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懲戒號。


    來至樞紐站的大廳,雪莉跟隨遊客和返鄉的殖民者,共同搭乘一個觀光用途的電梯,準備朝地表的奧爾德加降去。


    加百列和新兵們則是會留在懲戒號。


    雖然網絡上流傳眾多有關阿斯塔特的圖片、視頻和論壇,但也不可能大搖大擺的出現在公共場合。


    電梯內。


    舒適的單人座椅,呈“o”字圍成一圈,麵向視野良好的大型密封窗。


    雪莉把行李放入座椅旁的固定架中,然後係上安全帶的坐好,等待電梯滿員。


    過了約半分鍾。


    電梯的閘門閉合,廣播也穿來標準化的女音提醒:


    “電梯即將啟動,請各位乘客不要隨意走動,如有需要,輕與負責本電梯的工作人員交涉,謝謝合作。”


    話音一落。


    雪莉先是感受到細微的顫動,然後是乘坐過山車般的下墜感,最後是明顯的失重感。


    倘若沒有安全帶和固定架,雪莉和她的行李箱,指定會與電梯內的乘客們,無法控製的四處亂“飛”。


    密封窗外的畫麵,也由樞紐站內部的金屬艙壁,轉為宇宙深空和豐收星地表上的自然風光。


    至於失重感的原因,是由於電梯離開了擁有人造重力的樞紐站,目前正處於數萬米的高空軌道中。


    電梯迅速下降,地表上的山丘、湖泊和森林也越來越清晰。


    降至萬米左右,宇宙深空的景象消失,而電梯正穿梭在雲層之間。


    千米時進行減速。


    廣播也再次傳出提醒,示意乘客們可以解除安全帶,在電梯內適當活動,以便觀看外麵的風景。


    站在窗邊的雪莉朝下望去,看著城外一片金色的麥田和養殖牲畜的農場,隻感覺身心都得到了放鬆。


    這種異樣的體會,可不是船隻能夠帶來的。


    不出多時,電梯進入建在地表的大廳,展開閘門讓雪莉和一眾乘客離開。


    來到大廳。


    有位像是恐高的男乘客,雙手撐著牆壁,雙腿止不住的打顫,極其不爽的跟身旁朋友們,埋怨道:


    “我都跟你們說了,我坐不了觀光梯!你們為什麽不聽!啊?!”


    埋怨中,甚至有隱約的哭腔。


    朋友們則是大笑安慰,一位朋友更是拍著男乘客的肩膀,豪爽道:


    “別難受了!這兩天我包你吃穿住行!咋樣?”


    “真的?那我沒事了,兄弟們可是會為我作證啊,你甭想食言。”


    “等等!原來你這貨是裝的?!”


    “哈哈哈哈!”


    另一麵。


    有個背著書包的男孩,意猶未盡的對他母親說:


    “媽媽~!觀光電梯比過山車還要有趣啊,下次我還要坐!”


    而麵帶柔和微笑的母親,輕撫男孩的短發,回應道:“好,媽媽帶你坐。”


    混在人群之間,暗中觀察四周的雪莉,也是不由得感慨一片安好的現在。


    她拉著行李箱離開大廳,就發現街邊停泊著一輛與其他私家車,和私家飛行艇格格不入的黑色suv。


    見此,雪莉徑直朝那輛suv走去。


    走近。


    正副駕駛的車門打開,下來兩位深色工裝褲和短袖的打扮,佩戴墨鏡的年輕幹員。


    一位快步前,幫雪莉拿起行李箱,放進suv的後備箱。


    另一位則是想要抬手對雪莉敬禮,但被後者用輕搖頭的動作拒絕,隨即換為伸出右手,表示敬仰道:


    “柏肯主管,歡迎來到豐收星,很榮幸有你這樣的傳奇來領導我們。”


    “稱不上傳奇,能到豐收星也是我的榮幸。”


    雪莉伸手與對方相握。


    鬆開手,她打開後座的車門,並繼續道:“走吧,先帶我去認識一下同僚們。”


    “好的,柏肯主管。”


    隨後的三人上車,啟動引擎離開街邊,行駛在首都奧爾德加中。


    坐在後座的雪莉,欣賞車窗外的街區建築,恍惚間,像是回到了九十年代的浣熊市。


    隻是建築風格更加新穎,路邊有著大量的全息提示牌或廣告,空中列車和飛行艇,等等遠超九十年代的民用科技。


    欣賞片刻。


    雪莉開口問道:“你們倆剛從米諾斯畢業?”


