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務實這番話信息量比較大,主要提到了兩件事,一件事是如果京華的資金真的出現較大缺口,他準備開發佐渡金礦;另一件事是要趁北條家麵臨巨大危機而去租借半個三浦半島。
佐渡金礦是日本在甲斐金於武田勝賴時期“枯竭”之後,日本最早發現的替代大金礦。其為德川幕府時期日本三大金山之一,產量占日本的一半,而且一直挖了四百年之久,直到1989年進入21世紀之前才因為枯竭而停止采挖。
不過,這倒不是高務實打佐渡金礦主意的首要原因,因為如果要比較儲量、品位、開采難度這些方麵的情況,那麽佐渡金礦其實並不如菱刈金礦。
菱刈金礦位於後世日本九州南部鹿兒島市北北東約45公裏處,在北薩摩地區東北部,目前屬於薩摩、大隅兩國的交界地區,一部分歸屬於薩摩,另一部分歸屬於大隅。
當然,無論薩摩還是大隅,都是島津家的領地,說起來這應該很方便京華或者海貿同盟去“發現”這一原本在1750年左右發現的高品位大金礦。但是,該金礦有兩大問題導致高務實準備先將其雪藏起來。
其一是從政治軍事方麵的考慮。島津家現在乍一看跟海貿同盟跟得很緊,甚至不惜明確宣稱自家是秦朝後裔。然而,從這次豐臣秀吉要求島津家跟隨他出兵關東之後島津家的表現來看,他們依舊按照戰國日本的“傳統”在搞兩麵投機。
雖說這種做法高務實並非不能理解,但理解歸理解,防備歸防備,島津家既然現在並不敢全身心投入海貿同盟陣營與豐臣秀吉劃清界限,那麽高務實自然也不會大大咧咧到什麽事都無可保留的信任他們。
更何況高務實控製島津家的手段是先從經濟滲透,往後再考慮軍事滲透,目前還在經濟滲透階段,軍事方麵對島津家的壓力不大——海上力量當然是壓製的,但此刻的島津家又不是明治維新之後的薩摩藩,海軍並非他們的拿手戲,陸軍才是其強項。
在這種情況下,高務實既然沒有在島津家派駐陸軍部隊,豈敢咋咋呼呼地就去發現這麽大一個金礦?萬一島津家見財起意,決定自己來挖而不是“合作”,高務實總不好現在出兵和島津家幹一仗吧?那樣做的話,之前的日本計劃基本上就得全部推翻重來了。
但政治軍事還隻是一部分理由,更大的理由是這個金礦本身的問題。菱刈金礦雖然是大金礦,一直在高務實穿越之時都還在繼續開采,不僅儲量巨大,而且品位極高,然而這個“儲量巨大、品位極高”,都是針對高科技開采水平而言。
事實上,雖然1750年時日本人就在菱刈地區發現了金礦,但此後隻是斷斷續續進行了勘查和小規模開采,確切的說是僅限於開采海拔230m以上的品位不高的上部礦,而到了1952年之時,因礦脈情況不理想,便停止了勘查。
該區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前,其實並未進行過基礎性的區域調查,後來還是在住友公司的許多地質學家分析了區域成礦地質背景後,才確定認為北薩地區是金礦富集區,該區更新世火山岩下還可能存在隱伏的金礦,因此才建議用先進的方法進行勘查。
在此背景下,1975~1977年間,日本金屬礦業事業團在北薩一串木野地區開展區域地質調查,選定的工作區麵積為900平方公裏。1975年全區進行了重力測量,1976~1977年進行了區域地質調查,總算查明了主要地質構造。
1978年,於區域地質調查及重力測量的基礎上,在大口-菱刈地區(重力高地區)開展了旋倫貝格排列區域電測深和航空電磁測量,結果發現上部、下部為高阻層、中間為低阻層的高-低-高的三層結構。
