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事堂會議是協助皇帝統治全國的最高議事機構。
政事堂組建於晉朝中期宣宗一朝,設於門下省。
最初之時,參加政事堂會議的僅有三高官官,既中書令、侍中、尚書令,這三人是當然宰相。
其後,皇帝又以他官參加政事堂會議,稱為參知政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之名,此兩官也為宰相,但權重稍弱。
趙詢改革的第二步,便是削權,消減政事堂的權利,他的做法就是設立一個新的機構,成立樞密院,專職軍事籌劃與決斷,把軍機大權,從政事堂剝離,軍政分離,政事堂隻管政事,諸位相國隻對日常政務有決策權,軍機之事,則是移交樞密院。
右相之位,不在兼任中書令之職。
中書省,始建於晉朝初期,職權極重,此職之意,奶秉承皇帝意旨,掌管機要,發布皇帝詔書、中央政令,是整個晉朝的政務中樞以及最高政治機關,權利遠在尚書省和門下省之上。
中書省的最高長官中書令,是必然的宰相之首,因為權利太大,幾度架空皇帝,晉朝前中期幾次大的政治變局,都是由中書令與皇帝之間的權利鬥爭,隨著局勢的發展,雙方矛盾越來越激烈,最終導致政治風暴,血流成河。
因此,後來繼位的晉朝皇帝,意識到相權太重,對皇權的威脅實在是太大了,自靈宗開始,一直到宣宗,經過五代帝王的努力,把中書令的實權轉移到副職中書侍郎的身上,隨後在減一步,由中書舍人主管中書省政務,而且是由幾個中書舍人分權治理,這就是早期的政事堂多相製度。
乃至到了武宗一朝,由政事堂諸相以及六部尚書主管朝務,三省被徹底架空,各高官官的實權被徹底架空,成了一種榮耀職務。
趙詢這次政治改革,把中書令與右相的必然聯係,給徹底拿掉,讓你連這個名義都是沒有了。
道理很簡單,中書令雖然已經成為一個沒有任何實權的職位,但它的作用還是有的,要是一般的人擔任這個職位,那也沒有什麽大不了的,但右相兼了這個職位,就可以對皇帝的詔令形成一種製約。
三省到了今天,雖然已經成了擺設,但朝政的流程,卻沒有變。
皇帝下達詔書,中書省擬旨下達,經過尚書省,形成正式的政策與命令,然後由各級官員展開工作。
雖然說這並不是最重要的,右相若是非要在中書省這裏設卡,皇帝的意識無法傳達下去,那麽也可以換一種方法,比如通過朝堂會議,或是政事堂會議,進行討論,然後形成正式的決策。
從另外一個方麵來說,趙詢若是能夠掌握住中書省與門下省這兩個點,就可以不經過朝堂與政事堂,直接下達詔書,直接形成決議與正式的命令,當然,這種做法,恐怕會遭到絕大多數人,尤其是門閥世家集團的強烈抵製,但是從這一次的改革來看,趙詢顯然是打算這麽做的。
五項政治改革,涉及到的方麵非常廣泛。
決議一經頒布出來,整個朝堂數百名官員,頓時炸了鍋,當即就是有許多人站出來,大聲出言反對,這其中包括謝世遠、劉從季等相國,尤其是門閥世家集團的那些代表性人物,陳虎、赫連儲、王牢之、劉誌、蕭徽、詹台易恒、裴世昌,王承宗等人,更是激烈反對。
讚成的人也有很多,大多數都是趙詢的嫡係心腹官員,也有一些清廉之士,比如禦史翟洪亮、賀庭宣,中書舍人王世源等人。
雙方在朝堂上進行激烈的爭論。
有意思的是,這次朝會,神武軍主要幾個將領,也是參加了,他們對於趙詢的政治改革,大力出言支持。
李忠最開始一直靜坐在那裏,選擇旁觀,他顯然並不想參與這場激烈的討論之中,但他是當朝右相,如此局麵,他根本就躲不過。
不管李忠內心的真實想法是什麽,但他隻能選擇支持趙詢,選擇支持政治改革的決議。
還有李勳與劉光輝,都是被迫參與了進來,各有表態。
李勳以還沒有弄明白改革的意思是什麽為理由,沒有當場表態,而劉光輝則是出人意料的選擇了沉默,即不支持,也不反對,他屬於門閥世家集團的代表性人物,他的這種姿態,反而引起許多門閥世家官員的強烈不滿。
<a id="wzsy" href="http://m.2kxs.la">2k小說</a>
這場朝會,持續了兩個多時辰,自始至終,趙詢幾乎沒有怎麽說話,就是靜靜的坐在那裏。
在激烈的爭吵之中,趙詢宣布散朝,所有人最終不歡而散。
“皇上這是想把天給捅破啊!”
