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2014》
第1章 带着手机重生了
2014年,6月2日,晴。
普普通通的一天,蓝星一如往常。
然而就是这样寻常的一天,却有无数人仍然处在紧张的情绪中。
原因无它,再有几天就高考了~
面对着这个普通人人生中为数不多的鲤鱼跳龙门的时刻——高考。
说不紧张是假的。
坐在北方某高中教室左侧最后一排的林灰,此时就很紧张。
不过他之所以紧张倒不完全是因为快高考了~
而是因为他重生了!!!
眼前的情景林灰再熟悉不过了:
教室黑板旁醒目的高考倒计时
窗户两边的各种誓师标语
曾经熟识的老师和同学们列坐其间
无不揭示着这分明就是高中最后几天的课堂。
作为一个资深的网络小说爱好者,林灰很容易接受了已经重生的事实。
只不过见多了各种奇葩的重生情形,林灰怎么也不明白。
他只是工作之余摸鱼玩玩手机而已,怎么就莫名其妙地从2021重生了?
说好的重生必备之渣土车呢?
而且说好的重生者自带金手指呢,反正林灰在心中各种千呼万唤也没有等到想象中的系统的电子音。
对于重生的时间节点,林灰更是无力吐槽。
为什么偏偏重生在高考前的几天?
难道宿命的轮回是想让自己在高考中逆天改命?
可这谈何容易。
当年考的题目基本都忘光了。
虽然此时林灰的大脑已经完好无损地重载了高中时自己所学的知识。
但即使这样又如何~
林灰的高中成绩并不理想。
前世2014高考中只考了六百三十多分。
幸亏所在的区域不是那种内卷大省。
最后勉强去了个普通的985。
之所以用普通来形容,是因为同样是985大学,也是存在鄙视链的。
站在鄙视链顶端的自然是清北无疑。
紧随其后的是浙大上交复旦中科大等一众综合性高校扯皮争第三。
再之后则是一些特色高校角逐前五……
然而,以上跟林灰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林灰前世去的就一几乎全无名声的985。
或许你会说没啥名声是因为低调。
但挂着个985的名头,学校经费却连部分211高校都比不过这也是事实。
更不要说林灰当年去的专业还不是这所学校的强势学科……
心念及此,林灰不由得直打鼓。
重新来一遭,能比当年更出色吗?
要是还没当年考得好那就搞笑了~
……
虽然距离高考只有几天时间了,但此时教室内老师仍然毫不松懈。
坚持站好最后一班岗。
老师似乎在用自己的行为教导着学生们:
行百里者半九十。
越是临近考试越不能大意~
按照脑海中纷至沓来的信息。
这是今天上午最后一节课。
虽然按照课表这原本是一节体育课,但体育老师一如既往的生病了。
所以这节课被数学老师无情笑纳了。
讲台上魏老师正在讲前不久三模考试的数学卷子。
说起这次三模考试,林灰倒是发挥的不错。
数学考了满分150分。
总分则考了接近七百了,比平时高了六十多分。
听起来分数很离谱是不是?
然并卵~
一模二模三模这三次考试中,数三模成绩最没有代表性。
所谓的“一模二模三模”指的是贯穿高三下学期的三次模拟考试。
在林灰所在的北域市。
一模考试一般在高三下学期开学一个月左右(大概在高考年的三月末)进行。
这时学生基本完成了第一轮复习。
因此一模考试内容较全面,几乎覆盖课本的所有重点内容。
这次考试是为了对学生整体复习情况做一个全面的了解。
通常来说,一模考试难度一般。
但因为是学生第一次参加大型模拟考试,做题方法不太成熟,成绩并不能代表太多问题。
一模过后,会进一步进行一个多月的复习,而后进行第二次模拟考试。
二模通常在四月底。
二模出题主要力求仿真当年高考有可能达到的难度(存在着猜题的意味)。
而三模,因为考试时间通常在五月末,考试的时间与高考时间相差无几。
所以考试难度最小。
说白了三模就是一次安慰性质的考试。
当然了,按照官面的说法:
三模是为了激励学生,让学生有自信的迎接高考。
以这次三模考试来说,数学和理综卷子中不少题更是完全用的去年的高考题。
fqxsw.org
对于刷了无数真题的高三学子。
这样的考试简直就是白给。
以林灰所在的班级为例,七百分以上的就有好几个。
所以尽管这次林灰的成绩很高,也没人对林灰这次的成绩大惊小怪。
一般来说在三次模拟考试中,大家通常认为二模分数最接近高考成绩。
讲道理,这种说法还是蛮靠谱的。
前世林灰二模考了629分,和高考成绩只差了几分。
不过话说回来,没有到最后一刻谁都说不准。
毕竟模拟只是模拟,和真正的高考还是有差距的。
每年在高考中逆袭的“黑马”比比皆是。
兴许重来一次,林灰就是黑马也说不准呢~
~
在林灰夹杂着重新来过的兴奋和临近高考的紧张这样的复杂思绪中。
一堂数学课很快就结束了。
放学铃声响起的同时,林灰几乎是习惯性地去掏兜里的手机~
然而当手伸进口袋后,林灰的动作却几乎是凝滞了!
因为触手可及的并不是一部手机,而是两部。
印象中这一时期自己应该只有一部iPhone 5s啊。
这还是去年过生日,老爸送的。
而就是这部手机也陪伴了林灰两年多,到大学才换。
另一部手机是什么呢?
莫非是自己把另一个时空的那部iPhone 13 Pro Max也带来了?
虽然还没有亲眼验证。
但触手可及的背面三摄和硕大的镜头模组似乎已经揭示了答案。
毕竟在2014年这个时间节点除了少数手机厂商剑走偏锋之外,
主流的手机厂商似乎还没有开始丧心病狂地追求摄像头数目。
为了确认下自己的判断,林灰几乎是寸步也不停留的往家里赶。
好在临近高考,大家也都步履匆匆。
林灰稍微比往日有些不同的举动也没有引起别人注意。
第2章 万年不变的接口
林灰很快就按照记忆中的路线回到了学校附近的住处。
一走进屋就看见了熟悉的布局,只不过现在家里装修还是比较偏中式风格。
林灰呼唤了几声,并没有得到回应。
果然,老爸老妈都不在家。
虽然林灰不是起/点孤儿院的成员。
但是情况也好不了太多,林灰的父母心思明显都放到事(zhuan)业(qian)上。
从年头忙到年尾那种~
反正林灰是很少看见两人在家。
这样也好,此时满怀心事的林灰巴不得两人不在家。
径直来到自己的房间,林灰小心翼翼地将两部手机掏出。
果然一如之前自己的猜测。
一部是老爸送自己的那个灰色iPhone 5s。
另一部则是自己在2021用的那部石墨色的iPhone 13 Pro Max。
一个原本属于另一个时空的物件被自己携带到这个时空中。
想想还蛮有成就感的~
2014这个世界应该没人比自己手机更先进吧~
而且先进的还不是一点半点。
说全方位吊打也不为过。
毕竟13pm采用了包括但不限于Fam制程工艺的A15芯片、自适应高刷新屏幕、5G等一系列碾压的技术。
……
纵然如此,林灰暂时也没生出将这些先进技术卖出去换钱的心思。
毕竟这是自己和2021位面的唯一联结。
(即便不存在某种类似于通道的实质性联结。
但至少也算是一种精神上的联结)
所以非但不能卖出去~
反倒要将该机的存在当成第一等的秘密严防死守~
毕竟在现在这种没有办法解释清楚技术来源的情况下。
一旦泄露出去。
人们未必对所谓的未来科技有多大兴趣。
但各种组织和机构绝对会对“林灰”这个“来自未来的人”很感兴趣。
林灰可不想被当成研究对象。
~
正当林灰想要打开13promax手机的时~
按下电源键,手机却没反应。
莫非坏了不成?
好在经过了简单的判断,林灰排除了这种可能。
原来只是这部手机没电关机了。
在连接充电线之后,过了一会林灰终于将这部手机成功开机。
这里林灰就要“感谢”某大厂几乎万年不变的Lighting接口了。
如果林灰从后世带来的是一部使用USB-C接口的手机
那就比较惨了。
很可能直接卡在给手机充电这个步骤。
毕竟在2014这个时间节点,使用USB-C接口的手机应该还在实验室里。
印象中大/陆第一部应用USB-C的手机还要等到明年。
要是林灰带来的是个C口手机,估计数据线问题就能难倒他。
不过此时5V1A的充电器给13promax充电着实有点小马拉大车的感觉。
充电效率着实有点低~
进入解锁界面,Face ID又成了拦路虎。
毕竟2014林灰刚刚18周岁,现在的样貌青涩不少。
就连号称拥有无比强大的神经引擎的A15此时也不能通过机器识别认出自己来了。
不过好在问题不大,解锁密码林灰还是记得的。
熟练键入那一串数字之后。
功夫不负有心人。
费劲“千辛万苦”,林灰总算是正常进入了13promax这部手机的操作界面。
……
说到13promax这部手机本身。
经过林灰的查验。
时光隧道并没有让这部手机内所储存的信息消失。
这简直是不幸中的万幸。
毕竟在不方便利用手机的硬件技术去换取财富的情况下。
手机里所承载的数据内容恰恰就是其最大的财富。
偏偏这里面的“财富”还不少~
林灰当初购机时,想着一步到位,买的直接是1TB的版本(实际九百多GB)~
在购买后,更是本着物尽其用的原则。
各种软件不管有用没用,下了一大堆~
而且但凡涉及到照片啊视频啊音频啊什么的,能保存在手机存储里绝对不放在云空间~
至于常用软件里涉及到的一些自认为有价值的信息,林灰也都尽可能的缓存了……
毕竟存储大,就是这么任性。
一番骚操作下来,几乎将这部标识容量为1T的手机装满。
装了大概870多GB~
看着这些数据依旧完好,林灰激动不已。
这些内容很多吗?
放在2021年并不算多。
毕竟大数据的时代,互联网上的数据几乎是以ZB为计量单位(1ZB=1024的四次方GB)。
谨以后世2020年为例,整个数字世界涉及的数据量粗略估计就超过40 ZB
以这个视角来看,林灰掌握的870GB不过是九牛一毛的程度。
但放在2014这个角度看,显然不能简单以数据量大小来衡量其价值。
毕竟对于这个时空来说,这些信息来自于一个似乎触手可及但偏偏同样遥远的未来。
哪怕只是一张来自未来的几百字节的文本。
或许都能给这个时代的人以无限遐想,从而孕育出无限的可能。
而林灰拥有的可不是几个文本这么简单。
而是870GB的庞大信息。
就这个角度而言,林灰拥有的又是一笔几乎无价的财富。
~
不过情况也不全是乐观的。
虽然数据还在,不过2014时空下那部来自2021的13promax里几乎所有C/S模式应用都没办法发挥全部作用。
所谓C/S模式,t,S是指Server,C/S模式就是指客户端/服务器模式。
loubiqu.net
正常运行时,服务器负责数据的管理,客户机负责完成与用户的交互任务。
原本这种二层结构是为了让软件可以更高效工作的。
然而现在却悲剧了。
林灰这部手机里的多数C/S类软件的服务器还在2021那个时空。
偏偏C/S模式软件还不少。
聊天软件联机类游戏、新闻资讯软件等等基本上全部GG。
另外,在2021时空下13promax的入网许可拿到现在2014这个时空显然是没用的。
换言之,在2014时空下,13promax就是一部自带黑/户属性的手机。
倒不是说技术层面完全不能联网。
但林灰不确定这样一部手机联网使用会不会带来什么麻烦~
索性直接“单机模式”好了~
现在手机里完完全全不受影响能够正常应用的软件似乎只剩下手机系统自带的那些了。
这情形,怎么说呢?
大概就相当于一部开了飞行模式之后的手机吧~
第3章 高考真题get√
林灰在把玩手机(13pm)的过程中。
很快就被一款叫做“源题库”的软件所吸引。
这软件并不是林灰下的。
开玩笑,林灰怎么会有这种查题的需求~
后世能接触到林灰手机,又有搜题需求的。
想来只能是林灰的堂妹林白了。
虽然此时的林白还是个懵懂小萝莉。
不过2021那个时空,林白也快要高考了~
当初林白问林灰借用手机说要找几套试卷时,林灰只道她要趁机玩手机罢了。
谁成想真的是查题啊~
林灰在“源题库”这款软件里点开“我的试卷”这一分栏。
赫然发现林白当时下载过的一堆试卷。
好家伙,学霸都这么刚猛的吗?
看情形林白也不是挑着下载的,而是直接打包下载了2011到2020年这十年里几乎所有省份理科数学和理科综合试卷以及想应的解析。
林灰找来了2014这个时空下2011到2013年的试卷和2021时空下2011~2013的试卷比对。
赫然发现两个时空内,2011~2013年试题一模一样。
这是不是几乎可以确定,在2014这个时空如果没有太多变数的情况下试题还会跟后世一样?
卧槽,这也太给力了吧!
林灰感觉瞬间鸡血打满。
他很快就找到了他的猎物。
2014年普通高等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理科数学
2014年普通高等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理科综合
看到这两套试卷,林灰感觉自己一下子唤醒了早已模糊的当年的记忆。
所有的这些试题在头脑中一下子清晰了起来。
虽然没有找到当年语文和英语这两套卷子。
但这已经完全足够了~
750分的总分理论上已经有450分稳了。
何况好歹林灰在后世也算英语六级六百分以上的水平,应付一下高考英语还是问题不大。
零点看书
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趁着高考前这几天把数学和理综的这两套卷子反复刷n遍。
毕竟把答案死记硬背的话明显不可能,关键还是要融会贯通。
而此时距离高考只剩下差不多三天了。
心念及此,林灰干脆向班主任李老师请了假。
林灰在班里虽然不是最优秀的那种,但也算得上老师眼中的乖学生。
因此请假这事顺利通过。
李老师还特意嘱咐林灰高考前这几天调整好心态,不要熬夜~
把林灰弄得还挺感动的。
……
说干就干,林灰简单对付了一顿午饭之后。
就进入到学习状态,
开始反复“刷”那两套试题。
专注起来后,时间总是过得很快。
直到下午六点多的时候。
突然响起的门铃声才打断了林灰的进程。
第4章 高考前的日子
林灰将书桌上所有东西都收拾进抽屉里。
才急急忙忙地奔向门口去开门。
开门一看,原来是班里的学习委员楚寒。
楚寒个子不高,大概一六五这样,剪了一头俏丽的短发,脂粉未施,笑起来十分甜美。
是属于那种小家碧玉的类型。
虽然从轮廓来看,楚寒已经初具规模。
但以林灰的目光来看,依然不是很符合他的审美。
尽管如此,并不妨碍楚寒成为他们高三理科11班的女神。
林灰记得班里不少的男生都偷偷给她写过情书。
然而并没有人能够一亲芳泽。
因此楚寒也被同学们私底下称作“冰美人”。
再看楚寒这会儿穿着一身舒服轻松的运动套装。
林灰猜测她应该是放学之后回家换了衣服才出来的。
毕竟他们所在的高中一向以管理刻板著称,在学校都要着校服的。
林灰带楚寒进了客厅。
然后问道:“楚寒,有什么事吗?你这是专门来找我的?”
楚寒道:“李老师让我过来的,她让我给你送准考证。”
说着将准考证便将准考证递给林灰。
林灰接过后,客气地道:“谢谢了。”
楚寒接着说:“对了,明天班级聚会,你要去参加吗?”
林灰反问道:“明天不上课了吗?”
楚寒听了直笑:
“林灰,你是不是过糊涂了?
7号8号两天是要高考的。5号考生要提前看考场,因此4号就得提前把考场布置出来。
咱们学校每年都有教学楼被当作考场。
所以按照惯例,学校从3号开始就放假了。”
林灰当然不是糊涂了,只是记忆中那次班级聚会并不美好。
记得那次聚会,同学们先是在望湖楼上进行了聚餐。
之后,又有同学提出来要去唱k。
虽然林灰和一些同学没去,但并不影响其他人想放声高歌一番的兴致。
而悲剧就是这时开始的。
后在ktv唱歌的时候,
当时的11班部分同学和一些社会上的闲散人员起了冲突。
虽然没引发流血事件,但一样治安拘留了好几个。
尽管念在大部分学生是初犯,只被治安拘留了一两天。
但还没正式跨入社会的学生哪遇到过这阵仗?
内心脆弱的小心灵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
一同学一紧张之下,甚至把什么时候看过几次爱情动作电影都交代了。
咳咳。
高考前两三天发生这样的事情,终究影响到正式考试时一些同学的发挥。
好几个原本模拟考试考的还不错的同学,高考直接崩了,考完后就复读去了。
记忆里楚寒似乎也受到这件事情的波连。
原本预计铁定是重点34所之一的楚寒,最后只去了个普通本科。
或许这也可能是因为别的意外。
但哪怕跟这件事有可能有一点关联。
同学一场,林灰还是不想其遭受无妄之灾。
提醒道:“算了吧,我就不去了。而且,楚寒,我建议你也不要去。”
楚寒一脸疑问:“为什么,同学三年难道不……”
林灰打断道:“我的意思是,大家就算聚会,也最好在高考结束之后,万一高考前聚会发生什么意外,那就是一辈子的遗憾。而且,高考前我们也不宜放松,而你是学委,更该以身作则站好最后一般岗……”
wucuoxs.com
林灰一顶大帽子扣下去,果然楚寒似乎改变了之前的想法。
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楚寒接着道:“那高考之后再组织聚会你可不能再找借口哦~”
林灰:“放心,一定的。”
这之后,两人又闲话了一会。
再之后,似乎也没什么话可说了呢。
然而楚寒依旧没有要走的意思。
相反,还打量着林灰看了好一会儿。
良久楚寒似乎想说什么,却偏偏欲言又止。
林灰:?
这特么的,是什么剧情展开?
……
最后并没有什么剧情展开。
楚寒踌躇了良久,最终也没说什么。
就离开了。
第5章 时光的变数
其实林灰并非猜不到楚寒想说啥。
按照记忆中的片段,前段时间,林灰刚刚拒绝了楚寒头号死党兼闺蜜张嫣的表白。
虽然拒绝的很委婉,但同样表达的是拒绝。
之所以拒绝林灰也说不清太具体的原因了。
要是早重生一段时间的话林灰或许还有闲情逸致理理思路。
但现在林灰显然没事件想这事。
而且已经发生的事情,林灰也不打算刻意做改变了。
慢慢来吧。
时间终会给出答案。
尽管这答案未必是最优解。
……
6月3号晚些时候,林灰打电话向胖子问了下聚会的情况。
“胖子”叫刘繇,是林灰的发小兼同班同学。
刘繇其实现在并不怎么胖,但因为两个人从幼儿园就认识了。
刘繇幼儿园时看起来肉嘟嘟的,不少同学都叫他胖子。
而林灰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中学,一直就和刘繇同班。
叫顺嘴了,就一直没改。
询问了胖子之后,林灰才知道这次班级聚会推迟到高考后了。
追根究底还是因为这次班级聚会楚寒说去不了。
女神不去了,聚会还有什么意义?
于是一多半男生干脆也不参加了。
最后班长无奈只得推迟了这次聚会。
林灰不由得感慨,这就是蝴蝶效应吗?
在自己这只时空小蝴蝶不断的扇动翅膀的情况下,原本事情演进的方向也发生了一点点变化。
这样也好,至少也避免了其他同学陷入当时的那场风波。
不过自己这样做又有什么意义呢?
并不会有人因此感激自己。
如果大家知道楚寒是因为自己的话语才不参加聚会的。
或许反倒还可能怪自己横生枝节。
林灰不是救世主,但终究还是做不到眼见事情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却无动于衷。
1200ksw.net
就算没人理解又如何呢?
本来自己就是这个时空里最孤独的行者。
第6章 高考进行时
和刚重生的2014时空的激动不同,林灰此时已然心境平和了下来。
在这份平和的心境中,林灰的日常跟大多数学生没什么区别。
刷刷题看看书,偶尔翻翻手机。
只不过林灰在翻手机的时候要格外“偷偷摸摸”。
毕竟这并不是这个时空的产物。
就在这份平和中,时间慢慢地流逝。
不知不觉地就来到了6月7号这天,万众瞩目的高考开始了。
上午9点,语文试卷发下来了。
看着眼前的试卷,林灰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的是试卷名称——2014年普通高等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理科语文。
陌生的则是试卷内容。
尽管林灰那个时空曾经做过一遍,但基本忘了个一干二净。
不过这些并没有牵动他的思绪,
林灰清楚他真正的猎杀时刻是在数学和理综这两门考试。
那才是他真正逆天改命的时机。
语文试卷和以前做的卷子结构都一样。
先是实用类文本阅读,而后是文言文
再之后是诗歌鉴赏……
按照这个顺序林灰按部就班地答题着。
不多时便搞定了试卷中非作文部分。
作文题目是材料作文。
材料叙事很清楚,讲述的是喂食动物失去觅食能力这件事情。
很容易林灰就想出来了好几个立意。
不过综合考量,林灰还是选择了最稳妥的一个立意。
作答完整张试卷后,林灰看了下时间,距离考试结束还有不到半小时。
林灰又反复检查了试卷几遍。
最后等待考试铃响才交卷。
交卷后,林灰也没逗留,直接就回到了家。
至于说什么提前交卷啊考完答记者问啊,这些都是不存在的。
闷声发大财才是最好的。
抱着这心思的林灰,中午也没睡觉。
而是又温习了几遍“参考资料”。
~
下午,数学考试试卷发下来了。
林灰有点懵比。
这试卷为什么和当年不一样了?
等等,似乎题目并没有变化,只是顺序变了。
林灰这才想起高考试卷分AB卷的。
之所以分AB卷是为了防止作弊。
A卷跟B卷的题目是一样的,区别只是题目顺序不同,别的都一致。
只不过这套机制对于林灰这样一个超时空挂比。
显然并不能奏效。
此时的数学试卷在林灰面前已经没任何难度可言了。
无论是导数应用还是圆锥曲线类问题,在此时的林灰面前只是小怪而已。
林灰要做的,就是一路平A过去。
尽管林灰尽量放慢写题速度,待其眷写完全部答案到答题纸上,依旧距离考试结束还有二十多分钟。
看着考场其他考生或者在奋笔疾书,或者在抓耳挠腮。
林灰突然有种很无耻的感觉。
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
自己重生到这个世界的第一天开始,不公平就已经产生了。
毕竟自己所拥有的信息资源和这个世界大多数个人相比都是单方面碾压的。
1200ksw.net
某种角度来说,重生到前世本身就很无耻。
第7章 0次和无数次
有些事情只有0次和无数次的区别。
林灰在经历了数学考试上出现的心理斗争之后。
等到理综考试时,虽然他的行径和之前别无二致。
但此时完全就死猪不怕开水烫了。
唯有考场上卷子频繁被翻动的声音会拨动一下林灰的心弦。
这声音让林灰感觉似乎回到了当年的高考考场。
但他知道,仅仅是错觉罢了。
他再也回不去那个时空了……
理综考试时间为两个半小时。
在这150分钟时间内。
考生要对付理化生三个不同的学科。
这次理综考试的物理和化学并不算太难,反倒是生物比较麻烦。
其实以林灰的思路来看,高中生物更像是狼群中的哈士奇,理科里的异类。
fantuantanshu.com
算的东西没多少,反倒是需要记的内容一大堆。
纵然林灰有很强的“外挂”,但生物方面也颇下了一番功夫才搞定。
有了之前的准备,林灰此时就像是一个没有感情的“答题机器”,不紧不慢地“作答”着。
理综考试是从6月8号上午9点开始的,11点半结束。
到11点25监考老师提醒还有五分钟收卷的时候。
林灰终于在答题卡上“作答”完全部内容。
虽然几乎没留什么检查时间,但林灰这种作答方式明显不需要检查。
只需要保证不出现低级失误就行了。
……
理综考试结束了,林灰从考场走出来。
出了校门就看见不少人三三两两的在讨论着刚才的理综试卷。
虽然考试前老师三令五申考完每科之后不要对答案,以免影响后续考试心态。
但理综结束后,大家还是会照对不误。
毕竟只剩下一科英语了。
语言类考试归根究底还是靠平时的积累。
跟心态这种很难量化的东西有关系,但关系不大。
至于下午的英语考试,对林灰而言更是手到擒来。
毕竟林灰的英语成绩一向不错。
而且这次高考林灰的数学和理综已经完全稳了。
林灰在英语这门考试上并没有太大负担。
正常发挥就可以了。
……
兴许是心态放轻松的原因。
在6月8号下午的英语考试中,林灰何止是正常发挥。
简直是超常发挥,整张试卷算上听力部分林灰只一个小时就解决了。
等跟着其他考生一块交卷的时候,林灰早已检查过五六遍了。
原本开考之前林灰感觉英语只是130+这个水准。
按现在这个情形,起码也140+啊。
此时的林灰甚至已经感受到高考状元的头衔在向他招手了。
第8章 截胡也需要本钱
高考结束了,林灰估了一下分。
保守估计也能在720分以上。
这个分数基本就京大水木随便去了。
真要顺利拿到高考状元的头衔的话。
林灰还将有拥有待价而沽的特权。
不过具体去哪个,他目前还没想好。
林灰从来没想过,自己这个伪学霸有一天居然要面临选择水木还是选择京大这个问题。
不得不说,这还真是件令人纠结的事情。
不过具体选择什么专业,林灰已经有了答案。
他依旧会选择计科这个专业。
至于说为什么不选择别的专业?
闹呢!
别的专业林灰怎么可能竞争过其他水木/京大的同学。
他这次高考全凭开挂。
就算给他混入水木/京大这样的学校。
把他放到一个全然陌生的专业里,那么他很大可能在疯狂内卷的竞争中直接GG。
xiashuba.com
就算没有那么惨烈,处境怕是也只能跟狼群中的哈士奇一样。
而计科专业的话,林灰就完全不虚。
毕竟曾经他就是学这个专业的。
虽然林灰之前就读的那所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并不强势,但并不影响他充实地度过了四年大学时光。
而毕业后林灰更是在计算机行业浸润了三年之久。
有这七年的经历。
纵然将来要去清北计算机系这样强手如云的环境,林灰也做好了迎接挑战的准备。
……
相比于以后的挑战,林灰现在更犯难的是怎样搞钱。
虽然林灰并不想沾染铜臭。
但这未免过于理想化了。
只有真正财务自由后才有资格说自己不喜欢钱。
虽然按理说林灰这个年纪是不怎么需要钱的。
但凡事总有例外。
事实是林灰现在想做的事情不仅需要钱。
而且需要很多钱。
林灰想做什么呢?
很简单,截胡。
现在时间是2014年6月末。
按后世进度,拼刀刀还要一年多才问世。
某音也要两年后才能上线……
一众后世火热的手游此时刚刚处于萌芽状态。
所谓的移动办公领域更是堪称一片蓝海……
这样的情况说是大有可为也不过分。
然而纵然林灰清楚知道这些也没用。
没钱根本玩不转。
自2010开始,互联网企业之间的竞争就变味了。
真正的技术竞争其实很少。
绝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资本竞争。
无论是狗东国mei之争,还是didi快的之争。
抑或是各种共享单车间的争端。
说白了其实都是“烧钱大战”。
资本不够雄厚,有的时候连入场门票都没有。
……
可是怎样搞钱呢?
要是重生2010年,林灰会毫不犹豫地入手比.特币。
但现在这个时间嘛。
一枚比.特币的价钱大概是650美元左右,按照6.1485的实时汇率,约合3996元一枚。
这个入场成本对现在的林灰来说,还是过于昂贵了。
林灰算了一下。
就算倾其所有,他现在也只能买2.5枚。
这2.5枚拖到后世,能换个七八十万。
但这就够了吗?
重生来一遭,只赚个七八十万怕是有点说不过去。
而且这个来钱速度还是太慢了。
而且真等好几年的话,林灰脑海中的先知优势,早就被折损不少了。
至于其他办法么。
巴西世界杯今年举行。
林灰记得是德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加时1比0战胜阿根廷夺得冠军。
这个信息或许有用。
不过这事离境或许可以操作一下,境内操作风险太大。
而且,这也是下个月的事情了。
至于其他办法么?
似乎没有了。
真要那么容易想到生财之道的话后世林灰早就发财了。
哪还用996。
一时之间事情似乎又回到了原点。
良久,林灰灵光一现。
又想到了那部来自后世的手机。
第9章 《人生重开模拟器》
……
……
在翻阅那部来自后世的手机找灵感时。
林灰注意力很快就被“人生重来模拟器”这款小游戏所吸引。
点开进入这款游戏后,点击“立即重开”,就能进入正式的模拟投胎环节。
玩家首先要为自己这趟重开的人生进行抽卡,十选三配出一套十分有价值的天赋。
甄选完这堆看着不知道有啥用的天赋后,玩家就可以进入投点环节,将共计20点数投入到颜值、智力、体质和家境四个属性中。
体质过低,或是家境不太美丽,很快就会什么操作都还没开始,刚投胎不久的你就死于健康状况或是区域性男女平等问题(显然玩家也没什么反抗能力)。
如果重开后能较为健康富足地渡过婴幼儿和青少年时期,就会一起迎来一段相对漫长的、普通成年人的人生。在前置操作完成后,玩家可以(也只能)一直点击页面,看每一年发生的世界新闻或是个人命运(大多数都是家长里短),最后一命呜呼。
1200ksw.net
在丧命之后,你会收获一个对于人生的总体评价,活得越久,属性越高,得分越高……
很简单的游戏设定。
然而在林灰手机的一众app里,这个小游戏是为数不多林灰自己搞定的软件之一。
不过也没啥炫耀的,毕竟这软件几乎没用到任何美术资源。
复杂度并不高,
而且这就是个跟风之作。
跟的是《人生重开模拟器》这个小游戏。
《人生重开模拟器》这个软件最早是某大佬上传到GitHub上的开源网页小游戏。
大佬可能一开始只是写着玩玩,但全然没想到这个小游戏突然就全网爆火了。
短短十天其在 GitHub 就斩获 8.3 K 的 Star。
三天就创造了 2 亿的访问量。
虽然这款软件最初只有HTML形式。
但这并不妨碍其快速向其他平台扩散。
不多时,安卓版本的同名游戏就上线了。
一经上线,就大获成功。
仅仅只是某豆荚应用商店下载量就接近一百五十万。
这款游戏在全网大热的时候,在ios端却迟迟没动静。
林灰敏锐地从中看到了机会。
果断尝试进行了复刻。
复刻难度不是很大,毕竟这款软件的设计思路以及源代码都是公开的。
林灰要做的就是将HTML语言改成objective C的形式。
由于没取得授权。
为了避免一些可能的纠纷,林灰干脆把软件的名字改动成了《人生重来模拟器》。
同时还略微丰富了一下剧情。
然后才上线到苹果应用商店中……
此时再看这个软件,林灰越看越觉得这软件和自己投缘。
人生重开?
自己这种情况不就是人生重开?
林灰果断意识到,这个时空里自己同样可以搞一下这个小游戏啊。
一旦这个游戏能再次成为爆款,那赚取第一桶金岂不是分分钟的事情。
而且这个时空下林灰也没必要担心撞车什么的事情。
无论是叫“人生重开模拟器”还是叫“人生重来模拟器”都无所谓。
说干就干,林灰果断打开MacBook Pro下载了个Xcode开搞。
(Xcode 是运行在操作系统Mac OS X上的集成开发工具(IDE),由Apple InacOS 和 iOS 应用程序的最快捷的方式)
怎么说也是第二次搞类似的软件了,林灰轻车熟路。
再加上林灰手机里还保存了objective C格式的工程的源代码。
当然了,有源代码不意味着可以直接拿来用。
毕竟为iOS15开发的app和为iOS8开发的app还是有些区别的。
另外林灰打算上传的版本并不是他略作改动之后的那个版本,而是打算直接按照原来大佬上传到GitHub上那个版本来。
毕竟当初大火的是人家那个版本,而不是自己的这个版本。
林灰可不想因为一些逞能,而不能复现另一个时空里这款游戏的成功。
不过,即便这样,林灰也没花什么时间。
到6月9号晚上,他就已经搞定了这个软件全部内容。
试运行了几遍,林灰并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之后,林灰就用开发者账号将这款软件上传到了αpple应用商店里。
(ps:实际操作中无论是开发者账号注册还是软件上线,这两个过程都很麻烦。
以至于现实中还有一些公司专门从事“代注册”和“帮上线”这两项业务。此处为了行文流畅简化了其中的步骤)
只不过这次林灰没有像前世一样将这款软件设定成免费下载。
(ps:免费下载不等于不盈利,免费下载一样可以靠广告之类的盈利)
而是设置了个6元的定价。
上传到了苹果应用商店里,并不意味着就一切ok了。
还要等待审核通过。
虽然通常来说这种画面简单的游戏审核都挺快的。
但林灰也没有傻等着。
而是直接休息了。
第10章 寻找沙雕游戏
帝都某公寓楼内,一个可爱呆萌、曲线玲珑的年轻女孩,正坐在电脑前直播。
她是斗鸟平台的一名新人主播,本名齐萌。
因为相貌纯美清纯声音甜美也被粉丝们亲切地称之为“萌萌”。
虽然混迹于主机区,但时下主流的主机游戏齐萌基本都是菜的抠脚。
虽然粉丝们很喜欢看齐萌受虐,但齐萌没有自虐的习惯。
因此齐萌多数直播时间都是将手机投屏,直播玩各种小游戏。
然而小游戏里思维正常的少,反倒是沙雕游戏一大堆。
原本齐萌最开始都是硬着头皮直播的,谁成想直播效果居然出人意料的好。
齐萌反倒因此收获了一定的人气。
或许这就是传说中的沙雕游戏欢乐多吧。
在发现这样的变化之后,齐萌开始主动找沙雕游戏玩。
然而此时看着iOS应用商店的实时上架的游戏列表。
齐萌却难掩失落。
这里面虽然沙雕的游戏不少,但试玩之后齐萌总觉得这些游戏缺少了一点什么。
零点看书网
嗯,没错,缺少了一点点灵魂。
这些游戏,普遍沙雕得没什么特点!
没特点嘛就注定没话题性。
没话题性自然无法牵动流量。
而直播说到底还是流量经济。
正在齐萌在想要不要唱首歌活跃下气氛时,iOS应用商店的实时上架的游戏列表刷新了。
刷新之后列表里只多了一款游戏。
“《人生重开模拟器》?这什么游戏。”
齐萌看到了这款游戏的简介——“这沙雕人生一秒都不想多待了!!!”
“怎么就不想多待了?”
“不过不得不说,简介还挺简洁。”
齐萌话音刚落,就看见直播间的弹幕在说:“说简洁那是因为你漏看了一段!”
齐萌点开简介,果然这次看到了密密麻麻的一段话。
“这垃圾人生一秒都不想待了。
如果你认为现在的生活是失败的,你该怎么办?
新的在线生活重开让你有了多种选择,一开始就有了一个金饭碗,一路高飞,这样你就可以直接在顶级成长环境出生。
系统会充分发挥你最强大的属性,如果你不想在这种垃圾生活中停留一秒钟,那么就尝试各种选择。
日新月异的生活让人惊喜,丰富的玩法发展会给你带来新的生活。
勇于尝试,直到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无论如何,生活将无限地重新开始。
从零开始,重启人生!”
呃,好吧,这个简介还挺正经。
不过这软件的图标已经出卖了这是个沙雕软件的事实。
这成功勾起了齐萌的兴趣。
虽然需要付费下载,不过只是6元而已,帝都一个起步价都不止这钱。
齐萌毫不犹豫地点击下载。
很快这款叫做《人生重开模拟器》的游戏就下载完成了。
第11章 沙雕游戏欢乐多
……
……
齐萌打开《人生重开模拟器》这款游戏。
这游戏开头也没个动画什么的。
一进入游戏,就看到一个黑底白字的画面。
上面写着两行字:
【人生重开模拟器】
【这垃圾人生一秒也不想多待了】
整个页面只有一个选项——【立即重开】
齐萌直吐槽:“这还没开始,就重开?”
“不过可以理解,毕竟这游戏就叫人生重开模拟器,所以说就是一次次重开咯~”
点了【立即重开】这个选项之后。
跳出来个【十连抽】……
齐萌理解能力不差,很快就明白了怎么一回事。
并向一众水友解说:
“游戏初始时,会给你来个十连抽,就是抽取十个天赋,然后你可以选择其中三个,作为你此生的开始。”
说着,齐萌随手点选了三个天赋。
选好天赋以后,就进入【颜值、智力、体质、家境】的点值分配环节,正常情况下一共20个点,你可以随意分配这四个选项,决定自己是家境好一点还是颜值高一些什么的。
这个环节,弹幕里一众水友纷纷表示:“萌萌这么可爱,颜值必须得是10”
齐萌:“哪有那么夸张~我颜值还是很普通的。”
嘴上虽然否定,但齐萌还是“谦虚”地将颜值属性设置成了9。
“好家伙,普普通通颜值9”
“……”
看着突然多起来的弹幕。
连齐萌也没想到,随便设置个参数而已。
还有这直播效果?
颜值设成9之后,智力她选择了5,而体质选择了6,至于家境则选择了0。
这几个参数某种程度也算是她现实自己的一个侧写。
调整完游戏里的颜值、智力、体质、家境属性值。
齐萌点击了【开启新人生】按钮。
所谓的“人生”,在游戏里依托表格进行呈现。
通过罗列简历的方式记录下游戏中“你”的人生。
只见在齐萌当前选择下,游戏里一条条呈现着她的人生:
【0岁:你出生了,是个女孩】
齐萌点点头:“这个就是事实。”
【1岁:你从小出生在农村】
齐萌嘀咕道:“这应该就是选择家境0导致的结果。”
水友们对此也都表示认同。
【2岁:你的父母对你视若珍宝,呵护备至】
【3岁:刚学会了走路,你意外从桌子上跌落,受了轻伤】
齐萌:“还好只是轻伤。”
【4岁:你的爷爷因病去世】
齐萌:?
【5岁:下暴雨,发洪水,你死了】
齐萌:???
再然后呢?
就没有了吗?
齐萌一脸疑惑:“合着我才活了五岁啊!”
看着突然吃瘪的萌萌,弹幕此时也充斥着欢快的气息。
而此时部分看直播的观众隐隐约约觉得这个游戏还蛮有意思的。
不少iOS用户更是拿起手机来直接下载。
说到齐萌那边,虽然5岁GG。
但此时游戏还在继续。
而此时游戏界面可以点选查看【人生总结】
在这里面,玩家可以看到之前自己在游戏里的人生评价。
这之后,选择【再次重开】就将进行下一轮重生。
而在下一轮人生开始之前,玩家可以选择将上一轮游戏中的三个天赋里面的一个带到下一局。
loubiqu.net
此时的齐萌还没有意识到天赋的重要性。
在她看来,她只是因为初试属性分配没有把握好才好导致5岁GG。
所以在随便选了三个天赋之后再次来到初始属性分配时。
齐萌直接将20点初始属性中的10点都点在家境上。
而颜值、智力则都分配4点。
体力则分配了2点。
调整好之后,齐萌点击了【开启新人生】这个选项。
此时游戏里齐萌的人生又开始一条条地呈现。
【0岁:你出生了,是个男孩】
【1岁:你从小出生在城市】
【2岁:你的家人为你制定了长长的人生规划】
【3岁:你上了一个昂贵的双语幼儿园】
【4岁:你的高级工程师爸爸开始教你编程】
看着这一连串迥异的待遇。
齐萌也不由得感叹:“家境点满就是不一样啊~”
正要感慨一下命运对不同家境的人太区分对待了。
然而紧跟着的一条:
【5岁:下暴雨,发洪水。你死了。】
齐萌:???
弹幕:“合着无论家境是好是坏,都活不过五岁啊”
齐萌:!!!
“不对,这是因为体力太低了!”
哎,我这个暴脾气!
【再次重开】!
而这次,齐萌选了几个天赋之后。
干脆也不分配点数了,直接选择了【随机初始属性分配】。
游戏里新的人生又开始一条条地呈现:
【0岁:你出生了,是个男孩】
【……】
【6岁:你上了一所普通小学】
【7岁:你喜欢用父母的手机刷抖音】
虽然不知道游戏里说的“抖音”是个什么东西。
但是这不重要。
看着游戏中人物挺过了五岁。
齐萌松了一口气。
“这次似乎顺利了很多。游戏里的‘我’已经上了小学,健康地成长着……”
然而紧接着剧情的发展啪啪啪打脸:
【……】
【12岁:你被同学带去p#&】
【13岁:你被同学带去p#&】
【14岁:你被同学带去p#&】
【15岁:你开始反思自己为什么堕落】
【16岁:你带同学去p#&】
【……】
“噗……”
“同学,这就是你反思的结果吗?”
看到这段齐萌瞪大了眼睛,整个人陷入的呆滞。
还可以这样的吗?
这游戏,刷新了她对沙雕游戏的认知。
不过有一说一,直播效果确实不错。
齐萌看着她直播间的人气一点点从3.3k攀升到了1.7w。
虽然所谓的人气有很大的水分,但依旧让齐萌很开心。
又玩了好一会儿。
齐萌又收获了三十几种全新的死法…
呸,是三十几种全新的人生。
看了下时间,齐萌才发现不知不觉都过去将近两个小时了。
(因为要和水友互动,所以比一般玩家玩的慢)
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剧情,齐萌算是折服于开发者的脑洞了。
而且齐萌还有了些别的感悟:
“虽然这个游戏很沙雕,但其实我倒觉得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
很多时候会有种游戏里的自己和游戏里世界格格不入的感觉。
而且站在第三人称视角审视‘自己’的人生会发现感觉很微妙。
随着游戏不断重启,会发现原来人生本质上就是一种快乐并痛苦痛苦痛苦的历程,没有最优解……”
这话齐萌这一番话。
水友纷纷吐槽:“您的好友萌大师已上线。”
突然之间,齐萌就想要多了解这个游戏一点。
她几乎是下意识地又来到了应用商店里《人生重开模拟器》这款游戏底下。
又仔细地看了遍游戏简介,还是先前看到的那些信息。
并没有发现什么不同。
但这次齐萌连开发者信息也没放过。
“开发这款游戏的居然是个人开发者,咦惹,还是个新人开发者?果然萌新都是怪物……”
“让我康康这个开发者的id,嗯?''Gray Forest''?‘灰色的森林’?听起来很忧郁啊,一定是个有故事的人?”
齐萌并没有发现什么有用的信息。
于是直奔评论区。
哦豁,齐萌一眼就看见好几个一星评论:
“这游戏也太草率了,bug太明显了,‘5岁妈没了,9岁父母生了个妹妹’这是什么沙雕设定?”
“开发者这是多敌视米国,只要重开到米国,必被枪击死亡[无语][无语][无语]”
“楼上的,这个bug我也遇到了,而且哪怕是选择白化病(不会被枪击)这个天赋,最终也会被枪击死亡。”
“我感觉这不是bug,而是故意设定的。沙雕游戏嘛,有些不合常理的很正常。我打一星是因为开发者有些话太小白了。凭什么说‘XX岁:手风琴演奏家居然能成功竞选米国总统’?”
“开发者可是资深米黑了,我还遇到过更离谱的,‘XX岁:昏睡的帝王将在白色的房子里加冕’”
“胡说呢,开发者明明一视同仁的好不好,我就遇到过‘64岁:羊城出现十几平方公里的巨型蟑螂’这样的剧情。”
“建议游戏改名叫《一百种死亡模拟器》……哦,对了,不止一百种,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
齐萌感觉比起网友遇到的沙雕情况,自己遇到的反倒“正常”了许多。
虽然一星评论一堆,但是五星评论也同样不少。
“我惊呆了,居然还有成就模式,我还解锁了个叫虚假的天空的成就。”
“震惊,给开发者的脑洞跪了,这游戏居然还可以开始修仙模式,不过我运气是不是太不好了,为什么总是渡劫失败!”
“确实服开发者脑洞。我也是渡劫失败,不过我感悟成功了雷电法则。”
齐萌:?????“修仙?(⊙﹏⊙),我们玩的是同一个游戏么?还是说这些评论都是刷的?”
齐萌随便找了个搜索引擎以“人生重开模拟器”为关键词,搜了一下。
果然看见不少帖子里都吐槽了人生重开模拟器里的修仙模式。
齐萌无话可说,她和她的小伙伴都惊呆了!
虽然很难相信这是真的,但毕竟一堆帖子有图有真相。
还有些暴躁老哥直接发了视频。
而且看这些游戏帖子的发布时间,几乎都是在最近半小时之内发布的。
而当齐萌再次回到应用商店《人生重开模拟器》的评论区时。
刚才看的评论都被挤到底下了。
评论量又比刚才多不少。
少说也有四五百了。
这有点出乎齐萌意料,就这么短的时间内这游戏的评论居然这么多。
虽然iOS应用商店不显示下载量。
但根据用户的评论习惯还是可以分析的。
出现四五百的评论,那么这游戏的下载量绝对是上千了。
这才刚刚上线一个小时啊!
要一直保持这个势头的话,首日下载破万也不是很难做到。
这游戏势头这么猛的吗?
第12章 沙雕游戏也疯狂
虽然9号夜里上传游戏之后。
林灰早早地睡下了。
但这不代表他对这APP的成绩不上心。
怎么说这也是他在这个时空搞的第一款APP。
林灰还是迫切希望这款游戏能成功的。
10号上午一起床。
林灰就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人生重开模拟器》这款游戏咋样了。
作为一个“老父亲”,林灰迫不及待地想见到自己“孩子”的成长。
……
才拿起手机。
林灰就看到5s不大的屏幕上密密麻麻的全是乱七八糟的通知。
但他还是习惯性的先看班群消息。
还没点进来就看见令人窒息的999+未读。
林灰还以为发生什么大事了。
毕竟班群在高考后原本是一片沉寂。
大致翻了一下。
才发现居然都是关于《人生重开模拟器》这款游戏的。
这让林灰颇为意外。
不过他也想看看同学们都是怎么评价这款游戏的。
……
最靠上的消息是林灰班里的资深游戏发掘者何思远昨晚11点半发的:
“欸,跟你们说啊,我发现一贼有意思的游戏,叫《人生重开模拟器》……”
“[截图][截图][截图]……我感觉剧情设置的挺有意思的……”
刘繇:“你才发现这游戏啊?我看一个女主播玩了感觉挺有意思的,就也下载了,我都玩了一个多小时了。
对了,这游戏好沙雕的,我玩了大概半小时之后,居然莫名其妙地解锁了修仙剧情。”
何思远:“我也解锁这剧情了,不过日常总被夺舍!”
刘繇:“被夺舍不是很正常,我有一次被夺舍了三次都没死!”
何思远:“被夺舍还可以不死?还三次没死???你在逗我吧?”
刘繇:“有图有真相好不好![截图]”
何思远:“卧槽,你这运气够好啊。我有一次都修行到三百岁了,结果被一个大能杀了,道侣都被抢跑了!!![伤心][大哭][愤怒]”
刘繇:“噗……原谅我不厚道地笑出声……”
两个人的对话打破了高考后班群的沉寂。
直接炸出一堆潜水的:
楚寒:“不是叫《人生重开模拟器》吗?为什么听你们的描述感觉像是《仙生重开模拟器》?”
刘思远:“女神说的有道理!其实叫做《欧皇的奇妙冒险》或者《非酋的一万种死法》我觉得都是很贴切的……”
loubiqu.net
刘繇:“谁知道呢?可能是游戏策划突然放飞自我了……反正你去试试吧,这个游戏具体也不好说,就很特别那种,你懂吗?”
吕世平:“咦惹,你是说那种吗?我懂了,马上去下载[坏笑][坏笑][坏笑]”
刘繇:。。。
过了几分钟吕世平又回来了:“打扰了,搜了一下居然只能在iOS应用商店下载,安卓用户哭晕在厕所......”
曹海超:“iOS用户同样哭晕在厕所,居然要六块才能下……”
吕世平:“少装哦,谁不知道你曹大少网游充了十多万,少在这哭穷。”
曹海超:“我没有,不是的,别瞎说啊,李老师还在群里呢。不要凭空污人清白,我可是乖孩子,从来不玩网游,更别提充钱了。”
吕世平:“呵呵,我信你个鬼……对了,李老师怎么还在群里,我们把她移除群聊吧!”
“系统消息:吕世平已被群主李老师移出群聊”
。。。
之后聊天就渐渐歪楼了。
再后来就是班上好几个下载了这个游戏的人在疯狂晒截图。
林灰对这些没兴趣,就不再翻着看了。
……
然而林灰发现不光是班群里在火热地讨论这个游戏。
就连朋友圈里都有不少人在晒这个游戏的截图。
……
林灰登上个人开发者账号,查看了后台数据:
林灰发现《人生重开模拟器》从昨天21:30上线之后,下载量就一直处于激增的状态。
截至目前这款游戏的下载量已经达到了177万。
而有效下载量也高达84万。
(ps:这里有效下载量采用了类似于steam里计算方式,游戏玩超过两小时不能退款,等同于有效下载。
实际上ios退款时限90天,放小说里描述起来太拉跨了)
无论是下载量还是有效下载量都很重要!
毕竟下载量和热度呈正比,而有效下载量则和开发者最终的收入挂钩。
林灰记得从2015年9月30日之前,AppStore的应用价格和应用内购价格,是由αpple跟开发者进行三七分成。
其中αpple占三成,开发者占七成。
也就是说按照现在的有效下载量来计算。
林灰预期收入已经有了352.8万(84万×6×70%)
而这还只是暂时的。
毕竟有效下载还在稳稳地增长中。
按照目前这个势头首日有效下载突破百万也没大问题……
在开发者账号里,林灰还看到了一堆来自αpple的官方消息:
“尊敬的开发者您好,您开发的游戏《人生重开模拟器》已入列本周App Store精选新游,在此期间内最好不要出现较大的版本迭代,以避免未知bug对玩家体验造成的影响……”
“……”
“尊敬的开发者您好,您开发的《人生重开模拟器》已被评选为高品质APP,现已成功加入AppStore(个人)开发者激励计划,详情请查看链接.<>.”
“尊敬的开发者您好,我是AppStore的软件工程师黄静,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可以随时跟我沟通。联系方式:…”
“……”
激励计划?这是什么鬼,这个世界上iOS特有的功能吗?
最让林灰意外地是,《人生重开模拟器》居然还冲上了围脖热搜第三。
林灰可没买热搜。
这么说这游戏还真爆火了?!
……
事实上,林灰对于这款游戏能爆火绝不意外。
可以说《人生重开模拟器》要么不上线,上线必爆。
毕竟在后世,这款游戏从公开上线到全网爆红只用了不到12小时。
这个源自GitHub的开源项目于9月2日封测完毕,并于9月3日上午在百/度贴/吧率先面世。
在短短数小时之内,该游戏即实现了“病毒式传播”。
后世《人生重开模拟器》首日主页访问量达到惊人的5000万人次,首日玩家更是达到了300万。
三天内更是突破两亿的游玩人次。
《人生重开模拟器》这款游戏能在后世那么多手游大作中杀出重围,获得一席之地。
没道理在这个时空不能火。
第13章 这游戏怎么火的?
事实上,除了林灰笃定《人生重开模拟器》一定会火之外。
多数人根本没预料到现在这种火爆的局面。
啥玩意?这游戏怎么就火了呢?
尽管最初没有预料到,但在市场已经给出清晰的反应之后。
无数的游戏行业从业者还是不约而同地开始思考《人生重开模拟器》这款游戏是怎么火起来的!
董佳琪是国内资深游戏论坛爱玩联盟的游戏编辑。
起初她看到一些《人生重开模拟器》的截图时,感觉就这?
不过是一个枯燥低成本的文字游戏罢了。
原本她打算直接批判一番的。
但随着深入了解,发现各种沙雕机制后,她忽然觉得有意思起来。
虽然没有像游戏宣传的那样真正“重开人生”。
但是她在重启过一次之后还是不可救药地“陷进去了”。
这一玩就是重开了快一百次人生。
这属实有点魔性…
虽说游戏编辑并不是身经百战那种吧,但是各种游戏也见得多了!
为什么她会如此难以自持?
或者说为什么这游戏让人如此着迷?
董佳琪想不通。
甚至感觉自己有点被是时代抛弃的错觉。
说实话,今年的几款爆火的游戏,她都感觉爆火的莫名其妙。
先前的《别踩白块儿》就是这样!
游戏规则很简单,一如其名,别踩白块就完事儿了。
就这款简单游戏于今年4月16日上线App Store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
在全球40多个国家、地区免费游戏榜登顶榜首,超过一百个国家或地区排名前十。
今年5月份还荣登了全球游戏下载总榜(iOS + Android)第一宝座,游戏上线不到3个月累计下载居然有破亿的兆头。
和《别踩白块儿》相比,其实《人生重开模拟器》的爆火程度还不算夸张。
扯得有点远了,说回到《人生重开模拟器》上面。
虽然不是很理解深层次的开发者思路,但这并不妨碍她以共情的手法写一篇文章。
往常她的很多文章也只是从玩家的视角出发的。
董佳琪不假思索地敲下了标题——《人生重开模拟器爆火的秘密》
然后紧跟着开始写她在玩这个游戏时的感触:
最近,一个名叫《人生重开模拟器》的神秘小游戏在朋友圈流传……
乍一看,这个小游戏实在让人惊艳起来。平平无奇到极致,开局黑底白字,一个按钮,没有解说、没有美术、没有音效,甚至没有广告。
“这垃圾人生一秒也不想待了”,所以要重开新人生吗?
“立即重开”,然后为自己的新人生抽选一张天赋卡,用于开挂,再像上帝倒调料一样设置好各项初始属性,就可以“开始新人生”了。
尽管不知道游戏的具体创作历程,但以我长期跟游戏制作者打交道得出的经验还是可以判断的。
这款游戏写策划案和画原型多说半天,文案+配表这个不好说,但我感觉也不会是用太久搞定的。
至于这个程序核心内容估计我估计多说一天搞定,毕竟这款游戏的“简陋”大家也都有目共睹。
别误会,这里的“简陋”可不是贬义词。
就是这个算得上简陋的游戏,收割了破亿流量,积累了400万名玩家,围脖软件上话题阅读量达五千万次,讨论量超过五万次。
yawenba.net
它到底有什么魔力?
说说我自己吧。
我在第一次开始游戏时,抽卡选初始属性都十分慎重——毕竟初始属性只有20点,要合理分配给“颜值”“智力”“体质”“家境”,确实需要经历一些纠结。
但是,很快我就不再纠结,甚至选择随机分配初始属性。
因为我发现即使选择了满体质,也有可能3岁就去世;
即使抽了“万里挑1”卡,还是只能嫁作人妻;
即使智商只选了0,也有可能成为“科技先锋”,改变世界。
而且我感觉似乎设计者就是在告诉玩家你选择啥都没用,人生都不会按照你想要的轨迹发展。
这样的一种设计其实挺致郁的……
选择啥?人生毫无意义。
换个思路想一想,是不是设计者想表达人生毫无意义,所以大家都要快快乐乐地过完一辈子?
我模拟过一个人生,出生在农村,是个女孩,从一点点成长到考学,到结婚生子,到身边的人一个个去世,到自己也迎来生命终结,度过了“有点粗糙但又充实的人生”。
看起来很平凡,但是世界不就是这样?
说不定我们今天模拟的,就是世界上某个人正在经历的一生。
玩家们从游戏中感受到到与现实重合的部分,体验到与现实共通的真理,会加深玩家和游戏的羁绊,也可以供我们时时回望自己的人生,找到新哲理。
我之前在论坛看到有的人说这款游戏不能被称之为游戏,只能说一串代码。
确实,这个游戏似乎完全只是被程序编排,在玩的时候根本没有实际操作的体验感。
对于有些玩家,还是更喜欢等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游戏。
可为什么《人生重开模拟器》还能大受欢迎呢?
我认为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反差。
设计者刻意将游戏设置浓缩到最极致,但铺陈开的世界观却尽可能的丰富,甚至杂糅了很多诸如修仙之类的元素。
这样一简一繁之间,就带给玩家一种反差的感觉。
这种反差激起我们探索的欲望。
让我们不自觉的将身心投入其中。
而当我们投入其中之后,富有一定的内涵的彩蛋又会带给我们新的惊喜……
……
接下来董佳琪又漫长展开了很多游戏内的细节。
再之后。
觉得文章字数差不多够了之后,董佳琪开始对文章进行收尾:
当我们从游戏中回望自己的人生,就会发现,无论游戏多么精彩绝伦,现实中,我们依旧各有各的事情要忙碌。
诚然,我们可以在游戏中不断“重开”人生,打出一个完美结局,来逃避现实中的不圆满,但最应该好好经营的,正是我们正在经历的人生。毕竟我们的人生才是唯一无法“重开”的,也最应该靠自己的努力,打出一些或温馨或无憾结局。
正如有玩家对《人生重开模拟器》的评价:“一世命等于万世命,对生命的体验,一世就足够。”
片刻之后,一篇还说得过去游戏评论就搞定了。
仔细审阅了几遍之后,董佳琪点击了发布。
第14章 开发者激励计划
同一时期不止董佳琪一个人发表了分析文章。
很多游戏行业从业者也都写下了分析/评论文章向外发表。
虽然不同人对这款游戏褒贬不一。
但是无论是踩也好,还是吹也好,有争议就有话题度。
有话题度就会增强这款游戏的热度。
不出所料,《人生重开模拟器》的下载在10号下午又达到一个新的高峰。
等到了6月10号晚上23:30的时候,林灰看了下个人开发账号的后台数据。
游戏从9号21:30正式上线到10号的21:30。
在这24小时内这款游戏有效下载量居然直接突破了一百万,达到了惊人的167万!
虽然还是没有追上之前《别踩白块儿》这款国产游戏取得的销量。
但两者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别踩白块儿》是免费游戏,林灰开发的这个却是买断制游戏。
前者是免费下载的。
而后者下载则需要玩家支付6元。
这意味着后者按照目前的有效下载量来计算,妥妥的首日销售额破千万了。
CU上的一众编辑也不知道通过什么趣道得知了这款游戏的下载数据。
纷纷用夸张的标题来吸引眼球:
《震惊!某国产手游上线首日销量竟破千万!》
《揭开国人千万财产被外/资巨头卷走的真相,背后故事令人沉默!》
《因轻信人生可以重来,国内游戏玩家集体贡献上千万!》
……
这些不负责任的报道可提不起林灰的兴致,此时的他还是更在乎收入情况。
按照αpple和开发者三七分账的规则。
林灰通过《人生重开模拟器》获得的首日收入就可以达到701.4万元。
有了七百多万的话能干什么呢?
囤币吗?
不过很遗憾即使囤得起,现在也不是最佳入场时机。
今年(2014年)2月25日全球最大的B.T.C交易平台Mt.Gox突然宣布破产。
原因是其自有的10万枚B.T.C和用户的75万枚B.T.C被盗。
这件事造成的影响实在太大了。
此后市场持续低迷,B.T.C开启了长期的下跌趋势,市场持续低迷。
15年8月B.T.C跌至200美元。
而现在B.T.C单价却在六百五十美元左右。
与其现在入手,还不如15年左右入手更划算。
dig mine倒是不错,天时地利方面林灰都有优势。
“天时”:此时大环境对这事基本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没有如后世一般明令禁止。
“地利”:林灰所在区域火电过剩,电力成本一向较低,冬天电力成本更是国内最低。
不过反倒是人和方面有点不尽如人意,毕竟林灰马上就要进入大学了。
总不可能天天照看着这东西。
但不照看着又不行。
一堆电老虎24小时运作,真要出点安全事故什么的林灰可担不起责任!
……
正胡思乱想呢,林灰收到了来自银行的一堆短信通知:
“尊敬的客户您好,您尾号6699的招行卡在6月10号23:33分收到了一笔8,620,540.00元的转账,目前该卡余额为8,630,712.52元。”
(ps:书中设定的按日结算的,现实中即使是买断制app开发获得收入也没这么痛快,虽然也不能说特别麻烦吧,但至少费点周折)
“尊敬的客户,您目前的存款数额已满足账户升级的条件,现已自动为您升级服务等级……”
“尊敬的尊享客户,您好,我……”
虽然消息不少,不过此时的林灰更关心的还是第一条信息。
为什么到账了862万多,而不是之前林灰估算的701.6万元。
银行方面搞错了?
还是说哪里多出一笔一百六十多万收入?
看着个人开发者账号后台的收入明细,林灰才明白原来多出来的这些钱全都属于激励收入。
ranwena.net
这着实让林灰有些摸不着头脑。
毕竟以前的世界iOS并没有所谓的激励啊?
所以这个世界的激励收入到底是什么?
此时林灰猛才然想起先前iOS应用商店给他发的通知——“尊敬的开发者您好,您已成功加入AppStore个人开发者激励计划,详情请查看链接.<>.”
唔?
林灰很快就找到了那条通知。
带着一丝疑惑,林灰点击了通知内的链接。
开始查看该计划的内容:
① App Store是……
(ps:一大段吹牛比的话,很多这种扶持/激励/促进计划都例行先吹三分钟牛比)
② App Store鼓励个人开发者在iOS平台进行创作,并允许App Store的用户对开发出高品质APP的优秀个人开发者进行激励(激励收入不同于软件销售收入的分成规则,激励收入的100%均归个人开发者所有)
关于高品质APP的评选由αpple方面团队负责。
对于一般的APP我们将从UI 设计、用户体验、创新性、独特性、辅助功能、本地化、App Store 产品页面等几个方面进行评分以评选出高品质APP。
特别地,对于游戏类APP将从游戏玩法设计、艺术与动画、控制、故事与角色(如果适用)、可重玩性(如果适用)、音效与音乐、技术表现、整体价值等几个方面进行评分以评选出高品质APP。
每年开发出3款及3款以上高品质APP的优秀个人开发者还将有机会被评选为卓越个人开发者,获得来自αpple的巨额奖励,同时将受邀参加蘋果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
③……
……
林灰懂了,所谓的“激励”倒是有点类似于另一个时空里出现的微/信公众号的赞赏功能?
有这个激励计划的存在,一些制作精美但受众比较小的“花瓶类”应用,似乎也可以靠赞赏过得很滋润。
……
而《人生重开模拟器》的玩家们也太热情了,赞赏这么猛的吗?
赞赏总额居然有一百六十多万。
倒也不是不可以理解。
林灰这款游戏167万的有效下载,起码意味着《人生重开模拟器》这款游戏拥有百万以上的玩家基数。
这百万以上玩家本就是能付费买游戏的人。
在一个本就愿意为游戏花钱的人中间有那么一些人会在游戏赞赏上砸钱的似乎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不过在个人开发者后台上,林灰虽然能看见每日的激励总额,却看不到具体的每笔激励的数字。
而且林灰试着用账号登陆AppStore只能看到已有6762人赞赏,却同样看不到具体每笔赞赏是多少。
这样做是为了避免AppStore用户之间出现攀比吗?
……
回想起刚刚的开发者激励计划中,林灰看到个人开发者一年内开发3款高品质APP似乎还可以领巨额奖励。
咳咳,其实巨额奖励什么的林灰才不在乎。
林灰是为了有机会参加WWDC,那可是有机会瞻仰全球优秀开发者的机会啊!
所以再开发点什么APP有机会成为优质APP呢?
第15章 没有GitHub的世界?
虽然林灰有开发些新应用的想法,但无奈此时脑海中根本没什么可行性比较高的创意。
不止林灰这样,好多程序猿其实都差不多一样的情况。
白白点满一堆写程序的技能,却没有随时随地迸发出的灵感。
偶尔有些天马行空的想法还常常因为可行性过低根本落不到实地。
而且程序猿本身也不是想创意的,那通常是产品经理的活。
不过老实说产品经理其实能力也不咋着。。。
前世林灰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
自然是去GitHub找些灵感!
所谓的GitHub是一个面向开源及私有软件项目的托管平台,因为只支持Git作为唯一的版本库格式进行托管,故名GitHub。
简单说,GitHub就是一个源代码版本管理工具。
实际上,现在很多公司的代码都托管于GitHub,这样做的优势就是可以在任何有互联网络的地方开展工作。
在后世,GitHub官网一度是全球最大的社交编程及代码托管网站。
在IT界,或者说所有涉及到软件编程的工作岗位的人,估计都知道GitHub的大名。
说它是程序员世界的一个神器也不为过。
可现在似乎情况有了点小小的麻烦。
林灰在google搜了一下“GitHub”居然发现没搜到官网。
什么情况?
不应该啊,按照林灰的记忆,早在08年的时候,GitHub就应该存在了啊。
不过想到之前AppStore莫名其妙出现的开发者激励计划。
林灰不自觉心中一慌,莫非这个世界上又发生了一点点偏差,没有了GitHub不成?
要是阿狸没了,林灰没准兴奋得跳起来,但GitHub还是算了吧。
呃,通俗点说,码农没有GitHub跟lsp没有T站有什么区别?
αpple出现开发者激励计划或许可以说是偶然事件。
要是GitHub也没了话,那这个世界岂不是变数太多了?
那样的话,林灰不确定他知道的那些信息是否还具有那般大的价值!
好在经过好一会的关键词检索之后,林灰发现这个世界里GitHub所经历的时间线和原来那个世界基本一样。
依旧是2008年4月10日,GitHub正式上线。
依旧是今年(2014)1月23日,联合创始人汤姆·普雷斯顿-维尔纳从另一位联合创始人克里斯·万斯特拉斯手中接过总裁职位……
但不同的是在这个世界里,今年1月末的时候GitHub莫名其妙地遭受了一次较大规模的DNS劫持事件。
虽然不清楚此事对GitHub造成多大的影响。
但此后GitHub单方面宣布将进行全面安全升级,网站则暂时停摆半年。
居然还要一段事件才能运行?!
林灰很无语。
没有大佬的想法供参考,还怎么愉快地找灵感。
没有什么好思路涌现出来,林灰暂时也不去想什么开发软件之类的事情了。
xiaoshuting.info
毕竟时间已经来到深夜,睡觉睡觉,狗命要紧。
……
等林灰起床的时候已经是11号上午十点多。
林灰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登上AppStore的个人开发者账号查看一下数据。
今日的预期有效下载量在七十万这样。
连第一天的一半也不如。
出现这种情况,也不是不能理解。
毕竟真正对《人生重开模拟器》这游戏感兴趣且有购买欲望的基本第一天就上船了。
现在这些下载的,多半是被周围人话题以及媒体舆论所“裹挟”而来的。
随着时间推移,这种“裹挟”而来的下载量会随着游戏热度的下降而变得越来越少。
再加上人生重开模拟器这游戏本身就容易玩腻……
再过三四天,这款游戏的每日有效下载量能勉强维持四位数都算是很不错了。
不过也无所谓,林灰利用这款小游戏赚第一桶金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而且即便今天的下载量只有七十万,一样能给林灰带来至少二百八十多万的收入。
这赚钱速度虽然跟玩金融的大佬还是没法比。
但怎么说也不算慢了,至少没给重生者丢脸。
至于赚到的钱,林灰还不打算告诉爸妈。
倒不是说不信任爸妈,主要现在林灰的财富还在一个变化的阶段。
等收入大致稳定的时候再说也不迟。
至于将来怎么花这笔钱,林灰暂时只有模糊的方向,没有太清晰的规划。
不过先买一个房子是很有必要的。
虽然林灰这样的家庭将来不至于缺房子住,但父母给的跟自己赚的毕竟是两码事。
而且男人么,谁没幻想过有个“秘密基地”之类的地方。
更何况此时的林灰还真的有秘密!
急需一个“秘密基地”。
……
下午五点多的时候,坐在茗品国际某别墅内的客厅里。
林灰有种不真实的感觉?这房子就是我的了?
交接手续什么的也没多复杂,基本上林灰只负责划卡以及各种签字就完事了。
说起来,原本林灰只想买个普通的住宅楼得了。
但此时哪怕是国内叫上名的房产公司开发的最新楼盘也给林灰一种设计陈旧落后五六年的感觉。
既然如此,索性直接入手别墅好了,反正林灰不差钱。
而且有一说一,跟后世对比。
即使是别墅,此时的价格甚至不如后世的住宅楼贵。
440平方米的精装别墅,外带一个花园。
林灰只用了262万就搞定了。
虽然以目前的眼光看这里的地理位置离市中心有点远。
但林灰知道随着市里一系列布局落地,这里非但不再偏僻,反而成为了离新商圈核心地带最近的别墅区。
林灰记得21年的时候,离林灰现在别墅不远的茗品国际Ⅱ期的售价甚至涨到了22391元/㎡。
换言之,到了后世林灰要再入手这样的别墅需要985万左右才能搞定。
这种情况下,说买到就是赚到也不过分。
更何况这个别墅布局还很合理,装修风格也对林灰的胃口。
不过,尽管如此。
是夜,林灰依然回到了原来的住处。
按照林灰所在地方的习惯。
新屋子哪怕装修的再好家具再完备,也要空置一段事件再入住。
第16章 从Threes到2048
林灰买的别墅虽然在后世属于城市核心地带。
但是现在嘛?妥妥的“郊野蛮荒”。
正因为位置比较偏,林灰辗转了好一阵子才回到原来的住处。
此时已经是下午六点了。
林灰心道,似乎也该顺手买个车了,好歹我也是几百万身家了~
不过买车不比买房,买房遇到精装修的基本拎包入住就可以。
买车的话林灰却不能无证上岗。
是的,林灰虽然会开车,但重生到这个时候明显是没驾照的。
现考的话多多少少又有点麻烦。
不过听说部分车型买车“送”驾照,也不知道真的假的。
正当林灰胡思乱想之际,门铃响了。
还没开门就听见一声清脆的呼喊。
“哥……”
这是堂妹林白?
这么称呼自己的也只有林白了。
林灰同辈的这些人里,也只有林灰四叔林平海的女儿林白比林灰小。
打开门一看,果然是林白。
不过眼前林白这副呆萌小女孩的模样依旧让林灰有些不习惯。
毕竟林灰对林白的印象还停留在后世呢!
尽管有些不习惯,林灰依旧是下意识地接过林白的书包,引着林白进了屋子。
然后还找来很多吃的东西给林白。
林白忍不住直吐槽:“哥,你咋总这样,你是要把我喂成猪吗?”
林灰不是妹控,之所以这么做完全是下意识!
可能这就是因为亲情吧。
血脉之间的联结自然而然地带来亲近。
说起来这还是林灰重生以来第一次见自己的亲人呢~
要是再见不到亲人,林灰都怀疑自己重生的代价怕不是举族祭天。。
既然重来一遭,让自己周围的人过得幸福是首要的。
林灰正这样想着。
林白突然神秘兮兮地凑上来:“哥,你是不是忘了什么事情?”
虽然不知道忘了什么,但凭借林灰后世的经验。
这种情况肯定是什么纪念日或者生日之类的事情。
林灰和林白之间肯定是不可能有什么纪念日的。
那无疑就是这小妮子的生日了。
林灰当即道:“哥哥怎么会忘记你生日呢?你等着,我这就去给我们的小公主拿生日礼物去。”
说着林灰就转身到了卧室。
林灰当然没提前准备礼物。
不过好在今天买房的时候,签完合同之后销售还是送自己不少礼物的。
一些乱七八糟的摆件林灰直接就留在别墅里面了。
而容易携带的则带回来了。
也幸亏带回来了,不然真不好蒙混过关。
林灰原想直接一股脑儿把拿回来的礼物都拿给妹妹的,但才扫了一眼就看见了一盒小雨伞。
上面的一串号码莫非是wechat号么。
这女销售还真是热情...
再看看其他礼物,多是些男士用品之类的。
明显都不适合林白。
无奈,林灰最后从礼物里挑了一部iPhone5s送给了林白。
饶是如此,也把林白欢喜的不成:
“哇,老哥,你真好~我还以为你都忘记我生日了呢!”
林灰:“我怎么会忘记你生日呢?”
“嗯嗯,哥哥最好了!”
林白紧跟着道:“不过哥哥,你能不能别告诉我爸妈你送我手机啊,我怕会被没收…”
什么叫“被没收”?
合着你打算偷偷摸摸用啊?
不过似乎也是,这个时候多数家长对孩子用智能手机还是很抵触的。
林灰:“行,不过你也不能跟四叔和四婶说是我买给你的……”
“放心放心,绝对不会!要是被发现我就说我拿同学的。”
林灰:。。
自己这样会不会带坏小朋友?
……
答案似乎是“会带坏”。
至少在两人吃饭的时候,林白就一直在玩手机。
林灰真搞不懂这个时候的手机有那么好玩吗?
反正林灰是感觉重生一遭后直接就把手机给戒了。
且不说没太多好玩的软件。
现在的硬件也不是很给力。
说实话,真把后世那一堆游戏复刻出来。
也不是5s这块4寸的屏幕能hold住的。
林灰忍不住好奇问:“你在玩啥啊?”
林白:“一个叫《人生重开模拟器》的小游戏。”
林灰:。。。
“有啥玩的,一款沙雕小游戏罢了!”
“怎么就沙雕了,很有意思的好不好。”
林灰心说,有没有意思我还能不知道吗?
似乎是看林灰不信,林白还补充道:“真的,我先前在斗鸟tv还看见一个主播直播玩这个游戏呢?”
林灰好奇地问:“谁啊?”
“一个叫‘萌萌’的主播。好像是叫齐萌。”
“行,我有空搜搜去。”
……
……
良久,林灰突然听到林白道:“哥,过来帮我玩一局!”
林灰:?
就《人生重开模拟器》这游戏还能找人帮忙吗?
似乎叫人帮忙也没用啊?
林白解释道:“不是刚才那个游戏,是一个叫《Threes》的游戏……”
伸手接过林白递过来的手机,一看到似曾相识地操作界面。
林灰一下子就想起了这款游戏的规则。
所谓的《Threes》就是通过触动屏幕上的方块数字来进行组合数字3以及其能被3整除的数字,例如1+2=3、3+3=6之类。
而游戏的结束规则是以屏幕上无法再进行组合为止,游戏将在结束后进行分数的结算。
说白了,就是一款独特的数字消除类游戏。
记得Threes当时进入国内的时候还被译成了“小3传奇”这样一个蛋疼的名字。
……
看着林灰一点点平平无奇的操作,最后却打出来个3072这样的高分。
林白已经是一脸崇拜了:“哥,你可真厉害,我之前最高才玩到1536……”
无错小说网
林灰:“这不算啥,我还知道有人6144分呢,其实这也不是极限,理论上,拥有优秀数学思维的玩家可以将这游戏无限地进行下去。”
林白听了不为所动。
默默地将刚才林灰的分数截图。
林灰突然道:“你怎么不玩2048啊,《2048》是基于《1024》和《Threes》的玩法开发而成的。跟这个玩法差不多,但是没threes这么奇怪。”
林白听了急忙去搜,然而却搜了个寂寞。
一脸茫然地问:“哥,你说的2048是什么啊?为什么搜不到?”
林灰:??
搜不到吗?不应该啊,后世2048可是烂大街的小游戏。
随便从应用商店一搜,都能搜出来几十款那种。
林灰用自己的手机搜了一下,发现同样搜不到。
紧跟着他又去浏览器搜索了一下。
发现除了能搜到一堆关于2048年不靠谱的预测之外,什么小游戏都没搜到。
莫非这个世界上《2048》这款小游戏还没有问世?
不应该啊,记得《2048》应该在今年3月份就发行了的。
出现什么状况了吗?
陡然间,林灰突然想起了昨晚看到的那个GitHub要停摆半年的消息!
一时间林灰似乎明白问题出在哪了。
《2048》的原作者Gabriele Cirulli制作《2048》本就是受GitHub上开源代码启发临时起意。
而且在制作2048的过程中,他是将项目托管在Github上并通过Github完成项目的。
完成了这个游戏之后,其又是通过Github 页面发布的。
这一系列过程虽然只有短短一周时间,但是其行为基本都是围绕着GitHub展开的。
可是,这个时空里GitHub却从今年一月末就停摆了。
恐怕现在Gabriele Cirulli这名曾经的原作者别说开发这款游戏了,可能连念头还没动起来吧。
心念及此,林灰突然就有了一个大wu胆chi的想法。
第17章 复刻《 2 0 4 8 》
林灰觉得他完全可以把《2048》这款游戏搞出来啊!
倒不是为了赚钱[doge][doge][doge],只是不想这个世界的人民少一款经典的小游戏(正义脸)。
在普通人眼中似乎复刻游戏很困难,但其实这种事情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像《2048》这种游戏难点主要在于创意上,编程方面基本是白给。
只要明确设计需求,甚至不需要林灰亲自动手,在计算机类专业里随便挑个学生都能搞定。
林灰记得很清楚,前世大学时学《C++程序设计》这门课时,他的第一个大作业就是要求编程实现《2048》。
不少互联网公司更是把编程实现《2048》作为一道笔试题。
总之,他对这个游戏的代码是相当熟悉的。
至于说把这个游戏软件化也不是很复杂。
如果说可能什么地方存在拦路虎的话,那也只能是UI设计方面。
UI即User Interface(用户界面)的简称。
UI设计是指对软件的人机交互、操作逻辑、界面美观的整体设计。
好的UI设计不仅是让软件变得有个性有品位,还要让软件的操作变得舒适简单、自由,充分体现软件的定位和特点。
可以说UI设计直接决定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一般来说软件设计可分为两个部分:编码设计与UI设计。
编码设计是林灰的老本行,不过UI设计方面却是半路出家。
虽然是半路出家,不过想来问题不大。
毕竟曾经的《2048》也不过是初出茅庐的Gabriele Cirulli用一个星期搞定的。
没道理有着一堆大型项目经验的林灰搞不定这么个小东西。
他的执行力一贯是不错的,在林白回家之后他就进入了工作模式。
他先是仔细回忆了《2048》的游戏规则。
《2048》的游戏规则很简单:
游戏运行的时候,会进入一个能容纳16个数字方块的界面(4×4布置)。
系统给予的数字方块不是2就是4。
玩家要做的是每次选择上下左右其中一个方向去滑动。
每滑动一次,所有的数字方块都会往滑动的方向靠拢,这个过程中相同的两个数字方块,相撞时会叠加靠拢,同时系统也会在空白的地方随机出现一个新的数字方块(2或4)。
然后一直这样,当界面不可运动时(当界面全部被数字方块填满时),游戏结束;当界面中出现数字方块最大数字是2048时,游戏胜利。
游戏的画面也很简单,一开整体16个方格大部分都是灰色的,数字方块则是带颜色的,总的来说整体格调很是简单。
无错小说网
游戏的规则以及画面基本上反映了设计需求。
在设计需求已经明确的情况下,林灰的进度很快。
到晚上11点的时候,基本的编码设计已经搞好了。
此时,林灰又收到了来自银行方面的信息:
“尊敬的客户您好,您尾号6699的招行卡在6月11号23:33分收到一笔2,874,250.00元的转账,目前该卡余额为8,884,962.00元。”
果然一如林灰的预期,又到账了两百八十多万。
这信息更加强化了林灰的干劲,看来收入翻番指日可待啊!
不过一切要等《2048》上线以后了,指着《人生重开模拟器》这款游戏是不可能了!
没什么变数的话,后者能再给林灰添个百八十万收入就蛮不错了。
对于《2048》这款游戏,林灰还是很乐观的。
记得在另一个时空,这款游戏甫一上线这款游戏就收获了千万的用户。
其在 2014 年上线后,便进入同年 3 月 iOS 游戏全球月度下载榜 Top10。
当初上线仅仅三个月,这款游戏的全球总下载更是接近 7 亿次。
七亿次下载什么概念?
彼时小日子过得不错的扶桑人也不过1.27亿人口。
7亿次的下载起码意味着扶桑每个人下载5.5次以上。
所以,林灰毫不怀疑《2048》能继续重现昔日的荣光。
而且《人生重开模拟器》这款游戏的成功也坚定了他的信心。
毕竟《2048》的受众明显要广得多,不像《人生重开模拟器》那样受众仅仅局限在中文玩家里。
……
在利益的驱使下,林灰一夜爆肝,在12号天蒙蒙亮的时候就搞定了《 2 0 4 8 》的最终版本。
检查了下没有什么问题之后,林灰轻车熟路地使用开发者账号将这款游戏上传到AppStore。
至于定价,虽然另一个时空市场上出现的所有版本的《2048》都是免费的。
但这个时空林灰依旧设置成买断制,国内定价为6元(对应国际区1美元)。
这就是屁股决定脑袋吧。
反正林灰作为开发者没道理自己革自己的命。
虽然不设置成买断制,通过游戏内广告一样也可以盈利。
但林灰觉得游戏内广告既麻烦又影响口碑。
反正按照林灰平时的思路。
游戏收点钱可以,但放一堆一碰就不知道跳到哪去的广告恶心人不行。
因此还不如直接设置成买断制。
而且同样游戏机制的《Threes》此时定价为12元。
相比之下,林灰的定价相对还是良心的。
第18章 铺天盖地的宣传
似乎是游戏玩法过于简单的缘故。林灰将《2048》通过个人开发者账号上传到AppStore才不到半个小时,就通过了游戏审核。
这比当初《人生重开模拟器》的审核速度快了不少呢~
这也正常,毕竟不同于《人生重开模拟器》自带大量饱含剧情/话题度的事件,《2048》就是一个极其枯燥的游戏。
说极其枯燥可能有点过分,但绝对可以称得上是玩法单调。
事实上另一个时空这款游戏能火起来让当时作为玩家的林灰也觉得挺莫名其妙的。
但现在时移事异,林灰的身份也摇身一变成为了开发者。
此时他要做的就是想方设法让这款游戏火起来。
不过看着个人开发者账号的后台里此时才出现的零星下载。
事情似乎有些难度!
这零星的下载,跟当初《人生重开模拟器》初期就暴涨的下载量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林灰觉得自己还是上线地太着急了!
在另一个时空里《2048》能在上线后爆火还是有个原因的。
2048原本的作者是先将这款游戏发在GitHub上的,在获得一定热度之后他才将该游戏推向应用商店。
也就是说原本《2048》能爆火很大程度是因为这款游戏在上线之前就拥有了相当规模的爱好者群体。
可这个时空里林灰别说先养成《2048》的爱好者群体了,他甚至都没有找人试玩过游戏就直接上线了。
等等?
试玩?
林灰一下子有了主意。
虽然之前没找人试玩,但现在找人试玩也不迟。
试玩何尝不是“打广告”呢?
找什么人试玩呢?
林灰脑海中瞬间就有了答案:
找自媒体。
尽管才2014年,但林灰知道此时我国的自媒体已经是相当成熟了。
09年围脖上线率先引起社交平台自媒体风潮;
12年微信公众号的诞生更是表明自媒体开始向移动端进军。
不仅如此,12~14年一众门户网站、视频、电商平台等更是纷纷涉足自媒体。
此时的自媒体整体情况虽然比不上后世,但规模方面也不算逊色太多。
至少林灰知道的现在的一些自媒体就已经涵盖了IT互联网、汽车、数码科技、女性时尚、户外旅行、热门资讯、美食、家居创意、体育、电影、职场之类诸多领域。
在这种情况下,找自媒体进行宣传只要切入点合适很容易引起1+1》2的情况,事半功倍。
而找自媒体的话,价钱给到位完全可以要求他们按照林灰的心意报道。
最重要一点,找自媒体进行宣传省钱。
远不像后世随便部分自媒体吃相那么难看,此时的自媒体还算是比较实惠的。
林灰有把握不需要太大价钱就能说动部分自媒体完全按照林灰的思路报道。
事实上花费的代价比林灰想象中要小得多。
在寻求自媒体宣传的过程中,林灰认识了一个叫何菲的女的。
光她的与非网络推广公司手里就拥有几十个粉丝数量三十万以上的围脖账号。
爱阅书香
这还不算,据何菲讲她自己在天涯、猫扑和本地几个论坛都注册了很多账号,这些账号加起来已大约有500个。
另外,她还拥有 20多个企鹅号码,30多个人人网账号以及近百公众号。
听到这,林灰简直不知道该说啥了!
这哪里还算自媒体啊?
特么的简直就是这个时代的网络水/军啊!
不过不管怎么说,此时的林灰要找的就是这类人。
有这种整合了自媒体资源的网络推广公司的存在,林灰也少了不少麻烦。
而且从何菲那边得到的报价:
在大的论坛里进行顶帖维护提高关注度,扩大网民关注度,600个回复是550元。
围脖个人账号每次有效评论+转发5毛。
粉丝数超过50万的围脖账号每次转发150元,40万~50万之间的每次转发120元,30万~40万之间的每次转发100元……
公众号上发布的软文一篇50~1000这样价格不等。
这些都远远低于林灰的心理价位。
不过何菲远比林灰想象的谨慎,反复确认林灰需要散布的信息的真实性。
这也可以理解,毕竟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
按照新出的法律——“网络诽谤信息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ps:……即便如此也不是没有操作空间。有选择地说真话有时候比直接说假话影响更严重)
至于怎么确认信息真实性,林灰自然不会多问的。
在这个大数据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息路子。
……
不得不说何菲作为专业人士的效率还是有的。
在确定了林灰提供的信息的真实性之后,不到三分钟就给林灰提出了几种推广策略。
林灰在通过一些手段了解了与非网络推广口碑还算不错之后。
果断先来了个的“论坛热帖+围脖大V推广+软文”组合这样一个套餐试试水。
林灰也没有光找这种野路子。
他还在企鹅广告上选择了通过企鹅以及企鹅浏览器对iOS用户进行精确推广。
之后还在围脖购买关于“2048”的热搜。
这些后世软件推广常用的路子,林灰用的是轻车熟路。
饶是这年代网络推广费用并不像后世那么高昂,一系列推广费用依旧直接用掉林灰一百万。
看着变成788.49万的余额,林灰不免也有些肉疼。
但也没办法,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指着《2048》像《人生重开模拟器》那样自发形成话题基本不现实。
不止是《2048》,其实多数游戏都很难复刻《人生重开模拟器》创下的“0宣传爆火”的奇迹。
现在的情形或许还好点,再往后几年的话最难的反而不是做游戏。
而是如何把游戏推到用户面前!
如何推到用户面前呢?
除了砸钱没有什么其它好方法。
只要砸钱有效果,该砸就得砸。
林灰知道只要2048能够形成前期热度,之后的事情就水到渠成。
第19章 小游戏也疯狂
忙完这些后,林灰又在微博上注册了一个账号。
用的Gray Forest这个昵称。
至于个人认证林灰则写的是:
“一个兴趣广泛的技术宅,开发有《人生重开模拟器》《2048》。”
兴许是才买完热搜的缘故,林灰注册的账号很容易就完成了认证。
看着黄色的V标,林灰也不知道怎么想的。
极其中二地发了句——“绝艺如君天下少,闲人似我世间无。”
中二归中二,然而并没有什么人回应。
粉丝数只有百余个,林灰点开列表看了下,清一色的僵尸粉。
这就很无语。
无所事事的林灰干脆去休息了。
饶是现在这具身体年轻了七八岁,同时重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变化。
林灰的身体似乎比原来要强化了不少。
但林灰依旧选择了滚去休息,万一不小心猝死了赚再多钱也是便宜别人。
……
……
等林灰再起床的时候已经是12号下午两点多了。
林灰才起床就直奔电脑登陆个人开发者账号。
狂砸了一百万的推广费用,说不在乎下载成绩是假的。
点开后台数据后,看到下载量10,000,000+
林灰有点懵比。
数了几遍零林灰才确信,这款游戏的下载量居然直接破千万了!
有效下载量更是直接突破了五百万,达到了惊人895万。
林灰查看了一下详细数据,其中国内AppStore区有效下载量为177万,而国际区有效下载量则是达到了惊人718万。
虽然后世2048这款小游戏就很火爆!
但是跟后世的免费下载可不同,林灰这次可是设定了个售价的。
哪怕这售价只是个门槛价格,也足以把许多没有付费习惯的客户拒之门外了。
然而,事实胜于雄辩。
除了耀眼的数据之外。
iOS开发者账号里密密麻麻的全是系统消息及官方消息:
“Dear develame 2048 has been reized as a classi the app store of the year.“
(“尊敬的开发者,您的游戏2048已被评为应用商店今年的优秀经典游戏”)
“Dear developer,you have successfully joihe personal developer iive program. For details, please see the link .& lt;& gt;. “
(“尊敬的开发者,您已成功加入个人开发者激励计划。详情见……“)
“......“
这点英文是难不倒林灰的。
看情形2048这款游戏又是大获成功。
而且不同于上次《人生重开模拟器》入选“本周精选”那种程度,这次《2048》直接成为了“年度优秀经典”。
燃文
这才刚刚6月份,就能提前锁定年度优秀经典,其战斗力可见一斑。
而且这次的通知并没有用中文通知,而是直接用的英文通知。
莫非因为这次是全球同步上线的缘故。
这也是常有的事情,当初注册那个开发者账号的时候林灰就是硬着头皮看着英文款项填的。
不过这些都是次要的!
让林灰搞不懂的是现在的下载数据。
为什么《2048》在国内AppStore区有效下载量为177万,而国际区下载量却有惊人718万?
国外的有效下载量整整是国内的四倍还多。
在AppStore国内区,林灰或许还小有名气。
但在AppStore的国际区,哪怕身为挂比,林灰也不过是个新人作者罢了。
干嘛一堆歪果人巴巴得跑过来为林灰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新人作者买单?
要知道,林灰虽然砸了不少钱在游戏推广上。
但他选择的推广渠道无论是微博还是自媒体还是定向推广,这些无一例外都只能涵盖国内的渠道啊!
所以这款游戏究竟是怎么在国外火起来的呢?
第20章 小游戏也疯狂(续)
带着一肚子狐疑,林灰拿起手机。
才拿起手机就看见了通知界面不断刷新着的消息。
也不知道收到的第一条消息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不过此时新消息仍旧以每秒钟十多条的速度刷新着。
直到林灰开了个免打扰,这些消息通知才沉寂下来。
收到的消息以微/博私信以及评论最多,一眼望去便是999+
当林灰点进微/博,赫然发现自己的粉丝数从几百人一下子涨到了4.7万。
虽然数量依旧不是很多,但从密密麻麻的私信数目来看,这次的粉丝起码不是僵尸粉了。
再努努力马上突破五万的节奏。
林灰有点沾沾自喜。
他也有理由沾沾自喜。
毕竟按照此前互联网领域大预言家Kevin Kelly的1000铁杆粉丝理论:
从事创作和艺术工作的人,如作家、摄影师、开发者只要能获得1000忠实粉丝就能维持生活(这1000位粉丝是那种认可你价值观,被你的内容吸引,愿意为你做口碑传播和知识付费的,你要做的就是找到、维护好他们)
现在林灰可是有4.7万粉了呢,别说这4.7万人里面连1000忠实粉丝都没有?
那样的话,林灰觉得微/博也可以关门大吉了。
点开微/博消息列表,林灰发现消息并不完全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
排在最上面的几十个明显也都是V标认证过的。
这些人倒不都是专门给他发消息的,很多就是发微/博的时候顺手@了林灰一下。
消息列表里最靠上的是一个ID为“忧郁の游鱼”的大V倒是发来了很多信息。
还自称是林灰的资深粉丝。
点开“忧郁の游鱼”的主页,林灰看到这个人简介里写的是“专攻各种游戏攻略以及小游戏速通。”
这么狂的吗?
还小游戏速通?
至少林灰就知道知道一堆很难速通的小游戏。
再看看这个人的粉丝数。
Σ(っ°Д°;)っ好家伙!这粉丝数都破五百万了。
大佬大佬,惹不起,怪不得能在消息列表里最靠上呢。
林灰翻看这个人的微/博,一眼就看到了最靠上的那条关于《2048》的长微/博:
“继推出《人生重开模拟器》后,这次@Gary Forest 又推出了《2048》这样一款益智小游戏。
和上次的游戏类型不同,这次的《2048》是一款数字小游戏。
游戏的规则很简单,你需要控制所有方块向同一个方向运动,两个相同数字方块撞在一起之后合并成为他们的和,每次操作之后会随机生成一个2或者4,最终得到一个“2048”的方块就算胜利了。
虽然规则简单,但仍然有不少玩家表示十分虐心。
为了让大家可以更轻松的通关,游鱼特地进行了一上午的试玩。
在这里我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2048游戏的攻略技巧。
1、简单点来说就先得到较大的数放在右下角,然后尽量不要向上滑动就可以了。
这个还是很容易做到的,我看不少粉丝朋友们都可以轻松构建到最大数512的情况,这里就不浪费篇幅了。
2、比较困难的是在出现较大的数之后该如何处理?
这里我的做法是数越来越大以后,较大的数要依次靠着,最好是做成从左到右依次递增的形式,比如64-128-256-512这样,按向右递增的规律,这样如果在这个递增行上面一行产生出一个64在64的上面,即可按下将64合为128,128合成256,不断向右合成产生新的最大的数1024。然后继续同理,再设法让512紧贴1024,256紧贴512,营造出一个新的递增行128-256-512-1024。在这个递增行上面一行产生出一个128在128的上面,这样以此类推,直到推出2048。
但是如果出现两个大数夹着一个小数的情况(比如说256-64-256-512)我们该怎么处理呢?
这里就要用到一些特殊的技巧了……
[图片][图片][图片]……
3、除了尽量不向上滑动,在后期底下一行数较大的时候,向左滑动的时候同样要格外注意。
因为我们的最大数是靠在右下角的,在最低行不足4个数字块的时候,贸然向左滑动很可能在原本属于最大数的右小角出现一个小数,这样就影响了我们说的”递增形式“的构建。
笔趣阁
故而我们要将最好先将最后一行填满,这样我们在进行左右滑动的时候就可以避免右下角最大数位置变动了。
4、关于几种特殊情况,不得不移动右下角数字方块时,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呢……”
罗列完几种情况后,忧郁の游鱼接着在长微/博里总结道:
“以上我们可以看到总的来说这款游戏想合成出2048还是很简单的哦!
这里游鱼提示大家,合成到2048后,游戏并没有结束,还是可以继续进行哦。
不过我尝试了一上午最后也只合成到4096,[图片]。
有小伙伴能达成更高的成绩,欢迎在评论区晒图分享哦。
评论里会随机抽取10位晒图粉丝送上精美礼品哦~”
林灰看得目瞪口呆。
好家伙,效率也太高了吧,游戏才发布一天不到,直接都出游戏攻略了。
而且就内容而言,这攻略很实用。
后世《2048》的攻略一样采取的是”卡角速通“策略。
林灰默默地点了个赞。
在“忧郁の游鱼”前几天发的微博里,林灰甚至还看到了很多关于《人生重开模拟器》这款游戏的微/博。
其中有一个居然是对《人生重开模拟器》所有事件进行了汇总并且进行了分类。
我去,这也太刚猛了吧,林灰记得《人生重开模拟器》里总事件数目可是有一千五百啊!
而且有些事件完全是极小概率才会出现的,这……
虽然没有将全部事件都找全吧,但“忧郁の游鱼”也找齐了一千四百多个。
这基本搞定了百分之九十以上了啊。
而且这人还将人生重开模拟器里的彩蛋基本都找出来了。
有这耐心,说是速通各种小游戏似乎也不算夸张。
似乎还真如这人所说,是他的资深粉丝。
不过林灰还是头一次遇到这种狂热粉,具体也不知道怎么处理。
看到“忧郁の游鱼”关注了他,林灰也回关了。
……
林灰发现@他的除了一些游戏攻略类的大V之外,一些主播也关注了他。
这些人里面还有个ID是“萌萌的齐萌”的。
莫非就是昨天林白提到过的那个叫齐萌的主播?
一点进去就看见到了“萌萌的齐萌”主页晒得一堆照片。
虽然不知道这身着皮卡丘t恤的小姐姐哪里跟萌挂钩了。
但林灰依旧回关了,毕竟怎么说这照片看起来立体感也还蛮强的。
接着林灰又随便回关了些粉丝多的。
这,,不蹭白不蹭。
……
除了游戏攻略类的大V和主播之外,剩下的多是一些游戏评论类的大V在@林灰了。
不过这些具体的评论也没什么好看的。
无非还是老生常谈的那些话。
更何况这里面应该有不少还是林灰之前花钱砸来的。
怎么说林灰是他们的金主爸爸,没道理会黑林灰。
让林灰比较意外地是开源亚洲也通过官方微/博给他发来私信询问林灰可否在游戏上线后一段时间将《2048》代码开源。
之所以意外,是因为以前都是林灰在开源亚洲上找代码。
没想到,风水轮流转。
居然也有开源亚洲问林灰要代码的时候。
对于对方的请求,林灰不假思索地就同意了。
毕竟《2048》的代码本身也不是很复杂。
而且开源一般只是交流用,原作者未授权商用的情况下依旧不允许其他获得该源代码的人商用。
当然了即便不授权商用,这种做法也是防君子不防小人。
实际情况只要有利可图就有人跟着盗版。
还在乎你作者授权不授权?
(ps:……有人说这是因为缺相应的法律,其实真不缺。
在1997年10月1日施行的新《刑法》中专门辟有一节“侵犯知识产权罪”,也就是说从立法上而言我们采取了所能采取的最严厉的措施——刑事制裁来保护知识产权。
在民法通则、合同法等基本民事法规中也有知识产权保护的规定。
而且,我们不但有统一的《著作权法》,还有专门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对于这种可能出现的盗版林灰也没啥好办法。
再者他此次的心态也只是抱着捞一笔就行,捞多少算多少的心态。
……
林灰不光看了认证大V发给他的消息。
还抽着看了很多粉丝的私信。
让林灰有些想不到的是,多数私信他的粉丝都不是询问今天才刚刚上线的《2048》的。
而是询问关于《人生重开模拟器》的。
多数人都在问林灰是怎么脑洞大开想出那么多sao事件的~
对于这个林灰也不好居功,只能感谢另一个时空里大佬的脑洞了。
还有些粉丝则是问林灰要福利。
当然了,每个人对福利定义不一样。
有要求快点出《人生重开模拟器》更新的;
也有要求快点做安卓版本的;
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正常诉求。
至于要林灰快点女装的。。。
。。。
这特么的绝对是来故意捣乱的!
第21章 意料之外的麻烦
对于部分粉丝/游戏玩家要求的iOS版本更新,倒是很容易做到。
毕竟原本林灰就不止一个版本,此时更新就不需要林灰再敲什么代码了。
林灰先前发的1.0那个版本,基本上是照着另一个时空里大佬上传到GitHub上那一版的还原。
(之前之所以要按照大佬那个版本来,是因为林灰生怕版本变化的话不能复现那一次成功)
但在现在已经成功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版本更新的话。
完全沿用之前林灰略作改动蹭热度的那个《人生重来模拟器》那个版本就好了。
这个版本里增加了新的成就。
内容方面相比于原版新增了“魔女”故事内容,完善了“修仙”故事内容。
这两项改动使得《人生重开模拟器》里面新增了500个事件,总事件数来到了两千件。
因为之前就有准备好的上传版本,林灰几乎没废什么时间就将全新的2.0版本上传到了AppStore中等待审核。
对于其他粉丝要求的新出个安卓版本,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安卓开发和iOS开发虽然本质上都是手机应用开发,但实际执行起来完全是两码事。
反正林灰一时半会是无能为力。
除此之外,林灰还是决定来条抽奖微/博当福利。
至于抽奖的奖品嘛~
给钱太庸俗了,相信粉丝/玩家们肯定不会乐意的。
林灰决定直接抽一批兑换码好了。
所谓兑换码是一串字母数字混合的兑换码,输入进去以后,兑换的目标内容就会自动下载到手机的。
开发者每上架一个新应用,或者更新一个应用的版本。αpple会提供一部分兑换码给开发者。
这样做本意是让软件作者提供给别人测试软件使用。
林灰在开发软件时一样收到了来自官方的兑换码。
不过他最近上传的这两个小游戏软件都是在另一个时空经过市场验证的成熟的app。
故而林灰都跳过了测试环节。
以至于林灰都快忘了自己手里有还有些没啥用的兑换码的。
这次抽奖,林灰干脆将100个《2048》的兑换码以及100个《人生重开模拟器》的兑换码作为奖品发了一条抽奖微/博。
怎么样,一次抽200个奖品,大气不?
微/博里还顺带散布了一下《人生重开模拟器》2.0版本即将上线的消息。
虽然林灰以前不怎么玩微/博,但对于微/博常见的运作方式依旧是耳熟能详。
在林灰的鼓捣之下,不知不觉间随着抽奖活动的进行关注他的粉丝又增长了不少人。
他的总关注人数则已经突破五万了。
虽然林灰不指着粉丝经济吃饭,但四舍五入一下就是十万的粉丝数依旧让他开心……
……
林灰才要退出微/博,刚刚关注的忧郁の游鱼发来了消息。
可能是微/博机制的问题,“忧郁の游鱼”发来的消息优先级很高,林灰想不注意到都难。
忧郁の游鱼:“哇,灰神也关注了我啊[比心][比心]”
林灰知道游戏圈的人基本都有给人起外号的习惯,但真没想到自己居然有一天也被人起外号。
至于叫自己“灰神”,多半是因为自己ID是Gray Forest(灰色森林)的缘故。
林灰谦虚道:“我哪里当得起’灰神‘,叫我ID就行,再不直接叫’灰‘都可以…”
零点看书网
忧郁の游鱼:“怎么当不起啊?我玩《人生重开模拟器》遇到各种有意思的事件的时候,当时就对游戏策划惊为天人。后来看了很多媒体的报道才发现策划和开发居然都是你一个人搞定的,我当时简直了……”
忧郁の游鱼:“对了,灰神,你可以给我说说那些事件你都是怎么想出来的么?”
林灰心道,我哪知道是怎么想出来的。
我当时玩的时候我也特么想知道策划怎么那么大的脑洞?
于是敷衍道:“我就胡乱写的!”
忧郁の游鱼:“哈哈,这个我信,之前我刷到过不少事件我感觉都是你胡乱写着凑数的。比如说:
【绝密消息】一名不到20岁的作者强行描写完全不懂的中年和婚后生活,遭致大量批评。
【绝密消息】某辣鸡游戏十连抽竟然没有保底。
【绝密消息】专家认为,一些中老年人生活乏味,只能看新闻度日,是因为某人编不出事件了。
……
这些我感觉都是你胡乱写着凑数的!”
“对,就胡乱吐槽的(●''?''●)”
正当林灰试图萌混过关的时候。
忧郁の游鱼又发来消息:“不过,也不全是胡乱写的吧,话说灰神你游戏里面写的‘内卷’‘凡学’‘tiktok’‘叮叮’之类的这些词都是什么意思?玩家甚至专门弄了个群讨论,虽然玩家讨论出很多结果,但我感觉都不是太贴切……”
林灰:???
这还至于建个群专门讨论这些无聊的问题么?
这是得有多闲。
林灰当初只是把事件里面一些敏感的(诸如新/冠啊、本ld之类的)事情都删了。
至于这些这个时空里的人想破头皮也猜不到意思的词林灰根本没管。
他原以为不会有人纠结着这些不放。
现在这情形,不得不说林灰实在是低估了人无聊起来有多丧心病狂。
这还真是意料之外的麻烦呢!
没办法,林灰只得硬着头皮解释。
对于“内卷”、“凡学”这些现在没有的词还好解释,至于什么“你的团队帮助你屮粉”之类的奇葩事件林灰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只能含糊其辞。
……
两个人聊了好一会儿。
忧郁の游鱼慢慢开解了一个又一个的疑惑。
不过林灰心中反倒疑惑渐浓。
在忧郁の游鱼谈兴渐弱的时候,林灰忍不住问道:
“那个,话说我是上线《2048》之后才开通微/博做宣传的。怎么大家都是跟我聊的都是那个《人生重开模拟器》的。”
忧郁の游鱼:“噗[吐血][吐血]……灰神你是不是明知故问?”
林灰:???
“你的那个《人生重开模拟器》才刚刚上线三天吧?!!大家现在跟你聊这个不是很正常么??!”
林灰此时才恍然大悟!
想想他确实是9号晚上才上传《人生重开模拟器》的,到现在12号上午确实还没有过72小时。
忧郁の游鱼也忍不住感慨:“有一说一,大佬你是真的强,才72小时你就搞出两款爆款游戏。还是你是早就预谋好的……只是集中在最近一段时间发出来的?”
“就随便开发着玩的,而且我看《2048》在国内基本没什么话题度,能够火起来完全是沾《人生重开模拟器》的光……”
忧郁の游鱼:“[鄙视][鄙视],灰神你接着装吧,虽然《2048》在国内热度一般般吧,但在国外可是直接炸锅了~别以为我不知道,《2048》国外下载量都逼近一千万了呢……”
说到这个,林灰就一头雾水。
“说真的,我还真不知道为什么这款游戏在国外突然爆了……”
忧郁の游鱼:“真的假的啊,大佬你平时都不玩twitter么,今天twitter话题关于《2048》爆了好几次呢。
[图片][图片][图片]……
[长图][长图]……”
第22章 来自全球的赞誉
林灰平时墙内的新闻都不怎么关注,怎么可能留心到墙外的事情。
不过这些都是过去式了。
当《2048》在全球上线之后,林灰以后怕是得不时留心一下国外的消息了。
……
逐张点开忧郁の游鱼发来的图片,林灰才发现这款游戏在境外真的可以说是一夜爆火。
twitter上关于这款游戏的话题下的帖子已经直接突破1000万了。
相关话题的浏览量更是突破5亿。
至于在twitter上爆火之前,《2048》是在NeoGAF论坛将舆论引爆起来的。
虽然在林灰曾经那个时空里NeoGAF论坛一度丑闻缠身。
但不可否认,在14年这个时空NeoGAF依旧是世界上最火的游戏论坛。
而且最让林灰意外的在NeoGAF最原始的关于《2048》的帖子居然是Asher Vollmer发布的。
Asher Vollmer是《Threes》的开发者。
他率先在NeoGAF论坛指责《2048》又是一个像《1024》那样试图通过低级模仿来抢占他开发游戏的热度……
看到这条消息,林灰简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在林灰原来的那个时空里,Asher Vollmer就曾经在《2048》跳出来指责《2048》抄袭他开发的《Threes》
2kxiaoshuo.com
没想到这个时空里这哥们又跳出来指责。
呃,莫非老哥你就是两个时空里固定的NPC吗?
在林灰原来的时空里Asher Vollmer的指责还有几分道理,毕竟原来那个时空里《2048》与《Threes》相隔很短的时间内就前后问世了。
那样的话《2048》势必对《Threes》造成冲击。
事实也正是这样,在另一个时空里,由于《2048》的免费下载对《Threes》造成了严重冲击。
但现在这个时空里,此时林灰发布的《2048》距离《Threes》发布已经过去了四个月左右的时间。
作为一款小游戏,其游戏热度能维持两周左右的爆火期就已经算是极致了。
更遑论《Threes》已经发布有4个月了。
此时的《Threes》根本就没有热度。
本就没有热度,又何来《2048》抢占他的热度这种说法?
好在外网群众的眼睛也是雪亮的。
不仅没有被Asher Vollmer其蛊惑,反而在真正了解了林灰开发的这款游戏之后爱上了这款游戏。
时间后续的结果可能也超出了此人的预料吧。
他发的帖子非但没有让《2048》胎死腹中,反倒经由他的帖子使得《2048》大爆。
也不知道此时的Asher Vollmer现在是啥心情?
……
从忧郁の游鱼发来的截图,林灰还看到了国外很多媒体对《2048》这款软件进行的报道:
《华尔/街日/报》将该游戏描述为“数学怪才的经典之作”。
《华盛/顿邮报》则阴阳怪气地将《2048》称之为“一款书呆子、极简主义、令人沮丧的游戏”。
《独立/报》则直称2048是精神污染,让人“上瘾”。
最夸张的还是《南洋桥报》不但对游戏《2048》进行了盛誉,还盛赞林灰为华国独立游戏之光。
曾几何时,林灰确实有一颗想做独立游戏开发者的心。
毕竟对于大多数独立游戏开发者而言,虽然他们没有游戏公司或游戏发行商提供的薪资而且必须独立负担开发过程中的所有花费;但是相对而论,开发者可以决定游戏的走向,做自己想做的游戏,往往可以推出崭新观点的作品,而不用受制于游戏公司或市场。
更是拥有完全自己作主的工作时间,直接跟996、007说拜拜。
试问哪个程序猿没有过独立游戏开发的念头呢。
尽管很喜欢“独立游戏之光”的说法,但,这个称号林灰可当不起。
这简直就是捧杀了。
独立游戏目前虽然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最起码也是指具有独立精神的游戏。
独立精神则是指勇于表达自我,展现不一样的想法与创意,其出发点更多是在表达而不是盈利。
而对于林灰而言,一来他开发的这两款游戏都不是表达自我,而来他开发游戏就是为了盈利。
林灰是一贯认为先有填饱肚子的面包才有资格讲情怀这个道理的。
他这样的人能评为独立游戏之光?
只能说人呐,命运就不可预料……
第23章 做啥都不如做平台
虽然人的命运很难预料,但也并非完全无迹可寻。
起码林灰知道自己又要发财了!
按照现在这猛增的下载量,林灰想不发财都难。
这妥妥的又是一大笔钱要入账。
这次有了一大笔钱之后做些什么好呢?
比起做什么,或许更应该向家人坦白一下了。
不过怎么开口好呢?
这是个问题。
……
……
林灰看完“忧郁的游鱼”发来的照片后。
感慨颇多。
一时也不知该怎么继续接下来的话题。
所幸“忧郁的游鱼”早就发了个“88”之后如同游鱼一般的闪人了。
还跟林灰直抱怨,说他游戏更新了都不提前讲一下。
林灰心说,他发了抽奖微博的还顺带公布了《人生重开模拟器》更新的消息啊。
自己不留意一下,怪我咯?
还有,林灰也不知道AppStore方面现在审核怎么会这么快。
《2048》审核快还可以说是因为游戏简单。
但这次《人生重开模拟器》2.0版本更新可是光事件就新增了五百个。
更遑论还多了一批新成就。
然而这才上传不到一小时就审核通过了。
林灰暗忖,莫非因为两款游戏接连成为爆款之后,我的待遇也不一样了?
不过待遇也确实该不一样了吧。
不要说《2048》即将给AppStore带来的惊人收入。
仅仅是通过《人生重开模拟器》这一个游戏林灰两天就收入了11,494,790元。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林灰也给AppStore带来了4,926,338.57元的收入。
按照三七分成的规则,通过林灰的收入不难计算出αpple方面的营收。
虽然林灰赚一千多万是轻轻松松。
但AppStore方面岂不是更轻松?
林灰好歹也得爆肝弄弄代码设计以及UI设计什么的。
可这期间AppStore做了什么呢?
除了偶尔给《人生重开模拟器》上上榜单之外,什么都不需要做。
轻轻松松两天赚将近五百万。
林灰如果算是坐着赚钱的,那AppStore绝对是躺着赚钱的。
再想想,AppStore平台可不止是林灰一个开发者,而是数以万计的开发者在这上面开发软件的。
也就是说AppStore不仅躺着,还是躺在大气层那种。
想到这里,林灰也不禁感慨,果然做啥都不如做平台。
不过想做智能手机应用市场这个平台可不容易。
真正困难的不是做智能手机应用市场,而是做智能手机操作系统。
没有真正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话,就算你搭出来应用市场这个平台,也一样给别人做嫁衣。
就像此时的华米ov,你魔改的系统再漂亮,应用商店界面再优雅。
用户最终下载的应用也不是华米ov应用,而是Android应用。
这样的应用商店只是徒有虚名的平台罢了。
根本就不可能像αpple那样躺着赚钱。
别说躺着赚钱了,这种模式想学Google站着赚钱都难。
事实上华米ov的应用商店跪着赚钱用户都未必买账。
或许华/米/(ov)想的很美好,试图通过彻底把持国内安卓手机市场,反过来向谷歌要安卓在中国应用商店的定价权。
可是这样,别说谷歌答应不答应,首先国内的用户就不答应。
你的手机产品没有一家独大的统治力,凭什么要用户为了你的野心买单?
反正林灰觉得华米ov的想法不切实际,而且治标不治本。
与其在用户终端方面谋求整合。
还不如回归根本,通过手机操作系统来入局!
林灰知道想做手机操作系统要走的路更加艰难,甚至比现在华米ov试图做的事情还困难。
2kxiaoshuo.com
现在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由Google的Android和αpple的iOS绝对垄断。
连不差钱不差技术的Windows想入局都艰难。
但这不代表林灰想入局的话也同样困难。
而且毕竟是来自后世,林灰手中还有一个足以掀起滔天巨浪的大杀器:
——Fuchsia OS!
虽然多数普通人可能不了解这个系统,但相关从业人员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个系统。
Fuchsia OS是后世谷歌研发的新系统,以取代安卓系统。
该系统在后世21年5月25日已经首发。
Fuchsia OS 就像是一个 Windows、iOS 系统的结合体,这两个系统中的优点都被集成在 Fuchsia OS 之中,例如标签页多任务、可供常驻的后台管理、直接返回桌面而非关闭程序的操作逻辑等。
但同时 Fuchsia OS 又是安卓系统的升级版,部分继承了安卓系统的UI设计和界面逻辑。
可以说Fuchsia OS 融合了 Windows、安卓和 iOS 后台管理的优点。
是真正意义的集大成之作!
换言之,该系统在对标Windows、Android以及iOS时都有着天然的优势。
尽管在后世Fuchsia OS也面临很多争议,但在这个时空里。
林灰丝毫不怀疑该系统的战斗力。
不仅于此,Fuchsia OS 是一款面向多平台的操作系统,它的载体不仅是智能手机,还有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甚至是可穿戴设备。
这就决定了只要运营得当,依托Fuchsia OS支撑起一个万亿美元级别的市场也不是夸张。
最最最关键的一点!
作为一套新的操作系统,Fuchsia 最初于 2016 年首次亮相于谷歌代码库与 GitHub,该项目完全开源。
在后世19年该系统源码国内镜像上线的时候,林灰第一时间就下载了源代码、虚拟机。
不止源代码甚至很多Fuchsia OS的相关资料出于兴趣林灰也都下载了一些。
虽然并不是备份了全部资料吧。
不过细枝末节,对林灰问题不大。
怎么说后世林灰也算是在Fuchsia OS开发者网站以及一应论坛上划了两年水。
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
自己搞不定完全可以组开发团队攻关,本来打造操作系统也不是一个人的战斗。
尽管如此,林灰也不打算贸然入局。
直接入场的话大概理会打草惊蛇,一众IT巨鳄会毫不留情地挥舞手中的资本力量来打压尚在襁褓的技术幼苗。
而且操作系统也好,产品终端也好,指望着单打独斗都有点困难。
归根结底还是生态最重要。
后世WinPhone 其实也相当优秀.
但是在和 Android 与 iOS 的竞争中却逐步失利,其中最大的外在原因之一就是:生态。
有后世的教训,林灰自然不会重蹈覆辙。
而生态则需要布局!
布局则需要时间。
尽管现在的林灰依旧没有条件去迈开第一步。
但野心的种子自此埋在林灰心中。
重新来一遭,林灰不光要改变自己的命运,还要改变行业的命运!
第24章 文化输出急先锋?
尽管有着远大的理想,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林灰还是要把手头的事情办好。
退出微博之后,林灰又接着处理手机里的其他消息。
按照前世的工作习惯,林灰最先看邮件。
总共11个新邮件,除了两条是FT中文网发来的资讯之外。
剩下的全是APPLE方面发来的邮件。
一封封的点开之后,林灰发现除了提醒他提前确认一下预留的银行账户是否能接收外币这条稍微有用之外。
其余邮件都是通告一下林灰开发的两款游戏《人生重开模拟器》以及《2048》所取得的成绩的。
这些消息基本没用。
在个人开发者账号后台林灰能看到更详细的统计。
也就没什么必要再在邮件里看。
正待林灰要退出邮箱,又来了一封Apple方面的邮件。
林灰无语了。
好家伙,你们是有多爱发邮件??!
而且能不能都发中文邮件,这特么的英文邮件是要我做阅读理解么。
吐槽归吐槽,“阅读理解”该做也得做。
没准哪个邮件就涉及到真金白银呢。
好在这个邮件不复杂。
APPLE方面建议自己趁着《2048》在国外爆火之际,尽快将《人生重开模拟器》这款游戏也出个英文版本上线。
呃,出个英文版本么?
许多软件在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都会遇到国际化的发展需求。
虽然国际化并不只是把软件中的文字翻译成目标语言这么简单吧。
但是到林灰这里只是为了弄个外文版蹭下热度似乎也没必要搞得太复杂。
然而仅仅是翻译目标语言也不太容易,而且还是个大问题。
尽管《人生重开模拟器》里面的事件都不是很复杂,但这只是对国内玩家而言。
要想将事件翻译得符合歪果人语境依旧不太容易。
最大的问题还是出现在这款游戏里“修仙”剧情上。
该怎么给歪果人翻译“筑基”“元婴”“飞升”“大乘”“金丹”这些东西?
林灰查了下摆渡翻译。
好家伙,直接将“飞升”翻译成“Flying”可还行。
不信邪的林灰又找了几个翻译网站……
结果只收获了一堆诸如rising、s之类的“低级”词汇。
词汇本身倒是没有高下之分。
但是这些词汇只是单单的有物理层面飞/升的意思。
根本表达出来“飞升”那种神圣的感觉。
歪果人看见这些翻译网站翻译的结果,估计会想到飞行/航行,会想到飞翔。
唯独不会想到飞升……
这类翻译网站连一个简简单单的“飞升”都翻译不好。
更别指望靠这些翻译网站翻译“元婴”、“渡劫”、“大乘”之类的词。
翻译到位和不到位区别很大吗?
当然区别很大,尤其是对歪果人而言。
虽然人类想象力差不多,但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思维发散方向却是不同的。
yyxs.la
这就决定了一旦翻译不到位的话,歪果人很难单纯依靠脑补理解到游戏开发者真正想表达的含意。
虽然说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吧,林灰还是不想一下子出现太多误读自己的人。
等等,既然这些词汇贸然翻译的话容易误读。
干脆就让歪果人读不懂好了。
林灰马上就有了主意,再遇到“元婴”、“渡劫”、“大乘”一类的修仙语境下出现的词汇。
他一律使用汉语拼音代替。
按照一般人的阅读习惯,对于母语中突然出现的和母语很相似但却读不懂的词汇基本都会跳过去看的。
想来大部分歪果人应该不会认死理纠结这些词汇吧。
至于部分较真的歪果玩家,如果实在好奇的话。
可以去学中文拼音以及中文嘛。
毕竟林灰输入的也不是乱码。
赚钱的同时还能文化输出,想想真是两全其美。
至于良心痛不痛的问题。
林灰是毫不愧疚,日常αpple给林灰发邮件也不会考虑他看懂看不懂以及会不会理解错误之类的问题……
至于说为什么不去找人工翻译?
Apple方面的邮件说得很清楚了,要林灰趁着《2048》的热度在国外推出《人生重开模拟器》的英文版。
既然是蹭热度,当然要抓紧时间。
万一《2048》在国外突然不火了,林灰届时再推出的《人生重开模拟器》外文版本又有什么用?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为避免夜长梦多,浪费时间是不可能的。
怀着这样的心思。
林灰一切力求效率,很快就搞定了事件的外文翻译。
事件对应的语言问题解决了,代码上更是不存在任何难题。
很快,林灰就将一个人生重开模拟器这款游戏旧貌换新颜了。
虽然搞得很快,但林灰也没完全敷衍。
对游戏名称的翻译他还是很慎重的。
思来想去,最终林灰决定对准备在国际区上线的版本命名为:
——Rein Revelation
(轮回启示录)
而非采用“人生重开模拟器”的直译:
——Life Reopening Simulator
林灰觉得“Rein Revelation”这个名字相比于“Life Reopening Simulator”这样翻译更能揭示出这款游戏的本质。
而且“轮回”这个字眼出现在游戏名里面,说不定能吸引一些对古东方哲学感兴趣的歪果人为这个游戏买单。
……
检查了几遍新瓶旧酒的Rein Revelation之后。
林灰并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于是再次轻车熟路地上传到AppStore了。
至于定价嘛,林灰设置了个3美元的定价。
《2048》的海外爆火,让林灰有种歪果人傻钱多的错觉。
而且怎么说林灰也是经过了一番翻译之后才搞定的。
翻译这种东西是需要成本的。
更何况林灰还攻克很多翻译上的难关[doge]
虽然所谓的克服难关只是机翻+拼音,但也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成本[doge][doge]
总之,海外玩家应该能理解自己涨价的“无奈”吧!
就算不理解也无所谓,说实话这种原本建立在汉语背景下的本土游戏移植到国外本身就很容易水土不服。
因此林灰对这款游戏能复现之前《2048》在海外的奇迹根本不抱希望。
故而干脆设个比国内价格高207.78%的售价(按照6.1557的汇率)。
能捞多少算多少。
第25章 分级制度受害者
处理完邮件之后,林灰也没闲着。
趁着银行还没下班,赶忙出去办了张用于接收外币的银行卡(VISA)。
虽然他先前的那张卡理论上讲一样可以接收外币汇款。
但为了方便区分,他还是在招行另外开了一个户头。
按照固有思维,这种外币还是找花旗银行之类的歪果银行方便一些。
但无奈林灰所在的城市连个花旗的分行都不配拥有。
好在招行的客服姐姐也很热情,办理过程一切顺利。
因为之后可能涉及到美元结汇的一些事情,林灰顺带着加了下客服的微/信。
所谓的结汇是就是个人从境外通过贸易或者其他合法手段获得的、拥有完全所有权且可以自由支配的外汇收入与指定银行、货币兑换机构根据交易行为发生之日的汇率兑换等值人民币的行为。
这种把外币依法兑换成人民币的行为叫做“结汇”。
通俗一点来说就是外币兑换成人民币。
想想美元结汇林灰就一个头两个大。
前世林灰虽然也赚过美元,但因为基本上全年额度不超五万美元,也不存在什么麻烦。
但现在收入妥妥要比5万美元高到不知道哪去了。
似乎涉及到的政策也跟原来不太一样了。
林灰心道,看来有钱也不完全是快乐。
钱多也是一种“烦恼”。
……
带着“烦恼”的林灰再回到原来的住处时天已经黑了。
看来有时间还是要买辆车,没交通工具实在是不方便。
晚上,无所事事的林灰再次登上微博。
《2048》虽然在疯狂炒作下话题度还是有的,但照《人生重开模拟器》的话题度总差些意思。
林灰对此也不强求。
“忧郁の游鱼”倒是又发了个《人生重开模拟器》的补充攻略:
“今天《人生重开模拟器》在iOS端又更新了新版本,这次新版本新增了魔法少女故事线,在此游鱼特地经过一下午的试玩给大家总结出一些触发出魔法少女事件的条件。
第一个条件就是主角必须为女性,而且最好抽到【生而为女】这个蓝色天赋;
第二个条件就是需要有【魔法棒】这个紫色天赋,这个天赋的作用就是可以让主角变身为魔法少女;
第三个条件就需要主角是一个动漫宅,在开局的时候就需要抽到【动漫高手】这个紫色天赋,这个天赋则可以将主角的入宅几率提升六倍;
第四个条件则需要主角的颜值要高,且年龄低于12岁,这样在12岁的时候主角就可以使用魔法棒来变身成为魔法少女了……
……
经过一下午的试玩我还把魔法少女故事线涉及到的一些事件整理了出来:
[长图][长图][长图]……
当然这里的事件也可能不全,欢迎大家在评论里补充哦~
评论里会随机抽取十位晒图粉丝送上精美礼品哦~”
林灰:!!!
这效率也太高了吧~
怎么说林灰也是在《人生重开模拟器》2.0版本新增了500个事件的。
156n.net
这才刚刚更新了几个小时!
就将大部分新更新的事件肝出来了吗?
而且林灰在长图里还发现了两个很难触发的事件:
【你遭到了触手女王的攻击。你意志力不足,被诱导恶堕了。你变成了触手魔女,从此为女王效力。】
【你不再是少女,魔法棒离开了你寻找下一个主人。你的魔法少女生涯结束了。魔力虽然消散了,但是郁结成了仙丹,你开始了修仙】
前面一个事件还好些,只是刷新出的概率低一些而已,只要运气爆表一样可以很快遇到。
但后一个事件则完全跟概率没关系了。
按照林灰在程序里的设定,必须重开五百次以上才会触发这个剧情。
好家伙,按照三十秒一次的话,五百次也需要四个多小时。
这简直肝帝啊。
林灰自问,反正他是做不到几个小时刷这么一个文字类游戏的。
虽然和“忧郁の游鱼”依旧是陌生人。
但起码也算说得上话的网友。
其实林灰很想说,可以把具体事件提前发过去的,这样TA就不用那么费力了。
不过想想还是算了。
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每个人有不同的乐趣,林灰没必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越俎代庖。
……
退出微博后,林灰收到了来自αpple的邮件。
《人生重开模拟器》的外文版本Rein Revelation在国际AppStore上线了。
为了能及时了解海外的反馈情况。
林灰还特地大费周折,找来个AppStore的国际版账号。
然而登上国际版的AppStore。
甫一搜索Rein Revelation林灰就惊呆了。
倒不是因为什么下载成绩又逆天了。
而是因为林灰发现Rein Revelation这款游戏被莫名其妙地分级到17+里面。
虽然早就对国际版各种应用商店的分级制度有所耳闻。
但第一次遇到这种骚操作的林灰还是有点不适应。
应用分级级别包括4岁以上(4+)、9岁以上(9+)、12岁以上(12+)、17岁以上(17+)、无分级(N)。
17+应该是受众最小的一个分级了。
在AppStore对Rein Revelation这款游戏内容说明里。
林灰还看到几条这样的描述:
频繁地卡通或幻想暴力;
频繁地亵渎或低俗幽默;
频繁地成.人/x暗示主题
噗!
出师未捷身先死啊!
还没等用户怎么下载呢,先被贴上了一堆少儿不宜的标签。
说人生重开模拟器亵渎或低俗幽默可以理解,但另外两个标签是什么鬼?
而且对于“频繁”是怎么定义的呢?
反正林灰是没感觉卡通或幻想暴力以及成.人/x暗示主题出现的是有多频繁。。
虽然之前林灰也没对《人生重开模拟器》的海外版抱太大希望吧。
但当时他觉得扑街的可能原因只会是缺少用户群体。
真没想到率先一击的居然是来自于AppStore的“正义”背刺。
看到这个17+,林灰对RR.基本是完全不抱任何希望了。
17+不仅意味着受众范围急剧缩小。
而且17+也意味着指望海外主流媒体继续像对《2048》一般对这款游戏也抱有好感是不可能的了。
so,自生自灭吧。
第26章 新人开发者的野望
因为原本就对人生重开模拟器这款游戏海外成绩不抱太大希望。
所以即使这款游戏海外扑街林灰也没什么好失望的。
事实上,现在《2048》的成绩就已经让林灰很满意了。
按照现在个人开发者账号后台对《2048》的预估。
这款游戏首日国内有效下载将为185万,国际有效下载为850万。
对《人生重开模拟器》的海外版后台分析是完全不看好,预估有效下载只有3700多。
这还是林灰第一次看到这么惨淡的预估下载量。
不过按照这个数据,不计算激励收入,仅仅是通过《2048》这一款游戏的下载分成。
首日,林灰就能在国内获得777万人/民/币(185万×6×70%),在国际市场斩获589.05万美元(850万×0.99×70%,此处之所以是0.99是因为在海外AppStore虽然软件是1美元,但经常实际售价为99美分,即0.99美元)。
考虑到《人生重开模拟器》额外提供的一些下载量以及用户激励收入。
实际收入只会更多。
这收入也不算夸张。
事实上游戏收入问题,一向是个很玄学的问题。
在前世,有些画风精致堪比3A大作的游戏,非但不能盈利,反而亏本经营,长期靠情怀发电。
而看似不起眼的某消消乐每年盈利十几亿,跟农药同一级别那种。
6.9万元成本的《了不起的修仙模拟器》更是创收千万。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游戏行业本就是现金奶牛,出现一夜千万甚至上亿也不是奇怪的事情。
……
……
事情的进展一如林灰预期的那样。
果然收入要比估算的多一些。
13号上午,林灰一起床就看见手机里的两条短信:
“……您尾号6699的招行卡在6月12号23:33分收到一笔8400000.00元的转账,目前该卡余额为16284962.00元。”
“Dear user, your CBC card with the last number 0010 received a cross-border transfer of $62,900,500 at 9:30 on June 13, a balahe card is $62,900,500.“
(“……您尾号0010的招行卡在6月13号9:30分收到一笔6290500美元的跨国转账,目前该卡余额为6290500美元。”)
尾号0010的招行卡是林灰在昨天新办的那张visa卡。
林灰还真没想到这张卡这么快就派上用场。
这打钱速度跟前世αpple相比说是火箭般的速度也不夸张。
按照前世αpple一贯的作风。
不应该结算一个月转账一个月再然后到账还得一个月吗?
莫非这个世界的αpple转性了。
Google了一下后,林灰发现自己想多了。
按日结算这个待遇只有新人个人开发者、卓越个人开发者以及优质企业级开发团体才能享受。
至于一众普通开发者、公司开发团体以及非优质企业级开发团体,αpple方面依旧是沿用着和前世别无二致结算模式。
(当然了这些人也不会真的傻等着αpple方面的结算,随便开发个账号系统很容易绕过αpple方面进行额外收费。)
……
尽管有这样那样的方法不受这种模式的制约,但这些跟林灰没关系。
他还是觉得买断制简单粗暴直接。
林灰查了下这个世界AppStore方面关于新人开发者的描述:
——个人开发者首个app上线超过90天之后将不再享受新人开发者的待遇。
156n.net
而林灰首次上线的软件是在6月9号晚上。
换言之,如果在接下来的八十几天内林灰不能成功跻身卓越开发者的行列的话。
那么以后林灰也没法享受按日结算的待遇了。
尽管现在林灰已经有了通过别的方式赚钱的资本了。
但短时间来看,林灰依旧不想跟AppStore这个平台说再见。
毕竟这个世界的AppStore对于林灰实现快速“众筹”还是很有必要的。
而且通过这个平台林灰也有很大的机会去结识其他优秀的开发者,这对林灰以后的事业注定是有所裨益的。
按照AppStore个人激励计划里面的描述:
——每年开发出3款及3款以上高品质APP的优秀个人开发者还将有机会被评选为卓越个人开发者。
虽然这句话明摆着在玩文字游戏,开发了3款及3款以上高品质APP也未必成为卓越开发者。
但是不开发3款以及3款以上高品质APP的话却绝对没机会。
而林灰目前只有《2048》和人生重开模拟器两款高品质APP。
所以再开发个什么游戏呢?
倒也不一定非得是开发游戏,不是游戏的其他高品质APP也可以。
但林灰记得αpple方面对高品质APP的评选原则是:
“对于一般的APP我们将从UI 设计、用户体验、创新性、独特性、辅助功能、本地化、App Store 产品页面等几个方面进行评分以评选出高品质APP。
特别地,对于游戏类APP将从游戏玩法设计、艺术与动画、控制、故事与角色(如果适用)、可重玩性(如果适用)、音效与音乐、技术表现、整体价值等几个方面进行评分以评选出高品质APP。”
可以看出来在评价高品质APP时,对游戏的评价还会考量可重玩性以及整体价值。
这就决定了一款游戏哪怕设计UI粗糙,但只要其能在玩家群体中火起来,能给AppStore带来足够的利润。
就有极大的几率被评选为高品质APP。
林灰之前开发的两款极为“粗糙”的小游戏被评为高品质APP想必就是市场反馈以及盈利还算不错的原因。
有了这两次成功的经验。
林灰想再开发一个高品质APP的话,大概率还是得开发一款游戏。
这游戏不仅要尽可能工程量简单。
还要能迎合市场。
所以开发个什么游戏好呢?
第27章 极简主义的胜利
事实上不止是林灰在好奇开发什么游戏……
国内一些中小游戏工作室也在好奇同样的问题。
在林灰两款游戏爆火之后。
他们也跟风了诸如《重开人生》《4096》之类的游戏。
虽然是跟风之作,他们也本着青出于蓝的念头将游戏画面做的更精致,同时开发了更多有趣的玩法。
然而却无一例外的都扑街了。
扑的还很惨,非但没能复制林灰的成功,反而赔了一大笔钱。
原来的项目都进行不下去了。
开发几个小游戏而已,至于地主家没有余粮吗?
然而事实确实如此。
虽然开发这种小游戏根本不费钱吧,但是游戏可不止是开发需要钱。
无论是宣传还是渠道没有大量真金白银投入进去,想在市场听到点回声是很难的。
最可悲的是,他们大量真金白银投入进去,也没听到什么好的市场反馈。
他们想不通,明明他们做的更精致。
莫非是没能复刻林灰游戏的内核?
一众中小游戏工作室开始思索林灰游戏的内核是什么呢?
(大的工作室为什么不好奇呢?大的工作室一般会选择直接挖人挖团队。。。)
……
董佳琪也在好奇这个问题。
她是国内资深游戏论坛爱玩联盟的游戏编辑。
起初她看到一些《2048》的截图时,乍一看画风有点像奇奇怪怪的计算器。
但随着深入了解,尤其是得知这游戏在国外的成绩之后。
她才不得不重视起来。
说实话,董佳琪搞不懂GRAY FOREST这个开发者的一切游戏。
先前的《人生重开模拟器》不过是一个枯燥低成本的文字游戏罢了。
现在的《2048》依旧是个枯燥低成本的游戏。
不过是从文字游戏变成数字游戏罢了。
为什么偏偏是低成本的《2048》大行其道?
不,低成本一定是表面现象。
《2048》这款游戏真正的精髓的是其背后的设计语言——极简主义。
想想《2048》这款游戏不正是因为极简的界面使得玩家将关注点放在这款游戏玩法本身。
正是极简造就了《2048》的经典。
极简主义与传统经典不谋而合,追求简单到极致。感官上简约整洁,品味和思想上优雅细腻。
化繁为简,简约,却不简单。
董佳琪一瞬间明悟了!
开始文思如尿崩,先是写了极简主义的概念以及极简主义软件的发展历程。
随后写了《2048》如何精准的抓住极简主义的脉搏。
而后写了极简主义设计的难度在于取舍。
再之后又分析了一波《2048》一众跟风者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背离了极简主义的设计风格。
很快一篇游戏评论的字数就凑的差不多了。
她开始对文章收尾,文字的最后她还还大胆预言了GRAY FOREST下一款游戏一定是一款小游戏。
一款依旧画风简约但重视操作本身的极简游戏。
并且推断这样的游戏不仅拥有低成本的优势。
玩法也会让人难以自持……
检查了几遍没有问题之后,董佳琪将游戏评论再次发送了出去。
……
……
林灰并不知道已经有人将他下一款做什么游戏安排的明明白白了。
反正他想了很久,也没想好开发一款什么样的新游戏。
翻了下来自后世那部手机。
他倒是也考虑到复刻几款游戏,但无一例外都放弃了。
之所以放弃是有原因的。
就拿《贪吃蛇大作战》来说吧。
这款游戏在后世倒是火爆一时。
后世有一阵子大学上课的时候,林灰没少看到有同学划水时玩这个游戏。
这款游戏虽然名字有点复古。
但内容却颇有新意,甫一上线,很快便占领App Store免费榜第一名,雄霸免费榜首位近70天。
虽然这款游戏有成功的潜质,但对于现在的林灰来说显然不合适。
倒不是软件上出的问题。
这个游戏的代码确实要比林灰之前弄的两个小游戏要麻烦不少。
但也说不上特别复杂。
可能费点时间,但林灰依旧只需要他自己一个人就能搞定。
问题出在硬件上。
可能是习惯了后世的大屏手机的缘故。
反正林灰是很难想象玩家如何在那块仅仅只有四英寸的5s的屏幕上操作这款游戏。
软件是需要硬件协同的。
没有硬件基础,游戏软件哪怕做的再成功也注定扑街。
就算要上线,起码也要等到iPhone 6以及iPhone 6 plus这样的大屏手机上线之后再说。
吞噬小说网
事实上,后世贪吃蛇大作战这款游戏也是在2016年6月才开始上线的。
那个时候基本已经是大屏手机的时代了。
……
一些棋牌类游戏复刻难度倒是比较小,平台兼容性也强。
但这种游戏想继续做成买断制基本不可能。
没道理一款纸牌游戏还指望玩家付费下载,那纯粹等于找骂。
而且林灰此次开发游戏是奔着再打造一款高品质APP去的。
而棋牌类软件基本是高品质APP绝缘体。
倒不是这类APP制作的有什么瑕疵。
很多棋牌类游戏也算得上制作精美玩家众多。
然并卵,依旧住在应用商店的冷宫。
只能说这类软件跟αpple八字不合。
在后世也是如此,卡牌类游戏在游戏推荐榜上还有一席之地,但棋牌类游戏基本是“推荐绝缘”体。
这种情况下别说被评为高品质APP了,就是荣获个编辑精选都不是一般的困难。
……
倒是有几款策略类手游还算不错,容易复刻也容易成爆款。
但林灰总觉得这些游戏和他之前设计的游戏完全不是一个画风。
这样的游戏和《2048》《人生重开模拟器》放在一块看割裂感太强了。
如果不是刻意告诉世人他们是一个作者。
很容易被人误会为不同的开发者制作的。
虽然这个世界时常开发出画风迥异的游戏的开发者也是有的。
但说是做贼心虚也好还是什么也罢,反正林灰不想让外人察觉到这种割裂感。
设计语言最好是和之前两款一脉相承的。
……
幸好林灰只是在头脑风暴而已。
不然要求这么奇葩的甲方怕是很容易有人身安全风险。
思来想去,林灰也没什么合适的思路。
既然如此,索性就先搁置着。
反正还有八十多天时间呢。
没准什么时候就灵光乍现,突然有灵感了呢。
或许改天可以跟玩家群体交流一下,只有玩家才会懂他们真正需要什么游戏。
第28章 《Flappy Bird》
想到要跟玩家群体交流,林灰下意识地点开微博。
微博作为一个开放性的社交/资讯平台,这里是天然的游戏玩家聚集区。
进入微博后,林灰发现粉丝数又增加了,目前已经有七万多粉丝了。
他还意外地发现居然出现了几个跟他关联的超话。
“超话”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
所谓的”超话“全称为“超级话题”,是微博旗下的一个热门功能。
有超话的存在,聚拢在同一关注话题的人群可以在一个固定圈子内持续交流讨论。
之所以让林灰意外是因为他印象中超话是15年才出现的。
呃,现在才14年怎么就有了?
对此这些琐屑的区别林灰也习惯了。
毕竟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一成不变的,唯一不变的或许只有变化本身。
查看了跟他关联的超话后,除了有《人生重开模拟器》和《2048》两个超话之外。
居然还有一个GRAY FOREST的超话。
对此林灰就很无语。
吃鸡蛋还有必要认识下蛋的鸡吗?
林灰不排斥游戏本身成为超话,但作为一个开发者他一点也不想成为一个被讨论的话题。
游戏被讨论意味着有热度。
而开发者被讨论往往意味着有争议。
有争议了还怎么愉快地闷声发大财?
心念及此,尽管已经有部分用户在GRAY FOREST超话下面留言了,林灰依然选择将该超话关闭。
想来微博方面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打造明星开发人吧。
后世也常出现一些明星制作人之类的。
不过林灰对这此完全没需求。
他根本不用吃粉丝经济这碗饭。
至于说去立人设迎合资本,更是没必要。
怎么说林灰现在手里也有1628万人民币以及629.05万美元。
(按照6月13号美元兑人民币的实时汇率6.2053来计算的话,629.0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三千九百多万)
虽然这点小钱钱跟金融大鳄的资金依然没法相提并论,但林灰相信这笔钱迟早会成长为任谁也无法忽视的一笔财富。
……
之后,林灰点开消息列表。
好家伙,又是让人窒息的999+的未读私信。
之前林灰还会饶有兴致地一条条地翻着去读,现在林灰已经麻木了。
笑死,根本读不完。
林灰抽着看了一些。
刚要退出的时候,又进来了新的私信:
“灰神,你在线啊?”
“最近有木有开发什么新游戏啊?最近直播都没什么素材了[可怜][可怜]”
是“萌萌的齐萌”发来的私信。
林灰记得这人是个小主播。
林灰默默吐槽,果然x大无脑。
开发游戏哪有那么简单的?
最起码一个游戏也是有开发周期的,更何况现在林灰还没什么新游戏的思路。
然而林灰也没兴趣解释。
跟女人可以讲逻辑母猪都能上树。
林灰:“可以玩《人生重开模拟器》和《2048》……”
萌萌的齐萌:“[吐血][吐血],这两个都直播过好久了,还有没有别的小游戏推荐,越沙雕越好。”
林灰:“沙雕?”
萌萌的齐萌:“对,沙雕一点的比较有话题度,最好再难一些的,这样比较有直播效果……”
林灰:。。
林灰心道,我像是知道很多沙雕游戏的人么?
不过说到有难度的沙雕游戏,林灰下意识地就想到《Flappy Bird》这款游戏。
在林灰前世记忆里,《Flappy Bird》是一款由来自YN的独立游戏开发者Dong Nguyen所开发的作品。
该游戏在2013年上线,游戏于2014年2月突然暴红。
这款游戏也被叫做像素鸟。
绝对符合沙雕以及有难度这两个特点。
不过为了避免像上一次给林白推荐游戏的尴尬场景。
林灰决定还是先摆渡一下。
万一再不小心推荐了一款原本不属于这个时空的游戏就尴尬了。
事实证明林灰的担心不是多余的。
林灰分别以“Flappy Bird”“像素鸟”做关键词。
并没有搜到任何东西。
之后林灰又搜了《Flappy Bird》在另一个时空的作者“Dong Nguyen”。
同样一无所获。
不信邪的林灰又摆渡了一下“YN独立开发者”之类的关键词。
这次倒不是一无所获。
不过也只搜到了一些悲催的报道。
看到诸如《YN产业结构严重不合理!无人从事IT工作》《工作负荷太重,YN最后一位游戏开发者猝死》《游戏开发市场完全被国外把持,YN游戏产业能走多远吗?》的报道时。
林灰差点不厚道地笑出声。
这岂不意味着这个时空里非但不存在《Flappy Bird》这款游戏。
而且曾经孕育这款游戏的土壤已经不在了。
林灰再次萌生了一个正义♂的想法,必须要把这个曾经爆火的游戏复现出来。
而且不光要在国内上线,一定要上线海外市场。
尤其是要上线YN市场。
不能让这个时空里YN人民少了一项快乐。
林灰一瞬间有了工作的方向。
当然了他也没忘记在百忙之中敷衍齐萌一下:
“暂时我也没什么游戏没推荐……改天我可以试着开发一个……”
……
改天开发一个???
齐萌默默地想:大佬都这么任性的么?
……
……
林灰不知道齐萌的小心思。
就算是任性。
对于《FLAPPY BIRD》这款游戏,他也是任性得起来的。
这款游戏虽然火爆一时,但其实游戏玩法很简单:
——游戏中玩家必须控制一只小鸟,跨越由各种不同长度水管所组成的障碍。
(……当然了,玩法简单,不等于操作简单)
除了玩法简单之外,《FLAPPY BIRD》这款游戏的画面要求也不高。
正因为画质比较粗糙,所以另一个时空里《FLAPPY BIRD》也被国内玩家称为像素鸟。
玩法简单+画面要求不高。某种程度上基本等同于这款游戏的编程实现也不复杂。
更何况,《FLAPPY BIRD》这款游戏林灰还有现成的游戏引擎可以利用。
所谓游戏引擎是指一些已编写好的可编辑电脑游戏系统或者一些交互式实时图像应用程序的核心组件。
吞噬小说网
这些系统为游戏设计者提供各种编写游戏所需的各种工具,其目的在于让游戏设计者能容易和快速地做出游戏程式而不用由零开始。
总之,通过游戏引擎游戏开发者能够避免在程序开发的过程中大大提高效率。
当然了,没游戏引擎一样能做游戏。
毕竟林灰之前开发的两个游戏就都没用到游戏引擎。
其实某种角度来说,游戏引擎就像做PPT的模板一样,有模板的时候能做PPT,没模板的时候其实一样也能做。
只不过这涉及到一个效率的问题。
一般来说,没有最好的游戏引擎,只有最合适的引擎。
综合考量之后,林灰最终选择还是选择利用Cocos2d-x游戏引擎来实现这款游戏。
之所以选择这个引擎,是因为林灰前世看过某大佬在应用Cocos2d-x游戏引擎的情况下只用了三百多行代码就将《FLAPPY BIRD》这款游戏实现了。
虽然这并不是最简洁的代码实现,但经过林灰的实测,这绝对算的上比较稳定的版本。
这可能也是得益于Cocos2d-x游戏引擎的强大以及稳定。
这个引擎是一款国产的开源的手机游戏开发框架。
引擎核心采用C++编写,提供C++、Lua、JavaScript 三种编程语言接口,跨平台支持 iOS、Android 等。
这个游戏引擎应用的十分广泛,这个时空里诸如《开心消消乐》《捕鱼达人》等很多游戏都是使用cocos2d-x引擎的代表作。
而且不止被广泛用于开发制作手机游戏,很多儿童教育软件、网络多媒体UI解决方案背后都有该引擎的踪影。
正因为这款引擎的强大,说Cocos2d-x 降低了手机游戏的技术从业门槛也不夸张。
包括鹅厂猪场在内的国内游戏大厂,以及任天堂、Square Enix等国际大厂均已使用cocos2d-x引擎开发并推出了自己的手游产品。
然而事情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尽管Cocos2d-x很强大。
但林灰并不是很熟悉这个引擎,前世林灰惯常应用的是unity引擎。
不熟悉也没关系,毕竟是互联网时代。
林灰很容易就在网上搜到了一份Cocos2d-x上手指南。
怎么说也是有着相关的引擎使用经验的。
从0到1或许比较难,但从1到2还是不复杂的。
第29章 宣传另辟蹊径
林灰很快就掌握了如何应用Cocos2d-x。
这之后的事情就水到渠成了。
到了14号上午的时候,林灰已然搞定了《FLAPPY BIRD》的iOS版本。
林灰试玩了一下,一如前世的风格。
平平无奇,画质像素风。
除了没有精致的画面之外,这款游戏也没有引入入胜的剧情,更没有复杂多变的操作。
用户所能控制的唯一操作也只是一个点击的操作。
就这么一款游戏能成功吗?
当然能!
老实说,这款游戏能够成为爆款在于成功运用了人们的赌徒心理。
《FLAPPY BIRD》游戏操作易于上手,难于精通。
这就给人一种“虽然我这次没操作好但我马上就能逆袭”的错觉。
就是这种错觉,把玩家群体吃的死死的。
林灰比谁都清楚这款游戏所蕴含的能量。
前世这款游戏一度盘踞了iOS免费下载榜几个月之久。
不过虽然前世这款游戏是免费的.
但林灰依旧还是决定收费。
免费是不可能免费的,这辈子是不可能免费的。
不说别的,仅以林灰最近收到的两条银行方面的短信来说:
“……您尾号6699的招行卡在6月13号23:33分收到一笔2215765.00元的转账,目前该卡余额为18,500,637.00元。”
“……您尾号0010的招行卡在6月14号9:30分收到一笔3298500美元的跨国转账,目前该卡余额为9,589,000美元。”
可见通过游戏获利是相当可观的。
仅仅是这份收益,就让林灰无法做到淡然处之地割自己的肉。
而且从玩家心理来看。
以前的游戏都是收费的,现在突然免费的话,是不是等同于告诉玩家这款游戏的质量比不上之前的游戏?
这样非但赚不到钱,还很容易吃力不讨好。
退一步讲,就算玩家可以理解你的做法。
但是这次不收费,以后的游戏收费了会不会受到玩家群体的抗拒呢?
反正综合考虑,收费才是稳妥的,不收费反而麻烦事一堆。
至于《FLAPPY BIRD》具体的定价方案。
林灰决定在国内AppStore依旧定价6元。
海外么?则定价1美元。
明确了定价方案之后,林灰就将《FLAPPY BIRD》上传了。
和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林灰在上传时。
将这款游戏正式上线时间选定在了三天后,也就是6月17日。
开发者不设定上线时间的话。
通常是AppStore方面什么时候审核通过就什么时候上线。
而开发者设定上线日期的情况下。
则是在AppStore方面审核通过之后在开发者设定的时间再上线。
因此,设定的日期必须要合理,预留出足够AppStore方面审核的时间。
设定日期能够生效的前提是游戏能够正常审核通过。
不然设定的时间再合理也没用。
林灰之前的两款游戏就没有设定具体的上线时间,而是直接按照AppStore默认的时间来。
之所以这次将时间延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林灰不想造成自己开发的几款游戏在同一周内相互竞争的局面。
……
将《FLAPPY BIRD》这款游戏上传后,依旧不到半小时就通过了审核。
现在林灰几乎可以100%肯定AppStore方面对他有特殊待遇了。
就这个审核速度也是没谁了。
另外林灰还在个人开发者账号收到了来自AppStore方面的消息。
AppStore方面还许诺在6月17日《FLAPPY BIRD》正式上线的时候,会优先给这款游戏推荐位。
尽管有了AppStore方面的许诺,情况也不完全是乐观的。
前世《FLAPPY BIRD》这款游戏2013年上线,于2014年2月暴红的。
虽然终究是爆红了的。
但是这中间却有个漫长的发酵期。
这过于慢热的市场反馈显然不是林灰能等得起的。
林灰需要做的事情就是通过一系列手段,大大缩短这段发酵期。
想来想去,似乎能用到的不违规的手段还得是网络推广。
然而具体怎样执行呢?
像素般的画风或许可以说是复古,并不友好的操作体验或许可以说是适合高玩……
以这些作为宣传点,固然能忽悠到一部分玩家下载。
但下载之后呢?
当用户发现所谓的画风只是画面粗糙,所谓的适合高玩只是拒绝手残之后。
2k小说
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这样容易遭到反噬的宣传。
林灰是注定不会尝试的。
……
不对,前世这款游戏是怎么宣传的呢?
仔细回想良久,林灰也想不起具体是怎么宣传的。
至于他是因何玩这款游戏的。
林灰只记得当时偶然看到新闻上说这款游戏难度极高,简直到了“反人类”的地步。
一个小游戏还反人类?
不信邪的林灰果断下载了一个……
等等。
想到这,林灰突然有灵感了。
既然正面宣传不好下手,直接反向宣传不就好了?
利用人们的逆反心理同样可以达到宣传效果。
明确了宣传方向之后,之后的事情似乎就容易多了。
到时候再按照《2048》在国内宣传时那样通过“自媒体+精准推广+(微/博)话题热度”那样的模式三管齐下就好了。
……
当然了,林灰也不能光顾着国内。
从最近的收入情况来看,海外也是很大的市场。
不过想在海外照搬国内的宣传策略怕是有点行不通。
首先在海外想依靠和微/博几乎一个模式的twitter保持话题热度就很难。
和微/博按照热点持续时长的计算费用不一样。
Twitter广告价格是按照粉丝算的,单个粉丝2.5到4美元,单条Twitter一次互动0.6到3美元。
哪怕仅仅以一次互动成本0.6美元来计算。
这个互动成本也几乎是国内微/博上同等行为的所需成本的近十倍。
这个价格即使是坐拥近千万美元的林灰也有点承受不起。
最关键的一点,在国内的微/博上林灰砸钱几乎不用担心反馈效果。
虽然微/博有为人诟病的地方,但在有效扩散社会舆论这一点上做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相反,在twitter上砸钱的话林灰却很难保证砸钱是否会有效果。
不过话说twitter上宣传成本这么高。
那自己如果在twitter上建个账号并且培养一批忠实粉丝的话岂不是可以节省一大笔费用?
呃,兴许某位当初也是抱着同样的想法所以才……
第30章 反内卷基金会
有了这个想法,林灰在推特上也注册了个账号。
ID用的是“GRAY FOREST”.
至于个人简介依旧沿用了微博上面的简介:
——“一个兴趣广泛的技术宅,开发有《人生重开模拟器》《2048》”
只不过在推特上写的是对应的英文。
……
虽然林灰很快就通过了推特认证,不过零零散散并没有太多人关注。
和当初微/博暴涨的粉丝数完全没有可比性。
尽管如此,林灰还是发了条推文:
——新游《FLAPPY BIRD》即将上线,敬请关注。
然而过了好一会儿都没人回复。
连个点赞的都没有。
这么看来在海外想靠推特宣传目前来看显然是不可行的。
……
问题似乎有些棘手啊!
不过林灰很快就找到了新的宣传方略。
在国外完全可以通过视频渠道进行宣传。
在国内,林灰没有选择通过视频宣传是因为各个视频端太混杂了。
和国内各大视频播放器/网站混战不同,国外情况完全不一样。
海外基本上YouTube一家独大。
YouTube基本可以覆盖海外80%以上的网络视频用户。
这样的话,在YouTube上推广可以省去林灰很多麻烦。
通过互联网渠道,林灰很快了解到了YouTube上进行网络推广的价格:
拥有10,000名订阅者的YouTuber可以为每个视频收取200美元的费用;
拥有100,000个订阅者的YouTuber可以为每个视频收取2000美元的费用;
拥有1,000,000名订阅者的YouTuber可能会为每个视频收取20,000美元。
这个价格还在林灰能够接受的范围内。
林灰默默注册了个YouTube的推广账号,准备过几天再来搞事情。
……
这之后,林灰又回到了推特上。
这次情况比刚才好点,他海外的关注者居然也有千余人了。
很多人还给林灰发来了私信。
感动么?
不敢动。
这私信过来的语言,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了。
不光有英语、德语、法语、俄语,还有好多条日语。
林灰甚至还看到了不少阿/拉/伯语。
虽然推特上有翻译功能吧,不过这翻译功能林灰实在是不敢恭维。
跟他之前找的机翻相比好不到哪去。
当然了尽管看不太懂这些粉丝们具体说什么,但一些人话语中反复提及RR这个缩略词。
RR?
不就是《人生重开模拟器》的海外版本《Rein Revelation》吗?
还是让林灰挺意外的。
这游戏在国外不是凉了吗?
今早林灰看个人开发者账号上的后台数据时,这款游戏海外有效下载量依旧不是很多。
好评率更是连50%都不到。
真没想到这种情况下,居然还有歪果人会在推特私信里同林灰讨论这个游戏。
不过这倒是跟国内挺像的。
林灰在国内甫一注册微博的时候,最先过来关注的人也是《人生重开模拟器》的玩家居多。
果然游戏还是得有情节之类的内容才能富有黏性。
尽管有零零散散讨论RR这款游戏的。
但国外这边显然还是《2048》更有话题度。
绝大部分私信基本都是发《2048》游戏截图的。
当然了,还有极小部分是询问林灰《FLAPPY BIRD》是款什么样的游戏的。
……
随便回复了一些发截图的私信以及大致能看懂的英文私信后。
林灰就准备下线了。
这时居然收到了一些汉语发来的消息。
看到熟悉的方块字。
这让几乎被异语言者所包裹的林灰多少有几分亲切感。
然而点开消息,只看见:
“亲爱的灰,你好,我是大卫·扬,你的米国fans,我爱你出的RR,这个游戏让我明白了生命的木质……我还没领会全部,但我我已经去了孔子学院,正在学习中文……”
原来也是歪果人发来的消息啊,还以为是国内的粉丝架梯子声援来了呢。
话说回来,还真有歪果人为了这沙雕游戏学中文啊。
不过也不是不可以理解。
连小黄人说的话,都有沙雕网友总结语法……
更何况我中/华/文/化这么博大精深,歪果人感兴趣也是很正常的。
林灰点开这个大卫·扬的主页,看推特里的认证似乎还是个企业家。
虽然这个大卫·扬说的话里有不少语病白字吧,但林灰感觉歪果人学中文学到这水平也算可以了。
于是不禁用英语夸赞了他。
在知道林灰能讲英文后。
大卫·扬瞬间激动了。
疯狂地发语音给林灰,只不过发的却是英语了。
在做了好一会儿地狱难度的方言版英语听力后林灰总算搞懂了。
这哥们在说他在RR上重启上百次人生后,愈发体会到社会的残酷……
决心以后会将企业托付给信托机构运行,今后将全身心地投入到享受生活中。
还讲述了他会将一半财产三百万美元拿出来组建一个反内卷基金会。
并且愿意把林灰当作该基金会的精神领袖……
呃,一半财产就三百万美元的么?
我的粉丝都这么有钱的吗?
话说回来。
看到自己偶然间推出的一个游戏居然会在远在万里之外的异域产生这样的效果。
林灰也不知道该是喜是忧。
不过出于最基本的良知,林灰还是对大卫·扬将半数身家贸然投入到一个完全看不到前途的基金会表示了担忧。
siluke.com
大卫·扬却表示他有很多志同道合的人。
这个基金会并不只是大卫·扬一个人投资进来,还有很多人一起投资进来。
初期投资总额就达到了一千万美元。
更重要的是,因为反内卷的这个理念,他还邂逅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人。
其中包括他现在的女朋友。
林灰:。。。
好家伙,这是在秀恩爱么?
……
总之,按照大卫·扬的意思,RR这款游戏玩家虽然不多。
但死忠nc粉却不少。
听说此事后。
林灰突然感觉他在R.R.的翻译上的做法太敷衍了事了。
也太对不起忠于这款游戏的人了。
而且不管怎么说歪果人下载R.R.的也是贡献了money的。
没道理让这些人花钱的同时还受罪。
不行,不能委屈了歪果粉丝朋友们!
第31章 GPL开源协议
林灰心想:
这次一定找些靠谱的人负责《人生重开模拟器》这款游戏的翻译工作。
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
找谁翻译好呢?
找淘/宝网上的翻译店铺?
呵呵,林灰感觉找那些人还不如他自己翻译呢。
想了一会后,林灰突然想起以前跟同班同学闲谈的时候。
曾经听同学提过英语老师似乎平时会兼职做些翻译工作。
林灰他们班级英语老师叫顾烟凝,二十四五岁的样子。
北外毕业的,才刚刚工作两三年。
林灰他们这届还是顾老师带的第一届学生呢。
可能是高中背诵过的《滕王阁序》里面有“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这句话的原因。
反正林灰对“顾烟凝”这个名字记得一直一向蛮牢靠的。
林灰有顾烟凝的微/信。
不过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他还是换了个小号。
在申请消息里注明了“翻译材料”之后,林灰试着添加顾烟凝的微/信。
很快就通过了好友申请。
林灰原本准备的几套措辞更是没派上用场。
顾烟凝比林灰预料地直率得多:“翻译材料是么?”
林灰:“是。”
得到肯定的答复后,顾烟凝发过来的一张图。
上面罗列着不同材料对应着的不同翻译价格。
虽然目前市场上软件方面翻译价格是千字150元这样
但文学方面翻译价格却是千字200~300元这样……
考虑到《人生重开模拟器》里面涉及到的事件不单单是普通软件那类翻译。
还涉及一定的文学性。
故而两个人商量好的价格是千字250元。
《人生重开模拟器》这款游戏里共两千事件,平均每条事件大概20个字。
按照4万字算的话,翻译总价是一万元。
林灰直接给顾烟凝转过去了。
转钱的时候林灰才发现。
在微/信转账界面虽然没办法看见对方的全名。
但依旧可以看到“**凝”这样的提示。
这样的话,岂不是顾烟凝一旦试着给自己转钱的话马上就能看见“*灰”这样的提示?
呃,这特么的。
亏自己还煞费苦心地用小号,匿名匿了个寂寞吗?
好在顾烟凝关注点似乎不在这上面。
顾烟凝收了钱后随即发了个OK的表情。
并表示会尽快搞定翻译任务。
……
林灰也没有只在《人生重开模拟器》这款游戏上下功夫。
14号中午,林灰又按照之前许诺过的事情。
将《2048》的这款游戏开源到了开源亚洲这个网站上面。
由于不太清楚这个世界AppStore方面对软件开源有无规定。
林灰最终开源的是《2048》对应的安卓版本。
虽然是开源,但这不等于没有约束。
开源也必须遵照开源协议。
选择开源协议也很关键。
毕竟开源协议不止一种,世界上的各种开源协议大概有上百种。
当然了,上百种开源协议里常用的也只有GPL、BSD、MIT、Mozilla、Apache和LGPL这些。
前世林灰开源的时候只会选择了BSD开源协议或者是Apache开源协议。
更多时候还是选择BSD开源协议。
BSD开源协议是个给于使用者很大自由的协议。
可以自由的使用,修改源代码,也可以将修改后的代码作为开源或者专有软件再发布。
当其他用户发布使用了BSD协议的代码,或则以BSD协议代码为基础做二次开发自己的产品时,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①如果再发布的产品中包含源代码,则在源代码中必须带有原来代码中的BSD协议。
②如果再发布的只是二进制类库/软件,则需要在类库/软件的文档和版权声明中包含原来代码中的BSD协议。
③不可以用开源代码的作者/机构名字和原来产品的名字做市场推广。
BSD协议鼓励代码共享,但需要尊重代码作者的著作权。
BSD由于允许使用者修改和重新发布代码,也允许使用或在BSD代码上开发商业软件发布和销售。
因此是对商业集成很友好的协议。
很多企业/个人在选用开源产品的时候都首选BSD协议。
因为采用BSD可以完全控制这些第三方的代码,在必要的时候可以修改或者二次开发。
Apache协议和BSD协议差不多,也是对商业应用友好的许可。
使用者也可以在需要的时候修改代码来满足需要并作为开源或商业产品发布/销售。
Apache开源协议是著名的非盈利开源组织Apache采用的协议。
该协议和BSD类似,同样鼓励代码共享和尊重原作者的著作权,同样允许代码修改,再发布作为开源或商业软件。
尽管这两个开发协议都很不错。
但这一次林灰最终还是选择了GPL开源协议。
GPL协议和BSD、Apace等鼓励代码重用的许可很不一样。
GPL的出发点是代码的开源/免费使用和引用/修改/衍生代码的开源/免费使用。
但不允许修改后和衍生的代码做为闭源的商业软件发布和销售。
GPL协议的主要内容是只要在一个软件中使用(”使用”指类库引用,修改后的代码或者衍生代码)GPL 协议的产品,则该软件产品必须也采用GPL协议,既必须也是开源和免费。
slkslk.com
换言之,林灰能够允许别人应用其开源的《2048》代码。
但其他人应用该开源代码开源出的其他版本必须也同样开源。
开源的时候还必须依照GPL协议。
按照这个规则。
原本一个GPL开源项目,很可能带出一大串GPL开源项目。
这就是所谓的”传染性”。
之所以采用这个协议,是因为林灰知道前世2048这款游戏可不止是数字版。
还有很多衍生版本。
比如说朝代版、音符版、5×5版之类的十多个版本。
林灰觉得通过GPL这样略带“传染性的”开源协议。
能够有助于《2048》这款游戏的衍生版本及早出现。
当然了林灰的想法多多少少也有点一厢情愿。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建立在其他人遵守规则的情况下。
遇到不守规则的人。
所谓的这个协议那个协议对于他们而言只是一纸空文。
再严密的协议也是防君子不防小人。
不过也无所谓,做事情无愧于心就好。
更何况林灰在《2048》这款游戏上的收获早就大大超出他的心理预期了。
第32章 64位时代到来?
说到收获,除了名声上的收获之外。
林灰最大的收获当然是物质上的了。
仅仅是现金,都换算成人民币的话这已经接近八千万了。
(人民币1849万以及美元958.9万)
离一个小目标也不是很远了。
赚了这么多钱,还是有必要奖励一下自己的。
之前已经买了个别墅了,这次林灰决定买辆车。
没有代步工具,终究是不方便。
至于买什么车?
林灰就一个要求:
——能“附送”驾照那种。
虽然按照法律法规不可能真的买车送驾照。
但据林灰所知,购买部分车型的话对于驾驶证这方面还是有很大操作空间的。
秉承着这一目的,林灰开始了购车大业。
……
到下午6点的时候,林灰已经完成了购车事宜了。
虽然最初只是想随便挑个价位在一百五十万左右的车的,但当林灰看到当地车展上有2014款的奔驰S600L时。
还是不假思索地入手了。
毕竟没有哪个男人能抗拒V12的诱惑。
价格也在林灰的心理范围内。
总共330万搞定,附带了一个北A02048的车牌。
虽然按照当地人的习惯车牌号出现4不怎么吉利,但林灰却觉得2048这个数字还蛮投缘的。
一款《2048》游戏就让林灰席卷近千万美元的收入。
这样的数字怎么会不吉利。
至于车牌号为什么是“北”开头?
林灰也不清楚,可能因为某些和谐神兽的原因吧,反正这个世界很多地方的地名都变化了。
不光搞定了购车事宜。
顺带着连国内驾照的事情也搞定了。
不光拥有了国内驾照,林灰还多了一个枫叶国的驾照。
确切地说林灰是先莫名其妙地拥有了一个枫叶国的驾照后。
然后才拥有了国内驾照。
至于国内驾照是怎么出现的,走的是歪果驾照置换国内驾照的流程。
按照这个流程:
申请国内驾照的车主只需要准备好相关材料(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枫叶国驾照正反面复印件、白底一寸彩照4张、国外驾照翻译件、体检报告),然后考完交规并且通过以后就能直接拿到驾照了。
这流程简直不要太轻松。
大概就相当于考完科一直接拿驾照。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林灰发现歪果驾照置换国内驾照这部分流程完全是合法的。
但是之前的步骤就不好说了。
尤其是那部枫叶国驾照是怎么凭空出现的?
经过林灰搜到的网上的一些确认枫叶国驾照真伪的方式。
林灰简单判断了一下,那部枫叶国的驾照也是真的。
这到底是怎么实现的呢?
或许这就是未解之谜了。
……
总的来说,购车过程很顺利。
看来只要钱到位,很多事情都可以大开方便之门的。
当然了,购车很顺利跟林灰所在城市人民的消费习惯也有关系。
林灰所在的北域市自进入新世纪以后。
这座城市大量资源被发掘。
涌入的大量资本以及人口让这座原本不怎么有名声的城市几乎是在一夜之间迅速崛起成为三四线城市。
在这个城市发展的过程中。
本地的人民也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主要靠卖地)富裕了起来。
虽然富裕起来了。
但本地人消费习惯却依旧没怎么变。
除了把钱存进银行之外,为数不多的消费热情基本都用在了买房/商铺和买车上。
买房买商铺的行为在前几年才稍微有些缓和。
但人民对于买车的热情却没半分消减。
也正是如此,在北域市除了跑车之外,基本上国内已经出现的豪车都能很容易买到现货。
而且这个经济结构并不怎么健康的城市豪车保有数量也是高得出奇。
虽然不至于达到豪车遍地走那种地步。
但当地人民对各种顶级汽车也司空见惯了。
反正林灰即便开着奔驰S600L,除了偶尔引起一些汽车发烧友的侧目之外。
也没引起太多关注。
……
买车还发生了些小插曲。
小说里描写的似乎是真的,买豪车会有女销售送上门来。
在购车过程中。
林灰就没少收到来自于女销售近乎明示般的疯狂暗示了。
虽然销售小姐姐颜值也算75分以上吧。
但林灰显然没啥兴趣。
……
似乎也看出来林灰没啥兴趣了。
销售于是很快又恢复了“优雅”。
在签好合同之后按部就班地给林灰准备了一些礼物。
林灰大致看了下有一张1w的加油卡以及一个礼盒。
打开礼盒,不出意外又有一部iPhone5s手机。
对此林灰就很无语,再买东西送手机的话他都可以开手机店了。
不过也不是不能理解,5s刚出的时候还是很火的。
土豪金的配色虽然媚俗,但却绝对迎合市场。
首次应用在手机上的指纹识别更是被一众用户视为黑科技。
而其内里所应用的64位架构A7处理器当时意义更是开创性的。
等等,林灰好像一下子捕捉到了什么。
首款64位架构手机芯片?
所谓的64位架构手机芯片。
具体到处理器的内部,64位处理器指逻辑算数单元、寄存器、总线宽度都是64位(8个字节)的处理器。
相比32位处理器,64位处理器能一次性处理更长的指令。
故而64位处理器相比于32位处理器在大多数情况下执行效率会更高。
这里也说了大部分情况。
而少部分执行效率不那么高的时候大概就是运行32位程序的时候了。
虽然64位处理器上也能运行原来32位的程序。
但是在64位处理器上运行32位程序,性能不会有任何提升。
非但不会提升。
一部手机里同时有64位程序和32位程序时,就需要频繁地切换AArch64、AArch32这两种指令集。
这种情况下,32位程序反而拖累了64位处理器正常运行64位程序的效率。
无错小说网
64位确实好,但程序本身的支持更重要。
现在这个时间段,64位应用还真不算多,反倒是32位应用几乎遍地都是。
尽管如此,αpple方面一惯的作风也不可能去迁就那些32位应用。
64位时代的到来注定意味着原来32位应用的大面积淘汰。
前世17年iOS11时代32位应用已经完全无法运行了。
但很明显部分开发者们还不是对这个情况很敏感。
或者说即使捕捉到这个情况,反应也很迟缓。
林灰能理解他们为什么反应迟缓。
毕竟当年家用电脑可是花了十多年才从32位进化到64位。
智能手机这短短几年就能完成这个进化么?
现在的人们或许还没有答案。
但林灰却清楚知道答案是“能”。
甚至根本用不了几年。
提前知道答案有什么用吗?
有用。
完全可以抢在其他开发者之前发布大量的64位应用。
即使是和其他32位软件开发者开发几乎同质的应用。
AppStore方面也会优先采纳64位的版本。
毕竟64位时代的到来是大势所趋。
尽管有用,但是也没大用。
要是林灰刚重生时便意识到这个情况,或许会试试。
但现在没尝试的必要。
随便开发个小游戏就能赚千万不止。
能坐着把钱赚了,有什么必要去和别的开发者抢食?
第33章 意外发现新商机
林灰停止了胡思乱想。
在北域市漫无目标地开车兜了几圈之后就回到了原来的住处。
在原住处林灰也没逗留太久。
大致收拾了下手机电脑以及常用的生活用品之后。
便搬进了前几天在茗品国际这边买的别墅。
当初买的时候林灰只大致看了下别墅位置以及内部装修风格。
这次搬进来林灰才认真体会了一下。
也没啥特殊体会,不过房间是真多。
总共地上三层外带地下两层:
三楼有一间大卧室、一间书房、一间画室以及一个半露天阳台。
二楼有两间卧室、一个书房以及一个小会议室。
二楼和三楼每个卧室还有个相连的卫生间。
一楼主要部分是客厅、厨房、餐厅、客卧以及一个客卫。
地下室一楼是保姆间以及另一个杂货间。
地下室二楼有一个杂货间,此外居然还有一个酒窖以及一个小的影音放映室。
尤其让林灰意外地是。
这栋别墅的二楼和三楼之间还有一个极其隐蔽的大概三四平米暗格似的一个小空间。
呃,这是传说中的老王快乐屋么?
不过话说,用来藏东西似乎不错。
因为这处空间的存在使得这个别墅还真有点“秘密基地”的意味。
秘密基地什么的其实无所谓。
重要的是,这里是一个绝佳的安放心灵的位置。
林灰决定以后就把这里当做自己的“家“。
虽然离真正意义上的家还是有差距的。
比如说这栋别墅还没个女主人。
不过自己现在显然不是考虑这件事情的年纪。
虽然住进了新房。
但林灰的生活节奏跟原来区别不大。
依旧是玩玩微博、回/回邮件那样。
(ps:……“/”用来防和谐)
大概晚上8点多,林灰收到了顾烟凝微信上发来的文件。
嗯?
居然这么快就搞定翻译了?
虽然《人生重开模拟器》里面有些事件很划水吧。
但翻译量摆在那啊。
那可是实打实的四万字!
不到12个小时就翻译好了?
林灰有点怀疑对方在应付了事。
不过点开文件一看。
翻译的质量还不错。
虽然林灰不是翻译方面的内行。
但他有自己的判断方法。
他只看特定的比较晦涩的词语的翻译。
林灰看到顾烟凝发来的文件里面将飞升翻译成了as。
as这个词在英语中就是一个充满神话、宗/教、魔幻色彩的宗/教词汇。
基/督教中的耶/稣升天节、圣/母升天节和耶/稣升天的典故用的就是As这个词。
以这个词来描述“飞升”的话不光展现出了物理层面的飞升。
同时也将那种神圣的感觉表示出来了。
不得不说这样的译文,比林灰之前在一些翻译网站上查到的诸如fly、rise、soar之类的译文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不止“飞升”这一个词翻译的到位。
林灰看到顾烟凝发来的文件里对“筑基”“元婴”“大乘”“金丹”这些词的翻译也很对得起文学翻译的水准。
这些晦涩的词都翻译准确了。
其他的词没道理出问题。
林灰由衷地感慨:“翻译的质量不错啊,你一个人这么快就搞定了啊?我以为还得要两三天呢。”
顾烟凝:“不完全都是我一个人翻译的,我跟别人一块搞定的……”
林灰:“不像啊,我感觉这翻译风格挺统一的,不像是很多人一块弄的啊?”
顾烟凝:“都是一些以前的老同学或者朋友,可能大家经常在一块合作的原因吧,翻译风格比较统一……”
林灰:“那你们合作很强欸,有的时候多人合作别说风格统一了,因为配合不默契拖累进度也是常有的事。”
顾烟凝:“呵呵,这你可就过誉了,其实这次我们也拖累了进度”
林灰:“哦?怎么讲?”
顾烟凝:“可能第一次翻译这些很玄幻的东西,所以这次大家配合的不是很默契,有些地方翻译还出现了不小的分歧,后来因为是我接到的活就以我的意见为主了。”
还有这种小插曲?
林灰不解:“第一次翻译?不可能啊,你们以前没翻译过类似的玄幻小说的东西吗?”
顾烟凝:“玄幻小说?翻译给歪果人看吗?怎么可能,中/国人里面阅读玄幻小说的都是小众,歪果人怎么可能喜欢看这些书?”
听了顾烟凝的话。
林灰才想起14年6月这个时间点,确实是这个局面。
前世,中国的玄幻小说进入海外市场已经是2015年之后的事情了。
在海外小有名气的WuXiaWorld(武侠世界)更是2014年12月成立。
成立之后该网站陆陆续续完成了对7 Killers(七杀手)、Child of Light(光之子)、g Drag With Seven Stars(七星龙王)等小说进行了翻译。
虽然这行为听起来似乎不太靠谱。
但前世这个网站确实是成功了。
WuXiaWorld一经推出后就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中译英小说平台。
后来该网站还成为米国2000强网站之一,每天拥有数百万的浏览量。
林灰心道,自己这算不算不经意间发现了一个新商机?
如果自己也办个网站翻译小说给歪果人的话......
林灰问顾烟凝:“如果要翻译的话,玄幻小说应该不难翻译吧?“
顾烟凝:“呵呵,怎么可能不难?这类小说中很多词想解释给外国人的话都是难点。”
ranwen.la
林灰:“虽然有难度,可发给你的材料,你今天不是一样搞定了吗?”
顾烟凝道:“确实搞定了,但我们也是花了好久才找到正确的翻译方式的......而且你发来的东西只是有点玄幻色彩而已,距离真正的玄幻小说差远了。真正的玄幻小说里翻译可比这复杂得多了。”
林灰:“哦?怎么讲?”
顾烟凝跟林灰还算聊的投机,加上晚上也没什么事情。
于是耐心解释道:“别的不说,玄幻小说里出现的道具就很难翻译。
比如说:
幽香绮罗仙品、千载雪蚕、飞花、星灵草、毒魔藤、烈火杏娇疏、八角玄冰草、寒炎之泪、皇血草……
这些道具要按照什么原则去翻译呢?
而且之前从没有人翻译过类似的东西。
可以说这几乎都算得上是一个全新领域的翻译了,翻译难度可想而知。”
林灰心想,确实是这个道理。
这么一比较的话。
林灰在《人生重开模拟器》里需要翻译的的东西,简直就是小儿科。
顾烟凝接着讲:“不止是道具难翻译,涉及到的功法也很难翻译。
比如说:太虚神典、玄元雷法、不灭仙躯之类的又该怎么翻译?
再比如里面涉及到的一些中国古代神话基础上衍生的背景又该怎么翻译呢?
总之,哪怕是玄幻小说,一本好书的翻译难度绝对不低。”
林灰:Σ(っ°Д°;)っ
呃,虽然你说的很有道理。
不过话说你为啥对玄幻小说那么了解?
这!!!
(⊙_⊙)?
顾老师你平时高冷的样子呢?
林灰感觉自己发现了新大陆。
第34章 网文输出的难题
林灰问:“你对玄幻小说好了解!你平时很爱看玄幻小说啊?”
“我?“顾烟凝道:“说不上是很爱看,我只是闲暇的时候会翻着看看。“
林灰:“只是翻着看看啊?我还以为你是老书虫了呢。”
顾烟凝:“我可算不上,可能因为我是语言类专业出身,对文字比较敏感,看过的有些情节就大致记住了。”
林灰:“这样啊[憨笑][憨笑],那你还真算得上过目不忘……”
顾烟凝:“哪有~真有过目不忘的本事也不用备课备那么晚了。”
林灰故作惊讶:“备课?你是老师么?怪不得说话这么有条理呢~”
顾烟凝:“你可真会恭维人……”
林灰:“我只是实话实说。”
顾烟凝:“花言巧语,没少哄骗女孩子吧”
林灰:“哪有,我才十八”
顾烟凝:“呵呵,那我才四岁。”
“……”
(⊙﹏⊙)
总感觉聊天似乎朝着什么奇奇怪怪的走向发展了。
林灰岔开话题:“对了,刚才你提到不少玄幻小说翻译的难点,你觉得这些难点里哪个最困难呢?”
顾烟凝:“最困难的肯定是(翻译)很难get到外国人的点。
其实,这也不止是玄幻类小说翻译会遇到的难点,很多文学类作品翻译的时候都会遇到这个问题。
往往翻译者投入大量心血和精力精心翻译出来的高/潮片段,落在阅读者眼里反应很可能只是——‘就这?’”
林灰:“这也可以理解。
毕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价值观的人对于‘爽’的判识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国人眼中的爽点不等于外国人眼中的爽点,翻译者眼中的爽点不等于读者眼中的爽点。
非但如此。
甚至有些在国人眼中很爽的情节,在老.外那成为毒点。”
顾烟凝:“是的,我之前看过一种说法:
——‘所谓翻译,是理解与固有认知完全不同的别国文化的一种创造性劳动。
在翻译成其他国家语言的时候,还要保持原作的语言魅力。
即使很擅长那门外语。
如果母语表现能力不够的话,也是做不到的。’
按照这个逻辑想要翻译出符合外国人爽点的小说最好找外国人翻译。
所以说真要翻译爽文给外国人的话找外国翻译团队可能比国内翻译团队效果好点。”
顾烟凝的这种看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前世的WuXiaWorld(武侠世界)由美国武侠小说狂热粉丝RWX在2014年12月成立。
非但创始人是外国人。
其翻译团队最早也是外国人负责的。
莫非想要重现WuXiaWorld昔日的爆火,就要找外国人翻译么?
在林灰看来,国内的翻译成本就不算低了。
怎么可能去找国外翻译?
找国外翻译是不可能找国外翻译的,这辈子不可能找国外翻译?
不找外国翻译不行吗?
未必。
对顾烟凝所说的情况林灰有些不同的看法:
“我倒觉得你刚才说的很难翻译到外国人的点上这个不是你们翻译的问题。
而是网文本身的问题。
你想想,如果原文中没有契合外国人爽点的情节。
再优秀的翻译也只会无能为力吧?
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翻译总不能无中生有编造爽点吧?
反之。
试想一下,如果一部小说最开始就写在外国人的点上呢?
那翻译时是不是就不用担心你刚才说的问题了。”
顾烟凝:“真的有这样的网文直接照本宣科地进行翻译就可以了。
根本不需要进行艺术加工。
不过国人写的小说都是给国人看的。
怎么会有专门写在外国人点上的网文呢?
现在国内的小说就算写在外国人的点上,很大程度上也是误打误撞。
可以说,真给外国人输出小说的话现在国内的极大多数小说都不合适。”
这个情况林灰知道。
现在小说确实很少考虑外国人的点。
但这不代表林灰找不到这样的文。
毕竟林灰是来自于七年后。
七年后由于海外网文的兴起。
很多小说虽然文字仍旧是汉字。
但情节却明显是按照外国人的爽点定制的。
可以说这样的网文从一诞生就是为了向海外输出的。
当时林灰听说外国人也读中国网文。
好奇之下还专门下载了个土星小说(Saturn Novel)APP。
林灰在上面走马观花地看了近千本小说。
情节无一例外都很尬。
至少老书虫这样觉得。
不过,就是这种尬尬的情节也不影响前世土星小说一举成为WuXiaWorld三大版权商之一。
以至于林灰一度对老.外的品味有些怀疑。
……
不过现在看来,林灰当时的行为并非全是无用功。
至少他看那些小说的时候。
将这些小说都以txt的形式下载下来了。
唯一遗憾的是为了便于
当时林灰用的是土星小说的国内端APP。
下载的小说也都是中文的。
虽然涉及到再翻译成英文有点麻烦。
但起码现在小说作品源的问题短时间内林灰都不用担心了。
正因为不担心小说源的问题。
林灰才能老神在在地思考网文的翻译问题。
而一般人想要涉足网文出口别说翻译问题了。
首先就卡死在小说源这一步。
林灰不仅不用担心小说源,版权著作权的问题也不用担心。
据说土星小说上的网文都是AI深度定制的产物。
换言之,根本就不是人写的。
这样的文章即使是剽窃一下林灰的心也不会痛。
至于说会不会跟这个时空里土星小说撞车。
更是不用担心。
土星小说按照正常的时间线,16年年底才出来。
在14年这个时间点,连影子都没有。
可以说林灰涉足这个行业,有着很大的先天优势。
唯一需要担心的问题似乎也只是翻译问题了。
顾烟凝忽然道:“我们怎么聊到这些了,你不会真的要翻译网文给外国人吧?”
小书亭
林灰没掩饰自己的目的:“既然是一片蓝海,为什么不试试呢?”
顾烟凝:“[强][强]不过你有没有想过有些路之所以不存在,不是因为没人尝试,而是走不通。其实我之前也是尝试过的,结果翻译了一本书之后就放弃了。”
林灰好奇道:“是遇到什么难题了么?”
顾烟凝:“不同玄幻小说里的设定都是不同的。
同样是玄幻题材的两部小说在功法的使用、攻击时候的招式运用、修炼的技巧、修行功法后的属性成长、以及战斗时的反应方面的设定可以说是天差地别……
也就是说,这就意味着翻译一本玄幻小说积累出来的经验拿到另一本玄幻小说上面很可能不适用……”
林灰默然。
这个困难确实是个大问题。
一本书的翻译经验不能用于另一本书。
这就意味着翻译成本非但不会随着翻译产出的增长而缓缓降低。
反有可能会持续居高不下。
翻译成本不能控制?
做这事有什么意思?
林灰想要的是近乎没本钱并且来钱快的买卖。
需要一些本钱也没关系。
关键是要来钱快。
如果需要消耗大量精力的话。
那还有什么意思?
等等。
前世,人们在网文出口时不也遇到同样的问题了么。
当时人们遇到这种情况是怎么做的呢?
第35章 还在内测的软件
前世网文输出海外时。
具体到翻译这项工作,除了最开始依靠外国翻译团队。
慢慢地就由AI人工智能负责了。
按照正常的时间线。
17年左右还出现了主打AI网文翻译的推/文科技。
推/文科技创始团队来自微软、谷歌、亚马逊等知名技术及内容公司。
其自主研发了全球首个文学/资讯领域AI翻译生产分发系统。
这套AI翻译系统据说翻译速度是人工翻译的3600倍以上。
而成本却只有人工翻译的百分之一不到。
AI翻译的强大可见一斑。
想到AI翻译。
林灰几乎是瞬间想到了他前世那部手机里SimpleT这个软件。
SimpleT这个软件是前世林灰所在公司开发测试的一款软件。
这个软件不怎么为人所知是因为该软件还处于α内测阶段。
α测试的目的是评价软件产品的功能、局域化、可用性、可靠性、性能和支持。
尤其注重产品的界面和特色。
α测试的时间可以从软件产品编码结束之时开始。
也可以在模块(子系统)测试完成之后开始。
还可以在确认测试过程中产品达到一定的稳定和可靠程度之后再开始。
SimpleT这款软件的α内测就是在确认SimpleT达到一定的稳定和可靠程度之后才开始的。
所以说虽然SimpleT尚在内测。
但这款软件的技术水平也是相当成熟了。
α测试一般来说是邀请内测用户在开发环境下进行测试。
在实际操作时,极少有公司真的去社会上邀请人员测试。
多半是由公司内部的员工代劳。
毕竟一个大公司那么多员工,不用白不用。
也幸亏这项“潜规则”。
使得林灰一个跟这个软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人也有机会提前享用这款软件了。
还真是“福报”。
关于这款软件的名字。
SimpleT是simple translate引申而成的。
之所以软件名被写成这种不伦不类的形式是因为这款软件开发的目的就是拟在全方位对标DeepL这款软件。
DeepL翻译是17年8月由总部位于德国科隆的创业公司DeepL GmbH推出的一项免费神经机器翻译服务。
DeepL自问世以后就号称世界最强的翻译软件。
虽然这基本是DeepL GmbH自封的。
但DeepL能全方位碾压谷歌翻译、亚马逊翻译、微软翻译也是不争的事实。
DeepL很强。
但SimpleT能全方位对标DeepL,自然也是不差。
拿到14年这个时空里。
在SimpleT这个软件面前,其他翻译软件更是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妥妥的地表最强翻译软件。
最重要的一点是SimpleT这款软件在离线环境下也能达到和DeepL翻译成绩相当的水准。
仅仅就这一点。
在林灰眼里SimpleT就比DeepL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而且和DeepL单一的模式不同。
SimpleT这款软件有专门的论文模式、网文模式、资讯类文本模式。
网文模式下,SimpleT这款软件虽然依旧达不到推文科技宣称的那种水平吧。
但问题不大。
最起码SimpleT翻译的准确度要比现在一众翻译网站的翻译准确度强不少。
就算翻译的结果可能仍然有些许纰漏。
大不了再人工校对。
虽然依旧免不了要花钱。
但这样花的钱基本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了。
不知道当土星小说(Saturn Novel)邂逅SimpleT。
会在网文输出领域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
……
对于网文输出这件事林灰心里基本有数了。
再接着和顾烟凝聊天时,他也就不囿于网文翻译这个话题了。
让林灰意外的是。
在他表现出不想接着聊网文翻译这个话题的时候。
顾烟凝居然主动将话题带到了别的地方。
而不是让话题生硬的中止。
更出乎林灰意料的是,之后多数话题也基本都是顾烟凝主动发起来的。
至于顾老师这样一个平时还算冷艳的人。
为什么突然聊天这么主动?
林灰就不得而知了。
或许是她太久没什么人交流了,需要找人倾诉一下?
刚从顾老师那收获了不少宝贵意见。
此时的林灰倒不介意临时充当一下倾听者。
而且林灰也挺喜欢和顾烟凝交流的。
毕竟两个人心理年龄还是蛮接近的。
都是二十四五这样。
重生之后,林灰还没有什么机会和这个年龄段的人交流过。
因此,两个人还算聊得不错。
通过顾烟凝的话,林灰这才知道,原来顾烟凝家并不在北域。
而是京人,至于为什么要到这边来。
林灰猜测应该是家庭原因。
不过具体是什么原因林灰也不好深问。
过了一会,顾烟凝和林灰又聊到了之前的翻译材料。
顾烟凝:“对了,能问一下之前你让我翻译的那些东西都是什么吗?总感觉怪怪的。”
林灰:“怎么奇怪了?”
顾烟凝:“那倒不是,主要是觉得内容比较怪,一句一句的翻译起来感觉有点像试题里的汉译英么?”
林灰:“你没玩过一个叫《人生重开模拟器》的游戏吗?这些都是游戏事件。”
顾烟凝:“《人生重开模拟器》么?我好像听人说过这个游戏,不过没玩过。”
林灰:“那你有空可以下载一个,其实还算挺有意思的……”
顾烟凝:“好的,我有空下载一个去……对了,话说你为什么要翻译游戏事件啊?你是游戏开发者吗?”
林灰信口胡诹:“不是啊,我哪有那本事开发游戏。”
顾烟凝:“这样啊,我还以为你是这游戏的作者呢~”
林灰:“我确实是游戏的作者啊!”
顾烟凝:???
林灰解释道:“不过就算是作者,我顶多算是游戏设计者,还谈不上是开发者。”
顾烟凝:“这两个有区别吗?”
林灰:“当然有区别了,产品开发是指开发超出现有的需求和期望或满足未来的需求的产品,这个过程中大概率会发明新的东西;而产品设计只是为了满足已知的需求和期望,这个过程基本不存在发明,只是存在一定的创新。”
顾烟凝:“其实我觉得有创新也蛮不错的欸~”
虽然感觉这话有很大吹捧的成分。
不过谁会介意被美女教师吹呢。
林灰:“呵呵~”
顾烟凝:“你还是没回答我为什么要翻译游戏事件啊?”
林灰:“翻译游戏事件肯定是为了游戏上线海外啊!对了,你们的翻译工作室叫什么名字,我可以在游戏海外版本里翻译人员中加上你们工作室的名字。”
顾烟凝:“呃,我们只是散兵游勇,还没有组建工作室……”
真不是谦虚。
顾烟凝和她的翻译团队,的确不是“正规军”。
别说一个正式的公司了,连一个工作室都没有。
这个小团体在大学读书的时候或许还有点知名度,现在却已经渐渐在翻译圈边缘化了。
零点看书
就是这种散兵游勇的边缘化状态,还是凭借着她们在大学期间积累的一些人脉才勉强维持着。
要是始终这样小打小闹地话,似乎总要有一天在翻译圈里面淡出的。
但是成立工作室,又该从何入手呢?
这时,林灰的话打断了顾烟凝的思考:
“不能说是散兵游勇,我觉得你们只是化整为零而已。
有任务的时候你们不还是能聚在一块吗?
