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词典》 第1页 [军事理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词典(出书版)》作者:李巨廉/金重远等【完结】 【摘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歷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战争,涉及国家之多,战役、战斗规模之大,军事科学技术之广泛应用,为歷史战争所无法比拟。战后世界各国竞相研究,我国学者也非常重视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这一领域。但限于我国的研究,要出版一部词典困难是不言而喻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巨廉、復旦大学教授金重远,为了普及和深入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研究,主编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百科词典》,即将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该词典汇集了上海地区研究二战的学者,经过四年多的努力终于完成。 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为止人类歷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 大战结束后,欧美国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每年都有不少重要的成果问世。我国学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领域也出版了诸多学术专着、译着等,但却缺少一部百科条目式的大型工具书,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今天,《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词典》则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 它表现出以下鲜明的特点:既注重大型工具书内容的全面覆盖性,所收词条内容相当广泛;同时,它还十分重视内容的平衡性,增加了不少以往同类工具书中缺乏的词条。 这部大型工具书是我国近年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 前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隆隆炮声,虽己沉寂近半个世纪,然人们对这场人类 歷史上空前的战争,二十世纪最重大的事件,至今仍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各国政治家、军事家和有关学者,从未间断过在各个方面对它进行研究和总 结;新闻广播、报刊杂志,仍常常提及它的人物事件和经验教训;电影电视、 小说戏剧,也热哀于以它的曲折史事和传奇斗争作为创作题材。日本法西斯 的南京大屠杀、纳粹德国的鲸吞波兰、英法敦刻尔克撤退、日军偷袭珍珠港、 苏德会战史达林格勒、盟军登陆诺曼第、三巨头会晤雅尔达、苏军攻克柏林、 日本宣告投降……这一幅幅血腥、悲壮、雄伟的歷史画卷,永远震盪着世人 的心灵。 纵观世界,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档案文献、书信日记、回忆纪事、通 史专着以至文艺作品,浩如烟海。为帮助人们系统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英、 美、法、苏、日、德等国的学者,己编纂出版了大量有关这次大战的工具书, 其中包括大事长编、人物辞典、指南手册、百科全书。这些工具书,有单卷 的,也有多卷的,有通俗性的,也有专科性的,种类繁多。研究第二次世界 大战起步较晚的我国学者,自不甘落后,近年来努力着书立说,作出了自己 应有的贡献,但在辞书领域内迄今尚无建树。我们全力编纂这部《第二次世 界大战百科词典》,正是旨在填补这一领域的空白。 本词典共收词目 4875 条,约一百五十余万字,涉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政 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地域遍及全球,战场包括亚洲、 欧洲、非洲和大西洋、太平洋;时限以 1939—1945 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本 身为主体,上溯至 1919 年的《凡尔赛和约》,尤其是作为大战前奏的 1931 年九·一八事变,以及各种国际冲突和局部战争,下迄 1946、1948、1949 年纽伦堡、东京、伯力国际法庭对德、日战犯的审判;举凡有关第二次世界 大战的重要人物、事件、会议、组织、武器、战役、行动计划和代号等,均 予收录;书中插有主要战役地图 35 幅,主要人物、事件、武器照片 381 幅; 书后列有人名译名对照表、战斗序列表、重要战役表和重要国际会议表等附 录,在编写过程中,除了广泛利用美、英、法、苏、日、德等各国出版的有 关工具书之外,还努力吸收国内外最新的科研成果,尤其注重反映中国抗日 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 参加本词典编写工作的有来自復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社会科学 院歷史研究所、空军政治学院、上海师范大学等单位的十六位同志。在开展 工作的初期,曾经设立由李巨廉、金重远两位主编和王斯德、钱洪、潘人杰 组成的五人编委会,负责讨论和草拟有关编写体例和选收词目。另外,陈兼 和陈石也参与了部分选词工作。对于全书词目的收列,曾经广泛徵求国内研 究二战史的有关专家学者的意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研究所的陈祥超同 志,认真审阅了全部义大利的词目,根据义大利文的材料提出了详细的书百 意见。词目释文按撰稿人的研究特长,分工负责撰写。具体分工如下:李巨 廉:部分德国、苏联、英国、日本、苏德战场、西欧和大西洋战场、北非和 地中海战场、主要战役表和地图、战斗序列表;金重远:法国、义大利、亚 非拉各国、部分国际关系和太平洋战场、重要国际会议表;顾云深:美国和 部分太平洋战场;郑寅达:部分德国;余伟民:部分苏联和苏德战场;石源 华:中国战场和部分中国(事件、组织);张云:部分中国(人物);潘人 杰:部分西欧战场和英国(人物);俞新天:东南欧诸国;叶江:西欧诸小 国,武克全:西班牙和部分国际关系;金仁芳:部分日本和国际关系;孙志 民:部分日本;倪培华:部分英国;王斯德:部分国际关系;杨宝林:部分 中国(人物)。成文之后经过审读并由原撰稿人进行了修改。潘人杰、虞宝 棠、杨宝林、王斯德参加了美、英、中及中国战场、国际关系等部分词条的 审读工作。全部词条释文、地图、照片以及附录图表,均经主编李巨廉和金 重远审阅、修改、校订,并进行了补写和部分词条的改写。上海辞书出版社 的领导和有关同志,对本词典的编辑出版给予极大支持。编辑部的同志从组 稿开始,就一直参与了从选词到审稿的全部工作。林益明同志全面负责该稿 的编辑工作,并与吴雅仙同志初审了全部书稿;任余白同志对全稿进行了復 审;王芝芬、杨关林同志对全稿作了最后的审定。对此我们深表感谢。 第2页 岁月匆匆,自首次编委会在 1985 年 7 月 3 日召开以来,倏忽已歷时六载。 期间全体同志努力工作,认真探索,克服因难,不畏艰辛,其情其景犹歷歷 在目。当我们终于能将这部集体的辛勤劳动之果奉献给广大的读者时,喜悦 激动之心情可以想见。我们相信,它将为我国从事政治、宣传、外交、军事、 国际关系和史学教学与科研的专业工作者,提供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 的基本专业知识,同时也将为广大的读者开闢一个新的知识天地。我们也深 知,编纂这样一部专科性的词典,是一件艰巨浩大的科研基础工程,尽管我 们竭尽绵薄之力,仍不免挂一漏万,不足与错误在所难免,在此谨热诚欢迎 读者与专家们提出宝贵意见。 主编 1991 年 4 月 凡    例 一、本词典收词时限以 1939—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主体,上溯至 1919 年《凡尔赛和约》,下迄 1946、1948、1949 年纽伦堡、东京、伯力国 际法庭对德、日主要战犯的审判;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比较重要的人物、 事件、会议、组织、武器、战役、行功计划和行动代号等词目共 4875 条。 二、一词多义的词目,用123等分项叙述。释文中的米花(*)符号, 表示该符号后的词另有专条解释,可供参阅。 三、译名採用通行的译法,对一些译音虽有出入,但至今仍习用的译名, 根据“约定俗成”的原则沿用。除日本、朝鲜、越南外,一般根据“名从主 人”的原则附註外文;阿拉伯文、希腊文注拉丁字母对音。 四、释文中出现未收专条的外国人名、地名、名词术语等,根据需要酌 注外文,人名一般加注生卒年或在位年。 五、对学术上的问题,凡已有定论的,按定论介绍;尚无定论及有争议 的,则採取诸说并存或以一说为主兼及其他。 六、全书附插图 325 幅。书未附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主要战役地图 35 幅,重要战役表、重要国际会议表、主要国家战斗序列表和外国人名译名对 照表等,供参考。 七、本词典按词目第一个字的笔画、笔顺(一、丨、丿、丶、 、)顺 序排列;同首字的,字数少的在前,多的在后;同字数的,按第二字的笔画 笔顺分先后,……余类推。阿拉伯数字和外文字母作词目首字的,排在最后。 第二次世界大战百科词典 一画 一夕会  日本陆军中的法西斯团体。1921 年 10 月,在德国考察的军国 主义分子永田铁山、小烟敏四郎、冈村宁次在德国结成所谓“三杰盟约”, 决心”改革陆军时弊”。回国后以陆军大学第 15—18 期的少壮军官组织“二 叶会”,在其影响下陆军大学第 21—25 期毕业生也成立“国策研究会”(又 称“星期四会)”。1929 年 5 月 19 日二者合併组成一夕会。永田铁山为发 起人,冈村宁次为首领,建川美次为顾问。主张陆军人事安排要以陆军大学 出身者为主,努力谋取陆军省与参谋本部的要职;对外以武力解决中国东北 和内蒙问题,攫取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权一夕会日本陆军中的法西斯团体。1921 年 10 月,在德国考察的军国主义分子永田铁山、小畑四郎、冈村宁次在德国 结成所谓“三杰盟约”,决心“改革陆军时弊”。回国后以陆军大学第 15— 18 期的少壮军官组织“二叶会”,在其影响下陆军大学第 21—25 期毕业生 也成立“国策研究会”(又称“星期四会)”。1929 年 5 月 19 日二者合併 组成一夕会。永田铁山为发起人,冈村宁次为首领,建川美次为顾问。主张 陆军人事安排要以陆军大学出身者为主,努力谋取陆军省与参谋本部的要 职;对外以武力解决中国东北和内蒙问题,攫取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权益。着 名成员有;河本大作、矾谷廉介、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东条英机、山 下奉文、冈部直三郎、桥本群、根本博、石原莞尔、铃木贞一、武藤章、田 中新一等。 一号作战  日本大本营制定日军打通大陆交通线作战的代号。1943 年日 本大本营经*虎号图上演习后,以此为代号制定。其作战目的为:一,夺取将 成为美 b-29 型轰炸机基地的桂林和柳州;二,通过占领桂、柳地区以应付 将来盟军由印度、缅甸和云南指向华南方面的进攻;三,在海上交通日益不 稳情况下,打通南北的铁路,以开闢经法属印支与南方军的联络;四,通过 摧毁重庆军的骨干力量以策划重庆政权的衰亡。1944 年 1 月,因兵力不足作 了修订,分为京汉作战(称“扣”号)和湘桂作战(称“投”号)。随后下 达给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和南方军总司令官。1944 年 4—12 月实施。参见“豫 湘桂战役”。 一强标准(one-powerstandard)英国海军建设方针的一种俗称。第一 次世界大战前,英国海军建设一直奉行必须“超过世界上两支最强大的海军” 的方针(即*双强标准)。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因国力削弱,美、日海 军力量崛起,被迫在 1922 年的华盛顿会议上接受与美战列舰比例为 5:5, 是为“一强标准”。三十年代中期,随着国际局势日益紧张,遂为*drc 标准 所取代。 一○○部队  日军培养和使用细菌武器的特种部队。1935 年日军在中 国东北长春南郊孟家屯建立,称“关东军兽疫预防部”的细菌试验中心,代 号为一○○部队。1940 年 7 月与*七三一部队总称为“关东军第六五九部队”。 由兽医少将若松次郎主持。拥有 800 余名人员和大量特种设备。该部以七三 一部队的研究试验为基础,以牲畜和植物为对象,专门培养鼻疽、炭疽热和 牛痘等疫病的细菌。用活人进行试验,致使中国无数同胞染病身亡。日本投 降后,中国东北各地还连年流行恶性传染病。 第3页 一·二八事变  也称“上海事变”。日本大规模武装侵犯上海事件。*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进一步侵略中国,同时亦为转移国际对中国东北的 视线和迫使蒋介石承认日本占领东北的事实,在上海挑起事端。1932 年 1 月 *日本和尚事件后,28 日深夜,日海军陆战队千余人分三路由租界向闸北发 动进攻。驻守上海的中国第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副总指挥兼军长蔡廷锴 在全国抗日救亡高潮推动下,率部奋起抵抗。2 月 10 日,张治中率第五军增 援。上海军民英勇抗战,日军三次进攻受挫,死伤万余,三易主帅。3 月 1 日,日军第十四师团 3 万余人在浏河口一带登陆,驻沪日军同时发起总攻。 蒋介石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未作增援,第十九路军腹背受敌,被迫撤离上 海。3 月 3 日,在英、美、法、意等国调停下,双方宣布停战,24 日开始谈 判。5 月 5 日国民政府与日本政府签订*《淞沪停战协定》。此战中国军民英 勇抗敌,打击了日军侵略气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意志。 一二·九运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抗日民主运动。1935 年日本发动华北事变,民族危机极端严重。国民政府继续执行妥协退让方针, 准备建立*冀察政务委员会,以满足日本提出的“华北政权特殊化”要求。12 月 9 日,北平(今北京)学生 6000 余人高唿“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反 对华北自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聚集新华门前,向国民党北 平当局请愿。由于当局拒绝学生要求,学生举行示威游行,当队伍来到王府 井大街时,遭到大批武装军警镇压,学生 30 多人被捕,100 多人受伤。次日, 北平学生举行总罢课。16 日,北平学生和市民 1 万余人再次举行示威游行, 迫使冀察政务委员会延期成立。杭州、广州、南京、天津、上海、武汉、长 沙等地奋起响应,纷纷成立各界救国会,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实现抗日, 形成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它打击了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标志着新 的民族革命高潮的到来,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一式加农炮  日本加农炮。1941 年(即日皇纪元 2601 年)制成,故名。 口径 47 毫米,战斗全重 800 公斤,炮弹重 1.54 公斤,炮弹初速每秒 820 米, 射程 3.7 公里,在 1 公里距离内可穿透 40 毫米厚的装甲,射速每分钟 15— 20 发。 一式轰炸机  日本中型轰炸机。美、英称之为“贝蒂”(betty)。1939 —1940 年由三菱重工业公司研制。其 g4m 型翼展 24.3 米,机长 20.2 米,乘 员 7 人,双引擎,最高时速 436 公里,升限 9100 米,航程可达 3640 公里, 装备 3 挺 7.7 毫米机枪、i 门 20 毫米航炮,可载炸弹近 1000 公斤。具有较 远距离突击能力,成为日本海军主要陆基轰炸机。1941 年 12 月,曾参加炸 沉英国*威尔斯亲王号战列舰。以后广泛用于太平洋战场。1943 年 4 月,联 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乘坐此机种赴索罗门群岛前线视察,被美机击落 毙命。战时共生产 2479 架。 一式战斗机  日本陆军歼击机。美、英称之为“奥斯卡”(oscar)。 1940 年中岛公司制成。1941 年开始服役。其 ki-43-1 型翼展 11.4 米,机长 8.7 米,单座单引擎,最高时速 490 公里(一说 550 公里),升限 11200 米, 航程 1200 公里,装备两挺 12.7 毫米机枪,可携两枚 250 公斤的炸弹。共生 产 5878(一说 5751)架。 一九四七年和约  苏、英、美、中等同盟国于 1947 年 2 月 10 日在巴黎 分别签署的对义大利、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芬兰的和约。(1)对 意和约的主要内容:领土条款规定,在意、法边界作有利于法国的小变动, 意、南边界作有利于南斯拉夫的变动,的里雅斯特及周围地区划作自由区, 多德卡尼斯(dodecanese)群岛划归希腊;政治条款规定,意应解散一切法 西斯组织并审判战犯,保证其公民享有一切基本自由,意放弃在非洲利比亚、 厄利垂亚和意属索马利亚各属地的一切权利,放弃在中国的特权,承认阿尔 巴尼亚和衣索比亚的独立和主权;军事条款规定,拆除沿意法、意南边界 的永久性工事,禁止建立新的海军基地和生产原子弹、飞弹、30 公里射程的 大炮等,意军不得超过 25 万人,其舰队的一部分交美、英、法处理:此外, 对苏赔偿 1 亿美元,对阿尔巴尼亚赔偿 500 万美元,对希腊赔偿 1.05 亿美元, 对南斯拉夫赔偿 1.25 亿美元,对衣索比亚赔偿 2500 万美元。(2)对罗、 匈、保和约的主要内容:规定恢復 1940 年 6 月的《苏罗协定》,罗将比萨拉 比亚和北布科维纳割予苏联;废除 1940 年 8 月的*维也纳仲裁,罗从匈收回 特兰西瓦尼亚;保加利亚保持 1941 年 1 月 1 日的边界,南多布罗加仍留在保 领土范围:恢復 1938 年 1 月 1 日的匈与奥、南和罗的边界,匈承认废除 1938 年的维也纳仲裁,把外喀尔巴吁乌克兰归还捷克斯洛伐克;匈承认 1945 年 6 月的《苏捷协定》以及根据此协定确定的苏匈边界,即捷把从匈收回的外喀 尔巴吁乌克兰割给苏联;规定罗赔偿苏 3 亿美元,保赔偿希腊 4500 万美元和 赔偿南斯拉夫 2500 万美元;匈赔偿苏 2 亿美元并对捷和南各赔偿 1 亿美元。 (3)对芬和约的主要内容,恢復 1940 年 3 月《苏芬和约》的效力和 1941 年 1 月 1 日的芬兰疆界;芬将贝柴摩地区割让给苏联,苏放弃根据 1940 年和 约取得的对汉科半岛的租借权;苏从芬取得在波卡拉地区建立海军基地的领 土和领水的使用权和管理权,租期 50 年,年租金 500 万芬兰马克;阿兰群岛 非军事化;芬不得允许法西斯组织存在和活动,并保证逮捕和审讯战犯;规 定芬陆军 3.44 万人;海军 4500 人,舰艇不超过 1 万吨,空军 3000 人,飞机 不超过 60 架;芬对苏赔偿 3 亿美元。上述和约巩固了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的成果,但也含有侵犯这些战败国领土主权的条款。 第4页 一九三五年中立法(1935neutralityact)即“皮特曼法案”。 一九三九年五月二十三日德军大本营会议  谋划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德国高级军事会议。1939 年 5 月 23 日在柏林德国新总理府元首办公室举行。 与会者有希特勒、空军总司令戈林、海军总司令雷德尔、陆军总司令勃劳希 契、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长官凯特尔、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空军总监米尔 契等 15 人,希特勒的军事副官施蒙特(rudoifschmundt,l896—1944)作记 录。主要内容是希特勒宣布作战目标和计划。他在讲话中强调德国的经济问 题只有在欧洲取得更多的“生存空间”才能解决;在统一德意志民族后,只 有流血才能取得新的成功;但泽并非主要目标,必须消灭波兰,扩大在东方 的生存空间,确保粮食供应并解决波罗的海国家的问题;对波战争只有当英 法两国置身局外时才能取得成功,否则最好在进攻西方的同时消灭波兰;如 果苏联对德国採取敌对态度,德日关系会变得更加密切;力求以突然袭击开 始,争取尽早结束战争,但必须作好应付 10—15 年持久战的准备;保密是成 功的决定性前提,不得向义大利和日本透露德国的战争意图。会上无人表示 异议,希特勒遂下令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成立研究小组制定各项作战计划。 二画 [一] 二宫治重(1879—1945)日本将领。毕业于陆军士宫学校。参加过日俄 战争。1918 年任陆军省军务局课员。 19 年任陆军大学教官。1925 年任驻英武官。1930 年 12 月任参谋本部次 长,积极追随字垣一成。1931 年曾与桥本欣五郎等人策划建立军部内阁的政 变计划,未果。 4 年晋升中将,编人预备役。1944 年 7 月—1945 年 2 月任小矶内阁的文 部大臣,任内病死。 二·二六事件  日本*皇道派青年军官发动的武装政变。受北一辉思想 影响而决心进行*昭和维新的皇道派青年军官,因*相泽事件与统制派对立激 化。1936 年 2 月 26 日清晨,村中孝次、矾部浅一、安藤辉三等率领步兵第 一、第三联队和近卫步兵第三联队一部,共计 1400 亲人袭击首相宫邸、警视 厅及其他政府要人的私宅。高唿昭和维新”、“尊王讨奸”等口号,杀死内 大臣斋藤实、大藏大臣高桥是清、教育总监渡边锭大郎等人。首相冈田启介 因其秘书被误杀而倖免于难。政变部队占领了永田町一带的陆军省、参谋本 部、国会议事堂和首相官邸,胁迫陆军大臣川岛义之出面,建立以皇道派为 主的军部独裁政权。当日下午 3 时 30 分,军部曾发布《陆军大臣告示》对政 变行动表示同情;戒严司令部也将政变部队编入警备部队。后因各方反对, 才在政变后的第三天“讨伐叛乱部队”。29 日叛乱被镇压。政变主谋者和北 一辉、西田税等被处死。统制派利用此事件“肃军”,清除了皇道派,并通 过恢復军部大臣现役武官制加强了对政府的控制。 二十号委员会(“double-cross&rdquomitree)即“xx 委员会”。 十字军(crusader)1941 年英军由利比亚和埃及边境发动反攻的行动代 号。是年6 月代号*战斧的行动失败后,新组建的英国第八集团军得到更大的 增援。11 月 18 日,在飞机和坦克上占有一倍优势的英军开始进攻。以主力 第三十军迂迴敌侧翼,直扑图卜鲁格地域。在持续两周的坦克交战中,英军 为争夯西迪雷泽格(sidireze-gh)损失惨重,隆美尔率部向东突击威胁英军 侧后。26 日,邱吉尔撤换了准备撤退的集团军司令坎宁安。英军坚持继续进 攻,迫使隆美尔于 12 月 4 日放弃对图卜鲁格的包围,向西且战且退。被阻隔 在利、埃边境的德、意守军先后投降。此战,德、意军损失 3.3 万人,英军 损失近 1.8 万人。参见“北非之战”。 十九路军  中国粤系部队。1930 年由国民党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改编 而成,总指挥蒋光鼐,副总指挥兼军长蔡廷锴,在江西与中国工农红军作战。 九·一八事变后调防上海,次年”一·二八事变中抵抗日军对上海的进攻。 后被蒋介石调往福建进攻中国工农红军。1933 年 11 月 20 日,该部领导 人联合国民党内李济深等反蒋派,宣布抗日反蒋,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 人民革命政府”,并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签订抗日反蒋协定,改编 为人民革命军第一方面军,辖 5 个军,蔡廷锴任总司令。1934 年 1 月失败后 残部退入广东,为陈济棠收编。 十月事件  日本极右组织*樱会策划的一次未遂政变。樱会首领”桥本 欣五郎中佐、长勇少佐等陆军军官密谋通过武装政变建立军人专政,并一举 解决侵占中国东北和内蒙的问题。他们在民间右翼势力首领大川周明、西田 税等人的协助下,预定于 1931 年 10 月 21 日出动近卫师团的 12 个步兵中队 和陆海军的 16 架飞机袭击首相宫邸和警视厅,杀死首相若槻礼次郎、外务大 臣市原喜重郎及内大臣牧野伸显,颁布戒严令,建立以*荒木贞夫为首的法西 斯政权。后计划泄露,桥本欣五郎等主谋者于 10 月 17 日被捕。但荒木贞夫 得以就任下届犬养内阁的陆军大臣,使法西斯势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十年规则(theten-yearrule)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军备政策的总方 针。1919 年 8 月 5 日,英国政府通过决议,指出“在制订修改后的预算时, 应假定大英帝国在今后十年之内不会捲入任何大规模战争,并因此也不需要 远征军”。在此方针指导下,英国不断削减本国军费开支。1928 年,十年行 将期满,在当时任财政大臣的邱吉尔推动下英国政府又决定,除非根据外交 部或三军的创者改变这个假定,它将从审议之日算起,自动往后顺延。1932 年 1 月,日本发动进攻中国上海的*一·二八事变后,始被英国政府正式放弃。 第5页 十次打击  “十次突击”的旧译。 十次突击  旧译“十次打击”。对 1944 年苏军战略总攻的一种概括, 具体指苏军在苏德战线的十个方向先后实施的一系列战略性进攻战役:列宁 格勒一诺夫哥罗德战役、*第聂伯河右岸乌克兰进攻战役、*敖德萨战役与* 克里米亚战役、*维堡战役与*斯维里河-彼得罗托沃兹克战役、*白俄罗斯战 役、*利沃夫-桑多梅日战役、*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波罗的海沿岸战役、 *布达佩斯战役为中心的若干战役、佩特萨莫一希尔克内斯战役。上述战役的 结果,苏军解放了几乎全部沦陷国土,把战场推到了国境之外,苏德战线由 4450 公里缩短到 2250 公里;德军共损失 160 万人、坦克和自行火炮 6700 辆、 火炮和迫击炮 2.8 万门、飞机 1.2 万架:芬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 利先后退出战争或获得解放。从五十年代未起,苏联有关着作一般不再使用 “十次突击”的提法,对某些战略性进攻战役的概括也有变化,详见有关各 条。 十点纲领(zehn-punkte-programm)见*德国人民阵线”。 十一式机枪  日本轻枫枪。1922 年(即大正 11 年)制成,故名。枪长 1.1 米,全重加。2 公斤,口径 6.5 毫米,射速每分钟 500 发,射程 3000 米, 弹匣可装弹 30 发,弹药可与三八式步枪通用。射程较远,精度较高,但易出 故障,装弹较费力。广泛用于侵华战争,因其枪托弧形折向一侧,故中国称 之为“歪把子机枪”。1939 年在其基础上改进为九九式机枪(该年为日皇纪 元 2599 年故名),口径为 7.7 毫米,但因生产能力不足,装备不多。 十二烈士山  中国东北抗日联军 12 名战士抗击日伪军的牺牲地。1938 年 3 月 18 日,在完达山脉蓝棒山麓尖山子南方 10 余里谷地,即宝清县西石 灰窖南沟的小孤山,抗联第五军第三师第八团一连一小队与日伪军 400 余人 的骑兵队发生遭遇战。连长李海峰和指导员班路遗指挥抗联战士打退敌人多 次冲锋,毙伤日伪军 100 余人。李海峰、班路遗、朱雨亭、魏希林、陈凤山、 李芳邻、夏魁武、王仁志、张金富、杨德才、王发、李才等 12 名战士壮烈牺 牲。抗联第二路军党委为表彰此英雄事迹,将小孤山命名为“十二烈士山”。 十字军型坦克(crusader)英国轻型坦克。1940 年在吸收苏、美坦克 结构基础上研制成功。1941 年开始服役 6 重 20 吨,平均每平方厘米压重 0.9 公斤,装甲厚 24—49 毫米,装备 1 门 40 毫米(炮弹重 2 磅)火炮(后改为 57 毫米、炮弹重 6 磅的火炮)和 1 挺机枪。最大时速 45 公里,行程 320 公 里,乘员 4 人。战时共制造 5300 辆,1943 年起改作训练车。 厂窖惨案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屠杀中国人民的暴行之一。1943 年 5 月上旬,日本华中派遣军总司令畑俊六亲自指挥 3000 日军,分水陆两路 包围洞庭湖西北角三面环水的厂窖地区。9—12 日连续 4 天进行烧、杀和抢 掠,焚毁堵截在厂窖的 2000 多只民船和沿河 30 余间房屋,杀死居民 3 万亲 人,杀伤 3000 多人,强姦妇女 2000 多人,全家被杀绝的达 200 户以上。 丁默邨(1903—1947)汉奸。曾任国民政府军统局第三处(邮电检查处) 处长。1938 年转任军事委员会少将参仪、武汉市政府参事秘书长。1939 年初 级国投敌,在上海组建特工组织,后任汪伪国民党中央常委、社会部长、特 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特工总部主任。1940 年 3 月起,任汪伪国民政府行政 院社会部长、国防最高会议秘书长、军事委员会政治保卫部副总监、浙江省 长兼保安司令。破坏抗战,残害人民。抗战胜利后被国民政府判处死刑,在 南京处决。 七十六号  汪伪特工总部上俗称,以其所在地得名。抗日战争初期,日 本特务机关利用汉奸李士群、丁默郊,在上海建立汉好特务队伍。1939 年春 搬到极司非尔路 76 号(今万航渡路 435 号)。不久即与汪精卫集团合流。同 年 9 月 5 月,汪伪国民党六届一中全会正式成立中央特务委员会,下设特工 总部于该处,以丁默邨为主任,李士群、唐惠民为副主任,进行暗杀、绑架、 勒索、栽赃、陷害等活动,成为迫害和残杀抗日志土和人民的大魔窟。 七七事变  也称“芦沟桥事变”;日本有称”华北事变”。日本向中国 发动全面侵略战争的开始。1937 年 7 月 7 日 夜,驻丰臺日军河边正三旅团第一联队第三大队大队长清水节郎率部在芦沟 桥附近进行军事演习。日军藉口 1 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宛平县城搜查。中国 政府拒绝日军无理要求,但同意调查。正当双方谈判调查之际,日军迅即调 动军队,于 8 日凌晨开始进攻宛平城和芦沟桥。中国驻军第二十九军第三十 六师冯治安部第二一九团官兵奋起抵抗。9 日凌晨,中、日双方达成协议: 日军撤至丰臺,中国军队撤至永定河西岸,宛平城防由河北保安队接管。中 方执行协议撤军,日军却趁机增兵,于 10 日向中国军队大举进攻。11 日, 日本政府一面宣称坚持“不扩大”方针,一面下令增兵华北,至下旬达 10 万左右。28 日芦沟桥失守。随后北平(今北京)、天津相继沦陷,日本的猖 狂侵略激起中国人民的义愤。7 月 8 日,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号召全民族 抗战。华北人民迅速投入抗战的行列,上海、武汉、南京、太原等地各界人 民纷纷组织抗敌后援会。7 月 17 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表示“若日本 再漠视中国最低限度的立场”,“决心牺牲到底!抗战到底!”中国全国性 的抗日战争从此开始。 第6页 七月政变  义大利上层分子推翻墨索里尼独裁统治的政变。义大利北部 大罢工和 1943 年 7 月 10 日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后,义大利政局动盪,国家 法西斯党内部上层集团矛盾激化。16 日德博诺等人提出召开*法西斯大委员 会,19 日墨索里尼被迫表示同意。24 日下午 5 时法西斯大委员会举行会议, 墨索里尼首先作长篇发言,为义大利战败辩护,引起与会者激烈辩论。会上 格兰迪提议恢復政府、议会和法西斯大委员的权力,并由国王爱麦虞限三世 重新统率三军,得到齐亚诺等人的支持。斯科尔扎试图中断会议未成后,25 日凌晨 3 时,格兰迪动者付诸表决时,以 19 票贊成、8 票反对、1 票弃权, 获得通过。同日下午 5 时国王召见和下令逮捕了墨索里尼。晚上 10 时正式发 布墨索里尼辞职和巴多里奥出任首相的消息,政变成功。 七·二○事件  德国军内反纳粹分子谋刺希特勒的未遂事件。1943 年 底,德国武装部队内以*贝克、*施道芬堡等人为核心的密谋集团拟定了“女 武神计划,决定再次谋刺希特勒,并在行刺后发动政变,成立以贝克为国家 元首、戈台勒为总理的新政府。1944 年 7 月 20 日中午,施道芬堡借参加*腊 斯登堡会议之机,将英制定时炸弹带入会议室,但因放置炸弹的皮包被与会 者勃兰特(heinzbrandt)无意挪位,未炸死希特勒。同时在柏林的反希特勒 分子亦未按原计划及时行动,部分成员闻知希特勒朱死后倒戈,政变未遂。 希特勒为此成立“七月二十日事件特别委员会”,先后处死反对派及嫌疑分 子 4980 人,其中包括贝克、戈台勒、施道芬堡、卡纳里斯等人,并加强对军 队和国家的控制。 七三一部队  日军培养和使用细菌武器的特种部队。1933 年日本陆军 省和参谋本部在中国黑龙江省肇东县满沟和五常县背阴河建立细菌实验所, 属绝密机构,受关东军领导,由*石井四郎主持,秘密进行细菌研究工作。1938 年移驻哈尔滨东南平房镇,名为“关东军防疫给水部”,代号“东乡部队”。 1941 年 8 月编为关东军第七三一部队。部队长为石井四郎,1942 年 7 月由北 野政次接任,1945 年 3 月石井四郎復职。该部拥有 3000 多人员,占地 30 余 平方公里。设有八个部,第三部从事给水和防疫工作,其他各部均从事准备 和进行细菌战工作。还配备由关东军各部队和各兵团指挥的支队,用以在战 争中实际使用各种细菌武器。培养的细菌有:鼠疫、霍乱、坏疽、炭疽、伤 寒、副伤寒等,以鼠疫和霍乱两大菌种为基本武器。拥有每月能生产 300 公 斤鼠疫细菌的制备系统,并附有监狱,能关押 300 人用作试验;制造细菌炸 弹的工厂;野外试验场地;机场和专用航空队;处理尸体的火化场。该部还 实施细菌战。1940 年夏石井四郎亲自率队到华中战区,在宁波一带用飞机散 布鼠疫,使该地发生疫情。1941 年又到华中常德,从飞机上散布传染鼠疫的 跳蚤,次年再次在华中地区散布细菌。据战后调查估计,在该部接受试验而 被害者至少有 3000 人,因遭细菌残害罹疫死亡者逾万人。1945 年 8 月苏联 对日宣战,该部大肆破坏各种设施,残杀被监禁者后撤退。 七君子事件  中国国民政府迫害爱国民主人士的事件。1936 年 5 月 31 日*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后,其主要领导人在上海领导各界抗日救亡运 动,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释放政治犯,与红军议和,成立统一的抗日民 主政府。国民政府于 11 月 23 日凌晨,在上海非法逮捕该会领导人沈钧儒、 邹韬奋、李公朴、沙千里、史良、章乃器、王造时 7 人,押往苏州国民政府 江苏高等法院。史称“七君子事件”。次年 4 月 4 日,该院检察处对沈钧儒 等 7 人提出“公诉”,诬衊他们领导抗日救国运动为“危害民国”。中共中 央为此于 4 月 12 日发表宣言,要求国民政府彻底放弃错误政策,释放一切政 治犯。6 月 25 日,宋庆龄、何香凝等 16 人发起“救国入狱运动”,要求与 “七君子”併案处理。宋庆龄等还亲赴苏州,同国民党当局进行说理斗争。 全国各地营救运动此起彼伏。1937 年七七事变后,在舆论压力下,当局于 7 月 31 日释放沈钧儒等 7 人。 七亘衬伏击战  抗日战争初期八路军在正大铁路南侧伏击日军的战 斗。1937 年川月 25 日,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率第三八六旅进抵山 西平定。为打击沿正大铁路南侧西进之敌,以第七七二团一部在浪子关东南 七亘村设伏。26 日首歼日军辎重队 300 余人,缴获骡马 300 余匹和大批军用 物资。28 日再次在七亘村设伏,歼敌百余人,缴获骡马数十匹。我军仅牺牲 30 亲人。 [丿] 人民阵线(frontpopire)法国进步力量的统一战线。1934 年 2 月 6 日,法西斯分子在巴黎举行暴动(即*“向议会进军事件”)后,法国左翼各 政党逐渐抛弃成见。相互接近。7 月 27 日共产党和社会党达成协议,签订统 一行动公约。1935 年 5 月激进党等其他左翼党派加入。6 月,在市政选举中 获胜。7 月 14 日,在巴黎巴士底广场组织有 50 万人参加的大规模示威游行 后正式成立。1936 年 1 月颁布纲领,要求解散所有法西斯组织,实行每周四 十小时工作制,推行军事工业国有化,实行税收改革和法兰西银行管理的改 革;要求实行国际合作,谋求集体安全。不久在议会选举中获胜,同年 6 月 组成政府,勃鲁姆首任总理。其任内履行人民阵线纲领,曾获一定成功。以 后各届内阁次第由旭当、勃鲁姆和达拉第主持。共产党夫人阁,但表示支持。 在垄断资本的压力下,政府逐渐背离其纲领。1936 年 9 月 9 日参加在伦敦成 立的”国际不干涉委员会”,对西班牙内战採取绥靖政策;1939 年初承认佛 朗哥政权,并封锁法、西边境。对外与英国合作,对德国妥协。1938 年 3 月 德国吞併奥地利后,只发了一纸空头抗议。同年 9 月 30 日参加签订出卖捷克 斯洛伐克的《慕尼黑协定》,因对外政策的观点不同,人民阵线内部的矛盾 激化。10 月 14 日,激进党藉口法共者员投票反对《慕尼黑协定》,将法共 开除出人民阵线,遭社会党反对。11 月 30 日激进党宣布退出人民阵线。至 此,统一战线已名存实亡。1939 年 9 月 1 日德国进攻其盟国波兰后,法国于 9 月 3 日向德国宣战,但并未採取重大军事行动,竞坐视波兰败亡,史称“奇 怪战争”。1940 年 3 月 20 日达拉第下台,人民阵线政府即告结束。 第7页 人民法庭(volksgerichtshof)纳粹德国的特别法庭。1934 年 4 月 24 日设立,用于审判反对纳粹政权和纳粹思想的案件,由 2 名职业法官和 5 名 纳粹党、党工队和武装部队的官员组成。庭址设在柏林法院内,法官席背后 放置腓特烈一世和希特勒的胸像,饰有 3 面大型纳粹党旗。该庭基本上实行 秘密审讯,被告大多被判处死刑。1936—1945 年庭长先后由蒂勒赫和法赖斯 勒担任。 人民自卫军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中抗日武装。1937 年 10 月 14 日, 由原东北军第五十三军第六九一团团长吕正操率部在晋县起义后改编而成。 年底调赴晋察冀边区整训,次年 1 月返回冀中,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抗 日根据地。4 月,与河北游击军合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兼冀中军区。吕正操 汪司令员,王平(后程子华)任政治委员。人民冲锋队即“人民突击队”。 人民突击队(volkssturm)一译“人民冲锋队”。大战后期德国的地方 武装组织,根据 1944 年 9 月 25 日关于动员 16—60 岁公民保卫德国的法令组 建。由 16—60 岁非在役公民组成,绝大部分是伤残退役老兵和其他不适服役 者。基本作战单位为营。原规定只在本地区作战,纳粹德国行将灭亡时被调 往东、西两线参战。与其并存的有*德国护乡队。 人民民族联盟(rassemblementnationalpopuice)法国政党,1941 年 2 月 1 日由德阿在巴黎建立。奉行与纳粹德国合作的方针,鼓吹在法国进 行所谓民族和社会革命。下属有“全国人民军团”、“社会劳动联盟”和“人 民民族青年”等法西斯组织。出版《联盟》周刊,宣传亲德和反犹。支持赖 伐尔復出主持维希政府,并参加“法国反布尔什维主义志愿军团”的组建。 后因内部矛盾,影响渐小,巴黎解放后瓦解。 人民观察家报(v lkischerbeobachter,缩写 vb)德国纳粹党机关报。 原为慕尼黑一家每周出版两期的反犹小报,1920 年底财政困难时被纳粹党购 买。1923 年 2 月改为日报,日销约 7000 份;同年底由罗森堡任主编,重点 宣传种族理论。1924 年遭禁。1925 年 2 月 26 日復刊。成为纳粹党的喉舌。 1933 年纳粹党执政后销量急剧增长,1941 年日销量超过 110 万份。以煽动性 的和失真的新闻,鼓吹民族沙文主义,为纳粹德国扩军备战和发动侵略战争 张目。大战后期则鼓吹总体战,煽动顽抗到底。1945 年纳粹德国战败后停刊。 八边形(octagon)第二次“魁北克会议”的代号。 八路军  全称“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路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 队。1937 年 8 月 25 日,根据国共两党谈判协议由在陕北的工农红军主力改 编而成。*朱德、*彭德怀任正副总指挥,*叶剑英、*左权任正副参谋长。同 年 9 月 11 日,根据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电令,番号改为第十八集团军,总指 挥改称总司令。同年 10 月,根据中共中央八路军的机枪班战士命令,恢復政 治委员制度,政训处改为政治部,*任弼时、邓小平任正副政治部主任(后为 *王稼祥、*傅钟)。下辖第一一五师、第一二○师、*第一二九师和后方留守 兵团,共 4.6 万人。改编后,即东渡黄河开赴华北前线迎击日军,取得平型 关、雁门关、阳明堡、七亘村、黄崖村、广阳等一系列战斗的胜利.后根据中 共中央实行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战略方针,分散兵力深入华北敌后,发 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1939 年底发展到 27 万人。1940 年进行*百团大战,发展到 40 万人,开闢了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冀鲁豫、 山东等抗日根据地,并派出第四、第五纵队南瘦黄河,协同新四军扩大华中 抗日根据地。1941—1942 年,由于日军集中兵力扫荡华北,以及国民党顽固 派的封锁和进攻,部队减少至 30 万人,根据地面积缩小一半。在艰苦的条件 下,八路军团结与依靠人民群众,创造了地道战、地雷战、交通战、麻雀战、 围困战以及水上游击战等多种战术,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粉碎了日军的“扫 盪”和“蚕食”,并开展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克服了种种困难。1943 年 进人恢復和发展时期。1944—1945 年春夏对日军发动局部反攻。1945 年 8 月,配合盟国军队举行战略大反攻,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8 年间共与 日伪军作战 9.11 万余次,毙伤日伪军 79.09 万,本身发展到 102.8 万人。 八一宣言  全称《中国苏维埃中央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抗日 救国告全体同胞书》。1935 年 8 月 1 日,在共产国际关于建立世界反法西斯 统一战线方针的指导下,由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在莫斯科发表。主 要内容是:(1)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和国民党政府的加紧卖国,亡 国灭种的惨祸迫在眉睫,全国人民应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 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人力、物力、财力、武力等)去为抗日救国 的神圣事业而奋斗;(2)倡议组织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并提 出国防政府的十大施政纲领:抗日救国,收復失地:救灾治水,安定民生, 没收日寇在华一切财产,充作对日战费;没收汉奸卖国贼财产、粮食土地、 废除苛捐杂税。整理购政金融,发展工农商业;改良工农军学各界生活;实 行民主自由,释放一切政治犯;实行免费教育,安置失业青年;各民族一律 平等,保护国内外侨胞;联合一切反帝的民众作友军,与一切同情中国民族 解放运动的民族和国家结盟等;(3)中国共产党愿意作国防政府的发起人, 中国工农红军绝对首先加入抗日联军,以尽抗日救国的天职,宣言对抗日救 亡高潮的形成起了重大推动作用。 第8页 八女投江  东北抗日联军 8 名女战士壮烈殉国事件。1938 年 10 月上旬, 东北抗联第二路第五军 100 余人,在牡丹江支流乌斯浑河畔遭到大批日伪军 伏击。第五军妇女团以指导员冷云为首的杨贵珍、安顺福、胡秀芝、郭桂琴、 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 8 名女战士,主动掩护大队突围转移。后在弹尽援 绝情况下,宁死不屈,投入乌斯浑河壮烈牺牲。 八百壮士  *淤沪会战中坚守四行仓库的中国将士。1937 年 10 月 26 日, 中国军队奉命西撤,以谢晋元为团副的第八十八师第五二四团担任断后任 务,掩护大军退却。27 日晨,大军撤毕,谢晋元率该部第一营官兵退守苏州 河北岸、西藏路新垃圾桥北堍西侧的四行仓库,号称 800 人(实数 452 人)。 该部面对强敌,孤军作战,坚守 4 昼夜,毙敌 200 余。至 31 日晨才奉令退人 公共租界。其英勇奋战精神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意志。 八竑一宇  日本对外扩张的口号。出自《古亭记·神武纪》中的“八竑 为宇”,意即“一统天下”。1903 年日莲宗教徒日中智学改为“八竑一宇”, 意为”世界一家”。日本统治阶级妄图称霸世界,长期将此作为“帝国建国 的理想”,不断对外发动侵略战争。1939 年后,第二届近卫内阁又以此作为 “建国之大精神”,并进而制订出侵略和奴役亚洲人民的殖民计划。1940 年 7 月 26 日日本内阁决定的《基本国策要纲》,正式写上“皇国之国策乃基于 八统一字之肇国伟大精神”,此后有关文件论着几乎皆引此语为纲。 八·一三事变  *七·七事变后日军对上海发动的进攻。1937 年 8 月 9 日,日海军陆战队官兵 2 人乘军用汽车冲击虹桥机场被中国保安队击毙。11 日,日军无理要求中国撤退保安队,拆除防御工亭。13 日晨 9 时,日军便衣 队窜入横滨路上海保安队防地寻衅,下午 4 时日军以租界为依託,突向闸北 八字桥、江湾路、宝山路等地发起进攻,并以海军舰挺勐烈轰击上海市区, 中国军队奋起反击。14 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工抗战声明书》。淞沪会战开始。 八·一四空故  抗日战争初期中国空军对日军的首次作战。1937 年 8 月丛日清晨,中国空军第二大队轰炸入侵上海的日本第三规队及在杨树浦码 头登陆的日军。下午,日军出动 13 架轰作枫前往杭州宽桥机场报復,中国空 军第四大队大队长高志航、中队长李桂丹即率 9 架飞机升空迎战,击落日机 6 架,本队无一伤亡。同一天,中国空军还轰炸了停泊在黄浦江汇山码头的 日舰出云号、天通庵兵营、日本公大纱厂等目标。此战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 志。1939 年中国国民政府规定该日为“空军节”。 八十一号作战  1943 年初日军制订的由拉包尔增援莱城的作战计划代 号。计划以运输舰 8 艘运送第十八军司令部、第五十一师团主力和海军陆战 队补充兵力等共 7000 余人,以及军火及各种物资 2500 余吨,由 8 艘驱逐舰 及 200 余架飞机护航,于 3 月 1 日由拉包尔启程,3 日抵莱城,4 日完成卸载。 该计划在俾斯麦海之战时为美海空军挫败。 八九式掷弹筒  日本步兵武器。类似轻型迫击炮。为日军首创。1929 年(即日皇纪元 2589 年)制成,故名。筒长 250 毫米,口径 50 毫米,战斗 全重 4.7 公斤,射程 650 米,射速每分钟 20 发。 八路军办事处  八路军在国民党统治区设立的代表机关。抗日战争期 间,八路军先后在西安、太原、南京、兰州、新疆、武汉、豫北、长沙、桂 林、重庆、贵阳、陇东、南宁、韶关、香港等地设立办事处。主要活动是: 接待八路军过往人员,联络各界爱国人士,宣传八路军英勇抗战事迹,向国 民党当局治领军饷,採购与转运军需物资,营救被关押的政治犯,掩护中共 地方党组织的活动等。成为中国共产党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基 地。后由于国民政府推行极积反共、消极抗战政策,被迫陆续撤销,只有重 庆等少数办事处坚持到抗战胜利。 八路军南下支队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1944 年 10 月,中共中 央为扩大在南方对日军实施战略反攻的前进基地,决定由八路军”第三五九 旅主力一部 5000 余人组成南下支队,王震任司令员,王首道任政治委员,以 作为第一梯队挺进湘粤边区,会台”东江纵队,开闢以五岭山脉为中心的抗 日根据地。11 月 9 日,由延安出发。1945 年 1 月与新四军第五师在鄂豫边区 大悟山会师。3 月进入湖南,改称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创建湘鄂赣抗日根 据地。7 月,继续南进,抵达粤北南雄地区。遭国民党顽固派重兵围攻。抗 战胜利后,于 9 月挥师北返。11 月初到达鄂豫皖边根据地,与新四军第五师、 豫西支队合编为中原军区,第三五九旅另一部 5000 余人,作为南下支队的第 二梯队,于 1945 年 6 月 18 日南下。因日本投降,当即奉命开赴东北,编入 东北民主联军序列。 八路军留守兵团  *八路军留守陕甘宁边区的部队。1937 年 9 月在延安 成立,初称八路军后方总留守处,12 月改称现名。直属中共中央军委领导, 肖劲光任司令员。部队整编为警备第一至第八团、第三八五旅旅部、第七七 ○团等。后又设绥德警备司令部、保安司令部和骑兵团。共 9000 余人。负责 保卫黄河河防、陕甘宁边区和中共中央机关,后整编为第三五九、第三八五 旅和警备第一旅以及保安司令部。1942 年 5 月,与八路军第一二○师合组为 陕甘宁晋绥联防军。 第9页 儿童团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的儿童抗日 组织。参加对象是 15 岁以下少年儿童。平时配合民兵站岗放哨,缉好捉匪, 宣传抗日道理,维护根据地治安;战时侦察送信,为部队作嚮导,配合游击 队、正规军打击日本侵略者,保卫根据地。 九九起义  1944 年 9 月 9 日保加利亚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武装起义。 1944 年 8 月 26 日,在国内革命形势高涨和苏军逼近保境的形势下,保加利 亚工人党中央委员会通过准备武装起义的第四号通告。9 月 2 日,穆拉维耶 夫(mypaвьeв)取代巴格里扬诺夫(Бaгprhoв),组成新政 府,宣布保加利亚“完全中立”,但仍掩护德军撤退。9 月 5 日,苏联对保 宣战。同日,工人党政治局制订以索非亚为主要目标的武装起义计划。*祖国 阵线随即在各地组织游行示威,游击队开始解放一部分城镇。同时西部游击 队组成第一民族解放师,向索非亚进军。9 月 8 比苏军自罗马尼亚进入保境, 沿途未遇抵抗。翌日,集中在索非亚的游击队和战斗小组,会同转向人民的 军队举行武装起义,迅速占领重要据点,逮捕反动政府成员,并建立以格奥 尔基耶夫为首的祖国阵线政府,起义取得全面胜利。 九国公约  全名《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第一次 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瓜分和奴役中国的条约,为 *华盛顿体系的组成部分之 一。1922 年 2 月 6 日由美、英、法、意、日、荷、比、葡户在华盛顿会者上 签订。声称要“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在中国“发 展并维持一有力而巩固之政府”;同时强调“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 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以及“中国之门户开放”。 九·一八事变  也称“柳条湖事变”、“满洲事变”。日本大规模武装 侵略中国东北事件。1931 年 9 月 18 日晚 10 时许,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渖阳 北郊南满铁路柳条湖村附近一段铁轨,诬称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袭击日本守 备队,以此为藉口突然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渖阳,同时在辽宁、吉 林各地发动进攻。东北军爱国官兵和东北抗日义勇军杏起抵抗,但蒋介石采 取不抵抗政策,命令东北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10 余万东北军遂 不战而溃。19 日关东军侵占渖阳、鞍山、海城、开原、铁岭、抚顺、四平街、 长春、宽城子、营口、安东、本溪等重要城市。21 日*朝鲜军第三十九旅团 进入东北,分向辽宁、吉林各地进击,一周之内,辽、吉两省基本丢失。随 后,又向黑龙江进犯。1932 年 1 月 3 日占锦州,2 月 5 日陷哈尔滨。至此 4 个月零 18 天,东北三省全境沦陷。事变中,日军烧杀抢掠,中国公私则产损 失达 200 亿元。”这次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实施“大陆政策”、妄图吞 并中国的重要步骤,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原地的形成。 九二式机枪  日本重机枪。1932 年(即日皇纪元 2592 年)制成,故名。 口径 7.7 毫米,弹药可与九九式步枪通用,射速每分钟 450 发,全重 55.8 公斤,命中精度较高,枪架稳定性较好。 九七式坦克  日本中型坦克。1937 年(即日皇纪元 2597 年)制成,故 名。战斗全重 15.4 吨,最大装甲厚度 47 毫米,装备 1 门 57 毫米火炮(1 个 基数弹药量 80 发)和 2 挺 7.7 毫米机枪,最大时速 40 公里,最大行程 160 公里,乘员 5 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制成’1944 年共生产 150 辆。 九九式步枪  日本步枪。1939 年(即日皇纪元 2599 年)在三八式步枪 基础上改进位成,故名。枪长 1.12 米,重 3.73 公斤,口径 7.7 毫米,可卸 弹匣装弹 5 发,前部附有钢丝支架可供射击远距离目标时稳定枪管。主要用 于装备关东军。可装上 4 倍瞄准镜为狙击步枪。另一变型为取消拱形防尘盖 和可拆卸枪管为伞兵用枪。 九九式坦克  日本中型坦克。1939 年(即日皇纪元 2599 年)制成,故 名。战斗全重 30 吨,最大装甲厚度 40 毫米,装备 2 门 37 毫米火炮和 2 挺 7.7 毫米机枪,最大行程 150 公里。 九五式坦克  日本轻型坦克。1935 年(即日皇纪元 2595 年)制成,故 名。战斗全重 7.7 吨,最大装甲厚度 16 毫米,装备订 747 毫米火炮(1 个基 数弹药量 160 发)和 1 挺 7.7 毫米机枪,最大时速 50 公里,最大行程 200 公里。 九一式榴弹炮  日本榴弹炮。1931 年(即日皇纪元 2591 年)制成,故 名。口径 105 毫米,战斗全重 2 吨,炮弹重 16 公斤,炮弹初速每秒 544 米, 射程 10.5 公里,射速每分钟 6—8 发。为大战期间日军的主要野战炮兵武器, 一般每个炮兵团(3 营建制)配备该型炮 24 门(另有 12 门 75 毫米榴弹炮)。 九二式加农炮  日本加农炮。1932 年(即日皇纪元 2592 年)制成,故 名。口径 105 毫米,战斗全重 3730 公斤,炮弹重 15.8 公斤,炮弹初速每秒 760 米,射程 18.2 公里,射速每分钟 6—8 发。 九二式步兵炮  旧本步兵炮。1932 年(即日皇纪元 2592 年)制成,故 名。口径 70 毫米,炮身长 79 厘米,战斗全重 204 公斤,射程 2.8 公里,射 速每分钟 10 发。为大战期间日本步兵的主要重型武器,一般每个步兵营配备 一个两排建制的炮兵连(共有该型炮 4 门)。 第10页 九七式轰炸机  日本海军巡逻轰炸机。美、英称之为“梅维斯”(mavis)。 1942 年由川西公司制成。翼展 40 米,机长 25 米,乘员 9 人,4 引擎,最高 时速 330 公里,升限 7620 米,航程 5000 公里,装备 4 挺 7.7 毫米机枪,可 携炸弹 1500—1600 公斤。太平洋战争初期为日本航程最远的飞机,常用作侮 上侦察搜索,有时亦用作鱼雷攻击。 九六式战斗机  日本陆军歼击机。美、英称主为“内特”(nate)。1936 年由中岛公司制成。翼展 11 米,机长 7.4 米,单座单引擎,最高时速 450— 470 公里,升限约 1 万米,航程 547 公里,装备 4 挺 7.7 毫米机枪。共生产 3399 架。 九九式轰炸机  日本舰载俯冲轰炸机。美、英称之为“瓦尔”(val)。 由爱知飞机公司吸收德国飞机的设计后,于 1938 年制成。翼展 14.5 米,机 长 10 米,单座单引擎,最高时速 389 公里,升限约 7900 米,航程 1400—1800 公里,装备 3 挺 7.7 毫米机枪,可载炸弹 370 公斤。为日本航空母舰主要舰 载机种之一。曾用于侵华战争。1941 年口月参加袭击珍珠港。以后广泛用于 整个太平洋战争的海战。共生产近 1300 架。 九五式加农炮  日本加农炮。1935 年(即日皇纪元 2595 年)制成,故 名。口径 75 毫米,战斗全重 1497 公斤,炮弹重 6.4 公斤,炮弹初速每秒 500 米,射程 11 公里,射速每分钟 10—12 发。 九五式侦察机  日本侦察机,美、英称之为“戴夫”(dave)。中岛公 司制造。翼晨 11 米,机长 8.5 米,单引擎,最高时速 362 公里,升限 7010 米,装备两挺 7.7 毫米机枪,可携炸弹 227 公斤。 九六式轰炸机  日本中型轰炸机。美、英称之为“内尔”(nell)。1936 年由三菱重工业公司制成,翌年服役。翼展 25 米,机长 16.4 米,乘员 7 人, 双引擎,最高时速 362 公里,升限 8530 米,航程 4660 公里,装备 5 挺 7.7 毫米机枪和 1 门 20 毫米航炮,可携炸弹 1000 公斤,具有较远距离突击能力。 侵华战争中,曾以日本南部和台湾为基地,空袭中国沿海城镇。1941 年 12 月,从陆基起飞,炸沉英国*威尔斯亲王号战列观。以后广泛用于太平洋战场。 共生产 1048(一说 1103)架。 九六式榴弹炮  日本榴弹炮。1936 年(即日皇纪元 2596 年)制成,故 名。口径 150 毫米,战斗全重 4.1 吨,炮弹重 31.1 公斤,炮弹初速每秒 540 米,射程 12 公里,射速每分钟 3—4 发。 九四式加农炮  日本加农炮。1934 年(即日皇纪元 2594 年)制成,故 名。口径 37 毫米,战斗全重 324 公斤,炮弹重 0.7—0.8 公斤,炮弹初速每 秒 800 米,射程 4.5 公里,在 300 米距离内可穿透 30 毫米厚的装甲,射速每 分钟 10—12 发。 九七式狙击步  枪日本狙击手专用步枪。1937 年(即日皇纪元 2597 年) 在三八式步枪基础上制成,故名。基本结构与性能同三八式相似,后部装有 2.5 倍瞄准镜,前部附有钢丝支架供射击远距离目标时稳定枪管,最大射程 可达 3000 米。 九七式鱼雷轰炸机  日本舰载鱼雷轰炸机。美、英称之为“凯特” (kate)。1937—1939 年由中岛公司研制成功。其 b5n2 型翼展 15.8 米,机 长 10.3 米,单座单引擎,最高时速 362—378 公里,升限 8230 米,航程 790 —980 公里,装备4(一说 3)挺 7.7 毫米机枪,可携 1 枚 457 毫米鱼雷或 800 公斤炸弹。为日本航空母舰主要舰载机种之一。1938 年曾用于轰炸中国。1941 年 12 月用于袭击珍珠港。以后广泛用于太平洋海战。共生产 1268 架。 三画 [一] 三八线  1945 年 7 月在波茨坦会者上由美方提出。以朝鲜国土北纬 38 °线作为美、苏两国对日军事行动和受降范围的暂时分界线,38°线以北为 苏军接受日军投降区,以南为美军受降区。这条界线即通常所称的“三八线”。 1945 年 8 月日本投降,美、苏军队分别进驻该线南、北地区。1948 年南、北 部地区先后成立“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同年,苏军从三 八线以北地区撤出。 三三制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原则。1940 年 3 月 6 日,在中共中央发出的《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指示中正式提出。规 定敌后抗日根据地政权是一切贊成抗日又贊成民主的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好 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在成员构成上,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中 间派各占三分之一,分别代表工农群众、小资产阶级、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 绅土。在民意机关中同时实行。三三制政权在各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加强了 中国共产党在政权中的领导地位,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利于团结各 抗日阶级、阶层,动员一切人力、物力、财力去克服困难,夺取抗战胜利。 三叉戟(triden)第三次“美英首脑华盛顿会议”的代号。 三头狗(cerberus)又称“海峡攻势”。德国舰队穿越多佛尔海峡突入 北海的行动代号。1942 年 2 月 11 日深夜,根据希特勒的决定,德国的”沙 思霍斯特号战列舰、*格奈森瑙号战列舰和”欧根亲王号巡洋舰,在若干驱逐 舰与空军的掩护下,驶离法国北部布列斯特(brest)港。由于计划周密,又 採取干扰雷达的措施,12 日白天,德舰成功地突破英军的封锁与拦截,穿越 多佛尔海峡,进入北海。此行动曾震惊英国。 第11页 三八大盖  即“三八式步枪”。 三光政策  日本侵略军“扫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时实 行的烧光、杀光、抢光政策。1940 年秋冬之际,日军司令部为摧毁抗日根据 地和消灭抗日力量,命令部队在“扫荡”时,不问男女老幼全部杀死,所有 房屋一律烧毁,所有粮袜不能运输的亦一律烧毁,锅碗要一律打碎,井要一 律埋掉或投入毒药。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行*坚壁清野,开展 游击战争,粉碎了日军的三光政策。 三星运动  马来亚人民的抗日运动。1912 年 2 月日军入侵马来亚后,马 来亚共产党号召各族人民、各党派成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组织扩大人民 抗日军。该军旗帜为红底,左上角有三颗黄色金星,象徵马来人、华人和印 度人三个主要民族的联合,故得名“三星运动”。人民抗日军有 8 个独立队, 7000 人左右,由马共代表和各独立队军事代表组成中央军事委员会,并发展 组成了抗日自卫队、抗日后备队、抗日联合会等群众团体、出版马来文、中 文和印地文的各种报刊,宣传抗日思想。1943 年曾与东南亚盟军总部接触, 以图得到援助。其目标是在战后建立一个民主的马来亚共和国。 三肇惨秦  日本帝国主义和伪满当局残害哈尔滨附近三肇地区人民的 血案。抗日战争爆发后,三肇地区人民在抗日救国会领导下,开展抗日活动。 1940 年正月伪满当局特设所谓“治安工作指导部”,进行逮捕和屠杀,在这 一地区实行白色恐怖达 4 个月之久,先后枪杀抗日武装人员 730 多人,集体 枪杀居民 42 人,并将19 名居民用铁丝穿在一起投入冰窟。还处死*东北抗日 联军第十二支队长徐泽民等 73 人,判处103 人无期徒刑,制造了屠杀中国人 民的惨案。 三 a 运动  印度尼西亚战时亲日运动。1942 年初,由印尼投日分子沙慕 斯丁(rodensamsoeddin)倡导。鼓吹:“日本是亚洲的领袖、亚洲的保护者、 亚洲的光明”,因亚洲在英文中第一个字母为 a,故名“三 a 运动”。创办 《大亚洲报》,开设三 a 青年训练所、三 a 工业学校等机构,极力鼓吹大东 亚共荣圈和印尼一日本全面合作。因日军的法西斯统治激起印尼人民的不 满,加之占领当局对运动看法也不一,遂于 1943 年初为”普泰拉所取代。三 八式马枪日本骑兵和执行特种任务士兵的专用枪。1905 年(明洽 38 年)制 成,结构与三八式步枪基本相同,但枪长缩短为 0.97 米。 三八式步枪  日本步枪。为 1905 年(明治 38 年)改进定型的*友坂式 步枪,故名枪长(不上刺刀)1.28 米,重近 4 公斤,口径 6.5 毫米,子弹初 速每秒 76 米,标尺射程 2400 米,有效射程 400 米,弹仓(无活动底盖)可 装弹 5 发非自动枪机迴转式,每射击一次需拉推枪机一次,配备单刃偏锋剑 形刺刀长 50 厘米、重 0.5 公斤),除装在枪上进行拼刺外可用手握柄进行噼 刺。中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步兵的制式武器。由于枪机上装有防 尖盖,在中国被称为“三八大盖”。 三笠宫崇仁(1915—)本皇族。大正天皇第四子,裕仁之末弟。幼时称 号澄宫。封号崇仁亲王。毕于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 间,与骑兵战术通讯司令部持联繫。1943 年在侵华日军南京总部任少佐参 谋,併兼汪贵族院议员和日本皇室会议成员。1944 年在军事教育局任职,为 “和平派”的非正式成员,与军内反对东条英机势力有联繫。战后改学人文 科学,曾任日本东方学会会长,日本红十字会副总裁。 三角洲集团军(armyofdelta)即”尼罗河集团军”。 干草行动(heuaktion)纳粹德国劫夺外国少年的行动计划。由德国*中 央集团军群提议,经罗森堡签署,1944 年 6 月 14 日发布。规定在东方占领 区劫夺 4—5 万名 10—14 岁外国少年运往德国,分配到工业部门充当徒工, 或作为德军的辅助力量。*希特勒青年团曾参与劫夺行动。战后在纽伦堡审判 中,该行动计划作为纳粹的罪证之一。 干涉主义(interventionism)大战期间美国国内与*孤立主义相对立的 一种社会思潮。包括国际主义、非孤立主义的各种论点,流派繁杂,但从维 护美国的利益出发,都认为美国不应该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径持旁观态 度,主张援助那些遭受侵略的国家,为了保卫西方民主,必要时不借捲入全 面战争。在美国东部和南部地区,以及国际性大工业公司和大银行中间有比 较多的支持者。《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等报亦持同样观点。其着名 团体有”怀特委员会、退伍军人团等。1941 年 12 月美国参战后,压倒了孤 立主义而居优势。 于学忠(1890—1964)中国将领。字孝侯。毅军通州速成随营学堂毕业。 曾任东北军军长、国民政府平津卫戍司令。九·一八事变后,任国民政府第 一集团军总司令、河北省政府主席,率部参加长城抗战。1933 年张学良被迫 下野出国后,任华北军第一军团总指挥兼第五十一军军长,代张指挥大部分 东北军。后兼任天津市市长。1935 年投二级上将衔,旋调任陕甘边区“剿总” 司令官、甘肃省政府主席。受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人民抗日 运动的影响,参与发动”西安事变,并在通电全国的八项爱国主张上签名。 后被撤职留任。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三集团军副总司令、总司令,率部参 加淮河战役、台儿庄战役及武汉保卫战。1939 年 1 月任鲁苏战区息司令,后 兼任山东省政府主席。率部向鲁南敌后进发。1944 年 3 月调任军事参议院副 院长。抗战胜利后,曾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大陆解放前夕拒绝去 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河北省人民政府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 民革中央委员。 第12页 工作簿制度  又称“劳动册制度”。纳粹德国控制工人的制度。1935 年 2 月起实行,以应付大规模扩军备战后劳动力日渐缺乏的现象。规定每个 工人领取一本记载其种族、技能和职业经歷的工作簿,就业时须出示。僱主 或政府当局可以通过扣押工作簿阻止工人离职。1938 年 6 月起禁止军工企业 工人离职。1939 年 2 月在全国推行强制劳动,规定所有工人必须到官方就业 处指定的岗位工作。 土肥原贤二(1883—1948)日本将领。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 歷任驻华武官、奉天督军顾问、奉天特务机关长,为日本陆军内的“中国通”。 积极参与策划*九·一八事变,并在享变后任奉天(今渖阳)市长。其后又策 划建立“满洲国”,赴天津秘密把清朝废帝溥仪带到营口。1935 年 6 月,胁 迫中国签订”《秦土协定》。七七事变后负责直属日本大本营的“上肥原机 关”,专门从事拉拢汉好和制造傀儡政权的勾当,被称为”土匪源”。1939 年起歷任第五军司令官、军事参议官、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校长、航空总监、 第七方面军司令官、教育总监和第十二方面军司令官兼第一总军司令官,在 中国和东南亚进行侵略战争。1941 年晋升大将。战后,于 1948 年作为甲级 战犯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绞刑。 土伦沉船事件  大战期间法国海军自沉舰艇事件。1942 年 11 月 11 日 德军进占法国南方非占领区。维希政府下令不抵抗。18 日希特勒签署解除停 战军和土伦舰队武装的“里拉计划”。24 日驻马策德军司令部完成占领土伦 军港的准备。27 日凌晨,德国陆、海、空军封锁土伦港。陷入重围的法国舰 队即实行自沉。计有 3 艘战列舰、7(一说 8)艘巡洋舰、12(一说 16)艘潜 水涎、29 艘鱼雷艇和驱逐舰(一说 30 艘)、7 艘通讯舰、3 艘侦察舰等计 60 余艘被严重损坏,或沉人海底。仅有 5(一说 4)艘潜艇脱逃成功。此事件使 法国海军实力损失过半。 下村宏(1875—1957)日本国务大臣(1945 年)。1898 年东京帝国大 学毕业。曾留学比利时,歷任递信省邮电储蓄局长,外汇储蓄局长,台湾总 督府民政长官,总务长官。后退出政界,任朝日新闻社副社长、并在高校任 教。1937 年任贵族院敕选者员,后又任日本广播协会会长。1945 年任铃木内 阁的国务大臣兼情报局总裁。着有《财政读本》、《终战秘史》等。 下村定(1887—1968)日本将领。毕业于陆军士宫学校和陆军大学。1919 年任职干驻法使馆,并在法国军校深造仍曾作为日本代表参加日内瓦裁军会 议。归国后歷任关东军参谋、参谋本部第四部部长、第一部部长。1937 年指 挥杭州湾登陆作战,参加侵华战争。1941 年任陆军大学校长,次年 10 月改 任十三军司令宫。1944 年 3 月任西部军司令宫,同年 11 月任华北方面军司 令官。1945 年晋升大将。日本投降后出任东久迩宫和市原两届内阁的陆军大 臣,负责遣散陆军事宜。战后,1959 年当选为参者员。 下西里西亚战役  苏德战争后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1945 年 2 月 8 —24 日,由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实施。桑多梅日-西里西亚战役唇,苏军进抵 奥得河西岸,并继续发展进攻。2 月 15 日前出尼斯河,并在西岸夺取了登陆 场。此战苏军共推进 100 余公里,攻占下西里西亚全境,并进入德国勃兰登 堡省,在包围上西里西亚德军集团同时,改善了柏林方向的进攻态势。 大学(varsity)“莱茵空降战役”的行动代号。 大锤(sledgehammer)一译”痛击”。美、英计划 1942 年在法国北部 登陆的有限攻势行动代号。1942 年 4 月由美国提出,经美英参谋长联席会者 多次讨论。拟以 6—10 个师的兵力,于当年 8—9 月,在科唐但半岛的瑟堡登 陆。该计划起先作为当苏德战场危急或德国内部瓦解时实施的应变措施,后 又作为夺取欧陆桥头堡以待实施代号*围歼的计划时的一项辅助行动。同年 5—6 月莫洛托夫访问英、美时,曾被作为 1942 年开闢”第二战场的计划通 报苏联,由于英国持否定态度,于同年 7 月底被取消。 大力神  即”赫尔克里士”。 大民会  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华中地区扶植的伪政治组织。1938 年 7 月 15 日在上海成立。其前身为日本特务机关策划的“兴亚会”。同年 10 月 1 日迁至南京。1940 年汪伪政权成立后,直属汪伪社会运动指导委员会领导。 该会实行会长制,除正副会长外,设理事会和监事会。理事会下设秘书、组 织、宣传、社会服务、调查统计等 5 处。鼓吹“中日提携,图东亚之自主兴 隆”,进行反共活动,为日本侵华战争效劳。1940 年底宣布解散,其主要头 目增补为汪伪国民党中央委员。 大岛浩(1886—1975)日本将领。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歷 任参谋本部部员、驻奥地利兼匈牙利武官。1934 年任驻德武官,精通德语, 为陆军部内的“德国通”。1936 年积极参与缔结*《反共产国际协定》。1938 年晋升中将,同年 10 月升任驻德大使,与日本驻义大利大使*白乌敏夫共同 致力于发展日、德、意三国的政治和军事关系。1939 年 8 月因苏、德签订互 不侵犯条约而辞职。1940—1945 年底復任驻德大使,先后缔结《德意日联合 作战协定》、*《德日意军事协定》以及《关于日德经济协作协定》。日本投 降后,于 1945 年 12 月回国途中在纽约被捕。1948 年作为甲级战犯被远东国 际军事法庭判处无期徒刑。1955 年假释。 第13页 大德国  即“大德意志国”。 大山事件  即“虹桥事件”。 大川周明(1886—1957)日本法西斯运动领导人。1911 年东京帝国大学 毕业。早年在参谋木部从事德文资料翻译。1918 年人满铁供职。1919 年参与 创立犹存社。次年为拓殖大学教授,颂扬殖民主义。后因与北一辉等人意见 不合,另创行地社和神武会等右翼团体,1929 年任满铁经济调查局理事长。 对内主张建立军部法西斯统治,对外鼓吹大亚细亚主义。逐渐与军部上层的 幕僚将校接近,同樱会骨干勾结,策划三月事件和十月事件,1932 年因参与” 五·一五事件被判 5 年徒刑。1939 年任法政大学大陆部长,继续大肆美化战 争。日本投降后,以甲级战犯被捕,因精神失常(一说装疯)保外就医,后 免诉获释。着有《日本二千六百年史》,和《大川周明全集》(7 卷)等。 大东亚省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主管占领区殖民统治的机构。1942 年 11 月设置。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占领区不断扩大,为建立统一的管理 机构,根据军部提案,将拓务省对满事务局、*兴亚院、外务省东亚局和南洋 局合併为大东亚省。下设总务局、满洲事务局、中国事务局、南方事务局以 及大臣宫房(即秘书处)等部局。因各驻地指挥官独断专横,最终未能实现 所期的一元化领导。1945 年 8 月废除。 大达茂雄(1892—1955)日本内务大臣(1944—1940)。1916 年东京帝 国大学毕业后入内务省。歷任宫城县地方行政课长、福井县知事。1934 年任 “满洲国”国务院总务厅长,中国驻屯军特务部顾问,与军部密切勾结,进 行侵略中国的活动。1939 年任内务次官。后又任首届东京都长官、昭南特别 市(新加坡)市长,对占领地进行道民统治。1944 年就任小肌年阁的内务大 臣。战后以战犯罪被捕,1947 年获释。1953—1954 年曾任吉田内阁的文部大 臣。 六角岑生(1876—1941)日本海军将领。海军兵学校毕业。早年参加日 俄战争。后入海军大学深造。1919 年曾以随员身分参加巴黎和会。后歷任驻 法武官、海军省军务局长、海军次官和第二舰队司令官。1931 年晋升海军大 将。同年为军亭参者宫。歷任大养、斋藤、冈田 3 届内阁的海军大臣,大肆 扩充海军军备,废除《华盛顿限制海军军备条约》,退出伦敦裁军会议,扩 大规队派势力,将大批条约派军官编入预备役,狂热鼓吹大海军主义。1941 年 2 月在视察中国战场时,死于飞机失事。 大学宣誓  义大利墨素里尼政权推行大学法西斯化的措施。为巩固法西 斯制度,墨索里尼于 1925 年下令将所有持不同政见的官员免职,1929 年又 规定全体公职人员均须宣誓忠于国王、宪法和国家法律。1931 年根据真蒂莱 建议,墨索里尼下令凡大学教师均须宣誓效忠法西斯主义。后大部分大学教 师参加了宣誓仪式。 六滩口约  中日关于察东事件的口头协约。参见“察东事件”。 大东亚会议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纠集其占领区傀儡政权和僕从国而 举行的一次国际会议,因标榜大东亚共荣圈故名。1943 年 11 月 5—6 日在东 京的国会议亭堂召开。会议旨在缓和东南亚各国人民的反日运动,加强对各 傀儡政权和僕从国的控制,以应付盟军的反攻。出席会议的有:江伪政权行 政院长江精卫,泰国总理代表旺·怀他耶功(wanwaithayakon),“满洲国” 国务总理张景惠,菲律宾总统”劳霍尔和缅甸总理”巴莫。自由印度首脑博 斯列席了会议。日本首相东条英机在会上鼓吹大东亚各国“共存共荣”,要 求紧密合作“完成大东亚战争”。会议通过了*《大东亚共同宣言》,但无法 掩盖日本和各被占领国之间的矛盾。 大卢基战役  苏德战争中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1942 年 11 月 24 日 至 1943 年 1 月 20 日,由*加里宁方面军实施。目的是粉碎德军中央集团军群 大卢基集团(9 个师),使之不能调往史达林格勒。1942 年 11 月 28 日,苏 军将敌合围,德军速调 6 个师解围。194 年 1 日,被围德军部分(7000 人) 遭歼灭,大卢基(beлnkneЛykn)也随之解 放。 大生产运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的生产自救 运动。1941 年和 1942 年,由于日伪军的残酷“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封 锁包围以及连续几年的严重自然灾害,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生产受到很大破 坏,财政经济和军民生活极度困难。为此,中共中央提出“发展经济,保障 供给”的息方针,号召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大生产运动。首 先是陕甘宁边区,在中共中央领导带头参加下,军队、机关、学校开荒种地, 纺纱织布,饲养猪羊,实行生产自给。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在王震率领下进入” 南泥湾,经过三年奋战,取得了战斗、生产、学习三丰收。边区的广大农民 也积极组织变工队、扎工队、互助组和合作社,投入垦荒生产,涌现大批劳 动英雄,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 1942 年起,在游击区也根据“武力与劳 力结合”、“战斗与生产结合”的方针,于预繁的战斗环境里开展大生产运 动。这一运动使敌后抗日根据枪的则政经济状况有了根本好转,为最后打败 日本侵略者奠定了物质基础。 第14页 大场争夺战  *淤沪会战中中国军队在宝山大场地区进行的阻击战。大 场是上海市区中国守军北翼第一道防线的要地。1937 年 10 月上旬,中国守 军奉命撤至此防线。11 日起,日军开始进攻,中国守军在军事委员会副总参 谋长白崇禧指挥下与日军激战于蕴藻滨南岸,予敌重创。25 日,日军对大场、 新径桥发动总攻,中国军队以敢死队挟手榴弹肉搏苦战,26 日终因工事全毁 失守。中国军队主力撤向苏州河南岸的第二道防线。此战日军伤亡 3 万余, 中国军队伤亡 10 万以上。 大西龙治郎(1891—1945)日本海军将领。1912 年海军兵学校毕业后, 致力于航空专业领域。1918 年起派驻英国和法国。回国后在横须贺航空队任 职。1927 年任联合舰队参谋,力主推进强化海军内的航空兵力。后歷任凤翔 号航空母舰飞行长,航空本部部员,佐世保航空队司令,航空本部教育部长。 1939 年任第二联合航空队司令官,参加侵华战争。1940 年 11 月任第一联合 航空队司令官。1941 年 1 月任第十一航空舰队参谋长,受山本五十六之命研 究袭击珍珠港的作战计划。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指挥对吕宋岛的空袭。1942 年任航空本部总务部长。1943 年晋升海军中将。1944 年 10 月任第一航空舰 队司令官,倡导”特攻战法。1945 年 5 月升任军令部次长,坚持继续战争, 反对投降。日本投降时于 8 月 16 日自杀。 大西洋之战暴  大战期间同盟国与轴心国在大西洋海上战斗的总称。 1939 年 9 月战争爆发后,德国与英、法之间立即展开了争夺大西洋制海权的 战斗。大西洋当时集世界航运的四分之三,对英国尤具有生死攸关的意义。 由于德国海军实力无法与英国正面抗衡,遂力图以破袭大西洋航运来迫使英 国屈服。海上交通线的袭击与反袭击,便成为其主要形式与特点。大西洋之 战大致可分 3 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战争开始至 1941 年 12 月。德国广泛使用 大型水面军舰、商船改装的袭击舰、潜挺和远程航空兵等,在大西洋东部海 域进行破袭,并敷设水雷进行封锁。英国则建立*护航制度,并出动海、空力 量搜索扑击德国大型水面军舰。1940 年法国败降和义大利参战后,英国处境 困难。构成主要威胁的是德国潜艇。在大西洋活动的德国潜艇,最初平均每 天仅 13 艘,採用单挺袭击。1940 年 10 月起逐步转为多艇结群攻击(即”狼 群战术)。1941 年上半年平均每天增至 25 艘。义大利潜艇也开始参加。尚 未参战的美国採取援英行动。1941 年 4 月,美国把泛美安全区从西经 60°向 东伸延至西经 26°(同年 9 月美国海军提供护航至此)。德国潜逛活动受到 限制。同年 5 月,英国击沉*俾斯麦号战列舰。此后德国停止使用大型水面军 舰破袭大西洋航运。本阶段盟国损失船舰约 760 万吨,其中被潜艇击沉占 54%。德国损失潜艇 43 艘。第二阶段为 1941 年 12 月至 1943 年 4 月。美国参 战后,德国把潜挺战扩展至美国东海岸和加勒比海海域。在大西洋活动的德 国潜艇 1942 年增至平均每天 75 艘。该年盟国损失船只 769.9 万吨,超过美 英所造新船数(718.2 万吨)。邓尼茨的吨位战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为了对 付德国的潜挺战,英国成立”反潜挺战委员会,调整和加强护航体制,投入 3000 艘舰艇和 2000 多架飞机。1943 年春,德国集中 100 多艘潜艇,在盟国 护航兵力薄弱的北大西洋中部,实施几个大艇群集团作战,以 3 月间攻击*hx —229 和*sc-122 护航运输队之战达到最高峰。本阶段盟国损失船舰约 1000 万吨,其中 80%为潜逛击沉。德国损失潜艇 155 艘。第三阶段为 1943 年 5 月至德国投降。盟国在大西洋护航会议后,建立支援舰队,广泛使用护航航 空母舰和新式雷达等武器,将护航运输队的反潜挺作战由消极防御转为积极 进攻。1943 年 5 月的头三周,盟军连续击沉德国潜艇 31 艘,使大西洋潜艇 战出现根本转折。随着整个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展,盟国在大西洋的海、 空力量大增,加上战略轰炸使德国军事工业与潜艇基地遭受破坏,德国的潜 艇战迅速走向失败。1943 年 9—10 月大艇群对大西洋护航运输队的攻击一再 失败。邓尼茨被迫放弃狼群战术。1944 年春,面临盟军登陆西欧的威胁,德 国潜挺收缩至沿海地区,基本停止在大西洋作战。本阶段盟国损失船舰约 300 万吨,其中 70%为潜挺击沉,而德国损失潜艇近 600 艘。1945 年 5 月德国投 降时,自行凿沉潜艇 200 多艘,交出 159 艘。歷时 5 年零 8 个月的大西洋之 战,轴心国击沉盟国和中立国船舰约 2100 万吨,其中潜挺击沉 68.1%、飞机 击沉 13.4%、水面舰涎击沉 7.2%、水雷炸沉 6.5%、沉没原因不明 4.8%。 德国损失潜艇 780 多艘,占投人作战潜艇总数 1160 艘的 67.2%。大西洋之 战保障了英国抗战、美英登陆北非和开闢欧洲第二战场的供应,对战胜德意 法西斯起了重大作用。 大西洋会议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罗斯福和邱吉尔在大西洋北部纽芬 兰阿根夏(argen)湾的军舰上举行的会议。1941 年夏,纳粹德国已席捲 欧洲大陆併入侵苏联,日本也乘机加紧南进,世界人民反法西斯唿声高涨。 美、英为表明两国联合反对法西斯的态度和目的,协调彼此的方针政策,于 8 月 9—12 日举行了战时两国政府首脑的首次会晤。会议期间,拟就了*《大 西洋宪章》并于会后发表,讨论了有关对付德、日法西斯侵略的战略部署、 两国战时经济合作、美国参加大西洋护航行动以及向苏联提供援助等问题。 罗斯福和邱吉尔根据霍普金斯莫斯科会谈的报告,联名致函史达林,建议召 开*苏美英莫斯科会议。此次会议奠定了美英战时合作的基础,并对促 第15页 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起了积极作用。 大西洋宪章  罗斯福和邱吉尔在”大西洋会议后于 1941 年 8 月 14 日发 表的联合宣言。共 8 条,主要内容为宣布两国国策中的如下共同原则:不追 求领土或其他方面的扩张;反对未经有关民族自由意志所同意的领土改变; 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政府形式的权利,设法恢復各民族横遭剥夺的主权和 自治权;一切国家享有世界贸易及取得原料的平等待遇;促成一切国家在经 济方面最全面的合作;摧毁纳粹暴政后重建世界和平,使各国俱能在其疆土 内安居乐业,使全人类悉有自由生活、无所恐惧亦不虞匮乏的保证;公海航 行自由不受阻碍;世界各国均应放弃使用武力,在广泛而永久的普遍安全制 度未建立之前,应解除实施侵略威胁或有此可能的国家的军备,同时贊助与 鼓励实行裁军。同年 9 月 24 日,苏联在*伦敦会议上发表同意宪章基本原则 的声明,但同时表示这些原则的实际运用“必须与各国的状况、需要和歷史 特点相适应”。此宪章的发表为促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大西洋壁垒(antik-wall)德国为防止盟军攻人欧洲大陆,在西欧 大西洋沿岸构筑的防线。德军侵占北欧和西欧后,开始从挪威到法国的浸长 海岸线上部署防御。1942 年 3 月,希特勒发布第四十号指令,强调沿海地区 面临盟军登陆的危险,要求加强防御工事和据点。1943 年 11 月希特勒发布 第五十一号指令,以紧迫语调重复这一内容,并把防御重点确定在丹麦至法 国的沿岸。德国报刊吹嘘此为坚不可摧的“大西洋壁垒”。事实上仅为一线 式筑垒配系,缺乏纵深梯次配置,各自独立的筑垒地段也无紧密联繫,且至 1944 年夏大部分未竣工。在防止盟军登陆上来发挥作用。 犬诏奉戴日  日本每月举行的奉读天皇宣战诏书日。1941 年 12 月 8日, 日本天皇发布对美、英的宣战诏书。次年元旦,首相东条英机在内阁告谕中 宣布,每月 8 日为“大诏奉戴日”,取消”兴亚奉公日。届时学校、工厂等 举行诏书奉读仪式,祈祷必胜;各户插挂国旗。1942 年曲”大古唱;邻近的 公会室也召开“后方奉公国民总进军大会”。后又规定邻组(街道保甲组织) 的例会统一在每月 8 日召开。 大政翼贊会  战时日本加强法西斯政治统治的官方团体。第二届近卫内 阁成立后,推进新体制运动,解散原有政党,为集中国民的政治力量,加强 法西斯政治体制,于 1940 年 10 月 12 日成立。总裁由首相兼任,各地方长官 兼任各地方支部长,其他主要职务均由内务省官吏和军人招持,其纲领是, 积极实践襄助国政的“臣道”,协助建设大东亚共荣圈,翼贊政治体制、经 济体制、文化新体制和生活新体制,以使日本成为世界道义上的恍辉领导 者”。1942 年 6 月起*大日本产业报国会、*大日本妇女会、部落会和邻组(街 道保甲组织)例会均由其管辖,对国民生活实行全面控制。1945 年 6 月,国 民义勇队建立后解散。大德意志国(grossdeutschesreich)又译*大德意志 帝国”或”大德国”,纳粹德国向外扩张后的正式名称。十九世纪初德意志 民族运动兴起时,阿恩特(ernstmoritzarndt,1769—1860)首先提出,要 求建立包括所有德意志人的大国。纳粹理论承继了该思想。希特勒执政后利 用和发展该思想,鼓动战争,先后吞併奥地利、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和立陶宛 的默麦尔区。大战爆发后,随着德国的向外扩张,其控制区分成 5 类:(1) 合併区,实行直接统洽,包括原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立陶宛 的默麦尔区,波兰的但泽一西普鲁土行政区、瓦尔塔兰(war—thnd)行 政区、卡托维兹专区、泽希瑙(ziehenau)专区、苏道思(sudauen)专区、 佐尔道(soldau)地区以及比利时的欧本(eupen)、马尔梅迪(malmedy) 和莫雷斯纳(more)地区;(2)民政长官管辖区,通过德意志化逐渐并 入,包括波希米亚-摩拉维亚地区,南斯拉夫的下斯蒂里亚(lowerstyria)、 上卡尔尼奥拉(uppercarn-i)、米埃斯塔尔(miesstal)和丹麦的谢兰 (send)地区,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卢森堡国以及波兰的比亚韦 斯托克(bialystok)省;(3)附属区,即势力范围,包括波兰总督辖区, 乌克兰总督辖区和奥斯兰(osnd)总督辖区;(4)占领区,实行军事和 经济的控制但不併入,包括除上述三类地区外的所有控制区;(5)作战区, 即 1943 年 9 月义大利投降后接管的地区。 大日本生产党  日本右翼团体,1931 年 6 月成立。内日良平为总裁。 会长吉日益三。以黑龙会为骨干,另有六贩的明德会、回天时报社、日本国 民党等 18 个团体加入。以宣扬大日本主义为宗旨。1932 年加入右翼工会, 提出实现国家社会主义的口号。1933 年一度停止活动。1942 年改组为大日本 一新会。日本投降后解散。 大日本妇女会  日本战时统制妇女的全国性半官方团体。1912 年 2 月 根据内阁会议决定,由爱国妇女会、*大日本国防妇女会和大日本联合妇女会 合併而成。纲领是修心养身,为国服务。凡 20 岁以上妇女均被强迫入会,参 加“圣战”贮蓄、回收废品、国防训练以及援助军人等活动。1943 年会员达 1931 万。1945 年为进行本土决战被编入国民义勇队,战后解散。 第16页 大东亚共荣  圈日本帝国主义独霸亚大地区的侵略目标和口号。由”东 亚新秩序和”大东亚新秩序发展而来。1940 年 7 月第二届近工内阁制定*《基 本国策纲要》,提出建立“以皇国(日本)为核心,以日满华牢固结合为基 础的大东亚新秩序”,“确立包括整个大东亚的经济协同圈”。同年 8 月 1 日,外务大臣松冈洋右首次使用“大东亚共荣圈”一词。被列入“共荣圈” 的国家和地区有:中国、朝鲜、法属印度支那(今越南、柬埔寨、寮国)、 缅甸、泰国、马来亚、菲律宾、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 纽西兰、英属印度(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阿富汗以及太平洋的 许多岛屿。1941 年正月,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以武力实施该侵略目标。 1943 年 11 月 5—6 日,东条英机主持在东京召开由日本占领区各傀儡政权头 目出席的”大东亚会议,发表《大东亚共同宣言》,标志其正式建立。以后 随着日本的战败而崩溃。 大东亚新秩序  日本帝国主义独霸亚大地区的侵略目标和口号,由”东 亚新秩序扩展而成。1940 年 7 月 26 日。第二届近工内阁通过实施南进战略 的*《基本国策纲要》而提出。强调“以皇国(日本)为核心,以日满华的牢 固结合为基础”,包括从印度起、连同大洋洲在内的整个东亚和太平洋地区。 后来称为大东亚共荣圈。 大和号战列舰  日本战列舰。为*武藏号战列舰的姊妹舰。吴港海军工 厂制造。1941 年 12 月 16 日竣工。舰长 286.1 米,宽 38.9 米,标准排水量 6.9(一说 6.4)万吨,最高航速刃节,装备 9 门口径为 460 毫米的大炮。是 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战列舰。服役后即为联合舰队的旗舰。因航空母舰迅即在 太平洋战争中取得主导地位,该舰未能发挥预期威力。1945 年 4 月 7 日在反 击美军登陆沖绳的作战中被美舰载飞机击沉于九州西南洋面上。 大炮先于黄油(geschützegehenbuttervor)纳粹德国的宣传口号。1936 年戈林在演说中正式提出。他藉口德国需要获得自由和“阳光下的地盘”, 要求人民缩减消费,多生产武器,扩大进口工业原料,强调状炮会使我们强 盛,黄油只能使我们肥胖!” 大海令第九号  1941 年 12 月 1 日,日本大本营向联合舰队司令长官* 山本五十六下达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命令。主要内容为:(1)日本决定以 12 月上旬为期,对美、英、荷等国开战。(2)联合舰队应负责消灭敌在亚洲方 面的舰队和航空兵力。(3)联合舰队应配合南方军迅速占领美、英、荷在东 亚的重要据点,并占领和确保南方要地。(4)联合舰队应根据需要协同”中 国方面舰队作战。(5)大本营将向联合舰队下达具体开战的日期。 大德意志帝国  即“大德意志国”。 大日本青少年团  日本战时统制全国青少年的半官方组织。1940 年近 卫文麿倡导新体制运动,解散所有独立的政治结社,成立“大政翼贊会,对 国民实行一元化统治。为将全国青少年编入翼贊统治体系,1941 年 1 月 16 日以*大日本联合青年团为核心,将大日本联合女子青年团、大日本少年团联 盟和帝国少年团协会合併而成,这样,全国的青少年自国民学校初等科三年 级以上的学生到 25 岁的毕业生,均被编入国家单一的统制团体。文部大臣兼 任全国最高领导人,各道、府、县青少年团团长由地方最高长官兼任,备校 团长由校长兼任。从事组织青少年援助伤残军人及其家属,进行义务劳动和 国防训练等活动,以实现学校教育和军事训练的一体化,并组织义务劳动队 赴北海道和“满洲国”进行开发。1945 年 5 月为大日本学生队取代,同年 6 月解散。 大凤号航空母舰  日本航空母舰。川崎重工业公司制造。1944 年 3 月 竣工。标准排水量 2.93 万吨,最高航速 33.1 节,可载飞机 53 架。同年 6 月作为日本第一机动舰队司令宫小泽治三郎的旗舰,率队执行*阿号作战, 在菲律宾海海战中被美军潜挺击沉。 大东亚共同宣言  1943 年 11 月在日本东京召开的*大东亚会议上通过 并公布。主要内容为:“大东亚”各国相互合作,完成状东亚战争”,“使 大东亚从美、英的桎梏下解放出来,保全其自存白卫”;大东亚各国应“同 心协力确保大东亚的安定,以道义为基础建设共存共荣的秩序、“相互尊重 各自的自主独立,以实现互助敦睦”;“相互尊重各自的传统,发扬各民族 的创造性,以提高大东亚的文化”;“在互惠原则下紧密合作,以求发展经 济,增进大东亚的繁荣”。 大西洋护航会议  战时美国、英国和加拿大为大西洋反潜挺战而举行的 专门会议。1943 年 3 月 1 日在华盛顿举行。会议调整了盟国的护航体系,确 定美国撤出北大西洋航线的护航,其西经 47°以东由英国负责,以西由加拿 大新成立的西北大西洋司令部负责;美国则成立第十观队,专门保护美洲至 直布罗陀和摩洛哥以及加勒比海至英国两条航线。会议决定採用新的护航时 刻表,组建专门反潜逛的*支援舰队,加强岸基远程飞机和护航航空母舰的护 航作战。 大西洋岛屿计划(anticindsn)1941 年美国企图控制和占领 葡属和西属大西洋诸岛屿的计划。鑑于大西洋诸岛屿重要的战略意义及存在 被纳粹德国占领的可能性,1941 年 5 月 27 日,罗斯福总统在广播中声称, 纳粹德国如果控制了亚速尔和维德角等大西洋岛屿的话,将立即危及南、北 美洲的安全,为此美国决定扩大在大西洋的海军巡逻,并警惕纳粹在更靠近 西半球的地方建立基地的任何企图。意在使门罗主义的范围引申到大西洋诸 岛。同年 5 月 23 日,罗斯福命令美军作好占领亚速尔群岛的准备。后因葡萄 牙政府的抗议和作战资源等问题,以及苏德战争的爆发,此计划被取消。 第17页 大西洋第一战略(antic-firststrategy)即“先欧后亚战略”。 大纵深战役(战斗)理论  二十年代未至三十年代中期苏联军事理论 界研究制定的现代作战理论。该理论要求在进攻战役中用杀伤兵器同时压制 敌人整个防御纵深。首先于选定方向上突破敌战术地幅,然后将发展胜利的 快速梯队(坦克、摩托化步兵、骑兵)投入交战,并在敌后实施空降,迅速 把战术胜利扩展为战役胜利。该理论反映了军事技术装备的更新、部队组织 编制的改革与作战样式和作战方法创新的内在联繫,体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后现代化新兵种的发展对战术和战役法理论的有力推动。二十年代末、三十 年代初苏联已制定出大纵深战斗理论的原则,进而在三十年代中期形成大纵 深战役理论。并先后在基辅军区。白俄罗斯军区的大演习中进行了实践验证。 1936 年颁布的苏军野战条令对这一理论作了首次系统阐述。苏德战争中,苏 军运用并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 大日本文学报国会  日本战时进行军国主义宣传的半官方文化团体。 1942 年 6 月由*日本内阁情报局发起组成。机关报为《文学报国》。曾通过 筹办全国规模的“大东亚文学者会议”和“文学报国演讲会”胁迫文学家进 行军国主义宣传,美化侵略战争。日本投降后解散。 大日本产业报国会  日本战时统制工人的半官方团体。1938 年爱知县 产业报国联盟在全国范围发起建立产业报国会运动。1940 年 11 月 23 日正式 成立。总裁由厚生大臣兼任。各地方的工矿企业均设立,1941 年会员达 5000 万人。以发展产业,辅佐皇运为纲领,1942 年 5 月被列为*大政翼贊会的下 属团体,专事胁迫工人增加生产,并负责分配物资。日本战败投降后解散。 大日本言论报国会  日本战时进行军国主义宣传的半官方文化团体。 1942 年 12 月 23 日成立。会长*德富苏峰。会员以评论家协会为主,1949 年 总人数 917 人,信奉“言论报国”的宗旨,与*日本内阁情报局、军部密切配 合,在全国范围内举办题为“击破美英思想战”的大型演讲会,编辑出版《日 本思想战丛书》。1946 年 1 月解散。 大日本国防妇女会  日本战时统制妇女的半官方团体。1931 年日本发 动*九·一八事变后,在大坂和东京等地成立。1934 年 4 月成立全国本部。 会长武藤能妇子,主要干部均由陆、海军大臣及现役将官的妻子担任。以妇 女与政府齐心协力《共扬皇道》为宗旨。主要从事援助伤残军人及阵亡士兵 家属、募集慰问品、开展防空训练等活动。1941 年会员达 100 多万人。1942 年併入*大日本妇女会。1945 年编入国民义勇队,战后解散。 大日本联合青年团  日本战时统制青年的半官方团体。1925 年 4 月由 东京联合青年团团长旨藤新平发起成立。以加强对青年的法西斯统治、宣传 军国主义思想为宗旨。1934 年改名为状日本青年团”。1941 年 1 月与大日本 联合女子青年团、大日本少年团联盟、帝国少年团协会合併为*大日本青少 年团,成为近卫新体制运动的一翼。 大西洋护位运输队(antioconvoys)战时盟国为保障大西洋航运而 以海、空军实施护航的组织。大西洋当时集中世界航运的四分之三,具有重 大的经济和战略意义。保障大西洋航运,对于英国更构成其生存基础。战争 爆发后,英国便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行之有效的经验,于 1939 年 9 月建立护 航制度,以若干商船和警戒护航舰挺组成特种编队,并在航渡中由海、空军 实施近径和远程掩护。战争初期法国海军曾参加护航。1941 年 9 月起,美国 对大西洋西经 26°以西海域提供护航。美国参战后,1942 年夏调整大西洋护 航体系,划分为西区(西经 52°以西)、中区(西经 52°至 22°)和东区 (西经 22°以东),分别由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的海、空军负责保障航渡安 全。护航运输队通常由 40—60 艘商船编成,排成 9—12 列纵队,纵队间隔 5 链,同一纵队前后船问隔 3 链,每 7—10 艘商船配一艘警戒舰。按航速分为 慢速船队(7.5 节)和快速船队(9.5—10 节)。每支船队按航线和航火编有 代号。主要航线有英国-北美,英国一直布罗陀、地中海和西非,美国-地中 海等。战争初期德国曾派大型水面军舰破袭大西洋航运,但构成对盟国主要 威胁的是德国潜艇。德国潜艇最初採用单艇攻击,1940 年 10 月起逐步实行 多艇结群攻击(*狼群战术)。1943 年 3 月,德国的大西洋潜艇战达到最高 峰,该月前 20 天击沉盟国 98(一说 97)艘船只,其中三分之二属护航运输 队。后盟国编人护航航空母舰,广泛採用新式雷达,建立*支援舰队,把护 航运输队的反潜作战从消极防御转入积极进攻,于同年 5 月前三周连续击沉 德国潜艇 81 艘,使德国潜艇战走向失败。1944 年航经大西洋的盟国 266 支 护航运输队,计 12907 艘商船和 1945 艘警戒护航舰挺,被德国潜艇击沉的仅 日艘。整个战争期间,航经大西洋的护航运输队共 2200 支,商船 7.5 万艘, 被击沉 574 艘(约占 0.75%)。护航运输队有效地保障了大西洋的航运。参 见“大西洋之战”。 大陆令第五六九号  1941 年 12 月 1 日日本大本营向南方军司令宫”寺 内寿一下达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命令。代号为“鹫”。主要内容为:(1)日本 决定对美、英、荷宣战。(2)南方军须于 12 月×日开始进攻(或进入)作 战。(3)南方军司令部子 12 月×日前可执行以下事项:如受敌先发制入的 攻击,可协同海军随时开始进攻(或进入)作战;如英军进入泰国,可协同 海军随时进入泰国;如遇敌机对日本重要基地、舰队等进行侦察时,可予击 落。 第18页 大青山抗日根据地  晋绥抗日根据地的组成部分。 大黄蜂号航空母舰(ho)美国航空母舰。1937 年开始建造,1941 年服役。排水量 2.2 万吨,航速 33 节,载机 80 余架。太平洋娥争期间,参 加对日作战。1942 年 4 月曾运载杜立特指挥的轰炸机队空袭东京。同年 6 月 参加中途岛海战,10 月 26 日在圣克鲁斯群岛海战中受重创,撤退中自沉。 后美军以一艘新建的”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重新命名。1944 年 6 月参加菲 律宾海海战,10 月参加雷伊泰湾海战。1945 年 2 月参加硫黄岛战役,3 月攻击 日木本上,4 月参加沖绳岛战役。 人本营和政府联席会议  日本政府与大本营的联络机构。1937 年 11 月 设置。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近卫文麿曾要求将首相列为大本营成员, 遭军部反对。为谋求政务和军事指挥的一致,遂设置此会议。成员由首相、 外务大臣、陆军大臣和海军大臣、参谋总长、军令部长组成。由内阁书记官 长和陆海军军务局长(后亦包括综合计划局长官)担任干事。议案由政府和 大本营根据需要随时提出。会议决定一般略去军事事项,再经内阁议决,上 奏天皇裁决后实施;而军事方面则由参谋息长和军令部长上奏天皇并负责实 施。因军部拒绝在会议上讨论作战用兵事项,未能达到政府所期目的。1944 年 7 月被小矶内阁废止,后代之以*最高战争领导会议。 万尼科夫(bopncЛьвoвnчВahhnkoв,1897—1962) 苏联国防工业人民委员(1939—1941)、弹药人民委员(1942—1946)。1918 年参军。翌年加入俄共(布)党。参加过国内战争。1920 年人莫斯科巴乌曼 高等技术学校学习。1926 年起任机器制造厂厂长。1937 年起先后任国防工业 副人民委员、人民委员。苏德战争爆发后任武器装备副人民委员。1942 年起 任弹药人民委员。积极组织和领导战时的军火生产。1944 年获炮兵工程勤务 上将衔。战后继续担任领导国防工业的要职。着有《战前的苏联国防工业》、 《武器装备人民委员的札记》。 万湖会议  即“汪湖会议” 万宝山事件  日本武装侵占中国东北前的挑衅事件。 1 年 5—6 月,日本驻华外交官在吉林长春市西北约 30 公里的万宝山, 利用中朝农民的水利纠纷,挑起事端。 7 月 1 日日本警察开枪击伤中国农民多人,使朝鲜移民达到开渠引水的 目的。接着日本政府歪曲真相,在朝鲜各地煽动徘华凤潮,一周内杀害华侨 109 名,伤 160 余名。并进而鼓吹增兵满洲,为武装占领东北大造舆论。 [丨] 上官云相(1895—1969)中国将领。字纪青。保定军校毕业。歷任国民 政府军第九军军长、国民政府参军。九·一八事变后,任豫鄂皖“剿总”中 路军第五纵队指挥官,率部“围剿”鄂豫皖苏区。1935 年初授中将衔。抗日 战争爆发后,任第十一军团军团长,参与指挥蚣沪会战。1938 年 6 月起任第 三十二集团军总司令。1941 年初参与策划”皖南事变,率部围攻新四军军部。 1943 年 1 月升任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配合顾祝同防守苏南、皖南、赣东北 及闽浙两省。抗战胜利后,曾任华北“剿总”副总司令。大陆解放前夕去台 湾。 上高战役  抗日战争中期中国军队粉碎日军进攻赣西地区的战役。1941 年 3 月 15 日起,日第十一军司令官”阿南惟机率 2 个师团及 1 个旅团,分三 路,由南昌一带向上高、高安地区发动进攻。中国第九战区集结 4 个军 8 个 师的兵力,节节抵抗,待机反击。3 月 18 日,日军占领上高、高安后,撤出 1 个师团调往华北。进攻上高的日第三十四师团孤军西进,于 25 日被中国军 队包围。日军急忙出动 1 个师团增援。26 日夜,日军突围后开始撤退,中国 军队乘胜追击,至 4 月 2 日收復高安等地,双方恢復原有态势。此役日军伤 亡 1.5 万余人。 上海事变  即“一·二八事变”。 上海战役  即“淞沪会战”。 上海护关斗争  抗日战争期间,上海江海关职工反对日伪接收的斗争。 上海江海关为当时全国最大的海关,由英国人控制。日军侵占上海后,开始 向江海关渗透侵略势力。1938 年 5 月 2 日,英日达成协议,同意”中华民国 维新政府接收江海关。7 日,江海关 2000 余职工在中国共产党上海地下党领 导下举行政治罢工,抵制日伪接收,并成立华员护关会,发表护夫宣言。9 日,由于日军的恐怖镇压和英国人的妥协退让,职工忍痛復工,以保存力量。 护关斗争虽遭挫折,但政治影响很大,鼓舞了上海人民的反日斗争。 上海护邮斗争  上海邮务职工维护邮政权的斗争。1938 年 5 月 8 日, 上海邮务职工在*上海护关斗争影响下,中国共产党上海邮局地下党支部领导 成立“护邮运动促进会”,并提出邮政主权独立完整、誓死不为日伪服务、 保障邮工生活等六大纲领。8 月又成立“护邮运动委员会”,出版《前线》 (后易名《大众》)杂志,扩大护邮宣传。11 月初,伪上海特别市政府下令 上海邮政总局及各支局一律悬挂伪五色旗,该委员会成立“行动委员会”, 率领广大职工坚决抵制,迫使日伪当局未敢强行易帜。 第19页 上下细腰涧战斗  1939 年八路军在山西省繁峙县对日军的一次战斗。 是年 5 月 4 日,日军集中 500q 余人分四路“扫荡”北岳抗日根据地。八路军 第一二○师第三五九旅先舌在龙泉关附近的神堂堡、铜钱沟,青羊口西南的 口泉、常品里等地予敌以连续打击,迫使敌军退却。14 日晨,又在繁峙县神 堂堡附近的上下细腰涧包围日军独立混成第三旅团宫崎大队 800 余人,经过 激战,歼敌 500 亲人,缴炮 4 门,机枪 19 挺,粉碎了日军“扫荡”计划。 上西里西亚战役  苏德战争后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1945 年 3 月 15 —31 日,由*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实施。“下西里西亚战役后,苏军即从南北 两个方向围歼上西里西亚德军集团,至 3 月底共歼灭德军 4 万多人,俘虏 1.4 万余人,并进抵苏台德山前地带,为尔后向德勒斯登和布拉格出击占据了有 利态势。 上阿尔萨斯战役  即“科尔马战役”。在法国东北部上莱茵省首府科尔 马(colmar)地域进行。因上菜茵省与下莱茵省旧统称阿尔萨斯,故亦以此 称之。 上海特别市政府  见“伪上海特别市政府”。 上海难民收容所  1937 年*八·一三事变后,市郊、闸北、沪东以及苏 南、苏北等地的 70 余万中国难民涌人上海租界。上海各界救亡团体在租界建 立难民收容所,安置无处疏散的难民。至 1938 年上半年,总数已达 200 个。 1937 年底中共江苏省委成立难民工作委员会,深入难民收容所,组织生活救 济和生产自救,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教育,并趁祖界当局遣散难民回乡之机, 派遣党员和干部随难民赴苏南、苏北各地、开闢党的工作和敌后游击战争, 还以“移民垦荒”的合法名义,输送大批进步难民参加新四军和各地的抗日 游击队。 上海救亡演剧队  抗日战争初期上海戏剧界救亡协会所属 13 个流动演 剧队的总称。1937 年 8 月 15 日在上海成立。在上海及全国各地进行抗日救 亡的宣传活动,激发人民的抗日热忱。1938 年有之队奔赴敌青,另外 5 队集 中到武汉,与其他抗日进步剧团一起改编为*第三厅所属抗敌演剧队。 上萨尔茨山军事会议  纳粹德国在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战争动 员会议。共两次,均在上萨尔茨山(ober-salzberg)举行,出席会议的主要 是德国高级将领,但未作正式记录。1939 年 8 月 14 日第一次会议上,希特 勒强调必须在 12 周内击溃波兰,认为英、法两国可能为此召回大使或全面实 行对德禁运,但肯定不会参战。1939 年 8 月 22 日第二次会议上,希特勒声 称轴心国拥有他本人、墨索星尼和佛朗哥等杰出人物,英、法等国只有平庸 的领袖,国际形势对德国非常有利,但德国的经济因受各种限制,无法长期 支持,必须现在就“摊牌”;应在同英、法交战前打败波兰,获得所需的” 生存空间;英、法两国没有决心和能力履行保障波兰的义务;发动战争可找 任何藉口,胜利者在事后是无人敢质问的。该会议为发动战争在思想上进行 了战争动员。 山下奉文(1885—1946)日本将领。毕业于陆军土宫学校和陆军大学。 歷任驻奥匈帝国武官、陆军省军事调查部长。1936 年任步兵第四十旅团长, 驻扎朝鲜。1937 年 7 月率部入侵中国,晋升中将。后歷任华北方面军参谋长、 第四师团长。1940 年任陆军航空总监兼航空本部长,扩充航空兵力,1941 年 11 月任第二十五军司令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率部侵占马来亚和新加 坡,大肆屠杀当地人民,有“马来之虎”之称。 年 7 月调中国东北,任第山下奉文一方面军司令官。1943 年晋升大将。 1944 年改任第十四方面军司令官,指挥防守菲律宾,马尼拉弃守后,仍率残 部在吕宋顽抗。战后在菲律宾被美军事法庭判处死刑,1946 年 2 月被处决。 山田之三(1881—1965)日本将领。毕业于陆军士宫学校和陆军大学。 歷任朝鲜军参谋、骑兵第四旅团长、陆军通信学校校长、参谋本部第三部部 长和陆军士宫学校校长等职。1934 年晋升中将。1937 年任第十二师团长,参 加侵华战争。次年任第三军司令官。1938 年 12 月任华中派遣军司令宫。次 年任教育总监。1940 年晋升大将。 1 年任防卫总司令官。1944 年 7 月任关东军司令官,兼驻”满洲国”大 使及关东局总长。1945 年 8 月日本投降时被苏军俘虏,后引渡与中国。1956 年 6 月获释回国。 山西新军  即“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 山下龟三郎(1867—1944)日本实业家。1902 年起开始经营海运业和 煤碳业。1911 年创立山下汽船株式会社。1940 年拥有船只 60 艘,总吨位达 50 万吨,航运到达北美、南美、澳大利亚、纽西兰、伊朗和非洲。太平洋战 争中作为海运界的代表担任东条、小矶两届内阁的顾问,并作为查察使在各 地活动,致力于增强日本海上运输能力,为侵略战争服务。后病死。 山本五十六(1884—1943)日本海军将领。1904 年江田岛海军兵学校 毕业。参加日俄战争,负重伤。1916 年海军大学毕业。后歷任海军大学教官、 驻美大使馆武官、赤城号航空母舰舰长、第一航空战队司令宫、海军航空本 部部长和海军次宫,期间曾两次参加伦敦海军裁军会议。极力主张发展海军 航空兵力,以突然袭击摧毁敌巢的出击作战取代日本海军传统的邀击作战。 1939 年出任联合舰队司令长官。1940 年晋升海军大将。积极筹划和指挥实施 1941 年 12 月 8 日对珍珠港的突然袭击。在太平洋战争初期指挥日本海军保 障日本“南进”战略的实施。1942 年 5 月率日本海军主力发动*中途岛侮战, 遭到严重挫折。1943 年 4 月 18 日,在赴前线视察途中,坐机于索罗门群岛 上空遭美机截击丧命。死看追授海军元帅。 第20页 山东大反攻  *山东抗日根据地军民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而实施的战略 反攻。1945 年 8 月 17 日起,该区抗日军民在*罗荣桓指挥下兵分五路大举反 攻:鲁中部队进攻胶济铁路西段、津浦铁路济南至壳州段,进逼济南;滨海 部队进攻胶济铁路东段和陇海铁路东段,协同进攻青岛、海州、连云港等地; 胶东部队进攻青岛、胶济铁路东段和沿海备城市;渤海部队进攻胶济铁路西 段及津浦铁路济南至沧州段;鲁南部队进攻徐州东北之外围及津浦铁路徐州 至兖州段。经 1 个多月协同作战,解放 46 座县城及烟臺、威海卫等 6 个城市、 港口,歼灭日伪军 6 万亲人,切断胶济、津浦、陇海等铁路线,使济南、青 岛、徐州、连云港等城市处在解放区的战略包围之中。 山西牺盟会  全称“山西省牺牲救国同盟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进步群众团体。 6 年 9 月在太原成立。阎锡山任会长。共产党人*薄一波任秘书长,主持 实际工作。会员发展到 60 万人,在各县设有分会。不少共产党员加入,并掌 握该会各级组织的领导权。该会举办各科训练班和 10 个国民军官兵教导团, 培养抗日救亡运动骨干;组建抗日决死队等抗日武装,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 争。1939 年 12 月,阎锡山发动反共的晋西事变,强令解散牺盟会,不少骨 干遭杀害。 山城号战列舰  日本战列舰。为扶桑号战列舰的姊妹舰。横须贺海军工 厂制造。1916 年下水。经两次改装。1935 年 3 月第二次改装竣工。标准排水 量 3.47 万吨,最高航速 24.7 节,装备 360 毫米火炮 12 门。1942 年 5—6 月 曾参加进攻中途岛的作战行动。后长期泊驻本土基地。1944 年 10 月 25 日在 雷伊泰湾海战中沉没。 山打根死亡行军  日军在婆罗洲的一次强行军。1945 年 1 月,日南方 军息司令部判断,盟军为配合攻占新加坡的作战,可能会以首先进攻婆罗洲 (印度尼西亚称加里曼丹岛)的文菜地区作为策应。为加强防御,决定命日 第三十六军的防守重点从北海岸与东海岸移到西海岸。自 1 月末始,日军部 队开始重新布防的强行军,途中须横跨婆罗洲中部的嵴樑山脉和穿越数百公 里的层层密林。从 1 月末到 6 月的整个行军过程中,由于气候恶劣、地势险 要、飢饿疾病等原因,使日军部队损失过半。因行军目的地为西海岸的山打 根,故称“山打根的死亡行军”。 山东抗日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北敌后主要抗日根据地之一。 1938 年春,中共山东省委在山东各地发动抗日武装起义,先后建立十几块游 击根据地,并于年底将游击武装统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1939 年 3 月,罗荣 桓率第一一五师主力进入山东,与山东纵队一起巩固和发展了山东抗日根据 地,1940 年 8 月工日成立了山东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黎玉任首席代表。至 1944 年,该区部队达 27 万人,对敌作战 1.9 万余次,毙伤日伪军 15 万余人, 根据地包括鲁中、滨海、胶东、渤海、鲁南 5 个战略区,东临黄海,西至津 浦铁路,南至陇海铁路,北抵天津南郊,成为威胁敌占之律浦、陇侮、胶济 铁路与济南、青岛、徐州等大城市的重要战略大区。 山东抗日武装起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山东人民进行抗击日军的武装起 义。1937 年 12 月底日军攻占济南后,中共山东省委先后在天福山、黑铁山、 沮袜山、泰西等地组织一连串武装起义,开闢了胶东、鲁中、鲁西、清河、 湖西、鲁南等 10 多块抗日游击根据地。至 1938 年夏,武装队伍发展到 4 万 余人,编为 10 个支队,并一度攻人济南,占领威海卫,多次夺占烟臺。为建 立山东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后各路起义军统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 张经武任总指挥,黎玉任政治委员。 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  也称“山西新军”。中国共产党影响和领导下 的抗日武装。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大举进犯山西,中共北方局争取阎锡山 同意,以”山西牺盟会为基础组编建立。1937 年 8 月 1 日起,陆续组建 4 个 纵队,开赴山西各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以后又相继建立工人武装自卫队、 政洽保卫队、暂一师、第二○九旅、第二一二旅、第二一三旅等,达 4.5 万 人。1939 年底在粉碎阎锡山制造的“十二月事变”,击败其进攻后,建立总 指挥部,续范亭任总指挥,以后该部队陆续编入八路军。 山东一九四二年反扫荡  山东抗日根据地军民反击日军“扫荡”的战 役。1942 年,日军以强大兵力多路“梳蓖式”快速前进,先构成合围圈,再 边压缩、边搜索,企图摧毁根据地。山东抗日军民粉碎日伪军千人以上兵力 的“拉网合围”式“扫荡”40 次,沉重打击了日军,保卫了山东抗日根据地。 山东一九四五年攻势作战  山东抗日根据地军民对日伪军的攻势作 战。1945 年春季,该区八路军各部队执行中共中央提出的“扩大解放区,缩 小沦陷区”的战略方针,在胶东、鲁中、滨海各地进行讨伐伪军作战,歼敌 1.6 万余人,收復泅水、蒙阴县城。从 5 月下旬至 8 月上旬,又进行了临(沂) 费(县)、郯(城)马(头)等战役,歼敌 3 万亲人,解放县城 9 座,迫使 日伪军退守胶济、津浦、陇海铁路沿线的城市和据点,为战略大反攻准备了 有利的条件。 第21页 山东一九四四年攻势作战  *山东抗日根据地军民对日伪军的攻势作 战。1944 年 3—4 月,鲁中军区 6 个团和滨海军区 1 个团,首先发起讨伐伪 军吴化文部战役,歼敌 700q 余人,攻克据点 50 余处,打通了沂、鲁、泰、 蒙各山区的联繫。同年 8—10 月,鲁中、鲁南、滨海、渤海、胶东各军区部 队相继发动攻势作战。1 年间共歼灭日伪军 3.6 万人,争取伪军反正 1 万多 人,收復县城 8 座,解放人口 500 万,巩固和发展了山东抗日根据地。 [丿] 干岛群岛登陆战役  *苏日战争中苏军发动的登陆战役。1945 年 8 月 18 日至 9 月 1 日,由*远东第二方面军所部和太平洋舰队共同实施。苏军首先在 千岛群岛的主要支撑点占守岛登陆,并于 8 月 23 日控制全岛,以此为屯兵场, 继而向其他各岛进攻。至 8 月底,占领了北部各岛,接着南部各岛也先后得 手,干岛群岛全部为苏军所占。 川越茂(1881—1969)日本外交官。1908 年东京帝国大学毕业。1912 年人外务省。先后在驻中国、瑞士、德国使领馆任职,1932 年 8 月任驻“满 洲国”大使馆参事。后歷任驻广东、天津总领事和驻华大使。1936 年 9 月至 11 月举行*川越-张群会谈,企图分离华北。日本全面侵华后又与中国外交部 亚洲司司长高宗武等人秘密会谈,策动国民党政府要员卖国,未成。1938 年 1 月回国,同年 12 月辞职,改任外务省顾问。 川岛芳子(1907—1948)日本间谍。中国清朝第十代肃亲王善耆之女。 生于北平(今北京),名爱新觉罗显环。后肃亲王将其过继给日本浪人川岛 浪速,随之去日本,入日本籍。毕业于松本高等女子学校,1927 年 11 月同 满蒙独立军头子的次子甘珠儿扎布结婚。回中国后帮助日本从事间谍活动。 1932 年协助*田中隆吉在上海制造一·二八事变,并参与建立“满洲国”的 阴谋活动。后改名金璧辉,长期为土肥原特务机关工作。喜着男装,被称为 “男装的丽人”、“东洋的‘玛塔哈丽’”(女间谍)。1945 年 11 月在北 平被中国国民党政府逮捕,1948 年 3 月以汉奸、间谍罪被处决。着有《在动 乱中——我的半生记》。 川越-张群会谈  中日为解决*成都事件和*北海事件而进行的谈判。 1936 年 9 月,日本驻华大使*川越茂向中国提出 7 项要求:冀鲁察晋绥 5 省 自治;按华北方式在中国全境进行中日经济合作;订立共同防共协定;建立 中日间的航空交通线:中国政府聘用日本顾问;订立优待日本货物的夫税协 定;压制排日宣传。中国代表*张群提出 5 条对案:废除《塘沽协定》;取消 冀东伪组织;停止包庇走私;华北日军及日机不得任意行动及飞行;在冀东 与绥北剿匪。经 7 次会谈未达成协议。11 月 14 日,日伪军侵犯绥远,谈判 遂停止。 川西二式轰炸机  日本海军巡逻轰炸机。美、英称之为“埃米莉” (emily)。1942 年由川西公司在”九七式轰炸机基础上改进位成。翼展 36 米,机长 27.4 米,乘员 10 人,4 引擎,最高时速 455 公里,航程 6400 公里, 可载炸弹 2000 公斤,装有 5 门 20 毫米航炮和 4 挺 7.7 毫米机枪。虽然具有 优越性能,但因战争后期日本国力不足,仅生产 167 架。 义烈伞兵队  太平洋战争末期日军的敢死队。在沖绳岛战役后期,日本 大本营企图使用敢死队,在美军机场强行着陆,破坏飞机和机场设施使美军 基地瘫痪,然后发动航空总攻,称为“闯入战法”。为此组织了以此命名的 敢死队,由奥山道郎大尉指挥,共 120 人,分为 5 个小队和 1 个指挥班,分 乘 12 架轰作机,装备有用于破坏的炸药和轻武器。1945 年 5 月下旬,该队 发动义号作战,失败。以后来能再次实施,日本大本营的计划遂告破产。 义务劳动服务法(servicedutravaiiobligatoire,缩写 sto)法国维 希政府驱使人民为纳粹德国服役的法令。1940 年法国败降后,维希政府便不 断向德国提供廉价劳动力。1943 年 2 月 6 日,颁布该法,规定凡 1920—1922 年出生的法国公民,包括大学生,均应前往德国服劳役两年。3 月 31 日,即 有 7.7 万人被驱往德国。此后又从*青年工场直接将大批青年送往德国。1944 年 2 月 1 日,又颁布新的义务劳动服务法,规定所有 16—60 岁的男子和 18 —45 岁的妇女部在服没之列。该法令遭到法国人民强烈反抗,同年 6 月 18 日始中止执行。至此被送往德国服苦役者达 87 万余人。 久保荣(1900—1958)日本剧作家。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入筑地小剧场 文艺部。1930 年发表处女作《新说国姓爷合战》(意为郑成功战争史话)。 同年加入日本无产者剧场同盟,后与村山知义等人创建新协剧团。提倡统一 战线与文艺创作相结合。以故乡北海道为舞台,于 1937—1938 年间创作出着 名反战剧作《火山灰地》,公演后遭到右翼势力的威胁。1940 年新协剧团被 当局强行解散。战后创建东京艺术剧场。1958 年因神经极度衰弱自杀。刊有 《久保荣全集》(12 卷)。 及川古志郎(1883—1958)日本海军将领。毕业于海军兵学校,并曾在 海军大学学习。歷任海军兵学校校长、吴镇守府参谋长、第三舰队司令宫、 海军航空本部长、中国方面舰队司令长官和横须贺镇守府司令长官。1939 年 晋升海军大将。翌年 9 月出狂第二届近卫内阁的海军大臣,改变海军一贯态 度,同意缔结《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后歷任军事参者官、海军大学校长、 海上护卫总司令官和军令部总长。计划和指挥”雷伊泰湾海战,未能挽回败局。 1945 年 5 月引咎辞职,转任军事参者官。 第22页 凡尔赛体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协约国列强在欧洲建立的帝国主义国 际关系体系。通过下述 5 个条约形成,(1)*《凡尔赛和约》。(2)《圣日 尔曼条约》,1919 年 9 月 10 日在巴黎近郊圣日耳曼宫签订的对奥地利和约。 主要内容为:奥地利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波兰、匈牙利独立,并 对义大利和罗马尼亚作了领土割让,失去原有四分之三的国上和人口;奥地 利废除义务兵役制,交出全部海军舰只,不得拥有空军,陆军限制为 3 万人: 澳地利不准与德国合併。(3)《钠依条约》,对保加利亚和约,1919 年 11 月 27 日签订于巴黎近郊的讷依。主要内容为:保加利亚承认南斯拉夫独立, 对南斯拉夫、罗马尼亚和希腊均作出领土上的让步;交出全部海军舰只,陆 军不超过 2 万人;赔款 25 亿主法郎,37 年内付清。(4)《特利亚农条约》, 对匈牙利和约,1920 年 6 月 4 日在凡尔赛的特利亚农宫签订。主要内容为: 对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作了领土上的让步,匈牙利失去原有 领土的四分之三和人口的三分之二;陆军限制为 3.5 万人;赔款 22 亿金法郎. (5)《色佛尔条约》,对土耳其和约,1920 年 8 月 10 日签订于巴黎近郊色 佛尔。主要内容为:土耳其丧失五分之四的领土;保留 5 万人的武装力量; 拆除在黑海海峡及各岛上的工事;经济受战胜国监督。后因上耳其爆发革命, 该约未被实施。凡尔赛体系在宰割和遏制战败国、掠夺和奴役弱小国家、镇 压欧洲革命运动的基础上,暂时调整了战胜国列强之间的关系,但未能消除 帝国主义内部的矛盾,埋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祸根。 凡尔赛和约  全称《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1919 年 6 月 28 日在 巴黎近郊凡尔赛宫签订,故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的协约国于 1919 年 1 月 18 日在巴黎召开和会。英、法、美、日、意等帝国主义列强,围绕分 赃和重新瓜分世界,经过 5 个多月争吵后签订此和约。共分两部分,第一部 分是《国联盟约》确定该组织的机构、职能、原则及会员国的义务。第二部 分是《对德和约》基本内容为:(1)领土: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 经济上归属法国,行政上由国联管理,15 年后举行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莱 茵河左岸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 15 年,德国不准在茅茵河左岸及右岸 50 公 里内设防,西里西亚南部划归捷克斯洛伐克;承认波兰独立,波兹南全部, 东、西普鲁士一部及西里西亚一部划归波兰,但泽为自由市;德国放弃默麦 尔;德国、丹麦和比利时交界处均作一定变动。(2)殖民地:德属非洲殖民 地由英法瓜分;德属太平洋上殖民地由英日瓜分。(3)军备:德国陆军不得 超过 10 万人,其中军官不得超过 4000 人;德国海军被限制在装甲舰和轻巡 洋舰各 6 艘,驱逐舰和鱼雷逛各 12 艘;不得拥有空军和潜挺;解散参谋总部, 取消义务兵没制。(4)赔款:总额由协约国特别委员会确定,并在 1921 年 5 月 1 日前向德国政府提出,偿付期限自 1921 年起不得超过 30 年;1921 年 前德国应先赔偿 200 亿主马克,该和约是协约国强加在德国身上的掠夺性条 约,埋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祸根。 [丶] 广田弘毅(1878—1948)日本首相(1936—1937)。1905 年东京帝国大 学毕业。次年人外务省,歷任外务省情报部次长、欧美局长、驻荷公使。1933 年任驻苏大使,交涉中东铁路所有权事宜。同年任斋藤内阁的外务大臣。冈 田内阁时留任。期间先后发表*《天羽声明》和*《广田三原则》。二·二六 事件后奉命组阁,确定“国策基准和“帝国外交方针”,首次将北进和南进 并列为日本的国策,炮制“华北政务委员会”,支持恢復军部大臣现役武官 制,加速国家的法西斯化,广田弘毅并与德国缔结《反共产国际协定》。1937 年下野。同年 6 月復出任近工内阁外务大臣,力图通过德国驻华大使诱降中 国国民政府,失败后发表《近卫第一次对华声明》。1938 年 5 月辞职,享受 重臣待遇。1942 年出任驻泰国大使。1945 年 6 月同苏驻日大使马立克(rk0ba лekcahД-pobnчmaлnk,1906—1980)会晤,试图通过苏联斡旋结束战 争,未成。战后,于 1948 年作为甲级战犯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绞刑。为 日本文官中唯一被处绞刑者。 广西战役  即“桂柳战役”。 广州战役  日军攻占广州的战役。1938 年 9 月 7 日,日本御前会议决定 为策应华中日军进攻武汉,并切断中国的国际联络线,实施广州方面作战。 为此,抽调 3 个师团和 1 个飞行团组成第二十一军(约 4 万余人,司令宫古 庄干郎),在澎湖列岛的马公集结。10 月 12 日,日军由第五舰队支援在大 亚湾登陆,中国守军余汉谋部第十二集团军戒备松弛,兵力分散,仓促应战。 日军先后攻陷淡水、惠阳、搏罗、增城和从化,于 21 日占领广州。同时,另 一路日军沿珠江口溯江而上,23 日占领虎门要塞,并先后占领中山、顺德、 佛山、三水和深圳。此战国民党当局轻弃广州,仅 10 天时间日军即控制了珠 江三角洲主要地区。 广濑丰作(1891—1964)日本大藏大臣(1945 年)。1917 年东京帝国 大学毕业后入大藏省。歷任理财局长,主计局长、预金部资金局长。1940 年 任第二届近卫内阁大藏次官。翌年辞职当律师。太平洋战争中任陆军省嘱託, 曾赴新加坡活动。1945 年出任铃木内阁的大藏大臣,同年 8 月辞职。着有《市 街地信用组合论》、《朝鲜产业开发问题》等。 第23页 广日三原则  1935 年日本政府制定的侵华方针。1935 年 5 月,日本兵 犯华北,并策动华北五省脱离中国“自治”。同年 8 月,外务省开始制定新 的对华方针。在徵得军部同意后,10 月 4 日正式确定对华三原则:(1)中 国应抛弃依赖英美的政策,推行对日亲善的政策,并在具体问题上同日本合 作;(2)中国应尊重“满洲国”事实之存在,藉以促进华北与”满洲”之经 济和文化的交往合作;(3)中国应同日本合作“防俄”、“防共”。10 月 7 日日本外务大臣*广田弘毅在同中国驻自大使蒋作宾的谈判中,正式向中国政 府提出,要求以此作为“日华合作”的前提。1936 年 1 月广田在议会上宣布 时,将其中的第三条改成“防止赤化”,日中两国实行“共同防御”。 广阳伏击战  抗日战争初期八路军在正大铁路南恻伏击日军的战斗。 1937 年 10 月,八路军为配合友军阻击沿正大铁路西进之日军,令第一二九 师和第一一五师驰援娘子关。11 月 4 日,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在山西省平 定县广阳以西地区设伏,截击日军第二十师团 1 个大队及辎重部队 4000 余 人,毙伤敌干余人,缴获骡马 300 余匹,步枪 300 多支。11 月 7 日,八路军 第一二九师主力,再次在广阳地区伏击臼军第二十师团的 1 个联队,歼日军 250 亲人。此战迟滞了日军西进。 广田-马立克会谈  大战临近结束时,日本政府代表广田弘毅和苏联驻 日大使马立克进行的会谈,1945 年 5 月德国投降后,日本力国防止苏联参战 并通过苏联斡旋结束战争,开始日苏谈判。6 月 3 日和 4 日,广田会晤马立 克,表示日本希望与苏联缔结长期协定,马立克则声称尚须研究。6 月 24 日 马立克要求日本提出改善苏日关系的具体方案。29 日广日向马立克提交了草 案,内容为签订日苏互不侵犯条约,“满洲国”中立,考虑苏联希望的其它 各项条件等。此后广田要求继续会谈,马立克均託病未允。日本为加速谈判 进程,决定由驻苏大使佐藤尚武以及派遣特使近卫文扈前往莫斯科直接同苏 联政府进行会谈。广田一马立克会谈遂告结束。 广岛原子弹轰炸  美国对日本广岛市投掷原子弹。1945 年 7 月 16 日, 美国在新墨西哥阿拉莫戈多进行原子弹爆炸试验获得成功。美国总统杜鲁门 立即决定使用原子弹以加速击败日本。美军方提出广岛、小仓、长崎、新渴 4 个城市为第一次攻击目标,并命令战略空军在 8 月 3 日后执行轰炸。8 月 6 日 凌 晨 , 美 第 二 十 航 空 队 第 五 0 九 混 合 大 队 蒂 贝 茨 (pauiwarfielditibbets,1915 一)上校驾驶*b-29 型轰作机,携 1 颗长 10 英尺取名*瘦孩的原子弹,从提尼安岛起飞,前往广岛。8 点 15 分原子弹从 广岛上空落下爆炸,其当量为 2 万吨 tnt。广岛市 60%的建筑被摧毁,约 8 万人丧生,5 万余人受伤或失踪(一说 10 万人死亡,因的伤或核辐射病不断 死亡亦近 10 万)。 亡国论  认为中国抗战必然亡国的论调,抗日战争爆发前,国民党内以 汪精卫为代表的亲日派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英美派都信奉并宣扬这种妥协投 降的论调。*七七事变后,汪精卫等人鼓吹“再战必亡”,“必使人与地俱成 灰烬”等言论,瓦解全国军民的抗日意志,为公开投降日本制造舆论。由于 国民党正面战场节节溃败,这种论调在群众中也有一定影响。中国共产党对 此进行坚决批判,打击了汉奸卖国贼,坚定了全国人民持久抗战的必胜信念。 门格勒(josefmengele,1911—1979)德国纳粹分子。灭绝营医生。早 年攻读哲学和医学,求学期间深受*罗森堡的种族理论影响。1934 年成为“遗 传生物学和种族卫生研究院”研究员,专门从事孪生儿和种族血统问题研究。 1939 年为武装党卫队少尉,先后在法国和苏联战场当医官。1943 年任奥斯威 辛灭绝营首席医生,负责决断新到囚徒从事若役或送毒气室事宜,被称为“灭 绝之神”。利用囚犯作残酷的医学试验,战后一度被拘留,后潜逃南美。 [ ] 卫立煌(1897—1960)中国将领。字俊如。行伍出身。北伐战争时,任 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十四师师长。1928 年入陆军大学特别班学习。九·一八 事变后任第十四军军长,曾参加对鄂豫皖苏区的“围剿”。1933 年进攻抗日 反蒋的福建人民政府。1936 年授中将加上将衔。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十四集 团军总司令,率部参加*忻口战役。年底升任第二战区前敌总司令。1939 年 调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兼河南省政府主席、省保安司令,并授二级上将衔。 贊同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与八路军建立合作关系。1942 年 3 月起任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指挥所部强渡怒江,攻克松山,重创 日军,与中国驻印军在缅北会师,重新打通了滇缅公路。1945 年生月任中国 战区陆军副总司令。抗战胜利后,曾任国民政府主席东北行辕代理主任兼东 北“剿总”司令长官。1949 年初寓居香港。1955 年 3 月回到北京,曾任国防 委员会副主席。 卫林战役  1943 年八路军在河南省对日伪军的作战。包括卫南战役和林 南战役。1943 年 7 月 10 日,伪军第二十四集团军庞炳勛部 2 万余人乘日军 对大行抗日根据地进行:“毁灭性扫荡”之机,在日军一部配合下,进攻太 行根据地之林县和卫河以南地区。7 月 30 日起,八路军冀鲁豫军区部队发起 卫(河)南战役,至 8 月 19 日歼敌 5600 余人,缴机枪 35 挺、长短枪 2000 余支,新建滑县等 3 县抗日政权。8 月 18 日起,八路军大行军区和冀南军区 部队共 12 个团发起林(县)南战役,至 26 日歼敌 7000 余人,击落敌机 1 架,缴炮 21 门、机枪 83 挺、步枪 3118 支,攻克据点 80 余处,解放林县以 南、辉县以北大片地区。 第24页 女武神计划(walkure)一译“伐尔克里计划”。德国军内反纳粹分子 谋刺希特勒的计划.由*贝克、*施道芬堡等拟定。计划于刺杀希特勒后发动政 变,攻占柏林的电台、电报局、总理府和政府各部,解除党卫队和盖世太保 的武装,并通电全国宣布成立以贝克为国家元首、以戈台勒为总理的新政府, 1944 年 7 月 20 日,以施道芬堡行刺希特勒开始实施,旋即失败,参见“七·二 0 事件”。 小地  苏联新罗西斯克城南部、采麦斯卡亚湾(цemec·ckarБyxta) 西岸的一个地段,1943 年 2 月 4 日,苏军为支援北高加索方面军解放新罗西 斯克和塔曼(tamahc-khn)半岛,组织特遣队在此登陆,夺取了正面 4 公里、 纵深 2.5 公里的登陆场,后称此名。苏军在此陆续集结了数万兵力,把登陆 场扩大到 30 平方公里,并进行了长达 7 个月的保卫战。1943 年 9 月*新罗西 斯克一塔曼战役中,该登陆场发挥了重要作用。 小鬼(hobgoblin)即“开塞锥”。 小土星(maлbincatypn)*顿河中游战役计划代号。苏联西南方面军 和沃罗漫日方面军于 1942 年 12 月 16—30 日实施。 小库克(插rlesmaynardcookejjr,1886—1971)美国海军将领。1905 年和 1910 年先后从阿肯色大学与美国海军学院毕业。早年在潜艇部队服役。 1936—1938 年任美国舰队司令部作战参谋。1939—1940 年任海军作战部作战 计划处上校主任,次年 1 月参加在华盛顿举行的美英参谋会谈。曾参与制订 潜艇远距离作战战略、对日本的作战计划、採用舰队海上补充技术等。1942 年任海军总司令*金的负责制订作战计划的助理,并随其参加了卡萨布兰卡、 魁北克、开罗、德黑兰、雅尔达和波茨坦等一系列盟国重大会议。曾协助制 订欧洲战场、北非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盟国一系列作战方略,以思维敏捷、 筹划滇密着称,有“精灵”(savvy)之称。战后曾任美国第七舰队司令、海 军太平洋部队司令等职,1948 年退役。 小仓正恆(1875—1961)日本实业家,大藏大臣(1941 年).1897 年东 京帝国大学毕业后,长期供职于实业界,曾任性友株式会社总理事。1933 年 任贵族院议员。1941 年任第二届近工内阁的国务大臣、第三届近工内阁的大 藏大臣,并歷任战时金融金库总裁、东亚经济恳谈会会长、大东亚建设审议 会委员、华中经济最高顾问等职,参与策划和实施对占领区的经济掠夺。 小协约国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在 法国的影响和支持下组成的政治联盟。为维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多瑙河流 域和巴尔于半岛形成的政治格局,捷、罗、南三国通过 1920 年 8 月 14 日的 《捷南同盟条约》、1921 年 4 月 23 日的《捷罗条约》和同年 6 月 7 日的《南 罗条约》而建成。1922 年新的《捷南同盟条约》使其进一步加强。1924—1927 年法国与捷、罗、南先后签订政治、军事协议,确立了对小协约国的领导地 位。三十年代中起,随着英、法对德、意法西斯的扩张推行绥靖政策而逐步 解体,《慕尼黑协定》签订后瓦解。 小矶国昭(1880—1950)日本首相(1944—1945),将领。毕业于陆军 士宫学校和陆军大学。参加过日俄战争。后歷任航空本部总务部长、陆军省 军务局长和陆军次官。1931 年 3 月曾同*桥本欣五郎等人策划发动政变。1932 年 8 月至 1934 年 3 月任关东军参谋长兼特务部长。后调任第五师团长和朝鲜 军司令官。1937 年晋升大将。次年编人预备役。1939 年起连任平沼、米内两 届内阁的拓务大臣。1942 年出任朝鲜总督,推行残酷的殖民统治,被称为“高 丽之虎”,1944 年 7 月东条内阁倒台后,同米内光政组成联合内阁,创设* 最高战争指导会议,在“一亿总武装”的口号下,加紧实施物资动员计划, 以进行本上决战。在美军先后占领马尼拉、硫黄岛直逼日本本土,以及苏联 通告不延长《苏日中立条约》的情况下,于 1945 年 4 月 5 日率内阁总辞职。 战后,于 1948 年作为甲级战犯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无期徒刑,后病死狱 中。着有自传《葛山鸿爪》。 小林一三(1873—1957)日本实业家,商工大臣(1940—1941)。1892 年庆应义塾毕业后人三井银行。曾先后在各大企业任要职。1927 年任电铁会 社社长、会长。1940 年 5 月代表财界赴意访问。后出任第二届近卫内阁商工 大臣。1940 年 8 月赴巴达维亚(今雅加达)同荷兰殖民当局谈判,试图把荷 属东印度群岛(今印度尼西亚)纳入“大东亚共荣圈”,未成。11 月底奉召 回国,后因与主张统制经济的军部意见不合,于 1941 年 4 月辞职。战后曾出 任而原内阁的国务大臣兼战灾復兴院总裁。1946 年 1 月遭“整肃”。刊有《小 林一三全集》(7 卷)。 小林路造(1877—1962)日本海军将领。毕业于海军兵学校和海军大学。 歷任驻英武官、第三战队司令官、海军省军务局长、练习舰队司令官、舰政 本部部长等职。1930 年任海军次官。1931 年 12 月出任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兼 任第一舰队司令官。1933 年 3 月晋升海军大将,同年转任军事参议官。1936 年 9 月至 1940 年 11 月任台湾总督,推行皇民化政策和粮食增产计划,加速 将台湾变为日本的军事基地,积极准备南进。1944 年为贵族院议员,翼贊政 治会总裁,并出任小矶内阁的国务大臣。 第25页 小林多喜二(1903—1933)日本作家。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小搏高等商 业学校毕业后任银行职员。初从事业余文学创作。1927 年加入当地的工会和 进步作家组织。1928 年发表小说《一九二八年三月十五日》,揭露了三·一 五事件的真相。1929 年发表成名作《蟹工船》。翌年到东京从事革命活动。 1931 年加入日本共产党,任党中央委员和无产阶级作家同盟总书记。次年转 入地下,领导无产阶级文化运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战争政策。1933 年被 捕,后受刑致死。着作编成《小林多喜二全集》(15 卷)。 小泽治三郎(1886—1966)日本海军将领,毕业于海军兵学校和海军大 学。1937 年任联合舰队参谋长。后歷任水雷学校校长、第一航空战队司令官、 第三战队司令官、海军大学校长。1940 年晋升中将。1941 年 10 月任南遣舰 队司令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率部入侵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初战 获胜,1942 年 11 月转任第三舰队司令官,指挥拉包尔等地的海空战斗。 4 年兼任第一机动舰队司令官,参加马里亚纳海海战,遭惨败,同年 10 月率 部参加雷伊泰湾小泽洽三郎海战,损失旗规瑞鹤号等所有航空母舰。旋任军令 部次长兼海军大学校长。1945 年 5 月任海军总司令官兼联合 舰队司令长官及海上护卫总司令官,但残存海军已无力应战。战后从事防工 厅的战史研究。 小烟敏四郎(1885—1947)日本将领。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 任陆军省军务局课员,驻俄武官。1921 年秋在德国,与*永田铁山、*冈村宁 次结成所谓“三杰盟约”,谋求提高军部的地位,确立总动员体制。1923 年 组建佐官级的右翼组织“二叶会”。后歷任参谋本部作战课长,步兵联队长, 陆军大学教官。1933 年任参谋木部第三部部长。积极鼓吹北进反苏,是*皇 道派的实际组织者之一。尔后任近工步兵第一旅团长,陆军大学校长。 6 年晋升中将,同年被编入预备役。战争后期曾参与倒东条内阁的活动。1945 年 8 月至 10 月任东久逸宫内阁国务大厦。 小猎犬式轰炸机(blenhelm)又译“伯伦翰式轰炸机”。英国中型轰炸 机。1936 年 6 月试飞,次年开始服役。为当时英国空军中速度最诀的中程轰 作机。双引擎。翼展 56.4 英尺,机身长 42,9 英尺,高 9.1 英尺。乘员 3 人。最大时速 244—265 英里,升限 1.95 万英尺,最大载荷航程 i090—1461 英里。装有 8 挺 7.69 毫米机枪(其中两挺为转动式),可携炸弹 1000—2000 磅。大战初期广泛用于西欧和北欧作战,后在北非和地中海战区担负近距离 支援任务。战时共生产 6260 架。 飞虎队  也称“陈纳德航空队”。抗日战争期间,*美国援华志愿航空 队、*美国驻华空军特遣队、*美国第十四航空队的统称。 飞越驼峰(overtliehump)见“驼峰空运线”。 飞蛇式战斗机(airacobra)即“p—39 型歼击机”。 飞龙号航空母舰  日本航空母舰。横须贺海军工厂制造。1939 年 7 月 竣工。标准排水量 1.73 万吨,最高航速 34.3 节,可载飞机 73 架,乘员 1101 人。1941 年 12 月参加袭击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争。尔后支援日军攻占威 克岛。1942 年 2 月参加攻击澳大利亚的达尔文港,继而掩护日军登陆爪哇岛。 3 月底进入印度洋。4 月初参加科伦坡袭击战和亭可马里袭击战。后返回本 上。同年 6 月,在中途岛海战中沉没。 飞鹰号航空母舰  日本航空母舰。为*隼鹰号航空母舰的姊妹舰。由商 船改装。川崎重工业公司制造。1942 年 7 月竣工。标准排水量 2.4 万吨,最 高航速 25.5 节,可载飞机 53 架,1942 年秋冬曾在西南太平洋参加瓜达尔卡 纳尔岛争夺战。1944 年 6 月 20 日在*菲律宾海海战中沉没。 飞行堡垒式轰炸机(flyingrlortres)即“b—17 型轰炸机”。 马伦(ado1phgysbertmn,1910—1963)英国空军军官。生于南非。 早年在英国皇家海军中服役,大战期间人英国空军服役,为歼击机飞行员。 1943 年升任一战斗机基地指挥官,次年任皇家空军战术空军联队指挥官,升 至空军上校。在作战中共击落敌机 35 架,成为战时英国的王牌飞行员之一。 1946 年退役。 马基(maquis)法国国内游击队的通称。maquis 在法文中意为“丛林”、 “密林”。普法战争期间法国游击队即以此自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 国国内抵抗运动又沿袭此名。1942 年在阿尔卑斯山区初次出现,此后陆续在 中央高地、布列塔尼、东部的勃艮第、弗朗什孔泰(franclie 一te)和 庇里牛斯山区形成基地。主要由工人、农民、大学生和城市平民组成,并有 西班牙、义大利和马基队员苏联的反法西斯战士参加。1943 年 2 月*《义务 劳动服务法》颁布后,遭到人民反对,马基迅速壮大,其中以莫塞(mou(3het) 山区、格里埃尔(glières)山区和维尔柯尔(vereors)山区的游击队最为 活跃。各地马基人数不等,常以数十人或百余人的小分队形式,四出打击敌 人,1944 年初共达 3 万余人,后全部加入*法国内地军,在解放本土的战斗 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马本斋(1902—1944)中国将领。原名守清。东北讲武堂毕业。曾任东 北军团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家乡(河北省献县)组织回民义勇队,抗击 日本侵略军,1938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所部与冀中军区回民干部教导队合编 为八路军回民教导总队,任总队长,在河间地区开展敌旨抗日游击战争。次 年任冀中军区回民支队司令员,率部转战于冀中、冀鲁豫平原,曾指挥部队 “围点打援”,取得衡水康庄战斗的胜利,屡建战功,1942 年任冀鲁豫军区 三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指挥所部对日伪军进行反“扫荡”战斗。 1943 年 11 月率部参加濮阳八公桥战斗,取得胜利。翌年 2 月 7 日在山东宰 县病逝。 第26页 马占山(1885—1950)中国将领。字秀芳。行伍出身。曾任东北军第三 旅旅长、骑兵总指挥、黑河警备司令。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任黑龙江省代主 席兼东北边防军黑龙江省副司令,率部于嫩江桥抗敌,打响抗日民族战争第 一枪。1932 年“满洲国”成立后,一度任军政部长兼黑龙江省省长。同年 4 月 7 日,潜至黑河,通电反正。并联合吉林的李杜、海拉尔的苏炳文等组成 东北抗日救国联合军,被推为总司令,转战黑、吉两省北部,抗击日伪军。 失败后退入苏联境内。1933 年回国。1936 年授中将衔。同年 12 月由上海去 西安,参加*西安事变,在张学良、杨虎城提出的八项抗日救国主张上签名。 抗日战争爆发后,歷任东北挺进军司令、黑龙江省政府主席,率部参加平绥 线的对日作战和包头保卫战。驻防陕西时,与八路军第一二 0 师友好合作。 抗战胜利后,授中将加上将街。曾任东北保安副司令长官、东北“剿总”副 总司令(未就职)。1949 年与傅作义等参加北平(今北京)和平解放。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定居北京。 马尔罗(andremalrau、lq01—1976)法国抵抗运动领导人,作家。毕 业于国立东方现代语言学校。早年从事写作,1934 年以“世界恢復季米特洛 夫自由委员会”会长身份到柏林,出庭为季米特洛夫被诬控国会纵火案辩护。 1936 年西班牙内战爆发,曾组织空军参加国际纵队。大战爆发后入伍,在坦 克部队中服役。1940 年 6 月被俘。后脱逃至南方,投身抵抗运动,在阿尔萨 斯仍洛林地区领导抗德游击队。曾被盖世大保逮捕,囚禁于土鲁斯。该城解 放后获释。化名贝马尔罗尔热(berger)上校,指挥*阿尔萨斯一洛林旅参加 解放法国和进军德国的战斗,1945 年出任*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宣传部 长。战后,曾任宣传部长和负责文化的国务部长。着有《人类的命运》和《艺 术心理学》等。 马尔盖(adrlenmarquet,1884—1955)法国合作主义分子。1904 年加 入社会党。后因提倡法西斯主义,被开除出党。1936 年与拉罗克组建*法兰 西社会党。长期任议员和波尔多市长。大战爆发前即鼓吹法、德合作。1940 年 6 月出任贝当内阁的国务部长,278 改任内政部长。7 月积极支持贝当攫取 全权,建立维希政府,同年 9 月,辞去内政部长职,专任波尔多市长,继续 推行合作政策。战后受审,1948 年被判剥夺公民权 10 年。 马尔蒂(andremarty,1886—1956)法国共产党领导人之一,参加过第 一次世界大战,1923 年加入法国共产党。1924、1929 年两度当选议员。曾任 《人道报》总编辑。西班牙内战时,任国际纵队监察委员。第二次世界大战 爆发后,流亡苏联。盟军在北非登陆后赴阿尔及尔,领导法共北非中央委员 会代表团。自 1944 年秋起,反对继续与戴高乐合作,力主保留人民武装以推 翻资本主义制度。战后与多列士等人发生矛盾,1953 年被开除出法共。 马兰金(ГepmahkaПntoвnчmaлahдnh,1894— 1961)苏联将领。1915 年亚歷山大军校毕业后,入沙俄军队服役。参加第一 次世界大战,升至中尉。1918 年加入红军。参加过国内战争。后歷任步兵团 长、师和军参谋长,1938 年毕业于总参军事学院。1939 年任基铺特别军区副 参谋长,参加进军西鸟克兰。后任总参作战部长。苏德战争初期任西方方面 军参谋长(中将衔).1941 年 11 月调任总参军事学院教研室主任。1943 年 12 月起,出任第十三集团军参谋长(至战争结束,升至上将).先后参加日 托米尔-别尔季切夫、桑多梅日一西里西亚、下西里西亚、柏林和布拉格等战 役。战后曾任陆军第一副总司令兼参谋长、总参军事学院院长等职。1948 年 获大将衔。 马丽他(marlta)1941 年德国侵占希腊和南斯拉夫的行动代号,1940 年 12 月 13 日,希特勒签发第二十号指令,首次提出以此为代号的行动,要 求在翌年春季攻占希腊,以消除英国在巴尔于地区对德国的威胁,规定首先 在罗马尼亚南部建立德军突击集群,然后通过保加利亚境进攻希腊。1941 年 3 月初,保加利亚加入*《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德军进入保境。3 月 26 日,南斯拉夫发生推翻亲纳粹政权的政变。3 月 27 日,希特勒签发第二十五 号指令,将此行动扩大为从保加利亚、匈牙利和奥地利几个方向同时进攻南 斯拉夫和希腊。4 月 6 日开始实施。参见“巴尔干之战”。 马步芳(1903—1975)中国将领。字子香。宁海军官训练团肄业。曾任 甘边宁海镇守使署一等参谋。九·一八事变后,任青海南部边区警备司令、 新编陆军第二军军长、西北“剿总”第一路军第五纵队司令官,率部阻击红 军西路军。1936 年授中将衔。抗日战争爆发后,任青海省政府主席兼第八十 二军军长,1943 年 9 月升任第四十集团军总司令。借“抗日”之名,扩充实 力。抗战胜利后,曾任西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大陆解放前夕去埃及。死于 沙乌地阿拉伯。 马里翁(pauikarion,1899—1954)法国合作主义分子。曾为法国共产 党员。在博比尼(bobigny)马克思主义学校学习过,1929 年脱党。1936 年 加入法兰西人民党。大战爆发后入伍,不久被俘。1941 年获释,出任维希政 府新闻国务秘书。1943 年领导“法国武装党卫军之友”委员会,鼓吹法德全 面军事合作。1944 年 1 月出任贝当的国务秘书。巴黎解放后,逃亡德国的西 格马林根(sigmar’ringen)。1945 年 7 月向法国政府自首,被判终身监禁。 1953 年获赦。 第27页 马利宁1鲍里斯·米哈伊洛维奇·马利宁(l889—1949)。苏联潜挺设 计工程师、教授(1945 年)。1914 年毕业于彼得堡工业学院造船系。1915 年任潜艇建造师。1925 年起任中央潜艇设计与建造室主任工程师。曾设计以 型、m 型等多种型号的潜艇,1940 年起在列宁格勒造船学院任教,1944 年获 技术科学博士。1948 年起任该院船舶设计教研室主任。2米哈伊尔·谢尔盖 那维奇·马利宁(1899—1960).苏联将领。1919 年参军,参加国内战争。 1931 年加入联共(布)党。先后在 1931 和 1933 年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和 红军机械化和摩托化学院速成班。歷任机械化旅旅长和机械化军参谋长。参 加过苏芬战争。苏德战争开始时为上校。歷任第十六集团军和布良斯克、顿 河、中央、白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参谋长,参加准备和实施莫斯科、 史达林格勒、库尔斯克、白俄罗斯、华沙一波兹南、东波美拉尼亚和柏林等 战役。1943 年晋升上将,战后歷任驻德苏军副总司令兼参谋长、苏军总监察 长、第一副总参谋长等职。1953 年获大将衔。 马杰森(davidmargosson)1890—1965)英国陆军大臣(1940—1942). 早年求学于哈罗公学和剑桥大学,无意于学业而喜好运动和社交活动,参加 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有上尉衔。1922 年首次当选为保守党下院议员。1924 年再次当选后,即任保守党议会督导达 16 年之久。1940 年 12 月任陆军大臣。 1942 年 2 月因北非败绩和新加坡失陷被免职。后再无积极的政治活动。 马拉斯(efisiomarras,1888—?)义大利将领,就读于军事学院及炮 兵和工兵技术学校,获中将衔。长期任驻德使馆武官(1936—1943),实行 加强两国军事合作的政策,但对德方素抱戒心,主张保持义大利的独立。引 起德国政府的怀疑和不满。义大利投降后被德军逮捕,引渡*萨罗共和国,但 拒绝继续追随墨索里尼,并逃亡瑞士。战后曾任意陆军参谋长。 马肯森(hans-georgviktorvonmachensen,1883—1947)德国外交官。 1918 年在柏林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翌年进入外交界。1923—1926 年任德国 驻义大利使馆参贊,并先后在驻比利时、阿尔巴尼亚、西班牙和匈牙利大使 馆中供职。1938 年起任驻意大使。凡事奉命,作风拘谨。1943 年墨索里尼下 台后离职。 马相伯(1840—1939)中国教育家。名良,字相伯。早年创办復旦公学, 任校长。九·一八事变后,主张对内团结,一致抗日,收復失地。曾提出“国 难人民自救建议”和“实施民洽促进宪政以纤国难案”,并发起中国民治促 进会、江苏国难会和不忍人会,抵制日货,为抗日将士劝募义勇捐。1936 年 5 月与未庆龄、沈钧儒等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被尊为爱国老人。抗 日战争爆发后,曾任国民政府委员。在谅山逝世。着作编有《马相伯先生文 集》等。 马特尔(giffardmarte1)1889—1958)英国将领,工程专家和坦克战 术专家。毕业于伍尔威奇皇家军事学院。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即参与坦克军团 的组训工作。此后从事坦克战术的研究,并为坦克的运动和作战设计过多种 装置。三十年代歷任参谋学院教官和陆军部机械化局局长助理和副局长。第 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40 年率第五十摩托师在法国作战,曾指挥在阿拉斯 (arras)的反突击。1940—1942 年任皇家装甲集团军司令。1942 年晋升中 将。1942—1943 年任驻苏武官。1945 年退休。 马鸿宾(1884—1960)中国将领。字子寅。曾任北洋甘肃新军司令。1930 —1933 年任国民政府军第三十五师师长、甘凉肃边防司令。1936 年授中将 衔。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八十一军军长。1938 年 5 月兼任绥西防守司令, 进驻内蒙临河一带。1939 年 4 月升任第十七集团军副总司令,率部在狼山、 乌拉山一带抗击日军。1940 年冬,移驻内蒙伊克昭盟,在包头附近抗击日军。 抗战胜利后,任西北长官公署副长官。1949 年 9 月宁夏解放前夕起义。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委员。 马鸿逵(1892—1970)中国将领。字少云。兰州陆军学校毕业。曾任国 民军第七师师长、国民政府军第十五路军息指挥。1932 年起兼任宁夏省政府 主席,参加围攻红四方面军西路军。1936 年授中将加上将衔。抗日战争爆发 后,任第十六集团军总司令、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驻防绥西,指挥所部在 狼山、乌拉山一带抗击日军,抗战胜利后,曾配合胡宗南部围攻延安。1949 年底去台湾。后移居美国。 马斯特(插rlesemn2anueimastl1889—1977)法国将领。毕业于圣西 尔军校。长期在殖民地服役。1940 年获准将衔,任北非第三师师长。在本上 作战中被俘。获释后,被维希政府任命为阿尔及利亚第十九军区参谋长。1942 年 10 月盟军在北非登陆前,会晤墨菲和克拉克,支持吉罗,促成北非法军转 对轴心国作战;12 月升少将,前往埃及、利比亚、利凡特等地活动。1943 年 8 月摧为中将,并出任突尼西亚总督。1947 年晋升上将。1950 年退役。 马歇尔(georgecatlettmarsbal11889—1959)美国将领。1901 年弗吉 尼亚军事学院毕业,后以步兵少尉派赴菲律宾服役。1907 年和 1908 年先后 毕业于莱恩陆军学校及指挥和参谋学校。曾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任美国远 征军师、军的作战处长。1924—1927 年任驻中国天津美军第十五步兵团副团 长。后任乔治亚步兵学校副教育长。1936 年 8 月晋升准将,任步兵旅旅长。 1938 年任陆军部作战计划处处长,旋即出任陆军副参谋长。第二次世界大战 全面爆发马歇尔后,升为陆军参谋长,由少将领临时上将军衔。战时为美国 三军参谋长和美英参谋长联合委员会成员,参与制定美英的全球军事战略。 1940 年首先提出“先击败德国”的主张,成为*先欧后亚战略的肇始,在*阿 卡迪亚会议上得到确认。美国参战后,一贯主张横渡英吉利海峡进攻欧洲, 与德军直接交战,反对英国的地中海战略。1944 年又力主在法国南部实施登 陆的代号*龙骑兵的行动,抵制英国主张在巴尔干半岛开闢战场的企图。作为 罗斯福和杜鲁门总统的主要军事顾问,曾先后随同出席卡萨布兰卡、魁北克、 开罗、德黑兰、雅尔达和波茨但等一系列盟国首脑会议。1944 年获五星上将 军衔。1945 年 11 月退役。同年 12 月受命任特使,来华“调处”国共两党谈 判。“调处”失败后回国。1947—1949 年任国务卿,任内提出援助欧洲经济 復兴的“马歇尔计划”,后于 1953 年获诺贝尔和平奖;参与炮制“社鲁门主 义”,加剧东西方冷战,1950—1951 年任国防部长,曾参与发动侵朝战争。 1951 年退役。 第28页 马号作战  日军占领法属印度支那的作战行动代号。1945 年初,日军在 太平洋战场上的处境日益恶化,盟军日益逼近日本本土。为阻止盟军扩大攻 势,日本决定武装占领整个法属印度支那。8 月 9 日日本向法国驻印度支那 总督*德库提出终止法国在印支统治的最后通牒。10 日日第三十八军司令官 上桥勇逸中将下令实施以此为代号的行动计划,遣兵攻击法军在印度支那的 各个据点。法军溃败,3 月 14 日谅山法守军投降,印支全境被日军占领。 马加利塔(margarita)德军占领匈牙利的计划和行动代号。1943 年匈 军在苏德战场屡遭惨败,霍尔蒂开始与盟国秘密会谈退出战争的条件,导致 匈德关系紧张。1944 年 2 月德国制订两套占领匈牙利的方案:(1)未经匈 方同意即行占领;(2)徵得霍尔蒂同意后再占领,保留霍尔蒂傀儡政府。1944 年 3 月 12 日希特勒批准执行第一方案,并于 18 日召见霍尔蒂,迫使他接受 德军占领匈牙利的决定。当晚,德军 11 个师由西、北、南三个方向侵入匈牙 利,未遇抵抗即占领匈牙利全境。 马场锳一(1879—1937)日本大藏大臣(1996—1937)。1908 年东京帝 国大学毕业。1904 年人大藏省。歷任朝鲜财政监察宫、法制局参事官、法制 局长官、贵族院议员。1927 年任日本劝业银行总裁。1936 年就任广田内阁大 藏大臣。泛内,与军部关系密切,大力推行以军费为中心的通货膨胀政策, 即所谓“马场财政”,开闢了通向战时经济的道路。1937 年任近卫内阁内务 大臣,同年病死。 马西格里(rexlemassigli,1888—?)法国抵抗运动活动家,外交官。 早年进入外交界。1938 年任驻土耳其大使。1940 年法国败降后,参加抵抗运 动。1943 年 6 月出任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外交委员。为改善*战斗法国的 国际地位积极开展活动。1944 年 6 月,任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外交部长。 同年 11 月改任驻英大使,致力于保持两国的友好关系。战后继续从政。 马来海战  日本海空军对英国东方舰队主力的一次袭击。1941 年 12 月 8 日下午,英国东方舰队司令*菲利普斯率威尔斯亲王号战列舰、却敌号巡洋 舰和各艘驱逐舰组成的编队驶离新加坡,北上暹罗湾阻击日本船队。9 日下 午即被日军潜艇发现。当日夜,英舰向南折向关丹外海。10 日晨再次被日方 发现。日本海军航空兵自西贡基地出动 96 架轰炸机和鱼雷机从上午 12 时许 开始攻击。经 2 个多小时激战,英国却敌号和威尔斯亲王号先后被击沉。舰 队司令菲利普斯及 800 余名官兵丧生,此战日军仅损失飞机 3(—说 4)架。 马林科夫(reopthmakclimttjlnahobilqmaaetirob,1902—1988)苏联 国防委员会委员(1941—1945)、联共(布)党中央书记(1939—1952)。 1919 年加入红军,参加国内战争。翌年在前线加入俄共(布)党。1921 年进 莫斯科高等技术学校学习。1925 年毕业后调到联共(布)党中央机关工作。 曾任史达林的秘书。1990 年被派往莫斯科州委负责党的组织工作。1934 年任 主管干部的党中央机关工作部长。1939 年起为联共(布)党中央委员、中央 书记、组织局委员和干部管理部长。1941 年当选为党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苏德战争爆发后,任国防委员会委员。领导研制新式的陆军武器和飞机发动 机等工作。战争期间,曾先后被派往列宁格勒战线(1941 年 8 月)、莫斯科 战线(1941 年秋冬)、沃尔霍夫战线(1942 年 3 月)、史达林格勒和顿河战 线(1942 年 7—9 月)、中央战线(1943 年 3 月)协调作战。1943 年 8 月, 任恢復收復区经济委员会主席。致力千重建曾被德军侵占的光復区。战后, 1946 年起为党中央政治局委员、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1952 年起为苏共中央 主席团委员。1953 年史达林逝世后出任部长会议主席。1955 年 2 月被迫辞职, 改任部长会议副主席兼电站部长。1957 年 6 月被解除党政领导职务,调任一 水电站站长。1968 年退休。 马舍罗夫(hetpmvpouobilmamepob,1918—1980)苏联战时白俄罗斯游 击运动领导人之一。1939 年维帖布斯克师范学院毕业后,为中学教师。苏德 战争期间,在维帖布斯克州建立和领导地下共青团组织,开展游击运动,歷 任游击队长、大队政委,战斗于该州和加里宁州以及拉脱维亚境内。1943 年 加入联共(布)党,1944 年获苏联英雄称号。先后兼任白俄罗斯共青团维列 伊卡和莫洛杰奇诺州委第一书记。战后歷任白俄罗斯共青团中央和党中央书 记、第一书记。1964 年起为苏共中央委员。1966 年起为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 委员。 马特霍恩(matterliorn)盟国对日本实施战略轰炸的行动计划代号。 由美国陆军航空队制订,先后在卡萨布兰卡和开罗会议上得到盟国军事领导 人和盟国首脑的批准。计划部署*b-29 型轰诈机在中缅印战区,以印度为后 勤补充基地,以中国华南为作战前方基地,实施对日战略轰作,以摧毁其军 事工业和钢铁工业。1944 年 1 月起,美国耗资 5000 万金元(按当时汇率值 8 亿美元),中国动员 45 万民工,在华南地区修筑 9 个机场。同年 4 月,首批 *b—29 型轰炸机飞抵中国,自 6 月起执行对日轰炸。后因若干机场被日军攻 占及美军攻克塞班岛后航程可达日本本上,此计划遂被弃置。 第29页 马萨里克(jaiigarriguemasaryk,1886—1948)捷克斯洛伐克外交家。 捷克斯洛伐克前总统托马斯·马萨里克(tomasmasaryk,1850—1937)之子。 布拉格大学毕业后,长期在外交界供职。1940 年被*贝奈斯指定为捷克斯洛 伐克流亡政府外交部长。后又出任副总理兼外交部长,主持对国内的广播宣 传,不主张武装抵抗。1944 年苏军逼近捷边境后,曾号召人民参加武装斗争。 奔走于伦敦、华盛顿之间,积极谋求大国支持。1945 年回国,在首届捷克斯 洛伐克民族马萨里克阵线政府中任外交部长。1947 年辞职。1948 年 3 月在外 交部坠楼身亡,死因一说自杀,另一说他杀。 马斯特曼(johnceciimastern,1891—1977)英国谍报专家。毕业 于牛津大学,并在该校长期执教。大战爆发后,应召入伍出任英国反间谍机 构首长,主持 x×委员会,把捕获的德国潜伏间谍训练成双重间谍,通过他 们向德方提供精心编制的假情报。1944 年就盟军在法国登陆的确切地点上迷 惑德军,获得成功。写有《二次大战中的欺骗体制》的长篇报告,于 1972 年公开出版。战后曾任牛津大学副校长等职。 马雷舍夫(1902—1957)苏联人民委员会副主席(1940—1944)军事工 业组织者之一。工人出身。1926 年加入联共(布)党。1934 年毕业于莫斯科 巴乌曼高等技术学校。歷任设计师、主任工程师和厂长。1939 年任重型机器 制造人民委员。同年起当选为联共(布)党中央委员。1940 年出任人民委员 会副主席。1941 年 9 月一 1942 年 8 月和 1943 年 6 月一 1945 年 10 月,兼任 坦克工业人民委员。对战时发展军火工业卓有贡献,并为建立东部生产基地 做了大量工作。1944 年获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1945 年获工程技术勤务上 将衔。战后曾任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国家经济委员会第一副主席等职。 马马耶夫岗  史达林格勒市中心的高地(标高 102 米)。*史达林格勒 会战中是双方争夺的关键地区之一。高地争夺战开始于 1942 年 9 月 13 日,9 月 15 日首次被德军占领,但次日即彼苏军击退,尔后激烈交战持续了 135 个昼夜,高地顶部多次易手。1943 年 1 月苏军最终将德军从高地驱逐。1 月 26 日,苏军进攻部队在该岗西北坡会师,把史达林格勒之敌分割为二,为全 歼德军奠定了基础。战后在此建有巨大纪念建筑群。 马尔他之战  英军长期坚守地中海马尔他岛抗击德、意持续海空攻击的 战斗。马尔他(malta)为仅约 200 平方公里的陡峭岩岛,兀突于西西里之南 约 90 公里的地中海上,处在从直布罗陀到苏伊士和从义大利到利比亚的海上 航道交叉点上,具有极大战略价值。自 1940 年夏义大利参战后,轴心国与盟 国围绕该岛展开了关系争夺地中海和北非控制权的作战行动。德、意利用从 义大利港口出发的潜艇和以西西里为基地的空中优势,持续攻击,企图困死 和摧毁这一英国海上棱堡,切断盟国到中东战区的最短航路,并保障自己对 北非的补给。随着北非战事的发展,德、意的攻击日益激烈。1941 年 12 月, 该岛遭 169 次轰炸,1942 年 1 月增达 262 次。英国为坚守该岛并发挥其攻击 德、意北非军队后勤线的功能,不惜牺牲,不断向岛上的 28 万居民、1.4 万 守备部队和 6 个空军中队提供给养和补充装备。1942 年 8 月,英国实施代号 *基石的行动,派出一支强大护航船队,冲破德国的水下和空中阻击,到达该 岛。此战至 1942 年底,英国损失飞机近千架,航空母舰 2 艘被击沉,2 艘被 重创。但击落敌机 1400 架,瘫痪了德、意在北非战场的空中活动和后勤支援。 盟军在北非展开全面进攻后,该岛成为进击突尼西亚和西西里的前哨阵地。 马尔他会晤  1945 年 2 月 2 日,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邱吉尔前 往出席*雅尔达会议途经马尔他岛举行的会晤。双方就有关结束对德、日战争 的一些问题交换了意见。在对德作战问题上,邱吉尔主张英、美军队在西线 北段发动进攻,以便占领更多的西欧地区;美军方领导人原则上同意,但在 主攻方向上有异者。最后确定主攻方向在西线北段,但 *艾森豪有权选择 辅助性进攻方向。双方同意一俟德国无条件投降,即集中力量对付日本。此 外,还就划分德国占领区和处置德国船舶以及两国在雅尔达会议上的共同行 动方针交换了意见。 马列西耶夫(1916—)苏联军人。1937 年参军。1940 年巴泰斯克军事 航空学校毕业。战时任歼击航空兵团副团长和团领航主任。1942 年 3 月在杰 米扬斯克登陆场地域空战中,座机被击中,身负重伤,仍驾机在敌后降落并 爬行 18 昼夜潜返。截去双腿后使用假肢驾驶飞行,1943 年 6 月起重新飞行 作战,击落敌机 7 架。次年任空军高等院校部飞行监察员(少校衔),并加 入联共(布)党。战后曾任苏联老战士委员会责任书记。1956 年获歷史学副 博士。着有《在库尔斯克弧形地带(库尔斯克会战时期航空兵部队的党政工 作纪实)》等。 马志尼协会socletmazzln1)义大利反法西斯组织。以义大利民族 英雄马志尼(gluseppemazzh1,1802—1872)为名。1939 年由萨尔韦米尼等 人发起,在纽约建立。以继承马志尼的革命传统为宗旨,团结旅美反法西斯 人士,共同开展斗争,义大利参战后,积极进行活动,在各地共建有 40 个支 部,成员千余人。出版《民族团结》周刊,宣传反对墨索里尼法西斯独裁统 治的民主思想。后在是否接受怠共党员参加的问题上,意见分歧,导致内部 分裂,影响日衰,并逐渐被美国官方所控制。其部分成员曾积极参加义大利 的民族解放斗争。 第30页 马来亚战役  太平洋战争初期日军的战略性进攻战役。参加进攻的日军 计 7 万人,得到 9 艘巡洋舰、16 艘驱逐舰、3 艘航空母舰及 600 余架飞机的 支援,由*山下奉文指挥,计划从海上登陆和经泰国进入马来亚并攻占新加 坡。驻防马来亚的英澳联军由珀西瓦尔统率,共 10 万人,并有英国东方舰队 (1 艘战列舰、1 艘战列巡洋舰、3 艘巡洋舰、9 艘驱逐舰)和 250 架飞机协 同作战。1941 年 12 月 7 日夜,日军在马来亚的哥打巴鲁地区登陆。8 日,日 本空军奇袭马来亚英军机场,取得制空权;同日,日军进入泰国南部,第十 五军和第二十五军分别向缅甸及马来亚进占。10 日,双方在海上激战,英国 东方舰队主力战列舰威尔斯亲王号和巡洋舰却敌号被击沉后,英增援 4.5 万 人和 141 架飞机,但仍遭惨败。日第二十五军沿马来半岛东、西两侧迅速推 进。英军残部退守半岛南端,英国远东指挥部也从新加坡迁往科伦坡。1942 年 1 月 31 日,日军占领半岛最南端的英军据卢新山,整个马来半岛被日军占 领。2 月 15 日珀西瓦尔在新加坡率部投降。该役英军损失 14 万人(包括被 俘),日军伤亡 1 万余人。日军切断了盟军自印变至澳大利亚的战略防线, 为北上侵入缅甸和南下苏门答腊创造了条件。 马纳加罗夫(1898—1981)苏联将领。1917 年为赤卫队队长。翌年参 加红军。1919 年加入俄共(布)党。参加过国内战争。1923 和 1931 年先后 毕业于骑兵军事学校和政治学院。1938 年起任骑兵师长。苏德战争初期在远 东任军长(少将衔)。1942 年调往西线作战。不久升任第四十一集团军司令。 1943 年调任第五十三集团军司令(至战争结束)。参加过勒热夫一维亚济马、 别尔哥罗德一哈尔科夫、乌曼一搏托沙尼、雅西一基什尼奥夫、布达佩斯、 布拉格和远东等战役。1945 年晋升上将。战后任集团军司令。1953 年退役。 着有《争夺哈尔科夫大血战》。 马其诺防线lignemaglnot)法国三十年代在法德边境修筑的堡垒 群。在霞飞(josephjacquesc6-sairejoffre,1852—1931)和贝当的消极防 御思想指导下,由陆军部长马其诺(andremagillot,1877—1932)倡导修筑, 故名。1927 年法国最高国防委员会通过筑垒规划。同年 9 月成立筑垒地区建 设委员会。1928 年开始试验性建设。1929 年马其诺復任陆军部长后,积极推 进工程。翌年争得议会首次拨款,1934 年再得拨款。1936 年 1 月,初期规划 工程基本完成,筑垒地区建设委员会撤销。同年 3 月,德军重占莱茵兰后, 法军首次派兵进驻。以后又继续加以扩充和改进。主要防御地带正面长约 400 公里,纵深 6—8 公里,分为莱茵设防区、阿尔萨斯一洛林设防区和萨尔障碍 区,共有永备发射工事 5600 个;其中 22 个大型综合工事群,彼此以地下坑 道联接,备有独立的电站、兵员宿舍、粮食和弹药仓库等,最大的拥有守军 1200 人。整个防线耗资达 60 亿法郎。弱点是纵深不足,未考虑实施兵力机 动的需要,加之防线并未延伸及法比边境。1940 年 5 月,德军穿过阿登山区 在色当实施突破,使其失去作用。战后部分工事曾改作仓库,现作参观游览 用。 马林式机枪(marlin)美制航空一坦克机枪。191s 年由美国马林一罗 克韦尔公司制造,共制造 3947o 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封存。1940—1941 年信给英国,用作商船防空武器。 马特洛索夫(aekcahnpmatbeebhqmatpocob,1924—1943)苏联军人。 自幼失去双亲,在孤儿院长大。1942 年 10 月入伍。1943 年 2 月 23 日在切尔 努什基村战斗中,德军的机枪火力点使苏军进攻受阻,他奋不顾身爬行前进, 当扔出的手榴弹未能消灭敌火力点时,遂挺身堵住射孔,为部队开闢前进通 路,英勇献身。牺牲后被追授苏联英雄称号。1943 年 9 月 8 日,史达林以国 防人民委员名义发布表彰令,号召全体红军战士向他学习。 马家园战斗  1938 年新四军在皖南芜湖县抗击日军“扫荡”的一次战 斗。是年 7 月,新四军第三支队进入皖南抗日前线。10 月底,日军第十五、 第一一六师团各一部近千人出动“扫荡”。11 月 3 日,日军分四路围攻芜湖 县马家园,新四军一部予敌杀伤后转移。随后,新四军第三支队主力调整部 署实施反击,于当日夜收復马家园,并以精干小分队袭击敌军后方据点,日 军遂于 4 日上午撤回据点。此战共歼日军 300 亲人。 马雷特防线  1943 年初德、意军在突尼西亚南部的主要防线。马雷特 (maretli)位于突尼西亚南部,距利比亚边境约 12o 公里。法国人战前在此构 筑防线,从海岸向西南延伸至山区,全长约 35 公里,横断了进入突尼西亚心脏 地区的通路。原是怯军防止义大利从利比亚入侵。1943 年 1 月底,隆美尔部 进入该防线,抵御英军的北上进攻;3 月下旬,为蒙哥马利部迂迴山区侧翼 包抄所突破。 马克-2 型坦克(markii)即“马蒂尔达型坦克”。 马克-3 型坦克(markiii)即“瓦伦丁型坦克”。 马克-4 型坦克(markiv)即“邱吉尔型坦克”。 马克-6 型坦克(markv1)英国超轻型坦克。1940 年服役。重 5.5 吨, 装甲厚度炮塔正面 14 毫米、侧面 12 毫米,车体正面 12 毫米、侧面 8 毫米。 装备 1 挺 7.92 毫米机枪。最大时速 56 公里,最大行程 208 公里。乘员 3 人。 第31页 马努伊利斯基(1883—1959)联共(布)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1903 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22 年起在共产国际工作。1923 年起为党中央委 员。1928—1943 年任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和联共(布)驻共产国际执委会代 表团团长。1944 年 7 月起任乌克兰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兼外交人民委员。战后 代表乌克兰出席 1945 年旧金山会议和 1946 年巴黎和会,参加了联合国大会 最初 4 届会议的工作。1953 年退休。着有《革命危机、法西斯和战争》等。 马林诺夫斯基(1898—1967)苏联将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沙俄军队 服役。1919 年加入红军。参加过国内战争。1926 年加入联共(布)党。1930 年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曾参加国际纵队赴西班牙作战。1941 年 3 月起任 步兵第四十八军军长(少将衔)。苏德战争爆发后,率部沿普鲁特(hpyr) 河国境线顽强抗击德军。同年 8 月起任第六集团军司令。参加顿巴斯战役。 1941 年 12 月—1942 年 7 月任南方方面军司令。参加巴尔文科沃一洛佐瓦亚 战役和哈尔科夫交战。后歷任第六十六集团军司令、沃罗涅日方面军副司令 和近卫第二集团军司令。参加史达林格勒会战。1943 年 2 月復任南方方面军 司令,晋升上将。同年 3 月起任西南方面军(1943 年 10 月改称乌克兰第三 方面军)司令。同年 4 月晋升大将。参加解放顿巴斯和第聂伯河右岸乌克兰 地区的作战。1944 年 5 月调任乌克兰第二方面军司令。同年获苏联元帅衔。 参加准备和实马林诺夫斯基施雅西一基什尼奥夫、德布勒森、布达佩斯、维 也纳和布拉格等战役。1945 年 7 月起任外贝加尔方面军司令,参加远东战役, 战后歷任军区司令、远东部队总司令、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兼陆军总司令等职。 1957—1967 年任国防部长。着有《胜利的伟大意义》、《俄国士兵》等。 马松-麦克法兰(noeimason 一 macfane,1889—1953)英国将领。 毕业于伍尔威奇皇家军事学院。1909 年服役于皇家炮兵部队,参加第一次世 界大战。1937—1939 年任英国驻德武官,认为战争终究不可避免,主张英国 应掌握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希待勒的时机。1939—1940 年任*戈尔特的军事 情报处长,领少将衔。1941—1942 年主持驻苏军事使团。1942—1943 年任直 布罗陀总督。1944 年在义大利主持盟国营制委员会,战后当选为工党下院议 员。 马城村坚守战  1942 年八路军战士坚守马城村的战斗。是年 3 月 3 日, 日伪军出动于余兵力,在坦克和装甲车配合下,包围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马 城村。驻守该地的八路军 1 个排奋勇抵抗,摧毁日军坦克数辆,杀伤大批日 伪军,终因弹尽无援,全部壮烈牺牲。八路军朱德总司令曾在《解放日报》 撰文赞扬该排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马基飞机公司(societuanonimanieuport-mhi)义大利生产飞机的 大企业。1912 年在瓦雷泽建立。1913 年生产出第一架飞机。第一次世界大战 后,与法国航空企业合作,专事生产水上飞机。三十年代未起转入歼击机的 生产。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批生产各类型的*马基型歼击机,其中 mc 一 202 型为当时义大利性能最佳的歼击机。 马基型歼击机  义大利歼击机。由*马基飞机公司制造。其 mc-202 型最 大时速 580—595 公里,最大载荷航程 600 公里,升限 1.15 万米,航程约 900 公里,装备 12.7 毫米机枪 2 挺,7.7 毫米机枪 2 挺。1940 年 8 月初次试飞, 1941 年 11 月始服役。共生产 1500 架,曾在北非战场和侵苏战争中广泛使用。 1943 年 9 月义大利投降后,大部为德军攫取,并转交*义大利社会共和国空 军部队。 马增活角海战  1941 年英、意海军在地中海的海战。是年 3 月 28 日, 冒险出海企图截击英国护航运输队的义大利主力舰队,在希腊南端马塔潘 (matapan,泰纳龙角的旧称)角附近海域同伺机寻战的英国地中海舰队遭 遇。意方 1 艘战列舰、8 艘巡洋舰和 14(一说 13)艘驱逐舰,英方 3 艘战列 舰、1 艘航空母舰和 13 艘驱逐舰。意舰缺乏空中掩护,企图逃向塔兰托。英 舰追击,战斗持续到深夜,击伤意战列舰 1 艘,击沉巡洋舰 3 艘和驱逐舰 2 艘。此后,义大利海军已无力在爱琴海和东地中海一带作任何积极行动。 马斯连尼科夫(hbahhbahobhymacjehhhkob,1900—1954)苏联将领。 1917 年参加赤卫队。翌年加入红军。参加过国内战争,1924 年加入俄共(布) 党.1935 年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苏德战争爆发后歷任第二十九和第三十 九集团军司令(中将衔),参加斯摩棱斯克战役和莫斯科会战。1942—1943 年历任北高加索方面军司令,沃尔霍夫、西南和乌克兰第三方面军副司令和 第四十二集团军司令,初在西南方向作战,后调往西北方向作战。1944 年任 波罗的海沿岸第三方面军司令,晋升大将。1945 年任远东苏军副总司令,参 加远东战役。战后曾任军区司令。 马奥尔·德吕佩(jeandemayoldetjupe,1873—1955)法国法西斯分子, 神职人员。长期为随军牧师。大战爆发前,即倾向法西斯主义。1941 年起, 随*法国反布尔什维主义志愿军团参加侵苏战争,两次负伤,获德国铁十字勛 章。1944 年从事组建*查理曼师。战后,藏身在德奥边境的修道院中,被法 国当局捕获。1947 年被判 15 年徒刑。1951 年提前获释。 第32页 马德里保卫战  *西班牙内战期间共和国军民保卫首都马德里的战斗。 1936 年 7 月佛朗哥发动军事叛乱后,9 月底叛军在德、意法西斯支持下,向 马德里逼近。11 月 7 日开始全面攻城。马德里军民响应共产党和人民阵线的 号召,组建新军,建立首都的防务与敌浴血战斗。首批到达的*国际纵队也投 入作战。同年 11 月 25 日叛军进攻被击退。随后,叛军制定合围马德里的计 划。墨索里尼派出义大利远征军,担负围城主要任务。1937 年 2 月,叛军在 哈拉马(harama)河发起大规模进攻,企图切断马德里与西班牙东南地区的 联繫。共和国军和国际纵队顽强奋战并实施反突击,粉碎敌人合围计划。同 年 3 月,法西斯军队在东北方向的瓜达拉哈拉地区再次对马德里发起进攻。 共和国军和国际纵队在*瓜达拉哈拉战役中重创意军,迫使敌人停止进攻。从 1937 年中起,主要战斗转移到西班牙北部。后来由于共和政府内部发生叛 乱,叛变分子开城投降,1939 年 3 月 28 日马德里沦陷。 马达加斯加之战  英军攻占马达加斯加(hadaga 一 scar)岛的战役。 该岛在印度洋西部,隔莫三比克海峡与非洲大陆相望,战略位置重要,为法 属殖民地,1940 年法国败降后受维希政府控制。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戴高乐 即建议由自由法国占领该岛。随着日本海军深入印度洋,英国为防止日本利 用该岛,确保印度洋航道安全,邱吉尔于 1942 年 2 月提出由自由法国部队在 英国海空军支援下攻占该岛,后于 3 月间确定改由芙军单独进行,并制定代 号*奖金(后改称*铁甲舰)的作战计划。计划调*h 舰队进入印度洋支援,由 受过两栖作战训练的 1 个独立旅和 1 个突击队,在另 2 个步兵旅支援下,在 海军陆战队斯特奇斯(robertqricesturges,1891—1970)少将指挥下实施 登陆,4 月 22 日攻击部队在南非的德班集中,28 日出发。5 月 5 日开始在该 岛东北部登陆,7 日占领迪耶戈-苏瓦雷斯。尔后英军暂停进攻,企图争取维 希法国总督改变立场。遭拒绝后,于 9 月间由东非司令*普拉特指挥继续南 下,23 日占领首府培那那利佛。11 月 5 日维希法国总督投降。 马达加斯加计划(madagar 一 n)纳粹德国反犹计划之一。1940 年 5 月 由 德 国 外 交 部 德 国 司 犹 太 事 务 科 科 长 拉 德 马 赫 尔 (frallzrademaclier,1906—1973)提出。纳粹德国为推行种族政策,将大 批犹太人驱往巴勒斯坦和波兰等地。1940 年 5 月德军发动西线战役后又计划 自法国手中攫取马达加斯加岛,然后将所有欧洲犹太人驱往该岛的*犹太人保 留区,在德国人监督下从事苦役。因 1941 年夏德国入侵苏联而无法实施。后 改为实施*最后解决。 马来亚号战列舰(hya)英国战列舰。1915 年建成,1935—1936 年 改装部分设备。排水量 3.1 万吨,最大航速 24 节。配备 8 门 15 英寸火炮, 12 门 6 英寸火炮。8 门 4 英寸高射炮和 4 架飞机。大战初期属*本上舰队,在 印度洋和大西洋担负护航任务。1941 年调入*英国地中海舰队,曾参加炮轰 热那亚和马塔潘角海战,同年 9 月调回本土舰队,在大西洋活动。1943 年退 役为训练船。 马里兰号战列舰(karnd)的美国战列舰,1916 年开始建造,1921 年服役。排水量 3.26 万吨,配备 16 英寸火炮 8 门。为*科罗拉多号的姊妹舰。 服役于美国太平洋舰队。珍珠港事变时被日机投放的鱼雷击中受重创。经修 復后,相继编入第七舰队和第五舰队。1942 年下半年起投入瓜达尔卡纳尔岛 争夺战。1943 年参加中索罗门群岛战役、吉尔伯特群岛战役。1944 年 1 月参 加马绍尔群岛战役,6 月参加马里亚纳群岛战役,9 月支援帛琉群岛登陆战 役,10 月参加雷伊泰湾海战。1945 年 3 月参加攻击日本本上,4 月在沖绳岛战 役中被日军*神风特攻队击伤。 马里亚纳海海战  又称“菲律宾海海战”。太平洋战争期间美、日海军 主力在马里亚纳群岛西部海域的会战。1944 年 6 月 15 日,美军开始在马里 亚纳(riana)群岛的塞班岛登陆,米切尔海军中将率美国第五舰队第五 十八特遣舰队(15 艘航空母舰、7 艘战列舰、21 艘巡洋舰、67 艘驱逐舰及 890 架飞机)掩护登陆部队。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下达执行*阿号作战的命 令,由小泽治三郎海军中将率第一机动舰队(9)艘航空母舰、5 艘战列舰、 13 艘巡洋舰、28 艘驱逐舰及 430 架飞机)东进菲律宾海。日军企图利用航空 母舰与关岛航空基地实施穿梭飞行夹击美舰。6 月 18 日日机首先发现美舰。 19 日上午,双方舰队相距 300 多海里时,日关岛陆基飞机和 4 批舰载机相继 发动攻击,美 450 架舰载机升空迎战,日机大部分被击落,日仅击伤美 1 艘 战列舰,部分日机飞返关岛机场时,又被美机击毁。同时,美潜艇击沉日大 凤号和翔鹤号 2 艘航空母舰。当晚,日舰队向西北偏西方向撤退。米切尔率 3 艘美航空母舰追击。次日,美机发现日舰队后即派 217 架飞机袭击,日仅 有 35(一说 75)架飞机进行抵抗,美机炸沉日航空母舰飞鹰号及 2 艘油轮, 炸伤 2 艘航空母舰,1 艘战列舰和 1 艘巡洋舰受创。此战日海军航空力量几 遭全歼,美方损失 130 架飞机。 马绍尔群岛战役  美军在中太平洋反攻中的主要岛屿进攻战役之一。代 号“燧发枪”。马绍尔(karsliall)群岛为日军太平洋外防御圈的主要岛屿, 从 1920 年起为日本委任统治地。1943 年 7 月,美参谋长联席会议决定于翌 年 1 月进攻该群岛。年底,*尼米兹主持制定了作战计划。1944 年 1 月 29 日 起,美第五十八特遣舰队航空母舰飞机对该群岛日空军基地实施持续空袭, 击毁日机近百架。31 日,*史普劳恩斯海军中将率第五舰队运送海军陆战队 第四师和步兵第七师在夸贾林(kwajalein)岛和罗伊一纳穆尔(roinal11ur) 岛登陆。登陆部队约 5.8 万人,得到 8 艘护航航空母舰、7 艘战列舰、9 艘巡 洋舰、45 艘驱逐舰和近 700 架飞机的支援。米切尔海军少将率第五十八特遣 舰队(12 艘航空母舰、8 艘战列舰、6 艘巡洋舰和 36 艘驱逐舰),负责包围 分割附近的岛屿,并准备拦截可能自特鲁克基地增援的日本联合舰队。美军 以优势兵力粉碎约 8600 余名日军的抵抗,经一周鏖战攻占该两岛。美军损失 仅 400 人。2 月 18 日,美军又实施进攻埃尼威托克(eniwetok)岛,作战代 号“法警”。同时,美国第五舰队实施*特鲁克袭击战,使日军该基地失去作 用。至 22 日,美军先后攻占埃尼威托克岛及其附近各岛,歼日守军 3400 多 人,但美军对马绍尔群岛各环礁小岛残余日军的扫荡,直至 6 月才结束。此 役美军总计死亡 567 人,受伤 2103 人,日军死亡约 1.1 万人。美军在日军外 层防御圈中打开了缺口,为向马里亚纳群岛挺进开闢了道路。 第33页 马蒂尔达型坦克(matllda)英习步兵坦克。原为英军三十年代对速度 很慢的马克-1 型坦克的称唿。经改进在 1940 年投产为马克-2 型,沿用此名 称。重 26.5 吨。装甲厚 65—78 毫米,装备 1 门 40 毫米火炮(即两磅重炮弹 的火炮),1 挺 7.92 毫米机枪和 1 挺 7.69 毫米高射枫枪,最大时速 25 公里, 最大行程 148 公里,乘员 4 人。大战前期曾广泛用于北非战场,至 1943 年停 止生产,共制造 2987 辆。 马 察 博 托 大 屠 杀   德 军 屠 杀 意 大 利 人 民 的 事 件 。 马 察 博 托 (marzabotto)村位于博洛尼亚以南 20 公里处。大战期间成为游击队活动中 心。以义大利共产党为核心的抵抗战士,在村民支持下不断出击,打击法西 斯政权和德国占领军。1944 年 5 月起,德军在该村进行屠杀,至 10 月上旬 达到高潮,先后杀害村民 1890 人(包括妇女和儿童),激起义大利全国人民 的公愤,战后,该村在 1949 年荣获义大利共和国金质奖章。对屠杀负有主要 责任的德国党卫军军官雷德尔(walterreder,1915 一)于 1951 年被判终身 监禁。 马伊达内克灭绝营(maldane)纳粹德国灭绝营之一。1941 年秋建于波 兰卢布林市郊,原为劳动营,后在波兰总督府灭绝营总监*格洛博克尼克主管 下改为灭绝营。下辖若干分营。最初用一氧化碳杀人,后改用*齐克隆一 b。 一次可关押 4.5 万人。先后被害约 150 万人。囚禁者被迫从事繁重的工业劳 动,身心衰竭后被处死。1944 年 7 月 23 日倖存者被苏军解救。 马克斯·海利格存款(maxheiligerdepositac 一 count)德国党卫队 存放在德国国家银行的赃款。以假名马克斯·海利格为帐户。由党卫队经济 处处长波尔(oswaldpohl,1892—1951)主管。党卫队在*灭绝营等地处死犹 太人后,将其随身携带的各种贵重物品搜刮一空,然后再存放在德国国家银 行的保险库里。1942 年,该银行保险库物满为患,9 月起开始送交柏林市当 铺兑换现款。至 1944 年初,该当铺也无力承受,遂只得将赃物藏匿在废弃的 盐矿中。 马来亚人民抗日军  马来亚人民的抗日武装。1942 年初,日军入侵马 来亚后,各地纷纷开展抗日武装斗争。马来亚共产党在雪兰获州成立第一支 抗日军,以三星旗为军旗。1943 年底发展至 3000 余人,编成小分队,深入 各地,发动群众,与日军展开游击战,并成立人民委员会,孤立占领军扶持 的伪政权。1944 年下半年增至 7000 余人,分为 8 支独立部队,且与盟军建 立联繫,成为*三星运动中的主要力量。战后,英国在马来亚恢復殖民统治, 遂于 1945 年底被遣散。 马里亚纳群岛战役  美军攻占中太平洋马里亚纳群岛的战役。代号“征 粮者”。马里亚纳(kariana)群岛位扼美国通向菲律宾、日本本上和中国的 要冲。*马绍尔群岛战役之后,美决定绕过防御坚固的加罗林群岛,直取该群 岛,切断日本与甫太平洋诸岛的交通线,并获取进攻菲律宾、台湾和日本本 上的前进基地。1944 年 3 月 28 日,尼米兹下令编成由*特纳海军中将指挥的 联合远征军,选定塞班岛为第一个目标,继而再攻占关岛和提尼安岛,为此 投入 4 个半师(12.7 万人),舰船 535 艘,飞机约 890 架。5 月 10 日开始集 结,29—31 日由珍珠港出发。6 月 11—14 日,以航空母舰突击编队进行火力 准备。15 日凌晨,美军 3 个师开始*塞班岛登陆战役。日本大本营下达执行* 阿号作战的指令,急调第一机动舰队(9 艘航空母舰、5 艘战列舰及 430 架飞 机)从菲律宾南部基地出击,企图与美海军决战。6 月 19—20 日,双方进行 *马里亚纳海海战,日海军航空兵遭毁灭性打击。7 月 9 日美军攻占塞班岛。 7 月 18 日东条内阁倒台。随后美军又进行*提尼安岛登陆战和*失岛登陆战, 并于 8 月次第攻占。此没,美军亡 5250 人、伤 2 万多人,日军死亡和失踪约 5 万人、被俘 3282 人。美军突破了日本的太平洋内防御圈,使日本本上处于 美空军航程之内。 马格努谢夫登陆场  位于维斯瓦河左岸、华沙以南的马格努谢夫 (magnuszew)地域,1944 年 8 月 1 日,由苏联*由俄罗斯第一方面军近工第 八集团军所部,在*卢布林-布列斯特战役中建立,正面宽 15 公里、纵深 5 公里。德军为消灭该登陆场,多次组织反突击。苏军及波兰军队相继增援。8 月 23 日,波兰空军在该地域进行了第一次战斗出动,这一天被定为波兰空军 节。1945 年 1 月*华沙一波兹南战役中苏军主力由此发起突击。 麻萨诸塞号战列舰(massaehusetts)美国战列舰。1937 年建造。属“北 卡罗来纳”级。排水量 3.5 万吨,配备 16 英寸火炮 9 门,有雷达定向火力控 制系统。初服役于美国大西洋舰队,1942 年 11 月参加“火炬”行动,支援 盟军登陆北非,曾击沉维希法国“弗昂巴马”号战列舰。1943 年调赴大平洋 海域作战,编入美国第五舰队,11 月参加吉尔伯特群岛战役。次年先后参加 马绍尔群岛战役和菲律宾战役。1945 年 2 月参加硫黄岛战役,3 月攻击日本 本上,4 月参加沖绳岛战役。 马斯河一莱茵河战役  盟军 1945年 2月 8日—3 月10日在马斯河与莱 茵河之间实施的进攻战役。1945 年 1 月间,东线苏军发动总攻时,西线美莱 盟军趁机发动 3 个进攻战役,以突破*齐格菲防线,歼灭莱茵河以西的德军。 此役为其中之一,由北部的*盟国第二十一集团军群(共 31 个师,由 3600 架飞机支援)实施。战役企图以两翼突击围歼当面德军的 2 个集团军(共 15 个师),攻占杜塞道夫至埃梅里赫(einmerie)的莱茵河西岸。经空军于 2 月 1—7 日实施密集轰炸之后,左翼加拿大第一集团军于 2 月 8 日开始进攻 (代号*真实的)。右翼美第九集团军因德军炸坝河水泛滥,推迟到 23 日进 攻(代号*手榴弹)。至月底,加军迸逼克桑滕(xanten),美军攻占慕尼黑 一格拉德巴赫(mtinchen 一 dbach)。受到围歼威胁的德军仓促撤退。3 月 3 日美、加军会师于格尔登(geldern)。9 日夜,德军残部撤过莱茵河并 炸毁渡口。此役盟军向德国纵深推进 25—60 公里,抵达莱茵河岸,但因推进 缓慢(每昼夜平均 1.2—3.5 公里)未能围歼当面之敌。 第34页 马里亚纳火鸡射击战(marianasturkeysh0o01944 年*马里亚纳海海战 中的一次大规模空战。6 月 15 日,美军开始在马里亚纳群岛的塞班岛登陆。 日军发动“阿号作战,调集海军的几乎全部航空兵力出击。6 月 19 日上午 10 时左右日本第一机动舰队(9 艘航空母舰、430 架飞机)与美第五十八特遣舰 队(15 艘航空母舰、890 架飞机)相距 300 多海里时,日本从夫岛起飞的陆 基飞机和 4 批舰载机对美舰队相继发动攻击,美舰载机升空迎战。双方激战 至下午近 3 时止。日损失飞机 315 架,美仅损失 23 架。由于数百架日本飞机 被击中坠人大海,美飞行员惊唿:“这真象古代捅杀火鸡啊”,故名。 乡古洁(1882—1961)日本实业家。1908 年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入三菱 合资株式会社商事部门。后歷任三菱造船株式会社董事、三菱航空机株式会 社常务,1934 年就任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第一常务,1941 年升任社长。1943 年出任东条内阁的顾问。任内,全面协调军火生产。积极支持日本的对外扩 张,日本战败后作为战犯被捕。1946 年获释。后重返实业界,竭力促进战后 日本军备生产。 乡土卫国义勇军(pembtanahair,简称 peta)简称“卫国军”。日 本占领军控制的印度尼西亚军队。1943 年 10 月起由日本第十六军在印尼人 中徵集军队,以弥补兵力不足。其编制为每大队 500 人,每中队 150—200 人。军官由印尼人担任。至战争结束时,先后由日本军官训练过 66 个大队, 共 3.7 万人。虽受法西斯主义的影响,但在印尼民族解放斗争的推动下,爱 国主义情绪日益增长。在印尼独立进程中起过一定作用。 四画 [一] 丰克(1890—1960)一译“冯克”。德国经济部长(1938—1945)、国 家银行总裁(1939—1945)。曾在柏林大学攻读哲学、法律和经济学。第一 次世界大战时服役,战后在《柏林交易所日报》供职,后任主编。1931 年加 入纳粹党,系希特勒与德国大企业家之间的牵线人,对纳粹党上台起了很大 作用。1933 年 3 月被任命为国民教育和宣传部副部长,参与反犹行动。1938 年 2 月出任经济部长和军事经济全权总办。翌年又任国家银行总裁,并成为 国防内阁成员。积极参与制定和执行纳粹德国的战争经济计划,尤其是对波 兰和苏联的侵略与掠夺。1943 年 9 月被任命为中央计划局领导成员,负责确 定和分配德国工业所需的劳工。1946 年被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以破坏和平 罪、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判处无期徒刑。1957 年获释。 丰田副武(1885—1957)日本海军将领。毕业于海军兵学校和海军大学。 长期在海军服役。1931 年获少将衔。1937 年起,先后指挥第四、第二舰队参 加侵华战争。1941 年晋升海军大将。后歷任吴镇守府司令长官和横须贺镇守 府司令长官,1944 年继*古贺峰一出任联合规队司令长官兼海军总司令宫和 海上护工总司令官。指挥*马里亚纳海海战和*雷伊泰湾海战;在沖绳战役中命 令残存的海军出海决战,致使包括大和号战列舰在内的主力舰只被击沉。1945 年 5 月任军令部总长,力主顽抗到底。日本投降后,以战犯嫌疑罪被捕,1949 年被联合国军事法庭判处无罪释放,着有《最后的帝国海军》。 丰臺事件  日本为实现“华北自治”而策动的暴乱事件。1935 年 6 月 27 日,日本特务机关策动北洋军阀吴佩孚旧部白坚武纠合流氓与日本浪人 300 余人,袭击北平(今北京)近郊的丰臺车站。次日,强登停在车站的铁 甲车,驶达永定门外,向城内发炮多发,企图与潜伏在北平城内的同伙内外 唿应夺取北平,并以东亚同盟军名义发表饭蒋倒党”宣言,组织“华北自治 政府”。经中国驻军商震、万福麟部迎击后溃散,逃往通县以南一带。 丰田贞次郎(1885—1961)日本海军将领。1905 年海军兵学校毕业, 1911—1914 年在英国牛津大学留学。1919 年海军大学毕业。出席 1927 年的 日内瓦海军裁军会议和 1929 年的伦敦海军裁军会议。歷任海军省军务局长、 海军舰政本部总务部长、佐世保镇守府司令长官,海军航空本部部长、海军 舰政木部部长。1940 年 9 月任海军次官,主张签订《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 1941 年晋升海军大将,同时退出现役,任第二届近卫内阁商工大臣。同年 7 月又任第三届近卫内阁外务大臣兼拓务大臣,任内曾试图打破日美谈判的僵 局,缓和两国关系,未成,从*太平洋战争爆发至 1945 年 7 月,任日本制铁 株式会社社长,在马来亚、印度尼西亚等地建立制铁所,力图增加钢产量, 支持日本对外扩张。期间还担任铁钢统制会会长、内阁顾问、行政查察使等 职。1945 年 4 月出任铃木内阁的军需大臣兼运输通讯大臣。战后一度被开除 公职。 王平(1907—)中国将领。1930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三军团师教 导大队政委。1934 年参加长征,北上抗日。到陕北后,入红军大学学习,后 任红二十七军政委。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总政治部组织部科长,中共 晋察冀临时省委军事部长,参与建立以阜平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并任阜平 县县长。后任晋察冀军区三分区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冀中军区政委、冀晋军 区政委兼中共冀晋区委书记。参加创建冀中抗日根据地,领导军民开展平原 游击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北岳军区和察哈尔军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后,歷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政委、中 国人民解放军炮兵政委、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1955 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第35页 王明  即“陈绍禹”。 王冠(diadem)1944 年 5 月盟军在义大利战场发动春季攻势的行动代号。 2 月末开始筹划,企图正面突击*古斯塔夫防线西段,同从安齐奥(anzio) 登陆场出击相结合,攻进利里(liri)河谷,预定在诺曼第登陆前 3 周实行。 为此,英第八集团军主力(内含波兰军 2 个师)从东海岸西移,负责卡西诺- 利里河谷的战斗;美第五集团军(内合法军 4 个师)承担突过加里利亚诺 (gllrigliano)河以及同从安齐奥出击的盟军会师阿尔班(alban)山地。5 月 11 日开始实施。14 日法军率先实现突破,18 日波军进占卡西诺,美军和 英军也先后得手,23 日安齐奥盟军出击并与主力会合。但盟军未及早沖向瓦 尔蒙托内(va-lmontone)以切断六号公路,使德军逃脱合围,撤往罗马以北。 6 月 4 日,美军进占罗马。 王震(1908—1993)中国将领。1927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六军团 政委。1935 年参加长征,北上抗日。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二 0 师 第三五九旅副旅长、旅长兼政委。率部挺进晋西北抗日前线,参加晋西北收 復士城战役,指挥邵家庄和上下细腰涧战斗,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后率部返 回陕甘宁边区,曾兼任中共延安地委书记,延安军分区司令员和卫戍区司令 员。1940 年底率第三五九旅开赴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1944 年 11 月任 八路军南下支队司令员,率部从延安出发,转战湖南、湖北,创立*湘鄂赣抗 日根据地。抗战胜利后,曾任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委。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华人民 共和国副主席,1955 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王甲本(1901—1944)中国将领。字立基。云南讲武堂第十四期和陆军 大学将宫班毕业。1937 年 5 月授少将衔。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政府陆军 第十八军第九十八师副师长,参加淞沪会战。后因战功升任师长。1939 年 11 月任第七十九军副军长,参加长沙保卫战、鄂西战役等。1943 年升任第七十 九军军长。1944 年率部参加衡阳保卫战。同年 9 月,日军沿湘桂线南犯时, 率部在东安冷水滩堵击日军,壮烈殉国。后被国民政府追赠为中将。 王仲廉(1906—)中国将领。黄埔军校毕业。曾任同民政府军师长。抗 日战争爆发后任第八十五军军长,率部参加*台儿庄战役,与日军激战于临城 地区。1939 年授中将衔。1940 年 11 月升任第三十一集团军副总司令,旋驻 防平汉路西侧,抵抗日军。1943 年 4 月任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同年 9 月改 任第三十一集团军总司令。抗战胜利后,任第四兵团司令宫。1949 年大陆解 放前夕去台湾。 王阴泰(1888—1947)汉奸。字孟群。旱年留学日本和德国。曾任北洋 政府外交总长、司法总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叛国投敌,任伪中华民国临时政 府实业部长。1940 年 3 月汪伪国民政府成立后,任华北政务委员会常委兼实 业总署督办、中日实业公司总裁。大量印发伪钞,竭力搜刮物资粮食,为日 本“以战养战”政策效劳。1945 年 2 月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抗战胜 利后被国民政府判处死刑,在南京处决。 王克敏(1873—1945)汉奸。字叔鲁。清末任留日浙江学生监督。曾任 中国银行总裁、北洋政府财政总长。1932 年起歷任国民政府东北政务委员会 委员、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代理委员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叛国投敌。1937 年 12 月受日本指使在北平(今北京)成立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任行政委员会 委员长、*新民会会长。多次与日本华北驻屯军签订条约,出卖华北主权。1940 年 3 月汪伪国民政府成立后,任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兼内政总署督办,鼓 吹日华“共存共荣”,掠夺华北物资资助日军。同年 6 月辞职,任汪伪国民 政府委员。1943 年初復任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抗战胜利后被捕,在狱中 畏罪自杀。 王宏坤(1909 一)中国将领。1929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四方面 军第四军军长。1935 年参加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 三八五旅旅长,率部挺进山西抗日前线。1939 年任冀南军区副司令员,领导 军民开展平原游击战争,开闢了冀南抗日根据地。1940 年*百团大战中,率 部参加了正大、平汉铁路破击战。1941 年任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多次粉碎 日军的“扫荡”。1944 年后率部开展对日伪军的攻势作战。抗战胜利后曾任 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兼第六纵队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海 军副司令员。1955 年被授予海军上将军衔。 王若飞(1896—1946)中共中央秘书长(1941—1946)。原名荫生,号 继任。1919 年赴法勤工俭学。1922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赴莫斯科东方大 学和列宁学院学习。曾任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抗日战争 爆发后,任八路军副参谋长、中共中央华北华中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系统总 结了华北地区游击队组织和游击战争的经验,为游击战争的发展指明了方 向。1941 年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和党务研究室主任,起草了《中共中央关于抗 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等文件,对巩固和发展抗日民主根据地起了重大 作用。1944 年-4 月赴重庆,负责对国民党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曾三次参加 国共两党谈判。日本投降后,与毛泽东、周恩来一起参加重庆谈判,与国民 党代表签订《双十协定》。1946 年 4 月 8 日,在重庆返延安途中飞机失事遇 难。 第36页 王宠惠(1881—1958)中国法学家、外交家。字亮畴。天津北洋大学法 科毕业,获美国那鲁大学法学博士学位。曾任北京政府司法总长、海牙常设 国际法庭法官,国民政府司法部长、司法院院长。1937 年 3 月起,任外交部 长。七七事变后,于 8 月 14 日以外交部名义发表抗日自卫声明。1941 年 4 月,改任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长,后曾随蒋介石访问印度和出席开罗会议。 1945 年 4 月,出席旧金山联合国宪章制宪会议。抗战胜利后,復任国民政府 司法院长。1949 年,经香港转赴台湾。 王建安(1907—1980)中国将领。1927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四方 面军第四军政委。1935 年参加长征。到陕北后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抗日战 争爆发后,随第一二九师主力出师山西抗日前线。1938 年任八路军津浦支队 指挥,转战冀鲁豫,开展平原游击战争。后任八路军山东纵队副指挥兼第一 旅旅长、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鲁中军区司令员,参与创建山东抗日 根据地。多次领导军民挫败日伪军“扫荡”,巩固和发展以沂蒙山区为中心 的鲁中抗日根据地。抗战胜利后,曾任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第八兵团司令 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渖阳、济南、福州军区副司令员。1956 年 被授予上将军衔。 王树声(1905—1974)中国将领。原名宏信。192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红三十一军军长、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1935 年参加长征。抗日战争爆 发后,任晋冀豫军区副司令员兼晋冀豫边区游击纵队司令员、太行军区副司 令员,转战华北抗日战场。1942 年调回延安,参加整风运动。1944 年率部翻 越中条山,渡过黄河,进入豫西。曾任河南军区司令员,巩固和扩大中原抗 日根据地,向日伪军展开攻势作战,解放豫西大片国土。解放战争时期,曾 任中原军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国防部副部长、中国人民 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1955 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王造时(1902—1971)中国爱国民主人士。原名雄生。早年留学美国, 获威斯康星大学博士学位。曾任光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政治系教授。九·一 八事变后,发起组织上海各大学教授抗日救国会,创办《主张和批评》、《自 由言论》等刊物。1933 年任*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理事兼上海分会宣传委员, 致力于抗日救亡运动。1935 年底参加组织上海文化界救国会。1936 年任上海 各界以及中华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常务理事兼宣传部长,同年 11 月与沈钓 儒、邹韬奋等被国民政府逮捕,为“七君子”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获释。 1938 年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39 年在江西创办《前方日报》,宣传抗日救 国,推进民主宪政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復旦大学教授、上海 市政协常委。 王陵基(1883—1967)中国将领。号方舟。四川武备学堂速成班毕业, 转赴日本留学。曾任川军第二十一军师长兼重庆卫戍司令,1927 年在重庆制 造“三·三一惨案”,镇压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政府第三十集 团军总司令兼第七十二军军长,率部出川抗日,参加湘赣方面的作战。1939 年 10 月任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率部驻防修水。参加长沙保卫战。同年升为 中将。1940 年授中将加上将衔。日本投降后,升上将。曾任第七绥靖区司令 官、四川省政府主席,1949 年 12 月下旬在西南战役中被人民解放军俘虏, 1964 年 12 月获特赦释放。 王铭章(1893—1938)中国将领。号之中。四川陆军军官学校毕业。曾 任川军旅长,1936 年授中将衔。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五战区第二十二集团 军第四十一军第一二二师师长,奉命出川抗日,转战于晋、鲁、律浦北段一 带。1938 年春参加台儿庄战役,率部驻守膝县,担负津浦路北段保卫徐州的 第一线防务,3 月 15 日,日军矾谷第十师团进攻膝县时,据城固守,激战 3 昼夜,于 17 日在西城阵地督战时,身负重伤,自找殉国。后被国民政府追赠 为上将。王铭章王维舟(1887—1970)中国将领。早年曾赴苏联学习。 7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三十三军军长。1935 年参加长征。抗日战争爆 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五旅副旅长,驻守陇东三河镇,领导军民 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8 年升任旅长。次年兼任陇东军分区司令员和第三八 五旅政委,负责保卫陕甘宁边区。抗战胜利后,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 员。参加过延安保卫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 席。 王敬久(1902—1964)中国将领。字又平。黄埔军校毕业。曾任国民革 命军东路军第六十三团团长,参加北伐。九·一八事变后,任第八十七师师 长,率部“围剿”工农红军。1936 年授中将衔。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七十 一军军长,率部参加淞沪会战。1939 年 2 月任第三十二集团军副总司令。1941 年 8 月升任第十集团军总司令,驻防浙江金华。抗战胜利后,调任重庆卫戍 副总司令。大陆解放前夕去台湾。 王揖唐(1877—1948)汉奸,原名赓,字一堂。清末进士。早年留学日 本,入东京振武学校。曾任北洋政府内务总长、安福国会众议院议长。九·一 八事变后,歷任国民政府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委员、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 抗日战争爆发后叛国投敌,任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议政委员会常委、赈济部 总长、内政部总长。1940 年 3 月汪伪国民政府成立后,任考试院院长。同年 6 月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兼内务总署督办,在 华北实行治安强化运动,为日军“以华制华”政策效劳。1943 年 2 月改任汪 伪政府全国经济委员会副委员长。抗战胜利后被国民政府判处死刑,在北平 (今北京)处决。 第37页 王靖国(1891—1952)中国将领。字治安。保定军校毕业。曾任晋军第 三军军长。九·一八事变后任第七十师师长兼任包头警备司令,在河套地区 实行屯垦。1935 年授中将衔。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十九军军长,在晋北地 区对日作战。1939 年初参加阎锡山同日本勾结的临汾会议,同年 2 月任第十 三集团军总司令兼第十九军军长。1940 年率部在蒲(县)隰(县)地区进攻 坚持抗日的*山西新军,1945 年春率部在豫西北地区抗击日军。抗战胜利后, 任太原防守司令兼第十兵团司令。1949 年 4 月在太原被人民解放军俘虏。 王新亭(1908—1984)中国将领,1930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四方 面军第九军政治部主任、红军大学政治部主任。1935 年参加长征。抗日战争 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政治部组织部长、第三八六旅政治部主任,参 与指挥长生口、七亘村、黄崖底等战斗。193s 年任第三八六旅政委,配合* 陈后指挥*神头岭伏击战、*响堂铺伏击战和*长乐村战斗。同年 12 月率部进 入平汉路东,转战冀鲁豫平原。1939 年回师太行山,后任大岳纵队政治部主 任,太岳军区副政委、司令员,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坚持敌后抗日 游击战争,对开闢太行、冀南、大岳抗日根据地作出贡献。解放战争时期, 任第一野战军第十八兵团副司令员兼副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 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政委。1955 年被授 予上将军衔。 王稼祥(1906—1974)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人之一。又名嘉 祥、稼蔷,1924—1930 年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和红色教授学院学习,1928 年加 入中国共产党。回国后曾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 会副主席。1934 年参加长征,北上抗日。1935 年 1 月在遵义会议上,支持毛 译东的正确主张,对确立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起了重大作用。1937 年任 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1938 年回国后,歷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总政治部 主任兼代八路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华北、华中工作委员会主任。协助 毛泽东处理大量有关党、军队和抗日根据地的重大事务,提出过不少重要创 见。曾主持创办《八路军军政杂志》、八路军军政学院,并主持组建战地工 作考察团,赴华北敌后指导部队整训。1943 年 7 月为纪念中共诞生二十二周 年和抗战六周年,发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首次提出和 论证了“毛译东思想”的科学概念。次年因病离职,后赴苏联治疗。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后,为首任驻苏联大使,曾任外交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对外联 络部部长、书记处书记。 王德泰(1908—1936)中国将领。1928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反帝同盟 会成员。歷任延吉反帝同盟会组织部长、中共延吉县委代理书记、延吉游击 大队参谋长,组织和开展抗日游击战。1934 年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 师政委、中共东满特委委员。1935 年改任独立师师长,不久升任第二军军长。 率部开创了安图、敦化、额穆、桦甸游击区,指挥了围攻安图县城和保卫奶 头山根据地等战斗。1936 年 6 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副总司令兼第二军 军长、中共南满省委委员,开闢了长白、临江等新游击区,指挥攻打抚松县 城日军和袭击小汤河伪靖安军的战斗,取得胜利。同年 11 月中旬,在抚松县 小汤河一带与敌激战时牺牲。 王缵绪(1887—1950)中国将领。字治易。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毕业,曾 任国民政府第二十一军第五师师长。 九·一八事变后,任第六路军总司令兼第四军军长,率部参加“围剿”工农 红军。1936 年授中将衔。抗日战争爆发后,歷任第二十九集团军总司令兼四 十四军军长,四川省政府主席,第六、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1940 年授中将 加上将衔。翌年任重庆卫成总司令。抗战胜利后,调任武汉行辕副主任。 王耀武(1903—1968)中国将领。字佐民。黄埔军校毕业。九·一八事 变后任国民政府军补充第一旅旅长,曾阻截*红军抗日先遣队。抗日战争爆发 后,任第七十四军第五十一师师长,率部参加淤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1938 年 10 月武汉会战中,率部取得万家岭大捷,升为第七十四军副军长、军长。 1939 年后参加三次长沙会战。1941 年参加指挥上高战役。次年率部参加常德 战役。1945 年 2 月授中将衔。3 月任中国陆军总司令部直属第四方面军司令 官。日本投降后,主持长沙、衡阳地区受降事宜。后任第二绥靖区司令官兼 山东省政府主席。1948 年 9 月在济南战役中被人民解放军俘虏。1959 年特赦 获释后,任全国政协委员。 王八盒子  即“南部式手枪”。 开塞锥(corks(3rew)1943 年 6 月英军攻占义大利班泰雷利亚岛的作 战行动代号。班泰雷利亚岛位于突尼西亚和西西里岛之间,扼地中海航路狭窄 地段的要冲,为义大利飞机和鱼雷快挺基地。盟军占领突尼西亚后,为扫清进 攻西西里岛的通路,从 5 月 18 日开始对该岛进行持续的空袭,6 月 8 日起以 舰艇和飞机实施大规模的海空轰击。6 月 11 日,守岛的 7000 名意军投降后, 盟军登陆占领该岛。 开罗会议  大战期间美、英、中三国首脑和美、英两国首脑先后在开罗 举行的两次会议。(1)第一次开罗会议,代号“六分仪”。1943 年 11 月 22 —26 日,罗斯福、邱吉尔前往出席德黑兰会议途经开罗时同蒋介石举行的会 议。联合参谋长委员会成员以及蒙巴顿、史迪威等与会。主要讨论对日作战 和处置战败后的日本等问题。会上围绕蒙巴顿提出的一项缅甸作战计划发生 激烈争论。仍致力于实施巴尔干计划的邱吉尔,反对在孟加拉湾进行两栖作 战来配合中国军队在缅北的进攻。蒋介石则在英军将开始大规模的南缅作战 条件下,同意中国军队实施缅北攻势会议未能对此达成实质性协议。会议还 就战后远东问题进行了谈判。罗斯福曾向蒋介石提议加强美、中军事合作和 把大连作为国际自由港;蒋表示如时机成熟而中国主权不被分割,可考虑大 连港的国际化。会议最后就发表*《开罗宣言》达成协议。此次会议为大战期 间唯一的一次中、美、英三国首脑会议,对于加速打败日本和战后处理亚洲 问题起了积极作用。(2)第二次开罗会议。1943 年 12 月 3—6 日,罗斯福、 邱吉尔在德黑兰会议结束后返国途经开罗时举行。联合参谋长委员会成员与 会。12 月 4 日上耳其总统伊诺努到达参加了有关会谈。会议再次就缅甸作战 计划展开激烈争论,撮后同意取消在盂加拉湾进行两栖作战。会议确认登陆 法国开闢*第二战场为 1944 年的主要战役,同意任命艾森豪为*霸王行动 的盟军最高统帅。在同伊诺努的会谈中,邱吉尔为实现其巴尔干计划,力劝 土耳其站在盟国一边参战:罗斯福来坚持要土耳其参战,也反对增加对上援 助;最后仅达成在 12 月 7 日发表措词空洞的《美英上三国开罗会议公报》。 第38页 开罗宣言  1943 年 11 月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开罗会者上通过的宣 言。经*德黑兰会议徵询史达林意见后,于同年 12 月 1 日发表。声明:“三 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决不为自身 图利益,亦无拓展领上之意。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 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 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的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 领土,例如东北、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并决定“在相当期间,使 朝鲜自由独立”;最后宣称,“将坚持进行为获得日本无条件投降必要之重 大的长期作战。”宣言表明了中、美、英三国打败日本的决心,并确认了中 国恢復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失地的神圣权利。 井上日召(1886—1967)日本法西斯分子。1910 年起曾在中国各地活动。 回国后归依日莲宗,号日召。1928 年在茨城县设立“立正护国堂”,对农村 青年和霞浦海军航空队的青年军官宣传武力“改造”国家。1931 年*十月事 件失败后,计划首先建立*血盟团,开展恐怖活动;随后策动海军青年将校进 行政变。1932 年因血盟团事件被追查而自首。1934 年 9 月被判处无期徒刑。 1940 年假释。后继续领导右翼组织活动。着有《一人杀一人》等。 井上成美(1889—1975)日本海军将领。毕业于海军兵学校和海军大学。 歷任驻意武官、海军省军务局第一课课长、横须贺镇守府参谋长、海军省军 务局长、*中国方面舰队兼第三舰队参谋长、海军航空本部长和第四舰队司令 官。在崇尚巨舰大炮的日本海军中提倡以航空作战为主的“新军备论”,反 对缔结《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1942 年参与指挥*珊瑚海海战。未能取胜。 同年 10 月调任江田岛海军兵学校校长。1944 年 8 月任海军次官,率先对战 争结局持悲观态度。1945 第一次开罗会议:左起蒋介石、罗斯福、邱吉尔年 5 月晋升海军大将。战后隐居。 井川忠雄(1893—1947)日本金融界人士。三十年代初任职于大藏省, 主要负责处理内外金融业务,与*近卫文麿私交甚笃。1936 年就任产业工会 中央金库理事。1940 年底,秉承陆军省旨意,会见来日访问的美国天主教神 父沃尔什(jainesedwardwalsh,1891—1981)和德劳特(jamesdrought), 就日美关系问题交换意见。次年年初应邀赴美,在陆军省军事课长*岩畔豪雄 直接插手下同两位美国神父私下制订出《日美谅解方案》。1941 年 4 月,日 本驻美大使野村吉三郎同美国国务卿赫尔的谈判即在此基础上开始。 井野硕哉(1891—1980)日本农林大臣(1941 年)、农林兼拓务大臣(1941 —1944)。1917 年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入农林省。歷任课长、局长和农林次 宫。1938 年离职,从事水产专务。1940 年復任农林次官,1941 年继石黑忠 笃后任第二、第三届近卫内阁的衣林大臣,1941 年起任东条内阁的衣林大臣 兼拓务大臣。任内,1941 年 12 月 1 日出席御前会议,参与决策“对美英荷 开战”;执行内阁建立经济新体制政策,竭力挽救日趋恶化的农业生产和粮 食供应,实行国家对农业的严格统制;积极向殖民地经济扩张,以殖民地经 济来补充战争的需要及国内的严重不足。1942 年为众议院议员。日本战败后 被开除公职,解除整肃今后于 1953—1971 年为参议院议员,1959 年 6 月任 第三届岸信介内阁的司法大臣。 天王星(ypa)*史达林格勒会战中苏军实施反攻计划代号。此计划在苏 军防御阶段即已由苏联最高统帅部制定,其意图是:主攻部队从顿河登陆场 出击,向喀拉蚩(kanay)方向发展,同时在史达林格勒城南粉碎敌人的翼侧 掩护部队,然后与坚守城内的部队内外夹击,包围并歼灭德军主力。 天号作战  日本大本营试图用残存空军阻止盟军前进的作战计划代 号。在海军主力基本被歼的情况下,日本大本营于 1945 年 2 月 6 日提出此计 划,决定集中陆海军的全部航空兵力,“首先打击盟军的机动部队,然后打 击进攻东中国海周围的盟军,同时加强本上的直接防卫工作”。3 月 1 日签 署陆海军中央协定,统一调配陆军飞机 1175 架,海军飞机 3175 架(其中 1200 多架为自杀飞机),并于 3 月 28 日开始实施,但在盟国空军打击下损失惨重。 日本陆军和海军先后于 5 月上旬和 7 月上旬,被迫中止实施。 天羽声明  日本侵略中国的外交声明。1933 年 9 月就任外务大臣的广田 弘毅为改善退出国际联盟后日本的国际地位,着手推行所谓“和协外交”, 试图既达到独霸中国的目的,又缓和与欧美大国的关系。为此,外务省情报 部长*天羽英二于 1934 年 4 月 17 日在例行记者招待会上发表声明:诡称日本 愿与各国友好,同时又扬言日本在中国及东亚具有特殊利益,不准他国干涉, 亦不准他国援助中国。该声明被称为“亚洲门罗主义”,遭到世界舆论的强 烈谴责。 天羽英二(1887—1968)日本外交官。1912 年东京高等商业学校毕业, 人外务省,在驻中国、苏联使领馆任职。1933 年 6 月就任外务省情报部长, 次年 4 月发表*《天羽声明》,引起各国舆论的强烈谴责。1937 年 4 月任驻 瑞士公使。1939 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缔结后接替*白鸟敏夫出任驻意大 使。1941 年 8 月就任第三届近工内阁的外务次官,曾试图打开日美谈判的僵 局,来成。1943 年 3 月出任内阁情报局总裁。1945 年日本投降后曾以甲级战 犯被捕,1948 年释放。 第39页 天津事件  也称“天津享变”。*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在中国天津策动 的武装挑衅,1931 年 11 月 8 日起,驻天津日租界的日军按照关东军的训令, 唆使汉奸李际春、张壁组织便衣队,向天津中国军警武装挑衅,一度攻占省 政府。关东军趁机出兵锦州,并要求撤走天津中国军队、取缔抗日活动,同 时趁乱挟持溥仪潜出市区,前往营口。国民政府採取妥协政策,15 日派河北 省政府主席王树常赴日兵营谈判,答应道歉、取缔抗日活动和撤除天津防御 工事,29 日命令天津中国驻军撤退。 天目山战役  1944 年新四军在浙江省天目山地区反击国民党顽固派进 攻的战役。是年底,新四军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发展东南、准备大反攻的战略 方针,派部南下江苏、浙江两省边境敌后,开闢新区。1945 年 2—3 月间。 国民党先后以 5 个团和 12 个团,两次进攻该区的安吉、临安、孝丰边境天目 山地区,均被击退。5 月 29 日,国民党集中 42 个团共 6.6 万余人发动第三 次进攻,新四军苏浙军区部队进行自卫反击,至 6 月 23 日,歼灭顽军 6800 余人,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驱逐新四军出江南的企图。 天津驻屯军  日本在中国天津地区进行侵略的驻军的习称。 天皇停战诏书  日本宣布投降的正式文告。在美国向广岛、长崎投掷原 子弹和苏联对日宣战之后,日本天皇裕仁于 1945 年 8 月 14 日颁发诏书,宣 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同时又宣称他本人一贯“谋求帝国臣 民之康宁,同享万邦共荣之乐”,而战争的发动则纯系“希求帝国之自存与 东亚之安定”,至于战败后投降,乃因如继续抵抗“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 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宣称此举“以为万世开太平”,并唿吁“发扬 国体之精华,勿后于世界之潮流”。8 月 15 日裕仁向全国播发停战诏书,宣 布日本投降。 天皇机关说事件  日本政府迫害进步学者事件。法学家*美浓部达吉根 据二十世纪初在德国兴起的“国家有机体学说”,提出了与天皇主权说相对 立的“天皇机关说”。认为统治权在作为法人的国家,天皇则作为国家的最 高机关行使权力。大正时代,美浓部的学说成为政党政治的思想基础。随着 日本法西斯主义的兴起,天皇机关说遭到军部及右翼势力的攻击。1935 年 2 月,贵族院议员、陆军中将菊池武夫(1875—1955)在议会指责此为违反国 体的“叛逆思想”,众议院议员江藤源九郎(1879—1957)则控告美浓部犯 有“敬罪”。政府先后两次发表声明,否定美浓部的学说,禁售其《逐条宪 法精义》、《宪法撮要》、《日本宪法之基本主义》等着作,并于 9 月 18 日对美浓部实行缓期起诉和解除贵族院议员的处分。进步势力为此受到重大 打击。 元首(derfuhrer)一译“领袖”。希特勒的头衔。1921 年 7 月德国纳 粹党确立*领袖原则,希特勒即成为该党元首,有权绝对控制党的全部机构和 接受党员的无条件效忠。1934 年 8 月 1 日德国内阁通过*《国家元首法》, 规定国家总统和总理的职务合而为一。翌日总统兴登堡去世,希特勒就任德 国国家元首兼武装力量最高统帅,独揽党、政、军大权于一身。 元首制  即“领袖原则”。 元首地堡(fiillrerbunker)又称“柏林暗堡”。希特勒在柏林的地下 掩蔽所和作战指挥部。1943 年在柏林的新总理府地下室基础上扩建而成。在 地下 16 米深,水泥顶厚 5 米,墙厚近 2 米,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为厨房、 餐厅、贮藏室和服务人员的住房;下部为希特勒和*埃娃·布劳思的住所、会 议室和接待室,1945 年 1 月 16 日起启用,同年 4 月希特勒居住于此,并在 该处自杀。 元首野战司令部(ftilirerhauptquartiere)战时供希特勒指挥作战的 处所。共 13 处。曾启用的 9 处分别为:*狼穴、*伯格霍夫、*石巢、*狼谷、 “春天的风暴”,位于维也纳新城附近,1941 年春启用;“狼人”,位于苏 联乌克兰加盟共和国的文尼察,1941 年秋一 1942 年、1943 年 2—3 月启用; 还有*坦能堡司令部、*泽根堡司令部、*元首地堡。未启用的 4 处,分别位于 法国和德国境内。 无畏式轰炸机(dauntless)即“a-24 型轰炸机”。 无条件投降原则  关于德、日、意法西斯不附带任何保留条件的投降原 则。1943 年 1 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卡萨布兰卡会议期间提出,并在 24 日 的记者招待会上首次宣布:“摧毁德国、日本和义大利的战争威力就是说要 德国、日本和义大利无条件投降。”尔后,苏美英中《关于普遍安全宣言》 (1943 年 10 月 90 日签署)、中美英*《开罗宣言》(1943 年 12 月 1 日公布)、 苏美英三国克里米亚(雅尔达)会议公报(1945 年 2 月 12 日发表)和美英 中*《波茨坦公告》(1945 年 7 月 26 日发表)等,都重申了这一原则。但实 际上,除纳粹德国外,义大利(1943 年 9 月)和日本(1945 年 9 月)的投降 均未彻底执行此原则。 无畏号航空母舰(indomltable)英国航空母舰。1941 年底建成。排水 量 2.3 万吨,最大航速 30 节,可载飞机 35-40 架。配有装甲飞行甲板。1942 年被派赴印度洋。参加马达加斯加之战。随后返回地中海,于同年 8 月参加* 基石行动,在执行护航任务时遭重创。1943 年 7 月参加西西里岛登陆战役, 再度受重创。1944 年 12 月调入*英国太平洋舰队,参加攻打苏门答腊等地, 曾遭日本*神风特攻队袭击,但特攻机从该舰装甲层上弹出掉入海里,舰身来 受重伤。 第40页 韦尔斯(sunlnerwelles,1892—1961)美国外交官。1914 年哈佛大学 毕业,后进入外交界。歷任国务院拉美司司长、驻古巴大使等职。1933—1943 年任助理国务卿和副国务卿,任内制订和推行罗斯福对拉丁美洲的“睦邻政 策”,多所建树。19 刃年中日战争爆发后,一度反对对日本採取强硬路线, 1940 年曾受命赴欧洲了解英、法、德、意等国对和谈与停战的态度(参见“韦 尔斯使命”)。1941 年随罗斯福出席大西洋会议,协助起草*《大西洋宪章》。 后因在国务院内部与国务卿赫尔不和,辞职。去职后为政治评论家。着有《坚 定的时刻》等。 韦维尔(ar0hibaldperci·vaiwavel1,1883—1950)英国将领。1901 年入伍。毕业于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参加过布尔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 战。19 明年 7 月受命组建中东司令部,任总司令。1940 年夏,在北非和东非 以有限兵力在几个分隔的战线上成功地对付占优势的义大利军队,并于 1940 年 12 月和 1941 年 2 月把意军韦维尔逐出昔兰尼加和衣索比亚。1941 年 4 —6 月,其精锐北调投入*希腊战役,损失大量装备,北非战局随之发生逆转。 6 月,与*奥金菜克对调职位。任印度英军总司令。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于 1942 年 1 月出任西南太平洋盟军总司令。随着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缅甸相继失 陷,印度成为盟军的训练和后勤基地,再无重大军事活动。1943 年 1 月,晋 升陆军元帅。同年 6 月任印度总督,1947 年 2 月退休。 韦尔希宁(1900—1973)一译“维尔辛宁”。苏联空军将领。1919 年加 入俄共(布)党和参军。参加过国内战争。三十年代转入空军。1932 年毕业 于茹科斯基空军学院。苏德战争初期任南方方面军空军司令(上校衔)。1942 年 5 月任空军第四集团军司令。同年 9 月任外高加索方面军空军司令,参加 寓加索会战。1943 年 3 月晋升空军中将,復任空军第四集团军司令。参加* 库班空战。同年 10 月晋升空军上将。1944 年参加白俄罗斯战役,在恶劣的 气象条件下保障了对地面部队的支援。1945 年参加东普鲁上、东波美拉尼亚 和柏林等战役。战后曾任国防部副部长兼空军总司令。1946 年获空军元帅 衔,1959 年获空军主帅衔。着有《航空兵和战争》、《空军第四集团军》等。 韦岗战斗  1938 年新四军在江苏省镇江附近对日军的一次伏击战。是年 春天,新四军组成先遣支队,由第二支队副司令员*粟裕率领东进苏南。6 月 17 日上午,先遣支队在镇江西南 30 里之韦岗地区伏击日军车队。经过半 小时激战,击毙日军土井少佐和梅泽大尉以下 20 余人,击毁汽车 4 辆。此战 斗是为新四军挺进苏南敌后的第一仗。 韦尔斯使命  1940 年 2—3 月间美国副国务卿*韦尔斯为调停欧战出访 欧洲的外交活动。其间曾与义大利的墨索里尼和齐亚诺、德国的希特勒和里 宾特洛甫、英国的张伯伦和邱吉尔、法国的达拉第和雷诺分别进行会谈。墨 索里尼转达德国的要求为:承认德奥合併、捷克斯洛伐克分为“独立的”斯 洛伐克和受德国保护的波希米亚及摩拉维亚、德国人集中居住的波兰领土划 入德帝国版图;希特勒坚持侵略立场,扬言准备将战争进行到底;法国要求 恢復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的独立,但仍希望和德举行谈判:英国政府表示不 能接受希特勒的条件和德国议和,韦尔斯奔波意、德、英、法四国,来取得 任何成果。 韦拉湾海战  *中索罗门群岛战役中的一次海战,为增援并加强克伦班 哥拉(kolombangara)岛的防御,1943 年 8 月 6 日夜,日军再次派 3 艘驱逐 舰运载增援部队,航至克伦班哥拉岛北面的韦拉(ve)湾遭遇 6 艘美国驱 逐舰的阻击。美舰配备有雷达系统,在夜战中一举击沉日本 3 艘驱逐舰,近 千名日军葬身海底。 韦拉拉韦拉岛之战  中索罗门群岛战役中美军的一次跳岛登陆战。为避 开有 1 万多名日军驻守并筑有坚固防御工事的克伦班哥拉(kolombangara) 岛,加快收復中索罗门群岛的战斗,1943 年 8 月上旬,美军南太平洋部队和 战区司令哈尔西决定实施*跳岛战术,攻占日本守军较少的韦拉拉韦拉 (velave)岛。8 月 15 日,威尔金森(theodorewilkinson)少将率 美军第三两栖编队实施登陆。岛上仅有数百名日军驻守,美军几乎未遭抵抗 即予攻占,遂使克伦班哥拉岛日军陷于孤立。 韦斯特博克转运营  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犹太人转运营。位于荷兰东北 部韦斯特博克(westerbork)镇附近。原为荷兰政府于 1939 年建立的收容来 自德国的犹太难民营。德军占领荷兰后,于 1940 年 7 月接管,改为从西欧逮 捕犹太人转送各集中营或灭绝营前服劳役的转运营。 云岭保卫战  1940 年新四军在皖南泾县抗击日军“扫荡”的一次战斗。 是年 10 月 4 日,日军为巩固江防,以第十五、第一一六师团各一部共万余人, 分路“扫荡”皖南地区,其中一路 5000 余人,由铜陵、繁昌、南陵出发,在 空军掩护下直扑新四军军部所在地云岭。在 *叶挺指挥下,新四军部队坚守云 岭外围阵地。经过 10 余次激战,毙伤日军数百人,击退了日军进攻,并乘胜 追击,在泾县南关再予敌重创。至 10 月 9 日,新四军收復径县县城。 第41页 木户幸一(1889—1977)日本内大臣(1940—1945)。木户孝允之孙, 1915 年京都帝国大学毕业。1917 年垄封侯爵,任贵族院议员。20 年代起, 与近工文麿等所谓“革新贵族”过从甚密。1930 年 10 月就任内大臣秘书官 长,掌握实权,参与最上层的政治活动,并和“革新贵族”及铃木贞一等军 部中坚人物共同研究元老西园寺公望身后的首相奏请方式,提高了自己的政 治声望。1936 年转任宗秩寮总裁。1937 年就任第一届近卫内阁文部大臣。次 年兼任厚生大臣。1939 年木户幸一任平沼内阁内务大臣,1940 年 6 月至 1945 年 11 月任内大臣。任内,作为天皇的心腹和助手,对日本政治产生重大影响。 1941 年 10 月在重臣会议上,同阿部信行等人力荐东条英机出任首相,加速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后曾试图使日本免遭全面失败,未果。战败后于 1948 年作为甲级战犯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无期徒刑,1955 年假释。其日记被 编为《木户幸一日记》。 木村兵太郎(1888—1948)日本将领。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 1929 年任参谋本部部员,同年出席伦敦裁军会议。后歷任陆军省整备局统制 课长、陆军省兵器局长。1939 年任第三十二师团长,侵入中国济南。1940 年任关东军参谋长。1941—1943 年任陆军次官,辅助东条英机进行侵略战 争。1943 年任军事参者宫兼兵器行政本部部长。1944 年任缅甸方面军司令 官,指挥日军顽抗,力图挽回败局。并在缅甸实行血腥屠杀,有“缅甸屠夫” 之称。1945 年 5 月晋升大将。战后,作为甲级战犯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 绞刑。 五月危机  1938 年 5 月纳粹德国为侵吞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而挑起 的国际危机。193s 年 3 月*德奥合併后,纳粹德国把侵略矛头对准捷克斯洛 伐克。希特勒捏造捷政府“虐待”日耳曼人,利用”汉莱因的苏台德德意志 党掀起一场反捷骚动。同年 4 月汉莱因抛出要求苏台德区“自治”的八点纲 领(即《卡尔斯巴德纲领》),实际上要在捷境内制造一个纳粹国家。英、 法政府对德国的侵略行径姑息纵容,“劝告”捷政府让步。捷政府表示愿同 汉莱因谈判,但拒绝全盘接受《卡尔斯巴德纲领》。希特勒决定进行武力威 胁。5 月间汉莱因无理中断谈判,苏台德区的纳粹分子骚动不断升级,德国 放出“将进行干预”的风声。5 月 19 日德军向捷边境集结。翌日晚,捷政府 表示坚决捍卫民族主权,宣布局部动员。双方军队在边境对峙,形成所谓“五 月危机”。由于捷人民决心抵抗,希特勒的军事恫吓未能奏效,不得不在 5 月 23 日指示德国外交部向捷政府表示没有入侵意图,声称德军在捷边界集结 是无根据的传闻。5 月 26 日汉莱因根据希特勒的指令恢復同捷政府的谈判。 希特勒被迫暂时退却,但并没有放弃侵捷计划,于 5 月 30 日签发了*《绿色 方案》的新指令。 五月起义  亦称“布拉格起义”。1945 年 5 月捷克人民驱逐德国占领者 的民族解放起义。1945 年春,纳粹德国在苏军与盟军东西夹击下面临崩溃。 4 月,捷共地下中央团结各抵抗组织,成立捷克民族委员会,准备于 5 月 7 日举行全民起义。但从 5 月 1 日起,各地人民纷纷提前发动。5 月 4 日,当 获悉苏军攻克柏林后,布拉格人民纷纷走上街头,于翌日晨发动起义,占领 电台、邮电局、发电站、桥樑、火车站等。民族委员会发表告人民书,宣布 接管政权,向驻布拉格德军发出无条件投降最后通牒。德军借谈判拖延时间, 调集重兵,于 6 日晨以坦克和飞机掩护向起义者发动进攻。布拉格居民修筑 2000 余(一说 1600)座街垒,8 万余名起义战士进行英勇抗击。当日晚,德 军攻入市中心,起义者通过电台唿吁盟军援助。苏军遂变更部署,提前实施” 布拉格战役。8 日,德军一面屠杀起义者,一面建议停战,企图西撤投降美 军。9 日晨,苏军坦克部队驰援到达布拉格,粉碎了顽抗的德军,解放全城。 11 日,捷克斯洛伐克全境解放。 五相会议  日本战时由首相、大藏大臣、外务大臣、陆军大臣和海军大 臣参加的核心内阁会议。1933 年 10 月 3 日至 20 日,斋藤实首相首次召开。 其决定经内阁全体会议同意后成为最高国策。初为不成文的制度。1938 年 6 月 10 日,近卫内阁决定正式设置,作为研讨国策的最高机构,有时也召开无 大藏大臣参加的“四相会议”和只有外务大臣、陆军大臣和海军大臣(有时 只有首相、外务大臣、大藏大臣)参加的“三相会议”,战后均废上。 五·一五事件  日本*少壮派军官发动的武装政变。1930 年起,日本海 军少壮派军官同民间右翼势力勾结,密谋通过暗杀政界、财界要人,发动武 装政变,建立军部法西斯统治。”血盟团事件后决定提前行动。1932 年 6 月 15 日下午 5 时半左右,海军青年军官三上卓、古贺清志、中村义雄率领陆军 士宫学校部分学生共 18 人,分 4 路袭击首相官邸、警视厅、内大臣私邪、日 本银行和政友会总部,当场击毙首相犬养毅。当晚 7 时左右 7 名“爱乡塾” 学员组成的“农民决死队”袭击东京附近的 6 个变电所。企图趁混乱之机按* 大川周明的设想“改造”政权。失败后,政变参与者分别被判 4—15 年监禁。 军部利用该事件成立以*斋藤实为首的“举国一致”内阁。 第42页 五月议定书  即“巴黎议定书”。 支援舰队(supportgroups)战时英美在*大西洋之战中专门为进行反潜 艇战而组建的海军编队。由若干驱逐舰、护卫舰、炮舰和快艇组成,亦常编 入护航航空母舰。战争初期,英国建立*护航制度,每支运输船队均配有一定 的护航舰艇,但因受制于具体的护航任务,且兵力有限,对前来袭击的德国 潜艇一般只能消极防御。1942 年 9 月,英国海军组建第一支不担负具体护航 任务的独立编队,随时支援受到袭击的船队,对德国潜艇实施积极的进攻作 战,取得良好效果。1943 年 3 月*大西洋护航会议后,英、美共组建 6 支支 援舰队,对于同年 5 月扭转大西洋之战局面起了重大作用。 不伦瑞克(braunschweig)德军 1942 年夏季攻势的计划代号。该计划 原称“蓝色”,6 月 30 日起改用此名,7 月下旬后因战场形势变化计划内容 也发生变动,原计划实际上停止执行。 不干涉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法等国为苟安一时,以“不干涉” 为名,纵容法西斯侵略的政策。1936 年 7 月,德、意法西斯武装干涉*西班 牙内战,妄图颠覆西班牙共和国,严重危害欧洲和平与英、法利益。英、法 等国由于敌视西班牙民主势力,害伯与德、意对抗会导致“世界性冲突”, 便藉口只有“不干涉”才能防止战事扩大,宣布对西班牙事务实行不干涉政 策。1936 年 7 月 25 日法国首先宣布採取该政策,8 月 15 日英、法以互换照 会方式声明禁止向西班牙及其属地出口武器。9 月 9 日英、法、德、意、葡、 苏等 27 国根据*《不干涉西班牙事务协议 诼锥爻闪**不干涉西班牙事务委 员会。1937 年 1 月和 4 月,美国宣布禁止向西班牙交战双方供应军火。德、 意虽参加不干涉协议,但继续进行武装干涉,支持佛朗哥叛军。苏联支持西 班牙共和国抵抗德、意的武装干涉。英、法纵容德、意破坏不干涉协议,并 在 1929 年 2 月公开承认佛朗哥政权,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导致西 班牙共和国覆灭,并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不列颠之战  英国抗击德国空中进攻的防空作战。1940 年 7 月中,德 国制定入侵英国的代号*海狮的计划。为保障渡海登陆作战,必须排除英侮、 空军的干预,德军企图通过空中进攻夺取制空权。德空军动用以挪、荷、比 及法国北部为基地的 3 个航空队,约有作战飞机 2400 架。英战斗机司令部拥 有战斗机各个大队约 700 架左右。英国实行广泛动员,利用新发明的雷达, 建立起由战斗机、高射炮、雷达、探照汀和阻塞气球组成的防空体系,适时 组织起飞截击,运用正确的战术,得以用少量兵力抗击入侵的大机群,战役 分 4 个阶段。第一阶段,从 7 月初到 8 月初,德空军主要攻击海峡地区的英 国舰船和南部港口,以准备渡海通道并引诱歼击英战斗机;英尽管舰船和港 口受损,仍以少量战斗机迎敌。其同击落德机 227 架、英方损失 96 架,挫败 了德军初期进攻。第二阶段,从 8 月 2 日到 9 月 6 日。”戈林正式发布发动 “不列颠之战”的命令,指定 8 月 8 日为全面出击的“鹰日”(后因是日天 气不佳改为 13 日),集中轰炸英东南部和伦敦周围地区的战斗机场、补给设 施、雷达警报站以及飞机工厂,并在空战中歼灭英战斗机,以求于短期内决 胜。英战斗机司令部经歷了最严峻的考验,8 月份损失和严重损坏战斗机 48q 多架。第三阶段,从 9 月 7 日到 30 日,德空军将重点改为对伦敦实施昼夜轰 作,企图瓦解英国人民斗志。德军战术的改变,有利于英国空军摆脱过度的 压力。9 月 7—15 日,接连发生大规模空战,德枫连遭重创。后德军空袭规 模明显下降,英机则开始用大机群编队的形式和德对阵。第四阶段,整个 10 月及以后时期,德军夺取制空权和登陆入侵已经无望,完全转向对伦敦和其 他居民中心进行夜间盲目轰炸,尽管 11 月 14 日对考文垂和 12 月 29 日对伦 敦的空袭曾造成重大伤亡,但此战实际上在 10 月 31 日即告结束。从 7 月到 10 月底,德国损失飞机 1733 架,英损失飞机 915 架。最后以德军失败告终。 不莱梅轰炸  英国空军对德国实施的一次*战略轰炸。为 1942 年三次千 机轰炸之一。英国当时推行对德国工业城市实施大规模的夜间区域轰炸,以 图摧毁兵作战意志和破坏其战争经济。继 *科隆轰炸和*埃森轰炸后,*英国轰 炸机司令部于 1942 年 6 月 26 日出动 904(一说 1006)架轰炸机,夜袭德国 北部城市不莱梅(bremen)的海港和飞机制造厂。由于当时该地区上空浓云 密布,未取得重大战果。英国飞机损失率近 5%。 不抵抗主义  *七七事变前中国国民政府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所 採取的基本政策。1931 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蒋介石命令东北军“力 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绝对抱不抵抗主义”,导致东北地区很快为日 军占领。其后,继续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日军向华北等地的侵犯, 一直不予抵抗,并破坏、镇压民众抗日救亡运动。直至”西安事变发生后, 在全国人民的推动下,国民政府才逐步走上抗日道路。 不承认主义(doctrineofnon-recognition)又称“史汀生主义”。美 国国务卿*史汀生宣布的美国对日本武力改变中国现状一概不予承认的外交 方针。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占中国东北,勐烈冲击了华盛顿体系。1932 年 1 月,在日军占领锦州之后,美国为维护其在华“权益”,在对日妥协的 同时,于 1 月 7 日由史汀生向中、日两国政府发出内容相同的照会,宣称: “美国政府不能承认任何事实上的情势的合法性,也不拟承认中国政府或其 代理人间所缔结的有损于美国或其在华国民的条约权利——包括关于中国的 主权、独立或领土及行政的完整,或关于通称为门户开放政策的对华国际政 策在内——的任何条约或协定”;“也不拟承认用违反 1928 年 8 月 27 日中、 日、美均为缔约国的巴黎公约之条款与义务的方法。而获致的任何局势、条 约和协定”,史称“不承认主义”。1 月 8 日,美国国务院又发表声明,宣 布美国“根本不想干涉日本在满洲以条约为根据的合法权利”,“不想干涉 日本对任何事件的解决,只要这些事件不损害合众国的利益。”2 月 16 日, 国际联盟行政院对“不承认主义”表示支持。日本则不加理睬。 第43页 不干涉西班牙事务协议  欧洲国家在*西班牙内战期间缔结的协议,由 一系列宣言、照会和法令组成。西班牙佛朗哥军事叛乱爆发后,法国政府经 与英国政府协商,于 1936 年 8 月 2 日以“避免战争的复杂化和延长”为藉口, 建议所有欧洲国家“迅速通过并立即实行一项不干涉西班牙内战”的协议。8 月 15 日英、法互换照会,相互承担义务,不向西班牙或其属地输出武器和军 事物资。至 9 月 3 日,包括德、意、苏在内的 27 个欧洲国家接受了英、法建 议。协议规定:禁止向西班牙输出武器和军用物资,禁止西班牙购买的武器 过境,各协议参加国必须交换为此而採取的措施的情报。此后又补充签署禁 止派遣外国志愿人员到西班牙去的协定。德、意、葡虽参加了协议,但未予 执行,英、法等国也来认真制止它们破坏协议的行为。“不干涉协议”成了 纵容德、意干涉西班牙内战并阻止其他国家援助西班牙共和政府的工具。 不干涉西班牙事务委员会  欧洲国家在西班牙内战期间,为执行*《不 干涉西班牙事务协议》而设立的监督机构。1936 年 9 月 9 日,英、法、德、 意、奥、苏等 27 个欧洲国家在伦敦正式组成。该组织对德、意、葡公然破坏 协议的行为毫无作为。它所提出的“国际监督”、“禁止派遣及撤退志愿人 员”等方案,均因德、意的破坏而无法实施。1938 年 7 月 5 日以后实际上停 止活动。1939 年 4 月 20 日正式宣告解散。 太田耕造(1889—1931)日本文部大臣(1945 年)。东京帝国大学毕业 后操律师业,曾任*五·一五事件和*血盟团事件被告的辩护律师,竭力为极 右分子开脱罪责。1939 年平沼骐一郎组阁后,任首相秘书官和内阁书记官 长,积极从事政治活动。太平洋战争期间任贵族院议员、大政翼贊会和翼贊 政治会总务。1945 年任铃木内阁文部大臣。战后曾任亚细亚大学校长。 太原会战  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在华北抗击日军进攻的战略性战 役。1937 年 10 月初,华北日军集结约 5 个师团、坦克 150 辆、飞机 300 架, 共 14 万人,开始攻占太原的作战。中国*第二战区以 5 个集团军(共 34 个师、 13 个旅、30 架飞机)约 28 万人进行抗击。由陕北挺进晋北的*中国第十八集 团军参加作战。10 月 6 日,毛泽东曾向第二战区和南京军事当局提出作战方 针,建议以重兵坚守娘子关、九龙关,保证晋北主力在忻口反击取胜。7 日 由代县南下的日军向忻口方向发动进攻,8 日占崞县,11 日陷原平。13 日开 始*忻口战役。同时,日军为配合忻口作战,由石家庄沿正太铁路西进,开始 *娘子关战役。八路军在第二战区的战役总部署和中共中央军委直接指挥下, 勐攻进犯忻口的日军两翼及后方,连克平型关、团城口、沙河镇、繁峙、广 灵、紫荆关、曲阳、宁武、雁门关等,切断了忻口日军与大同、张家口的交 通线,并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但 10 月底,日军乘虚相继攻占娘子关和正太 铁路附近的平定,晋东告急。为阻滞日军西进,八路军总部率师由五台山地 区南下,相继实施黄崖底,广阳伏击战,掩护友军突围转移。晋东战局失利 动摇了第二战区的指挥决心,11 月 1 日阎锡山下令弃守忻口,全线后撤太原。 6 日晋北日军由忻口沿同蒲路南下攻击太原,晋东日军则西进攻占太原以南 的小店镇。7 日两路日军合围太原。9 日太原失陷。此战中国军队英勇作战, 沉重打击了日军精锐板垣师团,毙伤日军 2 万余人,但因指挥失误,娘子关 作战失利,导致全线后撤失败。 太原审判  1956 年 6 月 10—20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军事法庭,在太 原对关押在华的日本重要战犯进行的审判。富永顺太郎和城野宏等 9 名战犯 出庭受审,均波控犯有进行特务活动和残杀中国人民的战争罪行;经审讯, 分别被判处 8—20 年的徒刑。 太平洋战区(paceificoceantheatre)盟军在*太平洋战争中划分的战 区之一。1942 年 3 月 30 日,据美国总统罗斯福批准的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 决定设置,其地域包括除*西南太平洋战区、亚洲大陆海岸和美国本土沿海岛 屿外的所有太平洋地区,由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尼米兹兼任战区司令统辖 该区域内的盟国陆海空部队。司令部在马卡拉帕(kakpa),1945 年 1 月 迁往珍珠港,前线司令部在关岛。下辖*南太平洋战区、*中太平洋战区和* 北太平洋战区。1945 年 4 月,太平洋战场的美军进行整编,所有陆军部队归 太平洋美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指挥,海军部队(除第七舰队外)由美国太平洋 肌队总司令尼米兹指挥,陆军航空兵则由陆军战略航空总队司令*斯巴兹指 挥。该战区遂告撤销。 太平详战场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之一。1941 年 12 月*珍珠港 事变后,随着太平洋战争爆发而形成,至 1945 年 8 月日本投降结束。包括东 起夏威夷群岛、西达苏门答腊岛、南至索罗门群岛,北抵阿留申群岛的广大 海洋和岛屿地区,以美军为主力的盟国武装力量同日军所进行的一系列战 斗。主要作战形式为,以航空母舰编队为核心争夺制海权和制空权的海空战 斗、登陆和抗登陆的岛屿争夺战。主要战役有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瓜 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索罗门群岛海战、巴布亚半岛战役、马绍尔群岛战役、 马里亚纳群岛战役、雷伊泰湾海战、菲律宾战役(1941—1942 和 1944—1945)、 硫黄岛战役、沖绳岛战役等。中途岛海战(一说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为 此战场的转折点。 第44页 太平洋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太平洋和东南亚地区同盟国反对 军国主义日本侵略的战争。日本为独霸亚洲、太平洋地区,决定趁欧战正酣 之机南进,攫取东南亚资源和鲸吞美、英、荷在太平洋上的属地,于 1941 年 12 月 7 日(当地时间)发动*夏威夷作成,偷袭瓦胡岛上珍珠港美军基地, 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主力。次日美英对日宣战,11 日德意对美正式宣战。中 国也向德意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太平洋战争大致可分为 3 个阶段:(1)日军进攻阶段(1941 年 12 月—1942 年 5 月)。日军在偷袭珍 珠港的同时,袭击菲律宾和登陆马来亚,调用陆军 11 个师,舰艇 205 艘,飞 机 700 余架,共约 40 万人,在半年内迅速占领香港、马来亚、新加坡、荷属 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缅甸大部分、菲律宾、纽几内亚、新不列颠岛、 新爱尔兰岛和索罗门群岛等地,越南和泰国也相继被日本控制。日军占地达 380 万平方公里。美英遭受严重损失,面对德意日两面作战形势,执行“先 欧后亚”战略,在太平洋地区处于守势。中国人民抗击日本陆军主力,支援 了盟军和亚太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2)双方相持阶段(1942 年 5 月—1943 年 2 月).1942 年 3—4 月,美军分设由麦克阿瑟指挥的西南太平洋战区和由 尼米兹指挥的太平洋战区,加强协作,提高防御能力。4 月,美空军首次袭 击东京。5 月美军在*珊瑚海海战中首挫日本海军。6 月,日军虽攻占阿留申 群岛中的两个岛屿。但在”中途岛海战中损失 4 艘重型航空母舰和大批飞机, 此役后被迫转入守势。1942 年 8 月起,双方在索罗门群岛展开激烈海战和岛 屿争夺战;同时美军攻击瓜达尔卡纳尔岛,经 6 个月的作战,迫使日军撤离 该岛。日军占领地区的人民则逐渐开展反日武装斗争,马来亚人民抗日军和 菲律宾人民抗日军活跃各地,动摇了日本的统治,为盟军反攻创造了条件。 (3)盟军反攻和战争结束阶段(1943 年 2 月—1945 年 9 月)。瓜达尔卡纳 尔岛战役后,盟军在索罗门群岛、新不列颠岛和新爱尔兰岛逐渐转入反攻, 与日军逐岛争夺,缓慢推进,同时在北太平洋收復阿留申群岛中的失地,在 缅甸境内则成功地阻遏了日军的攻势。自 1943 年底起,盟军改用*蛙跳战术, 挟海空优势开始大举反攻。麦克阿瑟一路自纽几内亚北上,尼米兹一路则自 中太平洋西进,夹击菲律宾。1944 年 6 月,在马里亚纳群岛海战中,日本海 空军再受重创,此后美军相继攻占塞班岛、提尼安岛、关岛和帛琉群岛,控 制了整个西加罗林群岛。10 月,在*雷伊泰湾海战中,歼灭日本联合舰队主力, 并在莱特岛登陆后,开始*菲律宾战役,于 1945 年 2 月占领马尼拉。日军力 图顽抗,制订《本土决战计划》,并于 3 月占领整个印支半岛。盟军对日本 进行海空封锁和战略轰炸,逐步进逼日本本土,2—3 月进行*琉黄岛战役;4 —6 月进行*沖绳岛战役,全歼日本守军,打开通向日本本土的门户。缅甸境 内盟军亦进行反攻,于 5 月解放仰光。5 月 8 日纳粹德国投降,日本完全孤 立。8 月 6 日和 9 日,美国先后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8 月 8 日,苏 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朝鲜北部和千岛群岛,全歼日本关东军。中国 人民也发起全面反攻。8 月 15 日,日本天皇颁发停战诏书。印度尼西亚宣布 独立。越南爆发八月革命。9 月 2 日,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战列舰上,日本 向美、英、中、苏等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太平洋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至 此结束。 太平洋舰队  苏联海军战略战役联合编队。1935 年由远东海军改编组 建。1938 年其所属航空兵曾参加张鼓峰地区的战斗。苏德战争期间在远东对 日本进行警戒,并先后抽调近 15 万官兵赴西线对德作战。1945 年开始加强, 至 8 月拥有巡洋舰 2 艘、驱逐领舰 1 艘、驱逐舰 12 艘、潜挺 78 艘、护卫舰 19 艘、布雷舰 10 艘、扫雷舰 52 艘、鱼雷挺和猎潜艇 253 艘、飞机 1618(一 说 1549)架。参加过*远东战役。1939—1947 年司令为*尤马舍夫。太平洋中 立计划(pacificoeeanneutralizationn)1936 年 11 月 6 日美国总统罗 斯福在内阁会议上提出的一个设想。为维持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现状,建议 在未来有关太平洋问题的会议上由美国倡导实行裁军,除日本、澳大利亚、 纽西兰和新加坡外,可包括太平洋地区的几乎所有国家,甚至将美属萨摩亚 群岛和阿拉斯加也包括在内。1937 年随着国际局势日趋紧张,美国国务院认 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实行中立计划毫无希望,罗斯福遂放弃这一计划。 太平洋第一战略(pacific-firststrategy)大战中美国军方的一种首 先集中力量进攻日本的军事战略。1941 年 12 月*珍珠港事变后,日本在太平 洋地区的进攻频频得手,严重威胁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利益和防务。1942 年 3 月,在参谋长联席会议紧急战略研讨会上,以 *金为首的海军领导人提出修正 *先欧后亚战略,要求立即向日本实施反攻,遏止其继续南下进占澳大利亚的 势头。由于与陆军及陆军航空兵的意见相左,最终达成妥协,只将仅够保障 澳大利亚和夏威夷的有限兵力派往太平洋战区,海军只能依靠海军陆战队与 陆军两栖作战部队在太平洋地区发动有限的攻势。但若干海军领导人和麦克 阿瑟等陆军将领,以及澳大利亚等盟国政府仍继续坚持此战略。随着战局的 发展,美国军方领导亦常将一部分人力、物力投入太平洋战区作战,而且还 以此作为要挟英、苏的一个砝码,但从总体上一直坚持先欧后亚战略。太平 洋作战委员会(paceficwarcouncil)英、美战时先后成立的专门委员会。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根据澳大利亚的提议,英国为协调其与澳大利亚、新西 兰、荷兰等国政府的行动,共同对日作战,于 1942 年 2 月 10 日在伦敦成立, 由 丘 吉 尔 任 主 席 。 荷 兰 首 相 * 格 布 兰 迪 、 荷 兰 代 表 范 维 杜 纳 ( michielsvanverduynen , 1885 — 1952 ) 、 澳 大 利 亚 代 表 佩 奇 ( earlechristmasgraftonpage , 1880 — 1961 ) 、 新 西 兰 代 表 乔 丹 (wil1iamjosephjordan)和代表印、缅的*艾默里出席会议。2 月 24 日,中 国接受邀请成为该委员会成员,并任命驻英大使顾维钧为全权代表。同年 3 月 9 日,罗斯福致函邱吉尔,强调“美国将承担起在太平洋地区的全部作战 责任”。4 月 1 日在华盛顿成立以罗斯福为主席的第二个太平洋作战委员会, 由中、英、荷、澳、新、加拿大以及菲律宾和印度等派代表组成。宣告将同 “伦敦的类似机构”保持密切联繫。名义上负责审查太平洋地区对日作战的 基本方针政策,但美、英两国都不准备赋予其真正的权力,实际来发挥作用。 伦敦的委员会在 1943 年便默默无闻地结束了它的使命。华盛顿的委员会一直 维持到日本投降。 第45页 太 平 洋 美 军 总 司 令 部 ( generaiheadquartersuni- tedstatesarmyforces,pacific,缩写 ghqafpac)1945 年美国在*太平洋战 场的陆军最高指挥机构。1945 年吐月,*太平洋战场的美军进行整编,所有 地面部队划归*麦克阿瑟指挥而建立,司令部设马尼拉,负责对日本本土的地 面进攻。辖第六、第八、第十集团军计 19 个步兵师,1 个骑兵师和 1 个空降 师,以及远东空军的 3 个航空队。1945 年 9 月日本投降后,司令部迁至东京, 与太平洋盟军最高统帅部(scap)合而为一,负责对日军事占领。1946 年 1 月 1 日披远东美军司令部取代。 太行、太岳一九四二年反扫荡  八路军在山西省太行、太岳地区反击 日伪军“扫荡”的战役。1942 年 2 月 3 日,日军调集近 2 万人,採用“捕捉 奇袭,铁壁合围,纵横扫荡,辗转清剿,反转电击,夜行晓袭”等战术,同 时“扫荡”太行、太岳抗日根据地。八路军总部及第一二九师除留部分兵力 坚持内线外,以主力转移外线作战,迫敌回援。至 3 月 2 日,歼敌3000 余人, 粉碎了日军的“扫荡”。5 月 14 日起,日军再次调集 4 万余人,分路扑向太 行、太岳地区,八路军再接再励,奋战 38 天,歼敌 3000 亲人,粉碎了日军 的“扫荡”。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牺牲。10 月 20 日起,日军又出动 1.6 万 人三度”扫荡”两区,八路军坚持内外线结合,至 11 月 18 日毙伤俘日伪军 2800 余人,粉碎了日军的“扫荡”。 太岳一九四三年秋季反扫荡  太岳抗日根据地军民反击日伪军“扫 盪”的战役。1943 年 10 月 1 日,日军为巩固华北占领区以抽调兵力增援太 平洋战场,出动第三十七、第六十二和第六十九师团各一部及伪军共 2 万余 人,实行“铁滚式”多梯队反覆“清剿”新战术,“扫荡”山西省沁源、平 遥、长子、安泽地区的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太岳军区部队抓住敌兵力不足、 顾此失彼的弱点,实行内外线结合作战。10 月 24 日首先进行*韩略村伏击战。 接着插入敌后,迫使日军抽兵回援。至 11 月 22 日,歼敌 3500 人,粉碎了日 军的“扫荡”。 太行山区一九三九年夏季反扫荡  *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军民反击日 伪军“扫荡”的战役。1939 年 7 月 3 日起,日军调集 5 万余人,从同蒲、正 太、平汉、道清各铁路线向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地区进行大“扫荡”。八路 军第一二九师和晋冀豫军区部队避敌锋芒,以游击战疲惫削弱敌人,主力适 当集中伺机歼敌。先后在榆社以西云簇镇、辽县以西石匣村、涉县以西河南 店予敌以重创。至 8 月下旬,共进行大小战斗 70 余次,歼敌 200q 余人,收 復榆社、武乡、沁源、高平等县城,粉碎了日军摧毁根据地的企图。 犬养毅(1855—1932)日本首相(1931—1932)。庆应义塾肄业。早年 参加自由民权运动。1890 年起连续 19 次当选众议院议员。1898 年任大限内 阁的文部大臣。先后两次发起护宪运动。1929 年 10 月田中义一死后继任政 友会总裁。1931 年 12 月组阁,对内推行所谓“积极通货膨胀”政策,禁止 黄金出口,废除盒本位制;对外推行侵华政策,发动一·二八事变,炮制“满 洲国”,后迫于国际舆论的压力未予承认,引起军部和右翼势力的不满。1932 年五·一五事件时被杀。 尤马舍夫(nbahcteaпhobnчЮmaшeb,1895—1972)苏联海军将 领。1912 年入沙俄海军。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波罗的海服役。1918 年参加俄 共(布)党。翌年加入红军。参加过国内战争。1932 年毕业于海军学院指挥 员战术训练班。1937 年任黑悔舰队参谋长。翌年升任司令。1939 年 3 月起任 大平洋舰队司令(至 1947 年 1 月)。1943 年获海军上将衔。1945 年对日宣 战后,指挥所部配合陆军作战,参加实施清津战役、南萨哈林岛(南库页岛) 战役和千岛群岛登陆战役。战后曾任海军总司令、海军部长和海军学院院长 等职。1957 年退役。着有《太平洋舰队为祖国而战》。 友板式步枪  日本步兵主要制式武器。1897 年模仿德国毛瑟枪设计, 由友坂兵工厂制造。枪长 1.2 米,重 3.9 公斤,口径 6.5 毫米,弹仓可装弹 5 发。1905 年其改进型为三八式步枪和马枪,在中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广泛使用。为适应不同的战术需要,1911 年制成*四四式马枪,1937 年制 成*九七式狙击步枪,1939 年制成*九九式步枪。 厄克特(roberturquhart,1901—)英国将领。1942—1943 年服役于第 五十一山地师,在北非和义大利作战。返国后任第十三军准将参谋。1944 年 9 月率英国第一空降师突袭德军后方的阿纳姆城,被德军包围,苦战 9 昼夜, 1 万人只有四分之一撤回,本人幸得生还。1945 年 5 月再率英、挪空降部队 着陆奥斯陆获得成功。 厄尔巴岛战役  *战斗法国军队解放厄尔巴(elba)岛的战役。1943 年 科西嘉岛解放后,*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即准备攻占厄尔巴岛。1944 年夏, 盟军最高指挥部最终同意由*培西尼指挥的法军担负进攻任务。6 月 16 日深 夜法军突击队首先登陆。次日凌晨,主力约 1.2 万余人相继投入战斗,迅速 攻占德军司令部所在地拿破崙城。守敌 3000 亲人大部被俘。19 日全岛解放。 第46页 厄尔利康式高炮(oerlikon)英美海军舰挺用自动速射高炮。原由瑞士 厄尔利康—比勒公司制造,故名。口径 20 毫米,射速每分钟 600 发。第二次 世界大战前夕英国订购 1500 门。1940 年法国败降前转由英国生产。1942 年 美国海军也採用。战时广泛用于舰艇防御低空攻击。 扎多夫(aлekcencemehoвnчжaдoв,1901—1977)苏联将 领。1919 年参军,参加国内战争。1921 年加入俄共(布)党。1934 年毕业 于伏龙芝军事学院。1940 年任骑兵师长。苏德战争初期任空降第四军军长(少 将衔),后为第三集团军参谋长,参加莫斯科会战。1942 年起任第六十六集 团军(1943 年 4 月起改称近卫第五集团军)司令,指挥所部参加史达林格勒、 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利沃夫-桑多梅日、维斯瓦河-奥得河、柏林和布拉格 等战役。1944 年晋升上将。战后歷任伏龙芝军事学院院长、陆军副总司令和 第一副总司令、国防部第一副总监察长等职。1955 年获大将衔。 扎哈罗夫  1格奥尔吉·费多罗维奇·扎哈罗夫(гe-opгnn-ф eдopoвnч3axapoв,1897—1957)。苏联将领。1915 年应徵 入沙俄军队。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升至少尉。1919 年加入俄共(布)党 和红军。参加国内战争。1933 和 1939 年先后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和总参 军事学院。后任乌拉尔军区参谋长。苏德战争开始时为少将,任集团军、方 面军的参谋长。1941 年 10 月任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12 月调任西方方面军 副司令,参加莫斯科战役。1942 年 5 月调往南线,歷任集团军司令、方面军 副司令,参加史达林格勒、顿巴斯(1943 年)、梅利托波尔、克里米亚(1944 年)等战役。1944 年 6 月起任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司令,在白俄罗斯战役中 立功,晋升大将。同年11 月起歷任近卫第四集团军司令和乌克兰第四方面军 副司令,参加解放布达佩斯等战役。战后曾任军区司令、高级步兵学校校长 和陆军军训总部副部长等职。2马特维·瓦西里那维奇·扎哈罗夫(mat вenВльeвnч3axapoв,1898—1972)。苏联将领。 1917 年加入俄共(布)党和赤卫军,参加十月革命。翌年加入红军,参加过 国内战争。先后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供给系(1928 年)、战役系(1933 年)和总参军事学院(1937 年)。苏德战争前曾任敖德萨军区参谋长。战争 开始时为少将。歷任第九集团军参谋长、苏军总后勤部副部长,加里宁、预 备队、草原和乌克兰第二方面军参谋长等。参与制定、准备和实施别尔哥罗 德-哈尔科夫、基洛夫格勒、科尔逊-舍甫琴柯斯基、乌曼-博托沙尼、雅西- 基什尼奥夫、布达佩斯、维也纳、布拉格等战役。1945 年晋升大将。同年 6 —10 月任外贝加尔方面军参谋长,参加准备和实施*兴安岭-奉天战役。战后 曾任总参军事学院院长、军区司令、驻德苏军总司令、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兼 总参谋长等职。1959 年获苏联元帅衔。着有《苏联武装力量五十年》、《结 局》、《乌克兰第二、三方面军解放东南欧和中欧》、《论指挥军队的科学 方法》以及《布达佩斯-维也纳-布拉格》(与人合着)等。 扎沃龙科夫(cemehФeдopoвnчЖaвoponч,1899 —1967)苏联空军将领。1917 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翌年参军。 参加过国内战争。1933 和 1936 年先后毕业于卡恰军事航空学校和前科夫斯 基空军学院战役系。1937 年任重型轰炸航空兵第五军军长,翌年调任太平洋 舰队航空兵司令。1939 年 7 月升任海军航空兵司令。苏德战争开始时为空军 中将。指挥所部参加悔上和滨海诸方向的作战。1941 年曾多次组织空袭柏林 的军事工业设施。1944 年获空军元帅衔。1945 年 2 月曾负责安排雅尔达会议 的各国代表团飞在苏联的工作。战后任民航总局副局长和局长等职。1959 年 退役。 扎斯洛诺夫(kohctahtnhcepгerreвnч3acлo hoв,1909—1942)苏联奥尔沙(opшa)游击部队司令(1942 年)。 战前为奥尔沙铁道机务段段长。苏德战争初期撤退到莫斯科。1941 年 10 月 志愿率一批铁道员工赴敌后。在奥尔沙敌占区铁道部门以合法身份从事地下 斗争。率领地下小姐,3 个月内炸毁机车 93 台、倾覆列车约 100 列。1942 年撤出后组建游击队,化名“科斯佳大叔”(дrдrkoctr),在维 帖布斯克、奥尔沙、斯摩棱斯克地域,袭击德军和破坏交通线。1942 年加入 联共(布)党。同年 11 月 14 日作战时牺牲。翌年追授苏联英雄称号。 扎拉号巡洋舰(zara)义大利重巡洋舰。1931—1932 年间正式服役。 排水量 1 万吨,航速 32 节。配备 203 毫米火炮 8 门。义大利参战后,为第一 巡洋舰队旗舰,1940 年 7 月和 8 月曾在地中海上两次出击,均未获战果。* 塔兰托袭击战后,转泊于那不勒斯。1941 年 3 月参加*马塔潘角海战,被英 舰击沉。属同级的姊妹舰阜姆(fiume)号、波拉(poιa)号亦同时被击 沉。 扎波罗热战役  苏德战争中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第聂伯河会战的 组成部分。1943 年 10 月 10—14 日,由*西南方面军实施。经 4 天战斗,苏 军突破德军防御,解放第聂伯河左岸的扎波罗热市(3aпopoжьe), 并夺取了正面 40 公里、纵深 20 公里的登陆场,对南方方面军的作战起了配 合作用。 第47页 扎赫瓦塔耶夫(hnkahopДmntpneвnч3axвait aieв,1898—1963)苏联将领。1916 年应徵入沙俄军队。参加过第一次 世界大战,升至中尉。1918 年加入红军。1920 年炮兵学校毕业后,参加国内 战争。1925 年加入俄共(布)党。1935 年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1939 年 在总参军事学院毕业后留院任教。苏德战争开始时为上校。歷任西南方面军 作战部副部长、突击第一集团军参谋长、近卫步兵第一军军长和突击第一、 近工第四集团军司令,先后在西南、西方和西北等方向作战,并参加解放匈 牙利和奥地利的战斗。1945 年调任第三十五集团军司令,参加远东战役。同 年 9 月晋升上将。战后曾任副总参谋长和匈牙利人民军息军事顾问等职。1960 年退役。 车桥战役  1944 年新四军在江苏省淮安县对日伪军的一次进攻作战。是 年春,新四军第一师组成 3 个纵队,採用“攻点打援”的战术,发动夺取车 桥地区的攻势。3 月 5 日深夜,先以一个纵队攻击苏北淮安、宝应以东的车 桥镇。接着以两个纵队在韩家庄、卢家滩设伏,阻击增援的日伪军。至 3 月 13 日,共歼日军 465 人,伪军 483 人,攻克车桥镇及敌据点 12 处,收復淮 安、宝应以东地区,沟通了苏中与苏北、淮南、淮北各抗日根据地的联繫。 戈林(1893—1946)纳粹德国第二号魁首。少年时就读于士官学校。1912 年入陆军服役。1914 年转入空军。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曾任里希特霍芬飞行中 队队长。战后一度在丹麦和瑞典的民航公司任职。1921 年入慕尼黑大学,缩 识希持勒。次年加入纳粹党,并负责整编和领导冲锋队。1923 年参加啤酒店 暴动,失败后逃亡国外。1927 年返德。翌年当选为国会纳粹党者员。1932 年成为国会议长。其间,奔走于名门望族,联络金融、工商和军政要人,参 与各种幕后政治交易,对希特勒 1933 年上台起了重大作用。纳粹党掌权后, 先后担任和兼任普鲁士邦内政部长、德国不管部长、航空总监、航空部长、 空军司令、经济部长、*四年计划全权总办等要职。参与制造*国会纵火案, 组建秘密警察(*盖世太保),设立第一批集中营,参与策划和进行迫害犹太 人,协助希特勒实行法西斯恐怖统治。主持建立纳粹德国空军,插手并从 1936 年起总揽经济战备工作,参与策划和实施吞併奥地利、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和 进攻波兰。利用职权搜刮财富,中饱私囊,开办*赫尔曼·戈林国家工厂,成 戈林为暴富的新贵;并在纳粹政权内部互相倾轧,排除异已,实现个人野心。 1939 年 9 月被希特勒宣布为元首继承人。次年晋封为唯一的“帝国元帅”。 战争期间,指挥空军,进行闪击战,汪轰滥炸欧洲各国;策划和组织对被占 领国家及地区的大规模掠夺,强征各国人民到德国充当劳工,并设立专门掠 夺苏联的“东方经济参谋部”,进行残暴的抢掠;大肆迫害犹太人,指示海 德里希制订灭绝犹太人的计划(*最后解决),造成犹太隔离区和集中营的大 屠杀。纳粹德国覆亡前夕,逃离柏林,企图以“法定继承人”身分取得元首 职权,被希特勒于 1945 年 4 月 29 日电令罢黜一切职务和逮捕。战后在纽伦 堡国际军事法庭受审,以破坏和平罪、战争罪、违反人道罪和共同策划或密 谋上述罪行而判处绞刑。1946 年 10 月 15 日,在临刑前于狱中服毒自杀。 戈特(williamhenryewartgott,1897—1942)英国将领。桑德赫斯特 皇家军事学院毕业。1915 年入皇家近卫军服役,后在北非沙漠地区战斗中骁 勇善战得名“惩罚者”。1939 年起先后任英国第八集团军的第七坦克师和第 十三军指挥官,1942 年 8 月 6 日被任命为第八集团军司令,次日从驻地飞赴 开罗途中因座枫被击落而殉职。领中将衔。 戈尔特(johnstandishsurteesprendergastvere-ker,gort,1886— 1946)英国将领。毕业于哈罗公学和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服役于近卫 步兵第一团,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曾在坎伯利参谋学院学习、任教, 后任院长。1937—1939 年任帝国总参谋长。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任*英 国远征军总司令赴法国和比利时作战。1940 年 5 月自敦刻尔克撤回英国后改 任国民自卫军总监。此后歷任直布罗陀总督(1941—1942)、马尔他总督(1942 —1944)和巴勒斯坦和外约旦高级专员(1944—1945)。1943 年晋升元帅, 1945 年受封贵族称号。 戈台勒(carifriedrichgoerdeler,1884—1945)德国反纳粹密谋活动 领导人之一。早年攻读法学。政治上倾向保皇主义,主张恢復霍亨索伦王朝 的君主政体。1930 年任菜比锡市长,不久兼任德国物价管制局局长。1936 年 11 月,因反对纳粹政权的排犹运动和战争政策而辞职。此后,在军、政界 上层进行反纳粹的密谋活动。并同西方人士秘密接触,多次策划暗杀希特勒, 以图实现制止战争或同西方媾和。1944 年,在*七·二○事件中,被内定为 新政府总理。政变失败后潜逃,不久被捕,翌年 2 月被杀。 戈姆利(robertleeghormley,1889—1958)美国海军将领。1906 年美 国海军学院毕业。曾在舰队服役。1938—1940 年任职于海军作战部,先后任 作战处长、副部长等职。1940—1942 年任派驻伦敦的海军特别观察员,在现 场观察*不列颠之战,提供了英国的实力和作战前景的情报。1941 年 1 月参 加华盛顿美英参谋会议。同年晋升海军中将。1942 年任南太平洋部队和地区 司令。由于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中指挥不力,同年 10 月被解职。战后 曾任驻德美国海军司令,1946 年退役。 第48页 戈培尔(pauijosephgoebbels,1897—1945)德国国民教育和宣传部长 (1933—1945)。幼年患小儿麻痹症,成为瘸子。早年在波恩、慕尼黑等大 学攻读哲学、德国文学和歷史。1921 年在海德尔堡大学获博士学位。1922 年加入纳粹党。能言善辩。开始时属纳粹党北方激进派。1926 年,在南德的 班贝格会议后,倒向希特勒,地位迅速上升,任纳粹党柏林地区领袖。 7 年创办《进攻报》。翌年任纳粹党宣传部长。信奉“政治就是赌博”的反 动信条,强戈培尔调谎言多次重复就能令人置信,注重宣传的实际效果,创 造一套蛊惑和煽动群众的手段。积极传播纳粹思想,神化*元首,为希特勒上 台大造舆论。1933 年纳粹党掌权后,出任国民教育和宣传部长。推行法西斯 文化专制主义政策,颁布一系列文化管制法令,建立*德国文化总会,自任主 席,统制知识界和全国文化宣传机构。参与策划*国会纵火案,掀起反共浪潮, 发动“焚书”运动,主持排犹活动,煽起疯狂的民族沙文主义情绪,为德国 的扩张侵略服务。战争初期,利用德军”闪击战一时得逞,大肆宣扬德军: “不可战胜”的神话。德军在史达林格勒和北非连遭失败后,又向德国青少 年灌输“献身”精神,并散播德国将用秘密武器反败为胜的幻想。1944 年” 七·二○事件发生后,积极参与镇压和屠杀活动。同年 8 月出任“总体战动 员委员会”主任。1945 年 1 月又任柏林城防司令。实施”焦土政策”,负隅 顽抗。同年 5 月 1 日,在纳粹德国崩溃时,先毒死其 6 个孩子,然后同妻子 一起自杀。有《戈培尔日记》。 戈尔多夫(Влдnnhnkoлaeвnч,гopдoв, 1896—1951)苏联将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应徵入沙俄军队。1918 年加入俄 共(布)党和红军。参加过国内战争。1925—1926 年曾任蒙古人民军教官。 1932 年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后歷任步兵师师长,加里宁和伏尔加河沿岸 军区参谋长。苏德战争初期先后任第二十一集团军参谋长和司令(少将衔), 在西方和西南方向作战。1942 年夏任史达林格勒方面军司令。同年 10 月调 任第三十三集团军司令。参加勒热夫-维亚济马、斯摩棱斯克等战役。 年晋升上将。翌年 4 月出任近卫第三集团军司令。参加解放乌克兰和波兰的 作战。1945 年参加柏林和布拉格战役,并为首任布拉格卫戍司令。战后任军 区司令。 戈利科夫(ФnлnпnвahoвnчГoлnkoв,1900— 1980)苏联将领。1918 年参军和加入俄共(布)党。参加过国内战争。1933 年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函授)。歷任步兵团长和师长、机械化旅长和军 长、文尼察集团军级集群司令。1939 年指挥第六集团军参加进军西乌克兰。 1940 年 7 月出任副总参谋长兼情报总部部长(中将衔)。苏德战争爆发后, 曾率领军事代表团赴英、美进行关于援苏军用物资的谈判。1941 年 10 月任 第十集团军司令,参加莫斯科会战。1942 年 4 月起先后任布良斯克、沃罗涅 日等方面军司令和史达林格勒方面军副司令。参加史达林格勒会战。1943 年 晋升上将。同年 4 月任副国防人民委员(主管干部工作)。1944 年 10 月起 兼任遣返苏联公民事务特派员。战后歷任独立机械化集团军司令、装甲兵学 院院长、陆海军总政治部主任等职。1961 年获苏联元帅衔。着有《在莫斯科 会战中(一位指挥员的札记)》、《进攻中的第十集团军》。 戈沃罗夫(ЛeohnдАлekcahдpoвnчГoвpoв, 1897—1955)苏联将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应徵入沙俄军队。1918 年退役。 1920 年加入红军,参加国内战争。1933 和 1938 年先后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 院和总参军事学院。参加过苏芬战争。1941 年任捷尔任斯基炮兵学院院长(炮 兵少将衔)。苏德战争前期歷任西方方面军炮兵主任和第五集团军司令,参 加莫斯科会战。1942 年 6 月起任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在*列宁格勒保卫战 中,实施一系列反击,消耗敌军并最终突破封锁。1944 年成功指挥了维堡和 塔林等战役。同年获苏联元帅衔。战后曾任国防部副部长、国土防空军总司 令等职。着有《在列宁格勒保卫战中》。 戈洛夫科(АpcehnnГpnгopъeвnчГoлoвko, 1906—1962)苏联海军将领。1925 年参军。1927 年加入联共(布)党。1928 年毕业于伏龙芝海军学校。先后在黑海、波罗的悔和太平洋等舰队服役。1937 —1938 年参加西班牙内战。1938 年在海军学院毕业后调往北方舰队。 0 年起出任北方舰队司令(至 1946 年)。苏德战争期间,参与保卫摩尔曼斯 克和巴伦支海沿岸地区,组织保卫海上交通线和破坏敌人运输,在 *佩特萨莫 -希尔克内斯战役中实施海军陆战队登陆,并支援解放北极地区与挪威北部的 作战。1944 年获海军上将衔。战后曾任海军总参谋长、第一副总司令等职。 着有《最初的日子》、《与舰队同在》。 戈留诺夫1谢尔盖,孔德拉季耶维奇·戈留诺夫(cepгenkoh дpatьвnчГopюhoв,1899—1967)。苏联空军将领。1918 年 参军。1920 年加入俄共(布)党,参加国内战争。1924 和 1932 年先后毕业 于鲍格索格列布斯克第二军事航空学校和空军学院指挥系。参加过苏芬战 争。1940 年任加里宁军区空军主任。翌年 1 月任哈尔科失军区空军主任。苏 德战争初期,歷任第十八集团军和北高加索军区空军司令,在南方作战。1942 年 6 月起任空军第五集团军司令。率部参加外高加索、北高加索、草原方面 军及乌克兰第二方面军等实施的诸战役。1944 年获空军上将衔。战后在空军 中任职。1956 年退役。2彼得·马克西莫维奇·戈留诺夫(Пhetpma moвnчГopюhв,1902—1943)。苏联枪械设计师。早年当 钳工。国内战争时期参军。1923 年復员。1930 年起在*杰格佳廖夫领导下, 参加改进*杰格佳廖夫式轻机枪。1940 年开始设计空气冷却轻便重机枪。经 调整、加工和全面试验后,于 1943 年 5 月装备部队,被命名为“戈留诺夫式 重机枪”。 第49页 戈尔什科夫(copгeenГepneвnчГopшkoв,1910 —)苏联海军将领。1927 年参加海军。1931 年毕业于伏龙芝海军学校。歷任 驱逐舰长相支队长。苏德战争初期在黑海作战,参加敖德萨防御战。1941 年 10 月出任亚速海区舰队司令(海军少将衔)。参加过刻赤-费奥多西亚登陆 和新罗西斯克战役。1942 年加入联共(布)党,11 月代理第四十七集团军司 令,参加保卫高加索的作战。1943 年 3 月復任亚速海区舰队司令。参加过刻 赤-埃利季根登陆战役。1944 年 4 月起任多淄河区舰队司令,后参加雅西-基 什尼奥夫、布达佩斯等战役。战后曾任黑海舰队司令(海军中将衔)、国防 部副部长兼海军总司令。1967 年获海军元帅衔。着有《国家的海上威力》。 戈尔巴托夫(АлekcahдpБльeвnчГoА6at oв,1891—1973)苏联将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沙俄军队服役。1917 年 二月革命后,曾任团和师的士兵苏维埃委员。1919 年加入俄共(布)党和红 军。参加过国内战争。1926 年毕业于骑兵指挥训练班。后歷任骑兵旅长和师 长。苏德战争初期任步兵军副军长和师长,在乌克兰地区作战。1942—1943 年先舌任西南方面军和史达林格勒方面军骑兵监、第二十四集团军副司令和 近卫步兵第二十军军长。1943 年 6 月起任第三集团军司令。率部参加奥廖尔、 布良斯克、戈梅利-列奇察、白俄罗斯、东普鲁士和柏林等战役。1944 年晋 升上将。战后曾任柏林城防司令(1945 年)和空降兵司令、军区司令等职。 1955 年获大将衔。着有《时代与战争》。 戈洛瓦诺夫(АлekcahдpeвгehьeвnчГoлoвa hoв,1904—1975)苏联空军将领。1919 年参军,参加国内战争。1929 年加入联共(布)党。1932 年在中央流体动力研究所飞行学校毕业后,人民 航总局工作。1938 年任民航机长。参加过诺门坎地区的作战和苏芬战争,苏 德战争开始时为中校。先后任远程轰炸机航空兵第二十二团团长和第八十一 师师长,率部对柏林、哥尼斯堡、但泽、普洛耶什蒂(ploesti)等实施轰炸。 1942 年 2 月任远程航空兵(1944 年 12 月改编为空军第十八集团军)司令。 在东普鲁士、维也纳和柏林等战役中,对敌深远后方实施轰炸。1944 年获空 军主帅街。战后沃远程航空兵司令。1953 年退役,着有《远程轰炸航空兵》。 戈罗多克战役  苏德战争中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1943 年 12 月 13 —31 日,由*波罗的海沿岸第一方面军实施。*涅韦尔战役后,德军退守防御 枢 纽戈罗多克(гo-poдpok)。苏军为清除该突出部,用 2 个集团军作 相向突击,12 月 24 日攻占戈罗多克,至 31 日推进约 69 公里,重创德军 6 个步兵师、1 个坦克师。 戈德斯堡会谈  英国首相张伯伦为解决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问题同 希特勒的第二次会谈。1938 年*贝希特斯加登会谈后,英法对捷克斯洛伐克 政府施加压力,迫使捷于 9 月 21 日接受割让苏台德区的要求。张伯伦立即于 9 月 22 日飞赴德国的戈德斯堡(godesborg)会晤希特勒。会谈期间,希特 勒不仅要捷于 9 月 26—28 日全部交出苏台德区,还力图迫使捷满足波兰和匈 牙利提出的领土要求,一再以战争相威胁。张伯伦哀求希特勒接受原方案, 其他以后再商量。希待勒一口拒绝,仅答应将占领苏台德区的时间宽限到 10 月 1 日。希特勒的无理要求激起捷人民义愤,捷政府于 9 月 23 日宣布总动员。 9 月 25 日,苏、法相继表示履行《苏捷条约》和《法捷条约》援捷。英国也 被迫表示支持。法、芙分别宣布局部动员。但英、法此举仅为对希特勒施加 一点压力,以便达成妥协:同时也是为应付舆论。张伯伦宣称为了避免战争, 准备第三次去会见希特勒。随后就举行了*慕尼黑会议。 戈留诺夫式重机枪  即“ck-43 式重机枪”。 戈梅利-列奇察战役  苏德战争中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第聂伯河 会战的组成部分。1943 年 11 月 10—30 日,由*白俄罗斯方面军实施。经 20 天激战,苏军在 100 公里宽的正面上突破索日河与第聂伯河河间地带德军的 防御,向敌纵深推进 130 公里,先后解放列奇察(peчn-цa)和戈梅利 (Гomeль),形成了日洛宾(Жл6nh)幻以南纵深 100 公里的战 略登陆场。 比万(aneurinbevan,1897—1960)英国工党活动家。早年当矿工,并 加入工党。在 1926 年大罢工中,是南威尔斯矿工的发言人。1929 年起当选 下院工党议员。大战期间,是邱吉尔在议会中的反对派主要领袖。1945 年 7 月出任艾德礼内阁的卫生大臣。1951 年 1 月改任劳工大臣,不久辞职。此后, 成为工党副领袖。 比内(christianpineau,1904—)法国抵抗运动活动家。社会党人。 早年从事工会运动。1940 年法国败降后,在被占领区开展抵抗运动。出版地 下刊物《解放报》,参与*解放北方的创建。1942 年春曾赴伦敦和戴高乐会 晤,1943 年 2 月又前往伦敦,磋商成立国内抵抗运动领导机构事宜。同年被 捅,囚禁于德国集中营。战后获释,继续从政。 比昂科(danteliviobianco,1909—1953)义大利抵抗运动战士。早年 在都灵大学求学时,参加反法西斯斗争。大战期间,曾参与创建行动党。1943 年 7 月墨索里尼下台后,于 9 月组成“自由义大利”游击队,并与*正义和自 由领导的游击队联合,在义大利北部开展反对德国占领军和*萨罗共和国的武 装斗争。1944—1945 年任皮埃蒙特民族解放委员会委员,为光復国土作出了 贡献。战后为律师。 第50页 比昂基(michelebianchi,1883—1930)义大利国家法西斯党总书记 (1921—1930)。早年加入义大利社会党,从事工会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 后,追随墨索里尼发起法西斯主义运动。1921 年沃国家法西斯党第一任总书 记,组织向罗马进军,成为法西斯四巨头之一。法西斯专政建立后,歷任内 务副大臣、公共建设副大臣和大臣,并任”法西斯大委员会委员。后病死。 比浩特  1加斯东·亨利·比洛特(gastonhenribil-1otte,1875— 1940)。法国将领。1896 年毕业于圣西尔军校。1930 年任驻印度支那法军司 令。1937 年任巴黎市军事长官。大战爆发后,调任东北方面军第一集团军司 令。 0 年 5 月,率部进入比利时境内,奉命协调联军在比利时和荷兰的行动, 未获成功,下令所部后撤。不久因车祸去世。2波埃尔·加斯东·比洛特 (piorregastoibillotte,1906—)。法国将领。加斯东·亨利·比洛持之 子。1928 年毕业于圣西尔军校。1940 年 5 月在前线指挥装甲部队作战,6 月 受伤被俘。翌年 1 月自集中营脱逃至苏联,6 月出汪自由法国驻苏军事代表。 不久前往伦敦,任戴高乐领导的国防委员会秘书,与盟军司令部共同制订解 放法国的军事计划。1944 年 8 月率装甲旅进入巴黎。9 月 27 日,出任第十步 兵师师长。参加阿尔萨斯和孚日山区的战斗,1946 年升为少将。 比基尼(carloalbertobiggini,1902—1945)义大利国家法西斯党总 监(1942—1943)、国民教育大臣(1943 年)。学生时代参加法西斯青年运 动,后辍学从军。曾追随*真蒂莱,支持《法西斯知识分子宣言》。1928 年 加入国家法西斯党。后为法学教授和比萨大学校长。1934 年为议员。参加过 侵略衣索比亚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志愿参加侵略希腊的战争。 1942 年任法西斯党总监。1943 年 2 月又出任国民教育大臣和法西斯大委员会 委员。同年 7 月 24 日,在法西斯大委员会会议上公开支持墨索里尼。后潜往 北方,任*萨罗共和国国民教育部长。后病死。 比塞隆(jeanbichelonne,1904—1914)法国合作主义分子。毕业于巴 黎综合技术学校。初从事数学研究。1939 年 9 月任军备部长办公室主任。法 国败降后,支持贝当,投靠纳粹德国。1942 年 4 月任工业生产国务秘书,11 月又转任交通国务秘书。1943 年 11 月出任劳动国务秘书,驱使大批劳工前 往德国服苦役。1944 年法国解放时,逃亡德国的西格马林根(sigmaringen)。 同年 12 月暴卒,一说为盖世太保所杀。 比德尔  1弗朗西斯·比德尔(francisbiddle,1886—1968)。美国 法 官 。 1911 年 哈 佛 大 学 毕 业 。 初 任 美 国 最 高 法 院 法 官 霍 姆 斯 (oliverwendeiiholmes,1841—1935)的秘书。后为律师。1934—1935 年 任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主席。1940 年任联邦政府司法部副部长,次年任部长 (至 1945 年)。曾反对实行对美籍日本人的压制政策。1945—1946 年任纽 伦堡国际军事法庭美国法官。后任海牙常设仲裁法庭法官等职。着有《民主 思 想 与 战 争 》 等 。 2 安 东 尼 · 约 瑟 夫 · 德 雷 克 塞 尔 · 比 德 尔 (anthonyjosephdrexeibiddle,jr.,1896—1961)。美国外交官。早年从 军,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35 年入外交界,歷仕驻挪威、波兰等国大使。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任驻法国*维希政府代办。后出任驻英国伦敦的欧洲七 国(包括波兰、比利时、挪威、荷兰、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希腊)流 亡政府大使,并负责与戴高乐及*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保持接触。1944 年 重返军界,任驻欧美军司令部和盟国远征军最高统帅部联络宫。战后曾任* 李奇微的政治顾问和驻西班牙大使等职。 比阿战役  美军攻占西南太平洋比阿岛的战役。比阿岛(biak)位于新 几内亚西部。日军第三十六师团下属比阿支队驻守。1944 年 5 月*沙米战役 开始后,美军于 27 日登陆该岛。日第二军于 6 月 2 日、8 日、10 日多次试图 增援,均未成。6 月 19 日美军发动总攻。7 月 1 日日守军几被全歼,美军占 领全岛。比留佐夫(copгoncemehoncчЪnpю3ocв,1904 —1964)苏联将领。1922 年参军。1926 年加入联共(布)党。1937 年伏龙 芝军事学院毕业后,任步兵师参谋长、军区司令部作战部长。1939 年任步兵 师长。苏德战争开始时为少将,服役于西南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1942 年任布良斯克方面军第四十八集团军参谋长。翌年 4 月升任南方方面军(10 月起改称乌克兰第四方面军)参谋长。参与组织和实施顿巴斯、梅利托波尔 和克里米亚等战役。1944 年 5 月调任乌克兰第三方面军参谋长,晋升上将。 负责制定并参与实施*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继而参加实施解放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和贝尔格勒等战役。同年 10 月,出仕第三十七集团军司令,并担 任保加利亚军队总军事顾问。战后初期曾任南部军队集群副总司令兼盟国对 保加利亚管制委员会副主席。1947 年起歷任军区司令、国防部副部长、国土 防空军总司令、战略火箭军总司令、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兼总参谋长等职。1955 年获苏联元帅衔。死于空难。着有《火炮轰鸣的时候》、《严酷的年代(1941 —1945)》等回忆录。 比弗布鲁克(williammazweiiaitken,beaverbro-ok,1879—1964)英 国报业巨头。出生于加拿大,10 年移居英国,不久当选为保守党的下院议员。 1917 年获男爵称号。先后任劳合。乔治内阁的兰开斯特公爵郡大臣和新闻大 臣,二、三十年代以《每日快报》为主建立自己的报业王国,鼓吹帝国主义, 支持绥靖政策。1940 年 5 月,由邱吉尔延揽入阁任飞机生产大臣,8 月起成 为*英国战时内阁成员。在保障*不列颠之战中第一线作战飞机的供应比弗布 鲁克上颇有贡献。1941 年 6 月,改任军需大臣。1941 和 1942 年作为美国* 《租借法案》的英方协调人曾率团先后出使苏联和美国。1942 年 2 月内阁改 组,原拟任战时生产大臣,因同贝文和克里普斯分歧尖锐,退出内阁。1943 年 9 月至 1945 年任掌玺大臣。着有《政治家与战争》(2 卷)等。 第51页 比 里 · 帕 侬 荣 ( prldiphanomyong ,1900 — 1983 ) 又 名 銮 巴 立 (luangpradlt),亦称乃比里(naipridi)。*自由泰运动领导人之一。朱 拉隆功大学毕业,曾留学法国。1928 年创立民党。1932 年参与发动六·二四 政变,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歷任内政、外交、财政部部长。大战期间,反对 亲日政策,于 1941 年辞去财政部长职,转任摄政委员。1942 年初在国内秘 密组织自由泰运动,开展抗日运动。1944 年曾发动政变,推翻銮披汉政权。 战后于 1946 年任总理。 比哈奇会议  *南斯拉夫反法西斯人民解放大会第一次会议。1942 年 11 月 26 日在比哈奇(bihaě)召开。 会议有南斯拉夫各民族和各反法西斯组织的 54 名代表参加,选举产生大 会执行委员会作为中央政权机构,由伊凡,里巴尔任主席,下设内务、经济、 文化、宣传等部门,发表声明谴责伪政权、流亡政府和*切特尼克,公布南斯 拉夫人民解放运动的政纲。 比克瑙灭绝营  纳粹德国灭绝营之一。1941 年根据*希姆莱的指令建 立,专门用于杀害苏联战俘。位于波兰奥斯威辛镇附近的比克瑙(birkenau) 树林里。拥有两座旧屋改造的毒气室,一次可用*齐克隆-b 毒杀 250 人,在 地坑里用浸饱石蜡的破布焚尸,战俘到达后挑选体弱者立即处死,体壮者先 从事苦役,至衰弱后处死。大战末期被苏军占领。 比睿号战列舰  日本战列舰,原为横须贺海军工厂制造的 2.6 万吨级战 列巡洋舰,1915 年下水。1923 年曾根据华盛顿海军条约规定退役,编为教综 舰。三十年代重新服役,经吴港海军工厂两次改装。1940 年 1 月第二次改装 竣工。标准排水量 3.2 万吨,最高航速 30.5 节,装备 360 毫米火炮 8 门。1941 年 12 月作为支援部队参加袭击珍珠港的作战行动。1942 年 2 月参加攻击澳 大利亚的达尔文港。后掩护日军登陆爪哇岛。同年 4 月曾进入印度洋作战。6 月参加中途岛海战,8 月参加东索罗门群岛海战。10 月参加圣克鲁斯群岛海 战。同年 11 月 12 日(一说 13 日),在*瓜岛海战中沉没。 比尔-哈凯姆之战  *北非之战中自由法国部队与德、意军在利比亚沙漠 的交战。比尔-哈凯姆(bir-hacheim)位于利比亚东北部,距海岸约 70 余公 里。1942 年初*柯尼克率自由法国第一旅驻守此地。5 月 27 日起,该旅多次 击退进犯的德、意军,曾击毁意军坦克 40 余辆。后被德、意军以重兵于 6 月 7 日包围。6 月 10 日深夜该旅突围成功,虽蒙受近千人的伤亡,但掩护了 英军主力的撤退,并极大地鼓舞了法国人民的抗战意志。 比尔特莫尔纲领  1942 年 5 月美国犹太復国主义者大会通过的纲领, 因在纽约市比尔特莫尔(biltmore)旅馆起草得名。主要内容有:拒绝 1939 年英国关于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计划,主张成立一个包括整个巴勒斯坦在内 的犹太国和建立一支犹太军队;犹太移民不受限制,移民事务由犹太建国会 实行管理等。不久,经设在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犹太復国主义总理事会行动 委员会批准,成为犹太復国主义者的正式纲领。 比利时抵抗运动  大战期间比利时人民反抗纳粹德国占领的斗争。1940 年 5 月 28 日国王*利奥波德三世宣布投降,比利时被德国占领,抵抗运动随 之兴起。比利时流亡政府建立皇家民族运动秘密军等地下组织。1941 年夏比 利时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比利时独立阵线在列日、布鲁塞尔 等地建立,逐步开展武装斗争。1943 年各地陆续建立爱国民警队,1944 年初 全国武装抵抗力量发展到 6 万多人。游击队不断出击,并与毗邻的法国北部 游击队建立广泛联繫,共同打击德国占领军。1944 年 6 月盟军在诺曼第登陆 后,各抵抗运动组织积极配合,支援盟军作战。独立阵线和皇家民族运动的 武装力量和城市居民协同盟军作战,解放安特卫普等地,为盟军的胜利进击 创造了条件。1944 年 9 月 3 日,首都布鲁塞尔光復,全国遂即解放。 比利时独立阵线  比利时反法西斯抵抗运动的统一战线组织。1941 年 夏由比利时共产党领导,在列日和布鲁塞尔建立。共产党、社会党、自由党、 天主教党、无党派人士、教会团体等均参加.初期活动主要为出版地下刊物, 号召人民进行抗德斗争;帮助犹太人和爱国志士躲避占领者的迫害。后发展 为组织武装游击队,袭击交通运输线,掩护战俘逃亡,1943 年底倡议建立游 击队后备军——爱国民警队。1944 年 6 月盟军在诺曼第登陆后,建立解放委 员会,配合盟军光復全境,为比利时的解放作出很大贡献。 比利时流亡政府  大战期间比利时在国外建立的政府。1940 年 5 月 28 日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三世宣布对德投降,为避难巴黎的皮埃罗政府所拒 绝。5 月 31 日流亡法国的比利时议员在利摩日举行会议,通过支持皮埃罗政 府的决议。1940 年 6 月 22 日法国败降,8 月 20 日皮埃罗政府解散。10 月皮 埃罗等人经西班牙到达伦敦,重新组成流亡政府。继续代表比利时与英国合 作反抗纳粹德国的侵略,并组织皇家民族运动秘密军等抵抗武装力量,在比 境内进行武装斗争。1944 年 9 月布鲁塞尔光復后迁回比利时,不久改组成新 政府。 比亚韦斯托克战役  役苏德战争后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白俄罗斯 战役的组成部分。1944 年 7 月 5—27 日,由*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实施。该 部苏军在追击明斯克溃敌时,强渡涅曼河、斯维斯洛奇(cвncлoчь) 河,粉碎了德军开进中的预备队,攻占比亚韦斯托克(biatystok)等重镇, 解放了约 3 万平方公里土地,前出至比亚韦斯托克以西地区,逼近东普鲁士 边界,并开始解放波兰东北地区。 第52页 切希尔(leonardcheshire,1917—)英国空军军官,皇家空军王牌飞 行员,1939 年 12 月首次升空作战。1944 年任第六一七中队队长。善于驾驶 “蚊”式强击机进行低空攻击,在摧毁德国火箭和火箭发射场中战功卓着, 获维多利亚十字章。1945 年任职东南亚司令部和华盛顿联合参谋委员会,曾 为长崎原子弹轰炸的英方观察员。 切鲁蒂(vittoriocerruti,1881—1961)义大利外交官。190 丛年进入 外交界。1919 年参加巴黎和会。1921 年起歷任驻捷克斯洛伐克公使、驻中国 公使、驻苏大使和驻巴西大使。1932 年 10 月起任驻德大使,执行墨索里尼 的对外政策。希特勒在德国掌权后,他反对德国向多瑙河流域扩张和吞併奥 地利的企图,与德国政府发生冲突。1935 年夏,义大利发动侵略衣索比亚 战争前被召回国。不久调任驻法大使,1937 年被解职。翌年退休。 切特尼克(чethnk)南斯拉夫保皇反共武装。1941 年春德、意入 侵南斯拉夫后,由*米哈伊洛维奇在山区组建,原意为“志愿军”、“游击队”。 建队初期得到英国和*南斯拉夫流亡政府的支持,一度参加反对占领军的斗 争。后秘密勾结伪政权,投靠德、意侵略军,并大举进攻狄托领导的人民武 装,肆意屠杀无辜平民,沦为反动武装,影响渐微。1944 年英国停止对它的 任何支持后,逃入山区顽抗。1945 年春瓦解。 初列维钦科(rkoвtnmoфeeвnчЧepeвnчehk o,1894—1976)苏联将领。1914 年应徵入沙俄军队,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8 年参加红军。翌年加入俄共(布)党。参加过国内战争。1924 和 1935 年先后毕业于列宁格勒高级骑兵学校和伏龙芝军事学院。歷任骑兵第三十一 师师长、第三军军长和骑兵集团军级集群司令。194q 年任敖德萨军区司令。 1941 年获上将衔。苏德战争前期,歷任第九、第二十一、第五集团军司令, 南方、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和克里米亚、北高加索和西北方面军副司令等职, 曾在南方、西方和西北方向作战。1944 年 1 月起,先后归大本营和白俄罗斯 第一方面军军事委员会调遣。1945 年 4 月出任步兵第七军军长。1950 年退役。 着有《马内奇河畔的激战》。 切尔姆诺灭绝营  纳粹德国灭绝营之一。1941 年建于波兰的切尔姆诺 (chelmno),同年 12 月启用。灭绝营长官为兰格(herbernge,1909— 1945)。专用于屠杀波兰境内的犹太人。被处决者关押在附近扎瓦迪克 (za-wadki)村的大磨坊内,用卡车逐批运来处死,然后送进焚尸炉。计约 有 34 万人在此遭残杀。 切尔尼亚霍夫斯基(nвahдahnлoвhчЧephrxoвc knn,1906—1945)苏联将领。1924 年参军。1928 年加入联共(布)党。 1928 和 1936 年先后毕业于基辅炮兵学校和红军机械化和摩托化学院。苏德 战争初期任坦克第二十八狮师长(上校衔),在西北方向进行顽强的防御战。 1942 年先后升任坦克第十八军军长和第六十集团军司令。曾参加沃罗涅日一 卡斯托尔诺耶、库尔斯克、第聂伯河、基辅(1943 年)、日托米尔-别尔季 切夫、罗夫诺-卢茨克、普罗斯库罗夫-切尔诺搬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等战役。 1944 年晋升大将,出任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司令。参加实施白俄罗斯战役和 东普鲁士战役。两次获“苏联英雄”称号(1943 和 1944 年)。1945 年 2 月 18 日,因负重伤牺牲。 切尔尼戈夫-波尔增瓦进攻战役  即*切尔尼戈夫-普里皮亚季河战 役。苏军总参谋部 1987 年审定,以此名列为苏联卫国战争中的 51 个战略性 战役之一。 切尔尼戈夫-普里皮亚季河战役  苏德战争中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 役,*第聂伯河会战的组成部分。1943 年 8 月 26 日至 9 月 30 日,由*中央方 面军实施。*库尔斯克会战后该部苏军即不停顿地向乌克兰境内突进,矛头指 向德军中央集团军群与南方集团军群的接合部。9 月 21 日苏军解放切尔尼戈 夫(Чephnгoв)并前出至第聂伯河。次日开始强渡,在第聂伯河、 普里皮亚季(Пpnпrtь)河和索日(coж)河右岸夺取若干登陆场, 向西推进约 300 公里,形成有利作战态势。经苏军总参谋部 1987 年审定,改 称切尔尼戈夫-波尔塔瓦进攻战役,列为苏联卫国战争中的 51 个战略性战役 之一。 瓦伦(marivalin,1898—?)法国空军将领。毕业于圣西尔军校。 初在骑兵部队服役,后转入空军。大战爆发后,率空军分队进行侦察有功, 曾得集团军司令部嘉奖。1940 年任驻巴西军事代表团成员。法国败降后,即 到伦敦参加抵抗运动。1941 年任自由法国驻英空军司令,获空军准将衔,1944 年任战斗法国空军参谋长。战后继续在军界服役。1947 年任空军总监。1950 年晋升空军上将。 瓦莱(gluseppevalle,1886—1975)义大利空军将领。先后任空军参 谋长(193q 年)和空军副大臣(1933 年)。深受空军制胜论的影响,强调空 军的战略作用。指挥空军侵略衣索比亚和武装干涉西班牙。1937 年底,曾 亲率空军对巴塞隆纳实施狂轰滥炸,激起国际社会舆论的谴责。后又主张用 自杀飞机对付地中海的英国舰队。夸大本国空军的战备状况,大战爆发后于 1939 年 10 月被解职。 瓦加斯  1热图利奥·瓦加斯(getúliovargas,1883—1954)。巴西 政治家。1922 年被选为议员,曾任州长、财政部长等职,受过法律和军事教 育。1930 年发动政变,取得政权。1937 年曾在巴西推行“新国家”运动,实 行独裁统治。大战爆发后,宣布“中立”,但倾向轴心国。后在国内外舆论 压力下有所转变,珍珠港事变后,于 1942 年 1 月与轴心国断交,同时发起召 开美洲国家外长会议,主张西半球共同防御。1942 年 8 月向德、意宣战,命 令海军在南大西洋护航,并于 1944 年派出远征军去义大利作战。1945 年 4 月与苏建交,6 月对日宣战。战后復任总统,被军人政变推翻后自杀。2霍 尔盖·瓦加斯(jorgeb.vargas)。菲律宾政界人士。早年即从政。太平洋战 争爆发后,採取亲日态度。1942 年成立菲律宾行政委员会,自任主席。同年 12 月又出任*新菲律宾服务协会会长,与占领当局密切配合,共同镇压菲律 宾人民解放运动。1943 年 4 月 11 日发表演说,鼓吹菲日合作,共建“大东 亚共荣圈”。同年 9 月在国民大会上推举*劳雷尔为总统,10 月前往东京商 讨签订菲日同盟条约事宜。1944 年 2 月就任驻日大使。战后未受惩处。 第53页 瓦伦堡  (baouigustavwallenberg!1912—1947)瑞典外交官,早年 曾赴美学习建筑。1936 年任瑞典中欧贸易公司驻外代表。1944 年 3 月德国出 兵匈牙利后,在美国和瑞典的犹太难民组织的帮助下,以外交官身分在布达 佩斯营救遭纳粹围捕的犹太人。1945 年苏军解放布达佩斯后,以间谍罪被 捕。据苏方宣布其已于 1947 年 7 月 17 日在莫斯科的监狱病故。西方国家对 此表示怀疑,目前仍在调查中。1981 年被美国国会授予荣誉公民称号。 瓦杜丁  即“瓦图京”。 瓦图京(hnkoлanФeдopoвnчВatytnh,1901— 1944)一译“瓦杜丁”。苏联将领。1920 年参军。翌年加入俄共(布)党。 参加过国内战争。先后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1929 年)、该院战役系(1934 年)和总参军事学院(1937 年)。三十年代歷任师参谋长、军区副参谋长和 参谋长。1940 年调任总参谋部作战部长,不久升任第一副总参谋长,中将衔。 参与制定国防计划。苏德战争爆发后,出任西北方面军参谋长。指挥部队在 诺夫哥罗德(hoвгopoд)地区实施反突击,对保卫列宁格勒起了重 要作用。1942 年 5 月復任副总参谋长。同年 7 月出任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 10 月调任西南方面军司令,12 月升为上将。参加史达林格勒会战。1943 年 2 月晋升大将。同年 3 月復任沃罗涅日方面军(10 月起改称乌克兰第一方面军) 司令。在库尔斯克会战前夕,准确判断德军集结地点,用炮火消耗德军战斗 力,并运用坦克组成强大的快速突击集群,迅速突破德军纵深梯次防御。后 又率部参加第聂伯河会战以及解放基辅、第聂伯河右岸乌克兰地区的战役。 1944 年 2 月负重伤,4 月牺牲。战后追授“苏联英雄”称号。 瓦隆军团(legionwallonie)比利时法西斯武装组织。1941 年夏由*德 格莱尔组建。初为 1 个营(下辖 4 个连),在波兰训练后,侵入苏联南方。 1942 年春经补充后,继续在苏联作战。1943 年秋回国后扩建为 1 个旅,编入 德国武装党卫队重返苏联作战。1944 年初在苏联南方遭到苏军毁灭性打击 后,被调往爱沙尼亚。后在德国整编,扩充为武装党卫队第二十八师(下辖 3 个团)。1945 年春配合德军,在波美拉尼亚困守,凡遭苏军全歼,余部皆 溃散。 瓦尔利蒙特(waltherwarlimont,1894—1977)德国将领。1913 年入 伍。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升至中尉。*西班牙内战期间,作为德国陆军部全 权代表率军协助佛朗哥作战。1937 年提出《瓦尔利蒙特备忘录》,为 1938 年 2 月希特勒改组军事领导机构提供依据。后成为*约德尔的副手。1939 年 兼任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国防处处长,主持新兵补充工作。1940 年 8 月晋升 少将。同年 12 月受命协同约德尔制定*《巴巴罗萨计划》。1944 年 4 月获上 将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于 1948 年被判无期徒刑,后减为 8 年徒刑。1957 年获释。 瓦尔特潜艇(walter)德国的高速潜艇。德国工程师瓦尔特设计,故名。 1936 年提出设想,1940 年 1 月起试制。原设想採用氧化氢传动机作动力以提 高潜水航速,后担心燃料和氧气突然化合造成事故未採用。总重 1600 吨,采 用柴油电力推进系统,电池为*德国 vii 型潜艇和*德国 ix 型潜艇的 2 倍,潜 水航速 18 节,潜水续航力(12—14 节时)约 140 海里,装有柴油枫通气装 置。后未正式投产。 瓦窑堡会议  1935 年 12 月 17—25 日,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举行的 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指出 日本帝国主义併吞中国的行动,重新改变并正在改变着中国各阶级、阶层、 政党及武装力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党在新形势下的策略路线是团结一切 可能的反日同盟者,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批评党内那种认为中 国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和中国工人农民联合抗日的观点。指出必须坚决同党 内的主要倾向“左”的关门主义作斗争;同时也要防止 1927 年陈独秀主义在 新的革命时期的復活。决议提出建立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的号召,并将“工 农共和国”的口号改为“人民共和国”。12 月 27 日,毛泽东根据决议精神, 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进一步 系统阐述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 导作用。会议解决了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的政治路线和革命策略问题,为 迎接抗日高潮的到来,作了政治上理论上的准备。 瓦尔基扎协议  希腊民族解放阵线与希腊政府订立的协议。1944 年 11 月希腊全境解放后,英国派遣军队进入希腊武装干涉希腊内政,击败希腊民 族解放阵线的军队,并迫其与希腊政府于 1945 年 2 月 12 日在瓦尔基扎 (varkiza)签订协议,故名。规定,民族解放阵线解散所领导的希腊人民解 放军;政府允诺取消军事状态、释放人质、对政治犯实行大赦、实现各种人 身自由、清除政府机构中法西斯分子和投敌分子、举行公民投票决定战后希 腊政体等。协议削弱了希腊进步力量,导致希腊王朝的復辟。 瓦西里·焦尔金  诗篇名。苏联诗人*特瓦尔多夫斯基在工国战争年代 创作的长诗。诗篇通过名为瓦西里·焦尔金(Влnntepknh) 的主人公,塑造生动的军人形象,歌颂了红军战士的英雄气质,在读者中引 起强烈共鸣,当时被称作”战争生活的百科全书”。 第54页 瓦伦丁型坦克(valentine)亦称“马克-3 型坦克”。英国轻型坦克。 因其最初的设计方案在 1938 年 2 月 14 日圣瓦伦丁节(stvalentine’sday) 提交陆军部,故名。1940 年 5 月制成第一个原型,至 1944 年停止生产时共 制造 8000 多辆,其中 1400 多辆由加拿大生产。曾支援苏联约 2500 辆。重 17 吨,装甲厚 43—65 毫米,装备 1 门 40 毫米(后改为 75 毫米)火炮、1 挺 7.92 毫米机枪和 1 挺 7.69 毫米高射机枪,最大时速 25 公里,最大行程 143—225 公里,乘员 2—4 人。曾以其底盘改装为自行火炮以及用于排雷、 侦察和水陆两栖坦克。 [丨] 少壮派  日本军内*基层将校革新派与*幕僚革新派的统称,又称“军内 革新派”。 日马琴科(ФnлnппФeдoceeвnчЖmaчehko, 1895—1966)苏联将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应徵入沙俄军队。1917 年加入俄 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为赤工队员。1918 年参加红军。参加过国内战争。 1926 年毕业于高级步兵学校。歷任团长、师长兼政委,苏德战争前期先后任 军长、集团军副司令和司令,在西方方向作战,1943 年 10 月出任第四十集 团军司令(至战争结束)。率部参加强渡第聂伯河和解放该河右岸乌克兰地 区的作战。后又参加解放罗马尼亚、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作战。1945 年 晋升上将。战后曾任驻奥地利苏军总司令助理、军区副司令等职。1960 年退 役。 日夫科夫(toдopЖnвkoв,1911—)保加利亚反法西斯斗争 领导人之一。1932 年加入保加利亚共产党。1940—1943 年在索非亚任党的领 导工作,为反法西斯游击队的组建者之一。1944 年 7 月任索非亚第一作战区 副指挥官,直接指挥游击大队作战,为九月起义作出贡献。起义胜利后,领 导建立索非亚市人民警察,巩固革命秩序。战后曾任保共中央第一书记、保 加利亚部长会议主席、国务委员会主席等职。 日日夜夜  书名。苏联作家*西蒙诺夫的长篇小说。写于 1943—1944 年 间。反映了*史达林格勒会战的艰苦歷程,歌颂了苏军官兵的英雄主义。 日丹诺夫(АhдpenАлekcahдpoвnчЖдahoв, 1896—1948)联共(布)党中央书记(1934—1944)。1915 年加入俄国社会 民主工党。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被征入沙俄军队,在士兵中进行反战宣传。在 乌拉尔参加十月革命。国内战争时在红军中做政治工作。后任州党委书记。 1925 年起为联共(布)党中央候补委员。1930 年起为党中央委员。1934 年 任党中央书记,同年 12 月至 1944 年兼任列宁格勒州和市委书记。1935 年起 为党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38—1941 年兼任党中央宣传鼓动部长。同年任 海军总军事委员会委员。1939 年起为党中央政治局委员。苏芬战争期间任西 北方面军军事委员(政委)。1940 年与沃兹涅先斯基一起领导党中央和人民 委员会检查武装力量状况的特别委员会。1941 年苏德战争爆发后,任统帅部 常务顾问、西北方向军事委员,同年 9 月—1944 年 8 月,任列宁格勒方面军 军事委员。系*列宁格勒保卫战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领导当地工业转入战 时轨道,开闢突破封锁的*生命之路。1944 年获上将衔。同年至 1948 年任主 持意识形态工作的党中央书记。 日加列夫(ПaвeлфeдopвnчЖnгapeв,1900— 1963)苏联空军将领。1919 年参军。翌年加入俄共(布)党。1932 年毕业于 茹科夫斯基空军学院。1933—1994 年任卡恰军事飞行员学校参谋长(同时在 职毕业于该校)。后任航空兵大队长和旅长。1937—1933 年率领*苏联援华 空军志愿队参加中国抗日战争。返国后歷任空军军训部长、红旗远东独立第 二集团军空军司令、空军总部第一副部长和部长。1941 年 6 月起任空军司令 (空军中将衔)。苏德战争初期,在丧失制空权的困难条件下,仍坚持指挥 航空兵对德空军作战。发起建立最高统帅部机动航空兵预备队。1942 年任远 东方面军空军司令。积极训练航空兵使用新的航空技术装备。1945 年任空军 第十集团军司令(空军上将衔),参加远东战役。战后歷任空军副总司令和 总司令、国防部副部长和第一副部长、民航总局局长、防空军事指挥学院院 长等职。1955 年获空军主帅衔。 日本大本营  日本天皇战时指挥全军的最高统帅机关。1893 年根据统 帅权独立的原则,制定《战时大本营条例》。1894—1896 年,在甲午战争中 首次设立。以(陆军)参谋息长作为全军的总参谋长辅助天皇。1903 年修改 条例,(陆军)参谋总长和(海军)军令部长处于对等地位辅助天皇。1904 —1905 年,在日俄战争中第二次设立。1937 年 11 月 18 日公布新的《大本营 令》,据此第三次设立。分设陆军部和海军部,彼此独立。为协调陆海军的 矛盾,设大本营会议,由陆海军两统帅部部长、次长和陆海军两大臣等组成, 下设大本营参谋会议。又为协调大木营与内阁关系,统一作战与国务亭宜, 同时设置”大本营和政府联席会议,1944 年发展为*最高战争领导会议,但 未能实现一元化的战争指导体制。1945 年战败后于 9 月 3 日解散。 日本无产党  日本战时进步团体。1937 年 3 月在原劳农无产协议会基 础上成立。委员长加藤勘十(1892—1978),书记长铃木茂三郎(1893—1970), 主要致力于结成反法西斯的人民战线。1937 年 4 月在议会选举中,提出反对 法西斯、反对军需通货膨胀的竟选纲领,结果加藤勘十以最高票当选议员。 同年 12 月,在*日本人民阵线事件中该党主要领导人均遭逮捕,并被迫解散。 第55页 日产康采恩  日本*新兴财阀。1928 年*鲇川义介以久原房之助创立的 久原矿业为基础建立日本产业株式会社。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依靠供应 日本侵华战争的军需,利用军部的支持与旧财阀抗衡,在重工业和化学工业 等领域迅速发展。1938 年拥有日本矿业,日立制作所、日立电力、日产汽车、 日产化学、日本油脂、日本水产、日本橡胶、日产海上火灾保险公司等 77 个分公司,成为大型联合企业,实缴资本总额达 4.7 亿日元,成为继三井、 三菱之后日本第三位的大财阀。1937 年 10 月在军部指使下,改组为*满洲重 工业开发株式会社,并将总公司迁至中国长春。战后其属下企业分立经营。 日曹康采恩  日本*新兴财阀。由中野友礼(1887—1965)以日本曹达 株式会社为中心发展而成。化学技师兼资本家的中野友礼发明电解合成苏打 制法,以此技术为基础于 1920 年建立日本曹达,资本 75 万日元。后扩大到 各种化学工业。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依靠供应日本侵华战争的军需而迅 速发展,形成以日本曹达为中心,以九州曹达、日曹制钢、日曹矿业、日曹 人造丝浆料为基轴的大型联合企业。1937 年拥有资本 1.8 亿日元。日本战败 后解体,所属企业分立经营。 日宣康采恩  日本*新兴财阀。由野口遵(1873—1944)以日本氮肥(日 窒)株式会社为中心发展而成,亦称野口财阀。1908 年在熊本县水误建立, 后引进国外新技术迅速发展,成为以硫铵(肥料)生产为中心的化工康采恩。 1926 年向朝鲜扩张,利用鸭绿江进行水力发电,并以此为基础建设综合性的 化学工业。至 1941 年,其直属的 30 个公司实缴资本总额达 3.5 亿日元。1943 年建成水丰水库,并在国内和朝鲜对电力、化学等部门进行投资,发展成为 大型联合企业。日本战败后,因失去在朝鲜的资产和国内取消财阀的政策而 解体。 日满议定书  又名《武藤信义-郑孝胥议定书》。1932 年 9 月 15 日, 日本驻“满洲国”特命全权大使”武藤信义和“满洲国”“国务总理”郑孝 胥在长春签订。主要内容:确认日本在中国东北享有“一切权益”;“两国 相约共同担负防卫国家的责任,为此需要日军驻扎于‘满洲国’内”。该军 事同盟性质的协定,确认了日本对中国东北进行长期军事占领,确立了所谓 “日满一体不可分”的殖民统治关系。同日,日本政府发表声明,宣布承认 “满洲国”。 日本和尚事件  日军为进攻上海而制造的挑衅事件。1932 年 1月 18日, 日本公使馆驻上海武官辅助官田中隆吉勾结女特务川岛芳子,指使日本和尚 天崎启升 5 人故意在上海马玉山路三友实业社门前,向正在操练的当地义勇 军抛石寻衅,发生冲突。事后,日方藉口和尚 1 人死亡,指使上海“日本青 年同志会”60 余名暴徒焚毁三友实业社,并煽动日侨游行,捣毁北四川路中 国商店,击伤中国警察 3 名。20 日,日本驻沪总领事要求上海市政府道歉、 惩凶、赔偿和取缔抗日运动。尽管上海市政府接受全部条件,但日军仍于当 月 28 日夜由租界向闸北进攻,挑起*一·二八事变。 日本经济联盟  日本财界团体。1922 年 8 月,由原日本工业俱乐部和 商业会议所合併而成。早期主要从事改革财政、税制和劳资关系的活动。日 本发动侵华战争后,积极协助政府确立战时经济体制。1941 年根据“重要产 业团体令”,其属下的行业团体均改为统制会,成为政府在各个行业的执行 机关。1945 年 9 月同其他经济团体合併为”经济团体联合委员会”。1946 年 5 月解散。 日本南海支队  日本为发动太平洋战争而组建的、直属大本营的部队。 1941 年 11 月 6 日组建。所在地小笠原,掘井富太郎任支队长,下辖 1 个步 兵团、1 个步兵联队、1 个山炮大队、1 个工兵中队,领受攻占西太平洋美国 海军基地关岛的任务。1941 年 12 月 4 日在第四舰队护航下出发,10 日攻占 关岛。1942 年 1 月从关岛出发,占领拉包尔。以后在西南太平洋的岛屿作战。 日向号战列舰  日本战列舰,后改装为航空母舰。原由三菱长崎造船所 制造,1919 年下水。三十年代经吴港海军工厂两次改装。1936 年 9 月第二次 改装竣工。标准排水量 3.6 万吨,最高航速 25.3 节,装备 360 毫米火炮 12 门。1942 年 5—6 月曾参加进攻中途岛的作战行动。1943 年 11 月由佐世保海 军工厂改装成航空母舰,减少 4 门主炮,可载飞机 22 架。1944 年 10 月参加 雷伊泰湾海故。1945 年 7 月 24 日在吴港海军基地内被美军舰载飞机炸沉。 日汪共同宣言  亦称《日华共同宣言》。1943 年汪精卫与日本驻汪伪 政权“大使”重光葵签订于南京。为动员傀儡政权协力进行大东亚战争,日 本制定了加强汪伪政权地位的“对华新政策”。1943 年 1 月 7 日重光葵奉命 会见汪精卫,传令迅速签订关于日本废除在华治外法权和交还“租界”的条 约,以抵制美、英准备与国民党政府签订废除在华洽外法权的新约。1 月 9 日汪伪政府根据日本指令向美、英宣战,宣称与日本并肩参加“大东亚战争”。 同日,签订此宣言,表示双方将在军事、政治、经济诸方面“作完全之协力”: 汪伪政权为适应参战需要,并将其统治区转入“战时体制”轨道。 第56页 日汪同盟条约  全称《日本国与中华民国间同盟条约》,1943 年 10 月 30 日,汪精卫和日本驻汪伪政权“大使”谷正之在南京签订。1943 年 5 月 31 日日本御前会议决定以“帝国”为中心,强化大东亚诸国的联合。为了加 强日、汪结合和推动“中国问题”的解决,日本决定修改 1940 年 11 月的* 《日汪基本关系条约》,并缔结新的同盟条约。9 月 20 日日本拟定了条约草 案。22 日汪精卫和陈公搏秘密赴日同东条英机会谈。10 月 5 日日本政府正式 向汪伪政权提交条约草案。10 月 30 日签订此约和《附属者定书》,主要内 容是:为永久维持两国间“善邻友好”关系,两国“互相尊重主权及领土完 整,採取互助敦睦措施”:“为建设大东亚并确保其安定起见,应互相紧密 协力,尽量援助”,“实行两国间紧密的经济合作”。附属者定书规定,在 两国终结战争状态和恢復全面和平后,日军将从中国领域内撤退,并放弃在 华驻兵权。 日美谅解方案  美日谈判初期两国的非正式代表所拟订的方案。1941 年 2—3 月间日本先后派产业工会中央金库理事井川忠雄和陆军省军务局军 事课长岩畔豪雄赴美,同美国天主教沃尔什(jamesedwardwalsh,1891— 1981)主教和德劳特(jamesdrought)神父秘密谈判。4 月 4 日和 16 日,先 后拟订出供两国政府研究的”日美谅解方案”。主要内容为:(1)日本政府 声明德意日三国同盟是防御性组织,日本仅在德国遭受现未参加欧战的国家 攻击时始得履行其军事义务;(2)根据日中之间的协定,日军撤出中国,尊 重中国的独立,不要求赔款,蒋介石政府与汪精工政权合併,承认“满洲国” 等;在此条件下,美国劝告蒋介石政府与日本实现和平;(3)日、美间进行 通商和金融合作;(4)美国协助日本获得必需物资:(5)谋求太平洋的政 治安定。4 月 16 日美国国务卿赫尔和日本驻美大使野村吉三郎会谈时,双方 曾一致同意以此方案作为谈判基础。但随后日本外相松冈洋右于 5 月 12 日提 出修正案,实际否定了此方案。 日泰友好条约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和泰国签订的条约。1940 年 6 月 12 日由日本外务大臣有田八郎与泰国驻日公使菲耶·斯利塞那在东京签 署。有效期为 5 年。主要内容为:相互尊重彼此的领土完整并确认两国间既 存的持久和平和永恆友谊;相互维持友好的接触以便对可能发生的任何有关 共同利益的问题交换情报和彼此协商;缔约一方遭受第三国的攻击时,另一 方保证对第三国不予支持和协助;该条约于 1940 年 12 月 13 日在曼谷互换批 准书之日生效。日本投降后,1945 年 9 月 11 日被泰国废除。 日泰同盟条约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和泰国签订的同盟条约。1941 年 12 月 21 日在曼谷签订,即日生效。规定双方互相尊重主权和独立:任何 一方一旦与第三国发生冲突,另一方应给予政治、军事和经济方面的援助: 同时任何一方均不得单独与交战国议和。条约附有秘密议定书,规定:日本 将帮助泰国收復失土,而泰国则承诺在日本与西方列强的战争中,给日本以 条约所规定的一切援助。1942 年 1 月 25 日泰国履约向英、美宣战。1945 年 日本投降后,9 月 11 日被泰国废除。 日菲同盟条约  日本和菲律宾劳雷尔政权签订的条约。1944 年 10 月 14 日,由日本驻菲“大使”村田省藏和菲律宾劳雷尔政权“外交部长”雷克托 在马尼拉签订,同月 20 日生效。规定:日本和菲律宾相互尊重对方的领土完 整和独立,双方在战争中实行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密切合作。该约使菲 律宾沦为日本的附庸国。 日阎临汾会议  日本与中国山西军阀阎锡山的秘密谈判。1939 年 11 月 1 日,阎以第十三集团军总司令王靖国、第六集团军总司令陈长捷的名义, 派遣所部梁培璜、吕端真到临汾刘村,与日军清水师团长参谋山下谈判。商 订晋绥军实行反共;日本将撤出隰县、午城、蒲县、勍香镇等据点;日军帮 助晋绥军剿除山西的八路军和*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日军接济晋绥军枪械弹 药,并全部交还山西各将领之住宅财产。会谈后,阎锡山即付诸实施,于同 年 12 月发动反共反抗敌决死队的晋西事变。 日缅同盟条约  大战期间日本和缅甸巴莫政权签订的条约。1943 年 8 月 1 日由*巴莫和日本驻缅“大使”泽田廉三(1888—1970)在仰光签署。规 定在战争中,缅甸和日本将在军事、政治和经济上全面合作,共同建设“大 东亚共荣圈”,具体细则由两国有关官员协议决定。此后,缅甸沦为日本的 附庸国。 日德结盟谈判  日本和德国就建立军事同盟进行的谈判。*《反共产国 际协定》签订后,日、德两国关系日益密切。1938 年 1 月起里宾特洛甫和日 本驻德武官大岛浩开始对军事结盟问题进行谈判。日本力图藉此巩固自身的 国际地位,从而威胁苏联和完全吞併中国,因此要求日德结盟应首先针对苏 联。德国为实现其先西后东的扩张战略,希望同日本缔结以英、法为主要对 象的军事同盟。双方产生分歧。1939 年 1 月平沼内阁制定了既针对苏联,同 时也针对英、法的妥协方案,但仍迴避对英、法採取军事行动的义务。德国 对日本的立场深感不满,义大利也担心与日结盟将导致和美国的战争,因而 对此态度冷淡,谈判陷入僵局。同年 8 月 23 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 订,日、德两国谈判遂告中断。1940 年夏,随着德国在欧洲取得的一系列胜 利,日本对与德国结盟又重感兴趣。9 月德国特使斯塔玛(heinrichstahmer) 访日,与日本外相松冈洋右举行会谈,达成协议,最终签订*《德意日三国同 盟条约》。 第57页 日本义勇兵役法  大战末期日本实行国民皆兵的法律。1945 年 6 月 22 日公布,规定日本国民,男子由年满 15 周岁的该年 1 月 1 日起,到年满 60 周岁的该年 12 月 31 日为止;女子由年满 17 周岁的该年 1 月 1 日起,到年满 40 周岁的该年 12 月 31 日为止,均须服役。服役期限必要时可依敕令规定予 以变更。此外还可吸收志愿人员为义勇兵;义勇兵必要时可按敕令规定进行 召集,编入国民义勇战斗队。 日本内地防卫军  大战末期日本为防卫本土而组建的战略军团。随着太 平洋战争的矢利和战争逼近本土,日本大本营于 1945 年 2 月 6 日下令组建。 司令官为东久迩宫稔彦。规定在本州、四国、九州撤销东部军、中部军、西 部军司令部,另设第十一方面军防工指导东北军管区(仙台),第二方面军 防卫指导东部军管区(东京),第十三方面军防卫指导东海军管区(名古屋), 第十五方面军防卫指导中部军管区(大坂),第十六方面军防卫指导西部军 管区(福冈)。军管区司令官由方面军司令官兼任。此外还统辖第一航空军、 第六航空军,并对朝鲜方面的第十七方面军进行防卫指导。同年 4 月撤销, 所部分属*第一总军、*第二总军和*航空总军。 日本内阁情报局  日本战时搜集和统制情报、操纵舆论的国家机关。第 二届近卫内阁在扩大和强化*日本内阁情报部的基础上,于 1940 年 12 月创 设。由计划与调查部,新闻、出版和广播事业管理部,对外宣传部,检查审 阅部,文化宣传部等组成。伊藤述史(1885—1960)为首届总裁。出版《周 报》、《照片周报》。太平洋战争中曾多次进行言论镇压。对有关情报宣传 工作实行一元化统制,但由于未能取消陆海军报导部,故并未实现包括军事 情报在内的一元化领导。战后于 1945 年 12 月 31 日解散。 日本内阁情报部  战时日本统制情报宣传的机构。1937 年日本发动全 面侵华战争后,为加强对报刊新闻言论的统制,于 10 月 25 日将*日本情报委 员会改组而成。由政府各部门有关官员组成,直属内阁首相管辖,为负责统 制宣传的中枢权力机关。1940 年由*日本内阁情报局取代。 日本对满事务局  日本政府统辖其侵占的中国东北地区的机构。日本侵 占中国东北后于 1934 年 12 月设立。首任总裁由陆军大臣*林铣十郎兼任。主 要负责统一处理原分属外务、拓务和陆军三省的中国东北行政事务,并掌管 满铁和满洲电信电话株式会社的业务。同时还负责落实其他在中国东北的殖 民开发计划。1942 年 11 月被併入*大东亚省。 日本军官总监部  日本掌管对南洋地区的占领统治和经济掠夺的机 构。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其南方军迅速攻占马来亚、印度尼西亚、缅甸 和菲律宾等南洋地区。随着南方军防卫体制的确立,日本大本营特别重视利 用占领区原统治机构进行军管统治。为加强军管,1942 年 6 月大本营在南方 军中设此机构,统辖和指导各军实施军管。军管总监由南方军总参谋长兼任。 来到南方军参与筹划军管的有村田省藏(1878—1957)、砂田重政、樱井兵 五郎(1880—1951)、*大达茂雄,儿玉秀雄(1876—1947)等军政要员。 日本战时教育令  大战末期日本对全体学生实行军事动员的敕令。1945 年 5 月 22 日颁布。规定由学生组成学生队,参加粮食和军需生产,从事各种 防卫国土的战时要务,学生凡从军而死亡或负伤者,学校承认其毕业等。 日本海军镇守府  日本在沿海战略区域设置的海军组织。日本的沿岸及 其海面划分为 4 个海军区。1889 年在横须贺、吴、佐世堡、舞鹤 4 军港设镇 守府,分别负责其所管海军区的事务。后一度在其侵占的旅顺、镇海(朝鲜) 也设镇守府。1939 年后仍定为上述 4 镇守府。镇守府司令长官由天皇亲自任 命大、中将担任,直属天皇,有关军政事务接受海军大臣指示,有关作战计 划接受军令部总长指示。下辖人事部、军需部、港务部、舰船部、经理部、 军法会议、海兵团、海军航空队、海军通信队、防备战队、警备战队等。设 有海军工厂、海军航空工厂、海军医院、海军刑务所。横须贺镇守府有海军 炮术学校、水雷学校,吴镇守府有海军潜水学校。日本投降后于 1945 年 11 月 30 日被废止。 日本海军警备府  1941 年 11 月 20 日日本海军要塞部改称日本海军警 备府。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有大坂、大凑、镇海、旅顺、马公、海南等 6 个警 备府。除海南警备府隶属中国方面舰队外,其余均直属大本营。 日本第二方百军  日本在西南太平洋地区作战的战略战役军团。由于澳 大利亚北部地区具有抗击美澳军反攻的支撑点的地位,1943 年 11 月日本大 本营将南方军辖下的部队改为直辖而组建,自 12 月 1 日起行使统帅权,阿南 惟几任司令官(1944 年 12 月由饭村穰中将接任)。下辖第二、第十九军和 第七飞行师团。受命确保的第一线是:纽几内亚西部、阿鲁群岛、丹尼巴群 岛、帝汶岛及小巽他群岛。1944 年 3 月编入第十八军及第四航空军,重归南 方军领导。1945 年其兵力被逐步抽调到新加坡周围。同年 5 月 29 日被撤销。 日本第十方面军  日本在台湾和沖绳方向作战的战略战役军团。1944 年 9 月以台湾军改编而成。司令官为*安藤利吉。下辖第三十二军和 3 个师团、 两个独立旅团另第八飞行师团、第二十五飞行师团。受命抗击盟军进攻以确 保台湾和沖绳本岛成为日本在中国海周围的航空作战据点。*沖绳岛战役中其 第三十二军覆灭。1945 年 9 月投降。 第58页 日本第七方面军  日本在印尼和马来半岛作战的战略战役军团。1944 年 3 月组建,属南方军建制。司令官为土肥原贤二(后由板垣征四郎继任), 参谋长为清水规矩(1944 年 6 月后由绞部桔树继任),司令部设于新加坡。 统辖第二十九、第二十五、第十六军及婆罗洲(印度尼西亚称加里曼丹)守 备队。领受确保南方核心地区的任务,同时负责掠夺资源将其运回日本,或 供应邻近其他部队。1945 年 5 月调整编制及防务,所属第二十九军负责马来 亚地区,第二十五军负责苏门答腊地区,第十六军负责爪哇地区,第三十七 军(原婆罗洲守备队)负责婆罗洲地区。1945 年 9 月 12 日司令官板垣征四 郎在新加坡向盟军东南亚战区总司令蒙巴顿投降。 日本第八方面军  日本在西南太平洋地区作战的战略战役军团。1942 年秋日美开始*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日本大本营为加强以瓜岛为核心的西 南太平洋的作战,于同年 11 月上旬决定组建,16 日下达战斗序列命令。*今 村均任司令官,11 月 26 日行使统率权,下辖第十七军和第十八军(1944 年 8 月起编入第二方面军)。受命以一部确保东部纽几内亚,以主力歼灭瓜岛 美军以确保该岛。争夺瓜岛之战损失惨重,同年底撤退。1943 年 4 月在所罗 门方面和纽几内亚方面作战,同年 10 月下旬起,逐渐失去可确保的后方联络 线。1944 年澳军反攻东部纽几内亚和布干维尔岛后,濒于崩溃境地。1945 年 9 月 6 日根据天皇命令,司令官今村均以下残存部队在拉包尔地区投降。 日本第六方面军  日本侵华陆军在湘桂方向作战的战略战役军团。1944 年夏为统一指挥打通湘桂线的作战,日本中国派遣军向大本营建议在湖南方 面设立一个方面军。8 月 26 日大本营下达命令组建,冈村宁次为司令官(同 年 11 月冈部直三郎接任)、官崎周一任参谋长(同年 12 月唐川安夫接任、 翌年 4 月中山贞武接任)。下辖:第十一、第二十三和第三十四军,另方面 军直属 4 个师团。司令部设在衡阳北侧的南岳,9 月 10 日起行使统帅权。1944 年 11—12 月曾实施攻占桂林、柳州的作战。1945 年进行打通粤汉线的作战 和芷江战役。1945 年 9 月 9 日作为中国派遣军属下部队向中国政府投降。 日本情报委员会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政府协调和统一情报 宣传工作的机构。1932 年 9 月 10 日由外务省、陆军省、海军省、文部省、 内务省、递信省的有关官员组成非正式的情报委员会,策划成立作为国家通 讯社的同盟通讯社。1936 年 7 月 1 日升为内阁情报委员会,负责调整和沟通 分散于内阁各省的情报宣传业务。同年 10 月创办《周报》。翌年改组为*日 本内阁情报部。日本综合计划局大战后期日本首相直辖的幕僚机关。1944 年 9 月 26 日日本内阁会议通过《内阁政策局设置纲要》,其目的决定在内阁首 相领导下,设立担任重要国策的综合规划、调整及考核的机构。后决定该机 关用此名。同年 11 月 1 日起开始工作,同时废止内阁参事官制度。 日本粮食管理法  日本战时管理粮食的法律。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后,由于军需勐增,农业生产力下降,粮食供应日趋恶化。1940 年首先对米 的购销加以统制,后扩大到麦、小麦粉、山芋、大豆和杂粮。1942 年 2 月 21 日公布此法,集过去的《米谷统制法》、《米谷自治管理法》、《米谷配给 统制法》主大成。规定:农民除留一定数量的自用粮外,余均须按规定价格 售给国家;国家设立粮食营团掌管粮食流通,实行定价定量配给供应,过去 由地主控制的流通机构被淘汰,战败后因粮食危机,沿用至 1956 年才完全取 消。 日美协定乙方案  美日谈判期间日本制订的对美谈判最后方案之一。 1941 年 11 月 5 日日本御前会议决定:“进行作战准备和外交谈判齐头并进”, 并通过了对美谈判的最后两种方案,在甲方案失败后,即提出乙方案,其要 点为:日、美均不以武力进入东南亚和南太平洋,在荷属东印度互相合作; 恢復两国贸易关系,即解除对日本的经济封锁,供应日本石油;美国不採取 妨碍日本和中国调整关系的行动,即不妨碍日本对蒋介石的劝降活动。乙案 经修订后,于 11 月 20 日送交美方,11 月 26 日美国提出*赫尔备忘录作答, 拒绝了该方案。 日美协定甲方案  美日谈判期间,日本制订的对美谈判最后方案之一。 1941 年皿月 5 日日本御前会议决定:“进行作战准备和外交谈判齐头并进”, 并通过了对美谈判的最后两种方案。甲方案的内容为:有条件地承认在华贸 易机会均等;日本继续在华北、内蒙、海南岛驻军约 25 年,其他地区的驻军 则在日中和平实现后两年内撤退;日本同意在远东和平确立后,自印度支那 撤军;独立自主地决定《德意日三国军事同盟条约》的适用范围。该方案由 日本驻美大使野村吉三郎于 11 月 7 日递交美方,未被接受。 日满汪共同宣言  正式名称《日满华共同宣言》。1940 年 11 月 30 日 汪伪政府行政院院长汪精卫、日本驻汪伪政权“大使”阿部信行和“满洲国” 参议长臧式毅在南京签订。主要内容为:为建设东亚新秩序,互相尊重主权 和领土完整,善邻友好,紧密提携,形成东亚永久和平之轴心;实现善邻友 好、共同防共、经济合作三原则;根据宣言宗旨,迅速缔结有关协定等。同 日,日本政府宣布日本正式承认以汪精卫为首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中 华民国国民政府”和“满洲国”政府也相互承认。 第59页 日本人民反战同盟  日本侵华战争中以在华日军俘虏为主体的反战组 织。1938 年底,由在华北地区的日军俘虏首先组成“觉醒联盟”和反战同盟, 后在中国各地展开。1939 年 12 月 23 日,日本反战作家鹿地亘发起组织西南 支部,1940 年 7 月 20 日在重庆成立总部。同年日共领导人*野坂参三到达延 安,成立延安支部,后又在华北、华中陆续成立 5 个支部。1942 年觉醒联盟 和反战同盟等反战团体,联合成立“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华北联合会”,提 出反对战争、打倒军阀、打倒天皇制、建设民主的日本等纲领性口号。1944 年改名*日本人民解放联盟。战后解散。 日本人民阵线事件  日本政府镇压国内民主势力的事件。随着侵华战争 的全面展开,日本政府加速国内法西斯化的进程。1937 年 12 月 15 日,当局 以宣传共产国际人民阵线思想、违反治安维持法等罪名在全国进行大搜捕, 拘留 400 多名左翼进步人士。同时解散共产党和工会全国评议会。次年 2 月 1 日,当局又以同样的罪名,开除东京帝国大学、法政大学和巢鸭高等商业 学校的教授多人,并逮捕社会大众党的佐佐木更三等 45(一说 38)人。 日本人民解放联盟  大战时期日本的反战组织。前身为*日本人民反战 同盟,1944 年为促成日本民主革命的进行,改名为“日本人民解放联盟”。 至 1945 年春下属有 13 个支部,进行反战活动。战后解散。 日本不予理会声明  日本政府宣布对*《波茨坦公告》“不予理会”的 声明。1945 年 7 月 26 日中、美、英三国发表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 公告。27 日,日本*最高战争指导会议决定,在判明苏联态度之后再对公告 作出明确表态。当天,内阁会议决定报纸刊登《波茨坦公告》时须删节可能” 挫伤国民战斗意志”的词句,并尽量用小字印刷以缩小影响,同时规定政府 不发表任何意见。7 月 28 日晨,日本各主要报纸登载了公告的摘要。陆。海 军大臣和统帅部认为政府不表态会涣散民心。在军方的压力下,首相铃木贯 太郎在当天下午例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发表谈话,声称“我认为那份公告不过 是《开罗宣言》的翻版,政府认为并无任何重要价值。只有对它不予理会, 我们只能为战争到底向前迈进”。该“不予理会”的声明遭到外务大臣等人 的指责,认为此举违反了内阁会议的精神。 日本本土决战计划  日本大本营在本土顽抗盟军进攻的计划。1945 年 3 月中旬,盟军日益逼近日本本土,日本大本营陆军省在*《日本帝国陆海军作 战计划大纲》基础上,制订《决号作战准备纲要》。主要内容为:利用美军 远程奔驰的弱点,发挥日本本土地形的优势,动员日本 1 亿国民,在本土和 美军进行决战,务求全胜;动用全部残有的海空军实施自杀性的“特攻”, 争取将美军消灭在海上;以陆军为主力,在主要作战地区集中全部地面战斗 力量,向登陆的美军发动总攻,以便决战取胜。该纲要由兵力运用、国内警 备、交通、通讯、兵站等具体计划组成,还附有《关于本土作战的陆海军中 央协定》。该计划表明日本统治集团准备顽抗到底。 日本防卫总司令部  日本战时防卫本土的军队指挥机关。司令部设于东 京。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总司令官为*山田乙三。随着太平洋战争转向恶化,于 1944 年 5 月 5 日变更指挥系统,下辖本土地面部队的骨干东部军、西部军、 中部军及第一航空军的防工航空部队第十飞行师团(东京)、第十八飞行师 团(大坂)、第十九飞行师团(北九州)。总司令官为东久迩宫稔彦。1945 年 2 月 6 日,日本大本营为应付紧迫的战局和薄弱的本土防卫态势,决定撤 销东部军、中部军和西部军,为*日本内地防卫军取代。 日本改造法案大纲  原名《国家改造案原理大纲》。*北一辉 1919 年写 于上海。鼓吹“天皇乃国民之总代表,国家之根柱”;国民若要争取生存, 须动用“天皇大权”,凭藉暴力,实行政变,以改造国家。主张建立以军人 为核心的“改造国家内阁”,颁布戒严令,中止宪法,解散国会,废除华族 制和贵族院,根除阶级斗争,禁止罢工,限制资本。认为这是把日本建设成 为世界“最强国家”的必由主路。该书未正式刊行,但油印和铅印本流传甚 广,被日本法西斯分子奉为经典。 日本国家总动员法  日本天皇授权内阁对战争所需的劳动力、资源、资 金和设施等进行统制的法律。1938 年 4 月 1 日公布,以敕令形式把统制权授 予内阁。同年 5 月 5 日实施,共 50 条。规定在战时统制的物资是:兵器、舰 艇、军需品、被服、粮食、医药品、船舶、飞机、车辆、马、通讯机械、土 木建筑物资、燃料、电力等。统制的范围包括:物资的生产、流通、进出口、 运输、通行、金融、工生、教育、研究、情报、宣传、警备等。还规定,在 必要时可强制实施对国民的徵用,规定劳动条件、禁止劳动争议,限制集会、 群众运动、停止报刊发行等。1941 年修订后统制权限进一步扩大,政府有权 独自颁布敕令,强行进行战时动员,完全否定了议会对立法的审议权,增强 了日本的法西斯专制统治。日本战败后,1945 年 12 月 20 日被废止。 第60页 日本帝国用兵纲领  日本陆海军整体用兵的基本原则。1907 年首次制 订。1936 年 5 月 1 日,根据新修改的“《日本帝国国防方针》重新制订。强 调採取先发制人的攻势,谋求速战速决。规定对苏作战时,“以迅速击溃驻 远东之敌,并占领所需疆域为目标”;对美作战时,初期作战目标为歼灭美 驻东亚的舰队,攻占吕宋岛及其附近要地以及关岛,在东亚海面伺机歼灭美 国海军主力;对华作战时,初期目标是占领华北要地和上海附近;对英作战 时,初期目标是“歼灭驻东亚之敌,摧毁其活动基地,并歼灭其来自本国的 舰队主力”;在对上述 4 国中两国以上为敌时,根据情况尽可能逐次作战。 日本帝国国防方针  日本帝国主义的军事战略方针文件。日俄战争后由 日本(陆军)参谋总长和(海军)军令部长拟定,1907 年经天皇批准。规定 日本之国防以攻势为其特点;俄国为未来的头号假想敌国,美、德、法各国 次之,目标是确保日本在中国大陆的权益;军备以能在东亚对俄、美发动攻 势为标准。俄国十月革命后的 1918 年作了第一次修改。华盛顿会议后的 1923 年作了第二次修改。1936 年 5 月 1 日,第三次修改;确定主要假想敌国为美 国和苏联,同时包括中国和英国;规定陆海军应充实到能控制东亚大陆和西 太平洋地区的兵力,陆军以 50 个师团为基干,并保持 140 个中队的航空兵力, 海军以 12 艘战列舰、10 艘航空母舰、28 艘巡洋舰为基干;指出未来战争可 能是长期战争,但强调增强作战初期的威力,先发制人,以迅速达到战争目 的。同时据此制定”《日本帝国用兵纲领》。 日本海军总司令部  大战末期日本海军的最高作战指挥机关。1945 年 4 月 25 日为组织本土决战而设立。位于横滨市日吉高地。由”丰田副武任总司 令宫,同时兼任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和海上护卫总司令官。面临本土决战时, 由*小泽治三郎接任总司令宫,矢野志加三任参谋长。 日本第十四方面军  亦称“菲律宾方面军”。日本在菲律宾地区作战的 战略战役军团。1944 年 7 月日本大本营决定加强菲律宾地区的防御,下令组 建。下辖第三十五军(含 4 个师团和 1 个旅团),另 5 个师团(内 1 个坦克 师团)和 3 个旅团,后又编入 2 个师团。10 月 5 日*山下奉文出任司令官, 企图实施菲律宾决战。失败后,第三十五军退守菲律宾中南部,方面军司令 部移至碧瑶,主力在吕宋岛。1945 年 4 月起吕宋岛同外部联繫被切断。9 月 3 日山下奉文在碧瑶向美军投降。属下第三十五军官兵在莱特岛、棉兰老岛 和菲律宾中南部被美军各个击破,分别投降。 日汪基本关系条约  全称《日本国与中华民国间基本关系条约》。1940 年 11 月 30 日江精卫和日本驻汪伪政权“大使”阿部信行签订于南京。1940 年 3 月 30 日日本扶植成立汪伪政权后,就策划签订此约。7 月 5 日起,日、 汪就缔结条约进行“谈判”。8 月 31 日签订草约。11 月 30 日正式签订条约。 主要内容有:“互相敦睦”,消除破坏两国”友谊的因素”,实现文化的“融 合、创造与发展”;日本在蒙疆及华北驻扎军队“共同防共”,汪伪政府为 日本驻军提供各种便利;实行紧密的“经济合作”,共同开发华北、蒙疆、 厦门和海南岛等地的资源;中国领土向日本国民开放。同时还签订了《附属 者定书》、《关于附属者定书的谅解事项》、《附属秘密协约》、《附属秘 密协定》等。此条约和各项附属协定充分暴露了日本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野 心。 日本不介入欧战声明  1939 年 8 月 23 日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日 本平沼内阁随之垮台,对德不信任气氛高涨。8 月 30 日阿部信行继起组阁, 鼓吹“自主外交”。9 月 1 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4 日阿部内阁发表声明:” 帝国拟不参与这次欧洲战争,专注于解决中国事变”。 日本对内蒙措施要领  日本策划侵占中国内蒙地区的文件。1935 年在 发动*华北事变的同时,7 月 25 日由关东军参谋部制定。指出:“首先设法 扩大和加强内蒙的亲日满区域,随着华北工作的进展,而使内蒙脱离中央而 独立”。并规定政治、军事的措施由关东军执行;文化、经济的措施,在关 东军的统一指导下,由”满洲国”和南满铁道株式会社等组成的机关承担。 还决定策动成立蒙古军政府,妄图使内蒙古脱离中国而成为日本的殖民地。 日本军事特别措施法  人战末期日本为准备本土决战而颁布的非常 法。1945 年 3 月 28 日公布,5 月 5 日起实施。规定政府在必要时可管理或征 用土地、房屋、各种建筑物及其他工具或物品;可命令或禁止迁移或拆除建 筑物和其他物品;可命令或禁止或限制迁居,也可指定居住地点;可命令或 禁止或限制人员的移动等。 日本军需工业动员法  日本战时动员民间工厂、设施进行军需生产的 法律。1918 年 4 月 17 日公布。规定:政府可以强制使用民间的工厂、设备 来完成军需品的生产、修理、运输等事务。陆海军每年均制定军需工业动员 计划以备实施。1937 年 7 月全面侵华战争开始后,对一部分工厂实施该法。 为使军需动员更加完备,还先后制定*《日本进出口临时措施法》、*《日本 临时资金调整法》、《临时船舶管理法》等,并开展了*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 1938 年由*《日本国家总动员法》取代。 第61页 日本经济新体制纲要  日本为准备发动太平洋战争而加强统制经济的 根本政策文件。1940 年 12 月 8 日,近卫内阁会议通过。根据*《基本国策纲 要》,确定以重要产业为中心,推行综合计划经济,加强统制。强调“确立 以日满华为一环,包括整个大东亚的自给自足的共荣圈”,依靠掠夺“圈内 的资源”,“确保国防经济的自主性”。从 1941 年春起至 10 月,先后在钢 铁、煤炭等 9 类重要产业中成立了 12 个统制会。在“公益优先”的名义下, 以国家权力强使中小企业服从垄断企业,使整个国民经济彻底转入战争轨 道。 日本战时刑事特别法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的临时治安立法。太平洋 战争爆发后,日本政府为加强对内的法西斯统治,颁布《战时犯罪处罚特例 法》。后经扩充,于 1942 年 2 月 19 日颁布此法,3 月 21 日起施行。共 5 章 31 条。规定凡在汀火管制或敌方袭击的情况下,犯有放火、猥亵、姦淫、偷 盗、抢劫、恐吓、骚扰罪者加重判刑;并增立战时“变乱国政”的杀人、伤 害、暴力胁迫、骚扰罪,对防空、通讯、电气、生产事业的破坏罪和生活必 需品的囤积居奇罪等。 日本战时经济协议会  日本政府为发展战时经济、增强作战能力而设 置的谘询机构。1943 年 3 月设立。主要就战时非常法令的实施和战时经济的 运用等问题交换意见,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由首相任会长,会员由内 阁顾问组成,首相亦可指定有关大臣参加。当时的内阁顾问为丰田贞次郎(日 铁社长)、大河内正敏(理化学研究所长)、藤原银次郎(产业设备营团总 裁)、结城丰太郎(日本银行总裁)、山下龟三郎(山下汽船会长)、乡古 洁(三菱重工业社长)、铃木忠治(昭和电工社长)等。 日本战时紧急措置法  大战末期日本准备本土决战的非常立法。1945 年 6 月 22 日公布。规定政府在有紧急需要时,可对保障军需生产,保障粮食 及其他生活必需品供应,维持和加强运输通信,加强防卫及维持秩序,进行 战灾的善后处理等事项,发布必要的命令或进行处置,不受其它法令的限制。 日本临时资金调整法  日本战时统制金融的基本法律。1937 年 9 月 10 日公布。为加强对重工业、化学工业的投资,日本政府以调整资金的流向, 减少对轻工业的资金融通,使主转向军工生产,发展军事工业。该法的颁布 是日本转向战时经济的标志之一。1948 年 4 月 7 日废止。 日本重要产业统制法  日本政府帮助建立垄断企业,谋求强化产业统 制的法律。1931 年 4 月 1 日颁布,是滨口内阁在世界经济危机时採取的合理 化政策之一。主要由政府对于重要产业的卡特尔协定给以法定强制力,非卡 特尔企业亦必须服从;协定的变更、取消均由政府通过统制委员会掌握。根 据临时产业合理局的计划,政府指定的重要产业初为纺织、造纸、水泥、制 粉、钢铁等 19 个,后达 26 个。为后来建立总体战体制起了准备作用。随着 战时经济统制的加强,1941 年 8 月 1 日停止执行。 日华新关系调整方针  日本确立以政治诱降为主的侵华战略方针的文 件。日军侵占广州、武汉后,中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1938 年 11 月 3 日, 日本发表对华第二次“近卫声明”,改变以军事进攻为主的政策,採取政治 诱降为主的方针。同月 30 日,御前会议通过此文件,提出在“建设东亚新秩 序的理想之下”,以“善邻友好”、”共同防共”和”经济合作”为“日满 华一般合作的原则”(即”近卫三原则)。规定在华北和蒙疆“划定国防上、 经济上的日华紧密结合地区”,在长江下游地带“划定日华在经济上的紧密 结合地区,在华南沿海的特定岛屿上确定日本的“特殊地位”,并以附件列 出了有关的重要项目。 日本今后战争指导大纲  主要制订过三次。(1)日本大本营制订的 1942 年作战方针。在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初期取胜的情况下,日本大本营和政府 联席会议于 1942 年 3 月 7 日通过。其方针为“不断扩大既得战果,加强永远 不败的政治战略地位”,要求”确保占领地区及主要交通线,促进国防重要 资源的开发利用,确立自给自足的势态”,并根据本国的实力和战争形势的 发展,进一步制订更加具体的作战方案。(2)日本大本营制订的 1943 年作 战方针。日本大本营鑑于太平洋战局的急剧恶化,于 1943 年 9 月 15 日制定, 9 月 30 日经御前会议批准。主要内容为:全力对付美英战略进攻;防止日苏 战争爆发;促成中国问题解决;与德国紧密合作。同时决定建立*绝对国防圈, 挖掘本国经济实力,加速军火生产,充实海陆空军,採取积极防御姿态,伺 机捕捉敌军主力,争取战局好转。该作战方针并未能导致太平洋战局的变化。 (3)日本大本营制订的 1944 年作战方针。日本大本营为阻止太平洋战局的 进一步恶化,于 1944 年 7 月 21 日制定。主要内容为:加强自菲律宾、台湾、 西南各岛到日本本土和千岛群岛的防御;进行*捷号作战以粉碎盟军对上述地 区的进攻;按原定计划完成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的任务;确保海上交通以保 持日本和各重点防御地区的联繫。该方针反映了日本统治集团作垂死挣扎的 意图。 第62页 日本进出口临时措施法  日本战时以统制进出口为开端、给予政府广 泛的物资统制权限的法律。1937 年 9 月 10 日颁布。为确保与侵华战争有关 连的经济部门的发展,政府可在必要时限制或禁止进出口,对有关的制造、 配给、让渡、使用、消费事项授权商工大臣发布必要的命令。该法为授权立 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实为战时贸易的基本法,与 *《日本临时资金调整法》 共同构成侵华战争时期经济统制的支在。1945 年 12 月被废止。 日本-法属印支军事协定  日本和法国*维希政府签订的有关在法属印 度支那北部建立军事基地的协定。1940 年 9 月 22 日在*《松冈-亨利协定》 基础上,由日本驻河内代表与法属印支当局签订。规定日军可在印度支那登 陆及自由过境,同时可使用港口、铁路、印支北部的 3 个机场及其他设施, 并有权驻扎 6000 人的军队,以及派遣 2.5 万人通过法属印支进攻中国,协定 来曾生效,9 月 23 日日军便迅速攻占谅山、同登等城市,侵占了整个印支北 部。 日托米尔-别尔季切夫战役  苏德战争中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第 聂伯河右岸乌克兰进攻战役的组成部分。1943 年 12 月 24 日至 1944 年 1 月 14 日,由*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实施。*基辅战役后,该部苏军已夺取基辅战略 登陆场,为制止敌人重占基铺并进军南布格河,苏军在 700 公里正面上展开 进攻。12 月 31 日解放日托米尔(Жnto-mnp),翌年 1 月 5 日解放别 尔季切夫(Бepдnчeв),共推进 80—200 公里,击溃德军 6 个师, 占领了从北面威胁德军东方集团军群主力的有利态势,为尔后合围科尔孙- 舍甫琴科夫斯克(kopcyhь-шeвqehkoвcknn)突出部之 敌创造了有利条件。 日军打通大陆交通线作战  即“豫湘桂战役”。 日本帝国陆海军作战计划大纲  日军 1945 年的作战计划。1945 年 1 月 19 日日本大本营提出,20 日获天皇批准。 主要内容为:(1)方针:以击退盟军进攻和粉碎盟军主力为重点;(2) 大纲:利用现有战略态势,确立坚定的迎击态势;在菲律宾方面尽力牵制美 军兵力,重视中国海周围的作战,在中国大陆改以美军为主要敌人,确保中 国大陆和日本本土的联繫,以奇袭、“特攻”(即自杀性攻击)为主要作战 方式,确保交通要道和主要生产部门的安全;(3)制定保卫本土的计划,以 击退美军的进攻、确保本土为重点。 日法共同防御印度支那议定书  日本和法国”维希政府签订的军事协 定。1940 年法国败降后,日本即乘机出兵法属印度支那北部,着手南进夯取 西方国家在东南亚的殖民地。1941 年 7 月 13 日日本首相近卫文麿致函维希 政府国家元首兼总理贝当,保证日本尊重法属印度支那的主权,同时要求使 用印支的某些军事基地。此后一方面通过德国向维希政府施加压力,另一方 面又进行军事威胁,迫使维希政府驻印度支那当局于 7 月 23 日签订此议定 书,规定双方在有关“防御”印度支那的各种军事问题上进行合作。此后日 军即进驻印支南部,使东南亚地区局势进一步紧张,并加剧了日美矛盾。 中储券  汪伪*中央储备银行发行的货币。全称“中央储备银行兑换 券”,又称“储备券”或”储银券”。1941 年 1 月发行。币值分一元、五元、 十元兑换券和一分、五分、一角、二角、五角辅币券。流通于江苏、浙江、 安徽、湖南、湖北、福建、广东等沦陷区,成为汪伪搜刮民财、进行经济压 榨的工具。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曾以法币 1 元折合中储券 200 元的比 价收兑。 中日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中日战争也称“第二次中日战争”, 即“中国抗日战争”。 中东铁路  亦称“东清铁路”、“东省铁路”。中国东北地区自哈尔滨 西至“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南至大连的铁路线旧称。由俄国自 1897 年至 1903 年修筑。日俄战争后,长春以南段为日本占据,称南满铁路。俄国十月 革命后,长春以北段由中苏合办,仍称中东铁路;九·一八事变后,被日本 侵占。1945 年 2 月*《雅尔达协定》规定恢復苏中共同经营中东铁路和南满 铁路。战后,南满铁路復与中东铁路合併,改称中国长春铁路。根据同年 8 月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中长铁路归中苏共有,共同经营,30 年期 满后转归中国。1952 年底苏联将中长铁路移交给中国。 中印公路  即“雷多公路”。 中立法案(neutralityacts)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国会通过的一系列 中立法的总称。随着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欧亚局势日趋紧张,在*孤立主 义情绪影响下,1935 年 8 月 31 日美国国会通过一项中立法(即*《皮特曼法 案》),禁止将美国武器运往交战国,同时规定不准美国船只运输此种货物, 有效期为半年。1936 年 2 月 20 日,国会又通过一项新的中立法,重申美国 必须对所有交战国实行军火禁运,但承认总统有权决定战争状态是否存在, 有效期至 1937 年 5 月 1 日。由于日本在不宣而战的情况下侵略中国,罗斯福 曾否认中日两国处于交战状态,并据此继续向中国提供军火。1936 年 7 月, 西班牙内战爆发,德、意法西斯进行武装干涉,美国围绕可否对内战双方提 供军火发生争论。1937 年 5 月 1 日,国会再度通过一项中立法,决定对西班 牙禁运军火,扩大了前两个中立法中的某些内容,增加*现购自运的新条款。 1939 年 9 月,大战全面爆发,英法等国政府多方活动,希望美国能修改中立 法。11 月 4 日,美国国会在罗斯福的要求下,通过一项两院联合决议(即 1939 年中立法),废除 1937 年中立法中关于武器禁运的条款,允许交战国在“现 购自运”原则下从美国购买武器。至 1941 年 12 月 7 日*珍珠港事变爆发后, 美国参战,该法案遂自动中止。 第63页 中村事件  ”九·一八事变前日本间谍侵入中国东北而发生的事件。1931 年 6 月,日本军事间谍中村震太郎(1897—1931)一行6 人以农业考察为名, 潜至东北兴安岭、索伦山一带进行军事地理侦察。返途中,为中国屯垦军第 三团逮捕并处死。日本政府藉此宣传所谓“满蒙危机”,煽动战争狂热,并 调动军队 7 万至东北各地。9 月上旬,中国国民政府表示希望和平解决,并 对屯垦军第三团团长进行军事审判。日方不肯罢休,意图藉此“诉诸武力”。 几天后,发动*九·一八事变。 中英新约  全称《中华民国和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关于取消英 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条约》。1943 年 1 月 11 日,中国外交部次长 吴国桢和英国驻华大使”克尔(又称卡尔)在重庆签订。主要内容有:英国 废除在华洽外法权,取消 1901 年签订的《辛丑条约》及其给予英国的一切权 力;交还天津、广州英租界,终止英国在北平(今北京)使馆界及上海、厦 门公共租界所享有的所有行政、管辖等权利;放弃英国军舰驶入中国领水和 任用英籍臣民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权利;放弃英国船舶在中国领水内沿海 贸易或内河航行的权利;祖界取消后,中国不得取消或以任何理由追究英国 公民及公司或政府在中国国内现有关于不动产的权利。在该约中,英国拒绝 归还根据不平等条约占有的香港和九龙。 中国事变  日本对*七七事变后的全面侵华战争的称唿。初称为*华北事 变。1937 年 9 月 2 日,日本内阁会议决定改称此名。 中国战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国在东亚大陆的最高战略执行机 构。1941 年 12 月 31 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取得英、荷政府代表同意后,致 电蒋介石提议组织。次年 1 月 4 日,推举蒋介石为该战区最高统帅。统辖中 国、泰国、越南、缅甸的盟军(后缅甸南部、越南南部改归东南亚战区)。 史迪威、魏德迈先后任战区参谋长。战后,负责接受中国大陆(东北除外)、 台湾及越南北纬 16 度以北地区的日军投降,随后撤销。 中国战场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中国人民在中国本土上进行的 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为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战场。 参见“中国抗日战争”。 中美新约  全称《中华民国和美利坚含众国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 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1943 年 1 月 11 日由美国国务卿赫尔和中国驻美 大使魏道明签订于华盛顿。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为藉助中国抗日力量,美国 政府于 1942 年 10 月 10 日公布取消美国在华领事裁判权及有关特权的公告。 此后,中美经谈判于 12 月 31 日就签订新约达成协议,次年 1 月 11 日正式签 约。主要内容为:废除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取消 1901 年签订的《辛丑条约》 及其有关特权;废止美国在北平(今北京)使馆界和上海、厦门公共租界的 特权;废除美国船舶在中国领水内沿海贸易及内河航行的特权;废除美国军 舰驶入中国领水的特权;中国则不得取消或以任何理由追究美国人(包括公 司及社团)或政府在中国领土内现有关于不动产的权利。 中野正刚(1886—1943)日本法西斯主义理论家。早稻田大学毕业。早 年在《朝日新闻》社任职,曾任该报巴黎和会特派记者。1920 年起当选为众 议员,倡导议会中心主义。1931 年”十月事件后转向法西斯主义,发表《国 家改造计划纲领》,主张缔结德意日三国同盟,并不惜对美一战,成为“革 新派”的代表人物,1940 年任”大政翼贊会常任总务,致力于加强战争体制。 后与东条英机意见不合,于 1943 年 1 月在《朝日新闻》发表“战时宰相论”, 被当局监禁。同年 10 月出狱后剖腹自杀。着有《目击和会》、《世界政策与 远东政策》等。 中央方面军  苏联战略战役军团。1941 年 7 月 24 日在中西部方向上组 建。先后编有 3 个集团军。参加斯摩棱斯克交战。同年 8 月 25 日撤销。1943 年 2 月在*顿河方面军基础上再次组建。初辖 3 个集团军、1 个坦克集团军和 1 个空军集团军。后陆续编入过 7 个集团军和 1 个坦克集团军。参加库尔斯 克会战、切尔尼戈夫-普里皮亚季河战役。同年 10 月改称*白俄罗斯方面军。 歷任司令为库兹涅佐夫(1941.7—8)、叶夫列莫夫(1941.8)。罗科索夫斯 基(1943.2—10)。 中村孝太郎(1881—1947)日本将领。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 1927 年起歷任步兵第三十九旅团长、朝鲜军参谋长、中国驻屯军司令官和第 八师团长等职。1937 年短期任林内阁的陆军大臣,后改任军事参议官。1938 年晋升大将。旋又出任东部军司令官和朝鲜军司令宫。1943 年转入预备役, 任军事保护院总裁。后病死。 中条山战役  也称“晋南战役”。1941 年日军在中条山地区对中国军 队的包围战。日军为控制黄河以北地区,进窥豫西,集中 6 个师团另两个独 立混成旅团约 10 万人,在航空兵支援下,于 5 月 7 日开始分四路进攻晋南豫 北之交的中条山地区。中国第一战区和第二战区部队共 7 个军(16 个师)进 行抵抗。8 日,日军攻占孟县、济源、垣曲。12 日,封锁黄河沿岸各渡口, 随即对中国守军进行围攻。13 日中国守军主力突围。27 日战斗结束。中国军 队阵亡 4.2 万人,被俘 3.5 万人,军长唐淮源、师长石作衡、寸性奇、王竣 等殉职。 第64页 中岛今朝吾(1882—1945)日本将领。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炮科及陆军 大学。曾留学法国。歷任陆军大学兵学教官、野炮兵第七联队长、东京要塞 司令部参谋、舞鹤要塞司令官。1936 年任东京宪兵司令官。1937 年 8 月任侵 华日军上海派遣军第十六师团长,率部参加侵占济南、保定、石家庄的作战 和上海战役。同年 12 月 13 日入侵南京,参与“南京大屠杀。同年任侵华日 军南京警备司令宫。1938 年 2 月率部侵入平汉铁路北端、济南、徐州、陇海、 合肥、六安,后因伤调回日本任日本中部防卫司令宫。1938 年 7 月任关东军 第四军司令宫。后被编入预备役。1945 年 12 月中国政府曾拟引渡其来华受 审,但其已于 10 月死亡。 中国大本营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最高统帅部。1937 年 8 月 12 日, 最高国防会议及国民党党政联席会议决定,蒋介石为陆海空军大元帅,*中国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为战时最高统帅部。27 日,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授权 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组织大本营,行使最高统帅权,统一指挥全国陆海空军。 