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緯將玄機娓娓道來。
建安二十二年,曹操選定曹丕為太子,同年將曹林封為譙侯,密令其督造地宮。之所以將此要事托付曹林,曹操自有一番打算。他認為諸子中,次子曹丕雄才偉略,上馬可橫槊,下馬能成文,是帝王之才,但唯獨欠缺容人之量,行事過於狠辣,不留餘地。曹彰乃上將之才,曹植文冠天下,然好武者容易折,善文者不堪辱,皆有所忌。唯環夫人生子曹衝,聰穎仁愛,可為聖主,奈何早夭。餘下諸子,皆有其短。第十子曹林,性情中正,進退有度,不憤不激,可於千萬人之中藏其首尾,而人不察其智,足以守住這塊寶地,遺給後人徐徐圖之。
果然,曹林沒有辜負曹操所托,不但依照旨意修好地宮,嚴守機密,其為王期間也恭謹謙和,與世無爭,無論皇室還是司馬懿,都對他敬重有加。他同母之弟中山王曹袞重病時,皇帝恩旨曹袞進京療治,同時下旨命曹林也到洛陽,與杜太妃一起照顧曹袞。待曹袞去世後,他便以侍奉杜太妃之由長居洛陽,將地宮之事徹底隱沒。直到淮南一叛之時,曹林才匆匆將地宮之事告知曹緯,然司馬師催逼極甚,尚有許多關節未能說明,便被押送至銅雀台。
“我遵照父王所說找到此處,便開始在此練兵。此處的士族,多為祖父與父王的故舊,皆忠於曹氏,上下一心。為避免百姓因失去男丁,農田無人耕種,這些兵將農忙時仍可回家務農。若蒙天災,由郡府統一調配糧食,以保證百姓生活。可以說,如今譙郡上下已進入備戰階段,糧草與兵將具足,隻待時機。這地宮的建造處處機關,啟動起來猶如迷宮,使人有來無回。可惜,父王沒來得及將關節之處交代清楚,便被司馬師軟禁了。一直以來,我都在研究這張地宮陣圖,想找到開啟機關與破解迷陣之法,可絞盡腦汁仍不得其解。”
“此前我曾和玉兒到銅雀台探望父王,他留下線索給我,讓我自行拆解,我正是為此而來。”嵇康將那日與曹林會麵的前前後後詳細道來。說罷,從懷中掏出那把折成兩段的百辟刀,遞給曹緯,道:“此刀乃武皇帝親手賜予父王,若非機要,豈能輕易損毀?定有重要之物藏在其中。我反複思索,終於找出刀中的玄機。”說著,他將刀柄上的銅雀雀首輕輕一轉,雀首與雀身分離,下麵的雀身竟然是空心的,裏麵塞著一張卷起的帛書。將帛書展開,隻見其上寫著:“孟德新書,藏於雀中”八字。
“雀中……莫非藏在此刀中?”
“起初我也這樣認為,但查遍此刀皆未找到。後來又想,一部兵書豈能藏在一把小小的刀中,而這‘雀’也許並不是指刀,而是指銅雀台。”
“銅雀台……那裏被司馬氏把持,戒備森嚴,如何進得去?”曹緯愁道。
“我也為此發過愁,不過後來終於發現了其中玄機。”
原來,那日得到曹林暗示後,嵇康便從那把百辟刀入手,查找其中的隱秘。他與曹璺離開銅雀台時,曹林曾低聲吟誦了曹植《登台賦》中的幾句:
臨漳水之長流兮,望園果之滋榮。
仰春風之和穆兮,聽百鳥之悲鳴。
天雲垣其既立兮,家願得而獲逞。
銅雀台從前至後分別為金虎台、銅雀台、冰井台,三台中間以兩座閣道式浮橋相鎖連,用時懸起,不用則放下。後代文人說“銅雀春深鎖二喬”中的“二喬”原指的就是這兩座浮橋。金虎台與銅雀台之間有玄武池,又名南校場,池水從漳河通暗道引來,可操練水軍。冰井台中有三座冰室,用來貯藏戰備物資,但世人隻知其用卻無人知道這三座冰室究竟在何方位,以及怎樣進入。除此之外,銅雀台東邊建有銅雀園,也就是《登台賦》中“望園果之滋榮”的所在。銅雀園是“建安文學”的興起之地,也是“鄴下文人”的聚集地,建安七子中許多人都在這裏留下過詩篇。曹操用重金從匈奴贖回蔡文姬後,曾在這裏召見過她,並聽她用焦尾琴彈唱了流傳千古的《胡笳十八拍》。一曲彈罷,引來百鳥悲鳴,聞者無不垂淚。根據以上線索可大膽推測,曹林所吟的“望園果之滋榮,聽百鳥之悲鳴”指的便是當年蔡文姬在銅雀園彈琴之事。然而,此事與《孟德新書》又有何關聯呢?
