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大沙漏理論誕生在我人生最艱難的一段時期,是我少年時代非常重要的思考成果——或者說“幻想成果”會更合適一點。


    中考是我人生中第一個重大的轉折點。在上高中以前,我學習成績拔尖,性格樂觀向上,對未來充滿了幻想。和大多數熱愛學習的學生一樣,科學家是我極為向往的一個職業,以當時的情況看來,成為科學家也並不是什麽不可能的事情,畢竟我當年的同學,有幾位已經成為了優異的青年科研工作者。


    可是2005年的中考,我卻意外地嚴重失誤,考得一塌糊塗,沒能夠考取當地的一中。父母無法接受,每日怒斥哀歎,讓我精神幾近崩潰。為了逃避這一切,我選擇離開家鄉,來到了市裏的高中上學。


    上了高中之後,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首先,離開了家鄉的我依然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我逐漸產生了厭學的心理,並且日益嚴重。我晚上整夜整夜地失眠,白天則根本無法集中起精神來,我在課堂上做各種奇奇怪怪的事情,表現得像一個瘋子。我的學習成績以崩塌的方式急速下滑。


    而另一方麵呢,我第一次走出了信息閉塞的農村家鄉,接觸到了城裏的生活。曾經嗜書如狂卻總是無書可讀的我瘋狂地閱讀著每一本可以借到的課外書籍,並且開始嚐試寫作,決定以此取代學業,成為我新的奮鬥方向。


    然而,我新的事業發展得很不順利,遲遲沒有取得任何成績。當時依然滿懷自信的我當然無法想象,我要一直堅持五年多才能發表我的第一篇小說。從小就無比驕傲的我,失去了學習上的優勢,急迫地想要證明自己仍然是一個聰明優秀的孩子。為此,我時常表現得叛逆和自大,對於書中所看到的,所有自己無法理解的內容,我全部斥之為謬論,認為是作者在故弄玄虛。


    我沒有忘記自己成為科學家的夢想,從朋友那裏借來了一本《時間簡史》,希望放棄學業後的我,仍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世界上最深奧的物理學理論。可是,這本以通俗易懂而著稱的科普圖書,我依然隻是翻看了幾十頁,便已經滿腦袋漿糊了。我心中絕望又惱怒,在內心深處,不知深淺地對那些高深的物理學理論大加批判。


    最讓我感到憤怒的就是書中提到的“多維度空間”,因為以我這顆簡單的大腦,怎麽樣也無法想象出,超過三維的空間是怎樣的存在。我在心中斥責愛因斯坦、普朗克等這些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我不明白,難道在三維空間的前提下,他們就無法建立起合適的理論,來解釋各種已知的物理現象嗎?


    我決定要在三維空間的前提下,創立一套新的理論體係,在三維空間的前提下,解釋已知的各種物理現象。


    作為一個連基礎電路圖都畫不好的高中生,我哪裏來的這麽粗豪的膽氣呢?


    我的膽氣,就是我的愚昧和無知。《時間簡史》裏提到:相對論對萬有引力的解釋,是物體的存在會使時空出現彎曲,就好像一顆沉重的鐵球壓在鐵絲網上,會使鐵絲網彎曲變形。


    在當時的我看來,這便是相對論的核心內容。


    這麽簡單。那麽我當然可以建立起一套全新的理論體係。起碼是一個輪廓。


    於是,我開始冥思苦想。當然始終也想不出個什麽花樣。


    直到有一天,在課堂上,已經很久沒有聽講的我意外地聽到一位老師講:道家思想認為——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萬物誕生自虛無之中。這和現代物理理論中,宇宙大爆炸理論關於宇宙起源的解釋是一致的。老子是一位了不起的哲學家。


    聽到這裏,我忍不住心中一動:老子這種極度抽象化的思維模式,不正是我所想要的嗎?《道德經》裏的一句話,可以和兩千多年後最先進的物理學理論相契合,那麽我為什麽不能用類似的模式創立起一套新理論的輪廓呢?


    我從這裏得到了靈感,開始考慮是不是可以從中國古代的一些哲學思想裏尋找思路。我無聊的思考,終於開始打開了一道小口子。


    中國的古人是怎樣看待宇宙萬物的呢?有過哪樣的一些哲思和理論呢?