    “對,剛畢業半年。”


    “而且我們是同一期,也是一同分配到豐收星的。”


    兩位幹員回道。


    “好,我知道了。”


    雪莉說完,便繼續看向窗外保持沉默。


    僅有四十餘萬人的奧爾德加不大,沒出十多分鍾,三人便來到一棟三層高,偽裝成一家快遞公司的矮層辦公樓。


    然後雪莉跟著兩位幹員,走入位於三層的會議室內。


    三十多名身穿各類便裝的情報員們,已經坐在這裏等候雪莉多時。


    雪莉走到前麵,對一眾情報員進行自我介紹,講述一些她的個人經驗,尤其是“打車對收集情報的重要性”這一點。


    畢竟雪莉算是由裏昂帶出來的徒弟。


    再加上親身實踐後,打車收集情報的可行性確實不錯,所以雪莉也就幫她的導師裏昂,分享給這些新人情報員。


    講述到最後,雪莉安排接下來的工作重心,將要放在豐收星上是否存在古代遺跡。


    ——————


    …


    兩個月多後。


    地球大西洋時間:2072年8月11日。


    豐收星北半球。


    一座密林中的淡水湖西岸,其空地停泊一架展開機尾艙門,並提供強光照明,隸屬於安布雷拉的漁歐4。


    此時的這片區域,似乎剛剛步入夜晚,當地點鍾也為19:17。


    十多名武裝安保,配備塗裝為黑的簡易動力甲,手持改良款的高斯和脈衝槍械,分散在湖邊保持警戒。


    而坐落在西岸的矮丘岩壁這裏,則是有六名身穿白色連體服,配備機械骨骼的技術人員,正利用便攜式儀器,進行現場的檢查與分析中。


    技術人員們的身後不遠,是三名結束偽裝,黑色西服打扮,衣領別有紅白傘紐扣的情報員。


    中間的那位便是雪莉。


    “柏肯主管。”


    一名手持專屬手機的情報員,看著屏幕顯示出的資料,對緊盯岩壁的雪莉匯報道:


    “我們眼前所見的金屬結構,被一對姓氏為米歇爾的父子發現於半個小時前,其父米歇爾下士為一名unsc陸軍的現役士兵。


    按照這位下士的敘述,他趁著假期帶孩子進入深林中,準備來一次連續五天的露營打獵生活。


    直到米歇爾父子來到這座湖邊露營,待夜晚降臨後,他們才發現鑲嵌在岩壁內的金屬結構。


    由於是現役士兵的緣故,米歇爾下士選擇將此事匯報給他的團部,所以也讓我們在第一時間得知此事。”


    說著,這名情報員抬頭望向前方。


    隻見技術人員們所檢查的對象,正是暴露在岩壁外的一角金屬設施。


    深灰色的表麵和滲出青光的規整縫隙,細節、風格都與美瑞因斯殖民地上發現的金屬遺跡一致。


    如果不是步入夜晚,使縫隙滲出的青光變得明顯,不然極難觀察到這座岩壁內,居然嵌有非人造的金屬設施。


    所以早就搭好帳篷的米歇爾父子,也是在陽光消失後,才發現岩壁的異常。


    而聽完簡要匯報的雪莉,說:“把米歇爾父子轉移至最近的城鎮,然後對他們進行標準的記憶修改。”


    “好的主管。”情報員點頭應道。


    “公司方麵怎麽說?”


    聽到詢問,情報員繼續匯報道:


    “公司派遣了考古部負責人勞拉?克勞馥,和她的團隊趕赴我們豐收星來協助調查,在她們抵達前,公司希望希望我們先進行挖掘工作。”


    “克勞馥?”


    雪莉不是很了解與她年紀相當的勞拉,隻是在年會上見過幾次。


    但她知道對方擅長解析古代遺跡,不然怎麽會久居考古部負責人的職位長達三十餘年。


    隨即道:“通知工程部,讓他們分出一些人來協助我們挖掘。


    再與懲戒號上的地獄傘兵戰鬥連,以及圖特摩斯新兵排進行聯係,告訴他們遺跡中可能存在威脅,必須要時請提供火力支援。”


    “是。”情報員利用專屬手機,將雪莉的命令進行傳達。


    !


    但很快,手機屏幕顯示的最新通知,令情報員的神情驟變,並對雪莉沉聲道:


    “柏肯主管,豐收星進入緊急狀態,公司需要豐收星的全體武裝人員,協助平民進入地下防空設施,做好應對戰爭的準備。”


    “戰爭?”雪莉一愣。


    但她沒有過多糾結的下令道:“暫停作業,立刻疏散平民!”


