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鶴正神遊物外呢,突然聽到李希顏說話,他頓時被嚇了一跳。


    緊接著,他起身回道:“稟部堂大人,鍾郎中都已經給我交待清楚了!”


    “嗯,翰林院是個好地方,但也不是個好地方!”


    “有人枯坐九年,然後泯然眾人!”


    “有人枯坐九年,然後鳳凰涅盤!”


    “都是枯坐,你說他們為什麽境遇各有不同?”


    這個問題很超綱啊,造成境遇不同有很多方麵。


    時也命也運也!


    這誰知道?


    不過,天時和運氣,那都是為有準備的人服務的。


    歸根結底,還是要看你這人怎麽樣。


    突然,徐鶴明白李希顏剛剛的舉動是什麽意思了。


    他擰了毛巾卻不洗,就是想看看徐鶴會不會有眼力見識,幫他擰毛巾遞去。


    徐鶴若是裝作看不見,那也許考驗在那時候就已經結束了。


    做官,尤其是小官,最重要的是什麽?


    有人說,業務能力強。


    翰院要狗屁的業務能力,小夥子,你要會擰毛巾啊!


    新人最難的是什麽?


    自視甚高,剛到單位,覺得自己研究生畢業,你們這些老趴菜都是一幫大專生,叫我服務你們?


    姥姥!


    所以,能不能有眼力見是一方麵,還有另一方麵,李希顏是在考驗徐鶴究竟能不能放低姿態。


    徐鶴又做到了。


    至於倒茶,估計也是進一步考驗自己。


    但估計李希顏也沒想到,自己的測試出現了偏差,徐鶴用石田三成的辦法,不僅完成了作業,還把附加題給完成了。


    石田三成的故事究竟是什麽事呢?


    石田三成出生於日本東山道近江國近江阪田郡石田村人,他的父親是地侍,有點勢力。三成從小被送進寺院修行。在當時日本,想要學習文化隻有去寺院。在寺院裏的三成完成了啟蒙教育。


    一日,身為長濱城城主的羽柴秀吉出外打獵時口渴就來到了寺院要水喝,方丈得知城主來了安排三成倒茶。


    第一碗茶水送到秀吉手上,秀吉因口渴就一飲而盡。


    喝完了以後,又讓童子來倒茶,第二碗茶水稍微溫熱了一些,秀吉也不著急徐徐而飲。


    隨後秀吉就注意到了這個區別,於是要了第三碗茶。


    倒茶上來後發現很熱,於是更加覺得奇特便緩緩而飲。待喝完了三碗茶後,秀吉叫來倒茶的童子,詢問道:“小孩子,你叫什麽名字啊”。


    童子道:“小的叫石田佐吉”。


    秀吉又問道:“你給我倒的這三碗茶水為何區別這麽大啊”。


    三成又回答道:“大人,第一碗茶水是涼的因為您從外麵進來一頭汗水,肯定口渴所以涼茶解渴,第二碗茶水您已經坐了一會兒且喝了水解渴了,於是小的就給您上溫熱的茶水讓您安慰一些靜靜心緒,第三碗茶水很熱是想讓您休息一下品品茶的滋味”。


    秀吉聽後非常驚奇,覺得他聰明懂事,日後是個可塑之才,就向方丈要了三成。


    後來,石田三成在豐臣秀吉死後,成為五奉行之首,掌握朝政,一時成為四島真正的掌權人。


    不過,後來在關原合戰中被德川家康打敗,頭都被割了!


    故事是這樣,徐鶴做出了一些小小的修改。


    倭人不知養生之道,天朝上國的人,那可是從小就接受媽媽的教育,不能喝涼水,要多喝溫水!


    徐鶴要是生搬硬套,那絕對裝逼失敗!


    至於最後的枯坐,估計就是李希顏最後的考驗了。


    但是……


    這位又是考驗自己,又是諄諄教誨。


    他想幹嘛?


    秦硯那幹得好好的,難道他要跳反大伯陣營?


    不可能,那真是笑話了。


    早就說過了,大伯就是個單車閣臣,一點勢力都沒有也不是,但絕對不如跟著秦硯和吳興邦混。


    再說了,人家堂堂天官,雖然默認天官不是翰林,一輩子無法入閣,但這可是閣臣之下第一人。


    他犯得著嗎?


    徐鶴沉思很久,李希顏也不催,隻是好整似暇,頗為期待地看向徐鶴。


    終於,想通了的徐鶴道:“回稟部堂大人。”


    “人和人的境遇不同……”


    聽到這,李希顏眉目低垂,看不出神色來。


    徐鶴繼續道:“但下官認為,不管做人做事都要未雨綢繆,勿要臨渴挖井!”


    “我自做好我的事,其他留給時間!”


    如果這個對答是作文,不知道李希顏會給徐鶴打多少分,但人生不是科舉,李希顏也不是考官,或者說,他是個不公布成績的考官。


    等徐鶴說完,他點了點頭道:“大同鎮嘩變,參與嘩變的是大同左衛兵備道管轄的兵丁!”


    “如今出事,有人彈劾馮璞瑜禦下不嚴。”


    “你說,此時該不該換掉馮璞瑜,另派他人前往呢?”


    大同總兵麾下設有副總兵1人,參將9人,遊擊將軍2人,守備29人。


    九邊重鎮同時建立了一套與武官係統並行的文官係統。


    巡撫為大同鎮文官之首。


    巡撫之下分為四道,分別是陽和兵備道、大同左衛兵備道、分巡冀北道、分守冀北道。


    每個道對應總兵麾下的一到三個路,主要負責各路的糧秣、監察、司法、整修邊防工程等事宜,同時分理軍務。


    大同左衛出事,兵備道那個誰馮璞瑜肯定是沒有盡職盡責的。


    但鬼都知道,那是秦某人在搞鬼。


    嗬嗬。


    馮璞瑜不過是替死鬼罷了。


    但替死鬼就一定要死嗎?


    真要處理了馮璞瑜,大同鎮的武將官兵們會怎麽想?


    文官內鬥?


    還是以後上麵再安排這種好事,那就挑看不順眼的文官,在他管轄範圍之內鬧事?


    此風不可助長。


    徐鶴直接回道:“回稟部堂大人,此國家大事,本不應由下官置喙,但既然大人垂詢,那我就說一點!”


    “馮璞瑜不可撤換,反而要嚴加責令其迅速安撫士卒,逾期考功降等!再逾,吏部擬文呈遞內閣嚴加申斥,並另派一員幹臣赴大同監督,待事情平息之後,招馮璞瑜入京問罪!”


    李希顏看著自己寫給內閣的處理意見,心中歎了一口氣。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寒門帝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是泡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是泡泡並收藏寒門帝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