    天圓地方?


    呐,這明顯是古人的觀測手段有限,被自己的雙眼所蒙蔽。隻能算是一個直觀的比喻,算不得什麽了不得的哲學思想。


    陰陽兩極?


    嗯,這個不錯。萬物皆分屬於陰陽兩種,這是中國古人很重要的一個哲學思想。那麽,我們身處的宇宙,會不會也存在一陰一陽的兩個呢?


    至此,我的思路豁然開朗,宇宙大沙漏理論也很快隨之誕生——


    如果宇宙分為陰陽兩個,那麽這兩個宇宙之間存在怎樣的差別呢?


    陽者,實也;陰者,虛也。會不會我們所生活的地方,隻是陽宇宙而已?宇宙間所有的物質,都被裝在充實的陽宇宙裏,而陰宇宙中則空無一物。


    於是,宇宙在我的腦海裏,變成了一隻巨大的陰陽魚圖案。


    可是,陰陽兩個宇宙各自是怎樣的形態呢?它們以怎樣的方式結合在一起呢?它們相互接觸的地方又是怎樣的呢?它們各自處於什麽樣的方位?如此一想,我腦海中的宇宙,模樣開始變來變去,可是怎麽變都顯得不夠和諧,不夠完美。


    這時,科幻小說裏的平行宇宙理論給了我靈感:為什麽兩個宇宙不可以是重疊在一起的呢?就像是相同比例的水和酒精混合在一起,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將會均勻地分布在溶液裏。


    這樣一來,兩個宇宙之間就會存在無數個接觸點。那麽,這些接觸點是封閉的,還是連通著的呢?當然得是連通著的,如果兩個宇宙被隔絕開來,那麽陰宇宙對我們就沒有任何的影響,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然而,如果兩個宇宙是相互連通著的,它們兩者之間會存在著怎樣的相互作用呢?


    一個充滿空氣的容器和一個真空的容器相連通,兩者之間會存在氣壓差;一個裝滿液體的容器和一個空空如也的容器在同等水平方向相連通,兩者之間會存在液壓差;那麽充滿了物質的陽宇宙和空無一物的陰宇宙相連通,兩者之間會不會存在某種……物壓差呢?


    一念及此,我很快想起了一個從初中時代就一直困擾著我的問題:布朗運動為什麽會存在?既然能量是守恒的,那麽構成物質的微粒為什麽會進行著永不休止的無規則運動?這種熱運動是由什麽造成的?是由誰來提供動力?


    或許,物質微粒的熱運動正是由於陰陽兩個宇宙間的不平衡造成的,物質存在一種由陽宇宙進入陰宇宙的趨勢,“物壓差”正是熱運動的源動力。


    想到這裏,我的思路徹底打開了。如果我真的想要構建好這個無聊的理論,那麽就應該盡量地試圖用這個理論的概念,去解釋許多已經被觀測到的,但是尚未得到解釋的物理現象。比如相對論提到物質的存在會造成時空的彎曲,那麽物質為什麽會造成時空的彎曲呢?物質在高速運動時會使得時間變慢,這又是為什麽呢?黑洞是一種怎樣的存在?宇宙為什麽會膨脹和收縮?宇宙大爆炸是怎樣發生的?相對論和量子理論對自然界裏的四種基本作用力,都沒有給出合理統一的解釋,那麽是否存在這樣的一種可能——自然界裏的四種基本作用力,事實上都是物壓差的某種表現形式?


    這隻是一個無聊的小孩所做的一個無聊的遊戲。


    那時候的我幾乎已經將課業完全放棄,富餘的時間很多,我拿出了一本紅線的信紙,開始勾畫我的理論模型。我記得我當時的同桌是一個幽默感很好,很喜歡逗趣的胖子。胖子看到了我的畫,問我:“你在畫什麽?”


    我說:“我在創建一種理論。”


    胖子說:“牛逼!什麽理論?”