《孟德新書》乃曹操所作,他總結戎馬半生的軍事生涯,結合《孫子兵法》、《孫臏兵法》等前人的兵法著作,對行軍布陣、決勝千裏提出了獨到見解。兵書共有十四篇,十三篇為兵法韜略,最後一篇是政略。後人曾有故事說,張鬆曾讀此書一遍,過目不忘,將書中內容倒背如流。楊修將此事告知曹操,曹操大驚,以為自己所著與古人暗合,遂恨而燒之。故事本欲譏笑曹操多疑,小肚雞腸。但細想來,因害怕與古人思想暗合,被後人冠以“抄襲、剽竊”的罵名,便將自己心血所成付之一炬,是何等清高又坦率?此後中國文壇千載,抄襲之風愈演愈烈,以其成名成家者大有人在,不知其可比曹孟德乎?
其實,當年曹操著成《孟德新書》後,一直將其作為治軍綱要,發給諸子研習,尤其是曹丕。曹操臨終前,將此書封存在銅雀台中,並告知曹林,若非曹氏生死關頭,不要開啟。曹林建成地宮之後,怕此書遺失,便從銅雀台中取走,存放在家中一物裏。那日他有意將訊息傳遞給嵇康,奈何被人監視,無法明言,隻得將百辟刀劈斷,示意嵇康查看刀中線索。但是,此刀中的“孟德新書,藏於雀中”乃曹操所留,此時書已不在銅雀台。如何讓嵇康知道此書的藏處?曹林靈機一動,想起了曹植的那首《登台賦》。
他所吟誦的兩句中,提到了“園果滋榮”與“百鳥悲鳴”,相信以嵇康的聰明,必能猜到此中所指乃蔡文姬在銅雀園中彈奏焦尾琴之事。焦尾琴乃蔡文姬父親蔡邕所製。蔡邕死前,將家中所藏萬卷書連同焦尾琴,贈給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而王粲就傳給了王弼。那次,嵇康與夏侯玄、曹緯三人巧設騙局,將萬卷書轉移到了沛王曹林府上,其中也包括焦尾琴。曹林便將《孟德新書》藏在了琴身之中。然而此處雖妥,卻太為隱蔽。嵇康也是憑著猜測去到曹林府上,花了幾日才終於在琴上發現玄機。但是,等到閱完全書,他才知道此書為何被封藏。
《孟德新書》開篇便是曹操親書八個強勁有力的大字——“輕用鋒芒,動即損傷”。書中所著兵法極為神妙,不僅如此,還記載了諸葛亮“八卦陣圖”的破解之法。當年曹操著書之時,一心平定天下,他又怎會想到,此書會用在對付司馬氏上?
地宮中,嵇康將《孟德新書》交與曹緯。曹緯一目十行,讀到“八卦陣圖”的破解之法時,將其與懸掛在石壁上的地宮迷陣相對照,不由驚喜道:“原來如此,此陣可解了!能得到此書,實乃叔夜之功!”他這邊正喜不自勝,那邊門外的將軍高聲通報道:“稟告侯爺,擅闖禁地的女子,擊傷看守兵將,逃出洞外了!”
“知道了,”曹緯將兵書揣進懷中,啟動石門,道:“叔夜,你說因救人而誤入此洞,那這女子你可認得?”
嵇康正考慮如何回答,那將軍又道:“我從她身上搜到了鍾會的令牌,看來是奸細無疑。”
“竟是奸細……叔夜,這次你可大意了。李副將,傳本侯之令速速將她拿下,抓住以後,殺!”
“且慢!”嵇康脫口而出,“……我是說,此人乃鍾會心腹,若將她擒住,或可探知鍾會之謀,豈不更好?”