后鑑于没有对日宣战,即以军事委员会代替大本营,作为战时最高统帅部。 中国远征军  也称“中国援缅远征军”。抗日战争期间派往缅甸参加对 日作战的中国军队。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积极向西南太平洋进攻。1942 年 1 月 19 日,中国政府应英国当局要求派兵入缅作战。3 月中旬成立第一路 司令长官司令部,辖第五、第六、第六十六 3 个军 9 个师,计 10 万人,由史 迪威指挥。曾入缅在同古、仁安羌、腊戍等地和日军作战。同年 5 月失败后, 部分退往印度,部分返回滇西。次年春,重组总部,辖 5 个军。1944 年 5 月 11 日,从滇西强渡怒江,再次入缅作战。次年 1 月 27 日,与*中国驻印军在 畹町会师,打通中印公路。不久回国。参见“滇西远征军”。 中国青年军  又称“中国青年远征军”。抗日战争后期国民政府招募知 识青年组成的军队。1944 年 8 月,国民政府鑑于*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 军的下级干部和特种兵严重缺员,来华作战盟军各部急需翻译,并转移因豫 湘桂战役失败引起的人民不满情绪,决定发起 10 万青年从军运动。广大青年 出于爱国热忱纷纷应徵,甄选合格者 12.55 万人,12 月 20 日起陆续入营, 编力 9 个师、2 个团。后编成第六、第九、第三十一军,在缅北对日作战中 发挥过作用。战后,1946 年缩编为 7 个师。解放战争时期,部分被中国人民 解放军歼灭或改编,其余退至台湾。 中国驻屯军  日本侵华驻军。1901 年 10 月 24 日日本大本营陆军部制 定“清国驻屯军”编制,由军司令部、北清驻屯各部队,上海驻屯步兵大队 组成,负责“保护帝国公使馆、领事馆及帝国臣民”。1913 年改称现名。1927 年 4 月经改编,由司令部、天津驻屯步兵队、北平驻屯步兵队等联合组成。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增配一年轮换的派遣队,主要分布在天津以北、以 东的铁路沿线。1936 年 4 月广田弘毅内阁决定加强驻军,重新确立编制,将 一年轮换改为永驻制。改编后由田代皖一郎任司令官、桥本群任参谋长,司 令部设在天津,下辖驻天滓部队、驻北平(今北京)部队、分遣队和特务机 关,总兵力为 5774 人。1937 年发动七七事变。同月中旬由香月清司任司令 宫,下辖 4 个师团和 4 个独立旅团、1 个航空兵团,进行侵占平津地区的作 战。由于侵华战线的扩大,1937 年 8 月底日本参谋本部决定向华北增兵,将 其改编成华北方面军。 中国驻印军  抗日战争期间派往印度接受训练和参加对日作战的中国 军队。1942 年 8 月,在缅甸遭到失败的*中国远征军一部退往印度兰姆珈集 结,成立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由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任息指挥,罗卓英 副之(后为郑洞国)。以后又从国内调去一批部队,在兰姆珈接受美式训练 与装备。编为新第二十二、第三十、第三十八师,后又扩编为新一、新六军。 辖 5 个师。1943 年 3 月起,掩护修筑雷多公路。1944 年发起缅北攻势作战, 8 月攻占密支那。次年 1 月在畹町与滇西远征军会师。4 月,重新打通从腊戍 至昆明的缅滇公路。随即奉调回国。 中国派遣军  大战时日本侵华陆军。为加强对侵华陆军在战略上的统辖 和指挥,1939 年 9 月 4 日,*日本大本营决定成立,23 日下达战斗序列。* 西尾寿造任总司令宫,板垣征四郎任总参谋长。总司令部设于南京。10 月 1 日起行使统帅权。下辖华北方面军和第十一、第十三、第二十一军及第三飞 行集团,第二十一独立飞行队,总兵力约 85 万人。工 940 年 2 月 9 日撤销第 二十一军,成立华南方面军及第二十二军(同年 7 月 1 日调归大本营直辖)。 1941 年 7—8 月间,撤消华南方面军,编组第二十三军,编入其战斗序列。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兵力减至 50 万人。1944 年 2 月 10 日将第三飞行集团改 编为第五航空军。1944 年 8 月 26 日新设第六方面军(辖第十一、第二十三 和第三十四军),家属其下。1945 年 5 月第五航空军调往朝鲜,仅留下第十 三飞行师团一部,继西尾寿造之后,总司令官为*烟俊六(1941—1944)、冈 村宁次(1944—1945)。1945 年 9 月 9 日冈村宁次在南京向中国政府投降。 第65页 中途岛海战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美海军主力在中途岛附近海域进行的 会战。中途岛(midwaylnds)为太平洋中部美海空基地,战略位置重要。 1942 年 4 月 18 日*杜立持空袭东京后,日本为消除美空军对本土的威胁,决 定攻占该岛,同时伺机消灭美国太平洋舰队。战役由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 五十六指挥,以南云忠一率第一机动舰队(苍龙、飞龙、赤城和加贺 4 艘航 空母舰,2 艘战列舰,3 艘巡洋舰,12 艘驱逐舰)担任主攻,近藤信作率第 二舰队(2 艘战列舰、8 艘重巡洋舰、1 艘轻航空母舰)掩护登陆部队(约 5000 人)入侵中途岛。山本五十六亲率第一舰队(7 艘战列舰、3 艘巡洋舰和 1 艘轻航空母舰)在中途岛西北 600 海里的洋面上接应;同时发动*阿留申群岛 战役,分散美军兵力,并在夏威夷群岛和中途岛之间埋伏潜逛先遣队,阻击 增援的美国舰队,美军通过海空侦察和破译密码,基本掌握日军作战意图。 尼米兹迅速调集由史普劳思斯和弗莱彻指挥的第十六、第十七特遣舰队(包 括约克顿、大黄蜂和企业号 3 艘航空母舰、8 艘重巡洋舰、14 艘驱逐舰)前 往阻击,同时加强了中途岛的防御。5 月 24—27 日,日本舰队依次自本上出 发。6 月 3 日如期开始阿留申群岛战役;同时日本潜艇进入原定阵地,但美 舰已通过,并隐蔽在中途岛东北 300 海里处待机。4 日凌晨,日航空母舰飞 机 100 多架空袭中途岛,但美空军已转移未受损失;同时美中途岛岸基飞机 50 多架攻击日航空母舰亦来得手。南云忠一遂下令舰载机卸下鱼雷换上炸 弹,准备对中途岛实施第二次攻击。7 时许美航空母舰接连派出两批飞机(130 余架)发动攻击,10 时许又乘日机将炸弹换装鱼雷之际,一举击沉苍龙、赤 城、加贺 3 舰。仅存的飞龙进行还击,重创约克顿号,但在同日下午 5 时左 右,又遭企业号和大黄蜂号攻击,于次日沉没。约克顿号则于 6 日沉没。惊 悉战况的山本五十六初命令进攻阿留申群岛的北方舰队前来会合,力图挽回 败局,后见战机已失,又取消该令,并决定停止进攻中途岛。7 日,日本舰 队开始返航。此海战日本损失亘型航空母舰 4 艘、重巡洋舰 1 艘、飞机 250 多架;美国损失重型航空母舰 1 艘、驱逐舰 1 艘、飞机 150 架。至此,日本 在太平洋上转入战略防御。 中太平洋战区(centraipacifictheater)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划分 的战区之一。1942 年 4 月设置。其范围包括赤道以北、北纬 42°以南的太平 洋海域与岛屿,属*太平洋战区领导,由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尼米兹直接指挥。 辖有驻夏威夷的中太平洋基地司令部(centraipacifiobasnd),负 责太平洋地区美国陆军部队的训练和后勤事宜。 中央集团军群(heersgruppemitte)苏德战争中德军的战略战役军团。 1941 年苏德战争爆发前由*b 集团军群司令部改组组建。司令博克(1941.6 —1941.12)、克卢格(1941.12—1943.10)、布施(1943.10—1944.6)、 莫德尔(1944.6—1944.8)和莱因哈特(g.h.reinhardt,1944.8—1945.1)。 初辖第四、第九集团军和第二坦克集群、第三坦克集群,共 34 个步兵师、9 个坦克师、6 个摩托化步兵师、1 个骑兵师和 2 个摩托化步兵旅,系进攻苏联 的主力军团。集结在戈尔达普(foan)至符洛达伐(bлoдaba)一线。战 争初期分南、北两路沿明斯克、斯摩棱斯克对苏军实施钳形突击。1941 年 8 月,分别派出第二和第三坦克集群协同*南方集团军群和*北方集团军群作 战。同年 9 月—1942 年 4 月,辖第二、第四、第九集团军和第二、第三、第 四坦克集群,兵力增至 74 个半师(内 14 个坦克师和 8 个摩托化师),进行 莫斯科会战。1943 年参加库尔斯克会战。尔后在苏军打击下一再败退。1945 年 1 月改编为*北方集团军群。同年 1 月 26 日以*a 集团军群改编重建。司令 先后为哈尔佩(j.harpe,1945.4—1945.4)和舍尔纳(1945.4—1945.5), 辖 2 个合成集团军和 1 个坦克集团军,配置在维斯瓦河至奥得河之间。在维 斯瓦河-奥得河战役中主力被苏军击溃,后退入捷克斯洛伐克境内,1945 年 5 月被苏军歼灭。 中央储备银行  *汪伪国民政府中央银行。1940 年 4 月 12 日,汪伪政 府颁布《中央银行筹备委员会章程》。同年 12 月 19 日,通过《中央储备银 行法》。1941 年 1 月 6 日,在南京成立,周佛海任总裁,钱大櫆任副总裁。 发行政府所铸本位市及辅币,经理国库,承募内外债及其还木付息事宜。在 上海、苏州、杭州、蚌埠、羌湖、广州、武汉等地设立支行或办事处。抗战 胜利后被国民政府接管。 中国工合运动  全称“中国工业合作社运动”。抗日战争时期群众性的 经济救亡运动。1937 年七七事变后,纽西兰人艾黎夫妇建议以合作社方式从 事工业生产,供应军需民用物品,曾一度得到国民政府支持,拨款 500 万元 作为开发基金。1938 年 8 月 5 日,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在汉口成立,孔祥熙任 理事长,艾黎任技术总顾问,甘肃省民政厅长刘广沛任总干事。次年宋庆龄 在香港发起成立工合国际促进委员会,任名誉主席,扩大宣传,筹募资金。 中国共产党亦给予热情支持。至 1942 年,全国先后建立了西北、东南、西南、 川康、晋豫、浙皖、湘桂滇黔 7 个办事处及下属的 72 个事务所,合作社达 3000 多个,社员 3 万余人,每月产值约 25 万元。工合社不仅赈济难民,安 排流民劳动就业,而且因地制宜,生产大量军用民工产品,包括枪枝、手榴 弹、刺刀等,从经济上支持中国的抗战事业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1943 年后,由于国民政府不满其民主性质及其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支援,不仅停 止拨款,而且搜捕和杀害其骨干,再加上国统区通货膨胀,工合运动开始由 盛转衰,至 1944 年还能维持生产的工合社仅剩 500 个左右。抗战胜利后继续 勉强维持。新中国建立后,于 1952 年併入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第66页 中国方面舰队  日本为进行侵华战争而组建的海军战略战役编队。1937 年 10 月 20 日,以第三舰队和新编的第四舰队组成,由第三舰队司令官长谷 川清任司令长官。1938 年 2 月 1 日又编人新编的第五舰队。后因准备发动太 平洋战争,兵力有所调动。1941 年 9 月 1 日由古贺峰一出任司令长官,下辖 第一、第二、第三遣华舰队和海南警备府。拥有轻巡洋舰 1 艘、驱逐舰 3 艘、 海防舰 2 艘、炮舰 13 艘,根据地队 5 个。曾参加入侵武汉(1938 年 8—11 月)、广东(1938 年 10 月)、海南岛(1939 年 2—4 月)、南昌(1939 年 2 —4 月)、南宁及其周围地区(1939 年 11—12 月)、浙赣(1942 年 4—9 月) 以及打通湘桂铁路、粤汉铁路南端的作战(1944 年 5 月—1945 年 1 月)。1945 年 9 月日本投降时司令长官为福田良三。 中国抗日战争  通称“抗日战争”;也称“中日战争”。1937—1945 年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革命战争,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 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1931 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标 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中国人民开始了武装反抗日本侵 略的斗争,在世界上首举反法西斯战争的义旗。由于中国国民政府(国民党 当局)坚持反共内战,奉行对日不抵抗政策,未能形成全国抗战。在西方国 家绥靖政策的纵容下,日本逐步扩大侵略,并同德、意法西斯结成轴心集团。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掀起全国抗日运动高潮,中共倡导和致力建 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平解决*西安亭变。1937 年 7 月 7 日日本制造*芦 沟桥事变,8 月 13 日进攻上海,中国军民奋起抗击,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 作,开始了全民族的全面杭日战争。1937 年 7 月至 1938 年 10 月为战略防御 阶段。日军集中力量实施全面战略进攻,中国国民政府以数百万正规军在正 面战场抗击日军主力。广大爱国官兵浴血奋战予敌重大杀伤,但国民党当局 奉行片面抗战路线,採取单纯防御的战略方针和呆板的阵地战,致使正面战 场节节败退,华北、华中、华南大片国土沦陷。中国共产党提出全民族的抗 战路线,执行持久战和基本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战略方 针,以及外线的速决进攻战的作战原则,领导八路军、新四军等开赴敌后, 创建抗日根据地,开闢了广阔的敌后战场,对日本侵略者构成重大威胁,迫 使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停止战略进攻。日本的速战速决战略破产。1938 年 11 月至 1943 年 12 月为战略相持阶段。日军在正面战场对国民党当局实行政 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的方针。国民党内汪精卫派公开投敌,在沦陷区 建立伪政权。日军以主力连同伪军连续围攻“扫荡”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 敌后战场成为主战场。战争呈现出内线与外线、正面与敌后、有固定战线与 无固定战线、包围与反包围等犬牙交错以及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斗争 形式交互运用的特殊形态。国民党当局採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在 正面战场牵制日军的同时发动 3 次反共高潮。中共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 策,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领导敌后 军民粉碎日伪军的围攻“扫荡”,击退国民党顽固派的“磨擦”进攻,发展 和壮大了人民力量,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中国的坚持抗战,牵制和消 耗了日本陆军的大部和海、空军的部分兵力,打乱了日本法西斯的侵略计划, 迫使它放弃“北进”反苏的企图,支援了苏联对德国法西斯的战争;拖延和 限制了它的“南进”行动,使其在发动太平洋战争后南攻澳洲、西取印度和 在中东与德国会师的企图成为泡影,不仅有力支援了太平洋战争,并且使盟 国得以实行“先欧后亚”战略,首先集中力量打败德国法西斯,1944 年 1 月 至 1945 年 9 月为战略反攻阶段。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展,轴心国 面临覆灭威胁。日军为挽救其在太平洋战争中的败局,在中国战场发动打通 大陆交通线作战。国民党当局的军队再次大溃退。中共领导敌后抗日军民, 抓住战略上的有利时机,于 1944 年春开始局部反攻。1945 年 5 月德国法西 斯投降。7 月中、美、英发表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盟军 在太平洋上进逼日本本土,美国对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8 月 8 日苏联对 日宣战,并以百万大军进攻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8 月 9 日,毛泽东发表 《对日寇的最后一战》。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对日伪军发动了全面的 战略大反攻。日本于 8 月 15 日宣布无条件投降,9 月 2 日正式签署投降书。 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从 1937 年七七事变起的 8 年抗 日战争,正面战线长达 5000 公里,敌后战场 bo 余万平方公里,双方交战兵 力最高时达 100q 余万人(中国军队 500 余万,民兵达 200 万,日军近 200 万,伪军 100 余万),中国军队进行会战 22 次,重要战役 200 多次,大小战 斗近 20 万次,歼日军 150 余万人、伪军 118 万亲人,中国军队伤亡 380 余万 人,居民死伤 1800 余万人,财产损失 600 多亿美元。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美白银协定  1936 年 5 月 18 日中国和美国签订的金融协定。1936 年 3 月,中国国民政府为争取美国援助,派出以陈光甫为首的中国市制代表团 前往美国,与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进行谈判,5 月在华盛顿签订此协定。规 定:美国政府向中国购买白银 5000 万盎司,每盎司价值 0.5 美元,中国国民 政府将所得款项存入纽约的美国银行,以保持法币 10q 元等于 30 美元的汇 率。协定使法币依附干美元货币体系。 第67页 中国国民救国军  中国东北抗日义勇军之一部。九·一八事变后,1932 年 2 月 8 日,原东北军吉兴旅第三营营长王德林联络当地抗日组织大刀会和 朝鲜革命总同盟团在延吉县小城子成立。王德林任总指挥,李延禄为参谋长, 兵力约 4 万人。主要活动于敦化、汪清、密山、三道沟、宁安等地。曾将日 军运存敦化修筑吉会铁路与牡丹江铁桥的材料全数焚毁,还瓦解和争取了一 批伪军。同年 8 月,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周保中被聘为总参谋长兼总参议 长。1933 年 1 月 13 日在日军重兵围攻下王德林率一部退入苏联境内,后转 道回国;余部在李延禄、周保中率领下分别成立东北抗日游击军和绥宁反日 同盟军,后成为东北抗日联军的组成部分,坚持斗争至抗日战争胜利。 中国贸易委员会  中国国民政府经营的商业垄断机构。1937 年 7 月成 立,初名贸易调整委员会;由国库划拨 2000 万元作为基金,隶属于军事委员 会。1938 年 2 月转隶财政部,改现名。下设復兴商业、富华贸易、中国茶叶 3 大公司。统辖国民党统治区丝、茶、桐油、猪鬃等主要出口物资的贸易, 实行统购统销,压价从农民和小生产者处购入,高价卖出,从中获取巨额利 润。抗战胜利后撤销。 中国资源委员会  中国国民政府经营官办工业的机构。1935 年 4 月, 由*中国国防设计委员会改组而成,隶属于军事委员会,主管重工业建设、统 制钨锑矿出口贸易,进行战时经济动员之准备等,所属工矿企业共 17 个。七 七亭变后,该委员会隶属于军事委员会第三部。迁重庆后,1938 年 3 月改隶 于国民政府经济部。1946 年 5 月,宜属国民政府行政院。它统制国家许多重 要经济部门,吞併民营工业、渗透地方宫营工业,至 1947 年底支配企业 291 个。形成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在工业方面的垄断地位。 中国援缅远征军  即“中国远征军”。 中美空军混合团  抗日战争期间中美联合空军部队。1943 年 6 月下旬, 中美达成协议,双方备选派人数对等的 3 个大队,组成中美空军混合团,由 陈纳德任队长,徐焕升任副队长。10 月中国空军第一、第三、第五大队与* 美国第十四航空队的 3 个大队组成混合部队,并于 11 月初进驻桂林基地,开 始作战。参加袭击日本在汉口、广州、香港、台湾、新德、岳阳的空军基地 和日军控制下的平汉、粤汉、陇海、同蒲等铁路线,为盟军夺取在中国对日 作战的制空权作出贡献。 中央情报和行动局(bureaucentralderenseigne-mentsetd'action, 缩写 bcra)*自由法国所属情报机构。1940 年 7 月 1 日戴高乐委託*德瓦夫林 组成情报处,专事收集国内情况。1942 年初,该处更名为中央情报和军事行 动局,除收集各种情报外,还开展军事活动,促进国内抵抗运动的发展。同 年 7 月,该局易名为中央情报和行动局,不断扩大活动范围,并在阿尔及利 亚设立分局。1943 年 11 月,同*里韦领导的情报和军事安全指挥处合併,建 立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下属的特务总指挥处。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1938 年 9 月 29 日至 11 月 6 日在延安召开。王稼 祥在会上传达共产国际指示,肯定中共一年来的政治路线。毛泽东代表中央 政治局作《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和会议总结,要求全党同志认真地负起领 导抗日战争的重大歷史责任。全会通过《中共中央扩大的六中全会政治决议 案》,批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全会确定,要不断巩固和扩大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但不能抛开无产阶级的独立性和一定限度的权利来讲合作, 批判了“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决定继续把党的主要工作放在战区和敌后,独立自主地放手组织人民抗日武 装斗争,大力巩固华北抗日根据地,发展华中抗日根据地;要求全党自上而 下地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并善于运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反对教 条主义;鑑于党内右倾投降主义分子违反组织纪律和张国斋由自立中央发展 到叛党的事实,决议採取措施,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和巩固党的团结统一; 决定撤销长江局,在重庆设立以周思来为书记的南方局,在华中敌后设立以 刘少奇为书记的中原局,改东南分局为东南局。全会加强了党在政治上、思 想上、组织上的团结统一,保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去夺取抗战的胜 利。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华北地区扶植的傀儡政权。 1937 年 12 月 14 日在北平成立。以汤尔和、王克敏、董康 3 人分任者政、行 政、司法委员会委员长。其主体为行政委员会,下设行政、治安、文教、司 法、赈济 5 部。辖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等省的沦陷区与平、津两市。该 政权成立后,为日军提供大量的粮食和资源。1940 年 3 月*汪伪国民政府成 立前夕,改为*华北政务委员会。名义上隶属于汪伪中央,实际上完全由日本 华北驻屯军操纵。1945 年抗战胜利后被解散。 中华民国维新政府  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华中地区扶植的傀儡政权。 1938 年 3 月 28 日在南京成立。梁鸿志任“行政院长”兼“交通部长”、温 宗尧任“立法院长”,任援道、陈群、陈锦涛分任“绥靖部长”、“内政部 长”、“财政部长”。下辖苏、浙、皖三省及南京、上海两个特别市。成立 后即与日本签订《华中铁矿股份有限公司设立要纲》等一系列卖国协定,为 日本掠夺华中资源推行“以战养战”政策提供“合法”依据。1940 年 3 月下 旬宣布解散,合併于*汪伪国民政府。 第68页 中华民族革命同盟  中国中间党派的抗日救亡团体。1935 年 7、8 月间, 在*福建亭变中遭到失败的李济深、陈铭枢、蔡廷锴等在香港成立。创办《大 众日报》为机关报。採取与共产党人合作的立场,反对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 具体行动纲领为:集中一切力量进行民族革命;策动全国海、陆、空军和武 装民众对日作战,恢復失地;推翻南京国民党政权,召集人民代表大会解决 国是;驱逐日本在华势力,没收汉好财产;联合在日本压迫之下的一切民族 与阶级,共同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剷除贪官污吏,废除苛捐杂税;争取人民 民主权利等。1936 年放弃“反蒋”口号,宣布实行“联合战线,武装抗日” 的宗旨,愿为“国共合力救亡”负斡旋之责。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于 1937 年 10 月 30 日自行解散。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1945 年8月14日中国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王世杰与 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签订于莫斯科的有关两国关系的条约及附属协 定。1945 年 2 月,美、苏两国在*雅尔达会议达成以中国东北的权益换取苏 联出兵对日作战的*《雅尔达协定》,美国承担了胁迫中国接受此项协定的义 务。在美国的斡旋下,6 月 12 日蒋介石与苏联驻华大使彼得罗夫会谈。6 月 14 日赫尔利奉杜鲁门之命正式将《雅尔达协定》内容通知蒋介石。6 月 30 日宋子文及蒋经国等赴莫斯科与史达林等会谈。7 月 14 日宋子文返回重庆。 8 月 7 日王世杰赴苏继续谈判,随后签订此条约。条约规定:双方相互协作 对日作战,彼此给予军事援助,不单独与日本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战后共 同合作,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不参加反对对方的集团 和同盟,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条约附有 2 个照会和 4 个协定。规 定苏联保证给中国以道义和军需品及其他物资之援助,此项援助完全供给中 国政府;中国长春铁路由两国共有和共同经营;中苏共同使用旅顺口为海军 基地,其防护委託苏联办理;大连为自由港,指定码头及仓库祖予苏联;战 后如外蒙占公民投票决定独立,中国政府承认其独立并以现在的边界为国 界。条约有效期 30 年。8 月 25 日中、苏两国政府批准并在翌日公布了该条 约和有关协定。12 月 5 日双方在重庆举行换文仪式。 中苏互不侵犯条约  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和苏联签订的条约。 1937 年 8 月 21 日,中国外交部长王宠惠和苏联驻华大使鲍戈莫洛夫(Лn mntpnnБoГomoЛoБ)在南京签订。条约有效期 5 年,主要内 容为:双方谴责以战争为解决国际纠纷的手段,在处理中苏关系时不以战争 作为国家政策的工具;双方不得单独或联合其他国家对另一方进行侵略,当 缔约一方受一个或数个第三国侵略时,缔约另一方在整个冲突期间,不得直 接或间接以任何行动协助第三国,包括签订任何协定。条约的签订对改善中、 苏关系,反对日本的侵略扩张,维护远东和平有积极意义。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中国三党(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中国国家社 会党、中国青年党)三派(中华职业教育社、乡村建设派、全国各界救国联 合会)组成的政治团体。前身为 1939 年 10 月成立的统一建国同志会。1941 年 3 月 19 日在重庆成立。6 月在香港正式宣布。10 月发表成立宣言和“对局 主张”的十条纲领。黄炎培、张澜等 13 人为中央执行委员。黄炎培、左舜生、 张君励、梁漱溟、章伯钧等 5 人为常务委员,推选黄炎培为主席(后由张澜 接任),左舜生为总书记,章伯钧为组织部长,罗隆基为宣传部长。同年 9 月 18 日在香港出版机关刊物《光明报》,梁漱滨兼任社长。该同盟代表民族 资产阶级、开明地主和上层小资产阶级的利益,反对国民政府对日妥协,主 张抗日;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要求民主自由。在国统区爱国民主运动中, 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同盟军。1944 年 9 月 19 日,改组为中国民主同盟。10 月 10 日,发表《中国民主同盟对抗战最后阶段的政治主张》。此后又两次发表 对时局的主张。要求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随着社会基 础扩大,该组织又在西南、西北、华南、华北发展和建立总支部、支部等地 方组织。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一·二八事变后*宋庆龄等为争取抗日民主而发起 组织的进步团体。1932 年 12 月 17 日在上海成立。最高执行机构是全国执行 委员会,宋庆龄任主席,蔡元培任副主席,杨杏佛任总干亭,鲁迅、邹韬奋、 胡愈之、林语堂等为执行委员。下设宣传委员会、法律顾问委员会、营救政 治犯委员会。宗旨为反对国民党当局迫害革命者,营救一切爱国的革命的政 治犯,争取言论、出版、结社、集会等民主权力。次年 1 月先后在上海、北 平(今北京)设立分会,曾营救被捅的共产党人罗登贤、廖承志、陈赓以及 作家丁玲、潘梓年,抗议杀害《江声报》记者刘煜生、左翼作家应修人,营 救除独秀以及牛兰夫妇等。与上海其他团体一起组织“国民御侮自救会”, 要求国民政府立即派遣军队开赴东北、华北,收復失地,保卫中国。该同盟 所进行的活动遭到国民党当局的仇视和迫害。1933 年 6 月 18 日,总干事杨 杏佛为国民党军统特务暗杀,该同盟被迫停止活动。 第69页 中国抗日军政大学  简称“抗大”。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军事政治干部学 校。1936 年 6 月建立于瓦窑堡,原名中国抗日红军大学。1937 年 1 月迁至延 安,七七享变后改现名,先后迁移至晋察冀、晋东南,1943 年 3 月又迁回陕 北。毛泽东任教育委员会主席,林彪任校长,刘伯承、罗瑞卿、滕代远、何 长工等先后任副校长。其教育方针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 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校风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先后共 开办 8 期,培训学员 29072 人,并在晋冀鲁豫、晋察冀、山东和华中等抗日 根据地建立 12 所分校,培养 20 余万军政干部。抗战胜利后,于 1915 年 10 月迁至东北,改名为东北军政大学。 中国陆军总司令部  中国野战军的指挥机构。1944 年 12 月,魏德迈就 任*中国战区参谋长不久,为迅速整编、补充在*豫湘桂战役中失利的国民党 部队,以保卫贵阳和昆明,并达到控制的目的,帮助国民政府在昆明成立。 何应钦任总司令,卫立煌、龙云任副总司令,萧毅肃任参谋长,麦克鲁任副 参谋长兼作战司令,齐夫斯基任后勤司令,情报、医药、工程、通讯各部门 均由中美军官联合组成。下辖远征军卫立煌部、黔桂湘边区汤恩伯部、第四 战区张发奎部、滇越边区卢汉部,及社幸明、李玉堂 2 个集团军,共 28 个军, 86 个师。随后所属部队统一整编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方面军及昆明防 守司令部,接受美国武器装备和训练,成为国民党军队中装备最好,受美国 控制最严的部队。1945 年 8 月,进驻南京,接受侵华日军投降。1946 年 6 月后,改隶于新成立的国防部,由顾祝同任总司令,成为进行反共内战的指 挥机构。 中国联合准备银行  抗日战争期间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中央银行。 1938 年 8 月开始对外营业。总部设于北平(今北京),王时璟为总裁。先后 在天津、青岛、济南、石家庄、太原等地设分行。发行“联银券”,资本共 计 5000 万元。为垄断华北沦陷区的金融,“联银券”逐步禁止原有各种货币 的流通。对国民政府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发行的法币,经两次减 低兑换率后,于 1939 年 3 月禁止流通。汪伪“中储券”发行后,“联银券” 仍在华北流通。日本投降后,被国民政府接收。 中索罗门群岛战役  美军在南太平洋反攻中一次主要的岛屿进攻战 役,据 1943 年 3 月 29 日美英参谋长联合会者训令,美军制订肃清纽几内亚 东部和索罗门群岛日军的*硬币的行动计划。此战役为其中之一,由哈尔西指 挥南太平洋美国第三舰队、陆军第十三航空队及 4 个步兵师和海军陆战队 2 个师实施。该地区日本守军约 2 个师团,由第八舰队和第十一航空大队支援。 6 月 21 日,美军首先发动*新乔治亚岛登陆战,日军进行增援。为控制海上 交通线,7 月 5—6 日和 12—13 日双方进行*库拉湾海战和*克伦班哥拉岛海 战,美军损失略大,但日军被迫中断对新乔洽亚岛的增援。7 月底,日守军 撤往克伦班哥拉岛。8 月 6 日夜,日军增援克伦班哥拉岛的驱逐舰编队与美 舰在韦拉湾海战,3 艘日舰被击沉,近千名日军葬身海底。美军得悉日军克 伦班哥拉岛防御加强后,决定先攻占防御薄弱的韦拉拉韦拉(velave) 岛,8 月 15 日实施登陆成功。日军大本营决定从索罗门群岛中部撤兵,至 10 月 9 日将驻守克沦班哥拉岛上的万余日军撤往布干维尔岛。此战日军死亡约 3000 人,损失军舰 17 艘,美军伤亡千余人,6 艘军舰被击沉。 中美桐油借款协定  1939 年中国和美国签订的一项经济协定。七七事 变后,美国欲在*《中立法案》范围内对中国提供一次援助性借款。1938 年 7 月,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同中国驻法大使顾维钧在巴黎就借款问题进行初步 会谈。9 月中国政府代表陈光甫在华盛顿与摩根索进行正式谈判。为避免日 本抗议,美国力图使借款不具“政治性”。12 月 8 日美方提出由中国成立復 兴商业公司,在纽约设立世界贸易公司,以桐油为抵押,向美国进出口银行 借款,并由中国银行担保。12 日美国进出口银行董事会宣布给中国在纽约的 世界贸易公司贷款 2500 万美元购买美国物资,由中国復兴商业公司分 5 年运 交桐油 22 万吨,经世界贸易公司在美国出售以偿还贷款本息。15 日罗斯福 总统批准该项借款。1939 年 2 月 8 日,中国代表陈光甫以世界贸易公司董事 长身份,同美国进出口银行在华盛顿正式签订借款合同。 中美航空秘密协定  中国与美国间的军备协定。日本人侵中国东北和华 北后,美国政府为抗衡日本的扩张,同时加强对国民党政府的控制,决定援 助中国。1933 年夏由美国国务卿赫尔同中国驻美公使施肇基签订。规定,美 国将向国民党政府提供飞机、军火,在中国设厂修配军用飞机,并派空军人 员来华任航空学校教官,同时泛美航空公司还取得了中国航空公司百分之四 十五的股权。 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简称“民先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青年 抗日团体。*一二·九运动后,共青团中央号召爱国青年学生到工农兵中去, 到游击战争中去,实行全民抗日救国大联合。1936 年 1 月初,平津学生组织 “南下扩大宣传团”,到华北农村宣传抗日救国,后为国民党军警强迫解散。 同年 2 月 1 日,以该宣传团为基础,在北乎(今北京)成立中华民族解放先 锋队,2 月 16 日发表宣言,宣布斗争纲领:“动员全国武力,驱逐日本帝国 主义出境;成立各地民众武装自卫组织;成立各界救国会;剷除汉好卖国贼: 打倒傀儡政权;没收日本帝国主义者的在华财产及汉奸卖国贼的财产,充作 抗日军费;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抗日;联合世界弱小民族及被 压迫民众共谋解放。”在中共领导下,迅速发展为全国性的革命青年组织。 1937 年 2 月在北平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全国民先总队部, 李昌、李哲人、刘导生等为总部负责人。1938 年 4 月在西安召开全国临时代 表大会,各地登记队员达万余人。同年 8 月,在国民党当局的压迫下,被迫 解散。 第70页 中国工矿调整委员会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国民政府“调整”民营工矿 企业的机构。1937 年 9 月成立。初隶属于军事委员会第三部,1938 年 1 月改 为“工矿调整处”,隶于国民政府经济部。在“调整”口号下,吞併民营工 业,扩大官营工业。採用“接管”、“加入股份”、“共同经营”、“统筹 办理”等方法,对原有或新设的民营厂矿进行合併改组。限制了民营工业的 发展、加强了国家官僚资本在工业上的垄断地位。 中国国防设计委员会  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参谋本部的国防秘密研究机 构。外称“三元巷 2 号”。1932 年 11 月 1 日在南京建立。委员约 50 人,为 社会上学术界知名人士。设秘书厅、调查处、统计处等,主要任务为调查研 究、统计、设计国防设施。工作范围原定为军事、国防、文化、经济及阿政、 原料及制造、运输及交通、人口上地及粮食、专门人才等 8 部分。由于人力 和财力的限制,实际只注意了有关国防经济的工矿、交通、粮食、经济财政、 专门人才 5 项,还对定为抗日最后根据地的西北和西南地区进行了总体调 查。1933 年末,增设矿室、冶金室、电气室 3 个技术试验制造室。1935 年 4 月,更名为*中国资源委员会。 中国最高国防委员会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国民政府景高决策机构。 1937 年*七七事变后,国民党中央决定暂停中央政治会议,另开最高国防会 议,党政各部首长均参加,每周开会两次,由汪精卫任主席,张群任秘书长。 1939 年 1 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通过决议设置最高国防委员会,统一指挥 全国党政军各个方面并代行中央政治委员会职权。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国民政府五院、军事委员会各部及各部队均直属该委员会。由蒋介石任委员 长,“对于党政军一切事务,得不依平时程序,以命令为便宜之措施”,进 一步集中了权力,强化了国民党的专制统洽。 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  简称“中美合作所”。美国海军和国民政府联 合设立的特务机关,1943 年 4 月 13 日在华盛顿签订协议,7 月 1 日在重庆成 立。由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统局长戴笠任主任,美国海军参谋部情报署战 略处处长梅乐斯(miltonmiles)任副主任。下设内勤、外勤两部和若干小组。 该所一方面计划在中国沿海及沦陷区建立水雷爆破站、气象报告站、情报侦 察站、电讯侦译站等,从事破坏日军军事设施和日本在华工矿、仓库等工作; 更主要的是由美国提供大量物资,包括美式刑具,在江南一带招募训练忠义 救国军 10 个大队,并在重庆磁器口的白公馆和渣滓洞设立庞大的集中营,逮 捕、残杀大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1945 年 11 月撤销。 中国抗日战争正百战场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正规军对日正面 作战的战场。*七七事变后,中国开始了 *2 全面抗战。1937 年 8 月,国民 政府召开国防会议,制定战争指导方案和颁发全国战斗序列,决定依靠现有 军队(陆军 191 个师另 56 个独立旅、海军 66 艘舰逛、空军 305 架飞机), 多线设防,节节抵御,逐次消耗敌人,以空间换取时间,以待国际形势变化, 求得最后胜利。正面战场一度成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但是,由于国民党惧 伯人民力量壮大,推行片面抗战路线和消极防御战略,再加上军政腐败,至 1938 年 10 月,华北、华中、华南大片国土沦于敌手。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 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开闢敌后战场,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日军 无力再在正面战场发动大规模战略进攻,遂对国民政府实行政治诱降为主、 军事进攻为辅的方针,汉在湖北西部、湖南、广西南部、广东北部等地保持 军事上的压力。此时国民党执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方针,除使用部分兵 力对日军进行局部战役外,大部分军队处于“避战”状态,而用精锐部队包 围、封锁陕甘宁地区,并先后发动 3 次反共高潮。正面战场降为抗日战争的 次要战场。1944 年*豫湘桂战役中,正面战场再次出现大溃退,8 个月中,丧 失 146 座城市,7 个空军基地和 36 个飞机场,使 6000 万人民陷入日军统治 之下。 中国抗日战争敌后战场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 民军队在日军占领区和空隙地区开闢的战场。抗日战争初期,日军侵占华北、 华中、华南等半个中国。为在战略上配合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更有力地 打击敌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挺进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 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形成了敌后战场。1937 年 9 月至 1938 年 10 月,在 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和人民战争战略方针指寻下,八路军、新四军迅 速发展到 18.1 万余人,建立了十几块敌后根据地和游击区,使敌后战场逐渐 成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和中华民族坚持抗战反对投降的中流低柱。在中国共 产党的领导下,敌后军民大打人民战争,不仅粉碎了日伪军的疯狂“扫荡”、 “蚕食”、“清乡”,而且击退了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 3 次反共高潮,并在 1944 年对日军开展局部反击、1945 年 8 月全面反攻。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 产党领导敌后军民共作战 12.5 万余次,毙伤和俘虏(含役诚反正)日军 52.7 万人,伪军 118.6 万人,形成拥有军队 131 万余人、民兵 268 万余人、近百 万平方公里面积和近亿人口的 19 个解放区,对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起了 决定性的作用。 第71页 中美抵抗侵略互助协定  全称为《中华民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 关于适用 1941 年 3 月 11 日美国国会法案所认为及规定之互相援助以执行抵 抗侵略战争之原则之协定》,亦称《中美租惜协定》;1942 年 6 月 2 日中国 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宋子文和美国国务卿赫尔在华盛顿签订。协定重申”中华 民国之防御及抵抗侵略对于美国之防御关系至为重要”,两国政府商定:“美 国政府将继续以美国大总统准予转移或供给的防卫用品、防卫兵力及防工情 报提供给中国政府”,“中国政府将继续协助美国之国防及其加强,并以其 所能供给之用品、兵力或情报供给之”。根据上述原则,协定签订的同月, 中、美政府代表即在华盛顿签署了数额为 8.7 亿美元的《中美租惜物资协 定》。此互助协定对支持中国抗日战争具有积极意义。 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 的最高组织机构。1937 年 8 月,洛川会议决定成立新的中央军委。由毛泽东、 朱德、周恩来、彭德怀、任弼时、林彪、贺龙、刘伯承、张浩、徐向前、叶 剑英等 11 人组成,毛泽东任主席,朱德、周思来任副主席,萧劲光任参谋长, 杨尚昆任秘书长。1938 年 11 月,补选王稼祥为军委副主席。1943 年 3 月补 选刘少奇为军委副主席。1945 年 8 月 23 日,改称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 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945 年4月23 日至6月11日在延安举行。 正式代表 547 人,候补代表 208 人,代表党员 121 万人。毛泽东作《两个中 国之命运》的开幕词和《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朱德作《论解放区战场》 的军事报告,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大会根据抗日战争即 将进入战略大反攻的形势,决定党的政治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 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 主义的中国。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建立民主联合政 府而斗争;同时要严重警惕新的全国性内战和帝国主义干涉的危险。大会通 过的新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统 一的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选出以毛泽东为首的 44 名中央委员和 33 名候补委员组成新的中央委员会。这次大会使全党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 想的基础上达到空前的巩固和团结,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人民民主革命 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中华民国政府联合委员会  日本帝国主义策划合併*中华民国临时政 府和*中华民国维新政府的组织。1939 年春,南北两个伪政权头目开始接触, 经过几次会谈,于同年 9 月达成协议。20 日,双方在北平(今北京)举行预 备会者,发表联合委员会组织大纲、办事细则及人员名单。王克敏为主任委 员,朱深、温宗尧为常务委员,王揖唐、梁鸿志、陈群为委员。9 月 22 日正 式成立。1940 年 3 月*汪伪国民政府成立时宣布解散。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简称“文协”。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文艺界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体。1933 年 3 月 27 日在汉口成立。老舍、郭沫若、茅 盾、夏衍、郁达夫、巴金、田汉、郑振锋等 45 人为理事,周思来、于右任等 为名誉理事,周扬等 15 人为候补理事,并推举老舍为总务部主任,主持日常 工作。在成都、昆明、桂林、延安、上海、广州等地建立分会和通讯处。出 版机关刊物《抗战文艺》。该会宗旨是:联合全国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 义侵略,建设中华民族革命文艺,保障作家权益。曾组织文化工作团、战地 慰问团、服务团、访问团、演剧队和抗敌宣传队等,奔赴正面战场及各敌后 抗日民主根据地,参与抗日救亡的实际工作,并创作了大量鼓舞人民抗日斗 志、激发人民抗日情绪的文艺作品。抗战胜利后,改称“中华全国文艺界协 会”。 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  1936 年 2 月 16 日,中国共产党为挽救因* 华北事变引起的民族危机和打破国民党军队对陕北根据地的封锁而组织,由 红一方面军主力部队组成,彭德怀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政治委员,叶剑英 任参谋长,杨尚昆任政治部主任、辖红一军团、红十五军团和红二十八军。 同月 20 日起东度黄河,突破国民党军防线,攻占晋西南和晋西北广大地区, 准备开赴冀察抗日前线。后因国民党军层层堵截,遂于 5 月 5 日发表*回师通 电,撤回黄河西岸。 中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  中国国民政府军队最高机关。始建于 1925 年 7 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一度取消。1932 年*一·二八事变后恢復,由 蒋介石任委员长兼总参谋长,成为控制全国政洽、军事、经济、文化各方面 的最高机关。1937 年 8 月 12 日,成为抗战最高统帅部,由蒋介石任委员长 兼陆海空军大元帅。下辖军令部、军政部、军训部、政治部、军法执行总监 部、航空委员会、军事参议院以及各战区、各特种部队司令部等,统一指挥 全国陆海空军。1946 年撤销。 中国国民党五属三中全会  1037 年 2 月 15—22 日在南京举行。主要议 程是调整对共产党的关系和研究对日政策。宋庆龄、何香凝、冯玉祥等在会 上提出《恢復孙中山先生手订联俄、联共、扶助衣工三大政策团结御侮案》。 会议通过《关于根绝赤祸之决议案》,声言将武力“剿共”改为“和平统一”, 实际上确定了结束内战、与共产党重新合作的方针。全会仍来确定坚定的抗 日方针,但也表示对日让步“超过忍耐之限度”,只有“出于抗战”一途, 表明国民党开始转变其对日政策。 第72页 中国人民对日作战基本纲领  亦称《抗日救国六大纲领》。1934 年 4 月 20 日,由中国共产党提出,宋庆龄、何香凝等 1779 人署名,以“中国民 族武装自卫委员会筹备会”名义发表。共 6 条,(1)全体海陆空军总动员对 日作战;(2)全体人民总动员;(3)全体人民总武装;(4)没收日本帝国 主义在华财产及卖国贼等的财产以解决抗日军费;(5)成立工农兵学商代表 选举出来的全中国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6)联合日本帝国主义的一切敌人, 结成反日的国际统一战线。纲领表达了中国人民要求一致抗日的强烈愿望, 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中共致国民党五属三中全会电  1937 年 2 月 10 日,中共中央为迅速 促成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国共两党的重新合作,致电*中国国民党 五届三中全会。提出五项要求:(一)停止一切内战,集中国力,一致对外; (二)保障言论、集会、结社之自由,释放一切政治犯;(三)召集各党各 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材,共同救国;(四)迅速完成对日抗 战之一切准备工作;(五)改善人民生活。同时声明,如国民党决定以此为 国策,共产党愿作出以下四项保证:(一)在全国范围内停止推翻国民政府 之武装暴动方针;(二)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 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三)在特区区域内, 实施普选的彻底民主制度;(四)停止没收地主土地,坚决执行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之共同纲领。 中苏美英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  *苏美英莫斯科外长会议文件之一。由 于美国坚持,中国加入了本宣言,由中国驻苏大使傅秉常签署。1943 年 10 月 30 日公布。主要内容为:中、苏、美、英四国决心继续对法西斯轴心国作 战,直至无条件投降为止,并承担使各国人民从侵略威胁下获得解放的责任; 四国保证在受降和解除敌人武装的问题上採取共同行动;根据一切爱好和平 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尽速建立一个国际性组织,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 战事终止后,四国将不在其他国家领土内使用其军队,并协商对战后军备的 “调节”获得一项实际可行的协议。 中国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  1937 年 8 月 14 日*八·一三事变后第 二天由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王宠惠发表。声明在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 后,郑重宣告: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联盟约》、《九 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 部分;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唿吁各国友邦共尽国际条约所负之义务。它表明国民政府开始进行全面的抗 日战争,然尚未对日绝交与宣战。 中国国民政府特种外交委员会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为 应付日军侵占东北引起的危急局势而特设。由戴季陶、宋子文分任正、副委 员长,顾维钧任秘书长,于右任、陈立夫、丁惟汾、颜惠庆、朱兆莘为委员。 11 月中旬该委员会根据蒋介石的意旨,通过《现在处理时局之根本方针》, 作出不与日方直接交涉、一切依赖国联的决策。1932 年*一·二八事变后, 该委员会与英、法、美、德、意五国驻华公使联络,促成丧权辱国的*《淞沪 停战协定》的签署。 中国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  1938 年 3 月 29 日至 4 月 1 日在武昌 举行。大会在听取政治、党务、军事等报告后,通过了《抗战建国纲领》; 修改党章,改国民党总理制为总裁制,推蒋介石为国民党总裁,明确规定他 在全党的领袖地位;决定结束国防参议会,另设国民参政会,延揽各党各派 及无党派人士参加,作为战时最高民意机关;决定取消国民党预备党员制, 设立三民主义青年团。会议使蒋介石的统治权力更为柒中,同时对抗日战争 也起了积极作用。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对日战争宣言  1932 年 4 月 15 日,中华苏维埃共 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髮布。主要内容是:控诉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 三省和进攻上海的暴行,揭露国民政府破坏淞沪抗战的行径,正式宣布对日 抗战,号召国民党统治区的民众,夺取国民党军阀的武装,组织抗日义勇军, 在苏维埃红旗下进行民族革命战争,将日本帝国主义逐出中国。通电得到了 全国人民的热烈响应,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也称“共赴国难宣言”。由周恩来 起草,1937 年 7 月 15 日在庐山交付国民党中央。9 月 22 日,由国民政府中 央通讯社播发。宣言提出匡共两党合作的 3 项基本纲领:(1)争取中华民族 之独立自由与解放。首先须切实地迅速地准备与发动民族革命抗战,以收復 失地和恢復领上主权之完整。(2)实现民权政治,召开国民大会,以制定宪 法与规定救国方针。(3)实现中国人民之幸福与愉快的生活。首先须切实救 济灾荒,安定民生,发展国防经济,解除人民痛苦与改善人民生活。宣言重 申共产党的 4 项保证(见*中共致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电)。宣言的发表是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重要标志。 中国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1935 年 11 月 12—23 日在南京举 行。孙科、张继作党务报告,蒋介石作政治、外交报告,何应钦作军事报告。 19 日,蒋介石作了对外关系的演讲,声称“和平来到完全绝望之时,决不放 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亦决不轻言牺牲”;如若日本无止境的进攻, 便只有“听命党国,下最后之决心”。会后蒋介石接替汪精卫任行政院长。 这表明国民政府虽然继续执行对日妥协政策,但亲日派的势力有所减弱,对 日外交方针开始发生变化。大会讨论并通过了召开国民大会及宣布宪法草案 等 12 个议案,选举了中央执行委员 120 人,候补执行委员 60 人;中央监察 委员 50 人,候补监察委员 30 人。 第73页 中国工农红军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  1936 年 1 月 25 日,由毛泽东、 周恩来、彭德怀等 20 名红军将领署名发表。主要内容是:揭露南京政府的不 抵抗政策和扼杀东北军的阴谋,肯定了东北军过去抗日的光荣歷史,指明抗 日反蒋是东北军的唯一出路。唿吁东北军将士深明大义,抛开一切疑虑误会, 响应红军的抗日号召,并互派代表,共同协商组织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的具 体办法。这一信件对东北军张学良等发生积极影响。4 月 9 日,周恩来与张 学良在延安举行会谈。随后,形成了红军、东北军和第十七路军三位一体的 西北联合抗日局面。 中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  中国国民政府在华北地区的最高 军事政治机关。1932 年 8 月 16 日,为应付日本侵略看侵占东北后又向热河 进犯的危局,取代北平(今北京)绥靖主任公署而设置。由蒋介石兼任委员 长。旋委任张学良代理。次年 3 月 9 日,张学良因热何失守引咎辞职,由何 应钦任代理委员长。该会奉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曾主持与日本签署* 《塘沽协定》、*《何梅协定》、*《秦土协定》等丧权辱国条约。1935 年 11 月,华北事变后被迫撤销,另设*冀察政务委员会。 中国工农红军愿与全国各军队共同抗日宣言  1933 年 1 月 17 日,由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联名发表。 主要内容是:中国工农红军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入华北愿在 3 个条件下和 国内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共同对日作战协定:(1)立即停止进攻苏维埃区域; (2)立即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集会、结社、言论、罢工、出版之自由等); (3)立即武装民众创立武装的义勇军,以保卫中国及争取中国的独立统一与 领土的完整。这是中国共产党最旱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公开宣言。 网敬纯(1890—1973)日本海军将领。毕业于海军兵学校和海军大学。 歷任潜水学校教官、舰长。后又次第任海军省调查课长、军务局第一课课长、 军令部情报部长和海军省军务局长等职,主张接近德国。1942 年晋升海军中 将。1944 年 9 月调任镇海警备府司令长官。1945 年 6 月编入预备役。因具体 参与策划日本海军对美作战计划,战后被判处无期徒刑。1956 年假释出狱。 冈田启介(1868—1952)日本首相(1934—1936),海军将领。毕业于 海军兵学校和海军大学。歷任海军大学教官、水雷学校校长、海军省人事局 长、舰政局长、舰政本部长、海军次官和横须贺镇守府司令长官。1924 年晋 升海军大将,并任联合舰队司令长官。1927 年至 1929 年任日中内阁的海军 大臣。1930 年任军事参议官,极力促成缔结《伦敦海军公约》,得元老西园 寺公望的赏识。1934 年 7 月继斋藤实组成“举国一致”内阁,扩大对华侵略, 设置对满事务局,通过推行*《广田三原则》,力图攫取中国华北 5 省;两次 发表“国体明徵”声明,镇压进步势力;1934 年 12 月宣布废除*《华盛顿限 制海军军备条约》;1936 年 1 月又退出伦敦裁军会议,加速扩充军备。1936 年*二·二六事件中遭袭击,倖免于难,后引咎辞职。被列为重臣。太平洋战 争前夕在讨论对美开战时,曾表异议。后又参与策划更替*东条内阁。着有《冈 田启介回忆录》。 冈村宁次(1884—1966)日本将领。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 曾任参谋本部“支那”班班员和中国课课长,驻华武官。在军内与*永田铁山、 *小■敏四郎结成所谓“三本盟约”,企图强化对军队的统制,提高军部的地 位。1925 年任孙传芳的顾问,参与中国内战。看经常浓驻中国,成为陆军省 内的“中国通”。1932 年 2 月任上海派遣军副参谋长,同年 8 月任关东军副 参谋长兼驻“满洲国”武官。1933 年代表日军签订*《塘沽协定》。次年任 参谋本部第二部部长。1935 年曾协同梅滓美治郎签订《何梅协定》。次年 3 月晋升中将后,任第二师团长。1938 年 6 月任第十一军司令官,指挥攻占武 汉。1941 年晋升大将。同年 7 月任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在当地推行“三光政 策”,屠杀中国人民,同时指挥京汉战役。1944 年 8 月任日本第六方面军司 令宫,率部攻占广西的桂林、柳州等地。同年 11 月任*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 指挥打通大陆交通线作战,宜至战败。日本投降后,1945 年 9 月 9 日作为日 本代表向中国代表何应钦递交投降书。后被蒋介石包庇重用,参与策划对解 放区的进攻,并在 1949 年 1 月被国民党当局法庭宣判“无罪”,释放回国。 1950 年被台湾当局聘为“革命实践研究院”高级教官。后任日本旧军人全国 性组织“战友联”副会长,“日本乡友会联盟”会长。有《冈村宁次回忆录》。 冈部长景(1884—1970)日本文部大臣(1943—1944)。1909 年东京帝 国大学毕业后入外务省。歷任对华文化事务局参事官、内大臣秘书官长、亚 细亚局文化事业部部长。1930 年 9 月任贵族院议员。属所谓“革新贵族”。 1935 年 12 月任陆军政务次官,后任翼贊政治会总务。1943 年 4 月至 1944 年 7 月任东条内阁文部大臣,实施法西斯文化统治,支持对外扩张。日本战 败后以战犯嫌疑被捕。后获释。 第74页 冈部直三郎(1887—1946)日本将领。毕业于陆军士宫学校和陆军大学。 先在苏联哈巴罗夫斯克(伯力)特务机关工作,后任驻波兰武官,野炮兵第 一联队长、参谋本部演习课课长等职。1937 年侵华战争全面爆发,8 月 31 日出任*华北方面军参谋长。1939 年 9 月任驻蒙军司令官,指挥所部残酷镇 压中国人民的抵抗。后任陆军大学校长。1943 年晋升大将。1944 年 8 月任华 北方面军司令官。同年 11 月继冈村宁次任日本第六方面军司令官,参加指挥 打通湘桂铁路、粤汉铁路南端的作战,但不能挽回败局。1945 年日本战败时 在汉口率部向中国国民政府投降,后在上海病死。 贝文(ernestbevin,1881—1951) 英国劳工与兵役大臣(1940—1945)。出生农家,后去布里斯托当运 货司机。1911 年任码头工人工会助理书记。10 年后把 50 个工会联合成当时 世界上最大的运输和普通工人工会,1922 伍起任该工会总贝文书记。1925 年进入职工大会总委员会,1937 年成为其主席。1940 年 5 月为邱吉尔延揽入 内阁,出任劳工与兵役大臣,并冈村宁次(右)向何应钦(左)递交投降书 成为*英国战时内阁的成员(1940 年 9 月起)。1945 年 7 月至 1951 年任外交 大臣。任内,主张西欧国家的联合,为《布鲁塞尔条约》的签订,北大西洋 公约组织及其他军事集团的建立尽力。 贝尔wrencedalebell,1894—1956)美国飞机设计师。曾在布法罗 创办贝尔飞机公司。专事飞机设计与制造,他所设计和生产的*p—39 型歼击 机和*p—63 型歼击机,大战期间被美军和盟军广泛使用,并支援苏联。 他设计的美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 xp—59a 型,于 1942 年 10 月首次试飞, 但在战时未大量投产和服役。战后,1947 年首次将设计的 x-1 型火箭推进式 试验机在乎飞中突破声障。 贝当(henriphilippepétaiu,1856—1951)法国*维希政府元首(1940 —1944)。将领。1878 年毕业于圣西尔军校,并于 1906 年起执教于该校。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因出色指挥凡尔登战役而彼誉为“民族英雄”。战争中 一贯推行消极防守政策以避免伤亡。1918 年 11 月晋升法国元帅。 2 年起为陆军总监,曾任最高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部长等职。1939 年出 任驻西班牙大使,与佛朗哥交往密切。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舌,于 1940 年 5 月奉召回国,就任副总理,极贝当力主张同德议和。6 月出任总理后即令法 军放下武器。《贡比涅停战协定》签订后,将政府迁往南方非占领区小城维 希。7 月 10 日,胁迫参、众两院授己以全权,并成立“法兰西国家”,自任 元首。宣扬“劳动、家庭、祖国”,鼓吹所谓*民族革命。10 月 24 日在蒙都 瓦尔(montoir)会晤希特勒,表示同德国全面合作。12 月,因私人矛盾, 将赖伐尔排挤出政府。次年,又在德国压力下,恢復赖伐尔官职。支持希特 勒的侵苏战争。1942 年 2 月,在*里沃姆审判中,试图为自己开脱导致法国 失败的罪责,反遭占领军当局指责,未果。盟军在北非登陆后,曾命令北非 法军进行抵抗。同月 11 日德军进占法国南部非占领区时,听任停战军和海军 被解除武装,终导致*土伦沉船事件。此后授予赖伐尔全权,并指定他为自己 的继承人。1943 年成立*维希民警,大肆镇压抵抗运动;颁布《义务劳动服 务法》,驱使大批青年去德国服苦役。1944 年 1 月 30 日发布“新宪法”。 法国解放前夕,曾试图与戴高乐接触,搞所谓“政权移交”,8 月 20 日即被 德军逮捕。9 月起关押在德国的西格马林根(sigmaringen)。1945 年 4 月被 盟军捕获。7 月法国最高法院判其死刑,后改为终身监禁。 贝克1路德维希·贝克(ludwigbeck,1880—1944)。德国将领。第一 次世界大战时任集团军参谋长。战后任国防军炮兵团长。1933 年希特勒上台 后,出任陆军管理局军队办公室(实即陆军总参谋部)首脑。1935 年德国公 开宣布扩军后,正式成为陆军总参谋长。1938 年晋升上将。 积极从事扩军工作,但坚持军官团的传统特殊地位,同希特勒发生分歧。1938 年 8 月辞职。后与*戈台勒、*哈塞尔共同成为上层反希特勒密谋活动领导人。 1944 年策划*七二○事件,失败后企图自尽未遂,随即被枪杀。2约瑟夫·贝 克(jázefbeck,1894—1944)。波兰外交部长(1932—1939)。第一次世界 大战时加入毕苏斯基组织并领导的波兰军团。战后曾任驻法国大使馆武官。 毕苏斯基发动政变后,先后任陆军部和内阁办公室主任,1930 年获上校衔。 1932 年路德维希·贝克起任外交部长。1984 年与德国签署《德波互不侵犯条 约》。1938 年 9 月在希持勒的支持下夺取捷克斯洛伐克的切欣(teschen) 地区。翌年 3 月 15 日捷克斯洛伐克全境沦陷后对纳粹德国的态度始有所转 变,表示反对割让但泽。4 月 4—6 日出访伦敦,与英国首相张伯伦和外交大 臣*哈里法克斯举行会谈,磋商缔结《英波互助条约》。5 月 5 日在波兰国民 议会发表演说,反对德国的进一步侵略。8 月 25 日正式签订《英波互助条约》。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多次唿吁英法提供军事援助,未果。1939 年 9 月 17 日与内阁逃往罗马尼亚,被罗政府拘留。1940 年 10 月企图逃跑未遂。死于 布加勒斯特附近的拘留地。 第75页 贝雷(donaldcolemanbailey,1901—1985)英国工程师。毕业于设菲 尔德大学。1929 年在英国供应部桥樑实验所任职。三十年代末设计出架设军 用桥的方案。大战期间,提出一种强度大、重量轻、可分段预制钢析架的新 的军用桥方案,这种桥被称为“贝雷桥”。由于构件标准化与简单化,现场 易于装配,能用浮舟加长跨度,并可多加析梁增加强度,在 1944—1945 年盟 军欧陆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贝内特(henrygordonbet,1887—1962)澳大利亚将领。第一次世 界大战期间在欧洲服没,获准将衔。后任澳大利亚第二师师长。曾发表过一 系列关于本国军事现状的文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出任澳大利亚第八 师师长。1941 年初率部前往马来亚布防。翌年 2 月,澳军战败投降后被俘。 后脱逃回国,提供了许多有关日军战略战术方面的情报。后任西部司令部指 挥宫,撰写了两种关于战斗训练的手册。1944 年退伍。战后就其被俘脱逃一 事曾受到政府的质询,但被宣告无罪。 贝伦茨(hermannbehrends,1907—1946)德国党卫队保安处高级官员。 早年获法学博士学位。1933 年进入党卫队保安处,后任东部大区保安处长, 获党卫队旅队长衔(相当于少将)。1937 年参与伪造“图哈切夫斯基事件” 的文件,并亲自送交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贝奈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任南斯 拉夫“德意志人援助办公室”头目,进行血腥屠杀,战后在贝尔格菜德伏法。 贝克尔(josefbürckel,1895—1944)德国驻萨尔-洛林区民政机关首 脑。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任教。1925 年弃教在家乡组建纳粹党地方 组织,翌年任该党莱茵兰-普法尔茨大区领袖。后为国会议员(1930—1944)。 1934 年任德国驻萨尔区全权代表,翌年该区归还德国后任中央专员。1938 年 4 月 23 日任奥地利总督和纳粹党维包纳大区领袖,受命在一年内使奥地利 的政治、经济和文比统一于德国。1940 年任萨尔一洛林区民政机关首脑,任 内将 10 万法籍民众遣送法国维希政府管辖区。1944 年 9 月自杀。 贝利亚(ЛaвpehthnпaвдoвnчВepnr,1899— 1953)苏联内务人民委员(1938—1953;1946 年起为内务部长)、人民委员 会副主席(1941—1953;1946 年起为部长会议副主席)。1917 年加入俄国社 会民主工党(布)。长期在外高加索担任治安和党政要职。1934 年当选为联 共(布)党中央委员。1938 年 7 月调往莫斯科,任苏联第一副内务人民委员, 4 个月后升任内务人民委员。1939 年当选为联共(布)党中央政治局候补委 员。1941 年 2 月被任命为人民委员会副主席。苏德战争爆发后,成为国防委 员会成员,负责后方保卫和军工建设工作。1944 年 5 月升任国防委员会副主 席。次年 7 月被授予苏联元帅衔。1946 年当选为联共(布)党中央政治局委 员(1952 年改称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1953 年史达林逝世后,任苏联部长 会议第一副主席兼内务部长。同年 7 月被逮捕和解除党政一切职务、开除出 党。不久被处决。 贝林格(sigmungberling,1896—1980)波兰将领。长期在军界服役。 1939 年获中校衔,任团长,率部抵抗德军的入侵。波兰沦亡后,避难苏联。 1941 年加入*安德尔斯组建的波兰军队,次年拒绝随军去伊朗。1943 年出任* 柯斯丘什科第一师师长,晋升少将,指挥列宁诺村的战斗。积极参加波兰爱 国者联盟的活动,歷任波兰第一军军长,波兰第一集团军司令,波兰人民军 副总指挥等职。战后曾任波军总参学院院长,1953 年退役。 贝奈斯(edvardbene ,1884—1948)捷克斯洛伐克总统(1935—1938, 1946—1948)。就读于布拉格和巴黎等地的大学,后在布拉格大学任教。第 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领导復国运动。1918 年起歷任外交部长、总理,参加凡尔 赛和会,接近英、法,倡导建立小协约国。希特动上台后,支持欧洲集体安 全体系。1934 年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并于次年签订《苏捷互助条约》。1935 年底出任总统。苏台德危机时,未敢发动人民抗德,疑惧苏联,屈服于英、 法压力于 1938 年 9 月签署《慕尼黑协定》,遂辞去总统职,并流亡国外。第 二次世界大战贝奈斯爆发后,在法国建立捷克斯洛伐克民族委员会,筹组军 队。1940 年法国沦亡后避难伦敦,任捷克斯洛伐克流亡政府首脑,支持同盟 国,抗击德、意。1942 年拒绝波兰流亡政府成立两国联邦的建议。1943 年底 赴莫斯科签订《捷苏友好、互助和战后合作条约》。1945 年 3 月在各派爱国 力量的推动下,与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斯洛伐克民族委员会共同组成捷克 斯洛伐克民族阵线,4 月任民族阵线政府首脑。战后,1946 年当选为捷克斯 洛伐克共和国总统。1948 年下野。着有《德国和捷克斯洛伐克》、《战时回 忆录》等。 贝格尔(gottlobberger,1896—1975)德国党卫队高级官员。早年任 体育教练,二十年代加入冲锋队。1935 年加入党工队。1938 年任党卫队中央 技术管理局补充处处长,负责招收新队员,并参与组建和扩大武装党卫队。 1940 年任党卫队中央技术管理局局长,获党卫队地区总队长衔(相当于中 将)。翌年任希姆莱的党卫队军事事务参谋长和党卫队办公厅主任。1942 年 7 月起任希姆莱与德国东方占领区事务部之间的联络官。1943 年 8 月任国会 议员。同年任德意志-克罗埃西亚协会和德意志-佛兰芒研究会主席。1944 年 8 月在斯洛伐克境内指挥作战,同年 10 月任战俘管理总监,大肆血腥屠杀。战 后 1949 年 4 月被纽伦堡美国军事法庭判处 25 年徒刑。1951 年获释。 第76页 贝斯特(wernerbest,1903—)德国驻丹麦占领区总督。早年攻读法律。 1927 年获法学博士学位。纳粹党执政后先后任黑森邦警察局长、黑森邦首 脑、盖世太保首席法律顾问和盖世太保第一处处长。1936 年底代表盖世太保 与卡纳里斯签订代号为“十诫”的协议,划分盖世太保同*阿勃韦尔的职权范 围。大战爆发后,自 1939 年 9 月—1940 年 6 月任*德国中央保安局第一处处 长,参与波兰境内的屠杀。1940 年 6 月—1942 年 11 月任驻法国占领区行政 管理部门头目,大肆镇压法国抵抗运动。1942 年 11 月起任驻丹麦占领区总 督,极力维持法西斯统治。战时获党卫队地区总队长衔(相当于中将)。战 后于 1948 年被丹麦法院判处死刑,后改为 5 年徒刑。1951 年获释。1958 年 被柏林非纳粹化法庭判处罚款 7 万马克。1969 年 8 月被控在大战期间从事大 屠杀入狱,1972 年因健康原因获释。着有《德国警察》。 贝鲁特(bolewbierut,1892—1956)波兰抵抗运动领导人之一,波 兰工人党创始人。1912 年加入波兰社会党。1918 年参加波兰共产党。二十年 代在共产国际执委会工作。1933 年任波兰红色援助委员会中央书记。 9 年 9 月参加华沙保卫战,抗击德军。波兰沦亡后,在国内积极组织抵抗运 动,与德国占领者展开斗争。1942 年参加创建波兰工人党,次年任党中央委 员。1944 年 1 月当选为波兰全国人民代表会议第一任主席。同年 7 月领导组 建*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全国解放后,先后担任波兰人民共和国总统和国务 委员会主席,部长会议主席,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主席,党中央第一书记等 职。 贝尔纳斯(jamesfrancisbyrnes,1879—1972)美国国务卿(1945- 1947)。民主党人。早年当过律师。1911 年被选为众议员。1930 年入选参议 院。大战全面爆发后,支持罗斯福对武器实行“现购自运”,反对孤立主义, 在国会极力策动通过*《租借法案》。1941 年 6 月—1942 年 10 月任最高法院 法官。1942—1943 年任经济稳定局局长。1943—1945 年出任国防动员局局 长。对战时美国国内经济事务起重要作用,是罗斯福国贝尔纳斯内事务的得 力助手。1945 年初随罗斯福出席雅尔达会议。同年 7 月接替*斯退汀纽斯为 国务卿,出席波茨坦会议。战后支持杜鲁门遏制苏联和进行冷战。1951—1955 年任南卡罗来纳州州长。着有回忆录《老实话》和自传《毕生所有》等。 贝弗里寄(williamhenrybeveridge,1879—1963)英国经济学家。生 于印度。早年就读于牛津大学。曾任救济院长助理、劳工介绍所长、粮食部 常务次官等职。1937 年被选任牛滓大学的大学学院院长。毕生研究失业原因 及其对策。1942 年应政府邀请主持一个专家委员会考察现存的社会保险体 制,12 月提交并出版题为《关于社会保险及其相关设施的报告》,被称为* 《贝弗里奇报告》,对加强英国必胜信念发生作用,并在战后成为工党内阁 (1945—1950)时期一系列社会立法的基础。着有自传《权力和影响》和《十 二世纪到十九世纪英国的价格和工资》(第 1 卷)等。1946 年受封男爵。 贝纳多特(countfolkebernadotte,1895—1948)瑞典外交家。古斯塔 夫五世(gustavv)之侄,伯爵。1918 年加入瑞典陆军。后为国际红十字会 副会长和瑞典红十字会副会长。大战期间为交战双方交换战俘做了大量工 作,并从德国集中营救出近 2 万名关押者。1945 年 4 月曾为希姆莱向美、英 转达德国准备在西线无条件投降的请求,遭拒绝。战后 1948 年受联合国安理 会委託充当中东和平的调解者。同年被犹太极端分子暗杀。 贝恩哈德(bernhard,1911—)荷兰将领。生于德国,为霍亨索伦王室 成员,亲王。毕业干柏林大学。1937 年与荷兰公主朱丽安娜(juliana)结 婚,封尼德兰亲王。1940 年 5 月德军入侵荷兰后,经法国流亡伦敦。同年底, 被荷兰流亡政府任命为荷军驻英联络官,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多次出访美国 和非洲等地。1944 年获上将衔,出任荷兰武装抵抗力量司令,返回本上致力 于军队的装备和组建。翌年 5 月 5 日接受驻荷德军的投降。战后曾任陆军总 监及国防委员会主席等职。 贝萨会议  阿尔巴尼亚共产党倡议召开的首届反法西斯民族解放代表 大会。1942 年 9 月 16 日为促成统一战线的建立,阿共邀请国内各阶层代表, 在解放区的贝萨(peza)举行大会。会议决定:建立*阿尔巴尼亚民族解放阵 线和在各地成立民族解放委员会,团结各派爱国力量,促进反法西斯的民族 解放斗争的新高涨。会议选举产生了民族解放总委员会。 贝尔加米尼(albertobergamini,1871—1962)义大利新闻记者。1901 年在罗马出版《义大利日报》,宣传沙文主义,支持义大利参加第一次世界 大战。战后初期贊同法西斯制度,后转为反对派。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坚持 反对墨索里尼的立场,1942 年起与博诺米、德加斯侗利等人建立秘密联繫。 1943 年 7 月曾与巴多里奥和王室成员共商推翻墨索星尼的政权。墨索里尼下 台后,重新主持《义大利日报》。同年 9 月德军入侵罗马时被捕,后脱逃至 梵蒂冈避难。战后为参议员。 贝尔格拉夫(eivindjosefberggrav,1884—1959)挪威主教。1937 年 为奥斯陆主教。1940 年 4 月德军入侵后,初为行政委员会委员,试图通过合 法形式,反抗德国占领。行政委员会被解散后,促成社会党人和工会的合作。 建立全国第一个抵抗组织。1941 年起与其他 6 名主教,不断发表公开信,抗 议德国占领当局和吉斯林政权的暴行。翌年 2 月辞职,4 月被捕入狱,但从 未停止斗争,并与德国抵抗组织建立联繫,赢得了本国人民的爱戴和尊敬。 战后继续从事教会活动。 第77页 贝都阿尔特(marie-emilebetnouart,1889—?)法国将领。1912 年 毕业于圣西尔军校。1934 年任驻南斯拉夫武官。1940 年 4 月晋升准将,率远 征军赴挪威作战,明攻占纳尔维克(narvik),后被迫撤回。法国败降后, 被维希政府调往摩洛哥服役。1942 年夏与*吉罗取得联繫,并于 11 月策应盟 军在北非登陆。同年 12 月率代表团赴美国商谈接受军援问题。后出任 b 集团 军第一军军长。1944 年 8 月在法国南方登陆,经阿尔萨斯进入德境。战后任 驻奥地利法军司令。1949 年晋升上将。着有《战争回忆录》。 贝萨式机枪(besa)英国坦克和装甲车辆用机枪。由捷克斯洛伐克布尔 诺兵工厂设计,vz-53 式为 7.92 毫米口径,vz-60 式为 15 毫米口径。1938 年由英国政府购买专利,交 bsa 公司制造,并重新命此名。大多用作坦克武 器,15 毫米口径的亦用于装甲车辆。 贝尔纳斯科尼(mariobernasconi,1892—?)义大利空军将领。曾率 义大利空军参加侵略衣索比亚的战争。1937 年 5 月—1938 年 12 月,指挥 空军武装干涉西班牙,轰炸共和军驻守的城市和交通线。大战爆发后,任空 军研究和试验部主任。1942 年起任空军副参谋长,力图改善各种战斗枫的质 量,但效果甚微。不久调任空军第五军军长,在北非作战屡败,1943 年 4 月 被解职。 贝弗里奇报告  全称《关于社会保险及其相关设施的报告》。1942 年 由英国政府以*贝弗里奇为主席的专家委员会提出,故名。强调要为英国公民 提供一个“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社会保险制度,给予失业者、残疾人、退 休和军队转业者、孕产妇、儿童和孤寡以津贴,并实行全民保健服务。报告 对加强英国人民的必胜的信念发生作用,并成为战后工党内阁(1945—1950) 时期一系列社会法令的基础。 贝达富姆之战  1941 年 2 月英军追击北非意军的战役。英军奥康纳部 在*西迪巴拉尼之战后,乘胜追击,于 1941 年 1 月连克巴尔迪亚(bardia)、 图卜鲁格。2 月 3 日,侦知意军正要放弃班加西,退至阿盖拉(aghe)以 堵塞自昔兰尼加通向的黎波里塔尼亚的咽喉地带时,奥康纳决定横越沙漠赶 到贝达富姆(bedafomm)截击敌人。4—5 日,英军第七装甲师先头联队跃进 170 英里,到达滨海公路。6 日,英军以机动灵活的战术毁伤分批夺路而来的 意军坦克 100 余辆,迫使意军成批投降,共俘获意军 2 万人,大炮 260 门, 坦克 120 俩。7 日和 9 日,英军又克班加西和阿盖拉,昔兰尼加境内的意军 全部被肃清。 贝希特斯加登(berehtesgaden)德国小城镇。位于巴伐利亚邦东南部 德奥边境附近。1933 年人口 3919 人,附近有岩盐矿。该镇因 1935 年后希特 勒在附近上萨尔茨山(obersalzberg)山上建造别墅*伯格霍夫而闻名。 贝帝埃式步枪(berthier)1939—1940 年法国步兵基本武器。由法国 兵器设计师贝蒂埃(andreberthier)主持设计,故名。1890 年首次生产, 经多次改进,分别推出 1902 式和 1907 式。1934 年参照毛瑟枪结构最后定型, 枪管口径 7.5 毫米,弹夹携弹 5 发。 贝尔格勒轰炸  德国空军对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勒的狂轰滥炸。 1941 年 3 月 26 日夜贝尔格勒发生政变,推翻了刚于前一天签字参加轴心 国集团的摄政保罗亲王(princepau1,1893—1976)的政府。希特勒认为这 一事变不仅危及德国在巴尔于的侵略计划,也是对他本人的侮辱,叫嚷要进 行报復,遂于 27 日下令立即准备对南斯拉夫全面入侵。同时制订代号为*惩 罚的轰炸贝尔格勒的计划。4 月 6 日开始接连 3 昼夜,德国出动飞机约 500 架,对该城狂轰滥炸,共炸毙平民 1.7(一说 1.5)万亲人,全城夷为瓦砾。 贝尔格勒战役  苏德战争后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1944 年 9 月 28 日至 10 月 20 日,由*乌克兰第三方面军与*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保加利 亚祖国阵线军队协同实施。南斯拉夫境内敌军总数约 57 万人。9 月底,苏军 进抵保南边界,同时保军在保、甫、希(腊)三国交界处展开,此前南军己 解放了大片国土,从而构成对贝尔格勒的进攻态势。据苏南、保南共同作 战协议和计划,苏、保军队相继进入南境作战,先后强渡摩拉瓦河和多瑙河, 于 10 月 20 日会同南军解放贝尔格菜德,并切断德军退路,粉碎德军塞尔维 亚集群,重创“e”集团军群,为南斯拉夫全国解放奠定了基础。经苏军总参 谋部 1987 年审定,列为苏联卫国战争中的 51 个战略性战役之一。 贝尔赛克灭绝营  纳粹德国灭绝营之一。位于波兰卢布林市附近的贝乌 热茨(belzec,德语发音“贝尔赛克”)。原为劳动营,1942 年 3 月在波兰 总督府灭绝营总监*格洛博克尼克主管下改为灭绝营。内设置 6 个毒气室,专 用于屠杀犹太人。初用内燃机废气系人,1942 年 8 月首次使用*齐克隆-b 杀 人。估计每日可杀 1500 人。存在期间共杀害约 60 万人。1943 年秋撤销。 贝诺阿斯特-墨钦(jaequesbenoist-méchin,1901—)法国合作主义分 子。初从事新闻工作,鼓吹法西斯主义。法国败降后,参加*法兰西人民党。 1940 年 12 月曾陪同*达尔朗会见希特勒。1941 年出版《四十年代收穫》一书, 吹捧贝当及其*民族革命。1941 年 2 月任负责德法关系的国务秘书,参加签 署《巴黎议定书》的谈判。 第78页 年 1 月曾建议维希政府向美、英宣战,4 月又协助赖伐尔復任总理。1947 年被法国最高法院判处死刑,后获赦免。 贝希特斯加登会谈  张伯伦为解决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问题同希特 勒的第一次会谈。1938 年*五月危机之后,英国决定对捷政府施加压力,迫 其对纳粹分子让步,以便为*普遍绥靖敞开道路”。9 月 12 日希特勒指使苏 台德区纳粹分子暴动,藉此在边境集结德军,再次制造危机。9 月 15 日张伯 伦匆忙飞赴德国的贝希特斯加登(ber-chtesgoden)会晤希特勒。会谈歷时 3 小时左右,其间希特勒声称苏台德区德意志人备受虐待,要求立即将该地 区交与德国,否则不惜一战;张伯伦表示他本人同意苏台德区脱离捷的原则, 但须与英国内阁及法国政府磋商。9 月 16 日张伯伦返伦敦后立即召集内阁会 议。9 月 18 日又举行英、法政府领导人伦敦会议,一致决定压捷对德让步。 19 日,英、法政府向捷提出割让苏台德区的照会。21 日英国又向捷发出最后 通牒式的照会,捷政府被迫接受。翌日,张伯伦飞赴戈德斯堡会晤希特勒。 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  纳粹德国集中营之一。1943 年 7 月建于德国北 部贝尔根-贝尔森(bergenbeken)村附近。部分为战俘营,部分为犹太人转 运营。初规模较小,后逐渐扩大,至大战结束时能关押 4.1 万人。无毒气室, 囚禁看常因疾病、飢饿致死,或遭枪杀,共有 3.7 万人罹难。1945 年 4 月幸 存者被英军解救。 内格林(juannegrin,1894—1956)西班牙社会党领导人、共和政府总 理。生物学家。早年曾在马德里大学任教。1929 年加入社会党。1931 年进入 议会。1936 年任财政部长。西班牙内战期间,1937 年 5 月出任总理。为抵抗 法西斯叛乱分子及德、意武装干涉者,在西班牙共产党人支持下,实行某些 社会改革政策和军亭政策。1938 年 4 月改组政府,兼任国防部长,并提出“十 三条”抗战纲领。内战后期消极动摇。1939 年 2 月 9 日,率政府迁往法国, 两天后又返回马德里。同年 3 月 6 日,马德里发生军事政变后逃亡巴黎。后 又流亡英国和美国。曾任共和国流亡政府总理,1945 年辞职。 内田康哉(1865—1986)日本外务大臣。1887 年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入 外务省。歷汪驻华公使,驻奥匈帝国、美国和俄国大使。自 1911 年起,先后 五次出任外务大臣,其间主持制定日本出席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外交方 针,决定从西伯利亚撤兵,并代表日本签署*《非战公约》。日本入侵中国东 北后推行“焦土外交”(即“不惜以国家为焦土亦要承认‘满洲国’”)的 扩张政策,退出国际联盟。曾因推行侵略外交有功,先后封为男爵和伯爵。 1930 年被敕选为贵族院议员。后病死。 内华达号战列舰(nevada)美国战列舰。建造于 1914 年。排水量 2.95 万吨,航速 20.5 节,乘员 1300 人,配备 14 英寸火炮 10 门。珍珠港事变中 披日机鱼雷击中舰首,受重创。后经修復改装,调美国大西洋舰队服没。1944 年 6 月参加诺曼第登陆战役。同年 8 月参加法国南部登陆战役。1945 年重赴 太平洋海域,参加沖绳岛战役。战后于 1946 年 7 月作为试验船,参加美国在 比基尼岛海域的原子弹水下爆炸试验。 内蒙古自治运动  日本在内蒙古的侵略活动。1936 年 2 月 12 日,在日 军的煽惑和支持下,内蒙古西部各盟首领*德王(德穆楚克栋鲁普)叛国投日, 在苏尼特右旗成立蒙古军总司令部。5 月 12 日在嘉卜寺(今德化)正式成立 蒙古自治军政府,德王任总裁兼蒙古军总司令,并改元易帜,以成吉思汗年 号为纪年,以红、黄、白三色旗为“国旗”。1937 年 10 月 28 日又改组为* 蒙古联盟自治政府。在日本特务机关操纵下,先后与“满洲国”及*冀东防共 自治政府缔结协定,互结同盟,并一再出动蒙古军进犯绥远等地,充当日军 侵华前驱。 内雷特瓦河之战  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粉碎德、意军围攻的一次战役。 1943 年 1 月德、意占领军调集 8 万亲人对南人民解放军发动第四次围攻,代 号“白色-1”(weiss-1),企图围歼在西波士尼亚和克罗埃西亚解放区的南 军 9 个师另 3 个旅(约 2.5 万人)。1 月 26 日德军从西北突破南军防御,进 逼比哈奇(biha■)。南军在狄托指挥下,以一部在西北阻敌,掩护主力向 东南的内雷特瓦(neretva)河中游地域突击。2 月 16 日南军开始进攻,击 溃正面的意军,于 20 日前出至内雷特瓦河畔。德军连忙实施“白色-2”计划, 以 4 个德国师向东南围攻南军。南军主力及中央医院(伤病员 4000 人)受到 严重威胁。3 月 6—15 日甫军多次实施反突击,并先后组织强渡内雷特瓦河, 终于胜利粉碎敌军围攻,转移至黑山和南塞尔维亚地区。 [丿] 午城战斗  抗日战争初期八路军抗击日军进犯陕甘宁边区黄河河防的 战斗。1938 年春,日军占领临汾后,分兵 5000 亲人向大宁西进,企图抢占 马斗关等黄河渡口,侵犯陕甘宁边区。3 月 14-18 日,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 三四三旅及汾西游击队,于大宁以东的午城、井沟地区截击,先后歼敌干余 人,缴获骡马 800 余匹,击毁汽车 79 辆,切断了蒲(县)大(宁)交通线, 迫使日军停止进犯河防,保卫了陕甘宁边区,并为开闢晋西南抗日根据地奠 定了基础。 第79页 牛岛满(1887—1945)日本将领。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1918 年任西伯利亚派遣军野战交通部参谋。1933 年在陆军省供职,后参加侵华战 争,1938 年任步兵第三十六旅团长,率部进攻武汉。后歷任预科士官学校校 长、第十一师团长、陆军士官学校校长。1939 年晋升中将。1944 年任第三十 二军司令宫,翌年 4 月奉命防守沖绳岛,抵抗登陆的美军,造成美军和当地 居民的重大伤亡,战败时自杀。死后追封大将。 牛赖特(konstantinfreiherrvonneurath,1873—1956)德国外交部长 (1932—1938)、德国驻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长官(1939—1943)。早 年进入外交界,歷任驻伦敦总领事、驻土耳其参贊、驻丹麦公使、驻意和驻 英大使。1932 年起相继任*巴本、*施菜彻尔和希特勒政府的外交部长。希特 勒上台次日便加入纳粹党和党卫队,积极推行纳粹的侵略外交。1938 年转任 不管部长、纳粹政府谘询委员会(秘密内阁会议)主席和国防委员会委员。 1939 年 3 月希特勒侵牛赖特占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后,被委为驻波希米亚和摩 拉维亚保护长官。在当地推行德意志化,实施法西斯统治,并把捷克斯洛伐 克工业纳入德国军事生产的轨道。因未获希特勒的信任,从 1941 年 9 月起“休 假”。1943 年 6 月获党卫队副总指挥衔(相当于上将),8 月正式离职。战 后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受审。1946 年 10 月,以共同策划或密谋、破坏和 平罪、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判处 15 年徒刑。1954 年因健康状况不佳而获 释,定居联邦德国。 子榴弹(grenade)*盟国第二十一集团军群所属美国第九集团军,在鲁 尔河的于利赫-诺伊斯(jülich-neuss)地区,向东北进攻莱茵河左岸德军的 行动代号,为*马斯河-莱茵河战役的组成部分。计划美第九集团军(12 个师) 从右翼实施突击,与从左翼实施突击的加拿大第一集团军协同,合围歼灭当 面之德军 15 个师,并攻占杜塞道夫至埃梅里赫(emmerich)的莱茵河西岸。 原定于 1945 年 2 月 10 日开始实施,但因德军炸毁鲁尔河大坝造成洪水泛滥, 推迟到 2 月 23 日晨才开始进攻。由于当面德军在这期间己抽调兵力去抵挡加 拿大第一集团军的进攻,美军进展顺利,至月底攻占慕尼黑-格拉德巴赫 (münchen-dbach),3 月 3 日与加军会师于格尔登(geldern)。但因美 军进攻推迟了两周,加军单独作战进展缓慢,未达围歼德军的预定目标。 毛奇(helmuthjamesgrafvonmoltke,l907—1945)德国*克莱骚集团领 袖。普鲁士和德意志帝国总参谋长毛奇(helmuthvonmoltke,1800—1891) 的侄曾孙。早年攻读法学。曾以国际法专家身分,任德国最高当局外事处法 律顾问。在思想和政治上均持反纳粹态度,秘密援助过受纳粹迫害的人士。 在西里西亚克莱骚(kreisau)其庄园内,集结一批反纳粹的青年知识分子、 军官、保皇党人、自由主义者和社会民主党人,议论时政,被称为“克莱骚 集团”。同反希特勒的密谋集团亦有联繫,但反对使用暴力和发动群众。1944 年 1 月被盖世太保逮捕。翌年被杀。 毛秉文(1891—1970)中国将领。字慈衡。保定军校毕业。曾任国民政 府军第八师师长。九·一八事变后,率部入赣“围剿”中央苏区,升任第三 十七军军长。1935 年投中将衔。抗日战争爆发后,率部参加*淞沪会战,在 蕴藻浜与日军激战 19 昼夜。1938 年 8 月任第十一军团军团长。后任湘鄂川 黔边区绥靖公署副主任、第六战区战地党政委员会副主任、湘西行署主任。 抗战胜利后,曾当选为国民大会代表。大陆解放前夕去台湾。 毛泽东(1893—1976)中国共产党和军队的主要领导人。字润之。1920 年在长沙创建共产主义小组。次年出席中国共产党“一大”。1923 年当选为 中共中央委员、中央局成员,参与领导和推动第一次国共合作。1927 年大革 命失败后,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率领工农革命军进军井冈山,创建了第 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战略思想。1935 年 1 月中共中央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以他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同年 12 月,在*瓦窑堡会议后发表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毛泽东义的策略》,系 统地阐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政策。1936 年 12 月西安事变发生后,主 持中共中央制定正确方针,推动了亭变的和平解决,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的形成,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 年七七事变后,发表了《反对日本 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阐明中共关于动员全国军民实行坚决抗战的方 针,并通电全国号召全民族抗战。8 月,主持*洛川会议,提出《抗日救国十 大纲领》,并当选为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此后,领导八路军、新 四军挺进敌后,创建抗日根据地,发展壮大了人民武装力量。1933 年 5、6 月,发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论述了游击战争的 战略地位,阐明抗日战争的客观规律。同年 9—11 月,主持中共中央六届六 中全会,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与会议结论,总结了抗战十五个月的 基本经验,指出要不断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强调坚持统一战线中 的独立自主原则,批判和纠正了王明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此后,以他为首 的中共中央克服困难,领导敌后抗日军民粉碎日军的“扫荡”和国民党顽固 派制造的反共磨擦,巩固和扩大了敌后抗日根据地。从 1942 年起,领导全党 开展整风运动,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思想基础。1943 年 3 月,当选为 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 第80页 1945 年 4 月,主持召开中共“七大”,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提 出“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 新民主主义中国”的奋斗目标。会议通过的党章,规定了以他为代表的毛泽 东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指针。在此前后,领导敌后军民对日军进 行局部反攻和战略反攻,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以后,领导中国人民进 行解放战争,建立新中国,并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 曾任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国防委员会主席、中共中央主席、中共中央军委主席。着作编为《毛泽东选 集》等。 毛瑟枪(mauser)德国兵器专家毛瑟(peterpauimauser,1838—1914) 研制成的步枪和手枪,后发展为包括步枪、马枪、手枪和机枪多种型号的德 国制式步兵武器系列,并被各国仿造和改装。其 1898 年定型的 gew-98 式步 枪,口径 7.92 毫米,5 发匣式弹仓,子弹初速每秒 747 米,以及同年定型的 kar-98 式马枪(7.92 毫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仍为德军主要步兵武器。 其 1908 年定型的自动手枪,有口径 7.63 毫米和 9 毫米两种,弹仓装弹 10— 20 发,套在木制枪套中佩带,其木制枪套可作为枪托使用。其 1932 年改进 型自动手枪,改为弹匣供弹(10—20 发),增加快、慢机于枪身左侧,有 7.63 毫米的长、短枪管和 9 毫米的长枪管 3 种。广泛用于各国。在中国有“驳壳 枪”、“盒子炮”、“快慢机”、“二十响”等多种俗称。 毛特豪森集中营  纳粹德国集中营之一。1938 年 7 月建于奥地利毛特 豪森(mauthausen)镇附近。始为*达豪集中营的分营,1939 年 3 月改为独 立集中营,主要关押重要政治犯和外籍犹太人。后辖有 50 个分营。先后关押 33.5 万人,其中约有 12.2 万人被杀害。为了摆脱纳粹的迫害,被囚者曾不 断反抗。1945 年 4 月 25 日倖存看被盟军解救。战后,12 个国家在原址建立 纪念陈列馆和死难者纪念碑。 长勇(1895—1945)日本将领。1928 年陆军大学毕业,1929 年任步兵 第四十八联队中队长,后人参谋本部中国课。*樱会的核心人物之一,参加编 写《国家改造案》。1931 年擅自从北平(今北京)返回参加策划*十月事件。 1933 年任台湾步兵第一联队大队长,第十六师团参谋。中日战争爆发后任上 海派遣军参谋兼华中方面军参谋。1938 年任步兵第七十四联队长。后歷任第 二十六师团参谋长、印度支那派遣军参谋长,第二十五军副参谋长,步兵第 十联队长。1944 年任第三十二军参谋长,主张沖绳作战採取持久战战略。1945 年 3 月晋升中将。*沖绳岛战役失败后于 6 月 23 日切腹自杀。 长枪党(fngaespa )又称“密集队”。西班牙法西斯政党。德 里维拉(joseantonioprimoderivera,1903—1936)于 1933 年 10 月 29 日创 立。宣称最高政治目标是建立“新的国家”。次年 3 月,与另一个法西斯团 体“国家工团主义者进军洪达”(juntasdeobensivanacionalsindicalista) 联 合 , 名 为 “ 西 班 牙 长 枪 党 与 国 家 工 团 主 义 者 进 军 洪 达 ” (fngaespa de1asjuntasdeobensivanacionalsinaicalista)。1936 年 2 月人民阵线在议会选举中获胜后,加紧策划推翻共和国的阴谋,同年 7 月参加佛朗哥发动的军事叛乱,11 月德里维拉被共和国处决。1937 年 4 月, 与保皇派等合併为“西班牙传统派长枪党与国家工团主义者进军洪达” (fngaespa tradicionalistaydsjuntasobensiva),以佛朗哥为 领袖。1939 年 4 月西班牙共和国被颠覆后,成为唯一合法政党。1977 年 4 月被正式取缔。参则“进军洪达”。 长刀之夜(nachtdengenmesser)1即“罗姆事件”。2指 1932 年 7 月底德国国会选举期间纳粹分子对共产党人的寻衅殴打,致使 99 人死亡, 1125 人受伤。 长谷川清(1883—1970)日本海军将领。毕业于海军兵学校和海军大学。 1923 年任驻美武官。后歷任横须贺镇守府参谋长、第二潜艇战队司令官、舰 政本部第五部部长等职。1932 年出席日内瓦裁军会议,同年晋升海军中将。 1934 年任海军次官。1937 年侵华战争全面爆发时,任第三舰队司令官兼中国 方面舰队司令长官,率舰入侵中国领海和内河。1988 年復任横须贺镇守府司 令长官。1939 年晋升海军大将。1940 年任军事参议官。后又任台湾总督,积 极推行殖民政策。1944 年转任军事参议官。 长沙会战  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 年 9—10 月):中国军队在湖南长沙 地区抗击日军的防御战役。亦称“赣湘会战”。1939 年 9 月,日军为确保武 汉安全,打击中国抗战力量,促进汪伪中央政权出台,调集 4 个师团另两个 师团的大部约 10 万余人,由第十一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指挥,以湘北方面为 主,会同赣北、鄂南合击长沙。中国*第九战区以 17 个军共 35 个师近 40 万 人抗击。9 月 14 日赣北日军首先西进。18 日湘北日军沿粤汉铁路大举南犯, 22 日鄂南日军亦南下策应。中国守军利用有利地形,节节阻击,消耗敌人。 日军战线过长,侧翼暴露,被迫于 10 月 1 日开始撤退,至 7 日退回岳阳、临 城等原来阵地。此战日军伤亡 2 万余人,中国军队伤亡 3 万余人。 第81页 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 年 9—10 月):中国军队在长沙地区抗击日军第 二次进攻的防御战役。1941 年 9 月上旬,日军调集 4 个师团另 4 个支队,以 两个飞行团和 1 个分遣支舰队协同,共 12(一说 15)万亲人,由第十一军司 令官阿南惟几指挥,从湘北岳阳向长沙地区再次大举进攻。中国第九战区以 14 个军约 27 万人抗击。9 月 7 日,日军先以一部突击大云山,掩蔽主力在新 墙河北岸展开。18 日拂晓,日军主力强渡新墙河,并以一部经洞庭湖进攻青 山、芦林谭协同。中国守军退至泪罗江南岸,并组织兵力向日军侧背反击, 但因作战电令被日军破译而失利。28 日,日军攻占长沙,并于 29 日一度突 入株洲。但日军由于在较狭正面纵深突破,不断受中国军队侧击威胁,遂于 10 月 1 日撤退,至 8 日双方恢復原有态势。此战中国军队伤亡和失踪约 10 万人,日军伤亡约 2 万亲人。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 年 12 月—1942 年 1 月) 中国军队抗击日军对长沙第三次进攻的防御战役。1941 年 12 月太平洋战争 爆发后,中国为支援英、美,准备出击广州和向广西、云南机动,策应香港、 缅甸英军。日第十一军为牵制中国军队,纠集 3 个师团另 1 个旅团共 7(一 说 12)万余人,由阿南惟几指挥,于 12 月 24 日第三次进攻长沙。 中国第九战区投入 14 个军共 37 个师约 30 余万人,採取“后退决战”、 “争取外翼”的方针,伺机在长沙附近围歼日军。日军两路先后强渡汨罗江 和浏阳河,于 1942 年 1 月初进抵长沙市郊,与中国守军展开激烈争夺。此时, 部署于长沙外围的中国军队 9 个军逐步向长沙合围。日军被迫于 1 月 5 日凌 晨开始后撤。中国军队实施追击。16 日,日军退回新墙河以北,双方恢復原 有态势。此战日军遭受重大打击,伤亡约 5.6 万人。 长城抗战  中国军队在长城各口抵御日军进攻的战役。1933 年 3 月 4 日军侵占承德后,即进抵长城各口,驻守长城一线的中国守军在全国抗日热 潮推动下,奋起抵抗。从 3 月 9 日起,第二十九军在喜峰口、罗文裕一线与 进犯日军血战,予敌重创。第十七军在古北口至南夭门一线,第三十二军和 第五十九军在冷口、怀柔等地,也进行了英勇的抵抗。第二十五师师长*关麟 征率部在古北口与日军激战 3 昼夜。长城内外的民众电积极参战。日军久攻 不下,于 4 月 1 日改攻滦东,侵占沙河寨、石门寨;接着又增兵再攻长城各 口。中国守军未获增援,被迫于 4 月 11 日放弃冷口,13 日撤出喜峰口、南 天门,同时滦河以东守军也向滦河以西撤退。长城抗战遂告失败。 长衡战役  也称“湖南战役”。1944 年日军按*一号作战计划发动的* 豫湘桂战役第二阶段第一期的作战。*豫中战役结束后,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 令官畑俊六将前进指挥所移驻武汉,集结第十一军 8 个师团于岳阳一带。5 月 27 日,日军第一线 5 个师团分 3 路发起进攻。中国*第九战区按*长沙会战 经验,仍以一部阻滞消耗日军,置主力于后方伺机反击,但 6 月上旬两度反 击失利。6 月 18 日,日车攻占长沙,继续南击衡阳。中国守军在中、美空军 支援下进行*衡阳保卫战,血战 47 天,两度力挫日军勐攻。8 月上旬日军第 三次勐攻突入城内巷战,中国第十军军长方先觉下令停止抵抗,于 8 日率所 部各师长向日军投降,衡阳陷落。此役日军伤亡 6 万亲人、损失飞机 120 余 架,中国军队伤亡 9 万余人。 长乐村战斗  八路军*晋东南反九路围攻的主要战斗。1938 年 4 月初, 日军 3 万亲人向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发起围攻。4 月 16 日,八路军第一二九师 主力抓住战机,以急袭手段在涉县武乡以东长乐村地区夹击日军第一○八师 团第一一七联队,并抗击自辽县驰援的日军第一○五联队。此战毙伤日军 2200 余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八路军伤亡 800 余人,第七七二团团长叶成 焕殉国。1987 年 7 月 7 日,当地政府在长乐村树立纪念碑。 长沙大火案  1933 年 11月国民党以作战需要和避免资敌为由火烧长沙 的事件。武汉失陷后,在蒋介石“焦土抗战”的思想指导下,长沙警备司令 酆悌在日军进攻离长沙还有 130 公里的岳阳时,即奉令焚毁全城。11 月 12 日深夜起,大火延续三天,长沙市区房屋烧毁三分之二,2 万余居民死亡, 但日军却来进犯长沙。蒋介石为推卸责任,平息民愤,一面令国民政府发给 长沙市民抚恤金 10 万元;一面处决酆悌等 3 人,湖南省政府主席张治中也被 “革职留任”。 长泰村惨案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屠杀中国人民的暴行之一。海南岛长泰 村是革命老根据地、琼崖纵队司令员冯白驹的家乡。1942 年 8 月,日军突然 包围该村,进行烧杀、强姦,全村房屋全部烧毁,村民被杀 95 人,33 户人 中有 19 户被杀绝。 长门号战列舰  日本战列舰。为*陆奥号战列舰的妹妹舰。吴港海军工 厂制造,1920 年下水。三十年代经两次改装。1936 年 1 月第二次改装竣工。 标准排水量 3.913 万吨,最高航速 25 节,装备 400 毫米火炮 8 门。太平洋战 争初期,曾作为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的旗舰。1942 年 5—6 月参加 进攻中途岛的作战行动。后长期泊驻本土基地。1944 年 6 月参加菲律宾海海 战。同年 10 月在雷伊泰湾海战中受伤。1945 年 7 月在横须贺海军基地内,被 美军舰载飞机炸伤。战后经修復,于 1946 年 7 月作为原子弹试验舰。 第82页 长生口伏击战  1938 年八路军为破击正太铁路而实施的一次战斗。是 年 2 月,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为配合友军反攻太原,以主力部队破击正大铁路 阳泉至井陉段。21 日晚,该师第七七一、第七七二团在井陉、旧关间的长生 口设伏,翌日拂晓由第七六九团一部袭入旧关,吸引井陉日军守备部队前来 增援,加以围歼。经 5 小时激战,歼日军荒井丰吉少佐以下 200 余人,俘虏 5 人,击毁汽车 5 辆,一度切断正太铁路。 长谷川如是闲(1875—1969)日本学者。东京法学院毕业。一度为新闻 记者,后入《大坂朝日新闻》社,任“天声人语”专栏编辑。1919 年和大山 郁夫等人创刊《我等》(后改名为《批判》)杂志,抨击社会时弊,成为“大 政德谟克拉西”的主要思想家之一。大战期间写成《日本法西斯主义批判》 等着作,强烈谴责法西斯统治屡遭迫害。战后当选为艺术院会员,被授予文 化勋章。着有《现代国家批判》,《一颗心的自传》等。着作编成《民谷川 如是闲选集》。 长崎原子弹轰炸  美国对日本长崎布投掷原子弹。 5 年 8 月 6 日,美国首次使用原子弹轰炸日本广岛,但日本拒绝宣布投 降。8 月 8 日,苏联对日宣战。美国决定对日投掷第二颗原子弹。8 月 9 日凌 晨,美第二十航空队第五○九混合大队斯威尼(插rlesw.sweeney)少校驾 驶名为“博克的小汽车”(bock’scar)*b-29 型轰炸机,携带 1 枚长 10.8 英尺、直径为 5 英尺取名*胖孩的原子弹,从提尼安岛起飞前往日本九州。原 定第一攻击目标小仓被烟雾遮盖,遂改为第二目标长崎。上午 11 点零 1 分投 掷,长崎市中心被夷平,约 3.5 万人死亡(日本官方估计为 7.5 万人死亡)。 8 月 10 日,日本御前会议初次表示愿意投降。 什列明(nвahtnmoфeehч3дemhh,1898—1969)苏 联将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入沙俄军队服役。1918 年加入红军。参加过国内 战争。1920 年加入俄共(布)党。1925 和 1932 年先后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 院和该院战役系。1937 年任总参军事学院院长。苏德战争开始时为少将。歷 任第十一、近卫第一集团军和西北方面军参谋长、坦克第五、第六、第十二、 第四十六集团军司令。曾参加史达林格勒会战和顿巴斯(1943 年)、尼科波 尔-克里沃罗格、敖德萨(1944 年)、雅西-基什尼奥夫、德布勒森、布达佩 斯等战役。1943 年晋升中将。战后曾任陆军副参谋长。1962 年退役。着有《从 塞格德到布达佩斯》。 什捷缅科(ceprenmatbeebnч3temehko,1907-1976)苏联将领。 1926 年参军。1930 年加入联共(布)党。1937 和 1940 年先后毕业于红军机 械化和摩托化学院与总参军事学院。苏德战争期间始终在总参谋部工作,歷 任副处长、处长、作战部副部长和部长,军衔从中校升至上将。参与最高统 帅部作战计划的制定和作战意图的实施。多次领受任务,以最高统帅部大本 营代表身份,赴备方面军协助组织和进行战役。1943 年曾陪同史达林出席德 黑兰会议。战后歷任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长、武装力量部副部长、华沙条约 联合武装部队参谋长等职。1968 年获大将街。着有《苏联陆军》、《战争年 代的总参谋部》、《苏军的解放使命》等。 什维尔尼克(nnkoдnmnxanдoвnц3вepnnk, 1888—1970)苏联工会中央理事会第一书记(1930—1944)、最高苏维埃主 席团第一副主席(1944—1946)。 05 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十月革命时任全俄制炮厂工人委员会主 席。国内战争时期在东线和南线任红军政委。1925 年当选为联共(布)党中 央委员。歷任列宁格勒州委书记、联共(布)中央书记和冶金工会中央委员 会主席。1930 年起任全苏工会中央理事会第一书记。 9 年起为党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苏德战争爆发后,任苏联疏散委员会 主席,后任苏联后撤委员会主席,参与组织和领导战时经济。1944 年出任苏 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第一副主席、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战争 期间任调查和审判法西斯德国侵略者罪行非常委员会主席。战后歷任苏联最 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全苏工会中央理事会主席、世界工会联合会副主席、 苏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和苏共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等职。 币原喜重郎(1872—1951)日本外交大臣(1924—1927、1929—1931)。 1895 年东京帝国大学毕业,翌年入外务省。歷任外务省调查局长,驻英、美 大使馆参贊,驻荷公使。1921 年为出席华盛顿会议的全权代表。1924 年起, 歷任多届内阁的外务大臣。推行较温和的对外扩张政策,恢復与苏联的外交 关系,签署《伦敦海军裁军条约》,提倡与英美协调,不干涉中国内政等, 史称“币原外交”。但遭军部反对,被非难为“软弱外交”。1930 年 11 月 滨口雄幸遇刺后,一度代理首相职务。1931 年底退出政界,后专事编纂《日 本外交史》。战后 1945 年 10 月继东久选宫内阁之后组阁,参与起草天皇的 《人间宣言》和修改宪法。1946 年 4 月任日本进步党总裁,同年 5 月任第一 届吉田茂内阁国务大臣。1947 年任民主党名誉总裁。1949 年当选众者院议 长。着有《外交五十年》。 爪哇战役  太平洋战争初期日军*荷属东印度群岛战役的主要进攻战 役。1942 年 1 月 20 日,日本南方军向第十六军(司令官今村均中将)下达 进攻爪哇岛的作战命令。2 月初,日军连续空袭爪哇岛的荷英澳联军空军基 地获得成功,并在*爪哇海海战中歼灭美英荷澳联合舰队,掌握了制海和制空 权。同时,还攻占了荷属婆罗洲、苏门答腊、苏拉威西等岛屿,形成对爪哇 岛的包围。3 月 1 日,日第十六军主力,及从菲律宾调来的第四十八师团等 部在爪哇岛东、西、北三面登陆,粉碎荷英澳部队约 3.2 万余人的抵抗,并 迫使巴达维亚、泅水、万隆等地的荷兰守军投降。3 月 12 日荷兰总督正式投 降,残余的美英部队 1.1 万人也被迫投降。 第83页 爪哇奉公会  日本占领军在印度尼西亚扶植的亲日组织。前身“普泰 拉”。1944 年 3 月 1 日成立。受日本占领当局控制。总裁与副总裁均由日本 高级军官担任。*苏加诺出任中央本部部长,下属干部一般亦由印尼人担任。 标榜“五色协和”,即除印尼人外,居住在印尼的日本人、华侨、阿拉 伯人和混血种人均可参加。任务为加强防御和巩固战时体系。并鼓吹印尼和 日本进行军事合作。在印尼人民解放斗争的推动下,苏加诺等人曾利用该组 织宣传爱国思想,积聚革命力量。 爪哇海海战  1942 年 2 月 27 日至 3 月 1 日,美英荷澳联合舰队与日本 掩护登陆的海军编队,在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附近海域的海 战。包括*苏腊巴亚海战、*巴达维亚侮战和*巽他海峡海战等 3 次战斗。日军 拥有海空优势,仅损失驱逐舰 1 艘和运输船 4 艘,获得全胜。临时编成的盟 国联合舰队遭到毁灭性打击,损失巡洋舰 4 艘,驱逐舰 6 艘,舰队司令荷兰 海军上将*社尔曼阵亡,导致美英荷澳盟军海军司令部解体和荷属东印度失 守。 反扫荡斗争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为粉碎 日伪军“扫荡”所进行的以军事打击为主的斗争。日军为摧毁中国共产党领 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採用*分进合击、*铁壁合围、捕捉奇袭、反转电击、 辗转抉剔等战术,连续进行大规模的“扫荡”,并实行*三光政策,企图彻底 消灭抗日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军民实行主力兵团地方化,地方兵团 群众化,正规军、游击队、民兵和群众紧密结合;以地道战、地雷战、围困 战、麻雀战以及派遣敌后武工队等方式,骚扰、消耗、疲惫敌人;将内线作 战与外线作战、分散出击与集中突击结合、起来,大量歼灭敌人有生力量。 经过艰苦复杂的斗争,粉碎了日军多次“扫荡”,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根据地。 反蚕食斗争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对日伪 军“蚕食”根据地进行的斗争。日军为巩固和扩大在华占领区,缩小和摧毁 抗日根据地,以军事进攻与政治欺骗等手段,对根据地边缘地区步步进逼,0 实行“边缘蚕食”;或结合军事“扫荡”,在根据地内建立新据点,实行“跃 进蚕食”。1941 年 6 月 9 日,中共中央军委向敌后根据地发出反“蚕食”斗 争的指示,领导敌后军民採取政治攻势与武装斗争相结合、公开斗争与隐蔽 斗争相结合、正面坚持与敌后活动相结合的方针,实行“敌进我退”、“翻 边战术”、“把敌人挤出去”等多种战术,发动群众,分化瓦解日伪军,摧 毁伪政权,并适时集中兵力打击敌人,拔除敌之据点,粉碎日军的“蚕食”, 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根据地。 反清乡斗争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为粉碎 日伪军“清乡”所进行的斗争。1941 年 7 月起,日军在华中、华南占领区推 行*清乡运动。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军民,组织小部队和敌后武工队深入 敌占区,在白伪军空隙中灵活穿插,伺机出击,并发动群众,对敌开展政治 攻势,瓦解伪军,摧毁伪组织,惩处汉奸,反对敌人抓丁抢粮,破坏敌人的 封锁沟墙等。同时,以主力在外线向日伪军要害或弱点部进攻,使“清乡” 之敌处处挨打,从而取得反“清乡”斗争的胜利。 反共产国际协定  德国和日本 1936 年签定的以反共产主义威胁为名、 实为扩张侵略的协定。1935 年 11 月,纳粹德国向日本提出,以“反共协定” 方式建立两国的密切关系。1936 年 7 月双方在柏林进行谈判。同年 11 月 25 日,由里宾特洛甫和日本驻德大使武官武者小路籤订此协定。协定污衊共产 国际的目的系“破坏及威胁现存的国家”,并将“威胁全世界的和平”;规 定“缔约国相约对于共产国际的活动相互通报,并协议关于必要的防止措置, 且紧密合作以完成上述措置”;还规定促使第三国採取反共措施,并共同邀 请其加入本协定。协定期限 5 年,在同日签署的附属议定书中,规定两国紧 密合作,设立常设委员会,共同反对共产国际。同时两国还签订了针对苏联 的秘密附件,内容为一旦与苏联交战,应採取共同措施,并规定“在协定有 效期内,两缔约国约定未经双方同意,不得与苏联缔结违背本协定精神的任 何政治条约”。义大利于翌年 11 月 6 日加入该协定。一般以此作为德日意法 西斯侵略集团开始形成的标志。此后匈牙利、“满洲国”(1939 年 2 月 24 日)、西班牙(1939 年 3 月 27 日)也相继加入。1941 年该协定延长 5 年, 保加利亚、芬兰、罗马尼亚、丹麦、斯洛伐克、克罗埃西亚和汪伪政权也先后 加入。大战期间,在同盟国联合打击下瓦解。 反潜艇战委员会(anti-u-boatwarfarmit-tee)英国在*大西洋之 战中领导抗击德国潜艇战的专门机构。1942 年,德国潜艇对大西洋航运形成 越来越大的威胁,盟国商船被击沉的吨应超过新船下水的吨位,英国进口量 比 1939 年减少三分之一。为了研究有效的反潜挺作战方针和手段,保障调集 所必需的兵力和兵器,统一领导各种力量,于同年夏天成立。由邱吉尔任主 席,参加者包括部分内阁大臣、海军和空军参谋长、美国的代表以及一些科 学家。1942 年 11 月 4 日,邱吉尔主持了第一次会议。该委员会採取了加强 空中反潜护航、成立支援舰队、研制和装备新式反潜武器等措施,对 1943 年反潜艇战的根本转折起了重要作用。1944 年初停止工作。 第84页 父子岭战斗  1940 年新四军在皖南泾县抗击日军“扫荡”的一次战斗。 是年 4 月,日军为巩固江防,确保长江交通,调集第十五、第十七、第一一 六师团各一部共万余人对皖南进行“扫荡”。其中从羌湖出动的一路 2000 亲人,在飞机掩护下,于 4 月 26 日向泾县父子岭的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一团进 攻。新四军经 8 小时激战,毙伤日军 370 余人,将敌击退。与此同时,新四 军第二支队第三团进行*何家湾战斗,击退另一路日军。此次“扫荡”被粉碎。 今村均(1886—1968)日本将领。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1918 年起任驻英国、驻印度武官。1931 年任参谋本部作战课课长,与关东军密切 配合,策划侵华活动,参与制定《满洲问题解决方案》。后歷任第四十旅团 长、关东军副参谋长、陆军省兵务局长、第五师团长。1940 年任教育总监部 本部长,奉东条英机旨意制定《战阵训》。1941 年 6 月任驻广东的第二十二 军司令官。同年 11 月任第十六军司令宫。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指挥爪哇战役。 1942 年任日本第八方面军司令宫,指挥拉包尔作战。1943 年晋升大将。日本 投降后作为战犯被捕,判处 10 年徒刑,1954 年获释。着有《今村均大将回 忆录》(4 卷)。 今井武夫(1898—1982)日本将领。1918 年入伍。1930 年任参谋本部 中国课参谋。1935 年任驻华大使馆助理武官,后任参谋本部中国课课长,积 极从事侵华活动,奔走于南京、上海、香港、东京等地。七七事变爆发后, 主张不扩大,就地解决,竭力促成签订停战协定。后参加策划建立汪伪政权 和对蒋介石的诱降活动。1941 年 7 月调任新编步兵第一百四十一联队长,太 平洋战争爆发后,率部入侵菲律宾。1942 年 9 月任上海陆军部高级部员,受 命建立该部。同年 11 月任大东亚省参事。1944 年 10 月初任中国派遣军副总 参谋长,少将衔。次年 8 月日本投降后代表日方与中国接洽投降事宜,9 月 参加在南京举行的日军投降签字仪式。1947 年 1 月回国。着有《今井武夫回 忆录》。 分进合击  日本侵略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扫 盪”的一种战术。日军集中优势兵力,分数路、十几路以至几十路出动,突 然向抗日根据地的一点或几点进行合击,有时还反覆连续的合击,企图寻找 八路军主力决战,一举歼灭之。其特点是:进攻突然,来势兇勐,但撤退较 决,时间较短。 公务员法  即“国家文职人员法”。 公羊型坦克(ram)加拿大中型坦克。1941 年 1 月,加拿大决定设计和 生产中型坦克。先后以美国的*m-3 型坦克、英国的*马克-2 型坦克和美国的* 谢尔曼型坦克为基础研制。装备 75 毫米火炮。1943 年夏投产,至 1945 年底 共生产 2150 辆。曾在诺曼第登陆战役后的西欧战场上使用。以其为底盘,曾 改装成各种自行火炮。 月亮飞机(moonnes)英国特种飞机。常用于夜间执行空运间谍、营 救敌占区人员等待种任务,故得名。由*蚊式飞机改制而成,其木制机壳可以 躲避敌方雷达,在空中不易被发现,起落跑道短。1943 年 10 月 3 日,曾营 救丹麦原子物理学家*玻尔。 丹麦抵抗运动  大战期间丹麦人民反抗纳粹德国占领的斗争。1940 年 4 月 9 日纳粹德国占领丹麦,抵抗运动在国内外逐步展开。1942 年春,先后建 立由丹麦共产党人与部分游击队员联合建立的“共产党人一游击队员”;社 会民主党人组建的“挣扎”和奥尔堡中学学生组织的“邱吉尔俱乐部”等地 下组织,进行抗击德国占领的活动。在海外由美国支持的自由丹麦运动也积 极进行反纳粹占领的活动。1941 年丹麦驻美大使,自由丹麦运动组织者*考 夫曼与美国政府就格陵兰建立美国军事基地达成协议,支持美国的反纳粹行 动。丹麦海员在德国占领丹麦后,主动参加自由丹麦运动,驾驶总计 100 万 吨位的商船投奔盟国,支援反法西斯斗争。1943 年 4—12 月,丹麦爱国者在 国内进行了 866 次破坏活动。1943 年 9 月 16 日丹麦各抵抗团体的 7 名代表 组成由共产党人在其中起主要作用的自由委员会,协调各抵抗组织开展反占 领者的斗争。1944 年初,地下军激增至 2.5 万人,编成连、营进行活动。同 年 6 月,在自由委员会领导下,哥本哈根举行全市罢工,沉重打击了占领当 局。1945 年春,在盟军的不断打击下,德军全线溃乱,丹麦各抵抗组织逐渐 控制局势。5 月 4 日驻丹麦的德军宣布投降,丹麦获得解放。 丹麦海峡海战  英国海军在丹麦海峡(denmarkstrait)截击德国*仰斯 麦号战列舰之战。1941 年 5 月,为了执行破袭英国大西洋航运的“赖尼堡行 动”(rhei-nübung),德国舰队司令吕特金斯(güntherlütjens,1887—1941) 海军上将,率俾斯麦号和*欧根亲王号巡洋舰,于 18 日从格丁尼亚驶往卑尔 根的科斯峡湾。英国侦悉后,立即派海、空军监视,并调集舰队前往截击。 21 日晚,德舰借阴霆天气离开科斯峡湾,企图绕道冰岛之北驶入大西洋。22 日晚,英国舰队司令*托维,率本土舰队赴北海西面海域待机。翌日傍晚,担 任搜索的英舰发现德舰。24 日拂晓,双方在丹麦海峡激战,英国*胡德号战 列巡洋舰沉没、*威尔斯亲王号战列舰负伤,德舰伸斯麦号也负伤漏油。尔后 德舰继续南下大西洋,英国则加紧调集海、空军多方追踪截击。同日傍晚, 俾斯麦号与欧根亲王号分开,单独驶向法国的布列斯特。午夜,英国*胜利号 航空母舰以鱼雷攻击德舰。后英舰一度失去目标。26 日,伸斯麦号被重新发 现,随后遭从直布罗陀北上堵截的英国*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鱼雷机攻击,受 重创。晚上再遭英驱逐舰群连续袭击。27 日上午,俾斯麦号被英国*英王乔 治五世号战列舰、*罗德尼号战列舰和多塞特郡号(dorsetshire)巡洋舰围 攻两小时,于 10 时 40 分在布列斯特以西 450 海里处沉没。欧根亲王号摆脱 英舰追踪,于 6 月 1 日逃进布列斯特港。此后,德国基本停止使用大型水茵 军舰在大西洋进行破袭战。 第85页 丹皮尔海峡之战  即“俾斯麦海之战”。 风见章(1886—1961)日本司法大臣(1940 年)。早稻田大学毕业后从 事新闻工作。1932 年加入国民同盟,任*昭和研究会委员。1936 年任国策研 究会委员,参与策划全面侵华战争。1937 年任第一届*近卫内阁书记官长。 0 年任第二届近卫内阁司法大臣,支持与德意结盟,并参与筹组*大政翼 贊会,1941 年又出任该会总务部长。 年因同军部发生矛盾而退出政界。战后一度被开除公职,重返政界后主 张与中国建立友好关系。着有《近卫内阁》、《祖国》等。 凤凰(phoenix)诺曼第登陆战役中英、美构成*桑套人工港防波堤的钢 筋水泥沉箱代号。由英国设计和制造。 长约 200 英尺,高约 46 英尺,排水量 2000—6000 吨。事先在英国制成, 登陆战役开始后,用拖船拖至预定地点沉入海底,首尾相接组成防波堤。 凤翔号航空母舰  日本轻型航空母舰。由浅野造船所和横须贺海军工厂 建造。1922 年 12 月竣工。为世界上最早一艘原设计而非改装的航空母舰。 标准排水量 7470 吨,最高航速 25 节,可载飞机 31(一说 21)架,乘员 550 人。在侵华战争中曾参加淞沪会战。在太平洋战争中曾参加中途岛海战。 乌德特(ernstudet,1896—1941)德国空军装备总监(1939—1941)。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德国空军王牌飞行员,曾击落 62 架仙约国飞机。战后 多次作远程特技飞行。1936 年 6 月任德国航空部技术局局长。1939 年升任空 军装备总监,主管飞机设计、制造和检验,主张重点制造 me—109 式歼击机 和 ju—87 式轰炸机。德国空军在*不列颠之战中失败后曾遭戈林指责,因* 赫斯飞英事件亦招致希特勒不满。1941 年 11 月 17 日因德国空军在苏德战场 屡遭挫折而自杀,希特勒则伪称其遭空难并举行军事葬礼。 乌布利希(walterulbrieht,1893—1973)德国共产党领导人。1912 年加入德国社会民主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参与组建莱比锡共产党组织。1923 年起长期担任德国共产党中央领导工作。1928—1933 年为德国国会共产党者 员。纳粹党执政后被迫流亡国外,在巴黎成立德共国外委员会。1935 年任德 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36—1938 年参加*西班牙内战。1938—1943 年任共产 国际执行委员会德共代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苏联从事对德国战俘的宣 传工作。1943 年 7 月参与组建*自由德国民族委员会。1945 年 4 月回国。1950 —1973 年先后任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第一书记和主席。1960 —1973 年任民主德国国务委员会主席。 乌号作战  侵缅日军进攻印度东北部的作战代号。见“英帕尔战役”。 乌曼战役  苏德战争前期德军实施的包围战,*基辅会战的组成部分。 1941 年 7 月中旬,德军向基辅发起全面进攻后,其第一坦克集群和第十七、 第十一集团军从北、南两路夹击防守乌曼(ymanb)地域的苏军集团,于 8 月 2 日完成合围,苏军第六、第十二集团军及第十八集团军一部被歼,但苏 军的抵抗持续到 8 月 13 日。 乌斯塔莎(usta a)南斯拉夫克罗埃西亚的法西斯组织。1929 年由*巴维 列奇在义大利创建。仿效义大利法西斯党,要求克罗埃西亚独立。曾参与 1934 年在马赛暗杀国王亚歷山大的事件。1941 年 4 月德、意入侵南斯拉夫后,在 占领者扶植下建立*克罗埃西亚独立国。配合占领军,镇压抵抗运动,实行恐怖 统治,屠杀平民 50 余万人。义大利投降后,投靠德国。南斯拉夫解放后被清 洗。 乌克兰战役  苏德战争初期德军在苏联乌克兰地区发动的战略性进攻 战役,由*南方集团军群实施。战役目的是消灭乌克兰西部苏军集团,夺取基 辅,占领第聂伯河各渡口,保障尔后向顿巴斯方向的进攻。为此投入第六、 第十一、第十七集团军和第一坦克集群,以及罗马尼亚的 2 个集团军、匈牙 利的 1 个快速军,共 57 个师又 13 个旅,得到第四航空队和罗马尼亚空军的 1300 架飞机的支援。当面苏军防御部队是*西南方面军所辖 4 个集团军和*南 方方面军所辖 2 个集团军,共 86 个师。1941 年 6 月 22 日,德军主力从波兰 出击,直扑基辅;集结于罗马尼亚的部队则作牵制行动,于开战一周后也进 入苏联境内。由于遭到苏军顽强反击,德军进展较慢。6 月 23—29 日,在主 攻线上发生了战争初期规模最大的*社布诺-卢茨克-罗夫诺坦克交战。6 月 30 日,苏军撤向 1939 年国界的旧筑垒地域。同日,德军占领利沃夫。7 月 9 日, 德军主攻部队进抵日托米尔(Жntomhp)、别尔季切夫(bepдn-чeb)一 线,从西面逼近基铺;翼侧德军占据莫吉廖夫-波多尔斯克(moгnдee -дoдoдьcknn)一线,向基辅东南迁回。至此,德军已推进 300— 350 公里,形成对基辅的包围态势。 乌斯季诺夫(1908—1984)苏联武器装备人民委员(1941—1946)。早 年当钳工。1927 年加入联共(布)党。1934 年列宁格勒军事机械学院毕业后, 歷任工程师、副主任设计师和厂长。1941 年起出任武器装备人民委员。苏德 战争期间,领导所属企业,积极发展枪炮生产和研制出新式武器。战后歷任 国防工业部长、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和第一副主席、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主 席、苏共中央书记和国防部长等职。 第86页 76 年获苏联元帅衔。同年继格列奇科任《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十二卷) 总编委会主任。 乌日策共和国  1941 年南斯拉夫反法西斯抵抗组织所建立的解放区。* 南斯拉夫七月起义后,西塞尔维亚形成以乌日策(yЖnцe,—译乌日采) 为中心的解放区,面积 1.5 万平方公里,人口约 100 万。9 月南斯拉夫共产 党中央和人民解放游击队最高司令部均设于此,成为全国抵抗运动的中心, 被称为“乌日策共和国”。解放区人民通过选举,建立起各级人民解放委员 会。为抗击法西斯军队,修復铁路,发展生产,制造武器装备,支援解放战 争,保障人民生活。同年 11 月德军攻入解放区,人民武装主力转入波士尼亚, 该解放区遂不復存在。 乌克兰方面军  苏联战略战役军团。1939 年 9 月,为进军西乌克兰而 由*基辅特别军区的部队组建。编有 3 个集团军。各集团军以坦克和骑兵部队 组成快速兵团。9 月 17-25 日迅速进至桑河地区。同年 11 月 14 日撤销,部 队復归基辅特别军区。司令为*铁木辛哥。 乌克兰第一方百军  苏联战略战役军团。1943 年 10 月由*沃罗涅日方 面军改变番号组建。初辖 6 个集团军、1 个坦克集团军和 1 个空军集团军。 后陆续编入过 16 个集团军、4 个坦克集团军、1 个空军集团军和波兰的 1 个 集团军、罗马尼亚的 2 个集团军。参加过基辅战役(1943 年)、日托米尔- 别尔季切夫战役、第聂伯河右岸乌克兰进攻战役、利沃夫-桑多梅日战役、维 斯瓦河-奥得河战役、下西星西亚和上西里西亚战役、柏林战役、布拉格战役 等。1945 年 6 月撤销。歷任司令为瓦图京(1943.10—1944.3)、朱可夫(1944.3 —5)、科涅夫(1944.5—1945.6)。 乌克兰第二方面军  苏联战略战役军团。1943 年 10 月由*草原方面军 改变番号组建。初辖 7 个集团军、1 个坦克集团军和 1 个空军集团军。后陆 续编入过 4 个集团军、2 个坦克集团军、1 个骑兵机械化集群和 2 个罗马尼亚 集团军。先后参加第聂伯河右岸乌克兰进攻战役、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德 布勒森战役、布达佩斯战役、维也纳战役和布拉格战役,1945 年 6 月撤销。 歷任司令为科涅夫(1943.10—1944.5)、马林诺夫斯基(1944.5—1945.6)。 乌克兰第三方面军  苏联战略战役军团。1943 年 10 月由*西南方面军 改变番号组建。初辖 5 个集团军和 1 个空军集团军。后又编入过 8 个集团军、 1 个坦克集团军和 3 个保加利亚集团军。参加第聂伯河会战、第聂伯河右岸 乌克兰进攻战役、敖德萨战役。1944 年 8—10 月间,相继参加解放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和南斯拉夫的作战。后又参加布达佩斯战役、巴拉顿湖战役和维也 纳战役。1946 年 6 月撤销。歷任司令为马林诺夫斯基(1943.10—1944.5)、 托尔布欣(1944.5—1945.6)。 乌克兰第四方面军  苏联战略战役军团。1943 年 10 月由*南方方面军 改变番号组建。初辖 6 个集团军和 1 个空军集团军。后陆续编入过滨悔集团 军和 1 个空军集团军。参加梅利托波尔战役、尼科波尔-克里沃罗格战役、克 里米亚战役(1944 年)。1944 年 5 月撤销。同年 8 月再次组建。先后编有 4 个集团军和 1 个空军集团军。参加东、西喀尔巴吁战役、俄斯特拉发战役和 布拉格战役。 5 年 7 月撤销。歷任司令为托尔布欣(1943.10—1944.5)、彼得罗夫 (1944.8—1945.3)、叶廖缅科(1945.3—7)。 乌曼-博托沙尼战役  苏德战争后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第聂伯河 右岸乌克兰进攻战役的组成部分。1944 年 3 月 5 日至 4 月 17 日,由*乌克兰 第二方面军实施。目的是配合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粉碎德军*南方集团军群主 力、解放乌克兰西南各州。战役中同时使用 3 个坦克集团军于主突方向,并 在行进间强渡南布格河、德涅斯特河、普鲁特河等 6 条大河,先后攻占乌曼、 博托沙尼(вotoшann)等重要城市,推进 200—250 公里,进入罗马 尼亚境内。同时与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协同把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分割为两部 分。 [丶] 文森特(jobncartervincent,l900—1972)一称“范宣德”。美国外 交官。默塞尔大学毕业。1924 年来华。1930—1935 年任驻济南、南京等地领 事。后调回国务院任职。1937 年中日战争爆发后,主张对日本实施经济制裁, 增加对华援助。1941 年初再度来华,歷任驻上海领事,驻华使馆参贊等职, 1943 年曾暂代馆务。对蒋介石政府消极抗战表示不满。1942 年 11 月,曾在 重庆与中共领导人周恩来会晤。1944 年调任国务院中国科科长。战后初期主 张限制美军干涉中国内战。1947 年后歷任驻瑞士公使、国务院远东司司长。 五十年代受麦卡锡主义分子的迫害。被指控有“亲共”嫌疑,遭到解职。着 有《在华治外法权制度》等。 六分仪(sextant)第一次“开罗会议”的代号。 六·一八演说  1940 年法国沦陷后,戴高乐于 6 月 18 日在伦敦英国广 播公司发表号召继续抗德的讲话。讲话指出:法国的失败是局部的、暂时的; 法国可与英国继续结盟,并依靠美国的资源,在世界大战中赢得最终胜利。 戴高乐在演说中断言:“使我们失败的那些因素,终有一天会使我们转 败为胜。”最后他充满信心地宣告:“不论发生什么事,法国抵抗的火焰不 能熄灭,也绝不熄灭。”演说产主了重大影向,也标志自由法国抵抗运动的 开始。 第87页 六·二三声明  苏德战争爆发后美国代理国务卿*韦尔斯在 1941 年 6 月 23 日发表的声明。宣称:“美国政府认为,任何反希特勒主义的斗争,任何 反希特勒主义力量的团结,不论其来歷如何,都会加速当今德国统治者必然 败亡的进程,从而促进美国的国防和安全。今天,希特勒军队是美洲大陆的 主要危险。”声明表达了美国政府同情和支持苏联抗击德国侵略的立场。 六·二二广播  演说 1941 年 6 月 22 日苏德战争爆发后的同天晚上,英 国首相邱吉尔发表的广播演说。在演说中声称仍坚持以往的反共产主义立 场,但目前“俄国的灾难就是我们的灾难,也是美国的灾难,俄国人为保卫 家乡而战的事业是世界各地每个自由人的斗争事业”,因此英国将给予苏联 以“我们力所能及的,对苏联有益的一切经济和技术援助”。邱吉尔这一演 说,表明了英国政府支持苏联抗击德国侵略的立场。 方振武(1885—1941)中国将领,字叔平。安庆武备学堂毕业。曾任国 民政府军第一集团军第四军团总指挥、济南卫戍司令、安徽省政府主席。1929 年 9 月因反对蒋介石被扣。九·一八享变后获释。1932 年潜赴山西,组织抗 日救国军,北上抗日。次年 5 月率部赴张家口,与冯玉祥、吉鸿昌组织*察哈 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任北路前敌总司令,在察哈尔东部地区抗击日军,连续 收復康保、宝昌、沽源、多伦等地。9 月 10 日,与吉鸿昌等打出“抗日讨贼 军”旗帜,被选为总司令。率部从独石口入长城,准备进袭北平(今北京)。 后在密云、怀柔一带遭日军和顽军的夹击而失败。后去欧洲,在海外进行反 蒋抗日活动。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曾在桂林参加抗战工作。因蒋介石胁迫 出走香港。1941 年日军进攻香港时,在离港途中遇害。着有《村庄连环堡垒 自卫战》。 火炬(torch)1942 年 11 月盟军在法属北非登陆作战的代号。邱吉尔在 1941 年 12 月—1942 年 1 月的盟国华盛顿会议(代号*阿卡迪亚)上提出,年 内盟军首先在西北非洲採取行动(代号*体育家),以同英国第八集团军正在 准备的*杂技家相配合。此后,美、英双方在何时何地开展决定性进攻问题上 意见相左,争执不下。随着英军在北非处境恶化,英方一再反对美方首先登 陆西欧的计划。1942 年 7 月中、下旬,罗斯福派霍普金斯和马歇尔赴伦敦同 英国谈判,最后双方商定,美英盟军在法属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几处同时登 陆,随后向突尼西亚推进,协同从埃及西进的英军夹击隆美尔部代号取此名, 由美军将领艾森豪任盟军总司令。计划由约 650 艘观船运送和掩护美英 6 个师左右的兵力,分 3 路登陆:西路美军在大西洋海岸登陆夺取摩洛哥; 中路美军在阿尔及利亚西部的奥兰(oran)登陆;东路主要为英军加上部分 美军在阿尔及尔登陆。11 月 8 日凌晨实施。东路进展比较顺利,当天控制了 港口。中路和西路遭到维希法国驻军质烈抵抗,直至 10、11 日才占领奥兰和 摩洛哥。 火星(nckpa)1943 年 1 月苏军突破列宁格勒封锁的战役计划代号。计 划规定,*列宁格勒方面军和*沃尔霍夫方面军,在波罗的海舰队协同下,从 东西两面同时相向突击歼灭拉多加湖以南的德军集团,清除施吕瑟尔堡-锡尼 亚维诺(ШлeЛЬρypГnrБnno)突出部,从而保障 列宁格勒通往内地的陆路交通。 火十字团(croix-de-feu)一称“战斗十字团”。法国法西斯政党。1927 年成立。初为退伍军人组织,无政纲。1931 年起,在*拉罗克领导下,开始 鼓吹建立个人独裁,反对议会制度,逐渐成为法西斯组织。吸收大批青年和 妇女参加,购置武器,至 1935 年已拥有党员 26 万余人。其党徒曾为 1934 年 2 月*向议会进军事件的骨干分子。人民阵线政府建立后,1936 年 6 月被 解散,7 月重组,更名为*法兰西社会党,继续进行政治活动。 火炮手第二(firelockman2)见“雷诺”。 [ ] 卍(wàn,万)亦称“带钩十字”(hakenkreuz)。德国*纳粹党的标志。 源出梵文,原义“致福”。考古发现最早出现于公元前 4000 年左右今伊朗境 内的陶器上,以后作为吉祥符号或日轮,出现在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中。1910 年被德国人用作象徵“高贵的雅利安人种”。纳粹党成立后用作党旗、党徽 和附属组织的标识上,象徵所谓“雅利安人的歷史使命和反犹斗争”。 日比(usbarbie,1913—1991)德国*盖世太保头目。1935 年参加党 卫队,1937 年加入纳粹党。1942 年调任里昂盖世太保头目,镇压人民的反抗, 两年内屠杀抵抗战士 4000 余人。先后逮捕 1.5 万余人,并将 7500 余人送在 集中营,人称“里昂屠夫”。1943 年 6 月主持逮捕和杀害民族抵抗委员会主 席*穆兰。战后逃匿,投靠美国中央情报局,经法国政府多次要求引渡,又逃 亡玻利维亚。1983 年始被捉拿归案,1987 年被判无期徒刑。病死狱中。 巴本(franzvonpapen,1879—1969)德国总理(1932 年)。早年从军, 曾在总参谋部供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任德国驻墨西哥、美国使馆武官, 战后转入政界,成为昔鲁士邦议员和天主教中央党右翼首脑之一。通过联姻, 结交垄断资本集团。1932 年 6 月,以阴谋手段取代天主教中央党领袖勃鲁宁 (heinrichb-rüning,1885—1970)出任总理,因此被该党开除。同年 12 月下台后,又与纳粹党勾结,1933 年 1 月任希特勒政府的副总理。翌巴本年 7 月被逐出内阁,此后转任驻奥公使(1936 年起为大使),为纳粹德国吞併 奥地利效劳。1939—1944 年任驻土耳其大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纽伦堡国 际军事法庭受审,被判无罪释放。1947 年根据整肃纳粹分子法令由联邦德国 法庭判 8 年徒刑。1949 年获释,定居联邦德国。着有回忆录《街头真相》。 第88页 巴克(herbertbacke,1896—1947)德国食品与农业部长(1944—1945), 早年就读于格廷根大学。1931 年加入纳粹党,任他所住地区农民政治组织头 目。1933 年 10 月任食品与农业部国务秘书,翌年发起“生产运动”,旨在 增加国内粮食产量,削减进口。1936 年任*四年计划食品专员,负责协调农 业和工业政策。1942 年 5 月接替*达里的部分职务,负责对苏战争的粮食供 应。1943 年底任德国“农民领袖”。翌年 4 月 1 日任食品与农业部长。战后 在纽伦堡监狱中自杀。 巴都(louisbarthou,1862—1934)又译“巴尔都”。法国外交家。法 兰西科学院院士。1889 年起为议员,1922 年起为参议员。歷任内政、司法、 陆军和外交部长等职。1913 年曾任总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多次代表法国 出席重要国际会议。反对苏联,同时奉行对德强硬政策。1934 年初再次出任 外交部长,力主遏制德国,提出与苏联和东欧各国联合的*《东方公约》,并 促成苏联加入国际联盟,力图从东西方精制德国。同年 10 月 9 日,在马赛与 来访的南斯拉夫国王亚歷山大同时被刺。 巴莫(bamaw,1893—1977)日本占领时期缅甸傀儡政权“国家元首” (1943—1945)。律师出身。曾任教育部长。1937 年任缅甸总理。贫民党领 袖。1940 年夏被英国殖民当局囚禁。1942 年日军入侵时越狱,遂投靠日本占 领当局。同年 8 月出任*缅甸行政府长官。1943 年 5 月,任*缅甸独立准备委 员会主席。8 月 1 日发表*《缅甸独立宣言》,就任“国家元首”兼总理。任 内向美、英宣战,并与日本签订同盟条约。与占领军勾结,镇压国内抵抗运 动。1945 年 4 月逃亡日本。战后被美军逮捕,入狱。后获释回国。 巴索(leliobasso,1903—)义大利抵抗运动战士。1919 年加入义大利 社会党。在帕维亚大学学习时,开展反法西斯斗争。1928 年被捕,获释后, 于 1931 年返回米兰继续进行地下活动,反对墨索里尼的侵略扩张政策。大战 期间,1940 年曾一度被拘留,后又致力于社会党的重建工作。1943 年初建立 “无产阶级团结运动”,8 月改名为“义大利社会主义无产阶级团结党”。 积极开展反对德国占领军和*萨罗共和国的斗争。1945 年 4 月组织米兰大罢 工。战后曾任义大利社会党总书记。 巴顿(georgesmithpatton,1885—1945)美国将领。1909 年西点军校 毕业。早期在骑兵部队服役。1916 年任美将潘兴(johnjosephper-shing, 1860—1948)的副官,参加对墨西哥的武装干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 任坦克训练学校指挥官,后率坦克部队赴欧作战。三十年代末在军事学院深 造,从事研究坦克战。1940 年入装甲部队服役,歷任旅长、师长,晋升少将。 美国参战后,出任第一装甲军军长。1942 年 11 月任代号*火炬的战役的西部 特遣部队司令官,率巴顿美军 2 个师在摩洛哥登陆。次年 3 月,调任美国第 二军军长,在突尼西亚战役中连战连捷。不久升任第七集团军司令并晋升中将, 于 7 月率部参加西西里登陆战役,连克巴勒莫、墨西拿等重镇。同年 11 月因 “殴打士兵事件”,遭舆论谴责,暂被闲置。1944 年 1 月出任第三集团军司 令。盟军在诺曼第登陆后,率部攻克阿弗朗什(avranehes),并横扫布列塔 尼地区,与友军一起解放法国。同年底在突出部战役中进兵神速,解巴斯托 尼(bastogne)之围。1945 年 3 月率军渡过莱茵河,向德国腹地挺进,曾派 军攻入捷克斯洛伐克。4 月晋升上将。德国投降后,任美国驻巴伐利亚占领 军司令、第十五集团军司令等职。同年 12 月 22 日死于车祸。着有回忆录《我 所知道的战争》。 巴德(dousbader,1910—1982)英国空军军官。战时英国的传奇英 雄。原是皇家空军飞行员,1931 年在一次飞机失事中失去双腿,退役。大战 爆发后重返空军,不久即再次升空作战。*不列颠之战期间任第二四二战斗机 中队队长,先后击落敌机 20 架。1941 年 3 月晋升为空军中校。同年 8 月在 法国上空交战中机毁被俘。逃跑朱成,再次被囚于科尔迪茨战俘营,直至 1945 年 4 月为美军解救。有“无腿王牌飞行员”之称。战后转入商界,曾任壳牌 石油公司航空部经理。 巴卢库(beqirbaluku,1912—1975)阿尔巴尼亚解放军领导人之一。 工人出身。1939 年意军入侵后参加地拉那游击队,任支队长。1942 年加入阿 尔巴尼亚共产党。翌年被捕入狱。获释后组织“达依蒂”、“克鲁亚”两支 游击队。1943 年 3 月任阿共地拉那州党委委员,9 月任第二旅旅长,后又任 第二、第九和第二十旅联合作战司令部司令,为阿尔巴尼亚的解放作出贡献。 战后歷任总参谋长、国防部长和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授上将衔。1975 年被 处死。 巴尔博(italobalbo,1896—1940)义大利将领、法西斯首脑之一。曾 就学于佛罗伦斯大学。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加入国家法西斯党,在北意各地建 立法西斯武装组织。在 1922 年进军罗马夺权中起重要作用,成为法西斯四巨 头之一。墨索里尼上台后,一度任民警总指挥。后歷任空军司令和空军大臣。 1933 年获元帅衔,但被免去空军大臣,丧失军权,开始与墨索里尼交恶。同 年任利比亚总督。1939 年 3 月在法西斯大委员会会议上抨击德意联盟,后又 反对义大利过早参加大战。1940 年 7 月 6 日,在利比亚上空作战时,被意军 地面炮火击落身亡。 第89页 巴列维(muhammadrizāpawi,1919—1980)伊朗国王(1941—1979)。 曾在瑞士求学。毕业于德黑兰军官学校。1941 年 9 月其父*礼萨汗退位后继 位,积极推行与同盟国合作的政策。1942 年 1 月 29 日和英、苏两国订约, 保证支持同盟国的反法西斯战争,并使伊朗成为美、英援苏物资的通道。1943 年 9 月 9 日对德宣战,11 月*德黑兰会议期间进一步改善了伊朗的国际地位。 同时加强和美国的联繫,1942 年 12 月接纳*米尔斯帕使团,翌年 4 月又签订 《伊美贸易条约》。战后继续当政。1979 年国内发生政变唇被迫流亡国外。 病逝于埃及。 巴托夫(пabeЛnbahobnчbatob,1897—)苏联将领。1916 年应徵入 沙俄军队,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 年加入红军。参加过国内战争。1927 年毕业于高级步兵学校。1929 年加入联共(布)党。1936 年参加*国际纵队, 赴西班牙作战。1937 年回国后任步兵军长。1939—1940 年参加苏芬战争。后 任外高加索军区副司令(中将衔)。苏德战争初期先后任步兵军长、第五十 一集团军副司令和第三集团军司令,在南方作战。1942 年 2 月任布良斯克方 面军司令助理。同年 10 月起(至战争结束)任第六十五集团军司令。先舌参 加史达林格勒、库尔斯克和第聂伯何等会战,以及维斯瓦河-奥得河、柏林等 战役,战功卓着。1944 年晋升上将。战后曾任驻德苏军第一副司令、军区司 令、华沙条约联合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国防部总监组总监、苏联老战士委员 会主席等职。1955 年获大将衔。着有《可靠的盾牌》、《奥得河战役-柏林 战役中第六十五集团军的战斗行动》、《在行军和战斗中》等。 巴克纳(simonbolivarbuckner,jr.,1886—1945)美国将领。1908 年毕业于西点军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服役于航空信号队。1919 年起任西 点军校教官。1939 年获少将衔,任美军第六师参谋长。 0 年调任阿拉斯加防卫军司令。1942—1943 年指挥美军在阿留申群岛的阿图 (attu)、基斯加(kiska)诸岛击退日军进犯。1943 年晋升中将。次年任 美国第十集团军司令。1945 年 4 月率部参加*沖绳岛战役,6 月 18 日在前线 指挥作战时阵亡。 巴拉库(franceariabarracu,1895—1945)义大利萨罗共和国内 阁副部长。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利比亚服役。1928 年回国,后参加侵略埃 塞俄比亚的战争,指挥特务营,专事搜捕游击队。旅因伤退役,曾当过新闻 记者,负责国家法西斯地方党务工作。1943 年 9 月,追随墨索里尼,帮助说 服*格拉齐亚尼出任国防部长,随即被任为内阁副部长,在萨罗为墨索里尼筹 建内阁。1945 年曾建议在米兰城内开展巷战以抵抗盟军进攻,但在墨索里尼 潜逃后不久即被游击队员抓获并处死。 巴特勒(ri插rdaustenbutler,1902—1982)英国政务活动家。生于 印度。毕业于马尔巴勒学校和剑桥大学。1929 年起当选为保守党下院议员, 歷任印度事务部和外交部国务秘书。大战期间歷任教育大臣、劳工与兵役大 臣,是 1944 年教育立法的倡导者。战后歷任保守党内阁的财政大臣、掌玺大 臣、内政大臣和副首相。1965 年受封终身贵族。 巴席尔(carloemanuelebasile,1885—1946)义大利法西斯分子。第 一次世界大战后加入国家法西斯党,三十年代进入党的领导机构,并在*法西 斯一职团议会中担任领导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执行墨索里尼的内 外政策。1943 年七月政变后,潜往北方继续追随墨索里尼。*萨罗共和国时, 初任热那亚警察局局长,后改任陆军部副部长,配合德军镇压抵抗运动。萨 罗共和国覆灭前夕,携巨款潜逃,1945 年 4 月被游击队俘获。战后被判处 30 年监禁。 巴斯汀(julesbastin,1889—1944)比利时军人。参加第一次世界大 战。1939 年获上校衔,1940 年 5 月指挥骑兵部队,抵抗入侵的德军。比利时 沦亡后,投身抵抗运动,加入*克拉塞尔组建的比利时军团,后与*皮尔共同 成为其领导人。1942 年底被比利时流亡政府任命为国内武装抵抗力量总指 挥。1943 年两次被捕,后在格罗斯-罗森集中营被杀害。战后被追授将军衔。 巴斯蒂(paulbastid,1892—1974)法国抵抗运动活动家。法兰西学院 院士。激进党人。1924 年起为议员。曾任工商部长。1940 年 6 月赴阿尔及尔 参加抗战。后返回本土,在里昂组织抵抗运动。1942 年初发表反对维希政府 的宣言。同年夏,与自由法国建立联繫,并受穆兰委託,发起建立抵抗运动 的第一个中央谘询机构——总调研委员会。1943 年任民族抵抗委员会委员、 临时谘询议会议员。战后復当选为议员。 巴鲁克(bernardmannesbaruch,1870—1965)美国金融家。第一次世 界大战时期任战时工业局局长。1919 年出席巴黎和会。三十年代对纳粹德国 持反对态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任罗斯福总统的私人顾问,协助主持战时 经济动员工作。1939 年拟就全面经济动员和由国家控制战时经济的《工业动 员方案》,未被採纳。曾多次作为启统特使到英国等地执行外交使命。战后 任驻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代表。1946 年提出对原子能实行国际控制的《巴鲁 克计划》。着有《战争中的美国工业》等。 巴巴罗萨(barbarossa)法西斯德国侵苏战争计划的代号。1940 年 12 月 18 日,由*希特勒第二十一号指令批准下达。广义上还包括 1941 年 1 月 31 日颁布的关于陆军战略集中和展开的指令等计划文件。从 1940 年 7 月 21 日开始制订,曾用*弗里茨等代号,批准后改用现名,计划规定,在对英战争 结束前以一次快速战局击溃苏联。具体军事行动分为 3 个阶段:首先在边境 地区粉碎苏军主力,阻止其向西德维纳河和第聂伯河以东撤退;继而乘胜攻 占列宁格勒、莫斯科和中央工业区及顿巴斯等战略要地;最后前出至阿尔汉 格尔斯克、伏尔加河、阿斯特拉罕一线(*阿阿线)。预定出动 190 个师,投 入空军力量的三分之二,并以海军相配合。陆军编为 3 个集团军群:中央集 团军群以斯摩棱斯克、莫斯科为主突方向;北方集团军群以列宁格勒为主突 方向;南方集团军群以基辅为主突方向,分别在白俄罗斯、波罗的海沿岸和 乌克兰地区同时发起攻势。计划设想以突然密集使用大量飞机、坦克的“闪 击”方式达成初期战役企图和既定军事政治目标。进攻日期定在 1941 年 5 月 15 日,后因*巴尔干之战的影响而推迟至同年 6 月 22 日。 第90页 巴达诺夫(bЛnnmnxanЛoвnчБaДa1895—1971) 苏联将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征入沙俄军队。1919 年加入俄共(布)党 和红军。参加国内战争。二十年代在保安部队中任团长、师长兼政委。1934 年毕业于红军机械化和摩托化学院速成班。1941 年出任坦克师长(上校衔)。 苏德战争爆发后率部参战。1942 年获坦克兵中将街,任坦克军长。翌年升任 近卫坦克第四集团军司令,参加史达林格勒、库尔斯克、第聂伯河右岸乌克 兰、利沃夫-桑多梅日等战役。1944 年受重伤后,调任坦克和机械化兵军训 部长。战后曾任装甲坦克和机械化兵军事院校部部长。1953 年退役。 巴多里奥(pietrobadoglio,1871—1956)义大利将领。早年曾参加侵 略衣索比亚的战争(1896—1897)和意土战争(1911—1912)。第一次世 界大战期间任军长和陆军副参谋长。1919 年任陆军参谋长。政治上属保守的 君主主义派。墨索里尼掌权后一度离开军界,任驻巴西大使。1925 年被召回 出任总参谋长,翌年获元帅衔。掌握军权,积极推行对外扩张政策。1928— 1934 年兼任利比亚总督。1935 年又兼任东非高级专员和东非意军司巴多里奥 令,任内策划并指挥侵略衣索比亚的战争,曾施放毒气屠杀平民。1936 年 7 月侵占衣索比亚后任总督,并受封为亚的斯亚贝巴大公。第二次世界大 战前夕,一度与法国军界保持秘密接触,反对在地中海与英国发生对抗,对 武装干涉西班牙也持某种保留态度。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反对义大利过 早捲入战争。1940 年春起转而支持墨索里尼,积极备战。同年 6 月起领导新 建立的最高指挥部,指挥意军对英法作战。1940 年 10 月策划和发动入侵希 腊的战争。因屡遭惨败,于同年 12 月被解除总参谋长职务,此后退隐。1942 年底,在意军事失败和国内动盪局势下,开始与国王及反墨索里尼分子建立 联繫。1943 年 7 月 25 日,墨索里尼被捕后被任命为首相。对内力图稳定局 势,进行小规模清洗法西斯官员;对外作出继续作战的姿态,同时秘密与美 英接触。1943 年 9 月 3 日在卡西比莱(casibile)与盟国签订《短期停战协 定》。8 日协定正式公布后,德军大举入侵,不积极组织抗击,却与国王南 逃。29 日与同盟国签订《长期停战协定》,并于 10 月 13 日向德国宣战。1944 年 3 月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同年 4 月第二次组阁,吸收共产党人加入政府。 6 月罗马光復后辞职。着有《1936 年的衣索比亚战争》、《第二次世界大 战中的义大利》。 巴甫连科(rpahpeebabehko,1899—1951)苏联作家。1920 年加入俄共 (布)党,并从事党政工作和报刊杂志工作。参加*苏芬战争。苏德战争爆发 后,为《真理报》和《红星报》随军记者,并任苏联作家协会保卫委员会主 席(1942—1943)。其间创作大批政论和小说,彙编入《勇敢的道路》和《人 民的復仇者》等文集,起了鼓舞军民抗击侵略者的斗志。战后写作的长篇小 说《幸福》和电影剧本《宣誓》、《攻克柏林》等反映卫国战争的力作尤为 着名。 巴甫洛夫  1德米特里·格里戈里耶维奇·巴甫洛夫(1897—1941)。 苏联将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应徵入沙俄军队。1919 年加入俄共(布)党和 红军。参加过国内战争。1928 和 1931 年先后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和军事 技术学院速成班,曾任骑兵团长、机械化团长和旅长。1936—1937 年参加* 西班牙内战,任坦克旅长。返国后,1937 年 11 月出任装甲坦克部部长,后 参加*苏芬战争。1940 年 6 月起任白俄罗斯特别军区(同年 7 月易名西部特 别军区)司令。1941 年获大将衔。苏德战争爆发后,任西方方面军司令。因 指挥重大失误,同年 7 月 1 日被解职。不久被处决。2雅科夫·费多托维奇·巴 甫洛夫(1917—1981)。苏联军人。1938 年参军。苏德战争期间在西南方面 军和史达林格勒方面军内作战。1942 年 9 月 26 日夜,以中士身份率侦察组 攻占史达林格勒市中心的一幢四层楼房,坚守近 3 昼夜,击退敌人多次勐攻, 使该建筑物成为近卫第十三师防御配系中一个重要支撑点(后该建筑物被称 作“巴甫洛夫楼”)。尔后在乌克兰第三方面军和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内作 战,从史达林格勒转战至易北河。1945 年获苏联英雄称号。1946 年復员。从 事经济工作。着有《史达林格勒前线札记》。 巴罗特拉(jeanborotra,l898—)法国运动员。1922 年毕业于巴黎综 合技术学校。在网球界享有声誉。法国败降后追随贝当,支持其“民族革命”, 主张以体育振兴法国。任维希政府体育和运动首席专员。1942 年 11 月因内 部矛盾,被盖世太保逮捕,囚于德国。战后获释。 巴季茨基(1910—1984)苏联将领。1924 年入乌克兰军事预备学校,参 加红军。歷任排、连长。1938 年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加入联共(布)党。 歷任摩托化旅、师参谋长。苏德战争爆发后不久,调任步兵第二五四师师长 (中校衔),在旧鲁萨战役中立战功。1943 年 7 月起先后任步兵第七十三、 第五十和第一二八军军长,参加过第聂伯河会战、第聂伯河右岸乌克兰进攻 战役、白俄罗斯战役、东普鲁士战役以及攻克柏林和解放布拉格等战役。晋 升中将。战后曾任国防部副部长、华沙条约联合武装部队副总司令等职。1968 年获苏联元帅衔。 第91页 巴隆蒂尼(iliobarontini,1890—1951)义大利反法西斯主义者。1921 年参与创建义大利共产党。积极开展反法西斯斗争,长期流亡法国和苏联。 西班牙内战初期,任加里波第营政委,参加瓜达拉哈拉战役。大战期间,1940 年起在法国南部领导抵抗运动。1943 年回国,在义大利北部进行游击战争, 并致力于组建城市爱国行动小组。曾任艾米利亚-罗马涅地区游击队总指挥。 战后为参议员。 巴维列奇(antepavelié,1889—1959)南斯拉夫*“克罗埃西亚独立国” 首脑,克罗埃西亚极端民族主义分子。律师出身。1927 年为议员。1929 年亚歷 山大国王建立独裁政权后,逃亡义大利,建立*乌斯培莎。1934 年在马赛组 织谋杀国王亚歷山大。1941 年德、意军入侵南斯拉夫后回国,同年 4 月出任 “克罗埃西亚独立国”首脑。5 月签订《罗马条约》,出让达尔马提亚。6 月赴 德,宣布加入轴心国。指挥傀儡军,配合德、意军队大肆镇压抵抗运动,残 酷屠杀塞尔维亚人和犹太人。1945 年逃亡奥地利和义大利,1948 年起定居阿 根廷。南斯拉夫多次要求引渡未成。死于西班牙。 巴斯蒂科(ettorebastico,1876—1972)义大利将领。就学于莫德纳 军校。参加过 1911—1912 年意土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先后指挥第 一机械化师和第一黑衫师,晋升准将和少将。1935 年任第二军和第三军军 长,参加侵略衣索比亚的战争。1937 年 4 月调任义大利远征军司令,指挥 武装干涉西班牙。1938 年晋升上将,并相继任第二集团军和第六集团军司 令。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40 年 12 月任意属爱琴海岛屿总督。1941 年 6 月又出任利比亚总督兼北非意军司令,配合德军作巴斯蒂科战。因与*隆美 尔不和,并时有激烈冲突,1942 年 8 月被解职。同时晋升元帅,调任利比亚 意军司令。同年 11 月復任北非意军司令,但屡战皆北,不久回国。被授予利 比亚荣誉总督,但元帅衔被革除。战后于 1947 年恢復元帅衔。着有《战争艺 术的演化》等。 巴蒂斯塔(fulgenciobatistayzaldvar,1901—1973)古巴总统(1940 í —1944,1954—1959)。曾长期在军中服役。1933 年发动军事政变,任古巴 立宪军上校司令,控制古巴政局。大战爆发后任总统,採取亲美立场。珍珠 港亭变发生后的次日,1941 年犯月 9 日对日宣战,随后又相继对德、意宣战。 1942 年同美国签订互惠协定,接受其大量贷款,相互降低关税,同时又为美 国提供军事基地。1944 年辞职,旅居国外。战后曾再次发动军事政变,并于 1954 年復任总统。1959 年被推翻,后流亡国外。 巴锡基维(juhokustipaasikivi,1870—1956)芬兰总理(1944—1946)。 早年学习法律和歷史,并任教于赫尔辛基大学。芬兰独立后为保守的国民联 盟党领袖。曾任驻瑞典大使。1939 年秋苏芬外交危机时任芬兰首席代表赴莫 斯科谈判,曾主张接受苏方的某些要求,但未被本国政府採纳。苏芬战争时 期,任不管部长,参加 1940 年 3 月《苏芬和约》的缔结。后出任驻苏大使, 芬兰追随德国入侵苏联后,退出政界,但继续保持与苏方的联繫。参加 1944 年 3—9 月的苏芬停战协定谈判。1944 年 11 月任总理,致力于履行停战协定 的各项条款,维护芬苏和睦。战后曾任芬兰总统。 巴黎起义  巴黎人民解放首都的武装起义。1944 年 6 月,盟军在诺曼第 登陆后,巴黎人民群情激昂,7、8 月间,不断举行游行示威。7 月 14 日爆发 总罢工,不久,首都与外界交通中断,8 月 15 日,警察拒绝值勤。起义爆发 前夕,以戴高乐为首的*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担心共产党控制局面,特派战 斗法国总代表团代表帕罗迪和沙邦-戴尔马前往巴黎活动,试图推迟起义。但 在法国共产党的推动下,8 月 19 日上午,巴黎地区内地军司令*罗尔-汤吉下 令武装起义开始。起义迅速席捲全城。22 日,街垒遍布,市政厅等要地先后 被攻克。至 24 日,德军在城内的大部分据点已被控制。戴高乐闻讯后亲赴盟 军总部,敦促立即进军巴黎。勒克菜尔所属法国第二装甲师于 24 日傍晚进抵 巴黎。次日,德军城防司令*肖尔蒂兹被迫下令停止抵抗,并向勒克菜尔和罗 尔-汤吉投降。起义者共有 2000 多人牺牲,德军除 3000 多人被歼外,另有 1.2 万多人被俘。起义的胜利加速了全国的解放。 巴巴占尼扬(1906—1977)苏联将领。1925 年参军。1928 年加入联共 (布)党。歷任营长和副团长。参加过*苏芬战争。苏德战争开始时为少校。 先后任步兵团长、机械化旅长和坦克军长。1942 年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 先后参加莫斯科、库尔斯克、第聂伯河乌克兰右岸、利沃夫-桑多梅日、维斯 瓦河-奥得河、东波美拉尼亚和柏林等战役。战后歷任军区司令、装甲兵学院 院长和坦克兵主任等职。1975 年获装甲坦克兵主帅衔。 巴尔干之战  德国伙同义大利、匈牙利入侵巴尔干的战争。1940 年年 中,德国即开始控制巴尔干的行动,以便为未来的侵苏战争准备可靠的南翼, 并建立一个突击英国地中海交通线以及近东、北非的战略要地。10 月,德军 进驻罗马尼亚。但随后义大利入侵希腊失败,英国又派兵进入希腊,德国遂 制订并加紧准备实施进攻希腊的代号*马丽他的行动。1941 年 3 月,德国先 后把匈牙利和保加利亚拉入轴心集团,并在这两国布署兵力。同时,意军也 在阿尔巴尼亚和的里雅斯特集结。3 月 25 日德国诱迫南斯拉夫政府参加轴心 集团;但次日该政府被政变推翻。27 日希特勒下令对南、希两国同时大举进 攻。为此推迟入侵苏联的行动时间,4 月 6 日,德、意、匈 3 国军队以勐烈 的空中轰炸为先导,约 80 个师从几个方向同时发起进攻,南军共约 50 个师, 兵力分散,当德军主力突破斯科普里(skopje)、尼什(ni■)地域的防御, 南统帅部就仓卒命令全线后退。南军爱国官兵的奋战无法扭转局势。13 日, 首都贝尔格菜德陷落。17 日,南军余部约 30 万人在塞拉耶佛投降,国王波 得二世和政府要员流亡伦敦,全国为德、意、匈、保和克罗埃西亚傀儡政权所 分割。希军最初顶住了德军向萨洛尼卡(salonka)方向实施的主要突击。4 第92页 í 月 10 日,从南斯拉夫斯科普里地域南下的德军突破希腊防线薄弱的中部,并 向内地突进。此时,在色雷斯、东马其顿和伊庇鲁斯的希军面临被孤立和包 抄的危险,被迫向南退却。从北非仓促调来希腊作战的英国远征军 5 万余人 也边战边退,至伯罗奔尼撒半岛各港口。23—24 日,英军登船撤到克里特岛 和北非。伊庇鲁斯地区希军的退路被阻断,于 23 日投降。27 日,德军进入 雅典,国王乔洽二世和政府要员流亡伦敦。30 日德军进抵伯罗奔尼撒半岛南 端。6 月之日,德军又攻占克里特岛,希腊国土全部沦陷。此战,德国虽以 极少的伤亡(死亡和失踪约 5500 人,不含克里特岛战役)连夺两国,却失去 了随后的侵苏战争中关键性的一个月时间。 巴尔干方案  见“地中海战略”。 巴尔泰勒米(josephbarthélemy,1874—1945)法国*维希政府司法部 长。初在大学任教。1919 年起为议员,曾任驻国际联盟代表。一贯反对人民 阵线,支持《慕尼黑协定》。1941 年 1 月起就任维希政府司法部长。8 月 14 日颁布反对《共产党和无政府主义分子》的特殊法令,大肆镇压抵抗战士。 1942 年 11 月德军进占法国南部非占领区后,继续供职,直至翌年 3 月离任。 1945 年 6 月,在被法国最高法院提审前病亡。 巴西远征军  巴西在大战期间派往欧洲作战的军队。1942 年 8 月 22 日 巴西政府对德宣战,并随即着手筹组赴欧参战的部队。远征军由 1 个步兵师 和 1 个空军中队组成,共 25445 名官兵和 458 名飞行员,司令官为莫雷斯 (mascarenhasdemorais,1883—1968)将军。1944 年 7 月在义大利登陆, 属美国第五集团军编制。曾多次参加战斗。其空军先后完成 2550 次飞行任 务。远征军共伤亡 2000 余人,系拉美国家唯一参加欧战的军队。 巴甫洛夫楼  见“巴甫洛夫2”。 巴格拉米扬(nbahxpnctoфopobnчБarpamrh,1897—1982)苏联 将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入沙俄军队服役。1920 年加入红军。二十年代任 骑兵团长。1934 年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后,任骑兵师参谋长。1938 年总参军 事学院毕业后,留院任教员。1940 年任基辅特别军区副参谋长兼作战部长。 苏德战争爆发后任西南方面军副参谋长兼作战部长,不久加入联共(布)党, 晋升少将。参加基辅会战、罗斯托夫战役和叶列茨战役。1941 年 12 月任西 南方面军参谋长。翌年 7 月调任西方方面军第十六集团军司令。1943 年领导 实施奥廖尔进攻战役。同年 11 月升任波罗的海沿岸第一方面军司令,晋升大 将。1944 年参加实施白俄罗斯战役。后参加实施波罗的海沿岸战役。1945 年参加实施东普鲁土战役。同年 2 月,因波罗的海沿岸第一方面军改编为白 俄罗斯第三方面军泽姆兰德集群,成为该方面军副司令兼该集群司令,同年 4 月任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司令。战后歷任军区司令、国防部副部长、总参 军事学院院长等职。1955 年获苏联元帅衔。着有《战争是这样开始的》、《在 伟大胜利的道路上》等。 巴格拉季昂(Бarpatnoh)苏军实施*白俄罗斯战役的计划代号。1944 年 5 月由苏军最高统帅部审定。其意图是:在白俄罗斯战线长达 1100 公里的 地段上,同时向 6 个方向的敌人发起进攻,突破敌防线并将其分割,然后各 个歼灭,其中以维帖布斯克和勃布鲁伊斯克为主攻方向,第一阶段以解放明 斯克为战略目标,然后继续突进,直捣苏联西部边境,完成粉碎德国中央集 团军群,解放白俄罗斯的战略目的。 巴拿马宣言  1939 年 9 月在巴拿马召开的美洲国家外长第一届协商会 议上通过的宣言。声称美洲各国均“拥有不使本国水域遭受任何非美洲国家 採取任何军事行动侵犯的不容置疑的权利”,并将在大陆周围设立宽度为 300 海里的“安全地带”;在上述地带受到侵犯时,将召开协商会议,制定“个 别的或集体的措施”,以制止此类侵犯。该宣言在阻止轴心国侵略美洲上起 了一定的作用。巴黎议定书又称“五月议定书”。1941 年 5 月 28 日法国*维 希政府外交部长达尔朗同德国驻维希大使阿贝茨(ottoabetz)在巴黎签订的 议定书。1941 年 5 月初,伊拉克发生反对英国殖民者的政变并爆发战争。纳 粹德国乘机以援助伊拉克为名侵入中近东。为了利用法国在中近东和北非的 殖民地运送援伊军火物资,德国向维希政府施加压力后签订此议定书。共 4 份,主要内容为:德国空军有权使用黎巴嫩和叙利亚的机场,德国可通过叙 利亚的公路和铁路向伊拉克运送物资;德国在北非有权使用比塞大港,并自 7 月 15 日起使用达喀尔港;作为报酬,德国表示协助维希政府加强在非洲的 地位。6 月 3 日维希政府举行部长会议,由于多数阁员反对,“国家元首” 兼总理贝当被迫拒绝批准这些议定书。德国当时因集中力量准备发动侵苏战 争,来对维希政府使用更大的压力,但实际上德军仍能利用法属北非殖民地 运送军火。 巴比谷大屠杀  纳粹德国在苏联进行的大屠杀。1941 年 9 月底,侵占 基辅的德军藉口遭到游击队的袭击,将数万名居民(内有俄罗斯人、犹太人 和乌克兰人)驱至城北的巴比谷进行屠杀。随后又在此建立灭绝营,在两年 内共屠杀无辜居民约 10 余万人。1943 年 9 月,基辅解放前夕,327 名囚徒举 行暴动,14 人脱逃成功。战后于 1976 年在原址建立受难者纪念碑。 第93页 巴丹半岛战役  *菲律宾战役(第一次)中美菲军在巴丹半岛抗击日军 的防御战役。1941 年 12 月底,日军主力在仁牙因湾登陆,美将麦克阿瑟被 迫按“橙子三号”作战计划放弃马尼拉,率美菲军 8 万人退守巴丹(bataan) 半岛,以待海上增援。1942 年 1 月 10 日起,日军连续发动进攻,遭美菲军 顽强抗击,损失两个步兵大队后于 2 月上旬被迫暂停攻击。但美菲军孤立无 援,食品供应严重缺乏,疟疾流行,伤病员大量增加,士气日益低落,陷于 被动挨打困境。3 月 10 日,麦克阿瑟奉调澳大利亚,由*温赖特负责指挥留 守部队。4 月 3 日起,日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发动勐玫,突破守军防线。4 月 9 日日军攻占马里韦莱斯(mariveles)山制高点,美军战地指挥宫金少将 率官兵约 7 万人投降。温赖特则率部在科雷尔吉多(corregidor)抵抗至 5 月。 巴尔干协约国  巴尔干地区国家间的联盟。三十年代初,列强争夺巴尔 干以及该地区各小国之间的矛盾,均日益加剧。义大利充当了保加利亚和阿 尔巴尼亚的保护国;法国依靠*小协约国成员南、罗与义大利竞争;英国则利 用希、土扩展自己势力。最后南、罗、希、土达成结盟。1934 年 2 月 9 日在 雅典签署巴尔干协商公约后组成。规定:缔约国不得相互侵犯;凡逼其他巴 尔干国家侵犯时,缔约国应相互提供援助;在非巴尔干大国支持其他巴尔干 国家发动侵犯时,缔约国亦应相互支援。土耳其强调该联盟不损及它和苏联 的关系。由于内部矛盾尖锐,该联盟未能起到阻止德国与义大利侵略的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瓦解。 日达维亚海战  亦称“雅加达海战”。1942 年 2 月 28 日美、日海军在 荷属东印度爪哇岛西端海域的遭遇战。美英荷澳联合舰队在*苏腊巴亚海战失 败后,28 日晚美国重巡洋舰休斯敦号率 1 艘驱逐舰离开巴达维亚(bata-via, 即今雅加达),试图趁夜色通过巽他海峡逃跑。在巽他海峡北口外 26 海里处 与日本海军掩护登陆的舰队遭遇,美舰闯入日军登陆船队,击沉 4 艘运输船 (一说为日舰鱼雷误中),但遭日舰封锁被击沉。 巴多里奥政府  义大利 1943 年*七月政变后*巴多里奥组成的义大利政 府。共两届。第一届政府(1943 年 7 月 25 日—1944 年 4 月 21 日),对内下 令释放政治犯,同时颁布特别戒严令,力图控制人民运动,维持萨伏依王朝 的统治。对外一面向德国表示友好,作出继续作战姿态,同时又派*卡斯泰拉 诺等去马德里和里斯本等地活动,秘密接触盟国代表;商讨义大利退出战争 的条件。9 月 3 日与盟国签订《短期停战协定》,8 日正式宣布投降。当德军 入侵时,未领导军民抗战,相反弃守罗马,携国王南逃,断送了 70 万意军。 9 月 29 日与盟国签订《长期停战协定》,10 月 30 日向德宣战。11 月内阁进 行部分改组,但坚持保王主义立场,单纯依靠盟军支持,不发动人民抗德, 因而也未能领导全国的抵抗运动。第二届政府(1944 年 4 月 21 日—6 月 9 日)吸收义大利共产党成员参加,扩大政府的社会基础,并在舆论压力下于 5 月成立研究清洗法西斯主义的委员会,但迟疑不决,未採取有力措施。同 年 6 月 9 日罗马解放后,以巴多里奥辞职而告结束。 巴拉顿湖战役  苏德战争后期苏军进行的防御战役。1945 年 3 月 6—15 日,由*乌克兰第三方面军实施。*布达佩斯战役后,为阻止苏军向维也纳方 向进攻,德军向巴拉顿(bton)湖地域调集重兵集团计 43.1 万人,包括 装备最新式坦克的党卫队第六坦克集团军,企图用反攻恢復多瑙河一线防 御。苏军面对占有坦克优势之敌,决定先以相当兵力(40.7 万人)进行积极 防御,待消耗德军突击集团后再向维也纳进攻。经 10 昼夜激战,德军仅在个 别地段楔入苏军防线 12—30 公里,但损失 4 万余人和半数以上坦克,至 3 月 15 日被迫终止进攻。 巴祖卡火箭筒  (bazooka)美制步兵轻型反坦克武器。其 m-1 式于 1942 年开始生产并装备部队,首次使用于北非战场。发射器为长圆形主筒,长 1.68 米,口径 60 毫米,装有握把,及瞄准装置,重量 7 公斤。发射火箭高爆弹, 重 1.6 公斤,有效射程 366 米。两人操作,一为射手,一为装填手。其改进 型在战后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各国陆军继续使用。 巴斯帝亚尼尼(giuseppebastianini,1899—1961)义大利外交官。曾 为法西斯党副总书记。先后任驻波兰大使(1932—1936)、外交副大臣(1936 —1939)和驻英大使(1939—1940)。主张亲英疏德,保持义大利的独立地 位。大战期间任达尔马提亚总督(1941—1943)。1943 年 2 月,意军在各战 场失利后,出任外交大臣,与罗马尼亚、匈牙利维持密切关系,同时通过梵 蒂冈和美、英秘密接触。1943 年 7 月 24 日,在*法西斯大委员会会议上投票 支持格兰迪动者。*萨罗共和国时,被维罗纳法庭缺席判处死刑,后避难至瑞 士。战后一度被审,1947 年被开释。 巴布亚半岛战役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和盟军争夺巴布亚半岛的战 役。1942 年初,日军进兵巴布亚-纽几内亚,发动*莫尔兹比港之战,企图据 此为入侵澳大利亚的基地。同年 7—8 月间,日军南海支队在掘井富太郎少将 率领下两次向欧文-斯坦利(owenstanley)山脉的科科达(kokoda)山道进 军,企图越过崇山峻岭直趋该港,遭驻守山道的澳军抵抗,继而因*瓜达尔卡 纳尔岛争夺战开始而暂停。同年 9 月上旬,西南太平洋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 调集美澳军 5 个师约 3 万人,沿科科达山道、莫尔兹比港东线以及米尔恩 (milne)湾北海岸三条轴线进行反攻。日南海支队被击溃,崛井突围中落水 溺毙,残部退守布纳(buna),日军被压缩在狭长的北海岸线上。11 月中旬, 澳军第七师攻击戈纳(gona),美军第三十二师攻击布纳,日军殊死顽抗, 盟军进攻受阻。11 月底,美将*艾克尔伯格飞抵布纳前线指挥,盟国空军对 日军海岸防御阵地及海上交通线实施连续突击,切断其增援。12 月 14 日美 澳军先后攻克布纳与戈纳。1943 年 1 月,布纳残存日军溃败,22 日战役结束。 此役日军被歼 1.2 万人,盟军约亡 3000 人,伤 5400 人。 第94页 巴勒姆号战列舰(barham)英国战列舰。1915 年建成,三十年代改装。 排水量 3.1 万吨,最大航速 24 节。装有8 门 15 英寸火炮,12 门 6 英寸火炮, 8 门 4 英寸高射炮和 4 架飞机。大战时主要在地中海作战。1940 年 9 月参加 英国和自由法国部队攻击北非达喀尔的战斗。1941 年 4 月炮击的黎波里港, 5 月参加克里特岛战役。同年 11 月 25 日凌晨,在克里特岛附近海域被德国 潜挺 u-331 号击沉,舰长与官兵 862 人阵亡。 巴勒姆号战列舰巴赫-齐列夫斯基(erichvondenbarch-zefewski,1899 —1972)德国党卫队地区总队长,武装党卫队将领。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 1930 年加入纳粹党,翌年加入党卫队,并任国会议员(1932—1944)。1939 年获党卫队地区总队长衔(相当于中将)。苏德战争爆发后专事镇压游击队 运动,曾在苏联中部地区大肆屠杀。1943 年 7 月在波兰镇压抵抗运动。1944 年 8 月负责镇压*华沙起义,获骑士十字奖章。1944—1945 年曾指挥武装党 卫队部队在各地作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受审,被判无期徒刑,死于狱中。 巴尔文科沃-洛佐瓦亚战役  苏德战争前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苏 军一九四二年冬季反攻的组成部分。1942 年 1 月 18—31 日,由*西南方面军 和*南方方面军实施。目的是围歼德军顿巴斯集团,并北上解放哈尔科夫。1 月 23 日,苏军攻占巴尔文科沃(bapbehtt0bo),1 月 27 日解放治佐瓦亚(Л irэobar),进至巴尔文科沃以南 30 公里一线。此后双方呈对峙状态。苏 军在 100 公里正面上向西和西南方向推进 90—100 公里,但未达预定目标。 邓小平(1904—)中国将领。1920 年赴法勤工俭学。1924 年加入中国 共产党。1929—1930 年先后参加领导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曾任红七军、红 八军政委,中共中央秘书长。1934 年参加长征,北上抗日。抗日战争爆发后, 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同朱德等奔赴华北抗日前线。1938 年 1 月,任八路 军第一二九师政委,与*刘伯承一起率部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先后参与指 挥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等战斗,打破日军对晋东南的“九邓小平路围攻”, 创建了晋冀豫抗日根据地。1940 年 8 月,指挥 46 个团参加八路军总部发起 的*百团大战,实施正太、榆辽战役,给日伪军沉重打击。1941 年后,领导 部队实行主力地方化,强化游击集团,挫败了日军对根据地的蚕食和多次“扫 盪”。1942 年 9 月起歷任中共中央太行分局书记、北方局代理书记、晋冀鲁 豫中央局书记、晋冀鲁豫军区政委,领导部队整训和根据地建设,对日伪军 连续发起攻势作战,扩大了解放区。解放战争时期任第二野战军政委,参与 指挥淮海、渡江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共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共中 央军委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着有《邓小平文选》。 邓子恢(1896—1972)中国将领。原名绍箕。早年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 学。192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闽西特委书记、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二 军政委,开创闽西革命根据地。1934 年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北上抗日后,坚持 闽西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新四军政治部副主任,奔赴皖南抗日前 线。1939 年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政治部主任,率第五支队挺进皖东敌后,开 辟和发展皖南抗日根据地。1941 年*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兼第 四师政委、中共淮北区委书记,领导淮北军民,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粉 碎日伪军多次“扫荡”。1944 年率部开闢淮北解放区,向日伪军进行战略反 攻。抗战胜利后,任中共中央华中分局书记兼华中军区政委。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后,曾任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长、国务院副总理。 邓龙光(1896—1979)中国将领。字剑泉。保定军校毕业。曾任国民政 府军副军长。1936 年授中将衔。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六十四军副军长、第 八十三军军长,参加南京保卫战。1938 年 9 月任第二十九军团副军团长,同 年 12 月任第六十四军军长,守备西江地区。1939 年 10 月任第三十五集团军 副总司令,率部在粤北作战。1940 年 1 月任第三十五集团军总司令,参加桂 南会战。1945 年 3 月任陆军总司令部直属第二方面军副司令官。同年 8 月奉 调广州湾及海南岛,接受日军投降。抗战胜利后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广州 行辕副主任。1949 年底去台湾。 邓尼茨(karld nitz,1891—1980)德国海军将领。职业军人。1910 年入海军当预备军官。1912 年在巡洋舰上任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调至潜 艇部队,在地中海和大西洋作战,曾被英军俘虏。战后继续在海军服役。歷 任鱼雷艇长、支队长、海军参谋部首席参谋和巡洋舰长。纳粹党执政后,撕 毁《凡尔赛条约》,重建德国潜艇部队。1935 年 10 月被委派指挥新建的“威 迪根”潜艇队并组建新的潜艇部队。翌年任潜挺规队司令,获海军准将衔。 邓尼茨鼓吹“无限制潜挺战”,主张大量建造中、小型潜艇,迅速发展德国 的潜艇部队。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立即开展潜艇战,广泛袭击商船,力 图切断盟国的海上交通线。首创并成功地实施多艇集群近距离攻击的*“狼群 战术”,曾给盟国海上运输造成严重威胁。先后升为海军少将(1939 年)、 海军中将(1940 年)和海军上将(1942 年)。1943 年 1 月接替雷德尔任海 军总司令,同时仍主管潜艇部队。同年晋升海军元帅。战争后期,美、英加 强护航,发展反潜兵力和兵器,尤其发挥空中优势的作用,使德国潜艇战趋 于失败。1945 年 4 月,在纳粹德国崩溃前夕,被任命为德军北部最高司令官。 同年 5 月 1 日,按照希特勒的政治遗嘱,继任德国总统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 在德国北部的弗伦斯堡-米尔维克(flensburg-mürwick)组成新的德国政府, 企图与盟国进行结束战争的谈判。1945 年 5 月 9 日通告德国投降。1946 年在 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以破坏和平罪和战争罪,判处 10 年徒刑。1956 年刑 满释放。定居联邦德国。着有《回忆录》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海军 战略》。 第95页 邓宝珊(1894—1968)中国将领。原名邓瑜。将弁学堂毕业。曾任国民 联军驻陕副总司令。1932 年后,应杨虎城之邀,任西安绥靖公署驻甘肃行署 主任、新编第一军军长。1936 年投中将衔。西安事变时,支持张学良、杨虎 城抗日救国八项主张。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二十一军团军团长、晋陕绥边 区总司令。贊同中国共产党倡寻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曾数次访问延安, 与陕甘宁边区建立良好睦邻关系,被毛泽东誉为“支撑北线,保护边区”。 1945 年 6 月任第十二战区副司令长官。抗战胜利后,坚持反对内战的立场。 后任华北“剿总”副总司令,为北平(今北京)的和平解放作出贡献。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甘肃省省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全 国政协常委。 邓振询(1904—1943)中国新四军苏南军政委员会书记。字仲铭。1929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 年参加长征,北上抗日。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共 江西省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1938 年 1 月赴龙巖,协助邓子恢组建新四军第 二支队。翌年起,歷任中共皖南特委书记、中共苏皖区委书记、新四军苏南 军政委员会书记、苏南行政公署副主任。1940 年冬,领导苏南抗日军民反击 日伪军的“扫荡”,收復茅山、江句地区,巩固和发展了苏南抗日根据地。 1943 年 8 月 3 日,遭敌突然袭击,在突围战斗中牺牲。 邓铁梅(1892—1934)中国将领。原名古儒。辽宁本溪县警察教练所结 业。曾任牡丹江警察分署署长。九·一八事变后,在凤城组织东北民众自卫 军,任司令。同年 11 月,率部攻打凤城县城,全歼日军守敌。后转战辽东半 岛,在丹东、凤城、岫巖、庄河一带开展抗日斗争,共进行大小战斗近百次, 队伍发展到 1.5 万亲人。1932 年 8 月,处死日军来凤城诱降的代表,9 月粉 碎了日军对自卫军根据地的大“扫荡”。1934 年 5 月 30 日,在岫巖县张家 堡因叛徒出卖被捕。在狱中坚贞不屈,同年 9 月 28 日在奉天伪陆军监狱被杀 害。 邓锡侯(1888—1964)中国将领。字晋康。保定军校毕业。曾任四川省 省长,国民政府军第二十八、第四十五军军长。1936 年升为中将。次年授中 将加上将衔。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二预备军副司令长官、第四军团军团长, 开赴山西抗日前线。不久任第二十二集团军总司令。所部第一二二师死守滕 县,为第五战区调兵取得台儿庄大捷争取了时间。后歷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 重庆行营副主任、川康绥靖公署主任、中央军饺校务委员。抗战胜利后,任 四川省政府主席、川陕甘绥靖公署主任、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1947 年 升为二级上将。1949 年 12 月 9 日与*刘文辉等在彭县通电起义。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后,歷任四川省副省长、国防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委员。 邓颖超(1904—1992)中国妇女运动领导人之一。周恩来夫人。1925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中央妇委书记。1934 年参加长征。抗日战争爆 发后,先后在武汉、重庆等地从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发动妇女参加抗 战,组织战时儿童保育会抢救战地儿童。歷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中共中央 长江局妇委委员、南方局委员兼妇委书记,坚持团结抗战、反对投降分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中央纪委第二 书记、全国政协主席。 双叉冲击(two-prongedcounter-offensive)1943 年盟军在太平洋战场 实施的对日战略反攻方向。中途岛海战和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后,盟军准 备在太平洋战场实施战略反攻,但高级将领中对反攻路线意见不一。麦克阿 瑟主张沿西南太平洋,从纽几内亚到菲律宾的路线;以尼米兹为首的海军将 领则主张取中太平洋路线。1943 年 5 月美英华盛顿会议决定,两路并进最终 汇合于菲律宾,故称“双又冲击”。其战略意图在于分散日军兵力,防止日 本后备力量集中于一线。但由此盟军需有更多的部队、船只、登陆艇和其他 作战物资,因而准备时间较长。 双强标准(two-powerstandard)英国海军建设方针的一种俗称。第一 次世界大战前,英国海军建设一直奉行必须“超过世界上两支最强大的海军” 的方针,被称为“双强标准”。1922 年华盛顿会议上被迫接受*一强标准。 三十年代中期,随着德、日、意法西斯国家的对外扩张,英国海军部于 1937 年 4 月提出新的舰队建设计划,规定英国海军必须“超过欧洲和亚洲的两支 最强大的海军”,此为新的“双强标准”。按此标准,英国海军要比*drc 标 准增加战列舰 5 艘、巡洋舰 30 艘、驱逐舰 6 个纵队、潜艇 27 艘。1938 年 7 月此计划被张伯伦政府否决。 双十二事变  即“西安事变”。 双十委员会  即“xx 委员会”。 双城阻击战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军抗击日军的战斗。1931 年 9 月日军占领长春和吉林后,东北军纷纷举兵抗日。1932 年 2 月 1 日,为阻止 日军继续北上,东北军第二十二旅官兵在旅长赵毅指挥下,击溃进犯双城的 伪军于琛澂部,并在火车站伏击日军两列军车,歼灭日军长各部支队数百人。 2 日日军出动飞机和坦克,以优势兵力反扑,东北军伤亡惨重,被迫撤退。 双城失守,哈尔滨门户遂洞开。 第96页 孔祥熙(1880—1967)中国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财政部长。字庸之。 美国耶鲁大学毕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曾任国民政府实业部长、工商部长、 中央银行总裁、则政部长等职。1936 年*西安事变时,主张用和平谈判解决 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后,出访欧洲,争取国际财政援助。一度任行政院长, 旋改任副院长,仍兼财政部长,推行战时经济统制政策,使四大家族垄断资 本进一步膨胀。1945 年春辞去各职。后赴美就医,定居。 水星(merkur)1941 年德军入侵克里特岛的行动代号。参见“克里特岛 战役”。 水坝轰炸  英国战略空军对德国鲁尔区的一次夜间精确轰炸。代号“惩 罚”。在对德国进行战略轰炸时,*英国轰炸机司令部从 1941 年起坚持採用 夜间区域轰炸战术,但也组织过若干次试验性的昼间或夜间精确轰炸。1943 年 5 月 16 日夜至 17 日,经特殊装备和训练的皇家空军第六一七中队,由吉 布森(guygibson,1918—1944)中校率 16(一说 19)架*兰开斯特式轰炸机, 袭击鲁尔区默内(m■hne)河谷水坝、埃德尔(eder)河谷水坝和佐尔佩 (sorpe)河谷水坝。此轰炸盟军损失飞机 8 架,但炸毁了德国最大的默内河 谷水坝(蓄水量 1.3 亿多立方米)及其水电厂,并导致洪水淹没鲁尔河谷。 水晶之夜(kristallnacht)一译“晶莹透明之夜”,因碎玻璃满地而 得名。亦称“全国砸玻璃窗之夜”。纳粹德国的反犹活动。1938 年 11 月 7 日,波兰籍犹太人格林兹本(hersehelgrynszpan,1921—约 1940)为其父 復仇,枪杀德国驻法国大使馆三等秘书拉特(ernstvonrath,1909—1938)。 戈培尔乘机煽动大规模反犹活动,在同年 11月 9日晚—10 日晨的15小时内, 捣毁 815 家犹太人店铺,砸碎 7500 家商店的玻璃窗,焚烧和捣毁 195 处犹太 会堂和 171 处犹太人住宅,杀害和打伤犹太人各 36 名,逮捕 2 万名。12 日, 纳粹政权高级官员会议又决定:勒令犹太人缴付 10 亿马克赔偿损失;德国保 险公司支付的 600 万马克的门窗玻璃保险金归入国库;剥夺全部犹太人的企 业和财产,以证券形式给予若干补偿,犹太人可以动用该证券的利息,但不 得动用本金;成立专门委员会研究进一步迫害犹太人。 水手式巡逻机(mariner)即“pbm 型巡逻机”。 五画 [一] 末次信正(1880—1944)日本海军将领。毕业于海军兵学校和海军大学。 1923 年任第一潜水战队司令官。1928 年任军令部次长,与军令部长加藤宽治 等组成*舰队派,反对裁军。1931 年任第二舰队兼第一舰队司令官。1933 年 任联合舰队司令长官。次年晋升海军大将。1935 年任军事参议官,1937 年退 役后任内阁参议。1937 年 12 月任第一次近卫内阁内务大臣。1940 年 7 月至 1941 年任*大政翼贊会中央协力会议议长兼东亚建设联盟会长,是狂热的扩 张主义分子。 正义和自由(giustiziaelibertá)义大利反法西斯组织。1929 年由“罗 萨利等人在巴黎发起建立。成员主要是出身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反法西 斯战士。出版《正义和自由》报和同名周刊,宣传反对墨索里尼独裁的革命 思想,提出建立共和国、进行民主改革和实现区域自治的纲领。支持国内进 步运动,主张和各派反法西斯力量合作。西班牙内战期间,曾和义大利共产 党共同声援西班牙共和国,反对佛朗哥。1940 年法国沦亡后瓦解。其成员积 极参加抵抗运动,并参与*行动党的创建。 正太铁路破袭战  1938 年八路军破坏日军交通线的一次作战。为打击 向晋南、晋西进犯的日军,配合友军正面战场作战,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主力 及第一一五师第三四四旅,于是年 2 月 18 日起破袭正太铁路阳泉至井陉段。 21—22 日进行*长生口伏击战。此战共歼日军 300 余人,一度切断正太铁路 交通。 甘地(mohandaskaram插ndgandhi,1869—1948)印度民族运动领袖。 早年在英国攻读法律,后到南非从事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1915 年回国,发 起“非暴力抵抗”运动,反对英国殖民统治。1924 年起任印度国民大会党主 席,并以“非暴力不合作”为其纲领。大战爆发后,强烈抨击英国擅自宣布 印度参战的决定。1940 年 9 月,在英国面临被德军入侵的危险时,宣布印度 将在道义上支持宗主国,但从非暴力主义立场出发,又号召本国人民拒服兵 役。10 月发动“国民不服从运动”,抗议英国殖民当局拒绝国大党提出的建 立自治政府等要求。因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反对战争的消极抵抗运动,导致国 大党党员 2 万余人被捕。1942 年 8 月,与英国掌玺大臣*克里普斯谈判破裂 后,提出英国“从印度滚出去”的口号。同年 8 月 29 日被捕入狱,1943 年 2 月在狱中开展绝食斗争。1944 年 5 月 6 日获释。战后继续领导印度民族解放 斗争,1947 年印度终获独立。后被刺杀。 甘巴拉(gastonegambara,1895—1962)义大利将领。参加过第一次世 界大战。1935 年侵略衣索比亚战争时,任师参谋长。西班牙内战期间,歷 任义大利远征军参谋长和司令,武装干涉西班牙共和国。佛朗哥上台后,任 驻西班牙大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40 年 5 月奉召回国。6 月率部入 侵法国,未获战果。1941 年 2 月调往阿尔巴尼亚。旋又出任北非意军参谋长, 指挥装甲部队作战。后因与*隆美尔不和,1942 年 3 月被解职。翌年 9 月意 大利向同盟国投降后,任*萨罗共和国军队总参谋长。1944 年 3 月离职。 第97页 甘末林(mauricegamelin,1872—1958)法国将领。1893 年毕业于圣西 尔军校。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于 1916 年升准将。战后任驻叙利亚法军司令、 陆军总参谋长。1925 年获少将衔。1935 年起为陆军总监最高军事委员会副主 席。1938 年起任法军总参谋长。主张消极防御的阵地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 发后,9 月 3 日出任法军总司令,兼英法联军总指挥,制定*d 计划,力图在 比利时境内迎击德军主力。同时敦促魏刚积极筹组*东方军,企图在巴尔干开 辟第二战场。苏芬战争时,曾试图通过瑞典进行武装干预。北欧战争开始后, 未及时派出远征军。西线战事爆发时,错误判断德军主攻方向,仍命令法军 主力进入比利时。1940 年 5 月 13 日德军突破色当后,又未能及时调整部署。 15 日即宣称败局已定,19 日被撤职。同年 9 月被维希政府逮捕。曾出席 1942 年*里沃姆审判。1943—1945 年囚禁于德国,战后获释。着有回忆录《服役》。 甘泗淇(1903—1964)中国将领。原名凤威。192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回国后,歷任红六、红二军团政治部主任,参加 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二○师政训处副主任,率工作团进入 晋西北,发动群众开闢抗日根据地。后任第一二○师政治部主任。1940 年 11 月兼晋西北军区政洽部主任。1942 年 10 月兼晋绥军区政治部主任。参与领 导晋西北和绥远各抗日根据地军民的反“扫荡”和反“蚕食”斗争,积极参 加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解放战争时期,任第一野战军政治部主任。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 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1955 年被投予上将军衔。 世纪派(centurygroup)大战初期美国民间的亲英团体。属“援助盟国 保卫美国委员会”(前身即“怀特委员会”)的纽约分支。1940 年 6 月由记 者米利斯(waltermillis,1899—1968)等 30 名知识界和工商界人士组成, 发表《直言的召唤》一文,反对*孤立主义思潮,主张积极援助英国,并要求 立即对德宣战。后曾向总统罗斯福建议,让英国以在西半球的军事基地换取 旧驱逐舰,并多方支持罗斯福制订和实施*《租借法案》。 世袭地产(erbh fe)纳粹德国土地占有形式之一。参见“农田继承法”。 世界反犹联盟(anti-jewishworldleague)国际性反犹组织。总部设在 德国。由仇视犹太人的种族主义分子组成。1935 年曾举行联盟大会,德国《沖 锋队员》报编辑*施特莱彻在会上发表激烈的反犹演说,指责犹太人既代表资 本主义,又代表马克思主义,应对经济危机负责,并正在准备新的战争,是 德意志民族的永恆敌人。该组织和 1935 年的联盟大会为德国纳粹政权的反犹 活动提供了社会基础。 艾地(dipanusantaraaidit,1923—1965)印度尼西亚共产党领导人。 早年从事民族运动。大战爆发后,于 1940 年加入人民运动党,并任该党领导 的青年组织执行委员。日军占领期间,于 1943 年参加印尼共产党,并组织和 领导反法西斯团体“独立印度尼西亚运动”。1944 年参加特别先锋队,1945 年参加新青年军,从事独立活动,曾一度被捕。战后曾任印尼共产党总书记、 主席。 艾克(theodoreioke,1892—1943)德国纳粹分子,集中营督察员(1934 —1940)。1928 年加入纳粹党和冲锋队,1930 年转入党卫队。翌年任党工队 旗队长(相当于上校)。1932 年因制造政治爆炸事件逃往国外。纳粹党执政 后于 1933 年 2 月回国,6 月任*达豪集中营长官,负责制订严厉的集中营条 例,积极参与*罗姆事件,主持处决罗姆。1934 年 7 月起任集中营督察员和 党卫队看守部队领袖(后称骷髅队队长),大肆迫害囚禁者。1939 年改任武 装党卫队骷髅师师长,后升任武装党卫队副总指挥。1943 年获党卫队地区总 队长衔(相当于中将),同年 2 月 16 日在东线进行空中侦察时被击毙。 艾登(anthonyeden,1897—1977)英国外交大臣(1935—1938,1941 —1945,1951—1955)。求学于伊顿公学和牛津大学。1923 年当选为保守党 下院者员。1926—1929 年在外交部任外交大臣张伯伦(austen插mbein, 1863—1937)的议会私人秘书。1931—1934 年任外交部次官。1934—1935 年任国联事务大臣。1935 年 12 月取代*霍尔任外交大臣,后因同首相*张伯 伦在外交问题上意见相左,且不满于他对外交事务过分擅揽干艾登预,1938 年 2 月辞职;卸职后对绥靖政策和《慕尼黑协定》持批评态度,成为保守党 内反对派别的核心人物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重入张伯伦内阁任自 治领事务大臣。1940 年 5 月,参加邱吉尔内阁,初为陆军大臣(至 12 月), 后为外交大臣,英国战时内阁成员(1942 年 2 月起),直至 1945 年 7 月, 参与战时重大决策活动和国际会议。战后于 1951—1955 年再任邱吉尔内阁的 外交大臣,1955 年 4 月接任首相。1957 年辞职。1961 年被封为阿冯伯爵 (earlofavon)。着有回忆录《面对独裁者,1932—1938》等。 艾吕雅(pauleluard,1895—1952)法国诗人。原名欧仁·葛兰代尔 (eugènegrindel)。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 年起从事创作。三十年 代参加反法西斯的斗争,声援西班牙共和国。大战爆发后入伍,曾被俘。法 国败降后投身抵抗运动,出版地下刊物,宣传抗战思想。1942 年加入法国共 产党,以诗歌为武器,进行反对德国占领军和维希政府的斗争。所着诗篇《自 由》成为抵抗文学的一面旗帜。其《面对德国人》、《活着就要保持尊严》 等作品亦在推动反侵略斗争中发挥过很大的作用。战后役身和平运动,并继 续从事创作活动。 第98页 艾希曼(adolfeichmann,1906—1962)德国纳粹分子,党卫队反犹事 务负责人。早年随父母移居奥地利。1932 年加入奥地利纳粹克,系狂热的纳 粹分子。1933 年返德,次年入党卫队第二处犹太事务科(即第一一二科)。 1937 年曾化名潜往巴勒斯坦从事反犹活动。1938 年德国吞併奥地利后,被派 往维也纳组建犹太移民处,从事迫害、掠夺和残杀犹太人的活动。1939 年调 任*德国中央保安局第四处(即*盖世太保)b-4 分队头目,负责反艾希曼比 事务。1941 年 11 月获党卫队区队长衔(相当于上校)。参与制定和负责执 行灭绝犹太人的计划(即*最后解决)。浅后潜逃南美。1960 年在阿根廷被 以色列特工捕获。后处死于特拉维夫-雅法东南的拉姆拉。 艾奇逊  1迪安·古德哈姆·艾奇逊(deangooder-hamacheson,1893 —1971)。美国外交家。毕业于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法学院,任职法律界多 年。1933 年任财改部副部长。1941—1945 年任助理国务卿,协助执行《租借 法案》,并负责国务院与国会之间的联络事宜。大战后明曾参与建立联合国 粮农组织、世界银行和救济总署等机构的工作。1945—1947 年任副国务卿, 支持中国国民党改府发动内战。1949—1953 年任国务卿。任内倡导杜鲁门主 义,协助拟订和执行马歇尔计划,促进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组成,支持美国 政府发动侵朝战争。着有《实力与外交》和回忆录《参与创造世界》等。2 乔治·艾奇逊(georgejr.atcheson,1896—1947)。一称“艾其森”。美国 外交官。加利福尼亚大学毕业。当过记者。1920 年来华,后任驻中国领使馆 副领事和领事。1943—1945 年任驻华使馆参贊,曾代办馆务。在发回美国国 务院的报告中,对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的政策表示不满。1945 年 2 月在给国 务卿的电报中,认为驻华大使赫尔利的行动损害了中国的和平和统一,建议 美国政府与中国共产党合作以迫使国民党蒋介石政府与其他党派分享权力。 后遭赫尔利排挤。日本投降后,歷任盟军驻日最高统帅麦克阿瑟的政治顾问、 盟国对日委员会主席等职。 艾德礼(clementri插rdattlee,1883—1967)英国首相(1945—1951)、 工党领袖。求学于牛津大学,后执业律师。曾任教于伦敦经济学院,并在伦 敦东区从事社会工作和工会运动。1922 年当选为工党下院议员,曾在 1924、 1929 年两届麦克唐纳(jamesramsaymacdo-nald,1866—1937)的工党政府 中任职。1981 年拒绝参加麦克唐纳的国民内阁。1935 年继兰斯伯里 (georgn-sbury,1859—1940)为工党领袖。大战爆发后,于 1940 年 5 月参加邱吉尔内阁,任掌玺大臣,为*英国战时内阁成员,实际上的副首相。 1942年2月,正式出任副首相併先后兼仕自治领事务大臣和枢密院院长。1945 年 6 月大选中工党获胜,遂于 7 月出任首相,任内出席*波茨坦会议。1955 年退休,受封伯爵。着有回忆录《事出偶然》。 艾德曼(lotharerdmanu,1888—1939)德国新闻工作者。早年在波恩 和弗赖堡攻读歷史和哲学。留学英国深造时信奉费边社会主义。参加第一次 世界大战,任连长。战后从事新闻工作和工会活动。反对纳粹党执政,屡遭 迫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囚禁在萨赫森豪森集中营,后被毒打致死。 艾默里(leopold插rlesmauricestenncttame-ry,1873—1955)英国 政务活动家。出生于印度,受教于哈罗公学和牛津大学。1902 年获律师资格。 1899—1909 年在《泰晤士报》任职期间,曾去南非採访,持帝国主义立场, 主编《泰晤士南非战争史》(7 卷)。1911 年起当选为保守党下院议员,进 入政界。1922—1924 年任海军大臣。1924—1929 年任殖民大臣,1925 年后 还兼自治领事务大臣,热衷于帝国特惠制,创建帝国市场委员会。三十年代, 在对外政策上与邱吉尔持相近的立场,激烈抨击*《慕尼黑协定》。1940 年 5 月在促使张伯伦下台中起重要作用。1940—1945 年任缅甸和印度事务大臣。 着有自传《我的政治生涯》(3 卷)。 艾尔索普(josephwrightalsop,1910—)美国记者和报刊专栏作家。 哈佛大学毕业。1932 年入新闻界。当过《纽约先驱论坛报》等报记者。1940 年加入海军。同年曾协助宋子文在美国上层决策者中游说,以争取对中国国 民政府的援助。1941 年受聘为中国国防物资供应局助手。同年来华,任美国 志愿航空队队长陈纳德的副官。1942 年初在香港被日军俘虏,同年 6 月由交 换战俘获释。后又以美国*《租借法案》驻重庆代表团成员身分来华。1943 —1945 年復任美国第十四航空队上尉参谋。在*史迪威事件中,反对史迪威 而支持蒋介石。为美国院外援华集团的骨干人物。着有《我们控告》、《寂 静的大地》等。 艾克尔伯格(boberwrenceeichelberger,1886—1961)美国将领。 1909 年毕业于西点军校。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后执 教于西点军校。1940—1942 年任校长。1942 年调到太平洋战场,任第四十一 师师长,不久升任第一军军长,获中将衔。曾主持训练和重整撤至澳大利亚 的美、澳军队。同年 11 月率部参加巴布亚半岛战役。1943 年参加收復新几 内亚和新不列颠群岛登陆战役。1944 年升任第八集团军司令,参与指挥反攻 菲律宾的战斗,发展了以小分队进行两栖挺进的战术。1945 年参加对日本本 土的进军。战后率第八集团军占领日本。1948 年退役。1954 年获上将衔。着 有回忆录《从丛林打到东京》。 第99页 艾塔佩战役  日军在新几年亚的进攻战役。为减轻纽几内亚西部日军所 受的压力,日第十八军司令部于 1944 年 4 月下旬开始筹划进攻纽几内亚中部 北海岸的艾塔佩(aitape)。7 月 10 日,日军约 5.5 万人,向艾塔佩发动全 面进攻,但不久即为美澳联军击退;日军又于 7 月 21 日和 8 月 1 日再次进行 攻击,均遭挫败,且受到重大损失。8 月 3 日,日第十八军司令部被迫下令 停止此战。 艾森豪(dwightdavideisenhower,1890—1969)美国将领。1915 年西点军校毕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国内从事军事训练工作。工 918 年 负责创办美国陆军第一所战车训练营。二十年代先后在指挥参谋学院和军事 学院深造。1929—1939 年任职于陆军部和美国驻菲律宾军事顾问团。第二次 世界大战爆发后回国,歷任步兵团长、师和集团军参谋长等职。因在一次大 规模军事调度演习中的出色表现,受到陆军参谋长马歇尔的赏识,晋升为准 将。1942 年初艾森豪马歇尔任命他为陆军参谋部作战处处长,晋升少 将。同年 5 月率军事观察团赴英国考察欧洲战事。不久受马歇尔推荐,被任 命为欧洲战场美军司令,晋升中将。任内善于协调与英国的军事合作关系。8 月出任北非战场盟军最高司令,指挥进攻北非的*火炬代号的行动。1943 年 1 月参加*卡萨布兰卡会议后,旋即任北非和西地中海地区盟军指挥,擢升上 将,先后指挥突尼西亚战役、西西里登陆战役和义大利之战。同年 12 月被任命 为欧洲盟军最高统帅,领导制订和实施盟军在西欧登陆的*霸王行动。1944 年 12 月获五星上将衔。在指挥西欧战场盟军的作战中,反对英国军方“单刀 直入”的战略,主张执行全线推进的“宽正面战略”,以使德军首尾不能相 顾而加速溃亡。指挥盟军解放法国和低地国家后,进入德国本土。1945 年实 施鲁尔战役,继而挥师易北河与苏军会师,取得欧洲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德国投降后任驻德美军司令。后任陆军参谋长等职。1948 年退役,任哥伦比 亚大学校长。1950—1952 年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总司令。1953—1960 年两度 当选为美国总统。着有回忆录《远征欧陆》、《白宫岁月》等。 艾尔茨-鲁赫那赫(paulfreiherrvoneltz-rübe-nach,1875—1943)德 国邮电部长(1932—194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铁路运输专家在德国 最高统帅部供职。1921 年任德国铁道总管。1932 年起任邮电部长,纳粹党执 政后留任,直至病死。 古安(félixgouin,1884—1977)法国抵抗运动活动家。社会党人。1924 年起长期为议员。1940 年法国败降后,于 7 月 10 日投票反对授予贝当全权。 后投身抵抗运动,在南方非占领区重建法国社会党。曾出席*里沃姆审判,为 勃鲁姆等辩护。1942 年 8 月,经西班牙去伦敦,代表社会党参加战斗法国。 1943 年 6 月到阿尔及尔,任国家改革委员会主席,参加筹备召开临时谘询议 会的工作。三次出任临时谘询议会主席,为团结各派抵抗力量作出了贡献。 战后曾短期任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主席。 古边科(ahtohaлekceebnчГy6ehko,1908—1939)苏联军人。曾 参加西班牙内战。1938 年 3 月志愿到中国参加抗日战争,先后击落日机 5 架。 5 月 31 日在汉口附近的空战中,首次实施空中撞击敌机并安全着陆,因此获 苏联英雄称号。1938 年 8 月任白俄罗斯军区空军副主任,获上校衔。次年 3 月因公殉职。 古佐尼(alfredoguzzoni,1877—1965)义大利将领。曾在厄利垂亚 服役。1936 年任厄利垂亚总督。1939 年 4 月率军入侵阿尔巴尼亚,并任占 领军司令。后又主持制订侵略希腊的计划。1940 年 6 月指挥第四集团军进攻 法国,未获战果。同年 11 月出任陆军副大臣和最高指挥部副总参谋长,力主 德军进入北非作战。1943 年 7 月在西西里岛指挥防御战失败后,即不再发挥 作用。 古谢夫  1德米特里·尼古拉耶维奇·古谢夫(1894—1957)。苏联将 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沙俄军队服役。1919 年加入红军,参加国内战争。 1926 年毕业于高级步兵学校。1932 年加入联共(布)党。苏德战争开始时为 少将,任列宁格勒方面军参谋长,参加列宁格勒保卫战。1944 年晋升上将。 同年 4 月起任第二十一集团军司令(至战争结束)。参加过维堡、维斯瓦河- 奥得河、柏林和布拉格等战役。战后曾任列宁格勒军区司令。1955 年退役。 2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古谢夫(1897—1962)。苏联将领。1918 年参军。 翌年加入俄共(布)党。参加过国内战争。1935 年起在总参谋部工作。1941 年毕业于总参军事学院。苏德战争前期任骑兵师长和军长。1942 年 6 月起至 战争结束,先后任第四、第二十、第四十七和第四十八集团军司令。率部参 加列宁格勒防御战和解放白俄罗斯、波兰和东普鲁士的作战。1945 年晋升上 将。战后曾任军区司令、华沙条约联合武装部队副参谋长等职。 古列维奇(mnxanлnфobnчГypebnч,1893—1976)苏联 飞机设计师。1925 年毕业于哈尔科夫工学院飞机制造系。初从事滑翔机的设 计与制造,后在航空工业企业工作。1938 年起为副主任设计师。1940 年同* 米高扬一起研制 mnГ-1 型歼击机。后经改进成为*mnГ-3 型歼击机,广泛 使用于苏德战争。战后继续从事高速喷气式歼击枫的研制工作。1964 年获技 术科学博士。 第100页 古贺峰—(1885—1944)日本海军将领。毕业于海军兵学校和海军大学。 曾任联合舰队参谋。1926 年任驻法国武官。回国后任海军大臣财部彪的副 官,支持其签订 1930 年的《伦敦海军裁军条约》,并帮助海军次官山梨胜之 进与*舰队派抗争,使条约最终得以签订。1930 年 12 月调任巡洋舰舰长,1932 年晋升海军少将。1933 年任军令部第二部部长,后歷任练习舰队司令官、军 令部次长、第二舰队司令官、*中国方面舰队司令长官等职。太平洋战争爆发 前,主张日本统治者应“坚决制止开战”。1942 年 5 月晋升海军大将,任横 须贺镇守府司令长官。1943 年 5 月继山本五十六出任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固 守特鲁克,主要使用陆基飞机作战,但无法挽回败局。1941 年 3 月 31 日在 从帛琉群岛飞往棉兰老岛途中,座机失事身亡。死后追封海军元帅。 古德里安(heinzguderian,1888—1954)德国将领。1914 年毕业于柏 林陆军大学。曾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升至上尉。战后继续在国防军任职。 二十年代起即注意研究坦克的作用,积极倡导组建独立的坦克装甲部队,系 纳粹德国坦克部队创建人之一。1935 年起先后出任新建的坦克师参谋长和师 长。1936 年升为少将。同年发表《注意!坦克》一书,提出在狭窄正面上集 中使用大量坦克,实施大纵深的高速突贯。1938 年晋升中将,任第十六坦克 军军长,参加占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1939—1940 年先后出 任第十九军军长和坦克集群司令,参加入侵波兰和法国。其坦克部队担任进 攻法国的主力,穿过阿登高地突入,经*色当之战,直趋英吉利海峡,奠定* 法兰西之战的胜利,为此晋升上将。 1 年调任第二坦克集群司令,参加闪击苏联,以果断行动和大纵深突击, 从中路沿明古德里安斯克、斯摩棱斯克向莫斯科进攻。8—9 月间一度南下参 加基辅战役。同年 12 月在莫斯科地区败退,被解职转入预备役。1943 年 3 月復入现役,出任坦克兵总监。翌年 7 月任陆军总参谋长。1945 年 3 月因前 线失利,再次被希特勒解职。后为美军所俘,不久即获释,定居联邦德国。 另着有《回忆录》。 古谢因-扎杰(1918—1944)苏联军人。1941 年参军。次年提比里西步 兵学校毕业后,任迫击炮排排长(中尉衔)。1942 年 8 月在史达林格勒会战 中负重伤被俘,囚禁于义大利、南斯拉夫战俘营。1944 年初逃出战俘营,化 名米哈伊洛,加入在斯洛维尼亚地区和义大利北部活动的南斯拉夫游击队。 精通德语,常化装成德国军官深入敌占区收集情报、袭击敌人、营救被俘者。 同年 11 月 16 日在战斗中中敌埋伏,英勇牺牲。战后被追授苏联英雄称号。 古斯塔夫防线(gustavlinie)1943 年 10 月—1944 年 5 月德军在意大 利南部的防线。由驻守义大利的德军统帅*凯塞林指挥布设。以卡西诺 (cassino)的隘道为枢轴,西起加里利亚诺(garigliano)河口,东至桑格 罗(sangro)河口,横越义大利半岛,阻断盟军北上罗马的道路。盟军久攻 不克,损失惨重,形成*义大利之战第一个僵持的冬季。 古斯塔夫铁道炮(gustav)德国火炮。在铁道上行驶,被炮手称为多拉 (dora)。为世界上最大的火炮。由克虏伯康采恩设计并制造,以古斯塔夫·克 虏伯之名命名。1937 年开始秘密研制,1942 年制成。口径 800 毫米,全长 43 米,宽 7 米,高 11.6 米,总重 1329 吨,需配备操作和警卫等人员 1400 名,可发射 4.75 吨高爆炮弹,最大射程 47 公里;或发射 7 吨混凝土破坏弹, 最大射程 38 公里。首次用于塞瓦斯托波尔战场,曾钻入地下 30 米,摧毁一 个苏联地下弹药库,后打算调往列宁格勒,被苏军阻止。1944 年配置在华沙 城外,参与镇压*华沙起义。大战末期在巴伐利亚铁道上被美军缴获。 本庄繁(1876—1945)日本将领。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早 年参加日俄战争。后歷任陆军大学教官、参谋本部课长、旅团长和师团长。 其间一度担任张作霖的军事顾问及驻华武官。1931 年 8 月任关东军司令官, 参与发动*九·一八事变和制造*“满洲国”。1932 年 8 月调任军事参议官。 次年晋升大将,任裕仁的侍从武官长。1935 年封为男爵。1936 年编入预备役。 先后于 1938 和 1939 年就任伤员保护院总裁和军事保护院总裁。日本投降后 于 1945 年 11 月畏罪自杀。 本土舰队(homefleet)英国海军战略战役编队。为英国海军的主力。 1933 年以英国大西洋舰队为基础组建,主要基地为斯卡珀湾和波特兰。无回 定作战海区,常派出独立作战的分遣舰队,但没有保卫北海南部和英吉利海 峡的司令部以及保卫大西洋航道的西海岸司令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拥有 7 艘战列舰、4 艘航空母舰、2 艘战列巡洋舰和 15 艘巡洋舰等。大战爆发后, 即展开对德国实施深远封锁,建立*护航制度,组成 8 个搜索舰队(编号为 f、 g、h、i、k、l、x、y)在大西洋搜索德舰。1939 年 10 月在斯卡珀湾遭德国 潜艇袭击。同年 12 月进行拉普拉塔河口外海战。1940 年先后参加支援挪威 战役和法兰西之战,进行北海峡护航战和托伊拉达海战。1941 年 2 月袭击意 大利海岸。同年 5 月在大西洋拦截击沉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以后主要在大 西洋之战中对付德国潜艇。1943 年 7—9 月先后支援西西里岛登陆战役和萨 勒诺登陆战。同年 12 月进行北角海战。1944 年参加霸王行动。同年下半年, 随着欧洲战局胜利发展,德国海军丧失战斗力,遂抽调大批舰挺到太平洋对 日作战。战时歷任舰队司令:福布斯([插rlesforbes,1888—1960]1939 —1940)、*托维(1940—1943)、*弗雷泽(1943—1944)、穆尔([henrymoore, 1886—1978]1944—1945)。 第101页 本-古里安(davidben-gurion,1886—1973)犹太復国主义运动领导人。 生于波兰,1906 年移居巴勒斯坦。曾在土耳其求学。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参与 发起组织犹太军团,参加攻占巴勒斯坦的战役。1935 年任世界犹太復国主义 组织执行委员会主席兼巴勒斯坦犹太办事处负责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勐烈抨击希特勒消灭犹太人的政策。1942 年 5 月在纽约公开唿吁战后在巴勒 斯坦建立犹太人国家。战后长期任以色列总理。 本间雅晴(1887—1946)日本将领。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 1918 年派驻英国,先后任随从武官和驻英武官。1935 年任第三十二旅团长。 1937 年就任参谋本部第二部部长。1938 年 7 月晋升中将,任第二十七师团长。 1940 年任台湾军司令官。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初,任*日本第十四方面军司令 官,指挥入侵菲律宾,攻占巴丹半岛。后因内部分歧于 1942 年 8 月被解职。 1944 年 7 月任小矶内阁的内阁嘱託。战后因曾大量残杀美国和菲律宾战俘及 死亡行军的本间雅晴罪责,被美国在马尼拉的军事法庭判处绞刑。 本宁顿号航空母舰(bennington)美国航空母舰。1945 年服役。属“埃 塞克斯”级。排水量 2.71 万吨,航速 33 节,载机 80 余架。1945 年初编入 现役,先后参加硫黄岛战役、攻击日本本土和沖绳岛战役。 辻政信(1902—?)日本军人。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陆军大学。1931 年*十月事件时曾参加*樱会活动。1932 年任步兵第七联队中队长,参加上海 一·二八事变,负伤。1933 年 4 月任日本参谋本部参谋。1937 年任华北方面 军参谋、关东军参谋。1939 年*诺门坎事件中任作战参谋,採取强硬性的作 战方式,后因作战失利被免职。次年调任台湾军研究部部员,中佐军衔。太 平洋战争中作为第二十五军作战参谋,参加策划侵占新加坡作战。1942 年任 参谋本部作战班长,参加指挥瓜达尔卡纳尔岛作战。1943 年晋升大佐,后歷 任陆军教官,中国派遣军参谋,第三十三军参谋,第三十九军参谋。1945 年 任第十八方面军参谋,驻泰国直至战败。后潜入中国,1948 年回国,以战犯 罪被捕。1950 年获释。后曾当选为众议员和参议员。1961 年在寮国旅行中失 踪,1968 年宣告死亡。着有《诺门坎》、《潜行 3000 里》、《诺门坎秘史》 等。 可畏号航空母舰(formidable)英国航空母舰。1940 年建成。排水量 2.3 万吨,最大航逮 30 节,可载飞机 35—40 架。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在*英 国地中海舰队服役。1941 年 3 月参加马塔潘角海战,4 月袭击的黎波里,5 月在克里特岛战役中被德国俯冲轰炸机击伤。修復后于 1942 年上半年一度调 在印度洋。重返地中海后,同年 11 月支援盟军北非登陆战役。1943 年 7 月 参加西西里岛登陆战役。1944 年底调往太平洋。1945 年 5 月,在琉球群岛被 日本神风特攻队炸伤。 左权(1905—1942)中国将领。原名纪权,号叔仁。黄埔军校毕业。1925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赴苏联。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和伏龙芝军事学院 学习。1930 年回国,曾任红一军团参谋长、代理军团长。1934 年参加长征, 北上抗日。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副参谋长,东度黄河,深入敌后,协 助朱德、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创建华北抗日根据地。 1938 年参与组织指挥晋东南反“九路围攻”。1940 年参与指挥*百团大战。 曾领导创建黄崖洞兵工左权厂,1941 年 11 月率部参加*黄崖洞保卫战。1942 年 5 月 25 日在山西省辽县(今左权县)麻田附近与日军作战时牺牲。着有《八 路军的战斗教练工作》、《袭击战术》等。 左近司政三(1879—1969)日本海军将领。毕业于海军兵学校和海军大 学。早年在驻荷兰和英国使馆任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歷任伦敦海军裁军会 者日本首席随员、练习舰队司令官和海军次官等职。1932 年*一·二八事变 时,主张扩大对华侵略,以抗衡陆军在中国东北的影响。后出任第三舰队司 令官、佐世保镇守府司令长官。获海军中将衔。1934 年转入预备役。旋任北 桦太石油会社社长,第三届近卫内阁商工大臣,后一度任铃木内阁国务大臣。 布希(vannevarbush,1890—1974)美国科学家,电气工程师。哈佛大 学和麻省理工学院毕业。曾执教于塔夫茨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三十年代初 研制出第一台电子模拟计算机。后任华盛顿卡内基学会主席。1940 年说服罗 斯福总统成立由国防部门、大学和企业代表组成的国防研究委员会,旨在军 事科学技术研究方面作好战争准备。委员会成立后任主席。1941 年任科学研 究与发展局局长,负责协调为战争服务的科学研究,在组织研究雷达、电子 设备、实战用火箭、炸弹和飞弹的无线电引信、原子弹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后任总统原子能军事政策委员会主席。战后继续在美国政府科学研究机构任 职。 布尔(haroldbull,1893—)美国将领。1939 年任美国陆军参谋长秘书。 1941 年美国参战后任陆军部作战处处长,晋升少将。1943 年受马歇尔派遣赴 北非战场任特别观察员,曾短期出任美国第三军军长。1943 年 9 月调任筹划 *霸王行动机构*“科萨克”的作战处副处长。1944 年 2 月任盟国远征军最高 统帅部作战处处长,为艾森豪所信任的顾问。 第102页 布施(ernstvonbusch,1885—1945)德国将领。1904 年毕业于普鲁士 武备学校。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1919 年起在国防军中任职,歷任 师长、军长。1939 年任第十六集团军司令。参加侵略波兰、法国和苏联的战 争。以作战手段残酷着称。1943 年晋升元帅,出任东线中央集团军群司令。 1944 年 7 月,因所部在白俄罗斯地区遭围歼而解职。1945 年 3 月,復任西线 德军集群司令,防守北海沿岸和什勒斯维希-霍尔斯坦。德国投降后被英军 俘虏,死于战俘营。 布朗(alfredernestbrown,1881—1962)英国政务活动家。早年曾为 公司职员和浸礼会非神职宣教师。1923 年起当选为自由党下院者员,进入政 界。先后在卫生部和矿业部任职。1935—1940 年任劳工大臣,后任苏格兰事 务大臣。1941—1945 年先后任卫生大臣和兰开斯特公爵郡大臣。1944 和 1945 年初还兼任联合国枚济总署欧洲委员会主席。1945 年 5—7 月,曾短期任飞 机生产大臣。战后即离开政界,活跃于国际宗教事业。 布勒(philippbouhler,1899—1945)纳粹德国元首办公室主任(1934 —1945)。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加入纳粹党。参与编辑*《人民观察 家报》。1933 年任纳粹党全国指导处成员和国会议员,获党卫队旅队长衔(相 当于少将)。1934 年任慕尼黑警察头目。同年出任元首办公室主任,负责处 理希特勒的各种文件事务等,併兼任纳粹党保护民族社会主义文学监察委员 会和德国歷史书籍与教育资料研究会主席。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追随戈林, 1945 年 5 月自杀。着有希特勒喜读的《拿破崙,一个天才的彗星式道路》。 布瓦松(pierreboisson,1894—1948)法属西非总督(1940—1943)。 初为小学教师,后转入政界。长期在殖民地服务,先后任法国驻喀麦隆专员 和赤道非洲总督。1940 年 6 月被贝当政府任命为西非总督兼黑非洲高级专 员;9 月 23 日在达喀尔击退自由法国海军和英国海军的联合进攻。1942 年 11 月盟军在北非登陆后,转而宣布对轴心国作战。接受吉罗领导,任*帝国 防务委员会委员。1943 年 6 月离职,并于年底被捕。战后在送交法国最高法 院审判前去世。 布卢姆(slobloom,1870—1949)美国众议员。生于中国北京—波兰犹 太人家庭。早年从事文艺与戏剧事业。1923 年入选众议院。1939—1947 年任 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1939 年曾在众议院提出撤销武器禁运的《布卢姆法 案》,并获得通过。支持罗斯福政府反对孤立主义和修改《中立法》的外交 政策。1945 年为美国出席旧金山联合国大会的代表团成员。战后曾积极支持 犹太復国主义运动。1949 年再任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着有《布卢姆自 传》。 布列特(williamchristianbullitt,1891—1967)美国外交官。1913 年毕业于耶鲁大学。当过费城《大众纪事报》记者。后任国务卿助理,出席 1918 年巴黎和会。次年访苏会晤列宁,主张承认苏俄。1933 年美苏建交后, 为首任驻苏大使。1936—1940 年任驻法大使。主张集体安全,反对孤立主义 和绥靖政策,曾敦促罗斯福总统帮助法国建设空军。1941—1942 年为无任所 大使,赴北非和近东执行外交使命。1942—1943 年任海军部长特别助理,后 因涉及副国务卿韦尔斯辞职一案,开罪罗斯福而被解职。1944 年任《生活》 杂志驻外记者,与戴高乐关系密切,曾参加战斗法国军队,获少校军衔。战 后主张援蒋反共政策。着有《对美国人民的报告》、《大地本身》等。 布劳恩(wernherfreiherrvonbraun,1912—1977)德国科学家。出身 于普鲁士维尔西茨(wirsitz,即今波兰维日斯克 wyrzysk)。早年就读于苏 黎世工学院。1930 年入柏林理工学院,参加德国航天学会,致力于研制液体 燃料火箭。1932 年毕业。1934 年获柏林大学物理学博士。同年 12 月,成功 发射两枚试验性火箭,升高达 2.4 公里。1937 年起任德国的*佩讷明德军用 火箭试验场技术主任。大战期间,领导研制*v-2 火箭。1944 年 9 月 8 日发射 成功。在盟军攻占发射场以前,7 个月内共向英国发射 3600 枚 v-2 火箭。大 战结束时,被美军俘虏,随即与其他 112 名火箭专家(连同 100 枚火箭及全 部技术资料)被押送到美国,后在美国继续从事研究。1955 年入美国籍。后 歷任美国马歇尔航天中心主任、美国国家航空与航天局局长助理帮办等。1972 年退休。 布里农(fernanddebrinon,1885—1947)法国新闻记者。初在拉萨尔 财团的《新闻日报》工作。1933 年会见希特勒,并公布谈话全文,吹捧法西 斯主义。1940 年法国败降后,促成*赖伐尔和*阿贝茨的接近,并出任维希政 府驻被占领区总代表(领大使衔)。后成立“法国新闻和报刊社”,专事传 播德国官方发布的消息,积极推动*法国反布尔什维主义志愿军团的成立。 1942 年 11 月任赖伐尔的秘书长。1944 年 9 月巴黎解放后,逃亡德国的西格 马林根(sigmaringen)。1945 年 5 月被捕。后被处死。 布里杜(eugènebridoux,1888—1955)法国将领。军人出身,1934 年 曾任第二轻骑兵团上校司令。1938 年获准将衔。1940 年 6 月率第四十一师在 前线作战,被俘。次年 3 月获释后,出任维希政府驻被占领区代表团秘书长。 1942 年 4 月任陆军部国务秘书,同意德国警察进入非占领区进行搜捕。同年 11 月,德军进占法国南部非占领区时,下令不抵抗;并企图在北非和西非以 游击战对抗美英联军。1943 年 3 月任维希政府国防部国务秘书。1944 年 9 月巴黎解放后逃往德国的西格马林根(sigma-ringen)。战后逃亡西班牙。 1948 年被法国最高法院缺席判处死刑。 第103页 布罗塞(diego插rlesbrosset,1898—1944)法国将领。战前长期在 北非服役。大战爆发后,曾被派往哥伦比亚。1940 年 6 月到伦敦参加抵抗运 动。晋升为中校。被维希政府缺席判处死刑。1941 年 4 月率自由法国部队在 衣索比亚配合英军作战。后任*贾德卢的参谋长,先后参加利比亚、突尼西亚 战役,战功卓着。旋奉命出任第一自由法国师师长,于 1944 年 4 月赴义大利 作战。8 月在法国南方登陆,同月底,晋升为少将。转战土伦、里昂等地, 于 11 月 20 日阵亡。 布洛克  1让-里莎尔·布洛克(jean-ri插rdbloch,1884—1947)。 法国作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开始文学创作。三十年代即投身反法西斯斗争, 支持西班牙共和国,倡导建立“国际作家保工文化联盟”。1940 年法国败降 后,参加抵抗运动。次年流亡苏联。1941 年 7 月—1944 年 10 月在莫斯科电 台定期发表演说,宣传抗战。1943 年创作话剧《土伦》,反映*土伦沉船事 件。重返法国后仍继续从事文学创作。着有《从被出卖的法国到拿起武器的 法国》等。2马尔克·布洛克(marcbloch,1886—1944)。法国歷史学家。 长期在斯特拉斯堡大学和巴黎大学任教,“年鑑派”的创始人之一。大战爆 发后,在*法国二局服役。《贡比涅停战协定》签订后,转至蒙彼利埃任教, 并参加抵抗运动组织*自由射手。发行《自由报》,宣传抗战思想。曾受*穆 兰委託,收集并研究国内各种情况,提供给战斗法国领导机构。1944 年被捕 后牺牲。着有《奇怪的失败》,并出版地下刊物《政治手册》。 布莱梅(thomasalbertmey,1884—1951)澳大利亚将领。1906 年入 伍。曾在印度学习军事。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获准将衔。后一度退役。 1935 年受封爵士。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为中将,1940 年受命在中东指挥澳 大利亚第一军。1941 年春巴尔干战役时,率部在希腊抵抗德军的入侵。希腊 沦陷后,被任命为驻中东地区英军副总司令。1942 年奉召回国,负责本土的 防御工作,任澳大利亚集团军司令。同年 9 月至 1943 年 1 月任西南太平洋战 区盟军地面部队司令,先后在纽几内亚和索罗门群岛指挥部队同日军作战。 战后退役。1950 年获元帅衔。 布朗宁(frederickarthurmontaguebrowning,1896—1965)英国将领。 受教于伊顿公学和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服役于皇 家近卫步兵第一团,在法国作战。战后主要从事部队组训工作。1940 年受命 组建空降兵。1941 年 10 月任第一空降师师长,后扩建到一个军,包括伞降 兵和滑翔机降兵共两个师和一个特种旅,任中将衔司令(1944 年 1 月)。在 1943 年 7 月*西西里岛登陆战役中,首次大规模使用空降兵作战,损失甚大。 1944 年 6 月在诺曼第登陆战役中发挥作用。同年 8 月任盟军空降第一集团军 副司令,在随后的*阿纳姆空降战役中所部损失惨重。11 月调任盟军东南亚 战区总司令蒙巴顿的参谋长,直至战争结束。1946 年任陆军大臣军事秘书, 1948 年辞职并退役,为伊莉莎白公主(1952 年为女王)掌管皇室财务。 布琼尼(1883—1973)苏联将领。1903 年应徵入沙俄军队。不久参加日 俄战争。1908 年毕业于彼得堡骑兵学校。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升至上士。 十月革命时为驻明斯克的高加索骑兵师士兵苏维埃副主席,后返家乡组织骑 兵部队。1919 年加入俄共(布)党。国内战争期间歷任骑兵师长、军长和第 一骑兵集团军司令。1924—1937 年任红军骑兵监察员。1932 年带职毕业于伏 龙芝军事学院。1934 年起为联共(布)党中央委员。1935 年首批获苏联元帅 衔。1937 年任莫斯科军区司令。1939 年任副国防人民委员。翌年 8 月为第一 副国防人民委员。苏德战争爆发后成为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成员,曾先看担任 大本营预备队集团军集群司令(1941 年 6 月)、西南方向总司令(1941 年 7 —9 月)、预备队方面军司令(1941 年 9—10 月)、北高加索方向总司令(1942 年 2—5 月)和北高加索方面军司令(1942 年 5—9 月)。在指挥作战中多次 失误,以后作用日益减少。1943 年 1 月起调任苏联骑兵司令。战后曾兼任农 业部副部长、骑兵监和国防部总监组总监等职。着有《骑兵兵团的战术基础》、 《顿河骑兵第一集团军》和《歷程》(3 卷)等。 布奥西(brunobuozzi,1881—1944)义大利抵抗运动战士。早年为技 工,参加义大利社会党,负责领导工会运动,积极开展反法西斯斗争。1926 年流亡瑞士和法国。1937 年 7 月被选入社会党领导机构。大战爆发后,1941 年被捕囚禁,在狱中继续斗争。1943 年 7 月墨索里尼垮台后获释,领导“工 业工人工会联盟,并组织都灵工人八月罢工。后前往罗马促成义大利共产党 和天主教民主党就工会联合问题达成协议。1944 年 4 月被德军逮捕,不久披 杀害。 布雷肯(brendanrendallbracken,1901—1958)英国新闻大臣(1941 —1945)、出版商。少年时曾逃罪辍学去澳大利亚,1919 年回英国,在大学 就读两学期后成为预备学校教师。后主办多种杂志。经由《观察家》报主编 加文(jameslouisgarvin,1868—1947)的引荐,结识邱吉尔,并成为其积 极支持者。1929 年起当选为保守党下院议员。1939—1941 年为邱吉尔的议会 私人秘书。1941 年起任新闻大臣。1945 年任海军大臣。战后曾创办杂志《当 今歷史》,任英国记者联盟主席。慷慨捐款创办剑桥大学邱吉尔学院。 第104页 布尔加宁(1895—1975)苏联将领。1917 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 1918—1922 年在全俄肃反委员会工作。后调至最高经济委员会工作。1931 年起任莫斯科布苏维埃主席。1934 年起当选为联共(布)中央委员(1952 年后改为苏共中央委员至 1961 年)。1937 年任俄罗斯联邦共和国人民委员 会主席。翌年起任苏联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兼国家银行行长。苏德战争爆发后 调至军队工作,歷任西方方面军、波罗的海沿岸第二方面军和白俄罗斯第一 方面军的军事委员(政委)。1944 年 5 月获上将衔。同年 11 月,任副国防 人民委员和国防委员会委员。1945 年 2 月成为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成员。战后 歷任武装力量部副部长和部长、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先后当选为联共(布) 党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和委员(1952 年后改为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1947 年获苏联元帅衔。史达林逝世后,歷任部长会议副主席兼国防部长、部长会 议主席。 布里尔顿(lewishydebrereton,1890—1967)美国将领。1911 年毕业 于美国海军学院。后服役海军。1913 年成为飞行员。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 1941 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任驻菲律宾的美国远东军空军司令,指挥保卫菲 律宾的空战。后歷任驻印度的第十航空队、驻中东空军部队和驻欧洲的第九 航空队司令等职。1943 年组织并指浑实施*普洛耶什蒂轰炸。1944 年晋升中 将。同年 6 月参加诺曼第登陆战役,8 月出任盟国第一空降集团军司令,参 与指挥西欧战场的空战。1948 年退役。着有《布里尔顿日记》。 布里奇斯(edwardettingdenebridges,1892—1969)英国战时内阁秘 书长(1940—1945)。受教于伊顿公学和牛津大学。1919 年进入财政部,歷 任助理秘书、司长等职。1938 年起任内阁秘书、帝国防务委员会秘书、经济 谘询委员会秘书和国防协调大臣秘书。1940 年 5 月,成为*英国战时内阁的 秘书长,直至战争结束。战后曾任财政部次官、核能研究院主席及多种荣誉 职位。1957 年受封贵族称号。 布柳赫尔(bлnnkohctahtnhobnчbлюxep,1890—1938)苏 联将领。1916 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参加过国内战争。1918 年夏率被围 困在奥伦堡的红军长途突围成功。1921 年任远东共和国陆军部部长兼人民革 命军总司令。1924—1927 年在广州任中国革命政府总军事顾问,化名加伦。 1927 年起歷任乌克兰军区副司令、远东特别集团军司令。1935 年任远东军区 司令,首批获苏联元帅衔。1938 年夏在哈桑湖战斗中击溃日军。死于肃反运 动。 布莱德雷(omarnelsonbradley,1893—1981)美国将领。1915 年毕业 于西点军校。1925 年和 1929 年先后毕业于陆军步兵学校和指挥与参谋学校。 二十年代末任本宁堡步兵学校教官职。1934 年陆军军事学院毕业后任西点军 校教官。1940 年任本宁堡步兵学校校长,晋升准将。1941 年美国参战后,歷 任师长。1943 年初调任美军欧洲战场司令艾森豪的参谋,协助实施在北 非登陆的*火炬代号的行动计划。不久,应巴顿请求出任其第二军副军长,旋 升任军长。同年 5 月攻占比塞大后,晋升中将。布菜德雷后率部参加西西里 登陆战役。同年 8 月出任美军第一集团军司令。1944 年 6 月诺曼第登陆战役 时,为美军前敌总指挥,率军攻占法国瑟堡港,为盟军后勤供应提供了保证。 后任*盟国第十二集团军群司令,晋升上将。1944 年 8 月至 1945 年春,率部 转战于法国北部和低地国家(荷、比、卢等),并率先在雷马根(remagen) 渡过莱茵河,攻入德国腹地。以善于训练部队和平易近人被称为“大兵的将 军”。战后歷任美国陆军参谋长,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等职。1950 年获五星 上将衔。着有《一个士兵的故事》。 布伦式机枪(bren)大战期间大英国协国家使用的轻机枪。由捷克斯洛伐 克布尔诺兵工厂设计,1936 年起英国恩菲尔德皇家小兵器制造厂制造,供英 联邦国家使用。英国制造的口径 9.23 毫米,加拿大制造供中国军队使用的口 径 7.92 毫米,有效射程 1500 米以上,射速每分钟 550 发。其中4 型全长 1.1 米,枪管长 0.57 米,重 9 公斤。易于装弹、擦洗和操作,枪管可很快拆换。 战后改进成 l4 式,口径 7.62 毫米,继续使用。 布拉席哈克(robertbrasich,1909—1945)法国合作主义分子,作 家。毕业于巴黎高师。初从事写作,三十年代转入政界,倾向法西斯主义, 为*法兰西行动主编文学刊物,吹捧希特勒和佛朗哥。1940 年入伍,不久被 俘。获释后到巴黎,开始主持极右刊物《处处都有我》,支持贝当,鼓吹法、 德合作,宣传反犹和所谓*民族革命,散布日耳曼人至上论。1944 年 9 月被 捕。次年初被法国最高法院判处死刑。 布拉格战役  苏德战争结束阶段苏军发动的最后一次进攻战役。1945 年 5 月 6—11 日,由乌克兰第一、集四、第二方面军共同实施。*柏林战役后, 盘踞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德军集团(*中央集团军群和奥地利集团军群所属部 队,共 90 余万人,火炮和迫击炮 9700 门,坦克和自行火炮 1900 辆,飞机 1000 架)已孤立无援。苏军为围歼该部敌军而投入兵力 200 余万人,火炮和 迫击炮 3.05 万门,坦克和自行火炮 2000 辆,飞机 3000 余架。5 月 5 日布拉 格起义。翌日苏军发起进攻,9 日拂晓突入布拉格市,随后继续推进,德军 几乎全部陷入合围,只有少数逃到美军作战区。5 月 10—11 日,德军陆续停 止抵抗,被传达 86 万人。捷克斯洛伐克全境遂告解放。经苏军总参谋部 1987 年审定,列为苏联卫国战争中的 51 个战略性战役之一。 第105页 布拉格起义  即“捷克人民五月起义”。 布罗索勒特(pierrebrossolette,1903—1944)法国抵抗运动活动家。 毕业于巴黎高师,后在大学任教。法国社会党党员,曾任《人民报》国际版 编缉。大战爆发后入伍,法国败降后復员。后在巴黎开设书店,与*解放北方 等抵抗组织建立联繫,出版《抵抗报》。曾努力和自由法国联繫,且多次出 使伦敦汇报情况;配合*穆兰统一国内的抵抗运动。后在布列塔尼被捕,1944 年 3 月 22 日自杀身亡。 布洛姆贝格  即“勃洛姆堡”。 布留达行动  1940 年英法对德作战中,法国第七集团军前出到荷兰境 内的行动计划代号。由法军总司令向该部特别下达,作为对*d 计划的修正和 补充。计划要求,在法、英军主力向戴尔(dyle)河地区机动的同时,处在 极左翼即靠海一侧的法国第七集团军应推进到荷兰境内,占领斯海尔德 (schelde)河口地区,直至布雷达(breda)附近,保证在比利时和荷兰军 队之间建立绵亘的正面。1940 年 5 月 10 日德军向西欧发动进攻后,法国第 七集团军虽经 150 英里的机动到达布雷达,但由于荷军已溃散和进入比利时 的盟军败退而撤出。 布尔戈斯政权  西班牙内战中叛军建立的领导中心。1936 年 7月 17日, 西班牙驻西属摩洛哥的军队掀起反对西班牙共和国的叛乱,随即蔓延至本 土。7 月 30 日叛军在北方的布尔戈斯(burgos)市成立国防“洪达”(西语 junta,意为“执政委员会”),由卡瓦尼利亚将军主持。组织武装力量和宪 兵队,管辖叛军占领区。同年 10 月 1 日佛朗哥被宣布为“国家元首”和叛军 最高统帅。11 月 18 日德、意宣布承认。1939 年 2 月 28 日英、法也承认该政 权。 布达佩斯战役  苏德战争后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1944 年 10 月 29 日至 1945 年 2 月 13 日,由*乌克兰第二方面军及*乌克兰第三方面军一部实 施(共 70 个步兵师、3 个坦克军、4 个机械化军、3 个骑兵军另罗马尼亚军 14 个师和保加利亚 1 个集团军)。苏军进入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后,从南面 对匈牙利德军集团(共 51 个德国师和匈牙利师另 2 个旅)形成攻势。当时布 达佩斯附近德军无重兵防守,苏军乘隙突然进攻,初进展顺利,11 月 2 日已 进抵距布达佩斯 15 公里处。但德军速调大量兵力,阻止了苏军的进展,战斗 呈僵持状态。尔后苏军又两度发起进攻,虽未能打开局面,但切断了德军向 北退路,并在多瑙河两岸夺取了登陆场。12 月 12 日,苏军统帅部发布围歼 布达佩斯德军集团的训令,随即发动总攻,至 12 月 26 日完成对敌合围。为 解救被围部队,德军在苏军对外正面实施 3 次强大反突击,拖延了围歼时间。 12 月 27 日至翌年 1 月 18 日,苏军进行解放城市东部(佩斯)的战斗;1945 年 1 月 22 日至 2 月 13 日,进行解放城市西部(布达)的战斗。结果全歼守 城德军 18.8 万人。此战役期间,匈牙利成立临时政府并于 1944 年 12 月 28 日对德宣战。经苏军总参谋部 1987 年审定,列为苏联卫国战争中的 51 个战 略性战役之一。 布列斯特要塞(bpectckarkpeПoctb)苏联西部国境防御工事要塞。 位于白俄罗斯布列斯特市以西,临穆哈韦茨(myxabeЦ)河与苏波边界的西 布格(byr)河汇合处。1833 年开始构筑工事,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竣工。 1941 年 6 月 22 日,苏军遭到德军突然袭击,约 3.5 万名苏军陷入重围,与 上级失去联繫。苏军坚持战斗至 7 月下旬,大部牺牲,少数突围,伤者被俘。 战后于 1965 年被授予“英雄要塞”称号。建有纪念馆。 布良斯克战役  苏德战争中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1943 年 9 月 1 日 至 10 月 3 日,由*布良斯克方面军实施。目的是粉碎*奥廖尔战役后布良斯克 (bprhck)方向上的退却之敌,并强渡杰斯纳河,进而向戈梅利方向进攻。 苏军发起进攻后进展顺利,9 月 17 日解放布良斯克,9 月 20 日开始在整个地 带内追击敌人,为此专门组建了骑兵机械化集群以适应森林沼泽地作战需 要。10 月初,苏军已渡过索日(coЖ)河,在右岸夺取了登陆场。经此战役, 德军第九集团军受重创,苏军解放了整个布良斯克工业区和白俄罗斯的部分 地区。 布法里尼-圭迪(guidobuffarini-guidi,1895—1945)义大利内务副 大臣(1933—194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比萨等地参与组建法西斯战斗 团。1923 年任比萨市长。1933 年起任内务副大臣。任内加紧控制各政府机构 和地方政府,籍制社会舆论。每日均向墨索里尼提供特务情报。1943 年 2 月 离职,但仍为法西斯大委员会委员。同年 7 月 24 日在法西斯大委员会会议上 支持墨索里尼,次日被捕。9 月被德军救出,前往德国。后任萨罗共和国内 务部长,镇压游击队。1945 年 2 月被免职。4 月外逃时被游击队捕获。7 月 经最高法院审判后被处决。 布洛克歼击机(bloch)法国歼击机。布洛克工厂制造。其中 mb-151 型 翼展 10.54 米,时速 480 公里,装有 20 毫米航炮两门,7.5 毫米机枪两挺。 1933 年底首次试飞。改良后的 mb-152 型时速增加到 510 公里,但活动范围 仅为 600—650 公里。共有 632 架在空军中服役。西线战争后,残存约 320 架。1942 年 11 月均被德军缴获。后多充作教练机。 第106页 布洛克轰炸机(bloch)法国轰炸机。布洛克工厂制造。其 mb-174 型机 长 12.09 米,翼展 17.92 米,时速 530 公里,爬高 1.05 万米,活动范围 1300 —1800 公里。装备有机枪 5 挺,可携 50 公斤炸弹 8 枚。1939 年初首次试飞。 共有 52 架在空军中服役,在西线战争中作用甚大。法国败降后,倖存的 25 架转移至北非。后编入战斗法国空军。曾参加突尼西亚战役。因性能优良,其 改良型直至 1950 年方停止生产。 布祖腊河战役  德波战争中波兰军队的一次反击战。1939 年 9 月 1 日 德军以优势兵力发动突然袭击,大举入侵波兰。波军配置于波兰同德国及斯 洛伐克接壤的边境浅近纵深,被德军快速坦克摩托化兵团迅速突破和分割。8 日德军南方集团军群主力第十集团军,从中部地区突进至华沙近郊。9 日, 从边境撤至维斯瓦河支流布祖腊(bzura)河的波军 12 个师,在波兹南集团 军司令库特尔齐亚(t.kutrzeba)将军指挥下,向南对德军主力侧翼进行反 击。波军装备陈旧、缺乏空中掩护,以骑兵冲击德军坦克,损失惨重,虽一 度牵制了进攻华沙的德军,但未能扭转战局,至 19 日,全军覆没。 布鲁内特战役  西班牙内战期间的一次战役。1937 年 7 月 5 日,共和 国军指挥部为减轻佛朗哥叛军对北方战线的压力,集中 6 万人的兵力,在马 德里附近的布鲁内待(bre)方向实施反突击。翌日攻占交通枢纽布鲁内 特。叛军被迫停止在北方战线的进攻,调军增援。7 月 24 日叛军反攻,迫使 共和国军北撤併转入防御,此后叛军又在北线恢復进攻。 布鲁克-波帕姆(robertbrooke-popham,1878—1953)英国空军将领。 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毕业。1904 年为飞行员,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战 后歷任皇家空军参谋学院、帝国国防学院院长等职,1933—1935 年任大不列 颠防空总司令,领空军上将衔。1937 年退役后,任肯亚总督。第二次世界 大战爆发后重入空军,先后在加拿大和南非主持训练工作。1940 年 11 月任 远东总司令,协调驻远东海军、印度总司令以及澳大利亚和纽西兰政府的防 务活动。在多方制时中其指挥活动屡遭中阻。加强远东空防的要求和建议均 无法实现,1941 年 12 月 27 日,在马来亚战斗中途被免职。1945 年退休。 布鲁塞尔会议  1937 年根据国际联盟的建者在布鲁塞尔(brussel)举 行的讨论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问题的国际会议。1937 年七七事变日本发动 全面侵华战争后,8 月 30 日中国政府向国联控告日本侵略中国,违反*《九 国公约》与《国联盟约》。9 月 12 日中国政府再次敦促国联採取必要行动。 10 月 6 日国联大会通过远东谘询委员会提出的报告书,建议《九国公约》缔 约国举行会议,并邀请其他有关国家参加。会议由比利时出面邀请,于 11 月 3—24 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参加的有中、美、英、法、意、比、 荷、葡、挪威、丹麦、瑞典、加拿大、墨西哥、玻利维亚、澳大利亚、新西 兰、印度和南非,苏联作为特邀国出席,日本和德国拒绝参加。中国代表顾 维钧在会上要求宣布日本为侵略者,停止对日本提供贷款和输出军用物资, 并向中国提供军事援助。苏联代表团支持中国的要求。英、美、法等国对日 本採取妥协姑息立场,拒绝讨论中国的正义要求,仅就“日中冲突”交换了 意见。11 月 24 日会议通过宣言,仅号召各国用和平程序解决“中日冲突”, 唿吁日本遵守《九国公约》所规定的原则,并不分是非地要求中、日双方停 止敌对行动,只字不提对中国的援助和对日本的制裁。会议随即宣布无限期 休会,实际上纵容了日本进一步扩大侵华战争。 布干维尔岛战役  美军在南太平洋反攻中的主要岛屿进攻战役之一。布 干维尔(bougainville)岛位于索罗门群岛最西端,夺取该岛将对日军战略 要地拉包尔构成威胁。驻岛日军近 5 万人,并得到日本海空部队的支援。为 避免出现消耗战局面,南太平洋部队和地区司令*哈尔西决定选择日军防守较 弱、但地势险要的奥古斯塔皇后湾(empressaugustabay)作为突破口。预定 1943 年 11 月 1 日为登陆日。为迷惑日军,自 10 月下旬起美军开始对邻近的 布喀(buka)岛等进行空袭,并对舒瓦泽勒岛等进行佯攻。11 月 1 日,美海 军陆战队第三师在*范德格里夫特率领下实施登陆。次日,日海军从拉包尔出 击增援,与美担任掩护的第三十九特遣舰队进行*奥古斯塔皇后湾海战,日舰 队被击退。美军得以继续登陆 1 个步兵师,并很决在托罗基纳(torokina) 沼泽地上修筑起简易机场。为消除日海空军对美国登陆部队的威胁,11 月 5 日和 11 日美航空母舰编队相继对拉包尔进行突袭,迫使日重型军舰与飞机撤 往特鲁克。11 月 25 日美海军又在圣乔治(saintgeorge)角附近海面击沉日 军运送增援部队的 3 艘驱逐舰,日军增援企图破产。由于美国掌握海空优势, 布干维尔岛日军的反击受到钳制。1944 年 3 月,日将百武晴吉率 1.5 万名日 军向美军发起垂死攻击,被歼 8000 亲人,残部退入丛林,抵抗持续到 1945 年战争结束。 布良斯克方面军  苏联战略战役军团。1941 年 8 月组建,目的是掩护* 预备队方面军和*中央方面军之间的缺口,抗击*德国第二坦克集群经布良斯 克(bprhck)向莫斯科或向基辅后方可能的突击。编有 2 个集团军(不久增 至 4 个)。9 月初曾向德军侧翼实施反突击,未获成功。在奥廖尔-布良斯克 战役中失利后于 11 月被撤销。同年 12 月苏军在莫斯科城下反攻后再次组建。 初辖 3 个集团军,后再编入 3 个集团军、2 个坦克集团军和 2 个空军集团军。 参加 1941—1942 年的冬季反攻,协同*西方方面军击溃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南 翼部队。1942 年夏秋,掩护图拉和沃罗涅日(bopoheЖ)方向,并以反突击 支援史达林格勒的作战,后参加沃罗涅日-卡斯托尔诺耶战役。1943 年 3 月 再度撤销。同月底第三次组建。初辖 2 个集团军和 1 个空军集团军,后陆续 编入 4 个集团军和 2 个坦克集团军。实施奥廖尔战役和布良斯克战役。1943 年 10 月撤销。歷任司令为叶廖缅科(1941.8—10)、扎哈罗夫(1941.10— 11)、切列维钦科(1941.12—1942.4)、戈利科夫(1942.4—7)、罗科索 夫斯基(1942.7—9)、列伊捷尔([makcahДpeebnчpentep,1886— 1950]1942.9—1943.6)和波波夫(1949.6—10)。 第107页 布雷颊森林会议  正式名称为“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1944 年 7 月 1 —22 日在美国新罕布夏州布雷雪顿森林(brettonwoods)召开。美、英、 苏、中、法等 44 国的代表和专家与会,由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主持。会议 讨论了战后世界的金融问题,通过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和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国际復兴开发银行协定》,决定成立国际復兴开 发银行(又称世界银行),对于急需外援的国家提供长期贷款;成立国际货 币基金组织,提供短期贷款,调剂国际支付方面的不平衡现象,以稳定外汇 汇率。此次会议及有关协定,奠定了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 体系的基础。 布吕歇尔号巡洋舰(blücher)德国重巡洋舰。为*希佩尔号巡洋舰的姊 妹舰,同时建造。以普鲁士元帅布吕歇尔(gebhardleberechtvonblücher, 1742—1819)之名命名。1940 年 4 月 8 日晚,在挪威战役中作为攻击奥斯陆 的德国海军编队旗舰,率队进入奥斯陆峡湾。9 日凌晨,被挪威奥斯卡斯堡 (oskarsborg)要塞守军以鱼雷和火炮击沉。 布洛克-马斯卡尔特(maximelblocq-mascart,1894—1965)法国抵抗 运动活动家。战前在财经界从业。法国败降后参加抵抗运动。1940 年 12 月, 在北方被占领区建立*军民组织。1943 年 5 月代表“军民组织”、“抵抗的 人们”、“解放的人们”等 3 个抵抗组织,参加民族抵抗委员会。后为委员 会临时局成员并任副主席。1944 年起出版《解放了的巴黎人报》,传播抵抗 思想。参加 1944 年 8 月巴黎起义。战后继续从政。着有《抵抗运动大事记》。 布痕瓦尔德集中营  纳粹德国三大中心集中营之一。1937 年建于德国 魏玛西北 7 公里的布痕瓦尔德(bu-chenwald)村。原为埃特斯贝格 (ettersberg)集中营。下辖若干分营。先后共关押 23.9 万人,其中包括台 尔曼、勃鲁姆、达拉第等人,被害约 5.6 万人。囚禁者被迫为西门子公司、 容克飞机和发动机制造公司及法本工业公司服苦役,同时接受病毒和飢饿等 医学试验,甚至被剥下人皮制造灯罩或其他装饰品。受害者组成秘密小组进 行怠工抵抗,并于 1945 年 4 月 11 日举行暴动,配合美军解放该营。1958 年 在原址建立综合纪念馆。 布拉迪斯拉发-布尔诺战役  苏德战争后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1945 年 3 月 25 日至 5 月 5 日,由*乌克兰第二方面军实施。苏军首先于 4 月 4 日 攻占斯洛伐克首府布拉迪斯拉发(brativa),然后突破摩拉瓦河防御区, 于 4 月 26 日攻占布尔诺(brno)市。此战使斯洛伐克全境获得解放,并打开 了通往捷克的道路。 石巢(steinnest)大战时希特勒的野战司令部之一。1939 年秋建造, 位于德比边界以东的艾费尔山一天然山洞里,内部阴冷潮湿。1939 年 11 月 和 1940 年春曾两次使用。 石井四郎(1892—1959)日本将领,*七三一部队创建人。1920 年京都 帝国大学医学部毕业后,主动申请服役,进入军界。1921 年获军医中尉衔。 1924 年 4 月入京都帝国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细菌学等。1927 年获医学博士学 位。1928 年以武官身分歷访欧、亚、非、美洲 20 多个国家,秘密收集情报。 1930 年回国后任陆军军医学校教官,开始着手细菌的毒性研究,并在陆军高 级官员中鼓动实施细菌战。1932 年 8 月在该校建立防疫研究室,任主任。1933 年陆军省和参谋本部在黑龙江省肇东县满沟和五常县背阴河建立细菌实验 所,任所长。1938 年移驻哈尔滨东南平房镇,诡称“关东军防疫给水部”, 代号“东乡部队”,1941 年 8 月编为关东军第七三一部队,为部队长。将鼠 疫菌、霍乱菌,视作细菌战的基本武器,并对所有种类的病菌进行研究,还 灭绝人性地将活人用作实验和实施细菌战。1940 年夏亲率队到华中战区,在 宁波一带用飞机投撒鼠疫,使该地区发生疫病。1942 年 7 月因侵吞公款被解 除职务。1945 年 3 月復职,并晋升军医中将。同年 8 月苏联出兵东北时,下 令进行残杀和破坏,后携带重要资料逃回日本。战后投靠美国,因向美国提 供最新的细菌战资料而被免于追究战犯罪,编入美国陆军特种部队。后受盟 军最高司令部第二部委託,以“东京营养研究所”名义,继续从事细菌研究。 石井机关  日本为进行细菌战而设立的专门机构。因由日本鼓吹细菌战 的军医*石井四郎主持,故名。1933 年石井等在中国黑龙江省肇东县满沟和 五常县背阴河进行细菌战研究,属绝密机构,直接受陆军省和关东军首领领 导。主要培养鼠疫、霍乱、坏疽、炭疽、伤寒、副伤寒等菌种,并用活人作 试验。1938 年移驻哈尔滨南郊平房镇一带,诡称“关东军防疫给水部”,代 号“东乡部队”。后改称*七三一部队。 石原莞尔(1889—1949)日本将领。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 一度担任陆军大学教官。1922—1925 年任驻德武官。1928 年 10 月任关东军 作战主任参谋。1931 年伙同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等人策划发动九·一八事 变,后又极力主张承认“满洲国”。提倡所谓“世界最终战争论”,要以中 国东北为基点,实施“五族协和”,建立“王道乐土”,然后扩大为“东亚 联盟”以至“亚洲大同”,在青年军官中有很大影石原莞尔响。1935 年后歷 任参谋本部作战课课长、战争指导课课长,负责制定对苏作战计划。1937 年 3 月升少将,任参谋本部作战部(第一部)部长,主张集中力量伺机北进。 同年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调任关东军副参谋长。后又转任舞鹤要塞司令官。 1939 年 8 月晋升中将,任第十六师团长。1941 年 3 月,因与陆军大臣东条英 机意见不合而退出现役,专事“东亚联盟”的领导工作。晚年隐屠故里。着 有《世界最终战论》等。 第108页 石弓委员会(crossbomittee)英国为对付德国火箭袭击而设立的 专门委员会。1944 年盟军开始*诺曼第登陆战役之后,纳粹德国即以 v-1 和 v-2 火箭袭击英国本土。同年 6 月 22 日,邱吉尔下令成立专门委员会(代号 “石弓”),负责收集情报、研究和採取对付措施。主席由军需部联合政务 次官桑兹(duncanedwinsandys,1908—1987)担任,主要成员有空军副参谋 长博顿利(normanhowardbottomley,1891—1970)、英国防空司令部司令派 尔 ( frederickalfredpile , 1884 — 1976 ) 和 联 络 官 希 尔 (roderiomaxwellhill)1894—1954 等。该委员会每日直接向邱吉尔、内政 大臣、空军大臣及*英国参谋长委员会报告情况和提出防御措施。1944 年底 起,德国火箭威胁日趋减弱,该委员会亦逐渐停止活动。 石龙子型自行高炮(skink)加拿大自行高射机关炮。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期制成并使用。以*公羊型坦克为底盘,装备 4 门联装的 20 毫米机关炮。 龙云(1884—1962)中国将领。字志舟。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曾任滇 军第五军军长、国民政府军第三十八军军长、云南省政府主席。1935 年任第 二路军息司令,派兵堵截工农红军长征北上抗日。同年授二级上将衔。抗日 战争爆发后,任第三预备军司令长官兼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昆明行营主任,曾 动员民工修竣滇缅公路。1938 年 10 月任第一集团军总司令。同年 12 月助汪 精卫出逃。汪伪国民政府成立后通电“反汪讨逆”,支持民主运动。1945 年 2 月任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部副总司令。抗战胜利后,曾任国民政府军事参 议院院长、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1949 年 8 月 13 日,与*黄绍竑等 44 人 在香港发表声明,宣布脱离国民党,归向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 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 龙骑兵(dragoon)盟军在法国南部登陆的行动代号。原代号为*铁砧。 1944 年 7 月改为此名。故亦以*铁砧-龙骑兵”作为此行动代号。参见“法国 南部登陆战役”。 龙骧号航空母舰  日本轻型航空母舰。横滨船渠会社和横须贺海军工厂 制造。1933 年 5 月竣工。标准排水量 1.06 万吨,最高航速 29 节,可载飞机 48 架。1937 年参加侵华战争,在淞沪会战中轰炸上海。1938 年 10 月支援日 军在广东省大亚湾登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在西南太平洋作战。1942 年 2 月掩护日军在苏门答腊的巨港登陆。3 月参加巴达维亚海战。5—6 月调入北 方部队,参加阿留申群岛作战,尔后重返南太平洋。同年 8 月在索罗门群岛 海战中被美军舰载飞机击沉。 灭绝营(uernichtungger)纳粹德国的一种特殊集中营。为实施*种 族灭绝政策,1941 年夏起部分集中营内设置毒气室和焚尸炉等,成为灭绝中 心。被害者多为犹太人,也有吉普赛人、斯拉夫人和所谓“精神病患者”等。 在波兰占领区内设有奥斯威辛、马伊达内克、特雷布林卡、比克瑙等灭绝营; 此外,在里加、明斯克等地附近亦设有小型灭绝营。大战期间,纳粹在灭绝 营内残酷屠杀人民,给欧洲各国带来巨大灾难。 平托尔(giaimepintor,1919—1943)义大利抵抗运动战士。早年习文, 成为一诗人及文学评论家。后从事反对墨索里尼独裁统治的活动。大战期间, 弃文参加义大利共产党领导的抵抗运动。1943 年德军入侵后,参加罗马保卫 战。不久赴那不勒斯组织志愿抵抗小组,役身全民武装起义。对盟军消极作 战持不满态度。1943 年底穿过敌人封锁线前往北方时触雷牺牲。 平禹战役  日本投降后八路军对踞守山东省平原、禹城地区拒降日伪军 的进攻战役,1945 年 9 月 2 日,日本签署投降书,但日伪军拒绝向中共领导 的抗日军民投降。为迫使日伪军投降,控制津浦铁路北段,八路军渤海军区 于 10 月 16 日发动此役。至 12 月 31 日止,经两个多月连续作战,毙、伤、 俘日军约 2000 人、伪军近万人,攻克县城 4 座及津浦路许多据点。 平度战役  日本投降后八路军歼灭踞守山东省平度县城拒降日伪军的 战斗。1945 年 9 月 2 日,日本签署投降书,但日伪军拒绝向中共领导的抗日 军民投降。胶东招远、莱阳、掖县等地日伪军收缩至平度县城(计日军 600 余人、伪军 6000 余人)。为肃清顽抗之敌,八路军山东军区第五师及警备第 五旅,于 9 月 7 日从东西两面围攻平度。至 10 日,除日军突围逃窜外,全歼 守敌,缴炮 6 门、机枪 90 余挺、马步枪 4000 余支。 平津之战  *七七事变后日军侵占北平(今北京)、天津的战役。1937 年 7 月下旬日军三路围攻北平:*关东军铃木、酒井两旅团经热河向北乎北侧 推进,*朝鲜军川岸师团入关向北平南侧进攻,*华北驻屯军河边旅团向北平 东侧进攻;另由日本国内派出第五师团配合海军进攻天津。25 日中、日双方 在廊坊发生战斗。26 日晚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宫香月清司向宋哲元发出最后 通牒,限令中国驻芦沟桥、八宝山附近部队 27 日正午退至长辛店,驻北平城 内及西苑之部队 28 日正午移至永定河以西地区。27 日凌晨日军不待中方答 復,即向北平近郊中国守军进攻。28 日晨日军实施总攻击。中国第二十九军 奋勇迎敌,副军长佟麟阁、第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亲赴南苑前线督战,壮烈 殉国。29 日,蒋介石下令宋哲元撤至保定,北平沦入敌手。与此同时,驻守 天津的第二十九军第三十八师一部与天津保安队,曾向日军控制的海光寺营 房、天津各车站和东局子飞机场等处展开攻击,但敌众我寡,失败后于 30 日放弃天津,撤往马厂。 第109页 平沼骐一郎(1867—1952)日本首相(1939 年)。东京帝国大学毕业 后入司法省,歷任总检察长和大审院院长。1923 年起,歷任司法大臣、枢密 顾问官、枢密院副议长和议长。期间组织国家主义团体国本社,并任社长。 1939 年继第一届近工内阁后出任首相。同德国进行缔结同盟的谈判。因外务 大臣和海军大臣反对接受德国方案,迟迟未获进展。同年 8 月《苏德互不侵 犯条约》签订后被迫辞职。旋又就任第二、第三届近卫内阁的国务大臣。1942 年出任驻汪伪政府“大使”。信奉国粹主义,曾创办“皇典研讲所”、“修 养团”和东洋文化研究所。成为右翼势力领袖。战后,于 1948 年作为甲级战 犯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无期徒刑。后死于狱中。 平型关战斗  抗日战争初期八路军对日军的一次伏击战。1937 年 9 月 中旬,日军进逼晋东北的长城一线,防守平型关方向的中国第六集团军缺乏 信心,*第二战区司令部急电八路军求援。八路军总部按中共中央军委指示, 以第一二○师进至雁门关之神池地区侧击由大同南犯之敌,以第一一五师进 至平型关之大营镇待机。9 月 24 日夜,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以 3 个团兵力冒雨 埋伏在平型关东北长约 13 公里的山沟公路两侧。25 日拂晓,日军板垣师团 第二十一旅团 4000 余人进入伏击圈,八路军突然发起勐攻。日军毫无防备, 车辆人马相撞,乱作一团。八路军战士沖向公路,迅速将敌分割包围,展开 白刃格斗。经 1 天激战,歼歇千余人,击毁汽车 80 余辆,缴获大量武器和军 用物品。此成为中国抗战以来首次重大胜利,振奋了全国人民,打击了日军 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誉。 平汉铁路破袭战  1938 年八路军破坏日军交通线的作战。为配合友军 正面战场作战,八路军晋察冀军区部队于是年 2 月 9 日夜起,首次实施破袭 平汉铁路北段(保定至新乐)的作战。至 16 日,先后攻占定县、望都、新乐 3 座县城,袭入满城、保定、方顺桥、清风店等车站,毙伤敌 500 余人,破 坏铁路 50 余公里,使交通一度中断。同年 4 月 28 日至 5 月 14 日,晋察冀军 区部队第二次破袭平汉铁路北段,歼敌一部,争取伪军 2400 余人反正,破坏 铁路 80 余公里。同年 7 月 6—8 日,为打击日军、巩固和扩展抗日根据地, 晋察冀军区部队和第一二○师第三五九旅,第三次破袭平汉铁路北段(同时 破袭平绥、正太铁路),共毙伤日伪军 1400 余人,破坏铁路 50 余公里,并 一度进至北平(今北京)近郊,破坏了石景山发电厂。 东进(drangnachosten)德国侵略和奴役东欧国家的政策。十至十三世 纪德国封建主即在该政策下对斯拉夫民族和波罗的海沿岸各民族实行侵略和 日耳曼化。十七世纪起,布兰登堡一普鲁士的诸侯继续向东欧扩张。希特勒 在*《我的奋斗》一书中以地缘政治理论和种族理论为基础,再次强调该政策, 鼓吹在苏联和其他东欧国家夺取*生存空间。纳粹党执政后,即加紧推行该政 策,作为夺取欧陆霸权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方军(arméed′orient)法国在近东地区筹组的远征军。1939 年 7 月, 英、法、土三国谈判时,法军总参谋长甘末林即建议战争一旦爆发,应迅速 开闢巴尔干战线。同年 8 月,魏刚出任近东战区法军司令,试图以叙利亚为 基地,建立法国驻近东的远征军,并和该地区的英军取得联繫;10 月,《英 法土互助条约》正式签订,但巴尔干各国联合仍毫无进展。1940 年 5 月德军 在西线大举进攻,法国战局急剧恶化,魏刚奉召回国,接替甘末林之职。扩 建东方军的计划遂告吹。 东北军  中国东北地区的国民党军队。原为奉军,北洋军阀武力支往之 一。1929 年 1 月由国民政府改编为东北边防军,张学良任司令。1931 年九·一 八事变后,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退入关内,1935 年奉调至陕甘地区进 行“剿共”。1936 年 12 月,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影响下, 张学良联合第十七路军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事变后张学良被扣,该军调 至河南和安徽,被蒋介石瓦解改编。 东乡茂德(1882—1950)日本外务大臣(1941—1942,1945)。1908 年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入外务省。歷任欧美及欧亚局局长。1937 年 12 月出 任驻德大使。次年 10 月被调任驻苏大使,主张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与苏联的关 系,促成《日苏中立条约》的签订。1941 年 10 月就任东条内阁的外务兼拓 务大臣。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利用外交谈判麻痹美国。极力巩固德日意三 国军事同盟。1942 年 9 月因反对设立*大东亚省而辞职。1945 年 4 月任铃木 内阁的外务兼大东亚省大臣。主张以维护国体为条件,接受《波茨坦公告》。 战后,于 1948 年作为甲级战犯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有期徒刑 20 年。病 死于美陆军医院。着有《大战外交手记——时代的一面》(后又以《东乡茂 德外交手记》为题)等。 东方工人(ostarbeiter)纳粹德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德国或德 占区从事奴隶劳动的波兰人和苏联人的称谓。被纳粹德国视为“劣等种族” 的波兰人和苏联人,禁止同德意志人接触,被迫在衣服上佩饰字母“o”以示 区别,试图逃亡者常被当众绞死。 第110页 东方公约  又称《东方洛迦诺公约》。苏联和法国为制止德国侵略,拟 订的欧洲集体安全条约。三十年代初,随着纳粹德国崛起,欧洲局势日趋紧 张,苏、法两国开始频繁的外交接触。1934 年 6 月底,由法国外长*巴都倡 议,经苏、法共同磋商后起草此公约草案。主要内容为:(1)苏联、德国、 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签订相互保证条 约,规定其中一国在遭到侵略时,其他缔约国应立即提供军事援助;(2)签 订以苏联参加*《洛迦诺公约》和法国参加《东方公约》为基础的《苏法互助 条约》。此后,苏、法两国开展了积极的外交活动。捷克斯洛伐克、爱沙尼 亚、立陶宛和拉脱维亚表示愿意参加,南斯拉夫重申和法国的同盟关系;德 国和波兰加以拒绝;英国反应冷淡。同年 10 月 9 日巴都在马赛被刺死后,虽 然经苏联的努力先后签订了*《苏法互助条约》与*《苏捷互助条约》,但整 个公约草案波法国当局置之高阁。 东方会议  1日木原敬内阁为解决从山东、西伯利亚撤兵问题而于 1921 年召开的会议。2田中义一内阁为决定对华基本政策召开的会议。1927 年 6 月 27 日至 7 月 7 日在东京霞美的外务大臣官邸召开,由田中首相兼外务大臣 主持,外务及陆、海军、参谋本部、军令部、关东军等的有关人员参加。会 议通过以分离东北、蒙古和分化中国革命为主要内容的《对华政策纲要》。 同年 12 月,中国杂志《时事月报》刊登了《帝国对满蒙的积极政策》一文。 文中“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等内容与东方 会议的主旨及日本其后的侵略步骤相一致。 东方战线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苏联通过对东欧的一系列外交、军事 行动以形成的巩固自身安全的地带。1939 年 9 月*德波战争末期,苏联于 17 日出兵占领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28 日签订*《德苏边界友好条约》,11 月 1 日和 2 日正式将两地併入苏联。同年 9 月 28 日、10 月 5 日和 10 日,苏 联藉口一艘被拘留的波兰潜艇从塔林脱逃事件,相继同爱沙尼亚、拉脱维亚 及立陶宛签订互助条约,取得在上述三国驻军和设立军事基地的权利。同年 11 月 30 日至翌年 3 月 12 日,苏联通过*苏芬战争和*《苏芬和约》,取得卡 累利阿地峡和维堡等地以及汉科半岛的租借权。1940 年法国军事崩溃后,苏 联进一步採取行动。6 月 15 日和 16 日,苏联指责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 陶宛政府破坏互助条约,出兵占领三国,并于 8 月 3 日、5 日和 6 日接纳三 国加入苏联。6 月 26 日苏联照会罗马尼亚,强调比萨拉比亚及北布科维纳在 歷史上和苏联的联繫,要求将两地交与苏联。次日罗马尼亚復照苏联,婉拒 苏方要求,并建议谈判。27 日苏联又提出最后通牒,罗政府曾向英、德、意 等国求援,未获成功,被迫于次日接受苏联的全部要求。30 日苏军即占领上 述两地。8 月 2 日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均加入苏联;前看组成摩尔达维 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后者则被纳入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苏 联称这一系列行动为建立防御德国侵略的“东方战线”,它使苏联西疆增加 了二、三百公里的防御空间,但在苏德战争初期未能起到阻止德军前进的作 用。 东方壁垒(ostwall)1943 年德军在苏德战场沿纳尔瓦(hapba)河、普 斯科夫(пckob)、维帖布斯克(bn-teock)、奥尔沙(opшa)、索日(co ж)河、第聂伯河中游和莫洛奇纳亚(moлoчhar)河一线构筑的战略防线 的代号。1943 年春决定修建,当年秋季完成,随即在*第聂伯河会战中被苏 军突破。 东亚联盟  日本右翼团体。为响应近卫内阁建设新东亚的声明,于 1939 年成立。领导人为*石原莞尔。倡导以日本为中心的各民族的“团结”。后因 其领导人与东条英机意见不合,1941 年被解散。1943 年一度復活,改名为“东 亚联盟同志会”,但直至日本投降未开展实质性的活动。战后又以“东亚联 盟同志会”的形式恢復活动。 东江纵队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1938 年 10 月广州沦陷后,惠 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和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相继成立。后遭国民党顽 固派军队挤压,一度东移海陆丰,处境险恶。1940 年 9 月,根据中共中央 5 月 8 日指示的精神,合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辖两个大队,坚持在东莞、 宝安、惠阳地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曾积极扰乱日军后方,营救各界人士、盟国官员 800 多人及保护港九同胞安 全撤退到内地,本身发展到 5 个大队。1943 年 12 月 2 日,改称广东人民抗 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曾生任司令员,林平任政治委员,辖 7 个大队,创建了 东江抗日根据地。1944—1945 年,先后派遣 3 支部队挺进粤北,开闢新区, 打击日军。抗战胜利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主力北撤山东,后编入解放军 第三野战军序列。 东条内阁  日本东条英机任首相组织的政府(1941 年 10 月 8 日至 1944 年 7 月 18 日)。在日本加紧实施南进战略,准备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形势下组 阁。东条英机任首相兼陆军大臣,*东乡茂德任外务大臣(1942 年 9 月东条 英机兼任,后*谷正之接任,1943 年 4 月*重光葵接任),*贺屋兴宣任大藏 大臣(1944 年 2 月石渡庄太郎接任),*■田繁太郎任海军大臣(1944 年 7 月*野村直邦接任)。上台后即制定*《帝国国策实施要领》,决定 12 月上旬 对美英开战。随后以谈判掩护,偷袭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争。初战胜利一 度强化了东条的战争领导体制和国民统制体制。1942 年 4 月进行翼贊总选 举,成立*翼贊政治会。11 月设立*大东亚省,统辖殖民地和占领区,外务大 臣东乡茂德因持不同意见而辞职,东条自兼。但战局自 1942 年 6 月中途岛海 战失败后日趋恶化,东条进一步强化法西斯独裁体制。1943 年 11 月设军需 省,东条又兼军需大臣,谋求增加军火生产。同月召开大东亚会议,发表《大 东亚共同宣言》,企图利用占领区人力、物力来挽救败局。1944 年 2 月东条 又兼任参谋总长。但随着战局日益恶化,重臣间反东条运动加强。东条试图 请童臣*米内光政、*阿部信行、*广田弘投入阁,均遭拒绝。遂于 1944 年 7 月 18 日总辞职。同月 22 日由小矾国昭内阁接替。 第111页 东条英机(1884—1948)日本首相(1941—1944),将领。毕业于陆军 士宫学校和陆军大学。歷任驻瑞士和德国使馆武宫、参谋木部作战课课长等 职。1929 年与*永田铁山等结成*一夕会。1935 年任关东军宪兵司令官,为军 内统制派首领。1937 年 3 月任关东军参谋长,七七事变后,率‘东条兵团” 向察缓和晋北地区进攻,侵占承德、张家口、大同等地。1938 年任陆军次官, 积极扩大侵华战争。同年 12 月任航空总监兼陆军航空部长。1940 年汪东条 英机第二、第三届近卫内阁陆军大臣兼对满事务局总裁,主张全面侵华和对 英、美开战。1941 年晋升大将,并由*木户幸一等推荐组阁,任首相兼陆军 大臣、内务大臣和对满事务局总裁。任内,发动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 并进攻泰国、马来亚、菲律宾等地,挑起太平洋战争。1942 年兼任外务大臣。 次年兼任文部大臣、商工大臣、军需大臣。1914 年又兼任参谋总长,极度强 化独裁统治。1944 年 7 月在内外交困下,被迫辞职,但作为重臣,仍参与重 要国事。日本投降后,在逮捕时自杀来遂。1948 年作为甲级战犯被远东国际 军事法庭判处绞刑。 东非之战  1940—1941 年英国和义大利在东非地区进行的战争,1940 年 6 月义大利参战时,在意属东非(包括衣索比亚、厄利垂亚和意属索 马里)拥有装备齐全的驻军共 20 多万,比之分布于苏丹、肯亚和英属索马 里的 2 万多英军占有巨大优势,然指挥无能,且斗志不旺。7 月初,意军开 始出击,占领了苏丹和肯亚境年 3 个边境小镇。8 月初,又以 10 倍于守军 的兵力进攻英属索马利亚,迫使英军 2500 人从海上撤往肯亚。到秋季,英军 在肯亚集结达 7.5 万人,并利用北非战争间隙南调两个印度师和 1 个坦克 旅到达苏丹,准备反攻。1941 年 1 月 17 日,苏丹的英军朝厄利垂亚方向 发起进攻,连克数镇后,于 2 月初受阻子意军严密防守的高山要塞克伦。2 月 10 日,肯亚的英军也向意属索马利亚发动攻势,连克港城基斯马尤和首府 摩加迪沙后,即转向衣索比亚年陆;3 月中同在索马利亚北部伯贝拉登陆的 英军会师后西进;4月6日攻克亚的斯亚贝巴。5月5日,衣索比亚的海尔·塞 拉西一世重返首都。同时,在厄利垂亚境内作战的英军,于 3 月末结束” 克伦之战后,相继攻克首府阿斯马拉和港城马萨瓦,追击意军残部进入埃塞 俄比亚北部山区。5 月 17 日,义大利东非总督兼意军总司令*达奥斯塔公爵 率部投降,战争结束。 东京快车(tokyoexpress)*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期间,美国海军陆 战队士兵对日本舰队夜间突袭和*鼠式运输的一种称唿。由于美军掌握制主 权,日舰队往往在黄昏后美枫返航时,从拉包尔基地出发南航,穿过新乔治 亚岛和圣伊萨贝尔岛之间的狭窄水道,于牛夜时驶抵瓜岛海面,对岛上美军 机场进行炮击,同时将增援部队运送到瓜岛另一端日军所占的埃斯帕兰斯 (esperance)角登陆,凌晨 1 时半左右返航,趁黎明后始自机场起飞的美机 朱及赶上时,到达清晨从拉包尔起飞的日本扒队巡逻区域。因日本舰队来去 匆勿,故获此称。 东京玫瑰(tokyorose)见“达基诺”。 东京审判  1946 年 5月 3日—1948 年 11月 12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 东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日本主要战犯的审判。根据*《开罗宣言》、*《波 茨坦公告》和 1945 年 9 月之日的日本投降书,1946 年 4 月设立远东国际军 事法庭,同年 5 月 3 日在东京前日本陆军省大厦会堂内正式开庭。审讯日本 甲级战犯 28 名,共开庭 818 次,记录 4.8 万余页,出庭证人 419 名,书面证 人 779 名,受理证据 4300 余件,判决书长达 1213 页。判决东条英枫、土肥 原贤二、广田弘毅、板垣征四郎、木材兵太郎、松井石根和武藤章等 7 人, 犯有破坏和平罪和违反战争法规、违反人道罪而处以绞刑;判决畑俊六、小 矾国昭(以上两人犯有破坏和平罪和违反战争法规、违反人道罪)、荒木贞 夫、桥本欣五郎、星野直树、木户幸一、南次郎、冈敬纯、大岛浩、佐藤贤 了、 田繁太郎、铃木贞一、贺屋兴宜(缺席)、白鸟敏夫(缺席)、梅津 美洽郎(缺席)(以上 14 人犯有破坏和平罪)共 16 人为无期徒刑;判决东 乡茂德犯有破坏和平罪而处以 20 年有期徒刑,重光葵犯有破坏和平罪和违反 战争法规、违反人道罪而处以 7 年有期徒刑;另外,被告永野修身和松冈洋 右在审判中死亡,大川周明因精神失常而释放。1948 年 12 月 23 日,在巢鸭 监狱处决 7 名绞刑犯,次日释放 19 名甲级战犯嫌疑犯。同年 12 月 29 日。撤 销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由于美国当局的操纵和包庇,不仅在审讯过程中开脱 了不少日本战犯,而且从 1950 年起,不顾有关国家抗议,陆续释放了贺屋兴 宜、重光葵、荒木贞夫、烟陵六等首要战犯。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受审的 日本战犯(后两排) 东方纪念章(ostmedaille)纳粹德国军功章。大战期间授予在苏德战 场服役的官兵。被德国士兵讥称为“冷冻纪念章”或“冻肉勋章” (gefrlerfleischorden)。 东方总计划(generalnost)法西斯德国奴役和消灭苏联及东欧各国 人民的殖民计划,计划规定:要消灭占领区内近 3000 万居民(其余迁移出 境),将 1000 万德意忘人迁入定居,留下约 1400 万居民充当德意志人的奴 隶并使之“德意志化”,1940 年 5 月,由希特勒批准。1942 年 4 月 27 日, 德国东方事务部作了具体部署。战争过程中局部实施。 第112页 东北挺进军  中国*东北军爱国将领马占山在西北组织的抗日武装。七 七事变后,马占山受蒋介石委派到绥远大同组织挺进军司令部,兼理东北四 省招抚事宜。1937 年 9 月参加绥远保卫战。随后,在阴山地区抗击日军。1933 年斗月进驻绥、陕、晋三省交界处的哈拉寨。10 月底,正式成立东北挺进军 总司令部,下辖 2 个骑兵师,担负胡四太行至马棚之间的黄河防卫。至抗战 结束的 7 年间,虽多次出击日本侵略军,但未取得重大进展。 东亚新秩序  日本帝国主义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称霸东亚的侵略目标和 口号。1938 年 11 月 3 日,在第二次《近卫声明》中提出。声称:“帝国所 期求者即建立确保东亚永久和平的新秩序”。强调以“日满华三国合作”为 基础,“实现共同防共,创造新文化,实现经济的结合”。随后在*《日华新 关系调整方针》中重申,并声明将限制第三国在毕的活动与权益,表明日本 独霸中国的野心。曾遭到美、英的外交抗议。1940 年 7 月,扩展为*大东亚 新秩东南方面军苏联战略战役军团。1942 年 8 月由*史达林格勒方面军分编 组建。初辖 3 个集团军,后陆续编入 3 个集团军相 1 个空军集团军。在斯大 体格勒会战中,曾负责统一指挥史达林格勒方向全部军队(包括史达林格勒 方面军、伏尔加河区舰队、史达林格勒军区等)联合作战。同年 9 月底改称 史达林格勒方面军(原史达林格勒方面军则改称顿河方面军)。司令为叶廖 缅科。 东南亚战区(southeastasiatheaters)见“东南亚战场”、“东南亚 盟军司令部”。 东南亚战场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区域性战场之一。其地域包括英属缅甸 (今缅甸)、法属印度支那(今越南、寮国和柬埔寨)、荷属东印度(今印 度尼西亚)、马来亚(今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暹罗(今泰国)和印度北部。 1941 年 12 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先后入侵该地区,美、英、中、荷等 盟国军队及缅甸、印度支那等地人民建立的抗日武装与日军进行作战。至 1945 年 8 月日本投降,战事歷经约 3 年半。主要战役有缅甸战役、缅北战役、 英帕尔战役等。 东久迩宫稳彦(1887—1990)日本首相(1945 年)、皇族。东久迩宫 朝彦亲王第九子。毕业干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曾留学法国。1927 年回 国后歷任第二、第四师团长、陆军航空本部部长。1938 年任第二军司令宫, 率兵侵占中国华北地区。1939 年 8 月晋升大将。1944 年 5 月任防卫总司令官、 军事参者官。1945 年 2 月任日本内地防工军司令官。同年 8 月日本宣布投降 后组阁,任首相,完成了日本各项投降工作。战后从事宗教活动。着有《我 的记录》、《一个皇族的战争日记》等。 东北抗日联军  筒称“抗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地区抗日军队。 1935 年秋,根据中共中央*《八一宣言》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 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关于召开全东北义勇军代表会议、建立全东北统一 的军事领导机关的指示,中共满洲省委建立东北反日总会,将原东北人民革 命军改称现名。1936 年 1 月 28 日,总司令部在汤原县成立,杨靖宇任总司 令,赵尚志任副总司令,李红光任参谋长,李兆麟任总政治部主任。2 月 10 日,发表统一军队建制宣言,逐步改编成 11 个军,并在汤原成立军政干部学 校,赵尚志任校长。同年 6 月其第一、第二军编为第一路军,杨靖宇任总司 令兼政治委员,活动于西起渖阳、南至丹东、北迄长图铁路、东到鸭绿江一 带。1938 年 1 月,其第四、第五、第七、第八、第十军编为第二路军,周保 中任总指挥兼政治委员,活动于哈长铁路东侧,牡丹江流域,松花江右岸, 乌苏里江左岸。1939 年 5 月,其第三、第六、第九、第十一军编为第三路军, 赵尚志任总指挥(来到任,李兆麟代),冯沖云任政治委员。活动于松花江 左岸,小兴安岭东西,黑龙江右岸以及黑嫩平原。第一、第二、第三路军分 别归中共南满、吉东、北满三省省委领导。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同日伪军 进行大小几千次战斗,建立和发展抗日根据地。至 1937 年夏,发展至 4.5 万人,游击区扩大至 70 多县,1938 年起,日本侵略军增兵“讨伐”。次年 冬因损失较大,缩编为 10(一说 11)个支队。1941 年锐减至不足千人,转 移中苏边境隐蔽整训。1942 年 8 月 1 日,根据共产国际决定,抗联主力在苏 联境内编为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又称国际红军特别独立第八十八旅,周保 中任旅长,李兆麟任副旅长。崔石泉(即崔庸健)任参谋长,辖 5 个营。曾 派遣 13 个小分队回东北坚持游击战争。1945 年 8 月 9 日,教导旅及其在东 北坚持抗战的游击队配合苏联红军进军东北,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东亚联盟运动  抗日战争时期日汪在中国沦陷区发动的宣传运动。1940 年 11 月 25 日,汪伪政府在南京建立东亚联盟中国同志会。翌年 2 月 1 日, 扩展为中国总会。打出“大亚洲主义”旗帜,以“政治独立、经济合作、军 事同盟、文化沟通”为纲领。通过报刊、电台、电影、戏剧、歌咏、美术等 各种形式,从思想上、政治上为日本侵华战争进行欺骗奴化宣传,并力图强 化汪伪统治的精神支往。延续到 1945 年 8 月日本投降为止。 第113页 东西庄伏击战  1938 年八路军在河北省阜平县对日军的一次伏击战。 是年秋,日军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发动围攻。10 月 4 日晨,日军第一一○ 师团千余人,在飞机、大炮火力支援下,以骑兵为先导,向阜平方面进攻。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部队在东西庄地区伏击歼敌 300 余人。当日中午,日军增 援数千人。八路军由于通信联络不畅,协同欠密切,又遭日军发射 400 余枚 毒气弹袭击,遂撤出战斗。6 日阜平失陷。此战日军死伤 130q 余人。东普鲁 士战役苏德战争后期苏军发动的战略性进攻战役。1945 年 1 月 13 日至斗月 25 日,由白俄罗斯第二、第三方面军和波罗的海沿岸第一方面军一部在波罗 的海舰队配合下实施。苏军投入兵力 167 万人,火炮和迫击炮 25426 门,坦 克和自行火炮 3859 辆,飞机 3097 架。 驻守东普鲁士  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1 月 26 日起改称*北方集团军 群)计 78 万人,8200 门火炮和迫击炮,700 辆坦克和自行火炮,775 架飞机。 苏军首先实施*母瓦瓦-101 埃尔宾战役和*因斯特堡-哥尼斯堡战役,至 1 月 末进抵波罗的海沿岸,把德军基本兵力(32 个师)分割成 3 个孤立集团,其 中 20 个师被围在哥尼斯堡以南和西南的海尔斯贝格(heilsberg)地域,4 个师被压制在泽拇兰(samnd)半岛,其余被封锁在哥尼斯堡。随后,苏 军子 3 月 13—29 日歼灭海尔斯贝格德军集团;4 月 6—9 日实施*哥尼斯堡战 役,攻占该市;4 月 13—25 日进行*泽姆兰半岛战役,完成了攻占东普鲁士 的战略计划。苏军共歼灭德军 25 个师,重创 12 个师,并牵制大量敌军使之 无法向柏林方向机动,配合了在柏林方向的主攻。经苏军总参谋部 1987 年审 定,列为苏联卫国战争中的 51 个战略性战役之一。 东方洛迦诺公约  即*《东方公约》。 东北人民革命军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地区抗日武装。九·一八事变 后,中国共产党号召在东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并派出大批干部到东北军和 义勇军中工作,或在东北各地建立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游击队。1933 年 5 月 15 日,中共满洲省委决定以游击队为基础建立东北人民革命军。1933 年下半年 至 1935 年问,先后成立第一至第六军。由甫满游击队改编为第一军,杨靖宇 任军长兼政治委员;由东满游击队改编为第二军,王德泰任军长,魏拯民任 政治委员;由珠河游击队改编为第三军,赵尚志任军长,冯仲云任政治部主 任;由密山游击队改编为第四军,李延禄任军长,吴平任政治委员(未到职); 由绥宁反日同盟军和宁安反日游击队改编为第五军,周保中任军长;由汤原 游击队改编为第六军,夏云杰任军长,李兆麟代理政治部主任。整编后建立 政治部和政治委员制度,加强了军队的政治教育,在东北人民支持下,开展 抗日游击战争,队伍不断得到发展壮大。后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 东北民众救国军  中国东北抗日义勇军之一部。九·一八事变后,1932 年 10 月 1 日,由原黑龙江省防军步兵第二旅旅长苏炳文部和第一旅旅长张殿 九部以及在江桥抗战中被击散的爱国官兵联合当地抗日农民在海拉尔组成, 苏炳文、张殿九任正副司令,总兵力达数万人。主要活动千海拉尔、扎兰屯、 唿兰等地,曾多次与日伪军作战。同年 12 月 4 日在日军重兵围攻下,一部退 入苏联境内,后转道回国;余部由张玉逛率领退入关内,在张家口参加*察哈 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东北抗日义勇军  中国东北人民自发的抗日武装力量的总称。1931 年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各地民众和部分东北军将士纷纷组成义勇军、救国军。 自卫军等抗日武装,主要有辽宁民众自卫军、东北民众自卫军、吉林自卫军、 中国国民救国军、东北民众救国军、东北民众抗日救国军等,总数一度达 50 万人。在东北各地进行抗日游击战争,曾予敌以沉重打击。但由于队伍成分 复杂,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缺乏统一的组织领导,又不能很好依靠群众, 至 1933 年先后遭到失败。部分退入关内为国民党军队收编;部分退入苏联境 内,转道回到新疆;部分坚持斗争,并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成为*东北抗日 联军的组成部分。 东江抗日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南敌后抗日相据地之一。1938 年 10 月广州沦陷后,中国共产党在淡水、惠阳地区和东莞、宝安地区建立了 由曾生和王作尧领导的两支抗日游击队。1941 年发展为东江人民抗日游击队 独立纵队,并建立大岭山区和阳台山区两个抗日游击根据地,合称东江抗日 根据地。1944 年春独立纵队改称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至 1945 年,该区部队发展到 9000 余人,区域东接惠阳,西至三水,北达广州,南迄 大海,威逼日军侵占的广州、香港、九龙,成为坚持华南敌后抗战的主要基 地之一。 东喀尔巴阡战役  苏德战争后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1944 年 9 月 8 日至 10 月 28 日,由乌克兰第一、第四方面军实施。当面之敌为德国第一坦 克集团军和匈牙利第一集团军。8 月 29 日,斯洛伐克爆发民族起义,苏军决 定予以配合,遂向喀尔巴吁山口挺进,但遭到德军抵抗,进展缓慢。9 月 20 日,苏军一部进抵波、捷边界。9 月 30 日,进抵喀尔巴吁山主脉各分水岭地 区。10 月 6 日,参战的捷克斯洛伐克第一军在苏军协助下攻占杜克拉(du- )山口,进入捷境。此后苏军进展顺利,至 10 月底已前出蒂萨河右岸平 原。德军在此战役中“海德里希”集群遭重创,苏军则完全解放了外喀尔巴 阡乌克兰,并打通了进军中欧的道路。经苏军总参谋部 1987 年审定,列为苏 联卫国战争中的 51 个战略性战役之一。 第114页 东亚联盟中国总会  汪伪国民政府指导*东亚联盟运动的最高机关。 1941 年 2 月 1 日在南京成立。汪情卫任会长:周佛海任秘书长,梅思平、林 柏生、丁默邨分任指导、宣传、社会福利 3 个委员会的主任委员,汪伪政权 各部部长及各省伪政府主席均为理事。同年 5 月,出版《东亚联盟》月刊, 后又与汪伪国民党宣传部理论刊物《大亚洲主义》月刊合併,更名为《大亚 洲主义东亚联盟》。在南京、上海、湖北、广东及苏淮特别区设有分会。1945 年 8 月日本投降后解体。 东索罗门群岛海战  亦称“第二次所罗门海战”。日、美海军在*瓜达 尔卡纳尔岛争夺战中的重大海战之一。1942 年 8 月美军开始进攻瓜岛后,日 军匆忙调集兵力组织增援。8 月 23 日,日本联合舰队主力南下至索罗门群岛 之北 200—400 海里的海域,掩护增援和待机歼击美舰。24—25 日,日第三 舰队(司令官为南云忠一,包括两艘重型航空母舰和 1 艘轻航空母舰、两艘 战列舰、5 艘巡洋舰等),与美第六十一特混舰队(司令为弗莱彻,包括 3 艘重航空母舰、1 艘战列舰、7 艘巡洋舰等),于东听罗门群岛北面海域以航 空母舰飞机为主进行会战,双方从瓜岛和拉包尔起飞的岸基航空兵参加了作 战。日损失龙骧号航空母舰和 90 架飞机;美企业号航空母舰受伤和损失 20 架飞机。日军未达增援瓜岛的企图。 东波美拉尼亚战役  苏德战争后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1945 年 2 月 10 日至 4 月 4 日,由白俄罗斯第二、第一方面军在波罗的海舰队配合下实施。 目的是粉碎驻守东波美拉尼亚的德军*维斯瓦集团军群,使苏军进攻柏林时免 遭翼侧袭击的威胁。战役之初,德军(共 22 个师)抵抗顽强。苏军遂增加兵 力,于 3 月 5 日将敌分割,3 月 30 日攻占但泽(今格但斯克),各月 4 日歼 灭被围的另一德军集团,唯有被逼至但泽以东沿海地带的部分德军延至 5 月 9 日投降。此战破坏了德军统帅部在柏林接近地组织防御的计划。经苏军总 参谋部 1987 年审定,列为苏联卫国战争中的 51 个战略性战役之一。 东南亚盟军司令部(headquartersofthesoutlieastasind,缩 写 seac)战时盟军在东南亚地区的军事指挥机构。根据英国首相邱吉尔建 议,于 1943 年 6 月 18 日成立。由英将*蒙巴顿任总司令,美将*史迪威为副 总司令(1044 年 2 月后去职,由惠勒([raymondal-bertwheeler,1885— 1974])将军取代)。统一协调指挥保卫印度,反攻缅甸的作战。辖有英、美、 中、印诸国地面部队,英、美的航空部队及”英国东方肌队。司令部驻印度 新德里,1944 年 4 月迁往锡兰(今斯里兰卡)的康提。1945 年 11 月撤销。 东洋拓殖株式会社  简称“东拓”。日本对东亚地区进行殖民掠夺和经 济侵略的半官方垄断公司。日本政府以日俄战争中所获得的在朝鲜的权益, 于 1908 年 12 月成立,总公司设在汉城。创设资本 1000 万日元,其中政府出 资的 300 万日元是将在朝鲜掠夺的田地 1.14 万叮步作为现物投资,并在公司 成立后 8 年间,每年支付 30 万日元资金。政府还任命原陆军省军务局长字佐 川一正为首任总裁,给予公司以特别保护。1917 年总公司迁至东京后,经营 区扩大到中国的东北、华北、内蒙古以及马来半岛的南洋地区。以金融业为 中心,兼营工矿、农业、水利灌溉和移民等。1938 年拥有朝鲜电力、东拓矿 业、朝鲜铁道、东洋畜产等 52 个公司,还在朝鲜经营水田 3.6 万町步,早田 1.9 万町步,对 7.9 万名佃农徵收高额地租,成为日本对东亚殖民地进行经 济掠夺的中心。日本战败后解体。 东北民众抗日义勇军  中国东北抗日义勇军之一部。九·一八事变后, 1931 年 12 月 26 日,由原辽宁省警务处处长黄显声以 2000 余名警察和公安 队为骨干组成。总部设在北票,下属 22 路义勇军,约 6 万人。曾通电全国: “以满腔热血,溅于白山黑水之间,以灌溉中华民族自由之花,敌氛未清, 誓不生存!”1932 年 3 月发展到 54 路义勇军,达 15 万余人。活动地区遍及 辽南、辽北、辽东,曾一度攻入渖阳城,给日军以有力的打击。 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爱国人士自发组织的抗日 团体。1931 年 9 月 28 日,流亡 56 北平(今北京)的东北知名人士阎宝航、 高崇民等 40 余人发起建立,会址设在北平旧刑部街辛天会馆。会员 400 余人, 设常务委员会,下设政治、军事、总务三部,分由阎宝航、王化一、卢广绩 任部长,并设有监察委员会和特种委员会。该会以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 共谋收復失地,保护主权为宗旨,坚决反对日军操纵下的东北“独立”运动, 积极联络、组织、支持东北抗日义勇军,并开办东北学院等学校,创办《救 国旬刊》《復巢月刊》和《东北通讯》等刊物,宣传抗日,培训抗日救国干 部,推动了全国特别是东北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1933 年 7 月,国民政府强 令宣布该会解散,8 月结束活动。其领导核心组织秘密抗日团体“復东会”。 东条-汪精卫南京会谈  日本首相东条英机为加强对汪伪政权的控制 而访问南京同汪精卫的会谈。1942 年 12 月,日本大本营、政府联席会议和 御前会议先后通过《为完成大东亚战争处理对华问题的根本方针》等政策纲 要,决定扩大汪伪政权的“独立自主”权利,以使之更好地为日本的侵略战 争效劳。为此,东条于 1943 年 3 月 13 日赴南京,就有关施行“对华新政策” 同汪精卫进行会谈。3 月 14 日,签订《日本交还在华专管祖界的实施细目条 款和附属:谅解事项协定》,规定所谓交还在杭州、苏州、汉口、沙市、天 津、福州、厦门及重庆的日本专管租界行政权。 第115页 [丨] 卡森(renécassin)1887—1976)法国法学家。法兰西学院院士。曾任 法国驻国际联盟代表团顾问。1940 年 6 月在伦敦参加自由法国运动,负责起 草 8 月 7 日《戴高乐-邱吉尔协定》。后出任法兰西民族委员会司法和公共教 育专员,负责拟订自由法国的各种法令和命令。曾代表自由法国出席各种国 际会议,与美、英、苏等国磋商战后世界的安排,为联合国代表,并参与筹 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后为临时谘询议会议员和国务委员会副主席。战后曾 任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主席等职。1968 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卡比唐(renécapitant,1901—1970)法国抵抗运动活动家。长期在斯 特拉斯堡大学任教。战前曾联合阿尔萨斯知识分子抨击希特勒的法西斯政 策。1939 年 9 月入伍,在第五集团军参谋部供职。《贡比涅停战协定》签订 后,参加抵抗组织“战斗”。1941 年流亡阿尔及尔建立“战斗”的海外组织。 1943 年 9 月成为临时谘询议会成员。11 月起,先后任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 教育专员和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教育部长。战后多次当选为者员。 卡尔森(evansrlordycecarlson,1896—1947)美国军人,1912 年从军, 曾为驻华情报官员和美国总统仪仗队队员。1937 年再度任驻华使馆上尉情报 官员。反对日本侵华战争,主张援助中国抗战。1938 年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抗日根据地观察八路军作战,后多次建议罗斯本专管租界行政权。福援助中 共抗日力量。1939 年辞职回国,从事新闻工作,为援助中国抗战奔走游说。 1941 年人海军陆战队,任第二突击大队(卡尔森突击队)上校大队长,在太 平洋战场作战。1942 年 8 月率队袭击马金(makin)岛获得成功。后参加*瓜 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等战役。1946 年以准将衔退役。着有《中国的陆军》和 《中国的双星》。 卡达尔(káárjános,1912—)匈牙利共产党领导人。1929 年参加工人 d 运动。1931 年加入匈牙利共产党。1932 年任共产主义青年工人联盟中央委 员。翌年被捕入狱,获释后继续从事党的工作。1942 年转入地下,任匈共中 央委员,次年任中央书记。1944 年 4 月德军占领匈牙利后,取道南斯拉夫, 拟与苏军取得联繫,在边境被捅,11 月在押解途中脱逃。战后歷任内务部长、 党中央副总书记等职。1951 年被捕入狱,1954 年获释。1956 年匈牙利事件 以后,曾任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中央第一书记、总书记和匈牙利部长会议 主席等职。 卡多根(siralexanderceorgemontagucadogan,1884—1968)一译“贾 德干”。英国外交官。贵族世家出身,求学于伊顿公学和牛津大学。1909 年 起进入外交界,供职于英国驻外机构和外交部门。1934 年任驻中国北平公 使。1936 年奉调回国后即任外交部次官。193s 年 1 月取代*范西塔特为外交 部常务次官,在慕尼黑事件中,支持绥靖政策,贊成同希特勒德国妥协,但 也反对过分软弱。在长期的外交生涯中,以处事干练、注重实际、善于应顺 上级的政策倾向,深得歷任首相和外交大臣的赏识,积极参与外交决策活动。 1946 年后改任常驻联合国代表,1950 年退休。其 1938—1945 年的日记经人 整理在 1971 年出版。 卡里略(santiagocarrillo,1915—)西班牙共产党领导人之一。1928 年参加社会主义青年联盟,后为《社会主义者》杂志编辑。1934 年 10 月*阿 斯图里亚斯起义失败后曾被捕。1936 年任统一社会主义青年团总书记。同年 加入西班牙共产党。西班牙内战爆发后,曾任马德里保卫委员会委员。内战 结束后流亡美洲和法国,后去苏联。1937 年起歷任西共中央委员、政治局候 补委员、政治局委员。1960 年 1 月当选为西共总书记。佛朗哥死后,于 1976 年回国。1982 年辞去总书记职务。 卡利塔(mariocarita)1901—1915)义大利法西斯分子。墨索里尼建 立法西斯政权后,在各地组织法西斯匪徒,专事镇压民主运动。第二次世界 大战期间,曾率黑衫师入侵希腊。1943 年 9 月在德国扶持下,建立佛罗伦斯 特务处,有成员 200 余人,主要配合德国党卫军和*萨罗共和国治安部队,镇 压抵抗运动。1945 年义大利光復后,被美军处死。 卡拉汉(danieijudsoncaghan,1890—1912)美国海军将领。美国 海军学院毕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护航舰队指挥官。1938 年起任罗斯 福总统的海军侍从武官,海军少将衔。1941 年调任巡洋舰舰长。1942 年升任 第六十四特遣舰队司令,在太平洋海域作战。同年 11 月在瓜达尔卡纳尔岛附 近的海战中阵亡。 卡拉伊(kaymiklos,1887—1967)匈牙利总理(1942—1944)。1929 年起歷任商业部副部长、农业部长。1935 年因与总理政见分歧而辞职,1942 年 3 月应*霍尔蒂之邀出任总理组阁。同年夏访德,会见希特勒,答应增派匈 军赴苏作战。任职期间给予犹太人一定的保护。1943 年,随着苏德战场的转 折和匈军遭受渗重损失,开始寻求退出战争的途径,曾赴义大利与墨索里尼 磋商,并通过梵蒂冈向英、美探询单独媾和。1944 年 3 月德军进驻匈牙利后 被捕,先后囚于达豪集中营和毛特豪森集中营。战后获释,定居美国。着有 回忆录。 卡梅伦(donaidcanleron,1919—)英国海军军官。苏格兰人,少年时 即当海员。1941 年 1 月参加海军的“特别行动敢死队”。1943 年 9 月,驾驶 袖珍潜艇从水下爆炸德国”蒂尔皮茨号战列舰获得成功,获维多利亚十字章。 第116页 卡鲁索(pietrocaruso,1900—1944)义大利法西斯分子。1922 年追随 墨索里尼进军罗马。法西斯掌权后,鼓动进行对外侵略战争、积极主张意大 利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1943 年 7 月墨索里尼政权被推翻后逃往义大利北 部,投靠*萨罗共和国。*维罗纳审判时,负责警卫。1944 年 2 月受命返回罗 马,任警察首脑。任内勾结德国占领军,残酷镇压游击队员及爱国志士。积 极参与*阿尔戴阿蒂纳墓穴大屠杀,激起罗马居民的愤恨。1944 年 6 月罗马 光復时外逃被捕,经审判后于 9 月被处决。 卡德尔(edvardkardel,1910—1979)南斯拉夫共产党领导人之一。1928 年加入南斯拉夫共产党。同年毕业于师范学校,任教员。1930 年被捕,监禁 两年。1934—1937 年在莫斯科学习和工作。回国后与狄托密切含作。1937 年当选为南共中央委员,翌年为政治局委员。1941 年德军占领南斯拉夫后, 为人民解放游击队总司令部成员,组织并领导克罗埃西亚和斯洛维尼亚的武装 起义。1943 年当选为南斯拉夫反法西斯人民解放大会副主席。战后歷任联邦 政府副主席、外交部长、联邦主席团委员等职,为南共联盟主要理论家。 卡扎科夫  1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卡扎科夫(1898—1968)苏联将领。 1916 年应徵入沙俄军队。1917 年参加二月革命。翌年加入红军。参加过国内 战争。1925 年毕业于炮兵军事学校。1932 年加入联共(布)党。1934 年毕 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苏德战争开始时为炮兵少将。歷任第十六集团军和西 方、布良斯克、顿河方面军炮兵主任、中央、白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第一方面 军炮兵司令。在莫斯科会战中,领导建立反坦克支撑点,后成为苏军实施防 御的基本要素之一。先后参加史达林格勒、库尔斯克和第聂伯河会战,以及 白俄罗斯、维斯瓦河-奥得河、柏林等战役。在”博布鲁伊斯克战役中,开创 使用双重徐进弹幕射击的炮火支援战术。战后曾任驻德苏军炮兵司令、苏军 炮兵副司令和司令等职。1955 年获炮兵元帅衔。着有《苏军炮兵》、《转折 时期》等。2米哈伊尔·伊里奇·卡扎科夫(mnxanлnлbnчka3akob, 1901—1979)。苏联将领。1919 年加入俄共(布)党。翌年参军,参加国内 战争。1931 和 1937 年先后毕业于伏尤芝军事学院和总参军事学院。后任中 亚军区参谋长。苏德战争开始时为少将。歷任独立第五十三集团军和布良斯 克、沃罗涅日方面军参谋长、第六十九集团军司令和布良斯克、波罗的海沿 岸第二方面军副司令。1944 年 1 月起任近卫第十集团军司令(至战争结束), 指挥所部在波罗的海沿岸地区作战,并晋升为中将。战后歷任列宁格勒军区 司令、陆军副总司令和华沙条约联合武装部队总参谋长等职。1955 年获大将 衔。着有《回顾以往的战斗》。 卡瓦那里(domenicocavagnari,1876—1966)义大利海军将领,早年 参加过侵略衣索比亚战争和利比亚战争及第一次世界大战。1933 年起歷任 海军参谋长、海军副大臣,曾获海军上将衔。1935 年义大利发动侵略埃塞俄 比亚战争后,指挥舰队参战。曾致力于增强海军实力,支持墨索里尼的扩张 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认为义大利国力大弱,反对过早参战。1940 年 6 月对英、法宣战后,又力主保存海军力量,避免在地中海地区和英国决 战,採取消极作战方针。同年 11 月,义大利舰队在*塔兰托袭击战中受重创 后,被迫离职。此后不再发挥作用。 卡瓦莱罗(ugocavallero,1880—1943)义大利将领。就学于莫德纳军 校。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 年获准将衔。为 1919 年凡尔赛和会意大 利代表团成员。1925—1928 年任陆军副大臣。1936 年晋升中将。1937 年起 任义大利东非远征军司令,残酷镇压当地民族解放斗争。1940 年回国获上将 衔,同年 12 月取代巴多里奥,出任意军总参谋长。任职期间曾一度参与指挥 侵略希腊的战争,并力图加强惫、德两国的军事合作,极力协调意、德两军 在北非的作战计划,未获成功,1943 年 1 月晋升元帅,但旋即被解除总参谋 长的职务。1943 年 7 月墨索里尼下台后被巴多里奥政府逮捕。9 月 8 日获释, 10 日即被驻意德军司令凯塞林召去,14 日暴卒(一说自杀,另说被德军暗 杀)。 卡尔莫纳(antoniooscardefragosocarmona,1869—1951)葡萄牙总统 (1928—1951)。王家军事学院毕业,1922 年晋升将军。1926 年 5 月参与领 导军事政变,成功后任外交部长。同年 7 月任总理,宣布葡萄牙为“没有独 裁者的独裁制国家”。1928 年 3 月当选总统。根据 1933 年通过的”新国家” 宪法,于 1935、1942 年又连续当选为总统。大战期间,支持*萨拉查亲轴心 国的政策。战后,1949 年继续当选总统。 卡尔博尼(giocarboni,1889—1974)义大利将领。早年入伍,长 期在军队中服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39 年 11 月出任军事情报处首 脑。1940 年 5 月试图说服墨索里尼放弃参战的计划,未获成功。因对与德国 的合作持怀疑态度,于同年 9 月被解职。后曾任摩德纳和帕尔马军校校长。 1942 年义大利计划进攻马尔他岛时,被任命为突击师师长,翌年*七月政变 后,在巴多里奥政府中负责情报工作。同年德军侵入义大利时,曾指挥摩托 化部队参加保卫罗马的战斗。 第117页 卡多尔纳(raffaelecadorna,1889—1973)义大利将领,就学于摩德 纳军校。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长期在军队中服役。第二次世界大战 爆发时为上校,1943 年晋升准将,指挥装甲师作战。同年 9 月德军进犯罗马 时率部抗击德军,后转入地下。1944 年 6 月受巴多里奥政府及盟军之命,负 责协调北意抵抗组织的武装斗争。8 月空降抵达德军占领的北方;曾任北意 民族解放委员会技术顾问和*自由志愿军团司令,领导 1945 年 4 月全民起义。 战后曾任陆军参谋长、参议员。着有回忆录《起义》。 卡利巴皮  即“新菲律宾服务协会”。 卡纳里斯(wilhelmcanaris,1887—1945)德国军事谍报局局长(1935 —1944)。海军将领。1905 年入海军服役。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地中海和 大西洋作战,1906 年曾被派往西班牙从事间谍活动。战后参加镇压德国十一 月革命。1920 年参加卡普暴动。二十年代任巡洋舰长和海军岸防司令。1935 年 1 月出任武装部队军事谍报局(*阿勃韦尔)局长。在欧洲和世界各地建立 庞大的间谍网,从事情报、破坏、颠覆和暗杀等活动,为纳粹德国的侵略和 战争政策服务,卡纳里斯 1940 年获海军上将衔。长期同纳粹党系统的*党卫 队保安处和*德国中央保安局互相倾轧,并曾与上层反希特勒密谋分子接触。 1944 年 2 月被解职。不久调任最高统帅部特别参谋部商业和经济作战局长。 同年 8 月,因受*七·二○事件牵连被捕,翌年 4 月被处决。 卡图科夫(mnxanлeфnmobnчkatykob,1900—1976)苏联将领。 参加过十月革命。1919 年参军,参加国内战争。1927 年毕业于高级步兵学校, 1932 年加入联共(布)党。1935 年毕业于红军机械化和摩托化学院指挥员进 修班。1940 年任坦克师长(上校衔)。苏德战争初期参加“杜布诺-卢茨克- 罗夫诺坦克交战和莫斯科会战。以善战着称,主持编写《对敌坦克、炮兵和 步兵作战守则》推广全军。1942 年任坦克第一军军长,翌年任坦克第一集团 军(后改编为近卫坦克第一集团军)司令。指挥所部参加库尔斯克会战、解 放乌克兰和波兰、强渡维斯瓦何与奥得河。攻克柏林等战役。1944 年晋升坦 克兵上将。战后曾任驻德苏军装甲坦克和机械化兵司令。着有《坦克战》、 《主要突击的矛头》。 卡顿伯恩(hansvonkaltenborn,1878—1965)美国广播新闻工作者。 1909 年哈佛大学毕业。早年为《布兽克林鹰报》记者,1929 年加入哥伦比亚 广播公司,主持时事分析节目。1936 年*西班牙内战时首创战地实况报导形 式。1938 年慕尼黑会议期间设置“一分钟最新消息”节目,及时向公众报导 国际时事的新动态,并加以分析评论。反对德、日法西斯的侵略扩张,主张 打破孤立主义束缚,积极干预国际事务。大战前夕和战争期间,其专栏节目 收听率最高,对美国公众舆论有广泛的影响。着有自传《非常的五十年》等。 卡桑诺娃(damielecasanova,1909—1943)法国抵抗运动女战士。1927 年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 年加入共产党。法国败降后,即投身抵抗运动。 曾先后组织 1940 年 11 月 11 日巴黎大学生游行示威和战俘家属的抗议活动。 出版地下刊物《妇女之声》,宣传抗战思想。参加建立*自由射手和游击队, 试图开展武装斗争。1942 年 5 月被捕,囚禁于奥斯威辛灭绝营。次年被折磨 身亡。卡维利亚(enricocaviglia,1962—1945)义大利将领。1885 年入伍。 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26 年晋升元帅。因对法西斯制度持消极态度,被 解除兵权,转而从事军事史研究。1935 年曾试图说服国王爱麦虞限三世放弃 侵略衣索比亚的计划。反对与德国结盟。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反对参 战;义大利参战后,主张维持中立并退出战争。曾为墨索里尼的反对派内定 的新首相候选人。1943 年义大利向同盟国投降后,德军侵入义大利,曾驻守 罗马,抗击德军进犯,失败被俘。后退出军界。 卡斯蒂略(ramoncastillo,1873—1944)阿根廷总统(1940—1943)。 律师出身。1932 年入参议院。1937 年任副总统。大战爆发后,1940 年起任 总统。採取亲德、意的外交方针,拒绝与轴心国断交,且纵容国内法西斯力 量。后因遭到国内外舆论的强大压力,同意就政府在战争中所持的“中立” 政策进行公民投票。1943 年 6 月被军事政变推翻。 卡滕事件  大战期间波兰战俘被集体屠杀的事件。19 明年 9 月 1 日德国 对波兰发动闪击战,占领波兰西部大片领土。9 月 17 日苏联从东部进入波兰, 占领寇松线以东的全部波兰领上,并俘虏大批波兰官兵,分别关押在斯塔罗 别利斯克、科泽利斯克和奥斯塔什科夫斯克等战俘营。1943 年 4 月 13 日德 国军方宣布,在占领的苏联斯摩棱斯克布附近的卡膝(kateh,一译卡廷)森 林内发现被苏方屠杀的波兰军人万人坑。15 日苏联发表公报断然否认,指出 德军入侵苏联后,波军战俘落入德军之手,是被纳粹所杀。此后苏联与纳粹 德国都组织了调查团前去调查,但均无明确结果。战后纽伦堡审讯纳粹战犯 时,也迴避对该事件的明确表态,成为一件歷史悬案。此后国际社会,包括 波兰方面对苏联政府的说法,不断提出怀疑并进行激烈争论,但苏联仍坚持 原来的立场。1985 年戈巴契夫(mnxanлcepгeebnчГop6aчb,1931 —)执政后,苏波成立由歷史学家组成的联合委员会,专门研究涉及此事件 的大批文件。1990 年 4 月 13 日波兰总统雅鲁泽尔斯基访苏时,苏联正式承 认对卡滕大屠杀负全部责任,至此事件真相大白。 第118页 卡冈诺维奇(Лa3apbmonceebnчkaгahobnч,1893—1991)苏联 人民委员会副主席(1933—1946)。1911 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17 年为党中央全俄军队党组织委员会委员,积极参加十月革命。1924 年起为党 中央委员。1926 年起为联共(布)党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30 年起为政治 局委员。1928—1939 年任党中央书记。1935 年起任交通人民委员(至 1944 年)。1938 年被任命为人民委员会副主席,翌年起兼任燃料工业人民委员和 石油工业人民委员(至 1940 年)。苏德战争爆发后,成为国防委员会委员(1942 —1945),并先后任北高加索方面军和外高加索方面军军事委员。战后任苏 联部长会议副主席兼建筑材料工业部长。1952 年起为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 1953 年史达林逝世后任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1957 年 6 月被解除党政一切职 务。1964 年苏联政府宣布其早已被开除出党。 卡卢加战役  苏德战争前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莫斯科会战的组成 部分。1941 年 12 月 17 日至 1942 年 1 月 5 日,由西方方面军左翼实施。苏 军在*图拉战役中发起反攻后,利用德军退却中形成的缺口,使用快速集群 3 昼夜推进的 90 公里,前出至卡卢加(kaлyгa)地域,经反覆争夺,于 12 月 30 日解放卡卢加市。至 1942 年 1 月 5 日,该方向共推进 120—130 公里。 卡西诺之战  1944 年 1—5 月在*义大利之战中盟军为突破”古斯塔夫 防线同德军展开的多次激战。卡酋诺(cassino)为座落在加里利亚诺 (garigliano)河上游拉皮多(rapido)河边的山区城镇,守利里(liri) 河谷之门户,扼那不勒斯去罗马之通道。镇侧的*卡西诺山修道院为天主教的 一个圣地。德军曾在此筑垒固守,为古斯培夫防线的枢轴。1 月 24 日,为与 *安齐奥之战相唿应,美国第二军向该处发动强攻。至 2 月 11 日未克后撤。2 月 15 日,盟军以250 架重轰炸机将修道院炸为平地,继以纽西兰军 2 个师强 攻。德军移入修道院废墟,居高临下,再次击退盟军。3 月 15 日,纽西兰军 再次强攻,激战数日无功而止。5 月 11 日,盟军在发动代号*王冠的行动中, 由于一支法军的摩洛哥上着部队穿越德军防线薄弱环节,进入侧后,造成德 军全线动摇,开始后撤。18 日,主攻卡西诺的波兰军队终于占领惨道院废墟。 卡罗尔二世(caroiil,1893—1953)罗马尼亚国王(1930—1940)。 斐迪南一世长子。1925 年去法国定居,后被剥夺继承权。1930 年回国成为国 王。在位期间,加强专制统治,废除旧宪法,并于 1938 年 2 月制订新宪法, 实行君主独载统治。对外,初推行亲英、法政策,曾镇压铁卫团。1940 年起 又投靠轴心国,起用铁卫团,并于 9 月委任*安东亲斯库组成政府。不久被迫 退位,再度流亡国外。 卡斯泰拉诺(giuseppecasteno,1893—1977)义大利将领。参加第 一次世界大战。曾任西西里岛驻军副参谋长。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任陆 军副参谋长。对德意同盟和战争前景丧失信心,1942 年秋曾试图说服国王爱 麦虞限三世退出德意同盟。1943 年春与格兰迪等人建立联繫,积极参与反对 墨索里尼的密谋活动。同年七月政变后,受巴多里奥派遣,化名雷蒙蒂 (raifnondi)赴马德里和里斯本与盟军代表秘密接触,商讨义大利退出战争 事宜。在谈判中坚持盟军登陆义大利南方,在军事上支持巴多里奥政府的条 件。1943 年 9 月 3 日在卡西比莱(cassibile),代表义大利政府与同盟国 签订停战协定。宣告义大利投降。 卡尔登勃鲁纳(ernstkaltenbrunner,1903—1946)德国中央保安局长 (1943—1945)。生于奥地利。早年当律师。1932 年加入奥地利纳粹党和党 卫队。1935 年成为奥地利党卫队领袖。积极参与把奥地利併入德国的活动。 1938 年德奥台并后,出任奥地利辖区保安部长。1941 年该部撤销后,任奥地 利辖区党工队和警察首脑。1943 年*海德里希被刺后,受希特勒和希姆莱委 派,继任德国中央保安局长。以残暴手段继续推行法西斯恐怖统治,加紧虐 杀战俘和犹太人,并在集中营内进行大屠杀。升至党卫队副总指挥卡尔登勃 鲁纳(相当于上将衔)。战后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受审,以战争罪和违反 人道罪而被判处绞刑。1946 年 10 月 16 日执行。 卡尔式自行火炮(gesohutzwagenkarl)即”格拉特-040 式自行火炮”。 卡西诺山修道院  义大利文化和宗教胜地。座落于罗马东南百余公里的 卡西诺(cassino)山顶上。公元前 44 年,罗马执政安东尼(mareusantonius, 公元前 82—公元前 30)在此建城堡;529 年圣本尼迪克特(st.benedictus, 480—547)始建隐修院,后屡遭破坏,又几度重建,1943 年秋,德军在山上 筑垒固守,成为*古斯塔夫防线的枢轴。盟军屡攻不克,损失惨重,1944 年 2 月 15 日,徵得教皇*庇护十二世的同意,盟军大规模轰作把修道院夷为平地。 盟军的这一行动曾引起广泛指责。1956 年重建成修道院。 卡拉布里亚海战  1910 年 7 月英、意海军在地中海上的初次交锋。因 这次海战在庞塔斯提洛(plintastilo)角附近发生,故又称“庞塔斯提洛角 海战”。是月 8 日英国地中海舰队掩护两支运输船队从马尔他驶往亚歷山大 途中,在克里特岛以南与义大利舰队遭遇。英方 3 艘战列舰、1 艘航空母舰、 5 艘巡洋舰和 16 艘驱逐舰;意方 2 艘战列舰、7 艘重巡洋舰、12 艘轻巡洋舰 和 24 艘驱逐舰,并有岸基航空兵掩护。英舰穿插到敌舰和敌方基地中间。第 二天,双方接战,英舰击伤意战列舰 1 艘和巡洋规 2 艘;意岸基航空兵炸伤 英*鹰号航空母舰和 1 艘巡洋舰。英舰追击意舰到离义大利本土卡拉布里亚 (caiabria)海岸不到 25 海里的海域。 第119页 卡萨布兰卡会议  1943 年 1 月 14—24 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 邱吉尔在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casab-ianea)举行的会议。”联合参谋长委 员会成员与会。主要讨论 1943 年对德、意的军事行动问题。邱吉尔提出*地 中海战略的作战思想,力主在 1943 年扩大地中海战场,进攻义大利和巴尔 干;而美国的马歇尔等人则主张横度英吉利海峡,在法国展开大规模功势。 双方争论激烈,至 1 月 23 日才通过《一九四三军作战万针》,规定:加强对 德国的战略轰炸和反潜挺战,继续在英国集结军队以便在 1943 年 8—9 月间 进行在法国登陆的作战;结束北非战役后将进攻西西里岛,加强对义大利的 压力,任命艾森豪卡萨布兰卡会议:左起吉罗、罗斯福、戴高乐、邱吉尔威 尔为地中海战场盟军总司令,亚歷山大任副总司令:英国接受美国对太平洋 和远东的作战计划,同意于 11 月发动缅北战役,并保证在战胜德国亏将积极 参加太平洋战争。会议在研究关于法属北非厅政机构问题时,邀请戴高乐和 吉罗出席,并促使戴高乐同吉罗达成协议。会议还就争取土耳其参战、交换 原子弹研制情报、殖民地命运等问题,进行了磋商。1 月 24 日罗斯福在记者 招待会上首次提出了*无条件投降原则。会议结束后发表公报宣称:双方就 “1943 年对德意日的作战计划和措施达成了圆满的协议”,但实际上并未消 除双方在战略上的分歧。 卡累利阿方面军  苏联战略战役军团。1941 年 8 月由*北方方面军划分 组建。下辖巴伦支海至拉多加湖一线驻军(约两个集团军,后曾再组建 3 个 集团军)。在苏德战争前期成功地实施了防御作战。1944 年在海军部队协同 下实施了斯维里河-彼得罗扎沃茨克战役和佩特萨莫-希尔克内斯战役,迫使 芬兰退出战争。同年 11 月撤销。歷任司令为弗罗洛夫(1941.9—1944.2)和 麦列茨科夫(1944.2—11)。 卡累利阿防御战  苏德战争中苏军于 1941 年至 1944 年问在卡累利阿 (kapeлnr)地区实施的防御战斗总称。战争初期,德军独立“挪威”集 团军和芬兰军队从苏芬边界入侵苏联。苏军北方方面军(1941 年 8 月 23 日 起分编为卡累利阿方面军和列宁格勒方面军)在北方舰队配合下进行了顽强 防御。至 1941 年 9 月底,战线稳定在 1939 年国界旧筑垒地域和斯维里(cb npь)河一线。此后,德军多次企图突破苏军防御,均未得逞。苏军保住了 北方舰队的主要基地和摩尔曼斯克一基洛夫斯克(knpobck)铁路线,使芬 军无法在卡累利阿南部及地峡与德军会合,从而不能在列宁格勒外围构成第 二道包围圈。苏军的防御为 1944 年在苏德战场北翼转入战略进攻准备了条 件。 卡萨市兰卡号潜艇(casabianca)法国潜艇。排水量 1500 吨。1940 年 春参加挪威战役。法国败降后,停泊于土伦港。1942 年 11 月 27 日德军进占 士伦时,突围至阿尔及利亚,加入战斗法国海军。此后在 10 个月内,7 次担 负重要使命,秘密将人员及军用物资运送至科西嘉岛和法国南方,支援当地 人民开展抵抗运动。1943 年 9 月 13 日将战斗法国的 100 余名突击队员送到 科西嘉岛首府阿雅克肖,协助该岛人民起义。 卡塔利娜式巡逻机(catailna)即“pby 型巡逻机。” 卡普罗尼飞机公司(societaitalianacaproni)义大利生产飞机的大企 业。1903 年由卡普罗尼(giovannicaproni,1886—1957)伯爵创建,故名。 1910 年生产出第一架飞机。后在墨索里尼政府大力扶持下,先后吞併雷贾 尼、维索拉、贝尔加姆西等飞机工厂,财力不断膨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以生产*卡普罗尼型轰炸机而驰名。1940 年 8 月 28 日,试飞义大利第一架喷 气式飞机成功,后因质量问题,被迫放弃生产。 卡普罗尼型轰炸机  义大利轰炸机,由*卡普罗尼飞机公司制造。其 ca-133 型最大时速 231 公里,最大载荷航程 1350 公里,升限 5000 米,装有 7.7 毫米机枪 4 挺,可携带炸弹 500 公斤。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已生产 259 架,在非洲各战场广泛使用,但因性能低劣,未发挥重要作用。 北一辉(1883—1937)日本法西斯主义理论家。木名辉次郎。曾为早稻 田大学旁听生,期间接触到进化论和社会主义思想,于 1906 年自费出版《国 体论及纯正社会主力》,主张通过昔选来改革国内政治,遭当局停刊处分。 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一度被驱逐出中国。五四运动时又来 华,目睹中国人民的反日运动,思想急剧右转,研究各种法西斯理论。1919 年写成《国家改造案原理大纲》(后改名为《日本改造法案大纲》)一书, 主张实行国有化政策,以天皇为日本的支往。其思想在日本陆军少壮派军官 中影响甚深。1920 年应*大川周明之邀返回日本,加入犹存社,进一步鼓吹 军事“革命”,建立法西斯军人独裁统治,成为日本法西斯主义运动的理论 家。后在陆军中组织“天剑党”,在海军中组织“王师会”,获得下级军官 的拥护,并与财阀勾结,取得三井则阀的巨额政治资金,1936 年作为*二·二 六事件的幕后策划者之一,被捕受审,次年 8 月被处决。 北大营  中国东北军主力第七旅王以哲部驻地。位于渖阳城北部。该部 兵员逾万,装备齐整,素有东北军模范旅之称。1931 年 9 月 18 日夜,日本 关东军制造*柳条湖事变后,立即派铁路守备队 500 人向该营地进攻。王以哲 部奉行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当日军从西、南、北三面接近营垣时才仓促抵 抗,伤亡渗重,余部突出重围。19 日清晨为日军完全占领。 第120页 北进论  日本向亚洲大陆扩张侵略的策略。明治以来,日本始终把併吞 朝鲜,侵占中国,称霸亚洲作为基本国策。但统治集团内部长期存在南进论 与北进论的论争。与南进论者相对立的北进论者主张侵占朝鲜、中国后,北 上进攻苏联,以称霸亚洲大陆,1931 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北进唿声一度高 涨。后广田弘毅内阁通过”《国策基准》,确定南北并进。1937 年日本发动 全面侵华战争。1938—1939 年,关东军相继挑起*张鼓峰事件和*诺门坎事 件,北进唿声再起。随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和欧战爆发,南进沦逐 渐占上风。1941 年苏德战争爆发,北进唿声又起,曾在中国东北集结重兵进 行关东军特别大演习。北进论为日本发动对华战争,准备对苏战争制造了舆 论。 北极光(nordlicht)1942 年 9 月德军进攻列宁格勒的作战计划代号。 最初称为“魔火”,后改称此名。8 月 23 日,希特勒将进攻日期定于 9 月 14 日,由从克里米亚北调的第十一集团军任主力。8 月末至 9 月初,苏军在列 宁格勒附近向德军战线发起进攻,突破围困列宁格勒的德军防线多处,迫使 德军第十一集团军提前投入反击作战,“北极光”计划亦就此破产。 北山起义  越南人民抗日反法的武装起义。1940 年 9 月 22 日,日军进 犯谅山,法军败走,日、法矛盾激化,27 日,印度支那共产党在北山发动起 义,夺取法军武器,组成 600 余人的北山游击队,进占州府和武崖据点。后 又分成若干小队四出袭击侵略者。旋在法、日联合镇压下,退入丛林,并改 编为越南救国军,建立根据地,继续抗战。 北方舰队  苏联海军战略战役联合编队。1937 年 5 月由北方区舰队扩编 组建。1939—1940 年参加苏芬战争。苏德战争爆发时,拥有潜艇 15 艘、驱 逐舰 8 艘、护卫舰 7 艘、扫雷舰 2 艘、布雷舰 1 艘和飞机 116 架。战争期间 除执行支援陆军作战和破坏敌海上交通线等任务外,还担负在白海和巴伦支 海的护航。共护送盟国运输队船只约 1500 艘、本国运输队船只 2500 多艘。 1940—1946 年的司令为戈洛夫科。 北角海战  英、德海军在挪威北角(nordkapp)北面海域的一次海战。 1943 年 12 月 25 日晚,德国*沙思霍斯特号战列舰率 5 艘驱逐舰,从挪威北 部阿尔滕峡湾(altenfiord)基地北上,截击盟国驶往苏联的 jw-55b 护骯运 输般队。26 日上午和中午,德舰在巴伦支海熊岛(bearind)耐近两次攻 击船队,均被护航的英舰所挫败。沙恩霍斯特号被击中弹后向南逸去。英舰 尾随追踪。同时,在西南 200 海里处诗机的以”约克公爵号战列舰为首的英 规编队,由本上舰队司令*弗雷泽率领全速赶至。经过 3 小时的追击战斗,于 下午 7 时 45 分击沉沙思霍斯特号于北角之北海域。 北非之献  盟军 1940—1943 年在北非同德、意军展开的长期拉锯战。 1940 年 6 月,法国败降,义大利参战,顿使本土危急的英国在地中海区域也 处境险恶。英国虽在直布罗陀-马尔他-亚歷山大的弧线上保持着一支有战斗 力的舰队,但其地中海航路完全暴露在义大利海、空军的攻击之下;英国中 东战区总司令韦维尔统率的英军约 7 万余人,既缺少飞机和坦克等重型装 备,又分布于埃及、苏丹、巴勒斯坦、肯亚和英属索马利亚各地。意军在利 比亚(约 50 万人)和意属东非(约 20 多万人)拥有优势兵力。墨索里尼依 据在战略位置和兵力上的优势,企图夺取埃及和英属索马利亚,控制苏伊士运 河和红海,切断英国的主命线,实现其建立一个跨地中海大帝国的迷梦。继 东非意军于 8 月攻取英属索马利亚之后,北非意军总司令格拉齐亚尼于 9 月派 兵 25 万(其中意军约 8 万人,上着部队 17 万人),由昔兰尼加向埃及推进, 到达西迪巴拉尼(sidbarralii)筑营据守;英军后撤至马特鲁(matruh)与 之对峙。12 月初,英军在获得紧急增援后,由”奥康纳率部约 3 万人,从马 特鲁出发绕越沙漠从意军侧后发起*西迪巴拉尼之战告捷,随后进行*贝达富 姆之战。1941 年 2 月,昔兰尼加境内意军覆没,的黎波里培尼亚 (tripolitania)也岌岌可危。为挽救北非意军的败局,希特勒派隆美尔率* 非洲军团赴北非.其时英军主力已后撤休整或北调希腊。3 月末,隆美尔不待 主力到达,即以轻装甲师的部分兵力,向昔兰尼加的极西端阿盖拉(aghe) 扑去;占领该城后继续挺进。英军至 4 月中,除一支部队困守图卜鲁格 (tobruq)外,均退入埃及境内。此后数月,双方展开*图卜鲁格争夺战。11 月 18 日,经过增援和改组的英军重新发动进攻,直扑图卜鲁格地域。隆美尔 非洲军团败撤。12 月 10 日,图卜鲁格解囹。1942 年初,英军已攻到阿盖拉。 1 月 21 日,退入的黎波里塔尼亚境内的隆美尔突然率部反扑,占领班加西和 梅基利(mekili)后又在 5 月下旬和 6 月中旬两次向东跃进包抄,迫使英军 再次全线后撤。德意军连克图卜鲁格(俘获英军 3.5 万人和大量军需物资) 和马特鲁,至 6 月底逼近英军在阿拉曼的防线,离亚歷山大仅 70 多英里。但 英军不断得到增援。10 月 23 日,英第八集团军司令蒙哥马利率部大举反攻, 至 11 月初取得*阿拉曼战役的胜利。德、意军后撤,至年末退到的黎波里附 近。同时,由艾森豪统率的盟军于 11 月 8 日在法属北非登陆,夯占奥兰 和阿尔及尔,并向突尼西亚推进。隆美尔已陷千东、西两军夹击之中。1943 年 3 月 21 日,蒙哥马利突破*马雷特防线,北上合击首府突尼西亚和港城比塞大。 此时隆美尔已奉召回国,突尼西亚境内的 25 万德、意军于 5 月 13 日最终覆没。 至此,盟军已掌握整个北非海岸,为越海进攻义大利和巴尔干准备了前进基 地。 第121页 北海事件  中日冲突事件。由于日军在华北的侵略扩张,中国人民反日 情绪高涨。1936 年 9 月 3 日,在广东合浦县北海埠的日商丸一药房老闆中野 顺三因持势凌人,激起公愤,致为路人乱拳殴毙。9 日,日本一面提出所谓 “抗议”,一百派出两艘驱逐舰前往北海,青岛日本芙蓉号等 4 舰也相继南 下进行威吓。北海中国驻军第十九路军拒绝日方登岸。日军僵持至 17 日撤 退。 北方方面军  苏联战略战役军团。1941 年 6 月苏德战争爆发后,在*列 宁格勒军区基础上组建。初辖 3 个集团军和军区空军。后波罗的海舰队作战 也隶属其下,并相继再编入 2 个集团军。苏德战争初期在卡累利阿和极地抗 击入侵的德国和芬兰军队。后又参加列宁格勒保卫战。1941 年 8 月分编为* 列宁格勒方面军和*卡累利阿方面军。司令为波波夫。 北太平洋战区(northpacifictheater)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划分的战 区之一。1942 年 5 月日军攻占阿留申群岛,威胁美国西北海岸阿拉斯加等地, 为加强防御,美国从其太平洋舰队中划出一部,称北太平洋部队,与陆军阿 拉斯加防卫部队一起负责该地区作战亭宜。1943 年 10 月正式建立此战区, 由*弗莱彻任司令,负责北纬 42°以北海域的作战和陆地防卫。该战区发生 的主要战役有科曼多尔群岛海战、阿留申群岛战役等。 北方集团军群(heersgruppenord)1德波战争中的德军战略战役军团。 1939 年春开始组建,同年 8 月下旬博克出任司令。下辖屈希勒尔指挥的第三 集团军和克卢格指挥的第四集团军,共 17 个步兵师、2 个坦克师、2 个摩托 儿步兵师和 1 个骑兵旅。开战时集结在东普鲁士和波美拉尼亚。总任务是切 断波兰走廊,歼灭维斯瓦河以北地域波兰守军,尔后同*南方集团军群协同, 从北面包围华沙。德波战争结束后撤销。2苏德战争中的德军战略战役军团。 1941 年春组建。司令先后为李勃(1941.6—1942.1)、屈希勒尔(1942.1— 1944.1)、奠德尔(1944.1—3)、林德曼([geerglindelmann,1884—1963] 1944.3—7)、弗里斯纳([jobannesfriessner,1892—?]1944.7)、舍 尔纳(1944.7 —1945.1) 和 伦 杜 利 克([ lotharrendu-lic,1887 — 1971]1945.1)。初期下辖第十六、第十八集团军和第四坦克集群,共 23 个 步兵师、3 个坦克师和 8 个摩託儿步兵师。开战时集结在克莱佩达至戈尔达 普(гoл-дaп)一线。战争初期向道加夫皮尔斯、普斯科夫和列宁格勒总 方向进攻。1941 年 9 月初合围列宁格勒,后派出第四坦克集群参加”莫斯科 会战,1943 年苏军战略反攻后不断后撤。1945 年 1 月改组成“库尔兰集团军 群”,团守在波罗的海沿岸地区,欧战结束前被苏军歼灭。3大战后期防守 东普鲁士的德军战略战役军团。1945 年 1 月 26 日由*中央集团军群改组而 成。司令先后为沦社利克(1945.1—3)和魏克斯(1945.3—4),下辖 2 个 集团军、1 个坦克集团军和 1 个航空队,共 32 个师,曾参加东普鲁士战役, 1945 年 1 月底被分割成 3 个孤立的集团,同年 4 月底被苏军歼灭。 北非登陆战役  盟军 1942 年 11 月在*维希政府控制的法属阿尔及利亚 和摩洛哥实施的壹陆战役,代号力*火炬,盟军总司令为美军将领艾森豪威 尔,海军司令为英军将领坎宁安,登陆部队 10.7 万人,舰船约 650 艘(包括 16 艘航空母舰,7 艘战列舰),飞机约 1700 架,分 3 路买施登陆。西路为巴 顿指挥的美军 3.5 万人,于 10 月 23 日起分批从美国出发,在航渡中依次会 合,于 11 月 7 日夜抵达法属摩洛哥西海岸,8 日凌晨突击上陆,中路为弗雷 登多尔(lloydralstonfredendail)少将指挥的美军 3.9 万人,东路为美国 赖德(cbarlesryder)少将指挥的英美军 3.3 万人,此两路于 10 月 22、26 日分别从英国出发,11 月 5 日会合后通过直布罗陀海峡,向东航渡至登陆地 域北部时突然转向南,8 日凌晨分别于法属阿尔及利亚的奥兰和阿尔及尔突 击上陆。东路阿尔及尔的维希法军于当天停止抵抗;中路和西路经过战斗, 维希法军于 10、11 日停止抵抗。盟军迅速巩固登陆场后,开始东进插向隆美 尔所部背后,此役首次使用专门的登陆舰涎实施大规模渡海登陆,为尔后组 织西西里岛和诺曼第的登陆战提供了经验。 北海峡护航战  英国护航运输队在北海峡(north插nnel)海域抗击德 国潜艇之战。1940 年法国败降后,德军利用大西洋沿岸基地,对英国展开空 中攻击。英国被迫把航运集中到爱尔兰和苏格兰之间的北海峡。德国海军趁 机在此进行潜艇群作战。该年 9 月 21—22 日夜间,5 般潜艇结群攻击*hx-72 护航运输队。10 月 17—20 日夜间,8 艘潜蜒结群攻击*sc-7 护航运输队和 *hx-79 护航运输队。12 月 1—2 日夜间,7 艘潜艇结群攻击*hx-90 护航运输 队。英国损失惨童。后英国接受美国 50 艘驱逐舰,加强护航力量和海岸空军 的巡逻,迫使德国潜艇作战从北海峡附近向西转移。 北极地区防御战  苏德战争中苏军于 1941 年 6 月至 1944 年 10 月在位 于北极圈内的科拉半岛、卡累利阿北部、巴伦支海、白海、喀拉海地区实施 的防御战斗总称,1941 年 6 月 29 日起,德军“挪威”集团军(1942 年 1 月 起改称“拉普兰”集团军,1942 年 6 月起改称山地第二十集团军)在北极地 区多次发动攻势,但均被苏军北方方面军(1941 年 9 月起改称卡累利阿方面 军)所属部队和北方舰队、白海区舰队所阻滞。至 1941 年 10 月,陆上战线 趋于稳定。1942 年起双方为破坏和保护北大西洋至摩尔曼斯克和阿尔汉格尔 斯克的海上运输线展开激烈斗争,1944 年 10 月,苏军转入进攻,把德军逐 出北极地区。苏军防御作战的胜利保障了北部陆海交通线的通杨,使四分之 一的进口货物得以从北方港口运往国内,支援了战争全局。 第122页 北岳抗日根据地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组成部分。 北高加索方面军  苏联战略战役军团。1942 年 5 月组建。初辖 3 个集 团军,塞瓦斯托波尔防御地域、黑海舰队、亚速海区舰队和刻赤海军基地也 属其指挥。后又相继编入过 6 个集团军和 2 个空军集团军。参加塞瓦斯托波 尔与顿河下游的防御。曾实施阿尔马维尔-迈科普战役和新罗西斯克战役。 1912 年 9 月改编为*外高加索方面军黑海集群。翌年 1 月在该方面军北集群 基础上重建。随后黑海集群也转隶其下。共辖 8 个集团军和 2 个空军集团军, 并指挥黑海舰队和亚速海区舰队作战。实施克拉斯诺达尔战役、库班空战、 新罗西斯克-塔曼战役和刻赤-埃利季根登陆战役。1943 年 11 月撤销。歷任 司令为布琼尼(1942.5—9)、马斯连尼科夫(1943.1—5)和波得罗夫(1943.5 —11)。 北乌克兰集团军群(heersgruppeuine-nord)苏德战争中德军的战 略战役军团。1944 年 3 月由*南方集团军群改编而成。司令为哈尔佩 (josefharpe,1887—1968)。下辖德国第一、第四坦克集团军和匈牙利第 一集团军,约 40 个师另 2 个旅,初期集结在西乌克兰地区。曾参加利沃夫- 桑多梅日战役。同年 7 月下旬被苏军分割成两部分。月底增添德国第十七集 团军,8 月上旬又增添 12 个步兵师、1 个坦克师和 6 个强击火炮旅。9 月 23 日改编为*a 集团军群。 北高加索防御战役  苏德战争中期苏军进行的战略性防御战役。为*高 加索会战的组成部分之一,1942 年 7 月 25 日—12 月 31 日实施。经苏军总参 谋部 1987 年审定,列为苏联卫国战争中的 51 个战略性战役之一。 北高加索进攻战役  苏德战争中期苏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为*高 加索会战的组成部分之一,1943 年 1 月 1 日—2 月 4 日实施。经苏军总参谋 部 1987 年审定,列力苏联卫国战争中的 51 个战略性战役之一。 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  中国国民政府行政院派驻华北交涉中日停战的 机构。1933 年 5 月,中国军队在长城各口抗战失利后,日军强渡滦河,侵占 冀东,平津告急,国民政府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5 月 4 日,明令设 立行政院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以亲日派黄邪为委员长,负责对日交涉停战。 5 月 31 日,该委员会派熊斌与日本关东军代表冈村宁次签署*《塘沽协定》。 次年又先后与日本侵略者达成华北与“满洲国”通车、通邮协议,变相承认 了“满洲国”。 北卡罗来纳号战列舰(northcarolina)美国战列舰。1937 年建造,1941 年服役,排水量 3.5 万吨,配备 16 英寸火炮 9 门,有雷达定向的火力控制系 统。大战期间在太平洋海域作战。1942 年 8 月开始参加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 战,9 月 15 日彼日本潜逛击伤。1943 年 11 月参加吉尔伯特群岛战役。1944 年先后参加马绍尔群岛战役、攻击特鲁克岛、马里亚纳群岛战役。同年 10 月开始参加菲律宾战役。1945 年 2 月参加硫黄岛战役,3 月随舰队攻击日本 本上,4 月参加沖绳岛战役。 北极海域护航运输队  苏德战争期间苏联在白侮、巴伦支侮和喀拉海 的护航组织。西方亦以此(arctonvoys)称唿*盟国-苏联护航运输队。德 国为破坏苏联北极地区海上交通线,使用飞机、潜挺和水面舰艇,在上述海 域进行袭击和布雷。苏联建立海上护航运输队系统,由北方舰队负责,1941 年主要在阿尔汉格尔斯克与科尔古耶夫岛(koлгyebocrpob)之间、1942 年主要在阿尔汉格尔斯克与迪克森(дnkcoh)之间、1943 年主要在阿尔汉 格尔斯克与维利基茨基海峡(bnлbknцkoгoпpoлnb)之间实施护航。 1944 年 10—11 月进行了最后一次护航(aъ-15 护航运输队)。 北 意 民 族 解 放 委 员 会 itatodiliberazionenazio-naledell, altaltalia)义大利北部人民解放斗争的领导机构。1943 年 9 月义大利北部 沦为德军占领区,并受墨索里尼傀儡政权——*萨罗共和国的统治。反法西斯 抵抗运动迅速开展。1944 年 1 月,米兰民族解放委员会改组为北意民族解放 委员会,并自 6 月起行使“非常政府”的职能,得到盟军司令部的承认。该 委员会发表在战后建立民主制度的决议,动员各阶层人民参加反对萨罗共和 国和德国占领军的斗争。在各地组建游击队,成立*自由志愿军团,领导 1944 年义大利北部大罢工和四月起义,摧毁萨罗共和国、驱逐德军,解放北部国 土。1945 年 5 月,义大利光復后,转为政府谘询机构,1946 年中完全解体。 北高加索方向总指挥部  苏德战争期间苏联南方战略指挥机关,1942 年 4 月 21 日根据最高统帅部决定组建。目的是统一指挥在塞瓦斯托波尔、刻 赤半岛和高加索沿岸的部队。下辖克里米亚方面军、塞瓦斯托波尔防御地域、 北高加索军区、黑海舰队和亚速海区舰队。同年 5 月 19 日撤销。总司令为布 琼尼。 北岳一九四三年秋冬反扫荡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北岳区军民反击日 伪军”扫荡”的战役。1943 年 9 月中旬,日军为巩固华北占领区以便抽调兵 力增援太平洋战场,以第二十六、第六十三、第一一○师团,独立混成第三 旅团各一部及伪军共 4 万多人,对河北省阜平地区抗日根据地进行“毁灭性 大扫荡”。八路军北岳区部队採取内线和外线相结合、主力军和地方武装相 结合、军事打击与政治攻势相结合的方针,经 3 个月的反“扫荡”作战,至 12 月中旬歼敌 9400 多人,攻克据点碉堡 204 座,毁敌火车 18 列、汽车 244 辆,击落敌机 1 架,并缴获作战物资一批,粉碎了“扫荡”。 第123页 北极地区和卡累利阿防御战役  苏德战争前期苏军进行的战略性防御 战役。1941 年 6 月 29 日—10 月 10 日实施。经苏军总参谋部 1987 年审定, 列为苏联卫国战争中的 51 个战略性战役之一。参见“卡累利阿防御战”和“北 极地区防御战”。 北岳、平西一九四一年秋季反扫荡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军民反击日军 “扫荡”的战役。1941 年 8 月 14 日,日本华北方面军调集日伪军 7 万余人, 在空军配合下,採取“分进合击”、“铁壁合围”、“梳篦清剿”等战法, 向晋察冀根据地的北岳、平西区大举“扫荡”。日军实行“三光”政策,制 造“无人区”。根据地军民开展广泛的游击战,採取以分散对集中、以集中 对分散的灵活的战术,展开反“扫荡”作战。至 10 月 16 日,共歼日伪军 5500 余人,粉碎了日军的”扫荡”,但被杀被抓的群众达 2.5 万余人,房屋被毁 15 万间,根据地遭到严重摧残。 卢汉(1895—1974)中国将领。原名邦汉,字永衡。云南陆军讲武堂毕 业。曾任滇军第三十八军第九十八师师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六十军军长。 1933 年率部参加台儿庄战役中的鲁南阻击战,同年 10 月升任第三十军团军 团长,12 月任第一集团军副总司令。次年 1 月起升任总司令。1939 年授中将 加上将衔。1941 年 9 月任滇南作战军总司令,驻昆明。1945 年 3 月任中国陆 军总司令部直属第一方面军司令宫,移驻开远,日本投降后,率部赴越南北 纬十六度以北地区受降。后任云南绥靖公署主任,1949 年 12 月 9 日在昆明 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云南省军政委员会主席、国家体育运动委 员会副主任、民革中央常委、全国政协常委。 卢苏(emiliolussu,1890—1975)义大利行动党领袖。初在大学攻读 法律,1921 年起作为行动党撒丁代表选入议会。因坚持反对法西斯专制,1926 年被捕。1929 年脱逃至法国,在巴黎参与创建*正义和自由组织。1937 年起 为该组织领导,主张团结一切反法西斯力量,组织广泛的同盟。法国投降后, 逃亡伦敦。1943 年 7 月墨索里尼下台后退意,对国王爱麦虞限三世、巴多里 奥及法西斯分子均持反对态度,成为行动党中的激进派。在罗马组建正义和 自由,从事地下抵抗运动。后参加帕里和德加斯佩利政府。战后曾任参议员, 1968 年退出政界。 卢策(viktorlutze,1890—1943)德国冲锋队参谋长。1912 年入伍。 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22 年加入纳粹党。次年参加啤酒店暴动,1928 年任鲁尔冲锋队区队长。1930 年当选国会纳粹党者员。1933—1941 年任汉诺 威警察总监和汉诺戊冲锋队地区总队长。1934 年夏积极参与清洗*罗姆,7 月 1 日继任冲锋队参谋长,奉希持勒的特别命令全面整顿冲锋队。后对冲锋 队地位下降不满,试图联合武装部队对抗党卫队。死于车祸。 卢冬生(1908—1915)中国将领,早年入唐生智部。1926 年参加北伐战 争。1927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二军团第四师师长。抗日战争爆发后, 任八路军第一二○师第三五八旅旅长(未到职)。不久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1939 年春去苏联,在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41 年 8 月毕业后,赴苏联远东 军区,在退入苏联境内的东北抗日联军中工作。1945 年 8 月配合苏联红军对 日作战,进军长春。同年 12 月任松江军区司令员,是月在哈尔滨殉职。 卢斯特(bernhardrust,1883—1945)德国科学、教育与人民文化部长 (1934—1945)。早年在慕尼黑、柏林等大学就读。曾任中学教师。参加过 第一次世界大战,1922 年加入纳粹党。1925 年任纳粹党汉诺瓦一不伦瑞克大 区领袖。1933 年 2 月任普鲁士科学、艺术与教育部长,推行法西斯文化专制 主义,次年 4 月任科学、教育与人民文化部长,任内大肆迫害进步知识分子, 向青年灌输军国主义和种族主义思想。后自杀。 卢钦斯基(aлekcahдpaлekcahдpobnчЛyчhhckhn,1900—)苏 联将领。1919 年入伍,参加国内战争。1936 年任团长。1937—1938 年曾志 愿参加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1940 年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次年 4 月出任 山地步兵第八十三师师长(上校衔)。1942 年 11 月率所部在高加素作战。 1943 年加入联共(布)党,升任第三军军长,参加解放雅尔达和塞瓦斯托波 尔等战役。1944 年 5 月升任第二十八集团军司令。先后参加白俄罗斯、东普 鲁士、柏林和布拉格等战役。1945 年 6 月调任第三十六集团军司令,参加远 东战役,9 月晋升上将。战后曾任军区司令、国防部第一副总监察长等职。 1955 年获大将衔。 卢布林委员会  参见“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 卢森堡抵抗运动  大战期间卢森堡人民反抗纳粹德国占领的斗争,1940 年 5 月 10 日德国入侵卢森堡,*夏洛特大公和卢政府撤退到法国,后经西班 牙流亡英国。在英国帮助下,流亡政府决定继续抗战,国内人民开展罢工和 集会,抗议占领当局强制徵兵,大批青年逃避服兵役,同时开展有组织的武 装斗争。卢森堡共产党建立的统一战线和流亡政府领导的“争取自由战士”、 “解放运动”、“卢森堡爱国同盟”等抵抗组织以阿登山区为基地,与法国、 比利时游击队互相配合,不断打击德国占领军。1944 年 9 月 9 日美军在游击 队配合下进入卢森堡。9 月 23 日流亡政府迁回本国,1945 年 2 月全国解放。 第124页 卢布林-布列斯特战役  苏德战争后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白俄罗 斯战役的组成部分,1944 年 7 月 18 日至 8 月 2 日,由*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 实施。*明斯克战役后,该部苏军从南北两面迁回布列斯特筑垒地域,7 月 2q 日强渡西布格河进入波兰境内,24 日解放卢布林,28 日围歼布列斯特德军集 团,然后在华沙以南强渡维斯瓦河,夺占了登陆场。苏军推进约 260 公里, 其前锋进抵华沙近郊,波兰东部获得解放,并为尔后进攻华沙-柏林方向创造 了有利条件。 旧金山会议  制定*《联合国宪章》的国际会议。1945 年 3 月 5 日,根 据*雅尔达会议决议,由美国代表中、美、英、苏四发起国(法国拒绝作为发 起国),邀请*《联合国家宣言》的签字国和参加国,于同年 4 月 25 日—6 月 26 日在美国旧金山举行。50 个国家的 282 名代表出席。苏、美、英、中 四国代表团团长为莫洛托夫、斯退了纽斯、艾登和宋子文。会议一开始,苏、 美即在会议主席邀请波兰和阿根廷与会等问题上发生激烈争论。后决定由四 发起国轮流担任大会主席,苏联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被列为联合国创始会员 国,苏联关于邀请波兰政府参加会议的提案被否决,美国代表团依靠拉美国 家的多数票使会议通过了邀请阿根廷的决定,5 月 3 日起讨论和制定《联合 国宪章》。在审议雅尔达会议关于安理会表决程序问题的建议案时,许多中 小国家强烈要求取消或减少大国特权,反对在採纳安理会建议时用大国一致 原则;苏、美对大国否决权的解释也产生严重分歧。后经苏、美协商,于 6 月 3 日发表《四发起国代表团关于安全理事会表决程序的声明》,再次强调 当安理会作出决议时需全体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总原则。该声明被採纳, 许多中小国家企图限制或废除安理会审议问题时大国特权的努力来获成功。 会议还就国际託管问题进行了辩沦。中、苏等国坚决主张以独立作为託管的 最终目的,最后得以写迸协议,但协议规定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託管理事会 中享有永久席位,却未规定託管地人民的代表参加託管理事会,也没有规定 託管的方式。关于区域性组织问题,经过争议,通过了美国提出的修正案, 即对*敦巴顿橡树园会议建议案作了若干修改和补充,承认区域性组织包括在 联合国范围之内,承认联合国会员国受到武力进攻时,在安理会採取行动前 有行使“单独或集体自卫的自然权利”,6 月 25 日,会议基本上根据敦巴顿 橡树园会议所准备的建议案,制定并一致通过了《联合国宪章》和作为宪章 组成部分的《国际法院规约》。6 月 26 日,50 个国家的代表举行宪章签字仪 式(波兰作为创始会员国,于同年 10 月 15 日补签),当晚会议闭幕。 叶飞(1914—)中国将领。原名启亨。1932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 共闽东特委书记、闽东军政委员会主席兼红军闽东独立师政委。抗日战争爆 发后,任新四军团长。1939 年任江南抗日义勇军副指挥,曾率部夜袭浒墅关 直抵上海近郊,火烧虹桥日军机场。后北渡长江,参与开闢苏北抗日根据地, 任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委,指挥所部参加黄桥、车桥战役, *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一师旅长兼政委、副师长,苏中军区司令员、苏浙 军区司令员,粉碎日伪军的多次“扫荡”和“清乡”。解放战争时期,任第 三野战军第十兵团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 军司令员、第一政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55 年被授予海军上将军 衔。 叶挺(1896—1916)中国将领。字希夷,保定军校毕业。1924 年入莫斯 科东方大学和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 年,参加北伐 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团长。1927 年先后参加领导南昌起义、广 州起义,失败后移居欧洲,与中国共产党失去联繫,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参 战。1937 年 10 月出任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军长(即“新四军”), 与*项英指挥部队挺进华中敌后,开展游击战争。1939 年 5 月,穿越日军封 叶挺锁线,北渡长江,在皖中成立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指挥部队挺进皖东敌 后,建立津浦路东西两侧抗日根据地。1940 年 10 月,指挥皖南新四军直属 部队,击退日军 5000 亲人的进犯,毙伤日军数百人,1941 年 1 月,在*皖南 亭变中与国民党顽固派谈判时被扣,先后关押在江西上饶、湖北思施、广西 桂林。1945 年转押于重庆“中美合作所”,在狱中坚贞不屈,曾作《囚歌》 表示其革命意志。1946 年 3 月 4 日,经中共中央营救出狱,7 日被批准重新 加入中国共产党。4 月 8 日在重庆赴延安途中飞机失亭遇难。 叶剑英(1897—1986)中国将领,原名宜伟,字沧白。云南陆军讲武堂 毕业。曾任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1927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领导 广州起义,任军事指挥部副总指挥,1928—1930 年在莫斯科劳动大学学习。 曾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校长。1934 年参加长 征,北上抗日,任红一方面军第一纵队司令员、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 1936 年指挥抗日先锋军中路军东渡黄河作战。同年 12 月协助周思来和平解 决西安事变,为促进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作出了贡献。1937 年抗 日战争爆发,8 月与周恩来、朱德等参加南京国民政府召开的国防会议。后 任八路军参谋长,协肋周恩来辗转奔波于南京、武汉、长沙、桂林、重庆等 地,进行统一战线的组织和领导工作。1939 年 2 月参加国民政府举办的南岳 游击干部训练班,任副教育长。1940 年 3 月出席重庆全国参谋长会议。1941 年 2 月回延安,任中共中央军委参谋长兼第十八集团军参谋长,协助毛泽东、 朱德领导和指挥了各抗日根据地的对日作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 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副叶剑英主 席、国防部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1955 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军衔。 第125页 叶戈罗夫(aлekcahдpnльnчercpob,1883—1939)苏联将领。 1901 年人沙俄军队服没。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018 年加入俄共(布)党和 参加红军。国内战争时期参加组建红军,指挥过集团军和方面军。1921 年起 歷任军区和集团军司令。1925—1926 年任驻中国武官。1927 年起先后任白俄 罗斯军区司令。红军参谋长(1935 年改称总参谋长)。1935 年首批获苏联元 帅衔。1937 年 5 月任副国防人民委员。次年 1 月任外离加索军区司令。三十 年代初积极主张*大纵深战斗理论,死于肃反运动。 叶皮谢夫(aлekcenaлekceebnчeпnщeb,1908—)苏联将领。 1929 年加入联共(布)党,开始党务工作,翌年参军。1938 年起由党中央委 员会任用(保留军籍)。1940 年任哈尔科夫州委兼市委第一书记。苏德战争 爆发后,动员和组织哈尔科夫地区人力、物力支前,并任民兵军政委,参加 哈尔科夫保卫战。后领导地下工作和游击运动。1942—1943 年在党中央和乌 拉尔从事党务工作,曾任史达林格勒方面军军事委员会特派员。1943 年 5 月 起任第四十集团军军事委员(政委)。先后参加库尔斯克会战、强渡第聂伯 河、解放基铺和乌克兰地区、以及解放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的战斗,战后 曾任国家安全部副部长、驻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大使等职。1962 年任苏军政 治部主任,获大将衔。1964 年起为苏共中央委员。着有《歷史教训(纪念苏 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二十周年)》、《在军事问题上的思想斗争》、《列宁 主义的共产党——苏联人民在伟大卫国战争中的胜利组织者》等。 叶廖缅科(ahдpennbahobnчepmehko,1892—1970)苏联将领,1913 年应徵入沙俄军队。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 年加入俄共(布)党和红 军。参加过国内战争。1935 年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1938 年任骑兵第六军 军长。翌年率部进军西白俄罗斯。1940 年 12 月任红旗远东独立第一集团军 司令。苏德战争爆发后调任西方方面军副司令(中将衔),指挥所部参加斯 摩棱斯克战役。1941 年 8—10 月任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担负从西南方向掩 护莫斯科接近地的任务,在同*古德里安的坦克集群顽强作战中负伤,同年 12 月伤愈后任突击第四集团军司令。翌年 1 月在托罗佩茨-霍尔姆战役中再 负重伤。1942 年晋升上将。同年 8 月伤愈后任史达林格勒方面军司令。在* 史达林格勒会战中作出重大贡献。1943 年 1 月起任南方方面军司令,成功地 实施*罗斯托夫战役。同年晋升大将。先后任加里宁方面军、波罗的海沿岸第 一方面军和滨海独立集团军司令,转战于西方、西北和南方等方向。1944 年 4 月任波罗的海沿岸第二方面军司令,参加解放拉脱维亚的作战。次年 3 月 任乌克兰第四方面军司令,参加解放捷克斯洛伐克。战后歷任军区司令、国 防部总监组总监等职。1955 年获苏联元帅衔。着有《在西方方向上》、《斯 大林格勒》、《战争初期》、《惩罚的年代(1943—1945)》和《莫忘这场 战争》等。 叶夫列莫夫  1米哈伊尔·格里戈里那维奇·叶夫列莫夫(mnxanл Гpnгopbebnчeфpemob1897—1942)。苏联将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应 征入沙俄军队。十月革命时参加赤卫队。1918 年加入红军。翌年参加俄共 (布)党。参加过国内战争。1927 年曾在中国任军事顾问。1933 年毕业于伏 龙芝军事学院。后任伏尔加河、外贝加尔、奥廖尔、北高加索和外高加索等 军区司令。1940 年获中将衔。翌年出任红军步兵第一副总监。苏德战争爆发 后歷任第二十一、第十和第三十三集团军司令和布良斯克方面军副司令,在 西方方向作战。1942 年 4 月,率第三十二集团军在维亚济马地域突围时,受 伤牺牲。2瓦西里·谢尔盖耶维奇·叶夫列莫夫(bчnncepгeebnч eфpemob,1915—)。苏联军人。1934 年参军。1937 年毕业于军事航空学校。 参加过进军西乌克兰和苏芬战争。苏德战争期间歷任轰炸航空兵团中队长、 副大队长和大队长,胜利完成 340 次战斗出动。1943 年两次获苏联英雄称号。 同年加入联共(布)党。战后任航空兵副团长、航校教官和试飞员。1948 年 获中校衔。1960 年以上校衔退役。 叶列茨战役  苏德战争前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莫斯科会战的组成 部分。1941 年 12 月 6—16 日,由西南方面军右翼实施。战役目的是配合西 方方面军的反攻,对叶列茨(eлeц)地域的德军进行翼侧突击。12 月 9 日, 苏军解放叶列茨,12 月 13—16 日合因并击溃德军 2 个师,推进 80—100 公 里。 叶利尼亚战役  苏德战争前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斯摩棱斯克交战 的组成部分。1941 年 8 月 30 日至 9 月 8 日,由*预备队方面军第二十四集团 军实施。7 月 19 日,德军在斯摩棱斯克以南的突击中占领叶利尼亚(eлb-h nr),并于此建立坚固筑垒的登陆场,作为向莫斯科进攻的出击阵地。苏 军为消除该突出部,集中 10 个师兵力和多于敌 0.6 倍的炮火,于 8 月 30 日 发起钳形攻势,9 月 4 日深远包围该地域德军,迫使其后撤,9 月 6 日凌晨解 放叶利尼亚,并继续向西推进 25 公里。此战为苏德战争中苏军最初几次进攻 战役之一。战役中诞生了“苏联近卫军”,步兵第一○○、第一二七师首先 获得近卫步兵第一、第二师称号。 第126页 叶夫帕托里亚登陆战  苏德战争前期苏军为从塞瓦斯托波尔和刻赤半 岛引开德军兵力而在克里米亚半岛西南岸叶夫帕托里亚(ebпatopnr)地 域进行的战术登陆作战。1942 年 1 月 5 日,由*苏联黑海舰队的 1 个舰艇中 队和 1 个 700 人的加强海军陆战营实施,登陆作战进行了 3 天,苏军一度控 制叶夫帕托里亚市中心,后被德军优势兵力压到海边,部分突向草原投奔游 击队,其余英勇战死。 叶利尼亚-多罗戈布日战役  苏德战争中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斯 厚棱斯克战役的组成部分。1943 年 8 月 28 日至 9 月 6 日,由*西方方面军实 施。结果苏军向敌纵深推进 35—40 公里,攻占叶利尼亚(eлbhnr)(8 月 30 日)、多罗戈布日(Дoporo6yэ)(9 月 1 日)等地,为解放斯摩棱 斯克打开了前进道路。 甲事件  *山本五十六被击毙事件的代号。1943 年 4 月,*伊号作战期 间,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为鼓舞士气,计划亲赴索罗门群岛视 察。