有沒爹娘的孩子,道觀那裏收養的,都姓了程。咱家大官人,也是這樣的。”
趙氏道:“哎,那咱也收拾收拾,給他燒些紙錢。”
說到燒紙錢,盧氏又想起來了:“咱這裏端午,過這幾天,哪是過端午了?他老人家過世的消息傳過來的時候,將將五月初,說是犯了事兒,不敢祭,就連過七天。將將好折了牌樓,紮船送殯。不過幾十年過去了,都不敢掉,現在年輕人,都忘了緣由,以為是祖上傳下來,咱這裏就這般過的端午。”
說著,眼淚又掉了下來。
程素素十分茫然,她是萬萬沒想到,世上還有這樣的人存在的。無論是程節,還是盧氏這些紀念他的人。
盧氏哭了一陣兒,趙氏十分感傷,以帕試淚:“好人呐!”一屋子多愁善感的女人裏,程素素手足無措,周圍的感動如此陌生,她一時跟不上節拍。
盧氏等都沉浸在自己的情緒裏,沒有注意到她。趙氏催盧氏接著說:“那我還要備香燭。”
盧氏積了幾十年的話,一時說也說不完:“李丞相大家都知道的,當年將他判給李家,就是程公辦的。好人呐!”
程素素抖抖邸報,此事確實能看出李丞相出了力了的,原來,原因在這裏。
“上回李丞相家的小官人過來,才要到城隍廟裏磕頭,你道城隍廟裏供的是誰?那個就是老大人!因犯了事兒,不好祭他,就在那道觀旁邊兒上,給他起個廟,找了一件舊衣裳,在廟後頭起座墳。反正他護著咱過安生日子,又姓程,咋就做不得城隍了?”
程素素靈光一閃:“怪不得何家……”
“對咧!喪了良心的!他記恨著呢!姐兒,虧得你師祖出息了,記得小時候受過恩惠,護著哩……”
程素素心中升起一股陌生的感覺,慢慢地浸潤著內心。
程珪就是在這個時候到的,見一屋子女人,臉上掛淚。害怕地問妹妹:“幺妹,她們怎麽了?”
程素素不答反問:“二哥,你來做什麽呢?前麵客人走了?”
程珪急急地道:“不是,是有一件事兒,得跟阿娘說。”
趙氏抽抽噎噎地:“什麽事兒?”
“大哥被李丞相招做女婿了,相府李公子在等著回信兒哩。”
“這是好事兒啊!行!”趙氏一口答應了,相府閨女,有什麽不能答應的?李丞相還記著當年程節的恩情,給他平反,人也很好。
“還有,”程珪緩了一口氣,再說另一個大消息,“那個,邸報看了嗎?”
“看了。”回答的是程素素。
程珪慢吞吞地道:“那個上麵的程公,聽李公子帶來的消息,好像,是我祖父。”
噗通一聲,盧氏從椅子上掉到了地上,張大了嘴巴。程素素眼睛嘴巴又成了三個圓。
程珪見趙氏還算鎮定,繼續道:“聖上以為此事堪稱神奇,召咱家全家上京。李丞相與大哥,已經在來接咱們的路上了……”
“啊——”一聲尖叫從趙氏口中出發,氣流劇烈地摩擦著喉嚨。程素素的嘴巴從圓變成線,驚異地看著趙氏,這聲音,絕非驚喜。
總之,兄妹倆都非常滿意能夠達成部分共識。遺憾的是,由於交流尚少,且程素素戒心加重,還有待進一步溝通。
卻是開了個好頭,程犀可以放心去府學讀書,程素素也得以旬日換新資料,且有了親大哥教導,不再做失學兒童。
皆大歡喜。
程犀動身去府學的日子,程素素頗為不舍,眼巴巴送他到門外。這在程家算是一件大事,連已經回家養老的乳母,都過來了。程犀的乳母,正是阿彪的母親、程素素乳母盧氏的堂姐。
這位乳母看著程犀穿著綠綢深衣,戴著幅巾,斯文又氣派,內心激動不已。順手將兒子阿彪拽了過來,叮嚀囑咐:“聽說讀書人裏頭也有壞人,讀書人壞起來,比常人更壞!你要當大郎的眼睛耳朵,當他的打手!有誰對大郎使壞了,你先打將過去,有錯兒,你先頂著!回來我疼你!”