“言之有理,李副將,將那女子活捉回來,本侯要好好審她。”曹緯說著攜起嵇康的手,笑道:“走,隨我到府上,咱們邊飲酒邊等她來……”
“不,我隨李副將一起去。”嵇康打斷道。
建安二十二年,曹操選定曹丕為太子,同年將曹林封為譙侯,密令其督造地宮。之所以將此要事托付曹林,曹操自有一番打算。他認為諸子中,次子曹丕雄才偉略,上馬可橫槊,下馬能成文,是帝王之才,但唯獨欠缺容人之量,行事過於狠辣,不留餘地。曹彰乃上將之才,曹植文冠天下,然好武者容易折,善文者不堪辱,皆有所忌。唯環夫人生子曹衝,聰穎仁愛,可為聖主,奈何早夭。餘下諸子,皆有其短。第十子曹林,性情中正,進退有度,不憤不激,可於千萬人之中藏其首尾,而人不察其智,足以守住這塊寶地,遺給後人徐徐圖之。
果然,曹林沒有辜負曹操所托,不但依照旨意修好地宮,嚴守機密,其為王期間也恭謹謙和,與世無爭,無論皇室還是司馬懿,都對他敬重有加。他同母之弟中山王曹袞重病時,皇帝恩旨曹袞進京療治,同時下旨命曹林也到洛陽,與杜太妃一起照顧曹袞。待曹袞去世後,他便以侍奉杜太妃之由長居洛陽,將地宮之事徹底隱沒。直到淮南一叛之時,曹林才匆匆將地宮之事告知曹緯,然司馬師催逼極甚,尚有許多關節未能說明,便被押送至銅雀台。
“我遵照父王所說找到此處,便開始在此練兵。此處的士族,多為祖父與父王的故舊,皆忠於曹氏,上下一心。為避免百姓因失去男丁,農田無人耕種,這些兵將農忙時仍可回家務農。若蒙天災,由郡府統一調配糧食,以保證百姓生活。可以說,如今譙郡上下已進入備戰階段,糧草與兵將具足,隻待時機。這地宮的建造處處機關,啟動起來猶如迷宮,使人有來無回。可惜,父王沒來得及將關節之處交代清楚,便被司馬師軟禁了。一直以來,我都在研究這張地宮陣圖,想找到開啟機關與破解迷陣之法,可絞盡腦汁仍不得其解。”
“此前我曾和玉兒到銅雀台探望父王,他留下線索給我,讓我自行拆解,我正是為此而來。”嵇康將那日與曹林會麵的前前後後詳細道來。說罷,從懷中掏出那把折成兩段的百辟刀,遞給曹緯,道:“此刀乃武皇帝親手賜予父王,若非機要,豈能輕易損毀?定有重要之物藏在其中。我反複思索,終於找出刀中的玄機。”說著,他將刀柄上的銅雀雀首輕輕一轉,雀首與雀身分離,下麵的雀身竟然是空心的,裏麵塞著一張卷起的帛書。將帛書展開,隻見其上寫著:“孟德新書,藏於雀中”八字。
“雀中……莫非藏在此刀中?”
“起初我也這樣認為,但查遍此刀皆未找到。後來又想,一部兵書豈能藏在一把小小的刀中,而這‘雀’也許並不是指刀,而是指銅雀台。”
“銅雀台……那裏被司馬氏把持,戒備森嚴,如何進得去?”曹緯愁道。
“我也為此發過愁,不過後來終於發現了其中玄機。”
原來,那日得到曹林暗示後,嵇康便從那把百辟刀入手,查找其中的隱秘。他與曹璺離開銅雀台時,曹林曾低聲吟誦了曹植《登台賦》中的幾句:
臨漳水之長流兮,望園果之滋榮。
仰春風之和穆兮,聽百鳥之悲鳴。
天雲垣其既立兮,家願得而獲逞。
銅雀台從前至後分別為金虎台、銅雀台、冰井台,三台中間以兩座閣道式浮橋相鎖連,用時懸起,不用則放下。後代文人說“銅雀春深鎖二喬”中的“二喬”原指的就是這兩座浮橋。金虎台與銅雀台之間有玄武池,又名南校場,池水從漳河通暗道引來,可操練水軍。冰井台中有三座冰室,用來貯藏戰備物資,但世人隻知其用卻無人知道這三座冰室究竟在何方位,以及怎樣進入。除此之外,銅雀台東邊建有銅雀園,也就是《登台賦》中“望園果之滋榮”的所在。銅雀園是“建安文學”的興起之地,也是“鄴下文人”的聚集地,建安七子中許多人都在這裏留下過詩篇。曹操用重金從匈奴贖回蔡文姬後,曾在這裏召見過她,並聽她用焦尾琴彈唱了流傳千古的《胡笳十八拍》。一曲彈罷,引來百鳥悲鳴,聞者無不垂淚。根據以上線索可大膽推測,曹林所吟的“望園果之滋榮,聽百鳥之悲鳴”指的便是當年蔡文姬在銅雀園彈琴之事。然而,此事與《孟德新書》又有何關聯呢?