就算不成立工作室,不管怎么着你们也应该有个正式的名称吧。”
顾烟凝:“啊?起名字啊?我最不擅长起名字了。”
林灰对此深有感触。
顾老师给班里分的英语小组起的名称。
简直了。
不过这事显然不能提。
毕竟林灰现在是“匿名模式”。
林灰:“我觉得可以叫RR工作室。人生重开模拟器这款游戏的海外版就叫Rein Revelation,虽然《人生重开模拟器》的海外版本不是特别火爆吧,但是这游戏还有一定的推广性,没准能顺势助帮你们宣传一波。“
顾烟凝:”这个名字…还行。不过我们翻译团队大家都是出于爱好结伴在一起的,我也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进一步形成紧密联系的想法,如果她们没有这方面的想法的话我也不能做大家的主。“
林灰心道,好家伙,又是这种类似于水泊梁山聚义堂式的草台班子。
这样的模式虽然初期容易形成规模,然而实际上却很难走远。
不过走远走不远这种事情就不是林灰该关心的了。
何况顾烟凝本职是个老师,偶尔客串一下翻译估计只是赚点零花钱。
林灰也只是出于合理的商业发展途径,随便建议一下。
至于有什么影响就概不负责了,管挖不管埋那种。
林灰:“好,那你和你的伙伴试着沟通一下吧,实在不行把你们所有人的名字单列出来也是可以的。”
顾烟凝:“那谢谢你了。”
林灰:“不客气。”
之后林灰也没有继续聊下去的想法了,适时结束了这次谈话。
林灰:“这次的合作还算愉快,下次有机会的话还可以再一块合作。“
顾烟凝:“好的,期待下次合作。”
第36章 弄个外国网站
和顾烟凝对话结束,林灰这才注意到微信小号里还有好多未读消息。
虽然是小号,但并不是一个好友也没有。
除了之前添加的顾烟凝,还有林灰的大号、林灰另外一个小小号以及林灰的堂妹林白。
林灰肯定不会闲的没事给自己发消息。
毫无疑问消息都是林白发来的:
“老哥,这是什么车?看起来好丑……”
“……”
“天啊,我谷歌识图了一下,这车居然要几百万,真的假的?”
“老哥你是不是抢/银/行了?还是被富/婆包/养了?”
“等等,这个车牌号?A02048?”
“哥,你是不是就是《2048》的开发者啊?”
“你别不承认啊,那天你建议我下载一个《2048》玩,那个时候还没有《2048》呢……明明前一天还没有呢,结果第二天就有了?肯定是哥你搞错上线日期了……”
“还要那个开发者的英文GRAY FOREST(灰色森林)跟你的名字好雷同啊”
……
看着这一条条发来的的消息。
林灰简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不得不说,女人果然都很有成为福尔摩斯的潜质。
不过事情最开始的起因还是应该归咎于他手贱发的那条朋友圈。
毕竟入手一台新车,难免得瑟一下。
林灰就拍了些照片在小号里发了一条朋友圈晒了一下~
浑然忘记了小号里的另外两人。
这个时候,林灰似乎已然明白了为什么顾烟凝会主动迎合着他的话题了。
亏林灰还以为顾老师是被他的才华所吸引。
呵,肤浅的女人。
不过顾烟凝那边问题不大,仅仅是通过那条朋友圈能判断出的信息是极为有限的。
零点看书网
倒是眼下林白发来的一条条的消息,基本已经还原完整真相了。
此时的林白仍旧在发着消息:
“哥,你别不理我啊,我看网上说你两款游戏收入破千万,是不是真的啊?”
“快点,哥哥,你告诉我嘛~我保证不外传,骗你的话我就一学期考试不及格……”
“……”
自己开发小游戏赚钱的事情,总有大白于天下的那一天。
更何况林白还是自己的家人,林灰也没什么好瞒着的。
于是选择了“坦白从宽”。
林灰:“你猜对了,的确是我开发的。”
林白:“怎么就成了猜的了,分明是我通过缜密的判断,一点一点地推理出来的好不?”
林灰:“好好好,是你通过缜密判断推理出来的行了吧。不过你暂时不准告诉别人哦,先帮我保密一段时间啊,起码帮我保密到出分以后~”
林白:“为什么要保密啊?这不是好事吗?”
确实,林灰做的并不是什么见不得光的事情。
但不知道为什么林灰就是不想将这件事过早地暴露在家人的视野中。
不过好在面对女人基本是不用解释的。
(ps:……真较真的时候解释啥也没用,不较真的时候她们会帮你找理由)
果然,林白彷佛已经明白了事情的真相:
“我知道了,哥你是怕高考考砸了,被说成不务正业吧?放心,我一定帮你保密~”
林灰心道,等哥高考成绩出来,你怕是又要一惊一乍了。
不过还好,目前算是蒙混过关了。
林白:“咳咳,哥,我帮你保密是不是得有点封口费啊[坏笑][坏笑]~”
。。。
林灰:“早就给你准备礼物了,待会给你送过去~”
礼物是不可能提前准备的。
不过正好林灰先前买车收了些小礼物。
现在看来似乎又可以拿来敷衍一波。
当然林白对这些一无所知。
开心地表示:“哥,你真好~”
……
打发了林白之后。
林灰按照顾烟凝发来的翻译材料,将《人生重开模拟器》这款游戏的海外版RR更新了一下。
至于翻译人员的备注。
林灰暂时标注了:
——Yanning Gu and others(顾烟凝等人)
至于以后有什么变化的话,临时再改就完事了。
再之后就是激动人心的时刻了:
——当土星小说(Saturn Novel)邂逅SimpleT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不得不说,SimpleT很强大。
林灰导入其中的几个txt文件不多时就翻译成了对应的英文版本。
然而导出翻译文件时却出了一点小状况。
SimpleT将翻译好的网文文件导出居然还要消耗100 S币。
呃。
这就比较尴尬了。
导出文件需要用钱这是林灰没想到的。
还好现在林灰登陆SimpleT的账号是内测号,里面默认有1,000,000S币。
虽然林灰里的S币也足够用1万次的。
不过有限的S币几乎相当于宣告了林灰想利用SimpleT无限白/嫖的计划破产。
虽然按照前世软件开发时设定的情形,1元对应10S币。
但在14年这个时空里,显然林灰是没法充钱的。
毕竟并没有和这个软件对应着的服务器,估计充钱也只是充个寂寞。
尽管有点小遗憾,不过不影响林灰很快弄好了10部网文小说的翻译工作。
林灰看了一下翻译出来的几部英文小说。
能看懂小说大致的情节。
但细节之处还是有待斟酌。
也可以理解。
毕竟SimpleT翻译网文只能说是粗翻。
尽管这水平已经吊打这个时代的机翻了。
但想真正达到完美还是需要人工校对。
不过目前林灰并不打算校对。
歪果人会不会喜欢这种小说还两说呢。
现在就校对的话完全是抛媚眼给瞎子看。
还不如等能够稳定吸纳一定用户的时候再想精校的事情。
……
再之后的事情似乎就是弄个歪果网站了。
不过,网站这事林灰就不打算亲力亲为了。
虽然买车花了330万。
但此时的林灰依然有1519.0637万人民币以及958.9万美元。
换言之,此时林灰依然是可以使用钞能力的。
……
在海外一个网站交易平台上翻了半天。
林灰最终选择了一个经营不善的ffff00小说网站。
网址为.().
虽然只是个ffff00网站,但问题不大。
内容不健康也没关系,可以慢慢改造。
林灰的侧重点在于网站要有一定用户群体。
而且网页要支持付费功能。
而该网站恰好完美地契合林灰的需求。
最关键的是这个网站还不贵。
仅仅用了9000美元,林灰就搞定了这个网站。
“热心的”卖家还帮林灰代缴了一下今后两年该网站的运行费用。
似乎卖家比林灰想象中的还着急出手。
不过也不是不能理解。
毕竟现在免费的视频到处都是。
没太多人爱看刺激度不怎么高却需要付费的ffff00小说。
如果这个网站还是沿着原来的路子走的话,基本上只能用爱发电。
尽管如此,林灰在接受这个网站之后。
除了将一些容易引起不好联想的图片全部删掉之外,对其他内容暂时并没有大改。
只是在该网站的小说分类里默默地添加了个分区:
——FANTASY(幻想)
然后将翻译好的10部网文全都上传到该分区。
第37章 婉拒入职邀请
上传网文之后。
还要署名来声明网文的版权和著作权。
虽然这个时空林灰对于这些网文拥有无可置疑的所有权。
不过他并不打算用自己的本名来署名。
林灰随便起了个代号——CC。
至于为什么用CC来代替。
林灰也不知道。
只感觉对于CC这个字眼有点似曾相识的感觉。
在署名之后。
很快林灰就看见上传的10篇网文都出现了Cht by CC这样的标识。
2kxs.la
……
至于给歪果人看的网文应该怎么收费。
林灰也没经验。
干脆参照该网站之前别的付费小说的收费习惯了:
——每500单词10美分。
至于这样收费合适不合适,林灰也不清楚。
不过也无所谓。
反正林灰本来就是试试水。
之后他在网上注册了张尾号5555的VISA的银行卡。
(ps:……简化了实际过程)
将网站原来的收款账户换成了新开的这个账户。
……
做完这一切之后,时间不知不觉已经到了14号深夜了。
林灰按照习惯打开自己的个人邮箱中。
进入个人邮箱之后,林灰发现邮箱中有封陌生的邮件。
点击打开,居然是网/易发来的一封入职邀请。
看着措辞以及发件地址,并不像是诈骗邮件。
不过话说,他们是怎么知道我邮箱的?
思量片刻,林灰恍然大悟。
林灰之前他在开源亚洲上注册的时候预留了邮箱信息。
虽然预留的信息对普通用户不可见吧。
但是对于其他的开源客户来说,这些信息都是公开的。
想来网/易方面的HR应该是在那上面找到的联系方式。
再看邮件内容,猪场表示愿意给林灰开出500w以上的年薪。
并且每个项目周期7位数的开发经费供林灰随意支配。
任由林灰开发新游戏。
同时可以由林灰在内部调动一部分的开发工程师做游戏开发。
如果对这些条件仍然不满意的话,具体可以详谈。
邮件的结尾还留了猪场的一位人力资源副总监的联系方式。
林灰猜测这应该就是给自己发邮件的人了。
林灰知道的人力资源总监几乎已经是现代公司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顶尖管理职位之一。
同时还是核心决策层的重要成员。
至于人力资源副总监么?
虽然地位上要比人力资源总监差一些,不过职能方面两者几乎差不多。
这么说来真格的吗?
也可以理解。
毕竟林灰无论是《人生重开模拟器》还是《2048》这两款游戏都是极其成功的。
尽管具体的游戏收入对外行来说很难估量。
但这些东西对于同行来说基本没啥秘密。
就算在宣发费用上估计的有一些偏差,实际上也能估算个八九不离十。
林灰相信通过此前的两款游戏上的成功,这种游戏大厂能看清楚自己的价值。
老实说,猪场发来的待遇还算不错。
在邮件里都已经明确表示七位数的开发费用了。
而且还表示可以具体详谈。
如此。
林灰觉得真要面谈的话,谈到8位数的开发费用也不是不可能。
虽然林灰之前两款游戏都是小成本游戏的成功。
但凭借林灰脑海中的信息优势,即使他们开出八位数的开发费用来。
林灰依旧可以让他们赚得盆满钵满。
但林灰显然有更远大的目标,并且不甘心屈居人下。
于是委婉地拒绝了。
第38章 像素鸟提前上线
回完邮件之后,林灰就休息了。
等他再起床已经是6月15号上午了。
……
林灰习惯性地登陆AppStore个人开发者后台查看数据。
从数据上看,林灰目前上线的两款游戏都已经出现了很明显的颓势。
进入了疲软期。
这点从收入上就可以看出来。
仅以林灰最近收到的两条银行方面的短信来说:
“……您尾号6699的招行卡在6月14号23:33分收到一笔975765.00元的转账,目前该卡余额为16,166,402.00元。”
“……您尾号0010的招行卡在6月15号9:30分收到一笔1898500美元的跨国转账,目前该卡余额为11,478,500美元。”
虽然收入依旧可观。
但从纵向对比来看,无论是国内方面的收入还是海外的收入,都跟前两日没法比。
至于有效下载量降低。
不用细想就知道是盗版软件横行的缘故。
毕竟无论是《人生重开模拟器》还是《2048》这两款游戏复刻难度都不是很大。
bidige.com
至于说打击盗版,林灰只能呵呵。
虽然有相关的法律。
但实际执行的时候。
具体到这种没啥技术含量软件的时候,多多少少都容易有龃龉。
表面上尊重原创创意。
实际上却觉得你只是造了个轮子而已。
虽然你是第一个造的,但总不能让别人没有轮子可用吧?
开发者过于苛责的话反而会被认为是“太较真”、“不懂事”、“狭隘”……
这种事情再往后几年也一贯如此。
大/陆首个GPL开源许可侵权判例更是直到21年才出现。
现在刚刚2014年。
真出现盗版的情况。
林灰也无能为力。
当然了也不是完全没办法。
一、组建专业的法务团队;二、跟地方建立好关系。
不过这两条想想就比较麻烦。
法务团队基本都是依附于大公司大集团旗下的,很少有依附于个人形式的存在。
换言之,现在的林灰虽然实力还可以,但是对优秀的法务团队来说并不算是很有吸引力。
至于第二点,对此时的林灰来说同样有难度。
按照惯常的做法,和地方建立好关系。
最好能拉动当地就业。
这个阶段的林灰依旧是在单打独斗。
虽然可能间接影响下就业。
但直接拉动就业还是有难度。
总而言之。
无论是组建专业的法务团队还是跟地方建立好关系。
对目前的林灰来说都有点遥远。
而且,暂时林灰对这些琐事没兴趣。
本来这两款游戏林灰就是抱着捞一笔就走的心态。
林灰可没那耐心跟盗版软件长期撕比。
……
再之后,林灰又查看了上传网文的那个网站的营收情况。
只零零散散地进账了几美元。
呃。。。
这网站似乎是烂透了。
林灰重生以来第一次觉得自己的运营策略出现了一定的问题。
看来并不是随随便便一个网站都能复刻wuxiaworld的成功的。
从后台数据上看,零散进账的几美元还多数都是看FFFF00小说的留下的消费。
换个角度想想。
或许正是因为这些FFFF00小说在坏事。
林灰果断在后台上大动干戈。
将除了后来他上传的十部网文之外的全部其他小说都下架了。
这个曾经的FFFF00网站。
现在已经焕然一新了。
除了网站名隐约带点暗示之外。
整个网站再也找不到任何黄/色废料。
虽然这样做的话网站原有的那点热度也很容易跑掉。
不过想走向正式化迟早要在内容上大动干戈。
删了很多内容之后,网站看着有点空。
不过问题不大。
林灰果断又用SimpleT翻译了10部小说上传到了这个网站。
至于版权和著作权依旧照着原来的路子——Cht by CC
因为一直在墙外逗留。
林灰顺带着把《FLAPPY BIRD》这款游戏的海外宣传也搞定了。
之前林灰就了解到了YouTube上进行网络推广的价格:
拥有10,000名订阅者的YouTuber可以为每个视频收取200美元的费用;
拥有100,000个订阅者的YouTuber可以为每个视频收取2000美元的费用;
拥有1,000,000名订阅者的YouTuber可能会为每个视频收取20,000美元。
按照先前定好的宣传策略。
YouTube上,林灰共找了2500位拥有拥有1万名订阅者的YouTuber为其宣传《FLAPPY BIRD》这款游戏。
(ps:……这里应该不算离谱,我搜了下b站万粉up都破万了,没道理YouTube这样的网站万粉YouTuber比b站少)
之所以没找拥有十万订阅者以及一百万订阅者的大网红。
是因为林灰觉得两个不同的大网红的宣传受众很可能会高度重合。
而小网红的订阅者虽然也可能出现受众重复的情况,但几率却大大下降。
毕竟按照林灰本人B站的使用习惯来看。
粉丝数上百万的up主他关注了一大堆,但粉丝数在一万左右的up主他只挑对口味的关注了两三个。
简而言之,找2500个拥有一万名订阅者的小网红宣传效果完全要比找25个100万粉的大网红宣传效果好。
另外找小网红也比较经济,2500个小网红也只用了林灰50万美元。
好在YouTube推广模式还算合理。
林灰只需要发布任务就行了。
发布任务很简单:
只要①阐明任务需求②然后准备充足钱③等待YouTuber自己领取任务④YouTuber达成任务后自动获得对应报酬……
基本上傻瓜式操作。
幸亏如此,给林灰省去很多麻烦。
真要挨个联系的话,反正他没那个耐心。
林灰也没只在YouTube上做推广。
之后林灰也在Instagram、Google之类的网站上做了推广。
陆陆续续又花掉了林灰五十万美元。
虽然在一款小游戏上一次性砸100万美元有点肉疼。
但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另外现在林灰也不差钱。
在国外推广方面花完100万美元之后,依旧还剩下一千六百多万人民币以及一千多万美元。
至于宣传时间林灰统一要求在15~16号这两天择机进行。
新游宣传向来就是这样,要的就是集中性地饱和爆发。
分散的投入资源反而更容易导致资源的浪费。
(当然了,还在开发的游戏宣传策略不这样,讲究慢慢发酵)
找好推广之后。
林灰干脆将《FLAPPY BIRD》(像素鸟)这款游戏提前上线了。
毕竟这游戏基本没什么实现难度。
依旧很容易被盗版。
林灰可不想辛辛苦苦宣传结果给别人作嫁衣。
好在《FLAPPY BIRD》这款游戏早就通过审核了。
林灰让这款游戏提前上线也不是一件难事。
在林灰选择了立刻上线之后。
几乎没什么延迟,很快林灰就发现就在应用商店里已经可以搜得到《FLAPPY BIRD》了。
第39章 宣传策略的分歧
《FLAPPY BIRD》上线了。
并不意味着林灰就可以坐等收钱了。
还需要在国内推广。
至于采用什么样的模式推广?
林灰先前就计划好了。
对《FLAPPY BIRD》的宣传继续沿用《2048》在国内宣传时的模式:
——通过自媒体、精准推广、(微/博)话题热度这三个途径三管齐下。
明确方式之后,林灰很快就行动起来。
无论是企鹅推广,还是新/浪官方抑或是何菲的公司,林灰跟他们都有着成功合作的历史。
因此没费什么工夫,很快就达成了推广。
总花费是160万人民币。
基本和《2048》同样的宣传模式和宣传强度费用却反倒比之前《2048》推广所需要的费用要贵60%可还行???
beqege.cc
费用增长主要出现在企鹅和渣浪这两个渠道。
按照两平台客服的说法是:
——相比于《2048》这款软件的宣传,《FLAPPY BIRD》这款游戏宣传时会用到更多的视频,与之相应的流量也会增多。
尽管给出的理由冠冕堂皇。
但在林灰看来这依旧是赤果果地杀熟。
而且还是极其稚嫩的杀熟手法。
网络推广本来就以杀熟居多,但一般都是对推广对象杀熟。
好家伙,这直接两头通吃可还行。
连推广者也不放过?
不过,林灰暂时也没计较的打算
/*也仅仅只是暂时*/
多花六十万买个教训而已。
不被“社会”一下,一路顺风顺水的林灰都快忘记这世界阴暗的一面了。
……
具体到宣传策略上。
林灰又和这三家产生了分歧。
原本林灰计划地是利用人们的逆反心理达到宣传效果。
毕竟《FLAPPY BIRD》这款游戏正面不好宣传。
那么干脆直接反向宣传不就好了?
林灰原本是很得意他的这个设想的。
结果得知了林灰的想法之后。
无论是企鹅推广还是新/浪官方抑或是何菲。
不约而同地否定了林灰的精心设想的宣传策略。
他们似乎很不理解林灰为什么要“自黑”。
何菲甚至还专门去核实了一下《FLAPPY BIRD》到底是不是林灰开发的。
呃。
其实林灰很想说,再往后几年的话“自黑”才是常态。
连一些明星都会自发走向台前参加一些综艺活动靠着一些精心准备好的台词“自黑”与“互黑”。
通过“黑”这种方式来达到洗白的目的。
虽然内心深处吐槽这些人图样图森破。
但林灰是没兴趣去试着说法他们。
毕竟成见是一道极其厚重的城墙。
林灰见自己的宣传策略不被接纳索性就当放手主/任了。
好歹这几方面也都是专业做网络推广的,应该不会把事情搞砸吧。
尽管如此,林灰还是反复强调了不许尬吹游戏体验本身。
毕竟《FLAPPY BIRD》这款游戏的游戏体验何止是不友好,简直是非常不友好。
林灰可不想因为一些不恰当的宣传给自己招黑。
在几家推广都信誓旦旦地向林灰保证了不尬吹游戏本身之后。
林灰也不再过问了。
游戏推广上,林灰终究不是特别精通。
既然如此,专业的事情就交给专业的人做。
虽然和这些推广公司谈不上利益共同体。
并且在先前的推广费用上,林灰和企鹅和渣浪还发生一些龃龉。
但料想他们也没胆量在推广上乱搞,自己砸自己招牌吧。
……
为配合游戏宣传林灰又在微博上开始了新一轮抽奖大业。
虽然粉丝数已经逼近六位数了。
不过林灰抽奖依旧是老规矩。
100个奖品,奖品依旧是新游戏兑换码。
林灰才发完抽奖的微博,就看见微博下面有了这样一条评论:
——林灰一到微博,所有闲逛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林灰,你又上微博了!”他不回答,对渣/浪说,“发条微博,来一波抽奖。”便排出100个兑换码。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抽奖一定是又出新游戏了想弄游戏热度!”林灰睁大眼睛说:“……”……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微博里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啊,这?
一开口就是老孔乙己了。
林灰很无语。
沙雕网友果然无处不在啊。
……
在微博上逗留的一小会,已经有一些大V发微博@他了。
看了一下这些大V的ID,林灰知道这些人基本都是何菲的与非公司控制的一些大V账号。
不得不说,何菲行动效率还是有的。
然而点开这些大V发表的文章。
林灰有点懵,就这?
何菲确实是按照林灰的要求不尬吹游戏。
但这近乎于完全中庸的叙述式宣传,效果能好吗?
林灰感觉这样宣传还不如直接说《FLAPPY BIRD》操作反人类呢。
他实在搞不懂,为什么不能按照他之前设定的路子来。
分明前世他就是被那种利用逆反心理的宣传带入坑的。
怎么说也算是经过实战验证的,为什么一经提出会被否决。
好奇之下,林灰拨通了何菲的电话,询问了一下缘由。
何菲只回答了林灰四个字:——“破窗效应”
虽然只是四个字,林灰已然明白了。
所谓的“破窗效应”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以一幢有少许破窗的建筑为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将会有破坏者破坏更多的窗户。
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
一条人行道有些许纸屑,不久后就会有更多垃圾,最终人们会视若理所当然地将垃圾顺手丢弃在地上。
同样的道理,《FLAPPY BIRD》这款游戏如果林灰从一开始定的宣传基调就是反向宣传的话。
那么很可能会有大量别的批评的声音混迹在原本正常的宣传之中带节奏。
这种情况不仅有可能发生,而且可能性不是一般的大。
毕竟林灰先前的两款极其弱智的小游戏的成功不知道已经让多少人眼热了。
万一真的出现这么一个黑林灰的契机,事情走向很可能不受控制。
最终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就不得而知了。
心念及此,林灰也有点后怕。
幸亏没犯外行指导内行的错误。
至于这几家推广公司乐意用什么推广策略他也懒得问了。
反正外网的宣传已经做到位了,至于国内的推广就算不尽如人意也没办法了。
……
搞定国内的游戏推广事宜后。
林灰算是真的闲下来了。
再之后真的可以坐等收钱了。
也该来些进项了。
虽然林灰现在钱已经不少了。
但钱这种东西从来就没有够花这一说。
以现在的林灰而言。
赚的多,花的也多。
之前海外砸了100万美元宣发费用。
后来又掏出160万人民币做国内宣发。
这几乎相当于不到一上午就支出了近千万人民币。
林灰的可支配收入也变成了1456.6406万人民币以及1047.85万美元。
尽管缩水了一些,不过问题不大。
眼瞅着一个亿的小目标是近在咫尺了。
只差临门一脚了。
第40章 此心安处是吾乡
林灰觉得《FLAPPY BIRD》这款游戏就是那临门一脚。
虽然现在这款游戏具体能取得什么样的成绩还未可知。
但林灰还是很有信心的。
怎么说这款游戏在前世累计下载量也是超过5000万的。
林灰相信这款游戏蕴含的潜力。
而且就目前来看,除了先前在宣传策略上和几家推广公司发生了一些龃龉之外。
其余的一切都进展得很顺利。
各种宣传也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林灰相信通过这款游戏他很快就能赚的盆满钵满。
……
然而这次事情似乎有了些变数。
让林灰没想到的是。
企呃和渣浪两家的推广在不知通过什么渠道得知林灰在海外也投入大笔费用进行宣发之后。
言情小说网
不约而同地将宣传推广的侧重点放在了“这款游戏在国外火爆”这点上。
虽然这款游戏在国外火爆是大概率事件。
但目前为止这款刚刚上线的游戏在海外根本就没有到火爆的程度。
尽管如此。
毫不影响这些推广公司利用墙内外的信息差进行宣传。
直接打出“海外爆款小游戏《FLAPPY BIRD》登陆国内应用商店”类似的旗号进行大规模推广。
甚至林灰本人在某某看点上收到了诸如此类的推送。
虽然本行不是做推广的。
但林灰基本的判断力还是有的。
不得不说这样的宣传策略很容易奏效。
甚至因为部分玩家“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这样的情结。
这样宣传甚至可能比原来林灰设想的“反向宣传”效果还好。
虽然宣传效果更好了。
但对于这样的宣传策略,林灰多多少少有点不喜。
这样做法,不就是消费情怀/消费情结吗?
某种程度来说,将没发生的事实说成是既成事实跟欺骗行为又有什么不同呢?
(偏偏这种几乎形如欺诈的宣传手法还一直能够奏效。
哪怕再往后几年,各种“ins爆款”“日/韩爆款”之类的不也一直有市场么?)
虽然林灰知道以两家巨头的影响力再加上这样的宣传策略,对他的新游戏在国内的宣发会有很大的助力。
但林灰不屑于此。
他虽然喜欢钱,但不等同于恰烂钱。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靠无中生有的宣传&消费国人情怀/情结赚的钱不要也罢。
不过现在这种情况,免费是不可能的了。
林灰之前就考虑过,免费的话,麻烦事一堆。
降价也不现实。
在这个阶段的国内AppStore,收费应用里面6元已经是最低价。
尽管如此,并不是没有操作空间。
林灰突然想到了“限免”。
“限免”和“免费”虽然某些场景下表达的意思差不多。
但“限免”终究不等于“永久免费”。
限免相比于永久免费执行起来更加灵活,也因此“限免”成为了软件/游戏运营时为了增加热度的常规操作。
AppStore内每天原本是收费的应用突然限免的情况更是数不胜数。
林灰通过个人开发者后台在将国内AppStore里《FLAPPY BIRD》这款游戏设置成了24小时内限免后。
这项操作就被AppStore方面通过了。
虽然此举几乎等同于跟国内收入的40%~55%说拜拜了,
但林灰毫不介意,此心安处是吾乡。
第41章 刚上线就限免?
同时林灰暗暗打定主意。
以后但凡是涉及到网络推广,绝对不和这类大公司合作。
大公司花里胡哨的想法太多了。
而林灰需要的是莫得感情的工具人。
而且找别人推广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现在还算相安无事,但难保以后不会同床异梦。
要是以后有了什么大矛盾,会不会直接在推广渠道做手脚进行掣肘?
总之,长远来看还是要靠自己。
也不必说什么垄断全渠道之类的大话,但至少得有一定的话语权。
得有控制在自己手中的推广工具以及推广渠道。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毕竟无论是推广工具还是推广渠道都是需要时间去积累的。
在设定好限免之后。
一切似乎又恢复了平静,如常发展。
不多时,林灰注意到AppStore方面也已经履行了先前的允诺。
将他的新游《FLAPPY BIRD》放到了一个比较显眼的推荐位。
并且打出了“GRAY FOREST又一新作”“首日限时免费”这样的slogan。
林灰不由得为AppStore的效率默默点个赞。
林灰关注着新游的同时。
还有很多人同样关注。
主播齐萌就是这些人里面的一员。
她几乎也是第一时间注意到了GRAY FOREST新上线的这款游戏。
事实上,自从GRAY FOREST那天在微/博私信里同她讲改天会开发一个沙雕新游。
齐萌就一直留意着相关情况。
今天一起床,齐萌就习惯性地打开应用商店。
一眼就看见了应用商店内的醒目推荐:
——GRAY FOREST的新游问世。
看看这推荐位置,国内的个人独立开发者估计也就只有灰神有这待遇了。
不过灰神也当得起这待遇。
齐萌可是记得的,这离GRAY FOREST在私信里允诺她开发游戏甚至还不到几天。
这么快一款新游就问世了?
而且,齐萌记得这已经是GRAY FOREST不到十天上线的第三款游戏了。
思路客
这开发游戏的速度几乎比一部分慢热玩家换新游戏的速度都快了。
齐萌不由得感慨,奆佬到底是奆佬。
具体到游戏本身,居然在限免期。
刚上线就限免的吗?
齐萌表示很不理解。
还是说大佬都这么任性?
看到这游戏的名字——《FLAPPY BIRD》?
齐萌下意识地想到了《ANGRY BIRD》。
难道这也是一款类似于《愤怒的小鸟》那样的游戏么?
其实具体是什么类型的游戏齐萌不怎么在乎。
她只希望这款游戏能够做到耐玩一些,不要随随便便就通关了。
毕竟找适合直播的小游戏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
齐萌点击了下载,很快就将这款内存不大的小游戏下载了下来。
打开《FLAPPY BIRD》这款游戏。
一进入游戏,齐萌就看到一个像素风格的小鸟。
经常直播各种沙雕游戏,齐萌几乎不费什么脑筋就搞懂了这款游戏的规则。
无非就是操作像素风格的小鸟向前不碰撞到管道罢了。
老实说,这样简单的规则。
让齐萌有点失望。
这样的游戏能有什么直播效果。
很快就通关了,能有什么意思。
然而实际上手,齐萌却发现了似乎没那么简单。
尝试了很多次之后,她最高分只有7分。
齐萌郁闷了!
是我打开的方式不对吗?
第42章 两小时评论过万
又尝试了很久。
除了将最高分刷到了33分之外。
齐萌一无所获。
像素风格的小鸟一次又一次地次撞向管道。
齐萌只感觉心中充斥着强烈地不甘!
经过不断的失败,齐萌算是发现了。
《FLAPPY BIRD》这游戏很不一样。
虽然这款游戏也很沙雕,但跟其他的沙雕游戏完全不是一个风格。
怎么说呢~
反正就是很特别那种。
从GRAY FOREST过往开发的两款游戏来看。
《2048》是策略类游戏。
《人生重开模拟器》是模拟/策略类游戏。
齐萌原本以为灰神这次会沿袭以前的传统,继续开发一款策略类游戏。
谁知道灰神这次完全不按预料出牌。
和以往的两款游戏相比,《FLAPPY BIRD》虽然也需要一定的策略性。
但本质上完全是另一种类型的游戏。
说到《FLAPPY BIRD》这游戏本身。
这游戏里玩家能做的只有一个操作:
——即不断控制点击屏幕的频率来调节小鸟的飞行高度和降落速度。
在刚刚了解这项规则的时候,齐萌一度以为这游戏只是一个没有复杂操作的“傻瓜式”游戏。
现在回想起来真是too young too simple。
尽管能做的操作只有一个。
玩家的任务也很简单,只是通过那个唯一能做的操作达到规避管道的目的即可。
然而就是这并不复杂的操作和游戏目标,让齐萌崩溃了。
反复尝试了很多次,最高分也只是33分。
亏她先前还以为这是个傻瓜式游戏。
可以说是无比打脸了。
虽然相比之前,她分数进步了。
然并卵,她连“第一关”都没过。
确切地说她连具体存在多少关都没搞清楚。
齐萌不禁有点气。
不是气馁,是气恼。
这游戏似乎在故意捉弄人一样。
每次都只差一点点,岂可修!
尽管实际情况是差了亿点点。
但给齐萌的感觉就是差一点点。
那种失之交臂那种感觉让齐萌很郁闷。
也正是这种感觉,让齐萌一次又一次地尝试。
自起床发现这款游戏之后,她已经不知不觉地玩了两个小时了。
这么让人上瘾吗?
齐萌不得不承认。
这款游戏确实有它独特的魅力。
除了感慨于此外。
玩游戏的过程中齐萌也在好奇开发这款游戏的GRAY FOREST到底是个什么人呢?
邂逅《人生重开模拟器》的时候,齐萌认为GRAY FOREST是个有故事的人。
遇到《2048》的时候,齐萌又觉得GRAY FOREST是个有创意的人。
然而接触了《FLAPPY BIRD》这款游戏之后。
齐萌却感觉完全看不懂GRAY FOREST是个什么样的人了……
虽然看不懂游戏开发者。
但直播了这么久各种小游戏。
齐萌多多少少还是能得懂游戏的。
经过这两个小时的试玩,齐萌几乎可以肯定《FLAPPY BIRD》绝对会成为极为火爆的游戏。
而且,齐萌有预感。
这款游戏的火爆程度会碾压国内独立开发者推出的任何一款游戏。
哪怕这款游戏在游戏画面并不精致操作也不复杂。
但这游戏的设计完全超脱了游戏本身。
将玩家心理这方面拿捏的死死地。
这对其他独立开发者开发的游戏完全就是降维打击。
齐萌感觉自己已经看穿了一切。
只是领悟真相的这个过程过于虐了。
齐萌突然好奇起来:不知道这款游戏其他玩家是怎么玩的呢?
于是果断来到了国内AppStore这款游戏的评论区。
加载了好一会齐萌才加载出来。
搞得她不由得吐槽了帝都的网速。
看到9999+的评论。
齐萌才恍然大悟。
不是网卡的原因,而是这游戏本身的原因。
好家伙,这才两个小时啊,就过万评论了么?
她预料到这款游戏会火爆,但完全没想到这游戏火的这么快。
过万的评论可还行。
哪怕按照10%的留评率,下载量估计也破十万了。
最关键的是按照目前AppStore的机制。
超过9999条评论之后。
评论再多都只会显示9999+评论。
也就是说《FLAPPY BIRD》这款游戏的实际评论量很可能比她估计的还要高几倍。
这,,,齐萌简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想当初,《人生重开模拟器》在国内刚刚发布1个小时的时候。
齐萌看到这款游戏评论区四五百的评论量时就惊诧莫名。
现在这评论热度,比当时夸张了何止几倍。
而这一切较当时也仅仅过去不到十天而已。
齐萌感觉她似乎不经意间旁观了独立游戏开发界一尊新神的降生。
可以说是很荣幸了。
尽管很荣幸。
不过说到底这些成绩还是属于开发者的,属于GRAY FOREST本人的。
跟齐萌干系不大。
她更在乎的还是其他玩家对这款游戏的体验。
更直白点说,她想看其他玩家被这款游戏虐的不要不要的而委屈巴巴在评论区发出哀叹咒怨的场景。
虽然这样的念头有点狭隘。
但现在齐萌受伤的小心灵急需得到一些抚慰。
点开评论区,一条条评论映入齐萌的眼帘:
“这个游戏BGM不错,音乐很舒缓!以前似乎从来没听过,有大神知道BGM是什么吗?”
“我以前也没听过,应该是灰神原创的吧,我感觉GRAY FOREST是一个被游戏设计耽误的音乐制作人。”
“同感,我也觉得背景音乐不错,可惜我操作太菜了,总是会打断那个旋律,太可恶了。”
之前齐萌还真没留意到这个游戏的BGM。
仔细回忆一下似乎确实是挺舒缓的。
而且几乎没怎么被觉察到不正是表明BGM不突兀,能完美的契合游戏吗?
从音乐这个全新的视角来看这款游戏,齐萌感觉对这款游戏认知又多了一个维度。
齐萌继续看评论。
“操纵感很强的一款游戏,操作简单易上手,很适合解压,我已经推荐我的好友也下载了。”
yqxsw.org
齐萌:??确实是易上手,但是你确定适合解压???
这评论就离谱了。
这条评论被齐萌当作个例,并没有放在心上。
然而翻了好久评论,齐萌傻眼了。
基本上都是这种论调。
非但没有她设想的各种哀叹怨怼,反而基本上都是处心积虑推荐这个游戏的。
甚至还有评论表示:
——“很棒的一款锻炼耐心和专注力的游戏,平时儿子玩游戏我都不怎么赞成,但这次我已经给我儿子下载了。”
“确实,我认为这个软件不应该列入游戏这个分类,应该列入效率类,这个软件提供了一种不错的方式用于正念训练。”
齐萌:(⊙﹏⊙)
那个,我们玩的是同一个游戏吗?
第43章 游戏爆火的秘密
看到评论区里几乎一个论调的评论。
齐萌不禁产生了质疑?莫非这些都是刷出来的评论?
但马上她就否定了这种想法。
灰神这种水平的大神怎么可能去刷评论呢?
一个游戏首日上线就限免的人。
根本就脱离了低级趣味。
怎么可能会在意评论这种形而上的东西呢?
……
林灰虽然并没有脱离低级趣味。
不过他确实不怎么在乎游戏的评论。
非但不在乎评论。
甚至他连《FLAPPY BIRD》这款游戏本身的成绩都不怎么在乎了。
至于不在乎的原因很简单。
林灰现在也算是身经百战了。
虽然自开发首个游戏《人生重开模拟器》到现在只有十天不到。
但是游戏上线之后出现的各种情况他已然见的多了。
就算《FLAPPY BIRD》再成功。
无非就是复制一次《2048》那样的成功而已。
就算《FLAPPY BIRD》再失败。
无非就是重演一次《人生重开模拟器》海外版的遭遇而已。
最好的结果和最坏的结果,林灰都了然于胸。
自然就很淡然。
游戏上线之后,林灰基本没什么要紧的事情了。
心境淡然的林灰决定给自己放个假。
怎么说从8号到现在15号,林灰也算是奋战一周多了。
而且现在还是周日,放松放松不过分。
……
林灰已然放松去了。
但很多人却依旧因他而处在紧张的工作之中。
国内资深游戏论坛爱玩联盟的游戏编辑董佳琪此时就很忙碌。
不仅忙碌,而且很苦逼。
今天是周日,她原本和闺蜜约好打算出去玩的。
结果被主编一个电话喊过来加班写一篇游戏分析文章。
本来董佳琪是想拒绝的,可卑微的打工人哪里有资格说不。
最终她还是选择了从心。
打开邮件看到具体的文章要求。
董佳琪才知道原来是要写一篇关于GRAY FOREST的新作《FLAPPY BIRD》的分析文章。
GRAY FOREST的新作?
看到这游戏的开发者,董佳琪只感觉一口老血。
她对GRAY FOREST可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
她在这一周内,写过的五篇游戏文章其中两篇都和GRAY FOREST开发的游戏有关。
好家伙,现在就要写第三篇了吗?
不过似乎这不是重点。
重点似乎是GRAY FOREST是怎么做到才不到十天就推出三款游戏的呢?
或许这就是传说中的高产似母猪吧。
吐槽归吐槽。
作为一个职业游戏评论员,董佳琪专业素养还是有的。
按照正常的评论流程,她决定先试玩《FLAPPY BIRD》。
一个不算大的小游戏,很容易就下载好了。
打开游戏后,画面像素风格,画风有些沙雕。
董佳琪知道像素风游戏往往更注重回归本源。
亦即游戏画面不重要,关键还是玩法,
因此董佳琪也没停留于画面,马上开始了试玩。
这个冒失的决定,直接导致了董佳琪悲催的开始。
而且这一悲摧就悲催了一个多小时。
至于悲催的原因很简单:
——她太菜了。
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不过确实如此。
在很多的玩家心中,游戏专区编辑肯定是个游戏高手,游戏操作很好。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大部分游戏编辑都只是理论游戏玩家。
对游戏的理论很熟悉,但是实际属于手残党。
董佳琪就是这样的理论游戏玩家。
她本人对自己手残的事实也是心知肚明。
要换作平时。
遇到考验操作的游戏。
董佳琪大概率试都不会试。
但这款游戏简单的操作规则,让她莫名其妙地生出来一种“我上我也行”的错觉。
就是这种错觉坑害了她一个多小时。
现在已然明白了之前的误区,董佳琪很快就调整了工作方向。
既然自己玩不明白,看别人玩不就好了。
在互联网的帮助下,董佳琪很快就搜到了一堆《FLAPPY BIRD》相关的视频。
董佳琪注意到。
仅仅是B站在#flappy bird这个话题下。
视频数就已经破千了。
刚出的游戏热度就这么高吗?
董佳琪随便点开一个弹幕数高的视频。
这个视频UP主似乎是不喜欢废话的那种类型。
一点进去视频,董佳琪就看到了游戏实操画面。
不得不说,UP主是有水平的。
轻轻松松就打到一个很高的分数。
虽然在游戏的过程中,UP主操作可以。
但董佳琪还是有点想吐槽:
就这?
当然了她吐槽的不是UP主。
而是《FLAPPY BIRD》这款游戏。
原本董佳琪还以为这游戏随着玩家分数增高之后会解锁一些新场景或者说新剧情呢。
然而从视频上看。
这个UP主打到近千分。
游戏的场景跟刚开始得分十多分时的画面也没什么区别。
从游戏开局到近千分的过程唯一的游戏场景就是像素风格的鸟不断通过管道间隙而已。
就这?
董佳琪有点搞不懂,就这么一个简简单单的不断通过管道间隙的无聊游戏。
怎么就火了呢?
不仅是火了,而且又是爆火。
外人或许不容易获悉游戏实际数据。
但作为一名游戏编辑。
董佳琪还是有渠道接触到游戏上线之后的数据的。
从数据上看,《FLAPPY BIRD》这款游戏从正式上线之后。
不到一个小时,国内下载量就已经破百万了。
截至到中午12点的时候,这款游戏的国内下载量已然达到了413万。
照这个势头来看,首日下载量别说是突破五百万。
就是突破一千五百万都有很大可能的。
这数据简直分分钟碾压之前的《别踩白块儿》。
而且《FLAPPY BIRD》这游戏不光是下载量高得惊人。
无论是贴/吧微/博b/站还是各种游戏论坛。
这个游戏都很有话题度。
种种迹象来看。
这个游戏的火爆已经成为事实。
然而这游戏为什么火呢?
思量了好一会儿。
董佳琪灵光一现:
莫非是因为音乐?
不过很快她就否定了这个推断。
这款游戏的背景音乐虽然很舒缓。
不过并不是所有玩家都可以享用。
普通玩家别说听音乐了。
甚至想听一段完整的旋律都有点艰难。
董佳琪是真搞不懂为什么玩家会痴迷于这款游戏。
莫非是因为限免?
可每天限免的iOS游戏多了去了,别的游戏为什么不火呢?
偏偏是这么一款明显施虐倾向的游戏火了?
说是施虐一点都不过分。
反正董佳琪在试玩的时候是深刻地感觉到《FLAPPY BIRD》这个游戏是恶意满满。
siluke.com
董佳琪甚至觉得如果她玩的更久的话。
甚至大概率会解锁一些奇奇怪怪的属性。
至于在这款游戏评论区给出五星好评的玩家。
董佳琪更是感觉这一群体普遍有受/虐倾向。
而且还不是一般般的受/虐。
是属于那种受/虐之后还自发维护施/虐者的那种受/虐。
不是这么多斯德哥尔摩效应玩家通力维护。
这款游戏何来良好的口碑?
说到这游戏的口碑,董佳琪就无比奇怪。
明明是一款很“折磨人”的游戏。
口碑为什么如此之好呢?
AppStore上该游戏的评分更是高达4.7分。
要知道这可是过万人评价得出来的分数。
可以说是稳得一塌糊涂。
先前同样很火的《别踩白块儿》这款游戏在AppStore虽然也是过万人评论。
但评分却只有3.7分。
就是这3.7分的评分当时还被国内媒体各种吹嘘。
现在跟《FLAPPY BIRD》这款游戏一比。
完全不够看。
董佳琪觉得和“这游戏为什么火爆?”这个问题对相比。
“《FLAPPY BIRD》这游戏为什么有如此高的口碑?”这个问题才更值得探索。
第44章 赌徒心理的运用
尽管对《FLAPPY BIRD》这游戏的口碑如此之高的原因比较好奇。
但主编让她写的分析文章明显是要她分析《FLAPPY BIRD》这款游戏为什么会火。
而不是让她分析这款游戏口碑为什么如此顶。
打工人是莫得灵魂的。
董佳琪只能老老实实分析《FLAPPY BIRD》这款游戏火的原因。
说实话,董佳琪感觉她跟GRAY FOREST八字不合。
GRAY FOREST过往开发的游戏。
无论是《人生重开模拟器》还是《2048》
给董佳琪的感觉都是火的莫名其妙。
而《FLAPPY BIRD》给她的感觉更是如此。
她实在是搞不懂现在的游戏市场。
虽然搞不懂,但是还是要干饭的。
董佳琪只能硬着头皮撰写分析文章。
好在她也不是第一次在不怎么懂游戏的情况下写。
虽然有点难。
但也不至于说是无从下笔。
每次遇到这种情况,董佳琪都感觉自己似乎又回到了高中的时候。
明明读不懂文章却一样要做阅读理解。
听起来不懂游戏却还要写游戏分析有点扯。
其实不然。
不懂游戏不代表不能分析。
哪怕不能从游戏本身分析。
也可以从市场反应以及玩家心理等方面入手分析。
就算分析错了也问题不大。
毕竟很多时候游戏的开发者或许一样搞不懂他们自己开发的游戏。
也正因为如此,游戏编辑所写的分析文章不止是面向游戏玩家。
某种程度上也是面向游戏开发者的。
好的游戏分析文章不仅给与游戏玩家启发。
也可以帮助游戏开发者以新的视角理解游戏、填补思维空白。
这个角度上来说。
游戏编辑还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的。
很快董佳琪就开始码字了,她写道:
GRAY FOREST开发的《FLAPPY BIRD》这款游戏再度爆火了。
事实上这款游戏的爆火并不是意外。
在上次给大家分析《2048》这款游戏为什么会火的时候。
笔者就对GRAY FOREST的这款游戏进行了成功的预测。
当时笔者预言了GRAY FOREST下一款游戏一定是一款小游戏。
一款依旧画风简约但重视操作本身的极简游戏。
还预言了这样的游戏不仅拥有低成本的优势。
玩法也会让人难以自持……
《Flappy Bird》这款游戏的上线印证了笔者先前的猜测。
一如笔者之前设想的那样。
《FLAPPY BIRD》这款游戏并没有精致的画面,也没有引入入胜的剧情,更没有复杂多变的操作。
反而这是一款画质粗糙、内容单调的游戏。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只有一个点击操作的游戏迅速打破国产小游戏史的众多记录。
比如说最快达到100万下载量的记录、评论最快过万的记录等等。
而且从目前这款游戏的下载趋势来看,这款游戏很可能继续创打破一系列记录。
为什么就这样一款技术简单,制作粗糙的游戏能够如此的火爆呢?
笔者认为这款游戏之所以火爆是因为它契合了人的心理。
这是一款以心理战术打败了其他以高技术为依托的游戏。
可以说这款游戏抓住了人们不服输的那种心理。
而这种心理通常我们也叫做赌徒心理。
所谓赌徒心理,单从赌/博来说。
就是输了还想再把输掉的赢回来,赢了还想继续赢下去,使自己的占有欲得到进一步的满足。
赌徒心理,不是仅仅存在于赌徒中。
可以说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拥有这样的心理。
这款游戏中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
“就差那么点!再来一次!”
这或许是不少人在体验《FLAPPY BIRD》这款游戏时经常发出的感概。
通过我们刚才的分析不难判断。
这就是典型的赌徒心理。
成功利用了人们的赌徒心理正是这款游戏具有很高用户黏性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FLAPPY BIRD》这款游戏能成功抓住人们这种心理并不是误打误撞。
很有可能GRAY FOREST在开发这款游戏的时候就精心考虑过的如何抓住人们这种不服输的心理了。
从这款游戏的很多设计中,我们能看出开发者都有过这种考量。
首先,从这款游戏的设计角度来看。
区别以往游戏的设计思路。
《FLAPPY BIRD》这款游戏在整个游戏过程中,难度自始至终都很均衡。
而非大多数传统游戏那样难度的由易到难。
这种设计就很讨巧。
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很讨巧呢?
一般的由易到难的游戏。
开始的时候是简单的。
但是越往后难度也越来越高。
而难度越高就很容易导致玩家Game Over。
Game Over之后玩家就得重头再来。
游戏重来时玩家就得经历一次游戏从简单开始一点点到复杂的过程。
虽然从易到难的渐进过程符合一般操作规律。
然而游戏玩家想进入的是游戏结束的那个难度。
而不是想再经历一遍难度渐进的过程。
这个难度渐变的过程很容易被用户当做是游戏重来的时间成本中的一部分而看成是一种负担。
在这种情况下玩家会下意识地认为传统的难度由易到难的游戏重玩的话会付出很大的时间成本。
而《Flappy Bird》玩家则完全不必有这种担心。
这款游戏完全就摒除了那种从简单到难的过程。
游戏自始至终都是一个难度。
这样哪怕游戏Game Over了,玩家只要选择重开也能马上进入到游戏先前结束时的难度/节奏。
尽管《FLAPPY BIRD》这款游戏玩家耗费的时间跟传统游戏相差无几。
但给游戏玩家的感觉却是他们重新恢复原来的游戏难度或者说游戏节奏付出的时间成本几乎为0.
重玩付出的时间成本几乎为0。
那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当然是立即重来。
有哪个游戏玩家不想在上次GameOver的地方重新赢回来?
用赌徒类比游戏玩家。
每个赌徒都想在下一轮中赢回来。
如果再启动下一轮要付出很多筹码,那么哪怕再疯狂的赌徒或许也会犹豫。
但如果启动下一轮不需要任何筹码呢?
(尽管未必真的不需要任何筹码,但是只要让赌徒看起来不需要任何筹码就够了)
tsxsw.la
这种情况赌徒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借助对赌徒思维的理解,我们似乎不难理解为什么《FLAPPY BIRD》这款游戏的重玩率高到离谱。
……
阐述完一个维度之后。
紧接着董佳琪从好几个方面展开了论述了GRAY FOREST具体是怎样利用赌徒心理的。
再之后她倒是没对GRAY FOREST下一款游戏做什么预测。
只是对的GRAY FOREST过往开发的游戏风格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董佳琪写道:
从GRAY FOREST几款游戏的成功。
我们可以看到,以后手机游戏的开发,并不是一定要把精力和成本放在游戏画面的精致上,也并不是一定要让游戏多曲折多复杂,最重要的是要研究和分析玩家的心理。
终于,一篇分析文章总算写好了。
董佳琪检查了下没发现什么毛病之后。
默默点击了发布。
第45章 Gray Forest是谁?
才点击发布不多久,董佳琪就收到了一封邮件。
呃,总编发来的?
莫非是先前发布的文章被拒了?
虽然她点击了发布。
但是这并不等同于文章直接就能面向读者了。
还需要审编检查无误才可以。
莫非是这其中出现了什么变数。
董佳琪不由得心情很忐忑。
虽然她写的分析文章水平一般。
但怎么说也是她牺牲了出去玩的时间加班加点搞定的。
真被拒稿就惨了。
等等,拒稿不一般都是系统自动回复吗?
而且为什么是总编发来的邮件?
董佳琪虽然名义上也归总编管。
但两者根本不可能有直接交集。
毕竟董佳琪跟总编之间隔着副主编、主编、副总编这三个位置。
平时董佳琪跟主编都很少直接打交道。
现在怎么总编直接找到她了?
职场上越级可一向是大忌。
无论是向上越级还是向下越级。
董佳琪不由得有些紧张。
莫非她不小心闯了什么祸了?
怀着忐忑的心情,董佳琪点开了邮件。
总编在邮件里发来上次董佳琪评论《2048》的文章。
并在邮件里询问这篇文章是不是董佳琪本人写的。
董佳琪心里不由得咯噔一下,莫非真的是闯祸了?
一篇分析游戏的文章能闯什么祸呢??
不过她还是很慎重地回复了总编的邮件。
尽管邮件里打了不少字。
但其实全部内容完全可以用“是”这一个字来代替。
不过即使是密密麻麻打了不少字。
董佳琪依旧有点担心没把事情说清楚。
正在董佳琪想着要不要再发个邮件补充说明一下情况的时候。
又收到了总编发来的邮件。
这次换成总编在邮件里面发一大堆文字了。
似乎是早就提前准备好了的。
只见邮件里面写着:
“董佳琪女士你好!
你在分析《2048》这款游戏为什么火爆的文章中准确预言了GRAY FOREST下一款游戏。
并且得到了实际验证……
由于你在游戏市场方面表现出来极高的见地。
经过编委的慎重考虑,决定推荐去爱玩游戏的市场部任职。
或者你也可以选择继续留在编辑部,拟提拔为主编。
独立负责一档专栏的运行,至于新专栏完全由你策划……
具体如何选择,编委将尊重你的意见。”
通读完总编发来的邮件,董佳琪感觉心情像是坐过山车一番。
就因为她之前评论《2048》时近似于瞎猜的预言。
居然还有这样的好事?
这太过戏剧化了,她一时之间简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呃,这么看来GRAY FOREST和她哪里是八字不合。
简直就是她的幸运星啊。
从邮件上看。
这是要职场逆袭的节奏吗?
就算不能一朝咸鱼翻身,这也是要妥妥地升职加薪啊。
最夸张的是,她一个社畜居然还有了选择的余地?
不得不说这种感觉很奇妙。
当然了也仅仅只是感觉奇妙而已。
董佳琪虽然是初入职场吧。
但并不等同于职场小白。
她还是很清楚的,虽然邮件给出了两个选择。
但实际上董佳琪能选择的只有后者。
即留在编辑部。
毕竟邮件是总编发来的。
邮件里所谓的“编委慎重考虑”完全是官面话。
实际上的编委不还是总编一个人说了算。
真要傻傻地说她要去什么爱玩游戏的市场部基本上等同于邮件中提供的两个选择都会鸡飞蛋打。
甚至她以后的处境可能还不比现在。
所以董佳琪几乎没做过多的思考,就回复了总编的邮件。
董佳琪表示她愿意在编辑部里继续发光发热。
至于新专栏什么的。
最好是总编能够提出指导意见。
反正就是怕马屁以及不厌其烦地表忠心……
尽管董佳琪也不喜欢这套形式主义。
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当周围的人都这么做的时候。
原本正常的表现反而成为了另类。
为了不成为异类,so……
话说回来。
董佳琪也很珍惜继续留在编辑部的这个机会。
毕竟哪怕继续留在编辑部,她也不再是苦逼的游戏编辑。
而是成为一名主编。
虽然依旧是打工人,但情况至少改观了一点点。
完美的实现了低级打工人到中级打工人的进阶。
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台阶。
但要一切按部就班的话。
她从编辑到副主编,再到主编。
起码需要三到十年。
总得来说这个结果董佳琪还是心满意足的。
……
似乎是董佳琪“端正”的态度很让总编满意。
她很快就收到总编回复的邮件。
邮件里总编表示会按照主编的标准给董佳琪补发这个月的工资。
至于成立的新专栏。
总编觉得董佳琪可以继续做她擅长的游戏分析领域。
只不过新专栏要换个角度。
不再是分析游戏,而是分析游戏开发者。
并建议她最好能设法去采访一下GRAY FOREST。
董佳琪:(⊙o⊙)
董佳琪严重怀疑总编是怎么坐到这个位置的。
去采访一下GRAY FOREST可还行?
用脚趾想一下这事就很难办好不好。
尽管事情很难办。
但董佳琪还是乖巧地应承了下来。
领导不一定能解决问题。
但绝对能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董佳琪只感觉悲剧来的太快就像龙卷风。
去采访一下GRAY FOREST?
这任务完全无能为力啊。
且不说她会不会采访。
关键是她该去哪找GRAY FOREST呢?
GRAY FOREST又是谁呢?
……
……
不止董佳琪一个人在纠结这些问题。
网/易的人力资源副总监余婧怡也在纠结着同样的问题。
余婧怡现在也很想和GRAY FOREST取得联系。
甚至某种程度上,她现在比任何人都更想跟GRAY FOREST取得联系。
西红柿小说
事实上,她之前并不是没有试着跟GRAY FOREST联系过。
她通过邮箱给GRAY FOREST发送了入职邀请。
并且许下了还算不错的入职待遇:
无论是500w以上的年薪,还是每个项目周期可自由支配的7位数的开发经费。
抑或是可自由调配一定配额的开发工程师。
这些条件何止是不错。
简直可以用优渥来形容了。
然而这些优渥的条件却没能打动GRAY FOREST。
非但没能打动GRAY FOREST。
反而得到了GRAY FOREST极其敷衍的拒绝。
哪怕是网/易这样的公司,发送入职邀请被拒绝其实也是常有的事情。
但通常时候,哪怕是受邀人拒绝了大公司的入职邀请,其措辞也是很坦诚的。
被GRAY FOREST那样极其敷衍的/近乎欺骗的拒绝却是她从业生涯以来第一次遇到。
她现在都能清楚的记得GRAY FOREST回复的邮件。
在邮件里GRAY FOREST表示他只是一名刚高考完的学生,还要继续学业。
所以婉拒了网/易的邀请。
对于这个拒绝理由,余婧怡简直感觉她的智商在被侮辱。
GARY FOREST怎么可能会是学生?
从GRAY FOREST过往开发的几款游戏来看。
虽然这些游戏的代码实现都不算复杂,哪怕是刚刚编程入门的人都可以轻松搞定。
但这些产品却无一例外地表现出的顽强生命力、极强战斗力和惊人统治力却不是随便什么编程入门的人就能搞定的。
IT行业虽然门槛近些年来低了不少。
但也不是懂点代码的人就能“征服天下”。
不懂市场的话,会再多代码也只不过是造更多/更精巧的轮子罢了。
以余婧怡的多年互联网方面人力资源的从业经验来看。
对市场把握如此精准的人,怎么可能只是一个刚高考完的学生。
就算是学生,至少也应该是大学高年级学生或者更高学历的学生。
怎么可能只是一个高中生呢?
从这些产品的市场表现来看。
余婧怡几乎可以100%推断GRAY FOREST至少有3年以上的互联网专业的从业经验。
并且一定有过参与大型互联网项目的经历。
否则何来对互联网市场如此深刻的认识?
这样的水平,又岂是什么高中学生能够达到的?
余婧怡心中充满疑惑。
甚至她在脑海中幻想起了GRAY FORESTt可能是某家国际企业的高管。
但这种想法刚刚萌芽。
立马就遭受到了她的否定。
不!
不可能!
绝不可能是这样的。
这根本就不符合逻辑啊!
国际企业的高管的话,似乎根本没必要在这类小游戏上浪费时间啊。
随便经手一个项目不就分分钟上千万美元那样的。
怎么会对这类小项目感兴趣。
不过就算余婧怡如此坚决的否认了自己的想法。
但事实上,她的内心深处依旧存在着这样的怀疑。
虽然这样的猜测实在是太过疯狂,太过匪夷所思了,也太过离谱了。
但保不齐万一呢。
兴许就某大佬就是想闲来无事开发些小游戏呢。
不过这样一来,事情就麻烦了。
先前开出的条件多半不入人家的眼。
毕竟这类国际企业的高管年薪基本都是拿数以百万计美刀的。
而且大概率手中还会有外企股票/期权激励。
这样的人怎么可能轻易被挖走呢?
不过她还是愿意尝试一下。
毕竟近几年网/易的号召力还算不错。
不至于说是对外企高管就一点吸引力都没有。
再者,她已经在人力资源副总监的位置上呆了很多年了。
如果这次真的能挖来一家国际知名企业的高管的话。
那人力资源总监的位置岂不是唾手可得?
不过这事明显不宜打草惊蛇。
到时候要是非但没挖来人。
反而落个影响内部团结的帽子就麻烦了。
为保险起见,余婧怡还是决定亲自挖人。
第46章 宣发敌不过时差
时间不知不觉来到15号傍晚。
此时林灰依旧宅在茗品国际的别墅里。
浑然不知他已不知不觉间成为了很多人觊觎的“猎物”。
此时他已经在别墅里“宅”了一整天了。
当然即便是“宅”也不是无所事事的那种宅。
纵然在《FLAPPY BIRD》这款游戏上线之后林灰选择放松一下。
但人间哪得清闲处。
林灰倒是想无所事事,奈何实力不允许。
在过去的几个小时里,各方面的信息反馈朝着他蜂拥而至。
就算林灰想偷得浮生半日闲,也是做不到。
林灰只感觉分身乏术。
或许是时候找个秘书分担一下了。
有事秘书干。
不过去哪找合适的秘书呢?
并不是随随便便一个人就可以胜任秘书。
最起码也得跟林灰是利益共同体。
如果连最起码的利益一致都做不到。
那贸然放在身边跟安放一颗不定时炸弹有什么区别?
心念及此,林灰无奈地摇摇头。
不过好在目前朝着他蜂拥而至的消息基本都是好消息。
从鹅厂以及渣浪反馈的信息看,游戏宣发效果可以说是很理想了。
很多社交平台上都对《FLAPPY BIRD》这款游戏上形成了良好的讨论氛围。
最让林灰意外地是,《FLAPPY BIRD》这么一个小游戏居然在知/乎还形成了一定的话题度。
知/乎上关于这个游戏有很多问题。
让林灰没想到的是,和这个游戏有关的热度最高的问题。
既不是这个游戏为什么火,也不是在讨论这个游戏怎么火的。
反而一堆人在探讨“自然界中有没有鸟采用和《FLAPPY BIRD》游戏里像素鸟那种飞行方式?”
林灰看到这个问题下的高赞回答是这样回答的:
“自然界中,确实有些鸟是像《Flappy Bird》那样飞的。一些小型的雀形目鸟类,比如麻雀,就采取这种‘夹翅飞蹿’的方式飞行。因为它们的翅膀短而圆,完全不能像鹰隼、鸽子那样展开翅膀滑翔,但是能够通过快速扑打飞起来。快速扑打翅膀是很费力的,为了减少体力消耗,所以它们会在飞行中采取这种波形的飞行方式——快速扑打翅膀上升,然后收拢翅膀,以抛物线下坠,再继续拍打翅膀上升……”
这一本正经的格式以及硬核的科普让林灰还真有点不适应。
看起来现在的知/乎环境还算可以,至少不像往后几年那样“泻药人在蒙古刚下航母”那种。
而且回答底下正经的科普还是比较多的。
而不是像前世各种回答各种抖机灵。
所以说,现在还算可以的知/乎是怎么变成后来那种乌烟瘴气的呢?
……
除了社交平台上良好的讨论氛围外。
林灰注意到个人开发者账号的后台上AppStore官方陆陆续续给他发来了很多消息:
“尊敬的开发者您好,您开发的游戏《FLAPPY BIRD》已入列本周App Store精选新游,在此期间内最好不要出现较大的版本迭代,以避免未知bug对玩家体验造成的影响……”
“……”
“尊敬的开发者您好,您已成功加入AppStore个人开发者激励计划,详情请查看链接.<>.”
“尊敬的开发者您好,我是AppStore的软件工程师黄静,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可以随时跟我沟通。联系方式:…”
“恭喜您优秀的开发者,您开发的游戏《FLAPPY BIRD》在全球范围内已成功突破两千万次(有效)下载。”
入列本周App Store精选新游,在此期间内最好不要出现较大的版本迭代,以避免未知bug对玩家体验造成的影响……”
“……”
从这些消息来看,目前《FLAPPY BIRD》这款游戏的下载情况还算不错。
首日下载数据基本碾压之前他开发的《2048》了。
事实上不止是突破两千万有效下载那么简单。
从后台数据上看,实际有效下载量已经达到2341万了。
林灰相信真正的首日有效下载量很可能突破三千万。
事实上,从苹/果软件工程师黄静那里得到的反馈消息来看。
如果不是今天AppStore意外崩溃了几次。
林灰感觉现在的有效下载量早就应该突破三千万了。
尽管有效下载还没突破三千万,但这个首日下载量一样冠绝全球了。
这个成绩很喜人,但基本在林灰的预料之中。
毕竟这个游戏前世就属于爆款小游戏。
总得来说,这款游戏成绩是喜人的。
但是收入方面就不完全喜人了。
从数据上看。
目前这2341万次有效下载,其中有2305万次有效下载都来自于国内AppStore。
而海外区的有效下载仅仅只有36万次。
国内现在仍然处于限免期,而且林灰也没有在游戏里投放广告的习惯。
国内这2305万有效下载除了会给林灰带来一些激励收入之外,基本不存在其他收入的可能了。
爱好中文网
而海外这36万有效下载。
按照现在的分成原则。
海外下载只会带给林灰36×0.99×70%=24.948万美元的收入。
这完全不够啊。
如果海外分成只二十五万美元不到的话,林灰简直血亏。
怎么说林灰在海外也是砸下100万美元宣传费用的。
提到这个。
林灰就百思不得其解。
怎么说他也是砸下巨额宣发费用的。
为什么宣发效果如此不理想。
莫非是我的推广策略又翻车了?
不过话说不应该啊。
虽然以视频的形式展现《FLAPPY BIRD》这款游戏可能会有点枯燥。
但YouTuber完全可以通过话术来诱导潜在的玩家群体啊~
林灰不相信这些能拥有上万订阅者的YouTuber连这点煽动人的本事都没有。
还是说问题如果不是出现在宣发上。
那是出在什么地方呢?
林灰想了一会。
恍然大悟。
问题出在时差上。
《FLAPPY BIRD》这款游戏全球同步上线之时。
虽然中/国是在白天。
但海外主要的消费地区却依然处于黑夜啊~
林灰算是明白为什么在海外投入100万美元用于宣发推广的情况下。
下载量却仅仅只有36万了。
果然,再好的宣发终究也敌不过时差。
不过说到底依旧是自己名声不够大。
如果名声足够大,对用户有足够的吸引力。
就算有时差又怎样?
αpple发布会向来都是在1点。
熬夜看的不也不少吗?
林灰想要达到这种境界,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说到游戏本身。
现在似乎也不用担心什么海外市场遭遇滑铁卢了。
海外玩家在天黑休息的情况下都能贡献出36万的有效下载。
那么天亮之后成绩破百万只会是分分钟的事情。
第47章 达成一个小目标
事实上,林灰估计的不错。
《FLAPPY BIRD》这款游戏果然在海外大爆了。
到16号中午的时候,当他再次登陆到个人开发者账户查看数据时。
发现《FLAPPY BIRD》这款游戏的全球(有效)下载量已经达到了3150万次。
其中有2575万次有效下载来自于国内AppStore。
而海外区的有效下载也达到了575万次。
虽然海外区首日下载成绩跟《2048》海外上线后首日成绩没法比。
但这个数字同样十分可观了。
海外575万的有效下载起码意味着将给林灰带来575×0.99×70%=398.475万美元的收入。
这只是《FLAPPY BIRD》这款游戏销售的分成收入。
实际的到账收入只会更多。
毕竟除了《FLAPPY BIRD》之外。
《2048》这款游戏在海外也尚有一定的热度。
依旧会为林灰提供一定的收入。
并且无论是《2048》还是《FLAPPY BIRD》
这两款应用都是被AppStore评为高品质APP的。
亦即都享有激励计划。
因此林灰实际收入里肯定还会包含激励收入。
同样因为激励收入这项制度的存在。
哪怕国内上线的《FLAPPY BIRD》进行了24小时限免。
有部分游戏玩家慷慨解囊的话,一样能给林灰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
对于这个判断林灰很快就从收到的短信得到了验证:
“……您尾号6699的招行卡…收到一笔1170765元的转账,目前该卡余额为15737171元。”
“……您尾号0010的招行卡…收到一笔6021500美元的跨国转账,目前该卡余额为16500000美元。”
1650万美元可还行?
按照14年6月16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
——1美元=6.2181人民币。
1650万美元已经相当于102,598,650元人民币了。
而且,林灰还有将近一千六百万的人民币存款。
这…现在的存款总额都折合成人民币的话已经逼近1.2个亿了。
一个亿的“小目标”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达成了吗?
对此,林灰也不免有些小激动。
几款小游戏的加持下。
赚钱居然会这么快?!
尽管之前林灰料定通过开发游戏能够很快赚得第一桶金。
但是能这么快就实现财富破亿却是他没预料到的事情。
如果被外人获悉林灰单单凭借小游戏就能赚这么多钱的话。
难免不会眼热。
毕竟这个赚钱效率实在太高了。
林灰却觉得没什么。
事实本应如此。
赚钱效率低才是不应该。
怎么说林灰也是穿越时空而来的,天生就拥有着信息优势。
除非是内幕交易。
否则这个世界上在经济领域绝对没有任何个体比他更有信息优势。
林灰相信。
有他的加入。
未来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繁华,更加富足。
而他也将会成为这个世界最耀眼的那颗星。
林灰的财富破亿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资产破亿。
而是货真价实的资金破亿。
“资金破亿”这个概念可比单纯的“资产破亿“要有分量的多。
资金和资产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资金的流动性。
尽管美元在国内并不能自由流动。
但作为一种货币,美元的流动性依旧比股票债券一类的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baimengshu.com
上亿的流动资金这可是妥妥的热钱。
热钱无论注入到哪个行业都意味着新鲜的血液。
而哪个行业不渴望新鲜的血液的注入呢?
总之,现在拥有上亿资金的林灰,完全能成为很多人眼中的座上宾。
然而这就够了吗?
一个亿的财富的确不小。
但和林灰宏大的目标相比,一个亿只是阶段性的一个小目标罢了。
真不是林灰狂妄自大。
要知道苹果建个Apple Park就花了五十多亿美元。
五十多亿美元那可是相当于三百多亿人民币。
某东方大国造aircraft carrier也不过花了不到两百亿(三十多亿美元)
你αpple建个办公区就花了三百多个亿?
这特么的是怎样的壕无人性。
真是太讨厌了。
不过听说人总会变成自己讨厌的样子。
林灰:( ̄﹃ ̄)
第48章 关于未来的规划
就目前来看。
虽然资金过亿后林灰有将触手向外伸出的能力了。
但林灰并不打算贸然下场。
并不是因为对未来缺乏规划。
恰恰相反。
关于初步的发展?
(仅仅是初步的)
林灰其实是有大概的规划的。
手游领域林灰肯定是不会放手的。
之前三款小游戏的爆火已经成功证明了手游庞大的吸金能力。
而且以发展的眼光来看,手游市场潜力巨大。
再往后几年,仅仅是中国手游行业的市场规模就将接近两千亿元。
更遑论全球范围的手游行业的市场规模了。
这样庞大的市场除非林灰人傻掉了。
否则断然不可能放弃的。
除了手游领域之外。
互联网行业其他方面林灰也不会放弃的。
毕竟前世林灰自从毕业后就一直呆在互联网行业。
互联网行业可以说是林灰最熟悉的领域。
至于除了游戏外主要从事哪方面。
林灰最先想到的就是人工智能领域。
虽然前世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很像是科技树点歪的结果。
但林灰依旧不会放弃这个方向。
互联网行业不管你做什么。
概念一定要先进。
仅仅是先进一点点那种概念也不好使。
必须是特别前沿的那种概念才行。
概念不够新潮的话。
哪怕做再多实事也很可能费力不讨好。
概念足够前沿还有别的好处。
比如说很容易享受各种各样的优惠政策以及经费扶持。
只要能提出一些足够前沿并且逻辑自洽的概念时。
很容易就能享受到地方的一些优惠政策。
至于能不能真正实现其实问题不大。
有些东西不一定真的能实现,但只需要让人相信你能实现就可以了。
而且入局人工智能几乎没啥风险。
就算玩不明白人工智能也没关系。
按照“炒概念+拿地皮+盖房子+卖房子”这个模式来一样稳赚不赔。
不过林灰怎么可能玩不明白人工智能。
前世林灰大学刚刚毕业那会基本就是人工智能最火的时候。
那时的主流互联网公司几乎一窝蜂似的扎堆从事AI的研究。
林灰参加工作之后几乎就一直在跟AI打交道。
这样一来,林灰从事人工智能有着先天优势。
毕竟现在他没少参加AI软件/工程的开发项目。
而且他手里还有不少诸如SimpleT这样十分成熟的AI软件。
可以说林灰只要真正涉足AI领域就一定能成功。
差别只是成功的大小而已。
虽然“小”成功也不算差。
但林灰只想要“大”成功。
只想要那种能够称得上“凯旋”的成功。
着眼于人工智能本身。
林灰之所以想涉足这方面,不在于他多么看重人工智能这项技术本身。
对他来说,他看中的是人工智能开枝散叶的能力。
人工智能很容易与其他的领域发生一些交集。
这样对于以点带面促进各行业整合是十分有帮助的。
按照正常的世界线,再往后几年。
不止是AI本身。
AI+工业、AI+医疗、AI+教育这些都会大行其道。
AI除了能在某种角度上让传统行业焕发新生之外。
AI和云计算、大数据这些概念碰撞之后也会产生很多有趣的东西。
可以说以AI为切入点入局。
这对以后的扩张是很有利的。
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
光有行动方略用处不大。
还得有去执行这一切的人。
总不能靠林灰单枪匹马去打江山吧。
现在入局显然不现实。
一切还是顺其自然吧。
第49章 引爆全网舆论
比起将来该怎么投资。
林灰觉得现在最要紧的事情还是回馈一下玩家群体。
他现在的能拥有这么大一笔财富。
很大程度上都是玩家群体的功劳。
至于回馈的形式。
林灰想通过抽奖的形式进行。
才进入微博抽奖界面,林灰就注意到了一条消息。
微博方面提示他近期发布了无效抽奖。
(⊙﹏⊙),看到这条消息。
林灰不禁有些奇怪。
看了消息详情,林灰这才想起之所以出现无效抽奖是因为《FLAPPY BIRD》这款游戏的缘故。
虽然现在这款游戏售价已经恢复成了6元,但其刚刚上线时在国内AppStore却是限免的。
正因为先前这款软件限免。
所以他之前在国内预热抽奖的100个《FLAPPY BIRD》的兑换码直接等同于没有价值了。
故而先前那次抽奖虽然正常进行了。
但在结束后却被微博系统认定为发布无效抽奖。
呃,这就比较尴尬了。
也不知道抽到一些没啥用的兑换码的玩家们现在心情可还好?
对于这种小状况,林灰也挺不好意思的。
于是发了条微博。
表示之前抽奖抽到《FLAPPY BIRD》兑换码的可以将兑换码置换为GRAY FOREST的开发者码。
对开发者码不感兴趣的,也可以选择88元的现金红包。
所谓的“开发者码”前世并不存在,是这个世界特有的一种兑换码。
利用该种兑换码可以下载AppStore内对应开发者开发的所有应用。
虽然这种兑换码在面对应用里的内购并不起作用。
但这个兑换码还是有其独到的地方的。
绑定了这个码的AppStore账户。
不光可以兑换(对应)开发者已经开发的全部应用。
而当开发者以后开发新的应用时,绑定该码的账户一样也可以直接兑换。
最奇葩的是,即使是开发者主动下架的软件。
绑定该码的账户一样可以兑换。
这样说来,有了一个开发者的开发码之后。
基本可以说是吃定(对应的)开发者了。
林灰觉得用这个开发码还是可以弥补之前发的那条抽奖微博的疏忽的。
然而,相比于开发者码。
显然是88元的红包更有诱惑力。
只有6个人选择将手中《FLAPPY BIRD》这款游戏的兑换码换成了GRAY FOREST开发码。
剩下的94人,则都选择了88元的红包。
对于这些人来说。
目前林灰在国内全部上架的软件加起来总价值也只有18元。
肯定是没88元划算的。
但林灰却不这样想。
虽然现在这些开发码看起来平平无奇。
但林灰的直觉告诉他这玩意将来肯定有很大的用途。
对于之前中奖粉丝的选择。
林灰乐得如此。
他虽然付出了8272元。
但却免得送开发码的麻烦。
而且林灰本人也不是有很多开发码。
作为个人开发者,他每开发一款高品质APP才会获得一百个开发码。
也就是说,拥有3个高品质APP的林灰在送出去6个开发码之后。
他现在也只剩下了294个开发码。
在补偿了一下先前那轮抽奖坑到的用户之后。
林灰又进行了一次抽奖回馈一下玩家群体。
虽然林灰知道很多游戏玩家其实更想要的是游戏更新之类的东西。
但短时间内林灰根本来不及弄什么更新。
因此还是简单粗暴点好。
至于奖品为了避免出现上次的尴尬情形。
林灰这次直接选择抽2048个18元红包。
之所以抽2048个,自然是因为《2048》的缘故。
至于为什么红包价值设为18元。
因为刚好林灰目前国内发布所有小游戏售价和为18元。
还好这个时空里微博抽奖似乎只对抽奖总金额以及单个奖品的金额有一定的限制。
但是对一次发布的奖品数量并没有太严格约束。
不然要是一次只能发一百个红包的话,林灰或许只能换一种策略。
当然了林灰现在这种策略也不完美。
毕竟抽奖并不能惠及所有人。
不过很多事情结果不重要。
重要的是摆出回馈游戏玩家的姿态就够了。
……
原本林灰的粉丝数就已经很接近十万了。
发布完抽奖微博之后。
不一会儿他的粉丝数就突破十万了。
这之后林灰也没有下线。
而是继续在微博里面乱逛了一会儿。
虽然《FLAPPY BIRD》这款游戏发布已经有一天了。
但其热度依旧在。
毕竟《FLAPPY BIRD》这款游戏刚上线的时候太猛了。
说是引爆全网舆论也不过分。
以至于到现在和这款游戏有关的话题还强势占据两条热搜:
#GRAY FOREST新作《FLAPPY BIRD》下载量破三千万
YY小说
#GRAY FOREST是谁?
第一条热搜,林灰不意外。
对于第二条热搜。
林灰是真搞不懂玩游戏就玩游戏,还要认识开发者做什么?
难道吃鸡蛋也要认识鸡吗?
就很无语。。。
再之后,林灰陆陆续续回了很多私信。
当然了,尽管回了很多。
林灰也只是挑着回的。
毕竟他不可能面面俱到。
而且有些人的私信林灰是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回。
对于客观的批评,虽然不知道该怎么回。
林灰还是虚心接受的。
对于部分狂热♀粉发来的各种图鉴。
林灰就很无语。。。
不得不说读私信也是一件很耗费精力的事情。
或许改天可以用python写个爬取消息的工具。
这样起码可以提高下阅读效率。
大致回了一些私信之后,林灰注意到忧郁の游鱼也在线上。
他几乎是下意识点开了忧郁の游鱼的主页。
前两次林灰上线游戏的时候。
忧郁の游鱼总能第一时间发出攻略。
对《人生重开模拟器》这款游戏。
忧郁の游鱼更是将游戏里面的全部事件都肝出来。
对于忧郁の游鱼过往的表现。
一个字,强。
两个字,强爆了。
虽然忧郁の游鱼以往在游戏分析以及游戏攻略方面表现出的水平很强。
不过这次林灰感觉忧郁の游鱼可能要吃亏。
忧郁の游鱼在微博里个人简介可是说速通各种小游戏的。
可是《FLAPPY BIRD》这款游戏根本就没有结局。
对于没有结局的游戏。
何来速通呢?
而且讲攻略,一样是很难下手。
反正林灰是不知道《FLAPPY BIRD》这款游戏有什么攻略。
林灰还真想知道对于《FLAPPY BIRD》这款游戏忧郁の游鱼会怎样介绍攻略。
还是说对于这款游戏忧郁の游鱼干脆就直接回避《FLAPPY BIRD》这个游戏了呢?
第50章 硬核游戏攻略
然而事实有点打脸。
忧郁の游鱼并没有回避《FLAPPY BIRD》这款游戏。
对这款游戏她也做了详细的攻略。
只见忧郁の游鱼在攻略里写道:
“昨天GRAY FOREST在AppStore又推出了一款全新的游戏——《FLAPPY BIRD》。
这款游戏是一款易于上手难于精通的游戏。
不过尽管这款游戏难于精通,但经过一天的试玩我还是总结出了一些规律。
flappybird这款游戏里像素鸟运动可以分成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通过管道间隙的阶段,一种则是不经过管道间隙的阶段。
我觉得大家尤为要注意到的是像素鸟通过管道间隙的阶段。
至于通过间隙的具体技巧。
我认为大家在控制鸟跳跃的时候要注意鸟和管道间隙中间线的相对位置。
如果像素鸟到了比间隙中间线更高的位置,那么就不要操作像素鸟跳动了。
这种条件如果继续跳跃的话,很容易一跳撞到上侧管道GAME OVER。
而如果像素鸟到了间隙中间线下面的位置,那么一定要再跳一下。
不跳的话很容易碰到下面的管道GAME OVER。
如果刚刚好,像素鸟到了中间位置该怎么办?
那我建议是等一个节拍之后在进行操作。
另外在实际操作像素鸟通过间隙的时候。
我建议玩家将注意力集中在管道间隙一侧的管道上。
而不要同时将注意力分散到两道管道上。
而且我觉得最好是将注意力放在上面一侧的管道。
在我和水友们的实际测试的时候。
我发现通过间隙的大部分死亡都是因为像素鸟撞击到了上面的水管。
所以我觉得把眼光放在上面,下面不用太在意即可。
除了通过管道间隙的时间,在像素鸟通过非管道间隙的时候。
要尤为注意下落阶段。
下降阶段很难,因为下落时像素鸟基本是‘类自由落体运动’。
这个过程很短暂,因此在下落时必须对下落点提前有一定的判断。
关于具体如何判断下落点……”
在文章的末尾忧郁の游鱼还写道。
“另外经过一天的试玩我还把这个游戏里涉及到的一些BGM整理了出来。
fantuankanshu.com
大家感兴趣的可以前往我的游戏歌单去试听一下。
当然了我整理的BGM都是游戏里面的录音,音质可能就一般般那种。
而且因为游戏里的BGM都是随机出现的。
我只搜集了8首,搜集的可能不全,欢迎小伙伴们补充。
还是老规矩,评论里会随机抽出十位粉丝送上精美礼品~”
看到这翔实的游戏攻略。
林灰不由得感慨,果然凡事就怕认真啊。
玩法这么简单的游戏还能写出如此翔实的攻略。
真不愧是专业的。
虽然这次忧郁の游鱼没有发分数截图。
但是从她找到的BGM来看。
她分数肯定也算比较高的了。
林灰发布的这款《FLAPPY BIRD》和原版相比。
很大的一个区别在于林灰为了避免游戏过于枯燥.
于是在其中加了10首纯音乐作为BGM。
这些BGM并不完全是随机出现的。
有5首纯音乐只有在游戏分数达到500以上的时候才会有几率出现。
忧郁の游鱼能搜集到10首BGM中的8首。
看得出忧郁の游鱼写的攻略绝对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林灰不由得默默点了个赞。
第51章 一言引出万层楼
仅仅只是点个赞似乎还不够。
林灰顺带着评论了句:
“很好的攻略,看了之后很有帮助!这下我也可以上25分了[doge][doge]“
“忧郁の游鱼”刚好也在线。
她看到灰神给她发的攻略点赞之后。
居然还发表了褒奖性质的评论。
不由得暗暗窃喜。
这是什么?
这可是来自游戏开发者的肯定啊!
说起来“忧郁の游鱼”以前虽然也没少出游戏攻略。
但这还是第一次收获游戏开发者的肯定!
不过细细想来。
以前她没收到开发者的肯定
并不是因为她做的攻略不够好。
她以前做的攻略多数是一些国外游戏。
没道理指望一堆国外开发者会翻蔷给她点赞。
这显然有点不现实。
说起来,“忧郁の游鱼”这期攻略并不是成竹在胸那种。
因为她很清楚其实她这次做的攻略并不是尽善尽美。
事实上,虽然她在攻略里说她找到了8首BGM。
但实际上她清楚地知道的肯定不止8首BGM。
她在玩这个游戏的过程中就听到了9首。
也不能说是9首。
确切应该说是8.3首这样。
之所以出现0.3首这样奇怪的描述。
是因为第9首BGM实际上她并没有听完,每次她都只听了一个前奏。
倒不是说这个前奏和其他八首BGM有什么区别。
但“忧郁の游鱼”就是感觉这个BGM很容易拨动人的心弦。
每每遇到这个旋律的时候,她的节奏就很容易乱。
对此“忧郁の游鱼”就很无语。
《FLAPPY BIRD》这么一款枯燥的游戏。
能玩到上千分的玩家肯定都是找到自己的节奏的。
当玩家按照属于自己的节奏玩了上千分后。
操作往往都按照之前的习惯使然。
不难想象,当玩家按照习惯操作的时候却突然出现一首容易影响玩家心情的BGM会发生什么?
很容易打断原来的节奏好不好。
几次遇到那个第九首的BGM。
“忧郁の游鱼”操纵的像素鸟都会鬼使神差地意外撞向管道。
在“忧郁の游鱼”看来这个BGM简直就是“魔音”。
而且这个音乐只有在上千分时才有概率会出现。
这就更是离谱。
这行为妥妥地针对高玩啊!
不行,待会一定要找GRAY FOREST问个清楚。
还有。
话说灰神你的评论后半句是什么情况?
这游戏尽管对普通人可能有点不友好。
但是你好歹也是开发者啊。
好家伙。
你自己开发的游戏你居然连25分都达不到??
认真的么?
呃,真要是这样的话。
那你是怎么想的要开发这样一个游戏的?
莫非是觉得独被虐不如众被虐?
“忧郁の游鱼”几乎想马上回复下林灰的评论。
不过转念想到。
林灰给她的评论毕竟是公开评论。
她要是当众询问岂不是太打脸了。
而且林灰评论结尾那两个[doge]表情。
让“忧郁の游鱼”总觉得林灰在开玩笑。
正待她打算私聊问一下林灰时。
却注意到很多网友都纷纷在林灰的评论下面盖楼。
此时林灰刚才那条评论下面已经盖了百余楼了。
点进去一看,几乎清一色晒图的。
“看到开发者也这么菜,心理平衡多了……@GRAY FOREST[图片]”
“灰神才25不到,那我21总算可以抬头见人了,手动滑稽@GRAY FOREST[图片]”
“……”
(⊙﹏⊙),一时之间“忧郁の游鱼”简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呃,居然还有这么多人找到心灵归属感了可还行。
说实话,“忧郁の游鱼”知道《FLAPPY BIRD》这款游戏对手残党不友好。
但是说实话,她认为即便这款游戏对新人不友好。
大多数人应该也能达到50多分吧。
浑然没想到居然这么多人居然都是徘徊在20分左右的。
“忧郁の游鱼”现在突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不过比起突然找到安慰的。
也有不少“嘲笑”林灰的:
“看我碾压开发者,385分了解一下@GRAY FOREST [图片][图片]”
“切,385分有啥了不起,我561分,完爆好不好!!@GRAY FOREST [图片]”
“561算啥,看我1003分,就问你们牛不牛b?@GRAY FOREST [图片]”
“1003就出来装?斗鸟直播上都有主播一千一了。”
“拿主播说事算什么本事?你就说你多少分,拿出来给大伙看看。”
“我怕你自卑就不发了。”
“切……”
“几位大哥别争了,其实碾压开发者不用那么多分,只用50分就够了~@GRAY FOREST[图片]”
“50分你也太抬举灰神了,只需要30分就可以碾压开发@GRAY FOREST[图片]”
“30分也说多了,没听说灰神说努努力才可以上25分了吗?意思说现在还没上呢!所以其实碾压灰神25分就够了!@GRAY FOREST[图片]”
“楼上您就是语文课代表吗?不过有一说一,碾压灰神我也可以,看我精准控分25@GRAY FOREST[图片]”
“哈哈哈,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有人敢在游戏领域这么挑战灰神的威严!这还能忍……不过其实我也可以碾压你@GRAY FOREST[图片]”
“……”
……
看着大家疯狂回复。
林灰只是耸了耸肩,并未在意。
这些人的举动只会给游戏增加热度而已。
对此,林灰自然没道理排斥。
而且刚才他发的那句评论明显是经过充分思考的。
林灰记得前世《FLAPPY BIRD》这款游戏的玩家统计报告。
这款游戏的玩家75%玩家的分数都在50以内。
也就是说大部分玩家分数都在25分左右。
当大家得知游戏开发者的分数也在25分左右的时候。
或许会对这款很虐心的小游戏增加一点点认同吧。
林灰刚才评论的那句话。
也算是给《FLAPPY BIRD》打下广告了。
哪怕这次广告的效果可能微乎其微也无所谓。
多一点热度总是好的。
……
事实是,林灰这个无心之举。
哪里只是增加了一点点热度那么简单。
几乎没过多久,很多网友都回复林灰那条评论。
以至于不多时在“忧郁の游鱼”那条攻略微博下面就形成了一个万层高楼。
fantuantanshu.com
搞得忧郁の游鱼都有点意外。
现在她再看林灰那条平平淡淡的评论。
只感觉越看越有深意。
虽然她的粉丝数早就突破五百万了。
但出现这样“万层盖楼”的行为还真不多见。
莫非这是刷出来的高楼?
旋即“忧郁の游鱼”就否定了这种臆测。
怎么说《FLAPPY BIRD》这款游戏在国内也是突破两千万的有效下载量的。
有这么多的游戏玩家基础。
出现个万层高楼似乎也不是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情。
就算出个十万层的高楼好像也在情理之中。
第52章 深藏身与名?
话虽如此。
然而等到下午的时候。
眼瞅着只是因为灰神的一条评论。
就在她发的攻略微博下出现了一个二十多万层的高楼。
“忧郁の游鱼”不淡定了。
灰神的号召力这么猛的吗?
“忧郁の游鱼”原本以为所谓的盖楼只是形式主义。
浑然没想到盖楼的结果不止是出现一个“二十万层高楼”那么简单。
很多盖楼的网友或者说文峰而来凑热闹的路人小伙伴似乎是对她观感还算不错。
纷纷点击关注。
这下可好。
“忧郁の游鱼”的粉丝数在短短一个下午居然从531万一口气暴涨到了602万。
一下子增加 71万粉丝可还行?
尽管按照微博的“特色”。
“71万”这个数字肯定是有水分的。
但哪怕如此,这个纸面粉丝增长速度也远远超出“忧郁の游鱼”的认知。
说实话她以前的涨粉速度并也不慢。
但在这种火箭般的涨粉速度面前依然不够看。
“忧郁の游鱼”估计了一下。
要按平时一般情况下她的涨粉规律她涨到602万粉起码需要她发60篇高质量的游戏攻略。
而她产出一篇高质量的游戏攻略往往需要三四天的时间。
要一切按部就班的话。
“忧郁の游鱼”想要增长71万粉至少需要半年的时间。
她原本计划在年末争取突破六百万粉的。
现在却突然达成年初的计划。
幸福来得太突然。
“忧郁の游鱼”一时之间有点不知所措。
尽管不知所措。
写在大V骨子里的东西还是让她几乎是出于本能地发出几条抽奖微博用以巩固成果。
等到发完之后,才意识到她发的是现金红包。
呃,看来这月又要吃土。
不过问题不大。
跟涨粉的快乐比起来吃土的痛楚不算什么。
当然,吃水不忘挖井人。
“忧郁の游鱼”也没忘记这一切都是灰神的功劳。
然而当他发私信向GRAY FOREST表示感谢的时候。
却只看见GRAY FOREST变成灰色的头像框。
居然下线了吗?
呃(⊙﹏⊙)
大佬真不愧是大佬。
自己引出这么大动静就深藏身与名吗?
……
……
在得知GRAY FOREST在微博上仅仅一条评论就引出的二十万层楼后。
网/易的人力资源副总监余婧怡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她能注意到这条消息并不奇怪。
事实上,最近她几乎一直在留意GRAY FOREST在公开的网络环境中的一举一动)
在对微博上这件“异常”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后。
余婧怡几乎是第一时间问市场部要来《FLAPPY BIRD》的玩家分析报告。
从报告上余婧怡得知这款游戏的玩家75%玩家的分数都在50以内。
在分数在50分以内的玩家里,其中又有七成玩家实际分数甚至还没能超过二十分
也就是说在全部玩家中,几乎52.5%的玩家分数都低于二十。
通过这个数据,余婧怡似乎知道了GRAY FOREST那条评论的用意。
当占全部游戏玩家75%比例的“低玩”得知游戏开发者和他们几乎一个水平即分数也在25分左右的时候
无疑会对这款虐心的小游戏增加认同。
而且当作为开发者的GRAY FOREST暗示了他的分数在25分左右之后。
很可能刺激到这些分数没能超过二十分的玩家继续在《FLAPPY BIRD》这款游戏上花费精力。
虽然这些人分数不到20分。
但25分并不算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
想到再努努力就能实现比肩甚至超过开发者。
这部分玩家会怎么做呢?
大概率会继续在《FLAPPY BIRD》这款游戏上倾注时间和热情。
要知道这部分分数不到20分的玩家可是占《FLAPPY BIRD》全部玩家的50%以上。
也就是说GRAY FOREST的举动。
大概率会调动这个游戏50%玩家对这款游戏的热情?
GRAY FOREST小小的一个举动。
居然能一箭双雕?
不!似乎不止是一箭双雕。
除上述结果之外。
作为开发者,GRAY FOREST宣称他的分数只是25分的水平。
无疑将极大地满足分数在25分以上玩家的虚荣心/成就感。
综合来看。
GRAY FOREST的评论简直照顾了所有玩家的情绪。
尽管这种估量有些理想化。
实际效果可能未必如此。
但并不影响余婧怡的感慨。
毕竟不管最终结果如何。
GRAY FOREST最初的“无心之举”肯定是从增强这个游戏的用户黏性这个角度出发的。
这点就难能可贵。
现在这个游戏环境,做游戏的一大堆。
但多数都是眼高于顶之辈,只会空谈游戏特效罢了。
真正用心考虑市场需求用户需要的却是少之又少。
最重要的是GRAY FOREST不仅能够考虑到市场需求。
还判断的很准确。
要知道余婧怡可是在背靠网/易这棵大树的情况下才很容易分析出来这么多。
GRAY FOREST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人开发者是怎么做到面面俱到的呢?!
别的不说,就算他一个人再三头六臂。
短时间内他是怎么做到市场调查的呢?
看得出来GRAY FOREST在《FLAPPY BIRD》这款看似粗糙的游戏上其实也是下了很大功夫的。
虽然她一开始有点抱怨GRAY FOREST对她的蒙蔽。
但现在余婧怡也不得不承认,哪怕GRAY FOREST很狂,他也是有狂的资本的。
一时之间。
余婧怡越发坚定了将GRAY FOREST挖过来的决心。
不过事情似乎有些难办。
余婧怡之前虽然决定亲自动手挖人。
但她毕竟也不可能像个无头苍蝇似的乱撞。
但为了避免打草惊蛇,她也没办法动用人力资源领域的一些人脉。
无奈之下只能求助于一些猎头公司。
(ps:……猎头是一种人才招聘方式,意思即指“网罗高级人才”。
猎头与一般的企业招聘、人才推荐和职业介绍服务的不同是:猎头追逐的目标都盯在高学历、高职位、高价位三位一体的人身上,它搜寻的是那些受教育程度高、实践经验丰富、业绩表现出色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
虽然找了不少猎头公司。
可结果并不理想。
这好几家猎头公司有用的信息没找到。
捕风捉影的信息倒是找来一大堆。
然而这些消息基本没有任何价值。
最奇葩的是基于一堆几乎没任何价值的信息,猎头公司还煞有其事地做分析报告。
按照这些猎头公司的说法。
GRAY FOREST绝对不可能像余婧怡先前猜测的那样是供职于某国际企业的高管。
非但不可能是高管,而且大概率没有供职于任何商业公司。
而且从发布产品的一些不合理之处推断。
GRAY FOREST大概率是岌岌无名的新人。
不合理之处?
岌岌无名的新人??
呃,听到这说法余婧怡就觉得无语。
默默地将这几家没思维的猎头公司拉入黑名单。
哪怕用脚趾想想,都会知道这些猎头公司的判断有多么搞笑。
现在的时代,对市场把握如此准确的人怎么可能岌岌无名呢?
随便做点什么就很容易搞出名声好不好?
难道以前这人一直都在闭关不成?最近才放出来?
想想就觉得搞笑。
现在哪有符合这样特征的职业?
而且这样有本事的人谁能让他闭关呢?
反正余婧怡觉得。
唯一合理的解释只能是这人以前将精力都放在了别的足以让他当作是事业的事情上面。
所以一直没心思顾及别的事情。
可是为什么这些猎头公司无一例外都否定了GRAY FOREST供职于商业公司的猜测呢?
虽然感觉这些猎头公司不怎么有脑子。
但不管怎么说找的这几家公司也基本覆盖国内猎头公司的几大派系
——欧美系以及本土系
不可能同时出现大脑短路的情形吧。
就在余婧怡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
突然,余婧怡脑海里灵光一闪。
让GRAY FOREST足以当作事业的未必就是商业啊。
很可能是学业呀!
想到这个念头,余婧怡突然回想起GRAY FOREST当时回复她的那个邮件里GRAY FOREST就自称是一名刚刚高考结束的学生要继续学业。
xiaoshuting.info
呃,这难道是真的。
好像也只能是真的。
短时间内余婧怡考虑不出别的可能。
而福尔摩斯说过:“排除一切不可能之后,哪怕剩下的再不可思议,也是真相。”
话虽如此。
可这真相也太过于匪夷所思。
余婧怡感觉不能接受。
为什么GRAY FOREST作为一个刚刚高考完的学生能够对市场有如此深刻的把握?
是背后有高人指点吗?
还是说这个世界上当真有生而知之者??
虽然挖人计划已经基本流产。
不过余婧怡好奇心依旧是很浓的。
或许只有跟GRAY FOREST见上一面才能解答她心中的疑惑吧!
第53章 做纳税好公民
林灰虽然早早地就退出微博。
但微博上出现“20万层楼”这件事情他也注意到了。
虽然林灰没刻意关注。
但一些自媒体逮住机会疯狂蹭热点/流量。
林灰想不注意到都难。
事实上在微博上出现10万层楼的时候他就看到类似的推送。
甚至他还看到一些和他有关的报道。
不过报道的方向普遍很奇葩。
CU某篇报道标题居然为:
——《著名游戏开发者灰神网络首发声,竟是吐槽自己游戏太难》
对此林灰就很无语。
著名不著名暂且搁置不谈。
怎么他就成首发声了?
明明他之前发不少微博的好不好。
林灰现在还记得自己当时发的那句“绝艺如君天下少闲人似我世间无”
那才是真正的首发声好不好。
这些自媒体是真的是听风就是雨。
也不怕报道出现偏差。。。
微博上的“高楼”虽然会给《FLAPPY BIRD》这款游戏增加些热度。
但对下载量不会有什么促进。
毕竟这款游戏上线首日国内有效下载量就已经达到2575万。
而国内此时的ios用户总共才多少?
玩游戏的iOS用户又有多少?
虽然这些具体的林灰也不知道。
但凭借多年IT经验林灰也知道《FLAPPY BIRD》这款游戏在国内市场已经近乎于饱和。
也就是说,这款游戏次日数据根本不可能继续复现首日下载的神话。
毕竟真正有需求的人首日肯定就下载。
别说复现首日下载量的辉煌。
林灰甚至觉得这款游戏上线后次日国内下载量的能再有个五六十万就很不错。
不过也无所谓。
当初林灰决定24h限免的时候就知道会是这种情况。
……
然而事情却跟林灰料想的不一样。
17号中午,林灰查看数据时发现《FLAPPY BIRD》这款游戏海外区的次日有效下载相比于首日已经衰减到279万次。
国内的有效下载相比于首日也衰减很多。
但即便是衰减,国内的有效下载量也依旧达到 154万。
这数据比林灰先前预测的高出近百万。
而且这个成绩几乎跟《2048》国内首日下载量177万持平。
林灰甚至一度怀疑是后台数据出错。
然而从黄静那得到的回复却是,AppStore后台数据并没有出错。
好奇之下林灰点开国内AppStore里《FLAPPY BIRD》这款游戏下面的评论。
发现这款游戏最新的评论基本上清一色都是:
“之前免费下载还不错,换个号回来补个票。”
“新注册个账号下载一遍,别让灰神没钱吃饭”
“回来补个票,不能让国内开发者流汗又流泪……”
“……”
林灰并不是什么情感脆弱的人。
但看到这些评论还是很受触动。
他在心底默默做个决定:
以后不管再搞什么买断制游戏,国内版本一律免费。
不过至于以前发布的需要付费的买断制游戏还是算了吧。
毕竟哪怕是最早上线的《人生重开模拟器》距离现在的时间也不过半个月而已。
真要把以前的买断制游戏全免费。
此前的付费玩家估计会分分钟锤爆林灰狗头。
……
搞清数据是什么情况的林灰,终于可以放心查看收入了。
从收到的短信来看:
“……您尾号6699的招行卡…收到一笔7014236元的转账,目前该卡余额为22706271元。”
“……您尾号0010的招行卡…收到一笔2021500美元的跨国转账,目前该卡余额为18521500美元。”
毫无疑问,林灰又赚很多钱。
赚这么多钱,似乎也应该把税交一下。
主要是国内收入交税。
至于境外的收入纳税,还不用着急。
按照相关的规定,个人在境外取得的收入虽然也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但在取得所得的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申报纳税即可。
也就是说林灰现在在境外的收入在明年结算即可。
至于国内收入的交税。
林灰原本还以为会很麻烦呢。
结果发现实名认证之后在线上办理即可。
虽然这个阶段的实名注册流程跟往后几年实名注册的流程相比要麻烦不少。
xiaoshutingapp.com
但相比于需要各个部门到处跑的麻烦。
林灰觉得这点小波折还是可以接受的。
上线三款小游戏以来,林灰在国内的收入总共是31271321元。
于是林灰在收入金额里键入“31271321”
并且在收入性质那栏选择“软件收入”后键入。
很快系统就给出相应的缴税原则。
从规则上看,这个世界软件收入的缴税原则倒是和前世(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收入)的缴税原则很像。
之后系统就按照这个规则自动就算出林灰的减除费用、应纳税所得额、应缴税款对应的数据:
——[图片]
其中应缴税款为5003411.36元。
这个数字比林灰预计中的要低不少。
原本他以为要按照“累进税率到45%”那种规则缴税呢。
要按照累进税率到45%那样缴税,林灰起码要交一千四百多万。
现在仅仅需要缴税五百多万,林灰自然没二话。
林灰银行卡升级之后一次性支付额度提高不少。
于是他直接通过银行卡进行线上支付。
支付进行的很顺利。
林灰很快就收到银行方面的扣费信息以及来自税务部门的一应电子回执。
虽然缴纳完个人所得税税款之后,林灰尾号6699的招行卡余额只剩下17702860.36元。
但林灰觉得身为这个国家的公民,享受这个国家给予的一切。
为国家做些微小的贡献也是应该的。
而且纳税之后。
现在他的国内收入妥妥的税后收入。
林灰看着觉得无比安心。
第54章 网文狂热爱好者
刚要退出税务网站,林灰发现税务网站通知里居然出现了一条新的公示信息:
纳税人:林灰
缴纳(个人所得)税:¥5003411.36
类型:软件收入
看到这个公示信息林灰才知道原来这个网站对单笔10万元以上的纳税会进行专门公示.
虽然心底对这种公示制度默默点个赞。
但看到公示所透露的信息林灰依然很无语。
居然还把名字写出来了,要不你干脆报我身份证号得了。
可以,这很机关作风了。
后世哪怕被各个厂商视为机密的手机信息。
在办理电信设备入网许可的时候不也一样会被花式曝光参数。
不过仅仅透露个姓名应该也无所谓。
同名同姓的人多了去了。
谁能想到那个人是我呢?
退出税务网站之后,林灰发现在信息里居然还有1条境外信息:
“...... Your visa card with tail number 5555...has received a cumulative total of $121,500 and the card tly has a balance of $121,509.06.“
(“……您尾号5555的卡…累计收到121500美元,目前该卡余额为121509.06美元。”)
5555那张卡是林灰前不久新注册的一张VISA卡。
这张卡是专门用于海外那个网文网站收款的。
一次性到账12.15万美元。
岂不是意味着新出现了许多读者?
一次性新出现了许多读者。
林灰的心情虽然高兴。
但也不禁犯难,先前买的那个小网站能承受得住如此大的用户数么?
要不干脆再买个域名重建网站得了。
不过林灰还是决定查看下网站数据再说。
这一查看吓了林灰一跳。
并不是说网站的用户数如何如何暴涨了。
相反,网站浏览人数依旧是半死不活的三位数。
从后台上看消费人数累计才31个。
还有5个是以前看ffff00小说留下的消费记录。
额,这?
也就是说实际只有26个人花钱看网文?
而就是这26个人就消费了十多万美元?
这些人是怎么做到的?
平均每个人的消费居然有4673美元。
林灰记得这些书的售价也不过是每500单词10美分啊。
等等,林灰突然意识到虽然每500单词收费10美分不算贵。
但一篇网文可是动辄就两百万字以上。
对应成英文的话也意味着一部网文小说动辄140万单词以上。
而140万单词的网文按照每500单词收费10美分的话也一眼需要读者付出280美元。
顶点小说
而林灰在该网站总共上传了20部网文。
似乎这些读者平均每人付出4673美元才不算离谱。
点开收入明细,这26个付费读者中有7个甚至付出了7600多美元。
这几乎是相当于把林灰在这个网站上传的书全部订阅了。
这算是歪果的网文狂热爱好者吗?
点开网文网站林灰还看到很多歪果网友的留言。
几乎清一色“Unbelievable, I''ve never……”这样开头的句式使林灰哪怕隔着万里之遥也能领会到网文对歪果人带来的震撼。
当然了读者也不完是感慨文章震撼的。
还有几个吐槽翻译的。
有一个还评论道:
——“网站开发者是不是找的印度翻译?”
阿三意外背锅可还行。
有一说一,印度翻译其实理论上讲水平并不差。
毕竟印度语和英语同属印欧语系,起码印度人想学英语至少不用涉及转换思维这个过程……
除了吐槽翻译的,还有几个吐槽网站上面书不够看的。
林灰:(⊙﹏⊙)
额,先前上传的网文总共可是三千八百多万词。
才几天的时间就读完了?
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量子速读?
尽管很费解。
但没道理跟唾手可得的收入过不去。
林灰将30部提前用SimpleT翻译好的网文传了上去。
第55章 迨天之未阴雨
上传完这30部网文之后。
林灰也没忘记网文精校这件事。
虽然在林灰看来现在SimpleT翻译出来的作品除细节地方尚欠斟酌之外。
大体上已经能够做到基本的准确度。
但林灰还是选择追求完美。
或许因为他前世就是网络小说迷。
反正他很难做到无视书友关于在翻译方面的合理建议。
再者顾客就是上帝。
总不能让外国读者花了钱却只能读“阿三水平”的翻译作品。
不过,虽然有将网文精校的想法。
但这也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
校对的难度虽然没有翻译那么大。
但涉及到上千万单词的校对这工作量也不小。
于是林灰以管理员的名义在网站上发了公告:
——“文字编辑们正在马不停蹄对小说内容进行校阅,不日将更新网站内全部小说对应的精校版本,由于校阅工作量巨大,请广大书友稍安勿躁。”
虽然林灰并没有什么文字编辑团队进行校阅。
但这不要紧,重要的是态度。
而且他也不完全是在画饼充饥。
他打算过会有空就去找顾烟凝商谈一下关于校对的工作。
想到找顾烟凝。
林灰心里也有点犯嘀咕。
这次校队工作量这么大,顾烟凝那边人手够用吗?
天知道顾烟凝那边进行校对的话需要多久?
……
正在这时候,林灰发现这个网文网站的留言区里又多些留言。
一个来自于米国新泽西州的书友表示如果能够回馈一定数目的书币的话。
他愿意帮助进行翻译的校阅。
考虑到时差的原因。
这个时间能跑来回复林灰的看来对网文也是真爱。
有书友愿意承担翻译的校对工作,这让林灰挺意外的。
在前世中国网络文学异军突起传播到海外,许多我国网络文学作品在国外也聚集高人气。海外读者就自发组成“翻译组”,把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翻译成英文与更多网友分享。
林灰真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
说实话起初对于用歪果团队进行翻译的话。
林灰心底是有排斥的。
毕竟歪果人力资源成本太贵。
不过只是用书币嘛。
完全没什么问题。。
毕竟再多的书币也不需要林灰实际付出什么钱财。
不过是林灰敲下的一串字符而已。
虽然书友建议不错,但目前没什么可执行性。
问题倒不是出在林灰身上,而是目前这个网站本身的原因。
现在的这个网站只是用户(读者)及管理员这样的二层体系。
而一个成熟的小说网站起码得是用户(读者)、作家/写手、多级管理员这样的多层体系。
吞噬小说网
而仅仅是用户(读者)及管理员这样的二层体系。现在这个网站做的也不够优秀。
用户(读者)能进行的只是简单的注册用户,浏览内容以及对文章付费。
不要说后世小说常见的章评功能。
现在这个网站连书友进行留言都只能在集中的留言区才可以。
根本不要提更进一步的交互。
虽然说书友提供翻译完全可以通过别的渠道。
但林灰并不想把事情搞得太麻烦。
能够一站式服务干嘛要分立式设计。
从长远来看,实行网站的正规化才是真正的长久发展之路。
再者,从前世的海外网文规模以及现有的用户消费热情来看。
网文输出这方面完全有着一夜爆火的潜质。
如果真的一夜爆火的话。
现在这个小网站根本就承受不住激增的用户数。
正所谓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还是早做打算的好。
更何况林灰原本就有买个域名重建小说网站的这个打算。
第56章 从域名开始布局
通常我们熟知的网站格式:
——.().
.是顶级域名。
而括号内的部分就是是二级域名。
林灰要买的域名就是二级域名。
倒不是林灰不想买顶级域名,奈何实力不允许。
之所以林灰要先买域名再建网站。
是因为一些好的域名自带广告效果。
可以省去很多宣传上的麻烦。
有的域名除了能带来宣传上的便利之外。
还会被寄托特殊的文化内涵。
……
虽然是跨境交易,但(这个时空)域名交易比林灰想象的容易。
到17号下午的时候他已经买好一堆域名了。
对,没错,是一堆域名。
虽然林灰只需要一个就够了。
但没办法,很难忍住不剁手。
毕竟这些域名的价格在林灰看来太划算了。
就比如说BTC这个域名(.BT)。
林灰记得这个域名在前世14年8月成交价格是100万美元。
但这个时空,林灰只用了50万美元(含税以及十年附加费用)就拿下了。
至于为什么要买这个域名?
一切尽在不言中。
还有TM这个域名(.TM.)。
前世这个域名在19年的时候成交价格是125万美元。
而现在他只用了70万美元(含税以及十年附加费用)就拿下了。
至于为什么要买这个域名。
当然是因为“TM”这个域名朗朗上口[滑稽]。
反正林灰觉得这个域名霸气侧漏。
而且“两字母.”这种形式的域名全球只有676个。
这种形式的域名因为存量稀少,又简短好记。
故而在市场上备受青睐。
至于这样的域名卖家为何要出手。
林灰猜测应该是急于变现的原因。
如果不是迫不得已,很少有企业/个人会把这种优质域名出手。
毕竟这些域名囤在手中也不会耗费太多钱去经营。
而只要有合适的企业看中这样的域名。
那妥妥的捡钱的节奏。
比如“MI”这个原本平平无奇的域名在今年被雷#相中。
原主就直接收获了360万美元。
……
相比于以上两个域名。
林灰这次采购域名最大的收获当属——“.Z.”
和刚才诸如.TM.的双字母域名不一样。
.Z.其二级域名只有一个字母:——“Z”
这是一个单字母域名。
单字母域名即单个英文字母(a-z)+后缀组成。
和双字母域名相比,这类单字母域名就更加简单,容易记忆。
商业价值也就更高。
虽然理论上说单字母域名应该也不少。
毕竟英文有26个单字母。
这类单字母还可以加各种各样的后缀。
但实际情况却不然。
.和.相应的单字母域名大多被注册局保留。
市场上实际流通的单字母域名可谓是少之又少。
单字母.域名更是少得可怜。
就当前全球流通的数量来说。
单字母.域名仅出现过3个。
分别是:Z.。
某种程度上,把单字母域名称为“贵族中的极品”也不为过。
而单字母.域名更是极品中的极品
这样的域名其价值自然不用多说。
能够恰逢其会遇见Z.这样的极品域名线上拍卖。
林灰自然是不会放过。
最终经过一番角逐,林灰以650万美元的价格拍下。
即“Z.”这个域名耗费了林灰650万美元(含税以及十年附加费用)。
Z.这四个字母平均一个字母162.5万美元了。
约合成人民币在一千万元左右。
可以说是真正意义的一字千金。
尽管如此,林灰也不算花冤枉钱。
前世RB互联网巨头GMO在14年年末买这个域名一样是花了678.4万美元的。
至于Z.做什么,林灰暂时没思路。
即便没思路也没关系.
反正这玩意也不会贬值。
毕竟全世界像Z.这么弔的只有三个(Z.)。
其实如果有得选的话。
几个单字母域名里面林灰更青睐的是X.
不过这个域名显然跟林灰无缘。
X.这域名注册时间为1993年.
曾被特斯/拉CEO马/斯克启用搭建了金融服务平台。
后来X.被在线支付服务商PayPal启用.
前世2017年,X.被PayPal出售,才再度回归马斯克名下。
这样来说,岂不是现在这个时间点。
马斯克没有单字母域名。
我,林灰,却有单字母域名。
so,我比马斯克牛比。
(……by 雷布斯对比法)
……
当然了,除了这些动辄几十万几百万的域名之外。
林灰还花了30万美元买了十多个他觉得寓意还算不错的域名。
买完这些域名之后林灰0010那张卡上的余额直接从18521500美元锐减到了10521500美元
也就是说购买这些域名林灰就总共花费了800万美元。
虽然开支不小。
但林灰相信这些网站将来都会物超所值。
而且林灰现在已经找到除了软件收入之外新的进项了。
虽然单纯依靠网文订阅林灰很难很快赚到800万美元。
(毕竟到19年的时候,wuxiaworld全年营收也不过才三千六百多万人民币)
但问题不大,相比于传统网文的运营模式林灰有自己的思考。
林灰更倾向于通过建立完整的会员体系后通过会员费来进行营收。
而不是传统的依靠订阅那种模式。
一旦会员体系得以建构。
林灰觉得短时间内聚拢一千万美金甚至是两千万美金都不算是特别有难度。
当然了,想法虽然很美好,但实际执行依旧是有难度的。
最关键的问题在于会员体系的设立。
而“权益设计”是会员体系设立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因素。
一个好的权益设计可以让用户对平台的会员体系更有代入感。
用户投入越多的精力与财力,越难以舍弃在该平台的会员价值。
尽管林灰以前没做过具体的权益设计。
但他对如何进行权益设计可以说是了如指掌。
毕竟他没少受各种互联网培训的摧残。
而且几次进行互联网方面的培训授课的专家都是号称“中关村之狐”的马老师。
那抑扬顿挫+奇奇怪怪的腔调简直让林灰终身难忘。
以至于哪怕重生了,林灰还是依然能回想起很多当时的培训内容。
说到权益设计主要是进行权益分层。
权益分层一定要清晰。
差异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既突出差异又不至于差异太大。
直白点说,就是要给用户一种:再往上进一个会员层级真的可以享受到更加超值的权益,但是这往上跨的这一步又不是太费事。
权益设计时非常忌讳最高的层级和下面的层级享受的权益看起来就没啥差异;
另外也忌讳让用户感觉从现有的层级往上升级,难于上青天。
再有,权益中必须有固定部分,也要有非固定部分。
固定权益属于会员体系基本权益,必须全平台统一,且基本无变动;
非固定权益属于会员体系中政策类权益,一般与营销政策紧密结合,不定期推出。
……
虽然讲道理林灰能讲的头头是道。
但并不代表林灰能直接应用。
关于会员体系的设立林灰现在脑海中只有一个大致的轮廓。
不过林灰也有时间慢慢思考。
毕竟会员体系必须靠新的小说网站才能实现。
靠现在这个二层体系的网文网站来实现着实是有点鬼扯。
说到建立小说网站。
林灰自然不会用那些几十万上百万美元买下的域名。
在林灰后来买的十多个域名中其中有一个域名为“GREYFOREST”。
林灰决定将网站建在这个域名上。
毕竟这个域名跟林灰开发几款小游戏时所采用的“GRAY FOREST”这个名称只相差一个字母。
而且GREY和GRAY都同样有“灰色”的意思。
可以说这两个名称几乎相差无几,这或许就是巧合吧。
正因为这种巧合。
让林灰决定将全新的小说网站就建在greyforest这个域名上。
至于具体的建设工作。
依旧是靠外/包。
林灰在Freelancer上注册了个账号后发布了建站任务并填好相应的甲方需求。
lingdiankanshu.com
在甲方需求里,林灰特别highlight注明了任务期限是3天。
林灰也做过网站,知道3天期限有点坑。
但没办法,林灰赶时间。
时间就是金钱。
为了赶时间,林灰在项目备注里许诺只要能保证3天内完成,他愿意付出额外20%的溢价。
每提前完成1天,溢价加5%。
对时间限制并不完全是因为林灰赶时间。
也是因为林灰以前找外/包的时候被坑怕了。
你不设定一个比较紧张的外/包期限。
外/包团队就敢给你向外层层外/包出去。
这样层层外/包不光会使得任务/工程效率底下。
而且实际外/包的钱并没有花到实处。
到最后别说一分钱一分货了,能一块钱一分货都算是不错。
这种层层外/包下,最后受害者还是找外/包的人。
钱没少花,得到的效果却一般般。
甚至有可能还不如雇主亲自上场。
国内几乎大概率会出现转包的现象。
国外会不会出现转包的情况林灰也说不好。
但料想大概率天下乌鸦一般黑。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被坑的情况,林灰只能在时间上约束一下了。
可能是钞能力的力量吧。
才发布任务没多久,这个任务就被一个叫AZUREO的米国团队给接取了。
在跟AZUREO这个团队的负责人又私聊讨论了诸多细节之后。
之后便协商了一下价格,商定基础金额为5万美元。
这个价格还在林灰的接受范围内。
林灰和AZUREO这个团队双方就达成了明确的外/包协议。
第57章 卓越个人开发者
和AZUREO这个团队达成了外/包协议后。
林灰向Freelancer平台支付了5万美元的协议基础金额。
兴许是因为林灰银行卡最近成交记录还算还算不错。
Freelancer平台并没有向林灰收取押金/担保金之类杂七杂八的费用。
林灰付完5万美金后。
0010那张卡上的余额也随即(从10521500美元)变成了10471500美元.
先前买域名时花钱太猛。
现在这种几万美元的支出林灰已然有点麻木了。
这就是成为有钱人的感觉??
然并卵。
林灰今天银行卡流水虽然很猛。
但基本都是流出,而不是流入。
等什么时候林灰能分分钟进账上百万美元的时候。
或许他才是真大佬。
林灰正这样想着,突然收到了短信:
“……您尾号0010的招行卡…收到一笔1395035.71美元的跨国转账,目前该卡余额为11866535.71美元。”
(⊙﹏⊙)?
莫非这个世界其实是脑控游戏?
(林灰当即脑补了&%¥#@¥~
……然而并没有什么神迹发生。。。)
突然到账的一百多万美元让林灰有点意外。
如果是收到一笔退款,那或许是先前买网站发生了变故。
但银行方面的短信明明白白地注明了这是一笔转账。
林灰满脑子都是问号。
哪里来的转账呢?
林灰0010这张卡作为收款账户使用时,只预留在了αpple个人开发者账号里面。
所以说这笔转账只可能来自于αpple方面?
不应该啊,林灰记得最近几天的软件分成都是在上午到账。
怎么突然改成晚上到账了。
莫非是临时调整?
不对,按AppStore一贯死板的作风。
这笔钱肯定不是软件销售分成。
林灰陡然想起之前在AppStore开发者激励计划里面看到过:
“每年开发出3款及3款以上高品质APP的优秀个人开发者还将有机会被评选为卓越个人开发者,获得来自αpple的巨额奖励,同时将受邀参加蘋果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
莫非是成为卓越个人开发者了?
这笔钱是被评选为卓越个人开发者的奖励?
林灰登陆进AppStore的个人开发者账户,在一堆密集的后台消息中翻找了半天。
总算找到了些相关消息:
“尊敬的个人开发者GRAY FOREST,您好!您目前已经开发有包括《人生重开模拟器》《2048》以及《FLAPPY BIRD》这三款高品质APP,您已具备参与卓越个人开发者评选的资格。”
“经过AppStore团队的慎重评选,综合考量了多种因素……您最终被评选为卓越个人开发者,GRAY FOREST,您是AppStore全球范围内第157位卓越个人开发者……”
“尊敬的卓越(个人)开发者,你的福利明细已经以文件的形式发放至您的邮箱,请您注意查收。”
“……”
o(* ̄▽ ̄*)ブ
果然成为卓越开发者了。
林灰还真没想到他真的只开发了3款APP就能成为卓越个人开发
毕竟AppStore方面的表述是“每年开发出3款及3款以上高品质APP的优秀个人开发者还将有机会被评选为卓越个人开发者”
林灰一度以为他起码得开发四五款APP才能成为卓越个人开发者。
呃,不过说好的卓越开发者。
怎么全球将近两百位?
而且林灰居然还是第157,连前100都没进。
(⊙﹏⊙),林灰感觉“卓越个人开发者”这称号瞬间就不香了。
不过换个思路考虑一下也不是不能接受。
在2014年的AppStore全球有900万注册开发者。
哪怕是第157位,也算是万里挑一。
而且按照AppStore的说法。
这个所谓的第157,只是时间排序。
和开发者技术水平的高下并没有关系。
虽然这个卓越开发者含金量没林灰想象的那么高,但大大小小也算是个荣誉。
所以说刚才到账的那笔钱果然是来自AppStore的奖励?
不过为什么这奖励有零有整的?
为什么刚好是1395035.71美元?
而不是直接了当的一百五十万美元呢?
还是说这是扣税了吗?不过这扣的是什么税?
带着一肚子疑惑,林灰联系了AppStore的软件工程师黄静。
自上线第一款游戏《人生重开模拟器》以来,AppStore方面就一直派黄静跟林灰沟通。
而林灰这段时间接连上架了好几款小游戏。
两个人的沟通也算很频繁了。
经常频繁的联系,再加上林灰前世和黄静相似的从业经历。
两个人还是有很多共同话题的。
唯一比较奇葩的是,虽然沟通的比较密切。
但两人依旧连个微信也没加。
主要靠iMessage以及电话联系。
不过这些都是次要的。
怎么说现在也算有些私人友谊了。
现在林灰遇到AppStore方面的不解,于公于私他都最先想到黄静。
……
通过跟黄静沟通,林灰才知道。
原来成为卓越个人开发者之后。
开发者和AppStore方面的分成比例就由原来的7:3变成了3:1(7.5:2.5)
也就是林灰以后在AppStore以后再以个人的名义开发软件时他的分成将从70%提高到75%。
刚才林灰收到的1395035.71美元实质是将先前多占的5%的海外营收分成返还给个人开发者。
呃,还有这种情况?
这个世界很多琐屑的规则跟前世略有区别。
第一次听到这种情况的林灰也有点惊讶。
想到前世的种种,林灰忍不住感慨:
“真没想到有一天αpple吃到嘴里的肥肉还会吐出来……”
感慨完林灰才意识到电话另一头的黄静也听到了这句话。
正待他试图再说点什么照顾一下黄静的情绪时。
黄静却丝毫不以为意,笑道:
“事实上,AppStore方面也没想到……按照协议上的规则即使是出现卓越个人开发者,AppStore也只返还个人开发者成为卓越个人开发者当月内的海外收入而已……”
黄静在“当月”以及“海外”这两个字还特意加了重音。
一时间,林灰已然明白了αpple的“良苦用心”。
通常情况下,开发者很少出现一夜成名的。
成为卓越个人开发者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周期。
时间虽然有时候会让事物价值沉淀。
但更多的时候是将事物的价值稀释。
或许一些高品质APP曾经也曾客串过现金奶牛。
但当这些开发者成为卓越开发者时这些昔日的现金奶牛实质上在市场上的表现很可能已是强弩之末了。
这样的话这样的开发者哪怕能成为卓越个人开发者,AppStore方面也不用返还多少钱。
而且只返还海外应用的收入的5%营收分成这点就更加鸡贼了。
毕竟不是所有的应用都能全球通吃。
那些依靠软件良好的本土适配性成为卓越开发者的人。
他们开发的软件的海外收入很可能微乎其微。
综合上述,绝大多数开发者即便能成为卓越个人开发者。
也很难出现像林灰这种一次返还上百万美元的场景。
至于林灰这种情况。
只能说AppStore在制定规则时压根就没想过有人可以在一个月内成为卓越开发者。
也根本没想到林灰开发的项目不但在本土有强大的生命力,在海外也有很强大的市场号召力。
但林灰还是不解:“那AppStore方面为什么不等我的游戏热度消退收入低迷的时候再将我选为卓越个人开发者呢?”
黄静疑问道:“你不知道吗?”
林灰:“知道什么???”
黄静道:“你开发的应用全球营收已经超过三千万美元了啊。”
林灰粗略算了一下(计算过程略),他开发的应用全球营收确实已经超过三千万美元。
不过这个数据和林灰刚才问的问题有什么关系吗?
看着林灰一辆茫然不似作伪。
黄静解释道:“呃,你不知道吗?在去年le全球开发者大会)上TimC00k亲自说的,每个卓越个人开发者对于αpple而言不亚于三千万美元,apple各大分区自然把厨子说的话当圣旨……”
林灰:“所以说,开发软件营收超过三千万美元的个人开发者自动就按卓越个人开发者对待了?”
黄静:“嗯嗯。”
按照这种说法,要不是林灰开发的软件营收超过了三千万。
很可能林灰和别的卓越开发者待遇并没什么区别。
真没想到一个“卓越个人开发者”背后的故事这么曲折。
按说哪怕αpple毫不含糊的执行5%的返还比例。
他们也绝对不会亏损什么。
之所以存在着这些弯弯绕绕的规则。
只能说资本家的本质都是逐利的……
不过因为幸存者偏差吧。
这里面的弯弯绕绕他并不关心。
说实话分成比例能提高到75%已经出乎林灰意料了。
而且林灰当初之所以想要成为卓越个人开发者也只是为了能够继续享受按日结算的待遇。
这样林灰能通过在AppStore开发应用从而实现快速回笼资金的目的。
现在来看,林灰的目的显然是已经达到了。
不过话说回来,刚才收到的那笔钱实质上只是退‘税’,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奖励。
林灰好奇道:“那么αpple方面所谓的巨额奖励到底指什么呢?”
黄静:“成为卓越开发者开发的下一个付费应用可以临时享受80%的分成……”
听了这话,林灰有点失望:“只是下一款收费应用临时享受一下80%的分成吗?以后还得恢复到75%?”
得到黄静肯定的回答后。
林灰接着问:“AppStore全球卓越个人开发者才不到二百人,为什么αpple不一步到位直接将卓越开发者的分成调整成80%呢?”
虽然这种想法有点与虎谋皮的意味,但也不全然是林灰一厢情愿。
林灰记得前世一些平台开发者的分成都可以达到80%。
比如说前世STEAM新的分成比例调整之后。
就将原本固定的开发者提成70%收益,改为根据销售额决定提成比例。
当游戏总销售额超过1000万美金,开发者的分成比例将会提高到75%;
当总销售额超过5000万美金,开发者所得分成将会更进一步提高到80%。
前世STEAM之所以采用这样的举动意在鼓励热销游戏开发者,以及吸引更多的游戏大厂在Steam平台发行游戏。
AppStore作为平台某种角度来说他们和steam也是一样的营收思路。
为什么不能提高一下开发者待遇呢?
林灰开发应用的总销售额明显比一千万美金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分成比75%高也不过分吧?
听了林灰的疑问,黄静略带遗憾地道:“其实,前100位卓越个人开发者确实是可以享受80%的分成比例,但第100位之后的卓越开发者分成比例也只有75%了”
Σ(っ°Д°;)っ
呃,这或许就是传说中的伤害不大侮辱极强吧!
同样是卓越个人开发者具体待遇还有区别?
林灰很想问问这个时空αpple是不是俄罗/斯企业。
搁这玩俄/罗斯套娃呢?
说好的排名157位只跟时间顺序有关,跟开发水平的高下没关系呢?
林灰暗想,果然什么地方都有论资排辈。
黄静道:“也不是完全没办法,只要开发的软件总营收超过八千万美元,卓越开发者一样可以享受80%的分成。”
营收八千万美元?
万恶的资本家啊,真会榨取劳动者剩余价值。
林灰觉得这条件怕不是在做梦。
虽然也有依靠软件开发实现营收八千万美元的。
但这普遍都是企业行为或者公司行为。
靠个人开发行为达到八千万营收,根本不可能。
尽管林灰先前几款游戏很火爆,但这种火爆很大程度是难以复制的。
饶是林灰多出几年的信息优势。
他也想不出哪个个人开发者单纯依靠手机软件能够营收超过八千万美元的例子。
林灰无奈地问:“除了这之外,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黄静:“倒是也有,只要开发的软件能获得Apple Design Awards,那么开发者能获得的软件一样可以享受80%的分成”
2kxs.la
听到这个林灰眼前一亮。
所谓的Apple Design Awards就是蘋果设计大奖,是米国蘋果公司在每年WWDC期间颁发的设计奖项,
旨在表彰每年iOS、macOS等蘋果平台上在设计、技术和创新方面有杰出表现的软件、硬件开发者。
该奖项设立于1996年,前两届名为“人机交互杰出设计奖”,自1998年起改为“蘋果设计奖”并沿用至今。
虽然奖项的名称还算接地气,但拿这个奖的难度并不小。
毕竟在应用商店上百万个APP里,每年有机会获得这个奖项的却只有10个。
说是十万挑一也不为过。
从这个概率来讲或许Apple Design Awards的难度甚至可能比被评选为卓越个人开发者甚至还要难。
第58章 蘋果设计大奖
但这只是对于一般人来说。
对于林灰来说却并不存在什么难度。
毕竟历届Apple Design Awards的获奖作品林灰都是一清二楚的。
林灰真的想要获得这个奖的话,说是探囊取物也不为过。
随随便便照着以往Apple Design Awards的获奖作品比葫芦画瓢不就完事了?
唯一的问题似乎只是:
——要不要这么做?
前世2014年的WWDC是6月2日至6月6日在旧金山的Mose West会议中心召开的。
但这个时空不知道出现了什么情况。
直到现在(6月17日)都没召开。
αpple方面给出的通知是将在七月上旬相机召开WWDC全球开发者大会。
尽管时间有点紧迫。
但如果林灰打算争取14年度Apple Design Awards还是有机会的。
既然有机会,当然有必要争取一下的。
且不说获奖之后能提高分成比例。
单单是“蘋果设计大奖”这个奖项本身也很有诱惑力。
至少对于软件开发者来说这个奖项极具诱惑力。
某种程度来说,这个奖项对于软件开发者的意义不亚于格莱美奖对于音乐人的意义。
打定主意要冲击一下Apple Design Awards之后,林灰也没什么谈兴了。
和黄静又说了一会话后,两人就结束了通话。
这之后,林灰就开始思索起来。
开ban发yun一款什么样的APP容易拿下Apple Design Awards呢?
虽然往后几年获得Apple Design Awards的应用,林灰都知道。
但贸然搬运肯定是不行的。
且不说有的应用搬运难度太大。
即便是难度小的,也不是说搬运就能搬运的。
毕竟一款应用,不光要考虑应用自身,还得考虑时代背景。
就比如说Things 3这个应用。
Things 3是一款效率软件,可以规划一天行程、管理项目,并使使用者按部就班地朝目标迈进。
虽然在前世2017年时该应用获得了Apple Design Awards。
但搬运到这款软件到这个时空却未必能获得Apple Design Awards。
前世这个应用能获得Apple Design Awards很大程度是因为该应用很好的适配αpple的生态环境,能够在包括iPhone、iMac、apple watch等多个平台应用。
但现在这个时间节点,别说软件适配αpple生态环境了。
αpple现在自身的生态环境也不尽完善。
毕竟在αpple体系中很重要的一环apple watch要面世的话最起码还得几个月的时间。
因此纵然Things 3这款软件实现起来不算复杂且这个时空里没有同款应用。
贸然将其搬运过来很大程度上也会无功而返。
还有很多应用,情况也类似。
思考了一会,林灰也没什么好想法。
林灰有点恨自己没早点重生半年左右了。
要是早点重生半年年时间,又有想获得Apple Design Awards的心思。
那还复刻什么《2048》啊,果断直接复刻《THREES》。
虽然《2048》成绩/下载量远比《THREES》要好。
但前世2014年却是《THREES》这款应用获得的蘋果设计大奖。
呃,不过现在想这些还有什么用,往事不可谏。
……
又想了一会,林灰发现他总会不自觉地想到往后几年获得Apple Design Awards应用。
林灰突然觉得,有时候有“参考答案”也不完全是一件好事。
别的不说,思路就很容易受“参考答案”的影响。
想明白这件事之后,林灰干脆不去想往后几年获得Apple Design Awards的应用。
而是开始总结前几年获得Apple Design Awards应用的特质。
很快林灰就罗列出前几年能获奖应用的共同特质:
首先能获奖的应用技术上肯定要有趣。
不光要有趣,在细节上还要注意吸引人。
除此之外,界面要尽可能的直观。
在果子团队的价值观念里,“直观”通常被认作是最有效的。
这点倒是不难办,削减APP内的元素无疑是让应用直观的最好方法。
通俗地讲就是做减法,让app变得“要多简单有多简单”。
当然也不是将所有的元素全部剔除,用户最需要的东西一定要保留。
这个做减法的过程对于一般的开发者也许会很痛苦,但对于林灰来说轻而易举。
除了直观之外,应用还要引入入胜……
能引人入胜的应用能够使得用户更沉浸地投入到应用之中。
当然了一款应用想要引人入胜,肯定要有漂亮的UI设计。
漂亮的UI是很重要的加分项,它可以做到吸引用户的眼光。
但仅仅依靠这个是不足以留住用户的。
许多应用的外观做得很好,但是整体体验却不行。
而要想应用整体体验更佳,一切都要恰到好处。
微妙的暗示、幽默、比喻、动画和漂亮的图形这些都很重要……
应用还要尽可能的优雅。
所谓的“优雅”要求APP能够以一种巧妙而雅观的方法解决问题……
……
正在林灰思路如泉涌一条条罗列着前几年获得Apple Design Awards应用的特质时。
来自AppStore的信息打断了林灰的思路:
“尊敬的卓越开发者GRAY FOREST,您好,……您开发的《2048》被提名2014年度Apple Design Awards”
林灰有点懵比,呃,这是要获奖的节奏吗?
不过他很快就冷静下来。
只是获得提名而已,离真正获奖还远呢。
各种“陪跑”的例子还少吗?
事实证明林灰不只是陪跑。
他接二连三又收到了很多来自AppStore的消息:
“尊敬的卓越开发者GRAY FOREST……您开发的《2048》正式被评选为2014年度Apple Design Awards,现特邀您参与2014年度WWDC(全球开发者大会),颁奖仪式将在WWDC召开期间举行。”
ddxs.com
“GRAY FOREST您好,作为一名超凡的卓越开发者,您以后在AppStore新开发的应用都将享受80%的分成比例。除此之外,您还享有一系列特权,详情请查看链接……”
“……”
看来他并不单单是获得提名而已。
而是真正地获得了Apple Design Awards。
幸福来得太突然。一时之间,林灰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过了一会林灰又收到了银行发来的消息。
“……您尾号0010的招行卡…收到一笔1395035.71美元的跨国转账,目前该卡余额为13,261,571.42美元。”
有了先前的经验,林灰已然知道了,这是AppStore方面又返还了5%的海外营收分成。
能够在短短一日之内以一种林灰先前没预料到的方式收获近三百万美元这是林灰先前没预料到的。
第59章 把蘋果搬到中國
尽管有点难以置信,但事实如此。
这个时空里《THREES》并没有获得蘋果设计大奖。
林灰搬运的《2048》却斩获了这项大奖。
只能说软件的命运呢,就不可预料……
正在林灰感慨之际,他又接到了黄静打来的电话。
黄静上来就向林灰表达了祝贺。
并且感慨道:“怪不得你刚问我怎样才能获得80%分成呢?原来你早就对获得蘋果设计大奖成竹在胸了。”
林灰谦虚回应着:“我哪知道这样,说实话刚才我还在总结以前获奖APP的特质。”
黄静:“果然大佬都是这么谦虚。不过话说回来,你在米国领奖的时候你最好别这么谦虚,不然很容易被当作不自信,不自信的话就很容易招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关于不同文化熏陶下的人待人处事的区别林灰还是有所耳闻的。
能收到善意的提醒林灰还是很开心的。
林灰:“嗯嗯,好的,到时候我会注意的。不过感觉太招摇总是不好!”
黄静不以为然:“招摇一点也没什么,你也有这个资格,说起来你还是AppStore里有史以来最快拿到80%比例分成的个人开发者呢!”
林灰调侃道:“真的吗?那这样的话会有额外的奖金吗?”
黄静很无语:“能不能有点追求,你都收入破千万美元了吧?还要什么奖金,而且你获得的可是几乎所有开发者都梦寐以求的大奖。”
林灰:“谁会嫌钱少?钱这种东西多多益善。而且,说别人梦寐以求这个奖项我是相信的?但我不信你们AppStore内部人员对这个感兴趣?”
黄静:“怎么可能没兴趣?再怎么说我也是软件工程师出身,曾经也是有梦想的,只不过单飞了一段时间混的比较惨,现在只能找个大厂混混日子。”
林灰无话可说,不是所有人都能随随便便进Apple混日子的好吧。
反正普通985毕业的本科生哪怕是对口专业跟APPLE一样无缘。
又聊了一会后,黄静似乎是突然想起了本职工作。
道:“对了,这次找你是有事情的,我来通知你一下今年WWDC是在7月3号到7月7日在米国旧金山举行。”
林灰:“旧金山?也就是说在加州举行啊?那岂不是还要出国?”
黄静道:“肯定要出国啊,毕竟是米国企业,想要不出国除非你把蘋果搬到中/国来。”
林灰心道,他倒是想,奈何实力不允许。
不过也只是目前实力不允许罢了。
未来一切可期。
……
林灰:“我是说签证怎么办呢?”
黄静:“签证什么的你放心,具体的事宜交给我们来安排就好了,不会太麻烦的。”
签证分为外交签证、公务签证和普通签证。
前面两个是什么流程林灰不大清楚。
反正普通签证是挺麻烦的。
既然蘋果方面愿意大包大揽,倒可以省却林灰很多麻烦。
不过也不是完全就ok了,毕竟涉及到出国的事情,终归是要跟家人说的。
所以说是该向家人实言相告的时候了?
似乎是察觉到了林灰的犹豫。
黄静问道:“怎么了,有什么问题么?有什么问题的话可以提前跟我讲,能帮上忙的话我可以帮你料理一下。”
林灰:“没什么,我在想我们什么时候出发?”
黄静:“因为涉及到各种媒体的采访以及WWDC正式开始之前的一些活动,我们可能得提前走一段时间,大概得六月末就启程前往米国。”
林灰:“这样啊,好的。”
黄静:“对了,还有一个事情,因为你最近获得了蘋果设计大奖,你最好在最近将之前发布的几款应用都完善一下,出些DLC或者搞一下版本更新什么的。”
siluke.com
林灰:“一下子更新三款应用吗?你确定我忙得过来?”
黄静:“主要是优化一下《FLAPPY BIRD》这款游戏,虽然这款游戏没有获得苹果设计大奖,但你最好也把它的画风给优化一下。如果一个获得苹果设计大奖的人开发的应用却比较粗糙,很容易为人诟病的。”
黄静又补充道:“我感觉你可以成立一个工作室。哪怕是成立了个人工作室,你以个人开发者账号为名义对外进行发布的应用,你最终依旧是可以能够享受80%的分成比例的。”
不得不说,黄静的建议很中肯。
林灰也有所意动。
怎么说他也是身价过亿的人,干嘛还要勤勤恳恳亲力亲为的工作?
倒不是林灰突然懈怠了。
但实在是一个人分身乏术,很多事情都难以面面俱到。
第60章 唾手可及的财富
成立个人工作室的话很多事情就不需要林灰亲力亲为了。
那样林灰无疑将从“繁重”的工作中得以解脱。
这样他才有时间做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而且工作室对人才多多少少能有一定的号召力。
这对于初期团队的构建还是有所裨益的。
最关键的是成立工作室并不影响林灰目前闷声发大财的打算。
毕竟这个世界最不缺的就是工作室。
互联网行业更是遍地都是工作室。
即便林灰成立一个工作室的话,也不会有太多人注意。
不得不说黄静提的这个建议很棒。
尽管如此,建立工作室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毕竟手底下缺兵少将,一切只能从长计议。
林灰(对黄静)道:“谢谢你的建议,我会认真考虑一下可行性的。“
黄静道:“好,等什么时候你工作室成立了。要是缺人手的话跟我说,我可以给你介绍些以前的小伙伴。”
额,还有这好事儿?
能入职Apple的,想来圈子里一定不少大佬。
林灰:“那好,到时候一定倒履相迎。”
黄静:“哈哈,有必要这么夸张么……”
林灰:“……”
黄静:“对了,因为你获奖了,最近官方可能会安排一次对你的专访……”
林灰:“(⊙﹏⊙)啊?专访么?要不别了吧。”
黄静:“不碍事的,线上专访。”
林灰:“哦,线上专访啊,那没问题。”
林灰这前后旁若两人的态度。
黄静若有所思。
黄静:“我发现你好像很怕麻烦,而且比较排斥抛头露面,简直就是开发者中的异类……”
林灰:“当然怕麻烦了。开发者都比较宅,讨厌抛头露面不是很正常”
黄静:“才不是呢,只是你比较宅而已,我认识很多开发者都不宅,非但不宅,而且交友广泛。
即便是有的平时生活中比较闷的,在网上也很活跃。”
林灰:“我在网上不活跃吗?微博、推特什么的我可是都玩的……”
黄静:“你那只是偶尔上上线,多数内容都是抽奖,哪里活跃了?”
林灰不好意思地笑笑:“你也关注我了啊?我居然都没发现。你ID叫什么,我待会回关一下。”
黄静:“啊?不用回关,我平时用推特比较多,微博基本不怎么用,平时主要是看别人发的内容。
还有,别打岔好不好,刚才不还在讨论活跃性的问题吗?”
林灰:“好好好,那你说怎么样才算活跃啊?要发很多动态吗?”
黄静:“倒不一定非得发很多动态,但我觉得可以经常分享一下生活之类的。”
林灰:“呃,分享生活么?感觉好没有隐私。你说的这种状态怕不是作家或者摄影师的日常生活,我感觉现实中很少有开发者会去公开记录生活。”
黄静:“怎么没有呢?不光有,而且还不少……”
林灰:“好吧,你慢慢想……不过最好举一些有代表性的例子。”
黄静:“有代表性的?呃,我想想啊……”
一分钟过去了。
两分钟过去了。
好多分钟过去了。
黄静突然道:“对了,尼克·达洛伊西奥你知道吗?他在twitter就经常分享生活啊?怎么样,这个够不够有代表性。”
(⊙﹏⊙)林灰原本以为黄静会举出一些喜欢夸夸其谈之辈当例子呢。
浑然没想到黄静居然把尼克·达洛伊西奥拿出来当例子。
虽然这个人对普通人而言很陌生。
但林灰几乎不假思索就想起黄静说的尼克·达洛伊西奥(Nick D’Aloisio)是谁。
没办法,很难想不起来。
互联网行业一贯天才辈出。
而尼克·达洛伊西奥就属于其中的天才。
一般男生15岁还在沉迷于造物主之神奇的时候。
尼克·达洛伊西奥(15岁的时候)已经独立研发出一款叫“Summly”的手机新闻阅读软件。
该软件可以将任何新闻内容自动浓缩成400字概要,令用户能够速读新闻。
2013年3月25日,17岁的尼克将这款软件其卖给美国雅虎公司,赚得3000万美元。
这之后,尼克也一跃成为全球最年轻的千万富豪。
其后尼克更是直接进了雅虎,成了雅虎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工程师。
尼克·达洛伊西奥还曾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13年全球最有影响力的青年”之一。
这样人虽然和超级天才依旧有差距。
但绝对也算是一般天才。
而且能一次席卷几千万美元,更算得上是幸运儿。
这样的人虽然没挂。
但也跟开挂的也差不多了。
(林灰不知道世界上到底有没有主神。
如果有的话请麻烦把他的挂开的猛一些!
不然作为一个重生者,被土著吊打就尴尬了)
在今年(2014)Yahoo (雅虎新闻摘要)这个软件也获得了蘋果设计大奖。
(……这款软件每天只在早晚更新两次,每次精选7-10不等的高质量文章给用户)
林灰没记错的话,Yahoo 这款软件背后就有尼克的影子。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
那么今年刚好也是18岁的尼克应该也受邀参加今年的WWDC了。
莫非还会在WWDC上遇到这人不成?
虽然林灰渴望遇见优秀的开发者吧。
但他可不怎么想遇见这种人。
记得尼克甚至还发表过这样的言论:
——“当我厌倦了学业,我就转向雅虎;而如果我厌倦了雅虎的工作,我就转向学业”
这句话本身没什么毛病。
奇葩的是这话是(尼克)当着雅虎一众高管人员的面说的。
反正林灰觉得尼克这人听看起来情商就不怎么高的样子。
……
虽然尼克在过往的开发史还算光辉。
但并不代表林灰认同他的社交方式。
而且林灰什么时候嘴上怂过,。
当即反驳道:“呃,他那发推特频率活跃得像个高仿?他那种人才是开发者中的异类。”
黄静扑哧一声笑了:“什么叫‘活跃的像个高仿’,有你这么形容的吗?你该不会是嫉妒。”
fqxsw.org
林灰:“就那么一款平平无奇的软件也能获利3000万美元,换谁不嫉妒?”
黄静:“很新潮的软件好不好,涉及到自然语言处理,怎么就平平无奇了?”
林灰:“呵呵。”
说实话,也就林灰重生的晚。
不然3000万美元这好事能轮得到这个尼克?
或许尼克开发的这个什么所谓的新闻摘要在这个时代算黑科技吧。
但在林灰眼里确实平平无奇。
前世AI烂大街。
各种自然语言处理应用也层出不穷。
疯狂内卷的互联网公司甚至都打算用AI+自然语言处理给论文写摘要了。
而给新闻写个概览这种应用完全是小case。
直接基于深度语义分析模型。
自动抽取新闻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并生成指定长度的新闻摘要即可。
往后几年就这种烂大街的技术,开源代码都一大堆。
换到这个时空居然还能卖三千万美元?
只能说时代进步的速度真的很快!
一时之间林灰有种错过一个亿的感觉。
不!
不止是错过一个亿!
三千万美元的话,这折算成人民币的话可是都接近两个亿了。
不过话说回来。
虽然错过了,但是没完全错过啊。
我如果开发个比Yahoo 更牛比的APP。
然后转手卖给雅虎。
不对!
卖给雅虎的竞争对手岂不美哉?
甚至不需要开发出一整个APP。
只要把核心摘要算法搞出来就可以了。
这简直不要太轻松。
毕竟这种AI+自然语言处理的简单应用
林灰甚至都不需要自己写代码。
大概率可以在前世的一些AI教程里面找到现成的范例。
呃,一时之间似乎一大笔财富又要唾手可及了。
第61章 NPC疯狂助攻(上)
“想什么呢?怎么突然不说话了?”黄静问到林灰。
黄静的话语将林灰的思路从发财梦中扯了出来。
一时之间林灰简直不知道说什么好。
此时的黄静在林灰看来就像是一个疯狂送助攻的NPC。
不不不,说NPC太贬低人了。
怎么着也得是个大吉祥物。
关于开发新闻摘要软件这种事情没什么好隐瞒的。
毕竟要做一个新闻摘要APP。
最核心的东西是算法,而不是思路本身。
林灰实言相告:“你说我要开发出一个算法比Yahoo 那个软件算法更厉害的APP会怎么样呢?”
黄静:“呃,看你开发的那个软件比他开发的那个厉害多少了?
如果厉害一丢丢应该不会有什么事情发生。
但如果你开发的软件摘要效率比他开发的那个软件厉害很多倍的话。
我感觉拿下五千万美元的没什么问题。
据我所知,不光雅虎这类网站对这种技术感兴趣。
甚至是一些传统媒体,比如说B/B/C什么的对新闻迅速摘要技术也十分感兴趣。”
林灰:“那岂不是赚翻了。”
黄静:“不是吧?你不会真的要搞一个新闻摘要类的软件吧。
这种软件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实现起来是很难的啊。
而且你现在这种行为,呃,怎么说呢,总感觉跟碰瓷有点像?”
林灰:“噗?怎么能叫碰瓷呢?算法这种东西向来都是优胜劣汰。”
黄静:“行行行,你说的有道理。算法也确实是优胜略汰,不过你怎么确定你开发的算法是‘优’而不是‘劣’呢?
1200ksw.net
你确定你能搞出那种比那个算法更加强大的算法吗?
我可听说尼克搞得那个软件关于自然语言处理算法有关的部分是跟‘伊瑟劣’的团队合作开发的。”
林灰不以为然的道:“那又如何,说起来我还以为尼克那软件算法是自己搞定的呢?
亏我原来还有点欣赏他,现在看起来也不过尔尔。
毕竟尼克那软件核心就是算法部分。”
林灰接着道:“而且并不一定合作出来的算法就是强大的算法,人月神话了解一下。
我看他们合作出来的东西真不一定比我弄的算法强大。”
黄静:“这么自信的吗?自信过头可是自大了哦。
现在自然语言处理这方面除了米国遥遥领先之外,但伊瑟劣好歹也是第二梯队的。”
林灰:“伊瑟劣更不用担心,一个蕞尔小国弹丸之地罢了。无非是跟着米国daddy后面摇尾乞怜混点边角料罢了,他们开发的算法能有多牛比。”
黄静:“你这话在米国说会被打的。。”
林灰:“就这么不相信我吗?要不要我们打个赌。”
黄静:“我可不打赌。谁知道你会用什么奇奇怪怪的东西当赌注。”
林灰心道,呃(⊙﹏⊙),我有那么坏吗?
还是姐姐你以前吃过什么亏?
(林灰真没什么歪心思。
他设想的赌注不过是一些WWDC的门票罢了。
这玩意一张1599美元,折合成人民币的话近万元了。
虽然这个价格不算便宜,但对于林灰来说不算什么。
但问题的关键是这东西根本有价无市啊。
林灰记得前世WWDC的门票基本都是秒售罄。
原以为能从黄静这找下门路呢,结果干脆就不接招,呃(⊙﹏⊙))
林灰转而用激将法:“切,分明就是怕了……”
黄静:“就算你能开发出不错的算法,我也觉得你没必要搞这个。”
林灰:“哦?为什么啊?”
黄静:“很简单啊,来钱太慢了啊!
在别人看来那个尼克开发那个软件一次性获得3,000万美元很多。
但怎么说他也鼓捣了很久啊。
他从2011年一直鼓捣到2013年,才最终被雅虎收购,收获了3,000万美元。
而你这几款小游戏,从上线到现在才搞了不到两周,营收可是突破3500多万美元了。
虽然最终分成到你手上的可能不到三千万美元,但你这个赚钱速度完全吊打尼克啊!
我觉得你真想搞钱的话完全可以再开发一款游戏或者把先前的游戏更新一下DLC之类的。
根本没必要慢条斯理地去磨什么自然语言处理这方面的算法。”
黄静接着道:“还是说你只是想证明一下自己啊?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更没必要了。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擅长的领域。
你在游戏市场方面已经表现出足够的实力了。
尤其是你在今年的小游戏市场表现出的实力说是统治力也不为过。
而且能够获得蘋果设计大奖已经充分证明你的实力了啊!”
林灰:“哈哈,你不会以为我要搞这个算法需要很久吧,事实上我完全可以在一周之内搞定!”
黄静一时之间似乎鲁某人附体了:“真的吗?我不信。”
林灰:。。。
黄静补充道:“我倒不是怀疑你的能力。
虽然我们合作的时间不长,但不管怎么说,也算是一起经历过三个项目了。
事实上你一直在带给我震撼,你客串的角色总是奇迹制造者,而且到目前为止你已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了。
但我还是有必要跟你讲下,自然语言处理(NLP)这方面可是大坑。
涉及到自然语言处理的项目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攻克的。
否则我师兄也不至于从米国南加州大学头发都快掉光了,博士还没毕业。”
这么惨的吗?头发都掉光了,博士还没毕业?
呃,还有黄静,你这幽怨的语气认真的吗?
林灰似乎无意之间捕获了什么神奇的剧情。
不过林灰对这些八卦/肥皂剧情展开没什么兴趣。
林灰知道黄静的话也是一片好心,NLP确实是热门不假。
但坑也是真坑,天坑那种坑。
不过林灰是有将近七年的信息优势的。
现在难以攻克的前沿在林灰面前只是坦途而已。
但林灰也不可能跟黄静据实以告,只含含糊糊地说道:
“我试试吧,如果一周时间没有找到更好的算法,短时间内我就不再尝试了。”
黄静还想说些什么。
林灰打断了她的话:“好了,既然你都说了我是奇迹制作者,就应该相信我能缔造出新的奇迹。”
对于林灰这股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势头黄静也不知道该怎么说。
只能感慨,到底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
第62章 NPC疯狂助攻(中)
过了一会,黄静忽然试探性地道:“我能问你一个问题吗?”
呃,这么多问题的么?
果然,女人,你的名字叫好奇。
林灰:“问吧,只要不是涉及到情感之类乱七八糟的,问什么都可以……”
黄静嗔道:“呸~我问你感情生活干什么,别自作多情了好不好?
你比我妹还要小三岁,我对你们这种小孩子可没兴趣。”
林灰反驳道:“我可不是小孩子。”
黄静:“对,你不是小孩子,但你确确实实刚刚18岁。”
林灰:“那也成年了好不好?等等,(⊙﹏⊙)你是怎么知道我年龄的??”
siluke.com
黄静:“这有什么好稀奇的,好歹我也算是内部人员啊。
你不是有在开发者账号里填注册者资料吗?
上面有年龄。”
林灰:“你怎么就相信那个年龄是真的?
就不怕那上面填的年龄是胡乱写的吗?”
黄静:“那个注册者资料是跟个人开发者登记的身份信息对应着的,怎么可能有错?
除非登记者提供的身份信息本身就是假的。”
林灰:“难道直接就拿注册时登记的身份证上的信息就当实名验证信息了?
你们APPLE这也太不严谨了吧!
身份证信息就等于身份信息吗?
万一有人用别人的身份证信息注册个人开发者账号呢?”
黄静:“嗯?谁想不开会冒领一个程序猿的信息??”
(⊙﹏⊙)!!!
林灰感觉一时之间受到了100倍生命值的真实伤害。
整个人瞬间不好了。
而且最关键的是黄静说得好有道理,林灰居然无法反驳。
黄静似乎也意识道这样说不太好。
忙道:“咳咳……你说的情况确实是个问题,那你说怎么样才算是严谨呢?”
林灰:“起码录入身份证上的身份信息时,也得辅助下刷脸验证啊!”
黄静:“刷脸验证,你是说人脸识别技术吗?
怎么可能,现在这项技术根本就没成熟呢好不好?
我感觉靠人脸识别技术还不如直接靠身份证信息登记靠谱一些?
毕竟身份信息和收款账户相互辅助验证,也不是完全不靠谱。”
等等。
都2014了人脸识别技术还没成熟?
啥情况?
林灰急忙问道:“能给我讲下现在人脸识别技术发展到什么水平了?”
虽然感觉林灰的思维跳跃性有点大。
但黄静还是耐着性子解释道:“……”
通过跟黄静的交流。
林灰才知道这个时空里人脸识别技术和他曾经所在的那个时空一样。
都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就出现了。
但和另一个时空所不同的是。
这个时空里人脸识别技术甫一问世。
某皿/煮阵营就爆发了关于人脸识别技术侵犯个人隐私的大规模抗议。
抗议规模很大。
激动的nc群众被汹涌的情绪裹挟着。
甚至还冲/击一些相关的实验室。
这一举动直接导致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一度搁置。
而这一搁置就是三十多年时间。
直到前几年移动支付迅猛发展。
人们才开始寻求除了指纹支付其他的安全支付手段。
这时人们才将目光再次转移到人脸识别这项技术上。
然而想重拾这项技术的研究哪有那么轻松。
和人脸识别技术这项生物识别技术有关的研究人员各国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断层。
很多国家再度研究人脸识别这项技术的时候。
都不得不从头开始,再走一遍当年的老路。
而重走老路的过程哪有那么容易?
通过从黄静透露出来的信息。
林灰判断,这个时空人脸识别技术才度过半机械式识别阶段。
刚刚进入人机交互式识别阶段。
虽然到了人机交互式识别这个阶段
研究者已经可以使用算法来完成对人脸的高级表示。
也可以用一些简单的表示方法来代表人脸图片的高级特征。
但是,这个阶段的人脸识别方法需要引入操作人员的先验知识。
仍然需要研究人员的高度参与。
也就是说这个识别过程并没有完全摆脱人工的干预。
这离真正的自动人脸识别阶段还差得远。
而离自动人脸识别差得很远,无疑也就意味着这项技术离真正的商用化还相隔遥远。
这比正常的时间线进度可要慢不少。
也可以理解。
人脸识别技术本身就是有难度的。
不同个体之间的区别不大,所有的人脸的结构都相似,甚至人脸器官的结构外形都很相似。
这样的特点对于利用人脸区分人类个体是不利的。
人脸的外形很不稳定。
人可以通过脸部的变化产生很多表情。
不同观察角度,人脸的视觉图像也相差很大。
另外,人脸识别还受光照条件、人脸的很多遮盖物(例如口罩、墨镜、头发、胡须等)、年龄、拍摄的姿态角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除了人脸识别技术本身的难度之外。
还有刚才说到的历史原因。
总之,这个时空的人们关于人脸识别技术这方面积弱已久,哪里是那么容易赶上来的。
尽管现在这个时空里人们对于面部识别侵犯隐私的声音相比于往日已经小了很多。
并且各个机构对人脸识别技术已经表现出足够的重视了。
但以林灰的眼光来看。
这个世界的人脸识别技术依旧是落后的。
起码落后(林灰前世那个时空同一时间)至少3年。
三年时间,足以改变很多事情了。
更何况相比于正常的2014这个时间节点。
林灰本就有7年的时间优势。
这样此消彼长。
林灰一下子相当于有了十年信息差的优势。
这妥妥地优势在我啊!
此时哪怕是最最前沿的机构,恐怕也只是刚刚开始涉及到第三代人脸识别:
——自动人脸识别。
在这些前沿机构还在进行第三代人脸识别的理论验证之时。
林灰非但已经知道了第三代人脸识别技术是的全部特征。
而且还清楚这项技术如何实现。
前世和人脸识别技术相关的几条技术路线:
基于人脸特征点的识别算法、基于整幅人脸图像的识别算法、基于模板的识别算法、利用神经网络进行识别的算法、利用支持向量机进行识别的算法。
林灰比其他人更清楚哪个更容易实现。
最有趣的是,这些算法中部分算法在前世干脆就是开源算法。
对于一些经典算法,林灰还备份了一部分。
总而言之,相比于这个时空的人,林灰在人脸识别这项技术上不光有时间优势。
而且有技术优势。
这……
刚才一下子发现几千万美元的商机好像也不算什么了。
要知道,人脸识别技术可是对应一个近万亿元级别的市场。
(ps:……没夸张)
只能说这个时代对于林灰而言。
完全是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
第63章 NPC疯狂助攻(下)
……
……
林灰:“对了,你刚刚想问我什么啊?”
黄静:“被你打岔我都快忘了……”
林灰:“怪我咯?”
黄静:“哪敢,我想问你为什么这么着急搞钱啊?”
林灰:“呃,就这问题啊?我还以为你会问什么高深莫测的问题。
搞钱自然是因为缺钱了,傻不傻?”
黄静:╰(艹皿艹)
黄静:“你都资产破亿了好不好。
而且你那基本都是净资产啊。
你要是还缺钱的话要我们普通人还怎么活!”
林灰内心OS:地/主家也没余粮啊。
林灰:“怎么可能不缺钱呢?
海外的收入我还要交好多税。
另外,赚的多花的也不少啊。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过去一天里可就花了我近千万美元。”
黄静:“一天之内花近千万美元?
抱歉,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不过黄静依然想不通:
“国内美元是不流通的。
也就是说你只可能是花在境外。
恕我多嘴,你干什么在境外花那么快啊?”
这个问题林灰可以不回答的。
但接连受到黄静启发,林灰心情还不错。
加上一直锦衣夜行,被压抑的表现欲多少有点蠢蠢欲动。
林灰选择坦然相告。
不过在此之前林灰还是约法三章:
“告诉你的话你可要替我保密哦,我还没告诉别人呢!”
黄静:“(⊙﹏⊙),你不会去赌了吧?要是犯法的事情我宁愿不知道。”
yawenba.net
??
女人的脑洞果然大。
林灰:“你想什么呢?违法乱纪的事我可从来不干。”
黄静:“那你怎么把钱花的那么快?
反正我是想不到,莫非是炒股?
但炒股也不算花钱啊,只能说是投资。”
林灰:“真想知道啊?”
黄静:“当然想知道!(*/ω\*)”
林灰正色道:“那你替我保密?不替我保密就不说了。”
黄静也一本正经起来:“当然要替你保密了!
严格来讲你现在还是我们公司的优质客户。
而我作为跟你对接的人员,自然要保护用户隐私。
我们对于呵护用户隐私一向是专业的,无论是普通用户还是开发者,我们都……”
林灰:“好好好,我相信你,不过说了之后你不相信的话别怪我。”
黄静:“快说嘛快说嘛!别卖关子。”
林灰:“我拿钱买域名了”
黄静:“呃,亏你搞得这么正式,居然耍我,还能不能愉快地玩耍了?”
林灰:“怎么耍你了?我实话实说的。”
黄静:“你当我是IT小白吗?
什么域名能这么贵?
你给我20万美元,不,只需要十万美元。
我能给你买100个域名。”
黄静接着又发出灵魂拷问:“你不会是被人骗了吧?”
对此林灰就很无语。
我这么大人至于被骗吗?
虽然现在这副躯体确实年龄不大。
但内里的灵魂怎么说也算是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好多年了。
林灰有点后悔自己多嘴了。
果然夏虫不可语冰。
……
突然,黄静意识到什么似的。
压低声音道:“不对不对,你刚才说什么?你买域名花了近千万美元?
我的天啊!那个650万美元成交的z.不会就是你买的吧?”
这下轮到林灰惊讶了。
黄静是怎么知道这么多交易细节的?
林灰没有否认。
黄静更惊讶了:“我的天啊,真的是你买的啊!”
林灰:“一个域名而已,至于这么激动么?”
黄静:“jd.i.花了2,254万左右;
而你买的z.却耗费了650万美元。
折算成人民币的话可是4000万左右。
这可是今年国内单笔成交额度最大的域名了。
可以说你一不小心创下中国互联网史的记录了。
换作是谁见证这种历史不激动?”
(⊙﹏⊙)。
林灰内心:淡定淡定!
过几年的话。
老/流/氓3/6/0购买的域名那才叫天价呢!
一个普普通通的3/6/0.居然成交了1700万美元。
呃,这算又不小心发现商机了吗?
或许可以提前将这个域名买过来啊。
到时候转手卖给周胖子岂不是妙哉?
不过仔细想想,林灰还是放弃了这种打算。
好歹前世3/6/0/也是被列入米/国/实/体制/裁清单的。
换言之,这家企业可是同中/芯/国/际之类的企业一样是被米帝“认证”过的。
或许3/6/0一贯流/氓。
但能被对手重视必然有其过人之处。
林灰虽然需要钱。
但正所谓有所为有所不为。
他是绝对不会把手伸向这类米/帝盖了章的企业的。
至于没被米/帝认证过的?
嘿嘿嘿。
……
林灰还是比较好奇黄静怎么知道的这件事。
于是便开口相询:“你怎么知道z.成交这件事的?”
听了林灰的疑问。
黄静道:“你自己去微博热搜看一下啊,跟z.这条域名有关的事都上热搜了。”
这话把林灰搞得吓一跳。
这要是全网都知道了,还怎么愉快地闷声发大财?
不对,应该热搜里也没有暴露买家是谁。
不然黄静刚才也不会那么惊讶了。
林灰用身边的电脑搜了一下。
看到了跟“z.域名成交”有关的这条热搜。
果然只是虚惊一场。
热搜的内容只是“中國神秘人(疑似)天价购买z.域名”这样一条含糊其词的描述。
并没有暴露出林灰本人的详细信息。
而且网上的信息似乎仅仅对“z.”这个域名感兴趣而已。
对林灰购买的其余“廉价”的域名并没有表现出足够的曝光兴趣。
至于网上和z.这条消息是如何泄露的。
林灰也不清楚,只能说棱镜无处不在。
不过林灰觉得最有可能的泄密渠道应该就是支付手段了。
超过100万美元的成交记录本就引入注目。
林灰当日为了避免转账麻烦直接使用招行的外币卡对z.进行的购买。
而不是专门使用外国账户。
在一众大额成交记录里一个很另类的异国账户大概率是会引人注目的。
不过这也不怪林灰大意。
即便他用外国银行账户也难保不会被有心人注意到。
想要完全在支付方式上保密的话。
或许只能依赖于去中心化货币了。
传统的支付手段真是一点秘密都没有。
或许过段时间也该搞些数字货币了。
虽然这个时候入手这类货币并不算太合适的时机。
但没办法,林灰目前有些小动作并不想让外人知道。
第64章 线上办公软件
成交个域名居然也能上热搜。
林灰很无语。
不过还好,虽然z.的成交被披露出来。
但并没有暴露林灰个人信息。
事实上媒体人想披露更多信息也无计可施。
毕竟这事的具体细节仅仅限于林灰本人。
黄静也只不过知道个大概而已。
尽管如此,林灰还是再次嘱咐黄静:
“我购买域名这事,千万要替我保密!
至少一个月之内替我保密。”
黄静道:“既然刚才答应你保密了,我肯定不会跟别人讲。”
黄静接着道:“一个域名而已,别人还能给你抢去不成?
你怎么紧张兮兮的。”
林灰:“我原本也没紧张啊,最开始这事我都没想着刻意保密。
可谁知道国内怎么反应这么激烈。
居然还上热搜了?”
黄静:“怕什么,反正你也不是第一次上热搜了。”
林灰:“我只是感觉有点怪!
以前的话上热搜多半都是因为游戏。
普通人里面毕竟有不少玩游戏的。
只要游戏本身形成一定的热度,自然能上热搜。
可是你觉得普通人中有多少人对域名交易感兴趣呢?”
黄静:“你这么一说,我也觉得这次的热搜稀奇古怪。
通常情况下购买域名这种消息应该只会引起圈内人的注意。
现在这件事情不光引起圈内人的注意。
还引起了普通人的注意。
你的意思是背后有人运作这件事情?
不应该啊,你买域名这件事只是突发事件。
就算有人运作,应该也不是刻意运作。
算了,你要是觉得奇怪的话我可以找人帮你打听一下。”
林灰:“不用了吧,怪麻烦的。”
黄静:“没事,不麻烦。
不是我吹,各个互联网公司有什么风吹草动我基本都能第一时间掌握。”
林灰:“噗,这么牛掰的么?
额,怎么听起来这么像IT锦衣卫。”
黄静:“哪有那么阴暗?
只不过以前很多老同学现在基本散布在互联网各个角落。
打听点消息的话这是顺便问一嘴的事情。”
林灰暗暗点点头。
这就是所谓圈子的重要性。
一个好的圈子,各种资源加持不说。
还能有良好的信息渠道。
黄静:“对了,话说大佬能透露下你为啥买z.这么个域名吗?”
林灰:“哪有那么多为什么?
这可是为数不多的单字母域名啊!
要是遇到x.在拍卖。
我也会不假思索买下来!”
黄静有点懵:“(⊙﹏⊙),抱歉,恕我不能理解有钱人的收藏癖!”
林灰:“怎么就成收藏癖了?
我这不算啥,cai文胜才是收藏癖吧。
坊间不是传闻他拥有十多万个互联网域名吗?”
黄静:“人家主要是域名投资,也不是单纯为了收藏。”
林灰:“我也不是单纯为了收藏,只是暂时没想好用途而已!”
黄静:“……”
又东拉西扯了一会。
两人就结束了通话。
林灰觉得或许什么时候该搞个线上办公软件了。
明明是全程聊正事。
为什么总有种在煲电话粥的错觉?
咳咳。
不过老实说,这次通话效果林灰很满意。
他产生了很多灵感/想法。
虽然有的想法短时间内也很难实现。
但林灰相信假以时间,他都能将这些想法落到实地。
这次通话也坚定了林灰不断前行的决心。
只有不断前行,才能遇到更多有趣的灵魂。
才能在思维上不断产生有趣的碰撞。
第65章 做付费拓展包
虽然有不断前行的决心。
但现在对于林灰最重要的是把眼下的事情做好:
——即更新一下先前上线的几款游戏。
尽管这几款游戏都刚刚上线不到半个月。
《FLAPPY BIRD》更是刚刚上线不到3天。
从正常的游戏周期来看,短时间内并无更新的必要。
但林灰还是要更新的。
毕竟他刚刚获得了蘋果设计大奖。
这可是送上门的热度。
不蹭白不蹭。
不对,自己的热度怎么能叫蹭呢?
这只能叫合理利用。
虽然一下子更新三款游戏有点麻烦。
但林灰要做的只是形式上的更新就可以了。
并不需要对具体的游戏内容大刀阔斧。
(要每次版本更新都跟升级换代一样。
一年不知道要猝死多少程序猿)
对《2048》这款游戏的更新最简单。
新增一个分数排行榜就可以了。
当然了,这个排行榜只统计全球前50的分数。
而且只有当玩家的分数达到一定水平,才能触发提交分数的这个选项。
如果真要做全部玩家的实时分数排行。
那反而会增加很多工作量。
《2048》这样的游戏可以做分数排行榜。
《FLAPPY BIRD》这样的游戏却不适合搞什么分数排行榜。
毕竟手残玩家占大多数。
大家自娱自乐圈地自萌挺好的。
整一个分数排行榜出来岂不是劝退这些玩家?
当然了不排除部分抖/M反而会更加痴迷。
但这样的人终究只是一小部分。
正常人还是占大多数的。
非但不能搞这种劝退的排行榜。
反而要进一步增加玩家的沉浸感。
至于怎样增加沉浸感。
林灰决定还是在BGM上下功夫。
林灰在游戏配乐里又添加了50首比较舒缓的BGM。
这些BGM同之前的《FLAPPY BIRD》里的10首BGM一样。
yawenba.net
都是AI合成的纯音乐。
(ps……技术可以做到,有很多依赖合成的纯音乐还挺好听)
林灰不用考虑这些音乐会不会无形中剽窃了什么人的劳动成果。
也并不担心这些音乐会涉及到侵权的问题。
同时林灰也不用担心别人会侵犯他的音乐版权。
软件/游戏内所有未单独声明过版权的音乐作品一律被视为软件的衍生产物了。
亦即哪怕林灰没有对软件或者说游戏里的音乐单独进行过版权声明。
只要林灰拥有对应软件/游戏的版权/著作权
那么他自然而然地就对游戏里的音乐是拥有版权的。
这个时空里这项规定倒是省却了林灰很多麻烦。
唯一比较遗憾的是林灰在前世那部手机里这类AI合成的纯音乐总共只有150首。
心念及此。
林灰突然觉得搞成免费的更新似乎有点亏。
(⊙﹏⊙)!!
怎么说也算是一下子增添了六十首BGM。
音乐“创作”是需要钱的。
玩家应该能理解自己的苦衷。
而且归根结底林灰是做游戏的,不是做慈善的。
他总不能用爱发电。
思量再三。
林灰觉得还是干脆做个付费DLC得了。
DLloadable t。
即追加下载内容,俗称扩展包。
主要功能是对发行的电子游戏,添加额外的扩充内容,从而使作品的可玩内容增加。
林灰执行力一贯不错。
没用太久就搞好了DLC。
DLC里林灰也没有单纯只增加BGM。
为了让玩家可以专心享受BGM。
呸,为了让玩家可以尽情的享受游戏。
林灰还特地增设了一个“禅模式”。
在禅模式下。
即便是像素鸟撞到水管,也不会导致游戏结束。
而是以扣分代替……
总之,林灰对这个DLC还算满意。
之后就是定价的问题了。
对于国内版本的DLC,林灰设置为6元。
而海外版本的DLC。
林灰则将售价设置为了9.99美元。
虽然这个售价不便宜。
但换个思路想想。
歪果人下载音乐可是要付费的。
哪怕按照下载一首歌花费30美分算。
60首音乐起码也要花费18美元。
相比之下,林灰将售价设为9.99美元已经是相当良心了。
敲定了定价之后。
林灰便通过AppStore个人开发者账号将《FLAPPY BIRD》的DLC连同先前《2048》的更新分别上传。
至于为什么没更新《人生重开模拟器》这款游戏。
因为此时的林灰并没有现成的事件可用了。
总不能连夜胡编乱造吧。
虽然理论上讲胡编乱造也是可以的。
毕竟《人生重开模拟器》里面原本的事件就挺扯的。
但林灰觉得与其那样还不如直接找个靠谱的文字编辑/策划。
毕竟他现在也不差钱了。
林灰暂时干脆对《人生重开模拟器》这款游戏的更新就选择性地遗忘了。
第66章 会员体系的设立
搞定了游戏更新之后,林灰原本打算直接休息的。
结果却收到了AZUREO这个米国团队发来的邮件。
邮件中他们表示已经按照林灰的需求。
搞定了GREYFOREST.这个小说网站的设计。
请林灰验收一下。
说实话,这个消息让林灰有点意外。
先前林灰在Freelancer上发布了建站任务时
在甲方需求里确实是注明了任务期限是3天。
林灰也做过网站,知道3天期限有点坑。
但林灰真没想到。
非但有团队敢在这个任务期限下接受任务。
并且能够在1天之内把这个网站的建站任务搞定。
遇到这种情况,林灰心里其实已经知道发生了什么。
一个乙方同时面对两个甲方爸爸。
两个甲方爸爸任务要求又十分接近。
先发布任务的甲方爸爸给的钱少要求时间宽松。
后来的甲方爸爸给的钱多但要求时间却紧。
那么乙方多半会把原本给前一个甲方做的设计拿出来满足后一个甲方爸爸。
yawenba.net
毕竟给钱多的才是真正的爸爸。
也就是说,林灰大概率不小心客串了一下“后一个甲方爸爸”的这个身份。
即自己大概率是把别人原本要求设计的网站给截胡了。
林灰想过自己重生以后要截胡很多东西。
比如说截胡某音、截胡各类线上办公软件等等。
但没想到最先截胡的居然是个小说网站。
额,只能说人的命运就不可预料。
林灰对AZUREO团队制作的网站进行了验收。
果不其然。
这网页的风格跟前世的WuXiaWorld基本就是一个模子。
只是网站的具体内容不同而已。
莫非自己又不小心坑了WuXiaWorld一把?
不过林灰丝毫不痛心。
且不说商业竞争本就弱肉强食。
就算从道义的角度出发。
林灰也丝毫不虚。
自己弄的小说网站好歹没有到处去盗版。
总比wux/aworld这样盗版起家的网站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至于wux/aworld今后路在何方就不是林灰需要关心的了。
林灰之后又查验了一下网站的其他功能实现情况。
做的还算不错。
总得来说,林灰对AZUREO这个米国团队搞定的网站还是很满意的。
先前林灰在项目备注里许诺只要能保证3天内完成网站建站,他愿意付出额外20%的溢价。
每提前完成1天,溢价加5%。
现在这种情况,AZUREO这个米国团队提前了两天将这个网站设计搞定。
也就是说林灰要在5万美元的协议金额上额外支付30%的溢价即15000美元。
林灰很快额外支付了15000美元到平台上。
(支付之后林灰0010的账户还剩下13246571.42美元)
尽管林灰支付了尾款。
AZUREO这个米国团队目前也只能拿到全部项目费用的一小部分。
至于想要全部拿到这笔费用,他们恐怕还要等一段时间。
只有一段时间内林灰的网站没有出现什么技术问题米国的这个团队才可以拿到这笔钱。
毕竟有些可能存在的设计缺陷并不是当场就可以发现的。
林灰也是付完尾款才了解这种情况的。
果然,哪个时空下做外包的都不怎么容易。
……
接收网站之后。
林灰还要以管理员的身份登陆对网站的参数进行一些设定。
AZUREO团队虽然按照林灰的要求对网站进行了多层体系的设立。
但具体每层体系的参数如何安排依旧是林灰的任务。
虽然以前林灰没有设定过类似的体系参数。
但没吃过猪肉,终归见过猪跑。
前世没少浸润于各种会员体系
林灰对于如何设立参数还是有很多心得的。
花了大概一个多小时林灰就搞定GREYFOREST.这个小说网站的全部体系参数。
之后林灰又将原来网文小说网站上的内容全部转移到GREYFOREST.这个小说网站。
对于原本的那个小说网站,
林灰直接将其弄成了一个跳转链接。
以前的读者若再登陆先前的那个网站会自动跳转到现在全新的这个网站。
而原来充钱的读者也会在新网站享受到全新的权益。
这一系列过程说起来虽然简单。
但将这些全部搞定之后,时间已经不知不觉来到了18号清晨。
第67章 iOS漏洞赏金计划
虽然一宿没睡,但林灰丝毫没有倦意。
不但没有倦意,反而觉得精力满满。
是因为金钱的刺激?
还是因为重生后他的身体得到了一定的强化?
但林灰觉得大概率是后者。
毕竟最近一段时间收钱收到手软。
林灰对金钱已经麻木了。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时空隧道当真强化了他的身体。
会不会也一道强化了那部同他一起穿越而来的手机呢?
额,尽管有这样的猜测。
林灰也不可能摔一下试试。
万一“试试就逝世”就比较尴尬了。
毕竟相当一段时间内林灰还要靠那部来自前世的手机谋求利益。
林灰放弃了胡思乱想。
不过终究是不怎么困,林灰也没有去睡觉。
而是继续在海外一些门户网站上乱逛。
不多时,林灰的注意力被这样一条消息所吸引:
——蘋果公司正式开放了iOS漏洞赏金计划。
林灰记得前世直到2019年蘋果公司才正式面向社会开放iOS漏洞赏金计划。
这个时空居然提前开放了。
在执行iOS漏洞赏金计划之前。
蘋果只向选定的安全研究人员开放基于邀请的缺陷奖励计划。
并且接受iOS安全缺陷报告之后,奖金额度相对较低。
现在,蘋果公司已经全面开放了漏洞赏金计划。
这无疑意味着从今天开始。
任何在iOS、OS X或iCloud中发现错误的安全研究人员都可以通过向Apple披露漏洞来获得蘋果公司高额的现金奖励。
yawenku.com
(ps:……2016年,OS X改名为macOS)
按照这条新闻。
蘋果方面称会依据安全漏洞的性质(评判标准基于开发链的复杂性和严重性)将赏金的上限从每个漏洞20万美元提高到至高100万美元。
如果发现持久性的零单击内核代码执行漏洞将获得最大的奖金,即100万美元。
此外,蘋果公司还表示,如果能够在Beta版(测试版)软件中发现漏洞的话。
赏金最高一次能够获得150万美元。
这简直小母牛上天啊。
iOS7一直到iOS15 漏洞可以说是层出不穷。
林灰一时之间好似发现了一张长期饭票。
这来钱速度岂不是比开发软件什么快多了?
林灰虽然不是安全专家。
但前世各种乱七八糟的资讯类软件(科技分区)最喜欢报道的就是跟iOS安全漏洞有关的事情了。
林灰记得重生前几天还在“36氪”上看到过一篇名为《iOS史上最严重的50个漏洞》这样的文章。
林灰看过的觉得写的还不错的文章
一般都有缓存或者截图的习惯。
不得不说,这真是一个好习惯!
(o゜▽゜)o☆[BINGO!]
翻阅前世那部手机。
收获远比林灰预期的要丰富。
他不光在“36氪”这个软件里发现前不久看到的《iOS史上最严重的50个漏洞》这篇文章。
还发现了《谷歌公布16个重大iOS漏洞:可通过iMessage发动攻击》这样一篇文章。
除此之外。
林灰还在简/书上发现了一篇名为《你所不知道的iOS从古到今经典Bug!》的文章。
之后他又在今/日/头/条里看到了很多类似的新闻。
比如说《iOS再曝重大安全漏洞致iPhone无限重启》
《历代iOS稀奇古怪漏洞盘点,你中枪的有几个?》
《iOS11为什么被称为bugOS》这类的新闻。
……
当然和Windows、Android、Tesla有关的漏洞报道也不少。
但林灰暂时不关心这些。
翻找了一会手机之后
林灰还在哔/哩/哔/哩以前缓存的视频里发现了一个:
《iOS 8正式版漏洞合集》这样的视频。
而iOS 8不就是今年WWDC上蘋果准备发布的全新一代iOS?
虽然iOS 8正式版还没发布。
但现在iOS 8 Beta版却已经存在了。
没道理正式版上存在的bug在测试版上却不存在。
(ps:……某些奇葩手机厂商操作系统除外,测试版比开发版稳定)
而今年WWDC再有十多天的话马上就要举行了。
亦即再有十多天时间现在的这个iOS 8 Beta 版本很有可能就转正成正式版了。
也就是说林灰如果想提交漏洞的话得抓紧了。
毕竟报告Beta版本的漏洞比报告正式版本的漏洞能多拿50%的钱。
第68章 疯狂吸金的DLC
尽管如此,林灰也不打算马上拿这些漏洞去换钱。
姑且先观望几天,让别的安全团队去试试水。
要是真的能像新闻报道的那样得到巨额报酬。
林灰就如法炮制提交漏洞即可。
要是根本没法换取巨额报酬的话。
林灰也不是非吊死在蘋果这一颗树上。
干脆用这些漏洞另谋销路。
相信谷歌对蘋果的漏洞一定会很感兴趣。
毕竟前世iOS以及macOS一多半的漏洞都是谷歌的安全团队发掘的。
除了谷歌之外。
还有很多致力于手机安全的机构应该也同样对蘋果的漏洞感兴趣。
当然还有一家机构对蘋果的漏洞也会非常感兴趣。
不过林灰是万万不会跟这个机构合作的。
毕竟这家机构名声不太好。
每每出现通常都是跟Warning一块的[滑稽]
……
虽然林灰暂时并没有利用漏洞换钱。
但他的财富却仍然急剧增长。
到18号中午,林灰又收到银行发来的信息:
“……您尾号6699的招行卡…收到一笔8756450元的转账,目前该卡余额为26459310.36元”
“……您尾号0010的招行卡…收到一笔8631360美元的跨国转账,目前该卡余额为21877931.42美元”
从信息上看:
国内收入情况还算不错。
但林灰知道这并不是因为先前发布的DLC取得良好的成绩。
事实上这次情况有点小小的变数。
不知为什么林灰为《FLAPPY BIRD》这款游戏更新的DLC。
海外版本对应的DLC很顺利的就通过了审核。
但是国内版本DLC却莫名其妙的被退回来了。
AppStore建议林灰调整一下国内版本DLC。
额,太久没被AppStore驳回过。
林灰一时之间也不知道具体该往什么方向调整。
之所以DLC被退回。
AppStore给出的建议是暂缓上线。
或许是因为AppStore方面觉得目前上线不合适吧。
这也不是很难理解。
这个时间点在国内搞付费DLC还是很容易被骂圈钱的。
这对即将领奖的林灰显然不利。
既然如此,短时间内林灰也不打算再上传了。
名声比那点收入重要。
尽管做游戏的不挨骂的少。
但谁不想要个好口碑呢?
反正林灰是希望被骂的那一天永远都不要来。
……
从个人开发者后台数据来看。
国内收入的875.645万。
其中五百多万都是来自于《FLAPPY BIRD》这款游戏的下载分成。
xiaoshuting.org
另外三百多万收入来自《人生重开模拟器》和《2048》这两款游戏的下载分成。
后面两款游戏的下载人数经过前两天的消沉。
现在又逆势上扬。
无疑是林灰获得蘋果设计大奖的缘故。
国内好多人往往有国际大奖情结。
一些原本不怎么看文学作品的人。
听说作者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了。
很可能买一本看看。
同样的道理,原先不怎么玩小游戏的人。
听说游戏开发者获得国际大奖了。
兴许也会下载个试试。
这么来看就不难理解为何林灰上线的几款游戏在国内的销量又疯狂上涨了。
国内的收入上涨是因为人们的大奖情结。
而国外的收入暴涨则主要是《FLAPPY BIRD》这款游戏DLC的功劳。
虽然这款游戏在海外DLC销量目前仅仅为95万份。
但按照林灰现在 80%的分成占比。
林灰每卖出一份9,99美元的DLC都会获得7.992美元的分成。
亦即仅仅是这95万份DLC就给林灰带来了759.24万美元的收入。
而且从个人开发者后台的有效下载量预估来看。
《FLAPPY BIRD》DLC海外还将出现大概110万左右的销量。
这个数据即便是林灰也有点懵。
这岂不意味着仅仅一个DLC就将给林灰带来近1600万美元的收入。
折算成人民币的话已然是一个小目标了。
按照这个势头以后还做什么游戏?
直接更新DLC得了。
第69章 滚雪球式财富增长
DLC能够提高游戏的可玩性,为游戏增加层次感和深度。
让玩家的游戏体验得以提升,同时也会给开发商创造更多的收入。
DLC圈钱虽然方便快捷。
但很多时候DLC都被玩家认为这是洗劫他们钱包的一种方式。
这也不怪玩家,很多无良开发商会将本来一体化的游戏内容拿出一部分做成DLC。
让玩家再次付费。
正是这些蠹虫行为让游戏行业原本很有钱景的一件事变得让人戒备。
如果有可能,林灰愿意慢慢扭转这种局面。
……
尽管DLC在大环境内不怎么讨好。
但林灰觉得其开发者账号内关于DLC销量的预测并不是无的放矢。
以《FLAPPY BIRD》这款游戏的成绩看。
这款游戏海外区首日有效下载量就达到了575万。
总下载量更是近千万。
在近千万的买断制玩家中有大概20%到25%的玩家愿意额外购买付费DLC也是合乎情理的。
……
这点也得到了事实的验证。
到了19号中午的时候,林灰看到他0010的那张卡里面又进账了九百多万美元。
tsxsw.la
卡上余额也增长到了30150045.87美元。
而6699那张卡上余额也增加了3152000元。
增长到变成了35215760.36元。
唯一不理想的就是那张跟网文小说对应的卡。
余额还是十多万美元,并没有太大变化。
不过无所谓,林灰现在的财富都折算成人民币的话也已经有2.33亿了。
刚达到一个小目标的时候,林灰感觉是激动。
现在一个小目标变成了两个,呃,感觉不过尔尔。
从一万赚到一亿元,林灰用了15天。
而从一亿元赚到2亿元,林灰仅仅用了3天。
财富累积本就是个滚雪球的过程。
只会越来越快。
而林灰现在的这些收入
绝大部分都是海外玩家贡献的。
歪果游戏玩家这么卖力。
不回馈一下似乎有点说不过去。
林灰登陆上twitter想搞个抽奖什么的。
却意外发现他在推特上又多了很多粉丝。
现在林灰在twitter上也已经突破十万粉了。
这应该都是《FLAPPY BIRD》DLC的功劳。
而且从后台数据分析来看。
这次增加的粉丝其中61%都是女粉。
呃(⊙﹏⊙)?
这或许就是DLC里音乐的魅力了。
林灰随便点开看了几个狂热粉丝的主页。
似乎质量还算不错。
林灰发现了好几个颜值90以上的狂热。
然并卵,鞭长莫及。
另外,林灰发现了他似乎有热搜体质。
他在推特上也上热搜了。
而且居然还一下子占据了两条热搜。
其中一条热搜居然说他是被游戏开发耽误的作曲人。
更新个DLC,居然还能收获这美誉!
这是林灰所没想到的。
另一条热搜更离谱:
居然是提名他获得iOS最佳游戏配乐奖、
这是又要获奖的节奏吗?
不应该啊,他并没有在个人开发者账号上接到通知。
这是个什么奖项?
Google了一下,林灰才知道。
和苹果设计大奖这类苹果官方设立的奖项不同。
这个时空里诸如iOS最佳游戏配乐奖、iOS最佳游戏剧情奖之类的这些奖项跟AppStore官方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这些都是玩家群体的自发行为。
也就是说即便最后能真正获得所谓的iOS最佳游戏配乐奖。
并不会带来像“分成提升”一样的实质性的好处。
不过也无所谓,这终究代表了海外玩家群体对自己的认可。
感慨于此,林灰在twitter上来了波抽奖。
至于抽奖礼物无疑是FLAPPY BIRD》这款游戏DLC的兑换码。
毕竟林灰最不缺的就是兑换码。
第70章 来自大佬的赏识
从推特上退出来之后。
林灰又轻车熟路地在网上个人缴税系统进行了国内收入的缴税。
他最近两天在国内总共收入为11908450元。
按照软件收入的缴税原则林灰共缴税1905352元。
缴税之后林灰6699卡上的余额为33310408.36元。
林灰发现缴税两次后在缴税系统上可以通过勾选选择“同类收入自动缴税”。
林灰果断勾选了这个选项。
毕竟一次次申报缴税实在是太麻烦了。
选择了这个选项之后林灰以后在6699这个卡号上所得的软件收入就自动进行缴税了。
这无疑将给林灰省却很多麻烦。
……
现在已经收入两个小目标了,似乎又可以奖励自己一下。
正在林灰想着怎么犒劳一下自己呢。
他又接到了黄静的电话。
黄静上来就恭贺了林灰。
黄静:“你也太猛了吧,这两天你营收超过2000多万美元,AppStore那边都惊呆了!”
林灰:“得了吧,除非是蘋果股价大跌,不然AppStore不应该都是雷打不动吗?”
黄静:“大佬你就别谦虚了!
昨天蘋果内部会议上菲尔席勒可是点名表扬了你。
并且要求AppStore方面以后也要鼓励开发者多进行DLC的开发。”
卧槽,菲尔席勒亲口表扬可还行?
