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城來人乞援了?”
我愣了下隨機擺擺手。
“且沒空理他,找個借口讓他慢慢等好了。。”
既然已經從安東道南部的到足夠的好處,在徹底消化掉這些成果之前,我沒有多餘心情在趟入到羅氏內亂那個渾水當中去。
況且眼下在新羅的東征戰事眼看就要收宮了,然而後續投入的精力和事情反而需要更多,另一方麵還要保持隨時可以南下支援的局部動員狀態,實在沒有多餘的力量去理會安東道發生的事情了。
就算是那些成批輪休的軍士們,我也已經承諾會給他們和家人團聚或是結婚生孩子的足夠時間,這些承諾可不是那麽好反悔的。
為了保衛淮地保護家園,結束他們假期重新上陣,那是理所當然的覺悟;但是為了個別人的利益和上層的額意誌,大冬天裏跑到安東去繼續作戰,那就是另一回事了,這會揮霍和消耗掉我多年積累下來的潛在權威的。
“還有什麽問題需要呈達麽。。”
我看了眼欲言又止的外行判事羅思瑾繼續追問道。
“你如今也是我淮鎮的重要成員,”
“完全沒有因為過往的身份和事情,而有所避嫌的。”
“承蒙軍上信重。”
他臉上不禁露出一絲感動和誠惶誠恐的顏色才道。
“卻是關於博羅會的事情。。”
“博羅會?”
我驚訝了一下,再次聽到這個名字還是讓人有些心情複雜啊。
“他們又想鬧出什麽幺蛾子麽。”
“按照來人的說法,這一次的遼東反亂”
“卻是博羅會打算扶持外姓,而將遼東本家給徹底取而代之了”
我的表情也慢慢變得嚴肅起來,不管過去再怎麽撕逼和紛爭不休,安東大羅氏好歹也曾是婆羅洲小羅氏的宗家,在明麵上於情於理是沒法完全坐視其覆亡;
而且,好容易在在新羅藩將博羅會扶持的政權和勢力給打壓下去,卻又讓他們在安東之地重新做大起來的話,那我這一切努力又是為了什麽呢。
“好吧,先見一見來人再說。。”
我有些沉重的點了點頭。
“然後我會下令半島三州就地動員起來,讓當地駐守準備出兵接應的事宜吧。”
“要是事情已經無可挽回,就讓族人舊屬避到南邊來吧”
“最不濟,我治下還是能夠庇護他們一時一世的。”
於是,在徐州城外的另一個地方,新建城的館舍裏羅成信也在患得患失中等來了準備會見的消息。
短短兩年多時間,遼東半島上的三州十一城的治下,就像是完全換了一番風貌一般;往來如織的商旅和永遠都是那麽忙碌的販夫走卒,顯然都是就近加入了淮東所掌握的環渤海體係之後,所帶來的輻射效應;
而在這種繁榮的背後則是另一種令人苦澀和沮喪的事實,除了一些還在懷念羅氏往昔榮光的老人之外,當地人心向背也逐漸不複為羅氏本家所有了。
因此在如此林林總總的心緒印象下,讓他即將要麵對那位遠宗,而特意準備下來的條件和話語,也是一變再變,在患得患失的憂慮重重當中,已經往複推翻了好幾次。
說實話,他並不是一個老練城府或是多謀善斷的人物,隻是臨危受命而不得不努力去做;但是終於能夠得到親自接見的機會了,他也必須不顧一切代價的把握住這個機會才是。
。。。。。。。。。。
而在新羅藩,
隨著江麵上密密麻麻渡江逃亡的身影,大同江的江水似乎都已經沸騰起來了;
