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太後心中既痛且暖,眼淚奪眶而出,拉出手絹捂住臉麵,好一會兒才平複了情緒,將袖中的一個荷包丟出來,長長的歎息:“罷!罷!罷!這天底下做娘的,除非不愛,否則,終歸是強不過兒女的!”
景泰帝接過荷包打開,裏麵是一枚指環和一麵腰牌,另有幾枚隻得一半的石章,便鬆了口氣,將東西收起,對吳太後深深地叩了響頭,道:“兒謝母親體諒。讓您傷心難過,是兒的不是。兒聽憑您打罰。”
吳太後冷笑:“你如今長大了,我這做娘的,是管不了你了,何況打罰。”
景泰帝連忙道:“母親,兒是您的兒子,年紀再大,也由您管,要打要罰,也由著您。”
吳太後哼了一聲,沉默片刻,忽道:“我知道你一心想做個明君,可是……兒啊,在這世上,當個平庸的君主容易,想做個明君,卻難!你今日能逼著我將東西交出來,不過是因為我是你的母親,舍不得你吃苦而已。可是外麵的人,又有誰會體諒你的難處,為你著想呢?”
慈寧宮裏的波折,外人無從得知。
因為恰逢朝會歇息的時段,除了幾位閣臣在於謙的帶領下理政,麵見了景泰帝外。這幾天的文武大臣,都出乎意料的安靜,並沒有人往通政司投書。
但這種朝臣相遇時的目光交匯,卻都傳遞著一種心照不宣的躁動。
他們不是不說話,而是在等說話的時機。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東宮,都在等東宮的消息。
太子的生死安危,決定著朝臣的奏折的內容。皇帝有私心,想廢太子,朝臣們雖不讚同,但都理解,因此他們並不強壓著皇帝親近東宮;畢竟東宮年齡尚幼,監國正當華年,這麽快就為了許久之後才會來臨的鬥爭發力,太早了些。
但若是太子在衝幼之齡,就在光天化日之下遇刺身亡,則他們不能不出來說話,不能不站出來抗爭——國家養士,正為匡扶社稷,維護綱常。若是太子遇刺身亡,他們都不出來說話;若是皇帝縱容刺殺,暴戾失德,他們都不出來勸諫,又怎能稱為“士”?
幸好,他們等待的時間不算很久。就在逢五小朝會將來的晚上,東宮的消息傳了過來:太子高燒已經消褪,飲食開始正常,逐漸好轉。而內侍長萬貞雖然仍舊昏睡,但據禦醫說,她體質極佳,有醫婆照料,真實情況比太子還要好,隻要清醒過來,也就無所謂危險了。
太子好轉,朝臣們提著的心就放下了一半,不少人都將原來準備的奏折塞了回去,重新惦量了要說的話。
而景泰帝也在此時,交給於謙一疊供詞:“愛卿,東宮刺殺案,朕已經命錦衣衛已經審出來了。裏麵的人,該怎麽處置,愛卿看著辦吧!”
於謙接過文稿一看,發現最上麵的人犯名字,赫然是當年郕王府的長史,心下便一動,忍不住抬頭去看景泰帝的臉。
景泰帝滿麵疲憊,道:“此事到此為止。”
於謙皺眉道:“雖有錦衣衛取得供詞,但有司並未會審……”
景泰帝擺了擺手,看著他,重複了一遍:“到此為止!”
於謙默然,過了會兒,道:“然則,何以杜天下悠悠之口?”
景泰帝歎道:“天下悠悠之口,豈能盡杜?朕今日已盡全力,於心無愧。”
於謙固然是正道直臣,但多年宦途,步步行來,自然知道世間至尊權力交迭之際,無論大義何在,終不免刀下冤鬼。景泰帝能說出竭盡全力,於心無愧的話來,已經是帝王對臣子所能做的最深刻的剖白。
他也就退了一步,道:“謀刺太子,形同大逆,臣請將犯人重刑處置,以儆效尤!”