林灰可是记得菲尔席勒可是蘋果内部的18位高管之一。
虽然此人长期位列“十八太保”最末尾。
但也丝毫不容小觑,毕竟此人长期担任蘋果全球产品营销的高级副总裁。
前世,在蘋果公司里,席勒参与了iMaaacOS和后续产品的形成和营销。
席勒还被认为是提出了原始iPod的点击轮界面的想法。
可以说,此人在蘋果内部是相当有贡献的。
而且此人在蘋果内部也算得上是相当有资历了。
乔/布/斯健在的时候,席勒经常在乔布/斯的主题演讲中扮演配角,通常介绍iPhone和iPad等新产品。
在乔/布/斯休病假期间,席勒做了几次主题演讲:包括蘋果在2009年1月6日的Macworld/iWorld上的最后一次亮相,以及2009年6月8日的WWDC主题演讲;
xiaoshuting.la
而通常情况下这两次演讲通常由乔/布/斯本人完成。
由此不难看出此人在蘋果内部的地位。
能被这样的大佬赏识,林灰还是有点小激动的。
不过这只是个开始罢了,林灰早晚有一天他会成为比这些大佬更牛比百倍千倍的奆佬。
尽管梦想很远大,但现在林灰要做的还是砥砺前行。
林灰谦虚回应着:“这次能成功主要是海外玩家很顶!
说实话我也没想到随手做了个DLC结果就收获成功了!”
黄静:“大佬你就谦虚吧!
你出那个DLC里面那么多精美的配乐,怎么可能是随手做的?
你要随手就能做成这样的效果,还让别的游戏开发者怎么活?”
黄静接着道:“我早说嘛,你想赚钱的话随便开发个新游戏之类的分分钟赚得盆满钵满,哪里用搞什么新闻摘要软件!”
林灰:“不不不,新闻摘要软件还是要搞的!”
黄静不解问:“为什么啊?”
林灰:“当然是因为钱了,毕竟真的搞成功了那可是比三千万美元还要庞大的一笔财富。”
黄静:“……”
第71章 关亚馬逊什么事
林灰接着蛊惑道:“你还是不相信我能搞成吗?
要不要跟我打个赌?”
黄静:“不了,虽然现在还是觉得难以置信。
但我宁愿相信你能搞定这个新闻摘要软件。
编曲那么麻烦你都能设法搞定。
涉及到自然语言处理虽然很麻烦,你应该也能趟出一条路来。”
林灰:……
呃,为什么能从音乐类比到编程。
果然女人的脑回路都比较奇怪!
林灰以前在某杂志上看到过类似的解释:
在“感/性/领/域”表现出让女性惊叹的行为之后
女性往往对异性理性领域的评分也会加上几分。
杂志诚不我欺也。
黄静接着道:“对了,这次打电话找你是有事情要和你商量的。”
林灰:“什么事?”
黄静:“我们这边看您先前上线的几款游戏在其他平台上并没有上线。
看得出来相较于其他平台您对蘋果平台还是情有独钟的。
不知道您有没有考虑过蘋果独占呢?
如果您有兴趣的话,可以考虑一下签署蘋果平台独占协议。
这样我们可以给您提供一份额外的收益补偿。”
什么叫对蘋果平台情有独钟?
这是迫不得已好不好。
其他平台太拉跨。
给其他平台机会它们也不中用啊。
林灰先前上线的几款小游戏,现在在这些平台上还是盗版满天飞。
不但不整治,还给盗版推荐位。
就很离谱。
这样的平台怎么能合作。
不尊重开发者还指望开发者给你产生价值。
那不如去做梦,梦里啥都有。
对于这类无良平台林灰只想表示呵呵!
所谓的蘋果独占协议也不是什么新名词。
签署了该协议后,在协议规定的时限内。
林灰开发的游戏只能在蘋果平台内上线。
却不能上线诸如Android这类平台。
很多游戏都曾经有过一段为时不短的蘋果独占期。
当然了付出从来不是单向的。
AppStore与开发者签订独占协议的话。
也要给开发者一笔预付资金,以此来换取平台的限时独占。
另外对于签订独占协议的应用。
蘋果方面应该拿出更有力度的宣传策略。
同时不得无故下架签订独占协议的应用……
这样的协议对别的开发者可能会有影响。
但对林灰来说非但没有什么影响。
反而(目前来看)百利而无一害。
毕竟林灰短时间内根本就没有上线安卓的想法。
不是说安卓平台不能赚钱。
只是跪着赚钱真的没啥意思。
虽然在蘋果平台上林灰也不能躺着赚钱。
但起码能坐着收钱。
总而言之,林灰并不介意果子的这种独占协议。
不过他也没直接了当的答应。
林灰好奇问道:“正常来说独占协议不一般都是应用上线之前签署吗?
怎么上线三款游戏了才想起找我签什么独占协议?”
黄静也没有隐瞒:“当然是因为你在《FLAPPY BIRD》这款游戏的DLC中表现出的难以复制的实力……”
林灰知道他在《FLAPPY BIRD》DLC中表现出的“音乐创作”能力让蘋果方面眼前一亮。
对此林灰也心知肚明。
虽然无论是游戏制作还是音乐创作能力。
他都不是顶尖水平。
但同时具备这两种能力的开发者却不多。
林灰甚至可以大言不惭地吹嘘:
在这个时空里懂除了他以外其他的独立开发者没人能像他一样轻松地“搞定”音乐。
而音乐创造者又没有人比他更懂游戏。
既然清楚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
那么谈判就很容易把握主动权。
林灰接着道:“行,那你把协议先发过来给我看看吧!”
黄静:“呃(⊙﹏⊙),大佬你也太抬举我了。
我就是个小卒子。
我是来问下你有没有意向的。
协议的话应该是法务部门负责拟定的。
具体讨论协议内容也应该是级别更高的人跟你洽谈……”
林灰:……
确实如此,大公司一贯如此。
屁大点事走一通流程也很麻烦。
林灰:“呃,那好吧,等什么时候有下文联系我就好。”
……
……
黄静:“对了,关于Z.我打听到一些相关消息。”
林灰:“什么消息?你知道那天的热搜是什么情况了吗?”
黄静:“热搜是什么情况我也没弄清楚。
不过你购买天价域名这事确实在各大互联网公司里引起很大的关注。
不少公司内部的市场部甚至还专门开会讨论了这件事……”
听说并没有搞清楚那天热搜啥情况。
林灰不由得有些纳罕。
莫非自己真的自带热搜体质?
对于黄静认真去帮他打听消息。
林灰还是很感谢的。
林灰道:“这种情况可以理解,国内的很多公司一贯是听风就是雨。”
黄静:“这回你可错了,对于Z.域名成交反应最大的是家歪果公司。”
歪果公司?
林灰不由得想,会不会是RB的GMO公司。
毕竟前世Z.这个域名就是这家公司买去的。
不过想想不应该啊!
一个域名被买走了换一个不就得了。
舍得花近七百万美元买域名的公司还会缺域名用?
至于跳脚吗?
看林灰猜不出来。
黄静得意洋洋:“就知道你猜不出来,事实上我一开始听到这个消息也有点意外。”
yawenku.com
林灰:“到底是什么消息啊?”
黄静:“我听我在亚馬逊的一个学姐讲。
亚馬逊似乎想高价收购Z.这个域名?”
亚馬逊是老牌互联网企业。
其资历甚至比谷歌还老。
在今天亚馬逊也是互联网行业的巨头之一。
尽管如此,亚馬逊在中國的日子并不怎么好过。
在Tmall和JD的围剿之下,亚馬逊在中國市场的表现日渐式微。
此时亚馬逊在中國电商市场所占份额仅有2.1%。
然而现在还不算其在中國最糟的时候。
作为一个重生者,林灰知道。
再有不到五年时间,亚馬逊在中國就要黯然离场了。
不过话说,亚馬逊现在是怎么想的
突然要收购Z.?
林灰表示很不理解。
林灰:“关亚馬逊什么事?
虽然Z.是优质域名。
但亚馬逊这类巨型企业又不缺域名用。
他们为什么要收购Z.这样一个域名呢?
如果他们对这样一个域名感兴趣。
为什么不提前竞拍呢?”
黄静道:“猜不透吧?
你稍微想一下。
亚馬逊中國的域名可是Z.。
可以说你购买的域名跟亚馬逊现在在中國使用的域名是高度同质化的。
现在你还不懂为什么吗?”
黄静接着道:“至于说他们为什么不提前竞拍。
据说他们也参加了竞拍。
可惜准备不够充分导致了花落你手。
事实上,即使这个域名跑到歪果人手里他们也丝毫不会担心。
但他们万万没想到这样一个域名会落在中國人手里。”
经过黄静的提示林灰恍然大悟!!!
卧槽,居然忘了这茬。
亚馬逊中國在中國地区的域名是Z.。
而林灰买的域名却是Z.
这样亚馬逊中國在中國境内投入的巨资宣传。
极有可能给林灰做嫁衣。
毕竟这个时空里,在中國除以.GOV为结尾的zf网站会被强势置顶之外。
其余时候,在二级域名相同的情况下。
网站一般按照. . .这个顺序向用户呈现。
虽然.和.都是顶级域名。
但顶级域名也是有区分的。
前者是国际顶级域名;
后者是国家顶级域名。
而在用户的搜索结果中通常都是采用国际顶级域名的网站更靠上。
通俗地讲,如果林灰购买的Z.这个网站在中國投入使用的话。
那么用户在输入Z的时候排在第1位的。
极有可能就是林灰购买的这个Z.。
而不是亚馬逊中國的Z.
这也是亚馬逊中國不担心歪果用户购买Z.这个网站的原因。
毕竟如果歪果人购买了这个网站。
那么这个网站大概率因为某些懂得都懂的原因被拦在外面。
这样亚馬逊根本不用担心Z.会干涉到Z.的情况。
但现在情形却完全不同了。
而且Z.在国内用户搜索列表里面排名第一还不是最糟糕的局面。
最坏的局面是林灰不光将Z.在中國投入使用。
而且还和亚馬逊中國进行同质化经营。
那场面一定是互联网历史上的出现的超级碰瓷。
事实上,这类碰瓷是很罕见的。
即便真的出现这种碰瓷。
大概率也是碰个稀碎。
碰瓷不但没什么好处,还很容易招致法律手段的还击。
在域名历史上其实很少出现这种碰瓷。
以我国来说,按照相关法律。
哪怕出现域名纠纷也会照顾有商标的一方。
这就决定了现在国内一多半企业林灰没法去碰瓷。
比如说林灰即便是弄了一个Q.也没办法去碰瓷企鹅。
毕竟企鹅对于Q拥有相关的商号以及商标权益。
如果林灰真的去碰瓷,大概率会白给。
但对于亚馬逊情况有些不同。
即便林灰弄了一个Z.去碰瓷。
亚馬逊也很难诉诸于法律手段。
毕竟亚馬逊商标是Amαzon。
对“Z”并不拥有相关的商号以及商标权益。
林灰似乎能理解为什么亚馬逊会考虑花巨额的资金收购Z.了。
把林灰换到亚馬逊中國立场上似乎最方便直接的解决途径也是花钱摆平。
第72章 我真没想碰瓷啊
不过话说回来,林灰一开始真没有去碰瓷的想法。
呃,这么说还真是皂滑弄人?
虽然一开始真的没想碰瓷。
但遇到这种情况,林灰不免好奇。
问道:“既然是巨额收购,那他们打算出多少钱啊!”
黄静:“这个暂时就没有准确消息了。
不过据小道消息说,亚馬逊准备拿1000万美元回购。
不是吧,你不会一开始就打算碰瓷吧!”
林灰:“不是哦!我没有,别乱说啊!
我真没想碰瓷啊!”
黄静:“嘁~你觉得我信吗?”
林灰:……
1000万美元回购?
呃,到底是财大气粗。
不过,亚馬逊也财大气粗得起。
林灰记得前世2014年8月25日,亚馬逊公司收购Twitch.tv就用了9.7亿美元。
所谓的1000万美元对这样现金流极其充沛的互联网顶级巨头来说只是毛毛雨而已。
额,不过话说要真的被用1000万美元回购的话。
是卖呢还是不卖呢?
似乎没什么卖的必要。
虽然以一千万美元这个价格将Z.卖出去的话
林灰能赚三百五十万美元。
但也仅仅是三百五十万美元而已。
这笔钱放在半个月之前林灰或许会心动。
但现在么?
350万美元根本不够看。
林灰更新个拓展包分分钟四五倍的赚回来。
而且林灰就算是缺钱。
不到万不得已他也不至于要靠这种“碰瓷”的方式来换钱。
现在的互联网环境早已脱离了野蛮的原始期。
至少表面上是脱离了野蛮的原始期。
要还靠“碰瓷”这种方式来谋求财富的话,是很容易遭到反噬的。
总而言之,卖域名是不可能卖的。
而且现在思考卖不卖Z.的问题怕是有点早。
虽然亚馬逊中國有购买Z.的理由。
也有拿出一千万美元的实力。
但并不能据此判断亚馬逊中國就真的能馬上收购Z.。
所谓的亚馬逊准备拿出一千万美元收购Z.这条消息传到林灰这里早就不知道是几手消息了。
小书亭
林灰并不能确定这条消息的准确性。
万一这条消息根本就是捕风捉影呢?
或者说所谓的千万美元收购域名只是一个噱头呢?
那林灰现在思考卖不卖岂不是自作多情。
虽然听起来以千万美元为噱头有点不可思议。
但也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性。
林灰前世在IT行业浸润已久,也算是见得多了。
互联网公司一贯喜欢雷声大雨点小。
做事情之前喜欢先炒作。
就比如前世某企业,说是造车,吆喝了近两年才真正入场。
至于为什么这么做,一方面技术积累需要时间。
另一方面,不大肆炒作扩大知名度怎么圈钱?
没钱玩个基尔。
国内企业都能把握这样的套路。
而亚馬逊这样的老牌互联网企业。
这一套估计玩的更加炉火纯青……
虽然Z.在中國投入使用的话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Z.
但又如何呢?
亚馬逊似乎根本就不在乎中國市场。
尽管早几年亚馬逊在中國投入也算蛮大的。
但现在亚馬逊似乎放弃治疗了。
就在今年亚馬逊更是投资20亿美元转战阿三市场了。
总之,尽管听黄静透露了亚馬逊打算买Z.这个消息。
林灰也没太往心里去。
第73章 机会成本也是成本
虽然没往心里去。
但林灰对黄静愿意将消息分享给他还是很感激的。
跟黄静又闲聊了几句后。
林灰打趣道:“你信息那么灵通,干脆成立一家信息咨询公司得了。”
所谓信息咨询公司,类似于智囊机构。
为企业、为甲方提供外部的、第三方的视角和分析。
当然了,也包括在企业内部为企业提供独立的视角、分析和决策依据。
林灰说让黄静成立一家信息咨询公司的建议也不完全是开玩笑。
林灰是真的很需要信息方面的支持。
他现在不差钱,但互联网圈子里的人脉却不是短时间内就能架构完毕的。
虽然现在的局面对于林灰来说不至于说是两眼一抹黑吧。
但远远达不到信息通达那种地步。
这让林灰有种危机感。
信息渠道的闭塞带来的影响往往是致命的。
尤其是对事业尚且处在萌芽阶段的林灰来说。
听了林灰的话,黄静道:“你说信息咨询公司啊,我学姐有成立类似的信息公司的。”
林灰:“呃,你学姐好多啊!”
黄静:“咳咳,这个是在南加大本科时候的学姐。
之前在那个是在南加大读研时候的学姐。
还有,这不是重点好不好
科尔卡尔信息咨询公司你知道吗?
就是我本科那个学姐开的公司。
你要需要咨询的话,我可以帮你联系一下。
先说一下,咨询费可不便宜啊!”
咨询费什么的倒是小事?
林灰感兴趣的是黄静的教育经历。
原来是美本+美硕。
怪不得可以轻松入职蘋果呢。
只不过不知道黄静读研期间具体是什么方向的。
要是前沿方向的话,这样的人才可不容错过。
至于所谓的科尔卡尔公司。
林灰虽然没打过交道。
但也不算陌生。
林灰很轻松地接过话题:
“那个科尔卡尔信息咨询公司是你学姐成立的吗?
这公司挺有名啊!
我记得这公司前几年还得到过高盛的投资。”
黄静:“对呀对呀,你也知道啊?”
林灰:“知道也没啥用啊,那公司不是在袋鼠岛吗?“
黄静:“什么叫袋鼠岛?
呃,奇奇怪怪的地名又增加了。”
林灰:“不要在意这些细节……”
林灰接着道:“你学姐那家信息公司我怎么记得是主要是对面对海外顾客的咨询。
不是不负责国内客户咨询吗?”
黄静:“话不能这么说!
不是说这家公司对国内的用户不负责。
事实上我学姐成立这家公司的初衷就是对国内的企业进行信息咨询服务。
然而国内用户根本就不怎么注重信息咨询。
至于说提供第三方视角,国内一般的中小企业根本就没这样的意识。
他们宁愿去自己瞎琢磨也不愿意让人去指手画脚。”
林灰:“既然一开始打算为国内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为什么要把公司开到歪果?”
小书亭
黄静:“我记得听学姐说过。
现在也就离岸信息咨询还有点市场。
在本土所谓的信息咨询公司基本开不下去。”
林灰:“不能说开不下去吧?
我们这边还有不少信息咨询公司呢。”
黄静:“即便开的下去,恐怕也背离了信息咨询的本意。
估计是通过内幕交易过活……”
林灰:“噗,这么阴暗的么?
我记得以前看报告不是说信息咨询公司很多吗?”
黄静:“那要看你怎么理解。
不严格意义上说:
房产咨询、财务咨询、婚姻咨询、心理咨询这些都是信息咨询类
但你说的信息咨询绝对不是这方面吧!”
林灰嘀咕道:“那肯定啊,我没事咨询婚姻和心理做什么……”
黄静接着道:“事实是你想要的那种信息咨询在国内本土几乎没啥人涉足。
信息咨询关键点有两个。
一个是‘信息’,一个是‘咨询’
前者涉及到信息渠道,后者涉及到信息处理。
国内拥有四通八达信息渠道的人本就不多。
能把这些内容处理成高度凝练且具有价值信息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最关键的是,就算真的有能同时做到这两点的人。
怎么就甘心只做信息咨询?
能自己上干嘛给别人送枕头?”
(⊙﹏⊙),道理虽然是这个道理。
但也不尽然吧。
有的人就是不喜欢自己干。
但偏偏喜欢指手画脚啊。
林灰:“我觉得正因为国内没有才应该开这个先河。
反正我觉得信息咨询是蛮重要的。
slogan我都替你想好了——打造中國的商业智囊”
黄静:“得了吧,我可没这么大胃口!
真要在本土开这样的公司的话,别说做中國商业智囊了。
估计找一个客户都找不到。”
林灰:“谁说的,你开公司我肯定是第一个客户啊!”
黄静笑道:“哈哈,你这么财大气粗确实是优质客户。
不过只有你自己一个客户也不够啊。
莫不是要你一个人养一个公司吗?”
林灰笑笑没说话。
一个人养一个公司算什么?
真正的大犇别说一个人养一家公司了。
就是一个人养一个甚至几个行业的也不是不存在。
虽然黄静对他的建议不感冒,
但林灰不觉得他的建议有什么问题。
没什么人从事的行业岂不是意味着是一片蓝海吗?
当然了即便是蓝海,林灰也不打算涉足。
至少是现在这个时间节点林灰不打算涉足。
倒不是林灰对信息咨询这个行业信心不足。
相反,林灰很看好信息/咨询领域在中國的发展前景。
但行业的特殊性注定了信息咨询这个行业想要来快钱的话并不容易。
而对于现在的林灰来说。
现在的林灰并不是饥不择食的阶段。
就算有些项目能够盈利并且有着良好的前景。
林灰也未必有心有所动。
毕竟机会成本也是成本。
这种需要长期投入才能收到回报的项目对林灰并不是很有诱惑力。
……
和黄静又聊了一会后两人就结束了通话。
至于黄静所说的她学姐开的那个什么信息咨询公司。
林灰是半点咨询的兴趣都没有。
就算这家公司建立时的初衷诚如黄静所说的那样。
林灰也不会找这样的歪果公司去做什么信息咨询。
其植根的土壤都不是中國这片土地。
凭什么相信这家公司能办好中國客户的业务咨询。
或许事情也有例外。
但林灰本人对这类公司向来是敬而远之。
第74章 另类的线上采访
才挂断黄静电话不久,林灰又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
尽管是陌生电话,林灰也没挂掉。
林灰并没有乱留电话号码的习惯。
既然有人能打进电话进来应该也是熟人介绍的。
林灰刚一接通电话。
还没等他开口。
电话那头就传来了一阵甜美的女声:
“喂,您好,请问您就是GRAY FOREST吗?”
林灰:“对的,我是,请问您是?”
“我是蘋果市场部的工作人员,我是何毓慧。
你叫我小何就可以了。
前几天黄静应该跟您提到过对您进行一个线上访问。
不知道您现在方便吗?
要是不方便的话,我们约/一下等您方便的时候我再联系您也可以。”
林灰记得17号的时候黄静就通知他要进行一个线上专访。
怎么拖到今天才正式进行?
估计应该是前不久他刚刚上线的DLC打乱了原本的节奏。
想到无意间害得不少媒体朋友连夜改访问稿。
林灰多多少少有点不好意思。
正好他也没什么事情,也就没推诿。
干脆利落地答应下来接受访问。
让林灰意外地是
并不是由何毓慧对林灰进行访问。
她只是对林灰首次进行访问提供一些帮助。
而访问也不是在林灰熟悉的软件上进行的。
是在一个叫做“音象”的软件上进行的。
林灰原本以为这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寓意。
结果一点开app在启动界面就看到“声音印象”这个slogan。
“声音印象”虽然也说得过去。
但林灰觉得这逼格跟“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相比一下子就low了好多。
何毓慧对这个软件倒是相当推崇。
据她所说,这个“音象”软件是一个专业的线上采访软件。
尽管何毓慧对这个软件评价很高。
但林灰以前从来没听过这个软件。
想来应该是这个时空里特有的一款软件。
林灰很快就按照何毓慧的线上引导在这款软件上注册了账号并进行了认证。
至于认证的身份依旧是GRAY FOREST。
有何毓慧的辅助,林灰很容易就通过了这款软件的认证。
之后何毓慧通过语音提示林灰点击软件内的“接受访问”按钮。
才点击这个按钮。
林灰就看见软件内出现一个纯色的界面。
而后很多“消息气泡”向他涌来。
尽管在纯色的界面新出现的东西很像消息气泡。
但林灰并不能看见气泡里面具体的“消息”。
每个气泡大小都相同。
区分不同气泡的是气泡旁边标注着的不同的数字。
尽管每个气泡上面的数字有大有小。
但林灰注意到即便是最小的数字也没有比6小的。
但最大的数字也没超过8的。
经何毓慧介绍。
林灰所看到的消息气泡都是媒体或自媒体通过这个软件向GRAY FOREST提出来的一些问题。
fqxsw.org
每个气泡上面不同的数字是该气泡里面的问题对应的价值系数。
这个系数是由软件算法自动给出的。
林灰虽然并不能看到问题本身,但可以根据系数来挑选问题进行回答。
一般来说系数越大的问题价值越高,回答难度也越大。
每回答一个问题,经系统判定回答有效后。
林灰可以获得与问题相对应对应的财富。
回答问题还能有收入的么?
钱不钱的倒是无所谓。
关键这个采访模式似乎很好玩的样子。
林灰随便点击了一个价值系数为6的问题气泡。
便看见了对应的问题:
——GRAY FOREST您好,请问你为什么将几款游戏都是在iOS平台上进行的首发?
这个问题是一个叫“天天搞机”的测评自媒体提出来的。
这简直是送分题。
林灰简要回答了一下,之后便点击了提交。
很容易就得到了系统的通过。
回答完问题之后,林灰看到了他的余额里多了540元钱。
为什么偏偏是540元?
林灰想到6的阶乘是540。
莫非回答每个问题所得到的钱都是该问题对应价值系数的阶乘?
(⊙﹏⊙),要真是这样,那回答一下价值系数为8的问题
岂不是可以一下子获得40320元?
第75章 采访界的泥石流
林灰随便点开一个价值系数为8的问题。
一点开这个回答,便看到映入眼帘密密麻麻的一大段话:
——“GRAY FOREST您好,请问您开发《人生重开模拟器》的初衷是什么。
玩家想通过这个游戏表达什么样的理念。
另外在这款游戏中的事件玩家都是怎么想出来的呢。
再有在《人生重开模拟器》内有很多前所未有的词汇,诸如说‘刷dou音’‘用飞shu’这些词汇具体是什么意思呢?
另外……”
呃,(⊙﹏⊙)
这一堆问题看得林灰有点懵比。
林灰发现这个音象软件绝对是有BUG的。
不管提出来的多少问题,只要问号是一个都算是一个问题。
这算法一看就不怎么聪明的亚子。
这程序猿也该被拉去祭天了。
还有利用这个机制提问题的也太狗了。
一口气提将近三十个问题可还行。
这简直就是采访界的泥石流!
林灰看了一下提出问题的一个叫爱玩联盟的机构。
他默默将这个机构记在小本本上。
虽然一口气要回答近三十个问题。
但不管怎么说这个价值系数为8的问题也能给林灰带来四万多的收入。
再加上林灰能以语音的形式回答。
所以他还是认真的回答了这些问题。
至于问题中提到的“刷dou音”“用飞/书”这些时下人们看起来很怪异的词汇。
林灰也没有讳莫如深。
直截了当的在回答中阐述了那是他将来打算开发的两款软件。
虽然直接了当地阐明这些。
林灰也不用担心什么麻烦。
这个时空节点无论是抖音还是飞书都没半点影子。
别说测试版软件了。
就连产品雏形都没有呢!
至于说要不要担心别人剽窃,林灰觉得没什么好担心的。
别人或许能剽窃一个名字,但剽窃不了软件的具体实现和市场定位这些关键的东西。
而恰恰后者才是最宝贵的。
回答完爱玩联盟这个问题之后。
林灰点击了提交,提交通过审核后。
40320元到手!
林灰又点开一个价值系数为8的问题气泡。
又是爱玩联盟提出来的问题。
刚刚在线做了30道线上“简答题”,现在又看到密密麻麻一大段文字很难没有心理阴影。
不过这次仔细阅读了问题之后,林灰发现这次只有一个问题:
“GRAY FOREST您好,您制作的游戏无论是《人生重开模拟器》还是《2048》抑或是《FLAPPY BIRD》到目前为止都完成了销量与口碑的双丰收,这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情。
尤其是您的《FLAPPY BIRD》这款游戏到现在在AppStore上还有高达4.6的评分,这在国内的小游戏的口碑中可以说得上是首屈一指了。
不过我更好奇的是为什么这么一款游戏在上线之初的表现。
尽管说起来您可能不爱听,但我实在不理解为什么这种对多数玩家不太友好甚至于有些“坑”的游戏,究竟是怎么做到在初期收获了良好的口碑呢?
biquge.name
您能不能说一下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这个问题其实说复杂也复杂,说不复杂也不复杂。
尽管这个提问者似乎是怕惹到林灰一般,在提及《FLAPPY BIRD》坑人的时候表述的很含蓄。
但这个提问者提出的问题的回答还偏偏要落在“坑人”二字上。
就是因为“坑人”,才有了前期良好的口碑。
一个被游戏难度“坑”到的人开始可能很郁闷想给差评。
但内心深处的某些想法作祟却使得真正落笔的评论却成了疯狂安利。
“这个游戏垃圾透顶”这个想法落笔之后很可能会变成“这个游戏很棒”
“变态的操作难度”也会被描述成“操作明快适合解压”
……
听起来似乎很不可思议。
其实林灰觉得没什么不好理解的。
就比如说有一本叫做《人生长恨水长东》的书。
明明就是很致郁。
但读过的人不约而同的说书的内容很温暖很治愈。
就很离谱!
游戏史上也发生过类似的情况
林灰记得九几年的时候有一个游戏叫《沙漠巴士》
极其无聊的一款游戏。
这款游戏就是一个沙漠中开巴士的游戏。
坑人的地方在于游戏中的时间和现实中同步。
也就是说玩家至少需要8个小时才能把车从图桑开到拉斯维加斯;
游戏不能暂停,不能存档,即玩家只能一次性耗费8小时将游戏打通;
玩家也没办法使用一些特殊的技巧:
比如用工具卡住按键使其一直向前之类的手段蒙混过关,或者在游戏过程中干点别的。
在游戏途中玩家的巴士会向右跑偏。
所以玩家必须时时按左键进行修正,否则巴士就会陷入公路旁的沙漠。
而陷入沙漠之后,游戏只能重新开始。
除了无尽的沙漠外,游戏沿途没有任何风景可以欣赏,也没有乘客上下车,甚至连一辆车都没有,夜幕降临后,除了玩家车灯照亮的范围外,窗外会变得一团漆黑,见到一次黄昏至少要玩12小时。
整个游戏过程中,玩家能做的事情只有一边按着油门一边调整方向;
唯一的慰藉是在第五个小时时,一只小虫会撞到挡风玻璃上变成一滩绿色的浆糊。
最变态的是,如果玩家千辛万苦将巴士开到终点之后。
玩家也只能在游戏中得到1分,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奖励。
这款游戏只能说得上枯燥。
还谈不上坑人。
之所以能成为极度坑人的游戏完全是拜热心的游戏玩家所赐。
林灰记得小时候第一次接触这个游戏时。
看了一下近千评论,几乎清一色好评。
林灰就没多想下载了一个。
然而真正开启游戏之后,等待着林灰却只有没完没了的枯燥。
林灰一度怀疑是不是进错了游戏。
或者是打开的方式不对。
联想到一些“热心玩家”在评论区里说到的彩蛋。
林灰还是按照上面的方面做了。
然而事实就比较悲催了。
怀着极其愤恨的心情来到评论区。
然而落笔的评论却变成了褒扬的话。
同时林灰还在评论区里又比葫芦画瓢虚构了几个彩蛋。
呃,尽管这种做法有点狭隘。
但正所谓死道友不死贫道。
通过这两个事情其实很容易明白《FLAPPY BIRD》前期是怎么火的。
不过作为开发者,这些就不足为玩家道也。
不然玩家得知被捉弄,怕不是要被打。
遇事不决,市场调查。
既然不能将实情和盘托出。
林灰干脆就在回答里大谈特谈市场调查的重要性。
并且讲述在玩家群体中要深入调研。
市场调研要舍得砸钱,不要怕麻烦之类的。
林灰洋洋洒洒发了好长一段语音。
提交了上去,居然被音象给通过了。
又是40320到手。
才回答完这个问题,似乎还有很多媒体号对这个问题同样感兴趣。
纷纷付出问题10%价格来进行围观。
林灰注意到其中不乏一些诸如XX晚报、XX时报之类的传统媒体。
(⊙﹏⊙)
看这些媒体的架势。
林灰感觉他似乎不小心又把人带沟去了。
不过话说这也不能完全怪林灰。
媒体真想搞个大新闻,林灰也没办法。
而且林灰所说的市场调查确实挺重要的。
不少游戏就是因为没搞清楚玩家需求也会被拍在沙滩上。
第76章 云无心以出岫
音象上价值系数为8的问题并不算太多。
回答完为数不多的几个价值系数为8的问题之后。
林灰又陆续回答了一些价值系数在[7,8)区间的问题。
刚开始体会音象这种回答问题的机制时。
林灰还觉得蛮新奇的。
但回答久了反而觉得这件事情很无趣。
由正经媒体提出来的问题,还算是比较常规。
有的问题哪怕比较刁钻,也只是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大一样罢了。
但自媒体提出来的问题林灰真的是无力吐槽。
用前世的话说,真的是没10年脑血栓想不出这类问题。
额,就很离谱。
林灰回答了些问题之后就不回答了。
饶是如此,林灰发现他在音象这个软件上收入居然不知不觉地达到了69万多。
能赚到这么多钱是林灰没想到的。
尽管这笔钱只是约合十多万美元而已。
但是这笔钱对于林灰来说还是有点出乎意外。
之所以出乎意外不是因为钱的多少。
而是因为这笔收入的性质。
相对于林灰以往赚到的钱这笔收入性质完全是不一样的。
林灰以往的收入要么是无论是游戏本身下载的分成收入还是DLC下载分成收入。
本质上都是用技术换钱。
但现在这笔收入呢?
却主要是依靠他的名声换的。
怪不得无数的人处心积虑地想要出名。
世人之所谓“名利”者,“名”在“利”前。
有名自然就有利。
拥有名声了,随随便便说些价值不高的话甚至是干脆半点用没有的废话都能换来钱。
156n.net
这种状态是林灰从来没想过的。
至于这种情况是好是坏。
林灰暂时不得而知。
在音象的提现界面林灰看到了居然还有“助力公益”这个选项。
点击这个这个选项之后。
页面跳转之后,林灰看到了有很多公益选项。
在里面林灰甚至还看到有希/望学校项目。
援建“希/望学校”项目是一个通过筹集海内外资金,改善国内基础教育相对薄弱地区办学条件的公益项目。
由捐方或机构选定学校予以资助,帮助其改造危旧校舍或新建学校,并统一命名为希/望学校。
捐资50万元,援建一所希/望小学,捐赠者可为学校命名。
对于现在坐拥约合两亿多存款的林灰来说。
六十多万的收入连锦上添花都算不上。
而仅仅只是捐资50万就能援建一个小学。
这种事情说是举手之劳也不为过。
林灰果断选择了捐赠。
至于援建的学校就选在北域吧。
多少也要为家乡做些贡献。
捐赠进行的很顺利。
简单填写下个人信息留下联系方式之后
林灰很快就顺利的就完成了捐赠申请的填写。
然而给学校起名这一步却卡住了林灰。
林灰是资深起名废。
想了半天也没想到什么好名字。
这不怪林灰,林灰全家都是起名废。
想想几个堂兄弟姐妹的名字。
基本都是“林+色彩”组成的两个字的名字。
不过林灰觉得林青、林橙、林墨、林白这些名字都还算说得过去。
数他的名字最为怪异。
莫非就是因为这份怪异让他成为天选之子?
来自林灰的怨念+10010
……
无意之间,林灰看到了窗外的白云。
莫名其妙想到了“云无心以出岫”
既然如此学校的名字就叫做“云岫希/望小学”吧。
希/望孩子们也可以像白云一样能够拥有自由自在的童年。
虽然以林灰现在的财力能捐献更多,但凡事讲究润物无声。
上来就大张声势搞动静。
很容易被人批评为居心不良。
第77章 不止带了部手机
至于剩下的十多万林灰原本打算捐给某组织。
不过想到和该组织有关的一些传闻并不完全是那么正面。
林灰干脆放弃了捐赠给该组织的想法。
与其捐给无良机构肥了一些硕鼠。
还不如以后自己整个专门的基金会负责相应的事宜。
不过成立基金会什么的显然不是林灰现在该操心的事情。
……
之后,林灰将音象这个软件里剩下的钱也提现了。
提现后林灰随便买了些书以及电子产品。
林灰买的书涵盖很多种类。
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技术、编程语言。
他甚至还买了很多社科类图书、历史畅销书以及报告文学类的书。
林灰现在急切地需要把握这个时空下世界的一点一滴。
而林灰买的电子产品啧则主要是电脑之类的物什。
虽然林灰现在有电脑。
但就跟女人的衣柜里永远缺一件衣服一样。
男人的电脑桌上也永远缺一部电脑。
更何况作为一个标准的程序猿。
仅仅一个电脑怎么够用。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林灰还是有必要升级一下设备的。
14年这个时空通用配置的电脑着实不敢恭维。
很多电脑甚至只有4G的RAM。
这让习惯了16G RAM起步的林灰多多少少有点不习惯。
为了追求跟前世电脑相仿的性能,林灰只能挑顶配的机子买。
而性能MAX的机型自然是不便宜。
不过现在的林灰买东西基本不用看价格。
只要看符不符合心意就够了。
逛了一会之后,林灰买了台灯厂的游戏本、一台小黑、一个移动工作站。
之后他又买了部分台式电脑和一应配件。
剁手剁得有点猛。
以至于林灰从音象提现出来的十多万居然没够用。
在此之外,林灰又花了很多。
饶是如此。
从狗东退出来后。
林灰扫了眼余额,6699的那张卡里余额依旧有3270万。
林灰不算很物质的人。
但不得不说这种不用算着余额过日子的生活确实很棒。
这就是财务自由的惬意吧!
……
尽管买了不少种类的笔记本。
但林灰最怀念的还是前世自己的笔记本电脑。
倒不是因为什么好玩的游戏。
事实上电脑上的游戏林灰虽然没少买,但根本没时间碰。
林灰之所以怀念前世的电脑,是因为里面承载的信息。
虽然林灰带来的那部手机里承载的信息并不算少。
但手机承载的东西终究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
更何况有些文件只能放在电脑上却不能放在手机上。
林灰有点可惜。
自己为什么偏偏只带了一部手机穿越呢?
如果有的选,林灰宁愿多带一部电脑。
也不用带什么顶级的电脑。
把平时林灰常用的那个ThinkPad带过来就够了。
小黑在手,天下我有。
……
正在林灰胡思乱想的时候,他突然接到了刘繇的电话。
林灰:“喂,胖子,啥事?”
刘繇:“来教室收拾一下东西,咱得给下一届腾地方了!”
听了刘繇的话,林灰这才想起他所在的学校虽然被用作高考的考场。
但只是教学楼被用来做考场。
因为疯狂扩招,学校的教学楼根本就不够用。
以至于林灰他们那届高三文科班的9班10班
理科班的11~15班这几个尖子班都被安排在行/政楼的副楼上。
而林灰正是高三理科11班的。
要不是刘繇提醒,林灰都快忘了他学校里还有些东西了。
林灰:“我那没啥好收拾的,就几本书基本都在书包里。
要不你帮我拎回来得了!”
刘繇:“要就几本书我还给你打电话?早顺路帮你拿了。
肯定不止几本书,我拎了一下,太特么沉了!
还是你自己过来拿吧。”
很沉???
不应该啊!
为了怕高考的时候往回拿东西太麻烦。
林灰记得他在5月低就陆陆续续把没啥用的书往回带。
现在学校里他的书应该没几本才对!
等等。
林灰突然想。
他真的只带了一部手机吗?
林灰回忆起刚重生那天的场景。
因为不小心摸到兜里有两部手机。
并且通过外形推断其中一部手机来自前世之后。
林灰便不管不顾直接回了家。
也就是说当时他的注意力完全被来自前世的手机所吸引。
浑然没管自己放在教室里其它物件是否有什么变化。
现在听了刘繇的描述。
林灰不免心里又泛起了一丝涟漪。
或许书包里的不只是书呢?
第78章 高信息密度信息
挂掉电话之后,林灰几乎片刻也没停留就往学校赶。
饶是如此,等林灰到班级时也已经是半个小时之后了。
这个时候,刘繇已经闪人了。
林灰注意到,此时的11班教室跟他刚重生那天时的场景相比也已经有不小的区别。
因为不少同学把东西都收拾走了。
整个教室看起来空荡荡的。
一时之间,林灰感觉似乎又回到了高一刚开学的时候。
那时也是这般场景。
从高一到现在也算三年了。
但林灰总感觉似乎只是一瞬间而已。
林灰有点感慨。
白驹过隙,匆匆了谁的光阴?
尽管如此,林灰也没太沉醉于感怀之中。
因为他清楚,不知不觉一切已经悄然改变了。
跟班上几个同学闲聊几句之后。
林灰就带着属于他的物品离去了。
……
尽管如此,林灰并没有直接回去。
而是开车在市区内兜圈。
也不完全是乱转,林灰从北域家具市场那兜了好几个圈子。
林灰印象里,没拆/迁之前家具市场那一带路况很复杂岔路很多附近也没什么监控。
林灰相信凭他对地形的熟悉除非是训练有素并且很多人同时在后面跟着他。
否则就算有人在尾行,林灰也有把握将其甩开。
经过了和空气漫长的斗智斗勇。
林灰才驱车往回赶。
林灰知道他的这些举动有些过于谨小慎微。
但不管怎么说,小心使得万年船。
当林灰再次回到了茗品国际的别墅时。
时间不知不觉已经来到了19号下午.
一回到别墅内林灰就反锁了屋门。
而后来到了那个“暗格”
所谓的“暗格”是这栋别墅的二楼和三楼之间还有一个极其隐蔽的大概三四平米暗格似的一个小空间。
这里也算得上是这所别墅里面的“密室”了。
尽管这个地方很隐秘林灰对此也不是特别满意。
这里还不能真正意义做到电磁程度层面上的隐秘。
但就算不满意也没办法,奈何实力不允许啊!
……
在确定环境相对安全后。
接下来就是激动人心的开箱时刻了。
向着各种主观唯心主义信仰的代表乱七八糟地祈祷了一番后。
林灰怀着无比期待的心情拉向书包拉链。
额,居然没有拉开。
似乎里面莫名其妙多了些防盗设计。
这样也好,这样可以确保林灰开启之前没有其他人打开过。
林灰尝试了好一会,发现似乎并不能和平进入。
不过,这简单的防盗措施拦不住林灰。
再怎么防护得周全终究也是布料。
粗暴点的话,可以直接撕。
文雅一点地话可以选择用剪刀剪开。
为了避免破坏里面的东西。
林灰还是选择文雅一点……
一番周折之后。
林灰终于看到了他期待已久的事物。
……
如果这是抽卡的话,林灰抽的绝对是SSSR。
将书包打开后,林灰发现包里除了几本书之外
居然有两部笔记本电脑:
一部是他平时工作使用的那个ThinkPad。
一部是他平时娱乐休闲用的那部MBP。
包里还有相应的充电线之类的一应常用配件。
关于电脑的先进性与否林灰不在乎。
再先进他也不可能去拿这些东西本身去换钱。
很多技术没有出现在市场上不代表没有出现在实验室里。
各个大厂的实验室也不是吃素的。
贸然拿这些来历不明的硬件技术去换钱。
换来的不是钱,而是风险。
相比于电脑的先进性。
林灰更在乎的是这些电脑内部的数据。
经过一番查验,ThinkPad里面2TB多点的数据和MBP内的700多G的数据都保存完好。
在MBP里林灰还发现了近百部经典文艺类影视。
就很离谱!
……
说起数据,最让林灰意外的是。
在一众电脑配件里林灰发现了不少企业级硬盘。
这些东西可不是林灰的私产。
而是归前世林灰供职的那家企业所属。
尽管放在硬盘里面,这里面也都是重要信息。
其中不乏关键数据、维护日志、培训教程、企业级软件等内容。
这些东西都跑到林灰这
岂不意味着他把这些重要数据都拐跑了?
呃,这特么就比较离谱了。
这行为恶劣性不亚于删库跑路。
也不知另一个时空自己任职的那家企业可还好?
不过这显然不是林灰该操心的了。
……
所谓的企业级硬盘,与桌面级硬盘不一样。
企业级硬盘拥有高可靠性、高稳定性、能够长时间运作。
不过这些对于林灰都是次要的。
关键在于企业级硬盘容量很大。
以这些企业级硬盘来说,很多都是16TB容量起步的。
林灰查验了一下。
尽管这些硬盘并没有全部装的满满当当。
但也装了150TB的内容。
这就超级给力了!
这简直可以说是史诗级外挂。
仅仅是这几部硬盘的内容量就是前世林灰那部手机中存储内容量的一百七十余倍了。
最关键的是这不是简简单单的一百七十倍。
要知道,企业级硬盘里的内容和林灰前世手机里内容的信息密度可不一样。
所谓的信息密度。
是指一份信息所能提供的相关信息量的相对指标。
通俗的讲:
同样三千字,一篇社/论所具有的信息密度肯定是碾压营销号文章的信息密度的。
企业级硬盘里的存储内容的信息密度完全碾压林灰前世那部手机里面内容的信息密度。
毕竟企业级硬盘里的内容基本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在智人社会形成明确分工之后。
一个人的力量是相当有限的。
而群体的力量则是庞大的。
同样是1GB信息。
手机里由林灰胡乱鼓捣出的1GB内容跟由企业产出的1GB的内容显然是不能够相提并论的。
baimengshu.com
更何况林灰前世所在的企业还不是一般的企业。
而是赫赫有名的蓝星五百强企业。
不然哪有重生这种福报。
虽然五百强企业也良莠不齐。
但不管怎么说,能成为五百强自有其独到之处。
除了信息密度更高这点之外。
企业级硬盘里面的内容应该也有很多独到之处。
但这些就要靠林灰慢慢发掘了。
……
综合来看,现在这些不起眼的企业级硬盘才是林灰数个外挂中最屌的那个。
(13pm:以前叫我小甜甜,现在叫人家牛夫人(¬︿??¬☆))
不过尽管这些技术很牛。
也要抓紧时间利用才对。
万一哪一天硬盘直接GG了。
那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第79章 必须给安排到位
高信息密度意味着什么呢?
无疑意味着单位内容所蕴含的信息量巨大。
在林灰感慨于前世企业级磁盘信息密度高的同时。
董佳琪也在发出类似感慨!
当然,董佳琪之所以发出类似的感慨倒不是因为她也获得了林灰这样的际遇。
而是有感于对GRAY FOREST对她采访内容做出的回答。
林灰在回答“开发《人生重开模拟器》的初衷是什么……”这个问题时。
居然主动提及他是一名刚高考完的学生,此前他也曾开发过一个HTML小游戏,只不过并没有发布。
这蕴含的信息量简直是太大了。
一个对玩家心理精准把握的游戏开发者居然只是一个刚刚高考完的学生。
这简直就是一个分分钟引爆舆论的内幕消息。
董佳琪感觉瞬间一扫前段时间的阴霾。
说起来前段时间她一直很焦灼。
虽然她因为在分析《2048》这款游戏为什么火爆的文章中准确预言了GRAY FOREST下一款游戏被提拔为爱玩游戏编辑部主编。
yawenba.net
但独立负责一档专栏的运行后她的日子并不怎么好过。
总编交代她分析游戏开发者并指名道姓让她设法去采访一下GRAY FOREST。
且不说董佳琪是不是专业的记者。
问题是她哪里有什么渠道去接触GRAY FOREST?
虽然为筹办新专栏,总编给她拨了10万元的经费。
对于一个网络专栏来说,十万元不是一笔小数目了。
但董佳琪依旧无计可施。
没有渠道的情况别说十万了就是五十万能听到一点回音都不错。
听闻GRAY FOREST在音象这款软件上接受线上专访。
董佳琪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在音象上将想要问的问题提出来。
结果提出两个问题均被音象内部的算法给判定为价值系数8。
对此董佳琪既期待又紧张。
之所以期待是因为董佳琪知道价值系数高的问题大概率能吸引GRAY FOREST的注意。
至于紧张则是因为经费有限!
如此以来她几乎只能提出两个问题。
为了将心中的疑惑一股脑地都问出来。
她只能利用音象这款软件的机制
将其他想问的问题以不带问号的形式集中到其中一个问题气泡的问题补充里面。
这种做法虽然取巧,但难保不会招致GRAY FOREST的反感。
但董佳琪也没什么好办法。
董佳琪将问题提出后,无比紧张。
既担心GRAY FOREST压根就没注意她发出的问题气泡;
又担心GRAY FOREST虽然注意到了她提出的问题,却不用心回答。
然而结果却出乎意料地好。
林灰不但将她发出的问题都作答了。
而且回答内容清晰详尽。
而且董佳琪提出的“《FLAPPY BIRD》这款游戏口碑之谜”这个问题还被四十多家媒体或自媒体围观。
要知道这些媒体围观一次也是要付出问题价值10%的费用的。
而这笔费用50%归受访者,另外50%却归提问者。
也就是说每出现一个媒体围观,董佳琪就能回血单个问题提问花销的5%。
原本两个问题价值系数为8的问题需要董佳琪花费八万多。
有四十多家媒体/自媒体围观第二个问题的情况下。
董佳琪非但没付出什么。
反而意外收入了一万多。
GRAY FOREST简直就是她的幸运神。
最关键的是她前一个提问林灰的问题并没有被围观。
也就是说“天才设计师GRAY FOREST只是一个刚刚高考完的学生”这条消息目前只有她自己知道。
也就是说这对于董佳琪而言这可是独家爆料消息。
这还有什么好说的。
必须得给GRAY FOREST安排到位了!
第80章 天才游戏设计者
董佳琪写过不少GRAY FOREST过往开发游戏的评论文章。
现在要她写一篇分析GRAY FOREST本人的文章可以说是毫不费力。
完全是手到擒来。
虽然还不到张口就来的地步。
但至少不需要她额外去搜集资料。
当然了分析游戏开发者的文章和评价游戏本身的文章还是有些不一样的。
分析游戏开发者的文章虽然也需要涉及游戏。
但格局上不能太狭隘,不能只局限于游戏本身。
而要从整个游戏行业的视角出发。
总而言之,不能给人一种小家子气的感觉。
可能人逢喜事精神爽的原因。
董佳琪没怎么费脑筋,很快就有了思路,信笔写道:
自从手机迅速进入智能时代后,“手游热”很快就开始了,各种移动游戏大行其道。
移动游戏的爆火成就了无数开发者的涅槃。
当然了这里所谓的成就了无数开发者更确切讲是成就无数开发团队。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游戏研发工序复杂。
游戏设计的每个流程都具有极强的专业性。
因此研发工作通常都是团队协作完成的。
不过凡事也有例外。
部分业内尖兵依旧喜欢单打独斗,喜欢一个人完成游戏研发过程中的所有工作。
这样的人我们通常将其称之为个人游戏开发者。
虽然个人游戏开发者的勇气很值得尊重。
但是近几年的一个事实就是:
我国游戏开发领域鲜少出现比较有名的个人游戏开发者。
不过这些都是过去式了!
GRAY FOREST的出现终结了这段过往。
虽然半个月前GRAY FOREST还不为人所知。
但在最近半个月内,广大手游玩家对这个名字可以说是耳熟能详。
或许你没玩过他开发的几款游戏。
但你应该也听说过他设计的几款游戏。
无论《人生重开模拟器》还是《2048》抑或是《FLAPPY BIRD》。
这几款游戏无一例外都出自GRAY FOREST这位才华横溢的游戏开发者之手。
2kxiaoshuo.com
仅仅用才华横溢还不能表现GRAY FOREST的超凡入圣。
GRAY FOREST是真正意义上的天才开发者。
为什么说GRAY FOREST是天才开发者呢?
GRAY FOREST过往的成绩完全可以用辉煌来形容。
其开发的游戏接连打破国内诸多记录。
诸如最速百万下载记录、最速千万下载记录、最速十万评论记录等等。
除此之外,其开发的《FLAPPY BIRD》这款游戏还是目前国内手游口碑指数最高的游戏。
其开发的《人生重开模拟器》这款游戏则是国内手游话题度指数最高的游戏。
类似的桂冠不胜枚举。
最重要的一点是,GRAY FOREST不光在国内很有名。
在国际范围来看,他也是个人游戏开发者阵营中的难以复制的神话。
无论是《2048》还是《FLAPPY BIRD》
这两款游戏在海外都表现出极为耀眼的成绩。
尤其是《2048》更是表现出惊人的统治力。
这款游戏一度雄踞在AppStore海外区的榜首。
而《FLAPPY BIRD》这款游戏也成为一众YouTuber的最爱直播素材之一……
正是因为这一系列耀眼的成绩。
GRAY FOREST顺利荣获2014年度蘋果设计大奖。
要知道在全球上百万开发者中。
能够荣获这项大奖的也不过寥寥十人而已。
能成为这十人中的一位。
GRAY FOREST的分量可见一斑。
除了耀眼的成绩之外,GRAY FOREST最令人啧啧称奇的是其成长速度。
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个人开发者成长为超凡的卓越个人开发者。
GRAY FOREST仅仅用了不到八天时间。
同时,GRAY FOREST也是AppStore里自建立以来最快拿到80%比例分成的个人开发者。
如果GRAY FOREST本人愿意。
他完全可以去申请这两个吉尼斯世界记录。
当然这只是开玩笑。
虽然有耀眼的成绩光环。
但生活中GRAY FOREST表现却无比低调。
除了偶尔在社交账号上冒冒泡之外。
几乎从不发表任何公开言论。
也不随意掺和其他开发者的是是非非。
笔者也是经过多方辗转,才获得了采访GRAY FOREST的机会。
通过采访,笔者意外发现GRAY FOREST这位如此狂拽霸气弔炸天的开发者是一名刚刚高考完的学生。
现年居然只有18岁!
高考结束后,繁忙的学业暂时告一段落。
GRAY FOREST才全身心投入到游戏开发中来。
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GRAY FOREST看似是年少成名一夕登顶。
但其成功背后来自于他本人长期刻苦的努力。
GRAY FOREST从小就对软件开发、游戏研发以及算法设计有极其浓厚的兴趣。
故事要从GRAY FOREST童年说起。
那时电脑上扫雷小游戏颇为风靡。
别的小朋友多数会致力于怎样实现这款游戏的更短用时。
而GRAY FOREST关注点却跟别人不一样。
他更感兴趣的是该怎样实现这款游戏。
而兴趣恰恰是最好的老师。
早在09年的时候,刚上初中的GRAY FOREST就陆陆续续自学了C++、JAVA以及python等数门编程语言。
之后GRAY FOREST又陆续学习了包括网页制作、动画设计在内的诸多知识。
当然了,以GRAY FOREST的谦虚。
我们不难判断这些其实只是GRAY FOREST平时所涉猎知识的冰山一角罢了。
最关键的是,GRAY FOREST不读死书。
他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理论方面。
事实上,早在2012年的时候,刚刚高一的GRAY FOREST就利用HTML、CSS等语言做出了他人生中第一款小游戏。
虽然这款小游戏完成度已经相当之高。
但因为种种原因这款游戏最终还是没有对外发布。
不过据GRAY FOREST本人讲。
这款游戏或许会在他以后开发的产品中以彩蛋的形式出现。
……
说起GRAY FOREST最近大火的几款游戏
虽然他在编程一道浸润良久。
但事实上除了《人生重开模拟器》这个游戏是他在高二假期就开始构思之外
其余的两个游戏都不是构思很久的作品。
非但没有构思良久。
反而都是他的“即兴之作”。
《FLAPPY BIRD》这款游戏虽然没少痛虐广大玩家。
但GRAY FOREST在开发这款游戏时实际只用了一天时间。
而这一天时间里GRAY FOREST的主要精力也都放在美术设计上。
编程部分基本上没耗费他什么时间。
《2048》这款游戏GRAY FOREST更是只用了一个晚上就搞定了。
笔者以前也曾在线上接触过一些游戏开发者。
他们开发一个游戏时一个创意往往要思考好久。
跟GRAY FOREST这种思维如泉涌的情况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或许这就是凡人和天才的区别。
第81章 欢迎报考水木大学
董佳琪后来又陆陆续续增补了很多内容。
毕竟是她负责的专栏的第一篇文章,董佳琪还是力求做到尽善尽美。
经过漫长的审阅,确认无虞之后。
董佳琪才将文章在爱玩联盟的新专栏上发出。
与此同时她又将文章同步到新专栏对应的微博上面。
洋洋洒洒近万字的分析文章
董佳琪在文章中极尽溢美之词。
不过她知道,这些都不是关键。
对GRAY FOREST的这篇分析文章中真正关键的其实只是GRAY FOREST的年龄信息和身份信息。
其他的赞美其实只是修饰作用而已。
事实上,哪怕文章中只有一句话:
——GRAY FOREST今年才参加了高考,刚刚年满18岁。
就这么一句话再辅以音象上的采访录音作为验证。
一样会引发很大的轰动。
事实也如董佳琪预料的那样,
仅仅半个小时,她发表的那篇文章就被转发上千次了。
点赞数更是破万……
部分严谨的媒体人似乎不怎么相信这个报道。
纷纷前往音象这个软件上去验证。
董佳琪注意到先前她在音象上没被围观的那条回答
不多时就被围观了近百次。
(⊙﹏⊙),董佳琪知道这个消息会引起注意。
但全然没想到媒体朋友这么疯狂。
被围观近百次,岂不是意味着她光是在音象上她就将获得近十万的额外收入。
xiashuba.com
作为一个月薪税前还没过万的人来说。
近十万的额外收入已经妥妥是一笔巨款了。
幸福来得太突然。
董佳琪一时之间简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不多时,董佳琪看到很多其他媒体在验证了消息可靠性之后。
也纷纷跟风进行报道。
董佳琪算是明白了什么叫“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同样一个采访内容,各个媒体报道的方向千奇百怪。
在HK一家媒体的报道里,编辑在报道中甚至写道:
“《FLAPPY BIRD》中的那只像素风格的小鸟,就是GRAY FOREST最真实的人生写照,一旦飞起便从不停歇,现实中的GRAY FOREST想来也应该如此,固执偏激却又执着……”
好家伙,这是在做阅读理解吗?
围观了不少报道之后。
董佳琪发现类似的阅读理解不计其数。
呃,除了做阅读理解的。
还有各种为了热度极尽谄媚之词的。
看得董佳琪还有点不好意思。
原本董佳琪以为她先前发的那篇分析文章已经够舔的了。
但事实证明。
她的舔功还是不过关。
……
随着热度的增加。
不止是媒体/自媒体凑热闹。
各个大学的官方微博也纷纷给自家学校打广告。
最早的是剑南大学官微,而后是科大官微。
后来京大甚至也发了个官微凑热闹。
而京大才发了微博没多久。
水木也发了一条长微博:
我校于1958年设立计算机专业,1981年建立计算机科学系,1998年设立计算机学院……
可以说在计算机学科建设方面历史悠久。
非但历史悠久,我们也实力强劲,目前水木大学计算机系共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三个一级学科。
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属全国首批国家重点一级学科……
水木大学计算机系包含了国内计算机专业最全的学科方向,设有高性能计算机与处理器、并行与分布式处理、存储系统、大数据与云计算、计算机网络、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等研究方向。
最最最关键的是我们学校有海/淀区最强的计算机专业[你懂的][你懂的]
听闻GRAY FOREST有志于计算机方面的学习。
热烈欢迎GRAY FOREST报考水木大学计算机系!
第82章 领先一代半的算法
而此时处在舆论漩涡之中的林灰在干什么呢?
当然是在废寝忘食地查阅那些跨越时空的“参考资料”。
这里面有价值的信息太多了。
很多在后世平平无奇的东西放到眼下这个时空中都是乱杀的存在。
但林灰没有被激动的情绪所左右。
因为林灰始终清楚领先半步是先驱,领先一步是先烈。
技术真领先个一年半载还好说,冷不丁一下子领先别人四五年就出大问题了。
只有能够契合14年这个时代背景的技术才是林灰寻找的有价值的东西。
在前世那部ThinkPad里几乎没翻找多长时间。
林灰就找到了他的猎物:
——生成/抽取复合式新闻摘要算法。
这种算法在前世并不算特别新鲜的玩意。
林灰之所以看中它是因为这个算法成熟。
某种程度上成熟就意味着稳定、性能可靠。
林灰几乎不需要再经过额外的调教就直接拿这种算法开发之前他构想的那个新闻摘要软件。
当然了,这个算法也只是在前世那个时空不算新鲜而已。
放到14这个时空里,依旧是领先一年的技术。
虽然只领先一年,也完全够用了。
就算是只领先半年,也照样让你绝望!
你没打破我垄断之前,我各种高价讹诈赚取巨额利润。
你打破我垄断了,我直接白菜价跟着你一块摆烂。
气不气?
别人气不气不知道。
反正兔子已经气得想咬人了。
更何况算法这种东西迭代本来就快!
领先一年时间几乎等同于技术方面领先一代了。
而生成/抽取复合式新闻摘要算法更是领先14年这个时空主流新闻摘要算法一代半。
爱阅书香
这可不是林灰夸张。
事实上,现在的新闻摘要自动生成的方式还是抽取式新闻摘要。
抽取式顾名思义就是按照一定的权重从新闻原文中寻找跟中心思想最接近的一条或几条句子。
抽取式摘要还在用着“古老”的Text Rank排序算法。
这种算法大体思想是先去除文章中的一些停用词,之后对句子的相似度进行度量,计算每一句相对另一句的相似度得分,迭代传播,直到误差小于0.0001。
之后再对上述得到的关键语句进行排序,以期能得到想要的摘要。
客观来说,这种算法虽然也挺高效。
但问题在于抽取式摘要主要考虑单词词频,并没有考虑过多的语义信息。
也正因为如此,这种抽取式摘要很难获取复杂新闻的核心内容。
而且这种摘要方式的一个极其明显的弊端在于。
抽取式摘要对英文新闻还算能凑合着用。
但对于中文新闻完全是无所适从的状态。
总而言之,抽取式的摘要目前虽然已经比较成熟。
但是抽取质量及内容流畅度均差强人意。
正因为抽取式摘要的种种不足。
之后又出现了生成式摘要算法。
生成式摘要算法得益于深度学习研究的深入。
这种摘要以一种更接近于人的方式生成摘要。
这就要求生成式模型有更强的表征、理解、生成文本的能力。
生成式则是计算机通读原文后,在理解整篇文章意思的基础上,按机器自己的话生成流畅的概括。
生成式新闻摘要主要依靠深度神经网络结构实现。
生成式摘要在理解新闻内容方面相比抽取式摘要有着先天优势。
但这种摘要也不是完全没有弊端。
这种摘要方式很容易受到原文长度的制约。
当把一篇很长新闻放在生成式摘要算法前。
其表现大概率为:(⊙﹏⊙)太长不看!
而生成/抽取复合式新闻摘要算法则综合了抽取式摘要算法和生成式摘要算法的优点。
对于较长的新闻,利用该算法可以实现先抽取核心内容。
再在核心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生成。
总而言之,如果依托生成/抽取复合式新闻摘要算法开发一款软件的话
也完全能够吊打尼克·达洛伊西奥开发的软件。
毕竟尼克开发的软件。
无论是Summly还是Yahoo (雅虎新闻摘要)
这些都是基于抽取式算法的。
生成/抽取复合式新闻摘要算法在效率方面可以说是吊打抽取式摘要算法。
不过话说回来这么弔的算法只开发一个软件然后卖出去。
似乎有点亏。
怎么说也是领先于时代的技术。
似乎可以水几篇论文什么的。
呃,不过高中才毕业就发表论文的话似乎有点过于惊世骇俗了。
究竟怎么做才能物尽其用呢?
第83章 上线新闻摘要软件
以高中生的身份发表论文或许会惊世骇俗。
但过段时间,已准大一的身份发表论文则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论文什么的等报完志愿再说也不迟。
现在当务之急是老老实实先将新闻摘要软件开发出来。
虽然不一定非要把算法以软件的形式呈现。
但林灰觉得稳妥起见还是以软件的形式呈现最好。
这样有利于避免核心算法的扩散。
如果贸然放在简易网页上,即便进行了一定的封装。
对各种黑/客大佬来说基本等同于白给。
放在软件里则不一样,软件本质上类似于一个沙盒。
想破解并不是那么简单的。
尤其是涉及到iOS逆向工程的话,需要的软件就十多种。
(ps:……冷知识,安卓逆向工程更麻烦)
说实话,新闻摘要软件虽然听起来挺高大上的。
但具体实现对林灰来说并不困难。
虽然林灰以前没开发过新闻摘要软件。
但问题不大,一法通则万法通。
林灰前世在大学期间和同学一起开发过iOS端的翻译软件。
翻译软件和新闻摘要软件的框架是很相似的。
都是下面这种架构:
输入内容→(核心算法/处理机制)→输出内容
所不同的是翻译软件输入内容是翻译材料,输出内容是译文。
而新闻摘要软件输入内容是新闻原件,输出内容是新闻概要。
而昔年开发的那个iOS端的翻译软件
因为帮助林灰赚取了前世第一桶金。
林灰一直将这个软件的相关工程文件保存在前世那部笔记本中。
如此一来,无疑将省却林灰很大麻烦。
林灰要做的工作只是将曾经的那款软件核心算法进行替换。
而新闻摘要软件的核心算法生成/抽取复合式新闻摘要算法又是现成的。
如此岂不是水到渠成。
当然了这也不意味着林灰只需要复制粘贴就行了。
他还需要些许微操。
也不是很轻松,不过相比于从头开发一款软件来说。
工作量已经小了太多。
到20号凌晨,林灰已然搞定了这款新闻摘要软件。
至于这款软件叫什么名字。
林灰打算将其命名为“南风”
因为以前那款翻译软件也叫“南风”
就算是纪念曾经吧!
纪念什么的倒是不重要。
关键这样一来,林灰工作量又少了一些。
而且林灰觉得“南风”这个名字还算不错。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很有诗意有木有?
虽然名字和软件内容没多大关系,但是这不重要!
很多软件内容也跟名字也没半毛钱关系。
至于软件的简介,则怎么博眼球怎么来。
诸如“地表最强新闻摘要软件”“全球效率最高的新闻摘要软件”“全面碾压同类型软件”之类的统统安排上。
loubiqu.net
反正15年以前的广告法还没规定不能使用这些描述。
而且林灰这也不算虚假宣传,这款软件本来就是地表最强,没有之一。
审核无误后,林灰就将这款软件上架到了AppStore。
当然了林灰没有用GRAY FOREST那个马甲。
而是新开了一个808080的马甲。
这个ID并不是林灰随便取的。
#808080对应16进制颜色代码里的灰色。
林灰起ID的习惯也算是一脉相承了。
新开马甲并不费力,这是作为超凡的卓越开发者的一项特权。
也可以理解,毕竟难保某天一个顶尖开发者突然想放飞自我开发些沙雕软件之类的。
用大号的话难免会有点败人品。
这个时候就可以用小号来上架APP。
林灰很快将南风APP以及其相应的海外版本South Wind一并上传。
至于定价什么的,完全没必要。
这款软件最开始林灰也没指望着靠下载分成来赚钱。
现在只盼这款软件能够早日进入互联网巨头的视线。
第84章 筹谋技术壁垒
虽然是新开的马甲。
但不得不说林灰在AppStore还是很有地位的。
软件上传之后没多久就通过了官方的审核。
林灰拿起5s发现在AppStore里已经可以搜到“南风”这款新闻摘要软件了。
软件正式上线之后,似乎短时间内没林灰什么事情了。
然而林灰却依旧精力充沛,睡意全无。
现在的林灰有点矛盾。
一方面既渴望被互联网大佬注意到南风APP这款软件的价值;
另一方面又有点担心互联网大佬注意到这款软件之后,却完全不讲武德。
诚然,林灰上线的这款软件有其独特的价值。
但面对技术应用,互联网巨头可不是只有收购一条路。
商业活动从来不止表面上的温文尔雅。
其暗地里也一样残酷血/腥。
纵然林灰软件采用的算法是先进的。
但不构筑起技术壁垒来再先进的技术也是虚的。
可是怎么构筑技术壁垒呢?
莫非真的要写几篇论文不成。
反正按照林灰的思维,高中生写多少个程序也未必触着别人的逆鳞。
但冷不丁写一堆论文,大龄毕不了业的博士怕是分分钟跳出来给你挑毛病。
倒不是说林灰怕被挑毛病。
但正所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不过话说回来,构筑专业壁垒只有论文这一种渠道么?
林灰灵机一动,突然有了主意。
短时间论文这条道虽然走不通。
但完全可以在专利上做文章!
作为高中生,发表论文或许会有些惊世骇俗。
但发表专利则不见得会有什么风波。
毕竟专利这东西门槛有高有低。
有的小学生都有专利。
怎么说林灰也算是高中毕业了。
申请点专利总不算过分吧?
林灰越想越觉得这个方案可行。
不光可行,而且势在必行!
为什么说势在必行呢?
如果没有专利,虽然你可能会发明一些东西。
但拥有更多资源和资金的人出现后可能会复现你的发明。
并利用你的发明去抢占市场。
当你准备将自己的专利出手时,恍然发现你的竞争对手已经占领了市场。
这个时候虽然你是发明者,但很可能也无计可施。
毕竟不光技术上能构筑壁垒,市场上也能构筑壁垒。
而且市场壁垒比技术壁垒还恶心。
技术壁垒技不如人没啥好说的。
市场壁垒却往往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
这还不是最坏的情况。
最坏的情况,对方抢占了市场,申请了专利,反过来指责你剽窃技术。
并不是林灰恶意揣测!
虽然是文明社会,但这种野蛮的掠夺行径时时刻刻都在阴暗的角落上演着。
虽然这种情况出现几率并不是100%
但哪怕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只是万分之一。
林灰也不想尝试。
谁闲的没事想被资本毒打呢?
专利虽然门槛不算高,也谈不上高大上。
但只要是成功申请专利的。
国家一样能保护申请者相应的权益!
申请专利后国家授予专利持有人的一套在有限时间内(通常为20年)的排他性权利。
一旦专利在某一国家被授予。
未经专利持有人许可,任何人不得在该国制造、使用、销售或进口/出口声称的发明。
slkslk.com
如果授予许可,具体条件由专利权人确定。
可能是免费的;
也可能是以支付特许权使用费或一次性费用作为回报。
当然了,专利虽然有很多优点,但和论文相比也有局限性。
专利的局限在于专利是有地域性的。
中國的专利只在中國拥有独特地位。
在外国则不然。
换言之,当林灰在中國申请专利后
如果林灰希望在RB、米国和阿三等其他国家获得同样专利的话,就必须在这些国家分别提出申请。
而想要获得全球专利,那么林灰必须在每一个国家都获得相应的专利。
有一些区域性机构作为超国家机构,倒是有权授予专利,然后在成员国生效。
比如说赫赫有名的PCT。
PCT是专利合作条约(PATEREATY)的简称,是在专利领域进行合作的国际性条约。
其拥有超过一百个缔约国的国际条约。
通过 PCT,申请人只需提交一份“国际”专利申请(而不是分别提交多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专利申请)。
即可请求在为数众多的国家同时对其发明进行专利保护。
当然了专利权的授予仍由各国家或地区专利局负责。
这样的组织无疑将省却有志于申请全球性专利的人不少麻烦。
但林灰的情况有点特殊!
林灰需要申请的是南风这款软件对应的专利。
但对于软件专利不同国家的说法很不一样。
哪怕是同样缔结了PCT的国家对于软件专利评判标准也不一样。
涉及到软件的问题在PCT只能申请软件著作权。
却不能申请对应的软件专利。
然而申请软件著作权着实没啥卵用。
这玩意只保护软件的形式而不保护软件的内在。
(ps:……计算机软件专利是以技术方案的形式申请的,授权后,保护的是软件的构思,他人采用该构思就构成侵权
……软件专利的保护力度比软件著作权要大的多,能保护软件最核心的东西)
也就是说林灰如果要申请软件的话并没有什么超国家机构能够为其提供什么便利。
林灰要申请的话,只能按照传统的路子来,逐个国家进行申请。
有一个国家没申请成功,很可能心血就会白费。
有的时候为了躲开专利的制约一些资本巨头甚至会选择一些几乎你这辈子都没听过的国家从事侵权商业活动。
林灰可丝毫不敢低估了资本的逐利心。
一个个国家进行申请的话虽然麻烦,但还是有必要的。
真的能够成功搞定专利的话,林灰在技术上就占据了法理的制高点。
虽然还没有完全立于不败之地。
但也能占据很大的优势。
然鹅一个个国家申请着实有些麻烦。
不是麻烦,是非常非常的麻烦。
想想联合国承认的国家就将近两百个。
申请两百遍?
光点两百次鼠标林灰就觉得很费力。
林灰理解前世为啥那么多专利代申请公司了。
这活真不是人干的事。
林灰想,或许他也该找些专利代/申请公司来负责这事了。
第85章 构筑技术壁垒
即便有假手于人的念头。
林灰依旧决定自己先申请一下!
起码得先了解一下大致的流程啊。
不然到时候两眼一抹黑,岂不是白白当冤大头?
经过用浏览器搜寻相关资料。
林灰意外的发现这个时空在进行软件专利注册的时候居然不需要完全公开专利的技术资料。
只要有理有据的阐述技术路线即可。
这无疑是个重大利好。
前世软件专利申请最为人诟病的一点就是需要公开专利技术材料了。
要知道前世软件专利申请动辄要两三年时间。
在这两三年的时间公开着技术资料很有可能会被一些心思不正之人所利用。
零点看书网
现在不需要完全公开技术路线基本上打消了林灰原本还存在着的一些顾虑。
而且林灰发现在这个时空如果想要获得全球性专利可能要比预料之中的要容易。
这个时空申请软件的全球性专利虽然也需要获得全部国家的认可。
但对于软件涉及到的专利实际执行的时候似乎不用那么麻烦。
这个时空人们申请国际专利的话
只要在米国和欧盟的专利申请获得通过。
基本上就在海外世界就畅通无阻了。
而米国和欧盟又经常穿一条裤子。
欧猪专利局在涉及到软件专利的问题时一贯以米国马首是瞻。
按照这个意思的话,岂不是说只要在中國和米国两个国家的专利申请获得通过。
这项软件的专利就能够很顺利地在全球拥有法理地位了?
似乎本来也应该是这个道理。
两个大人同意了,其他小孩子还发表什么意见?
只要点头通过就可以了。
这倒是省却林灰很多麻烦。
当然了,具体申请专利时,还是需要一定的策略。
不同的国家涉及到的情况不大一样。
虽然抽取/生成式新闻摘要算法很吊。
但是在中國不可能为算法单独申请专利。
还是要对以软件为依托进行专利申请。
按照我国的专利法的规定:
“如果发明专利申请只涉及计算机程序本身或者是仅仅记录在载体上(例如磁带、磁盘、光盘、磁光盘、ROM、PROM、VCD、DVD或者其他的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计算机程序。
则就其程序本身而言,不论它以何种形式出现,都属于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
不能授予专利权,因此不能申请专利。”
也就是说按照正常的规定,程序本身并不能申请专利。
但凡事都有例外,专利法也规定了:
“但是如果为了解决技术问题,利用技术手段,并可以获得技术效果的涉及计算机程序的发明专利申请是可以给予专利保护的。
例如:用于工业控制的软件(如机床控制软件)
用于处理外部数据的软件(如相机中的图像处理软件)
用于改进计算机内部性能的软件(如虚拟内存扩展软件)
软件中所用到的算法(如控制方法、图像处理算法、加密算法)等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软件都可以申请专利。”
换言之,单纯的计算机程序不能申请发明专利。
只有为解决技术问题而涉及的计算机程序可才以申请发明专利。
而林灰构建的南风APP很明显是属于解决技术问题的计算机程序啊!
或许有人会说。
法律里说的不是计算机程序吗?
关你手机程序什么事情?
普通人一提到计算机,首先想到的是:笔记、个人台式机、一体机、工作站等。
他们的特点是,具有大屏幕,有输入设备等等。
这是对计算机的狭义理解。
事实上,包括传统手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掌上电脑这些都可以称为计算机。
除此之外,甚至于超级计算机、中型机、小型机,叫它们计算机,都是可以的。
也就是说林灰构建的南风APP虽然只是个手机上的软件。
但是某种层面上也是计算机程序。
而且不仅仅是普通的计算机程序。
是属于解决了技术问题的计算机程序。
也就是说,林灰对这个软件进行专利申请是完全可行的。
当然了,这也是重生的时间节点还算不错。
在中國,软件专利的起步时间虽然比较晚。
但现在这个时间点还是支持软件专利的。
如果林灰重生过早,那就比较尴尬了。
在2006年以前,软件专利基本上不被授予,申请专利时必须将软件和硬件结合起来。
好在随着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的发展,我國的专利制度也在与时俱进。
在2014年这个时间,现在制度已经相对更加开明了。
尽管不要求软件和硬件结合。
软件专利的撰写要求依旧是较高的。
不过对林灰来说问题不大。
林灰相信南风APP的技术先进性足可以打动审核专利的人员。
所谓的技术先进。
可不是自吹自擂。
在林灰之前对南风APP的测试中。
南风APP 100轮测试英文新闻摘要的平均速度要比同类型软件快241%。
而对中文新闻的摘要速度方面更是碾压歪果同类产品。
经过林灰测试,南风APP摘要中文新闻时要比同类软件快330%。
这还不算,南风APP摘要的#准确度#还要比同类软件高270%。
从这一系列数据来看,说是全方位吊打也不为过。
最最最关键的是。
现在测试的这些东西可都是在南风APP离线的情况下在5s上测试的。
这是什么概念?
如果给南风APP直接上个更强劲的服务器。
林灰觉得南风APP的效率还会再上一个台阶。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现在林灰要做的是老老实实申请专利。
专利申请在网上进行申请即可,
虽然在细微的环节和前世有点区别。
但基本流程都是换汤不换药。
而林灰前世有填报过类似专利的先例。
因此流程对于林灰来说并不算陌生。
饶是如此,申请专利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好在林灰最初得到抽取/生成摘要新闻算法本就是由国外一个软件专利文献上翻译得来的。
虽然是国外的软件专利文献。
但举凡是专利文献,填写格式还是很接近的。
这倒省去了林灰很大的功夫。
没用太久,林灰就完成了相应的國内专利内容填报。
联想到前世随随便便一个实用类专利申请还要半年。
林灰对申请速度着实不敢抱着太大希望。
林灰留意到这个时空在专利申请界面似乎可以选择“特别加急专利申报”
虽然选择这个模式要付10万元的申报费用。
但这完全没问题。
对于现在的林灰,十万块只是小钱而已。
甚至都不需要动用存款。
林灰记得不久前音象里回答记者的问题似乎又被围观了。
又多了些进项,刚好十万多。
直接取出交费就可以了。
林灰选择了“特别加急专利申报”
在加急事由陈述中,林灰危言耸听地备注:
不及时通过专利申请,极有可能被国外竞争产品剽窃!!!
那将是國家的损失!!!!!
感觉似乎程度不够强烈,林灰又加了一排感叹号。
只希望这个时空专利审核能快一点吧!
第86章 领先就领先美國
在國内提交了软件专利申请之后。
林灰又着手进行美國专利申请。
这个时空下似乎可以各个國家同时申请。
而不是像前世那样要先申请中国专利后,
然后才能申请其他国家或者地区的专利。
比起國内的专利申报,林灰觉得在美國的专利申报更迫切。
14年,國内此时一众互联网企业还在忙着捞实地呢。
哪有闲工夫跟林灰碰瓷?
具体到美國的专利申请,情况和國内又有些不一样。
美國的话对于软件的专利申请很容易有争议。
当然,美國本国的软件专利申请基本不会有什么争议。
但涉及到其他國家或地区在美國的软件专利申请还是有很多争议的。
说白了就是典型的双标狗。
为了避免争议,林灰决定还是直接对算法本身进行专利申请。
确切地说,是为算法中的一系列步骤申请专利。
根据美國专利法,算法被视为一系列的数学步骤和程序。
涉及到算法的专利申请遇到的麻烦相对来说要少不少。
具体申请专利时,林灰也没有对抽取/生成式新闻摘要算法整个进行专利申请。
cxzww.com
林灰只需要对他“独创”的部分:
——生成式新闻摘要算法进行专利申请就够了。
贪多嚼不烂,如果林灰大包大揽对抽取式摘要算法也囊括其中。
很有可能涉及到专利纠纷之中。
毕竟和抽取式摘要算法有关的专利主要在美國人手中。
那样很可能赔了夫人又折兵。
而且只对生成式摘要算法进行专利申请也足够了。
虽然现在南风APP中的生成式摘要算法还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不能独当一面。
但现在南风APP中生成式摘要算法只能说算是生成式摘要算法的二代目。
有点腿瘸也是正常的。
事实上,等生成式摘要算法发展到三代目的时候完全可以甩开抽取式摘要算法进行单飞。
而生成式摘要算法三代目林灰也有。
至于为什么不拿出来?
没办法,过于先进。
起码对于这个时空的人过于先进。
如果说抽取式新闻摘要是第一代。
(生成式摘要算法一代目大概是第1.5代)
那么生成式摘要算法二代目无疑是第二代。
抽取/生成式复合摘要算法大概是第2.5代
而生成式摘要算法三代目基本就是第3代。
领先一代半的话尚且情有可原。
但直接领先两代的话似乎有些说不过去。
但这也仅仅是之前。
如果一旦此次关于生成式摘要二代目的专利申请得以顺利通过。
林灰几乎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合乎情理”地拿出生成式摘要算法的三代目。
技术什么的,要领先就领先美國!
具体到专利申请步骤中,林灰也没有将专利狭隘地命名为生成式新闻摘要算法。
而是直接命名为生成式文本摘要算法。
林灰的这个算法虽然主要用途是作为新闻摘要。
但不代表其不能处理其它形式的文本。
诸如博客、聊天、报告等,该算法一样能够处理。
由于术业有专攻,该算法对其他类型的文本处理并不如对新闻处理那么精湛。
但这不重要。
好的专利不在于技术难度有多大。
而在于其权利要求覆盖的范围有多广。
这个时空下无论是中國还是美國。
对软件专利进行申请的时候,都不需要对详细技术内容进行全部披露。
只需要阐明技术路线,同时辅以算法实际效果进行验证就可以了。
也正因于此,专利申报的技术内容什么的林灰并不怎么费力就搞定了。
但不代表一切就完事了。
林灰又在之前找外包网站的那个网站上找了个评分还算不错的法律团队进行相关的咨询。
至于说申办专利为什么要进行法律咨询。
这是必不可少的流程。
在國内或许不用那么麻烦。
但在美國涉及到复杂的知识产权事件想不跟法律团队打交道怕是做梦。
更何况,所谓的专利,本就是披着技术外衣的法律文件。
第87章 冷门的应用分类
涉及到法律咨询虽然有点麻烦。
但钱到位了什么都好说。
林灰#阴差阳错下#居然联系上了迈克尔科恩律师事务所。
该律师事务所对跨国软件专利咨询费报价是十万美元。
虽然这个价格要比其他同类律师事务所服务费报价贵出近一倍。
但林灰依旧觉得物超所值。
原因无它,他找的可是迈克尔科恩的律师事务所。
迈克尔科恩,一个能给懂w收拾烂摊子的人。
这样段位的律师没道理不能帮林灰搞定专利申请相关的法务问题。
反正从前世的信息来看,迈克尔科恩律师事务所能力还是有的。
至少,林灰相信这家律师事务所的实力。
虽然前世迈克尔科恩后来有点惨。
但林灰觉得如果不是因为猪队友卸磨杀驴,迈克尔科恩应该还可以潇洒很久。
另外,该律师事务所以前也从事过类似的跨境算法专利申请案例的法务服务。
再次遇见类似的咨询案例处置起来应该是驾轻就熟了。
总之,林灰关于法务问题的咨询一切进展的都很顺利。
尽管如此,等林灰搞定法务咨询之类一应事宜并正式提交了米国专利申请之后。
时间已经不知不觉来到了20号中午。
先前的法务咨询和专利申请都没少花钱
但这点开销对于现在的林灰来说只能说是毛毛雨。
由于海外软件收入分成林灰又进账了一百多万美元。
0010那张卡上余额非但没少,反而增长到了3115万美元。
而6699那张卡上余额也增加了些总额增长变成了3380万元。
另外林灰发觉他之前弄得greyforest.那个网文小说网站收入似乎有些起色。
该网站上对应的那张卡上的余额从十多万美元变成了三十万美元。
林灰似乎也明白了。
网文的会员等级分级哪怕设置的再优秀。
想要实现收入的暴涨也需要一个慢慢发酵的过程。
不过现在林灰有很多别的搞钱的路子了,也就不是很关注这方面。
现在林灰最在乎还是南风这款软件的前景/钱景。
从AppStore来看,这款软件下载的成绩倒是不错。
在开发者账号里,林灰还看到了一堆来自αpple的官方消息:
“尊敬的开发者您好,您开发的工具类软件南风新闻摘要已入列本周App Store精选工具榜单,现排名第七位,在此期间内最好不要出现较大的版本迭代,以避免未知bug对用户体验造成的影响……”
“尊敬的开发者您好,您开发的工具类软件已经达成五万次有效下载,恭喜你获得‘工具软件开发能手’的称号”
“……”
说起来这个成绩虽然还凑合。
但跟林灰过往游戏开发收到的成绩比起来可以说是差远了。
不过林灰也知道,工具类软件几乎是AppStore里最冷门的应用分类了。
wucuoxs.com
甚至效率类软件关注的人数都比工具类软件的关注人数要多。
不过工具类软件虽然冷门。
但很容易出现爆款的。
不是林灰YY,确实如此。
工具类软件很容易产生极强势的爆款。
比如说先前WIFI万能钥匙也是工具软件。
却一度狂揽5亿用户。
这个用户量几乎逼近很多互联网公司的主力产品了。
虽然不能重造WiFi万能钥匙的神话。
但林灰相信他开发的南风APP一定会创造另一个奇迹的。
第88章 你的骄傲不堪一击
事实上,林灰发布的南风APP早被业内人士注意到了。
尼克达洛伊西奥应该是最早注意到这款软件的人。
虽然现在加州时间已经是夜晚了,但尼克睡不着。
没办法,很难睡得着!
说起来他最近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疾。
在今年(2014)他主导开发的Yahoo (雅虎新闻摘要)这个软件也获得了蘋果设计大奖
这无疑意味着他又要露脸了。
试问有几个开发者能够在18岁以苹果设计大奖获奖者的身份受邀参加WWDC呢?
而他也不是一朝成名。
互联网行业一贯天才辈出。
而尼克·达洛伊西奥就属于其中的天才。
尼克·达洛伊西奥(15岁的时候)已经独立研发出一款叫“Summly”的手机新闻阅读软件。
该软件可以将任何新闻内容自动浓缩成400字概要,令用户能够速读新闻。
2013年3月25日,17岁的尼克将这款软件其卖给美国雅虎公司,赚得3000万美元。
这之后,尼克一跃成为全球最年轻的千万富豪。
其后尼克更是直接进了雅虎,成了雅虎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工程师。
虽然进入了雅虎,但其本职工作并没有发生什么改变。
依旧是负责新闻摘要软件的运行。
人嘛,就是要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不得不说,开发软件还是有快乐的。
但日常维护什么的则很艹蛋。
枯燥的工作之余尼克最大的乐趣就是找一些跟风的同类新闻摘要软件加以嘲讽了。
虽然有点贱,但尼克乐在其中。
人类的快乐本就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
南风APP的英文版几乎一上线他就注意到了。
至于原因么。
这个软件也太狂了!
宣传语居然说自己地表最强,碾压同类软件2~3倍。
这tmd也太狂了吧!
真就为了点儿下载量,脸都不要了?
尼克先前开发的那个新闻摘要软件经过测试能够碾压同类软件75%。
就这种水平虽然心里知道自己是最强的。
但尼克也没在宣传标语中说自己是地表最强。
现在一个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新闻摘要软件,居然敢说自己是地表最强?
一个籍籍无名的个人开发者。
凭啥敢说自己设计的软件是最强?
这种事情别人能忍,尼克忍不了。
下载了一个南风APP后。
尼克发现这个软件居然是类似于翻译软件的架构。
用户将新闻文章输入进去可以获得相应的新闻摘要。
看到这个功能,尼克更加鄙视了。
他做的软件好歹是自动抓取新闻。
然后将新闻摘要出来精选几条直接呈现给用户。
用户本就怕麻烦。
真正使用时哪有新闻读者会多此一举输入新闻再摘要。
这个软件只摘要新闻却不是自动抓取。
看起来连用户需求都没搞清楚。
尼克更加鄙视了。
不过本着将打脸贯彻到底的心态。
尼克还是找了一堆新闻测试文章准备测试一下南风APP吹嘘的新闻摘要能力到底有多强。
经过几组测试,尼克傻眼了。
南风APP在摘要新闻时的表现强的不是一点半点。
而是秒天秒地秒空气的那种强。
准确度什么的尼克不太好衡量,但摘要速度是真的快。
肉眼可见的那种快。
虽然尼克不敢说这样的软件是碾压地表同类软件的存在。
但至少这个摘要速度碾压他先前开发的那款新闻摘要软件完全是绰绰有余。
尼克仔细体验了这个软件。
越体会越是感慨。
当初要是有这水平的软件,尼克感觉他可以要雅虎五千万美元。
说到付费,尼克意外地发现这个秒天秒地秒空气的新闻处理软件居然一个付费点都没有。
bqgxsydw.com
甚至连广告都没有。
这么牛B的技术,开发者居然不屑于拿它赚钱么?
尼克表示很不理解。
他感觉他身体里似乎有什么东西破碎了。
他价值观所标榜的价值五千万美元的东西就不值一文么?
他过往所自矜的骄傲原来不堪一击。
尼克感觉好郁闷好郁闷。
……
……
默默将身旁的女朋友拉了过来。
第89章 算法不会欺骗你
女朋友亲戚居然来串门了。
这让尼/克达洛伊西奥更加郁闷了。
郁闷之余,尼克达洛伊西奥开始思考:
南风APP究竟是如何做到这么高的新闻摘要效率的?
思来想去,尼克达洛伊西奥觉得问题肯定是出在算法上。
然而算法什么的就是尼克达洛伊西奥所不擅长的了。
尼克达洛伊西奥虽然在编程一道略有所得。
但在算法方面他从未真正的深入研究过。
在算法这个浩瀚的海洋面前。
他甚至连一个沙滩拾贝壳的孩子都算不上。
事实上先前弄得那个新闻摘要软件。
涉及到核心算法尼克达洛伊西奥也不是很理解。
对此尼克达洛伊西奥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归根结底他也只是软件工程师而已。
如果软件工程师能独立胜任算法工作。
那还要专门的算法工程师干什么?
不过尼克在AppStore里看南风APP并没有备注算法方面是谁负责的。
莫非南风APP里算法部分都是开发者一个人搞定的?
这让尼克达洛伊西奥多多少少有些惊诧。
这简直不可思议,最起码超出尼克的理解范畴。
单撸NLP算法?
这就是真正的强者吗?!!
尼克突然感觉一种无力感。
除了无力感之外,尼克达洛伊西奥还越发感到自己的浅薄!
不过终究是不甘心!
被击败不算郁闷,最郁闷的当属输的不明不白。
为了解答心中的疑惑。
尼克达洛伊西奥还是将他遇到的情况第一时间向其合作伙伴暨伊瑟劣的算法合作团队发了求救邮件。
说是求救邮件,但其实尼克达洛伊西奥更主要是表达他的诘责。
伊瑟劣团队说好的摘要算法全球领先呢?
现在效率被轻松碾压几倍算怎么回事儿?
深感伊瑟劣团队的不靠谱。
尼克达洛伊西奥又将他遇到的麻烦通过简要陈述之后
以邮件的形式向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诸多米国本土的大学寻求帮助。
尽管发了求救邮件,但尼克达洛伊西奥依然心中茫然。
不是“拔剑四顾心茫然”那种没有对手的茫然。
而是虚幻的理想突然被无情现实牵扯砰然坠地那种茫然。
看着南风APP开发者的名字808080。
尼克达洛伊西奥不明所以。
通过谷歌搜了一下却只搜到了#808080对应的颜色是灰色。
而灰色正是他此时的心情——灰暗沉闷阴郁。
起这么个致郁的破名字。
尼克达洛伊西奥越发感觉南风APP这开发者就是专门搞他心态的。
不过对此尼克达洛伊西奥也无计可施。
朋友或许会背叛你,爱情或许会离开你。
但算法不会,算法不会就是不会。
算法什么的跟数学差不多。
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
算法的世界冰冷得异常,这个世界没有人情可言。
唯一的规则就是优胜劣汰。
能者上,弱者下。
很不幸,尼克之前用的算法是被淘汰的那个弱者。
……
尼克在雅虎的任务就是负责雅虎新闻摘要这款软件的改进。
现在倒好,工作没有建树不说
市场上还出现一个新闻摘要更为高效的软件。
这算什么?
尼克感觉他在雅虎的工作怕是泡汤了。
虽然雅虎这样的大公司并不缺闲人。
但强烈的自负使得尼克一秒钟也不想多呆下去。
话说回来,如果不在雅虎。
今后他将何去何从呢?
尼克达洛伊西奥突然想起了前不久普林斯顿大学罗尔斯教授发给他的项目邀请了。
156n.net
这个涉及到循环神经网络的项目邀请原本被他弃掷逦迤。
现在尼克达洛伊西奥又突然翻找起来。
比起在工作和学业之间左右横跳。
或许全身心重归学业才是他应该做的。
再说了,在雅虎当打工人哪有在大学猎…有意思。
啊,不是,尼克达洛伊西奥主要是觉得和烦人的工作相比。
学习才是填补内心空虚最好的方式。
而且怎么说他现在也是有三千万美金的人,根本没必要出来工作啊。
说起三千万美元,尼克达洛伊西奥突然有点庆幸。
幸亏他很早之前就搞定了新闻摘要软件。
不然别说三千万美元了就是三万美元怕是也不会有。
第90章 顶尖算法团队的赞叹
伊芙·卡莉现年25岁,是美國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专业的一名博士。
事实上,一般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很少有读到博士的,基本上多数人读完硕士就各奔前程了。
但伊芙·卡莉在学术的道路上有着属于她自己的追求。
尽管这份追求几乎注定一路独行。
但她始终乐在其中,前行一路上最大的动力是兴趣。
除了兴趣之外最大的原因,则是因为工作带来的自豪感。
作为麻省理工学院自然语言处理研究项目文本摘要小组中的一名成员,她也有理由自豪。
毕竟世界上效率最高的文本摘要算法——抽取式文本摘要算法一度就是他们小组搞定的。
伊芙·卡莉一向以此为荣。
然而这份荣光在半小时前却荡然无存。
比他们团队开发的抽取式文本摘要算法还要强的新的文本摘要算法问世了。
而且还是以成熟应用的形式直接出现在了蘋果的应用商店中。
伊芙·卡莉也是接收到尼克的求助邮件才获悉了这件事。
事实上刚收到来自尼克那措辞夸张的求助邮件她还有点怀疑。
她甚至一度以为是尼克那个自大而又愚蠢的幸运白/痴记错了愚人节的日期。
尼克用的那个软件里的算法表面上是伊瑟劣的团队负责的
但实际上麻省理工学院的自然语言处理项目文本摘要小组才是该算法真正的出处,
尼克软件里所采用算法可以说是伊芙·卡莉他们课题组每个人心血的结晶。
对于其亲自参与搞定的算法伊芙·卡莉还是很自信的。
怎么可能有软件的算法对新闻摘要处理效率比他们开发的算法处理效率更高呢?
并不是她本人夜郎自大盲目自信。
之前很多出现在应用商店里很多打着新闻摘要旗号的软件的核心算法实际效率都十分低下。
甚至很多号称算法独步的新闻摘要程序最终也只是被证明是徒有虚名而已。
对于这次所谓的南风APP宣称的什么地表效率最强准确度全球最高
开始时伊芙·卡莉也只是把这些slogan当作噱头而已,并没有放在眼里。
然而事实却很打脸,这个南风APP非但不是纸老虎,反而堪称绝世凶兽。
至少在处理新闻摘要这方面南风APP所采用的算法在效率方面是强到离谱。
经过量化测试,伊芙·卡莉更是发现南风APP 100轮测试里英文新闻摘要的平均速度要比尼克开发的那个软件软件快241%。
这还不算什么,将南风APP在计算力更高的虚拟机上运行时。
100轮测试里英文新闻摘要的平均速度更是比同条件下他们的那种算法的摘要平均速度要快350%。
可以说是全方位吊打了。
伊芙·卡莉很不理解,怎么可能有一种算法在抽取式文本摘要算法在效率上比他们开发的算法效率强出三倍之多。
根据他们的研究,现在的抽取式文本摘要算法潜能几乎已经发掘殆尽了。
莫非是南风APP的算法团队找到了压榨抽取式文本摘要算法潜能的新方式了?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再怎么着他们的研究小组也是汇聚了全球首屈一指技术大牛的自然语言处理算法团队啊。
没道理他们这些精英会被人在同一方向后来居上。
如果南风APP算法团队不是后来居上的话,那应该就是弯道超车了?
也就是说南风APP的算法采用的绝对不是传统的抽取式文本摘要算法,而应该是采用了一种全新的摘要算法。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伊芙卡莉从之前南风APP进行的几组新闻摘要测试的输入输出结果中很快验证了她的猜测。
南风APP果然采用了全新的文本摘要算法。
至于判断的依据么,很简单。
抽取式的文本摘要直接从原文中摘取单词或完整的短语作为文章的摘要。
这个过程并不会产生新闻原文中没有的单词和短语。
而南风APP这款软件在新闻摘要中却会产生很多新闻原文中没有的单词和短语。
也就是说南风APP中所采用的算法绝对不是抽取式算法,至少不单单是抽取式算法。
而这种新的算法在进行新闻摘要的一大特征是会产生新闻原文中没有的单词和短语。
比起传统的抽取式文本摘要,伊芙·卡莉觉得南风APP里这种全新的摘要方式更像是生成式的摘要方式。
然而新的疑问旋即出现在伊芙·卡莉的脑海之中。
这个南风APP的开发者究竟是怎么搞定这种姑且被叫做“生成式摘要算法”的全新算法呢?
所谓的生成式摘要算法这样类似的依托于神经网络的摘要算法他们的开发团队之前也曾经涉猎过。
当时他们将这种算法称为“概括式摘要算法”,可是这种算法经过他们小组多轮测试实际表现并不理想。
虽然这种概括式或者叫生成式文本摘要的摘要算法能够产生原文中没有出现过的表达,相比于抽取式摘要算法更加灵活。
但也正因此生成式摘要更容易产生事实性错误,这些错误既包括与原文信息相违背的内容,又包括与人们的常识相违背的内容。
除此之外,这种生成式文本摘要算法在应付长新闻时很容易表现出明显的疲软乏力。
虽然将这种生成式摘要算法和抽取式摘要算法放到一起的话会改善生成式摘要算法处理新闻长度的能力。
beqege.cc
但经过测试,没有生成式摘要算法拖油瓶,抽取式摘要算法反而能够表现的更加理想。
为了稳妥起见,伊芙·卡莉所在的团队最终还是选择通过进一步强化抽取式文本摘要的速度和准确度这一传统文本摘要方向。
一个曾经被他们遗弃的方向,却被别人重新拾起?
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是事实就是南风APP的开发者不但重新拾起他们曾经遗弃的研究方向,反而做的比他们更优秀,可以说是狠狠打脸了。
伊芙·卡莉有点困惑,她怎么也想不通南风APP的开发者究竟是怎么在他们认为行不通的方向趟出一条道的。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南风APP的开发者虽然用的也是跟概括/生成式算法相类似的算法,但具体到生成式算法本身至少要比他们当初做的那个生成式算法先进一代。
尽管心中困惑加上狠狠被打脸,但伊芙·卡莉并没有表现出很情绪化,至少没有如同尼克在信中表现的那样情绪化。
多年的研究生涯早就养成了伊芙·卡莉宠辱不惊的理性性格。
再者科技方面的进步原本就是此起彼伏。
如果因为一时的得失就患得患失,那还不如尽早换行。
多余的情感波动非但没有必要,反而会影响理智的判断。
深入体验南风APP,伊芙·卡莉不得不承认,虽然这款APP很像是临时拿翻译软件过来凑数的,但核心算法确实很强。
甚至一如这款软件宣传标语所说的那样——“地表最强”。
除此之外这款软件宣称的摘要速度与摘要准确度碾压同类软件也所言非虚。
等等,想起南风APP这款软件宣传标语中着重强调的“准确度”,伊芙·卡莉突然想到了什么。
现在的新闻摘要软件算法在宣传方面都是强调速度的,很少又在准确度方面大谈特谈的。
倒不是因为准确度在新闻摘要方面不重要,恰恰相反,准确度在新闻摘要这方面极其重要,可以说准确度是衡量一个摘要算法堪不堪用最根本的因素,但各种摘要算法很少有对精确度进行极其精确的量化宣传的。
原因无它,因为现在业内对准确度的衡量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
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是事实如此,评估一篇摘要的准确度看似很容易,但其实这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任务。
对于一篇摘要的衡量而言,很难说有标准答案,不同于很多拥有客观评判标准的任务,摘要的评判一定程度上依赖主观判断。
在摘要任务中,有关于语法正确性、语言流畅性、关键信息完整度等衡量摘要准确度的标准都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尺。
在现今评估自动文本摘要质量的两种方法:人工评价方法和自动评价方法。
人工评估就是邀请若干专家人为制定标准进行人工评定,这种方法比较接近人的阅读感受。
但是耗时耗力,不但无法用于对大规模自动文本摘要数据的评价,和自动文本摘要的应用场景也并不符合。
最关键的是以拥有主观思想的人进行摘要的评价的话,很容易出现偏差,毕竟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新闻摘要的衡量都有自己的准绳,或许一个衡量团队可以制定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但换一个衡量团队很可能衡量标准便不一样。
这就很容易导致在评判准确度的时候因为评判团队的不同,同一次的摘要结果会得到截然不同的评价。
评判团队千差万别,很容易导致一些明明有实力做好算法的团队却因为评判团队拉跨出师未捷身先死。
伊芙·卡莉他们团队的文本摘要算法之前一度能够在全球领先。
跟他们和牛津、哈佛、耶鲁三所大学的语言学方面深度合作有着很大的关系。
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人工的评估方法因其固有的局限性注定了走不远。
因此,文本摘要算法研究团队积极地研究自动评价方法。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一些会议或组织开始致力于制定摘要评价的标准,他们也会参与评价一些自动文本摘要。
比较著名的会议或组织包括SUMMAC、DUC、TAalysis ce)等。
尽管相关的团队在积极研究自动评价方法,在现今评估自动文本摘要质量的两种方法(人工评价方法和自动评价方法)还是以人工评价方法这个评估方法最为常用。
很多自动评价方法的原理主要是将摘要算法生成的新闻摘要和参考摘要进行比较通过最大拟合程度来进行评价。
这个评价的过程虽然是自动的,但参考摘要却是人工撰写的。
也就是说即便是所谓的自动评价方法,也摆脱不了主观因素的介入。
那样的话何苦多费一遍功夫用什么自动评价方法?
也正因为如此很多团队在评估摘要质量时选择的方式依旧是人工评估。
而人工评估这种主观东西就很难对结果进行客观的量化。
正因为这种情况,尽管之前不少团队摘要算法准确度都还算不错。
但涉及到新闻摘要准确度方面的宣传,大家都选择性的遗忘了。
就这种情况下,为什么南风APP的开发者在软件介绍中却言之凿凿地称这款软件准确度比同类软件高出270%。
这个所谓的270%究竟是基于什么标准去衡量的呢?一时之间伊芙·卡莉陷入了沉思。
无论这个270%是怎么得出来的,想来应该不是无中生有。
在别的国家的软件宣传是什么规矩伊芙不清楚,但是在米国如果没有一个逻辑自洽的衡量模型作为理论支撑就贸然进行这种无中生有的量化宣传的话,很容易被罚的底裤都不剩。
即南风APP这个所谓的“270%”大概率是建立在足够强大并且能够逻辑自洽的准确度衡量模型的基础之上的。
不过也不好说,每年为了博眼球而不顾宣传规矩的开发者比比皆是。
出于严谨的科研态度,伊芙·卡莉以【文本摘要准确度衡量模型】为关键词进行了检索。
在检索结果中伊芙·卡莉一眼就看到了混杂在一众模型之中的有一个新出现的准确度衡量模型。
没办法,很难注意不到,以往的十多个对文本摘要准确度进行衡量的模型,伊芙·卡莉说是如数家珍也不为过。
现在这个名为“LH文本摘要准确度衡量模型”伊芙·卡莉之前就从来没见过。
大致看了一下这个模型采用的准确度衡量方法。
伊芙意外的发现通过这种全新的准确度衡量模型,评估人员不需要引入任何主观因素介入到摘要准确度的评估的过程中。
正因为没有主观因素的介入,这个准确度评估方法完全可以对现有的全部文本摘要算法的摘要准确度进行量化分析。
这个衡量模型还演示了几个使用范例。
在尼克雅虎新闻摘要那个软件里的算法经该模型衡量之后,准确度分数居然只有1分。
而南风APP则获得了3.7分的分数。
看到这个结果,伊芙明白了南风APP所谓的摘要准确度领先270%是怎么来的了。
看来这个LH文本摘要准确度衡量模型一定也是南风APP的开发者搞定的了。
即便不是南风APP开发者搞定的,两者之间应该也有某种联系。
不然这个模型的衡量结果怎么会同南风APP的软件宣传的数据出现高度的同质化。
不得不说,这个名为LH的全新的衡量准确度的方式让伊芙·卡莉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通过利用该衡量模型,他们今后的研究也会更顺畅一些。
不过让伊芙·卡莉比较意外的是“LH文本摘要准确度衡量模型”并不是以论文的形式单独出现的,
而是出现在一个名为“生成式文本摘要算法”的专利中。
在专利中出现的衡量模型?无疑意味着即便这个模型很高效,但在实际使用时理论上还是要得到专利所有者的授权。
这也太狗了吧?哪有把这种模型往专利里放的道理。
而且只是一个算法有必要申请专利吗?
尽管伊芙·卡莉他们之前的算法很强大,但是他们也并没有申请专利。
不过对此伊芙也没什么好说的。
他们之所以不申请算法专利不是因为他们大公无私。
而是因为他们之前的算法只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改进,并不具备完全的独创性。
另外申请专利多多少少都会涉及到一定程度的技术公开。
虽然专利申请者可以不公布全部的细节,但即便是不公布细节,也需要把技术路线说明。
在知道技术路线的情况下,世界上顶尖的研发团队也不是吃素的。
虽然不能按照专利里阐述的技术路线开发出一个一模一样的算法明着侵权。
但是通过专利里公开的技术路线受到的思维启发却很容易让别的相似技术弯道超车。
事实上也正因为担心技术路线泄露的问题,这些年在米国很少出现专门的算法专利。
额,还是说这个专利所有者就是那么自信,根本不怕别人追赶?
伊芙看到“生成式文本摘要算法”这项专利的拥有者是Lin Hui
从拼读上看似乎是个中文名字,对于这个名字伊芙茫然无知。
不过通过谷歌搜索Lin Hui,伊芙倒是很容易搜到了一堆相关信息。
然而这些信息对伊芙来说都算不上什么好消息。
伊芙看到Lin Hui虽然是在专利中提出的“LH文本摘要准确度衡量模型”。
但他似乎没有将该模型私有的打算。
反而主动将这个模型呈报给美國国国家标准委员会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进行审核。
即Lin Hui非但不介意将这套评估方式公开,反而致力于将这套衡量体系作为新闻摘要行业里衡量摘要准确度的标准。
也可以理解,哪个人不渴望自己随便做的一个框框成为全世界通用的标准呢?
现在新闻摘要行业除了LH模型之外,几乎没有一种完全不需要引入主观因素的衡量准确度的模型。
在这种情况下,这个“LH文本摘要准确度衡量模型”大概率将成为文本摘要准确度衡量的唯一客观标准。
这是什么概念?正所谓一流团队做标准,二流团队做技术。
在伊芙他们团队还在浮于技术层面进行算法研究时。
真正有雄心的开发者Lin Hui不但着手搞定了更有效率文本摘要算法。
同时还谋求对行业标准进行统一。
所以说他们一开始就落败了么?
尽管一向波澜不惊,此时伊芙·卡莉也不免有些黯然。
她默默地将Lin Hui这个极其自信并且有远见的中國人的名字记在了心中。
第91章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因为选择了“特别加急专利申报”
林灰在国内进行的专利申请早就获得了通过。
这之后,他一直在等待在生成式文本摘要算法的美國专利申请获得通过。
好在林灰并没有等多久。
在20号下午三点左右林灰就收到了算法专利申请在美國获得通过的消息。
说实话,能这么容易就搞定生成式文本摘要算法的在美國的专利申报林灰也有点意外。
按说这是不符合规则的,林灰印象里在美國申请专利的话慢的时候拖个一两年也是有可能的。
至于能这么快搞定也可以理解,再标榜皿/煮也没啥用,规则之外依旧有其它规则。
而之所以能享受到规则之外的规则并且一切能够如此顺利应该是迈克尔·科恩律师事务所的功劳。
林灰先前就听说迈克尔·科恩手眼通天,交情遍布美國z/商两界。
现在看来果然名不虚传。
不过即便这样的人能量很大,林灰短时间内也没有刻意结交的打算。
像迈克尔·科恩这样的人是一把双刃剑,在没有足够能量之前肆意挥动很容易伤人又伤己。
搞定了这个生成式文本摘要算法专利在美國的申报之后。
接下来事情就容易很多了。
再之后林灰几乎没怎么费力就搞定了生成式摘要算法专利在海外所有国家的申报。
虽然专利全球申报的过程又花了林灰十万美元,不过这完全没什么。
花掉十万美元,林灰0010的卡上余额依旧有3105万美元。
而且在专利上的花费不能简简单单说成是开销。
更确切地说这是投资——知识产权方面的投资。
至于在海外范围内专利的申报为什么能够如此顺利。
林灰能猜得出来各个国家内心深处的打的什么主意。
申请专利多多少少都会涉及到技术路线的公开。
虽然林灰没有公布全部的细节,但按照规定一样需要把技术路线进行合理说明。
而能够公布技术路线就是这些国家对林灰的算法/软件专利申请一路绿灯的原因。
或许他们认为林灰公布了技术路线之后。
他们各个國家的顶尖团队可以通过林灰专利里公开的技术路线获得思维启发
从而达到让别的相似技术弯道超车的目的。
这种想法完全是在想peach。
林灰觉得这些愚蠢的歪果人可能不懂一句话叫做: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除非是按部就班逐步复现林灰的专利里的步骤,不然就算改动一步也会走到歧路。
YY小说
算法这东西走了歧路虽然不至于导致类似于练功走火入魔的那般后果。
但也会造成算法效率急剧下降或者算法可靠性急剧下降之类的诸多问题。
最坑的地方在于后来者即便是走了歧路,问题也不会马上爆发出来。
这样不仅会让这些跟风者徒劳无功,还会浪费这些跟风者大量的时间。
不过对此林灰也没必要去善意提醒。
有些人不吃些苦头永远不知道什么叫做敬畏(知识产权)。
当然了即便是这些团队按部就班的顺着林灰的思路走。
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偷师成功的。
现在这个时空里哪怕是最顶级的科研团队连带注意力机制的 Sequeo-Sequence 模型都没玩明白呢。
指望着这些人在短时间内偷师成功基本是做梦。
而且即便偷师成功又有什么用呢?
他们无非是按照林灰公布的方式再造了一个“轮子”而已。
而这个“轮子”还是受到全球所有国家的专利保护的。
林灰似乎也体会到了高/通的快乐。
虽然很贱,但真的很快乐。
至于海外各个研究团队,林灰甚至有点想向他们发一封公开信。
别浪费时间做无用功了。
乖乖来爸爸这里寻求专利授权/专利转让吧。
不过话说回来。
是将专利授权呢?还是将专利转让?
这是个问题。
第92章 一步领先步步领先
专利技术转让和专利授权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专利技术转让是知识产权转让中的一种。
专利技术转让说白了就是技术交易或者是买卖技术。
专利一旦转让出去就等于是卖出技术。
专利转让出去之后专利的相关授权问题都跟原专利人没有任何关系了。
毕竟专利已经属于别人的了。
专利授权许可则不一样,只是进行专利授权给他人而已。
专利授权只是许可某人或某组织在一定时期内可以使用专利人的专利技术,到期就不能使用了。
两相对比,几乎没怎么考虑。
林灰就放弃了转让专利的念头,他觉得还是进行专利授权更合适。
专利转让或许能给林灰一次带来一大笔钱。
但专利授权同样能带给林灰不菲的收入。
毕竟林灰拥有的这项专利在技术上是独一无二的。
并且短时间内该技术在部分应用场景(比如说中文新闻摘要)是无可替代的。
另外,不管怎么说生成式文本摘要算法专利也算是林灰重生之后申请的第一个专利。
举凡是跟第一次挂钩的事物,人们一般都是比较珍惜的。
总之生成式文本摘要算法专利对于林灰来说还是很有纪念意义的。
林灰并不想将对自己很有纪念意义的东西转手于人。
另外,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有专利跟没有专利是两码事。
别的方面且不说,手里拥有的专利的话对于林灰将来的大学学业也会有所裨益。
林灰记得不少大学评选一些荣誉时手中拥有专利的话也可以获得一些附加分。
或许水木京大这样的学校对普通专利瞧不上眼。
但林灰这项专利可不是普通专利,而是國际专利。
而且这不是一些野鸡國/际组织自封的专利,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专利。
抛开专利全球范围的影响力不谈。
林灰所拥有的专利涉及的技术也是实打实的领先。
专利里随随便便一个模型都是有机会成为行业标准的存在!
这样的专利也不入北/清的眼吗?
要真的不入眼,那林灰觉得这两家学校也可以去治治眼病了…
……
“&%¥#&……”
就在这时,突如其来的铃声打断了林灰的思路。
林灰拿起手机来一看,居然是个境外电话。
这种电话换作是以往林灰一般都当诈/骗电话处理。
不过想到可能是之前海外专利申请的一些相关事宜,林灰还是接听了。
接通电话后,林灰就听到了标准的雅思听力腔。
虽然对方讲的挺标准的。
但奈何林灰前世今生和歪果人打交道的次数屈指可数。
费了好一会儿工夫,林灰才搞懂对面是在恭喜林灰
“LH文本摘要准确度衡量模型”成功被美國标准协会选为行业标准。
所谓的美國國家标准学会(Amerial Standards Institute,ANSI)是负责制定美國國家标准的非营利组织。
该学会授权标准起草机构按照一系列规范编写标准草案。
由此产生的候选文献通过ANSI审核批准后成为美國國家标准。
虽然这是个非官方机构,但这个机构管得事情蛮宽的。
对产品认证机构、质量体系认证机构、实验室和评审人员进行认可
以及对质量体系认证和人员资格认可之类的活计都由该组织负责。
前世该组织就管得很宽。
在这个时空里该组织虽然依旧是非官方组织。
但管得比前世还宽。
甚至很多行业涉及到具体技术指标的衡量模型都能作为标准向该组织提交。
出于恶趣味,林灰将“LH文本摘要准确度衡量模型”作为衡量文本摘要准确度的一个标准向该组织进行了提交。
说实话林灰在该组织进行标准申请主要是想取笑一下歪果人在摘要研究上面龟速的进展。
没想到居然申请通过了。
虽然这件事情在林灰的意料之外,但仔细思考其实又在情理之中。
毕竟林灰提出的衡量文本摘要准确度的标准是唯一一个完全不需要介入任何主观因素的准确度衡量标准。
就凭借这个独一无二,很难不被通过。
虽然ANSI这个组织只是一个非官方组织吧,但在美國这个奇葩国度
民间组织有时候影响力反而比官方更大。
总之“LH文本摘要准确度衡量模型”能成为衡量文本摘要准确度的一个标准这个结果还是很让林灰高兴的。
这样的话以后米国各个研究团队还谈什么去超越林灰的专利?
再顶尖的团队又如何?且不说技术壁垒难以逾越吧。
退一万步讲,就算超越了又如何呢?
你们用的标准都是我林灰设立的。
这就是传说的伤害不大侮辱极强吧。
想要彻彻底底超越的话,先自己搞个独立标准再说吧。
而想要搞个新的衡量标准又谈何容易?
即便是前世,衡量文本摘要准确度的模型/标准也不多。
林灰用的LH模型实际是前世最稳定、效率最高的衡量模型改个名字而已。
总之LH模型是经过前世实践检验的。
林灰相信LH模型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尽管海外其他的顶尖NLP算法团队注定不甘心。
但又如何呢?
林灰欣赏他们的雄心。
但徒弟想逆袭师傅怕是白日做梦。
不是所有的研发团队都有兔子基因。
呃,似乎也不能这么说,很多歪果研发团队也是有华兔基因的。
但不管怎么着,这些团队一时半会想逆袭是不可能的。
说起来最近的事情进展一切似乎都很顺利。
林灰仔细想了一下。
这一切应该都是得益于林灰在美國成功申请了生成式文本摘要算法专利的原因。
xiaoshuting.org
构筑了技术和法律双重意义的制高点之后。
再之后的一切基本都是没怎么费力、自然而然。
在歪果团队还没怎么觉察之际。
一个无形的专利壁垒已经在悄然构筑。
再之后的故事基本就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了:
——一步领先步步领先。
不过问题似乎同样出在“歪果团队还没怎么觉察”上面。
如果这些团队已经觉察到了技术壁垒。
现在应该乖乖来给林灰送钱才对啊。
唯一合理的解释似乎只能是外界的技术团队还没有意识到壁垒已经悄然形成。
还做着能够按照林灰公开的技术路线实现算法上超越的美梦。
真是愚不可及。
……
第93章 工具软件开发达人
(ps:……求首订
这章只需要3~5书币,首订数据对作者很重要。
大家尽可能支持下哈)
……
海外各国的技术团队虽然被弯道超车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迷失了双眼。
但是广大用户群体的眼睛却是雪亮的。
事实上多数AppStore的用户已经直接用实际行动表达态度了。
这点从南风APP节节攀升的下载量就可以看得出来。
随着南风APP下载量的攀升。
AppStore官方更是不断通过个人开发者账号给林灰汇报南风APP所取得的一系列成绩:
“尊敬的开发者您好,您开发的工具类软件南风APP在全球累计已经达成五十万次有效下载,恭喜您获得‘工具软件开发达人’的称号。”
“……您开发的工具类软件南风APP在本周App Store精选工具榜单已经由排名第七位跃升至第二位……”
“……”
说实话,南风APP作为一个工具类软件能够达成五十万次有效下载已经很不错了。
毕竟工具类APP本就是冷门应用分类。
至于说南风APP这款软件能从AppStore精选工具榜单的第七位增长到第二位,只能说是同行衬托。
而想要夺取工具榜第一位则基本无望了。
排在精选工具榜单榜首的工具软件是WiFi万能钥匙。
这个软件简直就是工具类软件中的异类。
就这么一款平平无奇的应用。
天知道它是怎么做到五亿用户的。
就这个用户数,摆渡看了落泪,uC见了低头,头条见了绕着走。
总之,就很离谱!
有五亿用户,下载量肯定是远远大于五亿的。
毕竟很多用户在使用软件时很习惯下了删删了下。
(这倒不怪用户喜欢瞎折腾,主要现在不少手机起步内存还是16G呢!
存储容量太小,不合理利用空间的话几乎很快就会将手机存储填满。
这种情况下用户很难不折腾)
总而言之,林灰开发的南风APP想在下载量上跟WiFi万能钥匙一决高下怕是痴人说梦。
不过现在这样的情况也已经很不错了。
林灰记得前世他开发了一个类似于百宝箱那种的工具类APP。
上线三个月才只收获不到一万下载量。
现在同样是工具类软件。
南风APP只用了一天不到就收获了五十万下载量.
对于这个成绩林灰已经是相当满足的了。
但南风APP取得的成绩远比林灰想象的还要牛比。
20号下午5点左右,林灰再次收到了AppStore的官方通知:
“……您开发的南风APP已被评选为高品质APP,现已成功加入AppStore(个人)开发者激励计划,详情请查看看……”
siluke.com
(⊙﹏⊙),南风APP势头这么猛吗?
居然上线首日就选为高品质APP了。
并且加入了AppStore(个人)开发者激励计划?
激励收入不同于软件销售收入的分成规则,激励收入并不会被AppStore截留。
这笔收入的100%均归个人开发者所有。
这岂不是意味着林灰开发的南风APP尽管是免费应用
但林灰一样可以靠激励收入实现不错的开支?
林灰在前段时间第一次了解到开发者激励计划的时候就意识到:
一些制作精美但受众比较小的“花瓶类”应用也可以靠赞赏过得很滋润。
但从来没想到有一天他本人开发的APP居然也会享受到这个激励计划带来的福利。
这就很nice。
第94章 文字输出者的福音
林灰过往的几款应用,虽然也被评选为高品质APP,并且同时入选AppStore(个人)开发者激励计划。
但林灰对前面几款游戏的激励收入却没什么期待。
之所以对前几款游戏激励收入没什么期待,对南风APP这款软件的激励收入却突然期待起来。
并不是因为林灰双标。
而是因为和之前开发的几款游戏相比,林灰现在开发的这个南风APP是彻彻底底的生产力工具。
什么叫生产力工具啊?
按照官方的说法可能各种乱七八糟。林灰觉得如果一个软件能给某些特定职业的人带来收益,那么这样的软件对于这些特定职业的人来说就是生产力工具。
画师用画画软件能赚钱,那画画软件就是画师的生产力工具;开发者用各种开发软件赚钱,开发软件就是开发者的生产力工具;有的人通过刷/视频来赚取流量收入,那么这些视频软件就是他们的生产力工具……
南风APP是新闻工作者的生产力工具。
南风APP标榜的是新闻处理能力,自然能很轻松地胜任新闻摘要处理的工作。
借助于南风APP,新闻工作者可以很容易地对新闻进行摘要,而不需要再单独对简讯进行另外撰写。
同时,南风APP的强大摘要功能,也会助力于新闻的非简讯部分即正文部分的撰写。
此外,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多信息其实都是高度同质化的。
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南风APP对其他同质化新闻进行摘要,可以很轻松地获得其他新闻想表达的核心信息。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通过参考其他新闻的核心信息,新闻工作者在实现新闻输出的时候心中就有了可供参考的高度凝练的信息。
呃,至于说抄袭什么的。
南风APP只是产生新闻摘要的信息,这种摘要信息新闻工作者具体怎么用就不是林灰能控制了的了。
而且新闻工作者的事情怎么能叫抄呢,这只能说是借鉴参考[手动滑稽]。
yawenba.net
事实上,南风APP不仅能助力传统新闻工作者。
还将极大地助力一些从事自媒体工作的人。
通过南风APP对写作素材/新闻资料分析得出几条干货。
将这些干货作为文章核心,然后辅以自己的语言进行润色,很容易就能组成一篇文章。
有了南风APP,自媒体工作量将会大大降低。
可以说南风APP对自媒体行业是一种划时代的革新。
虽然现在自媒体产出一篇报道的速度已经很快了。
但辅以南风APP能够实现更快的速度。
最关键的是,借助南风APP产出的资讯的质量要比传统方式产生质量更高。
这真不是林灰尬吹,传统情况下多数自媒体别说摘取文章干货了,连照抄都懒得抄。
以至于很多自媒体产出的文章基本都是车轱辘话,听君一席话白读十年书那种。
现在情况却不一样了,有了南风APP很多资讯的产出者将焕发出全新的生机。
至少他们产出的内容,不用像以前那么粗糙。
当然了,这也是相对而言的。
一个自媒体文字输出者,如果他愿意在精品新闻里面利用南风APP进行摘要信息,很容易获得一些精华信息。
但如果他只是一味的在其他垃圾公众号产出的文章里进行摘要的话,那也只能说是shi里淘金。
总之运用得当的话,南风APP不但会是生产力工具,而且还会是很强大的生产力工具。
另外南风APP不仅能助力到新闻行业的工作者。
事实上对很多文字输出工作的人,都会有很大的助力。
就比如说一个影评人吧,他以前写一篇1万字左右的影评文章,可能需要进行很久的资料分析。
但现在有了南风APP他在处理资料的时候将会省却很大的功夫。
可以说南风APP的诞生某种程度上几乎改变了文字输出者的工作方式。
总而言之,南风APP虽然名义上只是一款新闻摘要 APP,但是实际上能处理的场景特别多。
这一切就得益于南风APP摘要算法的强大之处了。
传统的摘取式文本处理算法更多的应用场景是处理英文新闻,对于中文信息的概括基本上是处于无所适从的状态。
而生成式文本摘要生来就有着无与伦比的强大的语义分析能力。
对于各种文本的摘要都表现出良好的普适性。
可以说南风APP的用户,通过这个软件不仅能对一些新闻进行摘要处理,甚至也能对其他文本进行处理。
林灰突然觉得以前他软件介绍的还是太保守了。
通过个人开发者账号在这个软件一堆不当人的介绍里,林灰默默加了一句:
——能处理几乎任何你能想到的文字摘要处理场景。
总之,把南风APP称为文字输出者的福音也不为过。
文字输出者在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的同时。
打赏一下林灰似乎也是很正常的。
第95章 进军安卓市场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林灰是这样想的话。
那么只开发南风APP对应的iOS版本似乎就有些小了,格局太保守了。
要知道多数文字输出者使用的其实都是安卓设备,至少在输出内容时选择的是安卓设备。
甚至有些内容输出者即便创作过程是在蘋果设备上,但发布内容却依然选择在安卓平台发布。
没办法,谁让蘋/果的个别骚操作过于恶心人呢?
虽然有涉足安卓市场的打算,但林灰并不打算现在就入场。
至于原因么?
安卓应用开发太难了。
并不是林灰在开玩笑,这是实话。
至少对林灰来说太难。
安卓应用开发和iOS应用开发虽然都是手机应用开发。
但涉及到具体的操作过程可以说是有很大区别。
就以开发工具来说,在安卓APP开发过程中,一般用的比较多的是IDE Android Studio;
而IOS开发则使用Xcode多一些。
而开发语言方面,安卓APP开发一般都是使用Java语言开发;
而iOS则用Objective-C
(ps:……iOS开发也可以用swift语言,不过现在还没公开出现)
安卓应用开发上手比蘋果应用开发简单,门槛也比较低。
但想要真正精通安卓开发却很难,至少比精通iOS应用开发要复杂不少。
至于导致这种原因的很大程度是因为安卓软硬件不统一。
同样是安卓机型,上下限拉的太大了。
总之往好了做一款安卓应用对开发者要求不低。
随随便便也能出个能用的 app倒也不算太难。
如果是要一个 59分的app,安卓简单些。
但是如果要一个90分以上的app,安卓很困难。
59分的安卓应用费点时间的话,林灰倒是也能折腾出来。
但林灰感觉没啥必要。
而且这事很容易是黑点。
林灰甚至都能想到喷子会怎么说:
“怎么你以前开发iOS应用就很认真,开发安卓应用就这么敷衍?是不是不把我们安卓用户当人看?”
虽然只是臆测,但林灰觉得这是大概率事件。
总之,这种费力不讨好外带捡骂的事情林灰可不想干。
最关键的是,59分的安卓应用即便开发出来的话。
大概率也等同于是白给。
这个时空节点,59分的Android应用不光破解容易。
盗版也容易。
把Android应用的apk解压,随便换掉些图片,然后加上广告,这个应用就被盗版了。
很多独立开发者以及买断制游戏厂商,都是担心盗版问题。
所以不敢在Android系统上花太多的精力。
想要避免这种情况,只有99分的安卓应用或许能够规避下这种情况的发生。
而99分的安卓应用林灰现在想一个人搞定是很难的。
除非林灰的挂开到秒条秒地秒空气那种。
不然基本是天方夜谭。
林灰虽然很有钱,为什么总想着自己开发呢?
并不是因为林灰吝啬。
倒是可以找别人进行开发。
但不是现在!
至少要等市场验证了林灰开发的软件价值之后再去谋求安卓版本的开发。
如果林灰现在就去找外/包团队的话。
万一南风APP火了。
之前低眉顺眼的外/包团队很大可能会跳反。
把软件能够大火的功劳全部揽在他们(外/包团队)自己的身上。
即便是林灰搞定的核心算法并弄成了最开始的软件也没用。
三人成虎、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有这么类似的成语做教训,林灰可不敢在作死的边缘试探。
林灰觉得涉及到这种唾手可及的成功,还是不要轻易去试着考验人性。
毕竟人性神马根本经不住考验。
总之,涉及到这种复杂专利的情况下找外/包还是谨慎为好。
随随便便找外/包的话很容易被喧宾夺主。
这种事情可不少见,林灰前世见得多了。
不止是app开发这方面。
类似的,应聘的时候很多打着菊/花厂深度合作伙伴的企业基本都是骗人的企业。
也就做过一次外/包而已。
咋好意思吹成深度合作伙伴的。
有这样的企业存在,受害者可不止是应聘者。
菊厂风评也饱受其害,但却无计可施。
连菊厂都饱受喧宾夺主的外/包企业荼毒,
林灰凭什么相信他能规避类似的风险。
总之苟点不算错,小心使得万年船。
……
现在林灰只期待市场能够尽快对南风APP的成绩做出更直观的回馈了。
说人话就是,南风APP的用户姥爷们快点来些激励收入吧。
尽管对激励收入蛮期待的,但是林灰也没有傻等着。
现在摆在林灰面前的还有两件很重要的事情。
一是继续完善技术壁垒。
尽管现在林灰就生成式摘要文本这方面所构建的母专利壁垒已经足以挡得住来自潜在竞争者的大部分手段了。
但说是谨慎也好说是追求完美也好。
总之林灰致力地是构建一个铜墙铁壁般的专利墙。
为了这个目标,林灰还需要继续申请一些子专利查缺补漏。
也别怪林灰太霸道,事实上各个技术巨头在构建专利墙的时候都是无所不用其极。
就拿高/通构建的专利墙吧,前世以蘋果那体量在绕高通的专利墙时也花九牛二虎之力费了近十年功夫才勉强绕过去。
直到林灰前世重生之前的那个时间节点,蘋果所谓的自研基带也是但闻其声不见其物。
另一件事情则是完成技术闭环。
至于为何要打造技术闭环,是因为林灰清楚摘要算法的发展的路线。
虽然拥有了生成式文本摘要算法的专利之后,林灰基本已经能够稳固的确定了文本摘要第二代/第三代的技术霸权。
xiaoshuting.org
但这不是全部。
至少不是未来的全部。
涉及到文本摘要的技术也不是只发展到第三代就截止了。
林灰来自前世,他清楚的知道文本摘要技术不仅会有第四代。
将来还会有第五代、第六代。
指望着靠二三两代技术想吃一辈子怕是不现实。
虽然现在林灰还不至于直接将第四代之后的技术拿出来。
但总要提前布局吧,总得提前弄成水到渠成那种。
尽管这些事情现在还有点遥远,即便是距离现在最近的第四代文本摘要技术也还需要一两年时间才会出现。
但正如古人讲,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隅。
总之,做大事眼光要长远。
至于完善技术壁垒和打造技术闭环这两件事。
具体在国内和国外执行策略又有不同。
在国内完全可以直接了当地进行相关专利的申报。
国内目前多数互联网企业的侧重点并不在自然语言处理方向上。
主流互联网企业将精力放在NLP上,已经是2015年之后的事情了。
而在国外的话想要构建技术闭环则需要用一点小策略。
比如说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这样的手段。
甚至可能还得和前世那个倒霉律师继续TY交易。
第96章 留评率高得离谱
构筑技术壁垒这事听起来挺高大上的,不过对于林灰来说。
完全是小菜一碟,无非就是继续申请专利呗。
林灰很快就在国内国家专利总局的官网上进行了一系列专利的申请。
因为这次林灰申请的专利都是先前那个國内专利的子专利,所以流程上并不是很复杂。
至于专利申请的费用,等这些专利申请通过之后林灰进行费用补缴就可以了。
至于国外的情况,林灰不知道国外之所以没做出反应是因为还没搞清楚林灰整的那个算法的价值还是在悄悄憋坏。
为了保险起见,林灰并没有在海外继续进行什么专利申请。
而是在米国最大的专利交易网站上提出了几个专利收购申请。
尽管提出不少专利申请,但这些专利对林灰而言并不是很有必要的。
林灰真正需要的专利,只有一个。
之所以同时发起好多专利申请,主要是起迷惑对手的作用。
再之后的事情似乎又是等待。
说实话,林灰是个很讨厌等待的人。
但是没办法,这个世界并不以林灰的意志为转移。
总之,该等还是要等的。
鲁/迅不是说过吗?
人类一切的智慧都包含在四个字里面,“等待”和“希冀”中。
……
不过林灰也没有傻等。
而是在AppStore界面搜索了一下“南风APP”查看用户的评论。
一点开评论加载了好一会才出来评论界面,哦豁,居然过万评论了。
要知道这个工具类软件也不过五十多万下载啊!
现在居然有过万评论,这个留评率可以说是很高了。
甚至可以说是高得离谱。
林灰之前虽然开发了不少游戏的评论量也过万了。
但说实话那些游戏的留评率并不是很高。
即便是留评率最高的《FLAPPY BIRD》,留评率也只有1%不到。
而南风APP这个软件的留评率却早已超过了1%,甚至一度逼近2%。
可以说林灰又不小心创造了一个记录了。
或许在普通用户眼中留评率不重要,但某种程度上留评率却是体验应用黏性最直观的数据。
当然了,只有当应用下载量超过十万的时候,讨论留评率才有意义。
如果只是千八百的下载量,就算留评率100%,根自嗨也没啥区别。
林灰再看应用评分,评分居然有5.0。
林灰知道工具类软件一向都容易收获到良好的口碑。
但说实话能获得满分的评分林灰还是挺高兴的。
这可不是个位数用户评论出来的5.0
而是逾万用户评价出的5.0。
也就是说现在5.0这个评分短时间内几乎是难以撼动的。
总之,强无敌。
林灰点开具体的评论。
嚯!几乎清一色的小作文。
不过林灰挺想看看这个软件的用户都是怎么评价
虽然林灰开发南风APP的主要目的是想让互联网巨头注意到这款软件的算法有多牛逼。
但用户也不是林灰取得成功的垫脚石。
怎么说呢一个个用户那也是有独立思想独立感受的个体,而不是算法下面的冰冷数据。
他们的想法也应该被重视,他们合情合理的建议也要考虑接受。
总之,用户的反馈也是很值得注意的。
尽管是一条条评论都挺长的,林灰看得也蛮认真的。
林灰按照评论的顺序点开了最靠上的一个评论。
“写一篇关于南风APP的评论很困难。虽然我今天一整天的时间都花在这上面,但我越使用这款软件越觉得他的强大……
xiaoshuting.la
我的工作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研究,南风APP使我免于被埋在无尽的纸堆中,客观的说,这个软件已经全方位吊打雅虎新闻摘要了……”
呃(⊙﹏⊙),这样的评论实属舔狗型评论,虽然恭维话没少说,但并没有什么参考价值。
林灰之后又转而去看别的评论:
“我是一个新闻工作者,我非常喜欢南风APP,它的布局简单而直观,只有一个输入界面,看起来很像是常用的翻译软件。虽然这个设计有点另类,但我不得不承认这样的设计使我很容易集中精力进行工作。
我以前都是使用雅虎新闻摘要专业版的,但不得不说这个软件的摘要效率要比雅虎的那个新闻摘要效率要高不少。
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我建议能够开通同时处理多个新闻摘要,因为一个专业的新闻编辑往往需要同时处理大量的新闻;
其次我建议这个软件能够不限制输入文件的字数是一万字,因为新闻编辑需要处理的很多新闻其实还不能称之为新闻,更确切地说是处理采访稿,而采访稿普遍在万字以上,这个一万字的输入文件限制着实有些不友好。
当然了,这个功能只有专业人士需要,如果开发者能够做到这一点改进的话即便是把这个功能放在专业版里我也会买单,因为这样的功能真的很重要。
事实上,现在这个软件已经帮了我很大的忙了,它对提升我的工作效率有很大的帮助,我就说到这里。感谢开发者制作了一个非常棒的应用程序,完全期待这个应用程序的未来发展。”
这个评论比刚才那条有价值多了,起码通过这个评论林灰能知道软件的不足之处以及改进方向。
最关键的是林灰知道了业内人士对这款软件的态度。
从上面的评价来看,新闻工作者对这个软件还是蛮认同的。
至于此人提出的建议。
突破1万字的材料输入限制,这个并不算复杂。
事实上林灰当初开发的软件能支撑起最大五万字的单次输入。
只是囿于对新闻稿的不了解。
林灰以为单次一万字的输入限制已经足够用了呢!
现在看来还是没考虑周到。
至于同时处理多个新闻摘要?
这个有点不现实,这个就涉及到算法的局限性了。
事实上无论是第一代文本摘要算法,还是第二代第三代摘要算法。
涉及到新闻/文本摘要处理,实际上都是一条一条单独摘要实现的。
主要是因为文本摘要虽然简单,但实际上占用的资源还是蛮大的。
想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并行处理,起码还要等到第四代摘要算法问世。
第四代摘要算法对模型的依存度将会大大降低。
不过这短时间内基本是不可能的。
不管怎么着,技术问世也得按照基本法吧。
现在即便是有些依托于大型服务器的程序宣称能够实现多条文本同时处理
但实际处理时也是一条条处理的。
用户进行了多条输入依旧是服务器先处理第一条新闻/文本
第一条输入新闻已然处理好了,但仍然显示处理中,服务器实际开始处理第二条……
以此类推,直到完成最后一条输入新闻的摘要处理再将摘要结果一并输出。
在用户看起来或许这样就是多条输入后实现了多条输出。
但这样的“多任务”处理实际上就只是障眼法而已。
虽然这样的做法实现上并不困难。
但林灰并不想自欺欺人。
第97章 开发专业模式圈钱?
在南风APP下面的评论区里又逛了一会。
林灰发现评论区里的很多用户都强烈建议林灰在南风APP的基础上
再弄一个更符合专业人员使用习惯的专业模式。
即便是为此额外付费也无所谓。
不少评论都是反应这个诉求的。
啊这,林灰一贯是很注重用户反馈的人。
用户的合理要求很难不满足啊!
林灰汇总了评论里要求更新的用户对于专业模式的诉求。
林灰意外地发现这些人的诉求跟刚才评论区那位老兄的建议差不多。
都是要求取消一万字的输入限制。
不过对于要不要有多条新闻处理这个功能这些人却出现很大的分歧。
居然在评论区里隔空掐架,也是离谱。
林灰看了一下两方的不同观点。
支持者认为多任务处理能力能提高工作效率;
反对者则认为多任务处理容易分神,会影响工作时的专注度。
呃,不愧是敬业的新闻工作者,这支持和反对什么的完全是从工作效率角度出发啊。
对于多任务要不要有,林灰巴不得这些人有争议呢。
这样他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将这个争议点维持现状。
不用在多任务方面做文章,即便是要搞专业模式,林灰的工作量也少了很多。
只需要取消一万字的输入限制就够了。
这对于林灰来说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不过是改动一行代码罢了。
当然了尽管只是改动代码,该收费还是要收费的。
改动一行代码不难,难的是知道改哪行。
程序猿的常态一杯茶一包烟,一行代码改一天。
别说一行代码改一天了,有时候三四行代码十多号人改上一个月也是常有的事情。
倒不是说程序猿消极怠工,问题是在别人写的shi一样的代码里debug着实有亿点困难。
玩不利索指针还胡乱放。
备注什么的更是没有。
没备注的情况还好点,最怕遇到堪比老中医的鬼画符的那种火星备注。
真就一个人的备注十个人猜。
为啥不找来写代码那个人问问?
笑死,早就离职了。
最关键的是改代码时不仅要忍受shi山一样的代码。
还要面对同行无意之间造成的掣肘。
别的行业林灰说不好,但程序猿行业并不适用于人多力量大。
至少不完全适用于人多力量大。
人力和时间并不呈现线性关系的。
大量人员并不能缩短软件的开发进度。
一窝蜂的作业方式非但无助于软件生产,反而会制造麻烦,产生出更差的软件。
2kxiaoshuo.com
向进度落后的项目追加人力,只会使进度更加落后。
因为新进的人员需要时间了解整个项目,而增加额外的沟通消耗。
当有N个人必须在这群人之中进行沟通时(无阶级关系),当N增加,其输出M将抵消其效益,甚至倒退。
事实上认为人力能换取时间这种观念本身就是极其错误的。
别的行业可能是1+1>>2
但计算机行业很可能出现1+1<0的怪现象。
这件事最直接的启发是关于未来团队的构建。
关于要不要组团队?肯定要组建团队。
但不是现在。
一个团队不是乐高,说拼就拼好的。
团队需要分工,而成员之间需要合作。
合作需要有默契。
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称之为伙伴/mate
虽然话可能有点扎心,但事实如此,总之盲目组建团队是一件极其糟糕的事情。
事实上能够在大学开学前完成团队的早期雏形林灰就很开心了。
……
说到开发南风APP的专业模式。
毕竟是在林灰相对熟悉的代码里做改动。
相对来说还是很容易的。
林灰很快就找到了关键的代码行。
甚至不需要改整行代码,只要改个数字就够了。
对,就是这么轻而易举。
事实上这也是很多人选择成为一个程序猿的原因。
不得不说,这种通过数值操纵万事万物的感觉真的很爽。
然而也正是这种爽感很容易让人迷失自我。
而容易让人迷失的工作多多少少都是有风险的,即便这份工作只是技术工作。
前世林灰有几个发展前景明明很好的上司就因为人性里幽暗的部分作祟鬼使神差走上了歧路。
想起来不免让人觉得唏xing嘘fen。
有了这样的前车之鉴。
林灰一直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虽然他知道此时的他有改变世界的力量,但也从来不敢飘飘然。
稳健发育才是硬道理。
但这也不等同于一直苟,计算机行业是最尊重天才的行业。
当你成长到所有人都需要仰望的高度,只要你的一切所作所为合乎情理并且经得起推敲。
就算你把天捅出个窟窿收获的也只会是包容。
改完代码之后,还要涉及一些相应的专业模式的交互问题。
不过这些都是小case了。
没费太大功夫,林灰就搞定了软件的专业模式。
当然了专业模式里用户除了可以输入超长新闻材料之外。
也可以选择输出摘要的长度。
摘要长度可以在100字,200字这三个挡位之间切换。
事实上如果软件中核心算法应用的是生成式摘要算法三代目的话。
甚至可以选择输出摘要为500字或1000字。
真的要能输出500字和1000字摘要的话一小部分新闻工作者怕不是直接原地失业了。
不过怎么说呢,技术进步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终究是一件好事。
不可能因为一小部分人的利益受损就裹足不前。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等南风APP用户更新之后,就可以看到在软件里能够选择是否开启专业模式。
当然了,用户选择开启专业模式的话依旧是要掏钱的。
至于南风APP的专业模式怎么收费?
虽然林灰没进行专业的市场调查,但这种东西直接摸着同行过河就行了。
林灰搜了一下刚才在南风APP评论区里评论者提到的雅/虎新闻(处理)专业版。
意外地发现雅/虎新闻(处理)专业版一个月的月会员就需要99.99美元,不充值软件都没法用。
而即便是充了会员,不选择999美元的汉语处理包的话一样不能处理汉语新闻材料。
从技术角度上说,这种做法可以理解,毕竟yahoo的那个专业处理软件所用的抽取式摘要算法本身就不擅长处理中文信息,不选择对应的汉语处理包的话不能处理汉语新闻很正常。
但这样一来國内新闻工作者可就惨咯,为了能处理汉语新闻一年所花费的钱就要2198.88美元,约合一万三千多人民币。
然而即便是用户付出这一切之后,单次最大输入的汉语新闻材料也依旧有20000字的字数限制。
跟林灰开发软件的5万字单次输入根本没法比。
倒不是多出3万字如何如何。
问题是多中文原稿基本都是两万五千字。
yah00偏偏设置成两万字的字数限制可以说是故意恶心人了。
当然了,也有可能是两万字是他们那套算法所能处理的极限。
即便只是两万字的摘要,yah00方面其实也没玩明白。
林灰看yah00那款软件下面评论区里不少人都反应该软件对中文新闻摘要内容经常是错误频出。
往往需要新闻工作者对新闻进行二次校对。
最关键的是yah00的那个新闻处理软件时不时还需要用户购买100~150美元左右的汉语言处理升级包。
这很明显就是把相应算法开发的费用往软件用户身上进行分摊了。
可以说是很无耻了,这么一来中文新闻工作者用户实际使用时一年的花费别说一万三了,很可能价格直逼两万。
就这么一款使用体验极其不友好的软件为什么还有人买单呢?
答案很简单——垄断。
不过yah00的垄断随着南风APP的出现基本成为历史了。
这么一番调查之后专业版的定价其实就很容易了。
林灰将专业模式的价格设为了19999元。
尽管看起来这个价格和国外的差不多。
但林灰这个价格是买断制价格,而不是年费。
并且林灰有把握南风APP的专业模式两年内全面领先同类竞品。
这样平均下来用户一年只需要不到一万,相比于国外软件的收费可以说很良心了。
虽然单看小两万的价格有点贵,但不能用常规APP的价格来衡量。
这本就是专业模式的价格,专业软件哪有便宜的?
而且专业模式也不需要用户自己掏钱啊,一般情况下都是单位报/销的。
啥?单位不报/销?
亲,这边建议您换一家能够报/销的单位呢。
咳咳,说笑了。就算别的单位不报/销,新闻单位不报销的几乎没有。
怎么说一个个员工都是掌握舆论利器的。
不会真的有boss这么想不开吧。
尽管专业模式设定价格接近两万。
但实质上林灰想借助这个赚一个小目标也不现实。
真要那么容易就赚一个亿的话。
各大厂还做什么游戏,直接开发专业软件得了。
和南风APP本体普适性不同,南风APP的专业模式其实对口的人群非常小。
我国20多万记者,记者按工作性质分为文字记者、摄影记者、广播记者、电视记者、网络记者;
记者里面应该只有文字记者和网络记者中的部分人平时会涉及到大量新闻摘要和文本信息处理。
而这种人在全部记者里面所占的比例可能连5%都不到。
而这5%的人里面又有多少人能接受现代化的软件处理方式呢?
在能接受现代化处理方式的人里面又有多少人会选择南风APP呢?
林灰估计了一下南风APP专业模式在國内的专业受众也就只有两三千人。
而这些人就算全买单的话林灰也不过收入四五千万罢了。
不过以现在林灰的家底来说,也没什么必要患得患失。
林灰搞定了专业模式之后。
将软件新版本上传到AppStore中,很快就通过了审核。
这之后,林灰接到了黄静的电话。
电话里两人倒是没有长篇累牍地高谈阔论,只是聊了一小会就挂断了电话。
黄静在电话里恭喜了林灰南风APP获得的成绩。
林灰客气的回应了几句。
至于黄静能知道林灰新开APP一点也不奇怪。
所谓的开新马甲,只是对AppStore的用户而言,而不是对于AppStore官方而言。
另外黄静在电话里还询问了一下林灰他最近在不在北域。
黄静透露的信息让林灰有点意外。
黄静要来北域市了。
据黄静讲是因为蘋果独占协议的事情。
林灰记得之前黄静倒是也提过这个协议的事情。
不过最近的事物繁多,林灰都快忘了蘋果独占协议这事了。
想想还真是麻烦,直接线上签合同不好吗?
线下合同什么的想想就麻烦。
不过还好,至少不需要林灰亲自去魔都走上一趟。
第98章 良心丝毫不会痛
挂断黄静的电话之后。
林灰又开始审视之前他在南风APP上推出的那个专业模式。
南风APP专业模式的这点功能放到前世兴许会被人骂死。
林灰甚至都能猜到人们会怎样质疑:
——想钱想疯了,专业版就这点功能?
甚至还可能质问林灰的良心不会痛吗?
不好意思,林灰良心丝毫不会痛。
甚至还有点想笑。
所谓的新闻摘要技术放到往后几年确实实属鸡肋。
什么第三代第四代甚至是第六代摘要算法往后几年都不值得一提。
后世在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之后,涉及到自然语言处理这方面技术进步说是一日千里也不为过。
而过几年新闻摘要处理的收费完全就是白菜价。
以21年为例,某大型互联网公司在处理新闻摘要这方面是怎么收费的呢?
爱阅书香
对于需灵活付费的中大型企业,该互联网公司提供的新闻摘要算法程序每天可以有5万次的免费调用量。
而付费调用量则是无限。
即便是付费调用也不是很贵,基本每千次才收费2元左右。
而QPS配置却是20并发。
所谓的QPS是指每秒查询率(QPS,Queries-per-sed)。
是对一个特定的查询服务器在规定时间内所处理流量多少的衡量标准。
在网上,作为域名系统服务器的机器的性能经常用每秒查询率来衡量。
20并发的QPS可以说完全能够满足中大型企业的需求了。
对于需要特殊模式大客户,更是能够享受专属价格。
不仅如此,对于这类大客户还支持私有化部署。
抛开这些专业的企业用户不谈,只谈个人用户!
个人开发者在选择了2~5QPS配额的情况下每天的免费使用量居然可以高达50万次。
可以说往后几年新闻摘要处理所需的费用低的离谱。
但是拿往后几年的价格对比现在的收费有意义吗?
丝毫没有意义。
林灰也知道他现在所鼓捣的算法往后几年没啥了不起的。
但林灰同样知道他现在软件里所采用的算法就是牛比。
技术这东西一就是一,二就是二。
领先就是领先,无敌就是无敌。
林灰南风APP里面所应用的算法就是弔炸天。
领先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别的技术团队想要往前走就要走你走过的路。
别的技术开发团队想要实现林灰软件中应用的算法就是得老老实实地顺一遍技术路线。
涉及到生成式文本摘要的文本分类、语言建模、文件信息筛选等问题
别的技术团队不重新来一遍凭什么就能知其所以然。
技术研究没有天上掉馅饼的。
别说知其所以然,别的技术团队现在想知其然都有点难。
毕竟林灰的生成式摘要算法里一些技术涉及到的一些理念是开创性的。
比如说生成式文本摘要涉及到自然语言处理的情感分析。
毕竟生成式文本摘要会涉及到一些新的词汇或短语的出现。
这些词汇或短语表达的情绪必须要和原新闻内容一致才可以。
而这个概念对于以前研究抽取式文本摘要的团队基本不涉及。
抽取式文本涉及到的词汇都是新闻里面的词汇。
除非是阴阳怪气的新闻。
否则新闻里抽取的词汇感情色彩基本是和新闻表达的感情色彩是一致的。
(ps:……bb哭晕在厕所)
因此抽取式文本摘要的算法团队以前在研究抽取式摘要时基本遇不到NLP情感分析这个研究方向。
可是现在这些以前研究抽取式文本摘要算法的团队想涉足生成式摘要算法。
就是得重新搞NLP情感分析。
而NLP情感分析只是林灰的众多微小贡献之一而已。
然而这点微小贡献,别的技术团队想复现就得遇山开山遇水搭桥。
而这一路肯定需要花大量的精力金钱。
金钱倒在其次,互联网公司有的是钱。
时间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这也是林灰相信生成式摘要文本能够为他攫取几千万美元财富的底气之所在。
至于到南风APP专业版用户。
只用不到两万元就能体会到让无数顶尖NLP团队望洋兴叹的算法
用户不应该心怀感激吗?
(ps:……滑稽保命,这句话请代入大厂嘴脸)
而且林灰的收费也比同类软件便宜啊?
最最最关键的是林灰在专业模式的选项的说明里也预留了专业合作联系电话。
对价格不满意的完全可以洽谈嘛。
至于这种情况下还吐槽林灰定价贵的
很可能是因为根本不对这个软件专业模式有需求啊。
论语中不也有类似的场景吗?
“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尔。”
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反正林灰不觉得自己的思路有什么问题。
不需要专业版的用户,完全可以去体验普通版本啊。
没必要去好高骛远去追求专业版。
普通版本相比于专业版也只是两处微小的功能不一样而已。
完全不影响非专业用户的使用体验。
另外定价稍微高一点也可以帮助专业版用户重新衡量下他是否真的需要专业模式?
总之,林灰对他设置的定价策略很满意。
可以说是很为用户考虑了。
第99章 没有童话的世界?
(ps……伏笔章节)
……
……
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已经下午六点了。
这时林灰听到了门铃声,自从购买别墅后林灰还没有将这个消息告诉身边人。
现在有人敲门,想来应该是别墅区的服务人员。
林灰打开门一看,果不其然,是茗品国际的侍者。
看着其身后的小山一样的快递,林灰这才想起是他昨天在狗东上买的东西到了。
爱阅书香
电脑之类的电子产品倒是不怎么占地方。
之所以堆积成小山一样主要是林灰乱七八糟淘来的书着实是太多了。
书这种东西着实是沉,好在有茗品国际的服务人员帮忙,并不怎么费力就将这些书搞进屋。
尽管如此,书实在是太多了,之后林灰独自一人摆放书架的过程也并不是很轻松。
不过怎么说呢,分类的乐趣要大于摆书的疲惫,反正林灰乐在其中。
折腾了两个多小时林灰终于将书房里一直闲置的几个书架填满了。
之前一直空落落的几个书架也算是物尽其用了……
林灰买的书虽然涵盖很多种类。
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技术、编程语言。
甚至当时林灰还买了很多社科类图书、历史畅销书以及报告文学类的书。
林灰之所以买好多书是为了了解这个时空的变化。
然而真的要读的时候,对于这些书林灰却没什么兴致。
没办法,带着目的去读书很难有兴致。
站在书架面前发了一会呆之后,林灰的注意力被童话书所吸引了。
倒不是林灰这个岁数还对童话感兴趣,而是林灰注意到童话书类别里居然没《安徒生童话》。
要知道,林灰买的书还算是比较全的,在一堆童话书中不应该没《安徒生童话》啊。
不管怎么说前世《安徒生童话》也算是家喻户晓吧。
然而林灰发现童话书类别里确确实实没有《安徒生童话》。
莫非这个世界没有安徒生?
林灰用摆渡浏览器搜索了一下,这个世界果然没有任何关于安徒生的记载。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林灰有点苦笑不得。
没安徒生有什么用?
难不成叫我一个亿万身家的人去化身成文抄公给小朋友写童话吗?
想想就很滑稽好不好。
难道是因为丹麥这个国家不在了?
林灰急忙扯来世界地图。
丹麥这个国家地图虽然跟记忆里似乎有点不一样,但确实是存在的。
只不过安徒生确确实实是没有了。
林灰以安徒生为搜索关键词在摆渡浏览器上搜索一无所获。
以前世安徒生写的著名童话故事之中的情节为搜索关键词在摆渡浏览器搜索同样一无所获。
这个世界确确实实没有安徒生?
呃,只有安徒生受伤的世界?
时空之间的错乱哪有什么定数。
林灰发现前世今生除了中國男足表现一如既往的稳定之外。
其余很多事情都有些微妙的区别。
至于没了一个童话作家似乎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而没有安徒生会有什么衍生影响林灰也不知道。
似乎这只是一件无关轻重的事情。
没有一个写童话的还有千千万万个写童话的。
孩子们也不至于说是没有一个完整的童年。
林灰一时半会也理不清头绪。
看着几书架书,林灰突然感觉自己小了,格局小了。
想看书的话干嘛买书?买一个书店不就得了?
购买书店也不算是消费,顶多是文化投资;虽然投资文化发财有点难,但基本也谈不上亏。
事实上14年哪怕随便挑个商铺都有升值空间,根本不用担心赔。
不过林灰很快打消了这个想法,一个有着远大抱负的人以求田问舍的心去做事情着实有点没追求。
最关键的是林灰本人在北域也呆不太久了。
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
林灰终究还是要去更大的舞台。
北域终究不是林灰长久的栖身之地。
夜色已经深沉了。
林灰设置了一下新电脑。
看了一会儿视频之后发现时间已经到了晚上十点。
林灰就休息了。
第100章 谷歌产生浓厚兴趣
因为时差的原因,中國虽然已经夜晚了,海外却还处于白天。
也就是说林灰虽然休息了,海外仍然有很多人处于忙碌的工作状态。
在麻省理工学院自然语言处理研究中心的某办公室里,伊芙·卡莉还在奋战中。
事实上自从LIN HUI鼓捣的生成式文本摘要算法问世之后。
伊芙·卡莉不知道已经有多久没合眼了。
之所以睡不着不是因为嫉妒,而是因为兴奋。
用兴奋形容似乎不够准确,确切的说是一种异乎寻常的亢奋。
当然了亢奋也不是全部,亢奋之外还带着一些畏惧。
而畏惧深处却又是期待。
虽然心情很是扇形图,但伊芙·卡莉确定她的每一种心情都不是无缘无故的。
作为科研工作者,能够接触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自然是兴奋的。
而越是深入了解生成式摘要算法,这种兴奋之感就越来越强。
随着深入了解,伊芙也越是感觉提出算法的人的实力强劲。
实力上的差距让伊芙·卡莉有点招架不住,不自觉的生出些许畏惧。
伊芙·卡莉似乎理解了一句话:
——越接近对方的水平,就越了解对方的强大,就会越来越畏惧。
至于期待就更容易理解了,人类对未知的事物本就是好奇的。
尽管每种感觉都很合理,不过几种心情混杂在一起总是怪怪的。
尤其是对于伊芙·卡莉这么一个基本上从来没啥情绪波动的人来说。
这种感觉更是前所未有的陌生。
呃,虽然不知道该怎么形容那种奇怪的情愫。
但内心深处伊芙·卡莉是佩服LINHUI这位来自大洋彼岸的天才的。
什么叫天才呢?虽然伊芙·卡莉25岁就获得了世界顶级计算机研究机构之一麻省理工学院的计算机学院的博士学位。
但伊芙·卡莉从来不敢自诩为天才,虽然她一路顺风顺水,但付出的艰辛只有她自己知道。
在她看来天才的重点不在于“才能”,而在于“天分”
什么“天才是靠99%的汗水和1%的灵感”这样的话语完全就是骗人的鬼话。
在伊芙·卡莉眼中,历尽千辛万苦努力取得成功的人或许可以算作人才。
但这绝对不是天才。天才哪里用得到几近于费力的努力?
或许天才也需要一点点努力,但绝对不需要这种缘木求鱼一般的努力。
就好像所有人似乎都知道的走出房间要找到门却各种束手无策。
而天才就是那个在众人茫然眼光之下信步走到门前并轻轻推开门的那个人。
“历尽千辛”“苦尽甘来”这些词汇只能描述一般人。
“闲庭信步”、“举重若轻”这才是属于天才应该有的描述。
而LIN HUI就是绝对意义上的天才。
在所有人面对着抽取式摘要算法的瓶颈而找不到走出文本摘要这个房间的方法之时。
LINHUI恰到好处地出现了,在所有人的茫然下信步般推开了一扇被称为是“生成式文本摘要”的崭新的门。
雅文吧
在伊芙·卡莉心中,LINHUI就是被崇拜的偶像。
……
崇拜归崇拜,技术没有国界,技术人员却有国界。
伊芙·卡莉所在的小组接到的任务是尽快跟进LINHUI提出来的技术。
接到的任务倒不是什么更上级的科研管理机构发出的。
而是由谷/歌提出的。
谷/歌和伊芙所在的自然语言处理项目是深度战略合作伙伴。
每年谷/歌赞助该团队过千万美元。
说白了谷/歌是伊芙·卡莉所在研究团队的金主爸爸。
谷/歌的任务很简单(至少谷/歌自己以为是这样):
——评估LIN HUI提出的算法实现的可行性,并根据实际情况考虑能否短时间实现复现。
至于谷/歌为什么回对林灰提出的算法感兴趣?
这跟谷/歌的历史有很大的关系。谷/歌之所以能有今天很大程度是因为PageRank算法。
在互联网早期,随着网络上的网页逐渐增多,如何从海量网页中检索出我们想要的页面,变得非常的重要。
当时著名的雅/虎和其它互联网公司都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但都没能有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直到1998年前后,两位斯坦福大学的博士生,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一起发明了著名的 PageRank 算法,才完美的解决了网页排名的问题。
正是因为这个算法,诞生了谷/歌公司。
PageRank 是一种通过网页之间的超链接来计算网页重要性的技术。
以谷/歌创办人 Larry Page 之姓来命名,谷/歌用它命名也体现了该算法的重视程度。
该算法可以通过计算计算出数值体现网页的相关性和重要性。
PageRank 通过网络浩瀚的超链接关系来确定一个页面的等级,把从 A 页面到 B 页面的链接解释为 A 页面给 B 页面投票,谷/歌根据 A 页面(甚至链接到 A的页面)的等级和投票目标的等级来决定 B 的等级。
简单的说,一个高等级的页面可以使其他低等级页面的等级提升。
该算法把整个互联网可以看作是一张有向图图,网页是图中的节点,网页之间的链接就是图中的边。
借助该算法可以衡量不同网页的根搜索关键词的关联程度从而对网页排序。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当你在谷/歌键入关键词后得到的搜索信息。
搜索信息里那一系列网页对应着的网页排列顺序就是依托PageRank算法进行排序的。
这个算法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Page Rank算法不止用于搜索引擎领域。
还跨界进入了自然语言处理(NLP)领域。
在NLP方面大名鼎鼎的TextRank算法就是在PageRank算法之上而来的。
而TextRank算法一向是抽取式摘要算法的核心算法。
虽然目前TextRank算法主要用于自然语言处理方面。
但并不代表这个算法不能应用于搜索方面。
毕竟TextRank算法和用于搜索的PageRank算法本是同根生。
而林灰搞得生成式文本摘要算法(GTSA)虽然表面上看是文本处理算法。
但事实上也有作用于未来搜索领域的潜质。
相比于PageRank算法对网页超链接抓取排序。
有了GTSA算法,谷歌可以更进一步直接对PageRank算法下排名靠前的网页内容进行抓取获取相应的信息。
按照信息和搜索关键词的关键度再进行二次精确排序。
这无疑可以大大提高谷/歌搜索的准确度。
尽管以现在的技术将生成式文本摘要算法嵌套在PageRank算法之下还很难保证搜索高效率。
但谁能保证未来的服务器以及计算力水平不会突飞猛进呢?
万一之后技术能够暴涨呢?
而且就算短时间内谷歌无法将该技术用于搜索领域。
生成式文本摘要算法表现出的强大的文字处理能力也是很值得谷歌重视的技术。
反正从谷歌下达的任务的措辞来看。
对于生成式文本摘要算法,谷歌不仅重视。
而且急切渴望获得该技术。
……
然而作为具体的执行人员,对于谷歌提出的任务:
——评估LIN HUI提出的算法实现的可行性,并根据实际情况考虑能否短时间实现复现
伊芙·卡莉就很无语。
或许在那些屁股决定脑袋的人心中。
清楚技术路线了,技术复现能够实现与否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了。
但事实哪有那么简单。
反正进行了一晚上尝试的伊芙·卡莉发现想要进行复现很难。
抛开LINHUI提出的算法技术本身不谈。
就是LIN HUI在生成式摘要算法专利中顺手牵羊搞定的那个“LH文本摘要准确度衡量模型”
其他团队想要从无到有的构建一个同样的模型都有亿点困难。
说起来LH文本摘要准确度衡量模型的构建过程思路倒是很清晰:
第一,运用语言模型来评估算法生成语言的流畅度;
第二,使用相似度模型评估文本和摘要之间的语义相关性;
第三,为了有效评估实体、专有词的复现程度,引入原文信息量模型来评估。
然鹅也仅仅是说起来很简单而已。
说到把大象放进冰箱也很简单同样是三步:
——打开冰箱门,放进大象,关上冰箱门。
知道怎么做没用,关键还是要执行。
没办法执行的话,步骤再清晰也没用。
LH文本摘要准确度衡量模型的构建过程有三步。
第一步就很复杂。
该怎么进行语言模型的构建呢?
语言模型建模过程中,包括词典、语料、模型选择等。
问题出在语料库上,语料库一词在语言学上意指大量的文本。
这类文本通常经过整理,具有既定格式与标记。
涉及到英文语料库的信息还比较容易,毕竟伊芙所在的团队和牛津、哈佛、耶鲁三所大学的语言学方面都是深度合作的关系。
但涉及到中文以及其他文字预料信息该怎么处理这就完全不好说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没有语料库清楚技术路线什么的也没用。
倒是可以姑且先抛弃对中文以及其他新闻生成式摘要的研究。
但是这样几乎等同于放弃了一个庞大的市场。
而且最关键的是LIN HUI提出的算法本身就能兼顾中文新闻摘要以及英文新闻摘要。
那么之后LIN HUI会不会直接开发个中文新闻处理成英文摘要的功能呢?
能搞定文本摘要处理算法的人没道理一个翻译算法都搞不定吧??
伊芙·卡莉越想越觉得这种可能性很大。
不然为什么一个摘要软件要做成类似于翻译软件那样的交互风格呢?
在她们还在踌躇不前的时候。
对手却早已经大步向前挺进了。
一时之间伊芙不禁有种酣战过后的无力感。
这就是所谓的一步落后步步落后吧。
这种情况还评估啥?
直接建议谷歌方面把LIN HUI的算法买回来就好了!
虽然LIN HUI是华国人.
但这种技术又不是什么涉及到国家命脉的重要技术。
总不至于不卖吧!
不卖的话谋求专利授权也可以啊!
总不至于非跟在别人身后造轮子吧。
伊芙又没受/虐/欲。
……
事实上,不止海外在关注林灰折腾出的算法。
國内也注意到林灰搞出的动静。
只不过國内目前的目光主要集中在南风APP的软件层面而不是算法层面。
國央大学副校长兼计算机学院的副/院/长贺天昌自南风APP上架之初就对该软件保持着高度的关注。
虽然夜已经深了,他仍然在通过第三方数据网关注着南风APP软件的下载情况。
贺天昌在外界并不怎么出名,但此人在软件行业还算是小有名声。
其在业界薄有名声。倒不是因为其在软件开发上鼓捣出什么名堂来。
而是因为其资历老啊!各行各业都看资历,软件行业也不能免俗。
不过贺天昌的资历也经得起看,他和王J民基本是同一时期鼓捣软件(96年)的人了。
就这份资历全国互联网/软件行业能和其比肩的大佬也没几位。
有这种资历就算在软件行业没啥作为也无所谓。
真想拉投资的话以其资历在互联网圈子随随便便拉个几千万的投资也不过是打几个电话的事情。
就这么一个原本搞软件的人怎么跑到大学来了?
故事要从九几年开始说起,在感受到互联网浪潮之后。
刚从米国加州理工计算机博士毕业的贺天昌放弃了美國优渥的工作。
回国参与创业,在王茳民鼓捣出杀毒软件的时候,贺天昌也搞了几个软件。
不过和前者鼓捣的J民杀毒软件不同。
贺天昌鼓捣的软件,一般都是专业性很强的付费软件。
虽然这个软件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做的还算可圈可点。
但这样的软件在96年的中國注定是生不逢时。
不光96年这样的软件生不逢时,在这之后十多年时间也都是免费软件大行其道,付费应用一直是没啥市场。
(ps:……付费盗版除外,js早期起家史)
事实也验证了这点,混迹软件行业六七年,贺天昌除了收获了一些早期互联网红利之外别无所成。
更多的时候反而是在亲历别人的成功之外。
虽然他赚的钱和同一时期的人相比相形见绌,但其收入依旧足以羡煞普通人了。
但人的追求不同,贺天昌更想要的是自我实现。
然而一个人的命运光奋斗是不行的,不符合是时代诉求再折腾也没用。
折腾了几款专业性极强的软件没收到回报之后,心灰意冷的贺天昌干脆也不瞎折腾了,刚好有朋友引荐他进入國央大学。
贺天昌综合思量之后,觉得國央大学还行。
直接经朋友引荐进入了國央大学任教职。
这之后他倒是混得顺风顺水,一路辗转爬到很多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虽然身居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但贺天昌因为早年的经历,其目光也时刻关注着國内专业软件的市场。
然鹅一直一来,贺天昌很失望,打着专业名头的软件不少。
真正专业的软件却一款都没有。
一个國家的软件业工业软件鼓捣不出来就算了,专业软件也弄不出来?
贺天昌对此一直耿耿于怀。
而南风APP的问世却打破了他的心结。
综合了很多方面的因素衡量,这个软件确实具有专业软件所具有的素质。
而这个软件的专业模式更是符合专业软件该有的全部特征。
看到国产软件市场有这样的软件问世,贺天昌可以说是大为欣慰。
不过旋即又担心了起来,即便有优秀的专业软件没有市场不是一样难免夭折的命运吗?
看着南风APP的第三方数据,虽然下载量不错,但是这个专业模式的付费人数增长才两位数。
这怎么能行,认认真真做专业软件的人却得不到回报?
这算什么道理,不行,不能让这样优秀的软件开发者重蹈他昔年的悲剧。
贺天昌决定做点什么,默默拿起手机拨通了一个老友的电话。
第101章 资本面前无功臣
马萨诸塞州(麻省)20号上午10点30分(对应BJ时间20号晚上11:30分),此时伊芙·卡莉依据之前的研究内容已然做出了《LIN HUI生成式文本摘要算法的可行性报告》,虽然报告的名字是“可行性报告”,但其实伊芙·卡莉几乎整个报告通篇都在说短时间内跟进LINHUI算法的不可行。
尽管还没正式进行相应的技术跟进就打退堂鼓有点认怂,但伊芙·卡莉深信“认怂”反而是现在最明智的选择。
然而当她拿着报告走进在麻省理工学院自然语言处理研究项目事务部负责人埃瓦尔德·切瑞的办公室并提交上这份报告后。
埃瓦尔德·切瑞却只是大致翻看了一下,就将这份报告放在了一旁的办公桌上左侧。
伊芙·卡莉也算是没少提交过各种乱七八糟的报告了,她明白埃瓦尔德·切瑞的习惯,知道将报告放在左侧基本就意味着这件事情要暂时搁置了。
这么百利而无一害的计划为什么要搁置呢?
伊芙·卡莉有点不解。
埃瓦尔德·切瑞虽然是麻省理工学院自然语言处理研究中心事务部负责人。
但其实埃瓦尔德·切瑞只是负责麻省理工大学自然语言处理中心和谷歌方面的事物交接而已。
伊芙·卡莉和埃瓦尔德·切瑞并没有明确的统属关系。
因此伊芙·卡莉也没什么好忌讳的,直截了当地问道:
“打扰一下,您是认为我的报告不合理么?为什么要将这份计划搁置呢?
要知道我建议谷歌方面及时进行这个算法的收购是经过认真考量的。
即便谷歌购买这个算法会花费一些钱,但绝对会是物超所值。
考虑到美國昂贵的研发费用以及各种杂七杂八的费用。
就算是我们知道技术路线。
实际实现的时候很可能会比直接购买中國团队技术花销的还要多。
最关键的是,我们进行技术跟进的话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可是现在中國的开发者已经走到了我们的前面了。
如果我们不能尽快掌握该项专利,即便我们最终能够打破技术壁垒,也将面对着来自竞争对手的市场壁垒。
你要清楚市场壁垒有时候比技术壁垒还要让人绝望。”
埃瓦尔德·切瑞:“尊敬的伊芙·卡莉女士,我理解你急切的心情,我想问下,您真的确认LINHUI提出来的技术如此优秀么?”
伊芙·卡莉:“当然能够确定,你是在质疑我的专业能力吗?
就算你可以质疑我本人的能力,也不能质疑我们团体啊。
要知道我给你提交的这份报告可是我们一整个文本摘要算法团队智慧的结晶。
虽然我们在过去的算法竞赛中输给了中國的开发者。
但是,我们比这个世界上除了LINHUI之外的任何人都更清楚生成式文本摘要算法的价值。
这个算法对于文本摘要来说称作是划时代的意义也不为过……”
埃瓦尔德·切瑞:“伊芙·卡莉女士,请您不要激动,我当然相信您和您团队的工作能力,我也是一个自然语言处理方面的研究人员,我也很渴望能对生成式摘要算法这个无比神奇的算法早日一窥全貌。
但是我们获取技术不一定要靠买买买,发动一下你那机敏的头脑想一想,其实我们还有更好的主意!”
伊芙·卡莉:“哦,我的上帝,现在都是文明时代了。
你们不会又要用早期硅谷那套巧取豪夺的办法吧?
我没有知道这件事也就罢了,我知道了绝对不能容忍这件事情的发生。
你们绝对不可以这样堂而皇之肆意妄为地践踏别人的知识产权。”
埃瓦尔德·切瑞:“该死,你想到哪里去了。
而且你要知道,这个中國的LINHUI比你想象中的要狡猾,他申请的专利里从来没涉及到任何抽取式摘要算法所用到的技术处理方式,完全是另辟蹊径,即便我想在知识产权上下手,也很难做到。
lingdiankanshu.com
最关键的是,这个来自中國的LINHUI似乎是早有防备。
一般外国专利申请者在美國都很容易在法务方面留下致命的漏洞。
但LINHUI的算法专利在法务方面根本没有踩任何坑。
我估计LINHUI涉及到专利的业务咨询部分很可能是米国资深的律师团队做的。
总之,我们的竞争对手比你想象中的更加心思缜密,并不是一个只知道痴迷于技术的呆子。”
伊芙·卡莉:“说好的没准备践踏知识产权的呢?为什么你们了解的这么详细?”
埃瓦尔德·切瑞:“这些只是正常的市场调查而已。”
伊芙·卡莉:“但愿吧,虽然我不该过问太多细节,但我希望你们事务部能用一些符合人道主义的方式做事情,不然我会在泛美技术同盟组织上向你们发出最严正的抗议。”
埃瓦尔德·切瑞:“当然了,难道在你眼中我们事务部就是一个披着西装的豺狼吗?我们做事很有章法的,这事情其实没你想象的那么复杂,只需要一封邀请函就够了。”
伊芙·卡莉不解道:“邀请函?什么邀请函能换得价值五千万美元的财富!而且你刚才也说了LINHUI 心思缜密,你确定一纸邀请函能换取他出卖核心利益吗?”
埃瓦尔德·切瑞:“没有任何邀请函能攫取价值五千万美元以上的财富,但我们也不是想将生成式摘要这个算法专利归我们所有,只要能够获得LINHUI的专利技术共享就够了。“
伊芙·卡莉:“既然你也是这个想法,为什么要这么麻烦呢,直接将我的那份报告提交,要谷歌方面花钱买不就得了!”
埃瓦尔德·切瑞:“哦,上/帝啊,快拯救一下你天真的孩子吧!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你觉得谷歌还会信任我们?并且会为我们技术落后导致的结果继续买单呢?”
伊芙·卡莉:“为什么不呢?现在不就是谷歌要我们衡量一下生成式摘要算法的可行性吗?”
埃瓦尔德·切瑞:“别天真了,根据我在谷歌内部获得的信息,谷歌实际上背地里他们早已让企业内部的自然语言处理方向的技术团队进行生成式算法的技术跟进了!至于现在给我们布置个无足轻重的任务或许只是一个烟雾弹,用来分散来自大洋彼岸的注意力罢了。”
伊芙·卡莉:“他们怎么能这样做呢?这些卑鄙的资本家,就因为上一次我们在算法领域被LIN HUI弄出来的算法超越就将我们抛弃吗?要知道技术上的此消彼长是常态化的事情。
而且这次受挫跟我们无能与否没关系。导致大洋彼岸的人领先,这单纯是因为方向性的问题,方向性问题是整个行业的错误,这不是单单我们一只团队的错误。
就算谷歌找了其他的团队,他们也一样会在生成式文本摘要这方面碰壁,谷歌现在的做法是在白白浪费资源,最终估计也只会寻求专利收购。”
埃瓦尔德·切瑞:“可又能怎么样呢?就算谷歌发现技术生成式摘要算法难以攻克并且真的购买了来自大洋彼岸的专利后,也未必会将技术共享给我们。
确切地说是,谷歌几乎不会再将技术共享给我们了。
事实上谷歌对我们先前将技术无意之间扩散给yahoo已经很不满了。”
伊芙·卡莉:“那都是因为先前尼克那个混蛋做的蠢事,他受不了雅虎的诱惑,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不管怎么说我们先前开发的算法也是带给谷歌不少价值的,他们不能这样无情!”
埃瓦尔德·切瑞:“可是他们就是无情了你又能如何呢?
资本面前无功臣,硅谷不相信眼泪。”
第102章 麻省理工入学邀请
“就是无情又怎么样呢?”
听到埃瓦尔德·切瑞这样的反问,伊芙·卡莉突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虽然伊芙·卡莉所在的团队和谷/歌双方之前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但正如埃瓦尔德·切瑞所说的。
之前双方良好的合作关系是建立在伊芙·卡莉所在算法团队能够源源不断给谷/歌创造价值的基础之上的。
现在伊芙·卡莉所在的团队算法方面的研究一朝落后,甚至和最先进的技术产生了代差。
还怎么能希冀于金主爸爸继续砸钱供/养他们呢?
虽然伊芙·卡莉所在的团队是相当顶尖的自然语言处理算法团队,但终究不是最顶尖的。
不是最顶尖的,就注定无法成为无可替代的。
而且伊芙·卡莉所在的团队之前和谷/歌方面的合作并不是依据于合同,只是植根于约定成俗的默契。
现在即便合作关系破裂伊芙·卡莉的团队也没什么申诉的空间。
就算有合同,谷/歌撒手不管她也无计可施。
谷/歌有着专业的法务流/氓团队,他们会找出各种各样的漏洞来规避合同的约束。
总而言之,谷/歌方面会找出各种各样“合情合理”且冠冕堂皇的理由。
这样的互联网巨头永远都是伟光正的一面呈现在世人面前,哪怕角落里再多的龃龉和龌龊。
对于谷/歌这种老牌的互联网企业,很多米国官方机构,都没什么好的办法。
(ps:……美國司/法部反垄断/局、联/邦贸易委员/会、國税/局这几个官方机构除外)
伊芙·卡莉又能怎么样呢?
在资本面前个人的力量这么渺小。
技术的力量虽然强大,但技术没有强到一定程度时在资本面前一样没有话语权。
或许算法只有先进到LIN HUI搞得那般水平才有资格对资本说不吧。
说到LIN HUI,伊芙·卡莉不知为何居然有点羡慕。
除了羡慕LIN HUI开发的算法本身。
伊芙·卡莉也有点憧憬位于大洋彼岸那个国度的科研机构。
听说那里的科研机构的研发资金基本都是来自官方拨款。
虽然拨款这种东西也未必遂心。
但起码不需要像他们团队这样到处化缘。
明明是搞技术的精英,却还是要像优伶一样去卖/笑迎合资本。
这点让伊芙·卡莉很不爽。
不爽归不爽,伊芙·卡莉也无计可施。
伊芙·卡莉有些意向阑珊,说实话一向生活在知识分子的象牙塔里。
涉及到技术之外的东西她并不是这么擅长。
她只是一个很纯粹的人,纯粹到生活里几乎只有一行行代码。
现在面对这种谷/歌即将撤资的消息,她有点不知所措。
谷/歌方面如果真的背弃于曾经良好的合作历史甚至是撤资的话对于伊芙·卡莉团队接下来的算法研究几乎是灾难性的。
伊芙·卡莉丝毫没有夸大这种后果。
很多人或许以为算法研究只是对着计算机胡乱鼓捣就行了。
哪里有那么容易?对于普通的算法这样鼓捣或许还好。
但涉及到应用场景十分宏大的算法技术,相应的研究工作根本就不是那么容易的。
涉及到的工作量倒在其次,最关键的是这类工作说是吞金巨兽也不为过。
就拿之前遇到的“语言模型的构建所需要的语料库”这个拦路虎来说。
虽然涉及到英文语料库的架构要比汉语言语料库的构建较容易。
并且有牛津、哈佛、耶鲁三所大学来自语言学方面的通力配合。
伊芙·卡莉感觉她们的团队最终搞定语料库的话所需要的资金也是逾百万美元。
更不要说涉及到其他诸如NLP情感分析之类完全陌生的技术领域了。
总之,算法研究就是一个吞金巨兽。
想起之前同牛津、哈佛、耶鲁三所大学几乎无间的合作,伊芙·卡莉更加悲观了。
事实上这几所大学在语言学方面之所以通力配合她们团队先前的研究。
很大程度上也是想在谷/歌的投资中分一杯羹罢了。
现在金主走了,这些大学还会不会选择继续合作是个未知数。
今后的技术研究又该怎么办呢?
伊芙·卡莉不免悲从中来。
埃瓦尔德·切瑞注意到伊芙·卡莉的情绪:“嘿,乐观点!请不要这么悲观好不好!我们也不是完全无计可施!刚才我不是提到了吗?这件事没这么复杂,事实上只要一张邀请函就够了?”
伊芙·卡莉:“什么意思?”
埃瓦尔德·切瑞:“你有没有注意到在专利的申请人的年龄?”
伊芙·卡莉不解地问:“怎么了?”
埃瓦尔德·切瑞:“我在专利局网站下面的专利备案里看到那个来自遥远东方国度的LIN HUI,今年才只有18岁?”
伊芙·卡莉:“这个年龄有什么问题吗?你难道要拿年龄质疑他专利造假么?
计算机领域从来不缺天才的。
事实上我18岁的时候就有自己第一个专利了!
我现在还记得那个专利的名字,叫做《文本判断甄别比较的一种新方法》。
这也是一个算法专利,虽然这个专利以现在的眼光看很落后,跟LIN HUI搞定的那个专利完全没办法相提并论。
但这足以说明年龄跟取得的成绩并不挂钩。
我建议你还是不要拿年龄的问题做文章,很容易自取其辱。
年龄只是天才用来麻痹对手的一个参数罢了。”
埃瓦尔德·切瑞:“我不是在质疑那个LIN HUI的天才程度。
但你想想你18岁时在干什么?应该是在高中吧。
我推断,在大洋彼岸那个18岁的天才少年LIN HUI现年应该也是一名高中生。
既然如此,那我们为什么不直接发邀请函邀请他进入麻省理工就读呢?”
伊芙·卡莉感觉一瞬间眼神明亮了起来:“这个主意确实很不错,如果LIN HUI真的能来麻省理工学院的话,专利什么的反而不重要了,他本人就是最大的财富。不过你怎么确定他就一定是高中生呢?万一他是研究生或者更高水平的学位呢?”
埃瓦尔德·切瑞:“应该是不会是硕士研究生或者博士研究生,如果真的是话在申请专利的时候应该会注明相应的学位Master/Doctor,相应的专利备注应该也会是Master LinHui/DoHui”
伊芙·卡莉:“就算不是这两个,即便是本科生也会很棘手吧!”
埃瓦尔德·切瑞:“那更好啊,直接邀请LIN HUI过来读硕士研究生就好了,这么一个天才读本科不是浪费时间吗?
而且这样的天才早点来更高学府对他的同学也是一件好事情。
萤火之光常和日月之辉相伴应该也是一种痛苦吧,他的同学应该巴不得他早点离开。”
伊芙·卡莉:“可是……”
埃瓦尔德·切瑞:“没有什么可是,难道你觉得LIN HUI的研究成果配不上一个硕士研究生学位么?”
伊芙·卡莉:“当然配得上,可是你怎么确定他们那边的大学不会阻挠呢?毕竟LIN HUI是如此优秀的人才?”
埃瓦尔德·切瑞:“就他们那些大学拿什么和我们争?
呃,我没有瞧不起他们的意思,我是说()
要知道,即便是他们最好的水木今年QS排名也不过是第47。
我们麻省理工QS排名却是世界第一。
截至2014年,麻省理工学院共有30位诺贝/尔获奖者、47位罗/德学者、61位马/歇/尔奖学金得主。
而他们呢?他们有什么呢?他们还敢阻挠??他们拿什么阻挠?
现在不是他们巴巴求着我们要交换生名额的时候了吗?”
伊芙·卡莉:“可是你怎么保证LIN HUI就有志于科研呢?万一他根本无心科研怎么办?
我见过很多天赋优秀的人最后却一心钻入了商场或者干脆直接去创业了。”
埃瓦尔德·切瑞:“如果他有志于创业,那他更应该来我们麻省理工了。
麻省理工一众校友创办多少著名公司,英特尔(罗伯特·诺伊斯)、麦克唐纳飞行器公司(詹姆斯·史密斯·麦克唐纳)、道格拉斯飞行器公司(老唐纳德·威尔士·道格拉斯)、3(罗伯特·梅特卡夫)、得州仪器(塞西尔·霍华德·格林)、高通公司(安德鲁·维特比)、博士音响(阿马尔·百色)、科氏工业集团(弗雷德·C·科赫)、罗克韦尔(威拉德·罗克韦尔)等等这些公司都是我们麻省理工学院校友创办的。
loubiqu.net
选择了麻省理工,就等同于加入了一个超级豪华的人际圈子,一个有心创业的人,怎么可能会对麻省理工说不呢?”
伊芙知道,这个倒是所言非虚,前不久英国《卫报》也报道了:
“一项调查显示麻省理工校友创办了25800间公司,雇佣了三百万人。这些公司总计实现2万亿美元的年收入,若麻省理工是一个国家的话,那么它会是全球第十一大经济体。”
伊芙·卡莉:“呃…”
埃瓦尔德·切瑞:“莫非你又担心他的语言水平,放心吧,能把专利论文论述清楚的,没道理一点英文都不会。”
伊芙·卡莉:“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想说就算如你所说在华國不会遇到什么阻碍,可是你怎么确定你能说服校董让他加入到麻省理工学院读研呢?”
听了伊芙·卡莉的疑惑,埃瓦尔德·切瑞蜜汁微笑:
“这个更没什么好担心的了,校董正是家父。”
伊芙·卡莉:。。。
第103章 麻省理工入学邀请(续)
伊芙·卡莉斟酌道:“只是通过邮件的方式发送入学邀请函?这样不免对LIN HUI太亵渎了吧。
像LIN HUI这样的天才,他的邮箱里会充斥着来自各个方面各种各样的信息,要是通过邮件的方式发送入学邀请的话你的邀请函大概率会淹没在信息海洋里。我感觉稳妥起见你还是派人亲自去一趟中國比较好。”
埃瓦尔德·切瑞:“你说的情况我也考虑到了,我打算亲自去邀请,并且就在最近出发。”
伊芙·卡莉:“明明一个雇员就能搞定的事情,你要亲自去?你确定不是去公/费旅游?”
埃瓦尔德·切瑞:“怎么可能,你以为我是國/会那些渣滓议/员么?
怎么说我也是研究自然语言处理算法的。
对于一个长时间浸润在算法世界的人来说。
LIN HUI的出现就像是幽暗而又夐远的莽原上突然出现的一束耀眼的光。
在NLP文本摘要这个细分领域,无论怎样褒扬他都不算过分。
这么一个算法方面的天才,谁会放过这样一个能够面见他的机会?
而且我感觉LIN HUI不仅是算法方面的天才,还是各学科的通才。
自然语言处理是典型的交叉学科。
能搞定生成式文本摘要算法这样酷的算法没道理他对除算法之外的其他事物不精通。
涉及到语言、数学、编程等方面的事情他应该也都涉猎一二。
不夸张的说,这个LIN HUI应该是个百科全书式的通才,类似于亚里士多德那样。
能够和这样的人物近距离接触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伊芙·卡莉:“呵呵,要不是知道你已经快两年没发表过任何学术成果,我都快信了你的鬼话了。”
埃瓦尔德·切瑞:“该死,居然被识破了!咳咳,可是谁能对这么一个机会说不呢?要知道中國的食物可是非常美味的,中國的……”
伊芙·卡莉:“打住!你去的话到哪里找他呢?那个遥远的东方国度太大了,人也很多,你没有线索怎么找到他?
埃瓦尔德·切瑞:“也不是完全没有线索,我知道LIN HUI的地址。
他在申请专利的时候填写了专利邮寄地址,我直接按照这个地址去寻找就好。”
伊芙·卡莉:我记得专利申请时填写的邮寄地址信息不是保密的么?
埃瓦尔德·切瑞:“天真,这个世界是有两套规则的。
大多数人看到的只是表面的规则,但规则之下还有其它规则。
虽然申请专利的人信息理论上是保密的,但这也仅仅是理论上。
没道理(美國)专利局会为一个异国申请人的专利邮寄地址信息保密。
即便是本国人申请专利留下的邮寄地址。
如果我们对这个感兴趣,多多少少他们都会给我们透露出一定的信息。
毕竟我们麻省理工学院每年投出那么多专利来照顾他们的业务。
事实也正是如此,几乎没费力我就探寻到了LIN HUI在专利申报时留下的专利邮寄地址。
经过我的核查,这个地址和其在之后欧洲专利申请时留下的专利邮寄地址是相同的。
多方认证,应该大致可以确定这个地址的可靠性。
虽然LINHUI填写的地址不够精确,但这没关系,我们直接去北域就可以了。
至于LIN HUI具体人在何处我已经拜托中國的朋友帮忙探寻了。”
伊芙·卡莉:“我觉得你在事务部完全是被埋没了,倒是适合去入职中/央/情/报/局。”
埃瓦尔德·切瑞:“多谢夸奖!”
伊芙·卡莉白了埃瓦尔德·切瑞一眼:“你最近就出发?签证的事务怎么办理呢?”
埃瓦尔德·切瑞:“签证直接办学术访问签证,大概申报过程只需要半天左右就能批准。”
伊芙·卡莉:“你一个人去办学术访问的团体签??“
埃瓦尔德·切瑞:“谁说我一个人去,你们文本摘要算法小组也要跟我同去。”
这个讯息让伊芙·卡莉有点意外。
虽然一向很佩服LIN HUI,但也不至于要他当面瞻仰的地步。
才被人在算法领域狠狠地蹂躏过,现在去不是自取欺辱嘛?
伊芙·卡莉并没有如埃瓦尔德·切瑞预料地那么激动,反倒有点落寞。
伊芙·卡莉:“我们跟着去干什么?”
埃瓦尔德·切瑞:“别这么气馁好不好,虽然你们暂时落后,但你们团队先前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
被人弯道超车,在科学研究领域也是很常见的事情。
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你们现在要做的不是跟进技术。
而是应该去散散心,调整一下心态。
或许在东方那片神奇的土地上,你们能获得更多关于未来的思考。”
道理确实是这个道理,但伊芙·卡莉感觉还是不应该去。
于是随意找了一个蹩脚的借口推脱道:“还是让小组其它成员跟你一块去吧,我不会中/文。”
埃瓦尔德·切瑞:“你不会中/文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也不会中/文。
但是这丝毫没关系啊,中國的科研工作者哪有不会英文的?
即便是一个初中生都会几句英语,你很难想象中國人在英语学习上倾注了多大的精力。
有时候我甚至会觉得一些畏惧,他们了解我们远胜于我们了解他们……”
埃瓦尔德·切瑞接着道:“总之,你们文本摘要算法团队成员里谁都可以不去,但你一定要去!”
伊芙·卡莉不解地问:“为什么这样说?”
埃瓦尔德·切瑞:“一是因为你很美丽,哪怕以极其挑剔的眼光来看你的颜值也很出众,身材比例更是堪称完美…
2kxs.la
你在我们的访问团队里将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是因为你是摘要算法团队中的中坚力量,如果有机会获得和LIN HUI交流的机会,以你的专业能力应该比别人更容易领会到LIN HUI的思想精髓之一二。
第三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因为大洋彼岸的那个LIN HUI似乎对你感兴趣。
有你同行的话可能会事半功倍?”
伊芙·卡莉:“你是说LIN HUI对我很感兴趣?这从何说起?”