隨著後百濟國主和******,已經在殘餘扶桑兵的護送下搶先一步逃過了大同江的消息擴散開來;如今在聯軍麵前全線敗退的後百濟國,在江南僅存地盤裏那些依舊死忠愚信或是抱有一些希望的軍民百姓,就像是即將隨大船沉沒的鼠類一般,都在瘋狂的搜羅沿海船隻和各種泅渡的手段,而不惜一切的想要過江逃往北岸。
而在遠離將變得內陸地區,那些來不及逃到江邊或是受阻於道路的人們,則是紛紛摘下旗幟脫下號服,藏起兵器而躲到家中去,以一副良善順民的姿態,迎接著節到來勝利者的處置和其他不可預測的結果。
自此大同江以南的地方直到西麵的黃海沿岸,後百濟國興兵數載所占據的土地上,用刀兵和信仰所建立起來的秩序徹底崩潰不複,也再也沒有成建製或是大規模的武裝力量存在了。
反倒是一些有所野心或是敢於冒險的人士,得以紛紛重新冒了出來,而打著已經覆滅的諸侯藩家,舊日部屬或是僅存族人的旗號,或者幹脆就是主動響應王師的義兵;而乘著這個短暫的間隙和空白,嘯聚一地而主動占據起附近的城邑市鎮村落,進而相互火拚和吞並起來。
因此在一時之內,如同雨後春筍一般的冒出大小數百股各色地方武裝來。
。。。。。。。。。。。
而與此同時的大同江出海口,南埔郡西灣港附近,
宗澤站在甲板上恣意縱情的發號施令著,指揮著部下一次次的成群結隊衝進,敵對的船團之中製造出一片又一片的殺戮和煙火來。
簇擁在他周圍的飛魚戰船和武裝快船,就像是衝進魚群裏獵食的鯊魚或是海狗一般的,每一次都能在煙火繚繞和殺傷震天中,點燃或是擊沉更多的海舶,從敵對的船團陣列當中狠狠地撕下一大片血肉來。
他可是用了好幾天的準備和偵查,數次壓製部下請戰的欲望而放過了政治四隻前哨船隊,這才得以險而又險堵上這麽一隻龐大的扶桑船團。
更何況讓他有些慶幸和驚喜的,乃是為這隻扶桑船團提供護衛力量的,赫然是曾經把他追殺的上天入地,眾叛親離的差點走投無路的“七海武”旗號。
這正可謂是新仇舊恨公事私怨可以一起了解了,不過他還算是足夠理智和心裏有數,並沒有讓親自解決私仇的想念和衝動,壓倒公事上的職分和操守,而放棄了居中坐鎮指揮的職責。
這些扶桑人的造船技藝雖然不怎麽樣,也造不了過大泊位的巨舶,但是得益於同行前來大大小小的關船、安宅船和千石船的數量夠多,因此將近兩三百隻海船鋪陳在海麵上,結陣以待看起來固然是規模浩蕩而牆輻如林令人生畏。
而在宗澤的手上,就算加上海兵隊的輸送穿和輜重船,也不過四五十條海船的規模,看起來就是一邊倒的巨大懸殊。
隻可惜有些東西,注入裝備和戰術訓練上的代差,可不是靠數量就可以輕易彌補和解決的。
以倭造船隻的輕薄和脆弱,以及轉向和航行設計的落後,隻消對著水線一炮下去,就鮮有還能夠堵漏成功而免於翻覆沉沒的。如果能夠僥幸打中舵位的話那就更妙了,原地打轉的倭船在海潮渦流當中,將變成友軍最大的威脅和意外。
而他們所使用的弓矢和投射器,對於船體高大堅固而防護周全的淮軍戰船而言,多數時候也不過是撓癢癢而已。
雖然,這隻船團中的那些扶桑水軍,看起來不乏足夠的勇氣和意誌,可以前赴後繼的靠攏上來,放下縱火船而伸出撓鉤和拍杆,試圖依靠近戰的撞擊和跳幫,來奪取或是破壞這些看起來幾乎堅不可摧的敵船。
然後,他們就會遭到宗澤為首淮軍戰船上蓄勢待發的火銃排射,以及裝載甲板上的旋轉小炮迎頭痛擊;