    我說:“一言難盡,等畫好了給你看。”


    胖子說:“哦,我明白了,你在畫受精卵有絲分裂形成胚胎的過程。”


    這就是我的宇宙大沙漏理論得到的第一個評價。後來,我畫了我的理論模型圖,可是胖子又沒興趣看了。


    之後,每一次無聊的時候,我都會想起這個理論,靜靜地思考著,試圖為它添加一點細節,完善這套理論。漸漸地,我終於構建起了這套無聊而相對完整的理論。它的正式內容如下:


    空間是由均勻分布的兩個部分組成的。其中的一個部分被宇宙間的物質所充盈,被稱作實空間,有時也被稱為陽空間;而另一個部分則是完全真空的,沒有任何物質的存在,被稱作虛空間,又名陰空間。一滿一空的兩個空間聯接在一起,就像是一個靜止狀態下的沙漏,這也就是“宇宙大沙漏理論”這個名稱的由來。


    在沒有物質存在的環境下,這兩種空間是均勻細致地融合在一起的。你可以把真空狀態下的空間幻想成一個立體的國際象棋的棋盤,黑色的格子是實空間,白色的格子是虛空間。真空狀態下的空間單位是非常非常微小的,比宇宙間最小的物質單位還要更加微小,所以物質的存在會改變空間的結構,讓虛實兩種空間單位相互分離,讓相同類型的空間單位相互融合成一個容量更加巨大的空間單位,這樣一來實空間才能夠很好地容納物質。


    打個比方:假設1立方納米的真空空間裏擁有10000個實空間單位和10000個虛空間,這時一顆微粒進入了這1立方納米的空間,於是其中的5000個實空間與相對應的5000個虛空間單位相互分離,5000個虛空間單位融合成一個更大的虛空間單位,同時5000個實空間單位也融合成了一個可以容納這顆微粒的大的實空間單位。這就是相對論裏提到的“物質的存在會讓時空發生扭曲”。


    雖然物質的存在會使空間發生變形,但是實空間和虛空間相交錯的這種整體空間結構是不會被改變,如果在宇宙間任取一條直線,以我們的視角進行觀察,那麽這條直線必然是非連續性的,因為我們的一切觀測都隻能在實空間中進行。因為實空間的這種非連續性,所以物質的運動是不可能按照直線進行的,而是呈波動狀,而這就是宇宙萬物都擁有波粒二象性的原因。


    實空間單位和虛空間單位相連接的地方叫做“奇點”。在這裏,“奇點”這個物理概念擁有全新的意義,它就好像是沙漏正中間的那個小孔,將兩種空間單位連通。而眾所周知,兩個相互連通的器皿,如果其中的一個充滿了空氣,而另一個是真空的,就會產生氣壓差;如果其中的一個裝滿了液體,而另一個是真空的,就會產生液壓差。相同的道理,實空間裏充滿了物質,而虛空間則處於真空的狀態,它們通過“奇點”相互連通,也會存在一個“物壓差”。


    物壓差給宇宙間所有的物質都提供了一個“物壓差引力”,這個引力讓所有的物質都產生了一個從實空間進入的虛空間的趨勢,然而“奇點”的麵積實在太過微小,沒有任何的物質可以從其中穿過,因而物壓差引力是永恒存在的。物壓差引力和宇宙大爆炸所產生的讓宇宙膨脹的慣性力(這個力實際上也是物壓差引力的一種存在形式)是宇宙萬物運行的源動力。


    而物壓差引力的存在,讓宇宙所有的物質之間,處於一種相互吸引而又相互排斥的狀態。


    相互吸引比較容易理解,因為物質聚合在一起,密度越大,所導致的虛實兩種宇宙空間的分離也就更加徹底,進而造成奇點相互的融合,產生更大的物壓差。而物壓差越大,物質從實空間進入虛空間,讓兩個宇宙達成平衡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物壓差引力會讓物質產生一種相互吸引、聚合的趨勢。


    然而,物質間的狀態,卻又不僅僅是這樣簡單的相互吸引,同時還存在相互排斥的現象。因為物壓差存在的意義,是讓物質從實空間進入虛空間,達成平衡,然而實空間和虛空間的接觸點,也就是奇點,存在無數個,理論上每一個奇點都可以是物質從實空間進入虛空間的通道。這種情況,讓物質相互間的狀態變得比較奇特。打個比方,就像是古代王朝末年的各路起義軍,他們之間存在著共同的目標,那就是推翻腐朽的舊王朝,建立起新的政權;然而,他們之間卻又存在著難以彌合的分歧,那就是推翻舊王朝後,誰來做皇帝,誰來建立新王朝?


