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帝都音樂學院而言,每年舉辦的新春音樂會,規格明顯要比新年音樂會更高。而今年正在排演的音樂曲目,很有可能登上春晚舞台,前提是需要經過節目組審查。


    <a id="wzsy" href="https://www.ranwen.la">ranwen.la</a>


    都說‘酒香也怕巷子深’,對帝都音樂學院而言,他們自然清楚學院有節目登上春晚,對提升學院名氣有多大好處。也正因如此,他們非常重視此次的新春音樂會。


    換做以前,學院能夠拿出的新曲目並不多。而春晚這樣的舞台,雖說也有一些傳統曲目。但對很多人而言,無疑更喜歡新鮮事物。而古樂新曲方麵,音樂學院還有點不行。


    隨著劉耀祖接連不斷,將‘創作’複原的古曲,借由秦紫萱之手免費提供給帝都音樂學院。有了這些新曲目,帝都音樂學院在古樂這一塊,國內其它音樂學府都要甘拜下風。


    除此之外,早前不怎麽受學院重視的古樂係,這次也算揚眉吐氣。加之現如今,國家開始提倡精神文明建設。古樂做為古代文化精粹,自然也要大力發展跟宏揚嘛!


    在古弦等人的引領下,劉耀祖也出現在排練大廳。看著正在演奏的學生樂手們,劉耀祖也示意不要打斷。跟著古弦等人,靜靜待在旁邊傾聽,而後不時跟秦紫萱聊上幾句。


    等曲目演奏結束,劉耀祖也很給麵子的鼓掌道:“古主任,這應該是古曲春江花月夜吧?”


    “嗯!這也是我們學院,唯數不多重新改編為樂隊演奏的古曲了。這次讓小秦請你過來,也是想排演你最新創作的那首梁祝,我個人覺得這首古曲更適合樂隊演奏。”


    麵對古弦說出的話,劉耀祖想了想道:“梁祝嗎?這是一首新曲目,如果不做預熱的話,你們不怕演奏遇冷嗎?現如今國人,知曉這個故事的人應該不多吧?”


    “確實不算多!可前次你在網上用笛子吹奏的效果,還是受到很多網友的喜愛。加上你提前的知識,我們也對這個古代愛情悲劇故事,進行了更多挖掘跟了解。


    別的不敢說,至少我覺得有你提供的古箏曲譜,添加其它古樂器一起演奏的話,相信效果會更震撼。而今年的春晚,我們也想選送它做為參演節目。”


    結果令所有人意外的是,聽到這話的劉耀祖略顯驚訝道:“不是單純的古箏演奏嗎?如果搞成大型協奏曲,恐怕時間要延長吧?春晚舞台,能給你們這麽長的時間?”


    雖然現代年青人,基本都不怎麽關注春晚。但對劉耀祖而言,他至少知道春晚節目,時間都有嚴格限定。一首‘梁祝’協奏曲,至少十幾分鍾起步吧?


    至少他從係統灌輸的教學視頻,便有相關的視頻資料。而這段視頻資料,長度達到半個多小時。就春晚這樣的舞台,怎麽可能給音樂學院半個小時的演奏時間呢?


    聽到劉耀祖的詢問,古弦也趕忙道:“那肯定不會,我們隻會選送一小段精華,時間爭取控製在十分鍾以內。可具體結果如何,還要等春晚審核組過來再定。”


    “那倒也是!事實上,梁祝這個故事還有這首古曲,確實有很大潛力可挖。即便用西洋樂器演奏,這也是一首足以傳世的經典曲目。


    現如今,國內西洋樂器考級,似乎都選用國外的曲目。在我看來,你們學院完全可以用古曲,用創新跟重新編曲的方式,讓那些學習西洋樂器的學生去練習。


    音樂人有國界,但音樂無國界。隻要曲子動聽且悠美,未來外國人也會跑來跟我們學習這些古樂曲目。甚至借助讓他們知道,我們在樂器方麵,比他們擁有更悠久的曆史。


    某種程度上,既宏揚了我們的民族文化,又讓世界知道我們古樂在曾經有多麽輝煌。甚至這些曲目誕生的年代,他們還是蠻荒時代。這種文化底蘊,也是他們無法擁有的。”


    從秦紫萱那裏,劉耀祖也有聽說過,不少玩古樂器的專家教授,似乎也很排斥好些西洋樂器。相應的,玩西洋樂器的,也看不上所謂的民族樂器。


    可在劉耀祖看來,這種對立完全沒有必要。真正有追求的音樂人,要懂得取長補短融匯貫通。至少有一點劉耀祖很清楚,梁祝用小提琴演奏,也是非常動聽的。


    一行人聽到劉耀祖說出的話,也覺得有些道理,可很快有隨行老教授道:“劉先生,這樣會不會讓我們的古樂曲目,將來變的失去原有味道呢?”


    “林教授,音樂是用來做什麽的呢?做為一個普通人,我覺得音樂說俗一點,就是用來消遣娛樂的。要說的高雅一點,可以說陶野情操或者提升個人品味。


    可說一千道一萬,音樂好不好,首先要有人聽才行。唯有讓更多人知道,我們不缺好音樂,甚至上千年前便有傳世的好樂曲,那別人會怎麽看待我們呢?


    尤其對那些推崇所謂西洋樂有多高貴的人而言,我們的民族樂器就難登大雅之堂嗎?我看也不盡然,要知古代皇室跟宮廷,都有專門的樂師跟歌舞呢!”


    伴隨劉耀祖說出這樣一通話,古弦等人也覺得有一些道理。好在這種爭執,也沒持續多久就被古弦打斷。墨守成規,有時是件好事,有時卻未必是好事。


    至少有一點古弦非常清楚,那就是古樂在國內都漸漸消亡失去市場。如果將來越來越多人,隻知西洋樂器跟西洋歌曲,那傳承久遠的民族音樂跟樂器,又將走向何方呢?


    別的先不說,單單近年來古樂係招生數量,一年比一年少,就能看出這個潛藏的危機。如果他們這些執教人,再不進行改變或創新的話,古樂係也許有天真的會消失。


    換做其它人,也許不敢在這些老教授麵前說這樣的話。可做為複原數首古代經典曲目的創作人劉耀祖,卻有資格說這些話,而且這些老教授也必須傾聽跟思考。


    如果有一天,連傳承跟傾聽的人都沒有,他們守著這些所謂的古樂規矩,又有什麽意義呢?不得不說,劉耀祖的這番話,也算對這些人響鼓用了重錘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荒野到殿堂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家之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家之煮並收藏從荒野到殿堂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