而特別是在後者抵近居高臨下的密集散彈打擊下,無論是關船還是安宅船的一整側麵船身,都會被摧枯拉朽式打得稀爛,百孔千瘡的不停滲出血水來而徹底失去控製;進而又在在淮東戰船的拖帶和撞擊下,那些側近那些友軍衝撞纏拌成一團。
唯有體積更大一些的千石船,以及夾雜在其中少量明顯來自南方,而在載量上具有優勢的老式飛魚船和海樓船,或許會是宗澤這隻淮東水師像樣一些的威脅;
可是在大多是時候,這些大船都被重重保護在內裏,直到重新被暴露出來才如夢初醒一般的主動迎戰上來;可是對方既沒有炮射的優勢,也缺乏淮東改式飛魚船的操作輕便和迅捷;很容易就被在原地打的起火冒煙而速度驟減或是動彈不得。
至於安置在這些戰船上,不知道使用了多少個年頭的床弩和小型石砲,或許還可以依靠歪歪斜斜的投射彈道和準頭,形成某種概率性的遠程殺傷。但除非是直接命中的話,卻是基本可以忽略不計了。
而這時候,就會在較大的飛魚戰船炮射掩護下,三三兩兩的武裝快船靠上去,用口徑較小的散彈小炮,此起彼伏的輪番清洗甲板,直到滿地的血肉狼藉當中,再也沒有可以活動的跡象,才繼續尋找下一個目標。
因此,這一場戰鬥直打的天昏地暗,日沉月出也沒有能夠分出結果,又在月落星沉之間,轉入了更加混沌不明的夜戰和火光衝天的襲擾當中去。
因此,待到再次天明時分,好容易才重新聚攏了小半數船隻,打算重整旗鼓而再戰一場的宗澤;卻發現在自己的視野之內,除了翻覆漂浮的碎片之外,卻是已經是沒有可戰之敵了。
而在他用咫尺鏡探尋的更遠方,北向的海岸線上卻是多出了一副蔚為壯觀的奇景;
似乎是因為連夜大規模的潰逃再加上遭遇退潮的緣故,無數密密麻麻的扶桑船隻,就這麽反向背對著淮軍水師,而紛紛的擱淺或是衝撞在海灘和礁岸上;
就像是一叢叢嵌在礁岩和沙灘之間的藤壺和蠣子,無論大船小船都破破爛爛或是支離破碎的前後層疊在一起,而船上的水手和兵卒,也已經乘著晨曦從這些被遺棄的船上紛紛逃往岸上去了。
這時候,那些呆在船艙裏坐觀了全場海戰的海兵隊,也終於得以重新派上用場了。
我愣了下隨機擺擺手。
“且沒空理他,找個借口讓他慢慢等好了。。”
既然已經從安東道南部的到足夠的好處,在徹底消化掉這些成果之前,我沒有多餘心情在趟入到羅氏內亂那個渾水當中去。
況且眼下在新羅的東征戰事眼看就要收宮了,然而後續投入的精力和事情反而需要更多,另一方麵還要保持隨時可以南下支援的局部動員狀態,實在沒有多餘的力量去理會安東道發生的事情了。
就算是那些成批輪休的軍士們,我也已經承諾會給他們和家人團聚或是結婚生孩子的足夠時間,這些承諾可不是那麽好反悔的。
為了保衛淮地保護家園,結束他們假期重新上陣,那是理所當然的覺悟;但是為了個別人的利益和上層的額意誌,大冬天裏跑到安東去繼續作戰,那就是另一回事了,這會揮霍和消耗掉我多年積累下來的潛在權威的。
“還有什麽問題需要呈達麽。。”
我看了眼欲言又止的外行判事羅思瑾繼續追問道。
“你如今也是我淮鎮的重要成員,”
“完全沒有因為過往的身份和事情,而有所避嫌的。”
“承蒙軍上信重。”
他臉上不禁露出一絲感動和誠惶誠恐的顏色才道。
“卻是關於博羅會的事情。。”
“博羅會?”