陳虎等門閥世家集團的代表人物,聚集在一起,很多人的臉上,依舊帶著強烈的怒火。
在他們看來,當今皇帝膽子太大了,翅膀還沒有長硬,就敢硬來,他有這個底氣與實力?
王牢之怒聲說道:“大晉立國五百多年,政治事務,向來是大家商議著辦,對大家有利的事情,就可以做,沒有利的事情就不能做,皇上現在這是想幹什麽?想搞一刀切,徹底把我們所有人都給掐死?武宗皇帝都沒有他這麽硬氣,他哪來的勇氣與膽子?簡直是匹夫所為。”
王牢之顯然有些被怒火搞得失去理智,竟敢當著這麽多人的麵,把皇上趙詢比如為匹夫!
陸中勳看了王牢之一眼,淡聲說道:“王大人,請注意你的言語,天子不可辱。”
王牢之自知失言,連忙看了看四周,見沒有外人,這才鬆了一口氣。
陳虎看向陸中勳,沉聲說道:“方才朝堂之上,你倒是冷靜異常,自始至終一言不發,何故?”
陸中勳冷笑道:“神武軍的主要將領今天可是都來了,他們為什麽來?又是誰叫他們來的?來的用意又是什麽,這麽簡單的問題,你們難道還不明白?”
聽了陸中勳的這番話,陳虎冷靜下來,仔細思考一二,頓時倒吸一口冷氣。
趙詢的用意非常明顯,就是告訴他們這些門閥世家的人,我現在有十幾萬神武軍在手,你們同意也好,不同意也罷,這次的政治改革,自己都會進行下去。
神武軍的主要將領,全部表態支持趙詢的政治改革,正是在警告門閥世家,我們是皇上的人,隻要皇上下達命令,我們手中的刀可不管你們是什麽人。
政事堂組建於晉朝中期宣宗一朝,設於門下省。
最初之時,參加政事堂會議的僅有三高官官,既中書令、侍中、尚書令,這三人是當然宰相。
其後,皇帝又以他官參加政事堂會議,稱為參知政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之名,此兩官也為宰相,但權重稍弱。
趙詢改革的第二步,便是削權,消減政事堂的權利,他的做法就是設立一個新的機構,成立樞密院,專職軍事籌劃與決斷,把軍機大權,從政事堂剝離,軍政分離,政事堂隻管政事,諸位相國隻對日常政務有決策權,軍機之事,則是移交樞密院。
右相之位,不在兼任中書令之職。
中書省,始建於晉朝初期,職權極重,此職之意,奶秉承皇帝意旨,掌管機要,發布皇帝詔書、中央政令,是整個晉朝的政務中樞以及最高政治機關,權利遠在尚書省和門下省之上。
中書省的最高長官中書令,是必然的宰相之首,因為權利太大,幾度架空皇帝,晉朝前中期幾次大的政治變局,都是由中書令與皇帝之間的權利鬥爭,隨著局勢的發展,雙方矛盾越來越激烈,最終導致政治風暴,血流成河。
因此,後來繼位的晉朝皇帝,意識到相權太重,對皇權的威脅實在是太大了,自靈宗開始,一直到宣宗,經過五代帝王的努力,把中書令的實權轉移到副職中書侍郎的身上,隨後在減一步,由中書舍人主管中書省政務,而且是由幾個中書舍人分權治理,這就是早期的政事堂多相製度。
乃至到了武宗一朝,由政事堂諸相以及六部尚書主管朝務,三省被徹底架空,各高官官的實權被徹底架空,成了一種榮耀職務。
趙詢這次政治改革,把中書令與右相的必然聯係,給徹底拿掉,讓你連這個名義都是沒有了。
道理很簡單,中書令雖然已經成為一個沒有任何實權的職位,但它的作用還是有的,要是一般的人擔任這個職位,那也沒有什麽大不了的,但右相兼了這個職位,就可以對皇帝的詔令形成一種製約。
三省到了今天,雖然已經成了擺設,但朝政的流程,卻沒有變。
皇帝下達詔書,中書省擬旨下達,經過尚書省,形成正式的政策與命令,然後由各級官員展開工作。