於謙走後,景泰帝有些焦躁的在大殿中轉了幾個圈,問旁邊的興安:“聽說太子病好了?”
興安摸不準他的用意,謹慎的回答:“下麵的人是這樣回報的,不過如今清寧宮禁閉,一應消息都是口述轉達,具體情況如何,沒進去看的人恐怕也說不清楚。”
景泰帝猶豫一下,道:“皇後擔心太子安危,隻是東宮門禁,她不好越禁探望。朕過去走一趟,若是太子好轉,就將門禁撤了,方便來往。”
清寧宮被封鎖的幾天,宮中的侍從都嚇得不輕,生怕太子和萬貞死了,自己當真會被選去殉葬。雖說這殉葬,不太可能滿宮的人都被拿去殉,但景泰帝到時候是拿著名冊信手一勾呢?誰能保自己運氣那麽好,就不會被勾中?
因此滿宮上下對太子和萬貞的照料,當真是從頭發絲到腳指甲都精細入微。所有人分班倒換,務必做到時刻有人在旁邊盯著。偶爾有人做事毛糙些,都不需要上司管教,同伴就先開罵了。
等到景泰帝稱駕東宮,清寧宮的侍從都打點了十二萬分的精神,趕緊抱著小太子出來迎駕。
太子的高燒雖然退了,但仍然病懨懨的沒有精神,見到景泰帝,有氣無力的叫了一聲:“皇叔。”就再不說話了。
梁芳害怕景泰帝不悅,連忙小聲哄勸:“殿下,要給監國行禮問安。”
景泰帝擺手道:“他還病著,你折騰他幹什麽?濬兒……”
他本想叫太子過來問問寒暖,但心中有愧,喚了一聲,下麵的話就說不出口,轉口問:“萬侍呢?”
太子聽到他問萬貞,才稍稍有些精神,回答:“貞兒還沒醒。皇叔,我聽禦醫說貞兒的傷,要是想不留後患,最好是取新鮮虎骨熬膏外熬,您有嗎?”
景泰帝道:“西山行宮後苑早前養著對老虎,也不知道也先縱兵劫掠時,有沒有打死。皇叔派人去瞧瞧,要是還在,就讓人打了送過來。”
太子頓時便高興了:“謝謝皇叔!濬兒以後有好吃的,也孝敬皇叔。”
景泰帝固然愛自己的兒子,希望兒子為儲。但與這個從小親近自己,國戰時同甘共苦的侄兒,就未必沒有感情。此時見他大病未愈,卻還記得回報,更是心中五味交織,忍不住長歎一聲,輕輕撫了撫太子的頭頂,喃道:“隻怪我們生在帝王家!”
侍從們不敢搭話,太子卻還不懂這句話後麵的感慨,抬手牽住景泰帝的手,笑道:“皇叔,貞兒老是不醒,您也去瞧瞧吧!我聽說,天子金口玉言,一說就靈。您快點讓她醒,看她還敢不敢睡!”
景泰帝心中酸澀,揮退興安他們,順著太子的腳步往後寢走。
萬貞的臉色仍然不好,但嘴唇上原來那種透白發灰的顏色卻已經沒有了。因為醫婆和宮人照料精心,讓她感覺到了外界環境的變化,不再為安危擔憂。她的神色也沒有了最初那種緊張防備,鬆馳下來。
小太子拉著景泰帝走到床頭,小聲說:“皇叔,您看,貞兒還不醒呢!好幾天了,她都在賴皮!”