阿彪嘴角一抽,不知怎地,就想起來程犀帶著他去見賴三的事兒了。心道,大郎不欺負別人就算不錯啦!有他在,我也受不了欺負的。
口中唯唯,就怕他娘再囉嗦。
趙氏拿著帕子,輕試眼角,對程犀道:“家裏有我看著,你放心讀書,不會讓雜事分你的心的。”
若趙氏真個沒用,不等程犀長大,全家就得吃糠咽菜去了。她看家,程犀還算放心,當下,阿彪挑著程犀的書箱等物,主仆二人去府學。
趙氏遙望著兒子的背影消失,才拿帕子再按一按眼角:“都進來說話吧,大娘也許久不見了。”
盧大娘笑道:“我是該多過來向大娘子請安的。”
回到家裏,趙氏果然像對兒子許諾的那樣,緊閉門戶,小心看家。程素素也拿出程犀給的字貼與書籍來,每日練半天字、讀半天書。
不料到得第三日上,趙氏忽然命多喜到了西廂來說:“大娘子叫姐兒過去呢。”
程素素手上微顫,寫到一半的一筆加了個彎兒,歎著氣將筆放下,接過小青遞來的濕手巾,邊擦邊問:“娘這兩天不是要對賬?叫我做什麽?”
多喜彎彎眼睛:“對姐兒說,是好事兒!姐兒不能出去上學,大娘子心疼姐兒,將王媽媽也叫了來,說要開始教姐兒些事兒。”
程素素默默回頭看了一眼字帖,升起一股不太好的預感來。
————————————————————————————————
趙氏本是一個合格的母親、一個普通殷實人家合格的主母。對僅存的一個女兒,不可謂不盡心。近來更兼朱大娘子的事情,令她心中懷有無數愧疚,對女兒越發的好了起來。
程素素七歲了,不好再放到外麵上學,單再請一個男先生,也不大相宜。沒幾兩墨水的,趙氏怕他教不好。有真本事的,單為女兒請,人家還不樂意教呢。程家這境況,有些不上不下。婦人裏也有通文墨的做先生教女學生,數量卻稀少,常為大戶人家請去,一時難尋合適的。
趙氏也有辦法——自己在家教。
趙氏的父親也是個讀書人,中過舉人,折戟在進士科。趙氏也讀過幾本書,也會算些賬,女工針線很有幾樣拿手的,廚下灶上,也有兩道私房小菜。教個女孩兒,綽綽有餘。
沒教過也不打緊,就將昔年她父親趙永年教她的,原模原樣拿過來用。她自己的日子過到如今這個樣子也不算差,則用同樣的辦法教導女兒,將來女兒也不會過得差了。
唯此一女,趙氏十分上心,將自己陪嫁的昔年乳母,正在養老的王媽媽,又給召喚了來。兩人商量著,有什麽疏漏的地方,可以提個醒。王媽媽對趙氏十分忠心,聽了滿口答應,許願發誓:“必要將姐兒教作大家閨秀,將來鳳冠霞帔,家下敬重!”
程素素在盧氏母女的陪同下,一腳踩進趙氏的門框裏,迎來而來的是一本《女誡》,以及懷抱著針線笸籮的王媽媽。
王媽媽年紀大了,身體還算硬朗,一見程素素便先行個禮。程素素忙讓她別多禮。王媽媽十分滿意,對趙氏道:“咱們姐兒這做得就很好嘛,有範兒,寬和,不作踐下人。”
不好的預感更濃了一些,程素素給趙氏請安,眼巴巴等趙氏吩咐。
趙氏溫和地道:“素素,你七歲了。”
近來與她說話的人,都愛拿這個當開頭,程素素想,不知道七歲招誰惹誰了。默默點點頭。
趙氏道:“古人說,七歲,男女不同席……”
道一與程玄是道士,沒有關注邸報的習慣, 程家原也無此習慣, 這風氣是程犀考上秀才之後, 程素素養成的。至今,也是程犀、程素素兩個比較關注邸報,程珪對邸報都不如他兩個重視。道一心中也是茫然的,唯一知道的是,既然李巽親自來了, 當不是壞事。
果然, 李巽續道:“程公是我家恩人呐!”
道一直接扭過頭去,以眼神示意程珪:你說!