美军截获和译解该情报的密码,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尼米兹下令执行 截击山本五十六座机的“报復行动”计划。4 月 18 日上午,山本五十六一行 自拉包尔出发飞抵布因(buin)岛上空时,遭 30 余架美战斗机的袭击,座机 被击落,山本五十六当场毙命。日方称此为“甲事件”,封锁消息,至 5 月 底才予以公布。 电流(galvanic)美军进攻吉尔伯特群岛的行动代号。见“吉尔伯特群 岛战役”。 田汉(1893—1968)中国剧作家。字寿昌。日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九·一 八亭变后,先后写作了《动乱》、《扫射》、《民族生存》、《肉搏》、《烈 焰》、《回春之曲》、《杨子江的暴风雨》等剧本和《毕业歌》、《义勇军 进行曲》等歌词,揭露国民党不抵抗政策,鼓舞人民群众抗日救国。其中经 聂耳谱曲的《义勇军进行曲》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1932 年,参加*中 国民权保障同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为《救亡日报》 撰稿,并创办《抗战日报》。参加郭沫若主持的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 厅工作。1938 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后辗转各地,宣传抗日。 并创作了《芦沟桥》、《最后胜利》等剧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中 国戏剧家协会首任主席、文联副主席。 田守尧(1915—1943)中国将领。1929 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 年 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四旅第六八 八团副团长,参加平型关战斗。1938 年 4 月任第六八七团团长,率部截击进 攻晋东南的日军。1939 年 7 月任第三四四旅副旅长,挺进冀南。1940 年任八 路军第二纵队新二旅旋长、第五纵队第二支队司令员,南下淮北、苏北,攻 克盐城、陈道口等地,开闢了苏北抗日根据地。1942 年任新四军第三师第八 旅旅长兼苏北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在盐阜地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巩固 和发展了抗日根据地。1943 年 3 月 17 日,在连云港东海面与日军巡逻艇的 遭遇战中牺牲。 田中奏摺  日本提出侵略中国的“新大陆政策”的文件。1927 年 6 月 27 日至 7 月 7 日,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参加的有外务 省、陆军省、海军省、参谋本部、军令部、关东军和驻华使节等官员,会议 通过《对华政策纲要》,制订了秘密的侵华“新大陆政策”,7 月 25 日,田 中致函宫内大臣一木喜德,请代将《帝国对于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密奏天 皇。提出:“我对满蒙之权利及利益巨且大矣。故歷代内阁之施政于满蒙者, 无不依明治大帝遗训,扩展其规模,完成新大陆政策”。认为现在中国“东 三省当局日就觉醒”,九国公约又限制了“我之满蒙特权及利益”,“如不 极力打开,则我国之存立即不能坚固,国力自无由发展”。强调:“向之日 俄战争,实际即日支之战。将来欲制支那,必先打倒美国势力为先决问题, 与日俄战争之意大同小异。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 必先征服支那。倘支那完全被我国征服,其他如小中亚细亚及印度、南洋等 异服之民族,必畏我敬我而降于我”。后日本发动侵略战争与之相吻合,但 奏摺原件始终未发现,对奏摺的真伪问题至今仍有争议。 田中隆吉(1893—1972)日本将领。毕业于陆军士宫学校和陆军大学。 1923 年入参谋本部。1927 年作为中国研究员被派驻中国北京、张家口。1930 年起派驻上海。1932 年受关东军参谋板垣征四郎之命策划上海*一·二八事 变。1935 年任关东军参谋,兼内蒙古特务机关长。1936 年参与策划”华北自 治运动。1939 年任兵务局兵务课长。1940 年升少将,任第一军参谋长、陆军 省兵务局长。1942 年和东乡茂德联繫,策动使东条英机首相辞职,朱成,后 退职,被编人预备役。1945 年召回,任罗津要塞司令宫。战后曾在远东国际 军事法庭出庭作证。着有《日本军阀暗斗史》、《彼审判的歷史》等。 田中新一(1893—1976)日本将领。毕业于陆军士宫学校和陆军大学, 1936 年任陆军省兵务课长,翌年任军事课长,力主扩大对华侵略。后出任驻 蒙军参谋长。1940 年任参谋本部第一部部长,负责制定对美英的作战计划。 1941 年 10 月晋升中将。1942 年 12 月因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的具体部署问 题而被解除职务。1943 年任第十八师团长。1944 年 9 月任缅甸方面军参谋长, 在缅甸北部作战。翌年 5 月负伤住院。着有《大战突然爆发的真相》、《田 中作战部长的证言》等。 第127页 田中静壹(1887—1945)日本将领。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 后在驻英、美使馆供职。1935 年起歷任步兵第五旅团长、关东宪兵队司令宫、 宪兵司令宫、第十三师团长。1941 年任东部军司令官。1942 年 8 月接替*本 间雅晴任驻菲律宾的日本第十四军司令宫。1943 年普升大将。1944 年任陆军 大学校长兼军事参议官。1945 年 3 月任第十二方面军司令官,兼东部军管区 司令宫,负责关东方面的防卫。日本宣布投降后曾镇压部分军官的叛乱,后 自杀。 田边治通(1878—1950)日本递信大臣(1939 年)、内务大臣(1941 年)。1905 年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入递信省。歷任递信书记官兼递信省参事 宫、递信省通信局长等职。1927 年任大坂府知事,后任“满洲国*参议府参 议、参议府副者长。1939 年 1 月任平沼内阁内阁书记官长,同年 4 月任该内 阁的递信大臣。1940 年任贵族院敕选议员。翌年 7 月任第三届近卫内阁的内 务大臣。太平洋战争期间,任翼贊政治会总务,竭力强化法西斯战时体制。 还任大日本飞行协会会长,力主对外扩张。 田家会战斗  1942 年八路军在山西省兴县田家会地区围歼日伪军的战 斗。1942 年 5 月中旬,日军第六十九师团 1 个大队及伪军 700 余人,攻袭兴 县晋西北抗日根据地领导机关。八路军第一二○师第七一六团及工卫旅,先 以小部队袭扰消耗敌人,及时转移领导机关,随后乘敌扑空撤退时予以截击。 19 日将敌包围于兴县、岚县、临界交界的田家会,歼敌日军大队长以下 500 余人,俘虏 46 人。巩固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田赋徵实制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实行的一项战时赋税政策。1939 年春,由于粮价上涨,粮食短缺,军粮难以徵集,山西首先实行田赋改徵粮 食。1941 年 6 月 21 日,国民政府第三次全国财政会议通过《田赋徵实案》, 颁布了《暂行通则》,规定正附税额每元折征稻谷 2 斗(小麦、杂粮产区得 征等价小麦、杂粮),第二年增至 4 斗。稍后,又实行粮食徵购与征借。田 赋徵实增加了国民政府统筹支配的粮食,对抑制粮价上涨、渡过战时财政难 关有一定作用,但加重了农民负担,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田纳西号战列舰(tennessee)美国战列舰。1915 年批准建造,1920 年服役。排水量 3.26 万吨,配备 14 英寸火炮 12 门,珍珠港事变时被日机击 伤,经修復后投入对日作战。先后编入美国第五舰队和第七舰队。1943 年 11 月参加吉尔伯特群岛战役。1944 年先后参加马绍尔群岛战役、马里亚纳群岛 战役、帛琉群岛战役和雷伊泰湾悔战。1945 年 4 月,在沖绳岛战役中,被日军 *神风特攻队击伤。 囚笼政策  日本侵略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扫 盪”的一种战术。1939 年 9 月由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提出。以铁路 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辅以封锁沟、封锁墙,把抗日根据地分割成不 相联结的若干小块,构成网状的“囚笼”,再採用分区“扫荡”的战法,同 “蚕食”、“清乡”相结合,压缩包围,进剿袭击,企图消灭人民抗日军队 和抗日根据地。 四分仪(quadrant)又译“象限”,第一次“魁北克会议”的代号。 四牧师(four插ins)大战时期美国 4 位捨己救人的随军牧师。1943 年 2 月 3 日,美国道切斯待号(dorehester)运兵船在格陵兰岛附近被德国 潜艇击沉,戈德(alexandergoode)等 4 位随军牧师把自己的救生衣让给船 上的士兵而弃生。战后在美国费城坦普尔大学校园内建有四牧师教堂,以志 纪念。 四大自由(fourfreedoms)即言论自由、宗教自由、免于贫困的自由和 免于恐惧的自由。为美国总统罗斯福 1941 年 1 月 6 日致国会的年度咨文中所 提出的目标。他认为要达到真正的和平和安宁,必须做到有言论和发表意见 的自由,有每个人以自己的方式崇奉上帝的自由,有可以使每个国家保证其 国民过上不虞匮乏的和平生活的自由,有实行全面裁军,消除侵略,使民众 有不虞恐惧的自由。强调只有战胜独裁者才可能建立以此为基础的世界。这 一主张也体现在同年 8 月的*《大西洋宪章》中。 四月起义  义大利人民推翻”萨罗共和国的起义。1945 年春,纳粹德国 和墨索里尼在义大利北部的统治面临崩溃。4 月 18 日,都灵工人举行大罢工, 各地纷起响应。19 日,博洛尼亚人民手执武器,率先发难。25 日,*北意民 族解放委员会号召全民起义。武装起义迅速遍及北意各地。26 日德军在热那 亚投降。27 日米兰光復,*萨罗共和国宣告结束。28 日,都灵和威尼斯经血 战后均告光復。起义者在北意各地连连告捷,光復大片国上,战后 4 月 25 日被定为义大利国庆节。 四年计划(vierjahresn)纳粹德国经济备战和战争经济动员计划。 分别于 1936 年 10 月—190 年 9 月和 1940 年 10 月—1944 年 9 月实施。1936 年 4 月,希特勒面临两年粮食歉收和工业原料缺乏的困境,指示戈林组建研 究改善原料和外贸状况的机构。5 月成立以洛帕(fritzloeb)为首的研究机 构,并根据希特勒规定的 4 年为限的指示制订第一个四年计划。同年 9 月 9 日,华格纳(adolfwagner,1890—1944)以希特勒的名义在纳粹党全国代表 大会上宣布该计划,但隐瞒其备战目的。10 月 6 日,希持勒正式发布实施法 令,任命戈林为”四年计划全权总办,负责协调各部门,统一管理全国的经 济资源。第一个四年计划的重点是发展军工生产,改组经济结构,争取达到 经济自给自足。为此大力开採本国资源,研制合成橡胶和合成汽油,向国外 採购稀有的战略原料,集中用于军工生产。第二个四年计划的重点则是彻底 动员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满足”总体战的需要。 第128页 四国公约  英、法、德、意四国于 1933 年 7 月 15 日在罗马签订的有关 “谅解和合作的公约”。1933 年 3 月由墨索里尼倡议,经英国支持,法国在 提出修正后也表示同意。公约有效期 10 年,主要内容为:缔约国确认德国在 军备方面享有“平等权利”;宣告在所有国际争端中奉行协商一致的原则; 表示将通过和平的手段在国际联盟范围内修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签订的各项 和约。该约认可了德国的扩军备战,助长了希特勒的扩张野心。 四国条约  全称《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为*华盛 顿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1921 年 12 月 13 日由美、英、日、法在华盛顿会议 上签订。有效期为 10 年。该约规定:“缔约各国同意相互尊重它们在太平洋 区域内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权利”,即维持太平洋地区的现状;而一当发生争 端,而又无法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时,则应“邀请其他缔约国召集会议受理全 部问题,以便考虑解决”。同时还规定,该条约一经批准,《英日同盟条约》 即失效。 四相会议  见“五相会议”。 四四式马枪  日本骑兵和执行特种任务士兵的专用枪。1911 年(明治 44 年)在三八式马枪基础上改进定型,故名。基本结构和性能类似三八式, 但改用拆迭式三稜锥形刺刀。 四行联合总处  全称“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 联合办事总处”。国民政府最高金融决策机构。1937 年*八·一三事变后在 上海建立四行联合贴放委员会。1939 年 10 月 1 日,在重庆正式成立。随后 中央信託局、邮政储金汇业局、中央合作金库也加入。下设理事会和秘书、 放款、农贷、汇兑、发行、储蓄、平市、收兑 8 大专业处和若干专业小组委 员会。蒋介石任理事会主席,孔祥熙、宋子文、张群先后任副主席,对 4 行 2 局 1 库实行战时管理。统营全国金融网的设置,资金的集中和运用,4 行联 合兑放的管理,各地汇兑的调度,特种储蓄的推行,战时物资的调剂,货币 的统一发行,外汇的统筹管理等)囊括和主宰全国一切金融事业。至 1945 年 8 月所属分支机构 32 处,单位 2281 个,占当时国统区全部金融机构的 75 %,存款额 1943 年占国统区存款总额的 90%,拥有的外币与黄金储备至 1945 年 6 月占国统区总数的 70%。抗战胜利后,该总处迁往南京。1948 年 9 月 28 日撤销。 四年计划全权总办(beanftragterfurdenvierjah-resn)纳粹德国 经济官员。根据 1936 年 10 月 18 日法令设立,由戈林担任,负责实施*四年 计划。下设“四年计划中央办公室”,由科纳尔(panlkorner)任办公室主 任和全权总办助理,下辖天然原料和合成原料生产及分配办公室、农业生产 办公室、劳工办公室、价格管理办公室和外贸办公室等。早期同*军事经济全 权总办争夺经济控制权并排挤后者,大战期间部分权力分别划归德军最高统 帅部国防经济与军备局局长托马斯(georgtho-mas,1890—1946)、军械军 需部长*托特、军备和战时生产部长*施佩尔,在军事经济领域的影响遂日益 缩小。 史良(1900—1985)中国爱国民主人士。女。上海法科大学毕业。1931 年开始在上海当律师。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5 年 12 月发起组织上海妇女救国会,任理事。并任上海文化界救国会执行委员。1936 年 5 月任*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执行委员。因积极唿吁停止内战,抗日救国, 1936 年 11 月与沈钧儒等彼国民政府逮捕,为“七君子”之一。抗日战争爆 发后获释。1938 年起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要求国民政府实施民主政治和妇 女参政。1942 年参加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4 年任民盟重庆市支部委员兼组 织部长。抗战胜利后,任民盟中央委员,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司法部长、全国妇联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民盟中央主席。 史末资(janchristianslnuts,1870—1950)南非联邦总理(1939— 1948)。布尔人。曾在英国求学。1902 年英布战争后即主张同英国合作。1910 年任国防部长。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任芙属东非英军司令,并参加英国战 时内阁,为枢密院顾问,任空军大臣。回南非后曾任总理、副总理等职。1939 年起復任总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于 9 月 6 日向德宣战,并任联邦军总 司令。努力发展军火工业,曾组织 2 万人的志愿军,前往衣索比亚、马达 加斯加等地对轴心国军队作战。1941 年获元帅衔。1942 年成为英国战时内阁 成员。1945 年参加旧金山会议,参与《联合国宪章》的制订。1948 年离职。 着有《国联:一个有价值的建议》等。 史汀生(henrylewlsstimson,1867—1950)美国国务卿(1929—1933)、 陆军部长(1940—1945)。共和党人,早年在那鲁大学、哈佛大学就读,当 过律师和地方检察宫。后歷任陆军部长、菲律宾总督(1927—1929)、国务 卿等职,参与制订与执行美国外交政策。1930 年率团参加伦敦载军会议。* 九·一八事变后,于 1932 年 1 月 7 日对中、日两国发出外交照会,声明对日 本侵占中国东北的行为在法律上不予承认,史称“史汀生主义”。大战全面 爆发后,主张美国应持干涉立场,援助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欧洲各国,曾是* 援助盟史汀生国保卫美国委员会的领导成员。1940 年经总统罗斯福提名,再 度出任陆军部长,参与美国军事与外交的决策活动,协助罗斯福领导美军参 加反法西斯战争,1945 年曾建议社鲁门总统对日本重要目标使用原子弹,以 加快战争的进程。同年 9 月卸职退休。着有《在和平与战争中服役》等。 第129页 史迪威(josephwarrenstilwell,1883—1946)美国将领。因其态度直 率措词尖刻而得浑名“醋酸乔”(vlnegarjoe)。1904 年毕业于西点军校。 曾在驻菲律宾美军服役,后任西点军校教官,其间于 1911 年首次来华。参加 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20—1939 年间数度来华,歷任驻天津美军第十五步兵 团营长、驻华使馆武官等职。1941 年升任美第三军军长。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出任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兼中国战区总司令蒋介石的参谋长。1943 年盟 军东南亚司令部设置后,兼任副总司令。在史迪威 1942 年 1—5 月缅甸战役 和 1943 年 12 月至 1944 年 8 月缅甸北部战役中,先后指挥美军及*中国远征 军对日作战。1944 年 8 月密支那战役获胜后,获上将衔。曾主持美国对华租 借法案物资分配,组织修建*雷多公路(后称“史迪威公路”)。主张改革国 民党军队,曾在印度兰姆伽尔(ramgarh)建立中国陆军训练基地,先后训练 中国军队 3 万亲人。在对日作战问题上,主张对日作战中保证地面部队战斗 力,反对蒋介石-陈纳德的空中行动方案。同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 批准*迪克西使团赴延安。因与蒋介石发生矛盾,1944 年 10 月被召回国。后 任美国陆军地面部队司令、第十集团军司令等职。1945 年 9 月主持驻琉球群 岛 日 军 的 投 降 仪 式 。 病 逝 后 其 日 记 、 文 稿 和 信 件 等 , 由 怀 德 (theodoreharolkwhite,1915—,汉名“白修德”)整理成《史迪威文件》。 史密斯  1霍尔兰德·麦克蒂里·史密斯(hondmotyeiresmith,1882 —1967)。美国将领。浑名“疯子”。1905 年加入美国海军陆战队。曾任职 于陆军部作战与训练部门。1941 年获少将衔,次年任美国太平洋舰队第五两 栖部队司令。1944 年晋升中将,升任太平洋舰队海军陆战队司令。曾多次指 挥阿留申群岛、吉尔伯特群岛、马绍尔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和琉黄岛等登陆 作战,被誉为美国“海军陆战队两栖作战理论和技术的先驱”。1946 年晋升 上将后退休。2沃尔特·比德尔·史密斯(walterbedellslnlth,1895—1961)。 美国将领。早年入国民警卫队,后为陆军军官,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 后在美国和菲律宾服役,1939 年起任陆军部少校参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 间,1942 年调任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和英美联合参谋长委员会秘书,获准将 衔。同年 9 月出任美军欧洲战场司令艾森豪的参谋长。1944 年艾森豪威 尔升任盟国远征军最高统帅后,随之担任中将衔参谋长。曾参与制定和实施 在北非、西西里和西北欧等地作战的军事计划和行动。1943 年和 1945 年曾 代表文森豪威尔分别接受义大利和德国的投降。战后歷任驻苏大使。第一军 军长和中央情报局局长。1951 年获上将衔。1953 年退役,出任副国务卿。翌 年辞职经商。着有《我在莫斯科的三年》等。 史量才(1880—1934)中国报业资本家。字家修。早年任上海《时报》 主笔。1912 年接办《申报》,任总经理。丸·一八事变后,力主抗日。一·二 八事变时,捐巨款支援抗战,被推为上海地方协会会长。利用《申报》宣传 抗日,批评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抨击“剿共”战争,要求结束国民党“一 党专政”,并支持宋庆龄等组织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活动。1934 年 11 月 13 日从杭州返回上海途中,被国民党军统特务杀害。 史沫特莱(agnesslnedley,1894—1950)美国女记者和作家。早年当 过女佣、工人等,参加美国工人运动。1918 年加入社会党。1919 年侨居德国, 1928 年以德国《法兰克福报》特派记者身份来华。在华期间结识鲁迅等进步 人士,参加左翼文化运动。后协助宋庆龄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曾报导工 农红军江西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斗争、*西安事变等。抗日战争爆发后,赴陕甘 宁边区,参加八路军战地救护等。1938 年改任英国《曼彻斯特工报》驻华记 者。曾组织白求恩、柯棣华等外籍医生进入中国解放区,支援中国抗战,1941 年因病回国,仍参加援华活动。战后遭政府迫害,被迫流亡英国。病逝后, 据其生前遗嘱,骨灰运到中国安葬。着有《大地的女儿》、《中国的红军在 前进》、《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等。 史蒂芬森(williamstephenson,1896—)英国谍报首脑。原是加拿大 巨富,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多次受伤。二十年代从事无线电和破译密码 工作,参加谍报活动。第二次肚界大战爆发后,曾多次赴北欧执行任务。1940 年 4 月作为邱吉尔的秘使,赴美国同罗斯福商讨两国情报工作的合作计划。 同年 6 月组建*英国安全协调局并任局长,代号“勇士”(intrepid),直至 战争结束。同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和*美国战略情报局合作,设总部于纽 约,主持北美地区的英国谍报活动。曾完成探明挪威重水工厂和德国灭绝犹 太人计划(*最后解决)的细节等多项重大谍报计划。1945 年底撤离纽约。 战后重回商界,曾任加拿大政府的工业发展顾问。 史汀生主义  即“不承认主义”。 史迪咸公路  即“雷多公路”。 史迪威事件  大战期间罗斯福派遣来华的美国将领*史迪威同蒋介石发 生冲突的事件。1942 年初蒋介石要求罗斯福指泳一位亲信的高级将领担任中 国战区参谋长。随后史迪威即受命来华,并身兼中国战区参谋长、中、缅、 印战区美军司令、美国援华租借物资管理统制人等要职,但同蒋介石之间囚 军事计划和指挥权等问题不断产生矛盾和冲突。1944 年 7 月 7 日罗斯福致函 蒋介石,要求任命史迪威统帅中国战区全部军队(包括中共领导的军队)以 抗击日军的进攻。次日,蒋介石復电罗斯福虽表示原则同意,但要求派代表 来华调节同史迪威的关系。8 月罗斯福派特使*赫尔利使华。9 月间,史迪威 要求将包围陕甘宁边区的胡宗南部队投入抗日战场,将美援物资分配给八路 军等抗日武装,并要求更换中国军政部长何应钦和总参谋长等入选,由他掌 握调遣和任免奖惩中国军队人事的全权。蒋介石极度不满,此后遂多次要求 罗斯福撤换史迪威。10 月 10 日美国政府决定召回史迪威,任命*魏德迈为中 国战区参谋长。25 日美国政府正式发布任免公告。此事件遂平息。 第130页 史普劳恩斯(raymondamesspruance,1886—1969)美国海军将领。1906 年毕业于海军军官学校,开始在海军服役。二十年代未人美国海军学院深造, 后留校任教官。1938 年仕*密苏里号战列舰舰长。1939 年晋升海军少将,次 年出任海军第十军区司令。珍珠港事变前,调任美国太平洋舰队第五巡洋舰 舰队司令。1942 年 5 月任第十六特遣舰队(航空母观编队)司令,直接指挥 同年 6 月的中途岛战役,重创日本海军,随即出任太平洋舰队参谋长,协助* 尼米兹指挥中太平洋战事。1943 年晋升海军中将,任中太平洋部队司令。1944 年晋升海军上将,出汪第五规队司令。先后指挥攻占吉尔伯特群岛、特鲁克 岛、马绍尔群岛和马里亚纳群岛等战役。1944 年 6 月率第五舰队进行菲律宾 海海战,重创日本海军航空兵。1945 年 4 月率舰队参加沖绳岛战役。主张联 合使用海军的封锁和空军的轰炸以迫使日本投降。战后,任美国驻日海军总 指挥。1945 年 11 月出任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1946 年调任美国海军学院 院长。1948 年退休。1952—1955 年曾任驻菲律宾大使。 [丿] 生存空间(lebensraum)德国扩张主义者的地缘政治学理论。声称国家 系一种有机体,应服从有机体生长和发展的规律,人口必须同土地面积保持 一定的比例,因而国家必须拥有足够的领土和属地,即所谓“生存空间”。 1914 年前用以要求增加殖民地;1919 年后用以要求归还被战胜国瓜分的原德 属殖民地;希特勒则用以要求摆取邻国,特别是东欧国家的领土。 生命之路  *列宁格勒保工战时期自 1941 年 9 月至 1943 年 3 月通过拉 多加湖(Лaдoжckoeo3epo)联结列宁格勒和苏联后方地区的唯一运输线。 经此线向列宁格勒运送了总计达 161.5 万吨的各类物资和大批军队,同时又 运送撤回的人员 53.94 万和大量工业设备、文化珍品。1942 年 6 月 18 日起 通过敷设在湖水下的油管向列宁格勒输油。此线的畅通对于打破德军封锁列 宁格勒的企图起了重大作用。 生命之源计划(lebensbornn)纳粹德国改变国民种族结构的计划, 1936 年由希姆莱提出,意欲提高雅利安人种的比重。提倡党工队员家庭生育 4 个孩子;鼓励种族和政治方面可靠的党工队员使经过挑选的德国少女怀 孕,然后送入 12 个特别产科中心给予精心照料;1936 年设立生命之源幼育 协会,主管特别产科中心,为党卫队员己婚和非婚配偶提供生育服务。大战 期间又从波兰、法国、挪威、南斯拉夫和捷克斯洛伐克等占领区,集体劫持 数十万具有雅利安人外表的儿童,经集体审查,由所谓种族上可靠的德国家 庭收养。 矢内原忠雄(1893—1961)日本经济学家。1917 年东京帝国大学毕业。 1920 年任该校经济学部副教授,1923 年升教授。发表《帝国主义下的台湾》 等论文,尖锐批判日本的殖民政策。1937 年在《中央公沦》9 月号发表论文 《国家的理》,提出反战思想,同年被迫辞职。在艰难条件下撰写了《民族 与和平》、《民族与国家》等书,同时开办学校。战后重返高校任教。有《矢 内原忠雄全集》(29 卷)等。 邱吉尔(winstonchurchill,1874—1965)英国首相(1940—1945)。 出生于贵族世家。1894 年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毕业。1900 年当选为保守 党下院议员。1904 年转入自由党。1906 年起入阁,歷任殖民副大臣、商务大 臣、内政大臣,1911—1915 年任海军大臣,1917—1922 年历任军需大臣、陆 军和空军大臣、殖民大臣。1922 年退出自由党。1924 年再加入保守党,并当 选为下阶议员。1924—1929 年任财政大臣。此后在野 10 年。期间就希特勒 德国的危险一再提出警告,敦促政府加强军备,抨击*《慕尼黑协定》,主张 紧密同法、美的联合和对苏协调以结成反侵略的大联盟。1939 年 9 月大战爆 发后,再度入阁任海军大臣。1940 年 5 月在民族危亡关头出任首相,组织联 合政府,自兼国防大臣,领导英国人民取得了*不列颠之战的胜利。1941 年 6 月当德国入侵苏联后,即发表声明“俄国的危险就是我们的危险”,保证支 持苏联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同年 8 月,与美国总统罗斯福共同签署”《大西 洋宪章》,提出了对德战争的目的和战后和平原则。12 月,美国参战舌,即 同美国缔结一系列协议,密切两国的联合。曾代表英国出席英、美、苏三国 首脑德黑兰、雅尔达和波茨坦会议,还多次分别与罗斯福和史达林单独会晤, 商讨盟国的军事战略和战后安排。阻挠尽早在西欧开闢”第二战场,力主把 美、英的用兵重点放在地中海战区,鼓吹攻打称之力“欧洲柔软的下腹部” 的巴尔干地区,企图夺取战后对东南欧各国的控制权。1945 年 7 月,在波茨 坦会议期间,保守党在大选中失败而离职,1946 年 3 月,在美国密苏里州的 富尔敦(ful-ton)发表“铁幕”演说,拉开了“冷战”的序幕。1951—1955 年再度出任首相。1953 年获嘉德勛位和诺贝尔文学奖,着有《第二次世界大 战回忆录》和《英语民族史》。 丘辟特(jupiter)英国计划对挪威北部实施登陆作战的方案代号。1942 年春,当盟国讨论在欧洲开闢第二战场的问题时,邱吉尔提出此方案,企图 用以代替代号*大锤的行动计划。来获美国支持,在同年 7 月美、英伦敦会议 上被否定,而决定 1942 年秋首先实施代号*火炬的行动计划。但同年 8 月丘 吉尔访问莫斯科时,又向史达林提出,并强调该计划乃保障北极援苏航路的 良策,未果。1943 年 4 月,邱吉尔再致函英国三军参谋长,提出再度考虑于 1944 年实施此方案,亦未果。 第131页 丘列涅夫(nbahbлaдnmnpobnчtюлeheb,1392—1978)苏联将 领。1913 年人沙俄军队服役。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时为彼得格 勒苏维埃成员。1918 年加入俄共(布)党和红军,参加国内战争。1922 年毕 业于红军军事学院。后歷任骑兵旅长、师长、红军副骑兵总监、军区司令和 集团军司令。1939 年参加进军西乌克兰。翌年晋升大将,任莫斯科军区司令。 苏德战争初期任南方方面军司令。后调任最高统帅部大本营预备队的第二十 八集团军司令。1942 年 5 月起任外高加索方面军司令(至战争结束)。率部 在高加索主山脉各山口实施防御,后参加高加索会战。战后曾任军区司令。 着有《为祖国而战的苏联骑兵》、《三次战争经歷》等。 邱吉尔型坦克(churchill)又称“马克-4 型坦克”。英国中型坦克, 在德国入侵威胁下的 1940 年年中初次设计生产,后经重大改进于 1943 年投 产和服役。重 38.5 吨,平均每平方厘米压重 0.95 公斤。装甲厚度,炮塔正 面 90 毫米、侧面 75 毫米,车体正面 101 毫米、侧面 75 毫米。装备 1 门 57 毫米火炮(弹重 6 磅)、2 挺 7.92 毫米机枪和 1 挺 7.69 毫米高射机枪。最 大时速 24—28 公里,最大行程约 200 公里。乘员 5 人。曾使用于北非和意大 利战场。1944 年为适应代号“霸王的行动之需,主炮改装 75 毫米(部分为 95 毫米)火炮,用以对付德军重型坦克。战时共制造 5640 辆。 邱吉尔-史达林会谈  大战期间,邱吉尔和史达林举行的两次英、苏首 脑会晤。(1)1942 年 7 月*美英伦敦军事会议决定推迟在欧陆开闢第二战场, 为了向苏联作出解释,8 月 12—15 日邱吉尔专程赴莫斯科会晤史达林。两国 有关高级官员及美国总统私人代表*哈里曼也与会。会谈中,邱吉尔着重向斯 大林解释不能于 1942 年在欧洲开闢第二战场的原因,声称英、美“正在准备 1943 年的几个大的战役”,并于该年 10 月在北非登陆。史达林强烈批评了 英、美的作战计划,向邱吉尔和哈里曼提交了一份备忘录,指出这对“苏联 公众舆论在精神上是一个打击、“使前线红军的处境更加困难,并且破坏了 苏军统帅部的计划”。会谈最终以史达林接受英、美方案而获得转机,两国 政府首脑还商讨了共同实施挪威北部战役的问题,达成了协调共同空袭柏林 的协议。8 月 18 日,发表会谈公报,重申两国作战到底的决心,并指出双方 已作出了一系列包含“反对希特勒德国及其在欧洲的同伙的战争方面的决 定”。(2)1944 年 10 月 9—18 日在莫斯科举行。美国驻苏大使”哈里曼以 观察员身份列席。主要议题是关于巴尔干、波兰及欧洲事务问题。双方达成 了一项在巴尔干“划分势力范围”的协议:英国对希腊事务进行控制;苏联 得到在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匈牙利占优势的保证;在南斯拉夫双方势力对 等。同时,解决了保加利亚停战协定中的一些争议问题,即按盟国对罗马尼 亚管制委员会的模式成立盟国对保加利亚管制委员会,委员会主席由苏联代 表担任;还确定了对南斯拉夫实行共同政策,“通过南斯拉夫王国政府和民 族解放运动的联合,以解决南斯拉夫的内部困难”。讨论波兰问题时,根据 邱吉尔的建议,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的代表和流亡政府的代表被邀请到莫斯 科会晤。由于对组成波兰联合政府的人员分歧重大及流亡政府代表拒绝接受 以寇松线为苏、波的边界线,来达成协议。讨论德国的前途问题时,邱吉尔 再次提出使德国南部省伤同奥地利组成联邦的主张,最后决定此问题留待欧 洲谘询委员会研究。10 月 21 日发布了会谈公报。 白求恩(normanbethune,1890—1939)加拿大医生。国际主义战士。 多伦多大学医科毕业。曾任美国底特律赫曼·济费医院代理外科主任、圣心 医院胸外科主任。1935 年加入加拿大共产党。翌年,德、意法西斯武装干涉 西班牙革命时,随加拿大志愿军到西班牙前线服务。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 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派遣,率领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 到中国。1938 年 3 月到延安,不久转赴晋察冀边区,创办模范医院,培训八 路军医务人员,全心全意为中国军民服务。曾亲赴前线,参加大团汀和齐会 等战役,开展战地救护工作。1939 年 11 月 12 日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在河 北唐县逝世。同年 12 月 21 日毛泽东写《纪念白求恩》一文,号召中国人民 学习他的国际主义精神。 白桦树(birke)德军 1944 年在苏军*第四次突击下,于 8 月底开始撤 出芬兰的行动代号。 白崇禧(1893—1966)中国将领。字健生。保定军校毕业。北伐战争时 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长,东路军前敌息指挥。1932 年起,任广西民团 总司令,与李宗仁等在广西实行“自治、自卫、自给”的三自政策,发展桂 系实力。1935 年授二级上将衔。次年 6 月,参与发动*两广事变,任西南抗 日救国军第一军团副总司令。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参 谋总长兼军训部部长,参与指挥*淤沪会战。后又参与制定徐州、武汉会战计 划,协助李宗仁到前线指挥作战。曾组织全国伊斯兰教救国同盟,任主席, 号召回族同胞参加抗战。1938 年 11 月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桂林行营主任, 统一管辖长江以南的第三、第四、第七、第九战区。1939 年底指挥*桂南会 战。1940 年冬,在蒋介石指使下与何应钦合谋策动皖甫事变,围攻新四军。 后调任军事委员会监察委员会主席。抗战胜利后,曾任国防部长、战略顾问 委员会主任委员兼华中“剿总”司令长官。1945 年授一级上将衔。1949 年底 去台湾,曾任台湾当局“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第132页 白瑞纳(elyesabazna,?—1970)德国间谍,代号“西塞罗”。阿尔 巴尼亚人。1942—1944 年在安卡拉当英国驻土耳其大使的贴身侍从。从 1943 年底至 1944 年春,把所偷拍的多卷英国外交秘密文件底片,以 30 万英镑的 代价先后卖给德国人。德国间谍机关以英镑伪钞支付。由于德国中央保安局 与外交部之间的矛盾,这些情报未被及时利用。战后在伊斯坦堡被英国政 府逮捕。 白川义则(1868—1932)日本将领。毕业于陆军大学。曾留学德国。歷 任陆军士官学校教官、师团长、陆军航空本部长和关东军司令官,1925 年晋 升大将。1927 年继字垣一成任田中年阁的陆军大臣,向政府递交《对华方 策》,连续两次增兵济南,占领山东,并对关东军炸死张作霖予以事后默许, 1932 年一·二八亭变后被任命为入侵上海的派遣军司令官,遭上海军民的顽 强抵抗和国际舆论的谴责,被迫于 5 月 5 日签署*《淤沪停战协定》。同年 4 月在上海出席“天长节”庆祝会时被朝鲜爱国志土炸成重伤,不久死去。 自鸟敏夫(1887—1949)日本外交官。1914 年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入外 务省。先后在驻奉天(今渖阳)、香港、美国和德国的使领馆任职。1930 年 任外务省情报部长。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时负责与陆军联络和协调,力主 扩大对华侵略。在外务省内首倡“革新外交”,主张不惜退出国际联盟亦要 独霸中国东北。1933 年任驻瑞典公使兼驻挪威、丹麦和芬兰公使。1938 年调 任驻意大使。期间协同驻德大使*大岛浩,极力发展德、日、意三国的同盟关 系。1940 年回国,任外务省顾问。1942 年当选为众者员。战后,于 1948 年 作为甲级战犯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无期徒刑。后病死于狱中。着有《国 际日本的地位》和《日德意枢轴论》等。 白色方案(faiiweib)德国入侵波兰的行动计划代号。纳粹德国在英、 法绥靖政策的纵容下,吞併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后,把侵略矛头指向波兰。 1939 年 4 月 11 日,正式下达此计划。规定目标是摧毁波兰的军事力量,使 东方局势符合德国“国防”的需要。强调尽可能孤立波兰,依靠突然袭击, 以勐烈的打击开始军事行动而取得迅速成功。同年 8 月 31 日希特勒发布实施 该行动计划的第一号作战命令,9 月 1 日,德军开始大举入侵波兰,导致第 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自彦战斗  1940 年八路军在山东省费县对日军的一次战斗。是年 2 月中 旬,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以第六八六团、特务团、苏鲁支队及苏鲁豫支队等部, 挺进鲁南腹地,攻克费县以西的白彦据点,切断费(县)膝(县)公路。3 月 7—22 日,日军出动 2800 余人,连续 3 次勐攻白彦,均被八路军击退。此 战毙伤敌 800 余人,缴枪 350 余支,解放费县以西广大地区,为开闢鲁南抗 日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白玫瑰小组(weiberose)德国大学生反纳粹和反战的地下组织。1942 年在慕尼黑大学形成,由该校学生*舒尔兄妹和哲学教授*胡贝尔发起并任领 导成员。因以“白玫瑰通信”的方式散发传单和张贴标语,故名。后规模逐 渐扩大,在汉堡成立分部,活动范围从南部城市扩及北部城市。号召德国人 民推翻纳粹政权和尽早结束侵略战争。史达林格勒战役后加紧活动,曾发动 慕尼黑的大学生上街游行。二 943 年 2 月被纳粹政权破获,其成员均遭残酷 镇压。 白求恩医疗队  由*白求思率领的八路军战地医疗队。1938 年 4 月,加 拿大共产党员、胸外科专家白求思大夫偕同护士尤思女士,携带部分医疗器 械来到延安,支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6 月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卫生顾问, 着手建立“模范医院”,并组织培训班,训练战地救护人员,9 月起,率领 一支战地医疗队赴晋察冀抗日前线,搭起简易手术室,给伤员动手术。次年 11 月 12 日,白求恩大夫因抢救伤员感染不幸逝世。 白俄罗斯之战  苏德战争初期德军在苏联白俄罗斯地区发动的战略性 进攻战役,由*中央集团军群实施。战役目的是围歼该地区苏军集团,尔后攻 占斯摩棱斯克,直逼莫斯科,并配合北方集团军群夺取列宁格勒。为此投入 第四、第九集团军和第二、第三坦克集群,共 50 个师又 2 个旅,得到第二航 空队 1600 架飞机的支援。当面苏军防御部队是*西方方面军所辖 4 个集团军, 共 44 个师,1941 年 6 月 22 日,德军分南北两路出击,以明斯克为合围点, 向苏军发动大纵深钳形攻势。6 月 28 日,德军封闭合围圈,把苏军大部分兵 力分割包围在明斯克以西的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地区。7 月 3 日起,德军诀 速部队不待苏军被歼即由明斯克向东继续发展进攻,至 7 月川日,已进抵西 德维纳河和第聂伯河,并攻占维帖布斯克,对斯摩棱斯克形成包围态势。德 军深入苏联国境达 450—600 公里,几乎占领了白俄罗斯全部,并使苏军西方 方面军大部被歼。 白俄罗斯战役  苏德战争后期苏军发动的大规模战略性进攻战役。代号 *巴格拉季昂。1944 年 6 月 23 日至 8 月 29 日,由波罗的海第一方面军、白 俄罗斯第一、第二、第三方面军及第聂伯河区舰队共同实施。目的是粉碎德 军”中央集团军群,解放白俄罗斯。苏军共投入兵力 140 余万人,火炮和迫 击炮 3.1 万门,坦克和自行火炮 5200 辆,作战飞机 5000 余架,当面德军为 中央集团军群及北方集团军群右翼和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左翼部队,共计 63 个师又 3 个旅,120 万人,火炮和迫击炮 9500 门,坦克和自行火炮 900 辆, 作战飞机 1350 架。战役分为两个阶殷:第一阶段(6 月 23 日至 7 月 4 日), 苏军进行了*维帖布斯克一奥尔沙战役、*莫吉廖夫战役、*勃布鲁伊斯克战 役、*波洛茨克战役和*明斯克战役,在 6 个地民同时突破德军防御,在维帖 布斯克和勃布鲁伊斯克两地域分别围歼德军 5 个师和 6 个多师,完成了对明 斯克的合围,并于 7 月 3 日解放明斯克。此阶段苏军推进 225—280 公里,德 军主力大部被歼,其余在明斯克以东陷于重围。第二阶段(7 月 5 日至 8 月 29 日),苏军实施*希奥利艾战役、*维尔纽斯战役、*考纳斯战役、*比亚韦 斯托克战役和*卢布林-布列斯特战役,全歼明斯克以东被围德军,逐次击溃 敌退却兵团残部,并重创德军从各地抽调的援兵和新建兵团,解放了白俄罗 斯全境、立陶宛和拉脱维亚一部分,进入波兰境内,同时强渡纳雷夫(hape в)河和维斯瓦河,逼近东普鲁士边境。在战役中苏军共推进 260—400 公里, 进攻正面扩大到 1000 公里。德军损失渗重,17 个师又 9 个旅彼全歼,50 个 师损失过半。此战结果不仅为尔后苏军在波罗的海沿岸、东普鲁士和波兰的 进攻创造了有利条件,也配合了美、英军队的诺曼第登陆作战。经苏军总参 谋部 1987 年审定,列为苏联卫国战争中的 51 个战略性战役之一。 第133页 白俄罗斯方面军  苏联战略战役军团。1939 年 10 月为进军西白俄罗斯 而专门组建。下辖 4 个集团军、1 个独立步兵军、1 个骑兵机械化群以及航空 兵部队。司令为科瓦廖夫(mnxanлПpokoфьeвnчkoвaл eв,1897—1967)。同年 11 月完成任务后撤销。苏德战争期间,1943 年 10 月在西部方向上,由*中央方面军改变番号重新组建。初辖 6 个集团军和 1 个空军集团军,后又陆续编入 5 个集团军。司令为罗科索夫斯基。实施戈梅 利-列奇察战役。1944 年 2 月改称*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同年 4 月间曾一度 復称白俄罗斯方面军)。 白晋铁路破袭战  1940 年八路军破坏山西省白晋铁路的战斗。是年 春,日军为了推行所谓的“囚笼政策”,强行修筑仲向晋东南抗日根据地腹 地的白晋铁路干线,并在沿途构筑据点,以重兵警戒。5 月 5 日,八路军第 一二九师在刘伯承、邓小平领导下,集中主力部队,在 2 万多名群众协助下, 在百余公里铁路线上展开破袭战。经 1 日 2 夜战斗,破坏铁路 50 余公里,摧 毁大小桥樑 50 多座、火车 1 列,歼敌 350 人,粉碎了日军用白晋铁路分割太 行、太岳区并与道清铁路相连接的企图。 自俄罗斯军区大演习  1936 年 9 月苏军在白俄罗斯军区辖区内举行的 大规模演习。演练了重型机械化兵团和骑兵兵团的大纵深进攻行动,包括航 空兵和空降兵的配合行动,继*基辅军区大演习后再次验证了*大纵深战役(战 斗)理论,为 1936 年野战条令的颁布奠定了基础。苏联最高军事领导和英、 法、捷军亭代表团观看了此次演习。 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  苏联战略战役军团。1944 年 2 月由*白俄罗斯方 面军改变番号组建(同年 4 月间曾一度復称白俄罗斯方面军)。初辖 6 个集 团军和 1 个空军集团军。后又编入过 8 个集团军、2 个坦克集团军、1 个空军 集团军、第聂伯河区舰队和 2 个波兰集团军。在西部方向上参加实施罗加乔 夫-日洛宾战役、白俄罗斯战役、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东波美拉尼亚战役 和柏林战役。1945 年 6 月撤销。歷任司令为罗科索夫斯基(1944.2—11)和 朱可夫(1944.11—1945.6)。 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  苏联战略战役军团。1944 年 2 月组建。同年 4 月间曾一度撤销。随即由*西方方面军划分重建。初辖 9 个集团军和一个空军 集团军。后陆续编入 7 个集团军和 2 个坦克集团军。在西部方向上参加实施 白俄罗斯战役、东普鲁士战役、东波美拉尼亚战役和柏林战役。1945 年 6 月 撤销。歷仕司令为库罗奇金(1944.2—4)、彼得罗夫(1944.4—6)、扎哈 罗夫(1944.6—11)、罗科索夫斯基(1944.11—1945.6)。 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  苏联战略战役军团。1944 年 4 月由*西方方面军 划分组建。初辖 3 个集团军和 1 个空军集团军。后陆续编入 8 个集团军、1 个坦克集团军和 1 个空军集团军。在西部方向上参加实施白俄罗斯战役、默 麦尔战役和东普鲁士战役。1945 年 8 月撤销。歷任司令为切尔尼亚霍夫斯基 (1944.4—1945.2)、华西列夫斯基(1945.2—4)和巴格拉米扬(1945.4 —8)。 瓜里利亚(baffaguariglia,1889—1970)义大利外交大臣(1943 —1944)。早年在大学攻读法律。1920 年任外交部办公厅主任。1932 年出使 西班牙。1935 年任衣索比亚问题特设办公厅主任,促成发动侵埃战争。1936 年起歷任驻阿根廷、法国、梵蒂冈和土耳其大使。1943 年 7 月墨索里尼下台 后,担任巴多里奥政府外交大臣,力主单独媾和,以避免战火蔓延至本土。 政治上持保王主义立场,翁贝托二世逊位后退出政界。 瓜岛海战  亦称“第三次所罗门海战”。美、日海军在*瓜达尔卡纳尔 岛争夺战中的重大海战之一。1942 年 8—10 月,日军在连续的争夺战中失去 制空权,形势日益恶化,决定利用夜间以战舰炮轰瓜达尔卡纳尔岛美军机场 和掩护增援上陆。11 月 12 日夜,日本海军中将阿部弘毅率突击编队(2 艘战 列舰、1 艘巡洋舰和 11 艘驱逐舰)进入瓜岛北面近海,与美舰编队(5 艘巡 洋舰、8 艘驱逐舰)遭遇。双方混战至 13 日凌晨,美方沉 1 艘和重伤两艘巡 洋舰、沉 4 艘驱逐舰,舰队司令*卡拉汉海军少将和*斯科特海军少将阵亡; 日方“比睿”号战列舰重伤(白天復被美机炸沉)、两艘驱逐舰沉没,未能 炮击瓜岛。13 日夜,日舰队再次出动炮击瓜岛机场,击毁美飞机 20 架,但 14 日白天返航途中被美机炸沉 1 艘巡洋舰。14 日夜至 15 日凌晨,日舰编队 (1 艘战列舰、4 艘巡洋舰和 9 艘驱逐舰) 抵近瓜岛北面萨沃(savo)岛附近海域,再次同美舰编队(2 艘战列舰、 4 艘驱逐舰)夜战,美方沉 3 艘驱逐舰。日方沉 1 艘驱逐舰,战列规受伤, 未能炮击瓜岛,运输船只亦在 15 日白天被美军击毁。阿部因此战失利被解 职。 瓜 达 拉 哈 拉 战 役   *西班牙内战期间的一次战役。瓜达拉哈拉 (guadjara)应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东北约 50 公里。1937 年 3 月 8 日佛 朗哥扳军和德、意干涉军,以怠军(近 4 万人)为主力,经瓜达拉哈拉向马 德里实施突击。意军凭藉数量优势突破防线,向马德里推进。共和国军指挥 部急调两个*国际纵队增援,阻敌进攻;后又将 3 个步兵师、1 个坦克旅和两 个骑兵团调至该方向,3 月 18 日经顽强防御后转入反攻。不久义大利远怔军 对马德里的进攻也被粉碎。 第134页 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  太平洋战争期间美、日争夺南太平洋所罗门 群岛的瓜达尔卡纳尔岛的战役。1942 年 6 月日军派兵登陆瓜达尔卡纳尔 (guadalcanal)岛修建机场,企图以此作为以拉包尔为中心的南太平洋前哨 基地。同时,美军制订在南太平洋反攻的*“瞭望台”计划 7 月初美军发现日 军在该岛修建机场已竣工,威胁到美、澳交通线和美军的作战行动,遂决定 首先攻占该岛及图拉基(tgi)岛。8 月 7 日美陆战第一师约 1.1 万人分 乘 23 艘运输船,由以 3 艘航空母舰为核心组成的空中支援编队和 8 艘巡洋舰 (其中 3 艘为澳舰)组成的护航编队支援登陆,迅速攻占机场,日守军(警 备部队 240 人、施工部队 2700 人)退入岛西北丛林。同日,日海军第八舰队 从拉包尔出击增援,于 8 日晚与美舰发生*萨沃岛海战。同时,日联合舰队司 令长官山本五十六率主力南下索罗门群岛方向,日陆军也从关岛和菲律宾调 兵增援。8 月 18 日夜,日军 1000 人乘 6 艘驱逐舰登陆瓜岛。8 月 20 日反攻 机场的日军被歼,美机开始进驻该机场,掌握该地域制空权。山本五十六出 动海空主力支援日军后续增援部队上陆,并企图诱歼美舰。美军侦悉日军动 向,以第六十一特混舰队迎击。双方进行*东索罗门群岛海战。日军企图破产, 被迫在夜间以*鼠式运输实施增援登陆。9 月 12—14 日日军对瓜岛机场发动 总攻,被美军击退。日军从东南亚和中国战场抽调兵力增援。9—10 月间双 方激烈争夺制空和制海权,先看进行*埃斯帕兰斯角海战、*圣克兽斯群岛海 战。10 月 24 日日军第二次总攻瓜岛机场,又失败。日军再次从东南亚、朝 鲜和中国战场抽调兵力增援。11 月间,日、美海军展开*瓜岛海战。由于争 夺海空控制权失败,日军不仅无法实施拟定的第三次总攻瓜岛机场的计划, 而且对岛上部队的供应也陷于断绝。12 月 31 日,日本大本营御前会议决定 停止争夺该岛之战。1943 年 2 月 3—7 日,日海军利用夜间共撤出约 1.1 万 人。2 月 9 日美军占领全岛。此战持续半年,双方海空交战 30 多次,各损失 驱逐舰以上的战斗舰只 24 艘,日军损失飞机 600 架,超过美军;参战地面部 队美军 6 万人、伤亡 5800 人,日军 3.6 万人、伤亡和被俘 2.4 万人。日军未 能实现夺回从*中途岛海战起失去的战略主动权,此后美军开始在太平洋的战 略反攻。 印度国民军(indiannationrmy)日本筹组的印度人军队。1942 年 2 月日军攻陷新加坡后,东条英机宣称要“援助印度独立”。在日本的策动和 组织下,于同年 9 月由居住在日本、东南亚各国的印度侨民和印度战俘组成, 约 1.6 万人。1943 年 10 月*博斯在新加坡组成*自由印度临时政府时,扩充 至 4 万亲人。分成 3 个师,每个师下辖 4 个旅。此后在缅甸境内协同日军对 英作战,曾参加 1944 年春向印度东部边境的进攻。装备陈旧,士气低落。1945 年 5 月日军在缅甸渍败后,随之瓦解。 印度援华医疗队  1937 年底,印度国民大会决定派遣医疗队援华抗 日。医疗队由爱德华、柯棣华、卓克华、木克华、巴苏华(在姓名上加一“华” 字以表示决心援华)5 人组成。1939 年 2 月,抵达延安,分别在卫生学校和 医院工作。1940 年,爱德华、柯橡华、巴苏华主动要求赴晋东南抗日前线, 进行战场救护。10 月后,柯棣华超期留在中国战斗,任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院长,并于 1942 年 7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2 月因病逝世,葬在白求恩墓左 侧。 印第安纳号战列舰(indiana)美国战列舰。1937 年开始建造。属“北 卡罗来纳”级。排水量 3.5 万吨,配备 16 英寸火炮 9 门,有雷达定向火力控 制系统。战时在太平洋海域作战。1943 年编入美国第五舰队,参加吉尔伯特 群岛战役。1944 年参加马绍尔群岛战役和马里亚纳群岛战役。1945 年 2 月参 加硫黄岛战役,3 月随舰队攻击日本本土。 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巡洋舰(indianapolis)美国重型巡洋舰。建造于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属“普特兰德”级(pornd)。排水量 9800 吨,配备 8 英寸火炮 9 门,5 英寸火炮 12 门,航速 32 节。大战期间在太平洋海域作战。 曾为美国第五舰队司令*史普劳恩斯的旗舰。1945 年 7 月 24 日,该舰将原子 弹运载到马里亚纳群岛的提尼安岛。同年 7 月 29 日,在菲律宾以东海面,被 日本伊-58 号潜艇 3 枚鱼雷击中沉没,舰上 1196 名官兵中仅 316 人生还。为 大战中美国海军披击沉的最后一艘大型军舰。 外贝加尔方面军  苏联战略战役军团。1941 年 9 月在外贝加尔军区基 础上组建。初辖 2 个集团军。后又编人 2 个集团军、1 个坦克集团军、1 个苏 蒙军队集群和 1 个空军集团军。苏德战争期间先后抽调 11 个步兵师、3 个坦 克师、1 个摩托化师、1 个骑兵师以及 1 个步兵旅和 1 个炮兵旅,总计 30 万 人、2000 多门火炮和迫击炮、1400 多辆坦克,赴西线作战。1945 年 8 月参 加*远东战役。进至中国的张北、承德、赤峰、渖阳、长春和齐齐哈尔等地区。 同年 9 月 10 日撤销。歷任司令为科瓦廖夫([mnxanлПpokфьe вnчkoвaлeв,1897—1967]1941.9—1945.7)和马林诺夫斯基 (1945.7—9)。 外高加索方面军  苏联战略战役军团。1941 年 8 月在外高加索军区基 础上组建。担负掩护面对伊朗和土耳其的南部边境。辖 5 个集团军。后增编 塞瓦斯托波尔防御地域,并指挥黑海舰队和亚速海区舰队作战。同年 12 月 30 日改称*高加索方面军。1942 年 5 月再次组建。初辖 2 个集团军,后陆续 编入 10 个集团军和 2 个空军集团军,黑海舰队和亚速海区舰队也属其指挥。 参加高加索会战。1943 年 1 月其北军队集群改编为*北高加索方面军。1945 年 8 月撤销。歷任司令为科兹洛夫([Дmntpnntnmoфe-eвn чko3лoв,1896—1967]1941.8—12)、丘列涅夫(1942·5—1945.8)。 第135页 处理中国事变纲要  1日本近卫内阁 1937 年开展对华外交攻势的纲要 文件。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为实现速战速决战略,决定开展外交攻势 以配合其军事行动。1937 年 10 月 1 日,由近卫内阁的四相会议制订。规定: 通过军事行动和外交措施,尽快结束侵华战争;军事行动的目标是使中国“迅 速丧失战斗意志”,具体手段是“使用兵力占据要地”(主要是华北和上海 方面);外交措施的目标是将中国“诱向我方所期待的境地”,进行及时的 谈判与工作,谈判主要条件为中国放弃“排日抗满”政策,与日本共同“防 共”,实行“日华经济合作”。2日本近卫内阁 1940 年确立对华“长期作战” 战略的纲要文件。第二届近卫内阁上台后,日本利用纳粹德国闪击西欧得逞 之机,确定实施南进。为对付中国的持久抗战,恢復和增强日本“国防力量 的机动性”,于 1940 年 11 月 13 日由御前会议通过此纲要。强调除使用武力 外,运用一切手段,排除英、美的援华行动,调整日、苏邦交,“摧毁重庆 政权的抗战意志”使其迅速屈服。提出“和平谈判以汪蒋合作为前提”,基 本条件为:中国承认“满洲国”,放弃抗日,承认日本可在蒙疆、华北、长 江下游、海南岛和华南沿海特定地点开发资源和驻军。规定如同年 11 月底未 能实现“和平”,即坚决转入长期作战方针,确保蒙疆、华北、汉口以东的 长江下游和广东等华南沿海要地。 处理中国问题方针纲要  日本策划建立*“满洲国”的纲要文件。1931 年 11 月国联决定组成李顿调查团,赴中国东北调查九·一八事变。日本企图 抢先建立“满洲国”,造成既成事实。1932 年 1 月 6 日,陆军省、海军省和 外务省协议制订此纲要。规定:“满蒙应从中国主权下分离出来”,形成“独 立”国家,由日本负担其“对外防卫”,并作为对俄、对华作战的第一线。 同月底,关东军据此方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加速了建立“满洲国”的行动。 处理中国事变根本方针  日本近卫内阁制定的侵华政策文件。1937 年 底,日军虽然侵占南京和华北等地,但未能实现速战速决。为迅速灭亡中国, 日本企图借军事胜利迫使国民政府投降。1933 年 1 月 11 日,御前会议通过 此件。声称日本的根本方针是同“满洲国”和中国“合作”。决定如中国“现 中央政府不来求和”,则日本“今后不同此政府交涉解决亭变”,将转而扶 植“新的(即卖国的)支那政权”。在附件中提出“日华媾和谈判条件”, 规定中国承认“满洲国”和放弃排日反满政策;在华北、内蒙和华中划定“非 武装区”,必要时驻扎日军:在内蒙则设立独立的“防共自治政府”;签订 “经济合作”协定等。 处理满蒙问题方针纲要  日本控制*“满洲国”、统治中国东北的纲要 文件。1932 年 3 月 11 日,即“满洲国”成立后第三天,由日本内自会议通 过。规定:应使满蒙在政治、经济、国防、交通、通讯等方面,“体现作为 (日本)帝国生存的重要因素的作用”;治安主要由日本负责维持;恢復并 扩充日本的权益;迅速设置统制机关。该纲要强调满蒙“作为(日本)帝国 对俄对华国防第一线,不允许有外来的捣乱行为”。同年 6 月,关东军据此 方针起草了《指导满洲国纲要》。9 月,日本宣布承认“满洲国”并签订《日 满议定书》。 冬季风暴(wintergewitter)德军统帅部为解救被围困在史达林格勒的 德军集团,于 1942 年 12 月 12 日发动的进攻行动代号。此行动由第四装甲集 团军实施,该部所辖第五十七装甲军组成的突击群由科捷利尼科夫斯基地域 出发,于 12 月 21 日推进至距史达林格勒 48 公里处,但随即遭到苏军的有力 阻击,12 月 23 日德军的行动被迫停止。参见*史达林格勒会战。 包瑞德(daviddivebarrett)1892—?)一译“巴瑞德”。美国军人。 科罗拉多大学毕业。1917 年入美国陆军。1925 年来华,任驻华使馆陆军副参 贫。1942 年升任驻华陆军武官,上校衔。1944 年 7 月任美军观察组(即*迪 克西使团)组长,率该组赴延安,曾在延安、绥德等地活动,并与毛泽东、 周恩来等会晤。主张同共产党抗日武装合作。后因与赫尔利意见相悖,被迫 辞职。调任驻华美军作战指挥部参谋长。战后曾任驻华代理武官。回国后曾 任科罗拉多大学斯拉夫及东方语言系主任。着有《迪克西使团:美军观察组 在延安》。 [丶] 主教型自行火炮(bishop)英国自行火炮。以*瓦伦丁型坦克为底盘, 装备 1 门 25 磅野战炮(即弹重 25 磅),射程 6400 码,全封闭式。1941 年 10 月制成 100 辆。1942 年起用于北非战场。1944 年为*教堂司事型自行火炮 所取代。 市场(market)盟军 1944 年 9 月实施的*阿纳姆空降战役的代号。与“花 园”行动协同,统称“市场-花园”,成为*荷兰战役第一阶段攻势的代号。 立陶宛  参见“波罗的海国家”。 立即行动委员会issiond’actionimmediate)“法国内地军的领 导机构。 第136页 闪击战(derblitzkrieg)纳粹德国军事战略。由 3 个互相联繫的要素 构成:(1)在主要打击方向上集中优势兵力和兵器,速战速决,避免陷于两 线作战;(2)迅速集中和展开作战部队,进行突然袭击;(3)实施高速度 大纵深的密集突击,以包围和合围为手段歼灭敌武装力量。1938 年年中,德 军领导集团最终确认大量集中使用坦克的原则,使该战略具有付诸实施的手 段和实战意义。在实战中具体表现为:集中使用大量坦克、俯冲轰炸机和机 械化炮兵的战斗群对敌狭小正面发动快速勐攻,摧毁敌主要作战阵地和机 群,切断其通讯联络和交通运输;进攻部队以摩托化部队、坦克和自行火炮 为前导,步兵居后,在航空兵配合下,快速突入敌国,分割合围敌武装部队, 德军在德波战争、低地国家战役、法兰西之战、苏德战争初期一度得逞,但 在莫斯科会战中遭挫,从此破产。 闪电式战斗机(lightning)即“p-38 型歼击机”。 兰德(emoryscotnd,1879—1971)美国官员。海军上将。1902 年美 国海军学院毕业,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37—1938 年任联邦政府海运委 员会委员。1938—1946 年升任该委员会主席。领导战时美国海上运输及同英 国海运的协调工作。1942 年 2 月起,兼任战时船舶管理局局长,在美、英船 舶管理问题上与英国发生争执,主张美国保持新建船只的所有权,以利在战 后扩充美国的商船队。战后曾任美国空中运输协会主席等职。 兰尼兹尔(lymanlouislemnitzer,1899—1988)美国将领。1920 年毕 业于西点军校。曾在该校任教。1941 年任营长。后调在陆军参谋部计划处工 作,显示出非凡的组织才能。1942 年获准将衔。后在艾森豪主持下,参 与制定登陆北非的计划。突尼西亚和西西里战役时任美第三十四防空旅旅长。 1944 年参与义大利投降的谈判,后出任地中海盟军最高司令部参谋长,曾促 成驻义大利德军及奥地利南部的德军投降。战后曾任美第七步兵师师长等 职,参加侵朝战争。1955 年晋升上将。1959 年任陆军参谋长。1960—1962 年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1963 年任北约欧洲地区司令。1969 年退役。 兰科维奇(aleksandarrankovi ,1909—)南斯拉夫共产党领导人之一。 1928 年加入南斯拉夫共产党。次年被捕,判刑 6 年。1940 年当选为南共中央 委员和政治局委员。参加1941 年七月起义的组织和准备工作。后歷任人民解 放军最高司令部成员,南共中央组织书记,南斯拉夫反法西斯人民解放大会 委员和塞尔维亚反法西斯人民解放大会副主席等职。解放后,反对联邦制和 社会主义自治。1966 年被撤销党内外职务,并被开除出党。 兰开斯特式轰炸机ncaster)英国重型轰炸机。1942 年开始服役。 4 引擎、双尾、中单翼,翼展 102 英尺,机身长 69 英尺 4 英寸,高 20 英尺。 最大时速 270—291 英里,升限2.5 万英尺,最大载荷航程 1075—1660 英里, 可载炸弹一般为 1.4 万磅,改装后可达 2.2 万磅,配有 h2s 导航仪和 8 个转 动炮塔。乘员 7 人。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最好的重型轰炸机,广泛用于 对德国的*战略轰炸。1944—1945 年曾投掷特制的超重型炸弹“高个子”(1.2 万磅)和“大满贯”(2.2 万磅),对摧毁德国潜艇坞与火箭发射场起重要 作用。至战争结束共出动 15.6 万架次,投弹达 60 余万吨。战时生产 7337 架。 兰彻斯特式冲锋鎗nchester)英国海军用冲锋鎗。由英国斯特林兵 器公司设计师兰彻斯特(georgeherbernchester,1874—1970)仿照德国 mp-28 式冲锋鎗设计,故名。1940 年 8 月英国海空军紧急定货,同年 11 月制 出样品。口径 9 毫米,射速每分钟 600 发,弹仓携弹 32 发。约制造 5 万支, 被英国海军採用。战后继续使用。 头山满(1855—1944)日本右翼势力首领。早年参加自由民权运动。1879 年同平冈洁太郎等人结成向阳社,1881 年改建成秘密的军国主义团体玄洋 社。后又发起创建黑龙会、*大日本生产党。一贯鼓吹“大亚细亚主义”和对 外扩张,自称“天下浪人”。与军部、财阀、官僚相勾结,对内专事迫害社 会进步人士,对外配合军部进行侵略活动。晚年积极支持德、日、意三国同 盟和扩大对华侵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形成的右翼团体,大多属玄洋社系 统,骨干分子则多数是其信徒。 汉克(karlhanke,1903—1945)德国纳粹党大区领袖。早年当磨坊工 人二十年代参加纳粹运动。1932 年当选国会纳粹党议员。1933—1941 年任国 民教育和宣传部国务秘书,协助戈培尔工作。1941 年任下西里西亚纳粹党大 区领袖。希特勒在柏林困守时曾指令其接任希姆莱的一切职务。后逃窜至捷 克斯洛伐克境内被击毙。 汉基(mauricepasclershankey,1877—1963)英国官员,1895 年成 为海军军官,此后在本土和海外基地从事海军情报和计划工作。1912 年任帝 国防务委员会秘书。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兼任战对内阁秘书处主任。 3 年又兼枢密院办公室主任,1938 年退休。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出任张伯 伦内阁的不管大臣。1940—1942 年先后任邱吉尔内阁的兰开斯特郡事务大臣 和主计大臣。此后仍担任各种谘询性的部际委员会主席,直至 1952 年。有贵 族称号,并为皇家学会会员。着有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回忆录《最高统帅, 1914—1918》等。 第137页 汉莱因(konradhenlein),1898—1945)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地区法 西斯党头目。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33 年德国纳粹党执政后,仿效纳粹 党建立苏台德德意志祖国阵线(sudetendéutschsheimatfront)。接受纳粹 德国的命令和资助。1933 年 3 月德国兼併奥地利后,奉希特勒秘密指示,参 与对捷克斯洛伐克施加压力,公开要求苏台德完全自治,并组织暴乱。《慕 尼黑协定》签订后任第三帝国驻苏台德地区专员。1945 年 5 月被捷克斯洛伐 克人民俘获后自杀。 汉德逊(nevilemeyrickhenderson,1882—1942)英国外交官。毕业于 伊顿公学,后去国外求学。1905 年进入外交界。1924 年起歷任驻埃及、法国、 南斯拉夫公使和驻阿根廷、巴拉圭大使。1937 年出任驻德大使,是张伯伦内 阁对德绥靖政策的忠实执行人。1939 年 3 月离任。着有《失败的使命》。有 爵士封号。 汉堡轰炸  盟国空军对德国实施的战略轰炸战役。1943 年 7—11 月间, 以*英国轰炸机司令部为主,*美国轰炸后的汉堡城第八航空队参加,对以汉 堡(hamburg)为重点的德国大城市连续 33 次大规模空袭,共出动轰炸机 1.7 万架次。其中 7 月 24 日战役开始起至 8 月 3 日,连续密集轰炸汉堡(代号“罪 恶的城市”),出动轰作机 3095(一说 3340)架次,投弹 8621 吨,盟军损 失飞机 87 架。汉堡遭到严重破坏,尤其因盟军大量使用燃烧弹,并且在 7 月 24 日夜间首次轰炸即炸毁洪水系统,导致持续火灾,高温使沥青路面亦燃 烧,4 万多人被烧死和窒息死。 汉娜·塞奈什(hannahsenesh,1921—1944)匈牙利抵抗运动女英雄。 犹太人。1939 年战争爆发后参加抵抗运动,自愿承担帮助纳粹德国统治下的 犹太人的使命,协助被迫害的犹太人外逃。1944 年 3 月跳伞进入南斯拉夫, 参加游击小组。3 个月后,越过边境回到匈牙利,不久被捕。在霍尔蒂政权 监狱中受尽酷刑,坚贞不屈。1944 年 11 月 7 日牺牲。 汉夫施丹格尔(ernstfranzsedgwickhanfstaengl,1887—1975)德国 纳粹党国外新闻处处长(1931—1937)。早年就读于美国哈佛大学。第一次 世界大战后在慕尼黑结识希特勒,加入纳粹党。1923 年参加啤酒店暴动,1931 年任纳粹党国外新闻处处长,负责扩大纳粹党和法西斯政权在国外的影响。 后因与纳粹党头目意见分歧,于 1937 年逃离德国去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任美国政府纳粹事务顾问。战后被短期拘留,后回国。着有回忆录《未出庭 的证人》、《希特勒:失去的年代》等。 汉普登式轰炸机(hampden)英国中型轰炸机。1936 年投产。双引擎, 下单翼。最大时速 254 英里,最大载荷航程 1000—1460 英里,可载炸弹 4000 磅,乘员 4 人。大战初期为*英国轰炸机司令部的主要机种之一,主要用于夜 间轰炸。由于载弹量少,自卫力不足,后被淘汰,1942 年 9 月起转为海岸司 令部用作反潜巡逻。共生产 1430 架。 汉科克号航空母舰(hancook)美国航空母舰。1942 年建成并服役。属 “埃塞克斯”级。排水量 2.71 万吨,航速 33 节,载机 80 余架。先后编入美 国第五舰队和第三舰队的特遣舰队。1944 年 9 月参加对菲律宾马尼拉港口的 袭击,10 月下旬在雷伊泰湾海战中被日军*神风特攻队击伤。1945 年 2 月参加 硫黄岛战役,3 月参加攻击日本本土,4 月参加沖绳岛战役。 冯玉祥(1882—1948)中国将领。字焕章。行伍出身。早年任职于北洋 陆军。1924 年 10 月发动北京政变,任国民军总司令。后参加北伐战争,任 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任行政院副院长兼军 政部部长。九·一八事变后,积极主张抗日。1933 年 5 月,在中国共产党推 动下,与吉鸿昌、方振武等发起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任总司令,率 部抗击日本侵略军,曾收復宝昌、沽源、多伦等地。后在国民政府军队和日 军夹击下失败,8 月辞职,到泰山隐居。1935 年授一级上将衔。同年底到南 京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主张停止内战,共同抗日。1937 年七七 事变后,出任第三、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参与指挥*淞沪会战。旋被削去军队 指挥权,改任军委会督导长官、国防最高委员会常委。真诚与中国共产党合 作,辗转各地,巡视部队,积极参加抗日民主运动。1946 年 9 月赴美国考察, 在美公开反对蒋介石的内战政策。1948 年 9 月 1 日由美归国途中,因邮轮失 火在黑海遇难。着有《我的生活》、《冯玉祥日记》、《我所知道的蒋介石》 等。 冯白驹(1904—1973)中国将领。别名继周,又名布文。1926 年加入中 国共产党。曾任琼崖工农革命军第七路军党代表。抗日战争爆发时任中共琼 崖特委书记。1939 年兼任琼崖抗日独立总队总队长,坚持敌后游击战争,率 部与日军作战达 60 多次,击毙侵略军 500 余人。1941 年被选为琼崖东北区 人民政府主席。1944 年任琼崖民众抗日自卫团独立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先后 开闢琼文、美合、白沙等抗日根据地。1945 年 8 月率部向日军反攻。解放战 争时期,任人民解放军琼崖纵队司令员兼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 任海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共广东省委书记。 冯安邦(1896—1938)中国将领。字化民。曾任国民政府第二集团军师 长、宁夏省政府代理主席。1935 年授中将衔。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一成区 第二集团军第四十二军军长,率部在北平(今北京)附近琉璃河、房山一线 抗击日军。后参加太原保卫战,在娘子关战役中重创日军,击毙敌联队长以 下 1200 亲人。1938 年参加台儿庄会战。9 月奉命驻防大别山,曾在小界岭、 鸦雀山与日军激战 50 余日。不久奉命转战鄂北襄樊一带。同年 11 月 3 日当 行抵襄阳时,遭敌机轰炸牺牲。 第138页 冯治安(1896—1954)中国将领。字仰之。北京陆军大学毕业。曾任西 北边防督办公署卫队旅长。九·一八事变时任第二十九军三十七师师长,主 张对日作战。1932 年率部在喜峰口阻击日军。1935 年授中将衔。1936 年任 河北省政府主席兼第三十七师师长。七七事变后,率部与日军激战于芦沟桥。 旋升任第七十七军军长、第一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十九军团军团长。1938 年 率部参加台儿庄战役,同年 12 月任第三十三集团军副总司令。1940 年参加 鄂北会战,5 月任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1945 年 8 月任第六战区副司令长 官。抗战胜利后,曾任京沪杭警备副总司令。上海解放前夕去台湾,曾任台 湾当局“总统府”战略顾问。 让内内(julesjeanneney,1861—1957)法国政界人士。曾为议员。1909 年起为参议员,活跃于法国政界。1940 年 7 月 10 日主持两院联席会议,将 全权授予贝当。后曾致函贝当,谴责维希政府破坏宪法。此后一度隐退。1944 年 9 月,经戴高乐邀请重返巴黎,10 月出任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国务部长。 翌年退出政界。 让-巴尔号战列舰(jean-bart)法国军舰。*黎塞留号战列舰的姊妹舰。 1940 年 6 月服役。舰长 248 米,宽 33.2 米,排水量 3.5 万吨,航速 30 节。 舰上装备 380 毫米火炮 8 门,152 毫米火炮 5 门,100 毫米火炮 10 门及其他 防空武器。1940 年 6 月法国投降时,未及全面竣工,即被迫自法国的圣纳泽 尔港避难至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1942 年 11 月,曾试图抵抗盟军登陆,受 重创。此后来发挥作用。1946 年 2 月重返法国。1953 年完成改装。1968 年 拆毁。 礼萨汗(rizāshāhpavi,1877—1944)伊朗国王(1925—1941)。 1921 年发动政变,控制了军队。1923 年出任首相。1925 年推翻卡扎尔王朝, 加冕为国王。大战爆发后,推行亲德政策,为纳粹间谍提供活动场所。1941 年 8 月 25 日英、苏两国同时出兵伊朗,遂被迫承认英、苏对伊朗的占领,并 关闭德、意使馆。9 月 16 日苏军进驻德黑兰后逊位,流亡国外。在南非病逝。 永田铁山(1884—1935)日本将领。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 初在驻德国、丹麦和瑞典使馆供职,后任驻瑞士武官。期间曾与*小畑敏四郎、 *冈村宁次结成所谓“三杰盟约”,谋求提高军部地位,确立总动员体制。回 国后,作为作战资材准备会议干事推进总动员政策,井歷任陆军省军务局军 事课长、参谋本部第二部部长和第一旅团长。1932 年晋升少将。1934 年 3 月任陆军省军务局长。力主加强对军队的统制,以合法手段建立军部政权, 成为*统制派的首领之一。1935 年 7 月皇道派首领真崎甚三郎被免职,皇道 派视其为罢免真崎的元兇,遂于 8 月 12 日由皇道派成员相泽三郎将其斩杀。 死后追封中将。 永野修身(1880—1947)日本海军将领。毕业于海军兵学校和海军大学。 1920—1923 年任驻美使馆副武官。后歷任海军兵学校校长、军令部次长。1931 年出席日内瓦海军裁军会议。1933 年任横须贺镇守府司令长官。1934 年晋升 海军大将。次年作为日本首席代表出席伦敦裁军会议,反对*《华盛顿限制海 军军备条约》,中途退出会议。1936 年 3 月就任广田内阁的海军大臣。次年 出任联合舰队司令长官。1941—1944 年任军令部总长。任内认为日、美战争 已不可永野修身避免,未来的战争将是一场持久战,日本只有在取得充分物 资和夺取战略要地的情况下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主张对美开战并应先发制 人,最后裁定了偷袭珍珠港的作战计划。1943 年晋升海军元帅。日本投降后, 以甲级战犯被捕,审判期间病死。 [ ] 尼禄(nero)1945 年 3 月 19 日希特勒发布的焦土命令的代号。1945 年 当苏军和盟军从东西向德国腹地挺进时,希特勒不顾将给德国人民带来的毁 灭性后果,签发此令企图顽抗。命令责成德国武装部队和纳粹党大区领袖, 在放弃他们的所在地区时,实行最彻底的焦土原则,破坏一切军事、运输、 通讯、工业和供应设备以及全部资源。由于武装部队将领大多对此命令持反 对态度,同月 23 日由*鲍曼签发补充命令,责成纳粹党大区领袖全权负责, 并规定即使是徒步转移全体居民亦应全部撤离。此命令遭到抵制,未被彻底 实行。 尼米兹(chesterwilliamnimitz,1885—1966)美国海军将领。1905 年海军军官学校毕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美国大西洋舰队服役。歷任潜 艇艇长、大队长和战列舰舰长等职。二十年代在新港海军军事学院深造,较 早认识到航空母舰的战略地位。1938 年获海军少将衔,次年任海军人事局局 长。1941 年 12 月珍珠港事变后不久,被任命为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晋 升海军上将。主张利用航空母舰开展无限制的空袭战,并开展无限制的潜艇 战,以击败日本。1942 年 4 月派*哈尔西率航空母舰编队出击,空袭东京。 当月美国在太平洋建立区域指挥制后,兼任中太平洋战区总司令,统辖该地 区陆海空军部队。同年 5 月指挥珊瑚海海战,使日军攻势受挫。6 月再获中 途岛海战之捷,为扭转太平洋战局奠定基础。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中, 果断指挥战事,以*航空母舰突击编队破坏日军交通线,夺取制空权,获得胜 利。1943 尼米兹年 11 月美军实施*电流作战,强攻塔拉瓦(tarawa)岛,伤 亡惨重。总结经验教训后,採取*跳岛战术,连续收復中太平洋诸岛,1944 年 10 月协同*麦克阿瑟指挥菲律宾战役。同年,获海军五星上将衔。1945 年 初,进驻关岛,以指挥进攻日本本土。在同年 9 月 2 日日本投降仪式上代表 美国签字。战后曾任美国海军作战部长。1947 年退休。 第139页 与波特(elmerpotter)合着《海上实力:一部海军史》。 尼赫鲁(jawahalnehru,1889—1964)印度国民大会党领导人。曾 在英国求学,律师出身。早年加入国大党,1929 年后多次任该党主席。大战 爆发后,认为印度应支持英国的反法西斯战争,但反对印度成为交战国。 0 年 10 月,参加甘地发动的“不合作运动”,在全国组织消极抵抗,不久被 捕。后又多次入狱。1945 年初获释。战后继续从政,长期任总理。 尼罗河集团军(armyofnile)亦称“三角洲集团军”或“西部沙漠军”。 英国陆军战役军团。为保卫埃及阻止北非意军进攻尼罗河三角洲地带,由英 军中东总司令*韦维尔,于 1940 年 9—10 月间负责组建。由埃及驻军以及从 巴勒斯坦、东非、印度等抽调的英、印、澳大利亚和纽西兰部队组成,共 39 个营约 6 万人,主要布防于马特鲁港到亚歷山大沿耕作地带的边缘。同年底 在得到增援后,相继进行西迪巴拉尼之战和贝达富姆之战,并于 1941 年 1 月攻占图卜鲁克。3 月间派兵增援希腊受挫。随后与到达北非的隆美尔*非洲 军团进行图卜鲁克争夺战。同年 9 月起改编为*英国第八集团军。司令先后为 威尔逊和尼姆(philipneame,1888—1978)。 尼古拉耶夫登陆战  1944 年*敖德萨战役过程中苏军为夺取尼古拉耶 夫(hnkoлaeв)港而实施的登陆作战。3 月 26 日,以奥尔尚斯基(k. Ф.oльщahcknn)的上尉为首的 55 名水兵、10 名工兵和 2 名通信 兵在港口登陆,并建立环形防御,2 昼夜内击退德军 18 次冲击,歼敌 700 余 人,坚持到已方大部队抵达。此次登陆行动的参加者均被授于苏联英雄称号。 尼料液尔-克里沃罗格战役  苏德战争后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第 聂伯河右岸乌克兰进攻战役的组成部分。1944 年 1 月 30 日至 2 月 29 日,由 乌克兰第三、第四方面军实施。*梅利托波尔战役后,苏军已切断德军克里米 亚集团与 a 集团军群主力的联繫,但德军在第聂伯河大弯曲部的突出部和尼 科波尔(hnkoпoль)地域的登陆场仍驻有重兵。2 月 1 日苏军突破 敌防线,2 月 8 日解放尼科波尔,2 月 22 日解放克里沃罗格,清除了突出部 和登陆场之敌,为解放克里米亚扫清了外围。 民警(milizia)即“保卫国家安全志愿民警”。 民族阵线(frontnational)大战期间法国共产党领导的抗德统一战线。 1941 年夏成立,主张各派抵抗力量广泛联合,用武力驱逐德寇,惩治合作主 义分子,并在全国解放后推行社会改革。由*维翁出任主席,在南北两区分设 领导中心,下属*自由射手和游击队。次年,各地方委员会相继建立,并团结 社会各阶层人士参加。1943 年 5 月加入*民族抵抗委员会。 民族革命  法国维希政府推行的法西斯化运动。1940 年 10 月 11 日正式 提出。以“劳动、家庭、祖国”为口号。“革命”期间,众、参两院均告解 散,地方选举机构亦被迫停止活动,大权集于贝当一身。1940 年 8 月通过《工 业生产临时组织法、在各企业建立组织委员会。同年 10 月下令解散总工会。 1941 年 10 月颁布*《劳动宪章》,名为反托拉斯,实为扩大垄断资本家的权 利,并对全国工人实行严格的控制;提倡所谓“重返土地”,力图将法国变 为农业国,在农村建立农业职业辛迪加,维护富农和地主的利益,并置广大 农民于国家监督之下。设立*青年工场,强行对青年灌输忠于贝当的思想。烦 布*《义务劳动服务法》,驱使人民为德国侵略战争服役;鼓吹“道义和文化 的更新”,修改教科书,传播法西斯的文化和艺术,贬低法国在歷史上的地 位;成立“犹太问题总行政委员会”,推行排犹政策;建立*维希民警等恐怖 组织,镇压抵抗运动,屠杀爱国者。该运动的推行加速了维希政府的垮台。 民族堡垒(nationalredoubt)大战末期纳粹德国打算利用南巴伐利亚 和西奥地利的阿尔卑斯山区进行顽抗的一种设想。1945 年 3—4 月间,戈培 尔大肆宣传为攻不破的德意志“民族堡垒”。曾被”盟国远征军最高统帅部 视为严重的威胁。实际上仅是戈培尔宣传机器的社撰。 民族社会主义(nationalsozialismus)旧译“国家社会主义”,简称 “纳粹主义”。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形成千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是德国 内外矛盾尖锐的产物。受费希特(johanngottliebficbte,1762—1814)的 “ 自 我 ” 高 于 并 派 生 一 切 的 唯 心 主 义 哲 学 、 黑 格 尔 (georgwilhelmfriedrichhegel,1770—1831)的国家是“绝对精神”的现 实体现的唯心社会政治观、特赖奇克(hein-richvontreitschke,1834— 1896 ) 的 “ 战 争 是 人 类 最 高 的 自 我 表 现 ” 的 理 论 、 尼 采 (friedrlichwilbelmnietzsche,1844— 1900) 的 超 人 哲 学 、 戈 平 瑙 ( josepharthurdegobineau , 1816 — 1882 ) 和 张 伯 伦 (houstonstewart插mbein,1855—1927)的种族主义理论等影响并继承 其部分内容,集中反映在*《我的奋斗》和纳粹党的《二十五点纲领》中。宣 传雅利安人是优等种族,有权利和义务主宰世界,犹太人和斯拉夫人是劣等 种族,必须受优等种族的奴役和灭绝。鼓吹社会达尔文主义和民族沙文主义, 力主以战争为手段在欧洲夺取*生存空间井征服全世界,建立德意志民族的世 界霸权。反对议会民主制度,鼓吹在一切领域实行*领袖原则,确立“超人” 的独裁统治。反对共产主义思想体系和社会主义制度,攻击马克思主义“意 在建立犹太人的世界统治”,是“犹太人的理论”。为欺骗德国下层人民, 曾包含反对垄断资本但不取消私有制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要求,随着纳粹 党加紧投靠垄断资产阶级,逐渐被废弃。纳粹党上台后即成为德国内外政策 的指导思想,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140页 民主国家兵工厂(thegreatarsenalofdemoeraoy)美国总统罗斯福 1940 年 12 月 29 日关于国家安全的*炉边谈话中的用语。意谓美国面对德、意、日 法西斯军国主义对他国的侵略行径,不能再持熟视无睹的态度和恪守*孤立主 义传统,而要给被侵略者提供一切可能的援助,为此必须增加国防生产,扩 大工业生产能力,使美国成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此主张得到大多数美国人 的拥护。翌年 1 月 6 日,罗斯福遂在致国会的年度咨文中提出*《租借法案》, 3 月获得通过和授权。截止 1945 年 6 月,美国共提供租借援助达 420 亿美元, 成为同盟国最大的军工生产基地。 民都洛岛登陆战  *菲律宾战役中美军实施的一次登陆战役。1944 年 12 月,*莱特岛登陆战役行将结束,为给将来进攻吕宋岛提供空中掩护,西南太 平洋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遂选取吕宋岛南面沿海中部的民都洛(mindo-ro) 岛作为最后的踏脚石。12 月 15 日,美军 2 个团组成的特混部队(1.1 万人) 在邓克尔(dunkle)准将率领下,由美国第七舰队战舰护送,在该岛南部登 陆,迅即攻占岛上的 4 个小型机场。日本*神风特攻队攻击美军登陆舰队,击 伤美 1 艘护航航空母舰。12 月 20 日美军占领全岛,美军伤亡约 500 人。12 月 23 日美航空队飞机进驻该岛。 民农抵抗委员会(conseilnationaldresistance)大战期间法国国 内抵抗运动的领导机构。1942 年初,戴高于的特派员*穆兰秘密到达法国南 方,为联合国内各派抵抗力量,于 1943 年 5 月 27 日建立该组织,穆兰任主 席。声明承认戴高乐为“抵抗运动的灵魂”。参加者有共产党、激进党、社 会党等 6 个政党。2 个工会和 8 个抵抗组织(北方 5 个、南方 3 个)。下设 常务局和军事行动委员会,负责日常工作。1943 年 6 月,穆兰牺牲后,由* 皮杜尔继任主席。1944 年 3 月 15 日,颁布《抵抗运动行动纲领》,主张战 后在法国建立更广泛的民主,实施全面社会保险,保障劳动就业,发挥工会 作用和恢復殖民地人民权利等。建立*法国内地军,设立*各省解放委员会, 配合盟军登陆作战。1944 年 8 月,领导*巴黎起义。巴黎解放后,曾抗议戴 高乐解散内地军指挥部的命令。后与*临时谘询议会合併,其部分成员被任命 为临时政府部长。此后作用逐渐减小,名义上存在至 1947 年。 民众总力结靠运动(pusattenagarakyat)即“普泰拉”。 民族社会主义月刊(nationalsozialistischemona-tshefte)德国纳粹 党机关刊物。月刊。主编罗森堡,重点宣传纳粹主义理论。1945 年纳粹德国 战败后停刊。 民族社会主义司机团(nationalsozialistisches-kra-ftfahrkorps, 缩写 nskk)德国纳粹党的分支组织和半军事性摩托化特别团体。负责督导陆 军机械化部队和装甲部队新兵的役前训练。拥有包括 26 个汽车摩托学校和 32 个独立摩托队的技术教练基地,掌握近 15 万辆汽车和摩托车。1939 年团 员达 50 万。大战期间,为德国装甲部队提供大批技术兵。 民族社会主义妇女联合会(nationalsozialistischefzauens插ft, 缩写 nsf)德国*纳粹党的分支组织。1931 年 10 月 1 日创立。先后由山德尔 (elsbethzander)、博伊默尔(gertrudb umer)和肖尔茨-克林克(ger- lrudscholtzklink,1902—)领导。任务为控制德国妇女运动,监督和整肃 其他妇女组织,将它们纳入“民族社会主义妇女阵线”;以“孩子、教堂、 厨房”等口号欺骗其会员安心家务,并向子女灌输纳粹主义,以培养新的法 西斯分子。 民 族 社 会 主 义 德 意 志 工 人 党 (nationalsozialistischedeutschearbeiterpartei,缩写nsdap)旧译“国 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简称“纳粹党”,简译为“民社党”或“国社党”。 德国的法西斯政党。前身是 1919 年 1 月在慕尼黑成立的德意志工人党,同年 9 月希特勒加入并成为该党的委员会委员。1920 年 2 月制定并公布《二十五 点纲领》,1920 年 4 月改称此名。纲领要求废除《凡尔赛条约》和《圣日耳 曼条约》,建立*大德意志国,要求取缔不劳而获的收入,打碎利息奴役制, 没收一切战争利润,实行托拉斯国有化,参加大企业分红,提高老年人福利, 建立和维护健康的中产阶级,实现适合国情的土地改革;为贯彻上述要求, 决定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制。1920 年夏制定红底白圆心中嵌黑*卍的党旗和 卍字党徽,同年 12 月购买反犹小报*《人民观察家报》作为党报。1921 年 7 月确立*领袖原则,取消委员会,希特勒任*元首。1922 年初有 6000 名党员, 1923 年 11 月增至 5.5 万人。同月发动啤酒馆暴动,失败后遭取缔,但以“民 族社会主义大德意志自由运动”的名义继续活动。1925 年 2 月恢復合法地位, 党 员 数 降 至 2.7 万 人 。 此 后 进 行 改 组 , 在 元 首 下 设 全 国 指 导 处 (relehsleitung),其成员分掌总务、财政等事务;中央机构分为两部,第 一部由施特拉塞(gregorstrasser,1892—1934)领导,专事反对*魏玛共和 国政府;第二部由希尔(konstantinhierl,1875—1955)领导,负责培养未 来的国家官员。全国分为 9 个地区ndes,后逐渐取消),下辖 36 个大区 (gau),各设地区督察员ndesinspek-teur)和大区领袖(gauleiter); 以下逐级设分区(kreis)、分部(ortsgruppen)、支部(zellen),各设 一名领袖(lei-ter);最基层为小组(block),设小组督察员(blockwart)。 除先前设立的分支组织*冲锋队和*党卫队外,增设*希特勒青年团、*民族社 会主义妇女联合会、民族社会主义大学教师联盟、*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大学 生联合会和*民族社会主义司机团作为分支组织,并设民族社会主义医生协 会、民族社会主义律师协会、民族社会主义教师协会和德国公务员联盟等作 为附属协会。1928 年起希特勒重新解释党纲,声称反对非增殖性的犹太人资 本,不反对增殖性的德意志人资本。1926—1929 年党员数逐年为:4.9 万、 7.2 万、10.8 万、17.8 万。1930 年成为国会第二大党,1932 年 7 月成为第 一大党。1933 年 1 月希特勒执掌德国政权后再次改组该党中央组织机构,设 “元首办公室”处理日常事务,任命赫斯为元首助理,设“元首助理办公室” 领导全国指导处和膜康、种族、家庭调查 3 个办公处,并负责管理党的整个 组织机构(赫斯飞英后取消元首助理一职,其办公室改名为“党办公室”, 由*鲍曼任主任)。1933 年 7 月 14 日成为挖国唯一合法政党,同年 12 月 1 日通过*《党和国家统一法》,凌驾于国家政府机关之上。曾先后举行过 11 次集会性党代表大会,对内加强恐怖统治和扩军备战,对外侵略扩张,挑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 年德国战败后,被盟国管制委员会宣布为非法组织。 第141页 德国纳粹党歷农集会性代表大会—览表 民 族 社 会 主 义 德 意 志 大 学 生 联 合 会 ( nationalsozialist- ischedeutscherstudentenbund,缩写 nsdstb)德国纳粹党分支组织。二十 年代后期成立。宗旨为促进德国大学生追随希特勒和纳粹党,为法西斯主义 效力。 弗立克(friedrichflick!1883—1972)德国垄断资本家。1913 年开始 经营钢铁企业,三十年代初已在德国联合钢铁公司内占据统治地位。1932 年 为兴登堡总统连任竟选活动捐款 95 万马克,并向纳粹党捐赠 5 万马克。翌年 向纳粹党和德意志民族人民党分别捐赠 12 万和 10 万马克。1934—1944 年共 向希特勒和纳粹党捐赠 700 万马克,并作为*希姆莱之友会成员每年向党卫队 捐赠 10 万马克。1937 年正式加入纳粹党,翌年任“国防经济领袖” (wehrwirts插ftsführer)。因擅长股票交易和组织辛迪加,任德国许多家 钢、铁、煤联合企业董事长,估计战前则产已达 10 亿美元。大战期间,下属 军火工厂使用集中营内 4.8 万名犹太人从事奴隶劳动,其中 80%劳累致死。 1947 年被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判处 7 年徒刑。1951 年获释后重整其企业,逐 渐成为联邦德国头号巨富,但一直拒为战争期间使用的劳动力支付赔款。 弗立契(wernerfreiherrvonfritsch,1880—1939)德国将领。1901 年入军事学院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任炮兵团长。战后在国防军中歷任骑 兵师少将师长、第三军区(柏林)中将司令。支持纳粹党上台执政和清洗沖 锋队。1934 年任陆军管理局(实即陆军总参谋部)首脑。1935 年 5 月希特勒 公开宣布扩军后,正式成为陆军总司令,晋升上将。积极从事扩军备战,与* 勃洛姆堡共同主持纳粹德国陆军早期的扩军工作。1937 年 11 月,出席最高 秘密军政会议,对希特弗立契勒的冒险扩张方针有所保留。翌年 2 月被解职。 参见“勃洛姆堡一弗立契事件”。 弗兰克(hansfrank,1900—1946)德国驻波兰占领区总督(1939— 1945)。早年在慕尼黑、维也纳和基尔的大学攻读经济学和法学。后当律师。 系一狂热的纳粹分子。1927 年正式加入纳粹党。不久就任该党法律部负责 人。1930 年当选为国会纳粹党者员。希特勒上台后,先后出任和兼任巴伐利 亚邦司法部长、德国司法专员和不管部长、纳粹党法律事务全国领袖、德意 志法学院院长。1939 年 10 月任德国驻波兰辖区最高行政长官(即驻波兰占 领区总督)。上任次弗兰克日即宣布:“波兰人应该成为德意志帝国的奴隶”。 强制推行经济压榨政策,大肆搜括粮食和财物运往德国,并强征 100 多万波 兰人到德国充当劳工。下令开展“ab 行动”(即所谓“特别绥靖行动”), 残酷迫害、屠杀波兰人。积极推行灭绝犹太人的计划(*最后解决),至少使 300 万犹太人遭到杀害。战后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受审,以战争罪和违反 人道罪而判处绞刑。1946 年 10 月 16 日执行。留有 42 本《日记》。 弗里克(wilhelmfrick,1877—1946)德国内政部长(1933—1943)。 旱年在慕尼黑当警官。1923 年参加啤酒店暴动。1925 年加入纳粹党,平庸无 能,但效忠希特勒,成为该党早期的核心人物之一。1928 年任纳粹党的国会 党团领袖。积极参与谋取政权的活动。1933 年纳粹党执政后,出任内政部长。 主持实施解散共产党和其他政党,取消议会民主的活动;起草和签发反犹法 令,积极协助希特勒建立法西斯恐怖统治。1938 年被委任为行政全权总办, 统管德国一切行政机构和事务。同年,参加签署并主持实施把奥地利併入德 国的法令。后又签署和主持实施把苏台德、默麦尔、但泽等地区併入德国的 法令。大战期间,负责在各占领区建立德国统治的行政机构和委任行政官员, 把纳粹的所谓*新秩序推行到整个被占领的欧洲。1943 年 8 月起任波希米亚 和摩拉维亚保护长官。战后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受审,以破坏和平罪、战 争罪和违反人道罪判处绞刑。1946 年 10 月 16 日执行。 弗里茨(fritz)1940 年 12 月 16 日前德国侵苏战争计划代号。1940 年 12 月 18 日起改称*巴巴罗萨。 弗里曼(wilfridrhodesfreeman,1888—1953)英国空军将领。桑德赫 斯特皇家军事学院毕业。1914 年加入皇家飞行军团,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 战。战后,歷任中央飞行学校校长、皇家空军参谋学院院长。1936—1940 年 任空军委员会委员,主管研究开发和飞机生产事务。1940 年晋升空军上将, 任空军副总参谋长。任内曾随同邱吉尔参加在纽芬兰举行的*大西洋会议。 1942—1945 年任飞机生产部首席执行长官。有贵族称号。 弗拉松(beno frachon,1893—1975)法国共产党领导人之一。1920 年加入法共。歷任党的中央委员(1926—1936)、政治局委员(1928—1936), 并负责工会运动。大战爆发后,担任设在巴黎的临时中心领导人。法国败降 后,在国内与*杜克洛、*蒂翁等组成法共书记处发动党员抗战。努力促成各 派抵抗力量的联合,支持民族抵抗委员会开展工作,并任法国总工会书记。 战后继续担任党和工会的领导工作。 弗浩姆(friedrichfromm,1888—1945)德国将领。参加第一次世界大 战,战后在国防军各部队任参谋。1933 年 2 月升至上校,后任军事部陆军司 司长。1939 年 9 月出任国内驻防军(即预备军)司令。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升至上将。得悉德国军政上层的反希特勒密谋活动,但持骑墙态度。1944 年 密谋分子*施道芬堡出任其参谋长。*七·二○事件发生当天,密谋分子一度 控制其司令部。虽迅即倒向纳粹一边,逮捕和枪杀主要密谋分弗洛姆子,仍 于次日被解职。随即被捕。翌年 3 月被处死。 第142页 弗莱彻(fraukjackfletcher,1885—1973)美国海军将领。1906 年毕 业于美国海军学院。后任舰长等职。1941 年获海军少将衔。次年出任美国太 平洋舰队第十七特遣舰队(航空母舰编队)司令,率舰队参加珊瑚海海战。 1942 年 6 月上旬又率舰队参加中途岛海战,其旗舰“约克敦号航空母舰沉没, 但美军取得击沉日航空母舰 4 艘的战果。不久晋升海军中将。同年 8 月,指 挥第六十一特混编队,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中负伤。后回国治疗。日本 投降后任海军最高委员会主席,1947 年退役。 弗莱明(arthurpercymorrisfleming,1881—1960)英国工程师。早年 曾在英国芬斯约里技术学院学习电气工程,后加入英国威斯汀豪斯电气公 司,并成为该公司变压器厂的首席工程师和培训部经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 致力于潜艇探测器研制。以后从事无线电研究工作,主持公司的研究部,建 立大型高压实验室。以研制成高功率热离子式电子管技术,使英国在大战初 期能建立雷达站。1945 年获贵族称号。 弗雷内(henrifrenay,1905—)法国抵抗运动活动家。毕业于军事学 院。后在军界服役。1940 年 6 月在孚日山区作战,被俘。脱逃后参加抵抗运 动。初与停战军情报机构建立联繫,后独立创办《法国小翼》、《真理》等 报刊,传播抗战思想,并与其他抵抗组织联合组成*战斗。1943 年起在法兰 西民族解放委员会和临时政府中任俘虏、流放人员、难民事务专员及部长等 职。战后转入商界。 弗雷泽  1波得·弗雷泽(peterfraser,1884—1950)。纽西兰总理 (1940—1949)。生于苏格兰。1916 年参与创建纽西兰工党。1918 年起进入 议会。歷任海军、公安、卫生、教育等部部长。大战爆发后,于 1940 年 4 月出任总理。同年先后派出两支部队赴欧洲作战,并派遣海、空军参加保卫 英国的战斗。珍珠港事变后,即对日宣战。动员全国十分之一的人口投入本 上防御,扩军至 12 万人。同时接受《租借法案》,为美国提供军事基地。1945 年参加起草《联合国宪章》。战后于 1949 年下野,成为反对党领袖。2布鲁 斯·奥斯丁·弗雷泽(brueeaustinfraser,1888—1981)。英国海军将领。 大战爆发时任海军部第三海务大臣和军需署署长。1941 年 5 月回到海上勤 务,在本土舰队歷任副司令、司令,率舰队参加*大西洋之战。1943 年 12 月, 指挥击沉德国*沙思霍斯特号战列舰的*北角海战。1944 年秋调任英国东方舰 队司令。同年 11 月成为新组建的英国太平洋舰队司令。战后曾任首席海务大 臣。领海军元帅衔,有男爵称号。 弗德尔(gottfriedfeder,1883—1941)希特勒的早期经济顾问。早年 攻读工程学和政治经济学。1919 年加入德意志工人党。翌年参与起草纳粹党 的《二十五点纲领》。认为德国经济的癥结在于利息制度,主张限制利率, 无偿徵用金融巨头和犹太人的财产。纳粹党执政后曾任该党经济委员会主席 和经济部国务秘书,1934 年 12 月被免职。后在大学任教。大战期间,于 1940 年春提出“战争鳄鱼”计划,主张用水泥制作自行驳船,装载士兵和重型装 备强行在英国海滩登陆,未被採纳。着有《纳粹党纲及其世界观基础》、《向 大财团开战》等。 弗里茨彻(hansfrltzsche,1900—1953)德国国民教育和宣传部官员。 早年攻读歷史、经济和哲学。1932 年任德国广播公司主任。1933 年 5 月加入 纳粹党,任国民教育和宣传部出版司新闻处处长,负责实施全国报刊“一体 化”。大战期间于 1940 年任国民教育和宣传部部务主任和国内出版司司长。 1942 年改任该部广播司司长,主持在电台中吹捧希特勒和纳粹战争政策。 1946 年被*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无罪开释。着有回忆录《这是汉斯·弗 里茨彻在播音》。 弗里德曼(williamfrederickfriedman,1891—1969)美国军事密码专 家。生于俄国。1893 年迁居美国。毕业于康奈尔大学,曾在该校执教。1918 年受僱于美国陆军,服务于潘兴(johnjosephpershing,1860—1948)将军 的司令部,破译德军密码。1921 年起,任陆军部密码分析处主任。1930 年任 信号情报室主任,后获上校军街。曾为陆军设计密码系统。从 1937 年开始着 重破译日本的“紫色密码”,到 1940 年秋获得成功,使美国军事情报人员能 基本截获日本海军和外务省的机密通讯,该情报来源即取名为*魔术行动。 1955 年退休。着有《密码分析基础》等。 弗里德堡(hansgeorgvonfriedeburg,1895—1945)德国海军将领。毕 业于军事学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海军服役。战后继续在海军中供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晋升海军上将。1945 年 5 月 1—9 日任海军总司令,任 内代表德国到兰斯盟军总部谈判并签署无条件投降书。后自杀。 弗拉索夫(АhдpenАhдpeвnчВлacв,1900—1946) 苏联将领,投敌分子。1919 年参加红军。1930 年加入联共(布)党。1938 年曾作为苏联军事顾问被派到中国,任蒋介石的顾问,协助训练军队。1939 年奉召回国。苏德战争爆发后在西方方面军作战,任第二十集团军司令,参 加*莫斯科会战。后晋升中将。1942 年 3 月,指挥第二突击集团军在伏尔霍 失(Вoлxoв)地区陷入德军重围,6 月被俘虏后投降。同年组织反苏 军事组织“俄罗斯解放军”,为纳粹德国效力。战后被捕,于 1946 年在苏联, 经审讯后判处绞刑。 第143页 弗罗洛夫  1瓦列里安·亚歷山德罗维奇·弗罗洛夫(Вaлepna hАлekcahдpoвnчФpoлoв,1895—1961)。苏联将领。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沙俄军队服役。1918 年参军。翌年加入俄共(布)党, 参加国内战争。1924 和 1932 年毕业于高级步兵学校和伏龙芝军事学院。1939 年任第十四集团军司令,参加苏芬战争。1941 年时为中将。苏德战争期间歷 任卡累利阿方面军副司令和司令、白海军区司令。1943 年获上将衔。战后曾 任军区司令。1956 年退役。2亚歷山大·谢尔盖那维奇·弗罗洛夫(Алe k-cahдpcepгooвnчФcpoлoв,1902—1952)。苏联海 军将领。1918 年参军。1922 年转入海军。1925 年加入俄共(布) 党。1927 和 1932 年毕业于伏龙芝海军学校和海军学院训练班。三十年代在 黑海舰队潜艇部队任职。1940 年任黑海舰队副参谋长(海军上校衔)。苏德 战争前期歷任新罗西斯克和刻赤海军基地司令和多瑙河区舰队司令,在黑海 地区作战。1943 年 1 月任海军潜艇部部长,11 月赴阿尔及尔,任苏联驻“意 大利事务协商会议”代表处海军顾问。1944 年晋升海军中将。同年 6 月出任 太平洋舰队参谋长。参加苏日战争。战后曾任第五舰队司令。 弗雷贝格(bernardcyrilfreyberg,1889—1963)纽西兰将领。生于英 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英国海军服役,获准将衔。此后曾在英军中担任高 级职务。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指挥第二纽西兰远征军赴欧洲作战。 1 年春参加巴尔干战役,在希腊和克里特岛率部抵抗德军入侵。因战功卓着, 获高级军功勋章,1942 年获爵士衔。翌年获中将衔。后又转战北非和义大利 等地,曾参加阿拉曼战役。在西非沙漠数度与隆美尔部交战。战后于 1946 年任纽西兰总督。1951 年受封男爵。 弗立茨-x 式炸弹(fritz-x)又名 fx-1400 式或 sd-1400 式可控航空作 弹,德国炸弹。1939 年开始研制,1942 年初定型。重 1.4 吨,弹壳上装有 4 个小机翼,母机观察员可通过无线电波控制其滑行轨道。1943 年义大利投降 后,9 月 9 日德军曾以 3 颗此种炸弹击沉义大利*罗马号战列舰。 弗朗克报告(franckreport)美国原子物理学家弗朗克(jamesfranck, 1882—1964)等入给陆军部长史汀生的备忘录。1945 年 6 月 1 日,美国研究 原子弹使用问题的“临时委员会”,建议尽速并不作事先警告对日本使用原 子弹。曾参加原子弹研制工作的弗朗克、西拉德(leoszrd,1898—1964) 等七名科学家获知这一情况时,即以芝加哥社会政治影响委员会的名义向史 汀生提交一份备忘录,认为对日使用原子弹,必然会给建立原子能的国际管 理造成困难,并将引起核军备竞赛,严重威胁人类安全。因该备忘录是由弗 朗克领头签名,故称。 弗赖堡集团(freiburgerkreis)德国反希特勒组织。由德国弗赖堡大 学学者组成,歷史学家里特尔(gerhardritter,1888—1967)为首。谴责希 特勒的恐怖主义政策,强调希特勒和纳粹分子沾污了德国的荣誉,但又持极 端民族主义立场,反对和同盟国合作,不希望德国在战争中失败。活动范围 小,影响不大。 弗朗索瓦-庞赛(Аndrefrancois-poncet,1887—1978)法国外交官。 190 年毕业于巴黎高师。1931 年起先后任驻德国大使和驻义大利大使。积极 推行绥靖政策,促成慕尼黑会议的召开。主张与义大利合作,大战爆发前夕, 曾与齐亚诺磋商召开新的国际会议。法国败降后为全国顾问委员会成员,支 持贝当的政策。因对德军占领法国全境有异议,1943 年 8 月被盖世太保逮捕, 囚禁于德国。战后曾任驻德高级专员和驻联邦德国大使等职。着有《出使柏 林回忆录》。 弗拉基米尔斯基(ЛeвАhatoльeвnчВлaдnmnpc knn,1903—1973)苏联海军将领。1921 年参加海军。1925 和 1927 年先 后毕业于伏龙芝海军学校和指挥人员专修班。1937 年加入联共(布)党。1939 年起任黑海舰队分舰队司令。苏德战争爆发后,率部在黑海作战,先后参加 敖德萨和塞瓦斯托波尔防御战、刻赤-费奥多西亚登陆战役。1943 年 5 月升 任黑海舰队司令。成功指挥刻赤-埃利季根登陆战役。翌年晋升海军中将,调 任波罗的海舰队分舰队司令,参加维堡战役。战后曾任海军副总司令、海军 学院副院长等职。1954 年获海军上将衔。1970 年退役。 弗洛森比格集中营  纳粹德国集中营之一。1937 年建于德国巴伐利亚 的诺伊施塔特区弗洛森比格(flossen-bürg)镇。拥有 15 个分营。初关押政 治犯,大战期间成为重要的强迫劳役中心。1940 年底起开始将囚禁者作特别 医学试验,肄意虐杀。1942 年起成为灭绝营的中转站,专事将欧洲各地犹太 人转运往灭绝营。 弗拉迪米雷斯库第一志愿师  罗马尼亚的反法西斯军队。1943 年 9 月,经苏联同意并提供装备,由罗马尼亚共产党人在战俘中招募组建。以罗 马尼亚民族英雄图多尔·弗拉迪米雷斯库(tudordunirescu,1780—1820) 命名。1944 年春编入苏联乌克兰第二方面军,参加解放罗马尼亚的战斗。 加文(jamesmauricegavin,1907—)美军将领。外号“跳跃的吉姆” (jumpingjim)。1924 年入役炮兵。后曾在德国军校学习并在西点军校毕业, 曾任西点等军校的战术教官,注重空降作战。1941 年美国参战后,被派赴欧 洲。1943 年 6 月,在西西里岛登陆战役中,曾率美国第五○五空降团实施空 降突袭。同年 9 月在义大利萨勒诺登陆战中再度率该团空降突袭成功。1944 年 6 月参加诺曼第登陆战役,不久升任美国第八十二空降师师长,晋升少将。 在阿登战役和阿纳姆空降战役中,其指挥的空降师均发挥重要作用。战后在 参谋部供职,并在欧洲任美第七军军长。1955 年晋升中将,1958 年退役。曾 任驻法大使。 第144页 加纳(johnnancegarner,1868—1967)美国副总统(1933—1941)。 民主党人。曾就学于范德比尔特大学。1890 年开业为律师。后任德克萨斯州 议员。1903—1933 年为众议员,1931 年起成为众议院议长。1932 年在民主 党大会上支持罗斯福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遂被提名为副总统候选人。1933 —1941 年为副总统。在内外政策上偏向右翼保守势力,意见常与罗斯福相 左。1940 年总统大选前夕,曾得部分财团人士支持,欲图竞选总统,未获成 功。1941 年后逐渐退出政界。 加根(hnkoлanАnлekcahдpoвnчГaгeh, 1895—1969)苏联将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为沙俄军队上尉。1919 年加入红 军。参加过国内战争。1929 年毕业于高级军事师范学校。1939 年加入联共 (布)党。苏德战争开始时任步兵师长(上校衔)。后任近卫步兵第四军军 长和第五十七、第二十六集团军司令。率部参加史达林格勒和库尔斯克会战, 以及解放乌克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和奥地利的作战。1943 年 获中将衔。战后曾任军长和军区司令助理等职。1959 年退役。 加里宁(mnxanлnвahoвnчkaлnhnh,1875— 1946)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1938—1946)。早年在彼得堡当工人。 1898 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参加过 1905 年革命。因从事革命活动先后 多次被捕和流放。1917 年参加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1919 年当选为俄共(布) 党中央委员、政治局候补委员和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1922 年起 为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1926 年起为联共(布)党中央政治局委员。 卫国战争期间,参与领导工业企业东迁,建立战时经济,动员和组建红军预 备队。曾多次赴前线进行鼓动,发表文章和小册子《告战士书》、《一切为 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等,激励全国军民抗德。战争后期致力于恢復解放 区的国民经济工作。着有《加里宁选集》(3 卷)、《加里宁言论集(1941 —1946)》等。 加兰德(adolfgand,1911—)德国将领,飞行员。1930 年成为职业 滑翔机飞行员。1937—1938 年在*秃鹰军团服役,在西班牙多次参加空战, 发展了近距离支援陆军的战术。大战初期任飞行教官。1940 年 4 月在第二十 六歼击机联队服役,参加侵法战役和*不列颠之战。击落盟军飞机 103 架,为 德空军“王牌飞行员”之一。1941 年 11 月任空军歼击机部队司令。翌年晋 升少将。1945 年 1 月因指挥失利被免职,后受命领导第四十四歼击机兵团。 同年 4 月 26 日在空战中被美机击落。战后曾任阿根廷空军技术顾问(1948 —1954)。着有回忆录《最初和最后: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歼击机》。 加罗齐(aldogarosei,1907—)义大利歷史学家。曾在都灵大学攻读 法律。学生时代参加反法西斯斗争。1930 年在都灵组织*正义和自由分部。 1932 年逃亡巴黎,出脉《正义和自由》周刊。西班牙内战期间,曾在罗萨利 纵队作战。1940 年法国沦陷后逃亡美国,参加*马志尼协会,继续进行反法 西斯宣传。1943 年回国,参与行动党的创建,并随盟军在义大利南方作战。 后主编《社会主义义大利日报》,主张在义大利实施民主改革。战后为都灵 和罗马大学歷史学教授。 加泽拉(pietrogazzera,1879—1953)义大利将领。就学于摩德纳军 校。参加过意上战争(1911—1912)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升迁迅速,1926 年已获少将衔。1928 年任陆军副大臣。次年晋升陆军大臣。1930 年获上将衔。 反对与德国结盟,后被免职。1933 年为参者员。1938 年调赴东非,在埃塞俄 比亚南部镇压游击队和人民反抗运动。1940 年义大利参战后,在游击队和英 军联合进攻下节节失利。1941 年 5 月*达奥斯塔公爵被俘后,继续指挥东非 意军残部。7 月在衣索比亚率部投降。1943 年义大利投降后获释回国,负 责俘虏的安置工作直至战争结束。 加利茨基(kyэьmahnkntoвnqГaлnцknn,1897 —1973)苏联将领。1917 年应徵入沙俄军队。翌年加入俄共(布)党和红军。 参加过国内战争。1927 年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1939—1940 年参加苏芬战 争。苏德战争初期任步兵师长(少将衔)。后任军长和集团军副司令。参加 过 1941 年白俄罗斯地区的边境交战和莫斯科会战。1942 年 9 月任突击第三 集团军司令,参加大卢基、涅韦尔和戈罗多克等战役。1943 年 11 月调任近 卫第十一集团军司令(至战争结束),参加白俄罗斯和东普鲁士战役。1944 年晋升上将。战后曾任军区司令。1955 年获大将衔。1962 年退役。着有《解 放东普鲁士作战》、《严峻考验的年代》等回忆录。 加拉哈德(gliad)1943—1944 年在缅甸作战的一支美军远程突击队 的代号。1943 年由 3000 名美国志愿兵组建,暂编为第五三○七团,辖 3 个 营,*梅里尔任司令。该队在印度接受训练后,被派遣到缅北日军占领区作战。 在 1944 年缅北战役期间,参加攻打密支那机场等,战绩卓着,有“梅里尔劫 掠者”之称。 加藤外松(1890—1942)日本外交官。神户高等商业学校肄业。1914 年入外务省。1923 年任欧美局第二课课长。1927 年出任驻天津总领事,参与 出兵中国山东省、占领济南和作死张作霖等侵略活动。后一度在驻美、英、 加拿大等国使馆任职。1938 年任驻“满洲国”参贊。1939 年转任驻汪伪政权 公使,参与签订*《有田-克莱琅协定》。1941 年 1 月出任驻法国维希政府大 使。同年 7 月 29 日同维希政府签订*《日法共同防卫印支议定书》。后病死 于巴黎。 第145页 加尔比亚蒂(enzogalti,1897—?)义大利民警首脑。第一次世界 大战后参与法西斯战斗团的创建。三十年代起在各地指挥民警,镇压民主运 动。1933 年任罗马民警首脑。后参加侵略衣索比亚的战争,受重伤。第二 次世界大战期间,率黑衫师入侵希腊。1941 年 5 月任民警参谋长,负责国内 治安。1943 年 7 月 24 日,在法西斯大委员会会议上虽反对格兰迪动议,但 未採取措施支持墨索里尼,并在 26 日向巴多里奥投降。8 月被捕,后经德军 营救获释,投靠*萨罗共和国,未被录用。 加里宁战役  苏德战争前期苏军在加里宁地域连续进行的防御和进攻 战役,*莫斯科会战的组成部分。1941 年 10 月 10 日至 1942 年 1 月 7 日,由 西方方面军右翼(10 月 17 日起改称加里宁方面军)实施。防御战役从 10 月 10 日至 12 月 4 日进行。期间,德军曾于 10 月 14 日突入加里宁市,从北面 对莫斯科构成威胁,苏军最高统帅部立即用预备队加强该方向,迫使德军转 入防御。12 月 5 日,苏军发起反攻,12 月 16 日解放加里宁市,尔后向西南 方向发展,1942 年 1 月 7 日前出至伏尔加河和勒热夫(pжeв)地域,推 进 60—120 公里,恢復了西方战略方向和西北战略方向间的直接联繫。 加里博尔迪(italogariboldi,1879—1970)义大利将领。1935 年意 大利发动侵略衣索比亚战争时,任师长,率部攻占亚的斯亚贝巴。次年 7 月起任*格拉齐亚尼的参谋长。1938 年任军长。大战期间,歷任义大利第五 集团军和第十集团军司令,在北非指挥作战。曾一度出任北非意军司令(1941 年 2—7 月),屡战皆败。1942 年 7 月调任第八集团军司令(上将衔),入 侵苏联南方,在史达林格勒城下几遭全歼。1943 年春率残部回国,同年 9 月 被德军逮捕,移交*萨罗共和国。1944 年 1 月以玩忽职守罪被判处 10 年徒刑。 1945 年春脱逃。战后退役。 加里宁方面军  苏联战略战役军团。1941 年 10 月为统一指挥从西北加 里宁方向掩护莫斯科的部队而组建。初辖 4 个集团军,后陆续编入 7 个集团 军和 1 个空军集团军。在莫斯科会战中,成功地在该方向进行了防御,并在 莫斯科城下反攻时实施加里宁战役与勒热夫-维亚济马战役,但与*西方方面 军合围德军的企图来获成功。后相继参加勒热夫-瑟乔夫卡战役、大卢基战 役、勒热夫-维亚济马战役(1943 年)、斯摩棱斯克战役(1943 年)和涅韦 尔战役。1943 年 10 月改称*波罗的海沿岸第一方面军。歷任司令为科涅夫 (1941.10—1942.8)、普尔卡耶夫(1942.8.—1943.4)、叶廖缅科(1943.4 —10)。 加里波第纵队(brigatagaribaldi)义大利反法西斯抵抗运动游击队。 以民族英雄加里波第(giuseppegaribaldi,1807—1882)为名。1943 年 11 月,由义大利共产党发起创建,*隆哥任总指挥。主要骨干为义大利共产党员, 成员有社会各阶层人士。活动地区主要在义大利中部和北部,牵制了大批德 军,沉重打击了*萨罗共和国,解放大片国土。至 1945 年春已组成 575 个纵 队,每个纵队又分成若干小队,约占义大利游击队总人数的二分之一。在 1945 年四月起义中发挥巨大作用。全国光復后,自动解除武装。 加罗林群岛战役  美军攻占加罗林群岛的战役。加罗林(caroline)群 岛位于西太平洋,共有 963 个岛屿,分布在约 200 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内,陆 地面积为 1165 平方公里。其中的*特鲁克为日军在西南太平洋的主要基地, 在 1944 年 2 月美军*特鲁克袭击战后失去战略意义。此时日守军约 3.8 万人。 美军为进一步控制日本本土至菲律宾的海上交通线,决定攻占该群岛。1944 年 6—9 月,美空军对该群岛日军基地进行轮番轰炸。美直接参加此战役的有 20 艘护航航空母舰、5 艘战列舰、8 艘巡洋舰和 50 艘驱逐舰,并得到由 17 艘航空母舰、6 艘战列舰、14 艘巡洋舰和 58 艘驱逐舰组成的强大舰队的支援, 掌握海空优势。9 月 15 日美军 4.8 万人开始对群岛西部的帛琉群岛实施登 陆。至 11 月底占领该岛。此后其他岛屿上的守军与日本本土联繫便被切断, 美军亦停止进攻,此战役遂告结束。 加贺号航空母舰  日本航空母舰。由战列舰改装。川加贺号航空母舰 崎造船所和横须贺海军工厂制造。1928 年 3 月竣工,标准排水量 2.95 万吨, 最高航速 26.7 节,可载飞机 60 架,乘员 2019 人。1935 年经佐世保海军工 厂改造,排水量增至 3.82 万吨,载机量增至 90 架,航速提高到 28.8 节。1937 年参加侵毕战争,在淞沪会战中以舰载机轰作上海。1938 年 10 月支援日军 在广东省大亚湾登陆。1941 年 12 月参加袭击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争。翌 年 1 月支援日军登陆伸斯麦群岛。2 月参加攻击澳大利亚的达尔文港。同年 6 月,在*中途岛海战中被击沉。 加 泰 罗 尼 亚 战 役   *西班牙内战后期的一次战役。加泰隆尼亚 (catalu a,又译卡塔卢尼亚)是西班牙东北角地区的总称。1933 年 12 月 23 日佛朗哥叛军和德、意干涉军集结 40 万兵力,对加泰隆尼亚战线发起进 攻。该地区的 17 余万共和国守军,与其他地区的联繫被切断,孤军奋战,力 量悬殊,被迫后撤,1939 年 1 月 26 日,首府巴塞隆纳失守。同年 2 月 8—9 日,共和国军余部越过边界撤至法国,加泰隆尼亚全境失陷。 第146页 加里波第国际联盟(alleanzainterzionalega-ribeldi)义大利反 法西斯组织。以民族英雄加里波第(giuseppegaribaldi,1807—1882)为名。 1941 年 11 月,由义大利共产党发起,在墨西哥城创建。针对*马志尼协会拒 绝接受意共党员的错误方针,力主团结各阶层反法西斯人士,共同开展反对 墨索里尼独裁政权的斗争。提出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在国内外积极採取 行动和在战后建立民主政府的纲领。动员其成员参加抵抗运动,为解放意大 利作出了贡献。 加利福尼亚号战列舰(california)美国战列舰。1915 年开始建造, 1921 年服役。排水量 3.23 万吨,配备 14 英寸火炮 12 门。珍珠港事变时, 被日机投放的鱼雷击中沉没。打捞出水后进行修理和改装,后编入美国第七 舰队。1944 年 6 月参加塞班岛登陆战役。同年 10 月参加雷伊泰湾海战。1945 年 1 月在吕宋战役中,被日军*神风特攻队击伤。 皮尔(julespire,1878—1953)比利时将领。化名“皮格马利翁” (pygmalion)。1940 年 6 月率第十步兵师阻击入侵的德军。比利时沦亡后, 投身抵抗运动。1941 年加入*克拉塞尔组建的比利时军团(后改名为比利时 军),并成为其领导人。1944 年夏第二战场开闢后,接受盟军司令部的命令, 积极出击,牵制驰援诺曼第的德军。9 月配合其他抵抗组织,开展游击战, 阻止德军破坏安特卫普等重要城市。10 月 15 日奉艾森豪和比利时流亡 政府之命,解散比利时军。 皮尼(giprgiopini,1899—)义大利新闻记者。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 战。1920 年加入国家法西斯党。曾先后主编《冲锋报》、《热那亚日报》等 右翼报刊,宣传法西斯主义,鼓吹建立个人独裁。1936 年起主编《义大利人 民报》,成为墨索里尼的心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支持义大利对外扩张。 1943 年七月政变后,投奔*萨罗共和国,并于 1944 年 10 月出任内政部副部 长。 皮休(pierrepucheu,1899—1944)法国合作主义分子。早年从事工商 业活动。1936 年加入*法兰西人民党,法国败降后,鼓吹法德合作,支持贝 当上台。1941 年 2 月出任维希政府工业生产国务秘书;7 月改任内政国务秘 书,配合德国占领军,镇压抵抗运动。1942 年 4 月因内部矛盾被解职。1943 年春到达北非,即被软禁。次年 3 月,经法属阿尔及利亚军事法庭审判,被 处决。 皮克(wilhelmpieck,1876—1960)德国共产党领导人。早年当木工, 1895 年加入德国社会民主党。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被征入伍,在军内从事反战 宣传。战后参与创建德国共产党。1921—1928 年为普鲁士邦议员。1928—1933 年任共产党国会议员,利用国会讲坛谴责法西斯主义。1931 年起任共产国际 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委员和书记处书记。纳粹党执政后流亡法国和苏联。台尔 曼被捕后,自 1935 年起任德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代主席。1943 年 7 月创建* 自由德国民族委员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于 1949 年起任民主德国总统。 皮佑(francoisbilloux,1903—1977)法国共产党领导人之一。1921 年入党,1926 年起为法共中央委员。1936 年起为议员。1939 年 10 月,法共 被迫转入地下活动后被捕,关押在阿尔及利亚。1943 年初获释。翌年 4 月起, 先后任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和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国务委员及国务部 长;9 月起任公共卫生部长。此后在临时政府及第四共和国政府中先后任经 济和国防部部长等职。战后继续担任党的领导工作,并长期为国民议会议员。 皮沃(edgarpuaud,1889—1945)法国军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参加外 籍军团。曾在印度支那、摩洛哥、叙利亚作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继 续在外籍军团服役。法国败降后为维希政府效劳。1942 年升为中校。1943 年参加*法国反布尔什维主义志愿军团,在苏联白俄罗斯境内镇压游击队。 1944 年任*查理曼师师长,继续在东线作战。次年 3 月在战斗中被击毙。 皮杜尔(georgesbidault,1899—1975)法国抵抗运动活动家。初为歷 史教员,后加入天主教民主党,负责主编《黎明报》。大战爆发后入伍,1940 年在对德作战中被俘,后获释遣返。在南方开始抵抗运动,发行地下刊物《自 由报》。不久任*战斗的领导成员,并与自由法国建立联繫。在里昂受*穆兰 委託,组成新闻和报刊局,专事发布国内抵抗运动的新闻,宣传各派抵抗力 量的团结,拥护戴高乐为抵抗运动领袖。1943 年 5 月,代表天主教民主党参 加民族抵抗委员会,6 月仕主席,努力调解抵抗运动内部的矛盾。巴黎解放 后,出任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外交部长。任内取得美、英、苏三大国对临 时政府的承认,并签署《法苏同盟互助条约》和《法英同盟互助条约》,巩 固了法国的国际地位。1945 年曾代表法国出席旧金山会议。战后曾任外交部 长和总理等职。 皮埃罗(hubertpierlot,1883—1963)比利时首相(1939—1945)。 早年从政,加入比利时天主教党。1939 年 2 月任民族联合政府首相,奉行中 立政策。1939 年 9 月德国入侵波兰后,在强调中立的同时採取措施加强国防。 1940 年 5 月德国入侵比利时,力主抵抗到底。5 月 25 日曾劝说*利奥波德三 世继续抵抗,未成。5 月 28 日在法国发表广播演说反对投降,并表示将继续 行使国家权力。法国败降后于 8 月去西班牙,被西班牙政府拘留。10 月脱逃 至英国,出任比利时流亡政府首相,坚持抗德。1944 年 9 月返回比利时,组 织民族联合政府并任首相。1945 年 2 月下野,此后退出政界。 第147页 皮特曼(keypittman,1872—1940)美国参者员。初为律师。1913—1940 年为参议员。1933—1940 年任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倾向孤立主义,1935 年 8 月提出*《皮特曼法案》,禁止美国武器与军火输出,经修改后获国会通 过,即为《一九三五年中立法》。随着西班牙内战和中日战争爆发,转而主 张修改中立法。1939 年提出取消约束性武器禁运的修正案,并主张实行现购 自运原则。后支持罗斯福政府争取撤销中立法的努力。 皮特曼法秦(pittmanact)亦称《一九三五年中立法》。三十年代美国 国内*孤立主义思潮泛滥,国会孤立派力图制订束缚罗斯福政府外交政策的立 法,提出了众多的议案。1935 年 8 月 20 日,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皮特曼 提出此法案,规定对一切交战国实施武器、弹药和军需品的强制性禁运,美 国船只替交战国运武器为非法,授权总统警告美国公民勿乘交战国船只,并 建立军火管理委员会监督从美国运出的武器。8 月 21 日获参议院通过,后众 议院将强制性禁运的有效期改为 6 个月。8 月 31 日,罗斯福总统签署批准后 生效。此法案表明美国对侵略国与被侵略国将不加区别对待。 皮亚乔轰炸机(piasgio)义大利重型轰炸机。其 p-108b 型 1942 年投 产。4 引擎,翼展 32 米,巡航高度最大时速 435 公里,最大载荷航程 2495 公里,装备 8 挺 12.7 毫米机枪,可载炸弹 3500 公斤或 3 枚 46 毫米鱼雷。为 义大利空军唯一的 4 引擎重型轰炸枫,曾用于地中海、北非和苏德战场。共 生产 163 架。 皮尔齐渥·比罗利(alessandropirziobiroli,1877—1962)义大利将 领。长期在军中服役。在侵略衣索比亚的战争中,以残酷着称,曾用毒气 屠杀当地起义人民。大战期间,于 1941 年任第九集团军司令,率部自阿尔巴 尼亚入侵希腊,屡战皆败。同年 10 月,德、意征服巴尔于后,出任门的内哥 罗总督,在当地大肆屠杀平民,但未能控制局势。1943 年 12 月潜往义大利 南方,企图逃避南斯拉夫人民的制裁。战后被衣索比亚和南斯拉夫指控为 战犯,但未受惩处。 边区银行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金融机构。1937 年 10 月,陕甘宁边区成立后,由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改组而成。 总行设延安,绥德、关中、三边、陇东设 4 个分行。统一发行边币、流通券, 代理国库,筹划财务,调剂金融,吸收各种存款、储蓄,并投资公营事业, 放款扶助贫苦群众发展生产。1938 年 7 月在西安设立办事处。华北、华中其 他根据地也曾相继建立银行,发行货币,抵制伪钞。1918 年 11 月 22 日,合 并为中国人民银行。 边区参议会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各抗日阶层的代表机 关。陕甘宁边区在开展人民民主运动基础上,至 1937 年底完成有 70%以上 选民参加的普选运动,相继建立乡、区、县、市各级参议会。1939 年 1 月, 召开边区首届参议会,制定《施政纲要》,作为政府工作准则。1942 年 2 月, 开展第二次普选运动,有 80%的选民参加选举,按照*三三制原则改选各级 参议会。各抗日根据地也相继建立参议会。 发电机(dynamo)1940 年英国远征军从敦刻尔克经海上由欧洲大陆撤回 本土的行动代号。是年 5 月 19 日英国海军部下令着手制订撤退计划,调集船 只。5 月 26 日,英国内阁批准陆军部致电远征军司令*戈特,同意向海上撤 退,计划开始执行。5 月 28 日,法国也派出舰船撤运自己的军队。6 月 2 日 午夜,英军全部撤离。6 月 3 日夜间最后一次撤出一批法军。翌晨德军进城, 撤退行动结束。总共撤退了 33.8 万余人,其中 21.5 万英国人,12.3 万法国 人和比利时人。参见“敦刻尔克撤退”。 圣胡尔霍(josésanjurjoysacanell,1872—1936)西班牙将领。1898 年参加镇压古巴起义和美西战争。1909—1926 年在西属摩洛哥服役,获侯爵 称号。1923 年支持里维拉将军的军事政变。1925 年晋升中将。1928 年出任 国民警卫队总监。1931 年*西班牙共和国成立后,被免去国民警卫队息监职 多。1932 年 8 月曾发动军事政变,被捕,被判死刑,后改判无期徒刑。1934 年获释,迁居葡萄牙。1936 年 7 月西班牙内战爆发,被叛军推为首领。同年 7 月 20 日,从葡萄牙返国途中飞机失事身亡。 圣克鲁斯群岛海战  日本称“南太平洋海战”。美、日海军在*瓜达尔 卡纳尔岛争夺战中的重大海战之一。1942 年 10 月 24 日,日军对瓜岛机场发 动第二次总攻。日海军误信已攻占机场的情报,派遣近藤信作中将与南云忠 一海军中将率舰队(包括 4 艘航空母舰、4 艘战列舰、10 艘巡洋舰、29 艘驱 逐 舰 、 212 架 飞 机 ) 出 击 。 美 海 军 派 金 凯 德 海 军 少 将 和 默 雷 (georgedavidmurraykeith,1898—1965)海军少将率第十六、第十七特混 舰队(2 艘航空母舰、1 艘战列舰、6 艘巡洋舰、14 艘驱逐舰、171 架飞机) 迎战。10 月 26—27 日,双方在圣克鲁斯(santacruz)群岛北面海域展开激 烈的海空战,美军得到瓜岛机场 60 架岸基飞机支援。此战日军翔鹤号、瑞凤 号 2 艘航空母舰遭重创,损失飞机 100 余架;美军大黄蜂号航空母舰被击沉, 伤 1 艘航空母舰,损失飞机 74 架。日军夺取索罗门群岛制室权的企图再次失 败。 第148页 圣彼埃尔-密克隆事件*自由法国和美国的外交纠纷。圣彼埃尔-密克隆 (saint-pierre-et-miquelon)为大西洋上的两个法属岛屿,位于纽芬兰岛 以南 20 公里处,战略地位重要。《贡比涅停战协定》签订后,由维希政府控 制。1941 年 12 月戴高乐派*缪塞利埃率舰队进驻该地,在获得大多数居民支 持后,宣布两岛参加自由法国运动。美国政府曾许诺维希政府保留其在西半 球的殖民地,故对此深为不满。戴高乐则据理力争。双方关系日趋紧张。后 经邱吉尔调停,1942 年 2 月美国政府始宣布该争执告一段落。 对日秘密空中作战计划(nsforsecretairwaragainstjapan)即 “jb-355 文件”。 颱风(taifun)苏德战争前期德军为围歼莫斯科地域的苏军和攻占苏联 首都而实施的战役代号。1941 年 9 月 16 日,根据*希特勒第三十五号指令, 由*中央集团军群以此为代号下达作战计划,9 月 30 日开始实施。参见“莫 斯科会战”。 台尔曼(ernstth lmann,1886—1944)德国共产党主席(1925—1944)。 1903 年加入德国社会民主党。1917 年转入独立社会民主党。1920 年参加德 国共产党。1924 年起任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委员。1925 年起任德国共 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1925 年和 1932 年两次由德共提名为总统候选人。1933 年纳粹党执政后,建议同社会民主党领袖合作举行总罢工,并在 2 月 7 日和 27 日分别主持德共中央秘密会议和政治局会议,讨论反对法西斯专政的问 题。同年 2 月 28 日被捕,长期囚禁,始终坚贞不屈。1935 年缺席再度当选 为共产国际执行台尔曼委员会委员和德共主席。1944 年 8 月 17 日被移送*布 痕瓦尔德集中营,翌日遇害。 台尔普(alfredde1p,1907—1945)德国*克莱骚集团成员,耶稣会神 父。15 岁皈依天主教,19 岁(1926 年)加入耶稣会。1937 年任耶稣会神甫。 1939—1941 年参加编辑《时代之声》杂志。1942 年成为克莱骚集团成员。1944 年 7 月底被捕。翌年 2 月被害。 台湾军  日本驻台湾的侵略军。1919 年 8 月 20 日日本在中国的台湾编 成,司令部设于台北。首任司令官为明石元二郎。1937 年七七事变前下辖台 湾守备队(含步兵第一、第二联队和山炮兵联队)、基隆、马公重炮兵联队 和基隆、澎湖要塞司令部。太平洋战争末期,随着战局恶化,日本大本营为 加强处于本上与南方联络据点地位的台湾及西南诸岛,遂在 1944 年 3 月 22 日下令其处于作战准备状态。后陆续获得增援,同年 7 月底兵力增至 3 个师 团、2 个独立旅团和第八飞行师团、第二十五飞行师团。同年 9 月改称第十 方面军。三十年代起,台湾军司令官先后为渡边锭太郎(1930 年就任)、真 崎甚三郎(1931 年就任)、阿部信行(1932 年就任)、松井石根(1933 年 就任)、寺内寿一(1934 年就任)、柳川平 (1935 年就任)、畑俊六(1936 年就任)、古庄干郎(1937 年就任)、儿玉友雄(1938 年就任)、牛岛实常 (1939 年就任)、本间雅晴(1940 年就任)和安藤利吉(1941 年就任)。 台儿庄战役  *徐州会战中中国军队重创日军的一次战役。台儿庄位于 津浦铁路台枣(庄)支线及台潍(坊)公路的交会点,扼运河的咽喉,是进 攻徐州的必经之道。1938 年 3 月 23 日,日军矶谷第十师团以第三十三旅团 为基干组成濑谷支队沿台枣支线大举进犯台儿庄。中国*第五战区以孙连仲部 3 个师扼守台儿庄正面阵地,以汤思伯部扼守运河南岸,以两个军向峰县、 枣庄日军侧背进击。24 日蒋介石至徐州督战,并派白崇禧等协助李宗仁指 挥。27 日日军突入台儿庄北门,与中国第三十一师在庄内展开拉锯战。李宗 仁严令逡巡不进的庞炳勛部南下。31 日中国军队以优势兵力包围进入台儿庄 的濑谷支队,随后又重创驰援的日军权本支队。4 月 3 日中国军队发起总攻, 至 4 月 7 日,歼灭濑谷支队。此役共歼日军 1 万余人,成为继*平型关战斗之 后中国抗战的又一大胜利。 颱风式歼击机(typhoon)英国歼击机。1940 年首次试飞,1941 年投产。 为*旋风式歼击机的改进型。单座、单引擎、单翼。翼展 41 英尺,机身长 32 英尺,最大时速 414 英里,升限 3.46 万英尺,航程 610 英里。可载炸弹 500 —1000 磅。装有 2 至 4 门 20 毫米机关炮。后期的改进型还配有 8 枚火箭。 大战中总产量约 3300 架。主要用于对付德国的装甲部队,尤其是以法国和荷 兰为基地的德国战斗轰炸机。 台湾军研究部  日本为准备发动太平洋战争而设立的作战研究机构。日 本大本营陆军部从 1940 年夏季开始对南方各地区的军情和主要地理资料秘 密进行调查搜集。同年 12 月中旬在台湾军司令部内建立此部,作为研究南方 作战的中心机构,由林义秀大佐和*辻政信中佐负责。主要研究、调查和试验 各兵种部队在南方作战中的战斗法与战场勤务,南方各地的军情和主要地理 资料,有关适应南方作战的装备、军需、给养、卫生防疫等。 台湾拓殖株式会社  日本对中国台湾进行经济控制和掠夺的半官方垄 断公司,亦称“国策会社”。1936 年建立,资金 3000 万日元。积极配合政 府的殖民政策,投资控制台湾地区的金融和企业,进行殖民掠夺。日本战败 后瓦解。 第149页 辽宁民众自卫军  中国东北抗日义勇军之一部。九·一八事变后,1932 年 3 月 21 日,由原东北军团长唐聚五等在桓仁县组建,唐聚五任总司令,下 辖 18 路军,以 14 个县的公安大队、警察队、民团、保甲兵和民众自发组织 的大刀会为骨干,约 10 余万人。在桓仁、通化、清原、辑安、新宾、柳河、 临江、金川、凤城、本溪、抚松、安图、长白、宽甸等地抗击日军,一度收 復新宾,辑安县城。同年 10 月,在日军四路围攻下失败。1933 年唐聚五率 余部千亲人参加热河抗战,次年在河北遵化与日军作战时殉国。另一部被中 共磐石中心县委收编为海龙游击队,后成为东北抗日联军的组成部分。 六画 [一] 邦交敦睦令  中国国民政府颁布的媚日法令。1935 年 6 月 10 日,由何 应钦代表国民政府正式颁布。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推行不抵抗政策,日 本迅速侵占中国东北。1935 年初,日本一面加紧策划侵占华北,一面由外相 广日发表心中日亲善、经济提携”的对华方针。蒋介石立即响应,表示今后 要以“敦友睦邻之道”,“制裁一时冲动及反日行动,以示信义”。随后颁 布该令,规定“凡我国民,对于友邦,务敦睦谊,不得有排斥及挑拨恶感之 言论行为,尤不得以此目的,组织任何团体,以妨国交”,并特重申“如有 违背,定予严惩”。 邦克山号航空母舰(bunkerhill)美国航空母舰。1942 年建成并服役。 属“埃塞克斯”级。排水量 2.71 万吨,航速 33 节,载机 80 余架。曾为美国 第五舰队第五十八特遣舰队司令米切尔的旗舰。1943 年 11 月参加吉尔伯特 群岛战役。1944 年先后参加马绍尔群岛战役、攻击特鲁克岛、菲律宾海海战、 以及袭击菲律宾马尼拉港口及驻台湾日军基地的战斗。1945 年 2 月参加硫黄 岛战役,3 月参加攻击日本本土,4 月在沖绳岛战役中被日军*神风特攻队击 伤。 寺内寿—(1879—1946)日本将领。毕业于陆军士宫学校和陆军大学。 歷任近卫师团参谋长、步兵十九旅团长、独立守备队司令官、第五和第四师 团长、台湾军司令官和军事参者官。1935 年升大将。1936 年*二·二六事件 后就任广田内阁陆军大臣,反对议会政治,迫使内阁于次年 1 月总辞职。后 歷任教育总监、华北方面军司令官,指挥所部残酷屠杀中国人民。太平洋战 争爆发后任*南方军总司令官,率部入侵东南亚地区。1943 年晋升元帅。日 本投降后被捕,后死于新加坡狱中。 吉罗(henrigiraud,1879—1949)法国将领。1900 年毕业于圣西尔军 校。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长期在北非服役。1936—1939 年任梅斯第六军区 司令。1939 年晋升上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先后任第七、第九集团军 司令,1940 年 5 月,率部在比利时境内抗击德军时被俘,囚于萨克森。翌年 4 月越狱,脱逃至里昂。随即参加抵抗运动。11 月到达宣布罗陀,同盟军合 作,同意策动北非法军对轴心国作战。同月抵北非,被任命为北非吉罗法军 司令。达尔朗遇刺后,出任北非民政和军事最高指挥官,1943 年工月,在卡 萨布兰卡会晤罗斯福和邱吉尔,争取重新装备北非法军。在依赖大国的政策 上与戴高乐发生矛盾。不久与后者会谈,达成初步谅解。1943 年 6 月 3 日, 与戴高乐共同出任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主席。在委员会中属少数派,7 月 底辞职。同年 11 月,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改选时,退出委员会。1944 年 4 月,调任法军总监,但未到职。10 月回国,战后曾任法国最高防务委员会副 主席。着有《我的脱逃》、《胜利,阿尔及尔 1942—1944》等。 吉桑(henriguisan,1874—1960)瑞士将领。早年从事农学研究。后 入伍,1921 年获上校衔。1926 年任第一师师长。1932 年任第二军军长,次 年调任第一军军长。1939 年 8 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升任瑞军司令, 获将军衔。战争期间鼓励全国军民提高警惕,随时准备还击可能的入侵,并 负责设计和完成全面防卫计划,准备在轴心国进攻时放弃边界地带而退守山 地要塞。大战结束后退役。1946 年被选为瑞典皇家军事科学院成员。 吉布森(guypenrosegibson,1918—1944)英国空军军官。牛津大学毕 业。1936 年服役于皇家空军,被认为是技艺高超而又大胆的轰炸机飞行员和 指挥员。1942—1943 年任第一○六轰炸机中队指挥官。1943 年 5 月率领由他 所特别组训的第六一七飞行中队成功地低空突袭德国鲁尔地区的水坝,荣获 维多利亚十字勋章。1944 年 9 月,在执行任务中座机坠毁于荷兰,身亡。 吉田茂(1878—1967)日本外交官。1906 年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入外务 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以随员身分出席巴黎和会。1922 年出任驻天津总领 事。1925 年调任驻奉天(今渖阳)总领事,曾建议政府利用郭松龄倒戈事件 增兵入侵中国东三省。1927 年*东方会议时协助外务次官*森洛起草全面侵华 纲领。后又以截断京奉线胁迫张作霖承认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特殊权益”。 1928 年任田中义一内阁的外务次官,协助田中以“保护日侨”名义两次出兵 侵犯山东。主张缓和对英关系。对退出国际联盟持有异议。1931 年 2 月出任 驻意大使。1936 年改任驻英大使,后因反对接近德国的外交路线而于 1939 年辞职。1945 年 3 月因窝藏“近卫奏章”抄本和制造流言蜚语罪被宪兵队逮 捕,不久获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追随美国。先后 5 次组阁。着有《十年回 忆》(四卷)、《激盪的百年史》、《大矶政淡》等。 第150页 吉拉斯(milovandjs,1911—)亦译德热拉斯。南斯拉夫共产党领 导人之一。曾在贝尔格勒大学学习文学和法律。1932 年加入南斯拉夫共产 党。次年因参加反王室示威,被判劳役 3 年。1938 年当选为南共中央委员, 后为政治局委员。曾参加 1941 年七月起义的准备和组织工作。战时获中将 衔,为人民解放军和游击队最高司令部成员。战后歷任不管部长、宣传部长 和副总统。1954 年被撤销党内外职务,并被开除出党。 吉法德(georgejamesgifard,1886—1964)英国将领。桑德赫斯特皇 家军事学院毕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东非与德国殖民军作战。战后入参 谋学院深造。后仍在军队中任职,获少将军衔。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任 陆军大臣*霍尔-贝利沙的助理。后被派赴巴勒斯坦和外约旦,在 *韦维尔手下 任职。1940 年 6 月调任西非英军司令,翌年晋升上将。1943 年调往印度,任 东部军司令。同年 8 月成为第十一集团军司令。1943—1944 年在缅甸作战, 以“丛林战专家”闻名。1945 年任英王副官。翌年退休。 吉鸿昌(1895—1934)中国将领。字世五。曾任国民政府军第二集团军 第十军军长、宁夏省政府主席。九·一八事变后,反对蒋介石的“攘外必先 安内”的政策,拒绝进行“剿共”战争,被撤职。1932 年在上海参加东北抗 日救国后援会工作。1933 年 5 月,与冯玉祥、方振武等在张家口建立*察哈 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任第二军军长、北路军前敌总指挥兼张家口警备司令。 曾率部收復康保、宝昌、沽源和多伦等地,驱逐日军出察哈尔省境。不久在 国民政府军和日伪的联合夹击下失败。随后秘密组织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 盟,任中央委员会主任委员。1934 年 1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 11 月 9 日 在天津法租界被国民党復兴社特务刺伤后被捕。24 日在北平(今北京)陆军 监狱就义。 吉斯林(vidkunquisling,1887—1945)挪威卖国贼。1911 年军事学院 毕业后入伍。歷任驻俄武官、驻苏武官和国防大臣(1931—1933)。1933 年 组建挪威的法西斯政党“民族统一党”,鼓吹种族主义,秘密投靠希特勒。 1940 年 4 月德军入侵挪威后,公开投敌,成立傀儡政权,任“首相”,不久 被抛弃。1942 生復出,组织民族统一党政府,对内取消议会制,镇压人民, 收刮资源,为德国的侵略战争服务;对外派遣反布尔什维克军团去吉斯林苏 联作战。1945 年 5 月离职,不久即被捕,同年底被挪威最高法院判处死刑。 “吉斯林”一词后成为卖国者的同义语。 吉普车(jeep)大战时期美国陆军军需部研制的一种轻型越野车辆。自 重 1.25 吨,载重 0.25 吨,4 缸发动机,公路最高时速 105 公里。採用 4 轮 传动,可行驶于各种复杂坎坷的地形,能渡越浅河、攀登 60°陡坡。装上装 甲板后可执行战斗使命,安装防水车体与螺旋桨后可水陆两用。主要用作指 挥车、侦察车、轻型武器弹药和人员输送车等。曾按*《租借法案》援助英、 苏、中请盟国,广泛使用于各战场。 吉田善吾(1885—1966)日本海军将领。毕业于海军兵学校和海军大学。 1931 年任联合舰队参谋长。1933 年任海军省军务局长,1936 年转为练习舰 队司令官。1937 年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后,先后任第二舰队司令官、联合舰队 司令长官。1939 年 8 月起在阿部内阁、米内内阁、第二届近卫内阁中连任海 军大臣。因对与德意结成军事同盟持有异者,于 1940 年 9 月辞职。同年任军 事参议官,并晋升海军大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歷任中国方面舰队司令官、 军事参议官、海军大学校长、横须贺镇守府司令长官。 吉拉尔斯(mildredgirs,1901—)德国美籍女播音员。二十年代退 学后,自美赴德学习音乐。大战期间在德国广播电台从事纳粹宣传,煽动美 国官兵的厌战情绪,获“轴心突击者”的绰号。战后被盟国逮捕并判处 12 年徒刑。 吉洪诺夫(hnkoлancem hoвnчtnxohв,1896— 1979)苏联诗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沙俄军队中服役。十月革命后,参加 红军。参加过国内战争。1921 年起出版诗集,步入文学界。苏德战争爆发后, 任列宁格勒战线政治处作家小组领导人,参加列宁格勒保卫战。战争期间经 常为《真理报》、《消息报》和《红星报》着文,反映列宁格勒军民浴血奋 战的英勇业迹。所创作的长诗《基洛夫和我们同在》、诗集《战火纷飞的年 代》和文集《列宁格勒之年》等脍炙人口,激励苏联人民奋起抗击德军。1944 年初列宁格勒解围后,调任苏联作家协会书记。战后继续从事创作。 吉野信次(1888—1971)日本商工大臣(1937—1938)。1913 年东京帝 国大学毕业后入农商务省。歷任农商务大臣秘书官,商工省工务局长。1931 年任商工次宫,特许局长官。1937 年任第一届近工内阁商工大臣。1938 年任 贵族院议员,旋又任*满洲重工业开发株式会社副总裁,“满洲国”顾问,翼 贊政治会政务调查会副会长。1943 年任爱知县知事。协助政府进行经济侵略 和专制统治。战后曾任第三届鸠山内阁运输大臣。 吉林自卫军  中国东北抗日义勇军之一部。九·一八事变后,1932 年 1 月 31 日,由驻守哈尔滨的东北军各部组成。依兰镇守使兼第二十四旅旅长李 杜任总司令。曾与进犯哈尔滨的日军作战。失败后,一部仍由李杜指挥;另 一部由原吉林省警备军司令冯占海指挥,改称吉林抗日义勇军。两部在对日 作战中曾攻占宁安、三道沟、石头河、绥芬河。宾州等地,并在新甸击沉敌 舰三艘。1933 年初,在日军重兵围攻下,李杜部退入苏联境内,后转道抵达 新疆,为盛世才改编;冯占海部进入热河,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六十三军。 第151页 吉斯维乌斯(hansberndgisevins,1904—1974)德国外交官。二十年 代曾加入*钢盔团。纳粹党执政后在普鲁士内政部供职,为盖世太保官员。后 参加反希待勒密谋活动。大战期间在*阿勃韦尔工作,任德国驻苏黎世副领事 《1940—1944),曾担任*贝克和*戈台勒与瑞士美国战略情报处负责人*杜勒 斯之间的联络人。*七·二○事件发生后流亡瑞士。战后纽伦堡审判期间出庭 作证,指责戈林,但为沙赫特等人辩护。后定居瑞士。着有回忆录《至死方 休》。 吉尔伯特群岛战役  美军在中太平洋反攻中的主要岛屿进攻战役之 一。代号“电流”。吉尔伯特(gilbert)群岛位于中太平洋,横跨赤道,介 于美、澳两洲交通线上,战略地位重要。守岛日军约 5500 人。1943 年秋, 美将尼米兹决定以攻占该群岛为中太平洋地区反攻的第一个战役。同年 11 月 11 日,美国第五舰队司令*史普劳思斯率第五两栖军(由陆军和海军陆战 队各 1 个师约 2.5 万人组成),及护航编队和航空母舰编队(6 艘重型航空 母舰、5 艘轻型航空母舰、6 艘战列舰、11 艘巡洋舰、21 艘驱逐舰和飞机 850 架)向该群岛进袭。11 月 19 日,美舰和美机 700 架攻击预定登陆的塔拉瓦 (tarawa)岛和马金(makin)岛,并摧毁马绍尔群岛和吉尔伯特群岛的日本 空军。20 日,美军实施登陆。进攻马金岛的北部登陆编队约 7000 人于当日 全歼守岛日军 800 人,攻克该岛。进攻塔拉瓦岛的南部登陆编队 1.8 万人, 因对海潮测算失误,协同组织不好,遭 4600 多人的日军凭坚顽抗,一度被压 制于登陆滩头,伤亡惨重。经 3 天苦战,美军终于攻克该岛,全歼守敌。11 月 24 日,美护航航空母舰里斯库姆湾号被日潜挺击沉。11 月 28 日,整个群 岛为美军占领。此役美军对塔拉瓦的攻击伤亡惨重(亡 1009 人、伤 2101 人), 曾作了重点总结,为尔后的登陆战提供了经验。 老虎(tiger)1941 年 5 月英国护航船队冒险取道地中海向埃及作紧急 支援的行动代号。是年 4 月中,希腊战局危急,德军*隆美尔部又陈兵埃及边 境,围困图卜鲁格,而英军在昔兰尼加的败退中已丧失全部装甲车辆。22 日, 邱吉尔应中东战区总司令韦维尔的紧急请求,说服三军参谋长同意执行此计 划,即由预定绕道好望角的船队中的 5 艘船,装载约 300 辆坦克,于中途转 向,冒险通过德军占有空中优势的地中海区,直驶亚歷山大港。途中由巨舰 队和地中海舰队分段护航,侥倖只遭到小规模空袭,除 1 艘触雷沉没,其余 均于 5 月 10 日安抵目的地。 老舍  即“舒舍予”。 考夫曼(henrikkaufmann,1885—1963)丹麦抵抗运动领导人之一。长 期从事外交工作。在任驻美大使期间,1940 年 4 月德国入侵併占领丹麦,拒 绝承认本国政府的投降,着手组织“自由丹麦运动”。主动与美国政府缔结 使美国能使用丹属格陵兰岛上基地的条约,同时号召丹麦商船队协助盟国与 纳粹德国作战;并与丹麦境内抵抗运动建立联繫,为全国的解放作出贡献。 考克斯(oscarsydnercox,1905—)美国官员。早年就读于耶鲁大学和 麻省理工学院。曾当律师,后在最高法院任职,1938—1941 年任财政部顾问, 协助起草*《租借法案》。为霍普金斯的主要助手之一。1940 年任紧急实施 局国防援助汇报处法律顾问和总管,负责《租借法案》的实施。1941—1943 年正式出任《租借法案》总顾问,併兼任紧急管理署署长,美司法部副部长 等职。1943—1945 年担任国外经济管理署署长。战后进入企业界任职。 考文垂空袭  1940 年 11 月 14—15 日德国空军对英国城市考文垂的夜 间轰炸。考文垂(coventry)地处英格兰的中心,是英国最重要的机器制造 和军需工业基地之一。从 14 日黄昏到 15 日清晨德国出动飞机 449 架,对该 城进行持续的空袭,投弹 600 吨,炸死 554 人(一说 400 余人)。该市中心 区大部被毁,然郊区的机器和飞机制造工厂未受严重损伤。 考纳斯战役  苏德战争后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白俄罗斯战役的组 成部分。1944 年 7 月 28 日至 8 月 28 日,由*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实施。*维 尔纽斯战役后,苏军在涅曼河地区继续向德军进攻,8 月 1 日,解放东普鲁 士接近地德军最大防御枢纽考纳斯。此后,德军为阻止苏军进入德国疆界展 开强大反突击,但未能遏止苏军的推进,8 月底,苏军已逼近东普鲁士边界。 地道战  中国敌后抗日军民创造的一种战术。1941 年 6 月前后,由冀中 抗日军民首创。为了粉碎日伪军的“扫荡”和“蚕食”,华北平原的抗日军 民挖掘地道,与敌人进行巧妙的斗争。地道内有生活、防毒、防水、通风等 设施,出入口有伪装,并设有陷井,进可攻,退可守;在路口和交通要道设 有射击孔,可随时打击敌人。这种地道开始仅是藏身洞,后来逐步改造完善, 并家家相通,村村相连,能藏,能打,能走,可以利用各种有利时机歼灭敌 人,对于坚持平原抗日游击战争起了重大作用。 地雷战  中国敌后抗日军民创造的一种战术。开始是民兵以手榴弹埋没 在日伪军必经之地,引火爆炸。1941 年夏发展为地雷战。敌后抗日军民就地 取材,土法上马,制造大量铁制、木制、石制、陶制以及其他日用品改装的 地雷,有头髮丝雷、子母雷、遍地开花雷等。埋在村口、沟边、路旁、大道 乃至敌人可能出现的任何地点,使日伪军处在处处有雷、物物皆炸的环境中, 寸步难行。群众性的地雷战,成为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的重要作战手段,有 效地杀伤了敌人,保卫了抗日根据地。 第152页 地中海战略  英国首相邱吉尔提出的从义大利和巴尔干攻入欧洲的战 略计划。1943 年 1 月*卡萨布兰卡会议上首次提出。邱吉尔声称:“我们当 前的主要任务首先是夺取地中海的非洲沿岸一带,并在该地设立起为打开一 条有效的军事通道所必需的海空军基地设施;其次便是利用非洲海岸的基地 在最短时期内有力地打击欧洲柔软的下腹部。”邱吉尔力图实现“打击轴心 国的下腹部”的计划,是为了反对在法国开闢”第二战场,使英、美军队抢 先进入巴尔干地区,同苏联争夺东南欧,恢復英帝国在战前的势力范围。此 后邱吉尔一再坚持,但美国方面对此方案持否定态度。1943 年 11 月底举行 的*德黑兰会议最后确定了“霸王”计划,该战略方案遂告破产。 地毯式轰炸(carpetbombing)大战后期美国战略空军袭击敌方军事和 工业目标时採用的大面积轰炸法,故亦称“面积轰炸”。其方法为,以重型 轰炸机编成密集的战斗队形,按长机口令从高空对分布有若干敌目标的一块 面积实施密集轰炸。“霸王”计划实施期间曾广泛採用。其典型战例之一为: 1944 年 7 月 25 日,美军在诺曼第登陆后向圣洛(salllt-l )方向突击时, 出动 1500 架轰炸机,对该地域德军防线正面 8 公里纵深 1.6 公里的面积,投 弹 3300 吨。但由于此法消耗大而毁伤效率不高,后来逐渐放弃使用。 地狱俯冲者式轰炸机(helldiver)即“sb2c 型轰炸机”。 共赴国难宣言  即‘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共产国际解散声明  全名《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关于解散共产国 际的声明》。1943 年 5 月 15 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通过决议,指出 由于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发展,各国工 人运动面临的问题日益复杂,各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的成熟,统一的国际中心 已不再适合形势的需要,提议解散共产国际,交各国支部讨论。同年 6 月 9 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发表声明,宣布经各国支部讨论同意,“从 1943 年 6 月 10 日起,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和秘书处以 及国际监察委员会宣告解散。” 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  共产国际于 1935 年 7 月 25 日—8 月 20 日 在莫斯科召开的代表大会。65 个共产党的 516 名代表(有表决权代表 371 人) 与会,会上共产国际总书记*季米特洛夫作题为《法西斯主义的进攻和共产国 际在为争取工人阶级团结一致反对法西斯主义斗争中的任务》的主要报告。 大会分析了法西斯主义和法西斯专政的实质,以及纳粹党在德国获得成功的 原因;强调各国共产党必须克服工人阶级内部的分裂,改变对社会民主党的 态度,团结广大城乡劳动群众,组成最广泛的、统一的反法西斯人民阵线, 以制止法西斯势力的蔓延;同时还指出应联合一切爱好和平的力量,共同反 对新的战争危险。这次代表大会是共产国际最后一次代表大会,它所制定的 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方针和策略具有重要歷史意义。 亚当(wilhelm,adam,1877—1949)德国将领。曾参加第一次世界大 战。战后升至少将,被称为“山地部队之父”。1930 年底任军队管理局(即 陆军总参谋部)办公室主任。翌年晋升中将。1933 年任第七军区(司令部设 在慕尼黑)司令,对纳粹政权持保留态度。1935 年调任武装部队军事学院院 长。1938 年初任卡塞尔驻军指挥官,后因对希特勒扩张步骤有异议于同年 11 月被免职。曾撰写回忆录,但未正式出版。 亚歷山大(haroldbupertleofricgeorgealexan-der,1891—1969)英 国将领,出生于爱尔兰贵族家庭。毕业于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参加过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任*英国远征军第一师师长。在比 利时和法国北部作战,敦刻尔克撤退中指挥最后撤离的英国部队。回国后任 南部军区司令,组训部队,防备德军入侵。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于 1942 年初 调任缅甸英军司令,无力扭转危局,即组织从仰光后撤的第二次大撤退。8 月任中东英军总司令,亚歷山大指挥*蒙哥马利所率第八集团军对利比亚境内 的德、意军实施反攻。1943 年 2 月,盟军登陆北非后,被任命为北非盟军副 统帅。作为艾森豪的副手,协调盟军地面部队在突尼西亚、西西里和在意 大利登陆的作战活动。后任驻义大利盟军总司令。1944 年 12 月晋升为元帅。 1944—1945 年任盟军地中海战区总司令。战后歷任加拿大总督和国防大臣, 并受封贵族称号。 亚赫罗马(rxpoma)苏联城市,位于莫斯科以北 55 公里处。1941 年 11 月 27 日德国第三坦克集团军占领该城,为德军在莫斯科要冲上占领的 最后一个据点。12 月初,苏军在此发起反击,解放亚赫罗马,为*莫斯科会 战苏军反攻阶段的开始奠定了基础。 亚歷山大一世(Алekcahдpi,1888—1934)南斯拉夫国王(1929 —1934)。塞尔维亚国王彼得之子。1914 年起为塞尔维亚摄政太子,第一次 世界大战期间指挥塞军作战。1921 年任塞尔维亚-克罗埃西亚-斯洛维尼亚王国 国王。1929 年起为南斯拉夫王国国王。对内实行独裁,激化民族矛盾,对外 奉行接近法国的政策。希特勒上台后,主张在法国保护下,联合东欧各国, 抵制德国对外扩张,积极响应法国外长巴都提出的“东方公约”。1934 年 10 月 9 日,应邀访法时,在马策被乌斯塔莎分子刺杀。 第153页 机械化制胜论  即“坦克制胜论”。 协和会  日本关东军与“满洲国”政府在中国东北实行统治的法西斯组 织。前身为由*满铁成员中的法西斯分子所组成的满洲青年联盟。1932 年 4 月曾纠合成协和党。1932 年 7 月 25 日在关东军参谋片仓衷策划下正式成立。 溥仪任名誉总裁,关东军司令官为名誉顾问。郑孝胥任会长(后为张景惠)。 总部设于新京(今长春)。1934 年 9 月进行改组,实行同伪满政府“一体化”, 大批伪满政府的日本官吏兼任其各级头目。1936 年 7 月改称“满洲帝国协和 会”,由井上忠也任中央本部长(后由桥本虎之助、三宅光治继任)。积极 进行反共活动,参与“治安肃正”和推进战时经济体制,主持对青少年进行 法西斯的奴化训练。1938 年 6 月起,强迫东北全体青少年参加其青年团和少 年团,同年 7 月起,又强迫东北 20—35 岁的男子参加其“义勇奉公队”,加 紧进行法西斯的控制和奴役。1945 年 8 月日本投降后瓦解。 西马(horiasima,1906—)罗马尼亚*铁卫团头目。1939 年铁卫团被取 缔 后 流 亡 德 国 。 翌 年 初 获 赦 回 国 , 接 替 死 于 狱 中 的 科 德 里 亚 努 (corneliuzeleacodreanu,1899—1938),成为铁卫团头目,并加入安东奈 斯库政府。安东奈斯库实行军事独裁统治后,铁卫团为唯一合法组织,曾制 造“长刀之夜”,屠杀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1941 年 1 月发动叛乱,夺权失 败后再度流亡德国。1944 年八月起义推翻安东奈斯库政权后,在维也纳建立 由德国庇护的傀儡政权,战后下落不明。 西蒙(johnallsebrooksimon,1873—1954)英国政务活动家。早年受 教于剑桥大学,后为开业律师。1906 年起当选为下院议员。为自由党重要成 员,后成为该党领袖。1913 年任总检察长。1915—1916 年任内政大臣。1931 年组织国民自由党参加麦克唐纳国民内阁任外交大臣,后歷任鲍尔温内阁的 内政大臣(1935—1937)和张伯伦内阁的财政大臣(1937—1940),一贯主 张对日、意、德的侵略扩张实行妥协退让,力图同纳粹德国建立友好关系, 是张伯伦绥靖政策的重要支持者之一。大战爆发后,为*英国战时内阁成员。 1940 年 5 月邱吉尔组阁后,改任大法官至 1945 年。1941 年*赫斯飞英后,曾 受命与之会晤。受封子爵(1940 年)。着有自传《往事回顾》。 西墙(westwall)一译“西壁”。亦被称为*齐格菲防线。 西壁  即“西墙”。 西龙尼(ignaziosilone,1900—1978)义大利作家。早年从事工人运 动,1921 年参与创建义大利共产党。积极投身反对法西斯制度的斗争,多次 流亡国外。1930 年退出意共,转入义大利社会党。1933 年出版长篇小说《丰 塔玛拉》,反映了义大利农村人民的痛苦生活和斗争业绩。大战期间在瑞士 领导义大利社会党国外中心的活动,同时进行创作,写有小说《雪地下的种 子》和剧本《他藏了起来》。1944 年回国。战后继续从事文学创作。还着有 《路加的秘密》、《一个可怜的基督教徒的命运》等小说。 西昂卡(albertocianea,1884—1966)义大利新闻记者。1922 年墨索 里尼上台后,开始进行反法西斯活动,后被捕,1926 年逃往巴黎,参与创建 *正义和自由组织。西班牙内战爆发后,曾赴西班牙和美国进行支持共和国的 宣传。1940 年法国沦亡后赴美,在美期间为马志尼协会和行动党的领导人。 1943 年 7 月墨索里尼垮台后,于 9 月回国,在巴里筹组民族解放委员会首届 大会,积极开展抵抗运动。1944 年曾在博诺米内阁中任不管大臣。战后加入 义大利社会党,并为参议员。 西罗基(wiliamsiroky,1902—1971)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领导人之一。 1921 年加入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为布拉迪斯拉发党组织创始人之一。1930 年起先后当选为捷共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1938 年捷共转入地 下活动时去巴黎,后在莫斯科参与捷共在国外的领导工作。1941 年秘密返回 斯洛伐克,领导反法西斯地下斗争,同年 7 月被捕。1945 年 2 月越狱后,领 导游击战争,后去苏联。解放后回国,曾歷仕外交部长、总理、捷共中央主 席团委员等职。1963 年被解职。1968 年被取消党籍。 西博格(glenntheodoreseaborg,1912—)美国核化学家。1934 年洛杉 矾加利福尼亚大学毕业后,转入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化学。1937 年获 博士学位。1939 年任讲师。1941 年在回旋加速器中轰击铀靶,第一次得到钸 (94 号元素)同位素,并证实钸—239 极易进行核裂变。1942 年在芝加哥大 学领导进行从铀中分离钸的研究,用于制造原子弹。大战后重返伯克利加利 福尼亚大学,1951 年获诺贝尔化学奖。1958 年出任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校 长。1961 年任美国原子能委员会主席。 西蒙兹(guysimonds,1903—1974)加拿大将领。大战期间,率加拿大 远征军赴欧作战。1943 年 7 月指挥加拿大第一步兵师在西西里岛登陆,后又 出任加拿大第五坦克师师长,进入义大利南部作战。1944 年 6 月率加拿大第 二军参加诺曼第登陆战役,8 月在卡昂(caen)以南突破德军防线。后又穿 过加来省进入德国北部,配合盟军作战,其间曾一度代理*克勒拉尔指挥加拿 大第一集团军。 第154页 西塞罗(cicero)德国间谍*白瑞纳的代号。 西安事变  亦称“双十二事变”。1936 年,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和以 杨虎城为首的第十七路军,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号召影响 下,与红军实现了停战,并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蒋不仅拒绝张、杨要求, 并亲赴西安,调遣嫡系部队至豫陕边境,催逼张、杨继续“剿共”。张学良 对蒋介石多次痛哭陈词,丝毫不能改变蒋的态度。12 月 12 日,张、杨实行 兵谏,扣留蒋介石及其重要军政随员,并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 等八项主张,逼蒋抗日。事变发生后,国民政府内的亲日派企图趁机扩大事 态,发动“讨伐”战争。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在有利于抗日的 前提下和平解决事变。12 月 17 日,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等前往西安, 向各方人士耐心宣传党的方针,并同蒋介石、宋子文进行谈判。24 日,蒋介 石被迫接受改组国民党和国民政府,驱逐亲日派,容纳抗日人士;释放上海 爱国领袖和一切政治犯,保证人民自由权利;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 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救国会议,决定抗日救亡方针;与同情中国抗日的 国家建立合作关系等条件。25 日,张学良送蒋回南京。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粉碎了亲日派扩大内战的阴谋,推动了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成为由国内革命 成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西进战役  1944 年新四军恢復豫皖苏边抗日根据地的战役。是年 8 月 15 日起,新四军第四师主力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向河南敌后发展的战略方针, 从淮北根据地出发,西进河南、安徽和江苏 3 省边界地区。经 4 个多月作战, 粉碎日伪军的“扫荡”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多次进攻,歼灭日伪顽军(含起义、 投诚在内)1.3 万余人,拔除据点 36 处,控制了东起津浦铁路,西至商毫公 路,北自陇海铁路,南迄涡河的广大地区,建立了 8 个县的抗日民主政权, 基本恢復了原有的豫皖苏抗日根据地。 西尾寿造(1881—1960)日本将领。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 参加过日俄战争。1910 年任陆军省军务局课员。1914 年赴德国考察军事。1925 年任步兵第四十联队长。1926 年任教育总监部第一课课长。1933 年晋升中 将,翌年任关东军参谋长。1936 年 3 月任参谋本部次长,翌年任近卫师团长。 1938 年任教育总监。1939 年晋升大将,同年秋任*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全 面指挥侵华日军作战。1941 年任军事参议官,1943 年被编入预备役。 4 年出任东京部长官,1945 年退职。日本投降后,以甲级战犯被捕,经远东 国际军事法庭审判,于 1948 年获释。 西莫维奇(dusansimovic,1882—1962)南斯拉夫首相(1941—1942)。 1939 年任南军总参谋长。1940 年为空军参谋长。维护民族独立,反对德国侵 略。1940 年底起,领导反对摄政保罗亲王的亲德集团的斗争。1941 年 3 月 25 日南加入轴心国,3 月 27 日发动军事政变,使彼得二世亲政,自任首相。 任内,对外保持中立,避免与德国立即交战。同年 4 月 5 日与苏联签订友好 和互不侵犯条约。翌日德军进攻南斯拉夫,后随彼得二世经希腊至伦敦,担 任流亡政府首相。1942 年辞职。战后回国,1945 年退休。 西豪诺夫  1谢尔盖·加夫里洛维奇·西蒙诺夫(1894—?)。苏联枪 械设计师。早年当钳工。1922 年起为工匠,开始致力于研制机枪和自动步枪。 后歷任工长、车间主任和设计师。1936 年研制成装填 15 发子弹的 arc-36 式 自动步枪。1941 年研制出的*西蒙诺夫式反坦克枪,在苏德战争前期起了重 大作用。后又研制成 ckc-45 式自动卡宾枪装备部队。2康士坦丁·米哈依 洛维奇·西蒙诺夫(kohctahtnhmnxanлoвnmo hoв1915—1979)。苏联作家。1934 年开始写作。1939 年起任《红星报》 记者,此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创作。1941 年发表剧本《我城一少年》,表达 苏联人民对即将来临的战争的必胜信心。卫国战争初期发表的爱国主义诗作 在苏军士兵中广为流传。1942 年发表剧本《俄罗斯人》。1943—1944 年发表 长篇小说*《日日夜夜》,描写了史达林格勒会战中苏联军人的英勇事迹。战 争后期发表四卷特写和短篇故事集《从黑海到巴伦支海》。战后发表描写卫 国战争的三部曲《生者与死者》、《军人不是天生的》、《最后的夏天》。 西方方面军  苏联战略战役军团。1941 年 6 月,苏德战争爆发后,由* 西部特别军区改编组建。初辖 4 个集团军。后陆续编入 22 个集团军、2 个坦 克集团军和 2 个空军集团军。战争初期在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突击下,从西部 边境败退。6 月底弃守明斯克。同年 7—9 月进行斯摩棱斯克战役。后再退向 莫斯科。1941—1942 年参加莫斯科会战,重创德军,向西推进 100—250 公 里。1942 年参加勒热夫-瑟乔夫卡战役。1943 年参加勒热夫-维亚济马战役、 库尔斯克会战、斯摩棱斯克战役。翌年 4 月改编为“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 歷任司令为巴甫洛夫(1941.6)、铁木辛哥(1941.7—9)、科涅夫(1941.9 —10,1942.8—1942.2)、朱可夫(1941.10—1942.8)、索科洛夫斯基(1943.2 —1944.4)和切尔尼亚霍夫斯基(1944.4)。 第155页 西北方面军  苏联战略战役军团。1940 年 1 月,在苏芬战争中以*列宁 格勒军区为基础组建。同年 3 月撤销。司令为铁木辛哥。翌年 6 月,苏德战 争爆发后,以*波罗的海沿岸特别军区为基础再次组建。初辖 3 个集团军和军 区空军。后陆续编入过 10 个集团军、1 个坦克集团军、1 个空军集团军以及 2 个军队集群。战争初期在德军突击下,从西北边境沿波罗的海海岸败退到 诺夫哥罗德。1941 年 8 月在旧鲁萨(ctaparpa)以南实施反突击,对保 卫列宁格勒起了重要作用。翌年初实施托罗佩茨—霍尔姆战役,向西推进近 250 公里,围困德军杰米扬斯克集团。1943 年 11 月撤销。歷任司令为ф.n. 库兹涅佐夫(1941.6—7)、索宾尼科夫(1941.7—8)、库罗奇金(1941.8 —1942.10,1943.6—11)、铁木辛哥(1942.10—1943.3)和科涅夫(1943.3 —6)。 西园寺公望(1849—1940)日本首相(1906—1908,1911—1912)。早 年参加明洽维新。1871—1880 年留学法国。1882 年随伊藤博文赴欧考察宪 法。后歷任驻奥匈帝国和德国公使、贵族院副议长、枢密顾问官、第二、第 三届伊藤内阁文部大臣、枢密院者长和政友会总裁。1906 年首次组阁。建立 南满铁道株式会社,设立关东都督府,从经济、军事和行政上入侵中国东北, 并进一步吞併朝鲜。1911 年第二次组阁。后获元老待遇。1919 年出任巴黎和 会日本首席全权代表,封为公爵。1924 年松方正义死后,作为仅存的元老负 有向天皇推荐新内阁首相入选之责。政治上倾向立宪制,外交上主张与英美 协调。1932 年五·一五事件后试图以现役海军大将*斋藤实任首相来抑制军 部势力,结果却加速了军部独裁的确立。1937 年退出政界。 西南方面军  苏联战略战役军团。1941 年 6 月,苏德战争爆发后,由* 基辅特别军区改编组建。初辖 4 个集团军。后陆续编入 10 个集团军和 1 个空 军集团军。战争初期在西南方向抗击德国南方集团军群的突击,进行杜布诺- 卢茨克-罗夫诺坦克交战。后在*基辅会战中损失惨重。1941—1942 年冬季反 攻中实施叶列茨战役和巴尔文科沃-洛佐瓦亚战役。1942 年在哈尔科夫交战 失利后于 7 月撤销。同年 10 月重新组建。先后编入 8 个集团军、2 个坦克集 团军和 2 个空军集团军。参加史达林格勒会战、顿巴斯战役(1943 年)、扎 波罗热战役。1943 年 10 月改称*乌克兰第三方面军。歷任司令为基尔波诺斯 (1941.6—9)、铁木辛哥(1941.9—12,1942.4—7)、科斯坚科(1941.12 —1942.4)、瓦图京(1942.10—1943.3)和马林诺夫斯基(1943.3—10)。 西科尔斯基(dywsikorski,1881—1943)波兰流亡政府总理(1939 —1943),将领。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和苏波战争,1920 年获将军衔,1921 年任波军总参谋长。1922—1923 年任总理。*毕苏斯基发动政变后流亡法国。 1939 年德国侵占波兰后,出任波兰流亡政府总理和军事首脑。与盟国领袖建 立友好关系,在英美的支持下领导波兰的抵抗运动。苏德战争爆发后,与苏 联恢復外交关系。后因要求国际红十字会调查*长西科尔斯基腾事件,并指责 苏联应对该屠杀负责,而导致苏波于 1943 年 4 月断交。支持邱吉尔的中欧联 邦方案。1943 年 7 月 4 日在宣布罗陀上空因飞机失事而身亡。 西班牙内战  1936—1939 年西班牙人民反对佛朗哥军事叛乱和德、意 法西斯武装干涉的民族民主革命战争。1931 年 4 月西班牙爆发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国。1936 年 2 月人民阵线在国会选举中获胜, 组成政府,进行民主改革。君主派、大地主、大资本家、高级僧侣、长枪党 及反动军官等,阴谋叛乱。同年 7 月,西属摩洛哥驻军首先发难,叛乱蔓延 到本土。*佛朗哥为叛军魁首。西班牙军民奋起保卫共和国,迅速平定首都马 德里等地的叛乱。德、意法西斯从 7 月底起,开始武装干涉,向佛朗哥叛军 提供援助,并派遣干涉军参战,改变了双方力量对比,并使西班牙内战的性 质发生变化。世界各国民主进步力量组织*国际纵队,支援共和国政府。西方 国家推行*不干涉政策,封锁西班牙。战争歷时约两年零九个月。1936 年夏 至 1937 年春,双方主要在中部和南部作战。共和国军民粉碎了法酋斯军队对 马德里的三次进攻。从 1937 年年中起,作战重心转向北部。法西斯军队勐攻 西北部工业区。因无政府主义者的破坏,共和国军的防线被突破,重镇毕尔 巴鄂失守。同年 7—9 月共和国军发动*布鲁内特战役,但未能阻止敌人的进 攻,不久共和国北方地区陷落。1937 年底双方作战重点转到东部。共和国军 首先发动*特鲁埃尔战役,一度攻占该城。1938 年 3 月法西斯军队转入进攻; 4 月前出至地中海。共和国的加泰隆尼亚与其他地区的联繫被割断。同年 7 月共和国军实施*埃布罗河战役,未获成功。1939 年 2 月加泰隆尼亚失守, 共和国处境危急。2 月 27 日英、法公开承认佛朗哥政权,断绝同共和国政府 的外交关系。国内投降派趁机加紧活动,卡培赫纳海军基地和马德里先后发 生叛乱和政变。1939 年 3 月底马德里陷落,共和国全境被占。西班牙民族革 命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失败,使德、意在西地中 海形成了有利的战略态势。 第156页 西部沙漠军  即“尼罗河集团军”。 西北联合大学  简称“西北联大”。抗日战争爆发后,北平大学、北平 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西迁至西安组成“西安临时大学”,1938 年又迁至陕 南,改现名。设文理、教育、法商、工、医、农 6 个学院 23 个系。同年 7 月,该校工、农、师范学院分别独立为西北工学院、西北农学院、西北师范 学院,1939 年 7 月,该校更名为国立西北大学,设文理、法商、师范、医 4 个学院,不久师范、医学院相继独立为西北师范学院和西北医学院。文理和 法商学院组成西北大学。抗战胜利后,1946 年西北大学迁西安,部分师生迁 回北平(今北京)復校,称北平师范学院,1948 年復称北平师范大学。 西南联合大学  简称”西南联大”。抗日战争爆发后,北京大学、清华 大学、南开大学迁至湖南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1938 年初又迁至云南昆 明,改称西南联合大学。由原 3 校校长组成常务委员会领导,梅贻琦任主席, 下设理、工学院于昆明,文法学院于蒙自(后迁至昆明)。1939 年后共设文、 理、工、法商、师范 5 个学院 26 个系,学生达 3 千左右。1938—1946 年共 毕业学生约 2000 人。对大后方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和文化经济的建设起过重 要作用。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 年解散,3 校分别迁回北平(今北京)、天 津原址復校。 西班牙共和国  1931—1939 年的西班牙共和国。1931 年 4 月 12 日西班 牙举行市政选举,共和党获胜。4 月 14 日西班牙实行歷史上第二次共和。同 年 12 月 9 日通过新宪法,规定实行普选制,设一院制议会,制定若干民主改 革措施。进步党人阿尔卡拉·萨莫拉当选总统。左翼共和党人*阿萨尼亚任总 理。之后各派势力斗争激烈,局势动盪,法西斯势力趁机崛起。1936 年 2 月 *西班牙人民阵线在议会选举中获胜、组成第一届人民阵线政府,阿萨尼亚任 总理,推行社会改革纲领,分配土地,大赦政治犯,着手恢復加泰隆尼亚自 治。5 月阿萨尼亚当选总统,另一左翼共和党人基罗加任总理。7 月,以佛朗 哥为首的法西斯军人发动反对共和政府的军事扳乱,德、意派兵支援佛朗哥。 共和政府进行民族革命战争。1936 年 9 月社会党领袖拉尔戈·卡巴列罗出任 总理。翌年 5 月起*内格林继任,吸收其他左翼政党参加政府,继续组织抗战。 获苏联和世界各国进步人士支持,共产国际派遣国际纵队参战,英、法则推 行“不干涉”政第。由于德意武装干涉造成力量对比悬殊以及共和派内部矛 盾和军事上的错误,1939 年 3 月 28 日被颠覆。 西部特别军区  苏联西部军事区域和军队组织。前身为 1918 年组建的 西部军区。1926 年改称白俄罗斯军区(1938 年 7 月起为白俄罗斯特别军区)。 1939 年曾编成*白俄罗斯方面军,进军西白俄罗斯。1940 年 7 月改称西部特 别军区。其辖区包括白俄罗斯全境,司令部在明斯克市。1941 年 6 月编有 4 个集团军,共计 24 个步兵师、12 个坦克师、6 个摩托化师和 2 个骑兵师。担 负掩护从立陶宛南部至普里皮亚特河的 470 公里国境线。苏德战争爆发后改 编为*西方方面军。但军区领导机关同时存在到同年 9 月。司令为巴甫洛夫。 西西里分离运动  西西里岛上层分子领导的脱离义大利的运动。1943 年 7 月 盟 军 登 陆 前 后 形 成 , 由 前 议 员 菲 纳 切 阿 罗 - 阿 泼 利 尔 (andreafinoochiaro-aprile,1878—1964)领导,目的为保护地主阶级的 利益。由于盟军登陆后管理不铸,岛上经济日趋恶化,分离分子更形活跃, 于 1944 年 10 月制订武装夯权计划。1945 年 初 , 成 立 以 卡 纳 帕 (antoniocanepa)为首的西西里独立志愿军。战后因萨贝拉被暗杀,分离分 子参加制宪会议选举又遭失败,运动遂趋向低潮。 西迪巴拉尼之战  1940 年 12 月英军反击北非意军的战役。是年 9 月, 意军 6 个师约 8 万人由昔兰尼加向埃及境内推进,到达西迪巴拉尼 (sidibarrani)筑营据守,与退守马特鲁(matruh)的英军对峙。英军在获 得来自本土、印度、澳大利亚和纽西兰的紧急增援后,于 12 月 7 日由舆康纳 率部约 3 万人从马特鲁出发,迂迴穿越 70 英里的沙漠,运动到意军营地侧后。 9 日晨,英印第四师从意军背后发起勐攻,第七装甲师向西包抄,到达滨海 公路,切断意军退路;另一支英军则从正面攻打。战斗至 11 日,英军占领西 迪巴拉尼地域,俘获意军 3.8 万人,大炮 400 门,自身仅死亡 400 人。 西南太平洋战区(southwestpacifictheater)盟军在*太平洋战争中划 分的战区之一。1942 年 3 月 30 日,据美国总统罗斯福批准的美国参谋长联 席会议决定而设置。美将麦克阿瑟为总司令,统帅西南太平洋盟国部队。司 令部设墨尔本(同年 7 月 20 日迁至布里斯班)。战区包括澳大利亚、所罗门 群岛、纽几内亚、菲律宾、婆罗洲和苏拉威西岛等地区,即东至 160°黄经 圈,与*太平洋战区交接。该战区发生的重大战役有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 巴布亚半岛战役、菲律宾战役等。参见“西南太平洋盟军总司令部”。 西南抗日救国军  全称“国民革命抗日救国第一、第四集团军联军”。 为中国两广国民党地方势力组织的抗日反蒋军队。1936 年 6 月 1 日,广东陈 济棠、广西李宗仁、白崇禧等打着“抗日救国”旗号,发动*两广事变,建立 西南军事委员会和抗日救国军,由陈济棠、李宗仁分别任正副委员长和总司 令。该军发布北上抗日收復失地命令,出兵湖南。7 月,由于被蒋介石收买 的粤军余汉谋、黄光锐部倒戈,陈济棠被迫下野,李宗仁、白崇禧退归广西。 第157页 西班牙人民阵线  西班牙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组织。1936 年 1 月 15 日成 立。参加者有西班牙共产党、社会党、共产主义青年联盟、社会主义青年联 盟、共和党左翼、共和同盟、加塔洛党左翼、工人联合总会以及其他一些左 派政党和团体。纲领包括恢復民主权利、没收敌产、解散保皇党和法西斯组 织、实行八小时工作制、降低农民的地祖和捐税、军队民主化等。同年 2 月 在议会选举中获胜,成立联合政府,实行民主改革。同年 7 月,以佛朗哥为 首的法西斯势力发动叛乱后,积极支持共和政府抗战。1939 年 3 月 5 日,首 都马德里发生军事政变,人民阵线瓦解。 西班牙中立法令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西班牙政府宣布保持中立的 法令。1939 年 9 月 4 日,西班牙政府首脑佛朗哥发表广播演说,宣布西班牙 在已发生的军事冲突中保持中立。同日,佛朗哥和外交部长签署该法令。由 于国内政治局势不稳定和经济混乱,西班牙政府被迫宣布所谓“中立”,但 此后明显带有亲德、意的倾向。 西喀尔巴阡战役  苏德战争后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1945 年 1 月 12 日至 2 月 18 日,由乌克兰第四、第二方面军实施。*东喀尔巴阡战役后,苏 军继续向西喀尔巴阡山进攻,1 月 19 日解放科希策,2 月中旬前出至俄斯特 拉发工业区接近地,推进 170—230 公里,解放波兰南部和捷克斯洛伐克大 部,并从南翼保障了华沙-柏林方向的主攻。经苏军总参谋部 1987 年审定, 列为苏联卫国战争期间的 51 个战略性战役之一。 西方方向总指挥部  苏德战争初期苏联西方战略指挥机关。1941 年 7 月 10 日根据*苏联国防委员会的决定在西方战略方向组建。目的是协调该方 向各方面军的行动,加强统一指挥以克服因遭受突然袭击而出现的混乱与困 难。负责指挥西方方面军、预备队方面军、中央方面军。同年 9 月 10 日撤销。 翌年 2 月为协调西方方面军与加里宁方面军的行动而重建。同年 5 月再度撤 销,总司令为铁木辛哥(1941 年)和朱可夫(1942 年)。 西北方向总指挥部  苏德战争初期苏联西北战略指挥机关。1941 年 7 月 10 日根据*苏联国防委员会的决定在西北战略方向组建。目的是协调该方 向各方面军和舰队的行动,加强统一指挥以克服因遭受突然袭击而出现的混 乱与困难。负责指挥北方方面军、西北方面军、北方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 同年 8 月 17 日受命集中力量保卫列宁格勒。同月 29 日撤销。总司令为伏罗 希洛夫。 西西里岛登陆战役  1943 年 7—8 月盟军攻占西西里岛的战役,也是首 次重返欧洲的大规模两栖作战。是年 1 月的盟国*卡萨布兰卡会议上商定,北 非战斗结束后即实施进攻西西里(sicily)的代号*哈斯基的行动,经过近半 年的策划和准备,盟军调集 2600(一说 3200)艘舰艇(其中登陆运输舰艇约 2100 艘)、4000 多架飞机、8 个陆军师(后又增援 2 个师)和 2 个空降师, 总兵力 47.8 万人,以艾森豪为总司令,于 7 月 10 日实施大规模越海作 战。盟军在登陆前近两个月,对该岛和义大利本土实施勐烈轰炸,并採取了 制造假情报等一系列欺骗措施,隐蔽战役企图。7 月 4—9 日,盟军分别从北 非和中东各港口出发,9 日夜空降师率先出战,未取得重大效果。10 日黎明, 巴顿率美国第七集团军 4 个师和蒙哥马利率英国第八集团军 4 个师,分别在 西西里岛东南角的南岸和东岸同时登陆。当时守岛仅有德军 2 个师(后增援 2 个师)和缺乏斗志的意军 9 个师共约 26 万人,支援飞机 1400(一说 600) 架,主力布防于岛西。在东南角海岸的守军大多是西西里人,稍作抵抗即溃 散。登陆南岸的巴顿部在次日击退德军的反扑后,一路向北直上进入中部地 区,另一路向西转北于 7 月下旬攻克马尔萨拉和巴勒莫。登陆东岸的蒙哥马 利部迅速夺取锡拉丘兹后,即沿海岸北上进军墨西拿;7 月中在卡塔尼亚遭 德军顽强抵抗,难以通过埃特纳山肩部狭窄的滨海通路,被迫将主力西转, 与美军联合迂迴内地山区北上。8 月初,德军固守东北一角,掩护大部队由 墨西拿海峡撤回义大利本土(至中旬 4 万德军和 9 万意军撤走)。盟军发动 几次小规模的两栖跃进,未果。8 月 17 日美军率先进入墨西拿,占领全岛。 此战,盟军伤亡约 3 万人,歼灭德意军约 16 万人(德军占 3.7 万人),促使 义大利*七月政变和随后的投降。 西安事变对策纲要  日本对*西安事变的方针文件。1936 年西安事变爆 发后,12 月 14 日由日本陆军省制定。坚持既定的侵华方针政策,如果日本 在华权益受到侵害,“应毫不犹豫地运用自卫权”。强调加强反共,“将防 共协定的范围推广到(华北)五省”,并“把绥远政权引向反共”,妄图通 过反共挑起中国内战。 西南方向总指挥部  苏德战争初期苏联西南战略指挥机关。1941 年 7 月 10 日根据*苏联国防委员会的决定在西南战略方向组建。目的是协调该方 向各方面军和舰队的行动,加强统一指挥以克服因遭受突然袭击而出现的混 乱与困难。负责指挥西南方面军、南方方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1941 年 12 月 24 日至翌年 4 月)及黑海舰队(1942 年 4 月以前)。1942 年 6 月 21 日撤 销。总司令先后为布琼尼(1941.7—9)、铁木辛哥(1941.9—1942.6)。 第158页 西蒙诺夫式反坦克枪  即“Пtpc式反坦克枪”。 西 南 太 平 洋 盟 军 总 司 令 部 (generalheadquarterssouthwestpacificarea,缩写 swpa)盟军在*太平洋 战场主要指挥机构之一。1942 年 4 月 18 日组建于澳大利亚墨尔本,由美将 麦克阿瑟任总司令,辖有美、澳、新诸国在澳大利亚、纽西兰、索罗门群岛 和菲律宾的陆、海、空三军部队。负责东至 160°黄经圈以内的澳大利亚、 纽几内亚、索罗门群岛、新不列颠群岛、菲律宾、婆罗洲、苏拉威西岛等区 域的对日作战。随着战争的进程,司令部先后迁在纽几内亚、马尼拉等地。 1945 年 4 月,麦克阿瑟出任太平洋盟军最高统帅和太平洋美军总司令,即改 称太平洋盟军最高统帅部(scap)。 西班牙长枪党与国家工团主义者进军洪达  即“进军洪达”。 厌战号战列舰  即“沃斯派特号战列舰”。 百团大战  抗日战争中期,八路军向华北敌占交通线和据点发动的大规 模进攻战役。由于战役发起后八路军参战兵力迅速增至 100 个团以上,故名。 1940 年 7 月,为打击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囚笼”政策,争取华北战局更有 利的发展,并破坏日军进攻西安的企图,克服国民党当局的投降危险,振奋 全国抗战军民的士气,八路军总部决定利用青纱帐茂盛和日军在华北铁路沿 线兵力分散的有利时机发动此战。8 月 8 日八路军总部下达《战役行动命令》, 规定晋察冀军区主力破袭正大铁路阳泉至石家庄段,第一二九师破击正太铁 路阳泉至榆次段,第一二○师破击忻县以北之同蒲铁路和汾阳、离石公路。 八路军参战部队共 105 个团约 20 万人,由彭德怀指挥。至 9 月 10 日为第一 阶段,以破击正太铁路、破坏和截断华北日军交通线为主。经 20 余天战斗, 摧毁了正太铁路沿线据点、桥樑、隧道、车站,造成全线瘫痪,并切断同蒲 铁路北段、平汉铁路、德石铁路、北宁铁路以及其他主要公路,破坏井陉煤 矿,达到了作战的预期目的。从 9 月 20 日至 10 月上旬为第二阶段,主要是 扩大前阶段战果,消灭交通线两侧和深入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摧毁日 军对根据地的封锁线,进行了榆(社)辽(县)和涞(源)灵(丘)等战役。 从 10 月 6 日至 12 月 5 日为第三阶段,主要是反击日军对太行、太岳、晋察 冀和晋西北等根据地的报復”扫荡”。此战前后歷时 3 个半月,大小战斗 1824 次,毙伤日军 20645 人、伪军 5155 人,俘虏日军 281 人、伪军 18407 人,缴 获各种炮 53 门、枪 5800 余支(挺),破坏铁路 470 公里、公路 1500 公里, 破坏桥樑和隧道 260 多处,拔除日伪据点 2993 个。八路军伤亡 1.7 万余人。 由于战役规模过大、时间太长、后期採取攻坚作战,因而过多消耗了八路军 和根据地的力量,对后来坚持华北抗战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 百人队长型坦克(centurion)英国重型坦克。1945 年 5 月服役。重 46 吨,装甲厚度炮塔正面 127 毫米、侧面 76 毫米,车体正面 76 毫米、侧面 57 毫米。装备 76.2 毫米(弹重 17 磅)火炮 1 门,机枪 1 挺。最大时速 37 公里, 最大行程 145 公里。乘员 4 人。 有田八郎(1884—1965)日本外务大臣(1936—1937、1938—1939、 1940),1909 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入外务省工作。旱年任职于驻奉天(今 渖阳)、渥太华、火奴鲁鲁等领事馆,曾以随员身份参加巴黎和会。与重光 葵等人组成外务省革新同志会,任干事,力图革新外务省。后歷任外务省亚 洲局局长、外务次官、驻比利时和驻华大使。主张调整中日邦交。自 1936 年 4 月,先后就任广田、第一届近卫、平沼和米内内阁的外务大臣。推行称 霸东亚的外交政策,主张缓和与英美的关系,同时对与德、意的接近持有异 议。期间废除《华盛顿九国公约》;签署*《有田-克莱琪协定》,迫使英国 放弃部分在华权益;试图从荷兰政府手中取得控制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 亚)的权利。1942 年曾以“特派大使”身份访问汪伪政权。次年被东条英机 聘为外交顾问。战后于 1953 年当选众议员。 有田声明  日本外务大臣*有田八郎关于荷属东印度的声明。1940 年 4 月 9 日德国入侵丹麦、挪威,欧洲战局急转直下,为日本向东南亚地区扩张 提供了有利条件。同年 4 月 15 日有田外务大臣发表声明,强调战祸一旦扩及 荷属东印度,将危及东南亚的安定。此声明的发表,反映了日本南进意向的 加强。 有田-克莱琪协定  亦称《英日一般协定》。英国和日本有关中国问题 的协定。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英国在华权益受到损害,两国矛盾发展。 1938 年 7—10 月间,为调整两国关系,曾由英国驻日大使克莱琪 (robertlesliecraigie,1883—1959)同日本外务大臣宇垣及首相近卫进行 会谈,未果。1939 年 6 月发生*英日天津事件后,英国提出在东京举行会谈, 日本表示同意。7 月 15 日克莱琪和日本外务大臣有田八郎开始会谈,22 日双 方达成一般协定,24 日在东京与伦敦同时公布。主要内容为:英国承认日本 侵华的“实际局势”;承认“在华日军为了保障其自身的安全和维护其控制 地区的公共秩序”,有权“压制或取消任何将妨碍他们或有利于他们敌人的 行动”;英国申明“无意鼓励任何有损于日军达到上述目的的行动或措施”。 此协定成为英国在远东推行对日缓靖政策的顶点。 第159页 夸西莫多(salvatorequasimodo,1901—1968)义大利诗人。初攻读于 罗马工学院,后专攻文学。早期诗作受象徵主义影响,有“隐逸派”诗人之 称,大战期间,受义大利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影响,先后创作《雪》、《冬 夜》、《1943 年 8 月》、《米兰》、《围墙》等诗篇,强烈控诉法西斯分子 的暴行。战后,上述诗篇于 1947 年彙编成诗集《日復一日》出版,影响很大。 还着有诗集《生活不是梦》等。 达里(riehardwalterdarre,1895—1953)德国食品与农业部长(1933 —1942)。早年曾留学英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任炮兵中尉。战后攻读农学, 成为农艺师。1930—1933 年鼓励纳粹党提出旨在争取农民的政策。1933 年 4 月任农民组织头目和德国“农民领袖”。同年 6 月任食品与农业部长,后兼 任国会议员、德国农业协会名誉主席、*党卫队种族和移居处处长(至 1938 年 2 月)等职。1933 年主持制定*《农田继承法》,并组织*德国食品管理总 会。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未能充分保证食品供应,1942 年被免职。战后被 纽伦堡美国军事法庭判处 5 年徒刑。1950 年获释。着有《农民是北欧人种生 命的源泉》和《血统和土地》等。 达尔南(josephdarnand,1897—1945)法国法西斯分子。战前即参加 法兰西行动、法兰西人民党等法西斯组织。法国败降后,于 1941 年夏建立“军 团服务处”(1943 年初改编併入维希民警),1942 年 10 月创建维希民警, 协同德国占领军镇压抵抗运动。后组建非洲长枪党,试图到北非对盟军作战。 曾多次到苏德战场作战。后参加党卫队,向希特勒宣誓效忠。1942 年底起, 出任维希政府警察机构首脑,194 年 2 月任维希政府内政国务秘书。巴黎解 放后,逃亡德国的西格马林根(sigmarin-gen)。战后被法国政府处决。 达尔朗(francoisdan,1881—1942)法国海军将领。1901 年毕业于 法国海军学校。1934、1936 年先后任法国大西洋舰队司令、海军总参谋长。 1939 年获海军上将衔,同年 8 月出任海军司令。1940 年 6 月法国败降后,即 在贝当政府中任海军部长。任内曾向英方许诺永不将舰队交给德国占领军, 同时却又会晤希特勒,表示愿意“合作”。1941 年 2 月,因赖伐尔与贝当的 矛盾,替代前者出任维希政府副总理,兼外交、内政、国防、海军部达尔朗 部长等职,被定为贝当的接班人。同年 5 月在贝希特斯加登再次会晤希特勒, 签订《巴黎议定书》,对德军开放法国在叙利亚、达喀尔、卡萨布兰卡、比 塞大的基地。苏德战争爆发后,表示要对苏作战。1942 年 4 月,赖伐尔復出 后,仅保留法军总司令一职。同年 11 月抵阿尔及尔,不久盟军登陆北非,在 欧洲盟军最高司令艾森豪的授意下,于同月 8 日下令法军停火,13 日与 美将克拉克达成协议,同意加入盟军,转向轴心国作战。同时宣布为法属北 非高级专员。12 月 24 日被刺死。 达吕格(kurtdaluege,1897—1946)德国风纪警察总监、波希米亚-摩 拉维亚保护长官。早年在柏林高级技术学校求学。1922 年加入纳粹党。1926 年组建并领导柏林和北德冲锋队。1928 年转入党卫队,任东德地区党卫队领 袖。1933 年任国会议员(至 1945 年)和普鲁士内政部部务主任。次年提升 为党卫队地区总队长(相当于中将),主持清洗和改组东德地区冲锋队。193g 年任德国风纪警察(ordnungspolizei)总监。1942 年任波希米亚-摩拉维亚 保护长官,主持*利迪采大屠杀,并残酷镇压捷克斯洛伐克人民。战后,1946 年在捷克斯洛伐克被处决。 达拉第(edouardddier,1884—1970)法国总理(1938—1940), 激进党领袖。初在中学执教。曾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9 年起为议员。1924 年起歷任殖民、陆军、国防和外交部部长等职,并多次组阁(1933、1934、 1938—1940)。1935 年代表激进党与法国共产党和社会党组成人民阵线,并 任首届人民阵线政府国防部长。第 三次总理兼国防部长任内,推行绥靖政策, 1938 年 9 月代表法国签订《慕尼黑协定》,遭共产党反对,10 月遂将法共逐 出人民阵线。1939 年初承认佛朗哥政权,并封锁法国—西班牙边境。同年德 国进攻波兰后,于 9 月 3 日向德国宣战,併兼任外交部长,但未採取任何军 事行动援助波兰,坐视其覆亡,史称“奇怪战争”。苏芬战争爆发后,试图 通过瑞典援芬,同时命令魏刚加紧筹组东方军以从南方威胁苏联。1940 年 3 月 20 日《苏芬和约》签订后,被迫下台,但仍任国防部长。一贯支持甘未林 和他的作战计划。同年 5 月復辞去国防部长职,改任外交部长。贝当出任总 理时,来入阁。曾试图去北非建立反“维希”的政府,未成。是年 9 月 8 日 被囚禁。1942 年 2—4 月,出席*里沃姆审判,被指控应对法国的失败负责。 此后又被移往德国和奥地利囚禁。1945 年 5 月获释。战后復入政界,为议员。 达基诺(ivalkukotoguri,d'aquino1916—)大战期间日本东京电台 播音员。美籍日裔,日名户栗郁子。1941 年毕业于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 同年 7 月到日本探亲,时逢珍珠港事变爆发,被滞留于日本。因其操一口标 准的美国英语,1943 年 11 月被东京电台召为播音员,为日本对美军的英语 广播宣传节目《零点》播音,是被称为“东京玫瑰”的 13 个女播音员之一。 战后在横滨被捕。1949 年 9 月被美国政府定为叛国罪,判处 10 年徒达基诺 刑和罚款 1 万美元。6 年后获释。此后为洗刷名誉奔走,1977 年为美国总统 福特赦免。 第160页 达斯企埃  1弗朗索瓦·达斯企埃(francoisd'astierdvigerie, l886—1956)。法国抵抗运动活动家。埃马纽埃尔·达斯企埃之长兄。1910 年毕业于圣西尔军校。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空军中服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 发后,任北方空军司令,旋被派往摩洛哥。法国败降后即参加抵抗运动。1942 年到达伦敦,任戴高乐领导的战斗法国空军总监。后转入外交界工作。2亨 利·达斯企埃(henrid'astierdvigerie,1897—1952)。法国抵抗运动 活动家。法国败降后即在阿尔及尔组织五人小组,反对当地维希政权,支持 盟军在北非登陆。因观点保守,且试图在北非拥立波旁王室后裔巴黎伯爵, 故曾与其兄弗朗索瓦·达斯企埃同被怀疑谋刺达尔朗,一度被捕。获释后在 突尼西亚境内作战。3埃马纽埃尔·达斯企埃(emmanueld'astierdvigerie, 1900—1969)。法国抵抗运动活动家。1918 年毕业于海军学校。后从事新闻 工作。法国败降后,在南方非占领区从事抵抗活动。 0 年主持建立抵抗组织“最后一根支柱”(即“解放南方”),该组织于 1943 年 5 月加入民族抵抗委员会。后去阿尔及尔,担汪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内 政专员和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内政部长。战后继续从政,1958 年获列宁和 平奖。奢有《七天七次》等。 达喀尔之战  1940 年 9 月英国和自由法国联军远征法属西非港城达喀 尔(dakar)的战役。是年 8 月,英国参谋长委员会为支持戴高乐对法属非洲 的控制,并消除德国在西非建立海空军基地的危险,会同戴高乐制订占领达 喀尔的计划,代号“威吓”(menace)。计划由*坎宁安率舰队(航空母舰 1 艘、战列舰 2 艘、巡洋舰 3 艘和驱逐舰 6 艘)掩护和支援下,戴高乐指挥登 陆部队(英军 4200 人、自由法国武装部队 2700 人)实施登陆。由于走漏消 息,维希法国加强了对达喀尔的控制和防御。9 月 23 日,英法舰队逼近该港 口要塞,在促使达喀尔当局转向自由法国的尝试失败后,双方即行交火。维 希法国当局以海岸炮兵和停在港内的 1 艘战列舰、2 艘巡洋舰、2 艘驱逐舰和 3 艘潜逛进行对抗。经 3 天战斗,维希法国损失 1 艘驱逐舰和 2 艘潜艇,伤 1 艘战列舰和 1 艘巡洋舰;英国*巴勒姆号战列舰和*坚决号战列舰以及 1 艘巡 洋舰、2 艘驱逐舰受伤。英法联军登陆企图受挫,又担心延长战斗产生诸多 不利,遂于 25 日午后决定放弃该计划。 达豪集中营  纳粹德国三大中心集中营之一。1933 年 3 月建于德国巴 伐利亚的达豪(da插u)市附近。系纳粹德国最早建立的集中营。首任长官 为*艾克。后辖德国南部 20 个分营,先后关押约 25 万人。其中有近 7 万人在 监禁中被折磨至死。1941—1942 年集中营当局在被囚者人体上进行医学试验 约 500 人次,主要进行疟疾试验和测试人体在冷水中的忍受能力。因不堪纳 粹折磨,营内的反抗斗争不断,1945 年 4 月 28 日举行了有组织的暴动,粉 碎了纳粹焚毁集中营和消灭囚禁者的企图。战后建立死难看纪念碑。 达马斯金诺斯(dimitriospapandreudamaskinos,1889—1949)希腊执 政(1944—1946),东正教准典大主教。1917 年为牧师。1922 年任科林斯主 教,1938 年当选为雅典大主教,但被希腊首相宣布选举无效并加以流放。德 军侵占希腊后,于 1941 年 7 月被召回出任大主教。反对德军占领希腊,主张 援救被纳粹迫害的犹太人。1944 年雅典起义后,12 月被流亡伦敦的国王*乔 治二世任命为执政。曾先后任命 5 个首相组阁,1945 年 10 月自组临时内阁。 翌年 9 月希腊恢復君主制后辞职。 达夸罗内公爵(pietroducad'aoquarone,1890—1948)义大利将领。 参加过意土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1924 年晋升将军。后转入政界,1934 年为参议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为爱麦虞限三世的密友和顾问。 年受封为公爵称号。曾代表王室广泛接触各界人士,参与 1943 年七月政变, 促成墨索里尼政权的垮台。义大利和同盟国签订停战协定后,追随国王逃在 南方,周旋于王室和反对派之间,极力维护萨伏依王朝的统治。1944 年 5 月 翁贝托二世任摄政后,作用渐衰。故后退出政界。达奥斯塔公爵 (amedeodisavoia,ducad'aosta,1898—1942)义大利空军将领,萨伏依 亲王长子。1915 年入伍,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曾在利比亚服役。旋指挥 第一航空师。1937 年 11 月出任衣索比亚总督,力图平息当地人民的起义, 未获成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于 1940 年 6 月就任东非意军司令,领空军 上将衔,但未能阻挡游击队和英军的联合进攻。1941 年 4 月 26 日逃离亚的 斯亚贝巴,5 月 19 日被俘。拒绝遣返,次年在俘虏营中病死。 达尔朗-克拉克协定  维希政府的武装部队总司令*达尔朗与美英盟军 北非远征军副总司令*克拉克达成的关于北非的维希法国当局和盟军之间关 系的协议。1942 年 11 月 8 日*北非登陆战役之后,美国政府为了利用北非法 国殖民当局的力量,在英国同意下,于 22 日在阿尔及尔签订此协定。规定, 美国政府承认达尔朗在法属北非的最高领导权,*吉罗统帅该地区所有归附于 盟国的法军;达尔朗必须在当地为盟军司令部提供包括有权使用机场、港口、 通讯系统和军事设施的作战条件,并为在北非的美国人提供一定的经济特 惠。协定在军事上对盟军有利,但允许维希政权继续在北非存在,遭到法国 抵抗运动的批评。 第161页 达尔基埃·德佩雷博瓦(louisdarquierdepelle-poix,1897—)法国 法西斯分子。曾参加 1934 年 2 月国内法西斯分子在巴黎的暴动(即“向议会 进军事件”)。1936 年建立法兰西反犹太联盟。大战爆发前即与德国宣传机 构建立联繫。1942 年 5 月,任犹太问题总委员会负责人,成立“犹太问题和 人种社会研究所”等机构,进行反犹宣传。旋奉德国占领当局之命,在北方 推行所谓“经济雅利安化”,专事剥夺犹太人的财产。曾一再敦促维希政府 流放南方的全部犹太人。法国解放后逃亡西班牙。 迈内克(friedrichmeinecke,1862—1954)德国歷史学家。早年在波 恩大学和柏林大学求学。1893 年起任《歷史杂志》编辑。1896 年起先后在柏 林大学、斯特拉斯堡大学任教,同时致力于学术研究,声名渐着。政治上拥 护魏玛共和国,反对希特勒的极端民族主义。纳粹党执政后于 1935 年被《歷 史杂志》编辑部除名并失去教职,此后生活贫困。战后于 1946 年出版《德国 的灾难》,分析纳粹暴政形成的原因,谴责法西斯主义。战后任西柏林自由 大学校长。 迈斯基(nвahmnxanлoвnчmancknn,1884— 1975)苏联外交官。1912 年毕业于德国慕尼黑大学。1921 年加入俄共(布) 党。1922 年起进入外交界工作。1932 年起出任驻英全权代表。曾代表苏联参 加*不干涉西班牙事务委员会。1939 年参与苏联同英、法结盟谈判,1941 年 曾将邱吉尔关于德国将进攻苏联的情报通报史达林。同年当选为联共(布) 党中央委员(至 1947 年)。苏德战争爆发后,致力于加强苏联与英、美的关 系。1943 年起任副外交人民委员。1945 年曾出席克里米亚会议和柏林会议。 1946 年调苏联科学院工作,为歷史科学院士。着有《苏联大使回忆录》等。 列希(haxhilleshi,1913—)阿尔巴尼亚反法西斯斗争领导人之一。 1936 年起在南斯拉夫贝尔柏莱德大学学习。1939 年回国参加反义大利占领者 的斗争,在迪勃拉区组建游击队。1941 年流亡南斯拉夫,继续进行反法西斯 斗争。1942 年回国后参加贝萨会议,在佩什科比区建立游击队。1943 年加入 阿尔巴尼亚共产党,同年任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成员。1944 年获上校军衔, 担任阿尔巴尼亚反法西斯民族解放委员会副主席。1944—1946 年任临时政府 内务部长。1949 年晋升少将。后长期任阿尔巴尼亚人民议会主席团主席。 列维坦(ЮpnnБopncoвnчЛeвntah,1914—1983) 苏联播音员。1931 年起在国家广播电台从事播音工作。1941 年加入联共(布) 党。战争年代负责播送苏联情报局战报、最高统帅部命令和其他重要新闻。 其播音音色优美、富有激情和表现力,对于鼓舞人民斗志和宣传国家号令起 了重要作用。战后曾主持《老战士信箱》节目。 列夫琴科(ГopдennвahoвnчЛeвчehko,1897— 1980)苏联海军将领。1913 年入沙俄海军。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波罗的海舰 队服役。参加过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1919 年加入俄共(布)党。1922 和 1930 年先后毕业于海军学校和海军学院高级首长进修班。1937 年任波罗的海 舰队参谋长。翌年升任司令(海军中将衔)。1939 年出任副海军人民委员。 苏德战争初期,以海军统帅部代表身份参加敖德萨和塞瓦斯托波尔防御战。 1942—1944 年先后调任列宁格勒和喀琅施培得海军基地司令,参加列宁格勒 保卫战,1944 年 4 月復任副海军人民委员。同年晋升海军上将。战后曾任海 军副总司令、海军部副部长等职。1960 年退役。着有《火红的年代》。 列柳申科(ДmntpnnДahnлoвnчЛeлюшehko, 1901—1987)苏联将领。1919 年参军。参加过国内战争。1924 年加入俄共(布) 党。1927 和 1933 年先后毕业于红色指挥员骑兵学校、伏龙芝军事学院。后 在装甲坦克部队歷任团长和旅长。1939 年参加进军西白俄罗斯。后参加苏芬 战争。苏德战争初期任机械化第二十一军军长(少将衔),在列宁格勒方向 作战。后调任装甲坦克兵总部副部长及组建和补充部部长。参加莫斯科会战。 1942 年 12 月出任近卫第三集团军司令。先后参加史达林格勒会战和顿巴斯、 扎波罗热、尼科波尔—克里沃罗格等战役。1944 年调任近卫坦克第四集团军 司令,晋升上将。率部先后参加普罗斯库罗夫—切尔诺维策、利沃夫—桑多 梅日、柏林和布拉格等战役。战后曾任军区司令、驻德苏军坦克机械化兵司 令等职。1959 年获大将衔。着有《莫斯科—史达林格勒—柏林—布拉格。 列谢利泽(kohctahtnhhnkoлaeвnчЛeceлn дэe,1903—1944)苏联将领。1921 年参军。次年毕业于乔治亚联合军 事学校。1925 年加入俄共(布)党。1938 年起,先后任白俄罗斯特别军区步 兵师和军的炮兵主任。苏德战争开始时为上校,在西方方向作战。参加过莫 斯科会战。1942 年 6 月起先后任步兵第三军军长和第四十六、第四十七集团 军司令。参加高加索会战。1943 年 3 月出任第十八集团军司令。同年晋升上 将。曾参加新罗西斯克—塔曼、刻萨—埃利季根登陆、日托米尔—别尔季切 夫等战役。1944 年 2 月在战斗中负伤牺牲。 列宁格勒军区  苏联西北部军事区域和军队组织。原为 1918 年成立的 彼得格勒军区,1924 年改此名。1939—1940 年所部参加过苏芬战争。1941 年 6 月时,辖区包括列宁格勒州、摩尔曼斯克州和卡累利阿—芬兰自治共和 国,编有 3 个集团军(共 21 个师另 1 个旅)。担负雷巴奇(pь6aчnn) 半岛至芬兰湾一线的苏芬国境、爱沙尼亚沿岸地带及汉科半岛的防御。苏德 战争爆发后改编为*北方方面军。1945 年 7 月由*列宁格勒方面军改组重建。 司令先后为波波夫(1941 年担任)、戈沃罗夫(1945 年重建时担任)。 第162页 列宁格勒方面军  苏联战略战役军团。1941 年 8 月由*北方方面军划分 组建,任务为保卫列宁格勒。初辖 3 个集团军和若干战役集群。并指挥波罗 的海舰队作战。1942 年 11 月以所隶航空兵组建为空军集团军。后陆续编入 过 16 个集团军、3 个空军集团军。在*列宁格勒保卫战中屡挫敌军,并于 1943 年 1 月突破敌人的封锁。先后参加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战役、维堡战役、 波罗的海沿岸战役。1945 年 7 月改组为*列宁格勒军区。歷任司令为波波夫 (1941.8—9)、伏罗希洛夫(1941.9)、朱可夫(1941.9—10)、费久宁斯 基(1941.10)、霍津(1941.10—1942.6)、戈沃罗夫(1942.6—1945.7)。 列宁格勒保卫战  苏德战争中苏军为保卫列宁格勒于 1941 年 7 月 10 日至1944年8月9日在西北战略方向实施的一系列防御战役和进攻战役的总 称。先后参战的有:北方方面军、西北方面军、列宁格勒方面军、沃尔霍夫 方面军、卡累利阿方面军、波罗的海第二方面军、波罗的海舰队等部队及列 宁格勒地区的民兵和游击队。第一阶段(1941 年 7 月 10 日—9 月底)进行城 市远郊和近郊的防御战。德军*北方集团军群于 7 月 10 日发起进攻,经 1 个 月的远郊作战于 8 月中旬突入列宁格勒市近郊,9 月 8 日切断该布与外界的 陆上联繫,但未能从行进间夺取该市。至 9 月底,战线趋于稳定。第二阶段 (1941 年 10 月—1943 年 1 月 12 日)在封锁中坚守城市。11 月 8 日,德军 攻占季赫温(tnxвnh),一度切断经拉多加湖(Лaдoжc—ko eoэepo)向列宁格勒转运物资的最后一条铁路。12 月 9 日,苏军收復 季赫温,保证了这条*生命之路的畅通,从而坚持了长期防御作战,挫败了德 军困死城市的企图。第三阶段(1943 年 1 月 12 日—1944 年 8 月 9 日)突破 并解除对城市的封锁。随着苏德战场战略态势的转变,苏军于 1943 年 1 月 12 日实施*火星战役,1 月 18 日突破封锁,在拉多加湖与战线间形成一条宽 8—11 公里的走廊,又经 17 昼夜的奋战,在走廊内铺设铁路、公路各一条。 此后德军多次企图再度封锁列宁格勒,均来得逞。1944 年初,苏军实施*列 宁格勒—诺夫哥罗德战役,解除了对城市的封锁。继而,苏军于当年夏季实 施*维堡战役和*斯维里河—彼得罗扎沃兹克战役,粉碎了苏德战场北翼的德 军战略集团,迫使芬兰退出战争,列宁格勒的安全由此得到充分保障,长达 900 天的城市保卫战亦至此告终。 列宁格勒防御战役  苏德战争前期苏军进行的战略性防御战役。为*列 宁格勒保卫战的组成部分之一,1941 年 7 月 10 日—9 月 30 日实施。经苏军 总参谋部 1987 年审定,列为苏联卫国战争中的 51 个战略性战役之一。 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le性ton)美国航空母舰。1925 年由一艘来完 工的战列巡洋舰改建而成,1927 年服役。排水量 3.3 万吨,航速 33—34 节, 配备有 8 英寸大炮,载机 80 余架,乘员 3300 人。1941 年珍珠港事变后,珊 瑚海海战中的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奉调防守南太平洋。1942 年 5 月 8 日在珊 瑚海海战中被日机击伤,撤退时内部油雾爆炸,船体裂开,后由美舰以鱼雷 击沉。1943 年以新建的一艘“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重新命名。同年 11 月 参加吉尔伯特群岛战役,12 月在攻击夸贾林(kwajalein)岛时受伤。1944 年 6 月参加菲律宾海海战,10 月参加雷伊泰湾海战,11 月在菲律宾以东海面被 日军*神风特攻队击伤。1945 年 2 月参加硫黄岛战役。 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战役  苏德战争后期苏军发动的战略性进攻战 役。1944 年 1 月 14 日至 3 月 1 日,由*列宁格勒方面军、*沃尔霍夫方面军 (约 125 万人)在波罗的海沿岸第二方面军和波罗的海舰队的协同下实施。 当面德军*北方集团军群约 74.l 万人。战役分 3 个阶段:第一阶段(1 月 14 —30 日),列宁格勒方面军和沃尔霍夫方面军分别实施*红谢洛—罗普沙战 役和*诺夫哥罗德—卢加战役,波罗的海沿岸第二方面军则作牵制行动;第二 阶段(1 月 31 日—2 月 15 日),苏军攻占卢加(Лyгa)筑垒地带,前出 至纳尔瓦河,进入爱沙尼亚境内;第三阶段(2 月 16 日—3 月 1 日),苏军 追击退却之敌,前出至普斯科夫(Пckoв)—奥斯特罗夫(octpob)筑 垒地域一线。经此战役,苏军重创德军北方集团军群,歼敌 3 个师,击溃 23 个师,向西推进 220—280 公里,列宁格勒州全部和加里宁州一部获得解放, 并为解放爱沙尼亚奠定了基础。经苏军总参谋部 1987 年审定,列为苏联卫国 战争中的 51 个战略性战役之一。 死亡鸟(totenvogel)大战期间德国人民群众的俗语。系指负责向阵亡 官兵亲属通报噩耗并组织悼念仪式的纳粹党地方组织头目,因纳粹官员制服 大多佩饰鹰徽,故名。 死亡行军(thedeathmarch)又称“巴丹的死亡行军”。日军虐待*巴丹 半岛战役中美菲战俘事件。1942 年 4 月 9 日,巴丹半岛约 7 万美菲部队官兵 向日军投降,大大超出日军原先制订的运送 2.5 万战俘的计划。在气候炎热, 缺乏足够食品的条件下,日军强迫大多数战俘步行转移到约 80 英里外的俘虏 营。在连续几天的行军中,不断发生日军残酷虐待战俘事件,估计途中死于 疟疾、飢饿、殴打或被杀 2000—10000 人,其中约有美军 2000 多人。 第163页 死亡铁路(deathrailway)指大战期间的缅泰铁路。1942 年 3 月,日军 占领缅甸后,企图大规模入侵印度,为保障军事运输,决定从泰国班邦 (banpong)至缅甸丹彪札亚(thanbyuzayet)修筑长 250 英里的铁路。自 1942 年 10 月开工至 1943 年 11 月完工。徵用缅匐、马来亚、泰国、爪哇等 地劳工 27 万人,美英诸国战俘 6.1 万人,在极其复杂的地形下挖掘土方 1.5 亿立方英尺,筑桥 9 英里。由于劳动条件极为恶劣,气候炎热潮湿,蚊虐猖 獗,病疫蔓延,约有10 万劳工和 1.6 万名战俘丧生。故有“死亡铁路”或“地 狱之路”之称。 成都事件  中日冲突事件。由于日本在华北的侵略扩张,激起中国人民 的反日情绪。1936 年 8 月 23 日,日本田中武夫等人至成都,筹备设日领事 馆。次日,成都民众示威游行反对日本在蓉设馆,捣毁大川饭店及交通公司、 益晋、恆宝等贩卖日货的商号,殴毙日人 3 名,打伤 2 名。国民政府为应付 日方的抗议,立即枪决了 2 名参与者,并重申《敦睦邦交》,但日本政府仍 不罢休,令驻华大使川越茂与中国政府进行交涉,要求所谓“根本解决”中 日关系问题。 扣号作战  日军打通大陆交通线作战中的京汉作战代号。1943 年日本大 本营制定打通大陆交通线的*一号作战计划。1944 年 1 月,因兵力不足作了 修改,分为京汉作战(以“扣”为代号)和湘桂作战(称“投”号)。同年 4 月起实施。参则“豫中战役”。 托特(fritztodt,1891—1942)德国军备军需部长(1940—1942)。 早年在慕尼黑和卡尔斯鲁厄技术学院求学。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任 建筑工程师。1922 年加入纳粹党。1931 年获党卫队旗队长衔(相当于上校), 成为希姆莱的助手。1933 年纳粹党上台后任德国公路总监,主持建造德国国 家高速公路和军事工程。1936 年起参与主持*《四年计划》。1938 年创建并 领导*托特组织,主管修筑*西墙等工程。1940 年 3 月任德国军备军需部长, 曾主持修筑“大西洋壁垒”和法国北海岸潜艇基地。1941 年兼任德国公路、 水路和动力总监,并负责在占领区修筑公路。后死于空难。 托维(johncronyntovey,1885—1971)英国海军将领。1900 年参加皇 家海军。1939 年大战爆发时以海军中将衔率驱逐舰队在地中海区域作战。 1940 年末出任英国*本土舰队司令,获海军上将衔。1941 年曾指挥拦截和击 沉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的战事。1942 年多次率砚队赴北冰洋,支援*盟国— 苏联护航运输队,力图截击歼灭德国海军的大型水面军舰。在*pq—17 护航 运输队之战中,批评英国海军部下令运输船队散开是“与我们先前的全部实 践相矛盾”,使其未能击沉德国*蒂尔匹茨号战列舰。1943 年 3 月停止派舰 队赴北冰洋护航。随后调离本土舰队。同年晋升海军元帅。有贵族封号。 托尔高(torgau)德国城市,位于莱比锡区,易北河左岸。1945 年 4 月 25 日,苏、美盟军会师于此地。参见“易北河会师”。 托格勒(ernsttorgler,1893—1963)德国共产党国会党团领袖。参加 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其间从社会民主党转入独立社会民主党。1920 年加入德 国共产党。1924 年当选国会议员,后又出任共产党国会党团领袖。*国会纵 火案发生第二天自行向警察局投案,被指控遵照德国共产党指示参与纵火, 莱比锡审判后被判无罪释放,但当即被“保护性拘留”。1935 年被德国共产 党除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于 1949 年加入德国社会民主党。 托马斯·曼(thomasmann,1875—1955)德国作家。亨利希·曼之弟。 犹太人。早年在大学就读。1900 年因发表《布登勃洛克一家》而成名。1929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对纳粹党一贯持反对态度。曾多次唿吁各阶层人士联合 反对纳粹党。1933 年出版四部曲长篇小说《约瑟和他的兄弟们》,以《圣经》 中约瑟的故事来指控纳粹政权的反犹暴行。纳粹党执政后于 1933 年流亡瑞 士,其作品在德国随之遭禁。1936 年先后被剥夺德国国籍和波恩大学名誉博 士学位。1938 年定居美国,曾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坚持反法西斯的斗争。 1943 年 11 月任*争取民主德国委员会主席。翌年加入美国籍。1952 年移居瑞 士。 托卡列夫(Ф дopвльeвnчtokapeв,1871— 1968)苏联枪械设计师。早年为军械技工。1900 年起任军械主任。1907 年起 开始从事自动步枪研制工作。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曾在作战部队服役。1916 年返回兵工厂。1927 年研制出苏联第一支冲锋鎗。三十年代先后研制出 cbt —38 式、*cbt-40 式半自动步枪和 abt-40 式自动步枪,在苏德战争中广泛使 用。1940 年加入联共(布)党。同年获技术科学博士。 托尔布欣(Ф дopnвahoвnчtoл6yxnh,1894— 1949)苏联将领。1914 年应徵入沙俄军队。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升至上 尉。1918 年加入红军。参加过国内战争。1934 年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 8 年加入联共(布)党。同年 7 月起任外高加索军区参谋长。苏德战争初期 为少将,歷任外高加索方面军、高加索方面军和克里米亚方面军参谋长。1942 年 5 月起任史达林格勒军区副司令。同年 7 月起先后任第五十七、第六十八 集团军司令。参加史达林格勒会托尔布欣战。1943 年 1 月晋升中将。同年 3 月出任南方方面军司令。参加实施顿巴斯战役。同年相继晋升上将(4 月) 和大将(9 月)。1943 年 10 月—1944 年 5 月任乌克兰第四方面军司令,参 加实施梅利托波尔、尼科波尔-克里沃罗格、克里米亚等战役。1944 年 5 月 —1945 年 6 月任乌克兰第三方面军司令,参加准备和实施雅西-基什尼奥夫、 贝尔格勒、布达佩斯、巴拉顿湖和维也纳等战役。1944 年获苏联元帅衔。 同年 9 月起任盟国对保加利亚管制委员会主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歷任南 部军队集群总司令和军区司令等职。 第164页 托尔斯泰(aлekcenhnkoлaeвnчtoлcton,1883 —1945)苏联作家。1905 年起开始写作,十月革命后一度流亡国外。1939 年为苏联科学院院士。苏德战争爆发后,曾在空军和骑兵中服役,亲身体验 战争生活。其间创作政论和小说 80 余篇,彙编成《我们保卫的是什么》、《祖 国》、《希特勒匪帮将被粉碎》等文集,其中 1944 年发表的小说《俄罗斯性 格》尤为脍炙人口,起了鼓舞士气的作用。长篇小说《苦难的歷程》和《波 得大帝》,唤起了苏联人民爱国主义的热情。1943—1945 年任德国法西斯侵 略者及其同伙罪行确立及调查特别委员会主席。 托特协会  即“托特组织”。 托特组织(organisationtodt)一译“托特协会”。纳粹德国半军事性 政府机构。1938 年设立,*托待倡导并为领导人,故名。1942 年由*施佩尔继 任领导。任务为修建“德国国家高速公路、*西墙、侵苏德军后方的铁道设施、 “大西洋墙”和潜艇掩蔽所等具有高度战略意义的重大建筑工程。为加紧备 战,在建筑过程中与各建筑公司、陆军师和全国劳动服役队密切协作,并曾 驱使大批外籍工人进行强制性劳动。 托斯卡尼尼(arturotoscanini,1867—1957)义大利指挥家。就读于 帕尔马音乐戏剧学院。1898 年起任米兰斯卡拉歌剧院乐队首席指挥,在国内 外享有盛誉。墨索里尼上台后,坚持民主主义立场,反对法西斯专制制度。 1928 年赴美国,任纽约歌剧院乐队首席指挥,长期侨居国外。大战期间,加 入*马志尼协会,积极参加反对法西斯主义的活动,主张战后在义大利建立民 主共和国。1944 年曾在要求结束萨伏依王朝统治的宣言上签名,有较大影 响。后在美国去世。 托伊拉达海战  1940 年英、意海军在地中海撒丁岛以南海域的一次遭 遇战。是年 11 月 27 日英国一支护航舰队由直布罗陀向西航行至撒丁岛南面 海域的托伊拉达(teda)海角时,与待命于此的义大利舰队遭遇接战,意 海军因缺乏准确的空中侦察,误以为英方居于优势而迅即撤出战斗,双方均 未造成严重损伤。英国护航船队得以安全通过西西里海峡。 托罗佩茨-霍尔姆战役  苏德战争前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苏军一 九四二年冬季反攻的组成部分。1942 年 1 月 9 日至 2 月 6 日,由*西北方面 军左翼(1 月 22 日起为加里宁方面军右翼)实施。目的是从西面深远迂迴德 军勒热夫-维亚济马集团。1 月 21 日,苏军攻占托罗佩茨(toponeц),次 日合围霍尔姆(xoлm)市,并楔入德军北方和中央集团军群结合部。但 此后即遭德军阻击,未能继续推进。 托佩克斯式水下炸药(torpex)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发明的一种 炸药,用于水下爆炸。其成分为 45%的 rdx(一种烈性炸药,1899 年发明, 但在大战前未广泛应用)、37%的梯思梯(tnt)和 18%的铝粉。后梯恩梯 的比例改为 40%。用于水雷和深水炸弹。其爆炸效果超过当时其他任何种类 炸药。 托卡列夫式半自动步枪  苏联最早的半自动步枪。由*托卡列夫研制 成功而得名。见“cbt-40 式半自动步枪”。 毕苏斯基(jozefpilsudski,1867—1935)波兰军事独裁者。第一次世 界大战时,曾组织波兰军团参加对俄作战。1917 年被德军逮捕拘留,次年获 释后回国,任波兰武装部队总司令和临时国家首脑。1920 年发动侵苏战争, 获元帅衔。1923 年退休。1926 年 5 月发动军事政变,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洽。 歷任总理、国防部长,在对外政策上推行在苏、德之间保持平衡的路线。1932 年与苏联签订《苏波互不侵犯条约》。1934 年与希特勒政权签订《德波互不 侵犯条约》,但未同意与德国结盟反对苏联。 光机关  日军特务机构。1942 年 3 月设于南方军内。初由*岩畔豪雄组 建,故亦称“岩畔机关”。1943 年 5 月借用“光出自东方”的传说,改称此 名。山本敏(后为矶田三郎)任机关长。主要任务是援助“印度独立运动”, 密切印度国民军与日军的联繫。1944 年 3 月改组成南方军游击队司令部,指 挥所属部队在缅甸和印度之间开展游击战,以支援*英帕尔战役。1945 年 1 月其属下的各支游击队转隶缅甸方页军后,遂解散。 光荣号航空母舰(glorious)英国航空母舰。原为 1917 年建成的战列 舰。1925—1930 年间改建为航空母舰。排水量 2.25 万吨,最大航速 30 节, 可载飞机 48 架。1940 年参加挪威战役,6 月 8 日返航时,遭德国*沙恩霍斯 特号战列舰、*格奈森瑙号战列舰和*希佩尔号巡洋舰截击。该舰与两艘护航 驱逐舰同时被击沉。 光辉号航空母舰(illustrious)英国航空母舰。1940 年 5 月建成。排 水量 2.3 万吨,最大航速 30 节。可载飞机 35—40 架。拥有装甲的飞行甲板。 1940 年 11 月参加塔兰托袭击战。1941 年 1 月,在地中海执行护航任务时, 遭德机轰炸,起火燃烧。因拥有装甲甲板而免于毁灭。修復后,参加马达加 斯加之战、萨勒诺登陆战等。1944 年底调入英国太平洋舰队,参加袭击苏门 答腊、爪哇和台湾的日军。战后于 1954 年退役,1956 年拆毁。 曲线救国论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顽固派实行的一种降日反共政策。 1938 年底,由国民党河北省保安司令张荫梧最早提出,主张由部分官员和军 队公开投降日本,然后和日伪军一起进攻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和抗日 根据地,诡称是“曲线救国”。在这一谬论掩饰下,至 1944 年国民党投日的 党政要员 62 人,高级将领 67 人,军队达 50 余万人(占伪军总数 62%)。 他们在战时联合日军共同反共,日本战败后则摇身一变为“地下军”,帮助 蒋介石抢夺人民抗战胜利果实。 第165页 吕正操(1905—)中国将领。东北讲武堂毕业。曾任东北军第一一六师 第六四七团团长。九·一八事变后,所部在东北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33 年 率部参加热河抗战。1936 年建立“东北武装同志抗日救亡先锋队”,任总队 长。同年参加西安事变。1997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曾将所 部改称人民自卫军,任司令员。转战晋察冀,发展抗日武装,开展敌后游击 战争,创建冀中抗日根据地。1938 年后任八路军第三纵队司令员、冀中军区 司令员兼冀中行署主任,领导冀中军民开展平原游击战争,取得反日伪军“围 攻”和“五一反扫荡”的胜利。1943 年任晋绥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 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总司令兼西满军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 总参谋部军事交通部部长、铁道兵政委。1955 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着有《论 平原游击战争》。 吕宋岛战役  *菲律宾战役中美军实施的一次主要岛屿进攻战役。1944 年 12 月下旬起,美空军以莱特岛和民都洛岛为基地,对吕宋(luzon)岛实 施空袭,并摆出在该岛南部海岸登陆的架势,以诱敌分重兵防守南部。驻守 菲律宾的日本第十四方面军司令官山下奉文,原辖 9 个师团、4 个旅团,总 兵力约 26(一说 18)万人,飞机 200 余架,经*莱特岛登陆战役已遭削弱。 1945 年 1 月 9 日克鲁格率美国第六集团军 4 个师,由美国第七舰队约 600 艘 战舰支援,在吕宋岛北部的仁牙因湾登陆,美国第三舰队及陆军第五、第十 三航空队提供空中支援。日军以*神风特攻队攻击登陆编队,击沉美船舰多 艘。当晚,美军上陆兵力达 6.8 万人,并巩固了滩头阵地。随后经一周交战, 美军突破日军在阿格诺(agno)河的防线,向马尼拉挺进,在克拉克(rk) 机场附近双方进行了坦克战。1 月 29 日麦克阿瑟遣第八集团军的一个军在吕 宋西岸苏比克湾登陆,以协助克鲁格部加速进展和防止日军退守巴丹半岛。 31 日美第十一空降师在马尼拉之南的纳苏格布(nasugbu)登陆,形成对马 尼拉的钳形攻势。2 万多名日军顽抗,展开激烈巷战。2 月 16 日美空降部队 在科雷吉多尔要塞降落,5000 多日军退守隧道。2 月 23 日马尼拉光復。26 日,科雷吉多尔被克。日军余部约 10 万人退据吕宋北部山区,直到战争结束。 是役日军被歼 10 余万人,美军伤亡约 2.5 万人。 吕佐夫号战列舰(lützow)德国*袖珍战列舰之一。前称德意志号。1940 年重新以普鲁士将军吕佐夫(frei-berrvonlüitzow,1782—1834)之名命名。 同年 4 月参加入侵挪威的战役,被击伤。1941 年在挪威海域活动,6 月间被 英国航空母舰的鱼雷机编队击伤。1942 年在巴伦支海对盟国航运进行破袭 战。同年 12 月,袭击*jw-51b 护航运输队。1944 年夏调回本国,在波罗的海 海区用炮火支援沿岸德军抗击苏军。1945 年 4 月 16 日,在斯维纳明德 (swinemünde)港被英国空军炸沉。 同蒲铁路破裘战  1938 年八路军破袭日军交通线的一次作战。为配合 友军正面战场的作战,八路军第一二○师主力于是年 2 月 18 日开始,破袭同 蒲铁路北段(阳曲至忻县),并打击为恢復交通线先后从忻县、高村、阳曲 出动的日军 2000 亲人。至 27 日,歼日军 500 余人,攻占平社、田庄等车站 7 处,炸毁火车 3 列、桥樑 8 座、汽车 10 余辆,拆毁铁路 10 余公里,一度 切断同蒲铁路的交通。 因斯特堡-哥尼斯堡战役  苏德战争后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东普 鲁士战役的组成部分。1945 年 1 月 13—27 日,由*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实施。 苏军在向哥尼斯堡(k nigsberg,1946 年改称加里宁格勒)突击中于 1 月 22 日攻占重镇因斯特堡(insterburg),1 月 26 日起开始突破哥尼斯堡外层 防御围廓。此战役中德国第三坦克集团军主力被歼,苏军推进 130 公里,封 锁了东普鲁士首府哥尼斯堡。 团琢磨(1858—1932)日本实业家。1878 年美国波士顿工科大学毕业后 回国。曾任大坂专门学校、东京帝国大学副教授。1884 年转入工部省。1914 年就任三井合名会社理事长,成为三井财团的最高领导人。1925—1926 年率 实业团出访欧美,鼓吹对外经济侵略。1928 年受封男爵,次年带领资本家诸 团体,反对《劳动组合法案》。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以其为首的三井财 阀趁政府即将禁止黄金出口而抢购美元,引起风潮,若槻内阁谴责抢购美元 为卖国投机,但同年 12 月为犬养毅内阁上台后再度禁止黄金出口,财团转眼 获得了巨额利润。为此国民对财阀、政府的不信任感倍增,*血盟团则以其为 目标,于 1932 年 3 月在三井正楼门前被血盟团团员菱沼五郎刺杀。 回天  日本海军的人操鱼雷。太平洋战争末期,日本海军为挽回败局, 实施特攻作战。其中的方法之一是以原来的鱼雷,安上潜望镜和操纵装置, 搭载于潜艇背上,当实施攻击时由敢死队员驾驶鱼雷撞击敌舰船。首批此种 鱼雷排水量 8.3 吨,雷身长 14.75 米,装炸药 550 公斤,航速 30 节,最大航 程 40 海里。1945 年春经改装,装炸药增至 1550 公斤,航速提高至 40 节。 从 1944 年 11 月至 1945 年 8 月,共有 128 条运到攻击地区,使用了其中的 39 条,击沉美军船只 5 艘。 回师通电  全称“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1936 年 5 月 5 日,中共中 央以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中国人民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名义通 电全国,斥责蒋介石、阎锡山阻拦红军东征抗日,声明*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 锋军为避免大规模内战及保存国防实力决定撤回黄河西岸;敦促国民政府停 止内战,互派代表磋商抗日救亡具体办法;号召全国人民组织停止内战促进 会,督促并监视全国团结抗战局面的完全实现。通电标志党的政策从“反蒋 抗日”开始到“逼蒋抗日”的转变。 第166页 吸血鬼(drac)盟军反攻缅甸的作战计划之一。据美英联合参谋长 会议决定,东南亚盟军司令部于 1944 年 6 月制定。计划盟军在攻占缅甸北部 和中部之后,由*斯利姆率领英印第十四集团军迅速南下,直逼仰光,英军 1 个师同时在仰光附近海岸登陆,南北夹击克復仰光和占领缅甸南部。为削弱 日军的抵抗,计划由英国东方舰队炮击缅甸南海岸附近安达曼群岛的日军基 地。盟军的空中补给则由美国陆军航空队负责。1945 年 4 月 3 日,东南亚盟 军司令*蒙巴顿下令实施此计划。参见“仰光战役。 肉馅(mincemeat)1943 年英国为掩护进攻西西里岛的代号为*哈斯基的 行动而制造的一项假情报的代号。英国情报机关经过精心准备,于 4 月 30 日拂晓在加的斯湾自潜艇抛下一具带有假作战文件的“马丁少校”尸体,由 海浪飘至西班牙海岸,让德国谍报机关获得。“马丁少校”尸体上所带文件 透露,似乎盟军即将在撒丁岛和希腊登陆,而佯攻西西里岛。希特勒得到该 文件后未能识别,于 5 月 12 日发布指令全力加强撒丁岛和伯罗奔尼撒半岛的 防御,忽视了西西里岛的防务。 [丿] 朱安(alphonsejuin,1888—1967)法国将领。1912 年毕业于圣西尔军 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最高军事学院深造并任教。1938 年晋升准将。1939 年 12 月出任第十五摩托化步兵师师长。1940 年 5 月率部进入比利时境内作 战,旋又退守里尔,不久被俘。1941 年 6 月获释,11 月被维希政府擢升为中 将,并出任北非法军地面部队司令。1942 年 11 月盟军在北非登陆后促成停 火,并转而对轴心国作战,配合盟军参加突尼西亚战役。1943 年 8 月,奉命筹 建准备在本上登陆的法军,11 月出任*法国远征军司令,前往义大利作战。 1944 年春,协同美英军队先后突破古斯塔夫防线和参加卡西诺山之战,8 月 12 日出任总参谋长,成为戴高乐的军事顾问。战后歷任驻摩洛哥总督、法军 总监、北约中欧地面部队司令等职。1952 年晋升法国元帅。 朱诺(juno)盟军诺曼第登陆滩头代号之一。属英军登陆区。位于拉里 维埃rivière)与卢斯(luc)之间。为一段沙质陡壁下长约 3 英里的海 滩,陡壁坡度较缓,高度也较低。德军在这一地段防御工事薄弱,抗登陆障 碍物配置分散。在此滩头登陆作战中,加拿大第三师损失 961 人。 朱深(1879—1943)汉奸。字博渊。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毕业。曾任北洋 政府司法总长、京师警察总监。后退出政界,任北京电灯公司协理。抗日战 争爆发后叛国投敌,任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议政委员会常委兼法制部总长。 8 年 9 月任伪中华民国政府联合委员会常委。参与同日本政府签订各种出卖 华北主权的协定。1940 年 3 月汪伪国民政府成立后,任华北政务委员会常委 兼政务厅长。1943 年 2 月,任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同年病死。 朱瑞(1905—1948)中国将领。1925 年赴苏联,先后入莫斯科中山大学 和克拉辛炮兵学校学习。1928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五军团政委、红一 方面军政治部主任。1934 年参加长征,北上抗日。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共 中央北方局军委书记兼组织部长。旋调任第十八集团军驻国民党第一战区司 令长官部联络处长,从事统战工作。1939 年起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和山东军 政委员会书记、八路军第一纵队政委,与罗荣桓等领导苏鲁地区的抗日游击 战争,巩固和扩大山东抗日根据地。1943 年 12 月入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 1945 年夏任延安炮兵学校校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炮兵司令 员,于 1948 年 10 月 1 日在辽渖战役的攻克义县战斗中牺牲。 朱德(1886—1976)中国将领。字玉阶。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早年加 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1922 年在柏林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 年 8 月参加 领导南昌起义。1928 年后与毛泽东共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30—1936 年任 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参加领导反“围剿”战争 和长征。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中共赴南京参加国防会议的代表之一, 就共同抗日问题同国民党进行谈判。后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华朱德北军分会 书记兼八路军(后改称第十八集团军)总指挥,与任弼时、左权率领八路军 总部,东渡黄河,开赴华北前线,配合国民党政府军对日作战。而后指挥八 路军各部队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1938 年发表《论抗日游击战争》,全面论述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意义和各种战法, 对指导和推动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同年率八路军总部和 第一二九师挺进晋东南,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并同彭德怀等指挥部队,挫 败了日军向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发动的“九路围攻”,巩固和扩大了晋冀豫抗 日根据地。后又命令第一二九师主力及第一一五师一部从太行山区挺进冀 南、豫北,开展平原游击战争。期间先后兼任第二战区东路军总指挥和第二 战区副司令长官,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团结国民党部队共同抗日, 并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磨擦作斗争。1940 年返回延安,直接参与中共中央 和中央军委的领导工作。同年冬提出“南泥湾政策”,亲自参加大生产运动, 为粉碎日军的“大扫荡”和国民党的封锁政策作出了贡献。1941 年 10 月, 在延安参与发起成立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联盟,被选为联盟执行委员。1945 年在中共“七大”上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 导武装斗争特别是解放区对日作战的经验,论述了中国人民抗战的军事路线 和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1945 年 8 月 10、11 日,以延安总部总司令名义, 连续发布七道命令,要求各解放区抗日武装向日伪军开展全面反攻,依照《波 茨坦宣言》的规定,迫使日伪无条件投降。抗战胜利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 总司令,参与领导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 席、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 席、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等职。 1955 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着作编为《朱德选集》。 第167页 朱可夫(Гeopknnkohctahtnhoвnчжykoв, 1896—1974)苏联将领。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国内战争。1919 年加入俄 共(布)党。1923 年起歷任骑兵团长、旅长、师长、军长和骑兵副总监等职。 1930 年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高级首长进修班。1938 年 7 月任白俄罗斯特别 军区副司令。1939 年夏任驻蒙苏军第一集团军级集群司令,指挥部队在哈勒 欣河战役中围歼日军取胜。翌年 6 月晋升大将,任基辅特别军区司令。1941 年 1—朱可夫 7 月底任副国防人民委员兼总参谋长。苏德战争爆发后进入最 高统帅部大本营,随即赴西南方面军组织指挥。8 月因在战略指挥上与斯大 林发生分歧而离开总参谋部,就任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在叶利尼亚地域实施 了苏军首次进攻战役,阻滞了德军向莫斯科方向的突击。同年 9 月 11 日就任 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在危急关头挫败了德军夺取列宁格勒的企图。10 月任 西方方面军司令,组织莫斯科的纵深梯次防御,挡住德军的十月攻势,并于 年底发动大规模反攻,为夺取莫斯科会战的胜利立下大功。1942 年 8 月任第 一副国防人民委员和副最高统帅,随即负责指挥*史达林格勒会战,与斯大 林、华西列夫斯基共同拟定反攻计划,取得这一会战的胜利。1943 年初与伏 罗希洛夫一起协调 2 个方面军,突破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封锁。不久获苏联元 帅衔。同年夏天参加指挥*库尔斯克会战。1944 年春在第聂伯河右岸乌克兰 进攻战役中任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司令。同年夏在白俄罗斯战役中负责协调各 方面军的作战行动。1945 年初任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司令,与乌克兰第一方 面军共同实施*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歼灭德军 a 集团军群。随后于 4—5 月间指挥部队攻克柏林。5 月 8 日代表苏联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在卡尔斯霍尔 斯特(karlshorst)接受纳粹德国的投降。战后初期曾任苏联驻德军队集群 总司令和苏占区最高军事行政长官。1946 年起歷任苏联武装力量部副部长兼 陆军总司令、军区司令、国防部第一副部长等职。1955 年任国防部长。1957 年为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同年被解除党政职务。1958 年退休。着有《回忆 与思考》等。 朱庆澜(1874—1941)中国社会活动家。字子桥。曾任北洋政府广东省 省长。1929 年任国民政府赈灾委员会常委兼东北赈灾委员会委员长。九·一 八事变后,被聘为国难会议委员,在北平(今北京)创办辽(宁)吉(林) 黑(龙江)热(河)四省民众后援会,资助东北抗日义勇军。抗日战争爆发 后,从事赈济工作,支持抗战。1939 年春,在陕西黄龙山开闢垦区,积劳成 疾。1941 年 1 月 13 日在西安病故。 朱良才(1900—)中国将领。1927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五军团第 十五军政委。1934 年 10 月参加长征,北上抗日。到延安后入抗日军政大学 学习。1938 年任晋察冀军区三分区政委、军区政治部主任。领导军民开展抗 日游击战争,多次粉碎日军的“扫荡”,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1944 年后 参与指挥根据地军民对日伪的攻蛰作战。抗战胜利后曾任华北军政大学副政 委兼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北京军区政委。1955 年被授 予上将军衔。 朱绍良(1891—1963)中国将领。原名宝瑛,字一民。日本振武学校、 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北伐战争时,曾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长。九·一 八事变后,任第三军团总指挥,参与“围剿”中央苏区。1935 年授二级上将 衔。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军事委员会管理部长,旅即调任第三战区中央军司 令兼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参与指挥*淞沪会战。1939 年起任第八战区司令长 官。1942 年率部进入新疆,策动盛世才“抗俄反共”。拉战胜利后,曾任军 委会副参谋总长、国民政府主席重庆行辕主任。1949 年 8 月去台湾,曾任台 湾当局“总统府”战略顾问。 先买权计划(pre-emptionn)大战时期盟国经济战措施之一。即通 过採购中立国物资以防止其被敌国所用。初施于英国,后美国效之。1941 年 春季以后,美国政府在拉丁美洲实行採购政策,与拉美一系列国家签订协议, 目标是将拉美的所有战略物资全部买下来,使其归盟国使用,阻止战略物资 流入轴心国。同年 10 月英美双方成立先买委员会,协调实施此计划。后将采 购对象扩展到土耳其、葡萄牙、西班牙、瑞士等国,採购物资包括白金、云 母、锡、羊毛、铬、钨、锑、铜、御寒衣物等。 先欧后亚战略(theeurope-firststrategy)即“欧洲第一战略”,亦 称“大西洋第一战略”。大战中美、英的一种军事总战略。自二十年代以来, 欧洲始终是美国军方制订军事战略所考虑的首要目标。从以英、日为假想敌 的“红一橙计划”到击败德、意的*彩虹五号计划,都以美国必先集中力量对 付大西洋彼岸的敌人为准则,在一场两洋战争中应当对日本採取防御态势, 直至大西洋彼岸的威胁完全消除,然后集中力量在太平洋发起攻势。大战爆 发后,面对德、日的威胁,1940 年美海军作战部长*斯塔克首先提出承担“欧 洲第一”义务的*d 计划。后得到马歇尔的贊同,在其送交罗斯福总统的报告 中积极主张採取“首先击败德国”的战略,认为东方的问题很大程度上要取 决于欧洲问题的解决。此战略在 1941 年 1 月华盛顿参谋会议拟订的*《abc 参谋协定》中得到体现,后又在同年 12 月第一次*美英首脑华盛顿会议上得 到美英两国首脑及军方领导的确认。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海军一些领导 人与麦克阿瑟等再三唿吁确立*太平洋第一战略,并多次将相当的人力、物力 投入对日作战,但罗斯福、马歇尔等仍坚持此战略。 第168页 乔治(alphonsejosephgeorges,1875—1951)法国将领。1897 年毕业 于圣西尔军校。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24 年获准将衔。1932 年任最高军 事委员会委员。1935 年获少将衔。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任东北方面军司 令,因缺乏决断能力和实战经验,全军溃败。《贡比涅停战协定》签订后, 被维希政府任命为法军总监。1943 年 5 月秘密前往北非,成为吉罗的支持者。 6 月加入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1944 年春吉罗失势后,退出政界。 乔巴山(xopлotnnhЧon6aлcah,1895—1952)蒙古 人民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1939—1952)。1921 年组建姜古人民革命党。1923 年曾在莫斯科军享学院学习。翌年起仕蒙古人民军总司令。1936 年获蒙古人 民共和国元帅衔。1939 年起任部长会议主席。同年指挥蒙军配合苏军在诺门 坎地区击败入侵日军。苏德战争爆发后,坚决支持苏联人民的工国战争。1945 年 8 月 8 日对日宣战,指挥蒙军协同中、苏军队与日本关东军作战,获胜。 后在苏联病逝。 乔伊斯(williamjoyce,1906—1946)英国法西斯分子。出生于美国纽 约,1921 年移居英国。1933 年参加*莫斯利的英国法西斯同盟。1939 年 8 月 去德国,在纳粹电台作英语播音员。企图瓦解盟国军民的斗志。遭英国人民 的蔑视,因其语调拖沓,被嘲称为“嗯嗯伯爵”(lordhaw-haw)。1945 年 5 月被英军抓获,翌年以叛国罪处绞刑。 乔治二世(georgeii,1890—1947)希腊国王(1922—1923,1935—1941, 1946—1947)。1922 年即位,次年发生政变被废黜。1935 年復位,支持*梅 塔克萨斯的独裁统治。1940 年 10 月,义大利入侵时,领导全国抗战。1941 年 4 月德军入侵后,避难伦敦,在英国支持下,建立流亡政府。参加签署* 《联合国家宣言》,并根据租借法,与美国签订供应物资的协定。为取得国 内抵抗运动的支持,于 1943 年 7 月发表广播讲话,同意战后用公民投票方式 决定希腊政体。1944 年 4 月任命*帕潘德里欧为流亡政府首脑。1946 年 9 月 回国復位,次年病死。 乔治六世(georgevi,1895—1952)英国国王(1936—1952)。乔治五 世(georgev,1865—1936)之次子。年轻时曾在皇家海军和空军服役。1920 年封为约克公爵。1936 年 12 月,继其兄逊王*爱德华八世王位。战时成为英 国以及其自治领团结的象徵。1939 年曾赴华盛顿,实现了英国在位国王首次 访美。逝世后由其女继位,为伊莉莎白二世(elizabethii,1926—)。 乔治乌-德治(gheorghegheorghiu-dej,1901—1965)罗马尼亚共产党 领导人之一。1919 年起参加工人运动。1930 年加入罗马尼亚共产党。1932 年当选为铁路工人中央行动委员会书记,领导 1933 年铁路工人罢工。1934 年被判处 12 年苦役。1935 年缺席进选为罗共中央委员。1943 年联合狱内外 党的骨干,共同制定推翻法西斯军事独裁和反对纳粹德国的计划。1944 年 8 月被营救出狱,领导八月起义,推翻安东奈斯库法西斯独裁统治,并加入反 纳粹德国的斗争。战后当选罗共中央总书记、罗工人党中央第一书记,并歷 任罗马尼亚部长会议主席和国务委员会主席。 休伊特(henrykenthewitt,1887—1972)美国海军将领。1908 年入海 军服役。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40 年获海军少将衔。1942—1943 年任美 国大西洋舰队两栖作战部队司令。1942 年 11 月参加北非登陆战役,率特混 舰队运送和掩护美军在摩洛哥西海岸登陆。同年晋升海军中将。1943 年 7 月 和 9 月先后参与指挥在义大利西西里岛和萨菜诺(salerno)的两栖登陆战。 1944 年 8 月指挥实施*龙骑兵行动,率 3 个师在法国南部土伦和坎城之间地 区登陆成功。1945 年获海军上将衔。190 年退役。 伍德(howardkingsleywood,1881—1943)英国财政大臣(1940—1943)。 毕业于剑桥大学赫苏斯学院。1918 年起当选为保守党下院议员。1931—1935 年任邮政大臣。1935—1938 年任卫生大臣。1938—1940 年任空军大臣,任内 致力于发展战斗机力量。1940 年在邱吉尔内阁中任财政大臣。两度成为*英 国战时内阁成员(1939 年 9 月至 1940 年 5 月、1941 年至 1942 年 2 月)。有 贵族称号。 伍德林(harryhineswoodring,1890—1967)美国陆军部长(1936— 1940)。早年就学于菜巴嫩大学。后在金融界供职。1933 年任陆军部助理部 长,1936 年出任陆军部长。任内支持孤立主义,反对罗斯福政府对欧洲各国 出售武器与转让军事技术,以防止美国捲入欧洲战争。1940 年卸职离任。1946 年以后曾一度出任堪萨斯州州长。 伍堂卓雄(1877—1956)日本商工大臣(1937、1939—1940)。1901 年东京帝国大学毕业,旋任海军兵工技师。24 年任吴海军工厂厂长。1926 年晋升兵工中将。1929 年被编入预备役,歷任昭和制铁所社长、南满铁道株 式会社理事和顾问,大肆掠夺中国东北钢铁资源。1937 年就任林内阁商工大 臣兼铁道大臣,并任贵族院议员。1939 年任阿部内阁农林大臣兼商工大臣。 1943 年任商工组合中央会会长。1945 年任军需省顾问,期间大力发展军工生 产。战后被指控为战犯,1947 年获释。 伏龙  太平洋战争末期日本海军实施的海上特攻作战方法之一。实为最 原始的“肉机雷”,由海军特攻兵戴上简易潜水器,带着棒状地雷,潜伏在 敌军登陆地点的海中,待敌军登陆船艇通过其头上时,即用棒状地雷冲击爆 炸后与敌艇同归于尽。从 1945 年 3 月前后起逐步组编,7 月末编成 8 个战队 (共 32 个突击队)。在 6 月间曾以两个战队先行配置在横须贺。同年 8 月日 本投降,此野蛮的自杀战法未曾实施。 第169页 伏契克(juliusfu ik,1903—1943)捷克斯洛伐克反法西斯民族英雄, 作家。早年在布拉格大学文学院求学。1921 年加入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1928 年起任《红色权利报》编辑。曾两度秘密访苏。在纳粹德国占领期间,从事 地下斗争,通过报刊唿吁人民奋起抗敌。1941 年参加组建捷共第二届地下中 央的工作,当选中央委员。42 年 4 月因叛徒出卖被捕,囚禁庞克拉采监狱。 在狱中坚贞不屈,秘密写成《绞刑架下的报告》,鼓舞和增强捷克人民反法 西斯的斗志,成为英雄主义的象徵。1943 年 9 月被杀害。 伏罗希治夫(kлnmehteфpemoвnчБopoшnлo в,1881—1969)苏联将领。1903 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十月革命后参 与组织肃反委员会(契卡)。国内战争时为红军主要指挥员之一。1921 年当 选为俄共(布)党中央委员。1924 年进入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任莫斯科军 区司令。1925 年起任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和陆海军人民委员(1934 年改称国 防人民委员)。1926 年起为党中央政治局委员。1935 年首批获苏联元帅衔。 1939 年 8 月率苏伏罗希洛夭联军事代表团参加英、法、苏莫斯科军事谈判。 1940 年起为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卫国战争时期任国防委员会委员、最高统帅 部大本营成员,并先后担任西北方向总司令、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游击运 动总司令。1943 年 1 月,作为大本营代表协调 2 个方面军的行动,突破德军 对列宁格勒的封锁。1943 年 12 月参与制定解放克里米亚的战役计划。战时 还曾出席 1941 年苏美英莫斯科会议和 1943 年德黑兰会议。战后初期曾任盟 国驻匈管制委员会主席。1946 年起任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1952 年起为苏共 中央主席团委员。1953 年当选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1960 年后离开 党政领导岗位。 伏龙芝人号潜艇(Фpyhэeвeц)苏联潜艇。为”列宁主义者” (Лehnhheц)型远洋潜艇之一。1929 年开始建造。1933 年建成,编 入波罗的海舰队。长 78 米,宽 7 米,水面排水量 1025 吨(吃水 4 米),水 下排水量 1320 吨,航速水面 14 节、水下 8.5 节,续航力水面 7000 海里、水 下 130 海里,装备 533 毫米艇首鱼雷发射管 6 个(储备鱼雷 12 枚),布雷管 2 个(储备水雷 20 个),100 毫米和 45 毫米火炮各 1 门,机枪 1 挺,艇员 52 人,自给力 28 昼夜。苏德战争期间在波罗的海作战,击沉敌舰船 12 艘, 布雷炸沉 12 艘。1943 年获近卫称号。1955 年退役。 伏罗希洛夫格勒战役  苏德战争中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1943 年 1 月 29 日至 2 月 18 日,由*西南方面军实施。史达林格勒会战后,苏军前出至 北顿涅茨河,并夺取了伏罗希洛夫格勒(вopoшnлoвгpaд)东 南的登陆场。德军企图沿河恢復防御,但难挡苏军攻势。2 月 14 日,苏军解 放伏罗希洛夫格勒,迫使德军退向米乌斯(mnyc)河。 优里卡(eureka)“德黑兰会议”的代号。 优等种族(herrenvolk)纳粹种族理论中的术语。纳粹种族理论无限夸 大人种间的差异,把人类划分成“优等种族”和“劣等种族”等,认为雅利 安人是一切高级人类的创始者和优等种族,具有高贵的血统、优美的体形和 健康的心灵,创造了人类一切有价值的成就,其中条顿人种(德意志人)又 是最优秀者,它必须开展永恆的生存斗争,保持自身血统纯洁,统治、排挤 和消灭劣等种族。 伐木着(lumberjack)*盟国第十二集团军群向北进攻科布伦茨、波思 和科隆一线德军的行动代号。1945 年 2 月 23 日开始实施。参见“莱茵河中 游左岸战役”。伐尔克里计划即“女武神计划”。 任援道(1890—1980)汉奸。号良才。保定军校毕业。35 年任国民政府 冀察政务委员会外交委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叛国投敌,任伪中华民国维新政 府绥靖部长。40 年 3 月汪伪国民政府成立后,歷任苏浙皖三省绥靖军总司令、 代理军事参议院院长、第一方面军总司令。1942 年访日,祝贺日军在太平洋 战争中的胜利。后任汪伪海军部长兼江苏省长,暗中与重庆国民政府联络, 进行反共活动。日本投降后,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任命为南京先遣军第一 路总司令。解放前夕去香港,后移居加拿大。 任弼时(1904—1950)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领导人之一。原名培国。1921 —1924 年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22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共青团中央总 书记、工农红军第六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红二军团政委。1935 年 11 月率 部参加长征。次年任红二方面军政委,坚持北上抗日方针,与张国焘右倾分 裂主义作斗争。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任前敌总指挥部政委,坚决贯彻中共 中央“逼蒋抗日”的方针。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总政治任弼时部主任, 同朱德等率八路军总部开赴山西抗日前线。1938 年去莫斯科。为中共驻共产 国际代表团负责人。1940 年回延安,任中共中央秘书长。1943 年任中央书记 处书记。45 年 6 月在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 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名誉主席。 伦茨(robertlentz,1885—1949)比利时军人。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 战,后退役。1939 年復召入伍,任第十七步兵师参谋长。1940 年 5 月,率部 抵抗入侵德军。比利时沦亡后,投身抵抗运动,组织前军官,配合*克拉塞尔 组建的比利时军团,共同反抗德国占领。1942 年 5 月被捕,1943 年 9 月囚禁 在集中营。后被苏军救。 第170页 伦斯德  即“伦德施泰特”。 伦敦会议  反法西斯国家讨论*《大西洋宪章》的会议。41 年 8 月 14 日《大西洋宪章》发表后,反法西斯各国家进一步实现团结和合作。同年 9 月 24 日,英国、苏联、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希腊、波兰、荷兰、挪威、 南斯拉夫、卢森堡和自由法国的代表,在伦敦举行参加抗击德、意侵略的同 盟国家会议。会上各国代表均在不同程度上表示贊同和支持《大西洋宪章》 的原则,从而促成了*《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和反法西斯联盟的进一步壮大。 伦德施泰特(gerdvonrundstedt,1875—1953)一译伦斯德。德国将领。 1892 年开始服役。1907 年毕业于军事学院。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任军参谋长。 战后在国防军中歷任集团军级参谋长、师长和第三军区(柏林)司令。1932 年晋升上将。希特勒上台后,积极参加扩军工作。1938 年 2 月解职和退役。 1939 年 8 月重新服役,任入侵波兰的南方集团军群司令。翌年调任进攻法国 的 a 集团军群司令,担负主攻任务,迅速获胜,晋升元帅。41 年任入侵苏联 的南方集团伦德施泰特军群司令,率所部侵占乌克兰,在*基辅会战中获胜, 进至罗斯托夫。同年 12 月在苏军反攻下败退,被希特勒解职,编入预备军。 1942 年 3 月復出任西线德军总司令。44 年 7 月,因未能阻止盟军在诺曼第登 陆,再次被希特勒解职。同年 9 月復任西线德军总司令,指挥*阿登战役。1945 年 3 月,第三次被希特勒解职。战后被囚于英国。1949 年获释,定居联邦德 国。 伦敦海军会议  三十年代英、美、日、法、意五国在伦敦举行的海军裁 军会议。1922 年*《华盛顿限制海军军备条约》签订后,列强的造舰竞赛并 未停止。1927 年英、美、日三强日内瓦海军会议失败后,海军军备竞赛更愈 演愈烈。1929 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英国深感财力不支,遂在美国支持下, 倡议再次召开英、美、日、法、意五强海军会议。第一次伦敦海军会议,于 1930 年 1 月 21 日—4 月 22 日召开。会上斗争激烈,法、意拒绝承担任何限 制义务,英、美、日互相作了妥协后于 4 月 22 日签订*《伦敦海军军备条约》。 第二次伦敦海军会议,于 1935 年 12 月 9 日至 1936 年 3 月 25 日召开。日本 坚持要拥有与美英同等的海军实力,未获同意后于 1936 年 1 月 15 日退出会 议。义大利则藉口国际联盟对意侵埃进行经济制裁,拒绝签署任何协议。最 后英、美、法三国于 1936 年 3 月 25 日签订《伦敦海军协定》,规定:战列 舰最大排水量限为 3.5 万吨,大炮最大口径限为 14 英寸;巡洋舰限为 8000 吨,大炮最大口径限为 6.1 英寸;航空母舰限为 2.3 万吨。由于日、意的退 出,协定形同一纸空文。到 1936 年 12 月 31 日华盛顿和伦敦两个海军条约失 效后,海军军备竞赛进入了无制约的时代。 伦敦海军军备条约  1930 年 4 月 22 日美、英、日、法、意五国在*伦 敦海军会议上签订的条约。条约有效期至 1936 年 12 月 31 日,主要内容为: 各缔约国在 1931—1936 年间不再建造新的战列舰,但法、意两国仍有权按照 *《华盛顿限制海军军备条约》规定的 1930 年水平继续建造战列舰,而美、 英两国则可在拆除旧舰后,继续建造新的战列舰;潜艇最大吨位限为 2000 吨,但各缔约国均可拥有 3 艘 2800 吨的潜艇;英、美、日三国在巡洋舰、驱 逐舰和潜艇上的总吨位分别应为:54.17 万吨、52.62 万吨和 36.705 万吨。 条约有效期至 1936 年年底,到期前于 1935 年再次召开会议缔结新约。该条 约因缔约国矛盾重重,未能起到抑制海军军备竞赛的作用。 伦道夫号航空母舰(randolph)美国航空母舰。1941 年下水。属“埃 塞克斯”级。排水量 2.71 万吨,航速 33 节,载机 80 余架。曾为美国第五舰 队第五十八特遣舰队司令米切尔的旗舰。1945 年先后参加硫黄岛战役、攻击 日本本土和沖绳岛战役。 伪蒙古军  日本帝国主义所控制的伪军。1936 年 5 月随*蒙古军政府同 时建立,德穆楚克栋鲁普任总司令。编成两个军,号称 1 万余人,实则不过 五至六千人。军费、武器由日本关东军供给。从军部至连队配备有日本顾问、 指导宫、教官,完全听命于日本特务机关。曾经几次整顿、改编。抗战胜利 后,被国民政府收编。 伪上海特别市政府  日军侵占上海后建立的伪政权。37 年 12 月 5 日, 日本侵略者在浦东建立“上海大道市政府”,由汉奸苏锡文任市长。1938 年 4 月 28 日,改为“上海市政督办”。同年 10 月 16 日其办公地点由浦东移至 江湾,改称“上海特别市政府”。傅筱庵首任市长,苏锡文为秘书长。先后 隶属于*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和*汪伪国民政府。陈公搏、周佛海相继为第二、 第三任市长。1945 年 8 月日本投降后被解散。 伊瓦特(herbertvereevatt,1894—1965)澳大利亚外交部长(1941— 1949)。1925 年入政界。曾任澳大利亚最高法院法官。大战爆发后,被选入 联邦众议院。41 年任工党政府检察总长和外交部长,并为战争谘询委员会成 员。多次率代表团出国访问,致力于提高澳大利亚的国际地位。主张联合美、 英等国在太平洋战区对日作战到底。1945 年出席旧金山会议,参与起草《联 合国宪章》。战后曾任副总理和联大主席(1948—1949)。着有《世界事务 中的澳大利亚》等。 第171页 伊克斯(haroldleirickes,1874—1952)美国内政部长(1933— 1946)。1897 年芝加哥大学毕业。初为记者、律师,后进入政界。1932 年为 罗斯福竞选班子成员。1933 年出任内政部长,曾兼任公共工程管理局局长, 协助罗斯福施行“新政”。三十年代后期,主张修改*中立法案以援助英法对 抗德国,同时主张对日本经济制裁以“遏制其扩张。大战期间,兼任战时固 体燃料供应署署长,实际掌管石油和煤炭生产。战后因同杜鲁门发生龃龉而 辞职。着有《一个守财奴的自传》、《秘密日记》等。 伊柳辛(cepгenbлaдnmnpobnчnльюшnh,1894—1977) 苏联飞机设计师。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应徵入沙俄军队。1918 年加入俄共(布) 党。翌年参加红军。参加过国内战争。1926 年毕业于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 院。31 年起任中央设计局局长。从事飞机研制工作。先后设计出*nл-2 型 强击机和*nл-4 型轰炸机,成为苏德战争中红军的主要机种之一。战后除 继续研制各种军用飞机外,还设计出作为苏联民航主要机种的nл-18(伊尔 -18)型和nл-62(伊尔-62)型等客机。1967 年获上将工程师衔。翌年成 为苏联科学院院士。着有《在祖国服役的各种伊尔型飞机》。 伊诺努(ismettn nü,1884—1973)土耳其总统(1938—1950)。第一 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任陆军副大臣。22 年后歷任陆军参谋总长、外交部长、 总理。1938 年起任总统。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宣布土耳其中立,并于 1941 年 3 月和 6 月分别与苏联和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1943 年 11 月第二次开 罗会议时,仍拒绝参战。翌年 8 月始与德国断交,并停止向其供应战略物资。 1945 年 3 月最终向德宣战。战后续任总理、总统等职。 伊斯梅(hastinglionellsmay,1887—1965)英国将领。桑德赫斯特皇 家军事学院毕业。1905 年入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帝国防务委员会、陆军 部等军政部门任职,1938 年接替*汉基为帝国防务委员会秘书。1940—1945 年任国防大臣参谋长,兼 *英国战时内阁的副秘书长,并参加参谋长委员会的 工作,成为邱吉尔和总参谋部之间的主要协调人,在促使政府备军事部门工 作顺利运转上发挥了重大作用。1944 年晋升上将。1946 年退役后,仍活跃于 军政界,歷任印度总督蒙巴顿的幕僚长(1946—1948)、大英国协关系国务大 臣(1951 年)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秘书长(1952—1957)。受封贵族称号。 伊万诺夫  1伊里立·伊万诺维奇·伊万诺夫(nлъrnbahobnч nbahob,1899—1967)。苏联火炮设计师。1918 年入伍。参加过国内战争。 1928 年毕业于炮兵学院。致力于研制新式火炮。1939 年制成採用履带行驶装 置的 280 毫米臼炮、210 毫米加农炮和 305 毫米榴弹炮。后又参加 100 毫米 高射炮、130 毫米双联高射炮及其他火炮的研制,对苏联炮兵装备发展起了 巨大作用。1946 年加入联共(布)党。同年成为苏联炮兵科学院士。1951 年获工程技术勤务中将衔。着有《炮架计算与设计原理》等。2弗拉基米尔·德 米特里那维奇·伊万诺夫(bлaдn-mnpДmntpnebnчnbahob,1900 —1968)。苏联将领。1918 年参军。翌年加入俄共(布)党。参加过国内战 争,1923 和 1930 年先后毕业于高级炮兵学校和伏龙芝军事学院。36 年起在 总参谋部工作。1940 年任总参作战部副部长(主管后勤)兼后方配置和供给 部长。苏德战争初期在远东方面军任第二十五集团军参谋长和第十五集团军 代理司令(少将衔)。1942 年 7 月起任副总参谋长。参与多次重大战役的制 定和计划工作。战后歷任军区副司令、副总参谋长、第一副总参谋长和总参 军事学院院长。1961 年获大将衔。3谢苗·巴甫洛维奇·伊万诺夫(cem h Пabлobnчnbahob,1907—)。苏联将领。1926 年参军。1929 年加入联 共(布)党。先后毕业于莫斯科步兵学校(1929 年)和伏龙芝军事学院(1939 年)。1940 年任步兵第一军参谋长。参加过苏芬战争。苏德战争初期任第十 三集团军作战处长(中校衔),在苏联西方战略方向作战。41 年 12 月起, 先后任第三十八集团军和坦克第一集团军参谋长、东南方面军作战部长、近 卫第一集团军参谋长和西南方面军作战部长,1942 年 12 月起歷任西南、沃 罗涅日和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参谋长,参加史达林格勒会战、库尔斯克会战和 解放乌克兰、匈牙利及奥地利等战役的准备和实施。1945 年 4 月晋升上将。 随后任远东总指挥部参谋长,参与计划和实施远东战役。战后歷任军区参谋 长、苏军副总参谋长、军区司令和总参军事学院院长等职。1968 年获大将衔。 着有《伟大卫国战争时期的苏联战略》、《战争初期》、《论军队指挥的科 学原理》等。 伊巴露丽(doloreslbarruri,1895—1989)西班牙共产党领导人之一。 早年当裁缝和厨师。1917 年加入西班牙社会党。次年以“热情之花”笔名, 在《比斯开矿工报》发表文章。1920 年参加创建西班牙共产党。曾多次被捕 入狱。1930 年当选为西共中央委员,后任政治局委员。1936 年 2 月为议员。 西班牙内战时期,积极参加领导反对佛朗哥叛乱的斗争。失败后流亡苏联。 1940 年当选为西共总书记。1960 年起任西共主席。佛朗哥死后西共重新取得 合法地位,于 1977 年回国。着有《西班牙人民的民族革命战争(1936—1939 年)》和回忆录《唯一的道路》。 第172页 伊本·沙特(abdul-azizibnsa‘ud,1880—1953)沙乌地阿拉伯国王(1932 —1953)。早年为阿拉伯部族领袖。1932 年建立沙乌地阿拉伯王国。大战爆发 后,为保卫本国安全,曾在西部和北部边境集结军队。1941 年英国和伊拉克 发生冲突时,又曾在与科威特接壤处聚集重兵。1943 年同意接受美国的租借 法案,1945 年 2 月与罗斯福会晤,签署出租石油开採权和为美国提供军事基 地的协定。后逐渐收回石油经济权益,促进了民族经济的发展。 伊号作战  日本海军在西南太平洋进行的空袭战役。为遏制盟军进攻, 1943 年 4 月初,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下达以此为代号的命令, 调集第三舰队的 150(一说 160)架飞机和第十一航空舰队的 155(一说 190) 架飞机对西南太平洋盟军海空基地进行袭击。计划战役分两个阶段:x 作战 (4 月 5—10 日)在所罗门方面进行;y 作战(4 月 11—20 日)在纽几内亚 方面进行。自 4 月 7 日起,日本海军航空兵先后对瓜达尔卡纳尔岛和莫尔兹 比港等地进行袭击,因遭美空军阻击,战果不大。4 月 16 日即告结束。 伊沙伯拉(isabe)德国占领葡萄牙本土以及马德拉群岛和亚速尔群 岛的行动计划代号,作为*菲立克斯计划的必要扩展。1940 年 11 月提出,后 来执行。 伊萨料夫(nbahctenahobnчncakob,1894—1967)苏联海军将领。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沙俄海军服没。1918 年加入红军。国内战争期间,曾在 波罗的海和里海同外国干涉军作战。1923 年毕业于海军学院首长进修班。 1930 年起歷任总参谋部作战部副处长、海军学院主任教员、波罗的海舰队参 谋长和司令。1938 年 1 月起任副海军人民委员。翌年加入联共(布)党,并 任第一副海军人民委员(至 1946 年)。1941—1943 年兼任海军参谋长(海 军上将衔)。苏德战争初期参加列宁格勒保卫战。1941 年 10 月参与准备刻 赤半岛登陆战役。翌年 4 月起先后兼任北高加索方向和北高加索方面军副司 令和军事委员。1942 年 8 月起兼任外高加索方面军副司令和军事委员,10 月在高加索会战中负重伤,治疗至 1945 年。战后曾任海军参谋长、副总司令、 海运部副部长等职。1955 年获海军元帅衔,1958 年成为科学院通讯院士。着 有《潜艇作战》、《登陆战役》、《卫国战争年代的苏联海军》、《航海史》 等。 伊格纳托夫(П tpkapnobnчnгhatob,1894—?)苏联游击队指 挥员。工程师。1913 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参加过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 曾任克拉斯诺达尔化工技术学院院长,1941 年 11 月受命组织游击队。其妻 及两子均参加了游击队。1942 年 10 月,其子叶夫根尼(ebгehnn)和根 尼(Гehnn)兄弟在炸毁德军军用列车时牺牲。被追授苏联英雄称号。在 敌人占领期间他领导的游击队共进行了 26 次战斗,颠覆列车 4 列,破坏桥樑 7 座。战后从事文学活动,为苏联作家协会会员。着有《游击队员札记》、 《我们的儿子》等。 伊巴尔纳加雷(jeanybarnegaray,1884—1956)法国合作主义分子。 1914 年起为议员。信奉法西斯主义,先后为*火十字团和*法兰西社会党副主 席。1940 年 5 月 10 日任国务部长,积极主和,反对抗战。6 月 16 日参加贝 当政府,任退伍军人和家庭部长。后任全国青年和家庭国务秘书,同年 9 月 辞职。国与其他合作主义分子产生矛盾,一度被捕,囚禁于德国。战后经法 国高级法院审理,1946 年被宣判无罪。 伊势号战列舰  日本战列舰,后改装为航空母舰。原由川崎神户造船所 制造,1918 年下水。三十年代经吴港海军工厂两次改装。1937 年 3 月第二次 改装竣工。标准排水量 3.6 万吨,最高航速 25.3 节,装备 360 毫米火炮 12 门。1942 年 5—6 月曾参加进攻中途岛的作战行动。1943 年 9 月改装成航空 母舰,减少 4 门主炮,可载飞机 22 架。1944 年 10 月参加雷伊泰湾海战。1945 年 7 月 24 日在吴港海军基地内,被美军舰载飞机炸沉。 伊尔-2 型强击机  即“nл-2 型强击机”。 伊尔-4 型轰炸机  即“nл-4 型轰炸机”。 伊拉克反英政变  伊拉克亲德派策动的反英政变。大战爆发后,伊拉克 统治集团内形成以*努里·赛义德为首的亲英派和以*拉希德·阿里为首的亲 德派,斗争日趋激烈。1941 年 2 月初组成的新政府试图调和两派矛盾,并进 一步推行亲英政策,激起亲德派高级军官的不满。同年 4 月 1 日,亲德派发 动武装政变,建立由拉希德·阿里领导的全国国防政府,以排斥英国势力为 宗旨,并努力寻求轴心国的支持。4 月底,英国派兵入境镇压,政变在没有 德、意支援的情况下,于 5 月底宣告失败。拉希德·阿里流亡国外;10 月努 里·赛义德復任首相。 伊斯的里亚冲突  1945 年 5 月南斯拉夫民族解放军同在伊斯的里亚地 区的英军之间的冲突。伊斯的里亚(is-tria)为亚得里亚海东北端的半岛, 有重要港口的里雅斯特、普拉(puia)和阜姆(fiume,现称里那卡[rijeka])。 其归属问题,在义大利和南斯拉夫之间歷有争议。1918 和 1924 年分别为意 大利占有。大战期间,南军解放了整个地区,并于 1945 年 4 月末进入的里雅 斯特,包围了德国驻军。5 月 2 日,英军也进入该市,接受德军投降并占领 港口地区。英国在美国支持下向南斯拉夫施加军事压力和外交压力,要求南 军立即撤出的里雅斯特和普拉,酿成危机。6 月,双方达成妥协,环绕的里 雅斯特划定临时分界线。 第173页 伊莉莎白女王号轮船(queenelizabeth)英国客轮。1940 年建成。排 水量 83673 吨,船长 1031 英尺,宽 118 英尺。为当时世界上最大、航速最快 的客轮。1940 年首航纽约。大战期间,用作运兵船,与姊妹船*玛丽女王号 轮船运送大量美国军队和物资到英国。 伊久姆-巴尔文科沃战役  苏德战争中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1943 年 7 月 17—27 日,由*西南方面军实施。目的是牵制并击溃德军顿巴斯集团, 阻止其兵力调往库尔斯克地域。经 10 天激战,苏军强渡北顿涅茨河,夺取并 扩大了右岸登陆场,虽未能完全突破敌人防御,但吸引了敌预备队,支援了 库尔斯克地域的友邻部队。 伊莉莎白女王号战列舰(queenelizabeth)英国战列舰。1914 年建成, 1937—1940 年改装。排水量 3.1 万吨,最大航速 24 节。装有 8 门 15 英寸火 炮,20 门 4.5 英寸火炮和 4 架飞机。大战期间,先在英国*本土舰队服役, 不久调往*英国地中海舰队。参加克里特岛战役及其他战斗。1941 年 12 月, 停泊在埃及亚歷山大港内时,被义大利潜艇以人工操作鱼雷炸伤。修復后, 被派往印度洋执行护航任务。1945 年炮击苏门答腊和在缅甸沿海以火力支援 陆上作战。 延安整风运动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进行的马克思主义教 育运动。其基本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 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中心是反对主观主义。採取“惩前毖后,治病 救人”,“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的方针。首先阅读马克思列宁主 义着作和中共中央文件,然后对照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开展批评和自我批 评,分析错误的性质、根源,定出改正错误的方法。1941 年初至 1942 年 1 月,在高级干部中首先进行;1942 年 2 月至 1943 年 10 月,在全党普遍展开: 1943 年 10 月至 1945 年 4 月,为巩固提高阶段。1945 年 4 月 20 日,中共中 央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歷史问题的决议》,对歷史上的路线是非作 了结论,整风运动胜利结束。这一运动从思想上清算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 倾错误的根源,便全党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达到空前统一,为夺取抗日故争 和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华莱士(henryagardwace,1888—1965)美国副总统(1941—1945)。 衣阿华州立学院毕业。1924 年起为农业报纸编辑和主笔。1933—1940 年任罗 斯福政府农业部长,参与实施“新政”。1941 年当选副总统。珍珠港亭变前, 主张对日採取强硬政策。美国参战后兼任供应优先分配委员会主席、经济作 战局局长等职。1944 年 6 月作为总统特使访华,与蒋介石会晤,曾商谈派遣 美军观察小组赴延安等事直。后又建议派魏德迈接替史迪威任蒋介石的参谋 长。1945 年改任商务部长。战后,因在对苏政策问题上与杜鲁门分歧而被解 职。1948 年以进步党候选人身分竟选总统朱成。着有《农业价格》、《美国 必须抉择》、《幻想的代价:亨利·华莱士日记,1942—1946》(j·布卢姆 编)。 华北事变  日本对*七七事变的一种称唿。1937 年 7 月 7 日日军挑起芦 沟桥享变后,日本政府为欺骗国际舆论,掩盖其战争企图,一面加紧策划和 准备对中国的全面进攻,一面发表“不扩大”方针的声明,把芦沟桥事变称 为“华北事变”。在*淞沪会战开始后,日本内阁会议于 9 月 2 日决定改称* 中国事变。 华沙起义  大战期间波兰军队在华沙发动的武装起义。1944 年 7 月下旬 苏联红军和波兰人民军进抵华沙近郊。波兰国家军总司令波尔-卡莫罗夫斯基 将军为在苏军到达华沙之前抢先夺取首都,控制战后波兰政局,于 8 月 1 日 下午 5 时发动代号为“风暴”的起义,起义者约 4 万余人,但仅有十分之一 的人拥有武器,波兰工人党和人民军部队随后也参加起义。8 月 4 日德军在 轰炸机和重炮的掩护下开始组织反攻,华沙军民利用路障和街垒,依靠简陋 的武器进行英勇战斗。8 月 5 日,起义遍及全城。盟国空军曾予支援,9 月 15 日,苏军一度度过维斯瓦河,但未进一步採取有力支援行动。德军利用武 器装备的优势,终于全面突破起义军防线。9 月 29 日波尔-卡莫洛夫斯基与 德军讨论停战条件,10 月 2 日签署停战协议,起义失败。起义军在战斗中阵 亡 1.5 万人,伤 2.5 万人;18 万华沙市民丧生。德军披击毙 1 万人,7000 人失踪,9000 人受伤。 华中大反攻  *华中抗日根据地军民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而实施的战略 反攻。1945 年 8 月 9 日起,该区抗日军民在陈毅等指挥下,分别向长江两岸, 津浦铁路南段、平汉铁路南段、粤汉铁路北段、陇海铁路东段及沪宁、沪杭 甬、浙赣、淮南等铁路线广大地区进攻。至 9 月 2 日,解放县城 32 座,重要 集镇 400 余个,歼日伪军 2.4 万余人。其后,继续对拒降的日伪军进攻,发 动*两淮战役、*泰兴战役、*如皋战役、*盐城战役、*高邮战役等,解放了在 南京、太湖、天目山之间的江南广大地区,并使江北的各解放区基本连成一 片。 华中方面军  日本侵华陆军在上海、南京等地作战的战略战役军团。 1937 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日本政府认为,要迫使中国国民政府投降,必 须加强在华中地区的作战。同年 10 月初,日军参谋本部决定将主要进攻方向 从华北移向上海方面。11 月 7 日下达编组命令,由*松井石根任司令官,冢 田攻任参谋长。下辖上海派遣军、第十军和第三飞行团,共 9 个师团另两个 支队。曾实施淞沪会战和进行南京大屠杀。1938 年 2 月 14 日日本大本营下 达组建华中派遣军的命令,同时撤销华中方面军、上海派遣军和第十军建制。 第174页 华中派遣军  日本侵华陆军在武汉地区作战的战略战役军团。1938 年 2 月 14 日,日本大本营决定在*华中方面军基础上组建。*畑俊六任司令官,河 边正三任参谋长。司令部设于南京。下辖 6 个师团另 1 个旅团(天谷支队) 以及第三飞行团。后又编入在台湾整训的波田支队,1938 年 8—11 月,实施 攻占武汉的作战。1939 年 9 月 23 日撤销。 华北方面军  日本侵华陆军在华北地区作战的战略战役军团。1937 年 8 月 31 日日本参谋本部为进一步扩大侵华战争,在 *中国驻屯军基础上组建。* 寺内寿一任司令官,冈部直三郎为参谋长。司令部设北平(今北京)。下辖 第一、第二军,另两个师团、中国驻屯混成旅团、临时航空兵团和特种部队。 后多次调整战斗序列,至 1945 年 8 月时下辖第一、第十二、第四十三军和驻 蒙军等。司令官继寺内寿一后为杉山元(1939 年 1 月起)、多田骏(1939 年 9 月起)、冈村宁次(1941 年 7 月起)、冈部直三郎(1944 年 8 月起)、 下村定(1944 年 11 月至战败)。曾实施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在台儿庄战 役和百团大战中遭受打击。以后又曾进行中原会战(1941 年 5—6 月)和打 通平汉线作战(1944 年 4—5 月)。1939—1943 年每年均进行治安肃正和大 规模“扫荡”作战,实行*三光政策,残杀中国人民。日本战败后向中国政府 投降。 华北驻屯军  日本驻中国华北地区侵略军的习称。 华南方面军  日本侵华陆军在华南地区作战的战略战役军团。1940 年 2 月 9 日,大本营撤销第二十一军战斗序列,在其基础上成立,编入*中国派遣 军战斗序列。同年 7 月调归大本营直辖。司令官为安藤利吉(同年 10 月起为 后宫淳),参谋长为根本博(后为栗林忠道少将),司令部设广州。辖 4 个 师团、1 个独立飞行队。以后又编入 2 个师团和 1 个旅团。1940 年 9 月 5 日 编成印度支那派遣军,在其辖下入侵印度支那北部。1941 年 7 月 5 日,大本 营为适应发动太平洋战争的需要而撤销,所辖部队除留下 3 个师团编成第二 十三军驻守华南外,调入*南方军。 华盛顿体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协约国列强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建立 的帝国主义体系,作为对*凡尔赛体系的补充,共同构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 世界格局。它由在华盛顿会议(1921 年 11 月—1922 年 2 月)上签署的*《四 国条约》、*《九国公约》和*《华盛顿限制海军军备条约》组成,确立了美 国占优势的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和统治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格局,但帝国主义 各国,特别是美、日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并未消除,最终爆发太平洋战争。 华北自治运动  日本为侵占华北而策动的一系列以“自治”为名的事 件。1935 年 10 月,在日军实际控制冀、察两省后,通过《鼓励华北自主案》, 加紧策动中国的河北、山东、山西、察哈尔、绥远 5 省“自治运动”。10 月 下旬日军首先策动*香河事件,随即又煽起河北安次、庆云、曲阳数十县所谓 的“自治运动”。11 月 24 日汉奸*殷汝耕宣告冀东停战区“自治独立”,随 后成立*冀东防共自治政府,使冀东 22 个县脱离中国政府统治。与此同时, 日本先后对北洋军阀余孽孙传芳、张敬尧、吴佩孚和地方实力派阎锡山等进 行策反,并不断威胁平津卫戌司令兼北平(令北京)市市长、冀察政务委员 会委员长兼河北省政府主席宋哲元宣布“华北自治”。11 月 26 日中国国民 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被迫撤销。12 月 18 日蒋介石政府不顾全国人民的 强烈反对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满足了日本侵略者实现“华北特殊化”的要 求。 华尔华尔事件  义大利武装进犯衣索比亚的事件。34 年 12 月 5 日, 意军从意属索马利亚向衣索比亚境内的华尔华尔(wai-wal)地区发动进攻, 使衣索比亚军民蒙受重大损失。事发后,义大利政府反诬衣索比亚军队 首先发起攻击,要求埃方道歉,并赔偿损失。该事件系义大利大举入侵埃塞 俄比亚的前奏。 华西列夫斯基(aлekcahдpmnxanлobnчbлeb—cknn,1895 —1977)苏联将领。1915 年阿列克谢军事学校速成班毕业后服役。参加过第 一次世界大战,升至上尉。十月革命后加入红军,参加国内战争。二十年代 任步兵团长,1931 年调到红军军训部工作。1934—1936 年任伏尔加河沿岸军 区军训部长。1937 年在总参军事学院毕业后,调至总参谋部任战役训练处 长。1938 年加入联共(布)党,翌年升任总参作战部副部长。*苏芬战争期 间曾任代理副参谋长,参加缔结《苏芬和约》的谈判。1940 年 11 月随同莫 洛托夫赴柏林会谈。1941 年苏德战争爆发时为少将。同年 8 月被任命为副总 参谋长兼作战部部长。翌年 4 月晋升上将,6 月任总参谋长,10 月兼任副国 防人民委员。主持制定史达林格勒、库尔斯克、顿巴斯、第聂伯河右岸乌克 兰、白俄罗斯以及波罗的侮沿岸等华西列夫斯基一系列重大战役的作战计 划,并负责组织和部署兵力、后勤供应和准备预备队;曾被多次派赴前线, 以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代表身份协调各方面军的作战行动,成为史达林战时主 要军事助手之一。1943 年获苏联元帅衔。1945 年 2 月正式成为最高统帅部大 本营成员,辞去总参谋长之职,改任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司令,指挥实施* 东普鲁士战役。同年 6 月调任远东苏军总司令,指挥实施*远东战役。战后歷 任总参谋长、武装力量部部长、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国防部总监组总监等职。 着有回忆录《毕生的事业》。 第175页 华兴商业银行  抗日战争期间伪*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商业银行。1939 年 5 月 1 日在上海成立总会。5 月 16 日开始对外营业。资本总额为 5000 万元, 其中维新政府认股 2500 万元,其余则由三井、三菱等六家日本银行分担。该 行除经营普通银行业务外,兼总理国库,发行“华兴券”。同年 7 月 1 日, “华兴券”在华中沦陷区流通。1941 年 1 月,併入汪伪*中央储备银行。 华中抗日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在华中敌后创建的抗日根据地的总称。包 括江苏、安徽、湖北大部及河南、浙江、湖南一部。1937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 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挺进长江南北,在华中地区广泛开展游击战 争,创建抗日根据地。199 年春,新四军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向南巩固,向 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粉碎日伪军的“扫荡”、“清乡”和国民 党顽固派的封锁、进攻,使抗日根据地迅速发展。1940 年 11 月成立华中新 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叶挺、粟裕任正副总指挥,刘少奇任政委。至抗战 结束,该区部队达 31 万亲人,对敌作战 1.93 万次,毙伤日伪军 31.7 万余人, 形成苏南、苏中、苏北、淮北、淮南、皖中、鄂豫皖边、浙东、苏浙皖边、 湘鄂赣边 10 个战略区。 华北抗日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在华北敌后创建的抗日根据地的总称。包 括河北、山西、山东全省,河南、绥远、察哈尔、热河及辽宁、江苏等省各 一部。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深入敌后,广泛 发动群众,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的战略方针,在华北敌后先后创建了晋察 冀边区、晋冀鲁豫边区、晋绥边区、山东区等四大抗日根据地。抗战后期, 又开闢了一个河南区。至抗战结束,八路军在华北战场对敌作战近 10 万次, 毙伤日伪军 70 余万人,解放了大片国土。据 1944 年 9 月统计,华北敌后抗 日根据地共建立 68 个专署,456 个县抗日民主政权。为坚持长期抗战和争取 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华北政务委员会  日本帝国主义控制中国华北行政和掠夺资源的机 构。1940 年 3 月*汪伪国民政府成立前,根据日本政府的意图,由华北临时 政府改称而成。负责处理河北、山东、山西 3 省及北平(今北京)、天津、 青岛 3 市的占领区政务,承担所谓“防共、治安、资源的经济开发及调节物 资供求关系”等任务。名义上隶属汪伪政权,实际上完全由日本华北驻屯军 操纵。先后由王克敏、王揖唐等人任委员长。1945 年 8 月日本投降后宣布解 散。 华沙-波兹南战役  苏德战争后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维斯瓦河-奥 得河战役的组成部分,1945 年 1 月 14 日至 2 月 3 日,由*白俄罗斯第一方面 军实施。苏军首先突破德军维斯瓦河防御,将敌分割成若干孤立部分,然后 分兵向波兹南和罗兹方向突击,1 月 17 日解放华沙,l 月 19 日攻占罗兹,1 月 25 日封锁波兹南要塞,合围守敌 6 万人,2 月 3 日前出至奥得河,夺取屈 斯特林登陆场。经此战役,德军华沙集团被歼,苏军消除了进攻柏林的主要 障碍。 华南抗日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在华南敌后创建的抗日根据地的总称。 1938 年 10 月广州沦陷后,中国共产党在广东各地先后成立东江纵队、琼崖 纵队、珠江纵队、韩江、纵队、中区纵队、南路(雷州半岛)纵队等人民抗 日武装,坚持敌后游击战争,创建以东江区、琼崖区为主体的抗日根据地, 至抗战结束,该区部队达 2 万余人,对敌作战近 3000 次,毙伤日伪军 2.2 万人。 华南抗日游击队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抗日战争期间中共广东 省委发动群众相继成立的东江纵队、琼崖纵队、珠江纵队、韩江纵队、中区 纵队、南路纵队等抗日武装的统称。从广州沦陷至 1945 年 8 月的近 7 年中, 对日伪军作战近 3000 次,歼敌 2.2 万亲人,本身从数百人发展到 2 万多人, 创建了抗日根据地,控制了数百里海岸线,威胁着日军占领的香港、广州等 重要城市,在战略上配合和支援了全国抗战及盟军在东南亚的作战。 华盛顿号战列舰(washington)美国战列舰。1937 年建造。属“北卡 罗来纳”级,排水量 3.5 万吨,配备 16 英寸大炮 9 门,有雷达定向火力控制 系统。1941 年服役,编入美国太平洋舰队,后赴南太平洋海域作战。1942 年 9 月起参加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11 月 14 日在瓜达尔卡纳尔岛海战中 击沉日本雾岛号战列舰。1943 年编入美国第五舰队,参加吉尔伯特群岛战 役。1944 年先后参加马绍尔群岛战役、马里亚纳群岛战役和雷伊泰湾海战并支 援美军登陆菲律宾群岛。1945 年 2 月参加硫黄岛战役,3 月随舰队攻击日本 本土,4 月参加沖绳岛战役。 华中振兴株式会社  日本掠夺中国华中资源及垄断占领区经济的中枢 机构。1938 年 11 月成立。创设资本 1 亿日元,总部设在上海,分部在东京, 另在南京、浙江等地设有办事处。首届总裁为儿玉谦次。受日本政府操纵和 监督,拥有特权,可在 5 年内享受政府的补助金,并可发行 5 倍于其资本的 华中振兴债券。设有华中矿业、华中水电、上海内何、电气通信、上海恆产、 公共汽车、华中水产、大上海瓦斯、华中蚕丝、华中铁道、淮南煤矿、华中 盐业、华中轮船、华中火柴等分公司。垄断华中占领区的全部工矿交通事业, 大肆掠夺中国则富,抗日战争胜利后,被中国国民政府接收。 第176页 华北开发株式会社  日本控制和掠夺中国华北占领区经济的中枢机 构。根据 1938 年 4 月 30 日公布的法令于同年 11 月 7 日建立,资本总额 3.5 亿日元,由日本政府和民间对半投资。民间股份中大部分为三菱、三井、住 友等则阀的投资。首届总裁大谷尊由,总社在东京,北平(今北京)没有分 社。资金主要用于运输、交通、港湾、通讯、电业、矿产、制盐业等。对中 国华北地区进行残酷的经济掠夺,资金迅速增至 1940 年底的 5.53 亿日元。 日本战败后,于 1945 年 9 月 30 日被封闭。 华沙犹太人区起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规模最大的犹太人反法西斯 起义。1940 年 10 月德国驻波兰总督*弗兰克下令将华沙等地犹太人全部驱入 犹太人区,人数 40 余万人。犹太人区内既无医疗设施,又缺少粮食和水的供 应,导致居民大批死亡。196 年 7—9 月区内 31 万犹太人又被强行运往各灭 绝营杀害。同年 10 月倖存的犹太人纷纷组织起来进行自卫。在*波兰人民近 卫军和*波兰国家军的帮助下秘密购进军火,建立起义队伍,进行作战训练。 1943 年 1 月爆发零星战斗,德国占领当局一面将犹太人诱骗出该区加以屠 杀,一面准备大规模镇压。4 月 19 日起义开始。犹太人战斗组织负责人安涅 列维奇(morde插ianielewicx,约 1919—1943)为起义指挥。起义得到华 沙居民和各地下武装组织的支持,英勇抗击拥有优势装备的德军,坚持抵抗 28 昼夜。5 月 16 日停止战斗,犹太人区被夷为废墟,7000 余犹太人阵亡,5 万多犹太人被俘并送往灭绝营。德军伤亡人数达 1000 人以上。 华侨爱国救亡运动  抗日战争期间爱国华侨支援祖国抗故事业的运 动。抗战爆发后,侨居世界各地的 1000 余万华侨,先后建立了全欧华侨抗日 救国联合会、旅美侨胞义捐救国会、墨西哥华侨抗日后援会、厄瓜多华侨 救国总会、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等约 649 个团体。他们“输财助战”, 捐款总数达 50 亿法币,还大量认购公债,捐献抗战物资。并积极回国参加抗 战,仅粤籍华侨就达 4 万余人,成立各种由专门技术人员组成的救国团体, 如逼罗华侨汽车司机工友归国服务团、新加坡机器工程回国服务队、非洲汽 车工友服务队、缅甸华侨义勇工程队、星洲华侨救护队、越南华侨童子军战 地服务团、美洲华侨航空义勇军、菲律宾华侨飞行员战斗队和整修飞机工程 员服务队等,驰骋抗战疆场,不少人为国捐躯。同时,在侨居国积极开展抵 制日货、罢工罢职、破坏日本原材料装卸运输等斗争。在政治上促进国共两 党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与发展,为抗战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华中一九四五年攻势作战央委员会  *华中抗日根据地军民对日伪军 的攻势作战。1945 年春夏,华中新四军各部队执行中共中央提出的“扩大解 放区,缩小沦陷区”的战略方针,连续发起攻势作战。4 月,新四军第三师 和苏北军区发起*阜宁战役。4—5 月新四军第四师和淮北军区发动春季攻 势,歼日伪军 3000 余人,攻克泗阳县城。6—7 月新四军第四师和淮北军区 发动*睢宁战役。至 8 月,华中新四军共攻占县城 3 座,拔除据点百余处,歼 敌 3 万余人,争取伪军 4700 余人反正,使华中各根据地连成一片,为战略大 反攻创造了条件。 华中一九四四年攻势作战  *华中抗日根据地军民对日伪军的攻势作 战。1944 年春起,华中新四军各部队发起攻势作战。3 月苏中军区发动*车桥 战役。4 月苏北军区发动*高杨战役。3—6 月新四军第四师和淮北军区发动春 夏季攻势,解放皖北泗县、灵壁和苏北瞧宁之间地区。5—6 月苏中军区和新 四军第一师发动夏季攻势,歼敌 1000 余人,攻克据点 28 处。同时,新四军 第五师在湖北省潜江、石首、黄冈地区发动夏季攻势,歼敌 1000 余人,攻克 据点多处。8—10 月苏中军区发动秋季攻势,攻入苏南溧水、溧阳和浙北长 兴等县城。1 年间共作战 6500 余次,歼日伪军 5 万余人,解放 160 万人口, 为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大反攻创造了条件。 华盛顿限制海军军备条约  美、英、日、法、意五国关于限制海军军 备的条约,为*华盛顿体系组成部分之一。1922 年 2 月 6 日在华盛顿会议上 签订。规定美、英、日、法、意五国战列舰的总吨位应维持 5:5:3:1.75: 1.75 的比例;而航空母舰总吨位的限额则为:美、英各 13.5 万吨,日 8.1 万吨,法、意各 6 万吨。同时规定在太平洋中部和西部禁止建立新的海军基 地,即美、英两国不得在距日本 5000 公里以内的地区拥有海军设施。 自由轮(libertyships)大战时美国大量生产的一种货船。绰号“丑小 鸭”。主要用于运输战争物资。一般为 1—1.4 万吨级,航速 10 节。1941 年 9 月建成第一艘。随着战争的发展,对该型货船的需求越来越大。在实业家* 凯泽等人的努力下,生产周期从 200 天缩短到 7 天。后又制造出其改进型* 胜利轮。战时美国共制造此两型货船约 6000 艘,耗资达 130 亿美元,在战时 海上运输中起了重大作用。 自由法国(francelibre)大战期间戴高乐在海外领导建立的法国抵抗 运动。1940 年法国沦陷后,6 月 18 日,原国防部和陆军部次长戴高乐在英国 伦敦发表广播演说,号召人民继续抗战。不久,建成抵抗运动武装,8 月 29 日,正式取名自由法国,以洛林十字为其象徵。初仅拥有 7000 余人,包括驻 英法国军队、战前侨居英国的法国志愿人员及法国海军若干分队。后因法属 海外殖民地的加入并得到英国支持,力量逐渐壮大。1940 年 10 月,在布拉 柴维尔成立*帝国防务委员会,巩固了在非洲的基戴高乐检阅自由法国军队 地。此后在中东、北非、东北非与英军配合作战,抗击维希政府军和德军。 所属*中央情报和行动局则在国内开展地下活动,推动了国内各派抵抗力量的 联合。1941 年 9 月 24 日,在伦敦成立以戴高乐为首的法兰西民族委员会, 统一领导全国抵抗运动。1942 年 7 月 14 日,改名为*战斗法国。 第177页 自由射手(franc—tireur)大战期间法国国内的抵抗组织。1941 年底 正式建立。因出版《自由射手报》,故名。其前身为 1940 年底成立的“法国 一自由”参加者多为社会党人和激进党人,观点比较激进,成员达 3 万余人。 领导成员中有歷史学家*布洛克。成立战斗小组,并组织*马基。曾于 1942 年 11 月,四出袭击合作主义分子。同年底和自由法国建立联繫。1943 年 5 月加入*民族抵抗委员会。 自由法国师(divisionfrancaiselibre[1re],缩写 dfl)战斗法国所 属地面部队。1943 年 2 月 1 日由第一和第二*自由法国旅正式组成。同年 7 月第三自由法国旅亦编入。曾参加突尼西亚战役。后更名为自由法国第一步兵 师,于 1944 年 4—6 月赴义大利配合盟军作战,8 月在法国南方登陆,先后 参加解放里昂和土伦的战斗,并转战孚日山区。同年底,德军在阿登地区发 动进攻后,奉调驰援斯特拉斯堡。1945 年初进入阿尔萨斯,经多次战斗,抵 达莱茵河。欧战结束后集中于巴黎地区。1945 年 8 月 15 日解散。 自由法国旅(brigadesfrancaiseslibres,缩写 bfl)自由法国所属地 面部队。1941 年春由原法国东方旅扩建而成。1940 年 10 月 21 日戴高乐下令 建立法国东方旅,配合英军在衣索比亚境内作战。1941 年春参加叙利亚战 役后,即扩建为 2 个自由法国旅,归英国第八集团军指挥,赴利比亚作战。 1942 年 6 月,由 *柯尼克率领的第一自由法国旅坚守比尔哈凯姆 (birhacheim),重创来犯德军。同年 10 月,参加阿拉曼战役。1943 年 2 月 1 日第一和第二自由法国旅正式合编成*自由法国师。 自由泰运动(khabuankanserithai)简称“自由泰”。大战期间泰国的 抗日爱国组织。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侵入泰国。泰国总理*銮披汶为迎合 占领军的旨意,于 1942 年 1 月 25 日向英美宣战。此事引起国内外亲同盟国 人士的不满。泰驻美大使社尼·巴奠(senipramoj,1905—)拒绝将宣战书 递交美方,并发起成立该组织,不久即得到国内*比里·帕依荣的响应。其宗 旨是:与盟国(主要是美国)合作,准备反日武装起义。国内部分在比里·帕 侬荣领导下,联合爱国军官、政府官员、知识分子等,进行地下活动,成立 抗日武装,至 1944 年底已发展至 5 万多人。国外部分在社尼·巴莫领导下, 吸收了许多泰国留学生,坚持每天对泰广播,宣传抗日,井秘密培训谍报人 员回国活动,与国内自由泰运动成员接触。他们从盟国取得武器弹药,并配 合盟军反攻泰国。日本投降后,于 1946 年初停止活动。 自由义大利(italialibera)义大利反法西斯组织。1924 年在佛罗伦 萨成立。成员 200 余人。领导人有加里波第(deciogaribaldi)将军、罗塞 蒂(raffaellorossetti)和罗西(ernestorossi)1897—1967)等。在意大 利中、北部各地均设有分部,曾举行反对墨索里尼独裁的游行和散发要求恢 復民权的传单。1925 年被取缔,此后其大部成员流亡国外,加入*正义和自 由,继续进行反法西斯的斗争。 自由志愿军团(corpovolontaridelibertá)义大利反法西斯抵抗运 动联合游击部队。参加抵抗运动的备党派为提高作战效率,于 1944 年 6 月 9 日将所领导的游击队联合组成。由北意民族解放委员会领导,建立总指挥部, 下设各分指挥部,负责具体军事行动。*卡尔多纳任司令,*隆哥和*帕里任政 委。在大战中,牵制大批德军,并沉重打击了墨索里尼傀儡政权。1945 年春 人数增至 15 万人,分编为 104 个师、52 个独立旅。在光復义大利北部的斗 争中发挥巨大作用。 自由的党代会(reichsparteitagderfreiheit)纳粹党第八次集会性代 表大会。为庆祝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军事条款,获得重整军备的自由, 故名。1935 年 9 月 10—16 日在纽伦堡举行,30 余万人参加集会和游行。希 特勒、罗森堡、戈培尔等相继发表演说,鼓吹种族主义、军国主义,并大肆 攻击共产主义,会议期间*党卫队、*希特勒青年团等纳粹党分支组织轮流集 会和游行,9 月 16 日举行武装部队阅兵式。该次会议还颁布了*《纽伦堡法》 的主要条款。 自由印度临时政府  大战期间日本在东南亚筹组的印度傀儡政权。1943 年 10 月 21 日,由日本人召集在新加坡召开的印度独立联盟东亚代表者大会 上成立。*博斯任主席。随后向英、美宣战。打出“日印合作,向独立迈进” 的旗号。1944 年 1 月 7 日,博斯率该“政府”进入缅甸,在仰光设立办事处, 直接参加对英作战。1945 年日本投降后瓦解。 自由法国总代表团  戴高乐派驻本土的代表团。1941 年底开始活动。 初由*穆兰领导,1943 年 9 月由波拉埃尔(emileboer,1890—1978)继 任,1944 年 4 月又由*帕罗迪出任总代表,并由*沙邦-戴尔马等军事代表协 同工作。随着法国解放的临近,渐成为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设置在本土的 代表机构。该组织极力抑制法国共产党的力量,阻止盟军在被解放地区建立 行政管理机构,使各地政权顺利转入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手中。 自 由 射 手 和 游 击 队 (francs-tireursetpartisansfrancais,缩写 ftpf)大战期间法国国内的抵抗组织。1942 年初建立。其名来源于 1870 年 普法战争时法国人民武装的称谓。领导机构为民族军事委员会,下设情报、 卫生、军事处,法国共产党在其中起领导作用。每 7 人为一组,后出现连和 营的编制;附有军官学校,专事培训干部。发行《法国至上报》,宣传抗战 思想。其武装斗争范围逐步扩大,成为法国本土最大的一支武装抵抗力量。 1944 年初加入*法国内地军。 第178页 自由缅甸行政委员会  太平洋战争初期缅甸的行政机构。1941 年底* 缅甸独立军随日军进入国内,在各地取消英国殖民机构后建立。该委员会力 图实施经济和政治上的管理,受到人民欢迎,1942 年 3 月又成立“缅甸中央 行政机构”,扩大了管理范围,引起日本人的疑虑。同年 6 月,被日本占领 当局强行取缔。 自由德国民族委员会(nationalkomiteefreiesdeutd)一译“自 由德国全国委员会”。德国反纳粹和反战组织。由德国共产党领袖皮克和乌 布利希发起,1943 年 7 月 12—13 日在莫斯科附近成立,工人诗人魏纳特 (erichweinert,1890—1953)任主席。成员初期为德国共产党员、德国战 俘和侨居苏联的德国反法西斯人士,后扩大到国内和旅居西欧、南欧各国的 德国人士。宗旨为尽早结束战争,推翻纳粹政府,成立民族民主和平政府, 逮捕和审判战争祸首,在德国恢復民主自由。拥护此委员会纲领的组织有德 国军官联盟(1943 年 12 月在苏联成立,成员为被苏军俘虏的德国中高级将 领,后加入此委员会);德国侨民联盟(1943 年 11 月在法国成立,成员为 德军官兵、德国侨民和托特军事工程公司的工人,出版地下刊物《西线士兵》, 曾倡议组编“自由德国”军队,加入法国抵抗运动部队作战);自由德国反 法西斯委员会(由在希腊的原德军官兵组成,曾出版地下刊物《地中海士 兵》)。委员会广泛开展活动,向德军官兵和德籍侨民宣传反战思想,后在 国内许多地区和城市成立地下活动小组,曾协助盟军解放德国。1945 年 11 月 2 日解散。 血盟团  日本右翼恐怖组织。1931 年*十月事件败露后,由法西斯分子* 井上日召组织。成员共 14 人,以农村青年和学生为主体。採取“一人杀一人” 的方针,准备暗杀井上准之助、团琢磨、若槻礼次郎、西园寺公望、池田成 彬、德川家达、币原喜重郎、牧野伸显等人,企图以此“打倒政党、财阀和 特权阶级”,在日本实现“君民共治”的法西斯制度。1932 年先后刺杀了民 政党选举委员长井上准之动、三併合名会社理事长团琢磨。后警视厅将所有 成员逮捕。参见“血盟团事件”。 血盟团事件  1932 年日本*血盟团进行的暗杀事件。日本发动九·一八 事变后,国内右翼势力企图利用恐怖手段废除“政党政治”,确立法西斯统 洽。在此背景下,以井上日召为首的血盟团,于 1932 年 2 月 9 日和 3 月 5 日,接连刺杀*井上准之助和”团琢磨。警视厅查获并逮捕了血盟团全部成员, 于翌年 6 月开始审判,1934 年 11 月判处井上日召、小治正、菱诏五郎无期 徒刑,其余分别判处 3—15 年有期徒刑。但日本政府旋即在 1940 年 11 月将 他们全部释放。 向议会进军事件  见“斯达维斯基事件”。 后官淳(1884—1973)日本将领。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1932 年任关东军司令部参谋,负责掌管“满洲国”的交通。1935 年任陆军省人事 局长,*二·二六事件后任陆军省军务局长。1938 年后歷任第二十六师团长、 第四军司令官、华南方面军司令官、中国派遣军总参谋长等职,率部侵略和 屠杀中国人民。1942 年 2 月任参谋本部次长,同年晋升大将,协助东条英机 指挥陆上作战。1944 年 8 月任关东军第三方面军司令官。日本投降后作为战 犯被拘留在苏联西伯利亚。1956 年获释回国。 行动堂(partidod′anzione)义大利政党。由*正义和自由成员、卡罗 吉罗(guidocalogero)为首的自由社会主义者和*帕里领导的激进民主主义 者组成。1943 年 1 月正式建立。该党崇尚马志尼的革命业绩,出版地下刊物 《自由义大利》,发表建立共和国和进行民主改革的纲领。1943 年 9 月支持 并加入新建立的义大利民族解放委员会,召开佛罗伦斯大会,决定开展武装 斗争。曾先后在义大利北部组织罗萨利、正义和自由、自由义大利等纵队, 所属游击队逾 5 万余人,仅次于义大利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在光復国土 的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初拒绝与巴多里奥合作,后加入巴多里奥第二 届内阁和博诺米第一届内阁。其领导人帕里曾一度组阁(1945 年 6—11 月)。 但因成员复杂,缺乏明确纲领,内部分歧日趋尖锐,战后于 1946 年瓦解。 全德经济院(reichswirts插ftsverb nde)亦译“帝国经济商会”或 “全国经济协会”。纳粹德国经济统制机构。根据*《德国经济有机结构条例》 设立,隶属经济部,通过职能性和区域性调节机构对国民经济实行自上而下 的双重交叉控制。头目为巴伐利亚垄断资本家阿尔伯特·比索。 全国经济协会  即“全德经济院”。 全国谘询会议(consultanazionale)义大利王国的谘询机构。1945 年 4 月 25 日,由义大利摄政王翁贝托二世下令成立。组成民族解放委员会的各 政党、义大利总工会和各游击队均派代表参加。1945 年 9 月 25 日举行首次 会议,1946 年 3 月 9 日宣告结束。其间曾讨论过就政体举行公民投票的问题, 并就税收、财政、选举法诸问题向政府提出过建议。它的部分代表后被选入 制宪会议。 全国砸玻璃窗之夜  即“水晶之夜”。 第179页 全国备界救国联合会  简称“全救会”。全国性群众抗日救亡团体。 1935 年*一二·九运动后,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形成新高潮,上海、北平 (今北京)、天津、武汉等地纷纷成立各界救国会。在中国共产党推动下, 各地救国会代表于 1936 年 5 月 31 日集会上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 发表成立宣言并通过《抗日救国初步政治纲领》。向全国各党派建议:立即 停止军事冲突,释放政治犯,并派正式代表进行谈判,制定共同救国纲领, 建立统一的抗日政府等。该会成员包括各方面的爱国人士,採取委员制的组 织形式,设执行委员 41 人,宋庆龄、马相伯、何香凝、沈钧儒等 15 人为常 务委员。以《救亡情报》为机关报,每周出版一期。抗日战争爆发后,该会 利用参加国民参政会和报刊杂志等阵地,採取合法斗争形式,进行抗日、团 结和民主的宣传。1942 年底,以团体会员加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抗战胜 利后,改称中国人民救国会。 全国防止战争委员会(nationaicouncilfortheprevertionofwar)美 国*孤立主义组织。成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开始支持通过国际合作来制 止战争的集体安全政策。1934 年以后转变立场,认为坚定地奉行中立主义政 策是使美国置身欧洲冲突之外、避免战争的最好途径。1938 年后,支持贸易 禁运和*《勒德洛修正案》,反对*现购自运和废除武器禁运。该组织同劳工 组织有较密切的关系,与 *美国第一委员会性质相同,但财力和影响均不及后 者。 全国法西斯文化研究所(istitutonazionaledicul-turafascista)意 大利宣传法西斯文化的机构。1925 年由*真蒂莱发起成立,并任所长。宣称 目的为提高工人文化太平,但在 20 余万成员中,工人仅占 1.2 万余人。该所 在全国各地设分所,均由国家法西斯党直接控制,归属人民文化部领导。大 战期间积极进行战争宣传,支持政府推行种族主义政策。经常组织报告会、 电影招待会和音乐会,以提高民众斗志,但收效甚微。义大利投降后彼取缔。 全欧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  海外华侨的抗日救亡团体。1936 年 9 月 18 日,由陶行知、王海镜、胡秋原等在巴黎发起建立。宗旨是不分党派、阶级、 职业、信仰,实行全民团结,抗日救国,并增进侨胞福利。由王海镜、胡秋 原等 11 人为常委,下设秘书处、宣传部、组织部、财政部、侨务部。创办会 刊《联合战线》,邀请杨虎城、陈铭枢、方振武、吴玉章等作抗日救亡报告; 全力促进全国团结和统一,一致抗日;提倡国货,抵制日货;筹集抗战经费 和物资,组织归国人员参加抗战。 合作主义分子(coborationist)战时法国亲德分子的称谓。1940 年 10 月 31 日,贝当在蒙都瓦尔(mon-toir)与希特勒会晤后声称:“我走 上了合作(cobo-ration)的道路”。此后法国的投降派遂有合作主义分 子之称。他们奉行的卖国政策也被称为合作主义(co-borationism)。当 今西方史学界习惯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有投靠纳粹德国和日本的各国投 降派,如挪威的“吉斯林和缅甸的”巴莫等均称为合作主义分子。 企业号航空母舰(enterprise)美国航空母舰。1933 年建造,1938 年 服役。排水量 2 万吨,航速 34 节,载机约 80 架,配备有 8 英寸火炮。战时 主要在太平洋海域对日作战,曾担任南太平洋美军司令和第五舰队司令哈尔 西的旗舰。1942 年 2 月 1 日首战,参加袭击马绍尔群岛的日军基地。同年 6 月参加中途岛战役,8 月支援美军登陆瓜达尔卡纳尔岛,在东索罗门群岛海 战中受伤,10 月在圣克鲁斯群岛海战中再度受伤。1943 年 11 月,参加吉尔 伯特群岛战役。1944 年先后参加马绍尔群岛战役、菲律宾海海战、雷伊泰湾海 战。1945 年 2 月参加硫黄岛战役,3 月在攻击日本本土时受伤,4 月参加沖 绳岛战役时被日军”神风特攻队击伤。六十年代初退役。后美海军以第一艘 核动力航空母舰重新命名。 杂技家(acrobat)1942 年北非英军拟从昔兰尼加向的黎波里塔尼亚进 军的代号,未及实施。是年 1 月初,在英军”十字军的行动打击下,德意军 退到阿盖拉(aghei)-马腊达(marada)一线。英国中东战区总司令*奥 金莱克估计隆美尔部喘息甫定,无力反扑,英军也亟需休整补充,遂拟定此 计划,企图作好向前线集中兵力和供应安排后,于 2 月间重新发起进攻,直 捣的黎波里塔尼亚,以配合盟军的*体育家行动。不意,隆美尔于 1 月 21 日 突然率部反扑,英军连连败退,此计划遂告吹。 旭当(camille插utemps,1885—1963)法国副总理(1940 年)。以激 进自由党身份长期担任议员。1930 年以后曾多次组阁。1938 年德国吞併奥地 利后辞去总理职务,1940 年任政府副总理。6 月 15 日,在内阁会议上曾建议 向德国试探停战条件。贝当组阁后,继续任副总理。不久,支持贝当取得全 权,建立维希政府。1940 年 11 月以密使身份前往美国,随后即定居美国。 1947 年 3 月被法国最高法院缺席判处 5 年徒刑。1954 年判决无效后曾回国。 后死于华盛顿。 匈牙利民族独立阵线(magyarnemzetifüggetlen-ségifront)匈牙利反 法西斯统一战线。1944 年 12 月初,匈牙利共产党、匈牙利社会民主党、小 农党和工会于塞格德组成。各党派接受匈共提出的《在民主的基础上重建和 发展匈牙利》的纲领,其要点为立即开展反德斗争、全力支援苏军、清洗法 西斯、保障人民自由、改善群众生活、实行土地改革等。随即在各地建立民 族独立阵线地方委员会,并推动召开临时国民大会和建立临时政府,为解放 全国和进行民主改革打下了基础。 第180页 匈牙利临时国民大会  匈牙利反法西斯力量召开的会议。由*匈牙利民 族独立阵线倡导,1944 年 12 月 21 日在德布勒森召开。共有代表 230 人,其 中工人、农民、手工业者、进步知识分子占大多数,分属共产党、小农党、 社会民主党、全国农民党和无党派。次日建立临时政府,执行民族独立阵线 纲领,推动全国的反法西斯斗争,促成国内民主改革,为人民民主革命创造 了条件。 匈牙利反法西斯抵抗运动  大战期间匈牙利人民反抗纳粹德国占领的 斗争。1941 年 6 月匈牙利霍尔蒂政权参加侵苏战争后,匈牙利共产党在国外 建立“科苏特电台”,翌年 2 月又创办地下报纸《自由人民报》进行反战宣 传,并组织人民开展游行、示威等各种形式的斗争。匈共在 1942 年 12 月曾 提出民族独立阵线纲领,但 1943 年 6 月即自行解散,改名“和平党”,使反 战运动一度受挫。1944 年 3 月德军直接占领匈牙利后,匈牙利社会民主党、 匈牙利小农党接受和平党的建议,于 5 月建立匈牙利阵线。同年 9 月,匈牙 利共产党重建,随后在各地建立游击队。同年秋*萨拉希取代霍尔蒂掌权后, 匈共又公布《在民主的基础上重建和发展匈牙利》的纲领,与小农党、社会 民主党等建立*匈牙利民族独立阵线,并召开临时国民大会和成立临时政府, 与盟国签订停战协定,对德宣战。以后配合苏军于 1945 年 4 月解放全境。 名誉雅利安人(honoraryaryans)希特勒对日本人的称唿。希特勒原宣 称亚洲人不属于*优等种族,1936 年 11 月 25 日德国同日本签订*《反共产国 际协定》后,为不使其同纳粹种族理论相矛盾,遂改而声称日本人虽不属于 雅利安人种,但具有同样高尚的血统,系所谓“名誉雅利安人”。 各省解放委员会itésdépartementauxdelibé-ration,缩写 cdl) 1944 年法国抵抗运动为准备全民族起义,迎接解放,经*法兰西民族解放委 员会贊同,由*民族抵抗委员会在各省建立的机构。一般由 10—18 人组成, 并形成领导核心,各党派及抵抗组织均有代表参加。积极配合盟军作战,促 进各地武装斗争的开展,在保障运输畅通、维持正常供应、清除合作主义分 子和重建家园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1945 年秋随着“法国内地军的解 散,逐渐停止活动。 多田骏(1882—1948)日本将领。1913 年毕业于陆军大学。早年在参谋 本部任职。1926 年在中国北洋军阀部队中任军事教官。1931 年任日军第十六 师团参谋长,后任野战重炮第四旅团长。1932 年任“满洲国”军政部首任最 高顾问。1935 年任*中国驻屯军司令官,同年 9 月 24 日发表题为《日本对华 之基础观念》的小册子!即所谓“多田声明”,旨在分离中国华北,遭世界 舆论的强烈谴责。1936 年任第十一师团长。1937 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主张不 扩大侵华战争,为不扩大派的核心人物,与主张扩大战争的军部首脑发生沖 突。同年回国,任参谋本部次长兼陆军大学校长。1938 年调任第三军司令官, 次年任华北方面军司令宫。1941 年 7 月晋升大将,9 月被编入预备役,任军 事参议官。 多尔顿(hughdalton,1887—1962)英国经济作战大臣(1940—1942)、 贸易大臣(1942—1945)。受教于伊顿公学和剑桥大学,曾任伦敦经济学院 和伦敦大学讲师,撰写有多种有关社会经济的着作。1924 年起多次当选为工 党下院议员。1940 年起歷任经济作战大臣、贸易大臣。1945 年任工党内阁的 财政大臣,延揽凯恩斯为私人顾问,实施银行国有化。1947 年因过早泄漏预 算方案而辞职。此后又歷任兰开斯特公爵郡事务大臣和乡村、市镇规划大臣 等职。1960 年封终身贵族。着有回忆录《命运攸关的年头:1931—1945》等。 多列士(mauricethorez,1900—1964)法国共产党领导人。当过矿工 和船夫。1919 年加入法国社会党,1920 年转入法国共产党。1925 年起为法 共政治局委员。1930 年起任党的总书记。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委 员。1932 年起为议员,曾积极促成人民阵线的建立。大战爆发后曾在议院投 票贊成扩大军事预算,并号召党员入伍。法共被宣布“非法”后流亡国外, 一度参加法共布鲁塞尔中心的活动。此后秘密前往苏联,被法国军事法庭缺 席判处 11 年徒刑并被褫夺法国国籍。法国败降后,1940 年 7 月 10 日和杜克 洛共同签署告人民书,唿吁全国上下一致抗敌。1944 年 11 月,戴高乐宣布 大赦后回国。参加临时谘询议会,主张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放下武器,同戴 高乐的临时政府合作,将抗战进行到底,战后继续领导法共,曾为议员,并 任国务部长和副总理等职。着有《人民的儿子》等。 多里奥(jacquesdoriot,1898—1945)法国合作主义分子。曾参加法 国共产党,为法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书记和共产国际执行局成员。1931 年被开 除出党。1936 年建立*法兰西人民党,提出反共产主义、反犹太主义和反议 会主义的口号。法国败降后,出版《民族解放报》和《人民唿声报》,支持 维希政府,鼓吹法、德合作。多次赴苏德战场作战,并获德国铁十字勋章。 1944 年巴黎解放后逃到德国,曾派遣破坏分子回国活动。1945 年春在空袭中 丧生。 多纳尼(hansvondohnanyi,1902—1945)德国反希特勒密谋集团成员。 1929—1938 年在德国司法部供职,纳粹党执政后参与司法改组工作。1934 年 7 月起参与*戈台勒为首的反希特勒活动。1938 年任最高法院法官,翌年 转入*阿勃韦尔供职,并组建地下活动小组。1940 年初代表密谋集团拟写“x 报告”,要求以吞併奥地利、苏台德区和恢復 1914 年的德波边界为先决条件 同英国秘密媾和。1943 年 3 月参与谋刺希持勒,同年 4 月被盖世太保逮捕, 后因证据不足获释。“七·二○事件发生后再次被捕,押送*萨赫森豪森集中 营。1945 年 4 月 8 日被处决。 第181页 多诺万(williamjosephdonovan,1883—1959)美国战略情报局局长 (1942—1945),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早年从业法律界,1912 年入伍。参 加过第一次世界 162 大战。二十年代任罗彻斯特市市长和联邦司法部长助 理。三十年代重操律师业。1940—1941 年间负秘密使命前往英国、巴尔干诸 国和中东地区考察。1941 年 7 月被任命力情报协调员,负责收集情报并与英 国安全协调小组合作,执行对海外纳粹分子的特别行动计划。1942 年建立战 略情报局并任局长,直接对联合参谋长委员会负责,掌管对德国和欧洲被占 领区派遣间谍、收集军事情报、反宣传、策划破坏活动等。1942 年 12 月访 苏,试图建立互设情报交换代表,未获成功。1944 年获少将衔。同年到中国, 与国民党军统头目戴笠签订《中美合作所补充合同》。45 年大战结束后,10 月战略情报局撤销,他被免职。主张建立和平时期的中央情报机构。尽力为 在 1947 年成立中央情报局献策,但未任职务。后曾任驻泰国大使、国际情报 研究所所长。 多特蒙德(dortmund)1941 年 6 月 21 日德军最高统帅部发出的开始执 行*巴巴罗萨的密语信号。按此信号,德军进入进攻苏联的出发位置。 多普缪勒(juliusheinrichdorpmüller,1869—1945)德国交通部长 (1937—1945)。早年在亚琛技术学院学工程学。后在普鲁士、中国和德国 铁路部门供职。1926 年任德国国家铁路总监。纳粹党执政后任德国公路管理 委员会主席。1937 年起任交通部长。 多佛尔海峡(straitofdover)法语称加来海峡(pasdecis)。英吉 利海峡的最东段,长约 30—40 公里,水深 35—55 米,最窄处仅 33 公里,是 国际航运要道,欧洲大陆去英国的最短海路。英国的多佛尔和法国的加来、 敦刻尔克为两岸的主要港口。战争期间,这里经常发生海空战斗。1940 年 5 月英法军即经由这里从敦刻尔克撤到英国。 争取民主德国委员会(councilforademocraticger-many)流亡国外的 德国难民的反纳粹和反战组织。43 年 11 月生日在纽约成立,由*托马斯·曼 任主席。成员主要为流亡美国的德国难民,禁止前纳粹党员参加,宗旨为争 取建立一个民主与和平的德国。主要在国外活动,同德国国内反希特勒地下 组织联繫较少。 色当之战  1940 年德军在色当(sedan)附近强渡默兹(meuse)河包抄 英法盟军重兵集团的战斗行动。是年 5 月 10 日,德军向西欧发动进攻,其 a 集团军群的坦克部队穿越”阿登高地,于 13 日晨到达默兹河的迪南(di- nant)、蒙得梅(motherme)和色当等地。沖至色当的*古德里安所部不待步 兵到达即在空军支援下于当天下午开始抢渡。入夜,已在对岸建立登陆场并 架起桥樑一座。14 日,古德里安的 3 个坦克师已全部过河,并向法军防御纵 深进攻。法军企图堵住突破口并把德军阻止在桑布尔(sambre)河与默兹河 之间的尝试来获成功。此战为德军打开了朝海峡方向疾进的道路。参见“法 兰西之战”。 [丶] 庄田(1907—)中国将领。192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30 年入莫斯科步 兵学校学习。次年回国,曾任红军大学教导师团政委。1934 年参加长征,北 上抗日.到陕北后,任抗日军政大学第一队队长、抗大三分校教育长。1940 年赴海南岛,歷任琼崖人民抗日自卫团独立总队副总队长、琼崖人民抗日游 击队独立纵队副司令员,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游击战。抗战胜利后,曾任桂滇 黔纵队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海南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副 司令员。1955 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庄严  即“奥林匹克”。 庆典(jubilee)“迪耶普袭击”的行动代号。 刘峙(1892—1971)中国将领,字经扶,号天撤。保定军校毕业。曾任 黄埔军校教官、国民政府军第二军团总捐恨河南省政府主席,九·一八事变 后,参加“围剿”鄂豫皖苏区。1935 年投二级上将衔.西安事变发生后,率 部兵临潼关,威胁西安。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一战区第二集团军总司令, 旋升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率部在平汉路北段及豫西沿河抗击日军。1938 年 7 月任鄂湘川黔边区主任兼第五预备军司令长官,驻守宜昌,参加武汉保 卫战。次年调任重庆卫戍总司令兼重庆防空司令。1942 年因发生重庆隧道窒 息惨案被撤职。1945 年 2 月,调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日本投降后,至漯河 接受河南境内日军投降。后任徐州“剿总”总司令。1949 年 7 月去香港,后 去印尼、泰国。1953 年去台湾。曾任台湾当局“总统府”国策顾问。 刘戡(1907—1948)中国将领。字麟书。黄埔军校毕业。九,一八事变 后任国民政府军第九师第二十六旅旅长,率部入赣参加“围剿”中央苏区。 后升任第八十三师师长。1933 年参加长城抗战。1935 年授少将衔。次年授中 将衔。抗日战争爆发后,于 1938 年 3 月任第九十三军军长。1940 年 8 月兼 任第十四集团军副总司令。1944 年 6 月升任第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杭战胜 利后,曾任整编第二十七军军长。1948 年 3 月 1 日人民解放军攻打宜川时毙 命。 刘少奇(1898—1969)中国共产党和新四军领导人之一。曾用名胡服。 1921 年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 年回国后曾任中 华全国总工会副委员长、党团书记,中共临时中央职工部长,领导工人运动。 1934 年 10 月参加长征,北上抗日。35 年 12 月参加瓦窑堡会议,参与制定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1936 年春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领导华北地区的抗 日民主运动。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党的洛川会议,先后发表了《抗日游击 战争中的若干刘少奇基本问题》和《独立自主地领导华北抗日游击战争》等, 论述了游击战争在抗日战争战略上的重大作用,并卓有成效地领导了山西抗 日新军和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工作。38 年任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坚定地贯彻 中央关于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同年 11 月进入华中敌后,到达皖 东新四军江北指挥部。1940 年与江北指挥部领导人一起,指挥新四军第四、 第五支队主力,挫败了日伪军的夏季“扫荡”,并取得反对国民党顽固派斗 争的胜利。开闢和巩固了皖东抗日根据地。同年兼任新四军和八路军华中指 挥部政委。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政委和中共中央华中局书记兼中央军委华 中分会书记,与陈毅一起重建新四军军部,恢復和壮大了华中地区的抗日武 装力量。在此期间,发表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着作,丰富了党的建设 的理论。1942 年返回延安后,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和中央军委副主席,参 与领导延安整风运动。1945 年在中共“七大”上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 告》,对毛泽东思想作了完整的概括和系统的论述。抗战胜利后曾代理中共 中央主席职务,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参与领导解放战争。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 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防 委员会主席。主要着作编入《刘少奇选集》。 第182页 刘文辉(1895—1976)中国将领,字自干。保定军校毕业。曾任川军第 九师师长、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军军长、四川省政府主席、川康边防总指挥。 1936 年授中将衔。抗日战争爆发后授中将加上将衔,并任西康省政府主席, 反对蒋介石消除异己的方针。1938 年夏与中共代表董必武等在成都会晤。 1941 年与朱蕴山等在成都成立“唯民社”,主张团结抗日,反对独裁。皖南 事变后在重庆与周恩来进行联繫,设秘密电台与延安通报,1944 年参加民 盟。抗战胜利后,拒绝参加内战。190 年 6 月与*邓锡侯等在彭县通电起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林业部长、国防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常委。 刘汝明(1895—1975)中国将领。字子亮。行伍出身。曾任冯玉祥西北 军军长。九·一八事变后,任国民政府军暂编第二师师长,率部参加长城抗 战。1936 年授中将衔。同年 6 月任察哈尔政府主席兼全省保安司令。抗日战 争爆发后,任第二十八军团军团长兼第六十八军军长。1939 年 1 月任第二集 团军副总司令。1943 年率部参加平绥战役,升任第二集团军总司令。1945 年夏兼任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抗战胜利后,曾任京沪杭警备副总司令,大 陆解放前夕去台湾。1952 年退役。着有《刘汝明回忆录》。 刘伯承(1892—1986)中国将领。原名明昭。重庆将卉学堂毕业。192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 年参加领导南昌起义。1930 年毕业于苏联伏龙芝军 事学院。曾任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校长兼政委、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 参加领导反“围剿”和长征。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 师长,率部东渡黄河,在华北前线组织所部进行了夜袭阳明堡、设伏七亘村 等战斗。1938 年后与政委*邓小平等组织指挥长生口、神头岭、刘伯承响堂 铺等战斗,重创日军。后又取得了晋东南反“九路围攻”和冀南反十一路“扫 盪”的胜利,创建了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同时,正确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方针,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磨擦展开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1940 年 组织部队参加*百团大战,破击正太、平汉、白晋、同蒲等铁路交通线,挫败 了日军分割和封锁抗日根据地的“囚笼”政策。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领导根 据地军民粉碎日军的“蚕食”和“扫荡”,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根据地。1945 年 8 月指挥所部参加对日大反攻。解放战争时期任第二野战军司令员。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首任院长、人民革命军事 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军委训练总监部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副 主席。1955 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刘茂恩(1898—1981)中国将领。字书霖。保定军校毕业。曾任国民政 府鄂豫皖边区“剿总”总司令。1934 年率部阻截*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翌 年授中将衔。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十三军团军团长,率部开往石家庄,参加* 忻口战役。1939 年 2 月任第五集团军副总司令,同年 10 月升任第十四集团 军总司令,率部与日军激战于安泽、浮山、晋城、阳城一带。1941 年率部参 加中条山战役。1944 年任河南省政府主席兼省警备总司令。l945 年 8 月任第 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抗战胜利后,任徐州“剿总”司令部政务委员会常委。 大陆解放前夕去台湾,曾任台湾当局“总统府”战略顾问。 刘郁芬(1886—1943)汉奸。字兰江。保定军校毕业。曾任冯玉祥部驻 甘军总司令。1928 年后歷任国民政府军第二集团军第七路军总指挥、国民政 府军事委员会委员、甘肃省政府主席。九·一八事变后,任陕甘青宁四省“剿 总”总司令,参加反共军事“围剿”。1940 年初叛国,投靠汪精卫,参与策 划制定汪伪军事委员会条例及组建伪军,并任中央政治会议委员。3 月汪伪 国民政府成立后,任开封绥靖主任,极力推行华北治安运动,为日本侵华战 争效劳。1942 年 8 月调任汪伪军事委员会委员兼伪军总参谋长。翌年病死。 刘易斯(alunlewis,1915—1944)英国诗人。自幼在威尔斯矿区长大, 熟悉并同情贫穷的煤矿工人。曼彻斯特大学毕业后,在中学任教。大战爆发 后入伍,1944 年阵亡。其间出版诗集《破晓进击》、《哈!哈!吹起军号》 和短篇小说集《最后的视察》,生动地描述了英国官兵的作战和生活状况。 另有《印度来鸿》和《诗歌散文选》于战后出版。 刘建绪(1892—1078)中国将领。字恢先。保定军校毕业。曾任湘军第 八军第二师团长、师长、副军长。九·一八事变后,任赣粤闽湘鄂“剿总” 西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参加对中央苏区的第五“围剿”。1934 年冬任“追剿” 军第一路司令、阻截中央红军北上抗日。1935 年投中将衔。次年加上将衔。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十集团军总司令,参加淞沪会战。同年 12 月任第十五 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二十三军团军团长。后仍任第十集团军总司令。1940 年 7 月升任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1941 年 8 月兼任福建省政府主席。抗战胜利 后,改任战略顾问。1949 年 8 月,因反对内战而被免职。1950 年移居巴西。 刘道生(1915—)中国将领。1930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中国工农红 军。1933 年入瑞金红军大学学习。曾任红六军团政治部主任。1934 年参加长 征,北上抗日。抗日战争爆发后,歷任八路军第一二○师第七一七团政委、 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政委、平西军分区政委、冀察军区政委,率部转战晋 察冀,领导军民开展反“扫荡”、反“蚕食”斗争。抗战胜利后,曾任第四 野战军第十三兵团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海军副政委。1953 年赴苏联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学习。回国后,曾任海军第一副司令员。1955 年被授予海军中将军衔。 第183页 刘老庄战斗  1943 年新四军在江苏省淮阴县北对日伪军的一次战斗。 是年春季,日伪军对苏北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新四军第三师主力转移 至外线打击敌人。3 月 18 日晨,日伪军千余人突然袭击转移到淮阴以北刘老 庄的新四军第七旅第十九团第四连。该连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率领 82 名战士,血战 1 天,击毙日伪军 170 亲人,最后全部壮烈牺牲。 齐尼(vittoriocini,1885—1977)义大利企业家。早年在威尼斯经营 工业和港口业,任全国内何航行协会和工业信贷协会主席。第一次世界大战 后加入国家法西斯党,策动国内则团及大资本家支持墨索里尼上台。1934 年 起为参议员。1943 年 2 月任交通运输大臣,对意军的失利和政府的无能深表 不满,开始参与策划反墨索里尼的密谋。同年七月政变后前往瑞士,途中被 德军截获,押往德国囚禁。战后回国,继续从事工商业。 齐亚诺(galeazzociano,1903—1944)义大利外交大臣(1936—1943)。 早年在罗马大学学习法律。1925 年起先后在驻巴西、梵蒂冈和中国使馆任 职。1930 年与墨索里尼之女埃达(eddamussolini)结婚后,平步青云歷任 驻华公使(1932 年)、首相府新闻处主任(1933 年)、新闻和宣传部大臣(1935 年)。成为*法西斯大委员会委员。并在法西斯党内,纠集亲信形成“齐亚诺 集团”。1936 年出任外交大臣,极力推行扩张和侵略政策。任内,促成意大 利武装干涉西班牙,奉厅与齐亚诺纳粹德国接近的方针。1936 年 10 月赴德 会晤希特勒,签订德意协定,形成“柏林-罗马轴心”。1937 年签署加入《反 共产国际协定》。次年陪同墨索里尼参加慕尼黑会议。1939 年 5 月赴柏林, 与德国签订*《钢铁盟约》。追随德国挑起新的战争,但认为义大利国力太弱, 对战争准备不足,不宜过早参战。1939 年 8 月曾赴德,寻求解决波兰危机, 未果。大战爆发时,促成墨索里尼宣布义大利为“非交战国”。1940 年春曾 将德国即将发动西线攻势的消息泄露给英法政府。义大利参战后,力主对德 保持相对独立地位,同时积极谋求在巴尔干的霸权,敦促墨索里尼于 1940 年 10 月发动侵略希腊的战争。在意军连遭惨败后,对轴心国前途逐渐丧失信 心。1942 年冬,奉墨索里尼之命两次赴德,试图说服希特勒停止东线战争, 与苏媾和,均无结果。后又试图改变义大利的外交方针,摆脱德国控制,寻 求与盟国和解。1943 年 2 月被解职,调任驻梵蒂冈大使,后参加反墨索里尼 的密谋。同年 7 月 24 日在法西斯大委员会会议上,支持格兰迪动者,迫使墨 索里尼下台。巴多里奥执政时未被任用,逃亡德国。1943 年 10 月被引渡给* 萨罗共和国,经维罗纳法庭审判后,于 1944 年 1 月 11 日被处决。有《齐亚 诺日记》。 齐学启(?—1945)中国将领。清华大学毕业。1929 年美国诺维其军校 结业后回国。九·一八事变后任国民政府上海市保安第二团团长。1932 年参 加淞沪抗战。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淞沪会战。1938 年调长沙任税警总团参 谋长。1942 年该团改编为第六十六军新编第三十八师,升任该师少将副师长 兼政治部主任。3 月奉命入缅甸协助盟军作战。4 月 20 日,在仁安羌歼日军 1200 余人,使被围英军 7000 余人转移。后率部转战于卡萨、温早之间,掩 护友军后撤。5 月在联繫车辆运送伤兵时,于荷马林陷入日军重围,不幸被 俘,囚于仰光。严拒日军诱降。1945 年 3 月被日军杀害。后被国民政府追赠 为中将。 齐柏林(zeppelin)纳粹德国第五百号长途电话总局的军用代号。以第 一般齐柏林飞艇设计者齐柏林(fer-dinandgrafvonzeppelin,1838—1917) 的姓氏命名。位于*佐森地下 12 米处,系纳粹德国规模最大的电话通讯中心, 大战期间负责*德国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同陆、海、空军总司令部之间的电话 通讯联繫。 齐燮元(1885—1946)汉奸。字抚万,号耀珊。清末秀才。北洋陆军大 学毕业。曾任北洋政府江苏督军、苏皖赣巡阅使。九·一八事变后,任国民 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顾问、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在 北平(今北京)叛国投敌,任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清乡总署督办,并任通州 陆军军官学校校长,训练伪军军官。1940 年 3 月汪伪国民政府成立后,任华 北政务委员会常委兼绥靖总署督办、华北绥靖军总司令,配合日军“扫荡”, 残杀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后被国民政府判处死刑,在南京处决。 齐亚奈蒂(tulliociti)1899—)义大利职团部大臣。参加过第一 次世界大战。1921 年加入国家法西斯党。后参加民警,领导过法西斯工会运 动。曾任职团民族委员会委员和工业工人法西斯联盟主席。1939 年 7 月任职 团部副大臣,1943 年 4 月升任大臣。大战期间,竭力动员工人投入军火生产。 支持侵略战争。1943 年 7 月 24 日,在法西斯大委员会会议上,支持格兰迪 动者。*萨罗共和国时,1944 年 1 月在维罗纳受审,被判处 30 年监禁。 齐会战斗  八路军*冀中反五次围攻中的一次重要战斗。1939 年 4 月 23 日,日军第二十七师团吉田大队 800 余人,围攻河间县齐会村。八路军第一 二○师由贺龙指挥,集中 7 个团实施反包围,并在日军突围时予以痛击。经 3 昼夜连续作战,歼敌 700 余人,取得平原歼灭战的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 的第五次围攻,巩固了冀中抗日根据地。 第184页 齐克隆-b(zyklon-b)纳粹德国在*灭绝营毒气室用以杀人的一种高效 杀菌-杀虫剂。系为紫蓝色氢氰酸结晶体,投入毒气室通气孔后产生氢氰酸毒 气,3—5 分钟致人死亡。该剂用化学分解法从杏仁或其他植物中提取。由* 法本工业公司提供,特奇-施塔本诺夫公司和美因河畔法兰克福达格希公司取 得生产权,前者每月生产 2 吨,后者每月生产 0.75 吨。纳粹灭绝营普遍使用 这种毒气对世界各族人民实施大规模的屠杀。 齐埃利西(renzochierici,1895—1943)义大利警察首脑。第一次世界 大战后,参与组建法西斯战斗团,1922 年参加进军罗马。三十年代任地方警 察局长,镇压民主运动。1941—1943 年任护林民警总指挥。1943 年 4 月继* 塞尼塞出任民警首脑,力图稳定国内局势,曾将格兰迪等人组织的密谋通报 墨索里尼。同年 7 月法西斯大委员会会议时,朱採取任何防范措施,墨索里 尼垮台后,逃往北方。*萨罗共和国时,被逮捕,在狱中暴卒。 齐格菲防线(siegfriedlinie)亦称*西墙。纳粹德国在西部边境所建 的永备筑垒配系。齐格菲是德国十三世纪初民间史诗《尼伯龙根之歌》中的 英雄,相传以龙血沐浴后,全身可刀枪不入。防线以此称唿,含有“不可破” 之意。1935 年开始建造,1938 年 5 月—1939 年 9 月动用百万人力加紧修筑, 以后不断加固。*托特主持建造工作,希特勒多次亲往视察。全长约 500 公里, 大部分地段与马其诺防线相对峙,沿正面划分为 3 个防区,北部防区从克莱 沃(kleve)延伸到特里尔,中部防区从特里尔延伸到卡尔斯鲁厄,南部防区 从卡尔斯鲁厄延伸到巴塞尔。平均纵深 35—75 公里,中部纵深 100 公里以上、 由保障地带(纵深 1—20 公里)和主要地带(纵深 3—8 公里,个别达 20 公 里)组成,后方地带系利用原“兴登堡阵地”扩建而成。共筑有约 1.6 万个 筑城工事,其中有地下军队掩蔽所、火炮机枪永备工事、指挥所、高炮掩体 和弹药库,另建有反坦克和防步兵障碍物。可用以保障防御和实施兵力机动, 或作为进攻基地。德波战争时德国曾用以保障西境安全,1944 年 9 月美军一 度试图在亚琛一带突破该防线,未奏效。1945 年 3 月美军再次发动进攻,防 线被突破。 衣阿华号战列舰(towa)美国战列舰,1936 年开始建造。排水量 4.5 万吨,舰长 900 英尺,最大宽度 108 英尺,航速 31—33 节,配备 406 毫米火 炮 9 门,127 毫米高平两用炮 28 门,40 毫米速射高炮 80 门,乘员 2700 人。 后建造同类型军舰 3 艘(“新泽西”号、“密苏里”号和“威斯康星”号) 称“衣阿华”级。大战前编入现役。1943 年 11 月,罗斯福与马歇尔等,搭 乘该舰横渡大西洋到北非,出席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后调太平洋海域作 战。1944 年后先后编入第五十八和第三十八特遣舰队,先后参加马绍尔群岛 战役、攻击克鲁特岛以及雷伊泰湾海战等。战后曾参加侵朝战争。 产业报国会  见“大日本产业报国会”。 江亢虎(1883—1954)汉奸。原名绍铨,号洪水。早年宣扬无政府主义, 为中国社会党党魁。曾任南方大学校长、加拿大中国学院院长。1939 年 9 月 叛国投敌,10 月发表《双十节对时局宣言》,鼓吹“建设东亚新秩序”,1940 年 3 月汪伪国民政府成立后,歷任国府委员兼考试院副院长、院长,高等考 试典试委员长。1944 年 10 月发表《国际的孔子和孔子的国际》,为日本宣 传“大东亚共荣圈”张目。抗战胜利后被国民政府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移押上海市监狱。着有《江亢虎最近言论集》、《江 亢虎文存初编》等。 江朝宗(1863—1943)汉奸。字字澄。清末曾任候补道、陕南汉中镇总 兵。民国成立后任北洋政府步军统领、代理国务总理。后闲居于北平(今北 京)。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投敌,任北平治安维持会会长。同年 12 月伪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任议政委员会委员兼北平市长。参与伪政府核心领 导,与日军签订密约,出卖华北主权。40 年 3 月汪伪国民政府成立后,任华 北政务委员会委员。后病死。 江阴封江战役  抗日战争初期中国海军阻击日舰溯长江侵入内地的战 役。1937 年 8 月 11 日起,中国海军总司令陈绍宽奉命率领舰队在长江江阴 附近的港道上,沉船 228 艘,淤石7000 多方,并在江面布雷,封锁长江水道, 8 月 16 日起,中国舰艇在江阴封锁线多次击退日机的轮番轰炸。10 月 29 日 中国海军退守长江两岸,继续抗击来犯的日机和日舰。前后共击沉日舰 2 艘, 击伤 10 余艘。中国舰艇大部被击沉或击伤。12 月 3 日日军从陆路三面围攻 江阴,中国军队退守镇江。9 日江阴失陷。 江南抗日义勇军  简称“江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1938 年由梅光迪、何克希领导建立。次年 4 月,叶飞率新四军第一支队第六团东 进江南,与该部合併,成立总指挥部,梅光迪任总指挥,叶飞、何克希任副 总指挥。主要活动于无锡、江阴、苏州、常熟等地,曾取得袭击浒墅关车站 胜利。1939 年 9 月奉命北上,开闢苏北抗日根据地。其留守部队和部分伤病 员重组江南东路司令部,称“新江抗”。*皖南事变后,编入新四军第六师第 十八旅。 第185页 池田成彬(1867—1950)日本实业家,大藏大臣兼商工大臣(1938— 1939)。1888 年庆应义塾毕业后赴美国哈佛大学留学。1895 年归国后入三井 银行。歷任三井银行总行营业部长、常务董事和三井合股会社常务理事,九·一 八事变后积极靠拢军部,并向军部及右翼势力提供大量资金,资助法西斯运 动,加强财阀与军部的联繫。1937 年就任日本银行总裁。次年出任第一届近 卫内阁的大藏大臣兼商工大臣,发展军火生产,支持对外扩张。1941 年任枢 密顾问官。日本投降后,以甲级战犯被关押,1946 年 5 月被免予起诉并获释。 汤玉麟(1871—1937)中国将领。字阁臣。曾任奉军第十二军军长。九·一 八事变时任东北政务委员会委员兼热河省政府主席。1932 年 7 月曾在热河率 部抵抗日军侵略,获得各界人士支持和声援。次年春放弃承德,退至栾平, 被国民政府行政院免职查办。1934 年宣布抗日,被任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 北平分会高等顾问。旋即赴天津义大利租界居住。后病死。参见“热河事变”。 汤尔和(1878—1940)汉奸。原名槱,字六松。早年留学日本。曾任北 洋政府教育总长、则玫总长。九·一八事变后投靠*黄郛。1933 年任国民政 府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委员,参与签订*《塘沽协定》。抗日战争爆发后叛国 投敌,任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议政委员会委员长兼教育总长,极力推行奴化 教育。1939 年兼任北京大学总监督和东亚文化协议会会长。1940 年 3 月汪伪 国民政府成立后,任华北政务委员会教育总署督办。同年病死。 汤恩伯(1900—1954)中国将领。原名克勤。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 曾任国民政府教导第二师第一旅旅长、第二师师长。九·一八事变后,任第 八十九师师长,参加“围剿”鄂豫皖苏区。1933 年进攻抗日反蒋的福建人民 政府。1934 年任第十纵队总指挥兼第四师师长,参与对中央苏区的“围剿”。 1935 年任第十三军军长,并授中将衔。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二十军团军团 长兼第十三军军长,率部参加南口战役和台儿庄战役。1938 年 6 月任第三十 一集团军总司令,率部参加武汉保卫战外围作战。次年参与指挥豫南会战。 1942 年 1 月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1944 年弃洛阳西逃,造成中原大溃退。 次年改任中国陆军总司令部直属第三方面军司令官,率部在广西阻击日军。 日本投降后,主持京沪地区受降事宜。46 年投中将加上将衔。歷任陆军副总 司令兼首都卫戍司令、京沪杭警备总司令。1949 年 5 月上海解放后,去台湾。 曾任台湾当局“总统府”战略顾问。 汤浅仓平(1874—1940)日本内大臣(1936—1940)。1898 年东京帝国 大学毕业,入内务省。1916 年任贵族院议员。1923 年任警事总监,次年任内 务次官。1925 年任朝鲜政务总监。1932 年任宫内大臣。1936 年*二·二六事 件后升任内大臣,成为裕仁天皇亲信并深得元老西园寺公望的信任。任内病 死。 汤译三千男(1888—1963)日本内务大臣(1942—1943)。1912 年东 京帝国大学毕业后入内务省。歷任社会局保险部长、劳动部长、宫城县知事、 内务省土木局长、广岛县知事、兵库县知事、内务次官等职。1942 年 2 月任 东条内阁内务大臣,参与强化法西斯的战时体制。战后于 1959 年任参议员, 1962 年任参议院预算委员长,并任自民党总务等职。 汤普森式冲锋鎗(thompson)美制冲锋鎗。由汤普森 (johntaliaferrothompson,1860—1940)主持设计,1920 年取得专利。1941 年 8 月以前由美国汽车-军械公司制造,以后转由另两家工厂生产。重约 4.5 公斤,口径 11.43 毫米,弹仓为装 50 发的弹盘或 20 发的弹匣,后座力合乎 标准,可靠性好。1928 年为美国海军陆战队採用。1939 年起美国陆军广泛使 用,英、法等国也大量订购。共生产 170 万余支。 关东军  1919—1945 年日本驻中国东北的侵略军。前身为 1905 年日俄 战争后派驻中国辽东半岛日本辖区(日本称为关东州)的守备队。1919 年 4 月,改编为直属天皇统辖的关东军,由 6 个独立守备大队和 1 个师团组成, 司令部设旅顺(后相继移至渖阳、长春)。首任司令官为立花小一郎。曾先 后制造郭松龄事件和皇姑屯事件,并于 1931 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一手炮制 “满洲国”。此后关东军司令官同时兼任*协和会名誉顾问、驻“满洲国”“大 使”和关东厅长官,掌握了控制中国东北的大权。1937 年后多次走图入侵苏 蒙国境。1941 年兵力扩充至 13 个师团。苏德战争爆发后,曾发动特别大演 习,兵力一度增至 70 万人,准备对苏战争。后因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不断失 利,不少精锐部队南调作战。1945 年 8 月 9 日,苏联对日宣战后,在苏军和 中国军队及人民武装的联合打击下覆灭。三十年代起,司令官先后为菱刈隆 (1930 年、1933 年就任)、本庄繁(1931 年就任)、武藤信义(1932 年就 任)、南次郎(1934 年就任)、植田谦吉(1936 年就任)、梅津美治郎(1939 年就任)和山田乙三(1944 年就任)。 关向应(1904—1946)中国将领。原名致祥。满族。24 年入莫斯科东方 大学学习,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三军政委、红二军团副政委。1935 年 11 月参加长征,北上抗日。后任红二方面军政委。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 路军第一二○师政委,与*贺龙率部前往晋西北抗日前线,广泛开展游击战 争,创建*晋绥抗日根据地。后率部挺进冀中,指挥平原游击战,挫败日伪军 多次围攻,巩固了冀中抗日根据地。1940 年后任晋绥军区和陕甘宁晋绥联防 军司令部政委。 第186页 关特演  即“关东军特别大演习”。 关麟征(1905—1980)中国将领。字雨东。黄埔军校毕业。九·一八事 变后任国民政府军第二十五师师长,率部参加长城抗战。1935 年授少将衔。 同年冬奉调入山西培击工农红军东征抗日。次年授中将衔。抗日战争爆发后, 任第五十二军军长。1938 年率部参加台儿庄战役,升任第三十三军团军团 长。1939 年兼任第三十七军军长,参加湘北战役,重创日军。同年 10 月升 任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1940 年奉调驻守广西边境,任第九集团军总司令。 1943 年任滇越边区副总司令。1945 年 3 月任中国陆军总司令部直属第一方面 军副司令官。日本投降后,赴越南主持受降。后任南京中央军校校长、中国 陆军总司令。1950 年去香港定居。 关岛之战  日军攻占关岛的战役。关岛(guamind)为美军在西太平 洋的基地,面积 532 平方公里,距东京 1400 海里,战略位置重要。1941 年 11 月 6 日,日本南海支队奉命进攻该岛,并于 11 月 28 日完成作战准备。12 月 4 日,南海支队在第四舰队(8 艘巡洋舰、12 艘驱逐舰)掩护下,由小笠 原群岛的母岛出发。8 日晨起,特鲁克(truk)岛的日本海军航空兵对关岛 实施轰炸。10 日凌晨 2 时半(日本时间),日军从关岛南部和北部登陆,双 方经短暂交火后,日军占领岛上所有要地,下午该岛总督及 300(一说 500) 余名美军守备部队向日军投降。此战美军 17 人阵亡,日军战死 10 人。 关岛登陆战  *马里亚纳群岛战役中美军攻克关岛的战役。日本守军以 第二十九师团为主,共 1.85 万人,由高品彪中将指挥。美军按*征粮者作战 计划,原定 1944 年 6 月 18 日发动登陆,后因*马里亚纳海海战而推迟。7 月 21 日,美以海军陆战队第三师为主力在强大海空军支援下登陆关岛 (guamlnd)。日军初分成小股袭击。继于 25 日夜进行大规模攻击,均被 击退,损失惨重。26 日起,美军转入攻势,日军溃败。28 日高品彪战死后, 由第三十一军司令官小畑英良中将亲自指挥所部负隅顽抗。8 月 10 日,日军 终止有组织的抵抗,次日,小畑英良被击毙,但残部流窜丛林,继续顽抗直 至大战结束。此战日军几被全歼,美军损失 6983(一说 9111)人。 关东军特别大演习  简称“关特演”。日本*关东军以演习为名,进行 对苏作战准备。德苏战争爆发后,日本大本营陆、海军部决定:立即进行对 苏战争的准备,在有利的条件下行使武力,解决北方问题。1941 年 7 月 7 日 下达动员令,规定组建朝鲜留守师团,增派国内的 2 个师团及 200 个军直属 部队到中国东北,并新设由 5 个独立守备队合编成的关东防卫军。通过动员, 关东军增员约 50 万人,军马14 万匹,形成一支以 70 万地面部队为核心的庞 大军事力量。后日本开始南进,同年 8 月 9 日,大本营陆军部决定,不管苏 德战争如何演变,年内将不对苏行使武力。 米切尔(marcandrewmitscher,1887—1947)美国海军将领。1910 年毕 业于海军军官学校。1916 年成为海军航空兵飞行员。后在海军部航空署供 职,曾任过舰长。1941 年晋海军少将并任大黄蜂号航空母舰舰长,赴太平洋 战场作战。1942 年 4 月运送杜立特轰炸机队空袭东京。同年 6 月率大黄蜂号 航空母舰参加中途岛海战。1943 年在索罗门群岛战役中,指挥对日空战,掩 护地面和海上部队的进攻。1944 年任第五十八快速航空母舰特遣舰队司令。 曾参加菲律宾海海战,雷伊泰湾海战及攻占琉黄岛和沖绳岛的战役。1946 年晋 升海军上将,任大西洋舰队总司令。 米尔本(frankmilburn,1892—1962)美国将领。毕业于西点军校。曾 在巴拿马服役和在军校任教。1942 年晋升少将,并先后担任第八十三师师长 和第二十一军军长。1944 年 10 月赴欧作战。率部解放阿尔萨斯,1945 年 2 月攻克科尔马,并进入德国境内,越过萨尔河,突破德军*齐格菲防线。4 月 率军度过多瑙河,进军奥地利,攻克因斯布鲁克(innsbruck)。战后曾任美 第一军司令。1950 年参加侵朝战争。1952 年退役。 米尔契(erhardmilch,1802—1972)德国空军将领。第一次世界大战 时在空军服役。战后转入民航部门,先后在容克航空公司和汉莎航空公司任 高级职务。1933 年纳粹党上台后,出任新设立的航空部国务秘书(即副部 长),兼任空军装备主任,为戈林的副手。对发展德国航空工业和建设纳粹 空军,起了重大作用。由于权限日增,为戈林所忌,一度削减其职权范围。 但得希特勒器重,1938 年升为上将。1939 年起一度指挥第五航空队。1940 年击败法国后,晋米尔契升元帅。1941 年起兼任空军总监。曾主持德国空军 的军火生产,组织研制 v-1 和 v-2 火箭,并一度受命同*施佩尔一起掌管整个 运输部门。战后作为战犯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受审,1947 年判处无期徒 刑。1954 年提前获释,定居联邦德国。 米库林(aлekcahдpaлekcahДpobnчmnkлnih,1895—1985) 苏联飞机发动机设计师,1922 年毕业于莫斯科高等技术学校。翌年起在发动 机研究所任设计师。1925 年起为主任设计师。参加研制多种型号的航空发动 机。1939 年领导研制出 am-35a 型发动机(6000 米高度时最大功率 1200 马 力),安装在*米高扬设计的歼击机上。尔后又研制出 am-38 型发动机,用于 *nл-2 型强击机上。1943 年起任航空发动机总设计师。设计出苏联第一台 涡轮压缩机和变距螺旋桨,同年当选为苏联科学院院士。1944 年获少将工程 师衔。战后继续从事航空发动机研制。着有《航空发动机的发展道路》、《进 一步改进活塞式航空发动机的可能性》。 第187页 米契尔(reginaldjosephmitchell,1895—1937)英国飞机设计师。未 受完中等教育,十六岁时即为工厂学徒。通过夜校课程和自学成才,并转向 飞机的设计和制造。1916 年受僱于休普马林(supermarine)飞机厂,不久 即任该厂总工程师和总设计师直至去世。二十年代曾设计出多种飞机,在国 际比赛中获奖。虽身染绝症,又于三十年代初设计出性能优良的*喷火式歼击 机,1936 年定型。 米哈依(mihai,1921—)罗马尼亚国王(1940—1947)。*卡罗尔二世 之子。1940 年 9 月卡罗尔二世被迫退位后继为国王。在位时,实权操在*安 东奈斯库手中。1944 年 8 月 23 日,在国内外局势急剧恶化的情况下,以召 见之名将安东奈斯库逮捕,组织新政府,对德宣战。战后仍为国王,1947 年 末下台。 米洛格(milog)挪威文“军事组织”的缩写。挪威抵抗运动军事组织。 1940 年秋成立,由罗吉(ottoruge)将军和汉森(heneborghansen)上校等 人领导。发展迅速,1941 年已拥有 20 余万成员。负责建立秘密军,训练军 事人员,袭击德国占领军,破坏运输线和工厂设施,并准备发动起义。曾为 英军提供大量情报。1943 年英、挪合作委员会成立后,单独领导国内的地下 活动。组织力量摧毁重水工厂、炸沉德国重水渡船。1944 年 6 月根据盟军最 高司令部关于“挪威抵抗运动”的指示,加紧开展武装斗争,为盟军的西线 作战成功和挪威解放作出很大贡献。 米高扬  1阿纳斯塔斯·伊万诺维奇·米高扬(ahac-tbahobnчm nkorh,1895—1978)。苏联人民委员会(1946 年起为部长会议)副主席 (1937—1955)。1915 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为高加索革命运动领导 人之一。参加过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1923 年起成为俄共(布)党中央委员。 1926 年起为联共(布)党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35 年起为政治局委员。先 后任对外贸易和国内贸易人民委员、供给人民委员和食品工业人民委员。1937 年任人民委员会副主席,次年兼对外贸易人民委员。卫国战争期间歷任苏联 后撤委员会主席、国防委员会委员(1942—1945),主管军需物资的徵集、 运输和供给工作。战后初年致力于恢復解放区经济的工作。后歷任苏联部长 会议副主席兼对外贸易部部长、第一副主席、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1964—1965)等职。1952 年起为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着有《斗争之路》 等回忆录。2阿尔乔姆·伊万诺维奇·米高扬(aptēnbahobnчmnkorh, 1905—1970)。苏联飞机设计师、科学院院士(1968 年)。1925 年加入俄共 (布)党。1936 年毕业于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1938 年任波列卡尔波夫 飞机设计室副主任。1940 年起任主任设计师。同年与*古列维奇一起研制出 m nг-1 型歼击机,后经改进为*mnг-3 型歼击机,广泛用于苏德战争。1941 年—1943 年领导研制米格(mnг)系列高速歼击机,其中 mnг-7 型最大 时速 690 公里,战争后期开始致力于研制喷气式飞机。1946 年制成苏联第一 架喷气式歼击机 mnГ-9 型。1954 年研制成苏联最早的装备空对空飞弹的超 音速歼击机 mnг-19 型。1958 年又制成超过 2 马赫的三角翼 mnг-21 型歼 击机。1967 年获工程技术勤务上将衔。 米福票  即“梅福票”。 米内光正(1880—1948)日本海军将领。毕业于海军兵学校和海军大学。 早年参加日俄战争,1915 年任驻俄使馆武官助理。1925 年升海军少将。歷任 第二舰队参谋长、军令部第三班班长、第一遣外舰队司令官、第二舰队司令 官、第三舰队司令官、佐世保镇守府和横须贺镇守府司令长官。1936 年出任 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兼第一舰队司令官。1937 年 4 月晋升海军大将。同年起歷 任三届内阁的海军大臣。1940 年 1 月组阁,并退出现役。因对同德国结盟持 消极态度,引起陆军中亲德派的强烈不满,被迫于同年 7 月辞职。其后曾被 山本五十六等人拟者为军令部总长,未成。作为重臣对与美国作战持有异议。 东条内阁末期,多次拒绝入阁。后奉命与小矶国昭共同组阁;同时恢復现役, 出任海军大臣,直至日本投降。战后留任东久迩宫内阁,负责遣散海军的工 作。 米乌斯河战役  苏德战争中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43 年 7 月 17 日至 8 月 2 日,由*南方方面军实施。目的是协同西南方面军牵制德军顿巴斯集团。 由于德军沿米乌斯(mnyc)河构筑了纵深防线,苏军进攻受阻,仅在主要突 击方向楔入敌防御约 5—6 公里,7 月 30 日,德军发起反突击,迫使苏军退 回出发地。但此战役中德军从哈尔科夫附近调来精锐部队,从而减轻了库尔 斯克地域苏军的压力。 米尔恩湾之战  太平洋战争期间盟军在巴布亚半岛米尔思湾击退日军 入侵的一次战斗。1942 年 8 月 25 日,日军约 2300 人在 2 艘巡洋舰、5 艘驱 逐舰支援下入侵米尔思(milne)湾,(代号为 re 行动),企图形成对巴布 亚的钳形攻势。盟军事先有所准备,紧急空运澳军 1 个旅和美军 1300 人至该 地区,使防守部队逾 2 万人,并得到美、澳空军支援。日军屡次攻击均告失 败。31 日盟军在飞机掩护下发动反攻,将日军赶回海滩。9 月 5 日,日军放 弃 re 行动。此战日军伤亡近 2000 人,损失驱逐舰和扫雷艇各 1 艘。 第188页 米 尔 斯 帕 使 团   美 国 派 驻 伊 朗 的 财 政 使 团 。 米 尔 斯 帕 (arthurchestermillspaugh,1883—1955)原任美国国务院经济事务顾问。 二十年代曾在伊朗从事经济管理工作。1942 年底出任伊朗财政总监,负责编 制伊朗国家预算并监督其执行,从而拥有控制伊朗收支并管理其内外贸易、 交通运输和国营企业的大权。任职期间建立庞大使团,主要职务均由美国人 担任,其目的在控制伊朗的经济,特别是石油生产。因无法改善伊朗的财经 状况,引起社会各阶层的不满,1945 年初被解职,使团亦告解散。 米哈伊洛维奇(dragoljubdra amihajlovi ,1893—46)南斯拉夫* 切特尼克首领。曾任总参谋部军官、驻保武官和驻捷武官。1941 年 4 月德军 入侵时,任第二集团军副参谋长(上校衔),所部溃散后在拉夫纳戈拉山区 组建切特尼米哈伊洛维奇克,进行抗德斗争。初获英国及彼得二世的支持, 于 1942 年 1 月被南斯拉夫流亡政府任命为陆军大臣。后秘密勾结塞尔维亚傀 儡政权,投靠德、意,并挑起内战,进攻狄托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屡遭失败 后,逃窜波士尼亚,希图取得萨罗共和国和“克罗埃西亚独立国”的支持,未 成。1946 年 3 月被捕,7 月被南斯拉夫人民法庭处死。 米科拉伊切克(staniwmikjczyk,1901—1966)波兰流亡政府总 理(1943—1944)。曾为议会议员。1931 年起为波兰农民党领袖。1939 年德 国入侵波兰后,经匈牙利抵法国。后避难伦敦,任波兰流亡政府内政部长。 43 年*西科尔斯基死后,继任波兰流亡政府总理。任内依赖英、美的势力, 但也试图改善与苏联的关系。1945 年 6 月波兰解放后回国,参加临时政府, 任第二副总理,兼农业和土改部长。曾出席波茨坦会议,提米科拉伊切克议 建立一个非共产主义的自由的波兰。1947 年逃亡国外。着有《苏维埃统治的 模式》。 米切尔式轰炸机(mitchell)即 b-25 型轰炸机”。 米格-3 型歼击机  即“mnг-3 型歼击机”。 米尔斯克比尔事件  1940年7月*弩炮行动中英国海军对驻泊于阿尔及 利亚奥兰(oran)附近米尔斯克比尔(mers-el-kebire)军港的法国舰队的 攻击。