我驚訝了一下,再次聽到這個名字還是讓人有些心情複雜啊。
“他們又想鬧出什麽幺蛾子麽。”
“按照來人的說法,這一次的遼東反亂”
“卻是博羅會打算扶持外姓,而將遼東本家給徹底取而代之了”
我的表情也慢慢變得嚴肅起來,不管過去再怎麽撕逼和紛爭不休,安東大羅氏好歹也曾是婆羅洲小羅氏的宗家,在明麵上於情於理是沒法完全坐視其覆亡;
而且,好容易在在新羅藩將博羅會扶持的政權和勢力給打壓下去,卻又讓他們在安東之地重新做大起來的話,那我這一切努力又是為了什麽呢。
“好吧,先見一見來人再說。。”
我有些沉重的點了點頭。
“然後我會下令半島三州就地動員起來,讓當地駐守準備出兵接應的事宜吧。”
“要是事情已經無可挽回,就讓族人舊屬避到南邊來吧”
“最不濟,我治下還是能夠庇護他們一時一世的。”
於是,在徐州城外的另一個地方,新建城的館舍裏羅成信也在患得患失中等來了準備會見的消息。
短短兩年多時間,遼東半島上的三州十一城的治下,就像是完全換了一番風貌一般;往來如織的商旅和永遠都是那麽忙碌的販夫走卒,顯然都是就近加入了淮東所掌握的環渤海體係之後,所帶來的輻射效應;
而在這種繁榮的背後則是另一種令人苦澀和沮喪的事實,除了一些還在懷念羅氏往昔榮光的老人之外,當地人心向背也逐漸不複為羅氏本家所有了。
因此在如此林林總總的心緒印象下,讓他即將要麵對那位遠宗,而特意準備下來的條件和話語,也是一變再變,在患得患失的憂慮重重當中,已經往複推翻了好幾次。
說實話,他並不是一個老練城府或是多謀善斷的人物,隻是臨危受命而不得不努力去做;但是終於能夠得到親自接見的機會了,他也必須不顧一切代價的把握住這個機會才是。
。。。。。。。。。。
而在新羅藩,
隨著江麵上密密麻麻渡江逃亡的身影,大同江的江水似乎都已經沸騰起來了;
隨著後百濟國主和******,已經在殘餘扶桑兵的護送下搶先一步逃過了大同江的消息擴散開來;如今在聯軍麵前全線敗退的後百濟國,在江南僅存地盤裏那些依舊死忠愚信或是抱有一些希望的軍民百姓,就像是即將隨大船沉沒的鼠類一般,都在瘋狂的搜羅沿海船隻和各種泅渡的手段,而不惜一切的想要過江逃往北岸。
而在遠離將變得內陸地區,那些來不及逃到江邊或是受阻於道路的人們,則是紛紛摘下旗幟脫下號服,藏起兵器而躲到家中去,以一副良善順民的姿態,迎接著節到來勝利者的處置和其他不可預測的結果。
自此大同江以南的地方直到西麵的黃海沿岸,後百濟國興兵數載所占據的土地上,用刀兵和信仰所建立起來的秩序徹底崩潰不複,也再也沒有成建製或是大規模的武裝力量存在了。
反倒是一些有所野心或是敢於冒險的人士,得以紛紛重新冒了出來,而打著已經覆滅的諸侯藩家,舊日部屬或是僅存族人的旗號,或者幹脆就是主動響應王師的義兵;而乘著這個短暫的間隙和空白,嘯聚一地而主動占據起附近的城邑市鎮村落,進而相互火拚和吞並起來。
因此在一時之內,如同雨後春筍一般的冒出大小數百股各色地方武裝來。
。。。。。。。。。。。
而與此同時的大同江出海口,南埔郡西灣港附近,
宗澤站在甲板上恣意縱情的發號施令著,指揮著部下一次次的成群結隊衝進,敵對的船團之中製造出一片又一片的殺戮和煙火來。
簇擁在他周圍的飛魚戰船和武裝快船,就像是衝進魚群裏獵食的鯊魚或是海狗一般的,每一次都能在煙火繚繞和殺傷震天中,點燃或是擊沉更多的海舶,從敵對的船團陣列當中狠狠地撕下一大片血肉來。
他可是用了好幾天的準備和偵查,數次壓製部下請戰的欲望而放過了政治四隻前哨船隊,這才得以險而又險堵上這麽一隻龐大的扶桑船團。
