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州,阜平鎮附近
位於膠水之南的一處背山靠水的平原上,已經被布置好了各種預設的拒馬、壕溝、胸牆;房舍和營帳,橋梁與棧道,大型的盾車、雲梯、衝車等器械、還有幾艘大小不一擱淺的舟船,乃至像模像樣的一整麵城牆,和上麵附帶的敵樓和箭塔。
隻是其中一些已經被徹底摧毀的不成摸樣,而另一些則是百孔千瘡的殘損不堪,顯然已經被反複使用過多次了。
在這處專門劃出來的武器試驗場邊上,我站在瞭望高塔上,親眼觀摩著由炮團開始進行的試射和攻堅的演練。
負責給我進行實地操演的,則是炮團裏最資深的老人,虞侯軍的直屬炮營副將杜疏朗。他是典型的江南人士,並對這個出身頗為自豪,時常掛在嘴上而習慣自稱是江南杜疏朗。
他就是當初我帶著本藩子弟出陣之時,在圍攻天南城的戰鬥中,被我部裹挾開炮反擊的那處炮壘隊頭,並因此被迫脫離了神機軍的體係,而自此在我這條船上一條路走到黑。
故而,也是參與了從最初的龍州團左,到後來的模範新軍左廂遊擊部,乃至禦營左軍從無到有的發展曆程;從幾門舢板小炮構成炮組到炮隊、炮團,乃至現今大小、輕重、長短一應齊全的炮營,堪稱是炮兵軍種建設元老之一。
因此,相比他曾經的上官,更晚一步投入我麾下的郭藥師,雖然階級和職銜稍遜一籌,但顯然潛在的資曆和可靠度上還要更加深厚一些。
因此,在郭藥師忙於總覽日常事務的情況下,身為副手之一的他,卻可以經常勝任一些內部安排的,比較機要涉密的兵器實驗和戰術操訓。
如今淮東軍治下的火炮建製,業已經是初具規模。
不但有直屬虞侯軍的炮營三團人馬,還在車營、教導、標兵等直屬資序,和禦左、右護、前軍三大軍序的一到四序主戰營頭,逐步配齊了相應小號炮隊,作為遠程壓製火力和攻堅能力的加強。
而各軍五字頭以後的主戰營序,也至少部分配備了規模有限的炮組,作為基本的支援力量,因此,作為主戰資序與防戍營最大的區別之一,就是在於有沒有專屬的炮隊或是炮組。
如果不算那些形同大號散彈槍的轉管小炮的話,林林總總合計起來,大概可以達到兩百餘之數。
雖然比起國朝的擁有量,不過是區區一點零頭和邊角而已,但在火炮的應用技術和戰術編製思想上,無疑是可以相當自豪的說舍我取誰,或許再沒有人能夠比我們更加充分和嫻熟了。
目前,淮東的軍工體係中,已經有了初步的自產能力,雖然每個月也就那麽十幾門的補充量,還主要是四寸以下的野戰小炮和長管輕炮為主。
另外,淮東所產具有簡易緩衝效果的輪式炮架和專門配合輸送的炮車、帶護板的彈藥車,也是炮兵序列之中獨有的亮點之一。
而就算是古代的炮手,也算是一種原始的技術兵種了。能夠簡單的觀測和計算則是最基本的要求。因此他們也可以比同士官一般的,擁有專門勤務津貼,特殊兵種的待遇和補助。
目前淮東軍中的炮兵們來源交雜,主要有幾個批次。
既有杜疏朗為代表的那批前神機軍的老人;也有後來在港城之變中得到背書,而通過當地的駐泊水師,陸續得到一批接近退役的操炮老手;亦有在微山湖大戰中,從神機軍郭統製那裏,連人帶炮交涉截留下來的;還有收編了敗退逃散的友軍人手;
乃至在解救了徐州圍困之後,從城中得到的那些被帥司拋棄的炮隊殘餘,和在入住淮東之後,強行繳械收編滯留在沿岸剛夠,那些水師和海兵隊之後,從中所獲得的炮手。
在規模和建製都暫時達到某種上限,而不便繼續增擴的情況下,就隻能考慮深入挖掘本身的潛力和威能了。
隻聽得隆隆的炮聲陣陣,隨著幾乎微不可見十數道的細細軌跡,在遠方炸開一團團煙塵。
隻是,這一批射出去的炮彈,不是傳統砸得土石飛揚的各種濺射,而是真正意義上的在地上炸開了。
在外圍正常炮團的操訓之下,是對於新式爆破彈和榴散彈的現場應用實驗。
從單筒的咫尺鏡裏可以看見,作為靶場預設落點附近,那些被固定住的羊群和豬隻,