是月 3 日晨,英国皇家海军 h 舰队(航空母舰 1 艘、战列舰 2 艘、战 列巡洋舰 1 艘、巡洋舰 2 艘和驱逐舰 11 艘)驶抵奥兰附近海面,并向港内法 国舰队(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各 2 艘、驱逐舰 11 艘)发出最后通牒,提供四 种选择:协同英国海军一起对德、意作战,裁减乘员后驶往英国港口;裁减 乘员后驶往西印度群岛的法国港口或交由美国保管;或在 6 小时内自行凿 沉。通牒为法国*维希政府所拒绝,傍晚英舰开火轰击。法国战列舰布列塔尼 号被击沉,普罗旺斯号和战列巡洋舰敦刻尔克号被击伤搁浅,约 1200 名官兵 罹难,只有战列巡洋舰斯特拉斯堡号和 5 艘驱逐舰逃到土伦。 冲锋队(sturmabteilung,缩写 sa)一译“挺进队”。德国纳粹党武装 分支组织。因队员着褐色制服,佩卍臂章,又得名“褐衫队”。初期对外称 党的“体育俱乐部”,1921 年 10 月改现名。1923 年啤酒店暴动后曾被政府 取缔,后又恢復活动。早期由*罗姆和戈林指挥,1926 年 7 月改由普费弗 (franzpfeffervonsalomon,1888—?)任全国领袖,1930 年 9 月希持勒自 任最高领袖。1931 年 1 月起由罗姆具体指挥,并模仿德国陆军的组织机构, 设立总参谋部、司令部和训练学院,罗姆汪参谋长,以下逐级设地区总队、 旅队、区队、旗队、突击大队、突击队、小队和小组。1931 年拥有 10 万人。 次年发展到 40 多万人,曾一度又被禁止活动。1933 年希持勒上台后迅速扩 展至 250 万人。后因罗姆等人鼓吹*第二次革命,企图取代陆军,于 1934 年 6 月 30 日遭清洗,地位急剧下降。后由*卢策任参谋长,行使警察职能,并 对青年进行服役前训练。1935 年进行改组,下辖 21 个总队,97 个旅队和 627 个旗队。18—35 岁队员为正式队员,35—45 岁队员为后备队员,45 岁以上 属地方民兵。战后未被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宣布为犯罪组织。 沖绳岛战役  太平洋战争末期美军攻占沖绳岛的战役。沖绳岛为琉球群 岛的主要岛屿,面积 1256 平方公里,系日本本土的南部屏障,战略地位十分 重要。日守军为牛岛满中将指挥的第三十二军等共 10 余万人,并得到第二舰 队及驻台湾和日本本土空军的支援。美军准备将该岛作为进攻日本本土的基 地,于 1945 年初制定攻占沖绳代号为“冰山”的计划。决定由*巴克纳中将 率美国第十集团军(辖两栖第三军的 3 个师和第二十四军的 4 个师)共 17 万人(一说 8 个师,18.3 万人)担任占领沖绳的任务;*特纳海军中将率第 五十一特混舰队负责掩护登陆,*米切尔海军中将率第五十八特混舰队负责支 援,共约舰艇 1500 艘和飞机 2500 架。计划分两个阶段占领全岛。1945 年 3 月 18 日起,美第五十八特混舰队和驻关岛的 b-29 型轰炸机航空编队开始对 台湾、琉球群岛和日本本土作压制性攻击:由 2 艘战列舰、4 艘航空母舰组 成的英国海军同时在沖绳以南协同作战。日本大本营则制定*天号作战计划, 企图与盟军进行航空兵决战。美军于 3 月 25—28 日,攻占庆良间群岛,并对 沖绳岛进行大规模轰炸。4 月 1 日清晨,美军经火力准备后以 4 个师在沖绳 西海岸南部登陆,当天上陆 6 万人,建立起 14 公里正面、5 公里纵深的登陆 场。日军吸取太平洋岛屿争夺战的经验,避开美海空军的压力,退守岛的内 部,构筑工事。据险顽抗。6 日,日本神风特攻队进行首次*菊水作战。对沖 绳海面美舰队实施自杀性攻击,同时进行海上“特攻”。7 日,日*大和号战 列舰被击沉,8 日,日第三十二军拟发动反攻,未成。14 日,美军进抵岛的 最北端。19 日,美军向日军重点防守的南部发动进攻,21 日,攻占伊江岛。 5 月 4—5 日,日军反扑,遭惨败。此后日军收缩阵地顽抗,又逢阴雨季节, 美军进展缓慢。6 月上旬,美军深入岛的南部,日军被迫节节后退。18 日, 巴克纳阵亡。21—22 日,日空军进行第十次菊水作战,但无法挽回败局。22 日,日军全线崩溃,牛岛满等人自杀。7 月 2 日,美军宣布战役结束,但零 星战斗持续到 9 月。此战日军除 7000 余人被俘外皆战死,居民亦死亡 10 万 人;美方损失 763 架飞机、30 艘舰艇,另 368 艘舰艇受伤,阵亡官兵 1.2 万 余人,负伤 3.6 万余人,另有非战斗伤亡 2.6 万余人。此役后日本在太平洋 防线遂全面崩溃。 第189页 冰山(iceberg)美军实施*沖绳岛战役的代号。 冰上突击(eisstob)1942 年 4 月德军为歼灭被冰封在涅瓦河上的苏联 波罗的海舰队而实施的空袭战役代号。空袭相继于 4 月 4、24、25、27 和 30 日实施,共动用轰炸机和强击机 325 架,被击落 90 余架,接近目标者不到三 分之一。 兴亚院  日本战时内阁直属的统治中国占领区的机构。中国抗日战争转 入相持阶段后,日本政府为实现对中国占领区的集中统治和扶植伪政权,于 1938 年 12 月设立。首相兼任总裁,副总裁由外务、大藏、陆军和海军四大 臣兼任。次年在中国华北、内蒙古、华中、厦门等地设置联络部,统辖日本 占领地区厅政事务。后又设立兴业委员会。1942 年 11 月併入*大东亚省。 兴登堡(paulvonbeneckendorffundvonhinden-burg,1847—1934)德 国总统(1925—1934)。职业军人。参加过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歷任军参 谋长、师长和军长。1911 年退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重返军队。歷任第 八集团军司令、东线司令和总参谋长。获元帅衔(1914 年)。1925 年和 1932 年,在右翼政党支持下,两度当选魏玛共和国总统。一贯敌视共和制度,支 持军国主义和保皇组织。1933 年 1 月 30 日授权希特勒组阁。着有《我的生 平》。 兴亚奉公日  作为第一届近卫内阁发起的*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的一 环。1939 年 9 月 1 日宣布,规定每月的 1 日为“兴亚奉公日”,届时每个国 民要参拜神社,粗衣粝食,停止一切娱乐活动,所有饭馆、酒店、茶馆均应 停业。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改行每月 8 日的*大诏奉戴日。 兴安岭-奉天战役  *苏日战争中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远东战役的组 成部分。1945 年 8 月 9 日至 9 月 2 日,由*外贝加尔方面军在蒙古人民革命 军配合下实施。为切断日本关东军向华北的退路并加以围歼,苏军主突坦克 部队以每昼夜 150 公里的速度推进,8 月 12 日越过大兴安岭,18—19 日进抵 奉天(渖阳)、长春;同时,另一支骑兵机械化集群进抵张家口、热河(承 德)接近地,基本达成战役企图。8 月 22 日,苏军在日军失去抵抗后前出至 辽东半岛,完成了对中国东北西部和南部重要城市的占领。 字垣缠(1890—1945)日本海军将领。毕业于海军兵学校和海军大学。 1928 年供职驻德使馆。1938 年任军令部第一部部长。1941 年 4 月任第八战 队司令宫,同年 8 月任联合舰队参谋长,协助山本五十六组织和实施偷袭珍 珠港。1943 年 4 月 18 日与山本五十六在巡视索罗门群岛时遭美机袭击,身 负重伤,离任参谋长职务。1944 年任第一战队司令官,先后参加马里亚纳海 海战,雷伊泰湾海战。授海军中将衔。1945 年 2 月任新编第五航空队司令宫, 参加沖绳岛战役,指挥航空特攻战。同年 8 月 15 日天皇颁发终战诏书后,反 对投降,以死相抗,率部下向沖绳方面採取特攻战而死。着有《战藻录—— 太平洋战争秘记》(2 卷)。 字垣一成(1868—1956)日本将领。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 1902 年留学德国。后歷任驻德武官、陆军省军事课长、参谋本部作战部(第 一部)部长、陆军大学校长、教育总监部本部长和陆军次官。曾参与决定出 兵西伯利亚和迫使段祺瑞政府签订《中日军事协定》。1924—1927 年任三届 内阁的陆军大臣,极力促成军备现代化。1925 年晋升大将。1927 年后一度出 任朝鲜总督。1929 年復任滨口内阁的陆军大臣。1931 年 3 月,一度同意*桥 本欣五郎、*大川周明等策划的政变。后因受该事件的牵连被编入预备役。1931 年 6 月再度出任朝鲜总督,并恢復现役。1937 年 1 月曾受命组阁,因遭陆军 反对,未成。1938 年 5 月继广田弘毅之后就任第一届近卫内阁的外务兼拓务 大臣。力图摆脱近卫第一次对华声明所引起的外交困境,表示愿同中国国民 政府进行所谓和谈。同年 9 月因反对设立*兴亚院而辞职。日本投降后曾被” 整肃”。1953 年当选为参议院议员,有《宇垣一成日记》(3 卷)。 安东(anton)1942 年德国占领法国非占领区的行动代号。原称*阿提拉。 是年 11 月 8 日,盟军在法属北非登陆后,10 日晚,希特勒下令实施,对法 国全境进行军事占领。次日晨,德军开进按停战协定规定为非占领区的约五 分之二的法国南部地区,并抢在盟军到达之前空运部队占领法属突尼西亚。同 时,义大利也派兵占领了科西嘉。 安福索(filippoanfuso,1901—1963)义大利外交官。曾在大学攻读 法律。1925 年起供职外交部,曾先后出使匈牙利和德国。1933 年任驻华使馆 参贊。1936 年起任外交部办公厅主任,协助齐亚诺推行侵略扩张政策。大战 期间,1941—1943 年任驻匈牙利大使,竭力协调意、匈关系,推行对外扩张 的战争。1943 年七月政变后,继续追随墨索里尼,任萨罗共和国驻德大使。 1945 年 3 月又任副外长。战后逃亡国外,被缺席判处死刑。1949 年赦免后回 国,从事新法西斯主义活动。 安德森  1约翰·安德森(johnanderson,1882—1958)。英国内政和 国内安全大臣(1939—1940)、财政大臣(1943—1945)。毕业于爱丁堡大 学。1905 年应文官考试。1922—1932 年任内政部常务次官。1932—1937 年 任孟加拉总督。1939 年任内政和国内安全大臣,为 *英国战时内阁成员。1940 年 5 月邱吉尔组阁时留任,任内推广发放构造简易的家庭防空掩体,得名* 安德森掩蔽所。同年 10 月接替张伯伦任枢密大臣,再为战时内阁成员,主持 战时的内政和经济事务。1943 年起任财政大臣,并作为内阁代表监督原子能 开发工作。战后曾任原子能谘询委员会主席(1945—1948)等职。2肯尼思·阿 瑟·安德森(keharthuranderson,1891—1959)。英国将领。生于印度。 毕业于查特豪斯公学和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在*英国远征军中任旅长和师长,赴法、比作战。* 敦刻尔克撤退返回英国,以少将衔任师长、军长和东部地区司令等职。1942 年 11 月—1943 年 5 月,在火炬行动中任第一集团军司令。在美、法军的协 同下(后统一受其指挥),由阿尔及利亚向突尼西亚进军。曾多次受阻,屡遭 挫折。战后在东非任职。1947—1952 年为直布罗陀总督,其间(1949 年)晋 升上将。3弗里德里克·刘易斯·安德森(fredericklewisanderson,1905 —)。美国将领。毕业于西点军校。后入飞行学校受训,结业后成为陆军航 空兵军官。曾任航校飞行教官等职并在菲律宾服役。1940 年创办轰炸机指挥 学校。1941 年作为军事观察员派赴英国,从事轰炸机战术研究。1943 年初随” 阿诺德赴北非作战。同年获准将衔,7 月调任美国第八航空队轰炸机部队司 令,指挥对德占区与德国本上的轰炸,12 月晋升少将。1944 年上月出任美国 驻欧战略航空队副司令,成为*斯巴兹的助手,在欧战后期的战略轰炸中,发 挥了重要作用。1945—1947 年为陆军航空兵助理参谋长。1947 年退役后,进 入金融界与企业界任职,成为着名的银行家。 第190页 安东诺夫(1896—1962)苏联将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人沙俄军队服 役,在巴甫洛夫斯克军校毕业后获准尉衔。1919 年加入红军。参加过国内战 争。1928 年加入联共(布)党。1931 年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后又进入该 院战役系和总参军事学院深遣。1937 年毕业后出任莫斯科军区参谋长。1938 —1940 年在伏龙芝军事学院合同战术教研室任教员和副主任。1941 年任基辅 特别军区副参谋长(少将衔)。苏德战争爆发后任南方方面军参谋长。参与 实施顿巴斯战役和罗斯托夫战役。1942 年 6—11 月,先后任北高加索方面军、 黑海军队集群和外高加索方面军参谋长。同年 12 月升任第一副总参谋长兼作 战部部长。1943 年获大将衔,免去兼作战部部长职。参与制定和组织实施库 尔斯克、白俄罗斯等一系列重大战役的作战计划。1945 年 2 月上旬,作为苏 联代表团的军事代表,出席雅尔达会议。同月中旬升任总参谋长,并成为最 高统帅部大本营成员。参与制定和实施攻克柏林等战役的作战计划。同年 7 —8 月出席波茨但会议。战后歷任第一副总参谋长、军区司令、华沙条约联 合武装部队参谋长等职。 安阳战役  1945 年八路军对河南省安阳以西地区日伪军的攻势作战。八 路军晋冀鲁豫军区集中万余人,配以民兵、自工队共 3 万亲人,于 6 月 30 日发起攻势作战。先克曲沟集、水冶镇等 10 多个据点,打开进攻安阳以西日 伪军的门户。随后攻克安阳城以西、观台镇以南、鹤壁集以北的全部据点。7 月 4 日发起观(台)丰(乐)铁路破袭战。至 7 月 9 日共歼日伪军 3300 余人, 解放国土 1500 余平方公里、人口 35 万,为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 安纳吉姆(anakim)美、英、中 1943 年春反攻全缅打通滇缅公路的作 战计划代号。规定由中国军队从印度雷多和中国云南进军缅甸北部,英军从 西部攻占缅甸的实兑再进军亲敦江,同时英海军夺取孟加拉湾的制海权和收 復安达曼群岛,并派部队在仰光登陆。该计划初由”史迪威提出,得驻印英 军司令韦维尔和蒋介石原则贊同,1943 年初在卡萨布兰卡会议上获美、英参 谋长联席会议确认,后英国以地中海和北非战事吃紧为由,不愿投入较大力 量;蒋介石则表示,由于英方态度消极,中国不能单方面发动攻势。1943 年 5 月美英华盛顿会议决定仅在缅北採取较小规模的军事行动,遂改代号为“茶 碟”。安倍源基(1894—?)日本内务大臣(1945 年)。1920 年东京帝国大 学毕业后入内务省。歷任警保局长、警视总监等职,专事镇压进步运动,扼 杀反战力量。1945 年 4—8 月任铃木内阁内务大臣。战后以战犯罪被逮捕。 52 年获释后继续从政,后领导右翼团体进行活动。 安德尔斯(dywanders,1892—1970)波兰将领。早年从军,第 一次世界大战时在俄军中服役。波兰独立后长期在波军中供职,曾在法国进 修军事。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指挥骑兵旅抵抗入侵德军。1939 年 9 月被苏 军俘虏。1941 年 8 月苏波復交后获释,负责在苏联国上上组建 8 万人左右的 波兰军队。1942 年率部离开苏联赴伊朗和伊拉克,接受英式配备建成波兰第 二军,在流亡政府领导下协同西方盟军作战。1944 年初率部从埃及进军意大 利,参加卡西诺山战役,攻占主峰,战功卓着。后继续转战义大利境内。战 后获大将衔,旅居英国。1946 年被波兰政府开除国籍。 安藤利吉(1884—1946)日本将领。毕业于陆军士宫学校和陆军大学。 1932 年起歷任驻英武官、驻哈尔滨特务机关长、步兵第一旅团长和第三师团 长。1936 年升为中将。1938 年任第二十一军司令官,为切断对中国的国际补 给线,率部进犯南宁,受挫。1940 年任*华南方面军司令官,指挥日军进驻 法属印支北部,1941 年转入预备役。同年 11 月復出,任最后一任*台湾军司 令官。1944 年晋升大将,任日本第十方面军司令官兼台湾总督。日本投降后 作为战犯监禁于上海监狱,在狱中自杀。 安布罗西奥(vittorioambrosio,1879—1958)义大利将领。就学于摩 德纳军校。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为师参谋长。曾任义大利骑兵总监和西 西里驻军司令。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任第二集团军司令。1941 年 4 月率 部从伊斯特拉(1stra)半岛进攻南斯拉夫。1942 年 1 月任陆军参谋长。次 年 1 月升任意军总参谋长,领上将衔。面对轴心国的节节失利,主张摆脱德 国,在国王同意下与盟国开始接触,并试图召回派往欧洲各地的意军。曾参 与策划推翻墨索里尼政权的 1943 年七月政变。德军入侵义大利时,随巴多里 奥政府南逃。1943 年 11 月担任陆军总监,次年退休。 安东奈斯库  1扬·安东奈斯库(ionantonescu,1882—1946)。罗马 尼亚法西斯独裁者。早年在法国学习军事。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罗军服役, 战后歷任驻意和驻英使馆武官。1937 年任总参谋长。次年调任陆军大臣。第 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逐步追随德、意法西斯。1940 年 9 月 4 日,在*铁卫 团支持下夺取政权,任首相。不久又迫国王卡罗尔二世逊位,自称“国家领 袖”(conducǎtor)。10 月同意德军进驻罗马尼亚。11 月正式加入轴心国集 团。1941 年 1 月在希特勒支持下,清洗铁卫扬·安东奈斯库团中异已分子, 掌握军政大权。仿效德、意,宣布罗马尼亚为“军团国家”,废除宪法,取 缔政党,在国内建立法西斯统治,迫害进步人士。同年 6 月 12 日,赴慕尼黑 会晤希特勒,表示全力支持德国入侵苏联。6 月 23 日跟随纳粹德国向苏宣战, 年底先后向英、美宣战,并自封元帅。驱使数十万罗军侵入苏联。以后由于 罗军在史达林格勒和克里米亚遭挫,国内经济恶化,遂试图通过土耳其和瑞 典与盟国单独议和,并想直接和美、英对话,未果。1944 年 6 月罗国内各反 对派组成民族民主阵线。8 月苏军进入罗马尼亚境内。同月 4 日赴东普鲁士, 表示继续效忠希特勒,23 日在人民起义中被捕。1946 年 6 月经布加勒斯特人 民法庭审判后被处决。2米哈依·安东奈斯库(mihaiantonescu,1899— 1946)。罗马尼亚外交大臣。初在大学任教。支持扬·安东奈斯库建立独裁 统治。41 年 6 月 22 日,罗马尼亚对苏宣战后,任副首相兼外交大巨。任内, 力图建立“大罗马尼亚”,追随纳粹德国,出席 1941 年 11 月柏林会议,签 署延长《反共产国际协定》。1943 年初起,为摆脱战争困境,试图说服希特 勒单独与西方媾和,遭拒绝;后又建议墨索里尼出面调停,联合欧洲所有与 德国结盟的小国与同盟国建立联繫,未果。战后被逮捕,1946 年被处决。 第191页 安齐奥之战  1944年*义大利之战中盟军迂迴德军侧后的一次两栖作战 行动,安齐奥(anzio)为义大利西海岸的滨海古城,北去罗马约 50 公里, 在德军*古斯塔夫防线的侧后。盟军为切断固守古斯塔夫防线的德军同罗马的 交通,策应对防线的正面突破,在该地实施代号*卵石的两栖进攻。1944 年 1 月 22 日,盟军 2 个师在安齐奥登陆,几天后增兵至 5 个师 7 万余人,但未及 时向内陆扩展;德军得以增兵至 8 个师,从四周高地向滩头盟军勐攻。登陆 盟军被围堵在极少掩护的登陆场内,不断遭受轰炸、炮击,死伤众多。直至 5 月 23 日,才同正面突破古斯塔夫防线的盟军主力会师,北上夺取罗马。 安德列耶夫  1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安德列耶夫(hnkoлanh nkoлaebnчahдpeeb,1880—1970)。苏联科学家。1909 年毕业于瑞士 巴塞尔大学。1912 年起在莫斯科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十月革命后组建 声学研究所,后任苏联科学院声学委员会主席。1930 年当选为物理化学学会 主席。1932 年在军事电工技术学院组建声学实验室。苏德战争爆发前夕,领 导研制扫除音响水雷的器具。1941—1945 年领导开创苏联水声学的研究工 作。1953 年成为苏联科学院院士。着有《运动介质声学》。2弗拉基米尔·亚 歷山德罗维奇·安德列耶夫(bлaдnmnpaлekcahдpobnчahдpeeb, 1904—)。苏联海军将领。1923 年参加红军。1925 年加入俄共(布)党。先 后在波罗的海舰队和太平洋舰队服役。1941 年海军学院毕业后,任黑海舰队 的分舰队参谋长(海军上校衔)。苏德战争爆发后在黑海作战。1943 年调任 北太平洋区舰队和萨哈林区舰队司令。次年晋升海军中将。1945 年制定和实 施南萨哈林岛和干岛群岛的登陆战役。战后歷任第四舰队司令、海军总司令 部副参谋长和后勤部长等职。51 年获海军上将街。1968 年退役。 安藤纪三郎(1879—1950)日本将领。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参加过日 俄战争。后歷任陆军省人事局课长、步兵第三十师团长等职。1932 年晋升中 将,任侵华日军旅顺要塞司令官。1934 年 3 月退入预备役,任“在乡军人会” 本部指导部长。1937 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应召任第九师团长。后退 役,任华北*新民会顾问、副会长、大政翼贊会副总裁。1942 年 6 月任东条 内阁国务大臣,1943 年 4 月转任内务大臣。东条下台后转任贵族院敕选议员。 战后以战犯嫌疑被捕,1948 年获释。 安森式侦察机(anson)英国海军陆基侦察机。双引擎,木制机翼,布 蒙机身。机头装有前射机枪,机背上为一手动炮塔。乘员 3 人。最大时速 188 英里,时速为 158 英里时航程 660 英里。1935 年开始服役。由于主要用胶合 板和帆布作原料,可节约大量金属材料,曾为英国海岸司令部的标准陆基侦 察机,亦被用作运输、救护、训练、通讯等方面。连续生产 17 年,共 1 万余 架。 安德森掩蔽所(andersonshelters)英国防空掩体。1938 年英国内政 大臣*安德森委託帕特森(williampa-terson)设计。为 6 英尺见方。高 4 英尺的小间,以钢筋水泥制成,埋入地下 4 英尺深,穹顶上復盖泥土至少 15 英寸。大战时期共生产了约 200 万个。对年收入 250 英镑以下的居民免费供 应,对收入高的人每个售价 7 英镑。在*不列颠之战中拯救了大批英国人。 安东奈斯库政府  *安东奈斯库在罗马尼亚建立的独裁政权。1940 年 9 月 4 日,安东奈斯库利用国内政治危机出任首相,建立独裁政权。对内实行 法西斯统治,对外加入轴心国,推行扩张政策。1941 年 6 月参加侵苏战争, 同年底向英、美宣战。1943 年初,侵苏罗军主力在史达林格勒战役中被歼后, 试图与美、英单独媾和,但同时又再装备 19 个师,为德国提供炮灰。1944 年 2 月与德国签订新约,加强德军在罗马尼亚的地位,并向德国供应粮食。 同年夏在苏军逼近的情况下,仍试图顽抗,被*罗马尼亚八月起义推翻。 安特卫普-那慕尔防线  即“kw 线”。 军火田  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为解决民兵军火生产经费而开 垦耕种的公共田地。一般由民兵和群众以变工互助方式耕种或轮种,收入主 要用于制造民兵使用的步枪、手榴弹、地雷、土制掷弹筒等简易武器和弹药。 军政派  即“条约派”。 军队迷雾(nebeltruppen)德国多管火箭炮的代号。三十年代由德国陆 军武器处主持研制,苏德战争中使用。有下列几种型号:1941 年式 158.5 毫 米 6 管牵引火箭炮,爆破弹重 34.15 公斤,射程 6.7 公里;1942 年式 158.5 毫米 10 管自行火箭炮,性能同前;1942 年式 210 毫米 5 管牵引火箭炮,爆 破弹重 111 公斤,射程 7.8 公里;1941 年式 280/320 毫米 6 管牵引火箭炮, 280 毫米爆破弹重 82 公斤,320 毫米燃烧弹重 79 公斤,射程 2.2 公里;1942 年式 300 毫米牵引火箭炮,爆破弹重 127 公斤,射程 4.55 公里。 军民组织(organisationcivileetmilitaire)大战期间法国国内的抵 抗组织。1940 年 12 月在北方建立。领导人为一批军官和以*布洛克-马斯卡 尔特为代表的政界人士。参加者多为律师、军官及政府官员。在各地设有分 部。通过*雷米及*布罗索勒特,逐渐和*自由法国建立联繫。其成员均参加了 解放本土的斗争。 第192页 军内革新派  日本军内*基层将校革新派与*幕僚革新派的统称,又称 “少壮派”。 军管理企业  日本侵略军在中国沦陷区掠夺工矿企业的一种方式。日军 每攻占一地,即由派遣军总司令部指定各地驻军代管或由日商经营重要民营 企业。他们依靠特权获取暴利,并任意夺取和破坏工厂的机器设备。1940 年 10 月底,日军为欺骗舆论,拉拢沦陷区的中国资产阶级,宣布逐步解除“军 管理”。至 1943 年底,在原业主交纳数目惊人的“保管费”和“修理费”后 陆续归还企业 174 家,其中相当部分改为中日合办、日方祖借、委託日方经 营、售给日方等,继续控制在日军手中。 军队抵抗组织(orgarisationderésistancedel′ar-mée,缩写ora)法 国维希政府军队中的抵抗组织。42 年底德军进驻非占领区后建立。主要由被 解散的“停战军官兵组成。领导人为维希政府原陆军部秘书长勒韦尔 (georgesrevers,1891—1974)。约有 4 万(一说 6 万)余人,拥有少量武 器。该组织思想保守,迷信正规军的作用,不从事地下武装斗争。长期处于 孤立状态,反对国内抵抗力量的联合,并不服从*民族抵抗委员会的领导。其 大部成员后编入*法国第一集团军。 军事经济全权代表  即“军事经济全权总办”。 军 事 经 济 全 权 总 办 (generalbevollm chtigterfürdiewehrwirts插ft)亦译“战争经济全权 总办”或“军事经济全权代表”。纳粹德国军事经济官员。根据 1935 年 5 月 21 日*《德国国防法》设立。主管除军事工业外的经济事务,负责和平时 期的备战工作和战争时期的动员。先后由*沙赫特(1935—1937)和*丰克(1938 —1945)。“四年计划全权总办设立后,权力日益缩小,1939 年 12 月起仅 负责有关经济部和国家银行的事务,全权总办办公室亦被撤销。 军部大臣现役武官制  日本规定陆海军大臣限于现役大、中将担任的 制度。1900 年 5 月山县有朋内阁修改陆、海军省官制后实施,以此防止政党 势力对军部的渗透,但在第一次护宪运动的压力下,1913 年 6 月 13 日取消 “现役”两字,将任命范围扩大到预备役。1936 年二·二六事件后,广田弘 毅内阁于 5 月 18 日恢復现役武官制。此制度保证了军部在政治上的发言权, 成为军部阻止内阁成立或推翻内阁的手段。 许世友(1906—1985)中国将领。1927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四方 面军第九军副军长、第四军军长。1935 年参加长征。到陕北后,入抗日红军 大学学习。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副旅长,参与 指挥香城固伏击战,并率部于冀南威县、曲周等地阻击日军,屡建战功。1940 年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旅旅长,转战渤海之滨,创建胶东抗日根据地。1942 年任胶东军区司令员。1944 年后率部对日伪军展开攻势作战。解放战争时 期,任山东军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 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南京军区、广州军区司令员。1955 年被授予上将军 衔。 许世英(1873—1964)中国外交官。字静仁。曾任国民政府赈灾委员会 委员长。九·一八事变后,在上海等地主持战区难民救济事宜。1936 年任驻 日大使,主张以“和平”方式促使中日关系正常化。抗日战争爆发后,代表 国民政府向日本政府提出抗议。1937 年底参与*陶德曼调停。失败后中日断 交,于 1938 年 1 月中旬奉调回国。復任赈灾委员会委员长。大陆解放前夕移 居香港,后到台湾,任台湾当局“总统府”资政。 许光达(1908—1969)中国将领。原名德华。黄埔军校毕业。1925 年加 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六军参谋长。1932 年赴苏联,先后入国际列宁学院和 东方大学学习。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1938 年任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长、教 育长,第三分校校长,努力从事军队教育工作,培养抗日军政干部。1941 年 调任中共中央军委参谋部部长兼延安卫戍司令员。1942 年任八路军第一二○ 师独立第二旅旅长兼晋西北军区二分区司令员,在五寨、神池、保德、偏关 一带,领导军民开展游击战,巩固和扩大了晋缓抗日根据地。1945 年 8 月率 部在归绥地区向日伪军反攻,收復失地。解放战争时期,曾任第一野战军第 二兵团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司令员兼 政委、国防部副部长。1955 年被投予大将军衔。 许亨植(1909—1942)中国将领。原名许克。朝鲜族。1930 年加入中国 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在珠河黑龙宫一带发动群众,组织珠河游击队并 成立哈东反日会,任会长。1935 年初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一师第二团 团长,转战延寿、珠河、道南、道北等地,多次攻克敌军据点。1936 年后, 歷任东北抗联第三军第一师政治部主任、第九军政治部主任、第三军第三师 师长、第三军军长、第三路军参谋长兼第十二支队政委,,率部开闢龙南抗 日游击根据地。1942 年 8 月 3 日,在三肇地区木兰青峰岭战斗中牺牲。 论证(argument)盟国空军 1944 年 2 月密集轰炸德国歼击机航空工业 的行动代号。由于美机在*施魏因富特轰炸中,遭受德国歼击机阻击而损失重 大,盟国空军于 1943 年 11 月制定此计划,作为代号*直截了当的行动的组成 部分。由于气象条件欠佳,推迟到 1944 年 2 月 20—25 日(一说 20—27 日) 实施。主要由*美国第八航空队轰炸不伦瑞克、莱比锡、罗斯托克、哈尔伯施 塔特的飞机厂和施魏因富特的滚珠轴承厂。美国第十五航空队轰炸希太尔(奥 地利)和雷根斯堡的飞机厂。*英国轰炸机司令部协同对上述目标进行夜间轰 炸。美国第九航空队(战术空军)进行牵制行动。美、英战略空军共出动 6000 多架次,投弹近 2 万吨,自己损失 383 架轰炸机。德国大部分歼击机工厂被 炸,致使 2 月份生产比 1 月份下降三分之一。 第193页 论持久战  书名。1938 年 5 月 26 日至 6 月 3 日,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 争研究会上的讲演。全书共分 21 节,着重阐明:(1)中日战争所处的时代 及“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的 基本特点,因而既不能速胜,也不会亡国,而只能是持久战;(2)抗日战争 必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 3 个阶段而取得最后胜利;(3)“兵 民是胜利之本”,争取抗战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实行人民战争,造成“陷 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4)论述了抗日持久战的战略战术原则和游击 战的战略地位,规定了人民军队的作战方针是“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 利条件下的运动战”。该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歷史唯物主义观点揭示抗日战 争的客观规律,驳斥了“速胜论”和“亡国论”,从思想上武装了中国共产 党和全国人民,对争取抗战胜利起了动员和指导作用。 论联合政府  书名。1945 年 4 月 24 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 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深刻分析了国内外形势,指出在中国人民面 前存在着光明与黑暗两个前途、两种命运的斗争。提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 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侵略者,建设 新中国。阐明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是实现党的政治路 线的目标;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是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中心环节; 加强党的领导,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是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根本保证,强调 理论联繫实际、密切联繫群众、进行自我批评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经党的 “七大”正式通过后,成为夺取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的指 针。 论解放区战场  书名。1945 年 4 月 25 日朱德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 代表大会上所作的军事报告。共 5 个部分。论述人民军队和敌后解放区的创 造、发展过程及其在抗战中的伟大作用。揭示抗战中国共两党两条不同的军 事路线,指出国民党的反人民的失败主义的单纯防御军事路线是其连战皆败 的癥结,共产党的人民战争的抗日军事路线是解放区战场获得胜利的关键, 阐明了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根据党的政治路线提出 中国共产党在 3 种不同地区的军事任务:在全国要求改组国民党一党独裁的 统帅部,成立一个民主的联合统帅部;在沦陷区加强对人民的政治争取和组 织工作,加强对敌伪军警的政治影响以争取他们的反正,加强敌后各城市工 作和组织地下军;在解放区扩大人民武装,加强军事训练,提高军事技术, 加强指挥机关,扩大解放区,准备大反攻的物质基础。报告对人民军队实现 从抗日游击战争到抗日正规战争的战略转变、迎接全国大反攻起了重要作 用。 农田继承法(erbhofgesetz)德国纳粹政权在农村培植富农的法律。1933 年 9 月 29 日颁布。规定:农户凡占地 7.5—125 公顷地产均为世袭地产,所 有者称为农民;其世袭地产不得出售、分割、抵押或者因债务无力清偿而没 收;所有者死后,世袭地产必须按当地习惯传给长子或幼子,或传给最近的 男性亲属;继承人必须具有公元 1800 年以来的纯德意志或同种血统;共同继 承人的权利以农民的其余财产为限,必要时可以得到家庭的庇护。德国富农 通过该法巩固了自己的地位,成为纳粹政权在农村的政治经济支往。不能继 承农田的富农子弟成了“缺少空间的人”,被大量吸收入伍。 [ ] 那不勒斯起义  义大利那不勒斯市民驱逐德国占领军的起义。1943 年 秋,盟军登陆义大利南方后,盘踞那不勒斯市的德军,试图将大批青年驱往 北方,激起民众起义。9 月 27 日夜,工人、学生和爱国士兵组成的队伍开始 袭击德军,次日起义全面爆发。29 日达到最高潮,街垒遍布全城,各区成立 指挥部。起义者和占领军展开激烈巷战,并取得胜利。30 日德军主力被迫退 出市区,起义军民继续在市内肃清残敌。10 月 1 日全市光復。 阳明堡奇袭  抗日战争初期八路军夜袭山西省代县日军机场的一次战 斗。1937 年 10 月,在*太原会战中,为配合友军作战,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 七六九团奉命向原平东北挺进。当时,日军在代县的阳明堡机场集中大批飞 机,对忻口狂轰滥炸,给中国守军造成严重威胁。19 日夜,该团在摸清机场 情况后,陈锡联团长派出两连战士,突袭敌机场,焚毁日机 24 架,歼日军守 卫部队 100 余人。 防疫隔离演说(quarantineaddress)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一次着名演说。 1937 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德意法西斯在欧洲加紧扩张,国际局势日趋紧 张。10 月 5 日,罗斯福在芝加哥发表演说,指出世界各国息息相关,战争如 同瘟疫,一经爆发,势必蔓延,靠中立或孤立不能避免战祸,必须联合爱好 和平国家,对侵略者实行“防疫隔离”,故名。此演说是罗斯福为摆脱*孤立 主义的束缚而作的试探性努力。曾遭国会内孤立派反对,以提出弹劾相威胁。 如皋战役  日本投降后新四军在江苏省如皋县歼灭拒降伪军的战斗。 1945 年 9 月 2 日日本签署投降书,但日伪军拒绝向中共领导的抗日军民投 降。为肃清顽抗之敌,新四军苏中军区第四军分区部队及军区主力一部,于 9 月 15 日对踞守如皋县的伪军独立第十九旅发动进攻。至 21 日全歼该部旅 长以下 3000 余人,缴炮 2 门、机枪 22 挺、长短枪 2600 支、汽车 6 辆。 第194页 妇女营(fraueger)纳粹德国集中营的一种。专事关押、虐待和屠 杀女性囚禁者。其中着名的有*拉文斯布吕克集中营。 牟田口廉也(1888—1966)日本将领。毕业于陆军幼年学校、陆军士官 学校、陆军大学。歷任参谋本部部员、陆军省军务局课员,参谋本部庶务课 长。1936 年 4 月任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第一联队联队长。1937 年 7 月 7 日, 该联队所属第三大队第八中队在芦沟桥附近龙王庙一带进行挑衅性演习,挑 起*七七事变。1938 年任第四军参谋长。1940 年晋升中将。1941 年任第十八 师团长,率部攻占新加坡。1943 年任第十五军司令官,积极主张进攻作战。 1944 年起负责指挥*英帕尔战役,遭惨败。同年被编入预备役。1945 年召回, 任预科士官学校校长。 红色方案(faiirot)德国在西线对法国的作战计划。1937 年 6 月,* 勃洛姆堡根据希特勒的旨意,秘密指令三军总司令作好两种可能的战争准 备:第一种主要战斗在西方,代号“红色”;第二种主要战斗在东南方,代 号“绿色”(即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行动,见*绿色方案)。德军总参谋部据 此制定了主要对付法国的作战计划(“红色方案”)。1939 年 10 月,德军 根据希特勒的指令,制定入侵荷、比、卢和法国的西线作战计划,代号*黄色 方案(1940 年 2 月改称*镰刀)。1940 年 6 月初,德军在*法兰西之战中初战 获胜,已把英军主力逐出欧陆,占领荷、比、卢三国和法国北部地区,进抵 索姆河-埃纳(aisne)河一线。德军随即制定目标为歼灭在法国残留的所有 盟军部队的作战方案,仍以“红色”为代号,主要内容是德军突破魏刚防线, 分割和包抄英法军队。6 月 5 日,德军展开 140 个师实施此方案,开始了*索 姆河战役。 红色乐队(rotekapelle)亦称“舒尔策-博伊森-哈尔纳克抵抗组织”。 德国主要的反纳粹和反战地下组织。大战初期在苏军情报人员特雷伯 (leopoldtrepper,1904—1982)协助下建立,由德国航空部中尉舒尔策- 博伊森(harroschulze-boysen,1909—1942)和德国经济部高等参事、经济 学家哈尔纳克(arvidvonharnack,1901—1942)领导,主要成员有艺术家、 作家、军人、记者、大学生和工人,其中共产党员和社会民主党员居多数。 在布鲁塞尔和巴黎分别设立西梅克斯公司作为工作据点,联络德国通用电气 公司、西门子康采恩等重要军工企业和德军领导机关中的反法西斯分子,并 与埃森、莱比锡、汉诺瓦、慕尼黑、汉堡等地的反法西斯小组频繁接触。广 泛收集情报,通过设在德国本土和西欧各占领区的 100 多座秘密电台传递给 苏方。1940—1943 年间共发出约 1500 份重要情报,并以德、俄、波、捷、 法、意等文字出版《内部战线》刊物。纳粹当局为进行镇压,由*阿勃韦尔和 *盖世太保成立“红色乐队别动队”加紧搜寻,1942 年 8 月逮捕 100 多名成 员,严刑拷打后大部分处以绞刑。此后活动渐微。 红波利亚纳(kpa插rПoлrha)苏德战争中德军占领的距莫斯科 27 公里的居民点之一。1941 年 12 月 3 日德军占领该地,构筑坚固的设防枢组 部。同月8 日苏军发起反击解放此地,为 *莫斯科会战苏军反攻阶段的开始奠 定了基础。 红军抗日先遣队  1934 年 7 月,中国共产党决定由寻淮洲、乐少华率 领红七军团组成先遣队北上抗日。7 月 6 日从瑞金出发,11 月抵达闽浙赣根 据地,与红十军合编为红十军团。后由方志敏领导继续北进浙江、安徽,遭 到国民党军队拦阻。1935 年 1 月,该部返闽浙赣根据地途中,被国民党军合 围于赣东北怀玉山区,方志敏被捕牺牲。余部由粟裕、刘英领导突围,组成 挺进师,转战至浙南坚持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编入新四军。 红谢洛-罗普沙战役  苏德战争后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列宁格勒- 诺夫哥罗德战役的组成部分。1944 年 1 月 14—30 日,由*列宁格勒方面军实 施,波罗的海舰队和远程航空兵协同。苏军先后攻占德军防御枢纽红谢洛 (kpachoceлo,又译红村)、罗普沙(poпшa)等地,向西推进 70—100 公里,解放了普希金(Пyшknh)市、赤卫队(kpoгbapдenck)城, 前出至卢加(Лyra)筑垒地带,彻底解除了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封锁。 约斯特(hannsjohst,1890—1978)德国戏剧协会主席(1935—1945)。 早年学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进入文坛。1929 年任*德意志文化战斗联盟文 学小组主席。1933 年以纳粹党推崇的希拉格特(albertleoscgeter,1894 —1923,因反抗法军占领鲁尔被法国当局处决)为素材写作同名戏剧,声名 大噪。同年任柏林国家剧院艺术顾问和德意志文学院院长。翌年任普鲁士邦 参议员。1935 年起任德国戏剧协会主席,一贯狂热吹捧纳粹主义。战后,于 1949 年被慕尼黑非纳粹化法庭判处 3 年半强迫劳动、罚款 500 马克和禁止写 作 10 年。 约德尔(alfredjodl,1890—1946)德国将领。1910 年武备学校毕业后 开始服役。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任炮兵连长。战后供职于国防军。二十年代 入军事学院深造,毕业后调陆军总部任作战参谋。35 年升任国防处处长(上 校衔)。参加拟定进军莱茵区的军事计划和吞併奥地利的*《奥托方案》。1938 年 10 月调任占领奥地利的德军师炮兵主任。39 年 8 月升任武装部队最高统 帅部作战局局长(亦作作战部参谋长,少将衔)。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始 终担任此职,约德尔成为希特勒在作战问题上的主要顾问之一,直接参与策 划和制定德军的各种作战计划和行动,签发屠杀战俘的军令。在进攻挪威、 希腊和南斯拉夫的战争中,起了积极作用。1940—1941 年参与制定、签发和 安排代号*巴巴罗萨的计划。1944 年晋升上将。1945 年 5 月 7 日受希特勒的 继承人邓尼茨委派,同弗雷德堡一起,代表德军在法国东北的兰斯(rheims), 向西方盟军签署投降书。战后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受审,以共同策划或密 谋、破坏和平罪、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而被判处绞刑。1946 年 10 月 16 日执 行。 第195页 詹森  1希拉姆·沃伦·詹森(hiramwarrenjohnson,1866—1945)。 美国参议员。早年当律师。1911—1917 年任加利福尼亚州州长。1912 年作为 进步党副总统候选人参加竞选,未获成功。1917 年入选参议院。反对美国加 入国际联盟和批准凡尔赛和约。对罗斯福“新政”,初持支持态度,1936 年 后持反对意见。1934 年提出《詹森债务拖欠法》,禁止与不按期向美国还 债的外国政府进行财务往来。持强硬的孤立主义立场,竭力主张保卫美国传 统的“中立”,反对罗斯福政府援助英法抗击纳粹德国,反对 1940 年“选征 兵役法案”。2路易斯·阿瑟·詹森(louisarthurjohnson,1891—1966)。 美国官员。维吉尼亚大学毕业。1912 年进入法律界任律师。大战前夕出任陆 军部部长助理,反对孤立主义,主张修改*中立法案。曾制订扩充美国空军的 计划。1942 年作为总统私人代表派驻印度。当英国政府与印度国大党就战后 印度地位问题进行谈判时,声称希望印度立刻实行自治,并动员印度的人力 来支援战争,引起英国的不满。战后曾任杜鲁门政府的国防部长。3詹姆斯·埃 德加·詹森(jamesedgarjohnson,1916—)。英国空军军官。大战期间, 在*不列颠之战中崭露头角,从歼击机飞行员升为指挥官。曾率战斗轰炸机参 加*迪耶普袭击和诺曼第登陆战役。战时共击落敌机 38 架,成为英国的王牌 飞行员之一。升至空军上校。 约里奥·居里(frééricjoliot-curie,1900—1958)法国物理学家。 d 学于物理和化学工业学院。1926 年和居里夫人的长女伊伦(irènecurie,1897 —1956)结婚。1935 年夫妇俩同获诺贝尔化学奖。大战期间投身抵抗运动, 1942 年加入法国共产党。参与民族阵线的组建,并任该阵线北方地区主席。 1944 年 8 月*巴黎起义时,利用自己领导的实验室,为起义战士制造手榴弹 和燃烧瓶。战后曾任世界和平理事会主席。 约克公爵号战列舰(dukeofyork)英国战列舰。41 年建成。排水量 3.5 万吨,最大航速 28.5 节。装有 10 门 14 英寸火炮,16 门 5.25 英寸火饱和 4 架飞机。编入英国*本土舰队,大部分时间作为旗舰。1941 年 12 月,太平洋 战争爆发后,邱吉尔乘该舰赴美参加*美英首脑华盛顿会议。1943 年 12 月, 在挪威北角海战中击沉德国*沙恩霍斯特号战列舰。1945 年驶往太平洋,作 为英国旗舰参加 9 月 2 日在东京湾举行的日本投降仪式。 约克敦号航空母舰(yorktown)美国航空母舰。1938 年建成并服役。 排水量 2 万吨,航速 34 节(一说 29.5 节),载机约 80 架,乘员 2200 人。 珍珠港事变前在大西洋水域活动,后调赴太平洋海域对日作战。1942 年 2 月 1 日首战,参加袭击马绍尔群岛之日军。同年 5 月,参加珊瑚海海战,被日 机击伤。经抢修后于 6 月参加中途岛海战,4 日被日舰载机击伤,7 日遭日潜 艇鱼雷击沉。后美国以一艘新建的“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重新命名。 年 11 月参加吉尔伯特群岛战役。1944 年先后参加马绍尔群岛战役和菲律宾 海海战。1945 年 2 月参加硫黄约克敦号航空母舰岛战役,3 月在攻击日本本 土时被日轰炸机击沉。 纪尧姆(augustinguiume,1895—1983)法国将领。1914 年毕业于 圣西尔军校。长期在殖民地服役。40 年任北非法军副参谋长,次年出任北非 政治事务总管。盟军在北非登陆后,率部转对轴心国作战。1943 年晋升准将, 率摩洛哥山地步兵师去义大利作战,参加突破古斯塔夫防线的战斗。1944 年 夏率阿尔及利亚第三师返回本土,转战于阿尔萨斯,坚守斯特拉斯堡,强渡 莱茵河,1945 年进占斯图加特。1945 年出任驻苏大使馆武官。48 年任法国 驻德国占领军司令。后继续在军界供职。 孙科(1891—1973)中国国民政府立法院长(1932—1948)。字哲生。 孙中山之子。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毕业。曾任国民政府财政部、建设部、铁 道部部长,考试院副院长。九·一八事变后,任行政院、立法院院长,1937 年 3 月,代表中国与苏联大使谈判,争取苏联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支援。同年 8 月,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1939 年 4 月再赴莫斯科,签订《中苏商 务条约》。主张中国在国际上联合苏联,坚持抗战,抗战胜利后,曾任国民 政府副主席,立法院、行政院院长。1949 年经香港去法国、美国定居。1965 年 10 月到台湾。曾任台湾当局“总统府”资政、考试院长、国民党中央评议 委员会主席团第一主席。 孙楚(1890—1962)中国将领。字萃岩。保定军官学校和日本陆军士官 学校毕业。曾任北平(今北京)市警备司令。1933 年任山西省“剿总”总指 挥,在临县黄河一线与红军作战。1935 年投中将衔。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 六集团军副总司令兼三十三军军长,参加太原会战。1939 年 2 月升任第八集 团军总司令,同年于晋东南阳城一带参与十二月反共事变。1945 年 3 月参加 豫西北地区对日作战。抗战胜利后,曾任太原绥靖公署副主任。1949 年 4 月 在太原被人民解放军俘虏。1961 年冬获特赦释放。 孙震(1892—1985)中国将领。字德操。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毕业。曾任 国民政府军第二十九军副军长。九·一八事变后,歷任川陕边区“剿总”前 敌总指挥、川康“剿总”第二路总指挥,率部阻击工农红军长征。1936 年授 中将衔,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二十二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四十一军军长, 率部进入山西,在晋南等地参加对日作战。1938 年率部牵制日军,配合友军 进行台儿庄战役。5 月升任该集团军总司令。次年授中将加上将衔。1943 年 3 月任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驻防襄樊、枣阳、大洪山一线。1945 年 8 月任 平汉线受降副司令长官。大陆解放前夕去台湾,曾任台湾当局“总统府”战 略顾问、国策顾问。 第196页 孙立人(1900—1990)中国将领。早年留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弗吉尼 亚军校。曾任国民政府财政部税警团团长。1937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 国民政府军第三十八师师长。1941 年初所部编入*中国远征军,2 月率部在缅 甸伊洛瓦底江战线仁安羌附近解救被围英军,获英国皇家勋章。1942 年夏所 部撤至印度境内,任*中国驻印军新编三十八师师长。1944 年 5 月任新编第 一军军长,8 月在*缅北战役中攻克重镇密支那。1945 年 1 月,率部攻克芒友, 并与中国远征军会师,打通中印公路。同年 3 月授少将衔。日本投降前夕, 率部回国进驻广州。抗战胜利后,任东北保安副司令兼长春防卫司令、陆军 副总司令。1948 年授中将衔,1949 年去台湾,曾任台湾当局陆军总司令,“总 统府”参军长。1955 年因涉嫌屏东驻军兵变捉蒋(介石)未遂事件遭长期软 禁。1988 年被宣布恢復自由。 孙连仲(1893—1990)中国将领。字仿鲁。行伍出身。曾任国民联军第 十四路军总司令、国民政府军第二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青海省政府主 席、甘肃省政府代主席、第二十六路军总指挥兼第二十五师师长。1931 年参 加对中央苏区的“围剿”。1935 年投中将衔,次年授中将加上将衔。抗日战 争爆发后,任第二集团军副总司令、总司令,在平汉路北段指挥所部抵抗日 军的进攻。1938 年率部参加*台儿庄战役,曾赴台儿庄内督战。1939 年起, 歷任第一、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第六、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兼河北省政府 主席。日本投降后,主持华北平津地区受降事宜。1946 年任保定绥靖公署主 任。1949 年去台湾,曾任台湾当局“总统府”战略顾问、国民党中央评议委 员。 孙蔚如(1896—1979)中国将领。陕西陆军测量学校毕业。曾任国民革 命军第十军参谋长。九·一八事变后,主张一致对外抗日,在驻防陕南期间 与红军订立互不侵犯协定。*西安事变时,任西安戒严司令、抗日援绥第一军 团军团长,贊成和平解决事变的方针。后任第三十八军军长兼陕西省政府主 席。抗日战争爆发后,率部参加保定、娘子关和忻口等战役。1936 年授中将 衔。1938 年 6 月任第三十一军团军团长。1939 年 2 月任第四集团军总司令。 次年奉命守备晋南中条山地区,先后粉碎日军十一次“扫荡”。1941 年曾收 復郑州。1944 年 9 月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次年 6 月升任第六战区司令长 官。日本投降后,主持武汉地区受降事宜。后任武汉行营副主任。大陆解放 前夕拒绝去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陕西省副省长、国防委员会 委员、民革中央常委。 七画 [一] 麦考利夫(anthonyclementmcauliffe,1898—1975)美国将领。1918 年毕业于西点军校,同年入陆军航空兵服役。大战期间歷任步兵师师长和空 降师师长。1944 年晋升少将。同年在阿登战役中,率第一○一空降师在巴斯 托尼(bastogne)成功地进行了防御。后率部入义大利作战。战后曾任驻欧 美军司令。1956 年退役。 麦克米伦(haroldmacmin,1894—1986)英国政务活动家。早年求 学于伊顿公学和牛津大学。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服役于近卫步兵第一团。1924 年起当选为下院保守党议员。三十年代对鲍尔温和张伯伦内阁的防务、外交 政策持批评态度,是邱吉尔的坚定支持者。1940 年入阁任职。1942 年任殖民 地部政务次官,12 月任驻地中海战区盟军司令部大臣,处理随战局发展而出 现的各种政治问题。战后歷任住房、国防、外交和财政大臣。1957 年 1 月至 1963 年 10 月任首相。1958 年获贵族封号。退休后,经营出版公司。着有回 忆录多卷。 麦克星里(ri插rdreery,1898—1967)英国将领,毕业于伊顿公 学和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在法国作战。1928 年 入参谋学院深造,后歷任骑兵团长、装甲旅长等职。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 在*英国远征军编制内率部在比利时和法国作战,晋升少将。1942 年任中东 战区总参谋长。1943 年晋升中将,在义大利作战。1944—1945 年任第八集团 军司令,率部战斗到义大利境内德军投降,旋任奥地利英国占领军司令(1945 —1946)、驻德国莱茵区英军司令(1946—1948)和联合国军事参谋委员会 英军代表(1948—1949)。1946 年晋升上将,1949 年退休。 麦克阿瑟(dousmacarthur)1880—1964)美国将领,1903 年西点军 校毕业。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任美军师长,赴法国作战。1918 年获准将 衔。1919—1922 年任西点军校校长,1925 年晋少将。1928—1930 年任驻菲 律宾美军司令。1930—1935 年升任陆军参谋长,晋上将。卸任后重返菲律宾, 担任美国军事顾问团团长。1937 年退役。1941 年 7 月重入现役,出任远东美 军总司令,领中将衔。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率军抵御日军入侵菲律宾。1942 年 3 月撤离至澳大利亚,4 月就任西南太平洋盟麦克阿瑟军总司令。主张“对 日作战第一”的战略,未被採纳。1913 年初率部转入反攻,与*尼米兹所辖 的中太平洋美军形成对日作战的*双叉冲击,但在太平洋战场的作战战略上与 尼米兹意见分歧。1944 年 10 月,开始实施菲律宾战役。同年获五星上将衔。 1945 年 1 月在吕宋岛登陆成功,2 月攻克马尼拉。4 月任太平洋美军总司令, 参与对日总攻击。9 月 2 日,在停泊东京湾水域的”密苏里号战列舰上主持 日本投降仪式。1945—1951 年以盟军最高司令官的身分执行占领日本的任 务。1950 年侵朝战争爆发后,担任“联合国军”总司令。次年 4 月因与杜鲁 门行政当局发生冲突而被解职。后担任过雷明顿-兰德公司董事长。着有《回 忆录》。 第197页 麦克纳尔(lesleyjamesair,1883—1944)美国将领。1904 年毕业 于军事学院。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40 年任美军总司令部作战训练部参 谋长。1942—1944 年任马歇尔的助手。1942 年 3 月兼任美国陆军地面部队司 令,获中将衔。在训练地面战斗部队以及作战隐蔽和伪装等战术理论方面甚 多贡献。1944 年 7 月 25 日在法国圣洛(st.l )附近前线视察时,被美军轰 炸机误炸身麦赫利斯(Лeb3axapobhчmexлnc,1889—1953)苏联军队政 治工作者。1911 年应徵入沙俄军队。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 年加入俄 共(布)党。国内战争时期在红军中担任政委。后从事党务工作。1930 年毕 业于红色教授学院。曾任联共(布)党中央出版局局长兼《真理报》编委。 1934 年当选为联共(布)党中央候补委员。1937—1940 年任红军总政治部主 任。1939 年当选为党中央委员。翌年任国家监察人民委员。1941 年復任红军 总政治部主任,同时为副国防人民委员。1942 年 5 月作为最高统帅部大本营 代表被派到克里米亚方面军。后因未能组织好防御被撤职降级。同年 7 月起 至战争结束,歷任第六集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西方方面军、白俄罗斯第 二方面军和乌克兰第四方面军等的军事委员(即政委)。1944 年获上将衔。 战后任国家监察部长。 麦列茨科夫(knpnллaфahacbebnчmepeцkob,1897—1968)苏 联将领,1917 年加入俄共(布)党。翌年加入红军。参加过国内战争。先亏 毕业于红军军事学院(1921 年)和高级首长进修班(1928 年)。后歷任军区 副参谋长和参谋长。1936 年参加”国际纵队,赴西班牙作战,在”瓜达拉哈 拉战役中战功卓着。1937 年返国后任副总参谋长。1939 年为列宁格勒军区司 令,参加苏芬战争,指挥部队在维堡方向上突破*曼纳休防线。1940 年 8 月 任总参谋长。翌年 1 月起任副国防人民委员(大将衔),负责军事训练工作。 苏德战争初期以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代表身份,先后赴西北方面军和卡累利阿 方面军工作。后任独立第七集团军和第四集团军司令,参加*季赫温战役。1941 年 12 月起任沃尔霍夫方面军司令。参加过锡尼亚维诺、柳班等战役。1943 年初协同列宁格勒方面军突破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封锁,后胜利进行了诺夫哥 罗德-卢加战役。1944 年 2 月起任卡累利阿方面军司令。先后实施斯维里-彼 得罗扎沃茨克和佩特萨莫-希尔克内斯战役。同年获苏联元帅衔。1945 年春 调往远东,出任滨海军队集群(同年 8 月改称远东第一集团军)司令。参加 哈尔滨-吉林战役。战后歷任军区司令、国防部总监组总监等职。着有《在为 人民服务的岗位上》等回忆录。 麦克唐纳方案  英国首相麦克唐纳(jamesramsaymacdonald,1866— 1937)于 1933 年 3 月 16 日向*国联裁军会议提出的裁军方案。主要内容为: 法、德、意、波等各主要欧洲国家陆军人数规定为 20 万人;禁止使用轰炸机 进行轰炸并逐渐取消空军;在 1935 年召开讨论裁减海军军备的特别会议;5 年后德国开始享有军备平等的权利;建立常设裁军委员会,负责监督裁军计 划的执行等。同年 5 月 16 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向 53 个国家的首脑发出支持此 方案的唿吁。翌日,希特勒发表演说表示“原则上接受”。6 月,裁军会议 通过以此方案作为“未来裁军协定”的基础,但在实质性问题上各国矛盾尖 锐。随着同年 10 月德国退出裁军会议和加紧扩军备战,此方案遂告破产。 玛法(mariomafai,1902—1965)义大利画家。早年在罗马习画。1928 年举办首次画展,崭露头角。三十年代与经院派决裂,在创作中接近现实生 活,反映人民群众对法西斯制度的不满。大战爆发后,思想日趋激进,仿效 西班牙画家戈雅(franciscojosédegoyaylueientes,1746—1828)创作系列 油画《幻想》,揭露法西斯制度和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痛苦。战后仍从事绘画 艺术。 玛丽女王号轮船(queenmary)英国客轮,1936 年建成。排水量 81237 吨。曾创横渡大西洋最快速度的纪录。1938 年又创 31.2 节的速度并保持该 纪录达 14 年。大战期间,与姊妹船*伊莉莎白女王号轮船同被用作运兵船。 共运送士兵 150 余万人及大量军需物资。 进军罗马  义大利国家法西斯党夺取政权的事件。22 年 10 月 16 日,法 西斯党魁在米兰秘密商定,趁义大利政局动盪之机,用武力占领首都,夺取 政权。24 日制订了进军罗马的具体计划。27 日在*比昂基、*巴尔博、*德博 诺和*德韦基率领下,国家法西斯党徒开始向罗马进军。同时在各地的党徒也 发生骚动,占领省会和交通要道。首相法克塔(luigifacta,1861—1930) 暗地与法西斯党保持接触,同时又试图实行戒严法。国王爱麦虞限三世于 28 日晨拒绝了法克塔的请求,并授权右翼分子沙朗德拉(antoniosndra,1853 —1931)组阁。同日,沙朗德拉组阁失败,国王遂任命墨索里尼出任首相。 此后国家政权由国家法西斯党执掌。 进军洪达(juntasdeofensiva)即“西班牙长枪党与国家工团主义者进 军 洪 达 ” (fngaespa dsjuntasdeolensivanacionalsindicalista)。西班 牙法西斯组织。1934 年 3 月,由*长枪党与*杭斯合併建立。标志为红—黑旗、 午轭和箭。发表 26 点宣言,鼓吹通过民族革命反对现行制度。成员约 3000 人。1936 年 7 月参与策划反共和国武装叛乱,11 月其头目德里维拉 (joseantonioprimodorivera,1903—1936)被共和政府处决。翌年 4 月, 与保皇派、传统派合併改称“西班牙传统派长枪党与国家工团主义者进军洪 达”,佛朗哥为领袖,并建立统一的民兵部队。1939 年 1 月 25 日起,党徒 统一着蓝色衬衫戴红色圆形软帽,见面时按“古代罗马人方式”互致敬礼。 同年 4 月西班牙内战结束后,成为佛朗哥独裁统治工具。 第198页 远东军区  苏联远东军事区域和军队组织。原为 1929 年组建的红旗远 东特别集团军。1935 年 5 月组建。辖区包括远东各边疆区。指挥机关设在哈 巴罗夫斯克(伯力)市。同年 6 月重新改称红旗远东特别集团军(1938 年 6 月扩编为*远东方面军)。1945 年 9 月 10 日由*远东第二方面军改组重建。 司令先后为布柳赫尔(1935 年)和普尔卡耶夫(1945—1947)。 远东战役  又称“满洲战役”。苏日战争中苏军在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 北部发动的战略性进攻战役。1945 年 8 月 9 日至 9 月 2 日,由*外贝加尔方 面军、远东第一、第二方面军及太平洋舰队和阿穆尔河(黑龙江)区舰队共 同实施,并得到蒙古人民革命军协助。共投入兵力 150 余万人,火炮和迫击 炮 2.6 万余门、坦克和自行火炮 5300 辆、飞机 5200 余架、战斗舰艇 93 艘。 为统一指挥,成立以华西列夫斯基为首的远东苏军总司令部。当时占据中国 东北和朝鲜北部的日本关东军实力虚弱,总兵力不足百万,且多为新编部队, 兵器亦不足,坦克、飞机尤呈劣势。自 8 月 9 日起,苏军外贝加尔方面军从 蒙古出击,实施*兴安岭-奉天战役;远东第一方面军从苏联滨海地区出击, 实施*哈尔滨-吉林战役;由此形成对关东军的向心突击和深远包围态势。同 时,远东第二方面军渡过黑龙江。进击哈尔滨,实施*松花江战役;太平洋舰 队则登陆朝鲜北部各沿海港口,实施*清津战役。至 8 月 20 日,苏军从西面 挺进纵深达 400—800 公里,从东面和北面分别挺进 200—300 公里,前出至 松辽平原,将日军分割成许多孤立集团并加以合围。其间,日本于 8 月 14 日决定投降,8 月 18 日关东军司令部下令部队向当地苏军投降。苏军为及时 到达主要城市受降,组成快速先遣支队,并在渖阳、长春、哈尔滨、吉林、 旅顺、大连、平壤、咸兴等地实施空降。至 8 月底,关东军主力被陆续解除 武装。此战役使日本完全丧失继续战争的可能,对加速日本投降起了作用。 经苏军总参谋部 1987 年审定,列为苏联在卫国战争中的 51 个战略性战役之 一。 远东方面军  苏联战略战役军团。1938 年 6 月组建,番号为红旗远东 方面军。编有 2 个集团军和 1 个军队集群。参加张鼓峰地区的战斗。同年 8 月 31 日其指挥机关曾被撤销,所属部队分为两个独立集团军。1940 年 7 月 重建。初辖 3 个集团军和 1 个集群。苏德战争期间陆续增编 3 个集团军和 2 个空军集团军。曾先后抽调 23 个师、19 个旅和航空兵部队,总计 25 万人, 3300 门火炮和迫击炮、2000 辆坦克,赴西线参加对德作战。1945 年 3 月分 编出滨海军队集群(编有 3 个集团军、1 个空军集团军和 1 个机械化军)。 同年 8 月改称*远东第二方面军。歷任司令为布柳赫尔(1938.7—8)、施特 恩([г.m.шteph,1900—1941]1940.7—1941.1)、阿帕纳先科(1941.1 —1943.4)、普尔卡耶夫(1943.4—1945.8)。 远东慕尼黑  1938—1941 年英、美帝国主义妄图牺牲中国利益与日本 谋求妥协的阴谋,因与英、德在欧洲策划慕尼黑阴谋相似,故名。1938 年起 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11 月日本近卫内阁发表“调整日华关系” 声明,加紧对国民政府进行政治诱降活动。英、美以调停中日冲突为名,策 划召开“太平洋会议”,妄图促使国民政府同日本“议和”。由于中国人民 的坚决反对,英、美与日本矛盾的加剧,“太平洋会议”未能召开。1940 年 6 月法国败降后,日本加紧南进,美、日矛盾日益激化。美国为维护在中国 和太平洋地区的根本利益,出于经济、政治、战略上的考虑,自 1941 年 3 月起,和日本进行谈判,出现了远东慕尼黑阴谋的新危险。同年 12 月太平洋 战争爆发,远东慕尼黑阴谋彻底破产。 远 东 美 军 司 令 部 (unitedstatesarmyforeesinthefareast , 缩 写 tjsaffe)大战时期美军在西南太平洋的指挥机构之一。1943 年 2 月在澳大 利亚设置,从属于*西南太平洋盟军息司令部,麦克阿瑟兼任司令。主要负 责西南太平洋战区所有美军作战部队的兵员训练和后方勤务等事直。作用与 美国陆军勤务部队(unitedsta-tesarmyservicesofsupply)相同。1945 年 6 月撤销。 远东第一方面军  苏联战略战役军团。1945 年 8 月 5 日,为对日作战 而以滨海军队集群和*卡累利阿方面军指挥机关为基础组建。下辖 4 个集团 军、1 个空军集团军、1 个战役集群和 1 个机械化军。布防于苏联远东滨海地 区。同年 8 月 9 日—9 月 2 日,参加实施*哈尔滨-吉林战役,并进入朝鲜三 八线以北地区。战后改组为滨海军区。司令为*麦列茨科夫。 远东第二方面军  苏联战略战役军团。1945 年 8 月 2—5 日,为对日作 战由*远东方面军改番号组建。下辖 3 个集团军、1 个空军集团军、1 个独立 步兵军和堪察加防御地域。同年 8 月 9 日—9 月 2 日,相继实施*松花江战役、 *南萨哈林岛战役和*千岛群岛登陆战役(在太平洋舰队协同下)。同年 9 月 10 日撤销,改组为远东军区。司令为*普尔卡耶夫。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审判日本首要战犯的国际 军事法庭。根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和 1945 年 9 月 2 日的日本 投降书,同年 12 月 26 日,苏、美、英三国外长莫斯科会议授权盟国驻日占 领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发布设置军事法庭的命令。1946 年 1 月 19 日,麦克阿 瑟签署井颁布设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命令,同时颁布《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宪章》(最后修正的宪章于 1946 年 4 月 26 日批准)。该宪章共分 5 章,17 条,对法庭的任务、组织机构、职权和审判程序以及应归国际军事法庭管辖 的各种罪状的构成作了规定。法庭的固定地址设于东京,由日本投降书籤字 国的中、美、英、苏、法、加、新、澳等 9 国及印度和菲律宾派出的 11 名法 官组成。澳大利亚代表韦勃(sorw111iaitifloodwebb,1887—1972)出任庭 长。审判中的检查事务,由国际检查局担任,首席检查官兼国际检查局局长 负责对战犯进行调查和提起诉讼,美国律师季南任首席检查宫。辩护方面, 备被告都由美国陆军部配置美国籍义务律师各 1 人,此外战犯可聘请与其自 身关系密切的日本法律界人士为其辩护律师。进行诉讼的正式用语为英语和 日语。1946 年 5 月 3 日在东京开庭,1948 年 11 月 12 日完成审判,12 月 29 日宣告撤销。 第199页 贡比涅停战协定  1940 年6 月22日法国败降后与纳粹德国签订的投降 协定。是日,在法国贡比涅piegne,一译康边)森林,距雷通德 (hethondes)车站不远处的“福煦车厢”(1918 年 11 月 11 日,法国元帅 福煦[ferdi-nandfoch,1851—1929]曾在此与德签订停战协定)内,由法国* 亨茨盖将军与德国凯特尔将军签署。规定,法国停止一切抵抗,解除陆海军 (除少量“维持秩序所必需”外)武装,同意德军占领法国五分之三包括巴 黎在内的领土,由法国支付占领军的全部费用。该协定使法国完全沦为纳粹 德国的附庸。1944 年法国光復后失效。 坎贝尔(sirltonaldhughcampbell,1883—1953)英国外交官。受教于 海利伯里学校。1907 年进入外交部,后歷任驻巴黎和贝尔格勒使节。1939 —1940 年驻法大使任内,热情支持雷诺。1940 年起任驻葡萄牙大使。1941 年德、意入侵巴尔干时,曾短期出使南斯拉夫,被意军拘押。获释后再返任 葡萄牙,任内在亚速尔群岛为盟军提供后勤便利,并开发钨矿支援战争。1945 年离职。 坎宁安  1安德鲁·布朗·坎宁安(andrewbrownecunniugham,1883— 1963)。英国海军将领。1897 年接受海军训练。参加过布尔战争和第一次世 界大战。29 年在帝国国防学院深造,后供职于地中海舰队,摧升海军中将。 1938 年 9 月任海军副参谋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以海军上将衔任英国 地中海舰队司令。曾指挥*塔兰托袭击战和马塔潘角海战,给义大利舰队以重 创。2 年 5 月赴华盛顿出任联合参谋委员会的英国海军首席代表。同年 11 月 重返地中海,参加*火炬行安·布·坎宁安动,1943 年工月晋升海军元帅。 同年10月出任第一海务大臣和海军参谋长至19托年。有贵族称号。2约翰·亨 利·戴克斯·坎宁安(jolinilellrydacrescunlling-ham,1885—1962)。 英国海军将领。生于英属盖亚那。1900 年接受海军训练。参加过第一次世界 大战,升为海军中校。后歷任多种海上勤务和参谋职务。1936 年 10 月任海 军参谋长助理,1937 年起主管海军航空兵,翌年即为第五海务大臣。第二次 世界大战爆发后,率巡洋舰中队参加过挪威战役。1941 年初,任第四海务大 臣,主管供应和运输工作。1943 年晋升海军上将,并出仟英国地中海舰队司 令兼盟军地中海战区海军总司令,参与在义大利和法国南部的登陆作战。1946 年 5 月,接替安德鲁·布朗·坎宁安任第一海务大臣和海军参谋长。1948 年 退 役 , 领 海 军 元 帅 衔 。 有 贵 族 称 号 。 3 阿 兰 · 戈 登 · 坎 宁 安 (ngordoncunningham,l887—1983)。英国将领。安德鲁·布朗·坎宁 安之弟。1906 年开始任军官。大战开始时任师长。了 940 年 11 月升为少将, 率肯亚的英军向北攻击意属索马利亚和衣索比亚境内的意军。1941 年 2 月 进入意属索马利亚,占领摩加迪沙,4 月进入亚的斯亚贝巴,5 月接受意军主力 的投降。1941 年 9 月赴埃及任英国第八集团军司令,在利比亚作战中失利, 于 11 月被解职返英。1945 年出任驻巴勒斯坦高级专员,晋升上将。1948 年 封爵号。 赤卫队员号治艇(kpacllorbapeell)苏联潜艇。为“十二月党人”(Д elka6pncr)型潜挺之一。该型潜艇排水量水页 941 吨、水下犯 88 吨,航速 水面 14.7 节、水下 8.7 节,续航力水面航速 8.9 节时为 11450 海里、水下航 速 3 节时为 150 海里,装备 533 毫米鱼雷发射管,艇首 6 个、艇尾 2 个,100 毫米和 45 毫米火炮各工门。1927 年开始建造。1931 年建成编入波罗的海舰 队。1933 年调往巴伦支海,编入北方区舰队(1937 年改为北方舰队)。苏德 战争期间从事破坏敌交通线的战斗,共击沉敌舰船 7 艘、击伤之艘。1942 年 先后获红旗勋章和近卫称号。同年 6 月被派赴巴伦支海为盟国护航运输队担 任警戒时失踪。 赤城号航空母舰  日本航空母舰。由战列巡洋舰改装。吴港海军工厂制 造。1927 年 3 月竣工,标准排水量 2.95 万吨,最高航速 32.5 节,可载飞机 60 架,乘员 2000 人。1933 年经佐世保海军工厂改造,排水量增至 3.65 万吨, 载机量增至 91 架,最高航速 31.2 节。为第一航空舰队司令官*南云忠一的旗 舰。1941 年 12 月率机动部队袭击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争。1942 年 1 月赴 西南太平洋,支援日军登陆俾斯麦群岛,攻占拉包尔。2 月率队攻击澳大利 亚的达尔文港。后掩护日军登陆爪哇。3 月底进入印度洋。4 月初参加科伦坡 袭击战和亭可马里袭击战。尔后返回本土。同年 6 月,在中途岛海战中沉没。 声威号战列巡洋舰(renowl1)英国战舰。1916 年建成,1936—1939 年改造。排水量 3.2 刀吨,最大航速 29 节。配备6 门 15 英寸火炮、20 门 4.5 英寸火炮和 4 架飞机。大战初期在英国本上舰队服役,参加挪威战役和大西 洋上搜索德舰的战斗。1940 年 6 月调往*h 舰队,作为旗舰。先后参加炮轰热 那亚、地中海护航和围堵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的战斗。1943 年曾作为丘吉 尔的座舰,接送他出席华盛顿会议和开罗会议。 却敌号战列巡详舰(repulse)英国战舰。1916 年建成,三十年代两次 改装。排水量 3.2 万吨,最大航速 29 节。乘员 1300 亲人。配备 6 门 15 英寸 火炮、12 门 4 英寸火炮和 8 门 4 英寸高平两用炮。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在英 国本上舰队服役,参加过大西洋上的护航、挪威战役和围堵德国*俾斯麦号战 列舰。1941 年 12 月初,随同*威尔斯亲王号却敌号战列巡洋舰战列舰调往新 加坡,加强*英国东方舰队。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2 月 10 日在暹罗湾被日本 飞机击沉,舰民及官兵 513 人殉难。 第200页 花园(garden)盟军 1944 年 9 月在荷兰实施进攻战役的地面突击行动 代号。与代号*市场的行动协同,统称“市场一花园”,成为*荷兰战役第一 阶段攻势的代号。该行动计划由蒙哥马利提出,得到艾森豪支持。计划 在空降兵实施“市场”行动夺取马斯河、瓦尔河、运河与下菜茵河的桥樑之 后,以英国第三十军(1 个装甲师、2 个步兵师和 1 个独立坦克旅)在 3.2 公里的狭窄正面突破德军防线,以闪电式攻势向北突迸至阿纳姆,打通一条 85 公里长的走廊,为两侧英军跟进扩大走廊创造条件。9 月 18 日,继“市场” 行动之后开始实施。当天和 20 日,先后与美空降兵会师于艾恩德霍文和奈梅 亨地区。但因空降兵未能夺取所有桥樑,突进速度迟缓,未能及时与在阿纳 姆地区的英空降兵会合。27 日,英军进抵下莱茵河南岸后被迫转入防御,朱 全部达到预定作战目标。 花冈惨案  日本军国主义者残害中国劳工事件。1944 年 7 月至 1945 年 5 月,先后有 3 批 984 名被俘的中国士兵以及强征的中国工人,被押送到日 本秋田县花冈矿山作苦工。1945 年 6 月 30 日,中国劳工不堪非人待遇,打 死 3 名日本监工和 1 名翻译、工名汉好后,逃到附近山上。日本当局出动全 县军警搜捅,4 天之中打死 97 人。据战后调查,在花冈矿山遭到虐杀的中国 劳工,已发现遗骨者就有 560 人。1948 年 3 月 1 日,驻日美军第八军军事法 庭对此案作了审判,惨案制造者伊势、福田、清水被判处死刑,河野等 3 人 被判徒刑。 花园口决堤事件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军队决黄河堤以阻止日军的事 件。1938 年 6 月初日军占领河南开封后即准备夺取郑州。蒋介石採纳部下建 议,命新编第八师于 6 月 9 日炸毁郑州以北花园口黄河大堤,决黄河水南流, 企图阻挡日军前进。花园口决堤虽在军事上迫使日军改变沿陇海铁路西进计 划,转由大别山北麓西进平汉铁路进攻武汉,但酿成歷史上黄河最严重的改 道,给豫、皖、苏三省 44 个县人民造成巨大灾难。据统计,这次决堤淹死 89 万人。大水过后,已 4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变为荒凉贫清的黄泛区。 芬什哈芬之战  太平洋战争期间盟军收復纽几内亚中的一次进攻战 役。芬什哈芬(finsehliafen)位于纽几内亚东端,是日军后勤基地,驻有 4000 人。1943 年 9 月 22 日,澳大利亚第九师在其北面海岸进行登陆,日军 退守附近高地。10 月 1 日澳军攻占芬什哈芬。10 月中旬,日军第二十师团主 力驰援抵达高地,多次组织反击,均受挫。盟军增援部队开到芬什哈芬后, 于 11 月 16 日开始进攻,26 日攻占高地。日军又以附近村镇为据点组织死守。 随着盟军攻势加强,日军最后撤往西奥(sio)地区,日军伤亡仅第二十师团 即达 5500 余人。 苍鹭(fiselireiher)1942 年 7—9 月德军进攻史达林格勒和进而突击 阿斯特拉罕的战役计划代号。规定歼灭史达林格勒城下苏军,尔后以*b 集团 军群坦克和摩托化兵团沿伏尔加河向南发展,攻占阿斯特拉罕。由于苏军的 顽强抵抗,此计划目标未能实现,并随*史达林格勒会战中德军的失败而最终 破产。 苍龙号航空母舰  日本航空母舰。吴港海军工厂制造。7 年 12 月竣工。 标准排水量 1.59 万吨,最高航速 34.5 节,可载飞机 73 架。1938 年 10 月参 加侵华战争,支援日军在广东省大亚湾登陆。1941 年 12 月参加袭击珍珠港, 挑起太平洋战争。尔后支援日军攻占威克岛。1942 年 2 月参加攻击澳大利亚 的达尔文港。继而掩护日军登陆爪哇。3 月底进入印度洋。4 月初参加科伦坡 袭击战和亭可马里袭击战。后返回本上。同年 6 月,在中途岛海战中被击沉。 舰长以下 718 人死亡。 芳泽谦吉(1874—1965)日本外务大臣(1932 年)。1899 年东京帝国 大学毕业后入外务省。先后在驻中国厦门、上海、牛庄和英国伦敦使领馆任 职。歷任外务省政务局、亚洲局和欧美局局长。1923 年 5 月任驻华公使。1930 年调任驻法大使。九·一八事变后,作为驻国际联盟代表,竭力为日本的侵 略行为辩护。1932 年就任犬养内阁的外务大臣,迫于国际舆论的压力曾延期 承认“满洲国”。1936 年任“政友会”顾问,同年出席泛太平洋会议。1940 年底赴荷属东印度群岛(今印度尼西亚)谈判石油供应问题。1 年 10 月出任 驻法属印度支那大使。1945 年任外交顾问及枢密顾问官。战后曾受解除公职 处分。着有《外交六十年》等。 芦沟桥事变  即“七七事变”。 劳伦斯(ernestondwrence,1901—1958)美国物理学家。毕业 于南达科培大学,后入明尼苏达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深造。1925 年获那鲁大学 博士学位,并在耶鲁大学任物理学助教。后任加利福尼亚大学副教授。9 年 开始研制回旋加速器。1930 年任教授。在伯克利建立辐射实验室,1936 年任 室主任。在其回旋加速器中研制成世界上第一个人造元素鎝。1939 年获诺贝 尔物理学奖。大战期间,参与*曼哈顿计划,主管用电磁法分离制造原子弹用 的铀-235。除核物理方面,还发明彩色电视显像管。加利福尼亚大学在伯克 利和利弗莫尔的实验室和第 103 号元素铹,均以其名字命名。 劳希宁(herjnaniirausclining,1887—1982)德国纳粹党头目。早年 在慕尼黑和柏林攻读音乐、歷史和日耳曼语。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 在波兰组建并领导德意志文化小组。1926 年移居但泽,1932 年加入纳粹党, 旋为希特勒的密友。1932 年 5 月任但泽市参议院主席和纳粹党领袖。次年 8 月 5 日以该市名义同波兰签订条约,保证了德国在当地的利益。后对法西斯 主义渐生怀疑,于 1935 年流亡瑞士,出版揭露希特勒的着作。第二次世界大 战后期曾遭盖世大保追捕。战后于 1948 年定居美国俄勒冈务农。 第201页 劳雷尔(josurel,1891—1959)菲律宾傀儡政府总统(1943—1945)。 曾在美国耶鲁大学学习法律。1925 年被选为参议员,1936 年任最高法院副法 官。日本占领菲律宾后,因其持反美立场,受到占领当局赏识。1942 年 1 月 在*菲律宾行政委员会中任部长。1943 年 6 月,又任*菲律宾独立筹备委员会 委员长。同年 9 月被*卡利巴皮召开的“国民大会”选为“总统”。10 月赴 日,促成《菲日同盟条约》的签订。1944 年 9 月 23 日对美宣战,但未颁布 徵兵法。是年年底,美军反攻菲律宾时,由日军护送离开马尼拉潜往内地。 1945 年 3 月逃亡东京。1946 年被控叛国,但未正式受审。1948 年 4 月获大 赦。后一度任参议员。 劳工託事(treulianderderarbeit)纳粹德国负责调解劳资冲突的官 员。1933 年 5 月 19 日设置,由*德国劳动阵线任命并对其负责,全国共 13 名,各主管一个经济区。有权决定各企业的工资额,并对德国企业主和劳工 之间的冲突作出最后裁决。大战结束后取消。 劳动宪章  1劳动宪章(插rtedutravail)。维希政府有关劳工问题 的法令。1941 年 10 月 4 日颁布。决定建立新工会,即所谓统一的职业工会。 企业全体人员分为 5 类——僱主、被僱佣者、工人、僱主的代表和干部,分 别加入按职业和地区划分的工会;凡满 100 人以上的企业须设社会委员会, 僱主和干部在其中起主要作用,他们完全控制了企业;严禁一切罢工,同时 授权政府规定最低工资和其它社会福利。2即“国民劳动秩序法”。 劳合-矫治(gwilyinlloydgeorge,l894—1967)英国燃料和电力大臣 (1942—1945)。自由党首相劳合-乔治(davidlloyd-george,1863—1945) 之子。受教于剑侨大学。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法国前线作战,获少校衔。1922、 1923 年当选为自由党下院议员。1929 年重夺者席达 21 年。三十年代,与其 父和其妹梅冈·劳合-乔治(meganlloyd-george,1902—1966)等构成威尔 士独立自由党人一个活跃的政府反对派。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人阁,先后 任商务部和粮食部议会秘书。1942 年起任燃料和电力大臣。战后,靠拢保守 党,歷汪邱吉尔和艾登内阁的粮食大臣和内政大臣。 劳动册制度  即“工作簿制度”。 苏加诺(sukarno,1901—1970)印度尼西亚民族运动领袖。早年从事 民族独立运动。1927 年创建印度尼西亚民族联盟,对荷兰殖民当局採取不合 作主义,多次被捕。1932 年为印度尼西亚党主席。翌年再度被捕。1942 年日 本侵占印度尼西亚后获释。同年 3 月出任由日本占领军组织的*普泰拉的委员 长。1944 年 3 月又出任*爪哇奉公会中央本部长,后又任印度尼西亚独立筹 备委员会主席,试图依靠日本取得独立。1945 年 6 月,在国内民族解放运动 推动下,提出建国五原则,即“信奉真主、人道主义、民族主义、民主和社 会公平”。8 月 17 日发表《独立宣言》,宣布印度尼西亚独立,并就任共和 国总统。战后仍长期任总统。 苏杰茨(bлaдnmnpaлekcahдpobnчcyдeц,1904—1981)苏联 空军将领。1924 年加入俄共(布)党。翌年参军。先后毕业于空军军事技术 学校和飞行员学校。1933 年茹科夫斯基空军学院指挥员迸修班毕业后,任蒙 古人民革命军空军顾问教官和苏联驻蒙古航空兵群群长。9 年调任航空兵副 旅长,参加*苏芬战争。苏德战争开始时为上校。先后任航空兵第四军军长、 第五十一集团军和伏尔加河沿岸军区空军司令、轰炸航空兵第一军军长,在 南方、西北和西方方向作战。1943 年 3 月起任空军第十七集团军司令(至战 争结束)。指挥所部参加库尔斯克会战、解放顿巴斯和第聂伯河左、右岸乌 克兰地区、以及雅西-基什尼奥夫、布达佩斯、维也纳等战役。1944 年晋升 空军上将。战后曾任空军副总司令、国防部副部长兼国土防空军总司令等职。 1905 年获空军元帅衔。 苏炳文(1892—1975)中国将领。字翰章。保定军校毕业。曾任黑龙江 省军务督办公署参谋长、唿沦贝尔警备司令、中东铁路哈满线护路司令。九·一 八亭变后,与“马占山等在黑龙江率部抗日。1932 年 9 月,在海拉尔组织抗 日起义,成立“铁血救国军”。旋任东北民众救国军总司令,率部抗击日军。 失败后退人苏联境内。后经欧洲回国,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1936 年 授中将衔。抗日战争爆发后,数次情缨杀敌,因蒋介石不准其带兵而退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黑龙江省委副主任、全 国政协委员。 苏振华(1912—1979)中国将领。原名七生。1930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红三军团第十二团政委。1934 年参加长征,北上抗日。到陕北后人红军 大学学习。抗臼战争爆发后,任抗日军政大学大队长。1940 年春任八路军第 一一五师教导第三旅政委兼鲁西军区政委,与*杨勇一起坚持鲁西地区的抗日 游击战争。1941 年 5 月任八路军第二纵队政委兼冀鲁豫军区政委,参与领导 冀鲁豫边区军民开展反“扫荡”、反“蚕食”斗争,坚持和发展抗日根据地。 抗战胜利后曾任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海军 第一政委、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1955 年被授予海军上将军衔。 第202页 苏维契(fulvlosuvich,1887—?)义大利外交官。1926 年起歷任财政 副大臣、驻国联代表。1932 年 7 月任外交副大臣,支持墨索里尼的对外侵略 政策,主张向巴尔干半岛和多淄河地区扩张。1933 年 6 月,促成英、法、德、 意四国公约在罗马草签。1935 年 1 月参与法、意《罗马协定》的签订,并为 侵略衣索比亚作外交准备。同年 4 月参与建立“斯特莱沙阵线”,试图密 切与英、法的关系。因反对与德国结盟,1936 年 6 月调任驻美大使。1938 年退休。战后曾受审,后宣告无罪释放。 苏霍伊(Пabeлпobnчcyxon,1895—1975)苏联飞机设计师, 技术科学博士(1940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应徵人沙俄军队。1925 年在 莫斯科高等技术学校毕业后,入中央流体动力研究所任工程师。在 *图波列夫 领导下从事多种型号飞机的研制工作。1939 年起任实验设计局主任设计师。 其所设计的 cy-2 多用途飞机和 cy-6 装甲强击机,曾成功地用于苏德战争。 战后任特别设计局总设计师。设计出多种型号“cy”(“苏”)系列的喷气 式飞机。 苏日协议  大战爆发后,苏联和日本签订的协议。1939 年 8 月日军在* 诺门坎事件中惨败,同月 23 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日本北进发动侵 苏战争暂无可能,遂于 1939 年 11 月开始苏、日谈判,12 月 31 日签订《苏 日协议》。根据协议,日本保证立即向苏联付清中东铁路最后一笔欠款,从 而为*《苏日中立条约》的缔结奠定了基础。 苏日战争  大战后期苏联对日本的军事行动。根据 1945 年 2 月苏、美、 英*《雅尔达协定》,苏联有条件地承诺,欧洲战争结束后 2—3 个月内对日 作战。4 月 5 日,苏联宣布废除*《苏日中立条约》。8 月 8 日,苏联正式对 日宣战。8 月 9 日至 9 月 2 日,苏军先后实施*远东战役、*南萨哈林岛战役 和*千岛群岛登陆战役,迅速击溃日本关东军,加速了日本投降。 苏台德区(sudeten)捷克斯洛伐克西部的一地区名。与德国毗连,原 捷境内 320 万德意志人大都在此与捷居民友好地相居。1935 年以后,*汉莱 因的苏台德德意志党逐渐抬头,并在纳粹德国支持下日益採取敌视捷克斯洛 伐克的政策。1938 年 4 月 24 日,在希特勒指使下苏台德德意志党通过八卢 纲领,公开要求苏台德区“自治”,导致爆发捷克斯洛伐克危机和加剧欧洲 局势的紧张。同年 9 月,英、法、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强迫捷将苏 台德区计 2.85 万平方公里土地割让给德国。战后,该地区重归捷克斯洛伐 克。 苏芬和约  苏芬战争结束后苏联和芬兰签订的和约。1940 年 3 月 12 日 在莫斯科签订。主要内容为:“缔约双方保证彼此之间决不向对方发动任何 进攻,并决不订立或参加反对缔约国另一方之同盟或联盟”;苏联取得卡累 利阿地峡及维堡等地,并以年租金 800 万芬兰马克取得汉科半岛及其邻近岛 屿的 30 年租借权。苏芬战争 1930—1940 年冬季苏联同芬兰之间的战争。波 兰败亡后,苏联为了进一步改善波罗的海侧翼和西北边境的战略态势,保障 列宁格勒和摩尔曼斯克的安全,相继同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签订互 助条约,得以在三国的要地驻军。1939 年 10 月 5 日,又邀芬兰外长访苏, 在随后的讨论中向芬兰提出缔结互助条约、交换部分领土以及租借汉科港的 要求,遭芬兰政府拒绝。苏联政府随即于 11 月 28 日废除 1932 年的《苏芬互 不侵犯条约》。11 月 30 日,苏、芬战争爆发。苏军以 45 个师的兵力发动全 线进攻,企图一举突破芬兰防御,逼其接受苏方要求,迅速结束战争。芬军 共 15 个师则倾全力抵抗,阻滞苏军攻势,争取时间,等待英、法援军。开战 初两个月,芬军依託*曼纳林防线和森林湖泊交措的复杂地形,重创苏军。苏 军被迫增调兵力,重新部署,于 1940 年 2 月初以绝对优势兵力再次勐攻。经 过近三周激战,苏军突破曼纳林防线西段,并从维堡背后展开大包抄。芬兰 战败求和。1940 年 3 月 12 日在莫斯科签订《苏芬和约》。依约,原属芬兰 的整个卡累利阿地峡(包括维堡)、芬兰湾中的若干岛屿以及北方的萨拉 (sa)、库萨摩(kuusamo)和雷已契半岛的一部分划归苏联,汉科港以 30 年为期租惜给苏联作为海军基地。 苏阿尔多(countgia0omosuardo,1883—1947)义大利法西斯分子,伯 爵。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加入国家法西斯党,成为墨索里尼的忠实信 徒。1924 年起任内务副大臣。1935 年积极参加侵略衣索比亚的战争。1939 年任参议院议长和法西斯大委员会委员。1943 年七月政变时,初支持*格兰 迪动者,后动摇,未出席最终的投票。*萨罗共和国建立后,又追随墨索里尼, 并在维罗纳审判时出庭作证。 苏兹贝格(cyrusleo8uizberger,1912—)美国报刊专栏作家。哈佛大 学毕业。1933 年进入新闻界,曾任《北美报业联盟》撰稿人和《伦敦旗帜晚 报》记者。1938 年 10 月《慕尼黑协定》签订后,赴奥地利与捷克斯洛伐克 等地採访。1939 年大战爆发后任《纽约时报》巴尔干办事处负责人。以后在 苏联、中东和西欧进行战地新闻报导,採访过邱吉尔、狄托、莫洛托夫等。 1944 年任《纽约时报》国外通讯部主任。战后为《纽约时报》外事专栏作家, 多次获得普立兹奖。着有《七大洲风云四十年》等。 第203页 苏捷协定  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和捷克斯洛伐克流亡政府于 1941 年 7 月 18 日签订的协定。主要内容力:两国政府同意立即互派公使;双方保证在 对德战争中相互支持;苏联政府同意在苏联境内建立由苏联最高统帅部统一 指挥的捷克斯洛伐克军队。该协定奠定了苏、捷两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合作 的基础。 苏斯威尔(jacquessoustelle,1912—)*“战斗法国”情报机构负责 人。毕业于巴黎高师。曾任巴黎人类博物院副院长,从事中美洲印第安人文 化和歷史的研究。1940 年法国败降后,去伦敦参加自由法国,成为戴高乐的 得力助手。1942 年 7 月被任命为法兰西民族委员会情报特派员,负责战斗法 国的情报工作。1943 年 11 月任驻阿尔及尔的特务总指挥处处长。曾任法兰 西共和国驻波尔多专员。1945 年,先后任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宣传部长和 殖民部长。战后曾任阿尔及利亚总督、新闻部长、议员等职,并披选为法兰 西科学院院士。 苏联民兵  苏德战争期间苏联人民志愿组建的武装。纳粹德国的入侵激 起广大苏联人民起来保家卫国,除大批公民应徵入伍作战外,在靠近前线的 城市和地区,免徵的公民也纷纷要求上前线作战。1941 年 6 月 24 日,苏联 人民委员会颁布关于按志愿原则在靠近前线的地区建立歼击营以同敌破坏组 和空降群作斗争的命令。6 月底列宁格勒首创组建民兵师。随后莫斯科也着 手组建。1941 年 7 月 3 日史达林发表广播演说,号召在每个受敌人入侵威胁 的城市建立民兵。国防委员会也作出相应决议。后迅速推广。至同年 7 月底 共组成 1755 个歼击营,总人数达 32.8 万人,组建工作由各州、区、市党委 领导,以工人为主干(妇女占相当大比重),按生产区划原则进行。每周进 行 3—4 次军训,基本上不脱产。市(州)成立民兵师,企业(机关)成立民 兵团(营、连)。编制与正规军相同。师、团指挥职务由红军干部或徵集的 预备役人员担任。全国共有 400 多万人申请加入民兵,经过挑选受训组建了 约 60 个师、200 个独立团和大量分队。其中 36 个师编人正规军作战,成为 基干师。约有 200 万人补充人作战部队。 苏联英雄  苏联最高荣誉称号。投予对国家作出杰出贡献、建立英雄功 勛的个人和集体。根据苏联中央执委会 1934 年 4 月 16 日的法令设置。获此 称号者被授予特别证书,从 1936 年起增授苏联最高勋章——列宁勋章。9 年 8 月 1 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颁布命令,为苏联英雄特设“金星奖章”。 卫国战争年代,共有 1.1 万人获此称号,其中 104 人两次获得,3 人 3 次获 得,2 人 4 次获得。 苏鲁战区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的基本战斗序列单位之一。抗日战争 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为与中国共产党争夺敌后游击战争的领导权, 遏制人民抗日武装力量的发展,于 1939 年 1 月 14 日组建,战区为苏北及山 东一部,于学忠任总司令,辖 3 个军和 1 个游击总司令部。1940 年 10 月该 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部不断向新四军寻衅,在 *黄桥战役中被歼 1 万余人。次 年初所辖主力李长江部 3 万余人叛国投日,1943 年后解体。 苏德战争  即“苏联卫国战争”。 苏中反清乡  *苏中抗日根据地军民反击日伪军“清乡”的战役。1943 年 4 月 1 日,华中日伪军集中 1.5 万余人,以苏中南通、如东、启东、海门 为重点进行“清乡”。敌採用“梳篦”、“拉网”战术进行“军事清乡”。 新四军主力转移外线作战,以部分部队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发动群众 破击“清乡”封锁线。6 月以后,又粉碎了日伪军的所谓“政治清乡”、“机 动清乡”和“延期清乡”。至年底共作战 2100 余次,毙伤日伪军 2400 余人, 争取伪军 1700 余人反正,取得反“清乡”的胜利。 苏联近卫军  苏联在苏德战争期间授予作战勇敢、战功卓着或有特殊贡 献的部队的集体荣誉称号。1941 年 9 月 18 日,根据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的决 定,首次授予 4 个师以近卫师称号。至 1945 年 5 月 9 日止,荣获近卫称号的 共有 11 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6 个坦克集团军、1 个骑兵机械化集群、40 个 步兵军、7 个骑兵军、12 个坦克军、9 个机械化军、14 个航空兵军、117 个 步兵师、9 个空降师、17 个骑兵师、6 个炮兵师、6 个高炮师、7 个火箭炮师、 53 个航空兵师、1 个防御地域、18 艘军舰、16 艘潜艇、13 个诀艇大队以及 众多的旅、团等部队。 苏联情报局(c0bnhфopm6юpo)又译“苏联新闻局”。1941 年 6 月 24 日成立。局长为*谢尔巴科夫。对战时国内外新闻和战事报导实行集中领 导。负责根据苏联最高统帅部提供的材料编写和发表战报,组织宣传,推动 对法西斯及其他敌视苏联势力的思想斗争。1941 年 6 月 25 日—1945 年 5 月 15 日,每天发表综合战报。 苏日中立条约  苏德战争前夕苏联和日本签订的中立条约。大战爆发 前,苏联曾多次向日本建议缔结互不侵犯条约,但均遭日本拒绝。1940 年夏, 纳粹德国闪击西欧成功,日本决定乘机南进夺取西方国家的势力范围。为了 实施南进战略,日本在加强同德、意勾结的同时,积极谋求调整对苏关系, 以便巩固北方安全,并促使苏联停止援华,达到早日结束“中国事变”的目 的。此时,面临纳粹侵略威胁的苏联,为摆脱东西受敌的危境,一方面支持 中国抗战,以束缚日本手脚;另一方面力求和日本签订条约,保障东部边境 的安全。194q 年 7 月起,在日本的倡议下两国开始会谈。8 月底谈判一度中 断。10 月底日本提出《日苏互不侵犯条约方案》。11 月 18 日苏联提出《苏 日中立条约草案》及附属议定书草案。12 月中旬谈判又告中断。1941 年 3— 4 月,日本外务大臣松冈洋右访欧,前后途经莫斯科,同史达林、莫洛托夫 进行会谈,4 月 12 日达成协议,次日正式签订此约。条约共 4 条,有效期 5 年,主要内容是:缔约双方保证维持两国之间的和平友好关系,并互相尊重 缔约另一方的领土完整与不可侵犯;如缔约一方成为第三方的一国或数国的 军事行动的对象时,缔约另一方在整个冲突过程中将保持中立。同时,两国 政府分别发表声明,苏联宣称保证尊重“满洲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 日本则保证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此后苏、日双方还 交换信件,规定日本应在 6 个月内撤销在北库页岛的租让企业。1945 年 4 月 5 日,苏联政府宣布此约失效。 第204页 苏日停战协定  *诺门坎事件后苏联和日本签订的停战协定。日军在诺 门坎地区遭重创后,1939 年 9 月 9 日,日本向苏联表示愿意停火。15 日苏、 日两国代表在莫斯科签订停战协定,规定双方军队停止军事行动,各自停留 在 9 月 15 日前所占据的阵地上,并商定成立一个混合委员会,由苏、蒙及日 本、“满洲国”的代表各 2 名组成,以确定蒙古人民共和国和“满洲国”之 间的边界。 苏法互助条约  1935 年 5 月苏联与法国签订的反侵略互助条约。纳粹 德国崛起后,1934 年春苏、法共同进行缔结*《东方公约》的活动,苏联提 出两国单独签订条约的建议并开始了谈判。同年 10 月*巴都被刺后,继任法 国外长的*赖伐尔慑于社会舆论,继续同苏联进行谈判,并于同年 12 月 5 日 签订《苏法协定》,规定两国仍将在外交领域中磋商和合作。1935 年 5 月 2 日苏、法在巴黎签订此条约,共 5 条和 1 项议定书,有效期为 5 年,到期自 动延长。主要内容为:当缔约国“成为任何一个欧洲国家侵略威胁和侵略危 险的对象时”,双方“‘保证相互立即进行协商”;当缔约国成为“任何一 个欧洲国家无端侵略的对象时”,双方应“立即进行支援和协助”。条约对 制止德国侵略具有一定意义,但后来未能得到实施。 苏捷互助条约  1935 年 5月 16日苏联和捷克斯洛伐克签订的反侵略互 助条约。1934 年,苏联在进行缔结*《苏法互助条约》的谈判时,也开始了 同捷克斯洛伐克进行类似的谈判。翌年 5 月《苏法互助条约》签订后,于布 拉格签订此约。有效期为 5 年,可自动延长。主要内容为:缔约国在“受到 任何一个欧洲国家方面的侵略威胁或有被侵略的危险时”,双方应“立即进 行协商”;而在“成为某一个欧洲国家未经挑衅的侵略对象时”……应“立 即相互支援和协助”。所附议定书规定,只有在法国对被侵略的国家进行援 助时,缔约国双方才咱能相互进行援助,从而限制了条约的意义。1938 年纳 粹德国侵吞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时,由于法国拒绝援捷而使条约未能付诸 实施。 苏联卫国战争  苏联人民反对法西斯德国侵略、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战 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战场。1939 年 9 月第二次世界大 战爆发后,德国迅速攻占波兰,席捲西欧、北欧和巴尔干半岛,并侵入北非, 控制了欧洲大陆 16 国的人力、物力资源。1941 年 6 月 22 日,德国撕毁*《苏 德互不侵犯条约》,对苏联发动闪击战。德国总兵力 730 万人,投入侵苏兵 力 550 万人(含罗马尼亚、匈牙利、芬兰等国军队),计陆军 190 个师(内 19 个坦克师和 14 个摩托化师),坦克 43qq 辆,飞机近 5000 架。苏联总兵 力 537 万人,在西部边境军区的兵力 268 万人,计陆军 170 个师另 2 个旅, 新型坦克 1400 余辆,新型飞机 1500 余架。德军藉助突然袭击及兵力、兵器 上的优势,按“巴巴罗萨”计划,以“北方”、“中央”和“南方”3 个集 团军群,分别向列宁格勒、莫斯科、基辅 3 个战略方向实施突击,另以一部 在苏芬边境协同突击。当时苏联战备工作尚未完成,对敌开战时间、作战样 式和主突方向等判断失误,戒备不足,作战计划又错误地以攻对攻。德军集 中坦克和摩托化部队,一举突破苏军防线,长驱直入,至 7 月 9 日进抵普斯 科夫-斯摩棱斯克-日托米尔一线。苏军损失惨重,陷入极端困境,被迫匆忙 转入战略防御。苏联人民在史达林为首的联共(布)党领导下,紧急动员, 一面加紧组建新的部队投入战斗,一面东迁西部工业并使之转入战时轨道。7 —9 月,双方经激战,德军北路封锁了列宁格勒,南路攻占基辅井进迫顿巴 斯与罗斯托夫,中路则攻占斯摩棱斯克。9 月底,德军发动以攻占莫斯科为 目标的代号*颱风的行动。苏军经顽强战斗,消竭敌人力量之后于 12 月初转 入反攻,至翌年初取得*莫斯科会战胜利,粉碎了德军的闪击战计划。1942 年 5—6 月,苏军在哈尔科夫地域和克里米亚的进攻失利,德军随即发动夏季 攻势,苏军被迫再次转入战略防御。此时,苏联已与美、英等国建立反法西 斯同盟,国内东迁的工业生产已恢復发展,沦陷区人民展开了广泛的游击战。 苏军浴血奋战,坚守史达林格勒,并遏制了向高加索进攻的德军。同年 11 月,苏军开始大反攻,至 1943 年 2 月,取得了*史达林格勒会战的胜利,成 为苏德战争和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后德军孤注一掷,发动 1943 年夏季攻势。经*库尔斯克会战,德军完全丧失战略主动权,从此全面转入防 御。苏军随之进行*斯摩棱斯克战役、*第聂伯河会战、*基辅战役等,收復半 数失地。1944 年,苏军发动战略总攻,连续实施一系列战略性进攻战役(即 *十次突击),歼敌 160 万人,解放全部国土,把战线推到国境之外.在此期 间,美英盟军开闢欧洲*第二战场,东南欧各国人民纷纷发动反法西斯起义, 芬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等先后退出战争。1945 年春,苏军在东 南欧人民反法西斯武装的访同下。在波罗的海至多瑙河的全线发起进攻,先 后进行*维斯瓦河一奥得河战役、*东普鲁士战役和*柏林战役等。5 月 2 日苏 军攻克柏林,8 日德国无条件投降。在 4 年多的战争中,苏联歼灭和击溃德 国及具僕从国军队 607 个师(占其息损失 77.5%以上),德军损失1 千万人; 苏军在战斗中减员约 1600 万人。苏联人民对战胜法西斯德国作出了主要贡 献。 第205页 苏联国防计划  苏德战争前夕苏军总参谋部拟订并经联共(布)中央和 苏联政府审定批准的武装力量战略集中和展开计划、国境防御计划和战争动 员计划。计划中关于武装力量战略集中和展开的指导思想是:(1)确定主要 战场在欧洲,主要敌人是法西斯德国,因此苏军基本力量集中于西部边境; (2)认为德国入侵将在西南战略方向展开主要突击,与此相应苏军在乌克兰 西北部(利沃夫一基辅方向)集中最强大集团;(3)预计双方主力将在战争 初期完成集中和展开,所以苏军将首先以边境掩护部队阻止敌人突击,保障 己方主力投入,尔后发动强大反击,粉碎入侵之敌,并将战斗行动推移到敌 人领土上,达成战略进攻的目标,根据上述意图,国境防御计划具体部署了 边境交战的兵力配置和行动方案,边境交战的时间设想为两周左右,第一梯 队的兵力配置在 5 个边境军区,共 170 个师又 2 个旅,掩护地带总长 4500 公里(包括 1125 公里侮岸线)。根据同样的意图,战争动员计划规定了各部 队转入战时编制、进入战争准备的次序、期限和方式。按当时对战争爆发时 间的预测,各项计划预定在 1942 年完成实施准备。 苏腊巴亚海战  又称“泗水海战”。1942 年 2 月 27 日美英荷澳盟国海 军与日本海军在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附近苏腊巴亚 (surabaya)海域的海战。荷兰海军上将*杜尔曼奉命率盟国联合舰队(包括 巡洋舰美、英、澳各 1 艘、荷兰 2 艘,男驱逐舰 9 艘)拦截日军进攻爪哇岛 的运兵船队,与日本海军少将高木武雄所率的护航舰队(4 艘巡洋舰、14 艘 驱逐舰)遭遇。从下午 4 时 15 分起,经 7 个多小时战斗,盟军被击沉(荷兰) 巡洋舰 2 艘、驱逐舰 3 艘,被击伤(英)巡洋舰 1 艘,社尔曼阵亡。日军仅 伤驱逐舰 1 艘。但日军在爪哇岛的登陆日期被推迟。 苏德贸易协定  大战前夕苏联和德国签订的经济协定。1939 年 8 月 19 日签词,主要内容为:德国向苏联提供 2 亿德国马克的信用贷款;苏联利用 该贷款向德国购买机器和工厂设备,并在两年内用价值不超过 1.8 亿马克的 原料偿付。该协定有助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苏中抗日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1939 年底,新四军江南指挥部 组织挺进纵队渡江北上。次年 5 月又派部分主力过江,建立以黄桥为中心的 抗日根据地。1941 年 1 月*皖南事变后,苏中部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一师,由 师长粟裕任苏中军区司令员,刘炎任苏中区委书记,管文蔚任苏中行署主任, 辖区为盐城、宝应一线以南,长江以北,黄海以西,运河以东地区。1944 年 初,该区军民以*车桥战役为起点,对日伪军发起攻势作战,为抗战胜利作出 了重要贡献。 苏北抗日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1940 年 10 月*黄桥战役后,由南下的八路军第五纵队和新四军苏北部队会师后开 辟。1941 年*皖南亭变后,八路军第五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黄克诚任 师长,主要活动在淮海、盐阜区。1942 年两区合併为苏北区,由黄克诚任苏 北区委书记兼军区司令员,曹获秋任苏北行政么署主任,下辖 18 个县,地处 盐城、宝应一线以北,陇海铁路以南,黄海以西,运河以东地区。1944 年初, 该区军民以*高杨战役为起点,对日伪军发起攻势作战,为抗战胜利作出重要 贡献。 苏南抗日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1938 年 6 月起,新四军第一、第二支队主力挺进江南,至年底初步建立以茅山为 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继而先后开闢扬中、太<湖>、滆<湖>、苏<州>、常< 熟>太<仓>、澄(江阴)锡(无锡)虞(常熟)新区,并于次年 11 月建立新 四军江南指挥部,陈毅、粟裕任正、副指挥。后因主力渡江北上和日伪的疯 狂“清乡”,根据地有所缩小。1941 年*皖南事变后,该区部队改编为新四 军第六师,谭震林任师长兼苏南区委书记,同年 4 月成立苏南行政公署,吴 仲超任主任。1945 年 1 月,新四军第一师主力南下,与坚持苏南斗争的部队 会师,成立了苏浙区党委和苏浙军区,下辖 4 个分区,成为苏浙皖抗日根据 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南京、上海、杭州等大城市和沪宁、沪杭铁路形成战 略包围。 苏捷斯卡突围战  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粉碎德、意军围攻的一次战役。 1943 年 5 月 12.7 万德、意占领军对南人民解放军发动第五次围攻,代号“施 瓦茨”(sehwarz、企图在黑塞哥维那和门的内哥罗交界地区围歼南人民解放 军最高司令部及其所率主力。5 月下旬德、意军发动进攻,包围南军 1.6 万 人和 3500 余名伤病员。南军在狄托指挥下,初拟向东南的佛查(■o)方 向突围,后查明该方向有敌主力集团,遂干 6 月初分两路同时从西北、东北 方向来围。第一路为南军最高司令部牢第一、第二无产阶级师,选择苏捷斯 卡(cyteclt)河河谷为突破口,于 6 月 7—9 日经若战向泽伦戈鲁胜利突围, 狄托在作战中遭空袭负伤。第二路为第三、第七师与中央医院,强渡塔拉河 向桑扎克突围来成,尔后转向第一路的方向突围。第七师经反覆突击胜利抵 达泽伦戈鲁地域,但第三师与中央医院被德军截击,师民阵亡,部队被迫分 散突围,大批伤病员遭杀害。6 月 14 日,突围成功的南军主力向波士尼亚东 部敌后挺进,开闢新解放区。此役南军损失 6000 余人,但终于粉碎德、意军 的围攻,保存了最高司令部和主力。 第206页 苏联后撤委员会(komntetпo3bakyaцnn)1苏联在苏德战争初期 负责从西部向东迁移食品、纺织和日用工业企业和粮食储备、产品的专门机 构。1941 年 10 月 25 日成立。主席为米高扬,副主席为柯西金。其工作与* 苏联疏散委员会协调进行。共后撤 150 个纺织、250 个食品和 200 个轻工业 企业,1942 年 12 月撤销。2苏联在 1942 年夏从敌人可能占领的地区后撤人 员和物资的专门机构。1942 年 6 月随着西南方向战局恶化而成立。主席为什 维尔尼克。共后撤约 150 个大企业和 800 万人。同年秋停止活动。 苏联国防委员会(Гocyдapctbehhnkomnteto6o-pohы)苏德战争 期间苏联特设拥有全权的最高国家机构。1941 年 6 月 30 日成立。主席为斯 大林,副主席为莫洛托夫,成员有伏罗希洛夫、马林科夫和贝利亚;后又增 补布尔加宁、沃兹涅先斯基、卡冈诺维奇和米高扬。在大战期间领导国家一 切部门和机构的活动。其决议具有战时法律效力,各级政府、军事、经济和 工会机关都必须无条件执行。战争结束后,根据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 1945 年 9 月 4 日的命令撤销。 苏联疏散委员会(cobetnosbalcyaiihn)苏联在苏德战争初期领导从西 部即将沦陷地区向东疏散工厂、企业、学校、机关和居民的专门委员会,1941 年 6 月 24 日成立。同年 7 月进行改组。主席为*什维尔尼克,副主席为柯西 金和别尔乌辛。制定各种人员和物资的疏散计划。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种 疏散委员会和机构,派出拥有全权的特派员到各交通枢纽,保障疏散工作的 进行。同年 10 月其部分工作由*苏联后撤委员会分担。在半年内向东迁移 b60 个大工厂企业和 1000 多万人口。同年 12 月 25 日改组为装卸运输委员会。 苏蒙互助议定书  1936 年3 月12日苏联驻蒙全权代表塔罗夫与蒙古小 唿拉尔主席阿尔木,蒙古部长会议主席兼外交部长任东在乌兰巴托签订。有 效期 10 年,主要内容为:(1)两国领土一旦受到第三国的威胁时,双方应 立即进行协商,并採取一切必要的措施;(2)如缔约国一方遭到军事攻击时, 应互相提供包括军事援助在内的各种援助:(3)一国的军队可按协议派遣到 另一国的领土内,但一俟必要时期已过,应立即从该国领土撤出。 苏英军援拨款协定  英国向苏联提供军事物资和其他军事援助的拨款 协定。1942 年 6 月 27 日苏联外贸人民委员米高扬和英国驻苏大使*克尔签订 于莫斯科。该协定连同 1941 年 8 月 16 日签订的贸易、信贷和清算协定,英 国对苏联提供 2500 万英镑的新贷款(1941 年协定为 1000 万英镑)。它为英 国对苏联的军事供应奠定了财经基础。 苏法同盟互助条约  全名《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和法兰西共和国 同盟互助条约》。1944 年 12 月 10 日,在*法苏莫斯科会谈基础上,由莫洛 托夫和*皮杜尔代表两国签订于莫斯科。同年 12 月 22 日在巴黎互换批准书后 生效,有效期 20 年。主要内容为:缔约国共同对德作战并将其进行到底,决 不同敌人进行单独谈判及缔结单独的停战协定或条约;战争结束后,联合採 取一切必要步骤以消除来自德国的任何新的威胁;不缔结或参加反对缔约另 一方的任何同盟;在战后互相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1955 年 5 月 7 日, 苏联以法国签订和批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参加西欧联盟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的巴黎协定为由,宣布废除此条约。 苏美英莫斯科会议  大战期间苏、美、英三国就美、英向苏提供军援问 题而举行的首次会议。1941 年苏德战争爆发后,英、美相继声明援苏抗德, 在霍普金斯访苏的基础上,8 月 15 日罗斯福和邱吉尔联名致函史达林,建议 三国在莫斯科举行会议,讨论有关援苏的具体问题。苏联表示同意。9 月 29 日—10 月 1 日举行此会议。哈里曼、比弗布鲁克和莫洛托夫分别为美、英、 苏代表团长,史达林也参与了会议。会上苏联向美、英详细介绍了苏德战场 形势、苏军实力和具体需求,着重讨论了美、英扩大供应苏联武器、工业设 备和粮食的问题,而苏联则向美、英提供原料和货物。会议签订了《对苏联 供应第一号议定书》,规定 1941 年 10 月 1 日—1942 年 6 月 30 日,美英每 月向苏联提供 400 架飞机、500 辆坦克和其他军需物资,并承担其运输义务。 随后罗斯福于 11 月 7 日宣布*《租借法案》效力扩大到苏联,并向苏提供 10 亿美元的无息贷钦。此次会议虽然未能满足苏联的全部要求,美。英所答应 提供的军援物资也未全部如期供应,但毕竟予苏联在抗德战争最艰难的时刻 以巨大支持,推动了三大盟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合作。 苏浙皖抗日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1944 年 12 月底,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向东南乱亏发展,控制苏浙皖边区与发展浙江 沿海的战略方针,新四军第一师一部自苏中渡江南下,于次年 1 月上旬在长 兴地区与新四军苏南部队会师。13 日成立苏浙军区,粟裕任司令员,谭震林 任政委,辖第一、第二、第三纵队,控制了浙西广大地区。4 月新四军第一 师教导旅抵达该区,改编为第四纵队。随即以一部打通与浙东区的联繫,以 另一部开闢杭(州)嘉(兴)湖(州)新区,在苏南、浙西、浙东形成了苏 浙皖抗日根据地,扩大了在江南实施战略大反攻的前进基地。 第207页 苏联抗德游击运动  苏德战争期间苏联人民在被占领国土上进行的反 侵略武装斗争。1941 年 6 月 29 日,联共(布)中央和苏联人民委员会指示 敌占区党组织发动群众,开展游击运动。至 1941 年底,已建立起 200q 多个 游击队,计 9 万亲人。1942 年 5 月 30 日,苏军最高统帅部设游击运动息司 令部,协调游击队行动并组织其与苏军的协同。在战争期间,苏联敌占区共 建立 6200 多个游击队和地下小组,拥有 100 多万游击队员和地下工作者。游 击队作为游击运动的基本组织和战斗单位,其主要力量用于破坏敌人交通 线、解放敌后国土、扼守和扩大夺回的国土、敌后侦察、配合苏军行动等。 战争期间,游击队共颠覆德军火车 2 万余列,炸毁装甲列车 58 列,毁坏机车 1 万分台、车厢 11 万节,炸毁铁路和公路桥 1.2 万座,击毁汽车 5 万余辆。 *铁道战和”音乐会代号的战役是其中杰出范例。同时,城市居民点秘密战斗 小组的活动电给德国占领者造成重大损失,*青年近卫军是这方面的典型。在 游击运动中共有 249 人荣获苏联英雄称号。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大战爆发前夕苏联和德国签订的条约。*慕尼黑会 议之后,纳粹德国迈入准备首先击西的扩张侵略新阶段。为了避免发动战争 时陷入两线作战,希特勒着手调整同苏联的关系。1938 年底德苏双方开始试 探性的外交接触和经济贸易谈判。1939 年 4 月,在与*英法苏三国谈判的同 时,苏、德保持着秘密接触。5 月 20 日莫洛托夫接见德驻苏大使舒伦堡,表 示两国的经济谈判须有相应的“政治基础”。此后谈判一度陷于停顿。7 月 下旬,欧洲局势日益紧张,已经确定进攻波兰的希特勒为避免两线作战,决 定对苏作出重大让步。7 月底至 8 月上旬,苏德谈判迅速发展。8 月 14 日里 宾特洛甫表示准备赴莫斯科谈判。17 日苏联復照欢迎,同时提出首先缔结一 个商业和贷款协定,然后再缔结一个互不侵犯条约。德国全盘接受苏联的要 求。19 日签订*《苏德贸易协定》。次日希特勒电告史达林,希望苏联能在 莫斯科接待里宾特洛甫。23 日里宾特洛甫飞赴莫斯科与*莫洛托夫签订此条 约,有效期 10 年,主要内容为:“缔约双方保证不单独或联合其他国家向另 一方施用武力,进行侵略或攻击”,当缔约一方成为第三国进攻对象时,另 一方不得对第三国提供任何支持,缔约一方不得加入反对另一方的任何国家 集团,缔约双方应和年解决彼此间的任何争端。1941 年 6 月 22 日,德国撕 毁条约突袭苏联。战后,西方国家公布了此条约的附加秘密议定书,主要内 容为苏、德两国划分东欧的势力范围。苏联曾长期否认有此附加秘密议定书。 苏军高级指挥员会议  1940 年 12 月 23—31 日在莫斯科举行的军事理 论研讨会。根据联共(布)中央指示召开,与会者有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中 央军事机关领导人和备军区参谋长以上指挥员,共 60 余人。会议总结了 1940 年的部队训练,着重讨论了现代战争的战役法和战术理论。麦列茨科夫、朱 可夫、丘列涅夫等作主要报告,国防人民委员铁木辛哥作总结。会议集中反 映了战争前夕苏联的军事理论观点,对于统一苏军指挥员的作战指导思想、 制定国防计划起重要作用。会后举行两次图上演习,1941 年 1 月 13 日,斯 大林参加了对演习的讲评。 苏美英关于伊朗宣言  苏、美、英三国首脑史达林、罗斯福和邱吉尔 在*德黑兰会议上签署的对伊朗关系文件。1943 年 12 月 1 日发表,主要内容 为:三国承认伊朗已对向共同敌人进行战争提供了支援,特别是便利了从海 外运来的补给移交给苏联;三国了解战争给伊朗带来了特殊的经济困难,同 意尽一切可能继续给予伊朗政府以经济援助;三国同意停战后对于伊朗所遭 遇的一切经济问题会同联合国其他会员国给予充分的注意;三国对于伊朗政 府维持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愿望表示完全贊同。 苏联武装力量统帅部(Глabhoekomahдobahneboo-pyЖehhыxc ncp)1941 年 6 月 23 日建立。同年 7 月 10 日改组为总统帅部大本营。 同年 8 月 8 日起改称最高统帅部大本营。详见“苏联武装力量最高统帅部”。 苏联国家非常委员会(Чpe3bЫчanharГocyдapctbeh-harkom r)全称“苏联调查和核实伟大卫国战争年代德国法西斯侵略者及其同 盟者所犯罪行和统计对苏联公民、集体农庄与国家机关所造成之损失的国家 非常委员会”。1942 年 11 月 2 日成立。主席为*什维尔尼克。共审理和研究 了 5.4 万份诉状、2.5 万份见证和揭发罪行记录以及 400 万份关于法西斯分 子侵苏期间给苏联及其公民造成损失的正式记录。据其统计,直接物质损失 总数为 6790 亿卢布(按 1941 年价格计算),全部或部分毁坏 1710 座城镇、 7 万余座村庄、600 多万问房屋,约 2500 万人丧生。其材料战时曾在报刊上 发表,战后曾在*纽伦堡审判中用作起诉。战争结束后撤销。 苏联驻华军事顾问团  苏联政府援助中国抗日战争的军事顾问团。 1937 年 12 月派出第一批军事顾问和专家来到中国,由德拉特夫任军事总顾 问。1938 年 8 月至 1939 年 11 月,由切列潘诺夫(a.n.Чepenahob,1895 一)继任。1940 年 12 月又由崔可夫继任,併兼任苏联驻华武官(至 1942 年 3 月)。顾问团分派各种军事专家在中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以及空军、炮 兵、工兵、防空兵、坦克兵、通讯兵、各地方部队担任顾问,帮助中国军队 制订、实施战斗方案,改进部队训练。 第208页 苏联援华空军志愿队  抗日战争初期苏联志愿援华空军部队。1937 年 底,由阿沙诺夫率领来华,由 4 个战斗机中队和 2 个轰炸机中队组成。先后 参加南京、武汉、归德、广州、南海等地的对日空战,曾远征轰炸台北日本 飞机装配厂。还设立航空学校,帮助训练中国空军人员。共有 100 多人(包 括轰炸机大队长*库里申科和战斗机大队长拉赫曼诺夫)为中国抗战而捐躯。 苏联普遍义务兵役法  1939 年 9 月 1 日由苏联最高苏维埃第四次特别 会议通过的普追义务兵役法。正式确定苏联武装力量由混合体制完全转为基 干体制,扩大徵兵年龄范围,下限定为 18 岁,预备役的最高年龄定为 50 岁, 并缩小应徵时的优待和缓徵范围,延长了服现役年限,还确定了军衔制,规 定动员和徵集公民入伍的具体方式。此兵役法经多次局部修订,延用至 1967 年。 苏英美法击败德国宣言  全名《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联合王 国和美利坚合众国的政府及法兰西共和国的临时政府关于击败稳国并在德国 承担最高权力的宣言》。1945 年 6 月 5 日在柏林由朱可夫、蒙哥马利、艾森 豪威尔和塔西尼签署。主要内容为:德国陆侮空武装力量已被彻底击败并无 条件投降;在德国没有中央政府或当局能够承担维持秩序、国家行政和执行 战胜国要求的职责,为此苏、英、美、法政府将承担德国的最高权力,包括 德国政府、司令部和所有州、市地方政府或当局的一切权力;德国或在德国 控制下的一切武装力量应完全解除武装,其人员均为战俘,所有武器和财产 则交给盟军当局;驻在 1937 年 12 月 31 日的德国边界以外的领土上的德国武 装力量的撤退,应根据盟国代表的指令进行;德国当局应将一切属于联合国 家武装力量的战俘交给盟国代表,释放联合国家的所有国民和其他因政治原 因或由于种族、肤色、信仰而被监禁和拘留的人员;纳粹头目和所有犯有命 令或鼓励战争罪行或类似罪行的人员均应予以逮捕并押送给盟国代表;盟国 有权在德国的任何部分或全部,驻扎部队和设置民政机构;在行使苏英美法 对于德国最高权力时,将採取它们认为对于和平与安全所需要的步骤,包括 将德国彻底的非武装化和非军事化等。该宣言确定了占领和管制德国的原 则。 苏美英莫斯科外长会议  1943 年 10 月 19—30 日,苏联外交人民委员 莫洛托夫、美国国务卿赫尔和英国外交大臣艾登在莫斯科举行的会议。参加 会议的还有三国军事代表团。主要讨论了关于缩短对德国及其欧洲盟国的战 争期限和战后的有关军事。政治问题。会上,美、英代表团同意于 1944 年进 攻法国北部,但提出了许多保留条件。会议还就同作战有关的一些政治问题 达成了协、议,并通过了下列文件:(1)矢于义大利的宣言;(2)关于奥 地利的宣言;(3)关于德国暴厅的宣言(由史达林、罗斯福和邱吉尔签署, 在会议期间发表,后成为司法追究和惩洽战犯的基础);(4)关于普遍安全 的宣言(中国加入了此宣言)。在讨论战后欧洲安徘问题时,英、美代表团 提出肢解德国的建议,苏方来表态,最后决定将此问题交由*欧洲谘询委员会 处理。会议加强了苏联同英、美盟国的合作关系,为*德黑兰会议作了准备。 苏捷友好互助合作条约  全名《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及捷克斯 洛伐克共和国友好互助和战后合作条约》。1943 年正月 12 日*贝奈斯访苏期 间签订于莫斯科。主要内容为:两国战后友好合作以及互相援助,并在目前 的对德战争中彼此予以军事的及其他各种的援助和支持;双方遵守相互尊重 独立、主权及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战后在最大可能的范围内发展双方的经 济关系,并尽一切可能进行相互之间的经济援助。翌年 5 月 8 日又签订一项 补充规定:苏军进入捷境内的军事行动完全由苏联负责,但“一旦解放区的 任何部分不再是直接军事行动的区域时,捷政府就将接过全部权力来管理公 共事务”。 苏联关于苏芬关系声明  1944年4月22日苏联政府为芬兰政府拒绝苏 方提出的停战条件发表的声明。是年 3 月 27—29 日,苏、芬代表在莫斯科谈 判缔结芬兰停止军事行动和退出战争的协定。苏方提出的条件中有: 拘留芬兰领土上的德军或者把他们逐出芬境;芬军应于 5 月復员百分之 五十,并在其后两个月中把军队缩减到和平时期的规模;赔款 6 亿美元,5 年内用货物支付;1920 年和 1940 年苏联自愿割让的贝柴摩地区归还苏联。4 月 19 日芬兰拒绝了苏方的要求。苏联政府遂发表该声明,宣称:“芬兰政府 在同德国法西斯分子的关系方面走得如此之远,以致它已经不能、甚至不愿 同他们断绝关系。”并宣布中断谈判。 苏联关于苏波关系声明  1944年7月26日苏军进入波兰领土时苏联外 交人民委员部发表的声明,指出:“苏军进入波兰只有一个决心:彻底消灭 敌对的德国军队,帮助波兰人民从德国侵略者的奴役下解放出来,重建一个 独立的、强大的和民主的波兰。”并表示:苏联政府“把红军在波兰领土上 的军事行动看作是在一个拥有主权的友好盟国领土上进行的行动”。同日, 苏联政府同*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签订了有关苏军进入波兰领土后和波兰行 政当局关系的协定。 第209页 苏联国民经济动员计划  苏联 1941 年第三季度国民经济动员计划, 1941 年 6 月 30 日,由联共(布)党中央和苏联人民委员会通过。此计划改 变了战前批准的 1941 年第三季度国民经济计划内容,是标志苏联国民经济转 入战时轨道的第一个计划文件。为在短时间内动员国家物质和劳动资源以供 国防之急需,计划决定从靠近前线的地区后撤企业人员、设备及其他财产, 同时规定,军工产品要比原计划提高百分之二十六。为保证军队的粮食供应, 计划在居民中实行定量配给制。由于战争初期苏联遭到重大损失,此计划未 能充分实现国民经济按战争要求的转变。 苏联游击运动总司令部(Цehtpanлhыn3ta62ap-tn3ahckoг oДbnжehnr)苏德战争期间苏联指挥和协调游击队战斗活动的专门军事 机关。1942 年 5 月 30 日组建(1943 年 3—5 月曾一度撤销)。总司令为波诺 马连科。直属最高统帅部大本营。负责与各地游击队建立联繫,提供武器、 弹药和医药器材,培训干部,指挥和协调它们的战斗活动。1942 年 10 月起 设有作战、情报、政治和供应 4 个部,通信、破袭战术技术、干部、机要、 财务、保密、行政管理 7 个处。在各方面军司令部中驻有代表机构,以组织 游击队协同正规军作战。1944 年 1 月 13 日撤销。 苏军一九四二年冬季反攻  苏德战争前期苏军进行的首次大规模全线 反攻。1942 年 1 月 8 日—4 月 20 日间由各战略方向实施的一系列进攻战役组 成。*莫斯科会战的胜利使苏军在主要战略方向夺取了战略主动权。 年 1 月 5 日,苏军最高统帅部决定发动全线反攻,以粉碎莫斯科方向德 军主要突击集团、解列宁格勒之围、解放顿巴斯和克里米亚等地区。反攻开 始后,西北方向苏军为打破对列宁格勒的封锁而进行了*柳班战役,并在*杰 米扬斯克战役中重创德军,合围其 6 个师;西方方向苏军实施了*托罗佩茨- 霍尔姆战役和“勒热夫-维亚济马战役,把德军击退 50—250 公里;西南方向 苏军进行了*巴尔文科沃—洛佐瓦亚战役,向西推进 90—100 公里。但由于苏 军最高统帅部对敌我力量估计失当,加之全线进攻分散了战略预备队,致使 在任何一个战略方向均未达成原定目标,也未能粉碎敌军主要集团。至 4 月 底,反攻遂告结束。 苏南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  苏德战争前夕苏联和南斯拉夫签订的条 约。1941 年春,纳粹德国为保证发动侵苏战争时的侧翼安全,加紧了控制巴 尔干的侵略行动。同年 3 月 25 日德国迫使南斯拉夫政府签署加入轴心国集团 的协定,引发了三月政变,4 月 5 日苏联同南斯拉夫新政府签订此约。主要 内容为互不侵犯和互相尊重独立和领土完整;当缔约一方遭到第三国进攻 时,另一方“必须对它奉行友好的政策”。次日,德国向南斯拉夫发动大规 模进攻,苏联除向德国发出警告外,并未採取任阿具体措施。 苏美英关于奥地利的宣言  *苏美英莫斯科外长会议文件之一,1943 年 10 月 30 日公布,主要内容力:三国同意奥地利应从德国统治下解放出来; 1938 年 3 月 5 日德国对奥地利强迫实施的兼併无效;希望看到重建一个自由 和独立的奥地利;并提醒奥地利:“它应对站在希特勒德国方面参加战争而 负有一种不能倭卸的责任,在最后解决时,无可避免地应考虑到对其自己解 放所作出的贡献。” 苏美英关于义大利的宣言  *苏美英莫斯科外长会议文件之一。1943 年 10 月 30 日发表。主要内容为:盟国对义大利的政策,必须以彻底消灭法 西斯主义及义大利人民应有一切机会建立以民主原则为基础的政府和其他机 构为基本原则根据;为此应实施下列措施:吸收义大利各阶层中的反法西斯 代表人物参加政府;恢復言论、宗教、政治信仰、出版与公共集会等自由, 释放并大赦政治犯:取缔一切法西斯机构和组织,清除政府机关中的法西斯 分子,逮捕和审判法西斯首要分子以及战犯;建立地方性的民主机构,它对 义大利的非法西斯化和民主化起了一定的作用。 苏联北极地区护航运输队  苏德战争期间苏联在白海、巴伦支海和喀 拉海区域为对付敌海、空军袭击而建立的运输护航队。由 *北方舰队组建的白 海区舰队(基地在阿尔汉格尔斯克)负责实施。1941 年主要在阿尔汉格尔斯 克与科尔古耶夫岛之间、1942 年主要在阿尔汉格尔斯克与迪克森岛之间、 1943 年主要在阿尔汉格尔斯克与维利基茨基海峡之间、1944 年主要在喀拉海 进行护航。 苏联武装力量最高统帅部(bepxobh0eГлabh0komah-дobahneboopy жehhыcp)苏德战争期间苏联最高战略领导和指挥机构。1941 年 6 月 23 日,根据苏联人民委员会和联共(布)党中央的决议组建。最初称为 统帅部大本营,主席为铁木辛哥,成员有史达林、伏罗希洛夫、莫洛托夫、 朱可夫、布琼尼、”库兹涅佐夫。同年 7 月 10 日改组为总统帅部大本营,由 史达林出任主席,成员除由沙波什尼科夫替代库兹涅佐夫外,其他不变。同 年 8 月 8 日史达林被任命力最高统帅后,改称最高统帅部大本营(至战争结 束)。1945 年 2 月 17 日其成员进行了调整,主席为史达林,副主席为朱可 夫,成员为华西列夫斯基、安东诺夫、布尔加宁、库兹涅佐夫,战争期间在 联共(布)党中央政治局和*苏联国防委员会领导下,负责对全国武装力量和 战争行动实施战略领导和指挥,包括确定战局和战略性战役的基本决心与重 大措施,给总参谋部下达制定有关计划的指令,组建战略军团和预备队,计 划和实施战略战役输送,调整战区指挥体系,任命方面军和集团军首长及军 长、师长,组织各战略战役集团以及同游击队之间的协同,确定和发展军事 行动的物质保障。监督所赋予任务的执行,审查和总结作战经验,以及协调 与盟国军队的行动。通常直接领导各方面军、舰队和远程航空兵。同时实行 (苏联)大本营代表制。战争初期曾一度建立战略方向总指挥部作为中间机 构。 第210页 苏北一九四三年春季反扫荡  *苏北抗日根据地军民反击日伪军“扫 盪”的战役。1943 年 2 月 14 日起,日伪军集中 1.4 万余人“扫荡”江苏省 盐城、阜宁地区。新四军以第三师一部坚持内线战斗,主力转到外线作战, 同时以第一师在苏中、第二师在淮南、第四师在淮北出击策应。2 月 27 日起, 日军改为分区“扫荡”,修筑据点、公路,推行伪化政策,亦遭失败。3 月 1 日起开始撤退,盐阜抗日军民乘机展开全面反击,至 4 月 10 日,毙伤日伪军 1800 余人,攻克据点 30 余处,粉碎了日军的“扫荡”。 苏美英关于德国暴行的宣言  1943 年 10 月 30 日,*苏美英莫斯科外长 会议所发表的关于战后将追究和惩治纳粹德国暴行的宣言。由史达林、罗斯 福和邱吉尔署名。主要内容为:指出己查获纳粹德国军队在许多国家中所犯 的暴行、屠杀以及执行集体死刑的罪证。为此,苏、美、英代表 32 个联合国 家的利益严正宣告:凡曾经负责或同意参加上述暴行的德国官兵和纳粹党 徒,将被解回到他们犯下罪行的国家进行审判惩处;必定要追赶他们到海角 天涯,将他们交给控诉他们的人,伸使正义得以伸张;对于首恶元兇,他们 所犯罪行并不限于特殊地域,他们将依盟国政府的共同决定加以惩处。此宣 言成为战后司法追究和惩治战犯的基础。 苏美英法关于惩处战犯协定  1945 年 8 月 8 日签署于伦敦的苏美、英、 法政府关于控诉和惩处欧洲轴心国主要战犯的协定。共 7 条。主要内容:(1) 建立国际军事法庭,“以审判那些罪行没有特殊地理仁置的战犯”;(2)国 际军事法庭的组织、管辖和任务,根据附件《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宪章》规定; (3)各签字国应採取必要措施以便利对于各签字国所拘留的并将由国际军事 法庭审判的主要战犯的罪行进行侦查和审判,应尽最大努力以便利对于不在 任何一个签字国领土内的主要战犯的罪状进行侦查,并由国际军事法庭予以 审判;(4)本协定不影响 1943 年 10 月 30 日《苏美英三国关于德国暴行的 宣言》关于将战犯解回他们犯罪国的规定,也不影响为审判战犯在任何盟国 领土内或在德国建立的或将建立的任何国家的或占领军的法庭的管辖或权 力;(5)联合国家的任何政府都可通过外交途径加入本协定。截至 1945 年 12 月 22 日止,有澳大利亚、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等 19 个国家加入。不久 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成立。 苏联向边境军区调兵的命令  1941 年 5 月日日苏军总参谋部颁布的关 于从内地军区抽调 4 个集团军又 1 个步兵军加强边境军区的命令。获令调动 的部队是:原后贝加尔军区的第十六集团军、原北高加索军区的第十九集团 军、原伏尔加河沿岸军区的第二十一集团军、原乌拉尔军区的第二十二集团 军和原哈尔科夫军区的第二十五步兵军。它们分别被编人基辅特别军区和西 部特别军区。这些部队(及计划继续抽调的其他部队)预定在第聂伯河和西 德维纳河一带组成战略第二梯队,但由于部队按平时列车时刻表运送,到战 争爆发时大部分尚在途中或原驻地,未能抵达预定集中地域。 苏联总军事委员会扩大会议  1940 年 4 月 14—17 日举行。与会者有联 共(布)党中央政治局成员、国防人民委员部和备军区的领导人员、各主要 集团军的指挥员、各军事院校的教学科研人员及中央军事机关工作人员。斯 大林到会讲话。会议根据 1941 年 3 月的联共(布)党中央全会精神,总结了 苏军在哈桑湖、哈勒欣河地区作战和出兵西乌克兰、西白俄罗斯的经验,重 点分析了*苏芬战争的经验教训,也注意到*德波战争所提供的新经验。会议 通过加强国防能力、提高战备程度的原则决定,并责成一个高级指挥员小组 就局部战争和世界战争经验所提出的战役法及战术的关键性问题准备材料, 以供进一步研究和讨论。会议对 1940 年苏军的训练改革起了直接指导作用。 苏英战时同盟和战后合作条约  全名《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与 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对希特勒德国及其欧洲与国作战的同盟和战后 合作互助条约》。1942 年 5 月 26 日,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访英期间 同英国外交大臣艾登签订于伦敦。条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的有效期直至欧 洲重建和平时止,主要内容是:两国在对德国及其在欧洲与德国合伙参加侵 略的各国的作战中,互相给予军事及其他一切的援助与支持,决不单独谈判 和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第二部分的有效期为 20 年,确定了战后两国的关系 原则:双方承担战后共同行动与合作的义务,以组织欧洲的安全与经济繁荣, 并互相进行经济援助;双方务使德国及其在欧洲与德国合伙参加侵略的国家 不能重行侵略,破坏和平;双方不缔结反对他方之任何同盟或参加反对他方 之任何军事集团。条约改善了苏英关系,并为两国战时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奠 定了基础。1955 年 5 月 7 日被苏联废除。 苏波友好互助和战后合作条约  1945 年 4 月 21 日苏联人民委员会主 席史达林与波兰总理奥苏布-莫拉夫斯基(edwardos6bka-morawski)签订于 莫斯科。条约有效期 20 年,主要内容为:双方坚决把反对法西斯德国的斗争 进行到彻底胜利,胜利后採取一切措施消除来自德国或其他任何国家的任何 新的侵略威胁:不参加任何彼此敌对的同盟或联盟,如果一方被捲入对德战 争,另一方保证给予援助;在战后根据互相尊重独立、主权和互不干涉内政 的原则,加强两国间的友好合作,发展和巩固经济和文化联繫。 第211页 苏南友好互助和战后合作条约  19 姐年 4 月 11 日苏联与南斯拉夫在 莫斯科签订。规定:双方保证把对德战争进行到完全胜利:不参加旨在反对 另一方的同盟或联盟,在战后如一方被捲入对德战争,另一方立即给予援助; 双方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进行合作。1949 年 9 月 28 日被苏联废除。 苏联最高统帅部大本营训令信  指 1942 年 1 月 10 日发布的关于组织 突破敌人防线和炮兵进攻的训令信。此信总结了卫国战争头几个月的作战经 验,指出在进攻行动中存在的缺点,要求在进攻中集中兵力兵器,採取“突 击群”(集团军由 3—4 个师组成,方面军由数个集团军组成)行动方式,以 达成在某一地段对敌巨大优势。信中对如何组织炮兵进攻也作了规定。此信 的各项要求在莫斯科会战的反攻阶段和 1941-1942 年冬季进攻中得到贯彻。 苏北、苏中一九四一年秋季反扫荡  苏北、苏中抗日根据地军民反击 日伪军“扫荡”的战役。1941 年 7 月 20 日,日伪军集中 1.7 万余人,分四 路“扫荡”苏北盐城地区。新四军以第三师主力及第一师一部,在苏北进行 反“扫荡”战斗:以第一师另一部在苏中发动攻势,围攻泰兴、泰州,攻克 黄桥、加力等重要据点,迫使“扫荡”苏北之敌抽兵增援苏中。苏北新四军 则大举反击,收復阜宁、东沟、益林等地。至 8 月底,共作战 130 余次,毙 伤日伪军 3800 余人,击沉汽艇 30 余艘,取得了反“扫荡”的胜利。 苏英美法关于德国占领区的声明  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 盟、联合王国和美利坚合众国的政府及法兰西共和国的临时政府关于德国占 领区的声明》。苏、英、美、法四国于 1945 年 6 月 5 日在柏林签署。声明宣 布,1937 年 12 月 31 日前的德国领土划为 4 个占领区;东区由苏联占领,西 北区由英国占领,西南区由美国占领,西区由法国占领;“大柏林”区由四 国的武力占领。并将建立一个由各总司令任命的 4 个司令官组成的“盟国行 政当局”来共同管理当地的行政。 苏联国防人民委员部反间谍总局(Глabhoeyпpabлe-hnekohtppa 3beдkn)也称“除好部”(cmepш)。1943 年 4 月,根据国防委员会的 决议成立。局长由国防人民委员部的一名副人民委员兼任。与内务人民委员 部和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保持密切联繫,共同制定和实施对敌间谍活动进行 斗争的行动计划。大战期间,在苏德前线、后方和敌占区,组织侦察和反问 谍、反颠覆活动,捕获数千名敌特人员。1946 年 5 月,其所属各反间谍部门 改组为若干特别处,转隶于国家安全部。 苏联国防及航空化学建设促进会(oc0abnaxnm)苏联群众性军事爱 国主义组织。1927 年成立。主要任务为开展群众性的国防工作,传播军事知 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协助发展航空与化学工业,以加强国防力量。第 二次世界大战前有 1400 万会员,32.9 万个基层组织;并建立了 350 个支队、 2.6 万个小队和 15.6 万个小组,组织了 260 万人进行军事专业的学习与训 练。苏德战争爆发后,其会员半数以上加入了作战部队、民兵或游击队。在 战争期间,积极从事对居民的普及军训和防空、防化学训练,并为制造武器 收集资金和物资。1948 年为全苏支援陆、海、空军三个志愿协会所取代。 苏英美法关于德国营制机构的声明  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 盟、联合王国和美利坚合众国的政府及法兰西共和国的临时政府关于德国管 制机构的声明》。苏、英、美、法四国于 1945 年 6 月 5 日在柏林签署。声明 宣布,苏、英、美、法四国总司令将在各占领区内,遵照各该国政府的训示, 行使最高权力;凡涉及整个德国的事务,由四国共同处置:四国总司令将组 成”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保证各国总司令于占领区内採取适当的一致行动; “大柏林”区的行政,由四国司令官组成的“盟国行政当局”统一指挥,每 位司令轮流担任总司令官。 苏联总军事委员会第一至三号命令  又称国防人民委员第 1—3 号命 令,指苏德战争爆发当日苏联最高军事领导机关连续发布的 3 项命令。第 1 号命令子 1941 年 6 月 22 日 0 时 30 分下达,此时苏联已获悉德军即将发起进 攻的确切情报,遂下令边境军区进入一级战备,但同时不许部队擅自反击; 第 2 号命令于同日 7 时 15 分下达,始允许边防部队实施反击;第 3 号命令于 当晚 21 时 15 分下达,要求苏军由边境防御转入反攻、向敌方领土挺进。由 于上述命令脱离当时实际战争态势,故未能达到目的,而且导致战况更加恶 化。 苏联关于宣布战争状态和动员的命令  1941 年 6 月 22 日即苏德战争 爆发当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颁布命令,宣布西部边境各加盟共和国和 俄罗斯联邦共和国的某些州进入战时状态,在这些地区实行军管;同时宣布 在 14 个军区范围内对 1905—1918 年出生的育服兵役义务者实行动员。 苏联一九四一至一九四二年战时经济计划  指 1941 年第四季度和 1942 年战时经济计划。1941 年 7 月 4 日,苏联国防委员会委託以*沃兹涅先 斯基为首的专门委员会制定较长时期的战时经济计划,8 月 16 日计划得到联 共(布)中央和苏联人民委员会的批准。计划规定加速发展战时经济的基本 原则和在东部地区(伏尔加河流域、乌拉尔、西西伯利亚、哈萨克和中亚细 亚)发展军事工业基地及扩大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任务,还规定为开 发东部地区而修筑西伯利亚-乌拉尔、乌拉尔-伏尔加河流域的铁路复线。计 划对国家预算作了重大修改,大幅度增加军费拨款。在此计划指导下,苏联 于 1942 年年中完成了国民经济向战时轨道的转移。1942 年,苏联工业总产 量为 1940 年的百分之七十七,而军工产品则为百分之一百八十六,在金属、 燃料、电力等资源总量减少的情况下,飞机产量为德国的 1.9 倍、坦克为 3.9 倍、火炮为 3.1 倍、枪械为 3 倍至 6.5 倍,显示了苏联国民经济的深厚潜力 和战时经济计划的威力。 第212页 克尔(archibaldjohnkerr,rkkerr,1882—1951)英国外交官。毕 业于海德尔堡大学。1905 年进入外交界。1925 年起歷任驻瓜地马拉、智利、 瑞典和伊拉克的领事和大使。1938 年起任驻中国大使。1942—1946 年任驻苏 大使。参加过盟国之间在莫斯科举行的各种重大会议以及德黑兰、雅尔达和 波茨但会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歷任驻印度尼西亚和美国大使。有贵族称号。 克卢桔(gunthervonkluge,1882—1944)德国将领。1901 年开始服役。 1912 年毕业干军事学院。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在国防军任职。希特 勒上台后,歷任通讯兵总监、第六军区司令和步兵军军长,积极从事扩军工 作,1938 年 2 月被希特勒解除指挥权。1939 年復出任第四集团军司令,参加 入侵波兰。翌年进攻法国,晋升元帅。1941 年参加闪击苏联,曾一度进抵莫 斯科城郊。同年 12 月,在苏军反击下败退,但仍为希特勒克卢格信任,委派 其任中央集团军群司令。1943 年 10 月受伤后,调回大本营预备军,在此期 间,上层的反希待勒密谋分子曾与其联络,但未获其支持。1944 年盟军在诺 曼底登陆后,于 7 月出任西线德军总司令,旋即因*七·二○事件受嫌而被解 职,返国途中自杀。 克劳辛(friedrichkarlusing,1920—1944)德国军人。早年加入* 希特勒青年团并在”德国劳动阵线机矢供职。1938 年入伍。参加过侵波、侵 法战争,获一级铁十字奖章并升任军官。后在东线史达林格勒战役中受重伤。 1943 年转入国内驻防军(即补充军)司令部供职,任*施道芬堡的副官,参 加反希特勒密谋活动。1944 年 7 月 20 日被捕,经*人民法庭审判后处死。 克努森(williamsigniusknudsen,1879—1948)美国企业家,官员。原 籍丹麦,毕业于丹麦国立技术学校。1911 年进入福特汽车公司,1914 年人美 国籍。曾任厘用汽车公司董事长。1940 年受任为国防谘询委员会委员,负责 工业生产。1942 年任战时生产管理局局长,首先提出美国须成为*民主国家 兵工厂的口号。同年因人事纠葛,调任陆军部工业生产督察员,获中将军衔。 1945 年退役,回企业界任职。 克拉麦(josefkramer,1906—1945)德国纳粹分子。1940 年任奥斯威 辛灭绝营副长官,以残暴闻名。后又在达豪、萨赫森豪森和毛特豪森集中营 先后供职。1943 年任纳茨维勒(natzweiler)集中营长官,亲手毒死 80 名 女囚禁者,供斯特拉斯堡大学解剖学教授做石膏模型。1944 年改任*比克淄 灭绝营头目,主持大规模屠杀。同年 12 月任*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长官,使 大批囚禁者死亡,被称力“贝尔森野兽”。1945 年被英国军事法庭处决。 克拉克  1贝内特·钱普·克拉克(bet插mprk,1890—1954)。 美国参议员。律师。华盛顿大学毕业。1913 年入选众议院。1919 年起开业为 律师。1933—1945 年两度当选为参议员,是国会内孤立主义集团代表人物之 一。1935 年与参者员*奈、*范登堡等极力促使国会通过*《中立法案》,1939 年又阻挠罗斯福修改该法。1940 年底,声称通过*《租借法案》等于是发表 战争咨文,战后任美国联邦上诉法院法官。着有《约翰·昆西·亚当姆斯》 等。2马克·韦恩·克拉克(markwaynerk,1896—1934)。美国将领。 1917 年毕业于西点军校。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陆军军事学院任教 官。1942 年获少将衔,任美军地面部队参谋长。不久升任美军驻欧洲地面部 队司令。1942 年 11 月,为制订和实施盟军北非登陆计划,秘密潜往法属阿 尔及利亚,会见当地法国官员。后协助艾森豪指挥*北非登陆战役。年初 晋升中将,任美军第五集团军司令。同年 9 月率部在义大利萨莱诺登陆。1944 年马·韦·克拉克初为突破德军阻击,下令炸毁*卡西诺山修道院,率部通过 安齐奥(anzio),并在同年 6 月解放罗马。同年 11 月调任第十五集团军司 令,统辖地中海地区的盟军。1945 年春晋升上将衔。战后曾任驻奥地利美军 司令。侵朝战争后期担任过“联合国军”司令。1954 年退役后,任南卡罗莱 纳军事学院院长。着有回忆录《适度冒险》和《从第聂伯河到鸭绿江》。 克虏伯  1古斯塔夫·克虏伯(gustavkruppvonboblenundhalbach,1870 —1950)。德国垄断资本家、军火制造商。主于荷兰海牙一银行家家庭。1906 年与贝塔·克虏伯(berthakruppl886—1957)结婚,进入克虏伯家族。第一 次世界大战期间,继承岳父之产业权,成为克虏伯公司董事长。战后积极鼓 吹德国重整军备。曾对纳粹党持保留态度。1933 年希特勒上台后,即成为纳 粹政权的狂热拥护者。曾任*德国经济界捐助希特勒基金委员会主席。积极支 持希特勒实行法西斯统治和对外扩张。通过纳粹德国的扩军备战和发动战 争,攫取暴利。1943 年将产业权转交其子掌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纽伦堡 国际军事法庭上被控为主要战犯之一,但以“中风和年老昏聩”未出庭受审。 2阿尔弗雷德·克虏伯(alfriedkruppvonbohlenundhalbach,1907-1967)。 德国垄断资本家、军火制造商。古斯塔夫·克虏伯之子。1931 年加入纳粹党, 并成为党卫队成员。1943 年继承具父的产业,成为德国战争经济主要领导人 之一,负责军火生产和採矿业。大肆掠夺苏联、东欧等被占领区的工矿设备 和资源,广泛役使战俘、集中营囚徒和强征来的外国劳工。为德军生产大量 枪炮和坦克,使克虏伯公司获取巨额利润。8 年以“控告克虏伯案”在纽阿·克 虏伯伦堡美国军事法庭受审,判处 12 年徒刑和没收全部财产。1951 年为美 国当局大赦释放,并发还全部财产。后重整旧业,资产日增。 第213页 克罗齐(benedettocroce,1866—1952)义大利歷史学家。就读于罗马 大学,受教于拉布里奥拉(antonibri,1843-1904)。1910 年起为参 议员。曾任公共教育大臣。初贊同法西斯主义,后转为反对派。1925 年发表 “反法西斯知识分子宣言”。1929 年在参议院抨击墨索里尼政府,并辞去参 议员职务。1943 年 7 月墨索里尼下台后,重返政界,任自由党主席。联合各 派抵抗力量。积极开展反法西斯活动。曾建议组建义大利志愿军。1943—1944 年历任不管大臣,深得国王、各界人士和盟国的信任。曾为谘询会议和制究 会议成员。战后復致力于学术活动。着有《义大利史 1871—1915》、《十九 世纪欧洲史》、《作为思想和行动的歷史》等。 克鲁格(walterkrueger,1881—1967)美国将领。主于德国,1889 年 移居美国。参加过美西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多次入军事院校学习。曾任 陆军部作战计划处处长。1939 年升为少将。1940—1941 年任第三集团军司 令,兼南部防卫司令。1941 年晋升中将。1943 年出任在澳大利亚和纽几内亚 新组建的第六集团军司令。率部参加收復新不列颠群岛、纽几内亚和菲律宾 等地的战斗。1945 年率军占领日本南部。同年晋升上将。翌年 1 月退役。着 有回忆录《从澳、新到日本》。 克瑙夫(erlchknauf,1895—1944)德国新闻工作者。早年当学徒。参 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成为记者。激烈抨击法西斯主义,后因反对纳粹 政权被开除出全国新闻协会,并短期囚禁在集中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继 续反对独裁统治和纳粹政权的战争政策。1944 年 5 月 2 日被杀害。 克卢博夫(1918—1944)苏联军人。1939 年参军。1944 年毕业于丘古 耶夫军事航空学校后,在外高加索服役。苏德战争爆发后,在东方方面军和 乌克兰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编成内,先唇任歼击机飞行员、中队长和大 队长,大尉衔(1944 年)。作战英勇,技术高超,共完成 457 次战斗出动, 个人击落敌机 31 架,集体击落敌机 19 架。1944 年 4 月获苏联英雄称号。同 年 11 月在利沃夫附近前线机场因飞机矢事牺牲。1945 年 6 月,再次追授苏 联英雄称号。 克伦之战  1941 年英军在*东非之战中的一次攻坚战役。克伦(keren) 是厄利垂亚(现属衣索比亚境内)的高原小镇,四周群峰耸立。1941 年 2 月 2 日,英军由阿科达特(agordat)攻抵克伦时,意军已作塌峡谷,培死 通路,在山嵴堑壕中固守。英军主力 2 个印度师随即仰攻上山,反覆拼杀 10 多天进展甚微。英军被迫重新准备,于 3 月 15 日再次展开进攻,终于在 27 日攻占克伦。 克里曾斯(ri插rdstafordcripps,1889—1952)英国掌玺大臣(1942 年)、飞机生产大臣(1942—1945)。年轻时曾是化工专家和律师。1929 年 加入工党,在党内以其激进言论见称。1930—1931 年任麦克唐纳工党内阁的 副检察长。因倡议同共产党合作建立反法西斯人民阵线,于 1939 年被工党开 除(1945 年重新加入)。1940 年 5 月至 1942 年 1 月任英国驻苏大使,任内 英、苏签订互助条约。1942 年 2 月出任掌垒大臣和下院议长,为战时内阁成 员。同年 3—4 月间,曾率团赴印度德里,以答应印度在战后独立为条件争取 国大党支持战争。11 月,因与邱吉尔意见不合,退出战时内阁,改任飞机生 产大臣。战后在艾德礼内阁中歷任贸易委员会主席和财政大臣。有爵士称号。 克利莫夫(1892—62)苏联航空发动机设计师。1918 年毕业于莫斯科高 等技术学校。歷任科学研究所和航空工厂的领导职务,并在母校及茹科夫斯 基空军工程学院、莫斯科航空学院任教。从事多种气冷和液冷航空发动机的 研制。1935 年任航空发动机主任设计师。其研制的大功率发动机,装备在* 佩特利亚科夫设计的俯冲轰炸机和*雅科夫列夫设计的歼击机上,在战争中起 了巨大作用。1944 年获工程技术勤务少将衔。1953 年当选为苏联科学院院 士。着有《航空发动机构造图册》。 克拉塞尔(插rlesser,1901—1944)比利时军人。1940 年 5 月率 部抵抗入侵的德军。比利时沦亡后,投身抵抗运动,1941 年组建武装抵抗组 织——比利时军团。1942 年秘密去伦敦争取英国政府和比利时流亡政府的支 持,同年年底披捕。后囚祭在格罗斯-罗森集中营,1944 年底被杀害。 克莱斯特(paulludwigewaldvonkleisti,1881—1954)德国将领。职业 军人。1900 年开始服役。1913 年军事学院毕业,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 后在国防军骑兵部队任职。希特勒上台后,提升至军长。1933 年被免职,退 人预备役。不久又应召入伍,1939 年,指挥坦克军,入侵波兰、法国和南斯 拉夫,以实施闪电式的突击着称。1 年 6 月任闪击苏联的第一坦克集群(10 月改番号为第一坦克集团军)司令,为德军南路主要突击力量。率先攻打基 辅,进占乌克兰,攻取罗斯托夫。同年底在苏军反击下败退。1942 年调任进 攻高加索方向的 a 集团军群司令。曾率部进抵高加索山麓。1943 年获元帅衔。 苏军反攻后再次败退。1944 年克莱斯特春,因弃守克里米亚,败于南布格河, 并同希特勒发生分歧,被解职并退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为盟军所俘。 1946 年作为战犯,先后移交南斯拉夫和苏联。被判 15 年徒刑,后死于苏联 狱中。 第214页 克留科沃(icpi0f.of3o)苏德战争中德军占领的距莫斯科 38 公里的居 民点之一。1941 年 11 月 30 日德军占领该地,构筑坚固的设防枢纽部,并用 远程火炮炮击莫斯科。12 月初苏军发起反击解放此地,为*莫斯科会战苏军 反攻阶段的开始奠定了基础。 克勒拉尔(henrycrerar,1888—1965)加拿大将领。毕业于皇家军事 学院。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获中校衔。后负责军事计划和情报工作,第 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39 年在伦敦设立加拿大军事指挥部。1940 年任加拿 大三军总参谋长。翌年出任加拿大第一军军长,1942—1944 年在英国和意大 三勒拉尔利作战。1944 年 3 月被任命力加拿大第一集团军司令,6 月指挥该 集团军参加诺曼第登陆战役,升为上将。随后配合盟军在西北欧作战,越过 塞纳河,光復安特卫普。1945 年春越过莱茵河”在德国境内作战,又直抵北 海,促成荷兰的全部光復。 克鲁克香(harryfredericfortcrookshank.1893—1961)英国邮政 大臣(1943—1945)。受教于伊顿公学和牛津大学。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服 役于皇家近卫步兵第一团,曾受重伤。1924 年起当选为保守党下院议员。三 十年代歷任内政部、矿业部和财政部秘书。1943 年任邮政大臣。第二次世界 大战后在保守党执政时曾歷任卫生大巨、掌垄大臣和下院领袖。 克雷洛夫(1903—1972)苏联将领。1919 年参军,参加国内战争。1927 年加入联共(布)党。1928 年毕业于高级步兵学校。苏德战争开始时为上校。 先后任滨海集团军作战处长和参谋长,参加敖德萨和塞瓦斯托波尔防御战。 1942 年 9 月起任第六十二集团军参谋长,参加史达林格勒会战。1943 年 7 月升任第二十一集团军司令,参加斯摩棱斯克战役。同年 10 月调任第五集团 军司令。先后参加白俄罗斯战役和东普鲁士战役。1944 年晋升上将。后率该 部前往远东参加*苏日战争。战后曾任军区司令、国防部副部长兼战略火箭 军总司令等职。1962 年获苏联元帅衔。着有《永不退色》、《走向胜利》。 克列伊泽尔(1905—1969)苏联将领。1921 年参军,1925 年加入俄共 (布)党。1931 和 1941 年先后毕业于高级步兵学校和伏龙芝军事学院首长 进修班。苏德战争爆发时任摩託儿步兵第一师师长(上校衔),在奥尔沙 (opl)地域作战。1941 年 8 月升任第三集团军司令。先后参加图拉和叶 列茨战役。后调任预备队第一集团军司令、近卫第二集团军副司令、司令。 年晋升中将。同年 8 月起任第五十一集团军司令(至战争结束)。所部参加 梅利托波尔、尼科波尔—克里沃罗格、克里米亚、波洛茨克、里加和默麦尔 等战役。战后曾任军区司令。1962 年获大将衔。 克劳塞维兹(usewitz)德军 1942 年夏季攻势第二阶段战役的计划 代号,又称“蓝色二号”。其主要目标是歼灭顿河以西的苏军主力。实施结 果德军虽占领顿巴斯并推进到顿河,但苏军主力朱被围歼。 克拉夫琴科  1安德烈·格里戈里那维奇·克拉夫琴科(1899—1963) 苏联将领。1918 年参军。参加过国内战争。1925 年加入俄共(布)党。1928 年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1939—1940 年参加苏芬战争。苏德战争初期任机 械化军参谋长(上校衔),在西方方向作战,参加过莫斯科会战。1942 年 6 月起任坦克军军长,先后参加史达林格勒和库尔斯克会战。在强渡第聂伯河 和解放该河右岸乌克兰地区的作战中,战功卓着。1944 年 1 月任近卫坦克第 六集团军司令(至战争结束)。同年 9 月晋升坦克兵上将。曾参加科尔孙— 舍甫琴柯夫斯基、雅西-基什尼奥夫、布达佩斯、维也纳和布拉格等战役。后 调往远东,参加*兴安岭-奉天战役。战后曾任军区装甲坦克和机械化兵司令 等职。1955 年转入预备役。2格里戈里·潘捷列那维奇·克拉夫琴科(1912 —1943)。苏联空军将领。1931 年加入联共(布)党和参军。翌年毕业于卡 恰军事飞行员学校。歷任航空兵中队长、大队长和团长。1938 年参加苏联援 华空军志愿队。回国后参加诺门坎地区的作战和苏芬战争。1940 年晋升空军 中将,任波罗的海沿岸特别军区空军司令。苏德战争期间,先后任航空兵师 长、第三集团军空军司令、大本营突击航空兵群司令。1943 年 2 月 23 日在 空战中阵亡。 克虏伯审判  大战后对德国克虏伯公司董事长*克虏伯等人的审判。 古·克虏伯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上彼捐控为希特勒发动侵略战争的同谋 犯,是主要战争罪犯之一。但由于其“身体和精神状况”(中凤和年老昏聩), 未受审讯。检察官曾想让其子阿·克虏伯受审,未获法庭同意。不久,阿·克 虏伯受到美国设在纽伦堡的军事法庭审判,同案受审的有该公司的 9 名董 事。1948 年 7 月 31 日,阿·克虏伯彼判 12 年徒刑,全部财产被没收。1951 年 2 月 4 日获大赦,自狱中释放,没收的财产被发还。克钦别动队 (kacliinrangers)大战期间美军属下的缅甸人游击队。“克钦”是一族名。 1942 年由美军招募的数百名族人组成。经过间谍和作战训练后,空降于缅甸 北部日军占领区,在敌后专事侦察和游击活动。 克莱骚集团(kreisauerkreis)德国反纳粹地下组织。1933 年形成, 领导人为”毛奇和瓦登堡(petervonwartenburg,1903—1944),主要由军 官和青年知识分子组成,因聚会地点设在西里西亚克莱骚的毛奇庄园,故名。 1943 年扩大到包括保皇党人、自由主义者和社会民主党人在内的 20 多名成 员。主张推翻纳粹政权,建立民主共和的新德国。1943 年 8 月 9 日制订《德 国新秩序的基本原则》作为纲领,要求恢復社会道德,保证信仰和职业自由, 抛弃极权主义,保护家庭,实行人民自治等。但反对使用暴力和发动群众。 未参与*七·二○事件,但毛奇却因此被处决。 第215页 克里米亚会议  即“雅尔达会议”。 克里米亚战役  1苏德战争前期苏军进行的防御战役。1941 年 10 月 18 日至 11 月 16 日,由独立第五十一集团军和滨海集团军在黑海舰队协同下实 施。10 月 18 日起,德国*南方集团军群的第十一集团军,经彼列科普地峡向 克里米亚发起进攻,迅速突破苏军主要阵地,苏军滨海集团军退向塞瓦斯托 波 尔 , 第 五 十 一 集 团 军 则 由 刻 赤 方 向 撤 往 培 曼 半 岛 (tamance11hlloayocrpos)。11 月 16 日,克里米亚地区除塞瓦斯托彼尔要 塞外,均被德军攻占(参见“塞瓦斯托波尔防御战”)。2苏德战争后期苏 军发动的战略性进攻战役。1944 年 4 月 8 日至 5 月 12 日,由乌克兰第四方 面军和独立滨海集团军在亚速海区舰队配合下实施(共约 47 万人,559 辆坦 克和自行火炮,1250 印架飞机)。*第聂伯河右岸乌克兰进攻战役后,困守 克里米亚的德军第十七集团军(共 12 个师,其中 7 个罗马尼亚师,约 20 万 人,215 辆坦克和自行火炮,148 架飞机)被完全孤立。苏军乘胜从彼列科普 地峡和刻赤半岛分头出击,共同向辛菲罗波尔、塞瓦斯托波尔一线进攻,围 歼敌军。4 月 11 日,苏军攻下德军主要防御支撑点和铁路枢纽占科伊,迫使 德军退向塞瓦斯托波尔。4 月 15—16 日,苏军进抵塞瓦斯托波尔,5 月 5 日 开始攻城,经 5 天激战,于 5 月 9 日解放该市。至 5 月 12 日,德军大部被歼, 少数从海上撤走,苏军收復克里米亚半岛。经苏军总参谋部 1987 年审定,列 为苏联卫国战争中的 51 个战略性战役之一。 克里特岛战役  德军攻占克里特岛的空降战役,代号*水星,为大战中 唯一以空降兵为主实施的进攻战役。克里特岛(kriti 或 crete)东西狭长如 卧蚕状,横置于爱琴海之南。1941 年 4 月*希腊战役后,撤出希腊的部分英 军与年前 10 月登岛的部队会合,试图保持一个控制东地中海航路并紧逼德国 巴尔干侧翼的海、空据点。为消除这个隐患,并夺取该岛作为人侵中东的前 进基地,希特勒採纳德国空降兵司令*施图登特的建议,以空降兵跨海夺岛, 为此动用 1个伞兵师、上个滑翔团和 1个山地师共 2.2万人,各种飞机约1200 架,守岛的英、新、澳、希军约 4.5 万人,设防于北岸一线,主要准备对付 海上入侵。5 月 20 日晨,德国空降兵在航空火力准备后,开始在西部的马利 迈(maleme)和加尼亚(canea)地区以及中部的雷西姆衣(retihymnou)和 伊腊克利翁(herlckleion)着陆。由于兵力分散,又遭守军顽强抵抗,5000 德军空降兵伤亡惨重。当日夜间德军投入后备伞兵,夺占马利迈机场:翌日, 强行机降山地步兵师,逐步将守军逼进山间。22 日,德机已能自由起降,不 断空运。23 日夜间,德军派出海上船队输送补给,遭英舰阻击,受创返回, 24 日,德空军突袭英舰,迫使其西撤埃及。23 日夜守军开始向南岸的斯法基 亚(sfa-kia)渔村撤退。从 28 日夜间开始至 31 日,守军撤到埃及的只有 1.65 万余人。6 月 2 日德军占领全岛。此役守军虽有兵力和海军优势,但因 无空中掩护而受重创并被迫撤走。德军由于掌握制空权,得以占领机场和驱 逐英舰,从海、空补充人员和物资,取得战役胜利,但伤亡 6000 余人(大部 为精锐的空降兵),以致希特勒禁止再进行大规模空降作战。 克里普斯使命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国动员印度支持对日战争的一次 外交行动。1942 年 3 月,英国战时内阁成员*克里普斯爵士赴印,企图说服 印度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的领导人动员印度人民协助英国抵抗日木侵略。克 里普斯提交了一份英国将在战后给予印度自治领权的声明草案,建议先由印 度领导人参加治理印度,然后再缔结有关英国撤出印度的条约,但遭到拒绝, 朱取得任何结果。 克拉索夫斯基(ctenahatcirm0bntlkpacobclth,1897—1983)苏联空 军将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应徵入沙俄空军部队。1918 年加入俄共(布)党 和红军。参加过国内战争。1936 年毕业于茹抖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歷任航 空兵旅长和军长。参加过*苏芬战争。苏德战争初期为空军少将,歷任第五十 六集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空军司令,在南方和西方方向作战。1942 年起任 空军第二和第十七集团军司令(至战争结束)。先后参加史达林格勒和库尔 斯克会战,强渡第聂伯河和解放基辅,以及科尔孙-舍甫琴柯夫斯基、利沃夫 -桑多梅日、下西里西亚、柏林和布拉格等战役。1944 年晋升空军上将。战 后曾任加加林空军学院院长等职。1959 年获空军元帅衔,着有《空军生活》。 克虏伯康采恩(krupp-konzern)德国重工业垄断组织。原为 1811 年 创办的“克虏伯铸钢厂”,后发展至拥有军火生产、採矿、铸钢、金属加工、 机器制造、汽车制造、飞机制造、舰船制造和发电等企业的重工业垄断集团。 总部设在埃森市。长期为德国的主要军火生产基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秘密 设计新式枪炮和坦克炮塔。希特勒执政后成为法西斯德国扩军备战的重要支 往。1932—1933 年度接受国家军事订货总值 930 万马克,1938—1939 年度增 至 1.45 亿马克,纯利润亦急剧上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德军提供大量坦 克、火炮、炮弹和潜挺,强迫战俘、集中营囚徒和外国工人从事奴隶劳动并 肆意杀害,吞併占领区内大型冶金工厂。1943 年总资产达 20 亿马克以上。 1945 年初拥有 110 个德国大型企业和 41 个外国大型企业。战后在民主德国 的企业被永远没收,在联邦德国的一度没收后于 1953 年重新归克虏伯家族所 有。1968 年从家族企业改为联合公司。 第216页 克莱夫顿集团(clivedenset)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英国绥靖主义分子的 政治集团。因以伦敦附近的克莱夫顿庄园为活动中心,故名。主要成员有: 该庄园主人、上院议员、皇家国际事务学会主席阿斯特勋爵(waldorfastor, 1879—1952),其妻、保守党下院议员南希·阿斯特(naneyastor,1879— 1964),其弟、《泰晤上报》主要持有人约翰·阿斯特(jolinastor,1886- 1971),外交官洛西恩侯爵(pliliphenrykerr,lothian,1882—1940),《泰 晤上报》主编道森(geottreydawson,1874—1944)等,鲍尔温、张伯伦、 哈里法克斯、劳合侨治等政界要人亦常参加其活动。该集团利用和政府的关 系,开动掌握的舆论工具,鼓吹绥靖主义。其成员时常进行“私人外交”, 同希特勒和纳粹官员会晤,从事对德妥协活动。该集团对三十年代英国的外 交政策产生过一定影响。 克伦威尔型坦克(cromwell)英国中型坦克。1943 年投产和服役。重 30 吨,平均每平方厘米压重 1 公斤,装甲厚 46—76 毫米,最大时速 52—55 公里,最大行程 160—264 公里,乘员 5 人。起初装备 1 门 75 毫米火炮、2 挺 7.92 毫米机枪和 1 挺 7.69 毫米高射机枪。1944 年为在诺曼第登陆战役后 对付德国的*虎式坦克,将主炮改装为 95 毫米火炮。 克里米亚方面军  苏联战略战役军团。1942 年 1 月,为执行解放克里 米亚半岛的任务,由*高加索方面军划分组建。辖 3 个集团军、塞瓦斯托波尔 防御地域、黑海舰队、亚速海区舰队和刻赤海军基地。组建后于 2—4 月间三 次实施进攻均未奏效,被迫转入防御。同年 5 月初德军在刻赤半岛转入进攻。 其防御被突破,损失严重,被迫弃守。同月 19 日撤销。司令为科兹洛夫(1896 —1967)。 克里斯蒂安十世(christianx,1870—1947)丹麦国王(1912—1947)。 1898 年任丹麦王家卫队司令。1906 年立为玉储。1912 年为国王。1939 年 5 月与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次年 4 月德军入侵丹麦后下令停止抵抗,并组成 亲德政府。1942 年拒绝制定纳粹德国提出的反犹立法;1943 年谴责丹麦抵抗 运动对军需工厂和铁路的破坏,但同年 8 月发表反对德国占领军的讲话,遭 监禁。5 年 5 月丹麦光復后获释,仍为丹麦国王。 克罗埃西亚独立国  德意在南斯拉夫克罗埃西亚建立的附庸国。1941 年 4 月德意军侵占南斯拉夫后,实行分而治之,指使克罗埃西亚法西斯组织”乌斯 塔莎成立克罗埃西亚“独立”国。国王为义大利国王之侄斯波里托(spolito) 公爵,“领袖”为乌斯塔莎头目*巴维列奇。名义上属义大利营辖,实权由德 国掌握。对内实行白色恐怖,残酷镇压抵抗运动,疯狂迫害犹太人、塞尔维 亚人。对外追随德意,向盟国宣战。1943 年 9 月义大利投降后,继续投靠德 国。1944 年 11 月企图与盟军谈判,未成。1945 年 5 月瓦解。 克伦威尔密码命令(cromwellcodeword)大战初期英国关于敌人“入侵 迫在眼前”的报答密码命令。1940 年法国败降后,英国本上面临德军入侵威 胁。由于菜军在敦刻尔克撤退中遭受巨大损失,本上防御力量薄弱,形势危 急。9 月初,*英国参谋长委员会收到德军集结船舶、飞机于法国北部海岸的 情报,并考虑到当月 8—10 日期间月光和潮汐有利于登陆,于是认为敌人入 侵可能已迫在眉睫,防卫部队应马上准备待命。*英国本土防卫部队总司令部 即据此在 9 月 7 日下午 8 时,向东岸和南岸两个营区发出此密码命令,同时 抄送伦敦及其他管区,结果在一些地方引起惊慌和关于敌人伞兵已登陆的谣 言。 克伦班哥拉岛海战  *中索罗门群岛战役中的一次海战。194:3 年 7 月 12 日日军井崎海军少将率一支编队(1 艘巡洋舰,9 艘驱逐舰,其中 4 艘载 有部队)增援韦拉(vel)。日规航至克伦班哥拉(kolombangara)岛附 近海域时,遭到盟军一支特遣舰队(3 艘巡洋舰和 10 艘驱逐舰)拦截,双方 展开夜战至 13 日凌晨。日巡洋舰中弹爆炸,美两艘巡洋舰受伤、驱逐舰 1 艘沉没,纽西兰巡洋舰利安德号受重创。 克拉斯诺达尔战役  苏德战争中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高加索会战 的组成部分。1943 年 2 月 9 日至 3 月 16 日,由*北高加索方面军在黑海舰队 配合下实施。目的是围歼德军克拉斯诺达尔集团(17 个师,约 50 万人), 不让其退往克里米亚,2 月 12 日,苏军解放克拉斯诺达尔,德军向塔曼半岛 撤退,并以强大反突击阻滞苏军追击,3 月 16 日,苏军停止进攻。 克浩奇科夫—季耶夫(1911—1941)苏联军人。1939 年加入联共(布) 党。苏德战争时任步兵第三一六师(“潘菲洛夫师”)连政治指导员(中尉 衔)。1941 年 11 月 16 日,在莫斯科防御作战中率领一个小组坚守杜博谢科 沃车站,击毁敌坦克 18 辆,在激战中高唿:“俄罗斯虽幅员辽阔,但已无处 可退:后边就是莫斯科!”成为苏联首都保卫者的战斗口号。战斗中身负重 伤,带着一捆手榴弹扑敌坦克下,壮烈牺牲。后被追授苏联英雄称号。 克拉古那瓦茨城大屠杀  1941 年德军在南斯拉夫克拉古那瓦茨城的大 屠杀。1941 年 9 月德军进攻南斯拉夫西塞尔维亚解放区,遭顽强抵抗,受重 创。德占领者实行残酷报復,宣称每死一个德国兵,将处决 i00 名南斯拉夫 人。10 月 20—21 日游击队在克拉古耶瓦茨(kcparyel3au)城击毙德军 10 名,重伤多人。德国占领者遂将全城 16—60 岁男子驱入兵营,每 10 人为一 组执行枪决。共杀害 7000 余人,其中包括数百名中小学生。这一暴行震动全 国,激起南斯拉夫人民更大的反抗。 第217页 克林—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战役  苏德战争前期苏军在克林-索尔涅 奇诺戈尔斯克地域连续进行的防御和进攻战役,莫斯科会战的组成部分。1941 年 11 月 15 日至 12 月 25 日,由西方方面军右翼实施。德军 10 月攻势遭挫后, 于 11 月中旬发起新的进攻,其北路选择克林、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伊斯特 拉(hct-pa)为主突方向。交战开始后,沃洛科拉姆斯克—伊斯特拉方向的 争夺尤为激烈。11 月 16 日,苏军步兵第三一六师(*潘菲洛夫师)的 28 名 官兵在*克洛奇科夫-季耶夫率领下坚守杜博谢科沃车站,战功卓着。11 月下 旬至 12 月初,德军先后攻占克林、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亚赫罗马、红波利 亚纳以及莫斯科-伏尔加河运河东岸数个村庄,距莫斯科最近处己不足 30 公 里。但苏军的反突击终于阻止了德军前进。12 月 6 日,苏军发起反攻,从亚 赫罗马、红波利亚纳、克留科沃等地域出击,收復了 11 月中旬以来失陷的地 区,12 月 21 日进抵拉马河、鲁扎河一线,共推进 90—110 公里,消除了德 军从北面迂迴莫斯科的威胁。 杜威(thomasedmunddewey,1902—1971)美国官员,律师。毕业于密 执安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早年入法律界从业,曾汪司法部长助理、 纽约地方法院检察宫等职。1943-1955 年任纽约州州长。大战期间,属孤立 主义集团。1944 年被提名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从政党斗争利益出发,抨击 罗斯福政府的内外政策,在大选中遭到失败。1948 年再度竞选总统未遂。着 有《反对新政的案件》等。 杜黑(giuliodouhet,1869—1930)一译“杜埃”。义大利军事理论家。 陆军大学毕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任步兵师参谋长。主张建立专门的轰炸 机部队,曾一度因抨击统帅部被监禁。1918 年復职,任国防部航空处主任。 1919 年加入国家法西斯党。1921 年获少将衔后退役,专事军事理论研究。同 年发表《制空权》一书,对空军建设和作战提出系统的理论,鼓吹以轰炸机 为主的独立空军在未来战争中起决定作用,成为空军制胜论的创始人。其军 事理论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义大利、德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军界均有影 响。 杜义德(1912—)中国将领。1929 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 共产党。曾任红四方面军骑兵师师长。1935 年参加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 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随营学校副校长,新编第四旅副旅长,冀南军区第二军 分区司令员,政委兼中共地委书记,冀南军区副司令员,西进纵队司令员兼 政委,冀南军区司令员。开展平原游击战,参与领导冀南抗日根据地的反“扫 盪”、反“蚕食”斗争。解放战争时期,曾任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 兼第十军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海军第二政委、兰州军区司令 员。1955 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杜尔曼(kareidoorman,1889—1912)荷兰海军将领。1910 年起任海军 军官。曾在荷属东印度群岛服役。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参与发展荷兰海军 航空部队。1937 年重返荷属东印度群岛,任海军航空部队司令。1940 年升任 荷兰东印度群岛舰队司令,获海军上将衔。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奉命指挥美 英荷澳联合舰队防守爪哇海。1942 年 2 月,在*爪哇海海战中车舰队与占优 势的日本舰队激战,随旗砚沉没阵亡。 杜立特(jamesharolddooilttle,1896—1993)美国将领。加利福尼亚 大学毕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成为飞行员。战后任民航机试飞员,专长飞行 木,创造过飞行速度世界纪录。1 年再度入陆军航空队服役。授中校衔。1942 年 4月 2日率*b—25 型轰炸机16架搭乘*大黄蜂号航空母舰,自旧金山出发, 4 月 18 日抵日本九州海岸以西 650 海里处杜立特起飞,突袭东京成功,晋升 为准将。后获少将街,任第十二航空队司令,参加北非之战。1943 年在地中 海地区指挥美英战略空军轰炸义大利。1944 年晋升中将,先后任第十五和第 八航空队司令,参加盟军在欧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反攻。战后曾任谢尔石油公 司副总裁、国家航空顾问委员会主席,总统科学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1959 年退役。 杜芒克(joseph-edouard-aimedoumenc,1880—1948)法国将领。1898 年毕业于巴黎综合技术学校,后转入军界服务。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32 年获准将衔,1935 年曾任第一步兵师师长和里尔第一军区司令。1939 年,任 最高军事委员会委员。同年 8 月率军事代表团去莫斯科进行英、法、苏三国 谈判,未果。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擢升上将,负责指挥法国的防空部队。 1942 年退休。着有《第九集团军史,1940 年 5 月》。 杜聿明(1905—1981)中国将领。字光亭。黄埔军校毕业。1933 年春任 国民政府第二十五师副师长,率部参加古北口长城抗战。1936 年授少将衔,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装甲兵团团长,参加淞沪会战、忻口战役和南京保卫战。 1939 年 1 月升任新编第十一军军长。同年 2 月调任第五军军长,率部参加* 崑崙关战役,歼灭日军第十二旅团中村正雄部 4000 人。1942 年所部编入中 国远征军,任第一路副司令长官,进入缅甸对日作战。1943 年任昆明防守司 令部司令长官。1945 年授中将衔,抗战胜利后,任东北三省保安司令宫、徐 州“剿总”副总司令。1949 年在淮海战役中被人民解放军俘虏。1959 年特赦 获释,后任全国政协常委。 第218页 杜克洛(jacquesduclos,1896—1975)法国共产党领导人之一。1921 年加入法共,1926 年起为党的中央委员,1931 年起为政治局委员。1926 年 起为者员,1936 年任副者长。大战爆发后,从事地下斗争。曾流亡国外,任 法共布鲁塞尔中心负责人。1940 年 3 月,被法国政府缺席判处 5 年徒刑。法 国败降后回国,1940 年 7 月 10 日与多列士共同签署告人民书,号召社会各 阶层团结抗敌。后与*弗拉松、*蒂翁组成法共书记处,领导广大党员在本上 坚持斗争。发起建立民族阵线,组织*自由射手和游击队,推动同其他抵抗组 织的联合;支持民族抵抗委员会,并促成其颁布较进步的纲领。1944—1945 年为临时谘询议会议员,不满于戴高乐解散人民武装的政策。战后復被选为 议员,并担任党的领导工作。着有回忆录。 杜重远(1897—1943)中国爱国民主人士。原名干学。日本东京高等工 业学校毕业。回国后经营瓷器工业。曾任奉天总商会副会长。九·一八事变 后,与*阎宝航等在北平(今北京)参与组织东北民众救国会,被选为常委兼 政治部副部长,积极进行抗日宣传。1933 年在陕西组织国货公司,提倡使用 国货。1934 年 2 月在上海创办《新生》周刊。1935 年 5 月 4 日发表易水《闲 话皇帝》一文,日本驻沪总领事诬之力侮辱天皇,被国民政府判处有期徒刑 一年零两个月,周刊被查封。抗日战争爆发后,被聘为国民参政员。1939 年 任新疆学院院长。1943 年 9 月被盛世才杀害。 杜勒斯  1约翰·福斯特·杜勒斯(johnfosterdul-les,1886—1959)。 美国官员。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华盛顿大学。出席 1919 年凡尔赛和会。二 十年代从业于法律界,曾任洛克菲勒基金会董事长。1944 年起为共和党外交 政策的主要发言人,同年在敦巴顿橡树园会议上参加起草《联合国宪章》。 1945 年为旧金山会议美国代表团顾问,后任美国出席联合国大会代表团成 员。1950—1952 年任国务院顾问。1951 年与日本商订《美日和约》。1953 —1959 年任国务卿。着有《战争或和平》等。2艾伦·威尔什·社勒斯 (allenwelshdulles,1893—1969)。美国情报官员。约·福·社勒斯之弟, 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华盛顿大学。1916 年进入外交界。1926 罕开业为律 师。1942 年 10 月起任美国战略服务局瑞士站站长,建立在欧洲活动的美国 谍报网,与德国地下密谋组织进行联繫,收集大量关于纳粹德国的情报。战 争后期在瑞士伯尔尼与纳粹党卫队将领*沃尔夫秘密会商,讨论义大利境内德 军投降的条件,曾引起苏联的不满,史称“伯尔尼事件”。战后继续在欧洲 从事情报活动。1953—1961 年任中央情报局局长。着有《德国地下活动》、 《情报技术》、《秘密投降》等。 杜鲁门(harrys.truman,1884—1972)美国总统(1945—1953)。民 主党人。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22 年进入政界,曾任杰克逊县地方法官、 审判长等职。1934 和 1940 年两次当选为参议员。支持罗斯福政府的内外政 策,反对孤立主义。1941 年任参议院国防调查特别委员会主席。因揭露国防 开支上一连串贪污、浪费等弊端而提高了声誉。1944 年被提名为民主党副总 统候选人,竞选获胜。次年就任副总统,4 月 12 日罗斯福去世即继任总统。 开始对苏联採取强硬立场,但为谋求苏联在欧战结束后参加对日作战,以减 少美军进攻日本本上的伤亡,5 月 23 日派霍普金斯访苏。6 月出席旧金山《联 合国宪章》签字仪式。7 月 17 日—8 月 2 日参加美、英、苏三国首脑*波茨坦 会议。7 月 26 日会同邱吉尔、蒋介石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 遭拒绝后于 8 月 2 日下令对日本投掷原子弹。日本投降后任命麦克阿瑟率军 进驻日本,拒绝苏联赴日受降。1948 年竞选总统获胜,连任。战后在国内事 务上继续“新政”的某些方针,曾于 1949 年提出称为“公平施政”的 24 点 纲领,然大部未得实施;在对外政策上奉行对抗苏联的遏制政策,进行冷战, 提出“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并支持 蒋介石打内战,发动侵朝战争,同时派遣舰队侵占中国领上台湾。着有《社 鲁门回忆录》(2 卷)。 杜霍夫(1904—1964)苏联坦克设计师。1932 年列宁格勒工业学院毕业 后,在列宁格勒基洛夫工厂任设计师。参加*kb 型坦克的研制工作。苏德战 争期间,负责对该型坦克的改进和参与研制*hc 型坦克,先后制成 kb-ic、 kb-85、nc-1、hc-2 和 hc-3 等重型坦克,战后任主任设计师、国防工业设计 局局长。1953 年当选为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次年获工程技术勤务中将衔。 杜克拉山口(dutda)喀尔巴吁山脉下贝斯基迪山的山口。位于波兰与 捷克斯洛伐克的交界,海拔 502 米,有公路通过,两侧山坡陡峭,丛林密布。 1944 年 10 月 6 日,*斯沃博达指挥捷克斯洛伐克步兵第一军与苏军协同,在 *喀尔巴阡-杜克拉战役中攻占该山口。这一天后被定为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军 建军节。 杜斯特贝格(theodorduesterberg,1875—1950)德国*钢盗团副王席 (1918—193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中校。1918 年 12 月参与组建钢盔 团并汪副主席。1931 年加入*哈尔茨堡阵线。1932 年 3 月德国总统选举中被 提名为德意志民族人民党候选人,纳粹党执政后未参加内阁,因内部矛盾, 1934 主年 7 月曾被短期囚禁干集中营。1943 年起同反希特勒密谋分子*戈台 勒有接触。着有《钢盔团与希特勒》。 第219页 杜立特空袭东京  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国空军对东京的首次空袭。为报復 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军决定远程奔袭轰炸日本本上。1942 年 4 月 2 日,美国 空军中校*杜立特率 16 架经改装的*b-25 型轰炸机,82 名机组人员,乘*大黄 蜂号航空母舰由第十六特遣舰队护送到离东京 650 海圣海面起飞出去。日军 虽事前发现美航空母肌,但未估计到在这样远的距离奔袭。美机未遇截击, 13 架轰炸东京,炸毁建筑物 90 余座,50 亲人丧生,另 3 架轰炸名古屋、大 坂和神户等地。轰炸后 15 架在中国浙赣地区降落,1 架在苏联降落,3 人失 事身亡,8 人被俘(其中 3 人彼日方处死),其余人员在中国游击队帮助下 安全脱险。此次轰炸鼓舞了美军士气,震动了日本朝野,促使日本决定进攻 中途岛。 杜塞道夫演说  希特勒争取德国垄断资产阶级支持的演说。在世界经 济危机的影响下,纳粹党和德国垄断资产阶级相互接近。1932 年 1 月 27 日, 德国资本家 300 余人在钢铁工业中心杜塞道夫(dusseldorf)的工业俱乐 部召开会议,应邀出席的希特勒发表两小时半的演说,吹嘘纳粹分子正在为 復兴德国而努力,鼓吹种族优秀论,攻击苏联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主张建 立垄断资产阶级的独裁统治并训练 800 万后备军。演说受到与会者的热烈欢 迎,为希特勒上台奠定了基础。 杜霍夫希纳-杰米多夫战役  苏德战争中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斯 摩棱斯克战役的组成部分。1943 年 9 月 14 日至 10 月 2 日,由*里宁方面军 实施。该部苏军在 8 月中旬曾向杜霍夫希纳方向进攻,但未能扩大战果。经 调整部署后再次发起进攻,9 月 18 日攻占杜霍夫希纳,21 日解放杰米多夫。 此战役对胜利结束斯摩棱斯克战役起了重要作用。 杜布诺-卢茨克-罗夫诺坦克交战  苏德战争初期的大规模坦克遭遇 战。1941 年 6 月 23 日起,苏军*西南方面军主要以机械比第九、第十九军和 机械化第八、第十五军在社布诺、卢茨克(nyuk)、罗夫诺(pobno)地域的 北、南两面分别对入侵的”德国第一坦克集群实施翼侧反突击,战斗持续到 6 月 29 日。交战过程中,德军统帅部向该方向增援 7 个师。苏军由于兵力劣 势和组织协同不好而失利,但阻滞了德军向基辅方向的突进。 杉山元(1880—1945)日本将领。毕业于陆军士宫学校和陆军大学。歷 任驻印度武官、陆军省军务局长、陆军次官、航空本部长、参谋本部次长和 教育息监,晋升至大将。1937 年起任陆军大臣,策划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扬言一个月内打垮中国。1938 年 12 月任华北方面军司令官,次年 8 月兼任 驻蒙军司令官。旋迴国就任军事参议官。1940 年 10 月至 1944 年 2 月任参谋 总长,1943 年晋升元帅,指挥日军的全部陆上作战。1944 年 7 月再度就任小 矾内阁的陆军大臣,主张实行本上决战。1945 年各月任*第一总军司令宫, 力图顽抗到底。1945 年 9 月日本投降后,自杀。 杨杰(1889—1949)中国将领,军事学家。字耿光。日木陆军上官学校 和陆军大学毕业。曾任国民政府军第十八军军长。九·一八事变后,调任陆 军大学校长,从事研究大兵团作战理论。m33 年 3 月任第八军团总指挥,参 与指挥长城抗战。同年九月率代表团赴欧考察军事。次年改任陆军大学教育 长,从事近代军事学的教育和研究。1935 年授中将衔。抗日战争爆发后,任 驻苏联大使,负责苏联援华物资的运输工作。1937 年授中将加上将衔。1939 年 4 月离任回国,在重庆中央训练团任教,讲授《国家总动员》等课程。对 蒋介石的消极抗战不满,曾提出建设中国国防的设想。1944 年再度赴英美考 察,年底回国后,一度参与中国远征军的军事谋划。抗战胜利后,反对蒋介 石的独裁内战政策,参与组织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开展爱国民主活动。1949 年 9 月 19 日在香港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着有《国防新论》、《军事与国防》、 《大军统帅》等。 杨勇(1912—1983)中国将领。原名世峻。1930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 任红军师政委。1934 年 10 月参加长征,北上抗日。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 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第六八六团团长兼政委,参加*平型关战斗。后又 转战晋西,夜袭午城,伏击井沟,并在汾离公路上重创日军。1939 年率部挺 进山东,在郓城樊坝首开战绩,领导开闢鲁西抗日根据地。1940 年升氏第三 四三旅旅长兼鲁西军区司令员。1941 年以“围点汀援”战术,在潘溪渡诱歼 日伪军,给“蚕食”、“扫荡”之敌以沉重打击。同年回延安,先后在军事 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44 年任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率部向日伪军进 行攻势作战。解放战争时期,任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后,歷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渖阳军区副司令 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1955 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杨森(1884—1977)中国将领,原名淑泽,又名伯坚,号子惠。四川陆 军速成学堂毕业。曾任川军第二军军长、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1933 年 10 月,任第四路总指挥,参加围攻川陕苏区,后又围堵北上抗日的红军。1936 年授中将衔。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六军团军团长,率部出川,参加松沪会 战及南京保卫战。1938 年 1 月任第二十七集团军总司令,6 月率部在舒城等 地阻击日军,后据守洞庭、鄱阳两湖之间及长江、湘江一带。1939 年 6 月制 造“平江惨案”。后任第六、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参与指挥长沙保卫战。 1944 年底调任贵州省政府主席兼贵州省保安司令。抗战胜利后,曾任西南军 政长官公署副长官、重庆市长。1948 年授中将加上将衔。翌年去台湾,曾任 台湾当局“总统府”国策顾问、战略顾问。 第220页 杨成武(1914—)中国将领。1930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 年 10 月参 加长征。曾任红一军团第一师师,长兼政委,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 一一五师独立团团长,率部进入山西抗日前线作战。*平型关战斗时,率部在 腰站牵制打击日军,随后又连克广灵、蔚县等七城。1938 年任晋察冀军区一 分区司令员兼政委,领导军民开展反“扫荡”和反“蚕食”斗争。1939 年 11 月,指挥所部反击日军的五路含击,取得了*黄土岭战斗的胜利。1940 年率 部参加*百团大战。1944 年 9 月任冀中军区司令员,坚持冀中敌后抗战。解 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野战军第二政委、第二十兵团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后,曾任北京军区、福州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 1955 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杨虎城(1893—1949)中国将领。原名杨胞。行伍出身。曾汪国民政府 军第十六路军息指挥、西安绥靖公署主任。1935 年授二级上将衔。1936 年 12 月 12 日,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和*张学良一起 发动*西安事变,扣留蒋介石,逼蒋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西安事 变和平解决后,于 1937 年 6 月被蒋介石逼令去职出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回 国要求参加抗战。7 年 11 月在南昌被捕,长期监禁。1949 年 9 月 17 日重庆 解放前夕,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杨尚昆(1907—)中国共产党军事领导人之一。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 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 年回国,曾任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红三 军团政委。4 年 10 月参加长征,并列席遵义会议。到陕北后,曾任中国人民 红军抗日先锋军政治部副主任,随部东征抗日。后任红军大学政治部主任、 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7 年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副书记,1939 年初任书记,领 导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斗争。曾创办中共中央北方局党校,并协助朱德、 彭德怀领导华北抗日游击战争,巩固和扩大华北抗日根据地。1941 年回延安 参加整风学习,同时在中共中央机关工作。1945 年任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中央警卫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歷任中共中 央办公厅主任、中共中央副秘书长、中共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中 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杨国夫(1905—1982)中国将领。1929 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 中国共产党。曾任红一军团第四师团长。1934 年参加长征,北上抗日。抗日 战争爆发后,赴山东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歷任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 支队司令员、山东纵队第三旅副旅长、清河军区司令员、渤海军区司令员兼 第七师师长,曾领导根据地军民开展反“扫荡”、反“蚕食”斗争,参与指 挥牛家庄等战斗,重创日伪军。解放战争时期,曾任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三军 副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1955 年被授予中 将军衔。 杨爱源(1887—1959)中国将领。字星如.保定军校毕业。曾任国民政 府第三十四军军长、山西清乡督办。1935 年投二级上将衔。抗日战争爆发后, 任第六集团军总司令,参与指挥平绥线方面对日作战。1938 年兼任北路军总 司令。1939 年 8 月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兼任教导军副司令。1943 年后参与 阎锡山与日军问的秘密勾结活动。抗战胜利后,曾任太原绥靖公署副主任。 大陆解放前夕去台湾,曾任台湾当局“总统府”战略顾问。 杨得志(1910—)中国将领。1928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一军团第 一师第一团团长。1934 年 10 月参加长征,北上抗日.到陕北后入抗日军政大 学学习。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第六八五团团长, 参加平型关战斗。1938 年任第十八集团军第二纵队司令员,率部东进冀鲁豫 边区,发动群众,开展平原抗日游击战争。1940 年任冀鲁豫军区司令员,领 导根据地军民开展反“扫荡”、反“蚕食”斗争,巩固和发展了冀鲁豫抗日 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曾任晋察冀野战军纵队司令员、第十九兵团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司令员,济南军区、 武汉军区、昆明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1955 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杨靖字(1905—1940)中国将领。原名马尚德,字骥生。1927 年参加中 国共产党。曾为确山农民革命军总指挥。九·一八事变后,歷任东北反日救 国会总会长、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满洲省委代理军委书记。1933 年初任盘 石游击队政委,后改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独立第一师师长,组织南满抗日武装 力量。1934 年初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同年任南 满抗日联军总指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杨靖宇积极发动群 众,开展抗日武装斗争。1936 年初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次年 改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息司令兼政委。指挥所部奇袭三源浦,智取凉水 河子,攻占八道江,战斗数百次,沉重打击了日伪军。七七事变后,执行中 共中央“全力牵制敌后”的指示,率部主动出击,进攻宽甸四平街,夜袭辑 安老岭隧道工程,袭击长岗,转战辽吉两省,配合全国的抗日战争。1940 年 2 月 23 日在吉林濛江(今靖宇)西徘子屯附近被日军包围,顽强战斗,英勇 牺牲。 第221页 李(johncliffordhodgeslee,1887—1958)美国将领。1909 年毕业于 西点军校。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工程兵军官。大战初期获少将衔。 1942 年 3 月赴英国,为美军赴欧作战作准备。同年 7 月出任欧洲战区后勤司 令宫。1944 年 1 月升任战区副司令宫,同年 3 月晋升中将。曾参与*霸王作 战计划的制订。盟军最高统帅部建立后兼任美军后勤部队司令官。 李文(1905—1977)中国将领。字质吾,号作彬。黄埔军校毕业。九·一 八亭变后任国民政府军第一师第二旅旅长,参加对鄂豫皖苏区的“围剿”。 1936 年升任该师副师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七十八师师长,率部参加淤沪 会战。1938 年 6 月任第九十军军长,负责宜川至部阳一线的河防。1939 年授 少将衔。1943 年 2 月任第三十四集团军副总司令,1945 年升任该集团军总司 令,授中将衔。日本投降后,进驻石家庄受降。大陆解放前夕去台湾,曾任 台湾当局“国防部”高级参谋。 李达(1905—1993)中国将领。原名德三。西北军第二军官学校毕业。 1931 年参加宁都起义。1932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二方面军参谋长。抗 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参谋长,随军进入山西抗日前线,开闢 冀南抗日根据地。1938 年参与指挥长乐村战斗。1940 年参加*百团大战。后 调任太行军区司令员,领导根据地军民开展反“扫荡”和反“蚕食”斗争, 1945 年任晋冀鲁豫军区参谋长,组织指挥大行军区部队对日伪军的战咯反 攻。抗战胜利后,曾任第二野战军参谋长兼特种兵纵队司令员、政委。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中国人民 解放军副总参谋长。1955 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着有《抗日战争中的八路军一 二九师》。 李杜(1881—1956)中国将领。字植初,别号荫梧、玄存、聚苏。东三 省讲武学堂毕业。曾任依兰镇守使兼东北边防军第二十四旅旅长。九·一八 事变后率部抗日,任吉林自卫军总司令,参加哈尔滨保卫战及方正、依兰、 黎树镇、密山等战斗。1933 年初,因弹尽援绝率部退入苏联境内。6 月取道 欧洲回国,继续从事抗日救亡运动。4 年 4 月,曾与宋庆龄等署名发表《中 华人民对日作战基本纲领》。抗战期间,任国民政府战地党政委员会委员, 在重庆组建抗日联军息司令部。1941 年任军事委员会参议官。1945 年抗战胜 利后,投上将衔。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全国 政协委员。 李勃(wilhelmrittervonleeb,1876—1956)德国将领。职业军人。1895 年入伍。1898—1901 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镇压义和团运动。1903 年毕业于巴 伐利亚军事学院。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在国防军歷任炮兵团长、军 区参谋长。1930 年任第七军区(慕尼黑)司令,晋升中将。希特勒上台后, 升任第二集团军司令,积极参加扩军工作。8 年 2 月曾被希特勒解职,退役。 同年 7 月重新服役,出任第十二集团军司令,参加进占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 区。后李勃调任西线 c 集团军群司令。1940 年参加攻占法国,晋升元帅。翌 年调往东线,任闪击苏联的北方集团军群司令,率部沿波罗的海岸向列宁格 勒方向进攻。1942 年 1 月,因久攻列宁格勒不下而被解职,转入预备军。1944 年退役。翌年被美军逮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犯,在纽伦堡美国军事 法庭上被判处 3 年徒刑,后获释。 李觉(1898—1987)中国将领。别号云波。保定军校毕业。曾任湘军第 十九师师长。1935 年投中将衔。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七十军军长兼第十九 师师长,率部参加淤沪会战。1938 年参加武汉保卫战。次年参加南昌战役。 1940 年所部移驻福建设防,任第二十五集团军总司令。1941 年春在浙赣地区 对日作战。1945 年春在豫西北地区对日作战。抗战胜利后,任第十四绥靖区 司令官。1949 年 8 月 4 日与程潜、陈明仁等在湖南长沙宣布起义。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全国政协委员。 李海(williamdanielleahy,1875—1959)一译“莱希”。美国海军将 领。1897 年毕业于美国海军学院,1899 年加入美国海军。参加过美西战争、 八国联军镇压中国义和团运动和第一次世界大战。1927 年任海军军械局长, 1930 年获海军少将衔,歷任舰队司令和航海局长等职。1936 年晋升海军上 将。1937—1939 年出任海军作战部部长。1939 年退出现役,因与罗斯福总统 私人关系密切,颇得信赖,数月后即被任命为波多黎备总督。1940 年 12 月 转汪驻法国*维希政府大使。任内拉拢贝当等人,力图使维希政权保持一定的 独立,并避免使法属北非殖民地和法国海军舰队落入德国之手。1941 年 4 月 促成订立*《墨菲一魏刚协定》。因其与维希政权的特殊关系,曾力主拒绝承 认以戴高乐为首的自由法国政权。美国参战后,即回国担任罗斯福的私人军 事顾问兼参谋长,成为总统派驻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和美英联合参谋长委员 会的代表,参与最高军事决策,并承担调解军李海方领导人在军事战略方面 的分歧及总统与军方之间的联络工作。曾随罗斯福出席魁北克、开罗、德黑 兰和雅尔达等一系列战时重大外交会议,为罗斯福得力助手之一。1944 年 12 月获海军五星上将衔。1945 年 4 月罗斯福去世后,继续担任社鲁门总统的私 人参谋长,并随其出席波茨坦会议。1949 年退休。着有回忆录《我在现场》。 第222页 李梅(curtisemer’sonleymay,1906—)美国将领。俄亥俄州立大学 毕业。1929 年加入陆军航空队。1942 年升为轰炸机大队长,获少将衔。1942 —1944 年任职于驻英国的第八航空队,多次率机对德国进行昼间轰炸。以发 展轰炸机先进战术而闻名。1944 年 3 月调到中缅印战区,先后任第二十和第 二十一轰炸机指挥部司令,指挥*b-29 型轰炸机,始创低空轰炸战术,对日 本东京等地进行毁灭性轰作。其指挥的第二十轰炸机指挥部属下的第五○九 混合大队曾执行对日本投掷原子弹的任务。战后歷任战略空军司令部司令、 空军参谋长等职。曾指挥 1948 年“柏林空运”。1951 年获上将衔。1961 年 任美国空军参谋长,1965 年退役。 李士群(1905—1943)汉奸。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 年叛变,参加 国民党中统局。1938 年叛国投敌。次年在上海建立特工总部,残杀抗日志士。 不久,任汪伪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特务委员会秘书长兼特工总部副主任。 1940 年 3 月汪伪国民政府成立后,歷任警政部次长、部长,清乡委员会秘书 长,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部长,江苏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1943 年 9 月, 在上海被日本宪兵队毒毙。 李公朴(1902—1946)中国爱国民主人士。原名永祥,号晋祥。1930 年毕业于美国雷德大学。九·一八事变后,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任上海 各界和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执行委员。1936 年 11 月,与沈钧儒、邹韬奋等 人被国民政府逮捕,为“七君子”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获释。旋即去山西 抗日前线,任山西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委员兼宣传部长。1938 年 在武汉与邹韬奋等合办《全民抗战》周刊。同年 11 月赴延安,组织抗战建国 教学团,在晋察冀边区和晋冀鲁豫边区培训抗日宣传人才。1942 年在昆明创 办北门书屋,出版进步书刊。1944 年任民盟云南支部执行委员,积极参加爱 国民主运动。抗战胜利后任民盟中央执行委员,积极从事反内战、反独裁的 民主运动。1946 年 7 月 11 日在昆明街头遭国民党特务枪击,次日牺牲。 李仙洲(1894—1988)中国将领。原名守瀛。黄埔军校毕业。九·一八 事变后任第二十一师师长,在山西汾阳等地阻击红军东进抗日。1936 年授少 将衔。抗日战争爆发后,率部在北乎(今北京)居庸关、八达岭一带与日军 作战。1938 年任第九十二军军长兼第二十师师民,授中将衔,率部参加台儿 庄战役。1943 年 2 月升任第二十八集团军总司令,进入鲁南驻防。抗战胜利 后,曾任济南第二绥靖区副司令长官。1947 年春在山东莱芜战役中被人民解 放军俘虏。1960 年被特赦释放后,曾任全国政协委员。 李必蕃(1891—1988)中国将领。字子棋。保定军校毕业,1935 年授少 将衔,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政府第一战区第二十集团军直属第二十三师 师长,率部由临渲出师,守备德州。后转战津浦、平汉、陇海各线,屡建战 功。1938 年 5 月率部在鲁西郸城布防,策应徐州会战。11 日,日军攻陷郓城 后,退守菏泽。14 日,率部与日军反覆肉搏,负伤牺牲。后被国民政府追赠 为中将。 李先念(1909—1992)中国将领。1927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四方 面军第三十军政委。1935 年参加长征,北上抗日.1937 年率西路军余部转战 新疆。抗日战争初期,任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司令员、豫鄂挺进纵队司 令员,领导建立鄂豫边抗日根据地。1941 年皖南享变后,任新四军第五师师 长兼政委,转战鄂东、鄂北、鄂南和江汉地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同年 12 月指挥侏儒山之战,重创日伪军。后多次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粉碎日伪军的” 扫荡”、“蚕食”和“清乡”。1945 年春配合南下的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开 辟湘鄂赣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中原军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后,歷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全国 政协主席。 李延平(1903—1938)中国将领。九·一八事变后,任黑龙江宁安县抗 日救国军军部参谋。1982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绥宁游击支队支队长、东 北抗日游击息队支队长,在东宁、密山等县开展抗日活动。1993 年冬赴莫斯 科东方大学学习。1935 年回国。1936 年 3 月升任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军长兼 政委,率部活跃于富锦县西山里、大叶子沟一带,袭击日伪军,屡建战功。 抗日战争爆发后,率部在宝清县凉水泉子山区伏击日伪军,歼敌百亲人。1938 年春率抗联第四、第五军主力西征,开闢新的抗日游击区。曾攻打苇河县娄 山镇敌据点,缴获大量军用物资。同年 10 月在五常县南磨石顶子与敌军激战 时牺牲。 李延年(1904—1974)中国将领。字吉甫。黄埔军校毕业。曾任国民政 府军第八十八师副师长。1935 年授中将衔。1932 年率部参加淤沪抗战。后升 任第九师师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二军军长,先后参加”淞沪会战、台 儿庄战役、武汉保卫战及崑崙关战役。1942 年 6 月调任第三十四集团军副总 司令,驻防子大荔、朝邑、 阳一带。次年 2 月擢任该集团军总司令,率部 东出潼关对日作战。抗战胜利后,曾任京沪杭警备副总司令。大陆解放前夕 去台湾。 李兆麟(1910—1946)中国将领。原名李操兰,化名张寿籛。九·一八 事变后参加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1932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到中共满洲 省委军委工作,先后赴海伦、珠河等地帮助组建抗日游击队,歷任东北反日 游击队哈东支队政委、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二团政治部主任、东北抗日 联军第六军政治部主任、北满抗日联军总政治部主任。曾参与指挥攻打宾州、 克復五常等战斗,创建松花江下游汤原游击根据地。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 共北满省委组织部长、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总指挥,发动和组织民众坚持抗日 游击战争,在龙江、北安地区同日伪军作战数十次,先后攻克讷河、克山等 县城。1942 年抗联主力统编为野营教导旅后,驻营深山密林开展军政训练。 抗战胜利后,曾任滨江省(今併入黑龙江省)副省长。1946 年 3 月 9 日在哈 尔滨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第223页 李红光(1910—1935)中国将领。又名弘海、义山。朝鲜族。1930 年加 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教 导队政委,随同*杨靖宇转战磐石、双阳、伊通、海龙、桦甸等地,开展抗日 游击战。后歷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参谋长、第一师师长兼政委。 曾率部跨过鸭绿江,袭击日军占领的朝鲜界河城、东兴城等地,缴获大量枪 支弹药和军用物资。1935 年 5 月率部西征,在新宾和桓仁交界地老爷庙岭与 日伪军激战中牺牲。 李奇微(matthew,bunkerridgway,1895—1993)美国将领。1917 年毕 业于西点军校,后又就读于指挥与参谋学院和国防学院。三十年代后期在军 中任参谋。1939—1942 年调陆军部作战计划处任职。年任步兵师师长,旋任 第八十二空降师师长。1943 年 7—9 月参加西西里和萨勒诺登陆战,1944 年 6 月诺曼第登陆战役中率部空降到科唐坦半岛进行奇袭,以掩护滩头阵地的 进攻。同年 8 月升任第十八空降军军长,率军攻占荷兰的艾思德霍文和奈梅 亨。12 月参加李奇微阿登战役。1945 年 8 月任驻菲律宾吕宋地区部队司令。 战后曾参加侵朝战争,1951 年 4 月接替麦克阿瑟任“联合国军”总司令,晋 升上将。1952 年 4 月出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武装部队最高司令。1953 年任美 国陆军参谋长。1955 年退役。着有《韩战》等。 李宗仁(1891—1969)中国将领。字德邻。广西陆军速成学校毕业。1924 年任广西绥靖督办公署督办兼桂军第一军军长。1928 年任国民政府集四集团 军总司令兼武汉政治分会主席。次年,蒋桂战争失败后下野。九·一八事变 后,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和排斥异己的方针,主张发动全民族实行焦上 抗战。1933 年通电支持*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1934 年曾在桂北堵截长征 北上的红军。次年授一级上将衔。1936 年与陈济棠发动抗日反蒋的*两广事 变。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兼安徽省政府主席,负责津浦线 防御。1938 年春指挥*台儿庄战役,歼灭日军矶谷第十师团主力。不久又指 挥*徐州会战,并率部参加武汉保卫战。1943 年 9 月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驻 汉中行营主任,负责指挥第一、第五、第十战区。抗战胜利后任国民政府主 席北平行辕主任,1948 年竟选为中华民国副总统,次年任代总统。1949 年 12 月去美国。1965 年 7 月回国,致力于祖国统一大业。 李品仙(1891—1987)中国将领。字鹤龄仍保定军校毕业。曾任国民政 府第四集团军第十二路军总指挥。1936 年授中将衔。次年加上将衔。抗日战 争爆发后,任第九军团军团长、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 先后参加淤沪会战、台儿庄战役。1938 年 10 月任第四兵团总司令,参与指 挥*武汉会战和襄樊战役。9 年 10 月调任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兼豫皖边区 总司令。同年 11 月兼任安徽省政府主席。1945 年 1 月,任第十战区司令长 官。日本投降后,主持徐州地区受降事宜。后调任广西绥靖公署主任。大陆 解放前夕去台湾,曾任台湾当局“总统府”战略顾问。 李保满(1902—1938)中国将领。又名学福。朝鲜族人。1930 年起参加 反日革命活动。九·一八事变后,任饶河县反日总会负责人。1933 年加入中 国共产党。同年参加饶河反日游击队,任军需长、大队长。1935 年起歷任东 北人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四团团长、第二师副师长,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第二 师师长、第七军军长,率部在虎林饶河地区坚持抗日游击战争。因长期战斗 在密林中,于 1937 年冬患瘫痪症,次年 8 月 8 日病逝。 李济深(1885—1959)中国国民党民主派领导人之一。字任潮。北京陆 军大学毕业。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黄埔军校副校长。1927 年参与指 挥广州四·一五反共清党活动。九·一八事变后,任军委会训练总监,支持 第十九路军的淞沪抗战。1933 年与陈铭枢、蒋光鼐等发动抗日反蒋的福建事 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任政府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失败后 去香港。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政府最高军事参者员、全国战地党政动员 委员会主任、军事委员会桂林办公厅主任,拥护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的主张, 积极参加抗日民主运动。抗战胜利后,曾授上将衔。后发起成立中国国民党 民主促进会和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中央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歷 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李家钰(1890—1944)中国将领。字其相。四川陆军军官学校毕业。曾 任川军师长、四川边防军总司令。1936 年任国民政府第四十七军军长,授中 将衔。抗日战争爆发后率部出川抗日,在山西东阳关、黎城、长治一线布防。 1938 年,日军第十八师团进犯东阳关时,据城固守,毙敌千余人,后又取得 长治保卫战的胜利。1939 年中条山战役时,率部袭击敌军侧背,将敌人赶回 同蒲路一线,不久又与日军大战于陵川、晋城之间。同年 10 月升任第三十六 集团军总司令。1941 年率部南渡黄河,负责陕县、灵宝、阌乡一线河防。1944 年,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率部在新安、混池一带掩护友军转移。5 月 18 日 在陕县秦家坡与日军激战时牺牲。后被国民政府追赠为上将。1984 年,四川 省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第224页 李普曼(walterlippmann,1889—1974)美国报刊专栏作家。191q 年哈 佛大学毕业,开始从事新闻工作。1914 年创办《新共和》杂志,任副总编。 1917 年任陆军部长助理。1918 年出席巴黎和会,任驻巴黎的陆军情报处上 尉。后主编《世界报》,并在《纽约先驱论坛报》开闢“今日与明日”专拦。 三十年代初力主美国倍守中立并推行以军事力量为后盾的“和平主义”。九·一 八事变后,向*史汀生建议拒绝承认日本侵占中国东北所获的权益。后随着法 西斯国家的扩大侵略,主张援助英法抗击德国,反对孤立主义和绥靖政策, 抨击《慕尼黑协定》是“一次巨大的失败”;支持修改中立法和通过《租借 法案》;支持法国戴高乐抵抗运动。1958 年获普立兹奖。1967 年退职。着有 《美国外交政策》、《冷战》、《政治序论》、《舆论》、《孤立与联盟》 等。 李富春(1900—1975)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之一。1919 年赴法勤工俭学。 1923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 年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曾任国民革命军第 二军政治部主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代主任。1934 年参加长征,北上抗 日。到陕北后任中共陕甘宁省委书记。抗日战争爆发后,歷任中共中央秘书 长、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中央财政经济工作部部长、中央办公厅主任。致力 于党和军队的建设,参与领导陕甘宁边区的大生产运动。抗战胜利后,曾任 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东北军区副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国 务院副总理。 李福林(1907—1937)中国军人。原名公道轸,又名崔东范。朝鲜族。 1930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任中共满洲省委巡视员,珠河中 心县委组织部长,在珠河地区开展反日宣传,建立反日会、反帝同盟等组织。 1933 年初着手建立珠河地区的抗日武装,歷任珠河反日游击队中共支部书 记、东北反日游击队哈队支队党委书记、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执法处处长。 1936 年 8 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第一师政治部主任兼哈东游击司令,活动 在延寿、方正、依兰、通河等地,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领导军民多 次粉碎日军的“讨伐”。后任中共北满临时省委组织部长、抗联依东办事处 主任,为抗联各部队筹备军需物资。1937 年初,率部转战哈东一带,先后指 挥了袭击林口县城敌据点,攻打延寿县警察大队和伏击日军西山大尉部队的 战斗,同年 4 月去省委开会途中,在通河县二道河子与日伪军激战中牺牲。 李维诺夫(mammamoвnчЛntвnhoв, 1876—1951)苏联外交人民委员(1930—1939)。犹太人。1898 年参加俄国 社会民主工党。1902 年后流亡瑞士和英国。翌年起成为布尔什维克。十月革 命后曾任苏俄政府驻英国、瑞典、丹麦的全权代表。1921 年起为副外交人民 委员。1922 年出席热那亚会者和海牙会议。1930 年起为外交人民委员。多次 出席国际裁军会议和国联会议,为维护和平、反对侵略和争取建立欧洲集体 安全而努力。1939 年 5 月,其外交人民委员职务为*莫洛托夫所兼任。1934 年起当选为联共(布)党中央委员。1941 年则改为候补中央委员。同年出任 驻美全权代表,为建立与发展苏美战时同盟关系尽力。1943—1946 年任副外 交人民委员。着有《1927—1937 年苏联外交政策》等。 李顿调查团  国际联盟为调查*九·一八事变于 1932 年派出的调查团, 因团长为英国驻国联代表李顿(victorlytton,1876—1947),故名。团员 中有美、德、法、意等国的代表。中国驻国联代表顾维钧任调查团的中国顾 问。1931 年 12 月 10 日国联行政院决定派遣代表团赴远东调查“中日冲突”。 1932 年 1 月 21 日正式成立,2 月初从欧洲出发,首先访问美国和日本。3 月 14 日抵华,4 月 20 日到达东北。9 月 4 日写出调查报告书,10 月 1 日在日内 瓦由国联发表。报告书确认东北为中国领土,日本的占领违反*《九国公约》 和《国联盟约》,否认“满洲国”是所谓“独立运动”的产物;但承认日本 在中国东北的特殊利益,主张在东北成立“自治政府”,聘请外国人担任“顾 问”,监督中国的财政经济和政治,中国一切武装力量从东北撤退,组织一 支有外国教官的特别宪警维持治安。1932 年 11 月和 12 月,国联行政院和特 别大会讨论《李顿调查团报告书》,由于英、法、美的绥靖态度,讨论毫无 结果。1933 年 1 月日本攻占锦州,占领整个东北,直逼与英、美利益有重大 关系的华北地区。为了阻止日本进一步南下,2 月 24 日国联大会以李顿调查 报告书为基础通过决议,声明东北主权属于中国,责成国联各成员国对“满 洲国”不给事实上或法律上的承认,建议在东北成立一个有广泛自治权的政 府。日本藉口与国联的立场根本不同,遂于 3 月 27 日宣布退出国际联盟。 李-恩菲尔德式步枪(lee-enfield)1895—1957 年英国标准步枪。由 英国恩菲尔德皇家小兵器制造厂根据美国设计师李(jamesparislee,1831 —1904)的设计制成,故名。曾经 27 次改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普遍使用 的为 4 型,全长 1.13 米,口径 7.62 毫米,弹仓携弹 10 发,有效射程 914 米,总重 4 公斤。 第225页 两广事变  又称“六一”事变。中国国民党地方实力派的抗日反蒋运动。 1936 年 6 月 1 日,在广东陈济棠和广西李宗仁、白崇禧等人策划下,国民党 西南执行部和国民政府西南政务委员会举行会议,把所属军队改称中华民国 国民革命抗日救国军,打着北上抗日的旗号,出兵湖南,以争夺国民党中央 领导权。由于蒋介石的收买,陈济棠部军长余汉谋等通电拥蒋。陈于 7 月 18 日电蒋,宣布下野。李宗仁、白崇禧也与蒋介石妥协,通电服从南京国民政 府。 两淮战役  日本投降后新四军在江苏省淮阴、淮安对拒降的日伪军的进 攻作战。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布投降,但日伪军拒绝向中共领导的抗日 军良投降。为肃清顽抗之敌,新四军第三师和苏北军区部队,于 8 月 27 日对 踞守两淮地区的伪军第二十八师及淮安独立旅发动进攻。至 9 月 22 日,毙伤 伪军约 3000 人,俘虏 1.1 万余人,解放了两淮地区。 两洋舰队法(billof2-oceannavy)1940 年美国扩充海军军备的计划。 1940 年 6 月 18 日,美国海军作战部长*斯塔克向国会提交建立“两洋舰队” 的计划,要求拨款 4 亿美元,建造总排水量为 132.5 万吨的各式军舰,购买 或改装 10 万吨辅助舰只,并建造其他小掣舰艇。该计划将使美国海军实力扩 充 70%,预定 5—7 年完成,从而能在太平洋击败日本海军和在大西洋击败德、 意海军。同年 6 月 22 日和 7 月 11 日先后在参、众两院获通过,7 月 19 日罗 斯福总统签署批准。9 月 9 日拨款者案亦在国会通过。 矶谷廉介(1886—1967)日本将领。1915 年陆军大学毕业,任参谋本部 部员。多次到中国活动,成为陆军中的“中国通”之一。1928 年回国,任第 一师团参谋长,参谋本部第二部部长。1935 年任驻华武官。1936 年二·二六 事件后任军务局长,负责制定国策基准和帝国国防方针第三次修订方案,同 年晋升中将。1937 年任第十师团长,参加侵占中国济南、保定、石家庄的作 战。1938 年参加*徐州会战。同年调任关东军参谋长,诺门坎事件时反对撤 军。1939 年被编入预备役,1942 年 1 月出任陆军香港占领地总督部总督。战 后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宣判处无期徒刑。1952 年获释。 来栖三郎(1886—1954)日本外交官。1909 年东京高等商业学校领事专 业毕业,入外务省。先唇在驻中国、美国、智利、义大利和比利时的使领馆 任职。1939 年任驻德大使,次年与里宾特洛甫、齐亚诺共同签署*《德意日 三国同盟条约》。1941 年 11 月作为“和平特使”赴美协助驻美大使*野村吉 三郎进行谈判,施放和平烟幕,为日本袭击珍珠港创造时机。着有《日美外 交秘话》等。 扶桑号战列舰  日本战列舰。为*山城号战列舰的姊妹舰。吴港海军工 厂制造。1916 年下水。经两次改装。1935 年 2 月第二次改装竣工。标准排水 量 3.47 万吨,最高航速 24.7 节,装备 360 毫米火炮 12 门。1942 年 5—6 月 曾参加进攻中途岛的作战行动。后长期泊驻本土基地。1944 年 10 月 25 日在 雷伊泰湾海战中被击沉。 投号作战  日军打通大陆交通线作战中的湘桂作战代号。1943 年日本大 本营制定打通大陆交通线的*一号作战计划。1944 年 1 月,因兵力不足作了 修改,分为京汉作战(称“扣”号)和湘桂作战(以“投”为代号)。同年 5 月起实施。参见“长衡战役”和“桂柳战役”。 抗日战争  即“中国抗日战争”。 抗日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武装深入敌后 创建的抗日根据地。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长驱直入,其后方空虚;国民政 府军迅速撤退,大片国土沦陷。*平型关战斗后,八路军三大主力根据中共中 央指示,分散兵力,深入敌后,依託涔山、恆山、吕梁、太岳、太行等山脉, 创建华北抗日根据地,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稍后新四军也挺进长江南北,创 建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实现了由抗日正规战向抗日游击战的战略转变。1937 年 9 月至 1940 年 12 月,华北、华中、华南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迅勐发展,人 口达 1 亿,拥有军队 50 万,抗击了侵华日军的 58%和全部伪军。1941 年至 1942 年,由于日军的“扫荡”、“清乡”,国民党顽固派的封锁、进攻以及 严重的自然灾害,敌后抗日根据地遭到严重困难。面积缩小,人口下降到 5000 万,军队减到近 40 万,财政经济和人民生活发生极大困难。中共实施坚持长 期抗战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通过*精兵简政、开展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坚 持抗战,粉碎日军“扫荡”,击退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从 1943 年起,利用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展的有利形势,逐步恢復和发展了抗日根据地,并 从 1944 年起对日军发动局部反攻。至 1945 年,形成全国大小 19 块抗日根据 地,即华北的晋察冀区、晋冀豫区、冀鲁豫区、晋绥区、山东区、冀热辽区, 华中的苏北区、苏中区、苏浙皖区(包括苏南和苏浙)、浙东区、淮北区、 淮南区、皖中区、河南区、鄂豫皖区、湘鄂区,华南的东江区、琼崖区,以 及陕甘宁边区,包括辽宁、热河、察哈尔、绥远、陕西、甘肃、宁夏、山西、 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广东等 省的大部或一部。拥有 956960 平方公里,9550 万人口,131 万余军队,268 万余民兵,先后建立行政公署 22 个、专员公署 90 个、县政府 635 个,不仅 成为抗日战争大反攻的战略基地,而且为战后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 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226页 抗敌演剧队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所 属救亡演剧队总称。1938 年 8 月,由 5 个*上海救亡演剧队和其他进步剧团 在武汉改组成立。共有 10 队。在周恩来、郭沫若等人领导和帮助下,编演进 步剧目,在国统区积极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推动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皖南 事变后,演剧队先后受到国民党顽固派打击和迫害,部分被迫解散,只有 5 个队坚持到抗战胜利。 抗战建国纲领  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施政纲领。1938 年 4 月 1 日在中国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内容涉及抗日战争时期的外交、 军事、政治、经济、民众运动、教育等方面。纲领规定抗战建国的最高准绳 是“三民主义暨总理遗教”;在外交方面,“本独立自主之精神,联合世界 上同情于我之国家及民族”,“制止日本侵略,树立井保障东亚之永久和平”; 在军事方面,“加紧军队之政治训练”,“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 补充抗战部队”,“指导及援助各地武装人民”,“抚慰伤亡官兵,安置残 废,并优待抗战人员之家属”;在政治方面,组织国民参政会,保障民众言 论、出版、集会、结社权利;在财政经济方面,“推行战时税制”,“发展 农村经济,奖励合作,调节粮食,并开垦荒地,疏通水利”等。纲领具有两 面性,国民党可以用它来包办抗战和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人民也 可以利用它来发展抗战力量和向国民党顽固派进行斗争。当时,中国共产党 肯定了这个纲领,并力争使其向进步方面发展。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团 结一切抗日力量进行抗日战争的基本政策。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 国主义加紧武装侵略中国,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1935 年 8 月,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唿吁全国各党各派各界同胞 各军队停止内战,集中一切国力,进行抗日救国。12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 开*瓦窑堡会议,批判“左”倾关门主义措误,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 纲领。1936 年 5 月,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出停战者和、一致抗日 的通电,6 月,红军首先在西北与国民党东北军和第十七路军实现停战。9 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逼蒋抗日的指示。12 月,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迫使国民党停止内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 年 2 月中共中央发 出致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电,提出建立国共合作的具体主张。此后,国共两 党代表先后在西安、杭州、庐山、南京等地进行谈判。七七事变日本发动全 面侵华战争后,中共中央于了月 15 日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交给国民党中央。9 月 22 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该宣言。次日,蒋介 石发表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和两党合作的谈话,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 形成。这是一个包括进步势力(工人、农民、革命知识分子和其他个资产阶 级)、中间势力(民族资产阶级、民主党派、一部分地方实力派和其他爱国 分子)和顽固势力(以蒋介石为代表的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广泛 的统一战线。由于顽固派的阻挠,未能形成共同的政治纲领和固定的组织形 式,仅採取了遇事进行协商的处事方式。在统一战线中,共产党坚持独立自 主的原则,提出“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息方针, 在与顽固派的斗争中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先后打退了国民党 顽固派发动的三次反共高潮,发展和壮大了人民的抗日力量。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的建立和巩固,团结了全国各界各族人民,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并 且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1937 年 8 月 25 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洛川会议 上通过。其要点是:(1)打倒日本帝国主义;(2)全国军事的总动员;(3) 全国人民的总动员;(4)改革政治机构;(5)抗日的外交政策;(6)战时 的财政经济政策;(7)改良人民生活;(8)抗日的教育政策;(9)肃清汉 好卖国贼亲日派,巩固后方;(10)抗日的民族团结。纲领表达了中国共产 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基本政治主张,也是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正确措施。 抗日救国六大纲领  即“中国人民对日作战基本纲领”。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书名。1938 年 5 月毛泽东为批评党内外轻 视敌后游击战争的错误思想而发表的军事着作。论述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 地位,指出由于中日战争双方的基木特点,决定抗日游击战争主要地不是在 内线酚合正规军的战役作战,而是独立自主地在敌后进行外线作战;抗日游 击战不是小规模的,而是大规模的,需要有一整套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原则, 而且还要建立和扩大抗日民主政权,发展和壮大正规军,使游击战逐步上升 为运动战和正规战,担负起战略反攻的重任。具体规定抗日游击战的 6 项战 略原则: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 决战和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和正规战争相配合多建立根据地;战略防御 和战略进攻;向运动战发展;正确的指挥关系。特别强调建立敌后抗日根据 地的重要性,指出:它“是游击战争赖以执行自己的战略任务,达到保存和 发展自己、消灭和驱逐敌人之目的的战略基地”,提出要反对流寇主义,利 用一切可能条件在敌后山地、平原和河湖港汉普遍建立抗日根据地。这一着 作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军事战略方针,指明了抗日游击战争发展的正确道 路。 第227页 护航制度(convoysystem)战时英国和盟国保护海上交通、防御德国和 义大利潜艇袭击的制度。大战爆发后,英国为对付德国的潜艇战,根据第一 次世界大战行之有效的经验,于 1939 年 9 月 5 日决定建立此制度。由英国海 军负责,把若干商船编成运输队,派出舰艇实施护航,按一定行军序列及指 定航线行驶。同年 9—10 月间,在大西洋和地中海的各条主要航线上先后实 施。法国败降前其海军参加了护航。加拿大海军参加大西洋护航。苏德战争 爆发后,在通往苏联北方港口的航线上也建立了此制度。美国从 1941 年夏秋 起,逐步参加大西洋护航。美国参战后,德国把潜艇战扩展到美国东海岸和 加勒比海。1942 年 4 月,美国也开始建立此制度。参见“大西洋护航运输队”、 “盟国一苏联护航运输队”。 embed word.document.6 \s 报復武器 (vergeltungswaffen)即*v—1 火箭和*v—2 火箭。因希特勒使用这两种武 器对盟军轰炸德国的行动实施报復,故名。 医生战犯审判  大战后设在纽伦堡的美国军事法庭对纳粹德国党卫军 的 23 名医生和科研人员进行的审判。 6 年 12 月 9 日开始。起诉书指控被告犯有战争罪、反人道罪、加入犯罪 组织罪等。他们被指控的种种罪行中,包括对集中营中的囚犯和战俘进行高 压、低温及饮用盐水的试验,斑疹伤寒和传染性黄疽病毒的试验,“不需要 人种*的无痛死亡以及大规模的绝育试验,搜集犹大人的头盖骨等。审判于 1947 年 8 月 20 日结束,判决 16 名被告有罪,其中 7 人处绞刑,5 人无期徒 刑,4 人长期徒刑。 [丨] 坚壁清野  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军民创造的对付日军“扫荡”的方 法。为了战胜日伪军在“扫荡”中实行的*三光政策,敌后抗日军民在日伪军 进攻根据地之前,把粮食、牲畜、家具以及任何对军队有用的物品都搬入山 洞里,或埋藏在隐蔽处,不给敌人留下任何东西,并设陷阱或埋地雷以杀伤 敌人,使“扫荡”的日伪军无法立足,陷入困境。 坚决号战列舰(resolution)英国战列舰。1917 年建成。排水量 29150 吨,最大航速 21 节。装有 8 门 15 英寸火炮、12 门 6 英寸火炮、8 门 4 英寸 高射炮和 1 架飞机。1940 年 6 月编入新组建的*h 舰队,随即参加对米尔斯克 比尔港法国舰队的炮击。同年 9 月,支援英国和自由法国部队在西非海岸达 喀尔登陆,被维希法国部队击伤。修復后,1942—1943 年在印度洋活动。1944 年调回英国,成为训练船。 肖特(waltercampbei1short,1880—1949)美国将领。早年入伍,1902 年起担任军职。1940 年获少将衔。1941 年 2 月任夏威夷地面部队司令,领中 将衔。12 月 7 日日水突袭珍珠港时,一无防范,损失惨重,与美国太平洋舰 队司令*金梅尔一起被指责为疏于职守,没有密切合作採取足够的戒备措施, 10 天后即被解职。翌年 2 月退役。在前后共 8 次有关珍珠港事件的公私调查 中,一再申辩自己无辜,至多是判断有误,主要责任在于华盛顿总部没有充 分通报情势和发布明确的指示。 肖尔蒂茨(dietrichvoncholtitz,1894—1966)德国将领。1914 年入 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国防军中供职。1939 年起在空降兵中服役。1940 年和 1942 年先后参与轰炸鹿特丹和塞瓦斯托波尔。1942 和 1944 年先后晋升 少将和中将。1944 年 8 月任德军大巴黎市卫戍司令,拒绝执行希特勒关于炸 毁巴黎所有重要设施的命令。同月 25 日率部向盟军投降,后被法军监禁(1947 年获释)。1955 年 4 月以叛国罪受到*人民法庭缺席审判。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在 1951 年出版回忆录《军人一员》。 肖洛霍夫(mnxanлАлekcahдpoвnчШoлoxo в,1905—1984)苏联作家。国内战争时期曾参加武装征粮队。4 年成为职 业作家。1928—1940 年发表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1932 年发表《被开垦 的处女地》第一部。1939 年当选为苏联科学院院士。卫国战争时期任战地记 者,写了许多随笔和短篇小说。1943 年开始发表长篇小说《他们为祖国而战》 (未完成)。战后继续创作《被开垦的处女地》第二部。1957 年发表反映战 争年代的小说《一个人的遭遇》。1961 年当选为苏共中央委员。1965 年获诺 贝尔文学奖金。 肖斯培科维奇(ДmntpnnДmncpneвnчШocakoв nч,1901—1975)苏联作曲家。1926 年毕业于列宁格勒音乐学院。三十年 代其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受到《真理报》和联共(布)中央有关决议的批评。 1941 年在被围团的列宁格勒创作了*《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表现反 法西斯的英雄主义精神,起了鼓舞人民斗志的作用。战后曾为电影《攻克柏 林》配乐。作为苏联现代音乐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1954 年获国际和平奖金。 里韦(louisrivet,1883—1958)法国情报机关负责人。长期为*法国 二局服务。1922、1924 年先后在华沙、柏林主持谍报工作。1935 年起任驻巴 黎军队特务处副处长。大战爆发前后,积极收集有关德国的军事情报。 1940 年法国败降后,开始从事地下活动,领导秘密谍报小组,开展反对德国 占领军的斗争。1942 年 11 月到达北非,建立情报和军事安全指挥处。1943 年 11 月因反对将该处与*中央情报和行动局合併为特务总指挥处,遂于次年 3 月离职,此后停止谍报工作。 第228页 里奇  1雷那托·里奇(renatori,1896—1956)。义大利*萨罗共 和国国民共和卫队首脑。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各地组建法西斯战斗团,参 加进军罗马。后在民警中担任领导职务。1924 年起为议员,并任议会中法西 斯党团副主席。后组织和领导法西斯青年运动。1939 年起任职团部大臣。与 德国盖世太保及希姆莱本人保持密切联繫,积极驱使义大利参战。1943 年七 月政变后,潜逃北方,在萨罗共和国协助墨索里尼,组建国民共和卫队,任 首脑。任内继续镇压进步人士和抵抗运动。2尼尔·梅休因·里奇 (neilmethuenritchie,1897—1983)。英国将领。大战初期先后在*阿兰- 布鲁克和*奥金莱克处任准将衔参谋长。1941 年 11 月随奥金莱克赴中东战区 司令部任副参谋长兼第八集团军司令,获中将衔。1942 年 1—2 月和 5—6 月 在德国隆美尔*非洲军团进攻下两次败退,丢失图卜鲁克,奥主莱克遂在 6 月接过第八集团军的指挥权。同年 8 月,*蒙哥马利正式取代其第八集团军司 令之职。1914—1945 年任第十二军军长,参加诺曼第登陆战役和解放西欧的 作战行动。 里思(john插rleswaishamreith,1889—1970)英国官员。毕业于格 拉斯哥皇家技术学院。原为工程师,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在法国作战,并 供职于军火部。1922—1927 年任英国广播公司第一任总经理,1927—1928 年任总裁。任内着力培植了客观报导新闻和关注教育、文化的传统。1939 年 任英国海外航空公司总裁。1940—1942 年历任新闻、运输、工程与建筑大臣。 离开内阁职位后,1943—1944 年曾供职于海军部,负责计划和调配诺曼第登 陆作战的物资供应和运输事宜。战后热衷于各种实业,曾任大英国协长途通讯 理事会主席(1946—19450),主持殖民地发展公司(1950—1959)等。 里卡尔迪(arturobardi,1878—?)义大利海军将领。长期在海军 服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于 1940 年 12 月继*卡瓦那里出任海军参谋长和 海军副大臣。初力图夺回海上主动权,冒险进行*马塔潘角海战,遭惨败。 此看即力避与英国舰队在地中海正面交锋,採取消极作战方针,倾全力保护 北非航道,但仍多次受挫。1943 年七月政变后被解职。曾获海军上将衔。 里加战役  苏德战争后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波罗的海沿岸战役的 组成部分。1944 年 9 月 14 日至 10 月 22 日,由波罗的海沿岸第三、第二、 第一方面军在波罗的海舰队协同下实施。苏军企图对里加实施向心突击,切 断德军与东普鲁士的联繫,并在里加地域粉碎德军主力,但实施中遭到顽强 抵抗,9 月 27 日在里加接近地“锡古尔达”гyлдa)防御区受阻。 10 月 5 日,因*默麦尔战役的展开迫使德军撤出里加地域,苏军遂于追击中 解放里加和拉脱维亚大部,并把退却之敌封锁于库尔兰半岛。 里芬斯培尔(leniriefenstahl,1902—)德国女电影导演。早年为舞 蹈演员,1925 年进入电影界。1931 年在柏林创办以自己姓名命名的电影制片 厂,并自编、自导、自演影片《蓝色的闪光》,该片翌年获威尼斯电影节金 奖。纳粹党执政后陆续拍摄《信仰的胜利》、*《意志的凯旋》、《全国党代 会》等吹捧法西斯主义的影片。1938 年 4 月又推出记录 1936 年世界奥林匹 克运动会的影片《奥林匹亚》,作为希特勒的生日献礼。战后否认和希特勒 政权有特殊关系。 里希特霍芬(wolframfreiherrvonrichthofen,1895—1945)德国空军 将领。1917 年入哈雷航空学校受训,后在其堂旯曼·弗·里希特霍芬 (manfredfrei-herrvonrichthofen,1892—1918)指挥的驱逐机大队服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退役求学。1923 年再次入伍。1929 年任驻义大利使馆武 官。1933 年调入德国航空部,与*格莱姆等人共同组建空军。1936 年晋中校, 任*秃鹰军团参谋长。1938 年获少将衔,并任秃鹰军团司令。1939 年 9 月任 空军第八军军长,参加侵波、侵法战役和*不列颠之战。1940 年升为上将。 翌年春参加*巴尔干之战。1941—1942 年参加侵苏战争。1943 年 2 月晋升元 帅,6 月调任驻义大利第二航空队司令。19 且年秋因车祸受伤后辞职。 里沃姆审判  法国*维希政府为掩盖其投降卖国罪行并转嫁罪责而炮制 的审判事件。1940 年 7 月 30 日维希政府在里沃姆(riom)建立最高法庭。 1942 年 2 月 19 日正式开庭,对第三共和国领导人勃鲁姆、达拉第和甘末林 等人提出起诉,指控他们犯有渎职罪,应对法国的战败负责。被告的辩护暴 露了德国发动侵略的真相。同年 3 月 15 日,希特勒公开对审判表示不满。陷 入困境的维希政府被迫于 4 月 11 日宣布审判无限制推迟。次年 5 月,最高法 庭被德国占领军当局撤销。 里宾特洛甫(joachimvonribbentrop,1893—1946)德国外交部长(1938 —1945)。求学于瑞士和英国,曾在美国和加拿大工作。第一次世界大战期 间,入陆军服役,升至中尉。战后当酒商。娶德国富豪之女为妻。1925 年过 继给贵族出身的姨母,遂藉以标榜贵族身份。1932 年加入纳粹党。次年希特 勒上台后,成为纳粹党的外交代表和希特勒的外交顾问。后组建*里宾特洛甫 办公室,搜集情报,积极推里宾特洛甫行纳粹外交政策。1934 年任裁军事务 特别代表和驻国联大使。次年以无任所大使身份,赴英谈判和签订《英德海 军协定》。1936 年 8 月出任驻英大使。同年 11 月返柏林主持签订德、日《反 共产国际协定》。翌年 10 月又赴罗马促成义大利加入该协定,形成德、日、 意法西斯侵略轴心。1938 年 2 月任外交部长,任内以不讲信用和道义的纳粹 侵略外交为原则,为希特勒吞併奥地利、肢解和侵占捷克斯洛伐克等出谋划 策,奔走效力。1939 年 8 月赴莫斯科。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其权势 日盛,引起其他纳粹头目忌恨与倾轧。大战全面爆发后,作用与影响下降, 活动主要是,为侵略北欧和巴尔干各国作外交准备;加强同日、意等轴心国 的关系;并通过派驻的外交代表,在僕从国和傀儡国家推行纳粹的*新秩序, 实施灭绝犹太人的计划(*最后解决)。1945 年 4 月,纳粹德国覆亡前夕, 逃离柏林。在希特勒的政治遗嘱中,被解除一切职务,战后在纽伦堡国际军 事法庭受审,以破坏和平罪、战争罪、违反人道罪和共同策划或密谋上述罪 行被判处绞刑。1946 年 10 月 16 日执行。着有《回忆录》和《在伦敦与莫斯 科之间》。 第229页 里多利奥号战列舰(littorio)义大利战列舰。*维多里奥·维纳托号 战列舰的姊妹舰。1931 年开始建造,1940 年 8 月服役。排水量 4 万吨,航速 31 节。配备 381 毫米火炮 9 门,152 毫米火炮 12 门。1940 年 11 月,在塔兰 托港遭空袭,受重创。1941 年底修復后,担负通向北非的航道护航并袭击英 国运输船队。曾两次参加*锡德拉湾海战。1942 年 6 月被英国护航舰队击伤。 后停泊于拉斯佩济亚spezia)港。1943 年 7 月更名为义大利号战列舰 (ltalia)。同年9 月 9 日,义大利投降后按盟军的规定开赴马尔他的途中, 遭德国空军袭击受重创。后停泊于埃及。1948 年被折毁。 里宾特治甫办公室(amtrippentrop)一译“里宾特洛甫办事处”。希 特勒控制德国外交政策的机构。1933 年 1 月希特勒任德国总理后,为加紧推 行扩张政策,任命里宾特洛甫为主要外交助手。同年春为其设立办公室以削 弱外交部的作用。该办公室位于柏林威廉街外交部对面,原普鲁士邦外交部 所在地。初规模很小,后工作人员迅速扩大到 300 余人。1938 年 2 月 4 日里 宾特洛甫出任德国外交部长后,该机构随之撤销。 里宾特洛甫办事处  即“里宾特洛甫办公室”。 吴努(unu,1907—)缅甸政治家。1935 年曾任仰光大学学生会主席, 参与领导反英独立运动。1937 年加入德钦党。大战爆发后,于 1940 年任缅 甸出路派组织领导成员,进行反英宣传,被殖民当局逮捕。1942 年初,日本 入侵缅甸后获释,1943、1944 年先后任巴莫傀儡政府外交部长和宣传部长。 同时秘密加入缅甸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从事抗日活动。战后于 1948 年任 独立后的缅甸政府总理。着有《日本统治下的缅甸》等。 吴素(usaw,1900—1948)缅甸总理(1940—1942)。早年为立法议会 议员,曾任《太阳报》主编。1935 年访日,受到法西斯主义影响。1938 年创 立爱国党,并组织私人的纳粹式武装。大战爆发后,于 1940 年出任总理,执 行亲日政策。1941 年在里斯本与日本秘密谈判,次年 1 月在以色列的海法被 英国当局逮捕,拘禁于乌干达。战后回国。1947 年 7 月主持谋杀*昂山,后 以谋杀罪被处死。 吴奇伟(1890—1953)中国将领。字晴云,号梧生。保定军校毕业。九·一 八事变后,任国民政府军第四军军长,参与“围剿”中央苏区,并“追剿” 长征北上抗日的中央红军。1935 年授中将衔。抗日战争爆发后,率部参加* 淞沪会战,在上海嘉定、罗店一带抗击日军。1938 年 8 月升任第九集团军总 司令,指挥部队在南浔一线与日军作战。后调往广东兴宁、潮汕驻防。1940 年 1 月调任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兼长江上游江防军总司令,驻防湖北三斗 坪,在湘北鄂西一带作战,并参加石牌要塞保卫战等。抗战胜利后,曾任广 东绥靖公署副主任。1949 年 2 月在香港通电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 任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委员。 围歼(round-up)美、英联合横渡英吉利海峡攻入欧洲大陆的作战计划 代号。原为英国人在 1941 年 8 月提出。美国参战后,1942 年春由美国参谋 长联席会者拟定。计划以 30 个美国师和 18 个英国师,于 1943 年春从法国北 部攻入欧洲大陆。为保证把足够的美国兵力与物资集结不列颠群岛,同时拟 定*波利乐的行动计划。同年 4 月初经罗斯福批准后,由马歇尔与霍普金斯赴 伦敦同邱吉尔及英国三军参谋长磋商,达成协议。随后作为开闢*第二战场的 计划,在 5—6 月莫洛托夫访问英美时通报苏联。但同年 7 月底,美英伦敦会 议确定 1942 年秋实施*火炬的行动,此计划实际已被延宕。1943 年 1 月,卡 萨布兰卡会议又确定 1943 年首先实施代号*哈斯基的行动,此计划再次被推 迟。1943 年 5 月改称*霸王。 围困战  中国敌后抗日军民拔除日伪军安设在根据地的据点的一种战 术。根据地的正规军、游击队、武工队和民兵相结合,依靠人民群众的配合 和支持,包围日伪军据点,切断敌人与外部的联繫,然后以军事进攻和政治 攻势相结合的方法,达到拔除其据点,消灭日伪军的目的。由于中国地方广 大,日军兵力不足,一般只能孤守一些据点,这一战术曾被广泛使用,并取 得良好效果。 吨位战  德国海军在*大西洋之战中,由*邓尼茨积极倡导和推行的一种 战略。根据英、德海军力量对比状况和英国依赖海上运输的特点,邓尼茨强 调,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尽快和尽多地击沉敌方商船。这种选择对方防御 薄弱海域,以潜艇作战为主,立足于击沉商船吨位超过对方造船吨应的战略, 被称为“吨应战”。在战前,邓尼茨就积极鼓吹此战略,战争爆发后,他作 为潜艇部队司令又积极推行,但初期并来得到*雷德尔与希特勒的完全支持。 1942 年,此战略曾取得相当成功,击沉盟国商船总吨位超过了盟国所造新船 总吨位。后随着英、美反潜力量加强和整个反法西斯战争的根本转折,从 1943 年 5 月起,德国的潜艇战迅速走向失败。 町田忠治(1863—1946)日本国务大臣(1944—1945)。1887 年帝国大 学预科毕业,后在政界、财界、新闻界供职。1926 年首次就任若榻内阁的农 林大臣,后连任滨口内阁、第二届若槻内阁农林大臣。1934 年任冈田内阁商 工大臣,后兼任大藏大臣。1940 年任大政翼贊会顾问、翼贊政治会总务和第 二届近卫内阁的内阁参议,积极协助政府推行战争政策。1944 年任小矶内阁 的国务大臣。战后于 1946 年被开除公职。同年病死。 第230页 町店战斗  1938 年八路军在山西省阳城县对日军的一次伏击战。1938 年 7 月 6 日,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四旅在山西阳城町店地区设伏,袭击 由晋城向侯马西进的日军第一○八师团的 1 个联队。我军利用有利地形,隐 蔽前进,向正在休息的日军突然攻击。敌军极度混乱,经整顿后进行反扑, 双方激战数小时。此战歼日军 500 余人,击毁汽车 20 余辆,粉碎了日军打通 晋城至侯马公路的企图。 别尔津(rhkapлoвnчБepэnh,1889—1938)苏联红军 情报部部长(1924—1935、1937)。真姓名为丘济斯·彼得里斯(kюэn cПetepnc)。1905 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 沙俄军队服役。1919 年参加红军。国内战争时任师政治部主任和“契卡”驻 军队代表。1920 年调情报部门工作。1924 年起曾两度担任红军情报部部长, 任内派遣情报人员*佐尔格出国担负特别使命。1936—1937 年间任西班牙共 和国军队息军事顾问。死于肃反运动。 别洛夫(ПaвeлАлekceeвnчБeлoв,1897—1962) 苏联将领。1918 年参军。参加过国内战争。1925 年加入俄共(布)党。歷任 骑兵团长、师长、骑兵监助理。1933 年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苏德战争爆 发时为骑兵第二军军长(少将衔),在南方作战。后调入西方方面军,参加 莫斯科会战。1942 年 6 月起出任第六十一集团军司令。率部参加库尔斯克、 第聂伯河、白俄罗斯、维斯瓦河一奥得河、东波美拉尼亚和柏林等战役。1944 年晋升上将。战后曾任军区司令。1960 年退役。着有回忆录《我们的背后就 是莫斯科》等。 别尔扎林(hnkoлanЭpactoвnчБepэapnh1904 —1945)苏联将领。1918 年参军。参加过国内战争。1925 年毕业于高级步兵 学校。次年加入联共(布)党。1938 年任步兵师长,参加哈桑湖地方的战斗。 翌年任步兵第五十九军军长。1940 年任远东方面军红旗第一集团军副司令 (少将衔)。苏德战争期间,歷任第六十一、第二十集团军副司令和第二十 七、第三十四和第三十九集团军司令,在西北和西方方向作战。1944 年 5 月 起任突击第五集团军司令,参加雅西-基什尼奥夫、维斯瓦河-奥得河等战役。 在柏林战役中,担负攻占包括希特勒大本营所在地帝国办公厅在内的布中心 政府街区。1945 年晋升上将。同年 4 月底出任苏联驻柏林城防司令兼卫戌部 队司令,6 月 16 日因公殉职。 别尔乌辛(mnxanлГeopгnebnчiПepbyxnh,1904 —)苏联人民委员会副主席(1940—1944)。1919 年加入俄共(布)党。早 年在莫斯科国民经济学院电气工业系学习。后歷任厂长,莫斯科动力管理局 总工程师、副局长和局长,重工业副人民委员。1939 年当选为党中央委员, 出任电站及电机工业人民委员。翌年任人民委员会副主席。苏德战争爆发后, 兼任苏联疏散委员会副主席。不久又兼任化学工业人民委员。战后从 1950 年起歷任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 等职。1957 年被解除党政领导职务。 别洛博罗多夫(aфahnПaвлahtьeвnчБeлo 6opo-дoв,1903—)苏联将领。国内战争时期参加游击队,在远东作 战。1923 年参军。1926 年加入联共(布)党。1936 年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 院。1941 年 1 月任远东方面军军训部长(上校衔)。苏德战争爆发后,调任 步兵师长,开赴西线参加莫斯科会战。1942 年起任近卫步兵第五、第二军军 长,在加里宁方面军编成内作战。1944 年起任第四十三集团军司令,参加维 帖布斯克—奥尔沙战役,荣立战功。1945 年在*哥尼斯堡战役中,又获战绩, 晋升上将。同年 8—9 月,任红旗第一集团军司令,参加远东战役。战后曾任 苏联驻中国旅顺口集团军司令(1947—1953)、莫斯科军区司令等职。1963 年获大将衔。着有回忆录《战功》、《穿过烈火和原始森林》等。 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战役  苏德战争中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库 尔斯克会战的组成部分。代号鲁勉采夫统帅。1943 年 8 月 3 日,苏军*沃罗 焊日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南翼向转入防御的德军南方集 团军群发起进攻。5 日解放别尔哥罗德(Бeлгopoд),同日北翼苏 军解放奥廖尔,莫斯科为此首次鸣放礼炮。至 8 月 13 日,已突破哈尔科夫(xap ьkoв)外层环形防线。此时德军以两次强大反突击—度迟滞了苏军进攻, 但未能遏止苏军攻势。23 日,苏军解放哈尔科夫。此战,苏军向南和西南推 进近 140 公里,击溃德军 15 个师,取得库尔斯克会战的最后胜利。经苏军总 参谋部 1987 年审定,列为苏联卫国战争中的 51 个战略性战役之一。 别列兹涅戈瓦托那—斯尼吉廖夫卡战役  苏德战争后期苏军发动的 世攻战役,*第聂伯河右岸乌克兰进攻战役的组成部分。1944 年 3 月 6—18 日,由*乌克兰第三方面军实施。目的是粉碎印古列兹河与南布格河之间的德 军集团。3 月 12 日,苏军曾截断德军主力(第六集团军)西退之路,但未能 形成合围,受重创之德军撤至南布格河右岸,苏军在追击中先后解放别列兹 涅戈瓦托耶(Бepeэhe-гoвaoe)、斯尼吉廖夫卡(chnвn peвka)等城市,推进 140 公里,为随后向敖德萨方向进攻取得有利态 势。 第231页 [丿] 利拉(l)1942 年德国企图占领土伦并夺取法国舰队的行动代号。是 年 11 月 11 日,德军实施代号*安东的行动,开始对法国全境实行军事占领。 此时,在北非处于盟军掌握之中的*达尔朗,以*维希政府海军总司令的名义, 要求驻泊土伦的法国舰队驶往阿尔及尔,遭拒绝。5 日,希特勒下令实施此 行动,德军开始包困土伦军港。7 日晨,德军逼近港口,法国水兵即将大部 舰只凿沉。参见“土伦沉船事件”。 利斯(oliverwilliamhargreavesleese,1804—1978)英国将领。早年 就读于伊顿公学,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27—1928 年在参谋学院深造, 后歷任各种参谋职务。1940 年从印度奉召回国参加英国远征军赴法作战,曾 任远征军副参谋长。撤回英国后,负责组训近工装甲师。1942 年在阿拉曼战 役中汪*英国第八集团军辖下的第三十军军长,授中将衔。以后率部参加突尼 斯战役、西西里岛登陆战役并攻入义大利本土。1944 年 1 月继蒙哥马利任第 八集团军司令,率部本义大利作战。同年 11 月调任东南亚盟军地面部队司 令,指挥英、印、美、中和非洲军队,收復缅甸。1946 年退役,有贵族封号。 利沃斯(juanantoniorios,1883—1946)智利总统(1942—1946)。 激进党领袖,长期为议员。曾任内政、司法部长。1942 年 2 月出任总统,初 仍与轴心国交往,后在国内外舆论压力下,于 1943 年 1 月与轴心国断绝关系。 此后徵收轴心国侨民财产,并向美国提供铜和硝石等物资,逐步改善和美洲 各国的关系。1945 年 4 月对日宣战。任内病故。 利斯特(wilhelmlist,1880—1971)德国将领。1898 年开始服役。1912 年毕业于巴伐利亚军事学院。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歷任德勒斯登步 兵学校校长。师长和军长,1938 年任侵占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的 德军集群司令。1939 年指挥新建的第十四集团军,参加侵略波兰。次年任第 十二集团军司令,参加进攻法国,晋升元帅。1941 年率军入侵南斯拉夫和希 腊,继而任巴尔干占领军司令。1942 年 6 月调往苏德战利斯特场,任进攻高 加索的 a 集团军群司令。同年 9 月,因与希特勒意见分歧被解职。第二次世 界大战后被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无期徒刑。1952 年被美国当局释放,定 居联邦德国。 利久科夫(aлekcahдpnльnчЛnэюkoв,1900— 1942)苏联将领。1919 年加入俄共(布)党和红军。参加过国内战争。1927 年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苏德战争初期先后任坦克第三十六师副师长、摩 托化步兵第一师师长和坦克第二军军长,参加莫斯科会战。1942 年晋升少 将,出任坦克第五集团军司令。同年 7 月 25 日,在沃罗涅日方向作战阵亡。 利-马洛里(traffordleigh-mallory,1892—1944)英国空军将领。剑 桥大学毕业。后入空军服没。先任英格兰中部和北部的第十二战斗机大队指 挥官(1937—1940),后改任英格兰东南部的第十一战斗机大队指挥官(1940 —1942),战绩显着。1942 年 11 月出任英国战斗机司令部总司令,随即晋 升空军上将。1943 年末任盟国远征军空军司令,指挥战术空军保证*霸王行 动准备和实施中的制空权。1944 年 11 月调任东南亚盟国空军总司令,偕同 夫人赴任途中,因飞机失事而去世。 利特尔顿(oliverlyttelton,1893—1972)英国生产大臣(1942— 1945)。就读于伊顿公学和剑桥大学。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曾在皇家近工步兵 第一团躯役,后升为少校。战后转而经商,任职英国金属公司,在锡、铜等 有色金属市场上有影响。1940 年 10 月出任贸易大臣。1941 年 7 月调任*英国 战时内阁的驻中东国务大臣。1942 年 2 月内阁改组中调任生产大臣,正式成 为战时内阁成员,兼任英美生产和资源联合委员会的英方主席,直至战争结 束。战后再回商界。1951 年邱吉尔再次执政时,被任命为殖民事务国务部长, 1954 年去职重返电力工业协会主席之任。1963 年退休。 利希滕贝格(bernhardlichtenberg,1875—1943)德国天主教神学家。 1899 年起受神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随军牧师。战后作为德国天主教中央 党代表任柏林市议员。1932 年任柏林圣海德维希大教堂收师,1938 年任该教 堂教长。1941 年 8 月 28 日以教长身份致函全国医生事业领袖*康蒂,并将副 本抄送总理府和盖世太保,抗议用无痛致死术屠手无辜平民。后又公开为犹 太人祈祷。1943 年 10 月 23 日被纳粹政权逮捕,判处 2 年徒刑,刑满后移送 达豪集中营,途中死亡。 利埃那尔特(aebilleliénart,1884—1973)法国枢机主教。长期为里 尔城主教(1928—1968)。1930 年起为枢机主教。法国败降后,拥护贝当, 但对维希政府的某些措施持保留态度,指责《劳动宪章》,反对颁布《义务 劳动服务法》。1944 年*阿斯克镇屠杀后,曾公开谴责德军暴行。举行宗教 仪式,欢迎英军解放里尔,迅速承认戴高乐为国家合法元首。1961 年获荣誉 军团大骑士奖。 利德尔·咕特(basilhenryliddellhart,1895—1970)英国军事理论 家和军事歷史学家。就读于剑桥大学。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参加过西线的战事, 1925 年出版第一本描述未来战争样式的书,后即大量着书撰文,反对静止的 阵地战观念,提倡以机械化部队实施突破并向纵深扩展的机动作战理论。同 * 富勒一起被认为是“现代装甲战之父”。其主张在本国未被採纳,却为德国 军方所重视。自 1927 年因健康原因以上尉街退役后,除 1937 年*霍尔—贝利 沙主持英利德尔.哈特国陆军部时受任为顾问外,未任其他公职。1966 年受 爵士封号。主要着作有《巴黎或战争的前景》、《现代军队的改造》、《歷 史上的决定性战争》(增订本时先后改名为《间接路线战略》和《战略论》)、 《山那边》、《坦克》、《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等。 第232页 利迪采大屠杀  德军在捷克斯洛伐克的血腥暴行。1942 年 5 月 27 日, *波希米亚—摩拉维亚保护国长官、德国秘密警察头目*海德里希在布拉格郊 外利迪采村(li-dice,位于距布拉格 16 公里处)附近遭捷两名抵抗战士狙 击身亡。德国占领当局为进行“报復”,遂于6 月 10 日对该村採取血洗行动, 全村 199 名男子(一说 172 名)被枪杀,妇女儿童全部被驱往集中营和流放 德国。此举激起捷克斯洛伐克人民更大的反抗,并遭到世界舆论的强烈谴责。 战后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在离旧址不远处重建利迪采村,并立碑纪念。 利兹-斯密格莱(edwardrydz—smigly,1886—1941 或 1944)波兰将领。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加入毕苏斯基的波兰军团。1918 年 11 月任波兰临时政府 军务部长。参加苏波战争。1935 年继毕苏斯基出任波兰武装部队总司令兼陆 军总监,1936 年晋升元帅。1939 年 9 月指挥波军抵抗德军入侵。9 月 7 日携 同参谋部人员撤退至布列斯特,17 日又逃亡罗马尼亚,被罗政府拘留。10 月,被波兰流亡政府解除军权。一说 1941 年死于罗马尼利兹一斯密格莱亚, 另一说死于 1944 年*华沙起义。 利奥波德三世(leopoldiii,1901—1983)比利时国王(1934—1951)。 早年就学于英国伊顿公学。1934 年加冕为王。1936 年起对外奉行中立政策。 1939 年加入由瑞典、丹麦等国君主组成的“善意人集团”,唿吁维持和平。 1940 年 5 月德国发动西线战争时,任比军总司令,在比军仍在抵抗时,未经 内阁同意,亦夫与盟国磋商,即与德国谈判者和。5 月 28 日正式向德国投降。 同年秋赴德国拜见希特勒,同时起用一批亲德分子。1941 年 9 月利奥波德三 世与有嫌投敌的佛兰芒天主教政治家之女结婚,引起全国人民的不满。1944 年 6 月 7 日,盟军在诺曼第登陆的次日,即被德军押往德国。临行前曾发表 告人民书,就此事表示抗议。1945 年获释后,因无法取得本国人民的谅解, 居留瑞士。1950 年在公民投票中获得百分之五十八的多数票同意后回国,旋 即将全权交付于其子博杜安(albert插rlesbaudouin,1930—)并于次年 7 月正式逊位。 利沃夫-桑多梅日战役  苏德战争后期苏军发动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1944 年 7 月 13 日至 8 月 20 日,由*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实施。目的是解放乌 克兰西部各州和波兰东南部。苏军投入 80 个师,120 万人,火炮和迫击炮 1.39 万门,坦克和自行火炮 220q 辆,飞机 3000 余架。当面德军为*北乌克兰集团 军群,计 40 个师又 2 个旅,60 多万人,火炮和迫击炮 6300 门,坦克和自行 火炮 900 辆,飞机 700 架。战役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7 月 13—27 日), 苏军突破德军在俄罗斯拉瓦(paba—pkar)方向和利沃夫方向的防御, 强渡桑(cah)河,解放利沃夫(Лbbob)等重要城市。第二阶段(7 月 28 日至 8 月 29 日),苏军主力转移到桑多梅日(sandomierz)方向,强渡维斯 瓦河,在桑多梅日地域建立正面 75 公里,纵深 55 公里的大登陆场。此战, 苏军重创德军北乌克兰集团军群,解放乌克兰西部各州和波兰东南部,并为 在波兰境内发动新的进攻取得有利态势。经苏军总参谋部 1987 年审定,列为 苏联卫国战争中的 51 个战略性战役之一。 秃鹰军团(legioncondor)一译“神鹰军团”。纳粹德国干涉西班牙内 战的空军部队。由 4 个轰炸机中队、4 个战斗机中队、高射炮部队和反坦克 部队构成,拥有约 100 架轰炸机(以容-52 式为主)、140 架歼击机(以亨— 51 式为主)、180 辆坦克、数百门反坦克炮等。司令官先后为*施佩勒尔 (1936.11—1937.11)、*福尔克曼(1937.11—1938.11)和*里希特霍芬 (1938.11—1939.6)1936 年 11 月进入西班牙,支援佛朗哥叛军进攻西班牙 共和政府。曾进行*格尔尼卡轰炸,造成大量平民死亡和财产损失。1939 年 6 月返回德国。 我的奋斗  书名。希特勒口授,先后由莫里斯(emilmanrice,1897— 1945)和*赫斯记录,经福赫特汪格尔(lionfeuehtwanger,1884—1958)、 赫斯夫妇和施丹佛尔(berhardstempfle)神父等人修改和润色,*埃耶出版 社出版。原名《四年半来对谎言、愚蠢和胆怯的斗争》,埃耶出版社经理阿 曼(maxamann,1891—1957)改定现名。分上、下两卷。上卷于 1924 年口授 于兰德斯堡监狱,1925 年 7 月首次出版,副标题《清算》,共 12 章。下卷 于 1925—1926 年口授于贝希特斯加登别墅,1926 年 12 月首次出版,副标题 《民族社会主义运动》,共 15 章。1930 年起出版合订本。初期销量每年约 数千册,1930 年起增至每年数万册,1933 年纳粹上台后上升到每年近百万 册,至 1940 年在德国共售出 600 万册,并被译成 11 种文字。此书臃肿冗长, 杂乱无章,除自传性章节外,涉及内政、外交、军事、文学艺术诸问题。鼓 吹种族间的生存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线,雅利安人是一切高级人类的创 始者和文化的创造者,犹太人是人类的寄生虫和万恶之源,犹太人利用国际 金融资本和马克思主义学说破坏德国的国际地位并毒害德意志民族的灵魂; 宣扬社会达尔文主义,主张*优等种族统治世界,从而可持续培育质量更高的 人种;反对民主和议会制度,抨击魏玛共和国是二十世纪最大的败绩,要求 在一切领域实行*领袖原则;强调德意志国家的主要任务是保护种族,通过体 育和军训提高青年的身体素质,禁止病弱者生育子女,发展民族经济,以自 给自足代替国际贸易;叫嚷通过战争在欧洲争取更多的*生存空间,打破《凡 尔赛和约》的桎梏,恢復*东进政策,征服社会主义苏联,击败宿敌法国,同 英国和义大利结为盟国。 第233页 邱清泉(1902—1949)中国将领。字雨庵。黄埔军校毕业。后留学德国 工兵学校和柏林陆军大学。回国后曾任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参谋长。抗日战争 爆发后,任国民政府军机械化部队第五军新二十二师师长。1939 年授少将 衔。同年 12 月在*崑崙关战役中立功。不久升任第五军副军长。1941 年 3 月 调任军训部第十六补充兵训练处长兼重庆第三警备司令、中央军校西安分校 副主任。1943 年 1 月任第五军军长。1944 年 8 月率部参加*缅北战役,先后 攻克龙陵、芒市、畹町等地。次年 1 月与*中国驻印军会师芒市,打通中印公 路。抗战胜利后,任第二兵团司令。1948 年授中将衔。在淮海战役中,被人 民解放军击毙。 体育家(gymnast)盟国进攻法属北非的行动代号。1941 年 10 月,北非 英军在发动代号*十字军的行动前,即设想如战事顺利,在实施*杂技家行动 西进的黎波里塔尼亚(tripolitania)的同时,派兵进入法属北非,以夹击 德、意军,占领全部北非海岸。1941 年 12 月—1942 年 1 月盟国华盛顿会议 (代号*阿卡迪亚)上,邱吉尔正式向美方提出以此作为 1942 年内盟军的主 要作战方向。几经争执和反覆,7 月末—9 月初,美、英双方取得一致,代号 改为*火炬,于当年 11 月实施。 何应钦(1890—1987)中国将领。字敬之。日本振武学校和陆军士官学 校毕业。曾任黄埔军校少将总教官、教练部主任。1930 年 10 月任国民政府 军事委员会军政部部长。九·一八事变后,执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参 与指挥对中央苏区的“围剿”。1933 年调任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长,奉 行对外妥协政策,先后与日本签订了*《塘沽协定》、*《何梅协定》等。1935 年授一级上将衔。1936 年“西安事变发生后,力主讨伐,并任讨伐军总司令。 抗日战争爆发后,兼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1938 年任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兼 军政部部长。1944 年底,任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抗战胜利后,代表中 国政府去南京主持受降仪式,接受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宫冈村宁次的投降 书。1946 年 8 月任联合国安理会军事参谋团中国代表团团长。后任国民政府 国防部长、行政院长,大陆解放前夕去台湾,曾任台湾当局“总统府”战略 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 何柱国(1896—1985)中国将领。别名铸戈。先后毕业于保定军校、日 本陆军士官学校。九·一八事变后任国民政府军独立第九旅旅长兼临永警备 司令,率部参加榆关抗战,重创日军,升任第五十七军军长。1935 年授中将 衔。抗日战争爆发后,任骑兵第二军军长,率部进入晋北朔县井坪间,阻击 日军。1939 年底奉调豫皖边区,于黄河周家口界一线布防。1941 年 5 月摆任 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在平汉铁路以东驻防。1945 年 1 月任第十战区副司令 长官。抗战胜利后因双目失明退出现役,留居杭州。 何香凝(1879—1972)中国国民党民主派人士。国画家。原名谏,又名 瑞谏。廖仲恺夫人。早年留学日本。曾任国民党中央妇女部长。九·一八事 变后,因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辞去国民党的一切职务。1932 年淞沪抗 战时,与宋庆龄等筹划救济工作,创办伤兵医院,支持第十九路军抗战,1934 年 4 月与宋庆龄等签名公布《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1935 年 8 月签 名响应中共中央发表的《八一宣言》。1936 年任*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理事。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上海发起组织中国妇女抗敌后援会,任主席。1938 年夏 在香港与*宋庆龄等成立保卫中国同盟。皖南事变后,严斥蒋介石的消极抗日 积极反共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民革中央副主席、主席。 何梅协定  1935 年国民政府代表*何应钦与日本驻华北驻屯军司令官* 梅滓美治郎秘密会谈而订立的出卖华北部分主权的秘密协定。1935 年日本借 口中国当局援助东北义勇军孙永勤部进入滦东*非武装区域”,破坏了《塘沽 协定》。5 月 29 日向国民政府提出抗议,并调遣军队入关,进行武力威胁。 6 月 9 日梅津美治郎向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提出“觉书”及附带事 项,限三日内答覆。主要内容为:中国政府取消在河北的党政机关;撤退驻 河北的中央军和东北军;禁止一切抗日活动等。经过秘密会谈,7 月 6 日何 应钦復函梅津美治郎,全部承诺日方的无理要求。至此,日军占领了平、津 一带战略要地,中国丧失河北省大部主权。 何家湾战斗  1940 年新四军在皖南浸县抗击日军“扫荡”的一次战斗。 是年 4 月,日军为巩固江防,确保长江交通,调集第十五、第十七、第一一 六师团各一部共万余人对皖南进行“扫荡”。其中从芜湖出动的一路 3000 余人,于 4 月 26 日向南(陵)青(阳)公路上何家湾的新四军第二支队第三 团进攻。新四军经 9 小时激战,毙伤日军 300 余人,将敌击退。同时新四军 第一支队第一团进行*父子岭战斗,击退另一路日军。此次“扫荡”遂被粉碎。 佐森(zossen)大战期间德国陆军总司令部所在地。系柏林以南勃兰登 堡行政区的小村庄。大战前夕德国陆军总司令部迁移至此,直至战争结束。 佐尔格(pnxapд3opre,1895—1944)苏联侦察员。父为德国人, 母为俄国人。生于巴库,幼年迁居柏林。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入伍,曾 3 次负 伤。退伍后入大学攻读哲学,获博士学位,同时投身工人运动,先后加入德 国独立社会民主党和德国共产党。1924 年赴苏联参加共产国际工作,次年入 苏联国籍,并成为联共(布)党员。1930 年受苏军情报局派遣赴中国上海从 事情报工作。1933 年以德国记者身份前往日本,不久即打入纳粹党,并获取 德国驻日大使奥特(eugen 佐尔格 ott)的信任,有效地组织了代号为*拉姆 扎的情报小组。1941 年春夏,多次向苏联提供德国侵苏计划的准确情报;同 年 9 月,又及时向苏联报告了日本御前会议的南进决策,使苏联得以从远东 抽调兵力加强莫斯科防线。1941 年 10 月被日本警方逮捕。1913 年 9 月 29 日被判绞刑,次年 11 月 7 日被杀害。 第234页 佐藤贤了(1895—1975)日本将领。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 早年在陆军省任职,一度在驻美使馆供职。后歷任陆军大学教官、大本营报 道部长。1939 年任第二十一军副参谋长,参加侵华战争。1940 年升任华南方 面军副参谋长,指挥强行进驻北部法属印度支那的军事行动。太平洋战争爆 发后歷任陆军省军务课长、军务局长、中国派遣军副总参谋长,第三十七师 团长等职。1945 年 3 月晋升中将。战后,于 1948 年作为甲级战犯被远东国 际军事法庭判处无期徒刑。1956 年 3 月假释出狱。着有《大东亚战争回忆录》、 《佐藤贤了的证言——对美战争的起点》等。 但泽危机  纳粹德国挑起的、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事件。但泽 (danzig)为濒临波罗的海的维斯瓦河口左汉流的港口。古代属波兰,1793 年被普鲁士占领后取此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和约》规定,但泽 为国际联盟保护的自由市,由国联任命之高级专员负责行政管理,波兰代管 其对外关系并拥有若干经济和海关权利。1920 年 11 月但泽自由市同波兰签 订协议后正式成立。1938 年纳粹德国吞併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 后,于 10 月 24 日向波兰提出收回但泽自由市和在*但泽走廊修筑公路、铁路 的要求,两国就此多次进行交涉均未达成协议。1939 年 3 月德国吞併整个捷 克斯洛伐克后,于 3 月 21 日向波兰发出最后通牒,并指使纳粹分子在但泽不 断制造事端,挑起国际冲突的危机。3 月 31 日英国向波兰提供保障。4 月 13 日法国宣布忠于法波联盟。4 月 28 日希特勒宣布废除*《英德海军协定》和 《德波互不侵犯条约》。5 月 22 日德、意签订同盟条约,德国加紧了发动战 争的准备。同时,*英法苏莫斯科军事谈判旷日持久,未取得任何进展。8 月 23 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同日法西斯分子在但泽闹事,遭波兰当 局镇压。希特勒原定 8 月 26 日进攻波兰,但在获悉*《英波互助协定》签订 后,于 25 日取消立即发动战争的命令,并通过各种渠道同英法保持接触。29 日波兰在英国要求下取消动员令;是日希特勒会见英国驻德大使*汉德逊,同 意重开德、波谈判,但要求波兰全权代表于次日到达。30 日,汉德逊会见里 宾特洛甫,要求英国充当中间人,促成德、波重开谈判;里宾特洛甫宣读了 德方的 16 点建议,并宣布德波谈判时间已过。在断定西方大国无意为波兰而 战后,希特勒于 8 月 31 日下达 9 月 1 日进攻波兰的命令。是日傍晚,波兰驻 德大使李普斯基会见里宾特洛甫,被告知德波谈判已无意义。9 月 1 日凌晨, 德军大举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但泽走廊(danzigcorridor)又称“波兰走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波兰内陆穿过东普鲁士和德国本上之间通向波罗的海的狭长地带,因经但泽 出海故名。由于 1918 年恢復独立的波兰缺乏出海口,*《凡尔策和约》第 87 条规定,从上西里西亚北端,沿维斯瓦河下游西岸至波罗的海,划一长 416 公里、平均宽 128 公里的地带(包括波兹南和西普鲁士),给予波兰作为出 海通道。它使东普鲁土与德国本土分隔开来,成为德、波两国冲突的根源。 1938 年 10 月德国向波兰提出在该地带建造通向东普鲁士的公路和铁路的要 求,导致*但泽危机的爆发。 但泽-西普鲁士和瓦尔塔兰行政区  纳粹德国在波兰占领区内建立的 两个行政区。1939 年 10 月 8 日希特勒下令将波兰最西面的四省併入德国版 图,一部分划入德国的东普鲁士省,另一部分组成两个新行政区。一为但泽- 西普鲁士(danzig-westpreussen)区,包括但泽和原波莫瑞省,另一为瓦尔 塔兰(warthnd)区,包括原波兹南省、罗兹省的大部和华沙省的一部分 地区。两行政区由两个德国行政长官兼省长直接控制,建立与德国行政区同 样的机构,实行德意志化政策,驱逐城市中的波兰人和犹太人,竭力掠夺经 济资源。1945 年波兰全境解放后被撤销。 伯利(adolfaugustusberle,1895—1971)美国外交官。1916 年哈佛大 学毕业。早年曾任律师,后入联邦政府任职,参加过 1919 年巴黎和会。1932 年成为罗斯福“智囊团”成员,协助实施*新政。1938 年出任负责拉美事务 的助理国务卿,多次代表美国出席美洲国家会议,推行“睦邻”政策。大战 期间,致力于发展战时美国与拉美国家的关系,遏制轴心国势力向美洲渗透。 战后曾任驻已西大使等职,六十年代初被甘迺迪聘为拉美事务顾问。 伯力审判  1949 年 12 月 25—30 日苏联远东滨海军区军事法庭在伯力 (今哈巴罗夫斯克[xabapobck])对日本战犯进行的审判。由苏联契尔特科夫 少将法官任审判长。法庭对前关东军司令官山田乙三等 12 名战犯进行审讯, 战犯被控日本策划侵略战争时,蓄意在中国大规模地使用细菌武器和在中苏 人民人体上进行细菌实验等战争罪行。最后判处山田乙三、梶冢隆二、高桥 隆笃、川岛清各 25 年徒刑,柄泽十三夫、佐藤俊二各 20 年徒刑;西俊英 18 年徒刑;三友一男 15 年徒刑;尾上正男 12 年徒刑;平樱全作 10 年徒刑,菊 地则光 2 年徒刑;久留岛祐司 3 年徒刑。 伯格霍夫(berghof)德文“山间别墅”的音译。希特勒的办公处和住 所。位于*贝希特斯加登附近上萨尔茨山(obersalzberg)间,有专用道路同 贝希特斯加登连接。1935 年夏在瓦亨菲尔德别墅(hauswacheufeld)基础上 扩建而成,大战爆发后进一步建造地下设施。呈蘑菇形,共 13 层,但只有最 高两层露出地面,会客室装有无格大玻璃窗,可以远眺四周风景;周围建有 可容纳 2 万名士兵的兵营群和 5 道环形防御工事。大战期间曾作*元首野战司 令部。大战末期被盟军炸毁。 第235页 伯伦翰式轰炸机  即“小猎犬式轰炸机”。 低调俱乐部  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国民党内一批主和派分子的活动场 所。1937 年七七事变后,国民党中央代理宣传部长周佛侮,纠集陶希圣、梅 思平、熊式辉、胡适、陈立夫、高宗武和罗君强等人,在其住所南京西流湾 8 号经常集会,诬衊中国人民的抗战唿声是“唱高调”,散布民族失败主义 和民族投降主义言论,主张立即停止抗战,同日本侵略者进行“谈判”,从 而实现中日“和平”。该聚会场所被称为“低调俱乐部”。其成员后来均为 汪伪政权的基干力量。 低地国家战役  1940 年德军入侵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北部的 故略性进攻战役,构成*法兰西之战的第一阶段。5 月 10 日拂晓,德军以空 袭荷、比、法的机场、兵站、指挥所和重要工业中心开始进攻。德军空降兵 对荷兰多处战略要地和比利时的埃本—埃迈尔要塞(即*埃本—埃迈尔要塞之 战)的突袭,严重破坏了荷兰的防御体系,撕开了比军阿尔贝持(albert) 运河防线上的缺口,使地面部队得以迅即突破荷、比军的初始防线,向腹地 推进。5 月 14 日,退据*荷兰要塞的荷军南翼被突破后,德军进入鹿特丹,* 威廉明娜女王和荷兰政府流亡伦敦,荷军投降。此时,按*d 计划前出至戴尔 (dyle)河一线的法英盟军刚同后撤至安特卫普和那慕尔地域的比军会合, 立脚未稳,即道德军攻击,面临被围威胁,被迫退向斯海尔德河。决定性的 突破发生在那慕尔—色当地段。德军穿越比利时南部和卢森堡境内的阿登高 地后,5 月 12 日进逼默兹(meu-se)河。翌日,德军在空中支援下从迪南 (dinant)、蒙得梅(motherme)和色当强渡默兹河,并迅即西进,向法军 后方实施突击。盟军防线中部被突破,造成了全线动摇和指挥混乱。5 月 19 日,*魏刚取代甘未林任法军总司令,未能对向西的德军组织有力的南北侧 击。5 月 20 日,德军坦克部队抵达索姆(somme)河口,切断盟军重兵集团 同法国本部的联繫,继而调头北上,攻击各沿海港口,24 日进抵格拉夫林 (gravelines)。其他各路德军从几个方向对压缩在*佛兰德地区的盟军收紧 包围圈。5 月 28 日比军投降。5 月 26 日—6 月 4 日英法军实施*敦刻尔克撤 退。此战役德军攻陷荷、比、卢三国及法国北部地区,前出到索姆河—埃纳 (aisne)河一线,然未达歼灭比利时境内英法军的目的。 佟麟阁(1892—1937)中国将领。字捷三。曾任冯玉祥西北军第一师师 长、陇南镇守使。九·一八事变时任第二十九军教导团团长,后任张家口警 备司令。1933 年任察哈尔省政府代主席兼*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第一军军 长,与吉鸿昌、方振武配合,参与指挥收復多伦的作战。1935 年任第二十九 军副军长兼军官教导团教育长。七七事变后,率部在南苑团河抗击日军,亲 临前沿阵地指挥。7 月 28 日在与日军激战时牺牲。31 日,被国民政府追赠为 上将。 佛兰亭(pierreetiennendin,1889—1958)法国*维希政府外交部 长(1940—1941)。1914—1940 年为议员,保守党领袖。1936 年任外交部长 时,听任德军进占菜茵非军事区。曾就《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向希特勒表示 祝贺。1940 年 5 月 10 日德军在西线发动进攻后,为主降派;7 月初前往维希, 试图迫使*勒布伦辞职,并主张授予贝当全权。同年 12 月任维希政府外交部 长,与*达尔朗等组成政府指导委员会,力图扩大与德国的合作。1941 年 2 月,因内部矛盾被迫辞职。1942 年 10 月去阿尔及利亚,翌年,被法兰西民 族解放委员会拘捕。1946 年 7 月被法国最高法院判处 5 年徒刑,后提前释放。 着有《法国政策 1919—1940》等。 佛兰德(佛兰芒文 anderen,法文 ndre)西欧旧地区名。现分属 比利时(东佛兰德省和西佛兰德省)、法国(北部省)和荷兰(泽兰省一部)。 濒海低平地带,主要居民力佛兰芒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里曾有大规模 交战(参见“低地国家战役”)。1910 年 5 月末盟军*敦刻尔克撤退后,被 德国占领,直至 1944 年 8—9 月*盟国第二十一集团军群重新进入。 佛朗哥(franciscofrancoybahamonde,1892—1975)西班牙法西斯独 载者。1970 年入学托莱多步兵学院。1912 年赴摩洛哥参加西班牙殖民战争。 1921 年任外籍军团司令。1926 年升为准将。1934 年晋升少将。次年任陆军 参谋长。1936 年 2 月人民阵线在选举中获胜后,调任加那利群岛驻军司令。 同年 7 月,发动反对共和国的军事叛乱,10 月被叛军推为西班牙武装部队总 司令和国家元首。1937 年改组*长枪党,成为领袖。由于得到德、意的援助, 经 3 年内战于 1939 年 4 月推翻共和政府,建立独裁统治,并加入《反共产国 际协定》。大战期间,先后宣布西班牙为“中立”和“非交战国”,实则支 持轴心国,与希特勒、墨索里尼佛朗哥交往密切,向轴心国提供大批战略物 资。苏德战争爆发后,派遣*蓝色师团帮助德国对苏作战。战后在西班牙恢復 君主制,成为终身摄政。 佛查条例  南斯拉夫共产党和人民解放游击队最高司令部颁布的关于 解放区政权建设的条例。1942 年 2 月南共中央和人民解放游击队最高司令部 在佛查(foca)镇颁布,宣告:人民解放委员会是解放区的权力机构,由选 举产生;负责安排居民的生活,发展生产,保障军队的供应,提高人民文化 水平,全力支援解放战争。该条例为解放区政权的巩固和发展奠定基础。 第236页 伽伦德式步枪(garank)美制半自动步枪,军用代号为 m-1 式步枪。由 伽伦德(johncantiusgarand,1888—1974)于 1920 年研制成功。口径 7.62 毫米。三十年代起成为美国陆军主要步兵武器。后曾改制为 m-1 式卡宾枪, 适用于丛林战。 近卫内阁  日本*近卫文麿汪首相时组织的内阁。(1)第一届近工内阁 (1937 年 6 月 4 日至 1939 年 1 月 4 日)。外务大臣广田弘毅(1938 年 5 月 宇垣一成接任,1938 年 9 月近卫文魔兼,1938 年 10 月有田八郎接任)、大 藏大臣贺屋兴宣(1938 年 5 月池田成彬接任)、陆军大臣杉山元(1933 年 6 月板垣征四郎接任)、海军大臣米内光政。追随军部,扩大侵略战争。七七 事变后,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强化战时体制,展开*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制 定*《日本临时资金调整法》、*《日本军需工业动员法》、《临时军费特别 会计法》,吸收政界、耐界实力人物为内阁参议,创设*日本内阁情报局、企 划院。1938 年,随着速战速决的侵华战略的破产,先后通过*《处理中国事 变根本方针》和*《日华新关系调整方针》,发表 3 次*《近卫声明》,从以 军事进攻为主的方针,过渡到对中国国民政府政治诱降的方针。(2)第二届 近卫内阁(1940 年 7 月 22 日至 1941 年 7 月 16 日)。在纳粹德国闪击西欧 成功刺激日本扩大侵略的形势下,经*获外庄会议后组阁。外务大臣松冈洋 右、大藏大臣何田烈、陆军大臣东条英机、海军大臣吉田善吾(1940 年 9 月 及川古志郎接任)。先后通过*《基本国策纲要》和*《适应世界形势演变的 时局处理纲要》,打出建设大东亚新秩序旗号,确定南进方针。对内开展“确 立强有力的新政治体制”运动,加强法西斯统治。1940 年 9 月派兵进占法属 印度支那北部,同时签订《日德意三国同盟条约》。同年 12 月通过《确立新 经济体制纲要》,强化战争经济。1941 年苏德战争爆发后,由于内部南进派 与北进派之争,于 7 月 16 日以内阁总辞职形式将北进派撤换。(3)第三届 近卫内阁(1941 年 7 月 18 日至 10 月 16 日)。成员有外务大臣丰田贞次郎, 大藏大臣小仓正值,陆军大臣东条英机,海军大臣及川古志郎。组阁后,根 据军部制定的*《适应世界形势演变的帝国国策纲要》,于 9 月通过*《帝国 国策施行要领》,确定“在不惜对美(英荷)一战的决心之下”,以 10 月下 旬为期完成战争准备。随后为更加积极发动太平洋战争的*东条内阁取代。 近卫文麿(1891—1945)日本首相(1937—1939、1940—1941、1941)。 公爵。1917 年京都帝国大学毕业,入内务省供职。1919 年随同*西园寺公望 出席巴黎和会。次年为贵族院世袭议员,1933 年任贵族院议长。1937 年 6 月首次受命组阁,发动并扩大侵华战争。1938 年 1 月发表“今后不以国民政 府为对手”的第一次对华声明,取消和平谈判的解决方式。日中战争进入相 持阶段后,转而採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策略,1938 年 11 月发 表“虽国民政府,亦近卫文唐不拒绝”、“建设东亚新秩序”的第二次对华 声明。同年 12 月又发表“睦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合作”的第三次对华声 明,再次向中国国民政府诱降,但均未奏效。1939 年 1 月下野。1940 年 7 月组成第二届内阁,对内组织*大政翼贊会,推进“新体制运动”,对外与德、 意缔结军事同盟,井同美国谈判,同时又与苏联签订中立条约。1941 年 7 月 由于对外政策上的分歧,更换外务大臣*松冈洋右,组成第三届内阁,在“不 借对美一战”的南进方针下,继续与美国谈判。同年 10 月再次下野。太平洋 战争爆发后闲居。1944 年后曾谋求推翻东条内阁和早日结束战争。1945 年夏 被任命为对苏特使,企图通过苏联的斡旋,与英美议和,但未成。日本投降 后,任东久迩宫内阁国务大臣、内大臣府御用挂,起草宪法修正案后被定为 甲级战犯,1945 年 12 月 16 日服毒自杀。参见“近卫内阁”。 近卫声明  侵华战争时,日本首相*近卫文麿发表的对华声明。共三次, 第一次:近卫内阁宣告“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方针的声明。日本侵占南京 后,通过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oskarp.trautman,1877—1950),再次向蒋 介石政府提出“媾和”,企图借军事胜利迫使中国投降。1938 年 11 月 11 日, 御前会议通过*《处理中国事变根木方针》,在附件中开列苛刻的“媾和”条 件。由于中国人民坚决反对,蒋介石政府来敢答应。日本近卫内阁经过日本 大本营和内阁联席会议,于同年 1 月 16 日发表此声明。宣告“今后将不以国 民政府为对手”,声称此乃“较之否认该政府更为强硬”,是“把它彻底撇 开”,另外扶植卖国投降的“支那新玫权”而与之实现“调整两国邦交”。 第二次:近工内阁宣告“虽国民政府亦不拒绝”方针的声明。日军侵占广州 和武汉后,中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由于速战速决的侵华战略破产,日本面 临长期战争局面,被迫改变以军事进攻为主的政策,採取政治诱降为主、军 事打击为辅的方针。1938 年 11 月 3 日,日本近卫内阁发表此件。声称日本 的目标是建立以“日满华三国合作”为根本的“东亚新秩序”。修改了近卫 第一次对华声明的“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方针,宣告“如果国民政府抛弃 以前的一贯政策,更换人事组织,取得新生成果,参加新秩序建设,我方也 不予拒绝”。同时,多方加紧了对国民党的诱降活动。第三次:近卫内阁重 申*《日华新关系调整方针》的声明。1938 年 12 月 22 日,日本近卫内阁在 汪精卫等人叛逃降日到达河内之后,发表此件。鼓吹“日满华三国应以建设 东亚新秩序为共同目标而联合起来,共谋实现相互善邻友好、共同防共和经 济合作”。进一步对国民党进行诱降。同月 29 日,汪精工发表致蒋介石等人 的通电(以该日代号称“艷电”)与之唿应。 第237页 近卫三原则  日本*近卫内阁提出的“日满华合作”建立“东亚新秩序” 的三原则,即“善邻友好”、“共同防共”和“经济合作”。在日本侵华的 速战速决战略破产,中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背景下,1938 年 11 月 30 日, 在*《日华新关系调整方针》中首次提出。同年 12 月 22 日,在对华第三次* 《近卫声明》中重申。 余汉谋(1896—1981)中国将领。字幄奇。保定军校毕业。曾任国民政 府军第五十九师师长。九·一八事变后,执行蒋介石以攘外必先安内”的政 策,率部入赣,参与对中央苏区的“围剿”。后任广东绥靖公署主任兼第四 路军息司令。1936 年授中将加上将衔。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四战区副司令 长官兼第十二集团军息司令,率部参加淤沪会战、南京保卫战。随后回两广 驻防,因作战不力,使惠州、广州在半月内相继失陷。1940 年 8 月起任第七 战区司令长官,曾遣部参加长沙、衡阳会战。1940 年夏,在从化、龙门一带 主动出击日军获胜。日本投降后,主持潮汕、惠州地区受降事宜。后任衢州 绥靖公署主任、陆军总司令、广东缓靖公署主任。1946 年授二级上将衔。 1950 年初去台湾,曾任台湾当局“总统府”战略顾问、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 希金(nonфbлbebnчШnknh,1906—1973)苏联军队政 治工作者。早年当工人。1927 年加入联共(布)党。1931 和 1939 年先后毕 业于克鲁普斯卡娅共产主义大学和高级政工人员训练班。1939 年参军。次年 任列宁格勒军区政治宣传部副主任。苏德战争期间,歷任北方方面军军事委 员、列宁格勒和沃尔雷夫方面军政洽部主任和总政治部副主任。1945 年 8 月 出任远东总指挥部军事委员(政委),晋升上将。参加过远东战役,战后歷 任武装力量总政治部主任、列宁政治学院院长、苏共中央检查委员会委员等 职。着有《立功于远东边陲》。 希姆莱(heinrichhimmler,1900—1945)德国纳粹党*党卫队首脑。1917 年底志愿服役,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曾在慕尼黑大学学习农业,经营 过养鸡业,1923 年,加入罗姆控制的半军事化法西斯团体“德国战旗”,井 参加啤酒店暴动。1925 年正式加入纳粹党,狂热追随希特勒。1929 年 1 月, 成为党卫队全国领袖(名义上隶属于*冲锋队)。1933 年希特勒上台后,出 任慕尼黑警察局局长和巴伐利亚邦政治警察首脑,在达豪建立了纳粹德国的 第一个集中营。1934 年 6 月参与策划和组织清洗*罗姆等冲锋队头目的行动。 此后,党卫队成为纳粹党内的独立组织,直接隶属于希特勒。在同戈林争夺 警察控制权中,逐渐取得优势,接管戈林创建的秘密警察(*盖世太保)。1936 年就任德国警察总监,息揽整个纳粹德国的警察特务组织和集中营的大权。 1939 年 9 月将*党卫队保安处与盖世太保合併,组建*德国中央保安局。 1943 年兼任内政部长。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力发展*武装党卫队,企图 将势力扩至军队希姆莱内。1944—1945 年先后兼任国内驻军司令、上莱茵集 团军群司令和维斯瓦集团军群司令。成为国内和德国占领区法西斯恐怖统治 的主要组织者,残酷迫害和屠杀民主进步入士,对犹太人、斯拉夫人等实行 种族灭绝政策,权势—度仅次于希特勒。纳粹德国崩溃前夕,企图夺取元首 权力并同美、英单独媾和,被希特勒在政治遗嘱里宣布开除出党和革除一切 职务。德国投降后,1945 年 5 月 93 日在潜逃中被英军捕获,随即服毒自杀。 希特勒(adolfhitler,1889—1945)德国纳粹党党魁、*第三帝国元首。 生于奥地利林茨(linz)的公务员家庭。青年时代曾流浪于维也纳和慕尼黑。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加入德军,从列兵升至下士。战争结束后,曾经当过陆军 特务。1919 年受命调查慕尼黑的“德意志工人党”,随即加入该党并成为党 的领导成员之一。1920 年参与制定该党《二十五点纲领》,将党更名为*民 族社会主希特勒义德意志工人党(筒称纳粹党)。翌年修改党章,实行*领袖 原则,成为党的*元首。1923 年策动啤酒店暴动,失败后入狱。在狱中口授* 《我的奋斗》。1924 年出狱后重新开始谋取政权的活动。鼓吹*民族社会主 义,组建冲锋队和党卫队。以蛊惑性宣传骗取中下层群众拥护,暗中联络有 产阶级以获得垄断资本集团的资助与支持,并同容克军国主义势力勾结。1933 年 1 月 30 日出任总理。上台后逐步取消议会民主,实行独裁统治,加强国家 垄断资本主义,建立法西斯的政治、经济体制。次年 8 月兴登堡死后,将总 统与总理职权合併,成为国家元首兼总理、取得指挥全国武装部队的权力, 正式形成第三帝国。对外撕毁《凡尔赛和约》,扩军备战,重占菜茵非军事 区,武装干涉西班牙。结成德日意“轴心”集团,制定战争计划,吞併奥地 利和捷克斯洛伐克。1939 年 9 月 1 日大举进攻波兰,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战争初期以*闪击战横扫欧洲大陆,相继侵占波兰、丹麦、挪威、比利时、卢 森堡和法国北部。法国投降后又发动不列颠之战。1941 年入侵巴尔干和北 非。同年实施闪击苏联代号*巴巴罗萨的计划,攻至莫斯科城下。对被占领的 国家和地区大肆掠夺,虐杀犹太人和斯拉夫人,在欧洲建立所谓*新秩序。其 闪击战在莫斯科会战失败后,1942 年倾全力在苏德战场南线发动夏季攻势, 企图夺回失去的战略主动权。同年底至 1943 年初,在史达林格勒会战中惨 败。同时还在北非败退。从此被迫转入战略防御。1943 年夏义大利战败。次 年苏军发动战略进攻,美英军队在欧洲开闢*第二战场,欧洲各国抵抗运动高 涨,国内也发生反对派的政变。1945 年发布“焦土令”,妄图垂死挣扎。同 年 4 月苏军攻入柏林,30 日留下“政治遗嘱”后自杀。除《我的奋斗》外, 还着有*《希待勒的第二木书》。 第238页 希腊战役  义大利和德国入侵希腊的战争,*巴尔干之战的一部分。1940 年 10 月 28 日意军入侵希腊。11 月间,希军在英国提供技术援助和海、空支 持下,阻遏了意军并转入反攻。12 月意军被赶出希腊。1941 年初,墨索里尼 向希特勒求援。随着德国入侵巴尔干的危险日增,英国也加紧活动,力图在 此保持一个欧陆立足点。1941 年 3 月初,英国从北非抽调兵力陆续开往希腊, 其前锋之个师于 3 月末同驻守于中段*阿利阿克蒙防线的希军 3 个师会合。4 月 6 日,德军实施代号*马丽他的行动,部署在保加利亚的德国第十二集团军 共 15 个师,同时向南斯拉夫南部和希腊的色雷斯、马其顿地区发动进攻。设 防于东段*梅塔克萨斯防线上的希军不敌,4 月 9 日萨洛尼卡(salonika)失 守。4 月 10 日,由南斯拉夫斯科普里(skoplje)地区南下的德军,穿越莫 纳斯提尔(monastir)隘口向希腊中部突进,包抄希、英军的侧后。英军率 先后撤,希腊第一集团军的退路被阻断,坚持到 23 日被迫投降。英军在希腊 军民的掩护下且战且退,经由奥林匹斯山、拉里萨、德摩比勒,撤至伯罗奔 尼撒半岛各海港登船。大规模抢运工作自 24 日夜间开始,5 昼夜中英军共撤 出 4.1 万余人,损失大部辎重和近 1.2 万人。4 月 27 日德军占领雅典,30 日前出至半岛南端。希腊军民承受了最大牺牲,仅被俘希军即达 27 万人。 希姆莱之友会(froundeskreishimmler)亦称“经济之友会”和“党卫 队长之友会”。资助党卫队的德国垄断资本家集团。前身是 1932 年夏组建的 “经济问题研究委员会”,1934 年演变为现组织。主要成员是南德地区同纳 粹政权有密切联繫的工业、银行业、保险业大资本家。每月第二个星期一聚 会,经常向党卫队捐款。1932—1933 年在竞选运动中向纳粹党提供大量资 助。大战期间负责向*武装党卫队供应武器、制服和资金;党卫队则从集中营 向他们调拨大批劳动力。 希特勒青年团(hitler-jugend,缩写 hj)德国青少年组织。为纳粹党 分支组织和后备队。1926 年设立,由纳粹党青年工作领袖*席拉赫主管。宗 旨为对团员灌输法西斯思想,使之具备法西斯党徒的素质。团员均为男性。 着统一制服,6—10 岁为学龄团员,10—13 岁升入少年队,14—18 岁为正式 团员,随后进入纳粹党或冲锋队。19 岁到国家劳动服役队从事 6 个月的体力 劳动,接受纪律训练,此后进入武装部队服役 2 年。正式团员过集体生活, 学习文化,接受各种训练。1938 年有 773 万团员,占全国青年总数的百分之 六十五。大战期间在后方积极为军队服务。 希奥利艾战役  苏德战争后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白俄罗斯战役的 组成部分。1944 年 7 月 5—31 日,由*波罗的海沿岸第一方面军实施。目的 是发展*波洛茨克战役成果,粉碎希奥利艾(Шryлrn)地域德军集团, 前出里加湾,切断德军*北方集团军群退往东普鲁士的道路。7 月 27 日,苏 军攻占希奥利艾,31 日进抵里加湾,向西推进 100—400 公里,解放了拉脱 维亚和立陶宛大部分领土,并迫使德军调兵恢復通往东普鲁士的交通线,促 进了白俄罗斯战役的顺利结束。 希腊抵抗运动  大战期间希腊人民反抗德、意占领的斗争。1940 年 10 月 28 日,20 余万意军入侵希腊,政府首脑*梅塔克萨斯指挥抵抗,将意军迅 速逐出国土。1941 年春,英国派远征军 6 万人援希,同时德军发动*巴尔干 之战。4 月,德军进攻希腊,意军捲土重来。英希军防线崩溃,北部希军投 降德军,27 日雅典沦陷,5 月克里特岛失守。希腊国王乔治二世在伦敦组织 流亡政府。希腊人民在山区组织游击队,继续进行抵抗。苏德战争爆发后, 希腊共产党倡导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并于同年 9 月 27 日与左翼政党成立 *希腊民族解放阵线,领导各种形式的抵抗活动。1942 年 2 月民族解放阵线 建立*希腊人民解放军,至年底解放大片山区,并于 11 月配合英军在北非作 战,炸毁戈尔戈波塔莫斯(gorgopotamos)桥。但英政府与希腊流亡政府支 持保皇反共的*希腊民族民主军,时和人民解放军发生摩擦。1943 年 7 月, 在英调停下,参加抵抗运动的各方在卡塔尼亚签署*《国家队伍协定》。后成 立联合指挥部,由英统一指挥作战并提供军火。1943 年夏,为配合盟国进军 南欧,希人民解放军发动勐烈攻势。1943 年 9 月义大利投降后,人民解放军 获大批装备,力量进一步壮大,并在冬季粉碎德军的进攻,解放大片国土。 英出于政治原因停止援助希人民解放军,并纵客希民族民主军进行挑衅,于 1944 年初酿成内战。同年 2 月 29 日在英调停下双方缔结*《普拉卡协定》, 划定各自活动区域。3 月,解放区选举产生*希腊民族解放政治委员会,行使 临时政府职能。5 月,流亡政府与国内备派抵抗力量签署《黎巴嫩协定》, 决定成立联合政府和统一的国家军。同时,希人民解放军粉碎德军 7 月“扫 盪”。9 月民族解放阵线加入*希腊民族团结政府。希人民解放军开展秋季攻 势,10 月 12 日解放雅典,11 月 3 日解放全国。希腊抵抗运动共牵制 12—14 个法西斯师约 30 余万人,歼敌 14 万,为欧洲反法西斯战争作出贡献。但希 腊人民因英军的武装干涉来取得胜利成果。 第239页 希腊流亡政府  大战期间希腊在国外建立的政府。1941 年 5 月希腊被 德、意军全部侵占后,国王*乔治二世避难伦敦,得到英国承认,在开罗建立 流亡政府,代表希腊签署《联合国家宣言》。1942 年 1 月,乔治二世虽宣布 结束独裁统治,但在国内仅获*希腊民族民主军的支持,基础十分薄弱。1943 年在英国敦促下,同意联合国内各派抵抗力量。1944 年 5 月*帕潘德里欧出 任流亡政府首脑,同月各派抵抗力量签署《黎巴嫩协定》,9 月成立*希腊民 族团结政府,取代流亡政府。 希佩尔号巡洋舰(hipper)德国重巡洋舰。1935 年 1 月开始建造。1937 年下水。以前德国海军上将希佩尔(franzvonhipper,1863—1932)之名命 名。舰长 655 英尺,最大宽度 70 英尺,排水量 1.4 万吨,最高航速 32 节, 装备 8 门 8 英寸火炮和 12 门 4.1 英寸火炮,另有 12 个鱼雷发射管和 2(— 说 3)架水上飞机。1940 年 4—6 月,参加入侵挪威,海战中被英国*萤火虫 号驱逐舰撞伤。后多次驶入大西洋对盟国航运进行破袭战。1942 年 2 月调往 挪威水域,多次截击*盟国一苏联护航运输队。同年 12 月,在袭击*jw-51b 护航运输队的海战中负伤。1944 年夏调回本土,在波罗的海区以炮火支援沿 岸德军抗击苏军。1945 年 5 月 3 日,在基尔港被盟军飞机炸沉。 希 特 勒 政 治 遗 嘱   希 特 勒 自 杀 前 口 授 , 其 私 人 女 秘 书 荣 格 (gertrudjunge,1920—)记录,戈培尔、鲍曼、武装部队驻元首大本营副 官布格多夫(wilhelmburgdorf,1895—1945)和克莱布斯(hanskrebs,1898 —1945)为证人,1945 年 4 月 29 日晨 4 时正式签署。由两部分组成。第一 部分力图为其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脱罪责,强调困守柏林的必要性,号召 德国人民继续为法西斯主义卖命;第二部分规定将戈林和希姆莱开除出党并 革除一切职务,任命*邓尼茨为德国总统兼武装部队最高统帅,戈培尔为政府 总理,鲍曼为党务部长,赛斯—英夸特为外交部长,汉克为党卫队全国领袖 和德国警察总监,吉斯勒(paulgiesler)为内政部长,克罗西克连任财政部 长,企图顽抗到底。 希腊人民解放军(ethnikoikosapelevtherotikosstratos)*希腊民 族解放阵线领导的武装部队。1942 年 2 月成立,同年 11 月配合英军在北非 作战,炸毁戈尔戈波塔莫斯(gorgopotamos)桥。1943 年初建立西马其顿解 放区,5 月建立司令部,由萨拉菲斯(saraphis)将军任司令。同年夏解放 大片国土,并建立小型舰队。支援盟军*西西里岛登陆战役,吸引德军 4 个师 至希腊。主张团结御敌,多次击退*希腊民族民主军的挑衅。1943 年 7 月与 英军签订协议,开始接受盟军的援助;9 月义大利投降后,缴获意军大部装 备,队伍进一步壮大。同年冬,在英军停止供应的情况下,仍粉碎德军的围 剿,巩固了解放区。1944 年秋德军退却对,发动全面反攻,10 月 12 日解放 雅典,11 月 3 日解放全国。但英军于 10 月 4 日派首批空降部队进入希腊。 12 月初,拒绝英军司令部要求解散的命令,在雅典街头发动武装反击。经月 余血战,被迫撤出首都,并于 1945 年 1 月 9 日要求停战,2 月 12 日又签订* 《瓦尔基扎协议》,自动解除武装。 希腊民族民主军(ellinikósdhimokratikòsethnikós 大战期间希腊的 保王反共武装。1942 年 6 月由泽尔瓦斯(napoleonzervas)上校组建,主要 成员为原希腊政府军官兵。支持君主制,效忠希腊流亡政府。得到英国的承 认和支持。同年 11 月曾参与炸毁戈尔戈波塔莫斯(gorgopotamos)桥的战斗, 主要活动于希腊西北部山区。1943 年起不断向希腊人民解放军发起攻击,均 被粉碎。1944 年 2 月在英国调停下,签署停火协议。希腊光復后编入政府军。 希特勒-卡洛伊会晤  1942年6月5日希特勒为巩固轴心国集团邀匈牙 利总理卡洛伊(ká11aymiklós,1887—1967)到德军最高统帅部举行的会晤。 会晤时,卡洛伊向希特勒保证,匈牙利“将在东方的军事行动中”完成自己 各方面的义务。希特勒则要求匈牙利再向苏德战场增派 2 个师,并在匈牙利 国内为党卫军徵兵;同时允诺对在东线作战表现优异的匈士兵:“奖给土地”, 并在战后不再干涉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的领土争端。不久,匈牙利即向苏德战 场增派军队。 希特勒的秘密之书  即“希特勒的第二本书”。 希特勒的第二本书  书名。又名《希特勒的秘密之书》。1928 年由希 特勒口授,*埃耶出版社经理阿曼(maxamann,1891—1957)记录整理,当时 担心滞销未出版。1961 年由斯图加特德意志出版社首次正式发行。被视为* 《我的奋斗》续集,重点论述德国外交政策问题。鼓吹德国必须确定明确而 有远见的外交政策,在欧洲夺取足够的*生存空间,为此必须在国内高度集中 权力,重整陆上武装力量,消除人民的精神衰退现象;认为法国永远意在彻 底瓦解德国,德国同苏联保持友好关系弊多利少,必须坚持反法反苏政策, 争取同英国和义大利结盟。该书出版后成为研究纳粹德国外交政策和第二次 世界大战起源的重要资料。 希特勒—霍尔蒂会谈  大战期间希特勒和匈牙利独裁者*霍尔蒂曾举 行过多次会谈,其中重要的会谈有:(1)1943 年 4 月 16 日德军在史达林格 勒惨败后,希特勒在萨尔茨堡召见霍尔蒂,申斥匈牙利作战不力,并有背叛 企图,要求匈牙利向苏德战场增派一个军;霍尔蒂以匈牙利军队缺乏应有装 备而婉拒,但仍表示与德国—起把战争进行到底。(2)1944 年 3 月 18 日霍 尔蒂又被希特勒召至萨尔茨堡,在经受希特勒的多次申斥相威胁后,于当晚 8 时表示同意德军占领匈牙利全境。 第240页 希腊民族团结政府  希腊流亡政府和国内抵抗运动联合组成的政府。为 控制战后希腊,1944 年 9 月 2 日,由英国策划成立。流亡政府首相*帕潘德 里欧出任首相,*希腊民族解放阵线在作出解散民族解放政治委员会的重大让 步后,仅得 5 席次要的部长职位,10 月 18 日英军护送在国外的政府成员回 到雅典。12 月英军武装干涉希腊后,民族解放阵线退出该政府;同月底帕潘 德里欧辞职,此后政府遂名存实亡。 希腊民族解放阵线  希腊共产党领导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组织。1941 年 7 月希共中央唿吁建立统一战线,遭到资产阶级政党拒绝。9 月 27 日共产 党与左翼政党组成此阵线。发表宣言主张解放全国,建立民主政体。其基层 组织迅速遍布全国,领导各种形式的抵抗运动。1942 年 2 月组建*希腊人民 解放军,解放大片国土,并在各地建立人民政权。1944 年 3 月 10 日建立民 族解放政治委员会。9 月加入民族团结政府。1944 年 12 月英军解散人民解放 军时,退出政府。在英军镇压下于 1945 年初解散。 希腊全国民主同盟(etbnikòsdimokratikòsellini-kossyndesmos)希 腊保皇反共组织。1941 年秋成立,领导成员多为上层人物。1942 年 6 月命令 泽尔瓦斯(napoleonzervas)上校组成*希腊民族民主军。虽进行某种反对占 领军的斗争,但仇恨人民武装力量,多次进攻*希腊人民解放军。1944 年 9 月参加建立*希腊民族团结政府。1945 年 1 月英军武装干涉希腊后,其挂名 领袖普拉斯蒂拉斯(niksstiras)将军继*帕潘德里欧组阁,签订*《瓦 尔基扎协议》,此后更公开推行镇压人民的政策。 希姆莱-克尔斯滕协议  大战后期纳粹德国关于调整集中营政策的文 件。1945 年 3 月 12 日,*希姆莱及其私人医生克尔斯滕(felixkersten,1898 —)为掩盖罪行而签订。规定:(1).不再扩大集中营;(2).当盟军逼近 时,集中营应升起白旗;(3).不再杀害犹太人,犹太人同其他囚禁者享受 同等待遇;(4).允许瑞典向个别犹太囚禁者寄送食品包裹。但此后纳粹对 集中营囚徒的大规模屠杀并未因该约签订而中止。 希特勒-墨索里尼会谈  大战期间,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会谈。共 12 次, 其中重要的有:(1)1940 年 3 月 18 日,墨索里尼由齐亚诺陪同,在布伦纳 (brenner;今奥地利境内)山口会晤希特勒,其间墨索里尼表示义大利将参 战。(2)1940 年 6 月 19 日,法国败局已定时,墨索里尼前往慕尼黑,为意 大利索取尼斯、科西嘉、突尼西亚、吉布地等地,均遭拒绝;希特勒并告诫墨 索里尼应克制对法国的要求。(3)1941 年 1 月 19—20 日意军进攻希腊屡败 后,墨索里尼前往贝希特斯加登请求希特勒提供援助,希特勒答应出兵并初 步拟订了两匡共同侵略巴尔干的计划。(4)1941 年 6 月 2 日希特勒在布伦 纳山口会晤墨索里尼,讨论两国作战计划,因对义大利军事力量缺乏信心和 蔑视,竟只字未提即将发动的侵苏战争。(5)1942 年 4 月 29—30 日,墨索 里尼在萨尔茨堡同希特勒商讨当年的作战计划,墨索里尼希望首先在北非战 场上取得成功;但希特勒则坚持应全力对付苏联,吹嘘即将发劝的夏季攻势, 迫使墨索里尼同意向苏德战场均派义大利军队。(6)1943 年 4 月 7—10 日, 墨索里尼在萨尔茨堡会晤希特勒,墨索里尼主张同苏联议和,将两国军事力 量集中在地中海地区抗击美英;希特勒口头上允诺协助墨索里尼据守西西里 岛和义大利本上,但仍坚持应全力解决苏联问题。会谈期间的希特勒(右) 和墨索里尼(左)希特勒-安东亲斯库会谈大战期间希特勒和罗马尼亚独裁者 *安东奈斯库先后会谈 8 次,其中重要的有:(1)1940 年 11 月 22—23 日希 特勒和安东奈斯库在柏林的会谈。其间罗马尼亚同意增加对德国的石油供 应,制定德、罗两国长期合作计划,并于 23 日宣布加入*《德意日三国同盟 条约》。(2)1941 年 6 月 11 日希特勒在慕尼黑和安东奈斯库的会谈。其间 希特勒透露了即将进攻苏联的计划,得到了安东奈斯库的支持,双方同意共 同发动侵苏战争。(3)1943 年 4 月 12—13 日德军在史达林格勒惨败后,希 特勒和安东奈斯库在柏林的会谈。希特勒在会谈时指责罗马尼亚试图和美、 英单独议和,要求全力对付苏联,并停止和西方大国的外交接触;安东奈斯 库屈从于希特勒的压力,允诺改组和重新装备 18 个师并增兵苏德战场。(4) 1944 年 2 月 28 日希特勒在萨尔茨堡附近和安东奈斯库的会谈。其间希特勒 希望德、罗两国共同出兵占领匈牙利,但同时又希望罗放弃对匈牙利的领土 要求,遭安东奈斯库的婉拒;同时安东奈斯库也多次向希特勒表示忠诚,打 消了希特勒进占罗马尼亚的意图。 希特勒第一号作战命令  1942 年 10 月 14 日希特勒签发的关于在苏德 战场转入战略防御的命令。此命令系战争期间希特勒以领袖身份直接向陆军 下达的第一份作战命令,它标志着*德军一九四二年夏季攻势的失败。 希特勒第二十一号指令  1940 年 12 月 18 日希特勒签发的对苏战争计 划。即*巴巴罗萨。 希特勒第三十二号指令  1941年6月11日希特勒签发的关于侵苏战争 后进一步夺取世界霸权的计划草案,题为《准备迎接巴巴罗萨计划实施后时 期》。草案规定,在击溃苏军后,德军应攻占英国的殖民地、直布罗陀和地 中海区域、非洲、近东和中东的某些独立国家,以及入侵英伦诸岛。计划设 想,在印度同日本军队会师,把西班牙和葡萄牙併入德国版图,并对美国展 开军事行动。预定在 1941 年深秋或 1941 年底至 1942 年初实施。后因侵苏的 闪击战失败而搁置。 第241页 希特勒第三十九号指令  1941年12月8日希特勒签发的关于德军在苏 德战场全线转入防御的决定。指令承认 1941 年德军已无法实现预定战略目 标,要求从后方和西线抽调补充兵力,为 1942 年东线的进攻准备条件。 希特勒第三十三号指令  1941年7月19日希特勒签发的关于对苏战争 下一阶段的战略部署。指令*中央集团军群在围歼斯摩棱斯克地域的苏军后, 用步兵部队向莫斯科进军,其所辖第二、第三坦克集群则分别调至*南方集团 军群和*北方集团军群作战区域。 希特勒第三十五号指令  1941 年 9 月 6 日希特勒签发的关于进攻莫斯 科的部署。鑑于德军在西南方向已获初胜,在西北方向合围列宁格勒也即将 成功,希特勒认为已具备向莫斯科发动决定性进攻的条件。指令要求,9 月 底以前*中央集团军群应准备好旨在消灭斯摩棱斯克以东苏军的进攻战役;* 北方集团军群庄完全合围列宁格勒后应不迟于9月15日将所属大部分快速部 队和航空兵调归中央集团军群;正在基铺方向作战的*德国第二坦克集群和第 二集团军完成任务后也应转向莫斯科方向;*南方集团军群则应着手实施攻占 领巴斯和克里米亚的战役,随后前出北高加索接近地。 希特勒第三十四号指令  1941年7月30日希特勒签发的对第三十三号 指令的修正意见。指令*中央集团军群暂时转入防御,第二、第三坦克集群进 行修整补充,南方和北方集团军群则仍按原计划使用本身兵力作战。此部署 的时效约 10 天。8 月 12 日,由凯特尔签发的对本指令的补充命令中,重申* 希特勒第三十三号捐令中关于先清除两翼后攻打莫斯科的意图。 希特勒第六号作战命令  1943年4月15日希特勒签发的关于实施代号 *堡垒的战役命令。规定:这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进攻应当速战取胜,把失去 的主动权重新夺回来。命令还计划在“堡垒”战役成功后继续向东南方向突 击,即实施代号“豹”的战役,以重新占领伏尔加河一线或从南百威胁莫斯 科。 希特勒第四十一号指令  1942 年 4 月 5 日希特勒签发的关于苏德战场 1942 年夏秋战局的作战方针。规定:德军的目标是消灭苏军剩余力量和尽可 能使之远离最重要的军事经济中心。为此,在中央方向应保持既有态势;在 北方要夺取列宁格勒并与芬兰人建立陆上联繫;在南方应攻占高加索。鑑于 集中力量的必要,首先在南方实施主要战役,其目的是将苏军消灭在顿河以 西,然后占领高加索的石油区并穿越高加索山脉。指令还具体部署了在南方 的作战行动。详见“德军一九四二年夏季攻势”。 希特勒第四十五号指令  1942年7月23日希特勒签发的关于继续实施 1942 年夏季攻势的部署。规定:改变原定先合围史达林格勒,后南迸高加索 的计划,由*南方集团军群改编组成的 a、b 两个集团军群同时向高加索和斯 大林格勒一阿斯特拉罕方向突击,其中高加索为主攻方向。 希特勒-鲍利斯三世会谈  大战期间希特勒和保加利亚国王*鲍利斯三 世举行的会谈。重要的会谈有:(1)1940 年 11 月 17 日鲍利斯三世被希特 勒召往德国,在会谈中,表示保加利亚同意加入*《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 但从外交和军事上的考虑,认为加入的日期须后延,希特勒对此表示同意。 (2)1943 年 8 月 25 日希特勒又召见鲍利斯三世,敦促保加利亚更积极地参 战,会谈期间双方发生争执,鲍利斯三世回国后不久,于 28 日暴卒于索非亚, 死因至今不明。 希腊民族和社会解放运动(ethmkikaikoinikiape-levtherosis)大战 期间希腊保皇反共组织。1942 年 10 月在英军近东司令部支持下成立,领袖 为巴尔齐斯(bar-kidzis)等人。主张反对德意占领,但因保守派军官控制 着该组织,逐渐右倾。曾派代表参加 1943 年 8 月开罗会议,向*乔治二世宣 誓效忠。一度与*希腊民族解放阵线合作,巴尔齐斯曾出任*希腊民族解放政 治委员会副主席。后反对民族解放阵线,并捲入内战,其武装部队被人民解 放军全歼。 希腊民族解放政治委员会  *希腊民族解放阵线建立的临时政府。1944 年 3 月 10 日组成,包括民族解放阵线、希腊人民解放军及其他抵抗组织的代 表。由希腊共产党领导。公布《关于行政和司法临时法令》,实行社会改革。 4 月通过选举产生议会,并建立法庭、警察等机构,行使临时政府的职能。 同年 9 月民族解放阵线加入*希腊民族团结政府后,遂告解散。 希特勒一九四一年八月二十一日命令  此命令最后确定:在冬季到来 之前最主要的任务不是夺取莫斯科,而是占领克里米亚、顿涅茨工业和煤矿 区,并排除俄国(指苏联)从高加索取得石油的可能性;在北方包围列宁格 勒并与芬兰人会师。参见*希恃勒第三十三号指令和*希特勒第三十四号指 令。 谷正之(1889—1962)日本外务大臣(1942—1943)。1913 年东京帝国 大学毕业,后入外务省,在驻中国、荷兰、法国等使领馆任职。1923 年 5 月 任外务省参事官。期间曾以随员身份出席第一至第三届国际联盟大会。歷任 外务省亚洲局第一课课长、驻美使馆一等秘书、亚洲局局长等职,致力于推 行“币原外交”。九·一八事变后围绕退出国际联盟、改革外务省等问题同* 白乌敏夫情报部长发生冲突。1933 年 8 月调任“满洲国”参事官。1936 年 4 月任驻奥地利兼匈牙利公使。归国后升为外务次官,1940 年 7 月辞职。1941 年 10 月任东条内阁情报局总裁。1942 年 9 月改任外务大臣兼情报局总裁。 1944 年 4 月至 1945 年任驻汪伪政权“大使”。战后曾一度被开除公职。1954 年后復出,歷任外务省顾问、驻美大使和驻联合国代表等职。 第242页 谷寿夫(1881—1947)日本将领。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陆军大学。歷 任参谋本部部员、驻英国武官、驻印度武官、陆军大学教官。1928 年任第三 师团参谋长,入侵中国山东半岛,后任参谋本部演习课长,1930 年任国联陆 海空军问题常设谘询委员会日本陆军代表,少将街。1933 年任东京湾要塞司 令官,后任第九师团留守司令官。1936 年任第六师团长,晋升中将。1937 年 8 月率部入侵华北,12 月攻陷南京,纵兵进行大屠杀。1938 年 1 月离开中 国,后任第五十九军司令官。战后于 1946 年 2 月 2 日在东京被捕,同年 8 月 1 日经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引渡到中国。1947 年 3 月被中国军事法庭判处死 刑,于 4 月 26 日在南京执行枪决。 狂乱的(frantic)1944 年 6—9 月美国战略空军从英国或义大利南部基 地至苏联之间的*穿梭轰炸的代号。 狂暴号航空母舰(furious)英国航空母舰。原为 1917 年建成的战列舰, 1921—1925 年间改造成航空母舰,排水量 22450 吨,最大航速 30 节,可载 飞机 33 架。大战初期在英国本上舰队服役。1942 年 8 月在*基石的行动中, 运载飞机增援马尔他。同年 11 月,支援盟军*北非登陆战役。1944 年 4 月, 参加袭击泊于挪威北部的德国*蒂尔匹茨号战列舰,使其瘫痪 3 个月。同年 底,因船身和发动机过于陈旧而退为预备役。 犹他(utah)盟军诺曼第登陆滩头代号之一。属美军登陆区。位于科唐 坦(cotentin)半岛东岸,为一段长约 9 英里、坡度不大的黄沙海滩,其后 是 100—150 码长着滨草的低沙丘地带。德军防御工事薄弱。在此滩头的登陆 作战中,美国第四师损失 197 人。 犹太人委员会(judenrate)反对纳粹德国的犹太人秘密组织。存在于 德国本上和奥地利、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法国、荷兰、匈牙利、波兰等 德国占领区。宗旨为反对和推翻德国纳粹政权,拯救犹太人。德国本土组织 全称“德国犹太人全国代表委员会”。曾参与领导 1943 年 4 月华沙犹太人隔 离区的起义。 犹太人保留区(judenreservat)战时纳粹德国或德占区内划定的犹太 人集中居住地区。有些设在中世纪犹太人隔离区的遗址上。名义上由长老委 员会管理,实际完全受党卫队控制。着名的“华沙犹太人隔离区”,设在华 沙市内 6.5 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四周用高墙隔离,共居住 40 万人。他们仅以 极少食物维持生命,同时还被迫为德国军火工厂服苦役。保留区内的犹太人, 为反抗纳粹的暴行,曾多次起义。 狄尔斯(rudolfdiels,1900—1957)德国*盖世太保第一任头目。早年 学法律。1930 年进普鲁土内政部供职,两年后任该部助理部长并参加纳粹 党,得戈林赏识,1933 年 6 月被任命为普鲁士邦警察局 ia 处处长,在此基 础上着手组建盖世太保。后因内部矛盾,改任科隆行政区首脑,1937 年兼任 *赫尔曼·戈林国家工厂国内运输管理负责人。一度出任汉诺瓦邦首脑,1943 年同戈林之弟的遗孀结婚。次年,”七·二○事件发生后一直被盖世太保逮 捕。战后曾任联邦德国内政部次长。着有回忆录等。 狄克森(herbertvondirksen,1882—1955)德国外交官。早年当律师。 1910 年任助理法官。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服役,任尉官。战后转入外交界,歷 任驻苏大使(1928—1933)、驻日大使(1933—1938)和驻英大使(1938— 1939)。以大使身份参与战前德国的一些重大外交活动,忠实履行本职,但 对纳粹外交政策持保留态度。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离职。着有《莫斯科一 东京一伦敦:对德国外交政策二十年的回忆与观察(1919—1939)》。 狄特里希  1约瑟夭。塞普·狄特里希(josephseppdietrich,1892— 1966)。德国武装党卫队将领。1911 年入伍。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后成为纳粹党早期成员和希特勒亲信之一。1928 年任希特勒警卫队 长。1933 年纳粹党上台后,以党卫队地区总队长衔(相当于中将)统率*阿 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1934 年负责执行处决罗姆等冲锋队头目。第二次世 界大战爆发后,出任*武装党卫队坦克军军长,参加进攻法国和入侵苏联。1943 年约·塞·狄特里希调往义大利,负责保卫被救出来的墨索里尼。1944 年盟 军诺曼第登陆后,以党卫队总指挥衔(相当于上将)赴西线统率武装党卫队 第六装甲集团军。参加阿登*突出部战役。战后作为战犯被美国军事法庭判处 25 年徒刑。1955 年提前释放。1957 年在慕尼黑又以执行处决罗姆等人的罪 行被判 18 个月徒刑。刑满获释后定居联邦德国。2奥托·狄特里希 (ottodietrich,1897—1952)。德国新闻业头目。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军。 战后在慕尼黑、法兰克福等大学攻读经济学、哲学和政治学,1921 年获政治 学博士学位。1931 年任纳粹党新闻业头目,翌年加入党卫队,为纳粹党的竞 选活动组织宣传攻势,并利用姻亲关系撮合希特勒和鲁尔区垄断资本家。1933 年起主持德国新闻界“一体化”运动。1937—1945 年汪德国政府新闻处处长 和宣传部国务秘书,向民众灌输法西斯思想,垄断战时前线战况发布权。” 七·二○事件发生时在现场,向戈培尔通很了希待勒来死的消息。第二次世 界大战后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受审,1949 年被判 7 年徒刑。1950 年获释。 着有《同希特勒一起获取政权》、《民族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和《跟随希 待勒十二年》等。 第243页 角斗士式歼击机(diator)英国单引擎双翼单座海上歼击机。1934 年试飞,1936 年投产,1940 年停产,共生产约 500 架。其中约 200 架出口到 中国、希腊、瑞典、比利时、挪威等国。最大时速 253 英里,升限 3,3 万英 尺,航程 410 英里。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曾在北海和地中海使用。1940 年年 中起逐渐淘汰。条约派亦称“军政派”,日本海军中的派系之一。由贊成《伦 敦海军裁军条约》的海军军官组成,故名。主要成员有山梨胜之进、掘悌吉、” 左近司政三和寺岛健等人,多为海军省要员。认为决定国防兵力的权力在政 府,制定军备应优先考虑外交和财政情况;主张在《伦敦海军裁军条约》范 围内,通过提高舰只的作战能力来加强海军。与*舰队派形成尖锐的对立。* 大角岑生任海军大臣时,其成员均被编入预备役。 卵石(shingle)1944 年 1 月盟军对义大利安齐奥(anzio)的两栖进攻 行动的代号。参见“安齐奥之战”。 邹韬奋(1895—1944)中国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原名恩润。上 海圣约翰大学毕业。曾在上海主编《教育与职业》月刊、《生活》周刊。九·一 八事变后,反对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1932 年淞沪会战时,为第十九路军抗 日徵募军需品和慰劳品,并创设生活伤兵医院,救护抗敌将士。同年 7 月创 办生活书店。1933 年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任执行委员。同年 7 月被迫 流亡国外,週游欧美,并至苏联参观。1935 年 9 月回国。参加中国共产党领 导的抗日救亡运动。在上海、香港主编《大众生活》周刊、《永生》周刊、 《生活日报》和《生活日报星期刊》,并任上海各界和*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 执行委员。1936 年 11 月,与沈钧儒等一起被国民政府逮捕,为“七君子” 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获释。在上海、汉口、重庆主编《抗战》、《全民抗 战》等刊物。1938 年起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皖南事变后,被迫流亡香港, 復刊《大众生活》。日军陷香港后,转赴广东。1942 年到苏北解放区。1944 年 7 月 24 日在上海病逝。后被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 饭田祥二郎(?—1980)日本将领。1938 年 1 月任华北方面军第一军 参谋长,授少将衔。同年 11 月任饭田支队长,次年 1 月该支队改编为台湾混 成旅团,任旅团长,参加 1939 年 2—4 月攻占海南岛的作战。1940 年 6 月升 任近卫师团长,投中将衔。1941 年 7 月任中国派遣军第二十五军司令官,9 月率部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北部。同年 11 月改任南方军第十五军司令宫。太平 洋战争爆发时进驻泰国,随后入侵缅甸。1912 年 3 月占领仰光,5 月到缅甸 中部曼德勒指挥作战。1945 年 7 月调任第三十军司令官,入关东军第三方面 军战斗序列,同年 8 月率部与苏军交战,直至关东军下令停战。 [丶] 亨里齐(siegfriedhenrici,1889—)德国将领。1907—1919 年在陆军 服役。二十年代在普鲁士保安部门和内政部供职。1935 年重新入伍。1939 年 6 月升为少将。翌年在西线任第十二军军长。1941 年晋升中将,在东线任 第四十三军军长。1942—1944 年 5 月在东线任第四集团军司令。1944 年 6 月—1945 年任第一装甲集团军司令。1945 年 3 月任防守柏林的西方集团军群 司令。1945 年 5 月 9 日被苏军俘获后囚禁。 亨里奥(plillippehenriot,1889—1944)法国合作主义分子。战前在 天主教学校任教,并为全国天主教联盟发言人。1940 年法国败降后追随贝 当,支持维希政府,宣扬法德合作,常在维希政府电台发表演说。后加入* 维希民警,镇压抵抗运动。1944 年 2 月任维希政府新闻和宣传国务秘书和全 国广播协会主席。因在电台和报刊上大肆攻击格里埃尔(gliéres)地区游击 队,激起民愤,1944 年 6 月在巴黎被抵抗战士击毙。 亨茨盖(插rleshuntziger,1880—1941)法国将领。1900 年毕业于圣 西尔军校。1933 年获少将衔,1934—1938 年,任利凡特地区法军司令。1938 年出任最高军事委员会委员。次年 9 月任第二集团军司令。1940 年 6 月调任 第四集团军群司令。在西线战争中未能阻止德军前进。1940 年 6 月任停战谈 判代表团团长,代表法国签署《贡比涅停战协定》。同年 9 月出任维希政府 陆军国务秘书,同月又兼任陆军司令。后因飞机失事身亡。 亨利希·曼(heinrichmann,1871—1950)德国作家。*托马斯·曼之 兄。犹太人。进入文坛后,其作品锋芒常指向德意志帝国专制制度和社会不 平等。1930 年任普鲁士文学研究院院长。1933 年纳粹党执政后被免职并流亡 巴黎。通过小说和政论文章秤击纳粹主义和法西斯统治。后移居美国。着有 歷史小说《亨利四世》等。 亨德森机场(hendersonfield)美军对瓜达尔卡纳尔岛机场的称唿。1942 年 6 月,日军派兵登上该岛修建。同年 8 月 7 日,美军登陆后迅速攻占,并 于 20 日派飞机停驻,改称此名,以纪念在中途岛海战中只身驾机沖向敌航空 母舰而殉职的美国海军少校亨德森(loftenr.henderson)。在*瓜达尔卡纳 尔岛争夺战中,日军多次企图夺取该机场均来得逞。 亨-111 式轰炸机  即“he—111 式轰炸机”。 库克  即“小库克”。 第244页 库珀(alfredduffcooper,1890—1954)英国新闻大臣(1940—1941)。 受教于伊顿公学和牛津大学。1913 年任职外交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曾在近 卫步兵第一团服役。1924 年起当选为保守党下院议员,后在陆军部和财政部 任职。1935 年任陆军大臣。1937 年转任海军大臣,次年 10 月因反对*《慕尼 黑协定》辞职。1940 年 5 月出任邱吉尔内阁的新闻大臣。1941—1943 年任兰 开斯特公爵郡事务大臣,期间曾因远东局势恶化于 1941 年 12 月受命赴新加 坡,作为驻远东国务大臣提出过有关新加坡防务的报告。1943 年 11 月调任 驻自由法国的英国代表。1944—1947 年任驻法大使,任内努力弥合英法间的 分歧和法国的战后重建工作。1952 年受封子爵。着有多种传记,包括自传《老 人易忘》。 库雷(francoiscoulet,1906—)法国抵抗运动活动家。1935 年起活跃 于外交界。法国败降后,在伦敦参加抵抗运动。1941—1942 年任戴高乐办公 室主任,后又奉命指挥在英国的自由法国伞兵。1943 年科西嘉岛解放后,一 度在该地负责行政管理工作。1944 年 6 月被任命为诺曼第解放地区专员,代 表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抵制盟军的干预。同年 9 月起专辜负责与盟国的 联繫。战后继续在外交界供职。 库西宁(ottovilhelmovichkuusinen,1881—1964)芬兰共产党创始人。 1904 年参加芬兰社会党。1918 年芬兰革命时任芬兰革命政府教育部长。为芬 兰共产党的创建者和领导人。1921—1939 年任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1939 年 12 月苏芬战争爆发后,出任芬兰民主政府首脑,与苏联签订友好互助条 约。1940—1956 年担任卡累罗-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主 席。 库利克(Гpnгopnnnвahoвnчkyлnk,1890— 1950)苏联将领。1912 年入沙俄军队服役。1917 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 (布)。翌年参加红军。国内战争时任集团军炮兵主任。战后负责炮兵事务 和军工生产,两度出任红军军械部部长。1932 年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1939 年 1 月起任副国防人民委员兼军械总部部长。1940 年获苏联元帅衔。以保守 观点看待现代战争,怀疑大型机械化兵团的作用。苏德战争前期曾指挥集团 军作战受挫,1942 年 3 月降为少将。1944 年 1 月出任红军部队组建和补充总 部副部长。战后任军区副司令。1946 年退休。死后恢復苏联元帅衔。 库柏林(插rlesedwardcoughlin,1891—1979)美国神父。1916 年被 授为罗马天主教神父。1926 年起以无线电广播从事宗教和政治活动。新政初 期曾支持罗斯福政府,1935 年起转而抨击新政。同年组织全国社会正义同 盟。1936 年起编辑出版《社会正义》杂志。崇尚极权主义,倾慕纳粹运动, 进行反共反民主活动,支持基督教战线等法西斯团体,煽动孤立主义情绪, 反对美国政府援助英法对抗纳粹德国。1941 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趋于缄 默。1966 年从神父圣职中退休。 库切连科(hnkoдanАлekceeвnчkyчepehk o,1907—1976)苏联坦克设计师。1930 年毕业于哈尔科夫工程学院。在军 工厂任工程师,从事坦克研制工作。1939 年与*科什金、*莫罗佐夫一起研制 成*t-34 型坦克。苏德战争期间,在莫罗佐夫领导下对该型坦克进行了多次 改进。1942 年加入联共(布)党。1945 年获上校工程师衔。 库里申科(ГpnгopnnАknmoвnчkyлnщohko, 1903—1939)苏联空军军官。苏共党员。1937 年中国抗日战争开始后,受苏 联政府派遣,参加苏联空军志愿队来华援助中国抗战,任重轰炸机大队少校 大队长。多次参加空袭日军。1939 年 10 月 14 日驾机轰炸日军据点返航时, 因座机受损被迫降落在四川万县长江中,不幸牺牲。 库利埃尔(eugeniocuriel,1912—1945)义大利抵抗运动战士。三十 年代在帕多瓦大学任教,并参加反法西斯斗争。后与义大利共产党建立联繫, 在米兰进行地下活动,1939 年 7 月被捕入狱。大战期间,在狱中坚持进行反 对战争和墨索里尼独裁专制的宣传。1943 年巴多里奥执政后获释,在米兰出 版地下刊物和建立“青年阵线”组织,开展对德国占领军和*萨罗共和国的斗 争。1945 年 2 月被法西斯分子杀害。 库罗奇金(ПabeлАлekceeвnчkypoчknh,1900—) 苏联将领。十月革命时为赤卫队员,参加攻打冬宫。1918 年参军。1920 年加 入俄共(布)党。参加过国内战争。1982、1934 和 1940 年先后毕业于伏尤 芝军事学院、该院研究生班和总参军事学院。参加进军西乌克兰和苏芬战争。 1940 年起先后任集团军司令和外贝加尔军区司令。苏德战争初期任第二十集 团军司令(中将衔),参加斯摩棱斯克战役。后调往西北方面军,先后任第 十一、第三十四集团军和西北方面军司令,参加杰米扬斯克战役。1943 年晋 升上将。同年底任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副司令,参加*科尔孙-舍甫琴科夫斯基 战役。1944 年 4 月调任第六十集团军司令。率部参加利沃夫-桑多梅日、维 斯瓦河-奥得河、布拉格等战役。战后曾任驻德苏军副总司令、伏龙芝军事学 院院长等职。1959 年获大将衔。着有《我们的光荣军队》、《伟大卫国战争 史上的根本问题》。 库图佐夫(kyt3oв)苏军实施*奥廖尔战役的计划代号。其意图 是:从北、东、南三个方向同时向盘踞奥廖尔(opeл)的德军集团发起进攻, 粉碎敌军并清除其战略据点。 第245页 库班空战  *高加索会战苏军反攻阶段发生的大规模空战。1943 年苏德 在库班地区若干地域上空数次进行空战(4 月 29 日至 5 月 10 日;5 月 25 日 至 6 月 7 日),每次交战都持续数小时,双方都有 30—50 架乃至更多的飞机 参战。在歷时约 2 个月的战斗中,苏军共出动飞机 3.5 万架次;德军共损失 1100 架飞机,其中 800 架在空战中被击落。经此空战,苏军夺得了苏德战场 南翼的制空权。 库隆德尔(robertcoulondre,1885—1959)法国外交官。1936、1938 年先后任驻苏大使、驻德大使,推行亲德政策。1939 年,建议加速莫斯科英、 法、苏三国谈判。《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后,于同年 8 月 25、26 两日, 连续会见希特勒,递交达拉第乞求和平的信件,并支持墨索里尼调停的倡议, 9 月 3 日奉命向德宣战。5 日,回国。1940 年出任驻瑞士大使。战后继续在 外交界供职。 库尔恰托夫(nгoьВльeвnчkypчatoв,1902 或 1903—1960)苏联核物理学家。1923 年毕业于克里米亚大学物理数学系。 1925 年起在列宁格勒物理技术研究所等单位工作。1933 年开始研究原子核物 理学。翌年发现中子冲击所引起的核反应分裂。1935 年发现人工放射性同位 素的原子核同质异能现象。1939 年发表关于链式核反应的研究成果,翌年发 表关于铀的自由裂变的报告。苏德战争爆发后,曾一度停止核的研究。1943 年领导建立有关原子问题的研究所(即后来的原子能研究所,196q 年起以他 的名字命名),同年当选为苏联科学院院士。1944 年领导建立回旋加速器。 战后研制出苏联的原子弹(1949 年)和世界第一颗氢弹(1953 年),并致力 于和平利用原子能的事业,1948 年加入联共(布)党。着有《原子核裂变》、 《重核子分裂》、《原子核同质异能性》等。 库拉湾海战  *中索罗门群岛战役中的一次海战。1943 年 7 月 2 日美军 在新乔治亚岛大举登陆后,日第八方面军用驱逐舰载运援军加强在克伦班哥 拉(kolomban-gara)岛以北 6 英里的韦拉(ve)湾驻军。7 月 5 日夜, 秋山海军少将率 10 艘驱逐舰运送 4000 名日军,在库拉湾(kgulf)与安 斯沃思(w.l.ainsworth)所率美特遣舰队(3 艘巡洋舰、4 艘驱逐舰)遭遇。 双方展开夜战,至 6 日凌晨。日沉 2 艘驱逐舰,美沉 1 艘巡洋舰。日军仅有 900 人在韦拉登陆。 库兹涅佐夫  1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库兹涅佐夫(Влhnn вahoвnчky3heцoв,1894—1964)。苏联将领。第一次世界 大战时应徵入沙俄军队,1918 年参加红军。参加过国内战争。1928 年加入联 共(布)党。1936 年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歷侄步兵团、师和军长、集团 军司令。苏德战争初期先后指挥第三、第二十一和突击第一集团军(中将衔), 在西方方向进行艰苦防御,并参加莫斯科会战。1942 年 7 月—1943 年 12 月, 相继任第六十三和近卫第一集团军司令,参加史达林格勒会战和解放第聂伯 河左岸乌克兰地区。1943 年 5 月晋升上将。同年 12 月起任波罗的海沿岸第 一方面军副司令。参加白俄罗斯战役和波罗的海沿岸战役。1945 年 3 月起任 突击第三集团军司令。参加柏林战役。战后曾任军区司令。1960 年退役。2 费多尔·伊西多罗维奇·库兹涅佐夫(Фeдopдopoвnчk y3heцo,1898—1961)。苏联将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沙俄军队服 役,升至准尉。1918 年参加红军。参加过国内战争。1926 和 1930 年先后毕 业于伏太芝军事学院和该院首长进修班。1938 年加入联共(布)党。参加过 苏芬战争。后任波罗的海沿岸特别军区司令。1941 年 2 月获上将衔。苏德战 争初期为西北方面军司令,因败退于同年 7 月被解职。后復出,歷任第二十 一、第五十一、第六十一集团军司令和第二十八集团军参谋长(一度任中央 方面军司令),指挥所部参加莫斯科会战。1942 年任总参军事学院院长。翌 年 8 月—1944 年 2 月先后任沃尔霍夫和卡累利阿方面军副司令,参加过列宁 格勒-诺夫哥罗德战役。1945 年 2 月任乌拉尔军区司令。战争后期作用下降。 1948 年退役。3尼古拉·格拉西莫雄奇·库兹涅佐夫(hnkoлanГe pmoвnчky3heцoв,1902—1974)。苏联海军将领。1919 年参加红军。参加过国内战争。1925 年加入俄共(布)党。1926 和 1932 年 先后毕业于伏龙芝海军学校和海军学院。1934 年任巡洋舰长。1936 年秋出任 驻西班牙海军武官,同时领导苏联海军志愿军参加*西班牙内战。1937 年返 国后任太平洋舰队第一副司令。翌年晋升司令,获海军少将衔。1939 年当选 为联共(布)党中央委员。同年升任海军人民委员和海军总司令(至 1946 年),获海军上将衔,曾出席*英法苏莫斯科军事谈判。苏德战争期间指挥海 军作战,为统帅部大本营成员(1941.6—7)、总统帅部大本营成员(1941.7 —8)和最高统帅部大木营成员(1941 年 8 月至战争结束)。出席”雅尔达 会议和*波茨但会议,战后曾被控告向盟军泄密而被降衔海军少将,调任远东 部队副司令。后復任海军部长和海军总司令。1955 年获海军元帅衔。翌年退 役。着有《前夜》、《海军的战斗警报》等回忆录。4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库 兹涅佐夫(hnkoлannвahoвnчky3heцoв,1911— 1944)。苏联侦察员,1938 年毕业于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工业学院。后为工程 师。精通德语,并懂波兰语和乌克兰语。1942 年加入联共(布)党,同年 8 月志愿赴乌克兰游击队作战。曾化装成德军军官,完成多项侦察和破坏任务, 俘获和消灭多名法西斯官员和将领,获取许多重要情报。1944 年 3 月 9 日在 执行任务时牺牲。同年 11 月被追授苏联英雄称号。 第246页 库尔斯克会战  苏德战争中期的大规模战略性战役。史达林格勒会战 后,苏德战场出现转折。为了夺回开始丧失的战略主动权,希特勒于 1943 年 4 月 15 日发布第六号作战命令,决定在苏德战线的库尔斯克突出部发动夏 季攻势,代号为*堡垒。计划从南、北两翼向该突出部的根部实施向心突击, 围歼当面苏军。为此德军集中了*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的 50 个师 (后增至 100 个师),计 90 余万人,1 万门火炮和迫击炮,2700 辆坦克和自 行火炮,2000 多架作战飞机,并首次大量使用新型的“虎”式和“豹”式坦 克、“斐迪南”式自行火炮。苏军在这一地域原来打算乘胜进攻,当侦悉德 军企图之后改变计划,决定先以优势兵力进行防御,消耗德军突击力量后再 转入进攻。苏军进攻计划的代号为*库图佐夫和*鲁勉采夫统帅。茹军为此部 署了*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计 133 万人,1.9 万门火炮和迫击炮, 3400 辆坦克和自行火炮,2100 多架作战飞机。此外,作为大木营战略预备队 的草原方面军在该地域后方展开,西方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在北侧待 机。会战在 1943 年夏开始,分为德军进攻阶段(北翼为 7 月 5—12 日,南翼 为 7 月 5—23 日)和苏军进攻阶段(北翼为 7 月 12 日—8 月 18 日,南翼为 8 月 3—23 日)。7 月 12 日,双方在南翼发生大战中规模最大的*普罗霍罗夫 卡坦克战。同日,北翼苏军开始反攻,西方方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和中央 方面军 3 路对奥廖尔(opeл)实施突击。8 月 3 日,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草原 方面军也在南翼投入反攻,8 月 5 日,北、南两翼苏军分别解放奥廖尔和别 尔哥罗德(Бeгopoд)。当晚,莫斯科为庆祝这一胜利首次鸣放礼炮。 8 月 23 日,苏军解放哈尔科夫。会战至此结束。在持续 50 天的会战中,双 方逐次投入的兵力和兵器共计:400 余万人,6.9 万余门火炮和迫击炮,1.3 万余辆坦克和自行火炮,1.2 万余架作战飞机。*德军一九四三年夏季攻势彻 底破产,损失 30 个精锐师,计 50 余万人,坦克 1500 辆,飞机 3700 架,火 炮 3000 门。此战标志苏德战场上战略性转折的最终完成,德军被迫完全转入 战略防御,苏军巩固了战略主动权,为尔后展开战略总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库尔斯克防御战役  苏德战争中期宁军进行的防御战役。为*库尔斯克 会战的德军进攻阶段,1943 年 7 月 5—23 日实施。经苏军总参谋部 1987 年 审定,列为苏联卫国战争中的 51 个战略性战役之一。 庇隆(juandomingoper6n,1895—1974)阿根廷军事独裁者。军人出身。 曾任驻智利武官。1939 年在义大利军队中服役,并在法、德、西班牙等国考 察军事。1941 年回国,参与建立联合军官团,力图在本国建立军人专政,1943 年参加发动政变后,歷汪劳工部长、陆军部长、副总统等职,逐渐掌握军政 大权。同情轴心国,促成阿根廷採取敌视民主国家并和其他拉美国家相对抗 的立场。1945 年 3 月阿根廷向轴心国宣战后,被迫辞职,战后于 1946 年出 任总统。 庇护十二世(piusxii,1876—1958)罗马教皇(1939—1958)。原名 尤金尼奥·帕切利(eugeniopacelli)。1899 年受神职,先后在慕尼黑及柏 林任教廷大使,1929 年起任枢机主教。1930 年任梵蒂冈国务卿,1933 年希 特勒上台后,代表教皇与纳粹德国签订宗教协议。1939 年被推举为教皇。大 战期间,空谈和平,对德意日的战争罪行没有作过口头或书面的谴责,曾遭 到世界舆论的指责。战争末期开始与庇护十二世美国总统接触,派私人代表 互访。战唇採取亲西方立场。 庐山谈话会  1937 年 7 月 9 日起蒋介石、汪精卫以中国国民党中央政 治会议名义在庐山召开各界人士谈话会,听取对抗日救国的意见。7 月 17 日, 蒋介石发表谈话,“希望由和平外交方法”解决芦沟桥事变,但也提出了不 得侵害中国主权与领土完整,不改变冀察行政组织、不撤换中央政府所派地 方官吏、第二十九军现在所驻地区不受任何约束等四项最低限度要求。表示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 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宣布了国民党准备抗战自工的方针。 辛克莱(areliibaldhenrymacdonaldsinlr,1890—1970)英国空军 大臣(1940—1945)。毕业于伊顿公学和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参加过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9—1922 年任邱吉尔的私人秘书。1922 年当选为自由党 下院议员。1931 年任国民内阁的苏格兰事务大臣,翌年 9 月因反对帝国特惠 制而辞职,1935 年成为正在分裂和萎缩中的自由党下院领袖,在对外政策上 与邱吉尔的看法相近,1940 年 5 月支持邱吉尔组阁,并应邀任空军大臣,任 内热衷于战略轰炸,1945 年竞选失败,去职,1950 年为终身贵族,不久进入 上院。 辛普森(williamhoodsimpson,1888—1980)美国将领。毕业于西点军 校。参加过入侵墨西哥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美陆军参谋部供职。1940 年 8 月任团长,次年 10 月任第三十三师师长,1942 年 9 月任第十二军军长, 获少将衔。1943 年 10 月升任第四集团军司令,1944 年 5 月赴英,同年秋调 任新组建的*美国第九集团军司令,晋升中将,10 月指挥该集团军登陆法国, 并赴亚琛地区作战,后又参加攻入德境的战斗,先后参加阿登战役、鲁尔战 役等重大战役。1945 年 4 月攻占马格德堡和维膝贝格等城镇,进抵易北河畔。 战后一度任第二集团军司令,不久即因健康原因退役。 第247页 怀特(williamallenwhite,1868—1944)美国新闻记者和作家。共和 党人。早年在堪萨斯大学求学,后从事新闻工作,担任过多种报刊编辑和记 者。1923 年获普立兹奖。1933 年任《纽约时报》驻莫斯科记者,为罗斯福总 统的私人顾问之一。1939 年 9 月,发起成立民间组织“通过修订中立法以争 取和平的超党派委员会”(简称*怀特委员会),并任主席,反对孤立主义。 1940 年 5 月组织*援助盟国以保卫美国委员会,仍任主席,在宣传推动民众 接受选徵兵役法、以驱逐舰交换英国基地协定及《租借法案》等方面,都起 了积极作用。后任美国巴勒斯坦委员会和国防工业中黑人委员会委员等职。 着有《柯立芝传》等。 怀南特(johngilbertwinant,1889—1947)美国外交官。共和党人。 普林斯顿大学毕业。二、三十年代曾两度担任新罕布夏州州长,1939 年发 起组织社会保险局并任主席。1939—1941 年汪国际劳工协会理事。1941— 1946 年任驻英大使,极力协调美英盟国关系,促使英国政府干 1941 年 9 月 以白皮书担保美国所供租借物资不予出口。1942 年 5 月,曾在伦敦与苏联外 长莫洛托夫就开闢*第二战场率宜进行商谈。1943 年成为“欧洲谘询委员会” 成员,参与制订战后管制德国的政策。着有《格罗夫纳广场来信》。 怀特委员会(whitmittees)美国民间反*孤立主义组织。1939 年 9 月成立,始称“通过修订中立法以争取和平的超党派委员会”,由*怀特任主 席,故名。1939 年底曾解散。次年 5 月再度组建,改名为“援助盟国保卫美 国委员会”,仍由怀特任主席。该委员会成为民间最大的反孤立主义的全国 性组织,并拥有“为自由而战斗委员会”等一批派生组织。在引导民众摆脱 孤立主义思潮,推动国会撤销军火禁运,援助欧洲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等 方面具有一定的影响。 怀特备忘录(white′smemorandum)1941 年 11 月由美国财政部官员怀 特(harrydexterwbite,1892—1898)就美日谈判问题所起草的一份文件。 其要点为,美国向日本建议缔结为期 20 年的互不侵犯条约;日本在同美国签 订该条约和其他优惠贸易、信贷诸项协定时,应相应从中国和印度支那撤军; 务必保证中国的独立地位;日本还应将其生产的战争物资出售给美国等。该 备忘录由财政部长摩根索提交总统罗斯福和国务卿赫尔,经国务院和参谋长 联席会议商讨修改,删除某些不切实际的内容,成为同年 11 月 26 日赫尔向 日本代表野村吉三郎和来栖三郎提出的十点建议的基础。 忻口战役  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在晋北抗击日军的防御战役,为*太 原会战的主要战役。忻口右托五台山,左倚云中山,为太原北面屏障。1937 年 10 月初,日军突破晋北长城防线后,开始南下进攻太原的作战。中国*第 二战区确定在忻口地区集中兵力乘南犯日军立足未稳加以歼灭,所属部队编 为右集团军(朱德指挥,含八路军及 3 个国民党师)、中央集团军(4 个军 另 1 个旅,卫立煌指挥)、左集团军(3 个师,杨爱源指挥)、预备集团军 (3 个军,傅作义指挥)。10 月 13 日,日军由板垣征四郎指挥,以混成第十 五旅团和堤支队为右翼、第五师团为左翼,开始勐攻忻口之北中央集团军的 南怀化阵地,经激战付出千余人伤亡后于 14 日占领南怀化。卫立煌于当晚至 忻口督战,调整部署组织反击。16 日中、日两军激战 1 昼夜,双方均伤亡数 千人,中国第九军军长*郝梦麟、师长刘家麒、旅长郑廷珍殉国,占据南怀化 以南的日军被歼。在此期间,八路军向进攻沂口之日军两翼及后方连续出击, 切断其交通线,并实施*阳明堡奇袭,击毁敌机 24 架。进攻忻口之日军一度 陷入困境。但 10 月底*娘子关战役失利,晋东战局急转直下,第二战区指挥 决心动摇。11 月 1 日,阎锡山下令弃守忻口。次日夜,中国军队全线后撤太 原。3 日,日军飞机侦察发现后,重新组织兵力进击太原。 闲院宫载仁(1865—1945)日本皇族,将领。伏见宫邦家亲王的第十六 子。1882 年起留学法国军校。长期在日本陆军中任职。曾参加中日甲午战争、 日俄战争,1912 年升为大将。1916 年负责策划暗杀张作霖和侵略中国东北。 1919 年晋升元帅。在 1931—1940 年任参谋总长,掌握指挥大权,对日本发 动侵华战争负有重要责任。晚年仍在天皇裕仁近侧操纵军务。后病死。 汪雅臣(1911—1941)中国将领。别名双龙。原为东北军士兵。九·一 八事变后组织反日双龙队、反满抗日救国义勇军,转战黑龙江五常县一带深 山密林。1935 年率部参加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 年起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八军军长、东北抗日联军第十军军长,开闢五常抗 日游击区。曾率部打败日军沖河森林警备队和沙河子日军守备队,并攻入敌 重镇五常县山河屯,消灭了日军守备队,缴获大批军用物资,成为东北民众 传奇式的抗日英雄,1941 年 1 月,在五常县蛤拉河子山区被日伪军包围,激 战中受伤被俘,在贾家沟壮烈牺牲。 汪精卫(1883—1944)汉奸。名兆铭,字季新。早年留学日本。1905 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25 年任广州国民政府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1927 年在武汉发动七·一五政变。九·一八事变后,协同蒋介石推行“攘外必先 安内”政策,主张对日妥协。抗日战争爆发后,曾任国民党副总裁、中央政 洽委员会主席、国防最高会者副主席、国民参政会议长,宣扬民族失败主义, 反对国共合作,与日本侵略者秘密勾结,开展所谓“和平运动”,1938 年 12 月 18 日逃离重庆,29 日在汪精卫河内发表“艷电”,公开叛国投敌,1939 年 8 月在上海召开国民党伪“六大”,任汪伪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 12 月 30 日与日本政府签订卖国协定《日支新关系调整要纲》。1940 年 3 月 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先后任国府代理主席、主席,中央政治会议主席, 中央政洽委员会主席,国防最高会议主席,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签订*《日汪 基本关系条约》,出卖国家领土主权。在沦陷区内建立伪军和特工队伍,发 动“新国民运动”和“清乡”运动,为日本侵华战争效劳。1944 年病死于日 本名古屋。 第248页 汪哈默尔  1洛拉德·汪哈默尔(gerardvanhamel,1911—1944)。荷 兰外交官。1940 年德军入侵荷兰后,投身抵抗运动,后被捕牺牲。2洛特威 克·汪哈默尔(lodewijckvanhamel,1915—1941)。荷兰海军军官。格拉德 之弟。参加 1940 年 5 月抗击德军的战斗,敦刻尔克撤退时表现突出。后参加 抵抗运动,1940 年 8 月空投返回本土,致力于地下组织的建立。翌年 6 月被 捕牺牲。 汪湖会议(wannseekonferenz)亦泽“江西湖会议”或“万湖会议”。 纳粹德国制定灭绝犹太人计划的会议。1941 年 7 月 31 日,戈林奉希特勒之 命,指示海德里希制订灭绝犹太人的计划(*最后解决)。1942 年 1 月 20 日 海德里希在柏林近郊汪湖召开会议,共 15 人出席,其中包括内政部、司法部、 四年计划办公室和波兰总督府的国务秘书,东方部、外交部、总理府和中央 保安局的重要官员。会议发布了《汪湖会议备忘录》,通过了以屠杀为主要 手段的最后解决犹太人的计划。 江西湖会议  即“汪湖会议”。 汪伪国民政府  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占领区扶植的汉奸中央政权。全称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1940 年 3 月 30 日在南京成立。汪精卫任主席兼行 政院院长,陈公博、温宗尧、梁鸿志、王揖唐等分任立法、司法、监察、考 试院院长,周佛海任财政部长兼警政部长。1940 年 11 月,与日本签订*《日 汪基本关系条约》,承认“满洲国”,承认日本有权对中国实行军事、政治、 经济、文化的全面控制。拼凑伪军,扩充警察、特务,发展汉奸武装力量, 加强法西斯统治。1941 年春配合日军在苏、浙、皖等地开展“清乡”运动。 同时发动*东亚联盟运动、*新国民运动,鼓吹“和平、反共、救国”,进行 法西斯欺骗宣传和推行奴化教育。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3 年初发表对英美 宣战文告,并以“确立战时体制”为名,全面控制战略物资,以供应日军给 养。1944 年 11 月汪精卫死后,陈公搏任代理主席、周佛海任代理行政院长。 1945 年 8 月日本投降后,宣告解散。 汪伪国民党六大  汪精卫投日后举行的非法的中国国民党第六次代表 大会。1939 年 8 月 28 日,在上海极司非尔路*七十六号(今万航渡路 435 号) 特工总部礼堂秘密举行。出席“代表”240 余人。通过《整理党务案》,改 总裁制为主席制,汪精卫任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还通过《修正中国国民党 政纲案》、《决定以反共为基本政策案》、《根本调整中日关系并尽速恢復 邦交案》和大会宣言,提出一整套“和平、反共、建国”的反动纲领。会议 仅开一天,但为制造假象,声称开了三天才结束。 汪精卫-东条东京会谈  汪精卫为准备缔结日汪同盟条约而访问东京 同东条的会谈。1943 年 9 月 20 日,日本大本营、政府联席会议拟订了《日 本国同中华民国问同盟条约》草案。为了传达此条约草案以及日本对重庆开 展“政治工作”的意向,日本政府“邀请”汪精卫访问日本。9 月 22 日,汪 精卫偕同汪伪立法院长陈公博秘密抵达东京。先后朝见日本天皇裕仁,同日 本首相、外务、海军和大东亚各大臣就拟订日汪同盟条约和开展对国民政府 “政治工作”进行了会谈,迅即按日方草案达成协议。23 日,汪精卫一行返 回南京。10 月 30 日,在南京正式签订了“日汪同盟条约”。 汪伪国民党六届-中全会  *汪伪国民党六大的非法中央全会。1939 年 9 月 5 日在上海召开。出席和列席的伪中央执监委员 59 人,正式成立中央党 部。陈公博、周佛海、梅思平、林柏生、丁默邨、陶希圣、高宗武、焦莹等 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陈壁君、顾忠琛、褚民谊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常 务委员。褚民谊任秘书厅秘书长,梅思平任组织部长,陶希圣任宣传部长, 丁默邨任社会部长,周佛海任财务委员会兼特务委员会主任。 沙千里(1901—1982)中国法学家、经济学家。九·一八事变后,参与 发起组织上海市职业界救国会、上海市各界救国联合会、*全国各界救国联合 会。1936 年 11 月,因参加抗日救亡活动与沈钓儒等被国民政府逮捕入狱, 为“七君子”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获释,在上海、武汉、重庆继续进行抗 日救亡活动。1938 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皖南事变后,任《新华日报》法律顾 问,并和沈钧儒等开办律师事务所,以律师身份为遭受国民党顽周派迫害的 进步人士辩护。1943 年参与组织中国经济事业协进会,团结工商界人士共同 抗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歷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兼副秘书长、地方工业部部长。 沙巴林(Алekcahдpпoвnцшa6aлnh,1914 —1982)苏联军人。1936 年入海军。参加过苏芬战争。1941 年为海军准尉。 苏德战争期间,先后在北方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任鱼雷挺长、小队长和中队 长。1943 年加入联共(布)党。率所部共击沉敌舰、船 37 艘,并多次成功 地进行侦察和登陆作战。1944 年两次获苏联英雄称号。战后曾任北方舰队副 参谋长和伏龙芝海军学校副校长等职。1969 年获海军少将衔。1975 年退役。 沙里埃(julesgéraudsaliège,1870—1956)法国土鲁斯主教。1928 年 始任。法国败降后,不满德国占领军的暴行,于 1942 年 8 月发表公开信,谴 责占领当局和维希政府残害无辜人民,在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1943 年秋开 始和抵抗组织建立联繫,秘密协助抵抗战士的活动。1944 年 6 月被捕,后因 病获释。战后于 1946 年升为枢机主教。 第249页 沙罗欣(mnxanлhnkoлaeвnчШapoxnh,1898— 1974)苏联将领。1917 年 2 月应徵服役。同年 11 月加入赤卫军。1918 年转 入红军。参加过国内战争。1920 年加入俄共(布)党。1936 和 1939 年先后 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和总参军事学院。苏德战争开始时为少将。先后任总 参作战部副部长、副总参谋长、突击第三集团军和西北方面军沃尔霍夫方面 军参谋长。1943 年 8 月出任第三十七集团军司令,参加解放第聂伯河左岸乌 克兰地区的作战。翌年 10 月调任第五十七集团军司令,参加布达佩斯、巴拉 顿湖和维也纳等战役。1945 年晋升上将。战后在总参谋部和国防部任职。1960 年退役。着有《通向巴拉顿湖之路》(合着)。 沙胡林(АлekcennвahoвnчШaxypn,1904— 1975)苏联航空工业人民委员(1910—1946)。早年当工人。1925 年加入俄 共(布)党。1932 年毕业于莫斯科经济工程学院。次年进茹科夫斯基空军学 院工作。1934 年参加红军。1938 年起先后任雅罗斯拉夫尔和高尔基州州党委 第一书记。翌年当选为党中央委员。1940 年起任航空工业人民委员。苏德战 争期间,组织所属企业东迁和批量生产新型战斗机。1944 年获上将工程师 衔。战后任航空工业部副部长、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副主席。1959 年退休。 着有《伟大卫国战争前夕和战时的航空工业》。 沙赫特(hjalmarhortacegreeleysehacht,1877—1970)德国国家银行 总裁(1923—1930,1933—1939)、经济部长(1934—1937)、军事经济全 权总办(1935—1937)和不管部长(1937—1943)。生于丹麦。早年曾在基 尔大学和慕尼黑大学攻读医学和政治学,并在柏林大学获经济学博士衔。后 经营银行。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经济部任职。1923 年 12 月出任国家银行总 裁。整顿德国金融,被誉为“财经奇才”。1930 年 3 月因反对“杨格计划” 而辞职。不久,参与组织*哈尔沙赫特茨堡阵线,积极支持希特勒上台。1933 年纳粹党执政后重新出任国家银行总裁。利用银行储备,创立和发行*梅福 票,为德国扩军筹措资金。1934 年 8 月兼任经济部长。1935 年 5 月又兼任* 军事经济全权总办。起草工业动员以及国防军与战时工业相结合的详细计 划,策划和推行储备战略原料和控制外汇的制度,对纳粹德国早期扩军备战 和组织战争经济起了重大作用。后因与掌管*四年计划的戈林发生矛盾,并同 希特勒意见相左,于 1937 年 11 月辞去经济部长和军事经济全权总办职务, 但仍留任国家银行总裁,并出任不管部长。1944 年 7 月 23 日因涉嫌参加反 希特勒密谋被捕,囚于集中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曾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 受审。1946 年被宣判无罪释放。随后,根据整肃纳粹分子的法律在德国法庭 受审,判刑 8 年,但不久在上诉中又被宣判无罪,1948 年 9 月 2 日释放。1953 年起在杜塞道夫经营银行。着有《“老奇才”的自白》等。 沙米战役  美军在纽几内亚的一次进攻战役。沙米(sarmi)为新几内 亚西北港口城市。日本从中国战场调遣第三十六师团占驻该地。1944 年 5 月 17 日,美军开始在瓦克德(wakde)岛及其对岸的特莫(toem)、阿拉拉(arara) 附近登陆,此后用 2 个师的兵力自东向西逐步推进。日军遭到攻击溃退,6 月下旬收缩至沙米附近,陷入长期被围的困境。 沙尔勃鲁赫(ferdinandsauerbruch,1875—1951)德国医生。早年获 医学博士学位,后成为陆军外科医生,获中将衔,并任柏林仁慈医院院长。 1933 年秋参与组织约 960 名教授效忠希特勒的宣誓。后常为纳粹要人治病, 1940 年曾为希特勒作喉部摘瘤手术。大战后期与反希特勒密谋分子有接触, 曾受盖世太保传讯,但未被捕。战后被民主德国政府解除公职。 沙邦-戴尔马(jacques插ban-delmas,1915—)法国抵抗运动活动家。 毕业于巴黎大学法学院。曾当记者。1939 年入圣西尔军校受训。大战初期, 曾在马其诺防线作战,获准将衔。法国败降后在国内参加抵抗运动,追随戴 高乐,往返于英国和法国之间,极力扩大*自由法国在本土的影响。1943 年 任财政总稽核处副处长,1944 年初出任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驻本土军事代 表团的财政顾问。同年 6 月又任陆军总监。奉戴高乐之令,反对举行全国范 围的起义。后又执行法兰西临时政府和盟军指挥部的指示,力图拖延巴黎人 民发动起义。1945 年 10 月任临时政府新闻部秘书长。战后曾任国民议会议 长和总理。 沙利文兄弟(sullivanbrother)*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中阵亡的 5 位 美国海军士兵。