更何況讓他有些慶幸和驚喜的,乃是為這隻扶桑船團提供護衛力量的,赫然是曾經把他追殺的上天入地,眾叛親離的差點走投無路的“七海武”旗號。
這正可謂是新仇舊恨公事私怨可以一起了解了,不過他還算是足夠理智和心裏有數,並沒有讓親自解決私仇的想念和衝動,壓倒公事上的職分和操守,而放棄了居中坐鎮指揮的職責。
這些扶桑人的造船技藝雖然不怎麽樣,也造不了過大泊位的巨舶,但是得益於同行前來大大小小的關船、安宅船和千石船的數量夠多,因此將近兩三百隻海船鋪陳在海麵上,結陣以待看起來固然是規模浩蕩而牆輻如林令人生畏。
而在宗澤的手上,就算加上海兵隊的輸送穿和輜重船,也不過四五十條海船的規模,看起來就是一邊倒的巨大懸殊。
隻可惜有些東西,注入裝備和戰術訓練上的代差,可不是靠數量就可以輕易彌補和解決的。
以倭造船隻的輕薄和脆弱,以及轉向和航行設計的落後,隻消對著水線一炮下去,就鮮有還能夠堵漏成功而免於翻覆沉沒的。如果能夠僥幸打中舵位的話那就更妙了,原地打轉的倭船在海潮渦流當中,將變成友軍最大的威脅和意外。
而他們所使用的弓矢和投射器,對於船體高大堅固而防護周全的淮軍戰船而言,多數時候也不過是撓癢癢而已。
雖然,這隻船團中的那些扶桑水軍,看起來不乏足夠的勇氣和意誌,可以前赴後繼的靠攏上來,放下縱火船而伸出撓鉤和拍杆,試圖依靠近戰的撞擊和跳幫,來奪取或是破壞這些看起來幾乎堅不可摧的敵船。
然後,他們就會遭到宗澤為首淮軍戰船上蓄勢待發的火銃排射,以及裝載甲板上的旋轉小炮迎頭痛擊;
而特別是在後者抵近居高臨下的密集散彈打擊下,無論是關船還是安宅船的一整側麵船身,都會被摧枯拉朽式打得稀爛,百孔千瘡的不停滲出血水來而徹底失去控製;進而又在在淮東戰船的拖帶和撞擊下,那些側近那些友軍衝撞纏拌成一團。
唯有體積更大一些的千石船,以及夾雜在其中少量明顯來自南方,而在載量上具有優勢的老式飛魚船和海樓船,或許會是宗澤這隻淮東水師像樣一些的威脅;
可是在大多是時候,這些大船都被重重保護在內裏,直到重新被暴露出來才如夢初醒一般的主動迎戰上來;可是對方既沒有炮射的優勢,也缺乏淮東改式飛魚船的操作輕便和迅捷;很容易就被在原地打的起火冒煙而速度驟減或是動彈不得。
至於安置在這些戰船上,不知道使用了多少個年頭的床弩和小型石砲,或許還可以依靠歪歪斜斜的投射彈道和準頭,形成某種概率性的遠程殺傷。但除非是直接命中的話,卻是基本可以忽略不計了。
而這時候,就會在較大的飛魚戰船炮射掩護下,三三兩兩的武裝快船靠上去,用口徑較小的散彈小炮,此起彼伏的輪番清洗甲板,直到滿地的血肉狼藉當中,再也沒有可以活動的跡象,才繼續尋找下一個目標。
因此,這一場戰鬥直打的天昏地暗,日沉月出也沒有能夠分出結果,又在月落星沉之間,轉入了更加混沌不明的夜戰和火光衝天的襲擾當中去。
因此,待到再次天明時分,好容易才重新聚攏了小半數船隻,打算重整旗鼓而再戰一場的宗澤;卻發現在自己的視野之內,除了翻覆漂浮的碎片之外,卻是已經是沒有可戰之敵了。
而在他用咫尺鏡探尋的更遠方,北向的海岸線上卻是多出了一副蔚為壯觀的奇景;
似乎是因為連夜大規模的潰逃再加上遭遇退潮的緣故,無數密密麻麻的扶桑船隻,就這麽反向背對著淮軍水師,而紛紛的擱淺或是衝撞在海灘和礁岸上;
就像是一叢叢嵌在礁岩和沙灘之間的藤壺和蠣子,無論大船小船都破破爛爛或是支離破碎的前後層疊在一起,而船上的水手和兵卒,也已經乘著晨曦從這些被遺棄的船上紛紛逃往岸上去了。
這時候,那些呆在船艙裏坐觀了全場海戰的海兵隊,也終於得以重新派上用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