雖然說這並不是最重要的,右相若是非要在中書省這裏設卡,皇帝的意識無法傳達下去,那麽也可以換一種方法,比如通過朝堂會議,或是政事堂會議,進行討論,然後形成正式的決策。
從另外一個方麵來說,趙詢若是能夠掌握住中書省與門下省這兩個點,就可以不經過朝堂與政事堂,直接下達詔書,直接形成決議與正式的命令,當然,這種做法,恐怕會遭到絕大多數人,尤其是門閥世家集團的強烈抵製,但是從這一次的改革來看,趙詢顯然是打算這麽做的。
五項政治改革,涉及到的方麵非常廣泛。
決議一經頒布出來,整個朝堂數百名官員,頓時炸了鍋,當即就是有許多人站出來,大聲出言反對,這其中包括謝世遠、劉從季等相國,尤其是門閥世家集團的那些代表性人物,陳虎、赫連儲、王牢之、劉誌、蕭徽、詹台易恒、裴世昌,王承宗等人,更是激烈反對。
讚成的人也有很多,大多數都是趙詢的嫡係心腹官員,也有一些清廉之士,比如禦史翟洪亮、賀庭宣,中書舍人王世源等人。
雙方在朝堂上進行激烈的爭論。
有意思的是,這次朝會,神武軍主要幾個將領,也是參加了,他們對於趙詢的政治改革,大力出言支持。
李忠最開始一直靜坐在那裏,選擇旁觀,他顯然並不想參與這場激烈的討論之中,但他是當朝右相,如此局麵,他根本就躲不過。
不管李忠內心的真實想法是什麽,但他隻能選擇支持趙詢,選擇支持政治改革的決議。
還有李勳與劉光輝,都是被迫參與了進來,各有表態。
李勳以還沒有弄明白改革的意思是什麽為理由,沒有當場表態,而劉光輝則是出人意料的選擇了沉默,即不支持,也不反對,他屬於門閥世家集團的代表性人物,他的這種姿態,反而引起許多門閥世家官員的強烈不滿。
<a id="wzsy" href="http://m.2kxs.la">2k小說</a>
這場朝會,持續了兩個多時辰,自始至終,趙詢幾乎沒有怎麽說話,就是靜靜的坐在那裏。
在激烈的爭吵之中,趙詢宣布散朝,所有人最終不歡而散。
“皇上這是想把天給捅破啊!”
陳虎等門閥世家集團的代表人物,聚集在一起,很多人的臉上,依舊帶著強烈的怒火。
在他們看來,當今皇帝膽子太大了,翅膀還沒有長硬,就敢硬來,他有這個底氣與實力?
王牢之怒聲說道:“大晉立國五百多年,政治事務,向來是大家商議著辦,對大家有利的事情,就可以做,沒有利的事情就不能做,皇上現在這是想幹什麽?想搞一刀切,徹底把我們所有人都給掐死?武宗皇帝都沒有他這麽硬氣,他哪來的勇氣與膽子?簡直是匹夫所為。”
王牢之顯然有些被怒火搞得失去理智,竟敢當著這麽多人的麵,把皇上趙詢比如為匹夫!
陸中勳看了王牢之一眼,淡聲說道:“王大人,請注意你的言語,天子不可辱。”
王牢之自知失言,連忙看了看四周,見沒有外人,這才鬆了一口氣。
陳虎看向陸中勳,沉聲說道:“方才朝堂之上,你倒是冷靜異常,自始至終一言不發,何故?”
陸中勳冷笑道:“神武軍的主要將領今天可是都來了,他們為什麽來?又是誰叫他們來的?來的用意又是什麽,這麽簡單的問題,你們難道還不明白?”
聽了陸中勳的這番話,陳虎冷靜下來,仔細思考一二,頓時倒吸一口冷氣。
趙詢的用意非常明顯,就是告訴他們這些門閥世家的人,我現在有十幾萬神武軍在手,你們同意也好,不同意也罷,這次的政治改革,自己都會進行下去。
神武軍的主要將領,全部表態支持趙詢的政治改革,正是在警告門閥世家,我們是皇上的人,隻要皇上下達命令,我們手中的刀可不管你們是什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