乔治·托马斯·沙利文(georgethomassullivan,1913—1942)、 弗兰西斯·亨利·沙利文(francishenrysullivan,1916—1942)、约瑟夫·欧 仁妮·沙利文(josepheugenesul-livan,1919—1942)、麦迪逊·艾贝尔·沙 利文(ma-disonabelsullivan,1920—1942)和阿尔伯特·利奥·沙利文 (albertleosullivan,1922—1942)为沙利文家亲兄弟,均在海军服役,应 他们要求,被一起按排在朱诺号(juneau)巡洋舰服役。1942 年 9 月 15 日, 瓜达尔卡纳尔岛海战时,该舰破日潜艇鱼雷击中,沙利文 5 兄弟同时阵亡。 后美国海军部规定,凡父子、兄弟一律不准在同一条军舰上服役,以免出现 类似情况。 第250页 沙拉哥格鲁(sükrüsaraco lu,1887 或 1890—1953)土耳其总理(1942 —1946)。1918 年曾追随凯未尔(ke-maiatatürk,1881—1938)参加民族 解放运动。1923 年进入大国民议会。1938 年起沃外交部长。1939 年 9 月下 旬曾去莫斯科谈判,未果。后曾与法国、英国多次接触,1941 年在对美关系 中又取得进展,接受了美国的《租借法案》。1942 年出任总理,在苏德战争 中始终採取反对苏联、支持德国的立场。1946 年下野,此后继续从政。 沙波什尼科夫(БopncmnxanлoвnчШaпoшhnko в,1882—1945)苏联将领。1901 年入沙俄军队服役。1910 年毕业于总参谋 部军事学院。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升至上校团长。十月革命后加入红军, 参加国内战争。二十年代歷任红军第一副参谋长、参谋长和军区司令。1930 年加入联共(布)党。1932 年任伏龙芝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致力于总结国 内战争经验,发展苏联军事理论,培养军事干部。1935 年成为军事科学教授。 同年调任列宁格勒军区司令。1937 年 5 月起任总参谋长。1939 年当选为联共 (布)党中央候补委员。同年 8 月参加*英法苏莫斯科军事谈判。1940 年获 苏联元帅衔。同年 8 月调任副国防人民委员,负责领导工程兵和国防工程建 设。苏德战争爆发后,即被沙波什尼科夫派往面对德军主突方向的西方方面 军加强领导。同年 7 月 10 日成为总统帅部大本营成员,随即復任总参谋长。 8 月 8 日总统帅部改称最高统帅部,为其成员至 1945 年 2 月。战争初期直接 参与制定斯摩棱斯克、莫斯科等重大战役的准备与实施方案,成为史达林的 主要军事助手之一。1942 年 5 月復任副国防人民委员。次年 6 月调任总参军 事学院院长。着有《军队的大脑》(三卷)、《回忆录和军事科学论文》等。 沙恩霍斯特号战列舰(s插rnhorst)德国战列舰。1934 年 2 月开始建 造。1939 年 1 月起服役。以普鲁士将军沙恩霍斯特 (gerhardjohanndavidvons插rnhorst,1755—1813)之名命名。舰长 760 英尺,最大宽度 100 英尺,标准排水量 2.6 万吨,最大吃水深度 24 英尺 8 英寸,最高航速 29—31.5 节,续航力 1 万海里,装备 9 门 11 英寸火炮、12 门 5.9 英寸火炮和 14 门 4.1 英寸高射炮,另有鱼雷发射管 6 个和水上飞机 2 架,战时舰员 1900 人。战争初期常与*格奈森瑙号战列舰协同行动。1939 年 11 月,两舰在大西洋首次击沉英舰 1 艘。翌年 4—6 月参加挪威战役,击沉 英国光荣号航空母舰,本舰亦 3 次负伤。修復后,两舰 1941 年 1—3 月再度 驶入大西洋破袭英国航运,共击沉 22 艘船(约 11.5 万吨)。尔后锚泊于法 国沙恩霍斯特号战列舰布列斯特港,屡遭英机轰炸。1942 年 2 月,穿过多佛 尔海峡转移威廉港时坡击伤,翌年 1 月被派往挪威水域。参加破袭*盟国-苏 联护骯运输队。1943 年 6 月 26 日,在*北角海战中被击沉,舰员只有 36 人 生还。 沃(evelynwaugh,1903—1966)英国作家。就读并任职于牛津大学。 大战期间曾在英国皇家海军服役。1944 年供职子英国驻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 代表团,同时从事创作,先后出版《高举起伟大旗帜》和《旧地重游》两书, 谴责人类道德在战争中的沉沦。战后完成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歷史进程的三 部曲:《武装的人》、《军官和绅士》和《投降》。 沃克(waltonharriswalker,1889—1950)美国将领。1912 年毕业于西 点军校,参加过侵略墨西哥的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步兵及炮兵中任 教官。1937—1940 年在陆军参谋部作战计划处任职,1941 年获准将衔,次年 晋少将,任沙漠作战训练中心主任及美第四军军长。1944 年 7 月在*巴顿将 军指挥下,率美第二十军在法国北部登陆,后长驱直入德境作战。1945 年擢 升中将。1950 年率美集八集团军参加侵朝战争,同年 12 月因车祸死于朝鲜 战场。 沃森(edwinmartinwatson,1883—1945)美国将领,罗斯福军事秘书, 绰号“老爹”(pa)。1908 年毕业于西点军校。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并 随威尔逊总统出席凡尔赛会议。1933 年起担任罗斯福总统的军事助理。1939 —1945 年任罗斯福的军事秘书,获少将衔。负责安排接见事宜,协助处理日 常公务,曾随罗斯福出席开罗、德黑兰、雅尔达等一系列重大国际会议。2945 年雅尔达会议后,搭乘昆西号巡洋舰回国途中病逝。 沃尔夫(kariwolff,1900—1984)德国*党卫队将领。曾任黑森大公国 近卫团少尉。二十年代经营gg事务所,后在经济大危机期间破产。1931 年 加入纳粹党和党卫队。1936 年成为希姆莱的首席副官。1939 年任党卫队全国 领袖本部处处长。大战期间获党卫队副总指挥衔(相当于上将)。1943—1944 年指挥在义大利作战的德军。战争末期,曾在瑞士同美国中央情报局特使* 杜勒斯进行秘密会商,讨论义大利境内德军投降的条件。战后被捕。1949 年 获释。 沃利斯(barnesnevillewallis,1887—1979)英国航空工程师。早年 家境清苦,受完中等教育后即辍学求职于工厂和船坞,通过夜校课程和自学 成才。1913 年进入维克尔的车间从事飞艇的设计和建造。设计过 r—100 和 r —101 型飞艇。三十年代,转向飞机设计,设计出惠灵顿式轰炸机,该机种 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投入生产。此外,还设计了用于摧毁德国蒂尔匹茨 号战列舰和潜挺掩体的高穿透力特大型炸弹以及用于低空轰炸德国水坝的 “跳弹”(bouncingbomb)等。战后曾广泛涉猎于民用飞机、桥樑和天文望 远镜等的设计。 第251页 沃利斯基(ВactnmoфeeвnчВoльcknn,1897— 1946)苏联将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应徵入沙俄军队。1918 年加入俄共(布) 党,在莫斯科非常委员会工作。翌年加入红军,参加国内战争。1926 和 1930 年先后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和装甲坦克训练班,苏德战争初期任第二十一 集团军副司令(坦克兵少将衔),在西南方向作战。1942—1943 年,先后任 克里米亚和北高加索方面军主管坦克兵的副司令和机械化第四军(后为近卫 机械化第三军)军长,在克里米亚、北高加索和史达林格勒作战。1943 年 6 月起任装甲坦克和机械化兵副司令。1944 年晋升坦克兵上将。同年 8 月任近 卫坦克第五集团军司令,参加解放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和东普鲁士的战役。 沃罗诺夫(hnkoлanhnkoлaeвnчВophoв,1899 —1968)苏联将领。1918 年参军。翌年加入俄共(布)党。参加过国内战争。 1924和1930年先后毕业于高级炮兵指挥学校和伏龙芝军事学院。1936—1937 年参加西班牙内战,任共和国军队的军事顾问。1937—1940 年任苏军炮兵主 任,先后在诺门坎地区作战,参加对西白俄罗斯、西乌克兰、比萨拉比亚的 进军以及苏芬战争。1940—1941 年先后任总军械部副部长和国上防空军总部 部长。苏德战争爆发时为炮兵中将。1941 年 7 月出任副国防人民委员兼苏军 炮兵主任。1943 年 3 月起为武装力量炮兵司令。积极创建大规模的炮兵兵团 (炮兵师和军),研究和发展炮兵进攻和反坦克作战的理论和实践。多次作 为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的代表,被派赴列宁格勒、沃尔霍夫、西南、顿河、沃 罗涅日、布良斯克、西北、西方、加里宁、乌克兰第三和白俄罗斯第一等方 面军,参与计划、准备和领导实施各次重大战役。1944 年获炮兵主帅衔。战 后歷任炮兵科学院院长、炮兵指挥学院院长等职。着有《伟大卫国战争时期 的苏军炮兵》、《服兵役》等。 袄森-瓦特(robertalexanderwatson-watt,1892—1973)英国物理学 家。1912 年毕业于圣·安德鲁斯大学,此后致力于无线电波的研究工作。1935 年在主管国家物理实验室的无线电研究工作期间,研制成对飞机的无线电测 向测距仪,至年底已能测定相距 112 公里的飞机位置。后研制成世界上第一 个实用雷达系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不列颠立战中发挥巨大作用。 1942 年受封为爵士。战后歷任皇家气象学会、航空航海学会和专业文职人员 协会的主席以及无线电工程学会副主席,并获多种荣誉称号和勋章。着有《达 到目标的方法》和自传《通向胜利的三步》。 沃罗热伊金  1格里戈里·阿列克谢那维奇·沃罗热伊金(Гpnгo pnnАлekceeвnчВopoжenknh,1895—1974)。苏联 空军将领。1914 年应徵入沙俄军队。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 年加入红 军,参加国内战争。1927 年加入联共(布)党。1932 年调入空军。1931 年 毕业于茹科夫斯基空军学院。苏德战争开始时为空军少将。歷任中央方面军 空军司令、空军参谋长、突击航空兵群司令、最高统帅部大本营驻乌克兰第 三、第四方面军代表等。参加大卢基战役和库尔斯克会战,协调和指挥空军 反攻作战。1944 年获空军元帅衔。战后曾任空军集团军司令、空军学院系主 任等职。1959 年退役。2阿尔谢尼。瓦西里那维斋·沃罗热伊金(apcehn nbльeвnчbopoжenknh,1912—)。苏联军人。1931 年参 军。翌年加入联共(布)党。1937 和 1942 年先后毕业于军事航空学校和空 军学院。1939 年参加诺门坎地区的战斗,击落敌机 6 架。1939—1940 年参加 苏芬战争。苏德战争期间,先后任歼击航空兵大队长和副团长。完成 300 次 战斗出动,参加 90 多次空战,击落敌机 52 架。1944 年两次获苏联英雄称号。 战后曾任黑海舰队防空副司令等职。 1954 年晋空军少将。1957 年退役,着有《在库尔斯克弧形地带上空》、《基 辅的黎明》、《柏林在我们下面》等。 沃兹漫先斯基(hnkoлanАлekceeвnчВo3hece chnn,1903—1950)苏联战时经济领导人。1919 年加入俄共(布)党。 曾从事共青团和党的工作。1931 年毕业于红色教授学院经济系,此后长期从 事经济工作。1935 年起任列宁格勒市计划委员会主席,1938 年起任国家计划 委员会主席,1939 年任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同年当选为党中央委员。1941 年起为人民委员会第一副主席、政治局候补委员。工国战争时期任匡防委员 会委员,负责武器和弹药生产。主持制定 1941 年第三季度经济动员计划和 1941—1942 年战时经济计划,使国民经济转入战时轨道。1943 年起任解放地 区经济恢復委员会委员,同年被选为苏联科学院院士。1947 年起为党中央政 治局委员。战后致力于从理论上研究苏联的战时经济,并对组织社会主义生 产的理论和实践提出新见解。1949 年遭诬陷被解除职务。次年被逮捕和处 决。着有《伟大卫国战争时期的苏联战时经济》等。 沃尔霍夫方面军  苏联战略战役军团,1941 年 12 月,为统一指挥沃尔 霍夫(boлxob)河以东部队而组建。辖 4 个集团军。受命歼灭该河西岸德军 以打破敌人对列宁格勒的封锁,1942 年初实施*柳班战役,未能成功,遂于 4 月改编为战役集群,隶属列宁格勒方面军。同年 6 月重建,先后编入 6 个集 团军和 1 个空军集团军。1942—d43 年参加突破列宁格勒封锁的作战。1944 年成功地实施诺夫哥罗德-卢加战役。同年 2 月撤销,司令为麦列茨科夫。 第252页 沃罗涅日方面军  苏联战略战役军团,1942 年 7 月,为加强防守沃罗 涅日(bopoheж)地域部队的作战指挥,由*布良斯克方面军左翼部分部队组 建。初辖 3 个集团军、4 个坦克军和 1 个空军集团军。后曾陆续编入 12 个集 团军和 4 个坦克集团军。参加沃罗涅日-伏罗希洛夫格勒战役、史达林格勒会 战、哈尔科夫战役、库尔斯克会战以及强渡第聂伯河的作战,1943 年 10 月 改称*乌克兰第一方面军,歷任司令为戈利科夫(1942.7,1942.10— 1943.3)和瓦图京(1943.3—10)。 沃斯派特号战列舰(warspite)一译“厌战号”。英国战列舰。1915 年建成,1935—1937 年改装。排水量 3.1 万吨,最大航速 24 节。装有 8 门 15 英寸火炮,12 门 6 英寸火炮,8 门 4 英寸火饱和 4 架飞机。大战爆发后, 在大西洋担负护航。1940 年 4 月参加挪威纳尔维克之战。随即调往地中悔, 成为*英国地中海舰队司令安德鲁·布朗·坎宁安的旗舰,先后参加卡拉布里 亚海战和马塔潘角海战。1941 年 5 月,在克里特岛战役中被德国飞机炸伤。 修復后,1942 年至 1943 年上半年在印度洋活动。后调回地中海,支援盟军 对西西里和义大利的登陆战役,在萨莱诺登陆战中被炸伤。修復后调回英国* 本土舰队。1944 年参加诺曼第登陆战役。 沃罗涅日-卡斯托尔诺耶战役  苏德战争中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 1943 年 1 月 24 日至 2 月之日,由*沃罗涅日方面军及*布良斯克方面军左翼 实施。*奥斯特罗戈日斯克-罗索什战役后,德军第二集团军和匈牙利第三军 共 12 个师处于苏军南北夹击之中。苏军乘胜进攻,1 月 25 日解放沃罗涅日 (Вop0heж),28 日将德军 9 个师合围于卡斯托尔诺耶(kactophoe) 东南地区,但未能歼灭。2 月 2 日起,德军突围西退,苏军在追击中重创敌 人,共推进约 120 公里。 沃罗涅日-哈尔科夫进攻战役  苏德战争中期苏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 战役。1943 年 1 月 13 日—3 月 3 日实施。包括*奥斯特罗戈日斯克-罗索什战 役、*沃罗涅日-卡斯托尔诺耶战役以及*哈尔科夫战役中从 2 月 2 日至 3 月 3 日实施的进攻。经苏军总参谋部 1987 年审定,以此名列为苏联卫国战争中的 51 个战略性战役之一。 沃罗涅日-伏罗希洛夫格勒战役  苏德战争中期苏军进行的防御战 役。1942 年 6 月 28 日至 7 月 24 日,由布良斯克方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 西南方面军和南方方面军协同实施,*德军一九四二年夏季攻势把沃罗涅日 (bopo-heж)作为首先突击目标。7 月 2 日,德军突入苏军防御纵深,合 围部分苏军;苏军投入战略预备队与敌展开激战。7 月 6 日,德军占领沃罗 涅日城大部,并将突破正面扩大到 300 公里,构成对苏军迂迴包围态势,然 后向伏罗希洛夫格勒(bopoшnлoвгpaд)方向进击。苏军迅速退却。 至 7 月 24 日,德军共推进 150—400 公里,进抵顿河大弯曲部,对史达林格 勒构成威胁。 沂蒙山区反铁壁合围  鲁中抗日根据地军民 1941 年反击日伪军“扫 盪”的战役。1941 年 11 月 2 日,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烟俊六率日伪军 5 万余人对山东省沂水、蒙阴地区抗日根据地实行“铁壁合围”大“扫荡”。 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山东纵队及鲁中军区部队巧妙地跳出日军的“铁筒包围 阵”,转移至外线。随后,又针对日军的分区“清剿”,以一部兵力转入内 线进行分散的游击战,主力部队则在外线出击。12 月上旬日军被迫分路撤 退,八路军乘胜追击。至 12 月 28 日,共歼日伪军 2000 余人,保卫了沂蒙山 区抗日根据地。 沂蒙山区一九三九年反扫荡  鲁中抗日根据地军民反击日伪军“扫 盪”的战役。1939 年 6 月 1 日起,日军调集第五、第二十一、第三十二、第 一一四师团各一部和伪军共 2 万余人,採用长驱直入、分迸合击的战术,分 兵多路“扫荡”山东省中部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山东纵队避开日军 的合击,以分散的游击战,内外线配合,打击敌之交通线与薄弱点,至 7 月 14 日,共作战 20 余次,歼敌千亲人,粉碎了日军在山东的首次大规模“扫 盪”。 汾离公路战斗  1938 年八路军在山西省汾(阳)离(石)公路对日军 的 3 次伏击战。是年 9 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一部在罗荣桓指挥下,截击进 驻离石企图渡黄河进犯延安的日军第一○八师团,14 日,首次在汾阳县薛公 岭伏击日军,歼敌 200 余人,击毁汽车 20 辆。17 日,在离石县油坊坪再次 伏击日军,歼敌百亲人,击毁汽车 9 辆。20 日,在汾阳县王家池伏击从离石 撤退的日军,歼敌山口少将以下 800 余人。此战巩固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保卫了陕甘宁边区的安全。 泛美中立区(panamericanneutralityzone)即“泛美安全区”。 泛美安全区(panamericanneutralityzone)亦称”泛美中立区”。大 战爆发后,根据 1936 年布宜诺斯艾利斯和 1938 年利马美洲国家会议关于西 半球防御的精神,在美国策动下,美国、巴拿马等 21 个美洲国家于 1939 年 9 月 23 日至 10 月 3 日在巴拿马城召开外长会议,通过 16 项决议案,以维护 美洲的中立。其中第十四号决议,即根据罗斯福的倡导建立泛美安全区,其 范围包括加拿大及南大西洋沿岸周围 300—1000 英里的区域,不许有任何非 美洲的交战国的任何敌对行动,以此作为美洲国家中立和自卫措施。 第253页 沪西反日大罢工  1932 年*一·二八事变发生后,上海沪西地区 17 家 日本纱厂 4 万余工人为反对日本侵略军进攻上海而举行的反日大罢工。1 月 30 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组织沪西反日罢工委员会和义勇军、救护队、 运输队,封锁日厂,检查日货,积极支持第十九路军对日作战。罢工坚持两 月余,中华苏维埃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曾赠款万余元支援其斗争。 沈钧儒(1875—1963)中国爱国民主人士。字秉甫,号衡山。毕业于日 本东京私立法政大学。曾任上海法科大学教务长。九·一八事变后,支持第 十九路军淞沪抗战。1933 年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任法律委员,进行反 蒋抗日活动。1935 年底发起组织上海文化界救国会,任执行委员,发表宣言 支持一二·九学生运动。次年 5 月与宋庆龄、马相伯等领导成立*全国备界救 国联合会,任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同年 11 月与邹韬奋、李公朴等被国民政 府逮捕,为“七君子”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获释。1937 年 12 月在汉口组 织抗敌救亡总会,任主席。1938 年与邹韬奋创办《全民抗战》三日刊,并任 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1 年倡议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4 年任民盟中央 常委。抗战胜利后,任中国人民救国会主席,积极参加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主席。 沈雁冰(1896—1981)中国作家。原名德鸿,笔名茅盾。1916 年北京大 学预科毕业,1921 年先后参加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和中国共产党,1930 年参加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曾任执行书记。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武汉、长沙、九龙 等地,主编《文艺阵地》杂志及《立报》副刊《言林》等,进行抗日救亡运 动。1938 年 3 月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1939 年春到新疆学院任 教,并任新疆各族文化协会联合会主席,次年 5 月去延安参观,并在鲁迅文 艺学院讲学。后任国民政府文化工作委员会常委,1941 年皖南事变后去香 港,创办《笔读》杂志。日军占领香港后,转赴桂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后,曾任中国作协主席、文化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作品编为《茅盾文 集》。 渖阳审判  1956 年 6—7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军事法庭,在渖阳对关 押在华的重要日本战犯进行的审判。袁光任审判长,王之平任首席检查官, 在 6 月 9—19 日和 7 月 1—20 日的两个阶段审判中,先后对日本前第一一七 师团长铃木启久等 8 名战犯和“满洲国”总务长官武部六藏等 28 名战犯的战 争罪行进行了审讯,并对他们分别作出 12—20 年徒刑的判决。 完作战  日军制定的缅甸南部作战计划代号,1944 年 5 月日本第二十八 军制订以此为代号的计划,将驻防区分为持久作战地带、机动决战地带和反 击地带,并决定确保仁安羌和若开至伊洛瓦底江口的重要地区。8 月,在*乌 号作战已失败的情况下,日第二十八军调整部署,完成作战准备。1945 年 1 月 3 日,盟军在阿恰布(akyab,即今实兑)登陆,揭开此战序幕。日第二十 八军节节败退,4 月 20 日弃守仁安羌。5 月 2 日,仰光光復。该计划失败。 宋子文(1894—1971)中国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外交家,早年留学美国, 获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兼中央银行总裁、 行政院副院长。九·一八事变后多次发表演讲,揭露日本侵华罪行。1932 年 资助第十九路军淞沪抗战。一度代理行政院院长。支持蒋介石发动“剿共” 战争,筹措内战经费。1933 年与美国签订 5000 万美元的棉麦贷款,1936 年* 西安事变中,参加同张学良、杨虎城及中共代表周恩来的和平谈判。抗日战 争爆发后,作为蒋介石的私人代表,于 1940 年初往美国争取援助。1941 年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任外交部长。次年 1 月以中国政府代表身份到华盛顿签署* 《联合国家宣言》。6 月签订《中美租借协定》,得 6 亿美元借款。1944 年 12 月任代理行政院院长。1945 年 3 月率中国代表团到旧金山参加联合国成立 会议,当选为会议四主席之一。同年 6 月任行政院长。1946 年 8 月在莫斯科 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1949 年去法国,后长期寓居美国。 宋任穷(1909—)中国将领。192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二十八军 政委。1931 年参加长征,北上抗日。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 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参与指挥*七亘村伏击战和*黄崖底伏击战,重创日军 第二十师团。1938 年初率骑兵团挺进冀南。歷任东进纵队政委、冀南军区司 令员兼政委、中共冀南区委书记、冀南行署主任,领导军民开展反“扫荡”、 反“蚕食”斗争。1944 年任冀鲁豫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平原分局代理书记, 坚持平原游击战争,开展对日战略反攻。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三 副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渖阳军区第一政委、中共中央组织部 长。1955 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宋庆龄(1893—1981)*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和*保卫中国同盟领导人。早 年留学美国,毕业于卫斯理女子大学。1915 年与孙中山结婚。1926 年被选为 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九·一八事变后,坚决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和反 共军事“围剿”。1932 年 12 月,与鲁迅、蔡元培、杨杏佛等在上海发起组 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任全国执行委员会主席,保护和营救大批共产党员和 爱国民主人士。1934 年领衔签名发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中国人民对宋庆龄 日作战的基本纲领》。1935 年与何香凝等率先响应中共中央发表的《八一宣 言》。1936 年 5 月与沈钧儒、邹韬奋等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华全国各界救国 联合会,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抗日战争爆发后,于 1938 年 6 月在香港发起组织保卫中国同盟,致力于战时医药工作和儿童保育工作,为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输送大量医药器材。为千百万难民、儿童, 募集大量救济物资。并帮助白求恩等国际友人前往解放区,抗战胜利后,在 上海创办中国福利基金会,建国后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全国人大常 委会副委员长。1981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称号。 遗着编有《宋庆龄选集》。 第254页 宋美龄(1897—)蒋介石夫人。1917 年美国卫斯理女子大学毕业,获文 学博士学位。曾任国民政府立法委员。1936 年*西安亭变爆发后,力主和平 解决,并与宋子文等赴西安,同张学良、杨虎城谈判。抗日战争爆发后,任 中国航空委员会主席,邀请美国陈纳德航空队来华协助中国抗战。曾通过美 国教会向美国社会和海外侨胞募集救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发表对美广播, 谴责日本侵略暴行。1942 年随蒋介石出访印度,1943 年 11 月陪同蒋介石出 席开罗会议。1948 年赴美。1950 年回台湾。曾任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 团主席,1975 年蒋介石死后移居美国。1986 年重返台湾。 宋哲元(1885—1940)中国将领。字明轩。行伍出身。曾任国民革命军 第二集团军第四方面军总指挥兼陕西省政府主席。1930 年任第二十九军军 长,九·一八事变后,通电全国,主张抗战。次年 8 月任国民政府军委会北 平分会委员兼察哈尔省政府主席。1933 年任第三军团总指挥,参与指挥长城 抗战,于喜峰口获大捷。1935 年任平津卫戍司令兼北平(今北京)市市长、 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兼河北省政府主席,反对日军策划的“华北自治”运 动。同年授二级上将衔。1937 年芦沟桥事变爆发时,所部驻宛平官兵奋起抵 抗,拉开全国抗战序幕,后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一集团军总司令,率 部在冀鲁豫晋各地作战。曾参加徐州会战。病故于四川绵阳。后被国民政府 追赠为一级上将。 宋庄战斗  *冀中反五一大扫荡中八路军对日军的一次伏击战。1942 年 6 月 8 日晚,八路军 2 个连在民兵和游击队配合下,在深泽东北 15 里的未庄 设伏。次日上午 9 时许袭击日军冀渤特区司令宫权本旅团长率领的“战地参 观团、并抗击了从深泽、无极、定县、饶阳各地赶来增援的日军 2500 人,毙 伤权本旅团长以下 1200 余人。 宋子良工作  即“桐工作”。 [ ] 灵粮(manna)1944 年 10 月德军从希腊撤退时英军抢占希腊的行动代号, 是年 8 月底,由邱吉尔下令制定计划,要求在德军败退时立即进军希腊,以 先发制人行动来对付希腊人民解放军。10 月 4 日晨,英军一支突击队在帕特 雷(patras)登陆开始实施,至 16 日,英军主力和帕活德里欧流亡政府陆续 进入雅典。11 月中,德军已全部撤离,此行动取得成功。 尾崎秀实(1901—1944)日本中国问题评论家。1925 年东京帝国大学毕 业后入朝日新闻社工作,1928 年任《朝日新闻》驻上海分社特派员。期间对 马克思主义产生兴趣,与鲁迅、史沫特莱交谊。1930 年经史沫特莱介绍结识 *佐尔格,秘密从事反战工作。1932 年回国。1934 年 5 月与佐尔格再次联繫, 参加佐尔格领导的谍报活动。在此期间,经常发表有关中国问题的评论。1937 年 4 月参加*昭和研究会。19318 年 7 月退出朝日新闻社,任第一次近卫内阁 嘱託,经常出席由近卫智囊组成的“朝夕会”。次年任满铁调查部嘱託。在 日本发动“关特演”之时,通过佐尔格将日本决定南进的情报通告苏联,后 又提供日美谈判最后期限等一系列有价值的情报。1941 年 10 月 15 日被捕。 1943 年 9 月被判死刑,翌年 11 月 7 日在东京巢鸭监狱与佐尔格一起被处死。 着有《现代中国论》、《处于风暴中的中国》、《中国社会经济论》等。 张轸(1893—1981)中国将领。字翼三。早年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曾任国民政府军师长,1936 年授少将衔。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一一○师师 长。1938 年 3 月率部参加台儿庄战役。同年 5 月升任第十三军军长。1939 年授中将衔后,在日军进攻豫西时,因主战而被免职。1942 年 4 月出任*中 国远征军第六十六军军长,率部在缅北腊戎及曼德勒战区实行机动作战。因 战斗失利被撤职。后回河南,编训四个游击纵队。抗战胜利后,曾任第五绥 靖区司令官兼河南省政府主席、第十九兵团司令官。1949 年 5 月率部在湖口 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湖北省军区副司令员、河南省副省长。 张浩(1897—1942)中国将领。原名林育英,字祚培。1922 年加入中国 共产党。1924 年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曾任中共满洲省委代理书记。九·一 八事变后任全国总工会常委兼中华海员工会中共党团书记,开展抗日活动。 1933 年赴莫斯科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1935 年回国,带回《八一宣 言》,还带回密码,恢復了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的联繫,同年 12 月参加中共 瓦窑堡会议,传达了共产国际“七大”关于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精神。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共中央军委会委员,兼八胳军第一二九师政委。率部 东渡黄河,挺进大行山地区,执行开闢敌后战场的战略任务。1938 年初因病 回陕北,创办安吴堡职工大队和延安工人学校,培养职工运动干部。后被选 为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副书记。1940 年创办《中国工人》月刊,任主编, 号召广大工人为抗日民族解放事业而奋斗。在延安病逝。 张群(1889—1990)中国新政学系首领。字岳军。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 业。曾任军委会军政部次长、上海市长。九·一八事变后,执行蒋介石不抵 抗政策,曾与日本驻华大使川越茂频繁接触。1933 年 5 月参与签订*《塘沽 协定》,同年 7 月任湖北省政府主席。1935 年冬出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长,主 持对日外交,一味妥协退让。1937 年 2 月改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秘书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歷任军事委员会秘书长、行政院副院长兼军委会委员长重 庆行营主任、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长,参与国民党中枢大政方针的制订。1940 年任成都行营主任兼四川省政府主席。抗战胜利后,曾作为国民党代表和中 共进行谈判,并参加军事调停三人小组。后任行政院长、西南军政长官公署 长官。大陆解放前夕去台湾,曾任台湾当局“总统府”秘书长、国民党中央 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 第255页 张澜(1872—1955)中国爱国民主人士。字表方。早年留学日本,曾任 四川省省长、成都大学校长。抗日战争爆发后,被聘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纲领。1939 年 11 月与黄炎培等发起成立统一建 国同志会。1941 年该会改组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任主席。力主对外坚持抗 战,反对妥协,对内坚持团结,反对分裂。1944 年改任中国民主同盟主席, 倡议组织民主宪政促进会,提出争取民主团结,反对分裂内战的方针。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全国政协副主席。 张云逸(1892—1974)中国将领。原名运镒,又名胜之。广东陆军速成 学校毕业。192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 年同邓小平等在广西参加领导百色 起义。曾任红七军军长,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参谋长、红军总司令部作战 部部长。1934 年参加长征,北上抗日。抗日战争爆发后,受中共中央派遣, 往返于广州、香港等地向国民党上层军政人员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工 作。1938 年春任新四军参谋长兼第三支队司令员,率部进入皖南抗日前线。 次年 5 月兼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指挥,领导新四军第四、第五支队挺进皖东 敌后,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挫败日伪军的多次“扫荡、巩固和发展了谁 南抗日根据地。1941 年*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副军长兼第二师师长,领导 重建新四军军部并开展反“扫荡”、反“清乡”斗争,1943 年后兼任抗日军 政大学第八分校校长。抗战胜利后,曾任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山东军区司令 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广西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共中央监察委 员会副书记。1955 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张文彬(1910—1944)中国共产党南方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原名纯清。 1927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五军政委、红三军团保卫局长。参加长征。 后任毛泽东秘书。1936 年 8 月,携毛泽东给杨虎城的亲笔信前往西安,促成 西北军与工农红军达成停火协议。*西安事变发生后,参加以周恩来为首的四 人中共代表团,致力于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中共中央洛 川会议。以后歷任中共南方临时工委书记、广东省委书记、粤北省委书记、 南方工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1941 年香港沦陷后,曾组织营救困滞在香港的 民主人士和英、美等国际友人。1942 年到东江抗日游击根据地,成立广东军 政委员会和东江人民抗日游击纵队,统一领导广东的敌后武装斗争。同年 6 月因叛徒出卖被捕,后牺牲于江西泰和国民党监狱。 张发奎(1896—1980)中国将领。字向华。武昌第三陆军中学毕业。北 伐战争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第二方面军总指挥。九·一八事变后 曾赴欧美考察军事。1936 年授中将加上将衔。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三战区 右翼军息司令兼第八集团军总司令,率部驻守浦东、沪西一带,参加*淞沪会 战。1938 年任第九战区第二兵团司令,参加*武汉会战。同年 12 月起任第四 战区司令长官,负责两广军事,曾在粤北和广西崑仑关重创日军。1945 年 3 月改任第二方面军司令官,收復邕宁、龙州、凭祥等地。日本投降后,主持 华南战区受降事宜,旋出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广州行营主任,投二级上将衔。 1949 年初,任中国陆军总司令。同年 7 月赴香港定居。 张达志(1911—1992)中国将领。1929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十五 军团师政委,在陕北进行革命武装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二 ○师警备第六团政委,随军转战晋西北和冀中,开民抗日游击战争。1938 年 率部进入绥远,开闢大青山抗日根据地。歷任大青山骑兵支队政治部主任、 塞北军分区副政委、绥蒙军区副司令员兼政委。领导军民开展反“扫荡”斗 争,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抗战胜利后,曾任陕北军区司令员、第一野战军 第一军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公安部队司令员、兰州军区司令 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员。1955 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张自忠(1891—1940)中国将领。字荩忱。济南法政专门学校毕业。曾 任冯玉祥西北军学兵团长。1930 年 11 月任第二十九军第三十八师师长兼张 家口警备司令。1933 年率部参加长城抗战。1935 年授中将街。同年华北事变 后,任察哈尔省政府主席和天津市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代理冀察政务委 员会委员长、北平(今北京)市长兼第五十九军军长。1938 年 3 月,在*台 儿庄战役中,率部增援临沂,重创日军第五师团,4 月升任第二十七军团军 团长。同年 9 月,参加武汉会战,转战豫南、鄂北一带。10 月擢升第三十三 集团军总司令,后又兼任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司令。1939 年春率部参加京 山、钟祥等战役。同年 5 月授中将加上将衔,参与指挥鄂北战役,1940 张自 忠年 5 月在枣宜战役中率部由宜城渡襄河截击日军,激战 9 昼夜,16 日在南 瓜店与将士 300 人同时壮烈殉国,国民政府为其举行国葬,并追赠为上将。 1982 年 4 月 16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张伯伦(neville插mbein,1869—1940)英国首相(1937—1940)。 约瑟夫·张伯伦(joseph插mberin,1836—1914)之子,奥斯汀·张伯 伦(austen插m-bein,1863—1937)之异母弟。毕业于伯明罕梅森学院。 1915 年任伯明罕市长,1918 年起为保守党下院议员。1916 年曾短期任国民 兵没总监,1922—1937 年历任邮政总长、卫生大臣和财政大臣。1937 年 5 月继*鲍尔温为保守党领袖,任首相。精于行政管理,昧于外交战略而又刚愎 自用。首相任内张伯伦顽固推行纵容德、意、日侵略的*绥靖政策。1938 年 9 月 3 次飞赴德国面见希特勒,签订*《慕尼黑协定》,出卖扳克斯洛伐克。1939 年 3 月德国进占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后,转而声明一旦波兰等国遭受侵略将给 予武装支援的保证,并开始在国内徵兵。1939 年 9 月德国进攻波兰后被迫对 德宣战,但没有在西线採取任何重大军事行动。1940 年 5 月德国相继侵入挪 威和低地国家后,完全失去公众和议会的信任,被迫辞职。后在邱吉尔的联 合政府中任枢密院长,10 月因病辞职,不久病逝。 第256页 张际春(1900—1968)中国将领。192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一军 团、红三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长,第二步兵学校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34 年参 加长征,北上抗日。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后方总留守处政治部副主任, 不久调任绥德河防警备区政治部主任。从事部队政治工作,并积极发动群众 开展抗日斗争。1938 年 3 月任抗日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次年 7 月与罗瑞卿 率总校教职员和学员,从延安迁至太行山区办学,培养了大批抗日军政干部。 1942 年出任该校代理政委。1943 年任中共北方局宣传部长兼第十八集团军野 战政治部副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第二野战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兼国务院文教办公室主任。 张治中(1890—1969)中国将领。原名本尧,字文白,一作文柏。保定 军校毕业。曾任黄埔军校军官团团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副官长,参加北 伐战争。九·一八事变后,曾任第五军军长,率部参加淞沪抗战。1935 年授 中将衔。次年加上将衔。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京沪警备司令,率部参加*淞沪会 战。旋任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对日作战大本营管理部长、湖南省政府主席。 1938 年 11 月因长沙大火被革职留任。次年 3 月调任军事委员会侍从室第一 处主任,1940 年 9 月改任军委会政治部长兼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事会书记 长。1941 年皖南事变发生后,曾向蒋介石上万言书,痛陈对中共问题处理失 当,主张国共合作抗日。1942 年起,任国民党谈判代表,致力于国共两党谈 判。抗战胜利后,投二级上将衔。1945 年 8 月国共重庆谈判时为国民党方面 谈判代表之一。1946 年代表国民政府参加军事调停处小组。1949 年 4 月任国 民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首席代表,赴北平(今北京)与中共谈判,当所拟国 内和平协定被国民政府拒绝后留屠北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国防委员 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 张学良(1901—)中国将领。字汉卿。东北陆军讲武堂毕业。曾任奉军 第三军团总司令。1928 年继其父张作霖任奉天军务督办、东北三省保安司令 兼东三省巡阅使。1930 年 10 月任国民政府陆海空军副总司令。九·一八事 变时执行蒋介石不抵抗政策,不战退入关内。1935 年任西北“剿总”副总司 令,坐镇西安进攻陕北红军。同年授一级上将衔。受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政策和人民抗日运动的影响,1936 年 12 月 12 日与*杨虎城共同发动* 西安事变,提出八项抗日救国主张,逼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西安事 变和平解决后,送蒋介石回南京,被扣并遭国民政府军委会特别军事法庭审 判。为蒋介石长期软禁。1947 年被押往台湾继续遭坎禁。 张宗逊(1908—)中国将领。黄埔军校毕业。192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红军大学校长。1934 年参加长征,北上抗日。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 军第一二○师第三五八旅旅长,转战于晋西北、五台山地区。1938 年 11 月 指挥所部在五台县滑石片地区歼灭日军 1 个大队。12 月在贺尤率领下开赴冀 中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9 年参与指挥”齐会战斗,粉碎日军多次“扫 盪”。1940 年起任晋绥吕梁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参与保卫和建设晋西北抗日 根据地的斗争。1942 年回延安参加整风和大生产运动。解放战争时期,曾任 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 谋长、总后勤部部长。1955 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张经武(1906—1971)中国将领。1930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 年参 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军委直辖教导师师长。1934 年参加长征,北上抗日。 到延安后,奉命深入华北各地,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争取地方实力 派联合抗日。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山东纵队司令员,积极开闢鲁中抗 日根据地,发展山东抗日武装。后任陕甘宁留守兵团副司令员、陕甘宁晋绥 联防军参谋长,为保卫陕甘宁边区作出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任西北军区参 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央军委人民武装部长、西藏军区第一 政委。1955 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张爱萍(1910—)中国将领。1928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汪红三军团第 四师政治部主任。1934 年参加长征,北上抗日。到陕北后入抗日军政大学学 习。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共江浙省委军委书记、豫皖苏省委书记、新四军 第六支队第四总队总队长兼政委、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三支队司令员。*皖南事 变后,调任新四军第三师副师长、第四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参与开闢 豫皖苏抗日根据地,挫败日伪军多次“扫荡”和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巩固 发展苏北和淮北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国防科委主任、国务院 副总理、国防部长。1955 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张鼎丞(1898—1981)中国将领。1927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福建省 苏维埃政府主席。1934 年 10 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任闽西南军政委员会 主席,坚持三年游击战争。1936 年西安事变后,创建闽西南抗日义勇军第一 支队。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共闽粤边特委书记。次年 1 月任新四军 第二支队司令员,率部由皖南泾县进入江宁、当涂、溧水、高淳地区,与新 四军第一支队共同创建茅山抗日根据地。1939 年 5 月赴延安,1941 年曾被任 命为新四军第七师师长,1943 年 2 月任中共中央党校二部主任。抗战胜利后, 任华中军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兼省人 民政府主席、福建省军区政委、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 委员长。 第257页 张景惠(1872—1956)汉奸。字叙五。绿林出身。曾任奉军第一师师长、 副司令,北洋政府陆军总长,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院长。九·一八事变后, 在日军策划下组织东省特别区治安维持会,自任会长。1932 年 1 月 1 日宣布 黑龙江“独立、任伪黑龙江省主席。*“满洲国”成立后任参议府议长、军政 部大臣。1935 年任国务总理大臣,兼任汉奸团体协和会会长,参与伪满政权 核心领导。1945 年 8 月苏联出兵东北时被俘虏,曾监禁在西伯利亚。 张嘉璈(1889—1979)中国银行家。字公权。日本东京庆应大学毕业。 曾任中国银行总经理。九·一八事变后,聘为“国难会议”会员。1933 年曾 赴日本进行所谓“经济提携”活动。1935 年改任中央银行副总裁,兼任中央 信託局局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政府铁道部、交通部部长。主持湘桂 路衡阳至桂林段的修筑,对抗战运输起过一定作用。1943 年赴美考察,出席 国际通商会议。1944 年与陈光甫等创办中国投资公司。抗战胜利后,曾任中 央银行总裁兼中央信託局理事长。大陆解放前夕去澳大利亚。后在美国病故。 着有《中国通货膨胀史》。 张霖之(1908—1967)中国将领。1929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冀 南地区县委书记。抗日战争初期,任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长,赴敌后抗日根 据地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开展平原游击战争。1939 年任中共鲁西区、 冀鲁豫区委书记兼军区政委。领导军民开展反“扫荡”。反“蚕食”斗争, 并进行大生产运动,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曾任第二野战军 第七纵队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歷任电机工业部、煤炭工业部部长。 张北事件  日本侵略华北的事件。1935 年 6 月 5 日,日本特务山本等 4 人由多伦潜入察哈尔(中国旧省名,1952 年撤销,分别併入河北、山西两省) 境内偷绘地图,至张北县城因未带护照证件,又抠绝守城卫兵的检查,被送 师部军法处拘留 8 小时后始放行。日军藉此反向中国政府提出抗议,并屯兵 察省边境进行威胁。蒋介石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于 6 月 19 日免去*宋哲元 察哈尔省政府委员兼主席职,任命秦德纯为代理察哈尔省主席。27 日秦德纯 与日军代表土肥原贤二在北平(今北京)签订*《秦土协定》,使日本控制了 察哈尔全省。 张家口战役  *晋察冀大反攻中的主要战役之一。1945 年 8 月 20 日, 八路军冀察军区为配合苏军进攻张家口,以 3 个团另 1 个支队发动此攻势作 战。日伪守军约 2 万余人,主要部署于该市北面和西面准备抗击苏军。当日 下午,八路军从敌兵力薄弱的东面突入清水河以东市区,但由于苏军停留于 长城一线以北,未能构成对张家口围攻的态势。21 日张家口日军开始撤退。 22 日,八路军占领张家口东部市区,并与敌激战于火车站等地。23 日,日伪 军撤向北平、大同,八路军解放该布及万全城。此役歼敌 2000 余人,缴炮 50 门、枪 1 万多支、弹药库和仓库 70 余座,使晋察冀解放区与晋绥解放区 连成一片。 张鼓峰事件  亦称“哈桑湖事件”。日军在中朝边境交接处的张鼓峰挑 起的反苏武装进攻事件。1938 年 7 月 29 日,日军第十五、第十九、第二十 师团以及 1 个骑兵联队和 1 个机械化旅团在张鼓峰地区侵入苏联领土。驻守 该地的苏军步兵第四十师进行阻击,但寡不敌众,战斗受挫。8 月 3 日,苏 军远东方面军步兵第三十二、第三十九、第四十师和第二机械化旅组成的加 强步兵第三十九军开赴冲突区,由远东方面军司令*布柳赫尔任总指挥。8 月 6 日苏军转入反攻,在图门江和哈桑湖之间地区从南、北两路夹攻日军。日 军遭到惨重损失。8 月 9 日战斗基本结束。10 日,日本政府要求和平谈判, 11 日军事行动全部停止。12 日苏、日政府在莫斯科缔结了停战协定。 陆房突围战  1939 年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山东省肥城县突破日军围攻 的战斗。是年 4 月底,日军纠集济南、兖州等地 17 个县的兵力 5000 余人, 分 7 路“扫荡”山东省泰安、肥城山区。5 月 11 日,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师部 及其津浦支队、第六八六团等被敌围困在肥城以南陆房一带纵横不足 10 公里 的地区内。八路军当即抢占周围山地。击退敌人数十次进攻,毙伤敌联队长 以下 1300 亲人。至深夜突出重围,转移至东平以东地区。 陆奥号战列舰  日本战列舰。为*长门号战列舰的姊妹舰。横须贺海军 工厂制造,1921 年下水。三十年代两次改装。1936 年 9 月第二次改装竣工。 标准排水量 39130 吨,最高航速 25 节,装备 400 毫米火炮 8 门。1942 年 5 —6 月曾参加进攻中途岛的作战行动。后长期泊驻本土基地。1943 年 6 月 8 日在广岛港湾柱岛泊地,舰体内发生爆炸沉没。 阿贝茨(ottoabetz,1903—1958)德国外交官。曾任女子学校教员, 后从事青年运动,受纳粹党委託负责联络法国退伍军人。1935 年 1 月进入外 交界。1937 年加入纳粹党,在法进行特务活动,1938 年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 1940 年 6 月法国战败后,任德国驻法大使和法国占领区高级专员,镇压抵抗 运动,同时用分而治之的办法控制*维希政府。1944 年 8 月巴黎起义时潜逃 回国。战后,于 1949 年被法国军事法庭判处 20 年徒刑。1954 年获释。着有 回忆录《尚未解决的难题》。 第258页 阿巴斯(ferhatabbas,1899—1985)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运动领导人。 肄业于阿尔及利亚大学。曾为药剂师,并在法国留学。后转入政界,1933 年 参与组织阿尔及利亚人民联盟。大战爆发后,曾在法军中服役。1943 年 2 月 10 日,发表《阿尔及利亚人民宣言》,要求阿尔及利亚自治,并与突尼西亚、 摩洛哥组成马格里布联邦。进行经济和社会改革,被软禁半年。次年 3 月 15 日,组织“宣言和自由之友协会”,主张成立阿尔及利亚共和国,并与法国 结成联邦。1945 年塞提夫骚乱后被捕,一年后获释。战后曾任阿尔及利亚共 和国临时政府总理和制宪议会议长。着有《阿尔及利亚战争与革命》等。 阿尔戈(argonaut)意为“寻找金羊毛的勇士”。*雅尔达会议的代号。 阿尼姆(hans-jurgenvonarnim,1889—1962)德国将领。职业军人。 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在国防军供职,1939 年晋升少将。第二次世界 大战爆发后,出任第十七坦克师师长。1941 年率第三十九坦克军入侵苏联。 1942 年底调往北非指挥第四坦克集团军,奉命固守突尼西亚。1943 年 3 月*隆 美尔回国后,出任北非轴心国军司令,5 月被盟军俘获。 阿阿线  苏联阿尔汉格尔斯克沿伏尔加河至阿斯特拉罕一线的略称。法 西斯德国*巴巴罗萨计划预定的进攻最远线。 阿纳利(giovanniagnplli,1866—1945)义大利企业家。早年在军事 学院学习,后在军队中服役。1890 年后退役,经营汽车业。1899 年创立意大 利都灵汽车制造厂(即菲亚特汽车公司)。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支持国家法西 斯党,反对工会运动。1923 年为参议员。贊同墨索里尼的内外政策,积极支 持对外侵略扩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满足墨索里尼对外战争的需要, 接受国家资助并大量生产军火,使公司的规模日益扩大,在义大利对外侵略 战争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阿拉贡(louisaragon,1897—1982)法国作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 始文学创作,1927 年加入法国共产党。三十年代从事反法西斯斗争。19 狈年 法国败降后,投身抵抗运动。倡导建立作家民族阵线,负责全国作家委员会 的工作,主编《法兰西文学报》,宣传抗战思想。出版诗歌集《刺向心中的 刀》、《法国的黎明》和故事集《法国人的奴颜卑膝和伟大》等,鼓舞法国 人民奋起抗击侵略者。战后继续从事文学创作。 阿诺德(henryharleyarnold,1886—1950)美国将领。美国空军的创 建人,外号“哈普”(hap),意为“福将”。毕业于西点军校、陆军工业学 院及陆军指挥参谋学院。早年从莱特兄弟学习飞行,1911 年正式成为飞行 员。歷任航空兵联队长,陆军航空兵驻阿拉斯加部队指挥官。1938 年获少将 衔,升任陆军航空兵参谋长,参与制订大规模制造飞机和培训民航飞行员计 划。主张航空兵应脱离陆军成为独立军种,强调现代战争中空军制胜理论。 大战期间,歷任美国陆军负责航空兵事务的副参谋长、陆军航空兵司令等职。 为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和美英联合参谋长委员会成员,负责航空兵的组织、 训练、装备及作战指挥事务。曾主持美国空运部队*飞越驼峰,对华运送战略 物资。1943 年率美英代表团访华,就援华物资运输,打通滇缅公路,发动缅 甸战役等事宜与蒋介石会商。在中国战区对日作战问题上,支持*史迪威对日 作战中保证地面部队战斗力的主张,反对蒋介石、陈纳德的空中行动方案。 曾出席卡萨布兰卡、德黑兰等盟国问重大外交会议。参与指挥盟国空军对德、 意等国的战略轰炸。1944 年底获五星上将衔。1944—1945 年直接指挥美国陆 军战略航空总队对日实施战略轰炸与原子弹轰炸。着有《空战》、《全球使 命》等。 阿提拉(att)德国占领法国非占领区的行动计划代号。1940 年 12 月 10 日,由希特勒签署的第十九号指令规定。后成为 1942 年 11 月实施的* 安东行动的原型。 阿登纳(konradadenauer,1876—1967)德国政治活动家。早年攻读法 律和政治学。1909 年起任科隆布副市长,1917—1933 年任市长。第一次世界 大战后参与领导天主教中央党,1920—1932 年兼任普鲁士国务委员会主席。 1928—1933 年又兼任普鲁士邦议会议长。1933 年因对纳粹主义持保留态度被 免除一切职务。1934 年因反对纳粹政权及同*施莱彻尔有联繫而被捕,后获 释。*七·二○事件发生后再次被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于 1949—1963 年任 联邦德国总理。 阿切尔博(gioacerbo,1888—1969)义大利财政大臣。早年攻读 农学。1920 年 8 月加入法西斯战斗团,次年为议员。墨索里尼执政后,任副 国务大臣。1923 年起草新选举法(史称《阿切尔博法》),为国家法西斯党 在议会中占据多数席位创造条件。1929—1935 年任农业大臣。追随墨索里 尼,竭力鼓吹对外侵略扩张政策。1943 年 2 月调任财政大臣。后因对轴心国 前途丧失信心,在 1943 年 7 月 24 日法西斯大委员会会议上支持格兰迪动议。 曾被萨罗共和国的维罗纳法庭缺席判处死刑。战后又被义大利最高法院判处 30 年徒刑。在狱中服刑 2 年后获释。 阿卡迪亚(arcadia)意为“世外桃源”,第一次*美英首脑华盛顿会议 的代号。 第259页 阿号作战  1944 年日本制定与美国海军进行决战的作战计划代号。亦称 “a-go”计划。1944 年 5 月 3 日,日本大本营以大海指令第三七三号下达以 此为代号的《联合舰队应遵循的当前作战方针》。其要点为,迅速集中决战 兵力,大致在 5 月下旬以后,自太平洋中部方面至菲律宾及澳北方面(指澳 大利亚与菲律宾之间,从望加锡与龙目海峡至东经 140°的地区)的海域, 捕捉美国舰队主力。决战以第一机动舰队和第一航空舰队兵力为主,辅之以 基地航空兵力与局部地区的防工兵力,实行陆海军一体协同作战。参见“马 里亚纳群岛战役”和“马里亚纳海海战”。 阿托利科(bernardoattolico,1880—1942)义大利外交官。初在大学 攻读法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席巴黎和会。1922 年起歷任国联副秘书长、 驻巴西大使和驻苏大使。1935 年起任驻德大使,推行墨索里尼的对外扩张政 策,但对与德联盟持怀疑态度。支持*《钢铁盟约》的签订,然在*但泽危机 期间,力主义大利暂缓参战,并建议由墨索里尼出面调停,召开新的国际会 议,未果。1940 年 4 月回国,被解职。 阿米库齐(ermannoamicueei,1890—1955)义大利新闻记者。早年加 入国家法西斯党。1927 年创建义大利记者法西斯联盟,并担任书记。曾长期 主编《人民报》。1938 年起负责全国图书审查工作。大战爆发后,1939 年 11 月—1942 年 2 月任职团部副大臣,极力支持义大利的对外扩张政策。1943 年 7 月墨索里尼垮台后,出版《晚间快报》,追随墨索里尼,并为*萨罗共和 国的内外政策辩护,鼓吹镇压抵抗运动。战后坡逮捕判处死刑,后获大赦。 定居阿根廷。 阿克斯曼(arthuraxmann,1913—)德国纳粹党青年领袖(1940—1945)。 早年学法律。1928 年组建*希特勒青年团威斯特伐利亚分部。1932 年在纳粹 党全国指导处负责重组基层青年组织。翌年任全国青年工作领导处社会办公 室主任。大战爆发至 1940 年 5 月在西线服役。1940 年 8 月接替*席拉赫任纳 粹党全国青年领袖。1941 年在苏德战场负伤,失去前臂。1915 年 4 月留守* 元首地堡,希特勒自杀后逃亡,不久被盟军捕获。1949 年被纽伦堡法庭判处 3 年零 3 个月徒刑。1958 年西柏林执行非纳粹化法时再次受审,罚款 3.5 万 马克后获释。 阿利卡塔(marioalicata,1918—1966)义大利抵抗运动战士。早年从 事文学评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40 年加入义大利共产党,在米兰和 罗马从事地下活动,反对墨索里尼独裁统治。1942 年被捕,次年 8 月获释。 1943 年 9 月德军占领罗马后,积极参加抵抗运动,先后出版《义大利工人》、 《团结报》和《那不勒斯之声》等报刊,进行反法西斯宣传,动员人民参加 光復祖国的斗争。战后曾任议员。 阿拉里克(rich)1943 年 8 月德军从法国调兵至义大利的行动代号。 规定一旦义大利投降或转向盟国一方,德军即从法国调兵占领义大利。墨索 里尼政府垮台后,根据希特勒的命令,计划从法国调 7 个师和从德国调 1 个 师经阿尔卑斯山山口开进义大利。后根据代号*轴心的行动计划占领义大利。 阿南惟几(1887—1945)日本将领。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 早年在参谋本部供职。九·一八事变时任待从武官。七七事变时任陆军省人 事局长。1938 年 11 月出任第一○九师团长,率部入侵中国山西省。1939 年 10 月至 1941 年 4 月任陆军次官,参与一系列重要的战争决策。太平洋战争 爆发后出任侵占汉口的第十一军司令官。1943 年 5 月晋升大将。同年 11 月 任日本第二方面军司令官。调往太平洋战场,在纽几内亚等地作战。1944 年 12 月出任航空总监兼航空本部长。1945 年 4 月就任最后一届陆军大臣,推行 本土决战计划,准备顽抗到底。在 8 月 9 日的御前会议上主张拒绝接受《波 茨坦公告》,实行“一亿玉碎”。10 日又发表布告,号召“将护持神州之圣 战战斗到底”。日本投降后畏罪自杀。 阿勃韦尔(abwehr)德文“反间谍机关”的音译。德国军事情报机构。 1929 年由”施莱彻尔将国防部属下的情报机构合併而成。负责在国内外从事 军事谍报工作。纳粹党执政后常因争夺谍报工作控制权同*党卫队保安处和* 盖世太保发生冲突。1935 年起由*卡纳里斯任头目。1938 年改组成德国武装 部队最高统帅部侦察和反侦察局,但旧称继续沿用。参见“德国武装部队最 高统帅部谍报局”。 阿治依西(pompeoaloisi,1875—1949)义大利外交官。早年为海军军 官。1923 年起歷任驻罗马尼亚、日本和土耳其大使。1932 年 7 月任外交部办 公厅主任,曾率代表团出席日内瓦裁军会议和国联会议。对外主张缓和与英 国的矛盾,阻止德国势力进入多瑙河流域和巴尔干地区。曾建议用肢解南斯 拉夫的办法来扩大义大利在巴尔于的势力范围,积极支持侵略衣索比亚。 1939 年离开外交部,为参者员。大战时在海军部供职。 阿部信行(1875—1953)日本首相(1939—1940),将领。毕业于陆军 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曾参加日俄战争。歷任参谋本部总务部长、陆军省军 务局长、陆军次官、第四师团长和台湾军司令官。1933 年晋升大将。1936 年编入预备役。1939 年 8 月 30 日继平沼骐一郎之后组阁。德国入侵波兰时, 声明不介入欧洲战争,专注于解决“中国事变”。起用*野村吉三郎任外务大 臣,推行对英美协调外交,同时策划建立汪伪政府,设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 扩大侵华战争。对内强化国家总动员法,力图统制价格、工资和对外贸易, 遭枢密院和外务省反对并引起军部不满。1940 年 1 月辞职,4 月出任驻汪伪 政权“大使”,11 月签署*《日汪基本关系条约》,加紧对汪伪的控制。第 三届近卫内阁辞职后,支持内大巨木户幸一推荐东条英机组阁,加速发动太 平洋战争。1942 年任翼贊政治会总裁。1944 年任朝鲜总督。战后曾被指为战 犯,后未予起诉。 第260页 阿部胜雄(1891—1948)日本海军将领。毕业于海军兵学校和海军大学。 歷任第二和第三舰队参谋、海军大学教官、海军省军务局第一课长。后又任 巡洋舰和航空母舰舰长。1938 年任军令部第三部部长。1939 年 10 月任海军 省军务局长,力主德日意三国结盟。1940 年 11 月作为三国同盟日方军事委 员,长驻德国,1942 年晋升海军中将。1944 年兼任驻*萨罗共和国武官。战 后回国。 阿萨尼亚(manueiaza aydaz,1880—1940)西班牙政治家。早年在巴 í 黎学习法律,回国后当过官员、新闻记者和作家,有多部译着。1930 年组织 共和党反对里维拉(migueiprimoderivera,1870—1930)将军的独裁统治和 阿丰索十三世(alfonsoxiii,1886—1931 年在位)的君主政体。1931 年西 班牙爆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新成立的临时政府中任陆军部长,10 月担任 总理,12 月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一任总理至 1933 年。1935 年参与组织西班牙 人民阵线。1936 年 2 月人民阵线在选举中获胜后重新组织政府,推行某些社 会改革措施。同年 5 月当选为总统。1939 年 2 月 9 日佛朗哥军队占领加泰罗 尼亚前夕流亡法国,2 月 28 日在巴黎宣布辞职。 阿斯科利(maxascoli,1898—1978)义大利*马志尼协会主席。早年就 学于罗马大学,从事反对墨索里尼独裁制度的斗争。1929 年曾被捕。1931 年去美国。1939 年加入美国籍。团结旅美义大利进步人士,继续开展反对法 西斯主义的活动。曾参与马志尼协会的创建。大战期间,一度出任该协会主 席。虽主张反对法西斯,但拒绝吸收意共党员入会,削弱了联合斗争的力量。 与美国国务院某些负责官员过从甚密,曾在美国制定对意政策的过程中产生 一定影响。1942 年起转入美国政界活动。 阿登战役  盟军在阿登地区粉碎德军反攻的战役。诺曼第登陆后,盟军 顺利实施一系列进攻战役,逼近德国边境。1944 年深秋,盟军多次进攻齐格 菲防线受阻。希特勒错误估计形势,不顾西线德军将领的反对,决定在阿登 (ardenne)地区美军薄弱防线上冒险反攻(行动代号为“秋雾”),企图直 趋列日和安特卫普,切断盟军补给线,促使英、美同德国单独媾和。德军极 力抽调部队,投入 24(一说 25)个师,其中 10(一说 7)个坦克师,但兵力 和兵器仍不足达成战役目标,突击集团所需燃料也仅够保障达到战役纵深一 半的行程。盟军对德军行动估计不足,在该地 115 公里宽战线上仅部署盟国 第十二集团军群的 5(一说 4)个师。希特勒原定 1944 年 11 月 25 日发动, 后推迟到 12 月 16 日。德国 b 集团军群的第五和第六(党卫军)两个坦克集 团军和第七集团军,利用风雪掩护,在蒙绍(monscbau)至埃希特纳赫 (echternach)战线进行突击,冲破美军防线,于 24 日进抵迪南特(dinant) 以东。德军进攻正面中央突入纵深 90 多公里,但两翼进展迟缓,形成凸形, 由此得名“突出部战役”。盟军最高统帅部採取果断措施,调整部署,利用 空中优势组织反突击,并增调援兵(至 24 日,兵力增至 24 个师,约 60 万人), 准备反攻。在此期间,德军牵制于围攻巴斯托尼(bastog-ne)。1945 年 1 月 3 日盟军开始全线反攻,1 月 28 日德军败退回边境。此役德军损失 9 万(一 说 12 万)人,丧失了后备机动兵力,严重削弱其西线防御。盟军损失 8.1(其 中美军 7.7)万人。 阿登高地(ardenn)比利时南部高地,部分在卢森堡和法国境内。地面 大部平坦,高度多在海拔 400 米左右,然被马斯(maas)河水系的深河谷切 割,使各种技术兵器、交通运输工具,特别是轮式车辆难以越野行进。1914 年,法军司令部曾计划经此推进突破德军中部防线,但来成功。1940 年 5 月, 德军却出人意料地自此实施主要突击,使英法盟军全线动摇。1944 年 12 月 —1945 年 1 月,德军再次在这里展开进攻战役。参见“法兰西之战”和“阿 登战役”。 阿布里阿尔(jean-插rlesabrial,1879—1962)法国海军将领。毕业 于法国海军学校。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36 年擢升海军中将,指挥法国 地中海舰队。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负责保卫法国北部海岸。1940 年 5 月 出任北方海军司令,负责掩护敦刻尔克撤退。《贡比涅停战协定》签订后, 被维希政府任命为阿尔及利亚总督(1940—1941)。后任维希政府海军部长 (1942—1943)。法国解放后被捕。1946 年 8 月被判 10 年强制劳动,后提 前释放。 阿尔比纳帝(leandroarpinati,1892—1945)义大利法西斯分子。当 过技工和电工。1919 年在博洛尼亚组织法西斯战斗团。1922 年进军罗马后, 任博洛尼亚地区国家法西斯党书记。1929—1933 年任内务副大臣,任内镇压 进步人士,竭力维护墨索里尼独裁制度。大战期间,1940 年起在军队中服役, 次年被解除军职,后曾与*博诺米及王室成员进行秘密接触,但未直接捲入 1943 年七月政变。墨索里尼垮台后潜往北方。1945 年 4 月博洛尼亚解放时被 游击队逮捕处死。 阿尔菲耶里(dinoalfieri,1896—1966)义大利外交官。早年在米兰 组建法西斯团体。曾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23 年加入国家法西斯党。1924 年为议员。1936 年任出版和宣传部大臣,配合侵略扩张政策,进行战争宣传。 1939 年 10 月改任驻梵蒂冈大使。1940 年 5 月起任驻德大使,致力于加强意 德同盟,曾说服墨索里尼脱离战争,试图为义大利弓找摆脱困境的机会,未 成。1943 年 7 月 24 日,在法西斯大委员会会议上支持格兰迪动者。后逃亡 瑞士,被*萨罗共和国维罗纳法庭缺席判处死刑。战后回国,依靠退休金度民 阿尔德里奇(jamesaldrldge,1918—)英国新闻记者和作家。生于澳大利亚。 1938 年定居英国。大战期间,长期任战地记者,深入各战场,撰写大量新闻 报导,同时进行创作。先后出版小说《光荣的事业》和《海鹰》,描述希腊 人民配合英军官兵英勇抗击德、意侵略军的业绩。战后仍从事新闻事业和文 学创作。另着有《关于许多人》、《外交家》和《沙漠里的英雄》等。 第261页 阿兰布鲁克(viscountnbrooke,1883—1963)英国将领。早年曾在 伍尔威奇皇家军事学院学习。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35 年获少将军衔。 1936—1937 年任军事训练主任。1938 年升为中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 任*英国远征军第二集团军司令,率部在比利时和法国北部作战。*敦刻尔 克撤退时负责掩护。1940 年 6 月指挥尚在法国的 15 万英国远征军,继续作 战至法国投降时撤返英国本上。同年 7 月,接替*爱思赛德为英国本土防卫部 队总司令,组训部队,防备德军入侵。1941 年 12 月取代*迪尔任帝国总参谋 长至 1946 年。翌年6 月又兼任参谋长委员会主席,成为邱吉尔的主要军事顾 问,参与重大战略策划和一系列重大战时国际会议。始终受到邱吉尔的器重。 1944 年获元帅衔。战后受封子爵。 阿加利佐夫(ФnлnппАлekcahдpoвnчАгaльц oв,1900—)苏联空军将领。1919 年加入俄共(布)党和红军。参加过国 内战争。1932 年列宁政治学院毕业后入空军部队。1934 年毕业于飞行员学校 训练班。参加过西班牙内战,1941 年 1 月任轰炸机航空兵团长。同年 8 月调 任但波夫军事航空学校校长,1943 年 2 月任强击航空兵师长,参加库尔斯克 会战、强渡第聂伯河、利沃夫一桑多梅日等战役。1944 年 11 月任波兰混成 航空兵第一军军长。参加柏林战役。战后歷任空军总监、副总司令和远程航 空兵司令等职。1962 年获空军元帅衔。 阿拉伯军团(arablegion)英国在外约旦组建的军队。英国为维护其在 外约旦及中东地区的殖民利益,于 1923 年建立。人数由 100 人逐步增加到 2 万多人,核心为由贝部因族上层组成的“沙漠部队”。1939 年英国人格拉布 (johnbagotglubb,1897—1986)出任司令,辅助近东英军参加大战。1941 年曾参加镇压*伊拉克反英政变和叙利亚境内反对维希政府军的战斗。战后于 1956 年被取缔,其大部官兵均编入约旦国民警卫队。 阿拉曼战役  1942 年 10—11 月英国第八集团军在北非对德、意军的进 攻战役,为扭转整个北非战局的转折点。阿拉曼(mein,一译“阿莱曼”) 为埃及北部滨海城镇,距亚歷山大港约 100 公里,往南到难以通行的卡塔腊 洼地(qataradepression)仅 60 公里。1942 年 6 月以来,英国第八集团军 固守于此,横断了隆美尔东进的道路。7—9 月,双方多次交战,均未突破对 方防线。隆美尔部由于处在一条漫长而脆弱的补给线的未端,不断遭到英国 海、空军的袭击,处境极端困难;英军却不断得到大量增援,积聚力量。8 月中旬,*蒙哥马利接任英第八集团军司令。到 10 月初,英军已占绝对优势: 23 万人对大约 8 万人(其中德军 2.3 万人),1200 辆坦克(其中半数是美国 新式重型坦克)对 540 辆(其中一半以上是义大利老式坦克或轻型坦克), 1200 架飞机对 35o 架。10 月 23 日晚,预定*火炬行动开始日前两周的月圆之 夜,英军以 1000 门大炮的密集轰击开始*捷足行动。恶战数日,英军虽未达 到突破德意军防线的目的,却使隆美尔部受到无法弥补的消耗。英军调整部 署后于 11 月 2 日实施*增压行动,向已经楔入敌阵的腰子岭(kidneyridge) 方向集中攻击。4 日,英军 3 个装甲师穿过突破口,准备掉头北向包抄滨海 公路,截断敌军后撤之路;隆美尔遂下令撤退。年底,德意军 2 万多人和 20 辆坦克的残兵退入的黎波里塔尼亚(tripolitania)。蒙哥马利由于小心谨 慎及其他延误,未能追上或截住敌人。此役英军伤亡 1.35 万人,德意军伤亡 约 2 万人,被俘 3 万余人,北非战场主动权从此转入英军之手。 阿拉富佐夫(ВлaдnmnpАhtoвhoвnчАлaфy3o в,1901—1966)苏联海军将领。1918 年参加海军。1920 年加入俄共(布) 党。国内战争期间在奥涅加湖区舰队参加作战。1923 和 1932 年先后毕业于 海军学校和海军学院。1937—1938 年曾参加西班牙内战。1938 年 5 月起任海 军总司令部副参谋长。1939—1940 年在波罗的海舰队参加对芬兰的战争。苏 德战争开始时为海军少将,曾代理海军总司令部参谋长职。1943 年调任太平 洋肌队参谋长。1944 年获海军上将衔,任海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参加第聂伯 河区舰队在柏林战役时的作战准备和指挥。1945 年 4 月调任海军学院院长。 战后曾任海军学院副院长。着有《德国海军学说》。 阿帕纳先科(nфpoдnohoвnчАпahacehk o,1890—1943)苏联将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入沙俄军队,升至准尉。1918 年加入俄共(布)党和红军。参加过国内战争,任骑兵师长。1932 年伏尤芝 军事学院毕业后,任骑兵第四军军长兼政委,1935 年起歷任白俄罗斯军区副 司令、中亚军区司令。1941 年 1 月出任远东方面军司令,获大将衔。1943 年 6 月调任沃罗涅日方面军副司令,在别尔哥罗德(Бeлгopoд)地 区的作战中负重伤,8 月去世。 阿根廷政变  阿根廷右翼军人在 1943 年发动的政变。大战爆发后,阿 根廷宣布中立,*卡斯蒂略总统任内,对外奉行接近轴心国的政策,对内镇压 民主运动,激起社会各阶层不满并导致统治集团内部斗争加剧,由庇隆等人 组成的联合军官团于1943年6月4日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近郊的五月兵营策动 政变,迅速占领首都,并控制全国。此后由*拉米雷斯出任临时总统,并组成 政府,得到英、美两国承认。至 1944 年 1 月始与德国断交。 第262页 阿斯莫洛夫(АлekcenhnkntnцАcmoлoв,1906 —1981)苏联将领。1928 年参军。1932 年加入联共(布)党。1939 年毕业 于伏龙芝军事学院。苏德战争爆发后即赴前线工作。在列宁格勒州执行组建 和领导游击队的任务。后相继担任西北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和乌克兰第三方 面军的军事委员会委员和游击运动总司令部代表。1944 年 11 月至 1945 年 5 月,在捷克斯洛伐克参加游击斗争,由捷共任命为捷克斯洛伐克游击运动司 令。1945 年获少将衔。战后在苏联内务部工作。1956 年转入预备役。 阿斯塔霍夫(ФeдopАлekceeвnчАcгaxoв,1892 —1866)苏联空军将领。早年当工人,应徵人沙俄军队。1916 年毕业于卡恰 军事航空学校。1919 年入红军,参加国内战争。1931 年加入联共(布)党。 歷任航空兵旅长、军长和军区空军司令等职。1940 年出任空军总部副参谋 长。苏德战争爆发后,任西南方面军空军司令(空军中将衔)。1942 年 5 月 起任空军副司令(至 1943 年)和民航总局局长(至 1947 年)。领导民航有 效地支援史达林格勒会战和库尔斯克会战等。1944 年获空军元帅衔。1950 年退役。 阿卜社勒·伊拉(‘abdul-llāh,1913—1958)伊拉克摄政(1939—1953)。 哈希姆家族的麦加艾米尔和汉志国王海珊·伊本·阿里(husaynlbn‘ali, 约 1854—1931)立子。1925 年随父到伊拉克。1939 年成为堂弟费萨尔二世 (faysalii,1935—1958)的摄政。大战期间支持盟国。1941 年 1 月,拒绝 亲德、意的首相*拉希德·阿里解散国会的要求,并随即离开首都。同年 4 月,拉希德·阿里领导发动政变,一度被废。5 月英国派兵平息政变后,重 返巴格达。继续推行民族主义政策,并保持同西方的联繫。1953 年任国王首 席顾问。1958 年在伊拉克革命中被杀。 阿尔布雷赫特(bertiealbrecht,1893—1943)法国抵抗运动女战士。 原为工厂职员。法国败降后,投身抵抗运动,与弗雷内在里昂共建地下组织* 战斗。后又在巴黎建立战斗的分支,出版刊物,散发传单。宣传抵抗思想。 曾先后三次被捕。1943 年在狱中遇难。 阿尔卑斯据点(alpenfestung)大战末期纳粹德国拟议中的最后抵抗据 点。由上萨尔茨山(obersalzberg)防御工事组成,*卡尔登勃鲁纳负责作战 指挥。因 1945 年 4 月下旬希特勒决定留守柏林,未起作用。 阿尔捷米耶夫(ПaвeлАptemъnчАptemъeв,1897 —1879)苏联将领。1918 年参加红军。参加过国内战争。1920 年加入俄共(布) 党。1925 年高级边防学校毕业后,在内卫和边防部队任职。1938 年伏龙芝军 事学院毕业后,任内务人民委员部独立师师长。1941 年任该部的作战部队指 挥部部长(中将衔)。同年出任莫斯科军区司令(至 1953 年)。苏德战争爆 发后,兼任莫斯科防御区司令(1941—1943),获上将衔(1942 年)。战后 调任乌拉尔军区副司令、第一副司令。1960 年退役。 阿图岛登陆战  *阿留申群岛战役(1943 年)中美军的一次登陆作战。 1943 年 5 月 12 日,美军 1 个师约 1.1 万人在海军少将罗克韦尔 (francisw.rockwell)指挥下,由大量舰艇、飞机支援,对阿图(attu)岛 发动两栖攻击,日守军约 2500 人退据群山进行抵抗。日北方军和海军曾派出 增援部队,均被美舰队所阻。经半个多月激战,日军弹尽粮绝,在 5 月 29 日夜发起敢死队冲锋,到次日晨,除 28 人被俘 150 人撤走外,全军覆灭。美 军约伤 1200 人、亡 600 人。 阿维拉·卡马乔(manueiavcamacho,1897—1955)墨西哥总统(1940 —1946)。1914 年入伍。1932 年任陆军、海军部长,1937 年任国防部长。 大战爆发后不久被选为总统。採取亲美政策,对西半球防务持积极态度。1941 年 4 月曾建议中美洲各国团结一致,对付外来威胁。日本袭击珍珠港后,即 关闭德国在墨西哥领事馆,并冻结轴心国在墨西哥的资金。1942 年 4 月接受 美国的《租借法案》,5 月向轴心国宣战。翌年向美国提供大批劳工,并派 遣第二○一空军大队到远东作战。参与签署《联合国宪章》。战后继续从政。 阿斯克镇屠杀  德军在法国境内残杀平民的事件。阿斯克(ascq)位于 里尔城近郊,为布鲁塞尔-里尔铁路线上一小站。1944 年 4 月 1 日深夜,党 卫队“希特勒青年”坦克师所部数百人,藉口所乘火车发生出轨事件,大肆 屠杀该镇无辜平民。在屠杀中计有 86 人丧生,其中 20 余人为铁路员工。该 事件激起法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阿尔汉格尔斯基(АлвkcahдpАлekcahдpoвnчА pxah-Гeльcknn,1892—1978)苏联飞机设计师。早年毕业于莫 斯科高等技术学校,曾获技术科学博士。1918 年起任中央流体动力研究所研 究员。成为*图波列夫的主要助手。参加苏联第一架全金属飞机和多种型号的 轰炸机的研制。1941—1945 年间从事批量生产*图-2 型轰炸机的研究和组织 工作。战后从事多种型号的“图”式喷气客机的研制。 阿尔萨斯-浩林旅(brigadealsace-lorraine)大战期间法国抵抗运动 的武装部队。1944 年夏在法国西南部组成,全旅共 2000 余人,大部均系阿 尔萨斯和洛林两地的流亡者,由 *马尔罗指挥。该旅自西南经中央高地逐步向 前推进,转战法国东北地区。同年 9—10 月间,在早日山区血战,损失渗重。 旋又奉命驰援受到德军威胁的斯特拉斯堡。1945 年 2 月参加解放科尔马 (colmar)的战斗。渡过莱茵河后,横穿巴登-符腾堡,配合盟军,进抵斯图 加特。此后即解散。 第263页 阿利阿克蒙防线  希腊北部防线。东起萨洛尼卡(sa-lonika)地域的 阿利阿克蒙(aliakimon)河口,折转北上至南斯拉夫边境,面向来自保加利 亚的入侵者以掩护希腊中部地区。参见“希腊之战”。 阿沙芬堡集中营  纳粹德国最早的集中营之一。1933 年建于德国巴伐 利亚的阿沙芬堡(asoliaffenburg)镇。1933 年部分党卫队员在此杀害若干 犹太人后被地方当局逮捕,*希姆莱强调政府无权干预党卫队事务,使这些队 员免受处罚,因而开创了大规模屠杀无辜人民的先例。 阿纳姆空降战役  盟军 1944 年 9 月 17—26 日在荷兰实施的空降战役。 代号*市场,为*荷兰战役的组成部分。战役目标为夺取运河、马斯河、瓦尔 河及下莱茵河的 5 座乔梁,建立一条至阿纳姆(arnhem,荷兰东部城市)纵 深 30—90 公里的狭窄走廊,以配合代号*花园的地面部队进攻。由盟国空降 第一集团军(2 个美空降师、1 个英空降师和 1 个波兰伞兵旅)实施。9 月 17 日晨,以 2353 架飞机进行火力准备。同日中午,以 1544 架运输机和 491 架 滑翔机,从英国分两个航次伞降和机降第一梯队。翌日,再以 1360 架运输机 和 1203 架滑翔机空降第二梯队。共计空降 34876 人、火炮568 门、车辆1926 辆和物资 5227 吨。美军空降于韦赫尔(veghel)和奈梅亨(nijme-gen)地 区,于 9 月 18、20 日先后与地面部队会合。英军空降于阿纳姆以西,被德军 分割包围。9 月 21 日,波军伞降企图解救英军,未果。英军损失 7600 人, 残部于 25 日夜突围。此战为盟军最大的主降战役,但未完全达到预定目标。 阿肯色号战列舰(arkansas)美国战列舰。1912 年开始建造,1926 年 改装。排水量 2.6 万吨,航速 21 节。配备 12 英寸大炮 12 门,5 英寸大炮 16 门。服役于大西洋舰队。大战初期,守卫美国东海岸。1944 年先后参加*霸 王行动和*龙骑兵行动。1945 年调赴太平洋海域对日作战,4 月参加沖绳岛战 役。战后曾作为试验舰,参加 1946 年 7 月在比基尼珊瑚岛海域的水下核试验 等。 阿留申群岛战役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美在阿留申群岛进行的两次战 役。(1)1942 年 6 月日军攻占阿留申群岛中基斯卡岛和阿图岛的战役。为 配合中途岛战役,分散美军兵力,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决定派 出由细董戍子郎海军中将指挥的北方舰队(包括龙骤号和隼鹰号 2 艘航空母 舰、6 艘巡洋舰、12 艘驱逐舰、6 艘潜逛)进攻阿留申(alentian)群岛。5 月 24—27 日由日本本土出发,6 月 3 日及 4 日出动舰载机攻击荷兰港。5 日 曾一度奉命停止攻击,南下增援*中途岛海战。6 日又奉命恢復攻击,7—8 日登陆并占领基斯卡(kiska)和阿图(attu)两岛。但日军在中途岛惨败, 此役已无战略作用。(2)美军收復阿留申群岛的阿图岛和基斯卡岛的战役。 战役开始前日守军为阿图岛 2500 人、基斯卡岛 6000 人、共有飞机 20 架。美 军计划先实施*阿图岛登陆战,然后夺取基斯卡岛。战役由北太平洋部队司令 金凯德海军少将指挥,以 1 个步兵师(1.1 万人),由 3 艘战列舰、7 艘巡洋 舰、19 艘驱逐舰和 1 艘护航航空母舰、236 架飞机掩护和支援,于 5 月 12— 30 日攻占阿图岛。随后美空军对基斯卡岛连续轰炸。7 月 29 日,日军悄悄撤 离。美军未侦悉,继续轰作两周后,于 8 月 16 日出动 3.5 万人上陆占领该岛。 阿尔特马克号事件  1940 年 2 月英国海军在挪威领海以武力拘捕德国 海军供应船事件。阿尔特马克(altmark)号为德国海军供应船,大战初期伴 随德国*格拉夫·施佩号战列舰袭击英国商船,扣留有约 300 名英国海员。* 拉普拉培河口外海战后,该船在大西洋隐匿近两个月。1940 年 2 月 14 日该 船绕经冰岛-法罗群岛航线驶入挪威领悔,被英军飞机发现,遂逃入挪威约星 (j ssingfjord)峡湾。当英舰准备进湾时,2 艘挪威炮艇表示已检查过该 船无武装和英俘,并已准许其通过挪威领海开往德国。英舰遂退出。2 月 16 日邱吉尔以海军大臣身份下令英舰进湾,以武力检查和拘捕该船,救出 299 名被俘海员。挪威政府曾就此事抗议英国侵犯其领海。 阿拉巴马号战列舰(bama)美国战列舰。1896 年批准建造,二十世 纪初建成并服役。排水量 11557 吨,配备 13 英寸大炮 4 门。参加过第一次世 界大战,后经改装。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先后在大西洋和太平洋作战。1944 年 1 月参加马绍尔群岛战役,2 月袭击日军特鲁克群岛基地,6 月参加马里亚 纳群岛战役,10 月参加雷伊泰湾海战。1944—1945 年参加菲律宾战役。 阿拉姆海尔发之战  1942 年 8—9 月*隆美尔企图突破英军可拉曼防线 的一次突击战。是年 6 月,隆美尔率德意军进抵阿拉曼与英军形成对峙僵局。 8 月中,隆美尔得到部分增援后,急欲展开新的进攻以摆脱僵持困境。此时 英军已得到更多的增援,并由”蒙哥马利接替*奥金莱克指挥。英军在预计德 军可能突击的防线南翼阿拉姆海尔发山嵴(mhalfaridge)一带加强防御。 8 月 30 日晚,隆美尔以两个装甲坦克师按该路线发动突击,由于进攻中遇到 英军地雷场迟滞了推进速度,白天又遭到英国空军的勐烈轰作,加上燃料供 应不足,被迫于 9 月 2 日停止进攻,翌日开始后撤,至 6 日退回原出发地。 此战德军损失 3000 人和大量装备,英军损失 1750 人。 第264页 阿斯图里亚斯起义  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asturias,位于西班牙西北 部)工人的武装起义。1934 年 10 月 4 日,为抗议天主教人民行动党参加内 阁,西班牙共产党、社会党等左翼政党号召举行总罢工和武装起义。次日, 阿斯图里亚斯地区的矿工发动起义,随即占领米那雷斯、萨马-德-朗格雷奥、 拉费尔赫特等城市。后又占领首府奥维耶多,并建立省革命委员会。政府调 集军队镇压,起义军英勇抵抗至 10 月 20 日失败。牺牲 1084 人,受伤 2091 人,约 3 万人被关进监狱。 阿道夫·希特勒防线(adolfhitlerlinie)德军*古斯塔夫防线的后续 补充防御设施,横越利里(liri)河谷,进一步阻断通向罗马的第六、第七 国家公路。 阿道夫·希特勒学校(adoifhitler-schule)纳粹德国培养干部的初 级学校。由*希特勒青年团直接领导。1937 年以后全国共设立 10 所,其中有 名的为不伦瑞克的“预科学校”。学生均从希特勒青年团所属少年队中的 12 岁儿童中选拔,主要审查项目为种族血统;白肤、金髮、碧眼的儿童具有优 先权。学制 6 年,进行军事和从事领导工作能力的训练,学生全部在校住宿, 并编成小队,在教官的监管下通过队际竞赛和集体评议从事斯巴达式的训 练。18 岁毕业后可进大学,少数“优秀者”则升入*骑士团城堡。 阿尔比马尔式轰炸机(albemarle)英国中型侦察轰炸机。双引擎、双 尾、中单翼,以胶合板为外壳。自*蚊式飞机负担起侦察轰炸机的任务后,主 要被用于牵引滑翔机。能在 1.05 万英尺的高度作时速 265 英里的飞行。升限 1.8 万英尺。曾参加在西西里、诺曼第和荷兰等战役中的空降行动。战时共 生产约 600 架。 阿尔巴尼亚抵抗运动  大战期间阿尔巴尼亚人民反抗意、德占领的斗 争。1939 年 4 月意军入侵阿尔巴尼亚,*索古一世的政府不战而逃,人民自 发抗敌,终因力量相差悬殊,全国沦陷。1940 年 10 月底,爱国者在希腊组 成首批游击队。1941 年 11 月 8 日阿尔巴尼亚共产党在地拉那成立,霍查为 临时中央委员会负责人。至 1942 年 9 月阿共领导的游击队发动 30q 余次军事 行动。9 月 16 日,阿共倡议召开*贝萨会者,建立*阿尔巴尼亚民族解放阵线, 揭露义大利欺骗伎俩,排除*阿尔巴尼亚国民阵线的干扰破坏,进一步开展抵 抗斗争。1943 年 7 月 10 日,成立民族解放军总司令部,至义大利投降时已 解放大部分国土。同年 9 月下旬,德军占领阿尔巴尼亚,随后解放军粉碎德 军冬季围攻。1944 年春,解放军反攻,迫近首都。5 月在波尔梅特(permet) 召开*阿尔巴尼亚反法西斯民族解放代表大会,成立民族解放委员会,霍查任 主席。随即击退德军第二次围攻。同年 10 月 20 日,反法西斯民族解放会议 举行第二次会议,将民族解放委员会改为阿尔巴尼亚民主政府,霍查任总理。 同年 11 月 17 日解放地拉那,29 日全国解放。 阿尔巴尼亚国民阵线  阿尔巴尼亚反共民族主义组织。1942 年 12 月底 建立,由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中的民族主义者组成。初颇有影响,后奉行反 共政策,拒绝与*阿尔巴尼亚民族解放阵线合作,并暗中勾结占领当局和傀儡 政府。1943 年起配合义大利占领军向民族解放军发动进攻,后又投靠德国占 领当局。1941 年冬瓦解。 阿尔布莱希特亲王街(prinzalbrechtstrasse)*盖世太保总部所在 地。后成为盖世太保总部的代名词。 阿拉伯国家联盟公约  又称《阿拉伯联盟公约》。1945 年 3 月 22 日在 开罗举行的阿拉伯国家(叙利亚、黎巴嫩、约旦、沙乌地阿拉伯、伊拉克和埃 及)会议上订立。叶门未派代表出席,但后来也签了字。主要内容为:每一 个独立的阿拉伯国家都有权参加联盟;联盟宗旨是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的关 系,实现各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和捍卫其独立和主权,协调政策,全面考虑阿 拉伯国家的事务和利益;成员国在经济和财政、交通和邮电、文化、国籍、 护照、签证及执行判决和引渡、社会福利、卫生等方面进行合作。同年 4—5 月七国签署(叶门在 1916 年 2 月)批准,5 月 10 日起先后生效。 阿尔马维尔-迈科普战役  苏德战争前期苏军进行的防御战役,*高加 索会战的组成部分。1942 年 8 月 6—17 日,由*北高加索方面军实施。迈科 普(mankoп)油田区是通往图阿普谢(tyaпce)和黑海的要道,德军 在此展开主要突击,试图分割围歼苏军主力。8 月 8 日,德军占领阿尔马维 尔(apmaвnp),8 月 10 日又攻占迈科普和克拉斯诺达尔。此后苏军加 强抵抗,将敌人阻止于通往黑海沿岸山间道路的接近地,使德军未能达成预 定目的。 阿特兰底斯号武装快船(antis)*德国袭击舰之一。原为货船,长 153 米,宽 18 米,总排水量 7860 吨,航速 17.5 节。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改 建成武装快船,装设 152 毫米火炮 6 门,76 毫米火炮 1 门,双管 37 毫米防 空炮 2 门,20 毫米自动炮 4 门,两侧水线以下各装设鱼雷发射管 1 个,携带 *磁性水雷 92 枚。1939 年 12 月入役,在大西洋航道上袭击同盟国商船。两 年里曾悬挂英、荷、日、挪等国旗帜,伪装成各国商船,共击沉 20 余艘同盟 国船只(总排水量 14 余万吨)。1941 年 11 月 22 日,在南大西洋为一艘德 国潜挺加油时被英国德文郡号巡洋舰击沉。 第265页 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leibstandarte-ssadoifhitler,缩h) 希特勒卫队和党卫队属下的武装组织。原为“柏林党卫队本部警卫”,负责 总理府警卫和内勤事务,1933 年 9 月纳粹党纽伦堡代表大会期间扩充成现组 织,同年 11 月,全体成员宣誓效忠希特勒。由*狄特里希指挥,后成为党卫 队特别机动部队和武装党卫队的组咸部分。1934 年 6 月在清洗冲锋队的过程 中起主要作用。1935 年扩充到团的建制,大战初期发展成坦克师。后曾积极 参与进攻敦刻尔克和克里米亚地区。 阿尔巴尼亚民族解放阵线  阿尔巴尼亚共产党领导的反法西斯统一战 线组织。1942 年 9 月*贝萨会议上建立。团结社会各阶层,共同开展反对意、 德占领军及其傀儡政府和*阿尔巴尼亚国民阵线的斗争。1943 年 7 月建立民 族解放军总司令部。1944 年 5 月和 10 月相继成立以霍查为首的反法西斯民 族解放委员会和阿尔巴尼亚民主政府。在光復国土的斗争中发挥巨大作用。 阿尔戴阿蒂纳墓穴大屠杀  德军屠杀义大利人民的事件。1944 年 3 月 23 日德国党卫队在罗马城内遭伏击,死伤 33 人。希特勒和希姆莱下令按杀 死一名德军即处死 10 名人质的办法在 24 小时内进行报復。次日,335 名无 辜居民(年龄自 14 岁至 75 岁)在罗马近郊的阿尔戴阿蒂纳(ardeatine)墓 穴集体惨遭杀害。德军随即将洞口封住以掩盖罪行。1944 年 6 月罗马解放后, 始被发现。罗马市民隆重举行悼念,并在洞口立碑纪念。 阿德米勒尔蒂群岛登陆战  又称“海军群岛登陆战”。美军在西南太 平洋的一次登陆战。为切断日军基地拉包尔与纽几内亚之间的联繫,并获取 良好的舰队停泊地,1944 年 2 月 29 日,西南太平洋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亲 率第一骑兵师 1000 余人对阿德米勒尔蒂(admiralty)群岛之一部实施侦察 性登陆,当得悉驻岛日军防守力量薄弱时,即以船队运送主力部队登陆,当 日攻占机场。4000 余名日军虽组织多次反击,均无成效。3 月底,美军控制 整个群岛,并迅速修筑军事基地,致使日军基地拉包尔陷于孤立。 阿尔巴尼亚反法西斯民族解放委员会  阿尔巴尼亚抵抗运动在解放区 建立的政权机构。1942 年 9 月*贝萨会议后,在*阿尔巴尼亚民族解放阵线领 导下于全国各地建立。该委员会在解放区的任务为:组织后方生产、支持游 击队,维护社会秩序;在敌占区的任务为:组织宣传鼓动,开展反对法西斯 占领军的斗争。1943 年 9 月民族解放阵线拉比诺特(lobinot)会议批准民 族解放委员会章程,确定其作用和性质。1944 年 5 月*阿尔巴尼亚反法西斯 民族解放代表大会决定建立以霍查为首的中央政权机构(阿尔巴尼亚反法西 斯民族解放委员会)。同年 10 月,改组为阿尔巴尼亚民主政府。 阿尔巴尼亚反法西斯民族解放代表大会  阿尔巴尼亚反法西斯抵抗 武装力量举行的代表大会。1944 年 5 月 24—28 日在波尔梅特(permet)召 开,共有 186 名代表。大会选出最高立法机构——反法西斯民族解放会议, 并建立以霍查为首的阿尔巴尼亚反法西斯民族解放委员会,履行临时民主政 府的职能。大会决议:由阿尔巴尼亚人民决定未来政治制度,禁止索古家族 回国,并加强与美、英、苏的合作。 陈云(1905—)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之一。原名廖陈云。1925 年加入中国 共产党。曾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中共中央白区(指国民党统治区) 工作部部长。1934 年参加长征,北上抗日。1935 年 1 月在遵义会议上,支持 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旋被派往上海恢復党的秘密工作。同年 9 月赴莫斯科, 参加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到延安,任中共中央组 织部部长,从事党的建设和党的干部工作。1944 年任西北财经办事处副主 任,主持陕甘宁边区的财经工作,推行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政策。1945 年 8 月任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抗战胜利后曾任中共中央北满分局书记、 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 央副主席、中共中央纪委第一书记、中顾委主任,着作编入《陈云文选》。 陈仪(1883—1950)中国将领。字公侠。日本陆军上官学校毕业,后入 日本陆军大学深造。曾汪直系苏浙闽皖赣五省联军第一军司令。1926 年因响 应北伐军被孙传芳拘捕,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九军军长。1931 年起任军政部 政务次长。1934 年初,任福建省政府主席。抗日战争初期任福建绥靖公署主 任,1937 年授中将加上将衔。1941 年日军占领福州,调任国民政府行政院秘 书长。1943 年任党政工作委员会考核委员会秘书长。1945 年夏兼任陆军大学 代校长。抗战胜利后,代表国民政府接收台湾,任台湾行政长官兼警备司令。 1947 年投二级上将衔。同年台湾爆发二·二八起义,被解职。1948 年任浙江 省政府主席。1949 年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前夕,酝酿接受中共和平解放 主张,经汤恩伯向蒋介石告密,被蒋下令逮捕,押往台湾。1950 年 6 月 18 日在台北被杀。 陈光(1907—1954)中国将领。1927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军少共 国际师师长。1934 年参加长征,北上抗日。到陕北后任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旅长、第一一五师代师长, 参与指挥平型关和晋西午城、并沟等战斗。1939 年初与罗荣桓率部挺进山 东,指挥陆房突闺和梁山等战斗,创建了山东敌后抗日根据地。1943 年 3 月 到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解放战争时,任第四野战军副参谋长。1950 年任 广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广州警备区司令员。 第266页 陈诚(1898—1965)中国将领。字辞修,别号石叟。保定军校毕业。1924 年任黄埔军校特别官佐。后汪国民政府军第十一师师长、第十八军军长。九·一 八事变后,任第二路、第三路军总指挥,参加对中央苏区的“围剿”。1935 年授中将衔。次年加上将衔。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三战区前敌总司令兼第 十五集团军总司令,参加指挥*淞沪会战。1938 年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 武汉卫戍总司令兼湖北省政府主席,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参与指挥“武汉会 战。1939 年授二级上将衔。次年 7 月调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1943 年 2 月任 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制订滇缅作战计划。不久因病辞职。1944 年任第一战 区司令长官、军委会军政部长。抗战胜利后,任国防部参谋总长,1947 年投 一级上将衔,1948 年 12 月任台湾省省长。国民党败退台湾后,任台湾当局 “行政院”院长、副“总统”,国民党副总裁。 陈策(1893—1949)中国将领。广东海军学校毕业。曾任国民政府军海 军第四、第一舰队司令及海军学校校长。九·一八事变后曾赴欧美考察,回 国后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海军部军令处长。抗日战争爆发时,任海军虎门 要塞司令,率海军参战,迎击日舰。旋任国民党驻港澳总支部主任委员兼国 民政府驻港军事代表,联络港澳华侨抗日。1941 年 12 月,日军进攻香港时 指挥海军抵抗负伤。1942 年授海军中将衔。抗战胜利后,以国民政府广州军 事特派员和广州市长的身分,入粤处理日本投降事宜。不久调任国民政府顾 问。 陈赓(1903—1961)中国将领。原名庶康。1922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黄 埔军校毕业。曾任红四方面军第十二师师长、彭杨步兵学校校长。1934 年参 加长征,北上抗日。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旅长, 东渡黄河进入山西抗日前线。曾参加*娘子关战役和创建晋东南抗日根据地。 1938 年率部转战冀鲁豫,先后指挥*神头岭伏击战、*响堂铺伏击战和*长乐 村战斗等。后又转战于平汉铁路中段、鲁西北和冀南平原,屡建战功。1940 年任太岳军区司令员,参与指挥*百团大战。1941 年任太岳纵队司令员,率 太岳区军民多次粉碎日军的“扫荡”,为巩固和发展*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作 出重大贡献。1943 年 11 月赴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解放战争时期,任第 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 总参谋长兼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国防部副部长。1955 年授予大将军衔。 陈群(1890—1945)汉奸。字仁鹤。日本明治大学毕业。曾任国民党中 央执行委员、首都警察厅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叛国投敌,任伪*中华民国维新 政府内政部长。参与同日本政府签订密约,出卖华中主权。1940 年 3 月汪伪 国民政府成立后,歷任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内政专门委员会主任、行政院 内政部长、江苏省长兼省保安司令,为日本侵华政策效劳。1941 年兼任清乡 委员会委员,宣扬“清乡救国”。1944 年冬调汪伪考试院院长。日本投降后, 在南京寓所畏罪自杀。 陈箓(1877—1939)汉奸。字任先,号止室。法国巴黎大学毕业。曾任 北洋政府外交部次长、驻法全权公使。抗日战争爆发后叛国投敌。1933 年 3 月与*梁鸿志等策划组织*中华民国维新政府,任外交部长。参与同日本政府 签订密约,出卖华中主权。同年 12 月参与策划同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合併, 任南北伪政权统一组织“中华民国政府联合委员会”委员。次年 2 月,在上 海寓所被国民党军统人员暗杀。 陈毅(1901—1972)中国将领。字仲弘。1919 年赴法勤工俭学。1923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 年参加领导湘南起义,与朱德率部上井冈山与毛泽 东会师。曾任红四军军委书记、红二十二军军长。1934 年中央红军主力长征 后,留守江西苏区,任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坚持三年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爆发亏,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率部挺进苏南,开闢茅山抗日 游击根据地,直逼上海近郊。1939 年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指挥,率部在宁、 沪之间打击日伪军。陈毅继又率苏南主力部队渡江北上,任苏北指挥部指挥, 联络友军和开明士绅,打击反共的国民党顽固派,指挥*黄桥战役,创建苏北 抗日根据地,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1940 年 11 月任华中总指挥部代总 指挥。*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代理军长,重建新四军军部,与刘少奇等坚持 敌后抗战,巩固和扩大华中抗日根据地。1943 年底奉命赴延安。抗战胜利后, 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国务院副总理、 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兼任外交部长。1955 年被 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陈士榘(1909—)中国将领。1927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一军团司 令部作战科科长。1933 年入红军大学学习。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 一五师第三四三旅参谋长,参与指挥*平型关战斗。1938 年起率部转战晋东 南,后任晋西支队司令员,参与开闢晋西抗日根据地。1940 年率部进入山东, 任第一一五师参谋长、滨海军区司令员,领导军民开展抗日游击战,巩固和 发展了鲁中南抗日根据地。1943 年指挥部队攻克赣榆县城,全歼日伪守敌。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第三野战军参谋长兼第八兵团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司令员。1955 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第267页 陈大庆(1905—1973)中国将领。字养浩。黄埔军校毕业。九·一八事 变后,任国民政府第八十九师第二六五旅旅长,率部“围剿”中央苏区。抗 日战争爆发后任第十三军集四师副师长、师长,参加南口战役。1938 年春率 部参加台儿庄战役,旋即奉命西撤。后参加武汉保卫战。同年 10 月起,先后 任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第一期总队长和西北游击干部训练班第一期教育长。 1941 年 2 月改任第二十九军军长,驻防河南。1943 年 2 月任第三十一集团军 副总司令。次年升任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兼鲁苏豫皖边区副总司令,参与指 挥鄂北、豫南会战。1945 年授中将衔。抗战胜利后,曾任京沪杭警备副总司 令兼淞沪警备司令。大陆解放后去台湾。曾任台湾当局“国家安全局局长”、 “国防部长”。 陈公博(1892—1946)汉奸。1920 年北京大学毕业。1921 年参加中共 一大。次年脱离共产党。曾任国民政府实业部长,国民党中央党部民众训练 部长、四川省党部主任委员。1938 年底随汪精卫逃离重庆,叛国投敌。次年 当选为汪伪国民党中央常委。1940 年 3 月起,歷任汪伪国民政府立法院长、 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政治训练部部长、上海市长。1944 年 11 月汪精卫死 后,任伪国民政府代主席、行政院长、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坚持卖国政策, 为日本侵华战争效劳。抗战胜利后逃亡日本,不久押返中国,被国民政府判 处死刑,在苏州处决。 陈再道(1909—1993)中国将领。1928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四方 面军第四军军长。1935 年参加长征,北上抗日。到陕北后入抗日军政大学学 习。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副旅长,参加娘子关 等战役。后任东进纵队司令员,率部挺进冀南,扩大抗日武装,创建和发展 冀南抗日根据地。1940 年任冀南军区司令员,领导根据地军民开展反“扫荡” 和反“蚕食”斗争。解放战争时期,曾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 河南军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武汉军区司令员、铁道兵司 令员。1955 年被授予上将军衔。陈光甫(1881—1976)中国银行家。名辉德, 字以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曾任中央银行常务董事、交通银行董事、 上海银厅公会主席。九·一八事变后任国民政府财政委员会委员。大量发行 公债,为蒋介石筹措“剿共”战争经费。抗日战争爆发后,被聘为国民参政 会参政员。1938—1940 年,先后代表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桐油借款、滇锡借 款、钨矿借款,总额达 7000 万美元。1941 年任中美英平准基金委员会主任, 利用职权,通过买卖外汇和购运进出口物资牟取厚利。1944 年与*张嘉璈等 创办中国投资公司。抗战胜利后,曾任国民政府委员。上海解放前夕去香港。 1954 年去台湾。 陈安宝(1891—1939)中国将领。字善夫。保定军校毕业。曾任国民政 府军第七十九师师长。抗日战争爆发后率部参加*淞沪会战。日军在金山卫登 陆后,率部在浙江平湖以东布防,阻击敌人西进。1938 年春在嘉湖、德清、 崇德等地收编地方武装,开展抗日游击战争,8 月升任第二十九军军长兼第 七十九师师长。9 月上旬,奉命驰援德星公路友军主力,与日军第一○一师 团激战于隘口以东,持续作战一个月,毙伤敌人甚多。1939 年 3 月,布防抚 河及鄱阳湖一带。5 月 3 日率部反攻南昌日军,6 日前往前沿阵地督战时殉国。 后被国民政府追赠为上将。1983 年 12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他为 “革命烈士”。 陈伯钧(1907—1974)中国将领。1926 年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 1927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十五军军长、红五军团参谋长。1934 年参加 长征,北上抗日。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二○师第三五九旅旅长, 出师山西抗日前线,参与创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1938 年起任抗日军政大学 训练部部长、晋察冀抗大第二分校校长、军事学院副教育长,致力于培养抗 日军政干部。1942 年后任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 军副参谋长。抗战胜利后,曾任东北军政大学教育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后,曾任高等军事学院院长。1950 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陈纳德(ireleechennault,1890—1958)美国将领。第一次世界大 战时入美国陆军航空兵部队服役。曾任驱逐机大队指挥官和飞行教官。1937 年退役后到中国,任中国国民政府空军顾问,协助训练中国空军。1941 年组 织*美国授华志愿航空队(又称*飞虎队)对日作战,至 1942 年 7 月,该队击 落日机近 300 架。同年重入美军服役,获准将衔,任驻华美国空军司令。1943 年 3 月后改任*美国第十四航空队少将司令,指挥中缅战区的对日空战。曾主 持美国空运部陈纳德队飞越喜马拉雅山,对华运送战略物资等。在对日作战 战略上,与驻华美军司令史迪威发生分歧,主张用空中力量摧毁日本军事工 业设施以赢得战争胜利,得到蒋介石支持。1945 年退役后组建中国民航公 司,帮助国民党政府空运军队以发动内战。着有回忆录《一个战士的道路》 等。 陈果夫(1892—1951)中国国民党中统局首脑。原名祖焘。南京第四陆 军中等学堂毕业。1911 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曾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抗日 战争爆发后,任国民政府中央政治学校教育长,负责培训科以上官员。1939 年后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第三处主任,主管国民党高层人事考核、分 配事宜。与其弟陈立夫共同掌管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即中 统),是国民党 系首领之一。1944 年任中国农民银行董事。1945 年任国 民党中央政务委员会主席。同年秋任中国农民银行行长。1948 年夏去台湾, 任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中央银行理事。 第268页 陈明仁(1903—1974)中国将领。字子良。黄埔军校毕业。曾任国民政 府军师长,参加对鄂豫皖苏区的“围剿”。1935 年入陆军大学深造。1936 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后方整训部队预备第二师师长。1942 年 3 月任第七十一军副军长。次年加入*中国援缅远征军。1944 年底参加*缅 北战役,在围攻松山日军的战斗中,率部阻击日援军。1945 年 1 月,在进攻 畹町时力克日军防守的回龙山要塞。同年 6 月升任第七十一军军长。抗战胜 利后,歷任第七兵团司令官、华中“剿总”副总司令兼湖南省政府主席。1947 年授中将衔。1949 年 8 月与程潜在长沙率部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曾任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全国政协常委。1955 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陈绍禹(1904—1974)原名陈韶玉,又名王明。1925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九·一 八事变后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推行“左”汉冒险主义,对革命事业造成 极大危害。1935 年出席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根据大会精神为中共中央 起草《八一宣言》,号召全国同胞团结一致,共同抗日。抗日战争爆发后回 国,任中共中央长江局书记,推行右倾投降主义,使抗日力量受到损失。后 任中共中央统战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法律委员会主任。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政务院政法委员会副主任。1956 年去苏联就医。病死于 莫斯科。着有《中共五十年》。 陈绍宽(1888—1969)中国海军将领。字厚甫。1907 年毕业于马尾水师 学堂。曾任国民政府海军部部长。1935 年授海军一级上将衔。抗日战争爆发 后,指挥封锁以江阴要塞为中心的南京上海间长江水道。1938 年起任军事委 员会海军总司令、最高国防委员会委员。抗战胜利后,代表中国海军出席在 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上举行的盟军对日受降仪式。1946 年为中国代表之一 出席联合国第一次大会。后退休回闽。1949 年福州解放前夕,通电拥护中国 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福建省副省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 会中央副主席。 陈荣久(1904—1937)中国将领。原在东北军当兵。九·一八事变后举 行抗日起义,任抗日救国军新编第五连连长。1933 年 2 月率部参加共产党领 导的抗日救国游击军,任军部副官。同年 6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 年任东 北人民革命军第四军代理政委,加强部队政治教育和整训工作。同年秋赴莫 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36 年回国,在虎林、饶河地区创建东北抗日联军第七 军,任军长兼弟一师师长。争取和收编反日山林队,扩大抗日武装力量。1937 年春,指挥所部在饶河县西北小南河打退敌“讨伐队”的数次围攻,击毙日 军参事官以下 30 余人。后在掩护部队转移的战斗中牺牲。 陈铭枢(1889—1965)中国国民党民主派人士。字真如。保定军校肄业。 曾任国民政府第十一军军长、广东省政府主席、京沪卫戍司令。九·一八事 变后任行政院副院长兼交通部部长。支持第十九路军的淞沪抗战。1933 年与 李济深、蒋光鼐等人发动反蒋抗日的福建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 府,任国府委员兼文化委员会主席。失败后避居香港。抗日战争爆发后,任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上将参议官、国际反侵略大会中国分会主席、国民外交 协会主席。1938 年,与余汉谋等人在粤组织民众自卫队。参与组织中国民主 政团同盟和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主张团结抗日,积极进行抗日民主运动。 抗战胜利后,参加发起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中央常委。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 陈锡联(1914—)中国将领。1930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四方面军 第十师师长。1935 年参加长征,北上抗日。到延安后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五旅第七六九团团长。1937 年 10 月 19 日率部取得了*阳明堡奇袭的胜利。继又在晋东南参加神头岭、响堂 铺等战斗。1940 年任第三八五旅旅长兼太行军区三分区司令员,率部参加* 百团大战。以后领导太行地区军民开展反“扫荡”斗争。解放战争时期,曾 任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 军炮兵司令员兼炮兵学院院长、渖阳军区司令员。1955 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陈嘉庚(1874—1961)爱国华侨领袖。早年在新加坡经营橡胶业,曾任 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协理。1919 年创办厦门大学。九·一八事变后,发起召开 新加坡侨民会议,号召侨胞出钱出力,抵制日货,支持国内抗日救亡运动。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南洋华侨总会主席。1938 年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在国 民参政会上提出“敌人未退出我国以前,公务员谈和平便是汉奸国贼”的提 案,获得通过。同年 10 月在新加坡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 侨总会),任主席。力主团结抗日,认捐巨款和募捐衣物药品,支援国内抗 战。1940 年 3 月率“南洋华侨慰劳团”回国慰劳抗日将士,并专访延安。1941 年 12 月任新加坡华侨抗敌后援会主席。1942 年新加坡沦陷后避居爪哇。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 第269页 陈翰章(1913—1940)中国将领。九·一八事变后在吉林参加抗日救国 军,任前方司令部秘书。1932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 年,任教国军总司令 部秘书长,曾以特派员身份到北平(今北京)、天津进行抗日宣传活动。1935 年后,歷任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第二师参谋长、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第二 师师长、中共南满省委委员、道南特委委员,发动和组织抗日游击战争。1937 年七七事变后,曾配合关内作战,率部攻打日军据点,破坏铁路桥樑,炸毁 飞机场、仓库等日军军事重地,给敌人以沉重打击。1939 年任抗联第一路军 第三方面军指挥,率部活动在镜泊湖、敦化、安图、桦甸、额穆地区,频繁 打击敌人,取得很大胜利。1940 年 12 月 8 日,在吉林镜泊南湖头(今黑龙 江宁安县)与日军作战时牺牲。 陈璧君(1891—1959)汉奸。字冰如。汪精卫妻。1907 年参加中国同盟 会。曾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九·一八事变后支持蒋介石不抵抗政策。抗 日战争爆发后,宣扬民族失败主义。1938 年随汪精卫叛国投敌。1940 年 3 月汪伪国民政府成立后,歷任伪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委、中央政治委员 会指定委员、广东政治指导员,为日本侵华战争效劳。抗战胜利后,被国民 政府判处无期徒刑。1949 年起监押于上海市监狱。 陈庄战斗  1939 年八路军在河北省灵寿县对日军的一次战斗。是年 9 月 25 日,日军独立混成第八旅团一部和警备队伪军共 1500 余人,由灵寿县 出动,向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腹地陈庄进犯,企图捣毁八路军后方机关。26 日, 日军占领陈庄。八路军第一二○师和军区部队,在贺龙指挥下以少数兵力袭 扰阻滞,集中主力在日军必经的东西寺家庄和冯沟里地区没伏。28 日,日军 撤离陈庄,进入伏击圈,八路军发起勐攻,经 2 昼夜血战,共歼敌旅团长水 原义重以下 1280 人,俘虏 16 人,巩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努里·赛义德(nurias-said,1888—1958)伊拉克首相(1938—1940, 1941—1944)。早年在土耳其接受军事教育,并服役。1920 年后先后任伊拉 克陆军参谋长、国防大臣。1930 年起歷任首相、外交大臣和参议院议长等职。 为亲英派。大战爆发后,于 1939 年 9 月 5 日与德断交。1940 年因亲德派势 力增长,下野。1941 年 10 月,国内反英政变被镇压后復任首相,翌年 2 月 又兼国防大臣。任内与日本和法国维希政府断绝外交关系。1943 年 1 月向德 国和义大利宣战。1944 年 1 月与苏联建交。战后继续任首相。1958 年伊拉克 革命时被击毙。 邵家庄伏击战  1938 年八路军在山西省广灵县对日军的一次伏击战。 是年秋,日军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发动围攻。10 月底,日军北线指挥官、 独立混成第二旅团长常冈宽治到前线晋战。10 月 28 日,八路军第一二○师 第三五九旅在广灵以南的邵家庄进行伏击,歼日军 500 余人,击毙常冈宽治。 随后又在蔚县、涞源之间的明堡再次伏击敌运输队,歼日军大队长以下 400 余人、击毁汽车 35 辆,打退了围攻根据地的北线之敌。 纳西(guglielmonasi,1879—?)义大利将领。1919 年起在驻利比亚 意军中服役。1925 年起歷任驻法武官、陆军学院教官、昔兰尼加意军参谋长 和副总督。1935 年起任驻利比亚意军司令。次年 6 月改任哈拉尔(harar) 总督。1939 年为意参议员出任东非副总督,屠杀当地人民。大战期间,任东 非东战线司令。1940 年 8 月率军入侵英属索马利亚,被击退。次年 2 月调任东 非西战线司令,屡被击败。1941 年 11 月,在贡德尔(gondar)率所部 2.3 万余人向英军投降。战后,1948 年衣索比亚政府指控其犯有战争罪行。 纳尔逊(donaldmarrnelson,1888—1959)美国企业家,官员。早年从 事工业和工业协会事务。1940 年入财政部任职,负责採办物资。1941 年任工 业生产管理局优先供应与分配署署长。1942—1944 年任战时生产局局长。 1943—1944 年曾以罗斯福总统特使身份率美国战时生产代表团访问苏联和 中国。曾协助中国国民政府建立战时生产局,并组建中美联合生产委员会。 战后,担任电影生产独立协会主席等职。 纳粹党(nazi-partei)*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的简称。 纳粹主义(nazismus)*民族社会主义的简称。 纳尔瓦战役  苏德战争后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1944 年 7 月 24—30 日,由*列宁格勒方面军实施。苏军一部从纳尔瓦河右岸登陆场出击,另一部 同时强渡纳尔瓦河,从南北两翼对德军集团形成合围,于 7 月 26 日凌晨攻占 重要交通枢绍纳尔瓦(hapba),并继续向西推进 20 公里,为尔后在波罗的 海沿岸地区实施进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纳粹集中营(konzentrationger,缩写 kl 或 lz)通称“集中营”。 纳粹德国宣传中称“国家劳动改造营”。纳粹政权关押、虐待和屠杀进步人 士、战俘、犹太人和外国公民的场所。受党卫队控制,先后由*艾克、*格吕 克斯和波尔(oswaldpohl,1892—1951)总管。1933 年 3 月首建*达豪集中 营,以后逐年增加,大战期间增至 30 余座,另有 1000 多个拘留站和灭绝站。 1941 年夏部分改为灭绝营。1942 年 3 月起由于德国劳动力缺乏,归党卫队经 济和行政管理处管辖,改以奴役为主,屠杀略有减少。监禁者分为四类,各 在左胸和右裤腿(奥斯威辛集中营在左臂)佩带不同标记:政治犯,即反纳 粹党的人士、被开除的纳粹党党员、破坏外汇管理者、“敌台”收听者等, 均佩戴红色三角;“低等种族”分子,主要为犹太人和吉普赛人,犹太人佩 戴黄色六角星,其中触犯种族法者佩戴带黑边的绿色或黄色三角,吉普赛人 佩带褐色三角;刑事犯,佩戴绿色三角,内分“有期预防性拘留者”(bv) 即有前科累犯者,和“保护性拘留者”(sv)即还在服刑的囚犯:“懒惰分 子”,佩戴黑色三角,其中同性恋者佩戴粉红色三角。外籍人以字母为标记。 被囚禁的人数无从统计。估计约有 700—1100 万人被杀害于集中营。 第270页 纳尔维克之战  挪威战役中主要战斗之一。纳尔维克(n rvik)位于 挪威北部,为不冻港,是瑞典那利瓦勒(g llivare)铁矿石的主要输出口 岸。1940 年 4 月 9 日,德军 2000 人突袭得手。但随后英国海军在附近水域 重创德国舰队。14—17 日英国步兵 1 个旅在城郊登陆集结,加上原驻防该地 的挪军余部,盟军占有明显优势,却未趋势立即进攻。5 月初,盟军在中部* 特隆赫姆之战中失利后,再将战斗重心转回纳尔维克,增派法、波军,总兵 力达 2 万亲人,在一支强大舰队支援下,于 5 月 12 日发动进攻。德军守备部 队约 5000 人,处境危急。然其时法国局势恶化,盟军已无心恋战,为改善撤 退条件,于 5 月 28 日强攻入城,旋即于 6 月 5—7 日登船撤离。留下的挪威 军队于 6 月 10 日被迫投降。 纳粹反犹主义  纳粹德国迫害和屠杀犹太人的理论和政策。由于宗教和 经济原因,欧洲早在中世纪就出现反犹思潮和行动。随着十九世纪民族思潮 的兴起,种族主义者开始对反犹活动作理论解释。希特勒后在*《我的奋斗》 一书中详述了反犹理论。他鼓吹雅利安-北欧日耳曼人是一切高级人类的创始 者;优等种族创造高级文化的基础是征服并利用犹太人和斯拉夫人等劣等种 族;雅利安-北欧日耳曼人是文明的创造者和维护者,犹太人是文明的破坏 者,缺少真正的文化并破坏宿主的机体;犹太人是十足的中间商,不从事生 产劳动而剥削和欺诈诚实的雅利安人;共产主义运动破坏民放团结,它是犹 太人理论学说的产物并在社会民主党犹太领袖的领导下开展;劣等种族繁殖 力强,按自然发展进程,最后会把优等种族排挤到次要地位,必须採取措施, 限制其数量。纳粹党执政后,即把反犹定为国策。1983 年 3 月起对犹太人横 加摧残,4 月 1 日宣布禁止犹太人经商,6 月 30 日颁布*《雅利安条款》。1935 年 9—11 月颁布反犹的*《纽伦堡法》。1938 年起逼迫犹太人流亡国外。大 战爆发后,纳粹德国加紧排犹屠犹。1939 年 10 月起在占领区设置“犹太人 隔离区”。1941 年底,希特勒要求对犹太人进行*最后解决。1942 年春在波 兰境内设置*灭绝营,开始大规模残杀犹太人。纳粹反犹主义导致无数犹太人 的死亡,遭到全世界人民的谴责和反对。 纳粹党内法庭(parteigerichte)德国*纳粹党控制党员的主要工具。 1921 年成立,初仅作为一般的裁决委员会,后权力日益扩大。设置于大区 (gau)一级。任务系保证纳粹党维持北欧日耳曼种族的纯洁性,镇压犹太人、 共产党人和“自由主义者”等“国家的敌人”。有权用失业、降低社会地位 和监禁等手段威胁和惩处党员。最高头目为纳粹党首席法官布赫 (walterbuch,1883—1949)。 纳尔逊号战列舰(nelson)英国战列舰。1927 年建成。排水量 3.39 万 吨,最大航速 23 节。装有 9 门 16 英寸火炮,12 门 6 英寸火炮,6 门 4.7 英 寸高射炮,2 个 24.5 英寸鱼霍发射管和 1 架飞机。大战初期在英国*本土舰 队服役。1942 年 8 月赴地中海执行增援马尔他的护航任务(代号*基石)。 1943 年参加支援盟军对西西里岛和义大利的登陆战役。同年 9 月 28 日,意 大利*巴多里奥在该舰签署投降书。不久调回本土水域。1944 年参加诺曼第 登陆战役。1945 年被派往远东对日作战。 纳罗福明斯克战役  苏德战争前期苏军进行的防御战役,*莫斯科会战 的组成部分。1941 年 12 月 1—5 日,由西方方面军中央部队实施。德军从两 翼迂迴莫斯科的计划被挫败后,企图在纳罗福明斯克方向作最后的突击。德 军曾局部强渡纳拉(hapa)河,但无法扩大突破正面,并随即被苏军的反突 击击退至纳拉河对岸出发阵地。 纳尔奇克-奥尔忠尼启则战役  苏德战争中期苏军进行的防御战役,* 高加索会战的组成部分。1942 年 10 月 25 日至 11 月 12 日,由*外高加索方 面军北集群实施。德军从马尔戈别克方向突向格罗兹尼(ГpobhЫn)石油 区的企图破产后,遂转而从纳尔奇克(haπьчnk)-奥尔忠尼启则(op джohhknд3e)方向进攻,10 月 28 日占领纳尔奇克,11 月 2 日前出至 奥尔忠尼启则接近地。苏军集中兵力以强大反突击阻止了敌人,并于 11 月 6 —12 日围击德军突击集团,迫使其转入防御,放弃了突向主要石油区的企 图。 纵横字谜(crossword)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英与驻义大利德军秘 密谈判的代号。1945 年 2 月负责指挥纳粹德国驻意部队的党卫队将领*沃尔 夫,通过义大利中间人同美国驻瑞士情报机关联繫,谈判有关驻意德军单独 投降事宜。美、英以此为代号,採取行动。3 月 8 日在苏黎世由美国战略情 报局瑞士站站长*杜勒斯与沃尔夫首次会谈。3 月 19 日由英军将领艾雷 (t.airey)和美军将领*兰尼兹尔与沃尔夫再次会谈。此事曾遭苏联政府强 烈谴责。未获成功。 纽伦堡法(nurnbergergesetze)全称《关于公民权和种族的纽伦堡法》。 纳粹德国迫害犹太人的法律。由 1935 年 9 月 15 日颁布的《德国公民权法》 和《德意志血统及荣誉保护法》以及同年 11 月 14 日颁布的《第一次补充法 令》构成。规定犹太人不得成为德国公民,不得担任公职,已任公职者应于 1935 年 12 月 31 日起退职;禁止犹太人同德意志人和其同种血统的人通婚或 发生非婚的性关系:禁止犹太人雇用 45 岁以下的德意志及其同种血统的女性 国民从事家务劳动;禁止犹太人升德国国旗。后又颁发了 13 次补充法令。该 法律是纳粹德国反犹活动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271页 纽伦堡审判  1945 年 11 月 20 日—1946 年 10 月 1 日*欧洲国际军事法 庭在德国纽伦堡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主要战犯的控告和审判。根据 1943 年 10 月*《苏美英三国关于德国暴行的宣言》及 1945 年 8 月*《波茨坦协定》, 苏、美、英、法于同年 8 月 8 日在伦敦签署了《苏美英法关于惩处成犯的协 定》及其附件《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宪章》,设立欧洲国际军事法庭,以控告 和审判德国主要战犯。同年 10 月 18 日,由苏、美、英、法备指派检察官一 人组成的捡察与起诉委员会在柏林向法庭提出起诉书,指控戈林等 24 人犯有 策划、发动和进行侵略战争,犯有破坏和平罪,犯有反人道罪、战争罪;纳 粹党的领导机构等 6 个组织为犯罪组织。10 月 29 日法庭在纽伦堡公布*《国 际军事法庭程序规则》,受权审理被告。11 月 20 日起,法庭在纽伦堡开庭。 由英国代表劳伦斯(geoffrev 纽伦堡审判中的纳粹德国战犯(后座两排)wrence)大法官主持。共举行了 403 次公审。起诉当局所指定的 33 名证人 口头提出了对各被告个人的证言;辩护方面,有 61 名证人提出证言,另有 143 名证人提出书面证言。证据审查以及辩护与起诉代表的发言于 1946 年 8 月 31 日结束。法庭驳回了被告人提出的主要辩护。10 月 1 日法庭对 24 名被 告中的 22 名(莱伊在狱中自杀,古·克虏伯因身体和精神状况停止审判)宣 布判决:戈林、里宾特洛甫、凯特尔、卡尔登勃鲁纳、罗森堡、弗兰克、弗 里克、施特菜彻、绍克尔、约德尔、赛斯-英夸特、鲍曼(因未缉拿归案,缺 席判决)12 名为绞刑;赫斯、霍德尔和丰克为无期徒刑:施佩尔、席拉赫为 20 年徒刑,牛赖特为 15 年徒刑,邓尼茨为 10 年徒刑;沙赫特、巴本、弗里 茨彻无罪释放。此外,宣告纳粹党的领导机关、秘密警察(盖世太保)和保 安勤务处、党卫队为犯罪组织。苏联法官对宣判被告沙赫特、巴本、弗里茨 彻无罪,判赫斯无期徒刑以及不宣告德国政府、参谋本部及国防军最高统帅 部为犯罪组织的判决,表示反对,并在判决书中保留了自己的意见。绞刑判 决于同年 10 月 16 日在纽伦堡监狱执行。 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  即“欧洲国际军事法庭”。 八画 [一] 武士敏(1892—1941)中国将领。字勉之。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 曾任西北军第一旅旅长。1936 年参加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擢 升第一六九师师长。抗日战争爆发后,率部东渡黄河,开赴山西、河北抗日 前线,与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并肩作战,屡建战功。1938 年 4 月,在太行区反 日军九路围攻时,率部扼守子洪口要隘,与日军第一○九师团血战数昼夜, 歼敌数百人。1939 年 7 月,在沁源县天神山设伏,击败进犯白晋路的日军。 同年 10 月升任第九十八军中将军长。1941 年 9 月参加中条山战役,29 日在 沁水县东峪、西峪与日军激战时殉国。 武元甲(1911—)越南将领。早年参加反对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1938 年加入印度支那共产党。大战爆发后,1940 年流亡中国。后回国组织人民武 装,开展游击战争,打击法国殖民政权和日本侵略军。1942 年指挥向南方进 军的先锋队深入越南南方,扩大*越南独立同盟在湄公河三角洲的影响。1914 年 12 月在越北组建*越南解放军宣传队”(越南人民军的前身之一),并任 越北解放区党委书记。1945 年参加*越南八月革命,为起义委员会主席,率 军解放河内。9 月任临时政府内务部长。战后曾任越南人民军总司令、中央 军委书记等职。授大将衔。着有《人民战争和人民军队》等。 武藤章(1892—1948)日本将领。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曾 留学德国。歷任参谋本部德国班班长、陆军省军务局军事课员。1936 年任关 东军参谋,积极主张武力进攻中国。次年七七事变后,任华中派遣军副参谋 长。后转任华北方面军参谋长,1938 年升少将。次年任陆军省军务局长。主 张对美强硬,积极参与策划发动太平洋战争。1941 年晋升中将。太平洋战争 爆发后任近卫第二师团长。后升任第十四方面军参谋长,参与指挥*菲律宾战 役。在占领苏门答腊和菲律宾期间,大肆虐待、杀害战俘和居民。战后于 1948 年作为甲级战犯,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绞刑。 武汉会战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抗击日军进攻的战略性 战役。1938 年 4 月日本大本营决定进行攻占武汉的作战,以图摧毁中国政府 继续抗战的核心基地,早日结束侵华战争。*徐州会战结束后,6 月 7 日起日 军即沿长江两岸和大别山北麓分别西进,并以海军溯长江而上配合作战,连 陷安庆、舒城、桐城、潜山、马当、彭泽、湖口等地,夺取进攻武汉的前进 基地。6 月中旬中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制定保卫武汉的作战计划,以主力 部署于外线,利用鄱阳湖、大别山和长江两岸丘陵湖沼逐次抗击和消耗日军; 为此新编*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陈诚)防守长江以南,以自徐州方面后撤的* 第五战区部队(7 月中旬起由白崇禧指挥)防守长江以北,共 124 个师、40 余艘舰艇、100 余架飞机(包括*苏联援华空军志愿队),约 100(一说 75) 万人,蒋介石自任总指挥。7 月上旬日军调整部署,增兵至 12 个师团、120 余艘舰艇、500 余架飞机,约 25(一说 35)万人,由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烟俊 六指挥。7 月 23 日起日第十一军司令官冈村宁次率 4 个师团,沿长江两岸向 武汉方向进击;南岸日军经激战攻占九江、瑞昌后,于 8 月下旬在马头镇、 箬溪一带受阻;北岸日军占领黄梅后在广济、武冗受阻。与此同时,日第二 军司令官*东久迩宫稔彦率 4 个师团由合肥出发,分两路沿大别山北麓和淮河 南岸进击武汉方向,遭中国军队节节阻击,至 9 月中旬攻占商城、潢川、罗 山。沿长江西进之日军经激战付出重大伤亡后,相继突破中国守军防线,9 月 14 日陷马头镇,29 日占田家镇,10 月 5 日陷箬溪,19 日占浠水。至 10 月中旬,北面之日军占领信阳,切断平汉铁路,并在武胜关方向越过铁路线 向应山、安陆迂迴武汉;南面之日军也在贺胜桥、咸宁附近切断粤汉铁路, 武汉处于包围之中。加之此时在广东沿海登陆的日军攻占广州。蒋介石遂于 10 月 24 日下令放弃武汉,长江南岸部队撤向湘北及鄂西,北岸部队撤向鄂 北。日军于 25 日夜进入汉口,26 日占武昌,27 日占汉阳。此次会战日军伤 亡 3 万多人,损失飞机 78 架、舰艇近 30 艘。此后日军被迫停止战略进攻。 第272页 武汉空战  中国空军在*武汉会战中抗击日机空袭的空战。主要有 3 次。 1938 年 2 月 18 日,日军轰作机 12 架在 26 架歼击机掩护下进袭武汉,中国 空军第四大队 29 架飞机升空迎战,击落日机 16(一说 14)架。中方大队长 李桂丹以下 5 人牺牲。4 月 29 日,日军佐世保第十二航空大队飞机 39 架再 袭武汉,中国空军 2 个大队 67 架飞机起飞迎击,击落日机 21 架。5 月 31 日, 中、日两国空军三度在武汉上空较量,中国空军击毁日机 15 架,自身仅损失 2 架。 武部六藏(1892—1958)日木官员,“满洲国”国务院总务长官(1940 —1945)。1918 年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入内务省。歷任秋田县知事,1935 年来华,任关东局司政部长,翌年 4 月升关东局总长,1939 年任企划院代理 总裁。1910 年 7 月起任“满洲国”国务院总务长官,总揽“满洲国”事务。 任内制定所谓《治安维持法》、《思想矫正法》、《时局特别刑法》等法令, 残酷镇压中国东北人民和掠夺资源。日本投降后被苏军俘虏,后引渡予中国 政府。1956 年 7 月被中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判处 20 年徒刑,同年 因病假释回国。 武藤信义(1868—1933)日本将领。毕业于陆军士宫学校和陆军大学。 早年参加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后歷任驻俄武官、参谋本部课长、师团 长、参谋本部次长和东京警备司令官。1926 年升大将,任关东军司令官。次 年任教育总监。*五·一五事件后引咎辞职。后参与炮制“满洲国”,并再度 出任关东军司令官兼驻“满洲国”大使和关东厅长官,成为“满洲国”的太 上皇。1933 年晋升元帅。同年病死。 武装党卫队(waffen-ss)德国*党卫队的下属组织和武装部队。1933 年 3 月希特勒建立柏林党卫队本部警卫作为其私人卫队,9 月扩充为*阿道 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同时,各地党卫队的武装小组改组成*政治戒备队,陆 续扩展至营、团建制。为发展纳粹党本身的武装力量,1934 年底希特勒指令 希姆莱将党卫队武装组织合组成“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1938 年 8 月改现名。 1940 年 8 月特别机动部队督察处改称武装党卫队作战指挥部,希姆莱任总指 挥。大战爆发前其主要作战力量为 4 个团,后发展至 39 个师,近 100 万人, 内含 16 个坦克师和摩托化师。大战后期,由于德国人力紧张,开始组建荷兰、 挪威、比利时、匈牙利、乌克兰等外籍师,并为德国师招募外籍人。其官兵 长期受纳粹主义毒害,极端顽固。所属师团曾入侵欧洲各国,参加多次重要 战役,在荷兰、法国和苏联等地的战事中起过较大的作用。战后,同党卫队 一起被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宣布力犯罪组织。 武藏号战列舰  日本战列舰。为*大和号战列舰的姊妹舰。1937 年由三 菱长崎造船所开始建造。1942 年 8 月竣工。标准排水量 6.4 万吨,舰长约 260 米,最高航速 27 节,装备 460 毫米火炮 9 门(三联装),306 毫米火炮 12 门。长期泊驻于本土基地。1944 年 6 月参加菲律宾海海战。同年 10 月,为 执行*捷号作战,在缺乏航空兵掩护的情况下进击雷伊泰湾。10 月 24 日在锡布 延海遭约 200 架美军舰载飞机 6 次攻击,被多枚鱼雷和炸弹击中后沉没。 青狐(ufuchs)德国为发动侵苏战争而实施的一项行动代号。德军 最高统帅部为在苏联的北极地区作战,于 1941 年 5—6 月间组建步兵第三十 六军并通过波罗的海将其从德国和挪威调往芬兰。 青年工场(插ntiersdjeunesse)法国*维希政府的劳动组织。为安 置大批覆员青年,于 1940 年 7 月 31 日建立。至同年 9 月已建成 31 个劳动营 地。共分 6 个区(里昂、克莱蒙费朗、土鲁斯、蒙彼利埃、马赛和阿尔及尔), 每区下辖 8—10 个劳动组合,每组合 1500—2200 人。参加者主要从事工农业 劳动,被灌输忠于贝当和所谓*民族革命的思想。初属陆军部管辖,德军占领 法国全境后,其活动受到限制。1943 年,大批工人被送往德国强迫劳动。1944 年 6 月 9 日解散。 青年近卫军  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在德军占领的克拉斯诺顿(kpacho дoh)市活动的地下共青团组织。1942 年 7 月底成立,共约 100 名成员(其 中 20 名联共[布]党员),受当地地下党组织领导。进行反对德国占领者的活 动。后因叛徒告密,1943 年 1 月初大部分成员陆续被捕,并遭杀害。1943 年 9 月 13 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授予其 5 名成员“苏联英雄”称号,其 他成员也被授予各种勋章和奖章。作家法捷耶夫根据他们的事迹创作了长篇 小说《青年近卫军》。 青年抗日先锋队  简称“青抗先”。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 日根据地建立的青年武装组织。1940 年前后,由各根据地青年救国会动员 16 —23 岁的青少年组成。平时维护根据地的治安,站岗放哨,除奸防匪,保护 群众生产;战时负责坚壁清野,救护伤员,运输弹药,侦察通讯,破坏交通, 进行游击战、地雷战、地道战等,配合八路军作战;并动员和组织广大青年 参加八路军,成为人民抗日军队的重要后备队。 现购自运(cashandcarry)美国 1937 年和 1939 年*《中立法案》中对 交战国贸易的原则,即“现金购货,运输自理”。初由参者员*奈等在 1936 年一项中立法草案中提出,目的是限制美国直接同交战国的贸易联繫,但未 正式通过。1937 年 5 月,罗斯福总统委託参者员*皮特曼等起草新中立法案 时,沿用这一原则。规定凡运往交战国的美国货,不得由美国船只运送,交 战国必须支付现金。此条款有利于欧洲的英、法,在远东则有利于日本。1939 年 11 月 3 日通过的新中立法,取消对军火的禁运,对军火供应也实行此原则。 英法等国因此可以得到美国军火,但同时也消耗了它们的黄金储备。1940 年 12 月邱吉尔向罗斯福唿吁,英国将无支付能力,翌年 3 月美国国会通过*《租 借法案》取代了此原则。 第273页 坦内尔(vainotanner,1881—1966)又译“唐纳”。芬兰外交部长(1939 —1940)。早年留学德国。加入芬兰社会民主党,1907 年被选入芬兰议会。 1920 年曾参加同苏俄签订和约的谈判。以强烈反苏而闻名。歷任总理和财政 部长。1939 年 10 月,以财政部长身份赴莫斯科,与*巴锡基维一起同苏联谈 判交换领土等问题。同年 11 月苏芬战争爆发后,出任外交部长,持对苏强硬 路线。辞去外长职后,歷任社会福利、商业和财政部长直至 1944 年 8 月。战 后于 1945 年 11 月,在芬兰进行战争罪行的审判时被捕并受审。翌年 2 月被 判处 5 年半徒刑。1949 年提前释放,并重返议会,仍为社会民主党领袖。 坦普勒(geraldwalterroberttempler,1898—1979)旧译“田普勒”。 英国将领。曾受教于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和参谋学院。参加过第一次世 界大战。1938 年任职于陆军部情报部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赴法作战, 自 1940 年开始歷任旅长、师长,1943 年 10 月—1944 年 9 月率部在义大利作 战。因受伤退出战斗活动。1946—1950 年任职陆军部和帝国总参谋部。1952 —1955 年任马来亚高级专员期间,镇压当地民族解放运动。1955—1959 年任 帝国总参谋长。领元帅衔。 坦克制胜论  亦称“坦克战争论”或“机械化制胜论”。强调坦克(机 械化)兵独立作战具有决定战争胜负能力的军事理论。最早由英国的*富勒在 1919 年出版的《1914—1918 年战争中的坦克》一书中提出。认为坦克是决定 性的力量,依靠少而精的机械化军队,实施突然而有力的突击,可迅速突破 敌方防线,深入敌方纵深,取得战争胜利。随后,奥地利的艾曼斯贝格 (eimansberger,1878—1945)在 1934 年出版的《坦克战》和德国的*古德 里安在 1939 年出版的《注意!坦克!》中,进一步发挥这一理论,主张组织 独立的坦克兵团,在空军支援下密集使用坦克进行大纵深作战,强调陆军其 他兵种只是保障坦克的行动和利用坦克的胜利。此理论成为德国*闪击战战略 思想来源之一。 坦能堡司令部  战时希特勒的野战司令部之一。1939 年秋建造,位于 德国黑林山弗洛伊登斯塔特(freude-nstadt)以西地区,为纪念第一次世界 大战初期坦能堡(tannenberg)战役,故名。规模较大,主体建筑在地下。 1940 年 6 月 28 日—7 月 6 日使用。 耶顿(ivanyeaton)美国军人。大战初期,任驻苏陆军武官,被认为是 苏联事务专家。苏德战争爆发后,曾发回大量态度悲观的报告。1941 年*霍 普金斯访苏时,参与军需供应谈判等活动。后获上校衔。受*魏德迈器重,在 魏氏出任中国战区美军司令后,于 1945 年初被调到中国,接任美军驻延安观 察组(*迪克西使团)组长。任内追随赫尔利等人扶蒋反共。战后支持蒋介石 发动内战。 耶舒恩纳克(hansjeschonnek,1899—1943)德国空军将领。第一次世 界大战期间由陆军转入空军。三十年代初在国防军总参谋部工作。后任空军 总参谋部作战处处长,1938 年 2 月升任空军总参谋部指挥部主任。1939 年 2 月任空军总参谋长,同年 8 月晋升空军少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与策划 和指挥主要空战战役。在*不列颠之战中主张轰炸伦敦住宅区。1941 年 5 月 指挥*克里特岛战役。1942 年 4 月晋升空军上将。1943 年 8 月因作战失利而 自杀。 若槻礼次郎(1866—1949)日本首相(1926—1927,1931)。1892 年 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入大藏省,歷任主税局长、大藏次官,并两次入阁任 大藏大臣。1916 年与加藤高明组建宪政会,任副总裁。1924 年任加藤高明内 阁内务大臣。1926 年加藤死后继任总裁,并第一次组阁。1930 年作为首席全 权代表出席伦敦海军裁军会议,签署《伦敦海军公约》。次年 4 月就任立宪 民政党总裁,并第二次组阁。九·一八事变后,声明採取不扩大方针,与军 部产生分歧,同年 12 月辞职。被列为重臣,对南进方针持有异议。战后曾被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传讯,并出庭作证。着有《古风庵回忆录》。 英埃(塞俄比亚)协议  大战期间英国和衣索比亚签订的两个协议。 (1)1942 年 1 月 31 日签订于亚的斯亚贝巴。主要内容为:正式废除英国在 衣索比亚享有的治外法权;英军有权继续留驻境内,并协助衣索比亚军 队的现代化;英国负责为衣索比亚政府派遣专家和顾问。(2)1944 年 12 月 19 日签订。主要内容为:英国完全承认衣索比亚的主权;英国在适当的 时候将向衣索比亚政府移交吉布地-亚的斯亚贝巴铁路;但英军仍有权留驻 其境内。 英斯基普(thomaswalkerhobartlnskip,1876—1947)英国自治领事务 大臣(1939—1940)、最高法院院长(1940—1946)。毕业于剑桥大学。1899 年获律师资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海军做情报分析工作。1918 年当选为 保守党下院议员。1922 年起先后任副检察长和首席检察长。1936—1939 年任 国防协调大臣。1939 年起任自治领事务大臣。1940 年为最高法院院长,1946 年去职。 英德宣言  张伯伦和希特勒在 1938 年 9 月 30 日*慕尼黑会议结束后单 独会谈中签订的宣言。由张伯伦起草并主动要求希特勒签署。声称“英德关 系对两国和欧洲具有头等重要意义”;强调*《慕尼黑协定》和*《英德海军 协定》是两国“不彼此开战的愿望的象徵”;宣布採取协商方式解决一切其 他问题以“保证欧洲和平”。是日,张伯伦从慕尼黑返回伦敦时,手中挥舞 此宣言,作为他从德国赢得“一代和平”的象徵;而希特勒却视之如同废纸。 第274页 英国远征军(britishexpeditionaryforces,缩写 bef)英国派往海外 (除印度、埃及等英国殖民地和附属国以外)作战的战略战役军团。根据 1908 年的规定,由本土正规军组成。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组建和派赴法国作战。 1939 年再次组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9 个师陆续开赴法国,由*戈尔特 任司令,协同法军驻守法国北部。1940 年 5 月德军在西线大举进攻后,主力 向比利时境内推进。色当之战后遭德军包抄后路,被迫于 5 月 27 日至 6 月 4 日实施敦刻尔克撤退。此后英国从本上又调派 2 个师到法国,与残留部队合 计约 15 万人,由*阿兰布鲁克指挥,在布列塔尼半岛一带协同法军防守。6 月 17—18 日法国投降时再次大规模撤返英国本土。 英国突击队mandoes)战时英国特种部队。1940 年 6 月英国为本 土防御和对西欧海岸德军进行突袭之需而组建。曾称“豹子”,后定名“突 击队”。用于本土防御的为具有高度机动性的“豹子旅”(约 9 个)。用于 对德军进行突袭作战的突击队,由*莱科克负责组建,从陆军、伞兵和海军陆 战队中抽调精锐人员,装备新式轻武器,每单位 250—1000 人,能独立作战, 共约 1 万人。曾广泛用于中近东、北非、巴尔干和西欧、北欧的各种登陆战 和突袭行动。其中包括 1941 年 11 月突袭隆美尔司令部,1942 年 2 月袭击布 伦埃瓦(bruneval)雷达站,3 月袭击圣纳泽尔水闸和 8 月*迪耶普袭击等。 英帕尔战役  侵缅日军进攻印度东北部的战役。1943 年 9 月初,日本 大本营批准此战役,并将该战役称为“乌号作战”。1944 年 2 月 11 日,第 十五军司令官牟田口下令所属第十五、第三十一和第三十三师团开始实施。 日军遭到英印军队的抵抗和*温盖特空降部队的袭击,但仍于 3 月 15 日渡过 亲敦江,4 月初进入英帕尔(imphal)平原,并完成对英帕尔的合围。4 月 6 日,日军进占科希马。为阻止日军深入印度东北地区,英美向中国国民政府 要求从云南出兵牵制日军,并向英帕尔地区迅速增援。4 月中旬,盟军增至 12 万人,发起反攻收復科希马。5 月中旬,日军在英帕尔西南 20 公里处发动 勐攻,激战月余,未有进展。6 月初,日第三十一师团在盟军打击下被迫后 撤;22 日,日军在英帕尔附近阵地被突破。次日第十五军司令部要求停止“乌 号作战”,7 月 10 日获南方军司令官寺内寿一批准。7 月中旬,日第十五军 全线溃退,因纪律败坏和遭盟军追击,8 万余人仅 3 万人撤回亲敦江东岸。 此战动摇了日军在缅甸的地位。 英美西协议  1944 年 4 月底英国、美国和西班牙在马德里签订的协议。 主要内容为:西班牙政府应减少对德国战略物资的出口,关闭德国在丹吉尔 的领事馆,驱逐轴心国派驻西班牙及西班牙领地的某些人员,释放拘留在西 班牙的义大利船只,以及召回*蓝色师团的残余;美、英则增加对西班牙的石 油和石油产品的供应。该协议反映了西班牙统治集团为摆脱自身困境,改变 亲德立场而採取接近盟国的外交步骤。 英日天津事件  1939 年英国和日本在华的冲突事件。1939 年 4 月中国 爱国志士在天津英租界刺杀一汉奸,日本藉此制造事端。6 月 14 日,日军对 天津英租界实行封锁。7 月日本外务大臣有田八郎和英国驻日大使克莱琪 (robertlesliecraigie,1883—1959)在东京就天津事件进行谈判,缔结* 《有田-克莱琪协定》。随后,英当局将在天津租界被捕的 4 名中国爱国志士 引渡给日本占领军。9 月初天津英租界的英国驻军 500 亲人撤离天津。9 月底, 日军在天津英租界搜捕“反日分子”。天津事件以英国的妥协退让而告平息。 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broadcastingcorporation,编写 bbc)英国政 府控制的广播公司,1922 年成立,领导机构为英王任命的管理委员会,1939 —1945 年鲍威尔(anpowell,1876—1948)任主席。大战期间,接受英 国外交部、新闻部和军方的直接指导,组织对英军的广播,同时对本国居民 进 行 大 规 模 的 宣 传 工 作 。 * 不 列 颠 之 战 时 , 由 记 者 普 里 斯 特 利 (johnboyntonprlestley,1894—1984)主持新闻广播后的结束语讲座,极 大地鼓舞了英国人民的士气,公司下属的各个电台虽屡遭敌机破坏,但从未 停止广播。1939 年 12 月起,用 14 种外国语对敌占区人民报告新闻,澄清纳 粹国家宣传机构散布的谣言,并唿吁各国人民进行抗击法西斯的斗争。1943 年广播语种增加到 22 种,扩大了对反法西斯国家的宣传影响。同时还配合* 英国特别行动执行局,通过电码向各地的抵抗运动下达指示。欧战结束后, 公司对国内外的广播逐步转入常规。 英国东方舰队(easternfleet)英国海军战略战役编队。以新加坡为基 地。大战初期,仅有少量巡洋舰和驱逐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菲利普斯 出任司令,率旗舰*威尔斯亲王号战列舰等前往增援,拥有 2 艘战列舰、8 艘 巡洋舰和 13 艘驱逐舰。1941 年 12 月在马来海战中受重创,菲利普斯阵亡。 1942 年 3 月,调 h 舰队司令*萨默维尔继任司令,重新加强,辖 3 艘航空母 舰、5 艘战列舰、7 艘巡洋舰、16 艘驱逐舰,以科伦坡、亭可马里和*t 港为 基地。1942 年夏秋,太平洋战局稳定后,所辖主要舰艇被抽回大西洋与地中 海。1943 年义大利投降后,又陆续从地中海获得舰挺加强。1944 年 4 月辖 2 艘航空母舰和 3 艘战列舰。同年秋,*弗雷泽接任司令,进一步从英国本土舰 队获得舰艇加强。同年 11 月 22 日正式改编为英国太平洋舰队。 第275页 英国战时内阁(warcab)大战期间英国的最高军政领导机构。1939 年大战爆发后于 9 月 4 日成立。决定有关战争的一切重大问题,包括确定战 略方针、组织战时经济、动员人力和资源以及决定有关自治领和殖民地的防 御和武装力量建设。但不具体干涉军事行动,一切有关作战的军事行动均由* 英国参谋长委员会负责,遇有较大问题或意见分歧则召开战时内阁的国防委 员会会议讨论。战时内阁成员包括张伯伦(首相)、查特菲尔德(国防大臣)、 邱吉尔(海军大臣)、霍尔-贝利沙(陆军大臣)、伍德(空军大臣)、哈里 法克斯(外交大臣)、西蒙(财政大臣)、霍尔(掌玺大臣)、汉基(不管 大臣)、艾登(自治领事务大臣)、安德森(内政大臣)等 11 人。每天举行 会议,常有三军参谋长等列席。1940 年 5 月 10 日,邱吉尔接替张伯伦任首 相后,其成员改为 5 人,即邱吉尔(首相兼国防大臣)、张伯伦(枢密院长, 逝世后由安德森接任)、艾德礼(掌玺大臣)、哈里法克斯(外交大臣、翌 年 1 月由艾登接任)、格林伍德(不管大臣)。后又相继增加比弗布鲁克(飞 机生产大臣)、贝文(劳工与兵役大臣)和伍德,共 8 人。1942 年 2 月 19 日,进行改组,成员为邱吉尔、艾德礼(副首相兼自治领大臣)、克里普斯 (掌玺太臣兼下院议长,同年 11 月因与邱吉尔发生分歧而辞职,由内政大臣 莫里森接替)、安德森(枢密大臣)、艾登(外交大臣)、利特尔顿(生产 大臣)和贝文(劳工大臣),共 7 人。1945 年 7 月 26 日,邱吉尔下台后结 束。 英法联合草案  纳粹德国占领法国前夕,英国和法国的联合方案。由英 法经济合作委员会提出,经英国内阁讨论,并由戴高乐于 1940 年 6 月 16 日 通过电话告知法国政府。主要内容为英、法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法兰西不 列颠国家”;建立一个单一的战时内阁,作为最高军事指挥机构,统率英、 法全部武装力量;同时合併两国武装部队。该草案带有趁火打劫性质,未被 法方接受。 英波互助协定  大战前夕英国和波兰签订的协定。1939 年 3 月 31 日, 英国向波兰提供保证后,两国政府曾就同盟问题进行具体磋商。8 月 25 日最 终签订此协定,主要内容为,如缔约一方受到“一个欧洲大国”的侵略,或 认为必须“使用其武装部队”消除面临的威胁(第二条第一款),或把“对 另一个欧洲国家的独立或中立”的威胁作为宣战的理由时(第二条第二款), 缔约的另一方均应提供援助。秘密议定书中明确规定:“一个欧洲大国”系 指德国,第二条第一款适用于但泽,第二条第二款则适用于比利时、荷兰和 波罗的海三小国。9 月 1 日德国大举进攻波兰,英国据此于 9 月 3 日对德宣 战,但并未採取积极措施援助波兰。 英勇号战列舰(valiant)英国战列舰。1915 年建成,1937—1939 年改 装。排水量 3.1 万吨,最大航速 24 节。装有 8 门 15 英寸火炮,20 门 4.5 英 寸火炮和 4 架飞机。大战初期在英国*本土舰队服役,担负护航任务。 1940 年参加挪威战役。同年 6 月编入新组建的*h 舰队,随即参加攻击米尔斯 克比尔港的法国军舰。1941 年调入*英国地中海舰队,参加马塔活角海战和 克里特岛战役。同年 12 月泊于亚歷山大港时,被义大利潜艇人工操作鱼雷重 创。修復后,1942 年夏被派往印度洋加强*英国东方舰队。同年底调回地中 海。1943 年参加西西里和义大利登陆战役。后又重返印度洋对日作战。 英意君子协定  英国与义大利在罗马签订的两个协定。(1)1937 年 1 月 2 日签订《联合王国和义大利关于地中海西部维持原状的宣言》,连同所 附换文,通称为第一个“君子协定”。规定在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的情况 下,双方承认地中海航行和过境运输自由,相互尊重在该地区的利益;意承 担保障英在地中海的战略利益的义务。(2)1938 年《英意协定》,又称第 二个“君子协定”,4 月 16 日签订,主要内容为:两国重申维护地中海西部 现状;互换军事情报;英承认意对衣索比亚的占领,并运用它的影响,促 使其他国家採取同样立场;义大利则表示西班牙内战结束后将全部撤走它在 西的“志愿军”,并保证对西没有领土、政治和经济要求;双方以友好精神 促进彼此在中东地区的关系,共同维护红海现状;义大利还承认*伦敦海军会 议缔结的条约。英国在两个协定中虽对义大利作了重大妥协,但未能阻止它 倒向德国。 英德海军协定  全称《德国政府和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限制海军军备的换 文》,由英国外交大臣霍尔和德国驻英大使里宾特洛甫通过互换照会的形式, 于 1935 年 6 月 18 日在伦敦签订。规定:德国舰队的总吨位应永远不超过英 国海军总吨位的百分之三十五;德国潜艇总吨位将不超过英国的百分之四十 五,但德国政府保留在通知英国政府后可在潜涎方面超出此比例的权利。该 协定实际上使德国海军的扩建合法化,推动了希特勒进一步扩军备战。1938 年 12 月德国通知英国将拥有与英国完全对等的潜挺部队;次年 4 月 28 日德 国宣布废除该协定。 英土阿达纳会谈  1943 年 1 月 30—31 日,英国首相邱吉尔同土耳其总 统*伊诺努在土耳其南部城市阿达纳(adana)举行的会谈。会谈中邱吉尔试 图说服土耳其参加民对纳粹德国的战争,表示愿向土提供军事援助,并许诺 如土参战将得到有关英国部队的支援。伊诺努接受英国的军事物资,但拒绝 作出参战的保证。最后达成了英、美向土耳其提供援助以巩固其安全的协议。 会谈后,美、英增加了对土耳其的军援。 第276页 英苏伊同盟条约  全称《联合王国、苏联和伊朗之间的同盟条约》。苏 德战争爆发后为阻止德国对伊朗的渗透和控制,保护盟国和苏联之间的陆上 交通线,苏、英两国于 1941 年 8 月 25 日同时出兵伊朗;9 月 8 日同伊朗签 订保证苏、英驻军伊朗和盟国军用物资过境的协定。在此基础上,1942 年 1 月 29 日三国进一步在德黑兰签订此条约。主要内容为:英苏保证尊重伊朗的 领土完整、主权和政治独立,保护伊朗不受德国或其他任何国家的侵略,对 伊朗提供可能的经济援助;伊朗则承担与同盟国全力合作的义务,同盟国可 以在伊朗领土上驻它们所认为必要数量的陆、海、空军;英、苏保证:“在 自己同其他国家的相互关系中不採取有损于伊朗的领土完整、主权或政治独 立的立场”,伊朗也保证不採取与条约原则相牴触的态度。条约保证了伊朗 在大战中与反希特勒盟国的合作。 英国太平洋舰队(pacificfleet)英国海军战略战役编队。1944 年 11 月 22 日以*英国东方舰队为基础组建。*弗雷泽任司令。旗舰为“豪”(howe) 号战列舰,同年 12 月进入太平洋,以雪梨为基地。为英国在大战中主力舰队 首次进入太平洋。1945 年 2 月,以罗林斯(henrybernardrawlings,1889— 1962)海军中将为副司令,直接率舰队(2 艘战列舰、4 艘航空母舰、5 艘巡 洋舰、11 艘驱逐舰)参加对日作战。编为第五十七特遣舰队,隶属*美国第 五舰队,参加攻击日本本土和沖绳岛战役。战后解散。 英国地中海舰队(mediterraneanfleet)英国海军战略战役编队。大战 爆发后,与法国海军分工,主要负责保护东地中海。以亚歷山大港为基地。 1940 年初辖 4 艘战列舰、1 艘航空母舰、7 艘巡洋舰、22 艘驱逐舰和 12 艘潜 艇。同年 6 月义大利参战和法国败降后,与新组建的*h 舰队协同,保障地中 海航运和攻击意海军。7 月执行*驾炮行动。后在庞塔斯提洛角海战、塔兰托 袭击战和马塔活角海战中重创意海军。1941 年 5 月在克里特岛战役中受重 创,11 月所辖*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和巴勒姆号战列舰被德潜艇击沉,12 月 泊于亚歷山大港基地的两艘战列舰又遭意潜艇以人工操作鱼雷击伤,遂失去 主要战斗力。战时司令先后为安德鲁·布朗·坎宁安和哈伍德(henryharwood, 1888—1950)海军上将。 英国安全协调局(britishsecuritycoordination,缩写 bsc)英国战 时秘密情报机构。1940 年 4 月邱吉尔派密使*史蒂芬森赴美,同罗斯福总统 达成英美两国情报组织合作的计划。同年 6 月,由史蒂芬森在纽约组建。与 美国联邦调查局和美国战略情报局配合,并同英国特别行动执行局、英国军 事情报局第五处和第六处等机构密切合作,积极开展活动。同时在加拿大设 有训练特工的 x 营地。1945 年 8—12 月应美方要求陆续撤离回国。 英国国民自卫军(homeguard)英国战时由平民志愿组成的地方武装部 队。1940 年 5 月,德军在西线发动进攻,英法军败退,形势危急,为弥补本 上防御兵力之不足,*英国战时内阁决定组织地方防卫志愿军,6 月根据丘吉 尔的意见改称此名。广大民众纷纷参加,人数迅速超过百万,但装备大多为 猎枪、私人手枪和长矛。7 月间,在得到美国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封存旧武 器支援后,始逐步配备以 50 万支老式步枪和 900 门 75 毫米老式火炮。先后 由*波纳尔中将和伊斯特伍德(t.r.eastwood)中将指挥,并纳入*英国本土 防卫部队司令部的防御计划。在 *不列颠之战中,曾抽调大批人员充实火箭炮 和高射炮部队。至 1941 年 9 月人数增至 150 万,武器装备、组织训练、机动 性和防御工事上均大有改进。1941 年底起,精选部分人员配备机枪和轻型战 车,编为陆军的后备部队。1943 年起,虽战局形势好转,但仍继续保持 180 万人每月 48 小时操练和放哨的义务。 英国特别情报处(speciallntelligenceservice)缩写 sis)见“英国 军事情报局第六处”。 英国秘密情报处(secretlntelligeneeservice,缩写 sis)见“英国 军事情报局第六处”。 英国第八集团军(eiglitharmy)英国陆军战役军团。1941 年 9 月起, 以*尼罗河集团军为基础组建。辖第十三军和第三十军,初共 6 个师另 3 个旅 (其中印度师、纽西兰师和南非师备 1),约 11.8 万人,坦克 924 辆,飞机 1000 余架。同年 11 月开始“十字军”行动,与隆美尔指挥的北*非洲军团先 后进行图卜鲁克争夺战和阿拉曼战役。1943 年与在北非登陆后东进的盟军, 协同实施突尼西亚战役,将德意军逐出北非。同年 7 月起参加西西里岛登陆战 役,辖 7 个师另 3 个旅。9 月渡过墨西拿海峡进入义大利境内。1944 年 5 月 兵力达到 12 个师。后抽调部分兵力至西欧实施“铁砧”行动。参加义大利之 战直至欧战结束。歷任司令为阿兰·坎宁安、里奇、奥金莱克、蒙哥马利、 利斯和麦克里里。 英法土互助条约  1939 年英国、法国、土耳其签订的互助条约。根据 1939 年 5 月 12 日的《英土宣言》和 6 月 23 日的《法土宣言》,于同年 10 月 19 日在安卡拉签订。条约有效期 15 年,主要内容为:当土耳其遭到某个 欧洲国家侵略时,英法应提供援助;英、法、土三国在遭到侵略而捲入地中 海地区的军事冲突时,应相互支援:缔约三方在捲入地中海地区以外的军事 冲突时,应立即相互磋商。该条约后未能起作用,在大战中土耳其坚持亲德 立场,直至 1945 年 2 月 23 日始对德、日宣战。 第277页 英法苏三国谈判  大战前夕英、法、苏三国在莫斯科就共同抗击德国侵 略进行的谈判。1939 年 3 月 15 日德国悍然吞併整个捷克斯洛伐克,英、法、 苏对此均作出不同程度的反应,并在此基础上相互接近。18 日,英国驻苏使 馆就德国可能侵略罗马尼亚一事,询问苏联将採取何种措施。苏联政府迅速 作出答覆:建议召开英、法、苏、波兰、罗马尼亚、土耳其六国会议,共同 商讨对策。英国则认为召开上述会议,为时过早。21 日,英国提出英、法、 苏、波四国发表保障欧洲被侵略国家独立的宣言。翌日苏联即表示同意。但 31 日张伯伦在下院发表援波声明后,英国又撤回此建议。4 月 14 日英国要求 苏联也单方面发表援助欧洲邻国的声明,法国则建议扩大 1935 年的《英法互 助条约》。17 日苏联提出八点建议,主张英、法、苏三国应缔结为期 5—10 年的互助公约,并在此基础上向波罗的海与黑海之间同苏联接壤的东欧国家 提供援助。此后,英、法、苏互相通过自己驻对方的大使,频繁接触协商, 试探建立反德联盟的可能性。在政治谈判过程中,英、法曾就三国应保障哪 些欧洲国家,以及何谓“间接侵略”等问题,同苏联展开激烈争论,一时无 法达成协议。与此同时,德、苏之间和英、德之间均在进行秘密接触。随着 欧洲局势激烈动盪,*但泽危机日趋尖锐,谈判双方均须作出重要抉择。7 月 23 日苏联建议立即转入军事谈判,得到英、法同意。8 月 12 日三国军事谈判 在莫斯科正式开始。苏联代表团由伏罗希洛夫率领,法方代表为*杜芒克,英 方代表则为退役海军上将德拉克斯(reginaldaylmerplunkett-ernle-erle- drax,1880—1967),英法均未带全权证书。在谈判中,三国代表曾各自摆 出在共同反对德国侵略的战争时所能提供的兵力和作战部署,但一接触到苏 联提出的苏军战时通过波兰和罗马尼亚领土的“过境权”问题,再度陷入僵 局。8 月 21 日,苏联宣布谈判无限期休会。两天以后,*《苏德互不侵犯条 约》签订。 英军武装干涉希腊  1944 年英军镇压希腊人民的事件。1944 年 11 月驻 希腊盟军要求解散*希腊人民解放军,同时保留右翼武装,成立国民警卫队; 12 月 1 日又限期解散人民解放军。2 日*希腊民族解放阵线在希腊民族团结政 府中的 5 名部长集体辞职,以示抗议,并要求改组希腊民族团结政府,人民 解放军则发布动员令。3 日民族解放阵线在雅典组织大规模示威游行,遭英 军及警察镇压。6 日起英调集重兵攻击驻守在雅典及其他城市的人民武装, 人民解放军进行还击,一度取得主动,但因寄希望于大国调停,丧失战机。 英军则大举增援,同时为麻痹希腊人民斗志和欺骗世界舆论,邱吉尔于 12 月 25 日抵达雅典,与民族解放阵线举行谈判。27 日谈判破裂,英军恢復进 攻。人民解放军经血战后被迫撤出雅典,并于 1945 年 1 月 9 日要求停战。2 月 12 日签订*《瓦尔基扎协议》,人民武装被解散。 英国本土防卫部队(homedefences)英国陆军防卫本土的战役军团。大 战爆发后,*英国远征军赴欧陆作战,本土仅留有若干经过 9 个月训练的守备 部队。1940 年 5 月底,在开始*敦刻尔克撤退的危急形势下,*爱恩赛德被任 命为负责本土防御的总司令。经紧急动员及对从敦刻尔克撤回的英军进行整 编和重新武装,8 月共有 15 个师,9 月增至 17 个师另 5 个装甲旅。在伦敦的 总司令部统一指挥下,整个不列颠和北爱尔兰分为 7 个指挥部,下设军、师 管区,在海岸后方相继设师、军、指挥部 3 层防御地带,其后为穿过南英格 兰往北一直到诺丁汉郡的反坦克障碍线,最后为隶属于*英国国民自卫军的陆 军后备军。防御方针为,只留最少的兵力据守防御地带,而集中由野战军组 成的机动部队(初称“豹子”旅,后称突击部队),用以突击歼灭登陆入侵 的敌军。初以瓦什-泰晤士河为重点,后变更部署以南部海岸为重点。1941 年 9 月,本土部队已达陆军 200 万人和国民自卫军 150 余万人,其中野战军 约 90 万人(20 个步兵师、6 个坦克师另 5 个坦克旅)。继爱恩赛德之后,* 阿兰布鲁克和佩吉特(ber-nard插rlespaget,1887—1961)先后接任司令。 英国轰炸机司令部(bombemand)英国空军战略战役编队。1936 年设立。 与*英国战斗机司令部、*英国空军海防总队同为英国空军的 3 个主要战斗单 位。大战爆发时,有轰炸机约 500 架。1940 年*不列颠之战期间,在*波特尔 指挥下对柏林等德国城市进行报復性轰炸。1942 年 2 月*哈里斯出任司令后, 对德国展开*战略轰炸。1943 年现役飞机达 1000 余架,轰炸德国及其占领区 的投弹量达 15.7 万多吨。1944 年投弹量增至 52.5 万多吨。整个战争期间共 计:夜间出动 297663 架次,损失飞机 7449 架;昼间出动 66851 架次,损失 飞机 876 架;总投弹量 96.4 万多吨。 英国空军海防总队(coastamand)英国空军战略战役编队。1936 年设立。与*英国轰炸机司令部、*英国战斗机司令部同为英国空军的 3 个主 要战斗单位。大战期间,主要在大西洋之战中参加护航,同时亦参加对西欧 和北欧海岸的布雷等行动。1941 年拥有飞机 670 多架。1942—1943 年曾多次 抽调飞机参加英国轰炸机司令部对敌实施的于和轰炸。1944 年参加支援诺曼 底登陆战役。歷任司令官为鲍希尔(frederickwilliambowbill,1880— 1960)、*斯莱塞和*儒贝尔-德拉费尔泰等。 第278页 英国参谋长委员会(chiefsofstafmittee)英国战时最高作战领导 机构。成员为陆、海、空三军参谋长,由国防协调大臣主持。1940 年 5 月丘 吉尔上台并改组*英国战时内阁后,由邱吉尔以首相兼国防大臣身份主持,遂 成为实际的最高作战领导机构。负责制订战略战役计划,并对军事行动的过 程实施监督,其决定通过各军种和各战区司令部贯彻实施。成员有帝国总参 谋长迪尔(1941 年 12 月起为阿兰布鲁吏)、海军参谋长庞德(1943 年 11 月起为安德鲁·布朗·坎宁安)、空军参谋长纽沃尔(cyriilouisnewall, 1886—1963。1940 年 10 月起为波特尔)以及邱吉尔的参谋长伊斯梅。 英国战斗机司令部(figbtemand)英国空军战略战役编队。1936 年设立,与*英国轰炸机司令部、*英国空军海防总队同为英国空军的 3 个主 要战斗单位。司令为*道丁。大战爆发后,主要负责英国本上的防空。1940 年夏拥有 60 个中队,歼击机 900 多架,在*不列颠之战中发挥重要作用。1940 年底*道格拉斯继任司令。翌年夏扩充至 78 个中队,有歼击机近 1400 架。1942 年底*利-马洛里继任司令。翌年夏拥有现役飞机 1700 多架。战争期间,配合 防空军作战,共出动 700266 架次,击毁敌机 2115 架。 英国特种空降部队(speciaiairservice,缩写 sas)英国战时执行敌 后破坏活动的秘密部队。1940 年春建立。次年建成 1 个团,派往埃及活动。 北非战役后,扩建为 3 个团,分别活动于法国、义大利和爱琴海地区。成员 均为志愿人员,须接受特别的训练。他们常常组成 10 人左右的小分队,空降 到敌占领土,在敌军中制造混乱。有时还派出较多人员潜入特定地区,与当 地的武装抵抗运动 11 合作,进行各种破坏行动。大战后期,曾以团的规模配 合盟军主力部队,执行一些较大的作战任务。 英法援芬军事计划  英、法政府策划武装干预*苏芬战争进军斯堪的纳 维亚的计划。1940 年 2 月 5 日英法盟国最高军事会议决定,由 2 个英国师和 1 个法国分遣队组成“志愿军”,以“援芬”为名,在芬兰北方港口贝柴摩 (petsamo,苏联称贝辰加heчehгa)登陆,协同芬军对苏作战,同时进 占挪威北方港口纳尔维克(narvik),直插瑞典那利瓦勒(gallvare),并 由此深入芬兰。该计划不仅反对苏联,还希图夺取供应德国的瑞典那利瓦勒 铁矿,并设置威胁德国波罗的海侧翼的阵地。英法联军预定于 3 月初启程, 因其时芬兰已战败求和,未及成行。 英国政治战执行机构(politicalwarfareexecutive,缩写 pwe)英国 战时从事政治战和心理战的机构。前身为外交部一个向欧陆敌占区进行地下 宣传(所谓“黑色”宣传)的部门,1940 年併入*英国特别行动执行局。1941 年 8 月又从该局脱离独立组成。它与*美国战略情报局合作,通过英国广播公 司(bbc,“白色”)以及 60 多个不同名称的无线电广播站(“灰色”)以 各种语言向轴心国及其占领地区进行宣传,印制传单空投到敌占区,以瓦解 轴心国的士气,鼓动当地的反法西斯斗争。 英国特别行动执行局(specialoperationsexecutive,缩写 soe)英国 战时特工组织。1940 年 7 月由英国军事情报局第六处下属的 d 科和军事情报 调查科联合组成,负责对敌进行破坏、颠覆和组织地下抵抗活动。全局 1 万 余人,格宾斯(colingubbins,1896—1976)任局长。大战期间该局共向法 国派遣 400 余名军官,运送 5000 余吨军用物资:向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提供 装备等,支持欧洲各国的抵抗运动。1943 年成功地炸毁德国设在挪威的重水 工厂,翌年又炸毁德国拥有的最后一船重水。在希腊则破坏交通,阻止德军 调动,配合英军登陆。战后于 1946 年初解散。 英王乔治五世号战列舰(klnggeorgev)英国战列舰。排水量 3.5 万吨, 最大航速 28.5 节。装有 10 门 14 英寸火炮、16 门 5.25 英寸火炮和 3 架飞机。 1940 年建成后加入英国*本土舰队,曾作旗舰,参加北海和大西洋的作战行 动。1941 年 5 月截击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1942 年支援 pq-17 护航运输队。 1943 年前往地中海,支援盟军进行西西里登陆战役和萨勒诺登陆战。1944 年 12 月调往太平洋,后成为*英国太平洋舰队的旗舰。1945 年 7 月,协同美 国海军支援沖绳岛战役。 英苏对德联合作战协定  全名《联合王国政府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 国联盟政府为对德作战採取联合行动的协定》。1941 年苏德战争爆发后,丘 吉尔发表*六·二二广播演说,声明援苏。此后两国开始有关谈判。同年 7 月 12 日,在莫斯科由英驻苏大使克里普斯和莫洛托夫签署,立即生效。共两 条:(1)两国政府相互承允在这次对纳粹德国作战中彼此给予各种援助和支 持;(2)两国政府并承允在这次战争中,除经彼此同意外,既不与敌单独谈 判亦不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此协定奠定了英、苏初期共同抗德的政治基础。 1942 年 5 月为*《苏英战时同盟和战后合作条约》所代替。 英国军事情报局第九处(militarylntelligence,de-partmentnine, 缩写 mi-9)简称“军情九处”。大战期间英国的特工机构。1940 年 7 月建立, 由克罗卡特(cro-ckatt)准将领导。主要任务为组织被迫降落在敌占区的盟 军飞行员和越狱战俘的逃亡工作。先后在荷兰、比利时、法国及庇里牛斯半 岛设置秘密据点,协助逃亡者由海路或经庇里牛斯半岛到达安全地带。自建 立至 1944 年底,共帮助数干名盟军飞行员脱险。战后解散。 第279页 英国军事情报局第五处(militarylntellience,de-partmentfive, 缩写 mi-5)简称“军情五处”。英国反间谍机构。1909 年成立。前身为英国 陆军部秘密局国内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划归内政部管辖。初由凯尔(ver- nonkell,1873—1942)领导,1940 年起改由彼特里(davidpetrie,1879— 1961)负责。主要从事保卫英国本土和国内的安全,进行反间谍活动。《慕 尼黑协定》签订后,加强了对港口、机场的监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 对入境人员採取各种控制措施。该处下属主要机构有*xx 委员会(即“二十 号委员会”,“双十委员会”)。 英国军事情报局第六处(militaryintelligence,de-partmentsix, 缩写 mi-6)简称“军情六处”。英国间谍机构。1909 年建立。前身为英国陆 军部秘密局国外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划归外交部管辖,后称“英国秘密情 报处”或“英国特别情报处”。专事进行国外的间谍活动。随着国际局势的 日趋紧张,自 1937 年起先后设有国外反间谍机构、从事对法西斯国家宣传活 动的 d 科和支持轴心国内破坏活动的军事情报调查科。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后,由*孟席斯全面领导,增设海军情报科、秘密服务指挥科等。在欧洲划分 西欧、法国等区,积极开展活动,同时在英军各战场设立特别联络组,加紧 收集情报。该处还制造出破译德国密码的机器“谜”,截获许多极有价值的 情报,在敦刻尔克撤退和不列颠之战中起过很大的作用。战后继续进行活动。 英法苏莫斯科军事谈判  1939 年 8 月 12—21 日英、法、苏三国在莫斯 科举行的关于在共同反对德国侵略的战争时的军事问题谈判。参见“英法苏 三国谈判”。 英国战时内阁国防委员会(warcabdefencmittee)英国战时 内阁所设有关军事问题的专门委员会。由于当时实际负责指挥军事行动的是 英国参谋长委员会,而海、陆、空三军大臣既不参加参谋长委员会,又未被 列入邱吉尔的战时内阁,因此于 1940 年设立此委员会。由邱吉尔主持,成员 除三军大臣外还有艾德礼、张伯伦(死后由*比弗布鲁克取代),三军参谋长 与*伊斯梅列席会议。主要讨论有关军事行动的重大问题,或参谋长委员会发 生意见分歧的问题。1945 年停止活动。 英国换取美国驱逐舰协议  英、美关于以英国在大西洋基地换取美国 旧驱逐舰的协议。大战爆发后,德国在大西洋上广泛破袭英国航运,英深感 海上护航力量不足。1940 年 5 月 15 日邱吉尔在法国战局吃紧时要求罗斯福 将 50 艘美国超龄驱逐舰转让给英国海军;经过几次谈判,美国在 8 月初提出 将驱逐舰换取英国在大西洋基地租借权的建议。9 月 2 日两国通过美国国务 卿赫尔和英国驻美大使洛西恩(philiphenrykerl,lothian,1882—1940) 换文的形式达成协议:美国将 50 艘驱逐舰让与英国,同时取得在纽芬兰、百 慕大群岛、巴哈马群岛、牙买加、安地卡、圣露西亚、特立尼达和英属圭亚 那建立海空军基地的权利。该协议加强了英国的海上护航力量,同时也扩大 了美国在西半球的影响。 范子侠(1908—1942)中国将领。天津陆军随营学校毕业。曾任国民政 府军团长。1933 年参加*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在康保、宝昌、沽源、多 伦等地对日军作战。1935 年在绥东百灵庙战役中迫使伪军 1 个师投降。抗日 战争爆发后,在河北组织抗日义勇军,于 1938 年击毙敌山原大佐。1939 年 率部南下,改编为平汉抗日游击纵队,转战于河北贊皇、元氏地区。同年所 部改编为八路军太行军区独立第十旅,任旅长兼太行军区六分区司令员,并 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 年率部参加*百团大战。1942 年 3 月 12 日,在河北沙 河县柴关反“扫荡”战斗中牺牲。 范筑先(1881—1938)中国将领。原名金标,字竹僊、夺魁。早年在北 洋政府陆军第四师任职。后任汉中镇使参贊和临沂、沂水县县长。1936 年冬 任山东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保安司令兼聊城县县长,贊同中国共产党的抗 日主张。1937 年 10 月,在中共山东地方组织协助下,改山东省第六保安司 令部为抗日游击司令部,率部在梁水、柳林、南镇等地粉碎日军多次进攻。 1938 年春夏间,队伍发展到 35 个支队和 3 路民军,约 5 万人,建立 20 多个 抗日县政权。同年 9 月公开表示欢迎八路军入鲁,并与徐向前订立抗日联防 协定。11 月 15 日,日军进攻聊城,因内奸出卖殉国。 范登堡  1阿瑟·亨德利克·范登堡(arthurhen-drickvandenberg, 1884—1951)。美国参议员。共和党人。就读于密西根大学法学院,后从事 写作与新闻工作。1928 年后数度当选参议员。1937 年成为参议院共和党领 袖,为着名的孤立主义分子,反对捲入欧洲战争,反对修改*《中立法案》。 但美国参战后于 1943 年建议扩大互惠贸易协定。1945 年出席旧金山联合国 大会,参与制订《联合国宪章》。战后支持对苏採取强硬政策,宣扬杜鲁门 主义。1947—1949 年任参议院共和党领袖,着有《日记》、《伟人汉密尔顿》 等。2霍伊特·桑福特·范登堡(hovtsanfordvandenberg,1899—1954)。 美国将领。1923 年毕业于西点军校,入陆军航空兵服役,大战初期,在英国 和北非参加空战,1942 年获准将衔。1943 年初任欧洲与北非战场美国航空部 队参谋长,同年 8 月任航空兵助理参谋长,旋任盟国远征军空军副司令。曾 作为罗斯福的军事参谋,出席魁北克、开罗和德黑兰等国际会议。1943 年 10 月随赫尔访苏,就*穿梭轰炸事宜与苏联会商。同年 12 月返回空军司令部, 参与制订盟军进攻欧陆的计划。1944 年晋升少将,任第九航空队司令,率部 对德国实施攻击。1945 年在突出部战役中,曾出色地摧毁德军运输线。1947 年获上将衔,次年 4 月任美国空军参谋长,1953 年退役。 第280页 兹西塔特(robertgilbertvansitart,1881—1957)英国外交官。受教 于伊顿公学。1902 年入外交界,先后供职于巴黎、德黑兰、开罗、斯德哥尔 摩等地。1920—1924 年任外交大臣私人秘书。1928—1930 年任首相首席私人 秘书。1930—1938 年任外交部常务次官,期间支持同法国紧密联合,不贊同 对纳粹德国过分让步。1938 年 1 月被张伯伦升任政府首席外交顾问,而解除 了处理外交事务的实际权力。1941 年退休,受封男爵称号。着有《模煳不清 的行列》等。 范佛里特(janesalwardvanfleet,1892—)美国将领。1915 年西点军 校毕业后入伍,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军中担任指挥职务。第二次世 界大战期间随美国第八集团军赴欧作战,任第四师师长。1944 年 6 月诺曼第 登陆战役时,率第四师的 1 个步兵团,首先攻上*犹他滩头。后歷任第三军九 十师师长(晋升少将),军长,率部参加在法国和德国境内的作战。战后曾 参加干涉希腊内战。1951 年接替*李奇微出任第八集团军司令,指挥侵朝战 争。1953 年获上将衔退役。 范德格里夫特(alexanderarchervalldegrift,1887—1973)美国将领。 1909 年入海军陆战队,曾驻尼加拉瓜、海地和中国。1940 年获准将衔。1942 年晋升少将,赴太平洋战场作战。同年 8 月指挥海军陆战队第一师登陆瓜达 尔卡纳尔岛,与日军展开激战,坚守瓜岛阵地,直至同年 12 月美军增援部队 抵达。1943 年晋升中将,任海军陆战队第一军军长,率军参加布干维尔岛战 役。1944 年出任海军陆战队司令。1945 年获上将衔,是美国海军陆战队中获 此衔的第一人。1948 年退休。着有《一个海军陆战队队员》。 茅盾  即“沈雁冰”。 直截了当(pointnk)盟国空军 1943 年 6 月—1944 年 3 月对德国实 施*战略轰炸的行动代号。1943 年 5 月,美英参谋长联席会议制定《自英伦 三岛起飞实施联合轰炸攻势计划》。6 月 10 日对美、英战略空军下达以此为 代号的指令。强调以摧毁德国歼击机及其飞机工业为首要任务。规定:第一 阶段(6—7 月)主要袭击潜艇工厂,第二阶段(8—9 月)集中袭击歼击机基 地和飞机厂,第三阶段(10—12 月)继续歼灭德国歼击机,第四阶段(1944 年 1—3 月)保障*霸王计划的准备工作。由于*英国轰炸机司令部坚持对德国 城市的夜间区域轰炸,而主张昼间精确轰炸的*美国第八航空队,因无远程歼 击机的掩护,在*施魏因富特轰炸中遭受重大损失,被迫限于主要袭击短程目 标,故未能按计划进行。1943 年 11 月,盟国空军曾制定代号*论证的行动计 划作为补充。 林白  即“林德伯格”。 林枫(1906—1977)中国共产党晋绥分局代理书记。1927 年加入中国共 产党。九·一八事变后,任北平抗日救国联合会中共党团书记和北平(今北 京)市委书记,积极领导学生的抗日活动。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共山西工 委副书记,积极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1938 年后歷任中共晋西南、晋 西北区委书记、晋绥分局副书记和代理书记,发动群众配合八路军主力,开 展抗日游击战,并领导该地区的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后,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党委书记、校长。 林彪(1906—1970)中国将领。原名育容。黄埔军校毕业。1925 年加入 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一军团军团长。1934 年参加长 征,北上抗日。到陕北后任抗日军政大学校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 第一一五师师长。1937 年 8 月底率部进入晋东北。9 月 25 日与*聂荣臻一起 指挥*平型关战斗。1938 年 3 月因负伤返延安,后去苏联疗养。1942 年 2 月 回国。同年底至 1943 年 7 月到重庆参加国共谈判。解放战争时期任第四野战 军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国防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 1955 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文化大革命”中组织反革命集团, 阴谋发动武装政变,败露后乘飞机出逃,坠机身亡。 林森(1868—1943)中国国民政府主席(1932—1943)。字子超,号长 仁。1905 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曾任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1932 年起任国民政 府主席。同年淞沪抗战爆发后,曾率政府各院、部、会迁洛阳办公。支持蒋 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和对工农红军的“围剿”。1937 年 8 月 14 日代表国民政 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1943 年 5 月因车祸受伤,8 月 1 日死于重庆。 林伯渠(1885—1960)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之一。名祖涵。1904 年留学日 本,加入同盟会。参加过辛亥革命和护国护法运动。1921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 年到莫斯科中山大学特别班学习。曾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国民 经济部、财政部部长。1934 年参加长征,北上抗日。西安事变发生后,配合 周恩来与国民党谈判,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抗日战争爆发后,任 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致力于保卫和建设陕甘宁边区。1938 年以中国共产党 代表的身份参加国民参政会,坚持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林柏生(1902—1946)汉奸。字石泉。广东岭南大学毕业,后赴莫斯科 中山大学学习。曾任国民政府立法委员。抗日战争爆发后,以国民党中央宣 传部特派员名义,在香港主持《南华日报》,进行反共媚日宣传。1938 年 12 月 29 日,在该报发表汪精卫叛国投敌的《艷电》。1940 年 3 月汪伪国民政 府成立后,任中央宣传部长,接管沦陷区文化宣传机构,钳制舆论,为日本 侵华战争效劳。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任汪伪国防最高会议委员,参与缔结《日 汪同盟条约》。1945 年初任伪安徽省长兼蚌埠绥靖公署主任。抗战胜利后被 国民政府判处死刑,在南京处决。 第281页 林锵云(1894—1970)中国将领。又名锟池、昌文。1926 年加入中国共 产党。1933 年被国民党当局逮捕。抗日战争爆发后获得自由。1938 年初任中 共广东省委职工部副部长,后被派往南顺工委工作。同年 10 月广州沦陷后, 组织抗日武装,开展敌后游击战争。1940 年秋任广州市区游击队第二支队独 立第一中队中队长,创建西海抗日根据地。1943 年任珠江地区指挥部司令 员,率部粉碎日伪军的“扫荡”。次年,任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司 令员,坚持抗日游击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任两广纵队副司令员。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广东省副省长。 林德曼(frederiekalexanderlindenn,1886—1957)英国牛津大学 教授。1910 年在德国柏林理化研究院获博士学位,专攻低温物理和固体理 论。1919 年起执教牛律大学。1935—1936 年参加空防委员会时与邱吉尔结 交。1939 年 9 月,由邱吉尔延揽进海军部任审计司司长。后入阁任主计大臣 (1942—1945)併兼枢密顾问官(1943 年)。在发展远程轰炸技术和战时经 济举措方面多所建议。深得邱吉尔器重,有很大影响力。其活动受到毁誉极 不相同的评论。战后曾再入阁任主计大臣(1951—1953)。有贵族称号。 林利斯戈(johnhope,linlithgow,1887—1952)英国驻印度总督(1936 —1943)。贵族出身。受教于伊顿公学。1908 年继承其父的侯爵爵位。第一 次世界大战时在西线服役。1922 年任海军部文官委员。1924 年成为保守党副 主席。1936 年出任英国驻印度总督。推行殖民主义政策,独断专行。1939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未与印度各政党商量即代表印度对德宣战。1942 年 8 月,在*英国战时内阁授权下,拘捕进行反英活动的印度国大党主要成员 (包括甘地、尼赫鲁等)数百人,引起广泛抗议。1943 年退职。 林铣十郎(1876—1943)日本首相(1937 年),将领。毕业于陆军士官 学校和陆军大学。参加过日俄战争,后歷任步兵第二旅团长、东京湾要塞司 令官、陆军大学校长、教育总监、近卫师团长。1930 年 12 月任朝鲜军司令 官,九·一八事变时,擅自决定从朝鲜出兵增援关东军侵占中国东北。1932 年晋升大将,调任教育总监兼军事参议官。1934 年 1 月至 1936 年 2 月,连 任斋藤和冈田两届内阁的陆军大臣,积极扩大侵华战争。二·二六事件后编 入预备役。1937 年 2 月组阁,任首相兼外务大臣,对苏持强硬态度,主张推 行临战体制。同年 6 月在选举中失败后辞职。1943 年病死。 林德伯格(插rlesaugustuslindbergh,1902—1974)一译“林白”。 美国飞行员。早年在陆军飞行学校学习,后从事航邮飞行。1927 年单人驾圣 路易精神号单引擎单翼飞机首次不着陆飞越大西洋,声誉鹊起。曾获陆军航 空兵后备役上校衔。大战爆发后持孤立主义立场,反对美国援助英法和捲入 欧洲战争,攻击罗斯福政府的对外政策和扩军备战计划,成为民间孤立主义 代表人物。当他的言论受到罗斯福的批评后,即以放弃后备役军衔抗争。战 时任联合航空协会顾问。参加过太平洋战区的战斗飞行。战后曾任国防部顾 问等职。着有自传《圣路易精神》和《战时日记》等。 板垣征四郎(1885—1948)日本将领。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 早年在参谋本部中国课任职,屡次到中国从事侵略活动。1929 年任关东军高 级参谋,鼓吹中国东北是日本“国防的第一线”和“自给自足所绝对必要的 地区”。参与策划制造九·一八事变和炮制“满洲国”。后歷任“满洲国” 执政顾问、军政部最高顾问、关东军副参谋长和参谋长。1937 年任第五师团 长,参加平型关、台儿庄和徐州战役。1938 年 6 月连任近卫、平诏两届内阁 的陆军大臣,併兼任日本对板垣征四郎满事务局总裁。1939 年 9 月调任中国 派遣军总参谋长。1941 年晋升大将,并调任朝鲜军司令官。1945 年历任第十 七方面军司令官和第七方面军司令官。战后,于 1948 年作为甲级战犯被远东 国际军事法庭判处绞刑。 枞树(tannenbaum)德国入侵瑞士的行动计划代号。1940 年原定在打败 法国后实施,后来被执行。 松运输  日军在太平洋地区开展的运输行动代号。1944 年初,为加强大 平洋中部地区的防御,日本大本营决定自本土和中国东北地区抽调大批人力 和物力,充实驻守该地区的第三十一军,以抗击盟军的进攻。3 月开始实施。 日军船队遭到盟国海空军的不断袭击,损失较大,但第三十一军的兵力仍得 到加强,提高了在塞班岛、马里亚纳群岛、小笠原地区和帛琉地区的防御力 量。 松井石根(1878—1948)日本将领。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 早年参加日俄战争。歷任驻华武官、驻哈尔滨特务机关长和参谋本部第二部 部长。1929 年任第十一师团长。1931 年 12 月,出席日内瓦裁军会议。1933 年任*台湾军司令官,同年晋升大将。1935 年编入预备役。1937 年七七事变 时恢復现役,任上海派遣军司令官。后调任*华中方面军司令官。1937 年 12 月 13 日指挥所部侵占南京,进行长达六周的南京大屠杀。战后,于 1948 年 作为甲级战犯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绞刑。 松冈使命  1941 年春日本外务大臣松冈洋右为准备发动太平洋战争而 对德国、义大利和苏联的访问。1940 年夏,日本通过*《基本国策纲要》和* 《适应世界形势演变的时局处理纲要》,确定南进方针。同年 9 月,签订* 《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为了南进时避免北方受到威胁,日本加紧调整对 苏关系,企图拉拢苏联参加三国同盟而扩大为“四国协商”。但苏联只同意 缔结苏日中立条约。1941 年春,日本企图通过德国的斡旋以达到目的,决定 派松冈出访德、意和苏联。3 月 12 日松冈一行从东京出发,23—24 日途经莫 斯科同莫洛托夫进行了会晤,26 日抵达柏林。27—29 日,松冈同里宾特洛甫 会谈 3 次,同希特勒会谈 1 次。松冈重申“四国协商”的设想,德方反应冷 淡。此时,希特勒经过*莫洛托夫-希特勒会谈之后,已经下达了进攻苏联的 密令。因此德方要求日本进攻新加坡,牵制英国和阻止美国参战,以利于德 国东进攻苏。3 月 31 日—4 月 3 日,松冈访问罗马。4—5 日,松冈返回柏林 后再次会晤希特勒和里宾特洛甫,由于双方各有战略打算,会谈未取得实质 性成果。7—13 日松冈回国途经莫斯科时,再次同莫洛托夫会谈,并会晤了 史达林。13 日,签订*《苏日中立条约》。 第282页 松冈洋右(1880—1946)日本外务大臣(1940—1941)。1900 年毕业于 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1904 年入外务省。歷任驻福州、上海总领事,关东都 督府外事课长,外务省情报部长。1921 年退出外务省,先后任*南满洲铁道 株式会社(满铁)理事和副总裁。1930 年为众议院议员,声称中国东北和内 蒙古是日本的生命线。1932 年 10 月任出席国际联盟会议的日本首席代表, 极力为日本侵华辩护。1933 年 3 月宣布日本退出国联。1935—1938 年松冈洋 右任满铁总裁,在中国东北肆意掠夺。1940 年 7 月任外务大臣,积极配合军 部的侵略政策开展外交活动。同年 8 月首次公开提出“大东亚共荣圈”。9 月负责缔结*《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1941 年 3 月赴欧与希特勒、墨索里 尼会谈;4 月取道莫斯科时代表日本签订《苏日中立条约》。同年又先后与 泰国签定《日泰议定书》,与法国*维希政府签定《日法议定书》,极力扩大 日本在东南亚的势力。苏德战争爆发后,主张立即对苏开战,并反对日美谈 判。1941 年 7 月下野,退出政界。战后,1946 年以甲级战犯嫌疑被起诉,受 审期间病死。着有《中日两国在满蒙经济合作的目的和根本意义》及《振兴 满洲》等。 松平恆雄(1877—1949)日本宫内大臣(1936—1945)。1902 年东京帝 国大学毕业后入外务省。1918 年任浦盐派遣军政务部长。1923 年任外务次官 兼情报部长、临时调查部长。翌年任驻美大使。1928 年转任驻英大使。先后 出席伦敦海军裁军会议、日内瓦裁军会议等国际会议,在外交上倾向缓和与 英美的关系。1936 年二·二六事件后就任宫内大臣,1945 年 6 月离职,战后 曾任参议院议长。 松贩广政(1884—1960)日本司法大臣(1944—1945)。1910 年东京帝 国大学毕业。歷任东京控诉院检查官、横滨地方法院检查厅长、大审院检查 官。1937 年起任司法省刑事局长,东京控诉院检查长,参与讨论制定《国家 总动员法》、《军用物资秘密保护法案》等。1941 年 7 月出任日本最高检查 厅检亭总长,1944 年 7 月任小矶内阁的司法大臣,1945 年 4 月在铃木内阁中 连任。长期秉承战时内阁的旨意,将司法政策作为内阁推行侵略政策、战争 政策的工具,肆意压制人民群众的反抗行动和抗争意识。同年 8 月辞职,转 任贵族院敕选议员。战后于 1946 年 1 月以甲级成犯嫌疑而被捕,后获释,操 律师业。 松井太久郎(1887—1969)日本将领。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 歷任参谋本部中国课课员、朝鲜军参谋长等职。1931 年任关东军参谋,积极 策划侵华战争。1935 年任独立步兵第十二联队长。1936 年任北平特务机关 长。1937 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主张不扩大,就地解决,于 7 月 11 日与*和知鹰 二代表日方和冀察政务委员会方面谈判,双方协议撤兵,恢復和平,但不久 日方以武力撕毁协议,后任张家口特务机关长,“满洲国”军最高顾问。1940 年晋升中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歷任汪伪政权的军事顾问,中国派遣军总 参谋长、第十三军司令官等职,长期在华进行侵略与特务活动。战后未受应 有惩处。 松花江战役  苏日战争中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远东战役的组成部 分。1945 年 8 月 9 日至 9 月 2 日,由*远东第二方面军与阿穆尔河(黑龙江) 区舰队协同实施。为配合苏军主力合围日本关东军,该部苏军渡过黑龙江, 沿松花江两岸向三姓(依兰)、哈尔滨方向突击,8 月 11—13 日突破富锦筑 垒地域,17 日攻占佳木斯,19 日占领三姓,20 日进入哈尔滨。同时,苏军 分兵向宝清和齐齐哈尔方向推进,先后占领了这些城市及沿线地区。 松冈-亨利协定  日本和法国*维希政府签订的协定。1940 年夏在日本 压力下,维希政府同意全面封锁法属印支运输线并同意日本派遣监视团。同 年 8 月 1 日起,日本外务大臣松冈洋右和法国驻日大使亨利(c.arsene- henri)开始谈判,8 月 30 日签订此协定。主要内容为:在远东的政治、经 济领域中,法国承认日本有优先权;同时日本亦尊重法国在远东的权利和利 益,以及法属印度支那的领土完整和法国的宗主权。它导致了*《日本-法属 印支军事协定》的签订。 松冈- 斯 塔 玛 会 谈  日本外务大臣松冈洋右同德国特使斯塔玛 (heinrichstahmer)于 1940 年 9 月 9—10 日在东京举行的会谈,双方取得 下列共同意见:(1)德、日、意三国希望美国不参加欧洲战争和日华纠纷; (2)德国不要求日本介入其对英战争;(3)只有以德、日、意三国坚决一 致的态度,才能抑制美国的行动:(4)三国条约下一步也要使苏联参加在内, 德国就日、苏合作进行斡旋。(5)德国为避免日、美在东亚的冲突而尽力。 谈判最终导致*《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的缔结。 杭斯(j.o.n.s.)即*“国家工团主义者进军洪达”的简称。 杰罗(leonardtownsendgerow,1888—1972)美国将领。1911 年毕业于 维吉尼亚军事学院。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21—1939 年先后在陆军监察 部参谋处和陆军部秘书处供职,期间曾在菲律宾和上海任美第三十一步兵团 团长。1940—1942 年任陆军参谋部作战计划处准将处长,1942 年获少将衔。 先后任第二十九步兵师师长和驻英美军司令。1943年6月任第三军军长。1944 年 6 月 6 日率部在诺曼第登陆。先后迸占巴黎、色当、卢森堡等地,并进抵* 齐格菲防线。在阿登战役中率部进行艰苦的防御战,阻止德军前进。1945 年 2 月擢升中将,指挥新组建的第十五集团军攻入德境。后任美驻德占领军司 令。战后曾任美第二集团军司令,1954 年退役。 第283页 杰伯奇(jedburghs)美英盟军为实施代号*霸王的行动而组训的特种部 队。类似组织亦称*康尼斯。以其训练指挥部的地点,苏格兰边境杰德(jed) 河边城镇杰伯奇而得名。其基本单位为由英、美、法三国人各一名组成的小 组。成员经过射击、爆破、暗杀、偷渡、无线电通讯、医疗和多种语言训练。 同英国谍报部门协作,并与法国的*马基联繫,但独立行动。诺曼第登陆战役 前约有 80 多个小组深入该地区,并派出 5000 名间谍与士兵,组织和指导法 国的抵抗斗争。曾在盟军登陆作战和以后穿越法国攻入德国的战事中起重要 作用。 杰洛索(carlogeloso,1879—?)义大利将领。1921 年加入国家法西 斯党。1935 年起参加侵略衣索比亚的战争,残酷屠杀当地人民。1939 年 12 月任驻阿尔巴尼亚意军司令,1940 年 5 月对进攻希腊战争持不同意见被解 职。同年 7 月向参谋部提交一份具体的侵略希腊的作战计划。是年冬指挥第 十一集团军入侵希腊,次年再度发起进攻。此后至 1943 年 5 月,任希腊军事 长官,血腥镇压当地民族解放斗争。战后未受惩处。衣索比亚曾多次要求 引渡,均未成。 杰格佳廖夫(bлnnaлekceeвnчдeгtrpeв,1879 或 1880—1949)苏联枪械设计师、技术科学博士(1940 年)。1901 年应徵 入沙俄军队,在军校修械所服役。1905 年起在军械试验场修理所当钳工,在 *费多罗夫指导下开始研制自动步枪。1916 年制成自动卡宾枪。十月革命后 领导兵工厂试验所。1931 年任自动枪械设计局长。先后研制出多种型号的机 枪和冲锋鎗。某中πД-40 式冲锋鎗、*ДЩk-38 式重机枪和*杰格佳廖夫式 轻机枪,均在苏德战争中装备红军。1940 年获炮兵工程勤多少将衔和技术科 学博士。着有《我的一生》。 杰米扬斯克战役  1苏德战争前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苏军一九四二 年冬季反攻的组成部分。1942 年 1 月 7 日至 5 月 20 日,由*西北方面军实施。 目的是围歼德军杰米扬斯克集团。1 月 7—9 日,苏军发起钳形攻势,至 2 月 底包围了杰米杨斯克(Дemhck)登陆场的德军 6 个师,但迟迟未能歼灭 被围之敌。3 月 20 日,德军援兵和被围部队发动相向突击,突破合围正面, 在拉穆舍沃(pemy-шebo)方向打开一条 4 公里宽的走廊。4 月底,又将走 廊扩大到 6—8 公里。5 月 3—20 日,苏军继续进攻,但收效甚微。2苏德战 争中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1943 年 2 月 15—28 日,由西北方面军实施。 目的是歼灭 1942 年初陷入包围的德军杰米扬斯克集团。苏军发起进攻的同 时,德军已决定从该地域撤出,2 月 28 日,苏军清除了敌人扼守 17 个月的 杰米扬斯克(Дemrhck)登陆场,但德军已经从拉穆舍沃(pemyшebo)走 廊撤走,未被歼灭。 杰维斯湾号轮船(jervisbay)英国海军武装商船。1922 年建成,原为 1.4 万吨的豪华客轮。1939 年装备 8 门 6 英寸手动火炮和 2 门 3 英寸防空火 炮,成为英国海军护航船,1940 年 11 月 5 日,为 hx-84 护航运输队护航时, 在大西洋上遭遇德国*舍尔号战列舰,双方力量悬殊。为掩护其他船只逃离, 船长福格蒂·费根(e.s.fogartyfegen)海军上校指挥该船向敌舰驶去,吸 引德舰火力。在该船被击沉之前,为船队赢得了 22 分钟的宝贵时间。船长及 190 余名官兵捐躯。费根后被追授维多利亚十字勋章。 杰格佳廖夫式轻机枪  即“ДП式轻机枪”。 杰桔佳廖夫式反坦克枪  即“ПtpД式反坦克枪”。 枣宜战役  抗日战争中期中国军队在鄂西地区抗击日军进攻的战役。日 军为确保武汉安全,扼注入川咽喉,于 1940 年 5 月 1 日起出动约 5 个师团, 在第十一军司令官园部和一郎指挥下,由信阳、随县、钟祥三路会攻襄阳。 中国*第五战区部队共 21 个军 56 个师在襄东一带截击日军,予敌重创。第三 十三集团军司令*张自忠在激战中殉国。日军调兵增援后,于 6 月 1 日占领襄 阳,随后连陷宜城、荆门、远安,从北面迫近宜昌。6 月 5 日,另一路日军 从沙洋渡汉水西进,向沙市、江陵、十里舖一带进攻,从东面包围宜昌。14 日宜昌失陷。17 日中国军队乘日军撤兵之际收復宜昌。此后双方在宜昌、江 陵、钟祥、随县、信阳一线对峙。此役日军伤亡达 2.5 万人。 奈(geraldprenticenye,1892—1971)一译“奈伊”。美国参议员, 共和党人。早年从事新闻出版业。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25—1945 年为 参议员。1934 年初,建议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大公司与英法的军火贸易 情况进行调查。同年 4 月经参议院批准,任军火贸易调查委员会(又称*奈委 员会)主席。1935 年极力促使国会通过*《中立法案》。西班牙内战时期主 张对交战双方实行武器禁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仍极力阻挠修改中立 法。是国会内孤立主义集团代表人物之一。 奈比(arthurnebe,1894—约 1945)德国刑事警察头目。参加过第一次 世界大战。战后当刑事警察。1931 年加入纳粹党、党卫队和冲锋队。1933 年 4月任普鲁士邦刑事警察处处长。1937年7月任全国刑事警察局局长。1939 年 9 月任*德国中央保安局第五处处长。1941 年 6—11 月任*党卫队特别行动 队 b 支队队长,在明斯克地区大肆屠杀。后获党卫队地区总队长衔(相当于 中将)。首创使用卡车废气的毒气室,建议将集中营的囚禁者代替动物作医 学实验。1944 年参与*七·二○事件,事败后逃匿,同年 11 月被捕。据官方 记载于 1945 年 3 月 4 日在柏林处决(一说战后曾在义大利和爱尔兰露面)。 第284页 奈迪奇(mnnede,1877—1946)南斯拉夫将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 在塞尔维亚军队中服役,任团长和旅长。三十年代末和四十年代初歷任南斯 拉夫总参谋长和陆军大臣。支持反动组织在军中进行法西斯宣传。对轴心国 的入侵持不抵抗态度。德军占领南斯拉夫后,于 1941 年 8 月出任塞尔维亚傀 儡政府首脑,指挥所部配合德、意侵略军镇压解放运动。1944 年 10 月出逃 维也纳。1946 年被捕后自杀。 奈委员会(nymittees)全称“美国国会军火贸易调查委员会”。 因其主席*奈而得名。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美国和平主义团体发起反战运 动,敦促政府对军火工业实行控制。1934 年 4 月,参议院批准成立以参议员 奈为首的专门委员会,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大公司与英法的军火贸 易情况。同年底,该委员会提出调查报告,认为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乃 是经济利益集团施加压力所致,唿吁美国不要重蹈覆辙,再度捲入欧洲战争。 该报告一方面反映了美国国内不同经济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也揭露了某些 真相;但另一方面也煽起了*孤立主义情绪,促使国会于 1935 年通过*《中立 法案》。 奇比索夫(hnkahдpebлamпnebnчЧn6ncoв),1892— 1959)苏联将领。1913 年应徵入沙俄军队。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升至上 尉。1918 年加入红军。参加过国内战争。1935 年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1939 年加入联共(布)党。后任第七集团军参谋长,参加苏芬战争。苏德战争开 始时为中将。歷任突击第三十八、第三和第一集团军司令和布良斯克方面军 副司令。初在南方和西方方向参加防御战,后参加沃罗涅日-卡斯托尔诺耶、 哈尔科夫(1943 年)、基辅(1943 年)和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等战役。1943 年获上将衔。翌年 6 月起任伏龙芝军事学院院长(至 1949 年)。1954 年退 役。 奇怪战争  对 1939 年 9 月英、法向德宣战后在西线无所作为状态的一 种称谓。法国称“奇怪战争”,(droledeguerre),德国称“静坐战” (sitzkrieg),美国称“假战争”(phonywar),英国称“晦暗不明的战争” (twilightwar),苏联也称之为“奇怪战争”(ctpahharbonha)。 德国进攻波兰后,英、法虽对德国宣战,但并未按战前同波兰签订的有关协 定给波兰以实际的军事援助。英法空军只是向敌方投散传单,陆军开到*齐格 菲防线前沿地带即停止不前,10 月中又撤回原出发地点。直到 1940 年 5 月 长达 8 个月的时间里,除了在大西洋上英德之间的海上逐猎以及*挪威战役中 的交锋外,法、英两国将近 110 个师的陆军完全按兵不动。德军在没有作好 调头西进发动大规模突袭之前也蛰伏伺机。双方军队各自在战壕里静坐观 望,互不射击,出现了战争史上罕见的宣而不战的奇怪现象。 奇斯佳科夫  1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奇斯佳科夫(mnxanлh nkoлaebnчЧncrob,1896—1980)。苏联将领。1915 年应徵入沙 俄军队,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升至准尉。1918 年加入红军。参加过国内战 争。1930 年毕业于伏尤芝军事学院首长进修班。苏德战争开始时为炮兵少 将。先后任西方方面军和第三十四集团军炮兵主任、红军炮兵副司令。参加 各方面军实施的一系列重大战役。1944 年获炮兵元帅衔。同年加入联共(布) 党。1945 年出任远东炮兵司令,参加*苏日战争。战后歷任武装力量炮兵副 司令、国防部总监局总监。2伊万·米哈伊洛维奇·奇斯佳科夫(nbahmn xanлobnчЧnctrkob,1900—1979)。苏联将领。1918 年参军。 1926 年加入联共(布)党。二十年代先后毕业于机枪学校和高级步兵学校。 1936 年起歷任步兵团长、师长、副军长和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步兵学 校校长。1941 年任步兵军长(上校衔)。苏德战争初期在西方和西北方向作 战,曾参加莫斯科会战。1942 年 10 月起任第二十一集团军(翌年 4 月起为 近卫第六集团军)司令(中将衔)。先后参加史达林格勒、库尔斯克、白俄 罗斯、里加和默麦尔等战役。1944 年晋升上将。1945 年调任第二十五集团军 司令,参加远东战役。战后曾任外高加索军区第一副司令和陆军监察局总监 等职。1968 年退役。着有《奉祖国之命(伟大卫国战争中近卫第六集团军的 战斗歷程)》等。 拓务省  日本政府主管殖民地行政和海外殖民开发的机构。始于 1895 年设置的台湾事务局。随着殖民地的扩大,机构增大并数度易名。1929 年 6 月正式设置。统一管理朝鲜总督府(朝鲜总督除外)、台湾总督府、关东厅、 桦太厅、南洋厅的有关行政事务,并监督管理满铁及东洋拓殖株式会社的业 务。下设大臣官房室(即秘书处)、朝鲜部、管理局、殖产局、拓务局(1940 年 11 月后分为拓北、拓南两局)和拓殖调查部。1942 年併入*大东亚省。 拥军优抗运动  全称“拥护军队、优待抗日军人家属运动”。中国共产 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的政治运动。1943 年 1 月 15 日,陕甘宁边区政府 发布《关于拥护军队的决定》和《拥军运动月的工作指示》,修订并公布《优 待抗日军人家属条例》,规定 1 月 25 日至 2 月 25 日为拥军运动月。陕甘宁 边区各地党政军民联合组成拥军代表团和秧歌队,抬着丰盛的食品,到部队 进行慰问;对抗日军人家属则採取减免公粮、发放贷款、捐赠实物或现金等 方式进行优待。这一运动加强了军民团结,成为延安精神的组成部分,并被 推广到各抗日根据地。 第285页 拥政爱民运动  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的政治运动。1943 年 1 月 25 日,八路军留守兵团司令部、政治部为加强军民、军政团结,发出 《关于拥护政府爱护人民的决定》和《拥政爱民运动月的工作指示》,规定 2 月 5 日至 3 月 4 日为拥政爱民月。各部队纷纷制订拥政爱民公约,走出营 房,开展公益劳动,帮助和保护农民生产,并对部队执行纪律情况进行全面 严格的检查。同年 10 月后,该运动推广到中共领导的所有抗日部队,并规定 此后每年春节都要举行。 拉恩(rudolfrahn,1900—1975)德国外交官。早年在海德尔堡大学获 博士学位。1927 年在国际联盟秘书处供职,并先后在德国驻土耳其(1931— 1934)、葡萄牙(1937—1939)和法国(1940—1943)大使馆供职。1943 年 任德国驻义大利大使,同年起为驻“义大利社会共和国大使”,任内极力控 制墨索里尼政权,大肆搜括财富,并血腥镇压抵抗运动。1945 年被盟军逮捕。 1951 年获释后经商。 拉包尔(rabaul)西南太平洋俾斯麦群岛的新不列颠岛东北端港市。1920 年起为澳大利亚委任统治地。1942 年 1 月底被日军占领,成为日军西南太平 洋的主要前进基地。日本陆军第八方面军司令部和海军东南方面舰队司令部 驻地。在南太平洋岛屿争夺战中曾发挥重要作用。1943 年 11 月美军实施*拉 包尔袭击战后,基地设施被破坏,舰挺被迫撤至特鲁克。后因美军实施*跳岛 战术,被孤立隔绝,失去作用。 拉尼埃(josepniel,1889—1975)法国抵抗运动活动家。初从事工 商业活动,后转入政界。1932 年起为议员。1940 年 3 月,任财政副国务秘书。 法国败降时,曾投票贊成授予贝当全权。但不久即在诺曼第组织“民主联盟”, 开展抵抗运动,并参加民族抵抗委员会,为抵抗运动中的右翼势力代表。曾 任临时谘询议会副主席。战后一度任总理。 拉罗克(francoisdroaque,1885—1946)法国法西斯分子。1907 年毕业于圣西尔军校。1928 年获中校衔退役。曾领导法国驻摩洛哥殖民军情 报处。1931 年领导*火十字团,并将其变为武装法西斯组织,积极参与 1934 年 2 月 6 日法西斯分子在巴黎的暴动(见“向议会进军事件”)。1936 年, 将火十字团更名为*法兰西社会党。1940 年 5 月任国务部长。法国败降后, 又将法兰西社会党易名为法国社会进步党,贊同贝当的*民族革命,反对自由 法国。因与德国占领当局发生矛盾,1943 年 3 月被盖世太保逮捕,囚禁于德 国。1945 年 5 月被释,次年病死。 拉姆扎(pam3an)苏联侦察员*佐尔格于 1933—1941 年间在日本东京 组织的情报小组代号,系由佐尔格姓名的词头字母组合而成。该小组成员最 多时达 49 人,分属德、日、英、南斯拉夫等国籍。1941 年 10 月小组成员先 后被捕,活动遂告停止。 拉姆齐(bertramramsay,1883—1945)英国海军将领。1898 年参加海 军,后歷经各种战斗勤务和参谋工作,1938 年退休,领海军中将衔。1939 年 8 月应召重新服役,出任多佛尔港司令至 1942 年 4 月。任内指挥*敦刻尔 克撤退的*发电机行动以及*不列颠之战的海峡防卫战斗。1942—1943 年协助 计划和实施盟军在北非和西西里岛的登陆作战。1944 年任实施*霸王行动的 盟国远征军海军司令,领海军上将衔,负责海上输送和保障任务。1945 年 1 月在执行任务中因飞机失事殉职。 拉尔明那(renemarieedgardrminat,1895—1962)法国将领。毕业 于圣西尔军校。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39 年晋升中校,并任东地中海战 区法军参谋长。法国败降后,曾试图在巴勒斯坦和吉布地继续组织抗战,未 果。1940 年 8 月,促成布拉柴维尔加入自由法国,被戴高乐任命为赤道非洲 总督和当地驻军司令。此后率自由法国军队在叙利亚境内作战,1942 年晋升 准将,参加突尼西亚战役。1943 年擢升中将。1944 年 8 月率第二军在法国南方 登陆,解放土伦,并肃清大西洋沿岸残敌。战后曾任海外法军总监。 拉米雷斯(pedropablobamirez,1884—1962)阿根廷总统(1943— 1944)。军人出身。长期在部队中服役。曾在德国受训。1939—1941 年在高 等军事学校任教。1942 年出任陆军部长。1943 年 6 月始出任总统。继续奉行 *卡斯蒂略的政策,对内支持法西斯力量,镇压工人运动,对外採取亲德政策。 1943 年 12 月因支持纳粹德国在玻利维亚策动的叛乱和秘密与德国进行军事 接触而遭到谴责。1944 年 1 月被迫与德国断交,不久下野。 拉沃奇金(cemehaлekceebnчЛaboчknh,1900—1960)苏 联飞机设计师。1927 年毕业于莫斯科高等技木学校。1935 年起任飞机制造主 任设计师。1939 年起任设计局局长。从事多种歼击机的研制工作。先后研制 出*Лa-3 型歼击机(1940 年)、*Лa-5 型歼击机(1942 年)和*Лa-7 型歼 击机(1944 年),成为苏德战争中红军的主要战斗机种之一。1944 年获工程 技术勤务少将衔。1953 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58 年当选为苏联科学院通讯院 士。 拉铁库尔(owettlmore,1900—)美国亚洲问题专家。幼时随父来 华。毕业于英国圣·比斯学校。1922 年获美国社会科学研究会奖金,后週游 新疆、内蒙和东北各地,研究中国边疆问题。三十年代初为北平(今北京) 哈佛燕京社研究员。1934 年任《太平洋事务》主编。1938 年起执教于霍普金 斯大学。1941 年由罗斯福推荐,来华任蒋介石的私人政治顾问,因不遂蒋介 石之意,任内一事无成,次年被迫回国。后任职于战时情报局,为国外分部 副主任,负责太平洋战区工作。1944 年随副总统华莱士访华,曾建议美方施 加压力使蒋介石政府调整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五十年代曾受“麦卡锡主义” 的迫害。着有《亚洲问题解决》、《美国与亚洲》等。 第286页 拉脱维亚  见“波罗的海国家”。 拉网大扫荡  日本侵略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扫 盪”的一种战术。在*分进合击、*铁壁合围、*梳篦清剿基础上形成。日军以 强大兵力,多路出击,梳篦式快速推进,在抗日根据地的广大地区内构成若 干合围圈,边压缩,边搜索,犹如拉网捕鱼一样,企图把人民抗日军队逼迫 到狭小地区聚而歼之,从根本上摧毁抗日根据地。 拉希德·阿里(rashidalial-gani,1892—1965)伊拉克首相(1940 —1941)。巴格达法律学校毕业。曾先后任内政大臣(1925—1927)和首相 (1933 年)等职。1938 年任宫廷总管。1940 年 4 月 1 日,在亲德派支持下, 再次出任首相。任内谋求与德国合作,翌年 1 月 30 日议院投不信任票后,被 迫下野。随后参加于 4 月发生的反英政变,在亲德军官支持下,建立国防政 府,积极开展驱逐英国势力的活动,并寻求轴心国的支持。4 月底,英国从 印度直接派兵入境镇压后,于 5 月底潜逃德国和义大利,后又流亡沙特阿拉 伯。1942 年被缺席判处死刑。战后于 1958 年回国。 拉普钦斯基(aлekcahдphnkoлaebnhчЛaпчehcknn,1882 —1938)苏联空军战术理论家。毕业于阿列克谢军事学校、彼得堡大学、慕 尼黑大学和基辅飞行观察员学校。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沙俄军队服役,1918 年加入红军,国内战争时曾任红军空军参谋长。后从事空军军史和空军战役 战术研究。曾仕空军条令委员会主席、伏龙芝军事学院空军战术教研室主任 兼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教授。所提出空军作战理论原则,在苏德战争中 起了重要作用。着有《空军的技术与战术》、《空军战术与防空问题》、《战 斗和战役中的空军》、《空战》、《空军集团军》等。 拉包尔突击战   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国海空军对新不列颠岛拉包尔 (babaul)港市的日军海空基地的空袭。为顺利实施*布干维尔岛战役,美军 决 定 派 遣 航 空 母 舰 袭 击 拉 包 尔 。 1943 年 11 月 5 日 , 谢 尔 曼 (fredericksherman)海军少将率萨拉托加号和普林斯顿号 2 艘航空母舰, 以 97 架舰载机突袭增援拉包尔的日舰队。炸坏日巡洋舰 6 艘、驱逐舰 4 艘和 飞机数十架,美损失飞机 10 架。11 月 11 日,蒙哥马利(alfrede.montgomery) 海军少将率埃塞克斯级等 3 艘航空母舰以 185 架舰载机再度攻击,作沉日驱 逐舰 1 艘、重创巡洋舰 1 艘,击毁飞机数架。日被迫将舰队撤至特鲁克。 拉斯基也维兹(dystawraczkiewicz,1885—1947)波兰流亡政府总 统(1939—1945)。1921 年起多次任波兰政府部长。1930—1935 年任波议会 参议院议长。1939 年 9 月波兰被德国占领后,在法国组成流亡政府,任总统。 成立波兰国民参议会,并在昂热主持政务。1940 年 6 月德军入侵法国,移居 英国,继续领导流亡政府。战后去职。 拉-5 型歼击机  即“Лa-5 型歼击机”。 拉-7 型歼击机  即“Лa-7 型歼击机”。 拉波尔特·狄泰尔(pauldportedutheil,1884—1976)法国将领。 1905 年毕业于巴黎综合技术学校。长期在军队服役。1938 年晋升准将。大战 爆发后,初任师长,后任第七军军长。法国败降后,得贝当宠信,负责建立* 青年工场,为维希政府欺骗和拉拢青年。1944 年初,与占领军当局发生矛盾, 被盖世太保逮捕,囚禁于德国。战后获释。1945 年受审。1947 年被宣判无罪。 拉姆加尔训练营  大战期间在印度拉姆加尔(ram-garh)的中国军队 训练基地。1942 年 5 月初缅甸战役失败后,部分*中国远征军撤至印度。经 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史迪威倡议,获中美政府首脑同意,在拉姆加尔建立训 练基地,由美国提供军需、装备及教官,利用*飞越驼峰空运物资到中国的美 机返回之便,逐步将中国军队运往该处。自 1942 年 8 月到 1944 年间,约有 5.3 万名中国官兵在该处受训,后组成*中国驻印军,1944—1945 年参加了收 復缅甸的战役。 拉格-3 型歼击机  即“Лa-3 型歼击机”。 拉米利斯号战列舰(ramillies)英国战列舰。1917 年建成。排水量 29150 吨,最大航速 21 节。装有 8 门 15 英寸和 12 门 6 英寸火炮,8 门 4 英寸高射 炮,4 个 21 英寸鱼雷发射管。1940—1941 年主要在地中海和大西洋担负护航 任务,曾参加托伊拉达海战和围堵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1942 年活动于印 度洋,在参加马达加斯加之战时,被日本袖珍潜艇击伤。修復后,1944 年 6 月参加诺曼第登陆战役,8 月参加法国南部登陆战役。同年底退为预备役。 拉文斯布吕克集中营(ravensbruck)纳粹德国集中营之一。1934 年初 建立,1938 年改为*妇女营,位于柏林以北菲尔斯滕贝格(furstenberg)湖 附近。集中营内设有毒气室。先后有 23 个国家的 13.2 万名妇女和儿童被关 押在内,其中 9.3 万人被害。监禁者被迫为西门子公司和党卫队下属企业从 事奴隶劳动,还被当作医学试验品肆意虐杀。1945 年 4 月 25 日盟军攻占该 地,倖存者获救。战后,1959 年在原址建立纪念博物馆和纪念碑。 拉普拉塔河口外海战  大战初期英国海军截击德国*格拉夫·施佩号战 列舰之战。1939 年大战爆发后,该舰与其他德国大型水面军舰,袭扰盟国航 运,形成巨大威胁。英国海军调集 23 艘大型军舰,组成 9 个搜索舰队,在大 西洋和印度洋张网搜索截击。同年 12 月初,德国*格拉夫·施佩号战列舰在 好望角与弗里敦之间的航路上,击沉 3 艘商船。部署于南美洲东海岸的英国 g 搜索舰队,正确判断德舰航向,在拉普拉塔河口外以 3 艘巡洋舰进行截击。 12 月 13 日晨双方发生激战。英舰 1 艘重伤。德舰于当晚逃入中立国乌拉圭 的蒙得维的亚港。17 日,德舰未能获准延长停留时间,面对云集的优势英舰 突围无望,遂于傍晚驶出该港自沉。 第287页 欧文式冲锋鎗(owen)澳大利亚冲锋鎗。由欧文(evelynowen)设计, 故名。1941 年研制成功。生长 0.813 米,口径 9 毫米,射速每分钟 700 发, 重 4.1 公斤,由顶装弹夹供弹。战后继续使用至六十年代。 欧洲第一战略(theeurope-firststrategy)即“先欧后亚战略”。 欧洲谘询委员会  苏、英、美政府研究与战争结束有关的欧洲问题的咨 询机构。1943 年 10 月*苏美英莫斯科外长会议上决定成立。总部设在伦敦。 主要任务是为三国共同行动提出建议,但无发布命令的权力。同年 11 月 30 日(一说 1944 年 1 月 14 日)正式开始工作。1944 年 11 月法国也被邀参加。 委员会先后召开会议 120 次,曾制定德国无条件投降的条款,确定各盟国在 德国的占领区,以及起草关于在德国履行无条件投降基本条件期间设立对德 管制机构的提案;还研究了恢復奥地利独立的问题以及制定同保加利亚和其 他一些国家的停战协定条款。1945 年 7 月*波茨坦会议决定建立外长会议后 停止工作。 欧洲莽式战斗机(martlet)即“f-4f 型歼击机”。 欧洲国际军事法庭  即审判纳粹德国主要战犯的纽伦堡国际军事法 庭。根据 1945 年 8 月 8 日签署的*《苏美英法关于惩处战犯的协定》的附件 《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宪章》设立。法庭有审判官 4 人组成,每一审判官有一 助理人,每一审判官及其助理人由各签字国指派;必须有审判官 4 人全体出 席,或任何一人缺席时由其助理人出席,始构成法定人数;庭长自 4 名审判 官中推选,在连续审判中轮流担任;定罪与课刑之决定必须至少有审判官 3 人投票贊成。法庭有权审判及处罚一切为轴心国之利益以个人资格或团体成 员资格犯有的违反和平罪、战争罪、违反人道罪。1945 年 10 月 18 日,法庭 接受由苏、美、英、法四国各指派一检察宫组成的检察与起诉委员会对戈林 等 24 人和 6 个组织提出的起诉书。同年 10 月 29 日法庭在纽伦堡公布*《国 际军事法庭程序规则》受权审理和处罚上述被告。从 11 月 20 日起,在纽伦 堡开庭。参见“纽伦堡审判”。 欧根亲王号巡洋舰(prulzeugen)德国重巡洋舰。为*希佩尔号巡洋舰 的姊妹舰,同时建造。排水量 1(一说 1.8)万吨,航速 32 节,装备 8 门 8 英寸火炮、12 门 4.1 英寸火炮、12 个鱼雷发射管和 2 架水上飞机。1941 年 5 月 18 日,随伸斯麦号战列规驶往大西洋对英国航运进行破袭战。5 月 24 日, 与英舰发生*丹麦海峡海战。6 月 1 日逃进法国布列斯特港锚泊。1942 年 2 月,穿过多佛尔海峡转移至本土基地。后调往挪威海域。1943 年 9 月,参加 袭击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德国投降时,泊于丹麦欧根亲王号巡洋舰的海港。 欧 洲 战 区 美 军 司 令 部 ( europeantheaterofopera- tionsunitedstatesarmy,缩写 etousa)大战时期美军在欧洲的指挥机构之 一。其前身为美国驻英陆军司令部(usafbi),1942 年 6 月 8 日建置,艾森 豪威尔任司令。辖欧洲战区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在海军部同意下指挥该 战区海军;负责在欧洲准备和实施对轴心国的军事行动,实际作用是训练安 排派赴欧洲的美国部队,解决物资供应,制订作战方案等,真正指挥作战的 是*盟国远征军最高统帅部。 [丨] 肯尼(georgechiurchillkenney,1889—1977)美国将领。1917 年麻省 理工学院毕业。后入美陆军航空兵服役,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曾击落德 机两架。1941 年 2 月获准将衔,并指挥航空兵实验部队。1942 年初任美驻澳 大利亚陆军航空兵部队少将司令,整顿与组建美国在西南太平洋战区的空军 部队,指挥部队在该战区作战。同年底任第五航空队司令,晋升中将。1948 年 2 月指挥对拉包尔的袭击。3 月在纽几内亚战役中,指挥第五航空队对日 作战,击沉日舰 22 艘。1944 年出任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国空军司令,为麦克 阿瑟的得力助手。同年底升任美远东航空总队司令,辖第五、第七、第十三 航空队。后参加解放菲律宾的战斗,毁敌机 1.2 万余架,敌舰 170 万吨。曾 参与指挥 1945 年对日本本土的战略轰炸。同年普升上将。战后任美战略空军 司令,1951 年退役。 甘迺迪(josephpatriekkenlledy,1888—1969)美国金融实业家,外 交官。1912 年哈佛大学毕业。早年从事金融业和工业,成为巨富。1929 年起 投身政界。三十年代中期歷任美国证券与交换委员会主席、海事委员会主席 等职。1937 年出任驻英国大使,主张对德绥靖。大战爆发后,对英法抗击德 国持悲观态度,1940 年曾建议罗斯福政府放弃给英、法军事援助的政策,未 被採纳。同年离任回国。其子约翰·甘迺迪为美国第三十五届总统。 卓娅  即“柯斯莫杰米扬斯卡娅”。 虎号  日军制定 1944 年作战计划时进行图上演习的代号。1943 年底, 日本陆军部根据大本营在 9 月提出的《今后战争指导大纲》,举行为期一周 的图上演习。目的是探讨对形势的判断,研究如何指导太平洋方面的作战和 可否在中国方面进行打通大陆交通线的作战。演习作出判断:盟军反攻从阿 留申群岛、太平洋中部、纽几内亚、缅甸等地出发,向千岛群岛、日本本土、 台湾、菲律宾、爪哇、马来亚和其他地区发动攻击。决定採取积极防御方针, 准备全力粉碎盟军进攻并及时转入反攻。同时日大本营为配合各战场,採取 扩充航空兵力,将年产 3.5 万架飞机数增为 5 万架;防止悔上运输损失;解 决无线电仪器的技术及研制科学的新式武器等措施。 第288页 虎式坦克(panzerkampfwagenntiger)又名 t—vi 型坦克。德国重型坦 克。1937 年开始研制。1942 年 8 月下达生产指令。全重 56—67 吨,乘员 5 人。装备长身管 88 毫米火炮 1 门,7.92 毫米机枪之一 3 挺。前装甲厚 100 —150 毫米。发动机最大功率 g50—700 马力,公路最大时速 37—41 公里, 行程 100—170 公里。火力勐,装甲厚,但机动性差,一般用作坦克师的先头 部队,以轻中型坦克作侧翼掩护。1942 年底开始服役,主要用于苏德战场和 西线战场。 非洲军(armeedafrique)法国在非洲的驻军。大战爆发时约为 12 个师。 西线战争爆发后,大部奉调回国。1940 年,维希政府以维持社会秩序为名, 徵得德国同意,将其保持在 12 万人左右,但仅配备轻武器,1942 年 11 月盟 军在北非登陆时,仅作轻微抵抗。《达尔朗一克拉克协定》签订后,转对德 军作战。1943 年参加突尼西亚战役,整编为 8 个师,并全部更换美式装备。1944 年部分编入法国远征军,赴义大利作战;大部则在塔西尼指挥下,登陆法国 南方,参加解放本上和进军德国的战斗。战后部分调回北非,部分则开赴远 东参加印支战争。 非洲军团(afrika—korgs)德国派往北非的战略战役军团。由 1941 年 2 月组建,初辖第五轻装师(后改编为第二十一坦克师)和第十五坦克师。 同年夏增辖第九十轻装师。1942 年 8 月增辖 1 个空降旅。至*阿拉曼战役前, 兵力达 4 个师和 1 个空降旅。司令先后为隆美尔(1941.2—1943.3)和阿尼 姆(1943.3—1943.5).与北非意军合组成德意联军,在北非战场作战。1943 年 5 月中旬向盟军投降。 非交战状态(nonbelligerenoy)国际政治用语。对 1940 年美国外交政 策的一种概括。源出大战时期英国驻美大使洛西思侯爵(philiphenrykerr, lotn,1882—1940)的一份外交备忘录。洛西思认为自 1940 年 6 月法国 沦陷后,美国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援助英国以抗击纳粹德国侵略,但却没有 採取直接参战的行动,用“非交战状态”比用“中立”更能贴切地表述出该 阶段美国外交政策的实质内容。 崑崙关战役  抗日战争中期*桂南会战中的重要战役。1939 年 12 月 4 日日军占领桂南战略要地崑崙关。中国军队火速从长沙会战前线抽调徐庭 瑶、叶肇、邓龙光和蔡廷锴部共 15 万余人,以空军协同,于 12 月 16 日由杜 幸明的机械化第丑军担任主攻发起攻击。日军据堡顽抗,经 3 昼夜激战,中 国军队于 18 日克復崑崙关。20 日日军增兵反攻重陷崑崙关。31 日中国军队 再次夺回崑崙关,双方伤亡均重。日军第十二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以下 4000 亲人毙亡。 昌奇巴泽(1901—1950)苏联将领。1921 年参军。1922 年乔治亚联 合军事学校毕业。1930 年加入联共(布)党,1940 年毕业于高级步兵学校。 苏德战争开始时为上校。先后任步兵师长和近卫步兵第十三军军长。1944 年 升任近卫第二集团军司令。参加过莫斯科、史达林格勒、顿巴斯(1943 年)、 梅利托波尔、克里米亚(1944 年)、希奥利艾、默麦尔和东普鲁士等战役, 1945 年晋升上将。战后任步兵军长。 易北河会师  指苏、美盟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胜利会师。1945 年 4 月 25 日日时 30 分,参加*柏林战役的苏军乌克兰第一方面军近卫第五集团军 同参加*鲁尔战役并由西向东进攻的美军第一集团军会师于易北河左岸的*托 尔高。首先相遇的是苏军近卫步兵第五十八师的一个连和美军步兵第六十九 师的一个侦察组。4 月 28 日,苏、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对会师部队表示祝贺。 昂山(aungsan,1915—1947)缅甸抵抗运动领袖。早年从事反英独立 运动。1938 年参加德钦党,参与创建缅甸共产党。1939 年任德钦党总书记。 大战初期,曾寻求日本支持争取独立。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指挥*缅甸独立军, 协助入侵缅甸的日军对英作战。1943 年获少将衔,并任巴莫政府国防部长。 后转变“联日抗英”立场,逐渐接近抵抗力量。1944 年 8 月联合共产党、人 民革命党等进步力量,共建反对日本法西斯的统一战线组织(次年 8 月正式 命名为*缅甸反昂山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并任主席。1945 年 3 月率领*缅 甸国民军起义,并配合盟军光復全国。战后曾率代表团赴英谈判要求独立, 并任临时政府总理。1947 年 7 月被刺杀。 昂代会谈  1940 年 10 月 23 日希特勒同佛朗哥在法国-西班牙边境城市 昂代(hendaye)举行的会谈。会谈时,希特勒为动员西班牙参战,吹嘘“英 国已被肯定地击败”,并许诺如西班牙参战可在法属北非得到领土补偿。但 佛朗哥以修改庇里牛斯山脉的边界,割让法国的加泰隆尼亚以及整个法属北 非,为西班牙参战的条件。会谈持续 9 个小时,佛朗哥未允诺参战。会上仅 起草了一份西班牙遵守*《德意同盟条约》和*《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的议 定书。 昂马斯协议  共产国际和社会党国际(第二国际)关于对西班牙问题的 协议。*西班牙内战爆发后,根据共产国际的倡议,1937 年 6 月 21 日共产国 际和社会党国际的代表团在法国上萨瓦省的昂马斯(annelnasse)举行会晤, 双方达成在西班牙问题上实行共同政策的协议。但直到西班牙内战结束,社 会党国际的领导机构井未採取有效措施支援西班牙人民的正义斗争,仅限于 进行一些睿集款项、药品和粮食的工作。 第289页 国联  即“国际联盟”的简称。 国防军(reieliswehr,缩写rw)1919—1935 年德国军队的名称。受《凡 尔赛和约》军事条款限制,法定息兵力为 11.5 万人,为志愿兵制,其中陆军 10 万人,海军 1.5 万人,禁止设空军。陆军辖 2 个集群和 7 个军区。第一集 群辖 4 个步兵师和 2 个骑兵师,司令部设在柏林;第二集群辖 3 个步兵师和 1 个骑兵师,司令部设在卡塞尔(kasse1);每个军区编有 1 个步兵师,约 1.2 万人。另有*黑色国防军作为后备力量。三十年代初支持纳粹党执政。希 特勒就任德国总理后加速扩军,1934 年 10 月总兵力达 30 万人,包括 21 个 步兵师,3 个骑兵师及 1 个骑兵旅,1 支装甲部队和 1 个轻装师。1935 年 3 月 16 日起根据*《德国普遍义务兵役法》实行徵兵制。同年 5 月 21 日起根据 *《德国国防法》改称*德国武装部队。 国社党  即*“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的简称。 国维会  日本右翼团体。1932 年 1 月成立。成员有近工文麿、荒木贞夫 和后藤文夫等人。受安冈正笃精神主义的影响,主张维新国运,振兴和发展 产业经济,纠正轻佻诡激之思想,使“日本精神普照世界”。1934 年 7 月, 其成员后藤文夫、广田弘毅、藤井真信加入冈田内阁,形成投靠*统制派的新 官僚集团。同年 11 月,因遭社会各界指责而解散。 国际纵队(internatlonaibrigade)一译“国际旅”。西班牙内战期间, 各国反法西斯志愿者为支援西班牙共和国而组成的兵团。1936 年西班牙发生 反共和政府的军事叛乱,德、意法西斯公然武装干涉,支持叛军。同年 9 月, 共产国际决定在各国招募志愿人员,支援西班牙共和政府,经该政府批准后 奔赴西班牙参战。自 1936 年 10 月至 1937 年底,按西班牙共和国军番号,先 后编成第十一、第十二、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第一二九和第一五○等 7 个国际纵队。另有一些国际营和志愿人员编入共和国部队。其成员主要来 自苏、法、德、波、意、英、捷、美、加拿大以及旅居欧美的华侨,共 54 个国家,总数约 3.5 万人(一说 4 万多人)。志愿人员的誓词是:“为拯救 西班牙和全世界的自由而战斗到流尽最后一滴血!”国际纵队参加了一系列 重大战役,承担了艰巨的战斗任务。约 2 万多人在战斗中伤亡和失踪。1938 年 9 月,西班牙共和政府接受*不干涉西班牙事务委员会关于召回外国志愿人 员的决定,国际纵队撤至后方,并于同年 10 月 28 日举行告别仪式撤离西班 牙。 国际联盟(leagueofnations)简称“国联”。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 的国际组织。根据作为*《凡尔赛和约》第一部分的国联盟约,于 1920 年 1 月 10 日随《凡尔赛和约》生效而宣告成立。先后有 63 个国家加入。主要机 构为大会、行政院和秘书处,附设国际法庭、国际劳工局两个独立机构和委 汪统治、裁军等众多专门委员会。总部设在臼内瓦。行政院亦称理事会,由 英、法、日、意 4 名常任理事国和 4 名非常任理事国(每年更换一次,后增 至 11 名)组成。1934 年 9 月 18 日,苏联加入后成为第 5 个常任理事国。美 国为倡议国之一,但因美国会夫批准《凡尔赛和约》,故始终来加入。盟约 规定国联的主要宗旨为维护和平、裁减军备和实施委任统治、和平解决国际 争端。三十年代起,德、日、意法西斯对外扩张,先后侵略中国、埃塞俄比 亚、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国联未能起到实现裁军和制止侵略的作用。1938 年 3 月 27 日和 10 月 19 日,日本和德国先后退出国联。1937 年 12 月 11 日, 义大利也退出国联。大战爆发后,苏联因与芬兰发生战争,于 1939 年 12 月 14 日被开除出国联。此后国联实际上已名存实亡,1946 年 4 月 18 日宣告解 散,所有财产和档案均移交联合国。 国难会议  1932 年 4 月 7—11 日由国民政府在洛阳召集。汪精卫主持会 议,聘任“全国各界富有学识经验资望之人士”组成,原定 403 人,实际到 会 150 人左右。者决御侮、救灾、绥靖(即“剿共”)方针,决定在训政时 期设立“国民代表会”监督财政和外交。会后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又议决: 该会决议案须交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作最后决定。会议表明国民政府仍然 奉行*“攘外必先安内刃政策,对日屈膝投降,对内专制独裁。 国策基准  日本 1936 年制定的夺取亚大地区霸权的纲领性文件。二·二 六事件后,日本形成军部法西斯独裁体制,加紧对外扩大侵略。1936 年 8 月 7 日,由广田弘毅内阁的*五相会议制定。规定日本当前的根本国策,“在于 外交和国防互相配合,一方面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另一方面向南方 海洋发展”,排除列强在东亚的霸权。强调扩充国防军备,陆军以对抗苏联 为目标,海军则对抗美国“确保西太平洋制海权”;国内实行统一舆论,“健 全国民思想”,发展“执行国策所必需的产业与贸易”,加速重要资源的自 给自足。这是日本首次把以美英为敌的南进政策,同以苏联为敌的北进政策, 正式定为基本战略方针。 国民徵用令  日本政府战时强制国民从事重要产业劳动的敕令。1939 年 7 月 8 日颁布。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为实行劳务动员,于 1939 年 1 月公布《国民职业能力申报令》,通过职业介绍、招募等方法动员劳力。但 未能满足需要,遂颁布此令,通过厚生大臣、府县知事、职业介绍所所长或 市镇村长,选定徵用劳动者。随着侵略战争的扩大,徵用对象和使用徵用者 的业务也日益扩大。1943 年 7 月,规定可进行现员徵用,即可徵用包括企业 主在内的整个企业的全体人员。至战争结束,共徵用国民 616 万人。1945 年 3 月以《国民劳动动员令》取代,同年 10 月废止。 第290页 国民参政会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国民政府的最高民意谘询机关。1938 年 4 月,由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决议建立。享有决议权、建议权、听取 报告及询话权、调查权、国家预算初审权等,但决议案对国民政府没有约束 力。正、副者长由国民党指定,参政员总额为 200 名,由国民党“遂选”。 中国共产党为团结抗日,派代表出席会议,毛泽东、陈绍禹、秦邦宪、董必 武、吴玉章、林伯渠、邓颖超等 7 人为参政员。从 1938 年 7 月起共经 4 届, 召开大会 13 次。由于国民党推行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政策,该会逐步变为 国民党欺骗人民的工具。皖南事变后,中共参政员董必武等曾拒绝出席会议, 抗议国民党的反共政策。抗战胜利后,被国民党以召开“国民大会”为由, 于 1947 年 5 月撤销。 国会纵火案  德国纳粹分子制造的政治迫害事件。希特勒就任总理后为 使纳粹党在议会和内阁中取得绝对多数,首先策划清洗共产党。1933 年 2 月 27 日晚,柏林冲锋队长*恩斯特率 10 名队员,从国会议长*戈林官邪的管道 潜入国会大厦纵火,并逮捕正在现场的荷兰人卢贝(marinusvanderlifbbe, 1909—1934)诬为纵火者。纳粹政权当局宣称国会起火是共产党武装起义推 翻德国现政权的信号,随即逮捕了德国共产党主席*台尔曼、正在德国的保加 利亚共产党领袖*季米特洛夫、100 名共产党议员和 1 万多名共产党员。随后, 纳粹政府在数月内取缔其他政党,在德国确立了法西斯专政。参见“国会纵 火案审判”。 国防参议会  中国国民政府*七七事变后设立的民意谘询机构。1937 年 8 月 12 日,由国防最高会议及党政会议决定设立。以国民党为主体,吸收各 党派成员及社会名流为参者员。汪精卫任主席。参议员有周恩来、林祖涵、 秦邦宪、曾琦、沈钧儒、胡适、周佛海、陶希圣等。1938 年 4 月,由*国民 参政会取代。 国体之本义  日本文部省编纂的通俗教科书。随着*国体明徵运动的深 化,文部省为配合确立总体战体制,彻底“振兴国民精神”,于 1937 年 5 月发行。该书由“大日本国体”和“国史中显现出的国体”等两部分内容组 成。全韦吹捧天皇制度,全面否定民主主义和自由主义。1941 年 3 月文部省 又在此基础上发行了《臣民之道》一书,进一步发挥了上述思想。 国家元首法(gesetzuberdasstaatsoberliauptdesdeutschenrelchs) 纳粹德国法令。1934 年 8 月 1 日制订,由巴本、午赖特、施维林、克罗西克、 勃洛姆堡和沙赫特签署,翌日兴登堡总统去世后公布。规定将德国总统和总 理的职能合併为一,希特勒任国家元首兼政府总理,并拥有武装力量最寓统 帅权。8 月 19 日,德国百分之九十五的选民参加公民投票,其中百分之八十 九点九三票贊成该法令。它进一步加强了希特勒的独裁统治。 国家防御法  即“德国国防法”。 国家重建法(gesetzliberdenneuaufbaudesreieh)一译《国家新体制 法》。纳粹德国改行中央集权制的法令。希特勒上台后,为加强法西斯独裁 统治,相继于 1933 年 3 月 31 日和 4 月 7 日,公布两项“备邦与国家一体化” (gleicbselialtullgsgesetz)的法律,缩小邦议会权力,加强中央政府权 力。1934 年 1 月 30 日,又颁布此法,取消邦议会,各邦的最高权力移交给 国家,邦政府隶属于中央政府,其首脑则受全国内政部长管辖。 国民劳动条例  即“国民劳动秩序法”。 国体明徵运动  日本军部及右翼势力围攻天皇机关说的运动。随着法西 斯主义的抬头,1935 年 2 月贵族院议员、陆军中将菊池武夫(1875—1955) 在议会攻击倡导民主政治的*美浓部达吉,指责其宪法学说是“叛逆思想”; 众议院者员江藤源九郎(1879—1957)则以“不敬罪”控告美浓部。陆军以 在乡军人会的名义散发 15 万本《关于解释大日本帝国宪法之见解》的小册子 相唿应。4 月 6 日,教育总监向全军下达《国体明徵训示》。在野党政友会 亦借题向国会提出国体明徵决议案,企图推翻冈田内阁。对此,政府于 4 月 下令禁止美浓部达吉有关宪法的着作。8 月和 10 月,又两次公布“国体明徵 训令”,禁止美浓部达吉的“天皇机关说”,宣布统治权的主体在天皇;对 美浓部达吉处以缓期起诉,革去贵族院议员。日本的议会政治至此迅速崩溃。 参见“天皇机关说事件”。 国际法院规约  *《联合国宪章》的附件。1945 年在*旧金山会议上制 订和通过。共 5 章 71 条。规定一切联合国会员国均为规约的当然参加国:非 联合国会员国经联合国安理会建议并取得大会同意后,也可作为规约参加 国;国际法院是联合国的主要司法机关,并对国际法院的组织、管辖、诉讼 程序以及谘询服务职能等作了规定。根据《联合国宪章》和该规约,国际法 院(又称海牙国际法庭)于 1946 年 2 月在海牙成立。 国家队伍协定  英军和希腊各派抵抗力量的合作协定。1943 年 7 月在 英国倡议下,由希腊人民解放军、希腊民族民主军、希腊民族和社会解放运 动和英军代表团在卡塔尼亚(catania)签订。规定:希腊各派抵抗力量的武 装部队均为盟军的组成部分,由英国指挥,并负责提供军火;同时组成联合 指挥部,其中人民解放军代表 3 人、其他各方代表 3 人。至此人民解放军隶 属英军近东司令部,其独立件受到很大限制。 第291页 国家社会主义  *民族社会主义的旧译。 国家法西斯党(partidonazlonalefasclsta,缩写 pnf)义大利法西斯 政党。1919 年墨索里尼建立“战斗的法西斯”(亦译“法西斯战斗团”, fascidbatti-inento)。1921 年 11 月 7 日在罗马正式成立政党,改称 此名。该党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内经济和政治危机,标榜共和主义和社 会主义,迅速发展至 20 余万成员。1922 年 10 月进军罗马,一举攫取政权。 同年 12 月建立领导机构——法西斯大委员会,墨索里尼先后任命比昂基、斯 培拉切、穆蒂、斯科尔扎等人任总书记。1923 年建立保卫国家安全民警,不 断扩展自身武装力量。次年残酷镇压反对派,并于 1925 年颁布一系列非常 法,取消资产阶级议会民主,确立法西斯独裁统治。1926 年成立*监视和镇 压反法西斯主义总部及*保卫国家特别法庭,加紧迫害民主人士。1929 年与 梵蒂冈签订协议,取得罗马天主教会的支持。从二十年代中期起积极推行* 职团国家制度,力图通过取缔罢工和调节工资来缓和阶级矛盾,并利用下层 民众力量实行对外扩张。建立义大利法西斯文化研究所,出版义大利百科全 书籍制社会舆论。成立义大利法西斯妇女组织、义大利法西斯主义青年团及 义大利全国业余联合会,严密控制社会各阶层。倡导*粮食战役,发展军火生 产,积极扩军,并多次掀起反犹高潮。对外与德、日结盟,加入*《反共产国 际协定》;发动侵略衣索比亚和阿尔巴尼亚的战争。1940 年 6 月驱使意大 利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在希腊、东北非、北非和苏联战场屡遭惨败, 国内经济状况急剧恶化,引起人民强烈不满,上层开始分化。德博诺、格兰 迪和齐亚诺等人,秘密联络宫廷及军队高级将领,进行反对墨索里尼的活动。 1943 年*七月政变中,墨索里尼被推翻,并被捕。9 月 8 日义大利宣告投降。 12 日墨索里尼被德军突击队救出,9 月 23 日在义大利北部建立*萨罗共和国。 10 月 重 建 法 西 斯 政 党 , 更 名 为 法 西 斯 共 和 党 (partidorepublicanofascista》,由*帕沃里尼任总书记。将民警改建为国 民共和卫队,配合德军,镇压抵抗运动;同时提出社会化等口号,继续欺骗 人民。1945 年 4 月在盟军和游击队联合打击下瓦解。 国家新体制法  即“国家重建法”。 国联裁军会议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国联主持召开的裁军会议。1925 年 12 月国联行政院根据国联盟约第 8 条关于各会员国“应力减国家军备至最 低限度”之规定,决定在日内瓦成立裁军筹备委员会。次年 5 月裁军筹备委 员会开始工作,共有包括美、苏两个非国联会员国的 26 国代表参加。由于各 帝国主义列强并不愿意真正裁军,委员会至 1930 年底仅以一纸关于裁军方案 的最后报告书结束。1931 年 1 月国联行政院决定召开正式的裁军会议。会议 从 1932 年 2 月 2 日至 1934 年 6 月 11 日在日内瓦断断续续地举行,共有 62 国代表出席,由英国代表担任主席。会议期间斗争激烈,列强从各自利益出 发,先后提出过*《泰狄欧方案》、*《胡佛方案》、*《赫里欧—保罗—彭古 尔方案》和《麦克唐纳方案》;苏联提出了*《侵略定义宣言草案》;德国从 一开始就要求打破《凡尔赛和约》对它的限制,坚持德国应拥有“军备平等” 权,并一度离开会议进行要胁。虽然美国总统罗斯福致函 53 国首脑唿吁支持 《麦克唐纳方案》,英国掌玺大臣艾登也週游欧洲主要国家首都进行斡旋, 由于纳粹德国于 1933 年 10 月 14 日退出会议并加紧扩军,会议最终未通过任 何决议而结束。 国民劳动秩序法(gesetzzurordnungdernatlo-nalenarbeit)一译《国 民劳动条例》,亦称《劳动宪章》。纳粹德国对工人实行法西斯控制的法律。 1934 年 1 月 20 日颁布。规定德国企业主是企业的法定领袖、全体工人的最 高上司,有全权决定企业作息时间、奖金髮放、工资条款、罚款数额、种类 和手续等;宣布取消先前能参与调整工资和劳动时间的工厂委员会;规定工 人是企业领袖的法定下属,必须对其保持基于生产利益一致的忠诚,不得过 问企业事务。以后颁布的一系列补充条款废除了工人更换劳动场所的自由 权,禁止农业工人为了逃避容克的摇役而流入城市。 国民精神总动员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发起的战时动员。1939 年 3 月 11 日,国民政府在国防最高委员会下设立精神总动员会,蒋介石自任会 长,并公布《国民精神总动员纲领》、《国民公约及誓词》和《精神总动员 实施办法》。其中心口号是:“国家至上民族至上”、“军事第一胜利第一”、 “意志集中力量集中”,并以“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救国道德”。实质 是要人民对统治者“尽至忠”,“行大孝”,维护“军令政令及行政系统之 统一”。同年 5 月 1 日起,规定每月集会一次,向国民讲解《纲领》,宣布 《国民公约》及《誓词》。精神总动员一度轰轰烈烈,但并未起到动员人民 参加抗战的效果。 国会纵火案审判  亦称“莱比锡审判”。纳粹法庭对*国会纵火案 5 名 被告的审判。1933 年 9 月 21 日—12 月 23 日在莱比锡德国最高法院第四刑事 审判庭举行。被告是荷兰人卢贝(marinusvanderlubbe1909—1934)、德国 共产党国会议员托格勒、保加利亚共产党领袖*季米特洛夫及党员塔内夫 (bachntaheb,1897—1941)和波波夫(gnaronnonob,1902—1968)。纳粹 分子企图通过审判把焚烧德国国会大厦的罪名转嫁给共产党并藉以掀起反共 高潮。季米特洛夫在法庭上,以铁的事实和雄辩的口才将被告席变成揭露纳 粹阴谋和宣传共产主义的讲坛。在世界人民的声援下,法庭被迫宣布季米特 洛夫等 4 人无罪释放,判处卢贝死刑。战后,西柏林地区法院根据卢贝亲属 的要求 1967 年重新审理此案,1980 年 12 月宣布卢贝无罪。 第292页 国统区民主运动  抗日战争后期,中国国民党统治区的民主运动。1944 年国民政府军在*豫湘桂战役的溃败,激起全国人民极大愤慨。各大城市要求 实行民主政治的唿声,与工人罢工、农民暴动事件相结合,形成巨大的民主 运动。9 月 15 日,中共中央关于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 号召,把运动推向高潮。24 日,重庆各界 500 余人集会,要求改组国民政府; 昆明文化界 342 人发表挽救时局主张,要求召开国事会议;民族工商界向国 民政府请愿,要求建立联合政府,改善民生;美洲华侨报纸也要求国民党立 即“还政于民”,成立全国联合政府。从 1944 年底到 1945 年春,集会由几 十人发展到数万人,斗争形式由座谈会、演讲会发展到游行示威、请愿抗议, 斗争目标更加明确。这一运动孤立和打击了国民党顽固派,教育了中间派, 巩 固 和 扩 大 了 抗 日 民 族 统 一 战 线 。 国 家 文 职 人 员 法 (gesetzzurwiederherstellungdesberukbeamtentunls)一译《公务员法》。 纳粹德国整肃文职人员的法令。主要有二次:第一次 1933 年 4 月 7 日发布, 规定凡从事共产主义事业者、非雅利安人和政治表现不佳的文职人员,一律 免职。第二次 1937 年 1 月 25 日发布,规定文职人员的资格为:加入纳粹党 井积极宣传纳粹主义;无条件支持政府的政治目标;宣誓效忠并绝对服从于 元首个人。 国家劳动服役队(reiehsarbeitsdienst,缩写 rad)亦译“国家劳动 服役”或“德国劳动处”。纳粹德国半军事性劳动服役组织。1935 年 6 月 26 日根据*《国家劳动服役法》建立,18—25 岁男青年必须在该队服役 1 年, 成员着统一制服,过兵营式生活,接受体格锻鍊和军事训练,参加修筑军事 设施。1939 年拥有成员 280 万。 国家劳动服役法(reichsarbeitsdienstgesetz)一译《国家劳动义务 条例》。纳粹德国法律之一。1935 年 6 月 26 日颁布,规定 18—25 岁男青年 必须劳动服役 1 年,接受军事训练并参加修筑军事设施,每天得报酬 25 分尼; 18—21 岁女青年必须到城乡家庭从事家务 1 年。目的系为军备工业提供廉价 劳动力,建立军队后备队,并使女青年在婚前实践家政。 国民政府币制改革  中国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的一次改革。1935 年 11 月 3 日,国民政府财政部公布《法币政策实施办法》,规定自 1935 年 11 月 4 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次年 2 月又增加中国农民银行)发 行之钞票为法币,禁用黄金;实行白银国有,所有银元限期至银行兑换法币; 并确定外汇价法币一元折合英镑一先令二便士半,或美元二角九分五厘。此 改革对统一全国货币,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有一定作用,但官僚资本却 由此搜括白银 3.7 亿盎司,为以后隘发纸币,实行通货膨胀开了方便之门。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  1939 年 1 月 21 日至 30 日在重庆举行。蒋介石 致开幕词,并做《唤醒党魂,发扬党德,巩固党基》的报告。会上,蒋介石 对抗战到底的含意解释为:“恢復到芦沟桥事变以前的状态”。全会通过《党 务报告决议案》和《限制异党活动办法》,决议设立“防共委员会”,确定 “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对于抗战,决定实行“有限度之攻势 与反击”,“抽出部队轮流整训,强化战力,准备总反攻、并决定设立“国 防最高委员会”,统一党政军的指挥,由蒋介石任委员长。它标志着国民政 府开始奉行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的方针。 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  日本近卫内阁发起的战争动员运动。1937 年 8 月 24 日,日本政府为配合全面侵华战争之需,制定“国民精神总动员实施纲 要”。议会为此拨款 70 万日元。9 月 9 日在日比谷公会堂召开国民大会,提 出“尽忠报国”、“举国一致”和“坚忍持久”三大口号,并于 10 月 12 日 成立由 74 个(后增至 94 个)团体参加的“国民精神息动员中央联盟”。以 海军大将有马良桔为会长,理事、评议员由官僚、政界和财界的实力人物担 任。初期主要开展组织庆祝会、购买“爱国公债”、慰问阵亡将士家属等活 动。1940 年 4 月改组为“国民精神总动员本部”,活动扩大,全面协助政府 进行战争动员。同年 10 月为*新体制运动取代。 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  1939 年 12 月起,包围陕甘宁边区的国民党军 队袭占边区属地淳化等 5 座县城和边境 16 个区;国民党阎锡山部发动十二月 事变,袭击共产党领导的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山西新军)和晋西独立支队; 石友三部攻击冀南、冀鲁豫的八路军;朱怀冰部进犯太行山区八路军总部, 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对国民党军队的非理进攻,必须 反击,绝不轻言让步,并领导八路军实行坚决自卫的原则,给迸犯者以有力 的反击,歼灭国民党军队 3 个师。至 1940 年 3 月,彻底击退此次反共高潮, 进一步巩固了抗日根据地。 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  即“皖南事变”。 国民党第三次反共高潮  1943 年 3 月蒋介石发表《中国之命运》,宣 扬封建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6 月又利用共产国际 解散的机会,叫嚣“解散共产党”,“取消陕北特区”。7 月,国民党顽固 派调动驻守黄河的 6 个师,加上原有封锁边区的军队共 50 万人,准备“闪击 延安”。由于中国共产党及时揭露蒋介石的阴谋,在军事上严阵以待,同时 也因为全国人民与国际舆论强烈反对,至 10 月,第三次反共高潮尚未掀起就 被制止。 第293页 国际军事法庭程序规则  由审判纳粹德国主要战犯的“欧洲国际军事 法庭制定和颁布的程序规则。1945 年 10 月 29 日颁布。共 11 条,主要内容 为:(1)每一在押被告在法庭开始审判前 30 天内应得到起诉书、法庭宪章 等有关文件;(2)任何被告有由其自己进行辩护或聘请辩护律师协助的权利, 辩护方面可以请求法庭准许提供证人或证件;(3)法庭由庭长负责维持审判 时的秩序;(4)法庭的秘书处应由秘书长 1 人、秘书 4 人以及他们的助理人 员若干人组成。根据该程序规则,法庭从 11 月 20 日起在纽伦堡开庭。 国联对意经济制裁决议  *意埃战争爆发后国联大会通过的对义大利 採取财政制裁和经济制裁的决议。1935 年 10 月*《国联谴责义大利侵埃塞俄 比亚决议》通过后,国联协调委员会根据盟约第十六条规定成立“十八国委 员会”,制定对义大利实行制裁的措施,10 月 19 日经国联大会批准。主要 内容为建议所有会员国採取下列行动:(1)禁止向义大利出售武器;(2) 不向义大利提供借款和信赁;(3)禁止进口义大利商品;(4)禁止向意大 利输出橡胶、锡等若干种重要的军事物资(石油产品不在此禁);(5)在实 行制裁的过程中相互支持。此制裁决议虽给义大利造成一定困难,但由于未 禁运石油和英、法等国的阻挠,未能阻止义大利对衣索比亚的侵略行动。 1936 年 7 月取消。 国 家 工 团 主 义 者 进 军 洪 达 ( juntasdeofenslvana- ciona1slndicalista)简称“杭斯”(j.o.n.s.)。西班牙法西斯主义团体。 1931 年由奥内西莫·雷东多(onesimobedondo)及菜德斯马·拉莫斯 (ledesmoramos)创建。宣言称该运动之目的是保工西班牙的统一,反对分 离主义,尊重天主教传统,收復宣布罗陀和丹吉尔两地并确立西班牙在摩洛 哥、阿尔及利亚的统洽,限制议会权力,消灭马克思主义政党,对生产者强 制实行工团主义化等。发行《自由周报》,建有民兵。1934 年和*长枪党合 并为“西班牙长枪党与国家工团主义者进军洪达”(即*进军洪达)。国家社 会主义德国工人党*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的旧译。 国联谴责义大利侵埃(塞俄比亚)决议  国联行政院在*意埃战争爆 发后通过的决议。1935 年 10 月 3 日,义大利对衣索比亚发动侵略战争。 在国际舆论的强烈要求下,10 月 7 日国联行政院通过决议,宣布义大利为侵 略者,10 月 11 日,国联召开会员国大会,50 个会员国贊同这一决议,奥地 利、匈牙利和阿尔巴尼亚 3 国反对。大会决定建立协调委员会,并责成其根 据《国联盟约》第十六条之规定制定对侵略者实行制裁的措施。后来由于英、 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制裁措施未被认真执行。 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1945 年 5 月 5 日至 21 日在重庆举行。会 议拒绝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联合政府的建议,打着“还政于民”的旗号, 宣布 1945 年 11 月 12 日召开一党包办的“国民大会”。强调与中国共产党的 斗争无法妥协,提出“建立对中共斗争的体系”作为“今日之急务”。此次 会者为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进行反共内战,抢夺人民抗战胜利果实,继 续实施一党专政的独裁制度作准备。 国联取消对意经济制裁决议  国联取消*意埃战争期间对意经济制裁 的决议。1935 年 10 月 19 日,*《国联对意经济制裁决议》通过后,英、法 等西方大国来认真予以执行。1936 年 5 月义大利宣布“征服”衣索比亚。 同年 7 月 4 日国联大会通过决议,“委託协调委员会向各国政府提出一切必 要的建议,以便结束它们为了执行盟约第十六条(制裁条款)所採取的措施”, 从 1936 年 7 月 15 日起取消对义大利的制裁。此决议实际上承认了义大利对 衣索比亚的占领。 国际保卫衣索比亚人民委员会  反对法西斯义大利侵略衣索比亚 的国际组织。*意埃战争前夕,在共产党和民主人士的倡议下,英、法等国纷 纷成立保卫衣索比亚人民委员会。1935 年 8 月,在各国保卫衣索比亚人 民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此组织。宣布其任务为:团结国际进步力量,反对意 大利入侵衣索比亚。同年 9 月在巴黎召开了*保卫衣索比亚人民国际会 议。 国联一九三一年九月三十日决议  国联关于*九·一八事变的一项决 议。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者採取不抵抗政策,妄图依 靠国际联盟“主持公道”,进行“仲载”。9 月 21 日国民政府驻国联首席代 表施肇基奉命向国联行政院提出申诉,要求国联採取厅动,使“局势不致扩 大”,并恢復到事变前的状态。9 月 22 日国联通过中日停止一切冲突和双方 撤退军队、举行谈判的决议。9 月 30 日国联又作出决议,要求中、日两国“速 行恢復两国间通常的关系,不要进一步扩大事态”。国联的上述决议,没有 对日本的侵略行动进行谴责,也没有规定日军撤退的日期,并把受侵略的中 国和侵略者日本等同视之,实际上袒护了日本侵略者,纵容日本进一步扩大 侵略战争。 国联一九三二年三月十一日决议  国联关于*一·二八事变的一项决 议。1932 年一·二八享变的次日,中国政府代表颜惠庆要求国联採取制裁措 施。2 月 23 日,美国务卿史汀生发表致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的信件,对日 本破坏“门户开放”的原则深表担忧,并暗示如日本继续破坏*《九国公约》, 美国将在海军军备方面作出反应。史汀生把该信正式送交给国联。国联大会 经过讨论,在同年 3 月 11 日根据英国的提案通过决议,宣布:“国际联盟会 员国的义务是,不承认用违反国联盟约或巴黎公约的手段所造成的任何情 势、条约和协定。”并成立处理上海战争事宜的委员会。 第294页 国防的真正意义和加强国防的主张  日本鼓吹军国主义和扩张侵略的 小册子。1934 年 10 月 1 日日本陆军省新闻组发表。宣扬“战争是创造之父、 文化之母”。强调如不对外发动侵略战争,日本无论政治或经济都将走投无 路。以此为前提,主张树立以应付这种危机现状为目的的国防国策,并全面 地改革政治经济机构。提出建设立足于总体战思想的国防国家设想,对经济 及贸易断然实行统制,恢復在中国的旧市场,并谋求新市场。该小册子的发 表为发动侵华战争制造了舆论。 图拉战役  苏德战争前期苏军在图拉(tyne)地域连续进行的防御和进 攻战役,*莫斯科会战的组成部分。1941 年 10 月 24 日至 12 月 16 日,由布 良斯克方面军和西方方面军左翼实施。*奥廖尔-布良斯克战役后,德军继续 向图拉方向进攻,10 月 29 日前出至图拉地域,但未能攻占该市。11 月 18 日起,德军转向图拉以东突击,11 月 25 日前出至卡希拉(kamhpa)接近地, 形成从东面纵深包围图拉态势,12 月之日,德军最后一次突击图拉,一度切 断该市与莫斯科的交通线,但在苏军反突击下被迫退却。12 月 6 日,苏军发 起反攻,将德军击退 130 公里,消除了德军从南面迂迴莫斯科的威胁,图拉 之围也随之而解。 图波列夫(ahnpenhnkonebnytynoneb,1888—1972)苏联飞机设计师。 1909 年进莫斯科高等技术学校,为茹科夫斯基(hnkonaheropobhy■ ykobcknh,1847—1921)的学生。1918 年在该校毕业后,与茹科夫斯基一起 创建中央流体力学研究所,任副所长。二十年代研制出苏联第一批全金属飞 机。三十年代研制出 4 发动机的 aht-25 型飞机,由*格罗莫夫的机组于 1937 年完成莫斯科一北极一加利福尼亚(美国)不着陆飞行。1938 年在肃反运动 中被捕。1943 年获释。翌年获中将衔。研制出*ty-2 型轰炸机和多种型号的 军用飞机及鱼雷艇。战后研制出苏联第一批喷气式轰炸机 ty-12(1947 年)、 第一架喷气式客机 ty—104(1954 年)和第一架超音速客机 ty—144(1969 年)。1953 年威为苏联科学院院士。1967 年获上将工程师衔。 图阿普谢战役  苏德战争中期苏军进行的防御战役,*高加索会战的组 成部分。1942 年 9 月 25 日至 12 月 20 日,由外高加索方面军黑海集群实施。 德军企图在图阿普谢(tyanc)地域合围苏军第十八集团军,切断黑海集群与 方面军主力的联繫,夺取黑海舰队的基地和港口。苏军的抵抗和反击挫败了 敌人计划,并于 12 月中旬歼灭德军“图阿普谢”集群。 图哈切夫斯基(mnxannhhkonaebhutyxauebcknn,1893—1937)苏联将 领。出身于贵族家庭。1914 年毕业于亚歷山大军事学院,获中尉衔。参加过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5 年被俘。1917 年逃回俄国,出任连长。翌年加入俄共 (布)党,并参加红军。国内战争期间歷汪集团军和方面军司令,具有很高 的组织能力和军事才能。内战后任红军军事学院院长、方面军司令。1924— 1928 年任红军副参谋长和参谋长,积极参加 1924—1925 年的军事改革。1931 年任副陆海军人民委员和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193 又年起任副国防人民委 员。同年当选为联共(布)党中央候补委员。1935 年首批获苏联元帅衔。翌 年起为第一副国防人民委员兼军训部部长。致力于红军技术装备和军队体制 的现代化建设,倡导建立一系列军事院校。同时致力于军事理论研究。先后 发表《国家战略和阶级战略》、《高级指挥的问题》、《现代战略问题》、 《作为武装斗争问题的战争》、《战争的新问题》和《现今德国的军事计划》 等军事学术着作。1937 年在肃反运动中遭逮捕和审讯。同年 6 月被处决。 图-2 型轰炸机  即“ty-2 型轰炸机”。 图卜鲁格争夺战  *北非之战中英军同德、意军争夺图卜鲁格的多次战 斗。图卜鲁格(tobruk,一译托卜鲁克)为地中海南岸昔兰尼加良港,意大 利在北非的主要海、空基地,1941 年 1 月 22 日,英军首次夺占该城,俘敌 2.5 万人,3 月末,*隆美尔率部反扑,英军在东撤中留下一支澳大利亚部队 困守该城,为在隆美尔的侧后坚持这一阵地,英军不断从海上和空中运进军 需装备和增援部队,至秋季守军已达 2.3 万人。4—5 月,隆美尔两次向该城 的环形阵地发动进攻,均未突破。5—6 月,英军曾两次从埃及出击,企图与 被围守军会合,亦来得手。11 月 18 日,英军发动代号*十字军的行动,双方 坦克混战持续两周后,隆美尔开始后撤。12 月 10 日,图卜鲁格解围。但半 年后,隆美尔又发动几次向东跃进包抄行动,反扑到埃及边境。后撤的英军 又在该城留下一支部队,但隆美尔不待守军组织好防御,即于 1942 年 6 月 20 日发动全力勐攻,翌日晨迫使守军 3.5 万人投降。以后英军发动*阿拉曼 战役,于同年 11 月 13 日夺回该城。 图洛克萨河登陆战  1944 年*斯维里河—彼得罗扎沃兹克战役期间苏 军拉多加湖区舰队实施的登陆作战。其目的是在维德利察(bhhnhua)和图洛 克萨(tynokca)两河之间地带切断芬兰军队后路和交通线。6 月 23—24 日, 苏军在图洛克萨河西北登陆,6 月 27 日,登陆部队与陆上进攻部队会合,投 入解放维德利察的战斗。 明斯克战役  苏德战争后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白俄罗斯战役的组 成部分。1944 年 6 月 29 日至 7 月 4 日,由白俄罗斯第三、第二、第一方面 军在波罗的海沿岸第一方面军配合下实施。此前,德军*中央集团军群主力(第 四集团军及第九集团军一部)10 万余人已在明斯克以东遭苏军深远包围。为 切断敌退路,苏军对明斯克发起向心突击,7 月 3 日解放该市,封闭了合围 圈,为尔后肃清被围之敌及向西继续发展进攻奠定了基础。 第295页 迪尔(jolingreerdill1881—1944)英国将领。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 院毕业。参加过布尔战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认为是优秀的参谋军官。 战后 1930 年获少将衔。曾任参谋学院院长。1936 年晋升中将。第二次世界 大战开始时,任英国第一军司令驻防法国,1940 年 4 月被召回国。5 月取代” 爱恩赛德为帝国总参谋长。1941 年初曾出访希腊、土耳其和南斯拉夫,起先 反对增兵希腊,后改变主意,但已被认为过分小心,援军未能及时到位而为 邱吉尔所非难。1941 年 12 月,帝国总参谋长一职由*阿兰-布鲁克接替,旋 随邱吉尔访美,并作为英国驻华盛顿联合参谋团团长留在美国。对协调英、 美两国军事行动多有贡献。1944 年 11 月病逝于任内。领元帅街,有贵族称 号。 迪亚斯(joseramosdiaz,1894—1942)西班牙共产党领导人之一。青 年时代即从事工人运动,屡遭逮捕和监禁。1925 年参加国际支援革命战士协 会。1926 年加入西班牙共迪尔产党。1932—1942 年任西班牙共产党总书记。 在 1935 年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西 班牙内战期间,为西班牙人民阵线的主要领导人,并领导西班牙共产党人进 行保卫共和国的战斗。1938 年 11 月赴莫斯科。次年参加共产国际执委会书 记处工作。病逝于苏联。 迪特尔(eduarddietl,1890—1944)德国将领。1909 年入伍。参加过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在国防军中供职。1938 年晋升为少将。第二次世界大 战爆发后,参加入侵波兰的作战。1940 年 4 月 10 日起率领山地师在挪威纳 尔维克作战,获骑士十字奖章,晋升中将。*苏德战争初期率部队从芬兰出发 侵入苏联北极地区。1942—1944 年统帅在挪威和芬兰的德军,获上将衔。1944 年 6 月死于空难。 迪萨维诺(francescojaconlonidisavino1894—?)义大利驻阿尔巴尼 亚总督(1939—1943)。初在驻匈牙利使馆工作。1927—1936 年任外交部办 公厅副主任,后调任驻阿尔巴尼亚大使。直接策划 1939 年 4 月入侵阿尔巴尼 亚的战争,旋即出任阿尔已尼亚总督。任内建立殖民统治,残酷镇压当地民 族解放运动。积极鼓吹并参与策动对希腊的侵略。后因无法控制阿尔巴尼亚 局面,于 1943 年 3 月被召回国。此后作用渐微。 迪雷维尔(paolotbaondirevel,1859—1948)义大利海军将领。1873 年入海军学校学习,后在海军服役。1905 年起任里窝那王家海军军官学校校 长。1907 年起在舰上服役,1918 年获海军上将衔。次年任海军总监。墨索里 尼建立法西斯专政后,任海军大臣,1925 年离职。大战期间转变为反对派, 1943 年春与*博诺米等人建立联繫,捲入反墨索里尼的密谋。曾被国王爱麦 虞限三世拟议为新年阁首相,因年事过高而朱被任命。同年七月政变后,任 参议院院长。战后退出政界。 迪米苏拉塔(ginsepevolpidimisurata,1877—1947)义大利企业家。 初在帕多瓦求学,后从事工商业,并向巴尔干投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代 表义大利参加凡尔赛和会。1921 年任的黎波里塔尼亚总督。次年加入国家法 西斯党。墨索里尼上台后,任财政大臣。1934 年起任义大利工业总同盟主席。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极力支持墨索里尼的侵略扩张政策。后因对战争前景 悲观而于 1943 年 4 月离职。1943 年 9 月被入侵的德军逮捕。次年 7 月逃往 瑞士。战后继续从事工商业。 迪克西使团(dixiemission)大战时,美国陆军驻中国延安观察组。迪 克西(dixie)是美国南北战争时对南方反叛者的称唿,当时流行一首《他们 有关迪克西的说法真实吗》的歌曲,借喻而得名。为获得中国抗日根据地的 真实情况,正确估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的作战能力,1943 年 6 月 24 日,美国外交官*戴维斯在给中缅印战区司令史迪威的备忘录中提出派遣使团 的建议。经罗斯福总统首肯,又经 1944 年 6 月副总统华莱士与蒋介石商谈后 获准。观察组 18 人由美军上校*包瑞德任组长,于同年 7 月 22 日和 8 月 7 日分两批抵延安。在延安期间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及抗日军民有广泛接触, 其成员还分别考察过晋察冀、晋缓和晋东北等抗日根据地,曾向美国政府发 回不少反映真实情况的报告,后随着美国战略意图的转变。以及史迪威离职 和赫尔利使华,其地位从 1945 年 1 月起逐渐下降,主要成员均被替换。同年 7 月正式改名为“延安观察小组”。 迪克森之战  苏德战争中苏军为保卫迪克森岛及其港口而进行的战 斗。迪克森岛位于喀拉海叶尼塞湾入口处,岛上北极港在战争年代是保工北 部海路的重要军港,驻有白海区舰队的警备部队。1942 年 8 月 26 日深夜, 德国*舍尔海军上将号战列舰和 2 艘潜艇袭击该港,被苏军击退。1943 年 9 月,德国潜艇布设水雷封锁港口,被发现后亦未得逞。苏军对该岛的防御保 障了运输舰只和战斗舰艇的安全航行。 迪耶普袭击  盟军对法国北部海岸德军的一次袭击性登陆作战。代号* 庆典。1942 年 5 月,英军统帅部选定德军防御较弱的法国北部港口迪那普 (dieppe,一译“第厄普”),拟出登陆袭击的作战计划。中间一度延搁, 后经加拿大当局同意和邱吉尔审定,于同年 8 月 19 日实施。参加行动的有加 拿大 2 个旅和 1 个坦克团(约 5000 人)、英国海军陆战队(1000 多人)和 美国 1 个 50 人的别动队,舰船 237 艘,飞机 780 多架。登陆任务为侦察德军 海岸防御配系,破坏炮兵、机场、港口和雷达设施,当天返回。此次袭击, 盟军损失 4350 人,舰船 34 艘、飞机 106 架。对该行动的政治目的和军事意 义,西方与苏联一直存在不同看法。 第296页 迪维多里奥(giuseppedivittoriol1892—1957)义大利抵抗运动战士。 早年为僱农。1924 年加入义大利共产党,1930 年起为意共中央委员。先后在 法国和国内领导反法西斯斗争。西班牙内战爆发后,1936—1937 年任第十一 国际支队政委,参加保工共和国的战斗。1038 年在法国出版《义大利人之声 报》,宣传民主思想。1940 年 2 月被捕,翌年 7 月引渡义大利政府。1943 年墨索里尼下台后,于 8 月获释。后歷任全国农业劳动者联盟书记、义大利 民族解放委员会委员,积极领导光復国土的斗争。战后曾任世界工会联合会 主席。 迪耶戈-苏瓦雷斯登陆战  英军登陆马达加斯加岛的战斗。迪耶戈—苏 瓦雷斯(diegosuarez)为法属殖民地马达加斯加岛北端的港口和海军基地, 法国败降后由*维希政府控制。英国为扩大自身的势力范围,防止日军占领马 达加斯加岛,未同*自由法国协商,于 1942 年初制订代号*战舰的行动计划。 5 月 5 日凌晨实施,英方出动 2 艘航空母舰、1 艘战列舰、2 艘巡洋舰、22 艘驱逐舰掩护和运送 10 个步兵团强行登陆;驻守的维希政府军仅有 1 个团和 少量海、空军,无法进行有效防御,于 7 日投降。同年 11 月,英军占领全岛。 忠义救国军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统局领导的特务游击武装。八·一 三事变后,以戴笠、杜月笙为首在上海建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苏浙行动委 员会,辖 5 个支队、3 个大队。上海沦陷后,撤退至皖南祁门,改称忠义救 国军教导一团。后发展至 16 个支队、4 个直属大队、2 个教导总队,计 2.1 万余人,活动于苏沪浙皖地区。初期曾与日伪军进行若干次小规模战斗。随 即部分投敌,成为汪伪*和平救国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余参与进攻新四军和 华中各抗日根据地。1939 年,在严家桥、顾山镇战斗中被新四军重创。抗日 战争胜利后,改编为交通警察总队。后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歼灭。 岸信介(1896—1987)日本商工大臣(1941—1943)和国务大臣(1043 年)。1920 年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入农商务省,1935 年兼任对满事务局事务 官。1936 年任工务局长,同年 10 月任“满洲国”实业部(后改产业部)次 宫。1937 年改任“满洲国”总务厅次长,在中国东北推行殖民化政策。1939 年任商工次宫。1941 年任东条内阁商工大臣。1943 年出任国务大臣兼军需次 宫,后因内部意见不合辞职。战后虽被定为甲级战犯,但未受惩处,后復入 政界,曾两次组阁。 岩田宙造(1875—1960)日本律师。司法大臣(1945—1946)。1898 年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初从事新闻工作,后操律师业。曾任东京海上火灾、 三菱银行、住友信託株式会社的顾问律师,并与政界建立联繫。1931 年任贵 族院议员。1934 年任《治安维持法改正法律案》特别委员会委员,参与修改 治安维持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任东久迩宫内阁、币原内阁的司法大臣,推 行司法改革。1946 年被开除公职,后復任律师。 岩村通世(1883—1965)日本司法大臣(1941—1944)。1910 年东京帝 国大学毕业。歷任司法省参亭官、司法省刑事局长、大审院检查官、司法次 官、最高检查厅长。1941 年 7 月任第三届近工内阁司法大匣,并在东条内阁 中连任。任内于 1941 年 12 月 1 日出席*御前会议,参与决策“对美英荷开战”。 参加制定《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临时取缔法》、《不稳文书取缔法》, 并忠实执行东条内阁的司法政策,以加强对国内的法西斯专制统治。日本战 败后以甲级战犯嫌疑彼捕,1948 年 12 月获释。次年 7 月执律师业。着有《少 年法》(《现代法学全集》第六卷)、《笔迹鑑定的研究》等。 岩畔豪雄(1897—1970)日本将领。*樱会成员。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 和陆军大学。早年在陆军中央部任职。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后,负责策划建立“满洲国”。1939 年任陆军省军事课长,主张南进。1940 年底,代表军部参与日美“民间”谈判。1941 年 3 月作为驻美大使特别助理 赴美,协助*野村吉三郎与美交涉,同年 8 月归国。1942 年奉命建立*光机关, 从事印度“独立”工作。次年晋升少将。后歷任第二十五军副参谋长、第二 十八军参谋长。着有《战争史论》。 罗尔(augusture,1881—1957)法国将领。1901 年毕业于圣西尔军 校。1935 年获少将衔。大战爆发时出任第九军军长。1940 年 5 月升任第八集 团军司令,6 月战败被俘。10 月获祥,出任贝当的首席秘书;12 月擢升上将。 1941 年出任战士军团总书记,并出版《贝当传》,吹捧贝当。1942 年 4 月赖 伐尔復出后被迫离职。1943 年 12 月被维希当局逮捕。法国解放后曾受审, 1948 年被宣布无罪释放。着有《军事和政治札记 1939—1948》。 罗姆(ernstrohm,1887—1934)德国*冲锋队首脑。第一次世界大战时 入伍,升至上尉连长。战后任慕尼黑城防司令部参谋长和步兵旅装备处长。 系纳粹党创始人之一。1921 年组建冲锋队。1923 年参加啤酒店暴功,被捕。 出狱后一度与希特勒翻目,赴玻利维亚当军事教官。1930 年被希特勒召回, 出任冲锋队参谋长。大力发展冲锋队,势力日增、对纳粹党上台起很大作用。 1933 年 12 月任不管部长。利用纳粹党下层的情绪,鼓吹*第二次革命。企图 以冲锋队取代国防军。1934 年 6 月 30 日被希特勒下令逮捕和处决。 第297页 罗歇(waldeckllocliet,1905—1982)法国共产党领导人之一。1924 年加入法共八 937 年仕中央委员。1936 年当选为议员。大战爆发唇,于 1940 年被捕,囚禁于阿尔及尔。1943 年 2 月获释后,参加法共中央北非代表团, 动员广大党员投身抵抗斗争。曾代表法共中央去伦敦和战斗法国建立联繫。 1944 年 8 月回国,参加*巴黎起义,并出版《土地》周刊,在农民中从事宣 传和组织工作。战后曾任法共总书记。 罗贝尔(georgesjosephrobert,1875—1965)法国海军将领。1893 年 起始在海军服役,1930 年获海军中将衔,大战爆发后,出任驻安的列斯群岛 和盖亚那高级专员。法国败降后效忠维希政府,反对自由法国海军解放圣皮 埃尔瞩密克隆(saintpicjrreret—miquelon)岛,同时尽力和美国维持友好 关系。1943 年 4 月离职。战后在 1947 年 3 月曾被法国最高法院判处 10 年强 制劳动,不久被取消。 罗君强(1902—1970)汉奸。原名光治,号庸生。抗日战争爆发时,任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秘书,宣扬民族失败主义。1939 年在香港 投敌。1940 年 3 月汪伪国民政府成立后,歷任边疆委员会委员长,司法行政 部长,安徽省长兼蚌埠绥靖主任,上海市政府秘书长、代理市长,为日本侵 华政策效劳。抗战胜利后,被蒋介石任命为上海行动总队副总队长,旅在全 国舆论压力下被捕。1946 年被国民政府判处无期徒刑。1949 年起监押于上海 市监狱。 罗阿塔(yarloroatta,1887—1868)义大利将领。参加第一次世界大 战。后任驻波兰使馆官员。1934 年任军事情报处首脑。次年参与侵略埃塞俄 比亚的战争。1936 年 8 月会晤*卡纳里斯,密谋德意共同武装干涉西班牙。 同年 12 月,任入侵西班牙的义大利远征军司令。后因在瓜达拉哈拉战役中受 挫,被解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获中将衔,任陆军副参谋长,极力推行 对外扩张政策,曾先后制订入侵瑞士、南斯拉夫和希腊的计划。1940 年底起 任陆军参谋长,任内发动侵略希腊的战争,遭惨败。1942 年 1 月调任驻南斯 拉夫意军司令,残酷镇压抵抗运动,屠杀无辜居民,被称为“南斯拉夫的屠 夫”。1943 年 2 月调任西西里驻军司令,负责该岛防务,盟军进攻该岛前, 又改任陆军参谋长。1943 年 9 月义大利投降后,逃离罗马,11 月被巴多里奥 解职。战后受审,脱逃至西班牙,接受佛朗哥庇护。1965 年回国。 罗卓英(1896—1961)中国将领。字尤青,号慈威。保定军校毕业。九·一 八事变后任国民政府军第三路军总指挥兼第十八军军长,参加“围剿”中央 苏区。1935 年授中将衔。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十六军团军团长,率部参加 *淞沪会战。1938 年任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武汉警备司令,参加指挥*武汉 会战。1939 年,率部参加第一次长沙会战。翌年 2 月任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 1941 年春,在赣西打退日军进犯,获上高大捷。1942 年春任中国远征军第一 路司令长官,率部入缅甸作战。后任中国驻印军副总指挥。同年 10 月回国, 歷任军令部次长、军委会训练团教育长兼训练总监、青年军总监。抗战胜利 后,任广东省政府主席,负责广东境内的受降事直。后任东北行辕副主任、 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1946 年授中将加上将衔。1949 年去台湾,曾任台 湾当局“总统府”战略顾问、国防研究院副主任。 罗荣桓(1902—1963)中国将领,1927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湘 赣边界秋收起义。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政委、第一军团政治部主任、总 政治部动员部长、后方政治部主任。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 一五师政训处(旋恢復政治部)主任,在阜平、曲阳、灵寿等地发动群众, 创建抗日根据地。1938 年 3 月任该师政委,率部到晋西,参加指挥午城、井 沟和汾离公路上的战斗,保卫了黄河河防,开闢了吕梁山抗日根据地。罗荣 桓 1939 年 3 月率部进军山东,参加指挥樊坝、梁山等战斗,重创日军,开闢 以沂蒙山为中心的山东抗日根据地。1940 年起,歷任第一一五师党务委员会 书记、山东军政委员会书记。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第一一五师代师长兼 政委、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领导山东军民开展反“扫荡”斗争。提出和 实施向敌占区进军的“翻边”战术,粉碎日伪军的进攻和“三光”政策,巩 固和扩大山东抗日根据地。1945 年 8 月,指挥山东军区部队在各地展开强大 攻势,歼灭日伪军 5 万亲人,控制了山东境内的津浦、胶济、陇海铁路,收 復除济南、青岛少数城市之外的山东大部地区。抗战胜利后,任东北民主联 军副政委、第四野战军第一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歷任中国人民解 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共 中央政治局委员。1955 年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罗哈斯(manueiroxasyacuna,1892—1948)菲律宾傀儡政府阁员。1922 年起为者员,1935 年为国民会议成员。1938 年任财政部长。1941 年被选为 参议员。大战期间,曾被日军俘获,后与日本占领当局合作,1943 年 6 月出 任*菲律宾独立筹备委员会委员。同年 9 月又在劳雷尔傀儡政府中任不管部长 和征粮局局长。1944 年 9 月劝说劳雷尔向盟国宣战。战后声称其行为乃出于 保卫本国利益的考虑。1945 年 12 月组建自由党,翌年任菲律宾总统。 第298页 罗炳辉(1897—1946)中国将领。参加过讨袁护国战争,后参加北伐战 争。1929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率部起义加入工农红军。曾任红九军团军团长。 1934 年参加长征,北上抗日。抗日战争爆发后,曾以八路军副参谋长名义在 八路军武汉办事处工作。1939 年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副司令员,率部北渡长 江。新四军成立江北指挥部后,任副指挥兼第五支队司令员,在苏皖地区坚 持对日作战。曾指挥三打来安城和半塔保卫战。*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二 师副师长、师长兼淮南军区司令员,转战于淮河以南津浦路两侧,积极开展 游击战争,参与创建和发展淮南抗日根据地。1945 年春因病转山东休养,任 新四军第二副军长兼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后病逝。 罗索尼(edmondorossoni,1884—1965)义大利法西斯工会领袖。1921 年起领导法西斯工会运动。次年任全国劳工联合会总书记。宣扬“整体工会 主义”,敦促工人和资本家共同加入联合工会。1935—1939 年历任农业大臣 等职和法西斯大委员会委员。大战期间,支持墨索里尼对外侵略扩张。1943 年 7 月 24 日,在法西斯大委员会会议上支持格兰迪废黜墨索里尼的动议。意 大利向同盟国投降后,9 月德军入侵占领罗马,遂潜逃梵蒂冈。1944 年被* 萨罗共和国维罗纳法庭缺席判处死刑。战后被义大利最高法院判处终身监 禁,逃亡加拿大。1947 年判决取消后回国定居。 罗振玉(1866—1940)汉好。字叔言,号雪堂。曾任职情朝学部。辛亥 革命后,以清朝遗臣亡命日本。1919 年春回国。九·一八事变后,勾结日本 军部,迎溥仪由天津至旅顺,参与策划成立“满洲国”。曾任参议府参议、 临时振务督办、监察院长。1933 年任“满日文化协会”常任理事,后又任会 长。1933 年底任“满洲国”大典筹备委员会委员,参与策划改行帝制。次年 3 月溥仪“登极”后,受“叙勛一位”封赏。1937 年 6 月退休。 罗萨利  1卡罗·罗萨利(carlobossell1,1899—1937)。义大利反 法西斯主义看。早年就读于佛罗伦斯大学,后积极从事反对墨索里尼独裁统 泊的斗争。1924 年参与创建*自由义大利。1926 年被捅流放至利帕里(li- pari)群岛,1929 年脱逃至巴黎。曾创建“正义和自由”组织,出版宣传反 法西斯思想的《正义和自由》报,并组织国内抵抗运动。在联合各派反法西 斯斗争中,试图与义大利共产党和义大利社会党建立统一战线。西班牙内战 时期,领导罗萨利纵队,在西班牙加泰隆尼亚与佛朗哥叛军作战。后思想更 趋激进,唿吁组织“统一的义大利无产阶级”去进行反法西斯革命,同时建 立民主共和国。1937 年 6 月 9 日与其弟纳罗·罗萨利一起在巴黎近郊被喀古 尔分子杀害。2纳罗·罗萨利(nellorosselli,1900—1937)。义大利反法 西斯主义者。卡罗·罗萨利之弟。就读于佛罗伦斯大学。初致力于歷史学研 究,为义大利王家当代史研究所成员。1926 年其兄被捕后,亦被监禁 4 个月。 获释后投身反法西斯斗争,致力于宣传民主思想。1937 年 6 月 9 日,在巴黎 近郊与其兄卡罗·罗萨利一起遇害。 罗斯福(frallklindnoroosevelt,1882—1945)美国总统(1933— 1945)。民主党人。早年就学于哈佛大学与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1907 年任 律师。1910 年当选为纽约州参议员,开始政治生涯。1913 年任海军部副部长。 1921 年患嵴髓灰质炎症,下肢瘫痪。1928 年当选为纽约州长。1932 年竟选 总统成功,次年 3 月就职。任内为解决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带来的经济萧 条,推行*新政,取得一定成效。1933 年与苏联建交,对拉丁美洲国家实行 “睦邻政策”,并同许多国家订立贸易互罗斯福惠协定。对三十年代的国际 争端,初倾向中立主义,后发生转变,1937 年 10 月发表“防疫隔离”演说, 警告民众注意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威胁。1939 年 9 月大战爆发后,敦促国会召 开特别会议,修改*《中立法案》,允许参战国家在“现购自运”的基础上购 买美国军火。1940 年法国沦陷,即积极加强防务。面对德、日法西斯扩大侵 略的威胁,採取先欧后亚战略,不顾孤立主义者的反对与阻挠,以直接参战 之外的一切手段支持英国抗德,同时开始与日本进行外交谈判。1941 年初促 使国会通过*《租借法案》,在军事、财政等方面对英国及其盟国提供援助。 同年 6 月苏德战争爆发后,支持苏联抗德。7 月派*霍普金斯访苏。8 月与英 国首相邱吉尔会晤,发表*《大西洋宪章》。随后举行*苏美英莫斯科会议, 签订三国第一个者定书,给予苏联贷款,并把《祖借法案》扩大到苏联。同 年 12 月*珍珠港事变后,吁请国会对日宣战,12 月 11 日德、意对美宣战。 1942 年 1 月,倡导美、英、苏、中等 26 国发表*《联合国家宣言》,正式结 成反法西斯同盟。坚持先欧后亚战略,加速扩大美国的军事力量,动员美国 工业生产潜力,发展军工生产与原子弹研制,使美国成为“民主国家的兵工 厂”。1943 年 1 月在卡萨布兰卡会议上,提出要轴心国*无条件投降原则。 同年 11—12 月,先后出席*开罗会议与*德黑兰会议,参加发表*《开罗宣言》, 并达成开闢欧洲*第二战场的协议。随后任命艾森豪为盟国远征军最高统 帅,于 1944 年 6 月实施*霸王行动。1945 年 2 月出席*雅尔达会议,与*斯大 林、邱吉尔就建立联合国和处置德国、波兰等问题达成协议,并代表美国签 定关于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雅尔达协定》。1945 年 4 月 12 日因脑溢血病 逝。 第299页 罗森堡(alfredrosenberg,1893—1946)德国纳粹党理论家、战时东 方占领区事务部长(1941—1945)。生于波罗的海岸的霄维尔(reva1,今塔 林 tajnhh)。父系立陶宛人,母为爱沙尼亚人。毕业于里加工程学院。第一 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在莫斯科大学读建筑学。1918 年移居慕尼黑。次年结识 希特勒,后参加纳粹党。1923 年参加啤酒店暴动。同年底被委派编辑该党机 关报《人民观察家报》。1926 年创办“德国人民出版社”,出版《世界斗争》 月刊。1928 年组织*德意志文化战斗联盟。积极宣扬纳粹主义,发表反犹着 作,以此出名。1930 年当选为国会纳粹党议员,并成为纳粹党外交事务代表。 1933 年希特勒上台后,成为纳粹党全国指导处成员和党的对外事务部首脑, 主持党内政训工作和对外政治阴谋活动。次年 1 月兼任该党文化和世界观教 导事务特别代表。1940 年 1 月奉命组建“高级学校”(即民族社会主义世界 观和教育中心研究所调为此成立‘罗森堡特别工作处’。丑欧洲被罗森堡占 领国家和地区,广泛洗劫博物馆、图书馆和私人住宅,没收艺术珍品与藏书。 1941 年 7 月起出任东方占领区事务部长,在东欧各国和苏联的被占领区内, 进行有组织的大规模掠夺,强征劳工到德国从事奴隶式的劳动,并推行“德 意志化”,实施灭绝犹太人的计划”最后解决。战后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 受审,以破坏和平罪、战争罪、违反人道罪和共同策划或密谋上述罪行而判 处绞刑。1946 年 10 月 16 日执行。着有《世界歷史中的犹太人足迹》、《二 十世纪的神话》等。 罗舜初(1914—1981)中国将领。1931 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 中国共产党。曾任红一方面军司令部参谋。1934 年参加长征,北上抗日。抗 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央军委总参谋部二局局长,八路军总部作战科长、八路 军第一纵队参谋处长。后去山东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任八路军山东纵队参谋 长、鲁中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共鲁中区委书记。率部转战山东沂蒙山区, 多次粉碎日伪军“扫荡”。解放战争时期,曾任第四野战军第四十军政委、 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歷任海军第二副司令员、渖阳军区副司令员。 1955 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罗瑞卿(1906—1978)中国将领。1927 年人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 1928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四军政委、红一军团政治保卫局长。1934 年参加长征,北上抗日。到陕北后,任红一方面军政治保卫局长。1936 年 12 月西安事变发生后,赴西安协助周思来工作。同年起任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 学(后称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副校长。1938 年写出《抗日军队 的政治工作》一书。1939 年率抗大息校和延安其他学校的数千名教职员和学 员,东渡黄河,深入华北敌后办学,并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40 年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转战大行山区,参与指挥反“扫荡”斗争,并 致力于部队的政治工作。抗战胜利后,曾任晋察冀野战军政委。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后,曾任公安部部长、公安军司令员兼政委、国防部副部长、中国 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1955 年被 授予大将军街。 罗马精神(romanit 幻义大利法西斯宣传的军国主义思想。为制造对外 侵略舆论,墨索里尼政府竭力宣传地中海为义大利的内海,鼓吹义大利人应 继承和发扬罗马人的尚武精神,提出以“罗马子孙的战斗精神” (lospiritocurrierodeglieredidiroma),再现罗马帝国的赫赫武功,恢復 罗马帝国营日的版图。 罗尔-汤吉(roitallguy,1908—)法国抵抗运动战士。原名亨利一汤 吉(henri-tanguy)。钢铁工人出身。法国共产党员。曾参加国际纵队去西 班牙作战。大战期间投身抵抗运动。1944 年任巴黎地区内地军司令,积极准 备武装起义。同年 8 月 15 日促成全市警察总罢工;19 日下令总起义;起义 胜利后,8 月 25 日与*勒克莱尔同时接受德军的投降。后加入法国第一集团 军,获上校衔。 罗克韦尔(norlnanrockwell,1894—1978)美国画家。早年担任《少 年生活》艺术编辑和封面画家。大战期间,以罗斯福所提出的四大自由为题 材绘制着名壁画《四大自由》,被美国战时新闻署复制成招贴画广为散发。 1943 年为《星期六晚邮报》所绘封面《铆工罗歇》,变成了“为美国保卫家 园而战”的代名词。 罗姆事件  亦称“长刀之夜”。希特勒镇压*纳粹党内反对派的事件。 希特勒就任德国总理后,进一步同垄断资产阶级和国防军勾结,抛弃以前的 欺骗性宣传,引起中下层人民的不满。罗姆等人趁机提出实行第二次革命的 口号,要求将大企业收归国有,以冲锋队为基础组建“人民军”。希特勒为 进一步获得垄断资本家和国防军的支持,摆脱冲锋队尾大不掉的局面,遂以 罗姆准备发动政变为藉口,于 1934 年 6 月 30 日逮捕并处决罗姆和冲锋队一 批头目,解除冲锋队武装,并处死*施莱彻尔等一批政敌,共约 1000 人。事 后冲锋队的地位急剧下降,希特勒的独裁统治进一步加强。 罗曼年科(1897—1949)苏联将领。1914 年在沙俄军队开始服役,参加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 年加入红军。1920 年加入俄共(布)党。参加过国内 战争。1933 年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参加过西班牙内战和苏芬战争。1940 年起歷任步兵军和机械化军军长(中将衔)。苏德战争期间歷任第十七、第 四十八集团军司令和坦克第三、第五、第二集团军司令等职,参加过史达林 格勒、库尔斯克会战和白俄罗斯战役。1944 年晋升上将。战后曾任军区司令。 第300页 罗马号战列舰(roma)义大利战列舰。1938 年开始建造,1942 年秋服 役。排水量 4 万吨,航速 31 节。配备 381 毫米火炮 9 门,152 毫米火炮 12 门。未及参加重大战斗,即于 1943 年 9 月 9 日,在义大利投降后接盟国的规 定前去马尔他途中,被德国空军以*“弗立茨—x”式可控炸弹击沉。 罗伯茨委员会(robertmission)又称“1941 年 12 月 7 日日本进 攻夏威夷调查委员会”。据美国总统罗斯福 1941 年 12 月 18 日的行政命令而 建立,旨在调查美国军政人员在*珍珠港事变中的责任,由最高法院大法官罗 伯茨(owenjosephusroberts,1875—1955)任主席,故名。1942 年工月 24 日,向罗斯福提交一份报告,认为夏威夷地面部队司令肖特和美国太平洋舰 队司令*金梅尔事先已得到战争迫在眉睫的通知,但未能採取应有措施加紧防 工,尤其是在密切联繫相互协调上玩忽职守,致使日军突袭得逞。此后,委 员会使命遂告中止。 罗科索夫斯基(kohctahthhkohctahti4h0bhqpoho—cobclcm),1896 —1968)苏联将领。波兰人。1914 年应徵入沙俄军队。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 战。1918 年加入红军。翌年加入俄共(布)党。参加过国内战争。1929 年毕 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首长进修班。三十年代任骑兵师长和军长。1940 年任机 械化第九军军长(少将衔)。1941 年苏德战争爆发后率部在西方方向作战。 同年 7 月任第十六集团军司令。参加过斯摩棱斯克战役和莫斯科会战。1942 年 7 月升任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同年 9 月调任顿河方面军司令。在 *史达林 格勒会战中,与史达林格勒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协同,围歼德军 33 万人于顿 河与伏尔加河之间。1943 年 2 月任中央方面军司令,在沃罗涅日方罗科索夫 斯基面军协同下取得*库尔斯克会战的胜利。翌年获苏联元帅衔,后出任白俄 罗斯第一方面军司令。参加*白俄罗斯战役,以独创的指挥才能率所部实施两 次强大的向心突击,后调任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司令,参加东普鲁士、东波 美拉尼亚和柏林等战役。1945 年 6 月主持莫斯科胜利阅兵式。战后任北部军 队集群总司令。1949 年起任波兰部长会议副主席兼国防部长,获波兰元帅 衔。1956 年起歷任苏联国防部副部长、总监察长、军区司令、国防部总监组 总监等职。着有《军人的天职》。 罗曼诺失斯基(1896—1967)苏联将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沙俄军队 服役。1918 年参加红军。1920 年加入俄其(布)党。参加过国内战争。1931 和 1935 年先后毕业于列宁政治学院政工人员训练班和伏龙芝军事学院。苏德 战争初期任阿尔汉格尔斯克军区司令(中将衔)。1942 年 4 月起歷任突击第 一、第二和第四十二、第六十七、第十九集团军副司令、司令和乌克兰第四 方面军副司令。率部参加突破列宁格勒封锁以及姆加、里加、普斯科夫—奥 斯特罗夫、塔尔图、东波美拉尼亚和柏林等战役,1945 年晋升上将。战后曾 任军区司令、伏龙芝军事学院系主任等职。1959 年退役。 罗斯托夫战役  1苏德战争前期苏军在罗斯托夫(po-ctoi3)地域连续 进行的防御和进攻战役。1941 年 11 月 5 日至 12 月 2 日,由南方方面军实施。 11 月 5 日,德国第一坦克集团军从北和东北两面进攻罗斯托夫。苏第九集团 军防御作战挫败了德军合围苏军并向高加索突进的企图。11 月 17 日,苏军 以 4 个集团军兵力发起反攻。同日德军也再度进攻,于 11 月 21 日攻占罗斯 托夫后继续推进;俱苏军突击集团对德军翼侧和后方造成威胁,迫使德军停 止进攻,向北撤离。11 月 29 日,苏军夯回罗斯托夫,在追击中于 12 月 2 日 前出至米乌斯(mnyc)河,后被德军防御所阻。此役是苏德战争中苏军实施 的第一个较大规模的进攻战役,制止了德军向高加索的突进,稳定了苏德战 场南翼,为随后展开的冬季反攻奠定基础。1987 年经苏军总参谋部审定,以 其中 11 月 17 日—12 月 2 日苏军的反攻作战,定为罗斯托夫进攻战役,列为 苏联卫国战争中的 51 个战略性战役之一。2苏德战争中期苏军的进攻战役。 *高加索会战的组成部分。1943 年 1 月 1 日至 2 月 18 日,由南方方面军在外 高加索方面军配合下实施。*科捷利尼科夫斯基战役后,苏军即向顿河下游之 敌发起进攻,于济莫夫尼基地域粉碎德军重兵坦克集团,1 月 23 日迸抵北顿 涅茨河,2 月 12 日解放沙赫特,2 月 14 日攻克罗斯托夫。德军撤向米乌斯 (mnyc)河。至 2 月 18 日,苏军共推进 300—450 公里,但未能及时切断德 军从北高加索经罗斯托夫的退却之路。 罗特米斯特罗夫(iiabejnajlekceebllqf0tmnctp0b,1901—1982)苏 联将领。1919 年加入俄共(布)党和参军。参加过国内战争。1931 年毕业于 伏尤芝军事学院。1939—1940 年参加苏芬战争。1940 年任坦克第五师副师 长。次年任机械化军参谋长(上校衔)。苏德战争初期在西方方向作战。1941 年 9 月任坦克第八旅(近卫坦克第三旅)旅长,参加莫斯科会战。1942 年 4 月一 1943 年 1 月任坦克第七军(近卫坦克第三军)军长,在史达林格勒地区 作战。1943 年 2 月起罗特米斯特罗夫任近卫坦克第五集团军司令。参加库尔 斯克会战,在*普罗霍罗夫卡坦克战中起决定性作用。同年 10 月晋升坦克兵 上将。翌年 2 月晋升装甲坦克兵元帅。先后参加过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基 洛夫格勒、乌-博托沙尼、白俄罗斯等战役。1944 年 8 月任红军装甲坦克和 机械化兵副司令。战后曾任驻德苏军装甲坦克和机械化兵司令、装甲兵学院 院长等职。1956 年获军事科学博士学位。1962 年获装甲坦克兵主帅衔。着有 《普罗霍罗夫卡地区的坦克交战》、《战争中的坦克》等。 第301页 罗斯福战争咨文  (1941 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国会的一次演讲。1941 年 12 月 8 日,即日军偷袭珍珠港的次日,罗斯福在国会对参、众两院联席会 议发表演讲,谴责日本海空军部队对美国发动突然和蓄谋的进攻,谴责日本 政府为掩盖其蓄谋的攻击而不惜通过虚伪的声明与和平姿态欺骗美国;认为 1941 年 12 月 7 日是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要求国会对日宣战。罗斯福演讲 6 分半钟,不断被掌声打断。演讲结束后,参、众两院即通过对日宣战的联合 决议。 罗德尼号战列舰(rodney)英国战列舰。1927 年建成。排水量 3.39 万 吨,最大航速 23 节。装有 9 门 16 英寸火炮、12 门 6 英寸火炮、6 门 4.7 英 寸高射炮、2 个 24.5 英寸鱼雷发射管和之架飞机。大战初期在英国本上舰队 服役。1940 年 4 月在挪威战役中被德国空军击伤。1941 年 5 月参加围歼德国 俾斯麦号战列舰。1942 年 8 月赴地中海执行增援马尔他的护航任务(代号” 基石)。同年底,为盟军北非登陆战役提供掩护。1943 年支援盟军西西里岛 和义大利的登陆战役。后调回英国本上水域。1944 年参加诺曼第登陆战役。 罗马尼亚八月起义  1944年8月罗马尼亚人民反法西斯武装起义。1944 年春夏,东线德军节节败退,苏军进入罗境作战。罗马尼亚国内形成反对安 东奈斯库独裁政权的广泛统一战线民族民主同盟,它包括罗马尼亚共产党、 社会民主党、其他资产阶级政党和宫廷集团。民族民主同盟根据共产党的建 议,成立军事委员会,准备武装起义。同年 8 月,苏军发动*雅西一基什尼奥 夫战役,迅速击溃集结在苏罗边境的德军和罗马尼亚法西斯军队主力。8 月 23 日罗马尼亚国王下令逮捕*安东奈斯库及其亲信。起义军民占领布加勒斯 特电台、政府大厦及首都其他重要据点。国王发表声明,宣布废除法西斯专 政,成立新政府,接受同盟国的停战条件。其他大城市也相继起义。起义军 民进攻驻罗德军。经过几天激战。至 8 月底完全解放首都布加勒斯特,罗境 德军基本被歼。随后,罗马尼亚与同盟国签订停战协定,加入反法西斯同盟 并对德宣战,有 14 个罗马尼亚师参加了解放其余国土及匈牙利、斯洛伐克的 战斗。战后,8 月 23 日被定为罗马尼亚的国庆节。 罗夫诺一卢茨克战役  苏德战争后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第聂伯河 右岸乌克兰进攻战役的组成部分。1944 年 1 月 27 日至 2 月 11 日,由*乌克 兰第一方面军右翼部队实施。苏军针对森林沼泽地难以通行的困难,使用骑 兵进行迂迴机动,2 月 2 日攻占卢茨克(nyuc),随后会同正面进攻部队解 放罗夫诺(pobh0),粉碎德军坦克第四集团军左翼(10 个师),为尔后向 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翼侧和后方突击占据了有利出发地位。 罗森堡特别工作处(einsatzstabreichsleiterroseu-berg)纳粹德国 掠夺占领区文物的特别机构。1940 年希特勒以保护文物为名,委派*罗森堡 负责徵收法国和其他占领区的艺术珍品,并下令设立特别工作处。戈林和凯 特尔均曾插手此项工作。1940 年 10 月至 1944 年 7 月,共掠夺各种文物 21903 件,其中绘画 5281 幅,内有伦勃朗等大师的作品;手工艺品 5825 件,包括 瓷器、青铜器和古市;雕像数百尊以及十七一十八世纪家具 2477 件。仅从法 国掳掠的文物价值 10 亿美元。其中精品归纳粹头目私人占有,其余则送交德 国各博物馆。 罗加乔夫-日洛宾战役  苏德战争后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1944 年 2 月 21—26 日,由*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实施。2 月 21 日,苏军从冰上强渡第 聂伯河,滑雪兵穿越敌后方,切断敌交通线,次日与步兵协同将德军集团分 割。24 日,苏军解放罗加乔夫(poraqei3),并在右岸夺取登陆场,但在日 洛宾接近地,苏军进攻受阻。 罗马尼亚反希特勒爱国阵线  罗马尼亚共产党倡导建立的反法西斯统 一战线。1943 年夏由罗马尼亚共产党、爱国者联盟、农民阵线、马扎尔劳动 人民民主联盟以及社会民主党等联合组成。颁布纲领,号召推翻安东奈斯库 独裁政府,成立民族政府,恢復人民的民主权利,退出侵略战争并参加反法 西斯联盟,惩办战犯等。出版秘密刊物《自由罗马尼亚报》。组织人民开展 各种抵抗活动,推动全国的民族解放斗争。 帕里(ferrioparri,1890—1981)义大利行动党领袖。第一次世界 大战时为军官。1921 年起积极从事反法西斯活动,两次被捕囚禁达 5 年。获 释后与各反法西斯力量联繫,开展反法西斯斗争。1943 年 1 月参与创建行动 党。9 月起在义大利北部领导抵抗运动,并代表行动党参加北意民族解放委 员会,任*自由志愿军团政委。1944 年 11 月前往罗马与盟军司令部谈判,促 成盟国承认北意民族解放委员会为被占领地区的义大利政府,同时接受盟军 司令部的领导。1945 年 1 月被德军俘虏。因德军司令部计划在义大利北部实 现停火,3 月在瑞士境内获释。4 月返国后,领导北部人民武装起义,推翻萨 罗共和国。1945 年 6—11 月任首相,任内清洗法西斯分子,实行币制改革, 同时也限制义大利共产党力量,解散义大利民族解放委员会,对外向日本宣 战。战后曾任制宪议会议员和参者员。 帕奇(alexandermecarreiipatcli,1880—1945)美国将领。1913 年毕 业于西点军校。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长期在军队中执行训练任务。 1941 年任少将师长。珍珠港事变后赴太平洋战场作战。1942 年 12 月,接替 范德格里夫特率部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与日军展开激烈争夺战。1943 年 2 月将 日军逐出瓜岛。1944 年 3 月调任第七集团军司令。同年 8 月率军参加铁砧— 龙骑兵行动,在法国南部登陆成功。尔后迅速北进,在厄比纳尔(epinal) 与巴顿所帕奇率第三集团军会合,解放北阿尔萨斯并进逼德国边境,晋升中 将。1945 年春,参加萨尔盆地战役。同年 3 月率军渡过莱茵河,4 月 19 日攻 克纽伦堡,5 月 2 日进占慕尼黑。欧战结束后回国任第四集团军司令。不久 病逝。 第302页 帕尔申(1916—1956)苏联军人。1936 年赫尔松斯基航空飞行员学校毕 业后,任航空俱乐部飞行教官。1941 年参军,翌年加入联共(布)党。苏德 战争期间,歷任强击机飞行员、飞行中队和大队长、强击航空兵团团长,晋 至少校(1944 年)。共完成战斗出动 253 次,击落敌机 10 架,并多次胜利 完成强击敌军部队和防御工事的任务,两次获苏联英雄称号(1944 和 1945 年)。战后转入民航部门,后任试飞员,因公殉职。 帕皮温(1903—1963)苏联空军将领。1919 年加入俄共(布)党。翌年 参军,在步兵部队服役。1929 年飞行员学校毕业后转入空军。1933 年毕业于 茹科夫斯基空军学院首长进修班,后任航空兵旅长。苏德战争初期任航空兵 师长(上校衔),在列宁格勒和加里宁方面军编成内作战。1942 年任空军第 三集团军副司令。翌年 5 月升任司令(至战争结束)。率部支援地面部队解 放斯摩棱斯克州和白俄罗斯东北地区,并担负保障游击队作战的任务。1944 年参加白俄罗斯战役,晋升空军上将。1945 年参加东普鲁士战役。战后在空 军任要职。1961 年退役。 帕罗迪(alexandreparod1,1901—1979)法国抵抗运动活动家。原在 法国政府劳动部供职。1940 年法国败降后,于 10 月被解职。随后即在里昂 开展抵抗运动。1942 年 6 月,受穆兰委託,参加调研委员会,研究国内抵抗 运动和社会各阶层状况,负责向自由法国领导机构提供计划和建议。1944 年 3 月出任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驻本上总代表,8 月又担任被占领区管理委员 会专员。在解放巴黎和建立各地行政机构过程中发挥过一定作用。同年 9 月 出任临时政府劳动部长。战后曾任国务委员会副主席。 帕特尔(saintjolinpattle,?—1941)英国飞行员。生于南非。在英 国空军服役,为歼击机飞行中队长(少校衔)。战争期间,共击落敌机 41 架,为大战中英国击落敌机最多的王牌飞行员。1941 年在作战中牺牲。 帕里亚尼(albertopariani)1876—1955)义大利将领。参加过第一次 世界大战,1925 年起主持总参谋部作战处。1927 年起任驻阿尔巴尼亚军事使 团首脑。1933 年改任陆军副参谋长。1936—1939 年任陆军副大臣和参谋长, 任内策划和组织武装干涉西班牙,贊同签订*《钢铁盟约》,主持入侵阿尔巴 尼亚。曾获中将衔。1943 年 8 月任阿尔巴尼亚总督,残酷镇压当地的民族解 放斗争。同年 7 月墨索里尼被推翻后,9 月被巴多里奥任命为驻德大使,赴 任途中被亲墨索里尼分子逮捕。1945 年 5 月义大利解放后受审,1947 年获释。 帕沃里尼(alessandropavolin1,1903—1945)义大利人民文化大臣 (1939—1943)。早期从事文学创作。1920 年加入国家法西斯党。1922 年参 加进军罗马,在统治集团内与齐亚诺关系密切。1939 年起任人民文化大臣, 任内对报刊、书籍及电台广播实施严格检查制,同时进行战争宣传。1943 年 7 月墨索里尼政权垮台后,逃亡德国,筹猎组建新政府。*萨罗共和国成立后, 负责重建法西斯政党,出任法西斯共和党总书记。曾组织黑色旅,镇压游击 队。1945 年 4 月 27 日随墨索里尼外逃时被游击队俘获,次日被处死,并暴 尸于米兰的洛雷托广场。 帕帕戈斯(alexandrospapagos,1883—1955)希腊将领。1906 年入伍。 参加过希土战争。1927 年获少将衔。1936 年出任总参谋长。1910 年 10 月意 大利军入侵时,率希军在伊庇鲁斯连战告捷。将意军逐回阿尔巴尼亚。1941 年 4 月德、意军联合进犯,由于英、希军在作战中失误,被迫后撤。4 月末 德军占领希腊时被捕,囚禁于达豪集中营。1945 年被美军释放。回国后率部 镇压希腊人民解放军。1949 年晋升元帅。曾创立希腊人民联盟党,并担任首 相。着有回忆录《希帕帕戈斯腊战役》。 帕恰尔迪(bandolfopacrdi,1899—)义大利反法西斯主义者。初 就读于罗马大学。1926 年因长期反对墨索里尼法西斯统治,被迫流亡瑞士。 1933 年去法国。曾支持西班牙共和国反对佛朗哥叛乱,组织加里波第纵队, 参加马德里保卫战。1938 年赴美国,招募志愿人员参加西班牙的斗争。大战 期间又去美国,参加*蒙得维的亚会议,出任义大利军团总指挥,积极投身推 翻法西斯统治的斗争。义大利投降后,曾谴责国王爱麦虞限三世和首相巴乡 里奥庇护法西斯分子,并抗议斯福尔札等人参加巴多里奥政府。1944 年 6 月 返回义大利,出版《共和之声报》,并任内政大臣。战后,1946 年参与建立 共和党,曾任总书记。并被选为制宪会议成员及国会议员。 帕潘德里欧(georgiospapandreou,1888—1968)希腊政治家。资产阶 级自由主义派领袖,因反对君主独裁制,多次遭监禁和流放。1942 年反对意 大利占领军,被捕入狱。1944 年获释后,去中东,得到英国的支持,出任希 腊流亡政府首相。同年 9 月又出任民族团结政府首相。10 月回国执政,12 月英军镇压人民解放军时,被迫辞职。战后组织反对党,曾任首相等职。 帕彭堡集中营(papenburg)纳粹德国集中营之一。位于德国奥尔登堡 希思(ordenburgheath)。原为关押刑事犯的监狱。纳粹党执政后不久,被 党卫队接管,改为集中营。 凯尔(hanllskerrl,1887—1941)德国宗教事务部长(1935—1941)。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为中尉。1933 年 3—4 月任普鲁士司法部中央专员。同年 12 月任国会议员。1934 年 7 月任不管部长。1935 年 7 月任宗教事务部长。 任内致力统一全国基督教教派,要求希特勒对宗教採取宽容政策,同时鼓吹 纳粹主义“是上帝意志的实施”。后病死。 第303页 凯西(ri插rdgardinercasey!1890—1976)澳大利亚和英国政务活动 家。生于澳大利亚,受教于墨尔本大学和剑桥大学。1931 年起当选为澳大利 亚自由党众议院议员。后曾任澳大利亚国库部长(1935—1939)、供应发展 部长(1939—1940)和英国驻美大使(1940—1941)。1942 年被邱吉尔任命 为英国驻中东国务大臣。1944 年初调任英国的孟加拉总督。1946 年回澳大利 亚,歷任国家发展部长、外交部长和作为英国女王代表的总督。有贵族封号。 凯泽(henryjohnkaiser,1882—1967)美国工业家。早年做过摄影师。 1914 年成立建筑公司。后又从事公路、水坝和桥樑建造业,成为多家公司的 董事长。大战爆发后,在加利福尼亚和俄勒冈经营数家造船厂,为完成战时 生产订货,推行技术革新,用预制构件和装配的方式,使每条万吨级自由轮 的建造周期从 105 天缩短到 46 天,从安置龙骨后到下水仅需 5 天,创造了造 船速度的记录。后又建造大批护航航空母舰。其船厂在战时共生产船舶达 1500 艘,几占美国战时船舶生产总数的三分之一。1943 年起又开始制造军用 运输飞机。成为战时美国工业界的传奇式人物。 凯南(georgefrostkennan,1904—)美国外交官。1925 年普林斯顿大 学毕业。次年进入外交界,曾在一些驻欧洲国家使领馆任职。1933—1941 年 先后任驻捷克斯洛伐克使馆二秘和驻德使馆一秘。1941 年底美国参战后被纳 粹拘禁,次年遣返,调任驻葡使馆代办。1913 年任驻欧洲谘询委员会美国代 表团顾问,参与制订对战后欧洲的政策。1944—1946 年任驻苏使馆公使衔参 贊。1947 年暑名“x 先生”在《外交季刊》上发表题为《苏联行为的依据》 的文章,提出对苏的遏制政策。后在国务院和驻外使团任要职,并在大学和 研究机构从事教学与研究,参与制订美国外交政策和提供决策方案。主要着 作有:《1900—1950 年的美国外交》、《美国外交政策的现实性》、《俄国 退出战争》(2 卷)、《俄国、原子和西方》、《回忆录:1925—1950 年》 等。 凯斯  1罗杰·约翰·布朗洛·凯斯(rogerjohnbrownlowkeyes,1872 —1945)。英国海军将领。1885 年加入海军。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因率部进 攻比利时港口泽布拉赫(zeebrugge)而闻名。此后歷任重要指挥职务。1930 年领海军元帅衔。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0 年 5 月出任英国政府同比利时 国王*利奥波德三世之间的联络官。同年 7 月任联合作战指挥部首长,负责策 划和准备以突击队对一些敌占岛屿和港口实施突袭。1941 年 10 月彼免职, 由*蒙巴顿接任。1943 年受封男爵爵位。2杰弗里·凯斯(geoffreykeyes, 1888—?)美国将领。1913 年毕业于西点军校。早年曾在墨西哥服役。大战 初期为少将。1942 年任第九装甲师师长。1943 年任北非战区副司令。同年 8 月接替*布菜德雷任第二军军长,参加西西里岛登陆战役。后又由西西里进攻 义大利本上,参加突破德军沿沃尔上诺(volturno)河的防线和*古斯塔夫防 线,进军罗马。1945 年晋升中将,战后曾任美国驻欧洲的第七、第三集团军 司令,併兼任驻奥地利美军司令。1950 年退役。 凯恩斯(johnkaynardkeynes,1883—1946)英国经济学家。毕业于剑 桥大学,并长期在剑桥大学任教。曾以财政专家身份参加巴黎和会。所撰《和 约的经济后果》(1919 年)以及《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 年)两书, 在资本主义国家影响深广。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任英国政府财政顾问,是国际 货币基金和世界银行的积极倡导者。1942 年获男爵称号。 凯特尔(wllhelinkeite1,1882—1946)德国将领。1901 年入伍。第一 次世界大战时,任炮兵军官和参谋。战后在国防军内继续任职。希特勒上台 后,积极同纳粹党合作。1933 年任国防会议工作委员会主席,获少将军衔。 1935 年任军事部长*勃洛姆堡的参谋长。1936—1937 年接连晋升为中将和上 将。1938 年 2 月希特勒解除一批持不同意见的高级将领职务后,被委任为新 成立的*德国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长官(实际上是希特勒的总参凯特尔谋 长)。1940 年获元帅衔。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始终是希特勒最亲近 的军事顾问和忠顺的助手。直接参与策划、制定和实施吞併奥地利和捷克斯 洛伐克的军事行动,以及从进攻波兰起到德国战败止的各种战争计划和侵略 暴行;颁布一系列残害和屠杀战俘、对占领区实施恐怖统治和掠夺的命令。 由于对希特勒忠顺和奉承,在同僚中有“点头驴”的绰号。1945 年 5 月 8 日 代表纳粹德国武装部队,在柏林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战后在纽伦堡国际 军事法庭受审,以共同策划或密谋、破坏和平罪、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而判 处绞刑。1946 年 10 月 16 日执行。 凯曾勒(wilhelmkeppler,1882—1960)德国垄断资本家。1927 年加入 纳粹党,联合大资本家资助和支持纳粹运动。1931 年组织*凯普勒集团;翌 年夏组建“经济问题研究委员会”,后演变为*希姆莱之友会,积极扶持希特 勒执政。1933 年 3 月当选国会议员,7 月任经济事务中央专员。1935 年加入 党卫队。1936 年任*四年计划事务顾问,主管原料供应。德国吞併奥地利前 夕任希特勒驻奥地利特别代表,推动完成*德奥合併,曾一度任驻奥地利中央 专员。随后参与策动斯洛伐克“独立”和挑起*但泽危机。大战期间任外交部 国务秘书,同时经营企业,并主管党卫队在波兰和苏联占领区掠夺的工业企 业。1942 年 1 月升任党卫队地区总队长。战后在 1949 年 4 月被判处 10 年徒 刑。1951 年 2 月获释。 第304页 凯塞林(albertkesselring,1885—1960)德国将领。1904 年入伍。参 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继续在国防军任职。希特勒上台后,参加组建空 军的工作,1936 年任空军总参谋长,积极参与扩建纳粹德国空军。1939 年任 第一航空队司令,参加侵波战争。1940 年任第二航空队司令,参加入侵荷兰、 比利时和法国,策划和实施*鹿特丹轰炸,参加*不列颠之战,并力主轰炸伦 敦等城市。同年 7 月越级晋升元帅。1941 年率第二航空队参加闪凯塞林击苏 联,负责支援向莫斯科方向进攻的中路德军。同年底,调任南线(义大利、 地中海和北非)德军总司令。积极支持隆美尔在北非的战事。1943 年夏,在 义大利组织防御,曾阻遏盟军攻势达一年之久。1944 年 10 月受伤离职。1945 年 3 月出任西线德军总司令。同年 5 月 7 日率部向盟军投降。第二次世界大 战后作为战犯被英国军事法庭判处死刑,后改判无期徒刑。1952 年因病获 释,定居联邦德国。着有回忆录《戎马终生》等。 凯撒防线(caesarlinie)1944 年 5 月继*古斯培夫防线和*阿道夫·希 特勒防线之后德军防守罗马的防御设施。以罗马南面的阿尔班(alban)山地 为中心,西至安齐奥(anzio)以北的海岸,东至佩斯卡拉,阻断从南面进入 罗马的各条通道。5 月末,为盟军所突破,6 月 4 日,盟军进入罗马。 凯普勒集团(keppler-kreis)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资助和支持希特勒 的德国垄断资本家集团。1932 年 1 月,由加入纳粹党的大资本家*凯普勒组 建,成员包括*蒂森、*沙赫特、*施洛德等愿意帮助纳粹党夺取政权的大资本 家。该集团成员均向纳粹党提供财政资助,促成法西斯专政在德国的建立。 凯姆普失集群(gruppekempf)*库尔斯克会战中德军的集团军级战役军 团。1943 年 2 月组成,凯姆普夫(wlempf)任司令,隶属*南方集团军群, 下辖 6 个步兵师和 3 个坦克师,库尔斯克会战前集结在别尔哥罗德地域及其 以南长达 35 公里的地段上。曾参加库尔斯克会战和别尔哥罗德一哈尔科夫战 役,1943 年 8 月 16 日改编为德国第八集团军。 [丿] 牧野伸显(1861—1949)日本内大臣(1925—1936)。早年留学美国。 归国后歷任外务省书记、县知事、文部次官、驻奥匈帝国和义大利公使。1906 年出任西园寺内阁的文部大臣。1911 年又任西园寺内阁农商务大臣、后兼文 部大臣。1913 年就任山本内阁的外务大臣。1919 年出席巴黎和会,极力为日 本攫取权益。1921 年为宫内大臣,1925 年起长期任内大臣,为日本宫廷势力 的核心人物。一度被视为亲英美派的主要人物。二·二六事件中遭袭击,得 倖免。后隐退。着有《松涛闲谈》和《回忆录》(3 卷)等。 和知鹰二(1893—1978)日本将领。1931 年任日本关东军参谋。九·一 八事件后被派遣到广西从事拉拢李宗仁、白崇禧的工作。1932 年任东京宪兵 队长,参加樱会,参与策划*十月事件。后任中国驻屯军参谋,七七亭变后主 张就地解决,强调北进反苏。1937 年 8 月调任上海派遣军步兵第四十四联队 联队长,大佐衔,参加*上海战役。后因与军部意见不合,被调往从事运输事 务。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又奉调参加驻菲占领军,晋至中将。战后曾以战犯罪 被捕入狱,后获释。 和平救国军  *汪伪国民政府武装部队。筒称“和平军”,中国人民称 其伪军。1940 年 3 月汪伪国民政府成立后,即以收编的散兵游勇、日军移交 的被俘国民党军队及投敌部队为基本力量,并改编在华中、华南等占领区内 日军卵翼下的*绥靖军、*皇协军拼凑而成。直属以汪精卫为委员长的伪军事 委员会,杨撰一任参谋本部代理部长。后由鲍文樾任参谋总长。汪精卫死后 由陈公博继任委员长,胡毓坤任参谋总长。先后成立过 7 个方面军和开封、 武汉、苏北、广州、徐州、杭州等绥靖公署,以及华北治安军(华北绥靖军) 等。其指挥权掌握在各级日军之手。至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扩充至近 24 万人。 1945 年 8 月日本投降后,大部改名为“自新军”,为国民政府收编。 和平的党代会(reiehsparteitagdesfriedelns)1939 年末举行的德国 纳粹党代表大会。1939 年 4 月 1 日为欺骗世界舆论,希特勒在威廉港发表的 演说中宣布“将即将召开的党代表大会命名为‘和平的党代表大会’”。同 年 8 月 15 日德国进攻波兰前夕,希特勒秘密下令取消该党代会。 季米特洛夫(1882—1949)保加利亚共产党领导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活动家。1902 年加入社会民主工党。1909 年当选为社会民主工党(紧密派) 中央委员。1919 年保共成立后,继续担任领导职务。曾出席共产国际第三次 代表大会,并被选为红色工会国际中央理事会执行局成员。1923 年领导九月 起义,失败后流亡国外。1932 年筹备召开阿姆斯特丹国际反战大会。次年因 *国会纵火案在柏林彼捕。在菜比锡审判中英勇斗争,迫使纳粹德国宣布其无 罪释放。1934 年 2 月去苏联,翌年起任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总书记。主持召 开 1935 年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提出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思想。 1942 年领导组建“祖国阵线”,在保加利亚开展地下斗争。曾在莫斯科主持 保工人党海外局,设立“赫里斯托·波特夫电台”,对保加利亚传播革命思 想;组织派遣干部回国领导游击战争。1944 年领导九月起义。战后回国,歷 任保共总书记和保加利亚部长会议主席。后病逝于莫斯科。着有《国会纵火 案》、《莱比锡审判》等。 第305页 季赫温战役  苏德战争前期苏军在季赫温(tuxbnh)地域连续进行的防 御和进攻战役,*列宁格勒保卫战的组成部分。1941 年 10 月 16 日至 12 月 30 日,由独立第四、第三十二集团军和列宁格勒方面军第五十四集团军在拉多 加湖区舰队和西北方面军的配合下实施。1941 年 10 月 16 日,德军以 8 个师 向季赫温和沃尔霍夫进攻。11 月 8 日,德军攻占季赫温,切断向拉多加湖运 送物资的唯一铁路干线,从而完全封锁了列宁格勒,但尔后德军的进攻受阻。 11 月口日苏军开始反攻,以稍占优势的兵力对敌採取包围态势。后苏军实施 数个向心突击,于 12 月 9 日收復季赫温,打破了希特勒困死列宁格勒的企图, 并为冬季展开全线反攻奠定了基础。1987 年经苏军总参谋部审定,以其中 11 月 10 日—12 月 30 日苏军的反攻定为季赫温进攻战役,列为苏联卫国战争中 的 51 个战略性战役之一。 佩里(gabrieiperi,1902—1941)法国抵抗运动战士。法国共产党党 员。早年在《光明杂志》和《先锋报》工作。1929 年起为法共中央委员,并 负责编辑《人道报》国外政治版。1932 年起为者员,后又任众议院外交委员 会副主席。反对法西斯主义,谴责绥靖政策和《慕尼黑协定》。1940 年法国 败降后,即投身抵抗运动,出版党的地下刊物,抨击赖伐尔等人的卖国行径, 揭露纳粹的实质。1941 年 5 月被维希政府逮捕,后转交德国占领军当局。同 年 12 月 15 日就义。 佩增奇(rapeti,1912—1945)义大利法西斯独裁者墨索里尼的 情妇。出身上层家庭。1932 年结识墨索里尼。1936 年与其夫(义大利军官) 离异而和墨索里尼姘居,成为轰动义大利社会的丑闻。在法西斯统治集团内, 纠集亲信,组成“佩塔奇集团”以对抗“齐亚诺集团”。1943 年七月政变后, 潜往北方。墨索里尼在德国扶持下,建立*萨罗共和国后,仍跟随墨索里尼。 1945 年 4 月 27 日随墨索里尼外逃时被游击队俘获,次日被处决,并暴尸米 兰的洛雷托广场。 佩鲁东(marceipeyrouton,1887—?)法国殖民官员。长期在北非殖 民机构中供职。先后任突尼西亚总督、摩洛哥总督。后任驻阿根廷大使。1940 年 6 月再次出任突尼西亚总督。法国败降后,支持贝当,并出任维希政府内政 国务秘书,参与排斥赖伐尔。不久再次调任驻阿根廷大使。1942 年 4 月赖伐 尔復出唇,被解职。1943 年初到达北非,被吉罗任命为阿尔及利亚总督。同 年 6 月被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解职,年底被捕。1945 年受审,1948 年获释。 佩钠明德(peooemtinde)大战期间德国研制*v-1 火箭和*v-2 火箭的主 要场所。位于波罗的海沿岸佩油河口乌瑟多姆(usedom)岛西北端,后属民 主德国罗斯托克(rostoe)专区。由”布劳思主持研制工作。1942 年 5 月被 盟军侦察机发现,翌年 8 月 17 日遭 571 架英国重型轰炸机袭击,100 多名研 究人员被炸死,大部分设施被炸毁,使飞弹发射日期推迟半年多。1945 年 4 月初被苏军占领。 佩列瑟普金(hsahtepehrbennqnepecunn,1904—1978)苏联将领。1919 年参军,参加国内战争。1925 年加入俄共(布)党。1937 年毕业于红军军事 电工技术学院。1938 年起任苏军通讯部政委,翌年任副部长。1939 年 5 月起, 同时任邮电人民委员(至 1944 年 7 月)。苏德战争期间,任副国防人民委员 兼苏军总通讯部部长,为保障大本营同前线部队稳定的通讯联络做了大量工 作。1944 年获通讯兵元帅衔。战后任陆军通讯兵主任等职。着有《军事无线 电通讯》、《伟大卫国战争中的通讯》、《作战核心的通讯联络》等。 佩特利亚科夫(bnanhmnpmlixahobnaxkob。1891—1942)苏联飞机 设计师。早年曾在茹科夫斯基(1847—1921)领导的空气动力实验室当技术 员。1922 年毕业于莫斯科高等技术学校。1921—1936 年在*图波列夫领导的 中央流体动力研究所工作,参加多种型号飞机的研制。1936 年起先后任该所 副主任设计师和航空工厂主任设计师。1940 年研制出*he-2 型俯冲轰作机, 广泛使用于苏德战争。 佩-2 型轰炸机  即“he-2 型轰炸机”。 佩特萨莫-希尔克内斯战役  苏德战争后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1944 年 10 月 7—29 日,由*卡累利阿方面军和*北方舰队实施。9 月 19 日,芬兰 退出战争后,苏军即准备驱逐北极地区的德军集团,10 月 7 日发起进攻,10 月 15 日解放佩特萨莫camo),随后进入挪威境内,10 月 25 日解放挪 威城市希尔克内斯(kirkenes),至 10 月末苏军推进约 150 公里,清除了北 极地区的敌人。经苏军总参谋部 1987 年审定,列为苏联卫国战争期间的 51 个战略性战役之一。 帛琉群岛登陆战役  美军攻占帛琉群岛的战役,为*加罗林群岛战役中 的主要登陆战役。帛琉(pelew)群岛位于加罗林群岛西端,面积 490 平方公 里,战略地位重要。1944 年 7 月 7 日,美军拟订“将军-ii 计划,决定 9 月 13—14 日进行火力准备,9 月 15 日开始攻击。以海军陆战队第一师为主力的 美军 4.8 万人,在大批飞机和军舰掩护下,先后于 9 月兀日和 16 日登陆帛琉 群岛的佩勒利乌(peleliu)岛和安高尔(angaur)岛,经与日守军 2.5 万人 激战后,于 9 月 24 日和 10 月 23 日加以占领。此役日军 1.6 万人被歼,美军 伤亡亦逾万人,被认为是美军在太平洋岛屿争夺战中付出牺牲较大的一次战 役。 第306页 的里雅斯特(trieste)地名,位于亚得里亚海东北岸。曾由奥匈帝国 管辖。1918 年为意军占领。1943 年落入德国之手。1945 年被南斯拉夫人民 解放军占领,并宣布归南斯拉夫所有。1947 年的《盟国对义大利和约》规定, 把该市及其周围地区划作自由市,由联合国安理会给予保证;并将它分为北、 南两区:a 区(包括市区和港口)由英、美军事营辖;b 区由南斯拉夫管辖。 1954 年 10 月 5 日美、英、南、意四国在伦敦签署《关于的里雅斯特的谅解 备忘录》,规定:原南斯拉夫占领的 b 区归南斯拉夫;英、美从人区撤军, 行政权移交义大利,继续作为自由区。 阜宁战役  1945 年新四军在江苏省阜宁县对日伪军的进攻战役。是年 4 月 24 日,新四军第三师及苏北军区部队共 11 个团,向盘踞苏北阜宁县城及 其周围的伪军孙良诚部发起勐攻。先以一部攻占城北各据点,继而在东北角 突人城内。25 日晚,敌弃城南逃。至 26 日共俘伪军副师长以下 2000 余人, 毙伤 300 亲人,解放阜宁县城及附近集镇 22 个,村庄 560 余个,控制了通榆 公路中段,扩大了苏北抗日根据地。 征粮者(forager)美军进攻马里亚纳群岛的行动代号。见“马里亚纳 群岛战役”。 彼得二世(peteri1,1923—1970)南斯拉夫国王(1934—1945)。自 即位后,由摄政保罗亲王进行统治。1941 年 3 月西莫维奇发动政变后开始亲 政。4 月 6 日德军人侵后,率政府逃亡雅典,旋又避难伦敦。试图维持王国, 支持由米哈依洛维奇领导的*切特尼克。初得英国的承认和支持,后因南共领 导的抵抗力量迅速壮大,其影响遂日益缩小。1944 年 6 月任命*舒巴希奇为 首相,与狄托多次谈判,于 12 月 7 日签署协议,将权力交与摄政委员会。1945 年底被废黜,后流亡国外。 彼得罗夫  1伊万·叶菲莫维奇·彼得罗夫(1896—1958)。苏联将领。 1916 年应徵入沙俄军队。1918 年加入俄共(布)党和红军,参加国内战争。 后歷任独立旅旅长和步兵师师长。1941 年 3 月升任机械化军军长(少将衔)。 苏德战争初期领导敖德萨和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1941 年 10 月起歷任滨海 和第四十四集团军司令。1943 年任北高加索方面军司令。参加刻赤一埃利季 根登陆战役和解放迈科普、克拉斯诺达尔等作战。1944 年任白俄罗斯第二方 面军和乌克兰第四方面军司令,获大将衔。参加过东、西喀尔巴吁战役,1945 年 4 月任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参谋长,在指挥攻克柏林和布拉格战役中立功。 战后曾任陆军第一副总司令、国防部总监察长等职。2费多尔·费多罗维奇·彼 得罗夫。苏联火炮设计师。1931 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工业学院。1933 年任主任 设计师。1942 年加入联共(布)党。1944 年参军,继续从事火炮设计工作。 战争期间领导制造多种型号的榴弹炮、加农炮、自行火炮和坦克炮。1966 年 获中将工程师衔。1975 年退役。3瓦西里·斯捷潘诺维奇·彼得罗夫 (baxiicrena-hobnpob,1922—)。苏联军人,1939 年参军。1941 年毕业于苏联炮兵学校,苏德战争期间歷任排、连、团长。1943 年底在强渡 第聂伯河的战斗中负伤立功。翌年在医院中截去双手后重返前线。1945 年指 挥反坦克炮团在奥得河岸战斗中又立战功。战后曾任军区火箭兵和炮兵副主 任等职。1977 年获中将衔.着有回忆录《往事如昨》。 索罗门群岛海战  美、日海军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中,在南太平 洋所罗门(solomon)群岛附近海域进行的一系列海战。大小约 30 多次,其 中主要包括 1942 年 8 月 8—9 日的*萨沃岛海战、8 月 24—25 日的*东所罗门 群岛海战、10 月 11—12 日的*埃斯帕兰斯角海战、10 月 26—27 日的*圣克鲁 斯群岛海战、11 月 12—15 日的*瓜岛海战和 11 月 30 日的*塔萨法隆格海战。 在上述海战中,双方均遭重大损失。日军由于没有掌握制空权,又专注于攻 击美战斗舰艇,忽视了打击美军运输船队,使瓜岛美军源源获得增援和补给。 美军则由于控制瓜岛机场,又着重切断日军供应线,使日军增援部队难以上 陆,岛上部队供应也陷于断绝,最终被迫停止争夺瓜岛之战。 舍尔纳(ferdinandseh6rner,1892—1973)德国将领。参加过第一次 世界大战。战后在国防军任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歷任师长、军长,参 加入侵波兰、希腊和苏联的战役。由于狂热拥护纳粹制度,战争后期成为希 特勒的亲信。1944 年 2 月任陆军总部纳粹党督导部长。同年 4 月升任苏德战 场的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7 月调任北方集团军群司令。1945 年 1 月任防 守奥得河的中央集团军群司令,4 月晋升元帅。在希特勒的政治遗嘱中被任 命为陆军总司令。战后作为战犯受苏联军事法庭审判。1955 年获释后去联邦 德国,1957 年被慕尼黑法院判处 4 年徒刑。 舍伍德(robertemmetsherwood,1896—1955)美国作家。参加过第一 次世界大战。毕业于哈佛大学。1924—1928 年任《生活》杂志主编,着有多 种小说和散文,在戏剧领域颇有成就,曾于 1936、1938 和 1940 年 3 度获得 普立兹奖。三、四十年代任罗斯福总统的顾问,负责起草罗斯福的演说稿。 1945 年任海军部长*福雷斯特尔的顾问。与*霍普盒斯关系密切,且洞悉罗斯 福总统任内白宫内幕。1948 年根据霍昔盒斯私人档案文件,写成《罗斯福与 霍普金斯》一书,次年再度获普利兹传记奖。 第307页 合尔号战列舰(seheor)德国*袖珍战列舰之一。以前德国海军上将舍 尔(reinbardscheer,1863—1928)之名命名。1931 年 9 月开始建造。1934 年 11 月建成。翌年服役。舰长 617 英尺,最大宽度 71 英尺,标准徘水量 1.3 万吨,最高航速 28 节,装备 6 门 11 英寸火炮、8 门 5.9 英寸火炮和 14 门高 射炮,另有 8 个鱼雷发射管和之架水上飞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多次在大 西洋和印度洋袭击英国护航运输队。1942 年派往挪威,在巴伦支海进行破袭 战。1944 年夏调回本国,在波罗的海海区用炮火支援沿岸德军抗击苏军。1945 年 4 月 9 日(一说 8 日),被英机炸沉于基尔港(一说 4 月 10 日自沉于基尔 港)。 金  1威廉·菜昂·麦肯齐。金(williamlvonmac-lenzleking,1874 —1950)。又称“麦肯齐·金”。加拿大联邦总理(1935—1948)。早年曾 去美国求学。曾任劳工部长。1919 年起为自由党领袖。1921、1926 年先后两 次组阁。在其努力下,英帝国议会通过各自治领平等宣言,并由此形成英联 邦。1935 年復任总理。其间,大战爆发,遂向德宣战。1940 年 8 月和 1941 年 4 月,两次与美签约,成立共同防务委员会,协调两国生产。积极动员人 民参战,向欧洲派出远征威·莱·麦·金军,并出动海、空军担任护航工作。 1945 年参加旧金山会议,支持联合国的成立。战后领导国家重建工作。1948 年下野。2恩斯特·约瑟夫·金(ernestjosephking,1878—1956)。美国 海军将领。1901 年毕业于美国海军学院。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任职于大西洋舰 队。二三十年代,歷任航空母舰舰长、海军航空署署长等职。1933 年获海军 少将衔,1938 年升为海军中将。1940 年出任美国大恩·约·金西洋舰队司令。 翌年 12 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不久,晋升海军上将,升任联合舰队(亦称美国 舰队)司令。1942 年 3 月兼任海军作战部长,实际是统率美国海军的总司令, 代表海军参加参谋长联席会议及美英联合参谋长委员会,参与制订全球作战 战略与指挥作战。坚持强调太平洋作战的重要性,鼓吹“太平洋第一”的观 点。1944 年 6 月赴欧洲战场督察*诺曼第登陆战役的实施。战时还充任罗斯 福总统的首席海军顾问,出席过卡萨布兰卡、德黑兰、开罗、雅尔达等盟国 间一系列高级外交会议。1944 年获海军五星上将衔。1950 年因病卸职,但仍 兼任美国总统、美国国防部、美国海军部长的军事顾问。 金日成(1912—)朝鲜抗日斗争领导人之一。1925 年随父迁移中国,就 读于吉林梳文中学,因参加革命活动,曾一度被捕,1931 年起投身抗日斗争, 次年 4 月建立第一支朝鲜抗日游击队。1934 年 3 月,联合各地游击队,建立 *朝鲜人民革命军。率部转战中国东北各地抗击日寇,并在长白山区建立抗日 根据地。至 1936 年 6 月共与日军作战 2 万余次,毙伤敌 4000 余人。1936 年 5 月创建祖国光復会,任会长,制订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团结社会各阶 层,组成朝鲜人民抗日统一战线。同时任中国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第三师 师长和第一路军第四师师长等职,与中国人民共同抗日。1937 年 6 月率部回 国,取得普天堡战斗的胜利。1939 年 5 月再度率部入朝,解放青峰、枕峰等 地,并向茂山地区进军,解放新四洞,在大红丹歼灭一批日军。同年秋冬, 制订大部队迂迴作战方针,转战山林,粉碎日本关东军的讨伐围剿。1940 年 8 月,为摆脱日军的重围,在中国吉林省敦化县小哈尔巴岭召开朝鲜人民革 命军军政干部会议,决定将朝鲜人民革命军化整为零,深入敌后各地坚持游 击战争。1945 年 8 月,苏联对日宣战后,配合苏军光復朝鲜北部。战后创建 朝鲜劳动党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歷任劳动党总书记、朝鲜民主主义 人民共和国内阁首相和主席、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宫等 职。 金凯德(tlion2ascassinklnkaid,1888—1972)美国海军将领。1908 年毕业于美国海军学院。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外 交活动,曾参加 1932 年日内瓦裁军会议。1938 年任驻义大利海军武官。1942 年为海军少将,参加珊瑚海海战。随后率以企业号航空母舰为旗舰的编队, 参加圣克鲁斯群岛海战。1943 年初调任北太平洋战区司令,参与指挥收復阿 留申群岛的战斗。1943 年 11 月调回西南太平洋战区,后任美国第七舰队司 令,并晋升海军中将。1944 年率队参加*雷伊泰湾海战,尔后支援美军登陆和 收復菲律宾群岛。1945 年晋升海军上将,9 月率部在朝鲜登陆,在汉城受降。 战后曾任美国大西洋后备舰队司令,1950 年退役。 金梅尔(husbandedwardkimlnel,1882—1968)美国海军将领。1904 年毕业于美国海军学院。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入海军军事学院深造。 1939—1941 年任海军巡洋舰部队少将司令。1941 年出任美国太平洋舰队司 令,并晋升海军上将。同年 12 月 7 日日本突袭珍珠港时,一无防范,太平洋 舰队几乎全军覆没,被指责为玩忽职守,10 天后即被解职。翌年退役。在前 后 8 次有关珍珠港事件的公私调查中,一再申辩无辜,并进而指责罗斯福和 马歇尔出于某种需要将他变成替罪羊。与同时驻夏威夷地面部队司令的肖特 一起,成为长期争议的人物。 第308页 金谷范三(1873—1933)日本将领。陆军士官学校毕业。早年参加日俄 战争。歷任陆军大学教官、参谋本部作战课长、*中国驻屯军司令官、参谋本 部作战部(第一部)部长、第十八师团长、参谋本部次长和朝鲜军司令官等 职。1928 年晋升大将。九·一八事变时任参谋总长,推行和扩大侵华战争。 后病死。 金星奖章  授予*苏联英雄的金质奖章。 金茨布尔桔(leoneginzburg,1909—1944)义大利反法西斯主义者。 生于俄国,后加入义大利籍。初在都灵求学,后任教干都灵大学,拒绝”大 学宣誓,反对法西斯主义,参加*正义和自由领导的地下活动。1934 年被捕, 获释后继续进行反法西斯斗争。1943 年 7 月墨索里尼垮台后,参与创建行动 党,并组建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曾在罗马发行《自由义大利报》,唿吁 人民团结御敌,驱逐德寇。1949 年 11 月被捕,在狱中牺牲。 金刚号战列舰  日本战列舰。原为在英国制造的 2.6 万吨级战列巡洋 舰,1914 年下水。三十年代经横须贺海军工厂两次改装。1937 年 1 月第二次 改装竣工。标准排水量 32156 吨,最高航速 30.5 节,装备 360 毫米火炮 8 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相继支援日军攻占吕宋岛和爪哇岛。1942 年 4 月曾 进入印度洋作战。5—6 月参加攻击中途岛的作战行动。同年秋赴西南太平 洋,参加圣克鲁斯群岛海战和瓜岛海战。后长期泊驻本土基地。1944 年 6 月 参加菲律宾海海战。10 月参加雷伊泰湾海战。11 月 21 日在台湾东北海域被美 军潜艇击沉。 肥皂水(soapsuds)美国战略空军轰作德国控制的罗马尼亚油田的计划 代号。原称”政治家,1943 年 5 月 24 日起改称此名。同年 8 月 1 日又改称* 海啸。 周碞(1895—1953)中国将领。字奉蹿。保定军校和陆军大学毕业。曾 任国民政府军第二十六军第六师第十七旅旅长。九·一八事变后升任第六师 师长,“围剿”工农红军。1935 年授中将衔。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七十五军 军长,参加武汉会战。1939 年 1 月兼任第三十一集团军副总司令。1940 年 7 月调任第二十六集团军总司令。1945 年 8 月升任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抗战 胜利后曾任浙江省政府主席。大陆解放前夕去台湾,曾任台湾当局“总统府” 战略顾问。 周士第(1900—1979)中国将领。黄埔军校毕业。1924 年加入中国共产 党。北伐时在叶挺独立团任参谋长。1927 年参加南昌起义。曾任红二方面军 参谋长,参加长征。抗战期间,任八路军第一二○师参谋长,东渡黄河,进 入山西抗日前线,参与指挥对同蒲路北段及长城沿线日军据点和后方运输线 的袭击。1938 年春率部参加粉碎日军对晋西北的围攻。1940 年后任晋西北军 区、晋绥军区参谋长,参与领导反“扫荡”、反“蚕食”斗争,积极从事晋 西北、绥远各抗日根据地的地方武装及民兵建设。抗战胜利后,任第十八兵 团司令员兼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部队司 令员。1955 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周子昆(1901—1941)中国将领。原名维宽,字仲和。1925 年加入中国 共产党。曾任红三军军长。1934 年参加长征,北上抗日。到陕北后任中共中 央军委一局局长,不久入中国抗日红军大学学习,后任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 部长。抗日战争爆发后,调任新四军副参谋长兼教导总队总队长,曾两次召 开会议总结参谋工作经验,并为教导总队编写教材和授课,为部队与地方培 养和输送抗日军政干部,1941 年 1 月”皖南事变发生后,与*项英突围隐蔽 时被叛徒杀害。 周至柔(1899—1986)中国空军将领。原名百福。保定军校毕业。曾任 国民政府军副军长,参加对中央苏区的“围剿”。1933 年毕业于中央航空学 校。曾赴欧美考察航空,后任中央航校教育长、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主任。 1936 年授中将衔。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国空军前线指挥部总指挥。*淞沪 会战时,指挥中国空军对日作战。1940 年任空军军官学校教育长。次年再度 出任航空委员会主任,曾招募美国空军志愿援华作战人员和争取美国对中国 空军的援助。1943 年 11 月,作为军事顾问随蒋介石参加开罗会议。抗战胜 利后,任空军总司令。1949 年去台湾,曾任台湾当局“国防部”参谋总长、 “总统府”参军长等职。 周佛海(1897—1948)汉奸。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毕业。1921 年参加中共 一大,1924 年脱离共产党,曾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主任、江苏省政 府教育厅长、国民党中央党部民众训练部长。抗日战争爆发时任国民党中央 宣传部代理部长、军委委员长侍从室第二处副主任,鼓吹“亡国论”。1938 年 12 月随汪精工叛国投敌。1940 年 3 月汪伪国民政府成立后,歷任财政部 长兼警政部长、行政院副院长兼上海市长、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央储蓄 银行董事长。参与签订*《日汪基本关系条约》,为日本以华制华政策效劳。 1941 年后又与国民政府军统局勾结,联合反共。日本投降后被蒋介石任命为 上海行动总队总队长。旋在全国舆论压力下为军统局逮捕。次年被国民政府 判处死刑。1947 年蒋介石发表特赦令,改判无期徒刑。后病死于狱中。 第309页 周建屏(1890—1938)中国将领。名宗尧,字兴唐,曾参加辛亥革命和 过袁护国战争。1927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军长,1931 年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赣粤边领导游击战争。1936 年底到延安,曾任 抗日军政大学第二科科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中共中央洛川会议。后任 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副旅长,随军开赴晋东北,参加*平型关战斗。 1937 年 11 月任晋察冀军区四分区司令员,在滹沱河两岸开闢游击区,指挥 所部多次粉碎日伪军“扫荡”。1938 年 6 月 13 日病逝。 周保中(1902—1964)中国将领。原名奚李元,号绍黄。白族。云南陆 军讲武学校毕业。1927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人莫斯科劳动大学学习。 九·一八事变后,被派往东北,歷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 第五军军长,指挥袭击敦化、三打宁安、围攻依兰等战斗,多次挫败日伪军 的“讨伐”和“围歼”。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共吉东省委书记、抗臼联军 第二路军总指挥,发动和组织民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42 年抗联主力统一 改编为野营教导旅后任旅长,驻营深山密林,开展军政训练。抗战胜利后, 曾任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吉林军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后,任云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委员。 周恩来(1898—1976)中国共产党和军队的领导人之一。早年留学日本。 1920—1924 年先后赴法国和德国勤工俭学。1921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 年参加领导南昌起义。曾任中共中央军委书记、中国工农红军总政委、中央 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34 年参加长征,北上抗日。到陕北后,参与制定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争取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和西北军将领杨虎城与中国 共产党合作,共同抗日。1936 年西安亭变发生后,任中共中央全权代表,与 秦邦宪、叶剑英周恩来等赴西安,同蒋介石谈判,迫使蒋接受“停止内战, 一致抗日”的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后又多次去西安、杭州、庐山、南 京等地,与国民党代表谈判,对实现国共两党合作抗日作出了重要贡献。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中共中央起草《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文 件,同朱德、叶剑英参加蒋介石召开的国防会议,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的形成。洛川会议上,被选为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1938 年发表《抗战军队 的政治工作》,同年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此后,长期在武 汉、重庆进行统一战线工作,井先后领导中共中央长江局,南方局。坚定地 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 广泛团结各民主党派和爱国人士,为实现全民族抗战作出巨大贡献。1941 年 初皖南亭变发生后,在重庆揭露和抗议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战的暴行。1943 年返回延安,参加领导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抗战胜利后,曾任中国人民 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歷任国务院总理、人民革命军事 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全国政协主席等职。主 要着作编入《周恩来选集》。 鱼叉(harpoon)1942 年 6 月英国从西地中海派护骯运输队增援马尔他 的行动代号。参见“班泰雷利亚海战”。 狗鱼型潜艇  即“щ型潜艇”。 [丶] 京特(hansgunther,1891—1968)德国种族主义理论家。曾在那拿、 柏林和弗赖堡等大学任教。1929 年出版轰动一时的《缺乏人种学的德意志人 民》。1930 年出任耶拿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后又兼任弗赖堡大学种族学教 授,积极协助罗森堡组建和主持*德意志文化战斗联盟。一贯狂热鼓吹北欧日 耳曼人至上论,攻击犹太人和其他民族,受到纳粹党头目的青睐。战后仍坚 持其基本论点。 庞纳(georges—etiennebo,1889—1973)法国外交官,激进社会 党人。1924 年起长期为议员。曾任驻美大使、财政部长等职。1938 年 4 月任 外交部长。9 月在慕尼黑会议上,推行绥靖政策,主张对德让步。同年 12 月 与里宾特洛甫签署《法德互不侵犯宣言》。1939 年 9 月 1 日德国进攻法国盟 国波兰后,迟至 9 月 3 日始代表法国向德国宣战。随后辞职,改任司法部长 至 1940 年。法国败降后,追随贝当,出任全国顾问委员会委员。战后被激进 党开除,后又当过议员。 庞德(dudleypound,1877—1943)英国海军将领。1891 年参加海军。 歷任海军部计划司、作战司主任和英国地中海舰队参谋长等职。1926 年为海 军中将,1935 年升为海军上将。1936—1939 年为地中海舰队司令,1939 年 6 月出任第一海务大臣,海军总参谋长,领海军元帅衔。大战期间,在制订和 实施海军战略上发挥重要作用。1943 年 9 月因健康原因辞职。10 月去世。生 前辞谢贵族封号。 庞炳勛(1879—1963)中国将领。字更新。早年入北洋军第三镇当兵。 后入东三省测量学堂学习。歷任暂编陆军第二混成旅旅长,天滓镇守使,国 民政府第二集团军暂编第五军军长、第二十军军长、第四十军军长。1933 年 任第十军团总指挥,参加长城抗战。1935 年授中将衔。次年加上将衔。抗日 战争全面爆发后,任第三军团军团长,转战于黄河南北。194q 年升任第二十 四集团军总司令兼河北省政府主席。1943 年,在太行山与日军作战时受伤被 俘。旋投敌,歷任汪伪军第五方面军总司令、开封绥靖公署主任。抗战胜利 后,所部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收编,任先遣军第一路军总司令。1949 年去 台湾。 第310页 庞塔斯提洛角海战  即“卡拉布里亚海战”。 夜雾命令(naoht-und-nebel-eβ)纳粹德国屠杀占领区平民的指 令。1941 年 12 月 7 日由希特勒发布,并经凯特尔签署。规定任何人在德国 占领区“危及德国人安全”,只有在被判死刑的前提下才进行审理,否则都 应秘密押送德国,并使其亲属无从得知下落,就像消失在茫茫夜雾中一样, 以制造白色恐怖。1942 年 2 月,凯特尔又发布补充命令,规定囚犯被捕 8 天 后未被判处死刑者,即应秘密遣送德国处决。该命令由*党卫队保安处负责执 行,受害者确切人数不详。战后在*纽伦堡审判中,该项指令被作为纳粹的重 要罪证。 刻赤战役  苏德战争中期德军发动的进攻战役。1942 年 5 月 8 日,德军 第十一集团军在空军支援下向刻赤(kepyb)半岛的苏联克里米亚方面军发起 攻击,当天即突破苏军防线。5 月 11 日,苏军一部在半岛西北陷于合围。5 月 15 日,德军攻占刻赤市,苏军撤往培曼(tamah)半岛,朱及撤离者留在 各採石场内坚持战斗,其中,阿吉穆什凯採石场的战斗持续了 5 个半月。德 军占领刻赤半岛后对塞瓦斯托波尔构成直接威胁,并形成穿越刻赤海峡和塔 曼半岛入侵北高加索的态势。 刻赤-埃利季根登陆战役  苏德战争中期苏军发动的登陆战役。1943 年 10 月 31 日至 12 月 11 日,由*北高加索方面军、黑海舰队和亚速海区舰队 实施。目的是在刻赤(kepyb)半岛建立出发基地,为尔后解放克里米亚创造 条件。登陆兵力为 4 个步兵师,动用 278 艘快涎和辅助船只,得到 667 门火 炮和 1000 多架飞机的支援。11 月 1 日,在辅助方向的埃利季根地域首先登 陆成功。次日,主力在刻赤东北地域也顺利上陆,至 12 日肃清该地域之敌并 转入防御,坚守登陆场至 1944 年*克里米亚战役。同时,埃利季根地域苏军 突破敌人封锁,于 12 月 6 日到达刻赤南郊。苏军为支援该部于 12 月 7—9 日再次在刻赤附近实施登陆,因无法续派援兵,12 月 11 日登陆部队从刻赤 南郊撤回。 刻赤-费奥多西亚登陆战役  苏德战争前期苏军为攻占刻亦(kepqb) 半岛、解放克里米亚而进行的登陆作战。1941 年 12 月 25 日至 1942 年 1 月 2 日,由*高加索方面军、黑悔舰队和亚速海区舰队实施。登陆部队共 41930 人,配备 250 余艘舰船和 661 架飞机。12 月 26—29 日,苏军先后在刻赤半 岛东北海岸和费奥多西亚(фeoдr)港实施登陆,12 月 30 日, 解放刻赤。至 1942 年 1 月 2 日,共推进 100—110 公里,肃清了刻赤半岛之 敌,从而解除德军经塔曼(tamah)半岛入侵高加索的威胁,并有取了克里米 亚的重要战役登陆场,为克里米亚方面军在该地区展开创造了条件。 炉边谈话(fireside插ts)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一种演讲形式。即在白 宫外宾接待室的壁炉前,通过广播向美国公众发表谈话,故称。首次谈话于 1933 年 3 月 12 日。大战前与大战中,罗斯福以这一形式向美国公众阐述政 府的外交政策、国防措施以及战争进程筹重大问题,对争取美国人民支持政 府的政策和坚持反法西斯战争,有较好效果。在罗斯福当政 12 年中,约达 300 余次。 浅间丸事件  大战期间,日本和英国间的一次外交冲突。1940 年 1 月 21 日日本客轮浅间九从旧金山驶往横滨途中,于千叶县野岛崎洋面 35 海里 半的公海上遭英国军舰拦截。船上的 51 名德籍乘客中,有 21 名因有服军役 嫌疑被强行带走。翌日,日本外务省以“完全无视帝国之意”为藉口向英国 提出强烈抗议。英国当局则以该行动不违反国际法为由不予理睬。日本遂警 告将採取同样措施。最后英国被迫向日本表示遗憾,并于 2 月 19 日将其中朱 服过军役的 9 人引渡给日本。日本军部及右翼势力利用该事件在国内兴起了 大规模的反英活动。 法戎(etionnefajon,1906—)法国共产党领导人之一。1929 年加入法 共。1936 年起为者员。大战爆发后,于 1940 年被捕,囚禁于阿尔及利亚。 1943 年获释,与*皮佑、*罗歇等人组成法共北非代表团,领导当地党员开展 抵抗运动。后当选为临时谘询议会议员。1945 年起为法共中央委员。战后长 期主持《人道报》的工作,1947 年起为法共政治局委员。 法比安(georgespierrefabien,1919—1944)法国抵抗运动战士。法 国共产党党员。曾参加西班牙国际纵队。1940 年在马赛领导共产主义青年 团。法国败降后,率领法共特别组织行动小组,投身抵抗运动。1941 年 8 月 21 日,在巴黎地铁车站击毙德海军准尉。后指挥青年武装营,在贝桑松 (besanpen)开展游击战。参加 1944 年 8 月*巴黎起义。9 月组成法国内地 军第一团,编入法国第一集团军,被授予上校衔。同年底因事故身亡。 法西斯(fascis)狭义指义大利的法西斯组织和政党;广义指垄断资本 主义时代具有民族沙文主义、鼓吹独裁统治、崇尚暴力和战争的运动、组织 和政权。原词源于拉丁文(fasces),在义大利文中本为同类物或同类人的 集合名词,含有“协会”、“联盟”、“一群”、“一伙”、“一束”、“一 捆”之意。在古罗马时代,高级长官以中间插有斧头的一束棍杖作为权力象 征(意为拥有判处答刑或死刑的权力),亦称此名。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 初,义大利的工农运动中都出现过以此为名的团体,如西西里的“劳动者法 西斯”(faseidevoratori)。1919 年 3 月,墨索里尼在米兰建立“战斗 的法西斯”(亦译“法西斯战斗团”,fascidbattimento),1921 年 11 月在罗马举行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定名*国家法西斯党,翌年夺取政权,并逐 步在义大利建立独裁统治。与此同时,欧、美和亚洲的若干国家,也出现类 似的组织和政党,其中最突出的是德国的*纳粹党。三十年代经济大危机冲击 下,帝国主义各种矛盾激化,法西斯运动日益猖獗。法西斯政权在德、日等 国先后建立,并走上对外扩张和发动侵略战争的道路,终于导致第二次世界 大战的全面爆发。战争期间,德、日、意曾将此种统治强加于欧、亚、非各 被占领国家。