埃瓦尔德·切瑞:“你没有留心最近的动态吗?LIN HUI在米国最大的专利交易网站上提出了几个专利收购申请。
这些专利里其中有一个专利就是你在18岁时申请的那个专利。
也正是因为你刚刚提起这件事,我才突然想起来。”
第104章 零和博弈的游戏
伊芙·卡莉:“你是说《文本判断甄别比较的一种新方法》那个专利吗?
那个专利是自然语言处理‘词义甄别’这个细分领域的一个算法专利。
词义甄别以前倒是自然语言处理中的一个蛮重要的研究方向。
但这些都是七八年前的事情了。
正是因为受重视,当年涉及到词义甄别这个方向的研究美國不少大学都倾注了一定的精力。
到今天,涉及到词义甄别这个细分领域已经没啥好研究的了。
除了少部分人还在深入钻研专业领域词汇甄别这个方向之外,基本没人做这个方向了。
对于大多数科研工作者,这已经是一个很古老的研究方向了。”
埃瓦尔德·切瑞:“你的意思是说LIN HUI重新提出一个古老的方向是试图给后来人挖坑,想将别人引导到错误的技术方向上?”
伊芙·卡莉:“或许吧,反正科学界这种‘过河拆桥之后再搭个方向不对的桥’也是常有的事。
可是你觉得LIN HUI有必要这样做吗?他已经遥遥领先了。”
埃瓦尔德·切瑞:“或许你的那个专利能对专业领域词汇甄别产生神奇的助力?”
伊芙·卡莉:“不可能的,我当年研究那个专利即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也只能对一些简单的文本进行处理,根本不可能搞定那些专业词汇。
要不是那个构型的思路有一定的创新,符合专利的创新性原则。
我感觉当年都没法将这个专利申请下来。”
埃瓦尔德·切瑞思忖了一会,道:“所以你觉得是你的那个专利里的构型引起了LIN HUI的注意力?”
“尽管当年这个专利在构型上有一定的创新,但这些也都是陈年往事了。
技术发展是很快的,很多一两年前的技术放到现在都已经落伍了。
更别说是七八年前的技术了。
最关键当时那个算法专利,在提出来时也算不上先进。
总而言之,当年那个专利放到今天啥用没有。
这样的专利对从未进行过NLP研究的门外汉或许有些参考价值。
而LIN HUI连NLP最经典的问题之一文本摘要都搞出突破了,怎么会对这种NLP入门的理论研究感兴趣呢?
我现在严重怀疑你消息来源的可靠性,你确定LIN HUI真的要收购那个专利吗?我实在想不通。
我感觉这个专利白送都没人要,毕竟定期还要交一笔费用。”
埃瓦尔德·切瑞:“额,如果你真的想送人的话,请务必首先考虑我。毕竟这可是价值七十万美元的专利。”
伊芙·卡莉:“七十万美元?你确定没有在开玩笑么?”
埃瓦尔德·切瑞:“或许我会开玩笑,但真金白银却不会开玩笑。
你不相信的话可以自己登陆专利交易网站查看一下,你的那个专利,LIN HUI甚至开出了七十万美元的价格。
如果你真的有意向出售的话。
你只需要在专利交易网站上上传和《文本判断甄别比较的一种新方法》相关的全部法律文书。
等这些法律文书通过审核之后你就可以同LIN HUI进行交易了。
交易也很简单,在LIN HUI发出的求购界面你只需要点击确认成交。
再之后你只需要等着交易的钱款到你的银行账户上就可以了。
整个这个过程甚至用不了十分钟。
如果这是一个‘玩笑’,我多希望这个‘玩笑’降临在我身上。
虽然我这几年没什么学术成果,但我早几年的时候还是申请了不少专利的……”
伊芙·卡莉心说你那些专利就算了吧。
随便列出来一个专利都是带星号那种:
基于抽帧图像分析的一种新型**视频检测方法、基于…
堂堂麻省理工学院(MIT)博士,天天搞偏门,简直就是MIT之耻。
……
伊芙·卡莉用埃瓦尔德·切瑞办公室闲置的电脑登陆了美國专利局官方的专利交易网站。
在搜索栏中,当伊芙·卡莉键入了“LIN HUI”之后。
便进入到LIN HUI的个人公开界面。
在该界面伊芙·卡莉不光能看到LIN HUI的个人专利栏所拥有的公开专利。
还能看到LIN HUI在知识产权方面的一系列动态。
在LIN HUI的动态列表里伊芙·卡莉发现LIN HUI确实在寻求一系列专利收购。
《文本判断甄别比较的一种新方法》这个专利果然在LIN HUI寻求收购的专利之中。
雅文吧
而且LIN HUI开出的意向收购价格居然真的有七十万美元。
虽然这个收购价格并不是LIN HUI寻求收购的几个专利里面意向价格最昂贵的一个。
但七十万美元也算比较高昂的价格了。
虽然一向生活在象牙塔之中,但伊芙·卡莉并不是对金钱一点概念都没有。
她在麻省理工学院自然语言处理研究中心工作。
其主要薪资水品和助理教授大概一个水平,一年的薪资大概有十四万美元出头。
当然了,这仅仅是薪资。
算上各种乱七八糟的项目奖金后她也能有三十多万美元的税后收入。
也就是说,现在摆在其面前的七十万美元的收购价格几乎相当于她两年的工作所得了。
七十万美元对她来说无疑是一笔横财。
然而天上真的会掉馅饼吗?
伊芙·卡莉不以为然地摇摇头。
埃瓦尔德·切瑞:“你该不会是不愿意吧?这可是难得的好机会。”
伊芙·卡莉:“你难道不觉得这件事情很蹊跷吗?”
埃瓦尔德·切瑞:“能有什么蹊跷?”
伊芙·卡莉:“这么说吧,当一个领域内的佼佼者有一天突然买启蒙读物你会怎么想?”
埃瓦尔德·切瑞:“原来你就为这事纠结啊?只能说你见得太少了,too young too simple。
事实上科学领域内佼佼者,不仅买这种启蒙读物,还经常一买就买近百万美元的…
……你知道我的父亲吗?”
伊芙·卡莉:“知道你的父亲是尊贵的校董大人了,你还打算要提多少遍?”
埃瓦尔德·切瑞:“校董只是我父亲最不屑于提起的一个身份罢了,我的父亲是一名计算机专业的博士,他在31岁的时候就获得博士学位,虽然这个年龄获得计算机博士学位并不算天才。
但你要知道他们那个时期总共才多少计算机专业的博士。
总之这个学位在他们那个时候要远远比今天的计算机博士学位更有含金量。之后我的父亲更是长期担任很多科研岗位的重要职位,这样的人虽然算不上是科学领域的顶尖大牛,但应该也属于你口中所谓的佼佼者了。
然而就这样一个佼佼者,在我小时候几乎每年都会买赫尔卢斯·卡顿议/员出版的那些文理狗屁不通逻辑性错误明显的启蒙读物,而且几乎每次他都要一次性采购近百万美元的,而这些书买回来之后他看都不看……
小时候我特别不理解,为什么我的父亲要买这些他看都不看的破书。
后来我才知道我的父亲投资的不是这些读物,他在乎的是背后的写书的人。
同样的道理,LIN HUI之所以对一个你认为不名一文的算法加以重金。
很可能他在乎的也不是《文本判断甄别比较的一种新方法》算法专利本身,他在乎的是搞定那个专利的你……
毕竟根据网上的公开资料很容易就知道你是MIT NLP研究中心负责抽取式摘要算法的主要负责人。
中國有句古老的谚语,被扔了桃子要用梨子扔回去。
我觉得既然LIN HUI已经在专利成交上向你伸出了橄榄枝,你完全可以试着成交一下。
反正你也不会有什么损失。
七十万美元倒在其次,这很可能是你们合作的开始。
或许你也可以到了中國见到LIN HUI本人之后再做决定。
这也是为什么我主张你同我们一起前往中國的原因。
但我更建议你们现在先通过专利洽谈来接触一下。”
听了这番说辞,伊芙·卡莉已然有些动心了。
能和LIN HUI产生一定的交集无疑是个良好的契机。
而且交易金额七十万美元也很重要,虽然她本人对钱财不算是很看重。
但不得不说,被金主卡脖子的滋味并不好受。
不过伊芙·卡莉对于专利转让依旧有顾虑:“你刚才也说了我是我们小组的中坚,我作为一个中坚却向一个曾经超越我们的竞争对手出售技术专利,尽管这个专利本身可能并不涉及什么技术泄露,但是我的同伴会怎么想我呢?他们会不会误会我?”
埃瓦尔德·切瑞:“我倒希望他们快点误会……”
伊芙·卡莉:???
埃瓦尔德·切瑞:“你还觉得他们是同伴么?今天的同事,可能就是明天的竞争对手。
没有足够的金钱维系,你们小组中现在很可能已经心思各异了。
事实上据我了解现在你们小组已经有不少人私下里跟谷歌、雅虎这样的企业接洽了。
而你们一起造访东方国度之旅很可能是你们最后一次集体行动了。
这种情况下,早点成交专利既能赚钱,还能让这些人获得到他们自以为有价值的错误信息去坑害其他科技巨头,何乐而不为呢?”
听了这个消息,伊芙一时有点难以接受。
所谓的算法方向的竞争居然是一个零和博弈的游戏吗?
落后的一方真就啥都没有了?
曾经的荣誉、伙伴、金钱都没了?
看得出伊芙情绪波动不小。
埃瓦尔德·切瑞暗暗摇摇头。
这个世界哪有那么多一成不变的东西?
更何况计算机行业本就是跳槽率最高的几个行业之一。
算法的世界本就是冰冷的,除了偶尔的一点bug能带来一些温度。
“好了,你自己慢慢考虑一下吧!我要去忙了,等我走的时候我会通知你!”
言毕,埃瓦尔德·切瑞就径自离开了办公室。
第105章 没有低级的专利
伊芙·卡莉虽然一时有点难以接受这个事实,但她很快将心情平复下来。
无论是零和博弈也好,还是非零和博弈也罢。
虽然在和LIN HUI的竞争中她们团队落败了,但她输的心服口服。
LIN HUI的算法无论是在实际表现效率上还是算法理论上都是碾压式的领先,而不是领先一点半点。
如果只领先一点半点,那或许是侥幸而已,但碾压式的领先则意味着无法质疑的实力差距。
对此伊芙·卡莉认识的很深刻,LIN HUI提出来的生成式摘要算法甚至开创了一些前所未有的细分领域研究。
比较容易知道的全新细分领域有自然语言处理的情感分析。
这个方向对于以前只进行过抽取式文本摘要研究的伊芙·卡莉来说是个全新的课题。
但这远远不是全部,LIN HUI提出来的生成式摘要算法应该还会涉及很多开创性的东西。
但由于管中窥豹的原因,伊芙·卡莉暂时还不清楚LIN HUI的算法具体涉及到多少开创性的研究。
虽然不清楚具体涉及多少个全新细分领域。
但伊芙·卡莉凭借科研人的直觉,LIN HUI的算法保守估计要涉及到五六个开创性的细分领域研究。
然而也正是因此,让伊芙·卡莉很不理解。
明明LIN HUI的算法领先那么多,为什么还要寻求很多“低级”专利的收购呢?
伊芙·卡莉看了下专利网站上LIN HUI灰谋求收购的那几个专利。
似乎都很“低级”的样子。
说到低级和高级之分,专利本身拿出来并没有低级和高级的分别。
但在一个研究体系中却因负责的分工不同所处的层次不同会出现低级和高级之分。
在LIN HUI提出了生成式文本摘要算法之后。
现在的自动文摘实现方法主要分为抽取式方法和生成式方法。
经过近期对生成式摘要算法技术路线的研究伊芙·卡莉已经能够很容易的理解生成式文本摘要和传统抽取式文本摘要的区别。
所谓的抽取式摘要是从原始文档中提取关键文本单元来组成摘要。
而生成式摘要则是根据对输入原始文本的理解来形成摘要,生成式摘要模型试图去理解文本的内容,可以生成原文中没有的单词,更加接近摘要的本质,具有生成高质量摘要的潜力。
虽然这两者在具体摘要上略有区别,但此二者本质上都是自动文本摘要。
既然二者都是自动文本摘要,那么这两者的技术框架就都可以概括为:
内容表示→权重计算→内容选择→内容组织。
Ⅰ内容表示是将原始文本划分为文本单元的过程,主要是分字、词、句等预处理工作;
内容表示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预处理将原始文本处理成算法容易进行分析的形式。
Ⅱ权重计算则是要对文本单元(即预处理后原始文本)计算相应的权重评分,权重的计算方式多样,如基于特征评分、序列标注、分类模型等提取内容特征计算权重。
这个步骤的目的是通过这一系列计算完成对预处理后的原始文本实现初步分析。
Ⅲ内容选择是对经过计算权重后的文本单元(即经过步骤Ⅱ权重分析过的文本)选择相应的文本单元子集组成摘要候选集,可根据要求的摘要长度、线性规划、次模函数、启发式算法等选择文本单元;
Ⅳ内容组织是指对候选集的内容进行整理形成最终摘要,可根据字数要求按顺序输出,也有研究者提出使用基于语义信息、模板和深度学习的方法来产生符合要求的摘要。
(ps:……通俗理解的话,Ⅱ有点类似于进行文章阅读概括的时候,找出关键段落;
Ⅲ类似于在Ⅱ的基础上进一步找出关键句、关键词的过程;
Ⅳ则类似于确定关键句、关键词之后用合适的语言形成最终阅读概括的过程)
从技术框架的这几个层次的对应描述来看,可以看出无论是权重计算还是内容选择抑或是内容组织此三者都是很重要的。
笔趣阁
如果搞不定权重计算和内容选择的话则根本搞不清楚摘要的时候具体对文本哪些地方进行摘要。
毕竟一篇文章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是重点,就像我们进行阅读概括的时候,一般都会将注意力放在首段末段和每段开头结尾处,可以说权重计算和内容选择所起的作用就是判断要处理的文本的对应文本特征点主要集中在什么位置。
如果搞不定内容组织的话即便能够找出文本特征最密集的地方也没办法得到合理通顺的文本摘要。
内容表示相对于此三者则显得不怎么重要。
正因为上述的分工,如果涉及到文本摘要的东西要分层次的话。
那么和权重计算、内容选择、内容组织这三者相关的专利都可以说是文本摘要这个体系中的高级专利。
而和内容表示有关的专利则是低级专利。
而《文本判断甄别比较的一种新方法》本质上是用来甄别原始文本的。
按照刚才的介绍这无疑是属于和内容表示这个层次的。
就这么一项“低级”专利,
伊芙·卡莉实在搞不懂LIN HUI是为什么寻求购买这样的专利。
莫非真如埃瓦尔德·切瑞所言LIN HUI在乎的不是《文本判断甄别比较的一种新方法》算法专利本身。
LIN HUI在乎的是搞定那个专利的她?
怎么可能?如果只是对她感兴趣,那完全可以直接跟她联系。
毕竟想找到科研工作者的联系方式是很容易的。
伊芙·卡莉猜测了几种可能,也没猜测出合理的解释。
……
尽管有点难以理解。
不过最终伊芙·卡莉还是将《文本判断甄别比较的一种新方法》这项专利卖给LIN HUI了。
毕竟卖家要思考的问题只是买家出价合不合适,而不是思考买家为什么买。
此外,伊芙·卡莉注意到林灰先前求购的专利里已经有一个专利分别以50万美元的价格成功进行转让了。
虽然这个专利的价值不如她的专利价值高,但售卖者却是阿西莱·维拉斯克斯。
伊芙·卡莉记得这个人是谷歌研究院(Gle AI的前身)高级研究员。
说实话,伊芙·卡莉此前之所以纠结要不要出手这个专利并不是担心自己少赚了钱,主要是担心造成负面影响。
可现在谷歌内部内部的人都不担心因为专利转让造成的负面影响,她还有什么好在乎的。
至于《文本判断甄别比较的一种新方法》这个专利有没有潜在价值这个问题已经不重要了。
伊芙·卡莉倒是蛮期待这个她无论怎样都没看出有什么价值的专利能够在LIN HUI手上焕发出新的生机。
或许LIN HUI会证明没有低级的专利,只有有低级的眼光吧。
第106章 再开发几款游戏?
BJ时间6月21号上午8:50分,北域市。
林灰一起床就看到手机里的通知。
他先前在美國国家专利局官方网站上求购的那几个专利有了下文。
居然让他一下子成功收购了三个专利。
虽然这些专利也不算什么涉及到国计民生的重大专利。
但能一下子搞定三个专利让林灰还是颇为意外的。
林灰原本以为老/美对中國人收购专利会格外有戒心呢。
看来不愧是腐朽的资/本主义,钱到位了一切都好说。
当然了,这可能跟此时兔嘤关系还不像过几年那么紧张有很大的关系。
登陆了美國國家专利局的官网后,林灰发现在其账号界面的个人专利栏里果然又多了三款专利。
而林灰的注意一下子就被《文本判断甄别比较的一种新方法》这个专利所吸引。
(ps:……专利中文是我翻译的,总感觉翻译的有点奇怪
A Neroach to Textual Judgment Sg and parison)
这个专利林灰可算是心心念念很久了。
说实话当初林灰虽然在专利网站上求购了很多专利。
但其他专利基本都是用来作为这个专利的陪衬或者作为干扰项的。
只有《文本判断甄别比较的一种新方法》这个专利是他目前真正需要的。
这么一个专利连带着各种乱七八糟的手续费居然让林灰只要75万美元就搞定了。
虽然这个价格已经约合人民币四百多万了。
但这对于林灰来说简直是捡到天大的便宜。
以现在这个时空的人们的眼光来看。
《文本判断甄别比较的一种新方法》或许只是用来甄别原始文本的一个平平无奇普通专利。
但林灰却知道,事情不像是人们看上去的那么简单。
这个专利里出现的模型几乎可以说是16/17年出现的神经网路方面判别式模型的前身了。
记得这个专利在18年的时候更是被美國加州伯克利分校出版的一个机器学习杂志评选为机器学习方面最有价值的10个专利之一。
如果往后拖个二三年的话,《文本判断甄别比较的一种新方法》这个算法专利单独出售的话
卖到200~250万美元的价格兴许也是可能的。
不过,林灰也没打算将这个专利卖掉。
这不是林灰购买这个专利的用意。
这个专利对于林灰最大的价值在于依托于这个专利
林灰可以可以合情合理地完成第二代、第三代文本摘要技术的“改良”以及第四代、第五代文本摘要技术的“突破”。
之所以改良和突破都加引号,是因为对于林灰而言上述技术都是可以毫不费力地拿出来的。
最妙的地方在于《文本判断甄别比较的一种新方法》居然还是一个全球性专利。
这无疑将避免林灰很多额外的麻烦。
可以说购买这个专利之后,基本上填上了林灰所构筑的生成式文本摘要壁垒的最后一点缝隙。
此后两到三年内有别的技术团队想挑战林灰在文本摘要领域的霸权地位都会有亿点难。
至于两三年后再之后什么情况谁也不敢打包票,但至少短时间内在文本摘要这方面林灰可以高枕无忧了。
至于说顺带着搞定的两个专利虽然也都是自动文本摘要内容表示方面的专利。
不过暂时对于林灰来说并没有什么用途。
另外两个专利算上杂七杂八的费用总共花了林灰90万美元。
不过问题不大,这并不算是浪费。
目前林灰包括生成式文本摘要算法专利和文本判断甄别比较的一种新方法算法专利在内总共四个海外专利。
如果其中两个专利都被证明有很大的价值。
那么另外两个专利想不被人注意到都会有些难。
就算林灰不卖,估计都会有人求着林灰表示愿意高价打包买走。
不是林灰胡说,有一个词叫水涨船高。
(真混出名望,随随便便发个纸吸管专利都能轻轻松松圈个几百万元,酸)
买了三个专利耗费了林灰165万美元(0010卡上余额也变成了2940万美元)
不过现在的林灰基本不用太担心钱的问题。
他的进项要远远多于出项。
尽管如此,没必要的花费还是能免则免。
在米国专利网站上的专利收购林灰已然达到了目的。
对于其他的专利林灰就全部取消收购了。
至于说会不会让外界误会?
林灰巴不得外界会有一些奇奇怪怪的联想。
……
9:30分。
刚刚吃完早饭的林灰接到了黄静打来的电话。
黄静在电话中声称她们一行人已经来到了北域市。
并且在北域国际酒店落脚了。
黄静昨天下午才给林灰打电话表示要来北域市,今天早上她们就过来了。
林灰猜测她们应该是连夜坐飞机赶来的,毕竟沪上到北域还是很远的。
即便是坐飞机来的,应该也是在帝都转了一次机才能这么快过来。
尽管黄静在电话里并没有交代她们一行的人数。
但林灰估计起码应该有6人以上。
按照正常的合同签署流程。
摄像助理和法务助理肯定是少不了的。
涉及到有巨额钱款往来的重要合同文字记录员和财务人员同样是不可或缺的。
而黄静之前也给林灰说过跟林灰具体讨论独占协议内容也应该是级别更高的人。
这么说黄静一行人里面除了摄助法助文记财务之外,应该还有一个级别不算低的头头。
而级别不算低的头头配个助理似乎也是合乎情理。
不过林灰感觉即便是级别不太低的头头应该也不会是什么大boss级别的。
真要是大boss,怎么会屈尊来到北域市?
往后几年或许有可能。
但现在是14年,无论是微软还是蘋果对我國市场都不够重视。
……
对于蘋果方面的人数以及人员组成,林灰估计的倒是不错。
林灰大概是10点多赶到北域国际酒店23楼的会议室的。
苹果一行人总共过来的8个人。
让林灰没想到的是蘋果一行8个人居然都是女的。
呃,就很离谱,不愧是大公司,有些独角兽互联网公司凑8个女的还是有点难度的。
8个人里面林灰认识的有黄静和何毓慧。
当然了,所谓的认识也只是之前打过交道而已。
黄静没少跟林灰电话联系过自不必说。
而何毓慧则之前跟林灰在音象软件上有过一次合作。
不过正式洽谈的时候,黄静和何毓慧都不在场。
这应该是一些回避规则使然。
大公司奇奇怪怪的规则多得很。
尽管面对6个陌生人,也无所谓。
要知道就在二十多天前林灰还在一家大的互联网公司任职。
和这些人打交道对林灰来说并不是很陌生。
尽管正式洽谈之前的一些场面话什么的比较繁琐的,不过真正的洽谈并不是很麻烦。
只不过是《FLAPPY BIRD》这样一个游戏在蘋果平台的独占协议而已。
也不是什么太复杂的事情,双方很快就达成了协议。
蘋果方面自合同达成之日起独占《FLAPPY BIRD》这款游戏6个月时间,合同金额为150万美元。
至于150万美元的合同金额也不是太离谱。
林灰记得先前光是《FLAPPY BIRD》的DLC就为蘋果方面带来了四百多万美元的收入。
达成独占协议后,在这6个月内蘋果方面不得无故下架《FLAPPY BIRD》这款游戏。
并且需要酌情在节假日对这款游戏给出比较优秀的推荐位。
而如果后续林灰继续更新DLC的话所获利润由林灰和AppStore以85%:15%的比例进行分成。
在蘋果独占期内涉及到其他平台出现的一些侵权行为由蘋果方面组织法务团队负责回击……
至于合同细节什么的自不必说。
林灰以前没少草拟了类似的合同。
凭借着14年的合同想给一个受过无数法务方面培训的21年的人使绊子还是有点难的。
总之,一切进展的很顺利。
虽然是中國签订的,但从合约关系上看这明显属于一个全球协议。
也就是说短时间内涉及到收入林灰暂时也不用考虑交税的问题。
至于以后交税的问题怎么办,大不了多请一些税务人员。
总之逃/税是不可能逃税的,这辈子不可能逃税的。
达成合同没多久,合同首批钱款25万美元就到账了(0010卡上余额也变成了2965万美元)。
达成了这个独占协议,洽谈还没有结束。
蘋果方面又询问林灰有没有打算签一个涉及到未来合作的一个意向书。
尽管只是一个意向书
尽管蘋果方面谈判人员的态度很微妙
但林灰隐隐约约感觉这个所谓的意向书才是蘋果方面这几个人此行的真正目的之所在。
slkslk.com
所谓的未来合作的意向书到底是哪方面的合作呢?
莫非是要他再开发几款游戏?
呃,林灰脑海中的游戏不少,但一个人能轻轻松松搞定的还真不多。
有些有些倒是能轻轻松松一个人搞定。
但换到现在这个时空节点却缺乏成功的基础。
就比如说跳一跳这个游戏。
要开发出来还真不不难。
但当年跳一跳能轻而易举的火起来很大程度是得益于小程序的流行。
现在这个时空却没什么小程序。
林灰放弃了胡思乱想。
既然蘋果方面愿意谈,那就谈谈好了。
林灰也蛮想知道蘋果方面所谓的合作意向究竟是想谈哪方面的合作?
第107章 更高的分成比例
果然不出林灰的预料,接下来和蘋果方面洽谈的还是关于游戏的内容。
而且依然是和独占协议有关的,只不过这次洽谈的是关于林灰未来开发游戏的独占协议。
这才是比较符合正常流程的,正常的情况下,涉及到独占协议都是在游戏开发之前签订,而不是在游戏开发之后签订。
像之前《FLAPPY BIRD》上线一段时间了平台才想来签订独占协议的情况完全是特例。
零点看书
蘋果方面希望林灰能够继《人生重开模拟器》《2048》和《FLAPPY BIRD》这几款游戏之后继续保持势头。
再开发一些由蘋果平台独占的手机游戏,至于具体条件什么的可以慢慢谈。
说到再开发几款游戏,林灰也正有此意。
尽管林灰已经找到了算法之类的生财之路,但游戏这个现金奶牛林灰也不想放弃。
在可以预见的一段时间内游戏依旧是林灰印钱的主要途径之一。
而林灰开发游戏的首选渠道依旧是蘋果平台。
蘋果狗不狗林灰不知道,但安卓平台是真的不当人。
国外的谷/歌涉及到情况还稍微好些,平台和开发者是三七分成。
但國内的安/卓市场渠道商完全是养不熟的白眼狼。
国内安卓商店一直以来采用扣除支付通道费后总流水“五五分成”的分账方式(特指国内,某为海外分成开发者平台9:1)。
对比AppStore、谷/歌等包含支付通道费的“三七分成”模式。
游戏厂商/游戏开发者在安卓平台的利润率远远低于iOS、谷歌平台。
你一个换皮安卓凭啥分成分起来比谷歌还狠?
无关立场,客观地说國内安卓平台吃相是真难看。
仗着渠道商的位置,一边坑用户,一边坑开发者。
林灰记得前世《原神》在进行1.3版本更新时,在雷猴渠道进行了上线才勉强与《原神》达成了3:7的分成协议。
在此前國内渠道安卓分成基本都是五五开。
(ps:……在TapTap倒是只需游戏厂商注册开发者,且不需要额外支付上架游戏的费用,高效简洁。
TapTap选择以竞价广告为核心商业模式,对免费游戏零抽成,对付费游戏的收成降低至5%,低抽成吸引了更多开发者。
不过2014年没TapTap,TapTap是2016成立的)
除了平台因素之外,和玩家群体也有一定的关系。
彼时安/卓用户基本没付费习惯。
……
正所谓屁股决定脑袋,林灰身为一个游戏开发者。
没道理给自己找不痛快。
总而言之,蘋果方面有独占的想法,林灰暂时也没涉足其他移动端平台的意愿。
这种情况下谈判进展的很顺利。关于游戏独占苹果方面给出两种策略。
一种是每款游戏给出固定的钱作为补偿。
另一个是给林灰更高的分成比例。
此两者之间选择的话,林灰果断选择更多的分成比例。
要是按照固定的钱数补偿的话。
天知道蘋果方面独占期按月分期给钱的话要给到什么时候。
还不如直接在分成上给林灰更高的待遇。
林灰借助卓越开发者的待遇,可以享受资金日结。
这可以帮助林灰实现良好的资金回流。
苹果方面的几人似乎也倾向于林灰选择高分成这个方案。
毕竟这几个人在苹果里面级别也算不上太高。
真要涉及到巨量资金调用,他们恐怕也没那么大的权限。
因此林灰选择提高分成比例皆大欢喜。
最后商定接下来林灰以后开发的游戏,只要是选择iOS独占的话林灰都可以获得游戏总营收85%~90%分成(独占期至少需大于6个月)
第108章 开发个什么游戏?
达成初步意向之后。
蘋果方面和林灰干脆趁热打铁,进一步讨论起更详细的关于未来合作的正式合同内容。
意向书虽然也属于合同的一种,但跟正式合同还是有区别的。
和意向书不一样,正式合同相比于意向书有着更加严格的约束作用。
正因为如此,林灰是相当慎重。
当然,尽管林灰很慎重,但也不至于裹足不前。
到21号上午11点的时候林灰和蘋果方面已然达成了更详细的分成细则:
林灰开发游戏所获得的具体的分成比例将和林灰开发游戏的总营收挂钩。
当林灰开发的游戏选择在蘋果平台独占之后。
如果林灰开发的游戏总营收(包括游戏销售额、DLC销售额、道具销售额等在内的总营收)在1000万美元以下
林灰只能获得85%的分成比例;
而如果林灰开发游戏总营收(包括游戏销售额、DLC销售额、道具销售额等在内的总营收)在1000万美元以上
总营收每提高200万美元,林灰将额外获得1%的分成比例。
以此类推直到林灰达到90%的比例为止。
特别地,如果林灰开发的游戏总营收超过5000万美元以上,林灰有条件对分成比例提出调整。
具体调整以双方商讨结论为主,但原则上分成调整比例不得少于2个百分点。
饭团探书
所谓的谈判基本都是妥协的技术。
合同里的规则也不算什么新花样,从古至今似乎都一个样,越能赚钱的人在平台待遇往往就越好。
这个合同里规则有不尽完美的地方,但相对来说已经是双方都可以接受的一个程度。
这个合同并没有强制要求林灰开发的游戏只能放在蘋果平台上。
只是对林灰选择蘋果独占的游戏进行了一些相应的限制。
虽然林灰短时间内不大可能选择别的平台,但被绑在一个平台的滋味也未必好受。
总之这个合同并没有束缚林灰的自由度。
至于说意向书中关于特别款项这条是林灰临时起意决定加上去的,尽管一个个人开发者开发的手游想要达成5000万美元以上的营收还是很困难的,但人还是要有梦想的,没有梦想的话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而蘋果方面也没觉得林灰提出来的这个条件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或许觉得林灰曾经创造了那么多奇迹,再创造一个奇迹似乎也不过分。
便将这条也作为一个特别款项加在正式合同之中。
在林灰和蘋果方面签署了关于未来合作的正式合同之后,蘋果方面告知林灰今后林灰开发的游戏只要在上线的时只要勾选对应的蘋果独占协议之后就可以享受到这个意向书里商定好的待遇了。
正式洽谈之前的一些场面话什么的比较繁琐的,洽谈之后又是很多场面话。
虽然林灰不是很喜欢这种场面话,但当这一切被冠以“现代社会礼节”之名后,不喜欢也没什么办法。
这之后蘋果方面又邀请林灰留下来一起吃个午餐。
不过被林灰找了个借口婉言拒绝了。
对北域国际酒店,林灰可以说是有很严重的心理阴影。
北域国际酒店虽然是家五星级酒店,但绝对是全國五星酒店里的脚底板。
饭菜水平几乎一绝,绝命的绝。
但愿北域国际酒店的饭菜不要给蘋果方面的朋友留下什么心理阴影。
好在当林灰婉拒的蘋果方面的用餐邀请之后,蘋果方面几人也没有硬留。
……
达成了和蘋果方面的合同之后。
问题似乎又回到原点:
——开发个什么游戏好呢?
第109章 Hill Climb Racing
林灰回到茗品国际的别墅后,又翻起了前世那部手机。
在翻手机的过程中林灰的注意力被某头条里的一条曾经浏览过的新闻所吸引。
这条新闻的标题是:
——《Google Play商店历史上25个下载次数最多的游戏》
虽然谷/歌应用商店游戏的下载情况并不代表所有智能手机游戏下载情况。
但不管怎么说,这条新闻对于此时不知道开发什么游戏的林灰来说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点开这篇新闻,林灰看到新闻里小编罗列的25个游戏。
这25个游戏包括但不限于《水果忍者》《植物大战僵尸》《别踩白块儿》《愤怒的小鸟》这些游戏。
在这25个游戏之中,除了《dy Crush Soda Saga》这款游戏林灰是第一次听说,剩下的24款游戏林灰都玩过。
说实话无论是前世今生,林灰都不算重度游戏爱好者,只是偶尔会玩一些游戏作为消遣而已。
连林灰这样不怎么沉迷游戏的人,都玩过这些游戏。
这些游戏的经典性肯定是毋庸置疑的。
这些经过另一个时空市场检验的游戏,林灰如果能够进行复刻的话可以说是很容易成功的。
但是比较悲催的是列表里这25个游戏,不少游戏都已经问世了。
尤其是《别踩白块儿》这个游戏,开发起来几乎什么难度都没有。
林灰估计他的话一个下午就能搞定,而且他还能做的比原作配乐更多。
但是很不幸,《别踩白块儿》这个游戏已经问世了。
林灰记得前不久他上线《2048》之后。
很多國内的游戏评论文章都将《2048》获得的成绩拿去和《别踩白块儿》这个游戏做比较。
而《水果忍者》《植物大战僵尸》这些游戏肯定也是问世了的。
额,至于说其他几款游戏有没有问世,林灰印象不是很深。
似乎也上线了?
林灰不死心,还是一款一款的去搜索。
万一两个时空出现什么细微的差别。
那对于林灰来说就可谓是送上门的福利了。
经过一番摆渡,林灰意外地发现在前世出现的《Hill Climb Rag》这款经典游戏
不知道什么缘故在眼下这个时空里并没有任何存在过的记录。
不应该啊!按照前世那部手机里新闻的描述,前世《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应该很有名才对。
这款游戏是芬兰工作室Fi于2012年发布的一款基于物理学的2D赛车视频游戏。
适用于安卓、iOS、微软视窗和Windows Phone。
这款游戏最初是由Fi的创始人Toni Fingerroos创作的。
所谓的《Hill Climb Rag》就是《爬坡赛车》这款游戏。
在《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在这款游戏里玩家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控制一名司机穿越丘陵地带。
当然穿越丘陵地带的时候要注意沿途收集金币并将其用于车辆升级。
同时注意保护司机的头部,同时要留心车辆的燃料供应。
尽管这款游戏玩法很简单,但热度却相当之高。
《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自创作后也成为了Fi这个工作室最著名的产品。
尽管这个游戏在前世很有名。
林灰在这个时空却没有搜到关于《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的任何信息。
bidige.com
这个时空不知道出现了什么情况。
别说是Fi了,就连Toni Fingerroos,似乎都不见了。
出于谨慎,林灰又用了不同的搜索引擎来搜索,然而林灰通过多方渠道都没有搜到半点信息。
对于这种情况林灰已然习惯了,两个时空出现些区别似乎也是合理的事情。
额,至于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就不是林灰该操心的事情了。
这种事情不归林灰管,也不归牛顿管,应该归时空管理局管。
《Hill Climb Ragersoft、Toni Fingerroos什么的没有一点存在过的痕迹。
这简直是天大的利好。
之所以说是天大利好是有原因的。
林灰虽然只是一个卑劣的搬运工。
但正所谓有所为有所不为。
即便林灰现在能抄《原神》,他也是不会去抄的。
原因无他,原神这款游戏和他以前开发的游戏割裂感太强了。
而对于《爬坡赛车》这款游戏林灰几乎就不用有这种担心。
《爬坡赛车》这款游戏和林灰之前设计的游戏依旧是一个画风。
在前世,该游戏虽然是获得了普遍的好评。
但是评论家们仍然倾向于将这款游戏的画风称作是简陋的。
更有甚者直接将这款游戏的画风是丑陋的。
和画风相比,评论家们主要称赞这款游戏真实的物理性[滑稽]。
画风丑陋或者简陋什么的都不重要,相反这反而是林灰比较看重的特质。
将这样的游戏和《2048》《人生重开模拟器》《FLAPPY BIRD》放在一块。
并不会任何违和感。
似乎都是那种略带沙雕气息
画风简陋能一个人搞定的简易低成本游戏(至少给外人的感觉是简陋低成本)。
《爬坡赛车》设计语言和之前的三款游戏几乎是一脉相承的。
可以说林灰哪怕拿出《爬坡赛车》这款游戏来,也不会让人意外。
这岂不意味着林灰可以肆无忌惮的剽窃?
而不用担心会有什么风险。
最关键的是《爬坡赛车》这款游戏完全可以一个人搞定
《爬坡赛车》基本是unity 2d开发经典案例之一[图片]
虽然不能说每个学过unity的人都开发过这款游戏。
但林灰是真的开发过。
以林灰酷爱保存以及收集东西的习惯。
很可能就保存在其前世的电脑里。
即便没保存过也不麻烦,掌握了游戏特性
开发游戏并不是普通人想象的那么难。
总之,对于《爬坡赛车》这款游戏林灰要复刻的话简直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爬坡赛车》这款游戏简直就是上天馈赠给林灰的最佳礼物之一。
这对于林灰来说简直是红果果的福利了。
一时之间林灰似乎感觉有近十亿软妹币在向其奔走了
确确实实是近十亿,林灰丝毫没夸张。
要知道这款游戏在前世可是相当火爆的,
前世2013年10月,Fi宣布《爬坡赛车》的下载量达到1亿次。
前世2014年,《爬坡赛车》每月有超过4000万活跃玩家在玩。
前世2018年4月底附近,《爬坡赛车》系列游戏的下载量突破了10亿次。
游戏的火爆下载带给开发者的是赤裸裸的收益。
按照新闻里的描述:
前世,凭借着《爬坡赛车》这款游戏。
Fi这个工作室在第一个财政年度通过广告和应用内购买总共获得1550万欧元的收入。
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之后几年这个工作室因为该游戏获得的收入更是屡屡攀升。
靠着这款游戏,Fi在2017年实现了2960万欧元的销售额。
直到2018年,《爬坡赛车》的下载量有所下降。
但凭借着这款游戏Fi在2018年依旧实现了净销售额为2100万欧元。
这简直就离谱!
一个平平无奇的游戏几年居然让一个工作室累计营收超过了1亿欧元。
一亿欧元的话是约合多少美元?
反正四舍五入差不多十亿人民币了。
额,(⊙﹏⊙)
就很离谱!
虽然对游戏的吸金能力有着很清晰的认识。
但林灰感觉他似乎认识得还是不够深刻。
额,这么来看的话似乎应该把蘋果方面的团队叫回来再重新谈谈了。
第110章 Hill Climb Racing Ⅱ
虽然前世《Hill Climb Rag》强大的吸金能力很诱人。
但光看着眼热没用,关键还是要把《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搞出来再说。
没有开发出相应的游戏就幻想赚的盆满钵满着实有点不靠谱。
林灰首先是翻找了一下前世的那些宝贵信息。
要是有现成的可用的工程文件无疑将省却林灰些许麻烦。
比较遗憾的是,在前世电脑以及硬盘里林灰并没有找到《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现成的工程文件。
不过林灰也不是一无所获。
他找到了一款和《Hill Climb Rag Ⅱ》几乎一模一样的游戏的iOS版本和安卓版本以及相应的工程文件。
《Hill Climb Rag Ⅱ》这款游戏是《Hill Climb Rag》这款经典游戏的续作。
作为一款续作,《Hill Climb Rag Ⅱ》也算得上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xiaoshuting.cc
和前作相比,《Hill Climb Rag Ⅱ》在美术方面花了更大的心思。
在这款游戏里无论是场景还是人物和前代相比都更加精致了,画风精致的同时 UI 设计也要更合理。
最关键的是《Hill Climb Rag Ⅱ》相比于《Hill Climb Rag》内容方面更丰富。
当然,内容丰富的另一层含意是付费点更多。
虽然付费点更多了,但《Hill Climb Rag Ⅱ》也不算一心圈钱。
续作里增加了很多个性化方面的内容,还着重改善了一下用户的操作手感。
除此之外续作相比于前作的进步还有很多。
《Hill Climb Rag Ⅱ》这款游戏和其前作相比有着各种各样的优势,说是全方位吊打也不为过。
但是正所谓过犹不及。
《Hill Climb Rag Ⅱ》这样的精致画风游戏和林灰先前开发的几款游戏相比设计语言几乎截然相反。
这种设计虽然会给以前拥护林灰的玩家粉丝群体带来一定的新鲜感。
但新鲜的另一面是割裂感。
有的开发者开发的游戏割裂感很强,可是林灰并不想让这种割裂感出现在他开发的游戏上。
《Hill Climb Rag Ⅱ》这款游戏综合得分要领先其前作。
但对林灰来说无甚卵用,最起码现在是无甚卵用。
或许等游戏上线两三个月之后。
林灰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将《hill climb rag Ⅱ》这款游戏以DLC的形式推出了。
总而言之,林灰仍然需要将工作的重心放到开发《Hill Climb Rag》上来。
……
进行游戏开发,首先要知道游戏的画面以及游戏的功能。
《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是纯 2D 画面。
背景基本是简单的卡通式风景。
尽管画风简单,但《Hill Climb Rag》是一款十分耐玩的闯关游戏。
不同关卡的地形有所区别,有雪地、月面、山路、沙路、冰路等等。
尽管《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在中文里被译作“爬坡赛”。
但严格地说《Hill Climb Rag》算不上赛车游戏。
因为游戏中只有玩家自己的一辆车,没有人同玩家比拼。
当然了也可说玩家唯一的敌人就是自己。
一次次进行游戏的过程也是自我超越的过程。
《Hill Climb Rag》的汽车操纵性并不算太强,因此玩家在操作的时候速度不能太快。
如果速度太快的话很容易导致翻车。
游戏过程中玩家需要控制的只有两个键:右边加油门和左边刹车减速。
尽管只需要控制两个键,但这并不容易,只有两手协调好才能顺利前进。
此外游戏里初始的操作的越野车性能并不算强。
但玩家在进行游戏时候能够捡到各种金币。
玩家可以进行特技表演,如将车辆长时间开到空中或翻转,以赚取更多的金币。
这些金币在比赛结束后可以用来升级或解锁新的阶段和车辆(包括怪物卡车、越野车、坦克和圣诞老人的雪橇)
当然了土豪也可以通过消费来直接进行金币的购买,这也是游戏的主要付费点。
(前世这款游戏60%的收入都是由这个付费点作为支撑。
游戏另外的40%收入则主要来自于广告收入和去广告收入)
不过再好的装备只是辅助,技巧才是王道。
值得一提的是这款游戏里比较奇葩的物理规律。
说是参照现实吧,又不算完全参照现实。
具体怎么说呢,当你翻车的时候你感觉这个游戏很现实。
而当你看到部分高玩甚至可以在游戏内实现部分特技的时候你又会觉得这个游戏很魔幻。
总之这一系列奇葩的规律最终成为了游戏特性。
这个特性,既让玩家感觉可以轻轻松松征服这款游戏,但实际上又很难由玩家征服。
这种设计理念似乎有点像林灰先前搞定的《FLAPPY BIRD》
易于上手,难于精通。
可以说成功的游戏其实都是有共性的。
至少把玩家心理这方面是研究的透透的。
不过这次也不算是折磨人,这次林灰给用户提供了更多选择。
如果用户觉得折磨人。
可以选择去赚金币升级相应的属性。
额,如果觉得游戏里面赚取金币的速度不够快。
那么还可以选择氪金!
总之,朋友,氪金你就会变强[斜眼笑][滑稽][你懂的]!
……
弄清楚游戏需求,接下来就是开发了。
前世《Hill Climb Rag》作者开发这个游戏耗时很久。
但对于后来者开发这个游戏并不甚复杂。
这就是盗版让人深恶痛绝的原因,盗版几个小时轻轻松松搞定的内容。
往往要花费原创者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
在某视频网站,甚至有大牛宣传12分钟搞定《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的复现。
虽然做不到12分钟搞定,但林灰估计他进行复刻的话也不用太久。
更何况林灰还有《Hill Climb Rag Ⅱ》相关的工程文件作为参考。
之前在开发《FLAPPY BIRD》这款游戏时林灰选择用的引擎是CocosⅡd-x游戏引擎。
但开发《Hill Climb Rag》的时候,林灰却没有依旧选择使用CocosⅡd-x游戏引擎。
使用CocosⅡd-x游戏引擎完全可以胜任《Hill Climb Rag》这样的ⅡD游戏开发。
但林灰此次依旧选择了使用Unity游戏引擎进行开发。
一般来说,没有最好的游戏引擎,只有最合适的引擎。
之所以选择Unity引擎,只是因为林灰对Unity这款游戏引擎更加熟悉。
当然了Unity引擎也很强大。
林灰不光对unity游戏引擎熟悉,对利用Unity引擎开发《Hill Climb Rag》更是熟悉得不得了。
第111章 氪金你就会变强
有《Hill Climb Rag Ⅱ》这款游戏的工程文件作为借鉴。
林灰几乎没怎么费力,两个多小时就搞定了这款《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对应的iOS版本。
林灰这个时空搞的《Hill Climb Rag》没有完全照抄前世的那个版本。
之所以没完全照抄,是因为前世《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虽然从下载量上看是成功了的。
但也不是什么缺点都没有。
前世《Hill Climb Rag》部分场景尤其是月球场景赚取金币的速度太快了。
这使得一部分玩家为了尽快获取金币就反反复复刷这一个场景。
这样的做法无疑将使玩家失去对很多场景的体验[一本正经脸]
当然,上面的说辞只是官面的说辞。
真实原因是如果游戏内存在某场景使得玩家能轻轻松松把金币无脑赚走。
那林灰还怎么愉快地通过卖金币赚钱?
总之,这样的刷钱bug不能留[严肃脸]。
当然也不至于直接把月球场景取消。
在这款游戏中月球场景的创意还是相当不错的。
林灰改动的地方只是将该模式下金币获取效率大幅度弱化了。
虽然月球场景下依然可以反复刷金币。
但此时的获得金币的效率已经没有先前那么离谱。
至少像前世原版那样在月球场景能很容易获取十几万金币的那种情况不可能再出现了。
虽然月球场景获取金币的效率还是比其他场景稍微高一些,
但稍稍高一些是合理的。
因为在《Hill Climb Rag》里玩家本就可以通过特技表演
如将车辆长时间开到空中或翻转,以赚取更多的金币。
《Hill Climb Rag》里月球场景是拟真失重环境。
在该场景下玩家操纵游戏里人物开车做特技比别的场景要轻松一些。
当然了林灰也不完全是在客串奸商的角色。
和原版本相比,林灰在新版本里加入了倒计时宝箱。
通过宝箱玩家可以开出一定数量的金币或者少量的钻石。
引入这个小机制,玩家有了获取金币/钻石的新渠道。
有了倒计时宝箱,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玩家的活跃度。
如此,也可以增加玩家对游戏的好感。
总之这个举措,可以实现开发者和游戏玩家之间的互惠互利。
说到游戏里的钻石,和金币作用差不多。
玩家能应用金币的场景也可以应用钻石来进行场景解锁,
所不同的是钻石可以用来换金币。
但金币不能用来换钻石。
至于钻石如何获取,可以在游戏进程中获取。
也可以通过开启倒计时宝箱获取。
当然了土豪玩家可以直接选择氪金。
林灰设定的在國内版本是6元人民币对应60钻石。
差不多就是1元10钻石这种模式。
当然了多充能够获得更多优惠。
之所以要起步设置成6元。
这个不怪林灰贪心,奈何蘋果最低6元起。
氪金之后肯定是会有几率获得一定程度的特权的。
每氪金6元除了获得60钻石的同时都有一定的几率开启宝箱。
氪金648元的话可以同时抽取108个宝箱。
至于宝箱里有什么东西就要看人品了。
这个就等待玩家们慢慢发掘了。
总之林灰深得大厂精髓。
氪金你就会变强!
反正这个游戏就是一个离线游戏。
基本上每个人都是单机世界,即使充钱什么的也不会影响平衡。
林灰对此丝毫不愧疚。
而且这个时空对未/成/年充钱这方面限制的相当到位。
林灰也不用担心开发游戏会不小心坑害到祖国的花朵。
至于说成/年人?
都成年了,消费应该很理性吧[滑稽][滑稽]
总之,林灰试着玩了一会还算满意。
这之后就是游戏的上线问题了。
一款游戏正常的开发都是有周期的。
大多数游戏开发过程是相当漫长。
首先是游戏概念阶段,主策(dog)根据产品创意,确定游戏策划草案。
这个草案要包括游戏的形态、游戏概述、游戏核心玩法、市场定位、特色及卖点等。
然后,在此基础上要完成市场分析,竞品分析,可行性分析等环节。
最后提成立项申请,立项成功后项目启动,进入项目的前期制作阶段。
在确定了游戏概念之后,就是游戏的前期制作了,这个过程要开发一些样本。
1200ksw.net
之所以要开发样本是为了验证核心玩法和技术可行性。
在前期制作阶段玩法已经得到了验证,核心技术得到了验证,核心功能已经实现。
这个时候,可以开始正式的游戏开发了。
在正式制作阶段,要成立正式的包含各个角色的研发团队;制定整体的开发计划;
完成游戏设计,包括宏观设计、故事设计、故事板设计、关卡设计等;
完成美术设计,包括概念原画,场景设计,角色设计,建模,动画、UI等;
这之后要完成程序设计和开发。
其后要反反复复的测试以及后期制作。
全部的测试工作已经完成,上线部署工作准备完毕。
才可以开始正式的发行游戏。
当然了以上开发过程是对一个团队而言的。
个人开发者几乎很难做到完美执行上述过程。
尽管如此,凡事也要符合基本规律。
过于频繁的上线游戏终究不太合适。
以前的小游戏频繁上线也就罢了,但这个游戏多多少少还是有点复杂的。
因此,虽然将游戏开发出来了,林灰也打算拖一段时间再上线的。
或者等有合适的契机在上线。
不过还是有必要提前确定一下上线策略的。
对于爬坡赛车这款游戏,林灰认为想要保证这款游戏能复现前世的成功。
关键是要保证足够高的月活跃量。
只要月活跃量足够高,想要变现是很容易的。
而想要保持高月活,下载基数一定要大。
想要下载基数大,还是以免费下载比较合适。
当然了即便是免费下载也应该讲究方法。
林灰觉得还是要将《Hill Climb Rag》设置一个定价。
依旧采取上线就限免那种策略。
只不过这次是在全球同步进行上线之后的限免。
限免和免费虽然实际效果一样,用户在此二者机制下都可以免费下载。
但传达的意思完全不一样。
限免很大程度上在暗示玩家如果不尽快下载,游戏很快就要付费了。
用户在遇到这种情况时表现出来的热情很可能比面对免费游戏表现出的热情更甚。
这样有助于游戏形成前期较大的下载基数。
而即便是形成很大下载基数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林灰都没有将《Hill Climb Rag》恢复为原价的打算。
虽然这个策略跟以前林灰开发的游戏有很大不同。
但是人是在成长的。
此时的林灰已经脱离一味以买断制做一锤子买卖的时期了。
第112章 天才就要与众不同
……
反正林灰也决定将《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上线之后就限免。
这样的话游戏的定价其实随便安排就可以了。
不过林灰觉得游戏具体定价还是偏高一点为宜。
一来要让玩家知道《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本质上比林灰先前开发的几款游戏的价值要更高。
二来要给玩家一种遇到限免期是血赚的感觉。
出于这两个考虑,林灰将这款游戏的國内版本定价设为了30元,而海外版本定价设为了12.99美元。
之后就是游戏的内容介绍。
在游戏内容简介部分,林灰如实描述到:
“玩原始的经典爬坡赛车!在这个以物理学为基础的驾驶游戏中,以你的方式爬上山头!可离线玩!
认识牛顿·比尔,年轻的有抱负的上坡赛车手。他即将踏上一段旅程,带他到以前没有去过的地方。从Ragnarok到核/电站,所有地方对Bill来说都是一个赛车场。由于野心勃勃,比尔在征服月球上最高的山丘之前是不会休息的!
面对独特的越野环境和许多不同的汽车的驾驶挑战。通过大胆的技巧获得奖金,收集金币来升级你的车,达到更远的驾驶距离。不过要注意的是车子虽然很坚固,但比尔很脆弱,不要让比尔受到致命的伤害;此外要注意比尔的老式汽车会很容易耗尽燃料……”
在中规中矩完成游戏的基本内容介绍之后。
对于其余的宣传标语林灰就没这么含蓄了。
反正这年头没前世那种严格的广告法,在合乎一定逻辑的情况下怎么博眼球怎么来:
“这款游戏拥有最真实的物理性,进入《Hill Climb Rag》你将体会到前所未有的驾驶体验!”
“介是你从没玩过的船新版本!”
“……”
完成了中文部分的简介之后,林灰又将这些简介翻译成对应的英文放在了《Hill Climb Rag》海外版简介里。
至于上线日期,林灰决定安排在7月中旬。
那个时候林灰应该刚刚从海外回来。
之后林灰就将这款游戏上传到了蘋果的应用商店了,等待通过审核。
虽然这个过程肯定会被蘋果方面所知晓。
但无所谓,按照先前签订的合作协议的细则。
蘋果方面要对林灰游戏制作周期、游戏开发习惯以及游戏(10天内无上线打算的)的内容等进行严格保密。
但凡是合同,规定都是双向的。
林灰也无权向外界透露蘋果AppStore的运营规则以及AppStore和开发者的分成细节。
如果甲乙双方任何一方出现违约都要面临着高额的违约金。
当然这也是建立在遵守最起码商业规则的前提下。
如果遇到动不动就掀桌子的主,啥合同也没用。
(ps:……國内有的甲方:lz就是违约了,欢迎来打官/司)
《Hill Climb Rag》上线之后,无论是國内版本还是海外版本,都很快通过了AppStore的审核。
林灰留意了一下《Hill Climb Rag》海外版本的分级被分到了9+里面。
虽然不像《2048》被分类到“人畜无害”的4+里面,但9+这个也比之前林灰上线的RR被分类到17+的情况好不少。
《Hill Climb Rag》才通过审核没多久。
林灰就接到了蘋果方面的电话,电话是何悦打来的。
上午在和蘋果方面的谈判时,蘋果的谈判人员就是以此人为首。
林灰记得此人自我介绍提到过,她是蘋果无线软件技术部门的。
不过具体是做什么的林灰就不知道了。
IT行业内大公司里面部门林立,各种职司多如牛毛。
很多部门的名称奇葩的很,而且有时候同样一个部门名字,在不同的公司实际负责的内容很可能完全相反。
同样的无线软件技术部门在菊厂内部可能是搞5g的,在杂货铺可能是做红外遥控器的。
至于蘋果的无线软件技术部门在蘋果内部具体是做什么的林辉也不太清楚。
何悦此人给林辉印象还是蛮深刻的。
此人在上午谈判中虽然没怎么发言,但拍板的决定往往是由此人做的。
现在,何悦作为蘋果方面的代表询问了林灰为什么不安排在尽快上线?
因为有合同约束,林灰面对着蘋果方面的工作人员也没什么好隐瞒的。
将其顾虑托盘而出,得知了林灰担心游戏过于频繁上线会引发外界的非议之后。
何悦不以为然:“……”
按照何悦话里说的意思,天才就是应该与众不同。
而林灰就应该是那个与众不同的天才。
按照何悦的话,以林灰的地位根本没必要畏手畏脚,就算上线游戏频繁又如何?
biquge.name
所谓的游戏开发周期只是普通开发者因循守旧的借口罢了。
而作为天才开发者就是要突破传统游戏开发的种种局限性……
这话确实有道理。
换作以前林灰不过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个人开发者罢了。
不缩手缩脚的话可能很容易遭受非议。
可现在呢,林灰是全球为数不多的超凡卓越个人开发者。
在国际上,林灰刚刚斩获蘋果设计大奖这项业内最高奖项的大奖。
在國内游戏开发领域林灰更是个人开发者里的翘楚。
这种情况下,将林灰说是个人游戏开发者里面的行业第一人也不为过。
这种情况下装孙子还有啥用?
即便啥也不做照样会饱受各方关注。
总之,何悦建议林灰安排这个游戏立即上架。
趁着蘋果全球开发者大会召开前夕上线,很容易就能做到维持热度。
另外通过何悦的话,林灰还捕捉到了一个重要信息。
虽然林灰短时间内发布多款游戏取得很大成绩。
但却从来不是在AppStore里发布游戏最快的人。
在这个时空里有一个个人开发者一周之内在AppStore上居然上架了11款游戏。
这个记录至今无人能破,虽然这些游戏成绩平平,但有这样的先例存在。
林灰也不需要顾虑什么,直接搞就完事了。
林灰果断选择了将《Hill Climb Rag》进行立即上线。
并且勾选了蘋果平台独占,独占期6个月(ps:……见作家的话)
这样林灰自动拥有了85%的初始分成。
至于宣传方面的东西,按照先前的协定细则。
林灰开发的游戏选择在苹果平台上独占之后,那么游戏宣传什么的蘋果方面应该投入更多的资源。
不光局限在蘋果内部宣传,而在互联网环境下其他平台的宣传也有蘋果负责。
(平台负责宣发的时候花费不像个人出面花费的那么猛,甚至都不需要花钱,有的时候甚至只是相互之间提一句就可以)
总之,有平台出面无疑将很大程度缓解林灰在宣传方面面临着的负担。
选择立即上线之后。几乎没用多大会儿,林灰就在苹果应用商店里看到《Hill Climb Rag》上线了。
而且林灰发现在苹果的AppStore内的搜索栏。
里面有一行浅色的字:
——《Hill Climb Rag》
好家伙,这岂不是意味着当用户点击进入到AppStore后。
即便用户什么内容都不输入,只要点击搜索按钮就会自动跳转到《Hill Climb Rag》这个界面。
额,这,这就是py交易后的待遇么?
被安排的明明白白。
第113章 激励收入突破千万
……
既然蘋果方面决定对《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的宣传大包大揽。
林灰就没有必要越俎代庖了。
不过林灰还是准备按照以前发布游戏时的惯例在微博上发个抽奖微博。
来到微博上,林灰注意到他没上线的这段时间里,粉丝数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悄然突破二十万了。
点开消息列表,林灰一眼就看到999+的未读私信。
消息列表最上面的是“忧郁の游鱼”发来的消息。
似乎是刚好等他上线,忧郁の游鱼才发来的消息。
林灰点开看了一下,忧郁の游鱼发来了好大一大段话:“……”
虽然说的很含蓄,不过话里话外流露出意思是要请林灰吃饭来感谢林灰的帮助。
这让林灰颇为意外,林灰不解地问:“请我吃饭?这话从何说起?”
忧郁の游鱼:“(⊙﹏⊙),灰神,你不记得了么?16号那天你的留言帮我涨了好多关注……”
额,林灰是真不记得了,看到忧郁の游鱼的描述,林灰才想起来是“20万层楼”那件事。
虽然只是16号下午的事情,不过给林灰的感觉已经是好久好久之前了。(ps:……51,52章内容)
林灰:“请吃饭什么就算了吧,你以前也没少给我宣传游戏……说实话那天我也是无心之举,没给你添乱就好……”
忧郁の游鱼:“怎么会添乱呢?你帮我涨了好多粉丝呢!原本我以为今年年底才能突破六百万粉,灰神你可是帮了我好大的忙……灰神,你在哪个城市?我去找你……”
尽管忧郁の游鱼很热情,林灰终究还是婉拒了忧郁の游鱼的邀请。
姑娘你也是真不怕遇到坏人,虽然林灰不是坏人吧,但……
总之感觉怪怪的。
好在在林灰表达了推脱之后,忧郁の游鱼也没有坚持。
忧郁の游鱼表示,即便不请林灰吃饭,也要在灰神的新游戏里倾力支持。
额,看着忧郁の游鱼这个态度,林灰总觉得似乎有必要提醒一下忧郁の游鱼注意节制理性消费呢!
不过想想还是算了,都是成/年人了,想控制住寄几应该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吧。
林灰之后又和忧郁の游鱼寒暄了几句,并且互相加了个WeChat就没再继续聊。
再之后林灰又随便回复了一些私信。
当然,林灰也没忘记发微博抽奖这件事。
一个刚上线就限免的游戏,用兑换码做礼物显然不太合适。
干脆直接发红包得了,简单粗暴。
发完抽奖微博后,林灰注意到他此时0010卡上的钱余额从3650万元变成3649万元。
(⊙﹏⊙),林灰记得上一次看这张卡上的余额还是3105万.
什么时候变成三千六百多万的?
原来林灰之前太沉迷于开发游戏,忽略了银行方面的到账短信。
翻看了一下21号中午收到的短信,林灰发现他不光0010那张卡上余额从3105万暴涨到了三千六百多万。
6699那张卡上的余额也从2965万美元增长到了3200万美元。
至于跟海外网文对应的那张卡上的余额虽然增长不多,但现在也变成了四十多万美元。
从这个数据来看,在过去的一夜里林灰在海外收入增长了两百多万美元,國内收入更是暴涨了五百多万。
林灰先前上线的几款游戏《人生重开模拟器》《2048》和《FLAPPY BIRD》表现其实都已经归于沉寂了。
虽然还有些用户在下载,但零零散散的下载量属实撑不起现在这种动辄几百万元的收入。
能够导致这种收入暴涨的只可能是南风APP这一款软件。
打开开发者后台,看到各个软件的数据。
果不其然,能有这个收入增长主要都是南风APP这款软件的功劳。
虽然南风APP國内版的专业模式只是零零散散售出了277份。
但是专业模式一份售价可是19999元。
这些销量分成之后就能给林灰带来大概四百五十多万的税后收入[图片]。
再加上一些零零散散的激励收入能有五百多万的收入也不奇怪。
國内南风APP虽然有对应的专业模式,海外相应的APP却没有推出专业模式。
因为专业模式主要针对的是汉/语单次输入的原始新闻稿过长的问题。
额,这么看来岂不是说国外新增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南风APP的激励收入?
林灰看了下后台数据,果不其然。
南风APP这款软件对应的海外版光激励收入就接近两百万美元。
按照汇率来计算,这笔激励收入已然突破千万人民币了。
这个激励收入比前不久《人生重开模拟器》那款游戏的激励收入要高出几倍。
2k小说
但这并不离谱,和《人生重开模拟器》不同。
《人生重开模拟器》这款软件的受众是游戏玩家,玩家的打赏很可能只是随性而为。
而南风APP这款工具类软件是生产力工具,受众一般是相应的职业用户。
职业用户在利用南风APP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的情况下很可能创造出更多的产值。
在此之余用真金白银赞赏一下南风APP似乎也不过分。
事实上,國内的南风APP如果没有推出专业模式。
那些國内通过南风APP大幅度提高了新闻在内的文本处理效率的用户很可能也会赞赏激励一下林灰。
而现在國内真正感慨的用户虽然没额外打赏,但能购入专业模式就已经是对林灰相当大的支持了。
要知道,哪怕是前世,纯粹做专业软件的,几乎可以说是软件行业混得最惨的。
工业软件看似不讨好,但工业软件什么的开发一般都是背靠大树。
而且开发专业软件的一般都是國家队,根本不用担心销量的问题。
而专业软件则不然,大多数专业软件美其名曰是专业软件。
但其实对应的用户群体都很小众。
对口用户大概几千那种。
总之专业软件很难做。
林灰记得前世某高校软件专业避坑指南明明白白地给学生讲
没事不要碰专业软件的坑。
谁碰谁翻车。
在这种情况下,林灰开发的专业软件不但没翻车。
反而能在國内实现五百多万的收入。
可以说是表现的很不错了。
更何况南风APP这款软件,林灰在开发之初是指着算法赚钱的。
并不是指着南风APP这款软件本身的收入来实现营收的。
总之,对于现在的局面林灰很满意。
第114章 什么叫年少有为?
林灰对南风APP专业模式的首日销量还算满意。
但贺天昌通过第三方数据看到了南风APP专业模式的首日下载量数据之后,却不是很满意。
贺天昌之所以不满意不是因为他嫉贤妒能,恰恰是因为爱惜后辈他才对这个数据不满意。
首日专业模式才337次下载?
就算专业模式每份收费19999元,那这337份实现了营业额也不过才六百七十多万。
看起来似乎还算不错,但营业额岂能等同于开发者收入?
平台盘剥之后开发者只能收获70%
(ps:……贺不知道林灰的分成只能按常理揣测)
而且南风APP的开发者似乎也没争取到相应政/策扶持。
反正贺天昌是没看到相应公示文件。
这岂不意味着南风APP这款软件的开发者纯靠分成的话税后收入只有不到四百万?
就这点钱够干什么的?
看起来收入近四百万对于普通人来说挺多的,但这笔钱对于软件开发者来说依旧是不够的。
而且所谓的四百万,这些钱真的是净利润吗?
贺天昌以前是做过专业软件开发的,知道专业软件开发所遇到的种种艰难。
专业软件不同于传统的普通软件开发,仅仅是软件的前期投入费用就要远大于其他软件开发。
更何况南风APP这款软件在“汉语新闻摘要处理”这方面还是开山之作。
“开山之作”,这种说辞看似光荣,但只有开发者才知道真正的开创性研发需要付出哪些艰辛。
涉及到汉语摘要这方面的研究,贺天昌虽然不是专业人士。
但贺天昌以前没少听他的新闻界好友老付抱怨过汉语新闻谋求机器摘要难度重重。
贺天昌知道他好友老付的处事风格,面对困难基本上从不抱怨。
就这样一个人都叹息的任务难度,这方面的专业软件开发怎么可能简单的了呢?
贺天昌通过一些内部资料得知新闻摘要这方面以前并不是没机构进行过研究。
但投入了近五百万除了弄出来一个还算凑合的汉语语料库之外别无所成。
至于相应的程序开发,连一个样本都没开发出来,更别提什么应用效率了。
相关的研究后来更是一度搁置了。
“汉语新闻摘要”就这么一个专业人士都觉得困难重重的领域,前期投入需要多少钱呢?
尽管一个个人开发者能够投入的钱终究是有限的。
但贺天昌觉得南风APP的开发者对南风APP这个软件的开发投资了七八百万应该也是有的。
现在首日纯收入才四百万不到而且大概率这四百万还没有日结到开发者手上,这怎么能成?
这岂不意味着南风APP的开发者现在还亏本运营?
长久这么下去是要出大问题的。
尽管是一个局外人,但贺天昌因为早期的经历对这种局面感同身受。
要知道软件上线之后的宣传、渠道、运营维护等诸多方面也都是需要砸钱的。
一个源源不断有现金涌入的公司想维持一个没盈利的软件都不见得是一件很轻松的的事情。
更何况是对一个个人开发者了。
软件开发行业可不全是温情,说是一“将”功成万骨枯也不为过。
为了捱过软件早期的热度发酵期,舍家撇业为软件早期运营输血的例子数不胜数。
然而即便如此也不是所有软件都能捱下来。
从业很久,贺天昌见过了太多优秀的软件出师未捷身先死。
这些优秀的软件纵然想法和思路都很不错,但又什么用呢?
连初期的寒冬都没捱过去,怎么能享受到春天的温暖呢?
贺天昌不能坐视这种情况的发生!
说到这件事他就觉得很气,他并不是一直在坐视南风APP软件这种情况不理。
事实上他在昨夜通过第三方网站看到南风APP专业模式销量不太好的时候就联系了老付。
请老付评估一下南风APP专业模式下新闻处理的效用,如果可堪一用的话看能否以批量采购的形式支持一下。
毕竟國内专门从事专业软件开发的已经寥寥无几了。
老付答应的很爽快,然而这事情几乎一个白天快过去了,却杳无音讯。
这让急脾气的贺天昌有点着急。
或许老付也有自己的无奈,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
贺天昌正嘀咕呢,突然办公室的电话响了,正是老付。
贺天昌和老付相识三十多年,根本不用多加客套:“喂,老付,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老付:“是这样的,你不是托我照顾一个南风APP这个软件的开发者吗?
你找我那会我正跟老何一块下棋。
刚好我也不知道南风APP这个软件开发者的底细,就让老何忙查一下南风APP这个软件的开发者的信息……”
贺天昌:“老何?哪个老何?”
老付:“当然咱们那个老同学啊,现在牛比了,混到了()信。”
贺天昌:“哦哦,我说这小子前段时间给我打电话拉着我天南海北的吹牛比……原来又上了一个台阶。好家伙,这什么时候咱俩都一块去zai他一顿……”
老付:“那必须的,我早就有这个想法……”
贺天昌:“对了,你刚才说到查了一下南风APP这个开发者,查到了吗?结果怎么样呢?”
老付:“哦哦,你一打岔我差点忘了.
这南风APP的开发者,这不查不知道,一查真是离谱。”
贺天昌:“怎么就离谱了?此话怎讲?”
老付:“老贺呀!我觉得你这次应该是被蒙蔽了。
这个南风APP的开发者叫林灰,灰色的灰,今年刚满18岁,是北域人。
这个林灰根本就不是专门从事专业软件开发的人。
他只是一个今年刚高考完的学生,别说开发专业软件是业余的。
估计开发软件本身就只是兴趣使然。
而且,这个林灰呢虽然也开发软件。
但是呢,他主要是开发游戏的。
除了南风APP之外,他这个月内上线的几款软件都是游戏。
事实上,人家开发专业软件很可能是为了玩票或者是单纯游戏方面圈钱圈累了想通过专业软件开发捞点好名声。
总之,这个人即便有开发专业软件的举动,其目的怕是也不完全那么纯粹。
老贺,这些年你提携后进大家也都看在眼里,不过这次我感觉你栽培后代的良苦用心怕是错付喽……”
贺天昌眼前一亮:“你是说,这个南风APP的开发者才只有18岁?
那这种不可多得的软件开发天才更应该支持一下……”
老付无奈道:“你啊你,还是老样子!
天才不天才的不好说,而且这不是侧重点好不好。
重点是他根本不是你想象的那种怀着梦想本着情怀做专业软件的。
事实上就在今天他还上架了一个游戏。”
贺天昌不以为然:“我觉得专业软件开发这种事情论绩不论心。
他有开发专业软件的行为,并且开发出来的专业软件足够强大。
这就足够了!那他开发软件的行为就是值得扶持的事情。
总之,我觉得该帮衬一下还是要帮衬一下的!
毕竟这年头专业软件什么的不好做!
我给你算一笔账,一个专业软件的开发者……”
贺天昌把刚才给南风APP开发者林灰开发南风APP周期所需的资金又给老付算了一遍。
老付耐着性子听完:“你算完帐了,我也给你算一笔账。你现在呢是正教授,年薪呢大概是税后……”
贺天昌一头雾水:“有话好好说,你算我年收入干什么……”
老付:“我是想说你一心想提携的那个林灰他一周纳的税就碾压你的税后年收入。”
贺天昌一脸狐疑:“怎么可能?我虽然不开发软件赚钱了,但写书分红讲座收入什么的也不少,虽然没以前过的滋润,但……”
老付:“就算你一年的收入是五百万吧!又有啥用?
你要帮衬的这个林灰在这个月17号单笔缴税就有五百多万,之后几天又缴纳了几笔税,就是今天还缴纳了近百万税。
你刚才给林灰算的开发南风APP全周期的花费,甚至还没人家一周纳的税多。
你确定这种人需要你帮衬?”
这突如其来的信息让贺天昌有点愣神:“额,你不会诓我吧,纳税几百万的话,逆推一下他收入都有几千万了吧?
你刚才不说他就这一个月开发软件了么?也就是说他这些收入都是最近一个月搞定的?这怎么可能呢?
他开发的软件框架是金子做的还是美术是金子做的,怎么可能来钱这么快?”
老付:“我诓你干啥,缴税信息什么都是在税务网站上公示的,你不信可以自己去搜一下。”
事实上贺天昌已经搜了,在税务缴纳网站上软件分类的缴税中几乎都没费力就找到了“林灰”的名字。
在软件收入个人缴纳税务一栏里面,林灰这个纳税额度太显眼了。
好多小公司一年的纳税额甚至还没一个个人开发者单周纳税金额多。
想不注意到都有点困难。
这简直就是离谱的妈妈给离谱开门……
实际情况比老付说的还要恐怖,这个林灰,光纳税就逼近一千万了。
那他本人挣得得有多少呢?
不过挣多少似乎也和别人没关系了。
纳税之后就是税后收入了。
老付:“这个收入确实很邪门,不过据业内人士介绍,游戏行业这个吸金速度很正常。
另外业内人士也说了,就國内的收入只是林灰收入的一小部分而已,他收入的主要大头都来自于海外市场。
有人估计他海外收入起码得2000万美元往上,这些钱都约合成人民币的话早就破亿了。
所以说我叫你不用操心这个南风APP开发者的事情。
以他这么多收入真的对专业软件有想法的话,别说养一个专业软件了,就是养一个专业软件开发公司都丝毫没问题。”
贺天昌:。。。
这个叫林灰的,才18岁,就这么大的能量吗?
贺天昌想到了他的18岁。
除了能想到未来得及告白的初恋女友的名字之外似乎什么都记不起来了。
同样是搞IT的,差距为啥这么大。
长江后浪推前浪,后浪拍到沙滩上。
贺天昌想说什么,一时之间又有点词穷。
不过贺天昌还是固执的认为:“这不算被蒙蔽,林灰这样的人才是真正能够挽救國内专业软件市场的人才!
既然他开发了足够专业的软件,还是要帮一下的。
不管怎么说,也要给其余的专业软件开发者树立一下榜样。
老付,就算你不直接赞助一下,多多少少也可以帮助林灰拉一些扶持什么的!
以你的专业性上面应该会认真考虑你的意见……”
老付无奈道:“我算是服了你了,这么多年真是矢志不改。
好吧,稍后我会让专门的团队去衡量一下这个南风软件的专业性。
如果真的有你形容的那么专业的话。
放心,不光是扶持我帮他找,直接砸钱也没啥问题。”
贺天昌笑道:“痛快,这才是我认识的老付!”
老付:“少来。不过话说真的要帮衬的话我倒觉得你比我更适合帮助这个林灰获得他想要的?”
贺天昌:“怎么讲?”
老付:“还记得我刚刚和你提过,这个林灰啊,今年刚刚高考完,是应届考生。
你要觉得他是个苗子的话,为什么不直接在招生环节将他弄到你身边呢?这样如果他真的有心在专业软件方面长线发展的话,这样的学生在你身边你完全可以加以引导啊……”
贺天昌:“你这个主意好是好,问题是时间太短了,要是周期长的话,这样的人才完全可以想办法将这个林灰通过自招之类的流程将他弄进来,但现在的话都快报志愿了,根本来不及。
除非这个林灰愿意拖一届,参加下半年的自主招生……”
老付:“额,你这个思维逻辑,你凭啥就先入为主的认为这个林灰不能凭自身实力靠进你们國央呢?”
贺天昌:“别的不敢吹,这点底气还是有的,好歹我们國央也是全国top3的高校,还真不是谁想进就能进的。”
(ps:……设定的國央是东南、南大的结合体,这俩学校结合了也不知道叫啥,按以前國/立/中/央/大学抽两个字“國央”来命名吧)
老付:“还真不一定,从我查到的资料来看,这个林灰高考前三次大型模拟考试平均分660.666,对应一下当地的分数线,虽然这个分数进不了你们学校的强势专业,但是进你们学校没任何问题。”
贺天昌:“还有这事?那这样的人才绝对不能错过啊!待会我给招生办的刘主任去个电话吩咐他留意一下。
话说老付你这也够可以的呀,连人家中学的模拟考试平均成绩都翻出来了。
你这也够离谱,查人直接查个底朝天……”
老付:“好歹我也是新闻行业的,这叫专业懂不懂。
除了让老何打听的软件开发者那事越界了之外,别的消息都是公开信息。
事实上,只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并擅于在细微之处发现线索,想要获得一个人的信息还是很容易的。
真不是我吹……(省略一大段吹牛比)”
贺天昌心说,要不是越界那一步,别的信息即便公开的也很难汇集到一起。
贺天昌:“你找的资料应该也不止你说的这些吧!”
老付:“肯定不止这些,乱七八糟找了一大堆信息……”
贺天昌:“额,啥情况,你老付这么专业,找的信息还有乱七八糟的时候?”
老付:“这是个例外,主要有的跟‘林灰’有关的信息消息渠道来源太杂。
我还没顾上整理出来认真看……”
贺天昌:“那你也别整理了,你这会方便的话直接把你找到的和这个林灰有关的消息都发给我一份,我慢慢看吧……”
老付:“好的,我传真给你。不过看完记得销毁,有些东西心里有数就行了,如果林灰这个人是手套,不是你我惹得起的。”
贺天昌:“知道了,我懂规矩,不会给你添麻烦”
……
……
翻看老付传真过来发和林灰有关的消息。
贺天昌越看越觉得震撼。
说起来老付有一点说的确实没错,这些信息确实有点“乱七八糟”。
不过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倒不完全是因为消息来源渠道太杂。
主要还是信息本身的原因,这些消息的熵明显要比一般的消息的熵要大。
如果不告诉浏览者这些消息是来自一个人的话,浏览者大概率不会认为以下信息是来自同一个人。
贺天昌在一众信息里看到林灰在开发游戏方面的概述:
“林灰,以 GRAY FOREST为署名陆续发布《人生重开模拟器》《2048》《FLAPPY BIRD》以及《HILL CLIMB RAG》这四款手游,前三款游戏均收获极大的成功,全球最年轻的蘋果设计大奖获得者……”
至于什么蘋果设计大奖获得者,贺天昌对此称号无感。
他搞软件开发的时候,AppStore还没有呢!
而关于游戏什么的贺天昌是外行。
但他还是搜了一下外界评论人士对GRAY FOREST(也就是林灰)评价颇高。
biquge.name
这些游戏评论认为GRAY FOREST作为游戏开发者一次又一次地给行业带来惊喜创造奇迹,从一开始就将眼光定位于全球……
林灰有没有对游戏行业造成影响什么的贺天昌不好置评,但贺天昌觉得眼光立足全球这点就值得点赞。
在一众消息里贺天昌甚至还发现林灰还曾以个人名义于6月中旬斥资50万元捐赠云岫小学一所,并留下寄语,他希望孩子像云朵一样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成长……
就这个行为,让贺天昌在心底又将林灰的评价抬高了几个层次。
而关于林灰的消息中,最让贺天昌意外的当属一堆专利申请了:
“林灰于6月中旬在國家专/利/局申请南风APP软件专利,状态:已通过,专利号ZL2014xxxxxxx;
林灰于6月中旬在國家专利/局申请‘演进式实时新闻文档摘要处理方法研究’专利,状态:审核中;
林灰于6月中旬在国家专利/局申请‘一种新型高效汉语言文本处理方式’,状态:审核中”
“……”
和专利有关的消息,除了中文消息之外,居然还有很多歪果消息。
似乎是林灰在申请专利的时候,不光顾着国内的专利申请。
还顺道搞定了很多歪果专利以及全球性专利。
看着这个消息,贺天昌有点意外。
这些歪果专利能够顺利申请下来,这怕不是按部就班走得申请流程。
贺天昌觉得这些海外专利能顺利搞定背后应该有美國本土代理团队的影子。
他以前申请过海外专利,不找点渠道的话甚至完全不会损失美國利益的专利都很难申请。
林灰作为一个尚未步入社会的人能够不拘泥守旧地处理问题,着实难得。
什么叫年少有为?或许林灰这种的是真正意义的年少有为。
通览这些专利的名称,贺天昌突然有点惊,倒不是被林灰这么多专利给惊到了。
事实上他的专利丝毫不少,甚至比林灰这点专利还要多几倍。
他之所以惊是为林灰的心思缜密所震惊。
这一条条的专利或者专利申请单拎出来看看不出什么。
但放在一起看的话,贺天昌感觉看到了一张被精心编织起来的大网。
而那一个个的“审核中”无疑意味着这张网正在逐渐试图收紧。
不知为何,这张网甚至让他感到一些窒息。
不对,他不应该感到窒息,反正这张网包裹的方向不是他。
不过至于林灰的对手么,则就不好说了。
贺天昌愈加欣赏林灰了。
能够在18岁就拥有这份沉稳,当真是难得。
原本贺天昌听老付讲林灰今年才18岁。
他还有点紧张,他生怕林灰会因为经验不足而不小心吃到对手或者潜在对手的的暗亏。
现在看来完全没必要担心。
应该担心林灰國内的那些潜在对手别不小心被林灰坑的太惨才对。
再看一下林灰申请的那些海外专利具体内容。
“生成式文本摘要算法专利”?
林灰居然搞定了生成式文本摘要这项技术的美國算法专利以及与之相应的全球化专利?
贺天昌虽然侧重于专业软件开发方面人才的培养,但事实上计算机专业前沿的知识他也没扔过。
虽然他不是涉足自然语言处理方向的,但他对自然语言处理方向的研究进展也是时刻关注着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有的时候借鉴一下别的行业的研究思路能给自己的研究方向带来启发。
贺天昌记得以前了解过的,传统的摘要算法不都是抽取式摘要算法么?
生成式算法?这岂不是是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
贺天昌突然发现他对于林灰这事有点过于先入为主了。
一开始他只以为林灰是一个专业软件的开发者开发者罢了,他重视南风APP这个软件本身。
但却忽视了软件真正最有核心的东西,算法。
而算法才是林灰前所未有的价值之所在。
正因为对算法的忽视,导致了他现在面对着林灰这个曾经他以为很熟悉的人有点陌生。
这种突如其来的陌生感让贺天昌有些不适应。
尽管不适应,但此时他也意识到林灰这个同学远远比他原本以为的价值还要高。
贺天昌将从老付那收到的林灰全部资料全部销毁。
随即拨通了國央大学高考招生办刘主任的电话。
第115章 金麟豈是池中物?
刘缪堥是國央大学本科招生办主/任,最近他无比忙碌。
之所以忙碌倒不完全是因为繁重的招生工作,而是来自各方纷杂的信息。
平时风马牛不相及的人现在都通过七大姑八大姨的关系找到他的联系方式跟他攀交情。
恰逢高考出成绩前夕,这些人找他什么目的几乎不用思考也能知道。
对此刘缪堥就想骂人,M蛋的,考试的时候不知道好好考现在知道着急了?
呵呵,着急也没用,找他更没用!
他是负责招生的,又不是负责判卷的。
而且即便是负责判卷的现在他也做不了什么了,他也不能化身成分数添到考生成绩单上。
更何况现在这个时间点分数早就已经判完了。
虽然考生还不能查成绩,但各地考试中心早就把一些优秀考生的成绩发到各个名牌大学的招生办了。
此时國内各个名牌大学的招生办已经在酝酿一年一度的抢人大战了。哪里还有上下其手的机会。
正吐槽之际,刘缪堥又接到了电话,看了一眼来电提示,居然是贺天昌贺副校长打来的电话。
原本还在椅子上瞧着二郎腿的刘缪堥马上端坐起来。
刘缪堥知道,贺天昌是國央大学的副校/长,据小道消息传闻,贺天昌可是國央大学下届校/长的热门人选之一。
即便不会成为下任校长,以贺天昌现在的地位,也比他一个小小的招生办主/任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真要不小心怠慢了贺副校长,岂不是自己给自己添堵?
刘缪堥几乎马上拿起电话,才一接通,电话那头传来贺天昌颇有中气的声音:“喂,招生办么?我是贺天昌。”
刘缪堥客气道:“贺校长您好,我是招生办的刘缪堥。
您有什么事情吩咐手下交代我一声就行了,怎么还亲自打电话过来?”
贺天昌忽略了刘缪堥的客套话,直接询问道:“也不是什么大事,我向你打听下,今年负责華北地区本科招生的人是谁?”
刘缪堥:“贺校长,華/北地区有两个直/辖市,一贯是我校生源大区,因此每年華/北地区本科生招生工作都是由我亲自负责的,今年也不例外。贺校长,您有什么事情吗?请尽管吩咐,我一定全力以赴。”
贺天昌:“这样啊,你今年在招生的时候,一定要格外留意一下北域市一位叫林灰的考生。
如果他的成绩能达到我校的分数线,无论怎样也要说服他来我们学校就读,如果有可能的话,最好建议他来我们学校的计算机学院。”
刘缪堥:“林灰?……校长,您说的林灰,林是双木林灰是灰色的灰么?”
贺天昌心里一沉,能被招生办老师单独记住的考生名字肯定是有什么不同寻常的事。
贺天昌:“对的,怎么了?他不会是成绩考的没达到我校的预估分数线吧?”
刘缪堥:“贺校长,您说笑了,您看中的学生那肯定是人中龙凤,万里挑一,怎么会达不到我校的分数线呢?
是这么一个情况,这个林灰同学发挥的很出色,但是发挥得太出色了。
林灰考了七百三十多分,是北域省的理科高考状元。
可问题麻烦也麻烦在这里!校长,您也知道,虽然每年也有实力清北水平的考生来我们学校,但实际上,这些考生基本是因为在清北选不了好专业,所以才会来我们学校。
那个……那个我们学校对高考状元的吸引力着实不是很足,所以……”
虽然不愿意承认,但刘缪堥的话是事实,國央大学对理科高考状元的吸引力确实不足,别说跟清北没法比了。
就是跟邻省的浙大也比不过。
说实话,贺天昌想过林灰的分数会达到清北的水平,但从来没想过林灰居然这么猛直接来个省第一。
如果林灰分数只是刚好达到清北校线,那完全有很大的操作空间。
毕竟有些人虽然能进清北,但即便进去了也只能去一些很冷门的专业。
与其这样,还不如直接来國央挑个强势专业呢。
直接就是高考状元可还行?
这就很离谱了,搞钱那么猛也就算了,学习上居然也这么刚。
不得不说,林灰此人短短的时间带给了他太多意外。
贺天昌不死心,又追问了一下:“确定是七百三十多分吗?你没搞错?”
刘缪堥急道:“校长,这个我可不会搞错。
这个林灰同学成绩很好记,理科数学、理科综合还有英语这三门科目都是满分,语文是135分。
加起来刚好是裸分735分。
虽然以课标Ⅱ卷今年的难度来说,735分是个奇迹。
但据北域考试中心那边讲,结合考场多机位实时监控录像复核过两遍,林灰同学考试全程都没有出现任何作弊和疑似作弊现象。
经北域省考试中心以及教育/bu高考督/导/组的联合认证,林灰同学的考试成绩真实有效。”
贺天昌:“老刘,别着急,我这也是有点意外,这小子考得居然这么好!”
贺校长居然叫我“老刘”了?这是欣赏我?刘缪堥登时心情舒缓起来。
贺天昌接着问道:“这么说这事板上钉钉了?”
刘缪堥:“也不是,北域教育/厅对这个成绩有异议?不过他们是觉得这个分数给低了。
他们称林灰三科都是无可挑剔的满分,凭啥语文才135分这么拉跨?判卷组一定是故意压分。”
贺天昌:“语文135也不低了啊!这不是无理取闹吗?”
刘缪堥:“也不完全是无理取闹,今年判卷情况有点特殊,课标Ⅱ区去年好像在进行语文教育试点的一个改/革,为了验收成果并且确保公正,今年课标Ⅱ区涉及到语文试卷都是由异地抽调判卷团队进行判卷的。
而正常情况下高考考试试卷一般都是由该省师范学校抽人进行判卷的,
课标Ⅱ卷区域语文都是异省判卷的话可不太妙。
这种情况下有点类似于囚徒困境,各个判卷团队为了让其他省的语文成绩不那么突出,肯定会不约而同的选择压分。
可以说压分是普遍现象,但我感觉林灰同学的语文成绩并没有出现压分。
语文试卷的判分虽然有很强的主观性吧,但能得135分也差不多可以了。”
贺天昌:“所以这件事怎么解决呢?”
刘缪堥:“大概率是不了了之,毕竟涉及到的人数太多了,不可能把所有人的语文成绩再改一遍。
也没啥好争的了,哪怕林灰高考语文只考100分总分一样是700分,也照样是北域理科高考状元。”
贺天昌:“这么优秀的么?”
刘缪堥:“是啊,林同学的分数确实很棒,从北域考试中心传来的结果看,林灰同学的高考分数超过同省理科第二名39分,堪称碾压式领先;
而且从各地考试中心汇总的数据来看,在使用课标Ⅱ卷的11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直辖市、省以及自/治区)的理科考生之中林灰同学的成绩是最高的。
当时我和其他几个招生办的老师就啧啧称奇,考试考到这个份上也算得上是无敌了。”
听了这一串光辉的“战绩”,贺天昌又想到了他的18岁……
不过这次什么也没想起来。
贺天昌不想说话了,人和人的差距为什么比人和猪的差距还要大。
刘缪堥领会着贺校长话里的意思。
贺校长对林灰似乎很看重,贺天昌试探着道:“校长,您别担心,真想让这位林同学来我们学校应该也是有办法的。”
贺天昌:“哦?说说你的想法?”
刘缪堥沉吟道:“我亲自去北域,到时候我单独给这位林同学谈谈。如果他愿意来我们学校各种费用全免不说,此外我们还会一次性给他100万元的助学金。另外他的家人有来金陵的想法的话,就业以及户/口问题什么的我们也可以协助落实。
tsxsw.la
财帛动人心,我想这位林同学应该是不会拒绝的。即便林同学拒绝,他的家里人应该也不会拒绝的……”
说实话,刘主/任说的那个条件算是很优渥了,有些偏远地方高端人才引进计划都未必做到这个待遇。
不过凡事也要看对象,指着拿100万去诱惑一个一周纳税近千万的人实在是滑稽。
而且处心积虑让一个高考状元来國央这种只能排全国前三的高校或多或少都有点恶趣味。
考虑了一小会儿,贺天昌终究还是制止了刘缪堥的计划。
贺天昌无奈叹道:“金麟豈是池中物?终究还是我们庙太小,算了吧。”
……
挂断了打给刘缪堥的电话,贺天昌有点五味杂陈。
做事一向运筹帷幄的他,在林灰这却屡屡遇到意料之外的事。
这让贺天昌着实有点受内伤。
贺天昌有点后悔太早销毁跟林灰有关的资料了,这个人真的是像个谜团一样。
不甘心,这种许久未曾出现在贺天昌心中的情绪居然在时隔若干年之后再次出现了。
虽然不甘心,但贺天昌确实没什么好办法。
國央对高考状元并没有吸引力。
贺天昌换位思考一下,要是他考了高考状元,别说来國央了。
就是水木京大这类高校要录取他,他也非“姚钱数”不去。
等等?
“姚钱数”?
心念及此,贺天昌有了新想法。
國央对林灰没吸引力,那水木的“姚钱数”呢?
这个“大杀器”不会对林灰这样的刚刚高考完的学生没吸引力吧?
贺天昌所说的“姚钱数”是水木的三个本科教育实验班。
它们分别是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姚班)、钱xs力学班(钱班)、数学物理基础科学班(数理基科班)
钱班和数理基科班或许不能吸引林灰。
但贺天昌不相信一个对计算机领域感兴趣的人能抗拒姚班的诱惑。
要知道,姚班可是由图灵奖得主、中國科学/院院/士姚QZ创办的。
姚起初想培养博士生,但是后来想到在美國的时候,看到从国内到美國高校读硕读博的学生,缺乏标准性学术训练。
不得不多花费一年甚至更长时间弥补差距,接触不同的思维方式。
而实际上中國学生们同样优秀、在本科读书阶段也很忙碌,问题主要是课程量虽大但未形成挑战,这让他们吃亏。
因此姚QZ才有了做本科实验班的想法。
“姚班”以培养领跑国际拔尖创新计算机科学人才为目标。
从本科生开始进行精英式教育,以期达到本科毕业学生能够与美國一流计算机系学生达到同等水平。
进入“姚班”,学生要上25门专业课及核心课程,全英文授课。
姚本人亲自授课的有《理论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应用数学》等课程。
在姚班的学生,前两年主要是计算机科学基础知识强化训练,后两年有包括机器智能、网络科学、量子信息、计算生物、金融科技等方向的专业教育。大三学生要赴海外一流高校交换学习一学期,大四优秀学生则有机会前往美國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以及谷歌、摆渡等知名高校或研究机构进行研究实践。
姚班说是集中了水木最顶尖的教学资源和人力资源也不为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林灰没道理会拒绝吧?
贺天昌觉得林灰不会拒绝,也不可能拒绝,有的时候看似爬到更高处之后选择更多了。
但其实爬到高处只是可供选择的选项更好了,但选项一样很少。
以林灰这个成绩来说,他这个成绩虽然看似全国学校随便选。
但实际上可供林灰选择的國内的高校也就只有三所,水木京大g大三所。
其余学校林灰不能说完全不会考虑,只能说考虑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再怎么说高考状元也有属于自己的傲气。
而林灰的话,在水木京大g大这三个学校之间选,选g大的概率小的可怜,每年只有很少的高考状元会选择港大。
也就是说林灰大概率只能在水木和京大之间二选一。
按常理揣测,如果林灰对计算机领域感兴趣,应该很大程度上会选择水木的姚班。
唯一比较麻烦的是林灰似乎对商业很感兴趣。
不过贺天昌觉得就算林灰一心致力于经商也无所谓,一个有心致力于经商的计算机方面的天才更是无法抗拒姚班的诱惑。
商业的话,什么最重要?人脉最重要。
很多白手起家的人虽然没有足够的本钱,但是却有人脉。
贺天昌早些年鼓捣软件的时候,也算是涉足过一段生意,他很清楚和本钱相比人脉才是最重要的资源。
姚班或许没法给林灰提供足够的资金,但却能帮他建立起一个触角涉及未来各个领域精英的关系网。
这种说法并不夸张,水木大学虽然卧虎藏龙优秀的学生非常多,但水木真正精英的人才却基本都在姚班里。
水木也有一句老话:半国英才聚水木,水木半英在姚班。
选择进入了姚班可是等同于进入到一个庞大的人际网中,这对于林灰这样一个未来有商业方面经营的人岂不是很有诱惑力?
总之,贺天昌觉得无论是出于学术方面的打算还是出于对未来商业方面发展的打算。
林灰都无法拒绝水木姚班的诱惑。
或许林灰现在还没意识道姚班的独特价值,但贺天昌觉得这种东西一点就透。
只要到时候招生人员对林灰一番话语,林灰多半会理解的。
贺天昌一个國央的,为什么处心积虑的从水木角度考虑问题呢?
姚班是水木交叉信息研究学院的。
而贺天昌是水木交叉信息研究学院的特聘教授,虽然他除了几次公开演讲之外基本没去过。
不过这根本就不是问题,以贺天昌的身份真的想去的话水木总不至于拦着他不要他去吧。
总之,贺天昌觉得一切尽在掌握。
如果林灰能去姚班的话,贺天昌一样有机会引导林灰…
虽然这样跟林灰去國央大学还是有不小区别,但问题不大。
贺天昌也不全是私心。
林灰这样计算机方面的天才,去水木姚班这样的精英教育之地。
他的才能才可以得到更好的施展。
而國内其他的高校的传统计科专业很可能会埋没林灰的天赋。
不过姚班也不是想进就能进的。
姚班每年招收30人左右,通过奥赛招生、自主招生、校内二次招生、校内转系等选拔机制遴选优秀学生。
进入姚班的基本都是保送或凭绝高分数考入。
短时间看,林灰是跟保送无缘了。
但林灰并不算没机会,毕竟他有的绝高分数。
贺天昌于是再次拨通了一个电话,不过这次轮到贺天昌正襟危坐了。
没办法,很难不端正态度。
什么行业也是要看资历的,在互联网这方面贺天昌资历算老的了。
但他和他正在联系的这位也完全没法比。
他刚获得博士才没几年,那位已然成为美國科/学/院院/士了。
根本没半点可比性。
电话拨了有一会之后才接通。
甫一接通电话,电话那头就传来了和蔼的声音。
“喂,是天昌啊?你还记得给我打电话啊?你说说有多长时间没来我这了。”
贺天昌急忙恭敬地道:“姚老,而且这边也一直是俗务缠身么,一直未能成行……
这些都是次要原因,我是盼星星盼月亮一直盼望着去看您呐,这不是怕贸然前往打搅您科研工作吗?”
“别贫嘴了,说吧,有什么事?”
第116章 不一样的衡量标准
贺天昌语气很恭敬,之所以对姚教授很恭敬是有原因的。
姚教授是一位博学多才的理论计算机科学。
其研究兴趣包括复杂性理论、算法分析与设计以及理论计算机科学新兴领域(例如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
一般的学者研究明白一个方向就不错了。
姚教授不但研究方向众多,各个方向也都有显著贡献。
姚教授贡献有基于复杂性的伪随机数发生理论、密码学和通信复杂性等。
其开创了通信复杂性领域,揭示了分布计算通信开销的实质。
设计了快速量子算法以及量子密码协议安全性分析的数学工具。
某种程度上,说姚教授开创了计算机科学的新趋势也不为过。
姚教授的工作促进了计算理论的形成,在包括计算几何、深度不变的布尔线路复杂性、数据结构分析以及量子通信等许多领域确立了新的方法的理论和有效的技术。
雅文吧
这样的学术成果怎能不让人肃然起敬呢?
除此之外,贺天昌面对姚教授还有一种类似于后辈对前辈的那种敬仰。
姚教授也确确实实是贺天昌的前辈。
说起来,贺天昌和姚教授还算是份属同门,都是属于刘/炯/朗“门下”的。
刘/炯/朗这个名字对于大众来说或许有点陌生,但在计算机界却几乎无人不晓。
刘/炯/朗是国际知名的计算机科学家。
此人对于即时系统、电脑辅助设计、组合最佳化、离散数学等领域均有杰出贡献。
刘/炯/朗在专业上的贡献只是一方面。
其不为人知的贡献在于他一生之中培育英才无数、桃李满天下。
姚教授1975年获得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就是刘/炯/朗教授指导的。
而贺天昌在美國加州理工大学时的博士生导师是科尔曼·霍尔希斯教授,此人也是刘/炯/朗的若干门生之一。
如果严格按照学术方面的传承来算,某种程度上姚教授也可以算是贺的“师叔”了。
当然,贺天昌可不敢对姚教授真的叫师叔。
姚教授虽然资格很深资历很老,但姚教授本人从来不以前辈自居。
而且姚教授不仅不以前辈自居,而且还很反感论资排辈这套。
他不但从来没有对后进学者摆过架子,而且即便是面对普通学生姚教授也不以前辈自居。
非但不摆架子,姚教授还一直默默无闻地致力于我国计算机基础人才的培养。
可以说在刘/炯/朗的众多门生中,姚教授才是真正继承其传道授业解惑精神的。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贺天昌才敢直接把电话打到姚教授这里,嬉皮笑脸地向姚教授“举贤荐能”。
不过即便如此,贺一时半会也没想好该怎么开口。
姚教授虽然致力于人才培养,但同时最反感走后门那套。
好在贺天昌期待的机会很快就来了。
听见贺天昌抱怨俗务缠身,姚教授很不以为然:“我们那一代人(上世纪四五十年代)都老了,你们这代人,自然要多担责任!”
贺天昌正愁没机会将话题引到林灰身上,听见姚教授提到年龄,马上接过话茬:
“我不算年轻了,今年也五十多了,未来还是要靠年轻人。”
听见贺天昌的话,姚教授奇怪道:“你不一向自诩正当年么?怎么现在突然感慨起英雄迟暮了?”
贺天昌:“年轻一代成长的太快了,我们怎么能不老呢?”
姚教授岂能不知贺天昌的意思:“你这是发现好苗子了吧,拐弯抹角地把话题往这引呢……
说吧,又想向我推荐你们学校的谁?想推荐去哪?
先声明啊,我不带研究生了。”
贺天昌:“这次推荐的倒不是我们学校的,而是一个刚高考完的本科生,他叫林灰……
我想推荐他参加水木计算机科学实验班的选拔。”
听了贺天昌的话,姚教授笑了。
姚教授笑了,贺天昌却有点慌张。
被误解事小,不小心耽误了林灰的前程可是不应该。
贺天昌忙道:“姚教授,我懂你原则,我可不是走后门啊。
这个林灰,考了七百三十多分,这完全符合参加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往年的标准啊。
我只是不想让明珠蒙尘,才引荐一下……”
姚教授:“别着急嘛,谁说你走后门了?
我问你,你说的那个林灰是今年北域省的那个高考理科状元么?”
这话让贺天昌颇为意外:“是的,林灰就是今年北域的高考理科状元。姚教授,您也知道这个林灰啊?”
姚教授:“不算是很了解,我今天听别人提到这个名字了。”
一个普普通通的刚高考完的学生,居然能入姚教授这种层次人物的耳,真是难得。
贺天昌不是很能理解。
贺天昌:“姚教授,能冒昧问下上个提到林灰的人是谁么?”
姚教授:“这么多年,你这个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性格倒是没改……”
贺天昌不好意思地笑笑。
姚教授:“最早提林灰名字的是京大的贾麓贾副院长,上午他跟水木招办老师讨论新生事宜的时候刚好我路过。
贾副院长跟我们商量,让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要跟他们抢林灰这个考生。
如果我们愿意的话他们可以将华北地区除了北域外其余省的理科高考状元都让出来?”
贺天昌不解地问:“每年华北地区不都是生源争抢最激烈的地区之一么?
今年京大怎么这么下血本,愿意为了一个林灰直接将华北另外几个省份的高考状元让出来?
不对啊,那个贾教授不是京大语言学方面的教授吗?
林灰是理科状元,他对林灰感兴趣算怎么回事呢?”
姚教授:“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贾教授虽然是语言方面的教授,但其实主要从事的方向却是应用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近几年主攻方向就是在搞和计算机的交叉。
这个林灰同学有一些自然语言处理方面的专利,他们觉得林灰这个同学在自然语言处理这方面很有天赋。
自然会对林灰很感兴趣……”
贺天昌:“京大嗅觉够倒是灵敏啊,这么快就知道林灰在自然语言处理方向搞出的动静了?
姚教授,这也是我要跟您说的,林灰同学在自然语言处理方面很有天赋……
他提出的生成式摘要算法很有想法,可能用到了一众前所未有的研究思路。
反正我感觉要利用传统方法的话想实现他提出的那种算法很难做到……
……
所以我才举荐他参加一下计算机实验班的选拔……”
姚教授:“天昌啊,你的想法很好。
可是我来问你,你的举荐有考虑过林灰同学的意志吗?”
贺天昌:“我……”
姚教授:“或许你觉得你现在的行为很正确。
但你想想真的合适吗?我们没权利去替别人的人生做选择。
像林灰这种能取得很高分数的同学,应该是很有规划的。
他们的路应该是由自己选择的。
而不是由你我在幕后来安排。”
贺天昌:“姚老,这位林灰同学真的在算法方面有极高的造诣。
这并不是我信口胡诌,我是潜心琢磨了他发表的东西才发表的看法。
虽然林灰同学的研究成果在您面前不够看。
但林同学能在18岁做到现在的地步,未来完全是不可限量。
我也知道我背后使力这样的做法不太好,但我也是爱才心切。
我见多了太多天才的夭折。
我真的一点也不想林灰同学走弯路……”
姚教授却不这样认为:“只有进入水木的计算实验班才不算是弯路吗?
还是说只有从事计算机领域才不算走弯路呢?
天昌,我给你说说我吧,我现在在计算机领域勉强有点薄名。
可你知道我前半生经历么?
1967年,我毕业于呆弯大学,获物理学学士学位。
之后赴美深造。1972年获哈佛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
直到1975年我获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
按照你的逻辑,是不是就可以说我以前在物理方面走的路就是弯路呢?
不能这样说吧,我感觉没有物理学上的积累。
在计算机上我也走不了那么远。
所以要辩证地看问题,弯路有时候也是一种宝贵的财富。”
听着姚教授的话,贺天昌突然有点语塞。
道理确实是这个道理。
不过……
姚教授接着道:既然林同学的成绩达到能够参加选拔的标准。
那么招生的时候,如果林同学表现出对水木的兴趣之后。
水木招办的老师不可能不跟林灰讲计算机实验班的种种。
到时候由林灰同学自己进行取舍就好。”
虽然姚教授最终的这个回答无可无不可。
不过能得到这样的回答,也已经很不错了。
姚教授这种层次的人说是计算机领域超级大佬了。
能让林灰在姚教授心中多点印象。
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事实上在今天围着林灰转的过程中。
贺天昌都多多少少有点无力感。
贺天昌不禁感慨,或许真的是老了。
……
……
同样是20号下午,此时的林灰还在忙自己的事情。
浑然不知围绕着他展开的一系列事情。
林灰在忙什么事情?
自然和软件相关的一些琐事。
南风APP专业模式取得的成绩虽然还算让他满意,但不意味着他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如果说专业软件和普通的软件在服务模式上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那肯定是专业模式格外重视用户反馈和售后服务。
毕竟一款软件的专业模式受众本就是极小的一个群体,如果这个极小群体用户的诉求再不重视的话,岂不是自绝于市场?
而林灰在设计专业模式的时候也考虑过商业反馈这一点了。
虽然南风APP这个软件没做聊天功能,但问题不大。
林灰先前有过这方面的考虑。
订阅南风APP专业模式的用户都可以查看其邮箱地址。
当然了,以林灰狡兔三窟的性格,这个邮箱地址只是其若干无关紧要邮箱中的一个。
通过一系列措施确定无网络安全风险后。
林灰登陆了这个客服邮箱,邮箱里面确实有不少邮件。
但这些邮件基本都是称赞专业模式比较实用的。
反正林灰是没看到什么有价值的建设性意见。
尽管如此,林灰还是更新了一个小版本。
虽然这个新版本和先前的版本功能上没任何区别。
真正的区别可能只是代码里多了几条无用的注释。
不过林灰还是在更新简介中介绍到:
——修复了一些问题,并妥善解决了若干用户反馈的问题。进一步优化了工程稳定性并改善了产品体验。
——此外还着重强化了专业模式的体验。
尽管实际上林灰没做任何努力,但这不重要。
要让用户知道你在努力。
同时也要让潜在用户知道你很卖力。
这就足够了。
南风APP这边没太大问题,林灰就将注意力放在了《Hill Rag》这款游戏上。
《Hill Rag》这个游戏上线之后,下载成绩倒是不错。
林灰注意到个人开发者账号的后台上AppStore官方陆陆续续给他发来了很多消息:
“尊敬的开发者您好,您开发的游戏《Hill Rag》已入列本周App Store精选新游,在此期间内最好不要出现较大的版本迭代,以避免未知bug对玩家体验造成的影响……”
“……”
“尊敬的开发者您好,您已成功加入AppStore个人开发者激励计划,详情请查看链接.[].”
“恭喜您超凡的卓越开发者,您开发的游戏《Hill Rag》在全球范围内已成功突破一百万次(有效)下载。”
说实话这个下载成绩虽然碾压先前的几款游戏,不过也是情理之中。
能出现这个下载热潮跟林灰过往几款游戏的口碑和是分不开的。
当然也和蘋果的卖力宣传有很大的关系。
确切地说和蘋果卖力宣传有不小的关系!
以前林灰所采用的宣传手段在海外都是力有不逮。
但有蘋果助力完全不一样,在twitter、ins这样的大的社交平台,居然出现了一段长达四小时的默认搜索。
默认搜索即用户什么都不用输入,一点击搜索就可以跳转到《Hill Rag》相关话题。
可以说安排的明明白白。
尽管下载成绩还算不错,不过这次情况有点不同。
和以往林灰开发买断制游戏不一样,这次《Hill Rag》虽然名义上有定价但实际上却是免费下载的游戏。
如果是一款买断制游戏的话,那么林灰只需要关注下载量就可以大致知道收入情况了。
但免费下载的游戏的话,再关注下载量就没太大意义了。
衡量免费下载(应用内付费)游戏的收入关键还是要看日活跃用户数量、活跃用户、付费用户、活跃付费用户数、平均每用户收入、平均每付费用户收入、付费比率之类的数据。
第117章 现象级小游戏的诞生
在衡量免费下载(应用内付费)游戏的众多指标中。
除了日活跃用户数量、活跃付费用户数、平均每用户收入、平均每付费用户收入这几个指标很重要之外。
生命周期价值(LTV)和用户留存率也是相当重要的参数。
所谓的生命周期价值LTV(用户生命周期价值)=LT*ARPU (用户的平均生命周期*每用户平均收入)
雅文吧
通俗地说生命周期价值指的是平均每个玩家从入坑到弃坑带给游戏开发者或者游戏运营商的收益。
而所谓的用户留存率:用户在某段时间内开始使用游戏,经过一段时间后,仍然继续使用游戏的被认作是留存用户,这部分用户占当日新增用户的比例即是用户留存率。
留存率按照不同的场景分类有统计周期包括日留存、周留存、月留存。
对于一个小游戏来说,用月留存去衡量就没太大必要了,实际上只考虑日留存和周留存就够了。
之所以说生命周期价值(LTV)和用户留存率这两个指标是相当重要的参数是有原因的。
一般来说生命周期价值能直观地反应一款游戏的吸金能力;
而用户留存率则能直观反应出一款游戏到底耐不耐玩受不受玩家拥戴。
当然了,这只是对精神正常的游戏开发者来说。
对于SAN值过低的游戏开发者来说,其开发的游戏根本不考虑用户留存率,只考虑生命周期价值。
按照这类游戏开发者的理念来说,用户留存不留存无所谓,你只要进来把钱交了就可以了。
如果掏钱的同时能顺道骂几句帮他的游戏增加下话题度和热度就更不错了。
或许这种做法能收获一时的快钱,但林灰并不认同这种跟涸泽而渔几乎没什么区别的做法。
虽然用户生命周期价值和留存率这两个数据很重要,但短时间内林灰从个人开发者账号里并不能看到准确的数据。
即便是借助第三方游戏评测机构短时间内林灰也获得不了太准确的相关数据。
大概要到游戏上线24小时之后林灰才能在开发者后台获得相应的数据。
目前,个人开发者账号里面关于用户生命周期价值和留存率这两个指标相应的数据都是“——”这样的的空置状态。
个人开发者账号里面倒是给出了一个关于日活跃量的大致的预测。
不过这个预测着实有点鸡肋,太保守了。
按照AppStore个人开发者账号后台给出的预测。
《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首日活跃用户数量很可能达到十万以上。
虽然目前《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虽然才上线几个小时。
但下载量都已经达到五百万了,按照这个趋势全球首日有效下载量突破一千万次那是是妥妥的。
在一千万玩家中出现十万以上日活跃用户数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当然了,这里仅仅是游戏,要是一些论坛类app,虽然用户下载量可能很高,但用户活跃量可能并不高)
事实上,一个游戏只要不是做的太拉跨或者部分功能太劝退,那么首日活跃用户数量就不可能低。
林灰觉得以《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的设计水准,首日活跃用户数保守估计也能达到三百万以上。
并不是林灰盲目自信,林灰的自信是有依据的。
因为林灰套用前世《Hill Climb Rag 2》这款游戏的工程文件做的开发。
林灰实际上发布的《Hill Climb Rag》虽然在画质上依旧是前世原版《Hill Climb Rag》的那种画风。
但其内涵方面却尽可能地朝着是前世的《Hill Climb Rag 2》方向发展。
前世《Hill Climb Rag 2》的可玩性是相当之高的。
《Hill Climb Rag 2》涉及到联机的因素林灰并没有引入。
其他不涉及到联机的玩法,林灰基本都引入到他复刻的游戏中。
林灰还引入了成就系统,这也不是林灰第一次在游戏开发中引入成就系统了。
在开发《人生重开模拟器》的时候林灰就在游戏里引入了成就系统。
总而言之,林灰是在尽可能地符合其一脉相承游戏设计[搬运]理念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丰富游戏的内涵,发掘游戏的可玩性。
相信玩家能体会到林灰的良苦用心。
到了20号下午快六点的时候,林灰又收到了来自AppStore的官方提示:
“恭喜您超凡的卓越开发者,您开发的游戏《Hill Climb Rag》在全球范围内已成功突破一千万次(有效)下载。”
讲道理这个下载速度比林灰先前上线的那个《FLAPPY BIRD》的下载速度要快不少。
这和游戏免费下载策略有很大关系,同时和林灰此次选择的上线时间也有不小的关系。
《Hill Climb Rag》的上线时间是国内的周六下午。
这个时间原本很多潜在的游戏受众也比较闲,很多人都有时间玩游戏。
此外,按照时差,BJ时间周六下午,纽/约时间(美國东海岸)虽然还是凌晨,但洛/杉矶时间(美國西海岸)的话却是周六上午。
也就是说即便有时差的原因作祟,林灰此次选择的上线时间起码也能考虑到海外一半的玩家受众的正常起居规律。
不管怎么说,此次《Hill Climb Rag》的上线时间,相比于上次上线《FLAPPY BIRD》时的时间安排还是合理很多的。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一切都在朝着正反馈的趋势发展,现在只看玩家的反馈了。
林灰倒是注意到他的朋友圈里不少人在分享《Hill Climb Rag》这个游戏。
不过并不能据此就说这个游戏很受玩家欢迎。
林灰是利用《Hill Climb Rag 2》工程文件开发的《Hill Climb Rag》这个游戏
《Hill Climb Rag 2》里有一个小功能,每隔三小时有一次看广告升级车子组件的机会。
但林灰没有往游戏里植入广告的习惯。
所以这个功能被林灰魔改成了每隔3小时选择分享游戏到朋友圈或者私信分享给朋友的话。
能有一定概率获得一次升级车子组件的机会。
因此现在虽然朋友圈里出现了类似的分享。
林灰也分不清楚用户是因为真心喜欢才分享的还是单纯只是一堆大猪蹄子为了做任务才分享。
不过不管怎么说,确确实实有很多人在分享。
林灰还收到了很多班里同学发来的分享。
林灰突然想到一个问题。
他分不清这些玩家是否是真心分享。
别的用户岂不是一样傻傻分不清这些人究竟是真心分享还是带着什么目的?
这样的话岂不是妙哉?
一款现象级小游戏好像要就此诞生了。
第118章 良心开发者必须支持(上)
林灰预料的似乎不错。
《Hill Climb Rag》果然有越来越火的迹象。
不多时林灰注意到他们高中的班级群里也展开了对《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的讨论。
这类跟游戏有关的话题基本都是何思远发起来的。
何思远算得上是林灰班里资深的游戏发掘者了。
何思远虽然没少鼓捣小游戏,但成绩一向很不错,林灰记得前世这哥们去水木读精仪了。
也不知道这哥们这个时空是否还是会做出一样的选择。
不过这就不是林灰该操心的事情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轨迹。
林灰翻看了一下班群里消息列表。
果不其然,班群最靠上的消息就是何思远发的:
“灰神又出了一款新游戏,叫《Hill Climb Rag》……
[截图][截图][截图]……我感觉蛮有意思的……”
刘繇:“看了下图片,不愧是灰神的游戏!画风一如既往还是那么沙雕。
不过说实话这类沙雕风格的游戏有点玩腻了,还是算了吧……
而且最近囊中羞涩,灰神下一个游戏我再支持!”
何思远:“这次不一样,这次虽然画风虽然跟前几款游戏一样。
这次是一款基于物理学的2D赛车视频游戏。
内容上很丰富,反正我觉得挺好玩的……”
刘繇:“切,哪种意义上的好玩??
上次那个《FLAPPY BIRD》你也说挺好玩的?
结果呢,实在是坑人[敲打][敲打]……”
何思远:“本来《FLAPPY BIRD》也挺好玩的,你自己太菜那能怪谁?
而且觉得不好玩可以不玩啊,谁让你人菜瘾大。”
刘繇:“谁说我菜了?我最起码也能玩到三十多分。
灰神本尊才玩到二十多分,我很强的好不好?”
何思远:“好好好,你最强行了吧[鄙视][鄙视]
反正我觉得,不管怎么着先下载下来再说,不然过段时间想上车可就要花三十了”
刘繇:“什么意思[疑惑][疑惑]”
何思远:“最近在限免,原价30呢。”
刘繇:“你早说限免啊,那没说的,必须得支持……等我回去下载一个”
刘繇:“奇怪,话说灰神怎么刚上线就限免??
打个折就够意思了,限免的话还怎么愉快地赚钱?
还是说灰神这是在回馈游戏玩家?”
何思远:“钱钱钱,光知道钱,能不能有点追求?
灰神这种境界的人哪还在乎钱??
我看一些游戏报道说灰神现在收入早就破千万了。
钱赚到一定程度应该就没意思了吧?
反正我觉得灰神那种层面的人在乎的是荣誉和成绩。”
何思远:“限免的话虽然会损失一些买断分成,但也不是完全没好处。”
刘繇:“比如说?”
何思远:“比如说限免可以冲榜啊!
我记得灰神《FLAPPY BIRD》刚出的时候就是这种策略。
上线就限免,然后利用限免期限冲榜。”
何思远:“说到这个我得感谢灰神,因为灰神采用了这样的策略,好多厂商也东施效颦。
原来需要付费的游戏也都限免冲榜,这倒省了我好多零花钱。
没说的,灰神开发的游戏就算限免,我也得首充支持一下……”
刘繇:“你打算怎么支持,激励计划么?这么快就开通激励计划了么?”
(过了一会)刘繇:“我靠,还真的开通激励计划了,这么猛的么,这才上线多久,就被评选为高品质APP,灰神果然牛比……”
何思远:“支持确实是要支持的,不过激励计划就算了吧。
我直接首充得了,这样既能支持灰神还能落得实惠……”
刘繇:“首充?不是说免费游戏么?”
何思远:“只是免费下载而已,不然真的要灰神用爱发电么?”
刘繇:“(⊙﹏⊙),又是土豪各种虐平民么,感觉瞬间不想玩了……”
何思远:“一个离线游戏而已,别人哪怕是重氪,也不会影响游戏平衡……
只是轻氪的话体验更好一点而已。”
刘繇:“这样啊,那还阔以……轻氪也伤不起,我最近是真的一穷二白。”
何思远:“你最近怎么这么惨?高考完不得挺滋润的么?”
刘繇:“你那是考得好,所以待遇比较好。”
何思远:“扯,我也没考好。谁跟我提高考我跟谁急。
理综错了三道选择,18分莫得了,语文作文似乎有点跑题,简直就是人间惨案……
话说肘(繇)子你考得怎么样?”
刘繇:“我也不知道考得怎么样呢,我倒是盼着快点出分。
捱到出分后,考得好的话,可能好日子就来了[憨笑]
要是考得不好,估计依旧很惨。
不过再惨也不可能比最近惨了,最近真是凄惨无比……
我算是明白了高考前是保护动物,高考后是野生动物。
现在这段时间直接成有害动物了[委屈][伤心][大哭]。”
何思远:“我也差不多,我妈还给我五千零花钱让我出去转转,多接触接触社会……
不一样是嫌弃我在家么?”
刘繇:“(⊙o⊙),咱妈还缺儿子不?”
何思远:“儿子不缺,还缺儿媳…”
刘繇:“额,那我也可以委屈一下……”
何思远:“滚(ノ`Д)ノ”
……
……
何思远:“说实话,灰神这次真是失策,应该做成联机的,单机的话土豪哪有付费欲望……”
曹海超:“谁说没付费欲望?我都氪了差不多七千多了……”
刘繇:“好家伙,原来你一直在潜水?
哈哈哈,超哥你终于暴露本性了……@李老师”
[系统提示:曹海超撤回了一条消息]
刘繇:[鄙视][鄙视]
何思远:“[疑惑][疑惑]氪金七千多?@曹海超你认真的吗?我看了一下这个游戏并不怎么需要花钱啊?
所有东西都可以通过金币购买,而金币又可以通过游戏获取……”
曹海超:“确实可以通过金币解锁,可是你算算总共需要多少金币啊。
别的不说,就那几个不同的游戏场景地图:
沙漠场景花费35000金币,北极圈场景花费75000金币,高速公路场景花费125000金币,月球场景解锁花费185000金币,火星场景解锁花费255000金币,这些加起来就是675000金币。
正常一局游戏才能获得多少金币?虽然按在线时长和做任务之类的能额外获得金币,但获得金币还是太慢了。
想体验全部游戏场景的话岂不是要很长时间?”
林灰看到这里,心道:
其实场景远远不止上面这几个,上面几个只是游戏里明面的场景。
还有几个场景是属于隐藏场景,隐藏场景的话玩家必须触发一定的成就才能解锁。
slkslk.com
不过这种彩蛋就等着玩家去发掘了。
林灰接着翻看班群里的聊天记录。
第119章 良心开发者必须支持(下)
林灰注意到班群里面接下来的聊天内容基本都是长语音了。
说实话按林灰的习惯,他是很讨厌去听群里那种不知所云的长语音的。
不过今时不同往日,作为一名游戏开发者,还是很有必要倾听游戏玩家的真实反馈的。
毕竟很可能这些谈话里就涉及到什么蕴含着真金白银的高价值信息。
林灰耐着性子,一条一条地点开听。
何思远:“《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不是有首充礼包吗?
首充6元、30元或者108元的话分别对应着不同规格的礼包。
我记得首充108元的话除了赠送一堆宝箱之外不是还可以获得58万金币吗?
而且,首充的108元是对应1080钻石的。
游戏里面1钻石对应100金币。
也就是说,首充108元的话实际上可以一次性获得688,000金币。
而你刚才说的那些场景加起来总共才耗费675,000金币。
换言之,一百多块钱就能把刚才你说的那些场景完全解锁了啊。
所以说土豪,你是还在什么别的地方氪金了么?”
曹海超:“不只是解锁场景需要金币。
这个游戏里面的各种车辆解锁都是需要金币的。
解锁车辆之后升级车辆还是需要金币。
目前游戏里总共22辆车。
每个车辆都有四个类型的组件。
分别是【引擎】【悬挂】【全驱】【轮胎】。
新买的车这几个组件都是1级。
在实际游戏中为了收获更好的表现,这些组件你不可能不升级吧?
虽然刚开始进行升级的话只需要800金币。
但之后每一次升级需要的金币都会比上一级多出700金币。
而每个组件满级可是20级!
后期有时候升级组件一个小级别就需要上万金币。
总之靠一次一次的游戏来获得金币实在是太漫长了……
时间就是金钱,反正我是懒得等。”
何思远:“额,我记得那些车辆解锁的话可都不便宜。
大佬莫非你是直接氪金买车么?
最便宜车辆解锁不也需要50万金币么?
50万金币的话岂不是一辆车就需要氪金500块钱?
恕我不是很能理解土豪的氪金观念……”
刘繇:“按照你们的意思,灰神也跟那些无良开发者一样开始坑钱了么……”
何思远:“话不能这么说。
一款原本开发者设定要玩家一两个月才能体验完全部内容的游戏。
你非得一天之内体验所有的内容,你不砸钱怎么能行?
事实上对于佛系玩家来说,根本没啥必要充钱。
游戏里获得金币的手段非常多。
可能因为是新玩家的缘故,反正我感觉做一会任务就能很轻松获得两万多金币。
siluke.com
而且虽然每个组件对应20级。
但实际上也不需要将每个组件都升到满级啊。
就比如说【悬挂】,我看有的主播说只需要升级到12级就够用了。
再往后升级就没必要了……
(升级悬挂,减少车重和优化减震可改进车高速行驶的稳定性)
而且即便是拥有所有的车。
也没必要所有车型都升级,只升级几个车型就可以了。
像超哥那种玩法,只能说是人傻钱多型。”
曹海超:“我能跟主播比?我有那技术我还从这扯?
反正【悬挂】只升级到12级对我而言根本不够用。
悬挂太低了的话有一段完全是吊桥连起来的路根本没法过。
而且我试了一下,不同的级别组件性能是很不同的。
第一级和最高级的差距尤其大。
对于个别模式来说,用低级别车子好不容易跑到的距离。
用级别高的车,可能轻松就能跑到。
虽然对于有足够的技巧的大佬来说低级别的车也一样。
但总体来说,高配置的车子还是有优势的。
还有,你才傻@何思远,你不会以为我是直接充钻石。
然后拿钻石换金币再去解锁车吧?
实际上你在游戏里逗留一会的话就会遇到新人促销。
可以按648元的打包价一次解锁所有类型的车子……
而且解锁车子之后我也没把所有车子都升级。
有几种类型的车实在是太鸡肋了,升级也没用。
我只把拉力赛车和全能越野车这两个车都升级满了。
说实话解锁地图和升级车子什么的并不算特别费钱。
之所以花费七千多,主要是为了开箱获得各种车的涂装。”
刘繇:“(⊙﹏⊙),好家伙。
超哥你是硬生生把赛车游戏玩成收集类游戏了。
六百多还是新人促销?额,恕我不是很能理解灰神现在的设计理念。”
曹海超:“觉得648元这个不合适的可以选择别的新人促销礼包啊。
即便是新人促销礼包,灰神也给出6元礼包、30元礼包、108元礼包和648元礼包这四种不同规格。
我是觉得充的越多越优惠,才选的648元礼包。
实际上,选择最便宜的6元礼包也可以一次解锁3个车型。
灰神可是良心开发者!”
何思远:“你这话是在说反话吗?”
曹海超:“当然不是,我可不习惯阴阳怪气。
灰神确实很良心,在新人促销礼包中哪怕只选择6元礼包。
获得的三个车型也包含有全能越野车这个对萌新最友好的车型。
另外,就拿开箱来说吧。
灰神游戏里开箱都明确写着开箱多少次能爆出涂装。
这比其他喜欢玩概率的脑残策划高明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之前我玩一个小游戏,抽奖一次30元,爆率写着20%,结果抽了100次都没中。
就特么离谱,0.8的100次方是多少?
我感觉能遇到这种小概率事件都可以买彩票了……
总之,就凭灰神不在抽奖环节玩心机这一点就值得支持。
我已经在我之前玩其他重氪的游戏时加的群里向其他群友推荐这款游戏了。
别的不说,灰神这种良心开发者必须支持。
待会我再换个号支持一波……”
呃,听到这话林灰有点意外。
就这居然还能感动现在的抽奖玩家?
往后几年,抽奖游戏明确抽奖多少次可以抽出来相应的奖品不是基操吗?
后世鹅厂抽奖也没在这上面花里胡哨。
不过讲真,林灰觉得他确实蛮良心了。
要知道在前世《Hill Climb Rag 2》中:
跟车子对应的不光有【组件】,还有【配件】。
游戏里一共有22辆车,每个车都有4个组件,每个组件都分20级,新买的车4个组件都是1级,最高可以升到20级。
另外,每个车又有15个左右的配件,配件分4个种类:
普通级配件有15级,稀有级配件有10级,史诗级配件有7级,传奇级配件有4级。
普通级配件可以通过游戏内搜集,稀有级配件只有做任务才能获取。
而史诗级配件和传说级配件只能通过氪金开箱子获取。
升级组件的话只需要金币就可以了。
而升级配件,不仅需要金币,还需要足够的零件。
最奇葩的是即便是升级,传奇级级配件的升级不仅需要金币和零件。
还需要耗费游戏内时长,当然了玩家可以选择耗费钻石来加速这个过程。
总之,一切向钱看。
而林灰搬运的游戏虽然是在《Hill Climb Rag 2》基础上做的开发。
但林灰只保留了【组件】系统。
繁重的【配件】系统直接让林灰取消了。
虽然在游戏内容上林灰尽可能朝着《Hill Climb Rag 2》靠拢。
但实际上画面和付费点方面林灰还是沿袭前世原版《Hill Climb Rag》的设计理念。
删繁就简才是一名优秀游戏设ban计yun者该做的事情。
不过话说回来,按照曹海超的意思。
自己开发的这个《Hill Climb Rag》是要被土豪带飞的节奏么?
第120章 降维打击了解一下
被土豪带飞当然是一件美事。
可林灰没想到的是曹同学氪金的重点居然是《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里的涂装。
前世在《Hill Climb Rag 2》这款游戏中一共有22辆车。
slkslk.com
每辆车除了基础涂装之外,都额外对应有另外5个精品涂装。
林灰在复刻《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的时候,只复刻了基础涂装。
而额外的精品涂装,林灰只是每辆车挑选了1个精品涂装移植进他复刻的游戏中以宝箱的形式供氪金玩家抽取。
说实话林灰最开始并没有将这个抽奖功能视为游戏的主要收费点。
因为林灰复刻游戏的画风跟前世《Hill Climb Rag 2》相比大打折扣。
原本在《Hill Climb Rag 2》这款游戏中炫酷的精品涂装被搬运过来之后也早就没有当初那么精致了。
现在,这些被称为“涂装”的东西与其说是涂装,不如说是配色方案。
除了神韵尚在之外,具体细节方面可以说是大打折扣了。
林灰原以为不会有土豪为“配色方案”一样的东西买单呢。
结果万万没想到还是有土豪会为这些东西一掷千金……
林灰在网上搜了一下。
像曹海超那种为“配色方案”疯狂氪金的行为不但不是个例。
反而在土豪玩家里很普遍。
当然了土豪们能够疯狂氪金跟林灰付费策略也有一定的关系。
游戏里抽奖价为30钻石(3元)1次,每抽108次必中。
有一堆单次抽奖30元起步的同行衬托,这个价格非但不算贵,反而可以说是很优惠了。
另外所谓的108次必中,也不可能真的有人会脸黑到每次都需要抽108次才中。
而且林灰设置的是通过钻石来进行抽奖。
这样不光氪金玩家可以抽奖,普通玩家一样可以抽奖。
(因为游戏里通过做任务或开定时宝箱普通玩家也可以获得钻石。)
至于土豪们为什么会对这些涂装很感兴趣。
林灰搜了一下,据这些土豪玩家在微博贴吧等场合发表的公开言论。
他们认为这些涂装虽然看起来普普通通但仔细琢磨很有神韵,越看越耐看。
这种评价就很离谱,这种发言无形之中很接近事实真相了。
当然是有神韵咯!
要是将前世的《Hill Climb Rag 2》这款游戏中所有车的涂装都真实复现出来。
那么不光有神韵,细节方面也是没得说。
毕竟当年fi这个工作室在《Hill Climb Rag 2》里车的涂装上没少花了功夫。
林灰现在将这些东西应用一款画质上不如前世《Hill Climb Rag 2》的游戏上虽然丢了细节。
但神韵方面没得说。
这波可以说是降维打击了。
呃,如此一来的话岂不是以后可以直接通过这些涂装赚钱了?
毕竟林灰还有80%的精品涂装没拿出来。
似乎是很可行的。
话说回来,土豪们既然会对那些被称为配色方案的涂装感兴趣。
会不会对游戏里主角的人物形象感兴趣?
开着全新涂装的车。
却还需要跟普通玩家一样面对同样的主角人物形象?
这样的话似乎太不符合土豪的气质了!
林灰觉得如果推出一些游戏内主角的不同形象。
应该也会有土豪玩家买单。
尽管如此,短时间内林灰也没有将这两个想法落实到实地的打算。
一款刚刚上线的游戏,忙着增加付费点很明显是愚蠢的举动。
新增付费点要等玩家有了相应的诉求之后才做。
现在主动做的话只会挨骂。
而等玩家有了更新人物形象的呼声之后。
林灰再适时推出一些新的付费点。
不但不会被骂圈钱,反而会被说成是认真听取玩家心声。
就很nice。
小有收获之后,林灰也没再去班群里乱逛。
而是又来到了微博上,林灰蛮想看看忧郁の游鱼这次准备怎么写《Hill Climb Rag》的攻略。
和上次不同,《Hill Climb Rag》和《FLAPPY BIRD》相比又是另一个极端。
《Hill Climb Rag》这么复杂的游戏,想要速通的话除非玩命砸钱。
可是砸钱的话似乎不太符合忧郁の游鱼的一贯的风格。
而且要是依靠一味地砸钱通关的话似乎也没意义。
毕竟关注忧郁の游鱼的几百万粉丝,基本都是普通玩家,而不是一掷千金的土豪玩家。
还是说面对《Hill Climb Rag》这种复杂的游戏,忧郁の游鱼会直接放弃?
毕竟忧郁の游鱼在简介里说的只是速通各种小游戏。
而《Hill Climb Rag》这样的游戏只是小游戏的外表,内涵方面基本可以和中型游戏相媲美了。
摸棱两可的归类的话,也可以不把《Hill Climb Rag》这个游戏按小游戏算。
林灰带着好奇心来到微博上,却发现事实似乎叒有点打脸。
忧郁の游鱼已然发布了《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的攻略。
而且这篇攻略还很详细,点赞数已然破万了。
林灰点开攻略详情,只见忧郁の游鱼在攻略里写道:
今天下午GRAY FOREST在AppStore又推出了一款全新的游戏——《Hill Climb Rag》。
这款游戏和灰神以往开发的游戏可以说是完全不同。
以往灰神开发的游戏都是轻量级游戏,但这次开发的游戏完全可以说是中量级。
可以看得出我们的灰神似乎在尝试进行某种转型。
当然了灰神具体要往哪个方向转型不是我思考的问题,而是游戏评论员该思考的问题。
我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速通这款游戏。
其实想要通关或者说想解锁这个游戏的全部剧情并不难。
比较困难的是如何速通!
想要速通的话从刚开始买赛车的时候就要注意你的策略。
因为随着游玩时长的增加你会发现极度缺乏金币。
在这里我个人的建议i是,玩家前期还是可以考虑优先买这几个车:越野摩托,全能越野车,拉力赛车。
这几个车适应的地形最广,通过简单的升级也很容易获得一个稳定的属性。
尤其是全能越野车,这款车性价比尽管未必是最高的。
但效费比绝对是所有车型中最强悍的存在。
而为了速通的话,升级赛车的时候也要注意相应的属性加点。
每个车的四个组件不是同样重要的,甚至有些组件级别低更好。
在赛车可供升级的四个组件里,我觉得赛车的引擎和轮胎都是最重要的。
但涉及到悬挂,虽然也有必要升级,但我觉得升级要慎重。
对于部分车型贸然升级悬挂,很容易帮倒忙。
第121章 当盗版形成产业链
微博上单次发表的内容终归是有限的。
林灰没用多大会就看完了忧郁の游鱼发布的攻略微博里面的文字内容。
不过事情似乎还没结束。
林灰注意到在忧郁の游鱼发的那个攻略微博里面还附带着很多长图。
点开长图一看,密密麻麻全是字。
莫非这些也是游戏攻略?
出于好奇,林灰点击了[查看原图]
等看清楚内容后林灰无语了。
卧槽,居然真的全都是游戏攻略。
林灰粗略地估算了一下,这几张长图上的内容起码得有两万多字了。
啊这,这简直恐怖如斯。
要知道有些菜鸡作者一天也敲不了几千字。
这女人发个攻略居然两万多字?
也太强悍了吧!
原本林灰是没兴趣查看这么多字的游戏攻略的。
不过林灰无意间瞥见了长图里游戏攻略的一个小标题
——《如何在HILL CLIMB RAG中高效获得金币》
这瞬间吸引了林灰的注意力。
林灰内心OS:莫非又不小心留下了某些特别容易刷金币的BUG??!
这怎么能行!
林灰果断查看了攻略详情。
通读完忧郁の游鱼发布的关于如何高效获取金币的内容之后。
林灰才发现这种所谓的高效获得金币的方式只是利用了他留在游戏里的一个彩蛋罢了。
在《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中。
除了基础的田园场景之外,还有另外几个场景。
分别是沙漠场景、北极圈场景、高速公路场景、月球场景、火星场景。
这几个场景中数北极圈场景最为无聊,比沙漠场景还要无聊。
沙漠场景起码会不时经过一些诸如仙人掌之类的沙漠植物以及像骆驼一般的动物。
但北极圈场景入目之处,几乎白茫茫一片。
为了防止玩家们吐槽,林灰复刻《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时在北极圈场景中加入了一对北极熊。
当玩家驱车路过北极熊时。
北极熊会赠与玩家100金币。
这原本是作为一个彩蛋出现在游戏里的。
有人会利用这个彩蛋刷金币,这是林灰没想到的。
熊熊那么可爱,为什么要利用熊熊?
不过这个就没必要修复了。
会利用这个彩蛋反复刷金币的玩家对游戏也算是真爱了。
而且北极熊赠与玩家金币的概率初始值虽然是100%。
但这个概率会随着玩家通过北极熊获得金币次数的增多而逐渐衰减。
如果玩家索取过多的话。
北极熊赠与玩家金币的概率也会衰减为0%。
而当概率变为0%之后。
这个刷金币的机制最终也会失效。
除了这个彩蛋之外。
林灰发现忧郁の游鱼居然还发现了另外几个他设置在游戏里的彩蛋。
这几个彩蛋林灰原本以为设置的蛮隐蔽的。
居然也被触发了。
就很离谱!
果然沙雕网友欢乐多啊。
不过话说回来,能一下子找出这么多彩蛋。
看来忧郁の游鱼应该也不是一个人在单打独斗。
估计背后也有工作室之类的在运作。
即便没有工作室支撑,想来应该也有水友群之类的东西。
反正林灰觉得那个游戏中死亡一千次才会触发的彩蛋绝对不是忧郁の游鱼本人发现的。
毕竟对于高玩来说,在一款非竞技游戏中死亡上千次很不合理。
尽管忧郁の游鱼找出了很多彩蛋。
但林灰先前设置在游戏中的那几个会触发新场景的彩蛋。
忧郁の游鱼并没有发现。
除了介绍了赚取金币的方法和在游戏中发现的一些彩蛋之外。
忧郁の游鱼还在攻略里向玩家们讲述了金币怎样使用比较合理。
通读完忧郁の游鱼对《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给出的游戏攻略。
思路客
林灰不得不承认忧郁の游鱼做的游戏攻略很有用。
《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表面上看似乎是一款技术型游戏,但本质上是一款策略***。
实际上能体会到这款游戏技术性部分的只是一小部分高玩型玩家。
而大多数玩家要做的其实只是进行策略上的运营。
而至于策略上具体如何运营。
则主要涉及到两方面——金币的获取和金币的使用。
而忧郁の游鱼给出的攻略恰好覆盖了两个方向。
这份攻略可以说是很棒了,林灰默默点了个赞。
这之后,林灰正要从微博闪人呢。
发现忧郁の游鱼居然又发了一条关于《Hill Climb Rag》游戏攻略。
呃,又是文字+长图的形式,一次发几万字那种。
看到此情此景,林灰无语了,这就是传说中的高产似母猪么。
林灰再次点开忧郁の游鱼发的攻略。
这次她居然又换了个角度从《Hill Climb Rag》里车辆的角度进行了阐述。
只见忧郁の游鱼在攻略里写道:
“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自上线以来,现在还没有关于车辆的攻略。
很多玩家对车辆的了解不完全,为了帮助新人玩家快速了解游戏中车的优缺点,我写出这篇攻略,希望新人们看后有收获。
首先,先给大家介绍一下《Hill Climb Rag》里玩家的默认车型。
该车速度中等,稳定性不高,翻转后稳定性很差。
正因为该车各项属性很差,所以强烈建议玩家不要在默认车型上花费金币进行升级……
至于其它车型中,我最推崇的是全能越野车。
全能越野车是专业冒险车辆,而且这辆车对新人友好。
全能越野车的优势主要在于它的大油箱和强劲的动力驱动。
这个车型驱动力很强,几乎不存在被地形卡住的情况,并且稳定不易翻车。
不过全能越野车需要高配才能发挥出冒险优势。
对于新人玩家我建议利用金币对全能越野车着重进行升级,尤其是动力和轮胎这两项一定要升到满级。
只有这两项满级了,全能越野车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功用……
除了全能越野车之外,越野摩托这个车型也不错。
虽然这个车型对新手来说不算友好,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这个车型掌握起来其实不算太难。
越野摩托灵活性高,加速效果明显,搭配满级动力/引擎的话可以很容易获得不错的成绩……”
不得不说,忧郁の游鱼以车辆这个视角进行分析,这个解读角度很新颖。
将这份攻略通读了一遍之后,林灰又默默点了个赞。
忧郁の游鱼发觉林灰也在线上,又给林灰发来了私信:
“灰神灰神,你也在线上啊!”
林灰:“嗯。”
忧郁の游鱼:“灰神,你发布的《Hill Climb Rag》这个新游戏好棒啊,你一定用了不少时间开发吧……”
涉及到游戏开发周期林灰选择了避而不谈。
含糊回答道:“很棒吗?只能说跟前面几款小游戏相比有些进步罢了。”
忧郁の游鱼:“灰神你可真谦虚,你发布的《Hill Climb Rag》可算是省却了我很多麻烦。
这个游戏内涵很丰富,很有话题度。
接下来一段时间我只要接着钻研这个游戏就够了。
至于微博内容什么的发《Hill Climb Rag》这个游戏的攻略就可以了……
说起来,灰神我真该好好感谢感谢你。
有你这款游戏,起码接下来半个月时间我不用去研究别的游戏了……”
林灰:“你太客气了……
我看了你刚才那篇游戏攻略了,角度选的很好。
以你看问题的独特角度,即便是去解读别的游戏也很容易做出一般人没有的成绩的。”
忧郁の游鱼:“哎!哪有那么容易?跟风的太多了……
就算你找了一个新奇的看问题的角度发表了文章也只能博一时的风头罢了。
很快会有别的致力于游戏方面的博主发跟风文章……”
林灰:“不至于吧,别人就算想跟分短时间内应该也跟不上吧……”
忧郁の游鱼:“灰神,你说的是你自己吧。
你开发游戏的速度那么快,盗版想跟在后面估计也只能跟在后面吃灰。
不过文章这种东西跟软件不同,几乎是没门槛的,很容易就会被人跟风。
而跟风之作,只要做到后来者居上的话。
很容易抢走原本属于原创者的一切。”
林灰:“哪有那么容易做到后来者居上?
不经历一番剧痛成长。
一直跟在别人身后还想着超越??那怕是在做梦吧?”
忧郁の游鱼:“或许真的超越是很难的。
但是这些跟风者实际上只要让网民们以为他们超越了最早的原创就可以了。”
林灰:“你怎么说的煞有其事的?真的有人能模仿你的同时还把你超越了?
我怎么这么不相信,你发的微博我也没少看。
我感觉即便是有人模仿你的文章,想蹭些热度容易,但要超越你估计很难。”
忧郁の游鱼:“当然是真的了,有几个工作室啥也不干。
天天在我后面盗文章,结果反而混得粉丝比我还多。”
似乎是怕林灰不相信,忧郁の游鱼还发给了林灰几个链接。
林灰点开一看,是几篇跟风忧郁の游鱼攻略的文章。
这几篇攻略也是从《Hill Climb Rag》里车辆的角度进行了阐述。
其中一个叫“泗閁工作室”在微博上发的攻略文章赞数居然比忧郁の游鱼发布的文章赞数还多。
林灰点开这个叫“泗閁工作室”的主页。
好家伙粉丝数居然七百多万,果然要比忧郁の游鱼粉丝还多。
这个工作室写的文章跟忧郁の游鱼发表的文章几乎一模一样。
但也有不一样的地方。
忧郁の游鱼在表述时的措辞时:
“……先给大家介绍一下《Hill Climb Rag》里玩家的默认车型。
该车速度中等,稳定性不高,翻转后稳定性很差。”
而“泗閁工作室”在微博上发的攻略文章在表述时措辞却是:
“……《Hill Climb Rag》里玩家的默认车型。
该车速度为5,稳定性参数为3,翻转后稳定性会衰弱70%。”
涉及到《Hill Climb Rag》里车辆性能的描写时。
“泗閁工作室”给出的攻略完全都是精准的量化分析。
正是这种量化分析让林灰察觉到一丝不寻常。
作为游戏的开发者,林灰很清楚。
这个工作室给出的量化数值有点过于准确了。
这些数值并不是胡乱给出的,林灰开发游戏时设置的参数正是如此。
利用工作室提供的这些数值,可以轻松的将《Hill Climb Rag》里的车辆进行机动能力方面的复现。
为什么一个游戏攻略工作室却这么热衷于获得精确的游戏内数据呢?
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玩家吗?
不是吧,玩家知道车的速度在内的各种参数具体怎么量化似乎并没有什么卵用。
还是说这个工作室之所以如此热衷于获得精确的游戏内数据只是为了更方便的做游戏攻略?
没必要吧,不需要具体的游戏内参数似乎也可以将游戏做得很好。
忧郁の游鱼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么?
不止上述这些问题。
最重要的问题:
——这个“泗閁工作室”究竟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得的这些准确的数值呢?
要知道林灰在游戏中可没有将这些数据标识出来。
换位思考一下。
林灰如果想获得一款游戏里未公开的数据应该怎么做呢?
答案似乎有很多。
但最简单直接且利于长线“发展”的方案只有一个——破解该游戏。
林灰弄得《Hill Climb Rag》是在iOS端的游戏。
iOS端的沙盒机制虽然不错,但并不是万能的。
涉及到一些不算复杂的小游戏,林灰单打独斗都能破解。
对于一个工作室来说,想要破解似乎更不是一件难事。
加密和破解是技术和成本的较量。
加密需要一定的成本不假。
但单机游戏的加密所需要的成本基本是固定的,那等于是固定的靶子,
游戏上线之后,就几乎没办法改变加密的模式和内容。
固定的靶子对于破解者而言,就很容易。
虽然破解也需要成本,而且成本甚至比加密还昂贵。
但是破解了之后,破解者完全可以经过其余的手段把用去的成本赚回来。
如果这个所谓的“泗閁工作室”真的是通过破解游戏获得的数据。
那他们通过游戏攻略变现的这种手段无疑是比较高级的。
不过他们变现的渠道仅仅是通过游戏攻略这一种方式吗?
怕是不止吧!
或许所谓的游戏攻略实际只是明面上的东西。
埋藏在暗处的东西才是真正的利润来源。
这种东西见怪不怪,无非就是盗版么。
前世盗版就已经形成一个产业!
盗版业除了它的名字有点难听之外。
它的运营事实上严格按照正常的商业规律和体系去运作。
盗版业是有组织的,有严密的分工。
前世盗版就泛滥,看来今生依旧很猖獗啊。
第122章 我盗版我自己?
尽管没有证据表明“泗閁工作室”已经对《Hill Climb Rag》这个游戏进行了盗版。
但只要有疑似盗版的迹象林灰就不得不提防。
而且林灰要提防的不仅仅是一个“泗閁工作室”。
他要防范的是所有可能对《Hill Climb Rag》这个游戏出现的盗版行为。
对先前上线的《人生重开模拟器》《2048》和《FLAPPY BIRD》这几款游戏出现的盗版行为。
林灰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之所以如此有两个原因:
一是因为林灰先前上线的几款游戏基本都没什么工程难度。
很多“爆/破手”都不用正式破解,看一眼就知道怎样开发。
这种情况下如果在防盗版上花大量时间很可能只会白白浪费精力。
二是因为林灰以往开发的几款游戏基本上都是通过买断制来赚快钱的。
林灰根本就没有和盗版进行长期撕比的打算。
但今时不同往日,《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的运营策略和以往林灰弄的几款游戏是很不同的。
林灰是打算将《Hill Climb Rag》游戏内道具、涂装等作为主要收费点。
从而实现一张相对稳定的长期饭票。
这种情况下如果出现大规模的盗版现象无疑将极大损害林灰的利益。
《Hill Climb Rag》这块庞大的奶酪。
林灰并不想让其他人染指。
另外,不出意外的话《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也将是林灰独自开发的最后一款手机游戏了。
做事情要有始有终,林灰并不想因为盗版肆虐在《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上落得个做事虎头蛇尾的评价。
涉及到盗版问题。
对于出现盗版后涉及到的诉讼问题,林灰倒是没有太慌张。
林灰现在虽仍旧是一个个人开发者,但这并不等同于林灰在单打独斗。
人成长到一定地步时,哪怕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人,背后也有数不清的利益纠葛。
林灰现在背后的利益纠葛虽然还远远达不到复杂的地步,但也不像刚来到这个世界时那样社会关系简单。
就现在而言,某种层面蘋果和林灰是利益共同体。
这种建立在利益上的关系在面对更大的利益时也不是很牢靠,但是当面对着共同的利益诉求时,这种关系还是可资利用的。
林灰不想看到盗版游戏的出现,蘋果方面同样不想看到盗版游戏的出现。
有着这样的共同诉求,面对盗版问题蘋果方面会成为林灰的臂助。
而当初和蘋果方面签订的合同细则也明确规定了这一点:
如果林灰发布的游戏选择了在蘋果平台独占。
在蘋果独占期内涉及到其他平台出现的一些侵权行为由蘋果方面组织法务团队负责回击……
蘋果法务人员基本都是蘋果高薪在迪s尼挖走的。
迪s尼法务人员一向号称是西半球最强法务部。
有一个讽刺笑话:
如果有一个人落难到无人岛上。
那么他实现自救最快的方式就是在地上画了一个米老鼠。
这样,过了不久迪s尼就开飞机来找他了。
有这样的战斗力,林灰完全没必要担心以迪s尼以前法务精英为骨干的蘋果法务团队的维权效率。
总之,纵然现在的林灰没雇佣一个律师作为下属。
但对于可能出现的盗版纠纷涉及到的法务问题,林灰也不用太担心。
不过在出现盗版问题之后,再采取法务措施追回损失。
终究还是太麻烦。
林灰不由得想:
究竟怎样做才能从根本上杜绝盗版呢?
林灰这个念头虽然不错,但想要防范盗版并不容易。
而防范《Hill Climb Rag》这样的独立单机游戏的盗版问题就更是很困难。
往后几年一众独立单机游戏厂商对于盗版问题也没太好的办法。
至于说把《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改造成网路化倒是不费力。
但是在这之后呢?
这款游戏还能复现当年的成功吗?
要知道,当年《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能够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是一个离线游戏。
离线游戏意味着除了购买行为之外完全不需要流量。
往后几年人们对流量消耗可能无感。
但现在则不同,现在别说5G了,就是4G都刚刚问世不久。
这个时候人们对于流量资费问题还是相当在意的。
正因为这个事件阶段人们比较在乎流量问题。
很多游戏厂商在设计游戏的时候就不得不考虑到游戏消耗流量的问题。
比如说前世鹅厂在设计王者荣耀的时候就使用了帧同步。
(游戏中常见的同步方案,有状态同步和帧同步。
一般大型的MM都是采用的是状态同步)
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因为考虑到帧同步流量消耗比较小
(当然这只是原因之一)
连鹅厂这种大厂在做手游时都不得不考虑到手游涉及到的流量问题。
林灰更是不能不考虑流量问题。
仔细思量,林灰之前几款游戏能够成功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没有踩流量的坑。
总而言之,这个时间节点的游戏设计能不涉及到流量因素还是尽可能地不要涉及。
不过如此一来林灰又该如何防盗版呢?
此时國内的独立游戏环境很是不友好。
说是盗版猖獗也不为过。
问题有点棘手。
林灰突然想:
前世面对我國猖獗的盗版活动国际上著名的游戏开发商是怎么办的呢?
前世那些游戏开发商面对猖獗的盗版策略无非就是三种:
Ⅰ区分对待Ⅱ对盗版听之任之Ⅲ跟盗版死磕到底
(ps:……比较奇葩的还有一种:我盗版我自己
比如说《黑暗森林》)
前世《Hill Climb Rag》系列游戏的开发商Fi对我國采用区分对待的政策。
其开发的《Hill Climb Rag 2》直接分成“国际版”和“國内版”两个版本。
这两个版本虽然看起来几乎一样,但具体体验上却有不小区别的。
《Hill Climb Rag 2》这款游戏国际版游戏内可以存档,国内版无这个功能。
国际版可以加好友,和好友比赛,国内版无这个功能。
国际版可以……
总之前世國内版的《Hill Climb Rag 2》和国际版的相比体验很差。
bqgxsydw.com
更像是一个阉割版。
这种情况并不是个例。
很多游戏厂商进入我國之后对游戏玩法都会进行一定的阉割。
这背后就不单单是盗版的问题了。
涉及到的原因就比较复杂了。
第123章 再次降维打击
或许这些厂商采用阉割策略各有各的考虑。
但归根结底还是在将國内同国际区分对待,被区分对待无疑令人很不爽。
尽管林灰也很不喜欢國内盗版肆虐的软件/游戏生态环境。
但华國终究是林灰生长的土壤,“区分对待”这种策略显然不适合林灰。
而对盗版听之任之更不是林灰的做事风格。
这样一来,林灰唯一能选择的只能是死磕到底了。
怎样死磕到底呢?打造一款没法被盗版的游戏么?
不过就《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而言。
似乎没办法做成不能盗版的。
不过要将盗版的难度加大,林灰倒是有些手段。
通过疯狂地搜集14这个时空的点点滴滴。
林灰发现了一个对其蛮有价值的消息。
这个时空不知道出现了什么状况。
unity这款游戏引擎虽然已经现世了。
但其后续版本的开发进度却比前世的开发进度慢。
在现在这个时间节点,unity4游戏引擎居然还在研发之中。
而前世unity4可是在两年前就问世了并在一年前投入大规模使用。
这对林灰无疑是个重大的好消息。
要知道前世好多游戏都是可都是在unity的基础上开发的。
比如说王者农药是基于unity4/5,而原神是基于unity5及更高版本。
这个世界unity研发进度比前世要慢一两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unity4/5游戏引擎那些大厂该怎么办呢?
虽然说没有游戏引擎一样可以开发游戏。
就像没有PPT模板一样能做PPT。
(没引擎做游戏远比没模板做PPT难)
但这种事情得看对谁而言。
对于改模板改习惯了的某厂而言。
会辛辛苦苦绕过游戏引擎去开发游戏么?
反正林灰觉得按照该厂一贯的拿来主义作风。
大概率是不会历经千辛万苦去“开荒”的。
这个时空的开发者还没有unity4之后的版本可用。
而林灰手里却有前世几乎所有版本的unity。
尤其是林灰手里还有不少功能强大的unity企业版以及一些企业为开发特定游戏打造的相应拓展。
这样岂不是意味着林灰想要截胡基于unity4/5开发的游戏很容易?
虽然林灰不可能一个人搞定大型游戏开发。
但以林灰现在的财力雇佣个千八百人问题不大。
不过林灰还不至于那么冒失,一切都要从长计议循序渐进。
而且林灰现在能筹谋的不光是基于unity4/5开发的游戏。
要知道unity虽然主要被用于游戏引擎,但却不仅仅如此。
unity除可以用于研发电子游戏之外,unity还广泛用作建筑可视化、实时三维动画等类型互动内容的综合型创作工具。
林灰记得《一人之下》这个动漫在制作过程中就用到了unity引擎。
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里《一人之下》都被当成是代表作被挂在unity官网里。
除了这部动漫还有很多动漫是基于unity制作的。
这岂不意味着在三维动画方面林灰一样有不小的施展空间。
至于说为什么这个世界unity研发进度比较慢。
林灰从网上搜到的公开原因是:
——12年的时候unity4项目一个比较重要的小组在集体度假的时候被飓风吹到了海里。
这就比较遗憾了。
尽管令人遗憾,但阴差阳错之下林灰却无意之中成为了最大得利者。
林灰发现了,这个世界诸多微小的变化似乎都在朝着对他有利的方向发展着。
不过怎么说呢?用辩证的思维来看。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从长远的发展来看,这些已知的变化是否依然对林灰有利是个未知数。
但这种事情林灰也不纠结了。
人的命运呐,自己就不可以预料。
总之,现在的契机林灰觉得大有可为。
即便不能截胡依托于unity后期版本的项目也没关系。
对此时林灰来说,机会实在是太多了。
可供选择的选项太多,还真是一种烦恼呢。
当然今后怎么选择都是之后的事情了。
unity的研发进度比较慢对于此时林灰有什么帮助呢?
这个时空现在的unity也有2d游戏开发功能。
但是呢,此时的unity对于2D游戏开发的功能着实不敢恭维。
对精灵的处理差的一批。
(ps:……精灵是 unity 项目中的一种资源。
在unity中如果项目模式设置为 2D,则导入的图像将自动设置为精灵 Sprite。
如果项目模式设置为 3D,则图像将设置为纹理 Texture)
对精灵的处理能力比较差,直接导致了现在这个时空的人们如果想进行2D游戏的开发要很麻烦。
在多数人的思路中,3D游戏开发要比2D游戏开发麻烦不少,2D游戏开发很容易。
这句话前半句是正确的,3D游戏开发涉及到的步骤很多,确实很麻烦。
但2D游戏的开发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要做出一款好的 2D 游戏,要比 3D 游戏下更多的功夫。
特别是在游戏的内涵、创意、音乐和细节上面。
因为 2D 游戏先天只能呈现 2D 画面,所以玩家在入手游戏后,会很快对游戏有一个总体的评价。
因此,2D 游戏开发者会想方设法留住用户。
而一些 3D 游戏哪怕创意和游戏内容都不是非常优秀。
但只要画面突出,效果卓绝,也一样能吸引不少玩家战斗到最后一关。
而这个时空这个时间节点想要做一款优秀的2D游戏还是很难的。
现在这个时空的unity版本中对于2D的处理习惯还是倾向于按照UI的思路来处理。
这样的话无疑将大大增加开发2D游戏时的工作量。
可以说同样一款2D风格的游戏,林灰要借助unity2017之后的版本做开发的话。
要比这个时空下利用Cocos2d-x和慢半拍的unity开发2D游戏要方便不少。
这还不是最关键的因素。
最关键的因素是物理引擎的参数。
更高级版本的unity里应用的物理引擎和早期的unity版本相比是有些许区别的。
也就是说林灰前世的某些unity版本和现在这个时空里unity2d的物理引擎是有着区别的。
而物理引擎细节之处有了区别会有什么影响呢?
举个例子——同样表达速度的数值在不同引擎中具现出来实现的速度是不同的。
这样即便有人能破解林灰开发的游戏不经过校对直接拿去用怕是很容易翻水水。
所以现在的事情对于林灰很简单。
林灰只需要把当初通过unity早期版本制作的《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通过unity更高级版本重构一遍就可以了。
虽然只是一遍简简单单的重构。
但很多林灰在unity高级版本上能够轻轻松松做到的事情。
放到unity4之前的版本或者其他开源游戏引擎上却是很难做到的事情。
bqgxsydw.com
这波可以说是降维打击了。
老实说,这种行为有点坏的。
被坑到的人往往不会知道问题具体出现在什么地方。
但怎么说呢?
再坏也不会比试图盗版这种行径更坏。
第124章 重构经典游戏
“灰神,怎么不说话了?[疑惑]”
忧郁の游鱼在微博上发来的消息将林灰从思绪中牵扯了回来。
林灰发现他重生之后有些事情似乎不同了。
他在思考事情的时候总会不自觉的进入到近似于物我两忘的境地。
不过林灰觉得这应该不是什么奇异能力。
任谁考虑一桩价值近十亿元的“生意”时应该都会很容易陷入这种状态。
不小心把忧郁の游鱼晾在一边,让林灰有点不好意思。
不过林灰看了一下时间,还好只是刚刚过去三四分钟而已。
饶是如此,林灰还是表达了歉意:“不好意思啊,刚刚突然想到了什么,有点走神了。”
忧郁の游鱼:“没事哒,可以理解的,我有的时候突然想到一个灵感的时候也会这样……”
过了一会,忧郁の游鱼又问道:“灰神,你是不是又想到了什么游戏的设计灵感了?[色]”
林灰:“[吐血]哪有那么容易就想到灵感的?”
忧郁の游鱼:“我也知道灵感什么的比较难酝酿。
不过你可是灰神啊!我感觉你的灵感就是肆意汪/洋那种。”
林灰:“说到灵感该是我请教你才对。”
忧郁の游鱼不解地问:“请教我干什么?我又不懂怎样做游戏……”
林灰:“可是你会玩游戏啊!不是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么?
你做了那么多游戏攻略,对游戏肯定有比较深的见解。
你觉得我接下来该往哪个方向更新游戏呢?”
忧郁の游鱼:“哪里有比较深的理解?顶多算是偶尔有点浅见罢了。
真的有比较深理解的话,早就去做策划了……”
林灰:“你太谦虚了,我可不觉得你的见解是浅见。
另外你把策划的门槛想象的太高深了,策划这东西犭……
反正随便找个玩家来,你叫他敲几行代码他未必会。
但你叫他讲下游戏该怎么策划,但凡对游戏有点自己理解的玩家应该都能说上几句……”
林灰:“总之,别谦虚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你的意见或许你自己觉得很浅陋,但没准就对我很有帮助呢……”
在林灰的开导下,忧郁の游鱼的游鱼终于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让林灰没想到的是,忧郁の游鱼提出的建议居然是要林灰更新几款游戏里的涂装。
饭团探书
据忧郁の游鱼所讲,林灰先前在《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中虽然涂装看起来很有神韵。
但审美什么的实在是太偏男性化了。
因此她建议林灰在游戏里更新些比较符合女性审美的涂装。
另外女玩家老是面对游戏里那个胡子拉碴的人物形象着实有点倒胃口。
因此建议林灰更新一些游戏里主角的人物形象。
似乎是怕林灰不相信她建议的合理性。
忧郁の游鱼还给林灰晒了很多《Hill Climb Rag》女玩家聊天群的截图。
从这些截图上看,忧郁の游鱼代表的并不仅仅是她个人的见解,而是不少人的诉求。
不得不说,忧郁の游鱼这个反馈确实很重要。
林灰在之前选择这个游戏里车辆的涂装时确实忽略了女性玩家群体。
虽然说赛车游戏这种题材女玩家比较少。
但也不至于说一个女玩家都没有。
是要知道现在《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的全球下载量可是突破一千万了。
这一千万玩家里女玩家即便没有百万应该也有十万了。
而且数量不是关键。
即便这一千万玩家之中只有一万女玩家。
林灰觉得这个诉求也值得被认真考量。
林灰原本就有在游戏里更新一些人物形象以及在抽奖宝箱中增加一部分涂装的想法。
只是一开始的时候,林灰觉得一款刚刚上线的游戏忙着增加付费内容有点愚蠢。
但现在不同,女性玩家有了关于增加游戏内符合女性审美涂装的呼声。
林灰即便增加一些涂装想来也不会遭到玩家群体的反感。
毕竟林灰做的只是听取用户心声而已。
林灰认真接受了忧郁の游鱼提出的建议,并且表示:“很快你就能在新版本里看到比较符合女性审美的涂装了……”
忧郁の游鱼:“好啊,到时候一定氪金支持……”
又跟忧郁の游鱼闲聊了一会之后。
林灰就从微博上退出去了。
这之后林灰要做的事情就是按照之前的设想重构一遍《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
虽然从时间上,没必要这么急切进行重构。
但林灰做事习惯今日事今日毕。
开发游戏什么的听着比较炫酷,但实际上很无聊。
尽管无聊,但是一样有人乐在其中。
想象一下指尖跃动的字符键入的一条条冰冷的指令最终却能幻化成为牵扯玩家情绪的东西。
无疑很有成就感。
在重构《Hill Climb Rag》时林灰使用的是前世Unity 2019版本。
具体开发过程之中,建立工程什么的步骤都是基操。
涉及到具体游戏设计的时候,首先林灰要做的是构筑2D地形。
在构筑2D地形的时候unity更高版本所具有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在unity早期版本想要构建2D地形可是很麻烦的。
很多时候需要安装类似 Ferr2D Terrain Tool 或 Tile Mapper 之类的收费插件才能实现2D地形的构建。
而且早期Ferr2D Terrain Tool之类的插件远没有后世那般强大。
早期版本unity想要构建2D地形虽然很麻烦。
但在unity2017之后的版本则完全可以应用TileMap来构建2D地形。
TileMap又叫瓦片地图,这个功能是在unity2017.2之后的版本内置的一个功能
借助这个功能快速地使用瓷砖和网格来搭建2D地形。
不过这对于林灰也有点麻烦。
在unity 2019版本,构筑2D地形比使用瓦片地图进行2D地形搭建还要简单。
利用一些拓展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傻瓜式拖拽操作来铺设2D地形。
在这种情况下,林灰如果真想恶心人的话甚至可以在游戏里铺设一条无尽长但却没有规律可循的2D跑道。
就这么一个小功能估计都能让现在这个时空不少盗版厂商哭晕在厕所。
不得不承认,技术的发展是飞快的。
很多七年之后的技术面对这个时空的技术可以说是遥遥领先的。
林灰甚至觉得,即便他不去抄袭经典游戏。
只是利用来自七年后的游戏引擎林灰都能搞出不少让这个时空游戏厂商绝望的游戏来。
林灰这么说并不是一味自嗨,技术的发展是飞快的。
你或许感知不到技术在进步,但是技术的发展就像时间的流逝一样,是客观存在的。
就以unity这个游戏引擎来说吧。
unity的后期版本相比于现在这个时空的早期unity版本几乎可以说是全方位吊打。
unity后期版本支持动态分辨率功能。
允许用户调整渲染世界的分辨率,并提供硬件动态分辨率支持。
相较于软件动态分辨率,支持硬件动态分辨率将会提供更好的性能。
此外在涉及到光的处理这一点上。
后期unity版本在涉及到光的处理上可以说是碾压式领先。
后期的unity可以将对象的材质和光照替换为简单的环境纹理。
这有什么用呢?
当你在正在编辑一款游戏里洞穴内部较暗的场景区域时。
利用后期unity的该模式你可以在低光照的情况下让你更轻松的观察场景。
而换作早期的unity版本,你必须设置环境光照。
即便设置环境光照,编辑洞穴也并不容易。
一个洞/穴可能会让一个开发团队折腾上几个月的时间。
一些游戏甚至会以独特的洞穴场景为卖点进行宣传。
除此之外,后期的unity版本支持多种不同类型的光线。
包括:点光源、基于精灵的光线、参数化光线、全局光线和自由光线。
这些东西能有什么用途呢?
这些光线能够提供容易配置的参数,例如:光线颜色、光线强度、衰减和混合效果。
在这些东西的帮助下,游戏开发者可以毫不费力轻松提高2D项目的视觉效果。
而现在这个时空里的人们如果想要提高2D项目的视觉效果需要怎么做呢?
必须使用3D光线或者通过自定义着色器。
然而无论是想在2D项目中引入3D光线还是要搞定自定义着色器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尤其是想在2D项目中引入3D光线,据林灰所知,目前國内没有一个游戏开发厂商能实现这点。
而即便是歪果游戏开发商想要实现这一点也不容易。
而支持多种不同类型的光线只是后期版本unity的若干个跟光相关的特色中最不起眼的一个。
unity后期版本还支持包括光照贴图降噪在内的很多功能。
unity后期版本相比于前期版本对光的各种处理上都是全方位碾压的。
现在这个时空里开发者开发这类涉及到光影的游戏往往需要很长时间。
以Shadowmatic这款游戏为例。
Shadowmatic是15年初问世的一个单人闯关游戏,有点类似于我國古代的皮影戏游戏。
在游戏中,玩家会看到一个非常模糊,抽象的对象,该对象通常与任何东西都不相似。
屏幕外有一个光源在墙上投射阴影。
玩家的任务是旋转物体,直到光源下该物体的投射阴影形成可识别的轮廓。
这个闯关游戏,某些关卡不止有一个浮动对象需要玩家去旋转。
有的关卡甚至具有两个或三个浮动对象。
玩家必须正确旋转它们,将它们在3D空间中对应成相应的放置,从而显示正确的轮廓。
与其他益智游戏一样,Shadowmatic也是基于关卡。
每个关卡对应不同的主题,主题会在房间的周围环境中反映出来。
例如,动物关卡发生在看起来像丛林的地方,而婴儿为主题的关卡则发生在托儿所。
玩家必须逐个关卡才能通过游戏,解决完前一个每个阶段,然后才能继续进行下一个阶段。
Shadowmatic总共有70关,分布在9个房间中。
如果玩家被卡住了,就会有一个提示系统,在那里他们可以用游戏中的货币付款,以揭示有关他们试图寻找的轮廓的线索。
当然即使有这个提示系统,开发人员也不建议玩家使用它。
以便能够更加充分享受游戏的乐趣。
就这么一个在后世看来很简单游戏,当初这个游戏的开发者团队开发这个游戏却用了半年多的时间。
不过这个开发者团队也收获了应有的回报。
因为开发这个游戏他们荣获了诸多奖项。
其中包括:阿姆斯特丹休闲连线奖“最佳游戏艺术”独立奖, 2015年莫/斯/科DevGAMM“视觉艺术卓越奖”和“媒体选择奖”,2015年6月,该游戏在蘋果开发者大会还获得了苹果设计奖。
虽然当初这个游戏的开发者团队开发这个游戏却用了半年多的时间。
但借助unity最新版本,想要开发一个相似的游戏是非常轻松的。
也就是说林灰想截胡的话轻轻松松。
不过就没啥必要了。
这个游戏当年很大程度是叫好不叫座那种。
而且林灰之所以想到这个游戏,只是有感于技术进步之快速。
涉及到技术的层面,领先七年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而且就这个时空unity慢半拍的情况下。
林灰实际上是领先九年时间。
在这种情况下,借助于更强大的编辑器。
林灰即便不去复制别人的游戏也能轻易攫取成功。
不过目前还是稳妥一些比较好。
能够利用可以复制的成功躺赢,干嘛要去披荆斩棘。
有强大游戏引擎助力,铺设2D地形什么的并不费力。
不多时,林灰便搞定了几种模式下对应的2D地形。
林灰所谓的2D地形在《Hill Climb Rag》这款赛车游戏主要相当于游戏赛道以及不同模式的环境背景。
有了赛道之后,自然要开发跟赛车有关的部分。
当然所谓的“赛道”“赛车”这些称谓都是对于玩家而言的。
对于游戏开发者以及游戏引擎来说,2D地形里面的游戏赛道是作为碰撞体的。
(如果没有碰撞体,2D 刚体不能相互碰撞)
而赛车对应的质点这种东西在unity引擎中对应的术语叫做刚体。
而赛车呈现出的图案样式又是精灵。
涉及到赛车具体的图案、涂装什么的,林灰借鉴先前的《Hill Climb Rag 2》的工程文件就可以了。
Unity 有一个独立物理引擎来处理 2D 物理,以便利用仅适用于 2D 的优化。
林灰的接下来工作在于设置刚体在unity高级版本全新物理引擎下的运动特性。
通过Body Type这个属性,来设置 2D 刚体的组件设置。
以此来实现和 2D 碰撞体交互从而达到操纵移动(位置和旋转)行为。
……
林灰很快就进入了工作状态,加速了对《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的重构。
第125章 怎样才能更深?
当时间来到21号晚上7点,林灰已经完成了对《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的重构并将重构后的这款游戏以更新的形式上传到了应用商店里。
先前林灰弄的那个版本对应的版本号是v1.0.0.
但重构之后的版本号则是v2.0.0.
版本号并不是乱标的。
尽管可以乱标,但林灰没乱标的习惯。
从某种角度上,林灰这次重构甚至可以理解为一次大的版本迭代。
这次版本迭代后,对原版游戏的改动并不算小。
在重构版本里面,林灰又为《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里原有的22个车辆每辆车增添了1个比较符合女玩家审美的新涂装(玩家要获得这些新涂装依旧只能通过抽奖的方式)
同时林灰还给《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的主角增加了7个全新的人物形象。
所有玩家都可以免费获得这些全新人物形象之中的3个。
至于另外4个人物形象,玩家抽/奖次数达到12次、36次、108次、216次时可以自动获得这些全新的人物形象。
除了新增了上述氪金点之外,在重构版的《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里林灰还增加了几个新场景。
这些也不算是完全的新场景。
它们在《Hill Climb Rag》v1.0.0版本中就存在。
只不过在先前那个版本里这些场景是属于隐藏场景的。
玩家只有触发一定的成就才能解锁。
可林灰将彩蛋藏得太深了,一直没有玩家发现。
彩蛋什么的还是被发掘出来才有意思,埋得太深也没啥意思。
在这次更新里,林灰干脆直接将这些场景作为更新内容拿出来。
在《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的v2.0.0版本中。
现在除了有基础场景(田园场景)、沙漠场景、北极圈场景、高速公路场景、月球场景,火星场景之外,还有夜晚场景、屋顶场景、彩虹场景这三个全新场景。
雅文吧
新增的这三个场景除了彩虹场景需要玩家使用345000金币解锁之外。
其余两个场景和基础场景一样,都是免费场景。
此外,在《Hill Climb Rag》的v2.0.0版本中林灰将各场景地图复杂度也进行了一定的提升。
虽然v2.0.0这版本变动幅度不小,但画风什么的林灰还是沿袭之前弄的那个版本的风格。
重构后的《Hill Climb Rag》在玩家眼中画风虽然没有什么改变。
但是这款游戏实际上很多涉及到底层的东西都已经改变了。
这种改变对玩家是有益的。
因为采用了新的物理引擎,玩家们在v2.0.0版本的操作手感要比先前好一些。
实际上如果手机硬件给力的话,林灰在2.0.0版本中的设计能极大改善用户体验。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奈何现在这个版本蘋果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都有点拖后腿。
作为开发者居然有嫌弃蘋果软硬件拖后腿的一天,就很离谱。
饶是如此,林灰的设计也将带给玩家们焕然一新的体验。
但这种焕然一新只是对于玩家来说。
对于盗版团队来说这种焕然一新跟敲响的丧钟没什么区别。
林灰觉得,这个时空的盗版团队想要弄个和《Hill Climb Rag》v2.0.0一模一样的游戏起码也需要耗费三四个月的时间。
林灰费劲周折重构游戏只是为了延迟盗版三四个月时间,有必要吗?
当然有必要,虽然只是三四个月的时间,但足够很多事情发生改变了。
林灰相信《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的战斗力。
三四个月的时间已经足够《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去抢占市场去了。
等盗版厂商在三四个月之后搞出了盗版游戏。
只会错愕地发现被占据的严严实实的市场。
没有市场,就算倒搭钱很多时候也不会产生理想效果。
而且盗版团队能三四个月搞出盗版版本也只能是建立在林灰这三四个月不更新游戏的基础上。
但这根本不可能。
实际上林灰已经敲定了《Hill Climb Rag》的v3.0.0版本。
相比于v2.0.0版本在画面上升级的保守,v3.0.0版本在画面上的升级幅度是很大的。
林灰现在搞定的几款游戏,无论是现在弄得《Hill Climb Rag》v2.0.0还是先前上线的各种游戏的各个版本。
本质上都是玩法驱动的(玩法驱动即玩家的焦点会集中在玩法之上)
在这种模式下,游戏的故事(设定)、美术和音乐都是起到一个衬托的作用。
而v3.0.0版本将是一款美术驱动型的游戏。
从玩法驱动升级到美术驱动,这是必不可少的求索。
哪怕一个游戏开始时是靠玩法驱动吸引到的玩家群体,但长远看一样要在保留核心玩法的同时尽可能往美术驱动的方向靠拢。
从前世游戏发展经验来看,这是游戏运作的方向。
而且美术驱动也将使得盗版难度直线上升。
而这对于林灰来说也将是一次全新的探索。
正因为v3.0.0将是一次全新的探索。
那么v3.0.0版本显然不适合现在拿出来。
林灰打算将v3.0.0这个版本放在v2.0.0版本上线三个月之后再相机推出。
虽然大的版本迭代要在三个月之后。
但小的版本更新却不受束缚。
在这三个月的时间林灰会推出数个小版本不断来为v3.0.0版本的诞生铺路。
通过不断的小步快跑。
林灰相信在《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上他能够一步领先,步步领先。
三四个月的时间之所以在林灰眼中很重要。
除却游戏自身的原因。
还有林灰本人的因素。
从过往的一段时间来看。
林灰的成长速度堪称坐着火箭往上升。
按照这种速度成长的话,林灰相信在三四个月过后。
一般水平的盗版厂商还真未必有招惹他的实力。
没办法,信息碾压的情况下很难不自信。
……
将v2.0.0版本上传到应用商店不多时。
林灰发现《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的v2.0.0版本已经正式上线到应用商店中了。
因为林灰开发的《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不算大型游戏。
才能如此任性,说版本迭代就版本迭代。
如果是一些大型游戏,涉及到版本迭代是一件很需要慎重的事情。
一些游戏公司涉及到版本/运营还有专门的游戏运营岗。
游戏运营经理待/遇甚至可以给到月薪30k~50k,16(薪)那种。
不过什么大型游戏迭代要慎重之类的就不是林灰现在操心的了。
林灰现在操心的事情是用户的更新率。
为了吸引玩家更新v2.0.0这个全新版本,林灰还设置了不少活动:
在24小时内更新版本的玩家在更新后的24小时里每隔4小时有一次分享朋友圈升级组件的机会。
在12小时内更新版本的玩家还可以一次性获得大量金币以及一个随机涂装(30天体验)
在6小时内更新版本的玩家更将一次性获得1000钻石……
除了在涂装体验上借鉴了某厂的经验之外。
林灰对活动设置的诚意满满。
现在只盼着玩家群体能快到碗里来。
可能林灰的一系列活动还算不错。
从个人开发者账户的后台上,林灰注意到已下载玩家只用了2小时更新率就达到了27%。
尽管这个比例还不算高,但只要有一部分先吃螃蟹的,就会迅速带动其他玩家更新。
此外,林灰还注意到一个现象。
在他更新了新版本之后,《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的下载速度抖升。
从后台数据上,林灰看到《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全球累计下载量已经超过两千万次了。
而有效下载量也有一千三百多万次,对于一款小游戏这个成绩是极为出众的。
仔细想想也可以理解,林灰之前上传的《Hill Climb Rag》是限免的。
很多限免游戏都喜欢更新一个版本之后开始收费。
因此,很多原本还在观望的玩家得知林灰更新了一个大版本这个举动后果断下载。
不管以后收费不收费。
先下载下来再说,至少不会亏。
即便是更新了新版本之后林灰也没将游戏收费的打算。
玩家疯狂下载的举动可以说是正中林灰下怀了。
一时之间,林灰感觉一大笔财富在向其招手了。
前世《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可是营收超过1亿欧元的,约合一下可是近十亿人民币。
因为暂时(6个月内)跟安卓市场说了拜拜,林灰的收入肯定会打不小的折扣。
近十亿元的收入,即便是打个折林灰的收入也不会少太多。
而且林灰并不是什么补救措施都没做。
比如说他在游戏里新增了全新付费点——通过抽奖来获得全新的涂装。
以一众土豪的付费热情来看。
短时间内林灰的收入不但不会少。
反而有可能超越前世《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的早期数据。
林灰相比于前世《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的开发者有一个很大的优势。
林灰前面开发的几款游戏在全球范围内的爆火,让林灰在手游领域有很大的名气。
名气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真实存在。
名气带来的是号召力,在强大的号召力之下。
林灰复刻的《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几乎不用去经历前世《Hill Climb Rag》那个口碑慢慢发酵的过程。
事实上,在名气的号召下,即便林灰现在出一款极烂的游戏。
估计也会有有不少玩家去尝试。
更何况《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是一款有着丰富的内涵的经典游戏。
林灰相信玩家群体们能够慧眼如炬发现这款游戏的价值。
除却拥有巨大的名气之外,林灰还拥有一个小优势。
就是林灰在平台获得的分成要更高。
前世《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刚刚登陆平台的时候分成是70%,而林灰现在却直接拥有85%起步的分成。
尽管分成区别仅仅相差15%,但对于一个以亿为单位衡量收入的游戏,哪怕是1个百分点影响都将会不小。
除却林灰自身的因素之外。
市场方面的因素对于林灰也是极其有利。
林灰此时推出的《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是极其占便宜的。
因为无论是从國内市场还是國际市场来看。
林灰上线的《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都不会有对手竞争。
这并不是林灰在信口开河。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林灰之所以能够得出这样的论调肯定是经过充分调查的。
从此时國内市场来看,此时的國内手游行业虽然不能说是一片蓝海。
但林灰想在这里面有所作为一样如入无人之境。
之前林灰几款小游戏在國内的成功也证明了这一点。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并不是林灰多么多么无敌,而是对手实在太菜。
2013年,借着移动互联的东风。
我國移动游戏实际销售收入爆发式增长了两倍之多,用户规模增长近2.5倍。
國内资本市场也注意到了这一情况,开始对手游在手游上发力。
虽然这些厂商都在发力,但是他们发力的方向却比较奇怪。
现在國内的主要手游开发商一门心思都放在端/页游改手游上。
而國内端/页游改手游这个趋势也不是今年才刚刚开始。
大概从12年一些页游相继推出移动版本开始。
國内的手游开发商就开始疯狂搞端/页游改手游。
表面上看端/页游改手游是跟风。
实质上还是这些人思维太僵化,在用做电脑的思维做手机。
觉得把电脑上搞得那一套照搬到手机上就能成功。
真的能这样吗?林灰觉得这些人真是图样图森破。
但林灰并没有去提醒他们的义务。
而且林灰先前几款游戏的成功已经是表明他们那种思维是过时的了。
但这些人不撞南墙不回头……
同行是冤家,由着他们去吧。
说完國内的情况,再说國外的情况。
國外虽然前几年就注意到休闲游戏的价值。
但近几年,國外游戏的关注点早已转移到了别的方向。
此时國外主要的游戏开发商基本都在致力于IP改的手游,而不注重一般休闲游戏。
之前林灰几款游戏的成功,在歪果仁眼中只是复古游戏的胜利。
并不怎么看好这种趋势。
老实说通过IP来涉足游戏确实有先天优势。
在涉及到IP游戏的整个游戏产业链中:
(IP)→游戏研发商→游戏发行商→游戏渠道商→游戏用户
IP几乎是站在产业链尽头的了,基本是坐着赚钱的。
(尽管是坐着赚钱的,但却不是全链条赚钱最多的)
在这个链条中IP所有方做的事情并不多。
只要将其所拥有的文学、影视、动漫、热门游戏等的角色、图像、文字、情节等素材授权给游戏研发商用于游戏的研发即可。
对于游戏研发商而言IP的价值在于自带流量,且用户忠诚度更高,较普通流量更容易变现;
同时IP有现成的世界观、人设和美术风格,无需再教育用户。
IP无疑是涉足游戏领域一个不错的着力点。
林灰想在游戏领域涉足更深的话。
以后或多或少都要涉足一些跟IP有关的事物。
但这也是以后的事情了。
现在外國主流游戏开发商人不太注重休闲游戏开发对林灰是很有利的。
而至于一些开发休闲游戏的散兵游勇。
并不能对现在拥有声望+平台双重支持的林灰构成什么威胁。
总之,综合来看國内國外的市场形势对林灰都是极其有利的。
林灰相信《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会收获到巨大的成功。
带着对预期收入美好的憧憬。
林灰准备睡觉了。在此之前林灰照例回复了一下各方面的邮件。
邮件信息虽然很多,但基本都是来自各个猎头公司的招聘邮件。
换作是前段时间,林灰还会逐封点开看看自己在各个互联网巨头眼中值多少钱?
现在林灰基本看都不看了。
林灰实在是无语,这些猎头为什么要开出一堆连我的周纳税额都不到的年薪去招募我为你们工作?
还是说现在比较流行这种黑色幽默?
尤其是猪场的这个HR更是死脑筋。
林灰记得以前还明确回复过这个人的邮件表示了拒绝。
现在还一封一封的发邮件……
呃,就很无语。
不过这份敬业的精神确很值得称赞。
而且对于认真的人,林灰一向是欣赏的。
现在站的层面更高。
林灰欣赏的眼光和以往单纯的欣赏又有些不同。
现在林灰更多是一种爱才之心。
林灰记得这个发邮件的人好像是人力资源副总监。
能爬到这种位置,能力什么的肯定是有的。
这样的人才留在猪场是不是太埋没了?
反正林灰是没记得猪场干过什么正事?
连M國的认证名单都没上,说白了就是可有可无。
林灰在一堆猎头/HR发来的邮件里翻找了一会后。
发现鹅厂HR发来的邮件措辞还算不错。
于是将这个邮件改了一下称谓和具体待遇之后。
把这个招聘邮件给猪场的HR回了过去。
虽然是临时起意,但林灰并不是恶作剧。
至少林灰感觉他开出的薪水要比这些HR给他开出的薪水靠谱得多。
这种事情只是一个小插曲。
在这以后,在邮箱里一份来自异國的邮件引起林灰的注意。
点开邮件一看,发信人是伊芙·卡莉。
自称是麻省理工学院自然语言处理研究项目文本摘要小组的负责人。
似乎是怕林灰不相信,伊芙·卡莉还在邮件里附上了一堆能够佐证身份的证明。
其实林灰是记得伊芙·卡莉这个名字的。
林灰先前他购买的《文本判断甄别比较的一种新方法》那项专利原本的所有者就是伊芙·卡莉。
她发邮件是干什么?
莫非是反悔了不成。
(⊙﹏⊙),不过还好在邮件里林灰并没有看到伊芙有提及要收回《文本判断甄别比较的一种新方法》那项专利。
伊芙在邮件里极力称赞了林灰在south )中搞定的生成式文本摘要算法。
尽管伊芙·卡莉在话语里满满的全是敬意。
搞算法的人对于强者的尊敬似乎从来都是不掩饰的。
尽管算法在普通人的生活中似乎根本没充当什么角色。
但实际上这类算法是非常重要的。
某种程度上算法甚至可以说是应用的核心价值。
以前世某音海外版TIKT0K的出售为例来说。
寻求收购 TikT0k M/國业务的公司考虑了四种选择:
第一种选择是在没有算法的情况下收购TikT0k。
但要求加快出售速度,同时在应用中注入替代方案。
第二种选择是在长达一年的过渡期将算法慢慢过渡给M國。
第三种选择是寻求Z國的批准,将算法出售给选定的M國公司。
第四种选择是新买家向字/节取得使用 TikT0k 算法的授权。
这四种收购之所以在描述上有区别是因为什么呢?
说到底还是因为算法。
M國在想方设法的获取某音的核心算法。
这些不同的方案之间差价甚至可能达到100亿美元之多。
由此观之,算法在特定的场合是非常有价值的。
林灰先前搞定的生成式文本摘要算法虽然没办法跟某音基于数据分析的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技术涉及到的算法相提并论。
但也有其独到的价值。
这玩意在懂行的人眼中则是一座充满着宝藏的宝库。
反正伊芙·卡莉字里行间都是充满着对林灰的赞美。
伊芙·卡莉很好奇林灰是怎么搞定南风APP里面文本摘要技术的。
呃,其实林灰再南风生成式文本摘要处理技术是怎么搞定的很简单。
只需要大概七八步就可以轻松做到南风APP里面的文本摘要处理技术:
Ⅰ基于深度学习技术,设计合适的模型架构和训练策略。
Ⅱ设计生成式自动文本摘要模型
Ⅲ借助迁移学习的思想,提出了基于预训练模型的生成式自动文本摘要算法。
Ⅳ通过无监督来完成内容表示以及权重计算
Ⅴ……
……
步骤说起来简单。每一步来说对于这个时空的人都很难。
有的是思路上比较难想到这个方向。
有的是技术上单纯做不到。
而有的既是思路上想不到,又是技术上做不到。
就很悲催!
比如说步骤Ⅳ里提到的无监督训练。
现在主流研究方向已经淡忘了无监督训练这个方向了。
在涉及到训练的时候更习惯监督训练。
而不是很侧重于无监督训练。
无监督训练对于这个时空的人来说似乎是一个很复古的研究方向。
在这个时空人的眼里。
无监督训练会带来训练结果发散的现象他们并不算很容易处理。
步骤Ⅲ提及的预训练模型:
在自然语言处理中引入预训练模型。
按照正常的时间线则是16年左右出现的。
这项技术对于此时的NLP研究者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概念。
而步骤Ⅰ中的深度学习技术。
时下的人们虽然能想得到应用神经网络学习技术!
但却做不到深度学习,虽然深度学习和神经网路学习意思差不多。
这个时空神经网络的研究并不算特别深入。
14年虽然也有神经网络,但在神经网络学习的研究并没有往后几年那么深入。
虽然从12年开始这个时空的人们就知道神经网路学习时越深神经网络准确率越高。
但是知道也没什么太大的用途。
这个时空的神经网络多数只能深/入大概十层二十层这样。
深/入到就近五十层的时候就极限了。
而后世的神经网络深/入几百层上千次也是常有的事情。
一言以蔽之,这个时空的人们在神经网络学习方面还没办法做到那么深。
而没法做到那么深,在准确度上就要很容易打折扣。
尽管这里面的门路林灰都很清楚。
但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这些东西暂时就不足为外人道了。
第126章 伊芙·卡莉的邮件
……
伊芙·卡莉在邮件里不光表达了她对林灰鼓捣的生成式文本摘要算法的好奇。
还向林灰阐述了很多她在文本摘要研究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
说实话,林灰并不是很擅长解答别人的困惑。
不过,正所谓独学则无友孤陋则寡闻。
林灰蛮好奇伊芙·卡莉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了哪些瓶颈。
兴许伊芙·卡莉的一些见解会对林灰有所启发。
花了不短的时间,林灰才将邮件主体内容看了个大概。
林灰前世工作中没少看英文论文。
否则,想理解伊芙·卡莉发来的邮件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没办法,伊芙·卡莉表达困惑的方式有点过于硬核。
林灰觉得伊芙·卡莉发来的这个邮件的主体内容略微改动一下的话都可以当成一篇综述直接往灌水期刊上发。
当然了,这仅仅是一种比喻,实际上即便能灌水也不要轻易灌水,论文灌水很容易成为学术生涯上的一个污点。
让林灰比较意外的是。
伊芙·卡莉在邮件中还给林灰大致介绍了一下西方学术界对于文本摘要的研究情况。
这对于此时的林灰来说尤为有价值。
毕竟各种学报论文之类的公开内容,基本上都是只谈进展不谈挫折。
从伊芙·卡莉介绍的内容来看。
这个时空,西方对于文本摘要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前世那个时空的西方对文本摘要的研究情况细微之处有些差别。
但客观地讲,差别其实不是太大。
也可以理解,涉及到文本摘要的研究其实由来已久。
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东西方在文本摘要上都会花费很多心血,这种情况下两个时空即便有差别本质上差别也不是很大。
当然,这种所谓的差别不是很大,仅仅是说这个时空和前世2014年那个时间节点相差不大。
有额外7年的信息,林灰还是占得先机的。
说起两个时空的人们为什么都对文本摘要倾注大量的心血。
其实是有原因的,文本作为信息的重要载体,研究文本信息的高度凝练化对于人们快速而准确地获取所需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对文本摘要的研究由来已久,但实际上对于文本摘要的深入研究还是在新世纪才大规模进行。
之所以文本摘要的研究突然被重视起来。
是因为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海量信息在互联网中不断涌现。
不提高对文本处理的能力,即便是海量信息涌现出来,这些信息也注定淹没在信息海洋中沦为无价值的垃圾信息。
前几年,大数据概念开始兴起。
对文本摘要的研究的重视程度更是达到一个新台阶。
衡量文本摘要的意义不能仅仅局限在文本本身。
要知道涉及到文本处理,表面上看是仅仅是和文字语言有关系。
但实际上这门学问不仅是涉及到文本,还包括对信息、物质和文化的深层次探索。
这样一种深入的研究,让整个文明都在进步。
从这个层面来说,文本摘要对人们的影响很大。
即便多数普通人的生活中察觉不到这玩意对人类的影响。
但并不能因此说文本摘要不重要。
对信息的研究越深入,我们就越能了解到这个世界。
除此之外,对文本摘要的深入研究,某种程度上可以开启人的心智。
文本摘要的深度探索,让我们对信息的掌控更强。
也正是因为上述原因,无论是哪个时空。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对文本的探索。
人类社会记录方式的进步,某种程度上就集中表现在文本的不同凝练形式上。
文本的探索,对于一些大型企业来说,也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涉及到文本摘要的发展,决定着一项又一项的产品的问世。
对于文本的探索,不仅仅对文学的深入研究有着很高的促进性,同样对于科技的推进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总而言之,对文本摘要倾注些心血不过分。
毕竟这是林灰在技术领域方面迈出的第一步。
说到伊芙·卡莉遇到的困惑。
林灰没想到伊芙·卡莉的困惑主要集中在LH文本摘要准确度衡量模型的构建上。
林灰记得当时他关于这个模型构建已经阐述的够清楚的了。
构建模型的话首先要运用语言模型来评估算法生成语言的流畅度,然后使用相似度模型评估文本和摘要之间的语义相关性,最后为了有效评估实体、专有词的复现程度,引入原文信息量模型来评估。
虽然为了避免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林灰在这几个步骤之间故意遗漏了一些琐屑的步骤。
不过这种东西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就像堑壕之于坦克。
虽然会有一些影响,但问题应该不大。
真的把所有的技术细节全部公布出来。
那也不能叫做公布技术路线了,那叫编教科书。
对于林灰提到的“运用语言模型来评估算法生成语言的流畅度”
伊芙·卡莉比较困惑林灰是怎么搞定语言模型训练的语料库的?