    ———————


    …


    雪莉等人結束對遺跡調查的同時,豐收星的各個城鎮都拉響了防空警報。


    擁擠在街道上的人們,雖然有些慌亂,但絕大多數都保持秩序,遵守疏散規則,有條不紊的進入防空設施。


    治安官也配合unsc陸軍和克裏格,進駐在各個城鎮的防禦工事,做好地麵戰鬥的準備。


    首都奧爾德加上方的樞紐站。


    十多艘乘滿人們的貨輪、遊輪和民用船隻,紛紛離開樞紐站的外設港口。


    而且不等調整好船頭的角度,就打開躍遷入口,駛進斷層空間,朝擁有安布雷拉軍團或unsc艦隊駐守的殖民星係撤離。


    作為豐收星唯一一艘的戰艦,懲戒號雖然也駛離了樞紐站的港口,但“她”沒有,也絕不可能選擇撤離。


    懲戒號背對恒星,使用常規航行的速度逐漸遠離豐收星。


    艦橋內。


    站在中控台四周的是加百列,指揮地獄傘兵戰鬥連的少尉,和負責三個連unsc陸戰隊的上尉,以及懲戒號的艦長米蘭達?瑪茶。


    隸屬於安布雷拉,因豐收星需要開展小規模的實戰演習,才率領傘兵暫駐懲戒號的少尉,所配備的動力甲,是全麵升級過的專屬tps。


    連unsc上尉都穿戴了類似武裝安保的簡易動力甲。


    其密閉性和生命維持係統,使得上尉也能在真空、高輻射、低溫等惡劣環境下進行作戰。


    而身為阿斯塔特的加百列,動力甲更是標配。


    但加百列的動力甲,不是雷神錘係列,而是更為厚重、粗獷的“陶鋼甲”。


    正如其名。


    這種型號的動力甲外殼是陶鋼,在不依靠能量護盾的情況下,防禦性甚至淩駕於早期的雷神錘1、2。


    盡管看起來極為累贅,可實際上,陶鋼甲內部的電子肌肉束,能夠實現與穿戴者的完全同步,極大地增強穿戴者的反應速度和力量。


    但也如之前提到過的,“在不依靠能量護盾的情況下”,因為陶鋼甲本身,並不具備生成能量護盾的能力。


    主要是護盾生成裝置的造價,還有維護和保養費用極為高昂。


    換個比喻來說。


    安布雷拉最新款式的雷神錘是馬克五(5),而十套馬克五的造價,便足矣建造一艘翠鳥級輕型巡洋艦。


    從g腺體研究成功,到今日已經過去了六十餘年,這使得現有的阿斯塔特總數早已突破十萬,達到了十五萬的規模。


    其中,三萬仍是未成年的新兵,七萬屬於十支軍團的正式成員。


    餘下五萬,則是像加百列這樣,暫時不會跟隨軍團行動的“預備役”。


    整整十五萬..……


    拋開未成年的新兵,和極少數灰騎士這類的特殊部隊,安布雷拉仍有十二萬成年的阿斯塔特。


    縱使再資金、資源再富裕,當前的安布雷拉,也無法為全部阿斯塔特列裝雷神錘係列的動力甲。


    畢竟打造一套雷神錘和納米服的工序,也極為耗時繁瑣。


    於是作為過渡產品的陶鋼甲順勢誕生,成為“預備役”晉升至軍團正式成員前的製式裝備。


    預備役完成晉升,正好成年,並剛剛編入預備役的成年新兵,還可以循環使用陶鋼甲。


    最後。


    四人中,隻剩下麵容冷豔,留有棕色女性短發的米蘭達,沒有穿戴所謂的動力甲,僅是普通的灰色海軍製服。


    而此刻的中控台,成像豐收星的三維星圖。


    並且在中控台的邊緣,有三艘標為黃點的不明船隻,正快速逼近豐收星中。


    米蘭達看著那三個黃點,對在場的三位高級軍官,沉聲道:


    “各位,我們於一分鍾前,偵測到距離豐收星四十萬公裏處,有三艘不明船隻駛出斷層空間。


    預計十五分鍾後,本艦會與對方正麵相遇,還有,這是本艦拍攝到的圖像。”


    米蘭達說著,又調出那三艘不明船隻的全息圖像。


    隻見它們兩小一大,外觀圓滑,頭尾很細,中間卻非常寬闊。


    並且那兩艘小型船隻,其船頭下方還有兩個尖細斜翼,如同昆蟲的觸須,像是一個超大版的太空蟑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類之光安布雷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柒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柒天並收藏人類之光安布雷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