世界各国人民建立起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经过浴血奋战,终于 在 1945 年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第311页 法雷耳(edemirojuliánfarrell,1887—1980)阿根廷总统(1944— 1945)。将领。军人出身。曾在义大利服役。大战爆发后,1943 年以准将衔 任陆军部长。1944 年 3 月继*拉米雷斯出任总统,曾试图推行亲德政策,遭 舆论界抨击。1945 年 3 月 27 日,迫于国内外民主势力的压力,向德、日宣 战。同年获少将衔。战后于 1946 年 2 月下台。 法本审判  大战后设在纽伦堡的美国军事法庭对德国法本化学工业公 司(t.g.farben)24 名高级职员的审判。法本化学工业公司自 1925 年成立 时起为当时世界最大的化学公司,根据《苏英美三国柏林(波茨坦)会议者 定书》第 12 款规定被解散。该公司被控犯有奴役并大规模屠杀外国工人,为 纳粹集中营研制集体大屠杀工具,以及在被侵略国家中掠夺公私财产等罪 行。但不久美国便撤销了对该公司高级职员的控告。 洁尔代拉(emiliofalde,1897—1975)义大利将领。1929 年起在军 事情报处工作。侵略衣索比亚战争期间,曾策划暗杀*侮尔·塞拉西一世。 西班牙内战爆发后,为*罗阿塔的参谋长,指挥瓜达拉哈拉战役,遭惨败。大 战期间,参加入侵法国,并在陆军参谋部工作,获准将衔。1943 年任西西里 驻军司令部参谋长。同年*七月政变后,追随卡尔多纳,前往义大利北部参加 抵抗运动。1945 年 4 月曾试图组织突击,活捉墨索里尼,未成。着有《西西 里的登陆和防御》。 法里纳奇(robertofarlni,1892—1945)义大利法西斯党总书记。 早年加入义大利社会党,为党内改良主义者。后加入国家法西斯党,1925— 1926 年任总书记。是法西斯大委员会成员,并获民警中将街。大战时对内采 取强硬措施,制裁“失败主义者”,主张战争到底;对外追随纳粹德国,主 张轴心国军队全部由德军司令部统一指挥。曾任侵阿尔巴尼亚民警总监。1943 年*七月政变后逃亡德国,后又返意,投靠*萨罗共和国,但未获重用。1945 年 4 月外逃瑞士时被游击队俘获处决。着有《法西斯革命史》。 法国二局(deuxièmebureau)法国国防部和陆、海、空军总参谋部所辖 的谍报机构。两次大战期间下属有从事谍报工作的情报处和专事反谍工作的 情报汇总处,并设有化学、无线电和密码破译等科,人员遍及国内外。大战 爆发后,同由总参谋部另增设的专事收集国外情报的五局(cinquien、 bureau)紧密合作,为法国军方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军事情报。*《贡比涅停战 协定》签订后,与五局同时被解散,其大部分人员分别在巴利尔(loulsbaril) 上校和*里韦上校率领下转入地下活动。1942 年底,部分人员参加了里韦在 北非建立的情报和军事安全指挥处,配合法国抵抗力量和盟军的谍报机构, 进行工作。大战期间,二局和五局所属人员,共有 318 人牺牲。 法国五局  见“法国二局”。 法赖斯勒(rndfreisler,1893—1945)德国*人民法庭庭长(1942 —1945)。初为律师。1925 年加入纳粹党。1934—1942 年任全国司法部国务 秘书,曾参与起草新刑法,加强法西斯恐怖统治。大战期间参加汪湖会议, 推行灭绝犹太人的计划。1942 年 8 月起任人民法庭庭长,因冷酷无情彼人称 为“绞刑法官”。1943 年春主持审判*舒尔兄妹。1941 年*七·二○事件发生 后,残酷镇压密谋者。1945 年 2 月在空袭中被炸死。 法德宣言  即《法德互不侵犯宣言》。1938 年 12 月 6 日签订*慕尼黑会 议之后,法国由于出卖盟友捷克斯洛伐克而威信下降,更感安全日益受到威 胁,因而追求同德国釜订一个类似*《英德宣言》的条约。1938 年 10 月法国 借其驻德大使弗朗索瓦-庞赛调任之机,向德国提出并开始谈判。12 月 6 日 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访法,同法国外长庞纳签订此宣言。宣称“两国之间没 有任何悬而未决的领土问题”,“目前所划定的疆界是最终疆界;两国将尽 力保证相互关系朝和平睦邻方向发展;发生国际纠纷时双方应互相协商。 法瓦格罗萨(carlofavagrossa,1888—?)义大利战时生产大臣(1943 —1044)。西班牙内战期间负责义大利干涉军的装备和供应,深得墨索里尼 赏识。1939 年 8 月起领导战时生产总委员会,并歷任战时生产局局长(1940 年 5 月)和战时生产大臣(1943 年 2 月)。但始终未能改善意军装备低劣的 状况。1944 年 1 月战时生产部被巴多里奥取消后,退出政界。 法兰西之战  1940 年德国入侵西欧击败英法盟军的战争。大战爆发后, 德国利用英法推行*奇怪战争,迅速攻占波兰,继而又侵占丹麦和挪威,形成 有利的战略态势。1940 年希持勒决定 5 月初在西线发动进攻。德军统帅部企 图实施闪击战,一举粉碎西欧的盟军,占领荷兰和比利时,使法国退出战争 并强迫英国签订城下之盟。为此,预定实施两次代号为“黄色”和“红色” 的进攻战役。按*《黄色方案》的最后计划,德军在西线集中 136 个师,共计 2445 辆坦克、3824 架飞机和 7378 门火炮(75 毫米以上口径),编成 3 个集 团军群:居中的 a 集团军群 45 个师(其中 7 个坦克师),由*伦德施泰特指 挥,准备从亚琛至摩泽尔河地域出发实施主要突击,穿越*阿登高地,在迪南 (dinant)和色当之间强渡默兹(meuse)河,向英吉利海峡急进,包抄和分 割法国北部和比利时境内的盟军主力,并与 b 集团军群共同歼灭之;北翼的 b 集团军群 29 个师(其中 3 个坦克师),由*搏克指挥,集结在亚琛至北海 一线,应席捲荷、比,将盟军主力牵制在北方,在协同 a 集团军群将其围歼 后,即作为德军右翼南下向法国推进;南翼的 c 集团军群 19 个师,扼守从摩 泽尔河到瑞士边境一带以积极行动钳制当面法军,不使他调,并协助保障突 击集团的侧翼。德军统帅部留有 40 多个师作为预备队。实施防御的法芙盟军 以 114 个师(其中 9 个英国师)组成东北战线(司令为*乔治)在瑞士至敦刻 尔克之间展开。配置在从*马其诺防线终点至海边一线的第一集团军群 41 个 师(其中英国远征军 9 个师)最为精锐,准备按*d 计划向荷、比机动;盟军 指挥部判断,德军将在北翼实施主要突击,只要在这个方向上的荷军(10 个 师)和比军(23 个师)在各自的筑垒地域坚持 5 天以上,盟军主力就能及时 驰援并建立巩固的防御正面。1940 年 5 月 10 日拂晓,德军航空兵首先突袭 荷、比和法国北部的主要机场和战略要地。同时,在北翼,德军用空降兵控 制了荷、比的许多桥樑、机场和战略据点,地面部队迅速突破荷、比军的初 始防线,向腹地推进。5 月 14 日,荷军投降;仓促前出到布雷达-安特卫普- 那慕尔一线的盟军以及后撤到这里的比军立脚未稳,即遭攻击。在中部,德 军坦克集群迅速穿越阿登高地后,突破法军的薄弱防御,也于 14 日在迪南、 蒙得梅(motherme)和色当强渡默兹河,朝海峡方向对盟军实施分割突击。 20 日,德军抵达索姆河口,隔断了盟军重兵集团同法国本部的联繫。盟军阻 止放军进攻并突破合围的尝试未获成功。备路德军从几个方向同时对压缩在* 佛兰德地区的法、英、比军进攻,收紧包围圈。5 月 28 日,比军投降;法英 军余部实施*敦刻尔克撤退。6 月 5 日,德军调整部署后开始了*《红色方案》 的进攻作战。接替*甘未怀任法军总司令的*魏刚拥有 71 个被削弱的师(其中 2 个英国师),沿索姆河、埃纳(aisne)河构成一条比原先更长的防线(* 魏刚防线)。从阿布维尔(abbeville)地域出击的德军 b 集团军群的坦克前 锋当天突过索姆河。8 日,德军进抵巴黎以西的塞纳河。9 日,在埃纳河一线 的德军 a 集团军群也开始进攻,沖向巴黎以东的马思河和塞纳河。19 日法国 政府从巴黎撤往图尔。当天,义大利向法国和英国宣战。14 日德军开进被弃 守的巴黎,并在两侧继续深入,法国政府再逃波尔多。至此,法军已不能进 行有组织的抵抗,军政领寻集团中的失败主义者则加紧催逼政府屈膝求和。 16 日,*雷诺辞职。次日领导新政府的*贝当请求德军统帅部停止军事行动, 并迳自号召法国军民停止战斗。6 月 22 日,法、德签订*《贡比涅停战协定》。 24 日,法、意签订停战协定。法国北部包括大西洋沿岸地区为德国占领,南 部为*维希政府管辖。此战法军死亡 8.4 万人,被俘 154 万人,德军死亡和失 踪 4.5 万人。德军的闪击战再次获得成功。 第312页 法兰西行动(i’actionfrancaise)法国极右组织。1899 年成立。主 要倡导人为*莫拉斯。1908 年起发行《法兰西行动报》。反对共和国和议会 制度,主张在法国恢復世袭的君主制,鼓吹教权主义,三十年代又附和法西 斯主义,1940 年法国败降后,追随贝当,支持维希政府,宣扬*民族革命。 其成员或参加*法兰西人民党,或参加*维希民警,同德国占领当局伉瀣一气。 1944 年法国解放后瓦解。 法兰西国家  见“维希政府”。 法拉列耶夫(1899—1955)苏联空军将领。1918 年加入俄共(布)党。 翌年加入红军,参加国内战争。1932 年调入空军。1933 和 1934 年先后毕业 于卡恰军事飞行员学校和茹科夫斯基空军学院。歷任航空兵旅长和集团军主 管空军的副司令。1939 年参加进军西白俄罗斯。1941 年任空军总监(空军少 将衔)。苏德战争期间,歷任第六集团军、西南方面军和西南方向空军司令、 苏军空军副司令兼参谋长。在解放顿巴斯、南乌克兰、克里米亚、白俄罗斯、 波罗的海沿岸地区以及东普鲁士等战役中,协调和指挥空军作战。1944 年获 空军元帅衔。战后任空军学院院长。1950 年退役。着有回忆录《在飞行员的 行列》。 法国内地军(forcesfrancaisesdel’intérieur,缩写 ffi)通称“内 地军”。大战期间法国国内的武装抵抗力量。为迎接本土解放,于 1944 年 2 月 1 日组建。由各抵抗组织包括*马基、军队抵抗组织、自由射手等联合组成。 人数 50 余万。*民族抵抗委员会设*立即行动委员会为该军领导机构,由戴高 乐委派*柯尼克任总司令。1944 年 6 月第二战场开闢后,积极配合盟军作战。 在布列塔尼地区共歼敌 8000 余人,俘敌 2 万余人。在中央高地苦战近 3 个月, 牵制德军 12 个师,至 8 月底已解放法国中部 30 余个省份。8 月中、下旬又 促成*巴黎起义,解放了首都。戴高乐进入巴黎后,于 1944 年 8 月 28 日下令 解散其指挥部,9 月 19 日又下令内地军同正规军合併,充实了戴高乐领导的 武装部队。 法国远征军(corpsexpéditionnairefrancais,缩写cef)*战斗法国派 往义大利作战的军队。1943 年 5 月由*朱安在北非组建,其任务为参加在法 国的登陆和解放法国。同年底,经训练和接受美式配备后,被盟军最高指挥 部调往义大利战场。初辖 2 个步兵师,后增至 4 个师,配合盟军在义大利中 部作战。先后参加攻占卡西诺(cassino)山修道院和突破古斯塔夫防线的战 斗。为迎接第二战场的开闢,旋被陆续调回北非。1944 年 7 月罗马解放后, 全部撤离义大利,编入塔西尼指挥的 b 集团军。 法莱斯故役  美英盟军在法国西北部实施的进攻战役。*诺曼第登陆战 役结束后,盟军于 1944 年 7 月 25 日,从登陆场向南推进。8 月 1 日,西翼 美国第一、第三集团军组成*盟国第十二集团军群,直逼布列塔尼半岛底部。 8 月 6 日夜间至 7 日,德军以 5 个坦克师和 1 个摩托师,冒险向阿弗朗什 (afranches)方向反突击,企图截断美军后路。拥有制空权的美军阻遏了德 军的反突击,并趁机从南面东进,与北面南下的盟国第二十一集团军群,构 成对德国 b 集团军群主力的包困态势。8 月 10 日,盟军开始对法莱斯 (fise)、阿尔让唐(argentan)地域近 20 个师的德军,发动进攻战役。 8 月 20 日,盟军一度合围德军,但因美、英军之间协同欠佳,行动不果断, 半数德军得以突围西撤。8 月 25 日盟军前出至塞纳河,战役结束。此役打破 了希特勒牵制盟军于诺曼第狭窄地区的防御计划。盟军不仅解放了除布列塔 尼半岛 3 个港口外的整个法国西北部,而且冲进开阔的法国腹地,取得了战 略主动权。 法鲁克一世(farouk1,1920—1965)埃及国王(1936—1952)。早年 在英国就学。大战爆发后,宣布中立。英国对德宣战后,遂中断同德的关系。 1939 年 11 月曾在议会表示支持英国,但却採取消极合作方针。1942 年 2 月 在英国压力下,任命华夫脱党人组阁,转而奉行配合英军作战的政策。先后 同维希政府中断外交关系,和苏联建交。1945 年 2 月,始对德国和萨罗共和 国宣战。1952 年被推翻后逃亡义大利。客死于罗马。 洁本工业公司(1gfarbenindustriea.6.)亦译”法本集团”、“法本 托拉斯。”“法本”系德文“染料”(farben)一词的音译。德国化学工业 垄断组织。1925 年由几个企业联合而成,迅速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化工公司。 希特勒执政后同纳粹政权紧密勾结。1932—1944 年共向纳粹党、党工队、沖 锋队等捐赠 400q 万马克,并积极研制人造汽油和人造橡胶,利润额从 1932 年 4800 万马克增至 1939 年 3.63 亿马克。大战前夕控制或联合 177 家本国工 厂和近 200 家外国企业,大战期间增至约 400 家本国工厂和约 50q 家外国工 厂(包括占领区),为*德国武装部队提供总消耗量 85%的炸药和生部人造 橡胶轮胎。曾强迫约 20 万名外国工人、战俘和集中营囚徒从事奴隶劳动,主 持研制*齐克隆—b,参与制造屠杀犹太人的毒气车。大战后期在*奥斯威辛灭 绝营建造专门工厂,使用囚徒从事人体药物试验和实行奴隶劳动。战后被分 解为赫希斯特染料公司、拜耳股份公司和巴登苯胺及苏打公司,实际上仍结 为垄断组织。 第313页 法兰西人民党(partipoplrefrancais)法国法西斯政党。1936 年 由*多里奥及某些法共脱党分子创建。得到垄断资本支持,反对人民阵线,主 张建立个人独裁。1940 年法国败降后,支持维希政府,投靠德国侵略军。发 行《人民唿声报》,鼓吹*合作主义。其成员组成法兰西卫队和行动组,配合 占领军,镇压抵抗运动,并发起组织*法国反布尔什维主义志愿军团。至 1942 年,已是法国最大的合作主义政党。1944 年巴黎解放后,残余党徒逃亡德国。 1945 年 4 月后消亡。 法兰西社会党(partisoeiaiyrancais,缩写 psf)见“法兰西社会进 步党”。 法国外籍军团(légirangère)由外籍人员组成的法军。1831 年组 建,曾多次参加对外战争。1939 年时,共辖有 6 个步兵团和 2 个骑兵团。大 战爆发后,在挪威和法国本上作战。法国败降后,其大部分官兵参加自由法 国,在叙利亚、衣索比亚和北非境内同德意侵略军作战。1943 年编入*法 国远征军,前往义大利作战。1944 年划归培西尼指挥的法国第一集团军,经 孚日山区、阿尔萨斯,深入德国境内,战功卓着。 法国抵抗运动  大战时期法国社会各阶层在海外和本土抗击纳粹德国 及维希政府的斗争。1940 年夏,法国败降后,戴高乐在伦敦发表演说,号召 人民继续扩战,反对投降。不久成立*自由法国,开创海外抵护抗运动。法国 在非洲、大洋洲的殖民地纷纷加入,并得到英国的支持,力量逐渐壮大,成 为民族解放的旗帜。次年 9 月,建立*法兰西民族委员会为其领导机构,统一 领导全国抵抗运动。其所属武装部队在各地配合英军作战,取得很大胜利。 又派出*诺曼第-涅曼航空团赴苏联作战。1942 年 7 月,更名为*战斗法国; 11 月,盟军登陆北非后,其活动中心移至阿尔及尔。1913 年 6 月 3 日成立* 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作为法国人民的代表,8 月,得到美、英、苏三国承 认。其武装部队参加了突尼西亚战役,并解放了科西嘉岛。国内的抵抗运动在 法国共产党及其他各党派领导下,亦取得了重大战绩。1940 年 7 月法共中央 发表《告人民书》,唿吁全国上下一致抗战,成立了青年营、*自由射手和游 击队等武装。其他抵抗组织如*解放南方、*解放北方、*战斗等亦活动频繁。 1941 年法共团结社会各阶层,建立“法国民族阵线”,并与自由法国建立联 系。1943 年 5 月,在巴黎建立抵抗运动在国内的领导机构——*民族抵抗委 员会。同时,*马基也迅速壮大,在各地开展游击战争。1944 年成立*法国内 地军。为迎接全国解放,1944 年 6 月 3 日,成立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戴 高乐出任主席。盟军在诺曼第登陆后,法国军民配合作战,1944 年 8 月解放 巴黎。1945 年初基本光复本土。5 月 8 日,塔西尼代表法国在德国投降书上 签字。法国抵抗运动至此取得全面胜利。 法意停战协定  法国战败后于1940年6月24日在罗马与义大利签订的 协定。协定签订前,希特勒曾向墨索里尼施加压力,迫使义大利放弃过高要 求。协定主要内容为:法、意在边境上划定 50 公里宽的非军事区;土伦、比 塞大和阿雅克肖等地划为非军事区;义大利有权使用吉布地港及亚的斯亚贝 巴铁路的法国路段。该协定并未满足义大利的侵略野心。 法西斯大委员会(iigranconsigliodeifascismo)义大利国家法西斯党 和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1922 年 12 月 15 日建立。墨索里尼为主席,书记由 国家法西斯党总书记担任,*德博诺等 4 人为终身成员。其余成员则由民警头 目、保卫国家特别怯庭庭长及忠于墨索里尼的法西斯高级官员出任。成员不 受法律约束,但可随时撤换。1923 年 1 月 12 日举行首次会议,此后虽赋予 讨论王位及首相继承人等权利,但极少开会,大权由墨索里尼独揽。在意大 利法西斯政权面临崩溃的形势下,于 1943 年 7 月 24 日举行会议,翌日通过 导致墨索里尼下台的格兰迪动者。此后即解散。 洁西斯-职团议会cailleradeifaseieedellecorporazioni)义大利 法西斯统治时期的议会。1939 年取消旧议会后建立。完全废除选举制,议员 由法西斯党民族委员会成员、职团民族委员会成员、*法西斯大委员会成员和 首相本人组成。并无立法权,成为法西斯制度的点缀物。1943 年七月政变后 解散。 法苏莫斯科会谈  1944 年 12 月 2—10 日*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主席 戴高乐访苏期间在莫斯科同史达林举行的会谈。随着法国的解放,为谋求恢 復法国大国地位,戴高乐提出后经苏方邀请,举行了此次访问和会谈。参加 者还有莫洛托夫相法国外长*皮社尔等。双方讨论了加强法苏关系以及欧洲战 后和平与德国问题。戴高乐力图说服史达林同意法国占领莱茵兰,作为交换 条件,法国贊同寇松线、奥得河-尼斯河作为波兰东、西部边界。史达林以须 同英、美协商为由,拒绝允诺法国占领菜茵兰,并劝说法国加入 1942 年的* 《苏英战时同盟和战后合作条约》,戴高乐担心会使法国从属于英国而拒绝。 在谈到*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时,戴高乐未表达正式承认的愿望。双方表示决 心将对德战争讲行到彻底胜利,并共同採取措施保证欧洲不受任何新的侵 略。最后签订了*《苏法同盟互助条约》。 第314页 法国第一集团军(1rearméefraneaise)*战斗法国所属的武装部队。1944 年 9 月组建,前身为来自非洲的 b 集团军。由塔西尼指挥,下辖 2 个军,计 有 4 个步兵师,2 个装甲师,共 26 万余人。隶属盟军右翼的第六集团军群。 1944 年底德军在阿登山区发动进攻时,曾在阿尔萨斯境内作战。1945 年 3 月渡过菜茵河,占领斯图加特,直抵奥地利。共解放三分之一的本国领土, 占领 5 万平方公里的德国领土,俘虏德军 25 万余人,自身伤亡达 5.6 万余人。 法国第二装甲师(deuxièmedivisionblindée,缩写 2db)*战斗法国所 属装甲部队。1943 年 8 月在摩洛哥组建。经训练和装备后,于 1944 年 4 月 调往英国。全师共有官兵 1.7 万余人,各种战车 7000 余辆,由*勒克菜尔指 挥。同年 8 月在法国本土登陆,先后在诺曼第、摩泽尔、孚日山等地区作战, 并参加解放巴黎、阿尔萨斯和洛林的战斗,屡建功勋。此后又配合盟军深入 德境,直抵贝希待斯加登。在战争中全师伤亡共 4987 人。1946 年 3 月解散。 法兰西民族委员会iténationaifrancais)*自由法国的领导机构。 1941 年 9 月 24 日正式成立,由戴高乐任主席。下设海军、空军、财经和殖 民等部门,分别由贾德卢、缪塞利埃、瓦沦、普利文等人掌管。此后,马西 格里、菲力普和苏斯戴尔又出任外交、劳动和内政、新闻和宣传委员等职。 1942 年 7 月 14 日,自由法国更名为战斗法国后,仍为其领导机构。对外维 护法国利益,对内联合各派抵抗力量。1943 年 6 月 3 日为*法兰西民族解放 委员会所取代。 法兰西社会进步党(progrèssociaifrancais,缩写 psf)法国法西斯 政党。前身为*火十字团,1936 年 7 月*拉罗克改建为法兰西社会党。1940 年 6 月法国败降后,遂更名为法兰西社会进步党,在非占领区设立四个分区 领导机构,出版《每日小报》,宣传*合作主义。效忠贝当,支持维希政府, 协助推行所谓*民族革命。因与其他法西斯政党的矛盾而发生内江,主要领导 人于 1943 年被捕,此后影响日益减弱,并逐渐瓦解。 法国南部登陆战役  盟军在法国南部进行的登陆战役。1943 年德黑兰 会议确定,在实施代号*霸王的行动的同时,将在法国南部进行登陆(代号* 铁砧)作为配合。但英国力图取消此行动,抽走部分登陆舰艇用于南欧作战, 美国被迫同意推迟,直至 1944 年 7 月才重新确定实施(代号改为*龙骑兵)。 参加登陆作战的有:美国第六军(3 个步兵师),法国第一、第二军(4 个步 兵师、2 个装甲师和 1 个山地师),英美“橄榄球”(rugby)空降战斗群(9730 人),以及舰船约 880 艘(另 1370 艘小型登陆挺),飞机约 1800 多架(一 说 1500 架)。登陆部队分别从义大利、北非等地港口上船,于 8 月 14 日在 科西嘉岛西海岸海域集结。翌日晨,首先实施空降,继而出动 1300 架飞机和 大批军舰,进行轰炸和炮火准备,然后分别从 3 个登陆点突击上陆。当时驻 守法国南部的是战斗力极差的德国第十九集团军(10 个师),其大部分兵力 陷于对付法国抵抗运动,无力抵抗盟军登陆。8 月 19 日,盟军形成宽 90 公 里、纵深 60 公里的登陆场,上陆兵力达 16 万人。德军遂匆忙北撤。8 月 24 日美军占领格勒诺布尔。8 月 28 日,在人民起义配合下,法军进入士伦和马 赛。8 月 31 日盟军进逼里昂。9 月 3 日,在法国抵抗运动武装解放里昂之后, 盟军进入该市。9 月 11 日,法军与从诺曼第登陆的美军在第戎以西 25 公里 处会师,战役至此结束。此役由于推迟 2 个多月才实施,已失去原来的军事 意义。 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itéfrancaisdelibéra-tionnationale,缩 写 cfln)大战时期法国抵抗运动的领导机构。其前身为*法兰西民族委员会。 1943 年 6 月 3 日在阿尔及尔建立,由戴高乐和吉罗共任主席,贾德鲁、摩纳、 德姆维尔等人任委员,并吸收共产党代表参加。同年 11 月吉罗辞职,并退出 委员会。该委员会宣称它是“法国的中央政权”,“将维护法国人在全世界 的利益”。对内召开*临时谘询议会,吸收各阶层代表参加抵抗运动。改善阿 尔及利亚居民的处境。对外于 1943 年 8 月在得到美、英、苏三国的承认后又 先后和 26 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军事上,将战斗法国所属的军队和原法国在 非洲的驻军合併,建立统一的武装力量,并派遣远征军去义大利作战,支持 科西嘉岛人民起义,在 1943 年 10 月解放了该岛。积极准备解放法国本土, 清除维希分子,向国内抵抗力量提供武器。反对盟军指挥部在法国领土上设 立行政管理机构,并就盟国空军对法国的狂轰滥炸和美国未经同意即私自铸 造大量法国钱币事件向美英当局提出强烈抗议。1944 年初召开布拉柴维尔会 议,巩固了法国的殖民大国地位。同年 6 月 3 日,更名为*法兰西共和国临时 政府,由戴高乐出任主席。 法 兰 西 共 和 国 临 时 政 府 (gouvernementprovlsoiredrépubliquefrancaire,缩写 gprf)大战末 期法国抵抗运动重建的法国政府。1944 年 6 月 3 日成立,身为*法兰西民族 解放委员会。戴高乐任主席。领导法国军民,配合盟军,解放了全国。1944 年 9 月和次年 5 月曾进行改组。战后着手清洗国家机构,惩办“维希”分子, 公审贝当和赖伐尔,处死 2000 余人,监禁 4 万余人,并解散内地军和所有抵 抗组织。为改善人民生活,提高工资百分之四十五至五十,增加家庭补助百 分之五十至八十。此外还将煤炭业、部分飞机制造业和雷诺汽车公司实行国 有化。与法共实行合作政策。对外与苏联签订法苏友好互助条约,改善并缓 和了同英美的关系,与盟国共管德国鲁尔地区以及取得萨尔和莱茵河左岸, 参加欧洲谘询委员会和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使法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 理事国,同时也试图在各殖民地推行改革,以维护其殖民帝国的地位,并最 终确立了战后资产阶级的统治。1945 年 11 月制宪会议召开后,为新政府所 取代。 第315页 法 国 反 布 尔 什 维 主 义 志 愿 军 团 ( légiondesvolontai- resfrancaiscontrelebolchevisme,缩写 lvf)参加苏德战争的法国法西斯 武装组织。由*法兰西人民党等法西斯组织,于 1941 年 8 月组成。初约 3000 余人,属德国国防军第六三八步兵团管辖。同年 10 月,赴东线作战,在莫斯 科战役中受重创。1942 年初整编后即在白俄罗斯境内镇压游击队。1944 年夏 残部逃窜至东普鲁士,经改编后,加入*查理曼师。 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关于印支地位声明  戴高乐领导的*法兰西民 族解放委员会关于印度支那问题的声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印度支那为法属 殖民地。1940 年法国败降后,日本迈开南进步伐,分别于是年和翌年同法国 *维希政府当局签订*《日本一法属印支军事协定》和*《日法共同防御印支者 定韦》,并出兵占领了印支。1943 年 12 月 8 日戴高乐釜发此声明,宣称: 无视法国主权和利益而签订的条约和割让的土地一概无效,法国与盟国联合 一致共同作战,直到击败侵略者和“解放”印度支那的全部领土;并许诺: 法国将在法兰西联邦范围内给印度支那各国一个新的政治地位,自由将予以 扩大和确认:允许印度支那人参加国家的一切工作和担任职务;在联邦内实 行经济法规的改革,即关税和财政自主。它既表示了反对日本法西斯的立场, 又反映了法国在印度支那重建殖民统治的企图。 河田烈(1883—1963)日本大藏大臣(1940—1941)。1908 年东京帝国 大学毕业后入大藏省。1929 年任大藏次官。1932 年任拓务次官。1934 年汪 内阁书记官长,同年任贵族院敕选议员。1940 年任第二届近卫内阁大藏大 臣。任内,加强对全国经济的控制,加速日本经济的军事化。1941 年任东亚 海运社长。1944 年任台湾拓殖社长。1945 年任大成火灾海上社长。第二次世 界大战后被开除公职,后重入实业界,并从事写作。 河本大作(1883—1955)日本军人。*樱会主要成员之一。毕业于陆军 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歷任浦盐派遣军参谋、参谋本部中国班班长。1926 年 晋级大佐,任关东军高级参谋。1928 年参与策划炸死张作霖的皇姑屯事件。 该事件引起内外舆论的指责,遂被解职。不久参加大川周明的*神武会,继续 策划侵华。九·一八亭变后歷任满铁理事、满洲煤矿理事长,专事掠夺中国 经济资源。1943 年到太原,在第一军司令官岩松义雄手下搞特务活动,兼山 西产业会社社长等职,同时对阎锡山进行诱降。日本投降后被作为战犯关押。 病死于太原战犯收容所。着有《我杀死了张作霖》。 河北事件  日本侵略华北的事件。1935 年 5 月 2、3 日,日本华北驻屯 军指使特务暗杀两个亲日的中文报社社长,事后反诬中国人所为。5 月 29 日, 日军又指责中国军队进入河北滦东“非武装区”,破坏*《塘沽协定》。日本 以此为藉口向中国政府提出无理要求:罢免河北省主席及其他指定官吏,省 府迁保定;中央军及宪兵第三团撤出河北,国民党河北省党部停止活动;逮 捕严办暗杀新闻社长人犯;取缔反日团体及活动等,并从东北调兵入关以武 力要挟。6 月初,*中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开始 与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秘密谈判。7 月 6 日,何应钦致函梅滓, 全部承诺日军要求,即所谓*《何梅协定》。自此,河北省的主权大部丧失。 河边正三(1836—1965)日本将领。毕业于陆军士宫学校和陆军大学, 早年在参谋本部供职。1909 年任驻德武官。1937 年任驻中国军步兵旅团长, 7 月 7 日所部挑起芦沟桥事变,爆发了全面侵华战争。1938 年 2 月至 1939 年 1 月任华中派遣军参谋长。1942 年 8 月任*中国派遣军总参谋长,长期为 日本侵华战争出谋划策。1943 年任缅甸方面军司令官,主张进攻印度,以巩 固日军在缅甸的地位。1945 年 3 月晋升大将,同年 4 月任*航空总军司令官, 指挥*天号作战,企图以残存的空军顽抗到底。日本投降后任第一復员军司令 官,参与日军的復员工作。 河南战役  即“豫中战役”。 河边虎四郎(1890—1960)日本将领。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 1922 年任参谋本部部员,后任驻苏联武官。1934 年任关东军参谋。1937 年 3 月任参谋本部战争指导课课长。侵华战争全面爆发时,主张不扩大战争。1938 年任驻德国武官,后任第七飞行团团长。1941 年晋升中将,任航空本部总务 部长、第二航空军司令官,航空本部次长。1945 年 4 月任参谋本部次长。日 本投降时,作为日本全权代表赴马尼拉,与盟军接洽投降事直。后在占领军 总司令部歷史课供职。 河合荣治郎(1891—1944)日本学者。1915 年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入 农商务省。1920 年转任东京帝国大学副教授,1926 年升教授。对日益抬头的 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持批判态度。后成为右翼攻击的目标。1938 年 10 月 所着《社会政策原理》、《法西斯主义批判》等 5 部书籍被禁止发行。1939 年 1 月被东京帘国大学处以停职处分。同年 2 月以违反出版法受审。后病逝。 着作编为《河合荣治郎全集》(23 卷)。 河南抗日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在河南敌后创建的抗日根据地。1944 年 国民政府军队在*豫中战役中失利后,大片国土为日军占领。7 月起,八路军、 新四军根据中共中央开闢河南、控制中原战略要地的指示,派部队向河南敌 后进军。八路军太行、太岳、晋绥及陕甘宁边区派出的部队开闢了豫西抗日 根据地;八路军冀鲁豫军区在新四军第五师配合下,扩大了豫东抗日根据地; 新四军第四师主力西进,恢復了豫皖苏抗日根据地。1945 年上半年三个战略 区形成河南抗日根据地,打通了华中、华北和陕北的战略联繫,对于坚持中 原抗战、控制中原战略要地具有重要意义。 第316页 泗水海战  即“苏腊巴亚海战”。 泊事件  即“横滨事件”。 波伦(插rieseustisbohlen,1904—1974)美国外交官,苏联问题专 家。1927 年哈佛大学毕业,1929 年起进入外交界,曾任美国驻外使馆的多种 职务。1943 年任国务院欧洲事务司俄国处处长,曾随同国务卿赫尔出席*苏 美英莫斯科外长会议。在德黑兰、雅尔达和波茨坦会议上,任美国总统罗斯 福和社鲁门的翻译。战后歷任驻苏联、菲律宾和法国大使,以及国务卿苏联 事务特别助理、代理副国务卿等职。参与了一系列重大外交活动和决策。着 有回忆录《歷史的见证:1929—1969》。 波比茨(jobannespopltz,1884—1945)德国普鲁士邦财政部长(1933 —1944)。早年曾攻读法律、经济和政治学。后任柏林大学教授。1925—1929 年任德国财政部国务秘书。1933 年 1 月任全国不管部长和中央驻普鲁士邦财 政部专员。同年 4 月起任普鲁土邦财政部长。1938 年起参加反希特勒密谋活 动,但对军内密谋集团领袖出任未来政府首脑深表异议,主张復辟霍亨索伦 王朝。1943 年狄又提议希姆莱任首脑并进行秘密接触,此后受盖世太保监 视。1944 年*七·二○事件后被捕,翌年 2 月被处死。 波尔宾(1905—1945)苏联空军将领。1927 年加入联共(布)党和参军。 1931 年毕业于奥伦堡军事飞行员学校。后任轰炸航空兵团团长,参加过诺门 坎地区的战斗。1941—1942 年间,先后在斯摩棱斯克、莫斯科和史达林格勒 地区作战,后升任航空兵第三○一师师长、轰炸航空兵第一军军长。1943 年 获空军少将衔。战争中首创摧毁小型目标的编队俯冲突击方法(即“风车” 式轰作法)。1945 年 2 月在执行任务时牺牲。 波立特(harrypollitt,1890—1960)英国共产党总书记(1929—1939, 1941—1956)。早年为纺织厂工人。1906 年起参加工人运动。1921 年赴莫斯 科出席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同年参加创建英国共产党。1922 年起为英 共中央委员和政治局委员。1924 年起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1929 年当 选为英共总书记。1939 年 9 月 1 日德国入侵波兰后,积极支持英国政府于 9 月 3 日对德宣战。后因与共产国际对战争的方针有悖,被解除英共总书记职 务。1941 年 6 月苏德战争爆发后,恢復职务。战后于 1956 年起任英共主席。 着有《波立特选集》等。 波里克(1922—1944)苏联军人。1939 年参军。1941 年毕业于哈尔科 夫步兵学校。同年加入联共(布)党,获中尉衔。苏德战争初期在边境战斗 中受伤被俘,囚禁于法国北部的德国集中营。在集中营内参加组织秘密委员 会,同法国抵抗运动取得联繫。1943 年越狱后,参加法国抵抗运动,组建游 击队。翌年任在法苏联战俘中央委员会委员。1944 年 7 月 22 日在战斗中牺 牲。1964 年被追授为法国民族英雄和“苏联英雄”称号。 波利乐(bolero)美、英集结美军兵力和物资于不列颠群岛的行动计划 代号。与代号*围歼的行动计划同时于 1942 年春拟定。目的为保证 1943 年实 现横渡英吉利海峡攻入西欧的作战行动提供保障,故广义上也用作 1943 年攻 入欧洲大陆的行动代号。由于英、美拖延开闢*第二战场,长期未被认真执行。 后来成为*霸王行动计划一部分。 波纳尔(henryroydspownall,1887—1961)英国将领。毕业于伍尔威 奇皇家军事学院,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任职于参谋学院、炮兵学校 和帝国防务委员会等。1938 年 1 月任陆军部作战和情报主任。第二次世界大 战爆发后,出任*英国远征军参谋长。*敦刻尔克撤退回国后,歷任*英国国民 自卫军总监、北爱尔兰司令和帝国副总参谋长。1941 年 12 月至 1942 年 2 月 任远东英军总司令,后任西南太平洋地区司令,并获中将衔。1943 年接替* 威尔逊任伊朗-伊拉克英军司令。1943 年夏任盟军东南亚战区总司令*蒙巴顿 的参谋长。1944 年 11 月因健康原因而卸任,翌年初退役。 波波夫  1瓦西里·斯捷潘诺维奇·波波夫(1893 或 1894—1967)。 苏联将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应徵入沙俄军队。1919 年加入俄共(布)党和 红军。参加过国内战争。1931 年毕业于列宁政治学院首长训练班。后歷汪骑 兵第十二师师长、哥萨克骑兵第四军军长、步兵第二十八军军长。参加苏芬 战争。苏德战争开始时为少将。先后任第十、第七十集团军司令和白俄罗斯 第一方面军副司令,参加过莫斯科、斯摩棱斯克、白俄罗斯、东普鲁士和柏 林等战役。1944 年获上将衔。战后歷任集团军司令和伏龙芝军事学院系主任 等职。1959 年退役。着有《战争史上的出其不意》。2德米特里·米哈伊洛 维奇·波波夫(1900—1952)。苏联战时斯摩棱斯克游击运动司令。1919 年 参军。1921 年加入俄共(布)党。参加过国内战争。1923 年復员,从事党务 和政府工作。1940 年起任联共(布)党斯摩棱斯克州委和市委第一书记(至 1948 年)。苏德战争期间,歷任西方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委员、西部游击运动 司令和斯摩棱斯克游击运动司令。战后曾任联共(布)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等 职。3马尔基安·米哈伊洛维奇·波波夫(1902—1969)。苏联将领。1920 年参军。翌年加入俄共(布)党。参加过国内战争。1925 和 1936 年先后毕 业于高级步兵学校和伏龙芝军事学院。1938 年任红旗远东独立第一集团军副 司令,次年升为司令。1941 年 1 月出任列宁格勒军区司令(中将衔)。苏德 战争期间,歷任列宁格勒、史达林格勒、西南、预备队、布良斯克、波罗的 海沿岸和波罗的海沿岸第二等方面军的司令、副司令和马,米,波波夫参谋 长,先后参加列宁格勒、莫斯科、史达林格勒和库尔斯克等会战,以及解放 卡累利阿和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作战,晋升上将。战后曾任军区司令、陆军 第一副总司令兼参谋长。1953 年获大将衔。着有《在史达林格勒以南地区》。 第317页 波将金(1874—6)苏联外交官、歷史学家和教育学家。1919 年加入俄 共(布)党。参加过国内战争。1922—1937 年历汪驻土耳其、希腊、义大利 和法国全权代表(即大使)。1937—1940 年任第一副外交人民委员。1939 年当选为联共(布)党中央委员。1940—1946 年任俄罗斯联邦教育人民委员。 1943 年起兼汪苏联教育科学院院长。曾主编三卷本《外交史》;着有《绥靖 侵略者的政策与苏联为和平而斗争》、《关于国民教育问题的文章和演讲集》 等。 波特尔(插rlesfrederickalgernonportal,1893—1971)英国空军将 领。1914 年 8 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从牛津大学应召服役,参加*英国远 征军在法国作战。1915 年转入皇家飞行军团,1919 年升为少校指挥官。此后 歷经升迁。1940 年 4 月任*英国轰炸机司令部总司令,10 月改任空军总参谋 长,任内在空军战略上主张选择人口密集地区的电站、炼油厂和飞机制造厂 等作为优先攻击目标,以便在即使不能精确命中的情况下也能获得最大轰炸 效果。由此进一步发展成为地区性饱和轰炸的指导方针。作为英美联合参谋 部的成员。参加过在卡萨布兰卡、华盛顿波特尔和魁北克召开的研讨和确定 盟军战略的国际会议。1944 年 1 月晋升空军元帅。1945 年获子爵封号。战后 曾主持英国的原子弹研制工作。 波雷宁(1906—1981)苏联空军将领。1928 年参军。翌年加入联共(布) 党。1931 和 1935 年先后毕业于奥伦堡飞行员和飞行观察员学校和空军学院。 1937 年 11 月志愿赴中国参加抗日战争,翌年 4 月返国。1939—1940 年参加 苏芬战争。苏德战争开始时为空军少将。先后任航空兵师长、布良斯克方面 军空军司令、空军第六集团军副司令和司令,参加莫斯科、杰米扬斯克、第 聂伯河右岸乌克兰、白俄罗斯、卢布林-布列斯特、华沙-波兹南和柏林等战 役。1943 年获空军中将衔。1944 年 11 月—1947 年任波兰人民军空军司令。 1946 年晋升空军上将。返苏后曾任空军后勤部长。1971 年退役。着有《战斗 航线》。 波霍弗  1克劳斯·波霍弗(usbonhoeffer,1901—1945)。德国 反希持勒密谋集团成员。早年为律师。1936 年任汉莎航空公司法律顾问。反 对法西斯主义,逐渐同备反希特勒密谋集团接触,力图推翻纳粹政权。1944 年 7 月彼捕,被*人民法庭以“扳国罪”判处死刑。翌年 4 月 23 日彼害。2 狄特里希·波霍弗(die-trichbonhoeffer,l906—1945)。德国新教神学家 和牧师。克劳斯·波霍弗之弟。早年攻读神学。1931 年任柏林神学院讲师。 后任该院院长。1938 年起与*奥斯持、*贝克和*卡纳里斯接触,参与反希特 勒活动,利用出国机会与同盟国接触。1940 年被盖世太保禁止布道。1942 年 5 月受奥斯特委託,赴瑞士同英国方面接触,要求同盟国与德国非纳粹政 权缔结“体面的”和约,遭拒绝。1943 年 4 月被盖世太保逮捕。1945 年 4 月 9 日被害。 波兰走廊(polishcorridor)即“但泽走廊”。 波列伏依(1908—1981)苏联作家。1928 年起从事新闻工作。卫国战争 时期任《真理报》战地记者兼军队政工职务。1946 年发表以苏联英雄*马列 西耶夫为原型的长篇小说《真正的人》,歌颂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产生广泛 影响。战后曾创作反映战争年代的作品《随军採访四年》、《统帅》等。 波列诺夫(bhtahhucepreebhplloдehob,1901—1968)苏联将领。1918 年参军。参加过国内战争。1923 年起在边防部队服役。1929 年加入联共(布) 党。1931 和 1938 年先后毕业于高级步兵学校和伏龙芝军事学院。苏德战争 开始时为上校。先后任步兵师长、第三十一、第五、第四十七集团军司令和 步兵第一○八军军长。率部参加勒热夫-维亚济马、斯摩棱斯克、东普鲁士、 东波美拉尼亚和柏林等战役。1943 年获中将衔。战后任军长和军区司令助理 等职。195s 年退役。 波波维奇(1908—)南斯拉夫将领。青年时代曾在瑞士和法国求学。1933 年加入南斯拉夫共产党。曾参加国际纵队,在西班牙作战。1941 年起参加反 法西斯的战争,参与组织并担任南斯拉夫抵抗运动第一支正规军第一无产阶 级旅旅长,后升任师长、军长、人民解放军最高司令部司令兼塞尔维亚最高 司令部司令等职,所指挥的作战部队为人民解放军核心力量。战后歷仕总参 谋长、联邦外交部长、副总统等职。 波茨坦日(tagvonpotsdam)1933 年 3 月 21 日纳粹德国第一届国会开幕 日。1933 年 3 月 5 日,纳粹党在德国国会大选中未能获得绝对多数席位,为 促使国会通过*《授权法》,建立独裁统治,希特勒除宣布当选的 81 名共产 党议员无效,将这些席位据为已有,同时迫害社会民主党议员,并积极拉拢 各派反动势力。同年 3 月 21 日,纳粹当局在腓特烈大帝陵墓所在地波茨坦卫 戍部队教堂举行国会开幕式,会上极力称颂*兴登堡。这标志着纳粹党和军国 主义等右翼势力的结合。两天后,国会通过了《授权法》。 波塔波夫(1902—1965)苏联将领。1920 年加入红军。参加过国内战争。 1926 年加入联共(布)党。1936 年毕业于红军机械化和摩托化学院。1939 年作为朱可夫的副手参加诺门坎地区的作战。1941 年 6 月苏德战争爆发时, 任第五集团军司令(坦克兵少将衔)。率部在西南方向作战,曾在普里皮亚 特(Цpnлrtь)沼泽地南部边缘地区多次重创进攻之德军。同年 9 月 在*基铺会战中,所部被歼,本人被俘。关押于德国俘虏营直至 1945 年 4 月。 战后于 1947 年恢復军职。曾任军区副司令。1961 年获上将衔。 第318页 波戈莫洛夫(1900—1969)苏联外交官。1920 年加入俄共(布)党。 三十年代在联共(布)党中央机关工作。1939 年起在外交人民委员部工作。 1941 年汪驻维希法国的大使,苏德战争爆发后,调任驻英大使。翌年起兼任 驻流亡伦敦的比利时政府公使。1943 年 10 月前赴阿尔及尔,出任苏联驻*法 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全权代表。1944 年起为驻法大使(至 1950 年)。参加 德黑兰会议、雅尔达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着有回忆录《战争年代在外交岗位 上》。 波尔韦雷利(gaetanopolverell1,1886—1960)义大利人民文化大臣 (1943 年)。原为记者。1914 年起追随墨索里尼,为《义大利人民报》编辑。 1922 年参加进军罗马。墨索里尼掌权后,竭力鼓吹法西斯制度。1931 年起任 政府新闻处处长,实行报刊检查制度,箝制社会舆论。大战期间,1941 年任 人民文化副大臣,1943 年任大臣。任内,积极推行对外扩张政策的宣传。同 年 7 月 24 日参加法西斯大委员会会议,投票反对格兰迪动议。但墨索里尼被 捕后,又转而支持巴多里奥政府,未被重用。 波兰人民军(wojskopolskie)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领导的波兰武装力 量。1944 年 7 月由*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根据 7 月 21 日*波兰全国人民代表 会议的法令将在国内进行地下战斗的人民军队和在苏联建立的波兰第一集团 军和第二集团军联合组成。由热梅尔斯基(m,je—merski)将军任总司令。 下辖 14 个步兵师、4 个炮兵和高射炮师、4 个空军师、4 个坦克旅等,1944 年底扩充为 30 余万人,1945 年 5 月增加到 40 余万人,配合苏军进行多次重 大战役,为波兰的解放事业作上重大贡献。 波兰农民营(batalionychlopskie)波兰流亡政府领导的农民党所建立 的地下军事组织。1941 年春建立。先称力“农民卫队”,后改名为“农民营”。 总司令为卡敏斯基(f.kameuski),成员主要是农村青年,人数达 15 万。在 全国建立 10 个战区,主要在基埃尔策省和卢布林省活动。曾发动捣毁集中 营、监狱的军事行动,并袭击交通线,打击了德国侵略者。1944 年 1 月,其 一部分部队加入波兰人民军队。 波兰国家军(armiakrajowa)波兰流亡政府组织并领导的国内武装部 队。1942 年 2 月 14 日由*波兰武装斗争同盟联合其他抵抗力量组成。先后由 罗韦茨基(ste-fancroweski,1895—1944)和*波尔-卡奠罗夫斯基任司令。 设立华沙、比亚韦斯托克、利沃夫、克拉科夫、波兹南和托伦 6 个作战区。 成员在 1943—1944 年发展至 25—35 万人。打击德国占领军,同时向盟军提 供军事情报。但常与波兰人民近卫军发生磨擦,并对苏联持敌视态度。1944 年华沙起义失败后,力量削弱,1945 年 1 月解散。 波列塔耶夫(1909—1945)苏联军人。1941 年参军,为近卫步兵第九 师战士。1942 年夏在顿河作战时被俘,先舌关押在波兰、南斯拉夫和义大利 的集中营。1944 年在义大利共产党人帮助下逃出集中营,化名“波埃坦”(П ootan),加入义大利游击队,多次参加袭击德军的战斗。1945 年 2 月 2 日,当游击队受敌火力压制时奋起冲锋,吸引敌人火力,以自己的生命拯 救了战友。战后被追授义大利最高军功奖——“作战英勇”金质奖章。 波克雷什金(1913—1985)苏联军人。1932 年参军。1939 年毕业于卡 恰航空飞行员学校。卫国战争期间歷汪歼击航空兵团大队长、团长、近卫歼 击航空兵第九师师长等职。参加空战正 6 次,击落敌机 59 架。战斗中成功地 使用了“垂直空战战术”和“游猎”方法,并总结出“高度-速度-机动-火力” 空战公式。为第一个荣获三次苏联英雄称号者。战后曾任国土防空军副总司 令。1972 年获空军元帅衔。着有《歼击机之翼》等。 波茨坦公告  全称《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1945 年 7 月 26 日晚,以中、美、英三国政府的名义在波茨坦向全世界广播。*波 茨坦会议期间,苏、美、英三国首脑就结束对日作战的条件和战后对日本处 置的方针达成协议。随后由美国起草该公告,英国同意。苏联由于当时尚未 对日作战,直至 8 月 8 日始正式宣布加入。中国未参加讨论,但公布前曾征 得蒋介石的同意。公告全文共 13 条,主要内容是:永远消除日本企图征服世 界的威权和势力,肃清军国主义;同盟国必须占领指定的日本领土;实施* 《开罗宣言》诸条件,日本的主权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被指定 的小岛:解除日本军队全部武装,严惩战犯,禁止军火工业存在;在实现上 述目标并根据日本人民意志成立和平政府之后,联合国占领军立即撤出日本 等。公告最后通告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否则,“日 本将迅速完全毁灭”。它对瓦解日本侵略者的斗志起了重要作用。8 月 15 日。 日本正式宣布接受该公告向盟国投降。 波茨坦协定  《苏英美三国柏林(波茨坦)会议议定书》和《柏林(波 茨坦)会议公报》两个文件的通称,系波茨坦会议的主要文件。1945 年 8 月 2 日由史达林、杜鲁门、艾德礼签订。公报内容共 14 项,于翌日在报纸上公 开发表。议定书内容共 21 项,未在报纸上发表。两个文件的主要内容有:设 立英、苏、中、法、美五国外长会议,负责进行关于缔结对德、意、罗、保、 匈、芬等国的和约的准备工作。规定盟国管制德国的政治及经济原则,包括 彻底解除德国武装,剷除一切军火工业,根除军国主义与纳粹主义,解散一 切纳粹组织,在民主基础上重建德国政治生活,逮捕和审讯战争罪犯,经济 上消灭过分的垄断集中,着重发展农业和和平工业;苏联将以迁移德境苏占 区资产、拆迁西方占领区工业设备的百分之二十五(其中百分之十无偿)以 及德国在国外的资产取得赔款,英、美等国将从西部占领区及德国在国外资 产取得赔款;德国的军舰和商船由苏、美、英均分;将德国的哥尼斯堡移交 给苏联:美、英同波兰民族团结临时政府建立外交关系,波兰西部边界以奥 得河-西尼斯河为界;意、保、匈、罗、芬等国在和约釜订后,准许参加联合 国;有关黑海海峡的《蒙特勒公约》应予修正:从速组织国际法庭对战犯迸 行审判和惩罚,9 月 1 日前公布首批主要战犯名单。《波茨坦协定》体现了 波茨坦会议的成果,奠定了战后处置德国和欧洲问题的基础。 第319页 波茨坦会议  又称“柏林会议”。代号“终点”。大战期间苏、美、英 三国首脑的第三次会议。1945 年 7 月 17 日—8 月 2 日在柏林西南郊波茨坦的 塞西林霍夫(sesi-lienhof)宫举行。1945 年 5 月德国投降后,处于崩溃前 夕的日本法西斯仍在顽抗,苏、美、英之间围绕战后欧洲和世界安排问题的 分歧和矛盾日益严重,而罗斯福的逝世义给苏美的战时合作家上阴影。为了 解决这些问题,5 月 23 日美国总统杜鲁门派霍普金斯访苏,正式提出再次举 行三国首脑会议。苏、英均表同意,终于举行了此次会议。主要出席者,苏 联为史达林和莫洛托夫,美国为杜鲁门和贝尔纳斯,英国前期为邱吉尔和艾 登,7 月 28 日起为新当选的工党政府首相艾德礼和外交大臣贝文。会议包括 首脑会议、外长会议和全体会议等,就有关战后占领德国的基本政治、经济 原则,德国的赔偿,对义大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和芬兰的政策, 以及关于黑海海峡、波兰西部疆界、哥尼斯堡地区让与苏联等问题,进行了 紧张的磋商和激烈争论。会议确定,处置德国的基本政治原则为非军国主义 化、民主化和肃清纳粹主义;处置德国的基本经济原则为消灭德国军事潜力、 消除过分的垄断集中、重建着重于农业和国内和平工业的经济。德国之赔偿 苏联主要从苏占区获取,另将从西占区拆迁德国工业设备百分之十(无偿) 和百分之十五(用粮煤等交换)给苏联。会议认可将哥尼斯堡划归苏联,波 兰之西疆在和会最后划定疆界线以前,暂以奥得河-尼斯河西段为界。会议决 定设立英、苏、中、法、美五国外长会议,进行有关缔结和约的准备工作。 最后签署了《苏美英三国柏林(波茨坦)会议议定书》和《柏林(波茨坦) 会议公报》,这两个文件一般统称*《波茨坦协定》。另外,会议期间还发表 了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此次会议解决了结束战 争和战后欧洲的一些最迫切的问题,维持了苏、美、英之间的战时合作,加 速了击败日本,使国际反法西斯同盟能够团结一致夺取战争的最后胜利。但 是,随着战争临近尾声和杜鲁门政府日益倾向反苏政策,苏联同美、英之间 的矛盾已大大加剧。 波格丹诺夫(1894—1960)苏联将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应徵入沙俄军 队。1918 年加入红军。参加过国内战争。1936 年毕业于红军机械化和摩托化 学院。歷任机械化旅长和坦克师长。苏德战争开始时为上校。先后指挥坦克 师、军和机械化军。1942 年加入联共(布)党。次年升任坦克第二集团军司 令。率部参加莫斯科会战和科尔逊-舍甫琴柯夫斯基、白俄罗斯、维斯瓦河- 奥得河、东波美拉尼亚和柏林等战役。在作战中以快速机动着称。1945 年获 装甲坦克兵元帅衔。战后曾任驻德苏军装甲坦克和扒械化兵司令、苏联装甲 坦克和机械化兵第一副司令和军事学院院长等职。1956 年退役。 波诺马连科(1902—1984)苏联共产党白俄罗斯中央第一书记(1938 —1947)。1918 年参军。翌年调往油田和铁路运输部门工作。1925 年加入俄 共(布)党。1932 年毕业于莫斯科运输工程学院。三十年代在军队和党中央 机关任职。1938 年起任白俄罗斯党中央第一书记。翌年兼任白俄罗斯特别军 区军事委员(政委)。苏德战争期间,曾任突击第三集团军和西方方面军、 中央方面军军事委员。1942 年出任游击运动总司令。翌年获中将衔。1944 年起任白俄罗斯人民委员会(后为部长会议)主席。战后曾任联共(布)党 中央书记(1948—1953)。1952 年当选为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翌年起为候 补委员)。史达林逝世后歷任文化部长和驻外大使。着有《伟大工国战争中 的游击运动》、《解放白俄罗斯》和《宁死不屈》等。 液卢博亚罗夫(1901—1984)苏联将领。1919 年参军。翌年加入俄共 (布)党,参加国内战争。1938 年毕业于红军机械化和摩托化学院。次年参 加诺门坎地区的战斗。1941 年 3 月任波罗的海沿岸特别军区装甲坦克部部长 (上校衔)。苏德战争期间歷任加里宁方面军副司令和坦克第十七军军长, 参加史达林格勒、库尔斯克、日托米尔-别尔季切夫、普罗斯库罗夫-切尔诺 维策、利沃夫-桑多梅日、喀尔巴阡-杜克拉、维斯瓦河-奥得何、柏林和布拉 格等战役。战后曾任装甲坦克兵副司令和主任等职。1962 年获装甲坦克兵元 帅衔。 波兰人民军队(armialudowa)波兰工人党领导的国内人民武装。1944 年 1 月 1 日波兰全国人民代表会议下令建立,由波兰人民近卫军为主体,联 合波兰国家军、波兰农民营的部分部队组成。主要在波兰东部活动,分成 6 个大区,23 个小区配合各地游击队共同作战。同年 5 月与白俄罗斯第一方面 军波兰游击司令部建立联繫,获得大量装备。先后作战 120 次,歼敌 2 万余 人。1944 年 7 月 21 日与苏联境内组建的波兰第一、第二集团军联合组成*波 兰人民军。 波兰抵抗运动  大战期间波兰人民反抗纳粹德国占领的斗争。1939 年 9 月 17 日波兰被德国占领后,抵抗运动在国内外逐步开展。9 月 30 日流亡巴 黎的*西科尔斯基被新总统拉斯基也维兹委任为总理,组成*波兰流亡政府, 初在法国组建军队,后于 1940 年 6 月在英国的帮助下建立波兰武装部队,参 加在欧陆与德军的作战。国内的地下抵抗斗争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进行。在 流亡政府的支持下,社会党右翼、农民党和国民党先后组成波兰武装斗争同 盟和波兰农民营等军事组织,进行怠工和破坏活动。以前波兰共产党人为骨 干的抵抗运动则独立开展抗德斗争。1941 年 8 月各左翼组织成员组成波兰解 放斗争同盟,继而成立波兰工人党。1942 年 1 月工人党建立波兰人民近卫军, 在山区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破坏德军在东线的交通枢纽、军事及工业设施, 袭击警察和敌军哨所。1942 年 2 月“波兰武装斗争同盟”改组为波兰国家军。 8 月 15 日国家军总司令部发布命令採取联合行动反对德国占领军。1943 年 4 月在国家军和人民近卫军的帮助下,华沙犹太区居民举行起义,沉重打击了 德国占领军。同时,人民近卫军继续开展破坏铁路运输的“铁轨战”和为面 包而斗争的“粮食战”。游击队也四处出击,打击德国侵略者。在苏联成立 的波兰爱国者同盟,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柯斯丘什科第一师与苏军并肩作 战。1944 年 1 月波兰全国人民代表会议正式建立波兰人民军队。7 月 21 日与 在苏联的波兰正规部队合併组成波兰人民军。7 月 22 日又组成波兰民族解放 委员会,推动了解放斗争。1944 年 8 月国家军发动*华沙起义。1945 年 1 月 17 日苏、波军队解放华沙,5 月解放波兰全境。波兰抵抗运动坚持近 6 年, 最终取得胜利。 第320页 波兰总督辖区  纳粹德国在占领的波兰部分领土上建立的行政区。1939 年 10 月 8 日和 12 日希特勒发布命令将德国所占领的波兰领土分为两大部 分,一部分直接划入第三帝国版图,另一部分为“波兰被占领区的总督辖区”。 该辖区由波兰的卢布林省以及华沙、基埃尔策和克拉科夫各省的部分地区所 组成,包括克拉科夫、卢布林和华沙等城市。1941 年德军进攻苏联后,加里 西亚东部也併入。总面积约 15 万平方公里,首府设在克拉科夫,由*弗兰克 任总督。德国全面控制辖区的政治、经济,残酷屠杀当地居民,实行法西斯 统治。1945 年随波兰解放而废除。 波兰流亡政府  大战期间波兰在国外建立的政府。9 年 9 月德国占领波 兰后,30 日由拉斯基也维兹任总统,西科尔斯基任总理的流亡政府在巴黎成 立。后迁往法国西部昂热(atlgers)。1940 年 6 月法国败降后迁庄英国伦 敦。该政府建立后,先后组建波兰武装斗争同盟、波兰国家军等武装力量, 在波兰境内外杭击德国侵略者。苏德战争爆发前奉行反德也反苏的政策。1941 年 6 月德国侵苏后,于 7 月 30 日与苏联签订协议,恢復外交关系。1943 年 因*卡腾事件与苏联断交。1944 年初波兰全国人民代表会议成立,取代其控 制波兰政局。1945 年 6 月 28 日波兰民族团结临时政府成立后解体。 波列西耶战役  苏德战争后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1944 年 8 月 15 日 至 4 月 5 日,由*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实施。为配合*第聂伯河右岸乌克兰进 攻战役,苏军在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北侧新组建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向科韦 利一布列斯特方向进攻,于 3 月 18 日前出至科韦利(kobeль)并封锁了该 交通枢纽。德军速调兵对抗,于 4 月 4 日突破封锁。苏军因兵力不足而退至 城东,随即停止进攻。 波克罗夫斯基(1898—1979)苏联将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应徵入沙 俄军队。1919 年加入红军,参加国内战争。1926 和 d32 年先后毕业于伏尤芝 军事学院和该院战役系。歷任步兵第五军参谋长、莫斯科军区副参谋长。1940 年加入联共(布)党。苏德战争开始时为少将。先后任第六十、第三十三集 团军参谋长、西南方向总指挥部和西南方面军参谋长、西方方向总指挥部和 西方方面军副参谋长。1913 年 2 月起任西方方面军参谋长。194 么年 4 月起 任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参谋长,晋升上将。参与准备和实施莫斯科会战和奥 廖尔、斯摩棱斯克、白俄罗斯、东普鲁士等战役。战后曾任军区参谋长、军 事科学总局局长等职。1961 年退役。 波苏互助协定  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同波兰流亡政府签订的对德战争 中彼此互助的协定。1941 年 7 月 30 日由苏驻英大使*迈斯基与波兰流亡政府 总理*西科尔斯基在伦敦签订。主要内容为:苏联承认 1939 年有关波兰领土 变更的*《德苏边界友好条约》已失效,波兰则呆证不同任何第三国签订反苏 协定;双方在反对纳粹德国的战争中彼此提供一切援助与支持;苏联同意在 苏境内组建受苏联最高统帅部指挥的波兰军队,并特赦被监禁的波兰居民。 此协定奠定了苏、波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初期合作的政治基础。随后两国于 8 月 14 日在莫斯科签订了《波苏军事协定》。1943 年 4 月 25 日苏联指责波兰 流亡政府违反此协定而断绝了对波关系。 波利卡尔波夫(1892—1944)苏联飞机设计师。1916 年毕业于彼得格 勒工业学院。1918 年起在空军部门从事飞机研制工作。参与多种型号的歼击 机、教练机和侦察机的研制。三十年代领导研制n—15、n—16 和n—153 (“鸥”式)型歼击机,成为当时苏军的主要机种之一。1940 年获技术科学 博士。1943 年起任莫斯科航空学院飞机结构教研室主任。 波罗的海之战  苏德战争初期德军在苏联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发动的战 略性进攻战役,由*北方集团军群实施。战役目的是消灭该地区苏军集团,攻 占波罗的海各港口,进而夺取列宁格勒。为此投入第十六、第十八集团军和 第四坦克集群,共 29 个师,得到第一航空队 1070 架飞机和 100 余艘海军舰 艇的支援。当面苏军为*西北方面军所辖 3 个集团军,共 25 个师又 1 个旅, 以及驻泊当地各港口的波罗的海舰队。1941 年 6 月 22 日,德军从东普鲁土 地区出击,当日即突入苏联领土 35—50 公里。苏军在防御战役中反突击失利 后被迫退向西德维纳河,但德军迅速度过该河,先后攻占道加夫皮尔斯、里 加、奥斯特罗夫(octpob)、普斯科夫等地,至 7 月中旬已侵入苏联境内 400 —450 公里,前出至列宁格勒州。后在卢加(дyra)方向遭苏军补充兵力阻 滞,攻势遂减弱。德军除占领波罗的海沿岸大片地区外,未能达到歼灭苏军 和夺取列宁格勒的主要战略目标。 波罗的海国家  指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个波罗的海东岸国 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后,三国摆脱德国的统治,于 1919 年相继宣布 独立。1920 年苏俄政府承认三国为主权国家。1926 和 1932 年三国分别与苏 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1939 年 8 月 23 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后,苏 联于 9 月 28 日、10 月 5 日、10 月 10 日先后与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 签订互助条约,取得在三国境内驻军、建筑军港和空军基地的权利。1940 年 6 月,苏联以三国政府破坏互助条约为由于 15 日、16 日、17 日出兵占领立 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6 月 17 日至 21 日三国先后改组内阁,成立新 政府。7 月 14 日和 15 日三国举行议会选举,各自宣布成立苏维埃政府并要 求加入苏联。苏联最高苏维埃分别于 8 月 3 日、5 日和 6 日通过接纳三国加 入苏联的决定。至此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先后成为苏联的加盟共和 国。1941 年 6 月德国对苏联发劝突然进攻,三加盟共和国迅即沦陷。7 月 17 日希特勒宣布成立由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以及白俄罗斯部分地区组 成的奥斯特兰(ostiand)德国专员辖区,由纳粹德国代表、地方行政长官洛 泽(hinrichlohse,1896—1964)执掌行政大权,剥夺了三加盟共和国的全 部权利。此后德国在当地镇压抵抗运动,搜刮财富,并企图移民,引起强烈 反抗。1944 年 9 月苏军向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发起进攻,至 11 月先后解放爱 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三国再度加盟苏联。 第321页 波罗的海舰队  苏联海军战略战役联合编队。原为十八世纪初北方战争 中创建的沙俄波罗的海舰队。十月革命后成为苏联主要的海上力量。三十年 代曾提供组建太平洋舰队和北方舰队的主要基础。1930—1940 年参加苏芬战 争。1941 年编有战列舰 2 艘、巡洋舰 2 艘、驱逐领舰 2 艘、驱逐舰 19 艘、 潜艇 69 艘和飞机 656 架。基本兵力驻在塔林和里加。苏德战争爆发时,曾成 功地抗击过敌军的突然袭击。其远程轰炸机对柏林实施过最初几次的空袭。 后由于德军深入内地,舰队分割在若干隔绝的方向上,被迫以支援陆军保卫 沿岸地域为主要任务。参加列宁格勒保卫战以及维堡、斯维里河-彼得罗扎沃 茨克等战役。在波罗的海上破坏敌交通线,支援东普鲁士战役。战争期间共 击沉敌舰雁和辅助船 581 艘、输运船 624 艘,总排水量约 160 万吨。1939— 1946 年司令为*特里布茨。 波洛茨京战役  苏德战争后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白俄罗斯战役的 组成部分。1944 年 6 月 29 日至 7 月 4 日,由*波罗的海沿岸第一方面军实施。 *维帖布斯克-奥尔沙战役后,苏军继续向德军左翼进攻,7 月 1 日前出至波 洛茨克(Цoдoцk)市郊,经两天巷战,4 日凌晨解放该市。此战役结 果使苏军获得了沿西德维纳河继续进攻的可能,并从北面保障了苏军主力在 白俄罗斯的进攻。 波普拉夫斯基(1902—1973)苏联将领。1923 年参军。1928 年加入联 共(布)党。1938 年毕业于伏尤芝军事学院,留校任教。苏德战争开始时为 少校。先后汪步兵团、师和军长。1944 年被波兰政府先后委任为波兰第二集 团军和第一集团军司令,获上将衔。参加过莫斯科、勒热夫-维亚济马、维帖 布斯克-奥尔沙、波罗的海沿岸、维斯瓦河-奥得河、东波美拉尼亚和柏林等 战役。战后曾在波兰任军区司令、陆军司令、国防部副部长。1955 年获大将 衔。翌年返苏。着有《战友》。 波士顿式轰炸机(boston)即“a-20 型轰作机”。 波兰人民近卫军(gwardialudowa)波兰工人党建立并领导的反纳粹武 装组织。1942 年 1 月成立总司令部和参谋部,随后建立各地方组织。最高军 事机关为由波兰工人党中央委员会直接领导的总司令部。总司令部没有总参 谋部,总参谋长先后由斯彼哈尔斯基(marianspyehalski,1906—1980)等 人担任。1942 年先后建立华沙、卢布林、基埃尔策-腊多姆、克拉科夫、罗 兹等 5 个战区,下又设若干分区、县分区等。游击队由最初的 2 支发展到 1943 年的 60 支,每支人数为十几名至几十名,有些达数百名。该部在华沙附近举 办初级军事指挥干部训练班,培训军事指挥人员。自建立后至 1944 年,各战 区游击队积极开展“铁轨战”,破坏敌人的交通线;袭击军事和工业设施, 攻打警察和敌军哨所;摧毁敌军营等,沉重打击了德国侵略者,消耗和牵制 住德军的大量兵力,有力地支援苏军的反攻。1944 年 1 月,作为骨干力量加 入波兰人民军队。 波兰爱国者联盟(zwiazekpatriot6wpolskleh)大战期间波兰爱国者在 苏联境内组织的反法西斯组织。1943 年 1 月由瓦西列夫斯卡娅(bahдaл bbobhabдe-bckar,1905—1964)等人组建于莫斯科。创办《自由波兰》 周刊,号召波兰人民奋起反抗纳粹德国的侵略。1943 年 5 月建立*柯斯丘什 科第一师。并在各地组织对波兰难民和儿童的教育及供应工作。苏联与*波兰 流亡政府断交后,支持苏联的政策。1944 年 7 月与波兰全国人民代表会议在 莫斯科达成成立临时政府机构的协议,其部分成员参加*波兰民族解放委员 会。1946 年 8 月解散。 波兰第一集团军  波兰在苏联建立的由波兰工人党领导的军队。1943 年 8 月 10 日经苏联国防委员会同意由*柯斯丘什科第一师扩建成波兰第一 军,后战斗人员达 2.5 万人。1944 年 4 月改名为波兰第一集团军,*贝林格 任司令,下辖各个步兵师,1 个骑兵旅,5 个炮兵旅和坦克及高射炮等战斗单 位,并被编入苏联第一自俄罗斯方面军。参加解放波兰的一系列重大战役。 1914年7月和波兰国内的抵抗运动武装组织及其他在苏联建立的波兰人民军 队合併为波兰人民军。 波美拉尼亚壁垒  苏德战争后期德军在波美拉尼亚(pomerania)地区 及其附近一线构筑的防御区。以同名筑垒地域(1932—1937 年修建,1944— 1945 年改建)和施奈德米尔城市要塞力基础,建有大量纵深梯次配置的永备 发射点。*维斯瓦河一奥得河战役中被苏军突破。 波尔-卡莫罗夫斯基(tadeuszborkomorowski,1895—1966)波兰将领。 早年从军,长期在军界服役,1933 年升上校。1939 年 9 月波兰被德国占领后 投身抵抗运动,化名波尔(意为“森林”)。1941 年参加组建波兰“国家军”, 并任副司令。1943 年 6 月国家军司令罗韦茨基(stefanrowecki,1895—1944) 被俘后出任国家军司令。1944 年初获少将衔,8 月 1 日发动并指挥华沙起义。 9 月 30 日被波兰流亡政府任命为波兰武装部队总司令。10 月 2 日华沙起义失 败后被俘入狱。1945 年 5 月被盟军从德国战俘营中救出。6 月担任流亡政府 军队司令。大战结束后长期流亡英国。着有《秘密军队》。 波兰武装斗争同盟(zwiazekwalkizbrojne)波兰流亡政府所建立的武 装组织。1939 年 11 月 13 日成立。由前政府官员、旧军官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及部分知识分子组成。目标为:在西方盟国的帮助下,争取国家独立,重建 资产阶级的波兰。1940 年 6 月 30 日由罗韦茨基(stefanrowecki,1895— 1944)将军出任领导人。1941 年底在波兰各地区建立军分区,组织怠工和破 坏活动,训练干部,开展武装斗争。1942 年 2 月 14 日,联合波兰其他军事 组织组成*波兰国家军。 第322页 波兰解放斗争同盟(zwiazekwalkiwyzwole ia)波兰左派组织建立的 反纳粹组织。1941 年 8 月由苏联之友协会、社会党左派、锤子与镰刀、斯巴 达克斯等组织的成员联合组成。领导人为斯彼哈尔斯基(marianspy插- 1ski,1906—1980)。创办刊物《我们必胜》,号召波兰人民反抗纳粹统治。 1941 年 11 月炸毁华沙一家德国汽车制造厂。同年在比亚韦斯托克省建立游 击队。1942 年 1 月参加创建波兰工人党。 波苏友好互助宣言  全称《波兰总理和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友好互助联 合宣言》。在*《波苏互助协定》基础上,波兰流亡政府总理西科尔斯基同斯 大林于 1941 年 12 月 4 日在莫斯科签署发表。主要内容为:两国确认纳粹德 国是人类最兇恶的敌人,并将协同英国及其他盟国在美国支持下将反对德国 侵略者的战争进行到完全胜利;两国将履行《波苏互助协定》,在战争期间 相互给予全面的军事援助,并将在和平时期实现睦邻合作。此宣言进一步巩 固了《波苏互助协定》所开始的两国合作关系。 波罗的海沿岸战役  苏德战争后期苏军发动的战略性进攻战役。1944 年 9 月 14 日至 11 月 24 日,由列宁格勒方面军、波罗的海沿岸第三、第二、 第一方面军、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一部及波罗的海舰队共同实施。目的是解 放波罗的海沿岸各加盟共和国。苏军共投入兵力 90 万人,火炮和迫击炮 1.75 万门,坦克和自行火炮 3080 辆,作战飞机 2640 架;当面德军为*北方集团军 群,计 70 余万人,7000 门火炮和迫击炮,1200 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近 400 架作战飞机,其主力部署在里加地域。战役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9 月 14 —27 日),苏军首先展开*里加战役,但在“锡古尔达”(chryддa)防 御区遭到德军顽强抵抗,进攻受阻;同时,苏军实施*塔林战役,解放了爱沙 尼亚大部领土。第二阶段(9 月 28 日至 11 月 24 日),苏军实施*默麦尔战 役,切断德军向东普鲁士的退路;然后继续实施里加战役,将德军集团封锁 在库尔兰半岛,最后实施*蒙海峡群岛登陆战役。至此,苏军解放了波罗的海 沿岸大部地区,苏德战线宽度由 1000 公里缩短到 25o 公里,但与这一战役的 规模和耗时相比,战果不够显着,未能围歼大量德军,默麦尔和库尔兰半岛 直到战役结束后才获解放。经苏军总参谋部 1937 年审定,列为苏联卫国战争 中的 51 个战略性战役之一。 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  大战期间建立的波兰人民政府。1944 年 7 月 6 日*波兰全国人民代表会议代表团与*波兰爱国者联盟主席团在莫斯科达成成 立临时政府执行机构的协议。7 月 21 日波兰全国人民代表会议在华沙秘密开 会,决定成立临时行使政府职权的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翌日,在刚获解放 的小城赫乌姆正式成立。由波兰工人党、波兰社会党左派、农民党中的激进 分子和进步知识界的代表组成。左翼社会党人奥苏布卡-莫拉夫斯基 (edrrardosobka-morawski,1909—)任主席,华西列夫斯卡娅(1905—1964) 等人任副主席。发表《告波兰人民书》,宣布全国人民代表会议是波兰政权 的唯一基础,不承认伦敦流亡政府,同时提出争取民族彻底解放,保证国内 政治生活民主化等项任务。7 月 21 日合併波兰国内的人民军队和在苏联建立 的波兰军队,组成统一的*波兰人民军。7 月 26 日与苏联签订苏联红军与波 兰国家政权之间关系的协议,保证苏军在波兰土地上的军事行动。27 日与苏 联政府在莫斯科签署协议,确认波苏以寇松线为界,西部以奥得河和尼斯- 乌日茨卡河为界。8 月 1 日得到苏联政府承认,互换外交代表。同日迁往卢 布林,此后亦称卢布林委员会。1944 年 12 月 31 日全国人民代表会议通过法 令决定成立波兰共和国临时政府,委员会圆满结束歷史使命。 波罗的海沿岸方面军  苏联战略战役军团。1943 年 10 月在*布良斯克 方面军指挥机关基础上组建。编有 5 个集团军和 1 个空军集团军。司令为波 波夫。随后于同月改称*波罗的海沿岸第二方面军。 波兰全国人民代表会议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波兰人民的最高权力机 构。1943 年 12 月 31 日在华沙秘密建立。由波兰工人党、波兰人民近卫军、 波兰社会党左派、农民党、民主党、左派知识分子及以青年斗争联盟为核心 的青年代表组成。工人党代表*贝鲁特被选为主席。让会党代表奥苏布卡-莫 拉夫斯基(edwardosobka-horawski,1909—)为副主席。1944 年 1 月 1 日 发表宣言,强调其任务为以波兰民族和国家利益为最高原则,领导人民进行 反法西斯斗争;并否认波兰流亡政府有权代表波兰人民。同年 1 月统一国内 武装力量,成立*波兰人民军队。3 月派代表团访问苏联。5 月作为波兰人民 的合法代表得到苏联的承认。6 月 23 日得到*波兰爱国者联盟的承认,成为 波兰人民和在苏波兰武装力量唯一的最高代表。1944 年上半年在波兰全国逐 步建立省、县、市、村各级人民代表会议,对内统一波兰进步力量,组成广 泛的反法西斯民族阵线。对外力图同所有反法西斯盟国保持友好关系,要求 恢復波兰西部和北部领土,通过渡苏协商的途径解决东部边界问题,巩固波 苏友谊和合作。1944 年 7 月 21 日召开秘密会议,决定成立*波兰民族解放委 员会,为波兰人民政权的建立奠定基础。 第323页 波利卡尔波夫式歼击机  即“h—16 型歼击机”。 波罗的海沿岸特别军区  苏联西北部军事区域和军队组织。1940 年 7 月组建(8 月起改称特别军区)。其辖区包括拉脱维亚、立陶宛、爱沙尼亚 和加里宁州西部地区。最初编有 2 个集团军和 3 个民族地方步兵军。1940— 1 年军区进行动员和组建新兵团的工作。截至苏德战争爆发时,共辖 6 个步兵军、l 个空降军、2 个机械化军和 6 个筑垒地域(共计 20 个师另 1 个 旅)。担负防守面对东普鲁士的 300 公里陆界。在德军突然袭击下其防线被 迅速突破。战争爆发后改编为*西北方面军。1940 年司令为洛克季奥诺夫 (1893—1941),1940—1941 年为*库兹涅佐夫。 波希米亚-摩拉维亚保护国  纳粹德国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后建立的统 治区。1939 年 3 月 15 日德军侵占捷克斯洛伐克的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地区; 次日,希特勒宣布成立“保护国”,任命*牛赖特为保护长官,由*哈查任总 统实行长期武装占领,解散捷克斯洛伐克军队,取消一切民主权利,推行德 意志化,驱使捷克人民从事奴隶劳动,大肆掠夺财富。1941 年德国秘密警察 头目*海德里希接替午赖特,加强白色恐怖,镇压抵抗运动。1945 年 5 月在 捷克斯洛伐克人民起义和苏军联合打击下瓦解。 波罗的海沿岸第一方面军  苏联战略战役军团。1943 年 10 月由*加里 宁方面军改变番号组建。初辖 3 个集团军和 1 个空军集团军。后陆续编入 5 个集团军和 1 个坦克集团军。1943 年参加维帖布斯克-波洛次克方向的进攻 和实施戈罗多克战役。翌年参加白俄罗斯战役和波罗的海沿岸战役。1945 年 参加东普鲁士战役。同年 2 月 24 日撤销。歷任司令为叶彦缅科(1943.10— 11)和巴格拉米扬(1943.11—1945.2)。 波罗的海沿岸第二方面军  苏联战略战役军团。1943 年 10 月由*波罗 的海沿岸方面军改变番号组建。初辖 6 个集团军和 1 个空军集团军。后陆续 编入 5 个集团军和 1 个空军集团军。参加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战役和波罗的 海沿岸战役。1945 年 4 月 1 日撤销。歷任司令为波波夫(1943.10—1944.4)、 叶廖缅科(1944.4—1945.2)和戈沃罗夫(1945.2—3)。 波罗的海沿岸第三方面军  苏联战略战役军团。1944 年 4 月由*列宁格 勒方面军左翼部队组建。初辖 3 个集团军和 1 个空军集团军。后再编入 2 个 集团军。先后实施普斯科夫-奥斯特罗夫战役和塔尔图战役,并参加了里加战 役。同年 10 月撤销。司令为马斯连尼科夫。 泽克特(hansvonseeckt,1866—1936)一译“西克特”。德国将领。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先后供职于奥匈帝国和土耳其参谋部。战后参加签署 《凡尔赛和约》。1920 年起任陆军管理局(即陆军总参谋部)局长,拥护君 主制,对魏玛共和国持保留态度。1926 年去职,同时获上将街。后当选为国 会议员,支持纳粹党执政。1934 年 5 月一 1935 年 3 月任蒋介石的军事顾问, 曾参与指挥围剿中国工农红军。着有《一个军人的思想》和《我的生平》等。 泽根堡司令部  又名“鹰巢”。战时希特勒的野战司令部之一。1939 年夏由*施佩尔设计并主持建造,位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附近泽根堡 (zlegenberg)以北。1944 年 11 月—1945 年 1 月 15 日希特勒为指挥*阿登 战役时首次使用。 泽姆兰半岛战役  苏德战争后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东普鲁士战役 的组成部分。1945 年 4 月 13—25 日,由*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与波罗的海舰 队协同实施。*哥尼斯堡战役后,苏军即向东普鲁士境内最后一个被围德军集 团——泽姆兰(sand)半岛驻军(约 6.5 万人)发起突击。4 月 25 日, 德军基本兵力被歼,残敌顽抗至 5 月 8 日。至此,东普鲁土全境被苏军攻占。 译夫科夫-贝斯特兰-鸦科勃抵抗组织  德国本土最大的反纳粹和反 战 地 下 组 织 。 大 战 初 期 由 德 国 共 产 党 鲁 尔 区 领 导 人 泽 夫 科 夫 (antol1saefkow)和党员贝斯特兰(bernbilrdbestlein)、雅科勃 (frazjakob)联合各抵抗小组而成。宗旨为在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统一战线 的基础上建立全国性的反法西斯人民阵线。广泛吸收共产党员、社会民主党 员和其他反法西斯人士参加,在柏林大工厂建立基层小组,并同马格德堡、 莱比锡、德勒斯登、汉堡、汉诺瓦、杜塞道夫等地的抵抗小组建立联繫。 在德国空军后勤部、军事工业部门、陆军总司令部、监狱和集中营,以及战 俘和外籍劳工中进行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纳粹政权。曾参与谋划*七·二 ○事件。先后有 100 多名成员在斗争中牺牲。1944 年 9 月 18 日泽夫科夫、 贝斯特兰和雅科勃被纳粹政权杀害后,活动锐减。 治安肃整运动  日本侵略军为确保华北占领区而推行的“军政民一体” 的“总力战”。1938 年底,中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军停止了正面战 场的大规模进攻,将主力移驻华北,推行该运动。军事上,企图通过讨伐作 战摧毁抗日根据地,实现包括各要地在内的“面”的占领;政治上,扶植伪 政权,建立伪军、警察、自卫团,推行保甲连坐怯,企图巩固其占领区统治: 经济上,严禁各种物资进入根据地,企图困死抗日军民。自 1939 年 1 月至 1940 年 3 月,日军连续发动三次“治安肃整”作战,均为抗日根据地军民彻 底击退。 第324页 治安强化运动  日本侵略军为变华北为“大东亚兵站基地”而进行的军 事、政治、经济、思想一元化的“总力战”。1941 年 2 月,由*治安肃整运 动扩展而成。将华北划为三种地区,在“治安区”(即沦陷区),以“清乡” 为主,强化保甲制度,颁发良民证,推行连坐法,建立伪军组织,并实施欺 骗怀柔,宣扬“王道乐上”,巩固其占领统治;在“准治安区”(即游击区), 以“蚕食”为主,怀柔与恐怖并重,一方面进行欺骗宣传;一方面强行平毁 村庄,制造“无人区”,将居民集中赶进四周筑有高墙深沟的“人圈”,以 “阴止共军入侵”,并不时派出快速部队,进行“剔抉”搜检;在“非治安 区”(即解放区)以“扫荡”为主,实行*三光政策,企图扼杀抗日军民的生 存。至 1942 年秋,此运动在华北连续推行五次,均为抗日军民所粉碎。 郑孝胥(1860—1938)汉奸。字苏戡。清末举人。曾任清廷驻日公使馆 书记官、大坂和神户总领事、湖南布政使。辛亥革命后以请朝遗老自居。九·一 八亭变后,与日本联络,策划復辟博仪帝位。1932 年任“满洲国”国务总理 兼文教部总长。同年 9 月与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武藤信义签订《日满议定书》, 出卖东北主权。1934 年 3 月溥仪称帝后任“满洲帝国”国务大臣。次年 5 月 下台。后在长春暴死。 郑作民(1902—1940)中国将领。寅埔军校毕业。曾参加北伐战争。1936 年授少将衔。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政府军第二军第九师师长。1937 年率 部参加淞沪会战。1938 年参加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1939 年 11 月升任第二 军副军长。1940 年 2 月在广西*崑崙关战役中牺牲。后被国民政府追赠为中 将。 郑位三(1902—1975)中国将领。原名植槐。1925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红二十五军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共鄂东特委书记、鄂豫 皖区党委书记,领导军民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9 年 12 月调任中共淮南区 委书记。次年 2 月兼任新四军第四支队政委。*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二师 政委。1943 年 9 月后,曾任新四军第五师政委、中共豫鄂边区委书记,致力 于巩固和发展豫鄂边抗日根据地。抗战胜利后,任中原军区政委。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全国政协常委。 郑洞国(1903—1991)中国将领。字栓廷。黄埔军校毕业。曾任国民政 府军第四旅旅长。九·一八事变后,于 1938 年参加长城抗战。抗日战争爆发 后,任第五十二军第二师师长。1938 年参加台儿庄战役。1939 年率部在桂南 地区抗击日军。1940 年 4 月任新编第十一军军长兼荣誉第一师师长,率部参 加枣宜战役。1941 年 9 月调任第八军军长。1943 年 1 月改任新编第一军军长, 赴缅甸北部参加打通中印公路作战。1944 年 5 月任中国驻印军副总指挥。翌 年投中将衔,任中国陆军总司令部直属第三方面军副司令长官。抗战胜利后, 任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1948 年 10 月 19 日,率部在长春 向人民解放军投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 副主席。 洗星海(1905—1945)中国作曲家。岭南大学毕业。1931 年入巴黎音乐 学院深造。1935 年回国,在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我们要抵抗》、 《救国军歌》、《青年进行曲》等救亡歌曲,抨击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 的反动政策,激励人民群众的抗日热情。抗日战争爆发后,谱写《保卫芦沟 桥》等抗战歌曲。淞沪会战时,加入上海话剧界救亡协会战时移动演剧二队, 到各地进行抗日宣传,同年 10 月到武汉参加郭沫着主持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 会政治部第三厅工作,任音乐科主任,主持武汉抗战音乐歌咏活动。1938 年 11 月赴延安,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1939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 年 11 月到莫斯科,为电影《共产党和八路军》作曲配音,后因苏德战争爆发, 未能回国。先后创作了《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黄河大合唱》 等 400 多首救亡歌曲。1915 年 10 月 30 日在莫斯科病逝。 学生(students)1943 年 9 月德军占领罗马,使墨索里尼重新上台的行 动计划代号。是年 7 月 27 日希特勒下令制订计划,营救墨索里尼,使他重新 上台继续在义大利执政。9 月 8 日后部分实施。参见“轴心”、“橡树”。 宝剑(sword)音译“斯沃德”。美英盟军诺曼第登陆滩头代号之一。 属英军登陆区。位于韦斯特朗(ouistre-ham)以西,为一段低矮的沙质陡壁 下长约 2 英里的海滩。在此滩头的登陆作战中,英国第三步兵师损失 630 人。 宝山保卫战  *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保卫宝山县城的战斗。1937 年 8 月 23 日,日军在宝山县城西北的川沙港等地登陆。9 月 4 日日军向宝山县城发 起攻击,被中国守军第九十八师挑子青营击退。次日,日军增兵后在日舰 30 余艘、日机 20 余架支援下发起总攻击,姚子青率部誓死抵抗,血战至 7 日, 全营 500 余人牺牲。 宜昌战役  也称“鄂西战役”。抗日战争中期中国军队抗击日军进犯鄂 西的防御战役。1942 年 4 月,日第十一军为确保武汉安全、夺取洞庭湖产粮 区和停泊宜昌的中国船只,调集 6 个师团和 1 个旅团约 10 万人、200 架飞机, 发动此役。中国*第六战区孙连仲部 14 个军在中国空军和美国第十四航空队 支持下进行抗击。5 月 5 日日军开始进攻,先后占领安乡、南县、公安、宜 都等地,至 5 月 27 日进抵长阳和宜昌西岸,将停泊宜昌的船只约 2 万余吨捞 至沙市。5 月 30 日中国军队在空军支援下发起反攻,翌日起日军开始全面后 撤。6 月 8 日,中国军队光復宜部、枝江等地,双方恢復原有态势。此役日 军伤亡万余人。 第325页 空军制胜论  亦称“空中战争论”。强调独立的空军在战争中具有决定 性作用的军事理论。由*杜黑在 1921 年出版的《制空权》一书中首倡。认为 空军是一支无法防御的进攻力量,在未来战争中将起决定性作用,而陆、海 军将退居次要地位。主张建立独立的空军。强调未来战争将在宣战以前就从 空中开始,空军的主要作用是夺取制空权,夺得制空权后即可对敌国的行政、 经济中心及其他大城市进行集中轰炸,摧毁敌国物质和精神的抵抗力,从而 赢得战争胜利。其观点对德、英、美等国的军事理论、空军的建设和作战实 践均有巨大影响。 空中霸王武轰炸机  即“b—29 型轰炸机”。 [ ] 建川美次(1880—1945)日本将领。外交官。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和陆 军大学。歷任驻国际联盟陆军代表随员,联队长,参谋本部课长,驻华武官, 参谋本部第二、第一部部长,第十、第四师团师团长。1929 年 5 月组织*一 夕会,为顾问。1931 年参与策划三月事件。同年 9 月到中国东北,默认关东 军的阴谋,导致九·一八事变爆发。二·二六事件后,以中将衔被编入预备 役。先后担任右翼团体时局协议会、东亚建设国民联盟、大亚细亚协会干部。 1940 年出任驻苏大使,同苏联政府就*《苏日中立条约》举行预备性会谈。 苏德战争爆发后极力夸大德军实力,力主北进。归国后,于 1943 年任大政翼 贊会总务。后病死。 建立职业军(versi’armnedemétier)书名。戴高乐陈述其战略思想的 着作。1934 年出版。针对法军统帅部墨守陈规,坚持以阵地战为主的方针, 首次在法国提出以机械化部队为主力的军事思想。主张建立人数不多,装备 精良的职业军,唿吁法国“必须有一支常备的、团结的和能够熟练地使用武 器的队伍”。认为只要拥有为数 10 万人的 7 个装甲师,即能在未来战争中取 胜,而服役期则应延长至 6 年。该书在德国引起重大反响,在本国则来得到 应有的重视。 居特纳(fraasgiirtner,1881—1941)德国司法部长(1932—1940)。 早年在慕尼黑大学学习法律。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22—1932 年任巴伐 利亚邦司法部长,并加入德意志民族人民党。在啤酒店暴动案审判中包庇希 特勒,使其提前获释,并说服邦政府解除对纳粹党的禁令。1932 年 6 月任巴 本内阁司法部长,希特勒执政后留任。任内着力统一全国司法规程,负责为 纳粹暴行提供法律依据。大战初期主持设立战地军法审判制度,负责审判东 方占领区的犹大人和波兰人,进行残酷屠杀。 屈希勒尔(georgvonküchler,1881—1968)德国将领。参加过第一次 世界大战,战后曾到波罗的海国家服役。1933 年希特勒上台后,任第七军区 (慕尼黑)参谋长。1939 年指挥第三集团军(上将衔),入侵波兰。1940 年调任第十八集团军司令,入侵荷兰、比利时和法国。同年 6 月进占巴黎。 1941 年 6 月,率所部进攻苏联。翌年 1 月升任北方集团军群司令,获元帅衔。 负责围攻列宁格勒,屡次受挫。1944 年 1 月,在苏军*第一次打击下败退, 被希特勒解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犯,被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判处 20 年徒刑。1953 年获赦,定居联邦德国。 屈斯特林登陆场  位于奥得河西岸的屈斯特林(küs-trin)地域。*维 斯瓦河-奥得河战役中被苏军夺取。1945 年 1 月 31 日—2 月 3 日,*白俄罗斯 第一方面军所部,在行进间攻占了属斯特林西北和南面的奥得河西岸两个小 登陆场。德军为消灭这两个登陆场,多次组织勐烈反突击。3 月,苏军实施 几次局部战役,将两个小登陆场连成正面宽 44 公里、纵深 7—10 公里的大登 陆场。后进攻柏林的苏军主要突击群在此集结并发起坎势,对 *柏林战役的实 施起了重要作用。 陕北公学  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干部学校。1937 年 8 月,中共中央为适应 大批知识青年奔向延安求学的新形势决定创办。招收来自全国各地的进步青 年和从越南、朝鲜、南洋等地归国的爱国华侨青年,进行短期的革命教育后, 派赴前线参加抗日战争。同年 9 月在延安正式成立,由成仿吾任党组书记兼 校长。次年 7 月 7 日在揭邑县创办分校,由李维汉任校长。学制分普通班(3 至 4 个月)和高级研究班(6 个月)。主要学习社会科学概论、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政策、游击战争、民众运动等。两年间培养了 6000 余干部。1939 年 7 月和其他学校合组为华北联合大学。1939 年 11 月在延安恢復陕北公学,分 为民主政治、民主经济、民族文化、国防教育 4 个系,学制一年。1941 年 9 月併入延安大学。 陕村宁边区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 所在地。原为陕甘宁革命根据地。1937 年 9 月 6 日,根据国共两党协议正式 改称为此名,并将苏雏埃政府改为边区政府,由林伯渠任主席。辖区包括陕 西、甘肃、宁夏交界的各一部分。首府延安,下设延安、绥德、关中、三边 4 个分区,共 26 县。抗日战争期间,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开展 全面建设,并粉碎国民党顽固派的包围封锁和大规模进攻,成为各敌后抗日 根据地民主建设的楷模,人民武装力量的战略总后方和全国抗战的政治指导 中心。 第326页 陕甘宁晋绥联防军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之一。1942 年 5 月 13 日,中共中央军委为统一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和陕甘宁边区的军事指挥,加强 陕甘宁边区的防工力量,决定以八路军*第一二○师、*八路军留守兵团、晋 绥军区部队和陕甘宁边区保安部队及炮兵团联合组成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贺 龙任司令员,关向应任政治委员(关休养期间,由高岗代理),涂向前任副 司令员兼参谋长。后又增加萧劲光任副司令员,张经武接任参谋长,高岗任 副政治委员,谭政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对外仍用八路军留守兵团名 义。 弩炮(catapnlt)1940 年 7 月英国夺取、控制法国舰队的行动代号。* 《贡比涅停战协定》签订后,英国担心部署在海外的法国舰队也落入德、意 之手,遂于 7 月 3—8 日先后对驻泊于朴次茅斯、普利茅斯、达喀尔、奥兰 (oran)、亚歷山大和马提尼克(martinique)等地的法国军舰採取行动。 法国军舰大小 300 多艘(其中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 7 艘、巡洋舰 19 艘),大 部分被英国控制和夺取,随后并参加对轴心国作战;其余有些被解除武装, 遣散乘员,有些则被击沉或受重创。这一行动使英国得以暂时掌握制海权, 但也极大地伤害了法国人民的民族感情。参见“米尔斯克比尔事件”。 姆加战役  苏德战争中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1943 年 7 月 22 日至 8 月 22 日,由*列宁格勒方面军和*沃尔霍夫方面军实施。目的是挫败德军对列 宁格勒的新攻势计划,牵制敌兵力,不让其调在库尔斯克地域。经 1 个月激 战,德军为守住姆加(mpa)突出部付出沉重代价,其主力第十八集团军已无 力威胁列宁格勒,更无法分兵参加*库尔斯克会战。 姆瓦瓦-埃尔宾战役  苏德战争后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东普鲁上 战役的组成部分。1945 年 1 月 14—26 日,由*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实施。苏 军先从南北两翼迂迴姆瓦瓦(mfawa)筑垒地域,于 1 月 19 日攻占该市:然 后在追击中向埃尔宾(elbing)深远突击,推进 230 公里,切断德军主要陆 上交通线,从南面和西南面封锁了敌主力集团,并进抵维斯瓦河下游,为进 攻东波美拉尼亚创造了条件。 孟席斯  1斯图尔待·格雷厄姆·盂席斯(stewartgrahammenzles,1890 —19g8)。英国情报局局长(1939—1945)。早年就读于伊顿公学。毕业后 任皇家近工步兵团和近卫骑兵团军官。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获上尉衔。 1915 年 12 月开始从事情报工作,1919 年起,供职于英国军事情)阴第六处。 1939 年起,出任该处处长,代号“c”。在整个第二次肚界大战期间,主持 对德国进行情报战和反情报战。战后退休,“冷战”开始后受邱吉尔邀请曾 一度復出,从事谍报工作。2罗伯特·戈登·孟席斯(robertgordonmenzies, 1894—1978)。澳大利亚联邦总理(1939—1941,1949—1966)。早年为律 师。1934 年当选为议员。先后任交通、工业和司法部部长等职。1939 年 4 月以统一党领袖身份出任总理。大战爆发后对德宣战。组成军事委员会,发 展航空工业,动员全国人民参战。曾多次出席在伦敦召开的军事会议,併到 各地视察作战的澳大利亚军队。其亲英政策遭反对派批评,1941 年 8 月辞职。 后任国防协调部部长。曾在战争谘询委员会工作。1944 年组织自由党,战后 于 1949 年復任总理。1963 年获爵士衔。 孟戴斯-弗朗斯(pierremendes-france,1907—1982)法国抵抗运动活 动家。律师出身。长期为激进社会党者员。1938 年在人民阵线政府中任财政 国务副秘书。大战爆发后入伍,为空军中尉,被派往利凡特地区服役。法国 败降时,前往北非,试图在当地开展抵抗运动。8 月在卡萨布兰卡被维希政 权逮捕,被判处 6 年徒刑。1941 年 6 月脱逃至伦敦,参加自由法国。自愿在 英国空军服役,多次飞赴法国上空执行任务。1943 年 11 月前往阿尔及尔, 出任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财政专员,其间与英国签订货币协定,并参加布 雷顿森林会议。1944 年 9 月,任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国民经济部长,致力 于战后法国的经济振兴工作。1945 年 5 月,因与戴高乐意见相左辞职。战后 復为议员。1954 年任总理期间,签署《日内瓦协议》,结束了法国对印度支 那的战争。着有《经济科学和行动》、《统治即选择》等。 孟什尔-基什凯姆惨案  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在比利时的暴行。1944 年 8 月比利时孟什尔-基什凯姆(meensel-kiezegem)村的村民主动掩护加拿大飞 行员布兰金希普(edwardnkinsop)。8 月 1 日和 11 日德国占领军党卫队 两次袭击该村,逮捕布兰金希普及所有参与掩护的村民。德国党卫队屠杀村 民 68 人,加拿大飞行员也同时遇害。 孤立主义(istionism)美国奉行的一种传统的对外政策原则,意捐 尽可能避免干涉国际政治争端以符合本国利益。源于首届总统华盛顿 1796 年 8 月 19 日的《告别演说》,声言欧洲的一些根本利益与美国无关,美国要 避免捲入欧洲的争端并避免与外界结成永久性联盟。它不排斥发展对外贸 易、对外扩张和保卫美国在西半球的利益。由华盛顿宣布并得到后任总统亚 当斯、杰斐逊屡屡重申的这项政策,初被称为“大陆主义”。二十世纪初, 美国捲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威尔逊总统倡导成立国际联盟。一些美国人以华 盛顿的教诲为理论根据,反对政府捲入欧洲政治争端,他们被叽嘲为孤立主 义者,成为该词的由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随着国际局势紧张,该思潮一 度泛滥。持这一观点的人反对美国捲入欧亚大陆民主国家与法西斯国家间的 对抗,在政府内部和国会中均有代言人,并建立了一些民间组织,形成一般 强大的社会政治势力,曾一度影响和制约着美国外交政策的制订与执行。由 于法西斯国家的扩张,美国的利益受到更大威胁,通过国际*干涉主义者的努 力,在罗斯福的领导下,美国逐步摆脱其束缚,实行援助盟国对抗法西斯的 外交政策。1941 年 12 月美国参战后,其势力和影响大减。 第327页 终点(terminal)即*波茨坦会议的代号。 绍克尔(fritzsaucke1,1894—1946)德国战时劳工全权总办(1942— 1945)。早年当过海员和建筑工人。1923 年加入纳粹党。1927 年任该党图林 根大区领袖。1932 年 8 月任图林根邦内政部长,翌年 5 月任该邦总理。1939 年大战爆发后,成为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分配劳动力的负责人。1942 年 3 月, 被希特勒委为战时劳工全权总办,拥有调动一切劳动力。包括监管外国劳工 和战俘的全权。採用野蛮的暴力手段,从各占领区(主要是苏联和东欧)绍 克尔强征 700 余万劳工及数百万战俘,到德国的矿山、农场和兵工厂从事繁 重的奴隶式劳动,导致大量死亡。战后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受审,以战争 罪和违反人道罪被判处绞刑。1946 年 10 月 16 日执行。 经济之友会(frelindesikreisderwirholiaft)即“希姆菜之友会”。 鸵峰空运线(humproute)战时美国空军从印度飞越喜马拉雅山脉到中 国的航线。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2 年上半年,日军进行*缅甸战役,切断 中国同西方盟国的交通运输线。为支持中国政府抗战,美国遂开闢从印度阿 萨姆的提斯浦尔基地飞越喜马拉雅山脉,到达中国昆明和重庆的空运线,称 “驼峰空运线”。开始规模很小。1943 年 1 月*卡萨布兰卡会议后,为准备 在东南亚对日本的反攻,决定增加空运量,并利用回程空机运送中国兵员到 印度训练以加强*中国远征军。1943 年底每月空运量突破万吨。1944 年 1 月 为 1.4 万吨,以后迅速增加,到 1945 年 5 月达 7 万吨。 九画 [一] 契尔文科夫(1900—1980)保加利亚共产党领导人之一。1919 年加入 保加利亚共产党。1923 年 9 月在素非亚参加反法西斯武装起义。失败后,被 法西斯法庭缺席判处死刑。1925 年秋秘密前往莫斯科,1938 年任莫斯科国际 列宁学校校长,后长期在共产国际工作。1941 年被保共“七大”选为保共国 外局委员。1941 年起任设在莫斯科的“赫里斯托·波特夫电台”总编辑,致 力于反法西斯的宣传工作。1944 年 9 月回国,当选保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 央书记。战唇曾任保共中央总书记、保加利亚部长会议主席等职。 珀金斯(francesperklns,1882—1965)美国劳工部长(1933—1945)。 哥伦比亚大学毕业。早年从事社会福利及劳资协调工作,曾在纽约州工业协 会主席。1933 年起任罗斯福政府劳工部长,是美国歷史上第一位女阁员。* “新政”时期,参与制定和实施紧急资源保护工程计划、禁止使用童工等一 系列立法。1945 年辞职。着有《我所知道的罗斯福》。 珀西瓦尔(arthurernestpereival,1887—1966)英国将领。早年入伍。 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曾在参谋学院受训和任教。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在 法国作战。1941 年 4 月任马来亚英军总司令,领中将衔。1942 年 1 月 15 日 率新加坡守军向日军投降。被日军囚于中国东北的战俘营。1945 年 8 月获释, 9 月 2 日参加在*密苏里号战列舰上的日本投降书籤字仪式。 珍珠桥惨案  中国国民政府镇压爱国学生抗日示威事件。九·一八事变 后,日本武装侵占东北和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激起全国人民空前规模的抗 日反蒋浪潮。1931 年 12 月 17 日,北平(今北京)、天津、上海、武汉、广 州、安庆、苏州、济南等地赴京请愿学生和南京学生 3 万多人,联合举行声 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要求国民政府出兵抗日。当队伍经过《中央日报》社附 近的珍珠桥时,遭到国民党军警的血腥屠杀,30 多人被害,100 多人受重伤。 事件发生后,各地学生举行游行示威。 珍珠港事变  日本袭击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的事件。为摧毁美国 在太平洋上的军事力量,1940 年 11 月,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 提出袭击夏威夷群岛的设想。1941 年 8 月 9 日,日本大本营确定南进方针。 8 月中旬,日本参谋本部和军令部制定共同战略,提出袭击瓦胡岛上珍珠港 (peariharbor)基地的计划,并于该月底由山本五十六予以覆核和具体化。 10 月 18 日东条英机组阁,11 月 5 日御前会议决定于 12 月对美、英、荷开战。 战争准备的步伐加快,同时又派来栖三郎特使赴美继续谈判,迷惑对方。10 月 19 日,军令部批准山本五十六的计划。11 月 18 日,*南云忠一率机动部 队(6 艘航空母舰、2 艘战列舰、3 艘巡洋舰、11 艘舰队驱逐舰、3 艘潜艇和 7 艘油船)担负突袭任务,在择捉岛(千岛群岛南端)秘密集结。11 月 20 日,由 27 艘潜涎组成的先遣队伪装日常巡逻,分别由佐伯湾和横须贺出发。 26 日机动部队从择捉岛单冠湾出发,取道北太平洋驶向瓦胡岛,在航渡中实 行无线电静默。美国政府虽掌握日方密码,但圃于谈判,未及时採取相应措 施。12 月 1 日御前会议定下开战的最后决心,2 日大本营向联合舰队下达 12 月 8 日(日本时间)开始攻击的命令。7 日(星期日)凌晨 6 时(夏威夷时 间,下同),在瓦胡岛以北 230 海里处,第一攻击波日机 183 架起飞,由瓦 胡岛西部进入珍珠港,于 7 时 55 分开始攻击。7 时 15 分,第二攻击波日机 171 架(又说为 173 架或 167 架)出发,由瓦胡岛东部进入珍珠港,并于 9 时正再次进行攻击,获得成功。美军猝不及防,损失惨重:计被击沉和重创 战列舰 8 艘、轻巡洋舰 6 艘、舰队驱逐舰 1 艘,损毁飞机约 270 架(一说 180 架),伤亡人员 3400 余名。日军仅损失飞机 29 架,袖珍潜艇 5 艘。此战日 军计划周密,准备充分,发挥了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远距离机动打击力量, 取得奇袭成功。从此夯得制海权,并进攻菲律宾、马来亚、印度尼西亚等地, 导致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珊瑚海海战  太平洋战争初期美、日海空军在珊 瑚海的会战。1942 年 4 月,日本为扩大在西南太平洋上的战果,决定攻占新 几内亚岛东南端的莫尔兹比(moresby)港和索罗门群岛上的图拉基(t)。 计划由井上成美海军中将指挥的第四舰队(含祥凤号航空母舰、4 艘重巡洋 舰、3 艘轻巡洋舰、9 艘驱逐舰)掩护分乘 12 艘运输般的 5000 官兵担任主攻; 海军中将高木武雄牢机动部队(航空母舰翔鹤号和瑞鹤号、2 艘重巡洋舰、6 艘驱逐舰)支援。美军通过破译密码掌握了日本舰队动向,派弗莱彻率航空 母舰约克顿号和列克星敦号及 5 艘重巡洋舰和 9 艘驱逐舰赴珊瑚海 (coralsea)待机。英国海军上将克莱斯(johligregorycrace,1887—1968) 指挥的澳大利亚巡洋舰分舰队援助美舰。5 月 3 日,日军进占图拉基和瓜达 尔卡纳尔岛,并于 4 日向莫尔兹比港进发。4 日和 5 日,美国航空母舰出动 飞机袭击日军船队。日机动部队则进入珊瑚海,企图从背后袭击美舰。7 日 美军炸沉日航空母舰祥凤号。8 日,双方航空母舰出动飞机相互攻击,结果 日翔鹤号受伤;美列克星敦号沉没,约克顿号受伤,美方损失飞机 66 架,日 机 77 架被击落。9 日,山本五十六下令日舰队向南搜索追击,未有结果。此 战双方损失相当,但日军被迫延期进攻莫尔兹比。在海战史上为首次在目视 区以外双方舰队进行作战,从此航空母舰取代了战列舰的位置。 第328页 玻尔(nielshenrikdavidbohr,1885—1962)丹麦物理学家。1911 年在 哥本哈根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20 年起任丹麦理论物理研究院院长。1922 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10 年 4 月德国占领丹麦后,积极参加抵抗运动。1943 年为逃避纳粹的迫害,逃往瑞典。后经英国去美国参与原子弹的研制工作。 战后曾领导建设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唿吁销毁核武器,和平使用原子能。着 有《原子结构和光谱理论》、《原子理论和自然描述》等。 项英(1898—1941)中国将领。原名德龙。1922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 任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1928 年参加共产 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1930 年 12 月碉赴江西中央苏区,歷仕中共苏区中央 局代理书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副 主席。1934 年中央江军主力长征后,任中共中央江西分局书记、中央军区司 令员兼政委,留赣粤边区坚持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共中央东南 局书记兼新四军副军项英长,协同*叶挺指挥新四军各支队,向苏南、苏中、 皖东挺进,开展敌舌抗日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并主持创办《抗 敌报》、《抗敌》半月刊。由于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认识 不足,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阴谋缺乏警惕,在 1911 年 1 月蒋介石制造的* 皖南亭变中,犹豫动摇,处置失当,对新四军皖南部队遭到重大损失负有责 任。3 月 14 日在泾县茂林地区突围后,被叛徒杀害。着有《南方三年游击战 争经验对于抗战的教训》。 项白克(stanleykuhlhornbeck,1883—1966)一称“亨培克”。美国 外交官。1909 年威斯康星大学研究院毕业,获博士学位。同年来华,曾执教 于浙江省立专门学堂等中国学校。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19 年出席巴黎 和会。二十年代执教于哈佛大学。1928 年出任国务院远东司司长。1931 年 九·一八事变后,主张以经济手段制裁日本。1937 年起为国务卿赫尔的政治 顾问。力主对日本实行战略物资禁运,加强美国海军建设,支援中国抗日。 遏制日本在远东的扩张。1944 年出任驻荷兰大使。1947 年退职从事着述。着 有《中国与美国的外交政策》、《美国和远东》等。 政治家(statesman)美国战略空军 1943 年春制订轰炸德国控制的罗马 尼亚油田的计划代号。同年 5 月 24 日起代号改称*肥皂水。 政治戒备队(politischebereits插ften)一译“政治预备队”。德国 纳粹党领袖的私人卫队,*武装党卫队前身之一。1933 年 3 月“柏林党卫队 本部警卫队”建立后,各地组建本部警卫队,集训时自称“党卫队特遣队”, 同年夏改现名。一般设置在党卫队区队一级,以*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为 楷模,每队约 100 名成员,下辖突击大队、突击队、小队和小组。平时用于 守卫当地纳粹党和党卫队领袖,1934 年 6 月底在*罗姆事件中参与镇压冲锋 队。1934 年底起,改编成党卫队营和团,成为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1938 年改称武装党卫队)的主要组成部分。 政治委员命令(kommissachofehl)纳粹德国屠杀苏军政治委贝的指令。 1941 年 3 月 30 日,希特勒曾秘密指示德军高级将领必须在未来的反苏战争 中首先消灭“纳粹主义的敌人”——苏军政治委员。同年 5 月 12 日,德国武 装部队最高统帅部向战地指挥官发布此令。规定苏军的政治委员不得视为战 俘,至迟须在临时战俘营即行处决,不得送往后方。1941 年 9 月部分陆军将 领要求取消或修改命令,遭希特勒拒绝。战后在*纽伦堡审判中,该项指令被 作为纳粹的重要罪证。 赵一曼(1905—1936)中国抗日女英雄。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字 淑宁。192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1927 年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8 年回国后,在上海、江西等地从事党的秘密 革命工作。九·一八事变后,被派往东北,歷任中共满洲省委妇女委员,满 洲省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哈尔滨总工会代理书记。1934 年 7 月任中共珠 河(今尚志)中心县委委员兼铁北区委书记。发动群众组织抗日自卫队,开 展游击战争。1935 年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一师第二团政委。同年 11 月 22 日在与日军作战时受伤被俘。在狱中坚贞不屈。次年 8 月 2 日被杀害。 赵尔陆(1905—1967)中国将领。1927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一军 团供给部部长。1934 年参加长征,北上抗日。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总 供给部副部长,曾赴太原筹集武器弹药和军需物资。1937 年 10 月到晋察冀 地区,任晋察军区二分区司令员兼政委,多次粉碎日伪军的“扫荡”,开创 了晋东北抗日根据地。1940 年率部参加*百团大战。1944 年 10 月任冀晋军区 司令员,率部向桑干河地区、繁峙和代县的日伪军展开攻势作战。解放战争 时期,曾任第四野战军和中南军区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 共中央军委国防工委副主汪。1955 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赵尚志(1908—1942)中国将领。1925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毕 业。九·一八事变后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在巴彦和哈东一带作反日军 队统战工作。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六军江北独立师政治部主任。1933 年 创建珠河反日游击队,任队长。1936 年任北满抗日联合军总司令、东北抗日 联军第三军军长。转战于松花江两岸,创建珠河、汤原根据地。曾远征黑嫩 平原,挫败日军的重兵“围剿”,并先后指挥攻打宾州城,攻克五常堡和冰 趟子伏击战等。1937 年七七事变后任抗联第二路军副总指挥。曾蒙冤被开除 党籍,仍率小分队坚持抗日斗争。1942 年 2 月 12 日,在攻打鹤岗梧桐河伪 警察分所时重伤被俘,壮烈牺牲。 第329页 赵承绶(1891—1966)中国将领。保定军校毕业。曾任平绥护路司令、 大同警备司令。九·一八事变后,曾于 1936 年配合傅作义在绥东抗击日军, 取得百灵庙大捷。同年授中将衔。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二战区骑兵第一军 军长,率部参加察哈尔抗战。1938 年加入阎锡山组织的民族革命同志会,任 高级干部委员。1939 年 3 月升任第七集团军总司令,併兼任第二行署主任。 1945 年 3 月率部在豫西北地区对日作战。抗战胜利后,曾任山西保安副司令、 野战军司令。1948 年 6 月在山西晋中地区被人民解放军俘虏。后为解放太原 出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水利部参事。 赵登禹(1898—1937)中国将领。字舜城。行伍出身。曾任冯玉祥西北 军第三十七旅旅长。1933 年*长城杭战中,率部在喜峰口打击日军。因功升 任第一三二师师长。1936 年授中将衔。1937 年芦沟桥事变后率部进驻北平(今 北京)南苑,任第二十九军南苑驻地指挥官。7 月 28 日凌晨日军向南苑进攻 时,亲临前沿阵地指挥作战,遭敌伏击牺牲。后被国民政府追赠为上将。 郝梦龄(1898—1937)中国将领。字锡九。保定军校毕业。曾任冯玉祥 西北军第五十四师师长。1930 年升任第九军军长。1935 年授中将衔。1937 年 5 月被调往四川山洞陆军大学将官班学习。七七事变后返回部队,北上抗 日。1937 年 10 月率第九军从石家庄驰援山西沂口,参加*太原会战。曾任中 央兵团总指挥,在忻口以北龙王堂、南峪一线作战。15 日亲临大白水前沿阵 地,指挥部队突袭日军阵地,不幸中弹殉国。国民政府为其举行国葬,并追 赠他为上将。1983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草原方面军  苏联战略战役军团。1943 年 7 月由草原军区改变番号组 建。该军区作为最高统帅部大本营预备队的预编组织组建于同年 4 月,辖区 包括沃罗涅日、库尔斯克、坦波夫和罗斯托夫等州。初辖 5 个集团军和 1 个 空军集团军,后相继编入 6 个集团军和 1 个坦克集团军。初担任最高统帅部 大本营预备队,在库尔斯克方向*中央方页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后面展开。 后参加库尔斯克会战和第聂伯河会战。同年 10 月改称*乌克兰第二方面军。 司令为科涅夫。 茶碟(sauoy)盟国发动*缅北战役的作战计划代号。原为*安纳吉姆。 1943 年 5 月美英华盛顿会议修订后,改称此代号。 荒木贞夫(1877—1966)日本将领。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 歷任驻俄武官、步兵第八旅团长、宪兵司令官、参谋本部第一部部长、陆军 大学校长、第六师团长等职。1931 年底至 1934 年初连任大养、斋藤两届内 阁的陆军大臣。主张对内实行全盘”改革”,建立举国一致的战争体制:对 外推行强硬外交,不惜对美苏一战。系陆军*皇道派首领之一。1933 年晋升 大将。二·二六事件后退出现役。1938 年 5 月—1939 年 8 月,连任近荒木贞 夫卫、平沼两届内阁的文部大臣。参与策划*“人民阵线”事件,迫害进步学 者,并强制推行军国主义教育。1941 年苏德战争爆发后,主张北进。战后, 于 1948 年作为甲级战犯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无期徒刑。1955 年因病假 释出狱。 茨韦培耶夫(1893—1950)苏联将领。1914 年应徵入沙俄军队,参加 第一次世界大战,升至中尉。1918 年加入红军。参加过国内战争。1927 年毕 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高级首长进修班。d37 年任步兵师长。1941 年 1 月任伏 龙芝军事学院教研室主任。苏德战争开始时为中将。先后任第四集团军副司 令、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副司令和预备队第十、突击第五、第六和第三十二 集团军司令。1943 年加入联共(布)党。同年获上将衔。参加过罗斯托夫、 梅利托波尔、尼科波尔-克里沃罗格、敖德萨、维斯瓦河-奥得河和柏林等战 役。战后曾任伏龙芝军事学院院长。 胡克(huk)即“菲律宾人民抗日军”。 胡佛  1赫伯特·克拉克,胡佛(herbertrkho-over,1874—1964)。 美国总统(1929—1933)。史丹福大学毕业,当过工程师。第一次世界大战 期间,以从事协约国救援工作闻名。1929 年当选美国第三十一届总统。1931 年春提出战争债款延缓偿付期计划。同年*九·一八事变后,拒绝对日实行经 济制裁,提倡*不承认主义。1932 年日内瓦世界裁军会议期间,提出取消轰 炸机、坦克、机动火炮和化学武器以及缩减军队三分之一的方案,史称《胡 佛方案》。1933 年下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多次批评罗斯福政府内外政 策,一度倾向孤立主义。战后曾任杜鲁门政府行政改革委员会主席等职。着 有《美国的个人主义》、《回忆录》等。2约翰·埃德加·胡佛(johnedgarhoover, 1895—1972)。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1924—1972)。1916 年毕业于乔治·华 盛顿大学,次年获法学硕士学位。1919 年任司法部长特别助理。1924 年起任 联邦调查局局长。1936 年应罗斯福授权调查间谍和破坏活动,对包括罗斯福 的政敌在内的各种人员和组织,进行广泛的监视。建立起全世界最大的捐纹 档案和科学侦察实验室,严格训练待工人员。激烈反对共产主义。大战期间 也反对纳粹主义。 胡适(1891—1962)中国学者,外交官。初名洪驿,字道之。美国哥伦 比亚大学毕业。1917 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编辑《新青年》。五四时 期提倡新文化运动。曾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九·一八事变后,与蒋廷敝、 丁文江等创办《独立怦论》周刊,为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辩护。抗日战争爆 发后,抗议北大、清华、南开三校迁后方成立联合大学。1938 年 9 月任驻美 国大使,开展争取美援的外交活动。抗战胜利后回国,任北大校长。大陆解 放前夕赴美,后任台湾当局中央研究院院长。着有《胡适文存》(4 集)、 《中国古代哲学史》等。 第330页 胡贝尔(kulthuber,1893—1943)德国反法西斯战士。生于瑞士。早 年移居德国,在慕尼黑大学攻读哲学和音乐,1917 年获博士学位。1925 年任 慕尼黑大学哲学和心理学讲师,翌年升任教授。对法西斯文化专制主义持批 评态度。大战期间,因反对在大学实行纳粹“一体化”,参加*白玫瑰小组的 活动。1943 年初起草抨击希特勒的传单,同年被盖世太保逮捕,遇害。 胡志明(1890—1969)越南抗日斗争领导人。早年投身越南人民的解放 斗争。1920 年在法国加入共产党。1930 年创建越南共产党(后改名印度支那 共产党)。一度被捕,获释后去苏联和中国南方各地,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大战爆发后,响应共产国际的号召,积极开展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帝国主义 战争的斗争。日军入侵印度支那后,于 1941 年初重返越南,在北方进行地下 活动,联合 50 多个进步组织,发起建立*越南独立同盟,共同反对法国殖民 统治和日本帝国主义的侵胡志明略,并自任主席。1942 年 7 月前往中国,支 持中国人民的抗战。曾和越南革命同盟建立联繫,并当选为该同盟执行委员 会候补委员。1944 年 3 月代表越南独立同盟出席在中国广西柳州举行的越南 革命同盟代表大会,努力扩大民族解放统一阵线。同年底回国,领导创建越 南人民军。1945 年 3 月开始准备全民武装起义。8 月 15 日日本宣布投降时, 领导了越南八月革命。8 月 27 日成立临时政府,9 月 2 日在河内巴亭广场发 布《独立宣言》,宣布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国,并出任主席兼总理。战后领导 越南人民进行抗法、抗美斗争。 胡宗南(1896—1962)中国将领。黄埔军校毕业。曾任国民政府军第一 师师长。九·一八事变后,执行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指挥所部 “围剿”鄂豫皖苏区,后又尾追长征北上抗日的中央红军至陕甘。1935 年授 中将衔。次年任第一军军长。抗日战争爆发后,率部参加*淞沪会战。同年 9 月任第十七军团军团长,率部参加豫东战役,围攻日军土肥原师团。1939 年 8 月任第三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入晋驻防。1942 年 7 月起歷任第八战区副司 令长官,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司令长官,奉蒋介石命,屯兵西北,封锁、 围攻陕甘宁边区。1945 年日本投降后,主持郑州地区受降事宜。同年授中将 加上将衔。1947 年任西安缓靖公署主任。1950 年 4 月去台湾,曾任台湾当局 “总统府”战略顾问、澎湖防守司令官。 胡根堡(alfredhugenberg,1865—1951)德意志民族人民党领袖。初 从政,并经营企业。曾创立泛德意志联盟,后又控制多家新闻出版电影企业。 1928—1933 年任德意志民族人民党主席。1931 年 10 月参与组建*哈尔茨堡阵 线,极力支持希特勒上台。后任经济部长,但不久被迫辞职,并解散民族人 民党。此后任国会议员至 1945 年。 胡萨克(gustávhusák,1913—1991)捷克斯洛伐克反法西斯运动活动 家。1933 年加入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捷克被吞井后,在布拉迪斯拉发从事 抵抗活动,1942—1913 年被捕入狱。1943—1944 年为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地 下委员会委员。曾组织并参加 1944 年 8 月斯洛伐克民族起义,推翻法西斯统 治。12 月赴苏。翌年参与制订*《科息斯纲领》。战后曾任捷共中央第一韦 记(后称总书记)和捷克斯洛伐克总统。 胡佛方案  美国总统胡佛于 1932 年 6 月 22 日向*国联裁军会议提出的 裁军方案。主要内容为:各国陆军凡有超过警察人数者一律裁减三分之一; 销毁坦克、重炮和轰炸枫,禁止化学战争;将战列舰的数量和吨位裁减三分 之一;将*《华盛顿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和*《伦敦海军军备条约》规定的航 空母舰、巡洋舰及驱逐舰的吨位裁减四分之一,潜艇的吨位裁减三分之一。 英、法分别因担心自己的海军或陆军受到削弱,反对原封不动地接受此方案, 于同年 7 月 93 日通过。捷克斯洛伐克代表贝奈斯提出修正。德国则以未能享 有“军各平等”权而加以拒绝。 胡佳科夫(ceprenaдekcanдpobnчxyдrkob,1901 或 1902— 1950)苏联空军将领。1918 年参军,在骑兵部队服役,参加过国内战争。1924 年加入俄共(布)党。1936 年茹科夫斯基空军学院毕业后转入空军。1941 年为上校。苏德战争期间歷任西方方面军空军参谋长和司令、红军空军参谋 长、空军第一集团军司令和红军空军副司令兼参谋长。曾参加莫斯科会战、 勒热夫-瑟乔夫卡和勒热夫-维亚济马战役、库尔斯克和第聂伯河会战。1944 年获空军元帅衔。1945 年 7—9 月任空军第十二集团军司令,参加苏日战争。 胡德号战列巡洋舰(hood)英国战舰。1920 年建成。排水量 4.21 万吨, 最大航速 31 节。装有 8 门 15 英寸火炮、12 门 5.5 英寸火炮、14 门 4 英寸高 射炮和4个21英寸鱼雷发射管。大战初期在大西洋和英国本土水域活动。1940 年 7 月编入*h 舰队,作为旗舰参加对米尔斯克比尔港法国舰队的攻击。1941 年成为*英国本土舰队的第二旗舰。同年 5 月,参加截击德国*俾斯麦号战列 舰,在 21 日的海战中,因被击中装甲薄弱的船尾弹药舱而爆炸沉没。官兵 1418 人阵亡,仅 3 人获救。 南尼(pietronenni,1891—1980)义大利社会党领袖。1921 年加入意 大利社会党,后长期任总韦记及第二国际执委(1931—1939)。1926 年被迫 流亡国外。1936 年前往西班牙,代表第二国际支持共和国,出任*加里波第 纵队政委。1938 年在法国被捕,引渡予义大利政府,遭流放和监禁。1943 年墨索里尼下台后获释,再度出任社会党总书记,并代表社会党参加义大利 民族解放委员会,联合各派力量,积极开展光復国上和摧毁法西斯制度的斗 争。曾拒绝加入博诺米政府。1945 年当选为副首相。战后继续领导社会党, 并出仕副总理及外长等职。 第331页 南方军  日本为发动太平洋战争、攻占南洋地区而组建的战略军团。 1941 年 11 月 6 日日本大本营陆军部下达其战斗序列命令。总司令官为寺内 寿一,总参谋长为冢日攻,总司令部设于西贡。按大本营陆军部的作战计划, 其所属的第十四军以 2 个师团为骨干在菲律宾方面作战,第十五军以 2 个师 团为骨干在泰国、缅甸方面作战,第十六军以 3 个师团为骨干在荷属东印度 方面作战,第二十五军以 4 个师团为骨干在马来亚方面作战。太平洋战争爆 发后初战告捷。1942 年 6 月起执行“确保南方地区安定”的任务,设立日本 军管总监部,对占领地区实行军管。1944 年 3 月进行改组,寺内寿一仍任总 司令官,饭田穰任总参谋长。下辖第二方面军(澳北)、第七方面军(马来 亚)、缅甸方面军、第十四军(菲律宾)、印度支那驻屯军、泰国驻屯军、 第三航空军(菲律宾)、第四航空军(马来亚)。与海军协同,实施“确保 南方重要地区”的作战。后将总司令部移驻马尼拉,进行非律宾战役。此后 被孤立于本土外,得不到任何补给和增援。1945 年 9 月 12 日投降。 南次郎(1874—1935)日本将领,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歷 任中国驻屯军司令官、参谋本部次长和朝鲜军司令官。1930 年晋升大将。1931 年任若槻内阁陆军大臣,力主对华侵略,任内发动九·一八事变。1934 年 12 月任关东军司令官。1936—1942 年任朝鲜总督,大力推行殖民政策。1942 年任枢密顾问官。1945 年任大日本政治会总裁、贵族院议员。战后,作为甲 级战犯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无期徒刑。1954 年因病假释。 南进论  日本向南方扩张侵略的战略主张,与*北进论相对立。主张侵 占朝鲜、中国后,向东南亚扩张,以独霸西南太平洋。与北进论互相渗透, 交织并存,在军部及统治集团内长期争论。1936 年广田弘毅内阁通过*《国 策基准》,确定南北并进的基本战略方针。大战全面爆发后,甫进论逐渐占 上风。1940 年 7 月第二届近卫内阁通过*《基本国策纲要》,提出建立*“大 东亚新秩序”;9 月派兵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北部,并同德、意缔结三国同盟, 形成南进态势。1941 年苏德战争爆发后,北进唿声一度再起。同年 7 月,经 御前会议决定和第三届近卫内阁上台,坚持南进战略。随后东条内阁上台, 定下“决心对美英荷开战”,终于在同年 12 月发动了太平洋战争。 南泥湾  地名。在延安东南部,原是荆棘丛生,渺无人迹之地。1941 年 3 月,为响应中共中央关于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王震率八路军三五九 旅开赴该地垦荒生产。经过 8 年奋斗,物资、经费全部自给,并上缴公粮 1 万石,达到丰衣足食和生产、战斗、学习三丰收。南泥湾成了到处是庄稼, 遍地是牛羊的“陕北江南”,彼誉为敌后抗日根据地“发展经济的先锋”。 南云忠一(1887—1914)日本海军将领。毕业于海军兵学校、水雷学校、 海军大学。歷任第一舰队的第一水雷战队、第八和第三战队司令官。1939 年 晋升海军中将。次年任海军大学校长。1941 年 4 月任*第一航空舰队司令官, 同年 12 月 7 日(当地时间)率机动部队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成功,揭开 太平洋战争的序幕。1942 年 6 月再次率机动部队攻击中途岛,遭惨败。1942 年 7 月任第三舰队司令官,指挥第二次所罗门海战,失利。同年 11 月调任佐 世保镇守府和吴南云忠一镇守府司令长官。1943 年 10 月又出任第一舰队司 令官。1944 年 3 月任中太平洋战区司令长官,驻守塞班岛,与美军死战,至 7 月 7 日下令“全体战死”,3 万日军全员覆没,万余居民跳崖沉海,他自杀 身亡。死后追封海军大将。南圻起义越南人民抗日反法的武装起义。1940 年 底,法国殖民当局强迫越南人民参加对泰国的战争,引起局势动盪。印度支 那共产党于 11 月 23 日在越南南方发动大规模起义,迅速追及嘉定、堤岸、 新安、美萩、永隆、芹苴、薄寮、金瓯、朔庄等省,不少地区建立人民政权 和革命法庭。恆因领导不力,组织不善,缺乏武器,终告失败,殖民当局大 肆镇压,8000 余人被捕,100 余人被处死。 南昌战役  亦称“赣北战役”。抗日战争中期中、日军队在南昌地区进 行的攻防战役。武汉失守后,中、日两军在江西对峙于修水两岸。1939 年 3 月 17 日,日军为确保武汉安全和切断浙赣铁路,由第十一军司令官*冈村宁 次指挥第六、第一○一、第一○六、第一一六师团等,越过修水进攻南昌。3 月 24 日日军经三路围攻占领吴城。27 日日军进抵南昌近郊,经巷战后占领 该城。4 月 21 日,中国军队集中 20 个师的兵力,由*罗卓英指挥反攻。5 月 2 日中国军队向南昌推进,日军负隅顽抗,战斗异常激烈。中国第二十九军 军长*陈安宝殉国。中国军队屡攻不下,9 日蒋介石下令停止进攻。 南方方面军  苏联战咯战役军团。1941 年 6 月 25 日组建。初辖 2 个集 团军和 1 个独立步兵军。后陆续编入 8 个集团军和 1 个空军集团军。苏德战 争初期在敌军的突击下,相继于 7 月底撤过德涅斯特河,8 月底撤过第聂伯 河。后实施顿巴斯战役(1941 年)和罗斯托夫战役(1941 年)。1942 年参 加巴尔文科沃-洛佐瓦亚战役、哈尔科夫交战,但后在敌军突击下放弃顿巴斯 和罗斯托夫,南撤渡过顿河,于同年 7 月撤销。1943 年 1 月由*史达林格勒 方面军改变番号再次组建。编有 4 个(后再增 2 个)集团军和 1 个空军集团 军。实施罗斯托夫战役(1943 年),向西推进 300—500 公里。后又解放顿 巴斯,进至第聂伯河下游。同年 10 月改称*乌克兰第四方面军。歷任司令为 秋列涅夫(1941.6—8)、里亚贝舍夫([д.n.pr6ышeb,1894—]1941.8 —10)、切列维钦科(1941.10—12)、马林诺夫斯基(1941.12—1942.7, 1943.2—3)、叶廖缅科(1943.1—2)、托尔布欣(1943.3—10)。南京大 屠杀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在南京进行血腥大屠杀的事件。1937 年 12 月 13 日 日军侵占南京后,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六师团长*谷寿夫指挥 下,对中国平民和失去抵抗的士兵进行长达 6 周的大屠杀。日军用绳索捆绑 连结百人或数百人以机枪射杀,或用汽油焚烧,或被集体活埋;妇女在光天 化日之下被强姦、轮姦,而后用极其残忍的手段杀害:日军甚至进行杀人竞 赛,以炫耀其“武士道”精神。据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调查报告,中国军 民被集体枪杀和活埋的有 19 万多人,零散被杀居民仅收埋尸体的有 15 万多 具,全市三分之一的房屋被焚毁。抗日战争胜利后,松井石根被远东国际军 事法庭处以绞刑,谷寿夫等被引渡给中国政府判处死刑。 第332页 南京保卫战  也称“南京战役”。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保卫南京的防 御战役。1937 年 11 月日军占领上海后水陆并进西犯南京。11 月 24 日,蒋介 石经过 3 次高级幕僚会议后,决定任命*唐生智为南京工戍总司令,仓促调集 10 多万兵力守卫南京。12 月 1 日日大本营下达攻占南京的命令。5 日形成三 面包围态势。7 日,开始向南京外围的主阵地攻击。11 日日军进至南京城廓, 中国军队奋勇抵抗,在光华门、华严寺等地进行激烈的争夺战。12 日中华门 首先彼突破,唐生智下令弃守。13 日日军攻占南京,中国守军只有少数冲出 重围。日军入城后进行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 南部式手枪  日本自动手枪。由南部常次郎设计,故名。1909 年研制 成。1925 年(大正 14 年)改进定型为十四式,成为日军制式武器至第二次 世界大战结束。口径 8 毫米,枪身长 22。9 厘米,重 0.9 公斤,弹仓装弹 8 发。因其皮制枪套有不成比例的大圆盖,故在中国称为“王八盒子”。 南太平洋战区(southpacifictheater)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划分的战 区之一。1942 年 4 月设置,属*太平洋战区领导。其范围为*西南太平洋战区 以东和赤道以南的太平洋地区,包括纽西兰、新赫布里底群岛(newheb- ridesis.;今称万那杜,vanuatu)、东索罗门群岛等。主要由该区域内盟 国海军部队组成,初称南太平洋部队,曾由哈尔西任司令。后组建美国第三 舰队。1943 年索罗门群岛战役结束后,第三舰队先后开赴西南太平洋和中太 平洋地区作战。该战区留守部队,先后由牛顿(john.h.newton)和卡尔霍恩 (williaml.calhoun)海军中将任司令,担负防卫任务。 南太平洋海战  即“圣克鲁斯群岛海战”。 南方开发主库  太平洋战争中日本在南方占领区发行不兑现纸币的特 殊银行。1942 年 2 月,由政府出资 1 亿日元资金设立。目的为筹措通融日本 开发当地产业的资主和确立南方通货金融体制,后逐渐成为作战资金的供给 机关。由财政大臣主管,由占领区当地陆军或海军司令官负责对总金库、分 金库、办事处的捐挥监督,主要职员在军营期间编为军队属员。到 1945 年日 本投降止,共滥发“南方开发金库券”117 亿 5574 万日元。 南方集团军群(heersgruppesud)1德波战争中的德军战略战役军团。 1939 年春开始组建,同年 8 月 24 日伦德施泰特就任司令,曼施泰因任参谋 长。下辖勃拉斯科维兹指挥的第八集团军、赖歇瑙指挥的第十集团军和利斯 特指挥的第十四集团军,共 23 个步兵帅、3 个山地师、4 个坦克师、4 个轻 装师和 2 个摩託儿步兵师。开战时集结在德波边境中、南部。总任务是向华 沙总方向进攻,粉碎正面的波军,在华沙西侧强渡维斯瓦河,与*北方集团军 群协同,歼灭留在波兰西部的波军。德波战争结束后撤销。2苏德战争中德 军的战略战役军团。1941 年春由*c 集团军群司令部改组组建。司令先后为伦 德施泰特(1941.6—1941.12)、赖歇瑙(1941.12—1942.1)和博克(1942.1 —1942.7)。初期下辖德国第六、第十一、第十七集团军和*第一坦克集群, 罗马尼亚第三、第四集团军和匈牙利 1 个快速军,共 48 个步兵帅、5 个坦克 师、4 个摩托化步兵师、6 个步兵旅、3 个摩托化步兵旅和 4 个骑兵旅。集结 在卢布林至多瑶河河口一线。战争初期向基辅总方向实施进攻,先后攻占利 沃夫、日托米尔、基辅、敖德萨等要地,后派出 2 个坦克师和 2 个摩托化步 兵师参加莫斯科会战,主力继续实施顿巴斯战役、罗斯托夫战役和克里米亚 战役。1942 年 7 月改编为*a 集团军群和*b 集团军群。1943 年 2 月 13 日以* 顿河集团军群改组重建,并接管了 b 集团军群作战区。曼施泰因任司令。辖* 凯姆普夫集群和*德国第四坦克集团军。参加库尔斯克会战和第聂伯河会战。 1944 年遭苏军*第二次突击后,于 3 月改编为*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同年 9 月 23 日以*南乌克兰集团军群改组再重建。司令先后为韦勒(1944.9—1945.4) 和伦杜利克(lotharrendulic,1945.4—5)。辖德国第六、第八集团军和匈 牙利第二、第三集团军,共 36 个师,配置在苏联*乌克兰第二方面军当面。 曾遭受苏军*第九次突击。1945 年春调入党卫队第六坦克集团军和第二坦克 集团军,驻守匈牙利西部阻挡苏军向维也纳方向推进,遭苏军重创。1945 年 4 月改称“厄斯特马克集团军群”。5 月向苏军投降。3义大利之战中德军的 战略战役军团。1943 年 8 月组建。司令为凯塞林。下辖 4 个摩托化步兵师、 2 个伞兵师和 4 个坦克师,分别配置在亚平宁半岛南部的卡拉布里亚 (cbria)、阿音利亚(apulia)、萨勒诺(salerpo)、那不勒斯和加埃 塔(gae-ta)地域,罗马地域和撒丁岛。同年 9 月解除当地意军武装并占领 所驻扎地区。曾参加义大利南部战役,同年 11 月与*b 集团军群组合成*c 集 团军群。 南岳军事会议  1938 年 11 月 25—28 日中国国民政府军令部在湖南衡 山召开的军事会议。第三、第九战区师长以上将领 200 余人出席,八路军总 参谋长叶剑英也应邀参加。主要任务是确定武汉失守后的战略方针和军事部 署。蒋介石主持会议并讲话,承认抗战初期的严重失利,提出《整军建军方 案》,准备分三批轮流整训军队,根据战局的变动,调整战区,简化从军委 会到师的七级军事体制,设立战地党政委员会和桂林、天水行营等。会议并 未制订出对日作战的正确方针。南岳军事会议后曾多次召开。 第333页 南北岱崮坚守战  1943 年八路军在山东省沂水县抗击日伪军的一次战 斗。是年 11 月 9 日起,日伪军集中万余人合围鲁中抗日根据地。八路军鲁中 军区留在内线坚持游击战的第十一团第八连 93 人,在沂蒙山区的南北岱崮凭 险抗击,日伪军 2000 余人在飞机、大炮支持下轮番进攻。该连战士以很小的 代价毙伤敌 300 亲人,坚守阵地 18 天,有力地配合了外线部队的作战。 南萨哈林岛战役  *苏日战争中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1945 年 8 月 11 —25 日,由*远东第二方面军所属第十六集团军在北太平洋区舰队协同下实 施。苏军乘”远东战役展开之机,于 8 月 11 日在萨哈林岛(库页岛)发起进 攻,从北、南两个方向夹击驻守该岛南部的日军。至 25 日晨,占领南萨哈林 岛(南库页岛)行政中心丰原市(南萨哈林斯克),俘获日军 18320 人,重 占 1905 年日俄战争中失去的这一地区。 南乌克兰集团军群(heersgruppeukraine-sud)苏德战争中德军的战略 战役军团。1944 年 3 月由*a 集团军群改编而成。司令先后为舍尔纳(1944.3 —7)和弗里斯纳(j.friessner,1944.7—8)。下辖韦勒(0.wohl-er)集 群(辖德国第八集团军、独立步兵第七军和罗马尼亚第四集团军)和杜米特 雷斯库(p.dumitrescu)集群(辖德国第六集团军和罗马尼亚第三集团军), 共 50 个师。1944 年 7 月底抽调 5 个步兵师、6 个坦克师和 1 个摩托化步兵师 增援*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同年 8 月 20 日起参加*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主 力遭重创。9 月 23 日改编为*南方集团军群。 南达科他号战列舰(southdakota)美国战列舰。1937 年建造。属“北 卡罗採纳”级,排水量 3.5 万吨,配备 16 英寸火炮 9 门,有雷达定向火力控 制系统。战时在太平洋海域作战,1942 年 9 月参加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 10 月在圣克鲁斯群岛海战中受伤,11 月在第二次瓜达尔卡纳尔岛海战中再负 伤。修復后 1943 年编入美国第五舰队,11 月参加吉尔伯待群岛战役。1944 年先后参加马绍尔群岛战役、攻击特鲁克岛、马里亚纳群岛战役和雷伊泰湾海 战。1945 年 2 月参加硫黄岛战役,3 月参加攻击日本本土,4 月参加沖绳岛 战役。 南洋拓殖株式会社  日本对南洋地区进行经济扩张和殖民掠夺的半官 方垄断公司,亦称“国策会社”。1936 年建立,创设资本 2000 万日元。积 极配合政府的殖民政策,投资控制南洋地区的金融业和工矿等企业。日本战 败后瓦解。 南斯拉夫七月起义  1941 年 7 月南斯拉夫人民反对法西斯占领者的起 义。1941 年 4 月德、意侵略军占领南斯拉夫,6 月 27 日南斯拉夫共产党中央 成立以*狄托为首的南斯拉夫人民解放游击队总部,积极开展武装斗争。7 月 4 日,南共中央决定发动全民起义。7 月 7 日,起义在塞尔维亚爆发,迅速席 卷黑山、斯洛维尼亚、克罗埃西亚、波士尼亚等地,建立大片解放区,相继成 立人民解放委员会,为人民解放战争的开展奠定基础。 南斯拉夫三月政变  南斯拉夫军人反对加入轴心国而发动的政变。1941 年 3 月 25 日南斯拉夫政府签署加入轴心国的议定书,激起国内民愤。3 月 27 日凌晨,以*西莫维奇为首的部分军官发动政变,在人民广泛的支持下,推翻 摄政保罗亲王政权,拥立*彼得二世即位,组成以西莫维奇为首的政府。新政 府成立后,试图保守中立,并于 4 月 6 日与苏联签订友好条约,但未能阻止 德、意军队的入侵。 南斯拉夫流亡政府  大战期间南斯拉夫在英国建立的政府。1941 年 4 月德、意入侵南斯拉夫后,国王*彼得二世偕政府成员逃亡伦敦,成立流亡政 府。初支持*米哈伊洛维奇领导的*切特尼克的部队,试图压制人民抵抗运动, 保留王国影响。后在盟国敦促下,于 1944 年进行改组,由*舒巴希奇出任政 府首相。随后与南斯拉夫民族解放委员会谈判,达成*《狄托-舒巴希奇协议》, 谴责了切特尼克分子,决定成立联合政府。1945 年 3 月 7 日以狄托为首的南 斯拉夫民主联邦政府成立,取代流亡政府。 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  南斯拉夫共产党领导的反法西斯正规军。1941 年 12 月 22 日*南斯拉夫人民解放游击队最高司令部组建第一支正规军——* 南斯拉夫第一无产阶级旅(此日后被定为建军节)。翌年 11 月正式建立,最 高司令部改称人民解放军和游击队最高司令部,*狄托为司令官。至同年底, 编成 9 个师(2 个军,每军辖 3 个师,每师约 3000—6000 人),共 38 个旅 和 36 支游击队,约 15 万人。1943 年开始实行军衔制,并建立军校培训军官。 至同年底发展为 26 个师(编成 8 个军)和若干独立旅,约 30 万人。1945 年 1 月 1 日最高司令部颁布组建诸兵种合成第一、第二、第三集团军的命令, 随后又组建第四集团军,共约 80 万人。同年 3 月*南斯拉夫民主联邦政府成 立后,改称南斯拉夫军,最高司令部改为总参谋部。在整个战争期间,先后 粉碎德、意军的 7 次大规模围攻,牵制轴心国 35 个师(约 60 余万人),在 苏军的支援下解放全国。 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  简称“满铁”。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地区 进行殖民经济掠夺的半官方垄断公司。日俄战争后日本获得自长春到大连的 铁路支配权,以及抚顺、烟臺等煤矿经营权,为经营上述铁路运输、企业, 于 1906 年创立,1907 年 4 月 1 日开业。创设资本 2 亿日元,总社在大连, 东京设分社,首届总裁为后藤新平。除经营铁路、煤矿外,还经营航运、码 头、仓库、炼铁、电力、煤气、农场等。以附属地为名,在铁路沿线和各车 站霸占中国领土,非法行使行政权,成为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据点。1931 年 九·一八事变后,对制铁、化工、轻金属、矿业、汽车、商业、运输、保险、 土地等进行广泛投资,到 1936 年形成有 80 个分公司的大康采恩。1937 年后 将其主要重工业移交*满洲重工业开发株式会社。该社在东京设有东亚经济调 查局,大连设调查部,渖阳、吉林、哈尔滨、北京、上海等地设事务所,搜 集军事、政治、经济情报,日本投降后,于 1945 年 9 月被封闭。 第334页 南斯拉夫民主联邦政府  大战末期南斯拉夫的临时联合政府。1944 年 夏,狄托领导的南斯拉夫抵抗运动力量日益壮大。英、美、苏等国建议*南斯 拉夫民族解放委员会和*南斯拉夫流亡政府联合。8、9 月问,狄托分别会晤 邱吉尔与史达林,同意盟国的建议,但反对国王回国。12 月 7 日在*《狄托- 舒巴希奇协议》的基础上又签订两个附加协议,决定在南斯拉夫政体朱解决 前,由摄政委员会行使国王权力。1945 年 2 月雅尔达会议决定立即实施《铁 托一舒巴希奇协议》,并建议*南斯拉夫反法西斯人民解放大会吸收部分爱国 议员参加。3 月 2 日摄政委员会成立。3 月 7 日,正式成立*南斯拉夫民主联 邦政府,狄托任总理,舒巴希奇任外长。流亡政府和民族解放委员会同时停 止存在。4 月 11 日,南、苏签订战后互助与友好合作条约。此后新政府被各 盟国相继承认。 南斯拉夫民族解放战争  1941—1945 年南斯拉夫反对法西斯占领统 治、争取民族和社会解放的战争。1941 年 4 月德、意军侵占南斯拉夫后,南 斯拉夫共产党中央在萨格勒布召开会议,决定成立军事委员会领导开展武装 斗争。6 月 27 日成立以狄托为首的南斯拉夫人民解放游击队总部(9 月改称 最高司令部)。7 月 7 日开始发动全民起义,迅速席捲三分之一的领土,在 各地建立人民解放委员会,形成以乌日策为中心的大片解放区,并曾试图与* 切特尼克合作抗敌,但未成。同年 9 月和 1942 年 1 月,德、意军两次围攻解 放区,游击队主力从塞尔维亚转移到西波士尼亚,开始创建正规军(南斯拉 夫第一无产阶级旅)。1942 年 4 月敌军发动第三次围攻,游击队避敌锋芒, 插入敌后,在战斗中不断扩大。同年 11 月最高司令部通过组建*南斯拉夫人 民解放军的决议,至年底组建 9 个师,共 38 个旅和 36 支游击队,15 万人, 解放区扩大至 4.8 万平方公里。同时,在比哈奇(blhac)召开*南斯拉夫反 法西斯人民解放大会第一次会议,成立执行委员会行使中央政府的职能。1913 年 1 月占领军调集 8 万余人发动第四次围攻。南人民解放军主力强渡内雷特 瓦(ncretva)河,转移至黑山等地,开闢新解放区。同年 5 月初,占领军又 调集近 13 万人发动第五次围攻。南人民解放军实施*苏捷斯卡突围战,粉碎 敌军围歼企图。同年 9 月,义大利退出战争,南人民解放军接受意军 13 个师 的投降,获得大批装备,发展至 8 个军(26 个师),连同若干独立旅和游击 队,共的 30 万人。随后又粉碎德军第六次围攻。同年 11 月,南反法西斯人 民解放大会召开*雅伊策会议,宣布禁止国王彼得二世回国,成立以狄托为首 的*南斯拉夫民族解放委员会。1941 年 5 月南人民解放军粉碎德军第七次围 攻。同年 9 月苏军进至南斯拉夫边境。此时,南人民解放军发展至 50 个帅约 40 万人,并与苏军协同实施*贝尔格勒战役,于 10 月 20 日解放首都。同 时,南民族解放委员会广泛开展外交活动,迫使流亡政府放弃对切特尼克的 支持,两次签订*《狄托-舒巴希奇协议》,巩固了南人民斗争的成果。1945 年 3 月 7 日成立*南斯拉夫民主联邦政府,得到盟国相继承认。南斯拉夫人民 解放军改称南斯拉夫军,最高司令部改为总参谋部,至 5 月 15 日在苏军配合 下解放全国。在整个战争期间,南斯拉夫人民武装力量阵亡 30.5 万人,伤 42.5 万人,共歼敌 40 余万人,对欧洲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苏联和西方盟国也先后对南斯拉夫人民的斗争给予了支持。 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委员会  南斯拉夫解放区的地方人民政权。1941 年 七月起义后,南斯拉夫建立大片解放区。9 月 26 日,人民解放游击队最高司 令部决定在各地建立人民解放委员会。11 月 6 日塞尔维亚人民解放总委员会 在乌日策成立。在巩固后方、支援解放战争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42 年 2 月南斯拉夫共产党中央和人民解放游击队最高司令部公布*《佛查条 例》,进一步推动人民解放委员会在各地开展工作。1942 年 11 月*比哈奇会 议后直属南斯拉夫反法西斯人民解放大会领导。 南斯拉夫人民解放游击队  南斯拉夫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1941 年 6 月 27 日,南共中央成立以狄托为首的人民解放游击队总部,领导*南斯拉夫 七月起义,开展游击战争。同年 9 月发展至 60 支游击队,约 7 万人。9 月 26 日人民解放游击队总部改称最高司令部,推动游击战的迸一步发展。1942 年 11 月成立*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后,游击队成为其后备力量,并配合作战。 1944 年 9 月共有 130 支游击队活跃于各地,在解放全国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 用。 南斯拉夫民族解放委员会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南斯拉夫人民政权机 构。1913 年 11 月 29 日在雅伊策(ja-jce)城,由南斯拉夫反法西斯人民解 放大会第二次会议决定建立,狄托任委员会主席。该委员会作为南斯拉夫反 法西斯人民解放大会的执行机构,行使政府职能,领导人民进行反法西斯的 全国解放战争。1944 年狄托代表该委员会与舒巴希奇达成协议,决定在南斯 拉夫政体未解决前,暂由摄政委员会代理国王行使权力,但摄政者人选需经 该委员会同意。翌年雅尔达会议后,3 月 7 日正式成立了以狄托为首的*南斯 拉夫民主联邦政府,取代了该委员会。 第335页 南斯拉夫第一无产阶级旅  南斯拉夫第一支正规人民武装力量。1941 年 12 月 22 日,*南斯拉夫人民解放游击队最高司令部成立主要由工农组成的 第一支正规部队,命名为第一无产阶级旅,由参加过西班牙内战的国际纵队 的南共党员*波波维奇指挥。随即参加粉碎德军第二次围攻根据地的战斗,后 发展成为人民武装的核心力量。12 月 22 日后被定为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建 军节。 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  简称“南侨总会”。南洋华侨爱国救亡 团体。1937 年 8 月 14 日,”陈嘉庚发起建立马来亚、新加坡华侨筹赈祖国 伤兵难民大会委员会,随即东南亚各地爱国华侨的救亡团体纷纷建立。1938 年 10 月 10 日,缅甸、英属马来亚、北婆罗洲、西婆罗洲、苏门答腊、荷属 爪哇、美属菲律宾、巴达维业、法属安南及暹岁等地的 45 个爱国华侨社团在 新加坡联合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陈嘉庚任主席,庄西言、李清 泉任副主席。发表宣言,号召广大华侨“各尽所能,各竭所有”,“输财助 战”,捐款捐物,支援祖国抗战。还招募 3000 多技术人员,组织各种战地服 务团,回国参加抗战。 南斯拉夫反法西斯人民解放大会  *南斯拉夫民族解放战争中建立的 最高权力机构。在南斯拉夫共产党的领导下,随着反法西斯的人民解放战争 的发展,1942 年 11 月 26 日在比哈奇(bihac)召开南斯拉夫反法西斯人民 解放大会的第一次会议,成立大会的执行委员会,由伊凡·里巴尔任主席, 统一领导各地的人民解放委员会,并发表声明谴责伪政权、流亡政府和*切特 尼克。1943 年 11 月 29 日又在雅伊策(jajce)召开第二次会议,宣布本大 会为代表南斯拉夫国家和人民主权的唯一机构,禁止国王*彼得二世回国,成 立以狄托为首的*南斯拉夫民族解放委员会行使政府职权。1944 年底根据* 《狄托-舒巴希奇协议》,在政体问题解决前暂由摄政委员会代理国王行使权 力,但立法权仍为此大会所有。1945 年 2 月苏、美、英三国首脑会议建议此 大会吸收爱国议员参加,改组成为南斯拉夫的新国会,并于 3 月 7 日组成* 南斯拉夫民主联邦政府。 柯廷(johnjosephcurtin,1885—1945)澳大利亚联邦总理(1941— 1945)。早年加入工党。1928 年被选入联邦议会,1935 年为工党领袖。大战 爆发舌,加入战争谘询委员会。1941 年 10 月当选为总理兼国防部长,主张 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实行徵兵制,巩固国防。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支持美、 英对日作战。为改变澳大利亚在军事上一向依赖英国的政策,转同美国加强 联繫。1942 年邀请麦克阿瑟访澳,将本土变成盟军的作战基地。同时无视英 国的反对,召回在中东作战的澳大利亚军队。1944 年曾参加伦敦大英国协首脑 会议。次年病逝。 柯克(ngoodrichkirk,1888—1963)美国海军将领。1909 年毕业于 美国海军学院。1929—1931 年在海军军事学院深造。1939—1041 年任驻英海 军武官。1941 年获海军少将衔,并调任海军情报局局长。1943 年 2 月出任美 国大西洋舰队两栖作战部队司令。同年 6 月协同巴顿指挥第七集团军实施* 西西里岛登陆战役。1944 年 6 月调任海军西部特遣部队司令,率部支援盟军 实施诺曼第登陆战役,在奥马哈和犹他滩头登陆作战中战绩显着。 同年 8 月任美国海军驻法国部队司令,不久即获海军中将衔。战后晋升海军 上将。1946 年退役,入外交界,歷任驻比利时、苏联大使和中国台湾当局“大 使”等职。 柯里uchliacurrie,1902—)美国官员,经济学家。1925 年伦敦经 济学院毕业。1931 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后执教于哈佛大学。早年协助罗 斯福推行新政,1934 年任联邦储备局研究与统计处助理处长。1939—1945 年任罗斯福总统的行政助理和经济顾问,主张增加军费以增强美国防卫能 力。协助制订美国对华政策。1941 年和 1942 年两度作为总统代表到中国, 指导*《租借法案》在中国的实施,曾会见共产党代表周恩来。支持陈纳德和 蒋介石提出的对日空战计划并向空军联合委员会提交*jb-355 文件,以实施 对日空中作战行动。在蒋介石与史迪威的矛盾冲突中,主张召回史迪威。后 改变态度,主张放弃对国民党的支持。罗斯福去世后离开白宫。战后曾任哥 伦比亚政府顾问,并在美国与加拿大的一些大学执教。 柯特(pierrecot,1895—1977)法国抵抗运动活动家。长期为巴黎上 诉法庭律师,1928 年起为激进社会党者员。曾两度出任空军部长(1933— 1934、1936—1938)。其间将空军与陆、海军分离,形成独立的兵种。主张 和苏联建立合作关系。法国败降后,流亡美国。曾执教于耶鲁大学。1913 年 11 月到阿尔及利亚参加抵抗运动,被选入临时谘询议会。1945 年 6 月建立“法 国復兴统一运动”,接近法国共产党。战后被选为国民议会议员。着有《1936 —1938 年的空军》。 柯尼克(mariopierrekoenig,1898—1970)法国将领。参加过第一次 世界大战。长期在北非服役。1940 年春,随北非外籍军团第十三旅赴挪威作 战。6 月撤回国,即去伦敦参加戴高乐领导的抵抗运动,7 月任营长,9 月参 加对达喀尔的远征。后任喀麦隆军事长官,巩固自由法国在非洲的基地。1911 年 8 月获准将衔,任自由法国第一旅旅长,配合英军在利比亚境内作战。1912 年 5 月 27 日—6 月 10 日,在比尔-哈凯姆(bir-ha-keim)成功地击退了隆 美尔的多次进攻,掩护英军主力撤退。1943 年 5 月晋升少将,并任阿柯尼克 尔及利亚法军总参谋长,负责法国非洲军和战斗法国部队的统一和整编工 作。1944 年 4 月前往伦敦,任驻英法军司令,并任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总 代表和*法国内地军司令。竭力克服同民族抵抗委员会的分歧,促使内地军积 极配合盟军作战。巴黎解放后,任巴黎军事长官和巴黎军区司令。战后曾任 驻德法军司令。1946 年晋升上将。1977 年追赠法国元帅。 第336页 柯西金(aлeekcenhnkoлaebnчkocblгnh1904—1980)苏联人 民委员会副主席(1940—1946)。1919 年参加红军。1921 年退役。1927 年 加入联共(布)党。1935 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基洛夫纺织学院。后任十月纺织 厂厂长。1938 年任列宁格勒州委工业交通部长。同年当选为列宁格勒市苏维 埃主席。1939 年任纺织人民委员,当选为党中央委员。翌年被任命为人民委 员会副主席。苏德战争爆发后,兼任苏联疏散委员会副主席。参与东迁工厂 企业和改组国民经济的工作。1941 年 7 月起领导根据国防委员会决定成立的 特别监察小组,在不到半年内监督执行向东部迁移 1360 个大企业和 1000 多 万人。1942 年 1—7 月,以国防委员会特派员身份,留驻于被封锁的列宁格 勒,负责保障供应,并监督实施在拉多加湖底敷设管道。1943 年兼任俄罗斯 联邦人民委员会主席。战争后期,致力于提高工业生产能力,保障前线军需 供应,恢復和发展国民经济。战后歷任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第一副主席和 主席等职。1946 年他当选为党中央政治局(主席团)候补委员和委员。 柯林斯(josepwtoncohlins,1896—1963)美国将领。毕业于西点 军校。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41 年美国参战后,曾守备夏威夷,后出任 美军第二十五师少将师长,因该师人员所佩臂章上绘有箭状闪电,故得诨名 “闪电乔”(lightningjoe)。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中,曾率部增援坚守 岛上的美国第一海军陆战师。1944 年调往欧洲战场,升任美国第七军军长。 诺曼第登陆战役时,率军在犹他滩头登陆,攻占瑟堡,并在圣洛(st.lo)突 破获得成功。随后挥师北上,进逼科隆方向。在阿登战役中位于盟军左翼, 作战出众。1945 年春参加鲁尔战役。同年 4 月率先攻到易北河畔的德绍。战 后,曾任美国陆军参谋长。 柯棣华(dwarkanathshantaramkotnis,1910—1942)印度医生。国际 主义战士。1936 年毕业于孟买格兰特医学院,留校任助教。中国抗日战争爆 发后,加入印度援华医疗队。1938 年 9 月到中国。次年 2 月到延安,担任八 路军总医院外科军医、白求思卫生学校外科教员。1941 年 1 月任晋察冀军区 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院长。奔走于晋东南、冀西、冀南、冀中等抗日根据地, 坚持将医疗队设在前线,救治伤员。1942 年 7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 12 月 9 日于河北唐县积劳病逝。 柯埃尔兹(louismariekoeltz,1884—1970)法国将领。1905 年毕业于 圣西尔军校。长期在军界服务。1937 年获准将衔。1939 年 9 月出任第八集团 军参谋长。法国败降后,负责处理有关停战的事务。1911 年 9 月晋升中将, 任阿尔及利亚第十九军区司令。1942 年盟军在北非登陆后,转对轴心国作 战。1943 年春率第十九军参加突尼西亚战役,配合盟军肃清北非德意残敌。1944 年 11 月任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德国事务军事处主任。1945 年 7 月任驻德 法军副司令和盟国管制德国委员会法方代表。战后继续在军界供职。 柯涅楚克(aлekcahдpebдoknmobnчkophenчyk,1905—1972) 苏联剧作家。1925 年开始发表作品。1939 年后致力于戏剧创作,擅长写作政 治性讽刺喜剧。1940 年加入联共(布)党。1942 年发表剧本*《前线》,经 史达林亲自审阅修改,在《真理报》上连载。战时创作的剧本还有《乌克兰 草原上的游击队员们》、《佩金斯先生访问布尔什维克国家的使命》等。1943 年当选为苏联科学院院士。战后又创作了《请到兹翁科沃伊来》、《马卡尔·杜 勃拉瓦》、《雪球花林》等剧本。 柯斯托夫(tpanчokoctoa,1897—1949)保加利亚共产党领导人之一。 1920 年加入保加利亚共产党,并在党中央机关工作。1924 年因从事革命活动 被监禁。1929 年获释,后去苏联。曾被选为保共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1938 —1942 年任保工人党中央书记和《工人事业报》编辑,为保加利亚人民反对 纳粹德国和国内反动统治的领导者之一。1912 年被捕并判终身监禁。1944 年九月起义时获释。解放后任保共中央书记、保加利亚部长会议副主席等职。 1949 年遭清洗,后恢復名誉。 柯斯丘什科第一师  *波兰爱国者联盟在苏联建立的第一支正规的波兰 人民军队。1943 年 5 月 8 日在苏联的帮助下于苏联境内的梁贊附近建立,并 以波兰民族英雄柯斯丘什科(tadeuszkoscizko,1746—1817)的名字命名。 *贝林格任师长。1943 年 7 月战斗人员达 1.57 万人。同年 10 月 12 日参加列 宁诺村的战斗(此日后定为波兰军队节)。在波兰爱国者联盟的领导下,根 据波兰工人党的路线和政策,与苏军协同作战,打击德军。1943 年 8 月 10 日扩建为波兰第一集团军。 柯斯莫杰米扬斯卡娅(3orahatoдьbhakocmoдemь-rhckar, taha,1923—1941)即“卓娅”。苏联女游击队员。1941 年 10 月在莫斯科 第二○一中学十年级读书,志愿参加游击队。当年 11 月底潜入敌占区彼得里 谢沃(he- tpnшebo)村执行任务时被俘。受尽德寇严刑拷打,拒向敌人 招供,并自称丹娘,未暴露自己真实姓名。11 月 29 日被杀害。牺牲后被追 授苏联英雄称号。其事迹在苏联广为传播,许多文艺作品中有她的光辉形象。 相泽事件  日本*皇道派组织的暗杀事件。1935 年 7 月,皇道派首领之 一、教育总监*真崎甚三郎被免职,引起该派不满。8 月 12 日,该派的相泽 三郎中住利用调赴台湾途经东京之机,闯进陆军省军务局长办公室,以“天 诛”的名义用刀噼死*统制派主要人物、军务局长*永田铁山。相泽于次年 7 月被处以死刑。陆军内部两派的对抗达到白热化,终于触发了*二·二六事件。 第337页 柏林轰炸  盟国空军对德国实施的战略轰炸战役。1943 年 11 月—1944 年 3 月,以*英国轰炸机司令部为主,*美国第八航空队参加,对以柏林为重 点的德国大城市,连续进行 28 次大规模空袭。战役从 1943 年 11 月 18 日英 机 402 架夜袭柏林开始。其中,英国战略空军对柏林实施 16 次密集轰炸(共 役弹 2.5 刀吨,英机损失 537 架),美国战略空军于 1944 年 3 月 6 日和 8 日实施 2 次轰炸(共投弹 2.7 万吨,美机损失 106 架)。整个战役盟军共出 动轰炸机 2 万多架次,损失率为百分之五点二。 柏林战役  苏德战争末期苏军发动的战略性进攻战役。1945 年春,反法 西斯盟围军队相继进入德国本土作战,美英军先头部队迸抵易北河,距柏林 100—120 公里,苏军主力则越过奥得河,距柏林 60 公里,占据有利态势。 苏军为攻克柏林投入白俄罗斯第一、第二方面军和乌克兰第一方面军,配以 波罗的海舰队、第聂伯河区舰队、远程航空兵第十八集团军、国土防空军及 波兰第一、第二集团军,总计 250 万人,拥有火炮和迫击炮 4.2 万门,坦克 和自行火炮 6250 辆,作战飞机 7500 架。防守柏林的是德军*维斯瓦集团军群 和*中央集团军群所属部队,总兵力约 100 万人,拥有火饱和迫击炮 1.04 万 门,坦克和自行火炮 1500 辆,作战飞机 3300 架,此外,城内尚有守备部队 20 万人。战役从 1945 年 4 月 16 日始,至 5 月 8 日结束,分为三个阶段:第 一阶段(4 月 16—19 日),突破奥得-尼斯河地区。4 月 16 日拂晓前,在大 功率探照灯照射下,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从*屈斯特林登陆场发起主要突击, 次日在*塞洛高地附近突破德军防线,至 4 月 19 日已完全突破奥得河地区的 敌第三防御地带;同时,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强渡尼斯河成功,至 4 月 18 日也 完全突破敌防御区;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则于 4 月 18—19 日强渡东奥得河, 占领了强渡西奥得河的出发地域。至此,苏军从东、南、北三面对柏林形成 合围之势。第二阶段(4 月 20—25 日),合围分割德军集团。白俄罗斯第一 方面军所属远程炮兵于 4 月 20 日 13 时 50 分首先炮击柏林,揭开强攻柏林的 序幕,次日突入柏林城郊,并楔入市区防线;乌克兰第一方面军亦于 4 月 21 日突入柏林南郊,并在德勒斯登方向击退敌反突击。4 月 24 日,苏军在柏林 东南合围德军法兰克福-古本集团;25 日,两支主攻部队在柏林以西会师, 完成了对柏林的包围。同日,苏军同美军先头部队在*托尔高会师。白俄罗斯 第二方面军则同时渡过西奥得河,牵制了德军坦克第三集团军,使其无法从 北面为柏林解围。第三阶段(4 月 26 日至 5 月 8 日),歼灭被围之敌,攻克 柏林。4 月 26 日至 5 月 1 日,德军法兰克福-古本集团被歼。同时苏军开始 肃清城内敌军,4 月 30 苏军战士占领德国国会大厦日,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 所属部队经激战攻占国会大厦。5 月 2 日 15 时,德军停止抵抗,柏林城防司 令魏德林(karlweidling)率守军残部投降。5 月 3—8 日,苏军分兵向易北 河、布拉格和波罗的海一线推进。5 月 8 日 24 时(至 9 日零时 43 分),德 军最高统帅部代表在柏林东部的卡尔斯霍斯特(karlshorst)正式签署了无 条件投降书,柏林战役和苏德战争遂告结束。此战苏军共歼敌 70 个步兵师、 23 个坦克师和摩托化师,俘虏 48 万人,缴获坦克和自行火炮 1500 辆,飞机 4500 架及其他大量武器装备。攻克柏林标志着法西斯德国的灭亡,5 月 9 日 成为欧洲解放胜利日。经苏军总参谋部 1987 年审定,列为苏联卫国战争中的 51 个战略性战役之一。 柏林暗堡(berlinbunker)即“元首地堡”。 柏林-罗马轴心  德国和义大利组成的政治联盟。*意坎战争和德意武装 干涉西班牙,使两个法西斯国家迅速接近。1936 年 10 月 25 日义大利外交大 臣齐亚诺访德期间签订了《德意协定》,主要内容为:德国正式承认义大利 兼併衣索比亚;两国统一在西班牙的外交和军事行动,并达成承认佛朗哥 政权的协议。11 月 1 日墨索里尼在米兰发表演说,声称:柏林和罗马已形成 “一个轴心,可以在这个轴心的周围团结所有愿意进行合作和维护和平的欧 洲国家”。自此,德意组成的政治联盟遂有“柏林秽马轴心”之称,并逐渐 形成柏林-东京-罗马轴心,即德、日、意三国的政治联盟。第二次世界大战 期间与德日意侵略集团为伍的国家均被称为轴心国,后在同盟国的联合打击 下瓦解。 柳川平助(1879—1945)日本将领。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 1929 年任骑兵学校校长。1991 年晋升中将,1932 年任陆军次宫。1934 年任 第一师团长,次年任*台湾军司令官。1936 年*二·二六事件后的肃军中,被 编入预备役。1937 年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復出,任第十军司令官。同年 10 月来华,在海军的协同下于杭州湾、金山卫等地登陆,截断中国淤沪守军后 路,后向南京进击,12 月率部攻占南京,参与进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因遭 世界舆论谴责,被召回国。1938 年任兴亚院总务长官。1940 年任第二届近卫 内阁司法大臣。1941 年任第三届近工内阁国务大臣,同年任大政翼贊会副总 裁。 柳班战役  苏德战争前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苏军一九四二年冬季 反攻的组成部分。1942 年 1 月 7 日至 4 月 30 日,由*沃尔霍夫方面军和*列 宁格勒方面军实施。目的是粉碎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并解除对列宁格勒的封 锁。苏军进攻之初即进展不利,1 月 13 日改变部署后再度发起进攻,以柳班 (лю6ah)为主突方向。至 1 月底,推进约 70—75 公里,从西南纵深包围 了敌柳班-丘多沃集团。后因德军增强兵力及发起强大反突击,苏军未能发展 攻势和完成对敌合围,3 月 19 日其主突兵团第二突击集团军反被德军包围。 4 月 30 日苏军停止进攻。被围苏军坚持战斗到 6 月底。 第338页 柳条湖事变  即“九·一八事变”。因日本关东军炸毁渖阳北郊柳条湖 (前曾讹传为柳条沟)村附近的一段铁路栽赃于中国军队而开始,故名。 柳德尼科夫(nbahnльnчлюдhnkob,1902—1976)苏联将领。 1917 年参加赤卫队。翌年加入红军。参加过国内战争。1925 年加入俄共(布) 党。1938 年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苏德战争开始时为上校,在西南方向作 战。在史达林格勒会战中,指挥第一三八师坚守顿河与伏尔加河之间地区 1 个半月以上。后任第十五军军长,参加库尔斯克会战和强渡第聂伯河、解放 该河右岸乌克兰地区的战斗。1944 年 5 月起任第三十九集团军司令(至战争 结束)。参加过维帖布斯克-奥尔沙、考纳斯、默麦尔、东普鲁土等战役。1945 年 5 月晋升上将。后又率部参加远东战役。战后曾任驻德苏军副总司令。1968 年退役。着有《翻过大兴安岭》、《伏尔加河上有悬崖》等。 柳捷日登陆场  位于基辅以北第聂伯河右岸的柳捷日(люteж)地 域。1943 年 9 月 25 日夜间,*基辅战役中的苏军第三十八集团军由此强渡第 聂伯河。到 9 月底建立了面积 50 平方公里的登陆场,10 月上旬扩大至正面 15 公里、纵深 5—10 公里。11 月 3 日,苏军由此发起解放基辅的主要突击。 查理曼师  参加苏德战争的法国法西斯武装组织。 4 年 10 月,由*法国反布尔什维主义志愿军团残部、*维希民警及其他法 西斯分子在东普鲁士组成。初属旅级编制,共 7000 余人。1945 年 2 月正式 命名为查理曼(插rlemagne)师,并编为德国党卫队第三十三师,其参谋部 由德国军官控制。此后参加东普鲁士境内多次战事,损失惨重。同年 4 月, 残部流窜柏林,被苏军全歼。 查希尔·沙阿(mohammedzabirshah,l914—)阿富汗国王(1933—1973)。 曾在法国求学。1931 年毕业于喀布尔步兵军官学院。翌年任国防部副大臣、 代理国防大臣。1933 年即位。大战爆发后,宣布中立。1941 年 11 月在英、 苏两国压力下,驱逐轴心国 200 余名侨民出境;同年底召开国民会议,强调 其中立政策。1942 年同美国建立外交关系。1973 年被军事政变推翻后流亡国 外。 查特菲尔德(alfredernlemontacute插tfield,1873—1967)英国海 军将领。生于海军将领家庭,就读于圣·安德鲁学校,13 岁上舰服役。第一 次世界大战期间为舰长,参加北海的歷次重大海战。后歷任海军部副大臣、 海军副参谋长、大西洋舰队和地中海舰队司令等职,参与华盛顿会议限制海 军军备谈判、海军建设和新战术演练等,并晋升为海军上将(1930 年)。1933 —1938 年任第一海务大臣,领海军元帅衔(1935 年)。任内力主扩大海军, 建立由海军控制的舰队空军;作为火炮专家,热心于建造战列舰,多少忽视 了由巡洋舰、驱逐舰等组成的护航反潜力量的发展。一度任印度防务专家委 员会主席。1939 年 2 月再次入阁继*英斯基普为国防协调大臣,翌年 3 月辞 职,该部也随之撤销,转任伦敦地区伤员疏散委员会主席。撰有自传《海军 和防务》和《可能再次发生》。 查普尔特佩克会议  又称“美洲国家间关于战争与和平问题会议”。1945 年 2 月 21 日—3 月 8 日在墨西哥城的查普尔特佩克(插pultepec)城堡召 开。除阿根廷外的所有美洲国家外长率团参加,代表共 330 人。会议通过了 以“互助和美洲团结”为原则的*《查普尔特佩克宣言》。会议决定:由美洲 各国参谋部代表组成常设泛美参谋部。以代替 1942 年成立的防务理事会;每 四年召开一次泛美会者作为正式的泛美机构,负责制订美洲的共同政策和确 定泛美体系其它机构的职能;每年召开一次外长协商会议,以研究有关美洲 大陆组织的重要紧急问题,讨论将对美洲国家的和平造成威胁的各种局势。 会议在讨论经济问题时,签署了*《美洲国家经济宪章》。会议通过的第 30 号决议,表达了对未来国际组织的意见,提议在成立这种国际组织时要考虑 拉美国家的建议。最后一天会议还通过决议,唿吁阿根廷政府与其他拉美国 家一致,共同反对轴心国。阿根廷政府于 3 月 27 日发布接受该会议决定的法 令并对日、德宣战。 查普尔特佩克宣言  1945 年3月6日在*查普尔特佩克会议上通过的宣 言。其序言以与会国政府名义宣布“互助和美洲团结”的原则。第一部分规 定:主权国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均有权独立并受到尊重;对某一美洲国家领 土、主权和政治独立的任何侵犯,将被认为是对本宣言其他签字国的侵犯行 为;如某一美洲国家进行侵略或侵略准备,本宣言签字国将相互磋商以採取 必要措施;如侵略威胁或侵略行为对联合国家的军事行动造成损害,本宣言 签字国可採取断绝外交关系、使用武力等措施。第二部分建议美洲各国政府 按照各自的宪法条例签订一项条约,确定在出现侵略威胁或侵略行动时实行 制裁的程序。第三部分指出,关于西半球和平与安全问题的区域性协定,其 原则应该符合未来国际组织的宗旨。宣言为美洲国家建立军事联盟打下了基 础。 勃兰特(karlbrandt,1904—1948)希特勒的私人医生。1928 年获医学 博士学位,后在波楚(bocbum)医院从事临床教学工作。1932 年 1 月加入纳 粹党。1933 年 8 月起经常为希特勒及其随从治病,后任全国卫生保健专员, 获武装党卫队少将衔。大战期间积极贯彻希特勒的指示,参与使用囚犯作医 学试验的工作,屠杀大批无辜居民。战后受审时虽以“执行上级命令”为自 己的罪行辩解,仍于 1948 年 6 月被处绞刑。 第339页 勃鲁姆(leonblum,1872—1950)法国社会党领袖。毕业于巴黎高师。 初从事文艺评论,后转入政界。1920 年起领导法国社会党。长期为议员。两 度出任人民阵线政府总理(1936—1937,1938)。对西班牙内战奉行“不干 涉政策”,对《慕尼黑协定》持批评态度。大战前夕,主张重振法国军备。 法国败降后,反对授予贝当全权,不久被维希政府囚禁。1942 年曾出庭”里 沃姆审判。因坚持人民阵线政策,被囚素。1943 年 3 月,被移交德国占领军 当局,囚于德国。1945 年 5 月获释。战后继续领导社会党,曾短期组阁。着 有《在人类的范围内》、《布尔什维主义和社会主义》等。 勃劳希契(walthervonbrauchitsch,1881—1948)德国将领。1900 年 军校毕业后开始服役。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为炮兵上尉,后调总参谋部任参谋。 战后仍在国防军任职,积极主张重整军备。1933—1937 年,歷任第一师师长、 普鲁士军区司令、第一军军长、第四集团军司令。1938 年升为上将,任陆军 总司令,指挥德军进勃劳希契占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1939— 1940 年相继指挥进攻波兰、荷兰、比利时和法国诸战役,连连获胜。1940 年 7 月晋升元帅。1941 年指挥侵占南斯拉夫、希腊和苏联。由于对苏闪击战 失败,于同年 12 月被希特勒解职。转入预备役后隐名度日。1945 年被英军 俘虏。后病死于汉堡战俘营。 勃姆巴切(nicolobombi,1879—1945)义大利法西斯分子。初为意 大利社会党员,1921 年参加义大利共产党。1927 年被意共开除出党,后转向 法西斯主义。三十年代出版《真理报》,吹捧墨索里尼,颂扬法西斯专政, 并鼓吹对外扩张。1943 年 7 月墨索里尼垮台后,潜往北方。*萨罗共和国时, 力图重振法西斯制度,成为墨索里尼的心腹。1945 年初因萨罗共和国陷入因 境,曾试图与北意民族解放委员会谈判寻求出路,未成。4 月随墨索里尼外 逃时,被游击队俘获后处死。 勃洛姆堡(wernervonblomberg,1878—1946)一译“布洛姆贝格”。 德国将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总参谋部任职。战后在国防军歷任军训处处 长、陆军管理局(实即陆军总参谋部)军队办公室主任、第一军区(东普鲁 士)司令。曾代表德国出席日内瓦裁军谈判。1933 年 1 月被总统兴登堡委任 为希特勒内阁的国防军部(1935 年改称军事部)部长。1934 年 8 月兴登堡死 后,下令国防军向希持勒宣誓效忠。1935 年秋,兼任武装部队勃洛姆堡总司 令。主持纳粹德国早期的扩军工作,积极支持法西斯独裁统治。1936 年获元 帅衔。1937 年 11 月,在最高军政秘密会议上,对希特勒提出的具体扩张步 骤有所保留。1938 年在*勃洛姆堡一弗立契事件中被免职。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作为纳粹德国军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受审 期间猝死狱中。 勃勒齐奥西(giovannipreziosi,1881—1945)义大利法西斯分子。1919 年创办《义大利生活报》,宣传种族主义和反犹主义,深得墨索里尼赏识。 三十年代末起转入政界活动。大战期间支持政府的对外侵略政策。1943 年 7 月墨索里尼被推翻后逃亡德国,在慕尼黑电台上露面,煽动在义大利重建法 西斯制度,深受希特勒和罗森堡的器重。同年 12 月返回义大利,任*萨罗共 和国种族办公室主任,力图彻底解决犹大人问题。米兰光復前夕自杀。 勃拉斯科维兹(johannesskowitz,1883—1948)德国将领。1901 年入伍。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35 年升至中将。1938—1939 年指挥第三 集团军侵占奥地利、苏台德区和波希米亚。1939 年 9 月指挥第八集团军进攻 波兰。继而任驻波兰德军总司令。后因同党卫队发生矛盾被解职。1944 年重 新出任驻守法国的 g 集团军群司令。盟军在法国登陆后,因败退又被免职。 1945 年一度任驻守荷兰的德军总司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犯,在等候 纽伦堡美国军事法庭审判时自杀。 白朗宁式机枪 (browning)美制机枪。由美国兵器设计师白朗宁 (johnmosesbrowning,1855—1926)设计,故名。1915—1916 年设计,1917 年试制。初为水冷式,二十年代改为气冷式。其 7.62 毫米口径型用于步兵武 器,12.7 毫米口径型用于坦克和飞机,或作为步兵重武器。大战后继续使用 到五十年代。 勃鲁门特里特(guntherblumentritt,1892—1967)德国将领。1911 年入伍。1938 年任陆军总参谋部训练处处长。1939 年参与*《白色方案》的 制定与实施。大战爆发后,任入侵波兰的南方集团军群作战处长。1940 年参 加入侵法国。1941 年 6 月入侵苏联时任第四集团军参谋长。在*莫斯科会战 中,当苏军反攻时力主顽抗,先后晋升少将和中将。大战后期歷任党卫队第 十二军、第二十五集团军和第一伞兵集团军指挥官,在西线作战。战后曾参 加撰写《致命的决定》一书。 白朗宁式自动步枪(browning)简称bar 美制自动步枪。由美国兵器设 计师白朗宁(johnmosesbrowning,1855—1926)设计,故名。1915—1916 年设计,1917 年试制,翌年投产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战后多次改进, 全长 1 石 7 米,总重 7 公斤,口径 7.92 毫米,弹夹装弹 20 发,射速每分钟 500—650 发,亦能单发、双发或 3 发点射。按上两脚架可作轻机枪使用,但 枪管不能更换。作步枪用较笨重,弹夹装卸不便,命中率较差。从 1920 年起 为美军普遍使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瑞典、波兰、比利时等国曾购买专 利。1940—1941 年提供给英国,用于本土保卫战。战后继续使用到五十年代。 第340页 勃洛姆堡-弗立契事件  希特勒改组德国军事领导机构的事件。1937 年 11 月 5 日,*勃洛姆堡和*弗立契在德国高级军政首脑会议上对希特勒的侵略 计划表示怀疑。1938 年 1 月下旬,希特勒藉口勃洛姆堡的新婚妻子曾为妓女 和秘密警察炮制的弗立契有同性恋的假案,将两人和其他 16 名高级将领兔 职,另 44 名高级将领降职。同年 2 月 4 日,希特勒颁布《关于德国武装部队 统辖权的命令》,宣布亲自接掌整个武装部队的统辖权,自任武装部队最高 统帅,取消军事部,原军事部武装部队局改组为“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 接管原军事部职能:原军事部武装部队局局长”凯特尔升任武装部队最高统 帅部长官(实际上是希特勒的总参谋长)。至此希特勒遂完全掌握德国最高 军事指挥权。 威廉  1威廉皇太子(kronprinzwilhelm,1882—1951)。德皇威廉二 世长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任高级军官。1918 年 11 月流亡荷兰,不久被 废黜。1923 年 11 月曾回国试图担任魏玛共和国总统未成。后又希望通过同 纳粹党结盟恢復君主政体,曾多次表示支持纳粹主义。1933 年 3 月 21 日出 席*波茨坦日仪式,平时常佩饰卍标志。但因未达復辟目的,渐与纳粹政权疏 远。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被德国反希特勒密谋集团内定为拟议中的政府首 脑。2奥古斯特·威廉(augustwilhelm,1887—1949)。德皇威廉二世第四 子,德意志帝国皇子。早年获政治学博士学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任上校。 战后在普鲁土任文职官员。1927 年加入钢盔团,1929 年退出。同年加入纳粹 党,此后始终信奉纳粹主义,作为该党代表到各地演说。1932 年任普鲁土邦 议员。后又任国会议员,曾长期在冲锋队中供职。3威廉(wilbelm)。1942 年 6 月德军第六集团军在苏德战场南线,进攻沃耳昌斯克(bonлhck)地域 苏军的行动代号。参见“腓特烈二世”。 威尔逊  1亨利·梅特兰·威尔逊(henrymaindwilson,1881— 1964)。英国将领。早年受教于伊顿公学和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以后 在南非、印度、中东服役。大战开始时任英国中东司令部所属埃及部队司令, 率*尼罗河集团军同意军作战。1940 年冬,与*韦维尔、*奥康纳一起,在昔 兰尼加击溃意军。1941 年 3 月率远征军援助希腊,不久失败撤退。同年 6 月 率军从维希法国手中夺取叙利亚。1942—1943 年任伊朗-伊拉克英军总司令 和中东英军总司令。1944 年继艾森豪任亨·梅·威尔逊盟军地中海战区 总司令,晋升元帅。翌年,以英国参谋团团长身份派驻华盛顿,参加过雅尔 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1946 年受封男爵。因其身躯魁伟,有“琼博”(jumbo, 大象)的暱称。2查尔斯·爱德华·威尔逊(插rlesedwardwilson,1886 —1972)。美国企业家。1899 年进入通用电气公司,歷任该公司要职,1940 年后两度担任董事长。*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应总统罗斯福之召于 1942 年出 任战时生产局副局长,一度任代局长。主持战时工业动员和生产事务,将美 国大企业的管理经验和合理化生产方法推广到战时工业生产,并参与制定物 资管制计划和部件预订计划等。1944 年 8 月因与局内的纳尔逊派发生争吵而 辞职,被反对派指责为保护大企业利益。韩战期间,曾出任国防动员局 局长。 威尔基(wendelllewiswillkie,1892—1944)美国政治活动家。印第 安纳大学毕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军服役。战后开业为律师。1933 年任 联邦与南方公司总经理。1940 年成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竞选失败。对罗斯 福政府的国内政策多有批评,然在外交事务上採取合作态度,鼓吹“天下一 家”的国际合作思想,反对共和党内的孤立主义。1942 年 9 月和 10 月受罗 斯福之託歷访非洲、中东、苏联和中国等地。翌年将见闻写成《天下一家》, 唿吁战后合作,甚有影响。 威克斯(ronaldmorceweeks,1890—1960)英国将领。早年就读于查特 豪斯公学和剑桥大学。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三十年代在地方驻防部队任 参谋。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任英国本土防卫部队司令部参谋处长。1941 年获少将衔,出任军需处长。1942—1945 年任帝国副总参谋长,领中将衔。 1945 年 7—8 月任英国驻德占领军副司令兼参谋长。战后成为戒克斯-阿姆斯 特朗公司等多家公司的董事和董事长。1956 年受封男爵。 威廉街(wilhelmstrase)纳粹德国总理府所在地。因纳粹德国旧总理 府正门和其他政府各部机关位于该街,遂成为政府的代名词。1938 年建造的 新总理府正门位于福斯街(voosstrasse),但旧称仍被延用。 威塞尔(horstwessel)1907—1930)德国冲锋队小队长。早年混迹下 层社会。1926 年加入纳粹党,任柏林冲锋队小队长。后谱写*《霍尔斯特·威 塞尔之歌》。因参加街头殴斗,1930 年 2 月 23 日被人在住所杀死。死后曾 被戈培尔等吹捧为纳粹英雄。 威尔弗留德(wilfred)1940 年 4 月英国在挪威领海布雷的行动代号。 为了切断德国通过挪威港口获得瑞典铁矿石的供应,1940 年 3 月底,英、法 两国政府在伦敦举行的最高军事会议决定,在对挪威和瑞典致送措词笼统的 通牒后,将在挪威领海敷设水雷。4 月 3 日,英国海军部奉命执行以此为代 号的行动。4 月 8 日凌晨 4 时半至 5 时,4 艘英国驱逐舰在通往纳尔维克 (narvik)港的航道布雷。 第341页 威克岛之战  日军攻占威克岛的作战。威克(wake)岛为中太平洋的美 军基地,面积仅 9 平方公里,但战略位置重要。1941 年 12 月 10 日,日军在 2 艘轻巡洋舰、4 艘驱逐舰掩护下试图登陆,被美军击退,并被击沉 2 艘驱逐 舰。12 月 21 日,日军调来袭击珍珠港后返航的苍龙号和飞龙号航空母肌增 援。经勐烈轰炸后,22 日,千余日军冒大雨再度登陆,双方激战,守军败降。 1500 余人(包括文职人员)被俘,120 人阵亡,日军被击毙 800 余人。 威塞尔演习(weserubung)德国入侵丹麦和挪威的行动计划代号。为了 抢在英国之前控制挪威,确保瑞典铁矿基地和波罗的海侧翼,并为海军和空 军提供进攻英国的更为广阔的出击线,1940 年 1 月底希特勒下令德军最高统 帅部秘密制定入侵计划。福肯霍斯特(nikusvonfalkenhorst,1885— 1968)将军被任命为负责人。计划要求在攻占挪威的同时占领丹麦,作为必 要的战略跳板和运输线的保障。规定广泛使用登陆兵和空降兵对挪威和丹麦 同时实施突击。3 月 5 日,希特勒召集三军总司令进行讨论。4 月 2 日,希特 勒批准最后方案,并规定入侵行动在 4 月 9 日清晨开始,参见“挪威战役”。 威廉明娜女王(wilhelminahelenapanlinemaria,1880—1962)荷兰女 王(1890—1948)。威廉三世(wil-helmiii,1817—1890)之女。 1890 年即王位,1898 年正式加冕。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力主荷兰保持中立。1940 年 5 月 10 日德国入侵荷兰时发表声明号召人民积极抵抗,13 日率王室和内 阁成员流亡伦敦。在英国组成抗战政府,号召人民继续抵抗。太平洋战争爆 发后支持美、英抗日,并宣布荷属东印度自治。1942 年 3 月成立具有议会性 质的“特别谘询委员会”。威廉明娜 1945 年 5 月荷兰光復后回国。1948 年 9 月吐日逊位。着有回忆录《孤独,俱并非孤家寡人》。 威利斯莱式轰炸机(wellesley)英国轻型轰作机。1935 年投产。单引 擎,最大时速 228 英里,航程 1100 英里,升限 3.3 万英尺。装有 2 挺机枪。 乘员 2 人。载作弹 1000 磅。大战初期主要参加东非战役。1941 年后退出现 役。 威斯康星号战列舰(wisconsin)美国战列舰。为 1936 年开始建造的 4 艘“衣阿华”级战列舰之一。排水量 4.5 万吨,舰长 274 米,最大宽度 33 米,航速 31—33 节,配备 406 毫米火炮 9 门,127 毫米高平两用炮 28 门, 40 毫米速射高炮 80 门,乘员 2700 人。大战后期在太平洋海域作战,1914 年底起参加菲律宾战役。1945 年 2 月参加硫黄岛战役,3 月随舰队攻击日本 本土,4 月参加沖绳岛战役。战后曾参加韩战。 威尔斯亲王号战列舰(prineeofwales)英国战列舰。1941 年建成。排 水量 3.5 万吨,最大航速 28.5 节。装有 10 门 14 英寸火炮,16 门 5.25 英寸 火炮和由单、双管自动高射炮及高射机枪组成的防空火力。为英国海军中的 新型战列舰,刚建成(造船工人尚未全部撤离)即投入 1941 年 5 月围歼德国 俾斯麦号战列舰的战斗。同年 8 月,邱吉尔乘坐该舰前往纽芬兰附近同美国 总统罗斯福举行*大西洋会议。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被派往新加坡,成为*英 国东方舰队的旗舰。1941 年 12 月 10 日,在暹罗湾破日本飞机击沉。舰队司 令*菲利普斯和舰长及官兵 370 亲人殉难。 歪把子机枪  即“十一式机枪”。 奎松(manuelluisquezonymolina,1878—1944)菲律宾总统(1935— 1940)。1916 年任参议院议长。1924 年任国民党主席。1934 年美国承认菲 律宾自治后,当选为首届总统。1941 年再次当选。同年底日军进攻马尼拉时 逃亡内地。1942 年 2 月 8 日致电罗斯福,要求美、日达成有关菲律宾中立化 的协议,美、日双方同时从菲律宾撤军,美国则应承认菲律宾独立,遭到拒 绝。3 月率内阁流亡澳大利亚,后又去美国,任太平洋作战委员会委员。奎 松曾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后在华盛顿病逝。着有自传《好的战斗》。 挺进队  即“冲锋队”。 指环(koльцo)*史达林格勒会战中苏军歼灭被围德军集团的战役计 划代号。由*顿河方面军于 1943 年 1 月 10 日至 2 月 2 日实施。计划规定了由 西到东各个歼灭已被分割包围的两部分德军的作战顺序。 挪威战役  又称“斯堪地那维亚战役”。1940 年 4—6 月间德国入侵丹 麦、挪威同英、法争夺斯堪地那维亚的战略性战役。代号*威塞尔演习。德军 集中 14 万人,1300 架飞机和 234 艘舰艇,于 4 月 9 日拂晓向丹麦、挪威同 时实施突击。在丹麦,摩托化步兵冲过国境线后向日德兰半岛北端长驱直入, 空降兵也同时在西兰岛和首都哥本哈根着陆。入侵一小时后,丹麦政府和国 王克里斯蒂安十世唿吁人民“放弃任何抵抗”。德军占领丹麦仅死 2 人,伤 10 人。在挪威,德军先遣队在*吉斯林分子的配合下,在南起奥斯陆北至纳 尔维克(narvik)各主要口岸突然实施登陆和空降,未遇严重抵抗当即完成 占领,随即增兵向挪威中部推进。挪威政府和国王哈肯七世拒绝投降,向腹 地撤退,组织挪军残部继续战斗。英、法当初曾计划将战争扩大到中立的挪 威,在*英法援芬军事计划流产后,又准备于 4 月初在挪威水域布雷并在西海 岸登陆。德军抢先行动,迫使英、法仓促应战。4 月中旬,英法波联军近 4 个师,先后在北部纳尔维克附近和中部纳姆索斯(namsos)、翁达尔斯内斯 登陆。联军在中部向特隆赫姆作钳形包抄,进攻受挫后于 5 月 1 日登船撤退, 战斗重心转向北方。5 月 10 日起德军向西欧发动进攻,法国局势严重,联军 遂于 6 月 5—8 日撤出纳尔维克地域。6 月 7 日,挪咸政府流亡英国,挪军残 部于 10 日投降,德军占领挪威全境。此战盟军由于指挥优柔寡断和未能协同 作战,致遭失败。德军死亡和失踪共 5356 人,损失军舰 15 艘;盟军死亡和 失踪共 3734 人,损失军舰 10 艘。参见“特隆赫姆之战”、“纳尔维克之战”。 第342页 挪威抵抗运动  大战期间挪威人民反抗德国占领的斗争。1940 年 6 月 初,挪威国王和政府及部分军队撤到英国后,国内人民奋起抗击德国入侵者 和吉斯林傀儡政权。不久组成国内阵线,其下属军事组织称*米洛格,民政组 织称克莱德森(kretsen,挪威语意为“小组”),主管反法西斯宣传和组织 各种形式的斗争。1941 年夏国内阵线组织遍及挪威。由挪威军官马丁·林吉 (matinlinge)领导的海外抵抗组织总部设在英国。在英国武装人员的配合 下,经常潜入挪威从事破坏活动和对挪沿海岛屿发动攻击,炸毁德国运输船 和炼油厂。1943 年为协调国内阵线、流亡政府和英国三方的关系,成立英- 挪合作委员会。国内由米洛格单浊领导地下活动,破坏位于*维莫尔克生产重 水的工厂和炸沉德国运送重水的运输船,使德国研制核武器计划遭到破产。 自 1944 年夏起,约 3.5 万名米洛格成员积极开展武装斗争,有力地配台了盟 军在西线的进攻。1945 年 5 月 8 日,驻挪威德军签署投降书,挪威获得解放。 轴心(achse)1943 年 9 月德国对义大利实行军事占领、解除意军武装 和劫持义大利舰队的一系列行动的总代号。1943 年义大利*七月政变后成立 巴多里奥政府,开始与盟军秘密谈判停战协定。希特勒闻讯后,即派隆美尔 率军以协防为名控制阿尔卑斯山山口,实施代号*阿拉里克的行动,调兵进驻 义大利北部。27 日,希特勒召集军事会议,策划营救墨索里尼(代号*橡树) 和占领罗马,以扶植墨索里尼重新上台(代号*学生),对义大利领土实行军 事占领(代号*黑色)以及劫持义大利舰队。9 月 8 日晚义大利与盟国于 9 月 3 日秘密签订的停战协定公开宣布,德军随即包围和控制罗马、解除意军武 装和占领义大利全境。但义大利仍队已于当晚驶离驻泊港口,往马尔他向盟 军投降。德军遂以空军于途中炸沉其旗舰*罗马号战列舰。 鸥式歼击机  即“h—153 型歼击机”。 [丨] 战斗bat)大战期间法国国内的抵抗组织。1940 年夏建立,初名“民 族解放运动”。1941 年底出版《战斗报》,故名。由*弗雷内、*皮杜尔等人 领导。参加者多为军官、企业家和知识分子。活动中心初在法国东南部,后 移至里昂,并曾试图延伸至北部,但未成。设有宣传、情报、袭击等部门, 并建立秘密军,进行武装斗争。与维希政府情报机构有接触。1942 年秋起, 又和自由法国建立联繫。1943 年 5 月加入*民族抵抗委员会。 战争  书名。苏联作家*爱伦堡的政论集。3 卷。出版于 1942—1944 年。 文集犀利地揭露了法西斯主义的卑劣行为,为捍卫欧洲文明和苏维埃社会的 崇高理想而热情唿吁,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战斧(battleaxe)1941 年英军在利比亚和埃及边境地区的反攻行动代 号。是年 5 月,退据埃及的英军在获得增援后,企图趁隆美尔的主力未调到 第一线参战之机发动反攻。以解图卜鲁格之围。6 月 15—17 日,英军在哈尔 法亚(halfaya)、卡普措(capuzzo)和西迪俄马(si-diomar)一线的正面 攻击和侧翼包抄行动均受挫,而陷于受包抄被围歼的危险,被迫撤回原出发 阵地。此战失利后,6 月末到 7 月初,英国中东战区司令部改组,总司令韦 维尔同驻印英军司令奥金莱克对调职位。 战舰(irolnd)1942 年英军进行*迪耶戈-苏瓦雷斯登陆战的行动代 号。 战队训  日本陆军训谕。1941 年 1 月 8 日由东条英机陆军大臣下达。随 着侵略战争的不断扩大,日军兵员急剧膨胀,士兵年龄下降,训练不足,该 训谕旨在鼓舞士气,训练新兵,为侵略战争服务。由序、本训(一.皇国、皇 军、军纪、攻击精神;二.孝道、责任:三.战场之戒)和结尾三部分构成。 训戒士兵要在战场上发挥“皇军之神髓”,攻必克,战必胜,宣扬皇道,不 受辱,不投降,以死洗刷污名。训谕还强调注意开展思想战。 战力会议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日本负责制定有关徵用物资的运输计 划的决策机关。为对付盟军的封锁、提高运输效率,日本最高战争指导会议 于 1945 年 4 月 19 日通过《国家船只及港口统一管理实施纲要》,在大本营 附设此机构为其内容之一。成员包括内阁综合计划局长官、陆军兵站总监部 参谋长、海军战力补给部长、陆军省军务局长、海军省军务局长、陆军整备 局长、海军军务局次长、海上护工参谋长、海运总监部参谋长、军需省总动 员局长和运通省海运总局长官。 战斗法国(francbattante)大战时期戴高乐领导的抵抗运动。前 身为*自由法国。1942 年 7 月 14 日成立,领导机构仍为法兰西民族委员会。 盟军登陆北非后,其中心逐渐自伦敦转向北非,1943 年 6 月 3 日在阿尔及尔 建立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由戴高乐和吉罗共任主席,开始代表法国的利 益,并统一领导全国的抵抗运动。8 月得到美、英、苏等大国的承认。其武 装部队与北非军汇合整编,接受美式配备,参加突尼西亚的役。1943 年 9 月解 放科西嘉岛,此后又组成远征军去义大利作战。翌年 6 月 3 日,成立由戴高 乐任主席的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指挥*法国内地军和正规军配合盟军进入 法国作战。1945 年春基本光复本上。 第343页 战略轰炸(stratogicbombing)大战后期盟国广泛採用的以轰炸为基础 的独立空中战争。其思想渊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和战后的*杜黑、特沦查 德(hughmontaguetren插rd,1873—1956)和米切尔(williammitobell, 1879—1936)。强调通过大规模的系统的轰炸,破坏敌方战争经济和摧毁敌 方抵抗意志以赢得战争。1940 年在*不列颠之战中,德国和英国实际上已开 始实行。但德国没有独立的战略空军,英国则缺乏足够的力量广泛开展。1942 年 2 月,英国确定集中轰炸城市以破坏敌方士气。*英国轰炸枫司令部相继实 施*科隆轰炸、*埃森轰炸和*不莱梅轰炸,主要採用夜间区域轰炸方法,并研 制和使用先进的*前进导航议、*奥波依导航仪和*h2s 型雷达。由于美国空军 未积极参加,轰炸规模有限,1942 年总投弹量仅 5 万吨(英国小吨)。1943 年 1 月,美英首脑卡萨布兰卡会议决定发动联合轰炸攻势,规定目标为破坏 德国军事、工业和经济系统,摧毁其人民斗志。英国轰炸机司令部继续对城 市实施夜间区域轰炸,*美国第八航空队则对选定的工业目标实施昼间精确轰 炸。同年 5—6 月,美英参谋长联席会议修订联合轰炸攻势计划,开始实施代 号*直截了当的行动。美国组建以义大利南部为基地的第十五航空队,加强战 略轰炸。在此期间,英、美相继实施*鲁尔轰炸、*汉堡轰炸、*柏林轰炸、* 施魏因富特轰炸等战役,并开始进行*穿梭轰炸。1943 年英、美总投弹量增 至 20.6 万吨。1944 年 2 月,发动代号*论证的行动,集中袭击德国航空工业。 同年 4 月起,为准备代号*霸王的行动,集中轰炸法国北部和比利时的机场、 交通枢纽和防御工事。同时还密集轰炸德国的石油工业。随着盟国空军进一 步加强和德国空军的削弱,1944 年下半年美、英对德战略轰炸达到高潮。该 年的投弹量 120.2 万吨,占整个战时对欧洲总投弹量的百分之六十。1945 年 1 月,美、英决定实施*雷击的行动,大规模轰炸苏军将要占领的德国东部城 市。同年 2 月又进行摧毁德国交通线的代号*竖笛的行动。1945 年上半年投 弹量 48.1 万吨。对日本的战略轰炸由*美国第二十航空队以*b-29 型轰炸机 进行。最早始于 1944 年 6 月,从中国的成都和印度基地起飞袭击日本,并曾 制定代号*马特霍思的行动计划。同年秋美军攻占马里亚纳群岛后,美机即转 而以此为基地,于 11 月 24 日开始对日本本土有系统的大规模轰炸。1940 年 3 月 9—19 日,美国出动 b-29 型轰炸机 1600 多架次,密集轰炸东京、名古 屋、大坂、神户等城市,投弹近万吨(主要为燃烧弹),摧毁约 40 平方英里 面积的建筑物,仅东京一地即死亡 8.3 万人。由于日本防空力量薄弱,美机 损失率不到百分之一。到战争结束,美机先后轰炸日本城市 65 个,总投弹量 约 15.3 万吨,炸死 33 万人。战略轰炸作为一种新的战争样式,在战争后期 发展起来,对打败德意日法西斯起了重要作用。 战鹰式战斗机(warhaw)即“p-40 型歼击机”。 战争经济全权总办  即“军事经济全权总办”。 战略轰炸效应委员会(strategicbombingeffectmittee)即“美 国战略轰炸调查处”。 竖笛(rion)盟国空军 1915 年 2 月对德国交通线进行战略轰炸的行 动代号。当盟军准备强渡莱茵河对德国发动最后攻势时,根据艾森豪的 要求,于 1945 年 2 月 22 日开始实施。盟国空军从英国、法国、义大利、比 利时和荷兰的基地,出动飞机 9000 多架次,轰炸德国铁路交通的 200 个大目 标和数千个小目标,在一周内投弹 5.5 万吨,致使德国交通运输处于瘫痪。 临沂战役  日本宣布投降后八路军在山东省临沂县对拒降伪军的进攻 作战。191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布投降,但日伪军拒绝向中共领导的抗日 军民投降。为肃清顽抗之敌,8 月 17 日起,八路军山东滨海、鲁中军区各一 部,对踞守临沂县城的伪军发动进攻,因准备不足未能奏效。9 月 10 日晨, 八路军以 4000 斤炸药实行坑道爆破,将城墙炸开 30 米宽缺口突入城内,经 逐屋争夺,至次日上午 7 时占领临沂,歼伪军 2000 余人,使鲁南、鲁中、滨 海 3 个地区连成一片,扩大和巩固了山东解放区。 临时谘询议会(assembleeconsultativeprovisoire)*法兰西民族解放 委员会建立的谘询机构。由本土各抵抗组织、各主要政党、海外殖民地和阿 尔及利亚的代表共 100 余人组成,主席为*古安。1943 年 11 月 3 日举行首次 会议。曾对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和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各部门的工作进 行监督和提供建议,并就处置维希政府人员,支援本土抵抗运动,战后政体 建设等问题进行讨论。1945 年 8 月 3 日停止活动。 星条报(starsandstripes)美国军方报刊。1943 年底至 1944 年初创刊, 由美国陆军勤务部队报导与教育师(informationandeducationdivlsion)负 责主编,分别在本国的纽约、夏威夷和英国、法国、北非等地与各战区新闻 宣传机构协作出版发行。因战时各地条件不同,分日刊、周刊、月刊等,总 计发行过 40 种以上不同的版别,其中以在纽约出版的最为完整。广为美军官 兵阅读,影响较广。战后继续发行。 星野直树(1892—1978)日本国务大臣(1940—1941)。1917 年东京帝 国大学毕业后入大藏省。曾任大藏事务官等职。后歷任“满洲国”财政部总 务司长、财政部次长、国务院总务厅长,1937 年任国务院总务长官,主宰“满 洲国”事务,对中国东北进行占领统治和掠夺。1940 年任第二届近卫内阁国 务大臣兼企划院总裁,主张强化官僚体制,加速军火生产,1941 年辞职后被 敕选为贵族院议员。1941—1944 年任东条内阁的内阁书记官长,为东条英机 得力助手。后任大藏省顾问。战后,于 1948 年作为甲级战犯被远东国际军事 法庭判处无期徒刑。1955 年获释,转入实业界。 第344页 昭和维新  昭和初期,日本法西斯分子模仿明治维新而掀起的“改造国 家”运动。该运动以北一辉、大川周明的思想为指导,以陆海军青年将校为 主体。1928 年 3 月,海军青年将校成立“王师会”,鼓吹“奉天命完成明洽 维新”。1932 年五·一五事件时发布檄文,声称“点燃昭和维新之火炬”。 其主要政治主张为:强调剷除“君侧奸佞”(即元老、重臣、政党首领和财 界巨头),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一君万民”的法西斯政治体制。自 1930 年*樱会成立到 1936 年的二·二六事件,包括*石原莞尔等企图通过合法手段 建立国家总体战体制的活动,均以此为指导思想。 昭和研究会  日本近卫文魔的智囊团。1936 年 11 月 1 日成立。后藤隆 之助为该会首脑。以研究强化战时国家政权机构为主要目的,曾就日本的内 政外交提出许多方案供近卫内阁选用,并积极参与领导近卫新体制运动。大 政翼贊会成立后,即于 1940 年 10 月 3 日宣布解散。 虹口事件  中日冲突事件。由于日军在华北步步进逼,中国人民的反日 情绪十分高涨,1936 年 9 月 23 日晚,日军驻上海黄浦江出云号舰 4 名海军 陆战队士兵在虹口吴淞路口被袭击,1 人毙命,2 人受伤。事发后,日军出动 铁甲车、坦克等,在虹口全区戒严,并越界在闸北布防。次日,日本政府下 令其第三舰队“保护”日侨,并作好增援准备,同时令其驻华大使川越茂直 接向蒋介石提出交涉。 虹桥事件  亦称“大山事件”。七七亭变后日军为进攻上海而制造的挑 衅事件。1937 年 8 月 9 日下午,日海军陆战队中尉大山勇夫和水兵斋藤要藏 持枪驾车冲击虹桥机场寻衅,并不服卫兵制止。机场保安队将两人击毙。日 军当局以此为藉口,无理要求中国方面撤退上海保安队、撤除防御工享等。8 月 13 日悍然发动对上海的进攻。 响堂铺伏击战  1938 年八路军在河南省涉县(今属河北省》对日军的 一次伏击战。是年 3 月 31 日,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由徐向前指挥以主力埋伏在 晋冀交界东阳关与涉县之间的响堂铺,袭击由黎城经东阳关开往涉县的日军 第十四师团 2 个汽车中队,并击退前来增援的日军,经两个小时激战,歼日 军少佐以下 400 亲人,焚毁汽车 180 辆。战后,当地人民竖立“响堂铺伏击 战纪念碑”。 哈达(mohammadhatta,1902—1980)印度尼西亚独立运动领导人。早 年留学荷兰。1932 年回国,参加反荷独立运动,并任国民教育党主席,曾被 殖民当局逮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侵占印尼始获释。遂与日本占领当 局合作,曾任日本军政府顾问。1943 年任人权中心总主任,并协助日军组建 *乡土卫国义勇军。后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印尼民族解放运动推动下,进行 抗日活动。1945 年 8 月任独立后首届副总统。以后还担任过总理、副总统等 职。 哈松(azolinohazon,1883—1943)义大利将领。曾参加侵略埃塞俄比 亚的战争,以残酷着称。1937 年回国成为*格拉齐亚尼助手,任宪兵副司令。 1942 年起与宫廷关系密切,专事向国王提供情报,同时与齐亚诺等人建立联 系。同年底密谋将巴多里奥列为首相候选人。1943 年 2 月就任宪兵司令,直 接策划推翻墨索里尼的政变。后在美机空袭罗马时身亡。 哈定(anfrancisharding,1896—1985)英国将领。1914 年服役, 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以军功逐步晋升,1939 年为中校。同年 10 月赴中 东作战。1942 年起任职于沙漠军,参加自阿拉曼至的黎波里的作战。在*意 大利之战中,任*亚歷山大的参谋长,后任第八集团军的第十三军军长,领中 将衔。战后歷任南部军区司令、远东地区地面部队司令、驻莱茵英军司令、 帝国总参谋长、赛普勒斯总督和驻军司令等要职,领元帅衔。1957 年退休。 哈查(emilha插,1872—1945)*波希米亚穆拉维亚保护国总统。1895 年毕业于布拉格大学法学系。1925 年起任捷克斯洛伐克最高法院院长。1938 年《慕尼黑协定》签订后,继*贝奈斯出任总统。1939 年 3 月 15 日被希特勒 召至柏林,签署出卖捷克斯洛伐克独立的法令。旋被任命为傀儡政权“波希 米亚-摩拉维亚保护国”总统。任内,解散国会,取缔一切政党,并组成国家 统一党,全力为纳粹德国效劳。1945 年 5 月 16 日捷克斯洛伐克光復后被捕, 病死狱中。 哈特(thomas插rleshart,1877—1971)美国海军将领。1897 年美国 海军学院毕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海军潜艇部队军官。1929 年升为海军 少将。1939 年 7 月出任亚洲舰队司令,晋升海军上将。太平洋战争爆发前, 曾与英国远东海军指挥官菲利普斯海军上将商定联合作战事宜。珍珠港事变 后,任美英荷澳联合舰队总司令,退守荷属东印度群岛。1942 年 1 月指挥袭 击驶往巴匣巴板(balilcpapan)的日军护航运输船队获得成功。后与荷兰海 军上将赫尔弗里希咽战略分歧发生争执,并受命移交指挥权。同年回国,在 海军部供职。1945 年退役。 哈蒙(mirdfillmoreharmon,1888—1945)美国将领。1912 年毕业 于西点军校。后在陆军航空学校学飞行。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41 年获 少将衔,任第二航空队司令。后任陆军航空兵参谋长。1942 年出任南太平洋 地区地面与航空部队司令,指挥对日作战。1943 年晋中将。1944 年升任太平 洋地区陆军航空兵司令。主持在关岛、提尼安岛和塞班岛建筑大型空军基地, 以*b-29 型轰炸机对日本本上发动空中攻势。1945 年死于飞机失事。 第345页 哈尔西(williamfrederiekhalsey,jr,1882—1959)美国海军将领。 1904 年毕业于美国海军学院。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任驻德海军武官等 职。1933—1934 年先后在海军军事学院和陆军军事学院深造。1935 年获海军 飞行员资格。1938 年晋升海军少将,指挥航空母舰。1940 年晋升海军中将, 服役于美国太平洋舰队。珍珠港事变前夕,率企业号航空母舰等舰只运送海 军战斗机往威克岛。1942 年初率舰队攻击占据马绍尔和吉尔伯特群岛的日 军。同年 4 月护哈尔西送社立特指挥的 b-25 型轰炸机群空袭东京。10 月升 任南太平洋部队和地区司令。参与指挥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因战功摧升 海军上将。1943 年中,指挥南太平洋快速航空母舰舰队配合麦克阿瑟部队实 施*跳岛战术。次年任第三舰队司令,统率 4 个航空母舰特遣舰队,参加菜特 湾海战。此后率军参加太平洋战场大反攻,并扫荡中国沿海的日本舰船,直 至 1945 年 8 月日本投降。9 月 2 日,在其旗舰*密苏里号战列舰上举行了受 降仪式。同年晋升海军五星上将。1947 年退休。 哈尔德(franzhalder,1884—1972)德国将领。1902 年入伍。1914 年 毕业于巴伐利亚军事学院。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总参谋部任参谋。二十年 代在国防军任高级军需宫。希特勒上台后,歷任师长、陆军总参谋部军需长。 1935 年获少将军衔,1937 年晋升为中将。1938 年 8 月接替贝克出任陆军总 参谋长。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40 年获上将衔。参与策划、准备和实施 侵略波兰、挪威、荷兰、比利时、法国、巴尔干和苏联的战争。由于同希特 勒的意见相左,1942 年 9 月解职入预备役。曾与军队上层的反希特勒密谋分 子建立联繫。1944 年*七·二○事件发生后,受牵连被捕,囚于集中营。1945 年成为美军俘虏,后获释。六十年代发表《军事日记》(3 卷)。 哈里曼(williamaverellharriman,1891—1986)美国外交官。出身富 豪,1913 年耶鲁大学毕业。早年经营全融业,曾任哈里曼银行董事长。1933 —1940 年历任政府要职,曾为罗斯福的工业和财政顾问。1941 年出任美国总 统派驻英国的特别代表,后任驻英船运调整局和生产与资源局联络代表,主 持执行*《租借法案》。同年 9 月率代表团出席苏、美、英莫斯科三国会谈。 1943—1946 年任驻苏联大使,多次会见史达林。曾先后出席过魁北克、开罗、 德黑兰、雅尔达和波茨但等重大国际会议。战争后期曾建议美国政府在东欧 问题上对苏持强硬政策。战后仍活跃于政界,曾任总统特别助理等要职,多 次以总统特使身汾执行各项重大外交使命。着有《特使:与邱吉尔、史达林 周旋记》等。 哈里斯(arthurtraversharris,1892—1984)英国空军将领。1939 年 任皇家主军第五大队指挥官,屡得摧升。1941 年任空军副总参谋长。1942 年任英国轰炸机司令部总司令。翌年领空军上将衔。积极主张扩大轰炸机生 产并对敌国目标实行地区性饱和轰炸。1942 年 5 月首次实施*科隆轰炸。此 后,不顾众多异议,坚持对德国鲁尔、汉堡和柏林等中心城市的大规模空袭, 1945 年 1 月的*德勒斯登轰炸达到其顶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退役经商。着 有《轰炸机攻势》。 哈特曼(erichhartmann,1922—)德国飞行员。1942 年进德国空军第 五十二歼击机联队服役。1944 年升任第五十三歼击机联队中队长。在东线战 场以“小宝贝”和“黑色魔王”的外号闻名。曾击落盟军飞机约 352 架(此 说引起不少异议),为德空军“王牌飞行员”之一。1944 年彼苏军俘获。1955 年获释。 哈斯基(husky)意译“爱斯基摩人”。1943 年 7 月盟军*西西里岛登陆 战役的行动代号。是年 1 月盟国卡萨布兰卡会议上商定,北非战事结束后即 进攻西西里岛,以此为代号。战役企图为:一,使地中海航路更为安全;二, 分散德国在苏德战场的力量;三,加紧对义大利的压力。英国将提供海军和 陆军的主要力量,英将亚歷山大、坎宁安和泰德直接指挥参与行动的盟国陆、 海、空三军,统帅由美国将领艾森豪担任。规定美、英军分别在西西里 岛南部和东南部空降及登陆,夺取重要港口和机场,尔后攻占全岛。7 月 10 日实施。参见“西西里登陆战役”。 哈塞尔(ulrichvonhassel1,1881—1944)德国外交官。1908 年进入外 交界。歷任驻丹麦和南斯拉夫大使。1932 年起任驻义大利大使。1938 年 2 月,在希特勒清除一批军、政界持不同意见者时,被解职。以后与*戈台勒和 *贝克共同成为上层反希特勒密谋活动领导人,并广泛游歷欧洲各国,争取各 方人士的支持。1942 年起受到盖世太保监视。1944 年参与策划”七·二○事 件,失败后被捕,不久被杀。着有《哈塞尔日记》。 哈瓦那法  全名《美洲大陆上欧洲殖民地和领地的暂行管理法》。1940 年 7 月因在哈瓦那召开的第二届美洲国家外长协商会议上通过,故名。规定 “目前由非美洲国家控制的美洲岛屿或地区,有成为交换对象或把权力交给 另一国家的危险时”,则美洲国家出于自身安全的需要,可通过美洲各国领 土委员会在上述地区实行“临时行政管理制度”;一俟外来威胁消失,前欧 洲领地即可恢復现状,或取得“决定自身命运”的权利。该法在阻止轴心国 势力渗入美洲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 第346页 哈号作战  侵缅日军进攻哈恰布的作战计划代号。1944 年初日本缅甸方 面军为掩护英帕尔战役(即*乌号作战),进攻哈恰布而制定。作战计划分为 两期,初期从南北两面奇袭夹击并消灭梅宇山脉东侧的印良第七师;后期将 一师团主力调回坎羌附近消灭印度第五师。作战地区大致限定于通巴札东西 一线。参见“哈恰布战役”。 哈尔纳克(ernstvonharnack!1888—1945)德国反希特勒密谋集团成 员。曾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并加入德国社会民主党。战后在普鲁士邦政府机 关供职。对法西斯主义持反对态度。纳粹党执政后彼解除一切职务。参加反 希特勒密谋集团,负责向外国提供国内反希持勒活动的情报。*七·二○事件 发生后被捕,并被处死。 哈肯七世(haakonvii,1872—1957)挪威国王(1905—1957)。原为 丹麦查尔斯王子,青年时入海军受训。1905 年瑞典和掷威分离后,于同年 11 月由挪威议会选其为国王,取名哈肯七世。1940 年 4 月德国入侵挪威时拒绝 接受德国最后通膝,坚持抗战,申斥吉斯林的投降卖国,拒绝承认傀儡政府。 6 月流亡英国,组成流亡政府,继续进行反法西斯的斗争。1945 年 5 月挪威 光復后回国,继续为国王。 哈瓦那宣言  全名《美洲国家防务合作宣言》。1940 年 7 月因在哈瓦 那召开的第二届美洲国家外长协商会议上通过,故名。宣言声明:“破坏任 何美洲国家领土完整、不受侵犯或独立的一切企图,都将被视为对本宣言的 所有签字国的侵略行为”;同时指出任何一个美洲国家在遭到外来侵略威胁 时,“宣言的签字国将相互协商採取最适当的措施”。该宣言在制止轴心国 对美洲的侵略方面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哈尔西颱风(halseytyphoon)*美国第三舰队遭颱风袭击事件,因舰队 司令*哈尔西得名。1944 年 12 月 18 日,参加袭击吕宋,担任掩护民都洛岛 登陆的美国第三舰队,遭到特大颱风的袭击,3 艘驱逐舰沉没,包括 3 艘轻 型航空母舰在内的 7 艘军舰受到严重破坏,近 200 架飞机落入水中或撞毁, 约 800 名水兵丧生。 哈里东诺夫(фeдopmnxanлobnчxapntohob,1899—1943)苏 联将领。1918 年加入俄共(布)党。翌年参军。参加过国内战争。1931 年在 高级步兵学校毕业后任团长。1941 年毕业于总参军事学院高级首长进修班。 苏德战争初期任南方方面军副参谋长(少将衔)。1941 年 9 月起任第九集团 军司令,参加顿巴斯和罗斯托夫等战役。 1942 年 7 月调任第六集团军司令。曾参加史达林格勒会战和哈尔科夫方向的 作战。1942 年 12 月晋升中将。翌年 5 月牺牲。 哈里法克斯(edwardfredericklindleywoodhali-fax,1881—1959)英 国外交大臣(1938—1940)。求学于伊顿公学和牛津大学。1910 年当选为保 守党下院议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法国作战。战后,歷任殖民地事务 部次官、教育大臣和农业大臣等职。1925 年得贵族称号,进入上院。 1926—1931 年任印度总督,以善于同印度国大党领袖周旋见称。回国后歷任 教育大臣、陆军大臣、掌玺大臣和枢密院长。1937 年 11 月会晤希特勒,表 哈里法克斯白张伯伦内阁的绥靖纲领。1938 年 2 月取代艾登为外交大臣,被 喻为绥靖航船的“大副”。1940 年 5 月,在邱吉尔内阁中继续担任此职,翌 年 1 月调任驻美大使至 1946 年 5 月,其间推行与美国合作的政策。从 1933 年起一直是牛律大学名誉校长。1934 和 1944 年又两次获贵族封号。 咕里曼使团(harrimanmission)1941 年由美国*哈里曼和英国*比弗布 鲁克所率领的美、英访苏使团中的美国代表团。1941 年 8 月美、英首脑在大 西洋举行会晤后,决定派遣一个美英使团访问苏联,将同年 6 月霍昔盒斯访 苏时与史达林的初步会商继续进行下去。美国总统罗斯福指派哈里曼为美国 代表团团长,成员有*斯坦德利等人。9 月 28 日美英使团抵莫斯科,至 30 日 先后与史达林、莫洛托夫等进行了 3 次会谈,就苏德战场的局势,租借物资 的供应,军事装备的援助、建立苏联同美英首脑之间的联繫等问题进行磋商。 还成立了 6 个三方委员会讨论补给方面的具体细节。10 月 2 日签署了《莫斯 科议定书》,美、英承诺提供苏联所要求的武器与物资,但不承担把这些武 器和物资送交苏联港口的义务:如果开闢新战场,物资清单应重新制定。10 月 4 日,美英使团返回伦敦。11 月 7 日,罗斯福宣布把苏联列入享受《租借 法案》援助的国家。 哈恰布战役  侵缅日军在哈恰布(akyab,今名实兑 sittwe》发动的战 役。1944 年初日本缅甸方面军为掩护*英帕尔战役(乌号作战),转移盟军 注意力,制定进攻哈恰布的作战计划,即*哈号作战。2 月 4 日,日第二十八 军第五十五师团发起攻击,初期攻破通巴札,进入辛遮瓦并包围同盟军 4 个 旅。同盟军组织反击迫使日军于 2 月 26 日败退至战役前阵地,陷入同盟军乘 胜追击的困境。此役日军虽部分达到牵制同盟军的目的,但损失甚大。 哈桑湖事件  见“张鼓峰事件”。 哈滕大屠杀  德军屠杀苏联平民的事件。因发生在苏联明斯克城西北54 公里处的哈滕(xatbihb)村,故名。1943 年 3 月 22 日德军讨伐营包围该村, 将所有居民赶进一太板棚焚烧,共杀害 149 人(内有 45 名儿童),整个村庄 被毁灭。德军的暴行并未使德占区人民停止反抗。1969 年在原址建立一组纪 念建筑群雕。 第347页 咕尔茨堡阵线(harzburgerfront)德国纳粹党和右翼民族主义分子阴 谋推翻魏玛共和国的政治联盟。为推翻魏玛共和国,建立独裁统治,纳粹党、 德意志民族人民党、钢盔团、泛德联盟、俾斯麦青年团等极右政党和组织, 于 1931 年 10 月 11 日在不伦瑞克的哈尔茨堡开会,希特勒、胡根堡、沙赫特、 蒂森、克虏伯、赛尔特等人出席。会议组成反对魏玛共和国的联盟,声称将 使德国摆脱经济危机和消除布尔什维主义的“威胁”。 哈尔科夫交战  苏德战争中双方于 1942 年春在哈尔科夫地域进行的大 规模交战。苏军企图以进攻行动粉碎德军哈尔科夫集团,为向第聂伯罗彼得 罗夫斯克方向发展创造条件;德军企图从哈尔科夫出击,攻占北顿涅茨河以 西、哈尔科夫东南地区、为夏季攻势作好准备(代号*腓特烈一世)。苏军投 入进攻战役的是*西南方面军的 4 个集团军,并得到南方方面军的 2 个集团军 配合(共 23 个步兵军、2 个坦克军和 2 个骑兵军);德军担任主攻的是*德 国第六集团军和克莱斯特集群,双方兵力兵器大致相等。1942 年 5 月 12 日, 苏军首先向哈尔科夫(xapbkob)发起向心突击;5 月 17 日,德军转入进攻, 前出至苏军主突集团后方,并向苏军两翼实施反突击。5 月 19 日,苏军被迫 转入防御,但为时已晚,5 月 23 日,德军切断苏军退路,苏军突击集团除小 部分(约 2.2 万人)突围外,至 29 日大部被歼。交战结果使苏军损失大量兵 力兵器,并失去北顿涅茨河的重要战役登陆场;德军则获得了发动夏季攻势 的条件。 哈尔科夫战役  苏德战争中期苏军在哈尔科夫地域连续进行的进攻和 防御战役。1943 年 2 月 2 日至 3 月 25 日,由*沃罗涅日方面军实施。进攻战 役从 2 月 2 日至 3 月 3 日进行,其目的是解放哈尔科夫工业区。苏军于 2 月 8 日、9 日、16 日连续攻占斥尔斯克、别尔哥罗德和哈尔科夫。2 月 19 日, 德军集中兵力对顿巴斯方向的苏军西南方面军发起反攻,致使沃罗涅日方面 军左翼受到威胁,苏军被迫转入防御。3 月 4 日,德军在哈尔科夫方向转入 进攻,3 月 14 日合围哈尔科夫,苏军于 17 日凌晨突围并退至北顿涅茨河左 岸。次日别尔哥罗德亦再次失陷。苏军后退 100—150 公里后将敌阻于库尔斯 克突出部以南。 哈尔滨保卫战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军抗击日军的战斗。1932 年 初日军开始进攻哈尔滨。1 月 27 日进攻哈尔滨上号、南岗、三棵树的伪军于 琛澂部被东北军李杜、冯占海等部击溃。31 日驻哈尔滨东北军各部为集中力 量抗击日军的进攻,组成吉林自卫军总司令部,李社为总司令。2 月 4 日与 日军发生激战,后因力量悬殊而撤向顾乡屯。当晚 7 时,日军以飞机、大炮 轰击自卫军驻地。次日自卫军被迫全线撤退,哈尔滨陷落。 哈勒欣河事件  即“诺门坎事件”。 哈尔滨-吉林战役  *苏日战争中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远东战役的组 成部分。1945 年 8 月 9 日至 9 月 2 日,由*远东第一方面军与太平洋舰队协 同实施。苏军主突部队首先突破*绥芬河筑垒地域,强渡穆稜河,于 8 月 13 日攻入牡丹江,然后向吉林、长春方向迅速推进;同时,切断日军撤往朝鲜 的退路。尔后苏军相继占领哈尔滨、吉林、平壤等城市。 哈里法克斯使命  张伯伦出任首相舌为推行绥靖政策而同德国进行的 首次重要外交接触。1937 年 11 月,英国掌玺大臣*哈里法克斯奉张伯伦之命, 借应戈林邀请赴柏林出席国际狩猎展览会之机,以特使名义出访德国。哈里 法克斯多次同德国军政要人会谈,并于 11 月 19 日在上萨尔茨堡会晤希特勒, 对法西斯制度称颂备至,表示他出访德国目的在于谋求德英两国达成“谅 解”,声称在欧洲“不应排除改变现状的任何可能,但必须在明智的解决办 法的基础上进行改变”,并表示同意满足希特勒对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和 但泽的要求,但对欧洲政治地图作有利于德国的更动,只能以“和平的方式” 逐步实现。当讨论到殖民地问题时,哈里法克斯表示:“英国政府并不认为 绝对不能同德国讨论殖民地问题”,但“只能作为全盘解决中的一个绍成部 分”。会谈虽未取得具体结果,但英国不惜出卖欧洲小国的利益,准备向德 国让步的意图已为希特勒知悉,进一步助长了德国对外扩张的气焰。 哈麦斯坦因-埃克沃德(kurtfreihervonhammer-stein-equord,1878 —1943)德国将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德军总参谋部供职。1930 年任陆 军管理局(实即陆军总参谋部)局长。与纳粹党不和,希特勒上台后于 1931 年 2 月离职。1938 年 9 月 18 日受命重新入伍,指挥第四集团军。第二次世 界大战前夕任西线 a 区驻军司令,舌调任西里西亚第七防卫区司令,不久被 免职。大战期间与*戈台勒为首的密谋集团有联繫。 哈里法克斯武轰炸机(halifax)英国重型轰炸机。4 引擎、双尾、中 单翼。翼展 99 英尺,机身长 70 英尺 1 英寸,高 21 英尺 7 英寸,最大时速 270—281 英里,升限 2.3 万英尺,最大载荷航程 1810 英里。可载作弹 4950 —1.3 万磅。1939 年官次试飞。主要用于实施对敌白天的空袭,也被用于空 中无线电干扰和海上巡航以及装载或牵引滑翔机进入战斗等。战时共生产 6000 多架。 第348页 [丿] 钟毅(1901—1940)中国将领。字天任。韶关讲武堂和陆军大学毕业。 1929 年留学日本。回国后曾任广西大学军训大队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 政府第三十一军第一七三师第四一四旅旅长,率部转战于苏、皖、豫、鄂等 省。曾参加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1938 年 10 月升任第一七三师师长。1939 年 5 月,在第一次随枣战役中,率部坚守阵地,屡挫敌锋。1940 年 5 月*枣 宜战役时率部防守随枣正面,与日军藤田师团血战 7 天。5 月 9 日在苍苔镇 西北激战中,寡不敌众,自戕殉国,随员均牺牲。后为国民政府追赠为中将。 钟期光(1909—1991)中国将领。1926 牢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十六 师政治部主任。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湘鄂赣参与领寻三年游击战争。抗日 战争爆发后,仕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一团政治处主任、第一支队政治部副主任, 随军挺进苏南敌后,参加创建茅山抗日根据地。新四军北上后,任苏北指挥 部政治部主任。*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一师政治部主任,致力于巩固和发 展苏中抗日根据地。1945 年春任新四军苏浙军区政治部副主任。解放战争时 期,曾任第三野战军政治部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人民 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政委。1955 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钢盔团(stahihem)多德国半军事性民族主义组织。1918 年 12 月由预 备役军官赛尔特和原总参谋部军官*杜斯特堡创立。成员着灰色制服,多为保 皇分子、退伍军人和有沙文主义思想的青年。鼓吹復辟霍亨索伦王朝和对外 扩张,并向国防军输送军官,积极参加镇压国内革命运动。1931 年同纳粹党 及其他右翼组织建立*哈尔茨堡阵线。1932 年 4 月总统选举中支持希特勒。 1933 年 12 月起,18 岁以下的成员併入*希特勒青年团,18—35 岁的成员并 入冲锋队,35 岁以上的成员加入冲锋队后备队,但时常同原组织的成员发生 冲突。1934 年 2 月改名为“民族社会主义退伍军人联盟”。战后被取缔,1951 年在联邦德国復活,指挥部设在科隆。 钢铁盟约  即“德意同盟条约”。 钦迪队(chindlts)一译“亲迪队”。英国在缅甸的特种部队。以缅甸 宝塔上一种鹰首狮身兽的称谓“钦迪”命名。由英将*温盖特以第七十七印度 旅改编建立,成员包括英国人、缅甸人、印度人和廓尔喀人。该部队渗入日 军后方进行游击战。1943 年 2 月至 4 月中旬首次行动,3200 人分成 7(一说 8)队,越过亲敦江东进深入到伊洛瓦底江,破坏铁路交通,袭击日军据点, 行程 1600 公里,给日军造成一定威胁。同年 8 月*魁北克会议后,兵力扩展 至 6 个旅约 2 万人,并辖 1 支空军突击队,成员主要由英国第七十师提供。 1944 年 3 月 5 日开始第二次行动,空降于日军后方的英多刚近,配合盟军对 日反攻。8 月 24 日温盖特阵亡后,朗泰涅(walterdavidalexandrelentaigne, 1899—1955)继任司令。4 月北调,6 月攻占孟拱,获胜。 适地适产主义  日本战时对中国实施的经济掠夺方针。1940 年 10 月 1 日,在日本内阁制定的《国土计划设定纲要》中提出。强调在日本、“满洲 国”和中国占领区强制执行所谓“适当分业”。日本着重发展军事工业、机 械工业和精密机器工业;“满洲国”着重发展电气工业、矿业和部分机械及 轻工业;在中国占领区,则注重制盐和矿业的开发,仅允许某种限度的轻工 业发展。在农业上,内蒙古以发展羊毛业为主,华北发展棉花,华中则要限 制生产可与日本农作物竞争的农产品。目的是使中国成为日本的原料基地。 适应世界形势演变的时局处理纲要  日本确定实施南进战略的纲领性 文件。1940 年春夏,纳粹德国闪击西欧得逞,日木军部主张趁机实施南进, 夺取英法在南洋的势力范围。刚上台的第二届近卫内阁,在制定*《基本国策 纲要》后,于同年 7 月 27 日与大本营举行联席会议,通过由军部提出的此纲 要。强调为应付世界形势的变动,在“促进迅速结束中国事变”的同时,“掌 握时机解决南方问题”。为此要求迅速加强同德、意的结盟,大力调整对苏 关系,对美保持谨慎,但因南进引起关系恶化也“在所不惜”。规定实施南 进时,对法属印度支那和香港考虑行使武力:对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 和南太平洋岛屿暂时利用外交措施;行使武力时尽量将战争局限于只对英 国,但也应作好对美开战的充分准备。 适应世界形势演变的帝国国策纲要  日本坚持实施南进战略的纲领性 文件。1940 年通过*《基本国策纲要》后,日本确立了南迸体制,开始实施 南进战略。19 且年 6 月,纳粹德国闪击苏联,日本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以松冈 洋右为首的对苏开战论,南进与北进之争再起。同年 7 月 2 日,经御前会议 决定,通过了大本营陆海军部制定的此文件。坚持“建设大东亚共荣圈”的 方针,强调继续努力解决“中国事变”,同时“为确立自存自卫的基础跨出 南进的步伐”,“不辞对英美一战”;但如果苏德战争进展对日本有利,也 随时准备行使武力解决北方问题。 香河事件  日本为实现“华北自治”而策动的暴乱事件。1935 年 10 月 22 日,在日本天津待务机关长大迫通贞策动下,日本浪人勾结香河、昌平、 武清、三河等地的汉奸地主武装和流氓无赖发动暴乱,在日本宪兵掩护下, 闯入香河县城,县长出逃,县警被缴械,暴徒自推县长,实行“自治”。日 军藉口该县在*《塘沽协定》所划定的“非武装区”,不许中国政府派兵进入。 28 日,河北省政府接纳了叛民“要求”。 第349页 香格里拉(shangri)意为“世外桃源”,美国总统罗斯福在马里兰 州弗里德利克(frederi0k)市以北 15 英里山上的一处别墅名。原为英国作 家希尔顿(jameshil-ton,1900—1954)的小说《失去的地平线》中飞机失 事后紧急降落在中国西藏的一个虚构地名,后被罗斯福借用。1942 年 4 月, 美国*杜立特空袭东京之后,罗斯福在一次演说中声称美机是从“我们的一个 设在香格里拉的秘密基地”起飞的,使该地名名闻天下。该地是战时罗斯福 休憩、工作的秘密住地。战后,艾森豪总统将该地改名为“戴维营”。 香椎浩平(1881—1954)日本将领。早年参加日俄战争。1921 年任驻德 国兼瑞典武官。1930 年任中国驻屯军司令官,1932 年 5 月任教育总监部本部 长。1935 年 12 月任东京警备司令官。1936 年*二·二六事件中兼任戒严司令 官,但作为皇道派的一员,同情反叛军,力图使事态和平解决,拖延镇压行 动。同年 4 月辞去戒严司令官职,7 月晋升中将后被编入预备役。1942 年任 翼贊政治会评议员。 香港战役  日军攻占香港的战役。1941 年 11 月 6 日,日本中国派遣军 第二十三军奉命制定攻占香港的计划,准备一俟南方军在马来亚登陆,即行 自陆上攻占九龙和香港,并在该月底完成作战准备。日军兵力为第三十八师 团、第五十一师团(1 个联队和 1 个炮兵队),以第一飞行师团和第二遣华 舰队作海空支援。英国守军约 1 万余人。12 月 8 日凌晨 4 时,日军发起攻击, 空军轰炸启德机场的英机,夺得制空权。第二遣华舰队在海上封锁香港。9 日讲攻英军各据点,12 日突破守军主要防线。14 日占领九龙,并炮击香港。 18—19 日登陆并占领香港岛东北部。21 日切断水源。25 日下午 7 时 30 分英 军投降,日军占领香港。 种族灭绝(genocide)指蓄意和有计划地消灭一个民族、种族、政治或 宗教团体的反人类的罪行。系纳粹德国为维持所谓“雅利安-北欧日耳曼-德 意志”人的血统纯洁而实施的“血统、选择、节制”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纳粹分子为此在大战爆发前和大战期间杀害了数百万其他种族的人民。联合 国大会于 1946 年宣布将惩处犯有该罪行的主犯与同谋;1948 年又规定任何 政府即使仅在本国领土内实施该政策,亦应作为国际性问题。 种族证书(sippenbuch)德国党卫队员用以证明自身种族“纯洁”的小 册子。1932 年开始发放,由*党卫队种族和移居处主管,记载着持有看的家 族表和批准其同雅利安女子成婚的标记。按规定,党卫队领袖或候补领袖的 纯雅利安家谱必须追溯到 1750 年,而一般队员则到 1800 年。他们的妻子如 有部分犹太血统,即必须保证不生育。大战开始后该规定逐渐失效。 秋雾(herbstnebel)德国 1944 年 12 月在阿登地区发动大规模进攻的 行动代号。参见“阿登战役”。 秋田清(1881—1944)日本厚生大臣(1939—1940)、拓务大臣(1940 —1941)。1901 年日本法律学校毕业,后任德岛区法院代理检查官,高知县 法院审判官、递信和内务次官。曾 10 次当选众议员。1932—193t1 年任众议 院议长。提倡取消既成政党。1937 年任内阁参议。1939 年任阿部内阁厚生大 臣。翌年任第二届近卫内阁拓务大臣。任内积极参加策划、组织*新体制运动, 是领导开展该运动的核心人物之一,并任大政翼贊会顾问。1942 年任翼贊政 治会顾问,支持日本对外扩张。1944 年 12 月病死。 秋季旅行(herbstreise)1940 年夏德国为配合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以 假舰队佯攻苏格兰海岸的行动代号。 科京(жo3эфrkobлebnqkotnh,1908—1979)苏联坦克设计师。 早年当钳工。1927 年入哈尔科夫工业学院学习。1990 年由该院保送到捷尔任 斯基军事技术学院学习。翌年加入联共(布)党。1932 年毕业后,留在该院 设计局先后任工程师、主任工程师和设计室主任。1937 年起任列宁格勒基洛 夫工厂主任设计师。领导研制出*kb 型坦克。苏德战争期间任副坦克工业人 民委员。领导研制出 nc 型坦克,并在 kb 和 nc 型坦克基础上制成多种重型自 行火炮,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1943 年获技术科学博士。战后,1948 年为教授。曾任国防工业部副部长。1960 年获上将工程师衔。 科赫(pietrokoch,1915—1945)义大利法西斯分子。早年在军队中服 役,后供职*卡利塔领导的特务处。专事镇压民主运动。1943 年 9 月德军占 领罗马后,转入该地特务处为纳粹德国效力,将大批青年驱往德国进行强制 劳动,并执行灭绝犹太人的计划。1944 年 3 月作为德军帮凶,在*阿尔戴阿 蒂纳墓穴大屠杀中起主要作用。罗马光復后,潜往米兰继续进行破坏活动。 战后被逮捕,被义大利最高法院判处死刑。 料什金(mnxanлnльnчkoшknh,1898—1940)苏联坦克设计 师。1918 年参加红军。翌年加入俄共(布)党。参加过国内战争。1921—1924 年在斯维尔德洛夫共产主义大学学习。毕业后从事党务工作。1929 年入列宁 格勒工业学院学习。1934 年毕业后在列宁格勒基洛夫工厂任设计师和设计室 副主任。参加坦克研制工作。1937 年任工厂坦克设计室总设计师。与*莫罗 佐夫、*库切连科共同主持*t—34 型坦克的研制工作。 第350页 科尔比(maximilianmariakolbe,1894—1941)波兰天主教方济各会司 锋和宗教组织创建人。1907 年加入方济各会。1912 年赴罗马格列高利大学进 修神学和哲学。1918 年创立“无原罪马利亚卫士团”,受神职为司锋。1927 年创立宗教活动中心无原罪马利亚之城。三十年代曾到日本、印度从事宗教 活动。1939 年德国入侵波兰后因反纳粹而被盖世大保逮捕,不久获释。1941 年 2 月参加抵抗运动又被捕,先后关押在华沙和奥斯维辛灭绝营。在狱中因 掩护难友,被纳粹析磨而死。战后受到罗马天主教会的赞扬,被追认为圣徒。 科尔日(bлnn3axapobnлkopж,1899—1967)苏联战时白俄 罗斯游击运动领导人之一。国内战争时曾在西白俄罗斯参加游击队作战。1925 年返回苏联。任集体衣庄主席。1929 年加入联共(布)党。1931 年起在白俄 罗斯内务人民委员部机关任职。曾参加*国际纵队赴西班牙作战。1940 年任 平斯克州党委部长。苏德战争爆发后,受州党委指示组建歼敌支队,参加作 战。1942 年 11 月起任游击兵团指挥。化名“科马罗夫”(komapob)。翌年 获少将衔。领导游击队破坏德军交通线,袭击敌警备队,并在平斯克州的 8 个区重建苏维埃政权。在*白俄罗斯战役期间,配合主力部队作战。1944 年 获苏联英雄称号。战后曾任白俄罗斯林业部副部长。 科尔特(erichkordt,1903—)德国外交官。1934 年进外交部供职,任 *里宾特洛甫的办事处处长,曾多次参加高级会谈和国事访问。1935 年 5 月 陪同里宾特洛甫访问英国,实施“和英”外交。1938 年 9 月捷克斯洛伐克危 机期间参与反希特勒活动。1942—1945 年任德国驻日本和汪伪政权公使。着 有《幻想与现实》等。 科涅夫(nbahcteпahobnчkoheb,1897—1973)苏联将领。1916 年应徵入沙俄军队。1918 年加入俄共(布)党和红军。参加过国内战争。1934 年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后歷任步兵师长、军长、集团军司令和军区司令。 苏德战争初期任第十九集团军司令,参加斯摩棱斯克战役。1941 年 9 月晋升 上将。后任西方方面军司令(1941 年 9—10 月和 1942 年 8 月—1943 年 2 月)、 加里宁方面军司令(1941 年 10 月—1942 年 8 月)。在*莫斯科科涅夫会战中, 以反突击掩护首都,解放了加里宁市。尔后在 1942 年 1—4 月的反攻中,向 维帖布斯克方向推进 250 公里。同年 7—9 月,实施*勒热夫-瑟乔夫卡战役, 钳制了可能增援进攻史达林格勒的德军。1943 年 3—6 月任西北方面军司令。 同年 7 月起任草原方面军司令,8 月晋升大将。参加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战 役和第聂伯河会战。同年 10 月任乌克兰第二方面军司令。1944 年获苏联元 帅衔。先后实施基洛夫格勒战役和科尔孙-舍甫琴柯夫斯基战役。同年 5 月起 任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司令(至 1945 年 5 月)。先后实施利沃夫-桑多梅日、 上西里西亚等战役和参加维斯互河-奥得河、柏林、布拉格等战役。战后初期 曾任苏联驻奥地利最高代表。1956 年起歷任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兼陆军总司 令、华沙条约联合武装部队总司令、国防部总监组总监等职。着有《一九四 五年》、《方面军司令员笔记(1943—1944)》。 科萨克(cossac)英、美负责制订登陆西欧作战计划的联合参谋部的简 称。1943 年 1 月,*卡萨布兰卡会议决定在伦敦成立此机构。同年 4 月,英 国将领摩根(frede-rickmorgan,1894—1967)受命以盟军最高指挥部参谋 长(chiefofstafftothesupremealliemander)名义主持其事,遂以其职 务的英文第一字母拼成此简称。其人员组成包括英、美各军兵种代表和加拿 大陆军代表。到 1943 年底,共有军官 489 名(其中美国 215 名)、专业士兵 614 名(其中美国 204 名)。1944 年 1 月,併入盟国远征军最高统帅艾森豪 威尔的参谋部。 科夫帕克дopaptembebnчkobпak,1887—1967)苏联战时乌克 兰游击运动领导人之一。1919 年加入俄共(布)党。国内战争时期组建并领 导游击队参加作战。后从事经济工作和苏维埃工作。苏德战争期间为地下乌 克兰党中央委员,先后任普季夫利游击队队长和苏梅州游击兵团指挥,转战 于乌克兰、白俄罗斯和俄罗斯的 18 个州。两次获苏联英雄称号(1942 和 1944 年)。1943 年获少将军衔。战后任乌克兰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副主席。着有《从 普季夫利到喀尔巴阡》、《游击队行军日记》。 科宁厄姆(arthurconinghan,1895—1948)英国空军将领。生于澳大 利亚布里斯班(brisbane)。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当飞行员在法国作战,以后 留在英国皇家空军服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39—1941 年任皇家空军第 四轰炸机大队队长;1941—1943 年率沙漠空军配合英国第八集团军在北非作 战。1943 年 1 月任盟军第一战术空军指挥;参加在突尼西亚、西西里和义大利 的战斗。1944 年 1 月,调任盟军第二战术空军指挥,参与准备和实施诺曼第 登陆战役以及在西北欧地区的战斗。战后于 1946 年晋升空军中将并获贵族称 号。死于飞机失事。 科罗廖夫(cepгenпabлobnчk0p0лeb,1907—1966)苏联火箭 和太空飞行器设计师。1930 年毕业于莫斯科高等技术学校,6 月任中央流体力学 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三十年代初主持喷气运动研究小组,试制并发射了苏联 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1933 年任喷气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苏德战争期间任特 别设计局发动机副主任设计师,研制战斗机液体火箭助推器,提高了红军飞 机的战斗性能。战后领导研制和发射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57 年)。 1953 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58 年当选为苏联科学院院士。 第351页 科舍沃伊(пetpknpnллobnчkoшebon,1904—1976)苏联将 领。1920 年参军,参加国内战争。1925 年加入俄共(布)党。1927 和 1939 年先后毕业于布琼尼骑兵学校和伏龙芝军事学院。苏德战争初期任步兵师长 (上校衔)。后任军长。1944 年 5 月指挥步兵第六十三军强攻塞瓦斯托波尔 时立战功。1945 年指挥近卫步兵第三十六军参加东普鲁士战役。战后曾任驻 德苏军第一副总司令和总司令。1968 年获苏联元帅衔。 科兹洛夫  1伊万·安德列耶维奇·科兹洛夫(nbahahдpeebnчko лob,1888—1957)。苏联战时克里米亚游击运动领导人之一。1905 年加入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因从事革命运动两度被铺,流放西伯利亚。1913 年从流 放地逃往国外。1917 年二月革命后返国。国内战争时期在南方白卫军后方从 事地下工作。1923—1925 年在布留索夫高等文学院学习。后在党和苏维埃机 关任职,业余从事文学创作。苏德战争期间在克里米亚领导党的地下活动和 游击斗争,任辛菲罗波尔市地下党委书记。战后患重病、双目失明,仍顽强 从事创作。着有多种反映地下斗争和游击运动的文学作品:《震动》、《斗 争的生活》、《无论多久,无论多远》、《克里米亚地下活动记》等。2瓦 西里·伊万诺维奇·科兹洛夫(bjinnnbahobnчko3лob,1903 —1967)。苏联战时白俄罗斯游击运动领导人之一。早年为钳工。1927 年加 入联共(布)党。1933 年于明斯克列宁共产主义大学毕业后,在集体农庄负 责党的工作。后任衣机站长、斯塔罗宾区委第一书记。1940 年起任白俄罗斯 人民委员会副主席。翌年 4 月起为明斯克州委第二书记。苏德战争爆发后任 地下州委第一书记兼明斯克游击兵团指挥,在敌后开展游击运动。1943 年获 少将军衔。1944 年 7 月起任明斯克州委兼市委第一书记。战后曾任白俄罗斯 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和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副主席。着有《忠贞不渝》、 《特殊材料制成的人们》。 科隆轰炸  英国空军对德国实施的一次*战略轰炸。为盟国对德的首次 千机轰炸。1942 年春,英国推行对德国工业城市实施大规模的夜间区域轰 作,以图摧毁其作战意志和破坏其战争经济。这一方针被称为“恐怖战略”。 5 月 30 日,*英国轰炸机司令部调集其一、二线全部兵力,出动 1046 架轰炸 机,夜袭莱茵河畔城市科隆(koin),至 31 日凌晨,共投弹 1455 吨,炸毁 243 公顷面积上的 1.8 万幢建筑物,炸死 469 人。英国损失飞机 40 架。 科斯坚科(фeдoprkobлebnчkoctehko,1896—1942)苏联将领。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沙俄军队服役。1918 年加入红军。参加过国内战争。1921 年加入俄共(布)党。1934 年毕业于骑兵训练班。歷任骑兵师长、军长和军 区集团军级骑兵集群司令等职。1940 年获中将衔。1941 年毕业于总参军事学 院首长进修班。苏德战争爆发后,先后出任第二十六集团军司令、西南方面 军副司令和司令。曾参加基辅会战和莫斯科会战等。1942 年 4 月復任西南方 面军副司令。同年 5 月 26 日,在*哈尔科夫交战中阵亡。 科布扎列夫(Юpnneopllcobnчko63aapea,1905—)苏联科学家。 1926 年毕业于哈尔科夫国民教育学院(今哈尔科夫大学)。同年起任列宁格 勒物理技术研究所研究员。1936 年起任该所实验室主任。翌年研究出无线电 脉冲定位法。1938 年制成雷达装置。后在此基础上制成 pyc-2 和“角面堡” 型车载雷达站,在苏德战争中广泛应用。1944—1955 年在莫斯科动力学院任 教研室主任。1955 年起在科学院无线电技术和电子研究所任室主任。1970 年当选为苏联科学院院士。其着作对苏联统计无线电技术和振盪学派的形 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科尔马战役  又称“上阿尔萨斯战役”。盟军 1945 年 1—2 月肃清莱茵 河以西科尔马(colmar)袋形据点德军的战役。1944 年深秋,*盟国第六集 团军群在解放法国东北部的战斗中,以法国第一集团军为前锋,突破贝尔福 (belfort)山口。11 月 22 日,解放斯特拉斯堡,并进抵莱茵河畔。但德军 残部据守科尔马(colmar)地域,形成袋形据点(亦称“科尔马口袋”), 威胁盟军南翼。”阿登战役之后,盟军决心消除这一威胁。1945 年 1 月 20 日,法军在美军支援下发动钳形攻势。德军防御迅速瓦解。2 月 9 日战役结 束,德军被歼 2.2 万人,残部撤到莱茵河以东的德国领土。 科尔迪茨堡(colditzcastle)大战期间德国的战俘营,即*科尔迪茨战 俘营。 科尔帕克奇(bлaдnmnprkobлebnчkoлдakчn,1899— 1961)苏联将领。1916 年应徵入沙俄军队。十月革命时为赤卫队员,参加攻 打冬宫。1918 年加入俄共(布)党和红军。参加过国内战争。1928 年毕业于 伏龙芝军事学院。曾参加*国际纵队,在西班牙作战。回国后任步兵第十二军 军长。苏德战争开始时为少将。歷任第十八集团军参谋长和第十八、第六十 二、第三十、第六十三、第六十九集团军司令。先后参加顿巴斯(1941 年)、 莫斯科、史达林格勒、勒热夫-维亚济马(1943 年)、奥廖尔、布良斯克(1943 年)、卢布林-布列斯特、维斯瓦河-奥得河、东波美拉尼亚和柏林等战役。 1944 年晋升上将。1945 年率部突破德军永备筑垒防线,成功强度奥得河,获 苏联英雄称号。战后任巴库军区司令、陆军军训总部长等职。1961 年获大将 衔。 第352页 科西嘉起义  1943 年法国科西嘉人民解放全岛的战斗。1940 年法国败 降后,义大利在科西嘉设立停战委员会进行监督。在全国抵抗运动逐日开展 的情况下,1942 年 11 月,义大利藉口北非事变(即盟军登陆北非),武装 占领全岛,镇压当地抵抗运动。法国非洲军司令吉罗曾派遣多名联络官去活 动,向抵抗组织提供军用物资。1943 年 5 月北非战事结束;9 月 8 日义大利 投降。全岛居民遂奋起反击侵略军,首府阿雅克肖(ajio)居民首先发难。 起义迅即向全岛扩展,*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亦派 6000 余人前往支援。9 月 13 日,其突击队 106 人乘卡萨布兰卡号潜艇首先登陆,占领滩头阵地,其 余部队到达后也不断扩大战果,同时游击队也四处出击,部分义大利驻军投 降:自撒丁岛驰援的德军则龟缩于岛的北部。9 月 24 日全岛基本解放。10 月 3 日残余德军撤离。科西嘉起义的胜利标志着法国抵抗运动进入了新阶 段。 科罗捷耶夫(kohctahtnhaп0ллohobnчkopoteeb,1901—1953) 苏联将领。1916 年入沙俄军队服役。1918 年加入红军。参加过国内战争。1926 年毕业于高级步兵学校。1938 年加入联共(布)党。同年任师长。参加过进 军西白俄罗斯和苏芬战争。1940 年 3 月起任步兵军长。苏德战争开始时为少 将军衔,率部在西南方向作战。1941 年 10 月起歷任第十二、第九、第十八、 第三十七和第五十二集团军司令。先后参加顿巴斯(1941 年)、罗斯托夫(1941 年)、高加索、科尔孙-舍甫琴柯夫斯基、雅西-基什尼奥夫、桑多梅日-西里 西亚、下西里西亚、柏林和布拉格等战役。1914 年晋升上将。1945 年在维斯 瓦河-奥得河战役中,指挥卓着,获苏联英雄称号。战后曾任军区司令。 科息斯纲领(ko iceprogramme)*捷克斯洛伐克民族阵线政府的纲领。 1945 年 4 月 5 日在科息斯宣布,主要内容为:规定首要任务系协同各盟国将 反法西斯战争进行到底;民族委员会成为地方机构;建立民主军队;人民享 有民主权利;宣布民族平等,实行斯洛伐克自治;取缔法西斯政党组织,审 判遁敌分子;没收地主土地,在贫苦农民和农业工人中分配;对敌产实行公 共监督,反对垄断资本,恢復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此纲领为人民民主 国家的建立奠定政治基础。 科尔特式子枪(colt)美制自动手枪。1900 年由美国兵器设计师勃朗 宁(johnmosesbrowning,1855—1926)设计。1907 年在美国军队中使用, 1911 年定型。1926 年稍作改进后命名 m1911ai 型。口径 11.43 毫米,弹头初 速每秒 262 米,握把内弹夹携弹 7 发。大战期间在美军内广泛使用。挪威和 阿根廷也获准生产。英国海空军中使用的口径为 11.56 毫米。 科伦坡袭击战  太平洋战争初期日本海军航空兵对锡兰(今斯里兰卡) 科伦坡港的突袭。1942 年春,盟国在*荷属东印度群岛战役失败后,英国为 保工印度洋海上通道和锡兰的橡胶资源,调集 3 艘航空母肌、5 艘战列舰、7 艘巡洋舰和 16 艘驱逐舰组成的由*萨默维尔指挥的东方舰队,准备抵御日本 的进攻。1942 年 3 月底,由*南云忠一率领日本海军机动部队(包括 5 艘航 空母舰、4 艘战列舰、4 艘巡洋舰、8 艘驱逐舰)进入印度洋准备奇袭锡兰, 而英国东方舰队已驶向马尔地夫群岛。4 月 5 日,日军出动舰载飞机 127 架 对科伦坡实施空袭,炸毁机场、港口设施及停泊的船只。英国空军进行抗击, 击落日机 6 架,英军损失 20 架飞机。当天下午,日机又在科伦坡西南海面炸 沉 2 艘英国巡洋舰。 科克伦马戏团  *钦迪队所辖的美国第一空军突击队,以其司令官科克 伦(philipcochran)而获得的俗称。1944 年初为支援钦迪队的第二次行动 而组成。同年 3 月 5 日开始行动时,拥有 250 架飞机。 科罗夫尼科夫(nbahtepehtьebnqkopobhnk0b,1902—1976)苏联 将领。1919 年加入俄共(布)党和参军。参加过国内战争。1937 年毕业于红 军机械化和摩托化学院。1041 年 3 月任坦克师副师长。苏德战争初期任战役 集群副司令和司令,在西北方向作战。1942 年 4 月起任第五十九集团军司令 (至战争结束)。同年 11 月晋升中将。参加过诺夫哥罗德-卢加、维堡、桑 多梅日-西里西亚、上西里西亚和布拉格等战役。战后曾任苏军总干部部副部 长。1955 年获上将衔。1963 年退役。着有《诺夫哥罗德-卢加战役》等。 科尔迪茨战俘营  又名“科尔迪茨堡”。纳粹德国战俘营。位于德国科 尔迪茨(colditz)小镇附近山岩上,原为萨克森国王狩猎驻跸之城堡,建于 1014 年,筑在 75 米高的陡岩上。1933 年改为集中营,后又改为*希特勒青年 团的特别劳动营。1939 年 10 月改为战俘营,先后关押波兰、比利时战俘。 1940 年改为“特别战俘营”,羁押约 200 名同盟国军官。该营地势险峻,石 墙高耸,戒备森严,守卫人数常与战俘人数相等,但战俘曾越狱逃跑 130 余 次,逃脱成功 30 人(其中法国 14 人、英国 9 人、荷兰 6 人、波兰 1 人)。 1945 年 4 月被美军解放。 科罗拉多号战列舰(colorado)美国战列舰。1916 年开始建造。排水 量 3.26 万吨,配备 16 英寸火炮 8 门。大战时在太平洋战场服役。1942 年 8 月开始参加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1943 年参加中索罗门群岛战役和吉尔伯 特群岛战役。1944 年参加马绍尔群岛战役和马里亚纳群岛战役。1945 年参加 吕宋岛战役和沖绳岛战役。 第353页 科曼多尔群岛海战  美、日海军为争夺阿留申群岛的一次海战。1943 年 3 月 26 日,日本海军中将细宣戍子郎率 4 艘巡洋舰和 4 艘驱逐舰护送 2 艘运输舰自千岛群岛驶往阿留申群岛,增援驻守阿图岛的日军,船队在科曼 多尔(komahдop)群岛附近海域与美国一支巡洋舰特遣舰队遭遇。美国海军 少将麦克莫里斯(插rlesh.mcmorris)率 4 艘巡洋舰和 4 艘驱逐舰发起攻击, 战斗持续 4 个小时,直至双方弹药耗尽。美国 1 艘重型巡洋舰和 1 艘驱逐舰 受伤,日本 1 艘重巡洋舰重创。日舰恐再遭美方空袭,被迫返航,增援阿图 岛企图受挫。 科雷吉多尔防御战  一译“哥黎希律岛之战”。”菲律宾战役(第一次) 中美菲军在科雷吉多尔(corregldor)岛要塞抗击日军的防御战。1942 年 4 月日军攻占巴丹半岛后,即向驻守科雷吉多尔岛要塞的美菲部队发起进攻。 初以勐烈炮击与空袭,摧毁守军的防御工事及后勤供应设施等。5 月 5 日日 军 2000 余人乘坐强击艇渡过海峡登陆,遭守军激烈抵抗,日军伤亡近千人。 6 日日军又在炮火和坦克的支援下发动勐攻,美菲军被迫退守马林塔坑道。 是日夜,留守菲律宾的美国远东军司令*温赖特中将率守军 1.2 万(一说 1.5 万)人投降。 科捷利尼科夫斯基战役  苏德战争中期苏军为抗击德军援救史达林格 勒被围集团军行动而进行的防御和进攻战斗,*史达林格勒会战的组成部分。 1942 年 12 月 12—30 日,由史达林格勒方面军左翼实施。12 月 12 日,德军* 顿河集团军群在科捷利尼科夫斯基(koteлbhnkobcknn)地域集中兵力向 史达林格勒突进,其先头部队进抵梅什科瓦(mbiшkoba)河,离被围集团军 尚有 40—45 公里,苏军将预备队调至该地区,阻止了德军的攻势。12 月 24 日,苏军转入进攻,迂迴德军后方,12 月 29 日解放科捷利尼科夫斯基,德 军被迫放弃援救计划。 科尔孙-舍甫琴料夫斯基战役  苏德战争后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 第聂伯河右岸乌克兰进攻战役的组成部分。1944 年 1 月 24 日至 2 月 17 日, 由乌克兰第一、第二方面军实施。苏军从东、西两个方向对驻有德军重兵集 团的科尔孙-舍甫琴科夫斯基(kopcyhb-шebчehkobc-knn)突出部勐烈突 击,于 1 月 28 日完成对敌军(9 个步兵师、1 个坦克师和 1 个摩托化旅)的 台围,并挫败德军在合围对外正面的多次反扑,至 2 月 17 日凌晨歼灭被围之 敌,使德军战线南翼遭到重大打击。 重光葵(1887—1957)日本外务大臣(1943—1945,1954—1956)。1911 年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入外务省。1919 年出席巴黎和会。1929 年起歷任驻上 海总领事、驻华公使。1932 年 4 月在上海被朝鲜抗日志士尹奉吉投弹炸伤致 残。次年任外务次官。1936 年 8 月任驻苏大使。1938 年 9 月任驻英大使。1942 年 1 月任驻汪伪政权“大使”。1943 年 4 月任外务大臣,积极主张对外扩张, 宣扬“亚洲的解放和復兴”为日本对外战争目的。1944 年 7 月东条内阁倒台 后,在小矾、米内联合内阁中留任外务大臣,併兼任大东亚大臣。1945 年 4 月辞职,任贵族院议员。日本战败后又出任东久选宫内阁外务大臣兼大东亚 大臣(1945 年 8 月 26 日大东亚省被取消)9 月 2 日代表日本政府在密苏里号 战列舰上签署投降书。后作为甲级战犯波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有期徒刑 7 年,1950 年假释出狱。1951 年为改进党总裁。1954 年任民主党副总裁,同 年 12 月起连任三届鸩山一郎内阁外务大臣。着有《外交回想录》,《昭和的 动乱》,《巢鸭日记》等。 重臣会议  战时日本天皇的谘询机关。无法制上的规定。1924 年松方正 义死后,西园寺公望作为唯一的元老负有向天皇推荐首相候选人之责。1931 年西园寺召开由原首相(重臣)、枢密院议长和内大臣参加的重臣会议,推 荐首相侯选人。1937 年西园寺又改成单独同内大臣协商后推荐首相候选人的 办法。自 1940 年起,西园寺拒绝出面推荐,遂改由内大臣奉天皇旨意联繫召 集重臣、枢密院议长,向天皇推荐首相候选人的制度。日本投降后废除。 重光堂会谈  日本政府与中国国民党汪精工集团间的一次秘密谈判。 1938 年 11 月 12 日至 20 日,汪精卫派高宗武、梅思平为代表,与日方代表 今井武夫、影佐祯昭等在原土肥原贤二公馆重光堂(今上海东体育会路 7 号),进行会谈。双方签订《日华协议记录》及《谅解事项》,并作了《日 华秘密协议记录》。规定缔结防共协定、承认“满州国”、经济提携、日本 在中国驻军等条款。还拟订汪精卫投日行动计划,在汪脱离重庆后,日本政 府发表以上述内容为基础的对华声明,然后汪出面响应并相机成立伪政府。 復仇号战列舰(revenge)英国战列舰。1917 年建成。排水量 29150 吨, 最大航速 21 节。配备有 8 门 15 英寸火炮、12 门 6 英寸火炮和 8 门 4 英寸高 射炮。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主要活动于北大西洋,担负护航任务。1941 年 5 月曾参加围培德国*傅斯麦号战列舰。 復仇者式鱼雷轰炸机(avenger)即“tbf 型鱼雷轰炸机”。 保大(1913—)越南阮氏王朝皇帝(1926—1945)。幼年去法国求学。 毕业于巴黎大学。1932 年回国执政。大战期间,初受维希政府控制。1940 年后日军侵占时期,为日本傀儡。1945 年 3 月 11 日,在顺化发表声明,宣 布越南完全“独立”,取消 1884 年签订的《法越保护条约》,保证和日本实 行全面合作,并任命亲日分子陈重金为首相。*越南八月革命后,于 8 月 25 日退位。后侨居香港。1948 年回国,曾以“立宪君主”名义復辟,1955 年最 终退位。 第354页 保卢斯(friedriehvonpaulus,1890—1957)德国将领。1909 年加入海 军,翌年转入陆军。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在国防军担任参谋。1935 年任坦克部队参谋长。1939 年任第四集团军参谋长,参加侵略波兰的战争。 翌年调任第十集团军(后改番号为第六集团军)参谋长,参加进攻法国。同 年 9 月升任陆军副总参谋长,参加制定闪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1942 年调任第六集团军司令,担任进攻史达林格勒的主力。同年 11 月,被苏军包 围于史达林格勒。希特勒下令死守,并在 1943 年 1 月 31 日擢升他为元帅, 但随即被俘。在苏联俘虏营参加反纳粹运动。1941 年加入德国军官反法西斯 联盟,后又加入*自由德国民族委员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纽伦堡国际军事 法庭审判主要战犯时,曾出庭作证。1953 年获释,定居民主德国。 保罗亲王(pau1,1893—1976)南斯拉夫王国摄政(1934—1941)。1931 年起任国王”彼得二世的摄政。认为本国兵力无力与德军对抗,主张中立。 1941 年 3 月 25 日,屈服于德国压力,同意与轴心国签署秘密条约。两天后, 军队首脑*西莫维奇发动军事政变。当晚率全家流亡希腊。战后定居巴黎。 保南协定  1944 年 10 月 5 日,保加利亚*祖国阵线政府和*南斯拉夫人 民解放委员会在罗马尼亚的克拉约瓦(craiova)城签订的军事合作协定。规 定:在反对法西斯德国的斗争中,两国进行军事合作;本着两国人民的共同 利益和兄弟般合作关系的精神,全力解决两国间发生的问题。此协定巩固了 两国的睦邻关系,成为两国共同时法西斯德国採取军事行动的基础。 保罗-彭古尔(josephpaul-boncour,1873—1972 法国外交家。毕业于 巴黎大学。律帅出身。1909 年后长期为议员,多次担任外交部长和总理。1932 年为驻国际联盟代表。反对轴心国的对外侵略政策,主张同苏联加强联繫, 唿吁建立欧洲安全体系。1940 年法国危急时,力主退守北非继续抗战。同年 7 月 10 日投票反对授予贝当全权,抵制维希政府的卖国政策。后被迫流亡美 国。1944 年重返法国,当选为临时谘询议会议员。1945 年代表法国出席旧金 山会议,并签署《联合国宪章》。战后为参议员,并曾任驻联合国代表。着 有《第二次世界大战亲歷》 保卫中国同盟  宋庆龄发起建立的国际反日统一战线组织。1938 年 6 月 14 日,宋邀请中外着名人士保罗·罗伯逊、贾瓦哈拉尔·尼赫鲁、托马 斯·曼、克莱尔·尔什、冯王祥、孙科等在香港发起建立,宋庆龄任主席, 宋子文任会长,海尔达女士任秘书。创办中、英文版《保卫中匡同盟通讯》 (半月刊)报导导中国抗战,宣传保卫中国的国际意义,争取各国人民的同 情与支持。与世界各地华侨救亡团体保持密切联繫,争取华侨参加和支援祖 国抗战。从海外募集大量资金和物资,用于医药救济、生产建设和儿童福利 事业。支持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的建设,由宋庆龄帮助创办的 国际和平医院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发展到 8 所以及 42 所分院,积极支持*中国 工合运动,促进战时经济发展。其活动支持了中国抗日战争,加强了中国同 世界反法西斯进步力量的联繫,在国际上产生广泛的影响。抗战胜利后,改 称中国福利会基金会。 保卫国家特别法庭(tribunalespecialepedi-fesadellostado)意 大利专事审讯和镇压反法西斯战士的机构。1926 年建立。庭长由忠于墨索里 尼的将军担任,5 名法官则由义大利民警军官担任。判决一经作出,不得上 诉。1927—1943 年先后开庭 720 次,大战期间活动尤为频繁。受到该法庭审 讯的共有 5319 人,其中 5155 人被判刑,29 人被处死,7 人被判终身监禁, 大多数为意共党员。1943 年 7 月 29 日,被国王爱麦虞限三世下令解散。 保 卫 国 家 安 全 志 愿 民 警 (miliziavolontariapesicurezzanaziona1e)简称“民警”。义大利法 西斯警察。1923 年 1 月 14 日组建。1926 年墨索里尼曾亲任总指挥。初由公 共安全总部管辖,负责看管政治犯和保卫交通线。后参加侵略衣索比亚的 战争。1936 年起发展成为正规武装部队,先后建立 4 个师,在北非战争中彼 歼.另有大批民警在国外服役。1943 年 12 月被国王爱麦虞限三世下令取消。 *萨罗共和国时墨索里尼重建,改名“国民共和卫队”。1945 年 4 月瓦解。 保加利亚反法西斯抵抗运动  大战期间保加利亚人民反抗纳粹德国占 领的斗争。1941 年 1 月保加利亚政府加入轴心国,3 月同意德军进驻保境。 保加利亚工人党中央即建立特别军事委员会,领导抵抗运动。同年秋成立第 一批游击队,同时开展各种形式的斗争。1942 年春工人党领导多人彼捕牺 牲,游击运动一度受挫。同年秋,在季米特洛夫建议下,建立祖国阵线,游 击运动重新高涨。1943 年春工人党将军事委员会改为人民解放起义军总司令 部,划全国为 12 个战区,年底武装力量人数已逾 6000 人。同时建立祖国阵 线军事联盟,争取反动政府的军队倒戈,壮大人民武装力量。1944 年初工人 党中央通过决议,积极准备武装起义。同年夏,人民解放起义军已逾 4 万余 人(一说 3 万余),游击运动在全国蓬勃开展,反动政府虽投入 10 万军队仍 无法镇压。1944 年 9 月 5 日苏联对保宣战。同日工人党制定起义计划。人民 解放起义军和游击队在全国展开攻势。8 日苏军进入保境,翌日爆发*保加利 亚九九起义,随即成立祖国阵线政府,解放全国。后保人民军队继续参加解 放南斯拉夫和希腊的战争。 第355页 保卫妇女和援助自由战士小组(gruppididifesade-donnaeperl’ assistenzaàbattentipelibertà)义大利妇女抵抗组织。1943 年 11 月在米兰建立。由参加抵抗运动的各党派共同领导,主要在义大利北部活动。 该组织广泛发动妇女参加游击队,担任信使、后勤和救护等工作,并动员妇 女组织游行和罢工,成立军事小组。同时注意宣传和保护妇女的经济、社会、 政治权利。成员约 7 万余人,在义大利民族解放运动中发挥过重大作用。 保卫埃塞饿比亚人民国际会议  意埃战争前夕*国际保卫衣索比亚 人民委员会召开的国际会议。1935 年 9 月 3—4 日在巴黎举行。英、法、意、 比等国 120 多个社会团体的代表出席。会议通过了致国际联盟和世界人士的 宣言,要求保卫衣索比亚人民的自由和防止战争,号召劳动人民举行保卫 和平的集会和示威游行。当晚,巴黎举行群众集会。此后非、亚洲许多国家 举行了声援衣索比亚的群众集会和示威游行。 俄斯特拉发战役  苏德战争后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1945 年 3 月 10 日至 5 月 5 日,由*乌克兰第四方面军实施。目的是攻占捷克斯洛伐克的俄斯 特拉发(ost-rava)工业区。由于进展缓慢,苏军两度修改计划,调整部署, 先后 3 次发起攻击,终于 4 月 30 日攻占俄斯特拉发市,迫使德军从该地区撤 出重兵集团。从 5 月 6 日起,该部苏军即转入*布拉格战役。 信浓号航空母舰  日本航空母舰。横须贺海军工厂制造。原设计为战列 舰。与被称为超级战列舰的大和号和武藏号,同为日本海军传统的巨舰大炮 思想的产物。建造过程中改成航空母舰。1944 年 11 月 19 日竣工。标准排水 量 6.2 万吨,最高航速 27 节,可载飞机 47 架。由于简易突击施工,水密性 能很差。同月 29 日被美国潜艇击沉于东京湾潮呷东南。首航时间不到 24 小 时。 侵略定义宣言草案  1933 年 2 月 6 日苏联在国联裁军会议上提出的建 议。规定凡首先採取以下行动者应定为侵略国:(1)向另一国宣战者;(2) 虽未宣战,但其武装力量侵犯另一国领土者;(3)其武装力量炮击、轰炸另 一国领土或有意攻击该国船只或飞机者;(4)在它国登陆或进入它国领土者; (5)对它国实行海上封锁者。建议未被与会各国採纳,1933 年 7 月 3—5 日, 苏联分别与波兰等 10 国签订了关于侵略定义的公约。 侯国忠(1904—1939)中国将领。原为东北军下级军官。九·一八事变 后,组织士兵起义,成立反日山林队,活动于珲县二道沟、三道沟、金场一 带,开展抗日游击战。3932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 年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 二军独立师第四团团长,率部远征吉东地区,在黑龙江老黑山歼灭伪军一个 连。同年 12 月,任第二军、第五军联合指挥部东线副指挥,在东宁、依兰等 地发动群众,开闢抗日游击区。1936 年 6 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第五师 第四团团长,率部在滨绥路代马沟车站附近伏击日军货车,毙伤日军百亲人。 1937 年 5 月,任抗联第一路军第二军第五师副师长兼第四团团长,在黑龙江 绥宁地区开展游击战。1938 年率部西征,在宁安县镜泊湖水电站全歼日军守 备队。1939 年 7 月升任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副指挥。同年 8 月 23 日在安图 县大沙河与日军激战中牺牲。 皇协军  侵华日军在武汉占领区内成立的汉好武装。因协助“皇军”, 故名。1938 年 10 月武汉沦陷后,在日军指使下,由伪湖北省省长何佩瑢和 伪武汉市长张仁蠡,收编驻城陵矾的汪步青部(约万余人)、驻信阳的张启 璜部(约 5、6 百人)、驻随州的李宝涟部(约 1200 亲人),组编而成。熊 剑东、邹平凡分任正、副司令。除武汉外,其他沦陷区也有类似军队。1940 年 3 月后改编为*和平救国军。 皇道派  三十年代日本陆军中的派系之一,与*统制派相对立。以荒木 贞夫、真崎甚三郎为首领,小畑敏四郎、秦真次、满井佐吉为实际组织看。* 十月事件后,陆军大臣荒木贞夫排斥原陆军字垣派,安插亲信,自成一派。 因崇尚皇道主义,主张“清君侧”,实现“国体明徵”和“天皇亲政”,故 名。该派强烈主张首先进攻苏联,企图通过武装政变等行动建立军部独裁体 制。1934 年 1 月荒木贞夫下台后,该派与*统制派争夺激烈。1935 年统制派 陆军大臣*林铣十郎罢免真崎甚三郎的教育总监职务,同年 8 月 12 日相泽三 郎以杀害统制派首领*永田铁山回报,两派斗争白热化。1936 年*二·二六事 件后,该派以乱军罪遭镇压,后在“肃军”中遭统制派打击而趋瓦解。 皇家君主号战列舰(roya1sovereign)英国战列舰。1916 年建成。排 水量 29150 吨,最大航速 21 节。装有 8 门 15 英寸火炮、12 门 6 英寸火炮、 8 门 4 英寸高射炮和 1 架飞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在大西洋和地中海 担负护航任务。1942 年,调入*英国东方舰队。1944 年借予苏联海军,易名 为阿肯盖尔斯克(ar插ngelsk)号。战后于 1949 年归还英国。 皇家海军作战计划(royaimarine)大战初期英国以漂浮水雷破坏德国 菜茵河航运的作战计划。1939 年 9 月大战爆发后,邱吉尔任海军大臣,设想 以特制的漂浮水雷,在法国境内投放于莱茵河,漂至德国境内触发爆炸,以 破坏其航运。11 月,经内阁贊同后,由海军部会同空军制定计划和进行准备, 并向法国当局作了通报和协商。1940 年 3 月 4 日,邱吉尔以“皇家海军”为 代号,正式提出作战计划,确定海军可在 3 月 12 日以后、空军在 4 月中旬开 始实施。但法国政府害怕引起德国的报復行动,犹豫不决。直至 4 月 9 日, 英法最高军事会议才确定如德国在西线发动进攻便执行此作战计划。后因拖 延而未能发挥应有作用。 第356页 皇家橡树号战列舰(royaioak)英国战列舰。1916 年建成,三十年代 经过改装。排水量 29150 吨,最大航速 21 节。大战爆发后不久,1939 年 10 月 14 日,被德国 u-47 号潜艇在斯卡泊湾击沉。官兵 833 人阵亡。该日后被 英国称为“黑色的星期六”。 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royaiark)英国航空母舰。1938 年建成。排水 量 2.2 万吨,最大航速 31 节,可载飞机 60—72 架。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在 英国*本土舰队服役。1940 年 4—5 月参加挪威战役。法国败降后调往地中海, 编入新组建的*h 舰队。曾参加攻击在米尔斯克比尔和达喀尔的法国军舰。 1941 年 5 月在大西洋参加围歼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同年 11 月 13 日下午, 在阿尔及尔以北海面,被德国 u-81 号潜艇以鱼雷击中,次日晨沉没。 须磨弥吉郎(1892—1970)日本外交官。19p 年中央大学毕业,入外务 省。1927—1936 年任职于驻广东、上海、南京使领馆。期间负责收集中国政 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重要情报。曾为*川越一张群会谈同中国政府举行预 备性接触。后歷任驻美使馆参贊、外务省情报部长、驻西班牙公使等职。1946 年退出外务省。战后曾为众议员。 叙利亚之战  1941 年英军在*自由法国的协助下夺取叙利亚的战役。叙 利亚于 1922 年成为法国的委任统治地。大战爆发后,1941 年 5 月初,*维希 政府允诺德国可经由叙利亚向伊拉克运送军需以支持*拉希德·阿里的反英活 动,德国空军并可使用叙利亚的机场,英国在埃及和整个中东地区受到威胁, 为此英军和自由法国部队共约 2 个师,于 6 月 8 日由巴勒斯坦北上进攻,后 又以另 1 个师从伊拉克东向合击。6 月 21 日占领大马士革;7 月中维希政府 请求停战,签订《圣一让一达克尔协议》,叙利亚全境为英军占领,但名义 上则由自由法国派驻的法国全权代表管辖。 叙利亚反法起义  1945 年 5 月叙利亚人民的反法斗争。1943 年 7 月, 叙利亚民族主义党人在选举中获胜,组成新政府,并要求完全独立。1945 年 春,法方坚持在叙利亚境内保持驻军,导致和叙利亚政府的激烈冲突。随后 法方又擅自增兵大马上革,激起人民在 5 月 19 日举行反、法起义,并扩展至 全国。法军大举镇压,但仍无法控制局势,后在英国压力下被迫撤回驻地。 此次起义促成法军于次年 4 月全部撤出叙利亚。 胜利轮(victoryships)大战时美国大量生产的一种货般。主要用于运 输战争物资。是*自由轮的改进型,在吨级和船体上均小于自由轮,但航速增 至 15■节。生产周期一般为 7 天。战时美国共建造此两型货船约 6000 艘, 耗资 130 亿美元。 胜利计划(viotoryprogram)亦称“美国重整军备计划”。大战时美国 工业生产总体估算规划,因其编制出美国为最后击败轴心国估算要贡献多少 经济力量,故获此称。早在 1941 年春,与德国交战各国对美国军火和各项供 应的需求剧增,而美国陆海军也急需扩充军备。为了对长期需求作出较清楚 的估计,是年 4 月美陆军部副部长帕特森提出编制规划的备忘录,7 月得罗 斯福总统批准,由史汀生、诺克斯和霍普金斯等主持修订,8 月经美、英两 国军事首脑在大西洋会议上进一步讨论,9 月又派代表团赴莫斯科徵询苏联 所需的供应,12 月 4 日最后完成编制。该计划估计美国可动员加入军队的人 口约为 1350 万,要求组建约 880 万人的军队(其中海军 150 万人),约 200 个战斗师;估计 1942 年美国需生产作战飞机 2.86 万架,坦克 2.04 万辆,高 射炮 6300 门,商船(载重量)600 万吨,反坦克炮 7000 门,地面和坦克用 机枪 16.8 万挺,飞机炸弹 8.4 万长吨。1942 年 1 月 6 日,罗斯福在国情咨 文中修改了计划中的生产数字,要求美国在 1942 年生产作战飞机 4.5 万架, 坦克 4.5 万辆,高射炮 2 万门,商船(载重量)800 万吨,反坦克炮 1.49 万 门,地面和坦克用机枪 50 万挺,飞机炸弹 72 万长吨。1943 年的生产数字为 作战飞机 10 万架,坦克 7.5 万辆,高射炮 3.5 万门,商船(载重量)1000 万吨。号召“进行一场‘全面的,战争”。不久即宣布成立”美国战时生产 局,负责实施此计划。 胜利的党代会(reichsparteitagdessieges)德国*纳粹党第六次集会 性代表大会。主题为庆祝纳粹党执政,故名。1933 年 8 月 31 日—9 月 8 日在 纽伦堡举行,共 50 余万人参加。希特勒在会上发表演说,吹嘘纳粹主义,攻 击民主制度和进步力量。9 月 2 日纳粹党徒曾举行大规模游行。 胜利号航空母舰(victorious)英国航空母舰。1941 年上半年建成。 排水量 2.3 万吨,最大航速 30 节,可载飞机 50—55 架,配有装甲飞行甲板, 编入英国*本土舰队,随即参加搜索截击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曾多次为盟 国-苏联护航运输队护航。1942 年,在地中海参加*基石的行动和北非登陆战 役。同年 12 月调往南太平洋,协同美国海军作战。后调回本上舰队。1944 年么月,参加袭击泊于挪威北部的德国*蒂尔匹茨号战列舰。同年 12 月调入* 英国太平洋舰队。1945 年 5 月,在沖绳岛战役中被日本*神风特攻队击伤。 胖孩(fatman)1945 年 8 月 9 日美国投掷日本长崎的原子弹的代号。1945 年 7 月研制成功。为一长圆形钸 239 弹,长 10.8 英尺,直径 4 英尺,爆炸当 量为 2 万吨 tnt。因重量与体积均大于同年 8 月 6 日投掷在广岛的原子弹, 故名。参见“长崎原子弹轰炸”。 第357页 狮鹫(greif)即“格赖夫”。 饶国华(1899—1937)中国将领。字弼臣。四川合川军官学校毕业。歷 任国民政府军第二十一师、第一四五师师长。1936 年授少将衔。抗日战争爆 发后,率部首批出川抗日。11 月 23 日进驻广德,掩护参加松沪之役友军撤 退。24 日,日军进攻广德时,率部英勇抵抗,身负重伤。30 日自戕殉国。后 被国民政府追赠为上将,并准予国葬。1983 年 9 月,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认他 为革命烈士。 饶漱石(1903—1975)中国将领。曾用名“梁朴”。早年入上海大学学 习。1925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 年去苏联,任中华全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 国际代表。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共中央东南局副书记、华中局书记,参与 领导江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皖南事变后兼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代政委, 併兼山东军区政委,参与重建新四军的工作。抗战胜利后曾任中共中央华东 局书记、第三野战军兼华东军区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政委 员会主席、中共中央组织部长。因与高岗进行反党活动,于 1955 年 3 月被开 除出党。 [丶] 施瓦兹(franzxaverscbwarz,1875—1947)德国纳粹党司库(1925— 1945)。1914 年入伍。1922 年加入纳粹党。1925 年起任该党司库。1933 年 进入国会。1935 年成为纳粹党全国指导处成员。1943 年获*党卫队地区总队 长衔(相当于中将)。战后死于拘留营。 施伦堡(walterschellenberg,1910—1952)德国中央保安局高级官员。 早年在波思大学学习法律。1933 年加入纳粹党和党卫队,翌年底在盖世太保 供职,逐渐成为希姆菜和海德里希的得力助手。1939 年参与组建*德国中央 保安局,后任该局第六处(负责国外情报)副处长,1942 年升任处长兼占领 区保安领袖。曾主持*文洛事件,拟订占领英国后的逮捕名单及劫持温莎公爵 的计划。大战末期秘密接触美国军方人士,并劝说希姆莱与美英单独媾和。 战后在 1949 年被纽伦堡美国军事法庭判处 6 年徒刑,1950 年底获释。着有 《施伦堡回忆录》。 施米特(kurtschmitt,1886—1950)德国经济部长(1932—1945)。 早年在慕尼黑大学攻读法律。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并受重伤。1921 年任联 合保险公司董事长。1932 年任巴本内阁经济部长。后加入纳粹党,成为希特 勒的经济政策顾问。纳粹党执政后,继续担任经济部长,同时兼任普鲁士邦 经济部长(1933—1935)。 施洛德(kurtfreiherrvonschr der,1889—约 1965)德国垄断资本家。 早年在波思大学求学。二十年代经营多家银行。曾向纳粹党捐赠大量钱财。 三十年代初协助组建*凯普勒集团并参加*希姆莱之友会,积极扶持希特勒上 台。纳粹党执政期间,任莱茵区工业会主席、德国私人银行联合会主席等职。 1936 年起主持希姆莱之友会对党卫队的资助。大战后期任外交部人事司司 长,支持希特勒对外扩张。战后被捕,1947 年 11 月初被判处 3 个月徒刑和 罚款。 施佩尔(albertspeer,1905—1981)德国军备和战时生产部长(1942 —1945)。1927 年在柏林高等专科学校建筑专业毕业。先任助教,后当开业 建筑师。1931 年 1 月参加纳粹党。翌年成为党卫队队员。纳粹党掌权后,在 为纽伦堡召开的*胜利的党代会作布置设计等工程中,深得希特勒赏识。自 1933 年冬起,成为希特勒的私人建筑师和亲信。1937 年被希特勒委任为特设 的“振兴德国首都建筑总监”(副部长级)。1942 年 2 月被任施佩尔命为* 托特组织的首脑和军备与军需部(1943 年 9 月改为军备与战时生产部)部长, 同年 3 月和 4 月,又先后兼任*军事经济全权总办和中央计划局领导成员。在 希特勒授予全权的支持下,主持整个战争经济,推行新的军事生产体制,动 员工业界人士,挖掘经济潜力,大量使用战俘和强制的外国劳工以克服劳力 不足,迅速提高军备生产,对纳粹德国后期的战争起了重大作用,被称为德 国经济的“施佩尔时代”。1946 年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以战争罪和违反 人道罪,判处 20 年徒刑。1966 年刑满出狱。着有《回忆录》(中译本名《第 三帝国内幕》)。 施特恩(1900—1941)苏联将领。国内战争时期歷任团、师、军的政委。 二十年代就读于伏龙芝军事学院。1929 年任陆海军人民委员特别事务助理。 1937 年 1 月至 1938 年 4 月,任西班牙共和国政府总军事顾问。1938 年 5 月 任苏联远东方面军参谋长,参加哈桑湖地区的战斗。后任红旗远东独立第一 集团军司令。1939 年哈勒欣河战役中负责协调苏、蒙军队的行动。同年被选 为党中央委员。苏芬战争中任第八集团军司令。1940 年获上将衔。1941 年先 后任远东方面军司令、国防人民委员部防空部部长。苏德战争前夕遭清洗。 施密特  1保罗·奥托·施密特(pauiottoschmidt,1899—1970)。 德国外交官,希特勒的译员(1935—1945)。1923 年 8 月进入外交部,担任 专职翻译。曾为几届德国政府总理和外交部长担任外交谈判的译员。1935 年 3 月起成为希特勒的译员。以纳粹德国首席译员身份,参加战前和战时希特 勒的歷次外交活动,并参加戈林和里宾特洛甫的若干重大外交谈判。1945 年 5 月被美军逮捕。战后曾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受审和作证,并为美军担任 有关审讯的翻译工作。着有《我是希特勒的译员》等。2保罗·卡尔·施密 特(pauikar1schmidt,1911—)。德国外交官,1940—1945 年任外交部新 闻出版司代理司长。战后以保罗·卡雷尔(pauicarell)为笔名出版一系列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畅销书,内有《实施“巴巴罗萨计划”》、《希特勒进攻 东方:1941—1943》等。施蒂夫(hellmuthstieff,1901—1944)德国将领。 1917 年入伍。1938 年起在陆军总参谋部供职。1912 年任陆军总司令部组织 处长,获上校衔。1944 年 1 月晋升少将。参加反希特勒密谋活动并成为主要 成员。1943 年 9 月被安排在*良穴大本营安放炸弹,因胆怯未成。*七·二○ 事件中负责向”施道芬堡提供炸弹并陪同前往腊斯登堡,事发后被捕,被* 人民怯庭判处绞刑。 第358页 施蒙特(budolfschmundt,1896—1944)德国将领,希特勒的军事副官 (1938—1944)。1914 年开始服役。1938 年接替*霍斯巴赫,任希特勒的军 事副官(元首和全国总理府武装部队副官处主任)。1939 年晋上校。第二次 世界大战期间,深得希特勒信任。1942 年兼任陆军人事局局长。1944 年晋升 上将。同年,在”七·二○事件中,被炸伤至死。 施肇基(1877—1958)中国外交官。字植之。早年留学美国康奈尔大学。 曾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财政总长,驻英全权公使。九·一八事变后歷任国 民政府驻美公使、大使。在国联大会上谴责日本的侵略罪行。抗日战争爆发 后,任国际救济会宣传组主任。并在上海创办防协会,设立附属医院。193s 年 7 月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1 年赴美,任中国物资供应委员会副主任委 员,驻华盛顿为中国争取战时物资。1945 年任中国代表团高等顾问,出席旧 金山联合国会议。后在美国病故。着有《施肇基回忆录》。 施图登特(kurtstudent,1890—1978)德国空军将领。1914 年入空军 服没,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34 年晋升上校。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于 1940 年获空军少将衔,率第七空降师在荷兰、比利时作战,负重伤。旋晋升 中将,参加 1941 年克里特岛战役。后奉命组建空降部队。1943 年 9 月指挥 营救墨索里尼。翌年出任第一伞兵集团军司令。1945 年初调往东线作战。同 年在德国境内被盟军俘获。战后被判 5 年监禁,但随即获释。 施佩勒尔(hugosperrle,1885—1953)德国空军将领。1903 年开始服 没,后入军事学院受训。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空军部队服役。战后继续在国 防军中任职。1933 年希特勒上台后,重新转入空军,积极从事扩军工作。1934 年升为空军少将。1936 年任*秃鹰军团司令武装干涉西班牙,晋升空军上将。 1937 年出任第三航空队司令。1938 年参加吞併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 德区。1940 年进攻法国,获元帅衔。同年 8 月起,以法国北部为基地,实施 对英国本土的空施佩勒尔中攻击。后受命指挥北非地区德国空军,支援*非洲 军团。1943—1944 年在西欧指挥德国空军作战。1944 年 8 月 23 日被免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曾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受审。1948 年获释,定居联邦德 国。 施莱彻尔(kurtvonschleicher,1882—1934)一译“施莱歇尔”。德 国总理(1932—1933)。将领。1903 年入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总参谋 部和最高统帅部供职。战后参与秘密扩军,晋升中将。1929 年在国防军中负 责处理政治事务,权力日增。积极干预政治,1932 年 12 月 2 日出任总理。 翌年 1 月 28 日被希特勒取代。1934 年 6 月 30 日在*罗姆事件中被杀。 施特莱彻(juliusstreicher,1885—1946)德国纳粹党大区领袖(1925 —1940)、反犹周刊《冲锋队员》发行人(1923—1945)。早年为小学教员。 曾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升至中尉。战后在纽伦堡进行反犹活动。1921 年加 入纳粹党。1923 年参加啤酒店暴动。同年创办反犹的黄色周刊《冲锋队员》, 任主编(至 1933 年)。1925 年起任纳粹党弗兰肯(franken)大区领袖(总 部设在纽伦堡)。希特勒上台后,成为国会议员和反犹运动头目之施特莱彻 一。1934 年获党卫队地区总队长衔(相当于中将)。发表大量反犹文章和演 说,煽动“斩尽杀绝”犹太人,参与策划和推行*最后解决。战后在纽伦堡国 际军事法庭受审,以违反人道罪被判处绞刑。1946 年 10 月 16 日执行。 施道芬堡(usschenkvonstauffenberg,1907—1944)德国军人。伯 爵。1926 年参加陆军,任骑兵团军官。1936—1938 年在柏林陆军大学深造。 后歷任陆军总部和前线部队参谋,相继在波兰、法国、苏联和北非作战。1943 年 4 月在突尼西亚受伤致残。同年 9 月升为中校,调回柏林陆军总部任军械署 参谋长,开始积极施道芬堡参与德军上层反希特勒的密谋活动。1944 年 6 月 升为上校,任国内驻防军(即补充军)参谋长。同年 7 月 20 日,乘参加*腊 斯登堡会议之机,以定时炸弹炸伤希特勒,并在柏林发动政变。当天失败后 被杀。 施图尔纳格尔  1奥拓·冯·施图尔纳格尔(ottovonstü1pnage1,1878 —1948)。德国驻法军队司令(1940—1942)。1898 年入伍。参加过第一次 世界大战。战后次第晋升少将(1929 年)和中将(1932 年)。1940 年 11 月 出任驻法德军司令。任内残酷镇压抵抗运动,大肆屠杀法国人民,曾杀害大 批人质,被称为“残忍的刽子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德国被捕并被引渡 法国受审,后畏罪自杀。2卡尔。海因里希·冯·施图尔纳格尔 (kariheinrichvonstüpnage1,1886—1944)。德国驻法军队司令(1942— 1944)。1904 年入伍。1935 年晋升少将衔。1938 年任德国陆军总司令部第 一处处长,同年 11 月—1940 年 6 月任陆军总参谋部军需总监。后任法德停 战委员会主席。1941 年 6—10 月指挥第十七集团军在苏德战场作战。1942 年 3 月接替堂兄奥托·冯,施图尔纳格尔任驻法军队司令,任内残酷镇压法 国抵抗运动。1939 年起参加军内反希特勒密谋集团。*七·二○事件中负责 在巴黎策应,曾按预定计划逮捕了一批党卫队和盖世大保重要人物。1944 年 7 月 21 日奉召回柏林途中自杀来遂,同年 8 月被绞死。 第359页 施魏因富特轰炸  盟国空军对德国实施的战略轰炸战役。代号“魔术 师”。1943 年,在实施盟国对德联合轰炸攻势(代号*直截了当)时,力主 昼间精确轰炸的*美国第八航空队,于 8 月 17 日出动 363 架 b17 型轰炸机(其 中 315 架飞抵目标》,10 月 14 日出动 291 架 b-17 型轰炸机,昼间空袭德国 滚珠轴承工业中心施魏因富特(sch-weinfurt),使德国这一军工重要部件 产量下降百分之十七和百分之三十二。但因缺乏足够航程的歼击机掩护,美 机损失率高达百分之十九和百分之二十点六。美军被迫暂停轰炸,直到 1944 年 2 月 24 日,才以美机 266 架(昼间)和英机 734 架(夜间)恢復轰作,但 德国已对该地工业进行了分散。 施图特霍夫灭绝营(stutthof)纳粹德国灭绝营之一。1939 年建于波 兰西北部但泽(今格但斯克)附近 36 公里处。拥有 25 个分营。最初用于屠 杀波兰居民。1942 年起主要用于屠杀苏联公民和战俘。先后共关押 12 万人, 其中约 8 万人被害。囚禁者被迫为军工企业服若役,至衰竭后处死并投入焚 尸炉。受害者多次进行集体反抗。1945 年 1 月党卫队员企图将倖存者押送后 方,约 3 万人被苏军解救。战后在原址建立纪念碑。 施佩伯爵号战列舰  即“格拉夫·施佩号战列舰”。 施维林·冯·克罗西克(johannludwigschwerinvonkrosigk,1887— 1952)德国财政部长(1932—1945)。伯爵。早年在洛桑大学和牛津大学攻 读法律和政治学。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在德国财政部任部务主任等 职。1932 年 6 月出任巴本内阁财政部长。纳粹党执政后继续留任,负责筹措 重整军备的资金。1935 年 2 月受权用赊欠方式积聚物资。1935—1938 年反对 沙赫特发行*梅福票。积极支持纳粹党的反犹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主张 废黜希特勒,向美、英两国投降。1945 年 4 月下旬潜往德国北部,5 月被邓 尼茨任命为外交部长。战后于 1949 年披美国军事法庭判处 10 年徒刑。1951 年获释。 亭可马里袭击战  太平洋战争初期日本海军航空兵对锡兰(今斯里兰 卡)亭可马里(trialee)英国海军基地的袭击。1942 年 4 月,日本南 云忠一海军中将率领的机动部队,在实施”科伦坡袭击战后迂迴至锡兰东面, 于 9 日上午出动近百架飞机空袭亭可马里。英规已先行撤离,日机仅炸毁港 口设施。同日下午日机又在该港东南发现并击沉英国*竞技神号航空母砚和 1 艘驱逐舰。英国损失飞机 33 架,日本损失 17 架。此外,日本海军又在盂加 拉湾海域击沉盟国商船 23 艘,约 10 万吨。英国被迫暂停缅甸至印度的航运, 其东方舰队也撤至非洲沿岸。 音乐会(kohЦept)苏德战争中期苏联游击队于 1943 年 9 月 19 日至 10 月末实施的战役代号,为代号*铁道战的行动的继续。目的仍然是大 规模破坏铁路,增加德军运输困难,配合苏军在斯摩棱斯克(cmoлeh ck)和戈梅利(Гomeль)方向上即将开始的进攻及*第聂伯河会战。 参加此战役的有 193 个游击队(组),计 12 万余人,主要战场在白俄罗斯地 区。共毁坏铁轨 148557 根,同时还颠覆列车、破坏桥樑等。 音响水雷  靠音响引信引爆的非触发水雷。音响引信利用水听器将舰艇 航行时发出的噪音转变为电脉冲,引起水雷爆炸。德国于 1940 年秋开始使 用。同年底,研制成有效的对付方法后,德国又研制成兼用音响和磁性的水 雷和经多次音响刺激才引爆的水雷。 帝国国防法(defenceofrealnaet)大战时英国议会授与邱吉尔内阁特 殊权力的法律。1940 年 5 月 22 日,在决定”敦刻尔克撤退的危急形势下, 经上、下两院通过并由英王批准公布。规定:“当英王陛下为了维护公共治 安、保卫国土,或有效地进行英玉陛下可能参与的任何战争,或为维持公众 生活不可缺少的供应或劳役,而认为必要或有利时,英王陛下的臣民应将他 们自身、他们的劳务和他们的财产交由英王陛下处置。”实则授权邱吉尔政 府为战争所需支配英国的一切人力和物力。 帝国经济商会  即“全德经济院”。 帝国防务委员会(conseildedéfensedel'empire)*自由法国在非洲法 属殖民地建立的领导机构。1940 年 10 月 27 日在布拉柴维尔成立,戴高乐任 主席,贾德卢、埃布埃等人任委员。宣告否认维希政府,并将根据《贡比涅 停战协定》签订前的法令来治理殖民地。它为自由法国提供了大批人力、物 力,有力地支援了法国人民的抗战。为动员殖民地人民参战,埃布埃曾多次 宣布改革,声称将以法国人和非洲人的“联合”来取代“同化”。1944 年初 在布拉柴维尔召开大会,为战后将“帝国”改名“联盟”奠定基础。 席国国策实施要领  日本决心对美、英、荷开战的文件。1941 年 11 月 2 日,大本营与东条内阁联席会议作出决定,同月 5 日御前会议通过。确定 “决心对美英荷开战、发动战争的时间定为 12 月初。对于当时正在进行的日 美谈判,规定按附件要领进行。其中甲案要求:实现日华“和平”后日本仍 驻军华北、蒙疆及海南岛;“通商无差别待遇”适用于全世界时亦适用于中 国;日本将根据自已的决定解释和履行德日意三国条约,反对把赫尔四原则 列入协议。乙案要求:日美承诺不向法属印度支那以外地区武力扩张;恢復 通商关系和美国保证供应日本所需石油;美国不干涉日华实现“和平”的努 力。规定至 12 月 1 日午前零时,如对美谈判成功,则停止发动战争。通过此 要领后,一心发动太平洋战争的东条内阁,以继续同美国谈判为掩护,加紧 完成战争准备。12 月 1 日,御前会议据此决定对美英荷开战。同月 8 日,日 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第360页 帝国国策施行要领  日本坚持南进,确定“不惜对美英荷一战”的文件。 1941 年 9 月 6 日,经御前会议通过。强调贯彻*《适应世界形势演变的帝国 国策纲要》有关南进的战略。确定“在不惜对美(英荷)一战的决心之下, 大致以 10 月下旬为期,完成战争准备”:与备战同时,对美英运用外交手段 贯彻日本的要求,如果至 10 月上旬仍不能实现日本的要求即决心开战。附件 列出日本对美英谈判的条件:美英不干涉或妨碍日本“处理中国事变”,不 在远东採取威胁日本的行动,协助日本获得所需物资;日本则许诺不以法属 印度支那为基地向除中国外的邻近地区武力扩张,“准备在确立公正的远东 和平之后”从印支撤兵,保证菲律宾的中立。此要领的通过,标志日本决心 发动太平洋战争。同年 10 月 16 日,第三届近工内阁下台。次日东条内阁上 台,加紧扩大战争规模。 畑俊六(1879—1962)日本将领。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早 年参加日俄战争。后在驻德国使馆供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日本代表团 随员出席巴黎和会。后歷任旅团长,参谋本部第四部部长、第一部部长,第 十四师团长和航空本部部长。1936 年出任台湾军司令官。次年改任教育总 监,并晋升大将。1938 年任华中派遣军司令官,指挥攻占武汉的战役。1939 年 8 月起歷任阿部和米内二届内阁的陆军大臣,参与决定缔结*《德意日三国 同盟条约》及一系列南进部署。1941 年 7 月起任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1944 年晋升元帅,同时復任教育总监。日本投降前任第二总军司令宫,驻守广岛 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于 1948 年作为甲级战犯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 无期徒刑。1954 年假释出狱。 美日谈判  太平洋战争前美国和日本的外交谈判。1940 年夏纳粹德国闪 击西欧成功,日本南进扩大侵略的野心受到鼓励。9 月日本出兵印度支那北 部,并签订“《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日、美矛盾尖锐。面临德、日在大 西洋和太平洋两面威胁的美国,贯彻”先欧后亚战略,力图调整美日关系。 同年 11 月美国天主教沃尔什(jamesedwardwalsh,1891—1981)主教和德劳 特(jamesm.drought)神父前往东京,以“民间代表”身份会见日本近卫首 相的朋友、产业工会中央金库理事井川忠雄,揭开美日谈判序幕。1941 年 2 月 14 日罗斯福借接见日本新任驻美大使野村吉三郎之机,正式提出谈判建 议。与此同时,日本派井川忠雄和陆军省军务局军事课长岩胖豪雄先后赴美, 同沃尔什、德劳特密商后,于吐月间提出*《日美谅解方案》。4 月 16 日野 村与美国务卿赫尔会谈后,双方同意以《日美谅解方案》为谈判基础,但赫 尔同时提出了”赫尔四原则.强调维护太平洋现状和机会均等。日本内阁和军 部联席会者对《日美谅解方案》不满,外务大臣松冈洋右提出修正案,于 5 月 12 日转交美方。《松冈修正案》强调日本将坚持德日意三国同盟,要求美 国承认*近卫三原则和*《日汪基本关系条约》、*《日满汪共同宣言》。双方 会谈交锋多次,美国坚持赫尔四原则,日本坚持独霸中国和亚太地区,难以 妥协。6 月 22 日苏德战争爆发,日本内部关于先北进还是先南进之争再起。 7 月 2 日日本御前会议通过*《适应世界形势演变的帝国国策纲要》,坚持南 进方针,“不辞对英美一战”。7 月 24 日日军占领印度支那南部。美国反应 强烈,随即宣布冻结日本在美一切资产和实施全面禁运,双方谈判遂告中断。 此时,日本陆军主力陷于中国战场,近卫内阁对发动太平洋战争尚有犹豫, 美国则面临大西洋纳粹德国的威胁,双方均不愿关闭谈判的大门。8 月 7 日 近卫指示野村向美提出举行首脑会谈。17 日罗斯福表示准备考虑恢復谈判。 26 日近卫致函罗斯福正式提出在夏威夷举行日美首脑会谈。美国坚持须以赫 尔四原则为基础,先举行预备性会议。日本不肯作此让步。9 月 6 日日本御 前会议通过*《帝国国策施行要领》,规定以 10 月下旬为目标完成战争准备, 如外交谈判到 10 月上旬未达要求即决心开战。9 月 20 日日本再次向美提出 早日实现会谈。10 月 2 日美国向日递交备忘录坚持赫尔四原则。10 月 16 日 近卫辞职,18 日东条英机内阁上台。11 月 5 日日本御前会议决定对美、英、 荷开战,进攻日期定在 12 月初;与此同时,作为一种掩盖发动战争的手段, 通过对美谈判要点,制定了《日美协定》甲、乙两方案,并加派特使来栖三 郎赴美协助野村进行谈判。此时,战争危机已迫在眉睫。美国在收到日方甲、 乙两案后,于 11 月 22 日由赫尔提出*《美日临时协定草案》作答,26 日又 代之以*《赫尔备忘录》。11 月 28 日日本政府指示野村,日方不能接受《赫 尔备忘录》,但须保持谈判仍在进行。12 月 1 日,日本天皇批准对美、英、 荷开战的最后决定。12 月 7 日(当地时间)日军偷袭珍珠港后一个多小时, 野村和来栖会见赫尔,递交对《赫尔备忘录》的答覆,并宣布中止谈判。 美浓部达吉(1873—1948)日本法学家。1897 年东京帝国大学毕业。 曾留学欧洲。1902 年任东京帝国大学教授。1911 年受文部省委託,编写《宪 法讲话》,翌年出版。主张“天皇机关说”,认为日本的统治权属于国家, 天皇仅作为国家的最高机关而行使统治权。1932 年任贵族院议员,併兼任东 京商科大学教授,九州帝国大学教授。在天皇机关说事件中受控,屡遭迫害, 被迫辞去贵族院议员之职。以后埋头于行政法的研究,继续推崇立宪君主制 下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战后于 1946 年被任命为枢密顾问宫,参与审议新宪 法。着有《日本国法学》、《日本行政法》和《行政法撮要》等。 第361页 美英荷澳战区  见“美英荷澳盟军司令部”。 美国亚洲舰队(asiati0fieet)美国海军舰队之一。初建于 1902 年。 1941 年 2 月 3 日重建,由*哈特任司令。同年 6 月,舰队司令部由上海迁往 马尼拉,加强对菲律宾科雷吉多尔等一线的防御。后美英荷澳联合舰队建立, 由哈特兼任司令。联合舰队从菲律宾撤出,驻爪哇的泅水港。1942 年 2 月, 亚 洲 舰 队 改 称 为 西 南 太 平 洋 美 国 海 军 部 队 , 由 格 拉 斯 福 德 (williamalezanderssford,1886—?)海军中将任司令,亚洲舰队名存 实亡。后西南太平洋部队与*美国第七舰队即由其分建而成。 美国国防法素(defenseact)1940 年 7 月 2 日美国国会通过的管制物 资出口的法案。授权总统罗斯福禁止或削减出口军事装备、军需品、机器、 工具等物资(包括制造、维修和操作上述物资所需的材料);同时还开列了 必须领取出口许可证的物品清单。目的是为美国重整军备保存可供应的物 资,并加强经济防卫的能力;同时也是为了遏制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物 资供应,而满足英国对物资供应的需要。同年 10 月又禁止铁和废钢的出口, 至次年 4 月又将 50 余项物资列入管制范围。 美国第七舰队(seventhfleet)美国海军主要舰队之一。1942 年 2 月 从原亚洲舰队分离组建而成,初与澳大利亚、纽西兰海军构成西南太平洋战 区盟国海军作战部队,1943 年 3 月正式命名,先后由格拉斯福特(wil- liamalezanderssford,1886—?)、莱利(herbertfairfaxleary,1885 —1957)、卡彭特(arthurs.carpenter)等人任司令,1943 年 11 月由*金 凯德任司令。归西南太平洋美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统辖。曾参加西南太平洋地 区的战略反攻,协助麦克阿瑟部队攻克纽几内亚。1944 年 10 月参加雷伊泰湾 海战。1945 年 1 月支援美军在吕宋岛登陆。战后成为美国在西太平洋水域的 主力舰队,参加侵朝战争、进占中国台湾。 美国第八舰队(eighthfleet)美国大西洋舰队的主力之一。原为美国 大西洋舰队派赴参加 1942 年 11 月“火炬”行动的西部特遣舰队,攻占北非 后成立西北非水域美国海军司令部,其属下的舰队在 1943 年 3 月组建为第八 舰队,由*休伊特任司令。作战归盟军地中海战区司令部和盟国远征军最高统 帅部指挥。1943 年参加进攻西西里岛和义大利的登陆战,1944 年 8 月参加法 国南部登陆战役。1945 年 4 月,与西北非水域美国海军岸基部队合组为美国 海军第十二舰队的特遣舰队,隶属于美国海军欧洲司令部。 美国第三舰队(thirdfleet)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主力舰队之一。1942 年 6 月戌太平洋舰队之一部组成南太平洋部队,负责南太平洋悔域的战斗, 1944 年正式称为第三舰队,由*哈尔西任司令,司令部设珍珠港。曾参加争 夺索罗门群岛和瓜达尔卡纳尔岛的战役。1944 年 6 月主力进入中太平洋海域 与第五舰队会合,对日军发动攻蛰,由哈尔西与*史普劳思斯轮流指挥,同时 使用第三舰队和第五舰队两个番号。l944 年 10 月下旬,参加雷伊泰湾海战。 随后协同美国陆军收復菲律宾。1945 年初扫荡南中国海,并袭击台湾和日 本。同年 5 月起参加对日本的最后攻击。战后仍为美主力规队之一,部署于 东太平洋水域。 美国第五舰队(fifthfleet)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主力舰队之一。初为太 平洋舰队的特遣舰队,1943 年 10 月组成中太平洋部队,后即称第五舰队,* 史昔劳思斯任司令。负责中太平洋海域战事,常分组成各种特遣舰队,尤以 其快速航空母舰舰队的机动性闻名,曾给日本海军以致命打击。1944 年 6 月 与*哈尔西所率第三舰队主力会合,由史普劳恩斯和哈尔西轮流指挥,同时亦 使用第三舰队番号。曾参加中途岛海战、菲律宾海海战以及攻占吉尔伯特群 岛、马绍尔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和关岛等战役。1945 年 3 月参加进攻日本本 土,协同陆军实施硫黄岛战役和沖绳岛战役。 美国大西洋舰队(anticfleet)美国海军主要舰队之一。初建于十 九世纪下半叶,1906 年后时有断续地存在。1941 年 2 月由原大西洋分遣舰队 组建,成为以巡逻护航为主的舰队,由海军作战部长*斯塔克兼任司令。当时 拥有航空母舰 4 艘,战列舰 8 艘,及其他战舰数百艘。同年 12 月美国参战后, 归美国舰队息司令*金直接指挥,战时曾由英格索尔(royaie.ingersoll)海 军中将和英格拉姆(jonash.ingram)海军上将先后担任司令。辖有海军航空 兵、两栖作战部队等。初承担加勒比海、墨西哥湾和西大西洋水域的巡逻护 航任务,后派出特遣舰队和分舰队等参加地中海海域和欧洲战区的作战,并 负责格陵兰、冰岛水域的警戒。1943 年 3 月分建第四、第八舰队。曾参加过 北非、西西里、义大利、诺曼第和法国南部的大规模两栖登陆作战,还与英 国皇家海军一起对轴心国海军进行大西洋之战和北冰洋的护航战。战后建置 保留,统辖第二、第六舰队。 美国太平洋舰队(pacificfleet)美国海军主要舰队之一。初建于 1907 年,1922 年华盛顿会议后撤销。1941 年 2 月 1 日由驻泊于珍珠港的舰队组建, 司令部设在珍珠港,由*金梅尔任司令。当时拥有的列舰 9 艘、航空母舰 3 艘、巡洋规 21 艘、驱逐舰 67 艘、潜艇 28 艘及其他辅助舰船数百艘。1941 年 12 月 7 日(当地时间),在*珍珠港事变中损失惨重。同年 12 月 31 日由* 尼米兹出任司令,司令部迁往马卡拉帕。初分为战斗部队、巡逻部队和后勤 部队,并辖有海军航空兵部队和海军陆战队等,后因战事需要分组出各种特 遣舰队和航空母舰舰队。1943 年 3 月决定将在太干洋作战的美国舰队,分建 第一、第三、第五、第七、第九舰队(其中第七舰队由原*美国亚洲舰队组建), 除第一、第九两舰队直属太平洋舰队总部外,第三、第五、第七舰队均在太 平洋战区司令部和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部辖下从事太平洋海域战斗。先后实 施珊瑚海、中途岛、菲律宾海、雷伊泰湾等海战,重创日本海军,并协同陆军 部队进行岛屿战争。1945 年 2 月舰队前线司令部迁往关岛。同年 3 月起参加 进攻日本本上,炮击沿岸工业目标,空袭海军基地、机场、交通设施等,并 协同陆军攻克硫黄岛与沖绳岛,歼灭日本海军残余力量,奠定太平洋战局的 胜利。战后统辖第三、第七舰队。 第362页 美国陆军妇女队(women'sarmycorps,缩写 wac)大战时期美国妇女 志愿服役者组织。创建于 1942 年 5 月,原名陆军妇女辅助队(womey' sarmyauxiliarycorps,缩写 waac),1943 年 6 月改称现名,属美军勤务部 队司令部营辖。共达 10 万人,其中约 6000 人是军官,战时赴前线服役者约 为 1.7 万人。主要承担战地救护、医疗、勤务、机要等工作。在国内莫因要 塞等地设有训练基地。曾先后招募并训练约 100 个普通医院团体,以补军队 医护人员之不足。战后拆散由美陆军勤务部队、地面部队和航空队分别管理。 美国经济防卫局(economicdefenseboard)大战时期美国政府机构。根 据罗斯福总统 1941 年 7 月 30 日的行政命令而设置。旨在通过发展和协调美 国经济方面的政策、计划和方案等,以保护和加强与美国国防利益有关的国 际经济关系。由副总统*华莱上任主席,成员是国务卿以及财政、海军、陆军、 农业、商业等部部长。其职能包括封锁和供应两个方面。1941 年 10 月该局 曾向罗斯福建议设立祖惜物资管理局,11 月又建议设立生产管理局,对美国 战时经济体制的完善有一定的作用。同年 12 月 17 日,该局更名为*美国经济 战委员会。 美国战时生产局(warproductionboard,缩写 wpb)又称“美国战时生 产委员会”。大战时期美国政府机构。根据罗斯福总统 1942 年 1 月 16 日与 1 月 24 日的行政命令,将原生产管理署与供应优先分配局合併组成,由*纳 尔逊任局长(1944 年末由克鲁格[juliusa.krug,1907—1970]继任)。负责 筹划与协调战时全国的工业生产,并负责物资的採办工作。其下属分支机构 近 200 个,分管各类作战物资的生产与採办。旨在动员美国全部工业力量和 挖掘工业生产潜力,确保作战物资的生产,以支持打败德、意、日法西斯的 战争。1945 年 10 月撤销。 美国战时动员局(officeofwarmobilization,缩写 owm)大战时期美 国政府机构。根据罗斯福总统 1943 年 5 月 27 日的行政命令,由联邦政府紧 急管理署中分离出来组建而成,*贝尔纳斯任局长。宗旨为更有效地协调、动 员整个国家的战争力量,保障战时军用与民用供应,制订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与工业资源的统一计划和基本政策,调动联邦政府所有机构关注军需物资、 产品的生产、採办、分配和运输事宜等。被认为是与*美国战时生产局同等重 要的两大战时经济机构之一。1944 年 10 月,併入新建立的战时动员与復员 局(officeofwarmobiliza-tionandreconversion)。 美国战略情报局(officeofstrategicservices,缩写 oss)大战时美 国情报机构。前身为情报协调局(officeofthecoordinatoroflnformation, 缩写 oci)。1942 年 6 月 13 日改组而成。*多诺万任局长,直接隶属于参谋 长联席会议。总部设在华盛顿,下设指挥、分析、行动、训练等几十个机构, 僱佣人员达几万人,情报站遍布美国与海外各地。基本任务为:(1)搜集、 评价、分析一切有利于打败轴心国的情报;(2)策划与执行一切获得情报的 间谍活动。此外,还负责开展心理战、宣传战以及敌后游击战。在大战期间 的情报战中发挥了重大作用。1945 年 9 月 20 日解散,人员与材料划归国务 院和陆军部。 美国第一委员会(americafirsmittee)全称“保卫美国第一委员 会”。大战前期美国民间*孤立主义组织。1940 年 9 月(一说 7 月)由那鲁 大学法学院小斯图亚特(r.dousstuart,jr.,)发起成立,西尔斯-罗巴 克公司董事长伍德(robertelkingtonwood,1879—1969)任全国委员会主席。 成员中包括霍梅尔(jayhorme1)、*林德伯克等一批极端孤立主义分子,并 得到中西部财团及国会孤立主义派的支持和资助。该组织通过报纸、电台等 新闻媒介及组织群众集会等扩大政治影响,主张美国人应该准备为保卫美国 而战,而不要卷人欧洲争端。曾极力反对和阻挠罗斯福政府实施*《租借法 案》。1941 年 12 月*珍珠港事变后即解散。 美国第一集团军(firstarmy)美国陆军战役军团。1943 年 10 月 1 日 为实施代号”霸王的行动而组建,司令为*霍奇斯。初驻英国的布利斯托尔。 1944 年 6 月诺曼第登陆战役时,隶属*盟国第二十一集团军群,辖两个步兵 师,在奥马哈和犹他滩头突击登陆,随即攻占瑟堡。同年 8 月转隶*盟国第十 二集团军群,参加法莱斯战役。随后在盟军战线中路向北突进,于 9 月中旬 进抵德境亚琛。1944 年 12 月至 1945 年 1 月,经歷阿登战役。1945 年 3 月对 德军发动最后攻势时,下辖第三、第五、第七军和第十八空降军,共 4 个装 甲师和 12 个步兵师。强渡莱茵河,攻占鲁尔,在易北河托尔高与苏军会师。 1945 年 5 月调回美国,司令部驻纽约总督岛(governorslnd)。 美国第十航空队(tenthairforce)美国陆军航空兵部队。1942 年 2 月 组建于美国,3 月调赴印度,是大战时美军在南亚的主要作战单位。由布里 尔顿任司令,隶属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部,战术上由英国皇家空军驻印司令 部及美英空军东部联合司令部(eac)指挥。主要任务是支援中国战场的作战, 保卫印度,运送战略物资“飞越驼峰”(humproute,指喜马拉雅山)到中国, 攻击日军在东南亚地区的军事基地及交通运输设施等。司令部曾先后驻于新 德里、加尔各答等地。1942 年 6 月,该部重型轰炸机部队赴中东作战,轰炸 从义大利到非洲的轴心国补给线。同年 10 月,该部驻印基地部队组成驻印空 军特遣队,参加了阿萨姆和北缅战役。1944 年舌转移到中国,参加对日作战, 司令部驻昆明。 第363页 美国第十集团军(tentharmy)美国陆军战役军团。1944 年 5 月在美国 德克萨斯州组建,随即调赴太平洋战场作战。初由巴克纳任司令。辖第二十 四军及中太平洋与西太平洋美国陆军部队,共 5 个师约 10 万人。后第一、第 二、第六海军陆战队师亦归其指挥。1945 年 4 月参加沖绳岛战役,巴克纳阵 亡,由*史迪威继任司令。后驻沖绳岛。同年 10 月逮制撤销。 美国第七航空队(seventhairforoe)美国陆军航空兵部队。1943 年组 建于*中太平洋战区,由威利斯海尔(willishile)任司令,1945 年怀持 (t.d.white)继之。曾参加 1943 年吉尔伯特群岛战役、1944 年马里亚纳群 岛战役,在进攻塞班岛和关岛的战役中发挥重要作用。后司令部迁驻塞班岛。 1945 年划归美国远东航空队(fareastairfor0e)指挥,与第五、第二十诸 航空队一起参加对日本本土的轰炸。战后曾参加过越南战争。 美国第七集团军(seventharmy)美国陆军战役军团。1943 年 7 月组建 于突尼西亚。辖第六、第十五、第二十一军,共 9 个步兵师和 3 个装甲师。司 令先后为*巴顿和*克拉克,1944 年 3 月由*帕奇接任。初在北非和地中海地 场作战,曾参加西西里岛登陆战役。1944 年 8 月调西欧战场,隶属*盟国第 六集团军群,参加法国南部登陆战役。随后迅速向北突进,横扫罗泊(rhone) 河流域,攻占格勒诺布尔(grenoble)等城镇。同年 10—12 月在法国东北部 早日(vosges)山区与德军鏖战。1945 年春突破德军防线,进兵莱茵地区, 5 月攻克贝希特斯加登并进抵布伦纳(brenner)山口,与*美国第五集团军 会师,接受在义大利德军的投降。 美国第八航空队(eighthalrfor0e)美国陆军航空兵部队。1942 年初, 美第八轰炸机大队调赴英国,协同英国皇家空军对德作战。后以此为基础组 建,由斯巴兹任司令,后由*埃克、*社立特等人继任。从 1942 年 8 月 17 日 轰炸鲁尔起,参加歷次盟军对西欧德占区及德国本土的重要的空中进攻作 战。在近 3 年的作战中共出动轰炸机 32.2 万架次,投弹 3193 万吨,出动战 斗机 29.4 万架次,击落击毁敌机 1.5 万余架,发展了精确轰炸、昼间轰炸、 穿棱轰炸等战略战术。1944 年 1 月,与*美国第十五航空队合併成美国驻欧 战略航空队,由斯巴茨任司令。1945 年 5 月欧战结束后,调赴太平洋战场对 日作战。该部之 b-29 型轰炸机部队与*美国诙二十航空队的轰炸机部队合併 组建为美国陆军战略航空队。 美国第八集团军(eigbtharmy)美国陆军战役军团。太平洋战场作战部 队之一。1944 年 9 月组建于*西南太平洋战区,先后由休(roberto.shoe》 和*艾克尔伯格任司令,1944 年 10 月参加菲禅宾战役,后驻守纽几内亚。1945 年 8 月日本投降后,进驻日本。战后曾参加侵朝战争。 美国第九航空队(ninthairforce)美国陆军航空兵部队。组建于 1943 年,司令初为布里尔顿,后由范登堡继任。驻英国,1945 年移师德国威斯巴 顿。下辖 3 个战术航空总队与 1 个轰炸机师。先后归盟国远征军空军 (thealliedexpeditionaryairforce)和盟国远征军最高统帅部空军司令部 (alrstaff,shaef)直接指挥。其主要任务是协同英国皇家空军掩护盟国地 面部队在欧洲大陆作战,并参加盟国空军对德占区及德国本土的联合轰炸攻 势。1944 年 6 月诺曼第登陆战役中担任空中掩护,战果卓着。1945 年 7 月建 制撤销,部分作战部队调太平洋战场对日作战。 美国第九集团军(nintharmy)美国陆军战役军团。1944 年秋为西欧战 场作战而组建,司令为*辛普森,隶属*盟国第十二集团军群。同年 9 月攻占 由德军重兵驻守的布列斯特等法国城镇,10 月会同*美国第一集团军在亚琛 地区与德军激战,进抵罗尔(roer)河一线。阿登战役时暂调*盟国第二十一 集团军群受蒙哥马利指挥。1945 年春对德军发动最后攻势时,辖第十三、第 十六、第十九军,共 3 个装甲师、9 个步兵师和 1 个空降师,先后攻克门兴 格拉德巴赫,强渡莱茵河,协同友军攻占鲁尔。德国投降时进抵易北河。 美国第三集团军(thirdarmy)美国陆军战役军团。组建于大战前。1944 年 3 月进驻英国,由*巴顿任司令。1944 年 7 月在诺曼第登陆战役成功后增 援上陆,8 月 1 日投入战斗。隶属”盟国第十二集团军群,先后参加攻占布 列塔尼和法莱斯战役,继而向东北突击,9 月强渡摩泽尔河,攻克梅斯。在 阿登战役中,解巴斯托尼(bastogne)之围。1945 年 3 月对德军发动最后攻 势时,下辖第八、第十二、第二十军,共 3 个装甲师和 8 个步兵师。强渡莱 茵河,攻占巴伐利亚。5 月进军奥地利,攻占林茨。战后驻德国,1947 年 3 月建制撤销。 美国第五航空队(fifthairforce)美国陆军航空兵部队。原组建于美 国,1942 年 9 月派赴澳大利亚,与从菲律宾撤出的美国空军部队合编而成, 由肯尼任司令,隶属*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国空军,为战区空军主力。曾参加新 几内亚战役等,执行轰炸与地面支援等战斗任务。1944 年 6 月被命名为美国 远东航空队(fareastairforce),承担太平洋战区的战略轰炸和战术支援。 其原航空队前敌司令部继承原番号,并作为远东航空队辖下的一个战斗单 位。战后美国远东航空队一度改称美国陆军航空队太平洋司令部。1947 年恢 復原番号。 第364页 美国第五集团军(fiftharny)美国陆军战役军团。北非和地中海战区 作战部队之一。组建于 1943 年 2 月,司令部设在摩洛哥。司令初为克拉克, 1944 年 12 月由*特鲁斯各特接任。1943 年 9 月实施萨勒诺登陆战,攻入意大 利本土作战。1944 年先后有法国军团和巴西远征军归其指挥。从 1943 年起 设立各种工作机构,负责占领和管理义大利的行政和民政事务。1945 年 5 月, 与*美国第七集团军会师,迫使义大利境内德军投降。欧战结束后驻义大利北 部,部分部队调赴太平洋战场。1945 年 10 月建制撤销。 美国第六集团军(sixtharmy)美国陆军战役军团。太平洋战场作战部 队之一。1943 年 2 月组建于*西南太平洋战区,辖第一、第九、第十一军, 司令为*克鲁格,被称为“阿拉莫部队”(moforce)。同年 7 月攻占伍德 拉克(woork)岛和基里怀纳(kiriwina)岛。随后参加收復新不列颠群 岛和纽几内亚的战役。1944 年 10 月作为盟军主力,参加菲律宾战役。1945 年参加进攻日本本土的作战行动。战后驻日本。1946 年 2 月建制撤销。美日 临时协定草案*美日谈判期间美国提出的妥协方案。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赫 尔为避免美、日立即军事对抗,于 1941 年 11 月 22 日提出该草案。主要内容 为:中日休战 3—6 个月,“进行直接友好谈判”。在谈判期间,美国停止对 中国的军需品供应:日军撤出印度支那南部,美国解冻日本资产,并促成英 国和荷属东印度当局採取类似措施。日军如保证既不南进,也不北进,美国 即恢復对日供应石油等物资;协定期限为 90 天,期满后可延长。曾将该草案 送交英、荷、中、澳盟国讨论。荷兰表示贊成;英、澳未表态,中国政府坚 决反对。11 月 25 日,在美国最高级会议上通过,但后因得悉日本在各地加 强军事调动,遂告放弃。 美加联合防务协定  全名《美国和加拿大关于建立联合常设防务委员会 的协定》。经美国总统罗斯福和加拿大总理麦肯齐·全会谈后,于 1940 年 8 月 17 日签订。规定两国各派 4 至 5 名军官建立联合常设防备委员会,负责研 究涉及双方军队组成及装备方面的问题,并进一步磋商如何确保西半球北部 的防务。该协定推动了美、加两国的军事合作,对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保 卫北美大陆起了一定的作用。 美英伦敦军事会议  大战期间美国和英国在伦敦举行的军事会议。(1) 1942 年 4 月 8—14 日美芙伦敦军事会议。主要商讨美方制定的横渡悔峡进攻 欧陆计划。是年 4 月 1 日美国总统罗斯福批准了陆军总参谋部制定的进攻欧 洲大陆计划(又称“西欧作战计划”),准备美、英军队于 1943 年对西欧发 动大规模的进攻战役(代号*围歼的行动),并于 1942 年 8-9 月以部分兵力 进攻法国北部(代号*大锤)。为徵求英国政府的意见,罗斯福委託马歇尔、 霍普金斯前往伦敦,与邱吉尔及英国军方人士会谈。经多次磋商后,英国勉 强同意该作战计划。(2)1942 年 7 月 18—25 日美英伦敦军事会议。制订关 于 1942 年联合作战计划的军事会议,美方代表为霍普金斯、马歇尔和金,英 方为首相邱吉尔及三军参谋长等。会上,邱吉尔要求取消在法国北部登陆的 “大锤”行动计划而实施进攻北非的*“体育家”计划;美方代表则坚持实施” 大锤”行动计划。几经争论,谈判一度陷于僵局。后经罗斯福过问,美方妥 协,会议始通过两国在北非共同进行登陆战役的决定,从而放弃了当年在欧 陆开闢第二战场的承诺。 美国经济战委员会(boardofeconomicwarfare,缩写 bew)大战时期美 国政府机构。1941 年 12 月 17 日,由原*美国经济防工局更名而来。初仅负 责进出口物资的管制。根据罗斯福总统 1942 年 4 月 13 日的行政命令,被授 权负责对战时生产局在数量、规格、交货时间、优先物资等方面进行行政指 导;并有权在採办和生产物资以及资金诸方面决定政策、计划、程序,以指 导政府有关机构加以执行;还可在租借物资的供应方面向政府提供建议。委 员会由副总统*华莱士任主席,成员有生产管理局长*克努森、战时生产局长* 纳尔逊、物价管理局长亨德森(leonhenderson,1895—1986)等。1943 年 7 月 15 日撤销,部分机构改组为战时经济署(offioeofeaonomi0warfare)。 美国重整军备计划  见“胜利计划”。 美国第二十航空队(twentiethairforce)美国陆军航空兵部队。为统 一使用美国 b-29 型轰炸机以充分发挥其威力,1944 年美国军方决定组建此 航空队,由美国陆军航空兵司令部直接指挥。该队司令部驻华盛顿,先后由* 李梅、*特文字任司令,下辖第二十和第二十一轰炸机大队。主要承担对德国 和日本的战略轰炸,以摧毁两国的军事能力。曾参加过*德勒斯登轰炸。1945 年 5 月欧战结束后,即移师太平洋战场,司令部驻马里亚纳群岛,曾实施对 东京的两次规模最大的轰炸,以及在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战争后期,与* 美国第八航空队合併组建为美国陆军战略航空队。 美国第十二航空队(twelfthairforce)美国陆军航空兵部队。1942 年 8 月组建于美国,不久即派赴英国。初由*美国第八航空队兼管,康农 (j.k.cannon)、奇德劳(b.w.chiw)等任司令。曾协同第八航空队参加 1942 年北非登陆战役。次年 2 月划归北非盟国空军司令部指挥。在西西里岛 和义大利南部等战役中,承担战略轰炸和地面作战掩护、运送兵员等任务。 曾参加法国南部登陆战役。其属下除美军飞行部队外,还辖有南非第七空军 联队和巴西第一战斗机中队等盟国飞行部队。1945 年 5 月调赴太平洋战场对 日作战。同年 8 月底建制撤销。 第365页 美国第十三航空队(thirteenthairforae)美国陆军航空兵部队。1943 年 1 月组建于新赫布里底群岛,主力系从*美国第五航空队分出。先后由*特 文宁、沃勒史密斯(p.b.wurtsmith)任司令。先后在美军南太平洋司令部和 西南太平洋美军总司令部指挥下作战。曾参加争夺索罗门群岛的作战,协同 第三航空队进袭日军海空基地拉包尔。至战争结束时,飞行作战近 10 万架 次,投掷炸弹 61929 吨,击毁日机 1439 架,击沉日舰 134 万余吨。有“丛林 航空队”之称。战后建制撤销,余部归美国远东空军。 美国第十五航空队(fifteenthairforoe)美国陆军航空兵部队。1943 年 11 月,由原属*美国第十二航空队的轰炸枫部队等在突尼西亚组建,先后由* 杜立特、*特文宁等任司令。初参加北非作战,属欧洲战区美国战略空军司令 部和地中海盟国空军司令部双重领导。1944 年 1 月,与美国第八航空队合併 成美国驻欧战略航空队。同年 2 月掩护盟军在义大利安齐奥(anzio)登陆。 后移师义大利南部,与*美国第八航空队共同实施穿梭轰炸,对巴尔于半岛德 占区的工业目标,尤其是罗马尼亚境内的石油工业设施和铁路交通发动攻 击,以截断德国的燃料供应。1945 年 5 月,部分作战部队调赴太平洋战场, 余皆留驻欧洲。同年 9 月建制撤销。 美国第十五集团军(fifteentharmy)美国陆军战役军团。1944 年 8 月 组建于美国德克萨斯州,辖第二十二、第二十三军,总兵力力 4 个步兵师、1 个空降师(一说 3 个步兵师、1 个装甲师与 2 个空降师),由杰罗任司令。 同年 10 月调赴英国。1945 年 2 月参加欧陆作战。初作为盟军最高统帅部总 预备队,后隶属*盟国第十二集团军群。同年 3—4 月协同美国第一和第九集 团军实施鲁尔战役。德国投降后为驻德占领军,1946 年 2 月建制撤销。 美国第十四航空队(fourteenthairforce)也称*飞虎队。抗日战争期 间美国在华对日作战的空军部队。1943 年 3 月 10 日,由*美国驻华空军特遣 队改组而成,*陈纳德任司令,继续在中国和缅甸上空作战。1943 年下半年, 作战 358 次,出动飞机 3519 架次,与日本空军争夺中国上空的制空权。1944 年春,支援*豫湘桂战役。1944 年 11 月 15 日至 1945 年 6 月 15 日,出动 2.8 万架次,击落日机 1634 架,不仅完全夺得在中国的制空权,而且破坏了日军 供给线。 美洲国家中立宣言  1939 年 9 月美洲国家外长第一届协商会议上通过 的宣言。宣言援引一般中立国家应有的权利与义务的“公认规则”,并规定 了”西半球各国的行动准则”,即美洲各国有权将在本国水域中请求避难的 交战国商船集中在一个港口加以保护,并将交战国的潜艇自本国水域中驱逐 出去;美国商船可悬挂任何一国的国旗在美洲各国水域中航行,并可携带“防 工武器”。为此会议决定在里约热内卢设立美洲国家中立委员会。 美洲国家经济宪章  *查普尔特佩克会议上通过的美洲国家经济原则。 1945 年 2—3 月根据美国经济事务助理国务卿克莱顿(williamm.yton) 的计划在会上拟定。主要内容为:实行所谓自由贸易、自由企业和自由投资 的三原则;规定美洲国家应採取“有效措施以减少妨碍发展国际贸易的障 碍”,不许实行经济歧视,“消灭各种形式的经济上的民族主义”,并“保 证平等公开地对待各国之间相互提供的资本”等。该宪章实际上是美国对拉 美实行经济扩张的计划。 美英首脑华盛顿会议  大战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邱吉尔在 华盛顿举行的会议,共有 3 次。(1)第一次美英首脑华盛顿会议,代号“阿 卡迪亚”。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英为协调两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战略 和加强彼此的合作,于 1941 年 12 月 22 日—1942 年 1 月 14 日举行此会议。 与会者除罗斯福、邱吉尔外,尚有霍普金斯、比弗布鲁克和双方的三军参谋 长等军政要员。会议无严格程序,除正式的全体会议外,尚有各种专门会议 及个别会晤交叉进行,讨论了广泛的政治、军事和经济问题。会议的主要政 治成果是拟定和发表了*《联合国家宣言》。会议重新确认*先欧后亚战略, 通过了 1942 年实施登陆北非的*超级体育家计划。为加强两国军事合作和统 一指挥,决定成立*联合参谋长委员会和*东南亚盟军司令部。会议讨论了加 强两国战时经济合作,决定成立*联合军需品分配委员会、*联合原料委员会 和联合船舶调度委员会。此次会议奠定了美、英战时全面合作的基础。(2) 第二次美英首脑华盛顿会议,1942 年 6 月 18—25 日举行。除罗斯福、丘吉 尔外,联合参谋长委员会成员与会。主要议题为商讨两国 1942—1943 年的军 事行动。会上围绕在欧洲开闢*第二战场问题展开争论,邱吉尔强调有许多不 可克服的困难,力图说服罗斯福放弃登陆法国的*大锤行动计划。会议因北非 英军失守图卜鲁克而中断,未作出决定。(3)第三次美英首脑华盛顿会议, 代号“三叉戟”。1943 年春,美、英军事领导人围绕有关在欧洲开闢第二战 场以及地中海地区和缅甸的军事行动,发生严重分歧。为解决分歧于同年 5 月 12—25 日举行此会议。除罗斯福、邱吉尔外,联合参谋长委员会成员与会。 会上,美方强调横渡海峡在法国发动大规模进攻的战略,并提出一个要求英 军在缅甸发动攻势的太平洋地区作战计划;英方则坚持*地中海战略,主张向 南义大利发动进攻,继而促使土耳其参战和展开巴尔干军事行动,强调地中 海作战应优先于横渡海峡进攻法国的行动,并拒绝 1943 年在缅甸发动攻势。 经过激烈争论达成妥协,双方同意在英国集结部队和物资,以 1944 年 5 月 1 日为期作好登陆法国的准备;在地中海实施西西里战役后继续作战,迫使意 大利退出战争;在缅甸的攻势推迟到 1944 年。此次会议把开闢欧洲第二战场 的行动推迟到 1944 年,导致苏联同美、英关系的一度紧张。 第366页 美 英 荷 澳 盟 军 司 令 部 ( american-british-dutch-au - straliamand,缩写 abdac)又称“美英荷澳战区”。太平洋战争初期, 美国、英国、荷兰和澳大利亚 4 国盟军在东南亚的指挥机构。据第一次*美英 首脑华盛顿会议决定,于 1942 年 1 月 15 日组建于荷属东印度爪哇,由英将* 韦维尔任总司令。旨在抵御日本对菲律宾和荷属东印度的入侵。主要由美国 远东空军、亚洲舰队、英国、澳大利亚和荷兰的若干海军、空军及地面部队 所组成。面对日军的勐烈进攻,各国在作战上又发生分歧,遂撤出爪哇,并 于 2 月 25 日退至锡兰(今斯里兰卡)。3 月 1 日解散。 美国对外经济管理局(foreigneeconomicadminist-ration)大战时美 国政府机构。据罗斯福总统 1943 年 9 月 25 日的行政命令而设置。旨在统一 管理战时对外经济关系事务,主要职权包括救济、经济战和有关实施*《租借 法案》事务等,指导租借物资管理局、经济战委员会、联邦政府对外救济署 和对外经济协调署等机构的工作,由克劳利(leothomascrowley,1889— 1972)任局长。该局名义上拥有对外经济方面的广泛权力,但实际上仅是一 具体执行机构。1945 年 10 月 20 日撤销。 美国空中航运司令部(airtranspormand,缩写 atc)美国陆军航 空兵所属军事机构,1942 年 6 月建立,司令部设在格拉维利(gravelly)基 地。受陆军航空兵总部领导,负责指挥与协调美国陆军运输机及军方徵用飞 机为美军和盟国空军空运人员、装备、邮件等,并对商业航线实行军事营制, 还负责进行空中运输训练及乘务员与空中医疗人员的培训等。大战期间,该 部所辟空中运输线遍及各主要战场,为盟军提供了后勤保障。1947 年转属新 建立的美国空军。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jointchiefsofstaff,缩写 jcs)大战时美国最 高军事指挥机构。1941 年 12 月至 1942 年 1 月华盛顿美英军事参谋会议决定 建立美英联合参谋长委员会s),为确定美国军方代表,并协调美国陆海 军的作战指挥,于 1942 年 2 月创制这一机构。同年 2 月 9 日举行首次会议。 成员有海军作战部长斯塔克、陆军参谋长*马歇尔、美国舰队司令*金,和陆 军航空兵司令*阿诺德。后因斯增克去职,遂增补罗斯福总统的参谋长*李海 参加。其主要职责为制定最高军事战略;决定人力和物力资源的分配使用; 随总统出席盟国首脑会议,提供军事决策方案等。辖有副参谋长联席会议、 联合参谋局、心理战联合委员会、联合情报委员会等机构。从该机构的设立 到 1945 年 9 月日本投降为止,总共研究了约 1457 个不同的问题。1947 年 7 月通过《国家安全法》;遂定为国防部长辖下的常设机构。 美国驻华空军特遣队  也称*飞虎队。抗日战争期间美国在毕对日作战 的空军部队。1942 年 7 月,由*美国援华志愿航空队解散后归併组成的第二 十三战斗机大队,与刚派驻中国的第十六战斗机中队和第十一轰炸机中队组 成,由陈纳德指挥,属美国第十航空队。总部设在重庆白市驿(11 月迁至昆 明)。共有战斗机 58 架,轰炸机 6 架。10 月 25 日曾首次空袭日军占领的香 港。1943 年 3 月 10 日,改组为*美国第十四航空队。 美国战时生产委员会  即“美国战时生产局”。 美国战时劳工委员会(waborboard,缩写 wlb)大战时期美国政府 机构。根据罗斯福总统 1942 年 1 月 12 日的行政命令而建立。旨在解决损害 战时生产的劳资纠纷,监督有关工资和生活费用事宜,制定总的战时劳工政 策 。 委 员 会 由 劳 工 、 资 方 和 公 众 三 方 代 表 12 人 组 成 , 戴 维 斯 (williamh.davis)任主席。1942 年 7 月曾提出《小钢铁方案》,答应给钢 铁工人增加百分之十五的工资,以抵消物价上涨的因素。战时提倡“维护工 会会员资格”,试图协调劳资关系。在整个大战期间曾先后处理近 1.8 万桩 劳资纠纷,使战时生产得以顺利进行。1945 年 8 月日本投降后停止工作,不 久即撤销。 美国战时难民委员会(warrefugeeboard)大战时期美国政府机构。根 据罗斯福总统 1944 年 1 月 22 日的行政命令而创设,由国务卿、财政部长、 陆军部长等组成。佩勒(johnw.pehle)和奥德怀尔(williamo’dw-yer,1890 —1964)为实际行政官。负责救援在纳粹德国占领下欧洲的犹太人和其他遭 到残杀的少数民族。自 1944 年 1 月到 1945 年 5 月,曾救援了在法国、保加 利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等国的一批犹太人,转移到北非、意大 利和美国。为避免违反移民限额的规定,在美国纽约等地设立了“紧急营救 难民营”为难民提供栖身之地。 美国战略轰炸调查处(unitedstatesstrategicbom-bingsurvey,缩写 ussbss.)亦称”战略轰炸效应委员会”,又称“联合轰炸攻势调查处”。1944 年 11 月成立,前身为驻伦敦的美国轰炸调查团。负责调查研究盟国在欧洲进 行战略轰炸所产生的直接与间接效果,包括对工业、公用事业、运输、医疗 设施、社会生活、道德、居民人员伤亡等方面。1945 年 5 月欧战结束后,该 处人员随盟国占领军进入德、奥诸国,採集战略轰炸效应的第一手资料。在 太平洋战区亦有该处人员对在日本的战略轰炸从事调查分析。1945 年 9 月日 本投降后,其太平洋战区总部设在东京。1946 年 8 月撤销。 第367页 美国援华志愿航空队  他称*飞虎队。抗日战争期间美国援华志愿空军 部队。1941 年 4 月 15 日,罗斯福签署行政命令,同意美国陆海军后备航空 官兵志愿前往中国参加对日作战。7 月底,首批志愿人员 260 人(飞行员 110 人)到达缅甸。8 月 1 日,由蒋介石发布命令正式成立,*陈纳德任司令。初 在缅甸训练,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调到昆明。12 月 20 日,在昆明上空首战击 落日机 4 架,被中国报纸誉为“飞虎”,由此得名。以后 7 个月在中国和缅 甸上空,作战百余次,击落日机 299 架。1942 年 7 月 4 日宣布解散,所留飞 机和人员併入美国第十航空队第二十三战斗机大队,与刚派驻中国的第十六 战斗机中队和第十一轰炸机中队,组成”美国驻华空军特遣队,仍由陈纳德 指挥。 美苏战时互助原则协定  全名《美利坚合众国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 国联盟关于在进行反侵略战争中相互援助所适用原则的协定》。1942 年 6 月 11 日,根据莫洛托夫访美达成的协议,美国国务卿*赫尔和苏联驻美大使李 维诺夫签订于华盛顿。主要内容为:确定了美、苏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实行经 济和财政互助的原则,美政府将继续向苏提供总统批准转让或提供的防御物 资、设备与情报,苏应以其所能向美提供类似援助;战争结束后,苏应归还 受援物资中未曾毁坏遗失或消耗者;同时美援苏物资计价的办法,不应妨碍 两国之间的贸易,而应促进两国之间互利的经济关系:美、苏应同其他国家 一致行动,以改善世界经济关系,维护和平。 美洲国家外长协商会议  指大战期间召开的三届美洲国家外长协商会 议。(1)1939 年 9 月 23 日—10 月 3 日在巴拿马举行第一届美洲国家外长协 商会议。为应付大战爆发后的形势,美国代表团团长副国务卿*韦尔斯在会上 建议美洲国家奉行共同的中立政策,并在美洲大陆周围建立”安全地带”。 会议发表了*《美洲国家中立宣言》和*《巴拿马宣言》,并决定在华盛顿成 立由美洲各国代表组成的美洲国家财经协商委员会,还通过了反对轴心国颠 覆活动的决议。(2)1940 年 7 月 21—30 日在哈瓦那举行第二届美洲国家外 长协商会议。在法国败降和轴心国加紧扩张的形势下,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如 何处置欧洲国家在美洲的殖民地,以阻止德意对西半球的渗透和侵略。会议 发表了*《哈瓦那宣言》和*《哈瓦那法》,并通过了禁止外国外交官从事政 治活动和更加严格控制护照发放的决议。此外还规定了今后召开美洲国家外 长协商会议的程序。(3)珍珠港事变后,应美国要求,由泛美联盟执行理事 会发出邀请,于 1942 年 1 月 15—28 日在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举行第三届美 洲国家外长协商会议。主要议题是与轴心国的关系问题。会议建议拉丁美洲 国家同轴心国断绝外交关系,通过了关于在西半球实行经济动员和关于採取 措施对付轴心国有美洲大陆上的破坏活动的决议,同时决定建立一个美洲国 家政治防务特别协商委员会。会议加强了美洲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联繫,为 成立泛美军事联盟奠定基础;同时,便利了美国对拉丁美洲国家的控制。 美国太平洋舰队勤务船队(pacificfieetservieeforce)美国太平洋 舰队勤务部队之一。1942 年 3 月由海军中将卡尔霍思(williamcalboun)创 建。初以运输舰、维修船和补给船组成海上勤务船队。随着太平洋战争的发 展,作战海域日益辽阔,勤务船队遂在埃利斯群岛(ellicolnds)等地建 立浮动海军基地,基地包括浮动于船坞、浮吊、修理船、打捞船、食品补给 船、弹药船、武器装备补给船、混凝土油船等各种专业船只,使美国军舰在 海上活动时间从数周延长到数月,有力地支援了太平洋舰队的作战。 美英对苏军援第二号议定书  美国和英国 1942年 7月 1日—1943 年6 月 30 日向苏联提供军备和原料的议定书。相对于*苏美英莫斯科会议签订的 《对苏联供应第一号议定书》(1941 年 10 月 1 日至 1942 年 6 月 30 日), 一般称之为《对苏联供应第二号议定书》。1942 年 10 月 6 日美、英、苏三 国代表签署于华盛顿。规定,美、英向苏运送包括飞机、坦克在内的总额为 440 万吨的军事物资。后因运输困难和*盟国一苏联护航运输队遭德国潜艇、 空军的攻击,实际供应的数额没有达到规定的水平。 美国对西班牙禁运武器决议  美国对西班牙内战禁运武器的决议。*西 班牙内战爆发后,美国未参加英、法倡议的*不干涉西班牙事务协议,但罗斯 福总统于 1936 年 8 月宣布美国绝对不干涉西班牙争端。1937 年 1 月 8 日。 美国参、众两院联合决议规定,禁止向西班牙“敌对双方”出售武器。该决 议以及于同年 5 月通过的*《中立法案》,剥夺了西班牙共和政府从美国购买 武器的权利。但德、意仍可作为“中立国”从美国购买军备,用以武装佛朗 哥叛军。 美英重新划分战略责任区协议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英达成的关 于对轴心国作战的责任区协议。1942 年 3 月 9 日,美国总统罗斯福致电英国 首相邱吉尔提出两国重新划分世界范围内的作战责任区的建议。经谈判,于 4 月初达成以下协议:太平洋区域、中国、澳大利亚、纽西兰和日本为美国 责任区;印度洋、近东和中东仍为英国责任区;欧洲和大西洋为两国的共同 责任区。同年 4 月 4 日生效。协议加强了美、英的军事合作,同时也暴露了 两国在战略利益上的矛盾。 第368页 美洲国家间关于战争与和平问题会议  即“查普尔特佩克会议”。 前线  苏联剧作家*柯涅楚克在卫国战争期间创作的话剧。该剧具有政 论风格,通过剧中人的典型性,批判了陈旧的作战方法和保守倾向,肯定了 创新、探索和勇敢精神。剧本发表于 1942 年夏,并于当年上演,得到史达林 的赞赏。 前进导航仪(gee)英国空军的无线电导航系统。1941 年为适应对德国 实施夜间轰炸的需要而设计。1942 年开始使用。以设在英国的 2—3 个相距 很远的电台,同时发出电波,由安装在飞机上的无线电接受器,将电波转换 成在阴极射线管上能看见的脉冲。通过导航仪计算的显示的不同电台电波的 时间差确定飞机所在位置。在德国对其进行干扰以前曾起过一定作用,但精 确度较差。后为*奥波依导航仪所替代。 首都(capita1)盟军反攻缅甸的作战计划之一。据美英联合参谋长会 议决定,东南亚盟军司令部于 1944 年 6 月制订。计划英、印、美、中部队于 1944 年秋季从陆上发动进攻,占领缅甸中、北郎。由英、印军在缅中发动攻 势,攻占重镇曼德勒,打开通往仰光的门户。中美联军则展开缅北战役,克 復缅北,并打通中印公路(*雷多公路),以保障中国战场陆上运输线的畅通。 该计划于 1944 年 10 月中旬起实施,1945 年 3 月基本完成预定作战目标。 派尔(ernesttaylorpyle,1900—1945)又称厄尼·派尔(erniepyle)。 美国记者。印第安纳大学毕业。曾任《华盛顿每日新闻报》等报纸的记者和 编辑,1935 年成为专栏作家。大战期间为随军记者,赴北非、地中海、西欧 和太平洋等战场採访,撰写了大量战地通讯,尤以报导普通士兵的英勇事迹 而闻名。1943 年获普立兹奖。1945 年 4 月 18 日在沖绳岛战役中阵亡。所撰 战地通讯报导彙编成《厄尼·派尔在英国》、《这里是你的战争》、《勇敢 的人》、《最后一章》等。 派克(keithrodneypark,1892—1975)英国空军将领。原箱纽西兰。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 年 12 月志愿参加纽西兰远征军在土耳其和法国 作战。1917 年参加英国皇家飞行军团,1937 年毕业于帝国国防学院。1938 年以空军准将衔供职于皇家空军战斗机司令部。1940 年夏*不列颠之战期间 指挥第十一战斗机大队掩护英格兰东南部和伦敦接近地。同年 11 月,为*利 子-马洛里取代。1941—1943 年历任盟军埃及司令部和马尔他司令部的空军 指挥宫。1944 年任中东战区空军司令。1945—1946 年任东南亚战区空军司 令,领空军上将衔。1946 年退休。有爵士封号。 治瓦特(simonfraserlovat,1911—)英国军官。出身贵族。大战初期, 继承其父在布尔战争中组建的洛瓦特侦察队,并将其改编为突击部队。1942 年 8 月率队参加迪耶普突袭。1944 年 6 月率第一特别旅参加诺曼第登陆战 役,受伤退役。1945 年曾任邱吉尔政府的外交部国务秘书。 洛伦茨(konradlorenz,1903—)奥地利动物学,家,现代行为学的创 始人。在维也纳大学获医学、动物学和哲学博士学位。1937 年任维也纳大学 比较解剖学和动物心理学教授。1940 年任哥尼斯堡大学比较心理学教授。同 年在《应用心理学和性格科学杂志》发表论文,提倡人类应该像家畜一样采 取措施实行“种族保护”,吹捧德国的种族政策。后曾多次重申该论点。其 理论被纳粹政权用以论证种族政策的“科学性”。1942—1944 年任德国军医, 后为苏军俘虏。战后继续研究行为学。1937 年获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着 有《人与狗》、《攻击性》和《动物与人类行为研究》等。 治帕京(АhtohnвahoвnчЛoпanh,1897—1965)苏 联将领。1918 年参军。翌年加入俄共(布)党。参加过国内战争。1937 年任 骑兵师长。苏德战争开始时任步兵军长(少将衔)。1941 年 10 月起任第三 十七集团军司令,参加罗斯托夫战役。1942 年晋升中将。同年 8—9 月任第 六十二集团军司令,后调任第三十四、第十一集团军司令。1944 年 1—7 月 任第四十三集团军副司令。战争后期任步兵军长,参加波罗的海沿岸、东昔 鲁士和远东战役。战后任步兵军长。1954 年退役。 洛川会议  1937 年 3 月 22—25 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县冯家村举行的 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听取了毛泽东关于军事问题和国共两党关系问题的报 告,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会议指出:必须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必须把党的工 作重心放在战区和敌后;执行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战略方针,使游击战 争担负起开闢敌后战场、配合正面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在国 民党统治区放手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争取全国人民应有的政治经济权利; 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会议决定将中共中 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增加至 11 人,以毛泽东为主席,朱德、周恩来为副主 席。会议及时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正确指导了中共及其军队 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战略转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方 向。 洛伊希纳(wilhelmleuschner,1890—1944)德国反希特勒地下工会组 织领袖。早年加入德国社会民主党,积极参加工会活动。1928—1932 年任黑 森邦内政部长。年任全德工会联合会副主席。纳粹党执政后于 1933 年 5 月被 捕,在集中营受酷刑,获释后仍坚持组建反希特勒地下工会组织。大战期间 经常同*贝克和*戈台勒密谋推翻纳粹统治。*七·二○事件发生前被内定为新 政府成员,事发后被捕,被*人民法庭判处绞刑。 第369页 洛迦诺公约  二十年代欧洲列强在*凡尔赛体系范围内调整相互关系的 一系列条约。1925 年 10 月英、法、德、意、比、波、捷在瑞士的洛迦诺(locarno) 举行的会议上签订,故名。它由 1 个议定书和 6 个附件组成。议定书宣布, 洛迦诺会议的目的是寻求避免战争及和平解决争端之办法。其附件:《德、 比、法、英、意相互保证条约》(又称《莱茵保障公约》),规定德国与比、 法边界(包括莱茵非军事区)不得再作任何更动,并由英、意担任保证国; 德法、德比、德波、德捷 4 个《仲裁条约》,规定缔约国间发生边界纠纷时, 应诉诸国际仲裁;《关于国联盟约第 16 条给德国的联合照会》,吸收德国参 加国联。另外,法国在会议期间分别与波、捷签订相互保证条约。《洛迦诺 公约》于 1926 年 9 月 14 日生效。1936 年 3 月 7 日,纳粹德国进军莱茵非军 事区,并藉口*《苏法互助条约》与《洛迦诺公约》相冲突,宣布予以废止。 津岛寿一(1888—1967)日本大藏大臣(1945 年)。东京帝国大学毕业 后入大藏省,担任国际金融方面的财政官。1927 年起在驻英、法、美等国的 使馆供职。1933 年底回国后任理财局长,大藏次官,”二·二六事件后辞职。 后又任日本银行副总裁,华北开发株式会社总裁。力主对中国实行经济侵略, 并与军部勾结,加入日满财政经济研究会,进行对战争经济和战时财政计划 的研究。参加制定《战争指导计划书》、《战时财政计划(自 1938 年度至 1941 年度)》,《战时财政计划(自 1938 年度至 1942 年度)》,为日本进 一步实行战时经济效力。1945 年 2 月任小矶内阁的大藏大臣。大战后在东久 迩宫内阁中復任大藏大臣,后被开除公职。1952 年起復入政界,曾任参议员 等职。 奖金(bonus)英国攻占法国维希政府控制的马达加斯加岛的作战计划 代号。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舰队进入印度洋。1942 年 2—3 月间,英国 为确保印度洋与阿拉伯海之间的航道,制定此计划。同年 4 月改称*铁甲舰。 总体战(dertotalekrieg)1德国军事理论,纳粹德国军事战略的思想 基础。1929 年纳粹军事专家希尔(konstantinhierl,1875—1955)在纽伦 堡纳粹党代表大会上首次提出,1935 年*鲁登道夫在《总体战》一书中系统 论述。主要内容为:充分发挥国家全部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为准备实施 总体战争,必须实行“总体政治”,以严刑峻法管束人民,对全民族实行精 神动员,以确保人民精神上的一致,同时动员国家全部经济潜力;其军事原 则是速战速决,为此必须在和平时期动员全部国防力量,保证战争之初即能 全部投入;应在普遍义务兵役制的基础上建立人数众多、装备精良的军队, 同时必须不宣而战,依靠摩托化部队和空军的快速运动实施突然袭击,无须 顾虑道德和国际公法。该理论被纳粹当局接受。1938 年 4 月 19 日*德国武装 部队最高统帅部在题为《战争领导的组织问题》及其附件《未来战争将是怎 样的?》等文件中把它定为准备和进行未来战争的总原则,第二次世界大战 期间全面付诸实施。2书名。鲁登道夫着。1935 年在慕尼黑首次出版。共 7 章 , 系 统 论 述 了 总 体 战 理 论 。 纳 粹 分 子 将 该 书 与 克 劳 塞 维 茨 (karlvonuse-wltz,1780—1831)的《战争论》相提并论。 总政府  纳粹德国在*波兰总督辖区内设立的文官政府。1939 年 10 月 12 日建立,由*弗兰克任总督,首府设在克拉科夫。推行残酷镇压、肆意屠 杀和无情榨取的法西斯政策。1940 年 5 月在德军发动西线战争时採取*ab 行 动,屠杀波兰爱国志士。1941 年 3 月实行民族登记制度,在“总督辖区”推 行德意志化。1943 年史达林格勒战役后,曾作出与波兰居民和解的姿态,但 未能达到其欺骗的目的。19 歷年 1 月随着克拉科夫的解放而瓦解。 总体国家  即“职团国家”。 觉醒吧,德意志!(deutderwacbl)1纳粹德国的口号之一。源 出作曲家华格纳(riohardwagner,18i3—1883)的散文,彼希特勒赏识,用 于纳粹党锦旗,并作为宣传口号。2歌曲名。纳粹德国最流行的歌曲之一。 歌词号召德国人民“觉醒”起来,反对所谓犹太人的恐怖和统治。 宣战诏书  日本天皇向美、英两国宣战的诏书。日本海空军袭击珍珠港 得手后,天皇裕仁于 1941 年 12 月 8 日上午 11 时颁发诏书,称日本歷来关心 东亚“和平”,指责美英支持中国政府与日为敌,且“助长东亚之祸乱,假 和平之美名,逞称霸东洋之野心,并进而勾结与国,于帝国周围增强武备, 向我挑战”。同时竭力掩盖和美化对外侵略,为发动太平洋战争辩护,声称 日本是“为生存与自卫计”而向美、英开战。至此日本和美、英遂正式处于 战争状态。 突击队命令(kommandobefehl)纳粹德国屠杀盟军突击队员的绝密指 令。1942 年 10 月 18 日,希特勒授权*凯特尔向德军高级将领发布。规定德 军在欧洲或非洲对执行突击任务的同盟国官兵,不论是否穿军服或携武器, 即使准备投降,也应全部处死;凡俘获的同盟国突击队员应即移交*党卫队保 安处。1914 年 6 月 25 日,凯特尔和约德尔授权重申此令,规定不适用于在 作战地区直接被俘的突击队员,但适用于和游击队共同作战的盟军部队。战 后在*纽伦堡审判中,该指令彼作为纳粹的重要罪证。 第370页 突出部战役  即“阿登战役”。 突尼西亚战役  1943 年 3—5 月美英盟军肃清北非德、意军的进攻战役。 是年 1 月底,隆美尔部自阿拉曼撤抵突尼西亚南部的*马雷特防线,会同已占领 突尼西亚的德军合力抵抗追击的英国第八集团军和从阿尔及利亚东进的盟军第 一集团军。2 月中,隆美尔曾率部向卡塞林山口(kas-serinepass)一带突 击,挫败了盟军横断突尼西亚的尝试,但己无力实现其迫使盟军撤出突尼西亚的 战略目标。3 月初,隆美尔告病离开北非,困守突尼西亚东北部的德、意军交 由*阿尼姆指挥,共 17 个师(德 7 个、意 10 个)约 30 万人。此时,英将* 亚歷山大己就任北非盟军副统帅和新编第十八集团军群司令,协调指挥第一 和第八 2 个集团军和美第二军,共 18 个师(英 12 个、美 4 个和法 2 个)50 万之众,东进北上准备发动最后攻势。3 月 17 日,美军首先开始进攻。下旬, 英第八集团军以侧翼包抄突破马雷特防线,业继续沿海岸北上。4 月下旬, 第一集团军在北部发动进攻,直指首府突尼西亚和港城比塞大。由于盟军完全 掌握制主权和地中海制海权,德、意军缺乏补给和增援,坦克处于 4:1、火 炮处于 3:1 的劣势。5 月初,各处被分割孤立的德、意军开始陆续投降,至 13 日俘虏总数 13 万人(一说 24 万人,又说 25 万人),北非德、意军全部 就歼。此战,盟国使用空军重兵(共 3241 架作战飞机)支援陆军进攻,产生 巨大作用。 突击式轰炸机  日本陆军中程轰炸机。美、英称之为“萨莉”(sally)。 1936 年由三菱重工业公司制成。翌年服役。翼展 22 米,机长 15.8 米,乘员 7 人,双引擎,最高时速 370 公里,升限 6700 米,航程 2680—2970 公里, 装备 4 挺 7.7 毫米机枪,可携作弹近 2000 公斤。1937 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 战争后,曾以日本南部和台湾为基地,空袭中国沿海城镇。广泛用于中国战 场和太平洋战场。共生产 1880(一说 2064)架。 突击者号航空母舰(ranger)美国轻型航空母舰。1934 年建成并服役, 是美国第一艘由龙骨开始建造的航空母舰。排水量 1.45 万吨,航速 29.5 节, 载机约 80 架,乘员 2000 人。战时主要活动于大西洋水域,保卫美国东海岸 的安全。1942 年 9 月曾加入北海*pq-18 护航运输队。同年 11 月参加在北非 登陆的*火炬行动,掩护盟军登陆夺取卡萨布兰卡(casanca)和拉腊歇 rache)等。战后,在 1970 年曾参加过越南战争。 突破列宁铬勒封锁战役  苏德战争中期苏军进行的进攻性战役。为*列 宁格勒保卫战的组成部分之一,1943 年 1 月 12—30 日实施。经苏军总参谋 部 1987 年审定,列为苏联卫国战争中的 51 个战略性战役之一。 穿梭轰炸(shuttlebembing)美国战略空军袭击处于轰炸机最大作战半 径外敌方目标的一种方法。1943—1944 年美国以重型轰炸机从英国或义大利 南部基地起飞,空袭德国、匈牙利或罗马尼亚境内的敌方目标,然后继续飞 行到北非或苏联境内机场着陆。在着陆机场进行技术维护、加油和补充弹药, 返程再遂行空袭后回到原基地。首次实施于 1943 年 8 月 17 日,*美国第八航 空队 146 架*b—17 型轰炸机,从英国基地起飞,空袭德国的雷根斯堡 (regensburg)后在北非着陆。按照美、苏的协议,美国第十五航空队 128 架轰炸机于 1944 年 6 月 2 日,首次从义大利南部基地起飞实施轰炸后在苏联 着陆(代号“狂乱的”)。随着盟军战线向德国本土推移,所有敌方目标均 在轰炸机作战半径范围之内。至同年 9 月 19 日停止採用。 冠冕(cor)太平洋战争末期美军进攻日本本州的作战计划代号。 1945 年 5 月由美参谋长联席会议及陆、海军部长联合制定,6 月 18 日得社鲁 门总统批准。它预定在 1946 年春季在日本本州登陆,由美第八和第十集团军 (计 9 个步兵师、2 个装甲师、3 个海军陆战师)向本州东部关东地区突进, 继之由美第一集团军(10 个步兵师)协同上述两集团军共歼本州之日军,并 占领东京至横滨一带地区。除海、空军承担作战掩护之外,在九州岛以美 1 个军(3 个步兵师和 1 个空降师,)为战役后备。由麦克阿瑟负责指挥陆上 作战,尼米兹负责指挥海上和两栖作战。因日本在 1945 年 8 月中旬宣布投降, 该计划未执行。 祖国阵线(oteчectbehФpoiit)保加利亚工人党倡导建立的反法西斯 统一战线。1942 年 7 月保加利亚工人党海外局公布祖国阵线纲领,要求保加 利亚退出轴心国,驱逐德军出境,自南斯拉夫和希腊撤回保军,推翻国内法 西斯制度。随后在全国各地建立祖国阵线委员会,并于 1943 年组成由各派爱 国力量参加的祖国阵线全国委员会。1944 年领导九九起义,推翻君主制,建 立祖国阵线政府。 祖国光復会  朝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朝鲜人民抗日斗争进一步开展 的情况下,联合国内外所有抗日爱国力量,于 1936 年 5 月 5 日在中国吉林省 抚松县东岗成立。主要成员为工农群众和知识分子,*金日成任会长。制定了 抗日救国的《十大纲领》,号召以工农为主体,团结社会各阶层,结成广泛 民族统一战线,推翻日本帝国主义的统治,建立人民民主政权。出版《三·一 月刊》,并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各地建立基层组织,共有会员 20 多万。 第371页 神武会  日本法西斯团体。1932 年由大川周明在“行地社”基础上,纠 台大日本生产党、全日本爱国社共同斗争协议会的部分成员扩建而成。新兴 财阀石原广一郎提供主要活动经费。以宣传神武建国精神,“解放”有色民 族为宗旨。主张打破政党政治,废除所谓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健全国家的政治 经济机构。同年因其首领大川周明被捕而停止活动。1935 年正式解散。 神鹰军团  即“秃鹰军团”。 神风特攻队  太平洋战争末期日本海军的敢死队。随着日军在太平洋海 战中失利,从 1942 年起个别日本法西斯军人即採用装着炸弹的飞机撞击美国 舰船的自杀战法。1944 年 10 月在雷伊泰湾海战时,由日本第一航空舰队司令 官*大西优治郎推广採用,编成“神风特攻队”。1944 年 10 月 25 日首次出 动 5 架零式战斗机,由关行男大尉指挥,击沉 1 艘美国航空母舰,击伤 3 艘 其他军舰。自此至 1945 年 1 月 25 日共出击 45 次。陆军中也组织了“万朵队”、 “富岳队”等特攻队。到日本战败时,总共有 3500 余名特攻队员丧生。 神头岭伏击战  1938 年八路军在山西省潞城县对日军的一次伏击战。 是年 8 月,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奉命南下邯(郸)长(治)公路,採取“吸打 敌援”的战术,打击和削弱进入晋东南和长治地区的日军。16 日拂晓,八路 军以第六七九团一部袭击黎城,第三八六旅主力则在神头岭设伏,截击由潞 城赶来增援的日军第一○八师团一部(约 2000 人),经两小时激战,歼敌 1500 人,缴枪 550 余支,骡马 600 余匹,迟滞了日军向晋东南进攻。此战创 造了以游击战大批歼敌的范例,被日军称之为“支那第一流游击战术”。 [ ] 费米(enricofermi,1901—1954)美国物理学家。出生于义大利。比 萨大学毕业。曾任罗马大学物理学教授。因核物理方面的成就,获 1938 年诺 贝尔物理奖。同年趁去瑞典受奖之机,摆脱法西斯政权控制,转赴美国。 曾与爱因斯坦等科学家联名写信给总统罗斯福,吁请注意纳粹德国制造原子 弹的危险。1942 年美国建立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区后,参加研制工作, 设计建造了第一座原子核反应堆。曾于 1944 年加入美籍。战后在芝加哥大学 继续从事原子能研究。 费季科(nвahФeдopвnчФeдьko,1897—1939)苏联 将领。1916 年人沙俄军队服役。1917 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次年 参加红军。国内战争时指挥集团军。1922 年毕业于红军军事学院。歷任师长、 军长、军区参谋长和司令助理。1931 年起歷任红旗高加索集团军司令、伏尔 加河沿岸军区司令、红旗远东特别集团军司令和滨海军队集群司令。1937— 1938 年任基铺军区司令。1938 年起为第一副国防人民委员。死于肃反运动。 费尔多纳(pauiyerdo,1901—1945)法国合作主义分子。1928 年 起任《自由报》驻柏林记者,支持法西斯主义。曾出版《犹太战争》一书, 攻击共产党和犹太人。大战爆发后,公开为德国政府效劳。在德国的电台起 草和修改对法广播稿件,激起法国人民的愤怒,后被法国军事法庭缺席判处 死刑。法国解放后,再次被判死刑,1945 年 8 月被处决。 费多连科(rkoвhnkoлaeвnчФeдopehko,1896 —1947)苏联将领。1915 年应徵入沙俄海军,在黑海舰队服役。1917 年加入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参加十月革命。1918 年加入红军,参加过国内战 争。1934 年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后歷任坦克团长、机械化旅长、军区装 甲坦克兵主任。1940 年起任红军汽车装甲坦克部(后为汽车装甲坦克总部) 部长。苏德战争爆发时为坦克兵中将。1941 年 7 月起任副国防人民委员(至 1943 年 5 月)。1942 年 12 月兼任装甲坦克和机械化兵司令。1944 年获装甲 坦克兵元帅衔。曾以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代表身份,参加准备和实施莫斯科、 史达林格勒、库尔斯克等会战以及其他重大战役。战后任陆军装甲坦克和机 械化兵司令等职。 费多罗夫  1弗拉基米尔·格里戈里那维奇·费多罗夫(ВлaЦnm npГpnгpьeвhчФeдopoв,1874—1966)。苏联科学家、 枪械设计师。1900 年毕业于米哈伊尔炮兵学院,在沙俄总军械部工作,开始 从事自动枪械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先后设计出 7.62 毫米自动步枪、6.5 毫米 自动步枪和冲锋鎗。十月革命后曾任自动枪械工厂厂长、机枪制造托拉斯标 准化顾问等。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和《自动武器构造原理》、《两个时代交替 时期的武器制造业》和《枪械的发展》等专着。成为苏联武器设计师*杰格佳 廖夫、*西蒙诺夫等人的学术导师。1940 年获技术科学博士和教授衔。1943 年获工程技术勤务中将衔。1942—1946 年任武器装备人民委员部枪械顾问。 1946—1953 年为炮兵科学院院士。2阿列克谢·费多罗维奇·费多罗夫(А лeФeдopoвnчФeдopoв,1901—)。苏联战时乌克 兰游击运动领导人之一。1920 年参军。参加过国内战争。1924 年復员后在铁 道建筑部门工作。1927 年加入联共(布)党。1932 年起从事工会和党务工作。 1938 年任乌克兰的契尔尼戈夫州党委第一书记。苏德战争期间任党的地下州 委第一书记兼游击兵团指挥,转战于乌克兰、白俄罗斯和俄罗斯地区。两次 获苏联英雄称号(1942 和 1944 年)。1943 年获少将衔。战后任党的州委书 记和乌克兰社会赡养部长。着有《地下州委在行动中》。 第372页 费久宁斯基(nвahnвaвnчФeдюhnhcknn,1900 —1977)苏联将领。1919 年参军。参加过国内战争。1930 年加入联共(布) 党。1931 年毕业于高级步兵学校。1939 年任团长,参加诺门坎地区的战斗。 1940 年 11 月任步兵军长(上校衔)。苏德战争期间先后任第三十二、第五 十四、第五、第十一和第二等集团军司令,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和沃尔霍夫、 布良斯克方面军副司令。初期在西方方向作战。1941 年 9 月—1943 年 5 月在 西北方向作战,曾参加列宁格勒保卫战。1942 年晋升中将。1943 年 5—12 月参加库尔斯克会战和布良斯克战役。同年 12 月至战争结束,指挥突击第二 集团军。1944 年参加解放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作战,晋升上将。翌年参加东 普鲁士、东波美拉尼亚和柏林等战役。战后歷任军区司令和驻德苏军副总司 令等职。1955 年获大将衔。着有《闻警出动》等。 姚喆(1906—1979)中国将领。1929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三军团 司令部作战科长。1934 年参加长征,北上抗日。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 第一二○师第三五八旅参谋长。1939 年任大青山支队参谋长,率部进军绥 远,开闢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后歷任大青山骑兵支队副司令员、司令员,缓 察行政公署主任,塞北军分区司令员,绥蒙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曾 任第一野战军第八军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总高级步兵学校校 长、武汉军区副司令员。1955 年彼授予中将军衔。 贺龙(1896—1969)中国将领。原名文常,字云卿。1927 年参加领导南 昌起义,任起义军总指挥。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二、 第六军团总指挥,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1935 年 11 月率部长征,北上 抗日,任红二方面军总指挥。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二○师师长, 率部开赴山西抗日前线,在雁门关、忻口地区主动出击,切断日军的交通线。 1938 年 3 月,击退日伪军万余人向晋西北的进犯,连续收復宁武、神池等七 县城,扩大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同年 12 月,率第一二○师主力东进冀中, 兼任冀中军政委员会书记,指挥齐会、陈庄战斗和涞源大战,歼敌王牌军吉 田大队及第八、第二混成旅团,巩固了冀中抗日根据地。1940 年 11 月,任 晋西北军区(后改为晋绥贺龙军区)司令员,领导根据地军民粉碎了日伪军 的多次“扫荡”。1942 年回延安,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参加指挥甄 家庄歼灭战,并积极领导边区大生产运动。1945 年 8 月,指挥所部参加对日 大反攻,收復晋中、晋北和绥南大片地区。解放战争时期,任西北军区司令 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 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体委主任。1955 年被投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军衔。 贺炳炎(1913—1960)中国将领。1929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二军 团新编第五帅师长。1935 年参加长征,北上抗日。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 军第一二○师第七一六团团长,曾指挥雁门关伏击战。后任独立第三支队司 令员,第三八五旅副旅长,率部在冀中等地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1941 年 回延安,先后在军事学院和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44 年 11 月到洪湖地区开 辟抗日根据地,组建江汉军区,任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西北野战军第 一纵队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歷任青海、四川、成都军区司令员。 1905 年被授予上将军街。 贺屋兴宣(1889—1977)日本大藏大臣(1937—1938,1941—1944)。 1917 年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入外务省。歷任大藏省主计局局长、事务次官。 1937 年 6 月任第一届近卫内阁大藏大臣,提出扩充生产力、保持国际收支平 衡和调整物资供求的财政经济三原则,并据此制定*《日本临时资金调整法》 和*《日本进出口临时措施法》,将日本经济引上战争轨道。1939 年任华北 开发株式会社总裁,参与掠夺中国资源。1941 年又出任东条内阁大藏大臣, 任内极力推行战时经济,支持日本对外侵略扩张。战后,于 1948 年作为甲级 战犯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无期徒刑。1955 年被假释,1958 年披赦免。后 多次当选为众议员。 勇士式战斗机(beaufighter)英国夜间战斗机。为“博福特式鱼雷机 的改进型。1939 年 7 月试飞。双引擎、双座、下单翼,自重达 8 吨,但其速 度仍可与*旋风式歼击机相匹。翼展 57 英尺 10 英寸,机身长 41 英尺 6 英寸。 最大时速 333 英里,升限 2.8 万英尺,航程 880 英里。装有 4 挺 0.5 英寸和 6 挺 0.303 英寸机枪。从 1940 年 7 月投入现役的“勇士 if”型开始,装有夜 间作战的雷达。大战期间为*英国空军海防总队的主要机种之一。1942 年以 后,还载有鱼雷和火箭。战时共生产 5928 架,其中 364 架在澳大利亚生产。 战后服役至 1959 年。 勇勐号航空母舰(intrepi)美国航空母舰。1943 年建成并服役,属“埃 塞克斯”级。排水量 2.71 万吨,航速 33 节。载机 80 余架。先后编入美国第 五舰队第五十八特遣舰队和第三舰队第三十八特遣舰队。1944 年 1 月参加马 绍尔群岛战役,2 月攻击特鲁克岛日本海空军基地时被日机击伤。同年 10 月 参加雷伊泰湾海战,11 月在支援美军登陆莱特岛时被日军*神风特攻队击伤。 1945 年 3 月参加袭击日本本土,再遭神风特攻队击伤。 第373页 勇敢号航空母舰(courageous)英国航空母舰。原为 1917 年建成的战 列舰,于 1924—1928 年改造成航空母舰。排水量 2.25 万(一说 1.86 万)吨, 最大航速 30 节,可载飞机 48 架。1939 年 9 月 17 日,在爱尔兰西南海区执 行巡航任务时,被德国 u-29 号潜艇用鱼雷击沉。舰长以下官兵 519 名殉职。 此为大战爆发后英国海军的第一次重大损失。 结城丰太郎(1877—1951)日本财经专家。1903 年东京帝国大学毕业, 入日本银行。1918 年任大限分行长时,採取一系列措施对付第一次世界大战 后的经济危机,显露才能。1925 年成为安田保喜社专务理事和安田银行副总 经理,领导安田财阀。1930 年任日本兴业银行总裁。1937 年任林内阁大藏大 臣兼拓务大臣。为贵族院议员。林内阁垮台后任日本银行总裁。致力于统制 战时金融,为日本的侵略战争筹措资金。1944 年辞职。 绝对国防圈  日本在 1943 年试图建立的抗击盟军反攻的防卫线。1943 年秋,日军在太平洋战局中形势急剧恶化,为阻止盟军进攻,确保日本本土 安全,继续控制东南亚重要原料产地,日本大木营在 9 月制定的《今后战争 指导大纲》中,将于岛群岛、小笠原群岛、内南洋(中、西部)群岛、新几 内亚西部、粪他群岛和缅甸划为*绝对国防圈,以全力防守。后在盟军打击下 全面瓦解。 绞刑架下的报告  书名。捷克斯洛伐克民族英雄*伏契克的狱中遗作。 1942 年 4 月伏契克被捕,囚禁在布拉格庞克拉采监狱。1948 年春,在爱国看 守协助下,开始秘密写作,临刑前 3 个月完成全韦的最后部分。1945 年捷克 斯洛伐克解放后,伏契克夫人搜集整理稿件,并于同年首次出版,后被译成 86 种文字。该书揭露了法西斯的罪行,表现出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的不屈意 志和牺牲精神。 统帅派  即“舰队派”。 统制会  战时日本政府统制经济的机构。1941 年 8 月,为准备发动太平 洋战争,第二届近卫内阁着手加强对重要产业的控制,公布了“重要产业团 体会”。10 月据此指定 7 种行业的 12 个部门为全国第一批重要产业,并相 应成立了 12 个行业统制会,作为政府在该行业的执行机关。其后又同全国金 融统制会合併成立“重要产业统制团体协议会”(后改称“重要产业协议会”), 企图以加强国家垄断来提高战时经济效率。1946 年 11 月被全部解散。 统制派  昭和初期日本陆军中的派系之一。1931 年*十月事件后,由原 参加*樱会的军部中坚将校永田铁山、石原莞尔、冈村宁次、杉山元、东条英 机等为核心组成。主张放弃以武力改造国家的计划,准备用合法手段建立军 部独裁。认为推进总体战体制,必须联合部分官僚和新兴财阀在政治、思想 和经济领域进行全面改组和统制,攻击*皇道派的行动扰乱了军队的秩序,要 加强军内统制,故名。1934 年 1 月*林铣十郎取代皇道派的荒木贞夫任陆军 大臣后,该派取得优势。后又通过相泽事件和二·二六事件后的“肃军”, 排斥、打击皇道派,掌握了陆军内部的主导权。 统一累进税  中国共产党在耽旨抗日根据地实行的税收制度。在废除国 民政府遗留下来的苛捐杂税后,根据备阶层公平合理负担的原则,1941 和 1942 年晋察冀边区和晋冀鲁豫边区先后颁布和实施了《统一累进税条例》; 1943 年 9 月 11 日,陕甘宁边区拟定了《统一累进税暂行办法》,以后又公 布了《农业统一累进税试行条例》。基本内容是:(1)农业收益和土地阿产 两种税本用分计合征统一累进办法直接徵收;(2)农业累进税以每段土地的 常年产量为计算标准,超产部分不纳税;(3)依据不同的经济情况规定不同 的起征点和起征率,按户徵收,累进率分五级跃进,累进最高率为 35%;(4) 用免税或减税方法鼓励农村副业发展;(5)优待贫苦抗属、工属和农村扈工 等。 十画 [一] 艷电  抗日战争时期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后的通电。1938 年 12 月 22 日,日本发表首相近卫文麿的第三次对华声明。同月 29 日,汪精工逃离重庆 至河内后,在香港《南华日报》发表致蒋介石等人通电。因 29 日韵目为“艷”, 故称。吹捧日本政府“对于中国无领土主要求”,响应近卫声明所提出的“善 邻友好”、“共同反共”、“经济提携”三原则,劝告蒋介石接受这些条件, 与日本“交换诚意,以期恢復和平”。 