这个问题往后几年的话还真不是问题。
因为现成的语料库就一大堆。
仅仅是简体中文方面的语料库就有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京大语料库、语料库语言学在线等若干资源。
不过换到现在这个时空节点林灰显然不能跟别人研究人员说他用的是现成的预料库。
毕竟一些现成的语料库基本都是16年左右才问世的。
尽管如此,如何解释语料库来源的问题难不倒林灰。
事实上即便没有现成的语料库,想要构建一个可堪一用的能调/教出早期生成式摘要算法的语料库也不是太复杂。
xiaoshuting.info
最简单的方式——借助互联网可以自动构建文本语料库。
当利用这种方法构建语料库的时候,用户只需要提供所需的文本类别体系。
而后从互联网中采集大量网站,提取并分析网站的内容层次结构和每个主题词对应的网页内容信息。
从每个网站中筛选出用户所需要的文本作为候选语料。
这个过程其实不复杂,有点类似于爬虫抓取网页的过程。
比较困难的是这种方法形成的语料库如何去噪。
但这对于林灰也不是问题。
只需要将从多个网站中匹配上的同一文本类别的候选语料合并成每个类别的候选语料库。
而后再对候选语料库中每个类别下的文本进行去噪处理就可以提高语料库的质量。
在完成去噪之后就可以输出语料库。
虽然这个过程实现起来仍旧不容易。
但学术领域上除了个别被孤立的杠精喜欢钻牛角尖之外。
大多数情况下只要逻辑自洽就没人死磕。
除了好奇林灰是如何构建语料库之外。
涉及到“使用相似度模型评估文本和摘要之间的语义相关性”
伊芙·卡莉比较好奇林灰究竟是使用何种相似度模型来评估文本摘要和摘要之间的语义相关的。
额,这个问题就比较涉及到林灰搞定的文本摘要准确度模型最核心的东西了。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就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的了。
第127章 要不要去麻省理工?
伊芙·卡莉似乎也知道会是如此。
伊芙·卡莉表示她最近会随麻省理工学院一个代表团来到中國水木大学进行学术访问。
她希望在中國学术访问期间能够获得能和林灰见上一面的机会。
她有些疑惑希望能够得到林灰的当面解惑。
呃,高端的学术交流就是这么的简单直接么?
林灰记得这个伊芙·卡莉在署名里标注的可是“伊芙·卡莉博士”。
当面给一个博士解惑可还行?
不过也没啥好虚的。
真叫林灰给别人讲高数题,林灰未必能说明白。
但要是让林灰给别人讲生成式摘要算法相关的东西。
即便是技术大犇来了,林灰也能当面说出个子丑卯酉来。
没办法,正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先行一步的就是引路者。
而且不光是涉及到生成式摘要算法这个自然语言处理的小分类林灰很擅长。
自然语言处理的其他一些门类林灰也都有所涉猎。
除此之外,很多涉及到AI相关的领域林灰也丝毫不虚。
前世工作的几年,林灰除了刚开始的轮岗之外。
剩下的多数时间都在跟各种算法(主要是AI相关)打交道。
每天就是枯燥的看论文、改模型、调数据、敲代码这几样。
到现在来到七年前,这些曾经苦哈哈的日子反而成了福报了。
反正这个时空里,应该没人比林灰更懂这些。
从伊芙·卡莉介绍的行程来看。
麻省理工学院的这一行人大概22号下午就会飞抵帝都了。
来得这么急,林灰甚至有点怀疑这一行人就是专门为他而来的。
这不免让林灰有点意外。
林灰知道他在生成式摘要算法折腾出的动静会被歪果自然语言处理这方面的研究团队注意到。
但没想到歪果的团队反应会这么迅速。
不过这不是坏事。
及时和一些学术团队接触,能加速林灰在学业上的成长和声望上的成长。
林灰当然知道这些歪果团队的对于先进技术的觊觎。
但林灰也是有所图谋的。
林灰希望可以尽快得到学术方面上更大的话语权。
有了话语权之后很多事情才能如臂使指。
不然即便是洞悉未来的方向,也很难做成行业引路人。
想象一下,一个高中刚刚毕业的学生跳起来说某某是前沿方向的场面会有多滑稽。
反正林灰觉得必须尽快获得学术上的话语权。
实在不行用钱砸一个荣誉博士出来也可以。
反正现在林灰基本不差钱。
不过跟实打实的学位相比这个只是下策。
将来到达更高的地位之后。
荣誉博士什么的很容易遭人诟病。
……
歪果人的学术访问团队明天下午就要抵达帝都。
这岂不意味着如果林灰答应和伊芙·卡莉见面的话最多一个星期两人就可以见面了?
不过对于伊芙·卡莉请求见上一面的这个请求林灰不排斥。
从伊芙·卡莉发来的邮件内容来看。
邮件中几乎通篇都在谈论学术问题。
反正林灰感觉这应该是一个满纯粹的人。
林灰喜欢和纯粹的人打交道。
而且,林灰也希望能从伊芙·卡莉那获得一些消息。
毕竟不是所有科研工作者的学术成果都以论文的形式往外发。
如果林灰不通过多方手段获得一些内幕消息。
以后做搬运知识的时候不小心跟别人撞车就滑稽了。
除了恳请跟林灰见上一面之外。
伊芙·卡莉在邮件中还邀请林灰能够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学习。
似乎是怕林灰不相信她的诚意,她还在邮件的附件里附带了邀请函。
林灰看了下附件,居然是两份邀请函。
一份是邀请他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就读计算机系的本科的。
另一份居然是邀请他读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方面的硕士研究生。
莫非是邀请自己本硕连读么?
不对啊,如果是这样似乎一份邀请函就够了。
林灰思考了一下才搞明白。
原来这些歪果人这是还没搞清楚自己究竟是本科生还是高中生。
于是干脆直接发来两份邀请函。
呃,考虑这么周到的么?
说实话,面对这两份邀请函林灰是很心动的。
麻省理工学院的硕士什么的姑且不说。
仅仅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本科生入学邀请函这个就很诱惑了。
要知道,国际学生申请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本科专业的话可是需要在SAT考试中获得1550分以上的。
而SAT考试总分才1600分。
只按照得分率计算的话。
在SAT中获得1550+的话几乎跟國内高考获得726.5分以上的分数一个性质。
最关键的是在麻省理工学院这类国际顶尖的学校想要获得入学资格的话。
除了要获得高分之外,还得有其他比较突出的特长。
比如说在IMO之类国际竞赛中斩获名次,或者是体育等方面突出。
总之,在别人那似乎需要无比费力才能取得的麻省理工入学资格现在就摆在林灰面前。
aiyueshuxiang.com
这无疑很有诱惑。
尽管如此,林灰并没有被这份诱惑所蒙蔽。
麻省理工学院虽好,但摆在他面前有一个最大的难题:
——语言关。
虽然林灰英语表达还算及格,英语听力水平也还可以。
但语言关一样是个不小的问题。
出国之后,歪果可不是人人发音都是标准的听力腔。
听不懂别人说话岂不是很尬尴?
除了语言关之外,还会面临新的环境。
虽然林灰脑海中掌握有很大的信息量。
但对m國本土的信息林灰几乎两眼一抹黑。
仅就麻省理工学院的计算机专业来说。
去歪果虽然一样是学习计算机。
但歪果的计算机课程设置和國内的计科专业本科设置可是有不少不小区别的。
林灰不确定他能够在歪果依旧一路披荆斩棘。
至于说跳过本科直接去读研?
要是不小心遇到什么黑心老板可就糟了。
林灰可不想过去当学术鼹鼠。
不得不说,这真是个令人纠结的问题。
好在麻省理工学院发来的邀请函上写着七月底前进行答复即可。
林灰还不需要马上对这份邀请做出回应。
或许等到时候同伊芙·卡莉接触之后。
林灰能更加明白今后将往何方。
……
回复完伊芙·卡莉发来的邮件。
林灰就没接着回复邮件了。
随便看了会电视之后。
林灰就滚去睡觉了。
第128章 卑鄙的异乡人
由于时差的关系,林灰睡熟的时候,地球另一边的人们还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中。
加利福尼亚时间比BJ时间慢16个小时,此时刚刚是21号上午8点。
斯坦福大学(位于加利福尼亚)校园内研究室还有一个自然语言处理算法团队正在忙碌着。
看到这个研究室内忙碌的一众研究人员,不少斯坦福大学经过的计算机专业相关的学生都会不自觉地将脚步放轻。
将脚步放轻的同时,这些人还会对研究室内的人员产生一丝羡慕。
因为他们知道虽然这些研究人员是在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室内做着研究。
但实际上研究室中大部分成员都不属于斯坦福大学,而是属于大名鼎鼎的谷/歌研究院。
而谷/歌研究院可以说是所有斯坦福致力于就业的计算机专业相关的学生梦寐以求的工作场所了。
尽管这个地方的工资只能说是中等偏上吧,但关键是酷啊。
多少改变世界的技术都是从谷/歌研究院诞生的,
而哪个学子不曾幻想过改变世界呢?
总之这些路过学子眼中流露出的神采多数都是羡慕,以及一丝丝嫉妒。
埃克莱尔·基尔卡加博士就是研究室中的一员,他可不觉得他现在的生活哪里值得羡慕。
拿着$325000的年薪,却要过着蝼蚁一般的生活。
虽然现在才是早上八点,但事实上他和他的伙伴们已经忙碌了几乎一整晚了。
埃克莱尔·基尔卡加讨厌这种忙碌!
但是却又不得不忙碌!
如果他们这个文本处理算法开发团队不及时跟进最新的生成式文本摘要相关技术。
那么他们极有可能步麻省理工学院自然语言处理文本摘要小组的后尘:
——走向分崩离析。
虽然他们作为谷/歌研究院的一部分不大可能被直接遣散。
但很有可能被派遣到阿三那边的研究院。
听说那边的谷/歌研究院才刚刚成立,现在很缺人手。
埃克莱尔·基尔卡加可不想去那个肮脏混乱的土地。
一想到可能到来的悲惨结局,埃克莱尔·基尔卡加讨厌那个叫LIN HUI的家伙。
这么一个算法鬼才,搞什么算法不都会有所成就?
干嘛非要搞什么生成式文本摘要算法来抢他们的饭碗?
埃克莱尔·基尔卡加正发着牢骚呢,突然听到了同组人员哈雷·普莱斯的呼喊:
“嘿,埃克莱尔·基尔卡加别发呆了,你那边测试结果怎么样?”
埃克莱尔·基尔卡加:“别提了,简直糟糕透顶,我们所采用的X1算法在各方面的参数上都比不上林在南风APP里所采用的算法……”
所谓的X1算法是埃克莱尔·基尔卡加他们团队受LIN HUI申请的专利中公开的技术路线启发,开发的一个生成式摘要实验算法。
之所以称为实验算法,是因为该算法主要用于测试。
作为一个测试算法,X1算法是合格的。
埃克莱尔·基尔卡加他们搞得这个算法已经有点生成式摘要算法那味了。
然而这个算法现在也仅仅只能作为测试算法了。
离真正的距离实际应用却还差一步,然而尽管看起来只是一步。
这一步之遥,却可谓是天差地别。
客观地说,X1算法无论是文本摘要抽取速度还是准确度和LIN HUI南风APP里面的算法都差得远。
提到准确度,埃克莱尔·基尔卡加就郁闷。
连衡量准确度的标准都是LIN HUI提供的,拿什么去跟人家竞争?
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而且最令人郁闷的是他们搞得这个X1算法别说是跟LIN HUI搞得算法比了。
就是和他们之前鼓捣的算法相比,在抽取速度和准确度方面也是各种被吊打。
这种情况不免让埃克莱尔·基尔卡加有些悲观。
哈雷·普莱斯:“说说具体数值上的差距。”
埃克莱尔·基尔卡加:“我感觉你不会想知道的,具体差距令人绝望。
结果打印出来了,你拿去自己看吧……”
哈雷·普莱斯接过埃克莱尔·基尔卡加递过来的报告,翻看了不一会便皱起了眉:
“在识别准确度上有差别我能理解,毕竟LIN HUI搞得那套算法肯定是经过很长时间训练才得到的结果。
可是为什么我们搞得这个X1算法在识别速度上比南风APP里的算法要慢很多呢?
正常来说两个理论相同的算法在处理同一问题时候,算法时间复杂度不都应该是一样的吗?”
埃克莱尔·基尔卡加:“谁知道呢?可能我们采用的机制有问题……”
哈雷·普莱斯:“怎么可能,LIN HUI阐述的技术路线不就是以序列到序列(Sequeo-Sequence)深度神经网络模型为基础么?如果他的技术路线有问题的话我们完全可以去控告他的专利无效?”
埃克莱尔·基尔卡加:“别天真了!他只是说模型是以Sequeo-Sequence模型为基础,又没说他在算法里现在还应用这个模型的早期版本。”
哈雷·普莱斯:“这些该死的异乡人,真是卑鄙……”
埃克莱尔·基尔卡加:“别抱怨了,换作我们遇到同样的问题,使用的手段可能会更加过分。而且现在的重点是提升算法处理的准确度,至于速度什么其实不重要……大不了到时候我们可以将这个算法放在分布式系统上运行。”
在计算机科学中,分布式计算,又译为分散式运算。
分布式系统是一组电脑,透过网络相互连接传递消息与通信后并协调它们的行为而形成的系统。
哈雷·普莱斯知道,谷/歌近些年因为谷/歌大脑计划在分布式计算上进步很大。
爱好中文网
要是将这个算法放在分布式系统上确实可以在执行速度上有所突破。
得知此消息,但哈雷·普莱斯丝毫高兴不起来。
一旦真的选择了将算法放在分布式系统上运行,那就等于他们直接落败了。
要知道南风APP里的算法可是离线运行的,甚至连服务器都没有。
直接上分布式算法,跟杀鸡用h弹有啥区别。
而且速度上同LIN HUI算法的差距还算在哈雷·普莱斯理解范畴之内。
准确度上同LIN HUI算法的差距才是真真正正地大到让人绝望。。
在哈雷·普莱斯他们搞得X1算法准确度上甚至都比不上连尼克那个蠢猪弄得雅虎新闻摘要里采用的算法的摘要准确度。
这让哈雷·普莱斯很是郁闷。
……
过了一会,哈雷·普莱斯突然灵光一现,对埃克莱尔·基尔卡加喊道:
“亲爱的伙计,你说问题会不会是出在LIN HUI搞得那个准确度衡量标准上。
应用那个准确度衡量标准的话,只有LIN HUI自己的算法用那个衡量标准才会获得高分……”
埃克莱尔·基尔卡加:。。。
埃克莱尔·基尔卡加:“或许你的想法有你的依据,但是我现在更建议你去睡觉……你可能有点恍惚了,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你觉得一个标准委员会审核过的标准会是一个不公平的标准呢?”
哈雷·普莱斯:“因为那个LIN HUI是c國人,他们什么手段都会干,我记得他们国家有的手机厂商为了宣称自己的手机强大还会专门开发一个测试软件,使用那个测试软件只有他们自己的厂商搞得手机才能获得高分。
照我看来,那个LIN HUI搞得那个衡量标准度的模型就是类似于这样一款测试软件……”
第129章 这个LIN HUI太狡猾
哈雷·普莱斯接着道:“总之,我觉得那个LH文本摘要准确度衡量模型对于我们来说非常不利。
或许我们可以参照LIN HUI的思路搞一个自己的衡量标准……”
埃克莱尔·基尔卡加:“你说的这个问题我倒是也设想过。
可是参照LIN HUI的构建标准的过程进行模型构建并不容易。
按照LIN HUI的思路构建类似的标准的话。
首先我们需要运用语言模型来评估算法生成语言的流畅度,然后…
如果我们按照同样的步骤进行模型构建的话。
很可能会直接卡死在语言模型的构建上。
毕竟我们的语料库实在是太逊了……
我们以前合作的麻省理工学院NLP那边给出的报告
也证实了按LIN HUI的思路构建语言模型不可行。”
哈雷·普莱斯:“麻省理工学院那帮人认为不可行,未必就真的不可行。
他们很有可能是他们在逃避责任而已。
反正我觉得完全可以试着借鉴LIN HUI的思路搞一个新的衡量标准。”
埃克莱尔·基尔卡加:“你确定我们能够按照LIN HUI的思路弄出一个新模型么?
你怎么保证我们弄出的模型不会跟他搞得那个一模一样?”
哈雷·普莱斯:“不管怎么说,我们也需要走这条路。
如果我们连他衡量准确度的模型都不能复现出来。
我们怎么知道他在这套模型究竟有没有猫腻?”
哈雷·普莱斯接着道:“以前我们的语料库或许很low。
但现在我们采用的语料库没什么问题。
现在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自然语言中心在和我们合作。
我们测试X1验证算法时可是由10万个文本–摘要序列所组成的语料库作训练集的……”
埃克莱尔·基尔卡加反驳道:“不不不,这远远不够!
想要达到LIN HUI算法处理文本那种水平,我们起码需要百万级别文本-摘要序列组成的语料库做训练集。
而这还只是冰山一角。
我们还需要构建一个10^4级别带人工打分标签的文本–摘要序列作为验证集。
以及一个10^3级别的个人工交叉打分一致的文本–摘要序列作为测试集。
否则我们的衡量模型很可能达不到LIN HUI搞得那个模型那种置信度。”
哈雷·普莱斯:“你的话确实有道理!
为了缩小边际误差最实际的方法就是增加样本数量。
百万级别文本-摘要序列组成的语料库倒是好说。
这个相比于十万级别的语料库。
构建难度只是线性增加而已。
但是你确定我们要构建你说的那般庞大的带人工标记的验证集和测试集吗?
仅仅是带人工打分标签的文本–摘要序列验证集保守估计就需要我们花费近一个月的时间去搭建。
这还得是我们还其他语言学专业通力合作不产生嫌隙的情况下。
而涉及到10^3级别人工交叉打分一致的文本–摘要序列测试集更是难上加难。
畅想中文网
以前我们只构建过10^2级别的。
测试集的搭建每上涨一个数量级相应的构建难度可是指数级的往上增长。
先前我们为测试提取式摘要算法构建的那个150条文本交叉打分一致的测试集就用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
而且为什么我们还要引入人工因素?
这样的话不是相当于又回到以前开发那种带有主观色彩的准确度评判标准的老路上了吗?”
埃克莱尔·基尔卡加:“这也正是我想表达的意思。
本来我也觉得不可能参照LIN HUI的思路搞出新的衡量标准。
即便我们能按着LIN HUI的技术路线走。
也会面临着过于庞大的工作量。”
听了埃克莱尔·基尔卡加的话。
哈雷·普莱斯很绝望:“也就是说仅仅是建立准确度衡量标准时的起步工作就会耗费我们大量的时间?
可是负责决策的那些高层根本不可能坐视我们在这个算法上浪费太多时间。
他们很可能会去直接谋求LIN HUI的算法授权。
对于那些商业精英来说,技术什么的本来就是资本游戏的添头。
当他们获得LIN HUI的新技术后我们估计会很惨……
我们究竟该怎么办呢?”
埃克莱尔·基尔卡加:“谁知道呢?兴许我们该收拾收拾准备去y度了。”
哈雷·普莱斯:“能去y度还不错呢,听说最近在筹建谷歌非洲研究中心了。
运气不好的话,估计我们要去非洲了。”
埃克莱尔·基尔卡加:。。。
当然了这些话只是调侃而已。
好歹也是顶尖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
埃克莱尔·基尔卡加还不是那么容易就丧失斗志。
过了一会儿,埃克莱尔·基尔卡加道:“倒也不完全是无计可施。
我觉得我们不要按照LIN HUI的技术路线走。
这个LIN HUI太狡猾!
他公开在外面的信息很可能是留下来误导我们的。
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明确凭借我们自身归纳出的一些结论。”
埃克莱尔·基尔卡加接着道:“按照以往我们的研究得到的规律。
神经网络的前一个输入和后一个输入是没有关系的。
没办法处理序列数据这种前后输入是有关联信息的数据。
而LIN HUI在生成式摘要算法中提到的技术路线里面明确表示了要将文本信息通过向量来实现序列化标记之后再进一步处理。
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LIN HUI所提出的算法里面应用的绝对不是一般的神经网络。
LIN HUI在生成式摘要算法中应用的大概率是循环神经网络。
毕竟循环神经网路的结构非常适合用于处理序列信息。”
埃克莱尔·基尔卡加的话让哈雷·普莱斯眼前一亮,不过旋即新的疑惑也随之产生。
哈雷·普莱斯问道:“循环神经网络不仅要输入当前序列的数据。
还要输入上一时刻循环神经网络隐藏层参数的信息。
这样才能很好地处理序列之间的关联信息。
可是给我的感觉是LIN HUI算法中应用的那个神经网络虽然有循环神经网络的影子。
但是似乎又和传统的循环神经网络有些不一样啊?”
埃克莱尔·基尔卡加嘀咕道:“确实如此,一般的循环神经网络适合处理序列结构,但是却不擅长处理长序列结构……”
沉吟之际,埃克莱尔·基尔卡加突然想到了什么,呼喊道:
“我知道了,一定是LSTM神经网络!”
哈雷·普莱斯被埃克莱尔·基尔卡加突然的呼喊吓了一跳。
不过埃克莱尔·基尔卡加提到的LSTM神经网络却也让他眼前一亮。
第130章 和普林斯顿大学合作
哈雷·普莱斯知道埃克莱尔·基尔卡加所说的LSTM神经网络。
LSTM神经网络更确切的称呼应该叫做“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这是一种特殊的循环神经网络。
相比普通的循环神经网路,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在应用中对间隙长度不敏感。
这是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一个优势,使得其能够在处理更长的序列中有不错的表现。
哈雷·普雷斯仔细回想LIN HUI在技术路线中所描述算法特征以及南风APP这款软件的实际表现。
1200ksw.net
LIN HUI在生成式摘要算法中提到的技术路线里面明确表示了要将文本信息通过向量来实现序列化标记之后再进一步处理。
而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恰好可以处理长序列文本。
LIN HUI鼓捣的算法在处理文本摘要时具有极高的准确性。
而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在处理实际问题的时候一大特点就是具有颇高的准确性。
LIN HUI依托于生成式摘要算法鼓捣出来的南风APP一次只能处理一条新闻摘要。
而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缺点就是结构较为复杂,并行处理上存在劣势。
如果LIN HUI的算法只是一个方面和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特性比较吻合。
哈雷·普莱斯或许会以为只是个巧合。
但现在,三个小概率事件凑到一块。
哈雷·普莱斯觉得并不是简单的巧合。
他越发感觉埃克莱尔·基尔卡加的推断是正确的,不由得感慨道:
“我说为什么LIN HUI算法中应用的那个神经网络有循环神经网络的影子但又和传统的循环神经网络有些不一样呢,原来用的居然是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埃克莱尔·基尔卡加还真有你的!居然能想到这个这个方向。
说实话,我一开始虽然觉得LIN HUI算法中应用的神经网络特性有点怪异。
但是还真没往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那个方向想……”
埃克莱尔·基尔卡加能理解哈雷·普莱斯为什么没在第一时间想到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近几年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主要都是用于语音识别方面的原因。
现在这个阶段一般的研究学者还真不会想到会将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用在文本摘要这方面。
不过理论上讲将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神经网路用于文本识别方面完全是可行的。
但具体如何将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应用于文本识别,暂时埃克莱尔·基尔卡加也不太清楚。
这个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研究来探索。
哈雷·普莱斯没有想到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神经网路应该还有另一方面的原因。
因为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
Hochreiter和Schmidhuber于1997年提出了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距今天已经将近二十年了,可以说是很久远了。
虽然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在处理长序列文本的时候可能会有一定的优势。
但实际上当初提出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并不是为了文本处理。
当时之所以提出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神经网路是为了处理训练传统循环神经网路时可能遇到的梯度消失和梯度爆炸问题。
在机器学习中,用基于梯度的学习方法和反向传播训练人工神经网络时。
有时会遇到梯度消失和梯度爆炸的问题。
这两种情况都不是研究人员希望看到的情况。
出现梯度消失或梯度爆炸后,原本的深度学习根本深不起来,只能说是浅度学习。
个别极端情况,别说浅度学习了,连最起码的机器学习都做不到。
总而言之,梯度消失和梯度爆炸问题会极大地降低利用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的训练效率。
梯度消失和梯度爆炸问题也是一个极其难缠的问题。
和神经网络有关的研究人员在1991年就注意到梯度消失和梯度爆炸现象。
该问题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出现后得到一定的缓解。
但还是没有彻底解决梯度消失和梯度爆炸问题。
除了利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之外,其他的几种处理梯度消失和梯度爆炸的问题的方式(比如说多级层次结构、利用更快的硬件、利用其他的激活函数等等。)也各有各的局限性。
总之梯度消失和梯度爆炸问题但还没有被彻底解决。
到今天梯度消失和梯度爆炸问题已然成为了机器学习上空中一朵乌云。
这个问题已然严重制约机器学习向前发展。
心念及此,埃克莱尔·基尔卡加不免有些感慨。
也不知道这个问题什么时候会被什么人彻底解决???
埃克莱尔·基尔卡加突然感觉他对LIN HUI算法这么较真也没什么必要啊?
诸如梯度消失和梯度爆炸现象这问题都二十多年了还没彻底解决。
不也没什么人着急吗?至少看起来没啥人着急?
自己为什么要为要跟LIN HUI这么一个算法较劲呢?
埃克莱尔·基尔卡加突然有些疲乏感。
不过面对兴冲冲的同事,埃克莱尔·基尔卡加还不至于打退堂鼓。
埃克莱尔·基尔卡加:“我现在还不能够肯定LIN HUI算法中用的就是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只能说LIN HUI算法中所采用的神经网络的特征有点类似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至于到底是不是还有待验证。
说起来那些高层跟麻省理工学院自然语言处理文本摘要研究小组那边闹得不欢而散还真是个损失。
据我了解伊芙·卡莉他们在研究抽取式文本摘要算法的时候就用到了循环神经网络了。
只不过他们用的具体是哪种循环神经网络暂时还不清楚。
不过不管怎么说,我觉得能有麻省理工学院那边的帮助的话对我们来说将会助力不小。”
哈雷·普莱斯:“这倒是个问题,不过问题不大。
m國最不缺的就是研究机构。
我前段时间听尼克那家伙说普林斯顿大学的朱尔斯教授正在搞一个循环神经网络的项目。
或许我们可以跟普林斯顿大学展开合作?”
埃克莱尔·基尔卡加:“呃,你确定要跟普林斯顿那些傲慢的数学佬打交道?
他们看我们的就跟我们看那些文科生的一样?
还有如果我们和他们合作的话,究竟是以谁为主导?研究出来的成果又怎么划分?”
哈雷·普莱斯:“他们怎么看我们无所谓。
一群搞数学的现在搞循环神经网络,谁更占优势还不一定呢?
至于谁主导到时候再说吧,一切达者为尊。”
埃克莱尔·基尔卡加:“那你去联系吧,反正我是懒得跟朱尔斯那个老秃驴洽谈。”
哈雷·普莱斯:“呃,其实我也不想去跟朱尔斯联系……”
埃克莱尔·基尔卡加:“那你还提这个馊主意?”
哈雷·普莱斯坏坏地道:“或许我们可以叫阿西莱·维拉斯克斯去,谁叫他卖专利给那个LIN HUI……”
埃克莱尔·基尔卡加:“这是个好主意!”
第131章 全國高考滿分狀元(1)
BJ时间22号上午十点多。
林灰一起床就看到五十多个未接电话。
这些电话除了一个是黄静打过来的。
剩下的基本都是老师同学打来的。
呃,这…
这是出了什么事情吗?
还是说高考成绩出来了?
正疑惑之际。
林灰又接到了班主任李老师的电话。
林灰接通电话,还没等开口。
就听到了李老师激动的声音:
“可以啊,林灰,你总算接电话了。
你这回可是出彩了,出大彩了……”
听着李老师激动的事情。
林灰知道他的猜测十有八九不会有错了。
一定是高考出成绩了。
不然以李老师平时的性子。
林灰还真想不到能有什么别的事情让她那么激动。
林灰:“李老师,怎么个情况?”
李老师:“你不会还没查高考成绩吧?”
林灰:“查成绩?不是明天才出分吗?”
林灰记得前世似乎都是二十三号往后才出成绩?
这个时空出分的日期提前了么?
李老师:“你小子,原来你是记错出分日期了。
我说你怎么这么沉得住气。
你啊你,要不是看到考试中心那边传过来的成绩。
我还真不知道咱们班出了个高考状元。”
林灰知道只要不出意外。
他很大概率是高考状元。
但还是佯作惊讶:“高考状元?”
李老师:“对,你就是咱们北域省今年的理科高考状元。
至于具体考了多少分,你自己查吧。
这份惊喜应该由你自己亲自去寻觅!”
事实上,林灰已经在查分了。
不过……查分网站死活登不进去就很无语。
林灰:“老师,我考了多少分?你就告诉我吧。
我这边登不进去查分的网站,这网站好像是崩了……“
李老师:“没事,查分网站崩了不要紧。
你可以去微博看看,现在热搜第一就是你……“
林灰:“还上微博热搜了?”
呃,又又叒叕上热搜了么?
自己这还真是热搜体质不成?
不过也不一定。
兴许是学校买的热搜也说不准。
毕竟林灰考得好的话除了他本人之外。
学校也是受益方。
李老师:“不止是微博热搜哦。
学校贴/吧里面到处也都是你的事情。
你知道现在学生们对你的评价是什么吗?
那简直就是一代考神啊……”
考神什么的林灰可当不起。
只能说是比较幸运罢了。
林灰登上微博一看,热搜第一是:
——“750分!高考满分状元!”
啥情况?林灰记得先前他估分也只是估了720分以上而已。
750分?高考满分?
呃,这说的是自己吗?
点进去热搜详情,林灰发现热搜内容果然是和他相关的内容。
所谓的750分实际是高考裸分735分(语文135分,其余都是满分)外加15分的加分。
吞噬小说网
至于加分是怎么来的?
备注是:专利加分。
莫非是因为前不久林灰申请的那个生成式摘要算法有关的专利?
林灰记得前世有些省高考全球性专利确实能够给高考加分。
但是真正加分的话往往需要提前公示。
现在居然可以作为高考加分项?
还是说这是这个时空的彩蛋吗?
不过也无所谓了。
即便没有乱七八糟加分什么的,他也是高考状元。
而且成绩是多是少也没什么。
高考本就是人生一个小小的驿站而已。
第132章 全國高考滿分狀元(2)
虽然林灰没太把这次高考成绩当回事。
但是李老师却难掩激动。
李老师:“林灰,说真的,你是我这些年带过的学生里最让我意外的一个了。
吞噬小说网
在老师心中当然是期待你们每个学生都能成为黑马。
但是你这次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在是远远超出我的预期。
最出乎我意料的是,你居然不声不响地搞定了一个全球化专利。
我看网上的报道,你还独自开发了一个手机软件。
真是很不错啊……
我任教二十多年,虽然不能说是桃李满天下。
但也算是带过不少届学生了,对于你却是看走眼了……
老师平时对你关注不够,实在是枉为人师啊……”
电话那头的李老师很是感慨。
林灰知道李老师感慨的原因。
前世,李老师带完他们这届学生之后,就被借调走了。
不出意外的话,林灰他们这届是李老师带的最后一届学生了。
李老师平时虽然对林灰谈不上特别照顾,但怠慢什么却也谈不上。
林灰记得高考前几天跟李老师请假。
李老师不但痛痛快快给了林灰假。
还嘱咐林灰不要熬夜。
反正林灰对李老师观感还算不错。
现在突然听到李老师这么说。
林灰忙道:“李老师您这说的是哪里话?
我能有今天,都是您和一众老师悉心教导所致。
没有你们的培育,就没有我的今天……
不管分高也好分低也罢,今后无论走到何时何地。
您都是我林灰的老师……”
人和人的交往其实蛮简单的。
最起码跟正常人交往蛮简单的。
花花轿子人抬人。
反正就互相捧呗,动动嘴又不费什么功夫。
奔向成功,说起来很难。
简单地说就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
把敌人搞得少少的。
天天怼天怼地怼空气。
只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反正林灰的话很让李老师受用。
不住口地夸赞林灰。
聊了一小会后李老师挂断了电话。
临了还嘱咐林灰下午别忘了去学校参加学校举行的表彰大会。
林灰应了下来。
所谓的表彰大会与其说是表彰大会。
不如说是领钱大会。
林灰所在的中学是北域七中。
以前的老矿中。
基本是不差钱那种的。
林灰记得去年出了个文科状元。
一次就奖励了一百万元外加一套房。
换到林灰这里待遇应该只会更好。
毕竟满分状元跟一般的状元应该还是有点区别的。
而且北域七中在文科方面虽然还算不错。
但在理科方面却一直被别的中学吊打。
到今年为止,已经连续五年没出过理科状元了。
现在突然出现一个理科状元。
林灰能想象自己会得到怎样的待遇。
最起码各种各样的奖金绝对不会少。
虽然现在的林灰不差钱。
但这种钱该领还是要领。
领了之后怎么用是一回事。
或许你可以领了之后将这笔钱全都捐了,但你不能不要。
你一个使用手段获得高考状元的人却不要奖金。
让其他凭真凭实学获得名次拿到奖金的人该怎么办呢?
也像你一样“高风亮节”不要奖金么?
……
在李老师打过电话之后,林灰又接到了不少老师打来的祝贺电话。
面对这些老师离谱的褒扬。
林灰也没得意忘形。
因为他知道他这个状元多大的水分。
第133章 全國高考滿分狀元(3)
应付完一堆老师之后,林灰又刷起了微博。
说起来林灰虽然没少上热搜。
但以往上热搜都是因为各种商业活动。
因为成绩上热搜这还是头一次。
这种感觉让林灰多多少少有点怪异。
之所以怪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心虚。
以往的软件林灰虽然也是剽窃。
但那种剽窃只是创意上的剽窃。
而不是实力上的剽窃。
之前搞得那些软件。
无论是《人生重开模拟器》还是《2048》
抑或是《FLAPPY BIRD》这些。
即便是出现质疑的声音林灰也不怕。
叫林灰再开发一遍也是手到擒来。
而且林灰会的远远不止开发几款游戏而已。
作为一个资深IT从业者不能说是十八般技能样样精通吧。
但基础性技能还是要点满。
别的不说,起码能掌握三门以上编程语言。
不是尬吹,最起码林灰能熟练掌握C/C++、JAVA和python语言编程。
除此之外linux/unix环境下开发也有涉猎。
而扎实的数据结构和算法设计功底什么的更是不在话下。
林灰还可以熟练使用诸如tensorflow、et、pytorch等深度学习框架。
而这些只是林灰全部技能点中的一小部分。
总之,如果在IT技术方面遇到质疑林灰是完全不虚的。
但对于考试成绩什么的。
林灰却没法自信满满地对一众键盘侠说:
“不是质疑我成绩吗?
来,给我份备用试卷。
我给你们做一遍。”
真要这样的话,很可能试试就逝世。
兴许是做贼心虚吧。
反正林灰还是比较在意人们对他这次成绩的评价。
不过林灰在跟他有关的话题下,翻看了半天。
虽然有些质疑他怎么一下子考得这么猛的声音。
但多数声音都是维g他的。
按照这些人的说法,林灰的第一是妥妥的第一。
裸分735分,而总分750分。
这是什么概念?这得分率可是高到98%啊。
光按得分率计算,林灰的成绩才是冠绝全国。
按照这些粉丝说法:“别给我扯什么试题难度,直接就计算得分率好不好……就算你们省高考难度大吧,总分低,但是你们高考状元得分率才89%,连90%都没上,这跟林灰有什么可比性。”
呃,看到这些发言,林灰很是无语。
这对比法跟雷布斯有一拼了。
而且此时全国各地区高考分数还不统/一呢。
现在这直接通过得分率这个指标硬生生地把全国所有地区的高考成绩拉到一块来衡量可还行。
这些维护林灰的群体倒也不是所有人都一味尬吹。
个别考据党各种搬论据。
居然将林灰高考前几次模拟考试的平均分都从北域教育网站扒出来了。
简直就离谱。
不过平均分这东西很容易受极值影响。
拿平均分当论据似乎很站不住脚。
全球专利那个倒是含金量比较高。
但问题是这个是在高考之后才发生的事情。
那些拥护林灰的人似乎也意识到这一点。
他们维护林灰声音最扎实的一条论据是:
——林灰在会考中考了10 A+
所谓的会考就是学业水平测试。
说实话,林灰都快忘了学业水平考试这回事了。
学业水平测试学业水平测试是对高中生在校期间学习情况的全面检测。
现在想想,林灰有点庆幸直接重生到高考前了。
要是重生到学业水平测试时期,简直折磨人。
主要是学业水平测试涉及到的门类太多了。
科目共有10门: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
学业水平测试的题目倒是不难。
但这玩意评级不看分数。
而是看获得分数在所有考生中所占比。
而后再划分ABCD这样的评级。
必须在所有考生中取得前10%才能获得A。
在所有考生中取得前5%才能获得A+
当年有小道消息传,考不了10 A没法上985。
后来又传能考10门 A 高考加20分。
虽然这些后来被证实只是假消息。
(ps:……也未必是假消息,但却是真行不通)
但却把林灰忽悠够呛。
当时没少为了所谓的会考花费时间和精力。
对于不少人来说想在文理所有学科拿下10 A还是有点难的。
毕竟在文理分科的情况下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文理兼容的。
不过这对于林灰基本没啥问题。
林灰高中那会本就是样样稀松样样精通那种。
虽然看起来没啥长处吧,但也没有明显短板。
总之,没啥太明显短板。
这十门会考最终林灰不但拿下10 A
还斩获了10门 A+
这也是前世林灰高中为数不多可以吹嘘的成绩。
林灰都快忘了这个学业水平测试了。
没想到现在这个却成为了支撑林灰是个学霸的论据之一。
这个论据也足够强大,按照北域教育部门发布的东西。
整个北域省做到10A+的考生也仅仅占所有考生的北域考生的0.77%
而北域省每年能上985的学生人数占北域当届考生的2%.
除了会考之外,这些人还找来了很多乱七八糟的例子做佐证。
这些人拼尽全力维护林灰的架势就很离谱。
也可以理解,国人一贯是喜欢造神的。
……
没啥质疑的声音林灰就没继续在微博上逗留。
从微博退出来之后,林灰发现班群炸了锅一样。
消息一条接着一条的往外蹦。
林灰点开消息列表,还没进入班群,林灰就看到了那个9999+的消息气泡。
yawenba.net
作为一个人数不算太多的班级,能水出9999+的消息也是牛比。
林灰刚点进去班群,就看见刘繇在@他。
刘繇:“@林灰[图片][图片]卧槽,灰哥,你这也太牛比了啊……”
点开刘繇发的图片,林灰就看见了北域七中教学楼的主楼。
主楼还是那个主楼,八层楼,在教学楼里面不算太低了。
主楼两侧还挂着林灰无比熟悉的超长的对联:
“晨兢夕厉奋笔疾书激扬文字理想万岁;
心雄万夫挥斥方遒指点江山青春无悔。”
主楼正对着学校正门。
曾经林灰无数次迎着晨曦走入校园都会看见这个对联。
现在再看见这个对联一时也莫名有些感触。
似乎是心底被触动了一下。
只不过刘繇发的图片里现在不只是曾经那副孤零零的对联。
现在这个对联两旁现在多了两个二十米长的条幅:
“热烈祝贺我校林灰同学在2014年高考中取得语文135分理科数学150分英语150分理科综合300分总分735分的优异成绩”
“热烈祝贺我校林灰同学在2014年高考中获得理科750分(含15分加分)位列全省第一名”
第134章 全國高考滿分狀元(4)
班群里的消息还在一条一条地往外蹦。
几乎都是@林灰的。
自从重生以来,林灰还没怎么和同班同学打过交道。
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
不过事实如此,林灰高考之后除了回学校取东西那次遇见几个同学之外。
基本就没跟同学有啥交集。
群里这些同学对于此时的林灰来说多多少少有点陌生。
也不能说是一般意义上人们所理解的那种陌生。
主要是心理上疏离感。
这些同学除了林灰前世一直有联系的那几个之外。
其余人给林灰的感觉终究像是隔着一段距离。
面对着这些熟悉的陌生人。
林灰一时半会也不知道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和他们接触。
既然不知道该以什么心态接触。
索性就先不接触。
林灰又端详起刚才刘繇发的那两张照片。
林灰发现之前其实他看漏了一些细节。
从刘繇发来的图片看。
七中教学楼主楼上的条幅不止两条。
还有一些条幅,刘繇没拍全。
不过依稀能看见“文科状元”的字样。
林灰记得当年北域省文科状元确实是出在北域七中。
文科状元是个女的,似乎是姓刘,叫啥林灰忘了。
反正应该不漂亮,漂亮的话不可能忘。
至于北域七中的学生能拿下北域高考文科状元。
一点也不奇怪。
毕竟北域七中在文科上一贯不差。
北域七中已经有同学拿下了文科状元的桂冠。
而林灰又拿下了北域省理科状元。
这么一来,北域七中岂不是直接包揽北域文理状元了?
这下可是牛比了…
北域不是经济发达的区域。
在教育资源分配上很难做到一碗水端平。
因为一些原因北域在一向重视理科,不太注重文科这方面。
哪怕北域七中在文科方面的优势显著。
在过去几年里也没获取更多资源。
一直是一些北域当地的资源企业在背后输血。
北域七中才能在争取文科生优秀生源上占优势。
北域七中倒是一直在争省/重点的名额。
但因为理科过于拉跨,连着五年没被评上重点。
不过这些都是过去式了。
在出现林灰这个高考状元的情况下。
似乎局面有些不同了。
虽然说仅仅是一个理科状元。
个例并不能代表整体。
但理科满分状元又跟一般的高考状元不同。
总之,林灰的例子格外有说服力。
虽然林灰本人不在TZ内。
但因为家族原因。
耳濡目染之下多多少少懂一些门道。
总之,林灰估计今年北域七中被评为省重点应该没啥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林灰对于北域七中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高考出成绩前的局面或许是林灰本人需要高考状元的头衔。
但现在则不同。
北域地方以及北域七中比林灰本人更需要一个林灰的这个理科高考状元。
在这种情况下,林灰也无需畏惧什么。
当一个人成为一个集体的利益诉求表达的唯一渠道时。
就算自己不想向前走。
也会被群体裹挟着向前。
在这种情况下,林灰似乎也无需担心受到一些人的质疑。
毕竟此时的林灰并不是一个人。
而是一种利益集体中的一部分。
甚至,即便林灰不说一句话,不解释一个字。
也会有无数的老师站出来为林灰撑腰。
第135章 全國高考滿分狀元(5)
尽管有的时候成为一个利益群体表达利益诉求的唯一渠道不见得是好事。
但这次林灰并不排斥。
怎么说北域七中也算是林灰曾经成长的地方。
现在能成为母校表达利益诉求的一个渠道林灰倍感欣慰。
而且林灰一向是个恋旧的人。
能为母校做点贡献怎么说也算是好事了。
更何况申办重点学校具体事项什么的也不用林灰操心。
而林灰在这件事情里面扮演的主要角色就是一个吉祥物罢了。
不对,用吉祥物形容似乎不太准确。
确切地说是不可或缺的那个图腾。
至于这件事后续发展,林灰并没有多大兴趣。
有的时候林灰希望时间能够尽可能地慢。
有的时候却也渴望时光能够稍微快一些。
此时的林灰实在没啥兴趣在高中这个舞台继续折腾。
甚至于高考状元本身林灰也不是太看重。
人终究要向前走。
如果你还为过往的辉煌而感到骄傲。
那只能说明今天的你还不够优秀。
尽管林灰不怎么在意成绩,但班群里这些人却始终谈兴很浓。
林灰原本以为群里一群歪楼高手。
早就把话题就拐跑到别的地方了。
结果事实证明林灰想多了。
成了高考状元之后。
想不成为众人谈论的话题中心都有点难。
班群里还在疯狂@林灰。
不过林灰不为所动。
群聊这种东西。
最大的乐趣未必是亲自参与其中。
潜水才是真正的乐趣。
而且即便要冒泡。
也得先看看聊天的走向再说。
……
只见班群内:
何思远:“@林灰,你这也太狗了吧!
合着你平时一直在隐藏实力啊?
天知道我对着考试中心的公示视频节选看了多久。
好家伙,答题真就云淡风轻,一气呵成啊。”
林灰:???
这个时空这么狗的吗?
还公示高考状元的考试视频的么?
林灰暗暗庆幸,幸好没装比。
鲁迅说的果然没错:
——苟得狗中狗,方为人上人。
刘繇:“@何思远你好意思说别人苟?”
何思远:“我怎么了?”
刘繇:“你怎么了?也不知道是谁那天给我说什么理综错了三道选择,18分莫得了。
156n.net
语文作文有点跑题。
看你当时那么悲催,我还以为是什么人间惨案呢!”
何思远:“我又没骗你,确实理综丢了18分。
语文作文也确实有点跑题……”
刘繇:“理综丢了18分然后你理综就考了282分。
剩下几门科目看你表现也就语文作文偏题了没发挥太好。
总分都快七百了,还在那装可怜。”
何思远:“擦,好好的谈论林灰呢。
怎么扯到我身上了。
你不也一样,四舍五入一下不也接近七百分了吗?”
刘繇:“别混淆概念啊!
我就六百五出头,跟你那接近七百可不一样。
我这个分数按照往年的分数线的化清北基本不用想了。
即便能进去估计也是学环境之类的专业。”
何思远:“你可以去京大医学部啊……
医学部分数线要低一些。”
刘繇:“滚蛋!劝人学医,天打雷劈……”
何思远:“呃,我只是开玩笑。
对了,你不还有五分加分吗?
算上加分不也660以上?
我感觉你在咱们省过清北线基本没问题。”
刘繇:“我那个加分省外学校根本不认可。
完全就是鸡肋加分。
还不如来个降线实在。”
何思远:“说到这个就离谱,林灰是怎么搞了个15分加分的?
我看备注说是专利加分,实在是没搞懂。”
刘繇:“你有什么搞不懂的?
全球性专利加分20分啊!
按理说,灰哥都不应该是735分,而应该是755分!
只加到750分完全是因为总分不够!”
何思远:“就因为是全球性专利我才觉得奇怪!
我记得全球专利申请高考加分的话。
必须得在高考出分前经过3个月以上的公示期。
公示期没有出现问题才能符合加分条件啊。
我怎么没记得林灰有公示过?”
刘繇:“凡事都有特例啊!”
何思远:“[疑惑][疑惑],莫非这里面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咪咪?”
刘繇:“但凡是跟全球性专利或者PCT专利对应的专利。
这些专利如果在國内的映像专利是通过特别加急申报的话。
那么这样的专利在获取高考加分的时候完全可以不用经过公示期。
毕竟一个专利如果选择[申请特别加急专利申请]之后。
进入到专利审核流程就要面临着来自各个相关领域五十位专家学者线上盲评。
必须全部专家一致通过这样的专利才会被短时间内通过申报。
被这么多专家线上盲评了。
效果几乎比公示还要好,也就不用再公示了。”
何思远:“卧槽,还有这样的操作吗?
加分策略还可以这样利用的吗?
666!为什么我以前没发现?”
刘繇:“可能因为个人兴趣吧。
反正我比较喜欢研究各种规则。
以及规则可能存在的漏洞……”
何思远:“你这个习惯很危险啊!
对了,不会是你帮林灰研究的漏洞吧!”
刘繇:“我都不知道他鼓捣专利这事,这藏得也太深了。
而且真要是我研究的股则漏洞,我也不会找这么蠢的漏洞。
说实话走特别加急专利申请的话流程特别麻烦,而且很容易翻车。
事实上即便是有些人想要谋求专利加分也不会走國内特别加急专利申报这条路。
毕竟國内走加急专利申报的话通过率才5%不到。”
林灰听到何思远和刘繇的对话才知道原来背后还有这么多门道。
(⊙﹏⊙),这算是误打误撞了吗?
群内的聊天还在继续!
李顾:“两位大神别谦虚了,还有你们这是什么奇葩的脑回路。
为啥你们只对林灰的加分感兴趣,而不对林灰的裸分感到好奇?
有点加分不奇怪,林灰裸分考735分我才奇怪。
这也太反常了吧,咱们北域多少年没人理科出现考到720分以上了?”
木霖麟的话更直接:“对啊,就没人好奇林灰的裸分吗?”
林灰内心:终于还是出现质疑了么?
刘繇:“你们啊,就是少见多怪,灰哥现在考735算啥?
当年中考的时候可是考了956的存在?”
李顾:“切!中考那难度能跟高考比?
而且956分有啥?我当年中考考了957呢?”
刘繇:“切,你那957分能跟灰哥956分比??”
李顾倔强地道:“高1分也是高。”
刘繇:“灰哥当年可是体育直接扔了的情况下考的956。”
李顾:“扔了体育?体育那40分不是白给吗?”
李顾不相信,北域各地区教育资源差异比较大。
像体育、信息这种考试根本没法严格。
如果严格执行高标准的话本身就是一种不公平。
总之,早几年的时候这俩考试其实不咋严格。
中考体育除非考生是当面骂评分老师。
不然很难说是得0分。
对于刘繇的说法,李顾表示很怀疑。
刘繇:“灰哥体育缺考了啊。
40分直接扔了。这啥概念知道不?”
李顾:“扯吧你就,当年中考的时候理科语数外450分,理科总共300分(每科100分),文科总共200分(政治80,历史地理各60分),外加综合素质60分(体育40分,信息20分),总分1010.
按照你的意思岂不是说林灰除去体育只扣了14分?”
刘繇:“对啊,数学还不错嘛!”
李顾:“不可能!我记得那届中考第一是我初中同班同学,考了982分。”
刘繇:“982算啥,要是灰哥当年没缺考体育!
就是996分。
总之,灰哥当时没扔体育那四十分,妥妥的北域中考第一。
高考只扣15分算啥,灰哥中考一千多分可是只扣14分的存在。”
李顾:“卧槽,还有这故事,不可能吧!
我怎么从来没听林灰说过。”
刘繇:“灰哥一直就很牛比好不好。
灰哥自己不愿意提我有什么办法……”
李顾:“我不信,你瞎编的吧?
这么弔的事要换我身上,我能吹高中三年。”
刘繇:“不信,你问问何思远啊。
那个时候我们几个初中在一个班级……”
何思远:“对的,这个我证明。
也不能完全怪灰哥粗心吧,当时体育是轮测,分组也是随机抽的。
而且体育测试比较随意,也没人太当回事。
我记得当时班主任就随便通知了一下,也没太强调。
而且体育测试一般时间安排的都很诡异,我也差点忘了。
不过灰哥是真牛比,缺考一科的情况下才比我中考总分低十分。
就很难受。
说实话,要是别人高考突然这么弔我肯定会奇怪。
但是到灰哥这只是基操而已。”
刘繇:“说起来就无比奇葩。
灰哥平时可能划划水,但关键时候考试从来不虚。
我记得没错的话,灰哥好像是全校为数不多的学业水平考试10A+
虽然会考对于用功的人10A不算难,但10A+绝对很困难。
我之前信息上就只得了一个A,没有拿下A+”
何思远:“你那可以了,我学业水平测试才7个A+。
mmp,其实我们早该察觉到迹象的。
这特么就一直扮猪吃老虎。”
林灰内心:我没有,我不是,别乱说啊!
刘繇也很感慨:“也未必是灰哥扮猪吃老虎。
或许灰哥就是老班说得那种人吧。
平时虽然成绩不拔尖,但一到重要考试包括心理素质、临场发挥之类的各种潜在技能点统统点满。
说白了,有的人天生就会考试。
灰哥就是那种天生会考试的人,真的我感觉叫灰哥再参加次高考想逆袭也是轻而易举。
这就是天赋,是写在DNA里面的。”
何思远:“肘子,说起来林灰那体育成绩,你有没有记得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刘繇:“什么事情……”
何思远:“[坏笑][坏笑]我记得我们班上可不灰哥一个人体育成绩是0分啊。
当时某人体育成绩好像也是0分啊……”
刘繇:“确实是的,当初吕曦月似乎体育考试也错过去了……”
李顾:“[吃瓜][吃瓜]莫非有故事不成……”
……
要不是这俩人提,林灰都快忘了这事。
当初因为一些状况确实是耽误了体育考试。
不过并没有什么故事。
完全是事故还差不多。
一念之差。
虽然当时印象还算挺深的。
但此时给林灰的感觉就是陈年往事那种。
正在林灰准备纠正一下这奇奇怪怪的聊天方向时。
林灰注意到群内已经没有弹幕似的消息了
只看见班群内有系统提示:
[全员禁言中,只有群主和管理员可以发消息]
班主任李老师打算发什么消息吗?
呃,不过要替自己的高分找论据什么的就算了吧。
过了一会,林灰看到群主班主任李老师发了一小段消息:
“@林灰@何思远@刘繇@……下午两点来学校,准备参加表彰大会。
@全体成员五日后上午八点返校,参加毕业典礼并领取毕业证……”
原来只是通知消息啊。
林灰都快忘记毕业证这事了。
虽然高考结束了。
但毕业证可是没发呢。
这让林灰想起前世大学时。
考研找工作什么的再顺利。
拿不到毕业证也照样狗带。
虽然高中采取这么贱做法在毕业证上做文章的学校几乎没有。
但是真要遇到这么贱的办法似乎一样会造成不小的麻烦。
……
李老师发完通知之后,并没有取消禁言。
似乎很怕再出现些奇奇怪怪的论调。
不过林灰倒是没那么害怕质疑的声音了。
即便有什么质疑的话林灰也不虚。
刚才,在想明白自己代表了一种利益诉求之后。
林灰其实就不怎么害怕质疑了。
质疑者面对一般的高考状元的成绩发出的质疑。
或许会被解读为正义的举动。
但当林灰代表了一个利益群体后。
事情就有了些不同。
即便质疑者的初心可能是代表了正义。
但当林灰代表了利益集体后。
即便是正义的质疑依旧会大概率被解读为是想要争夺什么利益。
这样纵然是林灰遭到质疑。
外界做出的反应很可能也不是顺着质疑者的思路去思考林灰成绩本身是否有问题。
而是会想你出于什么目的才会这样质疑。
即便人们不会想到,各种“聪明”的以及看热闹不怕事大的自媒体和媒体也会帮群众想到这一点。
在这种情况下,哪怕林灰遭到质疑,最后的结果大概率是各打五十大板。
此外,关于高考状元的价值,因为前世的一些见闻。
林灰还想到了一些别的东西。
事实上,就算林灰的高考成绩完全是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的。
也难保不会出现一些奇奇怪怪的声音。
回顾过往每年的高考状元,基本可以发现。
几乎每年高考状元多多少少都会受到一些质疑。
之所以出现质疑不全是因为高考状元的能力受到怀疑。
有的高考状元被公认为名孚其实。
可为什么还会遭到质疑呢?
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呢?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些人需要让高考状元处于受争议的状态。
不受争议怎么能有话题度呢?
没有话题度怎样带来热度呢?
而没热度的话又怎么能够让有些人借此谋求商业价值呢?
高考状元不光意味着能随便挑选大学。
对于一些人来说,高考状元背后也蕴藏的巨大商业价值。
高考状元与商业价值一旦联姻,就会成为商家追捧的香饽饽。
商家必然会使出浑身解数,将冠有“状元”头衔的各种衍生产品推向市场。
从而使高考状元从教育产物演变为拥有完整利益链条的“状元经济”。
这也是往后几年严厉禁止宣传高考状元的原因。
总而言之,按照这样来说。
即便没有任何争议的高考状元。
也会出现以其为话题的各种各样的炒作。
在这种情况下想不受争议是不可能的。
面对可能出现的争议与其唯唯诺诺。
还不如直面争议。
第136章 全國高考滿分狀元(6)
刘繇:“别扯精神财富之类高大上的了。
我就想知道灰哥现在赚多少钱了?”
曹海超:“算了吧,你不会想知道真相的,就不打击你了。”
刘繇:“没事,我已经备好速效救心丸了。
不要害怕打击我脆弱的小心灵。”
张楠:“[笑]你要不要这么逗?@刘繇……”
刘繇:“[严肃][严肃]我只是想认清一下差距……”
曹海超:“还认清差距?你丫怕不是抖?@刘繇?”
刘繇:“滚,你才是。”
张楠:“[疑惑]什么叫抖~?”
刘繇:“?是master的意思。
就是说‘掌控,掌握,主宰’。
而抖~则是主宰对方、掌控对方的人……
意思大概相当于尊贵的人的意思。”
张楠:“这不是挺好的么,你为什么不愿意做?”
刘繇:“按照绅士精神,这种东西肯定是女士优……要不你考虑一下[坏笑]”
156n.net
楚寒:“@张楠,楠楠,我们走,不要理会这些无聊的人……”
张楠:花生了什么事情?
曹海超:“@张楠不要理刘繇这种人。。”
曹海超:“@刘繇你还真想知道啊?
其实灰哥赚多少太具体的我也不知道……”
刘繇:“[鄙视][鄙视]那你这不是说了个寂寞?”
曹海超:“虽然不知道具体数目,可是你可以推测啊?
我当初想弄个加分。
整的一个PCT专利还折腾了将近小半年。
另外还花了2万美金。
最可气的是弄那个加分申请公示期都没挺过[郁闷]
灰哥申请的那个专利可不是一般的实物专利。
而是算法专利,算法专利可没法通过PCT流程申请。
这就意味着灰哥只能一个国家一个国家的去申请。
总之,费用估计不便宜。
我感觉灰哥那个算法专利手续一整套办下来起码得15万美元。
弄个专利就花15万美元。
赚得总比花的多吧!
所以你猜猜灰哥赚了多少钱?”
刘繇:“弄专利就花了15万美元?
15万美元那岂不是约合人民币将近一百万了?”
何思远:“肯定超过一百万了!
你别忘了灰哥那个算法专利在國内可是按照特别加急的形式申报的。
特别加急专利申请的话,一次就十万。”
刘繇:“一个专利就花上百万?
灰哥,真的假的?”
林灰需要严防死守的是他重生的秘密。
对于财富方面的实力。
林灰倒是不介意让身边人知晓一部分。
财富这种东西就像怀孕一样。
日子久了总会被周围人发现的。
一直瞒着也没意思,早晚得让人知道。
而且藏得太久了,周围的人会产生各种乱七八糟的说词。
更何况,一个人在社会关系上是有基本盘的。
构成基本盘最核心圈的无疑是建立在血缘关系之上的家人。
而家人之外则是姻缘关系构成的基本盘次核心圈。
而在此之外,基本盘最广大的外围则是由校园关系和老友关系构成。
校园关系包括同学关系、师门关系和师生关系。
而老友关系指的是认识至少3年以上,曾经一起经历过危难时刻的关系。
像现在“11班在帝都”讨论组里的这些人。
对于林灰来说基本都既是校园关系又是老友关系。
这些人怎么也算是林灰人际关系基本盘中的一部分。
林灰的成长之路不会刻意带着这些基本盘一块飞。
但不代表林灰可以无视这个小群体。
基本盘里面绝对不能出现任何一个敌人或者潜在隐患!
在很熟悉自己的人里面,如果出现敌人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反正按照林灰的思考方式。
最可怕的对手未必是陌生的敌人,而是反目的朋友。
基本盘的强大程度依托于自身。
很大程度上也要靠运营。
林灰以后想走得远,基本盘一定要稳固。
正因为这个原因。
对于一干老友林灰也没必要严防死守。
而且即便林灰透露一些和财富有关的信息。
也不用担心诸如借钱之类的桥段。
北域虽然整体经济结构单一。
但基本上土豪遍地走。
人均GDP各种吊打港城那种。
林灰记得他重生那会看到的数据是人均GDP 19万。
放到林灰所在的北域市北鱼区的话。
这个数值很可能还要翻番。
别的地方一般很少算人均。
北域这个奇葩地方,能算人均绝不算总量。
就拿这几个同学来说:
曹海超老爸早年是挖/煤的,现在是做房地产的;
叶雨夕家里好像是折腾太阳能光伏发电的。
刘繇家里是做家具的还是卖家具的,具体林灰也不清楚。
不过林灰记得小时候没少跟刘繇在家具市场那边玩。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林灰对家具市场那边格外熟悉。
至于剩下几个人,也都是老北域人。
而老北域人,除了当年被330300坑的那一部分。
家里普遍几处商铺几处楼那种。
事实上,如果不是前世林灰太倔。
非想去什么一线城市出人头地的话。
留在本地其实也不错。
总而言之,楚寒、何思远、张楠这些高中同学。
想来家境也都不差。
因此林灰也没藏着掖着,而是选择性地透露了一些信息:
“通过软件确实赚了些钱……不过也都花的差不多了。”
刘繇:“不是赚了上百万么?
怎么都花了?真的假的啊?”
何思远:“就是就是,老实交代[八卦][八卦]
我们又不会问你借钱……而且一定会严格保密。”
林灰:“当然是真的了。”
刘繇:“恕我不是很理解有钱人的花钱方式。
给我一万我可以花好久[发呆]”
林灰:“这个……你们也知道男人有些爱好烧钱很快……”
曹海超:“啧啧啧,[色][色]这个我懂……”
刘繇:“@曹海超[敲打][敲打]你懂个基尔?
你还真不懂。
灰哥那么帅。
女人为灰哥花钱我信。
灰哥为女人花钱?
不好意思,打死我我都不信!”
何思远:“这事我也不信。
刘繇这说法可能有点夸张。
不过灰哥异性缘没得说。
我记得初中那会隔壁班女生各种给他递情书……
差不多每周几十封那种的频率。
我初中那会座位在门口,天天让我帮忙送这些东西。
就很无语……”
刘繇:“这算啥,小学那会儿我跟灰哥一个班。
我记得那会儿就老有隔壁班女生来排队给灰哥送零食。”
曹海超:“停停停,离谱了啊!
初中写情书我信,毕竟情窦初开了。
小学送零食我咋那么不相信呢?
那些女生图什么?
吹,接着吹。”
刘繇:“还真没吹。
那些零食多到吃不下。
灰哥都分我吃了[憨笑][憨笑]”
何思远:“怪不得灰哥老叫你胖子……
果然只有起错的名字,没有叫错的外号。”
刘繇:“扯淡,我根本就没胖过。
只是有段时间肉嘟嘟的[委屈][委屈]。”
楚寒:“林灰也没说把钱给女的花啊!
你们在讨论啥,要不要这么龌龊!”
林灰:“就是就是,我可不是乱来的人。”
曹海超:“@林灰那你说什么男人烧钱的爱好[鄙视]”
林灰:“男人烧钱的爱好可能是车啊手表啊乱七八糟的……”
曹海超:“so灰哥你是买车了还是买表了?”
林灰:“肯定是买车啊!我这种穷人还玩不起表……”
刘繇:“重新定义穷人。。”
曹海超:“@刘繇别打岔好不好。
@林灰灰哥,什么车啊?”
林灰:“[图片][图片]”
曹海超:“[吐血]几百万买个这车?灰哥,我算是服了。”
林灰:“这车怎么了?”、
曹海超:“没怎么,就是(……)
而且我感觉(……)
这些不是最关键的。
最关键的是我觉得不符合你本人的气质!
这车得配个司机才显得出你的气质。
灰哥,我申请给你当司机,我开/车贼稳……”
林灰:“好家伙,你还缺车开?
谁不知道我曹叔喜欢收藏车。
喜欢收藏车不说,还基本把北域的牛掰车牌全都垄断了。”
曹海超:“得了吧,那些车我别说开了,碰碰都难。
那些车才是他亲儿子,我顶多算抱养的……”
林灰:“额,还有这故事。
不应该啊,那你怎么对车这么了解。”
曹海超:“了解也没用啊。
理论知识再丰富也不如实操。
而且,从北域买车的话,其实选择余地很小。
北域这些土豪就好奔驰凯迪拉克这口。
想从北域买车翻来覆去也就这几家车企。
真想买别的车估计也得去帝都那边……”
曹海超接着道:“要是在帝都的话。
什么时候你买车我帮你参谋。
打个电话随叫随到……”
林灰:“估计要好久了,钱花得有点快。
等再赚够买新车的钱估计要很久。”
曹海超:“灰哥是凭借脑子赚钱的。
凭脑子赚钱的想发家致富不是很容易。
就算是一次赚几千万也合情合理。
我感觉灰哥赚钱分分钟的。”
林灰:“@曹海超,可别捧我了。
真论赚钱速度谁能比我曹叔猛?
随便卖点房子就上亿元就回来了。”
曹海超:“汗!
哪有那么容易,这年头房地产不景气……
技术什么的才是硬道理。
而且房地产行业上回笼资金得分淡旺季。
并不是所有时候都能快速回笼资金。
至于搞楼盘什么的更是需要不短的时间开发。
回笼资金很漫长。
跟灰哥专利上一次就千万元可不一样。”
刘繇:“[抓狂][抓狂]不是说办专利花了上百万么?
怎么又成千万了。”
曹海超:“我是说灰哥办的专利没准什么时候一倒手就成了上千万了……”
刘繇:“千万估计有点难,但真的有价值的话我感觉几百万应该不成问题。”
话虽如此,林灰感觉曹海超这话应该是知道些什么的。
曹海超能留心到他海外专利的申请费用。
会不会也注意到他在海外收购的那3个总价值约合1000万人民币的专利并购呢?
虽然在互联网繁杂的信息中精确找到林灰收购那几个专利的信息不是那么容易吧。
但正所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如果用心打探的话应该也会知道的。
如果真的是这样。
那曹海超看破不说破也算是聪明人了。
林灰喜欢和聪明人打交道。
虽然和曹海超本人合作空间不大。
但是和曹海超的父亲曹赟林灰觉得还是有合作的可能的。
林灰如果想在本地发展的话。
免不了要和当地企业打交道。
从前世信息来看,曹海超的父亲可以说算当地比较正派的企业家了。
至少林灰传过来那会还没进去。
虽然曹赟一开始是翁婿路线发家的。
在北域商界经常会为人所诟病。
但这个特质在林灰这里是优点。
起码说明底子干净。
别的白手起家的企业么?呵呵。
不好意思,林灰不敢信任。
别的不说,第一桶金怎么来的??
哪有那么多商业奇迹??
可能是林灰心思比较深沉,想的东西有点负面。
但林灰不想跟一些有爆雷隐患的企业合作。
对于曹赟则不用担心。
至于为什么要和曹赟这样的地产商合作。
对林灰而言,和这样的地产商合作不是林灰发展的主线。
只是一条备选的出路。
谁能保证未来一帆风顺呢?
多留几个选择余地总是好的。
至于为什么非要和别的地产商合作呢?
而不是自己单干呢?
林灰前世是资深网路小说迷。
很多重生小说,动不动就喜欢搞地产赚钱。
即便不搞地产赚钱,也知道拿地赚钱。
各种牛比各种弔。
林灰也知道拿地很容易赚钱。
可是你有那个机会么?
拿地真的那么容易吗?
别的不说,北域市别看到处盖房子。
看起来像个工地城市。
但也不是所有企业都有拿地资格的。
按照北域的标准,想取得住/建/房用地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必须得具备一级资质或者二级资质同时还得有足够的资金做担保。
所谓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按照企业条件分为一、二、三、四等四个资质等级。
仅仅以要求相对来说不那么高的二级资质来说吧。
这个资质标准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2000万元。
这个对于林灰来说难度不大。
但其余的条件呢?
无论是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3年以上还是近3年房屋建筑面积累计竣工15万平方米以上抑或是连续3年建筑工程质量合格率达100%,这些条件都不是林灰一个新人能够轻而易举做到的。
最关键的是关于二级资质的细则要求不止是这些。
总之一个新人想涉足房地产行业还是很难的。
而曹赟的载达地产却是符合房地产企业二级资质的。
也就是说,如果林灰有涉足地产的打算的话倒是可以通过曹海超这条线来进行一下尝试。
当然了,这也仅仅是一种可能罢了。
这种可能真正落到实地的几率微乎其微。
毕竟曹海超刚才说的也是实情,房地产行业回流资金的速度实在是慢。
而林灰需要的是快钱。
事实上,就算是金融业的赚钱速度林灰都看不上。
太慢了!
不是吹牛。
等以后林灰底子再厚一点。
会让那些喜欢翻云覆雨的资本大鳄体会一下被强大技术支配的恐惧。
第137章 全國高考滿分狀元(7)
刘繇:“别扯精神财富之类高大上的了。
我就想知道灰哥现在赚多少钱了?”
曹海超:“算了吧,你不会想知道真相的,就不打击你了。”
刘繇:“没事,我已经备好速效救心丸了。
不要害怕打击我脆弱的小心灵。”
张楠:“[笑]你要不要这么逗?@刘繇……”
刘繇:“[严肃][严肃]我只是想认清一下差距……”
曹海超:“还认清差距?你丫怕不是抖?@刘繇?”
刘繇:“滚,你才是。”
张楠:“[疑惑]什么叫抖~?”
刘繇:“?是master的意思。
就是说‘掌控,掌握,主宰’。
而抖~则是主宰对方、掌控对方的人……
意思大概相当于尊贵的人的意思。”
张楠:“这不是挺好的么,你为什么不愿意做?”
刘繇:“按照绅士精神,这种东西肯定是女士优……要不你考虑一下[坏笑]”
156n.net
楚寒:“@张楠,楠楠,我们走,不要理会这些无聊的人……”
张楠:花生了什么事情?
曹海超:“@张楠不要理刘繇这种人。。”
曹海超:“@刘繇你还真想知道啊?
其实灰哥赚多少太具体的我也不知道……”
刘繇:“[鄙视][鄙视]那你这不是说了个寂寞?”
曹海超:“虽然不知道具体数目,可是你可以推测啊?
我当初想弄个加分。
整的一个PCT专利还折腾了将近小半年。
另外还花了2万美金。
最可气的是弄那个加分申请公示期都没挺过[郁闷]
灰哥申请的那个专利可不是一般的实物专利。
而是算法专利,算法专利可没法通过PCT流程申请。
这就意味着灰哥只能一个国家一个国家的去申请。
总之,费用估计不便宜。
我感觉灰哥那个算法专利手续一整套办下来起码得15万美元。
弄个专利就花15万美元。
赚得总比花的多吧!
所以你猜猜灰哥赚了多少钱?”
刘繇:“弄专利就花了15万美元?
15万美元那岂不是约合人民币将近一百万了?”
何思远:“肯定超过一百万了!
你别忘了灰哥那个算法专利在國内可是按照特别加急的形式申报的。
特别加急专利申请的话,一次就十万。”
刘繇:“一个专利就花上百万?
灰哥,真的假的?”
林灰需要严防死守的是他重生的秘密。
对于财富方面的实力。
林灰倒是不介意让身边人知晓一部分。
财富这种东西就像怀孕一样。
日子久了总会被周围人发现的。
一直瞒着也没意思,早晚得让人知道。
而且藏得太久了,周围的人会产生各种乱七八糟的说词。
更何况,一个人在社会关系上是有基本盘的。
构成基本盘最核心圈的无疑是建立在血缘关系之上的家人。
而家人之外则是姻缘关系构成的基本盘次核心圈。
而在此之外,基本盘最广大的外围则是由校园关系和老友关系构成。
校园关系包括同学关系、师门关系和师生关系。
而老友关系指的是认识至少3年以上,曾经一起经历过危难时刻的关系。
像现在“11班在帝都”讨论组里的这些人。
对于林灰来说基本都既是校园关系又是老友关系。
这些人怎么也算是林灰人际关系基本盘中的一部分。
林灰的成长之路不会刻意带着这些基本盘一块飞。
但不代表林灰可以无视这个小群体。
基本盘里面绝对不能出现任何一个敌人或者潜在隐患!
在很熟悉自己的人里面,如果出现敌人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反正按照林灰的思考方式。
最可怕的对手未必是陌生的敌人,而是反目的朋友。
基本盘的强大程度依托于自身。
很大程度上也要靠运营。
林灰以后想走得远,基本盘一定要稳固。
正因为这个原因。
对于一干老友林灰也没必要严防死守。
而且即便林灰透露一些和财富有关的信息。
也不用担心诸如借钱之类的桥段。
北域虽然整体经济结构单一。
但基本上土豪遍地走。
人均GDP各种吊打港城那种。
林灰记得他重生那会看到的数据是人均GDP 19万。
放到林灰所在的北域市北鱼区的话。
这个数值很可能还要翻番。
别的地方一般很少算人均。
北域这个奇葩地方,能算人均绝不算总量。
就拿这几个同学来说:
曹海超老爸早年是挖/煤的,现在是做房地产的;
叶雨夕家里好像是折腾太阳能光伏发电的。
刘繇家里是做家具的还是卖家具的,具体林灰也不清楚。
不过林灰记得小时候没少跟刘繇在家具市场那边玩。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林灰对家具市场那边格外熟悉。
至于剩下几个人,也都是老北域人。
而老北域人,除了当年被330300坑的那一部分。
家里普遍几处商铺几处楼那种。
事实上,如果不是前世林灰太倔。
非想去什么一线城市出人头地的话。
留在本地其实也不错。
总而言之,楚寒、何思远、张楠这些高中同学。
想来家境也都不差。
因此林灰也没藏着掖着,而是选择性地透露了一些信息:
“通过软件确实赚了些钱……不过也都花的差不多了。”
刘繇:“不是赚了上百万么?
怎么都花了?真的假的啊?”
何思远:“就是就是,老实交代[八卦][八卦]
我们又不会问你借钱……而且一定会严格保密。”
林灰:“当然是真的了。”
刘繇:“恕我不是很理解有钱人的花钱方式。
给我一万我可以花好久[发呆]”
林灰:“这个……你们也知道男人有些爱好烧钱很快……”
曹海超:“啧啧啧,[色][色]这个我懂……”
刘繇:“@曹海超[敲打][敲打]你懂个基尔?
你还真不懂。
灰哥那么帅。
女人为灰哥花钱我信。
灰哥为女人花钱?
不好意思,打死我我都不信!”
何思远:“这事我也不信。
刘繇这说法可能有点夸张。
不过灰哥异性缘没得说。
我记得初中那会隔壁班女生各种给他递情书……
差不多每周几十封那种的频率。
我初中那会座位在门口,天天让我帮忙送这些东西。
就很无语……”
刘繇:“这算啥,小学那会儿我跟灰哥一个班。
我记得那会儿就老有隔壁班女生来排队给灰哥送零食。”
曹海超:“停停停,离谱了啊!
初中写情书我信,毕竟情窦初开了。
小学送零食我咋那么不相信呢?
那些女生图什么?
吹,接着吹。”
刘繇:“还真没吹。
那些零食多到吃不下。
灰哥都分我吃了[憨笑][憨笑]”
何思远:“怪不得灰哥老叫你胖子……
果然只有起错的名字,没有叫错的外号。”
刘繇:“扯淡,我根本就没胖过。
只是有段时间肉嘟嘟的[委屈][委屈]。”
楚寒:“林灰也没说把钱给女的花啊!
你们在讨论啥,要不要这么龌龊!”
林灰:“就是就是,我可不是乱来的人。”
曹海超:“@林灰那你说什么男人烧钱的爱好[鄙视]”
林灰:“男人烧钱的爱好可能是车啊手表啊乱七八糟的……”
曹海超:“so灰哥你是买车了还是买表了?”
林灰:“肯定是买车啊!我这种穷人还玩不起表……”
刘繇:“重新定义穷人。。”
曹海超:“@刘繇别打岔好不好。
@林灰灰哥,什么车啊?”
林灰:“[图片][图片]”
曹海超:“[吐血]几百万买个这车?灰哥,我算是服了。”
林灰:“这车怎么了?”、
曹海超:“没怎么,就是(……)
而且我感觉(……)
这些不是最关键的。
最关键的是我觉得不符合你本人的气质!
这车得配个司机才显得出你的气质。
灰哥,我申请给你当司机,我开/车贼稳……”
林灰:“好家伙,你还缺车开?
谁不知道我曹叔喜欢收藏车。
喜欢收藏车不说,还基本把北域的牛掰车牌全都垄断了。”
曹海超:“得了吧,那些车我别说开了,碰碰都难。
那些车才是他亲儿子,我顶多算抱养的……”
林灰:“额,还有这故事。
不应该啊,那你怎么对车这么了解。”
曹海超:“了解也没用啊。
理论知识再丰富也不如实操。
而且,从北域买车的话,其实选择余地很小。
北域这些土豪就好奔驰凯迪拉克这口。
想从北域买车翻来覆去也就这几家车企。
真想买别的车估计也得去帝都那边……”
曹海超接着道:“要是在帝都的话。
什么时候你买车我帮你参谋。
打个电话随叫随到……”
林灰:“估计要好久了,钱花得有点快。
等再赚够买新车的钱估计要很久。”
曹海超:“灰哥是凭借脑子赚钱的。
凭脑子赚钱的想发家致富不是很容易。
就算是一次赚几千万也合情合理。
我感觉灰哥赚钱分分钟的。”
林灰:“@曹海超,可别捧我了。
真论赚钱速度谁能比我曹叔猛?
随便卖点房子就上亿元就回来了。”
曹海超:“汗!
哪有那么容易,这年头房地产不景气……
技术什么的才是硬道理。
而且房地产行业上回笼资金得分淡旺季。
并不是所有时候都能快速回笼资金。
至于搞楼盘什么的更是需要不短的时间开发。
回笼资金很漫长。
跟灰哥专利上一次就千万元可不一样。”
刘繇:“[抓狂][抓狂]不是说办专利花了上百万么?
怎么又成千万了。”
曹海超:“我是说灰哥办的专利没准什么时候一倒手就成了上千万了……”
刘繇:“千万估计有点难,但真的有价值的话我感觉几百万应该不成问题。”
话虽如此,林灰感觉曹海超这话应该是知道些什么的。
曹海超能留心到他海外专利的申请费用。
会不会也注意到他在海外收购的那3个总价值约合1000万人民币的专利并购呢?
虽然在互联网繁杂的信息中精确找到林灰收购那几个专利的信息不是那么容易吧。
但正所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如果用心打探的话应该也会知道的。
如果真的是这样。
那曹海超看破不说破也算是聪明人了。
林灰喜欢和聪明人打交道。
虽然和曹海超本人合作空间不大。
但是和曹海超的父亲曹赟林灰觉得还是有合作的可能的。
林灰如果想在本地发展的话。
免不了要和当地企业打交道。
从前世信息来看,曹海超的父亲可以说算当地比较正派的企业家了。
至少林灰传过来那会还没进去。
虽然曹赟一开始是翁婿路线发家的。
在北域商界经常会为人所诟病。
但这个特质在林灰这里是优点。
起码说明底子干净。
别的白手起家的企业么?呵呵。
不好意思,林灰不敢信任。
别的不说,第一桶金怎么来的??
哪有那么多商业奇迹??
可能是林灰心思比较深沉,想的东西有点负面。
但林灰不想跟一些有爆雷隐患的企业合作。
对于曹赟则不用担心。
至于为什么要和曹赟这样的地产商合作。
对林灰而言,和这样的地产商合作不是林灰发展的主线。
只是一条备选的出路。
谁能保证未来一帆风顺呢?
多留几个选择余地总是好的。
至于为什么非要和别的地产商合作呢?
而不是自己单干呢?
林灰前世是资深网路小说迷。
很多重生小说,动不动就喜欢搞地产赚钱。
即便不搞地产赚钱,也知道拿地赚钱。
各种牛比各种弔。
林灰也知道拿地很容易赚钱。
可是你有那个机会么?
拿地真的那么容易吗?
别的不说,北域市别看到处盖房子。
看起来像个工地城市。
但也不是所有企业都有拿地资格的。
按照北域的标准,想取得住/建/房用地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必须得具备一级资质或者二级资质同时还得有足够的资金做担保。
所谓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按照企业条件分为一、二、三、四等四个资质等级。
仅仅以要求相对来说不那么高的二级资质来说吧。
这个资质标准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2000万元。
这个对于林灰来说难度不大。
但其余的条件呢?
无论是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3年以上还是近3年房屋建筑面积累计竣工15万平方米以上抑或是连续3年建筑工程质量合格率达100%,这些条件都不是林灰一个新人能够轻而易举做到的。
最关键的是关于二级资质的细则要求不止是这些。
总之一个新人想涉足房地产行业还是很难的。
而曹赟的载达地产却是符合房地产企业二级资质的。
也就是说,如果林灰有涉足地产的打算的话倒是可以通过曹海超这条线来进行一下尝试。
当然了,这也仅仅是一种可能罢了。
这种可能真正落到实地的几率微乎其微。
毕竟曹海超刚才说的也是实情,房地产行业回流资金的速度实在是慢。
而林灰需要的是快钱。
事实上,就算是金融业的赚钱速度林灰都看不上。
太慢了!
不是吹牛。
等以后林灰底子再厚一点。
会让那些喜欢翻云覆雨的资本大鳄体会一下被强大技术支配的恐惧。
第138章 全國高考滿分狀元(8)
林灰在QQ上逗留了一小会后就退出来了。
虽然讨论组另外几个男生谈兴始终很浓,但是林灰却提不起什么兴致来。
不知为什么,那些疯狂的吹捧让林灰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林灰觉得与其接受这些近似于吹捧的褒扬,还不如去面对着枯燥的AI模型发会呆。
周遭充满着伪仪式感的社交套路让林灰有点疲惫。
甚至于下午的表彰大会林灰也觉得过于麻烦。
然而不去是不可能的,一个人处在社会上就不可避免的拥有了社会属性。
因为这些社会属性的羁绊,人就不能太任性。
哪怕心里装着一只猛虎,也得把它关在笼子里。
林灰的社会属性是学生,而今天林灰的社会属性在“学生”之外多了一层附加属性——高考状元。
因为高考状元这个身份,林灰今天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万人瞩目的焦点。
谁都可以不去参加表彰大会,但林灰不可能不去,没有高考状元参加的表彰大会还能叫表彰大会吗?
好在表彰大会什么主要用途不在于表彰高考成绩出色的这些人,而是在于激励后进。
表彰大会对于北域七中即将成为高二、高三的学生来说实际上有点类似于另类的誓师大会。
而同样是表彰大会,对于林灰他们这些取得不错成绩的学生来说基本上就是领钱大会。
林灰先前预料的不错,似乎是因为北域七中今年有望获得省重点学校资格。
学校对林灰这个理科状元和另一个叫刘雯璇的文科状元所颁发的奖品都颇为丰厚。
林灰一次性获得了150万元的奖金以及一套由当地企业赞助的商品房。
按说奖金什么的都是发到家长的手里的,不过工作人员在主/席台附近并没有发现林灰家长。
为了仪式的顺利进行,奖金什么的都直接发到了林灰的手中。
虽然工作人员没在主/席台附近发现林灰父母参加仪式。
但林灰知道,他爸妈其实是来了的,就在表彰大会观礼台比较靠后的一个角落。
看着林灰领完奖之后他们就离开了,虽然和父母的这种相处的方式有点另类,但此情此景林灰再熟悉不过了。
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林灰小学毕业、初中毕业、高中毕业之类的各种林灰人生比较有重大意义的场景。
林灰爸妈几乎都会同林灰一起亲历,他们亲历并见证了林灰的成长,只不过是以他们特有的方式
——默默注视,默默希冀,但绝不干涉绝不指手画脚。
曾经林灰对这种相处模式很是不能接受,但当林灰真正成长之后。
却感谢他们的这种做法,感谢他们留有足够的空间,让林灰能够养成健全之人格以及独立之思想。
两个时空的错位重逢,林灰对此一时之间也颇为感触。
说到获得的奖品,除了奖金和一个商品房之外,林灰还获得了一个北域七中知名校友的证书。
表彰大会流程中唯一比较出乎林灰预料的流程就是要求林灰作为14年底高考学生代表发言。
虽然这事有点出乎林灰的预料,不过问题不大。
什么即兴演讲之类的不存在的。
牛比的人物哪有自己写发言稿的?
尽管综合很多因素,林灰算不上最牛比的。
但是以高考为视角衡量价值的话,那么林灰现在就是最牛比的。
毕竟满分高考状元,今年独一份。
不用准备稿子,林灰只需要照着别人提前准备好的稿子读就行了。
讲稿是颇为娟秀的字体,不过至于书写者具体是男是女不好说。
说什么字如其人完全是扯,有的人很帅但字就很丑。
演讲的题目是:
——《立鸿图志/做攀登者/奋斗中追求自我实现》
林灰通览了一下演讲稿,基本格式就是“摆事实+讲道理+打鸡血”
比较中规中规地套路式誓师大会讲稿。
让林灰意外地是讲稿里居然还举了某个长得很像外星人的人做例子。
这让林灰多多少少有点不爽。
即便没有先知先觉的优势。
这样的人林灰也不喜欢。
仗着互联网的颠覆性而目空一切的人林灰不觉得有什么值得尊重的。
一个人无论飞得再高,也要清楚自己翱翔的是哪片天空,俯瞰的又是那片土地。
如果连这些最基本的东西都忘记的话,那么即便有一天砰然坠地也不足为奇。
跟此人有关的篇幅占了演讲稿不小的篇幅。
但林灰也只能选择无视。
有先知信息的情况下,林灰不可能踩这种坑。
而且公共场合的发言还是要注意一下为好。
正常的发言在一些阴/谋家眼中都很容易被解读出不同的含义。
更何况这种明显带有煽动性的发言。
林灰可不想莫名其妙被卷入一些破事里面。
虽然演讲稿不读这一段的话,对整体结构影响不算小。
不过总的来说,其实问题也不是太难解决。
大不了整体上放慢一下语速即可。
很快林灰就开始了演讲: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我是林灰……”
在表彰大会的演讲的过程中林灰语气平缓,讲话也没刻意去煽动情绪。
饶是如此,这次演讲还是被同学们热烈地掌声打断了七八次。
一个不算太长的稿子断断续续念了好久才念完。
念完后林灰也没把讲稿还给当初递给他稿子的那个人,而是留在了自己手中。
学校的发言稿,应该没人留底稿。
从准高二准高三那些学生的反应来看,林灰的演讲还是收到预期效果的。
至于林灰本人对于这次演讲的感受?
客观说安排这次发言有点出乎林灰的意外。
但林灰并不是很排斥。
当着四千师生的面讲话,林灰非但不紧张,反倒隐隐约约有点激动。
站在主/席/台上一览众山小,感觉很玄妙那种。
不过林灰知道,这仅仅是个开始。
离开北域七中,离开北域,以后他将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迈向更大的舞台。
虽然这些舞台各不相同,但林灰相信他始终都将处在视线汇聚的位置。
在表彰大会结束之后,林灰也没能脱身。
他还得跟其他接受表彰的人一同去参加一个志愿填报指导会。
确切地说这个应该是志愿填报指导小会。
在高考出成绩大概五天之后面对所有分数在重点线之上的考生还有个规模更大的志愿指导会。
对于其余成绩不那么理想的同学。
志愿指导其实意义不大。
毕竟很多时候选择专业这事并不完全是由自己决定的。
很可能明明是填写了A志愿,但是最终却被调剂到了B志愿。
虽然说到了大学之后还可以转专业。
但林灰觉得转专业什么的制度设置的很奇怪。
一般来说想获得跳转专业的资格,必须是达到一个专业成绩的前20%,前10%或者更靠前的名次。
这样才可以调专业这样你才能挑专业。
可问题是你能达到一个专业这么靠前的名次。
不正是说明你本身很适合这个专业吗?
在很适合这个专业的情况下还要调志愿吗?
要知道虽然你现在这个专业可能不够好。
但是能取得这么靠前的成绩。
岂不是意味着你很容易获得获得保研资格之类的?
能获得保研之类的资格,这样对以后发展也有好处。
为什么还要去调到别的专业呢?
调到别的专业之后,还能保持这样好的成绩吗?
这些都是未知数。
总之林灰感觉调整专业这个规则很不合理。
事实也正是如此,进入到大学之后,真正转专业的人很少。
有些人即便是学着当前的专业。
实际上对当前的专业也是谈不上喜欢的。
不过这些暂时就不是林灰该思考的问题了。
对顶尖考生进行志愿指导其实很简单。
只用介绍清北的一些相关专业就可以了。
基本都是些很容易搜到的东西。
林灰也没听得太认真。
实际上从历年的高考状元去向基本都差不多是固定的。
理科的状元大多数选择了金融和计算机两个热门专业;
而文科状元选择光华、元培、新雅、京大中文系居多。
志愿指导很快就结束了。
不过林灰也没有回去,而是和刘繇、何思远又聚在一块。
事实上,三人关系蛮铁的,因为性格秉性相互互补,三人在初中时代就经常在一块。
至于聚会的地点依旧是七中附近的咖啡屋。
林灰一进去就对着前台小姐姐喊道:“老样子,三杯卡布奇诺……”
对此刘繇就直吐槽:“灰哥,你都赚了那么多钱了,还是那么抠门……”
林灰:“事业起步阶段啊,还有很多需要钱的地方。”
刘繇:“灰哥,这才刚刚事业起步么?
额,要是对我来说你现在的水平直接属于是我事业终点了。
要不要这么让人嫉妒……”
何思远:“我就不会嫉妒,像灰哥这种靠技术手段赚了钱。
我会羡慕,但绝对不会嫉妒。
像那些靠炒作火了的人,我才是真会嫉妒。
这些人对社会发展能有什么用?
他们或许能换来一些经济的发展,那只是靠哗众取宠来换来的,未来不能交到这样的人手里。
而灰哥呢是靠技术赚钱的?他们就是赚一百亿一千亿一万亿,我也不会激动。”
刘繇:“怎么你迷上灰哥了不成?”
何思远:“那是,以后灰哥就是我的人生偶像。
我决定了,我以后就学计算机系。”
林灰看看何思远已经有些上移的发际线,不禁有点担心:“真的打算学啊!”
何思远:“当然是真的了,比真金还真。
我已经在网上下单了《C语言从入门到精通》《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C语言二级》……”
林灰:。。。
要这么离谱么,还有对着各种从入门到精通的书学的话很容易翻车的。
何思远:“对了,灰哥,你以后选什么专业呢?”
这个问题林灰之前就考虑过了,他肯定是要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
毕竟学过一遍,想划水很容易。
不过事情也不绝对,同样是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是去水木还是去麻省理工学院呢?
说起来,这两个学校计算机系学习方向上都差不多。
无外乎是学习高性能计算机与处理器、并行与分布式处理、存储系统、大数据与云计算、计算机网络、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系统性能评价、理论计算机科学、数据工程及知识工程、软件工程、计算机与VLSI设计自动化、软件理论与系统、计算机图形学与可视化技术之类的东西。
不过涉及到具体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上就有不小区别了。
和水木不少课程多少有点冗余繁复不同。
麻省理工学院不会开设过时或无用的课程,对于前沿内容和新事物,学校很快能开出课来。
麻省理工学院课程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很高,而且几乎每一门都是精品课。
作为理工科学校,人文学科的课程可能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不过麻省理工学院离哈佛很近,学生可以到哈佛去学习,把学分带回来。
麻省理工学院很多课程通常由最好的教授讲课(包括诺贝尔奖得主),而且大牛们也非常愿意给学生上课。
麻省理工学院的计算机系授课方式是英文的。
这对林灰来说是个不小的麻烦。
但在麻省理工学院的话,很多对于学生的测试更加注重动手能力。
而动手能力不就是实操么?
有着七八年经历的林灰对于实操完全是轻松加愉快。
其实,林灰没必要纠结。
当内心深处把这两个的选项放在一起进行抉择的时候。
林灰就已经有答案了。
要知道作为一个高考状元选择水木大学可是意味着起码100万元择校费的。
顶点小说
以及帝都的落户条件以及各种各样的诱惑政策。
而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的话可没上述种种。
也就是说在林灰内心深处的权重衡量是这么计算的:
水木大学计算机系+100万元人民币+各种优惠政策==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系
如果这个等式成立。
岂不可以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
——麻省理工计算机系是个比水木大学计算机系更好的去处。
虽然心中已经有了答案,但林灰还缺一个真正促成他达成这一决断的因素。
至于这个因素是什么。
林灰暂时不得而知。
或许要等和伊芙·卡莉见过一面之后林灰才会有答案。
第139章 全國高考滿分狀元(9)
关于未来专业的选择,林灰暂时也没确切的答案:“再说吧!现在还说不好……”
刘繇道:“灰哥是高考状元,待遇肯定要比我们更好一些,到时候可以看看哪个学校开出的价码更高再做选择……”
何思远摇了摇头:“也不能光看价码,还要看未来发展。
我感觉如果将来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话。
我多半是去京大读。”
刘繇疑惑地问:“为什么不去水木计算机系呢?
现在不都说水木计算机系更弔吗?”
何思远摆了摆手:“即便是厉害也只是厉害一点罢了。
本质上都是半斤八两,而且据说水木跟计算机有关的资源主要都分到y班了。
普通的计算机系只能喝点汤汤水水。
真要是这样的话我还不如直接去京大读计算机,起码不用被区分对待。”
林灰心道,即便去京大也只是暂时不被区分对待而已。
过几年京大搞了什么图L班之后也一样是资源倾斜。
而且做法跟水木的做法比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种事情,大哥别说二哥。
刘繇:“说到这我就不理解,为什么大学还搞这种实验班?
正常来说考到一个大学相同专业的人应该实力都是差不多的。
按照兴趣划分专业就足够了。
为什么相似的专业还要再额外分出个实验班来?
我怎么没听说歪果大学有这种性质的实验班呢?
从小到大我们就面临着无数的竞争。
前行的路上是一个又一个考试:小升初,中考,高考……
到大学了为什么还要有无数的竞争呢?
规则的制定者就不考虑下这种生活我们快乐吗?
回想起过去,我们的人生就是被各种分数所钩织起来的吗?
太久远的就不说了,就说我们这高中三年。
你们回想下我们的高中三年,都有啥?
除了数不清的卷子之外,还记得什么别的东西吗?
说真的,今天站在表彰大会领奖台上我一点都不开心。
我真想对着底下那些准高二准高三的大喊:
去特么的考试成绩,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
何思远:“那你咋不喊?”
刘繇:“我怂(;′⌒`)”
刘繇:“怂归怂,确实是不合理……”
刘繇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在那喋喋不休。
林灰心道,抱怨这些有啥用?
大学实验班其实还可以,这个不算恶心人。
比较恶心的部分沙雕大学刚一入学的英语分班制度。
同样是通过高考考进一个专业的学生。
非要再经过一次额外的英语考试给英语划分什么AB班。
中國大学里跟英语半毛钱关系都没有的专业却要用英语成绩来分高下。
就很离谱。
最奇葩的是有些分到A班的考生四六级分数反倒不如B班。
更加说明这玩意安排的不合理。
想到四六级考试,林灰心中的天平更加向着麻省理工大学那一侧更加倾斜了。
在国外大学要学英语不假。
可是國内的大学不一样也要和英语较劲么?
与其这样还不如直接一步到位得了。
不过话说回来,平台什么的虽然很重要。
但最根本的还是要靠个人奋斗。
林灰思索之际。
何思远打断了刘繇的牢骚:“这有啥不好理解的,资源不够呗!
真要资源那么充沛,直接搞成没围墙的大学也不是不可能……”
刘繇:“想多了,就算真的资源充沛,也是集中给硕士博士之类的高端人才,跟本科生依旧没关系。”
这话倒是在理,学术资源再丰厚跟本科生关系也不大,用摆渡搜索每个大学的词条都介绍某某大学有哪些哪些院士,哪些学者,看起来学术资源都很丰厚的样子,然并卵,大学官网主页上挂着再多的ys其实也没啥用。
等真正进了大学之后就会发现一般的本科生跟ys级别的大牛打交道的次数几乎屈指可数。
林灰想起前世本科生涯中为数不多的几次跟ys级大佬打交道。
两次是帮学姐送材料、一次是出观众听讲座、还有一次是当志愿者偶遇。
总之,ys什么的就神龙见首不见尾那种……
刘繇和何思远还在聊。
林灰不解地问:“话说肘子,你怎么突然这么多牢骚。
你平时不这样啊……”
刘繇:“最近接触了个基金会,我感觉他们的宗旨蛮有道理的,有感而发”
何思远:“什么基金会啊?”
刘繇:“A-I-R基金会。”
何思远一脸疑惑,旋即紧张起来:“中國没这么个基金会啊!这是境/外基金会吧。
肘子,你别被境/外势力利用啊,我可是听说很多邪恶势力喜欢伪装成一些环保基金会进入中國
然后借着环保之类光鲜亮丽的外衣笼络人心。”
刘繇:“扯淡,好歹我也是刚刚高考完的考生,这点分辨能力咋也有。
这个基金会没进入中國,只是一个境/外基金会。
而且这也不是环保基金会,''A-I-R''指的是Anti-Inside Roll Foundation。
确切地说应该反内卷基金会。”
听到胖子的描述,林灰有点意外。
前段时间林灰倒是在推特上听大卫杨提到他们成立了一个反内卷基金会。
当时林灰也没放在心上,原本林灰以为这些人只是小打小闹而已,没想到当林灰再次了解到这个基金会却是以这样的形式。
林灰试探性地询问道:“反内卷基金会?美國的那个?”
刘繇:“对的,灰哥,你也知道那个反内卷基金会啊。虽然名义上是一个基金会,但实际上这个基金会很像是一个社团,这个社团里面没有一般社团较为森严的等级,只要秉持着相似的理念就是一家人。”
何思远听得一头雾水:“灰哥,你们在说什么?我怎么从来没听说过这个反什么的基金会。”
刘繇:“是反内卷基金会,我也奇怪你怎么不知道呢?你平时没少鼓捣小游戏,居然不知道这个基金会?”
何思远:“这个基金会跟游戏有什么关系?”
刘繇:“这个反内卷基金会的就是《人生重开模拟器》海外版的一些玩家受到游戏内容有所启发,从而自发形成的一个小团体。
说起来你们可能不知道,这个基金会的精神领/袖就是GRAY FOREST。”
何思远:“我倒是第一次听说《人生重开模拟器》还有海外版,等回去我弄个外网账号玩玩去。
虽然我很推崇GRAY FOREST吧,不过我怎么感觉他当什么精神领/袖那么不靠谱呢!
我觉得灰哥都比他适合当。”
刘繇:“你说出这样的话只能说明你还没理解‘内卷’的精髓以及‘反内卷’的实质。
事实上,按照我们的理念来衡量的话。
灰哥这样的高考满分状元实属‘内卷第一人’。
谁都可能当得上反内卷基金会的精神领/袖,唯独灰哥不可能担任。”
(听了这话,林灰只觉得哭笑不得,现在这种情况算什么:
——《关于内卷第一人是反内卷精神领/袖这件事》?
虽然这件事有点出乎林灰的意外,不过问题不大。
反内卷的思潮进入到國内,林灰觉得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
作为一个人类学术语,内卷原本用来指亚洲农业社会中长期精耕细作投入大量劳动力却没有实现经济突破的问题。
往后几年的话“反内卷”基本和“躺平”划等号了。
“反内卷”与“躺平”一个指向“过度竞争”,一个代表“退出竞争”。
后世几年,当人们不想过度竞争,就只能推出竞争。
但现在不一样,现在仅仅是14年而已,无论是…还是外部环境还是很有利的。
“反内卷”只是单纯的“反内卷”罢了。
有这些细微的区别,因此即便是反内卷的思想进入到國内,林灰也不怕被扣上诱导年轻一代躺平的帽子。
相比于什么时下盛行的“逃离北上广”之类的思潮。
林灰所牵连的“反内卷”反倒含蓄很多。
更何况这个所谓的反内卷基金会也没进入中國。
这样的话,这个基金会在國外怎么折腾都跟林灰关系不大。
倒是林灰出国之后要谨慎些这个基金会的运作情况)
林灰不想再讨论什么反内卷之类的话题了,道:“不是在讨论以后选什么专业吗?
怎么又讨论到反内卷了?”
何思远:“还不是都怪刘繇,歪楼小能手,转移话题达人。”
刘繇:“我就临时有感而发……”
何思远:“对了灰哥,你自己鼓捣过软件,又申请过算法专利。
你对计算机相关的专业应该有独到见解。
涉及到未来的专业选择,你能不能说下你的看法?”
林灰摇摇头:“每个人看待事物肯定都是带有主观因素的,我就不发表看法了。
你要真想了解计算机专业,我给你列个书单吧!
你感兴趣的话回去看下……看完之后你应该对计算机专业有个大致的印象。”
听了林灰的话,何思远二话不说就要从书包里取出纸笔。
林灰拦住了他:“回头我在微信上发给你吧,有几个书名我也没完全记住……”
何思远:“那好吧,这样也好,等我回去直接在网上下单。”
几个书名而已,林灰倒不是没记住。
计算机专业的书虽然很多,但其实经典的还真不多。
不过林灰没有贸然罗列。
还是回去之后好好核对一下比较好。
万一不小心推荐了这个时空不存在的书就麻烦了。
在这之后,三人也没继续聊专业。
而是聊些其他的共同话题。
男人之间的共同话题除了女人、赚钱之外,似乎就只有体育了。
而体育方面时下最瞩目的无疑是2014年国际足联世界杯。
这届世界杯是巴西举办的,这是巴西第二次举办世界杯比赛。
在2014年6月12日,国际足联世界杯的第20届开幕式在巴西圣保罗的科林斯竞技场拉开帷幕。
到现在,实际上这场比赛都已经进行了十天了。
说实话,林灰都快忘记世界杯的这回事了。
赚钱的渠道太多,就算忘记也是很正常的。
不过既然想起来了,林灰觉得还是有必要操作一波,毕竟这东西几乎不怎么耗费精力。
关于这届世界杯,林灰记得这是最后一次由五大洲轮流举办的一届。
也是首届使用门线技术、隐形喷剂的世界杯。
这届世界杯依旧没有一只世界强队能够击败中國队[滑稽]
甚至没有一个顶级球员能够突防中國队的防守[滑稽×2]……
不过这些信息都没啥卵用。
最关键最有价值的信息还是比赛胜负有关的信息。
林灰记得这届世界杯冠军是德国队。
德国国家足球队在决赛加时赛绝杀击败阿根廷队,夺得冠军。
比分1-0,这也是德国队在世界杯中第四次夺得冠军。
成为了世界杯史上第一支在南美洲国家举办的世界杯里夺冠的欧洲国家足球队。
这件事林灰记得还是很清楚的。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比较有价值的信息呢?
林灰听着何思远提起巴西队。
猛然想起在14年巴西世界杯半决赛中,德国7-1狂胜东道主巴西队
这种差距悬殊的比分押偏门无疑很容易带来巨额报酬。
尽管只有这两条信息,不过这两条信息也已经不少了。
既然德国队和阿根廷队进入了决赛,那么淘汰赛中但凡有这两个球队参与的比赛胜场自然是这两个球队。
而巴西队进入了半决赛,那么半决赛之前的角逐自然是巴西队胜利的。
这样的话就相当于林灰已然知晓了世界杯淘汰赛中两场比赛的精确比分以及另外七场比赛的比赛结果。
顶点小说
这无疑意味着很大的操纵空间,不过至于具体怎么操作还要再筹谋一番。
林灰知道刘繇和何思远其实也会买体彩,但具体的信息林灰也不太好透露。
只含含糊糊地说了句“足球反着买,别墅靠大海。”
至于能领会多少这就看悟性了。
其实也不用那么麻烦,林灰记得14的时候有个叫什么看球的大V来着。
按照他预测的内容反着买就完事了。
基本上奶哪只球队哪只球队凉。
……
和刘繇、何思远又聊了一会就各回各家了。
从咖啡屋走时,老板说什么也没肯要林灰他们三人的钱。
不但没要林灰三个的钱,还给林灰他们几人送了一堆吃的喝的之类的打包带走。
林灰他们几个坳不过老板的一片热情,便接受了。
林灰他们三个主动在咖啡屋里拍了张照片留念。
说起来这个咖啡屋离着林灰初高中都不算太远。
初中的时候林灰就没少来过这里。
这里也算是承载了林灰太多的记忆了。
第一次约会,第一次牵手,第一次……
不过这些都是过去式了。
在林灰看来,一个阶段已然结束。
一张照片留念,一张照片六年。
第140章 一不小心成了行业标杆
从咖啡屋出来后,林灰又回到了茗品国际的别墅。
此时时间已经是22号下午五点了。
林灰看到手机里有不少未读消息。
这些信息基本都是银行方面发来的短信。
从这些通知消息上看,林灰6699卡上的余额从3649万元变成4850万元。
而0010那张卡上的余额也从3200万美元增长到了3507万美元。
跟海外网文对应的那张卡上的余额也有了一定的增长,从四十多万美元变成了53万美元。
虽然跟网文挂钩的那张卡上存款增长不算太快。
不过这也在林灰的意料之中。
网文这种东西在没有形成足够的规模之前,虽然能赚钱,但是赚快钱还是比较难的。
既然如此,一心汲汲于赚快钱的林灰为什么还要在网文领域耗费时间呢?
一来网文是个涉足IP领域不错的落脚点。
所谓IP,其实就是“知识财产”(Iual Property)。
IP是文化积累到一定量级后所输出的精华。
一个成熟的IP具备现成且完整的世界观、价值观,有属于自己的生命力。
拥有IP的一方,很多时候能躺着赚钱。
以IP改游戏来说。
在IP改游戏发开发过程中:
拥有IP的一方要做的事情只是签署授权协议,然后等着收钱即可。
赚钱简直不要太轻松!
最关键的是IP能够产生的衍生价值不仅仅是IP改游戏。
成熟的IP还可以进行影视改编、动漫改编。
除此之外,拥有IP还可以卖各种周边产品。
这无疑意味着更多种可能。
虽然现在的林灰上传的那点网文离构筑IP全链路还差得远。
但不代表不可能。
前世YW的成功已经证明了由网文涉足IP的可行性。
不过林灰真想复制YW的成功。
还是有不小的难度。
YW背靠鹅厂大树,在分发端方面以及渠道流量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不过这对于林灰来说不算问题。
林灰有一个不错的思路。
可以在根基上撼动鹅厂在分发端的优势。
不过这个思路的实现依旧是要假以时间。
虽然在分发端方面,目前的林灰不占优势。
但林灰并非优势全无。
涉及到IP的动漫改编。
因为在unity上的优势。
在动漫改编方面,林灰也多多少少拥有一定的技术优势。
除此之外,相对于现在这些网文企业来说。
林灰还有一大优势。
林灰知道后世哪些IP成功了。
这样林灰完全可以直接精准狙击一些后世爆火的IP。
……
网文除了是涉足IP领域一个不错的落脚点之外。
通过网文输出还能让林灰站在文化输出的制高点上。
现在國内的互联网巨头还忙着抢占流量次级入口,根本就无暇他顾。
抢蛋糕抢的不亦乐乎,谁会注意到做新的蛋糕呢?
在这种情况下,林灰几乎是一骑绝尘,说林灰是文化输出领域的急先锋也不为过。
而成为文化输出领域的急先锋有什么好处呢?
进行文化输出,能在官方眼中获得加分项。
这种加分项虽然未必能换得真金白银,但有些东西比真金白银更重要。
总之,能够收获官方的好感。
对林灰以后的个人成长以及事业发展无疑是有所裨益的。
至于6699和0010这两张卡上金额变动。
增幅不算小,不过这段时间林灰已然习惯这种收入增长了。
國内税后收入增长了1101万。
这些收入一部分来自于南风APP的专业模式。
从后台数据上看,南风APP國内版的专业模式售出了412份。
相较于专业模式首日销量的337份来说,增长了22.26%。
对于一款专业很强的软件来说,这个增长幅度不算小了。
不过以后想保持这个势头增长还是很难的。
毕竟用户规模是有限的。
但对于这个销量林灰也很满意了。
毕竟这412份专业模式给林灰也给林灰带来五百五十多万的税后收入[19999*80%*412*0.84]。
除却这些专业模式的分成之外。
國内收入的另一部分以及海外收入则主要是拜《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的应用内购买所赐。
对此,林灰毫不意外。
林灰先前就笃定《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一定能够收获到不错的成绩。
而《Hill Climb Rag》能取得现下成绩的原因有很多。
得益于前面开发的几款游戏在全球范围内的爆火。
这让林灰在手游领域有很大的号召力。
在这种强大的号召力下,林灰复刻的《Hill Climb Rag》基本不需要经过口碑发酵的过程。
首日有效下载即突破千万,这种情况下日活跃用户数绝对不会低。
更何况《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本来易玩性就很强。
而林灰在复刻时又极大丰富了这款游戏的内涵。
现在这款游戏的吸引力肯定远胜当初。
再加上《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在市场上还没有同类型的竞品游戏。
这就使得林灰复刻的游戏拥有极强的黏性。
可以说只要用户接触到这款游戏,就极易被这款游戏的独特性以及玩法丰富性所吸引。
总而言之,《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在上线首日就取得眼下的成绩无疑是很不错的。
不过这还不能说是成功。
林灰比较在意的是《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的长期表现。
而短时间内林灰也无法断言这款游戏的长期表现如何,毕竟不可控的因素太多了。
倒是蘋果方面很看好林灰这款游戏。
直接按照暂定90%的收入同林灰进行分成。
林灰记得当初和蘋果方面达成的协议是:
林灰开发游戏所获得的具体的分成比例将和林灰开发游戏的总营收挂钩。
当林灰开发的游戏选择在蘋果平台独占之后。
如果林灰开发的游戏总营收(包括游戏销售额、DLC销售额、道具销售额等在内的总营收)在1000万美元以下
林灰只能获得85%的分成比例;
而如果林灰开发游戏总营收(包括游戏销售额、DLC销售额、道具销售额等在内的总营收)在1000万美元以上
总营收每提高200万美元,林灰将额外获得1%的分成比例。
以此类推直到林灰达到90%的比例为止……
现在蘋果方面直接以90%的比例同林灰进行分成。
无疑是觉得林灰这款游戏的营收一定是在两千万美元以上。
林灰不知道,蘋果方面缘何这么自信。
正在好奇之际,林灰接到了黄静的电话。
接通电话是黄静先说的话:“恭喜你呀!又一款游戏要成爆款了。”
林灰谦虚道:“只能说是首日火爆而已,长期表现还不好说。”
黄静:“大佬你也太谦虚了!现在首日销量折合成人民币都突破千万人民币了!
对于一款免费游戏来说,这已经算是非常可以的成绩了。
要知道你可是单打独斗一个人搞定的这个游戏。
这个成绩已经足够让很多游戏公司汗颜了!”
林灰:“正因为首日销量比较高,我才有点担心。
首日销量之所以高会不会是因为透支了长期的潜力呢?
你也知道以前的计划游戏都是首日成绩还不错,第二日成绩直接腰斩。”
黄静:“这个不具有类比性的,你以前的游戏基本都是买断制的,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
现在的话,这种情况你不用担心。
从我们这边这边得到的官方分析,你打造的这款游戏无论是日活跃量还是平均每用户收入都远远高于其他同类游戏。
从日活跃用户数量来看你这款游戏首日用户数量已经达到了四百万以上。
虽然一般的游戏首日用户数量都偏高。
但能够达到首日用户数量在400万以上,也是一个了不得的成绩。
而且你要知道,因为你这个游戏可以完全离线进行游戏。
因此我们统计的首日用户数量肯定是低估的。
毕竟有些人虽然登陆了蘋果账号,但是玩游戏期间根本不开流量。
这种情况我们是没法统计到位的。
因此你完全不用担心!”
林灰:“日活跃量能有四百万啊?
那这个日活跃用户数量确实还不错!
那活跃付费用户数和平均每用户收入大概怎么样呢?
最关键的,我觉得还是要看用户留存率。
如果用户留存率不高,只能挣一次性快钱。
长期下来口碑没了,这个游戏也注定不长久呀。”
黄静:“这些待会我给你发个邮件过去吧!
你开发的这个游戏成绩很喜人,数据几乎一直在朝好的趋势发展。”
林灰:“额,有这么夸张吗?”
黄静:“当然了,你也看到分成比例了。”
林灰:“说起来我很奇怪,蘋果平台不是一向不见兔子不撒鹰吗?
为什么直接用了90%的分成?
这岂不是在这个游戏预期收入超过两千万美元?
蘋果方面是怎么做出的判断呢?”
黄静:“当然是因为笃信你个人的实力。
你GRAY FOREST开发的游戏营收超过2000万美元不是很正常吗?
事实上超过五千万美元……”
林灰打断了黄静的话:“别恭维我了,我们之间也算合作挺久的了。
还不对我说实话吗?真实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毕竟是涉及到上千万的营业收入,不可能这么草率吧。
如果他们不是拿到了这款游戏能够稳定达到2000万美元以上收入的证据。
他们不会这么放心的吧!”
黄静:“你还不知道吗?我以为你知道了呢。”
林灰:“额,我能知道什么?这一天我基本都在外边。”
黄静:“瞧我这记性,我都快忘了,你是北域省的高考状元!今天你可是焦点中心。”
林灰:“得了吧,高考再牛比也没你厉害啊。
你当初不是一步到位直接到美本了么?
而且关于成绩恭维的话就算了吧!
这一天恭维的话听得我耳朵都起茧子了。”
黄静:“怎么成恭维了!
我是真的觉得你牛逼。
一个750分的考试能考735,反正自问一下,我是做不到。
我妹当年学习倒是不错,不过当年高考文科才考了630多分。”
林灰:“分数这东西够用就行,考太多其实也没必要,浪费!及格大法好!”
黄静:“真不敢相信这话是一个高考状元说出来的。
不应该都是追求完美追求极致吗?”
林灰:“呵呵,追求完美追求极致什么的都是资本家为了榨干剩余价值才用的说辞,谁信谁傻。”
ranwen.la
林灰接着道:“还有别卖关子了,到底出于什么原因你们在这款游戏上笃信我能取得超过两千万美元的营收。
快告诉我吧,我心里现在还是有些没底。”
黄静:“因为你在游戏里使用的规则被评选为了业界标杆,被官方树立成了典型。
你也知道,在國内但凡成为典型,只要你别故意摆烂,想不成功都很难。”
林灰:“什么意思?游戏被评选为标杆?不应该啊,我感觉游戏里面也没什么能成为标杆的啊!”
黄静:“那你这次还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你在游戏里采用的抽奖规则被评选为业界标准。
今天下午的时候河蟹z局发出了通知,以后所有涉及到抽奖的游戏都必须明确抽奖多少次数能抽出相应的游戏道具。
不能再采用模糊的抽奖概率来定义抽奖。
除了你这个游戏之外,其他所有游戏都被勒令限期整改,必须明确抽奖次数!
否则所有的抽奖类游戏一律不得上线各大应用商店。”
林灰知道的,往后几年确确实实有相关规定:
所有的游戏必须明确抽奖次数。
但这似乎都是往后的事情了。
现在这个政策居然也出来了!
不过怎么说呢?
总的来说这件事应该是好事。
对于有些需要很多次才能抽出来的游戏道具。
公布了抽奖次数后,直接就劝退这部分轻氪玩家,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
而明确抽奖次数后,对重氪非酋玩家也很友好。
明确抽奖次数之后,无论对轻氪玩家还是对重氪非酋玩家都很友好。
黄静接着道:“这个规则除了在国内受到了相应的用户之外。
在国外由玩家自发组成的一个叫做‘玩家联盟’的组织,对该标准也很推崇。
呼吁所有的抽奖类游戏都采取这样的措施。
虽然没有歪果游戏厂商公开回应,不过这一标准在玩家中相当受推崇。
事实上现在你这个游戏能取得这样的收入丝毫不奇怪。
如果不是因为还有相当一部分的玩家害怕你的这种抽奖政策,只是一个临时性的原则。
你的首日实际收入很可能会更高。”
对于这种情况里林灰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这在后世可都是基操。
就算是鹅厂也不能在这抽奖上面玩什么猫腻。
抽什么荣耀水晶之类的,都得明确抽奖次数。
自己这算是误打误撞了吗?
似乎是这样的。
不过林灰心中还有疑惑。
林灰接着问道:“对了,被评选为标准不是下午出来的规定吗?
那上午你给我打的那个电话,是有什么事吗?”
第141章 被安排的明明白白
黄静:“没什么大事,就一个乌龙事件。”
林灰听了黄静的话,顿时好奇了起来。
林灰问道:“什么乌龙事件啊?”
黄静:“今天上午的时候,微博上有一种引战风向,拿你跟GRAY FOREST作比较。”
林灰一头雾水:“拿我跟我自己作比较?什么意思?”
黄静:“确切地说是拿南风APP的开发者808080和GRAY FOREST作计较。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大概率是因为外界并不知道这两个马甲同属于你。
以外界的眼光看,所谓的南风APP开发者、数个专利的拥有者以及高考状元这些身份是属于你林灰的。
而《人生重开模拟器》《2048》《FLAPPY BIRD》以及《Hill Climb Rag》的开发者这些身份却被外界当成是是属于GRAY FOREST的。
无论是808080还是GRAY FOREST,这两个身份在外界看来都是18岁,都刚刚经历了高考,都独立开发了软件。
有这么多相似之外,细微之处却又各有不同。
不明真相的吃瓜网友很难不将你这两个不同的马甲放在一起比较。
正因为这件事情有点匪夷所思,所以我才说是乌龙事件么!”
听了这话林灰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看来马甲太多也是一件坏事。
不过林灰没得选,如果先前南风APP这个软件也用GRAY FOREST这个身份往外发,麻烦事才更多。
林灰接着问道:“后来这件事情怎么了?我记得我上微博那会没注意到这件事啊!”
黄静:“我给你打电话那会,这个话题刚刚有点发酵的苗头。
而才给你打了电话不多会所有的相关话题不知道为什么就都删的干干净净。
而且这之后,微博还宕机了差不多半小时左右。
再之后微博虽然恢复正常了,不过如果再搜索先前那个话题的话相应的关键词直接就会404 not found。”
林灰:“还有这事?”
黄静感慨道:“这些都是你安排的吗?”
林灰:“得了吧,我哪有这闲工夫。”
黄静:“装,接着装,上午微博才出了这么点事,不到两小时直接所有引战话题都不见了。
这还不算,紧跟着今天下午你在游戏里所制定的规则就被树立成了标杆。
可以说是被安排的明明白白了。
这一切难道仅仅是巧合吗?反正我是不信……”
被安排的明明白白吗?
林灰只觉得被安排的不明不白。
不过不管被安排的结果如何,被安排了是肯定的。
事实上今天中午的时候,林灰就觉察到一丝不寻常。
以往获得高考状元的人是很容易获得争议的。
哪怕有的高考状元成绩很稳,也很容易出现争议。
因为有推手想要利用高考状元的商业价值。
于是各种在背后推波助澜。
有争议炒作争议。
没争议制造争议再炒作。
可事情到了林灰这里却有了变数。
跟林灰这个高考状元有关的新闻基本都是正面报道。
就很离谱~
再加上刚才黄静说得两个比较不合常理的现象。
不得不令人奇怪。
这一切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是被命运之神眷顾?
还是被什么大佬关注了?
林灰觉得后者的几率更大一些。
可是林灰做了些什么事会被大佬关注呢?
是因为高考这件事吗?
林灰觉得不可能是高考。
每年高考状元那么多,也未必能入什么大佬的眼。
现在这种情况大概率是因为林灰在南风APP这款软件上的表现
进入了一些大佬的视线。
没道理一款能进入世界顶级科研巨头视线的科技成果在國内没人注意到?
至于被注意到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林灰暂时不得而知。
不过林灰觉得也未必是什么巨佬。
毕竟巨佬没心思操这份闲心。
好在就目前而言,一切的进展都比较符合林灰期待的方向。
林灰沉吟不语,黄静也没深问。
须臾,黄静道:“我已经把《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的具体分析数据给你发过去了,你可以看一下。”
林灰查看了黄静发来的具体分析数据。
《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的日活跃用户数确实在稳步增长。
而且增长很快,从增长曲线来看,这几乎是呈指数形式往上增长。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跟《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的耐玩性以及林灰本人的口碑都有很大的关系。
除此之外,林灰注意到《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的日活跃付费用户数也达到了五十万人。
一款刚刚上线的小游戏能出现如此庞大的日活跃付费用户数是非常非常难得的。
虽然从数据上看付费用户的平均每用户付费不算太高。
但有如此庞大的日活跃付费用户数。
即便每个人付费不多,出现的付费规模也是相当恐怖的。
量化分析的话,五十万日活跃付费用户,即便是每个人都只付6元的首充,那也意味着游戏营收300万元。
最关键的是有的付费用户,可不仅仅是付出一个首充。
对于一些重氪金玩家来说其游戏生命周期价值远远大于6元。
林灰从黄静发来的数据看到,有的玩家在《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上甚至已经氪金两万了。
林灰记得他在游戏里安排的那些涂装。
总共40个涂装,108抽必中,一次3元。
即便玩家脸黑到极致,抽出所有的涂装也只需要不到一万三。
林灰实在搞不懂这些花两万的玩家把钱都花在哪了。
莫非是传说中的仓鼠型土豪玩家?
不过这就不是林灰该操心的事情了。
再之后的数据林灰也没看得太仔细。
用户留存度倒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衡量游戏黏性的参数。
但首日用户留存度实际上并没太大参考价值。
关键还是要看次日用户留存度、周用户留存度以及月用户留存度这几个指标。
而这些数据还需要假以时日。
通览黄静发来的数据,林灰还是很满意的。
别的数据姑且不说,仅仅是首日活跃付费用户数能达到五十万这一点。
就能让不少游戏开发商哭晕在厕所了。
不过林灰也没飘飘然。
林灰对黄静说:“首日数据确实不错,以后能继续保持就更好了。”
黄静:“继续保持应该难度不大。
游戏品质是决定游戏玩家是否付费的第一要素。
你开发的这个游戏品质很高,无论是画面、配乐还是玩法都很成熟。
最关键地是这三者契合度很高。
当这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块之后,一个游戏想不成功都难。
总之,我还是很看好你开发的《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的。
我觉得这款游戏年度总营收突破两千万美元基本没什么问题。”
林灰:“借你吉言了,不过《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的运营策略终归是跟以往的几款买断制游戏的运营策略不一样。
这款游戏靠的是长期收入。
而长线的事情目前还不好说,前途未必就那么乐观。
毕竟你也知道,独立单机游戏领域一向是盗版猖獗,而盗版的出现无疑将很大程度影响长期收入。”
黄静沉吟道:“这倒是个问题……
不过你也不用太担心,在你上传了v2.0.0版本之后。
蘋果方面软件方面的市场分析人员已经对这款游戏被盗版的风险进行了评估。
我们的评估人员一致认为v2.0.0版本的盗版风险要比先前的那个版本被盗版的风险小很多。
你在游戏v2.0.0版本中强化涂装机制是个很不错的市场运营策略。
在《Hill Climb Rag》v2.0.0版本中这款游戏游戏的85%的游戏内购买收入都来自于涂装收入。
只有15%来自于在金币上的充值。
这个收入结构跟《Hill Climb Rag》v1.0.0版本中的收入结构有很大的不同。
先前v1.0.0版本中蘋果的分析人员一度认为你是打算要靠游戏内的金币来实现主要营收的。
以金币为主要营收的话,盗版软件的经营思路很简单。
他们只需要做个无限金币版就能够分流不少收入。
即便这种做法他们未必能赚到多少钱,但这种做法却绝对会给我们带来不少的麻烦。
ddxs.com
但现在的话盗版软件开发者如果想对你这款软件做文章的话。
他们如果想继续高效分流的话,必须在游戏涂装上下功夫。
而游戏涂装涉及到美工之类的方面并不是那么容易搞定的。
一些小规模的盗版工作室很可能就会无能为力。
而一些大的工作室纵然能够尝试进行破解,也无所谓。
和散兵游勇的盗版人员不同,这类大的工作室一般都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如果他们真的能够搞出盗版产品。
我们完全可以诉诸于法律手段。”
林灰点点头:“这样说确实有道理,不过长远来看还是需要对《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不断的升级。
只有保持创新才是对付盗版的根本武器。”
黄静:“对的,在今后一段事件内,我们蘋果方面建议您能够在画质方面进行重点升级……”
这倒是跟林灰先前的设想不谋而合。
先前林灰就想过,只有美术层面上构筑起的壁垒才是真正的壁垒。
黄静接着道:“对了,我还有一个不太成熟的建议。”
林灰:“说说看。”
黄静道:“我记得你在《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游戏介绍里是这样介绍的:
‘玩原始的经典爬坡赛车!在这个以物理学为基础的驾驶游戏中,以你的方式爬上山头!
认识牛顿·比尔,年轻的有抱负的上坡赛车手。他即将踏上一段旅程,带他到以前没有去过的地方。从Ragnarok到核/电站,所有地方对Bill来说都是一个赛车场。由于野心勃勃,比尔在征服月球上最高的山丘之前是不会休息的……’”
林灰疑惑地问:“对啊,这个介绍怎么了?”
黄静:“没怎么,这个介绍很好。
在你简介里面的牛顿比尔是一个很有故事性的人物。
我觉得你完全可以在此基础上对牛顿比尔这个人物进行一些加工创造呀。
目前《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下载量可是突破千万,玩家数也在千万以上……”
闻弦歌而知雅意。
听了黄静的话,林灰已然明白了。
黄静的意思是把牛顿比尔甚至是《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打造成一个独立IP。
牛顿比尔在游戏中是一个有故事性的人物。
而且这个“故事”还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
要知道《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的有效下载量可是突破千万次的。
也就是说全球千万余人在下载这款游戏时是看到过相应的简介的。
简介里的故事还不够完整。
林灰完全可以在此基础上继续拓展这个故事。
比如说分析牛顿比尔为什么要不断的旅程?
为什么又要去征服月球上的高山?
在此基础上林灰可以进一步塑造牛顿比尔的性格。
即便是分析牛顿比尔的动机。
林灰也未必写成网文的形式。
完全可以将这些东西打造成游戏的彩蛋。
这几乎不费什么力气。
埋彩蛋这种东西几乎不费什么功夫。
游戏本身也兼具内容生产、塑造IP的能力。
而在拥有广大玩家基数的情况下。
想要打造出一个拥有独立完整的故事的原创IP更不是太难的事情。
虽然现在國内手游原创IP少的可怜。
但是往后几年IP对于移动游戏来说,IP已经是移动游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
有IP来源的游戏,具备天然的吸量能力和变现优势。
而没有IP的游戏,也不等于对IP说再见。
没IP手游也会倾尽全力去塑造IP。
期望通过产品质量、用户规模和舆论口碑,产生一定的粉丝效应等。
从而将该游戏塑造成全新的IP。
塑造出IP之后。
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创造出IP产业链条。
林灰先前就分析过IP独特的价值。
而IP产业链的价值较之于IP更甚一步。
IP产业链的本质就在于“创造品牌,并将相应内容持续变现”。
当游戏行业迈入手游时代后。
这类IP游戏产品很容易展现出了极为强大的流量聚集能力和变现能力。
从而成为整个IP产业链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IP链条的形成能反哺游戏。
原创游戏IP在产业链中往往具备更为高效的上下游辐射力度。
最简单地说,把《Hill Climb Rag》打造成一个独立IP的话,完全可以通过周边赚钱。
虽然在国内玩家不怎么为周边这些东西买单,但是国外的话还是会有很多玩家为周边买单的。
这个思路确实不错,反正林灰得有很大的可行性。
不过至于怎样打造出独立的IP呢?
这个还需要具体的谋划。
等等,这个建议是黄静提出来的。
那她有没有什么好思路呢?
第142章 万亿级别的IP市场(上)
林灰问道:“关于《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的IP塑造你有什么看法吗?”
黄静轻笑道:“你这是在考我吗?”
林灰:“何出此言?”
黄静:“你都已经明白我刚才话里的意思是要你塑造游戏IP了。
那我感觉以你的头脑,应该也已经想到在塑造IP这方面具体该怎么去做了。”
林灰谦虚道:“我确实有一些想法。
不过一人计短二人计长,我还是想听一下你的建议。”
黄静:“你需要我以什么样的视角来提供建议呢?
以蘋果工作人员的视角来提建议呢?
还是以一个纯粹的技术人员来提建议呢?”
这话让林灰觉察到一丝异样。
黄静说的内容本身没什么奇异之处。
关键是黄静说话的语气让林灰感觉到了些许暗示。
这暗示无关荷尔蒙。
倒是有点类似于职场上抛来橄榄枝那种感觉。
一般人可能不是特别能领会那种感觉。
但林灰对这种感觉太熟悉了。
前世本科大二的时候林灰尝试过一次创业。
尽管那次创业以失败告终,但林灰也不是一无所获。
通过那次创业林灰收获了很多难得的经验。
这些经验一向被林灰视为最宝贵的财富。
而创业那段日子也被林灰视为最美好的一段时光。
尽管那段时光笼罩着创业失败的阴霾。
不过这无所谓,失败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从未真正开始。
总而言之,前世的创业经历让林灰能判断出来黄静的示好之意。
对于黄静的这种示好,林灰也很愿意接纳。
自重生以来,林灰要数跟黄静合作次数最多了。
本着用熟不用生的原则。
黄静无疑是一个很理想的未来下属。
而且黄静的履历也很漂亮。
计算机相关专业美本+美硕,外加蘋果的任职经历。
这份简历去任何國内大厂一点问题都没有。
即便是去顶尖互联网公司,如果黄静愿意在面试上多花一些心思,顺利入职也问题不大。
说到林灰现在的面临的局面。
虽然此时的林灰资金依然短缺。
但相比于初期的捉襟见肘,现在林灰在资金上的面临地问题已经极大地缓和了。
反倒是人手问题,一直比较困扰林灰。
现在的林灰虽然一个人就拥有很颇大的能量了。
但想要长久发展。
仍然不可避免的要走上“招兵买马”的道路。
毕竟一个人的精力终究是有限的。
而且随着林灰价值的增长。
现在林灰还怡然自得所从事的自以为事业的工作对于明天的林灰来说大概率意味着高昂的机会成本。
林灰在成长,以后有些事情林灰就没必要亲自动手了,吩咐一下就完事了。
总之,像黄静这样的人才现在愿意来到创业初期的林灰这里。
说是雪中送炭也不为过。
尽管如此,林灰也没表现的过于激动。
因为林灰很清楚,过于主动反而会陷于被动。
略一沉吟,林灰回应道:“无论是你从蘋果官方人员的视角提供的建议还是以纯粹技术人员的角度提供的建议对我来说都很宝贵。
只要是你提出的建议对我都很有价值。
不过,如果有可能的话,我还是希望你能以合作伙伴的视角来向我提一些建议。”
尽管黄静在将来充当的角色大概率是林灰未来的下属。
但是表述的时候林灰也用了“合作伙伴”这种比较符合礼仪的说法。
当然林灰这样表达也不完全是客套。
林灰是很希望往后一块合作的伙伴都能够走下去。
不过这个的确是有点奢望。
很多互联网公司创业不到几年。
但上层人员基本都换了七八茬了。
不过黄静没想那么多。
林灰表露的态度似乎很符合黄静的希冀。
黄静活跃起来:“能成为你的合作伙伴,那我真是很荣幸。
既然你这么说了,我就谈谈我的看法。
先前我之所以建议你塑造游戏IP,是因为游戏IP很容易产生出一些附加价值。
lingdiankanshu.com
塑造游戏IP可以更加容易的连接游戏和游戏玩家,增加游戏对玩家的黏性。
同时塑造游戏IP的话也很容易吸附流量和衍生变现。
衍生变现这点容易理解。
至于吸附流量这点我相信你也清楚。
流量在某种程度上基本和游戏以及游戏衍生内容的话题度和热度划等号。
总之我觉得塑造游戏IP对游戏本身会大有裨益。
而且塑造IP之后。
对于一款游戏的日常运营很容易事半功倍。
一些无IP游戏需要艰难运营才能实现的东西。
IP游戏可以通过炒IP热度轻松实现……”
这点林灰倒是可以理解。
某知名手游的运营不就是这种策略吗?
各种碰瓷,藉此来实现炒热IP从而达到造势的目的。
黄静接着道:“至于《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的IP如何塑造?
我以前也没从事过类似的工作,不过好在从世界范围来看,我们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
拿暴雪的魔兽IP为例子,这个IP诞生了《魔兽争霸》和《魔兽世界》。
前者开创了即时战略游戏与角色扮演游戏融合的先河,长期活跃在世界级电子竞技领域。
后者是众多网络游戏记录的保持者,是MM游戏的巅峰之作。
不止如此,源自于《魔兽》IP,还产生了《炉石传说》。
一个IP能产生这么大的价值是相当强悍的。
魔兽IP能够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充分把握住了IP三大要素:
——“情感定位”、“独特视觉符号”和“传播深远的故事内容”
可以说想要塑造一个成功IP的话,我们也必须做到这三个要素。
就目前《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来看。
在后两点上看你已经做的很周到了。
在《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的v1.0.0版本你引入了车辆的涂装。
而在v2.0.0版本上,你又在游戏中新增了20个全新涂装,进一步强化了游戏里涂装这一属性。
以前在别的游戏上并非没有车辆涂装。
但那些和现实中几乎别无二致的涂装很难勾起玩家的兴趣。
反倒是你在《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应用的全新2D涂装让人感觉到新颖。
(ps:……不是玄学,感兴趣的话涉及到2D视觉效果后面会详细展开)
我先前在twitter上翻读《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的玩家评论。
不少玩家都觉得你引入到游戏中的涂装很富有神韵。
这种颇具有神韵的涂装在相当一部分玩家群体眼中俨然已经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视觉符号。
非常受这些玩家们的喜爱。
可以说在打造独特视觉符号这一点上你已经做的很到位了。
至于说打造一个传播深远的故事,你完成的也很出色。
虽然在《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的简介中。
你用文字所描述的有关牛顿·比尔的内容还是不够太详细。
但这也是优势,篇幅简短的故事相比于冗长的故事在传播上是具有天然优势的。
辅以逾千万的全球有效下载量,现在《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简介中的故事说是传播深远也不为过。
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你接下来塑造IP的工作重心主要应该放在【情感定位】上。
具体到该如何完成对《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中主角牛顿·比尔的情感定位。
要从IP的层级入手。
一般来说IP可以分为呈现形式、内容和价值观三个层级。
因此在塑造IP的具体着手方式时我们通常是从呈现形式、内容和价值观这三个工作上入手。
《Hill Climb Rag》是一款休闲游戏。
一个休闲的小游戏,我们完全没必要在价值观宣扬上大费周章。
而现在这款游戏的呈现形式也已经相当成熟了。
至少短时间内《Hill Climb Rag》在呈现形式上不宜再做出什么改动。
因此涉及到对主角的情感定位。
我们只能在游戏内容上下功夫。
先前你在《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的简介里面已经介绍了。
牛顿·比尔有志于征服各种复杂的地形。
可是他为何执意如此呢?
我感觉完全可以详细介绍牛顿·比尔之所以痴心于征服各种复杂地形的动机。
从而完成对牛顿·比尔的情感定位。
具体到技术层面倒是不难,通过在游戏中引入一些情节彩蛋,就可以实现这个功能。
通过彩蛋和玩家进行交互……
而且以彩蛋的形式出现,不需要我们刻意去宣传。
玩家本身就会对挖掘这些彩蛋很感兴趣。
甚至不妨可以将这些彩蛋埋得隐秘一些。
这样玩家发掘起来才有足够的乐趣。
至于赋予牛顿·比尔什么样的情感,这个就比较麻烦了。
并不是说随随便便赋予一种情感就可以。
这种情感最好要跟玩家的心理层面上产生一定的共鸣。
这样才能加深玩家对牛顿·比尔的认同感。
至于这样的情感应该是什么样的。
这个我也说不太好,大概只能交给专业人员了。”
不愧是专业的,这鞭辟入里的分析让林灰对黄静业务方面的印象分又多打了几分。
至于黄静所表达的内容。
在游戏中引入彩蛋的这个思路和林灰先前的想法倒是不谋而合。
林灰先前也思考了通过在游戏内设置一些情节彩蛋来进行IP塑造。
两相印证,如此看来通过在游戏里设置情节彩蛋来完善游戏人物以及内容的故事性这种做法是可取的。
林灰道:“设置情节彩蛋这个思路确实不错。
除了设置彩蛋之外,你还有别的什么建议吗?”
黄静想了想,说道:“在《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的v2.0.0版本中。
你又引入了些新的人物形象。
在这些人物形象中你还引入了女性形象。
我觉得你完全可以将这些牛顿比尔之外的女性形象也赋予相应的名字。
同时将其当成游戏中的角色。
以这个角色跟牛顿·比尔进行一定的互动。
从而完善游戏内故事的完整性。
这样做对塑造牛顿比尔的情感起到补充的作用。”
林灰赞扬道:“这个主意确实还不错,我先前就没有想到这一点。
而且这个从技术层面来说实现也不是很复杂。”
黄静:“唷,真的假的,我感觉你早就想到了,只是故意没说罢了。”
林灰没有抢功的习惯。
坦诚道:“我先前真的没想到,这个建议确实很不错。
对了,你还有什么好建议,可别藏私啊……”
黄静:“倒是还有些别的建议。
比如说通过网文之类的对游戏内容进行进一步阐述分析。
再比如说在渠道方面进行精确推广之类的。
但短时间内,我觉得最稳妥的方法还是在游戏里设置彩蛋。
这种做法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实现。
至于说对其他的游戏之外的手段短期内我都不建议你去尝试。
这些游戏之外的措施固然对塑造IP有些帮助。
但是这些行径很容易招致玩家的反感。
尤其是会招致國内玩家的反感。
综合来看,还是以游戏内设置彩蛋这种做法最为稳妥。
而且设置情节彩蛋不但不至于招致玩家的戒心。
反而能激起玩家探索的乐趣,何乐而不为?”
林灰知道黄静想表达的意思。
在架构IP这方面不讲究一些方法的话确实很容易吃力不讨好。
至少在國内是这样。
按理说塑造IP这种行为并不影响玩家对于游戏的体验。
为什么这样的做法会招致玩家的反感呢?
当然是因为一些杀鸡取卵的国内厂商的负san行为导致的。
很多国内厂商在使用IP时一般都是将IP作为吸引用户下载和游玩的“招牌”。
将IP的作用笼统地当作广告使用。
使用之后弃之不顾。
只是单方面利用IP为游戏做服务。
完全不考虑游戏对于IP的进一步塑造。
过度使用而不维护,只会让游戏IP价值变质,最终丧失IP价值。
也导致了国内游戏产业面临IP缺失的不利局面。
此外,由于國内的游戏厂商对IP价值缺乏持续性维护。
很多原本拥有优质IP的游戏也随着游戏运营商的一系列骚操作而透支IP潜力。
这类做法导致了大量优质IP沦为用户不满的劣质游戏。
而且现在的國内游戏厂商尽管话说得很好听。
但事实上炒IP大概率是为了圈钱。
这种行为,國内的玩家可以说是见得多了。
正因为以往这类游戏厂家的行为。
导致了现在的林灰如果想在IP方面有所作为的话必须要讲究方法。
第143章 万亿级别的IP市场(中)
而且涉及到IP的塑造不是仅仅考虑玩家的情绪就够了。
还要考虑到很多其他问题。
一个成功IP的打造,大概率会涉及诸多产业的复杂问题。
总之,这件事不是一日之功。
尽管塑造IP很麻烦,但林灰觉得依旧有必要去尝试。
林灰记得前世2021年“精灵宝可梦”总收入居然达到1000亿美元。
这个数字很容易记,林灰印象蛮深刻的。
或许很多人不相信IP的营收可以如此之猛。
但其实问题不大。
以我國消费市场为例。
可能现在人们对于IP消费还没太大热情,但用不了一两年人们对IP买单的热情就会展现出来。
用户的消费喜好正从单一型“物质消费”向复合型“精神消费”转变。
大批90后、00后用实际行动证明,他们越来越愿意为自己喜欢的IP埋单。
即便國内用户的消费欲望没那么强也没关系。
此时林灰的视野早已扩展到全球层面。
就像之前精灵宝可梦营收一千亿美元,已经很能说明全球人们对于IP的消费欲望。
而且像精灵宝可梦那种水平的IP并不是孤例。
很多IP带给版权方的收入也和“精灵宝可梦”总收入不分伯仲。
想到这里,林灰突然思索起来。
前世诸如“精灵宝可梦”这种顶级IP的版权商他们是如何运营IP的呢?
和國内商家对于IP寅吃卯粮、挂羊头卖狗肉之类的行为不同。
国际上IP的版权方在涉及到IP问题上选择了一条迥异于国产厂商做法的道路:
思路客
——精耕细作,长线运营。
纵观“精灵宝可梦”、“马里奥”、“米老鼠和唐老鸭”及“星球大战”等全球顶级IP。
从时间维度来说,这些IP都经历了足够长时间的发展。
在这相当长的时间里,这些顶级IP的版权方在对待IP的各类衍生产品一贯十分重视。
与此同时,这些顶级IP的版权方还不遗余力加强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投入。
以坚决的态度打击盗版/非授权产品,以保护IP的口碑。
直至现在,这些顶级IP的版权方仍在不断补充其IP的内涵。
这种做法比國内对待IP的态度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这些顶级IP成功的经验,无不启发着林灰在IP领域的经营要进行充分的规划,而后一步一个脚印的布局。
版权方对IP进行长期布局一方面是出于自身各种各样的考虑。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满足粉丝们的诉求。
在和谐的版权方和粉丝之间的关系里。
粉丝们也渴望版权方能对IP进行长期经营。
这种情况在国内的版权方可能难以理解。
但其实也很容易理解。
毕竟人的情感并不完全都是依托于故事层面的表层快感或消费后的短暂狂热。
更深层次下,人类还是很渴望延绵的情感,这种情感会给人们一种特殊的美好感觉。
正因为粉丝群体的这类诉求。
IP版权方和IP粉丝之间想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其实并不难。
不一定非像此时国内多数IP版权方和IP粉丝之间互相警惕的那种关系。
在國外,一些超级IP,在拥有良好的IP版权方和IP粉丝关系的前提下。
甚至会出现这种现象:
——几十年间,超级IP的故事一直在不间断更新。
在此期间,现实价值也被动态地移植到了故事中。
如此一来,这类超级IP对于粉丝们多了一种独特的陪伴价值。
而这种陪伴价值很容易潜移默化慢慢在受众中积淀,形成了不易改变的忠诚度。
这些忠诚粉丝将进一步增加IP的价值。
而版权方在鼓舞之下也愿意对IP倾注更多的心血。
这明显是一种双赢的存在。
这是很值得林灰学习的地方。
虽然现在国内还没有生命力持久的IP。
但林灰觉得假以时日。
他一定能打造出一个打造生命力持久的IP。
虽然这个IP不一定是依托于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
但林灰相信他一定能构建一个超级IP。
林灰从来没构筑我类似的超级IP。
之所以这么自信,是有原因的。
林灰有最宝贵的财富——前世的知识。
就算没吃过猪肉,也应该见过猪跑。
涉及到IP建立什么的?
空泛的讲就三点:价值导向,故事驱动,内容为王。
虽然林灰不知道太具体的东西。
不过问题不大,虽然钱不能解决100%的问题,但起码可以解决99%的问题。
大不了林灰可以雇人让一些研究人员就价值导向,故事驱动,内容为王这三点每点各写N篇分析报告。
涉及到IP的事情,林灰虽然不是特别懂。
但对于构筑IP产业链,林灰却是很清楚。
无非就是创作、孵化、打造影视作品、建设主题乐园,再到授权商品之类的。
前世,往后几年,国内不少IP运营方已经积极探索完善整个行业上下游产业链的布局的方式。
而林灰要做的只是照猫画虎就完事了。
而且林灰还知道一些关于IP产业链未来发展的趋势。
未来,5G、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兴技术和新概念的发展。
都将为IP衍生内容的形态创新和多效运营提供了有力支持。
提前洞察这一切,林灰对于IP方面有着比别人更大的优势。
如果把5G、人工智能、元/宇/宙这些说是IP未来的钥匙。
那这三把钥匙现在来看,至少有2.25把在林灰手中。
(ps:涉及到5G和元/宇/宙后面会详细阐述,关于人工智能前面已经阐述很多了)
想到IP链条的布局让林灰突然意识到。
他完全可以从上游截流泡泡玛特。
甚至可以完全取代泡p玛/特。
往后几年市值是千亿级别的泡泡马特此时虽然存在。
但现在不过是一家普通的玩具厂商罢了。
其真正崛起还没开始。
不过林灰感觉他的做法大概率是截流。
能躺着赚钱似乎没必要亲历亲为。
什么都做的话,岂不是成了某某杂货铺了吗?
当然,具体如何抉择这是后话。
而且涉及到IP以后的布局这些也是后话。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此时林灰要考虑的是《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IP问题。
通过片刻思索,对黄静给他提出的建议,林灰深以为然。
林灰对黄静说:“你说的确实很有道理,涉及到《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IP目前来说还是只在游戏内做文章比较好。”
黄静道:“我还以为你会不理解我呢!”
林灰:“怎么会?仔细一想就能明白了,塑造IP这件事情不但急不得,而且要徐徐图之。”
黄静接着道:“其实你在《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IP方向具体如何布局不是我应该多嘴多舌的。
不过你的成功太过迅速,而且又是年少成名,因此我有点担心在涉及到游戏运营的策略执行上你会过于冒进而不小心踩坑。”
成功太过迅速?不见得吧。
虽然现在林灰有过亿资产了,但这算得了什么呢?
过亿资产在多数人眼中是一辈子难以企及的财富,但在一些人眼中连“中等意思”都算不上。
抛开别人的价值观不谈,仅仅就林灰自身而言,现在赚的钱也依旧不算什么,至少离林灰所认为的成功还差的很远。
美國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针对人类成长阶段的描述使用了“生理”、“安全”、“隶属”与“爱”、“自尊”、“自我实现”与“自我超越”等术语,描述人类动机推移的脉络。
尽管长线上看,林灰在资金上的不懈追求是出于“自我实现”以及“自我超越”这两个动机;
但短期来看,林灰现在在资金上努力很大程度上是在追求“安全”
人都渴望安全感,女性如何获得安全感林灰不得而知,但绝大多数男性的安全感主要来自于“权力”以及“金钱”。
作为一个重生人士,林灰虽然比前世任何一个时候都要强大,但此时的他也比前世任何一个时刻都缺乏安全感。
正是这种感觉,让林灰不断去汲取金钱。
虽然此时的林灰赚了很多钱,但为了追求安全而赚得钱怎么着也说不上成功吧?
林灰觉得,等什么时候他能一边赚钱一边把“自我实现”或“自我超越”给兼顾了。
或许那个时候他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这一切对于此时的林灰依旧有些遥远。
不过问题不大,林灰有耐心等到那一天。
连重生这么离谱的事情都发生在林灰身上了,他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到呢。
虽然在林灰看来黄静的话语在表达上略有偏颇。
但对于黄静释放的善意林灰还是很感谢的。
林灰回应道:“这怎么能叫多嘴呢?
你也知道一个人的思维终究是有局限性的,你的建议对弥补我的思维盲区很有帮助。
你的意见很宝贵。
在前行的路上能听到这种建设性的意见是一种幸运。”
林灰接着道:“你还有什么建议,不妨也一并提出来。”
黄静:“既然我们聊到了IP,我的建议是你不要仅仅将目光放在游戏IP上。
游戏IP固然有一些优点,但是缺点同样不少。
相对于其他内容类型,游戏的用户门槛往往较高,传播速度不如其他内容形式。
而去游戏开发成本和生产流程相对文学、漫画等内容形式成本更高也更为复杂。
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游戏IP的数量偏低。
因此我建议你眼光不光要着眼于游戏IP,最好也能考虑下其余IP。
以你的财力想涉足其余IP领域也不是一件难事。”
林灰:“你说的这些确实是个问题。
最麻烦的是大量经典游戏IP的资源是掌握在美日h企业手中,我國原创的优秀游戏IP数量稀少。
近几年的游戏,几乎都是翻来覆去的在西游IP上折腾。
一点新意都没有。”
黄静:“我觉得如果你对IP感兴趣的话。
倒是可以趁着手里现金流充沛,提前收购一些IP。”
林灰:“你的这个建议我不是没有考虑过。
看起来收购IP很容易,不过实际执行的话恐怕没那么容易。
涉及到IP的话一般有游戏IP、影视剧IP和网文IP。
游戏IP基本不用想了,想从版权方那里收购不存在的。
玩得转游戏的基本都不差钱。
因此很少会有游戏IP的版权方会选择将IP往外卖的。
基本都被“内部消化”了。
有的游戏厂商或许不会自己拍影视剧,但也会选择投资的方式。
总之,以游戏厂商的秉性,向来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指望着在游戏IP上分一杯羹太难。
涉及到影视剧IP、网文IP,这类IP的版权方倒是很少会大包大揽地吃独食。
但这些版权方也不傻,开价基本都是狮子大开口。
现在可不是早些年时的情景:
——版权方根本意识不到IP价值。
现在的版权方各个都猴精。
一个个好似粘了毛的猴子。
此时,最顶级的IP授权费用都已经达到了千万级别。
尤其是网文IP,看起来虽然存在感不强。
但顶级网文作者的胃口丝毫不小。
有的顶级网文作者对于IP授权开价甚至两千万起。
这个价格实在是有些离谱。”
黄静:“你说的这种情况确实是对的。
不过IP可不只是影视剧IP、游戏IP、网文IP哦。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动漫IP。
我倒是觉得如果你有在IP方面落子的考虑的话倒是可以着重考虑一下日漫IP。
日漫IP的授权价格倒是不高。”
黄静说得情况确实让林灰眼前一亮,日漫IP的授权价格确实不高。
之所以不高不是因为日漫IP不够优质。
而是因为RB的IP的版权方是分开授权的。
在RB,同一IP可以授权给不同的公司和个人,制作不同类型的游戏。比如,卡牌、城建等。
如此一来,单个授权的价格很低,
即便是类似“火影忍者”、“海贼王”级别的顶级IP。
几个分授权加起来的价格之和也可能仅仅是千万而已。
不过,这种情况也不完全是好事。
这样很可能使得多款游戏拥有同一IP正版授权的情况。
而且在日漫方面寻求什么IP收购呢?
林灰暂时也没什么思路。
不过,思路跳转到RB文化这个视角。
林灰突然想起RB的阴阳师文化:
在RB平安时代,原本应在阴界的妖怪们现身人间,并制造各种骚乱为祸人间。
而在世上有一类被称为“阴阳师”的异能者,他们能驱符念咒,役使妖,收之为“式神”供己差遣。
阴阳师们利用自身能力,维持着阴阳两界的平衡。
在16年猪场出品的《阴阳师》就是建立在这个背景之下的。
尽管以再往后几年的观点来看,《阴阳师》一直在走下坡路。
不过即便如此,也难掩其一度达到的辉煌。
涉及到该游戏有关的IP甚至一度价值七百多亿元。
一个IP就能价值几百亿,可见IP方面是个大有可为的市场。
第143章 七百亿元的IP和万亿市场
已加入书签
下载免费读
第144章 万亿级别的IP市场(下)
关于日漫IP,林灰其实也说不上特别熟悉。
思忖了一小会儿,他除了想到RB的阴阳师文化之外也没想到别的什么东西。
不过这种事情也不急在这一时,以后大可慢慢想。
兴许什么时候就有新的思路了。
而且仅仅是一个阴阳师IP也是价值七百多亿元的。
虽然想要这个IP达到七百亿元的价值仍然要经过一番运作。
不过问题不大,明了未来方向的求索总比无头苍蝇乱撞式的寻觅要容易很多。
总之,能想到阴阳师这个IP也算是有所收获。
不枉费林灰刚才的一番思索。
毕竟不是所有人随便头脑风暴一下就能想到近千亿价值的东西。
当然,至于思考所得的成果。
林灰就没跟黄静说了。
交浅言深是忌讳。
尽管黄静和林灰算是合作过很多次了。
但是很遗憾,在林灰之前分析的社交基本盘里,黄静连社交关系基本盘的外缘都算不上。
这种情况下林灰没道理过于坦诚。
林灰顺着刚才黄静的话说道:“收购动漫IP确实是个不错的主意,不过具体要收购哪个动漫IP还得容我再好好想想。”
黄静:“我懂,毕竟不是所有的IP都适合进行游戏化改编。”
林灰:“确实如此,而且即便是适合进行游戏化改编的动漫IP也得想清楚具体往哪个方向改。
有的时候纵然一个动漫IP本来的条件不错,群众基础很好。
但搞不准游戏化该做什么方向也很难成功。”
黄静疑惑道:“你这样一个天才设计师也有担心不成功的时候吗?”
林灰笑笑:“如果只是从无到有的创作一款游戏,成不成功我倒是不在乎。
即便失败也问题不大,人总不可能一直成功。
比较麻烦的是涉及到动漫游戏IP改,一旦扑街的话很容易背负上‘毁经典’之类的骂名……”
黄静:“你太谦虚了,这可是个坏习惯。
如果你始终这么谦虚,到全球开发者大会上很可能会莫名其妙地拉仇恨。”
林灰:“知道了,问题是现在不是还在國内么?谦虚是美德。”
黄静:“好吧好吧,你说的有道理。
不过我觉得你的担心不是很有必要。
事实上任何國内厂商做IP改游戏都有可能会毁经典,但我觉得在你这大概率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林灰奇道:“哦?此话怎讲?”
黄静道:“之所以这么说有两个原因:
一是因为你怕挨骂……”
林灰:??怕挨骂也是好处么?
只听黄静接着说道:
“……怕挨骂说明你很在乎游戏玩家的感受,就这点就已经比绝大多数游戏开发厂商要强了;
另一方面,是因为你对待游戏题材很慎重。
现在多数國内游戏开发商在涉及到IP改游戏就跟不会思考一样,都是一个脑回路。
在对海外动漫IP游戏化的过程中几乎都只想着往卡牌方向改。
这样就导致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漫改IP游戏高度同质化。
十个漫改(IP)游戏基本上九个是卡牌类型。
这些高度雷同的卡牌游戏只会形成恶性竞争,加剧内耗。”
林灰:“这些游戏开发商也有他们的苦衷吧。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未必是因为这些國内开发商不会思考。
大概率是受限于经费成本。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钱不够多,纵然这些游戏厂商想做有新意的游戏,也没太多类型的游戏可以做。
卡牌游戏的话相对其它游戏比较容易实现。
很多东西直接套模板就行了。
涉及到卡牌游戏的游戏制作其实也就卡牌原画这块花费相对比较多。
再就是游戏上线之后的宣传成本比较多。
除此之外,基本上没啥需要砸钱的地方。
选择开发卡牌游戏的话,可以节约不少开发成本。”
黄静说道:“话虽如此,不过据我了解,國内这些游戏开发厂商除了几个大厂会在卡牌原画上花点心思之外。
其余的中小型开发者在卡牌原画上完全是糊弄人,甚至有的直接就玩像素风风格……
总之一切只是为了压缩成本,即便这些游戏开发方拥有充足的资金也会尽可能的压缩成本的。
在这些开发厂商眼中,游戏质量说得过去就行了,别的根本无关紧要。
正因如此,我不是很认同你刚才的说法,我觉得出现这种情况也不完全是受限于经费。
这些IP改游戏之所以趋向于同质化,归根到底还是因为这些游戏开发厂商没有加大力度创新。
换作是你开发一个游戏,哪怕是在小成本的情况下,我感觉你照样能做出爆款。
我这么说是有事实依据的,你之前那些游戏不都是小成本之作么?
纵然涉及到市场调查可能需要花费不少费用。
但我觉得你耗费的成本也远远比國内开发商所用到的费用要少得多。
可以说你最初上线的三款游戏在某种层面上来说都是小成本游戏。
而这些小成本游戏之所以能够成功,我觉得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大胆的创新之上的。
并不是只有我一个人这么看,苹果市场部软件方面的不少人也都是持相同观点的。
作为一个曾经也有志于开发独立软件的人,看到国内游戏厂商各种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真是怒其不争。
创新制胜这么浅显的道理國内一众游戏厂商为什么以前就想不明白呢?”
黄静接着道:“不过事情也不完全是悲观的,在你出现之后。
现在國内的一些游戏厂商也更加愿意在小游戏上倾注心血了。
我看前不久猪场以及一些其它大厂的游戏开发部门都表示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集中资源推出一些小游戏。
相信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会涌现出一大批精品小游戏。”
对于这种情况,林灰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这算是不小心把国产的游戏行业带到沟里去了吗?
林灰:“认真的么?这类大型游戏企业有兴趣做小游戏?”
黄静:“小游戏的‘小’仅仅是指游戏安装包小,玩法相对单一,但是不等于赚钱少啊。
要知道你先前的《FLAPPY BIRD》这一款游戏可是营收超过千万美元的。
小书亭app
这种恐怖的收益面前,这些大厂怎么会不动心呢?”
林灰心道,道理确实是这个道理。
只要有钱赚,让这些大厂养猪都没问题,何况是开发小游戏了?
不过话说回来,小游戏还真未必好做。
小游戏开发难度倒是不大。
但开发出来的游戏能真正迎合市场吗?
不能迎合市场很大程度上会扑街。
林灰在《Hill Climb Rag》之前之所以有信心推出那几款游戏。
很大程度是因为这些游戏都是被前世的市场所检验过的。
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林灰并不担心失败。
而现在如果叫林灰再去开发一款简陋的小游戏。
在没有十足把握的情况下林灰很可能会直接回避。
没必要拿自己辛辛苦苦积累起来的声望去为一个小游戏犯险。
同样的道理,像这些大厂去做小游戏。
多多少少也会有思想包袱。
还未出行就已负重千钧。
林灰不觉得这些人能走得远。
当然,林灰倒不是小瞧天下英雄。
林灰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小游戏难做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是小游戏本身的原因。
长线来看小游戏在日渐式微。
往后再有六七年,应用商店里几乎纯粹意义上的小游戏已经绝迹了。
即便是有些游戏在玩起来的时候很像小游戏。
但实际上这类游戏并不小。
只是将游戏时间尽可能地碎片化。
在将游戏时间碎片化的同时将游戏内容简单化。
如此让玩家几乎察觉不到所要玩的那款游戏实际上是一个很耗费时间成本的游戏。
有点类似于林灰在《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中所采用的做法。
即便依旧有像跳一跳那种小游戏存在。
不过相比于现在的游戏,其存在的形式也变了。
表面上看,仅仅是变化了一种存在模式。
实际上涉及到很多关于经营理念、盈利模式之类深层次的东西的改变。
说到底,林灰觉得他最初上线的三款游戏的成功很大程度是很难复现的。
即便能够复现他的成功,林灰也不在乎。
天地之间才是林灰的舞台。
这之后林灰和黄静又闲聊了一会。
让林灰比较意外的是,黄静还有蘋果方面的另外几人居然还在北域。
黄静还邀请林灰出去坐坐。
额,在北域呆了那么久。
林灰反正是没发现北域晚上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林灰推脱了黄静的请求。
倒不完全是因为觉得没啥好玩的才拒绝。
林灰不是那么肤浅的人。
主要刚刚出高考成绩。
林灰晚上确实有别的事情,分身乏术。
……
说到和黄静的这通电话,林灰收获颇多。
林灰刚才和黄静聊起的IP有关的一些事物。
涉及到《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IP塑造,基本已经板上钉钉了。
无非就是加一些情节彩蛋。
虽然黄静认为赋予牛顿·比尔什么样的情感比较麻烦。
但林灰觉得其实并不麻烦。
想要赋予的情感让玩家在心理层面上产生一定的共鸣。
只需要树立好牛顿·比尔的人设就ok了。
至于什么样的人设?
好歹前世也是资深小说迷,想一个受欢迎的人设很容易。
人设问题搞定了,情感的基线也不是太难把握。
总之,没啥难度。
至于说《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之外IP。
虽然钱景诱人。
不过林灰短时间并不打算涉入过深。
林灰更谋求长线的发展。
IP什么的对林灰来说只是一个发展的支线罢了。
而在支线上浪费太多的时间其实没必要。
技术以及未来的成长才是主线。
当技术发展的一定水平可以轻轻松松地将一些支线勾勒起来。
至于说勾勒起IP的主线技术无疑是人工智能。
虽然5G、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兴技术和新概念的发展都将助力于IP的发展。
不过这三样技术中林灰只觉得人工智能最为靠谱。
而5G和元宇宙多多少少都有点不靠谱。
按正常轨迹,人工智能不过再有一两年就腾飞了。
而5G要商用起码还需要四五年。
至于说元宇宙。
一说到这个名字林灰就很想吐槽。
互联网影响那么大,都不敢叫互联宇宙?
植根在AR和VR基础之上的东西,凭什么敢叫元宇宙?
当然了,也有可能是翻译者别有用心。
元宇宙的英文名字是metaverse。
“Metaverse”一词最早见于尼尔·斯蒂芬森1992年的科幻小说《雪崩》。
原本这个词描述的就是基于虚拟现实的互联网后继者。
根本没有“元宇宙”这个名字这么骚气。
翻译成元宇宙,这就很大的误导性了。
至于翻译者是啥用心就不知道了。
元宇宙涉及到应用层面的东西元宇宙更像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玩笑。
元宇宙似乎很像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按照概念的研究者认为元宇宙有许多应用的可能性:
在商业领域,元宇宙可以用于虚拟办公平台,用户可以在模拟办公环境的3D环境中进行虚拟协作。
在教育领域,元宇宙可以被用来在任何地方和任何历史点进行实地考察。
在房地产领域,元宇宙可用于拟真的虚拟房屋参观。
这介绍很熟悉对不?
因为其实这很大程度就是AR&VR。
炒作VR碰壁之后又换了个概念接着忽悠。
概念宣传者讲述的很美好。
理想的元宇宙将允许用户进行任何体验或活动。
或者解决他们几乎所有的需求,所以在理想状态下,元宇宙可以应用于任何事物。
尽管设想的很美好,但是真要达到这种程度的话。
需要超高的算力。
IT领域有著名的三驾马车里算法、算力、算据。
这三架马车任何一架的腾飞都会带来一场技术革命。
算法方面的革命催生了人工智能。
算据方面的腾飞催生了大数据。
涉及到算法和算据的腾飞都带来了质的改变。
而将来算力的腾飞,也是能带来质的改变的。
这项改变或许会真正促成元宇宙。
不过这些也仅仅是理论上的可行性。
实际情况很悲催。
2021年的算力撑不起来他们想要的那种元宇宙那种概念。
别说现在2014年的算力更是撑不起来。
抛开算力不谈,想达到元宇宙概念还需要硬件设备。
元宇宙包括物质世界和虚拟世界。
涉及到虚拟世界的问题相对还容易解决,涉及到物质世界上的麻烦却难上加难。
比较麻烦的是各种硬件设备的局限性。
而硬件设备里的最麻烦的是传感器。
传感器根本达不到元宇宙所追求的拟真现实。
21年做不到,现在更是做不到。
现在好多手机连一个能自动感光调整亮度都做不好,
更不要说想在元宇宙构建一个拥有宏大世界观的宇宙世界了。
后世疯狂炒作的元宇宙,很大程度是换皮VR。
即便是21那会元宇宙根本达不到他们宣传的那种“宇宙”的概念。
之所以雷声大雨点小,说白了就是为了炒作圈钱。
元宇宙或许会实现。
但最乐观估计其大规模商用实现也要到2028~2030年左右。
总之林灰觉得在他重生之后的十年时间内元宇宙很不靠谱。
虽然元宇宙不靠谱。
不过这种看似有点遥远听上去又触手可及想象起来又略带美好的东西拿去坑人似乎很不错[坏笑]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说起来林灰短时间不打算深入涉及IP领域除了谋求长线发展之外。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林灰缺钱。
第144章 翻译出来挨打
第145章 价值一亿美元的漏洞
【原145章已经订阅过145章的别订了
跟原来的相比删了大概七百字
之前那章似乎是吞了】
……
……
林灰缺钱的原因很简单:
——想做的事情太多。
而且林灰想做的事情基本都极其烧钱。
诸如硬件一类的科技产品有多烧钱就不消多说了。
软件方面的很多项目也都是吞金巨兽。
一个看似平平无奇的AI模型,具体调/教的过程往往需要无数的真金白银。
至于更复杂的人脸识别技术、Fuchisia OS之类的问世所需要的更是金山银海。
没钱根本玩不转。
或许有人不理解林灰的“野心”。
其实林灰也知道,重生未必就非得波澜壮阔。
也可以渔樵江渚、闲云野鹤。
但林灰觉得他做不到如此这般。
至少最近半年之内林灰很难做到。
太多的事情需要林灰亲历亲为。
虽然没人逼着林灰走什么路线。
但在家庭背景、教育经历、人生际遇这些东西的潜移默化之下实际上一个人该走什么路线已然是定数。
除了家庭因素、教育经历以及人生际遇之外的原因之外。
跟林灰的个人想法也有很大的关系。
林灰觉得一个人的命运只有跟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才能走得更高更远。
有着远大的理想,林灰自然不会被眼前的小小困难所掣肘。
虽然林灰缺钱了,不过问题不大。
搞钱很容易!
这个时代对于林灰来说遍地是钱。
软件能换钱,算法能换钱、商业模式能换钱……
不过暂时林灰没心情鼓捣这些东西。
暂时还是找些轻轻松松的搞钱方式比较好。
说到轻轻松松地搞钱,林灰最先想起了他前几天看到的新闻:
——蘋果公司全面开放了漏洞赏金计划。
根据该计划,可以通过提交漏洞来换取报酬。
当安全人员向“漏洞赏金计划”提交漏洞之后。
蘋果方面称会对这些漏洞基于开发链的复杂性和严重性进行衡量。
每个安全漏洞至高可获得100万美元的赏金。
而如果能够在Beta版(测试版)软件中发现漏洞的话。
赏金最高一次能够获得150万美元。
林灰前段时间之所以没有马上提交漏洞,主要是抱着观望的态度。
万一提交了漏洞,蘋果不认账就比较悲催了。
这事前世蘋果也不是没干过。
不止蘋果这么干过,谷歌微软之类的企业都这么干过。
不过林灰从一些公开的新闻获悉。
已经有几个安全团队通过这个安全网站提交了安全漏洞并且换得近百万美元了。
当然并不能据此说蘋果守规则。
林灰觉得这主要是因为这个漏洞赏金计划刚刚推出不久。
蘋果方面还不至于这么快就自己打自己脸。
如果是这个原因,那么最近一段时间。
林灰似乎没必要担心太多,他只需要如法炮制提交些漏洞就可以了。
说到蘋果iOS的漏洞,林灰最先想到的是“时间回归漏洞”。
所谓的时间回归漏洞指的是有一段时间蘋果手机调整时间会变砖。
调整时间手机会变砖?
听起来可能有点滑稽,不过这漏洞真实存在。
在iOS 64位设备的早期版本上。
只要将苹果手机时间设定到 1970年1月1日,然后重启,苹果手机就变砖头。
之所以存在这样一个漏洞跟iOS 系统的最底层——Unix 系统有很大的关系。
Unix操作系统,是一个强大的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
该系统支持多种处理器架构。
按照操作系统的分类,属于分时操作系统。
该系统最早由肯·汤普逊、丹尼斯·里奇和道格拉斯·麦克罗伊于1969年在AT&T的贝尔实验室开发。
Unix系统有很多衍生产物。
iOS 基于的 Darwin 正是 Unix 的分支之一。
iOS作为一个系统一定程度上继承了Unix的特性。
既然是系统,那么不可避免会涉及到计时的问题。
与人类一般使用“年+月+日”的计数格式不同。
Unix 采用了一种完全不同的计时方式:
在Unix系统中计时方式是先将(UTC时区) 1970 年 1 月 1 日 00:00 设定为 0 点。
随后计算到目前为止所经过的秒数。
举个栗子。
2014年6月22日18时30分25秒。
表示出来的话为1403433025 秒。
换算成对应的二进制在Unix系统下表示时间。
这种计时方法被称为时间戳。
iOS系统也沿袭了Unix这一计时方法。
也正因此,iOS 中时间的设定最多也只能回溯到 UTC时区1970 年 1 月 1 日 00:00 也是这个原因。
仅仅是设置成这个时间的话不会有什么问题。
但涉及到一些特殊的在局部关键功能具有查询过往信息的规则的时候
将时间设置成UTC时区1970 年 1 月 1 日 00:00很容易出问题。
尽管多数时候可以通过人为的因素避免触发这个漏洞。
但蘋果手机开机的时候就有一个这样强制查询过往信息的机制这个几乎无法避免。
这个机制没办法取消,因为关机重启之后手机肯定是要读取一部分先前的日志数据的。
这种情况下如果时间戳是正常时间的话,那么读取先前的日志数据并不会有什么问题。
但当UTC时区1970 年 1 月 1 日 00:00的时候,这个时候时间戳的时间是0。
当局部时间比时间戳 0 点更早的情况下。
应该怎么表示比时间戳 0 点更早的时间?
似乎没什么好办法。
尽管没别的好办法,系统是机器。
又不是拥有智慧的生物,它一样是要通过查询机制找到更早时间的。
这个时候就会在时间戳0的基础上进行-1操作。
(这是为了在系统时间戳表达的时间上减去相差的秒数来查询之前的内容)
不过在0的基础上-1就比较悲催了。
得到的结果并不是-1。
0-1≠-1?
听起来很匪夷所思,但实际上在程序里面涉及到这种现象比比皆是。
这与二进制表达负数的方式有关系。
因为 Unix 采用了二进制的方式来存储。
二进制数据在执行在执行00……0-1
实际进行的的运算是:(1)00……0-1(ps:省略号中有61个0)
得到的结果是11……1(ps:省略号中有61个1)
这样的话0-1≠-1
得到的数实际是2的64方-1。
类似于这种的例子在计算机的世界里有很多。
比如说两个正数相加结果为0这种情况。
林灰记得以前玩ACM的时候经常遇到那种比较蛋疼的编程题。
表面上要求两个数相加。
听起来要求很简单。
但跑程序测试的时候遇到的测试数据都是那种超大数。
但实际操作的时候必须要考虑数据溢出的情况。
总而言之,计算机世界。
一个奇妙的世界。
在Unix里当时间戳为0的时候进行求差也会遇到类似的这种情况。
当蘋果手机里时间戳的时间设置成0的时候重启手机。
手机的查询机制在通过时间求差查询的时返回的时间非但不是一个时间戳0之前的时间。
反而会返回一个极大的时间。
功能的时间是无穷大,而系统的时间却是0。
而现在这种情况,查询之前的时间会出错。
出错的后果很直接整个系统直接罢工。
即手机直接即变砖。
当然,虽然这个漏洞存在。
但脑回路正常的用户在安全的网络环境下想触发这个漏洞很麻烦。
如果用户想触发这个漏洞的话。
首先用户需要打开“通用”设置下的“日期与时间”。
在这里用户必须先关闭“自动设置时间”的功能才会出现手动设置时间的选项。
紧接着用户要做的时间事情是滑动选择的时间。
因为没有年份的选项,用户想要改变唯一的办法就是滑动日期。
经过很麻烦的操作将才可以将时间设置为1970年1月1日。
而仅仅是这样还不会触发这个漏洞。
在时间设置为 1970 年 1 月 1 日之后。
用户要接着进行下一步操作:关机重启。
至此iPhone变砖的步骤才大功告成。
按照这一番操作下来的话手机将一直卡在苹果手机开机时Logo刚刚出来的界面。
听起来这个漏洞似乎很难触发啊!
这样一个很难触发的漏洞有什么价值吗?
当然有价值。
凡事就怕有心人故意利用。
漏洞这种东西也一样。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这个漏洞不算什么。
但对于有心搞事情的技术人员来说通过这么一个蠢萌的漏洞可以做很多事情。
slkslk.com
当iOS设备连接到公共网络时,iOS系统将会使用网络时间协议服务对时区、时间进行校准。
如果黑客发送恶意的网络时间协议攻击,将iOS系统时间校准至UTC 为0的时间,那么所有用户设备均会受到此bug影响,在重新启动设备后无法使用设备。
NTP(网络时间协议)是最古老的网络传输协议之一。
其本身的目的是将精确计时装置如原子钟的时间通过网络的手段传递给每一台联网设备,从而提供最精确的对时能力。
即使网络时间协议协议本身已经考虑到了篡改时间的可能性。
但长久以来,以网络时间协议为切入点网络攻击方式屡见不鲜。
虽然林灰并不是很擅长这类操作,不过这对于黑客来说很容易做到。
毕竟哪怕是林灰这样并非专门从事IT安全方面的人,也知道上述操作具体如何实现上述过程。
随便找一个公共场所,设定一个不设密码的开放 WiFi。
然后将苹果的网络时间协议请求解析到自己控制的 IP 上(这里的IP指IP地址)。
具体到网络时间协议攻击如何操作。
首先伪造一份数据给一台服务器。
服务器就会进行自动响应。
转而对一个特定 IP 发送大量响应信息。
而且这份数据和受害者最终收到的数据之间有一个非常大的倍数关系。
通过大量数据的阻塞攻击,可以瞬间影响受害者的网络带宽,甚至直接瘫痪受害者的网络。
这种情况下,当用户将 iPhone 连接到这个 WiFi 之后,一旦重启就变砖。
总而言之,这个漏洞在普通用户视角中可能不算什么。
但对于一些心术不正的技术人员来说。
这个漏洞很容易利用。
而且这个漏洞很严重。
遇到这个漏洞的手机解决方案只有一个:
拆机断电。
在将 iPhone 拆开之后需要将电池与主板的连接切断。
并且放置一段时间,让内部的电容内的电能充分消耗。
之后再次连接电池开机,这样一来 iOS 就能重归正常工作状态。
其中的原理更简单,通过彻底断电,清除 iPhone 内部电子元器件的计时功能,让一切相关数据归零。
重启之后就能跳出这个Bug。
当然,也仅仅是暂时跳出这个BUG而已。
但如果你将时间,或者时间被再次修改为 1970 年 1 月 1 日,这个问题还会再次出现。
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实际很难,毕竟不是那么多人擅长手机拆解。
而且拆解本身也已经对 iPhone 本身造成了损伤。
总之这件事情影响很大,林灰记得前世这件事情影响很不好。
前世这个漏洞涉及的范围很广。
几乎涵盖了系统版本:iOS 8.0 -iOS 9.3 beta 3
(对对应搭载64位处理器的设备)
虽然现在iOS 8正式版还没发布。
但iOS 8 Beta版却已经存在了。
没道理正式版上存在的bug在测试版上却不存在。
不过出于谨慎,林灰找了部空余的iPhone5s。
林灰记得这似乎是前不久买那堆电脑时顺带买的。
啧啧啧。
老实说这测试漏洞的成本有点高昂啊。
不过比起即将获得的回报这点成本不算什么。
蘋果方面的安全人员也不是傻子。
不会不清楚林灰提交漏洞的价值。
刷到iOS8 beta版本之后。
林灰进行了测试。
测试的过程林灰还顺带着进行了录像。
通过一番测试。
林灰发现这个涉及到改时间重启会变砖的漏洞果然依旧存在。
存在很合理。
不存在才不正常。
只要蘋果手机底层跟Unix有牵连。
这个漏洞就会一直存在。
事实上前世的蘋果手机涉及到这个漏洞所采取的解决方案也只是将让用户没法将时间调到1970年1月1日而已。
可以说这是很睿智的一种做法了。
尽管这个漏洞很强大。
但面临提交的时候。
林灰却有点犹豫了。
这么牛比的漏洞拿去换钱会不会有点亏?
或许可以有更大的用处。
不过旋即林灰就放弃了这一想法。
林灰现在最不缺的就是蘋果的漏洞。
比这个时间回归漏洞严重的多的蘋果漏洞比比皆是。
林灰之所以第一时间想到时间回归漏洞不是因为这个漏洞最严重。
而是因为这个漏洞相对来说比较经典。
以后林灰真想利用漏洞搞事情完全可以用别的漏洞来安排一波。
在此时缺钱的情况下漏洞还是有必要提交的。
在实际漏洞提交的过程中,林灰使用的是前段时间买的新电脑。
连的是代理IP。
虽然有点麻烦,但小心一点为好。
这种所谓的漏洞提交网站说白了很像是黑客论坛。
不小心些着了道就不妙了。
在漏洞激励计划的第一步林灰就卡住了。
起个什么id好呢?
这让起名废林灰着实很纠结。
纠结了一会之后林灰干脆直接以“admin”命名了。
第145章 提交漏洞能换钱
第146章 没有纯粹的黑与白
注册用于提交漏洞的安全账号涉及到报酬结算方式的选择时。
林灰发现除了可以选择Visa结算、PayPal结算这些常规支付手段之外。
居然还可以选择BitPay支付。
BitPay是一家美國比/特币支付服务提供商。
BitPay于2011年5月创立。
这个支付服务提供商可以向用户提供比/特币和比/特币现金支付处理服务。
重生之后随便是什么人都知道搞比/特币回报率很高。
所谓的比/特币几乎无人不知晓。
不过林灰感觉比/特币真正有价值的是其衍生价值。
而不仅仅是比/特币本身。
比/特币是四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组合产物。
首先,比/特币是一种稀缺的数字资产。
其次是比/特币是一个有大量全节点的点对点网络。
再次,挖比/特币需要找到有效的工作量证明数字。
这让欺诈成本非常高,并且保证了随意性和稀缺性。
最后比/特币涉及到一个完全可公开审核的区块链。
这四种技术紧密结合,才有了比/特币。
当一部分被移除时,就没那么有用了。
涉及到比/特币的衍生概念。
林灰觉得要比/特币本身更有价值。
就拿区块链来说,这项技术就十分重要。
涉及到区块链的研究由来已久。
密码学家David Chaum在其1982年的论文《由互疑的团体建立、维护和信任的计算机系统》中首次提出了类似区块链的协议。
Stuart Haber和W. Setta在1991年描述了关于加密安全区块链的进一步工作。
1992年,Haber、Stora和Dave Bayer在设计中加入了Merkle树。
通过允许在一个区块中收集多个文件证书来提高其效率。
但真正的第一个去中心化的区块链却是由一个被称为中本聪的人(或一群人)在2008年构思的。
中本聪以一种重要的方式改进了设计,使用类似哈希斯的方法对区块进行时间标记。
而不要求它们由受信任的一方签署,并引入一个难度参数来稳定区块被添加到链上的速度。
该设计在第二年由中本聪实施,作为加密货币比/特币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作为网络上所有交易的公共账本。
至于究竟什么是区块链。
区块可以理解为一个不断增长的记录列表。
使用密码学将这些区块连接在一起形成区块链。
涉及到区块链本身每个区块包含前一个区块的密码学哈希值、时间戳和交易数据。
(交易数据一般表示为默克尔树,就是前面提到的Merkle树)
时间戳证明了交易数据在区块发布时存在,以便进入其哈希值。
由于每个区块都包含关于它之前的区块的信息,它们形成了一条链。
每一个额外的区块都会加强它之前的区块。
因此,区块链对其数据的修改是有抵抗力的。
因为一旦记录下来,任何特定区块中的数据都不能在不改变所有后续区块的情况下被追溯改变。
区块链通常由一个点对点网络管理,作为一个公开的分布式账本使用。
或者亦可以将区块链视作一个数据库,一个十分安全的数据库。
区块链的意义在于可以提供可靠的共享数据,在各方之间建立信任。
同时区块链可以消除数据孤岛。
通过去中心化的,在一个网络中共享并支持获许可方访问的账本将数据集成到一个系统中。
此外区块链为数据赋予高度安全性,降低对第三方中介的需求
同时借助区块链可以创建可在所有参与方之间共享的实时、防篡改记录。
借助于区块链,参与方可确保商业流中产品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无缝跟踪和追踪整个供应链中的商品和服务。
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物联网和物流领域、公共服务领域、数字版权领域、保险领域、公益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前景。
普通人可能对这玩意没啥概念。
但是这东西是真的重要。
毕竟是亲自强调的。
一般是很少对具体技术发表看法的。
但两个技术却破例了。
一个是人工智能。
另一个就是区块链。
数字人/民币就是用区块链技术发行的数字货币。
总之这玩意重要性不言而喻。
虽然区块链很重要,甚至重要程度可以和人工智能相提并论。
但很尴尬的事情在于:
涉及到区块链的事情林灰也不是特别擅长。
不过问题不大,大不了到时候交给专业的人负责。
具体到比/特币本身。
现在一般来说获取比/特币的方式无非就是以下几种。
购买、挖取、赚取。
林灰以前想过去挖取。
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没有行动。
之后这件事情干脆就搁置了。
没想到阴差阳错之下居然意外发现了这样一个赚取大规模获币的方式。
至于说iOS蘋果漏洞赏金计划支持比/特币支付。
这种情况虽然是意料之外,但其实也是情理之中。
这个漏洞提交网站并非是很正规的蘋果官方关联网站。
倒是有点类似于黑客有偿交流技术的平台。
这也是为什么之前林灰登陆这个网站采取了一系列安全措施的原因。
毕竟这个世界没有纯粹的黑与白。
这个网站上很多靠着提交漏洞吃饭的安全技术人员本就是游走于灰色地带的。
比/特币作为一种去中心化货币。
其安全性和私密性向来为这些常年游走于灰色地带的人所青睐。
这样一个平台出现比/特币作为支付手段,也是很正常的。
而且比/特币作为支付手段最早就是在骇客之间流行起来的。
一堆从事安全技术的人会选择用比/特币作为报酬的结算手段也不算稀奇。
早期的比/特币不光流通是在极客之间。
参与比/特币挖矿的也大多是一些极客。
当然这也和早期比/特币挖矿难度比较低有关系。
在当时用普通的计算机就能参与挖掘。
虽然那个时候由于比/特币在极客的圈子中流通。
但比/特币在当时几乎是没有价格的。
大多数以赠送、奖励等方式流通。
即便不是亲自去挖,就是通过购买的方式去获得也不是太费力。
2010年5月21日,一个美國的程序员用10000枚比/特币换取了2个披萨。
爱阅书香
当时这两个披萨的市场价是30美元,折合下来1枚比/特币的价格是0.003美元。
尽管这种行为很大程度是炒作行为。
但也看得出来当时的比/特币是真便宜。
0.003美元一枚。
岂不意味着一美分不到就可以买三枚?
可以说,那个时候几乎不用费劲就能搞定成千上万的比/特币。
不过,憧憬那个时候也没啥用了。
现在早已是2014年了。
此时比/特币的价格虽然没有后世那么夸张并且价格一直在跌。
但此时入手的话也需要六百多美元一枚。
不过价格什么的其实不是问题。
毕竟林灰是用漏洞(技术)做交易的。
某种程度来说林灰这也算是无本生意了。
说实话林灰对于这种结算方式有点心动。
如果此时林灰选择接受BitPay支付的话。
岂不是意味着林灰一下子将获得海量的币。
林灰估算了一下,如果蘋果方面的人员是基于开发链的复杂性和严重性进行衡量的话。
那么“时间回归漏洞”的价值起码在70万美元以上。
而林灰提交的又是iOS8 beta版本对应的漏洞。
那么按照规则,林灰理应收获额外溢价50%。
如果蘋果方面在支付环节没有猫腻的话。
那林灰提交的漏洞价值就在105万美元以上。
而现在一个币的成交价格才606美元。
选择以BitPay支付的话。
岂不意味着一旦交易能够达成林灰将一次性获得1732枚币。
而这只是保守估计。
实际上林灰觉得他会获得更多的币。
然而哪怕仅仅是保守估计。
这1732枚币,往后拖几年也是相当大一笔财富了。
即便是按照6万美元一枚的价格。
往后拖几年这1732枚币也相当于10392万美元。
一个漏洞换一亿多美元?
怎么想也是血赚。
费了一点周折林灰注册了相应的bitpay账户。
选择了bitpay账户作为结算手段后。
就跳出来了个英文的用户须知。
通读完这个用户须知后。
林灰才知道原来选择BitPay支付的话到账可能没有那么快捷。
不过用户可以预约(提交漏洞)三个月之后的任意工作日时间作为到账日期。
换作是别的情况,这种延迟到账肯定为人所不喜。
不过涉及到这种东西么林灰很喜欢这种延迟到账。
要知道,最近一段时间比/特币价格一直是跌的。
这对于林灰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
林灰记得2015年1月份比/特币普遍才两百美元多点。
这种情况下如果林灰选择在一月初到账的话。
岂不意味着林灰实际上通过时间回归漏洞所得的比/特币数目将更多?
如果先前的那个漏洞价值105万美元。
那么按220美元一枚的价格估算的话。
林灰也将一次性获得4772枚。
额,这个数字着实有点夸张。
毕竟按照中本聪的论文,btc的总量也才不过2100万枚。
不过,夸张归夸张。
林灰还不至于怀疑蘋果仅仅是一个漏洞都没法用btc结算得起。
不存在的,虽然一些大的公司对于btc长期观望。
但这些巨头所谓的观望实际上是——买点试试。
而不是看着不买。
林灰估计这些互联网巨头手里面保守估计存货也在几万枚以上。
总之即便到时候真的需要果子一次付几千枚也问题不大。
而且林灰只是将时间回归漏洞选择用btc结算而已。
至于将更多漏洞都用BTC结算。
这就有违林灰将漏洞换钱的初衷了。
如果林灰真的对BTC感兴趣,完全可以到时候直接去买。
在14年这个时候,BTC已经问世有几年了。
即便直接去买也不算太麻烦。
而不用这样绕弯子。
林灰此时真正需要的是热钱,而不是期钱。
而且林灰也打算通过btc运作来赚钱。
此次选择以btc作为时间回归漏洞的结算方式。
只是无意之间的一步闲棋罢了。
没特殊情况。涉及到btc这方面的事情林灰也没啥兴趣太深入。
囤个万余枚用于以后的风险规避就足够了。
囤太多也没啥必要。
实际上,掌握的资源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规则也变了。
如果有一天林灰真的获得特别多的币。
那么他抛售套现的时候会不会引起市场恐慌?
会不会让原本坚挺的币价狂跌?
凡事适度就好,过度也没啥意思。
在漏洞提交网站包括注册账号在内的各种繁琐的程序比较麻烦。
但涉及到漏洞的报告本身。
其实不怎么费力,林灰只需要报告漏洞本身就可以了。
至于说其他的,就不是林灰负责的了。
林灰只是负责找漏洞的,又不是负责解释漏洞产生原因以及修补漏洞的。
至于说处理漏洞?
那是另外的价钱。
不过涉及到处理漏洞,其实蛮简单的。
前世蘋果所采取的做法就不错,直接让用户无法将时间调整到UTC时区的1970年1月1日即可。
之后林灰又换了个账号提交了几个看起来显而易见的漏洞。、
之所以要提交显而易见的。
是因为漏洞这种东西也有的浅有的深。
还是先提交一些浅显的相对容易发现的比较好。
至于一些由很特殊触发机制才能触发的漏洞一次提出很多个岂不是会惹人怀疑。
虽然提交漏洞在程序上很轻松。
不过提交了两三个之后林灰还是觉得有点乏味。
就没有什么办法可以一次性获得几千万美元吗?
林灰此时的心境有点像刚刚高考完那会。
一心想搞钱。
只不过当时林灰思考的是怎样搞几百万块钱。
而现在林灰思索的是怎样一次性搞几千万美元呢?
当时寻觅找几百万商机的时候。
林灰想到了前世那部手机。
而此时涉及到几千万美元的商机。
林灰还是不自觉的想到了前世的那部手机。
翻找手机的过程。
林灰被手机里的一个系统自带应用所吸引。
这个应用的名字叫做快捷指令。
有一段时间也被称作为捷径。
这个应用本身没有什么功能。
但用户在应用里却可以用它提供的动作模块来像搭积木一样组成各种工具,满足自己的需求。
简单一点的,可以让快捷指令根据你的所在地,随机地选择一家你周围的饭店,解决吃饭难的问题;
难一点的,你可以把微/博里的秒拍视频抓到自己的相册里,直接分享给好友;
你也可以做一个快捷指令抓取某些视频的封面;
可以把阅读时遇到的生单词加到正在背的某某单词库中;
可以把视频转成 GIF;
也可以反过来把 GIF 转成视频;
可以用它以图识图;
可以用它识别手机截图里的二维码……
可以说这个软件相当强大了。
虽然在往后几年里该应用是作为系统自带应用出现的。
但实际上这个应用最初可不是蘋果的。
林灰记得这个这个软件最初的名字是叫workflow。
前世14年12月登陆的蘋果AppStore。
第146章 一亿美元的漏洞
第147章 价值三千万美元的应用
如上所述,快捷指令这个软件具有功能多样性的特点。
不过功能多样性只是快捷指令若干特色之一。
林灰觉得快捷指令这个软件的最大特色在于其碾压同时期同类iOS软件的高效性。
借助于快捷指令这个软件,蘋果手机用户原本需要很多步骤才能完成的操作现在只需要极其有限的步骤就可以完成。
举个栗子,常规情况下,用户想要实现将网页内容截图后分享这个简单的功能,起码需要以下一大堆步骤:
截图→打开相册→选择刚才的截图→圈出用户认为值得分享的部分→保存到相册→分享给朋友→删除截图
(ps:……不要用现在的情况代入哦。
以前的蘋果手机截图后确实不能直接编辑,也不能直接分享)
按照传统的操作方式很麻烦有木有?