    物質間也會存在這樣的分歧——從哪一個奇點進入虛空間呢?當兩顆微粒靠近時,會因為物壓差引力而相互吸引,然後距離近到一定程度後,卻又開始相互排斥。這種排斥,是因為虛空間的存在,物質的存在會導致空間扭曲,實空間和虛空間相互分離,所以在物質的外圍,會有一層虛空間,這一層虛空間像是一個屏障,阻止著物質微粒的相互聚合。這也就是解釋了原子結構的形成——原子核形成的物壓差引力吸引著電子的接近,然而電子無法突破虛空間屏障,所以隻能圍繞著原子核旋轉。


    隻有當一顆微粒產生的物壓差引力遠大於對方,可以吸引著對方突破這一層的屏障,或者是存在一個外力促使雙方突破這一層屏障,兩顆微粒才能真正聚合在一起。


    然而,就像起義軍的力量最終往往還是會匯聚在一起,舊的王朝終究會被推翻,新的政權終究會被建立起來,物質間的相互聚合,實空間和虛空間的相互分離,仍然是物壓差所導致的一個終極趨勢,這個趨勢對抗著由宇宙大爆炸所產生的,宇宙膨脹的趨勢。當宇宙膨脹到盡頭,在物壓差的影響下開始收縮,物質開始聚合,實空間和虛空間進一步分離。最終,所有的物質聚合成了一個點,我們給它起名叫做“物質終點”;所有的奇點融合成了一個奇點,我們稱呼它為“終極奇點”;實空間和虛空間完全相互分離。這時,物壓差引力達成了最大值,最大值的物壓差引力,終於吸引著宇宙間所有的物質,也就是物質終點,一瞬間穿過終極奇點,從實空間進入了虛空間。


    物質終點穿過終極奇點,一瞬間將終極奇點擊碎,實空間和虛空間再次破碎,相互交錯;物質終點進入虛空間後的一瞬間,沒有了物壓差引力的聚合,物質終點開始猛烈膨脹,爆炸開來。實空間和虛空間的身份相互對調,新的物壓差產生了,新的宇宙誕生了。


    這個過程,就是宇宙大爆炸。


    宇宙大爆炸誕生了新的物質世界,物壓差引力依然引導著宇宙萬物,永不停息地運動著。


    現代物理學認為,物質間存在四種基本作用力:萬有引力、電磁力、弱相互作用力和強相互作用力。然而,這四種基本作用力,所描述的物質層麵並不相同。萬有引力早在數百年前,就已經由牛頓老爺子提出,在宏觀的層麵就可以觀測到;電磁力有點難說,畢竟科學家們至今仍未能很清楚地解釋,“磁”究竟是個什麽東西,磁單極子是否存在,不過大致可以認為電磁力存在於原子的內部結構,質子、中子、電子這一層麵;而弱相互作用力,與電磁力已經被認為是同一種力,可以認為它們存在於同一層麵;而強相互作用力,是誇克之間的相互作用力。


    那麽我們是否可以推測,當人類對物質的結構有了更深層的了解,發現了更微小的物質組成單位,到時是否會有新的基本作用力出現呢?


    在這篇後記的前麵,我就已經假定,宇宙間所有的作用力,都是物壓差引力的不同表現形式。那麽為什麽這些四種基本作用力,會表現出那麽大的差異呢?原因很簡單:因為它們存在於不同的物質結構層麵。


    物壓差引力的大小,和物質的密度大小關係最大。因為物質的密度越大,在所占據的空間,實空間單位和虛空間單位的相互分離就越徹底,因而所產生就物壓差就越大。例如原子核的體積隻占原子體積的幾千億分之一,卻集中了99.96%以上原子的質量,所以對物質結構的研究越是深入,物壓差引力就會表現得越強烈。