程珪一臉苦哈哈的, 心說:我哪知道啊?隻知道他老人家叫程節,朝廷給他平反了!知道他在本地做過官兒, 籍貫是京城,被已經致仕古老太師給按下去的。然後……然後就沒有然後了,邸報上沒寫!至少,沒有寫他的家人都有哪一些, 隻寫當年蒙冤,如今平反,要找回他的後代親屬而已。
李巽知道得, 也不是很多, 最重要的一條, 是他祖父李六親□□代的:“程公是咱家大恩人, 就是他將你伯父判歸咱家的, 咱家富貴,一半是你伯父給的,一半是程公給的。”
這……這個人情就太大了……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將各自知道的,都講了出來,可也湊不出全貌來。李巽情知,他伯父提出為程節平反的時候,是沒指望程家有後人,不過是趁著古老太師完蛋,了卻一樁心願。豈料廣陽子常在宮中行走,一知道了消息,便將紫陽真人抬了出來,告訴聖上,紫陽真人的小弟子,扔在五行觀裏悄悄養著的那位,就是程節的幼子。
更讓李巽目瞪口呆的是,他自祖籍返京,將事務一一稟報,提到了五行觀姓程的。當時,李丞相沒有說什麽,本次新科進士一放榜,一看籍貫,程犀是老鄉,才十八歲,叫來一瞧,與李巽還打過照麵兒。李丞相問明在家鄉沒有婚約,招做了女婿!
頓時成了李巽的妹婿。
程犀言明當回家稟告父母,再作定奪,從李六開始,沒一個覺得被冒犯的。待知道程犀是程節的孫子,李六老夫婦倆,更是看他比親孫子還親!
一時之間,在座諸人都不知道說什麽好了。道一回神快,心道:怨不得相府將侄子又派了來。此係師父家事,還是……
道一目視程珪,程珪上頭有個能幹的哥哥頂著,反應比程犀就慢了半拍。經道一提示,記得自己的責任:“世兄客氣了,隻是,我等並不知道此事。果真沒有認錯人?爹?”
不是他推搪,他祖父的事情,不問他爹,問誰?他爹可是一直講,是孤兒,是師祖紫陽真人順手揀來養的。況且,程節老先生名聲再好,祖父,也不是能夠急匆匆就認下的。幾十年過去了,萬一認錯,豈不尷尬?
程玄一臉茫然:“我也不知道。”
道一的想法,與程珪一樣,緩緩地問道:“可能確認?”
李巽道:“紫陽真人雖患了失語症,論據倒還是有的。當年程公四子,年長者發配的路上病累而死,年幼的,報了個夭折,不想是紫陽真人千裏迢迢去尋,花錢從押解官兵手上買了來當了徒弟,文契皆在的。”又讚紫陽真人,這一輩子,就為了這一件事勞心勞力。
程玄呆若木雞。
道一冷靜了一下,道:“不知大郎現今如何了?”
李巽笑道:“正與伯父一同往這裏來哩。”
程珪忍不住發了一個單音節:“啊?”
李巽對上一拱手:“今上聖明,以為這是一件奇事,準了伯父的請,派伯父返鄉行祭。令兄新科進士,照例是有返鄉報喜、探親、完婚等等的假期的,自然一同回來。聖上還要召見府上,命一同上京呢,宣旨的天使,怕已在路上了。我是被伯父以回來先行準備為名,派來通報消息的。”
道一問道:“方才郎君說……大郎被丞相看中,要結親?”
程珪瞪大了眼睛:真的假的?
李巽笑道:“正是,不知老神仙意下如何?”
“老神仙”很自然地將手往後一指,程珪與道一都心領神會——到後麵,跟娘子說去。
程珪起身:“我去將這好消息告訴阿娘。”
————————————————————————————————
趙氏房裏,正哭作一團。
都在聽盧氏講古。
原來,多喜將邸報帶到後麵給程素素。趙氏催著程素素念邸報,程素素打開一看,先看到一個“程”字,細一看:“不是大哥的事兒,是說一個叫程節的,平反昭雪了,算一算,好有幾十年了……”
“啪”一聲脆響,盧氏端著的笸籮落到了地上。程素素與趙氏看過去,隻見她眼睛裏流出淚來。趙氏嚇了一跳:“三娘,你怎麽了?”
盧氏一抹臉,問道:“姐兒,是誰?程節?”
程素素有點懵:“對、對啊,三娘你認識?不對啊,他死的時候,你還很小的吧?”
盧氏吸吸鼻子:“老天是有眼睛的。”
“三娘?”
盧氏哆哆嗦嗦地:“大娘子,那是我恩人呐!”