他嘴裏說萬貞賴皮,但臉上卻是滿滿的恐懼和擔憂,顯然害怕得很。
旁邊侍奉的宮人趕緊道:“監國,禦醫說萬侍隻是失血過多,元氣大傷,所以昏睡居多。其實奴婢等人日常照料,萬侍飲食便溺都已經差不多正常了,隻是還睜不開眼睛,醒不過來。”
景泰帝又召禦醫過來問話,幾名禦醫這些天殫精竭慮,個個精神萎靡,見景泰帝垂詢,便強打精神回話。
景泰帝將禦醫關在清寧宮幾天,內外消息不通,讓他們心中發毛,那些雲山霧罩,半遮半掩的話就不敢說。萬貞的傷從症狀到恢複狀況,他們都答得清清楚楚,末了又加一句:“據臣等看來,萬侍體質強健,傷口用藥又及時,不會有性命之憂。遲則再過一兩天,早則今晚就醒。”
景泰帝總算鬆了口氣。
確定萬貞不會死,他心裏的怒氣也就上來了,揮手把近侍摒退,走到床前伸手在她額頭上戳了戳,恨恨的道:“能的你!居然敢懷疑小爺要殺你!小爺真要殺你,有一百個也早把你捏死了,留著添這堵幹什麽?”
萬貞昏睡著不會反抗,被他這兩指戳得腦袋移動,嘴角扯開,口水嘩的流了出來。景泰帝愕然,小太子不滿的撥開他的手:“皇叔,你不要趁貞兒睡著欺負她!”
萬貞幾天不醒,小太子在旁邊見宮人照顧她的樣子多了,這時身邊沒有近侍,便自己小跑著將床頭的備用絲絹拿過來,去幫萬貞擦口水,換墊巾。
但五歲大的男孩子,平時隻有別人服侍他,沒有他服侍別人的分,這手腳怎麽可能利落得起來?小太子本來想將萬貞的腦袋抬高些,把手巾塞到她臉下隔開濕地方,但笨手笨腳的壓住了床邊垂著的頭發,一用力,景泰帝在旁邊看著都覺得頭皮生痛,連忙提醒:“頭發!頭發!”
小太子醒悟過來,趕緊鬆手,萬貞的腦袋又“咚”的一聲摔了回去。景泰帝掩麵不忍直視,小太子也知道自己闖了禍,嚇得呆站著不敢再動:“皇叔,怎麽辦?”
萬貞被人細心照料時沒醒,小太子這笨手笨腳的折騰,卻觸動了動物本能的危險警報,皺眉哼了一聲,微微掙動眼皮,想醒過來。
感謝韶華.流年、溫柔一刀笑笑笑、鋼鐵rabbit、1yikh、小黑黑、遊來遊去的魚投的月票
景泰帝接過荷包打開,裏麵是一枚指環和一麵腰牌,另有幾枚隻得一半的石章,便鬆了口氣,將東西收起,對吳太後深深地叩了響頭,道:“兒謝母親體諒。讓您傷心難過,是兒的不是。兒聽憑您打罰。”
吳太後冷笑:“你如今長大了,我這做娘的,是管不了你了,何況打罰。”
景泰帝連忙道:“母親,兒是您的兒子,年紀再大,也由您管,要打要罰,也由著您。”
吳太後哼了一聲,沉默片刻,忽道:“我知道你一心想做個明君,可是……兒啊,在這世上,當個平庸的君主容易,想做個明君,卻難!你今日能逼著我將東西交出來,不過是因為我是你的母親,舍不得你吃苦而已。可是外麵的人,又有誰會體諒你的難處,為你著想呢?”
慈寧宮裏的波折,外人無從得知。
因為恰逢朝會歇息的時段,除了幾位閣臣在於謙的帶領下理政,麵見了景泰帝外。這幾天的文武大臣,都出乎意料的安靜,並沒有人往通政司投書。
但這種朝臣相遇時的目光交匯,卻都傳遞著一種心照不宣的躁動。
他們不是不說話,而是在等說話的時機。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東宮,都在等東宮的消息。
太子的生死安危,決定著朝臣的奏折的內容。皇帝有私心,想廢太子,朝臣們雖不讚同,但都理解,因此他們並不強壓著皇帝親近東宮;畢竟東宮年齡尚幼,監國正當華年,這麽快就為了許久之後才會來臨的鬥爭發力,太早了些。
但若是太子在衝幼之齡,就在光天化日之下遇刺身亡,則他們不能不出來說話,不能不站出來抗爭——國家養士,正為匡扶社稷,維護綱常。若是太子遇刺身亡,他們都不出來說話;若是皇帝縱容刺殺,暴戾失德,他們都不出來勸諫,又怎能稱為“士”?