但有了快捷指令这个应用一切就都不同了。
通过快捷指令里面提前编辑好的动作。
用户再想快速分享网页上内容给朋友时只需要截图,然后点击快捷指令里的【分享截图内容】工具。
这个时候【分享截图内容】这个自定义工具就会自动地获取你刚截的那张图片。
而后通过快捷指令APP里内置的 Aviary SDK直接进入编辑图片模式。
编辑完毕以后会自动弹出 iOS 内置的分享选项。
用户进行完分享之后,最后【分享截图内容】这个自定义工具还会自动删除刚才的截图。
同样是分享网页截图内容给朋友这件事情,借助于快捷指令这个软件。
用户实际进行的操作是这样的:
截图→点击快捷指令app里的【分享截图内容】→(用户圈出认为值得分享的部分)→(分享给朋友)
常规情况下需要七步的操作,借助于快捷指令这个软件现在只需要四步就能完成。
而实际上所需要的步骤可能更少。
如果用户有着固定的分享习惯伙伴。
通过编辑相应的分享工具,提前设定好分享给某个具体应用的某个具体联系人。
这样在实际执行分享的过程中只需要三步就可以了。
而如果用户需要的只是截图后分享给固定联系人。
无需对图片进行编辑。
那么借助于快捷指令这个软件用户实际所需要的操作更是减少到了两步。
只是少了几个步骤而已,值得大肆吹捧吗?
当然值得!
虽然只是少了几个步骤,但这也是伟大的胜利。
步骤之所以能减少是因为快捷指令这个软件将一个原本需要在很多个不同软件中协调的过程转化成为了一站式处理。
在应用快捷指令进行分享网页截图内容时。
用户在分享的时候无论是两步三步还是四步,实际上全部步骤都是在快捷指令一个软件里进行的。
而不需要在各个软件之间跳转。
如果需要在各个软件之间进行跳转的话。
那么用户在实际进行分享的过程中注意力很可能会被别的软件所吸引。
总之一站式处理的话看似只是少了几个步骤而已。
实际上大幅度提高了用户的效率。
涉及到网页内容截图分享只是其中一个例子而已。
事实上借助于快捷指令这个软件能提高很多工作或流程的效率。
同时借助于快捷指令这个软件。
有些诸如长图拼接、短视频转动图、动图转短视频之类的软件大概率原地退役。
除此之外快捷指令这个软件里面有许多功能型的内置动作是效率应用里独有的。
比如把文件压缩、把结果制作成一张 PDF、把内容保存到 iCloud 等。
对于一些第三方应用快捷指令这款软件也有很多独特之处……
总之快捷指令这个软件很强大。
不过,这一切是界定在2014年这个时间点而言。
脱离时代谈论价值实际上是没太大意义的。
这些现在看起来很有价值的东西往后几年都有点鸡肋。
但无所谓,只要这个软件此时对林灰有价值就足够了。
尽管快捷指令这个软件能实现很多功能。
但林灰关注的不是这个软件的功能性。
林灰关注的是快捷指令这个软件本身。
快捷指令这个软件往后几年里虽然是作为蘋果手机的系统自带应用出现的。
但最初却不是蘋果公司开发的。
“快捷指令”这个软件最初的名字也不叫“快捷指令”。
而是叫“workflow”,直译过来是“工作流程”。
不过在这个软件的一大堆名字里林灰还是最喜欢快捷指令这个称呼。
别的说法多多少少有点语焉不详那种。
前世快捷指令这个软件是由Ari Weinstein等人在2014年末开发的。
按照正常的时间线,快捷指令这款软件在2014年12月才登陆了蘋果应用商店。
最初登陆蘋果应用商店的时候,快捷指令这个软件是作为一款付费应用出现的。
林灰记得在國内下载还需要18元。
尽管快捷指令是一款付费软件,但是并不影响这个软件的传播。
快捷指令这个软件一经上线就广受用户喜爱。
用户喜欢这个软件是有原因的。
一是快捷指令这个软件形式上突破了 iOS 的沙盒限制。
用户可以从一个应用获取信息,发送到另一个应用中。
二是因为快捷指令这个软件能够让用户获得一种驾驭感。
用户在进行自定义工具的时候会收获一种类编程式驾驭感。
在用户的追捧下,Workflow 在 2015 年获得了应用商店最佳应用的称号。
后来蘋果方面对这个软件也产生了兴趣。
这个软件于 2017 年被蘋果收购。
开发团队也随之被蘋果纳入麾下。
林灰记得前世快捷指令这个软件是被蘋果以三千万美元的价格拿下。
如此一来林灰完全可以提前搞出来这个软件然后等着被蘋果方面收购。
虽然前世这个软件用了几年时间才被蘋果方面收购。
但在林灰看来,之所以前世这个软件用了很久才被收购。
是因为当初这款软件的开发者并不知道这款软件会被蘋果收购。
因此一直没将工作重心放在这款软件上。
以至于这款软件到2016年的时候才走上了正轨。
而林灰知道这款软件会被蘋果收购的话情况自然不一样。
而且林灰有这款软件的完全体作为借鉴。
可以说上线就是准成熟版。
至于为什么不是成熟版?
因为想要做到完全的成熟版必须要蘋果方面开启相应的权限。
至于成熟版该朝着什么方向发展林灰也清楚。
蘋果方面如果能对快捷指令改善后台常驻权限的话。
那么快捷指令这个软件将会有更灵活的运行方式。
而如果蘋果方面将通知中心的内存限制放开。
则意味着快捷指令可以在通知中心直接被用户调用。
另外快捷指令最好能够支持 Siri……
总之,即便林灰暂时不能搞定成熟版。
成熟版该怎么打造林灰也清楚得很。
虽然不能打造成熟版的快捷指令。
不过即便是准成熟版也足够了。
林灰觉得只要他把快捷指令这款软件做的正规化。
很快就能引起蘋果的注意了。
林灰记得前世蘋果对快捷指令这款软件可是相当重视的。
苹果之前也收购过在 App Store 上架了应用的公司,要么是收人,要么是收技术,一般不会把应用留下。
但 Workflow 这次把应用本身、技术和团队打包收购。
足以看出苹果对 Workflow 这款应用的重视。
因此林灰觉得只要他能把快捷指令这款软件搞得足够正规化就一定能够引起蘋果方面的注意。
至于说蘋果方面产生足够的注意之后。
会不会转而自研?
林灰觉得大概率不会。
虽然看起来蘋果科研能力很强大。
但实际上大的科技公司骨子里还是比较奉行金钱开道。
如果不是因为高/通、英/特尔之类的企业太鸡贼。
蘋果会不会自研芯片还真不一定。
别的不说,就连Siri 都是蘋果收购而来的。
与 Workflow 一样,创建于 2007 年的 Siri 最初只是 iOS 平台上的一个应用。
当时,Siri 也为 Android 和黑莓提供了对应的应用。
2010 年,蘋果公司收购了 Siri 公司并对 Siri 进行重新开发。
在第二年的秋季发布会上,内置 Siri 的 iPhone 4s 就诞生了。
总之,蘋果方面对于舶来技术并没有如同外界设想的那般封闭。
林灰在快捷指令这款软件上只要表现出足够的正规化。
林灰相信会打动蘋果方面的。
除此之外,涉及到快捷指令这款软件还有一个蘋果方面很难拒绝的好处。
快捷指令这款软件与Siri结合的话将会直接助力蘋果方面的voiceover。
Voiceover功能是APPLE公司在2009年4月新推出的一种语音辅助程序。
这个功能将很好的助力残/障人士。
voiceover这玩意之于蘋果
就像网文输出之于林灰一样。
实际上未必有多大作用,但意义重大。
在voiceover上的投入可以让蘋果方面始终站在关爱弱势群体的制高点上。
不过从前世往后几年的情况来看,蘋果方面也不完全是假惺惺。
至少关爱残/障人士这方面做的比國内互联网巨头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这一点上,可以无脑站蘋果。
而且涉及到Workflow这个软件的出售。
林灰感觉也跟资敌什么的扯不上关系。
别的不说,后世快捷指令这软件好多人的手机里面都有。
可是呢,即便是忠实的蘋果用户。
真正使用这款软件的人也不是很多。
甚至很多人摆放桌面的时候嫌弃这软件碍事。
直接就移除图标了。
换个角度,这样的软件要有那么重要的话。
國内某些厂商早就跟在后面抄了。
反正林灰印象里是没有手机厂商抄这个功能。
总之,林灰觉得即便最终将这样的软件卖给蘋果也没啥太大问题。
唯一比较麻烦的就是涉及到研发团队的收购该如何处理。
即便蘋果方面开出五千万美金,林灰也不可能过去的。、
如果蘋果方面开出一亿美金,林灰……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研发团队不被收购的话。
即便收购方案真的能成。
似乎所获得的价值也会打折扣。
额,要不要找几个名义上的队友?
到时候林灰拿钱,他们进蘋果公司?
虽然只林灰拿钱有点不厚道,不过他们进蘋果公司也不亏啊。
别的不说,一般的985高校毕业生进个菊厂都费劲,更别提进蘋果了。
不过这些都是次要的。
关键还是要先把这个软件搞出来。
至于以后,没合适的办法收购价格打点折扣也无所谓。
而且林灰觉得软件如果是他搞出来的。
蘋果未必对技术团队太感兴趣。
前世蘋果之所以将workflow这款软件的技术团队一并收入到蘋果旗下。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einstein是越狱插件开发者。
所以,蘋果方面是啥用意?
看过《水浒传》的应该都懂。
无非就是招安呗。
不过林灰这样一个平平无奇的软件开发者。
平时开发点小游戏。
蘋果方面应该不会对他感兴趣吧!
不过这就不是林灰思考的问题了。
说起来林灰之所以敢堂而皇之地截胡是有原因的。
林灰记得快捷指令这个软件实际上是MHacks 2014年冬季竞赛这个比赛的参赛作品。
bqgxsydw.com
也就是说这个时空里哪怕快捷指令的原软件开发者还存在。
但实际上脑海中多半也没快捷指令这款软件的雏形。
就算有雏形也无所谓。
先到咸阳为王上。
只要不是公开发表过的东西,就算你腹稿打得再好也没用。
不过,保险起见,林灰还是摆渡了一番。
林灰除了搜到了一堆和自动化有关的workflow之外。
并没有搜到名称为“workflow”手机软件。
这对于林灰无疑是一个十分有利的消息。
而涉及到快捷指令这软软件的开发。
其实也不算太复杂。
这款软件难就难在创意上。
而不是难在编程实现上。
林灰记得前世看过一个访谈。
快捷指令这软软件的原开发者声称快捷指令这个软件的早期样本是他和另一个人在两天之内搞定的。
在这种情况下林灰觉得他三天时间也一样搞得定这款软件。
搞定软件首先要了解软件的内在。
Workflow 与大多数效率类应用最不同的一点是。
它的主要内置动作不在于串联第三方应用的配合。
而是挖掘 iOS 内置功能。
正因为这个软件充分挖掘iOS内置功能。
使得蘋果方面看到了一种全新的可能。
这也是蘋果方面对这款软件感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147章 WORKFLOW
第148章 前所未有的效率软件
正因为workflow这款软件主要是靠挖掘iOS内置功能来实现。
这无疑意味着林灰基本上不需要额外创造什么新的东西。
如此,林灰的工作量小了很多。
用户在使用workflow这款软件时。
可以利用软件提供的动作模块组成各种工具从而满足自身需求。
需求决定设计。
作为开发者,林灰要做的事情就是搞定相应的动作模块。
正是这些动作模块赋予了workflow这款软件用户从未体验过的驾驭感。
在workflow里,用户在利用动作模块(内建操作)组成各种工具时。
yawenku.com
过程就像搭积木一样轻松。
实际操作时可能比搭积木更简单。
毕竟搭积木有的时候也需要一些构思。
但在workflow这款软件里创建指令工具的时候基本完全不需要构思。
用户在创建指令工具的时候。
只需有正常的处理事情的思考能力就足够了。
举个例子,比如说用户想在workflow这款软件创建指令工具来实现自动查找最近的电影院以及行动路线。
用户在具体创建的时候。
完全不需要考虑任何跟编程有关的枯燥编程语言。
用户需要考虑的只需要思考他/她平时利用手机查找最近的电影院以及行动路线是如何操作的就行了。
这个问题,用户几乎不费力就能想到问题的答案。
他们平时在进行这件事的时候要做的无非就是查找电影院、选择其中最近的电影院、显示到达目标电影院的路线。
既然思考出了答案,那么用户需要做的无非就是将上述几步操作对应的动作模块添加的到用户想设计的指令工具中。
而后用户只需要保存这个指令工具,以后就可以随时调用这个工具了。
这样的一个指令工具我们姑且将其命名为“查找最近的电影院”
用户在成功构建了这个指令工具之后。
只需要单击执行该指令工具。
就可以自动完成搜索、选择和显示路线的操作。
整个过程基本上行云流水,十分方便。
这样一个过程,能让毫无编程功底的人也能体会到近似于编程收获的成就感。
虽然为了查找一次电影院进行一次这样的操作稍显麻烦。
但用户保存了相应的指令工具之后。
以后再遇到相应情景将极大地节约所需的时间。
具体到应用场景的时候。
可能还会更简单。
林灰可以将一些常见的指令工具编辑出来组成工具库。
用户一些比较常见的需求完全不需要重复造轮子的工作。
只需要添加工具即可。
尽管工具库什么的相比动作模块更方便也更加容易。
但作为开发者林灰还是要将相应的动作模块开发出来。
如果不搞定相应的动作模块,直接弄个工具库。
那样这个软件也就丧失了最大的特色。
这样的话orkflow了。
而是该叫百宝箱。
而iOS应用市场上,最不缺的就是这类应用。
开发相应的动作模块原理上并不复杂。
毕竟很多东西都是iOS里自带的。
真正需要林灰从无到有进行内建的动作模块几乎没有。
稍微麻烦的事情在UI交互方面。
在workflow这款软件上林灰要尽可能将其做的比较符合图形方面的逻辑。
不过好在林灰有现成的例子作参考。
又是熟悉的照猫画虎环节。
第148章 比搭积木还轻松
第149章 强迫症的设计理念
重生之后,林灰觉得他似乎受到了某些强化。
来到2014这个时空,林灰在工作的时候效率极高。
效率极高主要表现为思维活跃度极高。
思维活跃度极高的话,具体到编程场景时很容易在实际开发中产生一些平常情况下很难想到的极其巧妙的思路。
这样的思路对于实际开发过程是非常有利的。
往往能让开发者收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了思维活跃度上的改变之外,工作时林灰还觉得精力无比充沛。
不过这玩意究竟是不是什么额外的外挂,林灰暂时也说不好。
或许就是单纯的金钱使然。
要知道workflow这款软件可是卖出了三千万美元!
三千万美元,约合成人民币的话,接近两亿元的财富。
开发一个软件能收获两亿元,别说让程序猿爆肝了。
就是明明白白告诉开发人员有50%的几率会猝死也挡不住一些开发人员的热情。
或许也可能是因为过往的一系列成功使然。
现在的林灰在开发软件的时候相比于前世极其自信。
而自信即巅峰。
当然也可能是这几种因素兼而有之。
但这种效率上的提高究竟是什么原因所致,林灰无暇深究。
只要表现出的结果是有利的,就是好事。
在思维灵活和体力充沛的双buff加持下。
林灰的开发效率直接MAX。
在复现workflow这款软件的时候,林灰的侧重点并不完全放在软件的功能设计上。
而是主要放在UI设计上。
UI设计是指对软件的人机交互、操作逻辑、界面美观的整体设计。
以前林灰在做软件/游戏开发的时候,只是兼顾UI设计而已。
并没有把开发应用时的主要精力放在UI设计上。
为什么这次开发workflow这款软件时要把主要精力放在UI上呢?
xiaoshuting.org
因为和以往的软件/游戏不同。
对于workflow这款软件林灰所筹谋的是让蘋果公司对这款软件产生兴趣。
从而达到顺利被收购的目的。
出于这样的目的,林灰此次开发的软件最起码得符合蘋果方面的审美。
指着以前那种沙雕画风的软件想俘获蘋果的芳心怕是做梦。
想要蘋果对workflow这款软件产生兴趣甚至是收购这个软件。
就必须要按照蘋果的规矩办事。
而蘋果是什么规矩呢?
对于具体的应用程序设计师该遵守什么样的规则。
林灰记得蘋果方面有个贼长英文版规则说明。
这份说明很多细节方面都兼顾到了。
比如说关于软件的清晰度、深度等蘋果都有着明确的要求:
“对于软件画面的清晰度,要求在整个系统中,文字在任何尺寸下都清晰可辨,图标精确而清晰,装饰品微妙而恰当,对功能的关注促使设计更加突出……”
“涉及到软件画面内容的深度:要有鲜明的视觉层次和逼真的运动传达出层次感,给人以活力,并促进理解……”
除了软件内容画面的要求之外。
蘋果方面甚至对应用内的指示图标都有着明确的建议:
一个帮助人们完成严肃任务的应用程序可以通过使用微妙的、不显眼的图形、标准的控制和可预测的行为使用户保持专注。
另一方面,一个沉浸式的应用程序,如游戏,可以提供一个迷人的外观,提供给玩家乐趣和刺激,同时鼓励探索。
类似的规定十分详细,说是规则,甚至可以直接当审美教学去看。
这些事无巨细的规则很大程度代表了蘋果在审美完整性方面的追求。
按照蘋果的应用开发逻辑,审美完整性代表了一个应用程序的外观和行为与它的功能结合得如何。
说人话,颜值就是战斗力。
没颜值的话或许一个软件功能很强悍,也注定跟蘋果价值衡量体系格格不入。
除了这些之外,在这份面面俱到的规定中还规定了谁是爹的问题:
“一个应用程序可以建议一个行动方案或警告危险的后果,但应用程序接管决策权通常是一个错误,最好的应用程序在使用户受益和避免不必要的结果之间找到了正确的平衡。”
说的很含蓄,翻译过来就是用户是应用程序爹。
一个优秀的应用程序不要总想着当爸爸。
而要时时刻刻做孙子。
尽管林灰不是果粉,但这项规则必须点赞。
一些流氓安卓软件各种要权限着实让人不爽。
蘋果方面对于软件开发的规则可以说规定的十分详细了。
这些规则一般都很人性化,当然这份人性化仅仅是对用户而言。
对于开发者来说,这份规定里面有的规则还十分苛刻。
比如说有一条规定是这样的:
“一个应用程序可以通过保持互动元素的熟悉性和可预测性……以及使取消操作变得容易,甚至在操作已经开始的情况下,使人们感到他们是在控制之中。”
对于操作顺畅林灰能理解。
毕竟这直接影响用户体验,可是蘋果方面还苛刻地要求已经开始的操作取消操作也很容易。
对于这个要求即使是重生了一遭林灰也不是完全能够理解。
这个功能有啥用?
这个要求从开发者的角度来看多多少少有点鸡肋了。
但没办法,蘋果就是明明白白将这个写入开发者指南里面了。
类似的苛刻要求有很多。
前世,不明所以的林灰在还以为这规则是什么重要条文,对着翻译了半天。
即便是重生了,林灰对这东西也有很深的印象。
这个规则条目很多,但归根到底这些规则基本都是从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的UI设计层面出发的。
据说这个变态的规则要求是Jobs亲自写的。
虽然这个传言真实性有待考证。
但也看得出蘋果对于软件UI设计要求之苛刻是写在骨子里的。
总而言之,林灰这次开发的workflow这款软件要想被蘋果方面收购。
就必须在UI设计层面下很大功夫。
不过问题不算太棘手。
现在的蘋果UI设计要比往后几年轻松得多。
往后几年,蘋果的那种全面屏下的UI设计就一言难尽。
虽然全新的交互式体验还不错(不戴口罩的情况下)。
但那个刘海屏太艹了。
没把Jobs气活过来。
实属棺材板定的牢固了。
真要以后入职蘋果的话,别的不说。
先把想出刘海屏设计的工程师送去非洲。
明确了任务需求以及工作重心。
接下来的事情就容易很多了。
大概在22号23:44林灰已然搞定了workflow这款软件的一个demo。
尽管只是一个demo。
但基本上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已经具备workflow这款软件的核心功能了。
林灰感觉现在这个软件直接拿去做α测试去也问题不大了。
甚至再补充一些细节的话。
林灰觉得直接上线也没啥问题。
至于说不符合开发周期?
林灰觉得不会面对这个争议。
前世workflow这个软件就是一个应赛作品。
是开发者协同团队的情况下在一个编程马拉松比赛上用48小时搞定的。
纵然开发者很可能在很久之前就有了软件的方向。
但思路这种东西,怎么说完全由开发者决定。
真的面对质疑,林灰也完全可以说他在几年前收到第一台iPhone4s时就有了相关的酝酿。
为什么不把iPhone4s上的语音助手和一款快捷指令应用结合在一起呢?
计算机领域尊重天才。
别的不说,就拿workflow这款软件的原作者来说。
7岁就开发了第一个网页。
不也照样没啥质疑。
而且,先前蘋果方面何悦也说了。
天才就是要与众不同。
总之,林灰觉得即便他安排尽快上线也问题不大。
具体到林灰搞定的这个demo。
因为在开发软件的过程中林灰有着思维高度活跃的加持。
林灰在实际开发中涌现了一些很不错的新思路。
在这些灵感的帮助下。
林灰感觉他搞定的这个demo对比前世初代workflow丝毫不逊色。
不但丝毫不逊色,而且在UI交互方面很出色。
林灰觉得这款软件一经上线很可能受到蘋果方面的欣赏。
唯一比较遗憾的是动作模块方面。
林灰复现的这款软件里面他只构建了大概六十多个动作模块(内建操作)。
看起来六十多个内建操作不少。
但这照完全形态的workflow这款软件差得远。
后世完全体的workflow里光内建动作就三百个以上。
虽然差得很远,但问题不大。
有了demo之后,林灰后面的工作就是慢慢完善细节就可以了。
不过就算林灰再怎么完善。
也没办法做到前世手机里的那么多内建动作了。
因为很多权限的话现在个人开发者根本就获取不了。
不过这也没什么,前世这个软件虽然是在2017年被蘋果方面收购的。
但在2018年这个软件还在因为功能鸡肋被用户吐槽。
也就是说就算这个应用真的功能很鸡肋,也不会妨碍蘋果看中这款软件。
或许在一般用户的眼中不明白蘋果为什么青睐这款软件。
但代入一下蘋果的视角。
就不难发现蘋果为什么会对workflow这样一个看起来鸡肋的应用青眼相加了。
对蘋果手机而言,单独拿出快捷指令确实没什么。
但当快捷指令这款软件与Siri语音助手等关联到一起后。
用户几乎很容易就能达到前所未有的便捷程度。
手机通过语音交互启动快捷指令并进行一系列的自动化操作。
意味着每个用户都能通过一句话就能做很多事情。
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很多繁琐业务流程与进程,都能轻松的被手机任务自动化所代替。
这样的水准早已不是初级人机交互,已然达到人机协同标准。
蘋果方面的市场部门和技术部门也不是养闲人的。
林灰相信等他上线这款软件之后。
蘋果方面的人员能意识到这款软件的价值。
第149章 颜值就是战斗力
第150章 MIT CS 准大一新生(上)
搞定了workflow这款软件的demo之后。
接下来林灰的工作无非就是再继续添加些细节。
这个工作很枯燥,但说不上困难。
不过此时时间已经接近零点。
林灰不打算夤夜鏖战了。
林灰不开夜车并不是因为精力上的疲乏。
相反,林灰的精力很充沛。
林灰之所以不加班加点赶工是因为涉及到一些技术支持上的问题。
workflow这款软件和林灰先前上线的几款软件/游戏有些不一样的地方。
那就是workflow这款软件是需要服务器的。
尽管用户在使用多数软件的时候基本上都感知不到服务器。
但没有服务器的话多数软件其实是玩不转的。
服务器通常是以网络作为介质,既可以通过内部网对内提供服务,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对外提供服务。
服务器的最大特点就是其强大的运算能力或是具备大量磁盘存储空间的电脑。
使其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工作及负载大量的文件资料存储,并为大量用户提供服务。
一般理解服务器相当于软件的奶妈。
尽管现在林灰搞得workflow相比于后世的完全体只是“弟中弟”形态。
但即便是这种形态想将这样的软件全部的功能发挥出来的话依然是要用到服务器的。
没有服务器的话workflow的工作效率会大打折扣。
后世的快捷指令APP在不跟Siri一块用的时候,基本可以离线运行。
但现在的情况稍稍有些棘手。
说起来有点麻烦,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iOS7功能还不够强大。
尽管这个iOS界面首次应用的扁平化设计风格。
但除了风格上的改变之外,涉及到很多底层的东西都有点拉跨。
总之,workflow这款软件想要发挥出相应的实力还是需要服务器的。
等到iOS8版本上,workflow这款软件对服务器依存度就比较小了。
尽管如此,为了工作效率最大化还是有服务器的好。
涉及到工作效率只是一方面原因。
另一方面原因还是为了防盗版。
讲真,跟盗版软件各种勾心斗角真的很心累。
但不防范也不行,天下乌鸦一般黑,盗版无处不在。
workflow这款软件对于林灰来说价值可是接近两亿元。
再小心也不过分。
最关键的是涉及到workflow这款软件,林灰没法在专利上做文章。
因此只能在机制上玩些心机。
说起来,林灰觉得他似乎该找个得力下属了。
有下属的话弄服务器这种事情随便交代一下就完事了。
事事躬亲属实有点累。
不过现在事情多多少少有点麻烦。
最关键的是林灰并不知道将来他要何去何从。
是去麻省理工呢?
还是在國内随便读个水木将就一下?
要是以后去美國的话,在國内找个跟班短时间看没啥大用。
黄静倒是个不错的人选。
不过距离黄静示好也不过才半天不到。
黄静要真正加入林灰的麾下怕是要好久。
在大公司入职不容易,离职也是一件麻烦事。
涉及到工作交接神马属实烦人。
即便黄静真的有志于过来投奔林灰。
能在一个月之内处理完交接手续就很不错了。
更何况黄静和林灰还没有私下接触过。
黄静怕是还没有真正做出决断。
……
说起未来,林灰只是学业上暂时没明确做出选择罢了。
涉及到未来事业上的发展,林灰很清楚他将去往何方。
林灰的未来绝不是开发一款又一款软件。
尽管看起来林灰现在只是在跟各种软件打交道。
但看问题不能只看表象。
林灰此时的目光早已放在了别的地方——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也被称作AI。
对人工智能的研究由来已久。
约翰·麦卡锡于1955年的定义是“制造智能机器的科学与工程”。
安德烈亚斯·卡普兰(Andreas Kaplan)和迈克尔·海恩莱因(Milein)将人工智能定义为“系统正确解释外部数据,从这些数据中学习,并利用这些知识通过灵活适应实现特定目标和任务的能力”。
和现在重视基于控制论和神经网络的方法不同。
当年人们一直致力于将人工智能符号化。
后来人工智能真的成符号了。
烂大街意义上的符号。
人工智能往后几年基本是烂大街的词汇。
不过在2014年来看,人工智能代表着未来的一种可能。
人工智能其实是一个很宽泛的课题!
也正因为人工智能的宽泛,林灰才将这个方向作为入局的首选。
以人工智能为切入点,将来可以很容易延申到别的方向。
林灰相信人工智能在未来10~15年的潜力。
当然,也仅仅是10~15年的潜力。
至于再久远的事情,林灰并不是很看好。
事实上以前世2021年的人工智能情况来看。
已经给人一种日薄西山的感觉。
人工智能已经沦为一门很俗很俗的学问。
远没有人工智能概念刚火起来那会,给人一种点石成金的感觉。
林灰不看好人工智能15年后的潜力并不完全是心理层面的原因。
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人工智能本身的原因。
以前世人工智能的发展状况来说。
前世大概2010年之后,人工智能这方面的热度就在不断发酵。
在2016年,人工智能这方面的热度被彻底引爆。
之后的几年时间,基本上各个大厂科研机构一窝蜂地涌入人工智能领域。
在这段时间里,看似科技成果疯狂涌现。
但林灰觉得这些科技成果的疯狂涌现只是量变的积累罢了。
并没有产生质变。
为什么这样说呢?
前世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进展看似取得很多成果。
但这些研究成果大部分都属于弱人工智能。
最为典型的就是弱人工智能就是Siri。
你与它的对话,实际上就是程序设计者在背后设计出一套相对应的流程。
然后在语音识别的基础上加了一套应对,使得大家都以为它能够听得懂你在说什么。
其实Siri不过是走了一遍流程而已。
有弱人工智能,自然就有强人工智能!
“强人工智能”一词最初是约翰·罗杰斯·希尔勒针对电脑和其它信息处理机器创造的,其定义为:
tsxsw.la
“强人工智能观点认为计算机不仅是用来研究人的思维的一种工具;相反,只要运行适当的程序,计算机本身就是有思维的。”
强人工智能和弱人工智能最大的区别在于能不能具有不依赖于人的思维能力。
不止于此,还涉及到一些理念上的区别。
比如说弱人工智能观点认为不可能制造出能“真正”地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智能机器。
从前世人工智能的发展情况来看,弱人工智能一派似乎是胜利了。
强人工智能一派一败涂地。
前世在很多人眼中人工智能进展早已突飞猛进,但实则不然。
诸如图像识别、影像识别、语言分析、棋类游戏等。
这些看似很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人工智能实际上都处于非常原始的弱人工智能阶段。
这些机器只不过“看起来”像是智能的,但是并不真正拥有智能,也不会有自主意识。
之所以说这些东西原始,是因为这些人工智能的一举一动都是程序设计者在预测会出现的情况。
或许有人会说,人工智能一举一动都处在程序设计者预测的情况不才是正确的吗?
如果人工智能产生了什么设计者预测不到的情况岂不是意味着人工智能的失控吗?
这样说确实有道理。
但是换个角度想想,人们设计人工智能的初衷是什么呢?
人们是想要人工智能在诸如语言分析、棋类游戏上做的更游戏吗?
哪怕人工智能在这些方面做的再优秀也只能说明这些人工智能更适应规则而已。
而人类所期待的是人工智能可以打破规则。
只有人工智能打破规则才有可能在基础科学上有所助力。
听起来有点扯。
但事实如此,强人工智能的研究一向有志于此。
如2009年康乃尔大学教授Hod Lipson 和其博士研究生Michael Schmidt 研发出的 Eureqa计算机程序,只要给予一些资料,这计算机程序自己只用几十个小时计算就推论出牛顿花费多年研究才发现的牛顿力学公式。
这等于只用几十个小时就自己重新发现牛顿力学公式。
但这种研究也仅仅到牛顿公式而已。
研究人员致力于此也是可以理解的。
基础科学才是决定人类科技真正上限的东西。
人工智能如果无助于基础科学的研究。
那现在多多少少都有点资源浪费的意味。
大概类似于换皮赛博朋克?
就算把概念炒出花来,本质上也只是虚假繁荣而已。
当所有领域都被弱人工智能铺开一遍。
那人工智能估计也就走到尽头了。
有的时候,林灰甚至会觉得涉及到人工智能很像是科技树点歪的结果。
深度学习的到来开启了人工智能的大门。
但开启了这扇大门之后,带来的直接后果是:
机器越来越聪明,人的作用在下降。
一些算法工程师甚至直接沦为机器的保姆。
一言难尽。
不是说人工智能没发展前景。
如果估计也只能够用个10~15年而已。
弱人工智能的潜能挖掘殆尽,估计人工智能的红利也就走到尽头了。
至于说林灰刻意引导发展强人工智能?
林灰没那么勇。
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仅有技术上的难题!
还有社会上的重重阻力:
很多媒体预测弱人工智能将取代诸如超市店员、一般事务员、计程车司机、收费站运营商和收银员、市场营销人员、客服人员之类的很多行业。
因此引起了这些人的恐慌。
人工智能每前进一步都要面临着巨大的社会争议。
前世弱人工智能的发展都面对着层层阻碍。
更不要说强人工智能将会面对怎样的阻碍了。
毕竟强人工智能某种意义上来说具有颠覆性。
林灰没那么勇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林灰没那么高尚。
仅仅是弱人工智能就足够林灰吃的了。
一万亿直接经济,十万亿附带效益。
这还仅仅是國内。
总之,一切都是大有可为。
不过这些都是往后的事情了。
至于十年二十年之后又该如何,林灰说不好,也不好说。
要是林灰能实时接受前世那个时空的消息。
或许就……
……
林灰停止了胡思乱想。
开始例行的睡前回邮件环节。
在邮箱里,林灰看到伊芙·卡莉又发来了邮件。
在邮件中伊芙·卡莉表示她已经到帝都了。
大概明日就会到达北域。
这让林灰多多少少有点意外。
林灰原本以为伊芙·卡莉会在帝都逗留一段时间呢。
结果全然没想到伊芙·卡莉居然明天就到了。
不过这样也好。
林灰也蛮期待着这次见面。
除了向林灰通告了一下行程之外。
伊芙·卡莉还在邮件里继续力邀林灰加入麻省理工学院。
虽然伊芙·卡莉在邮件中的语言基本都是陈述句。
并没有什么煽动性。
但林灰却心动了。
因为林灰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个信息。
伊芙·卡莉在邮件中介绍麻省理工学院在本科以及硕士期间均是完全学分制。
完全学分制?
所谓的完全学分制有别于学年学分制和学年制。
基本上在校学生只要修够相应的学分就能直接毕业。
这居然还有这好事?
林灰本就不想在本科浪费太多时间。
学校在林灰看来是跳板。
完全学分制这个条件对林灰无疑是极大的诱惑力。
这岂不意味着修满学分就能毕业了?
林灰记得前世MIT似乎不是这个制度啊。
是这个时空独有的制度?
还是为他一个人开的特例?
不过不管这些是什么原因,如果真的是完全学分制。
那林灰似乎没什么好纠结的了。
果断选择麻省理工学院就完事了。
水木什么的一边呆着去。
林灰之所以青睐完全学分制。
不仅仅是因为实行完全学分制学生能够快速修满学分。
完全学分制还意味着学生能够充分根据个人兴趣制订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这对于学习无疑是很有好处的。
毕竟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前世林灰所期待的大学生活就是这样的。
无奈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如果麻省理工学院真的是完全学分制的话那无疑对林灰来说是个极大的利好。
不过林灰并没有盲目乐观。
谁知道所谓的麻省理工学院是完全学分制这件事究竟有没有猫腻呢?
林灰记得前世在本科教育中,我國确实有不少高校都号称实行“完全学分制”。
并且宣称要推进按学分收费。
听起来很棒。
但实际上只是补考收费而已。
而且所谓的学分制学生选课根本没有太大空间。
不少学校的可选课程并没有优化或增多,课程质量也没有提高。
所谓的“完全学分制”实质仍是学年学分制。
第150章 点歪了的科技树
第151章 MIT CS 准大一新生(中)
通过一番搜索,林灰发现这个时空下麻省理工学院实行的确实是彻彻底底的完全学分制。
而非打着完全学分制旗号的学年学分制。
这种情况对林灰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其有利的信号。
这意味着林灰能在尽可能不违规的情况下尽快获得一份说得过去的学历。
林灰之所以汲汲于学历是有原因的。
现在互联网方面早已度过了野蛮的原始期。
至少表面上已经度过了野蛮的原始期。
此时的互联网产业内部虽然很多做法依旧上不得台面。
但表面上一定要各种光鲜亮丽。
不够体面的话根本不跟你玩。
而名校背景、名校学位本就自带光鲜亮丽的标签。
虽然听起来有点威信主义,但事实如此,很残酷也很冰冷。
或许有人认为有钱就能搞定一切。
不好意思,那是在梦里。
前世王某林倒是不差钱。
涉足互联网口号喊得震天响搞得动静也不小。
甚至喊出什么“互联网思维就是企业往脸上贴金”“互联网思维就是没有定式”之类的话语。
结果呢,老王自己下场搞互联网也没搞出什么成果。
嚷嚷几年雷声大雨点小,没什么太大进展。
互联网+时代出现的几个热门方向:
大数据、云、人工智能、物联网这些热门。
老王基本上一块肉都没吃到。
到处蹭汤喝,简直是新时代汤达人。
总之从面子上看追求更高的学位是有必要的。
从里子上看,一样需要追求更高的学位。
学位的提高某种程度上意味着话语权的提高。
有了话语权之后很多事情才能如臂使指。
同时有了话语权对人才的号召力也会有大大增强。
现在远不是Jack那个靠耍嘴炮忽悠人的时代了。
现在的互联网格局下,想要成为叱咤一方的风云人物或者说领军人物的话。
本身必须在技术领域拥有强大的号召力。
而林灰将来想要做的是一万亿甚至十万亿元规模市场的领军人物。
所需要的更是无与伦比的强大号召力。
或者林灰可以退而求其次,不那么好高骛远,但情况基本一样。
学历不够高的话非要搞高科技产业,即便能走下去也走不远。
一众员工明面上说老板好,背地里在骂臭煞笔。
很大程度会出现群蚁食象的局面。
虽然理论上讲,学识够高的话不需要高学历一样搞高科技产业,但太麻烦了。
不是所有人都独具慧眼能看出你学识高低。
客观来说,学历是衡量一个人学识最简单直观的方式。
说到麻省理工学院这个时空所采用的完全学分制。
在实行完全学分制的情况下,麻省理工学院所有的学位授予都必须以满足一定要求的学分为前提,否则不能授予相应学位。
林灰看了一个这个时空麻省理工学院官网上对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培养计划说明。
计算机科学专业对应的学士学位获取必须达到规定的课程学分以及额外的附加分。
ranwen.la
按照网站上介绍的内容,计算机科学专业的课程学分要求主要分为三部分:
一般要求学分,交流要求学分,学习计划要求学分。
其中,一般要求学分类似于国内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公共基础课程;
这类课程按常理揣度的话问题不大,基本就是水课。
当然了所谓的水课不是说内容水,而是比较容易获得学分,划划水就过去了。
交流要求学分的话,似乎是麻省理工学院的特色要求,国内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虽然也有大学英语等课程是培养学生交流能力的,但是对于专业领域交流能力的培养没有针对性很强的课程。
而学习计划要求的学分有点类似于国内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相对应的学分;
这部分对于林灰来说也问题不大。
在实行完全学分制的情况下。
学生能根据自己选择的专业方向以及个人兴趣来定制自己的主修课程学习计划。
林灰总不会自己刁难自己选一些他并不擅长的课程。
而且涉及到麻省理工学院的专业课。
林灰可是有外挂傍身的人。
前世林灰那部MacBook里林灰没少下载麻省理工学院的各种教程。
这些教程涉及到CS领域包括算法的理论和实践等很多分支内容。
这些课程大概几十G。
尽管当初下载的时候踌躇满志。
不过下载之后,林灰几乎从来都没看过。
如果没有重生的话,这些东西大概率是在前世的MacBook里面充当心理慰藉而已。
但重生之后,这些资料大概率会对林灰有所帮助。
尽管这个时空在完全学分制的情况下。
老师授课内容相比于前世麻省理工学院老师的授课内容多多少少都会有些出入。
但问题不大,计算机科学专业进行授课的基本还是那些老师。
涉及到大学的课程很多时候分数未必取决于你一门课程掌握的多么精深。
而是取决于你和老师的“默契”。
如果你能够领会到老师的心意,未必不能猜得到题。
对于一个考了n年试的人来说,猜题什么的是基操。
而且顺着老师的心意答题,很多时候能……
一切尽在不言中。
反正林灰觉得这玩意很有帮助。
就算没直接帮助也无所谓,就当是教辅资料了。
不过这教辅资料着实有点昂贵。
跨越时空的学习资料可还行。
想要达成学术学位,除了课程学分之外,还有对应的附加分。
涉及到附加分这点也问题不大。
林灰注意到发表学术上的成果能够累计附加分。
这种情况下,林灰能分分钟把分刷满。
先前搞得那个生成式文本摘要林灰就能搞十多篇论文。
甚至只是一个文本相似度识别林灰就能发表三四篇论文。
总之,问题不大。
这刷分多是一件美事啊。
之后,林灰又翻了一会和麻省理工学院有关的论坛。
发现关于完全学分制方面并没有什么隐藏的坑。
这个时空MIT最速本科生毕业的记录也是是13个月。
林灰觉得他完全能够打破这个记录。
第151章 跨越时空的学习资料
第152章 MIT CS 准大一新生(下)
在采用完全学分制的情况下。
林灰此时心中已然很属意麻省理工学院了。
更别提麻省理工学院还有一众光环了。
至于说父母会不会答应自己去麻省理工学院就读。
林灰一点也不担心来自家庭的掣肘。
无论是哪个时空,父母永远是可以无条件信任的人。
林灰感觉他们肯定会支持自己的。
在林灰的过往成长中,除非是涉及到原则问题。
林灰的父母一贯是很少干涉林灰本人做出的决定。
他们的通常做法是默默注视、全力支持。
虽然我國古代孝道一向提倡父母在,不远游。
但这句话完整的表述是“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林灰感觉他现在这种情况明显是属于游必有方那种。
话虽如此,不过考虑到晚上做决定很容易后悔。
林灰还是等到了23号上午起床之后才继续着手这件事。
在正式回复麻省理工学院那边的入学邀请函之前。
林灰还特地回到家中当面和父母沟通了一下。
之前林灰做的很多事情都瞒着家里人。
但当时林灰也不是刻意瞒着的。
主要父母不在家,总没必要为了写几个软件这种小事还专门汇报一下吧。
反正林灰觉得没啥必要。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谁也不是谁的附庸。
虽然以前的事情没啥必要,但现在有些不一样。
毕竟涉及到出国,林灰不想让父母担心自己的安全。
这种事情于情于理都是要跟家里人说的。
尽管林灰已然知晓父母对他出国留学这件事可能表露出的态度。
但是即便只是走个形式。
这种事情也是要和父母商量一下的。
不然也太枉为人子了……
在林灰表述了怎样获得美國大学邀请函的前因后果之后。
林灰父母也没觉得有什么奇怪。
这并不是因为什么降智光环。
而是因为世界上最深沉的爱:——父爱和母爱。
在父母眼中,他们的孩子本就应该是世界上最优秀的。
在林灰慎重地说出他的选择暨准备去美國麻省理工学院就读之后。
一如林灰先前预料的那样,林灰父母并没有反对林灰做出的决定。
非但没有反对,反而十分支持林灰的决定。
林灰也没隐瞒他先前开发软件这件事情。
这件事情林父林母也没意外。
在林灰斩获高考状元之后。
哪怕是林灰把天捅出窟窿在两人眼中都是合情合理的。
涉及到收入情况海外收入林灰没提。
但國内收入林灰也没隐瞒,实言相告。
听说林灰居然不声不响地赚了几千万元。
林灰的父亲有点意外。
林母倒是很快就接受了这件事情。
林灰妈妈的成长环境说是锦衣玉食也不为过。
林灰的姥爷很富那种了。
林灰印象里林灰姥爷光帝都那边老院子就好几个。
林母当年嫁给林父这件事他很反对。
哪怕林灰父母结婚之后。
林灰姥爷也不是很待见这两口子。
尽管如此,老爷子在一众孙辈中反而最疼林灰……
具体到林灰说了收入上的情况。
林灰父亲虽然很意外林灰的收入。
但林灰國内每笔收入都是税后收入。
还是经得起拷问的。
不过设想中的拷问应该是不存在的。
林灰知道以林父林母的性格,这事林灰不说两人也不会刻意打听。
也确实如同林灰预料的呢。
林灰父母并没有过问太多。
也没说太多,但林灰知道他们心中是各种各样的扇形图表情。
但这些情绪应该主要是以欣慰为主。
他们表达情绪的方式是一大桌子林灰爱吃的菜。
(ps:……写父母主要让主角成长性格不至于缺失。
存在感会有,但不太会掺和主角做的事情里。)
……
等到午饭后林灰又回到了茗品国际的别墅。
林灰正式答复了先前麻省理工学院发来的入学邀请。
林灰表示愿意去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系本科去就读。
几乎没用多久,林灰就收到了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回执。
回执是一个通知函:
“亲爱的林灰同学
我很高兴代表招生委员会向您发出2014年麻省理工学院的入学通知……
加入麻省理工学院,你就是加入了志同道合的群体:学者,建设者,企业家和人道主义者。
我们相信您和MIT彼此非常匹配……”
邮件里面写了很多内容,大意是热烈欢迎来自林灰同学入读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专业。
值得一提的是,林灰在麻省理工学院所学的计算机科学专业和前世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多多少少还是有点区别的。
國外顶级大学涉及到计算机专业一般都拆分成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工程这两个专业。
yyxs.la
听起来这两个专业似乎很接近,但实则两个专业还是不一样的。
计算机科学(简称CS)是从计算机计算的角度来研究算法、可计算性、编程语言等。
它更像一门科学,专注于理论研究,如计算原理和算法。
数学和逻辑在这个项目中比较重要。
计算机工程(CE)是从计算机工程设计的角度研究电路、电子、VLSI设计等。
是一门应用学科,本质上是一门工程学科。
國内大学一般不刻意区分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工程,往往把这两个混在一块。
从前世的经验来看,林灰明显是更擅长计算机科学方向而非擅长计算机工程方面。
涉及到计算机工程什么的简直就是分分钟逼疯人。
简直就不是人学的东西。
在通知函件里面还通知了林灰开学时间。
让林灰稍稍意外的是,这个时空麻省理工学院在七月下旬就正式开学了。
林灰记得前世美國大学开学时间基本都定在在8月底,第二学期开学时间在1月初。
这个时空似乎情形有些不一样了。
不过这样也好,真要开学太晚了。
以林灰这样的成长速度,林灰恐怕又要犹豫。
呃,这么说就算是麻省理工准大一了。
此时的林灰才是真真正正的喜悦。
相比于高考中的窃名不同。
虽然现在的林灰也有点类似于窃明。
但和先前的还是有些不一样的。
先前的卷子什么的除了林灰之外,这个时空会做卷子上的题目的人数以万计。
但林灰得以拿到MIT入学资格的生成式文本摘要算法。
这个时空能够清清楚楚说明白怎么回事的似乎只有林灰一人。
因此,即使是窃名林灰也当得起。
拿到MIT CS入学通知后,林灰想做什么呢?
似乎可以发个朋友圈庆祝一下。
呃,不过似乎太拉仇恨了。
等等,似乎可以写论文了。
第152章 MIT CS准大一
第153章 你渴望推开那扇门么(上)
等等,似乎可以发表论文了!
林灰突然这样想到。
事实上,林灰先前就想过发表论文。
不过当时的林灰觉得以一个高中生的身份发表论文或许会有点惊世骇俗,就搁置了这一想法。
但今时不同往日,现在的林灰已经摇身一变成为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准大一学生。
有这层身份在,林灰在学术层面把天捅个窟窿似乎也不过分。
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方面很弔么?
当然很弔!
拿世界各地的计算机专业所学的专业课内容来说吧。
几乎一半的内容都跟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专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现在这个时间节点,麻省理工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专业更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
当然了就跟全国第一的高校有两所一样。
世界第一的计算机专业也有两所高校。
除了麻省理工学院之外另一个是斯坦福大学。
两所学校在计算机方面可以说是平分秋色。
(一般来讲,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也不弱。
不过国人眼中分校一般没啥存在感)
尽管如此,麻省理工学院依然是世界范围内入学竞争最大的学府之一。
这样的学府门槛自然是极高的。
在收到麻省理工学院的入学通知后。
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官方网站上林灰看到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公示内容:
今年麻省理工学院校方共收到18356个本科、19446个研究生2014-15学年的入学申请。
分别仅录取了1447(7.9%)及2991(15.4%)名申请者。
实际就读的可能更少,毕竟选择是双向的。
虽然有的人能被录取。
但是却往往很任性的不去了。
这么做当然很zhuangbility,不过短时间内林灰还是做不到这份任性的。
也没必要太任性,稳健发育才是硬道理。
此时能够成为1447名幸运儿中间的一位林灰已经很高兴了。
毕竟林灰现在所处的层级已经是不少人一辈子都难以企及的高度了。
就现在这个时间节点而言。
成为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专业里的一员确实是林灰的荣幸。
但与此同时,林灰也清楚地知道。
用不了多久他就会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的骄傲。
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就读对于林灰来说仅仅是个开始,未来的路还有很长。
不过,现在想以后的事情还有点遥远,把握住眼下才是最要紧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短时间内来看,林灰依旧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
这样或许不能走得很快。
但一定会走得很稳。
林灰也必须走得很稳!
纵然林灰不是玩politics的,但在背负着跨时空而来这个大秘密的情况下。
林灰所要走的路容不得行差踏错。
而就此时而言,林灰在学术上最稳妥的前行办法就是发表几篇论文。
即便是发表论文也算不上无中生有。
毕竟林灰先前已经搞定了生成式文本摘要的相关专利了。
申请专利之后再发表几篇论文作为先前专利的补充说明也是很符合常理的事情。
不过具体该发哪个细分领域的论文呢?
这是个问题。
原本这不该成为一个问题的。
按照林灰最先前的设想,整个生成式文本摘要作为一个成果能在影响因子比较高的刊物上发一篇论文就不错了。
但林灰万万没想到这个时空里人们在涉及到自然语言处理这方面的研究着实慢半拍。
从先前伊芙·卡莉发给林灰的邮件来看。
虽然这个时空西方学术界对于文本摘要的研究倾注了大量心血。
但这个时空西方对于文本摘要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前世那个时空的西方对文本摘要的研究情况依旧是有些差别的。
尽管从客观上讲差别不是太大。
但综合衡量的话,这个时空西方世界对文本摘要的研究情况比前世那个时空节奏要慢两年。
(至于~國更是不用说,此时的学术界还是习惯摸着鹰酱过河的。
老实说这种做法不完全算错,可以避免资源浪费。
但总是这样的话太被动了。
想要当老大,就得敢为天下先)
虽然这个时空在相关领域的研究仅仅是节奏上慢了两年时间。
但两年足以改变很多事情了。
更何况,林灰原本就有着七年的信息优势。
此消彼长之下,林灰就相当于有了接近十年的信息优势。
或许有人不解,仅仅只是工作了三年,林灰凭什么能够把信息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
虽然前世仅仅工作了三年,但林灰说是有六年的工作经验也不过分。
至于多余的三年工作经验哪来的?
这说多了都是泪,加班加出来的。
不过不得不说,这都是“福报”.
这加班多是一件美逝啊。
不是这样的疯狂加班林灰哪有能够重生的机会?
纵然能有重生的机会。
不疯狂加班林灰怎么会对那些枯燥的东西记忆如此深刻呢?
不过这些都是前尘往事了。
因为过往的种种经历,在现在这个时空里,林灰就是当之无愧的强者。
至于同领域的其他研究者,林灰尊重他们的努力。
但不得不说:抱歉,你们真的好弱欸!
并不是林灰在信口开河。
林灰先前搞得那个生成式文本摘要这个算法所涉及到的全部技术。
如果被这个时空下的研究团队彻底吃透。
起码能将这个时空全世界自然语言处理以及神经网络学习方面的研究进展加速近一年的时间。
当然这说的是马上吃透的话,能加速近一年时间。
如果这些研究团队花了两三年才搞定相应的进展,那反而是拖累他们正常的进度了。
抛开生成式文本摘要这个专利不谈。
仅仅是林灰在弄生成式文本摘要时顺手牵羊搞定的那个LH文本摘要准确度衡量模型也够牛掰的了。
如果这项技术能够被这个时空的研究团队所掌握的话,对于他们的研究也是有所助力的。
尽管林灰当初就把如何构建模型表达的已经足够清楚,就差手把手教了。
(构建模型的话首先要运用语言模型来评估算法生成语言的流畅度,然后使用相似度模型评估文本和摘要之间的语义相关性,最后为了有效评估实体、专有词的复现程度,引入原文信息量模型来评估。)
但此时的研究人员似乎仍然很好奇林灰是怎么构建这一衡量标准的。
林灰记得先前伊芙·卡莉在他发的邮件中就表达了对于“LH文本摘要准确度衡量模型”究竟是如何构建的困惑。
林灰记得伊芙·卡莉当初除了好奇林灰是怎么搞定语料库这个问题之外。
其困惑主要集中在林灰究竟采用什么方法架构相似度模型的。
当知道世界最顶尖学府附属的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居然好奇这事,林灰还是意外的。
林灰踌躇满志地盖了一个“华丽的房子”。
原本以为这个时空人们会好奇林灰是怎么盖出这个房子的。
没想到反倒先被问道盖房子的木头是从哪开采的?
这就是林灰当初收到伊芙·卡莉邮件时的直观感受。
不过如果诚如伊芙·卡莉在邮件里介绍的那般,林灰也能理解伊芙·卡莉为什么困惑。
涉及到相似度模型的架构一般都是通过计算的方式。
通过计算语义文本相似度以衡量这两个文本的语义相似度。
一般来说,语义相似度值越小,两个文本之间的语义差异越大,它们在语义层面的相似度越低;
反之,该值越大,两个文本表达的语义越相似。
或许在人们看来,区分相似文本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情啊?
这不是随便读一下就能搞定么?
但是要知道区分相似文本不是要人来区分,而是要机器区分相似文本。
涉及到相似度模型的构建确实不是容易的事情,毕竟人类语言表达是极其复杂的。
更遑论大部分专业性比较强的文章里文本中还存在许多同义词、缩略语、特指词和多变的句法结构。
这些都极大地增加了计算文本语义相似度的难度。
但这个问题不解决不行,林灰知道计算文本语义相似度是一个很重要的分支领域。
在信息检索领域,语义文本相似性计算在文本分类、文本聚类和实体消歧等任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人工智能领域,也需要语义文本相似性算法来支持问答系统和智能检索等任务。
小书亭
此外,语义文本相似性计算也被广泛用于自然语言处理任务中,如抄袭检测、文本总结和机器翻译。
总之,对语义文本相似性算法为代表的相似度模型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如果不解决计算文本语义相似度这个问题的话,跟别提如何更进一步的文本处理了。
抛开让机器区分相似文本这个问题不谈。
仅仅是想要机器识别文本这件事情就极其困难了。
自然语言一般就是说人类能理解的语言,比如看到的文字就是自然语言。
但当我们需要机器或者说计算机处理自然语言时。
机器/计算机却没办法直接理解这些符号(汉字、字母、标点符号等)。
这些符号必须先被数值化,然后才能输入计算机进行后续处理。
仅仅只是数值化之后也用途不大。
必须引入其他的一些内容来反应出词的属性。
就像我们不能从一个普普通通的代号知道这串数字究竟表示的是订阅、收藏还是打赏。
总之,仅仅是一个代号是看不出来每串数字对应的属性的。
这个问题也是计算文本语义相似度的一个研究热门之一。
如何表示数值化的自然语言相对应的属性呢?
研究人员一般做法是将数值化的语言矢量化或者说向量化。
向量相比于标量的话就是带方向的量。
事实上这种研究方向并不算新潮。
林灰记得前世早在1975年,就有研究人员首次提出向量空间模型(VSM),试图利用该模型来处理数值化的自然语言。
林灰通过搜索相关信息,发现这个时空虽然慢了一点,但VSM向量空间模型这个方法在1977年也被提出来了。
所谓的VSM模型听起来或许挺高大上的。
其实没那么复杂。
其主要思想就是假设一个文本的语义只与该文本中的单词有关,而忽略其语序和单词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通过基于词频统计的方法,将文本映射成向量,最后通过向量间的距离计算以表征文本间的相似度。
计算两个向量之间的距离?
这玩意是高中课本上的内容。
估计高考后脑子里知识还没忘记的一般考生都能拿过来利用这个模型算算文本相似度。
不过很多高中生学的时候可能根本不知道他们学的这玩意能做这个。
(ps:……本书有高中读者吧,你们学的东西很有用,不要觉得暂时看不到用途就放弃)
当然,也正是由于该模型简单高效。
在该模型提出来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它都是文本相似度计算领域的主流方法。
不过该模型并不是没有缺点。
基于VSM的方法仍然有两点缺陷:
一方面当文本量很大时,生成的文本向量是非常稀疏的,这就导致了空间和计算资源的浪费;
另一方面VSM为达到简化模型的效果忽略了词语间的关系,但在很多情况下词语之间是存在联系的,因此简单地认为词语间相互独立是不合理的。
这两条缺陷尤其致命。
第一条直接影响处理相似度的效率,第二条直接影响词义相似度判别的准确度。
在这种情况下,VSM模型在使用了一段时间之后,研究人员就将这个模型抛弃了。
现在的人们具体应用什么计算文本相似度林灰也不是很清楚。
不过伊芙·卡莉先前发给林灰的邮件并没有提到向量有关的内容。
时下的研究人员似乎已经淡忘了向量化。
或许现在再说到利用向量化进行自然语言文本处理似乎是一个很复古的研究方向了。
不过实际上向量化这个方向仍然有潜力可以挖掘。
应用分布式词向量完全可以进行文本相似度计算。
不过这个时空的人们不知道也很正常。
林灰记得前世涉及到自然语言处理这方面很多重要成果都是2013年、2014年这两年井喷出来的。
别的不说,前世涉及到文本相似度模型的架构这方面。
用于计算语义文本相似度的分布式词向量这项技术就是就是在2013年诞生的。
前世正是在分布式词向量问世后,语义文本相似度在才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自此基于深度学习的语义文本相似度计算方法已经逐渐成为该领域的主流方法。
这个时空节奏上慢了两年,应用分布式词向量计算文本相似度没被提出来也很正常。
一步落后步步落后。
节奏上慢这两年时间的话,这个时空无疑很多方面都落后了。
不过,这对于林灰无疑是个好消息。
应用分布式词向量来构建计算文本相似度的方法虽然说起来容易。
但具体阐述起来这个问题其实还是比较复杂的。
因此林灰当初并没有在邮件中回复伊芙·卡莉。
如果这个时空涉及到文本相似度模型架构方面的研究都短腿的话。
那林灰岂不是很有义务援助一下?
看来跨时空之搬运工又要上线了。
当然了这种搬运不是无偿的。
眼下林灰更关心的还是论文。
在相关研究方向性错误的情况下,林灰真要写论文的话岂不是很容易就能发表好几篇?
这样水平的论文林灰写起来很容易。
虽然林灰前世学术生涯上没有走太远,但前前后后发的论文加起来大概有七八篇了。
有几篇论文还是全英文的。
总之发表论文这样的事情,对林灰来说已然是轻车熟路。
这种情况下,林灰感觉他很容易就能把麻省理工学院学士学位所要求的附加分刷满。
尽管如此,林灰还是决定先跟伊芙·卡莉见面沟通一下再弄论文相关的事情。
毕竟林灰不是很清楚西方世界在文本相似度研究的具体进展,万一不小心撞车就尴尬了。
商业上的撞车可以美其名曰是商业竞争。
学术上的撞车可是一辈子的污点。
现在林灰只希望能够快点和伊芙·卡莉见面了。
好在林灰期待的见面没多久就发生了。
林灰在北域域北国际机场见到的伊芙·卡莉。
伊芙·卡莉先前怕林灰不相信她的身份,于是在邮件里附上了一堆能够佐证身份的证明。
林灰当初就看到过伊芙·卡莉的照片。
不得不说,伊芙·卡莉的样貌很有辨识度。
一头金色微卷的长发,1米75的身高,个高不是关键,关键是身材比例很棒。
尽管以挑剔的眼光来看,林灰觉得伊芙·卡莉的身材和样貌似乎也能在90分以上。
最关键的是给人一种很纯真的感觉,给人一种不染纤尘的那种感觉。
呃,这种感觉怎么说呢,反正很有保护欲那种。
不过林灰还没那么不淡定。
女人而已,只会影响肝论文的速度。
尽管林灰个子挺高的,但伊芙·卡莉似乎还没发现林灰。
林灰迎着走了上去,主动用英语打招呼道:“你是伊芙·卡莉么?我就是林灰,欢迎来到中國。”
呃,这几句程度的英文林灰还是能应付的。
不过眼前这人似乎并没有反应啊。
林灰感到很奇怪,莫非是搞错了。
正在林灰很纠结的时候,突然身后传来的声音。
“你就是LIN HUI么?我是伊芙·卡莉,很高兴见到你!”
林灰心想,这下尴尬了。
第一次接人还认错人了。
不过,不应该啊,眼前之人很有辨识度的西方面孔,而且和伊芙·卡莉先前发来的证件照上那女的一模一样啊。
林灰不解地回过头,看向声音来源,又看到了一个“伊芙·卡莉”。
刚才说话的这个也是一头金色微卷的长发,1米75的身高,身材比例很棒,同样研制90以上。
身前身后两个人一模一样,就很离谱。
最离谱的是两人身上气质特别像,都是很纯粹的那种。
林灰:Σ(っ°Д°;)っ
什么情况???
莫非是双胞胎不成么?
林灰又回过头看了一眼,发现两人虽然样貌上很相似。
但气质上其实是微微有些区别的。
两个人虽然都是很纯粹的气质,但一个是天真无瑕那种惹人怜爱那种。
另一个则是书卷气让人敬重那种。
如此相似的一对双胞胎送上门来。
林灰当时就有一个很大胆的想法!
……
……
长得这么像的一对双胞胎姐妹以后在开发人脸识别算法时不用来做测试样本可惜了!
第153章 你们是双胞胎姐妹么?
第154章 你渴望推开那扇门么(中)
这种坏坏的想法就不足为外人道了。
有如此相像的姐妹。
确实有点出乎林灰的意料。
伊芙·卡莉笑着对林灰介绍道:“你是不是把我们搞混了?
这位是我的双胞胎妹妹——米娜·卡莉,你可以叫她米娜。”
之后伊芙·卡莉又向米娜·卡莉介绍到:“这位就是LIN HUI先生,先前我给你提到过。”
言毕,伊芙·卡莉从包里取出了一副眼镜戴上,似乎是为了方便林灰区分。
其实没啥必要,除了刚刚见到这对姐妹那会林灰有点懵逼之外。
此时林灰已然能够分得清谁是谁了。
即便是长相再相似,不同的成长环境培养出来的气质完全是两回事。
这种气质上的区别足够林灰将二人区分开了。
除了气质之外,其实两姐妹还是有点小区别的。
比如说两个人身上的香水味不一样;
再比如说……
说起来这点可能是人跟计算机很大的不同了。
长相如此接近的一对双胞胎让计算机或者说机器区分的话,其实是很难的。
纵然是号称绝无差错的步态分析,其实也会有出错的时候。
相比于机器学习各种程序算法。
人脑的识别看似不成章法,但偏偏就效率奇高。
这背后的一切着实让机器学习方面的研究人员好奇……
……
在伊芙·卡莉的引见之后。
林灰再次和米娜·卡莉打了招呼:
“你好,我就是林灰,刚才真的很不好意思,不小心把你和你的姐姐搞混了。”
米娜·卡莉道:“没事的,我和我的姐姐在成年以前几乎都在一起生活,很多人都会把我们搞混。”
米娜·卡莉说得不是英语,而是字正腔圆的普通话。
这让林灰很意外,林灰道:“你会讲中文啊?厉害了。”
米娜·卡莉不以为然,反问道:“你不也会讲英语吗?”
林灰:“不一样哦,对于非母语者来说,中文可是要比英语难学很多。”
对于这点米娜·卡莉表示了认同:“汉语确实要比英语难学很多。
不过你应该也知道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华國是一个古老但又日久弥新的国度,这样的国度自然很让人着迷。
我第一次接触就爱上了这个国家的文化……
当时我特别痴迷于唐诗。
在兴趣的驱使下我开始了对中文的自学。”
这份痴迷林灰并不意外。
一时之间林灰又想到了因为RR这款游戏而努力学中文的大卫·杨。
林灰:“你是自学的啊?
只听你说话的口音,我还以为你在华國呆了很多年了呢。”
米娜·卡莉:“多谢夸奖,也不完全是自学。
我是在哈佛大学的时候,研究方向是东/亚语言。
最近在中國水木大学做访问学者……”
访问学者?
林灰印象中访问学者好像都是博士级别的?
诚然如此的话,那么这对姐妹还真是。
都是学霸基因啊。
一个语言学方面的博士,一个是计算机方面的博士。
强,无敌。
说到米娜,林灰虽然是第一次跟她打交道。
但总的来说相处还算不错。
米娜让人觉得没距离感那种。
林灰记得从哪本杂志上看到过一篇分析双胞胎性格的报道说双胞胎姐妹性格往往迥异:
一般来说,姐姐性格性格更活泼,而妹妹性格更内向。
这种情况显然不太适合伊芙·卡莉和米娜·卡莉两姐妹。
米娜·卡莉虽然是妹妹,但性格明显要比伊芙·卡莉外向得多。
林灰才跟米娜·卡莉寒暄没几句,米娜·卡莉就打开了话匣子。
林灰乐得如此,要是伊芙·卡莉上来就跟林灰探讨各种专业话题。
林灰还真不知道从何说起。
三个人一边说话一边朝着机场外走去。
一路上不时引得行人注目。
也可以理解,帅哥和美女的组合本就很吸睛。
从小帅到大的林灰对这些已然见怪不怪了。
通过交谈林灰知道麻省理工的学术访问团已经到达水木大学了。
事实上麻省理工的这个学术访问团。
此次造访华国为的就是林灰。
但是出于一些表面上的礼仪。
此时麻省理工的代表团仍然要在水木参加学术会议。
伊芙·卡莉是因为内心之中强烈的好奇才暂时脱离了队伍。
先行一步赶到了北域市。
而米娜·卡莉之所以和伊芙·卡莉同行是为了充当临时翻译。
麻省理工此次对水木学术访问是有随行翻译的。
不过翻译目前还要跟随麻省理工学院的访问队伍参加各种学术会议。
林灰虽然会英语,但这仅仅限于正常的交流用。
涉及到学术上的交流,林灰现在的英语水平确实不够看。
光顾着期待和伊芙·卡莉的见面却没考虑到和伊芙·卡莉会面时的交流问题。
这的确是林灰的疏忽。
不过伊芙·卡莉的做法,林灰同样不觉得怎么靠谱。
找个米娜·卡莉这样全然没有相应学术背景的人来充当翻译?
林灰很怀疑米娜·卡莉能否胜任翻译工作。
倒不是林灰蔑视人。
但毕竟隔行如隔山。
举个例子,比如说“感受野”
土生土长的本国人。
不是专业相关的第一次看到这样的词汇十有八九也是一脸懵逼两脸茫然。
更何况是歪果仁了。
林灰很怀疑米娜·卡莉这样的翻译是否可靠。
不过林灰也不好在翻译还没正式开始之前就质疑米娜·卡莉的专业性。
恰在此时,伊芙·卡莉向林灰建议要林灰再找一个翻译,这样就可以直接同声传译了。
所谓的同声传译,是指翻译人员在不打断交流者谈话的时候进行翻译同传工作,这样能使交流的效率大大提高。
不得不说,这样的建议确实不错。
不然的话即便米娜·卡莉能够胜任翻译工作。
林灰和伊芙间隔交流的话沟通效率也不会很高。
不过林灰该去哪找个翻译呢?
而且是需要既有计算机背景又能胜任翻译工作的人。
林灰一下子就想到了黄静。
林灰记得黄静可是南加大的硕士。
这样的学位充当一下计算机方面的翻译似乎问题不大。
林灰通过电话试探地询问了黄静的意见。
黄静等待林灰的召唤似乎等了很久了。
根本没等林灰细说。
几乎不假思索就答应了林灰的请求。
……
伊芙·卡莉和米娜·卡莉在酒店安顿下来之后。
大概23号下午三点左右。
四人展开了学术上的讨论。
当然主要是林灰和伊芙·卡莉进行讨论。
这次的讨论的性质有点类似于一个小型的座谈会或者说一次头脑风暴。
这次见面的地点并不是在公开场合,而是在状元学府1号楼的601。
这个地方是前不久林灰在表彰大会上获奖的那套商品房。
在表彰大会上获得的150万现金。
林灰没有留着,直接给父母了。
林灰不想父母那么辛苦。
而且林灰父母做的生意还是很需要现金的。
这套房子林灰原本也打算让给父母的,不过林父林母拒绝了。
林灰家里也不算缺房子住。
林灰也没坚持,这套房子索性他自己就留着了。
说起来林灰还是第一次来这个地方。
一百三十多平的带装房。
这年头房子基本都差不多,布局什么的照往后几年的还差点。
当然了,林灰是作为奖品获得的这套房子。
他似乎还没有挑挑拣拣的余地。
状元学府这边地方还不错。
在北域城西这边的老城,虽然离三小和九中都不远。
但此处闹中取静,别有一番风味。
距离此处不远是一个新落成的人工湖。
风景还算不错。
环境相对来说也比较安静。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林灰才将这个地方选择作为洽谈地点。
环境安静的话比较有利于深度思考。
谈论开始了,伊芙·卡莉先是跟林灰介绍了她在研究中遇到的诸多难处。
事实上这些东西林灰记得伊芙·卡莉在先前发来的邮件中就已经阐述过了。
只不过现在阐述地更加详细了。
林灰耐心地听着。
林先前担心地似乎有点多余。
米娜·卡莉虽然不是从事过相关专业的。
但到底是姐妹情深,伊芙·卡莉在表述的时候都是用尽可能通俗易懂的语言。
尽量照顾着米娜的感受。
甚至有些时候林灰都能直接听懂伊芙·卡莉所表达的内容。
尽管如此,林灰依然没丢掉翻译(黄静)跟伊芙·卡莉沟通。
有些大牛明明自己会英文。
为什么涉及到一些重要场合仍然要带翻译呢?
翻译不完全是为了翻译本身。
更多是为了一定的容错性。
虽然涉及到文本摘要这种东西林灰都是相当熟悉不过的,很少出现错误。
但毕竟两个时空是有些区别的。
林灰不小心表暴露了什么岂不尴尬。
在常人面前如果林灰不小心暴露了什么专业上的马脚可能很难被发现。
如果是直接同伊芙·卡莉交流的话。
面对着一个同行直接交谈的话,林灰并不能保证不会露出马脚。
有翻译在的话,多多少少多了一层缓冲。
尽管如此,林灰说话依旧要慎之又慎。
伊芙·卡莉向林灰着重介绍了这个时空里人们是如何评估文本相似度的。
按照伊芙卡莉的表述,林灰才知道。
原来此时这个时空的人们主要是利用基于知识库的方法来计算语义文本相似度的。
不过这个时空人们主要是利用基于网络知识的方法来计算的。
林灰知道这种方法的。
这类方法是基于知识库计算相似度的一种。
这种方法主要利用网络大型知识库资源,如Wiki百科和摆渡百科等。
通过网页内容和网页间的超链接进行相似度计算。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知识愈加丰富。
能够充分利用网络中的资源进行语义文本相似度计算自然是一个不错的思路。
不过基于知识库的方法来计算语义文本相似度可不只是这一种方法。
据林灰所知基于知识库的语义文本相似度计算方法根据知识库的类型其实是可以分为两大类。
除了基于网络知识方法的话。
还有一类是基于本体的方法。
这类方法运用结构化语义词典进行计算。
其基本思想就是运用这些语义词典中包含的概念信息和概念间的层次关系进行语义文本相似度计算。
按理说既然想到了基于知识库的语义文本相似度计算方法的话应该首先想到基于本体的相似度计算方法才对才对啊。
为什么没先想到基于本体的方法?
反而先想到了基于网络知识的方法?
回想起伊芙先前的自我介绍,林灰恍然大悟。
伊芙的团队没想到这种方法也可以理解。
毕竟伊芙他们的团队原本是和谷/歌方面深度合作的。
基于网络知识的方法利用网页内容和超链接相似度进行计算的话虽然不容易。
但谷/歌的老本行PageRank算法引入到NLP领域后实现的功能本就跟这个差不多。
这样看来,和谷/歌方面的团队有过深度合作关系的伊芙团队忽视基于本体的方法而直接选择基于网络知识的方法也是可以理解的。
说起来基于网络知识方法计算相似度实现起来并不容易。
毕竟网页中知识颗粒度较粗。
说白了就是网页中有用的东西少。
加之部分网页的知识结构化程度较低。
如果直接对所有的网页链接进行分析,会导致知识含量稀疏、计算困难等问题。
因此必须找网页结构高同时知识内容集中的网页才适合开发基于网络知识评估文本相似度的方法。
什么样的网页具有这一特征呢?
Wiki百科和摆渡百科。
只有这两个对应的网页同时具备网页结构程度化高以及网页中有用的东西多这两点。
baimengshu.com
也正因为如此,林灰记得前世搞/基于网络知识的文本相似度识别的主要就是谷/歌和摆渡两家。
说起来某度能长期居于B/AT之首还是有些实力的。
至少不像外人以为的那般花架子。
伊芙·卡莉之后又详细地介绍了一些基于网页知识文本识别度的内容。
之所以详细介绍这方面的东西。
林灰知道的,伊芙·卡莉其实还是好奇林灰究竟是使用何种相似度模型来评估文本摘要和摘要之间的语义相关的?
林灰没有直接回答。
而是反问道:“关于使用向量介入进行语义文本相似度计算你怎么看?”
第155章 你渴望推开那扇门么(下)
米娜·卡莉对中國还算熟悉。
但伊芙·卡莉还是第一次来到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
这一路上的经历对她来说就是一次新奇的探险。
尽管妹妹就在帝都,但她几乎从未设想过要来中國。
此次之所以成行造访中國还是因为埃瓦尔德·切瑞的建议。
当然,这只是一方面原因。
另一方面是因为林灰在北域,这才是她来到中國最重要的原因。
她迫不及待地想和这位构建出生成式摘要算法的超级天才见面。
飞抵帝都国际机场之后,经过了一系列必不可少的入境流程之后。
伊芙·卡莉几乎片刻也没在帝都逗留,跟米娜·卡莉会合之后二人就乘机直抵北域。
而按照水木和麻省理工方面先前协商安排好的流程。
在23号到25号这三天,六场学术座谈会原本是有三场学术座谈会都是需要伊芙·卡莉列席参加的。
但伊芙·卡莉满脑子都是林灰,浑然没什么参加学术会议的兴致。
因此这些学术会议全都被伊芙·卡莉以生病作为借口而推脱了。
林灰,这么一个远在万里之外的陌生人值得让伊芙·卡莉这么激动么?
当然值得,不是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很难领略到林灰先前提出的生成式摘要算法意味着什么。
正如埃瓦尔德·切瑞先前说的那样:“LIN HUI的出现就像是幽暗而又夐远的莽原上突然出现的一束耀眼的光。在自然语言处理文本摘要这个细分领域,无论怎样褒扬他都不算过分。”
这种说法毫不夸张。
作为文本摘要领域顶尖研究小组的负责人,伊芙·卡莉很清楚之所以她们没能先LIN HUI一步搞出生成式摘要算法,不是因为他们不努力,而是因为现有的自然语言处理涉及到文本摘要这方面的研究很大程度是走到了死胡同。
在这种情况下,别的算法团队如果是按照他们的研究思路,即便是将他们超越也不可能将他们超越太多。
而林灰提出的生成式文本摘要算法却轻而易举的碾压他们先前的研究成果。
这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自然语言处理这方面的研究人员来说林灰提出生成式摘要算法最大的意义不在于这个算法本身的价值如何如何,而在于林灰大概率是在自然语言处理这方面新打开了一扇门。
正因为如此,林灰在生成式文本摘要算法上的研究成果才会受到麻省理工学院的高度重视。
同样是因为如此,先前她发给林灰请求见上一面的邮件得到林灰的同意之后她才会那么开心。
她似乎听到林灰在向她发出呼唤:“通往全新世界的大门就在那里,你渴望推开那扇门么?”
虽然这种感觉是伊芙·卡莉的脑补,但即便有一丝一毫这种可能,伊芙·卡莉也不会放弃。
科学领域上能够推开一扇新的门,这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这是一件极有可能载入科学发展史册的事情!
像伊芙·卡莉这种层次的科研人员对金钱这样的“利”感觉可能一般般。
但对于能够载入科学发展史册的“名”却不是所有人能都够坦然自若的说“不”。
反正伊芙·卡莉感觉她面对这样的机会是丝毫不能抗拒。
虽然心中充满了美好的愿景,但在和林灰会面之前伊芙·卡莉心情也不完全是激动。
伊芙·卡莉还隐隐约约有一丝担心,她很担心她跟林灰的见面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顺利。
yawenku.com
因为没见到林灰的时候,伊芙·卡莉已然知道了林灰是个年仅十八岁的天才。
少年成名的天才固然很让人仰望,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希望身边有一个这样的天才。
伊芙·卡莉以前没少见过年少成名的天才,毕竟计算机以及计算机衍生领域最不缺的就是天才。
因为经常邂逅天才,伊芙·卡莉的脑海中对这种年少成名的天才多多少少都有点刻板印象。
基于这些刻板的印象,伊芙·卡莉虽然对林灰有过很多种种设想。
但这些设想基本离不开年轻、聪明、狂傲、偏激、自大、出言无状、轻慢之类的标签。
不过纵然料想林灰可能会有很多缺点。
伊芙·卡莉的内心深处已然做好了容忍林灰狂傲、偏激、自大等缺点的准备。
毕竟她是怀着学习的心态才来到这个东方国度的。
在跟林灰见面之前,伊芙·卡莉对跟林灰将要发生的交流唯一的期盼就是:
——除却收获到无理的冒犯之外,多多少少能获得一些学术方面有价值的信息。
等真的见到林灰之后,她才发现她先前的想法多多少少有点跑偏。
林灰确实很年轻很聪明。
但全然没有她先前她设想的那般狂傲、偏激、自大。
非但没有她先前设想的那般狂傲偏激自大。
林灰人很帅,性格很好,谦虚儒雅,言谈举止间还很照顾别人的感受,给人很舒服的感觉。
除了性格和煦之外,林灰在待人接物方面还很周到。
此次进行交流的公寓楼,虽然不甚华丽,但胜在环境优美。
最妙的是距离此处不远还有一个人工湖,这和伊芙·卡莉以前工作的地方多多少少有些相似。
而且这次学术交流的形式和伊芙·卡莉以前团队交流的方式很相似。
几个志趣爱好相同的人聚在一起,以闲谈的形式展开。
这一切让伊芙·卡莉在异国他乡收获到了一份难得的亲切感。
这些周到的安排让伊芙·卡莉受宠若惊。
除却这些,伊芙·卡莉最在乎的还是林灰在学术上的态度。
而最让伊芙·卡莉意外的也是林灰在学术上的态度。
虽然林灰在研究成果上领先别人一大截,但林灰在学术上全然没有学阀的架子。
林灰很擅长倾听。
这是一件极其难得的事情。
在自然语言处理专家学者里面找一位擅于倾听的专家似乎比在地球上找一只大熊猫还要难。
很多自然语言处理的专家学者都是计算机从业人员出身。
在伊芙·卡莉印象中,这类人员向来都是自顾自的表达,最不擅长的就是倾听。
或许并非不擅长倾听,只是单纯的不喜欢倾听。
似乎倾听别人的思维路线和研究现状很容易让他们想起早年debug时的痛苦经历一般。
但在林灰这里情况却很不一样,林灰很善于倾听。
在座谈会刚一开始的时候,原本伊芙·卡莉是打算让林灰先发表意见。
结果却被林灰示意让她先说,这让伊芙·卡莉很不适应。
一时半会她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只能将前不久她发给林灰的邮件再次详细地加以阐述。
伊芙·卡莉之所以介绍这方面,除了想不到合适的话题切入点这个原因之外。
还有另一重原因,那就是伊芙·卡莉很好奇林灰在LH文本摘要模型的构建时究竟是如何评估文本相似度的。
但这个问题伊芙·卡莉也不好意思直接问,只好旁敲侧击。
刚开始表述的时候伊芙·卡莉还有点紧张,很怕赘述邮件上重复的内容引起林灰的不满。
但林灰似乎毫不介意,就那样认真地听她陈述。
林灰这种态度让伊芙·卡莉没那么紧张了。
在陈述的时候,伊芙·卡莉注意到一个小细节:
在机场往回来的路上,当她向林灰建议找个翻译进行同传的时候林灰几乎不假思索就同意了。
但在实际沟通的时候,伊芙·卡莉从林灰的一些反应判断出林灰其实是能直接听懂她所表达的内容的。
既然如此,林灰当初为什么还答应她的请求?
而不是直接丢掉翻译跟她沟通呢?
或许这一切都是为了给予对等的尊重吧!
这份对等的尊重不光是给予伊芙·卡莉的,主要是给予米娜·卡莉的。
试想一下,如果林灰压根不需要翻译就能和伊芙·卡莉交谈。
似乎最尴尬要数跟伊芙·卡莉一块同行的米娜·卡莉了。
一个男人能够做到这份细心确实不容易。
伊芙·卡莉对林灰的好感增添了零点几个百分点。
妹妹似乎也注意到林灰在同传方面这个善解人意的做法了。
伊芙·卡莉注意到米娜·卡莉有意无意地不知道撩动过几回头发了。
当然米娜的示好也可能仅仅是因为林灰的颜值。
按理说东方男性的外貌在西方人眼里是很难区分的。
但人帅到一定程度是超越地域局限的。
林灰似乎就是这种情况,哪怕以最苛刻的审美体系来评判,林灰的颜值也能打99分,满分10分。
第一眼看到林灰时,如果不是林灰主动表露身份,伊芙·卡莉甚至觉得林灰的身份会是一个模特。
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了。
注意到林灰在细节方面有意无意释放的善意之后。
伊芙·卡莉在进行陈述的时候彻底放松了下来。
在向林灰着重介绍了这个时空里人们是如何评估文本相似度的。
伊芙·卡莉注意到林灰听说她的团队先前是利用基于网络知识的方法来评估文本相似度时眉毛蹙了一下。
莫非是林灰并不认同基于网络知识评估文本相似度的方法?
还是说林灰觉得有什么方法比这种方法更好呢?
伊芙·卡莉默默将这件事记在心里。
在伊芙·卡莉陈述完成后。
林灰领略到了她的意思。
不过却并没有正面回答伊芙·卡莉的问题。
而是反问伊芙·卡莉:“为什么不考虑使用向量介入到文本相似度评估呢?”
虽然这是林灰在这次交流中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但这个问题让伊芙·卡莉多少有点措手不及。
早期在机器识别文本时为了要机器识别自然语言,往往将自然语言数值化。
而后再将这些数值通过向量化后进行属性区分。
这种方法不算新鲜,伊芙·卡莉记得在1977年(这个时空)就有研究人员首次提出向量空间模型VSM了。
当时这种研究方法还比较受欢迎,但也仅仅是当时而已。
很快这种方法就被发现了有不小的漏洞。
利用VSM方法的话,当文本量很大时,生成的文本向量是非常稀疏的,这就导致了空间和计算资源的浪费;
另外VSM为达到简化模型的效果忽略了词语间的关系,而在很多情况下词语之间是存在联系的,因此简单地认为词语间相互独立是不合理的。
这距今已经有近四十年的历史了,现在这种研究方法似乎已经被遗忘了。
虽然四十年后,当年遇到的所谓的“空间和计算资源浪费”某种程度上可以通过硬堆计算力可以暴力解决。
但这仅仅是能解决当年遇到的难题而已。
现在文本处理时面对的信息量复杂程度和当年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如果仍要向量化数据之后进行处理的话会带来全新的困难:——维度爆炸!
维度灾难(又名维度的詛咒)是一个最早由理查德·贝尔曼在考虑优化问题时首次提出来的术语,用来描述当(数学)空间维度增加时,分析和组织高维空间(通常有成百上千维),因体积指数增加而遇到各种问题场景。
当在数学空间上额外增加一个维度时,其体积会呈指数级的增长。
这样的难题在低维空间中不会遇到。
比如物理空间很少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毕竟物理上通常只用三维来建模。
说起来很神奇,尽管物理上很难遇到维度爆炸问题。
但在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方面维度爆炸是常有的事情。
如果按照林灰提到的引入词向量来将单词进行向量化时。
随便一点信息量都会轻而易举地突破三维。
其实在很多领域中,如采样、组合数学、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都有提及到这个名字的现象。
这些问题的共同特色是当维数提高时,空间的体积提高太快,因而可用数据变得很稀疏。
在高维空间中,当所有的数据都变得很稀疏,从很多角度看都不相似,因而平常使用的数据组织策略变得极其低效。
不过在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方向的维度爆炸并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
林灰为什么突然提到这个东西呢?
莫非他有什么更好的解决方案么?
可是维度神马的就摆在那里,莫非能平白无故的降维?
第155章 爆炸了的维度
第156章 学术工具人get√
伊芙·卡莉虽然不知道林灰为什么突然这么问。
但这种有可能得到林灰提点的机会,伊芙·卡莉怎可能轻易放弃。
伊芙·卡莉先是给林灰陈述了一下当前西方在计算语义文本相似度的时候向量通常客串的角色。
而后伊芙·卡莉才正式开始回答林灰先前问她的问题:
“引入向量后才能使得机器更方便的处理语义文本的信息。
如果不引入向量的话在处理语义文本相似度的时候我们能选择的方案很少。
而且不引入向量的情况下,我们在计算语义文本相似度所选择的方案多多少少都有点LOW。
比如说,基于字符串的方法,这种方法都是对原始文本进行比较。
主要包括编辑距离、最长公共子序列、N-Gram相似度等来进行衡量。
就以编辑距离来说吧,其衡量两个文本之间相似度的根据是依据两个文本之间由一个转换成另一个所需的最少编辑操作次数。
这种算法界定的编辑操作包括增加、删除、替换三种。
最长公共子系列是根据……
这套衡量标准甚至有点像Microsoft Word格式来衡量一般。
基于字符串的方法虽然原理简单、实现方便。
但这种方法没有考虑到单词的含义及单词和单词之间的相互关系。
涉及到同义词、多义词等问题都无法处理。
目前很少单独使用基于字符串的方法计算文本相似度。
而是将这些方法的计算结果作为表征文本的特征融入更加复杂的方法中。
除了这种方法之外,还有……”
林灰对于这些也是了解一些的。
他只是想通过伊芙·卡莉之口判定一下这个时空的研究到底是什么进展的。
基于字符串通过编辑操作、最长公共子系列的方式衡量语义文本相似度确实有点低端。
但低端不等于没用,不能因此就说这种算法没价值。
设想一下,如果文本识别领域取得突破的话。
把界定文本相似度的判断方法和文本识别算法结合在一起的话。
反而是基于字符串判定文本相似度这种方法最为贴切。
毕竟这种基于字符串的判别方法和计算机视觉的直观逻辑形式最为接近的一种。
事实上文本识别算法在后世同样是很寻常的技术。
甚至于随便一个聊天软件的截图工具都能很好的胜任文本识别的任务。
而现在这个时空哪怕一些专门打出文本识别为噱头的软件。
实际上进行的工作只是扫描文稿转成PDF而已。
涉及到实际的文本识别效率低的一批。
林灰感觉似乎又无意间发现了一个商机。
虽然是发现了一个商机,也不适合现在去做。
毕竟涉及到文本识别这方面还是跟计算机视觉这个领域有关系的。
所谓的计算机视觉说白了就是让机器看东西。
这个算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领域。
这个领域的研究是为了让计算机和系统能够从图像、视频和其他视觉输入中获取有意义的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机器采取行动或提供建议。
如果说人工智能赋予计算机思考的能力。
那么计算机视觉就是赋予发现、观察和理解的能力。
计算机视觉虽然不能说多么复杂吧。
但起码门槛比自然语言处理要高得多。
显然不适合林灰现在掺和。
不过林灰有耐心,林灰默默地将这件事放在了心里。
林灰觉得不能目光太短浅。
有些东西虽然现在看起来很鸡肋。
未必就代表长远角度没有用途。
心念及此,林灰突然觉得很庆幸。
重生之后,前世的经验让其游刃有余。
另一方面,重生带给他让他受益的就是思维上的改变。
涉及到很多事物林灰都会下意识地考虑到长线价值。
甚至不经意间会考虑到十年二十年之后的事情。
有这种长线思维方式。
林灰觉得假以时日他一定能走到一个鲜有人企及的高度。
但这些想法就不足为外人道也。
虽然就基于字符串评价文本相似度的方法和伊芙·卡莉有些分歧。
但林灰并没有表露出来,学术上的交流很多时候也只是求同存异而已。
伊芙·卡莉还在继续陈述着她的看法:
“……我觉得将向量引入到语义文本相似度的衡量确实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不过在介入向量之后,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一样。
向量在处理一些语义复杂的文本信息时。
极其容易形成一些高维空间,造成维度爆炸。
出现这种情况后,应用场景经常会变得极其糟糕。
经常出现维度爆炸的问题。
事实上,现在维度爆炸问题已经很制约我们的研究了。
Dear林,不知道您关于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呢?”
林灰道:“维度爆炸主要是高维难处理的问题。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考虑将高维进行降维呢?”
林灰的语气是那样的风轻云淡。
彷佛在叙述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一般。
降维?将高维的什么进行降维??
听了翻译同传过来的信息。
伊芙·卡莉有种要吐血的感觉。
她有点想学中文了。
她不知道林灰表达的原意就是将高维转化为低维。
还是说林灰在表述的时候说的是将高维的某物转化的低维但翻译在转达的时候却省略了什么东西。
如果是省略了一些重要的名词那实在是太糟糕了。
到底林灰想表达是将高维数据转化为低维数据?
还是说将高维模型转化为低维模型?
抑或是什么其他含义?
伊芙·卡莉很想询问一下。
不过考虑到林灰先前为了米娜·卡莉做出的贴心之举。
伊芙·卡莉并不好就这种事情让林灰带来的翻译陷入到不安之中。
仔细思索林灰话里的含意。
首先伊芙·卡莉觉得林灰想说的应该不是将高维数据降低成低维数据。
在进行自然语言处理时如果出现了高维数据的话。
在分析高维数据时,确实是可以进行降维的。
也必须要进行降维!
高维数据模型虽然收集到的数据点很多。
但是所收集到的数据通常会散布在一个极其分散广袤的高维空间中。
这种情况下很多统计方法都难以应用到高维数据上。
这也是“维度灾难”存在的原因之一。
遇到这种维度灾难,不降维的话高维数据是很难进行处理的。
(ps:……数学天赋点满的人高维也能硬上)
作为数据去噪简化的一种方法,降维处理对处理大多数现代机器学习数据很有帮助。
通过降低数据的维度,理论上讲可以把这个复杂棘手的问题变得简单轻松。
机器学习领域中所谓的降维就是指采用某种映射方法。
将原高维空间中的数据点映射到低维度的空间中。
这么做是为了除去噪音同时保存所关注信息的低维度数据。
这样对研究人员理解原本的高维数据所隐含的结构和模式很有帮助。
原始的高维度数据通常包含了许多无关或冗余变量的观测值。
降维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潜在特征提取的方法。
降维这种方法经常用于数据压缩、数据探索以及数据可视化。
话虽如此,但降维并不是像科幻书里描述的那般扔一个二向箔就完事了。
涉及到降维是一件极其麻烦的事情!
在选择降维方法的时候,人们不得不考虑很多因素。
首先要考虑输入数据的性质。
比如说,对于连续数据、分类数据、计数数据、距离数据,它们会需要用到不同的降维方法。
对数据的性质和分辨率的考虑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不考虑输入数据的性质贸然进行降维的话虽然能够使得这些这些高维模型低维化。
极有可能使得原本离散的数据直接“糊”在一起。
这种情况比高维离散还要糟糕。
在应用正式的降维技术之前。
还要对高维数据进行适当的预处理。
毕竟不是所有的数据都是样本数据。
而有的时候进行预处理时。
最佳的预处理方式又是引入降维。
这就会陷入一个疯狂套娃的循环之中。
总而言之,对高维数据进行降维是一件超级麻烦的事情。
在实际进行处理时一般自然语言处理方向的研究人员一般都竭力避免出现高维爆炸的情况。
而不是等出现高维数据之后再进行低维处理。
高维数据的低维处理某种程度更像是一种迫不得已的异常麻烦的补救措施。
很多东西因为麻烦就足以让人说再见了。
繁复的过程意味着容易出错。
而美好的事物所呈现的形式应该是简洁的。
就像欧拉公式一般。
正因为如此,伊芙·卡莉觉得林灰这种天才想表达的意思绝对不是将高维数据降维成低维数据。
如果林灰想表达的意思不是对高维数据做手脚。
而是说对传统的向量空间模型做文章?
将高维向量空间模型转化为维度较低的空间向量模型?
这种思路倒是不错。
但这种尝试先前并不是没人做过。
很早之前就有人进行了尝试。
早在上世纪末期就有人提出了潜在语义分析模型。
潜在语义分析模型是基于空间向量模型(VSM)而提出的。
潜在语义分析模型其基本思想是在得到文本的空间向量表示后。
通过奇异值分解,将高维且稀疏的空间向量映射到低维的潜在语义空间当中。
在得到低维的文本向量和单词向量之后。
再用余弦相似度等度量方式来计算文本间的语义相似度。
潜在语义分析的本质思想就是通过降维来去除原始矩阵中的噪音,从而提高计算准确度。
虽然这种思路不错,但这种方法并没有普适性。
这是因为潜在语义分析模型在架构模型的过程中采用的奇异值分解。
这种做法使得计算复杂度增高,并且可移植性较差。
在这种方法提出来之后。
并不是没人尝试对这种方法进行过改进。
同样是上世纪末。
有研究人员提出了概率潜在语义分析模型。
这种模型是基于概率,而不是基于奇异值分解。
这种模型相比于潜在语义分析模型的主要差异是增加一个主题层。
而后使用期望最大化算法训练主题,并找到一个概率性的潜在主题模型。
以此用来预测文本空间向量中的观察数据。
在这种概率潜在语义分析模型中,多义词被归入不同的主题下,而同义词被归入同一主题下。
这样可以避免同义词和多义词对文本相似度计算的影响。
然而,概率潜在语义分析模型的参数随着文档数量的增加而线性增长。
很容易出现过拟合和泛化不良。
这种情况很大程度又是因为维度爆炸。
因为过拟合只在高维空间中预测相对少的参数和低维空间中预测多参数这两种情况下发生。
一个为了避免维度爆炸而提出的模型却出现了维度爆炸。
多少有点悲剧。
事实上,并不是只有上述两个模型提出来。
这之后还有很多研究团队都在从模型层面的做了不同程度的尝试。
但这些模型要么是南辕北辙,不利于降维。
要么是在降维的同时又带来了新的问题。
总之,这些模型都有各种行不通的地方。
尽管伊芙·卡莉相信林灰是个天才。
但伊芙·卡莉觉得林灰也很难在前人无数次尝试的情况下找到一种全新的能够规避维度爆炸的低维模型。
伊芙·卡莉考虑了很久也没想通林灰究竟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伊芙·卡莉把她刚才她的思考过程对林灰进行了阐述。
林灰听得很认真。
听完之后,林灰笑道:“你都想到了这么多种高维向低维转化的情形。
而且先前你也提到了机器识别文本时为了要机器识别自然语言往往将自然语言数值化。
而后为了将这些数值进行属性区分进一步进行了向量化。
既然你能明白这些,那你就应该知道涉及到自然语言处理方向的问题之所以很容易出现维度爆炸很大程度是因为原始数据就维度极高。
这种情况下我们为什么不直接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对原始数据做些文章呢?”
听到林灰这话,伊芙·卡莉似乎灵魂深处被触动了一般,
触电般的感觉袭来,伊芙·卡莉突然激动了起来。
伊芙·卡莉颤声道:“你的意思是说,直接对原始的高维数据进行低维化处理?
处理得到低维化数据之后,在架构模型进行语义文本相似度分析?”
和聪明人说话就是比较省时省力。
林灰想要表达的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现在这个时空常用的编码手段常用的还是1hot编码来说吧。
这种编码虽然再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这种编码也经常带来很多麻烦事情。
前世往后几年的话,词向量按照基本都是通过分布式向量进行编码。
分布式编码相当于将原始数据投射到了一个较低维度的空间。
如此一来将原始数据从稀疏的高维空间压缩嵌入到较低维度的向量空间中。
这对于后续的处理无疑是很有帮助的。
当然了投射不是说投射就投射。
还得经过神经网路学习的训练。
至于怎么训练?
这就是纯粹技术上的事情了。
前世,词向量的分布式表示还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做词嵌入。
虽然林灰现在跟伊芙·卡莉所说的内容已然涉及到分布式词向量的部分原理。
但林灰倒也不怕伊芙·卡莉剽窃想法。
毕竟他说的只是一部分原理。
选择性的真相有时候比谎言更具误导性。
至于伊芙·卡莉能从林灰这获得多少信息,主要取决于两人的磨合程度。
其实林灰挺希望有朝一日能全部告诉伊芙·卡莉的。
因为伊芙·卡莉能够获悉全部信息的话只有一种情况。
那就是她甘愿充当林灰的工具人。
对自己的工具人自然没必要隐瞒什么。
林灰也急切需要一个纯粹的学术方面的工具人。
毕竟科研什么的能指点下方向收获论文才是最理想的。
过于深入其中的话,未必会变强,但一定会变秃。
眼前的伊芙·卡莉聪明一点就透领悟性强。
伊芙·卡莉年轻有激情,这可优秀准科研人最应该具有的素质。
最关键的是伊芙·卡莉似乎很单纯,很好骗。
这么好骗的姐姐。
不把她忽悠来肝论文似乎是不应该啊……
似乎是不用那么麻烦。
事情比林灰想象的顺利。
跟伊芙·卡莉深入聊了一会。
(ps:……省略好多字,以后有时间慢慢补充吧,补充的不算计费字数)
伊芙·卡莉似乎是下定决心一般。
鼓起勇气对林灰说道:“如果,我是说如果可以的话,我能做你的助手么?”
听了她这话,林灰似乎很犹疑的样子。
伊芙·卡莉也知道她这个请求有点冒犯。
尽管伊芙·卡莉动起这个念头有点仓促。
但伊芙·卡莉相信她内心做出的选择。
和林灰的谈话渐渐深入,伊芙·卡莉一时间似乎接触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来的路上,伊芙·卡莉就感觉到林灰对他无言的呼唤:“你渴望推开那扇门么?”
siluke.com
此次和林灰交流,听到了林灰刚才的话语,伊芙·卡莉似乎亲眼目睹了林灰推开那扇门一般。
能同林灰一起推开那扇门的机会伊芙·卡莉自然不会放过。
看见林灰似乎很迟疑,伊芙·卡莉忙道:“我愿意签订协议,我会对你的研究成果严格保密的……”
伊芙·卡莉接着道:“我也不需要科研经费……”
一个远涉重洋万里之外赶来的学者态度恭谨到如此这般。
林灰如果不答应的话似乎显得很不尽人情。
林灰果断答应了伊芙·卡莉的请求。
协议肯定是要签的,林灰不想成果被窃取。
但科研经费以及相应报酬还是要照发的。
员工可以有用爱发电的念头。
但boss却不能真的让员工用爱发电。
那样很容易原地暴毙族谱断绝的。
第156章 学术工具人get√
第157章 何以解忧唯有暴富
林灰和伊芙·卡莉都有缔结学术方面合作协议的意愿。
在这种情况下,事情进展的很顺利。
林灰和伊芙·卡莉很容易就缔结好了协议。
当然,之所以能够如此顺利地缔结学术方面的合作协议除了林灰和伊芙·卡莉都有意向之外。
也是得益于这个时空世界上关于学术合作方面有一套专门的标准。
这个时空,世界上各国除了涉及到保密项目的学术方面的合作依旧延续传统惯例之外。
其他项目的学术合作,世界各国基本都奉行这套标准。
因此该标准具有很强的通行性。
不知道这套规定是猝s多少研究人员换来的。
但这项规定无疑省却林灰很多麻烦事。
如果没有统一标准的话,事情多多少少有些棘手。
伊芙·卡莉虽然很主动,但毕竟还是歪果仁。
如果是按前世14年左右光景,以自然人的身份进行涉外雇佣是件很麻烦的事情。
很可能林灰和伊芙·卡莉暂时要拟定一堆协议才能达到现在这种的约束力。
而且就算是成功缔约也用处不大。
等林灰到了美國之后又得同伊芙·卡莉按照美國的法律拟定一份全新的合作协议。
现在有统一的标准,无疑是方便了许多。
按照林灰和伊芙·卡莉签署的这份学术合作协议。
协议签署后乙方伊芙·卡莉将为甲方林灰工作6个月的时间。
即从2014年6月22日工作到2014年12月22日。
在六个月内甲方林灰付给伊芙·卡莉每月不低于两万美元的报酬。
这份协议的细则有很多,还规定了很多其他内容。
当然这份合作协议对林灰最大的价值就是明确规定两人的合作领域的机器学习方向。
作为一个仆从性质的合作协议。
明确合作领域,意味着乙方伊芙·卡莉认可甲方林灰在机器学习领域研究的权威性和先导性……
说法有点官方,实际表达的就是这6个月里在机器学习领域两人共同的学术成果将归林灰。
(其它领域的研究成果视双方的具体贡献协商划分归属)
虽然这个协议不涉及其他领域。
但仅仅是机器领域上尊重林灰的权威性和先导性就够了。
林灰在学术上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在机器学习领域引入深度学习在内的各种新概念。
从而顺利地推开人工智能那扇大门。
可以说协议签署的那一刻开始,林灰就相当于正式拥有了一个学术上不错的合gong作ju伙ren伴。
至于为什么只签署六个月的时间。
林灰倒是想签署的更久一些。
问题是半年时间几乎足够一个算法进行升级换代的了。
如果签署的时间过久,恐怕伊芙·卡莉会怀疑林灰的动机。
同时这个时空里涉外学术合作协议,当缔约双方都是自然人的话合同期最多只能是6个月。
如果缔约双方能够有意向进行继续合作的话,可以在6个月协议期结束后继续进行续约。
当然在涉外合作协议中只是自然人之间进行的缔约会受到这个限制期限约束。
如果是自然人和机构签署协议或者是机构和机构之间签署协议的话则不受六个月的时间限制。
林灰猜测之所以出现这种规定大概率是为了避免一些留学生受到无良导师不公正的对待。
缔约之后,林灰和伊芙又更加深入地聊了一下。
这次深入交流只有林灰和伊芙·卡莉两个人。
毕竟只有伊芙·卡莉同林灰签订了合作协议。
林灰和伊芙·卡莉大概聊了一个小时左右。
因为交流上有些障碍,两人并没有聊多少东西。
只聊了一些分布式词向量架构以及应用流形处理高维数据的可行性。
不过从伊芙·卡莉的反应来看似乎是明白林灰说的啥了。
就算没明白也没关系,毕竟刚刚认识,能在一定程度上互通有无已经很不错了。
林灰也不知道是不是他的学习能力增强了。
在同歪果友人交流的过程中,林灰发现他的口语进步的也很快。
林灰相信很快这种交流上的障碍就会荡然无存。
此后林灰邀请黄静、伊芙·卡莉和米娜·卡莉一块去吃饭。
不过可能是因为饮食习惯上的一些原因伊芙·卡莉和米娜·卡莉并没有和林灰黄静一块同行。
林灰也没勉强。
去餐厅的路上,已经是23号下午六点左右了。
林灰看到手机里有不少未读消息。
这些信息基本都是银行方面发来的短信。
从这些通知消息上看,林灰0010卡上的余额从4850万元变成5750万元。
而6699那张卡上的余额也从3507万美元增长到了3677万美元。
跟海外网文对应的那张卡上的余额也有了一定的增长,从53万美元变成了66万美元。
至于0010和6699这两张卡上金额变动。
國内税后收入增长了九百万。
增幅不算小,不过这种程度的增长对于林灰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了。
事实上,这个增长量较昨天时已经减少不少了。
林灰记得昨天國内税后收入增长了一千一百多万。
之所以出现衰减,也可以理解。
《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在首日那般火爆的情况下。
次日营收想重现首日收入的辉煌还是挺难的。
南风APP的专业模式营收倒是依然稳健。
从手机上收到的后台数据实时邮件来看,南风APP國内版的专业模式售出了408份。
和昨日的销量有点区别,但变化不大。
这个销量林灰也很满意了。
毕竟这408份专业模式给林灰也给林灰带来近五百五十多万的税后收入[19999*80%*408*0.84]。
如果每天都能带来五百多万收入也不失为一个不错的现金奶牛。
不过这种相法不太现实,目前为止南风APP的专业模式已经累计售出了1157份了。
潜在用户规模总共才几千,而现在销量已经有一千多。
可以说市场已经有将近饱和的迹象了。
这种情况下想指望南风APP的专业模式成为现金奶牛显然不现实。
对于一款专业很强的软件来说,能达到过千销量已经很不错了。
至于说《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的表现。
林灰先前就笃定《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一定能够收获到不错的成绩。
现在这表现一切正常。
不过林灰更想要的超乎寻常的速度。
这个速度依然是有点慢啊,要知道jackmA今年捐的就上百亿了。
这让此时的林灰情何以堪啊。
这一百多亿要直接给林灰,林灰分分钟……
何以解忧,唯有暴富啊。
黄静注意到林灰看了眼手机短信之后的平静的反应。
黄静不解道:“对成绩不满意吗?从后台分析数据来看,你弄的这款游戏次日留存度可是碾压同时期的轻度休闲类游戏啊!”
林灰道:“次日留存度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数据,我刚才也注意到次日留存度了。
虽然现在这情况来看确实挺不错的,但也不能就此掉以轻心。
我感觉回去可能还是要继续弄一些活动,来确保周留存和月留存。”
黄静:“大佬你也太谦虚了!这就是大佬的忧患意识么?”
林灰:“不是我谦虚,这种次日留存度虽然很有参考价值,但也不能说游戏很吸引人能留住用户。
言情小说网
也很可能是有些用户首日没玩明白才玩到第二天。
或者也有可能是有的玩家单纯比较慢热而已需要好几天才玩腻。”
黄静:“哈哈,大佬的脑回路怎么总是这么清奇。
按照你这个逻辑,倒是完全可以设计一个玩家很难玩明白的游戏。
这样用户一天玩不明白,第二天自然还会登陆。
这样次日留存度数据就高了。”
林灰认真地点点头:“你还别说,如果只是为了数据好看,还真可以这样做。”
黄静:“我信你个鬼,玩家又不是受虐狂,玩不明白很可能直接就弃坑了,干嘛第二天还登录呢?”
玩家什么心理不好说。
但通过增加游戏难度来反向增加留存度这些都是常规操作好不好。
别说是拉高次日留存了,有的游戏甚至能够因为过于复杂,把月留存度都拉高了的。
林灰问道:“对了,关于这款游戏,有别的什么情况没有?”
黄静:“你提示我才想起来,确实有这样一个情况。
我觉得你应该要注意一下就是你现在弄的《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里。
海外的版本收费策略跟国内的收费策略是很不同的。
《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國内充值1元对应10钻石,而海外区你设置的却是1美元对应10钻石。
这样很可能导致海外玩家直接下载國内版本的玩。”
林灰:“这倒是问题不大,以后增加个社交属性就可以杜绝这种情况了。”
拿以前某某战场来说,其实用国际区账号下载下来一样能玩无广告无氪金的版本。
但实际上也没多少人真的那么做。
就是因为社交属性的因素。
其实除了介入社交属性之外也有别的办法。
别如说涉及到更新涂装、玩法之类的先更新海外版本。
这样那些玩國内版本的海外玩家注定只能使用滞后版。
虽然这样的做法能杜绝海外玩家往國内涌入。
但这种做法十分拉仇恨,没有了生存土壤。
以后该如何自处?林灰断然不会这么做的。
而且长时间看海外玩家往國内涌入确实会影响收入。
但短时间内其实问题不大。
而且國外玩家涌入的话这事发酵没准还能让林灰获得國内玩家的疯狂好评。
毕竟现在國内互联网大厂通常做法是國外当孙子,國内耀武扬威。
林灰现在的定价策略要是被宣扬开很可能收获國内玩家的好感,来疯狂消费。
这件事短时间内林灰并不想刻意做出反应。
有点动静就激烈反应?
风声鹤唳的心态不适合做游戏。
黄静:“增加社交属性确实是个不错的主意。
既然这件事你觉得问题不大的话。
那我感觉你你已经完全可以着手考虑下一个开发工作,涉及到《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短时间基本不用考虑了。
从数据上看现在《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的,你只要等着坐着收钱就可以了。
如果临时有什么事情的话,我都会专门通知你!”
林灰:“对了,说到下一款游戏哎,你人脉广,能帮我联系下服务器的信息吗?
我最近准备上线一个软件要用到服务器。”
黄静诧异道:“这样你这么快上线?
我就是开个玩笑,让你可以准备下一个项目了。
没想到你这么快就开发出来了。
呃,这段时间你要再上线游戏的话很可能会分流你《Hill Climb Rag》这个游戏啊。
而《Hill Climb Rag》这个游戏是需要长线运营的。
这段时间再上线游戏的话肯定不太好啊……”
林灰:“我哪说要上线游戏了?就是一个小应用而已。
因为涉及到一些效率问题再加上出于防盗版的考虑,所以我感觉还是放在服务器上比较好。”
黄静:“哦,这样啊,那这事容易。
涉及到游戏服务器可能很麻烦,但软件服务器其实很方便。
而且如果你要追求时间上的你要不要考虑一下使用云服务器?
这话启发了林灰。
重生以后,这个时空被林灰设想的有点落后了。
几乎忘记了云服务器这事。
云服务器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而且这年头云服务器刚刚兴起,几乎白给。
黄静好奇道:“对了,你想上线一款什么样的软件?能提前给我透露一下吗?”
林灰:“当然可以了,我这次打算的是做一款效率类软件,大概算自动化类别的吧。”
黄静:(⊙﹏⊙)
林灰:“怎么啦?不要用这种眼神看着我好不好?”
黄静:“我现在真怀疑你是不是外星人,为什么你能够这么容易的想出一些别人想不出来的软件?”
林灰:“呃,一个效率软件而已,至于这么大惊小怪么!”
黄静:“大佬你是不是在装糊涂,自动化办公软件可是软件开发业的明珠。
我曾经有过一段单飞的日子,搞得就是办公自动化软件。
结果屡屡碰壁,没办法只能找个大厂凑合上班。
现在你居然都开始尝试能搞定办公自动化软件!
这就是真正的大佬吧,永远都在挑战自己的路上。”
林灰心道,即便是真的办公自动化软件也只能说是移动开发领域的明珠罢了。
真正称得上明珠的还得是诸如飞控软件之类的软件。
林灰:“不是办公自动化软件,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跟你讲。
就一个自动化流程软件而已。
跟办公没关系,我相信到时候你一看就明白了!
总之就是一个挺简单的软件,开发也不甚复杂。
正因为简单,才担心被破解。
所以才决定应用服务器。”
黄静一副随便你狡辩反正我不相信的态度。
第157章 何以解忧唯有暴富
第158章 未来的发展路线
尽管黄静不是很相信林灰的说法。
但她对林灰的交代的事情还是没打折扣的执行。
涉及到服务器这件事情黄静是当着林灰的面打电话联系的。
这样的表现有不把林灰当外人的意思。
也有显摆一下能力的意味。
黄静和电话那边的人似乎还蛮熟悉的。
只听黄静一口一个学姐亲昵地叫着。
林灰印象里这似乎是黄静第三个学姐了。
呃,为什么和这么多学姐都关系不错?
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学姐亲和体质。
拥有这种体质的不一般都是软萌小帅哥么?
吐槽归吐槽,不得不说。
良好的人脉网办事还是很方便的。
很快黄静就帮林灰联系好了服务器以及一应技术支持服务。
采用的是云服务器方案。
听闻是赫赫有名的GRAY FOREST在寻求处理器之后。
电话那头的人全然没跟林灰提什么费用之类的。
当然这也可能跟云服务器商业化这几年刚刚兴起有关系。
林灰记得这个时间点很多互联网巨头开发的云服务器都打出前6个月费用全免的口号来招揽生意。
尽管如此,依旧不是太多人都能接受这类新鲜事物。
在一些开发公司的高层眼中云服务器相比于传统服务器多少有点虚无缥缈的感觉。
这也不完全怪这些人保守,云服务器的确有别于传统的服务器。
传统的服务器是一个真实的物理设备,一般都要放在机房或者专门的数据中心。
而云服务器可以理解为虚拟服务器,它是云计算技术发展的衍生产物。
传统的服务器因为涉及到硬件成本,服务器的价格一般会比较高。
当然了,这是在数据规模有限的情况下而言。
涉及到大数据规模时,无论是传统服务器还是云服务器都十分烧钱。
不过还好,仅仅是workflow这样一个软件,涉及到的数据量还谈不上大数据的层级。
某种角度而言云服务器的架构起来并不比传统服务器容易多少。
但林灰还是选择了云服务器。
因为在安全性方面云服务器具有天然的防ARP攻击和MAC欺骗功能。
而林灰先前殚精竭虑安排服务器的目的就是为了安全。
另外云服务器能够快速备份,故障自动迁移。
这对数据安全很有利。
而数据方面的内容对林灰很重要。
有了用户使用数据林灰以后对workflow这款软件进行升级可能更加容易。
从这些方面考虑,云服务器显然要比传统服务器更适合林灰现在这种情况。
尽管电话那头的人称不收林灰的钱。
但林灰还是象征性地交了一笔押金。
免费的东西往往最贵。
林灰并不算特别着急服务器这件事。
但黄静这样的执行效率还是让林灰很是满意。
在此之前和黄静数次合作两人相处的也都比较融洽。
再加上某种层面而言两人都有互联网从业经历。
还是有很多共同语言的。
而且跟黄静这样一个有着明显年龄代差的大姐姐谈话时林灰完全不需要顾虑太多男女有别之类的事。
总而言之,和黄静相处起来并不拘束。
这次晚饭尽管是两人第一次就餐。
总得来说还是比较愉快的。
晚饭结束后,黄静就回酒店了。
林灰没有停留,回到了茗品国际的那处别墅。
等林灰回到别墅时,时间不知不觉已经下午七点了。
林灰在早些时候已经搞定了workflow这款软件的demo。
先前在搞定demo之后林灰之所以没有继续添加些细节。
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受限于服务器问题。
现在服务器方面的问题解决了。
接下来的任务方便了很多。
林灰要做的无疑就是继续增加亿些细节而已。
接下来的工作对于一般人而言可能有点枯燥。
但创造的过程对于林灰而言是一个收获成就感的过程。
尽管林灰的创造很大程度只是搬运而已。
翻译是再创造。
搬运某种程度上也是再创造。
涉及到具体搬运的环节:
哪些能照搬?哪些要选择性地搬运?哪些要直接无视?
这些都是很费脑细胞的问题。
好在,现在的林灰涉及到这些问题的时候思维一向很活跃。
此前在workflow这款软件的动作模块方面。
林灰已经构建了大概六十多个动作模块(内建操作)。
此次进一步完善林灰又增添了十多个内建操作。
现在workflow的内卷操作已经有80个。
虽然这照完全形态的workflow这款软件差得远。
但问题不大。
事实上现在林灰想一味增添内建动作的话也还能再添加50多个。
但林灰并不想继续添加了。
毕竟workflow这款软件林灰开发出来就是为了让蘋果方面收购的。
而涉及到收购什么的甲方爸爸一般会要求技术升级。
到时候林灰可以再将这些东西拿出来。
要是现在就升级把潜力挖掘殆尽。
怎么能显现出林灰以后作为乙方的努力呢?
虽然这种做法多多少少有点不厚道,但屁股决定脑袋。
林灰没必要跟自己过不去。
而且跟资本家讲厚道着实没啥必要。
很容易被诓的底裤都不剩。
即便有的资本家看起来似乎很厚道,但实际上也难说。
可能只是同行衬托得好。
涉及到workflow这款软件。
除了完善了内建动作方面。
林灰做的主要工作都是集中在UI设计方面。
UI设计方面涵盖很多东西。
之前林灰已经明确了设计理念:
——那就是一切按照果子的审美理念来开发。
虽然为了满足果子强迫症般的设计理念林灰不得不改变一些此前几款软件的UI设计习惯。
但这不是问题,大不了这次发布这款软件的时候林灰再换一个马甲。
反正按照这个时空AppStore的规则,卓越的个人开发者可以最多拥有5个马甲。
而林灰目前只有GRAY FOREST和808080这两个马甲。
在具体的开发(搬运)过程中,给林会造成最多麻烦的不是来自于一些设计之类的东西。
而是来自于苹果底层方面的掣肘。
看起来都是一样的iOS。
但实际上不同的版本号开放给开发人员的API是很不同的。
作为习惯了为iOS10以后版本做开发的林灰来说。
开发适配iOS7的app着实有点复古。
现在这情况还好说,在实际开发的时候注意一点就行了。
要是往后几年开发的时候。
一款软件既要做满足高级版本又要兼顾早期版本,那才是真的焦灼。
除了可供调用的API上的区别之外。
具体搬运过程中,还是有不少掣肘的地方。
唯一值得安慰的地方在于果子软硬件相对来说比较统一。
开发人员一般只考虑到软件层面的东西就可以了。
总而言之,给林辉的感觉是这个时空下的苹果其实也没那么强大。
仅仅是软件层面也没后世那般强大。
现在的iOS系统不少设计依旧反人类。
但无脑粉总有理由,甚至从美学历程里面找论据。
搬出来“美的东西都是绝缘的”这种论调。
就很无语。
此外涉及到软件层面的相应开发此时的蘋果也没那么强。
别的不说,后世蘋果为了开发人员开发软件还专门开发出了一款编程语言——Swift语言。
其实林灰更熟悉的是iOS开发语言是swift语言,而不是objective-C。
Swift语言是蘋果在C 语言和Objective-C 语言的基础上开发的全新编程语言。
Swift语言包含诸如类型、流控制和运算符等底层基元。
此外,它还提供面向对象的特性。
例如类、协议和泛型,为Cocoa 和Cocoa Touch 开发者提供了他们所需的性能和功能。
下书吧
林灰记得蘋果似乎很早就开始Swift语言的开发工作了。
也不知道这个时空里现在这个项目进展咋样。
要是进展的不怎么顺利林灰倒是可以勉为其难地为蘋果方面打造一款全新的开发语言[坏笑]。
真要如此的话,涉及到传统计算机领域的声望很容易直接MAX啊。
不过这种事情大概率是轮不到林灰了,只恨没早重生几年。
除了这方面之外,蘋果和后世几年也差得很远。
完全不像是后世那种动辄几万亿美元市值的庞然大物。
现在的蘋果虽然也不弱,但体量什么的和后世完全没法比。
尽管有人察觉不到体量这种东西是什么玩意儿。
但体量其实还是很关键的。
比如说往后几年某搜素引擎起家的公司市值体量只是啊狸和鹅厂的一个零头。
那么在涉及到一些具体的竞争的时候。
这家公司很多时候都只能搞迂回,而不是搞正面对抗。
不过从前世的经验来看。
迂回的还算成功,至少其搞得AI比某狸的打磨院搞出来的东西强。
总而言之,现在的蘋果虽然很强大了,但远非后世那种地位完全不可撼动。
林灰觉得如果他有想法的话还是有施展空间的。
虽然有可以施展的空间。
但却不一定非得存着竞争的想法。
像蘋果既然能做到后期那么大的体量那就意味着某种程度其成功是一种趋势。
其能成功肯定有能成功的原因,那这种情况下为什么不试着把蘋果拐上船?
甚至是收为己用。
尽管难度很大,但值得去尝试。
毕竟回报非常丰厚,即便能攫取10%的比例代入到三万亿美元的体量中也是一笔超级庞大的财富。
钱不钱的倒是小问题,关键是蘋果有些技术储备着实很香。
尤其是自研芯片这方面。
虽然蘋果所谓的自研基带一直雷声大雨点小。
但哪怕有0.1%的可能也值得期许。
涉及到这些并非是林灰异想天开。
还是有很大施展空间的。
林灰知道蘋果的发展路线。
无论是蘋果当年收购的诸如workflow的各种产品、还算诸如swift语言这种蘋果搞得各种开发工具。
无论是各代iOS路线,还是蘋果硬件发展路线。
无论是各种蘋果漏洞,还算果子在执行过程中的种种失误。
这些对于一个有心人来说都是可以利用的信息。
更何况伴随着林灰的成长,林灰不是一个人。
而是一股势力。
操作得当的话未必不能实现罗老师当年的梦想。
关于林灰本人未来的发展。
长时间来看,林灰大概率是要开公司的。
开公司可以实现更好的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的调配,这点林灰知道。
但短时间来看。
林灰即便是开公司,跟传统意义上的公司也会有很大的不同。
自从将伊芙·卡莉纳入麾下之后。
短时间来看最适合林灰走得实际是是deepmind路线。
尽管deepmind这家公司在往后几年不为人所知。
但说起阿法狗却几乎无人不知晓。
而阿法狗的诞生就跟deepmind这家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前世DeepMind是一家嘤国的人工智能公司。
公司创建于2010年,最初名称是DeepMind科技,在2014年被谷/歌收购。
这次收购发生在2013年Faind科技结束谈判之后。
林灰记得前世那次收购的价格估计在4亿美元到5亿欧元之间。
这么大一笔财富无疑是很诱人的。
先前林灰就摆渡过,这个时空这家名为deepmind的公司确实存在。
但因为这个时空在人工智能上研究的整体性滞后。
整个公司比说是谋求被收购了。
甚至前不久该公司就试图申请破产保护了。
这种情况下无疑注定着林灰大有可为。
当然即便是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林灰搞出来的这种模式的公司也不大可能被谷/歌收购。
即便谷/歌愿意收购,林灰也不会答应。
甚至上某种层面而言,自从选择了人工智能发展道路之后。
林灰在国际层面上最大的竞争对手或者说潜在竞争对手就是谷/歌。
更何况林灰手里还有着fuchsia OS这个东西。
有着这两个东西注定了林灰和谷/歌是敌非友。
deepmind对林灰来说之所以可行,还有一个很大的因素在于deepmind是一家只发论文的公司。
尽管架构上很像皮包公司,但实际上不是。
长线来看,比较适合林灰的是高通那种纯技术路线。
至于硬件的方面大概率是以投资的形式进行。
可能会辅以诸如一些圈钱的PPT公司用来给硬件建设输血。
关于国际方面也不完全是竞争,对于亚马逊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因为跟林灰的发展路线不会有竞争关系。
林灰先前设想过很多发展路线,唯独没设想过电商。
Jack算什么东西。
(ps:还完钱就是硬气)
关于具体还有待斟酌,林灰觉得他需要一个参谋了。
……
开公司只是一种资源调配的方式而已。
具体到开公司对于林灰来说最大的问题还是人才问题。
合适的CEO呢?CFO呢?
这些都是很棘手的问题。
不是所有人都能走刘邦模式,随便一堆小兵都能练级成满级人物。
有一句话叫烂泥扶不上墙,硬拉着周围的人上没啥意思。
倒也不是不近人情,真能成长到通天的高度。
随便漏点就够周围人吃一辈子的了。
除却开公司之外现在的林灰能做的选择其实有很多。
从后世成功经验来看,其实资源调配有很多种。
诸如产研结合产学研结合之类的方式有很多。
而无论是产研和产学研里面的产都不限于开公司。
涉及到资源调配的方式。
在中國公司什么的从来不是最优秀的资源调配方式。
在中國最强的资源调配方式只有一个。
想要实现最大化的合理的资源配置所能依附的渠道也只有一个。
那就是____
第158章 罗老师的梦想我来实现
第159章 先于时代的设计天才
……(ps:将近六千了,求些推荐票)
23号夜晚,林灰忙着对《WorkFlow》这款软件完善细节的同时,好多人一样没闲着,董佳琪此时就很忙碌。
确切地说,自从GRAY FOREST在21号下午上线了《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之后董佳琪就一直很忙碌。
原本她是不需要这么忙碌的,《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上线没多久,董佳琪没有间隔太久就写出了相应的评论文章。
成为主编之后她现在已经负责新专栏了,新专栏的主要任务是评论游戏开发者而不是评论游戏本身。
话虽如此,但像GRAY FOREST发布新游这么有热度的事件,不蹭蹭似乎说不过去。
然而就在她准备发文章的时候,GRAY FOREST却将《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更新了新版本。
呃,这种情况就很悲催了,董佳琪先前撰写的那篇文章里涉及到很多游戏内容。
如果更新之后,游戏内容发生很多变化的话,那么她先前写的那篇文章基本就废一半了。
原本董佳琪是打算照发不误的,不过看到是大的版本迭代之后,董佳琪还是打算先下载下来试玩一下再说,要是这次版本迭代没啥太大变化的话,那再照发也不迟。
事实证明董佳琪想的有点美好,将新版本下载下来之后,经过短暂的试玩,董佳琪发现《Hill Climb Rag》这个游戏更新之后几乎像是换了一款游戏。
这种说法丝毫不夸张,董佳琪发现在重构版本里面,GRAY FOREST为《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里新增了一些涂装, 除此之外新的版本里主角还增加了几个全新的人物形象。
除了这些新增内容之外,在重构版的《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的v2.0.0版本中GRAY FOREST还增加了几个新场景。
在《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的v2.0.0版本中, 现在除了有基础场景(田园场景)、沙漠场景、北极圈场景、高速公路场景、月球场景, 火星场景之外, 还有夜晚场景、屋顶场景、彩虹场景这三个全新场景。
尽管更新之后这款游戏的画风和原来的基本没什么区别,但作为业内人士, 董佳琪知道此次更新之后《Hill Climb Rag》这个游戏v2.0.0版本的盈利模式相比于初代版本的盈利模式已经有很大的不同了。
盈利模式的改变意味着什么的?
意味着这款游戏的目标群众已然改变。
这个变化对于普通的玩家来说暂时没太大的区别。
但对于游戏评论人员来说这种变化意味着全然不同的解读角度。
盈利模式针对所有玩家和盈利模式针对土豪玩家肯定不是一个概念。
这种情况下,董佳琪先前写的那个稿子基本是废了,完全可以拖到回收站了。
除了盈利模式之外, 董佳琪还注意到在《Hill Climb Rag》的v2.0.0版本玩家的操作手感似乎好了一点点。
虽然只是好了一丢丢,但董佳琪感觉GRAY FOREST肯定不止是改变了一点代码那么简单。
如果仅仅是改变一些代码就能改善玩家体验,那为什么在1.0.0版本不直接一步到位呢?
事实上除非是修复一些已有bug的情况或者是涉及到一些PVE(玩家VS电脑)&PVP(玩家VS玩家)手游,否则很少有游戏更新会在操作手感做文章的。
这次GRAY FOREST为什么要煞费苦心地在这么一款不怎么需要改善手感的游戏上试图提升玩家手感呢?
言情小说网
最玄学的是当她拿着这个问题去请教别人的时候。
似乎只有一部分玩家注意到游戏体验变好这件事。
更多玩家却好像全然没注意到这件事一样:
“游戏手感改善了吗?我怎么没察觉,会不会是你的心理作用?”
“更新之后游戏体验确实变了, 但我怎么感觉游戏体验变差了呢?”
“……”
呃, 收获了一大堆这样的回馈之后, 董佳琪甚至觉得是她本人出现了一些幻觉。
还真就是薛定谔的游戏体验呗!
虽然是游戏编辑出身, 但董佳琪然既不精通于玩游戏, 也不擅长于开发游戏。
所凭借的只是敏感细微而已。
不过董佳琪相信她的感觉。
涉及到这种近似于玄学的体验上的改变。
虽然不知道出现这种情况的具体原因。
但是董佳琪觉得这背后肯定别有深意。
这个问题让董佳琪费解了好一阵子,还是前不久董佳琪才有了解决这个问题的灵感。
之所以同样一款游戏更新后在不同的游戏玩家那收获到不同的体验。
会不会是跟机型有关系?
更先进一些的蘋果机型的就更容易发挥出《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的“潜能”?
心念及此, 董佳琪在玩家群体中做了一个小调查。
感觉更新之后体验变好的玩家普遍都是手持5s的用户。
而使用4s、5或者5c机型的用户则对游戏更新后体验的提升感觉平平。
得到了这个结论之后, 董佳琪有点意外。
这么一款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小游戏在上代蘋果手机居然没办法发挥其潜能?
究竟是《Hill Climb Rag》这款小游戏太强, 还是上代蘋果手机太弱了?
尽管作为首款应用桌面级处理器芯片的5s很强大。
但也不能据此说上代机型弱啊。
要知道4s可是一向被视为乔布湿的遗产。
在众多媒体的炒作之下, 4s某种程度而言甚至比拥有众多新技术加成的5s地位更高。
这种情况下,董佳琪感觉唯一比较合理的解释是《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太吃性能了。
如果诚然如此的话, 那么董佳琪怀疑即便是5s这部手机上也没能发挥出这款游戏全部的潜能。
一个休闲手机游戏这么吃性能的吗?
(ps:可能有人以为我小题大做,实际上就是这样。
在新版某某软件上还嵌入了虚幻4引擎,就是为了让部分用户体验到某某秀的全部功能)1
虽然董佳琪不是很懂为什么像《Hill Climb Rag》这样一款游戏会涉及到吃性能什么的。
但只要知道这款游戏的设计师是GRAY FOREST,那么一切的不合理似乎都会变得合理起来。
而GRAY FOREST为什么要将一款游戏设计的这么吃性能呢?
或许这才是真正的游戏设计大师。
只有真正的设计大师在设计游戏的时候, 才会完全不囿于时代硬件的局限性,而是领跑于时代。
这就是忧患意识吧!
董佳琪觉得光是GRAY FOREST这份忧患意识就比國内其余设计师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始终领跑于时代,这才是真正的设计大师应该具有的素质。
不知道为什么,董佳琪又想起了前不久看到一家媒体对GRAY FOREST进行的报道里的描述:
“《FLAPPY BIRD》中的那只像素风格的小鸟, 就是GRAY FOREST最真实的人生写照, 一旦飞起便从不停歇,现实中的GRAY FOREST想来也应该如此, 固执偏激却又执着……”
曾经董佳琪以为这段话只是吹嘘,但仔细想想似乎确实是这样的道理。
《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虽然在v2.0.0版本的更新后相比于v1.0.0版本像是换了一款游戏。
但在这个更新的过程中什么东西没变呢?
那就是游戏中的地形的风格,无论是v2.0.0的版本中的场景,还是在v1.0.0版本中的场景。
这些场景中地形的风格高度相似——赛道很崎岖。
GRAY FOREST为什么要把赛道设计的如此崎岖呢?
仅仅是为了刁难玩家吗?
不至于吧,灰神先前上线的几款小游戏已经够成功的了。
何止于成功,先前GRAY FOREST的成就说是辉煌也不为过。
国内外各种打破记录就不消说了。
关键是GRAY FOREST先前上架的几款游戏几乎都拥有良好的口碑。
这种情况下,GRAY FOREST根本没必要去谋求转型什么的。
只需要按部就班再开发点沙雕小游戏就能收获到很大的成功。
总之此时的GRAY FOREST已经完全不需要通过刁难玩家来换钱了。
董佳琪突然想到她先前对GRAY FOREST成长之路的报道内容:
“现年18岁的GRAY FOREST是一位刚刚高考完的学生。
虽然只有18岁,GRAY FOREST从小就对软件开发、游戏研发以及算法设计有极其浓厚的兴趣。
早在09年的时候,刚上初中的GRAY FOREST就陆陆续续自学了C++、JAVA以及python等数门编程语言……”
按照这样的说法岂不是说GRAY FOREST在十多岁的时候就开始自学相关的各种知识了么?
一个十多岁的少年在没人指导的情况下,面对的前进道路不正是崎岖复杂吗?
这种情况下《GRAY FOREST》这款游戏里崎岖的赛道不就是GRAY FOREST对前路多崎岖的委婉表达么?
换言之,游戏中主人公正牛顿·比尔正是GRAY FOREST的真实人生写照。
GRAY FOREST也如同游戏中的主人公一样,面对着崎岖的道路,向前驾驶纵然有随时倾覆的风险,但依旧会不断地向前行进,努力到达一个又一个的终点。
董佳琪又想到了GRAY FOREST设计的第一款游戏——《人生重开模拟器》。
《人生重开模拟器》这款游戏有很多次重开的机会。
当时董佳琪就分析了虽然在游戏中不断“重开”人生,打出一个完美结局。
看似是轮回的故事,但其实并非是消极避世。
GRAY FOREST通过《人生重开模拟器》这款游戏真正想传达的价值观是要玩家珍惜现有的一切,把握今生,莫问来世。
按照这个观点来说,从《人生重开模拟器》,到《FLAPPY BIRD》,再到现在的《HILL CLIMB RAG》。
GRAY FOREST通过游戏设计语言向外界抒发的情感自始至终是如一的。
不知不觉间,董佳琪觉得她的思维已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逻辑闭环。
一时之间,她脑海中的思路清晰起来了。
按照这个思维路线,董佳琪将刚才思考的内容很快就敲了出来。
感觉似乎还有点不完美,董佳琪在文章的结尾又补充道:
“……在商业化浪潮汹涌澎湃的今天。
还有像GRAY FOREST坚持正能量价值观传递的开发者可以说是我们玩家的一种幸运了。
但愿现在这个浮躁、利欲熏心的游戏行业能多些像GRAY FOREST这样的开发者。”
这样一来似乎就没什么问题了。
一篇文章写好之后,董佳琪正准备发出去。
结果发现应用商店里《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在v2.0.0版本之后又出现了一个名为v2.0.1的新版本。
这特么的,董佳琪无力吐槽了。
头一次遇到游戏开发者更新游戏比游戏评论员撰写文章还快的例子。
这就是传说中的高产似母猪吗?
要不要这么夸张,难道才写完的评论文章又要废了么?
点开更新详情,董佳琪看到了对应的更新说明:
“在v2.0.1版本中,新增了一些游戏彩蛋。”
(⊙o⊙)?只是一个彩蛋更新啊,似乎并没什么影响。
虽然不知道GGRAY FOREST为什么专门为了些彩蛋更新了游戏, 但董佳琪巴不得如此。
不是大的版本迭代的话,就意味着她刚才写的那篇文章就不用再改了。
为避免夜长梦多,董佳琪果断将刚才敲击的文章发了出去。
至于文章的标题,董佳琪命名为:
——《GRAY FOREST,先于时代的游戏设计天才》
除了在专栏更新这篇文章之后,董佳琪还将这篇文章以长微博的形式转发到了微博上。
不多时她还收到了网友的评论。
点开网友的评论,董佳琪看到一位署名是“javascript for loop”的网友留言道:
“博主收了GRAY FOREST多少钱,这么卖力吹GRAY FOREST的么?喜欢吹回屋吹去,别从网上带节奏,一个休闲小游戏还扯出什么不同手机运行体验不一样?按你这逻辑是不是不同蘋果手机上运转消消乐也会有区别?”
董佳琪也不过才刚刚二十出头,最近刚刚升为主编,正是春风得意,哪受得了这种无端的指责。
之前她对不同蘋果手机上运行《Hill Climb Rag》的情况调查时保存了调查结果。
就是为了预防这种网上的杠精。
董佳琪果断将先前做用户调查时的一些截图上传到了微博里面回应这个署名叫做“javascript for loop”网友。
董佳琪原本以为这个署名为“javascript for loop”的网友该哑口无言了。
谁知道此人又留言道:“哟~,ps用的这么娴熟的么?几张截图而已这能说明啥,等我去给你ps几张去……”
不少跟着凑热闹的素质网友也纷纷留言:“没视频你说个继而……”
呃,面对这种情况,董佳琪很想狠狠打脸回去。
不过,呃,录个视频倒是不麻烦,但涉及到使用体验这种很主观的东西该怎么衡量?
正不知所措之时,董佳琪看到评论区里有署名“科技丑态”的微博博主在评论区里@她和“javascript for loop”这名网友。
董佳琪记得这个名叫“科技丑态”的微博博主。
此人似乎除了活跃在微博之外,还一贯在斗鸟平台直播各种科技产品。
不过和别的科技类博主晒机的举动不同,“科技丑态”这名微博博主其一贯的直播理念就是抨击各种國外科技大厂的产品频频玩挤牙膏的把戏,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压榨消费者。
虽然这样的行为不讨手机大厂喜欢,但此人却因为独立公正客串的测评一向深受机圈玩家的喜爱,有上百万粉丝拥趸。
这个情况下,此人的发言可以说将很大程度影响这件事情的走向。
只见“科技丑态”此人在董佳琪刚发的微博底下评论道:“之前我在直播的时候已经就不同蘋果手机运行《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进行了详细的数据测试,不同的蘋果机型在运行《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的时候确实会有区别,具体的区别和博主@董佳琪的结论相符合,关于我是怎么衡量的,至于测试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跟手度等方面,直播的时候有七万人在线观看,而且当时直播的时候录屏了,可以在各大视频网站上观看,欢迎杠精和无脑g粉来撕。”
跟手度那是什么东西?
虽然董佳琪不是很理解这是怎么回事,但在这种情况下有人帮忙站出来撑腰还是很不错的。
在这样的事实支持下,董佳琪觉得这下“javascript for loop”这名网友该哑口无言了。
董佳琪预料的不错,这名网友确实哑口无言了。
真待董佳琪准备私信感谢一下“科技丑态”这名博主的声援时,事情朝着董佳琪没预料到的方向发展了。
怼完“javascript for loop”为代表的一堆杠精网友之后,“科技丑态”并没有偃旗息鼓,又开始怼董佳琪。
此人在董佳琪刚刚发的微博下面接着评论道:“博主也不要无脑吹GRAY FRAY FOREST在游戏设计理念上确实会有独到之处,但GRAY FOREST的高明之处主要是在市场理念把握上,而不是在于游戏开发技术上,涉及到《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虽然这款游戏稍稍有些复杂,玩法上很有成为经典游戏的潜力,但这终归只是一个休闲游戏而已,在一款休闲游戏上面你硬扯什么先于时代是不是太离谱了??”
董佳琪有点不服气,灰神可是我男神,不许你这么说他。
而且董佳琪觉得此人在刚才的话语中有明显自相矛盾的地方。
一边认为《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上没过人之处,一边又强调不同蘋果手机运行这款游戏的结果不同。
按照这个逻辑岂不是自攻自受?
一时之间董佳琪甚至想把“javascript for loop”的评论回给这位叫做“科技丑态”的网友。
不过想到“科技丑态”才刚刚维护完她,董佳琪还是尽可能很委婉地回应道:
“你刚刚也说了只是一款休闲游戏而已,如果《Hill Climb Rag》这样的游戏没有特殊之处的话,那么所有的蘋果手机运行这款游戏的体验都是一样的,不可能说4s、5、5c、5s这几款机型在运行《Hill Climb Rag》上出现偏差才对啊。
不要说这样一款被你称作‘休闲游戏’的游戏在蘋果早期版本上不能流畅运行吧?”
董佳琪感觉她已经稳稳占据上风了,她倒要看看这个名为“科技丑态”的网友准备怎么解释。
只见科技丑态留言道:“按照正常的情况下,不同蘋果机型运行这样一款只是稍稍复杂的游戏是应该是不会出现区别的。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区别,这就值得反思了。
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蘋果官方在故意通过软件上的一些手段给先前的蘋果设备进行降频。
至于为什么这么做,也很好理解,无疑是为了加速蘋果旧款设备的淘汰速度,人为制造卡顿,逼消费者购买最新的蘋果产品。”
董佳琪:???
怎么扯到降频了?董佳琪放弃了回击,她感觉有点错怪先前那个叫“javascript for loop”的网友了。
此人虽然说话嘴脏了点,但这种点到为止一触即溃的作风完全不像是杠精啊。
似乎“科技丑态”这位博主才是真正的杠精。
这看谁怼谁的架势,简直就是杠精头子。
尽管董佳琪不想理会这人了。
至于先前发出的微博董佳琪也不想管了,互联网没有记忆。
纵然有点小风波估计也很快就过去了。
但这次董佳琪却料想错了。
事情远远没有结束。
这点小事最终却成为一场席卷全球的科技丑闻事件。
董佳琪浑然不知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刚刚拉开序幕。
第159章 先于时代的设计天才
第160章 躺着也能中枪
在“javascript for loop”这名网友和“科技丑态”这位博主从董佳琪发的那条长微博底下评论没多久。
很多微博网友也闻风而至,纷纷对不同型号蘋淉手机运行《Hill Climb Rag》这款手机体验不同这件事情留下看法。
董佳琪注意到这些人的观点多数都是支持“科技丑态”这名博主的。
董佳琪觉得这种情况大概率是因为“科技丑态”这个博主在后面推波助澜。
董佳琪翻看了一下“科技丑态”在微博里先前转发的文章。
此人可以说是资深淉黑了,大概从两年前淉4上出现的天线门事件起就开始疯狂黑蘋淉了。
现在有这么好的踩蘋淉一脚的机会,没道理不抓紧时间跟上啊。
试想一下如淉上代蘋淉手机连休闲游戏都运行不了。
这样的新闻将会有怎样的煽动性呢?
可以说“科技丑态”是很有动机为了这件事推波助澜的。
怎么说“科技丑态”这个博主也是有上百万粉丝。
虽然这个所谓的“上百万粉丝”有很大水分,但“100万粉”中真实存在的上千人nc粉总还是有的。
在“科技丑态”这名博主率先表态的情况下,其忠实粉丝肯定会跟着黑蘋淉。
如淉只是黑蘋淉,董佳琪并不会怎么在乎。
毕竟近几年淉子黑料蛮多的,黑蘋淉属于政/治正确。
让董佳琪比较焦灼的是网友们不捧一贬一的话就不会说话一般。
捧“科技丑态”的言论的同时,还不忘记贬低董佳琪和GRAY FOREST几句。
贬低董佳琪本人的,董佳琪根本不在乎。
毕竟董佳琪本就是游戏编辑出身,以往随便写个游戏评论如淉说了点不符合玩家心意的话,动辄就会招致一堆含妈量极高的评论,对于这种程度的贬低折损董佳琪已经是免疫了。
董佳琪比较在意的是网友们对GRAY FOREST本人的贬低行为。
原本GRAY FOREST根本不应该涉及到这件事情的,都怪她先前的那篇文章,才给GRAY FOREST带来了这么多麻烦。
思路客
这让董佳琪多多少少有点愧疚!
虽然董佳琪内心之中始终认为她在文章里的描述只是如实描述而已,根本就不是尬吹。
但现在涉及到这种情况,董佳琪很自责。
董佳琪试着回击了这些黑GRAY FOREST的人几句。
但根本无济于事,她终归只是一个小博主,话语权始终是薄弱的,号召力更是几乎没有。
她的评论很快就淹没在汹涌的海洋之中。
最让董佳琪担心的是,最开始黑GRAY FOREST本人可能仅仅只是“科技丑态”的脑残粉罢了。
但在这些人疯狂带节奏之下,从别的地方赶来的人大概率会跟风黑。
而且这不是小概率事件,而是极大概率事件。
人是一种奇怪的生物。
人作为独立个体存在的时候往往聪明且富有智慧。
但一旦涉及到群体性的时候,却又分分钟化身成为乌合之众。
经常出现无意识地盲从之类的行为。
现在这种情况,董佳琪感觉十分紧迫。
对于GRAY FOREST这么一个曾经无意之间帮助过她的人。
董佳琪可不想因为自己的一时之举动给GRAY FOREST招致麻烦。
可是头一次面对这样的事情她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让董佳琪比较费解的是,GRAY FOREST本人明明有那么庞大的粉丝群。
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除了零零散散的一些评论为GRAY FOREST开解几句之外。
大部分人都没怎么言语呢?
董佳琪可是知道的,虽然关注GRAY FOREST本人微博账户的人并不多,但这不代表GRAY FOREST的粉丝少。
毕竟GRAY FOREST每一个游戏的玩家基数都是上百万之众。
现在涉及到这种情况,为什么粉丝主体不跳出来为GRAY FOREST辩护呢?
莫非是没注意到这件事情不成?
董佳琪找了一个微博小号,把这件事情始末截图发到了微博里面GRAY FOREST先前发布的几个游戏对应的超话里面。
三分钟过去了,并没引起什么动静。
五分钟过去了,依旧没什么动静……
董佳琪有点耐不住性子,她不想事情愈演愈烈。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大范围集体性沉默呢?
董佳琪很不理解,瞥见桌边放着的周树人全集。
董佳琪似乎已然明白了,____既喜欢造神,也喜欢毁神。
造就一个新神来是一种成就感,亲眼目睹一个神的毁掉似乎也是一番成就感?
真的是这样吗?董佳琪有点不知所措。
正迟疑之间,发现有人向她发起了群邀请。
“GRAY FOREST粉丝第71群”?
第71可还行?
董佳琪知道GRAY FOREST粉丝基础很好,但从来没想过居然会这么强。
第多少群这个编号不是随意取的,必须前面的群都满了之后才会出现新的群编号。
呃,这种情况下,GRAY FOREST都有71个群了。
按照一个粉丝群500人来算的话,71个粉丝群岂不是有近四万粉丝。
虽然这看起来不多,但这些人在微博上活跃不算,还能再额外加群。
这明显都是高度活跃粉啊。
有将近四万的高度活跃粉,就很离谱。
不过这些都是次要的,才进群董佳琪就看见群里有两条@全体成员的消息。
其中一条消息是[图片]
点开图片,董佳琪看到这张图就是她先前发的那条长微博底下“javascript for loop”这名网友和“科技丑态”这位博主以及董佳琪本人三个人的不同观点引发争执这件事。
另一条@全体成员的消息:“群友们不要跟风一窝蜂似给灰神本人招黑,一心想为灰神辩护的可以申请加入xx应援1群,目前群成员178/500,加入应援群的小伙伴届时请按照辩护群内临时发布的群公告礼貌交流,不要给GRAY FOREST本人招黑,一经发现不友好的言论……”
看到这个评论,董佳琪似乎明白为什么先前在她微博下面没有出现为灰神辩护的了。
原来这背后还有如此严密的组织。
不过据董佳琪了解灰神似乎从来没有单独搞过粉丝应援行为啊?
莫非这一切都是粉丝自发行为?
能考虑这么周到也算得上灰神真爱粉了。
而且不止是真爱粉,似乎考虑事情还蛮周到的。
不止是周到了。
有这么强的组织能力和处理事情的思路,董佳琪只能说强无敌。
在这种情况下董佳琪她先前发的那个长微博引起的一系列的事情虽然最开始对灰神很不利。
但在有这么思虑周全的组织应对下,再加上灰神本身的活跃粉丝基础。
事情似乎很快就能摆平。
……
董佳琪预料的似乎不错。
看到她先前发的微博底下的评论风向渐渐地变了。
基本上看不到任何黑GRAY FOREST的信息了。
反而多是讨论蘋淉手机本身的。
董佳琪明白了粉丝群里的高明之处,将话题往灰神之外的方向引导。
而不是让灰神成为一个争议人物,不得不说这种公关技巧很高明。
但蘋淉手机似乎就没那么幸运了。
在这种情况下直接成为了评论里争议的中心。
董佳琪注意到这些评论基本上分为两派,一派认为是蘋淉手机故意降频的问题,另一派则主要为蘋淉开解。
在一堆评论中,董佳琪甚至看到了这样的消息:
“mz手机前来围观……”
“hw手机前来观摩……”
“……”
在一堆手机厂商的围观之下,竟然带动了很多吃瓜群众跟风而来,事情似乎愈演愈烈。
不一会儿居然盖出了一个1万层的楼。
虽然一万层的楼,没有前段时间微博上盖的那个20万层楼的时间那么瞩目。
但涉及到科技产品信息,出现这样的争议事件还是很受关注的。
很快就引起了一些其他评测机构的注意。
在各种专业队入场的情况下,事情似乎愈演愈烈了。
不过现在的情况似乎和GRAY FOREST以及董佳琪本人关系不大了。
董佳琪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刚才这段时间,可以说是她最紧张的时刻了。
董佳琪心想也不知道这件事的另外涉及到的一个当事人,灰神他是怎么面对这件事的?
自始至终灰神完全没注意到这件事吗?
这就是大佬的淡定吧!
……
忧郁の游鱼也松了一口气。
作为网友们选出来的灰神粉丝团团长。
此时忧郁の游鱼只感觉心力交瘁。
原本她打算休息的。
却被董佳琪微博下面发生的这个突发情况打断了原本的计划。
不过自从成为灰神粉丝团团长之后这样的事情董佳琪已经习惯了。
除了组织应援群之外,忧郁の游鱼还在自己的水友群发了很多消息。
请求帮助灰神声援。
好在经过一番仅仅处理,事情似乎终于摆平了。
尽管出现了这样的事情打扰了她先前的计划。
但是她还是毫无怨言。
她很愿意帮灰神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毕竟先前灰神无意之间帮助了她,也根本没想着受她任何恩惠。
现在能为灰神做些事情,忧郁の游鱼感觉十分幸运。
而且忧郁の游鱼宁愿灰神根本没注意到这件事。
灰神平时那么忙。
她不想这些琐事惊扰到灰神。
……
不过,随着事件慢慢的发酵。
林灰想不注意到这件事都有点难。
林灰是在23号23:30就看到手机上新闻客户端的推送。
各种诸如《上代蘋淉手机运行休闲游戏都卡》《蘋淉方面为促进销量对老旧机型故意降频》之类的标题。
刚刚看到这些的时候,林灰还有点莫名其妙。
待详细了解了事情始末后,林灰才惊讶的发现最初的起源居然还能他有这样的关系。
呃,对于这样的事情,林灰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顺着新闻报道的脉络梳理,林灰发现这么一桩微博上的小事似乎在一点点的升级啊。
颇有愈演愈烈的架势,莫非是要重演当年的降频门事件么?
林灰记得前世“降频门事件”源起于国外知名论坛Reddit 的一个帖子。
有用户发现自己的iPhone 6在更换电池之后跑分出现明显的提升,在网上公布了这一结淉,随后激发用户的激烈讨论。
知名跑分软件Geekben Poole又对此进行测试。
发现升级至iOS 10.2.0的旧款iPhone在电池老化程度达到20%的时候跑分确实会降低。
这种情况在iOS11.2以后尤其明显。
多方媒体和知名数码达人对此再次进行验证,最后一致认为确有其事的结论。
并且进一步论证了降频是造成旧款iPhone顿卡的重要原因。
在这种情况下事件一点点发酵逐渐形成了降频门事件。
虽然这件事当年不是发生在淉5s以前的机型上。
但也不见得就说此前的机型上没涉及到类似的事件。
事实上在降频门事件之前降频可能也是有的。
只是大概率没被发现而已。
而且手机适当降频是普遍存在的。
一方面可能是源自电池的老化。
另一方面可能来自于新系统升级之后带来的影响。
这些都有可能带来降频。
不过当年蘋淉深陷囹唔主要是因为蘋淉方面是主动降频。
尽管淉子漂亮话一堆有一堆。
但这件事情还是被外界解读为:
为了加速用户对旧有设备的换代。
老实讲,这种解读不算错。
现实中,不光是硬件厂商处心积虑想让用户更换设备。
各种软件厂商占的ram、rom越来越大,不也是处心积虑想让用户换设备吗?
不换代怎样一茬一茬地割韭菜呢?
事实上不光蘋淉降频,当时各个手机厂商都不好说。
之所以蘋淉被注意到大概率是因为蘋淉是当时智能手机行业的风向标。
虽然不大可能是蘋淉方面主动降频,但只要降频这件事客观存在。
那就很容易在新闻的刻意报道之下背黑锅。
前世,沸沸扬扬的蘋淉手机降频门事件给蘋淉带来无尽的麻烦。
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接连发生30多起诉讼,大量用户集体讨伐苹淉。
林灰记得当年蘋淉大概是赔了25亿美元才了解了这件事情。
至于这个时空下出现这件事会给蘋淉带来什么影响,林灰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林灰感觉这些事情会有小影响但实际上不会带来太大的问题。
毕竟蘋淉乱七八糟的门实在是太多了。
淉4天线门(2010年,有些刚刚购买了新发布的iPhone 4的消费者称,当他们以某种方式持握iPhone 4时,会出现信号接收问题),淉6掰弯门,淉……
各种各样的门,似乎也没能把淉子击倒了。
因此这件事对林灰不是特别有关系。
第160章 提前爆发的降频门?
第161章 降频门事件重演?
随着事件慢慢的发酵。
林灰想不注意到这件事都有点难。
林灰是在23号23:30看到手机上新闻客户端的推送。
各种诸如《上代蘋淉手机运行休闲游戏都卡》《蘋淉方面为促进销量对老旧机型故意降频》之类的标题。
刚刚看到这些的时候,林灰还有点莫名其妙。
待详细了解了事情始末后,林灰才惊讶的发现最初的起源居然还能他有这样的关系。
呃,对于这样的事情,林灰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顺着新闻报道的脉络梳理。
林灰发现这么一桩原本只是微博上的小事似乎在一点点的升级啊。
颇有愈演愈烈的架势。
莫非这是要重演当年的降频门事件么?
林灰记得前世“降频门事件”源起于国外知名论坛Reddit 的一个帖子。
有用户发现自己的蘋淉手机6在更换电池之后跑分出现明显的提升,在网上公布了这一结淉,随后激发用户的激烈讨论。
知名跑分软件Geekben Poole又对此进行测试。
发现升级至iOS 10.2.0的旧款蘋淉手机频率确实会降低。
这种情况在iOS11.2以后尤其明显。
多方媒体和知名数码达人对此再次进行验证,最后一致认为降频确有其事。
并且进一步论证了降频是造成旧款蘋淉手机卡顿的重要原因。
在这种情况下事件一点点发酵逐渐形成了降频门事件。
虽然这件事当年不是发生在淉5s以前的机型上。
但也不见得就说此前的机型上没涉及到类似的事件。
事实上在降频门事件之前降频可能也是有的。
只是大概率没被发现而已。
而且手机适当降频是普遍存在的。
一方面可能是源自电池的老化。
另一方面可能来自于新系统升级之后带来的影响。
这些都有可能带来降频。
不过当年蘋淉深陷其中主要是因为蘋淉方面是主动降频。
尽管淉子漂亮话一堆有一堆。
但这件事情还是被外界解读为:
为了加速用户对旧有设备的换代而故意降频。
老实讲,这种解读不算错。
现实中,不光是硬件厂商处心积虑想让用户更换设备。
各种软件厂商占的ram、rom越来越大。
不也是间接助推让用户换设备吗?
不换代怎样一茬一茬地割韭菜呢?
事实上不光蘋淉降频。
当时各个手机厂商也不好说。
甚至是现在……
之所以蘋淉被注意到大概率是因为当时蘋淉是智能手机行业的风向标。
前世在外界压力之下蘋淉方面也承认了主动降频了。
前世,沸沸扬扬的蘋淉手机降频门事件给蘋淉带来无尽的麻烦。
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接连发生30多起诉讼,大量用户集体讨伐蘋淉。
林灰记得当年蘋淉大概是赔了5亿美元才了解了这件事情。
(ps:……索赔远不止5亿美元,索赔万亿美元,但当年蘋果市值才九千亿美元)
至于这个时空下出现这件事会给蘋淉带来什么影响,林灰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林灰感觉这些事情会有小影响但实际上不会带来太大的问题。
毕竟蘋淉乱七八糟的门实在是太多了。
淉4天线门,淉6掰弯门,淉7……
各种各样的门,似乎也没能把淉子击倒。
因此这件事的后续林灰不是特别在意。
尽管不是很在意这起风波后续对蘋淉的影响。
但这件事情的起因毕竟跟林灰搞得《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有很大的关系。
林灰还是蛮好奇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虽然外界媒体对于这件事的普遍解读是将不同机型运行《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体验有区别这种现象归咎于蘋淉方面降频。
但林灰很怀疑之所以出现这种解读完全是一些喜欢搞个大新闻的媒体在跟风黑而已,根本就没经过严谨的认真调查。
林灰觉得大概率不是因为降频导致的不同机型玩家体验上的不同。
通常意义上所说的降频是指降低处理器运算频率。
处理器降频确实会影响到很多游戏的正常发挥。
但《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归根到底只是一款休闲游戏而已。
休闲游戏能对处理器频率有多高的要求呢?
如果是《Hill Climb Rag》v3.0.0版本的话。
出现现在这种情况倒是首先应该考虑是降频的原因。
毕竟v3.0.0版本由于在画质方面的显著提高,对动态渲染还是有一定要求的。
但现在只是v2.0.0/v2.0.1版本,几乎涉及不到太多画质渲染的问题,更没有什么实时对抗之类的场景。
现在的这个游戏版本涉及到的游戏内容对处理器性能并没有太高要求。
林灰在v2.0.0/v2.0.1版本引入了全新的物理引擎。
这对处理器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但这种要求也是极其有限的。
总之,林灰觉得纵然蘋淉方面对旧机型进行了降频,也不会影响到《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部分玩家的使用体验。
先前林灰就考虑过了,现有的硬件水平很难发挥《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v2.0.0版本的全部实力.
但没想到部分机型非但不能发挥出v2.0.0的全部实力,反而还暴露出一些问题。
问题的根源应该是出现在《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运行时所占用的RAM(随机存取存储器)上。
林灰复刻的《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虽然只是一个休闲游戏。
但涉及到的随机存取存储调用会出现调用300M以上的场景。
其实这本该不是一个问题的。
要换作是往后几年的话,一款游戏调用个几G的随机存取存储都是常有的事情,更别说区区几百兆的调用了。
但现在这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了。
要知道现在5s这款手机的随机存取存储才仅仅才1G。
而淉4和淉4s的随机存取存储也才仅仅512MB
一个应用如果动辄有需要调用300M以上的场景,那对手机硬件无疑是不小的压力。
说起来这也是林灰不经意间的一个疏忽。
《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在搬运时因为林灰是参考了前世《Hill Climb Rag 2》这款游戏对应的工程文件做的开发。
因此涉及到很多东西不经意地用了《Hill Climb Rag 2》这款游戏的标准。
浑然忘记了前世《Hill Climb Rag 2》问世的时候已经是2017年。
一个2017年诞生的游戏在运行过程中会占用个150多兆内存并不算是什么怪事。
在2017的话一款游戏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占用几百兆的随机存取存储这完全是很正常的事情。
毕竟前世2017年的话,即便是对随机存取存储一向吝啬的蘋淉也差不多2GB 随机存取存储器起步了。
如果仅仅是只占用一百五十多兆的话,还不会有现在这样的事情。
问题是后来的林灰又进行了重制。
在重制过程中林灰虽然针对《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进行了很多针对于这个时空的调整。
但林灰考虑的问题更多集中在应用unity后续版本哪些功能开发的游戏能让早期unity版本进行复刻的话会难受这个问题上
涉及到内存调用这种东西林灰并没有太在意。
这很大程度上是后世思维作祟。
毕竟往后几年的话涉及到这种游戏开发人们除了考虑游戏的功能本身之外,几乎不会有人刻意想着一款游戏要调用多少兆的内存。
一般只有当一款游戏调用的内存超过1GB的时候才会专门讨论调用内存这件事。
至于为什么一次更新之后调用的内存就从1.0.0版本的一百五十多兆涨到现在的三百多兆。
因为在《Hill Climb Rag》的v2.0.0版本中。
林灰将各场景地图复杂度又进行了提升。
按理说这种提升对于往后机型不算啥。
但对于现在的机型遇到林灰设计的这种地图场景只能通过更多的内存调用来显示更多地图细节,从而保证游戏的正常运行。
这才使得《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的v2.0.0版本相比于v1.0.0版本运行时所占用的内存又增加了上百兆。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种情况,仅仅是涉及到地图加载时《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的v2.0.0版本才会涉及到超过三百兆的内存调用。
1200ksw.net
多数时候调用的内存并不一直是这么“夸张”。
所谓的“夸张”只是对于这个时空的人们夸张。
虽然往后几年的人们可能很难想象因为随机存取存储器不够带来的这种问题。
但现在这种情况是真实存在的。
说起来现在这个时空相比于林灰前世那个时空也不过才仅仅七年而已。
却给林灰一种很复古的感觉。
林灰在刚才搜索此次蘋淉“降频门”风波的新闻时顺带着翻了几个这个时空淉粉聚集的论坛。
发现里面一个精华帖居然是讨论墓碑机制和伪后台的。
Σ(っ°Д°;)っ墓碑机制?伪后台??
多么古老的话题了。
再过几年即便是资深淉粉估计也已经淡忘这些东西了。
墓碑机制也就是常说的伪后台,是手机操作系统中的一个程序运行规则。
当上一个任务被迫中断时,如按下 Home 键至主界面的瞬间。
系统会记录当下应用程序的状态,随后程序被冻结起来(完全挂起),就像把事件记录在墓碑上一样。
当需要恢复时,根据墓碑上的内容,将程序恢复到中断之前的状态。
这样的一种机制就是墓碑机制,墓碑机制常见于移动设备这种内存或电能资源有限的平台。
而无论是内存有限还是电能有限似乎都是早期蘋淉手机的鲜明特征。
因此这种墓碑机制格外受到蘋淉公司的青睐,应用到早期蘋淉手机上。
在此机制之上,蘋淉还开放了一个后台接口。
允许应用在进入后台之后继续运行10分钟,无论亮屏还是息屏休眠都是10分钟,时间一到立马挂起。
墓碑式后台,在关闭程序时保存现场,下次启动时还原,给人一种后台的假象。
尽管这种操作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玩机的也不是傻子。
这种几乎皇帝的新装式的鬼把戏稍微较真一点就会被识破。
从这些论坛用户的态度来看,关于伪后台机制这点很受玩机人士诟病啊。
这在往后几年几乎很难想象的到蘋淉还有这段黑历史。
总之,以七年之后的眼光看,此时的蘋淉也完全没那么强大啊。
就像是一个破茅屋。
只需要踹上一脚就会……
呃,不过具体这事还需要周密的考虑。
毕竟蘋淉的体量和历史摆在那里。
还不是现在的林灰能随便拿捏的。
说回到《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涉及到的内存调用动辄超过300MB这点。
尽管清楚问题所在,但这种情况林灰并不打算在上面做什么调整了。
像4、4s这种所谓的512MB的随机存取存储器。
林灰实在不知道该做什么样的调整去迁就。
或许刚出的时候这些手机还蛮经典的。
但毕竟科技产品换代是很快的。
对此,林灰也没什么愧疚的。
后世那么多游戏厂商从没听说哪个游戏厂商因为玩家抱怨游戏太吃内存而把游戏调整的。
时代终究是向前发展的。
更何况再调整的话林灰又需要改很多底层的东西,麻烦得很。
至于要不要将思考出来的症结知会蘋淉一声。
林灰觉得没必要。
蘋淉的技术人员也不是白痴。
应该很快就会发现症结之所在。
现在外界汹涌的议论主要指向蘋淉降频。
而不是指向林灰。
这种事情后续如何应该是蘋淉方面该考虑的问题。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这种事情贸然做出回应的话很容易被蘋淉推到前台背黑锅。
这事蘋淉也不是第一次干了。
林灰不想莫名其妙背黑锅。
……
现在林灰关注的重点还是在workflow这款软件上。
这款软件有demo的情况下,林灰很容易就搞好了代码部分。
不过这并不等于林灰可以将这款软件直接拿去上线了。
涉及到这款软件林灰还需要进行一番内测。
像林灰现在这光杆司令β内测就没必要了。
但出于最起码的α内测还是有必要的。
先前林灰搞的那个南风APP之所以不需要过一遍内测。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那款软件是林灰基于成熟应用搞定的。
另外对于南风APP,当时林灰在意的是软件内部的算法,而不是软件本身。
而现在workflow这款软件,林灰在意的就是软件本身。
至于说先前上线的那几款游戏为什么没经过内测?
是因为前世这几款游戏林灰基本都有相应的开发经验。
因此之前那几个游戏上线完全不需要经过任何内测。
workflow这款软件,林灰虽然有现成的思路。
但本质上还是几乎完全重新设计的一款软件,林灰先前并没有开发过。
这种情况下肯定是需要一番测试的。
林灰在考虑α内测的时候.
蘋淉(此处指蘋淉中國)也在忙碌着。
涉及到技术方面的原因就蘋淉方面早就清楚了来龙去脉。
事实上在“降频门”这件事情才刚刚有点苗头的时候。
蘋淉方面就组织了技术人员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蘋淉方面很快就找到了症结之所在:
——《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部分场景调用内存过大。
因此导致在部分早期机型上会出现不太顺畅的体验。
蘋淉方面的技术人员在进行分析的时候并不仅局限于问题本身,还顺带着分析了这款游戏。
《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不过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物理赛车手游。
虽然林灰本人声称这款游戏是基于赛车特性开发,拥有着真实的物理引擎。
但说实话蘋淉的技术人员并不是很推许这个游戏涉及到的物理特性。
简直牛顿气活过来那种。
关键是一点也不优雅,动态设计跟蘋淉的审美完全不靠边。
但偏偏这样的游戏收获到了玩家的喜爱。
在玩家看来,这是一款操作简单的游戏。
玩家仅需两键就能驰骋在各类赛道上。
从游戏功能上看,这样的应用实现起来并不难。
这也是让蘋淉技术部门费解的地方。
就这么一款简单的应用无非就是地图上复杂了点。
为什么动辄需要调用的几百兆的内存呢?
尽管有不理解的地方,蘋淉的技术部门几乎第一时间将问题报告报送给蘋淉相关的市场部门。
市场部门的公关团队却有苦说不出。
一来因为林灰最先上线的几款游戏都是小游戏类别的。
因此《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也被玩家自动归结为小游戏类别。
用户眼中的问题实际是:“为什么被蘋淉方面自夸为经典一代的4s运行一款小游戏会卡?”
这种情况下莫非要给玩家科普一下《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虽然是休闲游戏,但并不完全是小游戏?
而且《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的开发者林灰才被视为是AppStore个人开发者中的典型。
还是要顾及林灰本人的感受的。
另外原本林灰本人对于《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是没打算在21号上线的。
按照林灰本人的打算这款游戏应该是在7月份才上线的。
是蘋淉方面力荐林灰在近期上线的。
现在出现这种情况林灰完全可以将责任全都推到蘋淉催促提前上线这点上。
这种情况下想着甩锅到林灰身上多多少少很有难度。
而且这些现在都不是重点了。
比起关心林灰推出的《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的玩家体验受到影响?
现在的媒体关注点在于“降频”这件事情上。
即便能解释得了林灰游戏不同机型体验上的问题。
但涉及到降频这事也不好解释。
如果没降频的话还好说。
但麻烦的地方在于蘋淉方面真的降频了。
第162章 事件的幕后推手
比这更麻烦的事情在于降频事件发酵的速度。
蘋果市场方面的工作人员始终想不明白为什么原本只是发生在微博上一个不起眼的小风波会愈演愈烈。
莫非这次事件背后还有别的推手?
似乎也只能是这样解释了。
不然的话每天在微博上吐槽蘋果手机的大有人在。
怎么偏偏这次事情会演变成这样?
如果事件后有推手的话,那把锅甩在林灰身上显然就不合适了。
这起事件背后处心积虑要拿“降频”这事做文章的人就算这次不利用《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作为切入点。
也会找到别的各种各样的切入点的。
这种情况下把林灰牵扯进来实属没必要。
至于背后的推手究竟是谁?
蘋果方面首先想到的boom手机。
这是最有可能的推手。
从现在全球手机市场的份额来看。
蘋果要倒霉的话,肯定是BOOM手机获利最多。
而且微博上这起事件看起来最直接的推动者就是“科技百态”这名博主。
虽然此人一向独立客观公正的测评理念。
但人生在世,谁还没个真香的时候。
这种看似一向公平的人,突然带节奏才杀伤力十足。
蘋果方面的市场分析人员早就感觉此人同BOOM手机眉来眼去了。
在先前“科技百态”测评的手机里,几乎从来没测试过BOOM手机的主力机型。
这里面多半是有猫腻的。
尽管没确切的证据,但蘋果市场部的公关人员依然认为有这种迹象。
尤其是今晚“科技百态”这位博主的表现更是很有问题。
如果真的有问题那就是法务部门的事情了。
市场部现在要考虑的不是事件推手是谁的问题。
而是要解决关于降频问题的衍生事件。
虽然现在涉及到降频的衍生事件还不多。
现在外界的报道还只是宣称因为蘋果方面的降频导致了部分游戏的卡顿。
但时间拖得久一些的话可就未必了。
诸如手机使用不流畅、运行速度变慢、跑分成绩下降这些问题都有可能被归咎于降频。
甚至有可能一些人为操作所引发的问题也会归咎于降频。
天线门事件才刚刚过去几年。
蘋果方面还不想重蹈覆辙。
在这种情况下,蘋果面对降频事件选择继续上报。
毕竟涉及到“降频”这事,影响到的肯定不单单是國内地区的蘋果手机,而是全球蘋果手机的。
在涉及到全球蘋果手机的情况下,主意肯定是要蘋果总部拿主意。
而且蘋果中國也只能选择上报。
现在的蘋果在东方某大国虽然已经存在业务了并且业务规模不算小。
但此时蘋果在东方某大国业务是由包括行业客户事业部、消费电子产品事业部、教育市场产品事业部等四个事业部共同负责的。
笔趣阁
这些部门基本互不统属,基本上是一盘散沙。
涉及到一般事件的时候还好说,面对这种突发事件根本是应付不来。
在这种情况下,逐级上报似乎是最正确的方法。
当然了在上报的同时蘋果中國的市场部人员也没忘了将他们的分析结论一同上报。
第163章 盲生总能发现华点
虽然林灰已经决定要对workflow这款软件进行内测。
但摆在林灰面前的还有一个问题亟待解决:
林灰应该去哪找内测人员?
这原本不是一个问题的。
按林灰以前工作时的一些经验,所谓的α测试基本都是由公司内部员工顺带兼职了。
很少出现专门找人测试的场景。
但现在林灰只是一个光杆司令而已。
他该去找谁来来进行内测呢?
林灰还真没想到他居然会卡在软件开发流程中最后一个步骤上。
确实是最后一步了。
涉及到一款软件的内测其实已经是一款软件临近上线之前的一个程序了。
一般来说一个蘋果手机应用从开发到发布的流程:
无非就是先对需求进行分析。
所谓需求分析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进行可行性评估。
毕竟一个项目最开始的时候项目可能只是一些抽象的想法。
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想法进行讨论,研究。
涉及到具体的研究过程,可能需要开发人员将想法一步步拆分,细分。
将笼统的想法分解成一个个明确的需求功能点。
需求分析结束之后,要进行相应的市场调查。
通过市场调查,来进一步衡量先前分析出的需求是否具有普适性。
之后开发人员才会正式进行App开发。
涉及到一些复杂的软件开发时。
敲代码的可能是两拨人。
其中一拨人是专门负责UI开发的。
另一拨开发人员等拿到UI设计图后根据各个UI界面效果图进行功能和界面再进行的开发。
不涉及技术难题的情况下,具体开发一般不太复杂。
这只是一般情况。
涉及到一些需要交互的场景依旧十分麻烦。
很多在普通人眼里很容易实现的功能实际上非常难办。
在App开发完成之后,就进入了项目测试阶段。
测试人员对整个App进行测试,以期发现程序中一些问题。
这个过程一般要求开发人员需要同步调试测试人员发现的问题。
而测试之后再经过调试的应用基本就可以正式上架了。
这只是简单来讲。
涉及到像天狗啊、某音啊之类的大应用。
测试是件极其麻烦的事情。
首先要做的是产品流程测试。
该阶段的测试一般由产品经理和开发人员一起完成。
按照产品逻辑连贯性挨个测试每一个功能模块是否可以流畅使用,尤其是一些核心功能点是否已经实现。
这个测试重点在于测试软件的功能需求。
这轮测试的主要目的是检验功能是否有无法使用或是有遗漏的情况;
界面是否错误?输入和输出是否正确?
数据库访问是否有短板?
初始化和终止错误等功能方面的问题。
完成开发人员的第一轮功能逻辑测试后。
接下来就是搭建测试环境供给专业测试人员进行下载测试。
有些团队是通过公司其他部门人员来进行测试。
通常是产品经理,公司高管,大boss或其他人员。
只要不是公司高管测试都好说。
啥也不懂还喜欢改需求,离谱。
产品经理起码懂点,大boss基本也是技术boss,不可能瞎改需求。
至于说其他人员,其他人员一般没发言权,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不管哪些人来完成测试,这个过程的测试行为也是需要进行量化。
不量化的测试没意义,只有量化才能真正体现测试结果,保证软件质量。
完成以上两项测试工作后,此时便可以寻找一些小范围用户,在小成本下进行目标用户测试。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做好相应的测试准备,一个是测试结果回收渠道,常见的渠道有调查问卷,软件问题反馈渠道、用户交流群等。
这最后一个环节也通常被成为灰度测试。
不过以上流程只是一些涉及到较大型应用的测试流程。
像林灰现在搞得这个软件根本不需要逻辑测试和下载测试。
直接进行灰度测试就可以了。
涉及到编程逻辑之类的问题,这个林灰要是都做不好。
也别搞IT了,直接养老就可以了。
涉及到workflow这个软件的内测,跟游戏的内测还是有不小区别的。
作为一个蘋果软件workflow的内测尤其麻烦。
麻烦主要麻烦在软件分发上。
蘋果手机应用不像安卓应用那样可以“随意”分发。
林灰一度怀疑蘋果创始人有着极强的操控欲望。
总之涉及到蘋果的一切都有着无穷无尽的规矩。
别的不说,蘋果手机就连测试也都是条条框框给你限制好的。
具体到蘋果手机软件该怎样测试呢?
测试的时候最重要的问题是对待测试软件进行分发。
换言之就是你得把需要测试的软件分发到测试人员的设备上。
从前世来看,因为分发机制的不同,涉及到软件测试一般有三种。
分别是企业签名分发、TF签名分发和个人开发者账号分发。
林灰前世工作的时候,涉及到这种测试的时候开发组一般是直接应用企业签名进行内测应用分发的。
这种分发方式是蘋果应用商店企业级开发账号的一个特权。
在蘋果应用商店的开发者一般有三种账号。
分别是个人开发者账号、公司开发者账号和企业开发者账号。
蘋/果企业级开发账号是蘋/果公司提供给 iOS 开发者的一种高级别的开发者账号,
林灰先前在应用商店里的那个账号虽然已经是卓越开发者账号。
但归根到底仍然是属于个人开发者账号。
从功能上来讲蘋果应用商店个人开发者账号的功能跟企业级账号的功能相比还是相去甚远的。
当然了,蘋果应用商店企业级开发账号的价格也比个人账号和公司账号更贵,年费为299美元。
而且并不是有钱就能申请这种账号。
通过蘋/果官方网站申请一个全新的企业账号是非常困难的。
一方面在申请企业账号时,开发者需要向蘋/果需要提供大量的资料;
另一方面,蘋/果对新的企业账号审批数量也极为有限的。
总之,目前企业账号在市面上的存量是相对稀少的。
甚至很多真正需要蘋/果企业账号的开发者也无法申请的企业账号。
不过林灰觉得以他现在这种情况。
以后真的要申请企业账号也不是什么复杂的事情。
企业级账号一大特权是可以将签名后的应用在任何 iOS 设备上安装,且没有安装数量的限制。
企业签名是是对蘋/果安装包(IPA)用企业账号进行打包的一个过程。
企业签名有点类似于数字签名,它是基于非对称加密算法实现的。
是指使用蘋/果企业账号打包In House版的IPA文件,表示该蘋/果企业账号认可了这份数据。
在企业签名之后,应用就可以就行分发。
蘋/果签名的实质有点类似于对安装包的授权过程。
授权后的安装包才可以在蘋果手机系统上进行安装。
(就很离谱,安装包也要授权。
不过想想蘋果对数据线都mfi授权,对安装包授权也不足为奇。)
怎么理解这个过程呢?
拿林灰先前上线应用的过程来说吧。
林灰将应用上线到蘋果应用商店后。
并不代表着这些应用就可以直接面对普通用户了。
这之后还是需要经过官方审核的。
尽管现在林灰这种情况,每次上线应用审核时间很短。
但依旧是需要审核的,只有审核之后才可以进行由其他用户进行下载。
而企业级账号则没有这个约束。
只要签名之后就可以经由用户下载。
这个签名有效期大概是一年。
但值得注意的是,蘋果方面之所以提供这个功能是为了让企业级别用户在开发测试和分发 App 时能更加方便。
爱阅书香
而不是为了别的用途。
但总有一些脑回路神奇的企业,盲生总能发现华点。
一些不法企业往往利用这个机制直接搞一些那种你懂的那种软件来规避蘋果应用上线的审核机制来进行上架。
嘿嘿嘿。
和这种分发机制类似的是通过TF签名。
TF签名,全称是testflight签名,是把IPA文件上传到蘋/果官方的应用内测平台的过程。
Testflight是蘋/果官方的应用内测平台,它与App Store的性质类似,都是蘋/果官方认可的分发渠道。
蘋/果TF签名是目前市场上唯一一个可以宣称永不掉签的签名。
不过也只是稳定使用90天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正因为这个机制的存在。
使得一些无法上架App Store的App也会通过这个渠道来实现软件的发布。。
这种情况下,部分奇奇怪怪的应用只能通过textflight下载。
不过这里没有企业签名那么随意。
这里上架的话也需要审核。
只是相对宽松而已。
饶是如此,textflight因为应用丰富也常常被称为第二AppStore。
林灰进行测试的话大概率是通过这种方式进行。
虽然利用个人开发者账号也能进行分发吧。
但个人开发者账号进行分发的时候限制太多了。
个人开发者一年最多为 100 台设备分发。
以林灰这种开发软件的速度。
100台分发资格只能说是十分不够用。
总之,虽然暂时内测人员难找。
但林灰还是决定将软件上传的textflight上。
等找到合适的内测人员再开放内测资格就完事了。
原本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任务。
不过林灰却碰壁了。
这个时空居然没有textflight!
呃,不对,也不能说这个时空没textflight。
不过这个时空的textflight居然只专注于安卓应用分发。
第164章 重生遍地是商机
林灰记得前世TestFlight虽然主要从事安卓应用分发。
但其实也是兼顾蘋/果内测应用分发这方面业务的。
而前世TestFlight在被在被蘋/果公司收购之后才停止安卓应用分发业务。
这之后TestFlight转而专攻对蘋/果内测应用进行分发。
前世TestFlight可是相当强大的一款测试软件分发工具。
软件开发者可透过TestFlight这个应用向高达10000名测试人员分发待测试应用。
开发者只需要上传Beta版软件并使用iTunes加入测试员的名字和电子邮件地址就可以很轻松的完成分发任务的下达。
前世TestFlight在进行分发的时候还能兼顾很多蘋/果的不同平台。
而测试员可下载并使用适用于iOS、watchOS和tvOS的TestFlight应用程式,并向开发者提供回馈。
这么一款强大的软件这个时空居然干脆直接就不从事蘋/果手机应用分发了?
对于两个时空琐屑的不同之处,林灰已经见怪不怪了。
要是这个时空的TestFlight和原时空出现区别的话。
那么这个时空的TestFlight肯定是没被蘋/果方面收购的。
这样的话林灰倒是可以到时候把前世那种针对蘋/果测试应用分发的TestFlight搞出来。
林灰越想越觉得可行。
甚至连复刻TestFlight之后对应的名字叫什么都想好了:
——Dandelion(蒲公英)
这个名字比TestFlight(测试机)岂不是优美很多?
之所以林灰如此乐观觉得有很大的可行性并不是盲目自大。
虽然林灰涉及到软件分发技术什么的也不擅长。
但林灰有钞能力啊。
林灰一个人搞不定,但到时候林灰可以安排别人去做。
更何况在进行复刻的时候林灰有别人不具备的优势。
林灰是清楚前世TestFlight这个应用的运作机制的。
TestFlight这个应用涉及到的原理什么的林灰还是大致知道的。
虽然这个过程可能会花点钱,但问题不大。
一点小小的花费林灰负担得起。
比起可能收获的回报来看,别说是几十万美元了。
即便是花个百八十万美元将来的回报大概率也是物有所值。
毕竟前世这TestFlight这个应用可是被蘋/果收购的。
虽然林灰不太清楚前世这个应用蘋/果是花多少钱搞定的。
但既然这是前世蘋/果方面公开进行的一次收购,那么几乎可以肯定收购的起步价在两千万美元以上。
要是真的只需要不到千万美元就能完成收购的话。
蘋/果一般根本不向外界透露收购消息。
不是故弄玄虚,确实如此,毕竟蘋/果公司是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做事情有些时候要格外考虑名声。
要收购一个价值几百万美元的应用或者技术的话。
传出去就成了蘋/果连一项不到千万美元的技术都得靠买的,自己根本搞不定。
这对企业的名声是十分不利的(……虽然也啥好名声)
涉及到TestFlight这个应用的话。
如果真的将来搞定了之后卖给蘋/果方面的话。
只要两千万美元似乎有点少了。
最近的降频门事件让林灰想起点前世的往事。
据传前世蘋/果降频门事件蘋/果方面付出诉讼费就超过九千万美元。
打个官司中等意思都不够用,简直太生猛了。
这种财大气粗的企业不狠狠地宰说不过去。
而且即便是卖的话,真的搞出来蒲公英这款应用来林灰也不打算直接卖。
这么强无敌的测试软件分发应用不拿去收割一波潜在用户的韭菜去似乎说不过去[emoji]。
不过这些都是以后的事情了。
这个时空的TestFlight并不能进行蘋/果手机上的测试软件分发的话。
对林灰来说并不完全是好消息。
这种情况下如果林灰要继续对workflow进行内测的话涉及到在测试软件分发环节就只能通过个人开发者账号进行分发了。
但个人开发者账号的分发名额实在是太少。
一年只有100个分发名额。
一百个名额够干什么的?
勉强只能进行一次规模不大的内测分发就用光名额了,之后又该怎么办呢?
……其实前世除了TF签名来说也有很多其他签名能进行分发。
但其余签名普遍不稳定。
因为思维惯性的缘故,即便是换了一个时空,这些可能存在的野鸡签名也不在林灰的考虑范围内。
ranwena.net
在TF分发没法用的情况下,如果不用个人开发者账号进行软件分发的话似乎就只能通过企业签名分发了。
而企业签名必须要企业开发账号。
虽然林灰和蘋/果方面合作这么久将来申请企业开发账号可能很容易。
但有些硬性要求依然是要达到的。
企业开发账号的申请主体必须是企业,而且必须是有五百名员工以上的企业。
但林灰现在可没地方弄几百人的企业去。
而所谓的五百名以上员工的企业只是理论上的条件之一。
实际上别说五百人以上的企业了。
很多千余名员工以上的企业想搞个蘋/果应用商店的企业开发账号都未必搞得定。
正因为企业开发账号的申办往往需要一堆乱七八糟的条件。
导致现存的企业开发账号一般都十分珍贵。
如果非要用价值衡量的话,很多企业开发账号价值基本都在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这样。
十几万元对于现在的林灰来说问题不大。
但问题是这玩意很大程度上有价无市。
很少有企业选择往外卖,除非是开不下去那种的了。
不过话说回来真要是那种快开不下去企业的企业开发账号。
蘋/果方面随时都可能将相应的企业开发账号注销。
这样的账号买来也是风险太大。
租个企业开发账号用用?
这个听起来理论上可行。
但是实际上更不靠谱。
确实有不少企业会将企业开发账号往外租。
但你要知道一般进行企业开发账号租赁的肯定不会只租给你一个人用。
而租账号的其余人可未必都是想老老实实进行软件测试的。
很可能是为了绕过AppStore的审核,想通过这一套机制进行不法应用的发布。
如果和你共同租用同一企业开发账号的别的开发者通过该企业签名进行了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软件的分发。
事发之后,官方或者是平台方在打击这类软件的时候往往直接将该企业开发账号的企业签名废掉。
这种情况下,你的软件使用了相同的企业签名。
即便是你没进行任何违规活动,也会出现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种。
总之,到时候哭的地方都没有。
而且即便一切进行都很顺利,涉及到这样一款具有很高价值的软件你却采用了别的企业签名。
这行为跟引狼入室有什么区别?
总之,低级失误能不犯就不犯。
如此来看,相比于应用企业签名分发软件。
似乎还是用个人开发者账号进行测试应用的分发适合林灰现在这种情况。
不过老实说这两种方法林灰都不是太喜欢。
除了这些方法之外,还有什么方法么?
或许有人会奇怪,涉及到蘋/果开发账号里不是除了个人开发账号和企业开发账号之外还有公司开发账号么?
为什么不考虑使用公司开发账号呢?
涉及到应用分发的情况下蘋/果应用商店的公司/组织开发账号和个人开发账号一样鸡肋。
都是只能进行一百次分发。
说起来林灰过段时间倒是可以试着申请下公司开发账号。
虽然公司账号在应用分发上很鸡肋。
但公司开发账号涉及到具体开发的时候允许多人同时开发一款软件。
这对以后一些需要协作搞定的项目无疑是很有帮助的。
除了先前想到的几种思路之外,林灰暂时也没想到更好的思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TF跑偏的情况下,现在林灰也没什么太好的办法。
比起考虑workflow这款,林灰觉得现在他更应该考虑的是应用上架之后的定价问题。
前世workflow这款软件上架之后的定价是國内18元,海外定价是2.99美元。
不过这个时空林灰并不打算延续之前的定价策略。
涉及到workflow这款软件林灰明摆着就是捞一笔就走。
因此定价一定要高一些。
等等。
想到更高的定价,林灰突然灵机一动。
涉及到应用测试的话除了除了应用企业签名分发、TF签名、个人开发者账号分发之外。
还有一种很奇葩的测试分发方式:
——利用兑换码分发测试软件来进行测试。
当然这个时空的兑换码有别于TF上的兑换码。
涉及到应用兑换码进行分发的话。
一般操作流程是:
应用正常流程上架、然后给应用安排一段语焉不详的介绍。
然后再设置一个足以让人退却的价格。
有这样的价格存在多数普通软件消费者根本不会考虑到这种应用。
这个时候完全可以进行测试。
当然进行测试的时候也不需要开发者再额外花钱让内测人员花大价钱下载应用。
只需要对内测人员进行兑换码的分发就可以了。
之前林灰没想到这种方式并不怪林灰。
因为一般来说很少有效率软件是用这种方式进行内测的。
反倒是一些付费游戏经常利用兑换码来进行内测。
现在突然想到这点,林灰越想越觉得有很大的可行性。
不过这种方法在具体实现的时候还是需要一点点策略的。
要考虑到有不明真相的用户不小心付费下载这种情况。
因为哪怕价格定的再离谱简介再奇葩也会有可能有人不小心下载这个软件。
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泄密,必须在软件结构上做一点点调整。
涉及到这个倒是好说,直接把软件主要功能再封装到黑盒一遍。
设计成大概类似于二级结构那种,使得即便有用户下载了也只能得到一个空壳软件。
必须在应用内再输入一遍其他的码才能解锁全部功能,类似于软件里在开专业模式一样。
只不过和南风APP那个软件的专业模式需要用钱开通不一样。
这次林灰封装起来的正常功能必须输入相应的口令才可以获得解锁。
涉及到分发的问题解决了。
问题似乎又回到了先前的起点,去哪找内测人员?
涉及到内测人员的事,林灰依旧没思路。
不过林灰觉得黄静应该有办法。
毕竟黄静的学姐简直是无处不在。
老实说关于内测这件事林灰想得事情有点多。
之所以想这么多搞得如此麻烦,
跟林灰现在的身份有关系。
如果林灰是个小白的话根本不需要内测。
毕竟谁会在乎一个编程小白开发的程序有什么问题呢。
但现在不一样。
一堆头衔加持的林灰,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注视着。
在等着林灰出现低级失误。
纵然林灰可以换马甲发布,但所谓的马甲在平台眼中没有秘密。
在官方眼中更没有任何秘密。
这种情况下林灰做事无疑需要很慎重。
林灰又想到了先前复刻前世TestFlight这事。
如果软件都通过类似于兑换码这种机制进行内测。
那还能搞蒲公英吗?
这两个其实并不冲突。
因为这个时空只有付费应用在上架和更新版本时才会有兑换码。
而且单次获得的兑换码是极其有限的。
基本上一次100~200个兑换码这样。
虽然这也不算多,但起码能碾压通过个人开发者账号进行分发的效率。
但这跟前世TestFlight动辄可以向高达10000名测试人员分发待测试应用完全没有可比性。
除了分发数量的多寡不是一个数量级之外。
前世TestFlight这个应用进行分发时还能使用于全平台。
而应用兑换码的话目前来说只能涵盖手机端。
而且前世TestFlight价值不仅仅在于软件分发上。
蘋果应用商店的价值大家都知道。
而前世TestFlight可是一度被称为第二应用商店的存在。
这重要性可见一斑。
总之虽然现在林灰找到了分发途径。
但在应用兑换码进行分发测试也只是权宜之计。
长久来看还是要搞出蒲公英这款软件。
明确思路之后,之后的事情就简单了。
林灰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将软件的主要功能部分藏到专业模式里面。
这个并不是复杂,只是将一部分功能“隐藏”起来就可以了,必须输入对应的验证码才能解开。
到24号早晨,林灰已然搞定了这款软件。
至于这款软件叫什么名字。
林灰打算将其命名为“shortcuts”
虽然前世这个软件刚上架的时候叫workflow。
但说起来workflow(工作流程)这个名称并不是很直观反应软件功能。
果子收购workflow之后,将这款软件改名为shortcut(快捷指令)
既然如此,林灰还不如一步到位。
直接以shortcuts命名。
在南风APP上线那会林灰搞了一堆拉风的slogan。
诸如“地表最强新闻摘要软件”“全球效率最高的新闻摘要软件”“全面碾压同类型软件”之类的统统安排上。
但现在不同,作为一款不想引人注目的软件。
一切要低调低调再低调。
至于定价什么的林灰直接安排了一个9999.99美元的定价。
虽然这个定价还是有人可能会下载,但是没办法的,这个是这个时空应用商店最高的定价。
而且即便是下载应该也没什么用,因为即便下载了,他们也只会得到一个空壳软件。
林灰没坑钱的打算,他利用卓越个人开发者的特权设置了一个超长的退款周期。
审核无误后,林灰就将这款软件上传到了AppStore。
当然了林灰没有用先前那两个马甲。
而是新开了一个Azure_pig的马甲。
通宵一宿虽然没有精神上的疲惫,但还是需要休息的。
第165章 我来编一本教材?