趙氏到了對這類故事感興趣的年紀,示意她:“你坐下來,慢慢兒說,咱不急。”
盧氏坐下之後,程素素給她遞了碗茶,熱茶下肚,盧氏鎮定了許多,開始絮絮地說:“這位大官人,原是在咱這裏做過知府的,外頭那個澄堤,就是他修的。他姓程,就原叫程堤的。以前那邊河道九曲十八彎的,水急哩,不好通船。他廢了舊河道,築堤,開了條直的河道,咱這邊日子才好過了哩。啊,那個朱家的小王八羔子,就是在那舊河道裏淹死的。”
趙氏越發感興趣了,坐直了身子,催她往下講。
“好人哩,咱這裏原先是窮的,他老人家來了之後,又是築堤,又是修河,風調雨順的,日子也好過了。原先窮,生下孩子養不活,都溺死了,都扔了,聽天由命。女孩兒溺死的尤其多,他來了,不許再幹這傷天的事兒。活命的孩子,都拿他的姓兒,當名字。姐兒原先問我叫個什麽,那時候不敢說的哩,他被冤定了罪,不敢說哎。沒他老人家,我活不到長大哩。”
程素素驚訝了,她在書上看過類似的故事,沒想到這樣的事情,在自己的身邊也有。盧氏活活在在眼前,就是實例。
“再說一個,大娘子別惱,還有沒爹娘的孩子,道觀那裏收養的,都姓了程。咱家大官人,也是這樣的。”
趙氏道:“哎,那咱也收拾收拾,給他燒些紙錢。”
說到燒紙錢,盧氏又想起來了:“咱這裏端午,過這幾天,哪是過端午了?他老人家過世的消息傳過來的時候,將將五月初,說是犯了事兒,不敢祭,就連過七天。將將好折了牌樓,紮船送殯。不過幾十年過去了,都不敢掉,現在年輕人,都忘了緣由,以為是祖上傳下來,咱這裏就這般過的端午。”
說著,眼淚又掉了下來。
程素素十分茫然,她是萬萬沒想到,世上還有這樣的人存在的。無論是程節,還是盧氏這些紀念他的人。
盧氏哭了一陣兒,趙氏十分感傷,以帕試淚:“好人呐!”一屋子多愁善感的女人裏,程素素手足無措,周圍的感動如此陌生,她一時跟不上節拍。
盧氏等都沉浸在自己的情緒裏,沒有注意到她。趙氏催盧氏接著說:“那我還要備香燭。”
盧氏積了幾十年的話,一時說也說不完:“李丞相大家都知道的,當年將他判給李家,就是程公辦的。好人呐!”
程素素抖抖邸報,此事確實能看出李丞相出了力了的,原來,原因在這裏。
“上回李丞相家的小官人過來,才要到城隍廟裏磕頭,你道城隍廟裏供的是誰?那個就是老大人!因犯了事兒,不好祭他,就在那道觀旁邊兒上,給他起個廟,找了一件舊衣裳,在廟後頭起座墳。反正他護著咱過安生日子,又姓程,咋就做不得城隍了?”
程素素靈光一閃:“怪不得何家……”
“對咧!喪了良心的!他記恨著呢!姐兒,虧得你師祖出息了,記得小時候受過恩惠,護著哩……”
程素素心中升起一股陌生的感覺,慢慢地浸潤著內心。
程珪就是在這個時候到的,見一屋子女人,臉上掛淚。害怕地問妹妹:“幺妹,她們怎麽了?”
程素素不答反問:“二哥,你來做什麽呢?前麵客人走了?”
程珪急急地道:“不是,是有一件事兒,得跟阿娘說。”
趙氏抽抽噎噎地:“什麽事兒?”
“大哥被李丞相招做女婿了,相府李公子在等著回信兒哩。”
“這是好事兒啊!行!”趙氏一口答應了,相府閨女,有什麽不能答應的?李丞相還記著當年程節的恩情,給他平反,人也很好。
“還有,”程珪緩了一口氣,再說另一個大消息,“那個,邸報看了嗎?”
“看了。”回答的是程素素。
程珪慢吞吞地道:“那個上麵的程公,聽李公子帶來的消息,好像,是我祖父。”
噗通一聲,盧氏從椅子上掉到了地上,張大了嘴巴。程素素眼睛嘴巴又成了三個圓。
程珪見趙氏還算鎮定,繼續道:“聖上以為此事堪稱神奇,召咱家全家上京。李丞相與大哥,已經在來接咱們的路上了……”
“啊——”一聲尖叫從趙氏口中出發,氣流劇烈地摩擦著喉嚨。程素素的嘴巴從圓變成線,驚異地看著趙氏,這聲音,絕非驚喜。
總之,兄妹倆都非常滿意能夠達成部分共識。遺憾的是,由於交流尚少,且程素素戒心加重,還有待進一步溝通。
卻是開了個好頭,程犀可以放心去府學讀書,程素素也得以旬日換新資料,且有了親大哥教導,不再做失學兒童。
皆大歡喜。
程犀動身去府學的日子,程素素頗為不舍,眼巴巴送他到門外。這在程家算是一件大事,連已經回家養老的乳母,都過來了。程犀的乳母,正是阿彪的母親、程素素乳母盧氏的堂姐。
這位乳母看著程犀穿著綠綢深衣,戴著幅巾,斯文又氣派,內心激動不已。順手將兒子阿彪拽了過來,叮嚀囑咐:“聽說讀書人裏頭也有壞人,讀書人壞起來,比常人更壞!你要當大郎的眼睛耳朵,當他的打手!有誰對大郎使壞了,你先打將過去,有錯兒,你先頂著!回來我疼你!”