幸好,他們等待的時間不算很久。就在逢五小朝會將來的晚上,東宮的消息傳了過來:太子高燒已經消褪,飲食開始正常,逐漸好轉。而內侍長萬貞雖然仍舊昏睡,但據禦醫說,她體質極佳,有醫婆照料,真實情況比太子還要好,隻要清醒過來,也就無所謂危險了。
太子好轉,朝臣們提著的心就放下了一半,不少人都將原來準備的奏折塞了回去,重新惦量了要說的話。
而景泰帝也在此時,交給於謙一疊供詞:“愛卿,東宮刺殺案,朕已經命錦衣衛已經審出來了。裏麵的人,該怎麽處置,愛卿看著辦吧!”
於謙接過文稿一看,發現最上麵的人犯名字,赫然是當年郕王府的長史,心下便一動,忍不住抬頭去看景泰帝的臉。
景泰帝滿麵疲憊,道:“此事到此為止。”
於謙皺眉道:“雖有錦衣衛取得供詞,但有司並未會審……”
景泰帝擺了擺手,看著他,重複了一遍:“到此為止!”
於謙默然,過了會兒,道:“然則,何以杜天下悠悠之口?”
景泰帝歎道:“天下悠悠之口,豈能盡杜?朕今日已盡全力,於心無愧。”
於謙固然是正道直臣,但多年宦途,步步行來,自然知道世間至尊權力交迭之際,無論大義何在,終不免刀下冤鬼。景泰帝能說出竭盡全力,於心無愧的話來,已經是帝王對臣子所能做的最深刻的剖白。
他也就退了一步,道:“謀刺太子,形同大逆,臣請將犯人重刑處置,以儆效尤!”
於謙走後,景泰帝有些焦躁的在大殿中轉了幾個圈,問旁邊的興安:“聽說太子病好了?”
興安摸不準他的用意,謹慎的回答:“下麵的人是這樣回報的,不過如今清寧宮禁閉,一應消息都是口述轉達,具體情況如何,沒進去看的人恐怕也說不清楚。”
景泰帝猶豫一下,道:“皇後擔心太子安危,隻是東宮門禁,她不好越禁探望。朕過去走一趟,若是太子好轉,就將門禁撤了,方便來往。”
清寧宮被封鎖的幾天,宮中的侍從都嚇得不輕,生怕太子和萬貞死了,自己當真會被選去殉葬。雖說這殉葬,不太可能滿宮的人都被拿去殉,但景泰帝到時候是拿著名冊信手一勾呢?誰能保自己運氣那麽好,就不會被勾中?
因此滿宮上下對太子和萬貞的照料,當真是從頭發絲到腳指甲都精細入微。所有人分班倒換,務必做到時刻有人在旁邊盯著。偶爾有人做事毛糙些,都不需要上司管教,同伴就先開罵了。
等到景泰帝稱駕東宮,清寧宮的侍從都打點了十二萬分的精神,趕緊抱著小太子出來迎駕。
太子的高燒雖然退了,但仍然病懨懨的沒有精神,見到景泰帝,有氣無力的叫了一聲:“皇叔。”就再不說話了。
梁芳害怕景泰帝不悅,連忙小聲哄勸:“殿下,要給監國行禮問安。”
景泰帝擺手道:“他還病著,你折騰他幹什麽?濬兒……”
他本想叫太子過來問問寒暖,但心中有愧,喚了一聲,下麵的話就說不出口,轉口問:“萬侍呢?”
太子聽到他問萬貞,才稍稍有些精神,回答:“貞兒還沒醒。皇叔,我聽禦醫說貞兒的傷,要是想不留後患,最好是取新鮮虎骨熬膏外熬,您有嗎?”