前前後後經過了十餘年的詳細調查,到了1985年底,住友礦業公司總結已有資料,終於得出如下認識:
其一,該區火山岩原認為屬中新世,經K—Ar法測年發現應為更新世;
其二,含冰長石礦石K—Ar分析證實金礦化年齡為80~100Ma);
其三,重力高和深部電阻率高相當於基底(四萬十超群)的局部隆起,而近地表的電阻率低是由熱液蝕變岩(礦化帶附近含蒙皂石和層間粘土礦物)引起的;
其四,電阻率低帶中的激發極化異常,與主脈係的分布極為吻合。在這些研究過程中最令人振奮的發現是,同本礦床類似的地球物理組合(電阻率低帶中的激發極化異常)在本礦主礦床西南1.2公裏的山田地區年輕火山岩下延伸著。
這些說法可能過於專業,總之最後他們得出的結論就是:菱刈礦床是賦存在地表以下150米深處,主要礦物有銀金礦、輝銀礦、硒銀礦、黃銅礦、輝安礦、石英、方解石、冰長石、綠泥石、沸石和粘土礦物等。
更簡單的說,該礦不錯,但不好挖。至少對於現在這個時代、京華擁有的技術水平而言,頂多隻能開發上部礦,而上部礦既不算儲量豐富,也不算品位很高,用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來形容,可能更加合適。
其實想想也是,像菱刈礦山這樣的大金山,為什麽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都沒有被發現呢?原因是,佐渡金礦以及鴻之舞金礦(位於北海道)均是1000萬年以前形成的礦山,但菱刈的金礦礦床據測形成於100萬年前。
從地質學的角度來說,菱刈金礦是一個非常新的礦山,因此它其礦脈沒有暴露在地麵上,所以就難以被發現,即便發現也難以開采。
既然提到了鴻之舞金礦,也順便說一句,高務實不去挖它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北海道的天氣在當前技術條件下對開采不利,二是北海道現在根本沒什麽人,高務實不可能調集至少一萬多人去那裏挖礦——成本太坑了。
如此看來,當前最適合高務實打主意的,其實就隻有佐渡金礦。佐渡島孤懸於日本越後地區的北部外海,當前的統治大名是上杉家——此處本有當地大名本間家(佐渡守護代),但恰好於今年(1589年)被上杉家討伐了。
這場仗上杉家打得比較順利,很快成為佐渡島的擁有者。
作為將來豐臣秀吉死後的“五大老”之一,上杉家家督上杉景勝理論實力不弱,但在高務實眼裏,他的實力對京華並無威脅——反正高務實要的隻是佐渡島,又不是要幹掉上杉家。
既然隻是要個島,在海貿同盟的海上力量封鎖下,上杉家的陸上實力再強也不過是個零蛋,何況上杉家自從“越後之龍”上杉謙信飲酒過量而暴亡,已經內亂了好些年,眼下剛剛平定下來。
前幾年,豐臣秀吉為了爭取上杉家協助他與柴田勝家決戰,準上杉家“能登一國自由切取”,結果由於新發田家的造反和柴田勝家麾下佐佐成政的實力不弱,上杉家愣是沒敢動手,以至於後來豐臣秀吉還非常惱火,認為上杉景勝背盟毀約。
實際上,上杉家當時不是不想要能登國,而是真沒那個能耐。而如今,新發田家的造反雖然終於被平定,可是豐臣秀吉的小田原征伐令也下來了,上杉家還得出兵幫忙攻打北條家。