秦邦宪(1907—1946)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之一。又名“博古”。1925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曾任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 1934 年参加红军长征,北上抗日。1936 年同周恩来、叶剑英等作为中共中央 代表参加和平解决*西安亭变的谈判。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共驻南京代表, 致力于建立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8 年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和南方局组 织部长。1941 年任《解放日报》社社长和新华社社长,致力于抗战新闻事业。 抗战胜利后,作为中共代表去重庆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宪草审议小组工作。1946 年 4 月 8 日,在重庆返延安途中飞机失事遇难。 秦基伟(1914—)中国将领。1929 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 共产党。曾任红四方面军补充师师长。1935 年参加长征。到延安后入抗日军 政大学学习。杭日战争爆发后,歷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游击支队司令员、晋 冀豫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第一二九师新编第十一旅副旅长、太行军区第 一军分区司令员。1940 年参加*百团大战。后领导军区军民粉碎日伪军的“扫 盪”和“蚕食”,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1945 年率部出击平汉线,向日伪 军展开反攻。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太行军区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十五军军 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歷任昆明军区、成都军区、北京军区司令员, 国防部长。1955 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88 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第374页 秦德纯(1893—1963)中国将领。字绍文。保定军校第二期毕业。曾任 国民政府军第二十九军总参议。九·一八事变后,任察哈尔省政府民政厅长。 1933 年任第三军团副总指挥,参加*喜峰口战斗。1935 年授中将衔,任察哈 尔省政府代理主席。同年 6 月*张北事件后,受国民政府指派同日军代表土肥 原贤二谈判,签订屈辱的*《秦土协定》。12 月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常委兼北 平(今北京)市长。1937 年七七事变后仟北平城防总指挥。以后歷任军事委 员会点检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战区军风纪第五巡查团主任、军法执行总监部 副总监、兵役部次长和军令部次长等。抗战胜利后,任国防部次长。1946 年 5 月,曾出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作证。后任山东省政府主席兼青岛市长。1949 年去台湾。任台湾当局“总统府”战略顾问。 秦土协定  中日关于*张北事件的协定。1935 年日本挑起*张北事件时, 因蒋介石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于 6 月 27 日由察哈尔省代理主席*秦德纯与 日军代表*土肥原贤二在北平(今北京)签订,主要内容为成立察东非武装区, 将驻于昌平和延庆一线的延长线之东,并经独石口之北、龙门西北和张家口 之北,至张北之南这一线以北的宋哲元部队,调至其西南地区;取消察省境 内一切中国政府机构;向日军道歉、撤换有关中国军官、担保日人在察省自 由行动;制止山东移民通过察哈尔省。该协定使中国丧失察哈尔省大部主权。 泰勒(maxweiidavenporttaylor,1901—1987)美国将领。1922 年西点 军校毕业。后人指挥与参谋学院、陆军军事学院深造。1937 年曾任驻华助理 武官。1942 年任美国第八十二空降师参谋长。翌年参加西西里登陆战役。1943 年 9 月曾代表盟军冒险秘密飞往罗马,同义大利*巴多里奥政府军事当局商讨 盟军空降突袭近郊德军以占领罗马的计划。后参加义大利本土的作战。1944 —1945 年任第一○一空降师师长,参加诺曼第登陆战役和比利时、德国境内 的战争。在*阿登战役中以坚守巴斯托尼(bastogne)闻名。战后于 1953 年 晋升上将,曾指挥侵朝的“联合国军”。后任陆军参谋长和参谋长联席会议 主席。着有《剑与犁》、《音调不定的号角》等。 泰特仁(pierre-henriteitgen,1908—)法国抵抗运动活动家。战前 在南锡大学任法律学教授。大战爆发后入伍。1940 年 6 月被俘。不久脱逃至 南方,在蒙彼利埃大学继续任教,后因指出 7 月 10 日议院投票授予贝当全权 一事不符合宪法程序而被解职。同年 9 月发行《自由报》。1941 年底联合南 方抵抗战士,建立地下组织*战斗。1943 年 4 月被穆兰任命为抵抗运动新闻 发布处负责人。1944 年 9 月出任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新闻部长。1945 年 3 月又兼司法部长。战后续任司法部长。 泰鲁齐(attilioteruzzi,1882—1950)义大利殖民大臣(1939—1943)。 1921 年汪国家法西斯党副总书记,组织向罗马进军。1926 年起任昔兰尼加总 督。1929 年出任民警参谋长和法西斯大委员会成员。指挥黑衫师,参加埃塞 俄比亚战争和西班牙内战,获少将衔。1937 年任殖民副大臣,1939 年升为大 臣。任内,竭力维持义大利在非洲、特别是对衣索比亚的殖民统治。意军 在非洲连战皆败后,于 1943 年 2 月被解职。同年墨索里尼下台、由巴多里奥 组间时被逮捕。后被德军救出,投奔*萨罗共和国,但未被任用。 泰兴战役  日本投降后新四军在江苏省泰兴县歼灭拒降伪军的战役。 1945 年 9 月 2 日日本签署投降书,但日伪军拒绝向中共领导的抗日军民投 降。为肃清顽抗之敌,新四军苏中军区第三军分区部队于 9 月 13 日,对踞守 泰兴县的伪军暂编第十九师发动进攻。至 15 日全歼该部,俘伪师长以下 4000 余人,缴炮 12 门、机枪 140 挺、长短枪 2700 多支、汽车 11 辆。 泰狄欧方案  法国的我军方案。1932 年 2 月 5 日由法国总理泰狄欧 (andretardieu,1876—1945)向*国联裁军会议上提出,故名。主要内容为: 实现军备“国际化”,将轰炸航空兵、远程炮兵、万吨以上的战列舰和大型 潜艇交由国联掌握;建立一支常设国际警察部队以“防止战争”,并对破坏 拟者中的裁军公约和国联盟约的国家进行制裁;建立新的军事同盟,以实现 所谓战争“人道主义化”和为安全提供新的保障。该方案因遭各国反对未能 实现。 泰雷津集中营  即“特莱西思施培特集中营”。 敖德萨地道  苏联敖德萨市内因歷史上长期採石造成的曲折地下通 道。总长约 4000 公里,市区内 1400 公里。 1 年 10 月纳粹军队占领敖德萨后,地道成为游击队活动基地,德军动用 大量兵力进行搜索,终未能进入地道。游击队利用地道坚持斗争直至 1944 年 4 月 10 日城市解放。 敖德萨军区  苏联南部军事区域和军队组织。1939 年 10 月组建。其辖 区包括摩尔达维亚和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以及乌克兰的敖德萨、第聂伯罗波 得罗夫斯克、扎波罗热、尼古拉耶夫和基洛夫格勒等州。1941 年 6 月 21 日 23 时,军区及时下令所属 7 个步兵师、2 个骑兵师、2 个坦克师和 1 个摩托 化师在边境地带进入指定地域,航空兵疏散到备野战机场待命,成为苏德战 争爆发时苏联西部战备较好的军区。后改编为独立第九集团军。1941 年 9 月 撤销。1944 年 3 月,随着所辖地区的解放而重新组建。1940—1941 年 6 月司 令为切列维钦科,1941 年 6 月底一 10 月为奇比索夫。1944 年重建后司令为 扎哈尔金(nвahГpnгoьeвnч3axapknh,1889—1944) 和尤什克维奇(ВлnnАлekcahдpoвnчЮшkeвn ч,1897—1951)。 第375页 敖德萨战役  苏德战争后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第聂伯河右岸乌克 兰进攻战役的组成部分。1944 年 3 月 26 日至 4 月 14 日,由*乌克兰第三方 面军在黑海舰队配合下实施。*别列兹涅戈瓦托那—斯尼吉廖夫卡战役后,苏 军乘胜进击,3 月 28 日突破南布格河右岸德军防御,攻占尼古拉耶夫港,迫 使德军撤向德涅斯特河右岸。敖德萨德军集团面临被合围之势,企图从海上 撤出,但未成功。4 月 10 日,苏军攻克敖德萨。然后继续迸抵德涅斯特河, 并强渡该河,夺取若干登陆场。至此,乌克兰西南部和摩尔达维亚大部获解 放,已在陆上被封锁的德军克里米亚集团又进而从海上被孤立。 敖德萨防御战役  亦称“敖德萨保卫战”,苏德战争前期苏军进行的防 御战役。1941 年 8 月 5 日至 10 月 16 日,由独立滨海集团军和黑海舰队一部 实施。德军占领第聂伯河右岸乌克兰大部后,*南方集团军群编成内的罗马尼 亚第四集团军(7 个师又 1 个旅,后增至 12 个师又 7 个旅)遂直逼敖德萨, 8 月 10 日发起攻击,13 日从陆上封锁城市,20 日起强攻市区。苏军(3.5 万人)和市民顽强抵抗,至 9 月底迫使罗军停止进攻,但此时德军主力已突 向顿巴斯和克里米亚,固守敖德萨失去意义。9 月 30 日起,苏军从海上撤往 克里米亚。10 月 16 日,苏军撤离完毕后罗军进入市区。 班泽(ewaldbanse,1883—1953)德国军事理论家。1933 年任不伦瑞克 技术学院军事学教授。狂热鼓吹种族主义,歌颂战争万能。主要着作为《世 界大战中的空间和人民》。 班德勒街(bendlerstrasse)纳粹德国军事部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的 所在地。因 1938 年 2 月以前的德国军事部和此后的*德国武装部队最高统帅 部机关设在该街而闻名。后成为该机构的代名词。 班泰蕾利亚海战  1942 年英国西地中海护航舰队与义大利舰队在班泰 雷利亚(pantellcria)岛附近海面的战斗。是年 6 月 12 日,一支由 6 艘运 输船和 28 艘战舰组成的英国护航船队经直布罗陀进入西地中海,驶向马耳 他。代号*鱼叉。沿途屡道德、意空军袭击。至比塞大以北海面,英掩护部队 的主力(包括 1 艘战列舰和 2 艘航空母舰)按惯例转向返航,护航船队则继 续东行,进入西西里海峡。15 日晨,在班泰雷利亚岛南面与义大利舰队主力 交火,激战至午后脱离接触。英 1 艘巡洋舰和 5 艘驱逐舰沉没,3 艘巡洋舰 受伤;意 1 艘巡洋舰沉没,1 艘战列规受伤。英国船队接近马尔他时又陷入 雷区,仅有 1 艘运输船安全抵达。 盐城战役  日本投降后新四军对江苏省盐城地区拒降伪军的进攻作 战。1945 年 9 月日本签署投降书,但日伪军拒绝向中共领导的抗日军民投降。 为肃清顽抗之敌,10 月间,新四军苏中军区部队在攻克泰兴、如皋后,转兵 北上进攻盐城。10 月 31 日起,苏中军区主力在地方武装和民兵配合下,全 歼拒降的伪军第三十九师,占据盐城外围 15 个据点。11 月 8 日起对盐城伪 军发起总攻,11 日伪第四军军长被迫率部投降。是役全歼伪军 2 个整师,约 1 万余人,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利用盐城伪军进攻华中解放区的企图。 袁国平(1905—1941)中国将领。原名袁裕,字醉涵。黄埔军校毕业。 1925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三军团政治部主任。1931 年参加长征,北上 抗日。到陕北后,歷任后方留守兵团政治部主任、红军学校政委、抗日红军 大学三科政委和教导师政委。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共陇东特委书记兼八路 军驻陇东办事处主任。1938 年 3 月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同年 4 月,随军部 进驻皖南泾县云岭村,主要从事新四军政治工作。1939 年 5 月,召开新四军 战地服务团艺术宣传座谈会,提出抗战中新的艺术观。1941 年 1 月在*皖南 事变中牺牲。 埃克(irarenceeaker,1896—1987)美国将领。1917 年入陆军服役, 后成为飞行员。大战期间,1941 年去英国观察空战。次年任美国第八航空队 少将司令。支持*阿诺德的独立空中战争理论。主张在英国驻扎美国航空队, 由美国将领指挥对德作战。1942 年第八航空队进驻英国后,曾率 12 架*b— 17 型轰炸机进行美国空军对西欧大陆的首次袭击。1943 年 1 月在卡萨市兰卡 会议上,说服盟军统帅部同意让美国驻英战略空军对德国实施昼间轰炸。1943 年底起参加义大利之战,并以义大利和苏联为基地对东南欧实施*穿梭轰炸。 1945 年起任美国空军副参谋长。1947 年以中将衔退役,担任航空工业行政官 员。曾与阿诺德合着《这就是飞行》、《空战》、《军事飞行员》等。 埃普(franzxaverrittervonepp,1868—1946)德国纳粹党全国指导处 成员。早年入伍。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组建右翼组织“志愿兵团”。 1926 年任冲锋队慕尼黑地区头目。1928 年加入纳粹党并代表该党进入国会。 后任纳粹党国防政治处处长。1933 年 3 月 9 日率先解散巴伐利亚邦政府,自 任邦政府首脑(至 1945 年),后为其他邦所仿效。同年夏任纳粹党全国指导 处成员。1934 年 5 月任德国殖民政策办公室主任。翌年获上将衔。第二次世 界大战末期被美军俘获,后死于拘留营。 埃塞(hermannesser,1900—1981)德国纳粹党创始人之一。1919 年参 与创建德意志工人党(后改组成纳粹党)。翌年任*《人民观察家报》主编。 1923—1925 年任纳粹党宣传负责人。1923 年 11 月啤酒馆暴动失败后曾短期 逃亡奥地利,1924 年 1 月回国后被判刑 3 个月。1933 年任国会议员、巴伐利 亚邦议会主席。1933—1935 年任巴伐利亚邦经济部长。1935 年任全国国民教 育和宣传部旅游交通国务秘书。1939 年汪德国国会副议长。大战期间影响急 剧下降,极少公开露面。战后一度被捕,旋即获释。着有《犹太人的世界瘟 疫》。 第376页 埃布埃(félixeboué,1884—1944)法国殖民地官员。黑人,原籍圭亚 那。毕业于法国殖民学校。自 1908 年起即在法属殖民地供职,先后任瓜德罗 普总督、查德总督。法国败降后,即致函戴高乐,表示愿意继续抗战。 1940 年 8 月 26 日正式宣布查德加入自由法国,并促成法属赤道非洲及喀麦 隆接受戴高乐的领导。同年 11 月被任为法属赤道非洲总督。曾进行一定的社 会改革。病故后,1949 年其骨灰被移入贤人祠。 埃尔泽(fritzelsas,1890—1945)德国反法西斯人士。曾任斯图加特 市法律顾问和德国市政会联盟主席。1931 年任柏林市长。因具有犹太血统, 1933 年被免职。后参加反希特勒活动,成为”戈台勒的挚友。”七·二○事 件发生后被逮捕并在盖世太保监狱内遭酷刑。1945 年 1 月在萨赫森豪森集中 营被杀害。 埃利奥特(georgefieldiugeliot,1894—1971)美国军事分析家和作 家。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获少校军衔。后成为军事分析家,为多家报刊 撰稿。三十年代曾撰写《我们警戒着的堡垒》、《在空中爆炸的炸弹》,成 为当时流传甚广的通俗军事作品。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担任哥伦比亚广 播公司的记者和时事分析员,几乎每晚均有其军事分析专题节目播出。同时 为《纽约先驱论坛报》等报刊撰稿,作品被全国 40 家报刊採用,被认为战时 美国最闻名的军事分析家。着有《如果战争发生》、《胜利的时刻》等。 埃森轰炸  英国空军对德国实施的*战略轰炸。(1)年英国对德国的三 次千机轰炸之一。英国当时推行对德国工业城市实施大规模的夜间区域轰 炸,以图摧毁其作战意志和破坏其战争经济。继*科隆轰炸后,*英国轰炸机 司令部于 1942 年 6 月 1 日出动 956 架轰炸机,夜袭鲁尔工业中心埃森 (essen)。由于目标上空有云雾,战果不大,克虏伯各工厂未遭破坏。英机 损失 31 架,损失率百分之三点二。(2)1943 年*鲁尔轰炸战役中的三次密 集轰炸。英国轰炸机司令部于 3 月 5 日出动 417(一说 442)架轰炸机,夜袭 埃森,开始了鲁尔轰炸战役。继而于 3 月 12 日和 4 月 3 日,出动 384 架和 318 架轰炸机连续夜袭埃森。共炸毁约 300 公顷面积上的建筑物,使克虏伯 工厂半数陷于全部或部分瘫痪。英机平均损失率为百分之四点七。 埃耶出版社(eherveg)德国出版公司。埃耶第二(franzeherii) 创办,自 1922 年由纳粹党事务长阿曼(maxamann,1891—1957)任经理。1925 年起数次出版*《我的奋斗》一书。纳粹党执政后成为德国官方出版社,兼併 许多由犹太财团和反纳粹的政治或宗教集团经营的出版公司,逐渐成为当时 世界最大的出版公司之一,其经理阿曼则兼任纳粹党全国指导处成员、德国 新闻协会主席和全国报界领袖,协助戈培尔控制舆论界。战后被巴伐利亚邦 政府没收。 埃娃,布劳恩(evabraun,1912—1945)希特勒的情妇。曾受僱于照相 馆。1929 年与希特勒相识,1932 年起成为其情妇。1936—1945 年居住在*伯 格霍夫,极少公开露面,未起过任何政治作用。1945 年 4 月 15 日到柏林, 是月 29 日与希特勒结婚,翌日一起自杀。 埃布罗河战役  *西班牙内战期间的一次战役。1938 年 6 月,佛朗哥叛 军和德、意干涉军向瓦伦西亚发动进攻,突破共和国军防线。共和军指挥部 决定从北面向进攻瓦伦西亚之敌的侧后实施突击。7 月 25 日,共和国军以 7 个师的兵力强渡埃布罗(ebro,一译厄布罗)河,夺取了该河右岸的大面积 登陆场,迫使敌军停止对瓦伦西亚的进攻。同年 10 月 30 日,得到增援的法 西斯军队开始反攻。11 月 15 日,共和国军被迫全部撤回该河左岸。此役歷 时 4 个月,法西斯军伤亡 8 万多人,损失飞机 200 架和大量武器;共和国的 精锐部队也损失惨重。 埃斯帕兰斯角海战  美、日海军在争夺*瓜达尔卡纳尔岛中的重大海战 之一。日方称为“萨沃岛海上夜战”。1942 年 10 月 11 日夜,日本海军少将 后藤率巡洋舰编队(3 艘巡洋舰,2 艘驱逐舰)护送增援瓜岛的运输船队,并 准 备 炮 轰 岛 上 美 军 机 场 。 在 萨 沃 岛 和 瓜 岛 西 北 的 埃 斯 帕 兰 斯 角 (capeesperance)之间的海域,被美军侦察机发现。美国*斯科特海军少将 率领的编队(4 艘巡洋舰和 5 艘驱逐舰)阻截。美舰使用新型雷达,奇袭获 得成功,击沉日巡洋舰和驱逐舰各 1 艘,重创日旗舰青时号巡洋规,后藤毙 命;美损失驱逐舰 1 艘,有 1 艘巡洋舰受伤。日舰放弃炮轰机场,但运输船 队登陆成功。 埃斯蒂昂纳·多尔夫(henrilouishonoréd′estien-ned′orves,1901 —1941)法国抵抗运动战士。毕业于巴黎综合技术学校。大战爆发时为海军 上尉。1940 年 9 月到伦敦参加抵抗运动,为自由法国情报机构服务。 同年 12 月重返法国,建立地下组织,收集情服。不久被捕遇害。 埃本-埃迈尔要塞之战  德军对比利时边境要塞的奇袭战。埃本-埃迈 尔(eben-ema l)要塞位据阿尔贝特(albert)运河与默兹(heuse)河交 接地带,扼守通向比利时腹地的要冲。1940 年 5 月 10 日凌晨,德军一支 78 (一说 85)人的空降工程兵分遣队,乘坐运货滑翔机在夜色中降落堡垒顶 上,分头用新型高爆炸药迅速完成了对堡垒的破坏作业,并使 1200 名比利时 守军陷于瘫痪。24 小时后德军地面部队到达。德军损失伞兵 6 名。参见“低 地国家战役”。 第377页 埃塞克斯号航空母舰(essex)美国航空母舰。1941 年建造,1943 年 服役。排水量 2.7 万吨,航速 33 节,载机 80—110 架。美国在 1941 军以后 陆续建造此类型航空母舰 20 余艘,称“埃塞克斯”级,因载机多,机动性好, 成为太平洋战争后期两年美国特混舰队的中坚力量。该舰 1943 年 11 月参加 攻击拉包尔和吉尔伯特群岛战役。1944 年先后参加马绍尔群岛战役、攻击特 鲁克岛、菲律宾海海战、雷伊泰湾海战等。同年 11 月在支援美军登陆莱特岛时, 被日军*神风特攻队击伤。1915 年 2 月参加硫黄岛战役,3 月随舰队攻击日本 本土,4 月参加沖绳岛战役。 衣索比亚抵抗运动  衣索比亚人民反扒义大利法西斯占领军的斗 争。1936 年 5 月意军占领埃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后,埃人民开展游击战争,坚 持抵抗。部分爱国者在首都组织地下抵抗活动,建立衣索比亚青年组织和 妇女志愿者协会。1937 年夏成立”衣索比亚团结合作委员会,联合各地游 击队,深入开展斗争。1938—1939 年间,游击队人数达 40 万,起义遍及全 国。义大利占领军仅控制三个城市及某些居民点。1940 年 6 月义大利向英、 法宣战后,流亡英国的海尔·塞拉西一世到苏丹,组建一支衣索比亚军队, 领导抵抗运动。翌年 1 月,英埃联军自苏丹和肯亚大举攻入衣索比亚, 海尔·塞拉西一世同时回国。埃游击队和群众积极配合英军作战。同年 4 月 6 日,光復亚的斯亚贝巴。5 月 5 日海尔·塞拉西返都復位。11 月,埃境内 的意军被肃清。埃人民在 5 年多斗争中,约有 70 万人牺牲。 衣索比亚团结合作委员会  *衣索比亚抵抗运动的协调机构。1937 年夏,衣索比亚几个省的爱国运动领导人在亚的斯亚贝巴附近的安博 (ambo)建立。其任务是联合全国各地分散的游击队,协调其行动。有政治 书记和统一的指挥部。出版地下报刊,同流亡伦敦的海尔·塞拉西一世保持 联繫,负责募集经费,採购武器、药品、弹药和粮食,组织游击队同居民的 联繫和对部队的供应。1939 年初,成为全国游击力量的领导核心。 聂耳(1912—1935)中国作曲家。原名守信,字子义,一作紫艺。云南 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1931 年 4 月入明月歌剧社。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 加抗日救亡运动。1933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在百代唱片公司工作。谱写 《前进歌》、《大路歌》、《开路先锋》、《毕业歌》等歌曲,号召人民群 众团结起来一致抗日。1935 年任联华影业公司二厂音乐部主任,为影片《风 云儿女》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作曲,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同年 4 月取道日本赴苏联深造,7 月 17 日在日本神奈川县藤泽市鹄沼海滨游 泳时溺水身亡。 聂荣臻(1899—1992)中国将领。早年留学法国、比利时。1923 年加入 中国共产党。1924 年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后转入苏联红军学校中国班学 军事。回国后任黄坤军校政治教官。1927 年参加领导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 曾任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红一军团政委。1934 年 10 月参加长征,北上抗 日。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副师长、政委。率部开赴 晋东北,与*林彪一起指挥*平型关战斗。同年 11 月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 委,率独立团、骑兵营 3000 人留守五台山,创立了第一个敌后根据地——*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后率部挺进雁北、察南、冀西敌后,开展游击战争。1939 年冬指挥雁宿崖、黄土岭战斗,歼灭日军第二混成旅团 1500 亲人,击毙被日 军称为“名将之花”的中将旅团长阿部规秀。1940 年 8 月,在*百团大战中 指挥部队在正太、津浦、平汉、北宁等铁路线进行破袭战。至 1943 年,领导 抗日根据地军民挫败了日伪军的多次“扫荡”、“蚕食”和“清剿”。同年 秋回延安参加整风运动。1945 年 8 月,指挥晋察聂荣臻冀军区部队开展对日 反攻作战,先后解放察哈尔、热河、河北、辽宁、山西、绥远等省大片地区。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军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 放军代总参谋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科委主 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1955 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莱伊(robertley,1890—1945)德国劳动阵线头目(1933—1945)。 早年就学于耶拿、波思等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后在法本化学公司供职。1924 年加入纳粹党,后任该党莱茵兰大区领袖。 1930 年当选纳粹党国会议员。1932 年 11 月任纳粹政治部全国组织工作负责 人。1933 年 5 月 2 日指挥党卫队驱散各级工会。旋即建立*德国劳动阵线, 自任头目。后又组建并领导*通过欢乐获得力量组织。1938 年主持实行莱伊 “大众汽车”计划。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负责动员国内外劳工从事战争经济, 鼓吹灭犹,并主管全国住宅建筑规划。大战末期被美军俘获。战后于纽伦堡 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前自杀。着有《我们都帮助元首》。 莱契(hannareitsch,1912—1979)德国女飞行员。1931 年起多次创造 欧洲和世界女子飞行纪录。1937 年任空军小队长和德国第一位军用飞机女试 飞员,驾驶过大战期间各种型号的德国军用飞机。1943 年 11 月起在东线空 军司令*格莱姆处供职。1944 年 2 月接受一级铁十字奖章,曾建议希特勒仿 效日本,组建空军敢死队,未被採纳。1945 年 4 月底随格莱姆驾机潜入柏林, 要求与希特勒共生死,遭拒绝后飞往邓尼茨司令部。后被美军俘获。1946 年 获释。后继续从事飞行事业。着有自传《飞行,我的生命》。 第378页 莱恩(arthurblisne,1894—1956)美国外交官。1916 年耶鲁大学 毕业,同年入外交界。歷任驻尼加拉瓜、爱沙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等国 大使。1937—1941 年任驻南斯拉夫大使,支持 1941 年 3 月 27 日以*西莫维 奇为首的军官团政变,推翻以保罗亲王为首的亲法西斯摄政委员会,拥立彼 得二世登基。德国入侵巴尔干半岛后,协助彼得国王逃离南斯拉夫。1942— 1944 年为驻哥伦比亚大使。1944—1947 年任驻波兰大使,极力主张在波兰问 题上对苏採取强硬政策。战后主要从事写作。 莱科克(robertedwarycoek,1907—1968)英国将领。就读于伊顿 公学和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1927 年服役于皇家近卫骑兵队。大战爆发 后,1940 年 6 月参与组建用于奇袭的突击部队,晋升中校。1941 年春率一个 扩编的突击营赴中东战区活动。1942 年初回英组训一特别行动旅,在联合作 战指挥部统率下多次袭击欧陆,并参与西西里和义大利的战斗。1943 年 10 月接替*蒙巴顿任联合作战指挥部司令官直至 1947 年。领少将衔。1954—1959 年任马尔他总督和驻军司令。 莱瑟斯(frederickjamesleathers,1883—1965)英国军事运输大臣 (1941 年)、航运专家。木匠之子,早年丧父,15 岁起谋职于航运、煤炭公 司。1916 年任威廉·考利父子公司经理,并成为其他许多煤炭和航运公司的 督导和主席。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任航运大臣的顾问;第二次世界大战爆 发后,1940 年 5 月邱吉尔组阁时被聘任航运大臣顾问,翌年出任军事运输大 臣。曾多次随同邱吉尔参加美、英高级会谈和雅尔达、波茨坦会议,参与协 调与安排租借物资的运送事宜。战后于 1951—1953 年任运输、燃料和电力协 调大臣。有贵族称号和多种荣誉职位。 莱因哈特(fritzreinhardt,1895—1969)德国财政部国务秘书(1933 —1945》。旱年攻读经济学。1928 年加入纳粹党,任该党上巴伐利亚大区领 袖。同年创建纳粹党演说家培训学校并任校长,负责培训纳粹党各级干部。 1930—1933 年为国会纳粹党者员。1933 年 4 月起任财政部国务秘书,负责为 国防军筹措扩军资金。任内起草《莱因哈待规划》,主张徵收特别税用于救 济失业工人。1933 年 9 月任*冲锋队最高领袖的参谋,获冲锋队旅队长衍。 1937 年 9 月升任冲锋队地区总队长。1945 年被监禁。1949 年获释。 莱比锡审判  即“国会纵火案审判”。 莱茵兰战役  盟军 1945 年 2—3 月在莱茵河以西地域(即莱茵兰)进行 的战略性战役。1945 年 1 月 12 日苏军在东线发动总攻,希特勒把大部分兵 力投入防守奥得何。盟军取得*阿登战役胜利后,在西线拥有 90 个师(内 25 个装甲师,6000 辆坦克),并掌握制主权。与之对峙的德军仅为 65 个师(内 8 个坦克师,1000 辆坦克),分散部署于 750 公里战线上。*盟国远征军最高 统帅部遂拟定突破*齐格菲防线、歼灭莱茵河以西德军的作战计划。整个战役 由”马斯何—莱茵河战役、*莱茵河中游左岸战役和*萨尔盆地战役组成。于 1945 年 2 月 8 日—3 月 25 日实施,歼灭德军约 20 个师(32.5 万人),全线 进抵莱茵河,并夺得雷马根(remagen)和奥彭海姆(oppenheim)两个登陆 场,为尔后强渡莱茵何攻入德国腹地创造了条件。 雷伊泰湾海战  太平洋战争后期日、美海军主力在菲律宾附近海域的会 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1944 年秋,盟军进逼菲律宾 和日本本土防御圈,日本大本营制订与美军进行决战的*捷号作战计划。10 月 20 日美军在菲律宾莱特岛登陆,日联合规队倾巢出动。分三路向莱特 (leyte)湾逼近,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小泽治三郎海军中将率航空母舰舰 队(包括 4 艘航空母舰、2 舰战列舰在内共 18 艘军舰,飞机 116 架)从北部 进攻,引诱美国主力舰队(第三规队)北上,为由栗田健男海军中将率领的 中路舰队(包括大和号在内的 5 艘战列舰、10 艘重巡洋舰等共 32 艘军舰) 和由西村祥治海军中将率领的南路舰队(包括 2 艘战列舰、3 艘重巡洋舰等 共 17 艘军舰)从西边进攻美军登陆舰队创造战机,另以志摩清英海军中将所 率的 3 艘巡洋舰和 4 艘驱逐舰组成第二游击部队,对登陆点进行反登陆,日 舰队得到吕宋岛上约 300 架陆基飞机支援。当时掩护登陆的美海军为哈尔西 海军上将率领的美国第三服队(包括 16 艘航空母舰、6 艘战列舰、6 艘重巡 洋舰等共 97 艘军舰,飞机近千架),金凯德海军中将率领的美国第七舰队(包 括 6 艘战列舰、4 艘重巡洋舰、18 艘护航航空母舰等共 84 艘军舰,飞机约 400 架)。10 月 23 日美潜般发现栗田舰队,用鱼雷击沉日 2 艘重巡洋舰。24 日栗田舰队进入锡布延(sibuyan)海,双方展开海空战,日机炸沉美轻型航 空母舰 1 艘,美机击沉日武藏号战列舰,击伤大和号、长门号战列舰,栗田 舰队改变航向,哈尔西以为它已被击溃,即率第三舰队主力北上迎击小泽的 航空母舰舰队。然栗田率舰队折回,并顺利通过圣贝纳迪诺(sanbernardino) 海峡。24 日夜至 25 日凌晨,美第七舰队支援编队在奥尔登多夫海军中将率 领下,在苏里高(surigao)海峡迎击岛中将、西村中将的南路舰队。美舰以 雷达指引,经激烈夜战,日南路舰队几全军覆没。25 日早上,栗田率中部舰 队驶至萨马(shima)岛附近海域,直扑美第七舰队的护航航空母舰群,击沉 美舰 4 艘、击伤 3 艘。此时日军官次出动*神风特攻队,击沉美规 1 艘、击伤 2 艘。当栗田得知美军登陆舰队已大部撤离雷伊泰湾,日南路舰队已被击败的 消息时,即率舰撤退,并自沉 3 艘伤重的巡洋舰。同日,哈尔西率美第三舰 队主力在恩加诺(engano)角附近海域,以 527 架舰载机攻击小泽舰队,击 沉击毁日航空母规 4 艘、巡洋舰 1 艘,小泽率残部败逃,后第三舰队飞机又 协助第七舰队攻击撤退中的栗田舰队,击沉日巡洋舰 2 艘。此战美军以损失 航空母舰 1 艘、护航航空母舰 2 艘、驱逐舰 3 艘、飞机 100 架的代价,击沉 日航空母舰 4 艘、战列舰 3 艘、巡洋舰 10 艘,驱逐舰 11 艘,飞机 150 架。 日本联合舰队从此失去战斗力。 第379页 莱因哈德行动(operatioureinhard)纳粹德国没收遇害犹太人财产的 行动。1942 年 5 月 29 日,*党卫队保安处和*盖世太保头目*海德里希遇刺后 开始策划,并以其名字命名。在行动中,德国政府扣押和没收了所有遇难犹 太人的全部财产。 莱因哈德赌注(einsatzreinhard)纳粹政府下达给波兰总督府灭绝营 总监*格洛博克尼克的指令代号。1942 年 6 月 4 日指令发出,要求为悼念党 工队和盖世太保头目*海德里希遇刺死亡而消灭全部波兰犹太人。纳粹遂将大 批波兰犹太人送进马伊达内克、贝尔赛克、索比包、特雷布林卡和奥斯威辛 等灭绝营内残酷屠杀。 莱茵空降战役  美英盟军 1945 年 3 月 24 日在莱茵(rhein)河右岸实 施的空降战役。代号*大学。*鲁尔战役的组成部分。目的为访同*盟国第二十 一集团军群夺取和扩大莱茵河右岸的登陆场。在地面部队开始强渡后第二 天,以英空降第六师(从英国 11 个机场起飞)和美空降第十七师(从法国 15 个机场起飞),在韦塞尔(wesel)至雷斯(rees)一线的莱茵河右岸 8 —15 公里战术纵深内实施。预先进行了两周航空火力准备。当天出动 1572 架飞机和 1326 架滑翔机运送,889 架战斗机支援,另 2153 架战斗机掩护, 从 10 时开始的两小时内空降 1.7 万人、614 辆轻装甲车和 286 门炮。当天下 午成功完成战术任务后与地面部队汇合。 莱茵之女式飞弹(rheintochter)德国地对空飞弹。年起由莱茵金属博 尔西希公司研制,1944 年 5 月正式定型投产。使用固体或液体燃料,战斗部 携带 150 公斤高爆炸药,射程 8000 米以上,由雷达制导。1945 年 1 月 5 日 前共发射 82 枚,1 月 6 日起停产。 莱特岛登陆战役  *菲律宾战役中美军实施的登陆战役。莱特(leyte) 岛位扼菲律宾中部苏里高(surigao)海峡的要冲,是进攻吕宋岛的跳板。1944 年 10 月中旬,西南太平洋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率美国第六集团军约 17.4 万 人从荷兰提亚(hondai)和马努斯(manus)岛出发,由美国第七舰队约 700 艘舰船护送向雷伊泰湾进发。10 月 17—18 日首先攻占雷伊泰湾口的 3 个小 岛。20 日,在海空军掩护下,美第六集团军司令*克鲁格中将指挥 4 个师, 在岛东沿培克洛班(taeloban)一线海滩登陆,日军出动飞机反击,收效甚 微。当日,麦克阿瑟偕菲律宾总统*奥斯梅纳登上美军攻占的滩头,通过流动 电台发表“我回来了”的演讲。日本大本营下令实施*捷号作战,调集尚存兵 力与美军决战。24—25 日,双方进行*雷伊泰湾海战,日军惨败。登陆美军即 向内地推进,先后攻克达加米(da—gani)、利蒙(limon)等地。日军从吕 宋急调 3 个师团增援,组成所谓“山下防线”(以日将山下奉文得名)。同 年 12 月 7 日,美军再以 1 个师在岛西海岸登陆,日军腹背受敌。10 日美军 攻占奥莫克(ormoc)。25 日日军瓦解。此役日军被歼 8 万余(一说 5 万余) 人,美军伤亡 1.5 万人。 莱城-萨拉莫阿之战  太平洋战争初期日军进攻纽几内亚东部的战 役。日本大本营为确立西南太平洋拉包尔方向的稳固屏障,于 1942 年 2 月 2 日下达此作战命令。战役目标为攻占英属纽几内亚东部要地,控制澳大利亚 本上北部海域。日军以南海支队和集四舰队为基干,计划首先攻占莱城e) 和萨拉莫阿(smaus),然后相机进攻盟军主要基地莫尔兹比(moresby)。 后因该地区海域出现美航空母舰编队,进攻日期推迟。3 月 5 日夜,日军从 拉包尔出发,于 7 日深夜对菜城和萨拉莫阿实施登陆。3 月 10 日,美军以列 克星敦号和约克城号航空母舰飞机(60 架)和岸基飞机(10 架),攻击日军 船队,击沉 4 艘、击伤 7 艘(占总数一半)。日军虽占领该两地,未敢立即 进攻莫尔兹比。 莱茵信使式火箭弹(rheinbote)德国地对地弹道式火箭弹。1943 年由 莱茵金属博尔西希公司研制。採用四级火箭发动机,长 11.4 米,重 1715 吨, 在筒易发射架上发射,最大射程 220 公里,共制作 200 多枚。1945 年初曾用 于轰击安特卫普。 莱茵河中游左岸战役  盟军 1945 年 2 月 23 日—3 月 10 日在莱茵 (rhein)河中游以西地区实施的进攻战役。1945 年 1 月间,苏军在东线发 动总攻时,西线美英盟军趁机发动 3 个进攻战役,以突破”齐格菲防线、歼 灭莱茵河以西的德军。此战役为其中之一,由处于中央的*盟国第十二集团军 群,以 2 个美国集团军在 2 月 23 日开始实施(代号*伐木者)。左翼美第一 集团军 3 月 7 日攻占科隆,并进抵莱茵河岸,夺得在雷马根(remagen)的鲁 登道夫大桥。继而以 5 个师渡河,至 3 月 9 日在河右岸建立了纵深 5 公里的 登陆场。右翼美第三集团军 3 月 2 日攻占特里尔(trier),3 月 9—10 日进 抵莱茵河边与左翼会师。德国第五坦克集团军被歼。 莫克(julesmoch,1893—?)法国抵抗运动活动家。1912 年毕业于巴 黎综合技术学校。社会党人。1918 年起长期为者员。1938 年任公共工程部长。 主张援助西班牙共和国,反对《慕尼黑协定》。大战爆发后任达尔朗的技术 顾问。1940 年春参加挪威战役。法国败降后,反对授全权予贝当,被维希政 府逮捕,后经达尔朗斡旋获释。旋在南方建立抵抗组织,成为社会党行动委 员会成员;并秘密前往伦敦,为自由法国海军试制新式武器。1943 年被选入 临时谘询议会。战后为国民议会议员。 第380页 莫盖(guymocquet,1924—1941)法国抵抗运动战士。大战爆发时为中 学生。其父普罗斯佩·莫盖(pros-permocequet)力法国共产党议员。法国 败降后,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投身抵抗运动,散发传单,组织游行示威。 1940 年 10 月被捕。1941 年 10 月 22 日,与其他 26 名共产党人同时被维希政 府杀害,年仅 17 岁。成为法国抵抗运动英雄主义的象徵。 莫里森(herbertstanleymorrison,1888—1965)英国战时内阁成员 (1942—1945)。工党活动家。1905 年开始政治活动。1914 年任伦敦工党非 专职书记。1923—1924 年为下院议员,1929 年再度当选议员。曾任麦克唐纳 第二届内阁运输大臣。大战期间,歷任邱吉尔联合内阁的供给大臣、内政大 臣、国内安全大臣。1942 年 11 月起为*英国战时内阁成员。1945 年工党在大 选中获胜后。歷任枢密院长、副首相和下院领袖。1951 年 3 月出任外交大臣。 1959 年退休。有贵族封号。 莫拉斯(插rlesmaurras,1868—1952)法国作家。法兰西学院院士。 *法兰西行动的领导人。少时因疾病辍学,后沉洒于书海,为“浪漫派”诗社 的创始人,德雷福斯事件后,成为保王主义者。1899 年发起组织法兰西行动, 并于 1908 年发行《法兰西行动报》,鼓吹反犹,宣扬种族主义,反对共和国 和议会制度,主张恢復君主制,实行法西斯统治,成为法西斯主义理论家。 1941 年 11 月,被维希政府提名为全国顾问委员会委员。1944 年 9 月,法国 解放后被捕。次年被判终生监禁。1952 年病死。着有《哲学家之路》、《野 蛮与诗歌》和《内部平衡》等。 莫斯利(oswaldernaldmosley,1896—1980)英国法西斯头目。1914 年曾就读于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到过前线。1918 年起在下议院工作,相继为保守党党员、无党派人士和工党党员。1929—1930 年在工党政府中任职。1932 年创立英国法西斯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世界大战 爆发后被英国政府拘禁。1943 年因病获释。战后又发起同盟运动,主张按激 进主义的标准统一欧洲。着有自传《我的一生》。 莫德尔(walthermodel,1891—1945)德国将领。1909 年开始服役。参 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继续在国防军任职。1938 年晋升少将。1939—1940 年历任第四军参谋长和第十六集团军参谋长,先后参加入侵波兰和法国。1941 年指挥第三坦克师闪击苏联,10 月升任第四十一坦克军军长。翌年升任第九 集团军司令。忠于希特勒,以残忍着称。1944 年获元帅衔,先后出任东线的 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和中央集团莫德尔军群司令,以 焦上作战抵抗苏军的战略进攻。同年 8 月调往西线,任 b 集团军群司令,组 织对盟军的防御。1945 年 4 月,在*鲁尔战役溃败后自杀。 莫拉维亚(albertomoravia,1907—)义大利作家。早年从事创作,1929 年出版《冷漠的人们》一书,揭露和抨击了法西斯统治的义大利社会,屡遭 迫害。大战期间,在 1941 年出版《假面舞会》小说,以隐晦手法,通过对一 个虚构的南美国家独裁者的尖锐讽刺,强烈抨击墨索里尼。1944 年又完成短 篇小说集《瘟疫集》,深刻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畸形现象。为躲避法西斯政 权的追捕,曾长期在山区流浪。战后继续从事文学创作。还着有《罗马故事》、 《罗马故事新编》等小说。 莫罗佐夫(АдekcahдpАдekcahдpoвnчmopo 3oв,1904—1979)苏联坦克设计师。1930 年机器制造技术学校毕业后, 在工厂设计室工作。1938 年起先后任工厂设计室副主任、主任和副主任设计 师。1940 年为主任设计师。三十年代参加多种型号的坦克研制工作,其中* Бt型坦克和*t—26 型坦克成为当时红军坦克武器的基础。后与*科什全、 *库切连科等,共同主持研制*t—34 型坦克。苏德战争期间,领导对该型号 坦克进行多次的改进。1945 年获少将工程师衔。1972 年获技术科学博士。 莫洛托夫(Бrчecдaвmnxanдoвnчmoдotoв, 1890—1986)苏联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兼外交人民委员(1941—1946)。原姓 斯克里亚宾(ckprъnh)。1906 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十月革命 后担任苏联党政领导工作。1921—1930 年任联共(布)党中央书记,1926 年起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30—1941 年 5 月任人民委员会主席,1939 年 5 月兼任外交人民委员,主持苏联同英、法结盟的谈判。同年与德秘密谈判, 代表苏联政府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40 年 11 月访问柏林,与希特 勒等人会谈,未达成协议。1941 年 5 月起任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兼外交人民委 员。同年 6 月 22 日中午,在德军突然袭击、全面入侵苏联之后,代表苏联政 府发表广播讲话,宣布德国法西斯已对苏联不宣而战。卫国战争时期任国防 委员会副主席和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成员。在发展坦克工业方面有功,被授予 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同时继续致力于外交活动。1941 年 9—10 月率苏联 代表团参加苏、美、英莫斯科会议。1942 年 5—6 月率苏联代表团访问英、 美,商谈由美、英开闢第二战场,并签署*《苏英战时同盟和战后合作条约》。 1943 年 10 月出席苏、美、英莫斯科外长会议。同年 11 月作为苏联代表团成 员出席*德莫洛托夫黑兰会议。1945 年先后出席*雅尔达会议、*旧金山会议 和*波茨坦会议,并代表苏联签署《联合国宪章》。战后曾担任苏联部长会议 副主席和外交部长。1952 年起为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1957 年 6 月被解除党 政领导职务,调任驻蒙古人民共和国大使。1962 年退休。 第381页 莫斯卡连科(knpnддcemehoвnчmockaдehk o,1902—1985)苏联将领。1920 年参军。参加过国内战争。1926 年加入联 共(布)党。1939 年毕业于捷尔任斯基军事学院。1939—1940 年参加苏芬战 争。1941 年任摩托化反坦克炮兵旅旅长。苏德战争初期为少将,歷任骑兵第 六军军长、骑兵机械化军队集群司令和第六集团军副司令,在西南方向作战。 1942 年 3—10 月先后指挥第三十八和近卫第一集团军,参加哈尔科夫和顿河 地区的作战以及史达林格勒会战。同年底晋升中将,出任第四十集团军司令。 曾参加库尔斯克会战和强渡第聂伯河的战斗。1943 年晋升上将。同年 10 月 至战争结束復任第三十八集团军司令。参加解放乌克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的战 役。战后曾任军区司令、国防部副部长兼战略火箭军总司令等职。1955 年获 苏联元帅衔。着有《在西南方向上(集团军司令回忆录)》。 莫斯科会战  苏德战争前期的大规模战略性战役。1 年 9 月 6 日,*希 特勒第三十五号指令确定进攻莫斯科的部署。9 月 16 日,德军*中央集团军 群下达准备实施代号为*颱风的进攻战役计划,预定用 3 个坦克集群分别向东 和东北方向突击,割裂苏军防御,在维亚济马、布良斯克两地域围歼苏军, 然后以快速部队从南北包围莫斯科,步兵兵团则对城市发起正面进攻。为此 德军投入第九、第四、第二集团军和第三、第四、第二坦克集群,以及第二 航空队,共 74 个半师,计 180 万人,坦克 1700 辆,火炮和迫击炮 1.4 万余 门,飞机 1390 架。当面苏军为*西方方面军、*预备队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 面军,共 75 个师约 125 万人,坦克 990 辆,火炮和迫击炮 7600 门,飞机 677 架。会战分为苏军防御阶段(1941 年 9 月 30 日至 12 月 5 日)和苏军反攻阶 段(1941 年 12 月 5 日至 1942 年 4 月 20 日)。第一阶段,德军按计划先后 在布良斯克方向和维亚济马方向发起进攻,*维亚济马战役中,苏军西方方面 军和预备队方面军的相当大部分兵力陷入重围;同时布良斯克方面军也陷于 战役合围。至此,苏军已失去第一道防线,被迫退守*莫扎伊斯克防线。10 月 10 日,苏军最高统帅部将西方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剩余兵力合编为西方 方面军。由于形势危急,莫斯科开始疏散政府机关和重要企业,并实行特别 戒严。10 月 14 日,北翼德军突入加里宁市,形成从东北面迂迴莫斯科的威 胁,苏军以西方方面军右翼组成加里宁方面军,挫败了德军企图。11 月初, 南翼德军在图拉方向的进攻也被苏军阻滞。正面德军虽攻占了莫扎伊斯克防 线的若干地域,但未能越过纳拉(hapa)河、奥卡河至阿列克辛(aлeh) 一线。此时天气转寒冷。严重伤亡、雨雪和冰冻使德军补给困难,士气下降; 而苏军则斗志愈坚。11 月 7 日,莫斯科红场传统阅兵式后,受阅部队直接开 赴前线,表现了必胜信念。11 月 15—18 日,德军再度发起进攻,先后展开* 克林—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战役和*纳罗福明斯克战役,并继续进行*图拉战 役。11 月底至 12 月初,德军付出重大代价后在*亚赫罗马地域进抵莫斯科运 河,在纳罗福明斯克(hapoфomnhck)地域强渡纳拉河,并从南 面逼近卡希拉(kaшnpa),但此后即无力继续前进。12 月 3—5 日, 苏军在亚赫罗马、*红波利亚纳、*克留科沃等地域发动的反突击迫使德军后 退,主动权开始转入苏军手中。第二阶段,从 12 月 5—6 日始,苏军在加里 宁、克林(kдnh)、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coдheчhoгopc k)、图拉、卡卢加(kaлyrгa)、叶列茨(eлeп)等方向实施一系列 进攻战役。12 月 8 日,*希特勒第三十九号指令决定德军全线转入防御。至 1942 年 1 月初,苏军在西方方向的反攻已告完成,随后即投入冬季全线总攻。 至 4 月 20 日,苏军在西方方向共推进 100—350 公里,解放了莫斯科州、加 里宁州、图拉州、梁贊州全部和斯摩棱斯克川、奥廖尔州一部分。德军在会 战中共损失 50 余刀人、1300 辆坦克、2500 门火炮及大量装备,这一重大失 败标志着希特勒“闪击”战略的破产。苏德战场开始发生战略性转变。 莫尔-布拉已宗(johntheodorecuthbertmoore-brabazon,1884—1964) 英国运输大臣(1940—1941)、飞机生产大臣(1941—1942)。早年求学于 哈罗公学和剑桥大学,未得学位即专注于赛车和飞机驾驶。1909 年 5 月成为 在英国驾机升空的第一人,尽管这次飞行只持续 1 分钟,并以撞地机毁而告 终。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服役于皇家飞行军团,有少校军衔。1918 年当选为 保守党下院议员。1940 年 10 月任运输大臣。翌年 5 月接替*比弗布鲁克为飞 机生产大臣。1942 年 2 月因在一次私人宴会讲话中表示希望德国和俄国军队 互相消灭被披露报端,引咎辞职,从此再未担任公职。有贵族称号。 莫吉廖夫战役  苏德战争后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白俄罗斯战役的 组成部分。1944 年 6 月 23—28 日,由“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实施。目的是 牵制德军兵力,使其不能向主要方向机动预备队。苏军突破敌人防线后强渡 第聂伯河,6 月 28 日攻占明斯克接近地德军重要防御枢纽莫吉廖夫(mot nдeв),为直接进攻明斯克及合围城东德军集团准备了条件。 第382页 莫塞山区战斗  大战时期法国游击队(*马基)的一次反“围剿”战。 莫塞(mouchet)山位于法国中部山区,地势险要,易守难攻。1944 年初, 游击队逐渐在该地区集中,至 6 月初达 1 万余人,并得盟军空役接济。德军 得悉后,进行“围剿”,6 月 2 日发动初次进攻,10 日德军 1 个师的兵力, 在坦克掩护下大举进犯,游击队顽强阻击,于 20 日重创德军后,安全转移, 后继续转战各地。 莫扎伊斯克防线(moжanckarлnhnr)苏德战争中苏军为 掩护莫斯科远接近地而在西部战略方向建立的防御地域。从莫斯科海(伏尔 加水库)开始,由北向南经沃洛科拉姆斯克(Бoдokoдamck)、 莫扎伊斯克(moжanck)以西一直延伸到乌格拉(yrpa)河和奥卡河 交汇处。防御纵深达 120—130 公里,包括 3 个防御地带。1941 年 7 月下旬 开始动工,至 10 月 10 日德军进攻防线时,仅完成原计划百分之四十,但苏 军依託已建成的工事配系,阻滞德军一周以上,为加强莫斯科的防御争取了 时间。 莫尔兹比港之战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企图攻占莫尔兹比港的作战。莫 尔兹比(moresby)港位于纽几内亚东南端,为盟军海空基地,战略地位重要。 1942 年 1 月下旬日军出动飞机轮番轰作。2 月 2 日,大本营正式下达攻占该 港的命令。3 月初日军发动*莱城—萨拉莫阿之战,在纽几内亚北岸登陆,试 图伺机从陆上南下夺取莫尔兹比,因遭美海空军攻击而未果。后日本联合舰 队又制订于 5 月 10 日进占该港的计划,但因在*现瑚海海战中失利,被迫放 弃。同年 9—10 月,日军再度从陆上对莫尔兹比港发动攻击,惨败。 莫斯科防御战役  苏德战争前期苏军进行的战略性防御战役。为*莫斯 科会战的苏军防御阶段,1941 年 9 月 30 日—12 月 5 日实施。经苏军总参谋 部 1987 年审定,列为苏联卫国战争中的 51 个战略性战役之一。 莫斯科进攻战役  苏德战争前期苏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为*莫斯 科会战苏军反攻阶段的组成部分之一,1941 年 12 月 5 日—1942 年 1 月 7 日 实施。经苏军总参谋部 1987 年审定,列为苏联卫国战争中的 51 个战略性战 役之一。 莫洛托夫-邱吉尔会谈  大战期间*莫洛托夫访问英国同邱吉尔的会 谈。1942 年 4 月,德军在苏德战场发动夏季攻势前夕,罗斯福致函史达林邀 请苏联派莫洛托夫访美,商讨有关开闢*第二战场问题。苏联接受邀请并提出 莫洛托夫同时访英,英国表示欢迎并发出邀请。同年 5 月 21—26 日和 6 月 9 —10 日,莫洛托夫访美前后途经伦敦,同邱吉尔、艾登等举行会谈。5 月 26 日签订*苏英战时同盟和战后合作条约。6 月 10 日双方就关于莫洛托夫访英 公报达成协议。6 月 12 日,在莫洛托夫返抵苏联后,两国同时发表公报。公 报宣称:“两国对 1942 年在欧洲开闢第二战场的迫切任务,已达成充分的谅 解。”但邱吉尔当时就对此作了保留,事后又一再拖延开闢第二战场。至今 对于如何解释公报的这段话仍有分歧。 莫洛托夫-希特勒会谈  1940 年 11 月莫洛托夫访问德国同希特勒的会 谈。自 1940 年夏起,随着德国在西欧扩大侵略和苏联在东欧建立*东方战线, 两国关系日趋紧张。苏联对德国在芬兰和巴尔于的渗透深感不安,德国则开 始准备发动侵苏战争。10 月 13 日,里宾特洛甫邀请苏人民委员会主席兼外 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访德,苏联方面接受了这一邀请。11 月 12—13 日,莫 洛托夫在柏林和希特勒及里宾特洛甫会谈,双方就巴尔干问题进行激烈争 论。德国建议苏联和德、日、意三国建立“政治合作”,“互相尊重自然形 成的势力范围”,希望苏联将其矛头指向“国境以南印度洋方向”,并共同 促成“土耳其摆脱它现在所承担的国际义务”,但苏联未予响应。双方仅试 探了彼此的意图,未达成任何协议。 莫洛托夫-罗斯福会谈  大战期间*莫洛托夫访问美国同罗斯福的会 谈。1942 年 4 月,德军在苏德战场发动夏季攻势前夕,美国拟订了一旦苏德 战场出现危局时以部分兵力登陆法国的*大锤行动计划。4 月 11 日,罗斯福 致函史达林邀请苏联派莫洛托夫访美,商讨有关开闢*第二战场问题。应苏方 要求英方发出邀请,同时莫洛托夫访英。5 月 29 日至 6 月 3 日,莫洛托夫在 华盛顿同罗斯福、霍普主斯、马歇尔等举行会谈。双方就开闢第二战场问题 进行了紧张的磋商,并讨论了有关美国扩大对苏军援和战后合作问题。在苏 方坚持下,双方达成的莫洛托夫访美公报中写上了:会谈“对 1942 年在欧洲 开闢第二战场的迫切任务,已达成充分的谅解”。6 月 12 日,在莫洛托夫返 抵莫斯科后,美苏同时发表此公报,同时双方还签订了*美苏战时互助原则协 定。以后,由于西方国家拖延开闢第二战场,至今对于如何解释公报中的这 段话仍有分歧。 莫兹多克-马尔戈别克战役  苏德战争中期苏军进行的防御战役,*高 加索会战的组成部分。1942 年 9 月 1—28 日,由*外高加索方面军北集群实 施。德军前出至莫兹多克(mo3дok)地域后,试图以第一坦克集团军 对马尔戈别克(maдгooek)方向发动主要突击,进而占领格罗兹尼 (Гpo3hыn)和巴库石油区。德军一度突破苏军防御,向前推进若干 地域,但由于损失严重,又受*史达林格勒会战牵制,得不到预备队支援,遂 被迫停止进攻。 第383页 莫扎伊斯克-小雅罗斯拉韦茨战役  苏德战争前期苏军进行的防御战 役,*莫斯科会战的组成部分。1941 年 10 月 10—30 日,由西方方面军实施。 *维亚济马战役后,*莫扎伊斯克防线成为主要抵抗区域。10 月 13 日,德军 攻占卡卢加(kaдyгa),18 日攻占小雅罗斯拉韦茨(maдor-p ocдaвeц)和莫扎伊斯克(moжanck),同时,在沃洛科拉姆 斯克(Бoдokoamck)方向也发生激战。至 10 月底,莫扎伊斯克防 线多处被突破,但苏军奋力将敌人阻上于沃洛科拉姆斯克以东。沿纳拉 (hapa)河和奥卡河、宜至阿列克辛(aАдon)一线。 莉莉·玛丽恩(lilimarleen)大战期间德国和英、美等国军队中的流 行歌曲。1923 年由莱泼(hansleip,1893—1983)在汉堡作词,1936(一说 1938)年由舒尔兹(norbertschultze,1911—)谱曲。利比亚战役期间德军 向*非洲军团播放,随即在德军内流行。同盟国将歌词译成本国语言并作了修 改,也向军队播放。美国影片《莉莉·玛丽恩》(1944 年)、《钟声为阿戴 诺而鸣》(1945 年)和《纽伦堡审判》(1961 年)都以此歌作为插曲。歌词 表述了一位年青军人对恋人莉莉·玛丽恩的仰慕之情。 荷兰要塞  指包括海牙、阿姆斯特丹、乌得勒支、多德雷赫特等重要城 市在内的荷兰西部地域。其东面、南面和东南面有筑垒防线为屏障,必要时 还可开闸放水淹没某些地段以阻滞入侵者。荷军参谋部指望退入这一地域的 荷军能坚守数周,等待英、法援军到达,但未能实现。 荷兰战役  盟军 1944年9月17日—11月10日在荷兰实施的进攻战役。 诺曼第登陆后,盟军顺利实施一系列进攻战役,进逼比荷与法德边境。盟军 为迂迴齐格菲防线和尔后进攻鲁尔创造条件,决定以北翼由蒙哥马利指挥的* 盟国第二十一集团军群(16 个师,其中 5 个装甲师),发动此役。英第二集 团军担任主攻。当面之敌为德国 b 集团军群的 9 个师和 2 个战斗群。9 月 17 日,盟军首先实施*阿纳姆空降战役(代号*市场),继而在狭窄正面以 1 个 装甲师、2 个步兵师和 1 个独立坦克旅突破德军防线(代号*花园),东、西 两翼配合扩大缺口。18—20 日,突击部队与空降兵先后会师于艾恩德霍芬 (eindho-ven)和奈梅亨(nijmegen)地区,但两翼进展迟缓。至 27 日,英 军突进 80 公里(宽 25-40 公里)抵下莱茵河南岸后被迫转入防御,第一阶段 攻势结束,未达预定战役目标。10 月间盟军变更部署后,以加拿大第一集团 军向罗森达尔(rozendal)、贝亨奥普佐姆(bergen-op-zoom)进攻,英军 向布雷达方向进攻,缩小战役目标为占领安特卫普以北地域确保该港通航。 10 月 30 日攻占南贝弗兰(southbevnd)半岛。11 月 9 日占领瓦尔赫伦 (walcheren)岛。同月10 日前出至马斯河口。战役歷时 55 天,以大量使用 空降兵配合主要方向进攻为特点,并採用纵深梯次配置战斗队形,但以狭窄 正面突破后两翼扩展战法没有取得良好效果,未全部达到预定作战目标。 荷兰人联盟  大战期间建立的荷兰政党。1940 年底由前格罗宁根地方 长官霍曼(j.l.homan)、奎伊(jandequay)教授和前鹿特丹警察局长爱因 索文(l.eintho-ven)领导建立。宗旨为取代旧的党派分裂状态,把荷兰人 民按照荷兰自己的特点凝成新的团结。为取得生存,在表面上具有明显的法 西斯党特徵并与德国占领当局合作,但实质上支持流亡政府,鼓动荷兰人的 爱国热情。一度影响很大,在一年内党员勐增至 100 余万。德国占领当局遂 于 1941 年 12 月 13 日将其解散。 荷兰抵抗运动  大战期间荷兰人民反抗纳粹德国占领的斗争。1940 年 5 月 15 日德军占领荷兰,以*威廉明娜女王为首的流亡政府在海外继续抵抗。 荷兰的 300 万吨商船队成为盟国运输力量的一部分,脱逃至英国的荷兰战斗 机中队加入英国皇家空军。同时荷兰国内也自发产生抵抗组织,它们发行地 下刊物,建立情报网,向盟军提供大量情报,与法、比抵抗组织联合帮助逃 亡者,组织罢工等。1942 年 3 月,流亡政府成立特别谘询委员会,加强对抵 抗运动的领导。次年春国内的各抵抗运动组织联合组成抵抗运动委员会,建 立内地军,组织怠工和进行破坏活动。荷兰宗教界人士也出面抗议占领当局 的暴行。1944 年盟军开闢第二战场后,流亡政府于 9 月 17 日下令全国铁路 工人总罢工,沉重打击了占领军。同时,内地军四处出击,积极配合盟军作 战。1945 年 5 月 4 日,荷兰的德军在盟军和内地军联合打击下投降,5 月 6 日荷兰全境解放。 荷兰流亡政府  大战期间德国占领荷兰时荷兰在国外建立的政府。1940 年 5 月 10 日,德国入侵荷兰,12 日*威廉明娜女王偕同王室成员乘英国军舰 逃往英国。13 日女王发表告荷兰人民书,宣布政府已流亡英国,并将继续抗 战,9 月*格布兰迪出任首相。在英国协助下组织并领导荷兰抵抗运动,在国 内收集情报,并在加拿大训练军人。太平洋战争开始后,联合美、英共同抗 日。1942 年 3 月成立特别谘询委员会,加强对抵抗运动的领导。1944 年盟军 在诺曼第登陆后,于 9 月 17 日下令全国铁路工人息罢工,沉重打击德国占领 军。1945 年 5 月荷兰全境解放,不久宣告解散让位于新政府。 第384页 荷属东印度群岛战役  太平洋战午初期日军攻占荷属东印度群岛的战 略性战役。夺取彻属东印度群岛(今印度尼西亚)的丰富资源(尤其是石油) 是日本南进的主要战略目标之一。日军大本营设想,在攻占马来亚和菲律宾 之后,从东、西两边夹击,以进攻爪哇本岛为核心,占领整个荷属东印度群 岛。为此,日军组建了以今村均中将为司令官的第十六军(初辖第二帅团和 1 个混成旅团,后调入两个师团)。1942 年 1 月,随着日军进占马来亚、英 属婆罗洲、棉兰老岛和和乐岛后,开始进攻爪哇的前哨战,先后占领了荷属 婆罗洲、安汶岛、苏拉威西岛。1 月 20 日日本南方军向第十六军下达进攻爪 吐的命令。2 月初日军航空兵连续突击爪哇和苏门答腊地区的盟国悔空军基 地。2 月 14—15 日日军对苏门答腊的巨港实施空降作战,占领该处的炼油厂 和油田,继而地面部队登陆,迅速控制了苏门答腊南部。2 月 18、19 日日军 主力从印度支那半岛的金兰湾和菲律宾的和乐岛出发。原定 26 日分别在爪哇 东、西两端实施登陆,后因*爪哇海海战,延至 3 月 1 日。*爪哇战役至 3 月 12 日结束。整个荷属东印度群岛均被日军所控制。此役日军共俘盟军 8 万余 人,日军伤亡约 1.2 万人。 荻外庄会议  日本第二届近卫内阁上台前的一次决策性会议。1940 年 7 月 19 日,受命组阁的近卫文魔,在其东京私邸获外庄,邀请拟任陆相的东条 英机、拟任海相的吉田善吾和拟任外相的松冈洋右,举行会谈。确定未来内 阁的根本方针:强化战时经济体制;加强日德意轴心;缔结《日苏互不侵犯 条约》及在其有效期(5—10 年)内扩充军备以保证对苏战争不败;把英、 法、荷、葡在东南亚的殖民地纳入东亚新秩序;排除美国的干涉;对中国作 战到底和加强封锁;发扬国体精神、建立新政治体制。近卫内阁执政后,即 于同月 26 日据此制定*《基本国策纲要》。 晋南战役  即“中条山战役”。 晋绥边区  即“晋绥抗日根据地”。 音绥大反攻  *晋绥抗日根据地军民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而实施的战略 反攻。1945 年 8 月 11 日起,该区抗日军民在*贺龙指挥下分南、北两线开始 大反攻。北线兵分 3 路,向平绥铁路线及其两侧地区进攻,以攻占归绥(今 唿和浩特市夕为中心:南线兵分两路,向同蒲铁路和汾(阳)离(石)公路 两侧地区进攻,以攻占太原为中心;其他部队也向当地日伪据点展开进攻。9 月 2 日前,攻克左云、文水、新堂等 8 座县城。其后,对抠降的日伪军继续 进攻,切断平绥铁路和同蒲铁路,解放绥远和山西的大片地区。 晋察冀边区  即“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晋北自治政府  侵华日军在中国山西省扶植的伪政权。1937 年 9 月 13 日日军攻陷大同。该市地方豪绅夏恭投敌,出任维持会会长。10 月 15 日, 在大同成立此傀儡玫权,宣布脱离南京国民政府,鼓吹“反共、反蒋、亲日”。 採用合议制,设最高委员会,夏恭为最高委员,马永魁等为委员。下设民政、 财政、公安 3 厅。日人前岛异为顾问。管辖晋北 13 个县。1939 年 9 月改为 晋北政厅,合併于*蒙疆联合自治政府。 青察冀六反攻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军民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而实施的 战略反攻。1945 年 8 月 10 日起,该区抗日军民在*聂荣臻指挥下,以北平(今 北京)、天津、保定、张家口等城市为主攻方向,向平绥铁路东段、平汉铁 路北段、津浦铁路北段、北宁铁路南段的广大地区进军。并以冀热辽军区部 队向东北挺进。至 9 月 3 日,收復张家口、秦皇岛、山海关等 28 座城市,包 围了北平、天津和保定。其后,由于日军拒绝向八路军投降,晋察冀军民继 续进行攻势作战,解放了察哈尔、热河全省和河北、辽宁两省一部,并推进 到东北渖阳。 晋冀鲁豫边区  即“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晋绥抗日根据地  亦称晋绥边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北敌后主要抗日 根据地之一。1937 年 9 月,八路军第一二○师挺进晋西北,以管涔山脉为依 托,创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1933 年 8 月,又派出大青山支队,在绥南、绥 中、绥西和察哈尔地区建立大青山抗日根据地。两地合称为晋绥抗日根据地。 1940 年 2 月 1 日成立晋西北行政公署,续范亭任主任,接着又成立晋西北军 政委员会,贺龙为书记。同年 8 月大青山抗日根据地成立绥察行政办事处, 姚喆任主任。至抗战结束,该区部队达 8.5 万人,对敌作战 1 万余次,毙伤 日伪军 10 万余人,区域包括山西、绥远各一部,东起同蒲、平绥铁路,西至 黄河,南迄汾离公路,北达包头、百灵庙一线,成为陕甘宁边区的东部屏障 和华北、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与陕甘宁边区之间的唯一通道。 晋冀鲁豫大反攻  *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军民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而实 施的战略反攻。1945 年 8 月 11 日起,该区抗日军民在*刘伯承、*邓小平指 挥下,由太行军区主力一部进攻同蒲铁路南段东侧地区和平汉铁路石家庄至 邯郸段西侧地区,另一部进攻道清铁路新乡至博爱段;由太岳军区进攻同蒲 铁路南段和黄河北岸;由冀南军区进攻平汉铁路石家庄至邯郸段东侧地区; 由冀鲁豫军区一部配合山东部队进攻济南,另组成 3 路大军进攻平汉铁路邯 郸至新乡段东侧和陇海铁路开封至徐州地段。至 9 月 20 日,共歼灭日伪军 5 万余人,收復县城 59 座,据点数百处,解放黄河沿岸广大地区,并使大行、 太岳、冀南、冀鲁豫 4 块根据地连成一片。 第385页 晋东南反九路围攻  1938 年八路军反击日军围攻晋东南抗日根据地的 战役。是年 4 月 4 日,日军第一○八、第一○九、第二十和第十六师团各一 部共 3 万余人,分 9 路围攻晋东南抗日根据地,企图歼灭八路军主力。八路 军第一二九师、第一一五师、决死第一、第三纵队等,以一部兵力和游击队 在内线箝制各路日军,主力跳出合击圈待机歼敌。4 月 16 日,八路军主力部 队回师急袭,在武乡以东长乐村一举歼敌 2200 余人,接着又乘胜追击。至 4 月 27 日彻底粉碎敌之围攻,共歼日军 4000 余人,收復和顺、辽县等城 18 座,巩固和扩大了晋冀豫抗日根据地。 晋西北反五路围攻  抗日战争初期八路军粉碎日伪军对晋西北抗日根 据地的首次围攻。1938 年 3 月 7 日,日军为巩固后方,确保交通安全,调集 第二十六、第一○九师团及伪蒙军各一部共万余人,分五路向晋西北抗日根 据地发动首次围攻,先后侵占宁武、神池等 7 座县城。八路军第一二○师和 决死第四纵队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游击队,坚持内线作战,袭扰、疲惫敌人: 同时适时集中兵力、打击深入根据地的孤立之敌。至 4 月 1 日,共歼日军 1500 余人,缴骡马 100 余匹、汽车 14 辆,收復被敌侵占的 7 座县城,粉碎了敌之 围攻。 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晋绥抗日根据地的组成部分。 晋察冀反八路围攻  抗日战争初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粉碎日军首次围 攻的战役。1937 年 11 月 24 日,日军第五、第十四、第一○九师团及关东军 察哈尔派遣兵团各一部共 2 万余人,在坦克、飞机配合下,从平汉、平绥、 同蒲、正太等 4 条铁路线出发,分 8 路围攻创建不久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北 岳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四旅和晋察冀军区以少数兵力与敌游击周 旋,主力转移至敌之侧后予敌打击。至 12 月 22 日,毙伤日军 2000 余人,缴 获步马枪 360 余支,迫使敌除占领一些县城外,大部撤至铁路沿线。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亦称晋察冀边区。中国共产党在华北敌后创建的第 一个抗日根据地,1937 年 9 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首战平型关后,由政委* 聂荣臻率领一部 2000 余人,留守五台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在晋察冀三省 边界形成抗日根据地。11 月 7 日,成立晋察冀军区,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委。 次年 1 月 10 日建立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宋助文任主任委员。至抗战结束, 该区部队约达 32 万人,对敌作战 3.2 万余次,毙伤日伪军 35.1 万人,根据 地包括北岳、冀中、冀热辽 3 个战略区,西至同蒲铁路,东临渤海,南起正 大、德石铁路,北迄张家口、锦州,地跨山西、河北、察哈尔、热河、辽宁 五省之各一部。成为华北抗战的重要战略大区。 晋冀豫抗日根据地  *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组成部分。 普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亦称“晋冀鲁豫边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 北敌后主要抗日根据地之一。1937 年 10 月,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挺进晋东南, 依託太行山,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同时又派兵东进冀鲁 豫平原,创建冀鲁豫抗日根据地。1941 年 7 月,合建为晋冀鲁豫边区政府, 杨秀峰任主席,至 1944 年,该区部队达 30 万人,对敌作战 3 万余次,毙伤 日伪军 19 万余人,根据地包括大岳一大行、冀南、冀鲁豫 4 个战略区,地跨 山西、河北、河南、山东 4 省,西抵平汉铁路,东至滓浦铁路,南临黄河及 陇海铁路,北达石德、正大铁路,成为威胁敌占之华北与华中之间的主要交 通干线和济南、太原、开封、徐州、石家庄等大城市的重要战略大区。 晋绥一九四五年攻势作战  *晋绥抗日根据地军民对日伪军的攻势作 战。1945 年春季,该区八路军各部队执行中共中央提出的“扩大解放区,缩 小沦陷区”的战略方针,先后对离(石)岚(县)、五(寨)三(岔)多公 路沿线日伪据点发动进攻,收復县城 3 座。至 4 月 25 日,共进行战斗 537 次,歼敌伪 2400 余。从 6 月 19 日起,又先后对静乐、神池、义井及绥远的 大青山等地发动攻势作战,攻占敌据点多处,将日伪军挤压到铁路和公路沿 线的据点内,为转入战略大反攻准备了有利的条件。 晋绥一九四四年攻势作战  *晋绥抗日根据地军民对日伪军的攻势作 战。1944 年 1 月,八路军晋绥军区部队为进一步实现“把敌人挤出去”,加 紧对深入我根据地的敌据点进行围困战,并于 8 月下旬展开攻歼忻(县)静 (乐)、离(石)岚(县)公路沿线的日伪据点。9 月中旬,攻入汾阳城, 摧毁了火车站、火柴公司、飞机场等,并曾组织中外记者西北观战团到前线 观战,扩大了国际影响。经 1 年作战,共收復据点 106 处,解放村庄 3100 余个、人口 40 余万。 晋察冀一九四五年攻势作战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军民对日伪军的攻 势作战。1945 年春,该区八路军各部队执行中共中央提出的“扩大解放区, 缩小沦陷区”的战略任务,先后发起反伪满军战役、任(丘)河(间)战役、 文(安)新(镇)战役、饶(阳)安(平)战役,共作战 656 次,歼敌 9100 余人,收復县城 9 座,攻克和逼退敌据点 468 处。自 5 月 12 日起,又发动察 南、雁北、子牙河、大清河北以及出击热辽等战役,歼敌万余,收復县城 6 座,将日伪军压缩到铁路沿线及主要城市,为战略大反攻准备了条件。 第386页 晋察冀一九四四年攻势作战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军民对日伪军的攻 势作战。八路军晋察冀军区部队在粉碎日军 1943 年秋冬大“扫荡”后,于 1944 年 1 月开始对日伪军发动一连串攻势作战。北岳区部队先后出击石家 庄、保定、忻口等地车站及定襄、灵丘、赵县等县城,解放了察南、雁北广 大地区;冀中区部队曾攻入任丘、河间等县城;冀东区部队收復蓟县、玉田、 宝坻,并开闢了通州以南地区等。一年间共作战。400 多次,毙伤日伪军 22988 人,俘虏(包括役诚反正)22273 人,拔除敌据点 1677 个,收復村庄 9917 个,解放人口 750 万,坚持了冀东区,恢復了冀中区,巩固了平西与平北区, 扩大了北岳区。 晋西北一九四○年夏季反扫荡  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军民反击日伪军 “扫荡”的战役。1940 年 6 月 8 日,日军第四十一、第二十六师团和独立混 成第三、第九、第十旅团各一部与伪军共 2.5 万余人,分进合击晋西北抗日 根据地,企图围歼八路军第一二○师主力。抗日军民一面以游击战疲惫日伪 军,一面集中兵力伺机击敌一路;当日伪军合击中心地区扑空撤退时,八路 军主力发起反击。至 7 月 6 日,共作战 251 次,毙、伤、俘日伪军 4490 人, 粉碎了这次“扫荡”。 晋察冀一九三九年冬季反扫荡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军民反击日军“扫 盪”的战役。1939 年 10 月 25 日起,日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和第一一○师团 一部共 2 万亲人,分五路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进行冬季大“扫荡”。八路军 第一二○师主力及军区部队,在*聂荣臻指挥下,首先进行*雁宿岩战斗和” 黄土岭战斗,击毙日旅团长阿部规秀以下 1500 亲人。11 月 20 日起,日军分 7 路合击阜平中心区。八路军採取抗击、袭击、伏击等战术,进行不断打击, 迫使日军于 12 月 8 日退出根据地。此战共歼日军 3600 余人,俘虏 13 人,巩 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晋冀鲁豫一九四五年攻势作战  *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军民对日伪军 的攻势作战。1945 年春季,该区八路军各部队执行中共中央提出的“扩大解 放区,缩小沦陷区”的战咯方针,先后发起道清、豫北、南乐等战役,歼灭 日伪军 1 万余人,收復县城 9 座,拔除日伪据点 32 处。自 5 月 17 日至 7 月 底,又先后发起东平、安阳、阳谷等战役,收復县城 20 座和许多据点,消灭 深入根据地的大批日伪军,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根据地,为战略大反攻作了准 备。 晋冀鲁豫一九四四年攻势作战  *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军民对日伪军 的攻势作战。晋冀鲁豫各区部队在粉碎日军 1943 年秋冬大“扫荡”后,为进 一步摧毁敌人的分割封锁,扩大根据地,于 1944 年 2 月起,发动攻势作战, 先后收夏榆社、林县、朝城、沁水等城镇。当国民党军队在“河南战役中弃 地溃逃后,又组织八路军豫西支队由晋南度过黄河,建立豫西抗日根据地, 经 1 年作战,毙伤日伪军 3.8 万余人,俘虏 3。49 万人,收復县城 11 座,解 放国土 6 万余平方公里、人口 500 多万。 恶妇式战斗机(hellcat)即“f-6f 型歼击机”。 真纳(mohammedalijinah,1876—1948)巴基斯坦立国运动领导人。早 年在英国攻读法律。1896 年回印。1913 年加入穆斯林联盟,并两次出任主席, 1934 年起为终身主席。大战期间,反对和英国联合作战,但并未支持甘地提 出的非暴力不合作主义等主张,反对国大党开展的“国民不服从运动”和要 求英国“从印度滚出去”的运动。致力于加强穆斯林联盟的工作,提出印度 教徒和穆斯林为两个民族。1947 年印巴分治后,出任首届巴基斯坦总督。 真实的(veritable)*盟国第二十一集团军群所属加拿大第一集团军, 在马斯河与奈梅亨(nijmegen)以南的莱茵河之间,向东南进攻克桑膝(xante п)—格尔登(geldern)的行动代号,为*马斯河—莱茵河战役的组成部分。 计划加第一集团军从左翼实施突击,与从右翼实施突击的美第九集团军协 同,合围歼灭当面之德军 15 个师,并攻占仕塞尔多夫至埃梅里赫(emmerich) 的莱茵河西岸。1945 年 2 月 8 日开始实施。加军 10 个师成纵深梯次配置(其 中 4 个师为第一梯队),对德军 1 个师踞守的狭窄地段发动勐攻,多处突破 德军防线。但因德军事先埋设众多雷场,并关闭水坝溢洪道闸门造成河水泛 滥、道路泥泞,加军进展缓慢,加上右翼美军推迟进攻使德军得以抽调兵力 阻击,至 3 月 3 日才与美军会师于格尔登,来达围歼德军的预定目标。 真蒂莱(giovanigentile,1875—1944)义大利哲学家。就读于比萨高 等师范学校,后在大学任教。1923 年加入国家法西斯党,曾任公共教育大臣。 1925 年起草《法西斯知识分子宣言》。次年起主编*《义大利百科全书》。 大战期间,追随墨索里尼在文化界推行专制,宣传法西斯对外侵略战争。1943 年 6 月 24 日,发表《一个义大利人的讲话》,唿吁全民团结起来支持法西斯 专政。墨索里尼下台后,投靠萨罗共和国,出任*义大利王家科学院院长。1944 年 4 月 15 日被游击队击毙。 真崎甚三郎(1876—1956)日本将领。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 早年参加日俄战争。歷任陆军省军事课长、陆军士官学校校长、师团长和台 湾军司令宫。年任参谋本部次长。1933 年晋升大将。1934 年任教育总监。主 张对外与英美决战,对内建立军部法西斯统治,以实现“举国一致”的战争 体制,成为皇道派首领之一。1935 年被*统制派的陆军大臣林铣十郎免职, 酿成*相泽事件。二·二六事件后,一度被捕入狱。获释后影响甚微。 第387页 桂干生(1910—1945)中国将领。1929 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 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率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一部开赴华北抗日前线, 任太行军区二分区司令员。1939 年 12 月任晋冀豫边游击纵队独立支队司令 员。1940 年 6 月任第一二九师新编第九旅旅长。1942 年任冀南军区一分区司 令员。1944 年赴延安学习。1945 年出席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任新四 军第五师干部队队长,奉命率干部百余人赴华中抗日,在途中遭敌伏击牺牲。 桂南会战  抗日战争中期中、日军队在广西南部进行的战略性战役。 1939 年 11 月,日军为占领南宁、切断中国广西与越南的国际交通线併力占 领越南作准备,决定从海道进攻广西。由海南岛出发的日军第五师团及台湾 混成旅团等部,由海军第五舰队和第三航空队支援,于 11 月 15 日拂晓在钦 州湾西岸登陆,中国守军缺乏准备。日军长驱直入,连陷防城、钦县,于 24 日占领南宁。12 月 4 日,崑崙关亦失守。鑑于南宁战略地位重要,中国政府 遂调集重兵于 16 日起实施反攻。中国军队以徐庭瑶率之个军从北面攻击崑崙 关,以蔡廷锴率 2 个军在东面攻击邕钦公路阻止日军增援,以夏威率 2 个纵 队在西面攻击高峰隘。18—31 日双方进行*崑崙关战役。中国军队再克崑崙 关后乘胜直逼南宁。日军急忙从粤北抽调 1 个师团和 1 个旅团增援。1940 年 2 月初,日军反扑攻占宾阳、思陇。8 日自宾阳北进之日军被中国军队击溃。 日军遂退守南宁、钦县、防城。3 月 12 日起,中国军队经整补后,再向南宁 发起反攻。随即开始长达半年的南宁争夺战。从 9 月起日军开始向越南撤退。 中国军队不断截击、追蹑,至 11 月 17 日将日军逐出国境。 桂柳战役  也称“广西战役”。日军按*一号作战计划发动的*豫湘桂战 役第二阶段第二期的作战。1944 年*长衡战役结束后,日军调整部署,设第 六方面军,由冈村宁次指挥 8 个师团,于 8 月下旬分别从湖南、广东进犯广 西。中国*第四战区以 9 个军抗击。日军主力沿湘桂铁路西进,10 月底逼近 桂林。广东日军也从西江和雷州半岛向桂柳方向突进。11 月 10、11 日,柳 州、桂林失守。此后,日军一部沿黔桂铁路直趋贵州重镇独山;中国军事当 局急调第一、第六、第八战区的 7 个军至贵阳以东抗击,至 12 月中旬在车河 一线形成对峙。另一部日军由柳州向西南方向进攻,于 11 月下旬相继占领宾 阳、南宁、武鸣;12 月 10 日与由越南谅山北上的日军会师绥尿,完成了打 通大陆交通线的作战。 桐工作  亦称“宋子良工作”。日本和中国国民政府通过宋子良牵线进 行的秘密嫡和活动。1939 年底自称未子文胞弟的宋子良(时任西南运输公司 董事长,经常往返于重庆与香港之间)向日本中国派遣军板垣征四郎总参谋 长就日本与国民政府实行全面和平问题进行探询。12 月 27 日,日军参谋本 部派中国课部员铃木卓尔到香港与宋子良开始接触。翌年 1 月和 3 月,先后 增派中国课课长今井武夫和主务课长臼井茂树前往香港进行预备性会谈。国 民政府除宋子良外,还有行营参谋处副处长陈超霖、最高国防会议主任秘书 章友三等参加会谈。3 月 17 日,日军参谋本部给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下达《桐 工作实施要领》。5 月 13 日,日方代表今井、铃木和中方代表章友三、宋子 良在香港正式会谈。会谈中心是有关承认“满洲国”、日军华北驻兵及对汪 伪政权处理等问题。6 月 4—6 日,会谈移至澳门进行,达成了举行板垣、蒋 介石、汪兆铭三人会谈的协议。由于中国人民坚持抗战、反对和谈的唿声日 高,蒋介石对和谈表示举棋不定,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乃于 9 月 19 日下 令暂停。 桥田邦彦(1882—1945)日本文部大臣(1940—1943)。1908 年东京帝 国大学毕业,曾留学德、奥、法等国。回国后,1922 年为东京帝国大学医学 部教授,长期任教和从事医学科研活动。1910 年起歷任第二、第三届近卫内 阁和东条内阁文部大臣。任内,在思想、文化领域实行法西斯专制统治,查 禁进步着作及刊物;在教育领域,将学校变为兵营和精神训练营,驱使青少 年充当炮灰。1941 年 12 月 1 日出席御前会议,参与决策对美英荷开战。日 本投降后被控有战犯嫌疑,于 1945 年 9 月 14 日自杀身亡。 桥本欣五郎(1890—1957)日本军人。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 1923 年起歷任满洲里特务机关长、驻外武官、参谋本部俄国班班长。系皇道 派成员,在青年军官中组织*樱会,力主侵略中国东北。九·一八事变时,与 关东军密切配合,推动侵略战争。1931 年先后参与策划三月事件和十月事 件,均未遂。1934 年升大佐。二·二六事件后被转入预备役。同年组织“大 日本青年党”(1940 年改组为“赤诚会”),自任党魁,效法德国纳粹党, 提出“一国一党论”。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復入现役,任炮兵联队长, 参加南京大屠杀,并指挥炮击英舰帕奈号和瓢虫号。因击沉英舰事件引咎退 役。后任翼贊政治会总务,1942 年当选为议员。战后,于 1918 年作为甲级 战犯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无期徒刑。1955 年假释出狱。后曾参加参议员 的竞选。着有《侨本大佐手记》等。 第388页 格鲁(josephrkgrew,1880—1965)美国外交官。哈佛大学毕业。 1904 年入外交界。1918 年任出席巴黎和会的美国代表团秘书长。后歷任驻丹 麦和瑞士公使、驻上耳其大使、副国务卿等职。1932 年调任驻日本大使。任 职初期主张对日绥靖,随着日美矛盾的尖锐改变态度。参与 1940 年 5—7 月 同日本外相有田八郎、1941 年 9 月同日本首相近卫文扈等日美一系列会谈。 曾警告战争的爆发是不可避免的。珍珠港事变后被扣,次年春被遣送回国。 1944—1945 年再任副国务卿,曾力主保持日本的天皇制。着有《发自东京的 报告》、《使日十年:1932—1942》、《1904—1945 年四十年动乱时代外交 纪实》等。 格兰迪(dinograndi,1895—1988)义大利司法大臣(1939—1943)。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加入国家法西斯党,参加进军罗马。1921—1924 年任法西 斯党领导机构成员。歷任内务部副大臣和外交部副大臣等职,忠实执行墨索 里尼的内外政策。后任外交大臣(1929—1932)和驻英大使(1932—1939), 极力推行扩张侵略的外交路线,接近德国,但同时企图与西方大国保持关系。 1939 年 7 月奉召回国,出任司法大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一专反对参 战。因意军在各战场节节败退,国内局势急剧恶化,自 1942 年起又力主意大 利退出战争,与盟国单独媾和,导致和墨索里尼的冲突。1943 年 2 月被解职 后,积极策划反政府的密谋,在同年 7 月 24 日*法西斯大委员会会议上提出 将全权交与国王的动者(即*格兰迪动者),促成墨索里尼的倒台和被捕。巴 多里奥组阁后,一度拟任其为外交大臣,遭盟国激烈反对,未成。1943 年 8 月,迁居葡萄牙。翌年 1 月被维罗纳法庭缺席判处死刑。战后侨居巴西。获 大赦回国后退出政界。 格里申  1伊万·吉洪诺维奇·格里申(nbahtnxo—hobnчГpnш nh1901—1951)。苏联将领。1920 年参军,参加国内战争。1927 年加入联 共(布)党。1936 年毕业于伏尤芝军事学院。1940 年起任步兵师长(上校衔)。 苏德战争初期在西方方向作战。1942 年历任第五十和近卫第十一集团军参谋 长。1943 年 6 月起任第四十九集团军司令(至战争结束)。曾参加斯摩棱斯 克(1943 年)、白俄罗斯、东普鲁士和柏林等战役。1945 年 3 月晋升上将。 战后任陆军军训部长。2谢尔盖·弗拉基米罗维奇·格里申(cepгen БдaдnmnpoвnчГpnшnh,1917—)。苏联战时斯摩饺斯克 地区和白俄罗斯游击运动领导人之一。1935 年多罗戈布日师范学校毕业后当 教师。后任小学校长。1939 年参军。苏德战争初期为中尉坦克排长,在作战 中所在部队被德军围歼。本人突围返回斯摩棱斯克家乡,组建“十三”游击 队(1942 年 6 月起为“十三”特别游击团、1944 年 4 月扩编为游击兵团)。 广泛袭击德国法西斯占领者,在白俄罗斯战役期间协同正规军作战。年获苏 联英雄称号。1944 年该部被编入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第五集团军。战后曾在 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在该院任教。1949 年获上校衔。 格里姆(hansgrimm,1875—1959)德国作家。早年攻读政治学和贸易 学,并在德属西南非经商。1926 年出版畅销政治小说《缺乏空间的人民》, 后书名被纳粹党用作宣传口号。颂扬纳粹主义理论中的超人哲学和种族理 论,提倡文学为纳粹政治服务,极力吹捧法西斯独裁统治。1938 年贊同”德 奥合併,支持对外扩张。战后仍坚持亲纳粹立场。 格里格(jamesgrigg,1890—1964)英国陆军大臣(1942—1945)。毕 业于剑桥大学。1913 年起即在财政部和印度总督府歷任要职。1939 年任陆军 部常务次官,与帝国总参谋长*阿兰布鲁克配合密切。1942 年 2 月起取代*马 杰森为陆军大臣。战后曾任国际復兴和发展银行的英国执行董事。着有《偏 见和判断》。 格拉夫  1赫尔曼·格拉夫(hermanngraf,1920—)。德国飞行员。 早年当过工人和足球运动员。1939 年入维尔德帕克(wildpark)飞行学校学 习。1941 年在罗马尼亚和希腊境内服役。后参加侵苏战争,1944 年升任第五 十二歼击机联队最后一任联队长。曾击落 202 架盟军飞机,为德空军“王牌 飞行员”之一。1945 年 4 月 4 日被苏军俘虏,1950 年获释。定居联邦德国。 2乌尔里希·格拉夫(ulrichgraf,1878—?)。德国议员。早年曾当屠夫 和业余摔跤手。1920 年参与组建纳粹党。1920—1923 年任希特勒私人卫士。 1923 年参加啤酒店暴动,受重伤。1925 年任慕尼黑市政会成员。1936 年任 国会议员。大战期间获党卫队旅队长衔(相当于少将)。 格拉宾(БдnnaвpnдoвhчГpa6nh,1899— 1980)苏联炮兵武器设计师。1920 年参军。翌年加入俄共(布)党。1923 和 1930 年先后毕业于炮兵学校和红军捷尔任斯基军事技术学院。1930 年起 从事设计工作。苏德战争期间任中央军械设计局局长(1942—1946)。倡导 实施定型结构、统一规格和合理化生产工艺,并把设计与制定生产工艺结合 起来,使火炮的设计、生产和试验时间,从 30 个月(1939 年)缩短到 2—2.5 个月(1943 年),保障了战争的需要。1941 年获技术科学博士。1945 年获 技术兵上将衔。战后任军械科学研究所所长兼总设计师。1960 年退役。 第389页 格莱姆(bobertrittervongreim,1892—1945)德国空军将领。1912 年毕业于军事学院。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驾机击落 28 架协约国飞机。1924 年 任中国航空顾问。1927 年回国后任飞行教练。1935 年重新入伍,任新建空军 第一中队中队长。1936 年任空军人事局局长。1940 年参加*不列颠之战。1942 年任空军第五军军长。1943—1945 年任东线空军司令。曾多次亲自驾机作 战。1945 年 4 月底柏林被围时与女飞行员*莱契驾机潜入柏林,被希特勒晋 升为元帅,并任空军总司令。后逃往邓尼茨司令部,被美军俘获后自杀。 格隆基(giovannigronchi,1887—1978)义大利抵抗运动参加看。初 就读于比萨大学。早年从事工会运动,参与创建义大利人民党。第一次世界 大战后当选议员,初支持墨索里尼执政,并在其首届内阁中任工商副大臣。 1923 年退出政界,转为反对派。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对墨索里尼的战争 政策。1943 年义大利向同盟国投降后,参加抗击入侵义大利的德军,协助* 德加斯佩利在人民党的基础上创建天主教共和党。1944 年起歷任博诺米内阁 和帕里内阁工商大臣。战后曾任义大利共和国总统(1955—1962)。 格赖夫(greif)意译为“狮鹫”,德语原词指神话中一种鹰头狮身、 有翅膀的怪兽。*阿登战役中德军的特别行动代号。根据希特勒的指令,党卫 军上校*斯科尔兹内率一支会讲英语的特种部队,着美军制服,乘美制吉普 车,在战役开始时穿越美军防线,进行破坏和扰乱,曾获得巨大效果。另以 美式武器组织一个身着美军制服的装甲旅,埋伏于战线北翼,原计划待德军 突破后,立即突进夺取马斯河上的桥樑,后来实行。 格布兰迪(pietersjoerdsgerbrandy,1885—1961)荷兰流亡政府总理 (1940—1915)。1939 年任荷兰内阁司法大臣,翌年德国入侵荷兰时前往英 国,担任荷流亡政府总理和荷武装力量领导人,指挥国内和各殖民地的抗战。 1942 年日本占领荷属东印度后,继续与盟国共同抗击德、日。1945 年 4 月促 成盟军对荷兰西部德占领区的饥民空投物资。1945 年 5 月 17 日,荷兰全境 解放后辞职。战后曾为国会下院议员。 格列奇科(АhдpenАhtohoвnчГpeчko,1903— 1976)苏联将领。1919 年参军,参加过国内战争。1928 年加入联共(布)党。 1936 年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1938 年任骑兵师参谋长。翌年参加进军西白 俄罗斯。1941 年总参军事学院毕业后,在总参谋部任职(上校衔)。苏德战 争爆发后,先后出任骑兵第三十四师师长和第五军军长,在苏联西南战略方 向作战。1942 年 4 月任第十二集团军司令。率部担负伏罗希洛夫格勒方向的 防卸任务。同年秋冬天后指挥第四十七和第十八集团军,参加高加索会战。 1943 年 1 月任第五十六集团军司令,4 月晋升中将。参加新罗西斯克—塔曼 战役。同年 10 月任沃罗涅日方面军(后改为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副司令,参 加解放基辅的作战。1943 年底晋上将,调任近卫第一集团军司令(至战争结 束)。率部参加日托米尔-别尔季切夫、音罗斯库罗夫-切尔诺维策、利沃夫- 桑多梅日、东喀尔巴阡、西喀尔巴阡和布拉格等战役,战后曾任军区司令、 驻德苏军总司令、华沙条约联合武装部队总司令等职。1967 年起任苏联国防 部长。1955 年获苏联元帅衔。1973 年起为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曾任《第二 次世界大战史》(12 卷)和《苏联军事百科全书》总编委员会主任。着有《越 过喀尔巴阡山》、《高加索会战》、《苏维埃国家的武装力量》、《战争年 代(1941—1943)》等。 格吕克斯(ri插rdglucks,1889—1945)德国纳粹分子,集中营督察 员(1940—1915)。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任炮兵军官。战后从商并加入纳粹党。 1936 年任集中营首任督察员艾克的副官。1940 年升任集中营督察员,获党卫 队旅队长衔(相当于少将)。任内负责向各集中营头目下达指令,传达希姆 莱的书面或口头命令,主持迫害和屠杀犹太人,在集中营进行残酷的医学试 验。1942 年兼任党卫队经济和行政管理处 d 处处长。1943 年 11 月晋升党卫 队地区总队长(相当于中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畏罪自杀。 格林伍德(arthurgreenwood,1880—1954)英国工党副领袖。早年为 教师,后任文官。1922 年起成为工党下院议员。1924 年任第一届工党内阁的 卫生大臣秘书。1929—1931 年任第二届工党内阁卫生大臣。1935 年起成为工 党副领袖。大战爆发后,积极支持邱吉尔组阁。1940 年 5 月出任邱吉尔内阁 的不管大臣,并成为*英国战时内阁成员,主管经济事务和研究战后重建问 题。1942 年 2 月辞职。战后曾任主计大臣(1946—1947)。 格罗马金(mnxanдctпahonчГ′pomaдnh,1899 —1962)苏联将领。1918 年参军,参加国内战争。1925 年加入俄共(布)党。 1933 年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歷任莫斯科军区防空部副部长、部长和司令 助理(主管防空)。对建立莫斯科各兵科综合防空体系作出重大贡献。苏德 战争初期指挥部队击退德军对莫斯科的密集空袭。1941 年 11 月起歷任副国 防人民委员兼国上防空军司令、西防空、北防空和中央防空方面军司令。1943 年获上将衔。战后任国上防空军司令等职。1954 年退役。 第390页 格罗夫斯(leslieri插rdgroves,1896—1970)美国将领,军事工程 师。1918 年毕业于西点军校。后入陆军工程学校学习。1942 年 9 月受命主持 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1944 年获少将衔。战后继续主持研制核武器, 直至 1917 年。1948 年晋升中将,不久退役。曾负责建造美国国防部五角大 楼工程,着有《现在可以说了:美国首批原子弹制造简史》。 格罗莫夫(mnxanдmnxanдoвhчГpomoв,1899 —)苏联空军将领、功勋飞行员。1917 年毕业于高等技术学校茹科夫斯基理 论训练班。翌年在飞行员学校毕业,叄加红军。国内战争时在东线作战,后 任试飞员。1934 年创 1.2 万公里环程飞行世界纪录。1937 年完成从莫斯科经 北极到美国加利福尼亚的飞行。同年成为第一个获国际航空联合会奖章的苏 联飞行员。1940 年任航空工业人民委员部飞行研究所所长。次年加入联共 (布)党。苏德战争期间先后任航空兵师长、加里宁方面军空军司令和航空 兵第三、第一集团军司令,率部参加莫斯科、库尔斯克会战和白俄罗斯战役 等。1944 年任前线航空兵军训总部部长。同年获空军上将衔。战后曾任远程 航空兵副司令。1955 年退役。 格罗提渥(ottogrotewohl,1891—1964)德国反法西斯活动家。早年 当印刷工人,1912 年加入德国社会民主党。1925 年当选社会民主党国会议 员。纳粹党执政后被解除职务,积极从事反法西斯活动,1938 和 1939 年曾 两次被捕。1949—1963 年任民主德国总理。 格浩布克(hansglobke,1889—1973)德国法学家。早年学法律。1929 年任普鲁士邦内政部顾问。虽未加入纳粹党,但协助确立纳粹的统治。1933 年 6 月起草解散普鲁士邦议会的法令,1936 年又狂热吹捧《纽伦堡法》,大 战期间参与起草迫害犹太人和对占领区实行“德意志化”的法令。战后,在 1953—1963 年任联邦德国总理府国务秘书,期间被民主德国法庭缺席判处无 期徒刑。1963 年辞职,后移居瑞士。 格莱尼埃(fernandgrenier,1901—)法国抵抗运动活动家。1922 年参 加法国共产党。1936 年起为议员。大战爆发后,于 1940 年初被取消者员资 格。同年 10 月被德占领军逮捕。1941 年 6 月越狱后投身抵抗运动。参加出 版地下《人道报》的工作。1943 年 1 月秘密前往伦敦,代表法共与战斗法国 进行接触。同年 11 月被选为临时谘询议会议员。1944 年 4 月起,先后任法 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空军专员和临时政府空军部长。因与戴高乐矛盾,于同 年 9 月离职。战后继续从政。着有《事实就是如此》等。 格赖泽尔(arthurgreiser,1897—1946)德国驻瓦尔特兰合併区行政 长官兼总督。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24 年参与组建但泽地区钢盔团。1929 年加入纳粹党和冲锋队。翌年加入党卫队,并于 11 月任纳粹党但泽地区副领 袖。1933 年 6 月任但泽参议院议长。1939 年任波森-罗兹地区行政部门头目。 德国侵占波兰后,任波兰境内瓦尔特兰(warthnd)合併区行政长官兼总 督和大区领袖。最早提出用毒气杀人,在辖区内进行血腥屠杀,并大批移屠 德意志人,1943 年获党卫队地区息队长衔(相当于中将)。第二次世界大战 末期逃往阿尔卑斯山区,被美军俘获。战后被波兰法庭判处死刑。 格兰迪动议  义大利七月政变中由*格兰迪提出的有关剥夺墨索里尼权 力的动者。1943 年 7 月,义大利政局日趋动盪。21 日,格兰迪在获悉法西斯 大委员会即将召开的消息后,起草了动者的初稿。24 日午后,动议最终定稿。 主要内容为:立即恢復国家的全部职能;将法律所规定的各种任务和职责移 交给国王、大法西斯委员会、政府、议会和职团;法西斯大委员会应敦促政 府提请国王爱麦虞限三世同意统率海陆空三军。该动者送交法西斯大委员会 讨论,并获得通过,结束了墨索里尼政权的统治。 格拉戈列夫(1896—1947)苏联将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沙俄军队服 役。1918 年参加红军。参加过国内战争。1925 年加入俄共(布)党。1941 年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首长进修班。苏德战争初期任师长(上校衔),后 任第十军军长和第九、第四十六、第三十一和近卫第九集团军司令。先后参 加克里米亚作战(1941 年),高加索、库尔斯克和第聂伯河等会战,以及第 聂伯河乌克兰右岸、白俄罗斯、巴拉顿湖、维也纳和布拉格等战役。1944 年 晋升上将。战后曾任空降兵司令。 柏拉齐亚尼(rodolfograziani,1882—1955)义大利将领。早年入伍, 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27 年起在利比亚意军中服役,1930 年为少将,1932 年晋升中将。1935 年出任意属索马利亚总督,指挥意军入侵衣索比亚。1936 年 5 月获元帅衔,并继巴多里奥任衣索比亚总督,残酷镇压当地民族解放 运动。1937 年 2 月被刺伤,12 月奉召回国。1939 年 9 月任本土驻军司令, 10 月升任陆军参谋长。义大利参战后,调任利比亚总督和北非意军司令(1940 年 7 格拉齐亚尼月—1941 年 3 月),对英作战中屡战皆败。后召回国,被解 职还乡。1943 年在德国扶植下建立的*萨罗共和国中任国防部长,重组法西 斯军队,配合德军镇压抵抗运动。1945 年 4 月 28 日全线崩溃时,被游击队 俘获。1948 和 1950 年两次受审,被判 19 年监禁。不久即获释。着有回忆录 《我保卫了祖国》。 第391页 格尔尼卡轰炸  *西班牙内战期间德国空军在西班牙的狂轰滥炸。格尔 尼卡(guerniea)为西班牙北部毕尔巴鄂市以东约 12 公里的小镇,为巴斯克 人居住区。西班牙内战期间,巴斯克族民兵曾顽强抗击佛朗哥叛军和德、意 干涉军。1937 年 4 月 26 日德国*秃鹰军团出动大批轰炸机,对该镇连续轰炸 近 3 小时。炸死居民 1654 人,炸伤 889 人,全镇成为一片废墟。西班牙画家 毕卡索(pablopicasso,1881—1973)当时创作了巨幅油画《格尔尼卡》, 谴责法西斯的这一暴行。 格兰特型坦克(grant)即“m-3 型坦克”。美国中型坦克。1940 年 8 月开始研制。翌年 1 月定型,7 月开始生产并装备部队。以美国南北战争名 将格兰特(ulysses 格兰特型坦克 simpsongrant,1822—1885)的名字命名。 战斗全重 29.5 吨,装甲厚度为 38—76 毫米,3 层炮(枪)塔的高车体结构, 装备 37 毫米与 75 毫米火炮各 1 门,机枪 1—2 挺,最大时速 32 公里,续行 距离 212 公里,定员 6 人。年曾为英军在北非战场广泛使用。 格里尔号事件  美国参战前同德国在大西洋的一次冲突。1941 年更秋, 随着纳粹德国侵略的扩大,美、英进一步加强联盟关系,尚未参战的美国与 德国的关系日趋紧张。美国继宣布把泛美安全区向东扩展至西经 26°之后, 于 7 月派兵登陆冰岛。9 月 4 日,美国格里尔(greer)号驱逐舰在驶往冰岛 途中,同德国潜艇 u-652 号遭遇并发生冲突。德国潜艇向美舰发射两枚鱼雷, 未中。消息传至美国,引起巨大反响。罗斯福斥德国潜艇为“大西洋的响尾 蛇”,并于 11 日下令宣布美国海军在泛美安全区对德国舰艇“一发现就开 火”。 格洛博克尼克(odiloglobik,1904—1945)德国灭绝营头目。生于 奥地利。1931 年在奥地利加入纳粹党,1933 年任该党奥地利区副领袖,翌年 加入党工队。后逃亡德国,成为希特勒与奥地利法西斯分子的主要联络人。 德奥合併后于 1938 年 6 月任纳粹党维也纳大区领袖。1939 年 11 月起指挥卢 布林党卫队和警察,获党卫队旅队长衔(相当于少将),先后设立贝尔赛克、 索比包、马伊达内克、特雷布林卡等灭绝营,并推行“德意志化”。1941 年 任波兰总督府灭绝营总监。1942 年 5 月起主持实施*莱因哈德行动,大肆屠 杀和掠夺财物。后改任亚得里亚地区党卫队和警察领袖。1945 年 5 月逃亡途 中被英军俘虏,后服毒自杀。 格莱维茨袭击  大战前夕,纳粹德国党卫队在德波边境制造的事件。希 特勒为了制造发动侵波战争的藉口,下令希姆莱和海德里希策谋具体计划。 1939 年 8 月初,计划呈报希特勒批准后进行准备。8 月 31 日晚,党卫队二级 突击队大队长*瑙约克斯率领一批会讲波兰语的党卫队员,化装成波军,袭击 德国靠近波境的边界城市格莱维茨(gleiwitz)的电台,用波兰语播发挑衅 性广播,然后丢下几具预先已被杀害的穿着波兰军服的集中营囚犯尸体(被 称为“罐头货”)。9 月 1 日德军大举入侵波兰后,希特勒等纳粹头目,均 声称战争起因于“波军入侵德国领土”。 格奥尔基耶夫(knmohГeopteв,1882—1969)保加利亚祖 国阵线政府总理(1944 年)。毕业于索非亚军事学校。1926 年起歷任交通、 邮政和电讯大臣。1934 年 5 月领导军人发动政变,任首相。任内加强中央集 权,密切与法国和南斯拉夫的合作。同年 7 月和苏联建交。1935 年 1 月因军 人内证被迫辞职。1943 年领导“环节”联盟加入祖国阵线,进行反法西斯的 斗争。1944 年 9 月起义后,任首届祖国阵线政府总理。战后歷任外交部长、 部长会议副主席等职。 格鲁-野村会谈  日本外务大臣*野村吉三郎和美国驻日大使*格鲁的会 谈。日本扩大侵华战争后,日美关系日趋紧张。美国于 1939 年 7 月 26 日宣 布废除《日美通商航海条约》,直接影响日本经济。为改善对美关系,自 1939 年 11 月 4 日起开始格鲁—野村会谈。野村以尊重美国在华权利和开放长江下 游为条件,建议缔结新的通商条约;对此,美国主张应把在中国“通商上的 权利平等和机会均等的原则”作为新通商条约的基础,并要求日本根本改变 对华政策。双方分歧严重,谈判遂于 12 月 22 日中止。 格里埃尔山区战斗  大战时期法国游击队(*马基)的一次反“围剿” 战。格里埃尔(glières)山区位于上萨伏依,延绵数十公里,海拔 1500 米 以上。1943 年底,游击队在该地建立基地,接受盟军空投物资。1944 年初, 游击队增加至 500 余人。2 月 13 日,德军在维希政府军的配合下,包围了游 击队驻地。3 月 22 日德军出动 1 个师,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大举进犯。游击 队寡不敌众,乘夜突围,阵亡约 160 余人。 格奈森瑙号战列舰(gneisenau)德国战列舰。为*沙思霍斯特号战列舰 的 妹 妹 舰 , 同 时 建 造 。 以 普 鲁 士 元 帅 格 奈 森 瑙 (augustgrafneidhardtvongneisenau,1760—1831)之名命名。标准排水量 2.6 万吨,最高航速 32 节,装备 9 门 11 英寸火炮、12 门 5.9 英寸火炮和 14 门 4.1 英寸高射炮,另有 6 个鱼雷发射管和 4 架水上飞机。大战初期常与沙 思霍斯特号协同行动,在大西洋破袭英国航运。1940 年参加过挪威战役,击 沉英国光荣号航空母舰,本身亦受伤。1941 年锚泊于法国布列斯特港,屡遭 英机轰炸。1942 年 2 月,穿过多佛尔海峡转移往挪威时被击伤。1944 年调至 波罗的海。1945 年在格丁尼亚港被苏军俘获。 第392页 格罗斯-罗森集中营(gross-rosen)纳粹德国集中营之一。1940 年 8 月建于西里西亚施特里高(striegau,今 strzegom)镇附近。1941 年末至 1942 年设毒气室,对囚禁者进行集体屠杀。1942 年 1 月起又在此对囚禁看作 特别医学试验,肆意残害。 桔拉夫·施佩号战列舰(grafspee)也叫“施佩伯爵号战列舰”,德 国*袖珍战列舰之一。以前德国海军上将施佩伯爵(grafmaximilianvonspee, 1861—1914)之名命名。1934 年在威廉港下水。1936 年开始服役。舰长 609 英尺,标准排水量 1.2 万吨,最高航速 28 节,续航格拉夫·施佩号战列舰力 约 1 万海里,装备 6 门 11 英寸火炮、8 门民 9 英寸火炮,另有两架水上飞机, 舰员 1107 人。1939 年 8 月下旬,开赴南大西洋。大战爆发后广泛袭击英国 商船,先后击沉 10 艘(约 6 万吨)。同年 12 月 13 日,同英舰发生“拉普拉 培河口外海战,随后退入中立国乌拉圭的蒙得维的亚港。17 日离港后自沉。 格拉特-040 式自行火炮(geschützwagengerat040)又名卡尔式(karl) 自行火炮。德国重型自行榴弹炮。1935 年开始研制,1939 年推出样品。其中 600 毫米炮管口径者,能发射 1.55 吨高爆炮弹,最大射程 2233 米;2.16 吨 混凝土破坏弹,最大射程 1494 米。曾在苏德战场的塞瓦斯托波尔、布列斯特 和列宁格勒等地作战中使用。540 毫米炮管口径的能发射 1.3 吨混凝土破坏 弹,最大射程 3500 米。 根室(johngunther,1910—1970)美国记者和作家。1922 年芝加哥大 学毕业。1924 年起任《芝加哥每日新闻报》驻外记者。1935—1936 年任该报 驻伦敦办事处主任。曾到欧洲和中东各国进行新闻採访,1936 年出版《欧洲 内幕》一书,为世人瞩目。1941 年成为美国军事记者。1942—1945 年担任美 国全国广播公司蓝色广播网国际问题评论员,报导和评论第二次世界大战。 着有《亚洲内幕》、《希特勒的重大代价》、《盟军进攻西欧:d 日》、《回 忆罗斯福》等。 根本博(1891—1966)日本将领。毕业于陆军幼年学校、陆军士官学校 和陆军大学。1929 年任参谋本部中国班班长,倾向于“国家改造”运动,是 *樱会的核心人物。参加策划 1931 年的三月事件、*十月事件。1934 年任陆 军省新闻班班长、炮制《国防的真实意义和加强国防的主张》的小册子,鼓 吹战争是“创造之父,文化之母”,为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制造舆论。后歷任 华北方面军副参谋长、兴亚院华北联络部次长,华南方面军参谋长。1941 年 晋升中将后,任第二十四师团长,第三军司令官。1944 年 11 月任驻蒙古军 司令官,1945 年兼任华北方面军司令官。战后曾帮助国民党军队与中国共产 党军队作战。 索杜(ubaldosoddu,1889—1949)义大利将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曾 任陆军部办公厅主任、陆军副参谋长等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于 1939 年 10 月出任陆军副大臣,曾主张避免与英法作战。1940 年 6 月 13 日义大利 参战后,出任最高指挥部副参谋长,负责协调墨索里尼和三军之间的关系。 力主在巴尔干半岛扩大战火,认为希腊唾手可得,并于 1940 年 11 月 9 日出 任驻阿尔巴尼亚意军总指挥,并获将军衔。不久即因前线失利而唿吁政治解 决。同年 12 月 29 日被解职,旋退役。 索里切(antoniosorice,1897—?)义大利将领。1936 年起任陆军办 公厅主任,掌握实权,深得墨索里尼重用。1939 年 4 月入侵阿尔巴尼亚时, 负责协调陆军参谋部与各兵种之间的关系。在卡瓦莱罗调整意军最高指挥机 构时,于 1941 年 5 月被解职。1943 年 2 月復出,任陆军副大臣。支持国王, 参加反对墨索里尼的密谋。巴多里奥组建政府后,任陆军大臣(1943.7—9)。 此后退出政界。 索古一世(ahmedzogu,1895—1961)阿尔巴尼亚索古王朝国王(1928 —1939)。曾就读于君士坦丁堡军校。1920 年起任内务部长等职。1925 年又 出任总统。任内,与义大利签订《友好安全条约》和《阿意军事同盟条约》。 1928 年发动政变,建立君主制,自封国王。对内实行独裁,对外投靠义大利, 与意签订屈辱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条约。一度拟与南斯拉夫和希腊结盟,未 成。1939 年 3 月意向阿提出最后通牒后,在国内封锁消息,同时又试图与意 妥协。4 月 7 日意军大举入侵,未作抵抗即逃亡国外。 索科洛夫(nвahmnxnлoвnчcokoлoв,1900— 1982)苏联空军将领。1918 年参军。参加过国内战争。1925 年加入俄共(布) 党。1929 年转入空军。1930 和 1936 年先后毕业于军事飞行员和飞行观察员 学校和茹科大斯基空军学院首长进修班。参加苏芬战争时,为航空兵旅参谋 长。苏德战争爆发时为上校,歷任航空兵师参谋长、第十四集团军空军参谋 长和卡累利阿方面军空军参谋长和司令,在卡累利阿地区作战。1942 年 11 月—1945 年 6 月任空军第七集团军司令。参加掩护摩尔曼斯克方向的海陆交 通,以及斯维里-波得罗扎沃茨克、佩特萨莫-希尔克内斯等战役。1943 年升 为空军中将。翌年晋升空军上将。1945 年 6—9 月任空军第九集团军司令, 参加苏日战争。战后从事参谋和教学工作。1959 年退役。 索姆河战役  1940 年德军突破*魏刚防线的战略性进攻战役,代号*红 色方案,为*法兰西之战第二阶段的开始。 第393页 德军攻占敦刻尔克后的第二天,6 月 5 日拂晓,其右翼的 b 集团军群向* 索姆河—埃纳河防线发动进攻。从亚眠和佩龙纳(peronne)附近索姆(somme) 河南岸桥头阵地出击的克莱斯特坦克集群普遭到顽强抵抗,6 月 8 日进至贡 比涅piegne,一译康边)一带即中止攻势。从阿布维尔(abbeville) 地域出击的霍特坦克军却突进迅速,7 日将当面法军切成两半并把其左翼 5 个师(内含英军 1 个师)紧逼到海边,8 日进至鲁昂和韦尔农(vernon)之 间的塞纳河岸。法军索姆河防线崩溃,便利了德军在埃纳(aisne)河一线的 攻势。6 月 9 日,德军 a 集团军群由此出击,迅即突破法军防御。克莱斯特 坦克集群也东调投入香槟地区的巨大缺口,沖向马恩河和塞纳河上游。此时 在其左面的古德里安坦克集群向南和东南穿插,包抄马其诺防线法军的后 路。法国军政上层中的失败主义者开始积极活动起来,最终导致法国的投降。 索宾尼科夫(ПetpПtpoвnчco6ehhnkoв),1894 —1960)苏联将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沙俄军队服役。19118 年加入红军。 参加过国内战争。1927 年毕业于红军高级指挥员进修班。1940 年加入联共 (布)党。1941 年 3 月任第八集团军司令(少将衔)。苏德战争初期,在波 罗的海沿岸的西德维纳河(3aп.Дnha)地区,率部突围。同年 7—8 月间一度任西北方面军司令。9—10 月间调任第四十三集团军司令,参加斯 摩棱斯克战役。1942—1945 年任第三集团军副司令,参加解放白俄罗斯、波 兰和东普鲁士的作战。1944 年获中将衔。战后曾任军区副司令。 索比包灭绝营(soblbor)纳粹德国灭绝营之一。1942 年 4 月建立,位 于波兰卢布林市附近。专用于屠杀犹太人,大部分囚犯运到后立即送入毒气 室,尸体放在地坑中焚毁。每天能屠杀 2 万人,存在期间共杀害 25 万人。1943 年 10 月 14 日 150 名囚禁者举行暴动,遭残酷镇压。不久该营即被撤销。 索科治夫斯基(ВлnnДahnлoвnчcokлoвck nn,1897—1968)苏联将领。1918 年参军。参加过国内战争。1921 年毕业 于红军军事学院。1931 年加入联共(布)党。歷任步兵师长、伏尔加河沿岸 军区副参谋长和乌拉尔、莫斯科军区参谋长。1941 年 2 月起任副总参谋长(中 将衔)。苏德战争爆发后不久出任西方方面军参谋长和*西方方向总指挥部参 谋长,参与计划和实施莫斯科会战。1943 年 2 月起任西方方面军司令。同年 8 月晋升大将。先后参加实施勒热夫—维亚济马、奥廖尔、斯帕斯-捷缅斯克、 斯摩棱斯克等战役。1944 年 4 月调任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参谋长。参加利沃夫 —桑多梅日、维斯瓦河-奥得河、桑多梅日-西里西亚和下西里西亚等战役。 1945 年 4—5 月任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副司令,作为*未可夫的副手,在其他 方面军的协同下,胜利实施柏林战役。战后初期曾任驻德苏军总司令、盟国 对德管制委员会苏方代表。1946 年获苏联元帅衔。1949 年起歷任苏联武装力 量部(次年起为军事部)第一副部长、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兼总。参谋长等职。 主编《军事战略》(1962 年第一版至 1968 年第三版)。还着有《法西斯德 军在莫斯科近郊的溃败》等。 索姆河一埃纳河防线(somme-aisneligne)即‘魏刚防线”。 索洛维约夫-谢多依(БлnnЛaвлoвnчcoдoьe в—ceдon,1907—1979)苏联作曲家。1936 年毕业于列宁格勒音乐学 院。卫国战争爆发后,任“歼击机”前线歌舞团艺术指导,深入前线,进行 音乐创作。1944 年起又领导艺术家小组,为第一波罗的海战线和波罗的海舰 队进行巡迴演出。其间创作的歌曲有《海港之夜》、《演奏吧!我的手风琴》 和《夜莺》等均热情歌颂苏联人民的英雄主义。深受广大官兵的欢迎。战后 继续歌曲创作,一生共创作 400 余首歌曲,其中《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尤负 盛誉。1967 年获苏联人民艺术家称号。 哥尔德(gold)即“黄金”。 哥特防线(gotischlinie)1944 年 8—12 月德军在义大利北部的防线。 其主体构设在罗马以北约 250 公里,西起比萨以北的第勒尼安(tyrrhenian) 海岸,经佛罗伦斯之北的山地,转入亚得里亚海滨的佩萨罗(pesaro)。在 其前方沿阿尔诺(arno)河还设有前出阵地,以掩护重要目标。9 月美军突 过阿尔诺河,进入佛罗沦萨以北地区,英军也进占里米尼(rimini)。12 月 美军向博洛尼亚(bologna)附近冲击,英军则再占腊万纳(ravenne)。至 此,该防线已为盟军全面突破。 哥穆尔卡(dywgomulka,1905—1982)波兰工人党领导人之一。 1926 年加入波兰共产党,从事工会工作。1939 年德军入侵时,参加华沙保卫 战。波兰被德国侵占后流亡苏联。1942 年回国,出任波兰工人党(前身为共 产党)华沙委员会书记,中央委员,积极组织地下抵抗运动。1943 年起任党 中央总书记,领导工人党团结波兰国内外一切爱国人士同占领军作艰苦的斗 争。参与全国人民代表会议和人民近卫军的创建。1944 年 12 月 31 日任波兰 共和国临时政府第一副主席。1945—1947 年任波兰政府副总理兼收復地区部 部长。1948 年 8 月波解除工人党中央总书记职务,1951 年被捕入狱。1954 年获释。1956 年当选为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第一书记。1970 年再次被解职。 第394页 哥特瓦尔德(klenmentgottwald,1896—1953)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领 导人之一。1915 年入奥匈军队,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21 年加入捷克斯洛 伐克共产党。1925 年起先后任捷共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总书记。1933 年被捕,获释后 1934 年赴苏。1935 年当选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至 1943 年。 次年回国从事党的工作。在面临法西斯威胁时,进行建立反法西斯人民阵线 的斗争。1938 年捷共转入地下后,赴莫斯科领导国内民族解放斗争,组建在 苏联的捷克斯洛伐克军团。1944 年组织对斯洛伐克民族起义的援助。战后歷 任捷克斯洛伐克总理、总统,并被选为捷共主席。 哥尼斯堡战役  苏德战争后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东普鲁士战役的 组成部分。1945 年 4 月 6—9 日,由*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在波罗的海舰队配 合下实施。1945 年 1 月下旬苏军封锁哥尼斯堡(k nigsberg,战后根据波茨 但会议的决定,连同东普鲁土一部分地区划归苏联,改名加里宁格勒),经 充分准备后于 4 月 6 日从南北两面向该市发起向心突击,先后攻占港口、铁 路枢纽等重要目标。经劝降无效后,苏军于 4 月 9 日发动最后攻击,当晚德 军被迫投降,此战德军被歼 4.2 万人,被俘 9.2 万人,丧失了东线的重要战 略基地。 哥伦比亚房屋(columbia-haus)*盖世大保设在柏林各处的监狱总称。 纳粹党执政后开始建立,后逐渐归盖世太保管理,主要关押共产党员、社会 民主党员、各派进步人士和犹太人。设有行刑室,对囚禁者实行审讯、拷打 和虐待,随后大多送往纳粹集中营。1936 年关闭,其职权移交*萨赫森豪森 集中营。 哥黎希律岛之战  即“科雷吉多尔防御战”。 速胜论  认为中国的抗日战争无须费大气力便可迅速取胜的观点。*七 七事变后,国民党内以蒋介石为代表的英美派,抱着侥倖心理,幻想依靠英 美的援助或国际对日制裁,迅速打败日本。1938 年 4 月*台儿庄战役获胜后。 这种论调曾广为传播。中国共产党内也有少数人轻视敌后游击战争,幻想依 靠国民党的正规战迅速取胜。这胜论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客观规律缺乏正确的 认识,表现出轻敌的危险倾向。中国共产党对此作了严肃的批判,始终坚持 抗日战争是持久战这一真理。 贾尔斯(barneymckinneygiles,1892—)美国将领。1917 年军事航校 毕业后成为陆军航空兵飞行员。在驱逐机与轰炸机部队任职,并执教于军事 航校。大战爆发后,赴英国考察空战。1942 年 2 月获准将衔,旋晋升少将。 歷任第四轰炸机部队司令、第四航空队司令承担美国西海岸空域防卫任务。 1943 年 3 月任陆军航空兵助理参谋长,筹划作战、训练、装备等事务。同年 7 月出任陆军航空兵参谋长,参与指挥欧洲战场的空战。1944 年 4 月获中将 衔。次年初调任新组建的美国陆军战略航空队副司令,参与指挥对日空袭与 原子弹轰炸。 贾德干  即“卡多根”。 贾德卢(georgescatroux,1877—1969)法国将领。1898 年毕业于圣西 尔军校。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等地服役。1934 年获少 将衔。1939 年 8,任法属印度支那总督。法国败降后,被维希政府解职。遂 去伦敦会见戴高乐,参加*自由法国。曾被维希政府缺席判处死刑。1940 年 11 月,出任自由法国驻利凡特(levant)地区代表,经开罗去巴勒斯坦。1941 年 6 月,在英军配合下,率军进入叙利亚和黎巴嫩,7 月出任自由法国驻利 凡特地区高级专员,曾颁布有关叙、黎两国独立的宣言。盟军在北非登陆后, 前往阿尔及尔,缓解戴高乐和吉罗之间的矛盾。1943 年起负责协调北非穆斯 林事务。同年 6 月参加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为国务专员。1944 年 6 月, 被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任命为阿尔及利亚总督,9 月又出任北非事务部 长。1945 年 2 月任驻苏联大使。战后 1956 年任阿尔及利亚驻节部长。着有 《地中海的战役》等。 夏威(1893—1975)中国将领。原名钧善,字煦苍。保定军校毕业。曾 任桂系第七军军长。九·一八事变后任南宁中央军校第一分校校长、第十五 军军长。曾参加“追剿”长征北上抗日的中央红军。1936 年授中将衔。次年 加上将衔。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八军团军团长,曾参加*台儿庄战役。不久兼 汪第八十四军军长。1939 年初任第十六集团军总司令兼第四十六军军长。次 年 1 月任第四战区副司令长官。1945 年 3 月调任中国陆军总司令部直属第二 方面军副司令官。抗战胜利后,曾任第八绥靖区司令官兼安徽省政府主席、 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1949 年 12 月去海南岛,后去香港定居。 夏云杰(1903—1936)中国将领。原为金矿工人。九·一八事变后在黑 金河金矿工人中进行抗日救国宣传。1932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 年在汤原 地区组建东北民众义勇军。歷任中共汤原中心县委负责人、汤原民众反日游 击总队政委,率部多次摧毁敌人据点,打击日伪势力。1936 年任东北人民革 命军、东北人民抗日联军第六军军长,转战丛山峻岭,活跃在三江平原,开 辟和发展抗日游击区。同年 9 月在珠(河)汤(原)中心县委和第三、第六 军党委联席会议上被选为北满临时省委委员。11 月 21 日在丁大干遭敌伏击 身负重伤,26 日牺牲。 第395页 夏伊勒(williawrenceshirer,1904—1993)美国记者和作家。早 年入新闻界,1925 年起任《芝加哥论坛报》驻欧洲记者。1934—1940 年先后 任环球新闻社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驻德国记者及新闻评论员。参与主持“世 界新闻综合报导”节目,每日从欧洲现场向美国发回报导,对慕尼黑会者、 捷克斯洛伐克沦亡、伦敦空袭及大战期间欧洲各主要战役进行报导分析,具 有广泛影响。1947—1949 年为穆图尔广播公司新闻评论员。着有《柏林日记: 1934—1940》、《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等。 夏坚科(1885—1951)苏联将领。1904 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参加 过十月革命,组织赤工军部队,后编入红军,参加国内战争。后歷任骑兵师 长、伏龙芝军事学院副院长、基辅军区军事委员、副国防人民委员兼红军指 挥人员管理部长。1939—1941 年为联共(布)中央委员(后为候补委员)。 苏德战争期间,先后任副国防人民委员兼苏军部队组建和补充总部部长、南 方方面军和乌克兰第四方面军军事委员。1942 年获上将衔。1944 年起任职于 苏军总政治部。 夏洛特(插rrlotte,1896—1985)卢森堡大公(1919—1964)。威廉 大公之女。1940 年德国入侵卢森堡时携子让(jean,1921—)避难英国,在 伦敦组织流亡政府,领导卢森堡抵抗运动。1944 年盟军进入广森堡后回国, 受到人民的欢迎。1964 年让位于其子。 夏威夷作战  日本对袭击珍珠港作战行动的称谓。参见“珍珠港事变”。 夏特罗式机枪(插tellerault)法国机枪。由法国夏特罗兵工厂设计 并制造,故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亏设计,1924 年投产。经几次改进,先 后推出 1924/29 式和 1931 式。射速 500 发/分。1924/29 式使用顶装式弹夹 (携 25 发于弹)。1931 式使用侧装式弹仓(携 150 发子弹》。1924/29 式主 要用作步兵标准武器,1931 式主要配置于*马其诺防线和装备坦克。 破袭战  又称“破击战”。敌后抗日军民创造的一种战术。为了粉碎日 伪军出动快速部队(装甲车和摩托化部队)进行“扫荡、敌后抗日军民挖深 沟、扒铁路、割电线、炸桥樑、毁公路,破坏和截断日伪军的交通线和通讯 设施,使其失去联络,断绝补给,无法机动作战,被迫停止“扫荡”。 原子弹(atomicbomb)利用原子核裂变瞬间释放巨大能量产生爆炸的航 空炸弹。发明于大战期间。主要由重子核装料(铀 235 或同位素钸 239)、 引爆装置、中子源、反射层、外壳等组成,利用中子轰击可裂变物质引起极 迅速的核裂变链式反应,爆炸力可达 tnt(三硝基甲苯)炸药的 2000 万倍, 爆炸时伴有强大的地面与空中冲击波、热辐射、光辐射和原子辐射。原子核 物理学研究起自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奠基人为英国的卢瑟福 (ernestrutherford,1871—1937)、德国的*爱因斯坦等。二十世纪二、三 十年代,义大利的*费米、丹麦的”玻尔、德国的哈恩(ottohahn,1879—1968)、 奥地利的梅特勒(lisemeitner,1878—1968)、法国的约里奥-居里夫妇、 英国的查德威克(james插dwick,1891—1974)等人相继获得重大突破,使 核物理研究进入应用实验阶段。1939 年纳粹德国率先建立归属陆军的研制原 子弹的机构,代号“u 工程”。但当时欧洲一些第一流核物理学家因不满法 西斯专制统治,纷纷迁居美国。1939 年 10 月,移居美国的核物理学家西拉 德(leoszrd,1898—1964)等请爱因斯坦出面致信美国总统罗斯福,阐 明原子弹研制的重大意义。罗斯福接受科学家们的建议,于当年开始筹建原 子弹研制机构,代号“s-1”。1942 年 8 月正式建立“曼哈顿工程区,由*格 罗夫斯主持。1943 年 8 月,美、英魁北克会议决定成立“联合政策委员会”, 协调原子弹研制和情报交换。1945 年 7 月研制成功第一颗原子弹。同年 8 月, 美国将两颗原子弹分别投掷于日本的广岛与长崎。两座城市被夷为平地,死 伤数十万人。促成日本投降。原子弹的出现,对世界政治、军事、外交、思 想等各方面产生巨大影响。 原嘉道(1867—1944)日本枢密院议长(1940—1944)。东京帝国大学 毕业。早年在衣商务省任职。1893 年起开办律师业务,同时兼任三井、三菱、 兴业及正金银行的法律顾问。1927 年出任田中内阁的法务大臣。主持修订治 安维持法,增设死刑,扩大镇压范围。后歷任枢密顾问官、枢密院副议长和 议长。多次列席御前会议,主张避免同英、美冲突,以全力对付苏联。德波 战争爆发后又改为主张加强同德、意的关系,不惜对美一战,枢密院议长任 内病死,着有《律师生活的回忆》。 顾祝同(1893—1987)中国将领。字墨三。保定军校毕业。曾任黄埔军 校战术教官兼管理部主任。1931 年任国民政府警卫军军长。九·一八事变后, 任江苏省政府主席,1933 年参与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任北路军总 指挥。1935 年授二级上将衔。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参 与指挥淞沪会战。1938 年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率部驻防苏南、皖南、赣东 北及闽、浙两省,推行战时“地方自治”,指挥对日作战。1941 年参与制造 *皖南事变,下令进攻新四军,并扣留军长*叶挺。抗战胜利后,任第三战区 受降主管,接受所辖境内日军投降事宜。后任陆军总司令、“国防部”参谋 总长。大陆解放前夕去台湾,曾任台湾当局“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 任委员、国防会议秘书长、国民党中央怦议会主席团主席。 第396页 顾维钧(1888—1985)中国外交家。字少川。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 1919 年任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成员。1921 年出席华盛顿会议。1931 年任国 民政府外交部长,次年出席国际联盟大会,任国民政府首席代表。1937 年七 七事变时,任驻德国大使。7 月 9 日,以国民政府代表身份赴日内瓦,向国 联申诉日本侵略中国。同年 11 月代表中国出席”布鲁塞尔会议。1941—1946 年相继任驻英、驻美大使,为中国抗日战争争取经济和外交援助。1945 年出 席旧金山联合国宪章制究会议,代表中国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大陆解放前 夕去美国。1957—1967 年受聘于荷兰海牙国际法庭,担任国际法官。后在美 国逝世。着有《外国人在中国之地位》、《门户开放政策》、《顾维钧回忆 录》等。 热河事变  日本侵占中国热河省事件。1933 年 1 月初日本攻占山海关。 随即宣布热河省(中国旧省名,1956 年撤销,分别併入河北、辽宁两省及内 蒙古自治区)为“满洲国”之一部,并以“满洲国”名义发表进兵声明。2 月 23 日,日本要求划长城内外为中立区和撤退热河中国驻军;同日,日军分 兵三路进攻热河。3 月 3 日,热河省主席汤玉麟放弃省会承德西逃。4 日,日 军先头部队 128 人乘虚占领承德。热河省全境亦陷敌手。 热风器式防空火箭炮(f hn)德国牵引式多管防空火箭发射器。结构 简单,一次可发射 35 枚防空高爆火箭。火箭弹直径 73 毫米,战斗部携带 280 克高爆炸药,可在预定高度自爆,大战末期曾作为“毒蛇式”空对空火箭弹 使用。 轰鸣号驱逐舰(Гpemrщnn)苏联军舰。1939 年开始服役。编 入北方舰队。长 112.8 米,宽 10.2 米,吃水 4,1 米,满载排水量 2380 吨, 最大航速 37 节,经济航速的续航力 1670 海里,装备 130 毫米火炮 4 门,76 毫米火炮 2 门,37 毫米高射炮 4 门,12.7 毫米机枪 4 挺,三联装鱼雷发射器 2 座,深水炸弹发射炮 2 门,深水炸弹 54 枚,锚雷 56 个,舰员 246 人。参 加苏芬战争。苏德战争期间,参加护航和支援登陆等 90 次战斗。击沉敌潜艇 1 艘,击伤 2 艘,击落敌机 14 架,击伤 23 架。1943 年获近卫称号。1958 年 退役。 顿兹(henrifernanddentz,1871—1945)法国将领。1902、1908 年先 后毕业于圣西尔军校和高等军事学院。1937 年获少将衔,1939 年 9 月出任集 团军副参谋长。1940 年 6 月 5 日被任命力巴黎市军事长官,14 日即弃守巴黎。 法国败降后,于 1940 年 12 月被维希政府委任为利凡特(levant)地区高级 专员和驻军最高司令。翌年 6 月摧升上将。抵抗进入黎巴嫩及叙利亚的自由 法国部队。1941 年 7 月 14 日《圣-让—达克尔协定》签署后,返回法国南方。 法国解放后,于 1945 年 4 月被判死刑,后改终身监禁,不久病亡。 顿巴斯战役  1苏德战争前期苏军进行的防御战役。1941 年 9 月 29 日 至 11 月 4 日,由*南方方面军在*西南方面军配合下实施(共 27 个师、3 个 坦克旅)。*基辅会战后,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共 3 个坦克师、18 个步兵师 又 10 个旅)向顿巴斯(Дoho)方向推进。10 月 7 日,德国第一 坦克集团军和第十一集团军在奥西片科(пenko)以北合围苏军第十八、 第十九集团军各一部,后从南面迂迴顿巴斯,于 10 月 17 日占领培甘罗格(ta гahpor),并直插罗斯托夫;北路德军也同时发起进攻。苏军且战且退,于 11 月 4 日退至红利曼、杰巴尔采沃、哈普雷(xanpы)一线建立防御。德军 占领了顿巴斯西南部,但未能歼灭苏军主力。2苏德战争中期苏军进行的防 御战役。1942年7月7—24日由南方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左翼实施。德军1942 年夏季攻势中首先向沃罗涅日方向发起突击,7 月 7 日起即以*a 集团军群向 坎捷米罗夫卡(kahtemnpobka)以南展开第二个突击,试图把苏军主力围歼 于顿河以西。苏军且战且退,撤向顿河下游对岸。德军占领顿巴斯后于 7 月 23 日攻占罗斯托夫,并在顿河左岸建立一系列登陆场,为向高加索方向突进 创造了条件,但未达围歼苏军的目标。3苏德战争中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 *第聂伯河会战的组成部分。1943 年 8 月 13 日至 9 月 22 日进行。苏军投入 西南方面军和南方方面军共 105 万人,在兵力兵器上均对防守该地域的德军 (共 22 个师)占有较大优势,因此进展迅速。9 月 1 日,德军被迫西撤。9 月 8 日,苏军解放顿巴斯首府史达林诺(顿涅茨克)。9 月 22 日,德军己被 逐至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以南的第聂伯河右岸。苏军完全收復具有重要战 略意义的煤炭和冶金工业基地顿巴斯。经苏军总参谋部 1987 年审定,列为苏 联卫国战争中的 51 个战略性战役之一。 顿河方面军  苏联战略战役军团。1942 年 9 月 28 日由*史达林格勒方 面军改变番号组建。初辖 5 个集团军、1 个坦克集团军和 1 个空军集团军, 后陆续编入 3 个集团军。组建后即从史达林格勒北部地域实施多次反突击, 支援新建的史达林格勒方面军(由*东南方面军改编)。后又与该方面军及* 西南方面军协同实施反攻,围歼*德国第六集团军,取得史达林格勒会战的胜 利。1943 年 2 月撤销。司令为罗科索夫斯基。 顿河中游战役  苏德战争中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史达林格勒会战 的组成部分。1942 年 12 月 16—30 日。由*西南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左 翼实施,代号*小土星。战役目的是粉碎德军旨在解救于史达林格勒被围的第 六集团军而发起的攻势。苏军以优势兵力对德军后方进行机动的深远袭击, 推进 150—200 公里,歼灭义大利第八集团军基本兵力,迫使德军耗尽预备 队,不得不放弃其解围企图。 第397页 顿河集团军群(heersgruppedon)史达林格勒会战中德军的战略战役军 团。1942 年 11 月下旬由*b 集团军群、*a 集团军群和西线部分部队组成。曼 施泰因为司令。下辖*霍利德集群、*霍特集群和*德国第六集团军,共 48 个 师。以主力在韦慎斯卡亚(beшeckar)至马内奇(mahnч)河一 线展开,于 12 月中旬向苏联第五十一集团军进攻,企图解救被围在史达林格 勒附近的第六集团军,并在罗斯托夫以东阻击苏军,以掩护进攻高加索的 a 集团军群后翼,未获成功。1943 年 2 月 13 日改编为*南方集团军群。 顿巴斯-罗斯托夫防御战役  苏德战争前期苏军进行的防御战役。包括 *顿巴斯战役(1941 年 9 月 29 日—11 月 4 日)和*罗斯托夫战役的防御战阶 段(1941 年 11 月 5—16 日)。经苏军总参谋部 1987 年审定,列为苏联卫国 战争中的 51 个战略性战役之一。 [丨] 柴山兼四郎(1889—1956)日本将领。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 后入参谋本部任职。1928 年在中国东北张学良处供职,后任驻华公使馆助理 武官。1937 年任陆军省军务课课长,后又歷任天津特务机关长,汉口特务机 关长。1941 年晋升中将。1943 年任汪伪政府军事顾问。1944 年 8 月任陆军 次官,1945 年又兼兵站总监。战后被指控有战犯嫌疑,后获释,任军人养老 金全国联合会会长。 监 视 和 镇 压 反 法 西 斯 主 义 总 部 (organizzazionedivignceedirepressionedell′antifascismo,缩写 ovra)义大利法西斯秘密政治警察机构。简称“奥弗拉”。1926 年 11 月建 立。拥有庞大的特务情报网,专事监视和镇压反法西斯战士。1930 年起由公 共安全总部管辖。大战期间曾派出人员协助德军在法国南方镇压抵抗运动。 1943 年 9 月义大利退出战争后,内部发生分裂,部分追随巴多里奥政府,其 余则继续效忠墨索里尼,投靠”萨罗共和国。战后遭清洗。 党卫队(schutzstaffeln,缩写 ss)一译“党卫军”,又名“黑衫队”。 德国”纳粹党的分支组织和主要统治工具。1925 年春建立时成员仅 200 余人, 初 隶 属 于 * 沖 锋 队 , 主 要 任 务 为 保 卫 纳 粹 党 及 其 领 袖 。 施 雷 克 (julillsschreek)、伯希托尔德(josefberehtold)和海登(erhardheiden) 先后担任高级指导处处长(1926 年起改称“全国领袖”)。1929 年初希姆莱 任全国领袖后,势力急剧增长。至 1930 年底在形式上仍隶属于冲锋队全国最 高领袖,但组织上已完全独立,并从冲锋队中吸取“优秀”人员。队员须具 有纯雅利安血统,并改褐色制服为黑色制服,系戴黑领带、黑肩章、饰有骷 髅标志的黑色大沿帽和镶黑边的■臂章。在全国领导机构下逐级设立地区总 队、旅队、区队、旗队、突击大队、突击队、小队和小组。下属主要组织有 普通党卫队、*武装党卫队和*党卫队骷髅队。并没有*党卫队种族和移居处、 *党卫队巩同德意志民族委员会及*党卫队经济和行政管理处等。1933 年初队 员达 5.2 刀人。1934 年 6 月参与清洗冲锋队,随后升格为与冲锋队并列的纳 粹党分支组织。1935 年 3 月起出版机关报*《黑色军团报》。1939 年队员激 增至 25 万亲人,渗透到党、政、军各个领域,参与国内外各种血腥镇压活动, 成为纳粹党统治的支柱。同时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军事活动,并直接在 被占领区实施残酷的大规模经济掠夺、政治迫害和种族灭绝。战后被纽伦堡 国际军事法庭宣布为犯罪组织。 党卫军  即“党卫队”。 党卫队保安处(sicherheitsdiemst,缩写 sd)德国纳粹党的情报和恐 怖组织。1931 年成立,负责监视和控制民主人士及党内不满分子,由希姆莱 和海德里希领导。纳粹党执政后,组织和任务进一步扩大。1935 年初海德里 希将其分为两部分:一是党下属的保安处,二是情报机构的保安处,即国家 情报机构。1936 年海德里希兼任德国保安警察总处处长后:该组织同盖世太 保互相渗透,党卫队保安处主要负责控制人民的思想意识,建立党和国家高 级官员的绝密档案,由盖世太保根据其情报採取行动。1939 年 9 月 27 日在 此基础上成立*德国中央保安局,但党卫队保安处仍在其中占有相对独立地 位,领导其中的第二处(世界观研究)、第三处(德国生活领域或国内保安) 和第六处(国外情报或国外保安)。大战期间,大肆镇压占领国的游击队和 人民,并拥有武装组织——保安处支队。1944 年 2 月将*阿勃韦尔併入其中。 拥有 6000 多名成员,分属 13 个科,55 个小组,另雇有 5 万多名情报员。该 组织存在期间,杀害了大批犹太人、共产党员和民主人士。曾参与策动斯洛 伐克独立、罗马尼亚铁卫团政变和匈牙利*特列基政权产生,制造了作为进攻 波兰藉口的*格莱维茨袭击事件。1946 年被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宣布力犯罪 组织。 党卫队骷髅队(ss-totenkopfverb nde,缩写 sstv)简称“骷髅队”。 德国”党卫队下属的集中营看守部队。纳粹集中营设立初期,分别由“守卫 队”、“守卫先锋”、“守卫部队”和“守卫兵团”4 种组织看守。1934 年 4 月,希姆莱任命“艾克为全国集中营和党卫队看守组织总督,统一全国的 集中营看守部队。因其成员的黑色制服上饰有骷髅白骨标记,1936 年起正式 称“骷髅队”。直接参与集中营内的大屠杀,大战中曾为*武装党卫队输送大 批人员。党卫队长之友会(freundeskreisderreichsführerss)即“希姆莱 之友会”。 第398页 党 和 国 家 统 一 法 (gesetzzursicherungdereinheitvonparteiundstaat)纳粹德国确立*纳粹 党至高地位的法律。1933 年 12 月 1 日颁布。规定:纳粹党是德国国家思想 的体现者,与国家不可分离,它的机构是人民权力的一部分;为保证纳粹党 和冲锋队的机构同国家机关实行最密切的合作,元首的代表和冲锋队参谋长 均为政府成员:纳粹党和冲锋队成员如果损害所负义务,由党和冲锋队进行 特别审判;德国国家机关应在其管辖范围内,对负责实施党和冲锋队审判权 的机构给予公务援助和法律援助。它以法律形式保证了纳粹党凌驾于国家政 府机关之上,不受国家法律的制约。 党卫队特别行动队(sonderkomlnandos,缩写 sk)德国*党卫队的特遣 组织。对外称“剿匪部队”。1939 年组建,后扩大至 4 个支队(a、b、c、d), 每支队 500—1000 人。大战期间,任务为跟随德军进入东方占领区,执行警 察和政治任务,迫害和屠杀犹太人及共产党人。 党卫队种族和移居处(rasse-undsiedlungshaup-tamt,缩写 rusha) 德国”党卫队主要下属机构。初期作为党卫队的婚姻办公室,负责审定党卫 队员未婚妻的雅利安血统,以保证党卫队组织的“血统纯洁”,以后扩大职 权至监督党卫队以外的有关“血统纯洁”事务,并主管移居到东欧占领区的 党卫队员居住和福利事务。处长为*达里。1939 年 10 月起归*党卫队巩固德 意志民族委员会直接领导。 党卫队德意志人联络处(volksdeutschemittelstelle,缩写 vomi)德 国党卫队主要下属机构。主管侨居国外的德意志人事务,利用他们为德国对 外政策服务,或者将其移后国内。洛伦茨(wernerlorenz,1891—1974)任 处长。该机构曾参与策划吞併奥地利,在捷克斯洛伐克危机中支持*汉莱因。 大战期间协助将东欧各国的德意志人迁至德国。1939 年 10 月起归*党卫队巩 固德意志民族委员会直接领导。 党卫队经济和行政管理处(wirtscbafts-undverwal-tungshauptamt, 缩写 wvha)。德国*党卫队主要下属机构。负责控制所有党卫队属下的工矿 企业。1942 年 3 月起管理集中营和灭绝营。处长为波尔(oswaldpohl,1892 —1951)。该处掠劫集中营囚徒的大量私人财产,为党卫队筹集资金。 党 卫 队 巩 固 德 意 志 民 族 委 员 会 ( reichskommissariatfürdiefestigungdesdeutsclienvolkstums , 缩 写 rkfdv)德国*党卫队主要下属机构。1939 年 10 月 7 日德国侵占波兰后,希 特勒下令成立。希姆莱任专员。委员会最初领导*党卫队种族和移居处及党卫 队德意志人联络处。后希姆莱增设下属机构,包括中央土地处、中央外来移 民处、德国再移居託管公司等,实施国外德意志人移居*大德意志国的计划, 在占领区剥夺和驱赶斯拉夫人,对所谓“劣等种族”进行奴役,送往集中营 或灭绝营。为德意志移民提供空间。 蚊式飞机(mosquito)英国双引擎上单翼双座军用飞机。1940 年试飞。 翼展 54 英尺 2 英寸,机身长 40 英尺 9 英寸,高 15 英尺 3 英寸。升限 2.95 万英尺,航程 1700 英里,最大时这可达 425 英里。有 3 种主要类型:(1) 轻型轰炸机。可载弹 1000—4000 磅。1942 年 5 月起服役。装上“欧波”导 航仪以及燃烧弹之后,用作为重型轰炸机指示夜间轰炸目标的导航飞机。(2) 歼击机。装有 4 门 20 毫米机关炮和 4 挺 7.69 毫米机枪,以及 8 枚 60 磅火箭。 广泛用于袭击欧洲、地中海和远东地区敌占区内的火车、桥樑等目标。曾击 毁 60 枚*v—1 火箭和约 600 架德国飞机。(3)侦察机。1941 年 6 月首次飞 行,用于空中侦察摄影,后不少该机种由轰炸机改装成侦察机,曾掇取德国* 佩讷明德的照片而证实 v—1 火箭的存在。 恩斯特(karlernst,1904—1934)德国*冲锋队头目之一。曾当过旅馆 侍者和咖啡馆保镖。1923 年加入纳粹党,逐渐成为*罗姆的密友。1931 年 4 月任柏林和布兰登堡冲锋队头目。次年当选国会纳粹党议员。1933 年 2 月 27 日晚,率 10 名冲锋队员从戈林宫邸经地下暖气管道潜入国会大厦纵火,直接 制造国会纵火事件。同时私设集中营,大肆迫害民主人士。1934 年初升任党 卫队旅队长并进入冲锋队最高领导层。同年 6 月 30 日在*罗姆事件中被处决。 恩菲尔德式步枪(enfield)美英步兵武器。由英国思菲尔德皇家小兵 器制造厂模仿*毛瑟枪设计。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在美国投产,1917 年改进 定型为 m—917 式。口径 7.62 毫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美、英两国军队 内继续使用。 [丿] 钱永铭工作  日本政府与中国国民政府之间的和谈活动之一。1940 年 8 —11 月日本外务大臣松冈洋右通过浙江财阀、交通银行总经理钱永铭,与国 民政府进行秘密接触。11 月 13 日日本御前会议通过与汪精卫政权之间缔结 的*《日汪基本关系条约》,并以此为诱饵,企图促使蒋介石政府屈膝。但国 民政府仍坚持日方撤军和不承认汪伪政权的条件。松冈遂下令中止钱永铭工 作。11 月 30 日《日汪基本关系条约》签署,日本正式承认了汪伪政权。 狄托(josipbroztito,1892—1980)南斯拉夫共产党领导人,反法西 斯民族解放斗争领袖。原名约瑟普·布罗兹。1910 年加入社会民主党。1920 年加入南斯拉夫共产党。歷任区委书记、萨格勒布市委书记等职。1928 年因 领导游行示威被捕,判刑 5 年。1934 年出狱,化名狄托,任克罗埃西亚省委委 员,12 月被选为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1935 年赴莫斯科任共产国际书记处 候补委员,化名瓦尔特。1940 年任南共总书记。1941 年德、意军入侵南斯拉 夫后,领导全党组织抵抗,任军事委员会主席。5 月狄托初在各地区党的活 动分子代表会议上,确定立即准备起义的方针。苏德战争爆发后,召开中央 委员会,决定成立人民解放游击队总部,出任总司令,并立即举行起义。七 月起义后,随总部迁往塞尔维亚乌日策,领导全国抵抗运动,并将总部改为 最高司令部,出任司令官。努力建立各民族各阶层统一战线共同抗敌,曾与 米哈依洛维奇谈判,争取*切特尼克合力抗德,后又与*米哈依洛维奇匪帮进 行艰苦斗争。积极争取外援,同时坚持独立自主路线,粉碎敌人多次攻势, 壮大人民武装力量。1913 年 11 月当选为南斯拉夫民族解放委员会(即临时 政府)主席。同年被授予南斯拉夫元帅称号。1944 年与南斯拉夫流亡政府谈 判,两次达成《狄托—舒巴希奇协议》,取得盟国承认,1945 年 3 月成立民 主联邦政府,出任部长会议主席、国防部长和南斯拉夫武装力量最高指挥。 战后歷任联邦政府总理、共和国总统、国防部长及武装部队最高统帅,并被 选为国家终身主席、南共联盟终身主席等职。 第399页 铁砧(anvil)美、英为配合*霸王行动,计划同时在法国南部实施登陆 的作战行动代号。1943 年 8 月,美、英首脑魁北克会者批准参谋长联合委员 会的报告,确定为牵制“霸王”行动预定登陆区的德军,将同时或提前几周 在法国南部实施此代号的登陆作战,同年 11—12 月,美、英、苏德黑兰会议 再次作了确定。但英国一直持否定和消极态度,力图把兵力和船舰用于意大 利和巴尔干。1944 年 5 月,英国终于使美国同意推迟。同年 7 月,*诺曼第 登陆战役结束后,重新确定实施,代号改为*龙骑兵。 铁卫团(gandtadefier)罗马尼亚的法西斯组织。1927 年由科德里亚努 (corneliuzeleacodrcanu,1899—1938)建立,原名为“天使长米哈依尔军 团”,1930 年改名“铁卫团”。仿效德国纳粹党,试图在罗马尼亚建立法西 斯专政。1933 年被自由党政府解散,不久刺杀自由党领袖*杜卡。1934 年曾 参与军官的叛乱。1937 年策划反对国王卡罗尔二世,次年遭清洗。后又东山 再起,由*西马领导。1940 年 9 月参加安东奈斯库政府。次年初试图与安东 奈斯库争权,策动新的政变,来得希特勒支持而失败。 铁甲舰(irond)英国攻占法国维希政府控制的马达加斯加岛的作战 计划代号。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舰队进入印度洋。1942 年 2—3 月间, 英国为确保印度洋与阿拉伯海之间的航道,制定代号*奖金的作战计划,4 月 改称此名。同年 5 月 5 日开始实施。参见“马达加斯加之战”。 铁道战(peлbcobarbonha)苏德战争中期苏联游击队于 1943 年 8 月 3 日至 9 月 15 日实施的战役代号。目的是通过大规模毁坏铁轨,破坏德军交 通,以此配合苏军在*库尔斯克会战中的行动。共有 167 个游击队约 10 万人 参加,在正面 1000 公里,纵深从战线至边界的广阔地区内展开,共炸毁铁轨 约 21.5 万根,折合单线铁路 1342 公里,同时破坏了大量机车、车厢和桥樑, 取得显着战果。 铁木辛哥(cemehkohctahtnhobnчtnoшehro,1895—1970)苏联 将领。1919 年加入俄共(布)党。国内战争时指挥过骑兵师,战后任骑兵军 军长。1927 和 1930 年,先后毕业于高级速成班和列宁政治学院一长制指挥 员训练班。1933 年起歷任白俄罗斯军区和基辅军区副司令、北高加索军区和 哈尔科夫军区司令。1938 年任基辅特别军区司令。翌年 9 月指挥乌克兰方面 军进入西乌克兰。1940 年 1 月任西北方面军司令。后率部突破*曼纳林防线, 奠定*苏芬战争的胜局,同年获苏联元帅衔。1940 年 5 月任国防人民、委员, 主持战争前夕的战备工铁木辛哥作。苏德战争爆发后曾短期担任统帅部大本 营主席,后为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成员。1941 年 7—9 月任副国防人民委员, 同时任西方方向总司令兼西方方面军司令。1941 年 9 月至 1942 年 6 月任西 南方向总司令兼西南方面军司令。领导实施 1941 年*罗斯托夫战役。1942 年 5 月,组织和指挥*哈尔科夫交战,对敌我态势估计错误导致失利。1942 年 7 月调任史达林格勒方面军司令。同年10月至翌年3月任西北方面军司令。1943 年 3 月起以大本营代表身份对各方面军的行动进行协调,并参与制定和实施 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等重大战役。战后歷任军区司令、国防部总监组总监、 苏联老战士委员会主席等职。着有《伟大的功绩》等。 铁壁合围  日本侵略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扫 盪”的一种战术。在*分进合击基础上形成。日军集中优势兵力,对抗日根据 地实行铁壁式的纵深包围,并配备强大的机动兵力,随时出击向外突围的抗 日部队;占领根据地中心区后,建立临时据点,进行连续合击,分区反覆“清 剿”、“辗转抉剔”,实行*三光政策,并在占领区进行伪化活动等,企图从 根本上摧毁抗日根据地。 铁十字奖章(eiserneskreuz,缩写 ek)德国军功章。普鲁士国王弗里 德里希·威廉三世(frederirkwil-belmiii,1797—1840 年在位)于 1813 年设立,1870 年、1914 年和 1939 年三次重设。分二级、一级、大十字奖章 三等。1939 年 9 月 1 日希特勒宣布该奖章可授给妇女,但不授予非战斗人员, 并改变其形状和经带,在一级铁十字奖章和大十字奖章之间增设*骑士十字奖 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共授出 6973 枚。 铁道游击队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1939 年冬由山东枣庄 的爱国矿工和铁路工人组成,洪振海任队长,杜季伟任政委。1940 年 5 月正 式命名为八路军铁道游击队,辖 4 个队。以微山湖为依託,活跃在台枣(台 儿庄—枣庄)、临枣(临城—枣庄)、津浦三条铁路线上,截军车、劫货车、 扒铁道、炸桥樑、夺车撞车等,打乱日军铁路运输,配合鲁南军民反“扫荡” 斗争,并以大量物资弹药支援抗日根据地建设,还担负护送来往华北与华中 的中共抗日干部通过铁路线。 狄托-邱吉尔会谈  1944 年8月12—15日*南斯拉夫民族解放委员会主 席狄托与邱吉尔在那不勒斯举行的会谈。会谈主要围绕关于战后承认南斯拉 夫新政权的问题,包括如何对待南斯拉夫国王*彼得二世。邱吉尔宣称只有在 南斯拉夫民族解放委员会与彼得二世达成某种协议的情况下,英国政府才能 考虑承认问题。狄托则坚决拒绝与彼得二世会晤。会谈增强了南斯拉夫民族 解放委员会的地位。 第400页 狄托-史达林会谈  1944 年 9 月 21—28 日,*南斯拉夫民族解放委员会 主席狄托前往莫斯科,同史达林就苏军与*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协同作战问题 举行的会谈。双方达成了苏军向塞尔维亚东部进攻,同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 一起解放塞尔维亚东部和贝尔格勒的协议。协议还规定:南斯拉夫民族解 放委员会的民政机构仍在苏军驻扎地区工作;苏军一俟完成作战任务,立即 撤出南斯拉夫。会谈后,双方签署了联合公报,9 月 28 日由培斯社公布。 狄托-舒巴希奇协议  南斯拉夫民族解放委员会和*南斯拉夫流亡政府 签订的协议。共有两个协议。(1)1944 年 6 月 16 日狄托和*舒巴希奇签订 第一个协议。规定:流亡政府承认民族解放委员会,双方进行合作;流亡政 府有权在国外代表南斯拉夫抵抗运动,但应改组政府,吸收民主人士加入, 同时须公开谴责伪政权和一切投敌分子;民族解放委员会向意暂不触及王朝 问题,但不承认*彼得二世所代表的王朝。(2)1944 年 11 月 1 日狄托和舒 巴希奇签订第二个协议,12 月 7 日又签署两个附加协议。规定:双方合作成 立联合政府;在全国解放后 3 个月召开制宪大会决定南斯拉夫的政体;政体 问题解决前禁止国王回国;成立摄政委员会:代理国王行使权力,但立法权 仍属*南斯拉夫反法西斯人民解放大会执掌。1945 年初雅尔达会议后,该协 议在美、英、苏等国敦促下,付诸实施。 铃木贞一(1888—1979)日本将领,国务大臣兼企划院总裁(1941— 1943)。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1920—1926 年在中国服役。1927 年在参谋本部供职。1928 年纠集少壮派将校组织“木矅会”,鼓吹侵略中国 东北,影响渐增,进入政界。1938 年任兴亚院政务部长。1940 年晋中将。次 年 4 月任第二届近卫内阁国务大臣兼企划院总裁,第三届近工内阁、东亲内 阁中留任,为管理战时经济的中心人物。1943 年辞职后任贵族院议员、内阁 顾问。战后,于 1948 年作为甲级战犯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无期徒刑,1955 年假释,1958 年被赦免。 铃木贯太郎(1867—1948)日本首相(1945 年),海军将领。毕业于 海军兵学校、海军大学。参加过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歷任驻德武官、 舰长、舞鹤水雷队司令官、第二舰队司令官、海军省人事局长、海军次官、 海军兵学校校长。1923 年晋升海军大将。1924 年任*联合舰队司令长官。翌 年任军令部长。1929 年转入预备役,出任裕仁天皇的侍从长兼枢密顾问官。 贊同签订限制海军军备的国际条约,招致青年军官不满。1936 年二·二六事 件中遭袭击负重伤。辞职后享受重臣待遇,同年封为男爵。后又任枢密院副 议长、议长。1945 年 4 月 7 日组成日本最后一届战时内阁。曾试图通过苏联 斡旋结束战争,同时贯彻军部的本上决战方针,颁布*《日本义勇兵役法》。 对《波茨坦公告》先声明“不予理睬”,后又就维护国体问题争论不休。8 月 9 日在御前会议上请天皇裁决后接受《波茨坦公告》。15 日日本正式宣布 无条件投降,率内阁总辞职。着有《铃木贯太郎自传》。 特纳(richmondkellyturner,1885—1961)美国海军将领。1908 年毕 业于美国海军学院。1916 年毕业于海军指挥学校。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曾 任舰长。后入海军部任职。出席 1931—1932 年日内瓦裁军会议。太平洋战争 爆发不久,以少将衔任美海军部作战计划处处长兼南太平洋两栖部队司令。 1942 年夏,主持制订进攻图拉吉岛和瓜达尔卡纳尔岛的两栖作战计划。同年 8 月率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师在瓜岛登陆。1943 年 11 月又率登陆舰队进攻吉 尔伯特群岛。次年晋升海军中将。多次担任海军特遣编队司令,先后参与指 挥在夸贾林岛、塞班岛、硫黄岛、沖绳岛等岛屿进行的两栖登陆作战。1945 年晋升上将,1947 年退役。 特德(arthurwilliamtedder,1890—1967)英国空军将领。毕业于剑 桥大学。1915 年参加皇家空军,先后在法国和埃及服役。后歷任英国远东空 军司令(1936—1938)和空军部研究发展总监(1938—1940)等职。大战开 始后,先后任中东战区空军副司令和总司令,指挥西至马尔他、东至波斯湾、 南至马达加斯加广大地域的空中作战活动。1942 年 12 月调回英国,任空军 副参谋长。1943 年 2 月出任地中海战区空军总司令,在*艾森豪手下参 加指挥北非、西西里和义大利的战斗。同年 12 月,由艾森豪提名任实施 *霸王行动的盟军副统帅,参与计划和实施诺曼第登陆战役和西欧战场盟军全 部空中作战活动。在空军的战术运用上,被公认为最有经验和指挥力才能的 将领。战后任空军参谋长,领空军元帅衔。获贵族称号。着有《心怀偏见》。 特文宁(nathanfarraguttwinidg,1897—1982)美国将领。1918 年毕 业于西点军校。后为陆军航空兵飞行员。曾任参谋与工程军官、飞行部队指 挥官等职。珍珠港事变后不久获准将衔。1943 年春出任第十三航空队少将司 令,指挥对驻索罗门群岛及纽几内亚日军的战略空袭。1944 年调任第十五航 空队司令,指挥该队从义大利起飞。对德国及巴尔干诸国实施战略轰炸。1945 年欧战结束前再度返回太平洋战区,任第二十航空队中将司令,驻扎马利亚 纳群岛,指挥该队的 b-29 轰炸机对日本进行战略轰炸。战后晋升空军上将。 1953 年任美空军参谋长,1957—1960 年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 第401页 特列基(telekipal,1879—1941)匈牙利首相(1939—1941)。伯爵。 早年为地理学教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代表匈牙利出席巴黎和会。曾参加 镇压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霍尔蒂恢復君主制后,歷任首相、外交大臣和教 育大臣。1939 年再任首相,任内曾解散各法西斯政党,但加入德意日轴心国。 战争爆发后试图保持中立。1940 年 12 月与南斯拉夫签订《永恆友谊条约》。 1941 年纳粹德国准备进攻南斯拉夫时,逼其政府参战。同年 4 月 2 日自杀。 特伦汀(silviotrentin,1885—1944)义大利反法西斯主义者。1919 年当选议员。曾在威尼斯、帕多瓦等大学教授法学,1925 年因反对法西斯制 度辞去教职,1926 年 2 月移居法国。1934—1943 年在土鲁斯成为*正义和自 由运动的领导人之一。1941 年参加义大利人民联合行动委员会,主张推翻墨 索里尼、义大利退出战争和恢復人民权利。次年在土鲁斯建立一个抵抗运动 组织。1943 年 9 月返回威尼斯,参与组建抵抗武装部队。翌年在遭法西斯分 子追捕时,心脏病突发病故。后行动党曾建立“特伦汀纵队”,以纪念其业 绩。 特波文(josetterboven,1898—1945)德国驻挪威占领区总督(1940 —1945)。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为中尉。战后在弗帧堡和慕尼黑大学求学,后 任银行职员。1923 年参加啤酒店暴动。二十年代后期参加冲锋队和纳粹党。 1930 年当选国会纳粹党者员。1943 年任纳粹党埃森大区领袖,深得希特勒青 睐。1939 年 9 月任德国第六防卫区防卫专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0 年 4 月起任驻挪威占领区总督和冲锋队地区总队长,任内镇压抵抗运动和屠 杀犹太人。战后在挪威自杀。 特鲁克(truk)西太平洋加罗林群岛中部的小群岛。面积 127 平方公里。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日本委任统治地,筑有机场、码头,油料仓库等军事设 施,并有船舶修理、军械修理等工厂。太平洋战争期间成为日军在西南太平 洋的主要基地。日海军第凹舰队司令部及陆军第三十一军军部驻于该地,防 卫兵力约 9 万人。对太平洋战争前期日军的作战发挥重大作用。1944 年美军 实施*特鲁克袭击战后即失去战略意义。 特伦查特(hughmontaguetren插rd,1873—1956)英国空军将领。1893 年入伍,参加过英布战争。1912 年学习飞行,随后任职于刚设立的皇家飞行 军团中央航空学校,全力组训新的飞行联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率部在法 国作战,领准将衔。1918 年任空军总参谋长,曾计划对柏林实施大规模轰炸。 1927 年作为第一个英国空军将领晋升为空军元帅。1929 年退役,仍活跃于各 种社会活动。长期坚持空军应成为一个独立军种,积极主张发展战略空军。 有“皇家空军之父”的美称。1939 年重返空军,以其威望和专业知识对空军 的发展发挥影响。获贵族称号。 特攻战法  亦称“肉搏进攻战法”。太平洋战争后期日军实施的自杀性 攻击。日军为挽回败局,鼓吹“一死必毁目标”的武士道精神,驱使士兵为 军国主义卖命。该战法可分水上特攻(以一艘装满炸药的特制小艇或袖珍潜 艇撞击一艘敌舰船);陆上特攻(以单兵摧毁一辆敌坦克);航空特攻(以 单机撞击一艘敌舰或其他目标)等。曾在雷伊泰湾海战及沖绳岛战役中普遍使 用,但未收到预期效果。 特里布茨(1900—1977)苏联海军将领。1918 年参加海军。参加过国内 战争。1926 年毕业于伏龙芝海军学校。1928 年加入联共(布)党。1932 年 海军学院毕业后,曾任战列舰和驱逐舰长。1938 年任红旗波罗的海舰队参谋 长。翌年起升任司令(至 1946 年)。苏德战争期间,指挥该舰队全力支援* 列宁格勒保卫战,并协同陆军实施波罗的海沿岸的多次战役。1943 年获海军 上将衔。战后曾任远东部队副总司令(主管海军)、总参军事学院系主任等 职。1961 年退役。1972 年获歷史学博士。着有《波罗的海潜艇部队在攻击》、 《波罗的海舰队在作战》等。 特别法庭  即“保卫国家特别法庭”。 特高警察  即“特别高等警察”。简称“特高”。日本的秘密警察。1911 年东京警视厅首设特别高等科,1928 年全国府、县警察局均普遍设立。直属 内务省领导,权力极大,活动经费充足。专事镇压和迫害共产党、进步组织 及民主人士。1932 年扩大成部,下设 6 科。大战期间,为配合日本的对外侵 略,强比在国内的镇压活动。日本投降后于 1945 年 10 月解散。 特罗菲缅科(cepreiiГcoprnèbnчtpoфnmenko,1899—1953) 苏联将领。1918 年加入俄共(布)党。翌年参军。参加过国内战争。1932 和 1937 年先后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和总参军事学院。1939 年参加进军西 乌克兰。翌年参加苏芬战争时,任第七集团军副参谋长。苏德战争前期歷任 战役集群司令和第三十二、第七集团军司令(少将衔),在卡累利阿地域作 战。1943 年 1 月任第二十七集团军司令(至战争结束)。曾参加库尔斯克会 战和解放乌克兰、罗马尼亚、匈牙利、奥地利的作战。1944 年获上将衔。战 后曾任军区司令。 特莱斯科夫(henningvontrosckow,1901—1944)德国将领。职业军人。 早年曾信奉纳粹主义,认为它能使德国打破《凡尔赛和约》的束缚。三十年 代后期转而倾向反对法西斯独裁统治,参加上层的反希特勒密谋活动。战争 爆发后,参加进攻波兰和法国。1941 年调任入侵苏联的中央集团军群高级参 谋,随后升任参谋长,获少将衔。期间,曾数次策划暗杀希特勒,均未成。 1944 年参与“七·二○事件,失败后自杀。 第402页 特鲁斯各特(lucienkingtruscott,1895—1965)美国将领。1917 年 入伍,曾在骑兵服设,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42 年赴欧洲作战。任美国 第三步乒师师长,获少将衔。1943 年 7 月西西里岛登陆战役时,任盟军后勤 部队司令。1944 年升任美国第六军军长。同年 5 月率军参加安齐奥之战,随 后向义大利本土东北突进,与美国第五集团军其他部队一起于 6 月 4 日攻占 罗马。同年 12 月晋升中将,并升任第五集团军司令。1945 年率军在义大利 北部作战,先后特鲁斯各特攻占摩德纳(hodena)、曼图亚(mantua)、米 兰等重镇。后领军屯驻义大利维罗纳(verona),直至战争结束。1945 年一 度出任第三集团军司令,1947 年退役。 特隆赫姆之战  挪威战役中主要战斗之一。特隆赫姆(trondheim)位 于挪威中部港市,扼纵贯挪威南北交通之咽喉。1940 年 4 月 9 日,德军约 2000 人突入该市,随后又前出到瑞典边境,隔断挪威南北联繫。盟军改变初衷, 把主攻目标从北方的纳尔维克(n rvik)转向该地。4 月 17 日开始,先后有 英、法联军 4 个旅在特隆赫姆北面的纳姆索斯(namsos)和南面的翁达尔斯 内斯(andalsnes)分别登陆,以 1.3 万人的优势兵力准备向特隆赫姆作钳形 包抄,附近尚有挪军约 5000 人可作增援。然而,从纳姆索斯向南进军受阻后 即垦僵持状态,翁达尔斯内斯方向的盟军则未及北向进军即转入对南防御, 抵抗从奥斯陆北上的德军,几次交战,英军损失惨重。4 月末,盟军决定停 止战斗,集中力量争夺纳尔维克。两支军队于 4 月 30 日和 5 月 1 日夜间登船 撤离。5 月 3 日,中部的挪威军队被迫投降。 特鲁克袭击战  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国第五舰队对加罗林群岛的特鲁克 (trtuk)岛日军海空基地的一次进攻。为在太平洋岛屿争夺战中确保制空和 制海权,配合*马绍尔群岛战役,*史普劳思斯海军中将率埃塞克斯号等 9 艘 航空母舰、新泽西号等 6 艘战列舰及 10 艘巡洋舰、29 艘驱逐舰组成的编队, 于 1944 年 2 月 17—18 日袭击日军特鲁克基地,击沉日巡洋舰 2 艘和驱逐舰 2 艘,击毁日机约 300 架,摧毁商船及辅助船舰约 26 万吨。美方仅航空母舰 勇勐号受创,损失飞机 25 架。该战使特鲁克丧失战略意义。 特鲁埃尔战役  *西班牙内战期间的一次战役。1937 年 10 月 15 日,共 和国军为粉碎佛朗哥叛军进攻马德里的计划,在东部战线的特鲁埃尔 (teruel)地区集中 5 个军,对敌实施 3 次向心突击。同年 12 月 22 日包围 特鲁埃尔。翌年 1 月 7 日占领该市。后因共和国军将兵力撤到南线,敌人乘 机大量增兵。1938 年 1—2 月间经激战,共和国军被迫弃守特鲁埃尔。 特瓦尔多夫斯基(aлekcahдptpnфohobnч-ckn,1910—1971)苏 联诗人。1936 年发表长诗《春草园》一举成名。苏德战争时创作长诗*《瓦 西里·焦尔金》,塑造了苏军战士形象。战时还发表过多部描写战争的诗集。 战后发表反映战时生活的长诗《路旁的人家》。曾担任苏联作家协会刊物《新 世界》主编。 特罗扬诺夫斯基(1907—1967)苏联电影摄影师和导演。1927 年起进 入电影界工作。1929 年毕业于电影技术学校。曾参加过极地考察,拍摄纪录 片。苏德战争期间为战地摄影记者。先后拍摄《在围困中的敖德萨》、《1941 年的军事阅兵式》、《在克拉斯诺达尔的歷程》、《保卫高加索的战斗》和 《在东普鲁士》等纪录影片。战后继续从事纪录片摄制工作。 特罗特·楚·索尔兹(adamvontrottzusolz,1909—1944)德国反希 特勒密谋集团核心成员。早年留学英国。后为律师,加入*克莱骚集团。一度 在美活动,寻求对反纳粹政权的支持。后在*阿勃韦尔供职。1939 年 6 月以 官方身份去英试探和解条件。大战爆发后经*魏茨泽克介绍入外交部供职。 1943—1944 年曾去瑞士、瑞典和义大利秘密接触美、英外交官。*七·二○ 事件发生后被捕,经*人民法庭判处绞刑。 特林加利·卡萨诺瓦(antoninotringalicasanova,1888—1943)意 大利*保卫国家特别法庭庭长(1932—1943)。1920 年加入法西斯战斗团。 后在民警部队中任职,获中将衔。1927 年起改任国家安全特别法庭法官,次 年升为副庭长。1932 年晋升庭长,并任法西斯大委员会委员。忠实执行墨索 里尼意旨,残酷镇压反法西斯战士。1943 年 7 月 24 日在法西斯大委员会会 议上反对格兰迪动者,继续追随墨索里尼。后潜往北方,1943 年 9 月任*萨 罗共和国司法部长,11 月病死。 特雷布林卡灭绝营(treblinka)纳粹德国灭绝营之一。位于波兰布格 (bug)河畔的马尔基尼亚戈尔纳(mal-kiniag rna)。19 且年夏建立 1 号 营,1942 年春建立 2 号营。实施屠杀初用坦克和卡车内燃机的废气,后用* 齐克隆-b,共屠杀 80 余万人,纳粹的屠杀激起被害者的不断反抗。1943 年 8 月之日,2 号营的囚禁者举行暴动,放火烧毁营区建筑物,12 人脱逃成功。2 号营此后即取消。4 年 7 月苏军逼近该地,1 号营也撤销。战后,1959—1964 年在 2 号营原址建立纪念陵园和象徵性公墓。 特莱西恩施塔特集中营(theresienstadt)又名“泰雷津集中营”。 纳粹德国集中营之一。原系位于捷克斯洛伐克泰雷津(theresien)镇内的城 堡,1941 年 10 月改为犹太人特别集中营。初期曾为所谓“模范犹太人保留 区”,后海德里希下令改为灭绝营的中转站,将欧洲各国犹太人转运至灭绝 营。先后关押 15.3 万人,其中约 5.8 万在该处遇害,其余大多送往奥斯威辛 灭绝营。1945 年 5 月 2 日 8000 多名倖存者被苏军解救。战后在原址建立纪 念碑和博物馆。 第403页 “敌乎?友乎?  全称《敌乎?友乎?——中日关系之检讨》。1931 年 12 月,由蒋介石口授,陈布雷笔录,以徐道邻笔名在《外交评论》上发表。 表示:“日本人终究不能作我们的敌人”,中国“须有与日本携手之必要”, 中日两国应“检讨”互相关系,“免使愈走愈趋绝路”,“同归于尽”。声 称日本“以为非打倒中国国民党则中日问题无法解决”,这是“根本的错误”; 如果“国民党的统治不胜外力之压迫而崩溃”,“日本亦不难想像其结果如 何”。劝说日本“不要为感情而牺牲理智”。表明蒋介石对日一面力求妥协, 一面乞告不要无限制扩大侵略。当时中国各报竞相转载,日本报刊也纷纷转 译,轰动一时。敌后武工队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新四军为粉碎日伪军“清 乡”而派往敌占区的武装工作队。一般由 30 至 50 名军队干部、优秀战士和 地方干部组成,短小精悍,集党、政、军、民各项工作于一身。每个成员既 是战斗员,又是宣传员,同时也是群众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其任务是: 在敌后发动和组织群众,建立和恢復党组织和抗日民主政权,扫击和瓦解日 伪军,破坏和摧毁伪政权,配合根据地军民逐步把日伪的“治安区”变为游 击区,把游击区变为抗日根据地。 租借法案(lend-leaseact)即《美国国会第一十七六号法案》,全称 《进一步促进美国防御和其他目的的法案》。1941 年 1 月在罗斯福总统授意 下,由财政部官员*考克斯起草,交参、众两院讨论,同年 3 月 11 日通过后 经罗斯福签署生效。规定,凡武器、军火、军用飞机、舰艇或船只等均属防 御物品,生产防御物品的机器、设备、工具、部件、装备等亦归此列,一切 防御物品的计划、说明书、设计、原型或资料均属防御资料;当总统认为有 利于国防时,得在能获取生产所需的资金范围内,批准为任何国家的政府生 产和採购任何防御物品;只要总统认为该国的防御对美国的防御是必不可少 的,也可出售、划拨、交换、租借,或另行处置任何此类防御物品和资料给 任何此类政府。这种援助的期限和条件应是总统认为满意的,而给予美国的 利益可用实物或财产来支付或偿还。或者给予其他总统认为满意的任何直接 或间接的利益。同时还规定,为了加强国防,总统可授权陆、海军部长购买 或获得那些接受租借物资的国家所生产的武器、军火和战争装备;并可随时 颁布对实行该法案必要的和适当的一切规则和条例,可通过专门的机构或官 员行使法案授予总统的职权。法案规定其终止的期限最迟不得超过 1916 年 7 月 1 日。根据这一法案,美国在大战中向盟国提供了大量战争物资,1941 年 3 月其主要对象是英国。4 月扩及中国,9 月扩及苏联。同年 10 月 28 日,罗 斯福发布行政命令,设立租借物资管理局,并将此法案授予总统的全部权力 託付给该局督办。自 1941 年 3 月至 1945 年战争结束,共有 38 个国家接受了 此案所提供的价值 491 亿美元的援助(其中大英国协国家占百分之六十三,苏 联约占百分之二十二)。 赁银统制令  日本政府根据国家总动员法第六条而颁布的控制工资的 敕令。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为控制国内物价上涨,1939 年 3 月公布军 需工业、矿山、化学工业等部门初次任职的薪金。随后又在 10 月公布工资临 时措施令,规定除根据《提薪条例》正常升级外,不许超过 9 月份的工资水 准。但冻结了工资却无法控制物价的上涨。由于备工种间工资的不平衡加剧, 1940 年 10 月又不得不修改工资统制令,确定地域、工种的标准工资和最高、 最低工资。但物价的上涨超过工资的增长,不可能防止实际工资的下降。战 后,随着*《日本国家总动员法》的废除,于 1946 年 9 月底失效。 倪志亮(1900—1965)中国将领。黄埔军校毕业。1926 年加入中国共产 党。1928 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红四军军长、红四方面军参谋长。参加 了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参谋长,随军挺进冀南,协 助刘伯承、邓小平开闢冀南抗日根据地,领导军民开展反“扫荡”、反“蚕 食”斗争。1939 年后转战太行山区,歷任晋冀豫军区司令员、晋冀鲁豫边区 游击纵队司令员,中央军委四局副局长。解放战争时期,曾任西满军区副司 令员、中南军政大学副校长兼武汉警备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1955 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俾斯麦海之战  又称“丹皮尔海峡之战”。盟国空军在俾斯麦海袭击日 本运输舰队之战。为增强纽几内亚岛兵力,日军制定*八十一号作战计划。1943 年 2 月 28 日日军 7000 余人在 8 艘驱逐舰护航下乘 8 艘运输舰驶离拉包尔, 途中得到 200 余架歼击机的支援。3 月 2 日舰船队在俾斯麦(bismarck)海 遭美、澳空军袭击,损失 8 艘运输舰和 4 艘驱逐舰(一说 3 艘),仅有百余 人到达莱城(一说 800 余人),另有 2500 余人返回拉包尔,余皆葬身海底。 此后日军无力自新不列颠岛向纽几内亚作大规模增援。 俾斯麦号战列舰(biamarck)德国军舰。1936 年在汉堡港船厂开始建 造。1939 年下水。翌年 8 月服役,成为战时德国海军最强大的军舰。以前德 帝国宰相俾斯麦(ottovonbismarck,1815—1898)之名命名。舰长791 英尺, 标准排水量 4.2(一说 5.26)万吨,最高航速 30.5 节,装甲舰舷厚 5.7—12.6 英寸、炮塔厚 7.1—15 英寸,甲板厚 3.9 英寸,装备 8 门 15 英寸火炮,12 门 5.9 英寸火炮和 16 门 4.1 英寸高射炮,另有 4 架水上飞机和 6 个鱼雷发射 管,舰员 2200 人。1941 年 5 月 18 日,为执行破裘英国大西洋航运的“赖尼 堡行动”(rheinübung),由舰队司令吕特金斯(güntherlütjens,1887— 1941)海军上将率领,在*欧根亲王号巡洋舰伴随下出海。英国先后出动 7 艘战列舰、2 艘航空母舰、12 艘巡洋舰和多艘驱逐舰进行追踪截击。24 日, 与英舰发生*丹麦海峡海战。尔后英舰队持续追击该舰,于 27 日 10 时 40 分 被击沉在俾斯麦号战列舰布列斯特以西 450 海里的大西洋海域。此后,德国 被迫基本停止使用大型水面军舰在大西洋进行破袭战的行功。 第404页 俾 斯 麦 群 岛 战 役   日军攻占俾斯麦群岛的战役。俾斯麦群岛 (bismarckarchipgo)位于南太平洋纽几内亚东北,属澳大利亚管辖,为 战略要地。1942 年 1 月 4 日,日本大本营向南海支队下达尽速攻占俾斯麦群 岛的命令。1 月 8 日,日第四舰队和袭击珍珠港后返航的第一航空舰队(赤 城号和加贺号航空母舰),开始向该群岛最大的新不列颠岛首府拉包尔等地 进行大规模轰炸。1 月 19 日,南海支队自关岛出发。23 日零时开始分 6 路登 陆,当日攻入拉包尔市内,澳总督率守军 1000 余人退入森林。2 月 6 日整个 新不列颠岛被日军占领。新爱尔兰岛等其他岛屿亦相继陷落。此后拉包尔遂 成为日军在南太平洋的主要海空军基地。 倍尔(domintquegeorgespire,1910—1969)比利时神父。1928 年起成 为多明我会修士。1937—1947 年在比利时拉萨尔多明我隐修院教授伦理哲 学。大战期间,积极参加抵抗运动,曾救助大批欧洲难民和被迫害者。战后 因此于 1958 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健康勤务兵(sanit tsdienstgefreiter,缩写 sdg)纳粹德国*灭绝营 中负责用毒气处决囚犯的士兵。在执行屠杀前乘坐饰有国际红十字会标志的 汽车进入营区,随后在党卫队官员陪伴下每人携带装有毒药的铁皮罐,分 2 人一组向毒气室高出地面的水泥通气孔里倾倒,待其产生气体毒杀囚禁者, 10 分钟后再负责用抽气机抽出毒气。 隼式战斗机(hawk)又译“霍克式战斗机”。即“p-36 型歼击机”。 隼鹰号航空母舰  日本航空母舰。为*飞鹰号航空母舰的姊妹舰。由客 轮改装。三菱长崎造船所制造。1942 年 5 月竣工。标准排水量 2.4 万吨,最 高航速 25.5 节,可载飞机 53 架。同年 6 月参加阿留申群岛作战。后调往西 南太平洋。同年 10 月,参加圣克鲁斯群岛海战。以后返回本土。1943 年春 曾调其舰载飞机到索罗门群岛基地,参加岛屿争夺战。1944 年 6 月参加菲律 宾海海战,受重伤。同年 12 月在九州海域遭到美国潜挺攻击,未被击沉。1946 年拆除。 徐谟(1893—1956)中国外交官。字叔谟。早年留学美国。曾任国民政 府外交部参事、欧美司司长。九·一八事变后任外交部常务次长,不久调任 政务次长,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抗日战争爆发后,主张与日本进 行“和谈”。1937 年底参与”陶德曼调停。1941 年 7 月任驻澳大利亚公使, 开展抗日宣传活动,以争取外援。1945 年 1 月调任驻土耳其大使。同年 4 月 赴华盛顿出席联合国法律专家会议,为新国际法庭章程起草人之一。抗战胜 利后曾任海牙国际法庭法官。后在海牙病故。 徐永昌(1889—1959)中国将领。字次辰。北京陆军大学毕业。曾任冯 玉祥国民军第三军军长、晋军第二十路军总指挥。九·一八事变时任山西省 政府主席,长期斡旋于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之间。1935 年 授二级上将衔。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政府军委会军令部部长,主持搜集 并分析日军情报,参与制订对日作战指导方针。抗战胜利后,任国民政府代 表团团长,参加同盟国在东京湾美舰密苏里号上举行的对日受降仪式,与苏、 美、英等国代表共同签署受降书。1946 年后,任陆军大学校长、国防部长。 1949 年去台湾,曾任台湾当局“总统府”资政、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 徐向前(1901—1990)中国将领。原名象谦,字子敬。黄埔军校毕业。 1927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广州起义。曾任鄂豫边革命军事委员会主 席、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兼红四军军长,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1935 年春参 加长征,北上抗日,任红军右路军总指挥、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副主席。抗日 战争爆发后,同周恩来赴太原与阎锡山谈判,开展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 作。8 月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副师长。与刘伯承指挥部队东渡黄河,挺进太 行山区,开闢抗日根据徐向前地。参与指挥广阳、神头岭、晌堂铺战斗和晋 东南反“九路围攻”。1933 年 4 月为配合徐州会战,率部挺进冀南,开展平 原游击战争,创建冀南抗日根据地。1939 年 1 月参与组织和指挥冀南区春季 反“扫荡”等战斗。同年 6 月到山东任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统一指挥山 东和苏北、皖北八路军各部队,坚持抗日游击战争,并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反 共磨擦进行坚决斗争。1940 年回延安。1942 年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 兼参谋长。次年任抗日军政大学代理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 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1955 年 9 月被投予中华人 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着有《歷史的回顾》。 徐庭瑶(1892—1975)中国将领。字月祥。保定军校毕业。曾任国民政 府军师长。1931 年曾参加“围剿”鄂豫皖苏区。1932 年冬任第十七军军长兼 蚌埠警备司令。次年率部参加古北口*长城抗战,旋升任第八军团总指挥。1934 年赴欧美考察军事及机械化装备。翌年回国后授中将衔,任训练总监部交通 总监,兼任交通兵、辎重兵、通信兵三校教育长,负责建立陆军机械化部队。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机械化学校教育长兼军训部机械化兵监。1938 年 11 月 兼任新编第十一军军长。1939 年 12 月任第三十八集团军总司令,率部至桂 南,在*崑崙关战役中重创日军板垣第五师团。抗战胜利后,任装甲兵总司令。 1949 年去台湾。着有《机械化军备论》。 第405页 徐特立(1877—1968)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之一,教育家。原名懋恂,又 名立华。参加过辛亥革命。曾创办长沙师范和女子师范学校。1927 年加入中 国共产党。1928 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特别班学习。九·一八事变后任中华苏 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教育人民委员部副部长。1934 年参加长征,北上抗 日。抗日战争爆发后,以八路军高级参者名义,任八路军驻湘办事处代表, 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1940 年后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兼自然科学 院院长,在延安从事抗日根据地的教育、宣传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继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兼教育研究室主任。着作辑为《徐特立教育文 集》。徐海东(1900—1970)中国将领。原名元清。1925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军长,红十五军团军团长,参与开创鄂豫皖、 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四旅旅长, 率部东度黄河,挺进山西抗日前线,参加指挥平型关和晋东南反“九路围攻” 等战斗。1938 年春率部进入河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9 年 9 月,随刘少 奇赴华中,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四支队司令员,指挥周家岗战斗, 取得皖东反“扫荡”的重大胜利,巩固了皖东抗日根据地。1940 年后患重病, 仍随军指挥作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国防委员会委员。1955 年授予大将军衔。 徐源泉(1886—1960)中国将领。字克成。江南将备学堂毕业。曾任奉 军第六军军长,国民政府第十军军长,九·一八事变后,任湖北全省清乡督 办、豫鄂皖三省“剿总”左路军副司令官,参加“围剿”鄂豫皖苏区。1935 年授二级上将衔。抗日战争爆发后,歷任第四预备军副司令长官、第二军团 军团长、第二十六集团军总司令,因对日作战不力,1939 年 5 月调任军事参 议院参者。抗战胜利后退役。大陆解放前夕去台湾。 徐州会战  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在徐州地区抗击日军进攻的战略性 战役。1937 年 12 月,日本*华中方面军占领南京后即渡江北上,与占领济南 后继续南下的日本*华北方面军南北合击徐川,企图打通津浦铁路,然后循陇 海铁路西进,取道郑州南下攻占武汉,压迫中国政府投降。中国驻守津浦铁 路线的*第五战区部队,由李宗仁指挥进行抗击。在南线,日军沿着津浦线北 上,于 1938 年 2 月初占领临淮关、凤阳、蚌埠,并强渡淮河。中国守军节节 抵御,并在日军侧背向池河、定远反击,迫使日军退回淮河南岸邵伯、盱眙、 临淮关、三十里舖一线,与中国军队对峙。在北线,日军第五师团沿胶济铁 路东进,占领潍县、青岛后转南,进逼临沂。从 2 月 21 日起,中、日两军在 临沂展开激烈的争夺战。同时,日军第十师团沿津浦铁路南下,先后攻占邹 县、滕县、枣庄、峄县。3—4 月间,中日双方进行*台儿庄战役。中国军队 取得歼敌 1 万余人的胜利。日军在台儿庄受挫后,重新部署兵力,增至 10 个师团约 30 万人,分多路合击徐州。在北线日军 4 个师团沿津浦线及其两侧 南下,另以 1 个师团从濮县地区渡过黄河切断兰封(今兰考)、归德间的陇 海铁路,阻止中国军队东援徐州;在南线以两个师团北攻策应。蒋介石企图 扩大台儿庄胜利的战果,拒绝李宗仁的正确意见,大量增兵(增至 64 个师另 3 个旅,约 45 万人)与日军进行战略决战。4 月上、中旬日军在枣峄、临沂 地区发动进攻,至 4 月下旬攻占临沂、郯城等地,从陇海铁路东端逼近徐州。 5 月 12 日日军又分别从济宁南下和向台儿庄以西推进,迂迴到徐州西北侧, 徐州中国守军处于三面受围之中。南线的日军也先后攻占徐州西南的蒙城、 永城和萧县。5 月 15 日,中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经汉口最高军事会议决定 弃守徐州。翌日,第五战区下达撤退命令,除以一部留守徐州掩护和在苏北、 鲁西与日军周旋外,主力向西南方向突围,撤向豫、皖山区。19 日徐州失陷。 殷汝耕(1889—1947)汉奸。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曾任国民政府驻日 特派员、上海市政府参事、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参议。1932 年一·二八事变 时参与签订*《淞沪停战协定》,次年又参与签订*《塘沽协定》。后任国民 政府河北省蓟密区兼滦榆区行政督察专员。1935 年 11 月,在侵华日军指使 下策划华北 5 省“自治”运动。在通县成立*冀东防共自治政府,任政务委员 会委员长。割据冀东 22 个县。抗日战争爆发后,因通州事件辞职。抗战胜利 后被国民政府判处死刑,在南京处决。 舰队派  亦称“统帅派”。日本海军中的派系之一。由反对《伦敦海军 裁军条约》的海军军官组成。主要成员有加藤宽治、未次信正、高桥三吉、 山本英辅和大角岑生等人,多为军令部系统的军官。认为日本海军必须保有 美国海军的七成,强烈反对华盛顿限制海军军备条约规定的美英日海军比 率。围绕签署和批准《伦敦海军裁军条约》,而*条约派发生尖锐冲突。后通 过策动伏见宫出任军令部长等措施,逐渐在海军内占居主导地位。促成 1934 年底废除《华盛顿限制海军军备条约》,1936 年退出伦敦海军裁军会议,使 日本海军发展进入无条约限制时代。 第406页 舰队防卫西半球二号计划(hemispheredefensensno.2)美国海军 为大西洋护航队提供护航的计划。为使援助英国的物资能顺利输往英国,1941 年 4 月初美国海军部应罗斯福总统的要求拟订一项护航防卫计划,规定美国 军舰可以对在西大西洋水域的德国潜艇及海面劫掠船採取战斗行动。但 4 月 13 日《苏日中立条约》签订后,太平洋局势起了新的变化。于是美海军部对 原计划作出修订,即称现计划为“舰队防卫西半球二号计划”,原计划则为 一号计划。修订后规定美舰巡逻的范围为西经 25°的大西洋水域,在观察或 侦察到德国舰只时,向护航船队和英国战舰报告。除非遭到袭击,美国巡逻 飞机和舰挺不得开火。该计划于 4 月 24 日得罗斯福批准生效。 航空总军  大战末期日本为防卫本土而组建的空军战略战役军团。随着 战局的恶化,日本大本营为加强本土决战的准备,于 1945 年 4 月 8 日下令组 建。*河边正三任司令官,司令部设东京都市谷。下辖第一(东部)、第六(西 部)航空军,另 3 个航空师团,负责本上航空作战。同年 9 月解体。 航空母舰突击编队  以攻击型航空母舰为核心的水面舰艇战役编队。初 见于日本为袭击珍珠港而组建的以 6 艘航空母舰为核心的机动部队。美国海 军从中得到启示,1943 年由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尼米兹组建和广泛采 用,成为太平洋战争中美国海军的主要战斗形式。主要用于消灭敌方海空兵 力和摧毁陆上目标,破坏敌海上交通线和保卫已方交通线,掩护和支援登陆 作战等。一般以 2—4 艘攻击型航空母舰(舰载飞机 180—360 架)为主要突 击兵力,辅以巡洋舰、驱逐舰和后勤舰船若干艘,具有较强的机动性和自工 能力,突击纵深达 1800 公里,可在海上连续活动 50—80 昼夜。 豹式坦克(panzerkampfwagenvpanther)又名“t-v 型坦克”。德国重 型坦克。1937 年开始研制,进展缓慢。1941 年德军进攻苏联与*t-34 型坦克 遭遇后,加快研制速度。1942 年 11 月首次生产。全重 45 吨,乘员 5 人。装 备长身管 75 毫米火炮 1 门,7.92 毫米机枪 1—3 挺。前装甲厚 80—100 毫米。 发动机最大功率 642—690 马力,公路最大时速 46 公里,行程 177 公里。1943 年 7 月首次用于库尔斯克战役。大战末期在德军装甲部队中起重要作用。 爱伦堡(nлbrГpnropbebnчэpeh6ypr,1891—1967)苏联作家。 1910 年开始发表作品。十月革命后长期担任苏联报刊驻外记者。西班牙内战 时曾以《消息报》记者身份实地採访。1940 年 5—6 月纳粹德国向西欧发动 进攻时,在法国採访。1941 年发表长篇小说《巴黎的陷落》。苏德战争中作 为战地记者在报刊上发表大量政论,揭露法西斯侵略,歌颂爱国主义,唿吁 世界人民奋起斗争。1942—1944 年间出版政论集*《战争》(3 卷)。战后继 续创作反映战时生活的小说《暴风雨》。史达林逝世后发表的作品《解冻》 和《人、岁月、生活》,曾在当时苏联文艺界引起争论。 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1879—1955)物理学家,反法西斯主义者。 生于德国符腾堡(württemberg)犹太小厂主家庭。早年在苏黎世理工学院求 学并获得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09 年起在苏黎世大学、苏黎世工业大 学等任教。1914 年任柏林威廉皇家科学院(后改为普鲁士科学院)物理学研 究所所长和柏林大学教授。先后提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发展普朗克 的量子论,解释布朗运动并发现了光电效应定律,1921 年获诺贝尔物理学 奖。三十年代初参加反战运动。1933 年被纳粹政权剥夺全部职务并遭迫害, 遂移居美国,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终身研究员。1940 年加入美国籍。常公 开谴责纳粹暴行,其着作在德国遭禁。1939 年曾致函美国总统罗斯福,提请 注意德国核裂变研究的进展,促成美国政府注重原子弹的研制。晚年还致力 于世界和平运动。 爱沙尼亚  见“波罗的海国家”。 爱思赛德(williamedmundlronside,1880—1959)英国将领。早年毕 业于伍尔威奇皇家军事学院,参加过布尔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曾在 东欧、波斯、印度和本上歷任军职,屡有晋升,1935 年领上将衔,1938 年任 直布罗陀总督;1939 年 5 月任海外部队总视导,7 月任*英国远征军总司令。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与*戈尔特对调职位任帝国总参谋长。1940 年 5 月 改任英国本土防卫部队总司令,7 月去职。是年获元帅衔,翌年受封贵族称 号,退休。 爱斯基摩人(husky)即“哈斯基”。s 爱德华八世(edwardviii,1894—1972)英国国王(1936 年)。乔治 五世(georgev,1865—1936)之长子,乔治六世之兄。求学于皇家海军学院 和牛津大学。1911 年册封为威尔斯亲王(theprinceofwales)。第一次世界 大战中曾在法国和埃及、义大利前线服役。1936 年 1 月继登王位,不久即同 热恋多年的美国人辛普逊夫人(mrswallissimpson,1896—1986)结婚,为 王族和英国习俗所不容,于同年 12 月逊位,受封温莎公爵。初持亲德立场, 1937 年曾赴德访问希特勒。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任英法司令部少将联络官, 1940—1945 年出任巴哈马总督。战后侨居法国。病殁于巴黎。 第407页 爱麦虞限三世(victoremmanueliii,1869—1947)义大利国王(1900 —1946)。翁贝托一世(umbertoi,1844—1900)之子。原为那不勒斯亲王。 1900 年其父被暗杀后继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加入协约国参战。战后纵 容法西斯主义。1922 年授权墨索里尼组阁,促成法西斯专制制度在义大利确 立。贊同侵略衣索比亚和武装干涉西班牙,1936 年加冕为衣索比亚皇 帝。支持与德国结盟,并组成轴心国。1939 年又兼阿尔巴尼亚国王。第二次 世界大战爆发后,1940 年 6 月 10 日签署对英、法宣战声明,使义大利正式 参战。后因意军在各战场节节败退,国内经济日趋恶化和人民普遍不满,逐 渐倾向解除墨索里尼职务,并向盟国试探单独媾和。1913 年 7 月 25 日,*法 西斯大委员会通过格兰迪动者后,下令逮捕墨索里尼,并任命巴多里奥为首 相。9 月 8 日釜订停战协定后,面对德军入侵,弃守罗马南逃。10 月 13 日对 德宣战,但不愿触动法西斯制度,拒绝民主改革。1914 年 6 月被迫任命其子 *翁贝托二世为摄政王,1916 年 5 月逊位。后流亡国外,病死于埃及。 爱国行动小组(gruppidiazionepatriottlea)义大利青年密谋组织。 1913 年 9 月后,由加里波第纵队和行动党倡导组建。主要在城市开展地下武 装活动,专事袭击军事指挥部、仓库、运输队、火车站和电站,并暗杀德国 占领军军官和义大利法西斯官员。该组织的军事行动得到人民广泛支持,曾 于 1944 年 3 月 23 日在罗马城内伏击德国党卫队,毙伤敌人 33 名。在义大利 人民的抵抗运动中发挥过重大作用。 爱达荷号战列舰(idaho)美国成列舰。1914 年开始建造。排水量 3.2 万吨,配备 14 英寸火炮 12 门,同类型号战列舰称“爱达荷”级。初服设于 美国大西洋舰队。珍珠港事变后调赴太平洋海域对日作战,后编入美国第五 舰队。1913 年 11 月参加吉尔伯特群岛战役。1944 年先后参加马绍尔群岛战 役和马里亚纳群岛战役。1945 年参加沖绳岛战役。 翁贝托二世(umbertoii,1904—1983)义大利国王(1946 年)。爱麦 虞限三世长子。都灵王家军事学院毕业。1931 年起获准将衔,1933 年晋升至 上将。义大利参战后,1940 年 6 月任西线集团军群司令,指挥所部入侵法国, 未获显着战果。1942 年起调任南线集团军群司令,同年晋升元帅。1944 年 6 月 5 日担任摄政王,接管王国大权。1946 年 5 月 9 日其父逊位后,加冕为国 王。同年6 月 13 日公民投票废除君主制后退位。萨伏依王朝在义大利的统治 至此结束。 狼人(werwolf)1大战末期德国空军作战计划代号。旨在阻止美军的 空中攻击。1945 年 4 月 7 日实施,德方出动 183 架战斗机参战,损失 133 架, 其中 78 名飞行员跳伞生还;美方损失 23 架四引擎轰炸机。2大战末期纳粹 德国的游击组织代号。受希姆莱控制,由党卫队地区总队长普吕茨曼 (hansprützmann)直接指挥。成员着平民服装,同德国陆军配合,在盟军占 领区从事破坏活动。1945 年 5 月初遵照邓尼茨命令停止活动,后在弗沦斯堡 (flensburg)向盟军投降。1大战末期德国广播电台名。由戈培尔设立,1945 年 4 月 1 日起正式播音,曾向外界渲染“狼人”组织的威力,并唿吁德国民 众实行“焦土”抵抗,不久即关闭。 狼穴(wolfss插nze)东普鲁士希特勒大本营驻地代号。位于腊斯登堡 (rastenburg)以东 1 公里的树林中,最初代号为“阿斯卡尼亚化工厂防空 设施”。1940 年 11 月—1941 年春由*托特组织建造,后陆续扩建和加固。核 心部分由 10 个藏在 2 米厚混凝土板下的地堡组成,内设希特勒等高级党政头 目的住所和办公室;正中是木板结构的会议室,1913 年冬围上 6 米厚的水泥 墙;地堡周围设有武装部队指挥部、陆军总司令部、空军总司令部和地下通 讯枢纽站;外围有 3 层由地雷场、地堡群和通电铁丝网构成的隔离带,由党 卫队员昼夜巡逻。进入希特勒住所必须持有一次有效的特别通行证。1941 年 6 月 23 日—1944 年 11 月 20 日使用。1944 年曾在此发生*七·二○事件。 狼谷(wolfsschlucht)战时希特勒的野战司令部之一。位于法比边界 附近比利时的勃罗里-德-帕夏(br ly-de-pêche)村内。1940 年 5 月设立, 设施较简陋。1910 年 6 月 6—25 日使用,后因蚊子多而关闭。 狼群战术(rüdeltaktik)德国的潜艇战术。潜艇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用 于实战以来,传统为单艇作战。1935 年*邓尼茨出任德国潜艇部队司令后, 倡寻多艇结群合同作战,并在战前的演习中得到检验。战争初期,由于德国 潜挺数量太少未能实施。1940 年 10 月起,在*大西洋之战中逐步推行。由岸 上潜艇司令部大致确定盟国护舰运输队位置,用无线电指挥附近阵位上的潜 艇集结拦截。当一艘潜艇发现目标后便引导其他潜艇,有时亦根据侦察机情 报引导。潜艇群一般持续追踪盟国船队数天,夜间在水上发动攻击,白昼下 潜规避。最初仅为数艘潜艇组成的小群,后发展成十几艘的大群,并常以两、 三群实施合同作战。随着德国潜艇战的失败,邓尼茨被迫在 1944 年春放弃此 战术。 狼牙山五壮士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狼牙山抗击日军的 5 名英雄。 1941 年 9 月 25 日,日伪军 300 余人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多路围攻河北易 水河畔的狼牙山区,企图歼灭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第一团。为掩护 部队和群众转移,该部班长、共产党员马宝林等 5 人,把敌人诱上悬崖绝路, 凭藉山险与敌搏斗 1 天,毙伤敌 90 余人,在弹尽粮绝情况下跳崖。马宝林、 胡福才、胡德林壮烈牺牲,葛振林、宋学义在半山腰被树枝挂住,带伤脱险 归队。被誉为“狼牙山五壮士”,后在该处建“五勇土纪念塔”。 第408页 [丶] 高思(renceedwardgauss,1887—1960)美国外交官。1906 年进入 外交界任职,1907—1909、1912—1931、1936—1940 年间数度在美国驻中国 各领事馆任职,歷任驻上海、天津、奉天(渖阳)、济南、厦门等地的代理 领事、领事、副总领事和总领事,1933—1935 年任驻华大使馆参贊。1935 年曾调任驻法国巴黎总领事。1940 年出任驻澳大利亚公使。1941 年初復调任 驻华大使。主张对日本採取强硬政策。对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政策表示不满, 在*史迪威同蒋介石的矛盾冲突中,支持史迪威的立场,并要求蒋介石动员包 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力量抗击日本。1944年11月在*史迪咸事件后辞职。1945 年退出公职。战后一度担任华盛顿进出口银行的董事等。高志航(1908— 1937)中国空军军官。原名志恆。东北陆军军官学校毕业。1925 年赴法国莫 拉诺高等航空学校、义斯特陆军航空战斗学校学习。九·一八事变后任国民 政府航空署少校飞行员。1935 年任空军第六大队队长。1937 年*淞沪会战爆 发后,于 8 月 14 日由河南周家口进驻杭州宽桥机场。同日率队与敌 18 架重 轰炸机展开空战,击落敌机 2 架,开中国空军击落日机之先例。10 月,又在 镇江上空击落敌侦察机 2 架、轰炸机 1 架,因功晋升空军驱逐机上校司令兼 第四大队大队长。11 月 21 日在周家口机场遭敌机轰炸时殉国。后被国民政 府追赠为空军少将。 高树勛(1898—1972)中国将领。字建侯。曾任国民政府军第二十六路 军第二十七师师长。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调往江西参加“围剿”中央苏 区,因不满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不久便离开部队到天津“养病”。 1933 年加入*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任骑兵司令,参加收復多伦的战斗。 抗日战争爆发后,歷任河北省保安处处长、河北游击总指挥、第一集团军新 编第六师师长、第十军团副军团长兼暂编第一军军长,曾调至冀南一带作战, 与八路军合作甚洽。1939 年任新编第八军军长。1941 年任第三十九集团军总 司令,在冀豫边界地区驻防。1942 年授中将衔。1944 年 9 月任冀察战区总司 令,次年 6 月任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抗战胜利后,奉调进攻晋冀鲁豫解 放区,1945 年 10 月 30 日率部在邯郸前线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 河北省副省长、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 高敬亭(1901—1939)中国将领。原名志员。1929 年参加中国共产党。 曾任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共豫东南道委书记、红二十八军政委,开 创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爆发前后,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独立自 主原则,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1938 年 2 月出任新四军第四支队司令员, 率部在安徽巢县蒋家河口、桐城县棋盘岭、肥西椿树岗等地打击日军,连战 连捷。因在执行东进敌后的命令等方面犯有错误,于 1939 年 6 月 24 日在安 徽肥东青龙场被错杀。1977 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予以平反和恢復名 誉。 高杨战役  1944 年新四军在江苏省涟水县对日伪军的一次进攻作战。是 年 4 月 19 日,新四军第三师兼苏北军区部队共 7 个团,向盘踞在涟水以北高 沟、杨口地区的伪军第七十二旅发起进攻,攻克敌伪据点 14 个,歼伪军 2000 余人和由大伊山等地增援之日军 140 余人,收復了六塘河两岸地区,使淮海、 盐阜两区联成一片,为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 高邮战役  日本投降后华中野战军歼灭拒降日伪军的战役。1945 年 9 月 2 日日本签署投降书,但被解放区军民包围的日伪军仍顽抗,拒绝向中共 领导的抗日军民投降。为彻底粉碎扬州、泰州的国民党军队向北与高邮日伪 军勾结进犯华中解放区的企图,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中野战军集中 15 个团于 12 月 19 日发起此战役。26 日攻占该城,歼灭日军 1000 余人、伪军 4000 余 人,并击退了由扬州出援的国民党军队,巩固了华中解放区。 高举战旗(diefahnehoch)即“霍尔斯特·威塞尔之歌”。 高桥是清(1854—1936)日本首相(1921—1922)、财经专家。早年留 学美国。回国后在大藏省和文部省供职。后歷任日本银行副总裁、总裁和山 本、原敬两届内阁的大藏大臣。1921 年 11 月原敬被刺后,一度出任首相。 1924 年辞去男爵爵位和贵族院议员。1927 年主融危机时,再度出任田中内阁 的大藏大臣。九·一八事变后,连任犬养、斋藤和冈田三届内阁的大藏大臣。 推行禁止黄金出口,发行赤字公债,发展军需工业和出口工业的财政政策, 即所谓“高桥财政”。1935 年为避免还货膨胀,主张逐步减少公债,限制军 费。与军部无限制扩充军备的计划发生冲突。1936 年二·二六事件时被杀。 着有《高桥是清自传》。 高加索会战  苏德战争中苏军于 1942 年 7 月至 1943 年 10 月在高加索 地区进行的一系列防御和进攻战役。先后参加会战的有:*南方方面军、*北 高加索方面军、*外高加索方面军、黑海舰队、亚速海区舰队和里海区舰队。 1942 年 7 月 23 日,*希特勒第四十五号指令确定代号为*鼠麴草的进攻高加 索计划,为此投入*a 集团军群(22 个师),共 16.7 万人,火炮和迫击炮 4540 门,坦克 1130 辆,飞机近 1000 架。1942 年 7 月 25 日至 12 月 31 日,苏军 以 5 个集团军共 11.2 万人实施防御,先后进行*阿尔马维尔-迈科普战役、* 新罗西斯克战役、*莫兹多克-马尔戈别克战役、*图阿普谢战役和*纳尔奇克- 奥尔忠尼启则战役,总称*北高加索防御战役。德军在进攻中占领了北高加索 大片地区,但突破各山口进入外高加索的企图未能得逞。12 月中旬,德军停 止进攻,转入防御。1943 年 1 月 1 日起苏军发动*北高加索进攻战役,包括 实施*罗斯托夫战役、*克拉斯诺达尔战役,收復北高加索大部分地区,进抵 塔曼半岛。为阻止苏军推进,德军在亚速海至新罗西斯克间建立*蔚蓝色防 线,一度阻滞了苏军的进展。4—5 月间,双方进行了*库班空战。尔后战事 有所停顿。9 月 10 日,苏军再度发起进攻,实施*新罗西斯克-塔曼战役,突 破“蔚蓝色防线”,解放新罗西斯克。至 10 月 9 日,苏军肃清塔曼半岛之敌, 全部解放高加索,取得会战的最后胜利。苏军在 1943 年 1—10 月的进攻战役 中,共歼灭德军 28.1 万人、坦克 1358 辆、火炮和迫击炮 7000 余门、飞机 2000 余架。 第409页 高松宫宣仁(1905—)日本皇族。大正天皇第三子,裕仁天皇之二弟, 幼时称号光宫。1924 年海军兵学校毕业,1936 年海军大学毕业。在军令部任 职,为海军大佐。1937 年 11 月 5 日当第十军在中国方面舰队护卫下在杭州 湾北岸登陆时,亲临视察,鼓舞士气。与山本五十六过从甚密,参与策划和 实施对珍珠港的袭击。1942 年代表裕仁天皇参加“满洲国”建国十周年的活 动,支持政府的侵略政策,后在海军内进行反对东条内阁的活动,并与宫廷 势力联繫、配合。太平洋战争后期,策划和制定了特攻的作战方式。战后在 政界与文化界活动。 高加索方面军  苏联战略战役军团。1941 年 12 月 30 日由*外高加索方 面军为基础组建。辖 5 个集团军。塞瓦斯托波尔防御地域、黑海舰队和亚速 海区舰队也属其指挥。组建后完成了由外高加索方面军和黑海舰队发动的刻 赤-费奥多西亚登陆战役。1942 年 1 月 28 日分编为*克里米亚方面军和外高 加索军区(该军区在同年 5 月重新组建为外高加索方面军)。司令为科兹洛 夫(Дmntpnntnmoфeebnчko3лob,1896—1967)。 郭忏(1894—1950)中国将领。字悔吾。保定军校毕业。曾任国民政府 军副军长、晋陕绥宁边区“剿总”参谋长。1936 年授中将衔。抗日战争爆发 后,任湖北全省防空司令兼第一八五师师长。1938 年 4 月任第九十四军军长, 率部在鄂北地区抗击日军。同年 10 月代理武汉卫戍总司令,参加*武汉会战。 1939 年 1 月任第三十三集团军副总司令,同年底兼任长江上游江防司令和江 北兵团司令。1941 年 7 月任第六战区长官部参谋长,参与策划鄂西战役、常 德战役。1944 年 1 月升任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抗战胜利后,任武汉警备总 司令。后任国防部参谋次长、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1949 年底去台湾。 郭天民(1905—1970)中国将领。黄埔军校毕业。1927 年加入中国共产 党。曾任红九军团参谋长。1931 年 10 月参加长征,北上抗日。抗日战争爆 发后,任中央军委一局局长。1938 年调任晋察冀军区副参谋长,不久任该军 区二分区司令员。同年 4 月参与指挥平汉、平绥路破袭战,并粉碎日军多路 围攻。1940 年率部破袭正太路,并参加*百团大战。1944 年 11 月任冀察军区 司令员,巩固和发展了冀察抗日根据地。1945 年春夏,率部攻克怀安、涞源、 崇礼三县城 62 个日伪据点。8 月指挥所部迅速进占张家口。解放战争时期, 任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人民解 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1955 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郭沫若(1392—1978)中国文学家、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原名开贞。 笔名沫若。日本九州帝国大学毕业。1927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旅居日本, 从事甲骨文、金文研究。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与夏衍等主编《救亡日报》, 曾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和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团结进 步文化人士,开展抗日文化宣传工作。皖南事变后,创作《棠棣之花》、《屈 原》、《虎符》等歷史剧,痛斥国民党顽固派反共卖国政策,鼓舞人民的抗 日民主斗争。期间还着有《战声集》等诗文集,《十批判书》、《甲申三百 年祭》等歷史专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全国文联主席、中国科学 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郭泰祺(1890—1952)中国外交家。字復初。曾任武昌商科大学校长、 护法军政府外交部次长、中国驻义大利公使。1932 年一·二八事变时,任国 民政府外交委员会委员、外交部次长、中日停战会议中方首席代表,曾与日 方代表签署《上海停战及日方撤军协定》。抗日战争期间,先后任外交部长、 国防最高会议外交委员会主席、中央文化协会会长。抗战胜利后,任联合国 安理会中国首席代表。在美国去世。 席拉赫(baldurvonschirach,1907—1974)德国纳粹青年领袖。母为 美国人。曾在慕尼黑大学攻读艺术史和德国民俗学。年轻时即成为反犹主义 者。1927 年加入纳粹党和冲锋队。1928 年参与组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大 学生联合会。1931 年被希特勒任命为纳粹党青年工作领袖,掌管包括*希特 勒青年团在内的所有纳粹党青年组织。1933 年纳粹党掌权后,被任命为全国 青年领袖。1936 年 12 月起成为内阁成员。积极在青年中煽动民席拉赫族沙 文主义和战争狂热,灌输纳粹思想,成为希特勒毒害和控制青年的得力助手。 1940 年辞去全国青年领袖职务,但保留主管青年教育的全国领袖职务。同年 出任纳粹党维也纳大区领袖,兼汪该大区行政长官(总督)和德国国防委员。 在其辖区内进行掠夺和奴役,继续推行灭绝犹太人的政策。1946 年在纽伦堡 国际军事法庭以违反人道罪判处 20 年徒刑。1966 年获释。 病毒房(virulezhaus)大战期间德国原子研究实验室的代号。位于柏 林,由海森堡(wernerkarlheisen-berg,1901—1976)主持研究工作。因挪 威的重水来源被盟军突击队员切断,1943 年起研究进展缓慢。 唐纳  即“坦内尔”。 唐亮(1910—)中国将领。1930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三军团第二 师政治部主任。1934 年参加长征,北上抗日。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 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教导大队政委,参加*平型关战斗。后任第三四三旅和八 路军第二纵队政治部副主任。1941 年任冀鲁豫军区政治部主任,随军进入山 东敌后,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13 年起任山东滨海军区政委兼区党 委书记,领导军民向日伪军进行攻势作战。解放战争时期,曾任第三野战军 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南京军区政委、军政大学政委。1955 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第410页 唐生智(1889—1970)中国将领。字孟潇。保定军校毕业。北伐战争时, 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军长兼湖南省政府主席、第四集团军总司令兼湖北省政 府主席。九·一八事变后,任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院长。1934 年改任军委会 训练总监。次年授一级上将衔。抗日战争爆发后,力主坚守南京,任南京卫 戌总司令。12 月 13 日南京沦陷后,即调任军政执法部总监。次年曾处理*韩 復集通敌读职一案。不久离职,回湘长期闲居。抗战胜利后曾任湖南人民自 教委员会主任委员,参与长沙和平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湖南 省副省长、国防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常委。 唐式遵(1885—1950)中国将领。字子晋。曾任川军前敌总指挥、国民 政府军第二十一军军长。1936 年授中将衔。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二十三集 团军副总司令兼第二十四军团军团长,率部出川抗战,参加武汉会战。后在 江浙皖一带作战,歷任第二十三集团军总司令、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1938 年授中将加上将衔。1941 年初,参与策划*皖南事变。抗战胜利后歷任长沙 绥站公署副主任、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1950 年 3 月 18 日在西康越巂 被人民解放军击毙。 唐延杰(1909—1988)中国将领。1927 年赴莫斯科东方大学附设军事班 学习。1929 年回国。次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 年参加长征,北上抗日。 193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十五军团第二十八军参谋长。抗日战争爆发 后,任八路军总部作战处处长、副官长。后去华北敌后,歷任晋察冀军区教 导团团长,晋察冀军区副参谋长、参谋长。率部转战晋察冀,领导军民开展 反“扫荡”、反“蚕食”斗争。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北岳军区司令员、华北 军区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歷任高等军事学院教育长、国防科委 副主任。1955 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唐淮源(1884—1941)中国将领。字佛川。云南讲武堂毕业。歷任国民 政府军旅长、师长,1936 年授中将衔。抗日战争爆发后,率部北上抗日,参 加高碑店、保定、娘子关、侯马等战役。1938 年 7 月任第三军副军长,次年 7 月升任军长,驻守中条山,先后挫败日军多次进攻。1941 年日军向中条山 大举侵犯时,率部奋战,被困于夏县东交口附近。因弹尽援绝,自戕殉国。 国民政府追赠他为上将。 斋藤实(1858—1936)日本首相(1932—1934),海军将领。1877 年毕 业于海军兵学校。1884 年赴美留学,同时兼任驻美武官。归国后歷任舰长、 海军省军务局长、海军总务长官和海军次官。1906—1914 年连任歷届内阁的 海军大臣,积极扩充海军军备,期间晋升海军大将。(1912 年)1919 年出任 朝鲜总督,1925 年封为子爵。1927 年 4 月代表日本出席日内瓦裁军会议筹备 委员会。1929—1931 年再任朝鲜总督。鼓吹对外扩张。长期任日俄协会、海 军协会和大日本少年团等右翼组织的头目。1932 年五·一五事件后组阁,创 设*五相会议,加紧推行侵华政策,签署*《日满议定韦》,正式承认“满洲 国”,1933 年 3 月宣布退出国际联盟。对内实行军需通货膨胀政策,起用皇 道派*荒木贞夫为陆军大臣,加强军部对政治的干预。1934 年 7 月因阁僚有 受贿嫌疑被迫辞职。1935 年 12 月任内大臣,1936 年二·二六事件时被杀。 竞技神号航空母舰  即“赫耳墨斯号航空母舰”。 拳击家(pugilist)1943 年英军攻击突尼西亚境内*马雷特防线的行动代 号。是年 3 月 20 日,蒙哥马利以主力向马雷特防线近海一端发动正面攻击, 另一支部队迂迴德意军内陆侧翼作为牵制。经数日激战未果,英军即改变计 划(新计划的代号为“增压二号”),以内陆侧翼为主继续勐攻,迫使德、 意军为免被围歼而撤出马雷特防线。 浙赣战役  抗日战争中期日军为破坏浙江中国空军基地而发起的进攻 战役。1912 年 4 月 18 日,美国空军从航空母舰起飞袭击东京等地后,降落 在浙江境内机场。5 月 15 日起,日第十三军为夺取衢川、丽水、玉山等地的 中国空军基地,调集浙东各部约 4 万余人,分由奉化、上虞、绍兴、萧山、 富阳沿浙赣铁路及其两侧西犯。中国*第三战区在*第九战区一部配合下,逐 次阻击,并企图在衢州实施决战。但 5 月 27 日起,日第十一军以 3 万人从南 昌东犯,配合第十三军。中国军队面临夹击,被迫放弃决战企图。两路日军 相继攻占金华、兰谿、衢州、上饶、进贤、鹰潭、贵溪、弋阳、横峰,至 7 月 1 日打通浙赣铁路全线。日军驻扎 2 个月,对该地区大肆破坏后撤回原地。 此役日军虽实现了既定目标,但死伤近 2.9 万人,第十五师团长酒井直次毙 命。 浙东抗日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1941 年 4 月,日军进犯闽浙沿海。5 月,中共上海浦东特委领导的淤沪游击队第 五支队奉命渡海挺进敌后,创建三北(即姚江以北余姚、慈谿、镇海)抗日 游击根据地。1942 年成立浙东区委,谭启龙任书记。同时成立三北游击司令 部,何克希任司令员。至 1944 年春,主力部队发展到 2300 亲人,多次粉碎 日伪军的“清乡”及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逐步形成浙东抗日根据地。1945 年 1 月,成立由连柏生为主任的浙东行政公署,辖 4 个专区,14 个县级政权。 包括杭州湾两岸、沪杭甬之间,东濒东海,西跨浙赣铁路金萧线两侧,南迄 东阳—宁波公路,北达黄浦江的广大地区。后成为苏浙皖抗日根据地的组成 部分。 第411页 涅穆勒(martinniem ller,1892—1984)德国宗教界人士。第一次世 界大战期间任潜挺挺长。战后开始从事宗教活动。初支持纳粹党,1934 年初 因反对纳粹政权干预教会事务,组建“牧师非常联盟”,并任明认信仰教会 首领。1936 年 5 月以明认信仰教会名义向希特勒提交备忘录,要求停止干预 教会事务。1937 年 7 月被捕,翌年 3 月被特别法庭判刑 7 个月。获释后又被 盖世太保以“保护性拘留”名义再次逮捕,先后关押在萨赫森豪森集中营和 达豪集中营。德国败降后获释。1961—1968 年任世界教会理事会主席。着有 《从潜艇到教坛》和《我站在这儿》。 涅韦尔战役  苏德战争中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1943 年 10 月 6—10 日,由*加里宁方面军实施。涅韦尔(hebeлb)位于德军北方和中央两集团 军群接合部,是重要交通枢纽,德军设重兵固守。苏军在主要突击方向集中 战役的三分之二兵力、全部坦克和几乎全部炮兵,形成 3 个进攻梯队,经一 昼夜激战,解放涅韦尔市,并继续向两翼发展,共推进 25—30 公里。此战德 军失去在两大集团军群间机动兵力的自由,苏军则获得向白俄罗斯和波罗的 海沿岸地区进攻的有利条件。 浩劫式战斗机(havoc)美国*a-20 型轰炸机提供英国作为夜间战斗机 用时之称唿。 海王(neptune)又译“海神”。美英盟军*霸王行动计划的登陆作战阶 段代号。1944 年 2 月 1 日,负责指挥海上和登陆作战的拉姆齐、蒙哥马利和 利-马洛里,首次以此为代号发布行动计划。初仅指“霸王”行动的登陆突击 地点。开始日期和突击规模,后泛指整个登陆作战行动。同年 5 月 28 日下达 行动命令,6 月 5 日登陆编队出发,翌日实施登陆,7 月 5 日结束。 海龙  日军海上特攻武器。是一种带翼的小型袖珍潜艇。全长 7.28 米, 直径 1.3 米,排水量 19.2 吨,航速 6.5 节,全速 7.5 节,可续航 12 小时。 在艇身下部两侧装有 2 个鱼雷发射管,艇首装有炸药,用以撞击敌舰。到战 争结束时,建成 224 艘,半成的约 200 艘。曾在太平洋战争后期使用。 海狮(seel we)德国在英国登陆作战的行动计划代号。希特勒在 1940 年 7 月 16 日的第十六号指令中下令制定,要求在 8 月中旬完成准备工作,在 必要时执行。计划规定用 40 个师的总兵力以 4 次入侵浪潮进占英国。后因调 集渡海运输工具困难,海军无力保证入侵部队在渡海通道上的安全,空军在* 不列颠之战中也未能夺得渡海和登陆所必需的制空权,故计划被多次推迟。 10 月 12 日,计划被推迟到 1941 年春,其时,希特勒已在加紧拟制入侵苏联 的计划。1941 年 1 月,计划的准备工作全部停止。 海啸(tidalwave)美国战略空军实施*普洛耶什蒂轰炸的行动代号。原 称*肥皂水。1943 年 8 月 1 日起称此名。 海斯(carltonjosephhuntloyhayes,1882—1964)美国外交官,歷史 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19—1950 年为哥伦比 亚大学歷史学教授。1928—1933 年任预备役少校军官。1942—1945 年任驻西 班牙大使,为争取佛朗哥政权保持中立而开展外交活动。曾要求美国政府施 加政治与经济压力,迫使西班牙停止向德国出售钨砂。1942 年建议盟国取消 对西属加那利群岛实行预防性占领。1943 年 10 月向佛朗哥声明,要求西班 牙公开放弃非中立政策,从苏德战场撤回*蓝色师团等。着有《现代欧洲政治 社会史》、《出使西班牙》等。 海因斯(edmundheines,1897—1934)德国*冲锋队地区总队长。参加 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先后加入右翼组织“志愿兵团”和纳粹党,经常参 加街头殴斗,逐渐成为*罗姆的密友。1925 年任慕尼黑冲锋队长。1927 年因 反对希特勒,被短期开除出纳粹党。1929 年因二十年代初参与谋杀活动而被 仇玛共和国当局判处 5 年徒刑,不久在大赦中获释。1933 年任西里西亚冲锋 队地区总队长和布雷斯劳(breu)警察局长。1934 年 6 月 30 日在*罗姆 事件中被处决。 海峡攻势(插nnaldash)即“三头狗”。 海斯利普(wadehamptonhaislip,1889—?)美国将领。毕业于西点军 校,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21—1941 年在参谋部门供职。1942 年任第八 十五步兵师少将师长。1944 年任第十五军军长。同年 8 月参加诺曼第战役。 9 月起进入洛林地区。1915 年 3 月在沃尔姆斯(worms)渡过莱茵河进入德国 境内,攻克曼海姆(man-heim)。同年 4 月率部攻占纽伦堡。1945 年 5 月升 为中将,不久任第七集团军司令。战后曾任美地面部队参谋长,1949 年晋升 上将。1951 年退役。 海德里希(reinhardheydrich,1904—1942)德国中央保安局局长(1939 —1942)。少年时参加右翼组织“志愿兵团”。1922 年入海军。1924 年在海 军情报处政治科当见习士官生。1928 年升至中尉。1931 年因两性生活问题被 革职。同年加入纳粹党,得到希姆莱赏识,受命组建*党卫队保安处。1932 年任该处首脑,获党卫队旗队长衔(相当于上校)。希特勒上台后,协助希 姆莱在巴伐利亚组建政治警察。1934 年任德国秘密警察处处长,成为希姆菜 的副手。同年 6 月参与策划和执行清洗罗姆等冲锋队头目的行动。1936 年任 保安警察总处处长。1939 年 9 月成为新组建的*德国中央保安局局长,在希 姆菜领导下掌管整个纳粹德国的秘密警察与党卫队特务机构。兇残毒辣,积 极推行法西斯的特务恐怖统治,残酷迫害和屠杀一切反纳粹的进步人士,被 称为“刽子手海德里希”。组织*党卫队特别行动队,在苏联和东欧占领区, 海德里希实施屠杀和灭绝犹太人与斯拉夫人的计划。1941 年 9 月兼任德国驻 波希米亚-摩拉维亚保护国代理长官。翌年 5 月 27 日,在布拉格遭捷克斯洛 伐克爱国者袭击受重伤。6 月 4 日死亡。 第412页 海岸监视哨  大战期间澳大利亚与纽西兰设在太平洋一些岛屿上的无 线电台。原指战前澳大利亚所派出的一部分人员在沿俾斯麦群岛和所罗门群 岛的海岸设置的一些无线电台。1939 年大战爆发后划归澳海军统一领导。 1941 年太平洋战争开始,日军对上述地区发动了进攻,有几个电台保存下 来,后又增设一些电台。这些电台一直秘密地与澳海军指挥机关保持无线电 联繫,在当地人民的协助下,常能准确地向盟军提供有关日军舰艇、地面部 队及飞机活动的情报。此外,纽西兰也在吉尔伯特群岛、埃利斯群岛、斐济 群岛等岛屿上设立一些海岸监视哨。其不少工作人员或波日军逮捕,或遭杀 害。 海南岛战役  抗日战争中期日军攻占海南岛的战役。海南岛是中国南方 海防线上的一个重要战略基地,但国民政府没有派遣正规军防守。1939 年 2 月 10 日,日军波田旅团以海空军作掩护,在海南岛天尾港登陆,中国守岛保 安队、自卫队在王毅指挥下,仓促应战:因隔海无援,迄午后不支,海口等 地失陷。12—16 日,日军又从榆林港、博鰲港等地登陆,未经大的战事即占 领海南岛沿海重要城镇。4 月 23 日,日本政府宣布统辖海南诸岛,严重威胁 英、美势力。蒋介石称此为“太平洋上的九·一八事变”。 海盗式战斗机(corsair)即“f-4u 型歼击机”。 海尔·塞拉西一世(hailesssiei,1892—1975)衣索比亚皇帝(1930 —1974)。王族出身。受教于法国传教士。1928 年发动宫廷政变上台,1930 年加冕称帝,建立君主立宪制。1935 年 10 月义大利入侵衣索比亚后,亲 临前线指挥抗战,战败后流亡英国,继续从事救国活动。大战爆发后,于 1910 年 6 月 24 日前往苏丹,建立衣索比亚军队。翌年 1 月 20 日,英埃联军进 入衣索比亚时回国,同年 5 月 5 日返都復位,并加入反法西斯海尔·塞拉 西一世联盟,参加反对轴心国的斗争。为摆脱英国的控制,1942 年 1 月签订 《埃一英协定》。战后,领导国家復兴事业,1974 年被军事政变推翻。 海军群岛登陆战  即“阿德米勒尔蒂群岛登陆战”。 流星式歼击机(meteor)英国喷气式歼击机,也是大战期间盟军拥有的 唯一喷气式飞机。初称“雷电”式,为避免与美国 p-47 活塞式歼击机相混淆 而改现名。1940 年开始研制。1942 年首次生产。1944 年 7 月其 i 型开始服 役,同年 8 月 4 日首次作战击落德国*v-1 火箭。其 ii 型机仅生产出样机。 iii 型机于 1945 年 4 月投入战斗,在 3 万英尺高空时速可达 493 英里,爬升 率每分钟 3980 英尺,升限 4.4 万英尺,最大载荷航程 1840 英里,装备 4 门 20 毫米机关炮,战时共生产 280 架。 宾夕法尼亚号战列舰(pennsylvania)美国战列舰。1011 年开始建造, 1916 年建成服役,1931 年进行改装。排水量 3.3 万吨,装备 14 英寸火炮 12 门,5 英寸火炮 12 门,航速 21 节。曾为美国太平洋舰队旗舰。1941 年 12 月 7 日,日军偷袭珍珠港时,该舰正在船坞修理,仍发炮还击,击落日机 6 架,但本身亦受创。经修復改装,先后编入第五和第七舰队。1943 年 11 月 参加吉尔伯特群岛战役。1944 年先后参加马绍尔群岛战役、塞班岛登陆战 役、帛琉群岛战役和菜特湾海战。1945 年 1 月参加吕宋岛战役,3 月随舰队 攻击日本本土。战后,曾作为美国原子弹试验船。 容格尔(ernstjünger,1895—?)德国作家。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 1920 年步入文坛。指责西方议会民主制度,同时拒绝追随纳粹党,并在小说 中隐晦地批评希特勒和法西斯政权。1939 年发表小说《在大理石悬崖上》, 以寓言形式抨击纳粹暴政,翌年被禁止发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自 1940 年起在德国驻巴黎司令部任参谋。1942 年曾到苏德战场服役 3 个月。1944 年 10 月被解职。其间于 1943 年为纪念其战死在义大利的儿子而创作的小说 《和平》,抨击了纳粹暴政。战后继续从事文学创作。 容-52 式运输机  即“ju-52 式运输机”。 容-87 式轰炸机  即“ju-87 式轰炸机”。 容-88 式轰炸机  即“ju-88 式轰炸机”。 朗莫尔(arthurmurraylongmore,1885—1970)英国空军将领。1900 年在海军学校受训,1904 年服役。1910 年接受飞行训练,后在海军航空部队 供职,1918 年转入皇家空军,并先后供职于皇家空军学院和帝国国防学院, 有功于创建英国空军训练体制。1910—1941 年任中东战区空军总司令。后任 皇家空军总监。1942 年退休。领空军上将衔,有爵士封号。着有自传《从海 洋到天空》。 诺克斯(williamfranklinknox,1874—1944)美国海军部长(1940— 1944)。共和党人。毕业于阿尔马学院。参加过美西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获上校军衔。后成为赫斯特报系的《芝加哥每日新闻报》发行人。反对罗斯 福新政。1936 年被提名为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1940 年应罗斯福之邀入阁任 海军部长。拥护罗斯福的外交方针,反对孤立主义,主张积极援助英、法以 对抗德国,贊同《租借法案》和大西洋护航。要求对日本採取遏制政策。大 战中,还兼为战时生产管理局成员,积极发展与加强美国海军军备力量。 第413页 诺盖斯(插rlesaugustepaulnogués,1876—1971)法国将领。1899 年 毕业于巴黎综合技术学校。长期在军界服役。1930 年获少将衔。1936 年出任 北非法军总监。大战爆发后任北非战区司令。1940 年附和《贡比涅停战协 定》,支持维希政府。1942 年 11 月 8 日下令北非法军抵抗盟军登陆,但 11 日即被迫签订停战协定,12 日将全部权力转交达尔朗。同年 12 月成为由达 尔朗建立的帝国委员会成员。1943 年 6 月辞职,前往里斯本。战后于 1917 年 11 月 被 法 国 最 高 法 院 缺 席 判 处 20 年 强 制 劳 动 。 诺 沃 特 尼 (walthernowotny,1921—1944)德国飞行员。1942 年进德国空军第五十四 歼击机联队,任中尉。翌年升任联队长。1944 年晋至少校,任第五十二歼击 机联队长。曾击落盟军飞机约 258 架,为德空军“王牌飞行员”之一。1944 年 8 月 11 日在空战中被击毙。 诺沃提尼(antoninnovotn ,1904—1975)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领导 人之一。1921 年参与刨建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1928 年起在党内任职,曾任 捷共布拉格州委和霍多宁州委书记。纳粹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期间,为布 拉格州地下党组织领导成员。1941 年被德国秘密警察逮捕,关押在毛特豪森 集中营,在狱中继续坚持地下斗争。战后曾任捷共中央第一书记,捷克斯洛 伐克总统。 诺维科夫(1900—1976)苏联空军将领。1919 年参军。翌年加入俄共(布) 党。参加过国内战争。1922 和 1930 年先后毕业于高级步兵学校和伏龙芝军 事学院。1933 年调往空军部队。先后任航空兵旅参谋长和轰炸机大队大队 长。1938 年任列宁格勒军区空军参谋长。1939—1940 年参加苏芬战争。后任 列宁格勒军区空军司令。苏德战争初期任北方方面军(1941 年 8 月改为列宁 格勒方面军)空军司令(空军少将衔)。在列宁格勒保卫战中,成功地指挥 所部航空兵作战。1942—1943 年任副国防人民委员(主管空军)。1913 年 5 月起至战争结束任空军司令。在史达林格勒会战、库尔斯克会战、柏林和远 东等重大战役中,协调各个方面军的航空兵作战行动。探索和改进使用航空 兵的新形式与新方法,倡导建立同类机种的航空兵师(轰炸机师、强击机师、 歼击机师)以及组建空军集团军。1914 年获空军主帅街。战后曾任远程航空 兵司令、空军副总司令等职。1956 年退役。着有《在列宁格勒的天空》等。 诺斯塔德urisnorstad,1907—)美国将领。1930 年西点军校毕业。 1940 年入陆军航空兵司令部任职。次年 12 月任维吉尼亚谍报学校校长。1942 年 2 月任*阿诺德的私人顾问。同年 10 月赴北非战场,在美国驻西北非空军 任职,先后参与制定北非、西西里和义大利等战役的空战计划。1943 年底出 任地中海战区盟国空军司令。1944 年 8 月奉召回国,歷任第二十航空队参谋 长、陆军航空兵副参谋长等职,曾参与组织和指挥 1945 年对日本本土的空袭 及原子弹轰炸。战后歷任陆军部作战计划处处民、空军副参谋长、驻欧美国 空军司令等职,1952 年获上将衔。 诺门坎事件  亦名“哈勒欣河事件”。日军对蒙古人民共和国发动的武 装挑衅事件。1939 年 5 月 11 日,日军和伪满军队在黑龙江和外蒙古交界的 哈勒欣河地区向蒙古边防军发动进攻。5 月 28 日战斗扩大。7 月苏军成立了 以来可夫为司令的第一集团军群,拥有 498 辆坦克,385 辆装甲汽车、542 门火炮和迫击炮、515 架飞机,苏蒙军队增至 5.7 万人。8 月,日军扩建的第 六军拥有 7.5 万人,500 门火炮、182 辆坦克和 300 多架飞机。8 月 20 日晨 苏蒙军发动反攻。24 日苏军在正面 74 公里、纵深 20 公里的诺门坎地区围歼 日军,至 31 日基本结束战斗。苏蒙军伤亡 1.85 万余人,日军死伤和被俘 6.1 万余人。日本政府被迫签订*《苏日停战协定》。 诺因加默集中营  纳粹德国集中营之一。位于德国汉堡东南的诺因加默 (neuengamme)镇附近。1938 年建立。初为*萨赫森豪森集中营的分营,1940 年 6 月成为独立集中营,受汉堡盖世大保总部管辖,至 1942 年拥有 58 个分 营。曾为德国西北部各军火工厂提供劳动力。先后关押近 10 万人,其中 4 万多人死亡。囚禁者生活条件恶劣,被迫接受结核菌和其他致病细菌的医学 试验。1945 年初开始囚禁 5—12 岁的犹太、法国和苏联儿童。战后在原址建 立纪念塔。 诺曼第登陆战役  美英盟军在法国北部诺曼第(nor-mandie)地区进行 的战略性登陆战役。代号*海王,为*霸王行动的组成部分。随着苏德战场和 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展,1943 年 12 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德 黑兰会议达成开闢*第二战场的协议。艾森豪被任命为盟国远征军最高统 帅。1944 年 1 月艾森豪就职后,修改了*科萨克所拟定的作战计划,把 登陆正面由 40 公里扩至 80 公里,第一梯队兵力由 3 个师增至 5 个师,发动 日期由 5 月初延至 6 月初。为进行此战,盟军在英国集中近 300 万人、5000 多艘舰船和 1 万多架飞机。登陆部队编成*盟国第二十一集团军群,由蒙哥马 利指挥。海军编成 2 个特混舰队,西部特混舰队的“u”和“o”登陆编队, 运送美国第一集团军 2 个师,于*犹他和*奥马哈滩头上陆;东部特混舰队的 “g”、“j”和“s”登陆编队。运送英国第二集团军 2 个师和加拿大第一集 团军 1 个师,于*黄金、*朱诺和*宝剑滩头上陆;另有“b”和“l”2 个后续 编队运送第二梯队上陆。各登陆编队均有强大的海、空军火力支援,并于预 定登陆时之前空降 3 个师于登陆地区。战役前,美、英研制了专门的登陆器 材,进行了周密侦察和气象预测,部队多次模拟演习,对法国北部和比利时 实施持续的大规模轰炸,并採取了一系列伪装措施。1944 年 6 月 1 日,登陆 部队开始在英国南部 15 个港口上船。原定登陆日期为 6 月 5 日,由于气象恶 劣推迟 24 小时。5 日午夜开始实施航空火力准备。6 日 5 时 30 分开始舰炮火 力准备,6 时 30 分至 7 时 45 分 5 个滩头先后开始突击上陆。除奥马哈滩头 外,其他进展顺利。当天即夺得稳固立足点。德国西线守军 58 个师(大部为 机动能力差的守备师),主力配置于加来地区(诺曼第只有 6 个师),仅有 500 多艘中、小型舰艇和 500 架飞机,其*大西洋壁垒远未完成,在防御战略 指导上又存在分歧,对盟军登陆时间和主突方向判断失误,指挥系统矛盾重 叠,未能及时组织有效抵抗。苏军在东线的夏季攻势和法国抵抗运动的斗争, 也牵制了德军。6 月 12 日,盟军各登陆点连成登陆场。6 月 21 日美军攻占瑟 堡。7 月盟军在诺曼第登陆初,英军攻至卡昂(caen)西北。此时盟军上陆 已达 100 万人、车辆 17 万台、补给品近 60 万吨。在此期间,德军曾先后投 入 12 个师(其中 4 个坦克师)进行抵抗和反击,但兵力使用分散,机动迟缓, 指挥失误,损失惨重,被迫转入固守。后盟军展开扩大登陆场作战,至 7 月 中旬形成正面 150 公里、纵深 13—35 公里的登陆场。7 月 24 日,登陆战役 结束。盟军伤亡 12.2 万人,德军被歼 11.4 万人。此役为盟军在西欧开展大 规模战略进攻奠定基础,标志着欧洲第二战场的开闢,加速了法西斯德匡的 崩溃。 第414页 诺曼第-涅曼航空团  *战斗法国派往苏联作战的空军部队。1942 年 11 月,战斗法国和苏联政府达成派遣空军人员去苏德战场的协议。同月,首批 法国航空人员抵达苏联,接受训练和装备,编入苏联空军,定名为诺曼第大 队。1943 年夏参加库尔斯克战役,7 月改编为诺曼第航空团。1941 年夏,在 白俄罗斯战役中,支援苏军强渡涅曼河立功,同年 11 月被苏联授予“涅曼航 空团”荣誉称号。1945 年春参加东普鲁士战役,6 月返回巴黎。共参加空战 869 次,击落敌机 273 架,全团阵亡 40 余人。 诺夫哥罗德-卢加战役  苏德战争后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列宁格 勒-诺夫哥罗德战役的组成部分。1944 年 1 月 14 日至 2 月 15 日,由*沃尔霍 夫方面军实施,列宁格勒方面军左翼协同。经 3 天激战,苏军突破德军主要 防御地带,1 月 20 日解放诺夫哥罗德,2 月 12 日解放卢加,向西推进 150 公里,粉碎德军第十八集团军主力,对列宁格勒完全摆脱封锁起了重要作用。 袖珍战列舰(panzerschiff)德国海军的德意志号、舍尔号和格拉夫·施 佩号三艘军舰的别称。1928—1934 年间建造。因受凡尔赛和约限制,舰体和 吨位较小,但火力强于一般巡洋舰,故名。其标准排水量名义上 1 万吨,实 际为 1.2 万吨左右,长约 600 多英尺,装备 6 门 11 英寸火炮,航速 26—28 节。 祥凤号航空母舰  日本轻型航空母舰。横须贺海军工厂制造。1941 年 12 月竣工。标准排水量 1.12 万吨,最高航速 28.2 节,可载飞机 30 架。1942 年 5 月初在珊瑚海海成中被美军舰载飞机击沉。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海 军被击沉的第一艘大型军舰。 冥王星(pluto)*诺曼第登陆战役中英国为保障盟军燃油需要而敷设海 底输油管的代号。主要方案有两个。分子发动政变时被杀。其一是拖运 4 根 软钢管到诺曼第海滩沉入水底,接通距岸尚有一段距离的大型油船与登陆区 的临时油库;预计在登陆后 18 天内完成,每小时能输油 600 吨。其二是以特 制软钢管缠于大型捲轴上,用轮船以 5—10 节航速从英国南部的怀特岛驶到 法国北部的瑟堡,沿途敷设若干根海底输油管;预计登陆后 75 天内完成,总 输油量每日 2500 吨。由于实施中未能达到预定目的,后又在英吉利海峡最狭 部分敷设同类的其他海底输油管。 [ ] 陶德(williamedwarddodd,1869—1940)美国歷史学家,外交官。1897 年维吉尼亚工艺学院毕业。1900 年获德国莱比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08— 1933 年任芝加哥大学美国史教授。1933 年 6 月出任驻德国大使,对纳粹政权 极为反感,并注意到纳粹德国对外侵略扩张的威胁。1937 年因厌于同纳粹政 权周旋而辞职。着有《陶德大使日记:1933—1938》。在美国南部史研究方 面颇有建树,着有《棉花王国》、《杰斐逊·戴维斯传》等。 陶行知(1891—1946)中国教育家。原名文濬,后改知行,又改行知。 南京金陵大学毕业。1914 年赴美国留学,曾获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硕士学 位。1917 年回国后从事平民教育事业。九·一八事变后,成立生活教育社和 山海工学团。1935 年底参加发起和组织上海文化界抗日救国联合会,任执行 委员。并组织国难教育社,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抗日战争爆发后,曾以 国民政府外交使节身份週游欧美 28 国,宣传抗日救国主张,发动华侨捐款。 1938 年 2 月出席在伦敦召开的吐界反侵略大会。同年 8 月回国,任国民参政 会参政员。在桂林成立生活教育社。1939 年参加国民参政会,提出抗战教育 方案,主张动员全国人力物力与日本侵略者决战。1944 年参加中国民主同 盟,任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抗战胜利后,主持开办社会大学, 进行爱国民主运动。着有《中国教育改造》等。 陶峙岳(1892—1988)中国将领。字岷毓。保定军校毕业。曾任国民革 命军师长。1935 年授中将衔。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七十六军军长,参加淞 沪会战。1938 年调任第一军军长。先后驻守河南陕县、陕西潼关。1940 年任 第三十四集团军副总司令,率部驰援南阳,阻击进犯日军。1941 年任第一战 区政治部主任,后兼任陕西民众抗战动员指挥部参谋长。1942 年 6 月任第三 十七集团军总司令。1913 年秋兼任甘肃酒泉河西警备司令部总司令。抗战胜 利后,任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新疆警备总司令部总司令。1919 年 9 月 率部在新疆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全国政 协副主席。1955 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2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陶尔斐斯(engelbertdollfuss,1892—1934)奥地利总理(1932— 1934)。初任下奥地利农民同盟书记。1927 年建立下奥地利农业会。后入阁 任农业部长。1932 年 5 月起任总理兼外交部长。任内坚决反对*德奥合併。 1933 年希特勒上台后,下令禁止纳粹分子的活动。1934 年 2 月镇压了奥地利 工人的起义。同年 7 月奥地利纳粹 陶里亚蒂(palmirotogliatti,1893—1964)义大利共产党领导人之一。 1921 年参加创建意共,积极从事反对法西斯的斗争。1926 年去莫斯科,后长 期在法国、比利时和瑞士组织义大利共产党国外中心,并任主要负责人。1935 年起长期任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书记,主张在各国组织广泛的统一战线,联 合各派力量,制止法西斯势力的蔓延和扩张。1937 年起代表共产国际赴西班 牙协助人民阵线工作,支持共和国反对佛朗哥叛乱。大战爆发后,于 1939 年 9 月在巴黎被捕。翌年获释去苏联,通过电台和报刊宣传反法西斯思想。 1944 年 3 月返回义大利,任意共总书记。号召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协助盟国 对德作战,光复本上井进行民主改革。先后在巴多里奥第二届内阁中任不管 大臣,在博诺米两届内阁中任副首相,并在帕里内阁和德加斯佩利政府中任 司法大臣和司法部长。坚持以战胜法西斯和光復国土为首要任务,主张联合 各派力量,组成尽可能广泛的统一战线,同时促成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放下 武器。战后继续担任意共的领导,长期为国会议员。后在苏联病逝。着有《意 大利共产党三十年的战斗生活》、《义大利通向共产主义的道路》等。 第415页 陶德曼调停  1937—1938 年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oskartrautmann, 1877—1950)和驻日大使*狄克森对中、日两国政府进行的“和平”调停外交 活动。1937 年七七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德国为维护其在华利益,图 谋“调停”中日战争。10 月底,陶德曼和狄克森代表德国政府分别向中、日 双方表示愿为中日休战与缔结和约进行斡旋。11 月 3 日日本外务大臣广田向 狄克森团交日本和平条件,要求在内蒙建立“自治政府”,在华北组织亲日 政权,在上海建立非军事区和减低日货关税。11 月 5 日,陶德曼将上述条件 当面转达蒋介石,后者态度暖昧。11 月底,日军逼近南京,*布鲁塞尔会议 又以对日本姑息而失败。12 月 2 日蒋介石接见陶德曼表示愿以日本提出的条 件“作为谈判的基础”,但强调不得侵犯“华北的主权完整和行政独立”。 陶德曼向日本转达了蒋介石的意见。12 月 22 日,广田向狄克森提出新的和 平条件,要求中国政府放弃抗日政策,承认“满洲国”,与日满在经济上实 行密切的合作,在内蒙古、华北、上海附近地区建立非军事区和“特殊政权”, 并偿付日本要求的战争赔款。12 月 26 日陶德曼将上述条件转达国民政府。 1938 年 1 月 13 日国民政府通过陶德曼要求日本进一步具体阐明和谈条件。 此时日本已决心扩大侵华战争。1 月 16 日,日本首相近卫发表“不以国民政 府为对手”的声明。同一天,广田接见狄克森,声明中止在德国斡旋下进行 的日中秘密谈判。陶德曼调停遂以失败告终。 娘子关战役  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在晋东抗击日军的防御战役,为* 太原会战重要战役之一。1937 年 10 月,日本*华北方面军为协同*忻口战役, 决定以第二十师团和第一○九师团沿正大铁路西进,中国守军孙连仲部奉命 在娘子关设防阻击。10 月 10 日起日军开始攻击,经激战后于 12 日占领井陉。 14 日,日军西进至苇泽关、臼关之线,后被中国军队反攻击退。正在巡视的 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黄绍竑参加指挥。双方均有重大伤亡。八路军第一二九 师于 25 日赶到娘子关东南的七亘村助战,至 22 日,侵入臼关之日军被包围。 25 日,黄绍竑见防线稳定,抽调兵力转赴忻口。日军趁机增兵发起勐攻,于 26 日占领娘子关,继而连陷阳泉、寿阳、榆次。晋东战局急转直下,最后导 致太原会战失败。 通县事件  *平津之战中日伪冀东保安队反正起义事件。1937 年 7 月 29 日正当日本侵略军向北平(今北京)、天津大举进攻之时,*冀东防共自治政 府所辖保安队第一、第二总队千余官兵在总队长张庆余、张砚田率领下起义。 全歼日军驻通县中队及特务机关人员 180 多人,活捉伪政府首脑殷汝耕(后 中途脱逃),收復通县。后在日军增援部队勐烈进攻下,弃城向西突围,经 北平西山小路回归中国军队。 通过欢乐获得力量组织(ns-gemins插ftkraftdurchfreude,缩写 kdf)*德国劳动阵线属下的娱乐组织。1933 年模仿*义大利全国业余联合会 而设立,由*莱伊主管。活动经费由劳动阵线提供。控制国内旅游区,并拥有 部分游船。向工人提供廉价旅游、出国观光;经常组织工人参加各种文娱和 体育活动,并举办成人教育。其目的为控制工人业余生活,转移人民视线, 缓和国内阶级矛盾。大战结束时解散。 桑葚(mulberry)英、美为保障实施代号“霸王”的行动在诺曼第海滩 建造的人工港代号。邱吉尔和蒙巴顿等人 1942 年春提出这一设想。经反覆研 究和试验,1913 年 8 月形成方案。人工港中央为浮动式主码头,以 2 条约半 英里长的舟桥车道通向岸上;其东、西分设浮动直式坦克登陆舰码头和驳船 码头,均有较短的舟桥车道通到岸上;不论潮汐涨落均可卸载。两侧以 31 个钢筋水泥沉箱(代号*凤凰)组成长 2200 码的内防波堤,作弧形伸向海面, 围成约 2 平方海里的港区;另在其半海里处,以锚固定浮动的钢制构件(代 号*喇叭)组成外防波堤,围成一片更大的深水锚泊区。原计划在英、美 2 个登陆战区各建 1 个,全部设备均在英国预制成部件,共 400 多个,重达 150 万吨,登陆战役开始后拖到诺曼第海滩,3 个星期内装配成港,预计每天可 卸载 7000 吨物资。但在建造过程中,6 月 19—22 日遇大风暴,美战区的设 备被摧毁,英战区在阿罗芒什(arromanches)的人工港至 7 月 19 日才建成。 桑达洛夫(1900—1987)苏联将领。1919 年参军。参加过国内战争。1925 年加入俄共(布)党。1934 和 1937 年先后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和总参军 事学院。后任军区作战部长、第四集团军参谋长。苏德战争开始时为上校。 先后任中央方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波罗的海沿岸第二方面军和乌克兰第 四方面军参谋长,参加过莫斯科、库尔斯克会战和布良斯克、里加、布拉格 等战役。1944 年获上将衔。战后曾任军区第一副司令。1955 年退役。着有《往 事》、《在莫斯科方向上》等回忆录。 桑岛主计(1884—1958)日本外交官。早稻田大学毕业。1911 年入外务 省,先后在驻渖阳、汉口、旧金山、孟买、芝加哥的领事馆任职。1923 年 7 月任外务雀欧美局第三课课长。1930 年出任驻天津总领事。次年 11 月奉市 原喜重郎外务六臣之命,阻止奉天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秘密将溥仪带出天 津日租界,未成。后歷任外务省亚洲局局长、东亚局局长,驻荷兰公使和驻 巴西大使等职。1941 年退休。 第416页 桑多梅日登陆场  位于维斯瓦河左岸桑多梅日(san-domierz)地域。 1944 年 7 月 29—31 日,由苏联*乌克兰第一方面军所部在*利沃夫-桑多梅日 战役中建立。8 月 1 日日终时,正面宽 30 公里,纵深 90 公里。尔后双方为 争夺这一地域展开激战,苏军在此坚守并将其扩大至正面 75 公里、纵深 55 公里(8 月 20 日),为尔后解放波兰南部而集结了强大突击集团。 桑多梅日-西里西亚战役  苏德战争后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维斯 瓦河-奥得河战役的组成部分。1945 年 1 月 12 日—2 月 3 日,由*乌克兰第一 方面军实施。桑多梅日(sandomierz)-西里西亚方向是通往德国腹地的南线 捷径,该部苏军以此为主攻方向,于 1 月 19 日攻占克拉科夫,至 1 月底完全 占领西里西亚工业区,进抵并强渡奥得河,将军事行动转移到德国本土。 预备队方面军  苏联战略战役军团。1941 年 7 月 30 日,为统一指挥在 *西方方面军后方*勒热夫-维亚济马防御地区展开的各预备队而组建。先后辖 7 个集团军。曾实施叶利尼亚战役和参加莫斯科会战初期的作战。同年 10 月 10 日併入*西方方面军。1943 年 3 月曾在沃罗涅日-库尔斯克方向重建。翌月 即改编为*草原方面军。歷任司令为朱可夫(1941.8—9)、布琼尼(1941.9 —10)、列伊捷尔([1886—1950]1943.3)和波波夫(1943.4)。 绥靖军  侵华日军在华中占领区内成立的汉奸武装。1938 年 3 月*中华 民国维新政府成立后,任命任援道为绥靖部长,后兼苏浙皖三省缓靖总司令, 收编苏浙皖三地散兵游勇,先后组成 7 个师,1 个独立团和 1 个支队。第一 师约 3000 人,驻杭州附近;第二师约 2000 人,驻苏常铁路沿线;第三师约 2000 人,驻扬州附近;第四师驻巢县一带,约 1000 人;第五师驻吴兴一带, 约 5600 人;第六师约 900 人,驻南通附近:第七师约 4500 人,驻合肥附近。 1940 年 3 月后改编为*和平救国军。此外,华北等地也有类似的军队。日本 投降后,被国民政府收编。 绥远抗战  中国军队在绥远(中国旧省名,1954 年撤销)反击日伪军进 攻的战斗。1936 年 7、8 月间,日本关东军指使傀儡政权*蒙古军政府两次出 兵进犯绥东,均未得逞。同年 11 月 6 日,日军以飞机、大炮掩护王英、李守 信等部伪蒙军,分 4 路大举进犯绥远东北地区,企图攻取兴和、陶林一带, 再夺绥垣、平地泉,截断平绥铁路。中国绥远驻军傅作义部奋起抗击,在红 格尔图击败伪蒙军王英部,并于 11 月 24 日和 12 月 10 日收復百灵庙和大庙 等地。伪军纷纷反正,残部退回察北日军占领区,日伪的侵绥计划破产。 绥靖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以*张伯伦、*达拉第为代表的英、法等 国统治集团对德、日、意法西斯侵略者奉行的姑息、退让、妥协、纵容的政 策。“绥靖”源自英文 ap-pease,意为抚慰,平息,姑息。二十世纪三十年 代,德、日、意疯狂毁约扩军,加紧侵略扩张,争夺世界霸权,严重侵犯了 英、法等国的既得利益。面对法西斯国家的挑战,英、法统治集团企图通过 谈判委屈求全,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与侵略者谋求妥协,避战求和以维持现状, 并妄图祸水东引,推动法西斯国家进攻苏联以坐收渔利。1938 年签订的《慕 尼黑协定》是这一政策的典型表现。绥靖政策的目的是为了维护霸权,也是 英、法争霸斗争的一种策略手段,但它满足不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缓 和不了帝国主义的争霸斗争,相反纵虎为患,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 削弱了制止战争的力量,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英、法最终自食恶 果,蒙受巨大损失。 绥芬河筑垒地域  日本关东军三十年代在面向苏联的中国东北边境构 筑的筑垒地域。主要掩护双城子、牡丹江、哈尔滨方向的中东铁路。正面宽 40 公里,纵深 30—35 公里,包括沃伦卡的东北、东部、南部和小绥芬等防 御枢纽部。主要没有永备工事 295 处、土木射击工事 145 处、火炮和迫击炮 发射阵地 55 处、指挥所和观察哨 29 处、钢筋混凝土掩蔽部 58 处等。1945 年 8 月在*哈尔滨-吉林战役中被苏军突破。 十一画 [一] 彗星型坦克et)英国中型坦克。1944 年 9 月投产。重 33 吨,平 均每平方厘米压重 0.94 公斤。装甲厚度炮塔正面 101 毫米、侧面 64 毫米, 车体止面 76 毫米、侧面 43 毫米。装备 1 门 77 毫米火炮、2 挺 7.92 毫米机 枪和 1 挺 7.69 毫米高射机枪。最大时速 47—48 公里,最大行程 180—198 公里。乘员 5 人。战后仍继续在英军中使用,1959 年退役。 理研康采恩  日本以理化学研究所为中心的新兴康采思。1921 年大河 内工敏担任理化学研究所所长后,积极利用该所研究的成果创办企业。1927 年创办理化学兴业会社,1934 年创办理研活塞环会社,1935 年创办理研特殊 钢铁会社。1937 年发展为拥有电线、氧化铝、感光纸、轻合金、光器、销售 酒、橡胶等23 个直系公司和日满镁等 8 个旁系会社的大型联合企业,登记资 本 3700 万日元。1941 年创立资金 7000 万日元的理研工业会社。太平洋战争 时期,成为日本研制新式武器的重要机构。1945 年日本投降后被指令解散, 1948 年以株式会社形式重新建立。 第417页 教堂司事型自行火炮(sexton)加拿大自行火炮。大战后期制造和使 用。以*公羊型坦克为底盘,装备 1 门 25 磅野战炮(即弹重 25 磅)。 职团国家(stadocorporativo)亦译“社团国家”、“总体国家”或“组 合国”。义大利法西斯独裁国家。*墨索里尼确立其法西斯独裁统治后,于 1926—1927 年相继颁布《关于集体劳动关系调整法》和《劳动宪章》,宣称 国家将直接干预劳资纠纷,全面消灭劳资冲突,实现介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 义间的第三条道路。下令取消工会和一切工人组织,建立由法西斯党控制的 工会,并和企业主组织共同组成职团(corporativo),禁止罢工,由司法部 负责处理劳资矛盾。1930 年成立由全国企业主组织、法西斯工会和法西斯党 共同组成的全国职团委员会。随后按行业先后建成 22 个职团(工商业 10 个、 农业 6 个,服务性行业 6 个),各个职团均由企业家,法西斯工会代表和 3 名法西斯党代表组成。墨索里尼自任全国职团委员会主席和政府职团部大 臣,希图通过职团,控制工人阶级。1939 年又取消议会,建立法西斯-职团 议会,妄图巩固法西斯专政。1943 年 7 月墨索里尼下台,职团国家遂消亡。 *萨罗共和国时墨索里尼虽曾试图重建职团制度,但遭德国反对未成。法国维 希政府曾仿效墨索里尼建立职团国家。 基石(pedestal)1942 年英国支援马尔他的一次护航运输行动代号,是 年 8 月 10 日,14 艘运输船在 20 多艘军舰护航下,由直布罗陀驶向马尔他岛。 途中不断遭到德、意潜艇和机群的轮番攻击。英国*鹰号航空母舰被德国 u- 73 号潜艇击沉,*无畏号航空母舰受重创,另有 10 多艘船舰被击沉或击伤。 仅有 5 艘运输船于 15 日陆续到达马尔他的瓦莱塔港。 基尔道夫(emilkirdorf,1847—1938)德国垄断资本家。早年为格尔 森基赫尔矿业股份公司创建人之一,后参与组建莱茵-威斯特伐利亚煤炭辛迪 加和联合钢铁公司,逐渐成为亿万富翁。曾设立并控制“鲁尔金库”政治活 动基金。鼓吹民族主义和泛德意志主义,积极破坏工会运动。1927 年加入纳 粹党,翌年因不满纳粹党内部分党员的“激进”主张而退党,但仍同希特勒 保持密切联繫,力劝希特勒向垄断资本家明确表明纳粹党无意实施其党纲中 所罗列的有关“社会主义”的条款。1929 年 8 月出席纳粹党纽伦堡集会。大 力支持纳粹运动,给予巨额资助,对希特勒 1933 年上台起巨大作用。1934 年重新加入纳粹党,被纳粹政权捧为支持纳粹事业的模范企业家。 墓辅会战  亦称“基辅防御战役”。苏德战争前期的大规模战略性战役。 1941 年 7 月 7 日,德国*南方集团军群以 40 个师开始进攻基辅筑垒地域,苏 联*西南方面军以 44 个师防守。德军以步兵主力正面突击,第一坦克集群则 向东南迂迴,把苏西南方面军割裂成几个集团。8 月 3 日,德军在乌曼地域 合围苏军 2 个集团军。8 月 8 日,希特勒调*中央集团军群所属第二坦克集群 和第二集团军共 25 个师由北向南迂迴,对基辅构成纵深包围。8 月 19 日, 苏军最高统帅部下令西南方面军主力撤至第聂伯河东岸,同时仍坚守西岸阵 地。9 月 1 日,德军第一坦克集群强渡第聂伯河,夺取克烈缅丘格(kpeheh чyr)登陆场,并由此折向北进击。9 月 10 日,南下之德军第二坦克集群攻 占罗姆内(pomhы),合围之势已成。次日,苏军西南方面军向最高统帅部 要求后撤,未获准。9 月 15 日。南北对进的德军快速部队于基辅以东的洛赫 维察(Лos-bnцa)地域会合,苏军 4 个集团军和方面军司令部陷入合围。 9 月 19 日,苏军最高统帅部下令放弃基辅。到 9 月 26 日,苏军除少量部队 突出重围外,大部分被歼灭,其中西南方面军司令*基尔波诺斯等阵亡,数十 万人被俘。会战歷时 80 天,战斗空间正面 300 余公里,纵深约 600 公里。其 结果,德军越过第聂伯河,前出至哈尔科夫工业区,直接威胁顿巴斯和克里 米亚;苏军虽然牵制了德军重兵集团,使其向莫斯科方向的进攻受到阻滞, 但损失惨重(按德方公布数字苏军被俘 66.5 万人)。德军损失约 10 万余人。 基辅战役  苏德战争中期苏军在基辅地域进行的进攻和防御战役,*第 聂伯河会战的组成部分。进攻战役于 1943 年 11 月 3—13 日由*乌克兰第一方 面军实施。战役开始前,该部苏军已夺取了基辅南面的布克林(Бykpnh) 登陆场和北面的柳捷日(Люteж)登陆场。战役计划原拟从南部发动主攻, 后变更部署,在南部佯攻,主力则从北部突然发起进攻。11 月 5 日突破德军 防御,次日解放基辅,并继续进抵车诺比(чepho6ылb)、日托米尔、 法斯托夫(Фactob)一线,在基辅地域建立了纵深约 150 公里的战略登陆场。 德军为了抵抗苏军的进攻,力图恢復第聂伯河防御,从 11 月 8 日起发动反攻, 一度取得进展,推进 35—40 公里。苏军从 11 月 13 日至 12 月 22 日实施防御 战役,放弃部分地区,集中力量在主要方向上用反突击阻敌,至 11 月 30 日 稳定了战线,以后又击退德军的两次突击,挫败了德军夺回基辅的企图。苏 军总参谋部 1987 年审定,以其中 11 月 3—13 日实施的进攻定名为基辅进攻 战役,列为苏联卫国战争中的 51 个战略性战役之一。 第418页 基尔波诺斯(mnxanлПetpobnчknpпohoc,1892—1941)苏联 将领。1915 年入沙俄军队服役。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期间为团 士兵苏维埃主席。1918 年加入俄共(布)党和红军,参加国内战争。1927 年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1939—1940 年任步兵师长,参加苏芬战争。后任 军长和列宁格勒军区司令。1941 年晋升上将,出任基辅特别军区司令。苏德 战争爆发后为西南方面军司令,指挥所部在第聂伯河右岸乌克兰地区进行艰 苦的防御。在*基辅会战中陷入德军重围。1941 年 9 月 20 日,突围时阵亡。 基本国策纲要  日本确定建立南进体制、实施南进战略的纲领性文件。 1940 年春夏,纳粹德国闪击西欧得逞,法国败降,英国困守三岛,为日本提 供了南进良机。同年 7 月 26 日,刚上台的第二届近卫内阁,在*获外庄会议 基础上制定了此件。规定日本国策之根本是建立“以皇国(日本)为核心、 以日满华牢固结合为基础的大东亚新秩序”。强调对内确立“发展国家总体 力量的国防国家体制”,实行全面的法西斯统治和全面的经济统制,为实施 南进打下基础;对外“以建设大东亚新秩序为根本,首先将重心放在结束中 国事变上”,同时根据国际局势的变化採取灵活的策略。制定此文件后次日, 近卫内阁又同大本营举行联席会议,通过*《适应世界形势演变的时局处理纲 要》,进一步确定了实施南进的方针。 基辅防御战役  苏德战争前期苏军进行的战略性防御战役。参见“基辅 会战”。 基辅特别军区  苏联西南部军事区域和军队组织。1935 年由乌克兰军 区划分组建(1938 年改称特别军区)。1939 年曾编成*乌克兰方面军,进军 西乌克兰。翌年所部又进军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1941 年 6 月,辖区包 括基辅、利沃夫、文尼察(bnhhniцkaro6л.)、沃伦(boлыhckar)、 德罗戈贝奇(Дporo6ычckar)、日托米尔(Жntomnpckar)、卡缅 涅茨-波多尔斯基(kameheц-2oдobckar)、罗夫诺(pobehckar)、斯 坦尼斯拉夫(ctahncлabckar)、捷尔诺波尔(tephoпoлbcar)、切 尔诺夫策(Чepnobnцkar)等州;军区编有 4 个集团军和军区直属兵团, 共计 32 个步兵师、16 个坦克师、8 个摩托化师、2 个骑兵师和 3 个空降兵旅, 另有 10 个航空兵师和 12 个筑垒地域。成为在当时苏联实力最强的军区。曾 担负掩护从普里皮亚特河到利普卡内(Лnhkah)的 860 公里的国境线。1941 年苏德战争爆发后,在辖区内组建*西南方面军,军区机构隶属方面军,主要 负责后勤保障及地方性动员、防御、疏散等。1941 年 9 月军区机构撤销。1943 年 10 月,随着乌克兰的逐步解放而重建。卫国战争期间歷任司令为雅科夫列 夫([b.Ф.rkobлeb,1895—1974]1941.6—9)、科夏金([b.b.korkn h]1943—1944)和格拉西缅科([b.Ф.Гepmehko,1900—1961]1944— 1945)。 基层将校革新派  日本军部法西斯派别。法西斯分子北一辉鼓吹日本应 取代英国成为“亚洲的盟主”,自 1918 年开始在军部进行活动。由于北一辉 在军内基层将校中活动,1925 年形成此派别,主张用直接行动来剷除反对“革 新”的人物,通过政变实现军部独裁,对外发动侵略战争。与军内*幕僚革新 派一起,被统称为*军内革新派,又称*少壮派。 基茨卡内登陆场  位于德涅斯特河西岸蒂拉斯波尔(tnpacпoлb) 以南基茨卡内(knцkahb)地域。1944 年 4 月*敖德萨战役中,由苏联*乌 克兰第三方面军第三集团军所部建立。正面宽 18 公里,纵深 6—10 公里。在 *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中苏军由此发起主要突击。 基洛夫号巡洋舰(knpob)苏联建造的第一艘巡洋舰。1935 年开始建 造,翌年下水。1938 年编入波罗的海舰队。长 191 米,宽 18 米,吃水 5.2 米,排水量 8600 吨,航速 35 节,经济航速的续航力约 4200 海里,装备 180 毫米火炮 9 门,100 毫米火炮 8 门,37 毫米高射炮 10 门,12.7 毫米高射机 枪 6 挺,7.62 毫米高射机枪 2 挺,三联装鱼雷发射器 2 座,飞机 2 架,水雷 170 个,舰员 724 人,参加过苏芬战争。苏德战争初期在里加湾和塔林用炮 火支援陆军。后撤至喀琅施塔得,参加列宁格勒保卫战。1943 年获红旗勋章。 1944 年参加维堡战役。1974 年退役。 基洛夫格勒战役  苏德战争后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第聂伯河右岸 乌克兰进攻战役的组成部分。1944 年 1 月 5—16 日,由*乌克兰第二方面军 实施。目的是粉碎德军基洛夫格勒集团并前出南布格河。苏军从西北、西南 两面迂迴基洛夫格勒(knpoborpaд),1 月 8 日解放该市,然后继续向西 推进 15—20 公里。德军即迅速将 3 个坦克师调至苏军当面,阻止了苏军的攻 势。但基洛夫格勒防御枢纽的失守已经快德军整个防御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基辅军区大演习  1935 年 9 月苏军在基辅军区辖区内举行的大规模演 习。参加演习的部队计 6.5 万人、1000 多辆坦克、600 架飞机、300 门火炮。 演练了机械化部队与步、骑兵协同突破敌防御纵深等课题,并首次实施空降 行动。演习检验了苏军技术装备和*大纵深战役(战斗)理论。对尔后部队建 设和训练起重要作用。苏联最高军事领导和法、意、捷军队代表观看了此次 演习。 第419页 勒尔(alexanderl hr,1885—1947)德国空军将领。原为奥地利空军 军官,*德奥合併后转入德国空军服役,晋升空军上将。大战期间指挥第四航 空队参加侵苏战争,对基辅实施狂轰滥炸。1942 年夏奉命支援进攻史达林格 勒和高加索的德军。后又调往东南欧战场,在南斯拉夫和希腊境内作战。战 后被南斯拉夫作为战犯处 勒 恩 (ludwigrenn,1889—1979) 德 国 作 家 。 曾 用 名 戈 尔 塞 淄 (arnoldviethvongomenau),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28 年出版第一部 小说《战争》后进入文坛。同年加入德国共产党,任“无产阶级革命作家联 盟”书记(至 1932 年),主编《左转》杂志。*国会纵火案发生后一度被捕 和囚禁。1936 年参加西班牙内战,任国际纵队第十一国际旅参谋长。1940 年在法国被捕。翌年获释,移居墨西哥,任教于莫雷利亚大学。同时在流亡 拉丁美洲的德国进步人士中主持自由德国运动,并参加自由德国人士拉丁美 洲会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定居民主德国。 勒布伦(albertlebrun,1871—1950)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统(1932— 1940)。毕业于巴黎综合技术学校,为矿业工程师。长期担任者员。1931 年 任参议院议长,并多次出任部长。战时总统任内,1940 年 6 月 12 日和 13 日, 曾两次主持内阁会者,对魏刚等人的求和主张未表异议。16 日同意雷诺辞去 总理职务,并任命贝当组阁。此后曾试图去北非,未成。7 月初至维希,拒 绝离职。7 月 10 日议会授全权予贝当后,遂于 13 日宣布辞职。同月 23 日被 捕。1943 年一度因于奥地利。后软禁于国内。着有回忆录《见证》等。 勒阿尔(eugenioreale,1905—)义大利外交副大臣。初为义大利社会 党员,后加入义大利共产党。1931 年被捕,获释后在那不勒斯从事地下活动。 1935 年再次被捕,出狱后于 1937 年流亡法国。1940 年在法又被捕,引渡意 大利政府,被判苦役。1943 年 7 月墨索里尼垮台后获释,重返那不勒斯从事 重建当地意共组织,同时主张和社会党联合建立统一的工会。1944 年供职高 等法院,并歷任搏诺米内阁和帕里内阁中的外交副大臣,战后曾任驻波兰大 使。 勒代斯库(nicerǎdescu,1874—1953)罗马尼亚总理(1944—1945)。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罗军中服役。二十年代中,任驻英国使馆陆军武官。 1933 年为抗议国王卡罗尔二世的独裁政策,被革除军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 间,因反对安东奈斯库的亲德立场和对纳粹德国政策的不满,被逮捕囚禁于 特尔古日乌(t rgu-jiu)集中营。1944 年苏军逼临国境,8 月发动反法西 斯政权的政变,成功后出任总参谋长。同年 12 月任总理兼内政部长,任内反 对共产主义,敌视苏联,极力博取美国的支持。1945 年 2 月 24 日纠集一批 人在布加勒斯特举行示威游行,反对苏联。同年 3 月 3 日,在苏联的压力下, 被解除一切职务。后流亡赛普勒斯,1947 年后移居美国纽约。 勒克莱尔(philippeleclerodehauteclocque,1902—1947)法国将领。 1924 年毕业于圣西尔军校。长期在北非服役。1938 年 8 月任第四师参谋长。 1940 年 5 月率部在比利时境内作战,负伤后突围至巴黎。7 月经西班牙、葡 萄牙至英国,参加*自由法国,深得戴高乐的信任。8 月与普利文等深入法属 赤道非洲活动,先后策动喀麦隆和加彭等国加入自由法国,并任喀麦隆总督。 同年 11 月被任命为查德军事长官,军衔为上校。1941 年 1 月和 3 月配合英 军在利比亚境内作战,先后攻克摩尔苏克(mourzouk)和库夫拉(koufra), 8 月晋升准将。1943 年初,攻占利比亚西南部的费贊(fezzan)地区,并归 属英国第八集团军领导,参加突尼西亚战役。同年 5 月获少将衔,任第二自由 法国师师长。后赴摩洛哥组建第二装甲师。1944 年 4 月移师英国。7 月率部 在诺曼第登陆。8 月 22—25 日参加解放巴黎的战斗,11 月光復斯特拉斯堡, 并转战于阿尔萨斯和洛林等地。1945 年 4 月进入德国境内对德军作战。战后, 奉命筹组印支远征军。1945 年 8 月 14 日,出任远东地区法军勒克莱尔司令。 9 月 2 日,代表法国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战后歷任北非法军总监和最高军 事委员会委员。后因飞机失事身亡。1952 年被迫赠为法国元帅。 勒莫尼埃(andregeorgeslemonnier,1896—1963)法国海军将领。毕 业于法国海军学校。曾代表法国参加伦敦和日内瓦海军裁军会议。1939 年获 海军上校衔。大战爆发后,指挥海军防空部队保卫巴黎和参加敦刻尔克撤退。 法国败降后,于 1942 年前往北非参加抵抗运动。1943 年被戴高乐任命为战 斗法国海军参谋长和海军航空兵司令。1943 年参加解放科西嘉岛的战斗。 1944 年 8 月又参加法国南方登陆作战,升为海军中将。战看继续服役,1952 年晋升海军上将。 勒尚蒂罗姆(paullegentilhiomme,1884—1975)法国将领。毕业于圣 西尔军校。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长期在殖民地的法军中服役。1938 年获 准将衔。次年起任驻索马利亚法军司令。1940 年 6 月率军进入衣索比亚境内 作战,11 月到伦敦参加自由法国。1941 年擢升少将,出任自由法国所属非洲 地区部队司令和法兰西民族委员会陆军专员。1943 年晋升中将,任法兰西民 族解放委员会国防专员。1944 年盟军在诺曼第登陆后,任第三军区司令。1945 年 7 月任巴勒尚蒂罗姆黎军事长官。1947 年擢升上将,不久退役。 第420页 勒尔明尼埃尔(jeanl′herminier,1902—1959)法国海军军官。毕业 于法国海军学校。大战爆发后,随舰队参加挪威战役,并在地中海作战。法 国败降后,继续在海军中服役。1942 年获海军少校衔,奉命指挥*卡萨布兰 卡号潜艇。同年 11 月,德军进占土伦时,率艇突围,到北非参加抵抗运动。 此后在地中海活动,多次完成战斗任务。1943 年 9 月 13 日,曾密送突击营 在科西嘉岛登陆。1945 年晋升海军上校,战后出版回忆录《卡萨布兰卡号》、 《天空与海洋之间》等。 勒德洛修正案(ludlowamendment)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孤立主义者 提出的宪法修正案。旨在限制国会与总统的宣战权,由众议员勒德洛 (louisludlow)提出,故名。经 3 年的策划和起草,1938 年向众议院正式 提出议案,要求除非美国自身或西半球国家遭到直接的进攻,否则,美国是 否宣战须由公民投票决定。2 月 10 日众议院表决结果,该议案以 209 票对 188 票被否决。 勒热夫-维亚济马战役  1苏德战争前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苏军 一九四二年冬季反攻的组成部分。1942 年 1 月 8 日至 4 月 20 日,由*加里宁 方面军和*西方方面军实施。战役目的是围歼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基本兵力。 至 1 月底,加里宁方面军前出维帖布斯克、斯摩棱斯克接近地,并突至维亚 济马,在奥列尼诺地域合围德军约 7 个师;西方方面军也从南北两面迂迴敌 尤赫诺夫集团,并对维亚济马实施深远包围。1 月 18 日至 2 月 24 日,苏军 分阶段实施*维亚济马空降战役,试图封闭对敌合围圈,分割被围敌军。德军 增调援兵进行反突击,于 2 月 2—3 日切断苏军突击兵团与后续部队的交通 线,使苏军态势恶化。4 月 20 日,苏军西进 80—250 公里后转入防御,未能 完成战役任务。2苏德战争中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1943 年 3 月 2—31 日, 由加里宁方面军和西方方面军实施。由于 1942—1943 年冬季苏军在西南方向 的进攻,德军被迫收缩防线,从 1943 年 3 月起撤退驻守勒热夫(pжeb)- 维亚济马突出部的部队。苏军乘势进攻,试图阻挠敌军退却并粉碎之。但苏 军攻势进展缓慢,前出至杜霍夫希纳斯帕斯杰缅斯克一线遇德军抵抗后即停 止进攻,未达预定目标。 勒热夫-瑟乔夫卡战役  苏德战争中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1942 年 7 月 30 日至 8 月 23 日,由*加里宁方面军和*西方方面军实施。目的是牵制德 军*中央集团军群,使其所属部队不能调往南方参加夏季攻势,并试图消除勒 热夫(pжeb)突出部。7 月 30 日和 8 月 4 日,苏军从两个方向分别发起进 攻,并迅速突破敌人防线,推进 30—45 公里。德军被迫向西方方向补充 12 个师,预定调往史达林格勒的 3 个坦克师和数个步兵师亦被消耗。但苏军前 出至勒热夫接近地后丧失进攻能力,突出部未能消除。 勒梅格尔-杜自勒依尔(jacqueslemaigre-dub-reui1,1894—1955) 法国工商界人士。战前从事工商业活动。大战爆发后入伍。1940 年 6 月被俘, 后脱逃,继续经商。往返于美国和北非之间,深得*墨菲的信任,在北非设立 五人委员会,开展反对轴心国的活动。1942 年 10 月,盟军在北非登陆前, 曾促成吉罗和艾森豪的会晤。1943 年初任吉罗办公室主任,并前往美国 商谈提供军援问题。1944 年吉罗告退后,受美国政府派遣赴西班牙,秘密接 触维希政府大使,试图排斥戴高乐。战后曾因此事受审,后被判无罪。 菱刈隆(1871—1952)日本将领。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早 年参加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歷任第八、第四师团长,台湾军司令官。 1929 年晋升六将。次年出任关东军司令官,为发动侵华战争的罪魁祸首之 一。1934 年底转入预备役,就任军事参议官,并任右翼团体“大日本忠灵显 彰会”会长,大力支持对外扩张侵略,驱使日本人民充当炮灰,直至日本战 败投降。 黄杰(1902—)中国将领。字达云,黄埔军校毕业。曾任国民政府军师 长。1931 年曾参加对鄂豫皖苏区的“围剿”。1933 年率部参加长城抗战。后 任税警总团总团长。1935 年授少将衔。次年授中将衔。抗日战争爆发后,任 第八军军长,先后参加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后调任中央军校教育处长。第 六分校主任。1943 年春出任第十一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六军军长。1944 年率 部参加*缅北战役,连克龙陵、芒市等滇西军事重镇。1945 年 1 月升任第十 一集团军总司令,率部攻克畹町回龙山,保证了中国远征军和驻印军的会师。 同年 3 月任中国陆军总司令部直属第一方面军副司令兼中印公路警备副司 令。抗战胜利后,曾任国防部次长、第一兵团总司令。1949 年 12 月兵败进 入越南。1953 年去台湾。曾任台湾当局陆军总司令、“国防部长”。 黄金(gold)音译“哥尔德”。盟军诺曼第登陆滩头代号之一。属英军 登陆区。位于贝辛(bessin)港至拉里维埃rivière)之间,沙质陡壁下 长约 3 英里的海滩,陡壁坡度较缓,高度约海拔 50 英尺。德军在这一地段设 置的抗登陆障碍物约有 2500 个。在此滩头登陆作战中,英国第五十师损失 413 人。 黄郛(1880—1936)中国新政学系首领。原名绍麟,字膺白。早年留学 日本,入振武学校。曾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长。1932 年 6 月,在上海组织“新 中国建设学会”,宣传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1933 年春日军占领热 河省后,任行政院驻北平(今北京)政务整理委员会委员长,负责对日交涉 停战事宜。同年 5 月下旬令熊斌与日本关东军代表冈村宁次签订*《塘沽协 定》。1934 年又委派代表与日本谈判华北与“满洲国”通车、通邮,先后达 成协议,实际上承认“满洲国”。因受全国人民的谴责,于 1935 年春託病躲 入莫干山。后病死。 第421页 黄骅(1910—1943)中国将领。原名金山。1929 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 年参加长征,北上抗日。到陕北后,任红军大学 干部团政委。抗日战争爆发后,歷任晋西南游击队队长、中共晋西南特委军 事部长、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晋西独立支队副支队长。1939 年任晋东独立支队 副支队长,次年率部开赴鲁南。1942 年任第一一五师教导六旅副参谋长兼冀 鲁边军区副司令员。1943 年 6 月 20 日,在河北省新海县(今黄骅县)与日 军作战时,遭叛徒行刺牺牲。 黄敬(1912—1958)中国将领。原名俞启威。1932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长。1935 年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同年 12 月参加 领导一二·九运动。1936 年 4 月任中共北平市委宣传部长,旋任市委书记。 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任职中共晋察冀区委、冀中区委,执行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政策,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1942 年秋,任中共冀鲁豫区委书记、八路 军第二纵队兼冀鲁豫军区政委,领导根据地军民,进行政治建设和经济建设, 坚持抗日武装斗争。1943 年底任中共中央平原分局书记兼平原军区政委。 1945 年初因病回延安治疗。抗战胜利后曾任晋察冀中央分局副书记。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后,歷任中共天津市委书记、天津市市长、第一机械工业部长、 国家技术委员会主任。 黄克诚(1902—1986)中国将领。1925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三军 第四师政委、红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长。1934 年参加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 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四旅政委,参加*平型关战斗。后歷任八路军第二 纵队、第四纵队政委,第五纵队司令员兼政委。转战晋冀豫,曾参加晋东南 反“九路围攻”等战斗。1940 年率部南下,与新四军北上部队会师,创建苏 北抗日根据地。皖南事变后,歷任新四军第三师师长、政委,苏北军区司令 员、政委,中共苏北区委书记,为重建新四军,巩固和发展苏北抗日根据地 作出了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后勤司令员,中共天津市 委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国防部副 部长、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中央书记处书记。1955 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黄炎培(1878—1965)中国教育家、爱国民主人士。字汪之,号楚南。 早年创办中华职业教育社,任理事长。九·一八事变后,积极投身抗日救亡 运动,发起组织上海市民地方维持会,支援前线军需供应,维持地方秩序和 市面金融。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政府中央国防参议会参议员、国民参政 会参政员、战时公债劝募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积极筹措前方军需,开 展战区救济救护工作。1911 年参加创立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13 年任立宪政 府推行委员会召集人。抗战胜利后,组织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后,曾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 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主任委员。 黄绍竑(1895—1966)中国将领。字季宽。保定军校毕业。北伐战争时 任广西省政府主席兼留桂军军长。九·一八事变后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内政部 部长、交通部长。1934 年任浙江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1937 年授中将加上 将衔。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政府军委会第一部部长,主管作战计划。同 年秋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指挥正太路的防御作战。太原会战结束后,復 任浙江省政府主席。贊同中国共产党联合抗日的主张。抗战胜利后,任监察 院副院长。1949 年为南京政府代表团成员,赴北平(今北京)与中共进行和 平谈判。和谈初步协议遭国民政府拒绝后去香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革中央常委。 黄琪翔(1898—1970)中国将领。字御行。保定军校毕业。曾任国民革 命军第四军军长。九·一八事变后主张联共抗日。1933 年 11 月与李济深等 发动反蒋抗日的福建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任军事委员会参 谋团主任。失败后去德国。抗周战争爆发后,任第三战区右翼军副总司令兼 第八集团军副总司令,参与指挥淞沪会战。1938 年初任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 部副部长,后调任军训部次长。1939 年先后任第二十六、第十一集团军总司 令,参与指挥枣宜、襄樊等战役。次年授中将衔。1941 年 6 月任第六战区副 司令长官。1943 年 2 月任*中国远征军副司令长官。抗战胜利后,授中将加 上将衔,任中国驻德军事代表团团长。1948 年回国,曾力劝蒋介石停止内战, 不成乃于年底潜赴香港,脱离国民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国防委员 会委员、农工民主党中央副主席。 黄色方案(faiigelb)德国入侵卢森堡、荷兰、比利时和法国的最初行 动计划代号。1939 年 10 月 9 日,希特勒下令陆军总司令制定,以便近期内 即在西线发动攻势作战,其目标是摧毁荷、比、法、英的军队,并在海峡沿 岸和北海之滨取得对英进行海、空作战的基地。10 月 19 日,计划编制完毕。 10 月 29 日由希特勒批准后下达,进攻日期定在 11 月 12 日。后因天气恶劣 和准备不足,进攻日期再三推延。发生*梅克林事件后,按*曼施泰因计划作 了重大修改,于 1940 年 2 月 24 日代号改称*镰刀。 第422页 黄桥战役  1940 年新四军粉碎国民党顽固派进攻的自工反击战。是年 10 月 1 日,苏北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纠集其主力第八十九军及江苏省保安 队共 1.5 万余人。分 3 路进攻江苏省泰兴县黄桥地区,企图挤走北上的新四 军部队。新四军根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和自卫原则,首先争取苏鲁皖 游击总队李明扬、李长江部,税警总队陈泰运部中立,然后集中主力,在黄 桥阵地前沿,分割包围韩部,经 1 天战斗,歼敌主力 1.1 万余人,迫使韩德 勤率残部逃往兴化。10 月 10 日,新四军与南下的八路军第五纵队在东台白 驹镇会师,奠定了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基础。 黄土岭战斗  1939 年八路军在河北省涞源县对日军的一次伏击战。是 年 11 月 4 日,日本独立混成第二旅团旅团长兼蒙疆驻屯军最高司令阿部规秀 (1886—1939)中将在*雁宿岩战斗中受挫后,率 1000 亲人对晋察冀抗日根 据地进行报復性“扫荡”。晋察冀军区在杨成武指挥下,以 5 个团 1 个营兵 力在黄土岭、上庄子地区隐蔽设伏。7 日日军全部进入伏击圈,八路军从西、 南、北三面合击,将敌压缩在山沟里。战斗至 3 日下午,歼敌 900 余人,击 毙阿部规秀。日军哀嘆“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 黄崖底伏击战  抗日战争初期八路军在正太铁路南侧伏击日军的战 斗。1987 年 10 月底,为打击沿正太铁路南侧西犯的日军,八路军第一二九 师师长*刘伯承率部进至昔阳东南。11 月 2 日,以第七七一团在地势险要的 黄崖底设伏,袭击由九龙关经北界都、黄崖底向昔阳进犯的日军第一○九师 团第一三五联队。此战八路军第七七一团在第七七二团配合下,毙敌 300 余 人,我军仅伤亡 30 余人。 黄崖洞保卫战  1941 年八路军在山西省黎城地区抗击日军的战斗。是 年 10 月,日军採取“捕捉奇袭”战术,对太行山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 11 月 9 日,日军第三十六师团 4000 余人奔袭黎城之北黄崖洞、水腰山一带 八路军后方兵工厂。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和兵工厂职工千余人,凭藉山险与进 犯日军搏战,连续击退日军数十次冲锋,血战 8 昼夜后于 16 日主动转移。八 路军第一二九师以 4 个主力团袭击日军侧后,迫使敌于 20 日撤退。此战共歼 日军 800 余人。 黄蜂号航空母舰(wasp)美国航空母舰。1940 年服役。排水量 1.47 万 吨,航速 30 节,载机约 80 架。属大西洋舰队。1941 年 12 月珍珠港事变后, 调赴太平洋海域对日作战。次年 8 月支援美军登陆瓜达尔卡纳尔岛,9 月 15 日在索罗门群岛以东海面被日本潜艇击沉。后美国以一艘新建的“埃塞克斯” 级航空母舰重新命名。1944 年 6 月参加菲律宾海海战,10 月参加菜特湾海战。 1945 年 2 月参加硫黄岛战役,3 月随舰队攻击日本本土时被日机击伤。 菲力普(andréphilip,1902—1970)法国抵抗运动活动家。1920 年参 加社会党。1936 年当选为议员。大战爆发后入伍,任驻英军联络官。1940 年法国败降后,在南方开展抵抗活动,出版《解放报》,领导地下组织“解 放南方”。1942 年 7 月前往伦敦,任法兰西民族委员会内政和劳动专员。1943 年 5 月到达北非,先后任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内政专员和法兰西共和国临 时政府国务秘书。并被选入临时谘询议会。战后曾任国民经济和财政部长。 菲立克斯(felix)德国夺取直布罗陀的行动计划代号。1940 年 11 月制 定。计划动用 2 个坦克师、3 个步兵师和 1 个山地师,预定于 1941 年 1 月以 航空兵对英国在直布罗陀的分舰队和港口实施突然袭击,尔后以快速兵团穿 过西班牙领土夺取该海军基地。同时派兵入侵葡萄牙,并以 1—2 个师调往西 属摩洛哥,从南面控制海峡,完全封闭英国舰船进入地中海。1940 年 12 月 11 日撤销。 菲利普斯(tomspencervaughanphilips,1888—1941)英国海军将领。 1903 年参加皇家海军。三十年代曾任海军计划司司长等职。大战爆发前夕任 海军副参谋长。1941 年 10 月被任命为英国东方舰队司令,率*威尔斯亲王号 战列舰和*却敌号战列巡洋舰首途新加坡(12 月 2 日到达)。太平洋战争爆 发后,在 12 月 10 日的*马来海战中遭日机攻击,舰沉身亡。领海军上将衔。 菲格莱因(hermannfegelein,1906—1945)德国党卫队头目。早年曾 为赛马场马夫。纳粹党执政后,任党卫队第一骑兵旅旅长。1942 年 5—12 月 任德国中央保安局骑兵和运输息监,同年 12 月 2 日获党卫队旅队长衔(相当 于少将)。1943 年秋负伤后任党工队派驻希特勒大本营的联络官。1944 年初 鼓动希特勒同意由中央保安局接管*阿勃韦尔。同年 6 月与*埃娃·布劳恩之 妹结婚,地位急剧上升。大战末期曾留守*元首地堡,1945 年 4 月 26 日潜逃, 翌日被武装党工队员俘获,28 日被处决。 菲尔基贝尔(fritzerichfellgiebel,1886—1944)德国将领。第二次 世界大战期间任德国最高统帅部通讯处处长兼陆军通信联络主任(1939— 1944),领上将衔。参加上层军官密谋集团。在*七·二○事件中起重要作用。 负责转告柏林密谋分子刺杀结果,并曾一度切断希特勒大本营同外界的联 络。1944 年 7 月 21 日被捕,9 月 4 日被绞死。 第423页 菲亚特公司(fabbricaitalianaautomobili)义大利生产汽车、飞机的 大企业。1899 年创建于都灵。初专事生产汽车,1908 年又设置义大利飞机公 司(societàltalianaaviazione),开始从事飞机的研制。1914 年生产出第 一架飞机。后在法西斯政府扶持下,1926 年吞併昂萨尔多(ansaldo)公司, 扩大了公司飞机生产能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生产各种类型的军用飞机, 其中以*菲亚特 g 型歼击机、*菲亚特 cr 型歼击机和*菲亚特 br 型轰炸机最着 名。 菲律宾战役  1第一次战役(1941.12—1942.6)。*太平洋战争初期日 军攻占菲律宾群岛的战略性战役。为摧毁美国在亚洲的主要军事基地,夺取 菲律宾的丰富资源,并为进一步入侵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 亚创造条件,日军在袭击珍珠港后即发动对菲律宾的进攻。参加此役的日军 为陆军中将本间雅晴指挥的第十四军约 6 万人,海军战役编队 40 余艘军舰及 百余艘运输船舰,海空军飞机约 500 架,驻守菲律宾的美菲军 13 万人(其中 美军 3.1 万人),作战飞机 270 余架,由美国远东军司令麦克阿瑟指挥,另 有美国亚洲舰队(45 艘舰艇)协同作战。1941 年 12 月 8—9 日,日军飞机首 先突袭克拉克(rk)和甲米地(cavite)等美军基地,摧毁绝大多数美军 作战飞机,掌握制空权。12 月 10 日,日本陆军先遣部队分股在阿帕里等地 登陆。麦克阿瑟将美军主力部署于马尼拉附近。菲军无力阻挡日军的入侵。 12 月 22 日日军主力 4 万多人在仁牙因(lingayen)湾登陆。23 日麦克阿瑟 被迫决定实施“橙子三号”作战计划,放弃马尼拉,率 8 万人退守巴丹半岛, 以待海上增援。1942 年 1 月 2 日,马尼拉沦陷。日军从 1 月初起对巴丹半岛 连续发动进攻,遭到美菲军激烈抵抗,2 月上旬被迫暂停进攻。美菲部队粮 食储备有限,疟疾流行,兵员严重减损,美国军方无力实施救援行动。3 月 10 日,麦克阿瑟奉命弃军撤至澳大利亚,由温赖特中将接任指挥。日军增兵 2 个师团和 2 个炮兵团后,于 4 月 2 日发起最后攻击。4 月 9 日,美菲军战地 指挥官金少将率 7 万人投降。5 月 5 日日军又对扼守科雷吉多尔 (corregidor)岛要塞的美军发动进攻。次日,温赖特率 1.2 万(一说 1.5 万)人投降,并在广播中宣布全面投降。棉兰老岛与和乐岛等也分别沦陷。 至 6 月 9 日止,美菲部队除少数转入游击战外,均停止抵抗。此战为日本陆 海军实施的首次大规模协同作战,歷时半年,伤亡约 1.2 万人。菲律宾的沦 陷,使美军在太平洋的战略态势急剧恶化。2第二次战役(1944.1o— 1945.7)。美军反攻菲律宾群岛的战略性战役。1944 年 9 月魁北克会议上, 美英联合参谋长会议决定提前对菲律宾的反攻。由西南太平洋盟军总司令麦 克阿瑟指挥,参战的有美国第六集团军 14 个师约 24 万人,由美第七、第三 2 支舰队(35 艘航空母舰、12 艘战列舰等 200 多艘军舰)及远东空军飞机约 2500 架支援。守菲日军为第十四方面军(辖 9 个多师团、4 个旅团)和西南 方面舰队共约 26 万人(一说 18 万人),由第四航空军和第一航空舰队(共 约 980 架飞机)支援。日本大本营制定*捷号作战计划,调山下奉文任第十四 方面军司令官,企图实施决战。美军依託海空优势,从 1944 年 10 月上旬起, 对菲律宾、台湾等地日军基地进行勐烈突击,日军损失惨重。10 月 17 日, 美军在雷伊泰湾附近诸小岛登陆。20 日,美国第七舰队运送第六集团军 4 个师 在莱特岛登陆。同时,日本大本营下令实施捷号作战行动,调集尚存的海空 军主力与美海军进行决战。10 月 24—25 日,双方进行*雷伊泰湾海战,日军惨 败。日军又以*神风特攻队对美军展开特攻,并以运输舰运送援军,但均遭美 海空力量毁灭性打击。12 月中旬,莱特岛终为美军克復。同时,美军又攻占 民都洛岛。次年 1 月 9 日,第六集团军 4 个师在海空军掩护下,登陆吕宋岛 北部的仁牙因湾,菲律宾抗日游击队亦广泛出击,日军陷于顾此失彼境地。1 —2 月美军挺进吕宋岛腹地,并在吕宋岛西岸、马尼拉附近海岸及巴丹半岛 等地实施两栖登陆与空降作战。美国第八集团军亦开始在菲律宾南部的巴拉 望(pwan)岛、棉兰老岛登陆。2 月下旬至 3 月初,美军先后攻克马尼拉、 科雷吉多尔要塞等地,日军残部退守吕宋北部山区。3 月中旬,美军又在班 乃(panay)、宿务(cebu)、内格罗斯(negros)等岛登陆。此后,美军在 菲律宾抗日武装的协助下,对菲律宾群岛上的日军残部进行清剿战斗,直至 大战结束。 菲德尔佐尼(luigifederzoni,1878—1967)义大利法西斯分子。曾就 读于博洛尼亚大学。早年出版《民族思想》周刊,鼓吹沙文主义。1923 年加 入国家法西斯党。歷任殖民地大臣、内务大臣。曾颁布一系列法令,加强报 刊检查和对社会舆论的全面控制。1929—1939 年任参议院议长。1998 年起为 义大利王家艺术学院院长。大战期间,因轴心国不断矢利,对前途产生怀疑。 1943 年 7 月 24 日,在法西斯大委员会会议上支持格兰迪动议。*萨罗共和国 时,被维罗纳法庭缺席判处死刑。战后义大利最高法院判处他终身监禁。1947 年大赦后,获释去葡萄牙定居。 菲亚特型坦克  义大利坦克。由*菲亚特公司制造。其 m11/39 型重 11 吨,装备 37 毫米炮 1 门,机枪 2 挺。经改良的 m14/41 型,装备 47 毫米炮 1 门,时速30 公里,广泛使用于北非战场,但因装甲过薄,未发挥过重要作用。 经进一步改良的 m15/42 型,提高了性能,但未及大批生产,义大利即告投降。 第424页 菲律宾方面军  即“日本第十四方面军”。 菲律宾海海战  即“马里亚纳海海战”。 菲亚特 g 型歼击机  义大利歼击机。由*菲亚特公司制造。1938 年投产 的 g-50 型,单座、单引擎、单冥。最大时速 471 公里,最大载荷航程 676 公里,装备 1 挺 12.7 毫米机枪。共生产 708 架。用于巴尔干、地中海和北非 战场。1943 年改进投产的 g-55 型,时速增至 619 公里,航程增至 1200 公里, 装有 3 门 20 毫米机关炮和 2 挺 12.7 毫米机枪。 菲律宾人民抗日军  菲律宾抗日武装。亦称“胡克巴拉哈普”,译自他 加禄语 hukbongbayabanzahapon 的简称 hukbhap。通称“胡克”。1942 年 3 月建立,以菲律宾共产党为核心,主要成员为农民。有 3500 人,编成 35 个连,在吕宋岛中部等地活动。同年 9 月击退日军首次进攻。1942 年底和 1943 年初又实施“连续袭击战术”,不断打击敌人。1943 年 3 月遭日军重兵 围剿,损失惨重,被迫退至山区和丛林,继续进行斗争。曾配合盟军解放本 土。日本投降后,部分成员组成“人民抗日军同志会”,1948 年春,又组成 由菲共领导的菲律宾人民解放军。 菲律宾行政委员会  日本占领军在菲律宾扶植的管理机构。1942 年 1 月 23 日日军攻占马尼拉后由日本占领当局的军政监部设立。共分 6 个部,主 席和部长均由菲律宾人担任,但各部中均由日本“顾问”严密控制。主席瓦 加斯,劳雷尔、雷克托等人任部长。协助日军进行殖民统治,其间曾支持成 立*新菲律宾服务协会和*菲律宾独立筹备委员会。1943 年 10 月,劳雷尔傀 儡政府成立后,被取消。 菲亚特 br型轰炸机  义大利中型轰作机。由*菲亚特公司制造。其br-20 型为双引擎,最大载荷航程 1850—3000 公里,装备 4 挺机枪,可载炸弹约 1600 公斤,乘员 6 人。1936 年投产,1939 年服役。1940 年 6 月义大利参战 时,其空军共有此型轰炸机 172 架。共约生产 600 架。曾广泛用于在巴尔干、 地中海、北非以及苏联等地作战。 菲亚特 cr 型歼击机  义大利歼击机。由*菲亚特公司制造。其 cr-32 型为双翼、单引擎、单座,时速 350 公里,可持续飞行 2.5 小时。装备 12.7 毫米机枪 2 挺。1933 年初次试飞。曾广泛用于武装干涉西班牙。1940 年意大 利参战时,占其歼击机总数的四分之一。其改良型 cr-42,1939 年投产,时 速增至 430(一说 392)公里,最大载荷航程 772 公里,cr-42 型共生产 1781 架。 菲律宾独立筹备委员会  日本占领军在菲律宾建立的机构。太平洋战 争爆发后,日军攻占美国殖民地菲律宾,并宣告实行军管。随着在太平洋战 场不断失利和亚洲人民抗日斗争的发展,日本加紧策划和导演菲律宾“独 立”,以巩固其占领当局的地位。1943 年 5 月东条英机访问马尼拉,许诺让 菲律宾早日“独立”。6 月 18 日日本占领当局军政监部下令由*新菲律宾服 务协会组建此委员会。以*劳雷尔为委员长,共有 20 名委员,按日本人指示 起草宪法,于 9 月初在新菲律宾服务协会大会上通过。9 月底新选出的“国 民大会”推举劳雷尔为“总统”,并于 10 月 14 日就职。至此该委员会遂告 结束。 菊水作战  *沖绳岛战役期间日本*神风特攻队的自杀性攻击代号。1945 年 4 月 6—7 日、12—13 日、16 日、21—22 日、5 月 4 日、11 日、24—25 日、27—28 日、6 月 3—7 日、6 月 21—22 日,日本神风特攻队共出动飞机 1465 架,对沖绳岛海面的美军舰队发动 10 次菊水作战,进行自杀性攻击, 击沉美舰艇 30 艘,使美舰队受到一定损失,但未能挽回败局。 萤火虫号驱逐舰(glowworm)英国驱逐舰。1936 年建成。排水量 1345 吨,装有 4 门 4.7 英寸火炮和 8 个 21 英寸鱼雷发射管。1940 年 4 月 8 日, 在挪威沿海为声威号战列舰护航时,与德国*希佩尔号巡洋舰及 2 艘驱逐规发 生遭遇战。双方力量悬殊,在交战中借烟幕掩护以高速撞击希佩尔号,使敌 舰身裂开 40 米宽缺口而被迫退出战斗,自身随后沉没。舰长鲁普 (gerardroope)海军少校坠海牺牲,后被追授维多利亚十字勋章。 营南除家村惨案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屠杀中国人民的暴行。1942 年 3 月 26—27 日,日本驻威海卫刘公岛的海军陆战队藉口丢失枪枝,连续两 次包围文登县城东北的营南陈家村。用火焰喷射器焚烧房屋,以开会训话为 名,将全村居民驱赶至村东头壕沟边,用机枪扫射,来被打死者被扔进沟内 活埋。全村 1015 间房被烧毁 1008 间,230 多人惨遭杀害,财物被洗劫一空。 萧华(1916—1985)中国将领。1980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军总政 治部青年部长、少共国际师政委。1934 年参加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 路军第一一五师政治部副主任、第三四三旅政委,参加*平型关战斗。1938 年 5 月任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率部深入敌后,创建冀鲁 边抗日根据地。1939 年起任鲁西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第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 兼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协助罗荣桓指挥军民粉碎日军多次“扫荡”。放战 争时期,任第四野战军特种兵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人民 解放军空军政委、总政治部主任。1955 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第425页 萧克(1908—)中国将领。1927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南昌起义。 曾任红六军团军团长。1935 年参加长征,北上抗日,任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二○师副师长,参与创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1939 年任冀热察挺进军司令员,率部进逼平、津,开闢平西、平北、冀东、 热南抗日根据地。1942 年起任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协助聂荣臻开创晋冀热 及辽西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军区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后曾任国防部副部长兼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1955 年被授予上 将军衔。 萧永智(1915—1943)中国将领。1930 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 年 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十师政治部主汪。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 二九师第三八六旅第七七二团政委、先遣支队政委,赴鲁西南地区开闢敌后 抗日根据地。1940 年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新八旅政委,致力于加强部队政治 工作。1943 年春,率部赴卫河以东,开闢临(清)馆(陶)堂(邑)根据地。 曾任八路军冀南军区七分区政委兼中共地委书记。同年 9 月 23 日在山东聊城 陈管营反“扫荡”作战中牺牲。 萧劲光(1903—1989)中国将领。1922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在莫 斯科东方大学、红军军事学校、列宁格勒军政学院学习。回国后任红军中央 军事政治学校校长,红五军团、红七军团政委。1934 年 10 月参加长征,北 上抗日。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长、八路军后方总留 守处主任、陕甘宁留守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统一指挥陕北的部队,东守黄河, 保卫延安。1942 年参加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后调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 司令员。抗战胜利后曾任第四野战军副司令员兼第十二兵团司令员。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后,歷任湖南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国防 部副部长。1955 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萨尔坦(danie1sultan,1885—1947)美军将领。西点军校毕业。参加 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入陆军军事学院深造,1926 年毕业后在军中供职,1941 年获少将街,任第三十八师师长。1942 年 4 月受马歇尔派遣赴中缅印战区任 职。曾任该战区副司令,驻印度德里,协助*史迪威处理驻印美军事务,并担 任与盟国东南亚战区司令部的协调工作。1944 年晋升中将。同年 11 月史迪 威被召回国后,任从中缅印战区分出的缅印战区司令。继续实施史迪威指挥 的*缅北战役,打通*雷多公路。1945 年 5 月曾主持制订反攻马来亚的作战计 划。因战争结束未予施行。 萨师俊(1895—1938)中国海军军官。字翼仲。烟臺海军学校毕业。曾 任国民政府海军公胜、顺胜、威胜、楚泰等舰舰长。后任海军第一舰队中山 号舰舰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淞沪会战、*武汉会战,曾以袭击战术施 放水雷炸毁日舰。1938 年 10 月武汉撤退时,担任警戒及运输。24 日在封锁 金口航道时,遭日机轰炸,受重伤后仍坚持指挥作战,以身殉国。后被国民 政府追赠海军上校。 萨拉希(sásiferene,1897—1946)匈牙利*箭十字党首领。毕业于 军校,长期在参谋部供职,为军官极右派代表。1933 年获少将衔。曾出版《建 设匈牙利国家计划》,鼓吹法西斯主义。1935 年退役,建立民族意志党 1937 年与其他右翼政党联合成立箭十字党。次年因策划发动法西斯政变被判处 3 年监禁。1940 年获释,10 月成为箭十字党党魁,积极追随纳粹德国,主张匈 牙利对外扩张。1944 年 10 月 16 日在希特勒扶持下成为“国家元首”,实行 法西斯统治。同年逃往德国,1915 年 5 月在德国被美军俘虏。1946 年被匈牙 利人民法庭处死。 萨拉查(antóniodeoliveiraszar,1889—1970)葡萄牙独裁者。1924 年毕业于科英布拉大学,后成为经济学教授。1921 年参与创建天主教中心 党,并进入议会。1928 年任财政部长,后又兼任殖民部长。1930 年成为法西 斯政党“国民同盟”的首领。1932 年 5 月成为拥有独裁权力的总理。次年颁 布新宪法,规定葡萄牙为“中央集权的劳资协会主义共和国”。1936 年 5 月 和 11 月,先后兼任陆军部长和外交部长。西班牙内战爆发后支持佛朗哥集 团,使本国成为德、意向叛乱分子提供援助的转运地。大战中,表面保持中 立,实则倾向德怠法西斯。战后,继续把持政权至 1968 年。 萨布罗夫(aлkecahдphnkoдaebnч操ypob,1908—1974)苏 联战时乌克兰游击运动领导人之一。1931 年参军。翌年加入联共(布)党。 1933 年復员。1938 年在内务人民委员部机关工作。苏德战争期间,组建游击 队,后扩展为游击兵团,在苏梅州和布良斯克州战斗。1942 年获苏联英雄称 号,并成为地下乌克兰党中央委员。同年 11 月任日托米尔(Жntomnp)州 游击运动司令。1943 年获少将军衔。1944 年起先后任德罗戈贝奇州和扎波罗 热州内务部长。战后任内务部管理总局局长。着有《在战线的那一边》、《不 可估量的兵力》、《战斗赢来的春天》等。 萨纳齐亚  波兰语 sanacja 的音译。原意为“健全化”、“改善”或“整 顿”。因 1926 年 5 月毕苏斯基以此为口号发动政变,建立独裁政府,后遂被 用来称唿毕苏斯基政权。大战期间,凡波兰流亡政府中原政府成员均被称为 萨纳齐亚分子。 第426页 萨拉盖特(giuseppesaragat,1898—1988)义大利社会党领导人。毕 业于都灵大学。1922 年加入义大利社会党,任都灵支部的书记,进行反法西 斯制度的斗争。1926 年起流亡奥地利和法国,从事反法西斯活动,但反对和 意共建立统一战线。1943 年回国参加重建社会党的工作,次年任社会党执行 委员会委员。1944 年被本国法西斯分子逮捕,移交给德国占领军监禁。后脱 逃成功,参加博诺米政府。战后退出社会党另建工人社会党。1951 年与统一 社会党合併为社会民主党,后任党的主席。曾歷任副总理、外交部长和总统。 萨福诺夫(bopncфeoktnctobnчcaфohob,1915—1942)苏联军 人。1933 年参军。次年毕业于飞行员学校。1939 年加入联共(布)党。苏德 战争初期任北方舰队航空兵大队长。1941 年 6—8 月,参加空战 32 次,击落 敌机 11 架,获苏联英雄称号。同年 10 月任航空兵第七十八团团长,1942 年 任近卫航空兵第二团团长(中校衔)。至同年 5 月,个人共击落敌机 30 架。 5 月 30 日在空战中击落敌机 2 架、击伤 1 架后中弹牺牲。再次被授予苏联英 雄称号,为战争期间第一个获两次苏联英雄称号者。 萨默维尔  1詹姆斯·福恩斯·萨默维尔(jamesfownes,somerville, 1882—1949)。英国海军将领。早年入伍海军,1938 年任东印度舰队司令, 后团健康原因退役。1939 年战争爆发后应召重返海军。曾协助*拉姆齐组织* 敦刻尔克撤退。1940 年 6 月组编以直布罗陀为基地的*h 舰队并出任司令。同 年 7 月受命执行*弩炮行动,摧毁奥兰港内的法国舰队。此后活跃于西地中 海,执行护航和对意作战任务,并参与在大西洋上击沉德*俾斯麦号战列舰的 战斗。1942 年 3 月调任英国东方舰队司令,在印度洋海域防御日军的进攻。 1944 年 10 月派赴华盛顿作为英国海军的代表参与联合参谋委员会工作,直 至 战 争 结 束 。 领 海 军 元 帅 衔 。 2 布 里 恩 · 伯 克 · 萨 默 维 尔 (brehonburkesomervell,1892—1955)。美国将领。1914 年毕业于西点军 校。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新政时期,率工程兵部队进行公共工程建设。 1940 年受命组建陆军军需兵兵种。1941 年任陆军助理参谋长,掌管供应与军 需分配事务。1942 年出任陆军后勤部队司令,普升中将。为第二次世界大战 期间美国军事后勤供应的领导人,曾出席卡萨布兰卡、德黑兰、雅尔达和波 茨坦等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1945 年晋升上将,是美国歷史上第一个获此军 衔的工程兵军官。1946 年退役,从事私人企业。 萨尔韦米尼(gaetanosalvemini,1873—1957)义大利歷史学家。就读 于佛罗伦斯大学。早年在佛罗伦斯大学和墨西拿大学任教,致力于欧洲近代 史的研究。因坚持反对法西斯制度,1925 年起流亡法、英、美等国。曾参与 创建*正义和自由的组织,后又在美建立*马志尼协会。1940 年出版《义大利 法西斯分子在美活动》一书,揭露法西斯分子反对民主力量的阴谋。1943 年 又发表着作《义大利该怎么办》,主张战后义大利应实行民主,摆脱法西斯 主义、君主制和教会。1947 年回国,继续从事史学研究。 萨沃岛海战  亦称“第一次所罗门海战”。日、美海军在*瓜达尔卡纳 尔岛争夺战中的首次重大海战。1942 年 8 月 7 日,美军开始进攻瓜岛的登陆 作战。日第八舰队司令三川军一海军中将率舰队(5 艘重巡洋舰、2 艘轻巡洋 舰和 1 艘驱逐规)从拉包尔出击增援。8 日午夜至 9 日凌晨,日舰队与美海 军支援登陆的掩护编队(5 艘重巡洋舰、6 艘驱逐舰),在瓜岛北面萨沃(savo) 岛附近海域激战。日军善于夜战,击沉美方巡洋舰 4 艘(内 1 艘为澳舰)、 重创巡洋舰和驱逐舰各 1 艘,日军仅 1 艘巡洋舰受伤。但三川因怕白天遭美 飞机空袭。未攻击美军登陆运输船队即返航,失去瓜岛之战的最初良机。 萨罗共和国(repubblicadisalò)正式名称“义大利社会共和国”。墨索 里尼建立的傀儡政权。义大利*七月政变后,1943 年 9 月 23 日在北部的萨罗 (salò)建立。依靠德国占领军维持统治的墨索里尼,纠集残余势力,建立 以*帕沃里尼为总书记的法西斯共和党和以*里奇为司令的国民共和卫队,并 任命*格拉齐亚尼为国防部长,先后组建 4 个师和黑色旅,大肆清剿游击队和 镇压抵抗运动。1944 年 1 月,经维罗纳法庭审判,处死策动七月政变的*德 博诺等人。同年 4 月和 7 月,墨索里尼曾两次赴德乞援,完全听命德国。同 时宣布废除王朝,唿吁“民族和解”,玩弄企业“社会化”等欺骗手段,力 图控制局势,均未奏效。1943 年冬和 1944 年春,北部各大城市相继爆发罢 工,游击队纷纷出击,傀儡政权所属部队士气低落,相继溃散。1944 年夏罗 马光復后,龟缩至波(po)河流域。同年冬季,依靠 6 个德国师的支援勉强 维持。1945 年春,纳粹德国摇摇欲堕,无暇他顾,墨索里尼曾企图单独媾和 及与抵抗力量对话,但均告失败。同年 4 月北意人民大起义,25 日墨索里尼 被俘获后处决,该政权亦瓦解。 萨尔公民投票  决定萨尔地区归属的公民投票。根据*《凡尔赛和约》 之规定,萨尔地区的煤矿开採权归法国,行政权交由国联的 5 人委员会掌管, 15 年后举行全民投票解决其归属问题。1931 年国联行政院成立负责监督全民 表决的三人委员会。同年 6 月 2 日法、德签署不干涉投票的协议;12 月 3 日, 又签订由德国支付 9 亿法郎作为法国在萨尔财产赎金的协定。1935 年 1 月 13 日举行投票,德国曾为此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活动,法国则未採取任何积极的 行动。在 538053 名投票人中,有 477119 人贊成萨尔划归德国。同年 3 月 1 日起,根据国联行政院的决议,萨尔地区正式归併德国。 第427页 萨尔盆地战役  大战期间,盟军 1945 年 3 月 15—25 日在萨尔(saar) 盆地实施的进攻战役。1945 年 1 月间,苏军在东线发动总攻,希特勒将大部 分剩余兵力投入防守奥得河。西线美英盟军趁机拟定突破*齐格菲防线、歼灭 莱茵河以西德军的作战计划。此战为其中预定的 3 个进攻战役之一,由*盟国 第六、第十二集团军群协同实施。经过*马斯河-莱茵河战役和*莱茵河中游左 岸战役后,莱茵河以西仅剩下据守于摩泽尔河-萨尔河-莱茵河三角地带的 2 个德国集团军(共 13 个师)。3 月 15 日,美第三、第七集团军分别从西、 南两面,对摩泽尔河和*齐格菲防线守敌发动向心突击。德军迅即溃退。23 日美军进抵莱茵河,并在达姆施塔特(darmstadt)以西的奥彭海姆 (oppenheim)夺占了登陆场。3 月 25 日,萨尔盆地德军被全部肃清。 萨莱诺登陆战  1943 年 9 月盟军在义大利萨莱诺(sar-lerno)地区进 行的登陆战役。代号“雪崩”。9 月 9 日凌晨,美国将领克拉克率盟军第五 集团军的 4 个多师 5.5 万人,由 700 多艘舰船运载和掩护,在义大利半岛“腰 骨”处的萨莱诺一带登陆。13 日,德军集中 2 个坦克师和 1 个摩托化步兵师 发动勐烈反击,盟军登陆阵地被压缩和噼成两半。14 日,盟军得到海、空军 的强大火力支援,并相继投入 3 个师的援军才稳住阵地。20 日,在半岛南端 登陆北上的英第八集团军到达萨莱诺外围,德军才徐徐北撤。10 月 1 日,盟 军终于进入那不勒斯。3 周战斗盟军伤亡达 1.2 万人。 萨拉莫阿-莱城战役  太平洋战争期间盟军收復纽几内亚中的一次进 攻战役。萨拉莫阿(smaus)和莱城e)是纽几内亚北海岸战略要地。 1942 年 3 月,日军发动*莱城-萨拉莫阿之战,攻占之后留有万余人驻守。1943 年春,西南太平洋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制定反攻计划,从 7 月起以小股美澳 军进袭萨拉莫阿,诱使莱城日军分兵支援。8 月 17 日,美国第五航空队大规 模空袭莱城附近日军机场,击毁日机约 200 架,夺得制空权。9 月 4 日,澳 第九师由美海军掩护在菜城东面约 20 公里的河口登陆。次日,美伞兵团约 1700 人对菜城背后的机场实施空降,占据机场后即空运澳第七师至该地。9 月 8 日萨拉莫阿日军奉命运步撤至莱城。9 月 10 日澳第九师亦被空运至前 线。9 月 11 日萨拉莫阿被美、澳军攻克。9 月 15 日美、澳部队开始合围莱城, 日军约 9000 人弃城突围,逃往北部山区。澳军第七师和第九师合股攻克菜 城。至此美军遂打开进军巴布亚的门户。 萨赫森豪森集中营(sachsemhausen)纳粹德国三大中心集中营之一。 1936 年建于柏林以北的奥拉宁堡(ora-nienburg)附近。下辖 73 个分营。 先后关押 20 余万人,其中半数被杀害。大战期间,因附近设有纳粹集中营管 理局,该营遂成为集中营大规模杀人工具和方法的试验地。受害者多次进行 反抗,1944 年夏曾有 165 名地下活动者在此被处死。1945 年 5 月 1 日,倖存 者在向吕贝克转移途中被苏军解救。战后在与苏军相遇地点建立纪念碑。原 址被闢为纪念馆。 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saratoga)美国航空母舰。由战列巡洋舰改装, 1927 年建成并服役。排水量 3.3 万吨,航速 38 节,载机约 80 架。在大西洋 水域活动。珍珠港事变后调赴太平洋海域。1942 年 8 月开始参加瓜达尔卡纳 尔岛争夺战,在索罗门群岛海战时受创。1943 年 11 月参加袭击拉包尔,继 而参加吉尔伯特群岛战役。1944 年参加马绍尔群岛战役。1945 年 1 月袭击日 军在爪哇泗水的炼油厂,2 月参加硫黄岛战役,遭日军*神风特攻队击伤。后 返美国修復时大战已告结束。1946 年 7 月 25 日,在比基尼岛原子弹试验时, 作为靶船被击毁。 萨沃亚-马尔凯蒂飞机公司(savoiamarchetti)义大利生产飞机的大 企业。1915 年在塞斯托·加伦特(se-stocalende)创建。初为义大利最大 的生产水上飞机的工厂。1920 年起,在工程师马尔凯蒂(marchetti)的领 导下,转入生产陆上飞机。大战期间,除塞斯托·加伦特外,又在贝尔哥玛 纳罗设有分工厂,生产各种类型的轰炸机和运输机,其中 sm-79 型轰炸机曾 在大战中被广泛使用。 萨沃亚-马尔凯蒂型轰炸机  义大利轰炸机。由*萨沃亚-马尔凯蒂飞机 公司制造。1936 年服役。其 sm-79 型,曾用于*西班牙内战。3 引擎,翼展 21.3 米,最大时速 431 公里,最大载荷航程 1800—2000 公里。可携炸弹 1250 公斤或鱼雷 1 枚,其改进 sm-84 型可携炸弹 2000 公斤或鱼雷 2 枚。乘员 4— 5 人。共生产约 1200 架。大战时广泛用于北非和地中海战场。1941—1944 年为义大利和罗马尼亚军队用于苏德战场。 梅耶(danieimayer,1909—)法国社会党领导人。早年加入社会党。 1933 年起在《人民报》工作。1939 年应徵入伍。法国败降后在南方开展抵抗 运动。从事重建社会党的工作。1941 年 6 月,出任社会党行动委员会总书记, 负责出版地下《人民报》。随后前往伦敦会晤戴高乐,并就任社会党地下组 织总书记。代表社会党参加民族抵抗委员会,并当选为临时谘询议会议员。 战后曾任劳工部长。 梅塞(giovannimesse,1883—1968)义大利将领。早年入伍。1911 年 参加入侵利比亚的战争。1935 年率部参加侵略衣索比亚的战争。后又入侵 阿尔巴尼亚。义大利参加大战后,1941 年出任侵苏意军司令,因与德军指挥 部意见不合,次年即离职。1943 年初调往利比亚-突尼西亚前线,为上将衔司 令,指挥义大利第一集团军与盟军作战。1943 年 5 月晋升元帅,13 日率部向 同盟军投降。同年 9 月义大利投降后获释回国。后任意军总参谋长,但无战 绩,1945 年离职。战后曾为参议员。着有回忆录《非洲战争是如何结束的》 等。 第428页 梅乐斯(miltonmiles,1900—1961)亦译“梅乐士”、“迈尔斯”。 美国海军情报官员。1922 年美国海军学院毕业。曾获哥伦比亚大学电机硕士 学位。后入海军服役。1922—1927、1936—1939 年两度在美国海军驻华部队 任职。1942 年再度到毕任美海军驻华顾问组组长和驻华使馆海军观察员。同 年 9 月被任命为美战略情报局远东协调主任,获海军准将衔。12 月与中国国 民党军统头目戴笠签订协议,成立中美合作所,任副所长。帮助国民党政府 训练特工。支持陈纳德的对日空中战略计划,参与反对史迪威的活动,战后 积极援蒋反共。不入即因患精神病而离华。后曾在拉丁美洲从事情报活动。 1958 年获海军中将衔。着有《一种不同的战争》。 梅机关  日本军部为监护、扶植汪精卫汉奸集团筹备伪政权而设立的特 务机关。1939 年 8 月在上海虹口重光堂(东体育会路 7 号)建立,以*影佐 祯昭为机关长,其成员来自日本陆军省、海军省、外务省、兴业院及所谓“民 间”的国会议员、新闻记者等 30 多人。因日本军部以“梅工作”为影佐祯昭 的特务活动代号,故得名。通过多次秘密活动和谈判,与汪精卫签订《日华 新关系调整要纲》及《秘密谅解事项》。1940 年 3 月*汪伪国民政府成立后, 迁往南京,改称国民政府最高军事顾问部,影佐祯昭为第一任最高军事顾问, 掌握汪伪政府的全部活动。 梅里尔(frankdowmerrill,1903—1955)美国将领。1929 年毕业于西 点军校。1941 年底派往中缅印战区,任暂编第五三○七团指挥官,该部队称 “梅里尔突击队”(merrill’smauarders,亦称“梅里尔的抢劫者”),代 号*加拉哈德。在印度进行游击训练后,1944 年 2 月入缅甸北部作战。同年 5 月协同*中国远征军攻克密支那机场,打通*史迪威公路。后任印缅战区美军 副司令,升为准将。1945 年任美国第十集团军参谋长,随军进驻日本沖绳岛。 战后获少将衔。1948 年退役。 梅思平(1896—1946)汉奸。北京大学毕业。曾任中央大学教授、江宁 区行政督察专员。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政府法制专门委员会委员,主张 对日“和谈”,参与日汪重光堂密约谈判。1938 年底随汪精卫叛国投敌。次 年参加汪伪国民党“六大”,任中央常委、组织部长。1940 年 3 月汪伪国民 政府成立后,歷任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实业部长、浙江省长、内政部长等 职,参与*《日汪基本关系条约》的签订。抗战胜利后被国民政府判处死刑, 在南京处决。 梅斯纳(ottomeibner,1880—1953)德国总统府主任(1920—1945)。 早年获法学博士学位。1920 年起任德国总统府国务秘书兼主任。1933 年初促 成兴登堡任命希特勒为总理。同年 3 月 15 日在内阁会议上反对*胡根堡以总 统牵制总理权力的建议,坚持内阁有起草法律的全权。1934 年 8 月希特勒任 国家元首后留任,主管礼宾、授勋等事宜,统辖希特勒副官处办公室。1937 年升为部长级主任。战后,1949 年被纽伦堡第四军事法庭宣判无罪。着有回 忆录《艾伯特、兴登堡和希特勒手下的国务秘书》。 梅福票(mefo-wechsel)一译“米福票”,全称“冶金研究股份公司期 票”。纳粹德国支付军备费用的银行特别期票。由*沙赫特设计,国家银行发 行,政府提供担保,有效期 5 年。发行目的系掩盖扩军备战的真实规模。1935 年开始使用。用于支付军火承包商,可在全国各银行贴现,最后由国家银行 总贴现。1935—1939 年共发行 120 余亿马克,占同期军费总开支的五分之一。 梅扎索马(fernadomezzasoma,1907—1945)义大利*萨罗共和国文化 部长(1943—1945)。在大学攻读经济学。1921 年加入国家法西斯党,积极 领导法西斯大学生运动。1935 年起先后任法西斯大学社团副书记和书记。大 战期间,任人民文化部国内宣传处主任。1943 年 9 月德军占领罗马后,与纳 粹德国合作。继续追随墨索里尼,任*萨罗共和国文化部部长。任内压制进步 舆论,宣传法西斯主义,同时直接参与残杀游击战士,激起公愤。1945 年 4 月外逃时被执,处决后暴尸于米兰的洛雷托广场。 梅克林事件  德国败露西线进攻计划的一次偶发事件。1940 年 1 月 10 日 , 德 国 空 军 联 络 官 赖 因 贝 格( hel-mutreinberger ) 和 赫 恩 曼 斯 (erichh nmanns)在飞往波恩途中,因气候恶劣迷失方向,在比利时境内 梅克林(mechelen)附近迫降,未及将随身携带的进攻西欧作战计划全部焚 毁,其主要部分为比利时驻军所获,并立即通告英、法政府。德军因而又一 次推迟进攻日期,并对计划作了重大修改;英、法等国怀疑是德国的一个欺 骗手法,未採取任何对策。 梅津美治郎(1882—1949)日本将领。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 供职于参谋术部。1913 年任驻德武官。1931 年 8 月任陆军省总务部长。1934 年 3 月派赴天津任中国驻屯军司令官,力图攫取中国的华北地区。1935 年 6 月以排日运动为藉口,胁迫中国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会长何应钦签订*《何梅 协定》。1936 年二·二六事件后升任陆军次官,进行“肃军”,清洗皇道派 分子。1937 年反对字垣一成出任首相,力主扩大侵华战争。梅津美治郎 1938 年任第一军司令官,在中国华北地区大肆烧杀。1939 年 9 月任关东军司令官 兼驻“满洲国”大使,对中国东北地区进行残酷的占领统治。1940 年晋升大 将。1944 年 7 月任参谋总长,全面指挥侵略战争,直至战败。1945 年 9 月在 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上代表日本大本营签署投降书。1948 年作为甲级战犯 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无期徒刑。次年 1 月在狱中病死。 第429页 梅培克萨斯(loanesmetazas,1871—1941)希腊首相(1936—1941)。 早年入伍,曾就读于柏林军事学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任希军总参谋长。 保皇派。共和国时期先后任内政大臣、陆军大臣等职。1935 年王朝復辟后, 于次年任首相,1938 年任“终身首相”,建立独裁统治,以暴力镇压反对的 政党。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倾向轴心国,但拒绝听命于义大利,在希腊 北部修筑“梅塔克萨斯防线”,巩固本国国防。1940 年 10 月 28 日义大利入 侵希腊后,参加同盟国,并击溃意军。翌年病死。 梅塞施米特(willymessershmitt,1898—1978)德国飞机设计师和资 本家。早年就学于慕尼黑理工学院,获工程学学位。1923 年创建*梅塞施米 特飞机制造厂。1930 年任慕尼黑技术学院飞机制造学名誉教授。纳粹党执政 时期设计并制造一系列性能优良的军用飞机,成为世界着名的飞机设计师。 1938 年获德国“国家艺术和科学奖”。大战期间获“劳动先锋”称号并被任 命为德国航空研究会副主席和国防经济领袖。战后于 1948 年被非纳粹化法庭 划为“纳粹同情者”。1956 年起重新开始飞机设计工作。 梅利托波尔战役  苏德战争中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第聂伯河会战 的组成部分。1943 年 9 月 26 日—11 月 5 日,由*南方方面军(后改称乌克兰 第四方面军)实施。*顿巴斯战役后该部苏军即进抵莫洛奇纳亚(moлoч-.ha r)河,向德军防御枢纽梅利托波尔(meлntonoл)进击。战斗持续近 1 个月。10 月 23 日解放该市。11 月 1 日苏军突入彼列科普地峡,切断驻克里 米亚德集团军与外部的陆上联繫,并于 11 月 5 日前出至第聂伯河下游。 梅塔克萨斯防线  希腊东部色雷斯和马其顿地区沿希、保边境布设的防 线。向北防御由保加利亚南下的入侵者接近萨洛尼卡(salonika)地域。因 由希腊军事独裁者*梅塔克萨斯决定布设而得名。 梅瑟里茨筑垒地域  德军为掩护通向柏林的最近方向,在瓦尔塔河与奥 得河之间的梅瑟里茨(今波兰缅济热奇 miedzyrzecz)构筑的永备筑垒配系。 1932—1937 年首次修筑,1944—1945 年再次修筑,为纵深梯次配置的大型钢 筋混凝上火力工事群组成,并设置了加强的野战障碍和天然的、人工的防坦 克障碍;其前沿有筑有堤坝和水道联接的湖泊系统掩护,可放水淹没接近地; 主要工事中设有弹药、给养库和供、排水系统,可在完全封锁下长期坚守。 1945 年 1 月*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中,因苏军推进迅速,德军未及在此组织 防御,即被苏军攻克。梅-109 式歼击机即“me-109 式歼击机”。 梅-110 式歼击机  即“me-110 式歼击机”。 梅-262 式歼击机  即“me-262 式歼击机”。 梅塞施米特飞机制造厂(messerschmitt-flugzeu-gwerk)德国主要飞 机制造厂。1923 年由*梅塞施米特创建,厂址在班贝格(bamberg)。1926 年生产出第一架飞机,1938 年改称“梅塞施米特股份公司”。1938—1945 年共生产约 4.05 万架飞机,其中大部分为*me-109 式歼击机,其他为*me-110 式和*me-262 式歼击机等。大战期间曾设计 me-264 式 4 发动机远程轰炸机, 但未成批生产。战后自 1956 年起重新生产飞机,1968—1969 年同其它垄断 组织合併成立“梅塞施米特-伯尔科-布洛姆公司”。 梳蓖清剿  日本侵略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扫 盪”的一种战术。日军集中优势兵力,多路向抗日根据地平行推进,像梳蓖 一样梳来梳去,反覆追踪,发现八路军部队即行包围合击,企图一举歼灭人 民抗日军队,摧毁抗日根据地。 曹国安(1900—1937)中国将领。原名于德俊,字哲名。北平硫文学院 毕业。曾任绥远军参谋长。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参加抗日救国活动。同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 年组织领导伪铁道警备第五旅第十四团迫击炮连起 义,随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迫击炮大队,任队长。 同年 9 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三团政委,率部挺进辉发江以南, 开展抗日游击战。曾指挥所部攻克柳河县三源浦敌据点,并在通化县至山城 镇公路上伏击日军汽车队,击毙日军大佐等数名指挥官。1934 年 11 月任东 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师师长兼政委,转战磐石、伊通、东平、西平、海 尤、桦甸、抚松、蒙江等广大地区,袭击日伪军,屡建战功。1936 年春,任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第二师师长,同年冬在长白地区反“讨伐”战斗中,击 溃日军千余人。1937 年初在临江县七道沟伏击日军的战斗中牺牲。 盛世才(1897—1970)中国将领。原名振甲,字晋庸。日本陆军大学毕 业。1933 年任新疆边防督办。为获取苏联军援和巩固其在新疆的统治,曾作 出与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合作的姿态,成立反帝会,制定反帝亲苏六大政策。 1936 年授中将加上将衔。抗日战争爆发后,曾访问苏联。1941 年被国民政府 正式任命为新疆省政府主席,便转而实行反苏反共政策。1943 年 1 月兼任第 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同年秘密杀害中国共产党驻新疆代表陈潭秋和毛泽民、 林基路以及爱国民主人士社重远。1944 年 8 月调任国民政府农林部长,1949 年去台湾,曾任台湾当局“总统府”国策顾问。 第430页 雪崩(avnche)*萨莱诺登陆战的行动代号。 捷足(lightfoot)1942 年*阿拉曼战役中英军最初实施的作战计划代 号。计划以第三十军在北面沿海发动主攻,在敌方的布雷防线上打开通道, 第十军的 2 个坦克师随后紧跟,以便扩大战果,夺占滨海道路;第十三军在 南面助攻,制造要从这里实施侧翼包抄的假象以迷惑敌人。1942 年 10 月 23 日晚,英军以 1000 门大炮的勐烈轰击开始进攻。战斗到 26 日,虽在北面已 楔入敌阵,但无法发展为突破,南面的助攻也未达到目的。英军遂改变计划, 重新部署,于 11 月 2 日实施代号*增压的行动。 捷沃相(nsahФeдopobhчtebocrh,1902—1958)苏联黑色冶金人 民委员(1940—1948)。1918 年加入俄共(布)党。参加过国内战争。1927 年毕业于莫斯科矿业学院。1936 年任国防人民委员部总管理局长,随后任国 防副人民委员。1939 年起为联共(布)党中央委员。同年任造船工业人民委 员。1940 年出任黑色冶金人民委员。同年 11 月随同莫洛托夫访德。苏德战 争期间致力于发展冶金工业,保障军工生产。战后曾任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 捷号作战  日本陆海空军准备进行决战的计划代号。1944 年 7 月 21 日, 由日本大本营根据《今后战争指导大纲》拟定计划,24 日下达作战命令,主 要内容为:(1)集中兵力在下半年进行决战,粉碎盟军的进攻;(2)自 8 月底至 10 月底,先后在菲律宾、日本本土和东北地区(千岛群岛、北海道) 实施捷一号至四号作战,务期取得决定性胜利。7 月 21 日和 26 日,大本营 又向联合舰队司令官下达相应的“大海指令”,规定海军的作战方针为:(1) 保持现有势态,捕捉战机,伺机歼灭盟国海军;(2)与陆军紧密合作,确保 本土和各重要国防地区的安全;(3)配合有关部队,确保日本与南方各资源 产地的联繫;(4)以奇袭等作战方式打击盟国海军。7 月 24 日,陆军省和 海军省又签订捷号航空作战中央协定,决定联合陆海军的航空兵,自 8 月中 旬起,在各主要战区,集中兵力,捕捉战机,打击并歼灭盟国空军;并对航 空部队的配置,作战计划作了具体的规定。该作战计划在盟军攻势打击下, 遭到破产。 捷克斯洛伐克抵抗运动  大战期间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反抗纳粹德国占 领的斗争。1939 年 3 月 15 日德军占领捷克,策划斯洛伐克“独立”。同日, 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分别成立捷克共产党地下中央委员会和斯洛伐克共产 党,领导人民以罢工、怠工、示威游行等形式开展抵抗斗争。1941 年夏苏德 战争爆发后,苏联同捷流亡政府于 7 月签订战时合作协定。此后在苏联建立 捷克武装部队,捷共也与流亡政府合作,并积极在国内开展武装斗争。1941 年 9 月和 1942 年 3 月,捷克和斯洛伐克相继逮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组织中央 民族委员会。1942 年春,在山区建立第一批游击队。同年夏,捷克爱国者在 布拉格袭击*海德里希,法西斯实行疯狂报復,抵抗运动一度处于低潮。1943 年春,武装斗争重新发展,斯洛伐克游击队日益壮大。1944 年 6 月起,捷共 积极准备起义。8 月苏军逼近斯洛伐克,8 月 29 日*斯洛伐克民族起义爆发。 1945 年初苏军解放大部分斯洛伐克领土。4 月 5 日成立*捷克斯洛伐克民族阵 线政府,颁布《科息斯纲领》。5 月 5 日爆发布拉格起义,各地纷纷响应。9 日苏军迸抵布拉格,11 日捷克斯洛伐克全境解放。 捷克斯洛伐克流亡政府  大战期间,捷克斯洛伐克在国外建立的政 府,1939 年 3 月德军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后,以原总统贝奈斯为首的政府流亡 国外。同年秋在法国成立民族委员会,1940 年迁往伦敦,组成流亡政府,得 到盟国的承认,在捷侨民中组建军队,参加盟军作战。1941 年 7 月,与苏联 签订战时合作协定,1942 年 5 月曾组织刺杀德国驻波希米亚-摩拉维亚保护 国代理长官*海德里希,但对国内抵抗运动领导不力。1943 年 12 月签订捷苏 友好、互助和战后合作条约,并与捷共达成合作协议。1945 年 4 月加入*捷 克斯洛伐克民族阵线政府。 捷克斯洛伐克第一军团  大战期间捷克斯洛伐克在苏联建立的反法西 斯武装部队。1941 年 7 月,苏联与捷克斯洛伐克流亡政府签订战时合作协定, 规定在苏领土上建立捷克斯洛伐克军队。同年秋建立捷克斯洛伐克独立第一 营*斯沃博达任营长。1943 年 3 月在索科洛伐战役中首次参战。旋即参加秋 季基辅战役,战绩卓着。斯洛伐克伪军官兵纷纷越界加入,队伍不断扩大。 1944 年春改组为捷克斯洛伐克第一军团,由斯沃博达任司令。10 月参加杜克 拉战役,进入捷克斯洛伐克境内作战,为解放全国立下战功。捷克斯洛伐克 民族阵线政府  捷克斯洛伐克抵抗力量联合政府。1945 年 4 月 5 日,由捷 克斯洛伐克流亡政府、捷克共产党及斯洛伐克民族委员会,在民族阵线的基 础上,成立于科息斯(koice)。社会民主党人费林格(zdc-nékfierlinger) 任总理,捷共主席*哥特瓦尔德任第一副总理,*斯沃博达任国防部长,*马萨 里克任外交部长。捷共在政府中占有 8 席,起主导作用。颁布*《科息斯纲领》, 开始实行民族民主革命措施。战后于 1946 年 5 月经第一次议会选举后,为民 族阵线新政府取代。 第431页 授权法(ermachtigungsgesetz)即《消除人民与国家痛苦法》。德国 确立纳粹独裁统治的法律。1933 年 3 月 23 日,德国国会以 441 票对 94 票通 过。共 5 条,规定:国家法律可以由政府按照宪法规定的程序制定;由政府 制定的国家法律只要不影响国会和参议院的地位,可以与宪法相异;政府制 定的法律由总理起草并在国家法律公报上发表;德国与外国订立涉及国家立 法事务的条约,毋需获得参与立法工作的团体的同意;该法有效期 4 年,如 果现政府被其他政府取代,则失效。至此,《魏玛宪法》实际上被废除,德 国国会名存实亡。1937 年和 1941 年,国会在纳粹党操纵下两次延长该法。 掠夺者(plunder)*盟国第二十一集团军群所属英第二集团军(在左翼) 和美第九集团军(在右翼),在莱茵斯贝格(rheinsberg)至雷斯(rees) 的宽大正面强渡莱茵河的行动代号。1945 年 3 月 23 日晚上开始实施。参见 “鲁尔战役”。 掠夺者式轰炸机(marauder)即“b-26 型轰炸机”。 救亡日报  抗日战争时期上海市文化界救亡协会机关报。1937 年 8 月 24 日在上海创刊。郭沫若任社长,夏衍任总编辑。出至 11 月 22 日停刊。1938 年 1 月 1 日在广州復刊,10 月 21 日因广州沦陷再次停刊,1939 年 1 月 10 日在桂林復刊。1941 年 3 月 1 日被国民政府封禁。该报根据中国共产党的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积极宣传团结抗日,反对妥协投降,报导八路军、新 四军英勇抗敌战绩,在国统区发生重大影响。抗战胜利后,更名《建国日报》, 于 1945 年 10 月 10 日再度在上海復刊,因反对国民党的独裁内战政策于同年 10 月 24 日第 15 号为终刊,被查禁。 救国时报  中国共产党在海外出版的宣传抗日救亡的报纸。1935 年 12 月 9 日,在巴黎创刊。由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直接领导。初为周刊,1936 年 1 月第 6 期起改为 5 日刊。该报以海外华侨为主要读者,发行范围遍及 43 个国家,拥有 9600 余订户,同时通过各种途径运到国内。其宗旨是“宣传、 解释、鼓动、组织抗日救国联合战线”。曾刊载了大量中共中央文件,毛泽 东、朱德等领导人的言论以及国内抗日救亡运动的消息。1938 年 2 月 10 日 终刊,共出版 152 期。 救火水龙管原则(“firehosoe”principle)美国实施*《租借法案》 的最初原则。语出美国总统罗斯福 1940 年 12 月 17 日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 意为邻人失火,须及时将自己的水龙管借给邻人以扑灭大火,火灭了再将水 龙管归还,用坏了照价赔偿。用守望相助的比拟,说明美国帮助英国抵抗纳 粹德国是美国自身防御的需要,以赢得大多数美国人对《租借法案》的支持。 珍珠港事变后,这一原则被“同等牺牲原则”所取代,即每一盟国为打败敌 人而竭尽其职责,战争的金钱代价将根据同等牺牲和同等努力的原则而降 低。在战后的结算中,形式上此原则仍部分得到贯彻,如船只一律归还,积 存的粮食和物资得以偿清,但绝大多数的租借物资均已在战争中消耗,不再 计算。 [丨] 常可夫(aлelcanЦpлahk0b,1879—1960)亦译“粲可夫”。保加 利亚法西斯独裁者。索菲亚大学毕业后任教,后进入政界。1923 年政变后上 台出任首相。任内残酷镇压人民运动和起义。1926 年出任国民议会主席,继 续掌握国内大权。1932 年创建法西斯党——民族社会运动党。大战期间奉行 亲德意的方针,促成保加利亚加入轴心国集团。1944 年 9 月逃亡国外,在德 占奥地利组织流亡政府。曾被美军拘留,获释后去南美定居。1949 年起,成 为保加利亚流亡分子的领袖。被保加利亚法庭缺席判处死刑。 常德战役  亦称“湘北战役”。抗日战争中期中国军队抗击日军进犯湘 北常德地区的防御战役。1943 年 11 月,日本为策应其南方作战、牵制中国 向缅北、滇西调兵,纠集 6 个师团约 10 万余人由第十一军司令官横山勇指挥, 于 11 月 2 日开始向松滋、公安、澧县和南县进攻。中国*第六战区在*第九战 区一部配合下,以 12 个军共 30 个师在中、美空军支援下抗击。经激战日军 占领各战地后于 16 日强渡澧水分 3 路进逼常德。中国守军顽强抗击。围攻的 日军出动伞兵和施放毒气,经激烈巷战后于 12 月 3 日占领常德。中国第六战 区以外围部队对日军实施包围,日军被迫撤退。中国军队 8 日收復常德,至 22 日先后收復南县、安乡、津市、澧县、公安、松滋、枝江等地。此役日军 伤亡 2 万余人。中国阵亡师长许国璋、孙明瑾、彭士量等。 野坂参三(1892—1993)日本共产党领导人之一。1917 年庆应义塾毕业, 在学时加入友爱会。1919 年赴英,翌年加入英国共产党,后因参加工人运动 被驱逐出境。1922 年 7 月加入日本共产党。1928 年三·一五事件中被捕,后 因病被保释出狱。1931 年 1 月当选日共中央委员,同年 3 月赴莫斯科。1931 —1940 年任共产国际日共代表。1935 年 8 月出席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 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委员,领导日本人民反战的统一战线活 动。1940 年 4 月到中国延安,化名林哲、冈野进,5 月主持成立以在华日本 战俘为主体的*日本人民反战同盟,10 月创办日本工农学校。1942 年统一分 散于中国各地的反战组织,成立反战同盟华北联合会,提出“反对战争、打 倒军阀,建设民主的日本”的纲领,1944 年联合会改称日本人民解放联盟。 1945 年 4 月出席中共“七大”。1946 年回国后任日共最高领导人,提倡组成 民主人民战线。1950 年被美占领军开除公职。1955 年恢復公开活动。1958 年起任日共主席,并曾当选为众议员和参议员。着有自传《风雷的脚步》(2 卷)、《野坂参三选集》等。 第432页 野村直邦(1885—1973)日本海军将领。毕业于海军兵学校和海军大学。 1929 年任驻德武官,回国后曾任第二潜涎战队司令官。1935 年起歷任联合舰 队参谋长、军令部第三部部长、驻中国武官。1940 年赴德,任德意日三国同 盟的日方军事委员。1943 年回国,先后任军事参者官和横须贺镇守府司令长 官。1944 年晋升海军大将,同年 7 月在东条内阁短期任海军大臣。后復任军 事参议宫和横须贺镇守府司令长官,旋调任海上护卫总司令官和海运总监。 野村吉三郎(1877—1964)日本海军将领。外交官。毕业于海军兵学校 和美国海军军官学校。1914 年任驻美大使馆武官,结识时任美海军部副部长 的罗斯福。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曾出席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后歷任军令部 次长、吴镇守府司令长官、横须贺镇守府司令长官等要职。1932 年一·二八 事变爆发后任新编第三舰队司令官。同年 4 月在上海举行的天长节庆祝会上 被朝鲜抗日志士炸伤,失去一目。1933 年晋升海军大将。1937 年被编入预备 役。1939 年—1940 年 1 月任阿部内阁外务大臣。1940 年 11 月出任驻美大使, 进行日美会谈,为日本发动珍珠港事变作掩护。后于 1942 年 8 月被交换回国。 战后曾受“整肃”。后为参议员。着有《出使美国》。野马式战斗机(mustang) 即“p-51 型歼击机”。 野牛式战斗机(buffalo)即“f-2a 型歼击机”。 野猫式战斗机(wildcat)即“f-4f 型歼击机”。 野蜂式自行火炮(geschutzwagenhummel)德国自行火炮。採用 150 毫 米口径榴弹炮和 pzkw-3型或 pzk-w-iv 型坦克底盘,乘员 5 人,总重 23 吨。 眼镜蛇式战斗机(kingcobra)即“p-63 型歼击机”。 曼纳林(carigustafemilvonmannerheim,1867—1951)芬兰总统(1944 —1946)。将领。早年长期在俄军中服役。日俄战争时期因善战而出名。第 一次世界大战时升为俄军中将。俄国十月革命后返回芬兰。1918 年依靠芬兰 白军在全国建立统治。1919 年退休。1931 年被*斯文胡伍德起用,担任芬兰 国防委员会主席。1933 年获元帅衔。领导修建*曼纳林防线。1939 年*苏芬战 争爆发后任芬军总司令,在战争初期曾获得战功。1941—1944 年苏、芬再度 交战时继续担任芬军总司令。1944 年 8 月曼纳林当选为芬兰总统,9 月与苏 联签订停战协定。1946 年因病辞去总统职务。着有《回忆录》。 曼陀菲尔(hassofreiherrvonmanteuffel,1897—1978)德国将领。参 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继续在国防军中服役。1939 年起在装甲学校任 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上校,指挥第七掷弹兵旅。曾在北非作战,升为 少将。后相继指挥第七坦克师和大德意志坦克师,并晋升中将。1944 年 9 月 获上将衔,指挥装甲部队参加*阿登战役。1945 年初任第三坦克集团军司令 赴东线作战。战后为联邦德国议员(1953—1957)。参加编写《致命决定》 一书。 呈施泰因(erichvonmanstein,1887—1973)德国将领。1906 年开始服 役。1914 年军事学院毕业。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在国防军中任职。 1934 年任第三军区(柏林)参谋长。1935 年任陆军总参谋部作战部长。翌年 升为少将。1938 年任第十八师师长,晋升中将。1939 年任侵略波兰的南方集 团军群参谋长。同年 10 月调至西线,任 a 集团军群参谋长。提出以坦克部队 穿过阿登高地突击法国北部的大胆作战计划,受到陆军总部保守派的排挤, 被调任后备第三十八军军长。其计划后曼施泰因为希特勒赏识,成为德军攻 击法国的作战方案,并取得成功。1941 年任第五十六坦克军军长,参加闪击 苏联,隶属进攻列宁格勒方向的北方集团军群。同年 9 月升任第十一集团军 司令,在南方的克里米亚作战。1942 年晋升元帅,调至北方负责指挥围攻列 宁格勒。同年 11 月,当进攻史达林格勒的德军被围后,受希特勒委派赶赴南 方,组建顿河集团军群,企图解救被围德军,未逞。1943 年出任南方集团军 群司令,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失败。以后节节败退至波兰边界。1944 年 3 月 被解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犯曾被英国军事法庭判处 13 年徒刑。1953 年获释,定居联邦德国。着有回忆录《失去的胜利》。 曼纳林防线(mannerheimline)芬兰在苏芬边境构筑的永久性工事和障 碍物体系。1927—1939 年在卡累利阿地峡(距列宁格勒 32 公里处)筑成, 得到英、法、德、比等国军事专家的指导。防线以其主持者*曼纳林命名。全 长 135 公里,纵深达 90 多公里,包括保障地带、主要防御地带、第二防御地 带和维堡后方地带 4 个区。共有 2000 多个永备发射工事和土木发射工事,136 公里长的防坦克障碍物和许多公里的铁丝障碍物,以复杂的地形(大量森林、 湖泊和沼泽)为依託。1940 和 1944 年两度被苏军突破,并最终摧毁。 曼哈顿计划(manhattanproject)美国陆军部研制原子弹的计划。1942 年 6 月开始实施,初称*曼哈顿工程区,后改此名,代号为“三位一体” (trinity)。由*格罗夫斯负责,参加这一计划的有*奥本海姆、*费米等一 批科学家,在田纳西州橡构岭(oakridge)、华盛顿州汉福德(hanford)、 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los-mos)等地秘密建立庞大的研究和试验基 地,耗资达 20 亿美元。1945 年 7 月 16 日研制出第一颗实验用原子弹,并在 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mogordo)沙漠爆炸成功,威力相当于 1.5 万—2 万吨 tnt。同时按计划制造出原子弹两颗,分别取名为“瘦孩”、“胖孩” 于同年 8 月 6 日和 9 日先后投掷于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战后,根据 1946 年 8 月的原子能法案,其人员、设备、资料等均划归原子能委员会。 第433页 曼德勒会战  太平洋战争初期日军与中、英联军在缅甸的会战。1942 年 1 月日军发动*缅甸战役后,英军屡败。3 月初,英印、英缅军 3 个师退守 曼德勒(manday)以南地区。应英方请求入缅的*中国远征军(3 个军共 9 个师)适时赶到,以第五军接收曼德勒正面英军防线,掩护其撤退;以第六 军在东路莫契、雷列姆方向作战;第六十六军集结于曼德勒地区待机。西路 仍由英军据守。3 月中、下旬,中国第五军第二○○师(师长*戴安澜)在东 瓜与日军激战 12 昼夜,由于朱获有力增援,被迫后撤。4 月上旬,中国远征 军调整部署,拟定彬文那会战计划。4 月中旬,日军得到 2 个师团增援后, 在西路突破英军防线,进至仁安羌形成对英军的包围。英缅军总司令亚歷山 大向中国远征军求援。中国第六十六军新编第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驰援 解英军之围。4 月下旬,从东爪出击的日军占领乐可、东枝后,换乘汽车勐 插纵深,于 29 日占领腊戌。中英联军后路被切断,被迫后撤。5 月 1 日曼德 勒失守。此战中国远征军官兵作战英勇,多次力挫日军,屡立战功,但上层 指挥紊乱,兵力分散,未获有力增援,更兼英军无心恋战,未达与日军会战 的企图。 曼哈顿工程区(manhattandistrict)美国实施原子弹研制计划的代号。 自 1939 年起,美国铀谘询委员会、海军部、陆军部等已陆续开始核裂变的研 究。1942 年 8 月统一归併于陆军工兵部队,称此名,由*格罗夫斯负责。后 正 式 定 名 为 * 曼 哈 顿 计 划 , 对 外 称 代 用 物 资 发 展 研 究 (developmentofsubstitutematerials)。其下属有田纳西州的柯林顿工程 (theclintonenginearworks),负责电力和热力生产;华盛顿州的汉福德工 程(thehanfordengineerworks),负责钸的生产;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 莫斯(losmos)实验室等。另有加利福尼亚大学、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 大学的科学家和研究实验室也投入这项工作。 曼施泰因计划  德国对实施*《黄色方案》原定作战计划的修改意见, 以其积极主张者*曼施泰因得名。德军进攻西欧的原定计划规定由右翼的*b 集团军群在比利时中部发动主攻,而由*a 集团军群在左翼穿越阿登高地作为 助攻,同 1914 年的史里芬计划近似。1939 年 11 月,时任 a 集团军群参谋长 的曼施泰因曾多次建议改变兵力部署,将主攻方向转到通常认为不利于坦克 进军的阿登高地,以收攻其不备之效。但被陆军总司令部拒绝。*梅克林事件 后,曼施泰因的建议为希特勒获悉和接受。1940 年 2 月 24 日,按此改订了 作战计划,代号改称*镰刀。1940 年 5 月德军即按此计划向法、荷、比、卢 发动进攻。 曼利歇尔式步枪(mannlicher)欧洲各国普遍採用的步兵武器。十九世 纪末由德国兵器设计师曼利歇尔(ferdinandrittervonmannlicher,1848— 1904)设计,故名。后被大部分欧洲国家採用。有多种改进型,第二次世界 大战期间继续使用。一般为 7.92 毫米口径,义大利採用的曼利歇尔-卡塔诺 式口径 6.5 毫米,弹仓携弹 6 发,意埃战争结束后曾打算把口径扩大到 7.35 毫米,未果。 鄂西战役  即“宜昌战役”。 鄂豫皖边抗日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 1938 年 10 月武汉失陷后,*李先念率部挺迸敌后,创建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 开闢鄂豫边抗日根据地(后称”鄂豫皖边区”或“鄂豫皖湘赣边区”)。1940 年 9 月建立边区军政联合办事处。1941 年皖南亭变后,该区部队改编为新四 军第五师,李先念任师长。同时成立由陈少敏任书记的鄂豫边区委和许子威 任主任的鄂豫边区行政公署。1944 年 6 月召开边区参议会,*郑位三当选为 议长。该区建有 39 个县政权,游击活动区达 50 多个县,地跨鄂、豫、皖、 湘、赣五省交界地区,形成对日军占领之武汉的战略包围。 崔嵬(1913—1979)中国电影和戏剧导演。九·一八事变后参加左翼戏 剧运动。1937 年参与组织救亡演剧第一队,开赴抗日前线。曾自编、自导、 自演《察东之夜》、《放下你的鞭子》等剧。1938 年赴延安。同年加入中国 共产党。1939 年深入敌后,曾任冀中“火线剧社”社长,改编《岳飞之死》、 《哭祖庙》及编写《老英雄》等剧目,宣传抗日。歷任延安“鲁艺”戏剧学 院教员、晋察冀边区华北联大文艺学院戏剧系主任,培养大批戏剧工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 崔可夫(1900—1982)苏联将领。1917 年在沙俄海军服役。1918 年加 入红军。翌年加入俄共(布)党。参加过国内战争。1925 年毕业于伏龙芝军 事学院。1927 年任驻中国军事顾问。1929 年起歷任集团军司令部处长、机械 化旅旅长、第五军军长、第四集团军司令等职。1939—1940 年任第九集团军 司令,率部参加苏芬战争。1940 年 12 月调任驻华武官(至 1942 年 3 月,中 将衔)。1942 年 9 月起任第六十二集团军司令,率部坚守史达林格勒,创造 崔可夫性地发展了城市作战的方法和样式,箝制大量德军,保证了史达林格 勒会战的胜利。1943 年晋升上将,该集团军以战功改称近卫第八集团军。后 率部参加顿巴斯、第聂伯河右岸乌克兰、敖德萨、卢布林-布列斯特、维斯瓦 河-奥得河等战役。在柏林战役中担任主攻,突破德军*塞洛高地的坚固防御, 成为最早攻进柏林市区的部队。1945 年 5 月 1 日在柏林接受德军投降。战后 曾任驻德苏军副总司令、第一副总司令、总司令和苏联对德管制委员会主席。 1953 年起歷任军区司令、国防部副部长兼陆军总司令、苏联民防司令、国防 部总监组总监等职。1955 年获苏联元帅衔。着有《集体英雄主义的集团军》、 《空前的功绩》、《第三帝国的末日》等回忆录。 第434页 崔庸健(1900—1976)朝鲜人民抗日斗争领导人之一。早年在中国参加 革命运动,曾任黄埔军校教官。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到中国东北役 身抗日斗争。九·一八事变后,于 1933 年 6 月创建饶河抗日游击队,1936 年 11 月出任中国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参谋长,次年春又任代理军长。1940 年就任中国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总参谋长。1945 年 8 月回国。组织北韩民 主党,任副委员长。战后曾任朝鲜人民军总司令、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民族保卫相、副首相等职,并获共和国次帅称号。 帷幄上奏  日本军部首脑不经内阁独立上奏天皇之称。日本在明治宪法 中规定一般统治权和指挥军队的统帅权相分离,分别成立独立的铺弼机关辅 助天皇。作为天皇辅弼机关的(陆军)参谋本部、(海军)军令部及(陆军) 参谋总长、(海军)军令部长有权不经过内阁独立上奏天皇。1889 年 12 月 24 日公布的内间宫制中还规定了陆海军大臣的此种上奏权。1930 年围绕签署 和批准《伦敦海军裁军条约》问题,海军省与军令部意见对立。同年 5 月 20 日军令部参谋草刈英治为抗者签署条约而自杀;海军大臣财部彪为批准条 约,决定更换反对派军令部次长未次信正和海军次官山梨胜之进。同年 6 月 10 日军令部部长加藤宽治以和海军大臣意见不同为由,行使帷幄上奏权,上 奏谴责政府的措施,并直接向天皇提出辞呈。帷幄上奏权与*军部大臣现役武 官制相结合,构成了“军部独立”体制。 婴儿型潜艇  即“m 型潜艇”。 [丿] 银狐(silberfuchs)德国为发动侵苏战争而制定的一项行动代号。德 军最高统帅部为在苏联北极地区作战,于 1940 年 12 月至 1941 年 1 月制定, 计划由德军与芬兰军队联合行动,攻占摩尔曼斯克、坎达拉克沙、洛希等地 区。后未能实现。 第三厅  全称*中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1938 年 4 月在 武汉建立,*郭沫若任厅长,阳翰笙任秘书,下设 3 个处。该厅在周恩来以国 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身份的领导下,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 策,集中了文化界许多优秀人物,出色地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曾举办抗战扩 大宣传周,组织 10 个抗敌演剧队、4 个抗战宣传队和“孩子剧团”,建立战 地文化服务处和全国慰劳总会,输送大批抗日宣传品到前线,并组织七七周 年献金运动和慰问活动,还进行对日宣传和国际宣传等。促进了抗战文艺的 发展,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第一战区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的基本战斗序列单位之一。1937 年 8 月 20 日建立,战区为河北和山东北部,辖 3 个集团军。蒋介石兼任司令长官, 后由程潜、卫立煌、蒋鼎文、陈诚、胡宗南继任。曾阻击沿平汉、津浦铁路 南下的日军及南口之敌。1938 年 1 月 17 日,战区改为平汉铁路方面,同年 11 月 28 日南岳军事会议后又改为河南及安徽一部。1945 年 4 月,战区为陕 西、甘肃、宁夏及河南西部,辖 6 个集团军又 3 个军。战后,负责接受洛阳、 新乡、郑州地区的日军投降。 第一总军  大战末期日本为防卫本土东部而组建的战略军团。随着战局 的恶化,日本大本营为加强本土决战的准备,于 1945 年 4 月 8 日下令组建。 *杉山元任司令官,司令部设东京都市谷。下辖第十一(东北)、第十二(关 东)和第十三(东海)方面军,负责日本东部的作战,企图以关东地区为重 点,迅速增强战备,对攻入本土的美军实施决战,掩护本土中枢地区和重要 设施,并协同海军确保海上交通和守卫海峡。同年 9 月解体。 第二战区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的基本战斗序列单位之一。1937 年 8 月 20 日建立,战区为山西、察哈尔、绥远等,阎锡山任司令长官。辖 2 个集 团军另 1 个预备军。9 月 23 日,由陕北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的八路军列入 该序列。后朱德任该战区副司令长官。曾组织*太原会战。1938 年 1 月 17 日, 战区改为山西方面,同年 11 月 28 日南岳军事会议后,又改为山西及陕西一 部。1940 年 7 月,兵力增至 8 个集团军另 4 个军。1945 年 4 月,战区为山西 西部,辖 5 个集团军。战后负责接受山西的日军投降。 第二战场  又称“欧洲第二战场”。美、英在欧洲大陆开闢反法西斯德 国的战场,相对于苏德战场,故名。苏德战争爆发后,英国声明援助苏联, 双方开始了此问题的外交接触。1941 年 7 月 18 日史达林首次致函邱吉尔, 正式向英国提出“在法国北部开闢战场”。同年 9 月 3 日,当苏联军事形势 严重恶化时,斯大体再次致函邱吉尔,提出“本年内在巴尔干或者法国的某 地开闢一个第二战场,足以使德国人从东战场抽走 30—40 个师”。英国未予 响应。太平洋战争爆发和美国参战后,美、英首脑*阿卡迪亚会议确定“先欧 后亚”战略,但断定 1942 年在西欧实施大规模对德国地面进攻的可能性很 少。1942 年春美、英曾拟定登陆法国的代号*大锤、*波利乐和*围歼的行动 计划。同年 6 月在莫洛托夫访问英、美后发表的公报中,宣告“对 1942 年在 欧洲开闢第二战场的迫切任务,已达成了充分的谅解”。但随后英、美决定 实施代号*火炬的登陆北非的行动而推迟,并在同年 8 月邱吉尔访问莫斯科时 通知苏联。1943 年 2 月 12 日,在苏联多次提出后,邱吉尔以他和罗斯福的 名义函告史达林,正“加紧准备在 8 月进行由英、美部队参加的横渡悔峡的 军事行动”,如果因故推迟的话,“将准备加强军力以便在 9 月再进行”。 但随后在同年 5 月的*美、英首脑华盛顿会议上,又被推迟到 1944 年 5 月 1 日。随着苏德战场和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展,美、英终于制定了 代号*霸王的行动计划,并在 1943 年 11—12 月的三国首脑*德黑兰会议上达 成有关协议。1944 年 6 月美、英终于发动诺曼第登陆战役,开闢了第二战场。 第435页 第二总军  大战末期日本为防卫本上西部而组建的战略军团。随着战局 的恶化,日本大本营为加强本上决战的准备,于 1945 年 4 月 8 日下令组建。 *畑俊六任司令官,司令部设广岛市的骑兵营旧址。下辖第十五(近畿、中国、 四国),第十六(九州)方面军,负责日本西部的作战,企图以九州地区为 重点,迅速加强战备,对攻入本土的美军实施决战,掩护本土中枢地区和重 要设施,并协同梅军确保海上交通和守卫海峡。同年 9 月解体。 第十战区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的基本战斗序列单位之一。1938 年 11 月 28 日南岳军事会议后,于次年 1 月 14 日组建。战区为陕西方面,辖 1 个集团军另 1 个军。*蒋鼎文任司令长官。1940 年 5 月 15 日撤销。1945 年 1 月重建,*李品仙任司令长官。战区划为鄂、豫、皖边界,辖 3 个集团军另 1 个军。战后,负责接受徐州、蚌埠、安庆地区的日军投降。 第七战区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的基本战斗序列单位之一。1937 年 10 月 26 日建立,战区为长江下游沿岸,并负责卫戍南京。刘湘任司令长官, 不久撤销。1940 年 8 月 7 日重建,战区为广东韶关-广州以北约 200 公里范 围。*余汉谋任司令长官。1945 年 4 月,战区为赣南、粤北,辖 1 个集团军 及闽粤赣边区总司令部。战后,负责接受汕头地区的日军投降。 第八战区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的基本战斗序列单位之一。1938 年 1 月 9 日建立,战区为甘肃、宁夏、青海。蒋介石兼任司令长官,后由*朱绍良 继任。同年 11 月 28 日南岳军事会议后,战区改为甘肃、宁夏、青海及绥远 一部,辖 1 个集团军和 6 个军。1945 年 4 月,战区为绥远、宁夏、甘肃、青 海、陕西,辖 4 个集团军。抗战胜利后撤销。 第九战区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的基本战斗序列单位之一。1938 年 6 月 18 日因武汉会战的需要建立。陈诚任司令长官,后由*薛岳继任。同年 11 月 28 日,南岳军事会议后,战区为鄂南(长江以南部分)、湖南和江西,辖 6 个集团军另 1 个军。曾参加*长沙会战、*常德战役、*长衡战役。1945 年 4 月,战区为赣西和湘南,辖 2 个集团军及 4 个军。战后,负责接受九江、南 昌地区的日军投降。 第九堡垒(neuntefestung)又名“考那斯要塞第九堡垒”。纳粹德国 灭绝营之一。位于今苏联考那斯(kay-hac)附近。该城堡建于十九世纪末, 曾是俄罗斯帝国和立陶宛政府囚禁刑事犯和政治犯的地方。大战期间,被纳 粹德国用来囚禁外国公民,在此屠杀了 8 万多人。囚禁者不断反抗,1943 年 12 月 25 日曾有 64 人越狱成功。战后,1959 年在原址建立陈列馆。 第三战区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的基本战斗序列单位之一。1937 年 8 月 20 日建立,战区为苏南和浙江,辖 4 个集团军另首都警卫军。10 月 2 日, 由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而成的新四军列入该序列。*冯玉祥任司令长官,同年 10 月 4 日由蒋介石兼任,后由*顾祝同继任。曾参加“淞沪会战。1938 年 11 月 28 日南岳军事会议后,战区改为苏南、皖南及浙闽方面。1941 年 1 月, 发动*皖南事变。1945 年 4 月,战区为淞南、赣东、闽北,辖 3 个集团军另 2 个军。战后,负责接受杭州、厦门地区的日军投降。 第三帝国(dasdrittesreich)1933 年 1 月—1915 年 5 月德国纳粹政权 的 正 式 名 称 。 1923 年 德 国 民 族 主 义 作 家 布 鲁 克 (arthurmoellervandenbruck,1876—1925)在其着作《第三帝国》中首先 提出,后被希特勒採纳,以图建立一个新国家。1933 年 1 月纳粹执政后正式 命名。其含义有二:(一),表明纳粹政权继承“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 国”(即第一帝国,1962—1806)和“德意志帝国”(即第二帝国,1871— 1918),系德意志民族歷史上可以延续千年的最大国家;(二),因在中世 纪神话传说中,“第三王国”被视为持续千年的太平盛世社会,以此美化纳 粹政权。 第五纵队  西班牙内战时潜伏在马德里市内的叛徒、奸细和破坏分子的 称谓。1936 年 11 月 7 日佛朗哥叛军和德、意干涉军向马德里发起总攻。当 时,马德里市内潜伏着大批叛徒和姦细,从事各种破坏活动。负责指挥进攻 的叛军将领莫拉(emiliom,1887—1937)在一次广播中扬言,他们的 4 个纵队正在进攻,而“第五纵队”已主城内等待接应。由于共产党人的劳力, “第五纵队”屡遭打击,当叛军逼近马德里时未能起到预定的作用。后“第 五纵队”一词遂成为叛徒和内奸的通称。 第五战区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的基本战斗序列单位之一。1937 年 8 月 20 日建立,战区为鲁南和苏北,蒋介石兼任司令长官,后由*李宗仁、* 刘峙继任。辖 2 个集团军。1938 年 1 月 17 日,战区改为津浦线方面,曾组 织*徐州会战,取得*台儿庄战役胜利。同年 11 月 28 日南岳军事会议后,战 区改为皖北、鄂北和豫南,辖 4 个集团军另长江上游防守司令部。1940 年 7 月,兵力增至 6 个集团军另 1 个游击总司令部。1945 年 4 月,战区为鄂西北, 辖 2 个集团军。战后,负责接受郾城、商丘、许昌地区的日军投降。 第六战区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的基本战斗序列单位之一。1937 年 9 月 26 日建立,战区为津浦铁路北段。*冯玉祥任司令长官,不久撤销。1939 年 10 月重建,战区力鄂西和湘西,辖 2 个集团军另 3 个军。*陈诚任司令长 官,后由*商震、*孙连仲、*孙蔚如继任。1945 年 4 月,辖 3 个集团军及长 江上游江防总司令部、湘鄂川黔边区清剿总指挥部等。战后,负责接受汉口 地区的日军投降。 第436页 第四战区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的基本战斗序列单位之一。1937 年 8 月 20 日建立,战区为广东、福建,辖 2 个集团军。*何应钦任司令长官,后 由蒋介石兼任、*张发奎继任。1938 年 1 月 17 日,战区改为两广方面。同年 11 月 28 日南岳军事会议后,辖 3 个集团军。1940 年 7 月,兵力增至 4 个集 团军另 2 个边区总司令部。1944 年冬组建*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后,于次年 3 月改组为第二方面军,直属总司令部,仍由张发奎任司令官。战后,负责接 受广州、雷州半岛、海南岛的日军投降。 第一一五师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八路军主力师之一。1937 年 8 月,根据国共两党协议,由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第一、第二、第四师 和第十五军团第七十三、第七十四、第七十五、第七十八师改编而成。*林彪、 *聂荣臻任正副帅长,周昆任参谋长,*罗荣桓、*萧华任正副政训处(后改称 政治部)主任。1937 年 10 月,根据中共中央命令,恢復政治委员制度,聂 荣臻为政治委员。政训处改为政治部。辖第三四三旅、第三四四旅及独立团、 炮兵营、辎重营、骑兵营、工兵营、教导营(后改为随营学校),共 1.5 万 余人。改编后即东渡黄河,到达同蒲铁路以东的晋察冀三省边界,首战*平型 关战斗告捷。随后由聂荣臻率独立团、骑兵营等共 2000 余人,在晋东北五台 山区开展游击战争,创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并成立晋察冀军区。1938 年 3 月, 林彪因伤离职,由*陈光代师长。进行午城、井沟战斗,开闢晋西南抗日根据 地。随后罗荣桓任政委,1938 年底,主力挺进山东,与八路军山东纵队共创 山东抗日根据地。1941 年下辖 4 个教导旅和鲁南军区。与根据地军民一起多 次粉碎了日伪军“扫荡”和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1943 年兼山东军区,罗荣 桓为政治委员兼代师长,下辖鲁中、鲁南、滨海、胶东、冀鲁边、清河等 6 个军区。以后改为山东军区。从 1937 年 8 月至 1945 年春,共进行大小战斗 3800 余次,歼灭日伪军 18.2 万人。解放战争时期大部编为东北野战军。 第一二○师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八路军主力师之一。1937 年 8 月,根据国共两党协议,由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第二、第六军团, 陕北红军第二十七、第二十八军,独立第一、第二师,赤水警卫营及总部直 属队改编而成。*贺龙、*萧克任正副师长,*周士弟任参谋长,*关向应、* 甘泗淇任正副政训处(后改称政治部)主任。1937 年 10 月根据中共中央命 令,恢復政治委员制度,关向应任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辖第三五八旅、 第三五九旅及教导团、特务营、炮兵营、辎重营、骑兵营、工兵营,共 1.4 万余人。改编后即东渡黄河,到达同蒲铁路以西的晋绥两省边界,在神池、 宁武、朔县一线袭击由大同南犯的日军,并取得*雁门关伏击战胜利。随后根 据中共中央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1938 年 8 月 派出大青山支队,挺进绥中、绥西、绥南及察哈尔等地敌后,创建了包括晋 西北和大青山地区的晋绥抗日根据地。1940 年下辖 4 个旅、1 个纵队,参加 百团大战。1941 年兼晋西北军区,后兼晋绥军区。1942 年 5 月,与八路军留 守兵团、陕甘宁边区保安部队等组成*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贺龙任司令员,关 向应任政治委员。1944 年 10 月,曾以第三五九旅主力一部组成南下支队, 挺进湘鄂赣,沟通中原和广东京江地区的联繫,以建立大反攻的战略前进基 地。1945 年,一二○师及晋绥军区部队发动了春季和夏季攻势。8 月 11 日, 分南北两线向日伪军发动大反攻,收復了山西、绥远广大地区。