景泰帝道:“西山行宮後苑早前養著對老虎,也不知道也先縱兵劫掠時,有沒有打死。皇叔派人去瞧瞧,要是還在,就讓人打了送過來。”
太子頓時便高興了:“謝謝皇叔!濬兒以後有好吃的,也孝敬皇叔。”
景泰帝固然愛自己的兒子,希望兒子為儲。但與這個從小親近自己,國戰時同甘共苦的侄兒,就未必沒有感情。此時見他大病未愈,卻還記得回報,更是心中五味交織,忍不住長歎一聲,輕輕撫了撫太子的頭頂,喃道:“隻怪我們生在帝王家!”
侍從們不敢搭話,太子卻還不懂這句話後麵的感慨,抬手牽住景泰帝的手,笑道:“皇叔,貞兒老是不醒,您也去瞧瞧吧!我聽說,天子金口玉言,一說就靈。您快點讓她醒,看她還敢不敢睡!”
景泰帝心中酸澀,揮退興安他們,順著太子的腳步往後寢走。
萬貞的臉色仍然不好,但嘴唇上原來那種透白發灰的顏色卻已經沒有了。因為醫婆和宮人照料精心,讓她感覺到了外界環境的變化,不再為安危擔憂。她的神色也沒有了最初那種緊張防備,鬆馳下來。
小太子拉著景泰帝走到床頭,小聲說:“皇叔,您看,貞兒還不醒呢!好幾天了,她都在賴皮!”
他嘴裏說萬貞賴皮,但臉上卻是滿滿的恐懼和擔憂,顯然害怕得很。
旁邊侍奉的宮人趕緊道:“監國,禦醫說萬侍隻是失血過多,元氣大傷,所以昏睡居多。其實奴婢等人日常照料,萬侍飲食便溺都已經差不多正常了,隻是還睜不開眼睛,醒不過來。”
景泰帝又召禦醫過來問話,幾名禦醫這些天殫精竭慮,個個精神萎靡,見景泰帝垂詢,便強打精神回話。
景泰帝將禦醫關在清寧宮幾天,內外消息不通,讓他們心中發毛,那些雲山霧罩,半遮半掩的話就不敢說。萬貞的傷從症狀到恢複狀況,他們都答得清清楚楚,末了又加一句:“據臣等看來,萬侍體質強健,傷口用藥又及時,不會有性命之憂。遲則再過一兩天,早則今晚就醒。”
景泰帝總算鬆了口氣。
確定萬貞不會死,他心裏的怒氣也就上來了,揮手把近侍摒退,走到床前伸手在她額頭上戳了戳,恨恨的道:“能的你!居然敢懷疑小爺要殺你!小爺真要殺你,有一百個也早把你捏死了,留著添這堵幹什麽?”
萬貞昏睡著不會反抗,被他這兩指戳得腦袋移動,嘴角扯開,口水嘩的流了出來。景泰帝愕然,小太子不滿的撥開他的手:“皇叔,你不要趁貞兒睡著欺負她!”
萬貞幾天不醒,小太子在旁邊見宮人照顧她的樣子多了,這時身邊沒有近侍,便自己小跑著將床頭的備用絲絹拿過來,去幫萬貞擦口水,換墊巾。
但五歲大的男孩子,平時隻有別人服侍他,沒有他服侍別人的分,這手腳怎麽可能利落得起來?小太子本來想將萬貞的腦袋抬高些,把手巾塞到她臉下隔開濕地方,但笨手笨腳的壓住了床邊垂著的頭發,一用力,景泰帝在旁邊看著都覺得頭皮生痛,連忙提醒:“頭發!頭發!”
小太子醒悟過來,趕緊鬆手,萬貞的腦袋又“咚”的一聲摔了回去。景泰帝掩麵不忍直視,小太子也知道自己闖了禍,嚇得呆站著不敢再動:“皇叔,怎麽辦?”
萬貞被人細心照料時沒醒,小太子這笨手笨腳的折騰,卻觸動了動物本能的危險警報,皺眉哼了一聲,微微掙動眼皮,想醒過來。
感謝韶華.流年、溫柔一刀笑笑笑、鋼鐵rabbit、1yikh、小黑黑、遊來遊去的魚投的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