在哀鳴聲中驚嚇的掙紮亂竄,又血肉淋漓的成片掀翻,衝倒在地麵上。
而風中迎麵吹來濃重的煙火味,卻是有別於之前黑火藥所特有的的刺鼻硫磺味,而是硝化棉******所特有的的灼人酸苦氣味。
被稱為無煙火藥的硝化棉,作為******的性能的確不錯,但就是產量還提不上去,無
法普及到大多數火器部隊裏去,而隻能提供部分炮射試用。此外,比黑火藥效能更高
的燃燒膛壓,對於鐵質炮膛的燒蝕和磨損有點嚴重了。
在這被穿越者前輩嚴重帶歪的時空裏,作為爆炸殺傷的火器,其實在南朝大梁已經有
初步的應用基礎了。其中就包括了現在擲彈兵所使用的額火雷彈,和類似康格裏夫火
箭的飛火雷,以及用床弩和石砲進行投擲的轟天雷。
其中門檻最低的轟天雷,應用原理也很簡單,就是一個裝滿火藥的小甕或是壇子,裏
麵夾雜了大量破銅爛鐵,臨時插上延時的導火索,而用投射出去而已。
雖然我在此基礎上嚐試進行改良和挖掘,而試圖做成可以用火炮發射出去的爆彈。
但原本內置精煉黑火藥,無論作為空炸還是觸爆的威力有限,炸開的碎片數量不多也
飛不遠,相比實心彈在密集隊列的殺傷效應,也不是特別的太突出,再加上引信加工
工藝的不過關,因此一直被雪藏起來。
但是現在有了小批量鈍性炸藥的選擇,就完全不一樣了,更何況,我還記得八路軍在
太行山上兵工作坊的一個創舉。
將白口鐵鑄造的整體空心殼炮彈放進鐵箱子密封,進行球化熱處理退火成黑心韌性鑄
鐵,薄殼彈體強度就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這樣做的好處就是黑心韌性鑄鐵除了增加
強度外,還帶自潤滑刀具特性便於鑽孔加工,在鈍性藥芯起爆後可以得到更多更細碎
的預製破片。
雖然散布還有些差強人意,炸點周圍的人靶和活體豬羊,都被濺射的碎片打得稀爛。
隻是侵徹深度上還有所不足,不過敵軍列陣要是在近距挨上一發,就算不死也失去繼
續戰鬥能力了。
這就達到了原始開花彈的基本效果了,而有了開花彈的技術前置,榴散彈也就不是什
麽太大障礙和壁壘了。
用鬆香和魚膠作為數百枚散彈彈丸凝固體,環裝預製的薄鐵皮彈體和鈍性炸藥芯,加
上黑火藥和****二段衝程的延時起爆技術。也就比開花彈的工藝稍微複雜一些。
隻是,作為加工精度的限製,目前還隻能應用在六寸以上彈丸上,也就是孔徑最大的
一種長管野戰炮的應用類型。
而作為配套的關鍵性突破,是按照我指出的思路和原理,七拐八彎的浪費了許多材料
,走了好些彎路之後,總算是鼓搗出了木質錐形信管和木質彈托技術;
這兩樣玩意在當代的加工難度並不算高,對於古代人的技術條件來說,也屬於一層窗
戶紙一捅就破的類型,但對炮射的威力和精準度,卻又不小的提高。
前者發射的時候隻要根據炮擊的距離,而將硬質防風導火索式的木管引信根據自帶延
時刻度槽,裁剪成相應距離的長短,再點燃插入發射就行了。
而後者就更簡單了,就是剛好鑲嵌球形彈體的圓柱木底,卻可以更好的密閉火藥泄露
而提供更遠更筆直的彈道。
隻是木管引信的性能有些不穩定,很容受到潮濕環境或是劇烈顛簸的影響。以至於打
出去的十發裏大概有一兩發是啞火的玩意,還有兩三發不是提前就是延後爆炸,因此
還有繼續調試和改良的空間和前景。。
不過就算是如此,以火力投射的殺傷概率來說對於這世代的戰爭水準來說,已經可以
捏著鼻子接受了。更何況就算是啞彈打在敵人隊列裏,也照樣能造成實心鐵球一般的
傷亡。
其實對我來說,以目前接觸的大多數敵人水平來說,這種火力規模和威力,已經有所嚴重溢出了。
因此,在沒有達到起碼的普及和應用規模,相應的穩定產出的情況下,貿然投入戰場
除了驚嚇敵人的意外性之外,完全起不到壓倒性的威懾和殺傷效果。
因此,我決定還是暫且繼續秘而不宣的雪藏起來,作為技術積累和潛藏的底牌好了。