豐臣秀吉發動朝鮮之戰時,上杉景勝也出兵5000趕到名護屋(九州島北部,渡海作戰的大本營),不過他並沒有參加什麽激烈戰鬥,反而主要負責從領內提供出兵作戰的經費。
雖然是搞後勤去了,而且朝戰也失敗了,但戰後的上杉景勝依舊得了封賞,移封至會津,從越後、佐渡九十萬石一躍成為會津一百二十萬石。
不管怎麽說,之後的上杉家反正也並未出現中興,後來成了德川家康挑事的頭號靶子。總而言之,上杉家是一個名頭不小、實力其實很有限、根本威脅不到海貿同盟的大名。
當然,真要占領佐渡島的話,雖然不必擔心上杉家,但要擔心豐臣秀吉的反應——倒也不是怕他別的什麽,主要是怕他變更了計劃,從而又讓高務實的計劃不得不跟著變。
所以佐渡島的事,隻是高務實以防萬一,要是真的很缺錢才會有所行動,否則的話他現在也不會去刺激豐臣秀吉等人。
<a id="wzsy" href="http://m.fqxsw.org">西紅柿小說</a>
他真正提到的大事,是找北條家租借半個三浦半島這一條。
說三浦半島可能有人不太熟悉,但如果說“橫須賀”,大概就沒幾個人不曾聽說了。高務實要租借三浦半島,也是衝著後世橫須賀軍港那塊地方去的。
橫須賀地區位於後世的東京灣,當然現在連東京都還叫江戶,所以還沒這個說法。現在的東京灣叫做“浦賀水道”,“浦”就是三浦半島的這個浦。
不過後世的橫須賀軍港分了好幾個區域,其中“本港區”的地理位置偏北。高務實覺得如果自己提出要包括本港地區在內的“大橫須賀”的話,由於這等於把三浦半島大半都得包括進去,北條家恐怕很難答應。
不過此時的三浦半島最南端卻有一座城,該城名叫三崎城,此處也有不錯的港口,在後世就叫三崎港,屬於日本三浦市,高務實現在瞄準的地方就是此處。
三崎城、三崎港在地理上來說對京華而言很有優勢,一旦在此處駐紮艦隊,則其往東可以控扼東京灣(注:以後就用這個稱呼算了,畢竟大家更熟悉),往西可以照看相模灣。
當然,這有一個前提,就是京華可能需要派駐陸軍部隊作為三崎城的陸上防衛力量。
事實上如果高務實的目標小一點,不派駐陸軍也不是不可以,因為在此地的最南端有一個麵積不算很小的島,就叫“三崎城之島”。
這座島嶼麵積頗大,但即使是在後世,人口也並不多,因為這裏並不適合種植。此島有一處甚為著名的景點叫做“馬背岩”,通過這個名字就知道這處島嶼的邊緣都是岩石。
島嶼邊緣地帶全是島礁式的岩石,中間則為丘陵地貌,海拔相對較高,視野良好,所以自然意味著很適合防守,尤其是在京華又有足夠的海上力量情況下。
[注:為了寫這一段,我搜了老半天三崎城之島的航拍。根據視頻和照片來目測,假設糧食由海路確保無虞的話,此島至少可以駐軍一萬左右。由於島上除邊緣外都類似丘陵地貌,理論上也應該是有淡水的。
適合艦隊停泊處在島北腹地,也就是正麵三崎城的那一邊。航拍視頻裏,此處有一座大橋連接,這裏也是與半島相距最近處。由於實在沒找到資料,隻好目測一下,距離或在三、四公裏左右。這個距離以京華目前的火炮水平,可以設置岸防炮,使對岸灘頭無法集中部隊。]
不過考慮到京華的糧產區太遠,如果該處基地的供糧全靠運輸解決,到底還是有些不太劃算,所以高務實隻把城之島作為最低要求來計劃,在與北條家的談判中還是要盡量爭取拿下半個三浦半島,或者至少也得把三崎城及周邊地區拿下。
這樣的話,三崎城就可以作為京華在日本東部的支點,與島津家形成兩頭控扼。至於三崎城之島,則可以作為萬一遭到陸上強力進攻的退守之地,當做最後據點來用,絕對能堅守待援。