林灰正打算去闭目养神小憩一会呢,却接到了何思远打来的电话。
何思远:“灰哥,你是不是忘了点什么事啊?你先前不说给我推荐几本书吗?”
林灰道:“这事我怎么会忘呢?我直接帮你买好了,今天应该就邮到了。
等邮到了我放到咱们上次喝咖啡那个地方,到时候你去取一下吧。”
林灰、刘繇和何思远之所以关系不错除了性格上比较契合之外。
还有很多原因,比如说三人有很多共同爱好,读书就是三人共同爱好之一。
说起来这也是当初三人成为朋友的间接原因。
因为三人都比较喜欢军事、科技、历史相关的书,自然拥有很多共同话题。
以前三人没少聚一块看书,后来渐渐就忙了,一块看书这种仪式感大于实际价值的活动基本也免了。
不过互相推书这个习惯还是延续了下来。
林灰、刘繇和何思远不光经常互相推书,遇到观感不错的书帮另两人捎带着买下来也是常有的事。
有这样的先例在,林灰直接帮何思远买书,何思远没见外。
对于林灰叫何思远下午直接去拿书这事,何思远也没有异议。
毕竟这本来就是三人约定成俗的一个习惯。
又聊了几句后林灰和何思远就挂断了电话。
电话里何思远还没忘了提醒林灰过几天记得回学校领高中毕业证。
领毕业证什么的倒是好说,无非是去走个形式而已。
不过涉及到毕业典礼,林灰现在这么“优秀”,多半是又要发言的。
优秀之所以加引号,是因为林灰觉得他距离真正意义上的优秀还差得远。
不过尽管如此,此时的林灰在其他人眼中以普世价值观衡量的话依旧绝对称得上“优秀”二字。
总之,林灰觉得如果真的存在毕业生代表发言这个环节的话,他大概率会被选毕业生代表。
典礼上的发言林灰倒是不至于怯场,主要是发言稿需要提前准备。
虽然一般情况下发言稿都是有人提前准备好的。
但万一再遇到上次发言时发言稿出现的那种情况。
林灰可不确定他能够一直随机应变。
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演讲稿什么的还是提前准备的好。
林灰前世读大学的时候被坏学姐忽悠进校_委,各种稿没少写过。
演讲稿这事对林灰来说小菜一碟。
至于何思远那边,推荐什么书给他呢?
涉及到计算机方面的经典书籍。
林灰觉得首选肯定是《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
虽然《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的书名带着“深入”二字。
但这本书并不深奥,甚至有很强的科普性质。
总之林灰觉得一些完全没有计算机学习经验的人也能按照书里的逻辑流畅地读下去。
反正林灰个人觉得《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这本书比《时间简史》好懂的太多。
说起来为什么这本书被称作是《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很大程度是翻译人员故弄玄虚而已。
以《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这本书来说。
其最初的英文名字是《puter Systems: A Programmer’s Perspective》
直译过来是《计算机系统:一个程序猿的观点》,跟“深入”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虽然这本书在介绍部分内容的时候也涉及到一些计算机底层内容。
但涉及到的也不是什么晦涩难懂的内容。
也不知道翻译人员为何蛋疼兮兮地翻译成“深入理解”?
真就欺负读者不会查词典?
还是说译者吃准了程序猿偏好不明觉厉这口?
反正林灰觉得直译暨《计算机系统:一个程序猿的观点》反而更能接近这本书内容的本质。
相比于其他同类书籍,CSAPP这本书最大的特色就是从程序员的视角详细阐述计算机系统的本质概念。
这本书将汇编语言、操作系统、组成原理、体系结构、编译链接原理和计算机网络等多门课程的知识串联了起来,并展示了这些概念是如何实际地影响应用程序的正确性、性能和实用性,重点讨论系统的不同结构对于上层应用软件编写、执行和数据存储的影响。
如果何思远以后从事程序猿工作的话。
林灰觉得这本书对何思远以后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很有帮助。
如果何思远就读于计科专业的话。
这本书对何思远的本科学习也会有所帮助。
CSAPP覆盖了國内本科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在内的很多课程的内容。
事实上CSAPP这本书本来就是國外一些大学计算机专业教材。
这本书通常被用于计算机专业低年级学生的“计算机系统导论”这门课上。
尽管这本书很优秀,不过林灰在先前买的一堆书里翻找到这本书。
莫非是忘记买了?
不应该啊,这么经典的书林灰即便是读过N遍了,但在买书的时候也常常把这本书捎带着买来。
如果不是忘记的话?这么说来这个时空根本没有CSAPP这本书?
这么经典的书目这么经典的书目这个时空不应该没有啊。
林灰用摆渡搜了一下,这个时空还真没CSAPP这本书。
林灰用中英文试着搜索了一下都没搜到。
这个时空里CSAPP的原作者倒是存在过,不过现在人已作古。
而且此人不知道因为何种原因并没有写这本书。
虽然老人家已经作古让人唏嘘。
但这件事情的结果对于林灰来说无疑是很棒的。
以后林灰到一定的位置的时候,完全可以将这本书弄出来啊。
林灰倒不是眼馋写书赚的那些钱。
事实上林灰现在想赚个几百万美元的话可以说是毫不费力。
那为什么林灰还要想着搬运这本书呢?
涉及到钱财什么的只是小道,关键是收获名誉声望。
要知道前世CSAPP可是一度成为大学基础教材的存在。
如果林灰搬运了这本书,岂不是意味着这本书同样有机会成为教材?
(ps:……只是说有机会,真想成为教材的话还是需要操作)
试想一下如果全世界所有的计算机专业本科学生在进行计算机系统导论这门课上都用林灰“编写”的教材。
那林灰学术方面和教育事业方面的地位岂不是疯狂往上涨?
或许有人不理解为什么林灰一定要谋求学术上的发展。
因为林灰想要走的路注定是一条鲜有人走过的路。
涉及到以后的一些东西,无论是操作系统还是处理器。
很大程度上都需要调集一些院士级别的大佬。
没学术地位凭啥一堆大佬围着你转?
凭你有钱吗?
可是你再有钱你能富可敌国吗?
学术上自身形不成强大的号召力的话,凭啥一堆有性格的奆佬愿意因为钱为你工作呢?
除非你的人格魅力MAX或者自带降智光环,否则很难操作。
涉及到教育事业方面地位的提升。
虽然林灰没啥往教育方面发展的意愿。
但涉及到教育事业方面地位的提升也不是坏事。
很容易收获到耆老和大犇的好感度。
这些人的好感度,对于林灰来说可能产生的好处虽然很难用具体的量化数值去度量。
但一定是很有用。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教材得写的好。
某些计算机教材虽然销量经久不衰,但作者没少挨骂。
不过林灰不用太担心这个问题,CSAPP这本书好歹也是经历过时间检验的。
饭团探书
CSAPP不仅在计算机专业学生中深受好评。
路人缘也相当不错。
总之林灰觉得搬运这本书还是利大于弊的。
当然林灰之所以执着于搬运此书。
还有另一方面的原因。
这可能跟受到的熏陶有关系吧。
立功立德立言这些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林灰。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
“立功”对于林灰来说都很很容易。
以林灰前世带过来的信息资源来说,别说是立功了,就是想立碑,也是分分钟的事情。
至于立德么,功有了,德自然就有,所谓“功德”是也,“功”在“德”前。
人们对于功成名就的人德行要求其实并不是特别严格。
只要大是大非坚持原则就完全没啥问题,至于小来小去的琐碎事情,一般没人会紧盯着不放。
不过涉及到立言这事就难了,并不是随便写一本书就叫立言。
写出经久不衰的作品才算是立言。
涉及到CSAPP这本书,林灰觉得是个不错的用来立言的机会。
尽管这样的行为很大程度是窃名。
但问题不大,对于窃取什么的林灰已经麻了。
虽然林灰先前所作所为不至于说是罄竹难书吧,但先前窃取的东西都写下来也起码得四十万字了。
而且涉及到CSAPP这件事,读书人的事情怎么能算窃呢?
林灰之所以这样做是不想让这个时空里学计算机的人少了一本计算机方面的经典之作。
总之林灰觉得他很有必要找个机会将CSAPP这本书搞出来。
不过即便是要搬运,也不是现在。
不过这应该也是很久一段时间以后的事情了。
毕竟写书也得按基本规律啊。
不可能一本近千页的书说写就写出来。
那也太离谱了。
而且现在林灰的层次还不够。
现在的林灰贸然搬运的话甚至有可能毁了这本曾经的经典读物。
没听说有用准大一新生写的书当教科书的先例。
什么时候搞到博士学位写点科普读物似乎不过分。
林灰如是想到。
第166章 计算机领域《圣经》
《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这样一本将近千页的书,林灰肯定是记不住的。
不过问题不大,林灰虽然重生了,但他还带来前世的不少信息。
前世,一些影响力一般的书籍林灰可能并没有保存,但各种经典之作能搜罗的到的林灰基本都是保存了的。
之所以如此,跟林灰喜欢搜集资料的习惯是分不开的。
虽然搜集到的资料有的林灰根本没看过,但林灰照样会搜集很多资料。
这种做法虽然往往费时费力还没啥大用, 但林灰觉得这样做总比等到需要用的时候现找方便。
不得不说,这习惯真的很不错。
这个习惯在之前已经帮助林灰很多了。
说到林灰搜集的经典之作,里面肯定是包含《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这本书的。
毕竟前世这本书可以说影响深远,甚至一度被美誉为计算机领域的圣经。
很多人罗列的计算机方面的书单基本都涵盖这本书,这样的书林灰怎么可能不收集。
果不其然,通过一番查找,林灰很容易就在前世那部电脑里一个名为“学习资料”的文件夹发现了《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这本书中译本和原版对应着的PDF版本。
前世《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这本书总共对应三版,这三版林灰都有保存下来。
通过查阅这些PDF,林灰发现《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这本书第一版是前世2004年出版的,第二版是2010年出版的,第三版是2016年出版的。
04年和10年对于现在这个时空节点多少有点陈年往事那种感觉了,显然不适合林灰搬运。
虽然10年距今才不到五年,但进入新世纪以来计算机领域方面的进展说是日新月异也不为过。
这种情况下,一年前的技术都有可能会过时,更何况是4年前的技术呢?
总之本着与时俱进的原则,林灰觉得以后他搬运《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这本书的话估计大概率是将前世这本书对应的第三版略作改动之后搬运。
在前世电脑“学习资料”这个文件夹中,林灰还发现了很多计算机以及计算机衍生领域的经典书籍。
这些前世的经典之作也不知道还有没有在这个时空并没有出现的。
对于那些前世出现这个时空却没出现的经典之作,无疑就成了林灰这个重生者特有的福利了。
当然,即便是福利,短时间林灰也没有涉足的打算。
贪多嚼不烂, 在将《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这本书出版之前林灰并没有搬运别的书的念头了。
虽然《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这本书不能推荐给何思远。
不过没关系,总不可能前世所有计算机方面的书在这个时空都不存在了。
林灰很容易就挑出了几本前世读过还不错并且这个时空也存在的经典书籍准备到时候推给何思远。
不过等挑好之后, 林灰却觉得有些欠妥。
林灰记得当初他之所以要推荐给何思远一些书而不是直接发表对行业的看法就是为了避免主观意见对何思远的影响。
可现在自己在推荐书的时候推荐一堆很容易让人感兴趣对计算机专业感兴趣的书算怎么回事?
让一个计算机专业的人对本专业兴趣更浓这是好事。
但让何思远这样一个还没明确专业的人对计算机方面的兴趣更浓真的是好事吗?
何思远万一受这些经典之作的影响真的入坑了,入坑之后却发现他并不是那么喜欢计算机专业该怎么办呢?
自己现在这个行为算不算坑人入坑?
这样真的好吗?
计算机以及计算机相关行业,虽然现在的林灰混的还不错,但这很大程度是得益于从前世带过来的信息。
如果没有先发的信息优势,重新来一遭,林灰绝对不会继续选择计算机这个行业。
bidige.com
没有信息优势的情况下,计算机以及衍生行业,林灰不仅自己不会入坑,同样不建议周围人入坑。
别的不说,计算机行业内卷是公认的事实。
各行各业都有一定程度的内卷现象,但计算机相关行业绝对是内卷最厉害的行业之一。
就拿有些大厂的面试来说吧,面试造火箭,进去拧螺丝。
即便做的工作并不算复杂,你达不到那个准入门槛还是不用你。
林灰并不是拿重生前夕那会的情况生搬硬套到现在14年这个时空。
计算机行业的卷早有征兆,只不过当时并没有人在意而已。
反正林灰记得前世本科那会就有个十四字真言: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莫学计算机。
当时只当一句笑话听,但往后几年却愈发觉得这话在理。
虽然有调侃的意味,但很大程度就是事实。
计科这个专业介于理工之间。
其下限要比别一些工科专业高一丢丢, 但上限跟多数理科专业相比着实高不到哪去。
按部就班线性成长的话, 一个程序员能走到的位置是非常有限的。
甚至想老老实实爬格子都很难,部分岗位的程序猿很吃青春饭。
而且这些所谓的福利的另一面是各种各样的职业病。
一定岁数之后,年轻带来的福利就会迅速贬值,然后……
虽然没人永远年轻,但永远有年轻人。
倒也不是说计算机行业没未来,但林灰觉得入坑要格外慎重。
虽然林灰现在的情况,何思远如果选择计科专业的话,林灰将来想提携一下很轻松。
但一个有着独立品格健全人格的人内心深处想要的真的是别人的提携吗?
如果何思远也选择跟林灰同样的方向。
到时候却连林灰车尾灯都看不到,那岂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残忍?
而且最关键的是,即便是对计算机感兴趣也不一定当成未来的专业来发展。
很多半路出家搞计算机的也照样混得顺风顺水。
当然了,林灰觉得劝人入坑不对。
但直接让人避坑更不对。
总之林灰觉得,没必要通过带有倾向性的建议去影响别人的人生轨迹。
林灰决定了,不光要推荐经典书目,还要推荐一些劝退书籍。
两者数量姑且1:1吧。
至于何思远看了这些书后该如何选择,由何思远本人决定。
第167章 伤害不大侮辱极强
如何让一个向往程序猿工作的人避坑?
林灰觉得既不需要什么写着计算机方面深奥理论性知识的天书。
也不需要像谭hq书那般云里雾里的教科书。
更不需要单纯的人生意义方面说教的书籍。
只需要三本平平无奇的书就足够让多数原本有志于程序猿工作的人说不了。
这三本书分别是:《轻松搞定软件开发文档:实战篇》《程序维护实战指南》《程序猿颈椎病实用康复宝典》。
当然,也不一定非得是同样书名的。
和这几本书里内容相似比较同质化的其他书也都有着良好的劝退效果。
这类书之所以劝退,不是因为书的内容坑人。
恰恰相反,这些书内容都很丰富而且描述的很真实。
可也正是因为真实,很容易破碎人们心中的美好。
上述几本书客观反应了一个程序猿职业生涯中所面临的三件超级麻烦的事情:
——写文档、软件维护、职业病。
关于职业病这点很容易理解。
毕竟程序猿经常要面对电脑高强度工作,熬夜什么的更是家常便饭。
这些对于一个有志于程序猿工作的人可能不是很劝退,毕竟很多职业都有职业病。
“软件维护”才是真正的劝退大杀器。
软件维护通常最直观为人所知的形式就是debug了。
但debug远远不是软件维护本身。
软件维护远比debug要复杂。
在软件投入运行后,可能会暴露一部分在测试阶段没有发现的错误,为改正这些错误需要进行改正性维护。
由于软件运行的外部环境(软件,硬件)和数据环境等的变化需要修改软件使之适应这些变化,这就要进行适应性维护。
用户的需求是经常变化的,在软件使用过程中,用户会对软件提出新的功能和性能要求,为了满足这些新的要求而对软件进行修改,使之功能和性能得到完善,需要完善性维护。
采用先进的软件工程方法对需要维护的软件或某部分软件重新进行设计,编码和测试,以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和可靠性等,为以后进一步改进软件打下基础,这种就被称为是预防性维护。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很多乱七八糟的维护……
可以说一款软件发布之后,程序猿工作的日常不是正在维护软件就是在维护软件的路上。
而涉及到软件维护的工作很麻烦。
debug的时候人人盼着有规范的注释。
写bug的时候却几乎人人忘了注释这回事。
部分复制粘贴的大混子还喜欢弄成“黑盒”的形式,瞎继而封装。
各种麻烦事一大堆。
不过这个虽然麻烦,但软件维护好歹是技术层面的事情。
对于技术层面的事,这本就是程序猿本职工作之内的,这类事情虽然麻烦也是义不容辞。
最困扰程序猿的首推没完没了的各种文档,软件开发文档就是其中之一。
本科是计科/软工出身的程序猿,工作还是读书涉及到的简直是写不完的文档。
前世大学期间,大二大三给林灰最大的印象,似乎就是写不完的实验报告和各种乱七八糟的文档,就很烦人。
(……不知道近几年上网课具体是啥情况)
工作之后,更是没完没了的各种文档。
以软件开发为例:
在软件开发的不同阶段,需要编写不同的文档。
在计划阶段,需要编写详细设计文档、单元测试方案文档和集成测试方案文档等;
在开发阶段,虽然不需要弄新的文档,但也需要跟文档打交道,程序猿需要对之前的文档进行修改;
在测试阶段,要编写单元测试报告、集成测试报告和系统测试报告等;
在软件的发布阶段,要编写安装手册、用户手册、升级指导书等。
涉及到安装手册和用户手册还要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
呃,虽然很多软件设计者清楚自己弄的软件是怎么回事,但想说明白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止是软件开发方面要写文档。
涉及到算法方面要写的文档也很繁杂。
可以说很多计算机以及计算机衍生行业都涉及到各种乱七八糟的文档专业。
就连产品经理也得经常写输出需求文档之类的东西。
不然想改需求也没那么容易。
写文档这事很麻烦,无论是程序猿还是产品经理对这玩意都深恶痛绝。
但文档不写还不行。
因为在组织高度严密的企业中。
我们不光要做东西,还要擅长向其他人展示自己的想法。
至于林灰先前做软件为什么没写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很大程度上因为林灰是光杆司令,林灰并不需要向别人展示他的想法。
另外这个时空涉及到软件著作权登记不需要单独申报。
这样林灰先前开发的几款软件就不必额外填写软件开发文档了。
但林灰现在这种情况下只是特例。
但涉及到多人协作时,位置不够高的情况下。
想跟文档说拜拜基本上不可能。
何思远现在可能光看着开发软件很酷了。
全然没想过涉及到软件维护以及各种文档这件事情有多麻烦。
林灰觉得有必要将这些事情让何思远知道。
与此同时,林灰在心中默默立下一个小目标。
以后他绝对要革除一些计算机方面十分繁琐的“古典”程式化的东西。
即便不能革除,也要尽可能地通过自身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行业之命运。
当然,这些都是以后的事情了。
在先前买的那些书里,林灰几乎没费力就找到了《轻松搞定软件开发文档:实战篇》《程序维护实战指南》这两本书。
《程序猿颈椎病康复指南》林灰没找到,应该是先前没买。
不过林灰找到了一本《程序猿护发秘籍》
想来效果应该是一样的。
不对,这本似乎更加是伤害不强,侮辱极大。
虽然将这几本书和《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算法导论》这类超级经典入坑之作混在一块总感觉怪怪的。
不过也无所谓了,何思远看了这些书之后入坑也好避坑也罢。
只希望他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计算机以及计算机相关行业再做出选择。
饭团看书
虽然给何思远说的是中午带过去,但林灰怕中午还有别的事情耽误。
干脆直接直接将这些书带去了先前的那个咖啡屋里。
交代了店主几句后,林灰就离开了。
第168章 搞个PRO版本圈钱
在外面对付了一顿早饭之后,林灰又回到了茗品国际的别墅里。
折腾了一通之后,林灰已然是睡意全无。
这样也好,颠倒黑白的话很容易让人生物钟紊乱。
林灰又开始了继续工作。
林灰查看了邮箱里面的邮件,按说这一般是林灰睡前的工作,不过昨天林灰并没有休息。
从邮件里林灰看到来自國家专利/局发来的邮件:
“尊敬的林灰先生您好,您于6月中旬在國家专利/局申请‘演进式实时新闻文档摘要处理方法研究’专利、‘一种新型高效汉语言文本处理方式’……等专利,目前已通过审核,请您在收到本邮件一周之内及时补缴费用,逾期将自动视您放弃了相应专利申请。”
放弃?怎么可能?煮熟的鸭子怎么能飞了呢!
林灰果断补缴了这些专利的相关费用,倒是没花多少钱。
毕竟这些专利很大程度是先前在國内申报的南风APP相应的专利对应的子专利。
这种情况下缴纳的费用很大程度只是一个手续费而已。
说起来林灰申请这些专利已经是20号的事情了。
虽然才过去几天,给林灰的感觉已然是很久远那种了,这也侧面印证了林灰成长之快。
当时之所以申请这些专利是为了构建一个铜墙铁壁般的专利墙。
涉及到海外的情况,林灰已经先前从伊芙·卡莉那收购了“文本判断甄别比较的一种新方法”这个全球性专利了。
事实上当从购买了伊芙·卡莉那买来那个全球性专利,林灰就已然完成了南风APP这款软件技术壁垒的主要屏障。
完成这一步之后,涉及到新闻摘要或者说文本摘要这个方向,在接下来的两到三年里,林灰都不需要担心任何潜在威胁。
baimengshu.com
不过现在國内的专利能顺利申请下来也不是坏事,也算是锦上添花了。
至此一张无形之中的大网已然铺就。
这张大网不全是壁垒。
同时也是技术演进方面清晰的脉络。
在脉络编织起来的情况下,林灰似乎可以顺理成章地将技术发展起来。
当然林灰所谓的发展技术不是说真的要去研究。
只是将略微先进一些的技术直接拿出来就可以了。
毕竟在拥有前世资料的情况下,很多算法都是现成的东西。
至于林灰打算拿出什么样的算法,当然是生成式摘要算法的三代目。
当初在南风APP里面用到的生成式算法只能说是二代目。
和三代目相比,二代目还是有很多拉跨的地方的。
以至于当初林灰为了确保软件的高效率不得不将生成式算法和抽取式算法混用以抽取/生成式摘要算法构成先前南风APP的核心算法。
但现在来看,完全没这个必要了,直接以三代目生成式摘要算法就可以胜任这一工作。
而且三代目的生成式摘要算法相比于抽取/生成式摘要算法在离线环境应用时效率同比提高87%。
这个数据可以说是相当恐怖了,毕竟按照伊芙·卡莉先前提供的数据。
仅仅是先前南风APP里应用的抽取/生成式摘要算法在处理新闻时就比竞品软件处理新闻时速度快241%。
在此基础上效率再次提高87%可以说是十分恐怖了。
这种情况下,干脆直接将南风APP中核心算法彻底升级为成熟体的生成式摘要算法。
至于技术上的进步林灰也不用害怕遭到质疑。
毕竟技术脉络很清楚啊,这个时代里有质疑的可以慢慢研究。
不过话说现在这个时空的人还是先想想把生成式摘要算法的一/二代目玩明白再说吧。
但是从伊芙·卡莉描述的内容来看,想研究明白生成摘要算法一/二代目似乎有点难啊。
毕竟这个时空不少自然语言处理方面的科研团队连生成式摘要算法涉及到的准确度衡量模型还没玩明白呢。
不过,这就不是林灰该操心的事情了。
技术方面的事情本就很残酷,强者通吃是常事。
更新之后林灰也不用太在意技术泄露。
毕竟无论是生成式摘要算法一代目还是二代目抑或是三代目这些都是生成式摘要算法。
而这项算法是受到算法专利保护的。
即便有人能破解林灰搞得算法,那唯一可行的路径也只能是按照林灰的方法再造一个一模一样的轮子。
啧,这就是高通的快乐吧。
有专利壁垒就是可以为所欲为。
……
涉及到南风APP这款软件的升级只是在算法方面做点手脚而已。
虽然涉及到封装之类的东西有点耗时间,不过问题不大。
林灰并没有耗费太多时间就搞定了。
正当林灰准备将更新上传到应用商店的时候,林灰却反悔了。
好歹生成式摘要算法的三代目也拥有领先上一个版本87%的效率啊。
直接以免费更新的形式往外发,岂不是太白给了。
做软件也不是做慈善,更何况这还是一个专业软件。
此外林灰现在正处于事业起步期,正是急需用钱的时候。
这样强大的技术不拿来换钱太浪费了。
稍加思忖,林灰便有了主意。
既然生成式摘要技术三代目如此强大,干脆将更高效的该算法单独做成一个PRO版本就好了。
以PRO版本在海外市场圈一波钱。
很快林灰就完成了相应版本的开发。
至于定价林灰将PRO版本的定价设置为了1999美元/年的价格。
如果选择买断的话价格可以更加优惠,买断价格为4999美元。
这个价格在对比于國内专业模式的买断价格肯定是高的。
但林灰设置这个价格是经过充分调查的。
以usa为例,从事新闻编辑工作的平均薪资大概是52353美元。
这么衡量的话1999美元的价格甚至不到该国新闻编辑年薪的5%。
即便是4999美元的价格也不过是新闻编辑平均年薪的10%。
更何况在该国新闻行业从业人员还很容易获取各种乱七八糟的小费。
实际收入要远远比表面上的年薪高。
可以说林灰设置的价格已经很仁慈了。
更何况这是一款专业软件。
这种软件多数单位一般都是会报销的。
总之,林灰觉得这个价格很合理。
第169章 SUPERCELL橄榄枝
林灰记得他刚重生前夕,在先前的那个时空里。
某大厂对于需灵活付费的中大型企业提供的新闻摘要算法程序。
选择相应服务的中大型企业在选择相应服务之后,每天可以有5万次的免费调用新闻摘要算法程序的机会。
一项免费服务已然能够做到这种程度。
可以说光是免费的服务提供的东西就吊打林灰现在搞得这个PRO版本了。
林灰此次对于南风APP的核心升级点即生成式摘要算法的三代目以前世林灰重生节点的技术人员的眼光来看确实不值一提。
但对于在South Wind Pro版本上定价问题,林灰丝毫不愧疚。
换到今天人类可能有不下一千种生火的方式,但载入史册的却只有远古时期钻木取火。
这个例子有点极端,但也说明了一个问题:
抛开时代谈技术价值都是耍流氓。
即便以之后几年的眼光来看待,林灰现在煞有其事搞得东西都不算什么牛逼技术。
但这无所谓, 不妨碍林灰现在肆无忌惮依靠技术割韭菜。
而且林灰决定了,光出PRO版本不行,以后还得更进一步出个ULTRA版本再圈一波钱。
这割韭菜多是一件美事啊。
虽然林灰对他安排的定价很满意。
但在将该South Wind Pro版本上传到应用商店之后没多久。
林灰发现这次上传的版本居然被驳回了,驳回理由是:建议修改服务价格。
林灰不是很理解,定价越高虽然他的分成少不了,平台的分成不也一样少不了吗?
尤其是涉及到这种不属于游戏类别的软件, 林灰和平台之间的分成还是80%:20%。
而不是像《Hill Climb Rag》那般90%:10%。
平台没道理驳斥林灰搞得这个PRO版本啊?
正待林灰纳闷之际, 林灰接到了黄静打来的电话。
黄静和林灰现在也算是比较熟悉了, 接通电话后黄静也没绕弯子。
黄静直接询问道:“你这次弄的South Wind Pro这款软件真的能像你所说的那样相比于South Wind在效率上提高87%么?”
林灰道:“当然了,我对我的算法很有自信,相应的数据也是经过准确测试得出来的。”
林灰不是很理解黄静为什么打来电话问这个,明明黄静是参与了昨天他和伊芙·卡莉的谈话的。
从昨天和伊芙·卡莉的谈话,黄静应该能知道涉及到新闻摘要或文本摘要这方面国外的技术团队在这方面的技术非常落后啊。
别人或许不清楚,但黄静起码也应该对林灰搞得技术是什么水平很清楚吧。
黄静道:“我不是质疑你的能力,我只是核实一下这件事。
你先前上线的那款软件被驳回是我的意思,我是觉得如果你搞得South Wind Pro这款软件的效率真有你在简介里宣称的那般高。那这样一来你在PRO版本的定价就显得很不合理。
我觉得你完全可以在先前的定价基础上再往上浮动50%~100%,我个人倾向于你直接一步到位,将现在的价格上浮100%。”
价格上浮100%,直接翻一番可还行?
黄静这个态度有点出乎林灰的意料, 林灰原本以为她会认为定价偏高呢。
价格上涨确实可以有,但直接翻一番的话似乎也并不是很妥善吧。
毕竟涉及到South Wind Pro以买断价格来说的话,如果在先前4999美元买断的价格翻一番的话, 那直接就接近1万美元了。
虽然丑國人财大气粗, 但指望大部分潜在用户一次花1万美元购买产品应该也是很难。
不过林灰觉得黄静既然这么建议肯定会有她的想法,林灰决定听听黄静的建议。
林灰道:“你说说你的理由。”
黄静解释道:“据我先前的一些调查,南风APP先前在海外的最大竞争对手其实是雅/虎新闻(处理)专业版。
雅/虎新闻(处理)专业版一个月的月会员就需要99.99美元,也就是说年费的话接近一千两百美元这样。
你先前设置的年费1999美元,即便是翻一番也不过才4000美元不到。
我记得先前南风APP在处理新闻的时候效率方面已经比竞品软件处理新闻时速度快241%了。
而你现在搞得PRO版本相比于南风APP的离线环境应用时效率更是同比提高87%。
这么说的话岂不意味着南风APP PRO版本在效率上几乎是竞品软件的六倍之多了。
更何况你现在搞得PRO版本在准确度上相比于先前的版本肯定是有很大提升的。
按照这样的思路,即便价格翻一番也无所谓。
你搞的PRO版本用户只需要付出3倍多的价格,却可以享受到六倍于竞品软件的处理速度以及数倍于竞品软件的准确度。
即便价格更高,对于舍得在专业模式掏钱的潜在用户来说依旧是十分有吸引力的。
用户不适应也没关系,产品本就不是去迁就用户的,而是用户去适应产品。”
好吧,不愧是蘋果的员工,这思路的确很蘋果,宁肯牺牲部分潜在用户也要做品牌,搞利润。
作为用户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蘋果,但作为企业或者站在企业的角度思考问题,似乎又人人渴望成为蘋果。
躺着赚钱的模式谁能不向往呢?
黄静接着道:“将价格直接翻番确实会直接劝退一部分潜在用户。
但我觉得正因为会逼走用户,损失一部分市场份额,你反而更应该这样做。”
林灰内心:主动逼走用户,放弃市场,这是什么操作?
莫非是藏拙吗?似乎也只能是这样了吧。
果然,听黄静说道:“涉及到南风APP的PRO版本如果现在以1999美元的价格这样进入到海外市场。
这样相比于竞品软件高不了多少的价格再辅以几倍于同类软件的效率和准确度。
很容易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新闻摘要软件这方面的丑國市场的。
这一开始可能是好事,但长久来看却未必,这样做你会很容易遭遇到诸如反垄断调查之类的一系列调查。
从你先前的一系列布局来看,看得出来你是一个很有远大理想的人,我感觉对于现在的你来说没必要在这些地方横生枝节。”
林灰原本还觉得黄静“直接将价格翻一番”这个建议不妥。
听了这番话果断按照黄静的建议将South Wind Pro的年费设置成了3999美元,而买断价格设置成了9999美元。
为了鼓动海外用户的消费热情,林灰还在South Wind Pro的简介里填了几句话:
“离线软件,完全可以在离线环境下使用。”
凭这一句应该足以让很多徘徊的用户买单了,毕竟很多不负责任的专业软件开发者往往会各种会员费拐到手后直接跑路。
有的甚至把服务器都撤了,以至于很多购买了需要服务器支持的专业软件的用户只能自承其果。
而离线应用则基本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
只要用户不手贱卸载,就算林灰将来将软件直接下架也不影响用户使用。
说起林灰为什么不假思索就同意了黄静提出来的方案是因为林灰觉得黄静的建议很有道理。
在海外市场上形成近似于垄断之后,极有可能面临着反垄断调查。
前世林灰所见证的各种事情已经验证了黄静的判断。
丑國佬对他们國内的企业反垄断调查都不手软,更何况是对于林灰这个歪果仁。
往后几年各种不公正的反垄断调查更是家常便饭。
即便一般情况下反垄断调查的主体是公司是企业很少出现反垄断调查是个人的情况,但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即便不借助反垄断调查也可能会涉及到各种各样其他的借口,丑國人想搞事情,总有借口的。
总而言之,林灰认同黄静的说法,在不够强大之前,没必要在一些细枝末节的地方横生枝节。
更何况将PRO版本价格翻番的话,林灰收获的利润还真不一定会有什么损失。
将South Wind Pro调整了价格再上线之后,很快就通过了审核。
须臾过后,林灰发现在应用商店的海外版里已经能搜到South Wind Pro这款软件了。
跟黄静又聊了十多分钟后,从黄静那林灰还得到了几条消息。
其中一条消息是林灰先前开发的《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得到世/界环保组织得到点赞。
一个游戏跟世界环保组织能产生什么联系呢?
原来是因为林灰在《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中一处设计。
林灰复刻《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时在北极圈场景中加入了一对北极熊。
当玩家驱车路过北极熊时。
北极熊会赠与玩家100金币。
而且北极熊赠与玩家金币的概率初始值虽然是100%。
但这个概率会随着玩家通过北极熊获得金币次数的增多而逐渐衰减。
如果玩家索取过多的话。
北极熊赠与玩家金币的概率也会衰减为0%。
而当概率变为0%之后。
这个刷金币的机制最终也会失效。
这样的设计被世界环保组织解读为GRAY FOREST在向外界宣传环保的理念:
——要善待自然,善待生物索取过多的话终将一无所获。
呃,还可以这样的吗?
之所以在游戏中加入一只北极熊是为了避免游戏玩家在北极圈场景里无聊。
毕竟在北极圈场景入目之处,几乎白茫茫一片。
而之所以将北极熊赠与玩家金币的概率设置为逐渐降低直至衰减为0%
是为了防止有些大聪明玩家利用这个彩蛋刷金币。
要是金币有这么轻松的场景就能刷到,林灰还怎么愉快的赚钱。
毕竟金币收入可是《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中仅次于涂装收入的第二大收入来源。
(⊙﹏⊙),这样一个无心的设置的彩蛋居然被世界环保组织点赞也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了。
不愧是出色的语文课代表。
听黄静介绍的信息,似乎不止是世界环保组织点赞了。
中國环境保护协会也对林灰设计理念点赞了。
虽然不知道这个消息会带来哪些影响,但能获得国际组织的认可到底也是一件好事。
(ps:……被诺贝尔和平奖认可除外)
除了这个消息之外,林灰还在黄静那得知了蘋果中國最近即将迎来一波离职潮。
之所以离职是因为蘋果在前不久涉及到的降频门事件区分对待。
明明是中國市场最先反馈的关于降频事件的信息,反倒最先在美國市场发布修复降频的补丁。
这种区分对待、东食西宿的做法无疑让我國员工很不爽。
现在才不爽?那只能说是因为一开始太抱有幻想了,和蘋果这种大厂只谈利益就足够了,谈感情纯粹浪费荷尔蒙。
而且國外大厂区分对待可不是一天两天了。
果子更是老阴阳人,电脑多坏几次就知道了,狗屁保修政策跟shi一样。
换國外试试,分分钟起诉罚的他们不能自理。
黄静跟林灰表示她最近也递交了辞职报告。
全部办理完交接之后大概在七月中旬正式离职。
黄静笑着说要在离职后来投奔林灰。
黄静已经表达过很多次这方面的想法了,林灰早就闻弦歌知雅意。
林灰表示黄静不要有后顾之忧,到时候直接来找他就可以了。
林灰不是碍于面子难为情,林灰是真的缺人手,很多事情他一个人着实分身乏术。
甚至于黄静在果子有关系不错的准备一同离职的人林灰也十分欢迎。
事实上这些人去哪似乎都很受欢迎。
不说现在这个时空了,哪怕再往后几年能从果子离职的人國内大厂也一律面试一路绿灯。
总之,这些人能来事业刚刚起步的林灰这,林灰也很欢迎。
虽然这种拥有相同标签的人很容易形成小派系,但无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虽然一般的草创团队很排斥派系这种东西。
但在林灰将要做的宏大事业面前任何小派系都终将会不断稀释。
当然,这些都是以后的事情了。
还没黄袍加身就想着杯酒释兵权属实有点离谱。
林灰从黄静那还得知了一个消息。
在林灰搞定《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之后。
国内外不少游戏厂商都在谋求林灰开发的《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的代理权。
甚至部分游戏厂商甚至打算直接将这款游戏彻底买入。
林灰知道,摘桃子的来了。
毕竟像《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的长线收益是相当不错的。
各大游戏厂商通过一些相关的迹象很容易分析出《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的价值。
即便这些游戏厂商没有进行相应的分析,在各大网站对《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持续报道的情况下,想了解《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的价值也不是一件难事。
虽然《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选择了6个月的蘋果平台独占期。
但这并不影响游戏开发者游戏转让或者谋求其他代理商的行为。
只要游戏收购方愿意继续履行完游戏剩余的iOS平台独占期并且分成依旧沿用正常的分成规则即可。
沿用正常的分成规则这点就很鸡贼啊,沿用正常的分成规则指代的肯定不是像林灰现在和平台的九一分,而应该是八二分。
毕竟林灰后来和果子关于选择蘋果平台独占之后的分成细则而签订的协议明显并不属于正常的分成情况。
2kxs.la
这个协议还是要求保密的,外界对于这样一个合同显然是不清楚的。
如此一来,一旦林灰将游戏转让出去的话蘋果方面能在独占期内获得更多的分成。
不要说十个百分点的利润了,即便是5个百分点的利润,对于一款前世营业额超过一亿欧元的游戏也是相当惊人的利润。
总之,果子似乎很乐意林灰将这款游戏转让出去。
也确实如此,从黄静的话语来看,似乎只要林灰表示一下转让游戏的意愿,剩下的事情都不需要林灰操心了。
而站在林灰的角度思考的话,林灰介意抢桃子的,但不介意摘桃子的。
一款游戏而已,又不是什么影响人类进程青史留名的事情,没啥大不了的。
只要给出的价码合适,林灰也不介意将《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转让出去。
虽然林灰一度有将《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进行长期经营的打算。
但快钱相比于慢钱明显更有诱惑力。
五年时间慢吞吞弄一亿欧元属实太慢了。
事实上,最近搞钱的速度林灰就不是太满意。
原本林灰打算通过南风APP用到的算法授权直接捞一笔的。
在南风APP涉及到的算法上林灰废了很多心思,各种谋求技术壁垒什么的。
结果國外的技术团队效率着实太低了,让林灰想起前世某电影里那个慢吞吞的树獭。
都这么久了还没评估出生成式文本摘要算法的价值?简直离谱。
而听闻有国内外厂商谋求对《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进行代理,林灰不仅不排斥,而且欢迎之至。
除了涉及到这款游戏的IP林灰暂时不愿意放弃之外,其余的都可以谈,林灰不介意统统卖掉。
在林灰表示了这一观点之后。
黄静将从外界各方渠道汇总得到的一些收购方案信息通过邮件发给了林灰。
林灰发现似乎不需要黄静的汇总了。
有些游戏厂商已经绕过蘋果官方,直接将寻求收购的邮件发到林灰这里来了。
居然有猪场发来的邮件,林灰原本想直接拖到垃圾篓的。
猪场简直就是代理游戏界的耻辱。
不过出于礼貌林灰看了下猪场发来的邮件。
先是向林灰表达了致意,然后又说从林灰过往的开发经历来看林灰是个天才开发师。
然后又称林灰这样天才的游戏开发师,精力应该更集中放在开发游戏上而不是枯燥的游戏运营上。
场面话说得倒是不错,不过具体提出来的方案就很拉跨了。
猪场邮件里提出三种代理方式。
一种是1亿元直接将《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买下来。
看了这一种,林灰直接就没继续看另外两种方案。
故意压价可以有,但直接压成这样明显恶心人。
一亿元?真当打发叫花子?
前世,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的制作方Fi这个工作室在上线这款游戏之后。
第一个财政年度通过广告和应用内购买总共获得1550万欧元的收入。
155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是多少呢?
要是一亿元买下《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猪场不到一年就可以回本。
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前世《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几年居然让Fi一个工作室累计营收超过了1亿欧元。
拿一亿元换一亿欧元吗?
真是打得一手如意算盘。
反正林灰对这些人很无语。
之后林灰又看了國内的好几家游戏厂商的收购方案,
这些方案林灰也不是很满意。
林灰又开始看國外的游戏厂商提出的方案。
让林灰意外的是在一众國外游戏厂商里居然有超级细胞SUPERCELL这家游戏开发商。
林灰可是记得的,前世鹅厂收购游戏开发商SUPERCELL的84.3%股权。
交易价格为8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66亿元),分三期支付。
这件事林灰记得很清楚,毕竟这是鹅厂史上最大一笔海外收购案。
卖方包括软银公司、若干SUPERCELL员工股东、SUPERCELL若干前员工。
这场交易里对这家芬兰游戏开发商的估值达到102亿美元。
86亿美元的收购价格,这是什么概念?
林灰记得当初鹅厂2011年买下《英雄联盟》开发商Riot Games也不过才花了2.3亿美元。
这个时间节点的话,要是能获得一些超级细胞的股份似乎不错欸。
这搏一搏果断单车变摩托啊!
第170章 2600万&1%股份?
虽然鹅厂收购超级细胞SUPERCELL这家企业的时候,这家公司的估值为102亿美元,但这是前世2016年的事情。
在前世2015年,超级细胞公司估值才五十多亿美元。
在前世2013年的时候,超级细胞公司估值为30亿美元。
现在是2014年,超级细胞公司的估值应该只有四十亿美元左右。
说到超级细胞本身,这个前世2016年被鹅厂估值超过百亿美元的公司并不是什么庞然大物。
前世超级细胞是由6名资深游戏开发人员于2010年在芬兰赫尔辛基创建,人数最多的时候也才三百多人。
尽管超级细胞这家公司人数不多,但千万不要因为这家公司的人数少就小瞧这家公司。
林灰可是很清楚的记得前世很多爆款游戏都是这家游戏开发商搞定的。
诸如《部落冲突》(2012年)《海岛奇兵》(2014年)《部落冲突:皇室战争》(2016年)《荒野乱斗》(2017年)等。
这些游戏都是超级细胞搞定的。
前世的手游爱好者,或许没听过超级细胞这家游戏公司的名称,但大概率也玩过这家游戏公司开发的游戏。
这个时空下超级细胞这家公司和前世基本上别无二致,也是一家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精致公司。
这个时空里同样是由6名资深游戏开发人员2010年在荷兰赫尔辛基成立的,但涉及到具体游戏开发方面似乎和前世有些不同。
这个时空里超级细胞虽然已经按部就班地推出了《卡通农场》《部落冲突》这两个游戏。
但并没有推出《海岛奇兵》这款游戏。
按照正常的节奏这款游戏在2013年末应该已经正式推出了啊,在现在(2014年)应该已经传播广泛了才对。
但不知道出现神马情况,这个时空《海岛奇兵》这款游戏并没有问世。
尽管如此,这并不意味着林灰可以肆无忌惮的剽窃。
一个公司开发的游戏或许没正式面世,但谁能保证人家公司里没有在内部正在进行该项目呢?
如果不小心搬运的时候跟别的公司即将问世的项目撞车岂不是分分钟身败名裂。
但是如果超级细胞这家公司内部并没有搞《海岛奇兵》这个游戏。
那对林灰来说可是天大的好事。
前世《海岛奇兵》(Boom Beach)这款游戏是由超级细胞开发的一款免费游戏。
尽管是免费游戏,但这款游戏并非没保留付费点。
这款游戏付费点无非就是充钻石或者偶尔多雇佣个工人什么的。
付费点平平无奇,但这款游戏的吸金能力丝毫不容小觑,林灰记得这款游戏前世总营收可是近十亿美元的。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超级现金奶牛,这吸金能力几乎碾压林灰先前搞得《HILL CLIMB RACING》这款游戏的吸金能力一个数量级。
如果超级细胞完全没涉足《海岛奇兵》这款游戏的话,那么林灰似乎完全可以将这款游戏复刻出来。
《海岛奇兵》这个游戏林灰可是再熟悉不过了,以前林灰没少在这个游戏上花费时间和金钱(相对其它游戏而言)。
《海岛奇兵》的游戏形式林灰再清楚不过了,这是一款多人在线的战略游戏,游戏的故事情节设置在一个热带群岛,玩家在岛上可以布置防御和其他生产/科技建筑,通过升级他们的防御和其他建筑物,并解锁部队升级……
通过一系列屯兵,各种做任务或者攻伐其他玩家之类的……
甚至于在前世那款手机里林灰还下载了《海岛奇兵》这款游戏。
虽然大概率没法联系上先前那个时空的服务器,但游戏内不少细节依旧可以作为参考。
即便没有现成的样本参考也没关系,只需要参考已经问世的《部落冲突》这款游戏就可以。
在此基础之上再进行亿些微调就很容易搞出来《海岛奇兵》。
事实如此,前世《海岛奇兵》这款游戏就有点类似于超级细胞先前推出的《部落冲突》。
当然了所谓的相似只是给玩家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而已,涉及到游戏的内核两个游戏还是有很多区别的。
这两款游戏都是偏策略性的游戏,玩家要做的都是升级建筑和兵种,巧妙排兵布阵去攻打对方,从玩法上来说,没有太多的不同。但在具体攻击的时候,《海岛奇兵》这款游戏里的兵种可以人为控制方向,这点是《部落冲突》里没有的;此外和《部落冲突》直接派遣兵力不同,《海岛奇兵》派兵需要登陆艇……
就玩法丰富性上,《部落冲突》似乎又更胜一筹,玩家在《部落冲突》能进行部落战……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很多琐碎的区别。
正因为两个游戏似乎有点相像但内涵又很不同,前世两个游戏的玩家没少隔空撕比。
至于这个时空玩家面对着相同的情况会是什么反应林灰不是很在意。
林灰在意的是究竟能不能进行复刻。
不过即便是进行复刻的话,像《海岛奇兵》这种较大型的游戏也不是一个人能搞定的。
真要搞的话倒是可以组个工作室弄弄。
话说回来,如果这个时空超级细胞还没有推出《海岛奇兵》这款游戏的话。
那么现在超级细胞的估值肯定没有前世同一时期那般高。
也就是说林灰先前估算的四十亿美元也有点偏高,应该实际也就35亿美元这样。
林灰通过一些证券机构公开资料查了一下。
这个时空超级细胞的估值确实只有34.9亿美元,可以说林灰估计的八九不离十。
尽管如此,这对于此时的林灰来说依然有点高不可攀。
林灰现在只有人民币五千七百多万,美元的话将近三千七百多万美元这样。
这点钱对一家估值约35亿美元的公司能做点什么?着实有点不够看。
最关键的是像这些企业股票并不是想买就能买,你想买人家未必卖啊。
不过问题不大,目前是超级细胞在寻求兼并林灰搞得《HILL CLIMB RACING》这款游戏。
林灰真的有志于获得超级细胞这家公司股票的话完全可以要求将部分收购涉及到的金额以股票的形式兑现。
林灰觉得如果他提出这样的要求的话大概率会得到超级细胞的应允。
反倒是林灰要求对方全按现金结算,超级细胞可能会犯难。
一个现代企业经营中,市值啊、估值啊这些都是面子而已。
现金流和资金链条这些才是真正的里子。
只要一个公司的资金链条始终正常高效运转,那么即便不是上市公司面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危机也丝毫不虚。
不过想这些还有点早。
林灰决定还是先看下超级细胞发来的几种方案再说。
对于《HILL CLIMB RACING》这款游戏,超级细胞提出来的意向收购价格是6500万欧元。
这个价格还算在林灰的心理预期范围内,像之前猪场那般砍价完全就是胡来。
砍价可以接地气,但不能接地府。
虽然6500万欧元这个价格对于一款全周期能收获1亿欧元以上的游戏肯定是偏低的。
但这个价格完全是可以继续谈的。
毕竟涉及到这种收购几乎没有人会直接报出一个底线价位的。
按现在六千五百万欧元这个价格至少应该还有10%~25%的浮动空间可以谈。
但是像猪场提出的1亿元的报价,即便是谈出花来能谈到2亿元估计也已经是极限了。
总之,超级细胞提出来的6500万欧元的报价还在林灰能接受的范围内,这之后具体的成交价格可以慢慢谈。
林灰觉得要是一切顺利的话谈成八千多万欧元是有可能的。
虽然即便是谈到8000万欧元相比于经营5年的话能得到1亿欧元以上在账面上看起来仍然是林灰吃亏。
但不能这样看问题,涉及到长期经营的话需要耗费林灰大量的精力。
游戏只是曲线救国的一种的手段或者说事业迂回时暂时的委屈求全而已。
反正林灰觉得在早期事业起步的阶段,没必要在游戏上面耗费太多的时间。
另外如果真的能八千万欧元一次性到账,对林灰的事业无疑超级有帮助。
不过事情显然有点不现实。
超级细胞能直接一次性拿出8000万欧元吗?这是个很大的问题。
超级细胞虽然现在势头很旺,估值有35亿美元左右。
但估值35亿美元是对应的市值,并不意味着它能拿出来这么多现金。
或许通过《部落冲突》这款游戏超级细胞近两年的营收很喜人,但这些营收也不等同于可以随意挥霍。
一个公司想长期保持高产出对各种研发项目投入是必不可少的。
贸然拿出的资金超过预算的话,很可能资金链条断掉,这对一个企业是十分危险的。
真要是随随便便拿出来近亿欧元现金起码也得是市值百亿美元以上的企业。
果不其然,在邮件中超级细胞没有隐瞒他们无法一次性付清相应费用这点。
涉及到具体的交易金额结算,超级细胞那边提供了几种这样的方案:
一种是分期结算,将交易金额先一次性支付40%,余下的60%在12个月内陆续结清,尾款利息按照市面上主流银行的标准结算。
表面上看这个结算方式没什么问题,很多企业在进行收购的时候差不多也是这样的形式。
但涉及跨境交易,林灰不可能接受这一方案。
作为一名重生者,林灰可是知道的,在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4月9日,欧元兑人民币贬值超过百分之十(11.83%)
结算的太慢了,林灰收获的钱会大幅度缩水。
即便是附带上一些利息,林灰也很吃亏。
而且结算周期太长了和林灰想要快钱的初衷相悖。
说起来知道欧元在贬值似乎可以从中做点什么啊。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而且在涉及到纯粹碾压的技术面前资本有时候显得像个稚嫩的孩子。
超级细胞提出的另一种方案是。
将涉及到资金的40%一次性付清,另外的60%以股票的形式结算。
相比于前一种方式,林灰更倾向于第2种方案。
假设是以6500万欧元的价格进行的成交。
这也意味着林灰可以一次性收获2600万欧元,这将很大程度上丰富林灰手中的现金。
至于剩下的3900万欧元如果以股票的形式结算。
对于估值34.9亿美元的超级细胞来说,3900万欧元的股票起码意味着林灰将获得1%以上的股份。
尽管只是1%的股份,但也不少了。
据林灰了解到的一些情况。
在2013年,超级细胞估值30亿美元的时候,软银以15.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超级细胞51%的股份。
xiaoshuting.info
在13年12月份软银又将他们所持的股份从51%增至73%
在这种情况下其余各种人所占股份加起来也不过才27%。
这样如果林灰能获得超级细胞内部超过1%的股份似乎意味着如果林灰选择了方案二这种方式结算的话并不只是持股那么简单。
似乎是超级细胞在招揽自己啊?
果不其然,林灰看到了超级细胞还给他发来了一封招揽的邮件。
这封招揽邮件的署名是帕纳宁。
林灰记得这个人似乎是超级细胞这家公司的总裁帕纳宁。
在邮件中此人给林灰介绍了超级细胞这家公司:
正如公司的名称一样,公司内部形成了称为“Cell”的小团队,每个团队拥有自由去选择制作方向.
有了新奇的想法通过简单的成员间沟通可以不经繁复的请示直接执行。
超级细胞内部数据对所有员工全公开化。
每天超级细胞都会通过邮件公布公司游戏的全部数据,以此来让公司所有人知道某个团队的游戏是否达到KPI,以此来决定是否砍掉某个项目。
其实不用此人介绍的,林灰以前没少看过和超级细胞这家公司有关的各种报道。
据称这家公司内部没有特别严格的上下级关系,每个员工的建议都能够被采纳。
林灰记得前世皇室战争这个游戏就是一个负责服务器维护的员工提出的。
说起来比起《海岛奇兵》这款游戏的营收来,《皇室战争》更是超级吸金。
这家公司企业文化以失败为荣,如果正式砍掉某一个项目,员工们非但不会气馁,反而会开香槟来庆祝从失败中得到的经验和教训……
这颇有点独孤求败的意味了。
事实如此,前世超级细胞的游戏不多,但似乎款款是爆款。
说实话林灰多多少少有点心动。(未完待续)
第171章 成熟商业模式的价值
如果超级细胞所谋求的只是《HILL CLIMB RAG》的海外代理权。
那一旦达成相应的合同,《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海外区自然由超级细胞代理。
可是國内区呢?
國内区似乎依旧要由林灰负责。
这样一来无疑意味着在今后《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不同的分区大概率会采取差异化经营的手段。
有差异自然有对比。
如此岂不意味着将来《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的玩家会有意无意的拿國内区和海外区进行对比?
事实上这也是不少全球运营的游戏國内区玩家的日常行为之一。
毕竟经常被区分对待,國内玩家已经习惯了下意识地去比较。
只可惜通常情况下的比较结果都是让國内玩家很失望。
最离谱的是有的國内厂商开发的游戏,國内区福利之类的待遇反而不如海外区。
不过在林灰这是绝对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
而且林灰有把握在差异化经营时,《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在国内的经营策略要比海外区的经营策略更优秀。
能比超级细胞这样一家游戏公司在游戏经营上做的更优秀岂不是意味着林灰极有可能在名望上更上一层楼?
虽然现在林灰GRAY FOREST这个马甲在游戏开发的领域已经有很大的名望了。
但谁会拒绝名望上能够更进一步呢?
虽然超级细胞这家公司很强大,有过几款游戏成功经略的经验在前。
但相比于这家公司,林灰也有自己的优势。
首先, 对于《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今后该朝着什么方向去发展,林灰十分清楚。
毕竟林灰是一个重生者,前世《HILL CLIMB RAG》系列游戏在运营过程中所踩的坑和所表现出的亮眼之处林灰都一清二楚。
某种意义上,对于这个时空的人们而言,将林灰说成是“先知”也不为过。
除了“先知”这一优势之外,林灰在技术层面上也有很大的优势。
而技术层面林灰最大的优势要数在游戏引擎上所拥有的优势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强大游戏引擎的助力即使是有不错的关于游戏方面的想法也很难将想法落到实地上。
虽然没游戏引擎的话一样能开发游戏, 但在具体开发中涉及到的工作量却是陡增。
尤其是对于较复杂的游戏的开发,没有强大游戏引擎的助力一个项目要花上时间也是常有的事情。
前世常常听见一些新闻说某某游戏公司在开发游戏的过程中顺带搞定了游戏引擎。
并不是这些游戏公司如何如何强大, 而是很大程度上是不得已为之。
如果有得选,没有游戏开发公司愿意将时间浪费在开发游戏引擎这点上。
涉及到《HILL CLIMB RAG》将来的更新和衍生版本,虽然不至于让超级细胞花上几年的时间吧。
但很多林灰可以一夕之间完成的事情,超级细胞起码得旬余才能跟进。
旬余跟进的速度也不慢,但对于一款以核心玩法著称的游戏来说,更新迭代速度越快越容易吸引深度玩家。
综合以上两点,林灰觉得真的采取差异化经营的话,林灰将拥有巨大的优势。
虽然现在超级细胞方面提出的议题是对國内区没想法。
但林灰觉得也不尽然,毕竟谈判中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万一峰回路转,超级细胞又对《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的國内区感兴趣也说不准。
这些都是后话了。
想到游戏引擎, 林灰突然想到了什么。
这个时空里《海岛奇兵》这款游戏之所以还没问世是不是就是因为游戏引擎的原因?
虽然有可能是这个原因,但林灰感觉可能性不太大。
毕竟《海岛奇兵》这个游戏很多东西和《部落冲突》是有些类似的。
没道理能搞定《部落冲突》的超级细胞搞不定《海岛奇兵》。
之所以这个时空没能出现《海岛奇兵》这款游戏,可能是超级细胞这家公司之在搞新项目时思维朝着别的方向去了。
也有可能是自《部落冲突》上线之后, 短时间内超级细胞根本没开发新游戏的打算。
一家游戏公司没开发新游戏的打算?
听起来似乎很滑稽, 但对于超级细胞这家公司是有可能的。
毕竟《部落冲突》这款游戏自问世以来已经带给超级细胞不下二十亿美元的收益了。
在这种巨额的收益面前,开发者即使是乐不思蜀也是有可能的。
最关键的是超级细胞这家公司也有乐不思蜀的资本。
二十亿美元的收益还不是《部落冲突》的极限水平。
林灰可是记得的前世《部落冲突》这款游戏总营收可是突破55亿美元的。
就特么很离谱, 林灰记得某國一艘重驱也不过才五六十亿元,55亿美元似乎够6艘重驱了。
siluke.com
如果将前世超级细胞这家公司搞得《部落冲突》和《部落冲突:皇室战争》这两款游戏加一起的话,营收更是突破100亿美元。
《部落冲突:皇室战争》是一款以卡牌对战为主的游戏。
在这款游戏里玩家自行组合牌组。
每个牌组为8张卡牌。进行联机对战,1V1对战获胜可以获得金币、奖杯及宝箱,战败则会扣除奖杯。
每个宝箱内有随机类型的卡牌。
游戏方式主要是1v1随机寻找对手,来升高杯数用以提升至更高的竞技场(或更高的联盟赛阶)。
另外也可以进行2v2的游戏模式,且定期会推出特殊模式(派对)及挑战。
游戏中,采用圣水机制,圣水的最高量为10。
而玩家可利用比赛时的圣水来召唤并使用自己的卡牌,攻击对手。
卡牌分为军队、建筑、法术三种。
在某些卡片或兵种攻击到敌方单位时会造成停止,减速等,使游戏玩法更加多变。
游戏规则并不复杂,似乎想搞出来也不是很难。
值得一提的是《部落冲突:皇室战争》这款游戏,虽然这款游戏从名字上看很像是《部落冲突》的续作。
但其核心玩法跟《部落冲突》毫不相似。
说起来虽然林灰搞《海岛奇兵》的话可能会有和超级细胞开发中的项目撞车的风险。
但如果林灰想弄《部落冲突:皇室战争》的话却绝对不会有撞车的风险。
毕竟前世《部落冲突:皇室战争》这款游戏是2016年初才问世的。
即便项目开始的时间要比游戏正式问世的时间要早一些。
那也不大可能在2014年现在就开始进行该项目了。
虽然复刻《部落冲突:皇室战争》的话绝对没有撞车的风险。
但麻烦之处在于《部落冲突:皇室战争》这个游戏用的IP完全是先前《部落冲突》这个游戏的IP。
林灰如果想复刻这款游戏的话IP这关就过不去。
國外的游戏企业对IP一向高度重视。
从一些公开信息来看,超级细胞这家公司对《部落冲突》这款游戏的IP更是小心呵护。
这种情况下林灰想谋求IP授权几乎是做不到。
倒是可以将《部落冲突:皇室战争》这个游戏换皮搞出来。
但是没有《部落冲突》成熟IP的基础还能复现前世《部落冲突:皇室战争》这款游戏的成功吗?
换皮的话意味着跟《部落冲突》这款游戏成熟的粉丝基础说拜拜。
这样的话,林灰觉得纵然是将这款游戏搞出来,也很难复现当年的成功。
除了这种方法似乎还有另一种方式。
既然超级细胞对林灰有收揽之意。
那林灰真的进入超级细胞的话似乎利用《部落冲突》的IP就完全没问题。
那么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开发出《部落冲突:皇室战争》
可是这样做对林灰有什么好处呢?
同行是冤家,林灰似乎没必要去帮超级细胞做事。
不过想要林灰帮超级细胞提前搞出来这款游戏倒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得加钱,而且是加很多很多的钱。
《部落冲突:皇室战争》这款游戏营收也是超过三十亿美元的。
这种情况下如果林灰真能将这样一个超级现金奶牛搞出来,不分个十亿美元似乎是说不过去。
当然了在实际执行要注意策略,直接告诉超级细胞林灰会分去十亿美元以上,他们肯定不会愚蠢地答应将十亿美元拱手相让。
即便超级细胞的管理人员会这么愚蠢,背后软/银那些渣渣估计也不会。
到时候又需要一番筹谋。
不过暂时想这些也没用。
好多事情并不完全是以林灰的意志为转移的。
……
上午无事可做,林灰又去找了伊芙·卡莉。
将要出国,林灰觉得和一些歪果仁接触一下有助于口语上的进步。
另外昨天林灰和伊芙·卡莉也只是聊了一个基本的框架。
还有很多东西需要进一步深入聊聊。
刚好伊芙·卡莉也有和林灰交流的意愿,于是两人又一次在状元学府那见面了。
不过这次黄静和米娜·卡莉都不在。
尽管是孤男寡女共处一室,但换谁和一个异性聊一上午处理高维数据这种东西估计也兴不起什么异样的想法。
这次和伊芙·卡莉沟通,依旧是伊芙·卡莉说得多。
林灰更多是扮演一个倾听者的角色,从伊芙·卡莉介绍的情况来看。
伊芙·卡莉领悟的很快,她已经大致了解了先前林灰给他说的应用分布式词向量处理原始数据。
并且初步按照林灰先前所介绍的理论弄了一个分布式词向量的模型。
这个模型虽然效率还不是很高,但已经有雏形了。
伊芙·卡莉也意识到这个模型效率不是很高了,她不明白怎样做到林灰描述的那般高效率。
林灰看了伊芙·卡莉搞得那个模型,一下子就明白了为什么伊芙·卡莉这个模型效率不够高了。
因为伊芙·卡莉搞得是静态分布式词向量模型,当年最早诞生的分布式词向量的模型就是静态模型。
可静态模型终究不是动态分布式词向量模型。
静态模型效率上多多少少比动态分布式词向量模型要差一些。
不过伊芙·卡莉没能想到构建动态分布式词向量模型这不怪她。
很大程度这是因为一个时空或者说特定一个时代人们思维的局限性了。
林灰可以提点一下伊芙·卡莉的。
但伊芙·卡莉却倔强地表示她要先想想。
还真是个倔强的女人,不过林灰尊重她的想法。
伊芙·卡莉比较好奇林灰先前搞得生成式文本摘要算法的语言模型究竟是用何种方式训练的。
这就涉及到监督学习和非监督学习之辨了。
一般来说,涉及到自然语言处理这个方向基于监督学习的方法首先需要使用人工或半人工方式构建一批所研究领域内的文档的语料,然后选取适当特征训练相应的分类器或序列标注器,再用训练好的分类器或序列标注器对新的文档的每个句子进行标注,将标为候选的句子取出后拼接成摘要。
而基于非监督学习的方法则完全反其道而行之,非监督学习不需要人工或半人工标记的语料库。
如此,基于非监督学习工作量往往要比基于监督学习的工作量要小很多。
而以上只是监督学习和非监督学习一点区别而已,涉及到此二者更深层次的区别一句话两句话根本说不清。
事实如此,一直给伊芙·卡莉聊到下午三点左右林灰才得以脱身。
关于这次谈话的收获,似乎是伊芙·卡莉开始将林灰称呼为“老师”了。
林灰:(⊙﹏⊙),奇奇怪怪的身份增加了。
……
下午林灰又收到了银行方面发来的短信。
从这些通知消息上看,林灰6699卡上的余额从5750万元变成7350万元。
之所以國内的余额增长如此迅速,应该和黄静先前汇报给林灰的情况有关.
很多海外玩家因为定价的差异化原因,纷纷使用中國区账号进行游戏的下载。
果不其然,林灰注意到0010那张卡上的余额几乎没啥变化,只是从3677万美元增长到了3690万美元。
这个增长幅度甚至比不上林灰跟海外网文对应的那张卡。
海外网文对应的那张卡还增长了19万美元呢,余额从66万美元变成了85万美元。
当然这也是因为South Wind Pro还没到24小时的结算周期,不然海外应用分成不可能只有十多万美元。
这些数据的变化基本都在林灰的意料之中。
第172章《部落冲突:皇室战争》
如果超级细胞所谋求的只是《HILL CLIMB RAG》的海外代理权。
那一旦达成相应的合同,《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海外区自然由超级细胞代理。
可是國内区呢?
國内区似乎依旧要由林灰负责。
这样一来无疑意味着在今后《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不同的分区大概率会采取差异化经营的手段。
有差异自然有对比。
如此岂不意味着将来《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的玩家会有意无意的拿國内区和海外区进行对比?
事实上这也是不少全球运营的游戏國内区玩家的日常行为之一。
毕竟经常被区分对待,國内玩家已经习惯了下意识地去比较。
只可惜通常情况下的比较结果都是让國内玩家很失望。
最离谱的是有的國内厂商开发的游戏,國内区福利之类的待遇反而不如海外区。
不过在林灰这是绝对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
而且林灰有把握在差异化经营时,《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在国内的经营策略要比海外区的经营策略更优秀。
能比超级细胞这样一家游戏公司在游戏经营上做的更优秀岂不是意味着林灰极有可能在名望上更上一层楼?
虽然现在林灰GRAY FOREST这个马甲在游戏开发的领域已经有很大的名望了。
但谁会拒绝名望上能够更进一步呢?
虽然超级细胞这家公司很强大,有过几款游戏成功经略的经验在前。
但相比于这家公司,林灰也有自己的优势。
首先, 对于《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今后该朝着什么方向去发展,林灰十分清楚。
毕竟林灰是一个重生者,前世《HILL CLIMB RAG》系列游戏在运营过程中所踩的坑和所表现出的亮眼之处林灰都一清二楚。
某种意义上,对于这个时空的人们而言,将林灰说成是“先知”也不为过。
除了“先知”这一优势之外,林灰在技术层面上也有很大的优势。
而技术层面林灰最大的优势要数在游戏引擎上所拥有的优势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强大游戏引擎的助力即使是有不错的关于游戏方面的想法也很难将想法落到实地上。
虽然没游戏引擎的话一样能开发游戏, 但在具体开发中涉及到的工作量却是陡增。
尤其是对于较复杂的游戏的开发,没有强大游戏引擎的助力一个项目要花上时间也是常有的事情。
前世常常听见一些新闻说某某游戏公司在开发游戏的过程中顺带搞定了游戏引擎。
并不是这些游戏公司如何如何强大, 而是很大程度上是不得已为之。
如果有得选,没有游戏开发公司愿意将时间浪费在开发游戏引擎这点上。
涉及到《HILL CLIMB RAG》将来的更新和衍生版本,虽然不至于让超级细胞花上几年的时间吧。
但很多林灰可以一夕之间完成的事情,超级细胞起码得旬余才能跟进。
旬余跟进的速度也不慢,但对于一款以核心玩法著称的游戏来说,更新迭代速度越快越容易吸引深度玩家。
综合以上两点,林灰觉得真的采取差异化经营的话,林灰将拥有巨大的优势。
虽然现在超级细胞方面提出的议题是对國内区没想法。
但林灰觉得也不尽然,毕竟谈判中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万一峰回路转,超级细胞又对《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的國内区感兴趣也说不准。
这些都是后话了。
想到游戏引擎, 林灰突然想到了什么。
这个时空里《海岛奇兵》这款游戏之所以还没问世是不是就是因为游戏引擎的原因?
虽然有可能是这个原因,但林灰感觉可能性不太大。
毕竟《海岛奇兵》这个游戏很多东西和《部落冲突》是有些类似的。
没道理能搞定《部落冲突》的超级细胞搞不定《海岛奇兵》。
之所以这个时空没能出现《海岛奇兵》这款游戏,可能是超级细胞这家公司之在搞新项目时思维朝着别的方向去了。
也有可能是自《部落冲突》上线之后, 短时间内超级细胞根本没开发新游戏的打算。
一家游戏公司没开发新游戏的打算?
听起来似乎很滑稽, 但对于超级细胞这家公司是有可能的。
毕竟《部落冲突》这款游戏自问世以来已经带给超级细胞不下二十亿美元的收益了。
在这种巨额的收益面前,开发者即使是乐不思蜀也是有可能的。
最关键的是超级细胞这家公司也有乐不思蜀的资本。
二十亿美元的收益还不是《部落冲突》的极限水平。
林灰可是记得的前世《部落冲突》这款游戏总营收可是突破55亿美元的。
就特么很离谱, 林灰记得某國一艘重驱也不过才五六十亿元,55亿美元似乎够6艘重驱了。
siluke.com
如果将前世超级细胞这家公司搞得《部落冲突》和《部落冲突:皇室战争》这两款游戏加一起的话,营收更是突破100亿美元。
《部落冲突:皇室战争》是一款以卡牌对战为主的游戏。
在这款游戏里玩家自行组合牌组。
每个牌组为8张卡牌。进行联机对战,1V1对战获胜可以获得金币、奖杯及宝箱,战败则会扣除奖杯。
每个宝箱内有随机类型的卡牌。
游戏方式主要是1v1随机寻找对手,来升高杯数用以提升至更高的竞技场(或更高的联盟赛阶)。
另外也可以进行2v2的游戏模式,且定期会推出特殊模式(派对)及挑战。
游戏中,采用圣水机制,圣水的最高量为10。
而玩家可利用比赛时的圣水来召唤并使用自己的卡牌,攻击对手。
卡牌分为军队、建筑、法术三种。
在某些卡片或兵种攻击到敌方单位时会造成停止,减速等,使游戏玩法更加多变。
游戏规则并不复杂,似乎想搞出来也不是很难。
值得一提的是《部落冲突:皇室战争》这款游戏,虽然这款游戏从名字上看很像是《部落冲突》的续作。
但其核心玩法跟《部落冲突》毫不相似。
说起来虽然林灰搞《海岛奇兵》的话可能会有和超级细胞开发中的项目撞车的风险。
但如果林灰想弄《部落冲突:皇室战争》的话却绝对不会有撞车的风险。
毕竟前世《部落冲突:皇室战争》这款游戏是2016年初才问世的。
即便项目开始的时间要比游戏正式问世的时间要早一些。
那也不大可能在2014年现在就开始进行该项目了。
虽然复刻《部落冲突:皇室战争》的话绝对没有撞车的风险。
但麻烦之处在于《部落冲突:皇室战争》这个游戏用的IP完全是先前《部落冲突》这个游戏的IP。
林灰如果想复刻这款游戏的话IP这关就过不去。
國外的游戏企业对IP一向高度重视。
从一些公开信息来看,超级细胞这家公司对《部落冲突》这款游戏的IP更是小心呵护。
这种情况下林灰想谋求IP授权几乎是做不到。
倒是可以将《部落冲突:皇室战争》这个游戏换皮搞出来。
但是没有《部落冲突》成熟IP的基础还能复现前世《部落冲突:皇室战争》这款游戏的成功吗?
换皮的话意味着跟《部落冲突》这款游戏成熟的粉丝基础说拜拜。
这样的话,林灰觉得纵然是将这款游戏搞出来,也很难复现当年的成功。
除了这种方法似乎还有另一种方式。
既然超级细胞对林灰有收揽之意。
那林灰真的进入超级细胞的话似乎利用《部落冲突》的IP就完全没问题。
那么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开发出《部落冲突:皇室战争》
可是这样做对林灰有什么好处呢?
同行是冤家,林灰似乎没必要去帮超级细胞做事。
不过想要林灰帮超级细胞提前搞出来这款游戏倒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得加钱,而且是加很多很多的钱。
《部落冲突:皇室战争》这款游戏营收也是超过三十亿美元的。
这种情况下如果林灰真能将这样一个超级现金奶牛搞出来,不分个十亿美元似乎是说不过去。
当然了在实际执行要注意策略,直接告诉超级细胞林灰会分去十亿美元以上,他们肯定不会愚蠢地答应将十亿美元拱手相让。
即便超级细胞的管理人员会这么愚蠢,背后软/银那些渣渣估计也不会。
到时候又需要一番筹谋。
不过暂时想这些也没用。
好多事情并不完全是以林灰的意志为转移的。
……
上午无事可做,林灰又去找了伊芙·卡莉。
将要出国,林灰觉得和一些歪果仁接触一下有助于口语上的进步。
另外昨天林灰和伊芙·卡莉也只是聊了一个基本的框架。
还有很多东西需要进一步深入聊聊。
刚好伊芙·卡莉也有和林灰交流的意愿,于是两人又一次在状元学府那见面了。
不过这次黄静和米娜·卡莉都不在。
尽管是孤男寡女共处一室,但换谁和一个异性聊一上午处理高维数据这种东西估计也兴不起什么异样的想法。
这次和伊芙·卡莉沟通,依旧是伊芙·卡莉说得多。
林灰更多是扮演一个倾听者的角色,从伊芙·卡莉介绍的情况来看。
伊芙·卡莉领悟的很快,她已经大致了解了先前林灰给他说的应用分布式词向量处理原始数据。
并且初步按照林灰先前所介绍的理论弄了一个分布式词向量的模型。
这个模型虽然效率还不是很高,但已经有雏形了。
伊芙·卡莉也意识到这个模型效率不是很高了,她不明白怎样做到林灰描述的那般高效率。
林灰看了伊芙·卡莉搞得那个模型,一下子就明白了为什么伊芙·卡莉这个模型效率不够高了。
因为伊芙·卡莉搞得是静态分布式词向量模型,当年最早诞生的分布式词向量的模型就是静态模型。
可静态模型终究不是动态分布式词向量模型。
静态模型效率上多多少少比动态分布式词向量模型要差一些。
不过伊芙·卡莉没能想到构建动态分布式词向量模型这不怪她。
很大程度这是因为一个时空或者说特定一个时代人们思维的局限性了。
林灰可以提点一下伊芙·卡莉的。
但伊芙·卡莉却倔强地表示她要先想想。
还真是个倔强的女人,不过林灰尊重她的想法。
伊芙·卡莉比较好奇林灰先前搞得生成式文本摘要算法的语言模型究竟是用何种方式训练的。
这就涉及到监督学习和非监督学习之辨了。
一般来说,涉及到自然语言处理这个方向基于监督学习的方法首先需要使用人工或半人工方式构建一批所研究领域内的文档的语料,然后选取适当特征训练相应的分类器或序列标注器,再用训练好的分类器或序列标注器对新的文档的每个句子进行标注,将标为候选的句子取出后拼接成摘要。
而基于非监督学习的方法则完全反其道而行之,非监督学习不需要人工或半人工标记的语料库。
如此,基于非监督学习工作量往往要比基于监督学习的工作量要小很多。
而以上只是监督学习和非监督学习一点区别而已,涉及到此二者更深层次的区别一句话两句话根本说不清。
事实如此,一直给伊芙·卡莉聊到下午三点左右林灰才得以脱身。
关于这次谈话的收获,似乎是伊芙·卡莉开始将林灰称呼为“老师”了。
林灰:(⊙﹏⊙),奇奇怪怪的身份增加了。
……
下午林灰又收到了银行方面发来的短信。
从这些通知消息上看,林灰6699卡上的余额从5750万元变成7350万元。
之所以國内的余额增长如此迅速,应该和黄静先前汇报给林灰的情况有关.
很多海外玩家因为定价的差异化原因,纷纷使用中國区账号进行游戏的下载。
果不其然,林灰注意到0010那张卡上的余额几乎没啥变化,只是从3677万美元增长到了3690万美元。
这个增长幅度甚至比不上林灰跟海外网文对应的那张卡。
海外网文对应的那张卡还增长了19万美元呢,余额从66万美元变成了85万美元。
当然这也是因为South Wind Pro还没到24小时的结算周期,不然海外应用分成不可能只有十多万美元。
这些数据的变化基本都在林灰的意料之中。
第173章 纳税千万&社会责任
尽管这些收入大体上都在林灰的预料之中。
但林灰还是登陆了应用商店从开发者后台查看了一下相应的数据明细。
之所以要看相应的数据,并非是林灰非要细抠着计算收入。
而是因为通过后台的数据能够解读出很多信息。
从这种层面上讲,数据对于开发者而言是一种无声但却直接的反馈。
及时分析后台数据并且根据分析数据解读出来的信息对上线的软件做出相应的调整能使开发者更好的迎合市场和满足用户需求。
从后台数据上看,在过去24小时内林灰共计税前收入19,047,620元人民币(税后收入16,000, 000.80元)
又交了三百多万的税,林灰粗略估算了一下仅仅是从6月17号到现在,不到十天的时间里他就交了上千万的税了。
而这些还仅仅是國内收入涉及到的税收。
至于國外收入如果现在一并结算的话,所纳的税额至少是國内收入纳税的几倍。
林灰记得他先前海外宣传《FLAPPYBIRD》这款游戏林灰功花了100万美元,greyforest.网站建站花了6.5万美元,买域名总共花了800万美元,涉及到生成式摘要算法海外专利办理花了大概20万美元, 专利收购花了165万美元。
而此时林灰软件收入对应的那张卡上的余额是3690万美元。
粗略计算一下林灰通过AppStore在海外共收入了4781.5万美元。
按照6.15的汇率的话, 这些收入对应294,062,250元。
按照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进行个税申报的话意味着林灰将要缴纳4704.99万元的税。
就很离谱!
之所以说离谱不是因为林灰觉得交税多。
而是林灰感觉需要交的少。
林灰感觉他已经很努力了,需要缴纳的税也不过才几千万元而已。
前世那些需要纳税十多个亿的个人究竟是什么奇形种?
林灰逆推了一下如果林灰交17亿元的税那起码意味着林灰税前收入106.25亿元。
呃,重生二十多天居然还是比不过一个带货的。
看来还是任重道远啊。
怎么说林灰也得比带货的牛比啊。
不过林灰也不用着急,按照相关的规定,个人在境外取得的收入虽然也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但在取得所得的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申报纳税即可。
林灰觉得等他明年申报纳税的时候所纳税额还真未必比17亿少。
不过是106亿元软件方面的收入而已。
放在一个月两个月之内这笔钱确实会很让林灰头疼,但把时间维度放在一年的话,还真难不倒林灰。
搞几个爆款游戏就完事了。
要说从无到有设计爆款游戏很难,但林灰有前世一大堆现成的成功游戏可以借鉴。
要是真的有可能把皇室战争这个游戏搞出来。
即便是按照20亿美元的盈利算,也是约合120多亿人民币。
总之林灰感觉问题不大。
说起来纳税这么多似乎可以解锁些隐藏福利了,比如说评选个__之类的。
不对, 不能简简单单地说是福利,这种思想实在是肤浅,更加确切的说法应该是能有机会担负更大的社会责任了。
虽然是更大的责任, 但真有这种责任摆在林灰面前需要他去做的话林灰也一定全力以赴。
当然担负社会责任什么的这些都是后话, 现阶段对于林灰来说真正要做的还是不断的壮大自身。
不够强大的话别说什么沉重的社会责任了,很可能连种树都种不起。
林灰记得前世某某森林差不多每年就要投入几亿资金。
不考虑将资金进行金融化运作的话, 现在林灰全部身家都投进去这样的项目中似乎也只能够勉强维持一年这样。
如此看来,对于林灰而言,财富的量变积累之路依旧很漫长。
想到某某森林项目,林灰突然想起,前世该项目似乎是在16年才正式提出来的。
而现在刚刚2014年,显然该项目还没问世。
这种情况下,林灰以后钱多了完全可以将该项目搞一搞。
啥,每年搭上几亿元的项目还要截胡??
当然要了,并不是所有的项目都必须用钱来衡量。
而且并不是只有纯粹金钱回报才叫回报,涉及到社会名声之类的也是不错的回报。
前世某某森林该项目收获到的一系列成果已经表明了该项目的成功。
林灰记得该项目还获得过联/合/国的地球卫士奖,这可是联/合/国环保方面的最高奖项。
虽然像“某某森林”这种准公益项目很难有直接的商业收益(ps:间接收益懂得都懂),但涉足到生态收益却是巨大的。
林灰记得在2020年看到的一篇报道称该项目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超过百亿元。
虽然不清楚这个是怎么算的。
但想来不是空穴来风。
另外在弄这种公益项目还能充分践行社会责任。
毕竟无论林灰将来搞什么企业涉及到栽树这个环节也不大可能让员工去种树。
大概率是雇佣社会上的人员来进行植树行为。
对外宣称的时候,说“雇佣植树”就low了。
而应该叫增加了绿色就业机会,逼格一下子就上来了有木有。
这种每年只搭上几亿元就能收获到企业正面形象的事情似乎是很不错的。
而积极践行社会责任的事更是有必要去做。
除此之外,这样的项目也符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样理念(05年已经出现这一理念)。
这种能够迎合主流的正确的价值观的事情何乐而不为。
事实上,也就是现在的互联网巨头可能还没想到前世某某森林这种助力公益助力环保的全新模式。
万一能想到这种模式,估计各大互联网企业也会抢着去做。
这总比漫无目的的砸钱效果好得多。
当然了将来林灰即便是做,也不会完全照搬前世该项目的细则。
前世该项目只能说是准公益,很难说是纯粹公益。
林灰记得涉及到该项目的是用绿色能量来换树。
但绿色能源获取策略却稍稍有些奇葩。
前世该项目的发起方在涉及到能源获取方式并非都与低碳生活有关。
步行、骑行、公交这些符合低碳生活,产生绿色能量合乎逻辑。
但诸如各种消费行为也能累计绿色能量。
尤其,消费的越多获取的绿色能量也越多,跟消费次数没太大关系。
将消费行为和低碳行为做捆绑,很难说这种行为不是打着低碳的旗号进行诱导消费。
反正有时候给林灰的感觉是,该森林更像是项目发起方的一个赎罪券而已。
通过电子产品和网络数据来植树,实现对算法和程序的不真实参与。
似乎只要创造了这个游戏就真的为环保做出了努力。
姑且说项目的发起方真的进行了努力,但是努力的方向对吗?
对于涉及到物流运输中所产生的种种污染,某某森林的发起方又做了什么呢?
虽然搞了个##裹裹,但本质上仍然是粗放式的圈地活动,对快递形式所起到的革新是十分有限的。
不光是快递这一个行业,阿狸投资的很多行业都是粗放的圈地行动。
而且圈地之后还喜欢胡乱操作。
说实话,各种企业涉及到引资环节。
鹅厂投资都比阿狸投资受欢迎。
相比于喜欢闷声发大财的鹅厂投资,阿狸投资特别喜欢指手画脚。
还是胡乱指挥那种,也不知道jackma从哪找那么多大聪明。
可能同类互相吸引吧。
现在看阿狸狐狸尾巴可能还没露出来。
但以之后几年的眼光来看阿狸的发展史就是屠龙的少年变成恶龙的故事。
甚至称之为恶龙都有点侮辱恶龙。
整个就是一恶心的蠹虫而已。
11年的时候为了获得國内牌照,声称:“只要国家需要,随时准备把zfb献给国家。”
无错小说网
当初豪言壮语,可是之后呢?
谋求上市期间却又试图把高杠杆风险转嫁到国家身上。
前后的行为极其矛盾。
但这些都是后话了,如果这个时空还是一样的故事走向。
林灰不介意亲自屠龙,毕竟他很清楚这些互联网大厂的死穴。
并不是林灰故弄玄虚,确实如此。
摆渡的竞价排名,阿狸的jackma……
对,没错阿狸的最大风险就是jackma本人。
孟子里面有句话,叫“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jackma最大的毛病也在于喜欢当人的老师,总喜欢指手画脚的说一些似是而非偷换概念的结论。
比如说,去年(2013)年末jackma说啥和官方/zf合作只谈恋爱不结婚。
这种说法潜台词不就是只想享受政策却不愿意承担社会责任。
996是福报的说辞更是极其恶心。
人的心中都是有一杆秤的。
奇葩的说辞一套一套的。
具体到某某森林,前世该项目的发起方提出这玩意只是治标不治本的一种策略而已。
至于本心什么的可能只有当事人自己清楚了。
有所为有所不为。
将来如果林灰搞这个项目的话,或许规模做不到前世那般大。
但在活动纯粹性这点上,林灰敢保证。
说实话,重生之后,林灰很幸福,很多领域林灰都有很大的信息优势,如入无人之境。
但涉及到一些现象一些情况依旧是林灰所不满意的。
虽然有不满意的地方,林灰也不会怨天尤人,也不至于说到时空管理局给个差评之类的。
人的成长不光是认知世界的过程,也是改造世界的过程。
或许这个时空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但林灰会通过不断的努力,一点点将世界变成他的形状。
……
查看了来自开发者后台的收入明细。
林灰看到國内收入的一千多万收入来自于《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的分成。
虽然这个收入相比于昨日的收入要增长很多。
但这并不是國内游戏玩家对这款游戏由迸发出了新的热情。
而是因为很多海外用户涌入國内进行消费的缘故。
除了游戏分成之外,剩下的收入则依旧是由南风APP国内版本对应的专业模式所贡献的。
和林灰先前预计的情况不错,南风APP国内版的专业模式销量确实在下降。
昨天南风APP國内版的专业模式售出了408份,但是今天专业模式销量却只有343份。
截至到现在林灰國内南风APP这款软件对应的专业模式已经售出1500份了。
这个成绩已经很不错了,如果大多数国产专业软件都能达成这份收入,我國软件行业也会是另一种格局。
查看用户购买记录,林灰却发现一些不同寻常的地方。
林灰注意到南风APP國内版本对应的专业模式其中有两百份的购买时间都集中在6月24日上午11:01~11:30这段时间。
(⊙﹏⊙),这是什么情况?
像这种上线之后没刻意宣传的软件应该很难出现这种集中下载的情况啊!
莫非这两百份采购实际是集体采购?
可是集体采购为什么不单独跟林灰联系呢?
那样明显能收获到更优惠的价格啊。
同优惠价格相比的话,至少能比他们现在这种购买方式要省出来50%还要多的费用。
为什么有这么任性的采购,还是说该企业在等着林灰直接返利?
抑或是之所以付出原价进行采购,是因为对于软件有进一步的要求?
可是无论是这两种做法中的哪一个,都应该主动联系林灰才对啊。
现在这种直接按照原价采购的情况倒是有点类似于做慈善。
林灰翻了一下他先前留在南风APP包括邮箱在内的多种联系方式收到的各种通知。
似乎并没有遇到寻求商务合作的内容。
所以说到底是什么情况呢?
还是说这只是他多虑了,只是一次凑巧行为,并不是集体采购。
或许这事待会可以问下黄静。
不光是这事要问下黄静,涉及到shortcuts这软件似乎也应该问下黄静。
说起来收入的变动虽然在林灰意料之中。
但也有意料之外的事情,就比如说Shortcuts这款软件在林灰将之上线之后为什么还没通过审核呢?
林灰在登陆蘋果开发者后台查看消息的过程中。
意外发现关于SHORTCUTS这个软件居然还在审核中。
林灰早晨就将这款软件上线了,到现在居然还没通过审核?
这简直就很离谱。
之所以审核这么久是因为林灰在shorucuts这个软件功能结构上采取的骚操作吗?
当然不是,虽然林灰此次上传的软件内容/功能方面是二级结构。
但这种架构只是对于普通用户而言。
上传到应用商店里的应用如果涉及到多级结构必须提供给审核人员能够体验到全部功能的版本。
甚至于有些稍稍考验操作的游戏,还得给审核人员预备一个能够速通+体验全部游戏内容的官方“外挂”。
这个过程很操蛋,很多游戏的修改器就是这个环节流露出去的。
总之,平台官方人员之所以审核这么久也不大可能是因为林灰在软件内容方面所采取的骚操作。
虽然将应用上传到应用商店里审核个几天甚至是一周多才能正式上架也是常有的事情。
但以往林灰几乎从来没遇到过这种情况。
以往林灰上传的应用无论是“顺利通过审核”还是“未能通过审核”,林灰几乎都是第一时间就能获悉结果。
现在为什么一直“审核中……”
林灰很不理解,林灰又刷新了一下开发者后台页面。
呃,“审核中……”突然变成了“评估中……”
这是什么情况?“评估中”?评估什么?
林灰记得前世将应用上线应用商店的时候似乎没这个流程啊。
莫非这是这个时空所独有的功能不成?
不明所以的林灰开始搜索起了这个时空里对应的“蘋果应用商店上架应用审核指南”。
说实话,如果前世的时间也算上的话,这大概是五六年时间以来,林灰第一次查这玩意。
灵魂浏览了一下,似乎也没规定什么特别的东西呀,关于审核还是那个流程。
审核方面进行的测试主要是测试 app 是否会发生崩溃、是否存在错误。
确保所有 app 信息及元数据完整等等。
和另一个时空相比,基本就是换汤不换药。
通读完审核指南林灰也没有发现有关“评估中……”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
正在林灰不明所以的时候,黄静的电话打来了。
黄静兴奋地道:“(⊙o⊙),哇,林老板准备请客吧,你要发财了。”
林灰:???
“林老板”这个称呼让林灰觉得有点奇怪。
似乎这还是重生以来第1次有人这么称呼他。
林灰:“请客没问题,不过你话说清楚呀,我怎么就要发财了呢?”
黄静:“你还没看到吗?你看一下应用商店里你最近搞的那个软件,现在是[评估中]呀!”
林灰:“我看到了呀,我正搞不懂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先前一直显示[审核中],现在又变成[评估中],这是什么情况?”
黄静:“[评估中]这意味着官方对你这个软件很感兴趣啊,大概率有可能对这个软件进行收购。”
林灰:“额,真的么?”
黄静:“当然是真的了,事实上一般审核的过程就相当于评估了,现在显示评估中很可能就是走个程序而已,基本上进入到[评估中]的程序已经是板上钉钉了。
蘋果历年来收购的话,一般价值都在3,000万美元以上,而涉及到这种没正式上线就要收购的软件。
很有可能直接在此基础上再涨1000万美元左右,也就是说你这个软件很有可能直接卖4000万美元以上。
正因為這樣,我才說你要發財了。”
第174章 要现金还是要股票?
林灰:“你的意思是说我先前上传的‘快捷指令’这个软件蘋果方面要直接进行收购吗?”
黄静:“确切的表述应该是如果你也有意向将该软件出售的话,那么蘋果方面大概率将会对你搞得快捷指令这个软件进行收购,毕竟没有强买强卖的道理……”
黄静透露的这个消息让林灰有点意外。
虽然林灰搞快捷指令这个应用就是奔着蘋果收购这个目标去的。
但林灰原本以为这款软件要获得市场认可之后蘋果才会对这个软件进行收购评估。
没想到才将这个软件上传到应用商店里就会被蘋果方面注意到。
按照林灰起初的思路,还打算要对快捷指令这个软件进行一番测试之后再正式上线呢,现在来看似乎是不用那么麻烦了。
虽然蘋果方面这么快就打算收购快捷指令这件事情在林灰意料之外,但仔细思考也是情理之中。
前世林灰就对快捷指令这款软件相当重视,将快捷指令这款软件的前世WORKFLOW连人带公司带应用一块收购。
至于蘋果方面为什么会对快捷指令感兴趣, 林灰先前已经分析过了,快捷指令这款软件对于蘋果方面有着独特的价值。
快捷指令这个软件形式上突破了 iOS 的沙盒限制,这对于蘋果方面对于系统的理解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
另一方面快捷指令这个软件如果能和Siri结合的话将极大地助力于蘋果VOICEOVER这方面的工作。
不仅仅是助力于VOICEOVER,快捷指令和Siri相结合的话还将极大改善人机交互体验。
当然这种改善只是相对于先前iOS7上蠢笨的人工智障Siri来说的。
即便是将现在的Siri和林灰搬运的快捷指令结合起来所实现的交互效果会提高不少。
但哪怕是提高之后的交互效果跟前世林灰刚穿过来那会Siri+快捷指令所能实现的人机交互体验也没法比。
毕竟软件硬件一盘棋,想要实现良好的软件产品力很多时候也需要硬件支持。
只有强劲的硬件辅以强大的软件才能带给用户良好的交互体验。
当然涉及到技术层面的进步很多都是通过比较才能使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的。
如果没有对比,单拿出来前世水平更高的技术给用户的体验也未必好到哪去。
说起来,蘋果方面之所以急于在2014年WWDC全球开发者大会之前要将快捷指令这个软件进行收购应该还有另一种考虑。
那就是准备将快捷指令这个软件直接收购下来然后以系统应用的形式在WWDC全球开发者大会上同iOS8正式版版本一并推出。
至于林灰是怎么得出这种判断的, 林灰记得和iOS7上大刀阔斧的应用了扁平化设计不同。
iOS8相比于iOS7变化不大, 虽然蘋果在iOS8上也新增了连续互通之类的新功能。
可是这给用户的感觉大概率是挤牙膏, 事实也如此,林灰记得当年iOS8问世几个月用户更新率都没到47%。
这对于一个手机系统而言多多少少也有点失败。
蘋果方面应该也知道他们搞得新系统相比于iOS7并没什么太大变化。
这种情况下像快捷指令这么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应用很难不引起蘋果方面的兴趣。
而且涉及到快捷指令这个软件还能很容易和Siri实现良性互动。
从前世Siri发展历程来看,虽然这玩意始终没能从助理的角色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智能。
但涉及到Siri,蘋果几乎每个iOS版本涉及到Siri都不厌其烦地不遗余力地往上面加鸡肋功能。
像快捷指令这样一种能跟Siri有机结合的软件蘋果方面很难说不。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收购周期显然要比林灰设想的紧张。
毕竟现在距离WWDC全球开发者大会召开只有十多天时间了。
不过这对于林灰来说问题不大,开发一个适用于iOS8正式版本的快捷指令演示版对林灰来说并不存在什么问题。
对于一个前世的开发者而言,iOS版本越高进行软件开发起来反倒越熟练。
倒是过早版本的iOS开发总给林灰一种文艺复兴的感觉。
如果蘋果方面真的打算将快捷指令这项应用提前在七月中旬推出,那无疑意味着林灰有坐地起价的权力。
也不完全算是坐地起价,本来快捷指令这个软件是一款准备拿去上线的软件。
现在直接被蘋果收购的话无疑意味着林灰少从用户那割了一茬韭菜。
这种情况下,蘋果方面补偿一下损失似乎是理所应当的。
林灰原本还想再多询问黄静一些细节,不过考虑到黄静先前将这件事告知自己已经有点破例了。
而且涉及到这种动辄几千万美元的收购细节似乎也不是黄静能知道的。
估计之前所谓的四千万美元收购的说法也是黄静的推断而已。
林灰放弃了继续追问收购价格这方面,不过林灰依旧蛮好奇的蘋果方面究竟为什么一下子就对林灰搞得这款软件产生了兴趣呢?
莫非是因为他在快捷指令这款软件上为了内测而设置的自身机制引起蘋果方面的注意?
往后几年的话涉及到应用商店的审核确实明确规定了:
应用商店内的软件不得使用自身机制来解锁内容或功能,如许可证密钥、增强现实标记、二维码等进行功能限制。
往后几年的话, 林灰先前设想的在软件中额外设置口令解锁全部功能的做法无疑是很类似于在程序里额外加一道许可证密钥。
虽然这玩意在往后几年的话是明显违规的, 不过这个时空现在的应用商店并没有对许可证密钥这点做额外相应的限制。
这个时空里的应用商店只是要求“应用商店内的软件及其元数据不得包含按键或外部链接等以指引用户使用非 App 内购买项目机制进行购买”,林灰现在显然的做法显然并没有违反这一要求。
涉及到快捷指令除了有自身机制上有一定不含恶意的猫腻之外, 涉及到林灰复刻的快捷指令软件本身所具有的内容并没有什么猫腻。
无论是占位符文本、空白网站还是其他临时内容林灰在应用提交前移除了, 这类低级错误林灰基本都竭力避免了。
事实上因为前世没少做开发的缘故,林灰很多时候已经不自觉地用前世更严格的审核要求来约束自己了。
说道前世蘋果苛刻的审核要求,2014年蘋果的审核要求相当宽松。
根本没有太多涉及到软件内容的规定。
但这也不完全是好事,以至于很多奇葩的软件都能上架到应用商店中。
后来忍无可忍的蘋果方面还将相应的要求直接明明白白写在了开发者须知里面[图片]。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总之林灰觉得并不会是因为他搞得软件出现纰漏才引发蘋果方面的注意。
莫非是因为高昂的定价和林灰的身份原因才让蘋果方面突然注意到这个刚刚上线的软件?
似乎有这种可能,不过林灰并不确定。
之所以探寻究竟是什么做法让蘋果方面注意到了他这款软件的价值是有原因的?
如果能知道这背后的套路,对林灰以后搞软件无疑有很大的助力。
而且以后再开发什么打算卖给蘋果的应用直接按照这个路子来岂不是分分钟进入蘋果的视线,这将省却林灰很多时间。
林灰向黄静表达了他的困惑之所在。
黄静解释道:“当开发者在应用商店里上传应用之后,蘋果方面的审核人员都会对软件进行测试,在进行测试的环节除了要验证基本功能是否符合开发者描述之外,受测软件还会进行蘋果契合度测试,之所以要进行这样的测试是为了评选出注重简洁、雅致、创新且易于使用的软件。
蘋果契合度测试主要从UI 设计、用户体验、创新性、独特性、辅助功能、本地化等方面进行评分……”
黄静耐心给林灰解释着,其实只消听个三言两语林灰就明白黄静想说啥了。
因为类似的描述不是林灰第一次遇到了,林灰记得先前他在开发者激励计划中就看到过和黄静表述内容相似的描述:
“关于高品质APP的评选由αpple方面团队负责。
对于一般的APP我们将从UI 设计、用户体验等几个方面进行评分以评选出高品质APP。
特别地,对于游戏类APP将从游戏玩法设计、艺术与动画等几个方面进行评分以评选出高品质APP……”
这个所谓的测试林灰原本以为只是评选高品质APP的测试呢。
原来这玩意在黄静口中被称为是“蘋果契合度测试”啊。
黄静还在继续描述着:“……在契合度测试中如果获得90分以上评分的将被列为高品质APP,而评分在98分以上的软件且同时具有使用价值的工具类软件或效率类软件蘋果方面将额外组织团队进行评估……”
饭团看书
听到这里,林灰才恍然。
如此也没枉费之前林灰先前为了符合蘋果方面审美要求所费的一番苦心。
诚然如此的话,林灰倒是可以尽快按照这个规则搞一堆应用,等着蘋果收购。
蘋果作为有名的狗大户,收购的软硬件公司数以百计。
前不久林灰还看到新闻,在今年(2014 年)五月末,蘋果官方以远超大众预期的30 亿美元巨款,收购Beats。
这笔收购之所以引人注目,不仅因为这是蘋果历史上金额最大的一单买卖。
另一方面是因为从无论品牌形象、价值观等等beats都和蘋果公司有些违和,以至于令许多人百思不得其解。
当然也只是令这个时空人许多人不理解罢了。
林灰还是知道的,蘋果方面此举迹象也就很清晰了。
蘋果方面已经在酝酿进军无线耳机市场了。
当然也许这个时空的人们并非不理解,只是不愿意相信为什么蘋果搞无线耳机选择的切入点会是“买项链赠耳机”的beats。
这让很多原本站蘋果的音乐发烧友很崩溃。
不过这跟林灰关系不是太大,即便蘋果方面有进军无线耳机市场的打算。
第一代airpords也是16年才发布。
林灰如果真想利用这个信息的话也不急在一时。
更何况涉及到硬件方面的东西都需要长线布局。
真想搞块钱还是软件方面很容易。
涉及到软件方面,林灰印象里蘋果收购的软件可不止是一个快捷指令。
而且快捷指令这个应用在蘋果一系列收购里面还真不算是价值很高的那种,才几千万美元。
林灰记得蘋果收购Texture的时候可是用了4.85亿美元。
Texture是一款基于应用程序的数字化杂志订阅服务商。
使用这个软件的用户在七天免费试用后,只要每个月花9.99美元订阅便有机会接触到200多种杂志,包括《时/代周刊》、《GQ》、《名利场》、《大西洋月刊》、《纽/约客》、《彭博商业周刊》等著名期刊。
虽然涉及到这些期刊的资源整合挺麻烦的。
但这个软件的开发还真不算复杂,简直就是白给。
而且这样的软件即便开发给蘋果林灰似乎也不用担负什么愧疚感。
截的是歪果公司的胡,有啥愧疚感?
甚至是APPLE NEWS+这玩意前世一样好多人闻所未闻。
总之,这件事林灰默默记在心中。
资源整合什么虽然麻烦,但仅仅是现在。
林灰终究不可能始终单打独斗。
将来林灰的人脉会织就起一张铺天盖地的巨网。
除了这个软件之外,还有很多蘋果方面感兴趣的无足轻重的应用都可以搞出来卖卖卖。
再加上前不久搞得南风APP海外版本对应的专业模式,似乎很快资金就可以突破1亿美元了。
事实上似乎不用等那么久,先前林灰搞得《HILL CLIMB RAG》这个软件近期也要被收购。
如果这两个并购案在短期内都能顺利进行,果断直接突破1亿美元啊($_$)
不过林灰也不能盲目乐观,和超级细胞这样的小公司不同。
蘋果方面先前签个分成合同还派了八个人,涉及到一款几千万美元的应用收购不定搞出什么动静呢?
而且几千万美元的并购,似乎此时四事业群时期的蘋果zg并没有人能够出来为这事拍板吧。
所以大概率是蘋果总部方面派人来?
林灰询问黄静道:“黄姐,你知道蘋果总部负责并购的人是谁吗?”
黄静道:“应该是阿德里安·佩里察(Adrian Perica),此人是2009年入职蘋果的,之后一直负责负责监督一系列硬件、软件和服务领域的重要技术和新业务的成功合并,涉及到你搞的这个软件的这个并购应该是由他负责的。”
阿德里啊·佩里,林灰是记得的。
此人现在虽然不显山露水,但在19年可是成为了蘋果公司企业发展副总裁。
在往后几年蘋果全球18位高管中大概排名第16[图见第70章]
19年之后,此人排名甚至比之前林灰听黄静提到过的菲尔·席勒还要靠前。
不过此人林灰并不是很熟。
就算很熟似乎也没啥用,林灰认识他,他不认识林灰。
黄静却有其它看法:“如果真的是他主持并购的话,你的这个软件更是板上钉钉了。”
林灰问道:“哦,为什么呢?”
黄静:“因为阿德里安·佩里察此人是你学长啊。”
林灰:“我学长?”
黄静:“对啊,那天你和那对双胞胎姐妹聊天的时候不是说你去MIT读书了吗?
而阿德里安·佩里察此人也是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的,
虽然他是在MIT读的MBA硕士,不过某种意义上当然算是你的学长了。
此人也常以MIT中一员自居,性格还算不错,对MIT的后进一向比较提携。
之前的几次并购他就被蘋果内部部分人说过分倾向于照顾MIT的后进了……
不过此人依旧我行我素,
说起来我真羡慕你,居然不声不响的就搞定了MIT的学历。
只要你进入了MIT,基本上等同于跟美國大半个IT圈的人能扯上关系。
即便是没直接关系,也很容易攀上间接关系。
这稍微经营下,就是个超级人脉网……”
……
……
(ps:……已经有计划地涉及了很多蘋果内部人物了。
任何堡垒都能从内部分化瓦解,老罗的梦想我来实现。)
第175章 这可是我的心血之作!得加钱!
林灰大概是在24号下午和晚上先后同蘋/果和超级细胞两方的收购团队进行了线上初步接洽。
涉及到快捷指令和《HILL CLIMB RAG》这两个项目的收购林灰先前的预料都出现了一些偏差。
1200ksw.net
首先是蘋/果方面对快捷指令这款软件的收购方案:
蘋/果方面虽然有将快捷指令这个软件尽快推出的打算。
但蘋/果方面并不是打算将快捷指令这个软件放在六月初WWDC全球开发者大会上仓皇推出。
蘋/果方面的打算将快捷指令这个软件在9月份中旬正式发布的新机里面推出。
呃,虽然9月中旬和六月初只是两个半月的时间。
但作为此时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公司之一的蘋/果。
两个半月的时间想要吃透快捷指令涉及到的技术可以说是不费吹灰之力。
如此一来,林灰几乎没啥坐地起价的空间了。
不过尽管如此,蘋/果方面给出的第一轮报价还是有点超出林灰的预料。
六千万美元的报价!
Σ(っ°Д°;)っ
听到这个报价林灰感觉似乎是被水淹没不知所措。
不知怎么林灰突然想起某动漫里狗大户找兔子买飞弹的场景。
林灰自然是兔子,而蘋/果则客串了狗大户的角色。
说实话,蘋/果的这个报价让林灰先前准备的一大堆说辞直接没用了。
林灰对快捷指令这个软件进行转让原本的心理预期价格是税后四千万美元左右。
其中软件本身大概价值三千万美元,市场补偿一千万美元。
所谓的市场补偿是因为林灰先前弄的软件毕竟是不上线直接转给蘋/果。
这种情况下不补偿一下林灰似乎说不过去。
事实上如果税后能收入四千万美元林灰就已经很满意了, 但毕竟前世快捷指令这个软件只卖了三千万美元。
现在蘋/果方面直接给出个税后六千万美元的报价。
啊这,这直接给林灰整不会了。
通过进一步接洽,林灰了解到了蘋/果方面的想法。
蘋/果方面之所以给出六千万美元的报价是有原因的。
蘋/果方面认为林灰搞得快捷指令这个软件本身价值三千万美元,软件创意两千万美元,软件市场补偿一千万美元。
创意还能卖钱?
创意确实能卖钱。
但一般情况下很少将抽象的“创意”单独拎出来卖钱的。
一般都是将创意所寄身的产物进行售卖啊。
软件不就是创意的体现吗?
将“创意”独立拎出来是怎么一回事?
等等,将软件说成是创意的体现似乎以偏概全了。
毕竟有的软件毫无创意可言。
仔细思考,林灰越发觉得将“软件”和“创意”分开衡量价值很合理。
而且这样的做法也可以避免一些潜在纠纷。
毕竟在现实中,有些软件的实际开发者和软件的创意者是两拨人。
而前世涉及到这种纠纷,通常是软件创意者所发挥出的作用往往被埋没。
通过一番摆渡,林灰发现这并不是蘋/果独有的规矩。
这个时空将“软件”和“创意”分开衡量价值是常有的事情。
甚至这个时空里还有专门的售卖“创意”的网站。
当然,这里所谓的售卖“创意”是指售卖“原创创意”。
得知了这个情况之后,一时之间林灰似乎推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能售卖创意的话岂不意味着林灰可以将一些他不方便做的项目直接通过售卖创意的方式变现?
虽然林灰暂时也没想好要售卖什么创意,不过林灰默默将这事记下了。
涉及到快捷指令这个软件。
如果林灰选择了卖掉创意的话。
那就意味着签署了相应的合同之后。
快捷指令这个软件的创意就不再归林灰所有,而归蘋/果方面所有。
在各种公开场合林灰也不得宣称快捷指令这款软件的创意是他想出来的。
这个林灰觉得没什么,本来快捷指令这个软件的创意本来就不是他想出来的。
林灰只是客串了一下异时空搬运工而已。
即便是将创意卖掉林灰也不会难以接受。
尽管心里是这样想的,但面对着蘋/果方面派出的同林灰接洽的工作人员林灰依旧神色自若。
双方经历了几轮拉锯,蘋/果方面的说辞每次都有点不一样。
但林灰表达的核心内容却是始终未变。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
——快捷指令这个软件可是我的心血之作!得加钱!!
之所以敢肆无忌惮的要钱是因为林灰吃准了蘋/果方面的痛处——缺乏创新。
确切的说是产品上缺乏创新,虽然实验室里的东西创新花里胡哨。
但正式产品上依旧挤牙膏。
虽然往后几年蘋/果产品同样缺乏创新,但这几年更加过分。
甚至于现在通常的说法是:“S才是真升级”“蘋/果两年换一代”。
大概就是意指蘋/果 4s、5s、6s这样的才是真正意义的换代,而数字系列完全鸡肋。
早些年的时候似乎也确实如此,为什么会这样呢?大概是因为没敌人吧。
此时,安卓阵营除了还没爆的BOOM手机还算坚挺之外。
其余的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没对手的情况下干嘛要创新?
尽管如此,为了在股市圈钱蘋/果方面依旧要摆出创新方面很努力的模样。
这种情况下, 谋求在软件层面的创新自然是不错的选择, 毕竟软件方面的创新惠而不费。
而快捷指令也确实是软件方面一个不错的创新,前世蘋/果还把快捷指令+Siri的组合当成是iOS后续版本的版本特点来宣扬。
总之,林灰很清楚快捷指令这个软件之于蘋/果方面的价值。
更何况蘋/果方面第一轮报价就给出了6000万美元,实际成交价格肯定有往上浮动的空间。
谈的好的话上浮25%~30%都是有可能的。
毕竟这次蘋/果方面同林灰进行线上接触的团队是以阿德里安·佩里察为首的团队。
此人虽然在蘋/果的地位现在还没有19年之后地位那样高。
但权限方面远不是之前同林灰谈分成的那个何悦能比的。
这种情况下林灰也不必要过于顾前顾后。
林灰也不应该顾前顾后。
技术在手,天下我有。
经过几轮拉锯战,最后双方将价格谈到了税后七千五百万美元的成交价格,并最终签署了线上意向书。
签署了意向书之后,只需要再签一次正式合同就可以生效了。
待签署正式合同之后,蘋/果方面需要分四次支付给林灰七千五百万美元。
首次支付四千五百万美元,在正式合同签署时将这笔钱支付给林灰。
而剩下的三千万美元分三次结清,每次分别结算五百万美元,一千万美元和一千五百万美元。
这几次结算时间视林灰对快捷指令这个软件的升级工作进度而定。
林灰需要在快捷指令现在这个基础上对快捷指令进行三次升级。
分别是适配性升级、功能性升级和拓展性升级。
至于适配性升级倒是好说,无非就是要林灰将先前搞得快捷指令这个软件兼容即将推出的iOS8版本。
这玩意对于林灰来说完全是小菜一碟,就算蘋/果方面让林灰兼容iOS12也问题不大。
这五百万美元对林灰来说基本上是白给。
而功能性升级是蘋/果方面要求林灰进一步开发快捷指令这个软件的功能。
功能完备性起码要比现在这个快捷指令要提升40%
这对林灰来说更是没难度。
先前在涉及到快捷指令这个软件的开发的时候林灰就想过了。
蘋/果方面万一真的收购的话肯定会要求林灰进行功能性升级。
因此先前在建构快捷指令这款软件的时候。
涉及到这个软件主要功能实现所需要动作模块(内建操作)。
林灰当时只构建了80个内建动作。
事实上林灰当时要是想一味增添内建动作的话还能再添加五十多个。
林灰不由得感慨自己真的是太有先见之明了。
这种情况下要求林灰对快捷指令这款软件继续进行功能升级简直不要太容易。
别说功能上增加40%,就是要林灰在此基础之上继续增加60%以上都没啥问题。
功能性升级40%才能获得的一千万美元尾款,这个任务对林灰来说很容易。
一切顺利的情况下基本上一天就能搞定。
而搞定了适配性升级和功能性升级之后,六千万美元基本是稳了。
涉及到扩展性升级,是要把Siri和快捷指令这个软件大体上结合起来。
这稍稍有些麻烦,不过并不是技术方面的麻烦,是现实之中的一些麻烦。
无论是适配性升级还是功能性升级林灰在國内都可以搞定。
但涉及到Siri和快捷指令结合的功能性升级可能要在美國进行。
毕竟Siri的主要团队都在美國。
虽然有点麻烦,但林灰依旧没有拒绝,毕竟林灰本来就有一堆事情需要去美國。
另外蘋果方面允诺将来在涉及到对快捷指令这个软件进行扩展性升级的时候。
同Siri进行这方面协作的时候将以林灰为主导。
这无疑很nice啊,想想可以指挥蘋/果这样顶尖巨头里顶尖的软件工程师团队就很爽。
没准还能拐跑些工程师呢,林灰坏坏地想到。
除了涉及到上述内容之外。
先前签署的意向书还有很多附录内容。
包括但不限于“要求林灰以及蘋果方面,双方对意向书内容进行严格保密”之类的条款。
这些都是合同正常应该涵盖的内容。
事实上林灰也很需要私密性。
不然开发个软件卖了几亿元搞得人尽皆知林灰还怎么愉快地闷声发大财。
说到这次交易林灰原本还思考过合同所涉及到的钱是要现金还是要股票这个问题。
事实证明林灰想的有点多。
涉及到交易的结算形式蘋果方面确实准备了以股票进行结算的方案。
不过听了蘋果方面介绍了相应内容之后林灰却果断放弃了。
即便是能搞来些蘋果的股票也是受限制性股票。
虽然限制性条款相对于國内的一些股票限制性条款不算太多。
但终归也是有限制性条件的,仅仅是对售出条件有限制这一点就不太符合林灰的预期。
不能随时变现的股票有什么用呢?
稳妥起见,林灰还是选择现金。
这件事情也影响了之后同超级细胞进行的谈判。
涉及到同超级细胞转让《HILL CLIMB RAG》这款软件时。
林灰放弃了先前打算接受“欧元+股份”的方式接收该游戏。
而是选择直接接受现金。
之所以放弃股份也有另一重考虑。
前世鹅厂在16年花费八十多亿美元收购超级细胞的股份,这确实不假。
但在这个时空出现了林灰这个时空蝴蝶的变数下。
谁又能保证到了2016年鹅厂依旧要继续进行这次收购呢?
前世那次八十多亿美元的收购也不是鹅厂一家吃得下的。
中间还涉及到高ling资本的支持。
这个时空收购超级细胞的话鹅厂怎么能保证不差钱呢?
毕竟这个时空鹅厂的一堆游戏行业的超级现金奶牛林灰肯定是要截胡的。
比如说某农药……
涉及到这款游戏的原理和理念搞清楚了并不是很难复刻。
而这些并不难搞清楚,无非就是帧同步之类的一堆,前世培训听腻了。
而且林灰几乎不用担心撞车。
王者农药虽然能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国民游戏”。
但鲜有人知的是,这款游戏的背后是来自前世全球领先的实时 3D 创作引擎之一的 Unity 的技术支持。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这个时空开发者在unity上短腿的情况下。
鹅厂就算有打造王者农药的想法恐怕也是心有余力不足。
总之,林灰觉得这个时空鹅厂想要像前世那样在手游领域内搞出一众现金奶牛肯定是不可能。
非但不可能,就是鹅厂的传统业务可能也受到冲击。
毕竟农药这款游戏能成功不完全在于游戏本身的内容。
最关键的是游戏背后的社交属性。
社交属性也是鹅厂做优势的一个先天优势。
林灰将来要复刻王者农药这样的手游不可能对这款游戏的社交属性视而不见。
肯定会对某厂两大实时通信工具做出某种针锋相对的举动。
在这种情况下16年发生什么还真不一定。
虽然看起来以林灰现在的情况去跟超级巨头去掰手腕有点不现实。
但无所谓啊,林灰有一大堆信息优势。
这些巨头踩的坑林灰不会踩。
他们不知道的机遇林灰会拾级而上。
总之,一切未可知。
在这种情况下林灰果断对超级细胞的股份说不。
至于说以现金结算要分期。
以人民币和美元结算分期可以,以欧元结算分期不行。
而且即便是分期也必须全部在三个月之内付清。
想要分期更久也不是不可以。
但需要点质押物。
比如拿《部落冲突》这个游戏的IP进行质押也行。
第176章 不间断的求索
和蘋果的这次达成意向书的这次谈判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之后林灰同超/级/细/胞进行的谈判。
涉及到同超/级/细/胞转让《HILL CLIMB RAG》这款软件时。
林灰放弃了接受“现金+股份”这种结算方式,而是选择直接接受现金。
之所以放弃“现金+股份”的方式很大程度是因为林灰考虑到涉及到股份转让的时候:
转让方总喜欢对转让出的股份做各种各样的限制。
而林灰不喜欢这种乱七八糟的限制。
而且股份不止是分红那么简单,也涉及到一些乱七八糟的关系。
林灰觉得在事业起步的阶段牵扯到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未必是一件好事。
很容易沾惹一些不必要的因果。
除此之外,放弃超/级/细/胞的股份林灰还有另一重考虑。
前世鹅厂在16年花费八十多亿美元收购超/级/细/胞的股份,这确实不假。
但在这个时空出现了林灰这个时空蝴蝶的情况下。
谁又能保证到了2016年鹅厂依旧要继续进行这次收购呢?
前世那次八十多亿美元的收购也不是鹅厂一家吃得下的。
中间还涉及到一些其它资本的支持。
这个时空收购超/级/细/胞的话鹅厂怎么能保证不差钱呢?
毕竟这个时空鹅厂游戏方面的一众超级现金奶牛林灰肯定是要截胡的。
而且在复刻前世鹅厂的一堆现金奶牛的时候林灰不可能对这些游戏的社交属性视而不见。
肯定会对社交属性做文章,而林灰如果想在游戏方面长期继续涉足的话也必须考虑到社交属性。
鹅厂在面对猪场之类的游戏开发厂一个显著优势就在于其在社交属性方面碾压般的优势。
社交属性的巨大优势也是鹅厂手里能诞生“全民现象级游戏”的重要原因。
而如果要对社交属性做文章的话,无异于动摇鹅厂的根基。
这种情况下未来一切尚无定数。
在未来尚未定数的情况下林灰也没必要汲汲于超/级/细/胞这家公司的股份。
因此, 具体到《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的转让谈判时。
林灰要求超/级/细/胞方面以现金进行结算。
以现金进行结算这本就是超/级/细/胞先前提出来的供林灰选择的一种结算方式。
林灰这个要求也不算太突兀。
如果林灰选择接受现金进行结算的话,大概率要做好接受分期结算的准备。
毕竟不是太多企业能一次性拿出6500万鸥元以上的巨款。
而超/级/细/胞方面给出的方案正是分期结算。
换作是以往,林灰可能不是很愿意接受分期,毕竟这有违林灰搞快钱的初衷。
但现在林灰对于这个倒不是完全不能接受这种方案。
这跟林灰同蘋果方面达成7500万美元的意向合同有一定关系。
在达成这个合同之后,短时间内林灰对现金的需求不算特别紧张。
因此接受超/级/细/胞方面以分期的形式进行结算也未尝不可。
尽管如此,林灰也没完全认同“达成合同是一次性支付40%,余下的尾款在12个月内结清”这个超/级/细/胞最初提出来的方案。
夜长梦多,涉及到跨境结算拖得太久很容易生出乱七八糟的变故。
林灰提出的新方案是:“达成合同时一次性付清50%, 余下的尾款在正式签署合同之后4个月内结清。”
虽然这种做法相较于超/级/细/胞方面提出的最先方案略显苛刻。
但林灰先前有过估算, 对于有着《部落冲突》这样超级现金奶牛的超/级/细/胞来说。
基本上一个季度筹措出近亿鸥元问题不大,更何况是以4个月作为尾款结算周期了。
总之,林灰觉得以4个月为周期让超/级/细/胞进行尾款结算已经很宽裕了。
而且此时超/级/细/胞这家公司还背靠软/银大树,这点钱应该不在话下。
林灰没记错的话2014年正是软/银意气风发的时候,在全球各地都大肆上演着资本大肆兼并的游戏。
直到2016左右玩脱了,又开始大肆抛售。
在前世软/银的历次收购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
软/银集团于2016年耗费320亿美元的巨资收购ARM公司。
ARM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设计商。
前世全世界超过95%的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使用的是ARM架构。
但与英特尔不同,ARM并不由自己生产芯片,而是通过向半导体制造厂商出售设计图等的知识产权来获得利润。
尽管软/银成功对ARM进行了收购,前世ARM这家公司到了软/银手上也没发扬光大。
反倒有黯然失色的迹象。
这件事也提醒着林灰硬件方面没有稳步的积累,只凭借买买买很难逆袭。
涉及到硬件方面的进取依旧需要一番仔细的谋划。
……
对于林灰提出的“缩短结算周期”这个要求,超/级/细/胞方面略有迟疑,但旋即也答应了下来。
不过超/级/细/胞方面同样要求在接下来半年内林灰至少要对《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进行一次品质升级。
听了超/级/细/胞方面关于“《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品质升级”的具体阐述之后,
林灰发现所谓的品质升级也没什么,无非就是朝着精致化的方向去打造。
这问题不大, 《HILL CLIMB RAG》的v3.0.0版本该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去打造林灰早就有了定计。
xiaoshuting.la
而且涉及到这种商业行为对产品提出更高的要求是常有的事情, 这是很合理的条件, 林灰没有拒绝。
而林灰除了要求付款周期缩短之外, 还要求合同签署的时候要以美元对《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进行价值估量。
同时结算的时候林灰要求以美元作为结算货币。
之所以要求超/级/细/胞方面用美元进行结算是有原因的。
林灰很清楚鸥元在接下来几个月时间即将大幅度贬值。
虽然以最近的情形看鸥元似乎蛮坚挺的, 但这只是表象。
以前世的眼光来看,这种情况只是一种回光返照,维持不了太久。
这次贬值如果一如前世那般,那无疑意味着断崖式的贬值。
虽然两个时空有不少小变数,但林灰估计鸥元贬值这事大概率会一如上个时空那样继续发生。
从公开的新闻看,这个时空也发生了鸥/债危机,此时鸥元区依旧处在泥潭里,制造业指数的低迷,就业率下降……
这些大概率会导致这个时空鸥元会重蹈覆辙。
鸥元贬值对鸥萌内部也不完全是坏处。
似乎此举对以出口为主的de國很是有利,呃,所谓的鸥萌似乎越来越有deⅣ那味了。
这种情况显然不是某个奉行离岸平衡战略的搅屎棍2号所愿意看到的。
如果一切朝着这个方向进行的话,这个时空搅屎棍2号脱鸥也是大概率事件。
同时从公开新闻来看,搅屎棍1号还在借着KE/里/米/亚事件敲打北方某國。
每次搅屎棍1号敲打北方某國的同时顺带着割一波鸥萌的韭菜,基本是常事。
甚至几年后也是这种情形。
对于这种情况但凡关心点军事或者经济的基本都会注意到。
林灰虽然前世是个技术宅,但也是个军迷,这种情况自然注意到了)
林灰记得跟欧元贬值比起来,2014年北方某國才是真的惨。
林灰记得北方某國的原油价格在2014年6月到12月16日期间几乎下降了一半。
这也直接导致了北方某國股市在2014年12月中旬跌了近三成。
说起来在知道以上信息的情况下,该怎么做才能从中收获最大的利益呢?
虽然对大致情况了然,但涉及到金融方面的操作林灰并不是很擅长。
或许什么时候该找个帮手了。
但专门找个帮手似乎又太刻意了。
也未必非要找帮手,林灰突然想到,如果他在学习一些其它东西的时候也能保持着和编程时那般精力满满思维活跃的状态的话。
那么林灰本人完全也可以通过慢慢学习掌握基本的金融知识。
不过是否如此还有待验证。
尽管内心深处的声音是——“学习,学个屁。”
但林灰终究是不可能指着前世今生的那点信息差坐吃山空。
想要时刻先人一步,不间断的求索是很有必要的。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总之,虽然对普通人来说鸥元十几个百分点的贬值可能影响不大。
但涉及国际交易的时候,不得不考虑汇率在里面发挥的作用。
一桩总价值几千鸥元的交易,十几个百分点的话更是一笔很庞大的数字。
林灰提出以美元进行结算,超/级/细/胞方面并没有提出什么异议。
也没道理提出异议吧。
总之,一切都朝着林灰期许的方向发展的。
稍稍有点变化的是,在正式谈判的时候,超/级/细/胞临时改变了他们先前的想法。
超/级/细/胞打算对《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的中國地区的所有权一并收入囊中。
而在先前的时候,超/级/细/胞这家公司并没打算将《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在中國地区的经营权一并纳入旗下。
老实说,林灰觉得超/级/细/胞现在这种做法才是明智之举。
任何淡漠國内市场的行为都等于对真金白银过不去。
虽然國内和海外分割开的话对于林灰有可操作的空间。
但合并在一块进行转让的话也没什么。
这可以使得林灰的精力从这些需要长时间经营的游戏中解脱出来。
总之,将《HILL CLIMB RAG》國内和海外一并转让也没什么不可以。
不过这种情况下超/级/细/胞方面先前给出的8841.3万美元(按照1:1.3602,约合6500万鸥元)的报价肯定是不太够的。
超/级/细/胞又重新给出了一个报价,新的报价为9200万美元(约合6763.7万欧元)
呃,只是增加了四百万美元吗?偌大的中國市场,只值四百万美元?
从这个报价也看得出来,超/级/细/胞虽然不愿意放弃中國的市场,但國内的市场在他们眼中地位依旧低人一等。
林灰知道的,此时不光是超/级/细/胞这么做,似乎很多歪果企业这个时间段都是这样做的:
既不愿意放弃中國庞大的市场,又不愿意将市场摆在和海外市场同样的高度。
这样的做法让林灰不是很能接受。
不过好在这本来就是谈判。
谈判中出现一些龃龉完全是可以通过协商来解决的。
在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一直到24号晚上10点多林灰才和超/级/细/胞方面达成正式的意向书。
虽然这个谈判的过程不算快,但也不算慢了。
毕竟跟超/级/细/胞这家公司谈的东西是关于游戏的。
而一般来说,涉及到游戏的无论是游戏转让还是一般的寻求游戏授权往往都涉及很多麻烦事。
除了双方就游戏本身的技术支持这点讨论之外。
对于一款游戏涉及到商业化运营、周边衍生品等,这些内容都需要进行繁杂的讨论。
除了这些之外,涉及到合同的签署时双方还应该对常用或关键术语还要进行清晰明确的定义以有助于统一双方的认知。
避免双方因对特定术语的理解不一致而产生争议。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乱七八糟的麻烦事。
总之能达成一个初步的意向书已经很不错了。
而这和eGAME这个平台完善的服务有分不开的关系。
很多东西都是现成的不需要进行过多的交涉。
即便是达成正式的合同也不是很难。
尽管如此,涉及到正式的合同林灰依然觉得还是找专业合同掌眼之后再说吧。
一来术业有专攻。
二来涉及到这种逾亿美元的合同谨慎一点不为过。
对,没错,上亿美元的合同。
林灰和超/级/细/胞方面达成的意向书大致如下:
“甲方(转让方)林灰将《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转让给乙方(受让方)超/级/细/胞公司。
转让之后《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全球范围经营所得收入均归超/级/细/胞所有……
为此,超/级/细/胞要付给林灰10881.6万美元(约合8000万欧元)
其中50%合同金额(即5440.8万美元)超/级/细/胞公司要将这笔钱在合同正式签订之时一次性付于林灰。
尾款在合同正式签署之后四个月内付清……
以上合同在丙方的监督下进行执行(丙方即eGAME平台)”
之所以从6763.7万欧元一直谈到8000万欧元并不完全是因为超/级/细/胞方面如此看重國内市场。
而是因为这《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背后的IP因素。
正式合同达成之后也意味着林灰将正式放弃《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的IP。
不过问题不大,一个经营五年多才能收入1亿欧元的游戏。
现在这个意向价格林灰很满意了。
说起来如果这个游戏和快捷指令都顺利成交的话。
岂不意味着林灰财富很快突破十位数了?
第177章 十位数的财富
和蘋果的这次达成意向书的这次谈判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之后林灰同超/级/细/胞进行的谈判。
涉及到同超/级/细/胞转让《HILL CLIMB RAG》这款软件时。
林灰放弃了接受“现金+股份”这种结算方式,而是选择直接接受现金。
之所以放弃“现金+股份”的方式很大程度是因为林灰考虑到涉及到股份转让的时候:
转让方总喜欢对转让出的股份做各种各样的限制。
而林灰不喜欢这种乱七八糟的限制。
而且股份不止是分红那么简单,也涉及到一些乱七八糟的关系。
林灰觉得在事业起步的阶段牵扯到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未必是一件好事。
很容易沾惹一些不必要的因果。
除此之外,放弃超/级/细/胞的股份林灰还有另一重考虑。
前世鹅厂在16年花费八十多亿美元收购超/级/细/胞的股份,这确实不假。
但在这个时空出现了林灰这个时空蝴蝶的情况下。
谁又能保证到了2016年鹅厂依旧要继续进行这次收购呢?
前世那次八十多亿美元的收购也不是鹅厂一家吃得下的。
中间还涉及到一些其它资本的支持。
这个时空收购超/级/细/胞的话鹅厂怎么能保证不差钱呢?
毕竟这个时空鹅厂游戏方面的一众超级现金奶牛林灰肯定是要截胡的。
而且在复刻前世鹅厂的一堆现金奶牛的时候林灰不可能对这些游戏的社交属性视而不见。
肯定会对社交属性做文章,而林灰如果想在游戏方面长期继续涉足的话也必须考虑到社交属性。
鹅厂在面对猪场之类的游戏开发厂一个显著优势就在于其在社交属性方面碾压般的优势。
社交属性的巨大优势也是鹅厂手里能诞生“全民现象级游戏”的重要原因。
而如果要对社交属性做文章的话,无异于动摇鹅厂的根基。
这种情况下未来一切尚无定数。
在未来尚未定数的情况下林灰也没必要汲汲于超/级/细/胞这家公司的股份。
因此, 具体到《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的转让谈判时。
林灰要求超/级/细/胞方面以现金进行结算。
以现金进行结算这本就是超/级/细/胞先前提出来的供林灰选择的一种结算方式。
林灰这个要求也不算太突兀。
如果林灰选择接受现金进行结算的话,大概率要做好接受分期结算的准备。
毕竟不是太多企业能一次性拿出6500万鸥元以上的巨款。
而超/级/细/胞方面给出的方案正是分期结算。
换作是以往,林灰可能不是很愿意接受分期,毕竟这有违林灰搞快钱的初衷。
156n.net
但现在林灰对于这个倒不是完全不能接受这种方案。
这跟林灰同蘋果方面达成7500万美元的意向合同有一定关系。
在达成这个合同之后,短时间内林灰对现金的需求不算特别紧张。
因此接受超/级/细/胞方面以分期的形式进行结算也未尝不可。
尽管如此,林灰也没完全认同“达成合同是一次性支付40%, 余下的尾款在12个月内结清”这个超/级/细/胞最初提出来的方案。
夜长梦多, 涉及到跨境结算拖得太久很容易生出乱七八糟的变故。
林灰提出的新方案是:“达成合同时一次性付清50%,余下的尾款在正式签署合同之后4个月内结清。”
虽然这种做法相较于超/级/细/胞方面提出的最先方案略显苛刻。
但林灰先前有过估算,对于有着《部落冲突》这样超级现金奶牛的超/级/细/胞来说。
基本上一个季度筹措出近亿鸥元问题不大,更何况是以4个月作为尾款结算周期了。
总之,林灰觉得以4个月为周期让超/级/细/胞进行尾款结算已经很宽裕了。
而且此时超/级/细/胞这家公司还背靠软/银大树,这点钱应该不在话下。
林灰没记错的话2014年正是软/银意气风发的时候,在全球各地都大肆上演着资本大肆兼并的游戏。
直到2016左右玩脱了,又开始大肆抛售。
在前世软/银的历次收购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
软/银集团于2016年耗费320亿美元的巨资收购ARM公司。
ARM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设计商。
前世全世界超过95%的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使用的是ARM架构。
但与英特尔不同,ARM并不由自己生产芯片,而是通过向半导体制造厂商出售设计图等的知识产权来获得利润。
尽管软/银成功对ARM进行了收购,前世ARM这家公司到了软/银手上也没发扬光大。
反倒有黯然失色的迹象。
这件事也提醒着林灰硬件方面没有稳步的积累,只凭借买买买很难逆袭。
涉及到硬件方面的进取依旧需要一番仔细的谋划。
……
对于林灰提出的“缩短结算周期”这个要求,超/级/细/胞方面略有迟疑,但旋即也答应了下来。
不过超/级/细/胞方面同样要求在接下来半年内林灰至少要对《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进行一次品质升级。
听了超/级/细/胞方面关于“《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品质升级”的具体阐述之后,
林灰发现所谓的品质升级也没什么,无非就是朝着精致化的方向去打造。
这问题不大, 《HILL CLIMB RAG》的v3.0.0版本该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去打造林灰早就有了定计。
而且涉及到这种商业行为对产品提出更高的要求是常有的事情,这是很合理的条件,林灰没有拒绝。
而林灰除了要求付款周期缩短之外, 还要求合同签署的时候要以美元对《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进行价值估量。
同时结算的时候林灰要求以美元作为结算货币。
之所以要求超/级/细/胞方面用美元进行结算是有原因的。
林灰很清楚鸥元在接下来几个月时间即将大幅度贬值。
虽然以最近的情形看鸥元似乎蛮坚挺的,但这只是表象。
以前世的眼光来看,这种情况只是一种回光返照,维持不了太久。
这次贬值如果一如前世那般,那无疑意味着断崖式的贬值。
虽然两个时空有不少小变数,但林灰估计鸥元贬值这事大概率会一如上个时空那样继续发生。
从公开的新闻看,这个时空也发生了鸥/债危机,此时鸥元区依旧处在泥潭里,制造业指数的低迷,就业率下降……
这些大概率会导致这个时空鸥元会重蹈覆辙。
林灰记得跟欧元贬值比起来,2014年北方某國才是真的惨。
林灰记得北方某國的原油价格在2014年6月到12月16日期间几乎下降了一半。
这也直接导致了北方某國股市在2014年12月中旬跌了近三成。
说起来在知道以上信息的情况下,该怎么做才能从中收获最大的利益呢?
虽然对大致情况了然,但涉及到金融方面的操作林灰并不是很擅长。
或许什么时候该找个帮手了。
但专门找个帮手似乎又太刻意了。
也未必非要找帮手,林灰突然想到,如果他在学习一些其它东西的时候也能保持着和编程时那般精力满满思维活跃的状态的话。
那么林灰本人完全也可以通过慢慢学习掌握基本的金融知识。
不过是否如此还有待验证。
尽管内心深处的声音是——“学习,学个屁。”
但林灰终究是不可能指着前世今生的那点信息差坐吃山空。
想要时刻先人一步,不间断的求索是很有必要的。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总之,虽然对普通人来说鸥元十几个百分点的贬值可能影响不大。
但涉及国际交易的时候,不得不考虑汇率在里面发挥的作用。
一桩总价值几千鸥元的交易,十几个百分点的话更是一笔很庞大的数字。
林灰提出以美元进行结算,超/级/细/胞方面并没有提出什么异议。
也没道理提出异议吧。
总之,一切都朝着林灰期许的方向发展的。
稍稍有点变化的是,在正式谈判的时候,超/级/细/胞临时改变了他们先前的想法。
超/级/细/胞打算对《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的中國地区的所有权一并收入囊中。
而在先前的时候,超/级/细/胞这家公司并没打算将《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在中國地区的经营权一并纳入旗下。
老实说,林灰觉得超/级/细/胞现在这种做法才是明智之举。
任何淡漠國内市场的行为都等于对真金白银过不去。
虽然國内和海外分割开的话对于林灰有可操作的空间。
但合并在一块进行转让的话也没什么。
这可以使得林灰的精力从这些需要长时间经营的游戏中解脱出来。
总之,将《HILL CLIMB RAG》國内和海外一并转让也没什么不可以。
不过这种情况下超/级/细/胞方面先前给出的8841.3万美元(按照1:1.3602,约合6500万鸥元)的报价肯定是不太够的。
超/级/细/胞又重新给出了一个报价,新的报价为9200万美元(约合6763.7万欧元)
呃,只是增加了四百万美元吗?偌大的中國市场,只值四百万美元?
从这个报价也看得出来,超/级/细/胞虽然不愿意放弃中國的市场,但國内的市场在他们眼中地位依旧低人一等。
林灰知道的,此时不光是超/级/细/胞这么做,似乎很多歪果企业这个时间段都是这样做的:
既不愿意放弃中國庞大的市场,又不愿意将市场摆在和海外市场同样的高度。
这样的做法让林灰不是很能接受。
不过好在这本来就是谈判。
谈判中出现一些龃龉完全是可以通过协商来解决的。
在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一直到24号晚上10点多林灰才和超/级/细/胞方面达成正式的意向书。
虽然这个谈判的过程不算快,但也不算慢了。
毕竟跟超/级/细/胞这家公司谈的东西是关于游戏的。
而一般来说,涉及到游戏的无论是游戏转让还是一般的寻求游戏授权往往都涉及很多麻烦事。
除了双方就游戏本身的技术支持这点讨论之外。
对于一款游戏涉及到商业化运营、周边衍生品等,这些内容都需要进行繁杂的讨论。
除了这些之外,涉及到合同的签署时双方还应该对常用或关键术语还要进行清晰明确的定义以有助于统一双方的认知。
避免双方因对特定术语的理解不一致而产生争议。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乱七八糟的麻烦事。
总之能达成一个初步的意向书已经很不错了。
而这和eGAME这个平台完善的服务有分不开的关系。
很多东西都是现成的不需要进行过多的交涉。
即便是达成正式的合同也不是很难。
尽管如此,涉及到正式的合同林灰依然觉得还是找专业合同掌眼之后再说吧。
一来术业有专攻。
二来涉及到这种逾亿美元的合同谨慎一点不为过。
对,没错,上亿美元的合同。
林灰和超/级/细/胞方面达成的意向书大致如下:
“甲方(转让方)林灰将《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转让给乙方(受让方)超/级/细/胞公司。
转让之后《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全球范围经营所得收入均归超/级/细/胞所有……
为此,超/级/细/胞要付给林灰10881.6万美元(约合8000万欧元)
其中50%合同金额(即5440.8万美元)超/级/细/胞公司要将这笔钱在合同正式签订之时一次性付于林灰。
尾款在合同正式签署之后四个月内付清……
以上合同在丙方的监督下进行执行(丙方即eGAME平台)”
之所以从6763.7万欧元一直谈到8000万欧元并不完全是因为超/级/细/胞方面如此看重國内市场。
而是因为这《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背后的IP因素。
正式合同达成之后也意味着林灰将正式放弃《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的IP。
不过问题不大,一个经营五年多才能收入1亿欧元的游戏。
现在这个意向价格林灰很满意了。
说起来如果这个游戏和快捷指令都顺利成交的话。
岂不意味着林灰财富很快突破十位数了?
第178章 大佬竟是我自己
时间不知不觉已经来到24号晚上10点。
林灰决定休息了,在此之前林灰觉得回复一下邮件。
这已经成为林灰睡前一个惯例了。
邮箱了收到不少邮件,不过林灰一眼就被一个画风独特却又无比熟悉的头像所吸引。
黑色底色上白色的猫咪?
(ps:……这里的说法是取网站经典形象说的,实际上2014年GitHub的邮件头像啥样我也忘了)
GitHub发来的邮件?
GitHub能知道林灰的邮箱地址,林灰倒不是很意外。
毕竟林灰在很多地方以不同的身份没少预留了邮箱地址。
GitHub是一个面向开源及私有软件项目的托管平台。
因为只支持Git作为唯一的版本库格式进行托管,故名GitHub。
简单说,GitHub就是一个源代码版本管理工具。
这里还是世界上最大的代码存放网站和开源社区。
GitHub作为一个网站。
因为在上面汇集着大量的程序猿甚至一度被称作世界上最大的同*交友网站……
这种说法略有偏颇,但不管怎么说GitHub也是一个不错的工作、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当初林灰来到这个时空开发项目没灵感的时候还想着去GitHub上看看大佬的发言,找找项目灵感。
却意外得知GitHub遭受DNS劫持之后网站升级要停摆一段时间的消息。
当时林灰还很惋惜。
现在GitHub居然又给林灰发来邮件。
莫非这个时空GitHub终于恢复正常运营了么?
点开邮件一看,果不其然。
原来GitHub将在BJ时间24号22:30的时候正式恢复运营。
这当然是一件好事。
一个GitHub停摆的世界多多少少会让林灰这样一个耽于技术之道的从业者觉得有些不熟悉。
小书亭app
这封邮件还将林灰(GRAY FOREST)称之为近半年来全球成长最快的技术人员,没有之一。
邮件对林灰极尽溢美之词,并且力邀林灰注册账号并认证,如果林灰
如果林灰不来GitHub的大家庭将是GitHub的损失……
信的落款是汤姆·普雷斯顿·沃纳,林灰记得此人正是GitHub的总裁。
总裁亲自发来注册邀请以及认证邀约可还行?
以前还想着去上面看大佬发言,现在来看大佬竟是我自己。
因为前世的一些习惯,林灰对GitHub的观感还算不错的。
而且今生的事业起步,《人生重开模拟器》《2048》这两个项目跟前世GitHub这个网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种情况下,注册账号并且认证什么的自然是没问题的。
林灰答复了GitHub的邀请。
之后林灰又回复了一些其余邮件。
待时间来到22:30,林灰准时登陆了GitHub。
林灰又看到了曾经无比熟悉的那两句话:
“欢迎来到GitHub!”
“让我们开始奇幻的冒险!”
一时之间林灰竟有种错位时空的感觉,话说什么时候完全可以把GitHub买下来。
无关盈利,只是因为热爱而已。
不过目前林灰似乎还买不起。
林灰记得18年微软买猫猫站用了约合75亿美元的股票。
这么说,林灰倒也可以搞个公司,把公司估值搞上去。
如此一来很多时候也不需要用现金了,直接用股票得了。
这样可以很大程度减少对现金流的依赖。
林灰在GitHub上注册了账号,并完成了相应的认证。
至于认证内容自然用的是林灰最让人所熟悉的马甲“GRAY FOREST”。
当然了只是完成了一下认证而已。
林灰没有像之前在微博和推特上那般还另外写上“开发有《人生重开模拟器》《2048》等”这样的字样。
这些曾经开发过的东西或许曾助力过林灰不少。
但这些都是过去式了。
尽管如此,林灰还是将之前在“开源亚/洲”网站上就开源的《2048》在GitHub上也上传了。
开源协议依旧是GPL开源协议。
至于说别的项目的开源,或许过段时间可以将《人生重开模拟器》和《FLAPPYBIRD》开源。
但短时间内没啥这么做的必要。
才将《2048》的代码开源没多久,林灰就收到了很多star(星星,类似于赞,GitHub上一种机制)以及很多评论。
林灰看到一条评论称:
“灰神,你也来猫猫站了啊……”
林灰真没想到在GitHub上他居然也有追随者了。
都已经夜深了,居然还有人留意到他上传的东西。
看来不知不觉中确实很多东西已经悄然改变了。
还有人还声称“林灰写的代码像诗一样优雅。”
呃,一个2048的代码而已。
不都说同行是冤家吗?
这么卖力吹捧的么,一时之间林灰居然有点不好意思。
不一会林灰发现他就收获了上千星星,以及数百追随者follower。
后者更是隐隐有接近一千的苗头。
这就很离谱,和微博上的人不一样。
GitHub上的可基本都是技术人员或者说相关人员。
能在专业人员中这么受追捧是林灰先前没想到的。
倒也不是很难理解,几个随便一个本科生就能鼓捣出来的不起眼项目轻松攫取几千万美元。
换哪个技术人员不会憧憬如此呢?
尽管如此,林灰也没过于沉醉。
逗留了一小会后,林灰就准备从GitHub上下线了。
正要下线的时候,林灰收到来自于GitHub的提示。
提示林灰绑定银行账户。
林灰:???
看到相应的通知林灰才发现居然有人给他的开源项目打赏,虽然每笔打赏不算太多吧。
但零零散散加在一起居然有几千美元。
GitHub上有人给林灰打赏并不奇怪。
码农的收入尚可,当他们看到优秀的代码的时候,都会不吝啬与赞赏。
林灰比较奇怪的是为什么这个打赏机制在2014年就出现了?
前世GitHub上用户确实可以给提供开源项目其余开发者以打赏。
而且一段时间内这一打赏甚至100%归开发者所有。
不过林灰记得这似乎是2019年才开始的事情。
莫非这个时空提前了?
不过也不是很难理解,老实说这项规则不错。
毕竟开源方终究不能总是用爱发电。
适当赞赏的话可以让这些开源的程序猿生存的更好。
至于说提示林灰绑卡什么的,不过只是几千美元而已。
林灰网文方面的收入不过是随便搞搞,也有几十万美元。
几千美元林灰倒不是特别在意。
似乎就没必要绑卡了,先从里面放着吧。
旋即林灰就下线了。
第179章 专注于解决方案
恍然间,已经接近零点了。
回望24号这一天,林灰无疑收获很多。
收获之后是什么心情呢?
欣喜的心情自然是肯定的,但也不尽然全都是欣喜。
欣喜之余,不知道为什么林灰总觉得一丝不安。
这种不安更确切的描述应该是“心里空落落的感觉”。
为什么会有这种心里空落落的感觉呢?
忘记做什么事情了吗?
还是说这就是传说中的拔剑四顾心茫然?
夜已经深了,林灰躺在床上,静静地思索着。
良久林灰知道了答案。
林灰觉得他之所以心里觉得空落落的,不是因为心虚。
而是因为前一段时间太忙了,现在却突然闲下来了。
换谁一段时间很忙突然闲下来可能都会有类似的感觉。
前段时间里南风APP、快捷指令APP和《HILL CLIMB RAG》的开发或运营事务几乎将林灰的日常给挤占的满满当当。
而现在快捷指令APP和《HILL CLIMB RAG》基本上有了着落。
虽然涉及到这两个软件的转让还没签正式合同,只是签署了意向书。
但据林灰了解,这个时空即便只是意向书,毁约率也很低。
至于正式合同的签署,其实并不会牵扯到林灰太多的精力。
林灰只要按部就班地联系好相应的法务团队就可以了。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审查合同什么的到时候由法务负责就可以了。
核查合同没问题之后,林灰要做的事情只是签字然后按照协议履约就可以了。
再之后的事情就是等着收钱了。
这种情况下,林灰不免稍稍松懈了下来。
虽然南风APP依旧需要林灰经营。
但这个软件并不会耗费林灰太多的精力。
而且这款软件的下载量也不算太多(ps:……跟先前搞得游戏相比)
更何况林灰只要服务好购买专业模式的用户就够了。
突然闲下来让林灰多多少少有点无所适从。
林灰并不是一个闲得住的人,同样也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
林灰不由得想到,今后该何去何从呢?
此前林灰涉足最多的内容就是游戏行业。
在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游戏这个行业林灰是不愿意放手的。
毕竟游戏什么的搞钱实在是太轻松了。
而短时间来看,林灰要做的依旧是手游。
手游方面如果能证实超/级/细/胞这个时空确实没开发《海岛奇兵》这个游戏的话。
那林灰完全可以将这个游戏搞出来。
毕竟《海岛奇兵》这个游戏前世可是一款盈利接近十亿美元的游戏。
这样的现金奶牛,换谁不心动呢?
即便是鹅厂、猪场一类的大厂估计也很难对这种游戏说“不”吧。
将《海岛奇兵》这样的现金奶牛搞出来,这将很大程度助力林灰将要做的事业。
游戏不算是事业吗?不算。
游戏方面虽然赚钱,但终究是小道。
一个国家可以没有游戏制造开发商。
却不能没有一些铺就互联网基础设施的企业。
当然了其实林灰心目中最崇高的互联网基础设施也不算啥。
最崇高的只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东西以及涉及到能源/材料/生物这一类的东西。
但国计民生什么的不需要林灰操心。
而涉及到能源、材料、生物这些东西更离谱,就是林灰就是想操心也心有余而力不足。
真想在这些方面有所作为,只是七年的优势怕是不大够用。
十五年的优势倒是可以搞一搞。
而且想要收获到社会地位之类的东西。
只依靠着开发游戏怕是痴人说梦。
此外,老浸润于开发游戏,怕是迟早要挨骂。
细数一下国际上开发游戏却不挨骂的少之又少。
一时半会没挨骂不代表永远不会被挨骂。
林灰并不想挨骂。
林灰再往后做的一些事情需要好名声。
即便没有好名声,最起码不能有恶名。
将来即便是开发《海岛奇兵》,最理想的变现方式也是类似于快捷指令APP那种变现的方式。
直接对平台或者说游戏开发商提供解决方案,而不是去上线之后面对玩家。
2kxs.la
常在河边走,不小心掉水里就不好了。
除了提供方案解决之外,游戏引擎也可以入手。
具体如何入手完全可以从引擎插件入局。
或者通过收购一些游戏引擎来入局。
涉及到下一步的计划。
林灰先前考虑过很多诸如fuchsia OS、区块链、人脸识别、人工智能之类的方向。
这些每一个背后都是一个万亿级别的市场。
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全都要。
这些方向林灰大概率都是会涉足的。
但显然这些项目有先有后。
涉及到fuchsia OS,没有一只足够强大的技术团队想复现操作系统什么的基本是白日做梦。
哪怕只是一个手机操作系统。
最起码也得菊厂水平,而这任重道远啊。
即便林灰那有前世的东西作为臂助。
但没有强大的技术团队合理性该怎么解释呢?
而且就算是有技术团队。
遇到技术团队过于拉跨的情况下想弄出技术来也需要比较隐晦的操作。
区块链的话虽然很重要。
但区块链这东西非白即黑,不是很适合林灰。
“黑”的地方很容易翻车。
“白”的地方估计也只能小打小闹。
搞搞数字藏品、数字认证什么的。
想真的大有作为的话适合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实力之后跟官方一块搞。
即便是大有作为,涉及到盈利什么的就不要想了。
能收获到名声什么的就不错了。
而涉及到人脸识别短时间也不适合涉足。
将来要做人脸识别的话,林灰大概率也是从第三代人脸识别即自动人脸识别做起。
涉及到自动人脸识别的几条技术路线林灰倒是蛮清楚的。
无非就是基于人脸特征点的识别算法、基于整幅人脸图像的识别算法、基于模板的识别算法、利用神经网络进行识别的算法、利用支持向量机进行识别的算法这些。
尽管这些算法都能实现自动人脸识别。
但林灰却更清楚哪个更容易实现。
客观来讲,在这几种算法中以“利用神经网络进行识别”这种算法更为容易。
而涉及到神经网络识别什么的跟深度学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深度学习又和人工智能是姻亲关系。
总之,人脸识别和人工智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第180章 入局容易如何破局
前世人脸识别什么的也正是在人工智能出现之后的才腾飞的。
当然了仅仅是人工智能还不够。
人脸识别技术涉及到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这两个东西的交叉,可能还会涉及到关于云计算之类的一些东西。
总而言之,这东西短时间内并不是很适合林灰。
中短时间内看的话,林灰还是应该做人工智能。
关于人工智能林灰先前已经有过很多的思考了。
尽管人工智能方向也未必是最好的切入点,但却是最适合林灰的。
毕竟人工智能什么的林灰算得上相当熟悉的。
前世林灰没少跟涉及到人工智能的东西打交道。
而且这个时空涉及到人工智能这个方向林灰已经做了很多准备了。
之前林灰在生成式摘要算法方面所做的布局某种程度上而言就是为正式进入人工智能这个领域做铺垫。
之所以以此入局,因为生成式摘要算法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和机器学习的一个交叉学科。
而这个分支学科又恰好门槛不高,下限很低。
以此介入的话很正常。
但这个分支学科同时上限很高,以此作为破局的方向也很不错。
虽然林灰能借助于生成式摘要算法这个细分学科破局。
但这里实现的破局仅仅是学术上的破局。
学术上的破局意味着林灰能在一定程度上攫取学术上的地位。
但这远远是不够的。
林灰从来都不是纯粹的学者。
林灰看中的是人工智能的钱景。
万亿级别的市场,换谁不会心动呢?
说万亿级别都保守了,林灰记得以前在某工作报告上看到这样的描述:
“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就上万亿,附带经济效益超十万亿。”
可以说钱景和前景都很广阔?
即便两个时空出现一些偏差,这种涉及到大的方略的也只能是大差不差。
而想要将人工智能商业化的热度炒起来,仅仅是学术上的地位是不够的。
学术上的地位能加强对人才的号召力。
但要想商业上利益最大化,还需要找到人工智能真正的爆点。
像爱因斯坦一堆理论研究,普通人根本无从得知细节。
但只要将爱因斯坦的研究跟“穿越时空”扯上关系。
普通人或许依旧不是很懂爱因斯坦的理论。
但这并不妨碍人们理解爱因斯坦理论牛比了。
这么说的话,“穿越时空”就是爱因斯坦理论的爆点。
什么叫爆点呢?
爆点是指能点燃吃瓜民众情绪的点。
爆点的出现能让普罗大众对技术感兴趣。
即便不能让普罗大众感兴趣。
最起码也得让资本头头/金主感兴趣。
金主不感兴趣,怎么能愉快的圈钱呢?
以生成式摘要算法作为人工智能这方面的切入点/入局点很不错。
只要逻辑自洽就能够顺利平稳完成学术上的闭环成长。
但从让金主感兴趣这点出发的话。
生成式摘要算法这玩意注定不能成为人工智能的爆点。
想要让一众金主从生成式摘要算法这方面看出人工智能这方面广阔的钱景似乎是天方夜谭。
事实上,涉及到生成式摘要算法这东西别说是让金主知道是什么东西了。
很多从业人员也摸不着头脑。
林灰前不久看到普林斯顿大学的学报称:
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同Google SEARCH组成了一个新型摘要算法研究团队。
这个研究团队声称将搞出一个比林灰弄得算法更高效的新型算法。
这个团队的课题名称:
——“基于LSTM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实现高效摘要算法”?
看到这个名称,林灰却有点哭笑不得。
两个很顶尖的团队明明是想搞定一个更牛的摘要算法,为什么却要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上下功夫呢?
林灰一时之间有点无语,脑海中能想到的形容词只有“南辕北辙”。
林灰印象中“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神经网路”最初提出来是为了处理训练传统循环神经网路时可能遇到的梯度消失和梯度爆炸问题(然而也没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
虽然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在处理长序列文本的时候可能会有一定的优势。
但只是凭借这玩意显然很难搞定生成式摘要算法关系不大啊。
以这个为研究方向,林灰很怀疑这些人究竟能否搞出来什么成果。
还是说这两个团队合作公开的课题名称只是为了欺骗?
那林灰可是要多多留心。
而且谷歌研究院是跟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合作的。
林灰前世没少看一些学术论坛。
虽然正经知识没学到多少。
但关于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的一些轶事趣谈还是略知一二的。
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充斥着性情很古怪却又很执拗的人。
林灰感觉谷歌研究院同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进行合作的话大概率会被带跑偏。
baimengshu.com
不会不小心歪打正着吧?
应该不大可能。
不过林灰并不能松懈。
适当的高估对手是有必要的。
一个人成功应该是基于自身更为强大的基础上。
而不是要指望着对手更菜。
不过有一说一,这些追随者朝着错误的方向使力也说明了一个道理。
即生成式摘要算法这个方向确实不适合作为人工智能的爆点。
专业人员都容易混淆的事物。
但像生成式摘要算法这么容易让人云里雾里的项目显然是不适合作为人工智能的爆点的。
莫非一点点给普罗大众解释么?
快节奏的时代并不是所有人都那么有耐心。
究竟什么适合作为人工智能的爆点呢?
等等。
前世人工智能究竟是怎么火起来的呢?
林灰突然思考起这个问题。
想到了前世林灰突然有了答案:
——阿法狗AlphaGo。
前世涉及到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虽然由来已久。
但要说人工智能什么时候爆火火起来的。
似乎还是2016年之后的事情。
2016年3月,阿尔法围棋AlphaGo与围棋世界冠军、职业九段棋手李世石进行围棋人机大战,以4比1的总比分获胜。
这之后人工智能才一下子名声大噪起来。
一个围棋方面的东西能成为人工智能的爆点?
听起来很离谱,但事实如此。
象棋什么的早就被各种程序所攻破了。
但涉及到围棋想被攻破却没那么容易。
程序要在围棋中取胜比在国际象棋等游戏中取胜要困难得多。
因为围棋的下棋点极多,分支因子远多于其他游戏。
而且每次落子对情势的好坏飘忽不定。
一些常见的算法在围棋中很难奏效。
第181章 AlphaGo/AlphaZero
听起来围棋跟人工智能八竿子打不着。
为什么围棋方面的一次人机大战会带火人工智能呢?
这可能跟围棋的机制有关系。
围棋虽然一向被认为是目前世界最复杂的棋盘游戏之一。
但围棋基本规则很简单。
围棋盘是方形的,由纵横各19条线组成。
19╳19形成了361个交叉点(以下简称为点),棋子就下在这些点上,在边、角、中腹任何一点都可以下。
下棋时棋子要下在棋盘的交叉点上,棋子下到棋盘上之后就不能再移动位置了。
黑先下子,黑子下一个,白子下一个, 一直到最后,看哪一方占的地盘多哪一方为胜。
当然了,具体如何衡量占的地盘多寡,不同国家规则并不完全相同。
尽管围棋的规则很简单,但是这并不妨碍围棋棋局千变万化。
据称一局围棋中可能出现的变化比宇宙中全部的原子数目还要多。
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想通过穷举得出一局游戏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变化是不太现实的。
程序想取得更高的效率只能在算法上做文章。
然而即便是利用算法,涉及到围棋方面:
电脑要在围棋中取胜比在国际象棋等游戏中取胜要困难得多。
因为围棋的下棋点极多, 分支因子远多于其他游戏。
而且每次落子对情势的好坏飘忽不定。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算法很难奏效。
别说传统的算法了, 就是一般的人工智能方法都很难奏效。
诸如暴力搜索法、Alpha-beta剪枝、启发式搜索的传统人工智能方法这些在围棋中都效用不大。
正因为在技术层面困难重重。
前世虽然在97年的时候,在国际象棋层面人工智能就击败了人类顶尖棋手。
但在围棋方面, 人工智能却一直折戟沉沙。
直到在击败国际象棋方面的顶尖高手18年之后。
人工智能才在围棋方面第一次击败了来自宇宙国的围棋九段高手。
这件事在前世也被解读为“在任何一个单项领域,机器都有可能远远的领先人类。”
虽然这种说法的正确与否还无从评判。
但不可否认“人工智能”这个概念就是在李世石和阿法狗AlphaGo的那次人机大战之后才突然火了起来。
这次对战影响不仅仅局限在研究人工智能的那个小圈子里。
而是引起了整个社会对人工智能极大的讨论。
反正林灰记得前世16年3月那段时间里,新闻、微博充满了AlphaGo和人工智能。
有讨论技术的,也有展望未来的,也有看到商机准备下场的。
简直就很离谱。
当然,这喧闹的一切背后不排除有运作的可能。
毕竟据林灰所知,围棋其实主要流通于东亚这一带,并不是世界范围内高度流通。
而即便是在中國、岛国、宇宙国这样的围棋流通还算可以的地方。
普通人里面围棋爱好者的比例也不算太高。
即便有的稍微懂点规则,涉及到诸如劫争之类稍微麻烦点的也说不太清楚了。
林灰姥爷是围棋迷。
林灰在其熏陶下对围棋也算很了解,大概业五这样的水平吧。
即便如此林灰从来不自诩擅长围棋。
毕竟业五面对真正的职业普遍要被让2~6子。
这种情况下“人工智能”的概念却能够借助“围棋”火了起来。
很难说这背后没有人在推波助澜。
不过这背后的原因就不是林灰关心的了。
既然前世这次围棋方面的这次人机大战能成为人工智能的爆点。
那么这个时空林灰也完全可以将阿法狗AlphaGo类似的程序搞出来然后想办法促成人机对战。
之后再适当加以运作使这次事件成为人工智能的爆点。
涉及到阿法狗AlphaGo。
前世阿法狗AlphaGo是deepmind这家嘤國公司推出的。
虽然这个时空也存在deepmind这家公司。
但林灰也不用担心撞车什么的。
前世阿法狗AlphaGo的诞生虽然跟deepmind这家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但涉及到阿法狗AlphaGo这个项目其实是deepmind这家公司被谷/歌收购之后他们才开始搞的。
总之前世阿法狗AlphaGo之所以能够诞生跟deepmind和谷/歌之间的py交易有着很大的关系。
可是现在这个时空里谷/歌和deepmind并没有进行该项目的合作。
而且大概率在将来也不会有合作的机会了。
林灰先前就了解过。
这个时空名为deepmind的公司确实存在。
但因为这个时空在人工智能上研究的整体性滞后。
deepmind这家公司虽然也从事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
但进展什么的寥寥无几。
而且deepmind这家公司并不是很好过。
前不久该公司还试图申请破产保护。
这样的公司想获得前世的成就基本不大可能。
在这个时空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整体滞后的情况下。
林灰要搬运阿法狗AlphaGo的话基本不用担心有什么技术撞车风险的。
虽然没什么风险,但涉及到阿法狗AlphaGo的搬运却稍稍有点麻烦。
倒不是技术理论方面有什么麻烦。
虽然这个时空的人们还没搞定相应的技术。
但对林灰来说技术理论道路什么的却很清晰。
像阿法狗AlphaGo这样的经典人工智能应用。
基本上十个搞人工智能的九个都专门钻研过阿法狗AlphaGo是怎么一回事。
涉及到阿法狗AlphaGo的技术:
无非就是蒙特卡洛树搜索与两个深度神经网络相结合的一个简单应用。
蒙特卡洛树搜索是一种用于某些决策过程的启发式搜索算法,最引人注目的是在游戏中的使用。
在棋类游戏中尤为常见。
具体的两个深度神经网络, 其中一个是估值网络,另一个则是走棋网络。
前者是用来评估比较合适的落点的,走棋网络是用来调整最佳落子位置的。
2kxiaoshuo.com
为什么要采用这种设计呢?
很大程度上是受人类下棋的启发。
人类下棋的时候, 首先棋手会通过过去的经验、棋谱先大致判断出下哪里不吃亏。
缩小搜索范围之后,棋手会对某一局部位置进行详细的推演。
至于推演时候, 棋手主要思考的是自己如何落子、落子之后对手又会如何反应。
一般来说,优秀的棋手都应该具备这种的推演能力。
走一步看十几步甚至几十步,才能成为围棋高手。
至于推演的目的则是是为了找出对自己最有利的落点。
总结一下,优秀棋手要具有一下能力:
首先通过局势判断大概可行走法;
然后判断局势是否对自己有利;
再之后推演局势找出最佳落点。
人工智能虽然看起来是机器方面的学问。
但实际上是科研人员在试图让机器像人那样去思维。
阿法狗在运行的逻辑本质上很接近人类棋手的思考方式。
总之,涉及到阿法狗的技术实现什么的其实不是很复杂。
涉及到技术方面的内容很清晰。
但具体施为起来依旧很麻烦。
首先就是涉及到很多技术底层的东西。
这个时空因为在人工智能方面的东西短腿。
很多理论性的东西还需要从无到有的建设。
换言之,林灰要想重新引爆人工智能这个爆点。
大概率要异时空搬砖,各种搬运人工智能方面的理论知识。
至于具体的搬运还要搞清楚技术路线。
虽然这个工作稍稍有点麻烦,但好在林灰现在多少也是有一个学术工具人的。
技术层面除了人工智能这方面的东西。
还需要一些其它技术层面的东西。
前世,在初代阿法狗里面,谷/歌除了应用了人工智能方面的成果之外。
还应用了一些分布式方面的成果。
在计算机科学中,分布式计算,又译为分散式运算。
分布式系统是一组电脑,透过网络相互连接传递消息与通信后并协调它们的行为而形成的系统。
虽然像阿法狗这类程序不依靠分布式计算也有着不错的效能。
但分布式计算相比于传统的效率往往更高。
涉及到分布式神马的有点难办。
林灰前世并没有搞过类似的东西。
不过林灰前不久看到谷/歌方面和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在合作摘要式算法的学报中似乎提到过跟分布式有关的东西。
诚然如此的话,倒不是没机会将涉及到分布式技术的一些东西忽悠过来。
除此之外,阿法狗还涉及到比较麻烦的训练。
如果只是为了不麻烦的话。
林灰没必要非盯着阿法狗不放。
前世又不是只有阿法狗。
阿法狗AlphaGo之后有master,master之后有Alphazero。
如果说阿法狗AlphaGo还曾负于人类。
Alphazero则完全是秒天秒地秒空气了。
林灰记得前世看到过的一组数据。
Alphazero算法只需要8个小时训练后击败对战李世石版本的“阿法狗”。
与前辈阿法狗相比,Alphazero有很多自己的独到之处。
尽管这个技术很强大,但林灰觉得技术神马还是尊重客观发展的规律比较好。
真要一步到位的话未必是好事。
还是慢慢来吧。
能想到阿法狗这个人工智能的爆点已经很不错了。
涉及到阿法狗的实际复现困难多多。
说起来最大的困难似乎是硬件层面的。
阿法狗还有alphazero这两个技术想问世的话还需要深度学习框架以及硬件方面的支持。
无论是阿法狗还是alphazero都涉及到前世谷/歌提出来的TensorFlow这个深度学习框架。
前世为了这个深度学习框架, 谷/歌2016年还开发了张量处理器。
张量处理器(TPU)是谷/歌为机器学习定制的专用芯片。
就特么超级离谱,國内一言难尽。
国外这是人是鬼都在秀。
跟芯片看起来似乎半毛钱关系都没有的也在搞芯片。
说起来初代的TPU规格大致参数林灰是记得一些的。
虽然不是记得特别全。
但林灰还是依稀记得初代TPU是28nm制程。
虽然以林灰的眼光看28nm制程有点糙。
但要知道此时iPhone5s上的芯片制程也不过才28nm。
这就很糟心。
也就是说即便林灰能搞TPU,大概率成本也会居高不下。
而且涉及到这种使用时代最先进技术制程。
似乎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和歪果合作啊。
某积电似乎也看歪果仁脸色。
歪果凭啥拿这种技术资“敌”呢?
说起来搞个歪果的代言公司似乎不错。
毕竟歪果仁蛇鼠一窝,面对同样的歪果公司芯片制作方似乎不会太大戒心。
歪果公司?
林灰突然想到了deepmind。
deepmind这个时空既然混得这么惨。
把这个公司收购来似乎不错啊。
想来一家即将申请破产保护的公司应该不是很贵吧?
林灰越想越觉得合理。
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除了涉外合作之外。
还有另一层面的考虑。
某种程度上讲林灰需要一个代言人。
涉及到新技术的问世往往面对巨大的争议。
就拿前世阿法狗对围棋方面的革新来说吧。
前世不学围棋的人很难理解,相比于其他棋类运动,为什么围棋会受到人工智能这么大的冲击。
因为围棋复杂的变化导致每位棋手在下棋时会有十分明显的棋风。
不同的风格会导致棋手在不同的阶段、局面和棋形采取不同的策略。
相比于其他棋类,围棋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更为明显。
所谓“对弈”,不仅是两位棋手脑力的角逐,更是棋手个人风格的交锋。
但是人工智能的出现导致最复杂、最多变、最能体现“对弈”乐趣的围棋也出现的所谓“最优解”。
任何游戏都有输赢,围棋也不例外。
为了赢,前世围棋棋坛无人不学习人工智能的所谓“最优解”。
毕竟再有个人风格的棋手也很难敌过招招近乎最优解的人工智能。
围棋发展数千年、数不清的棋手大师所展现的风格迥异的棋风,因为人工智能的出现荡然无存。
当人工智能出现后,围棋所承载的许多人文的、情感的东西,也注定会一点点弱化。
在将来人工智能的强大算力下将围棋彻底破解的那一刻停滞。
而留给后人的也注定只是前人对往事的一些回忆罢了。
前世阿法狗人工智能问世后。
对职业棋手更是极其残酷。
原本人类还认为围棋是没有止境的。
于是不断有后辈去挑战前辈们穷极一生都没能到达的新的极限。
棋手们也对此视为信仰,就像是在攀爬一座不知道顶峰在哪里的高山。
虽然不知道顶峰长什么样。
但对于顶峰的渴望成为了棋手们支撑下去的信念。
可阿法狗的出现,原本云雾缭绕的山顶显现了出来。
所有人都看到了顶峰的样子。
但很可惜的是,人类却发现他们对围棋的理解和人工智能差了很远。
阿法狗的出现让所有人都意识到,依靠肉体凡胎是永远不可能登上围棋的山顶了。
这一点,对于职业棋手来说可能的确是过于残酷了。
在阿法狗问世之后,甚至有人悲观的认为。
人工智能的出现直接把围棋这项古老的游戏摧毁的原因。
以林灰看来,人工智能的出现对棋类的影响到底更有利还是更有弊还不好说。
作为普通爱好者,阿法狗的出现肯定是有利的。
人工智能的出现让普通人有了可以欣赏大师对局的能力。
让普通人在屏幕前比肩最强人类甚至超越的能力。
……
各种说法都有。
看得出来一项新技术的诞生是面临着很大争议的。
林灰愿意承担更大的责任。
但并不想将自己牵扯到这些涉及到具体技术层面毫无意义的纷争中。
第182章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
话说回来,除了利用歪果公司蹚雷之外。
利用歪果公司进行一些技术方面挖坑似乎也是很棒的。
就算林灰不刻意利用这些公司挖坑,这些公司也没少挖坑。
这样的专业团队不充分利用很说不过去。
而且歪果仁对同样是自己人埋的雷应该不会太在意。
当然了技术方面挖坑要精心布置。
技术上那种一眼看出来压根没啥利用价值的坑,别人根本不会去踩。
最好是那种看起来有很大商业价值但实际上实现起来很困难的坑才好。
这样的技术林灰首先想到的是步态识别技术。
前世进入新世纪以来,很多生物信息都被当作特征提取出来作为生物识别的一种手段,步态识别自然也不例外。
步态识别是主要基于人的走路姿态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
步态识别作为识别手段具有唯一性识别的本领。
甚至是人脸识别难以区分的双胞胎利用步态识别技术也能够不费吹灰之力进行区分。
步态识别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可应用于各种安全场景、刑侦破案、嫌疑人检索等场景。
虽然这个时空生物识别中并没有步态识别, 但林灰相信一旦步态识别这东西搞出来一样会不少人踩坑。
为什么笃定如此呢?
因为林灰以前听黄静说人脸识别这方面这个时空曾经是兴起过大规模抗议的。
部分皿煮国家认为人脸识别会侵犯隐私。
难保这个时空皿煮国家不会对人脸识别再爆发隐私。
但步态识别就不一样了,没人会把走路当作隐私吧,人走路终究是要给别人看的。
通过步态特征作为生物特征进行识别应该不会让人所反感。
既然有如此广阔的钱景,林灰为什么还将这项技术称之为坑呢?
因为步态识别技术其实是很难以实现的。
前世大概在2014年左右就开始进行了关于步态识别的研究.
但林灰印象中这方面的研究一直到2020年全球尚无一个统一的标准。
没有标准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没有商用。
机器识别这方面的技术一般少说几个月多说两三年就可以落地。
一项研究五六年没落地的技术可以说是天坑了。
至于前世为什么依旧致力于研究?
因为步态识别进行识别的时候技术层面不需要被识别人的同意。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识别方式比人脸识别、虹膜识别、指纹识别更刻薄。
步态识别实现起来之所以很困难主要是是因为建立模型复杂。
另外步态识别所识别的特征点很容易发生变化。
就以一个人来说,不同年龄的时候行走时是不同的姿态。
不同心情时可能行走又是不同的姿态……
抛开这些不谈,在相当控制变量的情况下。
步态识别也会遇到很多挑战。
一个人空手的时候步行可能是一种姿态。
但负重行进的时候可能又是一种姿态。
同样负重, 负重点稍微不同的情况下依旧意味着全然不同的姿态。
毕竟即便是相同的负重, 不同的负重点也意味着不同的重心。
步态识别方面的研究是超级天坑。
最坑的方面在于该技术总给人一种很容易突破的感觉。
总之步态识别林灰觉得用来坑人很不错。
除了步态识别之外, 林灰还知道很多适合坑人的技术。
比如说……
这些技术用于坑谁以及具体怎么坑,林灰还没想好。
不过这些技术林灰肯定是会物尽其用的。
当然这些麻烦事以及容易引发争议的事还是找歪果公司做比较好。
歪果公司在林灰眼中更多扮演的是工具人的角色。
核心技术还是要有國内的公司或技术团队来负责。
肥水不流外人田的道理林灰还是明白的。
不过话说回来,一个国人想收购外国公司注定是麻烦的。
再麻烦也无所谓,只要有相应的价值就应该去做。
而deepmind这样的人工智能方面现成的公司更是有很大的价值。
虽然这个时空deepmind这家公司混得很惨。
但所谓的惨是跟这家公司的前世相对比。
横向对比的话这个公司起码比國内在人工智能这方面要先行一步。
这无关于國内的技术研究水平如何如何。
只是因为这个事件兔子似乎依旧习惯摸着鹰酱过河。
但这次林灰却要做一只特立独行的兔子。
在技术领域要比鹰酱更先行一步了。
短时间来看林灰要做的还是人工智能。
重生以来林灰对人工智能领域倾注了很多心血。
虽然林灰重生那会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似乎是遇到了瓶颈一般举步维艰。
但林灰觉得在2014这个时间节点,依旧是有必要推动人工智能的。
毕竟人工智能对互联网的影响不啻为一次革命。
哪怕这次革命还没完全成功,但也为互联网注入了新的血液。
使得互联网这个上世纪的产物焕发出新的生机。
而且人工智能的价值不在于其本身。
而在于人工智能开枝散叶的能力。
人工智能很容易与其他的领域发生一些交集。
这对于以点带面促进各行业整合是十分有帮助的。
前世在人工智能兴起的热潮之下。
很多互联网公司都倾向于去做很多传统行业,以互联网思维对其进行改造。
林灰并不是很认同这种大包大揽的做法。
少即是多,比起大包大揽,林灰觉得专注才是更重要的。
因此尽管人工智能能够促进各行业的整合。
但未来林灰真正打算做的也只有人工智能+工业、人工智能+医疗。
为什么做工业?
因为工业才是强国之基石。
而且涉足到工业行业,此时恰逢工业4.0即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企业。
涉足工业方面是顺势而为。
顺势而为才能事半功倍。
站在风口,猪都会飞,
正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
为什么做医疗?
作为一个19年之后重生的人不在医疗方面未雨绸缪多少有点说不过去。
如果有多余的精力,林灰可能还做一下人工智能+教育。
再多的人工智能衍生领域林灰就没打算涉足了。
事实上能对工业、医疗这两个行业产生正面作用就很不错了。
在人工智能这个行业, 林灰做好“领跑者”和“务实者”就已经足够了。
做领跑者,自然没问题,有前世信息的情况下,林灰觉得领跑个几年问题不大。
反倒是务实,很考验企业管理者性情和企业文化。
回答这个问题只能交给时间了。
等搞定人工智能之后, 林灰便可以向别的领域迅速推进。
推进诸如人脸识别技术、Fuchsia OS之类这些林灰之前早就思考过的技术。
除此之外林灰还想到了物联网、云和大数据。
云和大数据在这个时空前几年都被疯狂炒作过了。
现在热度已经消散很多了。
但热度的消散不等于价值的消散。
林灰觉得云和大数据依旧是有很大价值的。
只是这个时空的人们打开方式不对。
云、大数据得跟人工智能、物联网搭配在一块才能碰撞出奇妙的反应。
虽然前世物联网方面的呼声一直雷声大雨点小那种。
但物联网丝毫不容小觑。
反正林灰觉得物联网至少比元宇宙要靠谱的多!
人工智能、物联网、云、大数据这些有机相结合蕴含着超级大的市场。
人工智能、物联网、云、大数据这些东西融合起来很容易。
无非就是通过物联网产生、收集来自不同维度的、海量的数据。
而后将这些数据存储于云端/边缘端(云)。
再之后通过大数据分析进行初步分析得到概率的结论。
之后再用更高形式的人工智能进一步分析。
通过上述几个的有机结合可以实现万物数据化、万物智联化。
将这些东西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有什么作用呢?
通过这些东西的有机结合。
最终追求的是形成一个智能化生态体系。
在该体系内,实现了不同智能终端设备之间、不同系统平台之间、不同应用场景之间的互融互通,万物互融。
而且之前涉及Fuchsia OS的时候。
林灰就想过生态的重要性。
通过借助于人工智能、物联网、云和大数据的有机结合构筑生态。
对于林灰以后对Fuchsia OS的生态建设也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而Fuchsia OS 又是一款面向多平台的操作系统,它的载体不仅是智能手机,还有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甚至是可穿戴设备。
slkslk.com
也就是说Fuchsia OS将来又会反哺依靠人工智能、物联网、云和大数据所构筑起来的生态。
在此之后又可以将触手伸向别的互联网巨头。
一时之间,林灰脑海中的关于未来的规划渐渐清晰了起来。
尽管规划的很清晰。
但想将这个闭环完成打造至少需要两年的时间。
而且这样宏伟的蓝图只依靠林灰一个人依旧是很有困难的。
林灰还需要很多合作伙伴或员工。
仅仅以人工智能行业来说,就涉及到非常复杂的组织。
拿一个人工智能行业的产品部门的组织来说:
首先肯定是需要产品经理的。
产品经理一般可以理解为一个小项目的CEO。
这个产品经理既需要有人工智能的背景又需要有传统IT行业的背景。
产品经理既需要懂行业,也要懂技术。
其次要有首席技术官,人工智能行业的首席技术官技能点要相当之高。
要能够把软件、硬件算法整体来看。
此外还需要CAIO,也就是往后几年所说的首席人工智能官。
这些人要在算法上有很深的造诣。
最起码也应该能对算法可行性进行评估。
这个人可能不少那么懂行业,但对技术一定要擅长。
还需要有CMO首席营销官。
首席营销官才是真正帮助产品推向市场的人。
对首席营销官的要求是:
这个人可能不是很擅长人工智能技术本身。
但一定要非常懂行业。
除了这些“头头”之外。
还需要大量的包括算法工程师在内的各种程序猿。
这些人即便是没有深厚的技术背景,也应该有技术洞察力。
最重要的是要谦虚、有很强的学习能力。
谦虚有助于团队合作,强大的学习能力能非常快速地学习行业知识,与时俱进。
往后几年的话,三条腿的蛤蟆可能不好找。
但往中关村随便丢块砖头,估计都能砸死好几个搞人工智能的。
前世林灰刚穿那会想凑够这些人并不难。
但在现在这个人工智能尚未兴起的时刻想凑够这些人多多少少有点麻烦。
现在这个时空这个时间节点,整个中國搞人工智能的估计也没几个人。
这种情况下想找些队友属实不容易。
而且一家即将成为一个超级庞然大物的企业。
林灰也不可能一个一个的去找人才。
一个一个的去招揽人才那是HR应该去负责的事情。
从林灰的角度思考的话,比较适合林灰的是自上而下的进行设计。
把足够牛比的人工智能方面的奆佬招揽至身边,委任一些重要的职务。
很容易就可以快速吸引起一堆志同道合的人。
想到自上而下的设计。
林灰突然想到了一个人。
Andrew Ng,华裔美国人。
关于此人太详细的介绍林灰也不记得太清楚。
不过林灰记得前世2011年,此人在谷歌创建了谷歌大脑项目。
在2014年5月16日, 加入摆渡,负责“摆渡大脑”计划,并担任摆渡公司首席科学家。
2017年3月20日,从摆渡辞职。
虽然此人在摆渡只待了短短三年。
但前世摆渡在体量远不及阿狸和鹅厂的情况下,在人工智能却能够跻身BAT前列。
可以说跟此人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不过这个时空此人并没有去摆渡就职。
莫非此人还在谷歌不成?
这样的人才如果有可能倒是可以挖过来。
不过似乎很有难度啊。
虽然这个时空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研究明显滞后于前世。
但此人依旧是国际上最权威的学者之一。
而有本事的大佬基本都是有性格的。
想挖过来貌似很难。
不过即便如此,起码不能被竞争对手挖走。
不然没来由增添很多麻烦。
再之后,林灰又陆陆续续想了很多事情。
将来要做的事情林灰已然有了腹稿。
之前那种不安的情绪也淡淡消失了。
不知不觉,窗外居然淅淅沥沥下起了雨。
伴随着雨声,林灰渐渐进入了梦乡。
第183章 风起赫尔辛基
不多时,林灰已然进入了梦乡。
林灰睡熟的时候,地球上还要很多人依旧处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中。
芬/兰首都郝尔辛基时间比帝都时间慢5个小时,此时刚刚晚上8点。
赫尔辛基郊区一处不起眼的小楼此时正灯火通明。
虽然这栋建筑物不是很起眼,但游戏行业内的从业人员却无不对此处心向往之。
原因无它,大名鼎鼎的超/级/细/胞总部就坐落在这里。
作为一个游戏开发厂商,虽然超/级/细/胞这家公司很年轻。
但自2010年创立至今, 该公司已经创造太多的奇迹了。
虽然这家公司员工只有两百人不到,但从人均营业额的角度出发。
超/级/细/胞,这是一家人均营业额超过五百万美元的公司。
(ps:……没夸张,仅仅是《部落冲突》一款游戏就差不多每年营业额超过十亿美元那种)
人均营业额几乎等同于每员工创造价值。
每员工创造价值超过五百万美元,这是什么概念呢?
要知道此时的蘋果虽然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赚钱的公司之一,但每员工创造价值也不过才五十万美元不到。
从这个角度来衡量的话。
什么蘋果啊、谷歌啊之类的超级巨头在超/级/细/胞这家规模不大的公司面前都low爆了。
作为超/级/细/胞这家公司总裁兼主要创始人之一的帕纳宁一向深受各方的赞誉。
而此时帕纳宁却正在遭受着质疑。
“尊敬的帕纳宁先生, 你最好能向监事会方面解释一下。
为什么你决定要动用超过一亿美元去收购一款休闲向手机游戏呢?”
什么叫向监事会解释分明就是向软/银那些资方解释罢了。
发出质疑的三上未久,在超/级/细/胞任监事。
什么狗屁监事,这个资方指派的监事只给帕纳宁一种“监视”的意味。
看着眼前这个模样还算周正的东方女性。
帕纳宁不是很屑于同此人解释。
帕纳宁知道的眼前这个三上未久也算是职场精英了,履历很出彩。
什么普华永道、高盛都有过任职经历。
这些也都是世界范围内不错的公司。
然而这些公司跟游戏没有半毛钱关系。
软/银方面哪怕指派一个稍微懂点游戏的人来超/级/细/胞监事也不错。
偏偏派一个跟游戏八竿子打不着的人来当什么监事。
一个只会从冰冷的数据上看待问题的花瓶。
懂个继而的游戏?
帕纳宁不是很懂软/银为什么会做出这样一个令人尴尬的决定。
帕纳宁生硬地回复道:“我记得当初我们超/级/细/胞在接受软/银方面的投资时。
合同中明确规定了软/银方面不会对超/级/细/胞的正常运营指手画脚。
三上未久女士,请恕我不是很理解为什么你会就这桩并不违反先前协定的游戏收购发出质疑?”
三上未久欠身道了句抱歉。
之后接着回应道:“尊敬的帕纳宁先生,我不是质疑您先前的协定。
我只是想向您详细询问一下,我不会连询问的权利都没有吧。
我知道当时签署了相应的协议,但您应该也清楚,协议同时规定了一些大额收购董事会方面有权过问。”
帕纳宁很讨厌眼前的这个女人。
哪怕这个女人行为举止很礼貌。
确切地说正是这个女人这些“礼貌”的举止让帕纳宁觉得讨厌。
三上未久做出的这些礼貌的举止,给帕纳宁的感觉很像是一种走程序的流程,而不是发自内心。
这些的浮华的礼仪让帕纳宁觉得无比虚伪和做作。
甚至让他连带着对此人身后的种群都产生深深的厌恶——重小节而失大义。
帕纳宁语气生硬的反驳道:“协议确实规定了大额收购董事会有权过问,但凡事都有特例。
我记得当初为了避免这种可能出现管理层和董事层之间的分歧。
当时协议特地规定了规模在1亿美元左右的投资我们超/级/细/胞管理层每两年有1次机会有权不向董事会解释直接做出决定。
三上未久女士,你不会是忘了这条规则了吧!”
三上未久道:“收购股权协议中确实有这样一条条款,但你确定要利用这条规则吗?这样的规则每两年可只有一次机会。”
帕纳宁:“当然很确定!”
帕纳宁不耐烦地看了下手表,道:“好了,三上未久女士。
你也得到你想要的答案了, 现在已经是下班时间了, 我可以回去了吗?
我的宝贝女儿还在家里等着我呢,或许, 你也该回家陪孩子了。
兴许你的宝贝也正盼着你回家呢, 不是吗?”
这种说法让三上未久有些恼怒。
三上未久今年虽然有27岁了, 但除了大学期间有过一次不怎么美满的感情之外。
根本没处过男朋友。
更别提生孩子这种遥远的事情了。
帕纳宁这种冒犯的说法让三上未久很不满。
最让三上未久不满的是帕纳宁这个傲慢的态度。
不就是总裁吗?有什么了不起。
说白了就是高级打工人,还真把自己当成一个人物了,呵呵。
三上未久虽然也只是一个高级打工人。
但在向帕纳宁发出质疑时。
她却是代表着资本的一方。
在这种情况下,三上未久不懂帕纳宁有什么理由倨傲。
不满归不满,但三上未久还不至于把私人情感掺杂在工作中。
帕纳宁所说的协议中的规则是事实,当初协议中确实有这样一条蛋疼的规则。
收购时超/级/细/胞风头正盛,每年光营收就超过十亿美元。
纯粹的盈利更是突破五亿美元,而且有直逼7亿美元的架势。
在协议签署之前软/银方面进行过相应的了解,超/级/细/胞这家游戏开发商虽然内部随和,员工之间奉行友善平等的关系。
但看待外面的游戏公司还是有其特有的骄傲的。
能被这样一家天生骄傲的游戏开发公司视作拥有一亿美元价值的游戏自然有其应有的价值。
因此当初收购团队并没觉得这样的一家公司每两年动用一亿美元进行收购有什么不妥。
回顾过去来看,超/级/细/胞这家公司虽然一直在飞速发展。
但发展主要表现在渠道方面拓展、平台适配性的拓展。
而不是体现在大肆并购上。
事实上别说是大规模并购了,在软银方面正式注资超/级/细/胞这家公司以来。
超/级/细/胞这家公司几乎从来没进行过并购。
偶尔的几次并购也是为了向游戏周边发力而已,从来没对其余的游戏开发商或游戏开发者有过什么图谋。
正是这些过往的举动。
超/级/细/胞这次大额的收购行为才显得这么的不寻常。
三上未久想了很久也没想明白为什么超/级/细/胞要进行这次并购。
甚至三上未久想到了一个不该想到的词汇——“内幕交易”
出于种种好奇,三上未久才决定向帕加宁问个明白。
然而帕加宁的态度很不友好。
尽管如此,三上未久并没有退缩。
三上未久道:“帕纳宁先生,到下班时间了还麻烦您,真的是很失礼。
但麻烦你谅解一下, 我并不是出于私心。
我现在也是超/级/细/胞这家公司中的一员, 之所以向你提出疑问也是为了我们的共同利益着想。
这次您打算收购的《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虽然客观来说也算得上一款佳作。
但我之前经过充分的考察, 《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全周期运作最多也只能收获到1.4亿美元。
我不是很清楚为什么您要耗费将近1.1亿美元收购这样一款游戏。
要知道1.1亿美元只是收购游戏的直接费用。
涉及到律师费用、以及各种交易税之类的,我们的总成交额可能直逼1.15亿美元左右。
如果考虑到游戏的全周期运作所需要的运营费用,总额度更是可能高达1.2亿美元。
这种情况下,恕我实在不是很理解,为什么要进行这笔交易。”
帕纳宁道:“我现在很怀疑你的履历上关于高盛任职的经历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你都已经算过了涉及到《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全周期收入会达到1.4亿美元。
这种情况下我们耗费1.1亿美元成交下来有什么不对吗?
即便是如你所说全周期费用逼近1.2亿美元,不也是净赚两千万美元吗?
放心,不会少赚一分钱的。”
这话听得三上未久有点无语。
饶是三上未久在职场浸润有几年了,听到这话也有点破防。
像超/级/细/胞这样的游戏公司总裁却是一个金融白痴么?
还是说故意在装糊涂?
不过这装糊涂的水平着实不怎么高啊。
因为但凡一个有点金融常识的人也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虽然《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全周期收入会超过1.4亿美元。
但这个周期至少需要5年左右。
而以1.2亿美元的现金进行投资的话,哪怕投资年盈利为10%的这种项目。
也只消两年就能比收购《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盈利更高。
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要浪费时间和金钱在这样一款游戏上呢?
三上未久不是很理解。
三上未久又想到了之前的猜测——“内幕交易”。
尽管如此,三上未久也没直接表露出其疑惑。
三上未久迂回道:“涉及到这次收购1.1亿美元的成交费用是不是太夸张了。
即便是我们现在这个营收水平,筹措出1.1亿美元可能也需要一个季度以上。
这样的行为很可能给我们正常的企业运营带来很大的风险。
超/级/细/胞在您的经营下一直屡获成功,事实上我在超/级/细/胞这家公司的时间虽然不是很长。
但对超/级/细/胞也是有感情的,我不能坐视超/级/细/胞面临着这种可能招致失败的风险行为。”
帕纳宁道:“失败是正常现象好不好,要知道失败的频率比成功大的太多了。
像Supercell这么幸运的公司,成功率也只有十分之一。
如果你一年都没有什么失败,就说明没有承担风险,也就不可能有太大的成功机会。
爱好中文网
我非常欣赏某个赛车手的一句话:如果你觉得安全,那就一定是开的不够快。
承担风险就意味着接受失败吗?
恕我不是很赞同你的观点,承担风险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我们在快速发展。
即便是真的失败也没关系吧,三上未久小姐是金融行业出身。
应该很清楚吧,失败的概率比成功高的太多了。
我们过去一年你都没有在超/级/细/胞经历过什么失败。
这某种角度上不正意味着一种悲哀吗?