《孟德新書》乃曹操所作,他總結戎馬半生的軍事生涯,結合《孫子兵法》、《孫臏兵法》等前人的兵法著作,對行軍布陣、決勝千裏提出了獨到見解。兵書共有十四篇,十三篇為兵法韜略,最後一篇是政略。後人曾有故事說,張鬆曾讀此書一遍,過目不忘,將書中內容倒背如流。楊修將此事告知曹操,曹操大驚,以為自己所著與古人暗合,遂恨而燒之。故事本欲譏笑曹操多疑,小肚雞腸。但細想來,因害怕與古人思想暗合,被後人冠以“抄襲、剽竊”的罵名,便將自己心血所成付之一炬,是何等清高又坦率?此後中國文壇千載,抄襲之風愈演愈烈,以其成名成家者大有人在,不知其可比曹孟德乎?
其實,當年曹操著成《孟德新書》後,一直將其作為治軍綱要,發給諸子研習,尤其是曹丕。曹操臨終前,將此書封存在銅雀台中,並告知曹林,若非曹氏生死關頭,不要開啟。曹林建成地宮之後,怕此書遺失,便從銅雀台中取走,存放在家中一物裏。那日他有意將訊息傳遞給嵇康,奈何被人監視,無法明言,隻得將百辟刀劈斷,示意嵇康查看刀中線索。但是,此刀中的“孟德新書,藏於雀中”乃曹操所留,此時書已不在銅雀台。如何讓嵇康知道此書的藏處?曹林靈機一動,想起了曹植的那首《登台賦》。
他所吟誦的兩句中,提到了“園果滋榮”與“百鳥悲鳴”,相信以嵇康的聰明,必能猜到此中所指乃蔡文姬在銅雀園中彈奏焦尾琴之事。焦尾琴乃蔡文姬父親蔡邕所製。蔡邕死前,將家中所藏萬卷書連同焦尾琴,贈給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而王粲就傳給了王弼。那次,嵇康與夏侯玄、曹緯三人巧設騙局,將萬卷書轉移到了沛王曹林府上,其中也包括焦尾琴。曹林便將《孟德新書》藏在了琴身之中。然而此處雖妥,卻太為隱蔽。嵇康也是憑著猜測去到曹林府上,花了幾日才終於在琴上發現玄機。但是,等到閱完全書,他才知道此書為何被封藏。
《孟德新書》開篇便是曹操親書八個強勁有力的大字——“輕用鋒芒,動即損傷”。書中所著兵法極為神妙,不僅如此,還記載了諸葛亮“八卦陣圖”的破解之法。當年曹操著書之時,一心平定天下,他又怎會想到,此書會用在對付司馬氏上?
地宮中,嵇康將《孟德新書》交與曹緯。曹緯一目十行,讀到“八卦陣圖”的破解之法時,將其與懸掛在石壁上的地宮迷陣相對照,不由驚喜道:“原來如此,此陣可解了!能得到此書,實乃叔夜之功!”他這邊正喜不自勝,那邊門外的將軍高聲通報道:“稟告侯爺,擅闖禁地的女子,擊傷看守兵將,逃出洞外了!”
“知道了,”曹緯將兵書揣進懷中,啟動石門,道:“叔夜,你說因救人而誤入此洞,那這女子你可認得?”
嵇康正考慮如何回答,那將軍又道:“我從她身上搜到了鍾會的令牌,看來是奸細無疑。”
“竟是奸細……叔夜,這次你可大意了。李副將,傳本侯之令速速將她拿下,抓住以後,殺!”
“且慢!”嵇康脫口而出,“……我是說,此人乃鍾會心腹,若將她擒住,或可探知鍾會之謀,豈不更好?”
“言之有理,李副將,將那女子活捉回來,本侯要好好審她。”曹緯說著攜起嵇康的手,笑道:“走,隨我到府上,咱們邊飲酒邊等她來……”
“不,我隨李副將一起去。”嵇康打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