小田原合戰打了半年左右,如果曆史不出現偏差,則應該是在明年七月份左右,以北條氏政、氏照被要求切腹,氏直被放逐到高野山而落幕。
換句話說,還有大半年的時間。不過除掉高務實派出使者、聯絡北條家,以及談判、移交三崎城等時間來看,已經不能隨便拖延了。
畢竟這場仗雖然打了那麽久,但豐臣秀吉征討北條家並非隻有小田原一戰,要是拖延久了,該地提前被豐臣秀吉或他的附屬勢力拿下,那就很尷尬了。
此時夜色漸深,高務實也拉著黃芷汀到了書房。兩個人在地圖前商議了一會兒,黃芷汀以更專業的戰術眼光進行了一番分析,甚至把防區劃分都確定了個七七八八,倒讓高務實省了不少事。
不過在此之後,黃芷汀卻又有些擔憂,道:“此城此島如果移交順利,而且能有一兩個月的部署時間的話,城防、島防問題倒是並不嚴峻,但是依舊有兩點值得關注。
其一是,如果要確保城防穩固,不僅該地的三崎城恐怕需要擴建,而且我們還需要陸師往北設防,構築至少兩道防線。
我不太清楚日本軍隊的戰鬥力,假設他們的水平和當初緬甸軍隊差不多,以該半島地形而言,我們需要保持至少三千左右的軍隊進行防守——這是在敵方派出一萬人來進攻的前提下。如果對方出動三萬人或者更多,則我們最好保證有八千到一萬軍隊駐紮於三崎城。”
高務實撓了撓頭,道:“豐臣秀吉討伐北條氏,出動了大軍三十萬。另外日本軍隊的實力……整體上來說肯定比緬甸要強一些。”
黃芷汀“哦”了一聲,又看了看地圖,略微思索道:“無妨,老爺看中的三浦半島南部這片區域,最窄處看來不到八裏路。
且不說豐臣秀吉不可能拿三十萬大軍攻打一個三崎城,就算他真的來,兵力也攤不開,能夠投入的還是隻有那點人。
我軍占著這處丘陵山(她不知道山名,後世那裏叫炮台山),西麵平原可以一邊由艦隊封鎖,一邊由山上派軍把守或震懾;東麵沿海平原地區更加狹小,防守更加容易。
這樣看來,敵方隻能強行拔掉山上的據點。在我軍占據火力優勢的前提下,這個難度……換了我去指揮也會很難辦,說不得隻能拿人命去填了。因此這山雖然不大,但沒有兩萬具屍體,是肯定換不來的。”
高務實笑了笑,道:“第一道防線就要損失兩萬人,我看豐臣秀吉未必樂意。”
黃芷汀沒有作答,而是說起第二道防線來,指著後世名為“小綱代灣”的那個半島上的“缺口”,道:“此處離三崎城不遠,是外城區域最後一道野戰防線,看寬度大概隻有五裏多,而且西麵是密林,不管是否有山,都應該便於防守;東麵是平原,或者可能還有不少田地,一般而言最容易爆發決戰……”
高務實眉頭輕輕一挑,還沒說話呢,黃芷汀已經輕笑一聲:“可是這點距離,艦炮已經差不多能夠全部覆蓋了。如果真有人要和我軍在此處打決戰,我建議他們提前找些和尚道士什麽的,準備做法事吧。”
高務實哈哈大笑,良久之後頷首道:“既然如此,為夫明日便派人通知在日艦隊,讓他們‘巡視’完九州島一圈之後便去關東和北條家取得聯係。”
黃芷汀點了點頭,又提醒道:“老爺既然決定了,妾身也就不多說什麽。不過老爺最好先把陸師清點準備一下,以免到時候手忙腳亂。另外,日本方麵離得有些遠,如果有什麽意外情況,恐怕很難及時請示並收到命令。妾身建議,最好挑一個有大局觀的主事之人,並且賦予其一定的自主權限以方便行事。”
----------
感謝書友“曹麵子”的打賞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嶽曉遙”、“曹麵子”、“單騎照碧心”的月票支持,謝謝!