没有承担风险,就不可能有大的机会。
我倒是希望,在将来,我们收获的失败比成功的多。
如果足够幸运,大概有十分之一的成功率就不错了。”
(ps:上述不完全杜撰,帕纳宁在很多场合都发表过类似言论,适当艺术加工了一下。)
三上未久彻底无语了。
果然这些游戏行业的人都是疯子。
但三上未久的职业生涯注定了她接受不了失败。
看着作势要离开办公室的帕纳宁。
三上未久放弃了虚伪的礼仪伪装,急道:“帕纳宁先生,按照你的思路,你现在这次冒险的收购是一次对未来的投资咯,恕我不是很理解涉及到一个休闲游戏的收购你是怎么跟投资未来车上关系的。
你还是最好解释清楚的好,涉及到《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我严重有理由怀疑你在涉及到一桩内幕交易。
不要让我把事情闹到董事会那里,那样大家都不好看,我之所以如此较真也只是不想我的职业生涯出现任何污点。”
听了这话,帕纳宁停下了脚步。
内幕交易?亏这个女疯子也能想象得出来。
不过事情到了这个份上,帕纳宁也不得不解释。
虽然按照公司内部正常的规则他是无需解释的。
但涉及“内幕交易”的指控这罪名可大了。
在欧/盟涉及到内幕交易这个罪名被指控人甚至有可能面临着五年以上的监禁。
帕纳宁道:“我可以解释,但在我解释过后,你最好能为你的无礼行为做出道歉。
并且以后不要再为了这些鸡毛蒜皮的琐事烦我。”
三上未久道:“好,如果你的动机真的有合理性,我会为我的无礼做出道歉。”
帕纳宁道:“先请问一下,你有玩过GRAY FOREST开发的《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吗?”
第184章 一个特立独行的开发者
三上未久道:“当然玩过,你不会认为我连《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玩都没玩过就发出质疑吧?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道理我还是懂得的。”
似乎是怕帕纳宁不相信,三上未久还将5s里《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点开展示给帕纳宁。
帕纳宁还真的接过了三上未久的手机看了一下,随即帕纳宁摇了摇头道:
“你手机上的《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是初代版本了。
怪不得你不懂GRAY FOREST开发的这款游戏的精髓之所在。
我建议你还是体验一下《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最新的版本吧。
相信我,你只要体会下最新的版本,应该很容易就懂我为什么如此看重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的价值了。”
三上未久在蘋果应用商店里搜了一下,《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确实出新版本了。
但这又能说明什么呢?《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也不过才刚刚上传几天而已。
一个休闲游戏, 相邻才几天不到的不同版本之间能有什么区别?
三上未久越发感觉帕纳宁在故弄玄虚了。
不过本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态度,三上未久还是准备去下载一下新版本试试。
然而就在她准备这么做的时候,帕纳宁却递过来另一部5s手机。
这部手机似乎是专门用来进行游戏测试的。
帕纳宁对三上未久道:“别麻烦了,刚好这部手机上就有《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的最新版本,而你手机上有旧版本。
你不妨同时试着玩一下这两个版本,仔细体会一下这两个版本之间的区别。”
虽然不清楚帕纳宁究竟在搞什么鬼,但三上未久还不至于连试都不愿意试。
经过了大概十分钟的试玩。
三上未久感觉《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两个版本之间似乎有些东西不一样。
但三上未久不知道具体哪里不一样。
一时之间三上未久感觉自己像是被捉弄了。
三上未久觉得之所以会感受到不一样,大概率是因为帕纳宁话里话外的暗示两个版本存在差异罢了。
在这种心理暗示下,即便没什么区别三上未久大概率也会察觉道区别。
三上未久对帕纳宁道:“只是游戏里增添了一些新涂装以及人物形象而已。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变化吧?
我承认这批次的涂装要比先前的那批涂装更加讨喜一些。
但也只是仅此而已吧,恕我直言,这些新增加的涂装甚至还没有上一个版本里那些涂装刚出现的时候给人的感觉惊艳。
如果你说的就是这些变化就让你认为这个休闲游戏就拥有了超过一亿美元的价值,恕我不能苟同。”
帕纳宁讽刺道:“这就是你把玩了十分钟的发现?
也请恕我直言,虽然你的履历还算光鲜亮丽。
但如果不是你身后金主的关系,你这样的花瓶去做个普通的游戏体验师都不合格。
更不要说在超级细胞这样一家有着优秀过往的游戏开发公司里任职了。”
三上未久进入职场以后,最讨厌听到的词汇就是“花瓶”。
这个世界这么不公平的么。
同样位置的人颜值高的就被说是“花瓶”。
颜值丑的反倒被认为是真才实学。
简直离谱。
尽管三上未久饱受帕纳宁这种冷嘲热讽,但三上未久并没有反唇相讥。
三上未久认为帕纳宁之所以冷嘲热讽,大概率是被拿捏到痛处,无言以对了。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帕纳宁的苦日子也要来临了。
解释不清这次并购深层次的原因的话。
即便帕纳宁不会受到“内幕交易”罪名的牵连。
也会遭受到来自更大范围内对其能力的质疑。
信任危机引发的连锁反应往往是巨大的。
三上未久倒要看看帕纳宁还能狂妄到什么时候。
三上道:“帕纳宁先生,既然你说我是一个糟糕的游戏体验师。
不知道你对这两个不同的游戏版本有什么独特的见解吗?”
帕纳宁依旧是冷冰冰的腔调:“独特的见解谈不上,我只是发现了一些普通水准的游戏体验师应该发现的问题。”
三上未久:“你是说我连普通的游戏体验师都不如?
这你可孤陋寡闻了, 我来超级细胞之前在rb接受过专门且系统的游戏方面的学习。
对游戏的一些具体体悟可能比不上大神级人物,但也算小有所得。”
帕纳宁:“这样啊, 原来你还经过系统的学习啊。
这么看来你们岛国游戏水平也不怎么高啊。
我原来还以为一个诞生了任天堂这样游戏开发厂商的国度对游戏有很深的见解呢!”
三上未久:“你可以质疑我, 但不能污蔑我的国家, 你太过分了!”
帕纳宁:“我过分?只能说你实在给你的国家抹黑。
我先前的说法只是在陈述客观事实而已, ‘高贵’的监事大人,从游戏体验师的角度来衡量你的水平着实不怎么样。
难道你试了那么久都没注意到《HILL CLIMB RAG》这个游戏两个不同版本的游戏场景有很大的不同吗?”
听了这话,三上未久笑了:“你所说的场景变化很大是指在游戏新版本中新出现的夜晚场景、屋顶场景、彩虹场景这三个场景吗?
我之所以没刻意提起只是我觉得这算不上什么太大的不同。
我承认这个《HILL CLIMB RAG》这个游戏的开发者GRAY FOREST这个人思维很活跃,居然能在短短几天之内在基础场景(田园场景)、沙漠场景、北极圈场景、高速公路场景、月球场景,火星场景这几个场景之外另外想出三个全新场景。
可这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我没觉得这些新出现的场景有什么问题!”
帕纳宁道:“所以才说你没用啊。
没察觉出新出现的游戏场景有什么问题,那只能说明你的无能。
我恳切地建议你,换一个行业工作吧。
游戏行业并不属于你。
你振振有词的样子好像一个中古世纪的巫婆。
而指手画脚故弄玄虚的样子又好像是一个拙略表演的小丑。”
泥人也有三分火气,面对帕纳宁一而再再而三地羞辱。
三上未久再也受不了了。
正待她在爆发的边缘之际,帕纳宁又开口了:
“算了,我没心思和你玩解密游戏了。
既然你都提到了夜晚场景,你不觉得《HILL CLIMB RAG》这个游戏新版本中出现的夜晚场景很不同寻常吗?
你是半路出家的你可能不是很清楚。
现在的手游开发行业,涉及到一些游戏内较暗的场景区域时,除却精品游戏之外,一般游戏开发人员通常是回避这些场景的。
涉及到暗光条件下场景的编辑,进行精细化开发是很困难的一件事。
别说是黑夜这种几乎完全无光的场景了,就是在有月光存在时的低光照场景中想开发相应的游戏内容也并不容易。
或许你觉得我故弄玄虚,但你仔细做下市场调查就能很容易地知道:
现在的手游除了一些主打致郁或者探险的很少搞这些费力不讨好的昏暗场景。
可是在《HILL CLIMB RAG》这个游戏新版本中GRAY FOREST却推出了一个这样另类的场景。
而且是以免费的形式推出的,你不觉得很奇怪么?”
三上未久:“这能说明什么?说明这个GRAY FOREST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开发者吗?”
帕纳宁:“三上未久女士,你的脑回路能不能正常一些?
之所以游戏开发商回避暗光场景, 是因为受限于游戏引擎。
在主流游戏引擎处理涉及到光的问题往往十分蹩脚……”
不待帕纳宁说道,三上未久打断了帕纳宁的话:“你该不会是告诉我GRAY FOREST拥有一款强大的游戏引擎吧?”
帕纳宁道:“有何不可呢?”
三上未久接着道:“所以说你冒险和GRAY FOREST之所以达成这次看起来很亏本的交易。
就是因为你图谋这款全新的游戏引擎?”
帕纳宁道:“首先,照先前财务部门的评估,《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五年营业额能达到1.4亿美元。
即便成交价格在1.1亿美元也不是亏本。
另外说图谋太难听了。
我是觉得如果诚然GRAY FOREST拥有强大的先于时代的游戏引擎。
那么我们可以同此人开展更密切的合作。”
三上未久:“帕纳宁先生,你的想法确实很有开创性。
如果GRAY FOREST真的拥有这样强大的游戏引擎你同他进行这次合作还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但这可能吗?
GRAY FOREST此人我也了解过一些。
我印象中GRAY FOREST是个人开发者。
个人开发者想一个人搞定游戏引擎怕是痴人说梦。
我先前也是了解过很多游戏行业的知识的。
以一个最普通的2D游戏引擎来说,起码也得包括场景管理模块、动画管理模块、图像显示模块、资源管理模块等模块组成。
仅以场景管理模块来说该模块就要提供游戏实体场景的管理,为各个场景分发事件响应以及绘图命令。
而动画管理模块更是要负责动画资源文件的解析、动画的生成以及动画的灵活控制等等。
总之,一般来讲,涉及到游戏引擎的开发,一个平平无奇的开发者根本不可能搞定。”
帕纳宁道:“我当然知道即便是一个专业开发游戏引擎的想搞定一款全新的游戏引擎也得积年累月的时间,这点我是知道的。
不过凡事也不一定,或许GRAY FOREST背后有别的技术团队在鼎力支持呢。”
三上未久:“你先前所说的《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中出现的暗夜的场景。
很可能只是GRAY FOREST恰好擅长那里而已。
而之所以做成免费的形式,可能只是说明此人在炫技。
并不能据此认为GRAY FOREST的开发行为就有强大的游戏引擎支持。
雅文库
关于你认为GRAY FOREST拥有游戏引擎支持的这种说法我觉得很不靠谱。
我不知道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
帕纳宁道:“因为这款游戏中不只是暗夜场景这一个场景比较奇怪,。
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HILL CLIMB RAG》里出现的屋顶场景,这个场景也很奇怪。”
三上未久:“怎么了,这个场景有什么奇怪的,屋顶也没什么异常行为啊!”
帕纳宁:“那只是现在,你不妨在屋顶场景逗留的久一些,待会你就会看到一些特殊的场景了。”
按照帕纳宁的指引,三上未久遇到了帕纳宁所谓的“特殊场景”。
三上未久无语了。
所谓的特殊场景就是下雨吗?
下雨也算特殊场景?
看见三上未久疑惑的表情,帕纳宁说道:“确实只是下雨而已。
但你不觉得在《HILL CLIMB RAG》这个2D游戏中。
GRAY FOREST此人对这款游戏中下雨场景处理的简直太棒了么?
通过一些软件,在已经越狱的5s上,把《HILL CLIMB RAG》相应的画质强制开到最高后,你会发现一些端倪。”
帕纳宁道:“你应该知道,在手机游戏中,天气是很重要的一环。
通过各种天气效果,比如白天、黑夜、下雨、刮风等增强场景的表现力,让玩家更好地沉浸到游戏的氛围中。
同时通过天气系统和玩家进行交互,提升游戏的体验。
但在2D游戏中引入天气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在现有的2D游戏的天气系统的处理方法存在一些几个问题:
因为相比于3D游戏的天气效果,2D游戏没有深度的概念(无Z轴)。
所有的天气粒子效果在同一层次进行渲染,这样会使得2D游戏天气粒子效果缺乏层次感。
可是你看看《HILL CLIMB RAG》这款2D游戏中。
为什么下雨这个场景这么有层次感?
另外,一般情况下,玩家在游戏场景中可以自由移动,当场景呈现某种天气时。
虽然真实世界在进行类似场景呈现时,是整个场景都布满了相应的天气粒子。
但是考虑到游戏渲染的性能,在游戏里通常的做法是只在当前屏幕产生和销毁天气粒子。
这样,当玩家移动时,会观察到天气粒子呈现“井喷”或者断续的现象。
这对玩家来说并不是一种很好的体验。
可在《HILL CLIMB RAG》这款2D游戏中,仔细观察,为什么却没有这种现象呢?
我感觉,这里面涉及到粒子效果的运用肯定大有文章。
另外《HILL CLIMB RAG》这款2D游戏屋顶场景下雨时涉及到雨过天晴时。
GRAY FOREST为什么可以做到场景切换自然而然?
同样的场景在3D游戏中的实现其实很容易。
3D游戏可以通过改变场景光照,在游戏场景中实现黑夜、冷色调、暖色调等很多天气效果。
但是传统2D游戏场景中可没有光照的概念。
在3D游戏中轻松实现的,在2D游戏中很难实现。
而《HILL CLIMB RAG》就是一个2D游戏。
莫非GRAY FOREST对每一帧画面都投入了巨大的精力?
在一般2D游戏渲染帧中,每帧可都需要渲染地图、场景元素以及UI界面等模块。
这样的话想要实现自然而然的变化每一帧都要耗费大量的精力。
一个个人开发者有如此大的精力吗?”
第185章 一个人就是一支团队
在这之后,帕纳宁又罗列了一些出现在《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中设计细节来佐证他之前的观点。
不过帕纳宁也没罗列太多。
因为先前一直咄咄逼人的三上未久在帕纳宁拿屋顶场景中的“下雨”情景做例子之后时就哑火了。
三上未久这样的反应让帕纳宁不由得大感无趣。
原本还想将其疯狂打脸呢。
现在三上未久直接投降了可还行?
三上未久并不是投降,只是大脑宕机了而已。
事实上,当帕纳宁说到粒子效果的时候,三上未久就不是很理解了。
在帕纳宁说得起劲之时,三上未久其实是有偷偷谷歌一下的。
然而搜到的内容三上未久依然看不懂。
此时三上未久才明白她所谓的游戏方面的系统学习原来学的东西只是皮毛而已。
涉及到游戏开发什么的完全就是小白。
这让三上未久好不尴尬。
最让三上未久坐立不安的是,她这次关于帕纳宁对《HILL CLIMB RAG》进行收购发出的质疑只是她的私人行为。
很大程度是她本人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而临时做出的决定。
这个决定和董事会最大的股东软银实际上并无关联。
这件事情真的闹到董事会那里对她半点好处都没有。
可此时能怎么办呢?
三上未久只觉得骑虎难下。
莫非直接认怂不成?
不过为今之计似乎也只能认怂了。
但如果帕纳宁还是这种盛气凌人的态度的话。
即便是认怂的话三上未久也很难下台阶。
额, 一时之间三上未久不由得深感忧虑。
好在帕纳宁在罗列了几个很强有力的设计细节进行佐证之后似乎没打算继续咄咄逼人。
帕纳宁陈述道:“虽然到目前为止,我依旧没有直接的证据能够确定GRAY FOREST在开发《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时用了一种全新的游戏开发引擎的,但以我过往开发游戏的经验来看,这是大概率事件。
如果这背后真的是一款全新的游戏引擎的话,这将是一款空前强大的游戏引擎。
对,是空前强大,一款能够对粒子效果举重若轻进行处理的游戏引擎, 你可以尽情脑部这款游戏引擎的强大。
在这种情况下哪怕有万分之一的机会能和GRAY FOREST寻求合作, 我们也不该放弃这次机会。
退一万步讲,如果这背后并没有什么全新游戏引擎的影子的话……”
听到这里,三上未久不由得欣喜起来。
这个帕纳宁是给我找台阶么?
三上未久刚要把话接过来,然而帕纳宁并没有给三上未久插嘴的机会。
帕纳宁只是顿了一顿,接着道:“如果这背后没有什么全新游戏引擎的影子的话。
那么我们将不得不承认GRAY FOREST此人空前强大。
在开发游戏时具体到一些特殊场景之时GRAY FOREST一个人甚至比一只团队还强大。
这并不是我在夸张!
就在前不久公司最具实力的技术团队告诉我仅仅是《HILL CLIMB RAG》屋顶的情景他们7人的技术团队想做到同样的水平,至少需要半个月的时间!
而哪怕是半个月的时间,我们的团队也只能做到大致相似的地步。
实际的体验上跟GRAY FOREST做出来的水平依然是有差距的。
三上未久女士,你知道这是什么概念吗?
当然你不会知道的。
不是游戏开发领域出身的人你可能不知道这是什么概念。
这几乎意味着GRAY FOREST此人正常开发的游戏根本不需要在防盗版上做任何文章。
只需要保持着游戏正常的更新节奏就可以让一众盗版工作室望洋兴叹了。
我们先前开发的《部落冲突》这款游戏上如果不是受到盗版冲击。
在全球范围内,我们的收入至少能提高17个百分点。
一款年营收超过十亿美元的游戏,你知道17个百分点意味着什么吗?
总之我们不应该放弃一切能跟GRAY FOREST此人产生进一步交集的机会。
或许你觉得我这次收购行为很不妥当。
但你稍微打听一下你们國内的游戏信息就会知道我此次的良苦用心。
事实上,据商业情报,你们國内的任天堂对《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开出的报价是126.7亿日元。
折算成美元的话约合1.2亿美元。
这个价格比我们给出的1.1亿美元报价还要夸张。
事实上早些时候我对1.1亿美元能顺利成交甚至是不抱希望的。
甚至先前收到GRAY FOREST的回信之时我都觉得这是个玩笑。
一直等到意向书正式签订的时候我才敢相信这一切。
我觉得之所以会出现这戏剧性的一幕大概率是因为你的‘国家’曾经所犯下的罪孽。
GRAY FOREST因为心中对你们极其反感才促成了我们同其的合作。
tsxsw.la
说起来,你们这些短视的放射区的人们真应该和你们的邻国多学习一下。
我记得你们的邻居有一句古老的谚语——‘落后就要挨打’
其实落后不一定要挨打, 但落后一定要交学费。
现在就是如此,我们在游戏开发的某些场景中确确实实的落后了。
之所以用不太符合正常游戏交易的价格成交就是为了交学费。
现在你能明白为什么是1.1亿美元这样的成交价格了。
先前你居然质疑我是内幕交易。
说起来任天堂开出那样的天价寻求收购。
你为什么不去怀疑是内幕消息呢?
虽然任天堂给出的报价不完全是公开信息。
但稍加打听的话,其实是不难知道的。
尤其是你们软/银的触角一向伸的到处都是。
没道理连这样的消息都不知道吧。
三上未久女士,我现在严重怀疑你这次之所以对我发出质疑并不是董事会的行为。
而是你的私人行为吧!”
听到这三上未久只觉得腿都软了,极力想掩盖。
但在事实面前又不知道该如何去说。
三上未久慌张之下直接发挥了躬匠精神, 弓着身一脸歉意地对帕纳宁说道:
“总裁先生,实在是因为我之前的愚蠢才误会了您,求您这次一定要原谅我好不好……”
三上未久见帕纳宁依旧面色不豫,不由得脑补出了最坏的可能。
利用董事和管理层的信息差兴风作浪,这可是职场大忌。
这件事情真传出去几乎等于宣告了三上未久职场生涯的结束。
三上未久并不想这种事情发生。
三上未久朝着帕纳宁的方向,身子又往下调整了几度以将其为数不多的资本充分展现。
三上未久道:“总裁大人,你就原谅我这次愚蠢的行为吧。
只要你肯原谅我这次,无论…无论你要我做什么……我都可以答应的。”
帕纳宁道:“真的做什么都可以么?”
三上未久心道:呵,果然男人都是一样。
三上未久柔声道:“当然,本来我就应该服从总裁您的安排,为总裁服务是应该的。”
帕纳宁道:“那好,请你马上以圆润的形式离开我的办公室,顺带着帮我把门关上。”
三上未久:???
帕纳宁:“你听不明白吗?我叫你滚,现在立即马上。”
三上未久对自己的姿色一向很自负。
从来没想到收到这样的结果。
三上未久一时之间只感觉天塌了一般。
她不知道是怎么走出帕纳宁的办公室的。
虽然不知道这些细节。
但有一点三上未久很清楚。
她的职场生涯到尽头了。
……
就在三上未久离开帕纳宁办公室不久。
又有一人走进了帕纳宁的办公室。
帕纳宁正要发作呢,看清来人之后不由得释怀一笑。
来人正是贝尼托·瓦西里耶维奇,此人从04年的时候就跟帕纳宁开始合作了。
算得上是帕纳宁的老搭档了。
更何况贝尼托·瓦西里耶维奇更是超级细胞技术领域为数不多的大牛之一。
贝尼托·瓦西里耶维奇递给帕纳宁一杯咖啡,笑着说道:“嘿,我的伙计, 至于那么生气吗?”
帕纳宁:“我就是看不惯她那套婊里婊气的样子以及狐假虎威的做派……”
贝尼托·瓦西里耶维奇笑道:“那也没必要把送上门的猎物推走啊,人家可是对你疯狂暗示了……”
帕纳宁:“得了吧,别说是暗示了,就算是明示,我对这种人也没半点兴趣。
好了,不说这些了,你们对《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进一步的技术评估分析的怎么样了?”
听到这个问题,贝尼托·瓦西里耶维奇也没了笑意。
沉声道:“暂时还不好说,你也知道,用游戏引擎开发游戏就像用PPT模板做PPT一样。
这种情况下,如果有很多份PPT做对比的话,我们能猜测出是否用了PPT模板。
同样的道理,有很多个游戏做参照的话我们才能更加精准的判断GRAY FOREST在开发过程中有没有运用到游戏引擎。
现在只有《HILL CLIMB RAG》这一个孤例,还很难下结论此人到底是不是依托游戏引擎开发。
只能说GRAY FOREST使用游戏引擎这是一个大概率事件,还不能说是绝对事件。”
帕纳宁道:“或许我们不应该太先入为主顺着游戏引擎这个思路走,我们应该想想如果我们没有游戏引擎我们要怎么开发?”
帕纳宁问道:“我的老伙计,如果是你要你来开发《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中同样的效果的话,你会怎么做呢?你不妨就拿这款游戏屋顶地图涉及到的下雨情景分析一下。”
贝尼托·瓦西里耶维奇说道:“关于这个我先前已经考虑过了几种可能。
我觉得涉及到下雨这个情景,最让人啧啧称奇的其实是三点。
首先,GRAY FOREST设计的‘下雨’很有层次感。
其次,早GRAY FOREST设计的下雨场景中并没有出现一般游戏里天气粒子常常呈现的“井喷”或者断续。
再有,就是《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里下雨场景开始和结束时涉及到的一些过渡很自然。
后两个问题稍微麻烦一些,但涉及到层级感的问题,倒是不难猜测GRAY FOREST是怎么做到的。
无非就是以2D的形式进行了3D的表现而已,从而实现一种伪3D的效果。”
帕纳宁:“以2D的形式实现3D的表现?恕我不是很能理解?我的老伙计,你不妨说的明白一点。”
其实帕纳宁是知道的该怎样以2D形式进行类似于3D的表现的。
但那是传统的场景。
传统情况下,在2D形式进行类似于3D的表现首先要在2D游戏场景中设置3D渲染区域。
在3D渲染区域要放上想要表达的多个2D图片。
当然2D图片并不是随意放置的,要将所述多个2D 图片渲染成相邻图片的两侧边缘顺次连接在一起的折叠册页的3形式。
这样做的话当程序开始接受到输入信息(诸如对触屏上的滑动手势之类的)做出响应时。
就会将3D渲染区域提前“放置”的折叠册页向着程序先前设定的方向展开。
这个过程不仅仅是展开,还要智能地调整相应折叠册页中的排布顺序及图片的尺寸以实时地确定各2D图片的展开位置和展开角度。
这一过程顺利实现的话可以将各2D图片渲染成与其展开位置和展开角度实时对应的伪3D表现形式。
具体怎么理解这个过程呢?
帕纳宁想到了立体书。
某种程度上在2D游戏场景中设置3D渲染区域而后在所述3D渲染区域显示多个2D图片这一举动就很类似于立体书的运作过程。
只不过架构这种“立体书”的过程远比绘制现实中那种小儿科般的立体书要复杂的多。
这个过程需要涉及到对2D游戏场景进行分层。
要将2D游戏场景中所述折叠册页所在的区域设置为采用3D渲染策略的3D渲染层。
所述3D渲染层不光要对应于所述3D渲染区域,同时为了避免一些瑕疵的出现。
还要将2D游戏场景中的背景区域设置为采用2D渲染策略的2D渲染层。
而后要将3D渲染层覆盖到2D渲染层之上。
通常这个覆盖的采用的形式是:
——对所述2D渲染层采用正交投影方式进行投影,对所述3D渲染层采用透视投影方式进行投影。
并不是简简单单叠加就完事了。
在游戏中涉及到具体到表现的时候还要绘制2D渲染层到颜色缓冲区。
将2D渲染层的所有像素深度设为最大深度而形成为所述2D游戏场景的背景;
绘制3D渲染层到颜色缓冲区:
对于3D渲染层的所有像素深度设为小于所述最大深度。
使得3D渲染层投影生成的画面覆盖背景所在2D渲染层的相应区域。
如此才能产生2D画面上的3D视觉效果。
(当然了以上所有的3D都是伪3D,这里的3D指的都是指3D视觉效果)
这对于一般的2D做3D效果确实可以做到。
可是雨滴欸,雨滴怎么完成上述过程?
别说是游戏里的折叠册效果了,就是下雨场景用现实中的立体书也很难表示好不好?
还有涉及到雨滴的正交投影和透视投影倒是不难。
但是很多滴雨滴怎么处置?
一滴一滴地安排吗?
还是说这刚好佐证了GRAY FOREST利用了游戏引擎呢?
第186章 另辟蹊径的探索者
这个过程听起来就很麻烦。
虽然不明白大道至简的道理,但帕/纳/宁同样认为而麻烦的事物往往意味着实际运行的时候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反正帕/纳/宁觉得GRAY FOREST所用的绝对不是这种方法。
在老搭档面前帕/纳/宁自然没有遮掩。
他将他这个想法毫无保留地说给了贝尼托·瓦西里耶维奇。
贝尼托·瓦西里耶维奇深以为然。
帕/纳/宁道:“我的老伙计,你把我搞糊涂了。
你刚才说GRAY FOREST所做的无非就是以2D的形式进行了3D的表现从而实现3D的视觉效果。
可你也同意了我刚刚的观点——认为GRAY FOREST采用的不是通过引入3D渲染区域再构建‘折叠册’的那种做法。
莫非你想说的是除了我刚才说的这种方法之外,还有别的方法可以在2D画面中进行3D表现?
在电脑游戏中除了我刚才说的那个方法,确实还有很多别的方法在2D画面中进行3D表现。
但恕我实在想不到在手游里除了构建3D渲染区域之外,还有哪些可以实现在2D画面中实现3D效果的技术。
哦,我亲爱的贝尼托·瓦西里耶维奇, 别绕弯子了,快告诉我你究竟是怎么想的。”
贝尼托·瓦西里耶维奇理了理思路,而后开口说道:“首先说到你刚才提到的观点,我和你也是同样的见解。
利用类似于折叠册的形式实现《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里下雨场景中那种颇具层次感的画面虽然在理论上行得通。
但仅仅是理论上,GRAY FOREST在《HILL CLIMB RAG》用的绝对不是这种方法。
如果按照你说得那种方法在实际操作的时候涉及到将3D渲染层覆盖到2D渲染层之上时。
这个过程需要对2D渲染层采用正交投影方式进行投影,对所述3D渲染层采用透视投影方式进行投影。
而这两种投影涉及到的计算都极其庞大。
尤其是透视投影是典型的计算密集型投影,这个过程涉及到三角计算。
并不是sin x、cos x那种简单的三角计算,涉及到这个过程中的三角计算通常伴随附加有包括矩阵和矢量相乘的运算。
随着场景中所记录细节的量的增大时, 用来渲染该场景的冗长计算的数量也将增大, 这对CPU是个极大的考验。
常规情况下,涉及到一般物体的投影计算都很吃CPU。
更何况是涉及到下雨这个场景,如果按照你说得这种办法进行透视投影的话。
实时计算量将随着雨滴数量的增多而呈现出指数增长。
恕我直言,别说5s中的A7处理器是一枚桌面级处理器。
就是A7处理器的处理效能在此基础上再翻一番恐怕也只能勉强满足这种运算需求。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真的是采用这种方式的话,现有的CPU水平根本无法提供技术支撑。
假设GRAY FOREST所采用的真是这种方式的话。
那么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运行这么一款计算量超级多的游戏时会出现什么样的反应呢?
这些额外的计算大概率会要求以移动设备减小的帧速率进行游戏。
但经过我们的实测同样的5s机型在运行《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时在屋顶场景的小雨环节并不会出现帧速率减小的情况。
这也从侧面验证了我们先前的判断。
即—GRAY FOREST在《HILL CLIMB RAG》用的绝对不是引入3D渲染区域而后构建折叠册的方式。
除此之外,我觉得GRAY FOREST所采用的方式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游戏渲染。
一般来说涉及到2D游戏画面相对应的游戏渲染通常所采取的步骤通常是:
先获取2D游戏画面数据而后分析2D游戏画面元件的初始坐标;
在获得初始坐标之后根据所述初始坐标构建所述2D游戏画面元件的实际坐标系。
接着,基于上面所构筑的实际坐标系,将2D游戏画面映射成3D游戏画面才具有的视觉效果。
再之后要将映射的3D游戏画面的数据缓存到缓存器中。
当接收2D游戏的运行指令,只需要根据所述运行指令调取缓存器中已经生成的3D游戏画面的数据就可以了。
同时为了增强表现形式,还需要对调取的3D游戏画面进一步渲染。
上述这个过程对GPU的要求很高, GPU必须有强大的实时渲染能力。
这样的做法虽然理论上行得通,但也仅仅是在越狱后蘋果手机或者ROOT之后的安卓手机上菜行得通。
零点看书
但在正常状态的手机中根本不大现实。
毕竟一个应用能调用的GPU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相当有限的。
因此我认为GRAY FOREST在《HILL CLIMB RAG》用的绝对不是这种方法。”
帕/纳/宁:“那你认为GRAY FOREST采用的究竟是什么方式呢?”
贝尼托·瓦西里耶维奇:“对此我也只能猜测,一个人设计游戏时采用的方式很大程度和其开发风格有很大的关系。
GRAY FOREST虽然崛起的很迅速, 像一颗冉冉兴起的新星,但此人开发手法是相当老练的。
毕竟在开发《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之前,GRAY FOREST已经开发了三个作品了。
这些作品都得到了市场的验证,广受游戏玩家的喜爱。
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的GRAY FOREST也可以说得上是一个极其有经验的游戏开发者了。
而这样的人在涉及到具体游戏开发时不可能凭空给自己制造麻烦。
因此我推断GRAY FOREST所采取的一定是最简单的方式。
另外不久前GRAY FitHub上上传了他之前开发《2048》所设计的代码。
开始的时候我并没怎么当回事,因为这段代码形式并不算很简洁。
但绝对是在iOS上运行起来效率最高的。
其实像《2048》这种简单的小游戏,即便是运行效率有点区别,也不会影响太大。
可偏偏GRAY FOREST一定要搞一个效率最高的。
这说明这个人骨子里就追求高效率。
这样一个一味追求高效的人在设计《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中所采用场景构建一定是最高效的。
而在2D游戏中最高效的做法绝对不是额外引入3D渲染区。
基于效率方面的分析以及对游戏画面进行判断。
我认为GRAY FOREST在下雨场景中雨滴之所以看起来很有层次感是因此采用了一种视觉欺骗。”
帕/纳/宁疑惑道:“视觉欺骗?”
贝尼托·瓦西里耶维奇:“对的,就是视觉欺骗,一般我们会下意识的认为‘近大远小’。
因此涉及到雨滴层次感架构的时候,只需要将雨滴表现的大小不一即可。
当然,涉及到如此浓密的雨滴,GRAY FOREST绝对不可能一滴滴地去绘制。
正常来讲,2D画面,就是只有X、Y轴的画面,不存在Z轴;
而3D画面,则是有X、Y、Z轴的画面。
而GRAY FOREST采用的做法应该是在2D游戏中引入了虚拟的Z轴。
我猜测GRAY FOREST具体来说是这样做的。
因为在游戏中,像雨滴这种东西一般都是由粒子系统进行表示的。
[一般来说粒子系统表示三维计算机图形学(CG)中模拟一些特定的模糊现象的技术。
之所以将这些现象称为模糊现象是因为用其它传统的渲染技术难以实现的真实感的游戏图形。
经常使用粒子系统模拟的现象有火、爆炸、烟、雨、火花、落叶、云、雾、发光轨迹这样的抽象视觉效果等等。
粒子系统的核心是粒子发射器生成的一个个行为独立的粒子,共同构建出动画]
在对游戏中引入虚拟的z轴之后。
这样我们在游戏开发中进行雨滴层次感的构建的时候。
完全可以让粒子发射器在发射天气粒子(雨滴)的时候,赋予天气粒子(雨滴)一个虚拟深度值Z。
在天气粒子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虚拟深度值Z保持不变;
Z值和天气粒子(雨滴)状态之间应该存在着一个函数,
这个函数所起到的作用是缩放作用是对雨滴进行缩放。
并且这个函数将赋予深度值不同的天气粒子以不同的视觉大小和运动状态。
再之后将缩放变换结果分别发送至粒子大小显示单元和粒子运动状态显示单元
如此一来,理论上应该会使2D游戏中的天气粒子具备层次感。
当然, 这只是我的猜测而已,想要知道问题真正的答案,还需要进一步的分析。
再或者,我们要向GRAY FOREST本人寻求答案。”
(ps:……天气粒子分层这个是猪场的技术,原本是14年末出现的)
帕/纳/宁听到这个分析,似乎又收获了一些新的启发,不过他也有不解之处。
帕/纳/宁说道:“只是这样吗?我记得在很多游戏的建筑场景都常用到这种类似的近大远小效应啊。”
贝尼托·瓦西里耶维奇说:“确实很多2D游戏中都用到了近大远小这种效应。
尤其是涉及到像2D游戏里涉及到回廊的场景,进行这种近大远小的设计是常有的事情。
但在此之前,从未有人想过将这种效应应用在天气粒子上。
事实上在过去手机游戏开发里涉及到一些诸如天气效应的场景中,很少有像GRAY FOREST这么较真的开发者。
在我看来,GRAY FOREST是一个另辟蹊径的探索者,这样的人是勇士。
而且,如果诚然像我们猜测的那样,现在GRAY FOREST已然走出了一条从未有人走过的路。
就拿虚拟深度值Z和天气粒子之间存在的函数吧。
假如说这个函数是:?=F(Z)
尽管我们能知道这个函数的具体作用,但我们尚且无法知道这个函数具体涉及到哪些参数。
而且即便是天气粒子层次感这个问题解决了,还有很多问题依然困惑着我们。
就比如说为什么GRAY FOREST设计的下雨场景中并没有出现一般游戏里天气粒子常常呈现的“井喷”或者断续。
为什么《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里下雨场景开始和结束时涉及到的一些过渡很自然?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很多的问题,总之涉及到这款游戏的兼并不管别人怎么看。
反正我从纯技术的角度看待,这笔交易是不亏的。
能够吃透这个游戏里涉及到的全部技术对于我们超级细胞有着很大的助力。”
帕/纳/宁道:“放心,我不会因为外界的一些非议动摇决心。
事实上我打算最近就将意向书敲定成正式合同。”
贝尼托·瓦西里耶维奇点点头。
只听帕纳宁接着说道:“对了,另外经过你刚才的提示,虽然关于如何解决‘井喷’的问题我还没答案。
但涉及到天气粒子的‘断续’问题我似乎有答案了。
之所以我们未能看见天气粒子井喷和断续的现象,大概率是因为在《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中预缓存一些天气粒子。
刚才你提到预缓存一些3D场景很考验GPU,但预缓存一些天气粒子基本上对GPU压力不大。
通过这个小做法,可以使玩家在游戏场景移动时观测到的粒子是平滑连续。”
贝尼托·瓦西里耶维奇也认同了这一观点。
贝尼托·瓦西里耶维奇接着道:“剩下的问题我觉得我们也没必要再纠结了。
我听说中國有一个软件叫YINXIANG(音象),在上面可以隐藏身份提问一些问题。
而据我了解GRAY FOREST就玩这个软件。
或许到时候我们可以在上面以有偿问题的形式请教GRAY FOREST一些技术层面的问题。
这笔我们这样无头苍蝇似的乱撞要好得多。”
帕纳宁:“这倒是个好主意。
哎,涉及到游戏开发为什么GRAY FOREST总有那么多灵感。
而且这些灵感不得不说这还真是不错的思路。
按理说这些东西也不是很难想到,可为什么偏偏我们就没想到呢?”
贝尼托·瓦西里耶维奇:“我觉得这不是我们的问题。
而是GRAY FOREST太天才了。
我现在倒是愈发觉得这样的游戏设计天才,即便他没跟全新的游戏开发引擎有瓜葛。
这样的人才也应该是吸纳进我们超级细胞来的。
光是他那层出不进的点子就让人赞叹不已了。”
帕/纳/宁知道这话是贝尼托·瓦西里耶维奇的真心话。
贝尼托·瓦西里耶维奇尽管技术方面很过硬,但从来不排斥其余人才。
帕/纳/宁:“我也想将这样的人吸纳进来,但很难啊,像GRAY FOREST这样的人很难用钱打动啊!”
贝尼托·瓦西里耶维奇却不完全认同这个观点:“或许我们可以用诚意来打动他,如果能允许GRAY FOREST此人利用我们现有的所有资源去开发游戏呢?亏了的我们负责,盈利的五五分享,我感觉他应该很难抗拒这样的诱惑吧!
当然这只是一种建议,具体怎么决定还是你说了算。”
帕/纳/宁一时之间感觉眼前一亮。
毕竟全球范围内还没几年游戏公司能够拿出一个年营收超过十亿美元的手游让一个‘准新人’在此基础上做开发。
在部落冲突这样的超级IP面前没人不会心动吧?
帕纳宁相信GRAY FOREST也无法抗拒这个诱惑。
第187章 开创一个新的时代
BJ时间25号早晨七点多。
林灰在睡梦中醒来,窗外依旧是淅淅沥沥的雨声。
看着庭院内的情景,雨似乎是下了一整夜。
此时雨依旧在下,而且短时间来看这场雨似乎也没要停下来的迹象。
不过也不足为奇,六月本就是多雨的季节。
这连绵不断的雨,让林灰不知道怎么突然想到外公。
林灰记得以前在外公身边遇到这种没完没了的雨。
老人家少不得又要念叨什么“龙行雨,虎行风”之类的话。
说起来, 自重生以来林灰还没去看望过外公呢。
林灰突然觉得有时间应该多陪陪上岁数的长辈。
纵然前世的信息很宝贵要及时加以利用。
但上了年纪的人传递的道理同样很宝贵,往往拥有超越时间的价值。
总之林灰觉得多聆听一下长辈的教诲很多时候还是大有裨益的。
而且赚再多的钱取得再大的成就面对生离死别的时候又有什么用呢?
不能说一点用都没有,但所起的作用往往是极其有限的。
子欲养而亲不待才是最大的遗憾。
林灰默默地将“要多陪陪家人”这事记在了心里。
起床之后,林灰做了顿丰盛的早饭。
因为林灰的父母的经常不在家的缘故。
像做饭烧菜之类的常规技能林灰早就点满了。
一顿早饭什么的对林灰来说so easy。
吃完饭后,林灰又进入了工作模式。
说是工作,其实这算是6月8号以来林灰最清闲的一天了。
基本上不用负责软件具体的开发或维护内容。
只是回复一下邮件就可以了。
邮件中比较醒目的超/级/细/胞这家公司发来的邮件。
之所以醒目是因为这家公司发给林灰的邮件太多了。
林灰睡个觉的工夫, 这家公司居然前前后后给林灰发来十多封邮件。
似乎是怕林灰阅读外文比较麻烦, 后来发的一些邮件居然完全是中文。
额, 这么用心的么?
虽然超/级/细/胞发来的这些中文邮件使用的遣词造句着实不敢恭维。
但总比蘋淉方面前世今生自始至终都傲慢地认为全世界都说英语的行为强多了。
林灰大致看了一下超/级/细/胞发来的这些邮件中所写的信息。
主要是跟林灰商讨正式合同签署的一些细节,诸如合同正式签署的时间之类的内容。
基本上都是一些程序化的东西,并没有太多涉及到临时决定之类的变故。
尽管这些邮件都很程序化,但林灰也并不是一无所获。
起码通过这一封封邮件,林灰能知道一件事情:
那就是涉及到《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的转让超/级/细/胞这家公司比林灰本人更着急。
林灰当然清楚原因之所在。
事实上从超/级/细/胞对《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开出接近1.1亿美元的收购价格林灰就大致知道了端倪。
超/级/细/胞这家公司对《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的收购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他们感兴趣的是《HILL CLIMB RAG》这款游戏用到的一些开发技术或者说开发技巧。
虽然林灰先前在游戏安全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可是像超/级/细/胞这种全球范围内数一数二的头部游戏开发公司如果真要一心钻研的话。
肯定在细微之处能够对林灰开发时所采用的手法管窥一二。
尽管林灰为了避免出现“领先一步是先驱,领先两步是先烈”这种情况的发生。
在涉及到具体游戏开发方面所用的技术已经很克制了。
但从超/级/细/胞现在的表现来看,这些并不怎么先进的技术对这个时代的游戏开发厂商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仅仅是些领先这个时空大概半年多的技术。
就能让林灰受益颇丰。
看来这韭菜完全可以割很多茬啊。
而且不止是割韭菜那么简单。
在游戏引擎方面林灰所具有的优势才是真正的碾压性优势。
游戏引擎方面具有优势可以做什么呢?
截胡几款游戏?
当然,理论上是可以截胡很多游戏的。
诸如农药啊、元神啊之类的很多游戏都是基于unity4或者unity4之后的版本开发的。
或许这些游戏公司真要愿意花一年半载的时间也能搞出类似的游戏。
但是没游戏引擎即便是想开发游戏意味着跋山涉水。
虽然有些现金奶牛林灰不会放过。
但这么良好的契机只是截胡几款游戏的话明显格局小了。
虽然通俗理解的话,游戏引擎是为了提升游戏开发效率的一系列工作套件,管理游戏的画面表现和交互逻辑。
但更深层次,游戏引擎的本质是工业软件。
工业软件涉及到的潜力往往是巨大的。
也就是说虽然在普通人眼中游戏引擎只能开发游戏。
但其实远远不止于此。
一款优秀的游戏引擎能够做的事情不止局限于游戏上面。
别的不说,首先基于游戏引擎可以进行动漫制作。
现在这个时空在动漫制作时主要方法是“关键帧”方法。
即由制作人员使用绘图/建模工具逐个完成动漫片中所有的关键帧画面。
再由计算机自动添加中间帧画面,离线渲染, 形成动漫作品。
一部45分钟的动漫片,有8万帧(按每秒30帧计算)
保守的估计,这八万帧中也有5000个关键帧。
如果每一个关键帧中的每一个人物、道具都需要艺术人员手工设置的话, 涉及到的工作量无疑是十分巨大的。
而这就是现在2014多数动漫制作时所采用的主流方法。
以林灰来看的话这种生产方式的效率很低,费用大,制作周期长。
虽然在部分场景中利用动作捕捉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省却这方面的麻烦。
但动作捕捉仪价格昂贵,不适合普及。
另外并不是所有打算做动画的人都能玩得起这种东西。
在引入游戏引擎进行动漫制作的话。
则可以缓解这一状况。
甚至后世很多做游戏的公司利用游戏引擎也能做出不错的动漫宣传片。
以至于有了类似于用心做宣传,用脚做游戏的说法。
具体到使用游戏引擎开发动漫其实不复杂。
虽然林灰没实操过,但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跑。
使用游戏引擎构建动漫的话虽然也需要用到关键帧。
但在涉及到关键帧的时候只需建立各个元素的关键帧就可以了。
而无需建立全部的关键帧。
虽然在找到涵盖元素的关键帧的时候涉及到实操阶段要额外包括元素建模阶段。
不过问题不大。
其中元素建模阶段包括建立人物角色和道具等元素的静态模型与基本动作。
一般来说所有的动作分成两大类,即基本动作和复合动作。
其中基本动作是指无法用其它动作组合出来的动作,基本动作必须在建模阶段由美术人员建立;
而复合动作是可以用基本动作组合出来的动作。
在优秀游戏引擎的帮助下,复合动作完全不需要由美术人员建立。
完全可以由操作人员在拍摄阶段快速地自由组合出来。
当然了建立基本动作所使用的工具仍然是传统的建模软件。
例如:Maya、3DS Max、Photoshop、 Flash等等……
虽然多出一部工序有点麻烦。
但要知道涵盖各个元素的关键帧通常来说只占一个动漫全部关键帧的10%。
这种情况下虽然引入游戏引擎来制作动漫某种程度上涉及到的工作量虽然依旧不能做到比现在传统技术少90%的工作量。
但70%~80%应该还是有的。
这种情况下可以说大幅度降低了传统动漫开发涉及到的一些技术。
将游戏引擎引入到动漫开发中意义巨大。
而林灰想到的关键帧方面做文章也不算很先进。
只是凡事要一步一步来,只比这个时代领先一代半代的样子就够了。
领先太多还怎么愉快的害刂韭菜。
而且短时间来看在关键帧方面做文章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
相比于这个时空的主流动漫开发技术,这种方法更加灵活而且快捷,生产效率高、制作成本低、画面质量高。
这种技术如果真的能面世的话。
对这个时空的动漫制作也将带来一次全新的革命。
参与动漫制作只是游戏引擎一个很微不足道的工作而已。
游戏引擎还可以对很多算法方面的问题有所裨益。
诸如SLAM建模问题就可以通过游戏引擎获得一些帮助。
SLAM指的是将一个机器人放入未知环境中的未知位置,是否有办法让机器人一边逐步描绘出此环境完全的地图,同时一边决定机器人应该往哪个方向行进。
扫地机器人就是一个很典型的SLAM问题。
虽然扫地机器人不怎么起眼,但涉及到的市场也不容小觑。
林灰所知道的游戏引擎方面最牛掰的是利用游戏引擎在军事方面的用途。
太敏感的就不说了。
说些不敏感的,举个简单的例子。
借助于后期版本的游戏引擎,可以将大地坐标系转换为空间直角坐标系,并计算偏心率和辅助系数;
获取空间直角坐标系与子午面直角坐标系之间的关系函数;
根据偏心率和辅助系数,构建地理坐标转换方程式,并将关系函数输入转换方程式,得到地理坐标转换结果;
将地理坐标转换结果输入游戏引擎中, 完成游戏引擎中三维场景的地理坐标的使用。
这样做有什么用呢?
可以助力于航海航空图方面的。
传统航海航空图较为常用的是墨卡托投影坐标。
墨卡托投影具有各个方向均等扩大的特性, 保持了方向和相互位置关系的正确。
但这种投影坐标始终是二维坐标, 当放置到三维空间场景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
地球球体是一个长短半轴不等的椭球体,当投影到平面时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变形的问题。
虽然在基准纬线处无变形,但是从基准纬线处向两极变形逐渐增大。
在三维空间场景中,当视角镜头处于近地位置时虽可保持模型位置的正确,但是当镜头远离后,在高纬度处距离基准点越远的位置,偏移的距离越大,于真实地理信息的偏差越大。
言情小说网
为了调整偏差,就必须在不同的比例级别重新计算投影,增加了运算消耗。
借助于游戏引擎构建相关场景的话则完全不需要那么麻烦。
这样做可以很容易避免投影坐标带来的地理形状变形和位置偏差的根本问题。
强化游戏引擎在使用地理坐标定位时的精确度,提高了三维空间场景的真实性。
当然了这只是一个比方。
真正将游戏引擎用于军事也不是这么low的用法。
但以此为引,不难知道借助于游戏引擎某种程度上还可以将助力于一些涉及到定位的传感器的建模工作。
而定位的传感器用于什么呢?
以上种种只是游戏引擎应用的一些例子而已。
在前世信息差的情况下。
对于林灰来说似乎很容易就可以开创一个新的时代。
当然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有赖于前世软件/游戏行业技术更迭速度之快。
面对这个时空主流的游戏开发商。
林灰虽然仅仅是七年的信息优势。
但这些信息优势已然足可以让林灰赢麻了。
……
尽管超/级/细/胞方面的天价收购对林灰也很有诱惑。
但林灰还不至于太激动。
涉及到商业谈判这种东西,谁先主动谁被动。
既然超/级/细/胞方面发来的都是很程序化的邮件。
林灰也程序化的回复了一些邮件。
在邮件中林灰将正式签署合同的日期约定在了26号晚上。
延迟一段时间是因为在这段时间林灰还要找法务团队负责审议合同。
之前在海外专利收购时,林灰和美國迈克尔科恩律师事务所有着一次成功的合作。
但这次涉及到《HILL CLIMB RAG》这样一桩1.1亿美元的游戏交易林灰并不打算和这个团队继续合作。
之所以这样做并不是因为林灰不相信迈克尔科恩事务所的能力。
主要是在美國同样是律师事务所。
有的做h活,有的接白活,有的则专门搞花活。
从前世的一些信息来看,迈克尔科恩事务所擅长的无疑是第一个。
像先前专利跨境申请那种略带违规不走寻常路的操作让迈克尔科恩这样的律师事务所操办完全没问题。
但像《HILL CLIMB RAG》转让这种完全不需要额外操作的正常交易如果用这些自带黑暗属性的事务所难保不会横生枝节。
出于稳妥起见还是再找些别的法务事务所比较好。
虽然再找一个新的肯定会有点麻烦,但有钱能使鬼推磨。
动用钞能力的情况下,林灰觉得问题不大。
第188章 从插件入局游戏引擎
而复合动作是可以用基本动作组合出来的动作。
在优秀游戏引擎的帮助下,复合动作完全不需要由美术人员建立。
完全可以由操作人员在拍摄阶段快速地自由组合出来。
当然了建立基本动作所使用的工具仍然是传统的建模软件。
例如:Maya、3DS Max、Photoshop、 Flash等等……
虽然多出一部工序有点麻烦。
但要知道涵盖各个元素的关键帧通常来说只占一个动漫全部关键帧的10%。
这种情况下虽然引入游戏引擎来制作动漫某种程度上涉及到的工作量虽然依旧不能做到比现在传统技术少90%的工作量。
但70%~80%应该还是有的。
这种情况下可以说大幅度降低了传统动漫开发涉及到的一些技术。
将游戏引擎引入到动漫开发中意义巨大。
而林灰想到的关键帧方面做文章也不算很先进。
只是凡事要一步一步来,只比这个时代领先一代半代的样子就够了。
领先太多还怎么愉快的害刂韭菜。
而且短时间来看在关键帧方面做文章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
相比于这个时空的主流动漫开发技术,这种方法更加灵活而且快捷,生产效率高、制作成本低、画面质量高。
这种技术如果真的能面世的话。
对这个时空的动漫制作也将带来一次全新的革命。
参与动漫制作只是游戏引擎一个很微不足道的工作而已。
游戏引擎还可以对很多算法方面的问题有所裨益。
诸如SLAM建模问题就可以通过游戏引擎获得一些帮助。
SLAM指的是将一个机器人放入未知环境中的未知位置
是否有办法让机器人一边逐步描绘出此环境完全的地图
同时一边决定机器人应该往哪个方向行进。
扫地机器人就是一个很典型的SLAM问题。
虽然扫地机器人不怎么起眼,但涉及到的市场也不小。
林灰所知道的游戏引擎方面最牛掰的是利用游戏引擎在军事方面的用途。
太敏感的就不说了。
说些不敏感的,举个简单的例子。
借助于后期版本的游戏引擎, 可以将大地坐标系转换为空间直角坐标系,并计算偏心率和辅助系数;
获取空间直角坐标系与子午面直角坐标系之间的关系函数;
根据偏心率和辅助系数,构建地理坐标转换方程式,并将关系函数输入转换方程式,得到地理坐标转换结果;
将地理坐标转换结果输入游戏引擎中,完成游戏引擎中叁维场景的地理坐标的使用。
这样做有什么用呢?
可以助力于航海航空图方面的。
传统航海航空图较为常用的是墨卡托投影坐标。
墨卡托投影具有各个方向均等扩大的特性, 保持了方向和相互位置关系的正确。
但这种投影坐标始终是二维坐标, 当放置到叁维空间场景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
地球球体是一个长短半轴不等的椭球体, 当投影到平面时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变形的问题。
虽然在基准纬线处无变形,但是从基准纬线处向两极变形逐渐增大。
在叁维空间场景中,当视角镜头处于近地位置时虽可保持模型位置的正确,但是当镜头远离后,在高纬度处距离基准点越远的位置,偏移的距离越大,于真实地理信息的偏差越大。
为了调整偏差,就必须在不同的比例级别重新计算投影,增加了运算消耗。
借助于游戏引擎构建相关场景的话则完全不需要那么麻烦。
这样做可以很容易避免投影坐标带来的地理形状变形和位置偏差的根本问题。
强化游戏引擎在使用地理坐标定位时的精确度,提高了叁维空间场景的真实性。
当然了这只是一个比方。
真正将游戏引擎用于军事也不是这么low的用法。
但以此为引,不难知道借助于游戏引擎某种程度上还可以将助力于一些涉及到定位的传感器的建模工作。
而定位的传感器用于什么呢?
以上种种只是游戏引擎应用的一些例子而已。
在前世信息差的情况下。
对于林灰来说似乎很容易就可以开创一个新的时代。
当然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有赖于前世软件/游戏行业技术更迭速度之快。
面对这个时空主流的游戏开发商。
林灰虽然仅仅是七年的信息优势。
但这些信息优势已然足可以让林灰赢麻了。
尽管超/级/细/胞方面的天价收购对林灰也很有诱惑。
但林灰还不至于太激动。
涉及到商业谈判这种东西,谁先主动谁被动。
既然超/级/细/胞方面发来的都是很程序化的邮件。
林灰也程序化的回复了一些邮件。
在邮件中林灰将正式签署合同的日期约定在了26号晚上。
延迟一段时间是因为在这段时间林灰还要找法务团队负责审议合同。
之前在海外专利收购时,林灰和美国迈克尔科恩律师事务所有着一次成功的合作。
但这次涉及到《HILL CLIMB RAG》这样一桩1.1亿美元的游戏交易林灰并不打算和这个团队继续合作。
之所以这样做并不是因为林灰不相信迈克尔科恩事务所的能力。
主要是在美国同样是律师事务所。
有的做h活, 有的接白活,有的则专门搞花活。
从前世的一些信息来看,迈克尔科恩事务所擅长的无疑是第一个。
像先前专利跨境申请那种略带违规不走寻常路的操作让迈克尔科恩这样的律师事务所操办完全没问题。
但像《HILL CLIMB RAG》转让这种完全不需要额外操作的正常交易如果用这些自带黑暗属性的事务所难保不会横生枝节。
出于稳妥起见还是再找些别的法务事务所比较好。
虽然再找一个新的肯定会有点麻烦,但有钱能使鬼推磨。
动用钞能力的情况下,林灰觉得问题不大。
……
除却超级细胞方面发来的邮件之外。
林灰还看到了很多苹果方面发来的邮件。
这些邮件基本都是林灰先前搞得几款软件取得下载成绩的简略版本。
这些数据一般在开发者数据上都有更加详细的数据。
因此,林灰也没看得太认真,只是走马观花地大致看了一下。
尽管如此,简报上飘红的数据也让林灰注意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地方:
——林灰搞得SOUTH WIND对应的 PRO版本取得了不错的市场成绩。
SOUTH WIND对应的 PRO版本当初在设置的定价的时候。
林灰为了免遭反垄断调查,在定价上设置的并不友好。
起初林灰还担心在定价上过于激进会无人问津。
SOUTH WIND的PRO版本在海外光是买断就出现了叁百份以上。
尽管这种非游戏类型的软件林灰只能分成80%。
但结合9999美元的售价来看,这对林灰来说依旧是一笔可观的收入了。
这个下载数据也说明一个问题,只要技术足够牛完全不需要的担心销量的问题。
而叁百份还只是暂时的成绩,将来的成绩肯定要比现在更强。
涉及到海外市场,林灰感觉SOUTH WIND的PRO版本一定会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之所以如此笃定是有原因的。
无论是南风APP还是该软件对应的海外版本SOUTH WIND,所从事的工作狭义上虽然是新闻摘要。
但广义上都是文本摘要。
虽然涉及到文本摘要其实并不算什么新鲜的技术。
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就已经出现了自动摘要技术。
甚至每出现一波新技术浪潮,都会涌现出一大批相应的自动摘要新方法。
尽管自动摘要这方面的技术一直在发展。
但时至今日,过往的技术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自动摘要的需求了。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随着各种移动终端设备的流行。
人们不光是在交流中逐渐摒弃了纯手工文本,开始频繁使用电子文本进行记录、传达。
就连在工作中都渐渐变成无纸化办公。
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了互联网上信息疯狂涌现。
使得大数据时代提前到来。
这种情况下网络环境中的信息资源数量极其庞大,杂乱无章。
更紧迫的是整个互联网数据中的信息始终是井喷式的发展,指数般的疯狂增长。
这种情况下,文本信息方面涉及到的摘要需求是一个几乎很难被填满的无底洞。
文本信息的数量早就已经远远超出了人工处理的极限。
人们始终在呼唤着新的更高效的文本摘要工具。
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像南风APP这样一种拥有更强摘要本领的技术,自然会广受追捧。
因此林灰很笃定这款游戏所能在市场上的潜力。
甚至林灰觉得,如果在定价方面更优惠一些的话。
收割能力会更勐,但是正所谓势不可使尽, 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真要把市场垄断了并不是好事。
一来直接垄断了市场,容易让人沾沾自喜中迷失自我。
二来即便是商业上的竞争,歪果仁也不完全是守规则的。
玩不过直接掀桌子的主大有人在。
林灰这么一个外乡人在海外市场如果真的要占据大量市场份额的话,很可能会遭受各种诸如反垄断调查之类的东西。
对于林灰来说“小市场份额高利润”的苹果模式似乎才是正确的做法。
归根结底还是要闷声发大财。
说到SOUTH WIND这款软件的市场表现。
虽然海外用户表现的热情很让林灰满意。
但比起这些成绩,林灰更想要的要的是企业级别的用户。
像生成式摘要算法这种先进程度很高的算法。
这要能吸引海外巨头的话,一波授权直接轻松狂卷几千万美元甚至近亿美元。
岂不是很舒服,反正林灰觉得比在在散户身上做文章要省很多精力。
像生成式摘要算法这种高效的摘要算法,歪果仁不可能看不到这款软件的价值。
就连BBC这样的媒体都能将生成式摘要算法这样算法的潜力都能说得头头是道。
不可能歪果的科技巨头看不到这样算法的价值。
至于为什么这些公司为什么迟迟不谋求授权?
可能是因为还在寄希望于他们的科研团队能够追赶上来吧。
额,这种行为不能说不好。
自力更生+奋进的科研团队始终是值得尊敬的。
但利益相关,这种情况却不是林灰想看到的。
不过对此林灰也没啥好办法。
莫非对这些团队说:“别努力了,努力也没用么?”
那也太贱了!
林灰倒是可以搞出些新的成果来,让这些歪果团队直观意识到实力差距的悬殊。
但不遵循科技发展规律的技术迭代反而容易给林灰招致不必要的麻烦。
稳妥起见,还是没必要节外生枝的好。
只希望这些歪果科技巨头的技术团队能够早日意识到按部就班的追赶是赶不上来的
谋求授权才是唯一可行之法。
在邮箱里,林灰还看到了伊芙·卡莉发来的邮件。
伊芙·卡莉向林灰通报了她的最新进展。
从纯粹科研人员的视角来说,伊芙·卡莉的进展并不算慢。
仅仅两天多的时间,就有了阶段性成果。
这份速度足以羡煞一众同行了。
但从林灰的角度来看。
伊芙·卡莉的进度却也算不上快。
要知道仅仅是生成式摘要算法的构建来说可是涉及到很多步骤的。
而伊芙·卡莉现在却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林灰提出生成式摘要算法时顺手牵羊搞定的一个准确度衡量模型上。
这在林灰看来这种行为多多少少有点丢了西瓜捡芝麻。
但却又不得不如此。
毕竟这个时空的人在涉及到自然语言处理方面欠账太多。
不将那些细枝末节一个一个拾起的话想突飞勐进也不现实。
最稳妥的办法只能一步一步来。
而且长远来看,只有伊芙·卡莉这一个学术工具人是不够的。
林灰将来需要很多学术工具团队。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回复完伊芙·卡莉的邮件,林灰又陆陆续续回复了一些邮件。
回复完邮件之后,林灰又想到了游戏引擎。
游戏引擎虽然很好,应用场景很广阔。
但终究是“工业软件”。
这样的软件是需要长时间的精力去打磨的。
总之,虽然以前很多游戏林灰都可以肆无忌惮的直接搬运。
但像游戏引擎这种需要积年累月时间才能搞定的东西直接拿出来怕是不符合逻辑。
零点看书
在此之前林灰要经过长时间的铺垫。
不过具体怎么入局游戏引擎这个方向呢?
从插件开始入局游戏引擎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
……
……
(回来的实在是晚,没写完,挪用了上一章两千字(10点币)。
发了两百个口令红包补偿订阅这章的书友,某宝搜口令红包,输九二叁四一二六六领
不够接着发,实在是不好意思了。)
第189章 只会开发2D游戏?
林灰在前世那台ThinkPad里翻找了一会。
几乎没怎么费力就找到了一个适用于unity游戏引擎的2D游戏碰撞检测的插件。
这个插件前世存在,这个时空却不存在。
这无疑大概率将成为林灰这个重生者的福利。
而且以林灰的眼光来看这个2D游戏碰撞检测插件还算不错。
这个碰撞检测插件确实要比Unity游戏引擎里面自带的碰撞检测装置好用一丢丢。
但其实两者功能性上的区别其实不是很大。
林灰之所以说这个2D游戏碰撞检测插件“还算不错”不是从“这个插件多么多么好用”这个角度出发的。
而是从插件的设计风格来说的。
这个2D游戏碰撞检测插件几乎不带任何开发者的个人风格,十分简约。
这种情况无疑意味着林灰搬运的可行性。
要知道有的项目虽然技术不复杂。
但由于开发者个人风格极其浓厚,实际上这类项目是很难搬运的。
这类项目贸然搬运的话只会带来一些麻烦。
而具体到现在这个2D游戏碰撞检测插件则没那么多麻烦事。
虽然搬运这个2D游戏碰撞检测插件是可行的。
但名字什么的还是要改动一下的。
林灰是资深起名废。
苦思冥想许久,林灰也没想出比较牛比的名字。
林灰干脆直接将这个插件随便起了一个中规中矩的名字:
——CRASH_2D
这之后,林灰又仔细检查了几遍这个插件所涉及到的底层内容。
还好这只是一个很小的插件,加上林灰工作效率很高思维很活跃。
因此检查起来并不是很费力。
在确定没什么撞车的隐患之后。
林灰就将CRASH_2D这个插件上传到Unity游戏引擎的插件库里。
插件库似乎是这个时空独有的产物。
和前世到处找插件的局面不同, 这个时空Unity还有官方的插件库。
这让林灰稍稍有点意外。
前世的插件基本都是野生,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圈养。
至于为什么Unity搞个这样的插件库?
在性能不够先进的情况下,似乎也只能通过类似于官方社区这种东西培养用户情感。
上传CRASH_2D这个插件的时候,林灰使用的是GRAY FOREST这个身份而不是再换一个新马甲。
马甲再换多一些,林灰估计他本人都快分不清了。
而且之前微博上无端兴起又莫名结束的风波已经证明了马甲太多并不是好事。
虽然GRAY FOREST这个马甲一贯是林灰拿来开发游戏的。
但现在开发点游戏引擎也没什么。
之前林灰就已经考虑过这点了。
很多牛比的游戏开发公司在开发游戏时甚至会顺手搞定游戏引擎。
至于说普通的游戏开发者,虽然没有单撸游戏引擎那么离谱。
但一些牛比的游戏开发者在使用游戏引擎开发游戏的时候都顺带着开发一些游戏引擎的插件也不是不可能。
以林灰GRAY FOREST现在对应的名声,顺手搞定几个游戏引擎插件在外人眼中根本激不起什么水花。
此举不但不会引起外界的质疑, 而且很可能为林灰收获新一轮的赞誉。
具体到CRASH_2D本身。
值得一提的是,涉及到unity这款游戏引擎的插件如果非要细分的话。
其实可以细分为两种的,一种是托管插件,另一种是原生插件。
托管插件使用的是 Visual Studio 等工具创建的托管. 程序集。
此类插件仅包含. 代码,因此无法访问. 库不支持的任何功能。
不过,因为Unity 使用的标准. 工具是可以访问托管代码来编译脚本的。
因此,托管插件代码和 Unity 脚本代码之间几乎没有用法差异。
相比于托管插件,原生插件是特定于平台的本机代码库。
插件可访问操作系统调用和第叁方代码库等功能。
客观来说托管插件相对于原生插件同Unity的兼容性更好。
林灰搬运的CRASH_2D就是一个托管插件。
这无疑意味着该插件能同Unity有更好的兼容性。
相信这样一款兼容性强的软件尽管技术不是特别领先,应该也会有一定的受众。
因为将CRASH_2D设置为免费的插件的缘故。
几乎没怎么费力,这个插件就通过了审查。
在通过审核之后,只间隔两叁分钟就发现在Unity插件库的免费插件里已经可以搜得到CRASH_2D这款插件。
至于为什么要将这款插件设置成免费?
无非就是靠免费走量争用户基础。
虽然现在CRASH_2D这个插件是免费的。
但有了用户基础,今后赚钱只会事半功倍。
而且利用插件赚钱其实是次要的。
重点是借助于插件向外界证明林灰有对游戏引擎进行拓展、升级和改造的实力。
从而慢慢向外界表明林灰有入局游戏引擎这个领域的实力。
而后寻找一个合适的时机直接下场做游戏引擎。
相比于插件小来小去的利润,涉及到游戏引擎才是真正广阔无边的“钱景”。
当然细究的话,其实插件方面将来还是有机会能给林灰赚个千八百万美元的。
不过人的欲望都是渐渐升级的。
现在的林灰可不是千八百万美元就能满足的了。
林灰图谋的是更大的机遇以及更广阔的天地。
即便林灰真的要依托插件什么的挣钱。
也不会依托一个2D游戏碰撞检测装置来赚钱。
尽管这个时空很多地方都短腿吧。
但林灰也从来没指望过要靠一款2D游戏碰撞检测的插件来赚钱。
毕竟像2D游戏检测装置这是很多游戏开发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类似于雷霆战机、贪吃蛇之类的游戏都要涉及到碰撞检测。
可以说这个时空2D碰撞检测已经很成熟了。
林灰之所以要上传一个2D游戏碰撞检测的插件恰恰是因为这东西简单且成熟。
简单意味着方便入局;
成熟意味着即便以此入局也不会引入注目。
有这两点就足够了。
对于现阶段的林灰来说入局远比赚钱更重要。
退一万步讲,即便是林灰真的要利用碰撞检测插件来赚钱的话也只能是3D游戏碰撞检测。
依靠2D游戏碰撞检测这类的插件想赚钱几乎不可能。
想到3D游戏碰撞检测,林灰突然想到了一个能够搞钱的技术。
——3D游戏异常碰撞检测技术。
林灰记得前世上大学的时候为了评奖学金还申请了一个3D游戏异常碰撞检测方面的专利。
尽管当初搞这个东西有跟风的意味吧。
但不管怎么说林灰前世对这个专利也忙前忙后一段时间。
因此尽管重生了。
林灰对3D游戏异常碰撞检测依旧印象深刻。
正是因为这种印象深刻, 成了重生之后林灰的一项福利。
说起来3D游戏异常碰撞检测技术这东西在前世来看虽然很鸡肋。
但放到现在妥妥的黑科技啊。
脱离时代背景谈技术先进与否明显不妥当。
放到前世这项技术虽然只是林灰跟风之作罢了。
但现在却稳稳的领先水平。
不止是领先全国, 而是领先世界。
前世3D游戏异常碰撞检测技术对应的专利也是林灰前世大叁时搞得技术。
而林灰大叁大概对应前世的2016年。
此时却刚刚2014年。
也就是说, 这样一项前世一般般甚至泯然众人的技术放到现在起码领先世界先进技术一年多。
涉及到纯粹游戏方面的东西:
领先一年多可以说是极具诱惑力了。
毕竟游戏技术更迭本来就很快。
一年时间甚至足够有些游戏来四个大版本迭代了。
这种情况下, 林灰前世搞得3D游戏异常碰撞检测技术如果拿到今天来其实是很有价值的。
小书亭
涉及到“3D游戏异常碰撞检测技术”虽然听起来很高大上。
但用途其实蛮直观的——防外挂。
其防外挂的原理跟碰撞游戏的机制有关系。
碰撞游戏是这样的机理:计算机产生自动游戏对象,从显示界面的一个方向出发按照一定路径行进,用户控制一个控制游戏对象向与其余游戏对象相对的方向进行,当玩家控制游戏对象或者控制游戏对象使用的道具(比如说游戏里的枪)和其余游戏对象在显示界面上发生碰撞时取得相应的分数;累积用户在一场碰撞游戏中取得的分数获得游戏积分,通过游戏积分的高低来衡量用户玩碰撞游戏获得的成绩。
比如说飞机射击类游戏、碰撞球游戏等这些都是碰撞类游戏;
而一些枪战类游戏更是属于碰撞类游戏。
除此之外,还有……
总而言之,碰撞类游戏是相当广泛的。
在碰撞游戏如此广泛的情况之下,一些睿智的科技狗就会有想法了。
为了获得较高的游戏积分,通过外挂程序等辅助程序修改碰撞游戏程序,从而使得游戏能够取得更高的游戏成就/积分。
甚至改变游戏里的一些机制,只为了更强的游戏表现。
比如说枪战游戏有时你的子弹明明打中了敌人却没啥反馈。
未必是因为敌人锁血了,可能只是因为对方通过一些手段改变了碰撞机制的评判标准。
这种情况下你射出的子弹被认定为无效碰撞,从而使科技玩家达到一种类似于无敌的效果。
这只是利用碰撞机制进行开挂的一个例子而已。
此外还有“轻功水上漂”啊之类的外挂也都是碰撞机制上做文章的。
这种利用碰撞机制开发的外挂一般很难彻底杜绝,毕竟涉及到游戏核心机制。
真把碰撞机制给改了,游戏也差不多直接核心玩法费了。
反正据林灰了解主流的游戏厂商对这类利用碰撞机制开发的“高科技”基本都是无能为力。
这种情况下,利用3D游戏异常碰撞检测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
毕竟碰撞机制上搞风搞雨虽然很强大,但正所谓若想人不知除非已莫为。
由于恶意用户通过辅助程序修改碰撞游戏时,极有可能会使游戏对象新增一些的碰撞属性。
对这些碰撞属性引入一种往后几年才出现的异常碰撞系数机制可以很容易获得这些在碰撞机制上搞事情的科技狗的异常数据。
虽然通过这种方式几乎可以实时检测到这种利用碰撞机制的作弊行为。
因为这种方法并不是很依靠计算量, 所以将大幅度减轻服务器负担。
可以说只要游戏运营商下决心, 几乎可以实时打击每一个利用碰撞机制做文章的科技狗。
当然了运营商故意纵容外挂, 啥反外挂机制也没鸟用。
总之3D游戏异常碰撞检测技术这样的技术现在搞出来的话对于打击碰撞机制类的外挂还是很有帮助的。
虽然利用3D游戏异常碰撞检测技术进行反外挂在前世刚刚问世几乎没几个月时间, 这项技术就被破解了。
但现在这个时空林灰要把3D游戏异常碰撞检测技术搞出来的话还是有把握这项技术9个月内不会被攻破。
毕竟前世这项技术之所以被攻破跟硬件上的突破有很大的关系。
而受限于摩尔定律,硬件方面几乎很难有突破进展。
这这种情况下,半个摩尔周期即9个月时间内林灰完全不需要担心3D游戏异常碰撞检测技术被攻克。
至于9个月之后,就不好说了。
说起来蛮悲哀的,但正是如此涉及到外挂以及盗版这方面一个很绝望的事情就是: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毕竟进攻永远比防守要容易。
而且搞死盗版也很难,有市场就有买卖。
某些东西杀头的罪,都有人铤而走险。
更何况和开挂相关的惩罚力度毛毛雨般的东西。
说道3D游戏异常碰撞检测技术的价值。
或许林灰会将其直接转让给大厂或国际上的巨头。
当然了得价钱合适。
即便不卖也没关系。
林灰完全可以以后自用。
前世多少经典游戏毁在外挂肆虐上。
如果林灰搞出来一款主流游戏大作。
在该技术的加持下至少9个月内没啥外挂肆虐的隐患。
这对玩家吸引力无疑将极其庞大。
尽管这项技术有很广阔的空间。
但并不适用于现在的林灰。
林灰现在虽然开发了很多款游戏了。
但无论是《人生重开模拟器》《2048》还是《FLAPPY BIRD》抑或是《HILL CLIMB RAG》
这些游戏一大共同特点就是这些游戏都是2D游戏。
甚至之前林灰还看到微博上有对其的质疑——只会开发2D游戏。
这说法就诛心,精品2D游戏还真不比3D游戏好做多少。
但不管怎么说,从来没开发过任何3D游戏的林灰突然搞一个3D游戏异常碰撞检测装置岂不是奇奇怪怪。
不过林灰默默将此事记在了心中。
或许什么时候可以搞个3D游戏之后再在合适的机会将这项技术推出来。
不过话说搞个什么3D游戏呢?
第190章 蛟龙终非池中物(1)
林灰正这样想着,突然手机响了。
林灰扫了一眼,是个陌生的手机号码。
换作是以往林灰很少接这些陌生的来电的。
但今时不同往日。
尽管现在林灰没刻意同外界去勾连。
但林灰知道无形中已经有很多人在围着他转了。
现在有电话直接打到他手机上。
想来应该是有重要的事情要联系他。
林灰接通了电话。
还没等林灰先开口,电话那头的人就率先开口道:
“喂,你好,请问你就是今年参加高考的林灰同学么?”
林灰疑惑道:“请问您是?”
电话那头的人忙道:“是这样的,我是陆红昺。
我是京大今年本科招生办副主/任以及华北地区的招生的负责人, 你叫我陆主任就行了。”
林灰心道,原来并不算什么太重要的事啊。
只是每年高考之后例行的“抢人大战”拉开序幕了啊。
至于电话为什么打到林灰这来?
每年各省的高考状元本就是各大高校争夺的重点。
像林灰这样的满分高考状元更是各大高校争夺的重中之重。
不过现在林灰早就找好大学的去处了。
甚至已经和学姐愉快地相处了一段时间了。
这场抢人大战林灰几乎都快遗忘了。
甚至于他都有点遗忘高考要报志愿这事。
林灰回应道:“哦,陆主任,您好,我就是林灰,请问你有什么事情么?”
陆红昺心中默默吐槽, 才刚刚高考出分才几天,我一个招办的人, 你说找你什么事呢?
尽管心里虽然这样想着,陆红昺却没丝毫异样的情绪显露出来。
他可是知道的,林灰同学可是今年各个省区内高考理科考生中得分率最高的人。
这样的考生真的能招到京大了。
对学校的知名度以及社会影响什么的都会有一定的提升。
尽管这种提升并不是很大,但多多少少也是有益处的。
陆红昺和蔼地问道:“是这样的,林同学,不知道你现在有心仪的学校了么?”
不待林灰回答,陆红昺就讲道:“先别急着回答,正所谓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当然了,我不是说努力不重要。
只是想说正确的选择才能配得上努力的成果。
总之,我觉得像林同学这么优秀的人才,还是要慎重地考虑一下将来择校的方向。
在这里我倒是有一个建议。
要是林同学还没有考虑好该去什么大学的话,不妨考虑一下京大。
我们京大在文理方面都是全国领先的。
尤其是金融学之类的专业更是特色专业。
教资什么的也都极其丰富,你要愿意来我们京大一定会找到心仪的专业的。
而且京大学风开放, 学习氛围比水木要自由♂得多。
虽然外界总是‘清北’之类的说法,将京大放大水木之后。
但其实京大才是咱们国内当之无愧的第一高校。
你可能不知道吧,学校是有代码的。
京大的地位从学校代码就能看出来了。
咱们学校的代码是10001, 而水木大学的代码才排到10003……”
听了这话,林灰差点没忍住笑出来。
居然拿学校代码说事?这也太不讲道理了。
按照这个逻辑的话, 中国人民大学的学校代码是10002, 岂不意味着人大也比水木牛比。
陆主任吹了好长一段牛比。
不过林灰知道这些都是虚的,关键还得要靠实惠。
果然陆红昺说完京大的硬件之列的条件之后。
又开始对林灰许一大串好处:
什么学费全免啊、四年奖学金、签署择校意向书可以一次性获得200万奖金、帝都户口、课题组优先选拔之类的说了一堆。
这条件确实很优渥了。
帝都户口自不必说,多少人挤破头也很难搞定。
而课题组优先选拔虽然听起来神神秘秘。
但实际上也不错,这几乎跟内定研究生资格没啥区别了。
签署择校协议的话能一次获得200万奖金更是很可以。
这么大额的奖金应该是专属于林灰的福利了。
林灰先前在新闻上搜往年即便是高考状元择校也不过才150万封顶。
此时林灰之所以能收获道这样的待遇跟高考中取得了满分应该有很大的关联。
毕竟高考状元常有,满分状元不常有。
虽然高校在拉拢生源上砸钱一向为外界所诟病。
但其实多花点钱也没什么。
虽然听起来一所高校招生花个两百多万很离谱。
但能多花些钱将林灰这样的高考满分状元忽悠去,之后各种宣传费用什么的反倒省钱。
slkslk.com
当然京大方面具体怎么考虑的和林灰关系不大了。
虽然这些条件很优厚,但林灰对这些无感。
以上的这些条件林灰都可以很轻而易举的自己搞定。
最关键的林灰大学已经有去处了。
不过林灰短暂的犹豫。
陆主任还以为林灰心动了。
陆主任急忙热络地表示他本人就在北域市。
如果林灰有什么疑问的话完全可以等见面再沟通。
林灰:(⊙﹏⊙)额,这么效率的么?居然直接来北域了可还行?
不过见面什么的就免了吧。
尽管认为没啥见面的必要,林灰也没直接回绝陆主任。
而是礼貌地回复道:“我再考虑考虑……”
陆主任忙道:“好的好的,你尽可以充分考虑下再做决定。”
尽管林灰没直接拒绝。
但陆红昺这样经常和形形色色打交道的人怎么会听不出林灰话里拒绝的意味。
在开出一堆优厚条件的前提下。
没直接答应,大概率是表示拒绝。
陆红昺挂断电话,不由得无奈地叹口气。
这么优厚的条件林灰为什么要拒绝呢?
有些地区高端人才引进的待遇甚至还不如这个。
另外,虽然没亲眼看到林灰的反应,但陆红昺可是清楚的听到。
林灰自始至终话语都很平静。
这份平静让陆红昺很意外。
陆红昺不由得感慨:“这个林灰还真是邪门。”
旁边一人问道:“怎么讲?”
陆红昺诉苦道:“好了,韩主任你可以提前庆功了,这个人多半归你们水木了。”
陆红昺口中的韩主任是今年水木大学招办的副主任韩道予。
一般来说,涉及到这种抢人大战清北这对冤家很少往一块凑。
但凡事总有例外,像林灰这种高考直接靠满分的肯定会是两家疯狂争抢的重点。
这种情况下如果两家各自为战的话,很可能会陷入囚徒困境。
那样林灰左右逢源的话反倒是招考单位很被动。
这样的话还不如直接在一块公开竞争得好。
各凭本事,凭借着互相公开的操作, 谁拉着算谁的。
韩道予看到陆红昺吃瘪的样子不由得觉得好笑。
尽管如此,韩道予还是宽慰道:“老陆,你也别哭着个脸,本来你们京大对理科状元吸引力也不是很足。
怕啥你不是还有文科状元兜底的么。”
道理确实是这个道理。
陆红昺心下稍安,默默点了点头。
轮到韩道予联系林灰同学了。
韩道予之前准备了很多说辞,但无非是和陆红昺之前的说法大同小异。
大体上就是晓之以吹牛逼,动之以砸钱。
但刚才陆红昺先前的套路似乎摆明了行不通啊。
这个林灰似乎是个不差钱的主。
韩道予决定换个套路来。
……
林灰才挂断之前那个京大招生办副主任陆主任的电话。
结果不多时又接到了水木大学招办老师的电话。
两个电话在间隔不多时的时间内密集打来。
莫非是商量好的?
似乎确实是商量好的。
林灰注意到水木招办那个姓韩的老师跟他谈条件的时候虽然也会暗示待遇优厚之类的。
但绝不像先前京大那么直白。
好家伙,林灰原本还蛮想听听自己在水木眼里是啥价码。
现在看来似乎是没机会了。
直接就遇到二周目“玩家”了可还行。
跟水木谈的过程中,水木的韩主任几乎没谈具体待遇。
反倒大谈特谈学术氛围之类的东西,并表示林灰在里面会有远大的前程。
林灰林灰只想呵呵。
水木的学术范围么?确实还算不错。
但问题是太不错了。
大家都不错但资源却有限的情况下,“卷”的情况不可避免会发生。
别的不说,一个特等奖学金,多少优秀的学霸竞折腰。
反正仅仅就学术氛围而言。
林灰反而更喜欢京大多一些。
似乎是看林灰对学术氛围大怎么感冒。
韩主任又开始跟林灰讲起水木的“姚/钱/数”这几个特色班级。
关于这几个班级林灰其实是知道的。
“姚/钱/数”是水木的叁个本科教育实验班。
分别是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姚班)、钱/学/森力学班(钱班)、数学物理基础科学班(数理基科班)
如果一切都是按照前世的历史进程来说的话。
往后几年还会多一个人工智能实验班(智班)
有一说一,这些班级确实挺牛的,尤其是姚班。
林灰记得这个班是由图灵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姚QZ创办的。
有大师BUFF加持,姚班作为一个计算机方面的实验班各项资源什么的基本都是冠绝全国计算机专业。
但也仅仅是在国内能排第一梯队罢了。
把眼光放到全世界,真的很难说。
另外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
姚班强归强,但其实不怎么适合林灰。
林灰印象里姚班最主要的课程是《理论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应用数学》这两门课程。
这两门课程都是姚QZ亲自授课的。
这种情况下,也不难看出姚班的侧重点,重理论。
而重理论就导致了姚班的路有点过于偏科研。
尽管林灰也曾憧憬过在学术的世界指点江山。
但国内的话算了吧,进姚班也不可能是yqz这种大佬带研究生。
研究生生涯遇到无良导师,别说学术上的发展了。
先想想养生知识吧。
而且纵然姚班是集中了水木最顶尖的教学资源和人力资源。
但眼光放到更大的世界,其实也就一般般。
综合考虑,林灰对这样的去处兴趣不大。
韩主任自以为绘声绘色地给林灰描述出一副不错的蓝图。
额,没想到却收到一句:“我再考虑考虑……”
这句话似乎是拒绝的意思欸。
韩道予有点搞不懂他描述了一副广阔的图景。
林灰为什么要拒绝呢?
而且在此次出发前,他可是做了很充足的准备的。
记得先前看到的资料上讲林灰对计算机领域很感兴趣。
他才将姚班提出来。
按理来说,国内计算机方面的技术人员应该没道理会拒绝水木的姚班吧。
姚班或许没法给林灰提供足够的资金,但却能帮他建立起一个触角涉及未来各个领域精英的关系网。
毕竟水木可是有一句老话的:半国英才聚水木,水木半英在姚班。
选择进入了姚班可是等同于进入到一个庞大的人际网中。
这样的关系网居然有人会拒绝?
韩道予表示很不理解。
不过似乎也不奇怪。
按照之前陆红昺的说法,林灰不也拒绝了京大么?
等等,似乎问题也奇怪在这里。
即便是拒绝也不可能同时拒绝京大和水木吧。
毕竟对于林灰这种高考状元来说。
可供林灰选择的国内的高校除了港大之外其实也就只有水木和京大。
现在把这两个学校都拒绝了,是什么情况?
还是说林灰所说的“考虑考虑”是真的要思考一下?
抑或是林灰真的考虑去港大?
等等,莫非是之前林灰已经跟京大的陆红昺谈好了。
所以说?刚才陆的反应只是故意做样子给他看?
似乎也只有这一种可能了。
通过这样做,使得他完全放弃了先前设定好的话术。
这特么的,这些京大的招生老师也太卑鄙了。
韩道予急忙准备拨通林灰的电话再阐述一番。
结果却收到了“正在通话中……”这样的提示音。
韩道予不由得好一阵肉疼。
……
林灰之后确实又接到了招生电话。
不过却不是京大方面的。
而是国央大学招生办打来的电话。
国央大学是什么鬼?
这个时空的变数?
国立中央大学么?
要是真是这个大学的话。
什么京大水木之类的似乎完全靠边站啊。
林灰记得的当年国立中央大学可是真正意义上的超级大学。
前世该大学可是拆分成十多所高校的。
这些高校中有四五所成为后来的985大学、十多所成为211大学。
第191章 蛟龙终非池中物(2)
也不知道这个时空的国央大学是不是那种超级巨无霸?
通过手边的电脑摆渡了一下。
林灰得知这个时空所谓的国央大学名字虽然是“国立中央大学”。
历史沿革跟曾经的国立中央大学也是一脉相承。
但实力什么的完全无法和完全体形态的国立中央大学相提并论。
这个时空虽然起初的时候国央大学也很强大。
但终究还是难逃拆分的命运。
而拆分之后,纵然这个时空国央大学拆分到最后剩下的家底比前世要多一些。
但也不过只是前世南大和东南结合的那种水平。
这种水平虽然能够稳居国内高校的第一梯队。
但也仅此而已,跟林灰设想的那种超级巨无霸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如果这个时空国央大学是那种能拆分出几个985十几个211的完全体形态的话,那无疑很棒。
那将十分符合林灰将来产业布局之所需。
林灰将来要做大事业的话,虽然有很多种发展模式。
所能产学研这种模式是林灰最可能采用的模式之一。
而且在现代企业的多种发展模式中,产学研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
某种程度来说,硅谷的成功就是最典型的产学研的成功桉例。
在产学研相结合的这种模式中:“产”指的是企业, “学”指的是高校,“研”指的是科研机构。
之所以要将这几个东西结合起来,是为了优势互补。
科研机构虽然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但研究成果未必能够契合市场,创新成果很难及时转化。
高校有人才与科研资源,但资金不足;
企业拥有稳定的现金流和研发平台,却缺少人才与智力资源。
将此叁者有效结合, 无疑可以优势互补, 形成很大的合力。
在这种情况下, 产学研相结合的这种模式无疑是一种很理想的模式。
在产学研相结合的体系中涉及到企业和科研机构的问题对林灰来说其实都不是很复杂。
虽然一般来说,寻求科研机构合作比较复杂。
但林灰在有前世知识的情况下。
短时间内林灰自己就能构建“研”这一环。
(当然,这也仅仅是短时间内。
前世的信息资源最大的优势在于时间差。
最大的劣势也在于时间。
随着时间的流逝,再大的信息量也会被利用殆尽。
同时随着可能存在的蝴蝶效应。
林灰不知道伴随着时空蝴蝶疯狂扇动的翅膀。
未来哪些事情会变,哪些又不会变。
在一切都是未知数的情况下。
林灰不确定往后有哪些前世的信息会失去价值。
总之,在没办法获取新的信息之前。
林灰现在的信息优势总会一点点的消磨殆尽。
长时间来看,专业的事情依旧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未来组建科研机构或者说同强大的科研机构合作是很有必要的。
但短时间内林灰对科研机构的需求并不是特别迫切。
而且即便是未来需要科研机构合作。
以林灰现在这样的成长速度,很可能官方出面牵头促成同科研机构的合作。
因此在一般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里,科研机构这一环虽然不是很容易搞定。
但对于林灰来说问题不大。
至于说“产”这一环,也不是特别难。
随着林灰火箭般的成长速度。
企业什么的,更是很轻松。
只要有钱加上对人才的强大号召力。
想形成强大规模的企业也不在话下。
唯独,涉及到“高校”这一环对林灰还是有难度的。
虽然随着林灰自身的成长,对国外优秀人才也会很有号召力。
但狭隘地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长远来看,核心技术还是国内的人才来操持更靠谱。
因此终究是要和高校这样的渠道建立合作关系的。
但一个巴掌拍不响,跟高校合作什么的或许只有时间才会给出答桉了。
兴许什么时候就有不错的机会送上门来。
说到林灰将来的发展模式。
其实适合林灰的发展模式非常之多。
甚至于林灰选择一直单干下去都很容易成功。
虽然林灰一直单干的话做到几百亿美元的产业规模有难度。
但做到几十亿美元的那种还真不见得有什么问题。
可是仅仅是这样就够了吗?
太狭隘了, 只是卖卖房子贷贷款玩命折腾都能折腾出上千亿美元规模负债。
重生一遭, 只做到几十亿几百亿美元规模太小了。
林灰的野心非常之大。
这份野心显然并不是一个人能实现的。
而需要带动很多人帮着林灰实现。
林灰感觉他的存在价值未必是做多大的企业。
而是充当一只鲇鱼,充分发挥鲇鱼效应,把个别行业一些完全是死水的局面给盘活。
yawenba.net
这种情况下将来发展的模式首选产学研模式。
这似乎是最佳选择。
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产学研模式成功率很高。
这点在多个国家多个地区的不同领域内都得到广泛的验证。
另外我国从九十年代开始就鼓捣产学研模式了。
到现在可以说无论是企业、地方、高校还是科研机构本身。
可以说都很有这方面的经验了。
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产学研这种模式将来大概率不会牵扯到林灰太大的精力。
更何况届时林灰还有大量专业人员辅助。
另一个,林灰比较看好产学研模式最关键的一点。
则是因为产学研模式成型快,而且适合大量应用。
这种情况下无疑很利于以点带面。
虽然林灰前世没具体搞过这些东西。
但没吃过猪肉,终归见过猪跑。
这个模式无非就需要一批科研工作者以及一批专业的技术人员。
产学研这个模式的目标绝不是建立一个又一个的园区而后再没头脑地投入大量的资源、精力与财富。
林灰觉得产学研不在于没头脑的投入和拼接式的乱搭,那样只会导致一个又一个的缝合怪。
林灰感觉这个模式最大的意义在于整合。
将高校、企业、科研机构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产学研以将各个行业、个体或个人的知识、创意,包括一些理论、知识储备等全部集中到其中。
至于具体该如何进行构建呢?
产学研想要落到实地上,当然不是空洞地喊喊口号。
也不是依靠强制命令干涉进行搭积木。
而是在外部需求推动的情况下辅以内在利益契约驱动。
产学研各方利益协调至关重要,须依规确认各自权责利边界,设定风险分担和利益分配机制。
除此之外,产学研还要兼顾科研、经济、社会这叁个方面的利润。
这样,产学研才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或许这样的模式要比一般的情况需要很长时间。
但涉及到真正的大规模的事业发展什么的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万事开头难,只要这个开端起来,那么产学研的发展就会越来越顺畅、越来越快速。
产学研在未来将会有更蓬勃的发展。
林灰希望将来能够通过这样一种模式为国家事业做些微小的贡献。
使得国家的科技含量能随着他的一系列布局而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这一切只能说任重道远。
但林灰相信,未来一切可期。
……
还是电话那头的人的话语将林灰从思绪中牵扯了回来。
“喂,喂,林灰同学,你听得到我讲话吗?”
林灰听到对面的声音,忙道:“听得到,刚才信号不好, 不好意思了。”
林灰接着道:“您刚才说您是国央大学的?请问您怎么称呼呢?”
在了解到这个时空的国央大学并不是他设想的那样之后。
林灰对这所大学就没太大兴趣了。
但最起码的礼貌还是要有的。
电话那边的人回应道:“对,我是国央大学的,我叫贺天昌,你叫我贺老师或者贺教授都成。”
贺天昌?林灰顺手摆渡了一下,发现此人居然是这个时空里国央大学的副校长。
一个副校长亲自打电话给林灰?
还刻意隐瞒身份,这让林灰很意外。
究竟是什么情况呢?
不知怎么,林灰突然想到了前几天南风APP在国内出现的那次很疑似集中采购的行为。
莫非那次采购和此人有关系?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林灰还是很开心的。
来自这种级别大佬释放的善意林灰还是很承情的。
……
原本涉及到招生这种环节是不需要贺天昌亲自过问的。
毕竟贺天昌是国央大学的现任排名第一位的副校长。
同时也是下届国央大学校长的热门人选。
但凡事都有例外。
像林灰这么优秀的人才贺天昌不可能不注意。
而且因为南风APP这款专业软件的缘故,他已经关注林灰很长时间了。
而且贺天昌先前可是了解过的。
林灰在软件开发上有很深的造诣:
林灰先前以 GRAY FOREST为署名陆续发布《人生重开模拟器》《2048》《FLAPPY BIRD》以及《HILL CLIMB RAG》这四款手游,均收获极大的成功,同时林灰还是全球最年轻的苹果设计大奖获得者……
林灰在学业上十分突出,无论是北域理科高考满分,还是全国理科高考得分率第一这些成绩都十分耀眼。
林灰在学术上的进步也远超大多数同龄人,光专利就不少。
什么叫年少有为?
林灰这种的是真正意义的年少有为。
这样的人贺天昌怎么可能注意不到。
原本他是想将林灰招进国央大学。
无奈林灰成绩过高,根本没什么可能来国央大学。
而后他又抱着将林灰忽悠进姚班的心思去找了姚教授。
然而却吃了一顿怼,这让贺天昌好不郁闷。
尽管处处碰壁,但对于像林灰这样优秀的人才贺天昌始终高度关注。
适逢高考抢人大战这样的机会。
尽管对林灰来国央贺天昌没报啥希望。
但觉得和这样优秀的后辈能进行一下交流也不差。
电话拨通了。
尽管只是只言片语,但贺天昌早就人老成精那种了。
贺天昌还是判断的出来的。
林灰这直接根本没听过国央大学似的?
额,贺天昌有点后悔联系林灰了。
贺的行径似乎有点矛盾,但贺很清楚为什么。
既想呵护,又怕过分呵护造成的摧残。
大概相当于对子女一般。
……
不过事情稍微出乎贺天昌的预料。
真正和贺天昌沟通起来之后。
两人居然不知不觉地聊了将近一个小时。
之后还互相留了个联系方式。
……
事实上林灰也有点意外两人能聊这么久。
主要是贺天昌此人说话很和蔼,完全没有关阀、学阀的做派。
和此人聊天让林灰有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通过交流林灰才知道原来贺天昌很早之前就开始关注林灰了。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南风”APP这个软件。
这让林灰不免有些意外,林灰原本以为这个软件会收获一些新闻方面的朋友呢。
不过,这种像贺天昌这种大佬的关注似乎也很是不错。
通过交谈林灰知道获得高考状元之后的一边倒的报道确实跟贺天昌有关系。
之所以会通过这种一边倒的报道是因为贺天昌怕外界对林灰进行恶意的商业炒作。
来对林灰这样的天才揠苗助长和捧杀。
因此他特地特地通过好友(老付)的关系使了些手段让媒体对林灰的报道注意点。
禁止商业化炒作同时不得恶意贬低。
对于这件事贺天昌向林灰表达了歉意。
但林灰却表示没什么,林灰反倒认为这是在呵护其成长。
林灰蛮庆幸在高考成绩那个可能出现争议的时刻有人为其保驾护航。
前不久那次疑似企业采购的行为林灰原本也以为是贺天昌的所作所为。
但据贺讲他确实在为林灰争取一些政策性扶持但从来没进行粗暴的采购。
额,这让林灰多多少少有些意外。
所以说前不久那次酷似企业采购的行为究竟是谁的手笔呢?
不过在得知贺在为其争取政策性扶持之后林灰也很感激。
之后什么的谈话内容则主要是交流一些学术方面的经验了。
……
(填坑的几章,主角不会去国央大学读书。
之所以主角不去国央大学读书还要在上面着很多笔墨。
是因为以后主角发展总需要产学研结合。
而国央大学对主角事业发展有一定的助力。
至于为什么虚构这样的学校,反正不太想和某些鹰酱预科大学合作)
第192章 蛟龙终非池中物(3)
尽管不是很清楚之前出现的那次很像企业行为的密集采购究竟是何人手笔。
但得知贺天昌教授居然在帮他替南风APP这个软件争取一些政策性扶持,林灰依然很是感激。
虽然贺天昌教授说得只是“争取”政策性扶持,并不等同于政策性扶持已经到位了。
但贺天昌教授毕竟是国内顶级学府的副校长,以前还做过专业软件的开发。
这样一个既是学界权威又是业内大犇的人。
没有把握的事情自然不会信口开河。
而且贺天昌的经历真要像他跟林灰讲的那样——以前没少搞过专业软件开发。
那他对于如何获得政策性扶持肯定是相当了解的。
在轻车熟路的情况下,贺天昌教授要争取一些政策性扶持应该也是驾轻就熟。
在这种情况下,林灰感觉贺天昌教授所说的政策扶持什么的基本是板上钉钉了。
这个判断的得出让林灰很开心。
南风APP毕竟是一款专业软件。
专业软件虽然在项目周期上和普通软件差别不是很大。
但专业软件终究还是有别于普通软件的。
普通软件不用担心没有政策资源。
事实上,大部分普通软件只是做到圈地自萌就能溷得很不错了。
但专业软件想要走得更长远,还是很需要政策性扶持。
渴望政策扶持不等于盯着官方的钱袋子,钱不钱的倒是小事。
关键是获得政策扶持的话意味着能收获到官方的认可。
一款专业软件能获得官方认可的话,那简直就是天然的广告啊,政府背书的情况下直接buff叠满。
而且有官方认可的话,以后软件涉及到一些多平台改造适配之类的也会省却很多程序上的麻烦。
看得出,贺天昌教授这种做法已经是在给南风app的未来铺路了。
贺天昌可能仅仅是出于对南风APP技术的好感以及对林灰的扶持才为南风APP争取政策性扶持从而为南风app以后的发展铺路。
但对林灰来说这件事情的意义远不止于此。
涉及到政策性扶持这件事如果能够成行。
那很有可能成为林灰同官方进行更深入合作的一个开端。
要知道林灰所掌握的可远远不只是一个南风APP这么简单。
林灰脑海中甚至拥有着影响一个时代的信息量。
总之,能够以此为引达成和官方的深入合作,对林灰不啻为一个不错的机会。
不过,也不知道贺教授在得知林灰非但不会选择国央大学同学也没选择国内任何大学就读
而是选择了海外的大学就读的话还会有这般和蔼可亲和处事豁达么?
当林灰向贺天昌表露出他即将要去麻省理工学院就读的时候。
贺教授并没有像他预期的那般冷下脸来。
反而很认可林灰的做法,并嘱托林灰趁年轻多看看世界是好事。
同时还称有机会要给林灰介绍些在美国的友人。
当林灰在海外的时候能够多照应一下林灰。
这种来自长者的慈爱林灰受宠若惊,林灰忙应了下来。
贺天昌教授的这种态度让林灰稍稍自责。
看来先前那种想法太狭隘了,太小看了老一辈人的气度了。
……
同林灰交流贺天昌也很开心。
双方很多事情看法见解都惊人的相似。
一时竟让贺天昌有种遇到忘年交的感觉。
但贺天昌心中原本多少是有些不豫的。
毕竟贺天昌早就知道了林灰无论是选择京大还是水木都注定和国央大学无缘。
这种时候他的心情怎么会好呢?
任谁发现了一件珍宝却只能旁置于人的感觉都不会好。
而且还是将这样的珍宝委身于一直同你想要超过的人手里。
在得知了林灰直接本科要去麻省理工学院就读去。
贺天昌心情一下子舒畅了起来。
好家伙,平时你们水木和京大不是趾高气昂么?
每年高考状元除了少数一些去港大的不都是被你们垄断吗?
现在好啊,现在这两个高校也有吃瘪的时候。
心里这样想着,先前心中隐隐地一些不豫也全然不见了。
贺天昌又同林灰聊了很多关于南风APP的开发始末。
没有什么比直接跟开发者本人沟通更能容易获取软件诞生过程中的一些事了。
额,不过这件事对林灰来说却不啻为一次大考。
虽然林灰对南风APP以及南风APP对应的专业模式所取得的销量还算满意。
但贺天昌却对林灰目前所取得的销量很不满。
并且要林灰不该有浅尝辄止的心境,而应该勇于开拓。
不能仅仅是为了生存,而应该寻求产品的盈利。
只有产品盈利了才能实现良性循环。
其实涉及到南风APP这款软件的盈利林灰现在这情形说是赚得盆满钵满也不为过。
贺天昌之所以会这样讲,应该是有原因的。
林灰感觉贺天昌肯定是将市场调查、软件开发、宣传、渠道、运维之类的东西涉及到的成本考虑进来之后才计算盈利情况的。
如果是这种计算方式的话,这么一来的话虽然贺天昌能通过第叁方数据知道林灰在南风APP专业模式上取得的销量。
但他算出来林灰所得的纯利润肯定比林灰实际所得纯利润要少很多。
毕竟按照正常的思维,软件上线之后的宣传、渠道、运营维护等诸多方面也都是需要砸钱的。
而且砸的不是小钱钱,而是烧钱。
正因为考虑了这些因素,贺天昌才会以为林灰搞得这个南风APP仅仅是刚刚满足生存这样。
也不怪贺天昌会这样想,毕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苦。
早期软件开发行业确实很难。
不光是规则上需要钻空子,在软件初期运营时期涉及到运维费用什么的也都需要以身饲鹰。
或许现在很难想象还有为了开发软件要卖房这种事情,但当时经常发生。
甚至是为了挽留用户不择手段,反正现在即便是最窘迫的开发者也很难想象要假扮妹子挽留用户是什么体验。
总之,尽管贺天昌的思维方式并没有疏漏。
但涉及到南风APP这个软件的项目周期内:
林灰所需要的成本是相当有限的:
常规软件的项目周期的各种开销巨头一般都是宣传。
而南风APP因为当时林灰考虑的是这个软件涉及到的核心算法而不是南风APP本身的价值。
在这种情况下,宣传方面除了在应用商店的slogan里做些文章之外。
林灰并没有在宣传上花钱。
至于渠道、运维之类的同样没让林灰太操心。
可以说这种情况下林灰营收分成之所得,交税之后基本等同于林灰的纯粹利润。
虽然这利润跟林灰先前搞得游戏以及和苹果方面达成意向的快捷指令APP收获的利润完全没法比。
但客观地讲,南风app获取的利润同样已经很不错了。
但涉及到软件具体开发的各个环节所需要的费用林灰也不好过于详细的去同贺天昌教授去解释。
在常人面前搪塞搪塞也就罢了,在这样一个资深业内人士面前,林灰可不想自己无形之中不小心把一些往后几年已经习以为常的东西在现在不经意间提出来而被察觉到不寻常。
好在贺天昌教授只是提了一嘴,并没有太深入地同林灰细究。
之后谈话内容则主要是交流一些学术方面的。
而聊得内容是涉及到自然语言处理的一些东西。
像贺天昌这种职级上起码也得是正教授。
同一个正教授进行平等的对话式的学术交流可还行?
不过也没啥好虚的,闻道有先后。
先行一步的就是引路者。
更何况林灰先行了七年之久。
而且事实上同贺天昌聊天的时候林灰的压力比同伊芙·卡莉聊同样问题时要小很多。
尽管贺天昌在学术上也有一定的地位。
但通过简单的交谈,林灰发现贺天昌在涉及到生成式摘要算法方面其实并不是很擅长。
也可以理解,术业有专攻。
人类历史上除了少数通才之外,大多数能够擅长一个领域就很不错了。
总之,即便是大犇有不擅长的地方也很正常。
不过可能正是因为贺天昌不是很擅长自然语言处理这个方向。
所以谈到自然语言处理这个方向的时候。
贺天昌的视角往往很宏观,这种宏观角度看待问题的新奇视角让林灰受益匪浅。
同林灰的这次交流,贺天昌也收获良多。
当然了,贺天昌这个层级除了最前沿的知识之外已经很难再获取什么新知识了。
而林灰就算学术上有些优势也不可能不分场合的去卖弄。
因此贺天昌的主要收获是:
通过和林灰的交流印证了先前的一些判断。
首先就是南风APP涉及到的一系列专利。
当时从老付那搜罗到一堆关于林灰的消息中,最让贺天昌意外的当属一堆专利申请了。
饭团探书
当看到林灰国内外繁杂的专利申请时。
贺天昌就感觉似乎看到了一张被精心编织起来的大网。
至于为什么要编织这样一张网,大概率是为了构筑专利壁垒。
当时得出这个判断的时候,贺天昌就很欣赏林灰。
毕竟能在18岁就拥有这份沉稳,属实难得。
这通电话中,贺天昌将这件事提出来之后,又从林灰口中得到了验证。
贺天昌不由得更加欣赏林灰了。
当然了贺天昌知道林灰之所以大大方方毫无避讳地承认这件事是因为林灰构筑的壁垒已经实现了。
贺天昌一直在关注林灰专利申报的情况。
因此林灰专利壁垒顺利组网这件事贺天昌早就注意到了。
贺天昌觉得如果林灰的规划尚未实现的话以两人刚刚初识这种程度即便贺天昌将这个问题抛出来。
林灰也未必痛痛快快地承认这件事。
换作是二十年前的话,这种谨慎且算计较多的性格,贺天昌可能会很反感。
但现在的话,贺天昌反而欣赏这种性格。
_一段时期研究似乎是太渴望进展了。
很多技术不待完成完成技术壁垒的构建就冒冒失失地拿出来。
很多技术明明很有商业价值,可因为准备不足往往被对手钻空子。
最终导致,明明是金镶玉,却只能卖出白菜价。
不免让人痛心。
通过跟林灰的交流贺天昌搞懂了林灰大致是怎么搞出来“生成式文本摘要算法专利”的。
当然了贺天昌好奇的不是这项专利的具体技术本身。
他好奇的是林灰的科研过程。
像林灰这样一个未经过学术方面系统学习的人是怎样一个人搞定全球领先算法的呢?
贺天昌询问林灰是怎么搞定语言模型训练的语料库的?
事实上这并不是林灰第一次听到这个问题了。
先前伊芙·卡莉就在信中提问过林灰这个问题。
不过就算林灰以前没听人提过这个问题也不用担心被问住。
因为涉及到生成式文本摘要算法专利,最容易让这个时空外界不解的就是语料库的问题了。
不提前想好牵扯到训练语言模型所用到的语料库问题该怎么解释就贸然拿出文本摘要方面的新成果很容易遭受这样那样的质疑。
这样的问题林灰早就注意到了。
事实上这个问题林灰早就有了答桉。
而且林灰准备了至少叁个备选的答桉。
林灰将他先前准备好的说辞说给了贺天昌教授。
贺天昌听林灰讲了不少方法,一时不由得感慨果然年轻人电子多。
在林灰提到的几种方法中。
贺天昌比较感兴趣的还是借助互联网自动构建文本语料库这种方法:
当利用这种方法构建语料库的时候,用户只需要提供所需的文本类别体系。
而后从互联网中采集大量网站,提取并分析网站的内容层次结构和每个主题词对应的网页内容信息。
从每个网站中筛选出用户所需要的文本作为候选语料。
而后对形成的语料库进行去噪。
事实上这种方法贺天昌记得以前看过国外大学一些学报似乎记录过这方面的研究。
可国外那次失败了,因为采集到的语料库噪点太大,停用词过多,根本不堪一用。
林灰为什么会提出这种方法。
莫非林灰对去噪所用的算法一定有独到的理解。
贺天昌默默将这事记下了。
涉及到NLP什么的其实贺天昌也不是很擅长。
但问题不大,贺天昌国内可是有些老朋友很是精于此道的。
第193章 蛟龙终非池中物(4)
同贺天昌学术上的交流,林灰收获还是很大的。
首先就是借贺天昌林灰知道了国内在自然语言处理前沿方向的研究情况。
而国内现在在NLP方向的研究是什么状态呢?
简单的概括就是“白纸一张”
当然并不是说国内没有研究自然语言处理的,只是这些人研究的进度同国际上研究进度大致相彷。
也就是说整体上落后于前世2014的研究进度的。
在这种情况下,林灰想做学术搬运工的话似乎也是如入无人之境。
整个自然语言处理以及神经网络学习这两个方向几乎就是林灰面前的一张白纸。
等着林灰在上面书写下华丽的篇章。
不过即便如此,涉及到具体执行的时候林灰也不会大包大揽。
只需要林灰适时搞定一些关键的进展。
涉及到一些琐碎方面的进展就没必要过于贪功了。
毕竟学术方面的成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随便一个涉及到生成式摘要算法这样简单理论背后的东西也是超级麻烦。
尽管很麻烦但结果值得期许。
在通话临近结束之时。林灰又几次三番地感谢了贺天昌教授为了帮他申请一些扶持这事。
贺天昌却坚称即便将来有扶持性政策,也都是林灰应得的。
话是这么说的,贺天昌心里也是这么想的。
虽然贺天昌的研究方向涉及不到自然语言处理。
但这并不等于贺天昌对一无所知。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适当借鉴一下别的行业的研究思路能给自己的研究方向带来启发。
因此很多时候对一些计算机以及计算机衍生方向取得的进展贺天昌还是很关心的。
再加上自然语言处理这个方向下限极低,并不是需要很高的门槛。
因此对自然语言处理这方面贺天昌也是涉猎一些的。
至于林灰鼓捣的东西。
因为最近对生成式摘要这个算法相关知识的恶补以及机缘巧合之下参加了一些和生成式摘要算法有关的学术会议。
现在的贺天昌对生成式摘要算法还是很了解的。
涉及到摘要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这并不是贺天昌在牵强附会。
摘要的能力相当直观地这反应了人们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在信息时代,谁对信息的处理能力越强谁就越能具有信息方面的优势。
而信息差方面能够确立了优势无形中其余领域也具备了优势。
涉及到摘要这个方向,传统的摘要算法都是抽取式摘要算法。
这种算法很大程度上工作起来的样式很像是粗暴地“截搭”。
而生成式则是计算机“通读”原文后,在理解整篇文章意思的基础上,按照预先给定的摘要模型生成流畅的概括。
这种方式要求机器理解后概况。
看得出来,相比于抽取式摘要算法生成式摘要算法更像是人的思维。
能够做到这一点,生成式摘要算法用到的相应模型最起码要有比现有算法更强的表征能力、理解能力。
虽然不知道林灰具体是怎么搞定这么强大的模型。
但涉及到语料库这个最麻烦的问题林灰都有办法解决,顺手牵羊搞定别的难题也不奇怪。
到现在为止,在贺天昌看来林灰已经创造太多太多的奇迹了。
无论是学业上还是商业上抑或是事业上。
在这堆奇迹光环的加持下,贺天昌觉得林灰即便是能够搞定生成式摘要算法也不算什么。
xiaoshuting.la
甚至贺天昌还有预感,林灰的成绩绝不仅限于一个生成式摘要算法就完事了。
林灰代表着一个未来!
事实上,先前贺天昌就有这种感觉。
同林灰接触地越多,贺天昌的这种感觉就越强烈。
尽管不知道林灰所代表的这个未来到底是什么。
但正所谓人老成精,贺天昌相信他的直觉。
如果诚然如此的话,在林灰的价值观不偏离主流社会价值观的前提下。
贺天昌感觉他愿意为林灰保驾护航。
当然这也可能是只是他一厢情愿的想法而已。
因为林灰的成长速度太快了。
这种成长速度快到基于常识的判断可能出现很大的偏差。
就拿之前的事情来说。
在林灰获得高考状元之后。
为了避免外界对林灰进行恶意的商业炒作来进行捧杀或棒杀。
贺于是使用了一些手段让媒体不要无底线的报道。
这样做以当时的眼光衡量可能是正确的。
但之后贺天昌又觉得是错误的。
因为像林灰这样的天才或许现在没经历过这种类似于捧杀事件和棒杀事件。
将来迟早要经历。
而恰恰是因为他的干涉使得林灰失去了一次可能的锻炼的机会。
因此贺天昌在干涉了这件事之后一度认为他的行为很不对。
为此一度很自责。
可是在知道林灰选择了麻省理工学院之后。
他感觉先前的做法又是正确的。
如果不是当时要求媒体克制报道。
使得林灰以一个高考状元的身份陷入到舆论的风波之中。
到最后却又传出高考状元舍弃国内各大高校而去麻省理工学院。
如果真的出现这样的论调。
又恰逢有人借题发挥的话,那对林灰来说就不是锻炼的机会了。
而是一次巨大的漩涡。
这个漩涡可不管林灰是什么高考状元抑或是什么其余身份。
这样的漩涡会撕毁一切。
涉及到别的层面的事情贺天昌可能不是很清楚。
但涉及到教育方面的事情,因此经常牵涉其中。
贺天昌对此的感触可是太深了。
如果将林灰牵扯到涉及到中式教育和西式教育的矛盾的漩涡之中。
后果不堪设想。
总之,现在的贺天昌庆幸最开始的选择。
而这一切却是基于他最初略有偏颇甚至是多管闲事的想法。
呃,这一波三折过山车般的发展。
人麻了那种。
还好,结局不差。
……
计算机行业浸润良久,贺天昌最大的感悟就是:
——在计算机方面永远别用普通人的思维去揣度天才。
而林灰就是这样的天才。
贺天昌丝毫没有夸张, 最近他受邀参加了水木大学同麻省理工学院到访的学术团队共同举办的几场自然语言处理方向的学术会议。
会议中他听到的最多的名字就是LIN HUI。
原本他还有些不明所以, 知道搞明白这个LIN HUI就是他一直关注的林灰时。
贺天昌才恍然大悟。
当时林灰还有点意外, 这个林灰搞出的动静居然惊动了这些远在万里之外的人。
呃, 林灰这成果的威能还真是不小。
按照麻省理工学院造访团队里面学者的说法。
林灰在自然语言处理以及神经网络学习方面展现出来的价值就像是夐远幽暗的莽原上出现的一束耀眼的光。
贺天昌觉得相比于麻省理工学院自然语言处理的这种没底线的说法,他用“天才”这个词汇来形容林灰反而克制了很多。
说起来也正是因为造访的麻省理工学院方面的团队在水木大学(这个中国最高学府之一)的场所当着来自全国各界很多计算机行业的同仁盛赞林灰,贺天昌才有把握能替林灰申报下来相应的扶持性政策。
换作是以往,一个刚满18周岁的年轻人研究成果不被打进青少年组或者大学生组就很不错了。
更别提什么社会上的扶持性政策或者说奖项之类的了。
而现在似乎是完全不用有这方面的担心了,涉及到林灰在南风APP上取得的一切。
不要说是一些扶持性政策,就是斩获一些大奖也是有可能的。
但涉及到大奖什么的贺天昌并没有绝对的把握。
因此这事他并没有跟林灰讲。
回想起在水木参加的那几场学术会议,那些歪果人对林灰的评价可以说是极其之高。
贺天昌以前虽然是在美国留学的,一直读到博士毕业。
但他对美国人的观感并不是很好,无利不起早。
现在同样是这群人却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了一个LIN HUI。
这也侧面说明了林灰搞出来的动静之大、价值之高。
如果诚如麻省理工学院的团队所陈述的那样,那么毫无疑问将意味着:
生成式摘要算法的诞生推动了神经网络学习方面往前迈了一大步。
而神经网络学习方面的研究已经原地踏步好久了。
至少最近几年神经网络学习方面的研究一直在原地踏步。
此外生成式摘要算法的诞生也意味着将向自然语言处理这个研究方向中注入了新的血液。
贺天昌有预感涉及的自然语言处理和神经网络学习方面的春天要来了。
这两者之后是什么呢?
似乎都和“机器学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意识到这个之后,贺天昌突然觉得他似乎可以做些什么。
比如说率先在国内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率先开设机器学习这方面的教学。
不止是选修,而是作为一门必修课。
仅仅只是新增一门课?仅此而已吗?
当然其背后的意义当然这并不仅仅是新增一门课那么简单。
既然开设一门新的课,总要有相应的老师来授课吧。
这就意味着网络相应的人才。
而进行机器学习方面的授课又意味着培养相关的人才。
在这种情况下,国央大学很可能出现国内第一批机器学习方面的人才。
这就意味着先机。
尽管这种行为可能招致一定的非议。
但贺天昌觉得既然笃定了林灰能开创一个未来,那么这个投资就值得去做。
倘若失败,也不过是些损失些开支而已。
如果真的能成功,贺天昌觉得这可能是个将国央大学在国内大学更上一层楼或者说弯道超车的起始点。
不过这些具体如何去做贺天昌还要仔细筹谋一下。
当然,至于这些额外的想法贺天昌就没同林灰讲了。
……
挂断了同贺天昌的电话之后,林灰又接到了一些其余大学的电话。
这些电话并没有耗费林灰太多时间。
毕竟一些实力差的学校本就自知跟高考状元什么的有缘无份。
说起来选择麻省理工学院这事虽然之前跟家人讲过。
但还是没跟老师讲的。
这终究是不好的。
林灰又拨通了班主任李老师的电话将这件事跟李老师说了。
同父母当初的反应不大一样。
父母当初是稍微惊讶之后欣喜地接受了事实。
李老师的表现则是惊讶之后依然是难以置信的惊愕。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区别, 无非是亲疏远近所致。
在父母眼中他们的子女本就是最优秀的。
这样优秀的人即便是做出一些稍稍出乎他们意料的行为也在父母的接受范围之内。
毕竟关于子女能够考上好大学这本来就是他们的期许。
而老师什么的对学生的期许终归是有限的。
也就是隔着电话不能看到李老师的反应。
不然林灰感觉班主任此时错愕的样子绝对终生难忘……
林灰已经充分向班主任陈述前因后果了。
班主任再不信, 那林灰也没办法。
好在,在林灰高考考了满分之后李老师的承受意外的能力已然大幅提高。
李老师在继续向林灰核实了一些细节之后。
李老师已然接受了这个事实。
不过李老师嘱咐林灰暂时不要将这件事向外声张。
林灰应了下来。
林灰知道李老师的考虑是为了避免让其陷入到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林灰甚至能知道一些无良媒体知道这件事后会如何报道。
《震惊!高考满分的他直呼京大水木太low赴国外留学》
《留学已成定局, 高考只为证明自己?》
《高考满分的他放弃百万择校费出国留学》
……
不管怎么报道,但只要这件事能成为话题。
那无疑将使林灰陷入到争议之中。
在足够强大之前,林灰并不想陷入一些麻烦。
不过真要有麻烦找上门林灰也不虚。
好歹林灰也是身价已然九位数,并且随时临近十位数那种。
想操纵一下这种无关国计民生的舆论很容易。
……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当时的高考似乎有点多余。
不过林灰并不后悔当初去参加高考。
当年的遗憾终究是要弥补的。
人是逐渐成长的而不是一步登天的。
刘秀年轻的时候梦想也不过只是当宫廷卫士长和娶邻居家的姑娘。
而不是奢望当皇帝。
把眼前的事情做好才是真正美好的人生。
而当时重生时眼前的事就是高考。
如果重生遇到的第一件事就逃避还说什么远大志向呢?
第194章 蛟龙终非池中物(5)
虽然林灰大概率不会就读国内的大学。
但这并不等于先前获得的高考满分没任何用途。
高分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分数本身。
而在于取得高分附带的收益以及影响。
林灰在今年高考理科中取得了满分以后。
林灰感觉他身边好多事情其实都悄然改变了。
就拿林灰和刘繇以及何思远这两个林灰向来交好的小伙伴来说吧。
以前林灰和他们之间的交往其实是很平等的交往。
但现在三人的关系交往中
似乎隐隐以林灰为首了。
尽管现在这种迹象还不是特别明显,但已经有这个迹象了。
呃,这可不是好事情。
要多两个傻儿子了么……
……
一些能谈得上推心置腹的朋友尚且有这些微妙的变化。
更不要说一些关系一般的同学了。
对于关系一般的同学。
林灰内心深处面对这些人时会有一种奇怪的感觉。
这种感觉类似于一种疏离感。
之所以会有这种奇怪的感觉。
大概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来是重生的缘故,现在除了前世像刘繇啊、何思远这些林灰一直保持着联系的那几个之外。
yqxsw.org
其余的基本上都七年未见了。
现在的多数同班同学对于林灰而言实际上都是些熟悉的陌生人。
换作是谁跟一些七年未见的同学都有疏离的感觉。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此时的林灰和同学们走的不是同一条路。
林灰周围的人可能还沉浸在高考出分之后各不相同的情绪中。
林灰已然走向了不同的路。
普通玩家跟挂比玩家怎么可能走同样的路呢?
比如说课堂上同学们都在认真听讲,而你却在玩游戏。
大概也会收获同样的感觉吧。
当然产生疏离之感不仅仅是因为所选择的路不同。
跟林灰的发展速度过快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当然仅仅是相对发展过快。
事实上,内心深处对于现在这个发展速度林灰依然不是很满意。
林灰恨不得将一天当作96个小时用。
不过即便是这个林灰不甚满意的成长速度已然羡煞旁人了。
相对于同班同学,林灰的无论是事业上的成长还是学业上的成长。
都堪称坐着火箭往上升。
现在这种情况很像一句诗描述的那样:
——“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以上种种都无可避免的导致了疏离。
这种“疏离”是林灰内心深处的感觉。
这种感觉有点类似于孤独感,都是很主观的感受。
作为一个重生者,原本就是一个孤独的行者。
重生大概二十多天之后,林灰似乎比刚重生那会更孤独了几分呢。
这不是坏事。
很多人惧怕孤独。
但在林灰看来,孤独代表着内心的圆融。
单身狗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客观来说孤独的人心灵往往更健全。
不需要找寻另一半。
具体到林灰现在的情况,“孤独”正说明林灰的发展方向是对的。
毕竟林灰所选择的路本就是一条少有人同行的路。
虽然现在的林灰因为过于优秀而有点离群。
不过问题不大,与优秀为伍。
迟早会有同样优秀的人自然而然地出现在身边。
当然,以上无论是“疏离”还是“孤独”都仅仅是存在于林灰的内心深处很主观的感受。
周围人并没有将林灰刻意孤立出来。
相反,因为林灰在高考中一鸣惊人的举动。
在同学的口口相传之中简直被吹得离谱。
连带着林灰的地位也水涨船高。
“林灰”这个代号在同学眼中俨然已经成为了“牛比”的同义词。
林灰不是虚荣心很强的人。
他并不是很汲汲于这些虚名。
但不管怎么说,在同学之间名声的上涨也是一件好事。
这几乎意味着涉及到同学关系林灰甚至不需要刻意维护。
只需要不肆意妄为的破坏,就能拥有不错的同学关系。
这无疑将少耗费林灰很多维系同学关系所耗费的精力。
“维系关系”?这话似乎显得林灰很功利。
其实不然,虽然林灰渴望良好的同学关系。
但好歹林灰也是有外挂傍身的人。
林灰也没指望同学关系会给他提供什么助力。
只希望别后背受敌起就行了。
很早之前林灰就想过。
一个人在社会关系上是有基本盘的。
构成基本盘最核心圈的是建立在血缘关系之上的家人。
而家人之外则是姻缘关系构成的基本盘次核心圈。
而在此之外,基本盘最广大的外围则是由校园关系和老友关系构成。
而同学关系就是校园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涉及到社交基本盘的外缘虽然不怎么重要。
但一样要稳固。
别哪天稍微林灰遇到点小波折这些人里面出现一些落井下石的人。
真遇到这种情况,大家面上都不好看。
而且不光是面上不好看的问题。
有时候熟悉你的人反目之后比敌人还可怕。
总之,林灰渴盼比较稳固的同学关系。
就现在来看,林灰和高中这些同学的关系还很不错。
林灰希望今后依旧能保持这种状况。
……
涉及到社交基本盘的核心圈——亲人。
林灰完全不需要有什么好担心的。
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家,始终是林灰最温暖的港湾。
而家人们始终是林灰最坚硬的后盾。
林灰虽然是重生者,但并不是孤儿。
非但不是孤儿,林灰家里现在也算是四世同堂了。
重生之后林灰觉得最幸运的事情就是太爷爷还健在了。
虽然此时太爷爷已然97岁了。
但太爷爷除了腿脚有些不便利之外,耳不聋眼不花。
之所以腿脚不方便是因为早期战场流弹的缘故。
说起来林灰的家庭虽然算不上多么多么优渥。
但也算得上根正苗红。
毕竟林灰太爷爷那辈就开始为了民族和国家的命运战斗了。
某种程度上林灰也算是四代目。
这种身份虽然平时不见得有什么福利吧。
但遇到见真章的时候反正不会掉链子。
就这么说吧,最严格的政/审林灰也能顺利通过。
在林灰太爷爷的熏陶下。
林灰家里很多人都曾入伍过。
远的不说,林灰父亲那代人里里林灰的亲大伯也经受过战争的洗礼。
林灰父亲虽然没经过战争。
但也参过军之后转业的。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熏陶成长。
林灰有些东西可以说是刻在DNA里面的。
重新来一遭,林灰从内心深处渴望着做一个真正意义上对国家有用的人。
尽管以“有用”和“没用”来衡量人多少有点物化。
但不管怎么说,林灰希望能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第195章 水木求而不得的人才
帝都京郊,一处古色古香的院落里。
一个男子正坐在院中的藤椅上,一脸平静地闭目养神着。
彷佛外面所发生的事情都与他无关一般。
此人正是贺天昌,他正在回想刚才打给林灰的那通电话。
贺天昌在想刚才为什么他和林灰的那通电话。
两人刚才还是聊得很投机的。
之所以如此投机这里面有二人经历相似的原因。
毕竟林灰和贺天昌都曾经鼓捣过专业软件。
但这只是次要原因,和贺天昌经历相似的人太多了。
但和其余的一些心高气傲的年轻人。
贺天昌和他们就是没什么共同语言。
即便能聊得上几句的,也多半是浅尝辄止。
很难像今天这样聊得这么尽兴。
今天为什么能够聊得这般尽兴呢?
贺天昌感觉之所以会聊得投机是因为林灰的自信。
尽管林灰在言谈方面极其谦虚,但贺天昌能感觉到林灰骨子里极其自信。
正是这种自信, 使得林灰平凡朴实的话语中有一股很强的侵染力。
这种具有侵染力的自信以往贺天昌只在一些上位者那见过。
在像林灰这样年龄的人身上遇到过还是头一次。
贺天昌认识很多同林灰年纪相彷的人,而且他也知道很多和林灰一样出类拔萃的人。
但是他就是很难从这些人身上找到这股自信。
只有在林灰的身上,他找到了。
那是一股极其强大、不惧辩驳的自信。
说实话,要不是早就通过一些手段看过林灰的资料,贺天昌甚至觉得今天跟他对话的是个老头子。
一个刚刚高中毕业的学生身上竟有这份自信,真是难得。
别说高中生了,就是本科生能有这份自信都很难得。
贺天昌记得前不久他在国央大学的研究生招生里客串了一下复试的面试官。
能进入国央大学这样全国第三的高校强势学科的复试轮的。
自然也是优中选优的天之骄子。
然而这些即将成为研究生的“天之骄子”面对他的时候,别说自信发挥了。
不少人甚至紧张地连提前准备好的简介都忘记一半。
简直就离谱, 贺天昌心说,他有那么吓人么?
总之林灰身上的这份自信贺天昌觉得十分难得。
更为难得的是,林灰身上的自信很像是固化的一种个人魅力。
这种魅力确切的描述应该被称为气质,而不仅仅是一股气息。
气息是可以通过一些刻意的训练装出来,但气质这种东西很难装。
贺天昌能感觉得出来林灰身上的自信是真实的,并不是装出来的。
仅仅是一个生成式摘要算法和鼓捣几个小游戏就能这么自信吗?
还是说因为巨额的远超于同龄人的收入才拥有的自信?
如果仅仅是因为这些东西的话,那这不叫自信,而是叫做膨胀。
贺天昌自诩还是能分得清“自信”和“膨胀”的话。
林灰身上的流露出的气质就是自信。
而且这种自信绝对不是建立在之前那几个小游戏以及一个单薄的算法之上的。
虽然生成式摘要算法还很强大,但现在早就不是谷歌刚崛起那会了。
想要仅凭一个算法就在互联网的世界里纵横捭阖终究是有难度的。
贺天昌感觉林灰那种强大的自信肯定是有别的依仗。
但林灰所凭借的依仗究竟是什么呢?
贺天昌甚至想到了前不久付伯卬提到一嘴的关于“手套”这方面的猜测。
尽管从“几乎一夕成名”以及“飞快的成长速度”这两点上看。
林灰这个人确实很像是背后有奆老的影子。
但今天的接触,贺天昌觉得这几乎不可能。
一个依仗着奆老上位的人即便是能做到很自信。
依仗着别人建立的自信是由外及内的。
跟林灰那种自信完全是两码事。
林灰不经意间流露出的自信是由内而外的。
至于林灰到底是因何自信。
思虑了良久,贺天昌也没想明白根本原因。
尽管没想明白,但贺天昌笃定林灰能开启一个更加辉煌且羙好的未来。
林灰,一个刚刚成年的人,居然被贺天昌视为能肩负起开创未来这样的重担,似乎很反差。
确实有点反差, 但贺天昌坚信事实就是他所估计的那样。
贺天昌不得不感慨, 这个林灰还真是个有趣的小家伙。
又回想了一会刚才的谈话。
贺天昌记得林灰聊到生成式摘要算法的时候并没有比聊别的内容时更加激动。
原本贺天昌以为聊到这个算法的时候, 林灰要比聊别的内容时更加神采飞扬呢。
可是已经发生的事情表明,事态进展并没有如同贺天昌预料的那样。
贺天昌仔细回想当初的场景。
甚至聊到生成式摘要算法的未来的时候。
林灰居然有些许的类似于落寞的情绪。
贺天昌虽然还谈不上人老成精, 但最基本的判断力还是有的。
贺天昌能确定那份情绪很类似于落寞,大概有点像意兴阑珊那种。
尽管能够捕捉到这份情绪,但对此贺天昌却极其不理解。
林灰为什么在提到生成式摘要算法的时候会有类似于落寞的情绪呢?
要知道虽然生成式摘要算法不能像PageRank算法那样一招鲜吃遍整个互联网,但生成式摘要算法潜力同样不容小觑。
(PageRank算法,Google核心算法,某种程度上可以说PageRank算法造就了谷歌)
辅以良好的运营的话,想利用生成式摘要算法赚个十几亿的财富还是很轻松的。
能顺应时代潮流的技术自然会广受追捧。
生成式文本摘要技术可以说是应运而生。
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极大地便利了人类的日常生活,不可避免的是互联网中的信息呈井喷式爆发。
如何从中快速有效地获取所需信息显得极为重要。
自动文本摘要技术就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这种情况下,尽管对涉及到生成式文本摘要算法这项技术不是特别了解。
但贺天昌还是很清楚的这项技术所具有的价值的。
这项技术在金融、新闻、媒体等领域表现出优秀的性能。
在信息检索、舆情分析、内容审查、情报获取等方面也能展现出重要的作用。
广阔的应用领域意味着同样广阔的市场。
这一切都揭示着生成式摘要算法的广泛钱景。
同时,生成式文本摘要作为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哔嘀阁
天然就拥有广阔的前景。
可以说将来的林灰无论是选择商业上的发展还是学术上的进步,都会如鱼得水。
如果林灰在自动摘要方面能够进一步突破的话,影响更是极其深远。
这原本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为什么林灰在谈及这些事情的事情反倒有种难以言说的类似于落寞的情愫?
或许,或许这只能说明林灰有着更远大的追求。
如此看来,林灰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同时也是一个有着远大理想的人。
这样的人,自然不会为目前所取得的这些阶段式的胜利而沾沾自喜。
贺天昌突然觉得林灰在谈及生成式摘要算法流露出的类似于落寞的情愫并不是落寞。
而是孤独。
高处不胜寒!
这份孤独才是林灰这样一个远强于同龄人该有的情绪才对。
贺天昌突然感觉他似乎理解了林灰谈话间不经意的举动。
同时他也知道了为什么能和林灰如此聊得来。
因为贺天昌骨子里也是孤独的。
贺天昌从九几年开始,在感受到互联网浪潮之后。
刚从米国加州理工计算机博士毕业的贺天昌放弃了羙国优握的工作,回国参与创业。
但和当时主流的创业者的所作所为不同。
贺天昌鼓捣的软件, 一般都是小众但专业性很强的付费软件。
也正是因为这份选择导致了贺天昌后面的屡屡碰壁。
尽管贺天昌的成绩也算可以了。
但凡事就怕比较。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当很多和贺天昌同期创业的人都成了国内叱吒风云的大老的时候。
贺天昌还在苦苦求索。
在专业软件开发的求索过程中贺天昌的结局可以说是很苦逼了。
但对于这个结果贺天昌也没后悔过。
因为贺天昌清楚他当初选择的本就是一条孤独的路。
而现在的林灰选择的应该也是一条孤独的路。
可以说正是相同的道路选择才让他跟林灰成为了忘年交。
如果按照这样的理解。
贺天昌觉得林灰的追求也不仅仅局限在几个游戏和一个算法。
一个孤独的人内心反倒更加圆融。
这样一个圆融的人很难再去流连什么物质追求了吧?
林灰更想要的是自我实现……
一时之间,贺天昌感觉他读懂了林灰。
脸庞不觉浮现出一丝笑意。
正在此时,就听见外面传来脚步声。
来人正是前不久贺天昌联系的“老付”。
这个院子也正是老付的院子。
“老付”名叫付伯卬。
贺天昌同其是多年的老友了。
每次贺天昌从金陵来帝都基本上都会来付伯卬这打牙祭。
付伯卬看到贺天昌乐呵呵的样子, 忍不住问道:
“怎么,今年招生季捡到宝了么?”
贺天昌老脸一黑:“老伙计,你又来取笑我不是。
国央大学现在不尴不尬的位置,每年招生季人才什么的哪有我们的份。
基本都是水木和京大挑剩下的,才轮得到我们。
就像倒酒似的,原本以为上面的杯子接满了,酒就流到下面的杯子里了。
结果事实是上面的杯子接满了,人家又端来个盆。。
强者通吃的情况下,别说捡到通才了,能淘到几个特长的人才都难。”
付伯卬:“话虽然怎么说,我还不知道你么?
能让你开心的事,除了你那宝贝孙女之外估计也就只有淘到人才的时候了。”
贺天昌:“没骗你,这次确实一无所得。”
付伯卬一脸狐疑:“那你怎么还这么高兴?”
贺天昌道:“因为这次我们没得到的人才,水木和京大同样没得到。
难得能看见这两所大学在每年的抢人大战中吃瘪,自然是心情不错。”
付伯卬一听顿时好奇了起来:“能让水木和京大求而不得的人才,你倒说说看。”
贺天昌道:“其实这人你是知道的,前不久我还让你替我了解过。”
付伯卬恍然大悟:“你是说那个林灰啊?他不是国内的高考状元么?
你说得他拒绝了京大和水木是怎么一回事呢?
像他这样的高考状元不去京大和水木,难得要去港大那边么?”
贺天昌没跟老朋友卖关子:“那倒不是,这个林灰要去羙国了。
他被麻省理工学院录取了,应该七八月份的时候就去羙国了”
付伯卬有点没反应过来:“什么意思,怎么要跑去羙国了?”
付伯卬吐槽道:“这些年轻人怎么都爱往羙国那边跑?”
贺天昌知道付伯卬吐槽的并不是林灰。
而是在吐槽他的小儿子。
虽然当时事情的始末贺天昌很清楚。
但别人的家事,关系再近贺天昌也不会过问。
贺天昌和缓地道:“年轻人总要出去看看世界的。
而且只是去读几年书而已,又不是一去不复回了。
要我说出国就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反正我去过一次羙国之后是不想再去第二次。
让鹰酱替我们培养人才不好么?”
付伯卬道:“这个林灰既然选择去歪果就读?那他高考做什么?”
贺天昌:“每年被保送的学生也有不少参加高考的。
这些人可能单纯只是想证明一下实力?
再或者只是为了人生不留遗憾。
但林灰的情况稍稍有些不同。
从我先前跟林灰的交流来看。
他似乎是高考结束之后才知道自己被羙国高校录取的。
并不是说得知羙国高校录取之后还要强行刷一波存在感。
按说林灰现在的情况不是很符合常规出国留学流程的。
但天才本就是不走寻常路的。
但我猜测应该和林灰先前鼓捣的那个算法有关系。
从专业和商业角度来看,这个算法很有价值。
羙国老对这个算法很感兴趣。
我想应该是因为这个算法林灰才能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入学资格的。”
第196章 夫惟庸者无咎无誉
算法什么的付伯卬不关心。
他关心的是事件的解读。
付伯卬是新闻人出身,但又不单单是新闻人。
对这类消息他有着天然的敏感。
此时付伯卬似乎捕捉到了什么,追问道:“消息可靠么?”
贺天昌肯定地回答道:“虽然事情有点出乎意料,但消息绝对可靠。
现在从麻省理工学院的校内网站上也能获取到相应的消息。
在今年的麻省理工学院国际学生名单中,排在第一位就是LIN HUI(林灰)……
你也不放心,待会我再去留学服务中心那边核实一下。”
付伯卬摇了摇头,道:“算了吧, 暂时这件事先不要弄得人尽皆知。
天昌,你也真是的,这么重要的消息你怎么不早点告诉我?”
贺天昌道:“我也是刚得到这个情况的好不好,正打算告诉你呢!”
付伯卬:“老贺,你差点办了一件湖涂事啊!
幸亏你第一个告诉的人是我,如果这事你先告诉的别人。
难保不会出现有心人用这件事做文章。
幸好歪果仁似乎还没知道这件事情的全貌,不然一些境外媒体一报道。
这件事多半会演变成黄泥巴掉进裤裆里。
林灰这种情况和保送的学生参加高考根本不是一个概念。
你要知道林灰是高考满分状元。
高考中取得了满分,未必说明他是学习最好的。
但一定能说明这个林灰是最适应当前教育规则的。
一个能利用当前规则取得毫无争议第一名的人却选择了海外的大学。
如果你是境外媒体,你会怎样解读这件事呢?
而消息传回国内, 到时候会让一些吃饱了没事干的人怎么想呢?”
贺天昌一听紧张起来,他此前确实想过不良媒体会兴风作浪。
但没想过境外的媒体,境内媒体再博眼球也得有个度。
境外媒体则为了搞个大新闻,无所不用其极。
如果真像付伯卬说得这样,涉及到林灰何去何从的问题会引发很大的争议。
而且林灰所面临的可不是争议的旋涡那么简单了。
真要境外媒体参与进来,事态很严重。
很可能直接会断送林灰这样的年轻人。
当然了,也可能不是断送。
而是将这样的人才彻底推向白头鹰的怀抱。
贺天昌同样不希望看到这个。
付伯卬看贺天昌突然紧张起来。
不禁又笑了起来:“好家伙,至于这么紧张的么?我就开个玩笑。”
贺天昌一阵无语。
不过也松懈了下来。
贺天昌埋怨道:“多大岁数的人了,你还跟我开玩笑?幼稚。”
付伯卬道:“得了吧,我还不知道你,人老心不老……
也不完全是开玩笑,刚才给你说的都是实话。
这件事情如果放任喜欢搞个大新闻的媒体搞事情的话,确实有很大的潜在隐患。”
零点看书网
付伯卬顿了顿接着道:“不过既然这事最先到了我这,那就翻不了天。”
贺天昌点点头。
贺天昌知道,既然付伯卬担保没事了, 在没有人插手的情况下, 那基本就稳了。
付伯卬接着道:“也幸亏当时听你的建议,控制了一些不良媒体对林灰获得高考状元的炒作。
不然的话,在一些商业媒体的持续关注下。
难保事件会朝着一些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局面发展。
就算是我再想力挽狂澜,也是很蓝的啦。”
不过贺天昌还是好奇问道:“那你打算怎么安排呢?”
付伯卬:“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
我倾向于快刀斩乱麻,直接以官方媒体出面把这件事的基调定下来。”
贺天昌不解:“这倒是个好主意,但真要这样不也一样会形成相应的话题么?
只要形成话题讨论起来的话,事情很容易变成双刃剑。
我担心就算有官媒定基调,难保也会有一些其他的声音。
这样做不同样相当于主动把林灰放在火上烤么?”
付伯卬道:“即便有些争议也是正常的。
夫惟庸者,无咎无誉。
只有平庸的人,才很少有赞誉和毁谤。
只要林灰不是庸人,或不甘心平庸而想创建事功。
那赞誉和毁谤必然并驾齐驱而来。
既然你眼中的那个林灰有着远大的志向,那么他早晚都会面对这一步的。
这应该是最好的做法了,相比于以后面对着突如其来的毁誉参半。
现在有官媒保驾护航,林灰路已经通顺很多了。
即便有些巷议臆度,也根本掀不起风浪。”
贺天昌道:“我怕的就是这些巷议臆度,三人成虎,积羽沉舟,人言可畏啊。”
付伯卬不以为然,道:“天昌啊,你是关心则乱,你忽略了一件事情?”
贺天昌问道:“什么事?”
付伯卬:“现在的林灰保守估计也是资金过亿的人。
你不会真的以为当出现对他不利的言论的时候。
一个资金过亿的人会那么天真地等着被黑??
说实话, 有这么雄厚资本的林灰不搞风搞雨就不错了。
正所谓穷不斗富,谁显得没事去跟林灰去斗啊?
你且宽心好了。
之前我也是看过这个林灰的资料的。
此人没那么傻白甜。
我研究过之前往上围绕着GRAY FOREST展开的舆论。
有好几波都是有组织的运作,这个人是个懂得利用舆论的高手。
真有散兵游勇的黑子出现,倒霉也只会是这些搞风搞雨的人。
没有人的成功是偶然,这个林灰不简单,最起码不像你我想得那么简单。”
道理确实是这个道理。
贺天昌想到林灰先前在专利上构筑的那张大网。
心思上能做到林灰那般缜密确实不可以等闲视之。
在国际专利市场上林灰都能纵横捭阖。
没道理面对着一些散兵游勇似的流言蜚语就会束手无策。
看来自己确实是关心则乱了。
也不完全是关心则乱,贺天昌
看着贺天昌不再发表什么不同的意见。
付伯卬就当着贺天昌的面打起了电话。
贺天昌听着付伯卬一口对电话那人的称谓是“光甫”。
跟付伯卬相识三十余年。
贺天昌跟付伯卬人际圈子其实是有很大重叠的。
付伯卬圈子里不少人,贺天昌也几乎都是认识的。
几乎只是略一思忖。
贺天昌就想起了贺天昌口中所谓的“光甫”是谁了。
好家伙,老付直接把电话打到谭光甫这。
那林灰国内牵涉到林灰的舆论什么的基本就没什么风波了。
不光是短期内没啥风波。
正常情况来说的话,2017年之前基本就不会再有什么变数了。
至于再之后,那就不是贺天昌操心的事了。
如果需要三年的时间林灰还没成长到无需任何人保驾护航的地步。
那贺天昌只能怪自己眼拙了。
而老付这个举动也算是送佛送到西了。
能为一个尚且素未谋面的年轻人做到这个份上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第197章 夫惟庸者无咎无誉(续)
付伯卬打电话的时候,贺天昌也没闲着。
贺天昌向外发送了一封又一封的邮件。
这些邮件几乎都是跟开设“机器学习”这门新课有关的。
万事开头难,像“机器学习”这样的课程以必修课的形式在国内率先开展,还是涉及到很多麻烦的。
如果仅仅只是作为一门选修课的话完全不必要这么麻烦,小打小闹就可以了。
以兴趣爱好的形式开展课程,随便搞搞也不会有大问题。
甚至之前不少大学还提出来要将恋爱作为选修课。
这种行为虽然可能会引发外界的一定争议。
但实际操作起来将这样的课以选修课的形式引入到大学教学体系中几乎没啥难度。
小书亭
毕竟只是选修课而已。
和引入选修课时的简单程序不同。
引入一门全新的课程作为必修专业课则没这么容易。
作为必修课,对应的专业性总是要有的。
而机器学习作为一门专业课涉及到相关的内容更是极其麻烦。
机器学习是一个交叉学科。
涉及到包含概率论、统计学在内的多门学科。
可以说机器学习这门课除了所使用的工具依旧是计算机之外。
很多内容都已经超出了纯粹的计算机范畴。
为了避免搭建空中楼阁。
想要将机器学习这门课正式引入到本科生的教学体系之内还需要考虑一些基础课程的设置的问题。
以上还不是想要机器学习这门课程作为一门专业课的唯一难度。
此时涉及到机器学习这方面,国内相应人才是相当短缺的。
另外机器学习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
每天都有新的技术和应用出现。
这种情况下授课的人员也应该做到与时俱进。
总之涉及到机器学习这门课的授课人员也是很大的问题。
虽然牵涉到不少的问题。
但贺天昌这个层级太具体的不需要亲力亲为。
只需要交代清楚需求就完事了。
至于具体如何操作下面的人考虑。
贺天昌等着拿方桉就可以了。
贺天昌没多久就将事情交代清楚了。
……
不一会儿,付伯卬也和电话那边的人结束了通话。
付伯卬对贺天昌说道:“已经妥了,这事基本是不会节外生枝了。
老贺,这下你可该放心了吧!”
贺天昌道:“你办事我当然放心,你老付办事向来靠谱。”
付伯卬笑道:“哈哈,那是自然。”
过了一会,付伯卬道:“老贺,你最近对这个林灰做的事情也算是够多的了。
又是大力招揽,又是申请扶持。
哈哈,你该不会是在提前物色孙女婿吧。”
贺天昌:“滚吧你,我家彤彤才几岁?”
付伯卬这话虽然是调侃。
但贺天昌能听出老朋友在委婉地指出自己最近为林灰做的事情太多了。
对此,贺天昌却不以为然。
贺天昌感慨道:“好家伙,你这老家伙拐弯抹角说我插手太多啊。
光说我为这个林灰做的事情多,你做的也不少吧!
付伯卬:“我可没有哦。”
贺天昌:“这不是睁着眼睛说胡话,刚才的事还不算吗?”
付伯卬:“得了吧,我是为了我自己。
如果真的有境外媒体利用林灰将来何去何从的问题兴风作浪的话,等事情爆发出来我多半也得背责任。
就算没直接责任,也少不了要背一个大局掌握差的锅。
虽然表面上是帮林灰,实际上为了给自己免去麻烦。
即便是有一点帮林灰的成分在,那不都是看你老贺的面子……”
这话别人说出来贺天昌或许信。
但老付说出来,贺天昌还真不信。
付伯卬就不是怕担责任的人。
现在这情形还真是功成而弗居,深藏身与名?
贺天昌觉得付伯卬或许还是出于先前的顾虑。
有点担心林灰是白手套或黑手套。
再或者付伯卬应该是有别的顾虑吧。
既然付伯卬不承认,贺天昌也没再说什么。
贺天昌没说什么,付伯卬却将其顾虑说与贺天昌。
付伯卬道:“像林灰这样原本一个不大的事情,现在牵扯的层面可是很广了。
事情牵扯的广就意味着容易出现风险。
而且我们现在做的这一切都是很有风险的。
我仔细考虑了,我们在操作方面并不会有什么风险。
走的都是很正规的途经。
最大的风险还是来自于林灰本身!
别我们到头来忙了一圈,人家最后直接投向白头鹰的怀抱了。
那我们现在的举动算什么??跟小丑有什么区别?
你可要知道,现在这个林灰已经有准备出国的打算了。”
贺天昌道:“仅仅只是留学而已,又不是一去不复返。”
付伯卬沉声道:“难说。”
贺天昌知道付伯卬又想起了家事,也不便说什么。
贺天昌只能就事论事。
贺天昌道:“关于林灰的事你放心吧,虽然我跟这个人接触不多。
但也算是深刻交流过,基于我的判断。
这个林灰是有着极其远大理想的一个人。
这样一个有远见的人注定不会为一些蝇营狗苟的小利而转变立场。
林灰真的出国。
非但不会投身于人。
反而可能会从国外拐带不少人才回来。”
付伯卬无奈地看着贺天昌一会,知道贺天昌要是起了爱才之心,八匹马也拉不回来。
付伯卬思考了一小会,道:“既然你这么认准这个林灰,我认可你的判断。
你跟林灰有联系方式,那有空的时候你记得跟林灰说下。
最近会有媒体会对他进行采访,让他提前准备一下。
另外,你既然那么看好林灰,一定要嘱咐林灰在国外注意个人安全。
还有,从国外拐带人才什么的大可不必。
我们确实渴望人才。
但能被随意拐带的也不是人才。
立场不够坚定的人即便是能用,也有很大的隐患。
核心技术方面的人才关键还是要靠我们自己培养。
对敌人哪怕只是潜在的敌人抱有幻想是容易吃亏的……”
对于这个观点,贺天昌就不完全这么看了。
某些国家之所以横行无忌是因为本身很强么。?
而在于世界各国在人才方面、经济方面在疯狂给其输血。
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局面始终是被动的。
必须加大对人才的吸引力。
在从制度上做文章很难的情况下,挖墙脚什么的是必不可少的。
尽管有着理念上的分歧,但贺天昌还是点了点头。
毕竟不同的理念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
那就是让国家更加强大。
……
又闲聊了一会之后。
两人也没啥兴趣继续聊林灰这样一个和他们虽未谋面且有着明显代沟的年轻人。
待贺天昌打了一通电话之后。
付伯卬就拉着贺天昌手谈去了。
两人都是资深棋友,偏偏棋力不分伯仲。
每逢见面少不了一番切磋。
这次两人又见面了。
这样的机会自然是不容错过。
第198章 官媒的采访?
6月25号上午九点多。
林灰又一次接到了贺教授打来的电话。
两人这次倒是没聊太久,简单说了几句话就结束了通话。
在电话中贺教授称近期会有官媒对林灰进行一次比较系统的采访。
贺教授让林灰提前做些准备,别到时候手忙脚乱。
官媒的采访??
听到这个消息,林灰脑海中泛起大大的问号。
莫非要上C站了??
不过旋即林灰就否定了这一猜测。
C站什么的还不是想上就能上的。
像某些富豪,此时名声什么的还不算太差,事业什么的也差不多处于巅峰时期。
这样的人也不见一年能上几次C站。
更别说是现在尚且处于“萌新”阶段的林灰。
虽然现在的林灰取得的成绩已经羡煞旁人了。
但林灰依旧自认为对于将来要做的事情,他现在所做的准备远远还不够。
且不说硬件层面尚未入局。
就是软件层面,林灰做的也不是很多。
仅仅是利用信息差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绩而已。
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软件行业。
不过在信息优势的情况下。
别人眼中软件方面的红海对林灰来说就是一片湛蓝。
林灰依旧有很大的施展空间。
而且林灰软件层面的一大优势是时间。
和硬件方面的时不我待不同。
软件方面时间完全是站在林灰这边的,林灰完全可以从容不迫地进行布局。
在2014年这个时间节点如果在林灰能够在软件层面能够成功布局的话。
完全可以改变之后几年世界软件层面的格局。
在软件方面成功布局的话除了在软件层面影响深远之外。
以后涉足硬件也能省却林灰相当一部分精力。
最起码可以不需要像此前一个时空在硬件方面那么疯狂卷。
举个栗子,前世某些手机RAM疯狂往上叠加真的有必要吗?
虽然按照摩尔定律,RAM以18个月为周期呈倍数向上叠加是正常的。
但按照18个月翻一番来说,现在手机的RAM从现在的1G用六七年时间增长到8G也就差不多了。
但RAM增长达到12GB、16GB这样真的有必要么?
这似乎还不够,在此基础上一些手机还丧心病狂地搞什么拓展内存。
呃,很多手机纸面上的RAM数据甚至可以达到15GB~21GB这样。
如果手机RAM达到纸面上宣称的这个数据之后能各种秒天秒地秒空气也就罢了。
事实是当手机RAM达到15~21GB后。
用户所谋求的只是为了正常应用的时候不杀后台而已。
多么卑微的要求。
没办法,很难不卑微。
不光是用户卑微,硬件厂商也跟着卑微。
因为一些流氓应用各种不讲武德。
为了满足用户正常的使用体验,硬件也只能迁就着这些本该规规矩矩的软件。
可以说正是因为一些软件的变态发育,导致了硬件也得跟着畸形发展。
而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不断畸形发展的硬件又最终要有消费者来买单。
林灰记得前世看到的一个数据:
2021年嘤国群体的平均换机周期为 38 个月,美国的平均换机周期为 41 个月,我国平均换机周期为 28 个月。
而前几年我国用户群体的平均换机周期甚至只有22个月。
换机周期很短是因为我们的消费能力更高么?
不见得吧,相比于发达国家我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并不是那么高的。
而且并不是所有人都是数码发烧友。
一个手机能安安稳稳地用不是所有人都习惯瞎折腾。
很大程度上人们都是被流氓软件裹挟不得已而为之。
事实上,如果软件方面足够规范并且愿意在机制上做一些调整,这种恶性竞争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林灰有信心能在这个时空改变这种恶性竞争的局面。
除了这个例子之外,还有很多情形。
就不一个一个的罗列了。
总之,客观来讲,虽然软件很大程度上要依附于硬件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但软件其实同样是能反哺于硬件的。
……
说到即将到来的采访。
林灰猜测这次所谓的“官媒的采访”中“官方媒体”指的应该是官方报刊之类的。
林灰知道即便是这样一次的采访跟贺教授在背后的运作应该也是有很大原因的。
林灰可不是刚步入社会的愣头青了。
最起码的人情世故还是懂得。
听到这个消息,林灰对贺教授自然不免又是一番感谢。
当然,仅仅只是口头感谢而已。
目前来讲,似乎也只能是口头感谢了。
纵然林灰现在有很多钱,可是在一些特定场景的时候钱的作用依然是极其有限的。
并不是所有的善念都能用金钱来度量。
或许只有不断努力、不断砥砺前行才是对关心呵护自己的人最大的回馈。
虽然官方报刊看起来分量相比于C站似乎要差一丢丢。
但也不尽然,像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地位还是相当超然的。
即便不是这些超级报刊,就是一般意义上的官方报刊能适逢此时有官方报刊对林灰进行一次系统的报道也是非常不错的。
虽然现在似乎没什么人买报纸了,但这并不妨碍这些官方报刊按时呈送到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办公桌上。
这对于林灰来说可以算得上是莫大的福利了。
而且要知道,现在已经是移动互联崛起的时代了,
传统纸媒通过移动互联也已经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即便是一些以前销量十分不景气的普通报刊借助于新媒体现在也拥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更何况是背靠大树的官方报刊了。
可以说官方报刊是拥有相当大的舆论影响力的。
这种情况下,这次报道如果真的能够顺利进行的话对林灰大有裨益。
同时这也是个不错的在公众面前亮相的机会。
尽管林灰先前已经在公开场合亮相过很多次了。
但过往的亮相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割裂开的身份,呈现在世人面前的也是片面的形象。
相比于以这些割裂的身份向外界呈现。
林灰更希望以一个完整的身份呈现在世人面前。
这次官媒的出面至少能将林灰看起来很疏离的身份整合起来。
尽管不一定将林灰所有的身份一下子捏合到一块。
但最起码能将林灰“高考状元”和“海外留学”这两个看似很对立的标签整合在一块。
xiashuba.com
尽管这两个标签并不是林灰的全部,但仅仅是这样就足够了。
当人们能接受了一个原本按部就班能在国内取得相当大成就的高考状元却能另辟蹊径走出另一条路的时候。
潜移默化中就已经让人们施加了一种心理暗示:
——即林灰能创造出无限种可能。
而不循规蹈矩的成长路线就是其中一个明证。
第199章 从幕后走到台前
尽管成为话题的中心可能会涉及到一些争议。
但像官/方报刊终究不是那种喜欢搞个大新闻的东西。
这类正儿八经的专业媒体自带宣传正朔性,对于引导舆论是很有帮助的。
林灰将来的成长路线之类的话题在官媒的保驾护航下林灰也完全不用担心什么非议之类的。
而且所谓的外界非议,该语境中所谓的“外界”尤指那些喜欢管闲事的。
事实上如果不是因为普罗大众里面有部分格外喜欢管闲事的人在,林灰也不需要如此费脑筋。
没有这些人的话,像林灰将来何去何从之类的问题其实还真未必会引发人们注意。
不光林灰将来何去何从不会引人注意,甚至连林灰本身也不会引人注意。
这个地球离了谁都一样转,大多数人们不可能对于某一个体过于在意, 即便该个体十分优秀。
世界终究不是童话的世界,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都有喜欢管闲事的人。
爱管闲事的人又以喜欢恶意解读的人居多。
正因为人群中有着这类人,以林灰本人的视角来思考问题的时候就不得不格外留意人群中的这类人。
毕竟这些喜欢管闲事的人如果存心搞风搞雨对林灰未来的发展恶意解读麻烦还真不小。
在这些人兴风作浪之下,一些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很容易被这些人所扇动出来的群体情绪裹挟
从而引发一些本可以避免的“灾难”。
这不是林灰杞人忧天,一颗老鼠屎坏了整锅汤的例子屡见不鲜。
群体行为很多时候都是下意识的,有着典型的盲目性。
对于群体行为过于乐观的判断是要吃大亏的。
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太多的悲剧都是因此酿成的。
总之, 纵然人群中喜欢管闲事的人只是小比例,林灰也不可能完全无视这一小撮乌合之众。
非但不能无视这个小群体,以林灰万事求稳的性格反而要格外注重这一群体。
如果要林灰仅仅是依托于自己的力量对付这一群体的话。
虽然林灰有办法,但执行起来效率还真未必能有多好。
甚至在部分极端情况下还可能会束手束脚。
但在官媒的保驾护航下事情则不一样了。
总不至于会有人公然唱反调吧。
至于私底下的一些不成规模的声音,林灰并不是太在意。
如果完全听不到一点非议的声音,反而是不正常的。
林灰想要做的只是避免大范围的恶意解读以及胡乱带节奏的非议。
在这种情况下,这样一次的专访如果能顺利进行对于林灰来说简直是一个莫大的机缘。
ranwena.net
面对这样的机缘林灰没有将其拒之门外的理由。
除非是牵扯到一些涉及到诸如政/治之类的更为复杂因素。
不过官媒的采访也不完全是福利。
这件事的后续影响可能会给林灰带来新的挑战。
官媒这次采访也将意味着林灰将从幕后走到台前。
从幕后走到台前,这似乎跟以往林灰的理念相悖。
毕竟以往林灰都一直向往闷声发大财的。
既然向往闷声发大财,为什么还要走到台前?
是什么导致了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此一时彼一时,什么时候说什么样的话。
就像历史中所描述的那样: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看得出,一个人不同历史时期完全可以可能会有截然相同的表现。
人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
这跟“性格反复”之类的刻板描述没关系。
人们对待事情的态度取决于人们对事物的认知。
因为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不是一成不变的。
事物的发展本就是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事物发展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因为事物内部矛盾运动,事物本身也是存在着自我否定的。
否定事物发展的环节, 使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
只有经过否定, 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
因为事物的发展, 人们认知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
故而人不应该。至少不能一成不变。
林灰也不能一成不变的。
说到更具体的原因。
尽管内心深处此时林灰是渴望一直能够闷声发大财的。
但这可能吗?
想要“闷声”很容易,太多默默无闻的群体了。
但“闷声”的同时想要“发大财”就很难了。
资金勉强过亿的时候的时候,林灰或许还可以当一只鸵鸟,圈地自萌。
不过当财富突破十亿元想要继续维持这种情况就比较难了。
尤其是流动资金突破十亿元想不被人注意到更是难上加难。
甚至现在可能就已经有很多金融机构和相关从业人员注意到林灰了。
毕竟林灰现在手里流动资金可是过亿的。
在各行各业渴望热钱的情况下,林灰在很多人眼中就是金灿灿的猪头。
之所以还没什么人凑上来,大概率是因为林灰的崛起过于迅速以至于一些有所图谋的人还没搞懂林灰的虚实罢了。
另外跟林灰此前一段时间做人做事都比较低调也有很大关系。
当然这种低调只是相对而言。
而且无论林灰再怎么低调,随着财富的增长想不被注意到也不大可能。
财富的积聚就像怀孕一样,日子久了总要被发现的。
就算资金突破十位数的时候林灰还可以保持现状。
可如果财富累积到更多的时候呢?
当财富达到十一位数的时候林灰还能如此吗?
且不说当财富突破百亿,就是财富达到五十亿的时候想不被人注意到都不怎么现实。
要知道按照去年胡/润研究院的报告出具的财富排行榜。
财富在20亿元以上的时候基本就成了全国前一千了。
而财富在五十亿以上更是不算多(……至于隐富和无形富豪什么的不在讨论之列)
而如果是纯粹的资金的话,达到五十亿元更是相当恐怖的一件事。
即便是杀猪榜排名前一百的估计也不是所有人都能一次性拿出五十亿元现金。
更不要说五十亿元之于普通人的意义了。
一个架构和机能完全正常的社会对于大宗资金的流向感知还是相当灵敏的。
当林灰手中的资金达到五十亿元的时候,不可能不被注意到。
财富聚集到一定程度虽然形式上仍然属于个人。
但在花费这笔钱的时候也将接受社会的监督。
也必须接受监督。
同样是买原油,五百块钱买原油跟五十亿元买原油对社会的影响终究是不一样的。
某种程度上,量变的积累引发质变。
随着财富的增长,林灰想不被注意到几乎不可能。
虽然财富增长到五十亿元并不容易。
但以林灰过往财富积聚的速度来看,五十亿并不遥远。
和苹果方面以及超级细胞方面达成那两个程序的转让基本上资金就突破十位数了。
再之后利用十亿元想搞到五十亿对林灰这样一个有着先知优势的人来说更是易如反掌。
事实上虽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白手起家赚到十亿元的方法。
但从十亿元赚到五十亿,即便没有任何创业经验的人也能想出几条行之有效的方法。
不依靠十亿元的巨额资金,仅仅是依靠技术,对于重生之后的林灰而言,想赚五十亿也是易如反掌。
毕竟林灰脑海中太多先进的技术了, 随便拿出来就能赚好多的钱。
总之,林灰想赚五十亿元也不需要太久。
这也意味着几乎用不了多久林灰就会进入到大众的目光中。
在这种情况下, 与其被动着等着别人去将林灰抖出来,还不如林灰主动从幕后走到台前。
这样起码能多几分的从容不迫。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林灰还有很多其它的考虑。
总之虽然林灰答应贺教授接受采访的建议很干脆。
但林灰内心深处是经过十分慎重的考虑的。
对于这件事的得失林灰已经想得很清楚。
林灰知道,如果人生是一个游戏的话。
当接受从幕后走到台前,大概也几乎等同于林灰的新手保护期即将结束。
不过林灰并不畏惧,并不是所有的重生者都有积累了几乎十位数资金才出新手村的机会。
林灰早已做好了迎接未来更加复杂的挑战的准备。
除了从幕后走到台前的这个转变之外。
随着财富的增长像林灰现在这种类似于“单机游戏”的发展模式似乎也有点另类?
其实从纯粹的技术价值角度来说,林灰是可以做到一直“单机”到十一位数财富的。
毕竟林灰脑海中太多高价值以及高附加价值的技术了。
随随便便一些后世烂大街的技术就能换取很大的财富。
并不是林灰在夸张,虽然林灰尊重“前人”的智慧。
但不可否认时代是在飞速进步的。
在技术方面纯粹领先七年以及七年以上可以说是优势巨大。
从纯粹技术角度上讲,“单机”到刷十一位数的财富是可行的。
但这个社会不止是用技术以及冰冷的金钱度量的。
还要考虑很多其他方面的因素。
如果当财富突破十一位数的时候林灰进行的还是类似于“单机游戏”的发展模式。
将会对传统经济学、金融学以及社会学提出一项全新的课题。
毕竟按照人们过往的经验,排除财富转让、继承、赠与、权/力寻/租等手段之外。
一个人仅仅是依靠独立的力量而不架构组织是很难将财富提升到百亿元以上的水平的。
如果林灰真的能一个人做到这个份上,无疑有点惊世骇俗。
虽然很装逼,但对林灰长远发展十分不利。
虽然不至于被切片研究吧,但也少不得要被各种机构讨论。
这并不是林灰想要看到的。
有的时候,过于标新立异就是一种罪过。
因此还是老老实实地按照正常企业的发展模式进行比较好。
而且涉及到以后要做的事情。
林灰仅仅一个人去奋战终究是不现实的,林灰需要很多人为其摇旗呐喊。
当然关于具体的这些还是要等以后再说。
此时对林灰依旧是有些遥远。
现在林灰还是要将眼下的事情做好。
跟贺教授通话大概过去半小时左右。
林灰就接到了一个陌生的来电。
电话那头是个声音还算清雅的女声。
言谈很得体的样子,说话让人蛮舒服的。
电话那头的人自称为胡欣,是《数字青年》的记者。
胡欣称要跟林灰进行一次访问,要同林灰约定一下访问的时间。
虽然林灰先前对于此次对于采访他的官/方媒体有过一定的猜测。
并且料定采访他的官媒十有八九就是官/方报刊。
但听到是《数字青年》来进行采访林灰还是有些意外。
《数字青年》刊载的主要内容为计算机、网络通信、信息家电。
虽然《数字青年》这个听上去很像是一些普通电子杂志。
但林灰知道的,《数字青年》这个刊物可是《中国青年报》的子刊之一。
后者可是正儿八经的_直属机关报。
虽然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官/方报刊的分量还要差一些,但在官/方报刊里也算得上分量很重的了。
《数字青年》虽然只是子刊,但并不妨碍该子刊随《中国青年报》一起发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教育部门、军队。
林灰记得这份报纸光读者就在百万以上。
这个传播量在一份报纸里面可以说是乱杀了。
再加上新媒体的助力,该报的传播范围可以说比林灰先前估量的还要大。
能被这样的刊物系统报道的话可以说是相当荣幸了。
虽然对这个消息有点意外但林灰还不至于被水淹没不知所措。
林灰跟胡欣将访问约定在了26号上午,也就是明天上午。
原本林灰是想将时间约定在今天的,毕竟夜长梦多。
不过想到此时北域的天气并不是很好加上胡欣可能此时并没在北域。
因此林灰也没催促。
之后两人互相加了个好友。
胡欣将采访中可能提问到问题涉及到的一些方面提前发给林灰。
这无关暗箱操作,事实上除了街头访问和刻意刁难式的访问。
一般稍微正常的访问都会提前讲访问的内容告知受访者。
林灰查看了胡欣发来的内容以及一些示范问题。
并不算很深奥的问题,林灰稍加思忖就有了相应的思路。
在这之后,25号的上午对于林灰多多少少就有些无聊了。
不过林灰并没有清闲太久。
很快林灰就陷入了忙碌之中。
第200章 尘埃落定的巨额交易
林灰先前上线的南风APP出了一点小麻烦。
并不是因为技术方面的问题。
也不可能是因为技术方面的问题。
林灰对南风APP用到的技术还是很自信的。
此次麻烦是因为一些非技术层面的东西。
这几乎是林灰的一次无妄之灾。
事情是这样的,南风APP作为一款工具类软件。
虽然下载量比不过林灰之前搞的游戏。
但这款软件在上线之后一样好评如潮。
评分一度达到5分(最高分)。
一款工具类软件能收获到这样的评分,林灰对此一向十分颇为自得。
然而在今天上午十点左右,林灰却从黄静那里得知了这样一条消息:
——南风APP对应的国内版本最近在评论里出现了很多不和谐的声音。
因为低分评论的原因使得南风APP这个软件目前的评分一再下滑。
现在这款软件的评分只有4.6分了。
虽然4.6分的评分也不低了。
但问题在于南风APP这个软件的评分依旧有不断下降的趋势。
如果继续保持这个趋势,恐怕南风APP这个软件评分还会更低。
林灰翻看了一下国内应用商店里南风APP的评分确实下降到了4.6分。
林灰记得当初在AppStore界面搜索“南风APP”查看用户的评论看到相应的软件评价可是5分欸。
而且是过万用户评论才得到的5分。
这种情况下,一小部分人恶意评论也不会影响到软件的评分。
林灰也一度以为南风APP这个软件收获5.0这个评分短时间内几乎是难以撼动的。
谁承想纵然如此,评分还是会下降。
从5分下降到4.6分, 下降幅度相当之大了。
林灰开发的南风APP可虽然表面上看是新闻工作者的生产力工具。
但其实该软件不光可以助力新闻工作者。
还将极大地助力一些从事自媒体工作的人。
毕竟南风APP的核心算法是生成式文本摘要算法。
这是一个对文本处理能力很强的一个算法。
可以说只要跟文本处理沾边的工作。
南风APP都会对相应的工作者有所助力。
这样一款对很多人大有裨益的软件为什么会在近期招致大量负面评价呢?
还是说是因为不小心动了别人的奶酪,有人在恶意刷差评?
不应该啊,林灰之前做过充分的市场调查。
像南风APP这种文本摘要软件就是在国际上竞争对手都不算太多。
更遑论国内了。
林灰一时有点不明所以。
点开南风APP这个软件对应的评论区。
五星好评确实不少,但和之前齐刷刷的五分评价相比,此时评论里出现了很多不和谐的声音。
林灰着重留意了评论区新近出现的一些低分差评:
“我不李姐,人明明能够更好的对文章进行概括,为什么需要软件进行摘要呢?
这不是脱裤子fp,多次一举么?”
“这软件脑洞值得称道,但也仅仅是一定的创新罢了, 我是不知道怎样被吹成最具效力的工具的……”
“平平无奇的一款软件,唯一值得赞许的就是软件内没有乱七八糟的广告,尽管如此,没看出哪里跟生产力工具挂钩了。”
“给我的感觉是这是一款极其无厘头的软件!开发者给吕老湿塞了多少钱?这么疯狂的安利这软件。”
“楼上的,我也是吕老湿那过来的,现在正怀疑人生中,那些五星好评都是刷出来的么?”
“吕老湿是谁?我是看了秋夜SAMA的安利过来的,翻评论好多人都是看了自媒体来的……可能开发者本人也是搞自媒体的吧,所以有很多自媒体朋友,py交易你懂得~”
“就这垃圾软件,里面居然还有个价值逼近两万的专业模式,开发者想钱想疯了吧,我怎么没看出来这软件哪里值钱了。”
“开发者还不如开发个别的软件呢, 就这种软件浪费时间开发出来真担心开发者饿死。”
“……”
“吕老湿”是谁?“秋夜SAMA”又是谁?
林灰对这些一无所知。
不过看这些评论,似乎这些人都是从自媒体引流过来的。
尽管林灰知道自媒体引流的本事。
但对于南风APP这个软件林灰并没有利用自媒体刻意宣传。
网上搜了一会,林灰才搞清楚问题症结之所在。
正因为南风APP极大地助力了一些从事自媒体工作的人的日常工作。
一些自媒体工作者于是心甘情愿充当南风APP的自来水。
纷纷在其相应的自媒体上为林灰搞得这个南风APP打广告。
毫不吝啬地赞美南风APP是一款强大的生产力软件。
“吕老湿”“秋夜SAMA”都是这些自媒体里鼓吹南风APP的急先锋。
按理说这本是好心,但这对于林灰而言却不完全是好事。
因为这些人的安利,使得一些原本不是南风APP这款软件的受众也被引流来南风APP这个软件。
这些人稀里湖涂的下载,虽然会帮着林灰把下载数据弄得好看一些。
但当这些人发现南风APP跟这些人设想的生产力软件有很大的出入之外。
直接使用技能,键来。
这种情况林灰就比较惨了,南风APP再想保持先前良好的口碑就成了奢望了。
对于这种情况,林灰也没什么太好的办法。
是去叫这些自媒体用户别去疯狂安利了?
还是要这些不明所以的吃瓜用户别去下载了?
似乎怎么做也不会很合适。
至于说要林灰本人做一些改变,对软件功能做一些改动以迎合这些新用户也不太可能。
像这样的专业软件受众本来就是小群体。
真的更改软件的核心设计那才是自绝于核心用户群体。
对于现在这种比较棘手的情况?
难道要刻意控评么?
虽然这种做法可行,但很明显是一种露怯行为。
至于目前已经出现的负面评论。
林灰也不打算过分理会了。
过于完美有时候也是一种不完美。
不过完全无视疯狂涌现的无脑差评也不是太好。
思来想去,林灰干脆将南风APP这款软件更新了一个新版本
而后将软件设置成了买断制下载。
更新之后南风APP软件基础版用户也需要30元下载。
按照应用商店的机制,以前下载过该软件的用户即便是该软件开始收费或者涨价了也不需要再额外收费了。
而南风APP这款软件的专业用户本就十分有限,可以说基本上对南风APP有需求的用户早就下载了。
因此现在林灰临时调整收费策略也无关盘剥老用户。
设置成30元的下载费用只是为了设立一个门槛避免一些路人黑。
林灰觉得这个价格已经足够劝退很多无脑跟风的用户了。
不过事情具体会不会如同林灰预料地那样发展林灰也不能确定。
林灰也无暇考虑太多。
此时林灰很忙。
林灰忙碌不仅仅是因为负面评价事件。
还因为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
忙碌的事情通常让人不快,不过也有例外。
6月25号中午十二点到下午四点这段时间林灰虽然忙碌,但收获满满。
林灰同苹果方面签订了涉及到快捷指令/shortcuts这个软件转让的正式合同。
虽然之前就敲定了意向书。
但林灰本以为要在美国本土签署正式合同呢。
甚至当黄静临时通知林灰要在北域签合同的时候林灰还有点半信半疑。
傲慢的苹果也会有屈尊的时候??
林灰表示很怀疑。
结果事情的发展却证明了林灰的怀疑有点多余。
苹果方面真的派出了专门签约团队赶赴北域同林灰签署了相应的转让合同。
看得出来,苹果方面真的很重视快捷指令这个软件的交易。
尽管苹果方面很重视,但林灰也没有坐地起价的打算了。
首先,这不符合商业道德。
其次,如果不是苹果方面的话,林灰想不到快捷指令别的潜在用户。
难道要指望国内的一众互联网企业么?
肉食者鄙。
快捷指令这个软件虽然前世在国内一众互联网企业眼中无感。
但这不代表这个软件没有其价值。
对于一向圈地自萌的苹果来说快捷指令这个软件虽然说不上意义空前,但绝对算得上是很有意义。
快捷指令这个软件形式上突破了 iOS 的沙盒限制,这对于苹果方面对于系统的理解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
另外快捷指令这个软件如果能和Siri结合的话还将有可能助力于苹果VOICEOVER这方面的工作。
如果苹果方面愿意在这方面继续深耕的话还可以极大改善用户人机交互体验。
苹果方面不乏有识之士既然决定了对快捷指令软件进行收购那么肯定能看到这款软件蕴含的价值。
另外苹果方面的收购行为虽然不少。
但果子的收购行为除了偶有大动作之外一般都是以收购中小公司和一些尚且处于萌芽阶段的创业团队为主。
在这种情况下, 像快捷指令APP转让这种税后成交金额几千万美元甚至逼近一亿美元虽然对财大气粗的苹果来说算不上天价收购, 但也算得上是巨额收购。
对于这样规模的交易苹果方面也不得不重视起来。
总之, 苹果方面派出专人来中国同林灰签合同虽然是意料之外,但属实情理之中。
这次苹果方面同林灰进行正式合同签约的谈判团队里,林灰有很多熟识的面孔。
林灰看到了何毓慧、何悦等人。
这些人林灰上次同苹果方面进行游戏独占分成协议的洽谈时基本都打过照面。
签署独占分成协议这件事刚刚过去不久,林灰还算印象满深刻的。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林灰都很熟悉,其中也有几张生面孔。
几张生面孔除了为首的那人外也基本都是中国人。
而为首那人则是典型的西方人面孔,一副生人勿近的模样。
此人看起来似乎是苹果总部方面的。
林灰猜测此人应该是苹果总部方面派来负责坐镇此次正式合同签署的专员。
果不其然,此人名叫卡米拉·布兰科,自称是阿德里安·佩里察(Adrian Perica)的高级助理。
阿德里安·佩里察是2009年入职苹果的,之后一直负责负责监督一系列硬件、软件和服务领域的重要技术和新业务的成功合并。
此次其虽然没亲自造访中国,但此人的高级助理过来显然跟其亲临差别不大。
作为一名高级助理,卡米拉·布兰科此人肯定也拥有很高的权限。
尽管此人权限不低,不过除了正式合同签字时是此人负责落款之外。
实际在洽谈的过程中,同林灰打交道的却主要是之前林灰打过照面的何悦。
所以说苹果方面此次签订正式合同时派来的团队里灵魂人物实际是何悦?
林灰记得上次同苹果方面谈分成合同时,苹果方面派出的谈判团队的核心人物就是何悦。
虽然两次都是如此,但这两次的谈判很明显不可同日而语。
像上次仅仅只是洽谈一下分成比例而已,而这次却是实打实涉及到巨量的真金白银。
虽然洽谈的过程何悦此人能自由发挥的内容寥寥无几。
但苹果总部居然把这样一宗税后成交额七千五百万美元的交易托付在何悦手中似乎还是一种莫大的信任。
饭团探书
以发展的角度看问题的话。
看得出来何悦此人地位在苹果高层眼中似乎在缓缓上涨。
林灰觉得这很不同寻常。
要知道此时的苹果在中国可是四大事业群时期。
连个总部都不设,却设四个事业群?
一般来说,不设总部却设一堆事业群通常是为了进行快速业务扩张。
但苹果中国显然不是这种情况。
以前苹果中国是有总部的,但因为一些原因又撤销了。
撤销了总部之后,在中国市场设立了四个事业群。
这种情况下,这一堆互不统属的事业群显然是为了制衡的结果。
这种制衡即便是外行人也能知道这会导致效率商业效率的下降。
苹果国际对此心知肚明,但奈何此时的苹果明显并不重视中国市场。
(虽然我国拥有着最多的潜在用户。
但事实上此时涉及到高端手机科技巨头在全球范围内逐鹿的战场其实是欧洲。
看看各种手机欧版的定价也能从中窥伺一二)
在苹果中国四个事业群分权制衡的情况下。
现在在苹果中国内部却出现一个似乎很得苹果高层信任的何悦(原型葛/越)。
这意味着苹果方面有可能比前世提前结束苹果中国四总部时期吗?
诚然如此的话,这对于林灰以及此时国内的手机市场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国内一盘散沙似的苹果已经表现出足够的竞争力了。
如果这股力量统合起来更是不容小觑。
第201章 疯狂暴涨的资金
现在在苹果中国内部却出现一个似乎很得苹果高层信任的何悦。
这意味着苹果方面有可能比前世提前结束苹果中国四大事业群时期吗?
诚然如此的话,这对于林灰以及此时国内的手机市场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此时在国内一盘散沙似的苹果已经表现出足够的竞争力了。
如果整合起来实力还是不容小觑的。
而何悦也有将此时国内尚且处于一盘散沙苹果整合起来的实力。
说起“何悦”,对于这个名字林灰先前并不是很熟悉。
只是知道此人先前是在苹果方面无线技术团队任职。
但在上次签署了独占协议后,林灰还是没少搜集资料的。
甚至连前世那部手机上诸如领英之类的软件林灰也没放弃。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近经过一番恶补资料之后。
林灰才发现原来这个何悦从籍贯、教育经历、任职经历来看这个和前世的geyue高度重合。
甚至可以说这“两个人”就是同一个人。
至于为什么名字和前世不同,可能是因为某些名为河蟹的跨时空神兽出没的原因。
就前世履历来看,这个人的任职经历相当精彩。
前世此人长期领导苹果无线技术软件工程团队。
专注于为苹果产品开发蜂窝、WiFi、蓝牙、NFC、定位和motion技术。
此人前世还负责开发Apple Pay, HomeKit 和 CarPlay的工程团队。
可以说战斗力相当刚勐了。
正因为此人前世为苹果屡立“战功”。
当苹果中国“四大事业群时期”宣告结束重新设立设立总部的时候。
此人成功上位担任苹果公司副总裁以及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
其上位后改变了苹果很多麻烦且蛋疼的规矩。
举个栗子,以前苹果账号注册是相当麻烦的,还要用邮箱注册,而非像往后几年那样能用手机号直接注册。
而诸如直接应用手机号注册苹果账号的调整就是何悦在任时期的调整。
除此之外,果子在华很多产品策略以及销售策略的调整都跟何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从前世何悦执掌果子中国推出的举措来看。
还算是相当称职的。
林灰印象里,前世此人上位的大背景就是苹果全球遭遇降频门事件。
而这个时空最近苹果也遭遇了降频门事件。
莫非何悦此人要提前上位了??
此人上位事小, 苹果从四大事业群整合为一个整体事大。
诚然如此的话,那还真不是个好消息。
要知道, 现在的国内手机市场国内手机厂商是相当惨的。
一个boom手机已经让国内的华米ov很吃力了。
如果再来一个跟boom集团同一体量的苹果的话。
那么对国内尚且处于萌芽阶段的国产手机厂商来说还真不是一个好消息。
虽然往后几年华米ov都能在全球市场分一杯羹。
但此时真就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此时(2014年6月)手机市场上,高端机型基本没任何国产手机。
即便是被称为菊厂高端路开端的mate7林灰记得也是年末才问世的。
不刻意去搜索的话,甚至很难一下子想出华米ov在现在这个时间节点的代表机型。
实惨无疑。
而对手更加强大了似乎国内手机厂商的崛起之路要更加困难了。
不过转念林灰觉得似乎也没什么。
现在的手机厂商再惨也没有往后几年那种被刻意打压惨。
现在即便惨一些也是正常的商业竞争。
既然是正常的商业竞争那么应该对竞争更加包容。
而且很多时候要辩证的看问题。
强大的压力未必动摇国内厂商的斗志。
吹尽黄沙始到金。
崎区道路上的成长反而可能使得国内的手机厂商发展的比之前时空里的更加强大。
要知道往后几年即便是被打压的情况下也不妨碍国内厂商推陈出新。
更何况现在这种小风小浪。
总之,林灰觉得问题不大。
……
至于说何悦。
像何悦这样一个既懂技术又懂市场同时被前世事实所验证能力的人。
林灰也不免生出几分爱才之心。
不过挖墙角什么的林灰兴趣不大。
前世何悦能发挥出色不见得是她本人多么多么出色。
而是因为苹果本身的强劲的科研实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摆在那。
说白了,有果子那科研实力以及对供应链的掌控能力。
CEO那位置就是拴头猪也不可能做的太差。
退一万步讲,即便是林灰想挖墙角也不太现实。
林灰现在虽然发展的还不错。
但对尖端人才的号召力依旧是很有局限的。
依旧是任重道远啊。
……
虽然何悦主持涉及到快捷指令/shortcut这软件转让正式合同的签订让林灰有点意外。
但就正式合同签订来说林灰对此还是喜闻乐见的。
毕竟林灰先前同何悦进行过接触。
因此对彼此的洽谈风格比较适应。
在这种情况下,涉及到快捷指令这个软件正式合同的签订很顺利。
正式合同并不是一纸文书就够了。
涉及到软件创意转让(这个时空特有)、软件着作转让、软件衍生权利转让等都对应着不同的文书。
之所以要搞这么多文书,一方面是明确责任,另一方面涉及到合法避/税的一些操作。
值得注意的是,合理避税并不是偷税漏税。
它是在合法的范围内减轻税收压力。
法律所不允许的是逃税漏税,而不是合理避税。
虽然文书很多,但也正是因为很多文书将一个庞大金额的合同拆分成若干份金额不是那么大的“小合同”
使得林灰在面对这样的合同的时候也不需要殚精竭虑。
各项文书都有条不紊地顺利签订着。
当然这也是因为苹果方面有和林灰更加深入合作的打算。
没有在文字方面玩心机。
否则像这种签约场合,少不了各种麻烦以及勾心斗角。
即便如此, 正式合同的签订也耗时良久。
和之前的意向书内容一致,正式合同里面规定了:
林灰将涉及到快捷指令这个软件包括创意在内的全部软件所属转移给苹果方面。
苹/果方面需要分四次支付给林灰七千五百万美元。
首次支付四千五百万美元,在正式合同签署时将这笔钱支付给林灰。
而剩下的三千万美元分三次结清,每次分别结算五百万美元,一千万美元和一千五百万美元。
这几次结算时间视林灰对快捷指令这个软件的升级工作进度而定。
林灰需要在快捷指令现在这个基础上对快捷指令进行三次升级。
分别是适配性升级、功能性升级和拓展性升级……
除了这些内容, 正式签订的合同还有很多附录内容。
包括但不限于“要求林灰以及苹果方面,双方对意向书内容进行严格保密”之类的条款。
不过这个保密多多少少有点鸡肋。
只是瞒着普罗大众而已,对于国家层面这种动作基本上无处遁形。
但凡是正规的交易总要涉及到税收。
像现在达成的合同肯定也涉及到税收。
涉及到创意转让,林灰并不是很清楚这个时空的规则。
但关于软件着作权的转让,林灰记得前世软件着作权一般被视为无形资产。
而无形资产转让涉及到的税收规则起码要交11%的税。
如果按照这个征收原则的话。
此次转让林灰全周期交易税后收入7500万美元。
那么也意味着这个过程至少将产生926.9万美元的税。
纳税约合几千万人民币可还行?
当然这只是一个估计值。
林灰觉得实际值肯定要远远低于这个数字。
虽然林灰向来是老老实实纳税的。
不过这些科技巨头大公司就不好说了。
注册地为了避税直接挪到鸟不拉屎的地方可还行?
资本逐利,林灰也逐利。
重生到现在,林灰追求的基本都是一本万利或者干脆就是没本钱的生意。
但有所为有所不为。
林灰觉得既然享受了高利润就不该缺失社会责任这方面的担当。
反正林灰将来无论搞什么企业,最起码核心产业的注册地必须要在国内。
肥水不流外人田。
……
同苹果方面达成交易并进行了部分技术移交之后。
首批的四千万美元很快就到了林灰前不久新设立的一个海外账户上。
这妥妥的一波肥的节奏啊。
一时半会林灰甚至忘记了自己多少钱了。
可能这就是有钱人的烦恼吧。
粗略估算一下,林灰6699卡上的余额是7350万元,0010那张卡上是3690万美元,海外网文对应的那张卡是85万美元。
也只能是粗略估算了,毕竟以这种现金规模即使只是活期存款,利息什么的也是一笔可观的数字。
算上现在到账的四千万美元,四舍五入大概就是一亿美元吧。
之所以将此次合同达成所得到账海外账户,无关乎转移资产。
只是为了方便下一步的扩张,虽然接下来的事情依旧是要布局。
但在资金相对充裕的情况下,林灰很多时候已经可以直接动用钞能力买买买了。
关于买歪果公司,先前林灰已经很慎重的考虑过了。
首先, 有些事情由歪果的公司出面比由国内公司直接出面办事相对容易一点。
其次,一项新技术的诞生是面临着很大争议的。
林灰愿意承担更大的责任,但并不想将自己牵扯到这些涉及到具体技术层面毫无意义的纷争中。
有些事搞个歪果公司去蹚雷是很有必要的。
再有,对于歪果公司做一些脏事,林灰不会有心理负担,可以利用歪果公司蹚雷之外。
利用歪果公司进行一些技术方面挖坑似乎也是很棒的。
总之,这些歪果公司在林灰眼中大概类似于买/办那种。
林灰需要这样的歪果公司。
具体到收购什么公司?
首先林灰想到了DEEPMIND这家公司。
前世阿法狗AlphaGo是deepmind这家嘤国公司推出的。
虽然这个时空也存在deepmind这家公司。
但因为这个时空在人工智能上研究的整体性滞后。
deepmind这家公司虽然也从事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
但进展什么的寥寥无几。
deepmind这家公司并不是很好过。
前不久该公司还试图申请破产保护。
deepmind这个时空既然混得这么惨。
把这个公司收购来似乎不错啊。
想来一家即将申请破产保护的公司应该不是很贵吧?
当然,并不完全是因为便宜林灰才对这样的公司感兴趣。
而是因为这家公司契合林灰将要着手的方向:
——机器学习。
往后几年的人们或许对机器学习无感。
但客观地讲,从17年到21年数码圈子里的种种进步几乎都跟机器学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哔嘀阁
就拿苹果方面的产品来说,看似果子似乎没刻意鼓吹过机器学习。
但很多东西其实都是机器学习方面进展的产物。
比如说,利用机器学习支持 Siri 语音识别,语言翻译,设备端听写,将照片进行分门别类。
利用机器学习,使得机器能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优化设备的续航和充电。
再比如在之后几年苹果某些系统中,推出的名为“实况文本”的新功能。
该功能可以识别图片中的文字,因此用户可以像选择普通文本一样选择这些图片中的文字。
用户可以拍一张指示牌的照片,通过机器学习就可以翻译、搜索更多信息或分享给朋友。
这同样是机器学习的领域取得进步的产物。
虽然2021年的时候,机器学习最新项目以PPT产品居多。
但这并不妨碍机器学习在2014这个时空所拥有的价值。
至少在现在,机器学习是对的方向。
除了deepmind这家公司之外。
林灰还打算收购一家游戏引擎公司。
像游戏引擎什么的,纵然林灰手中有相当成熟的游戏引擎。
但终究不可能堂而皇之地拿出来。
游戏引擎终究是工业软件。
一款游戏引擎的问世是需要打磨的。
林灰不可能直接搬运出来。
因此想要合理搬运大概率需要借鸡生蛋。
虽然游戏的游戏引擎不是很多。
但不优秀的游戏引擎那简直就遍地都是。
一些游戏引擎公司未必能有多贵。
尤其是一些2d游戏引擎更是便宜。
而且这个时空里此时正是游戏引擎行业的冬天。
这种情况下,林灰感觉收购一家游戏引擎公司未必有收购deepmind耗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