    而在微觀層麵,物質微粒之間的物質交換,可以視作是物質微粒之間的一種“勸說”和“拉攏”。量子力學認為在微觀層麵,物質微粒之間的相互作用是通過物質交換來完成的,假設這種物質交換是確定存在的,我們也可以反過來理解:這種物質交換,是由於物壓差引力所產生的,物質微粒相互聚合的趨勢,在更微小的物質結構層麵,讓更微小的物質組成單位,突破了物質微粒之間的屏障,而被對方所俘獲。


    還是使用前麵的那個比喻:就好像是兩支相互對抗的起義軍,雙方都各施奇招來拉攏對方陣營裏的傑出人才。雙方的隊伍無法合並,相互間卻存在著人才流動的現象。


    現在,讓我們回到前麵描述“布朗運動”的部分。物壓差引力是宇宙萬物運動的源動力。而運動讓物質產生變化。而物質變化的產物是什麽?


    是時間。


    我們反過來推導,也許可以更清晰一點。時間的本質是什麽?是物質變化的速度。而物質的變化,是其內部組成單位的運動造成的。而物壓差引力,是萬物運動的源動力,所以物體的運動,其本質是物質由實空間進入虛空間的趨勢造成的。當物體在運動時,等於是在迎合這種趨勢,它所產生的物壓差會隨之減小,物質內部組成單位的運動隨之減慢,物質本身的變化速度會減慢。


    所以,物體的運動會使時間變慢。


    以上,基本上就是宇宙大沙漏猜想的全部內容。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越來越明白一套真正的物理學理論是怎麽一回事,讓我更加意識到了自己的淺薄和知識的匱乏。所謂“宇宙大沙漏理論”,不過是我自娛自樂的一個幻想。然而,我始終很喜歡自己的這個幻想,雖然很多細節的部分,我並沒有設想得很清晰,但是在我的眼裏,它依然像模像樣,在我的腦海中,那個陰陽兩極的宇宙,可以生生不息地正常運轉。


    後來,我開始創作科幻小說,有時會有靈感匱乏的時候。為什麽不把宇宙大沙漏猜想寫進一篇小說裏呢?這可是我迄今為止最為宏大的一個構想。


    可是,這樣的一個構想,似乎不太容易寫成一篇小說。後來,我把它和其他的一些構思一起,寫進了這本小說裏。大沙漏猜想和這個故事的聯係並不緊密,主要出現在《穿越黑洞》這一章,用以解釋“冥海”的存在,突顯第八重宇宙裏,科技的先進程度。


    為了貼合故事的主題,我在小說的結局部分,對大沙漏猜想進行了一點延伸:或許,虛空間裏並不是空無一物,而是充盈著另一種物質,比如反物質,這種物質的存在反而會加大兩個宇宙之間的不平衡,加大物壓差;也許,虛實兩個宇宙間存在某種特殊的關聯,比如互為對方的過去或未來。


    在構思《溯流者》的過程中,我有了一些新的想法,我把這些想法歸納總結了起來,也就是第二篇後記《比喻論》。我這裏簡單地談一談我的想法:人類永遠無法得到終極理論,無法獲知宇宙的終極奧義。人類所有的理論,都是對宇宙本質的一個比喻,隻是這些比喻的形象程度不同。所有的這些比喻,都是人類的工具,所有的科學,其本質都是應用科學。


    這個想法讓我覺得開心:我的猜想和那些最先進的物理理論,本質都是我們對這個宇宙的比喻。隻是我的比喻不夠細致形象,無法產生實際應用。那麽,如果我本身是一個知識淵博的科學家,可以為這個猜想添加足夠多的細節,比如一些具體的模型和計算公式,那麽這個猜想是否能夠成為一個真正描述宇宙的理論呢?


    也許,這些都隻是我想當然的yy而已,可是無所謂。古人不具備現代人的科學素養和豐富知識,照樣可以氣魄十足地描畫宇宙,認為“天如穹頂,地如棋盤”,認為宇宙被一隻巨龜馱在背上。這些同樣是人類對宇宙的比喻,曾經廣為流傳,成為古人宇宙觀的代表。


    知識的貧乏讓我們無法成為科學家;可是豐富的知識本身不也是一種束縛嗎?放肆和狂想是科幻作者的特權和尊嚴。


    現實的世界裏有太多束縛,讓我們無奈;但是至少在幻想的世界裏,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溯流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述並收藏溯流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