佐渡金礦是日本在甲斐金於武田勝賴時期“枯竭”之後,日本最早發現的替代大金礦。其為德川幕府時期日本三大金山之一,產量占日本的一半,而且一直挖了四百年之久,直到1989年進入21世紀之前才因為枯竭而停止采挖。
不過,這倒不是高務實打佐渡金礦主意的首要原因,因為如果要比較儲量、品位、開采難度這些方麵的情況,那麽佐渡金礦其實並不如菱刈金礦。
菱刈金礦位於後世日本九州南部鹿兒島市北北東約45公裏處,在北薩摩地區東北部,目前屬於薩摩、大隅兩國的交界地區,一部分歸屬於薩摩,另一部分歸屬於大隅。
當然,無論薩摩還是大隅,都是島津家的領地,說起來這應該很方便京華或者海貿同盟去“發現”這一原本在1750年左右發現的高品位大金礦。但是,該金礦有兩大問題導致高務實準備先將其雪藏起來。
其一是從政治軍事方麵的考慮。島津家現在乍一看跟海貿同盟跟得很緊,甚至不惜明確宣稱自家是秦朝後裔。然而,從這次豐臣秀吉要求島津家跟隨他出兵關東之後島津家的表現來看,他們依舊按照戰國日本的“傳統”在搞兩麵投機。
雖說這種做法高務實並非不能理解,但理解歸理解,防備歸防備,島津家既然現在並不敢全身心投入海貿同盟陣營與豐臣秀吉劃清界限,那麽高務實自然也不會大大咧咧到什麽事都無可保留的信任他們。
更何況高務實控製島津家的手段是先從經濟滲透,往後再考慮軍事滲透,目前還在經濟滲透階段,軍事方麵對島津家的壓力不大——海上力量當然是壓製的,但此刻的島津家又不是明治維新之後的薩摩藩,海軍並非他們的拿手戲,陸軍才是其強項。
在這種情況下,高務實既然沒有在島津家派駐陸軍部隊,豈敢咋咋呼呼地就去發現這麽大一個金礦?萬一島津家見財起意,決定自己來挖而不是“合作”,高務實總不好現在出兵和島津家幹一仗吧?那樣做的話,之前的日本計劃基本上就得全部推翻重來了。
但政治軍事還隻是一部分理由,更大的理由是這個金礦本身的問題。菱刈金礦雖然是大金礦,一直在高務實穿越之時都還在繼續開采,不僅儲量巨大,而且品位極高,然而這個“儲量巨大、品位極高”,都是針對高科技開采水平而言。
事實上,雖然1750年時日本人就在菱刈地區發現了金礦,但此後隻是斷斷續續進行了勘查和小規模開采,確切的說是僅限於開采海拔230m以上的品位不高的上部礦,而到了1952年之時,因礦脈情況不理想,便停止了勘查。
該區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前,其實並未進行過基礎性的區域調查,後來還是在住友公司的許多地質學家分析了區域成礦地質背景後,才確定認為北薩地區是金礦富集區,該區更新世火山岩下還可能存在隱伏的金礦,因此才建議用先進的方法進行勘查。
在此背景下,1975~1977年間,日本金屬礦業事業團在北薩一串木野地區開展區域地質調查,選定的工作區麵積為900平方公裏。1975年全區進行了重力測量,1976~1977年進行了區域地質調查,總算查明了主要地質構造。
1978年,於區域地質調查及重力測量的基礎上,在大口-菱刈地區(重力高地區)開展了旋倫貝格排列區域電測深和航空電磁測量,結果發現上部、下部為高阻層、中間為低阻層的高-低-高的三層結構。
前前後後經過了十餘年的詳細調查,到了1985年底,住友礦業公司總結已有資料,終於得出如下認識:
其一,該區火山岩原認為屬中新世,經K—Ar法測年發現應為更新世;