位於膠水之南的一處背山靠水的平原上,已經被布置好了各種預設的拒馬、壕溝、胸牆;房舍和營帳,橋梁與棧道,大型的盾車、雲梯、衝車等器械、還有幾艘大小不一擱淺的舟船,乃至像模像樣的一整麵城牆,和上麵附帶的敵樓和箭塔。
隻是其中一些已經被徹底摧毀的不成摸樣,而另一些則是百孔千瘡的殘損不堪,顯然已經被反複使用過多次了。
在這處專門劃出來的武器試驗場邊上,我站在瞭望高塔上,親眼觀摩著由炮團開始進行的試射和攻堅的演練。
負責給我進行實地操演的,則是炮團裏最資深的老人,虞侯軍的直屬炮營副將杜疏朗。他是典型的江南人士,並對這個出身頗為自豪,時常掛在嘴上而習慣自稱是江南杜疏朗。
他就是當初我帶著本藩子弟出陣之時,在圍攻天南城的戰鬥中,被我部裹挾開炮反擊的那處炮壘隊頭,並因此被迫脫離了神機軍的體係,而自此在我這條船上一條路走到黑。
故而,也是參與了從最初的龍州團左,到後來的模範新軍左廂遊擊部,乃至禦營左軍從無到有的發展曆程;從幾門舢板小炮構成炮組到炮隊、炮團,乃至現今大小、輕重、長短一應齊全的炮營,堪稱是炮兵軍種建設元老之一。
因此,相比他曾經的上官,更晚一步投入我麾下的郭藥師,雖然階級和職銜稍遜一籌,但顯然潛在的資曆和可靠度上還要更加深厚一些。
因此,在郭藥師忙於總覽日常事務的情況下,身為副手之一的他,卻可以經常勝任一些內部安排的,比較機要涉密的兵器實驗和戰術操訓。
如今淮東軍治下的火炮建製,業已經是初具規模。
不但有直屬虞侯軍的炮營三團人馬,還在車營、教導、標兵等直屬資序,和禦左、右護、前軍三大軍序的一到四序主戰營頭,逐步配齊了相應小號炮隊,作為遠程壓製火力和攻堅能力的加強。
而各軍五字頭以後的主戰營序,也至少部分配備了規模有限的炮組,作為基本的支援力量,因此,作為主戰資序與防戍營最大的區別之一,就是在於有沒有專屬的炮隊或是炮組。
如果不算那些形同大號散彈槍的轉管小炮的話,林林總總合計起來,大概可以達到兩百餘之數。
雖然比起國朝的擁有量,不過是區區一點零頭和邊角而已,但在火炮的應用技術和戰術編製思想上,無疑是可以相當自豪的說舍我取誰,或許再沒有人能夠比我們更加充分和嫻熟了。
目前,淮東的軍工體係中,已經有了初步的自產能力,雖然每個月也就那麽十幾門的補充量,還主要是四寸以下的野戰小炮和長管輕炮為主。
另外,淮東所產具有簡易緩衝效果的輪式炮架和專門配合輸送的炮車、帶護板的彈藥車,也是炮兵序列之中獨有的亮點之一。
而就算是古代的炮手,也算是一種原始的技術兵種了。能夠簡單的觀測和計算則是最基本的要求。因此他們也可以比同士官一般的,擁有專門勤務津貼,特殊兵種的待遇和補助。
目前淮東軍中的炮兵們來源交雜,主要有幾個批次。
既有杜疏朗為代表的那批前神機軍的老人;也有後來在港城之變中得到背書,而通過當地的駐泊水師,陸續得到一批接近退役的操炮老手;亦有在微山湖大戰中,從神機軍郭統製那裏,連人帶炮交涉截留下來的;還有收編了敗退逃散的友軍人手;
乃至在解救了徐州圍困之後,從城中得到的那些被帥司拋棄的炮隊殘餘,和在入住淮東之後,強行繳械收編滯留在沿岸剛夠,那些水師和海兵隊之後,從中所獲得的炮手。
在規模和建製都暫時達到某種上限,而不便繼續增擴的情況下,就隻能考慮深入挖掘本身的潛力和威能了。
隻聽得隆隆的炮聲陣陣,隨著幾乎微不可見十數道的細細軌跡,在遠方炸開一團團煙塵。
隻是,這一批射出去的炮彈,不是傳統砸得土石飛揚的各種濺射,而是真正意義上的在地上炸開了。
在外圍正常炮團的操訓之下,是對於新式爆破彈和榴散彈的現場應用實驗。
從單筒的咫尺鏡裏可以看見,作為靶場預設落點附近,那些被固定住的羊群和豬隻,
在哀鳴聲中驚嚇的掙紮亂竄,又血肉淋漓的成片掀翻,衝倒在地麵上。