阿彪嘴角一抽,不知怎地,就想起來程犀帶著他去見賴三的事兒了。心道,大郎不欺負別人就算不錯啦!有他在,我也受不了欺負的。
口中唯唯,就怕他娘再囉嗦。
趙氏拿著帕子,輕試眼角,對程犀道:“家裏有我看著,你放心讀書,不會讓雜事分你的心的。”
若趙氏真個沒用,不等程犀長大,全家就得吃糠咽菜去了。她看家,程犀還算放心,當下,阿彪挑著程犀的書箱等物,主仆二人去府學。
趙氏遙望著兒子的背影消失,才拿帕子再按一按眼角:“都進來說話吧,大娘也許久不見了。”
盧大娘笑道:“我是該多過來向大娘子請安的。”
回到家裏,趙氏果然像對兒子許諾的那樣,緊閉門戶,小心看家。程素素也拿出程犀給的字貼與書籍來,每日練半天字、讀半天書。
不料到得第三日上,趙氏忽然命多喜到了西廂來說:“大娘子叫姐兒過去呢。”
程素素手上微顫,寫到一半的一筆加了個彎兒,歎著氣將筆放下,接過小青遞來的濕手巾,邊擦邊問:“娘這兩天不是要對賬?叫我做什麽?”
多喜彎彎眼睛:“對姐兒說,是好事兒!姐兒不能出去上學,大娘子心疼姐兒,將王媽媽也叫了來,說要開始教姐兒些事兒。”
程素素默默回頭看了一眼字帖,升起一股不太好的預感來。
————————————————————————————————
趙氏本是一個合格的母親、一個普通殷實人家合格的主母。對僅存的一個女兒,不可謂不盡心。近來更兼朱大娘子的事情,令她心中懷有無數愧疚,對女兒越發的好了起來。
程素素七歲了,不好再放到外麵上學,單再請一個男先生,也不大相宜。沒幾兩墨水的,趙氏怕他教不好。有真本事的,單為女兒請,人家還不樂意教呢。程家這境況,有些不上不下。婦人裏也有通文墨的做先生教女學生,數量卻稀少,常為大戶人家請去,一時難尋合適的。
趙氏也有辦法——自己在家教。
趙氏的父親也是個讀書人,中過舉人,折戟在進士科。趙氏也讀過幾本書,也會算些賬,女工針線很有幾樣拿手的,廚下灶上,也有兩道私房小菜。教個女孩兒,綽綽有餘。
沒教過也不打緊,就將昔年她父親趙永年教她的,原模原樣拿過來用。她自己的日子過到如今這個樣子也不算差,則用同樣的辦法教導女兒,將來女兒也不會過得差了。
唯此一女,趙氏十分上心,將自己陪嫁的昔年乳母,正在養老的王媽媽,又給召喚了來。兩人商量著,有什麽疏漏的地方,可以提個醒。王媽媽對趙氏十分忠心,聽了滿口答應,許願發誓:“必要將姐兒教作大家閨秀,將來鳳冠霞帔,家下敬重!”
程素素在盧氏母女的陪同下,一腳踩進趙氏的門框裏,迎來而來的是一本《女誡》,以及懷抱著針線笸籮的王媽媽。
王媽媽年紀大了,身體還算硬朗,一見程素素便先行個禮。程素素忙讓她別多禮。王媽媽十分滿意,對趙氏道:“咱們姐兒這做得就很好嘛,有範兒,寬和,不作踐下人。”
不好的預感更濃了一些,程素素給趙氏請安,眼巴巴等趙氏吩咐。
趙氏溫和地道:“素素,你七歲了。”
近來與她說話的人,都愛拿這個當開頭,程素素想,不知道七歲招誰惹誰了。默默點點頭。
趙氏道:“古人說,七歲,男女不同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