其二,含冰長石礦石K—Ar分析證實金礦化年齡為80~100Ma);
其三,重力高和深部電阻率高相當於基底(四萬十超群)的局部隆起,而近地表的電阻率低是由熱液蝕變岩(礦化帶附近含蒙皂石和層間粘土礦物)引起的;
其四,電阻率低帶中的激發極化異常,與主脈係的分布極為吻合。在這些研究過程中最令人振奮的發現是,同本礦床類似的地球物理組合(電阻率低帶中的激發極化異常)在本礦主礦床西南1.2公裏的山田地區年輕火山岩下延伸著。
這些說法可能過於專業,總之最後他們得出的結論就是:菱刈礦床是賦存在地表以下150米深處,主要礦物有銀金礦、輝銀礦、硒銀礦、黃銅礦、輝安礦、石英、方解石、冰長石、綠泥石、沸石和粘土礦物等。
更簡單的說,該礦不錯,但不好挖。至少對於現在這個時代、京華擁有的技術水平而言,頂多隻能開發上部礦,而上部礦既不算儲量豐富,也不算品位很高,用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來形容,可能更加合適。
其實想想也是,像菱刈礦山這樣的大金山,為什麽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都沒有被發現呢?原因是,佐渡金礦以及鴻之舞金礦(位於北海道)均是1000萬年以前形成的礦山,但菱刈的金礦礦床據測形成於100萬年前。
從地質學的角度來說,菱刈金礦是一個非常新的礦山,因此它其礦脈沒有暴露在地麵上,所以就難以被發現,即便發現也難以開采。
既然提到了鴻之舞金礦,也順便說一句,高務實不去挖它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北海道的天氣在當前技術條件下對開采不利,二是北海道現在根本沒什麽人,高務實不可能調集至少一萬多人去那裏挖礦——成本太坑了。
如此看來,當前最適合高務實打主意的,其實就隻有佐渡金礦。佐渡島孤懸於日本越後地區的北部外海,當前的統治大名是上杉家——此處本有當地大名本間家(佐渡守護代),但恰好於今年(1589年)被上杉家討伐了。
這場仗上杉家打得比較順利,很快成為佐渡島的擁有者。
作為將來豐臣秀吉死後的“五大老”之一,上杉家家督上杉景勝理論實力不弱,但在高務實眼裏,他的實力對京華並無威脅——反正高務實要的隻是佐渡島,又不是要幹掉上杉家。
既然隻是要個島,在海貿同盟的海上力量封鎖下,上杉家的陸上實力再強也不過是個零蛋,何況上杉家自從“越後之龍”上杉謙信飲酒過量而暴亡,已經內亂了好些年,眼下剛剛平定下來。
前幾年,豐臣秀吉為了爭取上杉家協助他與柴田勝家決戰,準上杉家“能登一國自由切取”,結果由於新發田家的造反和柴田勝家麾下佐佐成政的實力不弱,上杉家愣是沒敢動手,以至於後來豐臣秀吉還非常惱火,認為上杉景勝背盟毀約。
實際上,上杉家當時不是不想要能登國,而是真沒那個能耐。而如今,新發田家的造反雖然終於被平定,可是豐臣秀吉的小田原征伐令也下來了,上杉家還得出兵幫忙攻打北條家。
豐臣秀吉發動朝鮮之戰時,上杉景勝也出兵5000趕到名護屋(九州島北部,渡海作戰的大本營),不過他並沒有參加什麽激烈戰鬥,反而主要負責從領內提供出兵作戰的經費。
雖然是搞後勤去了,而且朝戰也失敗了,但戰後的上杉景勝依舊得了封賞,移封至會津,從越後、佐渡九十萬石一躍成為會津一百二十萬石。