而風中迎麵吹來濃重的煙火味,卻是有別於之前黑火藥所特有的的刺鼻硫磺味,而是硝化棉******所特有的的灼人酸苦氣味。
被稱為無煙火藥的硝化棉,作為******的性能的確不錯,但就是產量還提不上去,無
法普及到大多數火器部隊裏去,而隻能提供部分炮射試用。此外,比黑火藥效能更高
的燃燒膛壓,對於鐵質炮膛的燒蝕和磨損有點嚴重了。
在這被穿越者前輩嚴重帶歪的時空裏,作為爆炸殺傷的火器,其實在南朝大梁已經有
初步的應用基礎了。其中就包括了現在擲彈兵所使用的額火雷彈,和類似康格裏夫火
箭的飛火雷,以及用床弩和石砲進行投擲的轟天雷。
其中門檻最低的轟天雷,應用原理也很簡單,就是一個裝滿火藥的小甕或是壇子,裏
麵夾雜了大量破銅爛鐵,臨時插上延時的導火索,而用投射出去而已。
雖然我在此基礎上嚐試進行改良和挖掘,而試圖做成可以用火炮發射出去的爆彈。
但原本內置精煉黑火藥,無論作為空炸還是觸爆的威力有限,炸開的碎片數量不多也
飛不遠,相比實心彈在密集隊列的殺傷效應,也不是特別的太突出,再加上引信加工
工藝的不過關,因此一直被雪藏起來。
但是現在有了小批量鈍性炸藥的選擇,就完全不一樣了,更何況,我還記得八路軍在
太行山上兵工作坊的一個創舉。
將白口鐵鑄造的整體空心殼炮彈放進鐵箱子密封,進行球化熱處理退火成黑心韌性鑄
鐵,薄殼彈體強度就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這樣做的好處就是黑心韌性鑄鐵除了增加
強度外,還帶自潤滑刀具特性便於鑽孔加工,在鈍性藥芯起爆後可以得到更多更細碎
的預製破片。
雖然散布還有些差強人意,炸點周圍的人靶和活體豬羊,都被濺射的碎片打得稀爛。
隻是侵徹深度上還有所不足,不過敵軍列陣要是在近距挨上一發,就算不死也失去繼
續戰鬥能力了。
這就達到了原始開花彈的基本效果了,而有了開花彈的技術前置,榴散彈也就不是什
麽太大障礙和壁壘了。
用鬆香和魚膠作為數百枚散彈彈丸凝固體,環裝預製的薄鐵皮彈體和鈍性炸藥芯,加
上黑火藥和****二段衝程的延時起爆技術。也就比開花彈的工藝稍微複雜一些。
隻是,作為加工精度的限製,目前還隻能應用在六寸以上彈丸上,也就是孔徑最大的
一種長管野戰炮的應用類型。
而作為配套的關鍵性突破,是按照我指出的思路和原理,七拐八彎的浪費了許多材料
,走了好些彎路之後,總算是鼓搗出了木質錐形信管和木質彈托技術;
這兩樣玩意在當代的加工難度並不算高,對於古代人的技術條件來說,也屬於一層窗
戶紙一捅就破的類型,但對炮射的威力和精準度,卻又不小的提高。
前者發射的時候隻要根據炮擊的距離,而將硬質防風導火索式的木管引信根據自帶延
時刻度槽,裁剪成相應距離的長短,再點燃插入發射就行了。
而後者就更簡單了,就是剛好鑲嵌球形彈體的圓柱木底,卻可以更好的密閉火藥泄露
而提供更遠更筆直的彈道。
隻是木管引信的性能有些不穩定,很容受到潮濕環境或是劇烈顛簸的影響。以至於打
出去的十發裏大概有一兩發是啞火的玩意,還有兩三發不是提前就是延後爆炸,因此
還有繼續調試和改良的空間和前景。。
不過就算是如此,以火力投射的殺傷概率來說對於這世代的戰爭水準來說,已經可以
捏著鼻子接受了。更何況就算是啞彈打在敵人隊列裏,也照樣能造成實心鐵球一般的
傷亡。
其實對我來說,以目前接觸的大多數敵人水平來說,這種火力規模和威力,已經有所嚴重溢出了。
因此,在沒有達到起碼的普及和應用規模,相應的穩定產出的情況下,貿然投入戰場
除了驚嚇敵人的意外性之外,完全起不到壓倒性的威懾和殺傷效果。
因此,我決定還是暫且繼續秘而不宣的雪藏起來,作為技術積累和潛藏的底牌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