不管怎麽說,之後的上杉家反正也並未出現中興,後來成了德川家康挑事的頭號靶子。總而言之,上杉家是一個名頭不小、實力其實很有限、根本威脅不到海貿同盟的大名。
當然,真要占領佐渡島的話,雖然不必擔心上杉家,但要擔心豐臣秀吉的反應——倒也不是怕他別的什麽,主要是怕他變更了計劃,從而又讓高務實的計劃不得不跟著變。
所以佐渡島的事,隻是高務實以防萬一,要是真的很缺錢才會有所行動,否則的話他現在也不會去刺激豐臣秀吉等人。
<a id="wzsy" href="http://m.fqxsw.org">西紅柿小說</a>
他真正提到的大事,是找北條家租借半個三浦半島這一條。
說三浦半島可能有人不太熟悉,但如果說“橫須賀”,大概就沒幾個人不曾聽說了。高務實要租借三浦半島,也是衝著後世橫須賀軍港那塊地方去的。
橫須賀地區位於後世的東京灣,當然現在連東京都還叫江戶,所以還沒這個說法。現在的東京灣叫做“浦賀水道”,“浦”就是三浦半島的這個浦。
不過後世的橫須賀軍港分了好幾個區域,其中“本港區”的地理位置偏北。高務實覺得如果自己提出要包括本港地區在內的“大橫須賀”的話,由於這等於把三浦半島大半都得包括進去,北條家恐怕很難答應。
不過此時的三浦半島最南端卻有一座城,該城名叫三崎城,此處也有不錯的港口,在後世就叫三崎港,屬於日本三浦市,高務實現在瞄準的地方就是此處。
三崎城、三崎港在地理上來說對京華而言很有優勢,一旦在此處駐紮艦隊,則其往東可以控扼東京灣(注:以後就用這個稱呼算了,畢竟大家更熟悉),往西可以照看相模灣。
當然,這有一個前提,就是京華可能需要派駐陸軍部隊作為三崎城的陸上防衛力量。
事實上如果高務實的目標小一點,不派駐陸軍也不是不可以,因為在此地的最南端有一個麵積不算很小的島,就叫“三崎城之島”。
這座島嶼麵積頗大,但即使是在後世,人口也並不多,因為這裏並不適合種植。此島有一處甚為著名的景點叫做“馬背岩”,通過這個名字就知道這處島嶼的邊緣都是岩石。
島嶼邊緣地帶全是島礁式的岩石,中間則為丘陵地貌,海拔相對較高,視野良好,所以自然意味著很適合防守,尤其是在京華又有足夠的海上力量情況下。
[注:為了寫這一段,我搜了老半天三崎城之島的航拍。根據視頻和照片來目測,假設糧食由海路確保無虞的話,此島至少可以駐軍一萬左右。由於島上除邊緣外都類似丘陵地貌,理論上也應該是有淡水的。
適合艦隊停泊處在島北腹地,也就是正麵三崎城的那一邊。航拍視頻裏,此處有一座大橋連接,這裏也是與半島相距最近處。由於實在沒找到資料,隻好目測一下,距離或在三、四公裏左右。這個距離以京華目前的火炮水平,可以設置岸防炮,使對岸灘頭無法集中部隊。]
不過考慮到京華的糧產區太遠,如果該處基地的供糧全靠運輸解決,到底還是有些不太劃算,所以高務實隻把城之島作為最低要求來計劃,在與北條家的談判中還是要盡量爭取拿下半個三浦半島,或者至少也得把三崎城及周邊地區拿下。
這樣的話,三崎城就可以作為京華在日本東部的支點,與島津家形成兩頭控扼。至於三崎城之島,則可以作為萬一遭到陸上強力進攻的退守之地,當做最後據點來用,絕對能堅守待援。
小田原合戰打了半年左右,如果曆史不出現偏差,則應該是在明年七月份左右,以北條氏政、氏照被要求切腹,氏直被放逐到高野山而落幕。
換句話說,還有大半年的時間。不過除掉高務實派出使者、聯絡北條家,以及談判、移交三崎城等時間來看,已經不能隨便拖延了。
畢竟這場仗雖然打了那麽久,但豐臣秀吉征討北條家並非隻有小田原一戰,要是拖延久了,該地提前被豐臣秀吉或他的附屬勢力拿下,那就很尷尬了。
此時夜色漸深,高務實也拉著黃芷汀到了書房。兩個人在地圖前商議了一會兒,黃芷汀以更專業的戰術眼光進行了一番分析,甚至把防區劃分都確定了個七七八八,倒讓高務實省了不少事。
不過在此之後,黃芷汀卻又有些擔憂,道:“此城此島如果移交順利,而且能有一兩個月的部署時間的話,城防、島防問題倒是並不嚴峻,但是依舊有兩點值得關注。
其一是,如果要確保城防穩固,不僅該地的三崎城恐怕需要擴建,而且我們還需要陸師往北設防,構築至少兩道防線。
我不太清楚日本軍隊的戰鬥力,假設他們的水平和當初緬甸軍隊差不多,以該半島地形而言,我們需要保持至少三千左右的軍隊進行防守——這是在敵方派出一萬人來進攻的前提下。如果對方出動三萬人或者更多,則我們最好保證有八千到一萬軍隊駐紮於三崎城。”
高務實撓了撓頭,道:“豐臣秀吉討伐北條氏,出動了大軍三十萬。另外日本軍隊的實力……整體上來說肯定比緬甸要強一些。”
黃芷汀“哦”了一聲,又看了看地圖,略微思索道:“無妨,老爺看中的三浦半島南部這片區域,最窄處看來不到八裏路。
且不說豐臣秀吉不可能拿三十萬大軍攻打一個三崎城,就算他真的來,兵力也攤不開,能夠投入的還是隻有那點人。
我軍占著這處丘陵山(她不知道山名,後世那裏叫炮台山),西麵平原可以一邊由艦隊封鎖,一邊由山上派軍把守或震懾;東麵沿海平原地區更加狹小,防守更加容易。
這樣看來,敵方隻能強行拔掉山上的據點。在我軍占據火力優勢的前提下,這個難度……換了我去指揮也會很難辦,說不得隻能拿人命去填了。因此這山雖然不大,但沒有兩萬具屍體,是肯定換不來的。”
高務實笑了笑,道:“第一道防線就要損失兩萬人,我看豐臣秀吉未必樂意。”
黃芷汀沒有作答,而是說起第二道防線來,指著後世名為“小綱代灣”的那個半島上的“缺口”,道:“此處離三崎城不遠,是外城區域最後一道野戰防線,看寬度大概隻有五裏多,而且西麵是密林,不管是否有山,都應該便於防守;東麵是平原,或者可能還有不少田地,一般而言最容易爆發決戰……”
高務實眉頭輕輕一挑,還沒說話呢,黃芷汀已經輕笑一聲:“可是這點距離,艦炮已經差不多能夠全部覆蓋了。如果真有人要和我軍在此處打決戰,我建議他們提前找些和尚道士什麽的,準備做法事吧。”
高務實哈哈大笑,良久之後頷首道:“既然如此,為夫明日便派人通知在日艦隊,讓他們‘巡視’完九州島一圈之後便去關東和北條家取得聯係。”
黃芷汀點了點頭,又提醒道:“老爺既然決定了,妾身也就不多說什麽。不過老爺最好先把陸師清點準備一下,以免到時候手忙腳亂。另外,日本方麵離得有些遠,如果有什麽意外情況,恐怕很難及時請示並收到命令。妾身建議,最好挑一個有大局觀的主事之人,並且賦予其一定的自主權限以方便行事。”
----------
感謝書友“曹麵子”的打賞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嶽曉遙”、“曹麵子”、“單騎照碧心”的月票支持,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