抗战中,共 作战之万余次,消灭日伪军 12 万亲人,部队发展到 8.5 万人。解放战争时期, 大部编为西北野战军。 第一二九师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八路军主力师之一。1937 年 8 月,根据国共两党协议,由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四、第三十一军 和陕北红军第二十九、第三十军、独立第一至第四团及第十五军团骑兵团改 编而成。*刘伯承、*徐向前任正副师长,倪志亮(后为*李达)任参谋长,* 张浩、*宋任穷任正副政训处(后改称政治部)主任。1937 年 10 月根据中共 中央命令,恢復政治委员制度,张浩任政治委员,翌年 1 月,邓小平接任政 治委员。辖第三八五旅、三八六旅及教导团、特务营、工兵营、炮兵营、辎 重营、骑兵营,共 1.3 万余人。改编后主力部队 9000 余人即东渡黄河,进抵 太原附近,夜袭阳明堡机场和进行七亘村、黄崖底、广阳三次伏击战。随后 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在太行山区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创建晋冀豫抗 日根据地。后又连续派兵东迸冀鲁豫平原,开展敌后游击战争。1940 年参加 *百团大战。1941 年下辖 8 个旅、3 个军区,创建了包括太行、大岳、冀南、 冀鲁豫的*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与根据地军民多次粉碎日伪军的“扫荡”和 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抗战中,共歼灭日伪军 42 万余人。部队发展到近 30 万人。后改为晋冀鲁豫军区。解放战争时期,大部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 第一次突击  即“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战役”。 第二次革命(zweitorevolution)德国*纳粹党内反对派的口号。意指 纳粹党攫取政权1即第一次革命”或“民族革命”)后,继续实行所谓“社 会主义革命”。希特勒就任德国总理后,进一步勾结垄断资产阶级和国防军, 引起下层纳粹党员的不满,要求遵守诺言解决社会问题,冲锋队头目罗姆和 施特拉瑟(gregorstraser,1892—1934)乘机于 1934 年春夏提出该口号, 要求履行党纲中含有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色彩的条款,接管大企业,整刷政 府机关,以“人民军”取代国防军,获得柏林、汉堡等地冲锋队员的广泛贊 同。*罗姆事件后遂告吹。 第437页 第二次突击  指*第聂伯河右岸乌克兰进攻战役,但不包括*日托米尔- 卡尔季切夫战役、*基洛夫格勒战役和*敖德萨战役,时间范围从 1944 年 1 月 24 日—4 月 17 日。 第十一战区  抗日战争后期中国军队的基本战斗序列单位之一。1945 年 6 月 26 日,日本投降前夕,国民党为抢占华北战略要地,夺取抗战胜利果 实,在河北地区组建,辖 4 个军和山东挺进军。*孙连仲任司令长官,*高树 勛、*李延年、马法五任副司令长官。战后,由孙连仲主持接受平滓地区的日 军投降,由李延年主持接受青岛、济南地区的日军投降。 第十二战区  抗日战争后期中国军队的基本战斗序列单位之一。1945 年 6 月 26 日日本投降前夕,国民党为抢占华北战略要地,并防止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继续向北推进,在绥远地区组建,辖 3 个军、3 个挺进 军和 1 个边区总司令部。*傅作义任司令长官。战后,负责接受绥远地区的日 军投降。 第十次突击  即“佩特萨莫-希尔克内斯战役”。 第七(列宁格勒)交响乐  苏联作曲家*肖斯培科维奇在苏德战争期间 创作的交响乐。它以被包围的列宁格勒为背景,用音乐形象表现了入侵之敌 的兇残和苏联人民的胜利信念,被誉为“战争的杰出纪念碑”。此曲作于 1941 年,1942 年 3 月 5 日在古比雪夫首次演出,同年 8 月 9 日在列宁格勒上演。 第七次突击  指*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及尔后苏军在罗马尼亚和保加 利亚境内的军事行动。 第八次突击  即“波罗的海沿岸战役”。 第九次突击  指 1944 年 9 月—1945 年 2 月苏军在匈牙利、南斯拉夫境 内实施的进攻战役。 第三五九旅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初属八路军*第一二○师建 制,由原红六军团和红三十二军改编而成,*陈伯钧任旅长,后由*王震继任 旅长併兼政委。1941 年起转隶*八路军留守兵团。曾以在南泥湾从事大生产 运动称着。1944 年 11 月,以主力一部 5000 余人组成八路军南下支队第一梯 队,挺进湘粤边,参与创建湘鄂赣抗日根据地。1945 年 6 月 18 日,其第二 梯队 5000 余人由陕甘宁边区南下,后因日军迅速投降,奉命折赴东北,编入 东北民主联军序列。 第三次突击  指*敖德萨战役和*克里米亚战役。但近年苏联有关着作多 把克里米亚战役看作独立的战略住进攻战役,敖德萨战役则归入*第聂伯河右 岸乌克兰进攻战役,两者不再作为共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并提。 第五次突击  即“白俄罗斯战役”。 第六次突击  即“利沃夫-桑多梅日战役”。 第四次突击  指*维堡战役和*斯维里河-彼得罗扎沃兹克战役。苏联有 些着作把上述两个战役合称*维堡-波得罗扎沃兹克战役。 第一航空舰队  日本联合舰队为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于 1941年4 月组成的战略战役编队。同年 9 月 1 日实行战时编制。拥有 7 艘航空母舰, 10 艘驱逐舰。司令官为*南云忠一。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时,联合舰队以该 舰队为骨干组成机动部队,偷袭美海军基地珍珠港成功。以后转战于西南太 平洋并一度进入印度洋作战。1942 年 6 月在中途岛海战中,4 艘主力航空母 舰全部被击沉。以后其番号一度消失。1943 年 7 月,以岸基海军航空兵重组, 司令官为角田觉治。1944 年 2 月起逐次讲驻西南太平洋地区。同年 6 月拥有 1000 多架飞机,参加*阿号作战,遭重创,丧失作为决战兵力的能力。 第十八集团军  见“八路军”。 第聂伯河会战  苏德战争中期苏军在第聂伯河沿岸地区实施的一系列 进攻战役。*库尔斯克会战后,苏军最高统帅部决定乘胜在西南战略方向实施 主要突击,以解放第聂伯河左岸乌克兰并夺取第聂伯河右岸各战略登陆场。 为此集中了中央方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草原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和南方 方面军(1943 年 10 月 20 日起分别改称白俄罗斯方面军、乌克兰第一、第二、 第三、第四方面军),共计兵力 263 万余人,火炮和迫击炮 5.1 万余门,坦 克和自行火炮 2400 辆,作战飞机 2850 架。当面德军为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 集团军群的 62 个师,共计兵力 124 万人,火饱和迫击炮 1.2 万余门,坦克和 自行火炮 2100 辆,作战飞机 2100 架。德军呈战略防御态势,加紧修筑被称 作*东方壁垒的战略防线,力图保住第聂伯河以东的重要经济区并阻止苏军的 全线进攻。会战从 1943 年 8 月中旬开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8—9 月),苏军通过胜利实施*顿巴斯战役、*切尔尼戈夫-普里皮亚季河战役,基 本上解放了左岸乌克兰全部领土,迫使德军全线撤向第聂伯河右岸,并随之 在 750 公里的正面上强渡第聂伯河,夺取了 23 个登陆场。第二阶段(9—12 月),苏军继续消灭残存于第聂伯河左岸的德军据点,同时为扼守与扩大登 陆场同德军展开激战,经过*基辅战役、*扎波罗热战役、*梅利托波尔战役和 *戈梅利-列奇察战役,解放了基辅、扎波罗热、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梅 利托波尔(meantono:i)和戈梅利(i’omejlb)等重要城市,牢固控制了 第聂伯河右岸的若干战略登陆场,并封锁了克里米亚半岛的德军。此会战苏 军重创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的基本兵力,挫败东方壁垒防御计划,为完全解放 右岸乌克兰及在白俄罗斯境内实施进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438页 第聂伯河空降战  第聂伯河会战中苏军空降兵为配合强渡第聂伯河而 实施的战斗。1943 年 9 月 21 日,苏军沃罗涅日方面军进抵第聂伯河,随即 开始渡河作战。为配合渡河部队在右岸布克林弯曲部夺占登陆场,组成一支 约 1 万人的空降军,配备 180 架伊尔-2 飞机和 35 架滑翔机。其第一梯队 5000 余人于 9 月 23 日夜间实施首次伞降,但在敌火力打击下损失很大,且空降极 为分散,未能达到预定作战目的。其后的空降遂停止执行。 第一次所罗门海战  即“萨沃岛海战”。 第二次所罗门海战  即“东索罗门群岛海战”。 第三次所罗门海战  即“瓜岛海战”。 第聂伯河下游进攻战役  苏德战争中期苏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1943 年 9 月 26 日—12 月 20 日实施。包括*梅利托波尔战役、*扎波罗热战役、 *戈梅利-列奇察战役等。经苏军总参谋部 1987 年审定,以此名列为苏联卫国 战争中的 51 个战略性战役之一。 第聂伯河右岸乌克兰进攻战役  苏德战争后期苏军发动的大规模战略 性进攻战役。1943 年 12 月 24 日至 1944 年 4 月 17 日,由乌克兰第一、第二、 第三、第四方面军共同实施。苏军投入兵力 220 余万人,火饱和迫击炮 28654 门,坦克和自行火炮 2015 辆,作战飞机 2600 架。当面德军为*南方集团军群 和*a 集团军群,共 180 万人,火炮和迫击炮 1.68 万门,坦克和自行火炮 2200 辆,飞机 1460 架。战场正面宽达 1300 公里,纵深 500 公里。战役分为两个 阶段:第一阶段即冬季进攻(1943 年 12 月 24 日至 1944 年 2 月底),苏军 首先实施*日托米尔-别尔季切夫战役和*基洛夫格勒战役,扫清外围后,又连 续实施*科尔孙-舍甫琴科夫斯基战役、*罗夫诺-卢茨克战役和*尼科波尔-克 里沃罗格战役,合围并歼灭了浅近纵深内德军主要重兵集团,动摇了敌人整 个防线。第二阶段即春季进攻(3 月 4 日至 4 月 17 日),苏军先同时向敌防 御全纵深实施分割围歼,进行了*普罗斯库罗夫-切尔诺维策战役、“乌曼一 博托沙尼战役和”别列兹涅戈瓦托耶-斯尼吉廖夫卡战役,在敌防线上打开了 宽 650 公里、纵深 450 公里的巨大突破口;尔后强渡普鲁特河,首次打出国 界;最后实施*敖德萨战役,解放了整个右岸乌克兰。此战役共歼灭德军 10 个师又 1 个旅,使另 59 个师损失人员一半以上;苏军推进 250—450 公里, 在 400 公里的正面上前出至国境线,截断了德军战略战线南翼,为尔后向巴 尔干进攻和从南面进击波兰创造了有利条件。苏军总参谋部 1987 年审定,以 解放右岸乌克兰进攻战役之名,列为苏联卫国战争中的 51 个战略性战役之 一。 停战军(arméed'armistice)法国*维希政府配置在本土的军队。1940 年 6 月《贡比涅停战协定》签订后,经德国同意,贝当政府可以在南部非占 领区保持一支 10 万人的军队,包括步兵 5.3 万人、骑兵 1.25 万人、炮兵 1.25 万人和工兵 3200 人,另有少量空军(战斗机 200 架、轰炸机 115 架),以“维 持社会秩序”。因缺乏装备,士气低落。1942 年 11 月德军进入非占领区时, 未作抵抗即行瓦解。部分官兵组成*军队抵抗组织,1944 年加入*法国内地 军。另有一部分赴北非参加抵抗运动。 假战争  即“奇怪战争”。 德克萨斯号战列舰(texas)美国战列舰。二十世纪初建造。排水量 2.7 万吨,配备 14 英寸火炮 10 门。服役于美国大西洋舰队。大战期间,曾担负 大西洋护航任务。1942 年 11 月参加登陆北非的火炬行动。1944 年 6 月参加 诺曼第登陆战役,6 月 25 日在攻打法国瑟堡时被德军炮火击伤。同年 8 月参 加法国南部登陆战役。1945 年初调赴太平洋海域对日作战,参加沖绳岛战 役。 盘作战  日军制订的缅甸中部作战计划代号。1944 年 9 月日本缅甸方面 军司令部制定以此为代号的计划,决定确保伊洛瓦底江南部重要地区。10 月 中旬,在*英帕尔战役中受重创的日第十五军奉命机动 500 公里向伊洛瓦底江 曼德勒地区转移,并于 12 月到达目的地。1945 年 1 月上旬第十五军屡遭盟 军的攻击,伤亡惨重;2 月下旬得到增援后,与英印军进行总决战,亦遭惨 败。3 月 20 日,日军弃守曼德勒,下旬被迫停止该作战计划。 船律辰一郎(1873—1947)日本外交官。松阴学会毕业后入外务省。1919 年任驻天津总领事,1923 年转任奉天(今渖阳)总领事。1926 年改任在华日 本纺织同业会总务理事。1937 年 8 月曾奉命与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司长高宗武 秘密接触,试图诱降未成。后又改任华中棉产改进会理事。1940 年 9 月任汪 伪上海特别市政府顾问,併兼汪伪政权经济顾问,同年 10 月又负责对中国国 民政府的诱降活动,亦未成功。战后病死。 彩虹一号计划(rainbow-1°n)大战前夕美国军方制定的“陆海军 联合基本作战计划”的方案之一。从二十世纪初至三十年代,美国所制订的 战略计划大都是针对某个国家的单色方案。1939 年夏季始,美国军方认识到 有可能爆发对敌国联合体的战争,为应付多种意外事变,重新制订一套作战 方案,取名“彩虹”。其中的 1 号计划设想美国将独自进行战争,战略重点 在于保护西半球上美国的重要利益和有可能受到威胁的那部分地区,即南纬 10 度以北的西半球,尤其是巴西的东部,以确保“门罗主义”的原则不受侵 害。在太平洋上则在阿拉斯加一夏威夷-巴拿马-线维持战略防御直至可以对 日本进行反攻。该计划于 1939 年 5、6 月间由陆海军联合委员会制定,7 月 得到批准。1940 年 6 月在本计划的基础上又重新制订了*彩虹四号计划。 第439页 彩虹五号计划(bainbow-5°n)大战期间美国军方制定的一项战略 计划。1941 年 1—3 月,美、英两国举行参谋会议,并签署*abc 计划。据此, 美国陆海军联合委员会于 5 月修订原“彩虹计划”中的第五种方案,作为美 国的战略指导方针,取此名。计划在太平洋和大西洋两个方向上都採取更积 极的态势,但仍以大西洋为重点。着重部署横渡大西洋以在东大西洋、非洲 和欧洲击败德国和义大利的军事行动。在打败德国前,对日本採取牵制性消 耗战,仅限于在中太平洋地区发动有限攻势。规定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方面的 任务是:保护盟国海上交通,破坏敌国海上交通;支援英国海军,保卫中途 岛、强斯顿环礁和关岛;保卫菲律宾,万一后撤则从马来防线牵制敌人;并 准备控制加罗林群岛和马绍尔群岛。1941 年 6 月苏德战争爆发后,美国军方 再度修改此计划,扩大驻菲律宾陆军的任务,要求其协助海军保卫菲律宾海 岸,攻击日本海上运输线,对处在战术作战圈内的日军及其军事设施进行空 袭等。同年 12 月珍珠港事变爆发后,美国太平洋舰队损失惨重,已无力完全 执行此计划。彩虹四号计划(rainbow-4°n)1940 年 6 月美国军方制定 的一项战略计划。1940 年 5 月,德军入侵西欧并打到英伦海峡。针对这种局 势,美国陆海军联合委员会在*彩虹一号计划的基础上重新制订此计划。强调 在轴心国的挑战面前,美国将依靠自己的力量保工美国领土和整个美洲大 陆。一旦在南美洲出现受轴心国袭击的可能,或发生由轴心国支持的颠覆行 动时,美国将出兵干预。在太平洋上则採取战略防御,不直接卷迸中经线 180 °以西的军事冲突。 领袖(duce)义大利法西斯对*墨索里尼的称唿。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 墨索里尼在其同伙中已开始使用。国家法西斯党执政后,正式成为具党魁和 义大利首相的称谓。 领袖原则(fuhrerprinzip)一译“元首制”。德国*纳粹党和*第三帝 国的独裁制度。规定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即*元首)不经党员和公民选举 产生,拥有绝对权威并可独断一切事务;党的附属组织设“全国领袖”,由 元首任命并对其负责,在本领域内行使绝对权力;党及附属组织的各级机构 和政府各级部门的头目均由上级领袖任命并对其负责,在本领域内行使绝对 权力。1921 年 7 月,纳粹党确立该原则。1933 年希特勒就任德国总理后,逐 惭在国家机构中推行此制。 象限(quadrant)又译“四分仪”。第一次*魁北克会议的代号。 象式自行火炮(pauzerj gerelefant)即“斐迪南式自行火炮”。 猎犬计划(dogn)即“d 计划”。 猎虎式自行火炮(panzerj gerjagdtiger)德国自行反坦克炮。使用* 虎式坦克底盘,故名。1943 年 10 月生产出原型。採用 128 毫米口径反坦克 炮,最大装甲厚度 250 毫米,最大时速 15—19 公里,最大活动半径 160 公里, 乘员 6 人,弹药基数 38 发,战斗全重 70 吨。共生产 70 辆。主要配置于德国 坦克师。 猎豹式自行火炮(panzerj gerjagdpanther)一译“黑猎豹式自行火 炮”。德国自行反坦克炮。使用*豹式坦克底盘,故名。1943 年 10 月生产出 原型。採用 88 毫米口径反坦克炮,方向射界 22 度,最大装甲厚度 80 毫米, 最大时速 46 公里,乘员 5 人,弹药基数 60 发,战斗全重 46 吨。共生产 382 辆,主要配置于德国坦克师。 [丶] 麻雀战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军民创造的一种战 术。为了粉碎日本侵略军的“扫荡”和“蚕食”,敌后抗日军民村自为战, 人自为战,利用地形熟悉的有利条件,三五成群,小股作战,忽聚忽散,声 东击西,出没无常,处处开闢对敌斗争的战场,扰乱、疲惫、消耗、杀伤敌 人。这种战术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灵活的机动性,犹如麻雀满天飞一样,使 日军防不胜防,处处被动挨打,一刻不得安宁。 康蒂(leonardoconti,1900—1945)德国内政部国务秘书。生于瑞士 罗加诺,早年获医学博士学位。曾参加卡普暴动。1923 年加入冲锋队。1926 年组建“民族社会主义医生联盟”。1930 年加入党卫队。1934 年任内政部公 共卫生司司长,曾主管 1936 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医疗事务。1939 年 4 月任 全国卫生事业领袖(至 1944 年 8 月)和中央内政部及普鲁士内政部负责卫生 事务的国务秘书。曾短期主持“无痛致死木”研究工作。1944 年 8 月获党卫 队地区息队长俩(相当于中将)。战后在纽伦堡监狱自杀。 康尼斯(cooneys)美英盟军为进行*诺曼第登陆战役而组建的特种部 队。用以破坏德军的通讯联络和交通。亦有称*杰伯奇。 康边停战协定  即“贡比涅停战协定”。 鹿钟麟(1886—1966)中国将领。字瑞伯。早年入冯玉祥部,曾任国民 联军总司令部参谋长。1929 年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政部部长。1936 年 1 月授中将衔,同年 9 月加上将衔。抗日战争爆发后,歷任国民政府第六战区 司令长官、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军委会军法执行息监。1939 年 1 月起任冀 察战区总司令兼河北省政府主席,与八路军一度配合,后曾默允所辖朱怀冰、 石友三部搞反共磨擦。1941 年冬回重庆述职,后闲居。1944 年任军委会兵役 部部长。抗战胜利后,授上将衔。后任国民政府水利部长。天津解放时,留 下未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国防委员会委员。 第440页 鹿特丹轰炸  1940 年 5 月德国对荷兰不设防城市鹿特丹(rotterdam) 的狂轰滥炸。5 月 10 日凌晨,德军伞兵袭击该城,城市当局即正式宣布鹿特 丹为“不设防城市”,并在期限到达前接受了德军的最后通牒。5 月 14 日, 德国空军仍对该城进行大规模轰炸,轰炸引起大火,2.5 万幢房屋被毁,死 亡上千人,市区 2 平方英里内皆成废墟。这一行动完全违背了日内瓦公约和 海牙公约的有关条款。 旋风式歼击机(hurricane)又译飓风式歼击机。英国歼击机。1935 年 起设计,937 年投产。单座、单引擎、下单翼。翼展 40 英尺,机身长 31 英 尺 5 英寸,高 13 英尺 2 英寸。最大时速 324—335 英里,升限 3.66 万英尺, 航程 540 英里。能作时速 100 英里以下的低速飞行,也能突然加速或减速以 改变空中作战态势。原型为高空截击机,后经改进为多种型号的歼击机、强 击机、战斗轰炸机、舰载弹射机等。主要分支机种有*颱风式歼击机、暴风雨 式歼击机(tempest)、旋风轰炸机(hurribomber)和“海上旋风”式歼击 机(seahurricane)等。初装备 8 挺 7.69 毫米机枪,后增至装备 2 门 20 毫 米机关炮和 12 挺 7.69 毫米机枪。可载炸弹 500—1000 磅。共生产 1.45 万余 架,1944 年 9 月停产。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空军的主力机种之一。 章伯钧(1895—1969)中国民主同盟领导人之一。早年留学德国。九·一 八事变后,参加抗日反蒋活动。抗日战争爆发后,主张联共、联苏,唿吁民 主抗战。1938 年 7 月被聘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积极参加民主宪政运动。1941 年参与创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任常务委员、组织部长。1944 年 9 月改任中 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组织委员会主任,拥护中国共产党关于废除国民党一 党专政、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交通部部 长、中国衣工民主党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 商震(1886—1978)中国将领。字启宇。北洋陆军速成学堂肄业。曾任 山西省政府主席、国民政府军第三十二军军长。1933 年初任第二军团军团 长,参加长城抗战。1935 年授二级上将衔。同年*《何梅协定》签订后,任 河北省政府主席,拒绝日军推行“华北自治”的拉拢。抗日战争爆发时任河 南省政府主席,不久任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同情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 张。1939 年 1 月任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次年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国民政 府军委会办公厅主任。1941 年任中国赴缅、印、马军事考察团团长,出国考 察。归国后,兼任军委会外事局局长。1943 年随蒋介石参加开罗会议。1944 年任赴美军事考察团团长,争取美援战备物资。抗战胜利后任联合国军事参 谋处中国首席代表。1947 年任盟国对日管制委员会中国代表兼中国国民政府 驻日使团团长。1948 年辞职寓居日本。 阎宝航(1895—1968)中国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领导人。字玉衡。早年 留学英国。九·一八事变后,与*杜重远等在北平(今北京)组织东北民众抗 日救国会,任常委兼政治部长,声援东北义勇军抗日。1935 年 10 月与高崇 民等上书张学良,劝其停止“剿共”战争,一致抗日。西安事变后发起组织 东北抗日救亡总会,任常务委员。193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 在重庆任中国经济事业协进会理事、大明实业公司经理,进行统一战线、募 集经费等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外交部办公厅主任、条约委员 会主任。 阎海文(1916—1937)中国空军飞行员。1936 年毕业于杭州宽桥中央航 空学校驱逐科。任国民政府空军第五大队第二十五中队少尉飞行员。1937 年 *淞沪会战中,于 8 月 17 日参加轰作上海虹口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被敌 高炮击中,跳伞后误落敌阵。拒绝投降,击毙敌军 5 人后自戕殉国。 阎揆要(1904—)中国将领。黄埔军校毕业。192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陕甘游击支队参谋、团长。抗日战争爆发后,歷任八路军总部参谋处处 长、军政处处长,冀鲁豫军区参谋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参与开 辟*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并为保卫陕甘宁边区作出了贡献。解放战争时期,曾 任第一野战军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中 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1955 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阎锡山(1883—1960)中国将领。字伯川,号龙池。先后毕业于日本振 武学堂和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曾任山西都督、督军、省长和国民政府第三集 团军总司令、陆海空军副总司令。九·一八事变后,支持蒋介石的不抵抗政 策,阻挠红军东征抗日。1935 年授一级上将衔。1936 年 9 月,在中国共产党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下,主张守土抗日,组织牺牲 救国同盟会,任会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后兼任山西 省政府主席,同意组建*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并参与指挥忻口、太原会战。 1939 年 12 月发动晋西事变,命令所部进攻抗敌决死队,屠杀共产党人和牺 盟会进步人士,打击山西的抗日民主力量。后奉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方 针,并进而与日本侵略者勾结。1941 年 8 月同日本签订《汾阳协定》,与日 军交换情报和物资,协同反共。日本投降后,主持山西受降事宜。1949 年 6 月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同年底去台湾,曾任台湾当局“总统府”资政、国 民党中央评议委员。 第441页 清乡运动  日、汪在华中、华南沦陷区进行的所谓军事、政治、经济、 思想“总体战”。1941 年初,日本侵略军为强化对华中占领区的统治,决定 在长江下游地区进行“清乡”。5 月,汪伪政府成立了“清乡委员会”,由 汪精卫兼任委员长,汪伪特工总部主任*李土群任秘书长。7 日 1 日首先在苏 南 10 县进行。先行“军事情乡”,日汪军警联合对新四军、游击队活动区进 行“扫荡”,以梳篦、拉网等战术,分进合击,增设据点;继施“政治清乡”, 成立伪警察和保安武装,推行保甲连坐制度,建设所谓“和平反共建国模范 区”;再行“经济清乡”和“思想清乡”,将“清乡区”变成庞大的集中营。 1942 年春至 1943 年夏,其重点推向太湖东南地区、上海郊区和苏淮特别区。 随后又在镇江地区、苏北地区、杭州地区以及广东、安徽等地进行所谓“强 化清乡”、“限期清乡”。在人民抗日力量打击下,“清乡运动”遭到失败。 清津战役  *苏日战争中苏军发动的登陆战役,*远东战役的组成部分。 1945 年 8 月 13—16 日,由苏联*太平洋舰队实施。苏军首先于 8 月 11—12 日攻占朝鲜北部港口雄基和罗津,随后于 13 日派侦察先遣支队登陆重要海军 基地清津港,同市内日军展开战斗。14—15 日,苏军主力分两个梯队相继登 陆,在航空兵支援下于 16 日解放清津市,切断了驻中国东北和朝鲜北部的日 军与日本本土的海上通道。 清洗合作主义分子运动  大战后期法国抵抗力量惩处卖国贼的活动。 大战期间,自 1943 年秋至 1944 年 6 月,共有 2500 余名法西斯分子。合作主 义分子被处决。从 1944 年 6 月 6 日盟军在诺曼第登陆到法国解放,又有约 10 万合作主义分子被逮捕,其中 1 万被人民自发处决,4 万受审。1944 年 11 月成立法国高等法院,首批受审 108 起案件,判决死刑 8 件,但执行的仅 3 人。军事法庭和各地法庭又有 6763 起判决死刑,但执行的也仅 767 起。全法 先后共审理 124751 案,其中 24116 人被判监禁。 清 洗 法 西 斯 主 义 最 高 委 员 会 (supremmis- sionepeepurazionedelfascismo)义大利清洗法西斯主义的领导机构。 1944 年 5 月,巴多里奥在社会舆论压力下,颁布清洗法西斯主义的法令。1944 年 7 月,博诺米出任首相后,建立负责取消对前政治犯的判决、惩治法西斯 罪行、使行政机构非法西斯化和没收法西斯分子财产的 4 个委员会,并任命 斯福尔扎为负责这一事务的最高委员。博诺米第二届内阁时,清洗速度放慢。 帕里组阁后,南尼出任最高委员,重新取得进展。但德加斯佩利执政后不久 即宣布六赦,停止清洗,各委员会亦告解散。 淞沪会战  亦称“上海战役”。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在上海地区抗击 日军侵略的战略性战役。*七七事变后,日军决定进攻华北的同时,实施华东 作战,以图一举占领上海、南京,迫使中国政府屈服。l937 年 8 月上旬,驻 沪日军(约 1.5 万人、舰艇 30 余艘、飞机 100 多架)不断挑衅。8 月 13 日 日海军陆战队从虹口租界向宝山路一带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奋起反击。14 日 中国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中国空军轰炸上海日海军陆战队司 令部和第三舰队旗舰出云号。15 日日本下令编组上海派遣军(松井石根为司 令官);同日,蒋介石下达全国动员令和战斗序列,中国*第三战区(司令长 官冯玉祥)以第九集团军(5 个师)驻守上海市区、第八集团军(4 个师)驻 守杭州湾北岸保障上海右翼、第十集团军(5 个师)驻守浙东沿海防止日军 登陆、另 1 个军和 1 个师分驻长江口南北岸保障上海左翼。15—17 日张治中 指挥第九集团军实施反击,进至闸北、虹口及杨树浦一线。16 日中国海军以 鱼雷击伤日旗舰出云号。中国空军亦连续出击,击落日机 46 架。18 日因国 际调停,中方一度停止进攻,但日方拒绝。日中国空军在长江口炸沉日巡洋 舰 1 艘。20 日中国军队突破日军防线进抵汇山码头,后因伤亡大被迫停止。 此时,日军从本上增援主力已达。23 日凌晨,日军 2 个师团在吴淞和川沙登 陆,随后向宝山、月浦、罗店、浏河一线突击,威胁上海的左翼。第三战区 以新编成陈诚为总司令的第十五集团军抗击。9 月中旬,日大本营决定将侵 华战争的主要作战方向由华北转至上海,日军援兵源源抵沪,中国军队退守 北站、江湾、庙行、罗店、双草墩一线。9 月 11—21 日第三战区调整部署, 蒋介石兼战区司令长官,以张发奎为右翼军总司令、朱绍良为中央军总司令、 陈诚为左翼军总司令,兵力增至 5 个集团军(10 月再增 1 个集团军共达 70 个师)。日军亦增兵至9 个师团约 20 万人(随后增至 11 个师团约 30 万人)。 9 月 30 日日军全线发起勐攻。中国军队装备贝绌,经激战伤亡惨重,被迫后 撤。10 月 7 日日军主力强渡蕴藻浜,向大场和南翔突击。中国军队反击失利, 25 日大场失陷,26 日退守苏州河南岸,留守北岸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土孤军 奋战至 30 日。日军久攻苏州河南岸未能突破,遂于 11 月 5 日拂晓以 3 个师 团在杭州湾北侧金山卫一带登陆,迂迴上海地区的侧背。中国守军兵力薄弱, 反击行动迟缓,未能培截。9 日松江矢陷,中国守军开始全线撤退,向苏州、 福山一线转移。12 日上海沦陷。此战中国军队作战英勇,但战略指导错误, 装备落后,遭至失败;日军伤亡达 5 万余人,未能实现速战速决 3 个月灭亡 中国的企图。 第442页 淞沪抗战  见“一·二八事变”。 淞沪停战协定  全称《上海停战及日方撤军协定》,又称《上海停战协 定》。中国国民政府与日本政府签订的妥协卖国协定。1932 年*一·二八事 变爆发后,在英美等国干涉下,中日双方在上海举行停战谈判。并于 5 月 5 日签订上述协定。共 5 条及几个附件,由中国政府外交部次长郭泰祺和日本 全权公使重光葵签字。规定日军永久停驻在吴淞、闸北、江湾及引翔乡等地; 在南市、浦东不驻中国的任何军队;将长江沿岸福山至太仓、安亭及白鹤江 到苏州河等广大地区,交由日本及英、法、美、意等国共管;并承诺取缔中 国的抗日运动,将第十九路军调离上海。 淮北抗日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1938 年 10 月,彭雪枫率新四军游击支队挺进鄂东,至 1939 年底在津浦铁路线两 侧创建了豫皖苏边和皖东北抗日根据地。1941 年 1 月*皖南事变后,该区部 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彭雪枫任师长兼政委。同年 8 月,成立由邓子恢为 书记的淮北苏皖边区委和刘瑞龙为主任的淮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11 月成立 淮北军区,彭雪枫任司令员,邓子恢任政委。1944 年 8 月,第四师主力西进 作战,使淮北抗日根据地的面积增加一倍,包括东起津浦铁路,西至商毫公 路,北至陇海铁路,南迄涡河的广大地区,扩大了在西线发动战略反攻的前 进基地。 淮南抗日根据地  原称“皖东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中敌 后抗日根据地之一。1938 年 8 月,中国共产党在皖东敌后建立组织,随后新 四军第四支队东北流亡抗日挺进纵队和第四团先后挺进皖东。1939 年 5 月, 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建立,张云逸、徐海东任正、副指挥,分别以来安半塔集、 定远藕塘为中心初步形成津浦铁路东、西两游击根据地。1939 年底和 1940 年春,皖东军民粉碎日伪军的“大扫荡”,并在自卫反击国民党顽军的斗争 中取得胜利,在各地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1941 年 1 月*皖南事变后,该区 部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二师,张云逸任师长。同时成立由江渭清为主任的淮南 苏皖边区行政公署和郑位三为书记的淮南区委,辖区为淮河以南、长江以北、 淮南铁路以东、运河以西的津浦铁路两侧的苏皖二省边区。 盖尔  1汉弗莱·米德尔顿·盖尔(humfreymyd-deltongale,1890— 1971)。英国将领。曾就读于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参加过第一次世界 大战。后主要从事后勤管理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以准将衔任*英国 远征军第三军的行政主管,赴法作战。撤回英国后,歷任本上部队的行政主 管以及盟军*火炬行动和西西里、义大利战役的行政主管。1944 年 1 月离阿 尔及尔盟军统帅部回英,协助艾森豪筹划诺曼第登陆和随后的欧陆作战 的全部后勤工作,直至战争结束。1945 年 9 月任联合国救济总署欧洲主任。 1947 年 7 月退休,领中将衔,有贵族称号。2理直德·纳尔逊·盖尔 (ri插rdnelsongale,1896—)。英国将领。曾任英国第一空降旅的首任指 挥官。1944 年 6 月 6 日凌晨,在*诺曼第登陆战役中,率英国第六空降师伞 降和机降于登陆地段左翼的奥恩河口附近,夺取悔滩堤道和桥樑,阻敌增援, 保障英、加军在*宝剑、*朱诺和*黄金滩头突击上陆。 盖达尔(apkhaдnnПetpobnчГanдap,1904—1941)苏联作家。 原姓戈利科夫(Гoлnkob)。1918 年参加红军,在国内战争中歷任排长、 连长、团长。1924 年退役。翌年开始发表作品,为苏联儿童文学创始人之一。 取笔名盖达尔。苏德战争开始后任《共青团真理报》前线特派记者。1941 年 秋参加敌后游击队,任机枪手。同年 10 月在战斗中牺牲。作品彙编成《盖达 尔作品集》。 盖世太保(gestapo)德文“秘密国家警察”(geheimestaatspllizei) 的音译简称。纳粹德国统治工具。1933 年春戈林接管普鲁士警察局后,以政 治警察为核心,组成普鲁上“秘密国家警察处”,简称此名。后希姆莱相继 控制各邦政治警察,并于 1934 年 4 月统一全国政治警察。1936 年 6 月希姆 莱就任德国警察总监后,改组警察系统,下辖保安警察总处、治安警察息处 和风纪警察总处。保安警察总处处长为*海德里希,下辖秘密警察处和刑事警 察处,前看由*缪勒任处长。同年 10 月 1 日,全国政治警察统一取名“秘密 国家警察”。1939 年起隶属德国中央保安局,为第四处。共有 3 万多名成员, 控制各个领域。拥有监狱和集中营,利用发布监护拘留令和押送集中营的特 权,肆意迫害和残杀犹太人、民主人士和无辜居民。曾参与制造勃洛姆堡- 弗立契事件,吞併奥地利和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大战期间,大肆镇压占领国 的反抗活动,残酷杀害各国战俘,逮捕和杀害反希特勒分子,主持“最后解 决”犹太人问题,在整个欧洲制造恐怖统治。德国战败后被取缔,并被纽伦 堡国际军事法庭宣布为犯罪组织。 盖特鲁德(gertrud)1939—1940 年间德国计划一旦土耳其倒向英、法 一方时,调动 14 个师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入侵土耳其的行动代号。 断作战  日军制定的缅甸北部作战计划代号。1944 年 6 月日本缅甸方面 军司令部制订以此为代号的计划,决定在亲敦江地区採取守势,集中兵力阻 击来自云南的*中国远征军,继续切断*中印公路。9 月 5 日开始实施。但日 本第三十三军未能阻止中国军队的前进,后又试图坚守八莫和南坎 (namhkam),亦告失败。1945 年 1 月底,中国军队重新打通中印公路,日 军计划破产。 第443页 减租减息  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的基本土地政策。1937 年 2 月 10 日,中共中央在致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电中提出“停止没收地主土 地”。5 月,正式决定实行减租减息政策。9 月以后,开始实行二五减租(按 原租额减掉 25%,原租额一般占收成的 50%,即减租后的地租不得超过收成的 37.5%)和一分减息(以年利一分为最高标准)、半分减息的政策。1939 年 至 1941 年底,在各抗日根据地普遍实施。这一政策,削弱、限制封建剥削, 减轻农民负担,既调动广大农民的抗日积极性,又注意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 日,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婆罗洲战役  太平洋战争后期盟军攻占荷属东印度群岛(今印度尼西 亚)婆罗洲(borneo,印度尼西亚称加里曼丹岛)的战役。为切断日军的石 油和橡胶供应,并为英海军在汶莱湾获得一前方基地,太平洋盟军总司令部 决定攻占婆罗洲。1945 年 5 月 1 日,澳大利亚第一军(计 4 个师),在*摩 尔谢特率领下在婆罗洲东北海岸的塔拉坎岛(即打拉根)实施登陆,美国第 七舰队和第十三航空队担任掩护。6 月 10 日,澳军未遇强烈抵抗攻占婆罗洲 的汶莱湾,并驱军直入沙捞越。7 月初,澳军又在产油中心巴厘巴板 (balikpapan)登陆,并深入内陆。7 月底,婆罗洲完全被澳军攻占。此役 约歼日军 6700 人,澳军伤亡约 2100 人。 梁鸿志(1882—1946)汉奸。原名众异。京师大学堂毕业。曾任安福国 会参议院秘书长。段棋瑞下野后赋闲大连、上海等地。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上 海叛国投敌。1933 年 3 月在南京组织*中华民国维新政府,任行政院长兼交 通部长。与日本签订密约,出卖华中主权,为日军“以华制华”政策效劳。 同年 7 月组织*大民会,任总裁。1940 年 3 月汪伪国民政府成立后,任监察 院长兼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1943 年改任立法院院长。抗战胜利后被国民政 府判处死刑,在上海处决。 梁鸿钧(1905—1945)中国将领。早年曾参加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和长 征,任工农红军团政委。1938 年任陕甘宁边区留守兵团和延安警备区参谋 长。1939 年 4 月赴广东惠阳任中共东江特委军事委员会书记,领导东江游击 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40 年任广东东江人民抗日游击队军事指挥。1941 年香港沦陷后,参与营救困滞在香港的民主人士和美、英等国际友人。1942 年任广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兼东江人民抗日游击纵队总队长。1945 年任广东人 民抗日解放军司令员,在粤中一带开展对日伪军的攻势作战。同年 2 月,在 新兴县蕉山战斗中牺牲。 梁贊诺夫  1瓦西里·格奥尔吉那维奇·梁贊诺夫(bлnnГeop гnebnчpr3ahob,1901—1951)。苏联空军将领。1920 年加入俄共(布) 党和参军。后任航空兵中队、支队和大队长。1935 年茹科夫斯基空军学院毕 业,后歷任航空兵旅长、空军学院教务部长。苏德战争开始时为上校。歷任 航空兵第七十六师师长、西南方面军机动航空兵群司令、歼击航空兵第二集 团军司令、近卫强击航空兵第一军军长等。先后在西南、南方、加里宁、西 北、沃罗涅日、草原和乌克兰第二、第一等方面军中作战。1943 年晋升空军 中将。在强渡第聂伯河和夺取维斯瓦河登陆场协同地面部队作战中指挥出 色,荣立战功。战后仍在空军中任职。2阿列克谢·康斯坦丁诺维奇·梁贊 诺夫(Алekcenkohctahoвnчprэahoв,1920 —)。苏联军人。1939 年参军。同年鲍里索格列布斯克奇卡洛夫航空学校毕 业后任飞行员。苏德战争期间歷任歼击航空兵团大队长和副团长。在战争第 一天的空战中击落敌机 1 架。1942 年加入联共(布)党。整个战争期间共完 成 509 次战斗出动,个人击落敌机 31 架。两次获苏联英雄称号(1943 和 1945 年)。战后在空军和国上防空军任职。1970 年获空军少将衔。1975 年退役。 梁山歼灭战  1939 年八路军在山东省郓城县伏歼日军的一次战斗。是 年 7 月底,日军第三十二师团炮兵一部及步兵长田大队共 600 余人进犯鲁西 抗日根据地。8 月 2 日,八路军第一一五师 2 个营另 1 个骑兵连在邱城梁山 附近的前集庄周围伏击来犯日军,迫使日军退至梁山西南的独山庄,后经激 烈的巷战和肉搏战,日军除 20 人被俘外全部被击毙,缴获炮 3 门,电台 3 部,轻重机枪 20 余挺,长短枪 200 余支。 寇 松 线 ( curzonline ) 1920 年 英 国 外 交 大 臣 寇 松 (georgenathanielcurzon,1859—1925)向苏俄和波兰提出的停火线。1919 年 12 月 8 日,协约国最高委员会同意重建波兰国家,并为其东部规定一条临 时边界,即自格罗德诺往南,经比亚韦斯托克(Бeлocmok)东部, 越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沿布格河向前,至原奥、俄交界处。不久,波兰入 侵乌克兰,被击败。1920 年 7 月协约国提出一项停火计划,以此边界线为准, 向西南延伸到喀尔巴阡山,但将加利西亚割给苏俄。因由寇松致电莫斯科, 向苏俄提出故名。1945 年 2 月*雅尔达会议通过决议,规定波兰东境基本以 此线为界,但在一些地区逸出 5—8 公里划给波兰。1945 年 8 月 16 日苏、波 签订两国疆界条约,规定两国边界以此线为基础划定。 密支那战役  *缅北战役中的一次战役。密支那(myi-tkyina)为北缅 战略要地,*雷多公路之重要通道。日军近两个联队构筑坚固工事据守。1944 年 4 月初,*中国驻印军之个团及美军 1 个支队穿越丛林进袭该地。5 月 17 日,中美联军突击并攻占密支那机场。日军退守市内,联军数度进攻未果。 中国驻印军空运 2 个团相 1 个重炮连增援,日军亦增兵至 3000 人。双方展开 拉锯战。7 月,中国驻印军新编第三十师师民胡素接替美军少将麦根指挥, 并增兵 2 个团勐攻。8 月 2 日以敢死队突入敌后,5 日攻克全城。此战共毙日 军约 2500 人,日守军司令水上源藏少将自杀。 第444页 密苏里号战列舰(missouri)美国战列舰,为 1936 年起建造的 4 艘“衣 阿华”级战列舰之一。排水量 4.5(一说 5.8)万吨,舰长 900 英尺,最大宽 度 108 英尺,航速 31—33(一说 35)节。配备 16 英寸火炮 9 门,5 英寸高 平两用炮 28 门,1.57 英寸速射高炮 80 门,乘员 2700 人。太平洋战争后期 服役,为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旗舰。1945 年先后参加硫黄岛战役和沖绳岛战 役。日本投降后,进驻东京湾,被麦克阿瑟选为 9 月 2 日日本投降仪式的场 所。战后曾参加侵朝战争。退役后被保护封存。 密西西比号战列舰(mississippi)美国战列舰。1917—1918 年建造, 1932—1934 年改装。排水量 3.3 万吨,配备 14 英寸火炮 12 门,5 英寸火炮 12 门,航速 21 节,属“新墨西哥”级。三十年代服役于大西洋水域。*珍珠 港事变后,调赴太平洋海域对日作战。先后编入美国第五和第七舰队。1943 年 11 月参加吉尔伯特群岛战役。1944 年先后参加马绍尔群岛战役帛琉群岛 战役、雷伊泰湾海战。1945 年 1 月在吕宋岛战役中,被日军飞机击伤。 [ ] 弹丸命令(kugelbefehl)纳粹德国屠杀逃亡战俘的秘密指令。1944 年 3 月由德国陆军总司令部发布。规定除英、美两国的战俘外,所有逃亡战俘 在重新捅获后均应送交德国保安警察和党卫队保安处,再押送*毛特豪森集中 营,到达后即以枪击颈部的方式处决。 随枣战役  抗日战争中期中、日军队在鄂西北地区进行的战役。1939 年春,中国军队为巩固川陕门户,调第三十一集团军加强鄂西北防务,威胁 武汉日军侧背。4 月 30 日,日军为确保武汉安全,由第十一军司令宫*冈村 宁次率第三、第十三、第十六师团和骑兵第四旅团约 10 余万人,向随县、枣 阳、桐柏一带进犯。李宗仁指挥*第五战区和*第一战区一部(共约 16 个军) 与日军展开激战,枣阳、南阳、桐柏均失而復得。至 5 月 23 日,双方恢復原 有态势,沿襄何东、西两岸对峙。此役日军伤亡 1.3 万余人。 隆哥(luigilongo,1900—1980)义大利共产党领导人主一。1921 年加 入意共。墨索里尼上台后,在各地组织反法西斯的地下活动。1924 年被捕。 次年去苏联,长期在共产国际工作。西班牙内战爆发后,率义大利反法西斯 战士赴西班牙,任第十二国际支队政委和国际纵队总监,支持共和国对佛朗 哥军作战。后去法国,在巴黎被法国政府拘留。1941 年引渡予义大利政府后, 被囚禁。1943 年 8 月获释,9 月德军侵入义大利时,参加罗马保卫战。大战 中领导意共,进行反法西斯光復国土的斗争。曾任义大利民族解放委员会委 员和委员会下属的军事委员会主席。在义大利北部,组织*加里波第纵队,任 总指挥,开展游击战。1944 年 8 月任*自由志愿军团政委。1945 年 4 月领导 全民起义。战后,1948 年起歷任意共副韦记、总书记和主席。 隆美尔(erwinjohanneseuginbommel,1891—1944)德国将领。1910 年军校毕业后开始服役。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升至少尉。战后在国防军歷任步 兵连长、军校战术教官、骑兵营长和军校校长。1938 年其《步兵进攻》一书 受希特勒赏识,被任命为元首大木营卫队长(上校衔)。1940 年调任第七坦 克师师长,参加进攻法国。翌年 2 月受希特勒委派指挥*非洲军团。在北非作 战中,善于以装甲坦克部队迅速机动,突破对方防线,深入穿插,隆美尔多 次击败英军,被称为“沙漠之狐”。1942 年 1 月晋升上将。同年 6 月,因攻 占英军北非要塞图卜鲁格,晋升元帅。恆不久因兵力和后勤补给不足,被迫 停止进攻。同年底,在*阿拉曼战役中败退。1943 年 3 月被召回国。同年 7 —11 月任驻义大利北部的 b 集团军群司令。1944 年 1 月出任驻法国北部和比 利时的 b 集团军群司令,负责筹划和准备在法国海岸抵御盟军登陆。在 *诺曼 底登陆战役中,被英国飞机炸伤。后受*七·二○事件牵连,被迫服毒自杀。 骑士团城堡(ordensburgen)德国*纳粹党培养高级干部的最高学院, 直接受纳粹党中央领导。为模仿中世纪条顿和其他骑士团城堡的气氛而取 名。全国共 4 所,分别为:克罗辛泽城堡(cr ssinsee),训练拳击、骑术 和滑翔等体育运动;松特霍芬城堡(sonthofen),为登山和滑雪;福格尔桑 城堡(vogelsang),为体格训练;马林堡城堡(marienburg)为纳粹思想强 化训练。每所城堡可接纳 1000 名学生。城堡里气氛神秘,纪律严明,训练严 格,目的是为纳粹党高级领导层培养坚韧、残忍、专制和绝对服从的后继人。 学生被称为“容克”,由纳粹党高级机关直接挑选,大多是*阿道夫·希特勒 学校和*德国民族政治教育学院的优秀生,经过“国家劳动服役队”从事体力 劳动两年半和党务工作 4 年者,一般在 25 岁左右入学。文化水准大多较低。 学制 6 年,逐次进入 4 个城堡。毕业后一般担任纳粹党、陆军和空军的高级 官员。 骑士十字奖章(ritterkreuz)纳粹德国军功章。1939 年 9 月 1 日设立, 级别处于一级*铁十字奖章和大十字奖章之间。共分五等,分别为:骑士十字 奖章;橡叶骑士十字奖章,大战期间共授出 853 枚;橡叶和剑骑士十字奖章, 共授出 150 枚,橡叶、剑和钻石骑士十字奖章,共授出 27 枚;金橡叶、剑和 钻石骑士十字奖章,1944 年设立,共制作 12 枚,但仅向鲁德尔(hans- ulrichrude1,1916—1982)上将授出 1 枚。 第445页 绪方竹虎(1888—1956)日本国务大臣(1944、1945 年)。1911 年早 稻田大学毕业后入大贩朝日新闻社。1925 年任东京朝日新闻编辑局长,1934 年成为主笔。1940 年参加近卫新体制运动,任大政翼贊会总务。1943 年任朝 日新闻社副社长,翌年退出该社,任小矾内阁国务大臣兼情报局总裁、大政 翼贊会副总裁,积极支持日本对外扩张。1945 年任铃木内阁的内阁顾问。日 本投降后在东久迩宫内阁中復任国务大臣,併兼书记官长、情报局总裁,同 时为贵族院议员。后因战犯嫌疑,于 1946 年被开除公职。1951 年復入政界。 曾任吉田内阁副首相和自由党总裁。着有《一个军人的生涯——回忆米内光 政》和《中野正刚》等。 续范亭(1893—1947)中国将领。原名培模。太原陆军学校毕业。1010 年加入同盟会。曾任国民政府新编第一军参谋长。九·一八事变时,任第一 军中将总参议。1935 年 12 月 26 日,因痛恨国民党当局投降卖国行径,在南 京中山陵剖腹明志,遇救未死,一时震动全国。随后,赴山西推动抗日救亡 运动。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二战区高级参谋、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 员会主任委员、保安司令。1910 年后任山西新军总指挥、晋绥边区行署主任、 晋绥军区副司令员。领导军民开展游击战争,参与创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1941 年因病到延安休养。逝世后,被中共中央追认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维安(pbiliplouisvian,1894—196s)英国海军将领。毕业于达特茅 斯皇家海军学院。1940 年 2 月任哥萨克号(“coosack”)驱逐舰上校舰长 时,受命在挪成水域拦截德国船阿尔特马克号(altmark),登船救回被俘海 员。1941 年 5 月参加围截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的行动。同年 7 月晋升海军 少将。随后参与了在挪威水域和地中海的护航以及诺曼第登陆战役的军事活 动。1945 年 3 月率航空母舰队参加在太平洋上的对日作战。战后歷任第五海 务大臣、本土舰队司令等职。1948 年晋升海军上将,1952 年退役,领海军元 帅衔。 维翁(pierrevillon,1901—)法国共产党领导人之一。大战爆发后即 转入地下。法国败降后投身抵抗运动,曾两次被捕。后参与组织法共书记处。 1942 年组建民族阵线,任总书记。参加民族抵抗委员会,并任常设局成员。 1943 年 7 月,代表民族抵抗委员会参加反流放行动委员会。1914 年 2 月任内 地军行动委员会主席。同年 8 月参加领导*巴黎起义。战后长期为国民议会议 员和法共中央委员。 维克里(howardleroyvickery,1892—1946)美国海军将领。1915 年毕 业于美国海军军官学校。1937 年任美国国会海上安全技术委员会技术顾问。 1940 年任美国海事委员会委员,1942 年升任副主席,获海军少将衔。大战期 间,主持建造远洋货船的工作,共建造 5500 多艘,保障了盟国战时航运之需。 1944 年晋升海军中将。 维默尔(josephwirmer,1901—1944)德国反希特勒密谋集团成员。早 年为律师,曾因为犹太人辩护,被开除出“民族社会主义律师联盟”。后参 加反希特勒密课活动,周旋于密谋集团各派之间,主要协调以*戈台勒为首的 保守派和以社会民主党人莱伯(juliusleber,1891—1945)及*施道芬堡为 首的激进派两方的关系。参与*七·二○事件。事发后被捕,被*人民法庭判 处死刑。 维多里尼(eliovittorini,l908—1966)义大利作家。早年在西班牙 内战影响下,成为民主主义者,坚决反对法西斯制度。1941 年发表《西西里 谈话》一书,真实描述了义大利南方人民的痛苦生活。后前往米兰,参加意 大利共产党,投身抵抗运动,井参加编辑《团结报》。1945 年完成小说《人 与非人》的创作,反映了米兰人民在战争期间的斗争业绩。战后继续从事文 学创作。还着有《小资产阶级》、《墨西那妇女》等。 维社索尼(aldovidussoni,1914—)义大利国家法西斯党总书记(1941 —1943)。早年在大学生中从事宣传和组织工作,领导法西斯大学社团。后 参加武装干涉西班牙,重伤致残。1941 年 12 月出任国家法西斯党总书记。 主张更新党的各级组织,以摆脱困境并将战争进行到底。1943 年 3 月义大利 北部大罢工后被解职。同年*七月政变后,继续追随墨索里尼,曾任*萨罗共 和国法西斯共和党领导成员。 维希民警milice)法国维希政府下属的军事组织。1942 年 10 月由* 达尔南在尼斯建立,成员多为喀古尔分子。1943 年初,贝当亲自促成达尔南 创建的“军团服务处”改编併入该组织。它得到政府大力支持,并由赖伐尔 直接指挥。活动范围逐渐扩及北方,接受德国武装,势力日增。后又组织一 支“自由卫队”,镇压抵抗运动,屠杀平民。1944 年 3 月,曾参加对格里埃 尔(glières)山区游击队的围剿。10 月,其数百名成员在东普鲁士参加*查 理曼师,在苏德战场上作战。盟军在诺曼第登陆后,仍图顽抗,最后在德国 境内被歼。 维希政府(gouvernementdevichy)大战期间德国在法国扶值的傀儡政 府。1940 年 6 月 22 日《贡比涅停战协定》签订后,7 月 1 日贝当将其政府迁 往南方未占领区小城维希(vichy)。7 月 10 日,国民议会授权贝当颁布新 宪法,次日贝当宣布成立“法兰西国家”,并自任国家元首,执掌所有大权, 停止一切议会活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名存实亡。该政府先后由赖伐尔 和达尔朗主持。提出所谓*“民族革命”,力图实行法西斯统治。在其统治区 (即“未占领区”,约占法国三分之一的领土)内设立特别部和特别法庭, 镇压爱国运动,迫害抵抗运动战士。颁布《劳动宪章》,取缔工会,模仿墨 索里尼的“总体国家”,取消选举、言论和出版自由。设置*青年工场,建立 *维希民警,配合占领军,清剿游击队。颁布*《义务劳动服务法》,为德国 提供数十万劳工。对外,1940 年 10 月 24 日,贝当和希特勒在蒙都阿尔 (montoire)会晤后,于次年 5 月 27 日签订《巴黎议定书》,从此更加投靠 纳粹德国,密切同义大利及西班牙的关系,支持“欧洲新秩序”,并派“志 愿军”参加侵苏战争。1942 年 11 月 11 日,其所辖地区全部由德军占领。1944 年 8 月,盟军和法国抵抗运动联合光復法国本上,该政府遂撤往德国,在西 格马林根(sig-maringen)成立流亡政府,直至战争结束。 第446页 维辛斯基(АhдpenrhyapьввnчВышnhcknn, 1883—1954)苏联人民委员会副主席(1939—1944)、第一副外交人民委员 (1940—1946)。早年在基铺大学攻读法律。1903 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 因从事革命活动多次被捕和流放。1913 年成为律师。十月革命后参加红军。 1920 年加入俄共(布)党。1925—1928 年任莫斯科大学校长。1933—1939 年历任苏联副检察长和检察长。在大清洗中多次担任重大案件的国家公诉 人。1939 年当选为联共(布)党中央委员。同年任人民委员会副主席。翌年 兼任第一副外交人民委员,主持把拉脱维亚併入苏联的工作。1943 年出席莫 斯科外长会议。1945 年 5 月,以*朱可夫的政治顾问身份,参加在柏林签署 德国无条件投降书。1946 年起歷任外交部副部长。部长。1953 年史达林逝世 后,改任外交部第一副部长兼常驻联合国代表。 维茨勒本(erwinvonwitzleben,1881—1944)德国将领。毕业于普鲁 士武备学校。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歷任国防军步兵师师长、第三军 区(柏林)司令。1938 年 2 月一度被希特勒解职。此后开始参与上层的反希 特勒密谋活动。1939 年被委派指挥驻防西线的德军。1940 年任第一集团军司 令,参加进攻法国,获元帅衔。同年 10 月任 d 集团军群司令。1941 年任西 线德军总司令。翌年调回大本营任总协理官。1944 年参与策划*七维茨勒本. 二○事件,内定政变成功后担任武装部队总司令。失败后被处死。 维莫尔克(vemork)挪威地名,位于里尤坎(rjukan)市附近,为大战 时期德国控制地区的唯一生产重水的工厂所在地。1943 年 2 月 27 日深夜挪 威抵抗战士 9 人在该地炸毁重水工厂,使德方急需的 1.5 吨重水及部分设备 付之一炬。1944 年 2 月又在汀斯约(tinnsjoe)湖上炸沉送往德国汉有的一 批重水的运输船,使德国制造原子弹的计划彻底破产。 维堡战役  苏德战争后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1944 年 6 月 10—20 日, 由*列宁格勒方面军右翼部队*波罗的海舰队和拉多加湖区舰队共同实施。目 的是在卡累利阿地峡(kapeльcknnПepeшeek)驱逐芬兰 军队,恢復 1940 年苏芬国界。经 10 天战斗,苏军突破芬军三道防御地带,6 月 20 日攻克维堡(Вы6opг),并进占维堡湾 15 个岛屿,共推进 110 —130 公里。 维也纳仲裁(vienmaarbitrament)德国和义大利就捷克斯洛伐克和罗 马尼亚向匈牙利割让土地作出的国际仲裁,前后两次。(1)第一次维也纳仲 裁:1938 年 3 月匈牙利霍尔蒂政权,利用德国吞併捷克*苏台德区和英、法 推行绥靖政策之机,向捷克斯洛伐克索取捷境内匈牙利人聚居的地区。*《慕 尼黑协定》所附补充声明规定,维希政府成员关于捷境内的波、匈少数民族 问题,如未在 3 个月内由有关政府予以解决,四国首脑将另开会议解决。同 年 10 月,匈、捷政府谈判未达协议。匈遂要求德、意出面仲裁。11 月 2 日 里宾特洛甫和齐亚诺在维也纳会晤后片面作出仲裁:将斯洛伐克和卢西尼亚 南部 11927 平方公里、居民 97.2 万人的地区划归匈牙利。战后的对匈和约 (1947 年 2 月 10 日),宣布此仲裁无效。(2)第二次维也纳仲裁:1940 年 6 月匈牙利向罗马尼亚索取特兰西瓦尼亚,双方几经谈判未果。同年 8 月 30 日,德、意主持在维也纳作出偏袒匈牙利的仲裁:将罗马尼亚的特兰西瓦 尼亚北部 43492 平方公里、居民 240 万人的地区划归匈牙利.德国利用此次仲 裁,促使匈牙利加入*《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并加强对匈、罗两国的控制。 1944 年 9—10 月在苏、美、英对罗、匈停战协定中宣布此仲裁无效,特兰西 瓦尼亚北部重归罗马尼亚。 维也纳战役  苏德战争后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1945 年 3 月 16 日至 4 月 15 日,由乌克兰第三方面军和乌克兰第二方面军左翼实施(共 8 个集团 军另 6 个军,2 个空军集团军)。*巴拉顿湖战役后,苏军向维也纳方向发动 进攻,4 月 4 日进抵维也纳接近地。同日,匈牙利全境获得解放。4 月 5 日起, 苏军与德军(约 5 个集团军)在维也纳地域展开激战。4 月 13 日,苏军攻克 该城。尔后向西北发展战果。此战共击溃德军 32 个师,俘虏 13 万人,使德 军战线南翼陷于崩溃。经苏军总参谋部 1987 年审定,列为苏联卫国战争中的 51 个战略性战役之一。 维罗纳审判  义大利*萨罗共和国在维罗纳举行的审判。1943 年 10 月 13 日,萨罗共和国首次内阁会议决定审判参与*七月政变的法西斯党人,11 月 24 日建立特别法庭。1944 年 1 月 8 日,在义大利东北部城市维罗纳 (verona)开始对齐亚诺、德博诺、齐亚奈蒂、马里纳利(giovannimarinelli, 1879—1944)、哥达尔蒂(lu-cianogottardi)和帕雷西(carlopareshi)6 人进行审判。10 日作出判决,除齐亚奈蒂被判 30 年监禁外,其余 5 人均被 判处死刑,并于 11 日执行。 维尔纽斯战役  苏德战争后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白俄罗斯战役的 里成部分。1941 年 7 月 5—20 日,由*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实施。合围明斯 克以东德军集团后,该部苏军主力遂向维尔纽斯、考纳斯方向进攻。7 月 8 日,苏军突破维尔纽斯(Вnльhюc)城防工事。13 日解放该市,继而 迸抵涅曼河。至 7 月 20 日共推进 210 公里。 第447页 维亚济马战役  苏德战争前期苏军进行的防御战役,*莫斯科会战的组 成部分。1941 年 10 月 2—13 日,由西方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实施。德军 对莫斯科的进攻以维亚济马(Вrэьma)为主突方向,投入坦克集团, 从南北两页迅速突破苏军防线,10 月 7 日在维亚济马地域切断苏军 4 个集团 军的退路,形成台围。被围苏军继续战斗至 13 日,牵制了德军相当兵力。 维克斯式机枪(vickers)1912—1965 年大英国协国家使用的机枪。由英 国维克斯公司在马克沁式机枪基础上改进而成,故名。无支架重 18 公斤,口 径 7.69 毫米和 12.7 毫米两种,射速每分钟 450 发,水冷式,由弹链洪弹。 主要供步兵使用,部分安装在飞机或坦克上,航空机枪力气冷式。 维鲁齐奥蒂斯(arisveloukhiotis,1905—1945)希腊抵抗运动战士。 原名克拉拉斯(athanasisras)。希腊共产党员。1929 年为希腊共青团 领导人。德、意侵占希腊后,受希腊民族解放阵线委託在山区组建游击队, 参加炸毁戈尔戈波塔莫斯(gorgopotamos)大桥的战斗。领导希腊人民解放 军英勇作战,屡建奇功。1943 年 5 月任人民解放军最高司令部成员。1944 年在伯罗奔尼撒半岛组建游击根据地。希腊解放后反对《瓦尔基扎协议》, 继续与英军作战。1945 年 6 月 16 日牺牲。 维斯瓦集团军群(heersgruppeweichsel)大战后期德军东线的战略战 役军团。1945 年 1 月 26 日组建。司令先后为希姆莱(1945.1.26— 1945.3.20)、海因里希[gotthardheinrici,1886—1971]1945.3.20— 1945.5)和斯图登特([kurtstudent,1890—1978]1945.5)。辖 2 个野战集 团军和 1 个坦克集团军,配置在但泽和波美拉尼亚。曾参加波美拉尼亚战役。 后防守奥得河一线。1945 年 4 月 6 日抽调 3 个坦克护卫师增援南线,4 月 19 日起负责防守柏林。欧战结束时投降。 维尔柯尔山区战斗  大战时期法国游击队(*马基)的一次反“围剿” 战。维尔柯尔(vereors)山区位于格勒诺布尔(grenoble)附近,高 1000 米以上,地势险要。1943 年起,游击队逐渐在该地集中,并获盟军空投武器。 1944 年 6 月中旬,人数已增至 4000 余人,遭德军“围剿”,6 月 13 日和 15 日,德军两次发动进攻,未果。7 月 19 日,德军万余人大举进犯。游击队多 次向临时政府及盟军求救,均无结果,于 7 月 23 日溃散,阵亡约 600 余人。 维亚济马空降战役  苏德战争前期苏军实施的首次大规模空降作战行 动,*勒热夫—维亚济马战役的组成部分。为完成对德军维亚济马(Вrэь ma)集团的合围,苏军最高统帅部命令空降第四军实施敌后空降。l 月 18 —22 日、1 月 27 日至 2 月 1 日、2 月 18—21 日先后 3 次空降,共机降 4 个 空降旅又 1 个步兵团,计 1 万余人。3 月 7 日,空降部队仗、助地面部队攻 占了大赫诺夫(Юxhoв),但未能夺取维亚济马。4 月下旬苏军主力转 入防御后,空降部队继续在敌后活动,直至 6 月 24 日突出包围与主力会合。 维斯孔蒂·普拉斯卡(sebastianoviscontiprasca,1883—?)意大 利将领。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24 年起歷任驻南斯拉夫使馆武官和巴多 里奥办公厅主任。1934 年奉命视察意属东北非殖民地,积极准备发动侵略埃 塞俄比亚的战争。1933 年任驻法国使馆武官,劝说墨索里尼发起召开幕尼黑 会者。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出任驻阿尔巴尼亚意军司令(1940 年 5 月), 并于 10 月 28 日发动侵略希腊的战争。因屡遭惨败后,于同年 11 月被解职, 随即退役。 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  苏德战争后期苏军发动的大规模战略性进攻 战役。1945 年工月 12 日至 2 月 3 日,由*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和*乌克兰第 一方面军共同实施,并得到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左翼和乌克兰第四方面军右 翼的配合。目的是粉碎波兰境内德军主力集团,解放波兰。苏军共投入 220 万人,3.35 万门火炮和迫击炮,7000 辆坦克和自行火炮,5000 架飞机。当 面德军为*a 集团军群(1 月 26 日起改称*中央集团军群)主力,计 56 万人, 5000 门火饱和迫击炮,1200 辆坦克和自行火炮,600 余架飞机,在交战过程 中又从其他战线调来约 40 个帅。德军防御体系由 7 道梯次配置的防线和若干 要塞组成,纵深达 500 公里。战役按进攻路线分为华沙一波兹南和桑多梅日 一西里西亚两个方向;时间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 月 12—17 日), 苏军从维斯瓦河左岸备登陆场发起数路进攻,在 500 公里正面上迅速突破敌 防御,击溃德军主力,推进 100—150 公里,于 1 月 17 日解放华沙。第二阶 段(1 月 18 日—2 月 3 日),苏军乘胜追击,以每昼夜45—70 公里的高速度, 先后攻占罗兹、克拉科夫等大城市和西里西亚工业区,并强渡奥得河,夺得 右岸的屈斯特林(küstrin)、布雷斯劳(breu)等登陆场。至此,苏军 解放了波兰大部分领土,前出至距柏林 60 公里的地区,为进攻柏林创造了有 利条件。战役中共歼灭德军 35 个师,击溃 25 个师,给德军主力以致命打击。 经苏军总参谋部 1987 年审定,列为苏联卫国战争中的 51 个战略件战役之一。 维帖布斯克-奥尔沙战役  苏德战争后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白俄 罗斯战役的组成部分。1941 年 6 月 23—28 日,由*波罗的海沿岸第一方面军 和*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实施。目的是围歼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左翼集团。6 月 26 日,波罗的海沿岸第一方面军攻占维帖布斯克(Вnte6ck),并 在该地域合闺德军 5 个师;6 月 27 日,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解放奥尔沙(o pшa),并协同肃清了维帖布斯克地区之敌。 第448页 维多里奥·维纳托号战列舰(vittoricvo)义大利战列舰。*里多 利奥号战列舰的姊妹舰。1934 年开始建造,1940 年 8 月服没。排水量 4 万吨, 时速 31 海里。配备 381 毫米火炮 9 门,152 毫米火炮 12 门。义大利参战后, 作为旗舰在地中海作战。1940 年 11 月参加*托伊拉达海战。1941 年 3 月参加 *马塔潘角海战,被鱼雷击中受重创。1941 年底修復后,担负通往北非的航 道护航,井袭击英国的运输船队。后停泊在拉斯佩济亚spezia)港,屡 遭盟国空军轰炸,不再出海作战。义大利停战后停泊于埃及。1948 年被折毁。 维堡-彼得罗扎沃兹克进攻战役  苏德战争后期苏军进行的战略性进 攻战役。1944 年 6 月 10 日—8 月 9 日实施。包括*维堡战役和*斯维里河—彼 得罗扎沃兹克战役。经苏军总参谋部 1987 年审定,以此名列为苏联工国战争 中的 51 个战略性战役之一。 绿色方案(faiigruün)纳粹德国侵略捷克斯洛伐克的军事计划。1935 年 5 月 2 日勃洛姆堡发布的“训练”指令中首次提出。1937 年 6 月 24 日勃 洛姆堡发布的绝密指令中正式命名。1938 年春德国吞併奥地利后,德军最高 统帅部长官*凯特尔根据希特勒的意旨拟制新方案,同年 5 月 20 和 30 日希特 勒两次向武装部队三军总司令发布指令下达。共分 7 部分,规定:德军最高 统帅部将利用边境事件发动侵略捷克斯洛伐克的战争,德军必须在 1938 年 10 月 1 日前完成入侵准备;三军应投入全部力量,陆军应进行突击战歼灭捷 克斯洛伐克有生力量,并迅速占领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空军应尽快摧毁捷 克斯洛伐克的空中攻击力量及其后勤基地,攻击其通讯系统、动员中心和政 府机关;海军则应动用多淄河小舰队支援陆军的作战行动;必须尽量利用突 然袭击,在战争的头两三天内即使捷克斯洛伐克的盟国意识到无法进行军事 干涉;同时必须进行宣传战、经济战和破坏活动。由于签订了《慕尼黑认定》, 该方案未付诸实施。 十二画 [一] 琼崖纵队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1938 年 12 月,原海南岛红军 游击队改编为广东省第十四统率区民众抗日自工团独立队,辖 3 个中队,约 300 余人。1939 年 3 月,改称独立总队。同年 9 月,在中共中央派干部帮助 下,整编为 2 个支队、1 个特务大队、1 个独立大队,共 3000 多人,冯白驹 任总队长兼政治委员,庄田任副总队长,李振亚任参谋长。1940 年秋,改称 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第一总队。1944 年春改称广东省琼崖人民抗日游击独立 纵队,简称“琼崖纵”,冯白驹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下辖 4 个支队,4000 余人。1944—1945 年,把游击战争扩展全岛,创建白沙抗日中心根据地,并 成立白沙县抗日民主政府。1945 年 8 月,分别向澄迈、北黎、三亚、海口等 地进军,夺取抗战胜利。 琼崖抗日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南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1938 年 12 月,中共琼崖特委领导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广东省第十四统率区民众抗 日自卫团独立总队,在海南岛创建琼(山)文(昌)游击根据地。1941 年发 展为琼崖人民抗日游击队独立第一总队,并建立琼崖东北区抗日民主政府。 经过激烈的反“扫荡”、反“蚕食”斗争,根据地不断扩大。1944 年春独立 第一总队改称为广东省琼崖人民抗日游击独立纵队,开闢了五指山中心根据 地。次年 8 月上旬,正式成立琼崖临时人民民主政府,冯白驹任主席,该区 部队发展到 7000 余人。 坎培拉公约  1944 年 1 月 21日澳大利亚和纽西兰在坎培拉(canberra) 签订的条约。主要内容为:缔约国愿意参加“签订停战协定的一切预备措施”, 并准备在停战协定后的各种协议中维护两国的利益;两国希望战时曾在它国 领土拥有军事基地的任何国家,均不得在战后以此作为对它国领土要求的依 据;缔约国认为太平洋上敌方领土的转让应徵得它们的同意,此外两国应构 成西南太平洋和南太平洋防务区的核心和支柱,以共同保障战后世界安全。 该公约反映了澳大利亚和纽西兰维护主权和自身利益的愿望。 坎培拉号巡洋舰(canberra)澳大利亚重巡洋舰。1928 年建成。排水 量 1 万吨,航速 31.5 节。装有 6 门 8 英寸火炮,8 门 4 英寸火炮。1942 年 8 月在*萨沃岛海战中,被日舰鱼雷击中,被迫自沉。 塔西尼(jeattredetassigny,1889—1952)法国将领。1913 年毕业 于圣西尔军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长期在北非服没。曾在魏刚的参谋部供职。 1939 年晋升准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任第五集团军参谋长,旋又调任 第十四步兵师师长。《贡比涅停战协定》签订后,继续在*停战军中服役。曾 任驻突尼西亚法军司令和驻蒙波利埃的第十六师师长。1942 年 11 月德军进占 法国南部非占领区时,曾试图组织抵抗,不久被捕。1943 年 1 月被维希政府 以“读职罪”判 10 年囚禁。9 月越狱,经伦敦到阿尔及尔,任*法国第一集 团军司令,指挥解放厄尔巴岛的战斗。8 月率部与盟军在法国昔罗旺斯登陆, 先后解放上伦、马赛、里昂等地。11 月率部进抵莱茵河。1945 年春先后在德 奥境内作战。同年 5 月 8 日,代表法国在德国投降书上签字。旋任法军总参 谋长。战后出任西欧联军司令,并在印度支那任高级专员及法军司令。去世 后追封为法国元帅。 第449页 塔鲁克(luistaruc,1913—)菲律宾抗日运动领导人之一。就读于马 尼拉大学。参加过菲律宾佃户运动,接受马克思主义。1935 年加入菲律宾社 会党。同年又参加社会党和共产党组成的反法西斯联合阵线。太平洋战争期 间日本人侵菲律宾后,在中吕宋组织菲律宾人民抗日军,任总司令。1945 年 美军收復菲律宾后,被选入众议院,但被当局剥夺议员资格。1946 年底转入 地下活动,从事反政府的游击战争,后被当局判处 12 年徒刑。 塔林战役  1苏德战争前期苏军在波罗的海舰队主要基地塔林实施的 防御作战。1941 年 8 月 5—7 日,德军切断塔林的陆上联繫,市内苏军和居 民英勇奋战,于 8 月 10 日阻滞了敌人的推进。8 月 20 日,德军再度发起进 攻。8 月 26 日,苏军最高统帅部决定将舰队和驻军转移到喀琅施塔得和列宁 格勒。次日,德军突人市内。8 月 28—30 日,波罗的海舰队 100 余艘舰艇、 67 艘运输船和辅助船装载军队(2.05 万人)和物资,完成了转移航行。2苏 德战争后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波罗的海沿岸战役的组成部分。1944 年 9 月 17—26 日,由*列宁格勒方面军在波罗的海舰队支援下实施。战役前苏军 已对爱沙尼亚东北部德军“纳尔瓦”战役集群形成包围态势。发起进攻后, 苏军迅速突破敌防御,9 月 22 日解放塔林,同时从海上多处登陆,解放了爱 沙尼亚陆上全境,9 月 23 日前出里加湾,随即进入拉脱维亚境内。德军受重 创亏从芬兰湾撤走。 塔斯之窗  苏德战争期间的政治宣传画展。1941 年 6 月 27 日在苏联艺 术家协会展览厅的橱窗内首次展出,以后在各大城市先后出现类似的画展, 并传播到国外。从 1942 年起,塔斯社(t)为此建立专门工作机构。画展 继承了国内战争时期马雅可夫斯基(ВлaдnmnpВлaдn-mnpo вnчmarkoвcknn,1893—1930)等创办的《罗斯塔之窗》的传 统,对动员抗战起了重大作用。 塔尔图战役  苏德战争后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4 年 8 月 10 日至 9 月 6 日,由*波罗的海沿岸第三方面军实施。*普斯科夫—奥斯特罗夫战役后, 该部苏军进抵德军“马林堡”(mapneh6ypг)防御地域,并向塔 尔图(tapty)方向继续进击。8 月 24 日,苏军突入塔尔图,次日解放该市。 至 9 月 6 日,苏军共推进 100—130 公里,为前出里加湾创造了条件。 塔尔基亚尼(albertotarchiani,1885—1964)义大利新闻记者。早年 在罗马等大学学法学。1903 年起入新闻界,先后供职于《新报》、《论坛渺》, 撰文批判法西斯主义。1920 年流亡国外,参与组建*正义和自由。大战初期, 在巴黎组织义大利民族委员会,筹集资金,积极为国内抵抗运动提供武器。 法国沦亡前流亡伦敦,后赴纽约。1940 年 11 月任*马志尼协会书记,主张反 法西斯备派联合,但反对与义大利共产党联合。曾发行《民族团结报》,宣 传反对墨索里尼独裁制度的民主思想。1942 年 6 月又被选为协会书记。1943 年 9 月返国,在美国第五集团军中负责联繫各抵抗组织。1944 年 9 月参加组 建民族解放阵线。同年任巴多里奥政府的公共事务大臣。后又负责全国重建 工作。1945—1955 年任驻美大使。 增兰托袭击战  1940 年英国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对驻泊塔兰托的义大利 舰队的突袭。塔兰托(taranto)位于义大利靴形半岛的后跟,是义大利主要 海军基地。英国地中海舰队经过多时筹划,于 1940 年 11 月 6 日派*光辉号航 空母舰在 4 艘巡洋舰和 4 艘驱逐舰护航下从亚歷山大港出发,11 日逼近塔兰 托外海 170 里海域,天黑后从光辉号出动两批飞机共 21 架(其中 11 架鱼雷 机)实施攻击。战斗持续约 1 小时,击沉或重创义大利汉有的 4 艘战列舰中 的 3 艘(其中包括新建的里多利奥号),巡洋舰 2 艘。英军损失 2 架飞机。 这是战争史上第一次以航空母舰舰载飞机突袭敌海军基地成功的战例。 增萨法隆格海战  美、日海军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中的重大海战 之一。1942 年 11 月,日军向瓜达尔卡纳尔岛提供大规模增援的企图一再受 挫后,决定派遣一支由 8 艘驱逐舰组成的编队,直接拖着装满补给品的圆桶 向瓜岛进发。11 月 30 日晚,日舰编队在塔萨法隆格(tassafaronga)岬遭 美舰编队(5 艘巡洋舰、6 艘驱逐舰)阻击。美观在雷达指引下开火,击沉日 驱逐舰 1 艘。日舰以发射鱼雷进行还击,20 分钟后即撤离战区。美军 3 艘巡 洋舰受创,1 艘巡洋舰被击沉。日军虽以弱胜强,但增援瓜岛的企图再度受 挫。 塔什干号驱逐领舰(taшkeht)苏联军舰。1940 年开始服役。 长 132 米,宽 13 米,吃水 3.7 米,排水量 2895 吨,最大航速 44.3 节,续航 力约 4000 海里,装备 130 毫米火炮 6 门,45 毫米火炮 6 门,37 毫米高射炮 6 门,12.7 毫米机枪 6 挺,三联装鱼雷发射器 3 座,深水炸弹滚架 2 座,舰 员 250 人。苏德战争期间在黑海作战。1941 年 8 月在敖德萨防御战中受伤。 修復后参加塞瓦斯托波尔防御战。翌年 6 月被德机炸伤。撤至新罗西斯克海 军基地后,于 7 月 2 日被德机炸沉。 塔斯社一九四一年六月十四日声明  苏德战争爆发前夕苏联政府授权 塔斯社(t,苏联国家通讯社)发表的关于苏德关系的声明。苏联方面在 声明中把西方报刊报导的有关苏德间即将爆发战争的传闻斤之为挑拨性的谣 言,并强调苏德两国均洛守 1939 年签订的互不侵犯条约,至于近期德军东调 和苏军的集训与调动概同苏德关系无涉。 第450页 越南救国军  越南爱国武装部队。*北山起义后,于 1941 年 10 月在* 越南独立同盟领导下,由北山游击队整编而成。此后在武崖、北山建立根据 地,曾多次出击,打击法国殖民军和地方反动势力。但在敌人重兵围剿下, 被迫退向中越边界和中国境内。1943 年 2 月大部战士回国继续斗争,并与高 平南进支队取得联繫。1944 年秋为保存实力,化整为零,分散至各地活动。 后在 1945 年越南八月革命中发挥很大作用。 越南八月革命  越南民族民主革命。1945 年初,越南人民抗日救国运 动趋向高潮,8 月 15 日,日本无条件投降。8 月 13—17 日,印度支那共产党 和*越南独立同盟先后召开全国代表会议和国民大会,决定发动息起义。成立 了以胡志明为首的民族解放委员会和以武元甲为首的起义委员会。19 日,河 内人民起义成功,顺化、西贡等地也相继解放。8 月底,自北至南人民政权 在全国各地建立。27 日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国临时政府,30 日,阮氏王朝皇帝 保大被迫退位。9 月 2 日,胡志明在河内发布《独立宣言》,宣告越南民主 共和国成立。 越南独立同盟  简称“越盟”。越南反帝统一战线。1941 年 5 月在中 国南方建立,有 50 多个进步组织参加,以印度支那共产党为核心,由胡志明 领导。10 月颁布宣言、纲领和章程,目标为解放祖国,实行广泛的社会改革。 出版《拯救祖国报》,宣传革命思想。广泛发动群众,在北方建立根据地, 开展武装斗争。并与越南革命同盟会等其他反帝组织建立联繫。领导 1945 年*越南八月革命,推翻阮氏王朝,驱逐日寇,光復国土。并干 9 月 2 日宣布 独立。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国。 超级体育家(supergymnast)盟国*体育家计划的扩展和重新命名。决 定除英军用兵法属北非外,还将包括美军在法属摩洛哥的大西洋海岸登陆作 战。 超级空中堡垒(superfortres)即“b—29 型轰炸机”。 害峰口战斗  中国军队在*长城抗战中的重要战斗。1933 年 3 月 9日起, 日军服部、铃木两旅团进攻喜峰口,中国第二十九军第三十六师*冯治安部与 进犯日军展开血战。中国守军以劣势装备抗击日军的飞机、大炮和坦克,并 组织大刀队夜袭敌营,虏获敌轻便坦克 11 辆、装甲车 6 辆。日军遭重创后被 迫退出喜峰口。 博古  即”秦邦宪”。 博克(fedorvonbock,1880—1945)德国将领。毕业于普鲁上皇家高级 军官学校。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升至少校。战后在国防军供职,积极主张重整 军备。1935 年任军长。1938 年春任第八集团军司令,率军进占奥地利。同年 秋升任第二集团军群司令,率军侵占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1939 年任侵略 波兰的北方集团军群司令。1940 年调任进攻法国的 b 集团军群司令,在战线 北翼攻入荷兰、比利时和法国。同年 7 月晋升元帅。1941 年任侵略苏联的中 央集团军群司令,担负明斯克-斯摩棱斯克-博克莫斯科战略方向的主攻。同 年 12 月,在*莫斯科会战中失败而被希特勒解职。1942 年 1 月重新出任苏德 战线南方集团军群司令,不久调任日集团军群司令。同年 7 月,因反对分兵 同时进攻史达林格勒与高加索两个方向,再次被希特勒解职。死于盟军空袭。 博拉(williamedgarborab,1865—1940)美国参者员。早年入堪萨斯 大学攻读法律,后当律师。1907 年当选参议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与参议 员洛奇(henrycabotlodge,1850—1924)等反对美国加入国际联盟。此后曾 任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出席过华盛顿会议。三十年代支持罗斯福在国内 实行新政,但在外交政策上主张孤立主义,是 1935 年*《中立法案》的主要 动者者。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仍坚持孤立主义立场,反对美国干预国际 事务的政策。 傅斯(subbas插ndrabose,1897—1945)“自由印度临时政府”首脑。 曾在英国求学。1920 年回国,后加入国大党,1938 年任主席。因从事反对英 国殖民当局的活动,多次被捕。大战爆发后,主张联合德、日法西斯,以争 取民族独立。1940 年 7 月潜往德国,开展反英活动。珍珠港事变后,发表“日 印合作、向独立迈进”的声明。1943 年 5 月到达东京。同年 7 月,在日本扶 植下就任印度独立同盟会长。10 月在新加坡组成*自由印度临时政府。1944 年 1 月移至仰光。不久,博斯即派*印度国民军进入印度,翌年被击败。8 月, 在逃亡台湾途中,因飞机坠毁身亡。 博尔金(nвahВльeвnчВoлдnh,1892—1965) 苏联将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沙俄军队服没。1918 年加入俄共(布)党。 翌年加入红军。参加过国内战争。1923 和 1936 年先后毕业于高级步兵学校 和伏龙芝军事学院。1939 年参加进军西白俄罗斯。翌年任西部特别军区副司 令。苏德战争开始时为中将。曾指挥被包围的西方方面军部分部队胜利突围。 1941 年 11 月起出任第五十集团军司令。率部参加莫斯科、库尔斯克会战和 白俄罗斯、东普鲁士等战役。1944 年晋升上将。翌年任乌克兰第三方面军副 司令。战后曾任军区司令。 博杜安(paulbaudouin,1894—1964)法国*维希政府外交部长(1940 —1941)。1920 年毕业于巴黎综合技术学校。1927—1940 年为东方汇理银行 总经理。1940 年 3 月 21 日起,先后任内阁国务副秘书和外交国务副秘书, 力主投降。同年 6 月 16 日,出任贝当内阁的外交部长后,即通过西班牙大使 向德试探议和条件。后任国务秘书,参与促成赖伐尔倒台。1941 年 1 月退出 政界,復任东方汇理银行总经理。1944 年 9 月巴黎解放后被捕。1948 年 3 月被法国最高法院判处 5 年强制劳动。提前释放后,仍返金融界活动。着有 《政府中九个月》。 第451页 傅纳尔(alekbonnard,1883—1968)法国*维希政府官员,作家。三十 年代即逐渐倾向法西斯主义,同情*法兰西人民党。后结识*阿贝茨,投靠纳 粹德国。法国败降后,在《萌芽》、《吹处都有我》等极右杂志上发表文章, 吹捧贝当,鼓吹法德合作。1942 年 4 月出任维希政府公共教育国务秘书。在 巴黎大学主持“当代犹太主义”和“种族研究”等讲座,宣传反犹、排犹政 策;并驱使大学生去德国服劳役,配含盖世大保清洗进步知识分子。法国光 復后,逃亡西班牙。 博埃尔(rardobauer,1896—1982)义大利新闻记者。参加第一次 世界大战。1924 年与*帕里等人创办《咖啡馆》周刊,怦击法西斯专政。1927 年被捕,一年后获释流亡法国,曾参与创建*正义和自由。1930 年 10 月回国 后再次被捕,被判处 20 年监禁。1943 年 7 月墨索里尼政权垮台后获释,参 加行动党的成立会议。在光復国上的反法西斯斗争中,任行动党军事委员会 主席和总参谋部成员。罗马解放后,代表行动党,出任游击队总指导。战后 重返新闻界。 博恭王(1875—1946)日本海军将领。皇族出身。毕业于海军兵学校和 海军大学。歷任舰长、横须贺镇守府下属的舰队司令官、海军大学校长、第 二舰队司令官、军事参议官、佐世保镇守府司令长官。1932 年 2 月任军令部 长,同年 5 月晋升海军元帅。1933 年 10 月至 19n 年 4 月任军令部总长。后 任议定官、贵族院议员,并任水交社、大日本水产会。日本产业协会、理化 学研究所、日德协会等组织的总裁。 博格尔(friedrichwilhelmboger,1906—1977)德国纳粹分子。早年 参加纳粹青年运动,l929 年加入纳粹党和冲锋队,1933 年加入党卫队。大战 爆发后入伍,1942 年 3 月负伤。同年 12 月以盖世太保成员身份任*奥斯威辛 灭绝营防逃科主任,任内创制各种刑具残酷拷打囚徒,并亲手杀害 1000 多 人,被称为“集中营的恶魔”。1945 年脱逃美军看守潜入波兰。1958 年捉拿 归案,被判处无期徒刑和 5 年强制劳动。死于狱中。 博诺米(ivanoebonomi,1873—1951)义大利首相(1944—1945)。早 年为义大利社会党人,后被清除出党。1916 年起歷任公共工程大臣、陆军大 臣,曾于 1921 年一度任首相。墨索里尼执政后,初持调和态度,1924 年起 转变为反对派,过隐居生活。1942 年復出,与反法西斯各派力量建立联繫。 1943 年 7 月墨索里尼政权被推翻后,积极活动,频频与巴多里奥政府和各大 政党接触。同年 9 月担任*义大利民族解放委员会主席,推动全国进行驱逐德 国侵略军的斗争。1944 年 6 月罗马光復后,取代巴多里奥任首相,组成由 6 党博诺米参加的联合政府。任内,维护君主制度,抑制进步力量,反对民主 改革,1945 年 6 月被迫去职。战后参加过巴黎和会,曾任参议院议长。 博基尼(arturobhini,1880—1940)义大利警察首脑。早年在那不 勒斯大学学法律。1903 年起在内政部工作。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专政后,任 地方警察局长。1926 年因得到墨索里尼的赏识,被任命为义大利警察首脑。 任内,在全国各地建立情报网和各种警察机构,参与*奥弗拉的创建,镇压民 主运动和迫害反法西斯人士。大战爆发后,加紧控制社会各阶层,力图将全 国变为兵营,积极为墨索里尼的战争政策服务。后病死。 傅塔伊(giuseppebottai,1895—1959)义大利国民教育大臣(1936— 1943)。早年加入国家法西斯党,1922 年参加”进军罗马,并从事政治活动。 次年创办《法西斯主义批判》杂志,宣扬改革,成为法西斯主义修正派的主 要代表人物。1926 年起为法西斯大委员会成员。后长期任国民教育大臣,任 内在学校实施反犹法,迫害犹大学生。因对轴心国前途丧失信心,参与反对 墨索里尼的密谋。1943 年 7 月 24 日,在法西斯大委员会会议上支持格兰迪 动者。翌年流亡国外,曾在北非参加*法国外籍军团。1948 年宣布大赦后回 国。着有《二十年和一天》。 博罗维赫(АhдpeneгoвnчБopoвыx,1921—)苏联 军人。1940 年参军。次年毕业于丘古耶夫军事航空飞行员学校。1943 年加入 联共(布)党。苏德战争期间,在加里宁和中央方面军空军中对敌作战,共 完成 470 次战斗出动,个人击落敌机 32 架,集体击落 14 架。曾任航空兵第 一五七团大队长。1943 年和 1945 年两次获苏联英雄称号。战后在空军中任 要职。1968 年获空军上将衔。 博戈柳博夫(АлekcahдphnkoлaeвnчБoгoю6 oв,1900—1956)苏联将领。1918 年参军。参加过国内战争。1931 年毕业 于伏龙芝军事学院。翌年加入联共(布)党。1938 年总参军事学院毕业后留 校任教。苏德战争开始时为上校。先后任第四十三集团军和西北方面军乌克 兰第一方面军和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参谋长、总参作战部第一副部长,参与 准备和实施莫斯科、第聂伯河右岸乌克兰、白俄罗斯、维斯瓦河一奥得河、 东普鲁士和柏林等战役。1945 年晋升上将。战后曾任伏龙芝军事学院副院 长、远东部队总司令助理等职。1955 年退役。着有《苏沃洛夭的统帅艺术》。 博伊姆勒尔(alfredbaeumler,1887—1968)德国哲学家。出生奥地利, 早年在德国求学,1914 年获博士学位。1933 年任柏林大学政治教育学教授, 负责在*罗森堡的纳粹党思想教育办公室与德国各大学之间进行联络。1937 年出版《德意志思想史研究》,按照纳粹主义重新解释尼采的思想。1942 年 任罗森堡主管的纳粹党世界观学习教育监察局科学处处长。另着有《阿尔弗 雷德·罗森堡与二十世纪的神话》等着作。 第452页 博诺米政府  义大利反法西斯联合政府。1944 年 6 月由义大利共产党、 义大利社会党、行动党等 6 个反法西斯政党组成。首相为*博诺米。政府的纲 领是:集中全力击败法西斯德国、在战后召开制究会议确立义大利新政体。 执政后通过清洗国家机构、惩办战犯和没收法西斯分子财产的法案、颁布将 农村荒地交由生产合作社管理的法令、实施工资补贴等措施。与北意民族解 放委员会建立联繫,积极促进全国武装斗争的开展。曾先后解除 325 名官员 的职务,并对 4042 人进行审查。后因内部对待清洗问题产生分歧,导致政府 改组。12 月组成第二届政府,社会党和行动党拒绝参加。该届政府继续动员 全国人民进行武装斗争,并支持盟军对德、意法西斯的作战。同时,在 1945 年 1 月通过妇女享有选举权的法令。同年 6 月,为帕里政府取代。 博尔盖塞亲王(princejuniovaleroborghese,1906—1974)义大利海 军军官。出身贵族家庭。1928 年毕业于海军学院。致力于研制潜水艇。1940 年义大利对英、法宣战后,曾指挥微型鱼雷雁袭击直布罗陀。1941 年 5 月和 9 月击沉数艘英国商船,11 月又袭击亚歷山大港。1943 年 5 月任第十分舰队 司令。义大利投降后继续率所部与盟军作战,但来取得重大战果。后投靠* 萨罗共和国,在北意镇压抵抗运动。1945 年 5 月向英军投降。1947 年被判终 身监禁。1949 年获释后从事新法西斯主义活动。 博尔霍维季诺失(ВnktopФeдopoвnчФoлoвntn hoв,1899—1970)苏联飞机设计师、教授。1926 年毕业于茹科夫斯基空 军学院,后又在该院研究生班深造并留院任教。曾获技术科学博士学位。1937 年加入联共(布)党。三十年代起,从事研制轰炸机和高速歼击机。1942 年 主持研制成功苏联第一架喷气式*bh-1 型歼击机。翌年获航空工程勤务少将 衔。着有《飞行器的发展道路》。 博福特式鱼雷机(beaufort)英国鱼雷轰炸机。双引擎、中单翼。翼展 58 英尺,机身长 44.2 英尺。最大时速 275 英里,升限 1.7 万英尺,航程 1510 英里。乘员 2 人。可装 1500 磅炸弹或 1 枚 1600 磅的 18 英寸鱼雷。布里斯托 尔公司制造。共生产约 1400 架,其中半数在澳大利亚生产。广泛用于大西洋、 北海、地中海和北非作战。1943 年以后,被其改进型、可携鱼雷的*勇士式 战斗机所取代。 博福斯式高射炮(bofors)大战期间英美等国使用的自动防空火炮。1929 年由瑞典设计。口径 40 毫米,战斗全重 2.4 吨,能以每分钟 12o 发的射速射 击 0.9 公斤重高爆炮弹,炮弹初速每秒 853 米,有效射程 4000 米,大多安装 于军舰或制成牵引炮,少数制成自行炮。后由各国购买专利。大战前夕英、 波、法军开始使用,1941 年美军也开始使用。德军从波、法两国缴获后亦投 入使用。 博布鲁伊斯克战役  苏德战争后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白俄罗斯战 役的组成部分。1944 年 6 月 24-29 日,由*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实施。目的 是围歼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右翼集团。苏军向博布鲁伊斯克(Бo6pync k)发起向心突击后于 6 月 27 日合围德军 6 个多师 4 万余人,6 月 29 日解 放博布鲁伊斯克,歼灭被围之敌。此战役中苏军首次採用炮兵双层徐进弹幕 射击法。 博伊斯式反坦克枪(boys)英国反坦克枪。1937 年开始生产。由博伊 斯主要设计,故名。全长 1.6 米,枪管长 0.9 米,总重 16 公斤,枪弹长 1.3 米,在 92 米的距离内能击穿 21 毫米钢板。后座力较大,操作不便。 彭真(1902—)中国共产党组织部部长。1923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 八事变后仟天津市委书记、中共中央北方局组织部长,领导群众开展抗日救 亡运动。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书记,同*聂荣臻一起开展 华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参与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1941 年到延安任中 共中央党校教育长,1943 年任副校长,参与领导延安整风运动。后任中共中 央城市工作部部长,中央组织部代部长、部长。抗战胜利后,曾任中共中央 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共北京市 委第一书记、北京市市长、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书记、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彭雪枫(1907—1944)中国将领。原名修道。192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红军大学政委。1934 年参加长征,北上抗日。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 军驻晋办事处处长,负责晋冀鲁察四省和平、津两市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 联络工作,并创办学兵队,培养抗日力量。1938 年 2 月调任八路军总部参谋 处长兼中共河南省委军事部长。同年 9 月仕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员兼政委, 率部挺进豫东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9 年任中共豫皖苏边区委书记, 开闢和发展豫皖苏边杭日根据地。1941 年*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四师师 长兼政委,率部东进,领导淮北地区的抗日战争,指挥陈道口等战役,给日 伪军以沉重打击。1942 年后指挥边区军民,粉碎日伪军的“多次扫荡”。1944 年夏,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时,率新四军第四师主力进军路西,光復尚县、 永城和宿县。同年 9 月 11 日,在河南夏邑八里庄与日伪作战时牺牲。 彭德怀(1898—1974)中国将领。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毕业。1928 年加 入中国共产党,同年领导平江起义。率部与毛泽东、朱德会师井冈山。1930 年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总指挥,参与指挥反“围剿”斗争。1931 年参加 长征,北上抗日。1936 年春任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司令员,率部东征。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副总指挥兼中央军委华北分会副书记,协助朱德, 率领八路军挺进华北敌后,转战晋、冀、鲁、豫,扩大抗日武装,开展游击 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彭德怀 1940 年,在华北组织和发动*百团大战,重 创日伪军。1942—1943 年参与领导根据地军民,粉碎日军“扫荡”。1945 年汪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协助毛泽东、朱德对日军的大反攻, 为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卓越贡献。解放战争时期,歷任中国人民解放 军副总司令、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国 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歷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1955 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遗着有 《彭德怀自述》。 第453页 斯诺(edgar.snow,1905—1972)美国记者,作家。密苏里大学毕业。 1927 年起从事新闻工作。次年到中国,任《密勒氏评论报》助理编辑及《芝 加哥论坛报》驻华记者。1936 年访问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根据地。次年写成《西 行漫记》。1936—1938 年执教于北平燕京大学,支持爱国青年学生的抗日救 亡运动。1941 年回国。1942—1946 年任《星期六晚邮报》军事记者,在世界 各地採访。1945 年春,曾与罗斯福就中国战争局势与对中国共产党的看法进 行交谈。1960 年后移居瑞士,并多次访华。去世后,部分骨灰葬于北京大学 来芒湖畔。着有《我在旧中国十三年》、《漫长的革命》、《远东战线》、 《大河彼岸》等。 史达林(nфБapnohoвnчctaлnh,1879 —1953)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原姓朱加施维里(Джyгa-швnлn)。 1898 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17 年参加和领导十月革命。后歷任民族事 务人民委员、工农检查人民委员等职。国内战争中作为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指挥南方战线、两方战线和西南战线的作战。1922 年 4 月当选为党中央总书 记。列宁逝世后领导苏联党和人民从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完成国家工业 化和农业集体化,为加强史达林苏联的防御能力奠定了基础。三十年代兼任 总军事委员会委员,关注武装力量的建设。1939 年 3 月,在联共(布)党的 “十八大”的报告中指出战争危险的临近并阐明苏联的立场和方针。1941 年 5 月兼任人民委员会主席。力推迟本国参战做了不懈努力,但在判断战争爆 发时间上有失误,三十年代后期至四十年代初的肃反扩大化错误也在一定程 度上损害了苏军的指挥系统,成为战争初期苏军失利的重要原因之一。卫国 战争开始后领导苏联人民抗击德国侵略者。1941 年 6 月 30 日任国防委员会 主席。7 月 19 日兼任国防人民委员。8 月 8 日任苏联武装力量最高统帅。11 月 7 日,当德军逼近莫斯科的危急关头在红场举行阅兵式,鼓舞了苏军士气。 战争过程中亲自参与制定莫斯科、史达林格勒、库尔斯克等一系列重大战略 性战役的计划和实施,为扭转苏德战场的战略态势、挫败法西斯德国的侵略 计划作出了重大贡献。1943 年 3 月被授予苏联元帅衔。1945 年 6 月荣获苏联 大元帅衔。战时作为苏联政府首脑出席 1943 年*德黑兰会议、1945 耸*雅尔 塔会者和*波茨坦会议,为建立和巩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作出贡献。战后继续 担任苏联党政最高领导。着有《论苏联伟大工国战争》等。 斯巴克(paul—henri—spaak,1899—1972)比利时外交家。早年就学 于布鲁塞尔大学,后操律师业。加入比利时社会党,1932 年当选为议员,1936 年起任外交大臣。1938—1939 年任首相,主张比利时中立。1910 年 5 月德军 入侵后,先后转移至法国和英国,成为比利时流亡政府外交大臣。在盟国间 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协助皮埃罗首相领导流亡政府工作和开展抵抗运动。1945 年参与起草联合国宪章,次年任联合国大会主席。战后多次出任首相和外交 大臣,并担任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秘书长。 斯巴茨(candrewspaatz,1891—1974)美国将领。1914 年西点军校 毕业。1916 年获飞行员资格。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二、三十年代在陆军 航空署等机构任职,曾任助理署长,致力于空军新战术和新技术的试验。1940 年 5 月赴英、法考察空战。1941 年任陆军航空兵参谋长,获中将衔。次年 6 月出任新组建的第八航空队司令。同年 12 月作为艾森豪的顾问,赴北非 作战。1943 年初就任西北非战区盟国空军指挥官,率领战术空军先后参加突 尼斯、西西里、义大利等战役。1944 年 1 月出任美国驻欧战略航空队和驻意 大利第十五航空队司令官。信奉义大利军事理论家*杜黑的“制空权”理论, 强调空军是独立的军事因素,应进行独立作战,认为战略轰炸是空军的主要 任务。1944—1945 年间,指挥美国战略空军对德国实行*昼间轰炸和*精确轰 炸,集中攻击德国的军工设施、石油企业、交通干线等。欧战结束后,赴太 平洋战场指挥对日战略轰炸,曾主持实施对广岛和长崎原子弹轰炸。1945 年 9 月 2 日出席日本投降仪式。同年晋升上将。1946 年初任美国陆军航空兵总 司令,主持建立独立的空军。1947 年 9 月升任美国空军参谋长。翌年退役。 后为《新闻周刊》军事专栏撰稿人。 斯利姆(williamjosephslim,1891—1970)英国将领。平民出身。参 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经参谋学院和帝国国防学院培训,招开为印度英第 十步兵旅旅长。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40—1941 年率部参加在苏丹和厄 立特里亚对意军的战斗,并在伊拉克、叙利亚和伊朗执行军事行动。太平洋 战争爆发后,于 1942 年 3 月赴缅甸任缅甸英第一军军长,在日军进攻下退入 印度。1943 年 11 同任第十四集团军司令。1944—1945 年率部从英帕尔和科 希马(kohi-斯利姆 ma)自北至南纵贯缅甸,于 1945 年 5 月攻克仰光。同年 6 月任东南亚盟军地面部队司令。被认为是英国最好的战地指挥官之一。战 后于 1948 年任帝国总参谋长,晋升元帅。1953—1960 年任澳大利亚总督, 同时受封子爵。着有回忆录《转败为胜》。 斯沃德(sword)即”宝剑”。 第454页 斯科比(ronaldmackenziescobie,1893—1969)英国将领。毕业于伍 尔威奇皇家军事学院,1914 年入伍。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32—1935 年在澳大利亚皇家军事学院任教。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任动员局主任助 理,领上校街。1940 年 5 月起,在中东英军总参谋部供职,先后赴苏丹和阿 比西尼亚(今衣索比亚)等地指挥作战。1941 年晋升少将,同年出任第十 七步兵师师长,参加*图卜鲁克争夺战。1942 年重返中东英军总参谋部。同 年至 1943 年任马尔他英军总司令。1943—1944 年任中东英军总参谋长。1944 年起负责准备和指挥*英军武装干涉希腊,镇压希腊民族解放运动。战后于 1946 年回国。 斯科特(normanscott,?—1942)美国海军将领。毕业于美国海军学 院。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珍珠港事变后,在西南太平洋海域作战。1942 年晋升海军少将,任第六十四特遣舰队司令。同年 10 月率舰队在*埃斯帕兰 斯角海战中,截击日军增援瓜达尔卡纳尔岛的部队,击沉日巡洋舰和驱逐舰 各 1 艘,重创重型巡洋舰 1 艘。同年 11 月 12 日在瓜岛海战中阵亡。 斯莱塞(johncotesworthsleser,1897—1979)英国空军将领。1915— 1918 年为皇家飞行军团飞行员,此后一直任职于空军各部门。1937—1939 年负责空军的计划工作。1941 年 2—3 月曾参加英国军事使团赴美谈判,达 成*abc 计划。1942—1943 年任空军海防总队司令。1944—1945 年任中东战 区空军指挥官。领空军上将衔。战后曾任帝国国防学院院长、空军总参谋长 等职。 斯陶宁(thorvaldstauining,1873—1942)丹麦社会民主党领袖,首 相(1924—1926,1929—1942)。1893 年起为丹麦社会民主党书记。1903 年成为下院议员。1910 年为社会党主席。长期任首相。1939 年 5 月与纳粹德 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同年 9 月宣布丹麦为中立国。1940 年 4 月德军入侵丹 麦时,要求国王作出停止抵抗的决定。德国占领丹麦后,担任联合政府首相, 同意亲德分子斯卡韦尼乌斯(erikscavenius,1877—1962)任外交大臣并推 行与纳粹德国妥协的政策。后病死。 斯塔克(haroldraynsfordstark,1880—1972)美国海军将领。1903 年毕业于美国海军学院,曾任驱逐舰、巡洋舰与战列舰舰长。参加过第一次 世界大战。二十年代人海军军事学院深造。1930—1934 年任海军部长助理。 1934 年获海军少将衔,任海军军械局局长。1937—1939 年任巡洋舰队司令。 1939 年任海军作战部部长,晋升海军上将。极力促成美国国会批准建立两洋 舰队,加强海军军备。并与英国秘密讨论有关未来战争和美舰巡航事宜。最 先提出*先欧后亚战略思想,并主持制订了*d 计划,得到马歇尔等的贊同。 1941 年秋美、日谈判的紧要时期,使美海军处于警戒状态,但没有给予太平 洋舰队司令*金梅尔以及时的警报。珍珠港事变后不久即被解除海军作战部部 长之职,后于 1942 年 3 月调任美国驻欧洲水域海军司令,直至战争结束。1916 年退役。 斯兰斯基(rudolfshansk ,1901—1952)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领导人 之一。1921 年加入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后任《红色权利报》编辑、捷共比 尔森地区书记、捷其中央政治局委员。1938 年起为捷共驻莫斯科领导成员。 1944 年 8 月回国领导游击战,为斯洛伐克民族起义指挥者之一。1945 年 5 月起任捷共中央总书记,1951 年被解职,次年被处死。1968 年恢復名誉。 斯皮尔斯(edwardlewisspears1886—1974)英国将领。1903 年入伍。 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任英国远正军联络官和英国驻法陆军部军事代表团团 长,获准将衔。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又随英国远征军赴法,作为邱吉尔 的亲信,与法政府进行接触。反对法国投降,1940 年 6 月 17 日与戴高乐同 机离法。旋出任驻自由法国参谋部英国军事代表团团长,支持法国抗德。1942 年 2 月至 1944 年 12 月任驻黎巴嫩和叙利亚的特使和全权公使,极力维护和 扩大英国在近东的利益,导致和戴高乐的不和与冲突。回国后从政。战后经 商,井从事写作,着有《灾难的见证》等。 斯严博达(ludvksvoboda,1895—1979)捷克斯洛伐克将领。参加过第 í 一次世界大战。1920 年回国后曾在赫拉尼采军事学院任教,后任步兵营长。 1939 年德军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后,为地下武装抵抗运动组织者之一,6 月赴 克拉科夫组建捷克斯洛伐克军队,9 月率部投奔苏联。苏德战争开始后,在 苏联组建捷克斯洛伐克独立第一营,任营长,抗击德军。1944 年在苏任捷克 斯洛伐克第一军团司令。1944 年 10 月率部和苏军一起突破杜克拉山口,进 入捷境,解放全国。1945 年获大将衔。战后歷任国防部长、布拉格哥特瓦尔 德军事学院院长、捷克斯洛伐克总统等职。 斯坦哈特urenceadolphsteinhardt,1892—1950)美国外交官。毕 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后在纽约当律师,为罗斯福之友。1933—1939 年先后任 驻瑞典和秘鲁大使。1939 年出任驻苏大使。在*苏芬战争期间,曾暗中企图 通过瑞典充当调停,遭芬兰拒绝。1941 年苏德战争爆发后,对苏联的战斗能 力持怀疑态度,曾受到史达林的指责。1942—1944 年调任驻土耳其大使。1944 年起任驻捷克斯洛伐克大使。1948 年任驻加拿大大使,任内死于飞机失事。 第455页 斯坦德利(williamharrisonstandley,1872—1963)美国将领,外交 官。1895 年毕业于美国海军学院。参加过美西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1933 年晋升海军上将,任舰队司令。后调任海军部作战部部长。1937 年退出现役。 反对孤立主义,主张援助英法抗击纳粹德国。1941 年重返现役,次年任生产 管理局的海军代表。曾随*哈里曼使团访问苏联,商谈对苏军事援助问题。1942 —1943 年任驻苏大使。战后参加保守政治组织如“动员千万美国人争取公 正”等团体的活动。着有《上将出使俄国》等。 斯图尔佐(luigisturzo,l871—1959)义大利人民党领袖。1919 年在 罗马创建义大利人民党,积极开展反法西斯活动。1924 年被迫流亡英国。曾 多次公开谴责墨索里尼法西斯专政,抨击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唿吁加强对 轴心国的制裁。义大利参战后,1940 年 9 月移居美国。在美期间,团结各派 反法西斯力量,捍卫义大利人民的利益,并力图为本国争得公正的和平。19114 年罗马光復后,准备立即回国,但直至 1946 年才返抵家乡。1952 年起为参 议员。 斯科尔扎(carloscorza,1897—?)义大利国家法西斯党总书记(1943 年)。早年加入国家法西斯党。1922 年追随墨索里尼参与组织进军罗马,促 成墨索里尼上台。1930 年起任大学民警督察,控制法西斯青年组织。1935 年起在衣索比亚指挥作战。1938—1939 年参加武装干涉西班牙。大战爆发 后,1940 年前往利比亚,指挥意军对英作战。1942 年起任怯西斯党副总书记, 次年 4 月任总书记,主持党务工作。面对轴心国的失败,主张在国内清洗“失 败主义者”以顽抗到底。竭力鼓吹在法西斯党统一领导下实行全国总动员, 企图巩固墨索里尼的统治地位。1913 年 7 月 24 日同意召开*法西斯大委员会 会议,但在会议上失去控制,无法阻止格兰迪动者的通过。墨索里尼下台后, 转而与巴乡里奥合作,被德军逮捕。1944 年 4 月在萨罗共和国受审,后因墨 索里尼的干预而获释。战后逃亡阿根廷。 斯派达尔(hansspeide1,1897—1984)德国将领。早年在柏林、蒂宾 根和斯图加特等地大学学习。1933—1937 年任德国驻法武官助理。1940 年参 加进攻法国的战争,同年 6—8 月任驻巴黎军事总督的参谋长,后改任驻法国 占领区军事总督的参谋长。1941 年参加入侵苏联的战争,曾在东线任军长、 集团军参谋长。升至中将。1944 年 4 月调到西线,任驻守法国北部的 b 集团 军群参谋长,为*隆美尔的部下。在此期间,接触反希特勒的上层密谋分子。 同年*七·二○事件发生后,曾遭盖世太保逮捕(一说出卖隆美尔后被释,一 说美军迫近其监禁地时越狱)。战后曾任联邦德国国防军总参谋长(1955 年) 和北约中欧地面部队司令(1957—1963)。着有《1914 年的袭击》。 斯培拉切(aeyhllestarace,1889—1945)义大利国家法西斯党总书记 (1931—194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各地参与组建法西斯战斗团。后加入 国家法西斯党,1921 年任副总书记。参与组织*进军罗马。1926 年曾在民警 中任职。1931 年起任国家法西斯党总书记,协助墨索星尼强化一党专政,在 全国范围内确立法西斯制度,史称“斯塔拉切时代”。曾参加侵略埃塞俄比 亚的战争,积极推动对外侵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39—1941 年调任 民警参谋长。先后在阿尔巴尼亚及希腊,镇压抵抗运动,残酷屠杀当地人民, 1943 年 7 月墨索里尼垮台后,继续追随墨索里尼,投靠*萨罗共和国。1945 年 4 月 28 日,被游击队俘获。次日被处决,暴尸米兰洛雷托广场。斯塔拉格 (stg)德文“常设营地”或“军官营地”(stamger)的缩写音译。 系指大战期间德国的战俘营。曾在德国战俘营渡过两年囚禁生活的贝万 (donaldbevan)和特尔琴斯基(edmundtrzcinski),创作了一部以德国某 地“斯塔拉格 17 号”营房战俘生活为题村的剧本(剧名《斯塔拉格》)。该 剧于 1951 年 5 月 8 日,在纽约第四十八街区剧院首次公演。后被拍成电影, 影响很大,“斯培拉格”一词遂成为德国战俘营的代名词(或同义语)。 斯道芬堡(ernststarhemberg,1899—1956)奥地利法西斯运动头目。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加入德国自由军团。1923 年参加慕尼黑啤酒馆暴动。在奥 地利组织法西斯运动,担任奥地利保国军首领,并人阁任内务部长、副总理 等职。三十年代,主张维护奥地利的独立,反对德奥合併,与希特勒反目。 193s 年奥地利被占领后逃亡国外。次年志愿加入法国空军作战。1942 年移居 南美。1956 年重返奥地利。 斯福尔扎(carlobforza,1873—1952)义大利外交官。初在大学攻读 法律。1911 年起歷任驻华公使,外交副大臣、外交大臣。1922 年 3 月任驻法 大使,同年 10 月因反对墨索里尼掌政而辞职。1926 年被迫流亡法国、比利 时和英国,1940 年 5 月去美国。主张联合反法西斯各派力量,成立义大利流 亡政府和组织武装部队,进行反对墨索里尼独裁统治的斗争。1942 年 8 月出 席*蒙得维的亚会议,被选为美洲义大利反法西斯组织的领袖。1943 年意大 利向同盟国投降后,10 月回国。1944 年 4—6 月任巴多里奥政府的不管大臣。 后又主持非法西斯化工作,并曾任谘询会议主席。成后,曾歷任外交大臣和 外交部长。着有《真正的义大利人》等。 第456页 斯文胡伍德(pehrevindsvinhufvud,1861—1944)芬兰总统(1931— 1937)。1914 年被沙俄流放西伯利亚。1917 年俄国二月革命后返回芬兰,同 年 11 月出任芬兰独立后的第一任政府总理。1918 年辞职,1930—1931 年再 度任总理,1931 年任总统。任内起用*曼纳林,支持修建*曼纳林防线;1937 年去职。*苏芬战争期间托强烈的反苏态度,促成 1940 年德、芬的谈判和接 近。 斯托普福德(montagustopford,1892—1971)英国将领。1940 年率英 国第十六步兵旅在法国作战。翌年沃第五十六师师长。1943 年任第三十三军 军长在颂甸作战。1944 年初挫败日本对英帕尔的进攻后,于同年 11 月率部 攻入缅甸中部。1945 年 4 月率部沿伊洛瓦底江南下向仰光进军。后出任第十 二集团军司令。战后曾任荷属东印度盟军司令、东南业盟军司令和英国北部 地面部队司令等职。1951 年退役。 斯科尔兹内(ottoskorzeny,1908—1975)德国武装党卫队特工头目。 生于奥地利。1930 年参加纳粹党。1939 年入德国空军服役。翌年入*阿道夫·希 特勒警卫旗队供职。后作为武装党卫队成员在荷兰、法国和苏联境内作战。 1943 年 4 月供职*德国中央保安局第六处,获党卫队旗队长衔(相当于上校)。 同年 7 月底受命负责营救墨索里尼,9 月中旬行劫成功,被纳粹政权捧为“英 雄”。*七·二○事件发生时从柏林郊外赶回市区,组织武装党工队员镇压政 变。1944 斯科尔兹内年 10 月主持实施“反坦克手雷行动”,劫持准备脱离 德国控制的匈牙利摄政*霍尔蒂,迫使匈牙利继续留在轴心国集团内。阿登战 役中主持实施代号*狮鹫的行动。1915 年 5 月被美军俘虏。1917 年 9 月在达 豪美国军事法庭受审,被判无罪释放,但立即被德国警察逮捕,翌年越狱。 后组建秘密组织“蜘诛”(diespinne),帮助约 500 名党卫队员和其他战犯 逃在国外。后定居西班牙。据传为*奥德萨的负责人。 斯科奇马罗(maurosciniarro,1895—1972)义大利共产党领导人 之一。在大学攻读经济。1921 年加入意共。曾任意共中央书记(1923 年)和 共产国际执委(1922—1925)。1926 年被捕入狱,在长期监禁中仍坚持反法 西斯斗争。墨索里尼下台后,于 1943 年 8 月获释。后在罗马领导意共武装开 展地下抵抗运动。先后被选为意共中央委员和义大利民族解放委员会委员。 1944 年 6 月起,专辜负责请洗法西斯分子的工作。同年 12 月至 1945 年 6 月 任博诺米政府的被占领地区事务大臣。战后歷选为众议员、参议员和参议院 副议长。 斯退汀纽斯(edwardrelllystettiniusjr.1900—1949)美国国务卿 (1944—1915)。早年从事工商业,曾任全国钢铁工业委员会主席。大战爆 发后,应召任战时资源局局长。1940 年为国防谘询委员会成员兼运输顾问, 主管工业原料和运输事务。1941—1943 年出任租借法管理局局长,为同盟国 战时物资供应作出贡献。1943—1914 年侄副国务卿,1944 年继*赫尔任国务 卿,曾出席敦巴顿橡树园会议、雅尔培会议及旧金山联合国大会等一系列重 大国际会议,参与制订和执行美国外交政策。战后歷任美国驻联合国代表、 维吉尼亚大学校长。 斯特罗卡奇(tnmoфenАmвpeвnчctpoka ч,1903—1063)苏联战时乌克兰游击运动领导人之一。1919—1922 年参加 远东地区反对外国武装干涉旨的游击运动。1921 年起在边防军服役。1927 年加入联共(布)党。1940 年任乌克兰副内务人民委员。苏德战争爆发后, 领导组建乌克兰歼击营和游击队。参加过基辅会战和莫斯科会战。1942—1945 年任乌克兰游击运动司令,协调乌克兰各游击队的战斗行动,组织游击队支 援主力部队作战。1914 年获中将衔。战后任乌克兰内务部长。着有《我们的 口号——自由》。 斯活道监狱(spandau)大战后专门囚禁在纽伦堡审判中被判刑的 7 名 纳粹战犯的监狱。位于西柏林斯比尔河入口处,为一组古旧的建筑物,占地 8 英亩,形成岛屿。监狱内设雷区和两层电网,并有高墙和隙望台,有武装 警卫。由法、美、苏、英共同负责看守,每国管理 1 个月,从 1 月法国开始 按序轮流,各国提供 1 名司令官、2 名医生以及其他人员。费用由柏林市和 波恩联邦政府提供。1947 年 7 月 13 日,席拉赫、邓尼茨、中赖特、雷德尔、 施佩尔、丰克、赫斯等 7 名纳粹战犯从纽伦堡移送至此监禁服刑。从 1951 年起至 1966 年,其中 6 名囚犯在未满刑期的情况下先后被释放,仅剩赫斯 1 人。1987 年 8 月 17 日赫斯在狱中“室息”死亡。 斯卡泊湾袭击  大战初期德国潜艇对英国海军基地的一次奇袭。斯卡拍 湾(seapaflow)位于英国苏格兰以北的奥克尼(orkney)群岛南部,为一封 闭型海湾,有 3 条航道通向大西洋和北海,战略地位重要。大战爆发后被选 定为英国本土舰队基地。1939 年 10 月 13 日深夜,德国 u-47 号潜艇,从没 有完全封闭的东部峡口潜入,于 14 日零时 58 分和 1 时 22 分两次发射鱼雷, 击沉停泊在湾内的英国*皇家橡树号战列舰,并趁夜幕从原道退出安全返航。 这次奇袭迫使英国本土舰队暂停使用此基地,至 1940 年 3 月 12 日,在防务 加强后重返该湾。 斯坦式冲锋鎗(sten)英国冲锋鎗。1940 年由英国恩菲尔德皇家小兵 器制造厂设计师谢泼德(shepherd)和特平(turpin)模仿德国 mp-28 式沖 锋枪制成,取两人姓氏合併命名。共有 7 种型号。侧装弹夹携弹 28 发,射速 每分钟 500 发,战斗性能一般。大战期间共制造 400 多万支,战后继续使用 至六十年代。 第457页 斯 科 达 兵 工 厂  捷克斯洛伐克重工业企业。1890 年由斯科达 (emilvonskoda,1839—1900)创建。1899 年改组为股份公司,受法国许奈 特一克勒佐集团控制。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系捷克斯洛伐克最大的军火工厂, 生产军火和汽车等。1939 年起被纳粹德国併入*赫尔曼·戈林国家工厂,成 为德国重要的兵工厂之一。1945 年捷克斯洛伐克解放后收归国有。1951 年改 名为比尔森列宁工厂,专事生产机器设备。 斯特拉特迈耶(georgeedwardstratenleyer,1890—1969)美国将领。 1915 年毕业于西点军校,入陆军服役。次年调入陆军航空兵部队。参加过第 一次世界大战。1942 年获少将衔,任陆军航空兵参谋长。次年赴太平洋战场, 歷任印缅战区美国空军司令、盟国东方航空部队司令等职,参与指挥盟国空 军在东南亚战场的作战。并曾敦请美国政府派遣军事使团到中国抗日民主根 据地,以搜集日军情报。1944 年晋升中将。1945 年出任中国战区美国航空队 司令,指挥第十、第十四航空队对日作战。战后,1946—1949 年任美国空防 司令,1950—1951 年任美国远东空军司令。侵朝战争期间指挥“联合国军” 的空军。1951 年退役。 斯特雷扎会议  英、法、意三国在义大利斯特雷扎(stresa)城举行的 会议。1935 年 3 月 16 日纳粹德国公然撕毁《凡尔赛和约》,宣布大规模扩 军。4 月 11 日根据法国的倡议,英国首相麦克唐纳和外交大臣西蒙,法国总 理佛兰亭和外长赖伐尔,义大利领袖墨索里尼举行会议。 会上法国代表团对德国单方面毁约扩军表示抗议,但未获支持;英国代 表团反对任何制裁措施。最后通过决议,重申维持奥地利独立,对德国毁约 扩军仅表示遗憾,同时表示可考虑修改《圣日耳曼条约》、《纳依条约》和 《特利亚农条约》。会议发表的最后宣言声称,三国将为“维持集体和平” 而“进行亲密的合作”。当时西方报刊曾据此渲染所谓“斯特雷扎阵线”, 实际上并未起到扼制德国扩军备战的作用。 斯特雷扎阵线  见“斯特雷扎会者”。 斯穆什凯维奇(rkoвВлaдnmnpoвnчcmyшkeвn ч,1902—1941)苏联空军将领。1918 年加入俄共(布)党和参军。1922 年调入空军。1931 年毕业于卡恰航空飞行员学校,任航空兵旅长。1936—1937 年参加西班牙内战,以作战英勇获苏联英雄称号。1937 年毕业于伏尤芝军事 学院高级首长进修班,任空军副主任。1939 年在诺门坎地区指挥航空兵对日 军作战,再次获苏联英雄称号,并被选为联共(布)中央候补委员,1940 年 先后任空军总监、总参谋长助理,主管空军。领空军中将衔。 史达林柏勒会战  苏德战争中的大规模战略性战役。*德军一九四二年 夏季攻势原计划把史达林格勒作为第三个突击目标,7 月中旬,担任北路主 攻的*保卢斯的*德国第六集团军前出至顿河大弯曲部,已形成对史达林格勒 的进攻态势。按*《希特勒第四十五号指令》,德军最高统帅部决定同时对斯 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发起突击,而把攻占史达林格勒作为对南进高加索的侧翼 配合。为此,德军在史达林格勒方向投入第六集团军所辖 13 个师,约 27 万 人,火炮和迫击炮 3000 门,坦克约 500 辆,作战飞机约 1200 架。苏军最高 统帅部针对敌人动向于 7 月 12 日组建*史达林格勒方面军(8 月 7 日分编出 东南方面军;9 月 28 日,原史达林格勒方面军改称顿河方面军,东南方面军 改称史达林格勒方面军),初辖 12 个师,计 16 万人,火炮和迫击炮 2200 门,坦克约 400 辆,飞机 454 架(另有远程航空兵 150—200 架轰炸机和防空 航空兵 60 架歼击机)。会战分为苏军防御时期(7 月 17 日—11 月 18 日,亦 称史达林格勒防御战役)和苏军反攻时期(11 月 19 日—翌年 2 月 2 日,亦 称史达林格勒进攻战役)。苏军防御时期又分为城市外围防御阶段(7 月 17 日—9 月 12 日)和城市防御阶段(9 月 13 日—11 月 18 日)。由于会战一开 始就十分激烈,7 月 22 日,德军兵力增加到 18 个师,7 月 31 日,霍特(h.hoth) 的*德国第四坦克集团军奉命从高加索方向调往史达林格勒方向;同时,苏军 也不断补充新锐部队,双方逐渐在史达林格勒地域形成决战态势。8 月 10 日, 德军进抵城市近接近地。8 月 19 日,德军从南北两路向史达林格勒发起向心 突击。8 月 23 日,德军渡过顿河,从西北页突破苏军外围防线,同日,德军 出动 2000 架次飞机对城市狂轰滥炸。9 月 12 日,德军从西面和西南面也逼 近城市,苏军第六十二、第六十四集团军则撤入城区。9 月 13 日起双方展开 市区争夺战,*马马耶夫岗及其周围地区的战斗尤为激烈。9 月 26 日,德军 在遭受重大伤亡后占领市区中部和南部,此后战斗中心转向市区北部的工厂 区,德军虽继续有所推进,但攻击力日趋衰竭,进展速度极慢。11 月 11 日, 德军发起最后一次突击,在“街垒”工厂以南进抵伏尔加河,将苏军分割成 三部分,但此后即无力再行进攻,苏军坚守阵地直至防御时期结束。11 月 19 日,苏军发起代号为*天王星的反攻战役,投入西南方面军、顿河方面军和斯 大林格勒方面军,共 110.6 万人,火炮和迫击炮 1.55 万门,坦克和自行火炮 1463 辆,作战飞机 1350 架;当面德军为第六集团军、第四坦克集团军和罗 马尼亚第三、第四集团军,共 101.1 万人,火炮和迫击炮 10290 门,坦克和 自行火炮 675 辆,作战飞机 1216 架。11 月 23 日,苏军合围德军第六集团军 和第四坦克集团军一部共 22 个师又若干独立部队,总计 33 万人。12 月 12 日,德军实施”冬季风暴行动,企图从科捷利尼科夫斯基(koteвьh n-keвcknn)方向出击以解救被围部队,但至 12 月 23 日被苏军粉碎。 同时,被围德军的突围计划也遭希特勒拒绝。1943 年 1 月 10 日,苏军发起 最后攻击,代号为*指环。1 月 26 日晚,外围苏军与城内苏军在马马那失岗 西北坡会师,把德军分割为两部分。1 月 31 日,德军南集群投降;2 月 2 日, 北集群也停止抵抗。德国第六集团军司令保卢斯等高级将领被苏军俘虏。至 此,歷时 200 天的会战结束。德军在会战中共损失兵力 150 万人,占其在苏 德战场作战总兵力的四分之一。会战结局具有重大军事政治意义,苏军的胜 利不仅挫败了德军 1942 年的攻势计划,而且实现了苏德战争的根本性战略转 折,并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本转折作出决定性贡献。 第458页 斯 达 维 斯 基 事 件   法 国 三 十 年 代 的 政 界 丑 闻 。 斯 达 维 斯 基 (sergealexandrestavisky,1886—1934)系法籍俄人,巴荣市(bayonne) 一当铺经营者,长期从事诈骗活动,曾获利 15 亿法郎,多次被捕和受审。1932 年伪造债券 5 亿法郎,先后收买政界人士佐 1200 多名,包括巴黎警察局长希 亚普(jeancbiappe,1878—1940)等人。1933 年底案发后突然失踪。1934 年 1 月 8 日其尸体在外地被发现,然死因不明。社会舆论大哗,政府被迫成 立专案组调查,涉及该案的议员和官员的丑闻遂暴露无遗。法西斯分子藉此 攻击共和国和议会制度,举行游行示威。1 月底,旭当内阁被迫辞职,达拉 第组成新政府。此后,*火十字团、*法兰西行动等法西斯组织更为猖撅,不 断制造流血事件。2 月初,希亚普被解职,4 万多名法西斯分子于 2 月 6 日包 围了国民议会所在地波旁宫,企图解散议会,此即所谓“向议会进军事件” (也称“二月事件”)。苫方与之发生冲突,死 17 人,伤 2000 多人。达拉 第于次日亦辞职。此事件促进了日后左翼政党的联合。 斯图卡式轰炸机(stuka)即“ju-87 式轰炸机”。 斯图亚特型坦克(stuart)美国轻型坦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研制,有 多种型号。1940 年 4 月投产的 m—2a4 型,共生产 375 辆。1941 年 11 月,以 m—5 轻型为标准型投产和装备部队。以美国南北战争时的南方骑兵将军斯图 亚特(jamesewelbrownstuart,1833—1864)的名字命名。战斗全重 12.5 吨,装甲厚度为 25—44 毫米,配备 37 毫米火炮 1 门,机枪 2 挺,最大时速 58 公里,最大行程 312 公里,乘员 4 人。除装备美军外,还装备英军用于北 非战场。 斯特林式轰炸机(stirling)英国重型轰炸机。4 引擎、上单翼。翼展 99 英尺,机身长 70 英尺 1 英寸,高 21 英尺 7 英寸,升限 1.7—2.3 万英尺, 最大时速 270 英里,最大载荷航程 1810—1930 英里。可载乍弹 5000—1.4 万磅。乘员 7 人。1940 年 8 月开始服役。1941 年 2 月首次使用于对鹿特丹的 轰作。后广泛用于对德国的空袭。1943 年起转而用于牵引滑翔机、布雷、干 扰敌方雷达和向敌占区空投间谍以及运输等。战时生产 1750 多架。 斯摩棱斯克交战  苏德战争前期的大规模会战,*德军白俄罗斯攻势的 继续。1941 年 7 月 10 日,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共 62 个师又 2 个旅),已 进抵第聂伯河、西德维纳河,占领维帖布斯克(Вnte6ck)。随即向 斯摩棱斯克(cmoлehck)方向发起钳形攻势。当时,苏军已在该地 区展开由战略第二梯队组成的*西方方面军(共 24 个师)。但未及建立稳定 的纵深防御。交战分为 4 个阶段:第一阶段(7 月 10—20 日),德军在苏军 右翼和中央突破防御,推进约 200 公里,合围莫吉廖夫(moгnлeв), 夺取奥尔沙(opma)、斯摩棱斯克、叶利尼亚(eльhnr)等地,苏军 3 个集团军被围。第二阶段(7 月 21 日—8 月 7 日),苏军从预备队增调 20 个师组织反攻,并为此组建*中央方面军投入交战,反攻未取得显着战果,但 支援了被围部队的突围。7 月 30 日,德军遵*《希特勒第三十四号指令》在 西方方向停止进攻,第三阶段(8 月 8—21 日),德军将进攻重心转而向南, 苏军组建*布良斯克方面军加以拦阻,并把*预备队方面军左翼前调任第一梯 队。至 8 月 21 日,德国第二坦克集群和第二集团军进抵戈梅利(Гomeл ь),苏军拦截失败。第四阶段(8 月 22 日—9 月 10 日),苏军企图以 4 个集团军实施积极反攻挫败德军甫进,但多次行动均未衣功,唯有*叶利尼亚 战役取得局部胜利。9 月 10 日,苏军停止反击,在斯摩棱斯克方向全线转入 防御。交战结果使苏军兵力再次遭到重大损失(被歼 40 多万,损失 3300 辆 坦克),莫斯科暴露于德军进攻正面,但德军攻势的停顿及重心转移使苏军 获得了准备莫斯科防御的时间。 斯摩棱斯克战役  苏德战争中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目的是利用*奥 廖尔战役后形成的有利态势,由*加里宁方面军和*西方方面军对斯摩棱斯克 (cmoлehcл)地域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进行攻击,不让其兵力调到 苏军实施主要突击的西南方向,并解放斯摩棱斯克。苏军投入进攻的兵大为 125 万人,拥有火炮和迫击炮 2 万余门,坦克和自行火炮 1430 辆,作战飞机 1100 架;当面德军兵力为 85 万人,拥有火炮和迫击炮 8800 门,坦克和自行 火炮 500 辆,作战飞机 700 架。战役于 1913 年 8 月 7 日至 10 月 2 日实施, 分为 3 个阶段;第一阶段(8 月 7—20 日),苏军西方方面军进行了*斯帕斯 杰缅斯克战役,同时加里宁方面军向杜霍夫希纳(Дyxoвщnha)方 向展开进攻。第二阶段(8 月 21 日—9 月 6 日),西方方面军进行了*叶利尼 亚—多罗戈布日战役。第三阶段(9 月 7 日—10 月 2 日),加里宁方面军和 西方方面军分别进行了*杜霍夫希纳-杰米多夫战役和*斯摩棱斯克-罗斯拉夫 利战役。9 月 25 日解放斯摩棱斯克。此战苏军歼灭德军 7 个师,重创 14 个 师,收復斯摩棱斯克州全境和加里宁州一部分,为解放白俄罗斯奠定了基础, 并为胜利结束库尔斯克会战及展开革聂伯河会战创造了条件。经苏军总参谋 部 1987 年审定,列为苏联卫国战争中的 51 个战略性战役之一。 第459页 史达林格勒方面军  苏联战略战役军团。1942 年 7 月为组织史达林格 勒方向的防御而组建。初辖 4 个集团军和 1 个空军集团军。后陆续编入过 9 个集团军、2 个坦克集团军和 1 个空军集团军。并指挥伏尔加河区舰队作战。 组建后在顿河大弯曲部实施防御。因在德军强大突击的压力下且战且退,防 御地带从 500 公里展宽至 800 公里。遂于同年 8 月 7 日分编出”东南方面军。 1942 年 9 月 28 日改称*顿河方面军,同时东南方面军改称史达林格勒方面 军。后与顿河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协同取得*史达林格勒会战的胜利。1943 年1月1日改称南方方面军。歷任司令为铁木辛哥(1942.7)、戈尔多夫(1942.7 —8)、叶廖缅科(1942.8—12)。 斯洛伐克民族起义  1944 年斯洛伐克人民反对德国占顷军及其傀儡政 权的起义。1939 年 3 月德军侵占捷克,在斯洛伐克策划“独立”,扶植*蒂 索政权。斯洛伐克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抵抗运动。1943 年底,共产党团结其 他民主党派,成立斯洛伐克民族委员会,在各地建立地方民族委员会和组织 游击队,并开展争取蒂索政权的斯洛伐克军队的工作。1944 年夏苏军逼近斯 洛伐克,德军则调集兵力企图直接占领。6 月 29 日民族委员会成立军事委员 会,准备发动全民起义。8 月下旬德军开进斯洛伐克,起义提前于 8 月 29 日 发动,迅速席捲东部和中部。9 月 1 日民族委员会宣布接管政权,在解放区 进行民主改革,各地游击队(1.7 万人)编人起义军。但作为起义军主要力 量的斯洛伐克军队(4.7 万人),起义时大部尚在各教导分队和勤务分队, 未能参加战斗,其东部主力又被德军解除武装。德军调集 8 个师进行镇压。 起义指挥部向盟国求援,苏军和在其战斗序列内的*捷克斯洛伐克第一军团曾 试图与起义军会合,但在德军顽抗下未成。10 月 28 日德军攻占起义中心比 斯特里察(bystri0a),55 个村庄被夷为平地,3 万允乞爱国者被关入集中 营。残存起义军退入山区坚持游击斗争,以后配合苏军于 1945 年春解放斯洛 伐克全境。 斯堪地那维亚战役  即“挪威战役”。 史达林柏勒防御战役  苏德战争中期苏军进行的战略性防御战役。为* 史达林格勒会战的组成部分之一,1942 年 7 月 17 日—11 月 18 日实施。经苏 军总参谋部 1987 年审定,列为苏联卫国战争中的 51 个战略性战役之一。 史达林格勒进攻战役苏德战争中期苏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为*斯大 林格勒会战的组成部分之一,1942 年 11 月 19 日—1943 年 2 月 2 日实施。经 苏军总参谋部 1987 年审定,列为苏联卫国战争中的 51 个战略性战役之一。 史达林第七十号命令  1944 年 5 月 1 日史达林以最高统帅名义发布的 命令。命令总结了 1943—1944 年冬季战役,指出苏军已全面展开战略进攻, 德国侵略者即将被驱逐出苏联国土。命令高度评价了后方对前线的支援,并 要求苏军打出国界、解放欧洲。 斯帕斯杰缅斯克战役  苏德战争中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斯摩棱斯 克战役的组成部分。1943 年 8 月 7—20 日,由*西方方面军实施。8 月 10 日 苏军突破德军防线,13 日解放斯帕斯杰缅斯克(cпacдemehck), 至 20 日战役结束时推进达 35—40 公里,同时吸引了德军从奥廖尔-布良斯克 方向调来的 11 个师,促成*奥廖尔战役的胜利结束。 斯特拉斯堡号巡洋舰(strasbourg)法国军舰。1936 年底下水。1939 年初服役。排水量 2.65 万吨,长 214 米,宽 31 米。航速 31 节,活动范围 7500 海里。装有 330 毫米火炮 8 门,130 毫米火炮 16 门及多种防空武器,携 有舰载机 4 架。战争初期协伺英国海军在大西洋上巡弋,阻击德舰。1940 年 4 月进入地中海。法国败降后,于同年 7 月在米尔斯克比尔(mers—ei—kébr) 港遭英舰攻击,脱逃至土伦。1942 年 11 月在土伦自沉。后经打捞浮起。1944 年 8 月被美机炸伤。1955 年拆毁。 史达林第一九五号命令  1943 年 5 月 1 日史达林以最高统帅名义发布 的命令。命令总结了 1942—1943 年冬季战役,指出史达林格勒会战和英美盟 军在北非的胜利使德意法西斯集团陷入危机,改变了大战的进程。命令要求 苏军将士准备同侵略者展开决定性会战。 斯六林第一三○号命令  1942 年 5 月 1 日史达林以国防人民委员的名 义向苏联军民发布的命令。命令总结了卫国战争第一年的经验,指出敌我力 量对比已经开始发生有利于苏联的变化,要求苏军将士和游击队员提高军事 艺术,争取在 1942 年粉碎德国侵略者。 史达林第二二七号命令  1942年7月28日史达林以国防人民委员名义 颁布的命令。当时,史达林格勒会战处于决战关头,命令阐述了苏军面临的 危急态势和战斗任务,谴责“退却”情绪,提出“不得后退一步!”的口号, 要求不惜一切代价阻止敌人前进,并规定给予畏缩不前看以最严厉的处分。 命令提高了部队的土气,加强了军事纪律,成为保卫史达林格勒的精神武器。 史达林第三○七号命令  1942年10月9日史达林以国防人民委员名义 发布的关于在苏军中建立完全的一长制和取消政治委员制的命令。命令解除 各级部队政治首长的职务,任命他们为相应的政治副指挥员(副首长),并 授予军衔。 第460页 史达林第三○六号命令  1942年10月8日史达林以国防人民委员名义 颁布的关于改进步兵兵团的进攻战术和战斗队形的命令。苏德战争前期,苏 军进攻时多用纵深梯队配置战斗队形,把大量兵力兵器置于第二梯队,由于 装备不足,及德军採用非纵深支撑点式防御,致使苏军的首次突击缺乏威力, 进攻受挫。鑑于此,命令要求在编组战斗队形时必须确保第一梯队的突击力 量,战术单位预备队不超过战斗编成的十分之一,第二梯队主要由集团军组 织。此命令对改进当时特定条件下苏军的进攻战术起了积极作用。 史达林第三二五号命令  1942 年 10 月 16 日史达林以国防人民委员名 义颁布的关于坦克和机械化部队战斗使用的命令。此命令总结了苏德战争第 一阶段使用坦克兵和机械化部队的经验,并对其战术和战役使用作了原则性 规定。命令要求在进攻时将坦克作为发展胜利梯队,用于方面军或集团军的 主攻方向,防御时则作为实施反突击的有力手段。命令规定机械化军是方面 军或集团军司令员掌握的作战手段,不得将其分割或转隶给步兵兵团。此命 令对苏军战术和战役法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史达林战时十月革命节报告  苏德战争时期(1941—1944)史达林在 莫斯科举行的庆祝十月革命节大会上所做的报告。1941 年 11 月 6 日的报告 总结了战争头 4 个月的进程,阐释了苏军暂时受挫的原因,指出了德军“闪 电战”的破产。1942 年 11 月 6 日的报告论述了后方的组织工作和前线的军 事行动,强调了欧洲第二战场和反法西斯联盟问题。1943 年 11 月 6 日的报 告高度评价了战争进程的根本转折和反法西斯联盟的加强。1944 年们月 6 日 的报告赞扬了苏联人民的伟大功勋,提出了战后和平与安全问题。上述报告 实为卫国战争的年度总结,其中提出的苏联内外政策方针在当时为有重要指 导意义。 斯摩棱斯克-罗斯拉夫利战役  苏德战争中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 斯摩棱斯克战役的组成部分。1943 年 9 月 15 日至 10 月 2 日,由*西方方面 军实施。该方面军经过激战前出至杰斯纳河(Дecha)一线,随后发起向斯 摩陵斯克和罗斯拉夫利(pocлaвль)的进攻。9 月 24 日夜,苏军从 数个方向突入斯摩棱斯克,25 日凌晨解放该市,同日攻占罗斯拉夫利。至 10 月 2 日战役结束时苏军推进 135—145 公里,德军失去了西方向上最重要的交 通和防御枢纽。 斯维里河-被得罗扎沃兹克战役  苏德战争后期苏军人动的进攻战 役。1944 年 6 月 21 日至 8 月 9 日,由*卡累利阿方面军左翼部队在拉多加湖 区舰队和奥涅加湖区舰队协、同下实施。目的是继*维堡战役之后,进一步击 败据守南卡累利阿的芬兰军队,迫使芬兰退出战争。苏军经艰苦战斗,先后 突破芬军 6 道纵深梯次配置防御地带,强渡斯维里河(cвnpь),攻占彼 得罗扎沃兹克(Пecpoьa-вoдck),前出至 1940 年苏芬国界, 共推进 110—250 公里。经此战役和维堡战役打击,芬兰于 9 月初退出战争。 史达林一九四一年七月三日广播演说  苏德战争爆发后史达林的首次 公开演说。演说阐发了*《联共(布)中央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九日指示》的 精神,指出苏联面临严重危险,号召全国人民奋起抗战,唿吁建立世界反法 西斯联盟。演说表达的战斗意志和必胜信念动员了苏联军民,也鼓舞了世界 人民。 史达林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告人民书  大战结束之日史达林向苏联人 民所致的贺辞。贺辞中把萨哈林岛(库页岛)南部和千岛群岛说成是俄国的 固有领土,认为 1904—1905 年日俄战争中俄军的失败是歷史的污点,苏扶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胜日本则洗清了这一污点。 联合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逐步形成并于战后建立的国际组织。1913 年 10 月中、苏、美、英关于普遍安全宣言首先提出,经 1944 年*敦巴顿橡树 园会议和 1945 年*雅尔达会议讨论筹备,1945 年 10 月 24 日(后定为“联合 国日”)根据同年 6 月*旧金山会议上签署的*《联合国宪章》正式成立。参 加宪章签字的 51 国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主要机构 6 个,即大会、安全理事 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託管理事会、国际法院和秘书处。秘书处设秘书长 一人,为联合国的主要行政负责人。总部设纽约。会员国向总部派常驻代表。 在日内瓦设有欧洲办事处。各机构会议,通常在总部举行,但也可根据会员 国的建议在其它地方举行。1946 年 1 月 10 日——2 月 14 日,51 个国家的代 表在伦敦举行了第一届联合国大会,联合国正式开始工作。 联合舰队  日本海军的主力编队。由两个以上的战略战役编队组成。司 令长官直属天皇。1894 年中日甲午战争中首次组编。1904 年日俄战争中第二 次组编,首任司令长官伊东枯亨。1913 年规定和平时期亦可设置。1933 年起 决定常设。太平洋战争开始时,司令长官为*山木五十六,下辖第一至第六舰 队,第一和第十一航空舰队以及南遣舰队。1941 年 12 月实施偷袭美国海军 基地珍珠港成功,夯得西太平洋制海仅。1942 年 6 月在中途岛海战中遭惨败, 逐渐丧失制海、制空权。1943 年 4 月山本五十六毙命后,司令长官由*古贺 峰一继任。1944 年 4 月古贺峰一毙命后又由*丰田副武继任。集中航空母舰 编成第一机动舰队,经同年 6 月马里亚纳悔海战和 10 月*雷伊泰湾海战,已完 全丧失机动作战能力,司令部遂移至横滨市日吉。1915 年 5 月*小泽治三郎 接任司令长官。日本投降后,于同年 10 月 10 日解散。 第461页 联合国宪章  1945 年 6 月 26 日在*旧金山会议上签订。共 19 章,111 条。规定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 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以解决国 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构成一协调各 国行动之中心”。为实现上述宗旨,联合国及其会员国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各会员国主权平等”,以应以和平方法解决其国际争端”,“国际关系上 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或以与联合国宗旨不符之任何其他方法,侵害任何会 员国或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不得干步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 管辖之事件等。还热定了会员国的义务和权利,6 个主要联合国机构的职能 范围和修改宪章的具体规定。同年 10 月 24 日,该宪章在获得中、法、苏、 英、美和其他半数签字国批准后即生效。后来,6 月 26 日被定为“宪章日”, 10 月 24 日被定为“联合国日”。 联合国家宣言  亦称《二十六国宣言》。大战期间反法西斯国家共同对 轴心国作战的宣言。第一次*美英首脑华盛顿会议期间,罗斯福倡议并提出宣 言草案,先与英国继与苏联磋商修改,然后急电各国徵询参加。1942 年 1 月 1 日,罗斯福、邱吉尔、李维诺夫和宋子文分别代表美、英、苏、中在白宫 首先签字(由此形成了战时“四大国”外交结构)。翌日,澳大利亚、比利 时、加拿大、哥斯大黎加、古巴、捷克斯洛伐克、多米尼加、萨尔瓦多、希 腊、瓜地马拉、海地、宏都拉斯、印度、卢森堡、荷兰、纽西兰、尼加拉瓜、 挪威、巴拿马、波兰、南非、南斯拉夫等 22 国的大使,按国名英文字母顺序 依次签字。宣言声明贊同*《大西洋宪章》的宗旨与原则;宣告各签字国保证 运用其全部军事与经济资源对“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作战,保证相 互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欢迎“现在或可能将在战胜希特 勒主义的斗争中给予物质上援助和贡献的其他国家”加入。此后到 1945 年 5 月 1 日止,还有玻利维亚、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厄瓜多、埃及、埃塞 俄比亚、法国、伊朗、伊拉克、黎巴嫩、赖比瑞亚、墨西哥、巴拉圭、秘鲁、 菲律宾、沙乌地阿拉伯、叙利亚、土耳其、乌拉圭和委内瑞拉等 21 国加入。此 宣言标志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为后来创建联合国奠定了初步基 础。 联合原料委员会binedrawmaterialsboard)美、英战时进行合作 的联合机构之一。在*阿卡迪亚会议之后,1942 年 1 月 26 日由邱吉尔和罗斯 福共同宣布成立。设在华盛顿,由巴特(williamlorenbatt,1885—1965; 代表美国战时生产局)和贝利厄(clivthormbaillleu,1889—1967;代 表英国供应部,1942 年 2 月起为生产部)及他们的工作人员组成。任务为对 美、英两国能从世界各地获取的原料进行估计,制订开发和利用这些原料的 计划,採取措施使之在两国间进行最有效的分配等。主要是提出建议由两国 玫府的各部门实行。通常是以英国殖民地和自治领的原料供应美国以换取美 国的物资。战后于 1945 年 12 月 31 日解散。 联合参谋长委员会binedchiefsofstaff)美、英战时进行合作的 联合机构之一。太平洋战争爆发和美国参战后,罗斯福和邱吉尔在*阿卡迪亚 会议上达成协议,于 1942 年 1 月宣告成立。设在华盛顿,成员为美、英的陆 海空三军参谋长(或其代表)、*迪尔(代表邱吉尔)和*李海(1942 年 7 月 起代表罗斯福)。其权限最初只是根据战略方针制订军需计划、规定分配现 有武器的方针、解决海外作战行动的先后次序等。同年 4 月 21 日起,扩大权 限为涉及全盘“战争的战略指挥”。每周召开一次会议,一般由*美国参谋长 联席会议和*英国参谋长委员会预先分别研究后,再提交该委员会讨论和调 整。重大战略决策则在罗斯福与邱吉尔举行的两国首脑会议上共同作出。该 委员会常指派若干研究特点问题的专门小组委员会。战后维持到 1942 年 9 月 28 日宣告结束。 联合轰炸攻势调查处binebombingoffensivesurvey)即“美国战 略轰炸调查处”。 联 合 国 善 后 救 济 总 署 (unitednationsreliefandrebabilitationadministration,缩写 unrra) 简称“联总”。大战后期美、英等国建立的国际性战争善后救济机构。由于 大战对欧、亚地区的极大破坏,而且各参战国经济均转上战争轨道,使得战 后恢復正常经济生活与復兴工作将十分艰巨,需要有国际性的合作。1940 年 8 月,英国曾建立由李兹—罗斯(fredrickwilliamleith-ross,1887—1968) 主持的战后欧洲救济委员会。1942 年 11 月,美国也成立了由莱曼 (herberthenrylehman,1878—1963)领导的海外善后救济执行局。1943 年, 随着反法西斯战争走向胜利,5 月美、英、苏、中达成协议向 40 个国家提出 建立此机构的章程草案,经修改后于 9 月 24 日公布,11 月 9 日联合国家各 国代表在白宫签署。同年 11 月 10 日—12 月 1 日,44 国代表在美国新泽西州 大西洋城举行首次会议,成立此机构,选举莱曼为总裁,决定捐献国应提供 本国国民经济收入的百分之一左右的资金,受惠国对救济物资的分配不应因 个人财产以及宗教、种族或政治信仰而歧视,受惠国凡有支付力者应支付外 汇,无支付力者可同样受救济而不使负债。1944 年 1—4 月英、美和加拿大 议会分别批准拨款。1944 年底和 1945 年初,逐步开始对欧洲和亚洲被解放 国家与地区进行救济工作,但大规模活动直到 1946 年才展开。所获捐献共 39.6 亿美元(分发了价值 36.8 亿美元的商品),其中美国捐款 26.6 亿美元 (占总数约百分之六十五),英国 6.1 亿美元(约占百分之十五),加拿大 1.39 亿美元(约占百分之三点五)。有 17 个国家受救济援助,其中较多者 为中国(5.18 亿美元)、波兰(4.78 亿美元)、义大利(4.18 亿美元)、 南斯拉夫(4.16 亿美元)、希腊(3.47 亿美元)。后来美国坚持“任何新的 拨款都应由美国分派”,遂因经费不足而于 1947 年年中结束其主要活动。 第462页 联合生产与资源委员会binedproductionandbesourcesboard) 美、英战时进行合作的联合机构之一。1942 年 6 月 9 日成立,设于华盛顿, 作为*联合原料委员会与*联合军需品分配委员会的协调统筹机构。由美国战 时生产局局长*纳尔逊和英国生产大臣*利特尔顿组成,同年 11 月加拿大代表 作为第三个成员参加。规定其任务为将美、英的生产计划合为单一的总计划, 以适应战时的战略需要。名义上拥有决定权和管理权,实际上仅限于制订军 需品生产和有关物资的平衡表,提供统计和调查资料。无论美国或英国都不 准备真正让此委员会行使其名义上授予的权力。战后于 1945 年 12 月 31 日解 散。 联 合 军 需 品 分 配 委 员 会 bineddistributionofmilitarysuppliesboard)美、英战时进行合作的 联合机构之一。在*阿卡迪亚会议之后,1942 年 1 月 26 日由丘言尔和罗斯福 共同宣布成立。一个由霍普全斯主持,设在华盛顿,负责分配美国的军需品; 一个由*比弗布鲁克(后为*利特尔顿)主持,设在伦敦,负责分配英国的军 需品,每个机构均由代表武装部队的美、英官员组成。只具有提供意见权, 其建议最终由联合参谋长委员会予以批准后执行。1945 年随着战争结束停止 了大部分活动,至 1949 年宣告结束。 联共(布)中央关于集体安全的决议  1933 年 12 月 12 日联共(布) 中央委员会针对希特勒上台后欧洲局势而通过的关于开展争取集体安全的斗 争的决议。决议将建立集体安全体系作为苏联对外政策的新方针,指出集体 安全体系是防止战争、保障和平的有效手段,苏联将努力同其他欧洲国家缔 结区域性共同防御协定,并准备在一定条件下参加国际联盟。 联共(布)中央关于组织敌后斗争的决议  1941 年 7 月 18 日通过。 决议根据*《联共(布)中央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九日指示》精神,具体阐述 了在敌占区训练党的地下工作者和游击队员、组织党的地下组织和游击队、 开展群众性游击战争的任务和措施。 联共(布)中央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九日指示  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 党和政府动员苏联人民奋起抗击侵略者的纲领性文件,发至各加盟共和国党 中央、各边疆区、州、市、区党委会和苏维埃组织。指示阐明了工国战争的 正义性和解放性,指出苏联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要求全党和全国人民 “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迅速把国家生活和全部工作转入战时轨 道。指示还要求把党的优秀力量派到苏军中去,并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指示 的精神成为*史达林一九四一年七月三日广播演说的基础。 葛罗米柯(ahдpenАhдpeeвnчГpomыko,1909— 1989)苏联外交官。1931 年加入联共(布)党。1936 年莫斯科全苏农业经济 学研究所研究班毕业后,在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当研究员。1939 年起从事 外交工作。先后任外交人民委员部美洲司司长和驻美大使馆参贊。1943 年出 任驻美特命全权大使。在苏德战争期间,为加强苏美关系、发展苏美军事合 作和巩固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做了大量工作。曾参加筹建联合国、出席*雅尔达 会议、*波茨坦会议、旧金山《联合国宪章》制订会议以及其他战时国际会议。 战后歷任苏联驻联合国安理会常任代表、外交部副部长。第一副部长和部长,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等职。 董钊(1902—1977)中国将领。字介生。黄埔军校毕业。九·一八事变 后,任国民政府军第二十八师师长,宰部在鄂西、湘西等地“围剿”工农红 军。1936 年受少将衔。抗日战争爆发后,兼任西安警备司令。1938 年春率部 参加台儿庄战役。同年 8 月升任第十六军军长,守备武汉北围。10 月调赴豫 南,参加罗信战役。1940 年兼任邢洛动员指挥官及碉堡线封锁指挥宫。1942 年 6 月任第三十四集团军副总司令。1945 年 1 月升任第三十八集团军总司 令,授中将街。守备陇东及兰垣、海原一带防务。抗战胜利后,曾任第十八 绥靖区司令官。大陆解放前夕去台湾。 董康(1867—1942)汉奸。字缓经。清末进士。辛亥革命后留学日本。 曾任北洋政府大理院院长、司法总长、财政总长。九·一八事变后,曾赴日 本讲授法制史。1937 年 8 月平津沦陷后投敌,参与组织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歷任议政委员会常委,法院院长、司法委员会委员长。1940 年汪伪国民政府 成立后,任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 董必武(1886—1975)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之一。原名贤琼,又名用威, 字洁畲,号壁伍。参加辛亥革命,加入同盟会。1914 年留学日本。1921 年出 席中国共产党一大,为中共创始人之一。1928 年到苏联,入莫斯科中山大学 特别班和列宁学院英文班学习。曾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最高法院 院长。1934 年参加长征,北上抗日,到陕北后,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抗日 战争爆发后,参加国共谈判。曾任中共中央长江局民运局长、南方局统战委 员会主任,积极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曾创办抗日军政干部训练班, 为创建鄂中抗日根据地和发展抗日武装力量培养干部。1938 年 7 月起以国民 参政会常驻参政员身份,开展抗日反顽斗争和统战工作,壮大抗日民主阵营。 1945 年 4 月代表解放区出席旧盒山联合国制宪会议。抗战胜利后,任中共代 表团成员,参加国共两党谈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最高人民法院院 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主席。着作辑有《董必武选集》。 第463页 葡萄(grapefruit)1945 年 4 月在*义大利之战中盟军发动攻势作战的 代号。1944 年底盟军已突破德军*哥特防线,进抵腊万纳(bavenne)及博洛 尼亚(bologna)以南地域,1945 年初盟军计划由英第八集团军从腊万纳一 带首先出击,进入波河平原,随后美第五集团军冲击博洛尼亚,两路夹击围 歼德军重兵集团于波河之南;预定于 4 月 9 日实施。此时的盟军在兵员和装 甲车辆上占有极大优势,且得到义大利游击队的帮助,而德军则后援无望, 撤退无门,从 2 月即已开始秘密的投降谈判.4 月 9 日和 14 日,英、美军先 后开展进攻,德军迅即全局溃败。5 月 2 日,德军残部无条件投降。 葵花(sonnenblume)1941 年初德国派兵参与北非战事的行动代号。1940 年 10 月,墨索里尼发动入侵希腊的*意希战争,屡战皆北。希军反击攻入阿 尔巴尼亚。同时,意军在东非和北非亦遭惨败,局势危急。1941 年 1 月初, 希特勒指令德军在出兵阿尔巴尼亚(“阿尔卑斯紫罗兰”行动)的同时,派 兵增援利比亚的意军。2 月中,隆美尔率由 1 个轻装师和工个装甲师组成的* 非洲军团到达的黎波里塔尼亚。 蒂索(jozeftiso,1887—1947)“斯洛伐克独立国”总统。曾为天主 教神甫,神学教授。1921 年加入斯洛伐克人民党,1938 年 8 月起为该党头目。 1938—1939 年为《慕尼黑协定》签订后斯洛伐克分离主义者建立的斯洛伐克 自治政府首脑。1939 年 10 月为德国“保护”下的“斯洛伐克独立国”总统。 1940 年将“独立国”拖入战争,加入轴心国。1941 年参加侵苏战争。1944 年斯洛伐克民族起义时仍吁请德军镇压游击队。1945 年 4 月在德军保护下逃 往奥地利,向美军釜署投降书。1947 年被捷克斯洛伐克人民法庭处死。 蒂翁(插rlestillon,1897—?)法国共产党抵抗运动领导人之一。 1932 年为法国共产党中央委员,1936 年被选为者员。西班牙内战时曾参加国 际纵队。法国败降后投身抵抗运动。1941 年 3 月成为法共书记处成员,组织 并领导自由射手和游击队。1941 年 10 月任民族军事委员会的领导,指挥法 共所属的人民武装,积极参加解放本上的战斗。1944 年 12 月出任临时政府 空军部长。巴黎解放后,反对法共放下武器,主张夺取政权。战后仍为议员。 1953 年被开除出法共。着有《自由射手和游击队,抵抗运动史的见证》。 蒂森(fritzthyssen,1873—1951)德国垄断资本家。其父奥古斯特·蒂 森(augustthysaoen,1842—1926),十九世纪末经营钢铁业发家,被称为 “鲁尔之王”。1926 年继承产业,将 7 家公司合併威欧州最大的联合钢铁公 司,任总裁。仇恨共产主义,自二十年代初即资助纳粹党。1931 年正式加入 该党。此后积极安排和组织德国工业巨头在经济上资助和在政治上扶植纳粹 党,对 1933 年希特勒上台起巨大作用。纳粹党掌权后,曾为*希姆莱之友会 成员和普鲁士邦政府顾问。三十年代后期,同希特勒发生分歧。1939 年逃往 瑞士。翌年移居法国。1941 年被法国维希政府逮捕,引渡到德国,投入达豪 集中营。战后被德国非纳粹化法匠审讯,判其交出百分之十五的财产,作为 纳粹受害者的赔偿基金。1950 年移居阿根廷,着有《我资助了希特勒》。 蒂勒赫(ottothierack,1889—1946)德国*人民法庭庭长(1936— 1942),司法部长(1942—1945)。早年在马尔堡(marburg)和莱比锡大学 学法律和政治学,获法学博士学位。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加入纳粹 党,任“民族社会主义律师联盟”(ns—reichtswahrerbund)头目。1933 年纳粹党执政后任萨克森邦司法部长。1935 年任最高法院副院长。1936 年任 人民法庭庭长。1942 年 8 月 20 日任司法部长,受权建立“纳粹党指导处司 法办公室”(dasreiehsrechtsamtderreichsleitungdernsdap)。同年 9 月 18 日同希姆莱达成协议,同意*德国中央保安局有权修改法院的判决并驱使 被判 3 年以上徒刑的波兰人和 8 年以上徒刑的其他犯人从事奴隶劳动。有权 对东方占领区的非德意志人行使刑事司法权。1943 年夏又向中央保安局移交 对全体犹太人的刑事司法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新明斯特(neumunster) 拘留营自杀。 蒂贊特(henrythomastizard,1885—1959)英国科学家。毕业并执教 于牛津大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任职于皇家飞行军团和军工部,研究开 发航空燃料。战后重返教席,1933 年任航空研究委员会主席,旋又在空军部 一专门委员会任职,专注于发展空防技术。后因同*林德曼不睦,辞去大部分 委员会中的职位,但仍致力于雷达的研究开发。1936 年,在比京希尔 (bigginhill)试验成功,开始部署战斗机雷达站,后在*不列颠之战中发挥 重要作用,1940 年任飞机生产部顾问,是年率科学代表团访问加拿大和美 国,推动了军事科技研究上的跨洋合作。1942 年任牛津大学玛格达伦学院院 长。战后曾任国防科研政策委员会和科学政策顾问委员会主席(1947— 1952),有爵士封号。 蒂泰尔姆(andrediethelm,1896—1954)法国抵抗运动活动家。毕业 于巴黎高师。曾任印度支那财政总监。1988、1910 年先后任殖民部和内政部 办公室主任。法国败降后,于 1941 年参加自由法国。同年 9 月,出任法兰西 民族委员会内政、劳动、新闻专员。1942 年 4 月改任财政专员。1943 年 6 月任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生产和财政专员。此后曾任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 府陆军部长。战后退随戴高乐,继续从政。 第464页 蒂图列斯库(nicetitulescu,1883—1941)罗马尼亚外交家。二十 年代初任财政大臣。1922 年起任驻英大使。1930—193g 年任驻国联常任代 表,1930—1931 年力国联主席。1933 年起任外交大臣。反对法西斯侵略扩张, 支持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1933 年 7 月签署《侵略定义公约》,王张加强 小协约国。1934 年 2 月加入巴尔干协约国,为主要组织者之一。1934 年 6 月与苏联建交,积极响应法国外长*巴都的《东方公约》倡议。1935 年起为 罗马尼亚科学院院士。1936 年 8 月在反对派势力的排挤下,被迫迟出政府。 蒂特拉克型坦克(tetraroh)英国轻型坦克。1940 年服役。重 7.5 吨, 装甲厚度 14—16 毫米,装备 1 门 40 毫米(弹重 2 磅)火炮和 1 挺 7.92 毫米 机枪,最大时速 60 公里,最大行程 227 公里,乘员 3 人。 蒂尔匹茨号战列舰(tirpitz)德国军舰。为*俾斯麦号战列舰的姊妹舰。 1939 年在威廉港船厂开始建造。1941 年 8 月服役。以前德国海军上将蒂尔匹 茨(alfredvontirpitz,1849—1930)之名命名。舰长 800 英尺,最大宽度 11s 英尺,排水量 4.1 万吨,最高航速 30.5 节,装备 8 门 15 英寸火炮、12 门 5 刀英寸火炮、16 门 4.1 英寸寓射炮,另有 4 架水上飞机和 6 个鱼雷发射 管,舰员 2000 人。1942 年 1 月派往挪威水域,先后泊驻于特隆赫姆、纳尔 维克、特罗姆瑟(troms )和阿尔塔(alta)峡湾。多次出海截击*盟国一 苏联护航运输队。1943 年 9 月参加袭击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后在驻地数度被 英国飞机与袖珍潜挺击伤,长期不能作战。1944 年 11 月 12 日,在特罗姆瑟 港被英机炸沉。 蒋介石(1887—1975)中国国民党总裁(1938—1975)、国防最高委员 会委员长(1939—1945)。原名瑞元,学名志清,后改名中正。1907 年入保 定陆军速成学堂学习。次年去日本振武学堂留学,加入同盟会。北伐战争时 期,曾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1927 年叛变革命,破坏国共合 作,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歷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主席、军事委员会主席、 国民政府主席、陆海空军总司令,独掌党政军大权。九·一蒋介石八事变后, 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日本的武装侵略奉 行不抵抗主义。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和工农红军发动大规模“围 剿”。1935 年被国民政府授以特级上将衔。次年 12 月*西安事变中被迫接受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开始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 年七七事变爆 发后,发表*庐山谈话和《告抗战全军将士书》,号召抗日。1938 年后歷任 国民党总裁、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抗战前期统率全国军队,积极对日作 战。1938 年 10 月武汉、广州沦陷后,採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曾先 后发动三次反共高潮。1941 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任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 帅。1942 年 2 月访问印度,磋商中印战场合作事宜。1943 年 10 月復任国民 政府主席。同年 11 月参加开罗会议,与美、英商讨联合对日作战方案等问题。 1944 年与美国副总统华莱士会谈,谋求加强中美合作和争取美援。日本投降 后,在美国支持下抢夺抗战胜利果实。不久撕毁国共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 发动全面内战,向解放区大举进攻。1948 年任中华民国总统。大陆解放后率 残部退军台湾,连任国民党总裁和台湾当局“总统”。 蒋光鼐(1888—1967)中国将领。字憬然。保定军校毕业。九·一八事 变后任国民政府京沪卫戍司令长官兼第十九路军总指挥。1932 年参与指挥淤 沪抗战。同年 5 月随第十九路军调往福建“围剿”工农红军。歷任驻闽绥靖 公署主任、福建省政府主席。1933 年 11 月与陈铭枢、李济深等发动反蒋抗 日的福建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任财政委员会主席。失败后 避居香港。1935 年通电反蒋、联共、抗日。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南京,任国民 政府军事参议,1940 年 9 月起任第七战区副司令长官,主张国共合作坚持抗 战。1943 年授中将衔。抗战胜利后参与组织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纺织工业部部长、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常委。 蒋廷黻(1895—1965)中国外交官。早年留学美国。曾任清华大学歷史 系教授兼系主任,从事中国外交史研究。九·一八事变后,与胡道等人创办 《独立评论》周刊。1934 年夏赴苏考察。同年任行政院政务处长。抗日战争 爆发时,任中国驻苏联大使,主张对日作战。1938 年 1 月离职归国,仍任行 政院政务处长。1944 年 11 月,出任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署长。抗战胜利后, 曾任中国驻联合国常任代表。1951 年任台湾当局驻美“大使”。 蒋作宾(1884—1942)中国外交官。字雨岩。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 曾任国民政府驻德、奥地利等国公使,1931 年 8 月任驻日公使。赴任途中, 发生九·一八事变,至东京面见日外相提出抗议。但执行蒋介石“不抵抗” 政策,力主与日本“和平”谈判。1935 年 5 月,升任驻日大使。华北事变后 回国,改任国民政府内政部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安徽省政府主席,组织 保安队,收容散兵。1938 年后歷任国民党中央晋察委员、党政工作考核委员 会政务组主任。在重庆病死。 第465页 蒋鼎文(1895—1974)中国将领。字铭三。浙江讲武学堂毕业。曾任黄 埔军校教官、国民政府第二军军长。九·一八事变后,歷任第四军团息指挥、 北路军前敌总指挥,参与“围剿”中央苏区。1933 年 11 月率部进攻“抗日 反蒋”的福建人民政府。后任福建绥靖公署主任。1935 年授二级上将衔。抗 日战争爆发后,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西安行营主任兼陕西省政府主席。1939 年任第十战区司令长官兼第三十四集团军总司令。1942 年 1 月,任第一战区 司令长官兼冀察战区总司令,1944 年 5 月弃洛阳西逃,造成中原大溃退,被 迫辞职,改任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参议。抗战胜利后,弃官经商。1919 年 3 月去台湾,曾任台湾当局“总统府”国策顾问。 蒋作宾-广田会谈  1935 年 10 月 4 日,日本内阁通过*《广田三原则》。 外务大臣广田弘毅据此开始与中国驻日大使蒋作宾进行谈判。中方提出两国 改善关系的三项前提条件为:(1)尊重完全的独立,废除不平等条约,按国 际法准则办事;(2)禁止一切不友好的行为;(3)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一切 争端。10 月 7 日广田约蒋作宾会谈,提出的反建议为;(1)中国不得推行 所谓“以夷制夷”政策。(2)中、日、“满”三国必须亲善。(3)两国共 同防止赤化。此后蒋作宾于 10 月 21 日、28 日再次与广田磋商,并于 10 月 31 日回国,直接会谈至此结束。后双方仍继续就此接触,但最终未有结果。 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  1937 年 9 月 22 日,在中国共产党 不断的批评、推动、督促下,国民政府中央通讯社正式发表*《中国共产党为 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发表谈话,表示“此次中国共产党发表 之宣言,即为民族意识胜过一切之例证。在存亡危急之秋,不应计较过去之 一切,而当使全国国民彻底更始,力谋团结,以共保国家之生命与生存”, 谈话实际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和两党实行合作。中共的宣言和蒋介 石的谈话,宣布了以国共两党再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 立。 韩名柱(1913—1939)中国军人。1929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 年参 加中国工农红军。长徵到陕北后,入红军大学学习。抗日战争爆发后,奉命 奔赴山东,在寿光县牛头镇参与领导抗日武装起义,任鲁东游击第八支队副 司令员。1938 年 2 月,率部在寿光县城南伏击日军汽车队,打死日军军官多 人,缴获大量军用物资。同年秋兼任山东抗日救国军第七、第八 2 个支队总 指挥,在抑瞳、昌滩、黄县、高望山、龙口等战斗中,屡建战功。1938 年 10 月 8 日,在邹平县蒙家庄与日军激战时牺牲。 韩復榘(1890—1938)中国将领。字向方。行伍出身。曾任西北军第八 军军长,国民政府军第一军团总指挥兼山东省政府主席。1935 年华北事变 后,曾取缔抗日宣传,讨好日本。1935 年投二级上将衔。*西安事变爆发后, 又曾致电支持张学良和杨虎城。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兼第 五战区副司令长官,负责守卫山东及黄河防务。但为保存实力,虚与日军周 旋,不战而退,连续放弃济南、泰安和济宁等地,全国舆论譁然。1938 年 1 月在开封参加北方将领会议时,被蒋介石下令拘禁枪决。 韩略村伏击战  1943 年八路军在山西省临汾县对日军的一次伏击战。 是年 10 月,日军调集 2 万余人以“铁滚式”多梯队反覆“清剿”战术“扫荡” 太岳抗日根据地,并从华北各地抽调 120 多名军官组成“战地观战团”。24 日,八路军太岳军区第十六团在临汾东北的韩略村袭击该“观战团”,经 3 小时激战,一举击毁敌汽车 13 辆,“观战团”除 3 名逃脱外全部被歼,其中 有旅团长 1 人,联队长 6 人。 朝鲜军  日本驻朝鲜的侵略军。1918 年 5 月 31 日日本在朝鲜编成,司 令部设京城(今汉城),负责朝鲜方面的防卫。首任司令宫为长谷川好道。 1933 年 7 月其兵力为 2 个师团。1941 年 7 月进行关东军特别大演习时兵力大 增。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其兵力转用于南方战线,仅吞 3 个留守师团。 1945 年 1 月 20 日其司令部被撤销,另设第十七方面军司令部和朝鲜军管区 司令部。三十年代起,司令官先后为林铣十郎(1930 年就任)、川岛义之(1932 年就任)、植田谦吉(1984 年就任)、小矶国昭(1935 年就任)、中村孝太 郎(1938 年就任)、板垣征四郎(1941 年就任)和上月良夫(1945 年就任)。 朝香宫鸠彦(1887—1981)日本皇族,将领。久迩宫朝彦亲王第八子。 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1922 年赴法国留学,1925 年回国后任陆军 大学教官。后歷任第一步兵旅团长、近工师团长、军事参议官等职。日本发 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于 1937 年 12 月任上海派遣军司令官,随即率部攻占南 京,将司令部设于南京,参与指挥*南京大屠杀。次年 2 月 18 日,日本大木 营撤销上海派遣军建制,随即返回日本。1939 年晋升大将。任贵族院议员, 併兼任伤病军人会总裁。战后来受惩处。 朝鲜义勇军  见“朝鲜独立同盟”。 朝鲜独立同盟  大战期间朝鲜的抗日组织。1942 年 7 月在中国山西抗 日根据地建立,前身为朝鲜青年联合会。提出“彻底消灭日本帝国主义强盗 对朝鲜的一切统治”,“在反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团结为祖国独立而斗争的 各阶层、各党派和每个人的所有力量”,“依据朝鲜国民的普选,建立民主 政府”等五点纲领,下属有“朝鲜义勇军”,配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 装开展抗日武装斗争,共同打击日本侵略者。1945 年日本投降后回国。 第466页 朝鲜人民革命军  朝鲜人民抗日革命武装。1934 年 3 月,金日成将在 中国东北的朝鲜抗日游击队含并扩建而成。1936 年在中国靠近朝鲜的长白山 地区建立抗日根据地。翌年 6 月进行*普天堡战斗。随后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东北抗日联军并肩战斗,多次粉碎日军的”围剿”和“讨伐”,并组织小部 队和政工人员回朝鲜活动。仅 1937—1939 年即进行 3900 多次战斗,毙伤俘 日军 3 万多人。1940 年 8 月金日成在中国吉林省敦化县小哈尔巴岭召开会 议。决定将朝鲜人民革命军化整为零,分编为数十个小组和小部队,深入敌 后建立秘密根据地,坚持游击斗争。1945 年 8 月,配合苏军光復朝鲜北部。 棋盘岭战斗  1938 年新四军在安徽省桐城县对日军的一次伏击战。是 年夏,蚌埠、合肥日军打通安(庆)合(肥)公路。新四军第四支队转战于 公路两侧,扰乱敌军后方运输线,牵制日军西进。9 月 3 日,该部集结 2 个 营的兵力在舒城通向桐城公路的棋盘岭设伏,袭击自安庆北开的日军车队, 击毙日军 70 余人,俘敌 4 人,焚毁汽车 50 余辆。 植田谦吉(1875—1962)日本将领。毕业于陆军士宫学校和陆军大学。 早年参与出兵西伯利亚。1929 年后歷任*中国驻屯军司令宫和第九师团长。 一·二八事变时率部进犯上海。同年 4 月在虹口公园举行的日皇诞辰纪念典 礼上,被朝鲜人尹奉吉炸伤,截去左腿。1933 年任参谋本部次长。1934 年调 任朝鲜军司令宫。同年晋升大将。1936 年起任关东军司令官,在诺门坎事件 中被苏蒙军队挫败,后引咎辞职。1939 年转入预备役。战后为日本乡友联盟 会长。 森恪(1883—1932)日本外交官。1900 年东京商工学校毕业。早年在中 国进行经济侵略活动。1020 年起进入政界,当选为政友会的国会议员。主张 与军部密切合作,建立“举国一致”的内阁,实现对亚洲大陆的统治。1927 年任外务次官,策划召开东方会议,主持制订侵华方针。1929 年任政友会干 事长,力主加速日本的法西斯化。九·一八事变后,积极鼓吹扩大对华侵略。 同年 12 月就任犬养内阁的书记宫长。1932 年五·一五事件后下野。 森德兰式巡逻轰炸机(sundend)英国海上巡逻轰炸机。4 引擎、上 单翼,翼长 112.9 英尺,翼端装有固定浮筒,机身长 85.4 英尺,高 32.8 英 尺。最大时速 264 英里,升限 1.85 万英尺,航程 2850 英里。由商用飞船改 制而成,能连续飞行 13 个小时以上。机头和机尾各有 1 个由 4 挺 7.69 毫米 机枪组成的炮塔,机背还有手动速射炮,绰号“飞行箭猪”、“大肚子摩托 船”。从 1938 年开始服役。共生产 700 多架。战后使用至 1958 年。 惠特尔(frankwhittle,1907—)英国飞行员和工程师。1923 年参加皇 家空军。后在皇家空军学院和剑桥大学深造。1928 年提出喷气飞机的设想, 未获官方大力支持,长期用工余时间研制,于 1937 年造出第一部喷气发动 机。1941 年 5 月第一架喷气飞机试飞成功,但在整个战争期间来投入批量生 产。1947 年成为皇家学会会员,翌年因其创造性贡献获得 10 万英镑奖金, 受封贵族称号。此后即供职于一些航空、石油和工程公司,作研究工作,并 任美国海军学院教授。 惠灵顿式轰炸机(wellington)英国中型轰炸机。双引擎、中单翼。翼 展 86 英尺,机身长 61 英尺 3 英寸,高 17 英尺 5 英寸。最大时速 265 英里, 升限 2.4 万英尺,最大载荷航程 1490—1600 英里。可载炸弹 4500—6000 磅。 装有 7 挺 7.69 毫米转动式机枪。初用于白天作战,后因损失惨重而改作夜间 空袭。又被用作鱼雷机、训练机、海上巡航和布雷以及运输等。战时约生产 1.1 万架。战后使用至 1953 年。 惠特利式轰炸机(wbitley)英国中型轰炸机。1936 年投产。双引擎, 中单翼。最大时速 222 英里,最大载荷航程 1500 英里,装有 5 挺 7.69 毫米 机枪,可载炸弹 7000 磅。乘员 5 人。大战初期为*英国轰炸机司令部的主要 机种之一,多次执行空袭德国本土的任务。后逐渐被淘汰,转用于海上反潜 巡逻、向敌占区空投突击队和训练飞行员等。共生产 1824 架。 粟裕(1907—1984)中国将领,1927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南昌 起义。曾任红一军团参谋长。1934 年 7 月起参加领导*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 转战闽浙赣皖。次年 1 月先遣队失利后,率余部挺进浙南,任挺进师师长兼 闽浙军区司令员,开闢浙南游击根据地,坚持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 后,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先遣支队司令员,率部挺进江南敌后,首 战卫岗告捷。1940 年 7 月率江南主力渡江北上,任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副指挥, 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与陈毅一起指挥*黄桥战役,开闢和发展江南、 苏北抗日根据地。*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苏中军区司令员兼政 委。1941—1943 年领导苏中军民挫败日伪军的多次“扫荡”和“清乡”,巩 固和发展苏中抗日根据地。1944 年 3 月,在新四军对日攻势作战中,组织指 挥*车桥战役。同年底率部挺进浙江,任苏浙军区司令员,转战苏浙沿海及浙 皖边区,向日伪军展开战略反攻。抗战胜利后,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员、华东 野战军代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 国防部副部长。1955 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第467页 硬币(coin)1943 年美军在南太平洋实施反攻的作战计划代号。1943 年 4 月由*麦克阿瑟和*哈尔西主持制定。规定到 1943 年底为止,西南太平洋 和南太平洋美军协同作战,在索罗门群岛和纽几内亚实施 13 次登陆,攻取伍 德拉克(woork)、新乔治亚(newgeorgin)、布干维尔(bougainville) 等岛屿,以及纽几内亚的莱城e)和萨拉莫阿(smaus)等地,最终在 1944 年初完成对日军基地拉包尔的钳形攻势。原定 5 月 15 日由麦克阿瑟所 部攻取伍德拉克等岛作为第一次行动,后因舰船短缺推迟 1 个月。 硫黄岛战役  太平洋战争末期美军攻占硫黄岛的战役。硫黄岛为小笠原 群岛中的主要岛屿,位于本州至马里亚纳群岛之间,战略地位重要。日守军 以第一○九师团为核心,约 2.3 万亲人,飞机 30 架,由栗林忠道中将指挥。 主要防御地带元山地区筑有永久性工事和长达 18 公里的坑道。美军主力为两 栖第五军,下辖海军陆战队第三师、第四师和新第五师,约 61 万人,支援舰 艇 800 余艘,飞机 2000 多架,由*史普劳恩斯指挥。1944 年 12 月 8 日起, 美军对硫黄岛实施全面海空袭击,投弹 6800 吨。1945 年 2 月 16 日起,美舰 队连续实施 3 天炮火准备,同时加紧空袭日本本上以转移日军的注意力。19 日清晨,在 7 艘战列规、4 艘重巡洋舰、3 艘轻巡洋舰和 10 艘驱逐舰炮火的 掩护下,美军两个师 3 万余人在岛东南陆续登陆,遭日军顽强阻击,当天伤 亡 2420 人。次日美军占领千鸟机场,切断全岛南北交通,并在后续部队支援 下深入腹地。24 日,美军后续的 1 个师登陆完毕。27 日日军被迫后撤岛北, 3 月初仅残存 3200 余人,但仍负隅顽抗。3 月 16 日,美军宣布占领全岛,但 此后仍有零星战斗。此战日守军几全体战死,美军阵亡 6812 人,负伤 19189 人,非战斗伤亡亦达 2648 人。 雁翎队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水上抗日武装。1939 年秋,由中共安靳县委 组建。因防止枪膛内火药被水打湿,在每支枪的信口(点火处)插上一根雁 翎而得名。该队出没于北平(今北京)、天津、保定三角地带的白洋淀上, 配合八路军作战,破坏日军的水上交通线。曾利用苇塘的掩护,粉碎日军 130 多艘汽船和几千兵力对白洋淀的水陆大“扫荡”。至 1943 年共作战 45 次, 歼敌 275 人,俘敌 500 余人,缴获大量枪枝弹药。1944 年又集中大批小船构 成浮桥,协助八路军主力跨湖进行反攻作战。 雁宿岩战斗  1939 年八路军在河北省涞源县对日军的一次伏击战。是 年 10 月下旬起,日军向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发动冬季大“扫荡”。11 月 3 日, 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杨成武率 6 个团和 1 个游击支队,在雁宿岩、 三岔口地区,伏击自涞源城向银坊镇进犯的日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第一大 队,全歼辻村大佐以下 530 亲人,俘虏 9 人,迫使出动“扫荡”的日军缩回 涞源城。 雁门关伏击战  抗日战争初期八路军在晋北对日军的两次伏击战。1937 年 10 月 18 日,八路军第一二○师第三五八旅第七一六团,秘密集结在雁门 关南侧黑石头沟公路两侧高地,伏击由大同至代县的敌运输部队。是日 10 时许日军汽车 50 辆进入伏击圈,经 3 小时激战,毁敌汽车 20 余辆,毙伤敌 300 余人。20 日,该团以一部收復雁门关、另一部破坏广武至太和岭的公路。 21 日,该部再次在黑石头沟公路伏击日军、歼敌一部、毁汽车 10 余辆,截 断大同至宁武、代县的交通线,支援了友军的*忻口战役。 提尼安岛登陆战  *马里亚纳群岛战役中美军攻占提尼安岛的战役。提 尼安(tinian)岛位于塞班岛以南 4 英里,由角田觉治海军中将指挥的日军 第五十联队及第一三五联队的一部,约 1 万余人驻守。美军对该岛连续 43 天发动海空攻击后,于 1944 年 7 月 24 日在岛北海岸登陆;当晚日军进行反 扑未逞,伤亡惨重。美军主力以优势兵力,自北向南推进,粉碎日军的抵抗, 于 8 月 1 日占领全岛,但日军残余仍顽抗至 11 月。此战日军 6000 余人被击 毙,美军阵亡 389 人,伤 1816 人。 援 助 盟 国 保 卫 美 国 委 员 会 nitteetodefendamericabyaidingtheallies)见“怀特委员会”。 雅尔达协定  全称《苏美英三国关于日本的协定》。 5 年 2 月 11 日罗斯福、史达林、邱吉尔在*雅尔达会议上签订的秘密协 定。主要内容为:苏联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后 2 个月或 3 个月内,将 参加同盟国方面对日本作战;其条件为:(1)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 现状须予维持;(2)由日本 1904 年所破坏的俄国以前的权益须予恢復,即 库页岛南部及邻近一切岛屿交还苏联,大连港国际化并保证苏联在该港的优 越权,恢復苏联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中苏共同经营中长铁路并保证苏联 的优越权;(3)干岛群岛交予苏联。苏联则表示准备和中国政府签订一项友 好同盟条约。该协定直至 1945 年 6 月 14 日才正式通知中国政府,同年 8 月 14 日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雅尔达会议  又称“克里米亚会议”。代号“阿尔戈”。大战期间第二 次苏、美、英三国首脑会议。1945 年 2 月 4—11 日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 尔塔举行。从 1944 年下半年起,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展,美、英、 苏三大国都迫切需要就结束欧战、打败日本和战后世界安排问题,协调彼此 的政策,解决它们之间日益暴露的分歧和矛盾,以保障继续团结合作进行战 争和安排和平。是年 10 月,*邱吉尔—史达林会谈前夕,罗斯福致函史达林 提出再次举行三大国首脑会议。经数月的酝酿和准备,终于举行了此次会议。 出席者除三国首脑外,还有霍普金斯、斯退丁纽斯、艾登、莫洛托夫和三国 的军事领导人。会议主要讨论下列问题:(1)协调最终击败德国的计划。(2) 处置德国的问题。决定德国必须无条件投降,彻底折除德国的一切军事设施 和取缔纳粹党;由盟军分区占领德国,在柏林设立盟国对德营制委员会以协 调管理工作,并同意法国参加占领和管制;德国必须尽可能用实物赔偿对联 合国家所造成的损害,并在莫斯科成立德国损害赔偿委员会,研究赔偿的数 额与方法。(3)波兰问题。对于波兰的疆界经过激烈争论,最后确定东边依 照寇松线,但在若干区域作出有利波兰的 5-8 公里的逸出;波兰将在北方和 西方从德国获得领土补偿,其范围应徵询新的波兰统一政府意见,并待和会 最后确定波兰西部边界线。对于波兰政府的组成,也经激烈争论达成协议: 现今在波兰执行职权的临时政府,应在更广泛基础上实行改组,以容纳国内 外民主领袖;由美、英驻苏大使会同莫洛托夫在莫斯科与波兰各有关方面磋 商,根据上述方针改组现政府,改组后的政府应保证尽连按普遍与无记名投 票的方式举行自由选举。(4)联合国问题。会议着重讨论解决*敦巴顿橡树 园会议遗留的问题,通过在安理会确定接纳和开除会员国、停止和恢復会员 国权利、选举秘书长。消除对和平的威胁和制止对和平的破坏等问题上,实 行常任理事国一致的原则;在苏联的强烈要求下,美、英表示支持接纳乌克 兰和白俄罗斯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5)苏联参加对日作战问题。经史达林 与罗斯福会谈,2 月 11 日并邀邱吉尔共同签署了*《雅尔达协定》,在维持 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现状与恢復 1904 年前俄国权益的条件下,苏联在 欧洲战争结束后 2—3 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此外,会议还讨论了託管制问 题,并就希腊、南斯拉夫、义大利、奥地利、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等欧洲国 家的问题交换了意见,通过了《被解放的欧洲宣言》。决定苏、美、英外长 每隔 3—4 个月根据需要在三国首都定期会晤。会议最后签订了《克里米亚议 定书》和《盟国关于处理战俘和平民问题的协定》,发表了《克里米亚会议 公报》。此次会议协调了盟国最后击败德国的战略计划,决定了苏联参加对 日战争,就战后的欧洲和世界问题作出了安排,对加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 最后胜利起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表现了大国沙文主义和强权政治,隐藏着 美、苏之间的尖锐矛盾和冲突。 第468页 雅加达海战  即“巴达维亚海战”。 雅伊策会议  南斯拉夫反法西斯人民解放大会的第二次会议。1943 年 11 月 29 日在雅伊策(rnцe)召开。全国各民族和地区的 250 名全权代 表中有 142 名冲出包围抵达雅伊策,出席了会议。会议决定:南斯拉夫反法 西斯人民解放大会为最高立法和行政代表机关;成立*南斯拉夫民族解放委员 会,行使临时政府职权;禁上*彼得二世回国;重新审核流亡政府在国外以南 斯拉夫名义签订的国际条约,今后流亡政府签订的条约一律不予承认;确立 各民族平等的联邦制原则;在人民解放军中实行军衔制,授予狄托“南斯拉 夫元帅”称号。此次会议为新南斯拉夫的国家机构奠定了基础,后 11 月 29 日被定为南斯拉夫国庆日。 雅利安条款(arierparagraph)纳粹德国迫害犹太人的法律。1933 年 6 月 80 日正式颁布。主要内容为:禁止犹太人经商;禁止犹太人任国家机关职 员、教师和军人,限制其从事自由职业;凡无二至三代雅利安家谱的德国新 教徒(在纳粹德国被称为“犹太-基督教徒”)均须退出教会。“德国基督教 信仰运动”宣布接受该条款,“明认信仰教会”则宣布抵制。 雅典总罢工  大战期间希腊首都雅典人民反对德国占领军而举行的罢 工斗争。1943 年初,雅典人民获悉德占领军将在城市居民中实施强制性劳动 和驱使大批青壮年去德国服苦役的消息后,奋起斗争。2 月 24 日,10 万雅典 居民举行罢工和游行,3 月 5 日首都和其他城市 30 余万居民加入罢工行列。 总罢工逐渐扩及到萨洛尼卡等地。雅典人民一度攻占傀儡政府劳动部,销毁 将流放德国的希腊工人的名单。罢工期间,市民与占领军及警察发生冲突, 共有 18 人死亡,100 余人受伤。占领当局慑于人民的反抗,被迫放弃强征工 人去德国服苦役的计划。 雅科夫列夫  1尼古拉·德米特里耶维奇·雅科夫列夫(hnkoлa nДmntpneвnчrkoвлeв,1898—1972)。苏联总军械部部 长(1941—1948)。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沙俄军队服役。1918 年加入红军, 参加国内战争。1923 年加入俄共(布)党。歷任白俄罗斯、北高加索和基辅 特别军区炮兵主任。参加过进军西乌克兰和苏芬战争。苏德战争期间任总军 械部部长,主持保障军队武器弹药的工作,组织研制新式军械和弹药。1944 年获炮兵元帅衔。战后曾任炮兵第一副司令、武装力量部副部长和国土防空 军总司令等职。2亚歷山大·谢尔盖耶维奇·雅科夫列夫(aлekcahд pcepгeeвnчrkoвлeв,1906—)。苏联飞机设计师。1924 年参军。在空军部队当机械兵,制造过滑翔机和体育运动飞机。1931 年茹科 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毕业,后任航空工程师、主任设计师。1938 年加入联共 (布)党。1940—1946 年兼任副航空工业人民委员。苏德战争前和战争期间, 设计出*rk-1、*rk-3、*rk-7 和rk-9 等型号歼击机,用于作战的计 有 3.6 万架,占苏联歼击机总数的三分之二。战后任航空总设计师。在其领 导下,共设计出 75 种型号的飞机,总计 6.6 万架。1946 年获上将工程师衔。 1976 年成为苏联科学院院士。着有《苏联飞机制造五十年》、《生活的目的》、 《设计师札记》等。 雅库鲍夫斯基(nвahnгhatьeвnчky6oвcknn, 1911 或 1912—1976)苏联将领。1932 年参军。1934 和 1935 年先后毕业于白 俄罗斯联合军事学校和列宁格勒装甲坦克兵指挥员进修班。1937 年加入联共 (布)党。参加过进军白俄罗斯(1939 年)和苏芬战争。苏德战争初期任坦 克营长和团长,在西方方向作战。1942 年起任坦克第九十一旅旅长。率部参 加顿巴斯(1942 年)、史达林格勒、奥廖尔、第聂伯河、基辅(1943 年)、 日托米尔-别尔季切夫、普罗斯库罗夫-切尔诺夫策等战役。1944 年 6 月起歷 任近卫坦克第六、第七军副军长。参加过利沃夫-桑多梅日、桑多梅日-西里 西亚、上西里西亚、柏林和布拉格等战役。以作战骁勇着称。1945 年晋升坦 克兵少将。战后曾任驻德苏军息司令、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华沙条约联合武 装部队总司令等职。1967 年获苏联元帅衔。着有《战斗情谊》、《大地在燃 烧》等。 雅典娜号事件  大战刚爆发时德国潜艇击沉英国客轮的事件。1939 年 9 月 1 日德国进攻波兰。3 日英、法相继对德宣战。当晚 9 时,预先开赴大西 洋交通线上的德国 u—30 号潜艇,在赫布里底群岛以西 200 海里(北纬 56° 41′、西经 14°05′)的航线上,未予警告即发射 3 枚鱼雷,击沉从利物浦 开往蒙特娄的英国 1.35 万吨客轮雅典娜(athenia)号。全船乘客 1417 人,死亡 112 人(包括 68 名妇女和 16 名儿童),其中 28 名美国公民。此事 激起国际舆论愤怒。德国当即否认同此事有关,并散布谣言称该客轮是英国 人为了促使美国参战而自行炸沉。9 月 27 日,邓尼茨亲赴码头迎候返回基地 的 u-30 号潜艇,採取彻底保密措施。战后,邓尼茨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上 供认了此事。 雅鲁译尔斯基(wojciechjaruzelski,1923—)波兰将领。大战爆发后, 侨居苏联。1943 年在苏联梁贊步兵学校毕业后,加入在苏联组建的*柯斯丘 什科第一师。先后参加强渡维斯瓦河、解放华沙及在奥得河和易北河地区的 战斗,屡立战功。战后歷任波军总参谋长、国防部长等职。1973 年晋升大将。 1981 年起任波兰部长会议主席、波兰工人党第一书记。 第469页 雅克—1 型歼击机  即“rk-1 型歼击机”。 雅克—3 型歼击机  即“rk-3 型歼击机”。 雅克—7 型歼击机  即“rk-7 型歼击机”。 雅克—9 型歼击机  即“rk-9 型歼击机”。 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  苏德战争后期苏军发动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1944 年 8 月 20—29 日,由乌克兰第二、第三方面军在黑海舰队和多瑙河区 舰队协同下实施。目的是粉碎德军雅西-基什尼奥夫集团,解放摩尔达维亚(比 萨拉比亚),迫使罗马尼亚退出战争。苏军投入 125 万人,1.6 万门火炮和 迫击炮,1870 辆坦克和自行火炮,2200 架作战飞机。当面德军为*南乌克兰 集团军群(包括罗马尼亚第三、第四集团军),90 万人,7600 门火饱和迫击 炮,400 余辆坦克和自行火炮,810 架飞机。战役开始前,苏军已对德军形成 包围态势,鑑于德军两翼是战斗力较弱的罗军,苏军遂从两翼发起向心攻击。 8 月 21 日,苏军突破第 3 道防御地带后攻占雅西。8 月 23 日,苏军完成对基 什尼奥夫德军集团(18 个师)的合围。同日,罗马尼亚爆发反法西斯起义。 24 日,苏军解放基什尼奥夫。此后,苏军主力向罗马尼亚腹地推进,8 月 29 日,进抵普洛耶什蒂,切断溃敌退向布加勒斯特的道路。至 8 月 30 日,加拉 茨、康斯坦萨等重要城市均获解放。此战役共消灭德军 22 个师,击溃几乎全 部罗军,导致苏德战场南翼德军防御的崩溃,促成了*罗马尼亚八月起义的胜 利及退出战争并对德宣战,从而改变了巴尔干半岛的军事政治形势,为苏军 向保加利亚等国和中欧的进军创造了有利条件。经苏军总参谋部 1987 年审 定,列为苏联卫国战争中的 51 个战略性战役之一。 [丨] 紫电式战斗机  日本海军歼击机。美、英称之为“乔治”(george)。 1943 年由川西公司制成。与*零式战斗机相比,主要加强了火力和装甲防护。 单座单引擎,最高时速 582 公里,升限 10750 米,航程 1430 公里,装备 2 挺 7.7 毫米机枪、2—4 门 20 毫米航炮,可携 2 枚 250 公斤的炸弹。共生产 1007(一说 1435)架。 斐迪南式自行火炮  又名“象”式自行火炮。德国自行反坦克炮。由斐 迪南·波尔舍(ferdiaxndporsebe,1875—1951)设计,故名。1942 年生产 出原型。採用 88 毫米口径反坦克炮,装在专用底盘上,方向射界 24 度,最 大装甲厚度 200 毫米,最大时速 20 公里,乘员 6 人,弹药基数 38 发,战斗 全重约 70 吨。较笨重,使用效果不良。共生产 90 辆,首次在库尔斯克会战 中使用,大部分在苏德战争中被摧毁,余者参加义大利之战。 最后解决(dieendl sung)全称“最后解决犹太人问题”。纳粹德国大 规模屠杀犹太人的方针和行动。1911 年 7 月戈林正式提出,初时含义模煳, 后因无法实施*马达加斯加计划遂渐趋明确。1942 年 1 月*汪湖会议确定大规 模屠杀犹太人的方针,决定自西向东彻底清洗欧洲犹太人,将其全部送往东 方占领区,通过繁重劳役加以消灭,倖存者则处死,使犹太民族彻底灭绝。 在具体实施中,波兰、匈牙利、希腊和南斯拉夫等国的犹太人大部在毒气室 遇害;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荷兰和比利时的犹太人半数遭杀;丹麦和保 加利亚的犹太人在当地民众的保护下大部倖存。根据纳粹德国残存文件统 计,欧洲地区约有 510 万犹太人成为该方针的牺牲品,但实际数字估计可达 600 万。 最高战争指导会议  太平洋战争末期日本最高战争领导机构。1944 年 起,日本在各个战场上节节溃败。*小矶国昭组阁后企图以加强统一指挥来挽 回败局,遂于 8 月 4 日设置。成员由首相、外务大臣、陆军大臣、海军大臣、 参谋总长、军令部总长组成。由内阁书记宫长和陆、海军军务局长担任干事。 会议在皇宫召开,遇有重要议案时奏请天皇参加。会议除确定“战争指导大 纲”等基本方针外,还就策动苏联斡旋结束战争和接受《波茨坦公告》等作 过决定和部署。因大本营与内阁并列的原则没有改变,以及陆、海军之间的 对立,该会议未能真正实现对战争的一元化领导。日本投降后废止。 晶莹透明之夜  即“水晶之夜”。 喷火式歼击机(spitfire)英国歼击机。1936 年研制成功并投产。大 战期间经多次改进,有 42 种型号(包括标准歼击机、高空歼击机、低空歼击 机、战斗轰炸机和照相侦察机),至 1947 年共生产 2.03 多万架,为英国战 时产量最大的机种。单座、单引擎、下单翼。一般翼展 36 英尺 10 英寸,机 身长 29 英尺 11 英寸,高 11 英尺 5 英寸。最大时速 365—450 英里,升限 4 万英尺,最大载荷航程 395—472 英里。机翼装有 8 挺 7.69 毫米机枪,后改 为 2 门 20 毫米机关炮和 4 挺 7.69 毫米枫枪,后又改为 4 门 20 毫米机关炮和 2 挺 12.7 毫米机枪。两翼可各挂 250 磅炸弹 1 枚,机身下可挂 500 磅炸弹 1 枚。在*不列颠之战中发挥巨大作用,被称为“守护神”。战争后期曾用以击 落德国 v-1 火箭 300 余枚。战后服役至 1954 年。 喇叭(bombardon)*诺曼第登陆战役中英、美组成“桑葚人工港外防波 堤的钢制浮动构件代号。由英国设计和制造。长约 200 英尺,高约 25 英尺, 断面成十字形,除最上部分外余均沉在水中。事先在英国制成,登陆战役开 始后,用拖船拖至预定地点,以锚固定,相接连成防波屏。 第470页 喀古尔分子(cagoule)法国法西斯组织成员。因戴一种仅露双眼的风 帽,故又称“蒙面党”。1936 年人民阵线政府成立后,宣布解散法西斯组织, 遂秘密建立。企图在法国建立法西斯专政。1937 年组织被破获。大战期间, 成员大多参加”维希民警。 喀秋莎火箭炮  苏德战争期间苏联对其火箭炮的流行称唿。1941 年 7 月 14 日,苏军首次使用*Бm-13 式火箭炮。当时由于保密,对这种威力巨 大、外形和齐射声音独特的新武器,并无正式称唿。但其发射架上标有表示 生产工厂的字母“k”——即以“共产国际”(komnhteph)命名的 沃罗涅日工厂。由此被苏军士兵以当时一首流行歌曲“喀秋莎”(katю шa)暱称之,遂广为传播。 喀尔巴阡-杜克拉战役  *东喀尔巴阡战役的一部分。4 年 9 月 25—30 日,苏军进抵喀尔巴阡山嵴,乌克兰第一方面军所辖第三十八集团军向*杜克 拉山口发起进攻,于 10 月 1 日在山口西北 5 公里处越过边界。10 月 6 日, 该集团军编成内捷克斯洛伐克步兵第一军在苏军协助下攻占山口(这一天后 被定为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军建军节),由此开始了解放捷克斯洛伐克的战斗。 蛙人(frogman)执行特别任务的海军潜水员。大战期间首先由英国和 义大利海军用于作战。由小型潜艇或划舟将蛙人运至敌国港口或敌国船舰附 近,潜水接近后用磁性装置将水下炸弹安置敌船舰船体定时引爆。在太平洋 战场,美军为保障登陆作战的顺利进行,曾专门组喷火式歼击机。建蛙人水 下爆炸队,或称海军水下排险队,用于搜索靠近登陆滩头的水下暗礁,清理 敌军布设的水下障碍物与水雷,同时还用于近岸侦察等活动。 蛙跳战术  即“跳岛战术”。 蛟龙  日本袖珍潜艇。曾用于偷袭珍珠港和进攻雪梨等地。秘密名称为 “甲标的”。太平洋战争末期,日军採用*特攻战法,被用作海军特攻舰涎。 与*海龙、*伏龙、*回天、*震洋,构成日本海军的 5 种海上特攻武器。1945 年 7 月底配备 73 艘,其中 48 艘在吴镇守府,4 艘在佐世堡镇守府,3 艘在镇 海警备府,18 艘在联合舰队第十特攻战队。日本军部将海上特攻视作取得本 土决战胜利的一个关键,但未获预期效果。其战争结束时的型号为全长 26.15 米,直径 2.04 米,排水量为 60.20 吨,水面航速 8 节。在航速 8 节时续航力 为 125 小时。建成约 100 艘。 帽子(hats)英国通过地中海增援和运送供应物资到马尔他的行动代 号。由*h 舰队护航,1940 年 8 月 30 日—9 月 5 日成功实施,夫受损失。参 见“马尔他之战”。 黑色(schwarz)1943 年 9 月德国对义大利领土进行军事占领的行动计 划代号,7 月 27 日,希特勒下令制订计划,9 月 8 日后实施。参见”轴心” 行动。 黑夫滕(wernervcahaeften,1908—1944)德国军人。早年为律师。大 战爆发后服役。1942 年冬在前线负伤,后在陆军总司令部军需总监办公室供 职,任*施道芬堡的副官。1944 年 7 月 20 日协助施道芬堡执行刺杀希特勒的 计划,携带炸弹等候在腊斯登堡*狼穴大本营会议室附近。施道芬堡安放的炸 弹爆炸后,即随同施道芬堡返回柏林,当天被*弗洛姆逮捕并枪杀。 黑衫队  即“党卫队”。 黑海舰队  苏联海军战略战役联合编队。原为十八世纪末开始建立的沙 俄黑海舰队。国内战争期间一度被消灭。1920 年起开始恢復黑海和亚速海海 军。1935 年重建黑海舰队,主要基地在塞瓦斯托波尔。1941 年编有战列舰 1 艘、巡洋舰 6 艘、驱逐领舰 3 艘、驱逐舰 14 艘、潜挺 47 艘和飞机 625 架。 苏德战争爆发时曾成功地抗击过敌军的突然袭击。先后参加敖德萨和塞瓦斯 托波尔防御战、刻赤-费奥多西亚登陆战役、高加索会战、新罗西斯克-塔曼 战役和刻赤-埃利季根登陆战役。后又参加解放敖德萨和克里米亚,以及雅西 -基什尼奥夫战役。其属下的多瑙河区舰队从该河口战斗至维也纳。战时的司 令为奥克佳布里斯基(1939—1043.5,1944.3—1948)、弗拉基米尔斯基 (1943.5—1944.3)。 黑色军团报(dasschwarzekorps)一译“黑色团”。德国党工队机关周 报。1935 年 3 月 6 日创刊,*埃耶出版社发行。受希姆莱直接控制。首任主 编阿尔克韦(gun-terd’alquen,1910—)重点宣传种族理论,随着党卫队 势力扩大,逐渐干预纳粹德国社会生活各领域,常发表文章抨击违背纳粹理 论的行为。大战期间致力于鼓动战争。1935 年 11 月发行量 20 万份,1944 年发行量 75 万份。1945 年 4 月 12 日停刊。 黑色国防军(schwarzereichswehr)德国*国防军的非法后备力量。狭 义指 1920—1923 年以“劳动突击队”伪称的非法武装,*泽克特主持建立, 前总参谋部军官布赫鲁克(brunobuchrucker,1878-1966)少校为首领,约 2 万人,驻扎在德波边境附近。因 1923 年秋企图推翻政府被解散。广义指网 罗数百万人进行军事训练的各准军事组织,包括地方自卫队、士兵和军官联 合会、退伍军人协会(钢盔团)、各种青年组织和体育俱乐部等。 黑龙江救国军  中国东北抗日义勇军之一。九·一八事变后,1932 年 5 月,由黑龙江东部地区的民团义勇军联合组成,推*马占山为名义总司令,由 方鸿猷实际指挥。约 7 万人,主要在唿兰等地转战袭击日军。 第471页 黑猫式巡逻机(ckcat)即“pby 型巡逻机”。 黑寡妇式战斗机(ckwidow)即“p-61 型歼击机”。 黑猎豹式自行火炮  即“猎豹式自行火炮”。 [丿] 程潜(1882—1968)中国将领。字颂云。日本陆军士宫学校毕业。曾参 加辛亥革命和反袁护国运动。北伐战争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军长。九·一 八事变后,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1936 年授二级上将衔。抗日战 争爆发后,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驻防郑州,负责平汉路沿线作战。1938 年 兼任河南省政府主席。同年 6 月,为阻止日军西进,秉承蒋介石旨意,参与 黄河花园口决堤。1939 年初任军委会委员长、西安行营主任。同年授一级上 将衔,9 月调任天水行营主任。1940 年后任全国党政战地动员委员会副主任 和军委会副参谋总长。抗战胜利后,曾任武汉行啻主任、湖南省政府主席, 1949 年 8 月在长沙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 员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民革中央副主席。 程子华(1905—)中国将领。192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 年入武汉 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同年参加广州起义。曾任红二十五军军长、红十五 军团政委。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二战区战地总动员委员会武装部长,发动 山西各界民众成立各种抗日团体,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939 年任冀中军 区政委,与*吕正操等坚持冀中平原游击战争,多次粉碎日伪军的“扫荡”。 1942 年后兼任中共冀中区委书记、中共晋察冀分局代理书记,晋察冀军区代 理司令员兼政委,积极领导根据地的建设,扩大抗日武装力量,巩固和发展 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任第四野战军第十三兵团司令员。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山西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全国政协副主席。着有《冀中平原上的民兵斗争》。 傅钟(1900-1939)中国将领。1920 年赴法勤工俭学。1921 年加入中国 共产党。1926 年后人莫斯科中山大学、列宁格勒军事政治学院学习。九·一 八事变后,曾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副主任。1935 年参加长征,北上抗日。到 陕北后任抗日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爆发后,歷任八路军野战政治 部主任、八路军总攻治部副主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副主任,致力于 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和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1955 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傅作义(1894—1974)中国将领。字宜生。保定军校毕业。曾任国民政 府军第七军团军团长。九·一八事变后,1933 年参加长城抗战。1935 年授二 级上将衔。次年 11 月率部与日伪军激战于绥远东部一带,收復百灵庙等要 地。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二战区北路前敌总司令兼第三十五军军长,率部 参加平绥路西段、平型关、雁门关和忻口诸战役。同年 10 月任第七集团军总 司令,在晋西与八路军合作抗日。1939 年 1 月起任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次 年参加指挥绥西会战,收復五原,重创日军。1945 年 6 月任第十二战区司令 长官。日本投降后,主持热、察、绥三省受降事宜。后任华北“剿总”总司 令。1948 年冬接受中共主张,实现北平(今北京)和平解放。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后,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水利电力部部长。 傅秋涛(1907—1981)中国将领。又名旭高、武民。1929 年加入中国共 产党。曾任红军湘鄂赣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央红军主力长江后,任中共湘鄂 赣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领导军民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1937 年 5 月任湘鄂 赣人民抗日红军军事委员会主席。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副司 令员兼第一团团长,率部挺进江南,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1939 年任新四 军一支队司令员兼政委。参加指挥父子岭等战斗,重创日伪军。1941 年皖南 事变中率部突围。后入苏北盐城中共中央华中局党校学习。1943 年任新四军 第七师副师长,参与领导皖江根据地的抗日斗争。同年赴延安中共中央党校 学习,参加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军区副政委。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人民武装部长、中国人民解 放军总参谋部动员部长。1955 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傅筱庵(1872—1940)汉奸。原名宗耀。早年依靠盛宣怀势力发迹,曾 任上海总商会会长、中国通商银行总经理和董事长、美国钞票公司买办。七 七事变后,与日本政客、浪人往来频繁。1939 年 10 月叛国投日,任伪上海 市长。1940 年 3 月,汪伪国民政府建立后,继续任此职。同年 10 月 10 日, 被军统收买的佣人所杀。 堡垒(zitadelle)又译“城堡”。*库尔斯克会战中德军进攻战役的计 划代号。其意图是:从别尔哥罗德地区和奥廖尔以南地区,分别以一个突击 集团军实施向心突击,围歼库尔斯克地区的苏联军队,以夺回苏德战场的主 动权。此战役行动的特点是最大限度地将进攻兵力集中使用在狭窄的正面 上,以便用局部绝对优势的兵力兵器突贯对方阵地,实现两翼进攻部队的迅 速会师,达成战役目的。 第472页 集中营  即“纳粹集中营”。 集中营特别行动队(sonderkommandos)纳粹集中营中协助党卫队看守 杀害囚禁者的组织。由男性犹太囚犯组成,负责将被害者关入毒气室,并沖 洗受害者尸体上的污物,取下金牙等有价值的物品,随后将其掩埋或送入焚 尸炉。行动队成员一般 4 个月后即被处决,由新人接替。 焦土战术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国民政府在军事上的一种错误战术。1938 年 11 月,继*花园口黄河决堤事件之后,蒋介石以“免资敌用”为藉口,电 令湖南省政府在日本进攻长沙时,破坏军事设施,焚毁市区。11 月 12 日深 夜,长沙警备司令鄂悌奉命纵火焚城,制造了*长沙大火案。这种“战术” 不顾人民死活,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和谴责。 皖南事变  即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1940 年 10 月 19 日,何应钦、白 崇禧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副参谋总长名义致电八路军总指挥朱德、新四 军军长叶挺等,强令在黄河以南、长江南北的新四军、八路军在一个月内全 部开赴黄河以北。中共中央復电拒绝这种无理要求,揭露国民党的反共阴谋, 同时为硕全大局,答应北移。国民党顽固派调集顾祝同、上官云相等部 7 个 师 8 万余兵力,于 1941 年 1 月 6 日起在皖南汪县围攻正在北移途中的新四军 军部。新四军 9000 余人血战七昼夜,除 2000 余人突围外,大部分壮烈牺牲。 军长叶挺被扣,副军长项英遇害。事变后,蒋介石宣布新四军为“叛军”, 取消番号,并下令进攻新四军江北部队。中国共产党严正揭露和声讨蒋介石 破坏抗战的罪行,重建新四军军部,由陈毅任代军长,刘少奇任政委,粉碎 顽固派的军事进攻。在全国人民和国际舆论的谴责下,蒋介石在政治上陷于 孤立,不得不暂时收敛其反共活动。至 1941 年 3 月,此次反共高潮被打退。 皖中抗日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1938 年 4 月起,新四军第四支队东进皖中,开展游击战争。*皖南事变后,该部与 新四军第三支队挺进团、皖南突围部队合编为第七师,张鼎丞任师长,曾希 圣任政委,同时成立由何伟任书记的鄂皖赣区委(后改为皖江区党委),在 皖中地区坚持抗战。1912 年 5 月成立由吕惠生为主任的皖中行政公署(后改 为皖江行署),下辖 9 个县。至抗战结束,第七师发展到 3 万余人,根据地 包括滁河以南,大别山以东,江浦、溧水以西,长江南北的广大地区。 皖东抗日根据地  即“淮南抗日根据地”。 皖江抗日根据地  即“皖中抗日根据地”。 奥本(gabriuphan,1894—?)法国海军将领。毕业于法国海军学 校。战前任海军副参谋长。1940 年掩护敦刻尔克撤退,晋升海军少将。1941 年任维希政府海军参谋长。1912 年 4 月任海军部长。同年盟军在北非登陆后, 于 11 月 11 日支持在北非实现停火,但同时又下令士伦海军在德军入侵时保 持中立,导致*士伦沉船事件。18 日,因内部矛盾退出内阁。1946 年被判终 身强制劳动,后改为 5 年徒刑。着有《歷史的痉挛》等。 奥马哈(omaha)盟军诺曼第登陆滩头代号之一。属美军登陆区。位于 卡朗坦(carentan)河口以东,为一段岩质和沙质陡壁下长约 3 英里的海滩。 其高潮线上有卵石堆成的堤岸和混凝土海堤,后为平坦的沙洲享地,有若干 海滨别墅遗址。海滩之后有 4 条处于沖蚀的狭谷内的小路,穿过陡壁与距海 岸 1—2 英里的大路和若干小村庄相连。德军在这一地段设有较强的抗登陆工 事。在此滩头的登陆作战中,美国第一师和第二十九师损失超过 2000 人。 奥尔加(olga)*德国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通讯办公室的代号。 奥弗拉(ovra)即“监视和镇压反法西斯主义总部”。 奥伯格(cariaibrechtoberg,1897—1965)德国驻法国占领区纳粹党 卫队和警察首脑(1942—1945)。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西线服役,升至少尉。 战后经商。三十年代初经济大危机期间破产,1931 年参加纳粹党,次年成为 党卫队员。1942 年 5 月被任命为驻法国占领区党卫队和警察首脑。获党卫队 地区总队长衔(相当于中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曾在巴黎被判死刑(1954 年》,但后被赦免。1963 年获释。 奥摩纳(ricbardnugento’connor,1889—1981)英国将领。桑德赫斯 特皇家军事学院毕业后服役,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38—1939 年任第七 师师长和耶路撒冷军事长官。1940—1941 年 2 月任英国中东司令部所属西部 沙漠军司令期间,率部对进犯埃及的意军发动连续进攻,肃清了昔兰尼加境 内全部意军,随即调任埃及英军司令。1941 年 4 月,在昔兰尼加前线,座车 闯进德军先头部队,被俘。1943 年 12 月,逃出义大利境内的战俘营(一说 为义大利投降后,获释),重回部队。1944 年秋冬,率第八军参加在法国的 作战。战后曾任印度英军司令。 奥斯特(hansoster,1888—1945)德国将领,军内反希特勒密谋集团 核心人物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德军总参谋部供职。1933 年进国防军 部。1938 年起任*阿勃韦尔中央处(主管财务、行政)处长。领少将衔。对 纳粹政权持反对态度,逐渐成为军内反希特勒密谋集团的核心人物并同军外 地下组织保持联繫。曾试图採取某些反希特勒的行动。1940 年春曾向荷兰、 比利时和丹麦透露德国的侵略计划。1943 年被免职并遭盖世太保软禁。翌年 7 月 21 日被捕。1945 年 4 月被杀。 第473页 奥德萨(odessa)德文 organisationderssange-hoerigen 的音译简称。 德国党卫队的秘密逃亡组织。1945 年 5 月德国战败后成立,目的为帮助党卫 队员和其他纳粹高级官员逃亡南美各国,以免受盟国的制裁。内部秘密至今 未公开,据传规模较大,由*斯科尔兹内领导,曾通过瑞士或梵蒂冈银行用大 战期间党卫队掠得的赃款资助成员。 奥仑道夫(ottoohlendorf,1907—1951)*德国中央保安局头目之一。 早年攻读法律和经济学。1925—1926 年先后加入纳粹党和党卫队。一度在大 学任教。1936 年任*党卫队保安处官员。1939 年任德国中央保安局第三处处 长,主管国内保安工作。1941 年 6 月—1942 年 7 月任*党卫队特别行动队 d 支队队长,在苏联乌克兰南方指挥屠杀 9 万余平民和战俘。1944 年 11 月復 任中央保安局第三处处长。大战后期同反希特勒分子有接触。战后于 1948 年被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死刑,1951 年被处决。 奥本海姆(juliusrobertoppenheimer)1904—1967)美国物理学家。 毕业于哈佛大学,1927 年获德国哥廷根大学博士学位。曾在剑桥大学、莱顿 大学等深造与从事研究。1929—1947 年执教于加利福尼亚大学和加利福尼亚 理工学院,并从事原子及原子核方面的理论研究。1942—1945 年被任命为新 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los—mos)原子能研究所主任,主持研制原 子弹的曼哈顿工程的科学工作,被称为“原子弹之父”。战后曾任美国原子 能委员会总顾问委员会主席和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所所长等职。出于人道 反对研制氢弹,于 1953 年底被指控与共产党有联繫而遭解职,并被禁止接触 军事机密。着有《科学与共同的理解》、《开放心灵》、《对科学和文化的 反思》等。 奥兰事件  即“米尔斯克比尔事件”。 奥托方案(faiiotto)纳粹德国侵略奥地利的军事计划。1937 年 6 月 24 日*勃洛姆堡提出的奥本海姆绝密指示中首次正式披露。以流亡比利时的 原哈布斯堡王室太子的名字命名。规定在奥地利发生君主復辟时,利用其国 内的政治纷争,使用德国武装力量向维也纳方向进军。1938 年 3 月 11 日凌 晨 2 时,希特勒发布关于该方案的第一号指令,命令德国陆、空军立即作好 入侵奥地利的军事准备。当晚 8 时 45 分,希特勒发布第二号指令,藉口德国 致奥地利政府的最后通牒中所提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命令德国武装部队翌日 进入奥地利。12 日德军占领奥地利全境。 奥托规划(otto—programme)纳粹德国武装部队的战备工程规划。“奥 托”象徵“东方”(ost)。1940 年 10 月 1 日开始实施,重点是改善中欧和 东欧各国通向苏联边境的铁路和公路设施,为作好对苏战争准备。1941 年 5 月 10 日完成。 奥里奥尔(vincentauriol,1884—1965)法国抵抗运动活动家。早年 加入法国社会党。1914 年起长期为议员。战前曾任财政部长、司法部长。1940 年 7 月,因反对授全权予贝当,被软禁。此后役身抵抗运动,致力于建立社 会党的地下组织。在土鲁斯参加创建“解放和联合”抵抗小组。1943 年逃亡 伦敦,参加战斗法国。旋又去阿尔及尔,以社会党代表身份被选入临时谘询 议会。战后曾任第四共和国总统。着有《昨日与明日》等。 奥林匹克(olympic)一译“庄严”。太平洋战争末期美军进攻日本九 州岛的作战计划代号。1945 年 5 月由美参谋长联席会议及陆、海军部长制订, 6 月 18 日得杜鲁门总统批准。它预定 1945 年 11 月在日本南部九州岛实施登 陆战役,由美国第六集团军(包括第一、第十一军及第五水陆两栖军)分 3 路向九州的宫崎、有明湾及鹿儿岛以西海滨登陆,歼灭九州之日军。同时, 由第十军向四国沿岸佯攻,以分散日军兵力。海、空部队进行支援。由麦克 阿瑟负责指挥陆上作战,尼米兹负责指挥海上与两栖作战。马歇尔预计,需 9 枚尚在研制的原子弹供战术使用,以掩护登陆。因日本在 1945 年 8 月 15 日宣布投降,该计划未执行。 奥金莱克(udejohneyreauchinleck’1884—1981)英国将领。早年 在印度英军任职时崭露头角。大战初期任第四集团军司令,参加*纳尔维克之 战。1940 年 6 月调回本土,任第五集团军和南部战区司令,组训部队,防备 德军入侵。12 月出任印度英军总司令。1941 年 6 月接替韦维尔为中东战区英 军总司令。是年 11 月至翌年 2 月,指挥北非英军同隆美尔的非洲军团对阵, 互有胜负,进退于阿盖拉(ge)和加拉柴(garaza)之间。1942 年 6 月隆美尔发动进攻,英军在*图卜鲁格争夺战中失利,埃及受威胁,遂飞赴前 线亲自兼任英第八集团军司令,在阿拉曼制止了德军的推进。同年 8 月,波 解除中东战区和第八集团军的指挥职务。后再无重大军奥金莱克事活动。1943 年 6 月,復任印度英军总司令。1916 年获元帅衔,翌年去职。 奥波依努(philippeauboyneau,1899—1961)法国海军将领。1918 年 毕业于法国海军学校。长期在远东服役。1939 年为海军上校。大战爆发后, 任法国驻英国东印度洋舰队和地中海舰队联络官。1910 年 8 月,在伦敦参加 自由法国运动,出任自由法国第一驱逐舰队司令。1942 年升为海军少将,并 任自由法国海军司令和法兰西民族委员会海军专员。1943 年任战斗法国海军 副参谋长。1944 年 8 月率第三巡洋舰队参加在法国南部登陆的战役。1945 年升为海军中将。战后继续服役。1957 年晋升海军上将。 第474页 奥斯梅纳(sergioosmena,1878—1961)亦译“奥斯梅尼亚”、“奥斯 敏纳”。菲律宾总统(1941—1946)。1907 年创建并领导国民党。1922 年起 长期任参议员。追随*奎松,1935、1941 年曾两次出任副总统。1912 年日军 占领马尼拉后,逃亡澳大利亚,后又前往美国组织流亡政府。1944 年奎松病 逝后继任总统。同年 10 月随美军回国。1945 年 2 月正式接管政权,主持经 济恢復工作。翌年选举失败后离任。 奥蒂西沃(walteraudisio,1909—)义大利抵抗运动战士。早年即从 事反法西斯斗争,1931 年加入意共。1934 年被捕,被判处 5 年监禁。1943 年 9 月在皮埃蒙特建立第一支游击队,化名瓦莱里沃(valerio)上校,开展 反对*萨罗共和国和德国占领军的武装斗争。后在曼图亚和波(po)河下游地 区指挥*加里波第纵队作战。1945 年初在米兰地区*自由志愿军团司令部供 职,4 月 28 日负责处决墨索里尼、佩塔奇及其他 15 名法西斯分子。战后曾 为议员和参议员。 奥尔登多夫(jesseoldendorf,1887—?)美国海军将领。毕业于美国 海军学院。曾任舰长。大战初期为海军少将,任美海军第七舰队分舰队司令, 参加过太平洋战场多次重大海战。1944 年 10 月*雷伊泰湾海战中,率第七舰队 支援编队(包括 6 艘战列舰、9 艘巡洋规),在苏里高海峡夜战中歼灭日本 西村中将率领的日本舰队南方编队(两艘战列规、3 艘巡洋舰)。1945 年率 舰队进攻日本本上,遭日军*神风特攻队攻击负伤。后晋升海军中将。 奥地利军团  奥地利纳粹分子的军事组织。1933 年 6 月 19 日奥地利纳 粹党的活动被禁后由在德国境内的奥地利纳粹党人组成。拥有重炮等军事装 备,其政治目的为推翻本国政府,促成奥地利与德国合併。被陶尔斐斯政府 所禁止。1934 年*奥地利七月政变时,曾派突击队越过德奥边界支援发动政 变的奥地利纳粹分子,但被逐回。1938 年再度积极鼓动德、奥合併,后随德 军一起进入奥地利,竭力支持纳粹德国吞併奥地利。 奥廖尔战役  苏德战争中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库尔斯克会战的组 成部分。代号*库图佐夫。1943 年 7 月 12 日,苏军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北翼阻 止了德军的进攻后,即由*西方方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和*中央方面军分别 从北、东、南三个方向向奥廖尔(opoл)实施向心突击。经激战,突破德军 预先构筑的纵深梯次防御配系。8 月 5 日解放奥廖尔(南翼苏军同日解放别 尔哥罗德),莫斯科为此首次鸣放礼炮。至 8 月 18 日结束此战役时,苏军向 西推进约 150 公里,粉碎德军 15 个师,取得库尔斯克会战北翼的胜利。经苏 军总参谋部 1987 年审定,列为苏联卫国战争中的 51 个战略性战役之一。 奥尔布里希特(friedricholbricht,1888—1944)德国将领。1907 年 入伍。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26 年起在国防部外军局供职。1933 年任德 累斯顿师参谋长。1935 年任第四军参谋长。1938 年任第二十四步兵师师长。 1940 年起供职*德国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后获上将衔。1943 年 2 月起任国 内驻防军(即补充军)参谋长和副司令。1943 年初参加军内反希特勒密谋活 动,同年 2 月参与制订谋刺希特勒的“闪电计划”,后因炸弹出故障未遂。* 七·二○事件中负责在柏林指挥军队,但未及时採取行动,失败后被*弗洛姆 逮捕,并被枪杀。 奥地利纳粹党  奥地利法西斯组织。1918 年在维也纳成立。宗旨为反 犹反共,建立统一的德意志国家。二十年代发展缓慢。三十年代初因经济危 机的影响而迅速发展,并建立祖国保卫同盟、德意志卫队等法西斯军事组织, 企图通过武装暴乱夺取政权。1933 年 6 月 19 日被陶尔斐斯政府取缔。1934 年 7 月在纳粹德国的支援下发动政变,刺杀陶尔斐斯,但朱取得政权。不少 党员被捕,部分则逃至德国或转入地下活动。1937 年在纳粹德国的唆使和资 助下东山再起。1938 年 2 月后再度公开活动,配合纳粹德国吞併奥地利。1938 年 4 月德奥合併后成为德国纳粹党的一部分。 奥波依导航仪(oboe)英国的雷达导航和仪表轰炸系统。1941 年在德 国人的原型上进行研制。轰炸机装上它以后即可进行夜间盲目仪表轰炸。以 一个地面控制站向轰炸机发出定向束射波并追踪飞机,飞机则沿着定向波束 的端点飞行。当飞机接收到一个信号阻断了波束之后,即表示飞机已在目标 上空并可以开始投弹。因雷达波束与地面的曲率不同,因此限于飞机在 2.5 万英尺高空、距离 200 英里以内才有效。1942 年 12 月起投入使用。1943 年 3 月 5 日夜间,英国*兰开斯特式轰炸机在它的导航下成功地轰炸了德国埃森 的克虏伯兵工厂。在对德国的*战略轰炸中起了一定作用。 奥地利七月政变  奥地利纳粹分子发动的推翻本国政府实行德、奥合併 的未遂政变。1934 年上半年,在纳粹德国的暗中支持下,奥地利纳粹分子积 极准备发动政变。7 月 25 日奥地利纳粹党的党卫军旗队 154 名队员闯入总理 府,枪杀总理*陶尔斐斯,抓走国务秘书与 1 名部长。同时,占领维也纳广播 电台的纳粹分子宣布成立新政府。但政变迅速被*舒施尼格领导的政府军击 败。义大利政府在意奥边境陈兵 4 个师,反对德奥合併。纳粹德国被迫放弃 吞併企图,政变遂告失败,为首分子被奥政府处决。 第475页 奥克佳布里斯基(ФnлnППcepгeeвnчoktr6pьc knn,1899—1969)苏联海军将领。1918 年参加红军。1919 年加入俄共(布) 党。参加过国内战争。后在波罗的海舰队、太平洋舰队和黑海舰队任职。1928 年伏龙芝海军学校训练班毕业。1938 年任阿穆尔河区舰队司令。次年任黑海 舰队司令。1941 年获海军中将衔。苏德战争爆发后,参与领导敖德萨防御战。 1941—1942 年间兼任塞瓦斯托波尔防御地域司令,领导塞瓦斯托波尔防御 战。1943 年任阿穆尔河区舰队司令。翌年復任黑海舰队司令,晋升海军上将。 参加解放高加索和克里米亚。战后曾任海军第一副总司令、黑海纳希莫夫高 级海军学校校长等职。 奥拉都尔大屠杀  德军在法国境内残杀平民的事件之一。奥拉都尔 (oradour)系位于利摩日(limoges)西北 22 公里的小村。1944 年 6 月 10 日午后,武装党卫“帝国”坦克师所属数百人,藉口村内没有秘密军火库, 闯进该村,大事搜捕。将所有男人枪杀,将妇女和儿童驱入教堂,纵火焚烧。 全村遭洗劫后被夷为平地。12 日另一队武装党卫队曾试图前往毁尸灭迹,未 成。此次大屠杀中法国平民共有 642 人被害。该村废墟保存至今,供后人凭 吊和纪念。 奥斯威辛灭绝营  纳粹德国*灭绝营之一。1940 年 6 月建于波兰克拉科 夫以西奥斯威辛(o wiecin)小镇附近。后逐渐扩大,辖主营、比克瑙 (birkenau)、布纳三大区,共 33 个集中营。设有 4 个大毒气室,可容 2000 人,初用内燃机废气杀人,后改用*齐克隆-b,另有46 个焚尸炉和地下尸窖。 该灭绝营一次可关押近 25 万人。先后杀害 400 万人以上。囚禁者被迫先为克 虏伯军火公司和法本工业公司服苦役,或接受各种医学试验,然后处死。受 害者不断反抗,曾于 1944 年秋举行起义,遭残酷镇压。1945 年 1 月数干名 倖存者被苏军解救。1946 年在原址建立陈列馆。1958 年 9 月建立国际奥斯威 辛委员会,有 16 个国家参加。1963 年 12 月—1965 年 8 月曾在美因河畔法兰 克福审判在该集中营犯有严重罪行的党工队高级官员。 奥伯福雷恩备忘录(oberfohren-denkschrift)揭露德国纳粹分子制造 *国会纵火案的文件。奥伯福雷恩(ernstoberfohren,1885—1933)博士曾 在基尔大学任教,1928 年起任德意志民族人民党者会党团主席,国会纵火案 发生后将所知内情写成备忘录广为散发。文件认为纵火由戈培尔策划,戈林 亲自指挥,柏林地区纳粹党头目黑尔多尔夫(wolfvonhelldorf,1896-1944) 和舒尔茨(schultz)中尉负责准备;纳粹分子系通过戈林官邸的暖气管道将 半痴呆的荷兰人卢贝(marinusvanderlubbe,1909—1934)带入国会大厦, 纵火后又将其逮捕。1933 年 4 月 27 日首次发表于《曼彻斯特卫报》,并被 《关于希特勒恐怖和国会纵火案的褐皮书》引用。同年 5 月 7 日(一说 3 日) 作者惨死在基尔家中。参见“褐皮书”。 奥拉宁包姆登陆场  位于芬兰湾沿岸奥拉宁包姆(opahneh6a ym)附近地域。长 65 公里,纵深 20—25 公里。从 1941 年 9 月至 1944 年 1 月为苏军所坚守,对掩护列宁格勒接近地起重要作用,并为波罗的海舰队 的行动创造了条件。 奥泽尔号潜艇事件  波兰潜艇引起的苏联和爱沙尼亚争端的事件。1939 年 9 月德国进攻波兰后,波兰潜艇奥泽尔号从格丁尼亚港逃出,15 日驶入爱 沙尼亚境内的塔林港,将患病的艇长送上岸。该挺受到爱沙尼亚当局扣押, 并被取走航海图,艇上的炮遭到损坏。但全体官兵伺机制服看守,潜逃出港, 数周后摆脱追逐,驶入北海。苏联为此指责爱沙尼亚帮助波兰,并以此准备 对*波罗的海国家採取行动。 奥古斯塔皇后湾海战  *布干维尔岛战役中的一次海战。1943 年 11 月1 日美军开始在布干维尔岛登陆,日军迅即从拉包尔派出小森海军少将率由 2 艘重型巡洋舰、2 艘轻型巡洋舰和 6 艘驱逐舰组成的编队增援,扑向奥古斯 塔皇后湾(empressaugustabay),袭击美登陆部队。美军以梅里尔海军少将 率领的第三十九特遣舰队(4 艘巡洋舰和 8 艘驱逐舰)进行拦截。11 月 2 日 凌晨,美舰在雷达中发现日舰,首先发起鱼雷攻击,继而以雷达导引炮火轰 击,击沉日巡洋舰和驱逐舰各 1 艘,击伤巡洋舰 1 艘,日舰队向北溃退。美 仅 1 艘巡洋舰受创。 奥廖尔-布良斯克战役  苏德战争前期苏军进行的防御战役,*莫斯科 会战的组成部分。1941 年 9 月 30 日至 10 月 23 日,由布良斯克方面军实施。 奥廖尔(opeл)一布良斯克(Бprhck)方向是德军从南和东南方 向迂迴莫斯科的突击路线,9 月 30 日首先于此揭开战幕。当日,德军即突破 苏军防御,10 月 3 日占领奥廖尔并向图拉推进,但在别廖夫(Бeлee)、 姆岑斯克(mцehck)一线被苏军阻滞约 2 周。10 月 23 日,陷于战役 合围的苏军也突围至该线。 奥斯特罗戈日斯克—罗索仟战役  苏德战争中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 役。1943 年 1 月 13—27 日,由*沃罗涅日方面军会同*西南方面军-部实施。 目的是粉碎奥斯特罗戈日斯克(octpoгoжck)、卡缅卡(kam ehka)和罗索什(poшь)地域之敌,为尔后出击哈尔科夫和 顿巴斯创造条件。1 月 18 日,苏军完成对德军集团(由匈牙利第二集团军、 德军坦克第二十四军和义大利一步兵军组成,共 21 个师)的分割包围,随后 歼灭敌 15 个师,重创 6 个师。苏军推进 140 公里,并在敌防御中打开了 250 公里的缺口,形成有利的继续进攻态势。 第476页 惩罚(德文 bestrafung;英文 插stise)1德国进攻南斯拉夫并以狂 轰滥炸摧毁其首都贝尔格勒的行动代号。1941 年 8 月 27 日希特勒下令制 定计划,4 月 6 日实施。参见“贝尔格勒轰炸”。2英国战略空军 1943 年 5 月对德国鲁尔区的一次*水坝轰炸行动计划代号。 御前会议  日本天皇出席审议重要国务的最高会议。由首相主持,召集 元老、主要阁僚和大本营正副首脑参加。无法制上的规定。天皇一般不作发 言,亦不表态。议案均经内阁和大本营事先确定,除枢密院议长的质问外, 有关议案的说明亦均经有关当局首肯。议决事项形式上尚须经内阁决定和上 奏裁决。1894 年第一次召开,会议决定发动中日甲午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 战期间,曾召开多次,决定发动侵略战争等重要方针,并出现天皇破例发言 和亲自裁决的情况。另,天皇亲临的大本营会议亦称御前会议。战后均废止。 舒尔  1汉斯·舒尔(hansscholl,1918-1943)。德国反法西斯战士, 索非·舒尔之兄。早年曾积极参加*希特勒青年团的活动。1941 年进入慕尼 黑大学攻读医学和生物学,曾短期在苏德战场当卫生员。在 *胡贝尔的影响下 逐渐走上反法西斯主义的道路,组建*白玫瑰小组,开展地下斗争。1943 年 2 月中旬参与组织慕尼黑大学生的示威游行。被盖世太保逮捕后英勇就义。1961 年和 1964 年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分别发行他的纪念邮票。2索非·舒尔 (sophiescholl,1921—1943)。德国反法西斯战士,汉斯·舒尔之妹。早 年曾积极参加*德国女青年团的活动,1942 年进入慕尼黑大学攻读生物学。 在*胡贝尔影响下逐渐走上反法西斯主义的道路,组建*白玫瑰小组,开展地 下斗争。1943 年 2 月中旬参与组织慕尼黑大学生的示咸游行。被盖世太保逮 捕后英勇就义。1961 年和 1964 年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分别发行她的纪念邮 票。 舒曼  1罗贝尔·舒曼(robertschuman,1886—1963)。法国外交家。 1910 年毕业于斯特拉斯堡大学。律师出身。1919 年起长期为议员。1940 年 3 月任难民事务国务副秘书,6 月在贝当政府中仍任该职;7 月 10 日,投票支 持贝当获得全权,但拒绝加入维希政府,并于 8 月前往梅斯。因反对德国占 领当局歧视洛林人的政策,被盖世太保拘押。1942 年 8 月脱逃至里昂,从事 地下活动。战后继续从政,多次任外交部长,曾提出实行西欧经济联合的“舒 曼计划”。2莫里斯·舒曼(mauriceschumann,1911-)。法国抵抗运动活 动家。毕业于巴黎大学文学院。法兰西科学院院士。早年为记者。曾为哈瓦 斯通讯社(法新社前身)驻伦敦分社副社长。后任《青年共和报》外交政策 版主笔,谴责绥靖政策和德国的扩张政策。大战爆发后入伍。1940 年 5 月出 任英远征军联络官。曾波俘,后脱逃至伦敦,参加抵抗运动。以自由法国(后 为战斗法国)发言人的身份,每天在伦敦电台发表讲话,1943 年 5 月陪同戴 高乐赴阿尔及尔。翌年 6 月返回法国。为*临时谘询议会议员。1944 年底参 与建立人民共和党。战后曾任国民议会外交委员会主席、参议院副议长等职。 着有《墨索里尼》、《荣誉和祖国》等。 舒伦堡(frledrichwernergrafvonderschulen—burg,1875—1944)德 国外交官。早年攻读法律和政治学,1901 年进入外交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 间入伍当军官。1923 年和 1931—1934 年先后任德国驻伊朗和罗马尼亚公使。 1934 年起担任德国驻苏大使。反对共产主义,但从德国利益出发主张德苏友 好。1939 年 8 月 13 日曾向德国外交部发送长篇报告,提请注意三天前舒伦 堡史达林在联共(布)十八大的报告中出现政策转向。以后又促成缔结《苏 德互不侵犯条约》。苏德战争爆发前曾向希特勒说明苏方的和平意图。战争 爆发后离任回国,后加入*戈台勒的密谋集团,参与*七·二○事件,被密谋 分子内定为新政府的外交部长。事件败露后被捕并处死。 舒舍予(1899—1966)中国作家。原名庆春,笔名老舍。满族。曾任齐 鲁大学、山东大学等校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拥护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主张,积极参加爱国抗日宣传工作。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常 务理事兼总务组组长,创办会刊《技敌文艺》,以团结抗日为题材,从事文 学创作,并利用各种文艺形式宣传抗日。抗战时期,创作了《残雾》、《张 自忠》、《谁先到了重庆》等话剧及《火葬》、《四世同堂》等长篇小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舒巴希奇(ivansubasic,1892—1955)南斯拉夫首相(1944—1945)。 就读于萨格勒布法律学院,1921 年毕业后为律师。曾为国会议员。1941 年德 军入侵后,逃亡美国,1944 年 5 月去伦敦。同年 6 月在伦敦出任*南斯拉夫 流亡政府首相,负责与南斯拉夫民族解放委员会谈判,两次达成《狄托-舒巴 希奇协议》。1945 年任民主联邦政府外交部长。同年,作为南斯拉夫代表团 团长出席旧金山联合国大会。 舒米洛夫(mnxanлcteпahoвnчШymnлoв,1895 —1975)苏联将领。1916 年毕业于丘古耶夫军校,为准尉,参加第一次世界 大战。1918 年加入俄共(布)党和红军。参加过国内战争,后歷任团、师和 军长,1939—l940 年先后参加进军西白俄罗斯和苏芬战争。苏德战争开始时 任步兵军长(少将衔),在西南方向作战。1942 年 8 月起任第六十四集团军 (翌年 3 月改编为近卫第七集团军)司令至战争结束。率所部参加史达林格 勒、库尔斯克和第聂伯河等会战,以及解放乌克兰、罗马尼亚、匈牙利和捷 克斯洛伐克的战斗。1943 年晋升上将。战后曾任军区司令。着有《为伏尔加 河的坚固阵地而战的第六十四集团军》等回忆录。 第477页 舒施尼格(kurtvonschuschnigg,1897—1977)奥地利总理(1934— 1938)。早年为律师,并加入基督教社会党。1927 年当选为奥地利民族院代 表。1932—1934 年任司法部长。1934 年 7 月*陶尔斐斯被暗杀后出任总理。 任内反对德奥合併。1938 年 2 月被召往德国,在希特勒压力下被迫对奥地利 纳粹分子作出重大让步。回国后试图通过公民投票以保持奥地利独立,未成, 被迫于 3 月 11 日辞职。德国合併奥地利后被夫人集中营,1945 年始获释, 战后定居美国。 舒尔策—克林克(gertrudscholtz—klink,1902-)纳粹德国妇女领袖。 早年在柏林红十字会工作。二十年代加入纳粹党。先后任纳粹党巴登和黑森 地区妇女组织领袖。纳粹党执政后任*民族社会主义妇女联合会领袖,兼任妇 女工作会、红十字会妇女联盟、德国劳动阵线妇女办公室和妇女劳动服役队 头目。忠实履行希特勒的意旨,驱使妇女效忠纳粹政权和为战争服务。战后 曾用假名潜逃,被捕获后于 1948 年 11 月被法国军事法庭判处 1 年半徒刑。 舒尔策-博伊森-哈尔纳克抵抗组织  即“红色乐队”。 貂式自行火炮(panzerj germarder)德国自行反坦克炮。1942 年起投 入使用。内分1、2、3型。大多採用 75 毫米口径反坦克炮,部分2型採用 50 毫米口径反坦克炮,部分2、3型採用苏制 76.2 毫米口径反坦克炮和野 战炮,分别採用法制洛林式、德制 t—ii 型和捷制 tn.hp 型(德国型号为 pzkw-38<t>)坦克底盘,乘员 4—5 人,全重 8—10.8 吨,最大装甲厚度 10 —15 毫米。战时产量分别为 i 型 184 辆、2型 1217 辆、3型 799 辆。 腊斯登堡会议  纳粹德国在东普鲁士腊斯登堡(ras—tenburg)的“狼 穴”元首大本营举行的一次军事会议,以发生刺杀希特勒事件而知名。1944 年 7 月 20 日中午,希特勒、施道芬堡、凯特尔、约德尔、豪辛格、空军总参 谋长科尔膝(güntherkorten)、施蒙特、勃兰特(heinzbrandt)和速记员 贝格尔(berger)等 25 人在*狼穴会议室开会,主要讨论军事形势和听取* 施道芬堡关于组建“人民步兵师”的汇报。12 时 42 分左右,施道芬堡放置 在会议桌下的英制炸弹爆炸,贝格尔、勃兰特、施蒙特和科尔膝被炸重伤而 死,希特勒仅受轻伤。参见“七·二○事件”。 腓特烈一世(friedrichi)苏德战争中期德军的一项作战行动代号。为 准备 1942 年夏季攻势,德军计划以克莱斯特集群*(德国第一坦克集团军和 第十七集团军)向北突击,以*德国第六集团军向南突击,肃清苏德战线南翼 哈尔科夫东南的巴拉克列亚-洛佐瓦亚-斯拉维扬斯克突出部的苏军。原定 5 月 18 日开始实施,由于苏军在 5 月 12 日首先向哈尔科夫发起进攻,提前于 5 月 17 日实施,至 29 日结束。苏军近 4 个集团军被围歼。 腓特烈二世(friedricbii)1942 年 6 月德军在苏德战场南线的一项攻 势行动代号。德军实施*腓特烈一世行动后,为继续扩展攻势,肃清库皮扬斯 克地区苏军。同年 6 月 22—26 日实施此代号的计划。 鲁索(luigirusso,1882—?)义大利民警首脑。早年加入国家法西斯 党。1922 年追随墨索里尼参加组织进军罗马。墨索里尼执政时,参与组建民 警。1935 年 10 月起任民警首脑,建立起正规武装部队参加北非战争。曾任 法西斯党领导机构成员和职团议会议员。1939 年起改任副大臣,1943 年 2 月被解职。 鲁坚科(cepгennгhatьeвnчpyдehko,1904 —)苏联空军将领。1923 年参军。1928 年加入联共(布)党。1932 年毕业 于茹科夫斯基空军学院。歷任航空兵旅长和师长。苏德战争开始时为上校。 先后任第六十一集团军和沃尔霍夫、西南、加里宁等方面军的空军副司令和 司令、大本营航空兵第一群司令和突击航空兵第七群司令。在西南和西方方 向作战。1942 年 10 月起,任空军第十六集团军司令(至战争结束)。参加 过史达林格勒和库尔斯克会战,以及白俄罗斯、华沙—波兹南、东波美拉尼 亚和柏林等战役。1944 年晋升空军上将。战后歷任空降兵司令、空军第一副 总司令、远程航空兵司令、加加林空军学院院长等职。1955 年获空军元帅衔。 着有《胜利之翼》。 鲁尔轰炸  盟国空军对德国实施的战略轰炸战役。年 3—7 月间,以*英 国轰炸机司令部为主,*美国第八航空队参加,对以鲁尔(ruhr)区为重点的 德国工业城市,连续进行 43 次大规模空袭。战役从 3 月 5 日夜间*埃森轰炸 开始,除对鲁尔区 26 次密集轰炸(投弹 34705 吨)以外,还轰炸了柏林(3 次)、威廉港(4 次)、汉堡、纽伦堡、斯图加特、不莱梅、基尔、慕尼黑、 法兰克福以及巴黎、什切青等。盟军共出动轰炸机 1.8 万架次,损失 872 架 (其中 628 架在轰炸鲁尔中损失)。 鲁尔战役  盟军工 945 年 3—4 月强渡莱茵河、围歼鲁尔(ruhr)德军 集团和挺进易北河的战略性战役。在 *莱茵兰战役以后,西线盟军完全攻占了 莱茵河左岸。同时东线的苏军进抵距柏林 60 公里的奥得河。处于两线夹击下 的纳粹德国面临溃崩。*盟国远征军最高统帅部决定全线向德国腹地进攻。在 经过长期勐烈的航空火力准备后,1945 年 3 月 23 日开始实施强渡莱茵河的 战斗。北翼的“盟国第二十一集团军群(共 29 个师和 7 个独立旅),在威塞 尔(wesel)地区强渡成功(代号“掠夺者”),并以代号*大学的空降行动 巩固登陆场,继而向鲁尔北部实施主要突击。同时,中路的*盟国第十二集团 军群,依託已有的雷马根(remagen)和奥彭海姆(oppenheim)两个登陆场, 向卡塞尔(kassel)地域实施辅助突击。4 月 1 日两军会师,包围了据守鲁 尔的西线德军主力 b 集团军群(共 21 个师,约 32.5 万人)。南翼的*盟国第 六集团军群所属美、法军,也相继于 3 月 26 日和 4 月 1 日渡河成功。此时丘 吉尔提出改变作战计划,加强北翼蒙哥马利指挥的集群,抢占柏林,但未得 美国同意。艾森豪调整部署,加强布莱德雷指挥的集群(兵力增至 48 个师),从中路向易北河中游实施主要突击并歼灭鲁尔德军集团,同时辅以 北翼英加军挺进易北河下游,南翼美法军进攻南德和奥地利。4 月 16 日,中 路美军在维腾贝格和马格德堡地域进抵易北河。4 月 18 日,鲁尔德军投降, 战役结束。4 月 25 日美军在易北河上的托尔高(torgau)与苏军会师。同时 北、南两翼盟军亦相继攻占不莱梅、汉堡和纽伦堡。此役奠定了西线盟军的 最后胜利。 第478页 鲁登道夫(erichludendorff,1865—1937)德国将领。1881 年起任陆 军军官,后入学深造,1893 年毕业于柏林军事学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歷任第八集团军参谋长、东线参谋长和军需总监,获上将衔(1916 年)。1923 年参与希特勒的啤酒店暴动。主张重整军备和建立法西斯统治。1924—1928 年为国会议员。曾被纳粹党提名为总统候选人(1925 年)。1926 年建立“坦 能堡同盟”(tannenbergbund)。倡导*总体战理论,强调战争是民族生存意 志的最高表现,国家平时的全部生活应服从于备战,并无情地使用一切手段 进行战争。着有《我对 1914—1918 年战争的回忆》、《总体战》等。 鲁布利计划(rubleen)一项援救德国犹太人的计划。1938 年夏, 由美国人鲁布利(georgerublee)为主席的“政府问政治难民委员会”提出, 建议将德国犹太人移居国外与增加德国出口相结合。1939 年 1 月中旬,德国 国家银行主席*沙赫特同鲁布利在柏林具体商议德国犹太人移居计划,初步确 定在 3—5 年内,允许15 万名 15—45 岁可在国外谋生的犹太人移居国外(连 同家属共 45 万人);准备移居的犹太人必须将 25%的则产折成现金存入国 外银行,待其移居完毕后再转回德国。但沙赫特于同年 1 月 30 日被免职,鲁 布利旋亦告退,该计划未实行。鲁然登陆场  0 位于纳雷夫(narew)河右 岸鲁然镇(r zan)附近地域。1944 年 9 月 4 日,苏联*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 第四十八集团军所部强渡纳雷夫柯后建立。9—10 月间,经与德军多次反覆 争夺,到 11 月初登陆场扩大为正面 43 公里、纵深 20 公里。1945 年 1 月在* 姆瓦瓦-埃尔宾战役中,苏军的 4 个集团军由此实施突击。 鲁迅艺术学院  简称“鲁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艺术干部学校。1938 年 4 月在延安正式创立。由沙可夫任院长,下设文学、音乐、美术、戏剧 4 个系,并设有研究室和实验话剧团。致力于培养抗战的艺术干部,研究正确 的艺术理论,整理中国艺术遗产,建立中国新的艺术。1939 年夏,与陕北公 学、工人学校、青训班合併,组成华北联合大学开赴抗日前线。同年 11 月根 据中共中央决定復校,吴玉章为院长、周扬为副院长。1940 年后改称“鲁迅 艺术文学院”。培养了大批戏剧、文艺、音乐、美术方面的专门人才。1943 年 4 月併入延安大学。 鲁勉采夫统帅(Пoлkoвoдeдpymrhцeв)苏军实施* 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战役的计划代号。其意图是:首先向别尔哥罗德(Б eлгopoд)发起进攻,分割敌人并切断其撤往哈尔科夫(xapьk oв)的退路,然后在哈尔科夫外围击溃德军,最后解放哈尔科夫。 鲁本·詹姆斯号事件  美国参战前德国潜艇击沉美国军舰的事件。1941 年经*大西洋会议商定,美国海军从 9 月中旬起护送英国运输船队至西经 26 °。同年 10 月 31 日,美国鲁本·詹姆斯(reubenjames)号驱逐舰,护送英 国hx—156 运输队,在大西洋北纬 51°59′、西经 27°05′、被德国 v-562 号潜艇以鱼雷击沉。全舰 145 人中死亡 115 人,包括舰长和全体军官。为美 国正式参战前被击沉的第一般军舰。同年 11 月 13 日,美国国会通过两项对 中立法的修正案,取消美舰不得进入战区的规定,并允许武装商船。 鲁南一九四○年春季反扫荡  鲁南抗日根据地军民反击日军“扫荡” 的战役。1940 年 4 月 14 日,日军第二十一、第三十二师团和独立混成第六、 第十旅团各一部及伪军共 8000 余人,以多路进攻抱犊崮山区,企图合击进入 鲁南的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以解除津浦、陇海铁路所受威胁。八路军主力转 移外线作战,而以少数部队由民兵配合在内线游击。至 5 月上旬,战斗 30 余次,歼灭日伪军 2000 亲人,粉碎了日军“扫荡”,保卫了鲁南抗日根据地。 飓风式歼击机  即“旋风式歼击机”。 [丶] 敦睦邦交令  见“邦交教睦令”。 敦刻尔克撤退  1940 年 5 月 26 日—6 月 4 日英、法军从法国敦刻尔克 (dunkirk)地域向英国实施的撤退。是年 5 月 10 日,德军向西欧发动进攻。 担任主攻的 a 集团军群的坦克部队,穿越阿登高地,经*色当之战后,其前锋 于 5 月 20 日进抵索姆河口,随即北上攻击英、法军侧背。德军右翼的 b 集团 军群则从东面向斯海尔德(scheldt)河和利斯河一带比、英军的防线冲击, 把盟军压向法比边境的滨海地区。盟军突围尝试未获成功。24 日,德军前出 到离敦刻尔克不到 20 公里的海边。此时,希特勒突然下令坦克部队停止前 进,使盟军得到一个喘息机会。26 日,英国政府下令执行代号*发电机的撤 退计划,多佛尔港司令官*拉姆齐为撤退行动总指挥。英国先后动员各种舰船 693 艘,法国、比利时和荷兰也动员舰船 168 艘,合计 861 艘,其中包括民 间志愿人员驾驶的私人游艇、帆船、舢舨等。撤退开始后,德军展开总攻, 并对港口、滩头和穿校于海峡的船队加强轰炸。28 日,比利时军队投降,法 英军退据狭小的滩头阵地。经 9 天 9 夜的奋战,共有 33.8 万人(其中英军 21.5 万人,法、比军 12.3 万人)撤至英国。盟国共损失舰船 243 艘,英军 丢失全部辎重,团守在防线突出部里尔的法军 6 个师于 6 月 1 日被歼,至 6 月 4 日未及登船撤走的法军 4 万余人被俘。此次撤退保存了英国远征军的基 本兵力,为尔后重整旗鼓准备了条件。 第479页 敦巴顿橡树园会议  1944 年 8 月 21 日—10 月 7 日美、英、苏和美、英、 中在华盛顿附近的敦巴顿橡树园(dumbartonoaks)举行的,讨论拟订战后新 的国际组织章程的会议。第一阶段(8 月 21 日-9 月 28 日)为美、英、苏三 国会议。通过了《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建议新的国际组 织定名为“联合国”,并规定了其宗旨与原则、会员国的资格及主要机构(大 会、安全理事会、国际法院、秘书处)和职权等。但关于创始会员国的资格 和安全理事会的表决程序问题产生分歧。美国提出除*《联合国家宣言》的签 字国外,还应加上 8 个未同轴心国作战的国家,其中 6 个是拉美国家;苏联 则提出它的 16 个加盟共和国也作为创始会员国。三国对常任理事国一致原则 即“大国否决权原则”无异议,但英国提出若常任理事国为当事国时不应享 有否决权,美国表示支持,苏联则坚持大国一致原则是採取任何行动的一项 绝对必要的条件。最后决定此两问题留待以后解决。第二阶段(9 月 29 日— 10 月 7 日)为美、英、中三国会议。中国代表团提出 3 项意见:(1)应在 宪章中规定,调整或解决国际争端时对正义及国际法原则加以应有的注意; (2)大会应具有进行调查与作出建议的任务,以发展并修改国际法上的规模 与原则;(3)经济暨社会理事会应具有在教育以及其他一些文化问题上促进 合作的特殊任务。会议通过在《建议案》中补充上述内容,作为“四强”一 致同意的提案提交正式会议审查。10 月 9 日发表了会议公报。此次会议为联 合国的成立和联合国宪章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敦刻尔克号巡洋舰(dunkerque)法国军舰。1935 年下水。1937 年服役。 排水量 2.65 万吨,时速 31 海里,活动范围 7500 海里。装有 330 毫米火炮 8 门,130 毫米火炮 16 门及多种防空武器,携有舰载机 4 架。战争初期协同英 国海军在大西洋上巡弋,阻击德舰,并为加拿大远征军护航。1940 年 4 月进 入地中海。法国败降后,于同年 7 月在米尔斯克比尔(mers—ei—kcebir) 港被英舰击伤。修復后于 1942 年 2 月驶往土伦,此后未起作用。1958 年被 拆毁。 痛击(sledgehammer)即“大锤”。 童长荣(1907—1934)中国抗日英雄。字灿华。1924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次年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第一高等学校。曾任中共旅日特别支部领导人, 在留日学生中开展反日爱国斗争。1928 年回国,组织反帝大同盟。1931 年 3 月任中共大连市委书记。九·一八事变后任中共东满特委书记,组织抗日救 国团体,开展抗日武装斗争。1933 年初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东满游 击队,不顾身患严重肺病,在延边地区坚持抗日游击战争。1934 年 3 月 21 日,在吉林汪清县境内与日伪军作战时牺牲。 阔日杜布(hвahhnkntoвnчkoжeдy6,1920— 1991)苏联军人。1940 年参军。次年毕业于丘古耶夫军事航空飞行员学校, 留校任飞行教官。1943 年赴前线参战,歷任歼击航空兵团中队长、大队长和 副团长。参加空战 120 次,击落敌机 62 架(其中 1 架喷气式飞机)。在一年 半内三次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战后任军区第一副司令,空军副参谋长。1970 年获空军上将衔。1985 年升空军元帅。着有《为祖国服务》、《忠于祖国(歼 击机飞行员的故事)》。 翔鹤号航空母舰  日本航空母舰。为*瑞鹤号航空母舰的姊妹舰。横须 贺海军工厂制造。1941 年 8 月 8 日竣工。标准排水量 25675 吨,舰长252 米, 最大航速 34 节,可载飞机 84 架。系日本海军第二次军备补充计划的主要舰 只。1941 年 12 月参加袭击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争。在 1942 年的珊瑚海海 战和南太平洋海战中均受重创。1944 年 6 月 19 日在雅浦(yap)群岛洋面上 被美潜挺击沉。 湘北故役  即“常德战役”。 湘桂战役  日军按*一号作战计划发动的*豫湘桂战役第二阶段的作 战。代号为“投”号作战。其第一期作战攻占衡阳(即“长衡战役”),第 二期作战攻占桂林和柳州(即“桂柳战役”)。 湘鄂赣抗日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1944 年 11 月,八路军南下文队 4000 余人和随军南下的 2 个干部大队 900 余人从 延安出发,挺进豫鄂湘粤敌后。次年 1 月与新四军第五师在鄂豫边的大悟山 会师。随后横渡长江,转战鄂南、湘北,并于 5 月成立湘鄂赣边区党委、行 署和军区,王首道任区党委书记,聂洪钧任行署主任,王震任军区司令。2 个多月间作战 100 余次,歼敌 3000 亲人,收復大小城镇 270 多个,正式形成 湘鄂赣边抗日根据地,成为在华中发动战略反攻的重要基地。 温盖特(orde插rleswingate,1903—1944)英国将领。出生军官家庭。 1923 年毕业于伍尔威奇皇家军事学院。狂热而好个人冒险。1936—1938 年在 巴勒斯坦任职期间,组织犹太人夜间别动队袭击阿拉伯人,为犹太復国主义 者所推崇。1940—1941 年率领一支由苏丹人和衣索比亚人组成的游击队对 意军作战获胜,同*海尔·塞拉西一世一起进入亚的斯亚贝巴。1943 年 2 月 和 1944 年 3 月,两次率领*钦迪队由印度进入缅甸日占区作温盖特战,战斗 中死于飞机失事。 第480页 温赖特(jonathaumayhewwainwright,1883—1953)美国将领。1906 年西点军校毕业。曾在驻菲律宾美军服役。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入指 挥与参谋学校、陆军军事学院深造。1940 年 10 月任菲律宾美国驻军少将师 长。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指挥北吕宋部队抵御日军入侵。1942 年 3 月麦克阿 瑟调离后,负责指挥留守部队,在巴丹(bataan)和科雷吉多尔(corregldor) 地区与日军激战,同年 5 月率部投降,被囚禁至 1945 年日本投降后获释。应 麦克阿瑟之邀,参加在密苏里号战列舰上举行的受降仪式。同年被任命为美 国东部防区司令,晋升上将。1946 年任第四集团军司令。次年退役。 温莎公爵(theduckeofwindsor)即“爱德华八世”。 温特博瑟姆(frederickwilliamwinterbotham,1897—?)英国情报官 员。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先在骑兵部队服役,后为皇家飞行军团战斗机驾驶员, 作战中被击落,在俘虏营中学会德语。战后进入牛津大学学习,1929 年加入 英国情报局,任空军情报科科长。三十年代多次以外交官身份赴德从事情报 工作,在波兰情报机关协助下获得德国代号为“哑谜”的密码机。1940 年主 持破译德军密码电报成功,被称为“超级机密”。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 间,通过破译德军密码电报,使盟军在作战中获得巨大战略效果,获英、美 所授勋章。战后在 1974 年着《极端秘密》一书详述此真相。 滑石片伏击战  1938 年八路军在山西省五台县对日军的一次伏击战。 是年秋,日军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发动围攻。11 月 3 日,日军第一○九师 团 1 个大队由五台县城向高洪口进犯,八路军第一二○师以第七一四、第七 一六团在高洪口以西的滑石片沟设伏。当日夜,敌进入伏击圈。激战至 4 日 上午,日军 500 余人除数十人选窜外全部被歼,缴获炮 6 门、机枪 30 余挺、 枪 300 余支、军马 100 余匹、电台 1 部。 湾城(baytown)1943 年盟军由西西里岛越墨西拿海峡进军义大利半岛 的行动代号。是年 9 月 3 日清晨,*蒙哥马利率英国第八集团军 2 个师,强渡 墨西拿海峡登上义大利半岛“脚尖”处的雷焦地区,然后沿东、西海岸的两 条狭窄道路北上。几乎夫遇任何严重抵抗,然进军缓慢,直至 20 日才到达另 一盟军主力晋陆处萨莱诺(salerno)的外围。 波边锭太郎(1874—1936)日本将领。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 日俄战争中任步兵第二十六联队中队长。1905 年任山县有朋的副官,深得其 信任。后歷任驻德国和荷兰武官、步兵第二十九旅团长、陆军大学校长、第 七师团长,航空本部部长等职。1930 年任台湾军司令官。1931 年晋升大将, 復任航空本部部长。1935 年皇道派首领*真崎甚三郎被罢兔后继任教育总 监。为*统制派首领。后在二·二六事件中被杀。 普利文(renépleven,1901—)法国抵抗运动活动家。早年在巴黎大学 攻读法律,后从事工商业活动。1939 年 9 月出任英法空军使团副团长,赴美 商谈购买飞机事宜。1940 年 5 月返回伦敦,6 月 19 日即加入自由法国。8 月, 与*勒克莱尔等去赤道非洲,促成该地区参加自由法国,并使之成为法国抵抗 运动在海外的基地。1941 年 6 月重返伦敦,负责处理自由法国的外交和经济 事务;9 月出任法兰西民族委员会外交、财政和殖民地专员,成为戴高乐的 得力助手。1942 年 7 月,受命领导战斗法国的全部商船队。1943 年 6 月出任 法兰西民族委员会殖民地专员。1944 年 2 月主持召开布拉柴维尔会议,致力 于保持法国的殖民帝国地位;9 月就任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殖民部长,11 月又出任财政部长。1945 年被选入国民议会。战后两次任总理,曾提出建立 西欧军事联盟的“普利文计划”。 普拉多(manuelpradougarteche,1889—1967)秘鲁总统(1939—1945)。 曾在大学任教。1934 年起任中央储备银行行长。大战爆发时任总统,奉行中 立政策。1942 年 2 月与轴心国断交,开始限制其侨民的活动,井没收他们的 财产。同年 4 月与美国签订商约及其他协议,并向美国提供物资,改善本国 的经济地位。1945 年 2 月向轴心国宣战。战后于 1956—1962 年曾再次出任 总统。 普拉特(williamtt,1885—1975)英国将领。受教于桑德赫斯特皇 家军事学院。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19 年入参谋学院深造。1938—1941 年任苏丹防军司令,领少将衔。任内在 1940 年 6 月至 1941 年 5 月期间,在 1200 英里的战线上以 7000 人的少量部队挫败了东非义大利军队的入侵计 划,后又率部投入*克伦之战。1941—1945 年任东非司令部总司令,期间指 挥夺取马达加斯加的战事,并为未来的缅甸战役组训非洲军。1945 年退休, 领土将衔。 普泰拉(putera)日本占领军在印度尼西亚扶植的亲日组织。正式称“民 众总结集运动”,“普泰拉”为其印尼文 pusattecagakakyat 的缩写译音。 日军侵占荷属东印度群岛后,试图利用印尼民族主义力量进行统治,遂于 1943 年 3 月 9 日在雅加达建立该组织。由苏加诺出任委员长,直接受日本占 领军军政部控制。吸收政界、宗教界知名人士参加,排斥华人和混血种人, 提出建设新爪哇的口号,鼓吹印尼和日本合作,共建所谓“大东亚共荣圈”, 强调清除英、荷势力和参加“大东亚防务”。后因未能推动印尼人同日本人 合作,于 1944 年 3 月解散,并为*爪哇奉公会所取代。 第481页 普霍夫(hnkoлanПaвлoвnчПyxoв,1895—1958) 苏联将领。1916 年入沙俄军队服役。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 年加入红军。 国内战争时,歷任步兵旅、师参谋长。1935 年在红军机械化和摩托化学院指 挥员进修班毕业后,留院任教。后又歷任武装坦克学校校长、红军军事经济 学院教员和军需学院教务部长。1941 年加入联共(布)党。苏德战争初期任 步兵第三○四师师长(少将衔),在西南方向作战。1942 年 1 月起任第十三 集团军司令。率部参加沃罗涅日—卡斯托尔诺耶、库尔斯克、第聂伯河右岸 乌克兰、维斯瓦河—奥得河、下西里西亚、上西里西亚、柏林和布拉格等战 役。1944 年晋升上将。战后曾任军区司令。着有《考验的年代》等。 普廷惨案  德国占领者在荷兰的暴行。普廷(putten)为荷兰格尔德兰 (geldend)省的一个村庄。1944 年 9 月 30 日,一辆德国军车在该村附 近遭袭击,一名德国军官受伤。10 月 2 日德国占领当局进行报復,将该村全 体男子押送出境,所有妇女被赶出家园,并将全村付之一炬。8 名男村民在 试图脱逃时被当场击毙,被驱走的男子则大多数被折磨至死。该事件战后被 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作为德国罪证之一。 普里科洛(francescopricolo,1891—?)义大利空军将领。大战爆发 后,于 1939 年 10 月出任空军副大臣兼空军参谋长。修改前任的战略方针, 反对过份强调空军的作用,但坚持空军为独立兵种,拒绝与陆海军合作。 曾指挥义大利空军参加对法战争。1940 年冬希腊战役时,负责向墨索里 尼通报情况。后因在向北非意军提供现代化作战飞机问题上与卡瓦莱罗发生 尖锐冲突,于 1941 年 11 月被解职。 普利耶夫(aaлekcahлpoвnчПлneв,1903— 1979)苏联将领。1922 年参军。1926 年加入联共(布)党。1926 和 1933 年 先后毕业于列宁格勒骑兵学校和伏龙芝军事学院。1936—1938 年,被派赴蒙 古任军事顾问。1939 年任骑兵团长,参加进军西白俄罗斯。苏德战争初期任 骑兵师长(上校衔)。后升任近卫骑兵第二、第五、第三和第四军军长和近 卫骑兵机械化第一集群司令。曾参加斯摩棱斯克、莫斯科、史达林格勒、梅 利托波尔、别列兹涅戈瓦托耶—斯尼吉廖夫卡、敖德萨、白俄罗斯、布达佩 斯和布拉格等战役,并参加*苏日战争。战后任集团军和北高加素军区司令。 1962 年获大将衔。着有《穿过戈壁和兴安岭》、《关东军的末日》、《解放 罗马尼亚、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作战》和《战争之路》等。 普天堡战斗  朝鲜人民革命军袭击日军的一次战斗。普天堡为日军在朝 鲜北部咸镜南道的重要据点。1937 年 6 月 3 日晚至生日晨,金日成在中国东 北率朝鲜人民革命军,跨过鸭绿江,对普天堡发动突然袭击,烧毁日警察派 出所和事务所。5 日撤出,胜利返回根据地。其间散发*祖国光復会的抗日救 国的《十大纲领》和《告朝鲜人民书》,鼓舞了人民抗日的斗志。 普尔卡耶夫(mamaлekceeвnчПypkaeв,1894 —1953)苏联将领。1915 年入沙俄军队服役。翌年准尉学校毕业后在后备步 兵团任职。1918 年加入红军。翌年加入俄共(布)党,参加国内战争。1923 和 1936 年先后毕业于高级步兵学校和伏龙芝军事学院。1938—1940 年任白 俄罗斯特别军区参谋长。参加进军西白俄罗斯。1940 年 7 月起任基辅特别军 区参谋长(中将衔)。苏德战争初期任西南方面军参谋长。不久调任新组建 的第六十集团军(后改为突击第三集团军)司令,参加莫斯科会战。1942 年 8 月任加里宁方面军司令。指挥实施大卢基战役。翌年 4 月起先后任远东方 面军和远东第二方面军司令。1944 年获大将衔。1945 年参加准备和实施远东 战役。战后曾任远东军区司令、远东部队第一副总司令等职。 普拉卡协定  希腊人民解放军和希腊民族民主军在昔拉卡(pláka)签 订的停战协定。1943 年 10 月起,得到英国暗中支持的民族民主军不断向人 民解放军发动进攻,在人民解放军反击下受重创。翌年初盟军出面调停,2 月 19 日双方签署联合宣言,责成民族民主军中断与伪军的关系。2 月 29 日 正式签订此协定,宣布结束敌对行动,划定各自活动区域,同时要求盟国对 所有抵抗力量均提供援助。该协定有助于希腊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曾拉托里尼(vascopratoiini,1913—)义大利作家。早年当过学徒和 工人,靠自学成才。三十年代末起为新闻记者,从事反对墨索里尼独裁政权 的斗争。四十年代投身抵抗运动。1941 年出版自传体长篇小说《马志尼街》, 通过少年瓦雷利奥亲身的经歷,叙述战争给义大利人民带来的苦难。1945 年 完成长篇小说《街区》的创作,描叙法西斯统治时期佛罗伦斯工人住宅区 4 个青年的不同遭遇,深刻揭露义大利社会的黑暗。还着有《苦难情侣》、《麦 泰洛》、《豪华》、《理智的永恆》等小说。 普洛耶什蒂轰炸  美国空军对德国控制的罗马尼亚南部普洛耶什蒂 (ploesti)油田的战略轰炸战役。代号“海啸”。1944 年 4—5 月间,盟国 确定把德国的石油工业设施,作为战略轰炸的首要目标。以义大利南部为基 地的美国第十五航空队,从 4 月 5 日起的 6 周内,连续 20 次空袭该地的油井 及炼油厂等设施,使其减产 25%。 第482页 普列奥布拉任斯基(eвгehnnhnkoлaeвnчПpe6p a—жehcknn,1909—1963)苏联空军将领。1930 和 1933 年先后毕 业于海军航空兵学校和空军工程学院首长进修班。苏芬战争后任波罗的海舰 队航空兵团团长。1941 年 8 月参加对柏林的空袭。次年任航空兵旅长,参加 列宁格勒保卫战。1943 年 4 月起任北方舰队航空兵参谋长,9 月起代理该舰 队航空兵司令。1945 年 4 月起任太平洋规队航空兵副司令,在远东战役中曾 组织空降兵在旅顺口和大连机降。战后曾任海军航空兵司令。1951 年获空军 上将衔。 普里皮亚特沼泽地  苏联西部边境地区白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自然 地理分界线,因流经当地的普里皮亚特(Пpnпrtь)河而得名。该地 区沼泽辽阔,河道纵横,林木茂盛,交通不便,乃军事上的天然障碍。苏德 战争中德军以此为界,把边境地区分为南北两大战场,在北部战场部署了中 央集团军群和北方集团军群,在南部战场部署了南方集团军群。苏军则以普 里皮亚季河作为西部特别军区(后改组为西方方面军)和基辅特别军区(后 改组为西南方面军)防御地带的分界。 普罗霍罗夫卡坦克战  *库尔斯克会战过程中发生的大规模坦克遭遇 战。1943 年 7 月 12 日,*德国第四坦克集团军在”肯普夫”集群协同下向库 尔斯克突出部南翼实施进攻,苏军近卫坦克第五集团军和近卫第五集团军一 部在同一方向上实施反突击。双方遭遇于普罗霍罗夫卡(Пpoxopoв ka)地域,约有 1200 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同时参战,并得到双方航空兵的支 持。战斗以苏军胜利告终。德军损失近 400 辆坦克后转入防御,并于 16 日开 始退却。此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坦克战。 普斯科夫-奥斯特罗夫战役  苏德战争后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1944 年 7 月 17—31 日,由*波罗的海沿岸第三方面军实施。普斯科夫(Пcko в)和奥斯特罗夫(oct—poв)地域是德军*东方壁垒防线北段(即“豹” 阵地)。苏军首先攻占奥斯特罗夫筑垒地域,然后出击普斯科夫,解放该市 后继续前出至德军“马林堡”(mapneh6ypг)防御地区。此战役 为尔后解放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创造了有利条件。 普罗斯库罗夫-切尔诺维策战役  苏德战争后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 役,*第聂伯河右岸乌克兰进攻战役的组成部分。1944 年 3 月 4 日至 4 月 17 日,由*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实施。目的是与乌克兰第二方面军协同粉碎德军* 南方集团军群主力。为加强突击力量,苏军在进攻中首次将 3 个坦克集团军 同时集中使用于主要突击方向,取得显着战果。苏军先后解放普罗斯库罗夫 (Пpockypoв)、文尼察(Вhhnдa)、切尔诺维策(Чop hoвnды)等重要城市,推进 80—350 公里,前出至喀尔巴阡山麓,并 重创德军主力(第四坦克集团军和第一集团军),切断敌主要横向交通线, 将其战略防线分割成两部分。 道丁(hughcaswalltremenheeredowding,1882—1970)亦译“道定”。 英国空军将领。受教于伍尔威奇皇家军事学院和参谋学院。原为炮兵军官, 1915 年学习飞行,转入皇家飞行军团,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任飞行中队长率部 在法国作战。1918 年 4 月皇家空军建立后留在空军,曾在英国和伊拉克歷任 指挥、参谋和教官,领准将衔。1930 年起为空军委员会委员。1936 年主持英 国战斗机司令部,翌年晋升为空军上将。重视空军的研究和发展道丁工作, 推进雷达以及喷火式和飓风式歼击机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在 *不列 颠之战中以正确的战略战术指挥空战,保持了英伦上空的制空权,并粉碎了 德国的战略意图。1940 年 11 月去职。后曾以英国飞机生产大臣代表的身份 出使美国。1942 年退休,翌年受封男爵。 道义禁运(moralityembargo)大战前美国武器禁运政策之一。鑑于德、 意在西班牙内战和日本在侵华战争中使用飞机、大炮屠杀和平居民的行为, 1938 年 6 月,美国政府要求飞机、飞机部件、引擎、炸弹和鱼雷等武器制造 商和出口商不要把这些产品运往会被用于轰炸平民的区域。1940 年后又将范 围扩大到金属铝、镁和钼,以及生产航空汽油的技术和设备等。由于它仅是 道义上的唿吁,而不具有法律效力,故称“道义禁运”。实际上美国仍有大 量废钢铁、石油等战略物资被运往日本等国。 道格拉斯(williamsholtodous,1893—1969)英国空军将领。就读 于牛津大学。1914 年入伍,初为野战炮兵,1915 年转入皇家飞行军团,在法 国前线作战。1920—1936 年先后在飞行学校和帝国国防学院任教并任职。 1938 年晋升空军少将。1940 年 5 月任空军副参谋长,11 月接替*道丁为英国 战斗机司令部司令。晋升空军中将。任内开始实行对驻法德军的空中进攻。 1942 年末任中东战区空军司令,领空军上将衔。1944 年任空军海岸司令部司 令,配合诺曼第登道格拉斯陆作战,并致力于对德国潜艇和潜艇工厂的攻击。 1945 年 7 月任德国英占区空军总司令,1946 年 1 月晋升空军元帅,并接替蒙 哥马利为德国英占区英军总司令、英占区军事长官和盟国营制委员会的英国 代表。1917 年 11 月去职回国,1948 年退役。后任上院议员和一些英国航空 公司的董事、董事长等职。 第483页 道曼-史密斯(ericdorman-smith,1895—1969)英国将领。参加过第 一次世界大战。曾在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等军事院校以及埃及和印度驻 军中从事教育训练工作。信奉*富勒和*利德尔·哈特的理论,主张以新的军 事思想来组训英国陆军。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40 年调赴中东战区,协 助*韦维尔策划西部沙漠军的进军。作为*奥金菜克所特别倚重的副参谋长, 因图卜鲁格失陷和第一次阿拉曼之战受挫而受责,于 1942 年 8 月中东司令部 改组时被调离,从少将降级为上校,调任步兵旅长。1944 年 6 月参加诺曼第 登陆战役。同年 11 月再被解职退役,在爱尔兰改名换姓转业律师。战后曾指 责*蒙哥马利在回忆录中矫饰邀功,并指控邱吉尔的诽谤罪。被军事史家认为 是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最有头脑的战地军官。 道清铁路战役  1945 年八路军打通河南道清铁路(滑县道口至沁阳清 化)的攻势作战。是年 1 月 21 日起,八路军太行军区主力部队首先拔除道清 铁路以南、平汉铁路以西、沁阳以东地区日伪军的 16 处据点。2 月 20 日起, 对伪军庞炳勛部发动进攻,解放道清铁路以北(辉县城以外)的全部地区。 随后挺进原武、阳武,攻克敌据点 7 处及该 2 县城以外的广大地区。至 4 月 1 日歼灭日伪军 2500 余人,收復国土 2000 余平方公里,解放人口 75 万,为 战略大反攻准备了条件。 道-17 式轰炸机  即“do-17 式轰炸机”。 道-217 式轰炸机  即“do-217 式轰炸机”。 曾生(1910—)中国将领。193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 年 10 月领导 组建惠(阳)宝(安)人民抗日游击队。1941 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曾参加 组织护送滞留香港的民主人士和国际友人至后方安全地区。1943 年任广东人 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司令员,率部转战东江两岸,后挺进粤北山区,建立 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任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后,曾任广东军区副司令员。1955 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曾希圣(1904—1968)中国将领。黄埔军校毕业。参加北伐战争。1927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第二局局长。1934 年参加长 征。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新四军渡江指挥部指挥长。*皖南亭变后,在江北负 责接应突围过江的皖南新四军指战员。1941 年 5 月任新四军第七师政委兼第 十九旅政委。1943 年后任中共皖江区委书记兼第七师政委,领导根据地军民 开展抗日反顽斗争。抗战胜利后曾任豫西军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后曾任中共安徽省委、山东省委第一书记。 富勒(johnfrederick插rlesfuller,1878—1966)英国将领,军事理 论家和军事歷史家。曾就读于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1899 年开始服役, 参加过英布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1916 年任坦克军团参谋长。战后歷任陆 军部坦克参谋研究室副主任、坎伯利参谋学院主任教官、帝国总参谋长军事 助理和旅长等职。1930 年获少将衔。1933 年退役。从二十年代起大量着书撰 文,提倡以坦克为主要手段的机械比战争理论,同*利德尔·哈特一起被认为 是“现代装甲战之父’。主要着作有《大战中的坦克》、《未来战争》、《野 战条令 111》、《我们时代的军队》、《武器和歷史》、《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1945》、《西洋世界军事史》等。 富号作战  日木用携弹气球对美国进行攻击的计划代号。为在美国人民 中制造恐怖情绪,日本大本营制定以此为代号的计划,于 1944 年 9 月 25 日 下令建立由参谋总长直接领导的气球联队。气球制成高 10 米,直径 5 米。自 11 月初起利用冬季恆风将1.5万个气球携带3万个炸弹及烧夷弹飘向美国方 向。因技术落后等因素,仅有极少气球飘到美国,但来对战争进程产生任何 影响。 富田健治(1897—1977)日本内阁书记官长(1940—1941)。1921 年京 都帝国大学毕业后入内务省。歷任石川县、大坂府警察部长,内务省警保局 局长,长野县知事等。1940 年起任第二、第三届近卫内阁书记官长。1941 年任贵族院敕选者员。积极追随近卫文鹰,参与重要国事的讨论和重要国策 的制定。1941 年 4 月协同开展*新体制运动,为改组*大政翼贊会出谋划策, 制订《大政翼贊会改组案》。太平洋战争开战前,5 次出席大本营和内阁联 席会议,2 次出席御前会议,参与决策对美、英、荷开战,对日本决定开战 负有重要责任。战后多次当选众者员,并担任过自民党总务副会长。 富永恭次(1892—1960)日本将领。毕业于陆军士宫学校和陆军大学。 供职于关东军司令部、参谋本部和驻苏使馆。1931 年参加日内瓦裁军会议。 1937 年任关东军参谋长。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后任近卫步兵第二联队长。1939 年任参谋本部第四部部长、第一部部长。1940 年与*佐藤贤了等共同策划进 驻法属印度支那北部。次年任陆军省人事局长,晋升中将。1943 年任陆军次 官。1944 年作为第四航空军司令官策划特攻队战法。1945 年 5 月转入预备役, 同年 7 月又出任驻中国的第一三九师团师团长。战后作为战俘囚于苏联。1955 年获释回国。 富昆战役  *缅北战役中的一次战役。富昆(hukwang)一泽“胡康”, 意为“死亡”,是缅北的一河谷地区。1943 年 10 月 14 日,*中国驻印军新 编第三十八师在孙立人率领下挺进该地区,与日军第十八师团一部展开激 战,29 日攻占新平洋。11 月,日军主力增援。中国驻印军经激战,于 12 月 再克于邦。12 月 28 日,中国驻印军投入新编第二十二师,分两路南进。随 后美军*加拉哈德支队亦加入。1944 年 3 月上旬,中美军联合作战接连攻克 缅北重镇孟关(maingkwan)、瓦鲁班(wwbum)等地,至 3 月 15 日,肃 清富昆河谷之敌,日军伤亡 5700 余人。 第484页 富兰克林号航空母舰(franklin)美国航空母舰。属“埃塞克斯”级。 排水量 2.71 万吨,航速 33 节,载机 80 余架。建成后即投入太平洋海战。1944 年 10 月参加雷伊泰湾海战。同年 11 月在支援美军登陆莱特岛时,被日军*神风 特攻队击伤。修復后,1945 年春随舰队攻击日本本土,3 月 18 日被日本第五 航空队飞机击伤,舰上 1000 余名官兵伤亡。战后继续在海军服役。 窗户(window)英国空军干扰敌方雷达的行动代号。以飞机从高空撒下 大量锡箔,随风飘荡,慢慢下坠,形成一堵敌方雷达波无法穿透的“墙”, 使敌机夜间作战时无法得到地面雷达的指引。1943 年 7 月 24—25 日夜间首 次使用。当时英国 700 余架重型轰炸机以此方法掩护,成功地对汉堡实施轰 作。 裕仁(1901—1989)日本昭和天皇。大正天皇嘉仁的长子,幼时称号迪 宫。1908 年入贵族学习院学习。1916 年立为皇太子。1921 年 11 月开始摄玫。 1926 年 12 月正式即位,改元昭和。在位期间促成法西斯主义在日本的抬头 和军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挑起侵华战争,并于 1937 年大举入侵中国。1941 年作出对美、英、荷开战决定,并于 12 月 8 日发布“宣战诏书”。太平洋战 争期间,出席*御前会议,审批*日本大本营的重要决策扣战争部署。1915 年 8 月 9 日在败局已定的情况下,主持御前会议,决定在“不变更天皇统治大 权的前提下”,接受《波茨坦公告》。8 月 15 日向全国发布停战诏书,宣布 投降。战后接受新宪法。 谢胡(mehmetshehu,1913—1981)阿尔巴尼亚解放军将领。1935 年在 义大利那不勒斯军事学院学习,因持反法西裕仁斯观点,被召回国,入狱。 1937 年赴西班牙,参加国际纵队,任副营长。同年加入西班牙共产党。1939 年被法国当局逮捕,狱中加入义大利共产党。1942 年回国,加入阿尔巴尼亚 共产党。1943 年当选党中央候补委员。先后任解放军旅长和师长等职。1944 —1945 年为阿尔巴尼亚反法西斯民族解放委员会委员。1944 年指挥解放地拉 那的战役,任副总参谋长。1919 年获中将衔。战后歷汪部长会议副主席、主 席和国防部长等职。 谢伟思(johnstewartservice,1909—)美国外交官。出生于中国成都 美国传教士家庭。本名塞维斯(ser-vice),“谢伟恩”为自取汉名。1933 年加利福尼亚大学毕业。同年返华,在美国驻昆明、上海等地领事馆任职。 1941 年起歷任驻华大使馆三等和二等秘书、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部政治顾问 等职。1944 年 7 月作为美军*迪克西使团成员前往延安,曾会见毛泽东、周 恩来等。*赫尔利使华后受排挤,1945 年 6 月因“《亚美》杂志案”受审, 同年 9 月被宣告无罪。后任驻日美军司令部政治顾问等职。五十年代受到严 重迫害。着有《亚美论集:中美关系史上若干问题》等,其战时电讯文稿被 人整理成《在中国失去机会: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谢伟思文电稿彙编》。 谢晋元(1905—1941)中国军人。字中民。黄埔军校毕业,歷任排长、 连长、营长、副团长、师参谋、旅参谋主任。1937 年八·一三事变前夕,随 部自无锡开赴上海参加抗战,任第八十八师第二六二旅第五二四团中校团 副,坚守闸北阵地。10 月 25 日,全军撤退真如,该团奉命断后,掩护撤退。 27 日完成掩护任务后,率第一营八百壮士(实为 452 人)退守苏州河畔的四 行仓库,击退日军 6 次围攻,坚守 4 昼夜,于 31 日晨退入公共租界。留驻胶 州路孤军营 3 年,在敌伪监视压迫下,坚贞不屈。1941 年 4 月 24 日,遭叛 兵行刺身亡。后被国民政府追赠为少将。 谢尔巴科夫(aлekcahдpcepгeeвnчЩep6ako в,1901—1945)苏联副国防人民委员、红军总政治部主任(1942—1945)。 1917 年参加赤卫队。翌年加入俄共(布)党。先后就读于斯维尔德洛夫共产 主义大学和红色教授学院。1936 年起歷任联共(布)党列宁格勒、伊尔库茨 克和顿涅茨克州委书记。1938 年 10 月起任莫斯科州委和市委第一书记。翌 年当选为党中央委员。1941 年起为联共(布)党政治局候补委员和中央书记。 苏德战争时,为莫斯科保卫战的领导人之一。1941 年任苏联情报局局长。翌 年 6 月起兼任副国防人民委员和红军总政治部主任。年获上将衔。 谢尔曼型坦克(shemnan)即 m-4 型坦克。美国中型坦克。1941 年 3 月 开始在*格兰特型坦克(m-3 型坦克)基础上研制。1942 年初投产并装备部队。 以美国南北战争时的名将谢尔曼(williamtecumsehsherman,1820—1891) 的名字命名。大战时共生产 48347 辆,除装备美军外,还按*《租借法案》援 助英国和苏联。有多种型号,其中的 m-4a3 型(1943 年装备部队),战斗全 重 32 吨,乘员 5 人,前装甲厚 38—76 毫米,配备 76 毫米(后为 76 毫米) 火炮 1 门,7.62 毫米机枪两挺,12.7 毫米高射机枪 1 挺,最大时速 48 公里, 公路最大行程 160 公里,车体较高大,易受攻击。大战后期,以其为底盘制 成 m-36 型(安装 90 毫米加农炮)、m-7 型(安装 105 毫米榴弹炮)、m-40 型(安装 155 毫米榴弹炮)等多种自行火炮。 [ ] 犀牛式自行火炮(panzerjagernashorn)德国自行反坦克炮。1942 年 11 月开始服役。採用 88 毫米反坦克炮和 pzkw-iv 型坦克底盘,最大装甲厚 度 30 毫米,乘员 6 人,战斗全重 26.5 吨。共生产 473 辆。 第485页 巽他海峡海战  1942 年 3月 1日日海军在荷属东印度群岛巽他(sunda) 海峡附近截击英、美军舰的海战。盟国联合舰队在*苏腊巴亚海战失玖后,受 伤的英国埃克塞特(exeter)号重巡洋现在英、美各 1 艘驱逐舰护送下,于 2 月 28 日晚离开苏腊巴亚港,企图通过巽他海峡逃至锡兰(今斯里兰卡)。 次日上午被日军巡逻飞机发现,随即遭到日军 4 艘重巡洋舰及从龙骤号航空 母现上起飞的飞机拦截,并与英驱逐舰 1 艘同被击沉。 登普西(mileschristopherdempsey,1896—1969)英国将领。毕业于 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40 年任第十三步兵旅 旅长,率部在法国作战。后去北非。1942 年 12 月任第十三军军长,中将衔, 率部参加在利比亚、突尼西亚、西西里和义大利的作战。在准备和实施*诺曼第 登陆战役中,任第二集团军司令,在指挥卡昂(caen,上译冈城)地区的作 战中表现出色。随后在盟军左翼行动,穿越比利时,入荷兰,转战德国北部。 欧战结束后调任盟军地面部队总司令,赴马来亚参加对日作战。1946 年晋升 上将,任中东地区英军总司令。1951—1956 年任英国地面部队总司令。有爵 士称号。 缅北战役  盟国以*中国远征军为主力收復缅甸北部的战役。1943 年 5 月,盟国把反攻全缅的安纳吉姆计划改为反攻缅北的茶碟计划,并决定于 1943—1944 年间冬季进行,以中国远征军为主力打通*滇缅公路,修筑中的* 雷多公路亦得随之拓伸。同年夏设立*东南亚盟军司令部。10 月 14 日,*中 国驻印军新编第三十八师进兵富昆(hukawng)河谷地区,揭开战役序幕。12 月 28 日,中国驻印军又投入新编第二十二师,分 2 路南进,歼日军 1 个大队。 随后,美军”加拉哈德支队亦投入战斗。同时,英军在缅甸西部发动攻势策 应。3 月盟军连克孟关(maing-kwan)、瓦鲁班(wwbwn)等地,重创日 第十八师团。为进袭盟军后方基地,日军调集 3 个师团和“印度国民军”1 个师,进犯印度重镇英帕尔。4 月初,中国驻印军 2 个师空运到达前线。中 美联军攻克甘马因(kamaing),并协助英军钦迪队进攻孟拱,直逼缅北战略 重镇密支那。5 月中旬占领密支那机场。此时,中国远征军亦在云南西部反 击入侵的日军。同年 8 月 5 日盟军攻占密支那,12 日攻克八莫。1945 年 1 月中国远征军与中国驻印军会师芒友(mongyu),完全打通中印公路,继而 于 3 月攻克腊戌,并于乔梅(kyaukme)与英印军会师。缅北遂告光復。 缅甸公路  即“滇缅公路”。 缅甸战役  太平洋战争初期日军南进的最后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日本 为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大陆屏障,截断美、英援华交通线,进逼印度以 促其脱离英国,决定攻占缅甸。为此,组建以饭田祥二郎中将为司令官的第 十五军(初辖 2 个师团约 3.5 万人)。1941 年 12 月 8 日该军登陆曼谷,进 驻泰国。由于兵力不足,决定先以一部进入缅甸南部,夺取机场,构筑道路, 策动缅甸反英亲日势力,硕兵以待。英国起先未曾重视缅甸的防御,仅有印 缅各 1 个步兵旅(约 2.6 万人,飞机 36 架)。英国为解燃眉之急,向中国国 民政府求援,于 12 月 26 日签订《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12 月下旬日 军连续空袭仰光等地。1942 年 1 月 4 日起,日军从泰国大举入侵缅甸,先后 攻占克昂多、毛淡棉和拔安,直趋仰光。2 月 16 日仰光告急,*中国远征军 第一路军(辖 3 个军共 9 个师)陆续入缅。日军 2 月 21 日渡过锡唐河,3 月 4 日前出至仰光东北的勃固。3 月 6 日,缅甸战区新任司令英将亚歷山大下令 撤出仰光。日军于 3 月 8 日占领仰光,同时增兵 2 个师团(总兵力达 6,3 万人,飞机 564 架),分 3 路北犯。英印、英缅军 3 个师约 6 万人退守曼德 勒地区。中国远征军适时赶到前线。3 月 18 日,中国远征军同追击英缅军的 日军在东瓜地区开始接战。3-4 月间,双方进行*曼德勒会战。中国远征军多 次力挫日军和解救英军,但由于上层指挥混乱,得不到有力增援,更兼西路 英军败退,日军乘虚向北突进。4 月底和 5 月初,日军相继占领腊戍、曼德 勒、八莫和密支那,切断英、中联军后路。英军丢弃大量装备,越过高山密 林,退入印度。中国远征军一部退人印度,大部撤返中国云南境内。5 月 10 日日军占领腾冲,前出至怒江与中国军队对峙。此役英军伤亡约 1.3 万人, 中国远征军伤亡约 3 万人,日军伤亡 4600 人。 缅甸方面军  日本在缅甸方面作战的战略战役军团。1943 年 3 月 27 日 组建,河边正三任司令官,隶属南方军建制。统辖在缅甸中、北部作战的第 十五军和在西南沿岸作战的第五十五师团。1944 年 1 月编入第二十八军(辖 3 个师团)担任孟加拉湾沿岸的防御。同年 4 月编入第三十三军(辖 3 个师 团)担任对空降部队的战斗和富昆及云南方面的作战。由于缅甸战线屡屡失 利,1944 年 9 月改由木村兵太郎任司令官、田中新一任参谋长,但未能挽回 败局。至 1945 年 5 月,缅甸方面 30 万兵力丧失约三分之二,残存部队弹尽 粮绝。遂即趋于解体。1945 年 9 月 13 日投降。 缅甸行政府  亦称“缅甸行政委员会”。日本占领军在缅甸扶植的傀儡 政权机构。1942 年 8 月 1 日在仰光正式成立。由*巴莫任行政府长官,成员 包括德钦党人等。为谘询性行政机构。翌年 8 月 1 日,日本占领军当局策划 发表*《缅甸独立宣言》后,遂告解散。 第486页 缅甸国民军  大战期间缅甸的爱国军队。1943 年 9 月正式成立,由奈 温(newin,1911—)任司令。前身为 1942 年 8 月底建立的缅甸国防军。共 3000 人左右。接受日本装备和训练,同时在缅甸人民解放斗争的推动下,进 行爱国活动。1944 年底增加至 1.5 万余人,利用合法地位,逐渐积蓄力量, 成为反对日本统治的一支武装力量。1945 年 3 月 27 日利用赴前线作战的机 会,举行起义。在曼德勒等地配合游击队与日军激战,毙伤敌军近万人。5 月 1 日解放仰光,并协同盟军光夏全部国土。 缅甸独立军  大战初期,由日本组建的缅甸人军队。为配合发动太平洋 战争,向东南亚地区扩张,日本扶植要求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的缅甸人,于 1941 年底在曼谷建立该部队。由*昂山等指挥,初约 4000 余人。日军入侵缅甸时, 曾协同对英军作战,并迅速增加到 5 万余人。独立军深入到缅甸内地进行活 动。因队伍扩大和官兵中爱国主义情绪的普遍增长,引起日军疑惧。1942 年 7 月底被解散。 缅甸独立宣言  大战期间,日本为巩固其对东南亚地区的占领统治,在 缅甸策划所谓的“独立”。1943 年 7 月*巴莫赴新加坡,从日军矶村武亮大 佐处接受了“独立宣言”草稿。8 月 1 日在仰光举行“独立”典礼,发表此 宣言,宣称“缅甸国作为以大日本帝国为指导者的大东亚共荣圈之一环”。 同日巴莫就任缅甸的“国家元首”兼总理,对美、英宣战,并签订《日缅同 盟条约》。 缅甸独立准备委员会  大战期间,日本占领军为在缅甸策划所谓“独 立”而建立的机构。1943 年 5 月 8 日在仰光正式成立。由 22 人组成,*巴莫 任主席。同年 8 月 1 日,发表*《缅甸独立宣言》后,遂告解散。 缅甸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  缅甸抵抗运动的领导机构,1944 年 8 月 建立,次年 8 月正式採用此名。由缅甸共产党等政党和派别联合组成,共产 党起主要作用。*昂山任主席,*德钦丹东任总书记。以驱除日本侵略者为首 要任务,组成以国民军为核心的武装部队,积极开展各种反占领军的斗争。 1945 年 3 月组织并领导全民起义,配合盟军光復国土,战后发生分裂。后成 为执政党。 十三画 [一] 瑞凤号航空母舰  日本轻型航空母舰。横须贺海军工厂制造。原设计为 其他舰种,后改装而成。1940 年 12 月竣工。标准排水量 1.12 万吨,最高航 速 28.2 节,可载飞机 30 架。1942 年 5—6 月,编入近藤指挥的攻击中途岛 编队,参加中途岛海战。同年 10 月在南太平洋的圣克鲁斯群岛海战中受伤。 1943 年春曾调其舰载飞机到索罗门群岛基地,参加岛屿争夺战。1944 年 6 月参加菲律宾海海战。同年 10 月在雷伊泰湾海战中被美军飞机炸沉。 瑞鹤号航空母舰  日本航空母舰。为*翔鹤号航空母舰的姊妹舰。川崎 重工业公司制造。1941 年 9 月竣工。标准排水量 25675 吨,舰长 252 米,最 高航速 34 节,可载飞机 84 架。同年 12 月即参加袭击珍珠港。翌年 1 月赴西 南太平洋,支援日军登陆俾斯麦群岛,空袭纽几内亚的莱城等。2 月调回本 土。3 月底进入印度洋。4 月初参加科伦坡袭击战和亭可马里袭击战。尔后返 回西南太平洋。同年 5 月参加珊瑚海海战。8 月参加东索罗门群岛海战。10 月参加圣克鲁斯群岛海战。1943 年春曾调其舰载飞机到索罗门群岛基地,参 加岛屿争夺战。1944 年 6 月在菲律宾海海战中负伤。10 月在雷伊泰湾悔战中被 美军飞机炸沉。 瑙缅科(hnkoлanф дopoвnчhaymehko,1901 —1967)苏联空军将领。1918 年参军。1922 年加入俄共(布)党。国内战争 时在骑兵部队服役。1928 年转入空军。1934 和 1936 年先后毕业于空军首长 进修班和卡恰航空学校飞行员培训班。歷任航空兵旅长和师长。参加过*苏芬 战争。苏德战争开始时为上校,先后任西方方面军空军副司令和司令,组织 和指挥斯摩棱斯克方向和莫斯科会战中的航空兵作战。1942 年 9 月起任空军 第四集团军司令,在高加索作战。翌年 5 月起任空军第十五集团军司令(至 战争结束)。先后参加库尔斯克会战和布良斯克、波罗的海沿岸等战役。1944 年获空军上将衔。战后在空军任要职。1953 年退役。 瑙约克斯(alfredhelmutnaujocks,1911—1966)德国纳粹分子。早年 当焊工,后在基尔大学攻读工程学。三十年代加入纳粹党。1931 年加入党工 队。1934 年进党工队保安处。1935 年 1 月潜至布拉格附近摧毁施特拉瑟 (ottostrasser,1897—1974)的反希特勒电台。1937 年主持伪造“图哈切 夫斯基事件”的文件。1939 年 3 月在斯洛伐克制造爆炸事件,为希特勒控制 该地提供藉口。1939 年 8 月 31 日直接指挥*格莱维茨袭击,被称为“激发第 二次世界大战的人”。大战初期在党卫队保安处国外第三处主持制造假文件、 护照和证件,曾提出“伯恩哈特计划”,即在英国上空散发伪币。1939 年 11 月参与绑架 2 名英国谍报宫的*文洛事件。1940 年 5 月参与德军伪装荷兰和 比利时边防军的活动,为德军人侵制造藉口。1941 年转入*武装党卫队。1943 年赴东线作战负伤。翌年任驻比利时经济管理官员,参与镇压抵抗运动。1944 年 10 月投降美军后被监禁。1946 年脱逃。后定居汉堡从商,曾发表回忆录。 第487页 塘沽协定  中国国民政府与日本签订的妥协卖国协定。1933 年 5 月 31 日,由北平政务委员会委员长*黄郛派*熊斌为代表和日本关东军代表*冈村宁 次在塘沽签订。共 5 条。规定中国军队立即撤退至延庆、昌平、顺义、通州、 香河、宝坻、林亭镇、宁河、芦台一线以西以南。该线以北以东至长城沿线 地区为非武装区。在该区内中国只能驻守警察,以维持治安。该协定实际上 默认了日军对东北和热河的占领,同时察北、冀东实际上也完全处于日军的 控制下,造成中国领土的又一次割裂。 蓝色(u)德军 1942 年夏季攻势的计划代号。此计划于 1942 年 4 月 由德军最高统帅部制定,4 月 5 日以希特勒第四十一号指令下达,计划决定, 将苏德战场可以动用的兵力集中到南翼方向,旨在歼灭顿河以西的苏军,然 后占领高加索的油田和通往高加索山脉的通道。由于参战部队不可能同时集 结,因此计划将作战行动部署为一系列逐次进行的、互相联繫的进攻战役。 从 6 月 30 日起,计划代号改为“不伦瑞克”。后因战场形势的变化,原定计 划到 7 月下旬即停止实施,改行*《希特勒第四十五号指令》下达的新作战方 案。 蓝色师团(divisi nazul)西班牙*长枪党参加德国侵苏战争的“志愿” 部队。因身着蓝色衬衫得名。1941 年 6 月 22 日苏德战争爆发后组建。组建 时,有 641 名军官、2272 名军士、15780 名士兵,编成 1 个步兵团、4 个炮 兵营、1 个侦察营、1 个工兵营、1 个反坦克营、1 个通讯营、1 个医疗队和 1 个参谋处。7 月 13 日开始运往德国,8 月 20 日开赴苏联,10 月到达诺夫哥 罗德地区参战。次年 8 月调列宁格勒战线。因在作战中损失惨重,曾数次补 充和重组,人员总数达 4 万余人。1943 年 10 月 12 日,西班牙政府命令召回, 但残部组成西班牙军团继续参加对苏作战,直至欧战结束。 幕僚革新派  日本军部法西斯派别。法西斯分子大川周明鼓吹日本应成 为“亚洲的领导者”,1918 年开始在军部进行活动。军内幕僚将校荒木贞夫、 冈村宁次、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等人都在这时接受法西斯思想,主张实 行以军部为主体的独裁统治,对外发动侵略战争。后因推行的方法有差异, 发生分化。与军内基层将校革新派一起,被统称为军内革新派,又称少壮派。 蒙巴顿(louisfrancismountbatten,1900—1979)英国海军将领。出 身于有德国血统的贵族世家,英王*乔治六世的表弟。早年受教于皇家海军 学院和剑桥大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为海军上校。率第五驱逐舰分舰 队,在反潜巡航、挪威战役和克里特岛战役中,表现指挥才能,其座舰两次 受重创,最后被作沉。1941 年 10 月任联合作战顾问,策划和监督歷次对挪 威和法国海岸的登陆作战尝试。1942 年 3 月,改任联合作战指挥部司令官, 晋升海军中将,成为参谋长委员会正式成员。后曾多次随邱吉尔参加重大的 盟国会议。同年 8 月,指挥*迪那普袭击,失败,颇受物议,然也从中取得重 要经验,被认为是对后来诺曼第登陆战的一次演习。1943 年 10 月任盟军东 南亚战区总司令,协调盟军蒙巴顿在缅甸、马来亚和印度尼西亚的对日作战, 直至战争结束。战后两次受封子爵和伯爵,歷任印度总督、第四海务大臣、 地中海舰队总司令、第一海务大臣兼海军参谋长、国防参谋长和参谋长委员 会主席等职。1956 年晋升为海军元帅。后因所乘游艇被暗藏的炸弹爆炸遇 难。 蒙莫索(gastonmonmousseau,1883—1960)法国工会活动家。1922 年 加入法国共产党,1926 年起为党的中央委员,1932 年起为政治局委员。1936 年起任法国总工会书记,并担任议员。法国败降后,在南方领导抵抗运动, 极力促成法国各派工会的联合,团结社会各阶层,共同反对维希政府和德国 占领军。战后继续从事工会运动。 蒙莎贝尔(josephjeangoirddemonsabert,1887—1981)法国将领。 1910 年毕业于圣西尔军校。长期在军界服役。1937 年获上校衔。大战爆发后, 在第八十一师服役。后在北非加入战斗法国,1943 年参加突尼西亚战役,晋升 少将,并出任第三阿尔及利亚步兵师师长。1944 年春率该师前往义大利作 战,配合盟军突破古斯塔夫防线,解放罗马。同年 8 月转战法国南方,攻克 马赛。旋任法国第一集团军第二军军长,于 1945 年春率部深入德境。战后出 任驻德法军副司令。1946 年擢升上将。 蒙哥马利(bernarwmontgomery,1887—1976)英国将领。就学于伦 敦圣保罗学校和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1908 年入伍,参加过第一次世界 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39—1940 年 6 月,任英国远征军第三师师 长,在比利时和法国北部作战。自敦刻尔克撤回英国后,在南方军区和东南 军区任军长蒙哥马利和军区司令等职,组训部队。1942 年 8 月英国中东司令 部改组,新任命的第八集团军司令戈特机毁身亡后,被召赴埃及继任。到任 后坚持推迟行动,直至所部获得大量物资和人员补充,在兵力和兵器上占有 明显优势后,于 10 月末在阿拉曼开始反攻,到次年 5 月,终于协同按*火炬 行动在北非登陆的盟军把德、意军队逐出北非。遂率部参加西西里和义大利 南部的战事。1943 年 12 月底,盟军的进攻受阻于义大利中部时,被调回英 国,参予策划*霸王行动。1944 年 6 月 6 日至 8 月 31 日,在*诺曼第登陆战 役中,负责指挥盟军地面部队。此后则统率*盟国第二十一集团军群,在盟军 西欧战线左翼作战,沿海边北进,经由法国北部、比利时、荷兰,攻入德国, 直至战争结束。1945 年 5 月 4 日,在吕内堡(lueneburger)接受西北欧地 区德军的投降。1944 年晋升为元帅。战后歷任英驻德占领军总司令、盟国对 德管制委员会英国代表、帝国总参谋长、北大西洋公约最高司令部副司令, 1958 年退休。着有《通向领导的路》。 第488页 蒙古军政府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在中国内蒙古扶植的伪政权。 1936 年 5 月 12 日,在日本关东军参谋长*板垣征四郎的策划下,于额尔德木 索雅勒图浩特(汉名德化市)正式成立。以原中国国民政府蒙政委员会委员 长云王为主席,副委员长蒙王、沙王为副主席。德王为总裁负实际责任,补 英达赖为办公厅主任,吴鹤龄为参者部长,李守信为参谋部部长。同时成立 日本顾问部,由村谷彦洽郎为顾问部主任,山内、稻茨分任军事、财政顾问。 採用成吉思汗纪年,挂蓝底红黄白条旗帜。1937 年 10 月併入*蒙古联盟自治 政府。 蒙特勒会议  有关黑海海峡的国际会议,1936 年 6 月 22 日—7 月 20 日 在瑞士蒙特勒(montreux)召开。土、苏、英、法、希、南、保、罗、日等 9 国派代表与会。原来在 1923 年洛桑会议上签订的《黑海海峡制度公约》, 规定土耳其不得在海峡驻军设防。三十年代欧洲和地中海局势动盪,土耳其 安全受到威胁,遂提出修改要求。1936 年 4 月 11 日,土照会《洛桑条约》 签字国,建议召开此会议。苏、英表示支持,义大利以其侵埃战争受到制裁 而拒绝。会议经过激烈争论,7 月 20 日签署了新的关于海峡制度公约,共 29 条、4 个附件和 1 个议定书。主要内容为:土耳其有权检查和监督通过海峡 的船只,并在海峡地区设防;各国商船均可自由通行;平时凡黑海国家的军 舰可自由通行;非黑海国家只能派轻型军舰进入黑海,同一时间内通过军舰 不得超过 9 艘、总吨位不超过 1.5 万吨,停泊在黑海内舰只的总吨位不得超 过 3 万吨,停留时间不得超过 21 天;战争期间,土如为中立国则交战国军舰 不得通过,土如为交战国则由土决定何国军舰可以通行。公约有效期 20 年, 可自动延长。1938 年 5 月义大利宣布加入此公约。大战期间,土耳其曾允许 德国军舰通过海峡进入黑海而违约。苏联曾以此于 1946 年提出派兵进驻海 峡,遭土强烈反对后于 1953 年撤回此要求。 蒙都阿尔会晤  希特勒和*贝当在法国西南部小城蒙都阿尔(montoir) 的会谈。1940 年 10 月 22 日希特勒曾和赖伐尔在蒙都阿尔车站进行短暂会 晤;24 日希特勒自*昂代会谈返回途中在蒙都阿尔会晤贝当。会谈中双方拟 定秘密者定书,主要内容为:维希政府允诺在对英作战中和德国合作;希特 勒则保证增加维希政府在北非的军事力量,并许诺在击溃英国后扩大维希政 府在非洲的殖民地。会晤促使维希政府进一步投靠德国。 蒙海峡群岛战役  苏德战争前期苏军于 1941 年 9 月 6 日至 10 月 22 日 在蒙海峡群岛(mooh3yhдckneoctpo-вьi)实施的防御 作战。8 月 28 日,苏军放弃塔林防御后,蒙海峡群岛守备部队(约 2.4 万人) 落入敌深远后方,从 9 月 6 日起,与企图登陆的 5 万余德军展开顽强战斗。 沃尔姆西(Вopm)岛、穆胡(myxy)岛相继失守后,在萨列 马(capema)岛南端的谢尔维(cыpвe)半岛地区进行了持续 2 周的激烈争夺,以后战斗又转移到希乌马(xny-ma)岛。10 月 19 日起, 剩余苏军撤往汉科半岛。 蒙得维的亚会议  旅居美洲的义大利反法西斯人士召开的会议。1942 年 8 月 17—18 日在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举行,共有 2500 余名代表参加, 得到*马志尼协会和美国政府的支持,会议提出取消君主制、制定新宪法和建 立《民主和社会共和国》的纲领;并决定建立以*斯福尔扎为首的义大利民族 委员会和以*帕恰尔迪为首的义大利军团。后因缺乏坚强的领导和具体的行动 计划,会议的决议未能执行。 蒙古联盟自治政府  侵华日军在中国蒙古策划建立的伪政权。1937 年 10 月 28 日正式成立。首都设于归绥(今唿和浩特)。管辖察哈尔、锡林郭 勒、乌兰察布、巴彦塔拉、伊克昭 5 个盟。由云王任主席,德穆楚克栋鲁普 任副主席兼政务院长,治理伪政府一切事务。实行政务院负责制,下设总务、 财政、保安 3 部,同时设立与政务院平行的伪蒙占军总司令部和多议会,由 李守信任总司令、吴鹤龄为参者长。1939 年 9 月,合併于*蒙疆联合自治政 府。 蒙疆联合自治政府  日本帝国主义在所谓蒙疆地区扶植的伪政权。1939 年 9 月 1 日,由*察南自治政府、*晋北自治政府、*蒙古联盟自治政府合併, 在张家口正式成立。由德穆楚克栋鲁普任主席,于品卿、夏恭任副主席,卓 特巴扎普为政务院院长。下设总务、民政、治安、司法、财政、产业、交通 等 7 部。原察南、晋北自治政府改为直隶政务院的两个厅;原蒙古联盟自治 政府所辖 5 个盟也直隶政务院。政务院外,还设立伪蒙古军总司令部、最高 法院和最高检察院。日本人以参事宫等名义,操纵实权。1941 年 8 月,日本 当局将其改为“蒙古自治邦”,大幅度调整人事。1945 年 8 月日本投降后垮 台。 蒙海峡群岛登陆战役  苏德战争后期苏军发动的登陆战役,*波罗的海 沿岸战役的组成部分。1944 年 9 月 27 日至 11 月 24 日,由*列宁格勒方面军 和*波罗的海舰队协同实施。战役前期苏军进展顺利,在 11 天内先后攻占沃 尔姆西(Вoppm)岛、穆胡(myxy,即蒙岛mooh)岛、 希乌马(xnyma)岛,但争夺萨列马岛(capema,即厄塞尔岛Э 3eл)的战斗持续了一个半月,直至 11 月 24 日才攻克该岛声端的谢尔维 (cыpвe)半岛。象海峡群岛(mooh3yh-дckneoctpo вы)的解放使波罗的海规队完全控制了芬兰湾和里加湾。 第489页 禁止组织新政党法(gesetzgegendieneubildungvonparteien)纳粹德 国确立一党独裁的法律。1933 年 1 月纳粹党上台后,制造*国会纵火案,掀 起反共高潮。3 月 23 日迫使国合通过*《授权法》,随后向其他政党施加压 力。5—7 月,社会民主党、德意志民族人民党、德意志国家党、德意志人民 党和天主教巴伐利亚人民党、天主教中央党等相继被取缔或解散。同年 7 月 14 日,希特勒凭藉*《授权法》颁布此法律,规定:纳粹党为德国的唯一政 党;凡维持另一政党的组织机构或组织一新政党者,如其罪行未触犯其他规 定而无须受到更大的惩罚,则处以 3 年以下的徒刑或 6 个月至 3 年的拘禁。 榆关事件  日军进攻中国山海关的事件。榆关即山海关。日军攻占中国 东北后,对榆关中国驻军将领*何在国进行威逼引诱,以图控制该战略要地, 1932 年 12 月 8 日夜,日军铁甲车开炮 30 余发,袭击临榆县城,同时拆除榆 关车站枕木多处,要求何在国立即在滦东和热河地区成立独立的“自治”区。 在这一阴谋落空后,日军就在 1933 年元旦大举进攻山海关。 赖伊(trygvehalvdanlie,1896—1968)挪威外交家。早年在克里斯丁 亚那(今奥斯陆)大学攻读法律。后为挪威工党领导人之一。1935—1939 年 任司法大臣。1940 年德国入侵挪威后避难伦敦,出任挪威流亡政府外交大 臣。在盟国间积极进行外交活动,促进盟国对挪威国内抵抗运动的援助。1945 年 4 月代表挪威政府参加联合国成立大会。1946 年当选为首任联合国秘书 长,1952 年去职。 赖毅(1903—)中国将领。原名玉生。1927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 央军委直属政治处副主任。1934 年参加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军委后方 留守处主任、军委副官处处长。1940 年后歷任新四军第六支队政治处副主 任、集四师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部长、八路军第四纵队第六旅政委、新四军 第四师第十二旅政委兼第二军分区政委,致力于军队政治工作,坚持苏北抗 日游击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曾任苏北军区副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曾任南京军区副政委。1955 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赖传珠(1910—1965)中国将领。又名鹏英。1927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红一军团第一师政委。1934 年参加长征,北上抗日。到陕北后任陕甘宁 省苏维埃政府军事部代部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新四军参谋处长。后调任 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参谋长,领导军民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创建江北抗日根据 地。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参谋长,参加创建与发展华中抗日根据地。解放战 争时期,仕第四野战军第十五兵团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北京 军区、渖阳军区政委。1955 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赖伐尔(pierrval,1883—1945)法国*维希政府总理(1942—1944)。 自学获理学学士学位。曾为律师,后进入政界。长期为众、参议员。第一次 世界大战期间,为极端和平主义者。1925 年起入阁,歷任司法、劳工、外交 部部长等职,并多次组阁(1931—1932、1932、1935—1936)。积极推行绥 靖政策,曾签订《法意罗马协议》(又称*《赖伐尔-墨索里尼罗马协议》) 和*《赖伐尔-霍尔协定》,出卖衣索比亚利益。法国败降后,勾结旭当、 佛兰亭等赖伐尔人支持贝当上台。1940 年 6 月出任贝当政府的副总理和国务 部长,促成将政府迁至维希,并诱使议会授全权予贝当。同年 10 月受希特勒 召见,并陪同贝当前往蒙都瓦尔(montoir)会见希特勒。随即出任维希政府 外交部长。同年 11 月会见戈林,表示愿与德实行军事合作。任内,奉行亲德 政策,深得德国占领军当局宠信。后因与贝当矛盾,于 12 月被逮捕,在德方 庇护下,旋即获释。1942 年 4 月,在德国支持下出任维希政府总理,兼内政、 外交部长等职。任内同意盖世大保进入非占领区活动,大肆搜捕犹太人,并 将突尼西亚交由德军占领。同年 11 月德军进占非占领区后,成为贝当的正式继 承人。1943 年兼任*维希民警首脑,颁布*《义务劳动服务法》,驱使大批民 工去德国服苦役。1944 年法国解放前夕,被德军带在德国的西格马林根 (sigmaringen)。1945 年 8 月在奥地利被盟军捅获。同年 10 月 15 日,经 法国最高法院审判后被处死。 赖歇瑙(waltervonreichenau,1884—1942)德国将领。1903 年开始服 役。1912 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在国防军供职。 1930 年任第一军区(东普鲁士)参谋长。支持纳粹党。1933 年希特勒上台后, 任国防军部部长办公室主任,积极从事扩军工作。1935 年获中将衔,任第七 军区(巴伐利亚)司令。1938 年参加吞併奥地利。1939 年指挥第十集团军入 侵波兰,晋升上将。翌年调任第六集团军司令,进攻比利时和法国,擢升元 帅。1941 年率敕歇瑙所部闪击苏联,12 月升任南方集团军群司令。翌年 1 月病死。 赖辛式冲锋鎗(reising)美制冲锋沧。由赖辛(eu-genereising)设 计,1941 年投产。哈林顿-理查森公司制造。弹夹装弹 12 发或 20 发。易卡 壳。大战时曾用于南太平洋战场,少量售给英国。不久用作训练武器或警察 武器。 赖伐尔-霍尔协定  正式名称《义大利-衣索比亚冲突的共同解决提 纲》。意埃战争爆发后,法国总理兼外交部长*赖伐尔同英国外交大臣*霍尔 于 1935 年 12 月 9 日在巴黎秘密签订。协定建议埃意进行“领土交换”:埃 塞俄比亚将欧加登(ogaden)和提格雷(tigré)的东部,即衣索比亚三分 之二的土地割让给义大利;作为补偿,衣索比亚得到义大利的厄利垂亚 的一条狭长地带及其通往阿萨布的出海口。衣索比亚并应聘用义大利顾 问,和向义大利提供特别经济权利。该协定实际上使衣索比亚沦为义大利 的保护国。协定内容透露后,引起世界舆论的广泛谴责,霍尔被迫辞职,赖 伐尔也两次受到质询。 第490页 赖伐尔-墨索里尼罗马协议  又称《法意罗马协议》。法国和义大利重 新划分非洲势力范围的协定。1935 年 1 月 7 日,法国外长*赖伐尔访问罗马 时与墨索里尼签订。规定:法国将与突尼西亚交界的 11.4 万平方公里沙漠地带 和与厄利垂亚接壤的 800 平方公里地区让与义大利;义大利并可取得吉布 提-亚的斯亚贝巴铁路公司的部分股票:而义大利则同意从 1945—1965 年逐 步取消其在突尼西亚的特权。该协议助长了义大利在非洲侵略的气焰,同年 10 月爆发了意埃战争。 甄家庄歼灭战  1943 年八路军在山西省兴县围歼日军的战斗。是年 9 月起,日军集结重兵对晋西北抗日根据皑实施分区“扫荡”。9 月底,日军 第五十九旅团第八十五大队 2000 余人分 2 路合击兴县,企图扑灭晋绥军区领 导机关。10 月 5 日,八路军集中 5 个团另 1 个营的兵力,在民兵、游击队配 合下,将敌围困于兴县以南的甄家庄一带,战至 10 日,歼日军 700 余人,缴 获大量武器弹药,残敌逃回岚县据点。 雷击(thunderp)盟国空军大规模轰炸柏林和德国东部城市的行动 代号。1945 年 1 月,正当苏军向德国东部挺进时,美英参谋长联席会议决定, 对柏林及德国东部的德勒斯登、莱比锡、克姆尼茨(chenmnitz)等实施大规 模的摧毁性轰炸。此行动以*德勒斯登轰炸为高峰,被认为是没有很大军事意 义的恐怖轰炸。 雷米(gilbertrenaultrémy,1904—)*自由法国情报工作人员。战前 从事工商业活动。法国败降后,于 1940 年 7 月前往伦敦,为*德瓦夫林领导 的自由法国参谋部二局和三局服务。后经西班牙回国,在北方被占领区建立 情报组织——“圣母社团”,成为*中央情报和行动局在本上的主要机构。多 次秘密往返于英、法之间,收集情报,组织空投和破坏,并与法国共产党领 导的民族阵线建立联繫。领上校街。战后继续经营工商业。着有《自由法国, 一个情报人员的回忆录》。 雷麦(otto-ernstremer,1912—)德国将领。大战初期曾多次负伤, 1944 年夏获得橡叶骑士十字奖章。*七·二○事件发生时任大德意志警卫营 (驻扎在柏林附近的邓伯立兹[d beritz])少校营长,奉命率部参加政变, 负责封锁威廉衔政府各部和党卫队保安处总部。但在奉命逮捕戈培尔时闻悉 希特勒未死,立即倒戈率部占领柏林卫戌司令部并阻止其他部队进入柏林, 参与搜捕政变领导人。事后晋升少将,任师长。战后从事新纳粹主义活动。 1985 年因犯镇压七·二○事件被判处 3 个月徒刑。1985 年曾因侮辱七·二○ 事件蒙难看纪念碑被处以罚款。 雷诺  1保尔·雷诺(paulreynaud,1878—1966)。法国总理(1940 年)。早年为律师,长期为议员,并歷任财政、司法、殖民部部长和副总理 等职,支持戴高乐发展装甲部队的军事思想。1938 年 11 月復任财政部长, 任内签署英、法战时经济合作协定。1940 年 3 月任总理,其间曾兼任外交、 国防和陆军部长等职。同英国政府发表“不单独媾和”的联合声明。北欧战 役开始后,派远征军赴挪威作战。德军在西欧发动进攻后,于 5 月任命魏刚 为法军总司令,6 月又任命贝当为副总理,同时提升戴高乐保尔·雷诺为国 防部和陆军部次长,摇摆于主战派和投降派之间。巴黎沦陷后,相继迁都图 尔和波尔多。其间三次会晤邱吉尔,并曾多次向罗斯福求救,然均未有任何 结果。6 月辞职。9 月波维希政府逮捕,先后囚禁于德国和奥地利。1945 年 5 月获释。战后復为者员,并任财政、国务部部长等职。着有回忆录《法国救 了欧洲》、《支持并反对所有的人》等。2雷诺(reynaud)。1944 年美军 收復菲律宾棉兰老岛的作战计划代号。1943 年底由西南太平洋盟军总司令* 麦克阿瑟提出。计划把菲律宾列为西南太平洋最重要的战略目标,而棉兰老 岛又被视作菲律宾的战术目标,预定 1944 年 11 月 15 日在棉兰老岛南部登 陆,12 月 20 日在雷伊泰湾登陆。后经修订更名为“火枪手第二”计划,主要 目标为占领吕宋中部。 雷克托(romayorecto,1890—1960)大战期间菲律宾傀儡政府官员。 大战前即活跃于政界。日本侵占菲律宾后,奉行与日本合作的政策。1942 年 1 月任*菲律宾行政委员会的部长,1943 年 9 月,又任受日本控制的劳雷尔傀 儡政府的外交部长。任内于是年 10 月和日本大使村田省藏在马尼拉签订同盟 条约,许诺在太平洋战争中同日本紧密合作。战后曾声称其行为乃为了减轻 人民的痛苦。着有《敌人占领的三年:菲律宾的政治协作问题》。 雷德尔(erichraeder,1876—1960)德国海军将领。1894 年参加海军。 后在基尔海军学院深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仕巡洋舰长。战后继续在海军 任职。1922 年获海军少将衔。1928 年任海军管理局首脑,统管海军。希特勒 上台后,积极从事扩军备战,提倡优先建造巡洋舰和潜艇,但偏重于水面舰 艇的作用。1935 年正式成为海军总司令。1937 年接受纳粹党金质党徽。出席 希特勒策划发动战争的歷次重要秘雷德尔密会议。1939 年擢升海军元帅。第 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提出入侵挪威和扩大大西洋海上袭击,并力主占领希 腊全填和控制地中海。支持“无限制潜艇战”。在公海上以潜艇和水面舰艇, 广泛袭击没有武装的商船,包括中立国船只。1943 年 1 月被解职并退役。第 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受审。1946 年 10 月,以共同策划或 密谋、破坏和平罪和战争罪判处无期徒刑。1955 年因病获释,定居联邦德国。 着有《我的生涯》。 第491页 雷巴尔科(Пaвeлcemehoвnчpы6aлko,1894— 1948)苏联将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沙俄军队服役。1919 年加入俄共(布) 党和参加红军。参加过国内战争。1934 年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1937—1940 年曾任驻波兰和驻中国武官。苏德战争开始时为少将,歷任坦克第五集团军 副司令和司令。近卫坦克第三集团军司令。参加过奥斯特罗戈日斯克-罗索 什、咕尔科夫(1943 年)、库尔斯克、基辅(1943 年)、日托米尔-别尔季 切夫、普罗斯库罗夫-切尔诺夫策、利沃夫雷巴尔科-桑多梅日、下西里西亚、 上西里西亚、柏林和布拉格等战役。两次获苏联英雄称号(1943 和 1945 年)。 1945 年获装甲坦克兵元帅衔。战后曾任苏军装甲坦克和机械化兵第一副司令 和司令。 雷多公路(ledoroad)印度阿萨姆邦到缅甸八莫的公路。与*滇缅公路 相接,通往中国,故又称“中印公路”。1942 年 1 月 1 日,中国政府首先向 美国建议,用租借物资修筑中印公路,以保障下缅地区一旦被日军攻占后的 通往中国的陆上运输线。后得美、英方面同意。1943 年初开始动工,1945 年 1 月正式通车,全长 769 公里,耗资 1.48 亿美元。动用约 8 万多名军民(包 括 1.7 万名工程技术人员),其中约 5 万名美国人,3 万名中国人和印度人。 建成后使通往中国的陆上交通线重新打开。与公路平行铺没有一条中印输油 管道。1945 年 1 月,经蒋介石提议以史迪威的名字命名,故又称“史迪威公 路”。 雷巴利琴科(cteпahДmntpneвnчpы6aлъчьe hko,1903—)苏联空军将领。1919 年参军,参加国内战争。1927 年加入 联共(布)党。歷任步兵排、连、营长。1936 年在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后转 入空军。苏德战争开始时为上校。先后任北方方面军和列宁格勒方面军空军 副参谋长、参谋长和司令。1942 年 11 月起任空军第十三集团军司令。率部 参加突破列宁格勒封锁的作战以及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维堡、塔林等战 役。1944 年晋升空军上将。战后曾任远东部队和远东军区空军司令等职。1963 年退役。 雷克斯运动  比利时的法西斯运动。1935 年 11 月*德格莱尔以雷克斯 (rex)出版社为基地发起倡导,故名。仿效德、惫法西斯,并得到义大利的 资助,同时吸引部分天主教徒,势力勐增,曾在 1936 年选举中获胜。1940 年 5 月德军入侵后,投靠占领当局,成为瓦隆地区的法西斯政党。先后组建* 瓦隆军团和瓦隆工队,参加侵苏战争,并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成为德国秘 密警察的工具,遭到社会各阶层的谴责,影响日益缩小。全国光復后瓦解。 雷电武战斗机  1日本海军歼击机。美、英称之为“杰克”(jack)。 1943 年由三菱重工业公司制成。在零式战斗机基础上提高了速度和加强了火 力。其 jzm3 型单座单引擎,最高时速 611 公里,升限 1.15 万米,航程 1050 公里,装备 4 门 20 毫米航炮。原计划生产 3700 架,但由于发动机常出问题 和机身结构不良,不受飞行员欢迎,仅生产约 700(一说 500)架。2 (thunderbolt)。亦译“霹雳式战斗机”。即“p-47 型歼击机”。 雷马根大桥之战  美军在*莱茵河中游左岸战役中的一次作战行动。 1945 年 3 月 7 日,美第一集团军右翼所属第九装甲师迅速突进至雷马根 (remagen),夺取德军未及破坏的鲁登道夫大桥。经请示艾森豪,美军 抓住这意外良机,投入 5 个师于此抢度莱茵河。至 3 月 9 日,在右岸建立起 纵深 5 公里的登陆场。德军调动空军和远程炮轰击该桥,3 月 17 日该桥被炸 塌。但美军已建立起宽 40 公里、纵深 15 公里的稳固登陆场,并已架好浮桥 准备新的攻势。希特勒下令将延误炸桥者送交军事法庭。 雷贾尼型歼击机  义大利歼击机。由*卡普罗尼飞机公司下属的雷贾尼 (reggiane)飞机工厂制造。其 re—2001 型最大时速 545 公里,最大载荷航 程 1040 公里,升限 1.1 万米。装有 12.7 毫米机枪 2 挺,7.7 毫米枫枪 2 挺, 可携带 220 磅炸弹 4 枚。1940 年 7 月初次试飞,共生产 252 架。曾在西西里 战役和本土空战中广泛使用。义大利投降后,大部为德军攫取。 零式战斗机  日本歼击机。美、英称之为“齐凯”(zeke)。三菱重工 业公司制造。1937 年设计。1939 年试飞。翌年投产。其 a6m 型翼展 12 米, 机长 9.2 米,单座单引擎,最高时速 509—563 公里,升限 1—1.2 万米,航 程约 1200 公里,可外挂副油箱增大至 2000 公里,装备 2 挺 7.7 毫米机枪、1 或 2 门 20 毫米航炮,翼下能挂 2 枚 60 公斤的炸弹。1940 年 7 月首次用于侵 华战争。1941 年 12 月参加袭击珍珠港,为日本航空母舰主要舰载机种之一。 太平洋战争期间,广泛用于海战,初期曾因性能优越给美军带来巨大困难。 战争末期大量改装成*神风特攻队的自杀飞机。共生产 10430(一说 10937) 架。 雾岛号战列舰  日本战列舰。原为三菱长崎造船所制造的 2.6 万吨级战 列巡洋舰,1916 年下水。三十年代先后经吴港海军工厂和佐世保海军工厂改 装。1936 年 6 月第二次改装竣工。标准排水量 3.2 万吨,最高航速 30.5 节, 装备 360 毫米火炮 8 门。1941 年 12 月,作为支援部队参加袭击珍珠港的作 战行动。尔后赴西南太平洋,先后参加攻击澳大利亚的达尔文港和掩护日军 登陆爪哇岛。1942 年 4 月曾进入印度洋作战。同年 6 月参加中途岛海战。10 月参加圣克鲁斯群岛海战。同年 11 月 14 日(一说 15 日),在*爪岛海战中 沉没。 第492页 [丨] 睢宁战役  1945 年新四军在江苏省睢宁县对日伪军的进攻战役。是年 6 月 19 日,新四军第四师第九旅和淮北军区部队,对踞守睢字县的伪军及县保 安大队发起进攻。首先攻占城西之大王集、邢圩和城东之高作等据点,孤立 守城伪军。7 月 7 日凌晨 2 时实施总攻。在起义伪军接应下迅速突入城内。 顽抗伪军至黄昏弃城逃窜,被全歼于城外。共俘伪军 2000 余人,毙伤近 200 人,解放睢宁县城及周围镇集 18 个,扩大了淮北抗日根据地,为战略反攻作 了准备。 盟国对芬兰和约见  *“一九四七年和约”。 盟国对匈牙利和约见  *“一九四七年和约”。 盟国对义大利和约见  *“一九四七年和约”。 盟国-芬兰停战协定  1944 年 9 月 19 日,苏联和英国政府代表同芬兰 政府代表在莫斯科签订的停战协定。主要内容为:芬军撤退到 1940 年边界以 内;芬兰应解除其领土上的一切德军武装,并把他们作为战俘移交给苏军; 在停战协定签字后两个半月内,把芬军缩减到“平时编制”;恢復 1940 年苏 芬和约,并把苏联按 1920 年和 1940 年和约自愿让子芬兰的贝柴摩地区归还 苏联,苏联则放弃汉科半岛的租借权,但苏联得租借波卡拉半岛地区建立海 军基地:恢復 1940 年 10 月苏、芬关于阿兰群岛非军事化的协定:芬兰向苏 赔偿 3 亿美元,6 年内以实物付清;设立盟国管制委员会,由苏联主持,宜 至缔结和约。 盟国第六集团军群(6army-group,alliedforces)盟国西欧远征军的 战略战役军团。1944 年 9 月 23 日,由法国南部登陆的美第七集团军和法第 一集团军组建,司令为*德弗斯。在南翼进行解放法国的战斗。年底北进至法 德边境。1945 年春攻入德国时,兵力达 5 个装甲师、14 个步兵师和 2 个山地 师。3 月攻占萨尔(saar)盆地,4 月攻占纽伦堡,5 月初进占奥地利西部。 欧战结束后撤销。 盟国义大利军政府  英、美盟国对义大利管制的机构之一。原名“占领 区盟国军政府”(amgot)。1943 年 7 月 10 日,盟军开始实施*西西里岛登 陆战役后建立,同年 10 月删去“占领区”字样。其主要任务是:以占领国的 名义对盟军占领区进行直接统治,恢復并维持社会秩序以及各种必要的公用 事业,为盟军服务。人员由英、美军人组成。1944 年 1 月该机构和盟国管制 委员会的总部机关合併,然而仍维持两套不同的管制形式:前者管制紧邻战 线地区的民事,后者监督后方地区的义大利政府的行政事务。1947 年 12 月 最后一批盟军离开义大利,该机构被取消。 盟国对日管制委员会  大战结束后成立的盟国共同管制日本的委员 会。日本投降后,美军以“盟军”名义实行单独占领日本,引起苏联、澳大 利亚等国反对。1945 年 9 月苏联提出成立苏、美、英、中四国管制日本委员 会,遭美国拒绝。同年 12 月,在苏美英三国外长莫斯科会议上经过争论达成 妥协,决定在东京成立此委员会,由*麦克阿瑟或其代表任主席,苏、中各派 委员 1 人,英、澳、新、印度合派委员 1 人组成;其任务为实现*《波茨坦公 告》的规定,完全解除日本武装和实现民主化。由于美国的阻挠,委员会未 能发挥作用,美国单独占领日本的事实没有改变。1952 年美国等签订片面的 《旧全山对日和约》后,遂被美国当局宣布解散。 盟国对罗马尼亚和约  见“一九四七年和约”。 盟国对保加利亚和约  见“一九四七年和约”。 盟国对意管制委员会  英国和美国为执行*义大利投降书而设立的管 制机构。1943 年 11 月 10 日成立。负责为联合国家和所有其他国家提供同意 大利政府联繫的渠道,监督义大利投降书的实施,使义大利的人力、物力资 源用于盟国作战。1944 年 1 月,该委员会与*盟国义大利军政府的领导机构 合併;盟国军政府管制紧邻战线地区的民事,而管制委员会则下设大区一级 和基层一级官员,监督后方地区的义大利政府的行政事务;同时,苏、法两 国各派 1 名代表以“观察员”身份参加委员会。同年 10 月 25 日起,改称“盟 国委员会”。1945 年 2 月基层一级和大区一级的官员撤走。1947 年 1 月 31 日,委员会撤销,其工作移交给盟军司令部。 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  苏、美、英、法驻德国军政府的最高权力机构。 根据*雅尔培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的有关协定以及*《苏英美法关于德国占领区 的声明》和*《苏英美法关于德国管制机构的声明》,于 1945 年 7 月 30 日成 立。由苏、美、英、法四国占领军总司令组成,负责协调备占领区的行动, 就整个德国的军事、政治和经济问题作出决定,以及监督德国中央行政权构 (如类似机构建立的话)。总部设柏林。每月 10 日、20 日、30 日在柏林美 占区开会,各国轮流担任主席 1 个月,决议及记录文木必须取得一致同意。 下设协调委员会,由四国各派代表 1 人(副总司令)参加,并按部门设置监 督机构。此外,在管制委员会下建立了“大柏林”盟国卫戍部队。从 1947 年起,由于美国阻挠破坏,该机构工作停顿,次年委员会会议终止。1949 年 3 月美、英、法三国占领区片面宣布合併,同年 9 月成立了三方面管制德国 的盟国高级委员会,对三国占领区行使管制权。1955 年盟国高级委员会被取 消。1953 年 5 月苏联也宣布撤销苏联对德管制委员会。 第493页 盟国-匈牙利停战协定  1945 年 1 月 20 日苏、英、美同匈牙利临时国 民政府在莫斯科签订的协定。1944 年 9 月对德作战的苏军攻入匈牙利度内。 同年 12 月匈牙利人民推翻法西斯政权,成立临时国民政府,并开始与盟国(苏 联)谈判。随后签订此协定,主要内容为:匈牙利退出反对联合国家的战争, 并对德宣战;废除 1938 年和 1940 年*“维也纳仲裁”;所有匈牙利军队和官 员从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罗马尼亚领土上撤走,废除一切有关匈牙利 吞併上述国家领土的立法和行政规定,并恢復 1937 年 12 月 31 日的匈牙利边 界;以提供货物的方式,在 6 年内向苏联、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赔偿 3 亿美元,并完整无损地归还自苏联、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及其其他联合 国家领土上运到匈牙利的全部财物;为负责和监督协定的执行,设立盟国营 制委员会,由苏联代表担任主席。 盟国-苏联护航运输队(kohвoncoю3hыecp)苏 德战争期间由盟国海军护航从北大西洋通向苏联北方港口的运输船队,西方 常称为“北极海域护航运输队”(arotonvoys)。根据*苏美英莫斯科会 议(1941 年)的协议,美、英负责运送拔苏军火和物资到苏联北方港口,返 航时装运战略原料。船队在苏格兰和冰岛的港口基地编组,由货船若干(1941 年为 6—10 艘、1942 年起为 16—40 艘、1944 年为 30—49 艘、1945 年为 20 —26 艘)组成,经巴伦支海的熊岛(bearind)海域,至摩尔—14 昼夜, 由英国海军负责护航,在东经 20°以东由苏联北方舰队协同。驶向苏联的船 队代号为 pq,回航代号为 qp。1942 年 12 月起,相应代号改为 jw 和 ra。1941 年 8 月下旬派出第一支船队。同年 12 月 20 日,德国海军首次袭击船队 (pq-6)。1942 年春—1943 年春,德国把若干大型军舰调到挪威,加强海空 袭击,pq-13、pq-17 和 pq-18 等船队遭受重大损失。盟国先后编入航空母舰, 派出近程和远程掩护编队对付德国大型军舰。1943 年 12 月*北角海战后,德 军袭击减弱。整个战争期间,共有 42 支船队 747 艘货船抵达苏联港口,36 支船队 682 艘货船返回基地,被德国击沉船只计 85 艘。 盟国第十二集团军群(12armygroup,aliedfor-ces)盟国西欧远征军 的战略战役军团。19 且年 8 月 1 日,诺曼第登陆战役结束后,从*盟国第二 十一集团军群抽出美第一集团军,汇同后续上陆的美第三集团军组建,司令 为*布莱德雷。进行布列塔尼半岛、奥尔良和*法莱斯战役。在中路越塞纳河 解放法国北部,进逼齐格菲防线。1944 年 12 月至翌年 1 月,经歷*阿登战役。 1945 年 3 月强渡莱茵河,参加鲁尔战役。同年 4 月,相继编入美第九、第十 五集团军,兵力达 12 个装甲师、33 个步兵师和 3 个空降师,在中央方向对 德国实施最后攻势,月底与苏军会师易北河。欧战结束后撤销。 盟国远征军最高统帅部(supremeheadquarters, alliedexpeditionaryforce,缩写 shaef)美、英为实施代号*霸王的行动而 建立的盟国军队最高统率机关。1913 年 12 月,艾森豪被任命力盟国远 征军最高统帅后,在伦敦组建。1944 年 1 月 14 日艾森豪抵达伦敦就职, 英将领*特德为其副手。美将领比德尔·史密斯为参谋长,*科萨克併入其参 谋部。海、空军司令官分别由英国将领*拉姆齐和*利-马洛里担任。诺曼第登 陆战役时,美英地面部队统编为*盟国第二十一集团军群,由英将蒙哥马利指 挥。1944 年 8 月 1 日将美军分出,编成*盟国第十二集团军群。9 月 23 日, 又以法国南部登陆的美军和法军,编成*盟国第六集团军群。总部在登陆战役 胜利结束后,从伦敦迁至法国的格朗维尔(granville)。1944 年夏末迁至 凡尔赛,随后移至兰斯(reims)。1945 年 5 月 7 日,德军在此向盟军签署 投降书。同年 7 月 14 日撤销。 盟国-罗马尼亚停战协定  1944 年 9 月 12 日苏、英、美政府代表同罗 马尼亚政府代表在莫斯科签订的协定。1944 年夏苏军实施*雅西-基什尼奥夫 战役,粉碎罗境的法西斯军队,促成了*罗马尼亚八月起义。罗新政府于 8 月 24 日宣布脱离轴心国集团和退出战争。随后签订此协定。规定:罗军应在 苏联最高统帅部指挥下对德、匈作战,并确保对敌作战的苏军自由通过罗境; 罗应把战时从苏联搬走的物资归还苏联;解散法西斯组织,并在逮捕和审讯 战犯方面合作;恢復 1940 年 6 月划定的苏罗国界;罗对苏赔偿 3 亿美元,6 年内用商品支付;成立盟国营制委员会,在苏联最高统帅部总的领导和命令 下负责监督停战协定的执行;恢復除紧接战区的地方外的罗马尼亚民政机 关,但必须服从苏联最高统帅部的命令。 盟国-保加利亚停战协定  1944 年 10 月 28 日苏、英、美同保加利亚* 祖国阵线政府在莫斯科签订的协定。1944 年 9 月初,苏军追击德军进入保境。 9 月 9 日保加利亚*九九起义后组成的祖国阵线政府,向盟国提出缔结停战协 定的请求。在谈判过程中,苏联与英、美发生分歧,经第二次*邱吉尔-斯大 林会谈解决后,终于签订此协定。主要内容为:保加利亚给予苏军在其领土 自由活动的权利和供应苏军必需物资;释放盟国战俘,解散“法西斯类型” 的组织:解除境内德军武装,并提供部队在苏军司令部指挥下参加对德作战: 废除併吞希腊领土或南斯拉夫领土的各项立法;归还从苏联或希腊或南斯拉 夫领土上被德国或保加利亚攫取的各种财物;赔款问题留待以后决定,但应 把全部战争物资包括战舰移交苏联;设立盟军(苏联)最高司令部全面指导 的盟国管制委员会,由苏联代表任主席,英、美代表参加。 第494页 盟国第二十一集团军群(21armygroup,alliedfor-ces)盟国西欧远 征军的战略战役军团。美、英为实施代号*霸王的行动而编组。在进行诺曼第 登陆战役时,包括盟国远征军全部地面部队,由*象哥马利指挥。下辖美第一 集团军、英第二集团军和加拿大第一集团军,共 7 个装甲师、22 个步兵师、 3 个空降师和 17 个独立旅。1944 年 8 月 1 日,美军抽出另组*盟国第十二集 团军群,仅保留英、加 2 个集团军。在北翼沿英吉利海峡解放法国北部、比 利时和荷兰,年底进逼德国边境。阿登战役期间,美第一、第九集团军归其 指挥(美第九集团军隶属至 1945 年 4 月 4 日)。1945 年 2 月进行下莱茵河 地区的战斗,3 月担任鲁尔战役的主攻,4 月向德国东北实施突击,5 月初在 易北河以东与苏军会师。欧战结束后撤销。 跳岛战术(bypassingstrategy)亦称“蛙跳战术”。太平洋战争中美 军对日军实施反攻的一种作战方式。一般认为由麦克阿瑟提出。1943 年马歇 尔与参谋长联席会议在讨论是否攻击拉包尔岛时初步形成,后经麦克阿瑟与 尼米兹在太平洋岛屿战中实施。其基本原则是避开日军坚固设防的岛屿,减 少正面攻击的大量伤亡,而以两栖部队在日军防御薄弱的岛屿登陆,然后用 空中与海上力量切断日军向被跳过的岛屿提供后勤支援,使敌不战自垮。 罪恶的城市(gomorrah)盟国战略空军 1943 年 7 月 24 日—8 月 3 日密 集轰炸汉堡的行动代号。参见“汉堡轰炸”。 [丿] 锡德拉湾海战  大战期间英、意海军在利比亚的锡德拉(sidra)湾水 域的海战。共两次。第一次:1941 年 12 月 17 日傍晚,义大利一支护航舰队 (4 艘战列舰、5 艘巡洋舰和 20 艘驱逐舰)前往的黎波里,同驶向马尔他的 英国护航舰队(5 艘巡洋舰、20 艘驱逐舰)在该湾水域遭遇,双方短时接战 后即脱离接触,英驱逐舰 2 艘受重创。19 日,护送船队到达马尔他的英国舰 队又转向的黎波里寻战,撞入意军水雷区,巡洋舰和驱逐舰各 1 艘触雷沉没、 各 1 艘被炸伤。第二次:1942 年 3 月 22 日义大利舰队(1 艘战列舰、3 艘巡 洋舰、10 艘驱逐舰)南下邀击正由五歷山大驶向马尔他的英国护航舰队(5 艘巡洋舰、11 艘驱逐舰)。当日下午在锡德拉湾接战。英舰在特大风浪中利 用烟幕机动避敌,坚持向马尔他进发。至晚,意舰因不习于夜战而北返,英 舰也返航,其运输船队却在到达马尔他时被德意飞机炸沉。接战中,英 2 艘 驱逐舰受创:意 2 艘驱逐舰在返航中被风暴翻沉。 锡尼亚维诺战役  苏德战争前期苏军为突破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封锁而 发动的数次进攻战役,*列宁格勒保卫战的组成部分。1941 年 9 月至 1042 年 10 月,由列宁格勒方面军和沃尔霍夫方面军在拉多加湖区舰队配合下实施。 1941 年 9 月 8 日列宁格勒被德军从陆上封锁后,苏军即在锡尼亚维诺 hrвnho)方向发起首次进攻战役,试图恢復陆上交通线,但未成功。 同年 10 月 20—28 日在同一方向再次实施进攻战役,因季赫温(tnxвn h)方向形势紧张而中止。1942 年 8 月 19 日至 10 月 10 日,第三次展开进 攻战役,虽未能突破封锁,但牵制敌人庞大兵力,破坏了德军再度进攻列宁 格勒的准备。 锦州事件  日军侵占锦州的事件。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在 锦州设立东北边防司令部行署。10 月 7 日日军侵占东北大部分地区后,声明 “不承认张学良政权”,并下令轰炸锦州。11 月下旬日军利用*天津事件进 犯辽西地区。25 日中国国民政府向国联提议划锦州为“中立区”,由美、英、 法、意等国派军驻扎;后因全国舆论谴责,又于 12 月 4 日取消此议。12 月 下旬日军 4 万人向辽西地区发起总攻。次年 1 月 3 日侵占锦州,中国守军 3 万余人撤往关内,东北领土全部沦陷。 锦州中立区提案  1931 年 11 月 15 日中国国民政府向国际联盟提交的 将锦州划为“中立区”的提案。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迅速占领中国 东北大片土地,继而直逼重镇锦州。在美国的策动下,国民政府于 11 月 15 日向国联行政院主席法国外长白里安递交此提案,要求日军不进入锦州,中 国军队撤到山海关,在国联的监督下由英、美、法派兵进驻锦州。国民政府 这一卖国提案,激起全国人民和海外华侨的强烈反对,后被迫撤回。 魁北克协议  美国和英国关于合作制造原子弹的秘密协议,1943 年 8 月 19 日第一次*魁北克会议期间签订。对于原子弹的研制工作:英国原来起 步早于美国,但英国受财经力量限制,进展缓慢。1941 年美国建议两国共同 研制原子弹,以图利用英国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成果。翌年夏,罗斯福与丘吉 尔商定将原子弹的研制工作集中在美国进行。1943 年 8 月的协议则进一步明 确了两国在研制原子弹方面的关系,主要内容为:缔约的一方保证在任可时 候都不对缔约的另一方使用原子弹;只有在缔约双方都同意的情况下,才可 将有关原子弹的情况告知第三方;双方成立统一的机构,共同领导原子弹的 研制和生产。该协议一直保密至 1954 年始公开。 魁北克会议  大战期间美、英首脑在加拿大的魁北克举行的两次会议。 (1)第一次魁北克会议,代号“象限”。1943 年 7 月 25 日墨索尼里倒台, 义大利投降在即,为了调整盟国战略以适应此形势,8 月 14—24 日罗斯福、 邱吉尔举行此会议。*联合参谋长委员会成员与会。中国、加拿大政府代表参 加了有关会议。会上,英、美对实施*霸王行动计划争论激烈,英国继续主张 优先进军义大利和巴尔干。由于美国坚持,会议批准了霸王计划,并给予优 先地位,但实施日期推迟至 1944 年 5 月 1 日;决定对德国联合进行战略轰炸, 并拟定了向法国南部发动辅助性攻击的*铁砧计划;双方商定霸王行动由美国 将领指挥,而将地中海战区的最高指挥权交给英国将领;在义大利的军事行 动首先迫使义大利退出战争,继而占领撒丁岛和科西嘉岛,最后对义大利北 部的德军继续施加压力。会议还讨论了远东问题,作出在对德战争胜利后一 年内击败日本的决议;批准了美军夺取吉尔伯特群岛、马绍尔群岛以便向日 本推进的作战计划;重申优先考虑在缅甸北部发动进攻以打通滇缅公路,而 对在孟加拉湾的作战留待今后研究,同时确认了已经成立的*东南亚盟军司令 部,任命英将蒙巴顿为最高司令。会议还签署了有关原子弹生产的*《魁北克 协议》。(2)第二次魁北克会议,代号“八边形”。1944 年夏,纳粹德国 已处于苏军和盟军东西夹击之下,为适应此形势调整盟国战略,磋商击败德 国后的政策和对日作战问题,罗斯福、邱吉尔于 9 月 11—16 日举行此会议。 *联合参谋长委员会成员以及英国外交大臣艾登、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等与 会。会议首先讨论了在西北欧、义大利和巴尔于的军事行动计划。决定西线 兵分两路进军德国;结束义大利战事后应向的里雅斯特和维也纳发动进攻, 以赶在苏军之前占领奥地利和巴尔干部分地区;命令英军两个旅进驻雅典以 阻止希腊游击队解放该市。会议其次讨论并通过了对日军事行动的协议,规 定:击败德国后的对日战争胜利期限为一年半; 第495页 加强对日的空中和海上军事行动,以打击日本的武装力量;英军继续进 行缅甸战役:美军则从菲律宾和太平洋群岛(硫黄岛、沖绳岛等)驱逐日军。 会议还决定德国西南为美占领区,西北为英占领区,奥地利则作为一单独“实 体”。在讨论处理未来德国的政策时,邱吉尔贊同*《摩根索计划》,但会议 结束不久美、英政府即否认了该计划。 鼠麴草(edelweiβ)亦译“白山花”、“火绒草”,1942 年 7—11 月 德军进攻高加索的战役计划代号。计划规定,战役第一阶段占领北高加索, 第二阶段由东、西两面迂迴高加索山主脉占领外高加索。随着*高加索会战中 德军的失败而破产。 鼠式运输  日军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时组织增援瓜岛的运输行动 的称唿。美军称之为*东京快车。由于美军掌握制空权,日军被迫放弃船队式 运输,改由快速巡洋舰、驱逐舰等运送增援部队,因在夜幕掩护下像老鼠那 样行进,故名。首次运输始于 8 月 28 日,损失驱逐舰 4 艘。从 8 月底至 10 月中,虽将日军川口支队和第二师团部分部队运至瓜岛,但大量的重武器和 军需品无法运送,使增援部队的战斗力大为减弱,终未能挽回瓜岛战役的败 局。 詹森(nelsontruslerjohnson,1887—1954)亦译“詹森”。美国外 交官。曾就学于乔洽·华盛顿大学。1907 年来华,任驻华使馆翻译。后歷任 驻哈尔滨、汉口、上海等地领事。1925 年回国任国务院远东司司长。1927 年调任国务卿助理。1929 年再度来华任公使。1935 年升为大使。1937 年中 日战争爆发后,多次吁请美国政府注意日本武力扩张的威胁,要求援助中国 国民政府对抗日本。1941—1945 年调任驻澳大利亚公使。战后曾任美国远东 委员会秘书长等职。 鲇川义介(1880—1967)日本实业家。1903 年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入芝 浦制作所。后一度赴美研究铸造业。归国后 1928 年接收久原房之助创立的久 原矿业,改组为日本产业株式会社,出任社长。乘九·一八事变后军需生产 膨胀之机,在重工业、化学工业领域广泛经营,形成日产康采恩,为日本最 大的新兴财阀。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应军部之邀将日产改组为*满洲重 工业开发株式会社,并将总公司迁至长春,任总裁。直接参与掠夺中国东北 资源,为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战争效劳。战后以战犯被捕。1948 年获释后重 归实业界。1953 年当选为参者员。1957 年组建中小企业政治联盟,自任总裁。 鲍曼(martinbormann,1900—)德国纳粹党党务总管、希特勒的秘书。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在炮兵部队服役。战后任农田稽查员。参加右翼组织“志 愿兵团”。1924 年因参与政治谋杀,被判刑一年。出狱后加入纳粹党,旋即 出任该党地区领袖 1929 年成为希特勒的私人秘书。1933 年纳粹党掌权后, 任元首代表*赫斯的办公室主任。翌年成为纳粹党中央党部书记。1941 年赫 斯飞英后,接替其工作,成为纳粹党全国党务总管、总理府主任(内阁成员)。 1943 年又兼任元首秘书,深得希特勒宠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与策 划和推行纳粹种种屠杀、破坏、掠夺和灭绝种族的法西斯罪行。在同戈林、 希姆菜等入争权有利中,日惭扩大自己的权势。1945 年 4 月 29 日,纳粹德 国崩溃前夕,被希特勒指定为自己的遗嘱执行人。希特勒自杀后,于 5 月 1 日晚潜离柏林总理府地下室,至今下落不明。战后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缺 席受审。1946 年 10 月,以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缺席判以绞刑,同时授权盟 国对德管制委员会在一旦捕获后考虑减轻或改变判决。 鲍尔斯(udegernadebowers,1878—1958)美国外交官。新闻记者 出身,早年为《纽约世界报》编辑和《纽约时报》政治专栏作家。1933—1939 年任驻西班牙大使和公使。西班牙内战时期,主张美国採取完全中立态度, 谴责义大利法西斯军队干涉西班牙系国际法西斯的阴谋。1939—1953 年任驻 智利大使。大战期间,曾努力劝说智利政府与轴心国断绝关系。着有《杰斐 逊和汉密尔顿》、《出使西班牙》等。 鲍尔温(stanleybaldwin,1867—1947)英国首相(1935—1937)。保 守党领袖。毕业于剑桥大学。1908 年当选为保守党下院议员。1916 年入*劳 合·乔治联合内阁任职。1922 年任伯纳·劳(andrewbonaw,1858—1923) 保守党内阁的财政大臣。翌年即继之为保守党领袖和内阁首相。1924 年再任 保守党内阁首相,任内破坏英国 1926 年大罢工。1931—1935 年任麦克唐纳 (jamesramsaymcdonald,1866—1937)国民内阁的枢密院长。1935 年 6 月 再任首相,任内对*爱德华八世逊位事件的处置曾得好评,而对纳粹德国崛起 应对不力则广遭物者。1937 年 6 月退休,此后退出政界,获伯爵称号。 鲍利斯三世(1894—1943)保加利亚国王(1918—1943)。1923 年支 持常可夫政府的法西斯统治。1935 年组成宫廷内阁,建立君主法西斯专政。 大战期间,初试图持中立态度,后转向轴心国。1940 年允许德军进驻本国。 1941 年 3 月加入轴心国,并将保加利亚变为德、意进攻巴尔于的基地,4 月 德军发动巴尔干战役时,派军占领南斯拉夫和希腊两国部分领土。12 月向 英、美宣战。积极追随希特勒对外扩张。1943 年 8 月在索非亚暴死(死因不 明)。 第496页 解放日报  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报。1941 年 5 月 16 日在延安创刊。1942 年 9 月起,兼作中共中央西北局机关报。遵循中共中央指示,向全国人民宣 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及其方针政策,揭露日伪的侵华阴谋、罪行,抨击 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言行,报导和指导八路军、新四军和各 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抗日战争。1947 年 3 月,由于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而停 刊,共出版 2130 期。 解放北方(liberation-nord)大战期间法国国内的抵抗组织。1940 年 底成立。参加者多为社会党人及工会活动分子,领导人为*比内、*赛扬等。 出版《解放报》,宣传抵抗思想。不但同*解放南方等国内抵抗组织接触,还 与海外抵抗运动自由法国建立联繫。1943 年起其组织逐步完善,在许多省伤 建立支部和委任军政特派员。主张战后在法国进行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改革。 1943 年 5 月加入*民族抵抗委员会。 解放南方(liberation-sud)大战期间法国国内抵抗组织。1940 年 9 月在克莱蒙费朗建立,初名“最后一根支在”。领导人为*达斯企埃3。参加 者多为企业家、工会活动分子和左翼知识分子。曾试图联合共产党、社会党 和其他工会组织。出版报刊,发动和组织群众积极开展反法西斯斗争,逐渐 和海外抵抗运动自由法国建立联繫。1943 年 5 月加入“民族抵抗委员会”。 解放者式轰炸机(liberator)即“b-24 型轰炸机”。 [丶] 靖国神社  日本祭祀为“国事”殉难和阵亡者的招魂社。1869 年建于东 京九段坂上。1879 年改称现名。“靖国”是治理安定国度之意,将明治维新 中的“国事”殉难者、戊辰战争中的官军阵亡者以及明治以后歷次对外侵略 战争中的阵亡者,作为“护国的英灵”合祀。至 1945 年 8 月日本投降时为止, 共有 240 万余名。全国各地的招魂社(后称护国神社)都是该社实际上的地 方分社。例行祭祀春秋二次,天皇派使臣前往,临时大祭天皇亲自参拜。成 为推崇国家神道和军国主义的重要表现。1945 年日本战败投降后,改为东京 都知事认证的独立宗教法人。 新四军  全称“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 军队。1937 年 10 月,根据国共两党协议由南方 8 省 13 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 改编而成。总部初设南昌。叶挺、项英任正副军长,张云逸、周子昆任正副 参谋长,袁国平、邓子恢任正副政治部主任。下辖 4 个支队,陈毅、张鼎丞、 张云逸、高敬亭分任支队司令,共 1.03 万人。组建后遵照中共中央指示,深 入华中敌后,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创建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1940 年 底,发展到 9 万余人。1941 年 1 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叶挺谈 判被扣,项英、袁国平、周子昆等遭杀害,部队遭受重大损失。中国共产党 严厉驳斥蒋介石取消该军的命令,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 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在苏北盐城重建该军军部。部队重 编为 7 个师,分由粟裕、张云逸、黄克诚、彭雪枫、李先念、谭震林、张鼎 丞任师长,共 9 万余人。继续坚持华中敌后抗战,多次粉碎日、伪军“扫荡”、 “清乡”和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扩大和巩固华中根据地,形成苏南、苏中、 苏北、淮南、淮北、鄂豫皖、皖中、浙东等战略区。1944 年转入局部反攻。 第五师北上开闢豫南抗日根据地。第四师西进恢復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 第一师由苏中渡江南下,控制苏浙皖边界和东南沿海地区。1945 年 8 月举行 战略大反攻。抗战中,共与日伪军作战 2.2 万次,毙伤日伪军 31.7 万人,建 立了地跨苏、浙、皖、豫、鄂 5 省的华中抗日根据地,本身发展到 31 万余人。 新民会  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华北设置的推行奴化教育的机构。1937 年 12 月 24 日在北平(今北京)成立。王克敏为会长、张燕卿为副会长,日 本华北驻屯军最高司令长官兼任顾问。中央机关设指导部,由缪斌任部长, 设若干人组成的委员会,下分总务、厚生、教化 3 部。地方机关以省为中枢, 县以下设分会。以“纯粹的民教机关”相标榜,实际从事间谍活动,搜集政 治、经济、军事情报;同时成立“新民青年团”、“新民少年团”,出版《新 民报》等。宣扬“铲共灭党”、“中日亲善”和“大东亚新秩序”,为日本 侵华战争效劳。 新县制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控制基层政权的重要措施。1939 年 9 月 19 日,国民政府公布《县各级组织纲要》,开始推行新县制。规定县为地 方自治单位,区署力县政府辅助机关,县以下设乡(镇)、保、甲;设立县 参议会、乡(镇)民代表会、保民大会、户长大会等各级“民意机关”;组 织乡(镇)国民兵队、保国民兵队、甲国民兵班等地方武装;并在乡(镇) 设中心学校、保设国民学校;规定县、乡(镇)、保、甲长必须是国民党员。 至 1943 年底,全国 21 省实施此制度,强化了国民党的统治。 新秩序(neueordnung)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在占领区建立的法西斯统治。 1936 年 3 月 21 日希特勒首次声称:“欧洲应该出现一种新秩序。”1940 年 4 月戈培尔扬言要将国内的“革命”推广到欧洲各国;7 月 25 日受命制定新 秩序计划的”丰克提出经济“改造”设想;9 月 27 日签订的*《德意日三国 同盟条约》规定“日本承认并尊重德国和义大利在欧洲建立新秩序的领导 权”。随着德国不断向外扩张,其概貌渐呈完整。政治上改划欧洲地图,使 占领区併入或从属于*大德意志国;将各国居民按人种划分等级,确立德意志 人的统治地位,强迫斯拉夫人和犹太人从事奴隶劳动,对犹太人实行种族灭 绝;广设*纳粹集中营,肆意屠杀民主进步人士;实行连坐责任制(亦称“集 体负责制”)和人质制度,镇压抵抗运动。经济上组建以德国为中心的单一 共同体,将各国经济置于德国指导和控制之下;以专业分工为由,强使各国 重点发展农业,仅容许其保留为德国战争经济服务的企业;在同各国“贸易” 中广泛採用非现金划拨结算制度,无偿侵吞各国产品;掠夺各国工矿企业、 地产、工农业产品、文物、黄金和劳工。文化上强制推广德语,毁灭各国的 优秀文化遗产和民族语言。它给欧洲各国造成难以估量的破坏和损失。随着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而于 1945 年瓦解。 第497页 新民主义  抗日战争时期日伪在中国华北占领区内宣扬的奴化理论。由 汉奸罢缪根据中国传统的封建伦理观念加上反共、“中日亲善”等反动观点 揉合而成。主张“至德之世”不应分种族,结成“中日满大联盟”、“亚细 亚联盟”、“协和万邦”,达到王道政治的大理想。鼓吹发扬新民精神以表 现王道;实行反共、復兴文化,以和平救国;振兴产业,以改善民生;善邻 缔盟,以建设东亚新秩序。 新华日报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创办的大型机关 报。国共两党经谈判达成协议,于 1938 年 1 月 11 日在武汉创刊。10 月 25 日迁至重庆继续出版。该报在武汉时由中共中央长江局领导,在重庆,由中 共中央南方局领导,周恩来兼任该报董事长。设国内版、国际版,宣传马克 思主义,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报导各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抗日斗 争和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日活动,特别是在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和揭露国 民党错误政策、支持国统区人民民主运动方面产生重大影响,成为中国共产 党在国统区领导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之一,吸引了大批嚮往革命的各界群 众。抗日战争胜利后,于 1946 年 5 月改为中共四川省委机关报。1947 年 2 月 28 日被国民党当局强行封闭,共出版 3231 期。 新兴财阀  日本垄断资本集团。相对明治维新后发展起来的老财阀而 言,一般指在二十世纪初形成、在三十年代与军部勾结而兴起的财阀。九·一 八事变后,由于庞大的军费发放与经济立法的实施,以重工业和化学工业为 中心的军需工业飞速发展,在这些领域产生新兴康采恩,以日产、日窒、森、 日 、理研为代表,最大的财阀为鲇川义介的*日产康采思,列于老财阀三井、 三菱之后,成为日本第三位的大康采思。其特点是,新财阀资金一般不太雄 厚,主要靠国家资本、专业银行的支持,採用新技术,发展与军事有关的机 电、化学等新兴工业或者“开发”殖民地等办法追逐高额利润,因此这类财 阀与军部势力勾结更紧密,与殖民扩张政策的联繫也更密切。在老财阀大肆 向重工业、化学工业部门渗透的压力下,在太平洋战争开始前后,发展已达 极限。大战后基本解体,属下主要企业独立经营。 新加坡战役  日军攻占新加坡的战役,为*马来亚战役的主要战役之 一。1942 年 1 月 31 日日军攻占马来半岛南端的新山后,英将珀西瓦尔率部 退守新加坡。2 月 6 日日第二十五军司令部制订攻占新加坡的计划。7 日部分 日军开始佯攻。8 日晚日军发动全线进攻,渡过柔佛海峡。9 日日军 2 个师团 登上新加坡岛,直逼城区。坚守城区的英军共 38 个步兵营,约 8 万亲人。数 量超过日军。但守军土气低落,在日军的攻击下溃败。15 日下午珀西瓦尔率 部投降,新加坡陷落。 新体制运动  日本近卫文魔发起的改组法西斯政治体制运动。为进一步 扩大战争和强化法西斯统治,以近卫文扈为中心的政界人物试图通过“革新” 国内体制来实现全国上下一心“辅弼皇国政洽”的局面。在军部的支持下, 近卫文唐于 1940 年 6 月 24 日辞去枢密院议长,7 月第二次组阁,8 月建立新 体制准备会。10 月成立以首相为总裁、地方长官为支部长的*大政翼贷会; 同时解散所有政党和工会组织,居民全部被编入地方保甲组织“邻组、工人 和农民则被强行加入各种报国会,开始在全国推行空前的极权统治。 新国民运动  抗日战争期间*汪伪国民政府在中国沦陷区发动的法西斯 政治运动。1942 年元旦,汪伪国民政府颁布《新国民运动纲要》,强迫沦陷 区人民培植适合于“大东亚战争”所需要的“国民新精神”。6 月 2 日成立 新国民运动促进委员会,由汪精卫任委员长。运动以青少年为重心,先后制 订《青年训练纲要》、《中国青年模范团组织原则》、《中国童子军组织原 则》,并创办中央青年干部学校。1945 年 6 月,新国民运动促进委员会併入 汪伪国民党中央党部,该运动即停顿。 新生周刊事件  中国国民政府亲日媚外事件。1935 年 5 月 4 日,上海 《新生周刊》编辑兼发行人*杜重远,在该刊第 2 卷第 15 期发表易水所作《闲 话皇帝》一文,泛论中外君主制度,文中提到日本天皇。日本驻上海总领事 以“侮辱天皇,妨害邦交”为藉口提出抗议。7 月 9 日,江苏省高等法院第 二分院根据国民政府指令,以“诽谤日本天皇”的罪名,封闭《新生周刊》, 判处社重远 1 年 2 个月徒刑,并不得上诉。随后,国民党中央宣传委员会通 饬各省党部,严禁再次出现上述事件,并发布*邦交敦睦令。 新民主主义论  书名。1940 年 1 月,毛泽东在延安《中国文化》创刊 号上发表的理论着作。系统论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任务、路线、前途、 指导思想及具体政纲。指出:五四运动以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由旧 民主主义革命发展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组成 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而不是资产阶级领 导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民主革命是社会主 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发展的必然趋势,中间“不容 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共产主义, 应扩大共产主义的思想宣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既 区别于资本主义,也区别于社会主义。具体提出:在政治上,建立无产阶级 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在经 济上,没收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资本归人民共和国所有,没收地主的土 地分配给农民,允许民族资本存在和发展,实行“节制资本”;在文化上, 发展共产主义思想指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 新文化等。着作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规律,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 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为争取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方向。 第498页 新罗西斯克战役  苏德战争中期苏军进行的防御战役,*高加索会战的 组成部分。1942 年 8 月 19 日至 9 月 26 日,由*北高加索方面军与黑海舰队、 亚速侮区舰队协同实施。德军在向高加索山脉各山口挺进的同时,企图攻占 新罗西斯克(hoвopnnck),尔后沿黑海向巴统方向突击。8 月 31 日,德军进抵黑海沿岸,9 月 2—5 日,又从克里米亚出兵至塔曼半岛 (tamahcknn)。9 月 7 日,德军突入新罗西斯克市东南部,但在 苏军顽强抵抗下未能占领全城。9 月 26 日,德军停止进攻转入防御。苏军堵 住了敌人沿海岸进犯高加索之路。 新泽西号战列舰(newjersey)美国战列舰。为 1936 年开始建造的 4 艘“衣阿华”级战列舰之一。排水量 4.5 刀吨,舰长 900 英尺,最大宽度 108 英尺,航速 31—33 节。配备 16 英寸火炮 9 门,5 英寸高平两用炮 28 门,1.57 英寸速射高炮 80 门,乘员 2700 人。大战后期在太平洋海域作战,曾为美国 第三舰队司令*哈尔西的旗舰。1944 年 1 月起参加马绍尔群岛战役,2 月参加 攻占特鲁克岛日军基地。同年 6 月参加菲律宾海海战,10 月参加雷伊泰湾海战。 1945 年 2 月参加硫黄岛战役,3 月随美航空母舰舰队攻击日本本土,4 月参 加沖绳岛战役。战后曾参加侵朝战争和侵越战争。 新不列颠岛登陆战  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军收復新不列颠岛南部的战 役。为控制丹皮尔(dambu)海峡和为从陆上进攻新不列颠(newbritain) 岛北端拉包尔提供基地、西南太平洋美军于 1943 年 12 月 15 日以 1 个团在该 岛南岸登陆,经反覆争夺后占据滩头阵地。12 月 26 日,美海军陆战队第一 师在该岛西北端登陆,与日军万余人展开激烈的丛林战,12 月 29 日,日军 被迫撤至拉包尔。美军伤亡约 1300 人。该岛的登陆成功,为从空中支援*阿 德米勒尔蒂群岛登陆战提供了条件,并使驻守拉包尔的日军部队陷于孤立。 新乔治亚岛登陆战  *中索罗门群岛战役中美军的主要登陆战役。为代 号*硬币行动计划的组成部分。1943 年 6 月 21 日,美海军陆战队 1 个营率先 在新乔洽亚岛东南部海岸登陆,30 日,美军约 600 人在 7 艘航空母舰、5 艘 战列舰等支援下,攻占位于新乔治亚(newgeorgia)岛日本空军基地蒙达 (munda)对面的伦多瓦(rendova)岛。7 月 2 日,美军分 3 路大举登陆进 攻新乔治亚岛,遭约 1 万余日本守军顽抗。同时,双方进行*库拉湾海战和* 克伦班寄拉岛海战,日军增援受阻。经近 2 周激战,8 月 5 日美军攻占蒙达 机场,大部分日军撤往邻近的克伦班哥拉(kolombangara)岛。此战美军付 出牺牲千余人的代价,进展缓慢,遂促成採用*跳岛战术。 新菲律宾服务协会  日本占领军在菲律宾扶植的亲日组织。他加禄语名 kapisanansapaglilingkodsabagongpilipinas,音译简称“卡利巴皮”。1942 年 12 月成立。仿效日本大政翼贊会,由*菲律宾行政委员会主席*瓦加斯任会 长,下设妇女联盟、青年团,领导各地居民协会(菲律宾的保甲组织)。其 宗旨为推动*大东亚共荣圈的巩固和“繁荣”,协助日本占领当局,加强对菲 律宾的控制。1943 年 6 月成立*菲律宾独立筹备委员会,并于 9 月召开国民 大会,通过宪法,宣布菲律宾“独立”。菲律宾解放后瓦解。 新墨西哥号战列舰(newmexico)美国战列舰。17—1918 年建造,1932 —1934 年改装。排水量 3.3 万吨,配备 14 英寸火炮 12 门,5 英寸火炮 12 门,航速 21 节。初在大西洋海域服役,珍珠港事变后,调赴太平洋海域对日 作战。1943 年 11 月参加吉尔伯特群岛战役。1944 年先后参加马绍尔群岛战 役和马里亚纳群岛战役。1945 年 1 月在吕宋战役中,被日军*神风特攻队击 伤,修復后即参加攻击日本本土,4 月在沖绳岛战役中再度被神风特攻队击 伤。 新罗西斯克-塔曼战役  苏德战争中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高加索 会战的组成部分。1943 年 9 月 10 日至 10 月 9 日,由*北高加索方面军和黑 海舰队、亚速海舰队协同实施。目的是通过陆海联合进攻,粉碎德军*蔚蓝色 防线,切断敌人退向克里米亚之路。苏军在*小地登陆后,屯兵数万坚守 7 个多月。苏军反攻后,9 月 16 日解放新罗西斯克(hoвonnck), 将敌逐至塔曼(tamahcknn)半岛。10 月 3 日,苏军攻克塔曼,至 9 日凌晨肃清半岛上的德军。至此结束了争夺高加索的斗争,并为苏军进攻 克里米亚创造了有利条件。经苏军总参谋部 1987 年审定,列为苏联卫国战争 中的 51 个战略性战役之一。 意希战争  义大利入侵希腊的战争。1940 年 8 月,墨索里尼乘英、德专 注于*不列颠之战的时机,妄图在巴尔千打一场闪击战,以确立义大利在巴尔 干的霸权。10 月 28 日,未经通告希特勒,意军以 1 个集团军(8.7 万人、163 辆坦克、380 架飞机),从其所侵占的阿尔巴尼亚向希腊的伊庇鲁斯(epirus) 发动突袭。11 月初,意军攻势受挫。11 月 14 日,希军发起反攻,迅速恢復 被侵占的领土,并于 21 日起追击意军进入阿尔巴尼亚。意军仓促增兵组建成 2 个集团军试图挽回败局。12 月后,战事在阿尔巴尼亚境内进行。翌年 1 月, 希军一度直逼通向发罗拉的大门。3 月初,墨索里尼亲临督战企图重新转入 进攻,一周后即无功而止。此后,希特勒遂按手实施*巴尔干之战。 第499页 意埃战争  1935—1936 年义大利侵略衣索比亚(阿比西尼亚)的战 争。义大利法西斯早就蓄意侵占衣索比亚,独霸整个东非。三十年代初, 陆续集结军队在其东非殖民地厄利垂亚和意属索马利亚,并在埃边境挑起沖 突事件。1935 年 10 月 3 日义大利不宣而战,发动侵埃战争。意军 37 万余人, 分北、南、中 3 路对埃腹地实施向心突击,以北路为主攻,企图短期歼灭埃 军,占领其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装备陈旧的埃军,连同部族军队共约 40 多万 人,在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领导下,奋起抗战,多次挫败侵略军。同年底, 意军公然使用毒气,并以空军对城乡狂轰滥炸。衣索比亚军民仅被毒死者 达 27 万余人。在战争爆发前夕和整个战争期间,尽管衣索比亚政府一再唿 吁,西方国家和国联并未採取有效措施制止义大利的侵略。1936 年 2—4 月 埃军主力陆续被击溃。5 月,海尔·塞拉西一世逃亡英国,意军占领亚的斯 亚贝巴。6 月 1 日义大利宣布由衣索比亚、厄利垂亚和意属索马利亚组成 “意属东非”殖民地。此后,衣索比亚人民以游击战争同义大利占领者斗 争,直至 1941 年获得解放为止。意埃战争的结果,促进了德、意两个法西斯 国家的接近,加剧了义大利同英、法的矛盾。 意属东非(afri操rientaloitaliana)东非在义大利统治时的称谓。 1936 年 6 月义大利侵略衣索比亚的战争结束后形成。由衣索比亚、厄立 特里亚和意属索马利亚 3 个部分组成,面积 66.6 万平方英里,人口 1200 余万。 义大利国王爱麦虞限三世又被加冕为衣索比亚皇帝,巴多里奥、格拉齐亚 尼和达奥斯塔先后任总督,对意属东非实行残酷殖民统治。大战爆发后,埃 塞俄比亚军民和英军联合发起反攻。1941 年 4 月 6 日亚的斯亚贝巴光復后, 遂告瓦解。 义大利之战  1943 年 9 月—1945 年 5 月盟军为夺取义大利半岛,同德 军进行的战争。*西西里岛登陆战役开始后,美、英双方对用兵方向问题存在 分歧。美国担心过久地陷于地中海战事将危及翌年春横渡英吉利海峡攻入西 欧的计划,主张至多只限于再攻占撒丁岛即将主力他调;英国则坚持扩大地 中海战局,要求继之进攻被称为“欧洲柔软的下腹部”的南欧。1943 年 7 月 下旬,西西里战局明朗,墨索里尼垮台,英国的意见渐占上风,美国同意接 着进军义大利半岛,但以牵制德军为主要目的,一旦法国战事需要即可从意 大利战场抽调兵力。9 月 3 日,新成立的义大利巴多里奥政府与盟国秘密签 订停战协定;同日,蒙哥马利率英国第八集团军实施代号*湾城的行动,渡过 墨西拿海峡登上义大利靴形半岛的“脚尖”,随后同在塔兰托(taranto)和 东海岸巴里(bari)登陆的英军构成盟军北上的右翼。8 日晚,停战协定公 开宣布,夜半,美将克拉克率美、英第五集团军实施代号*雪崩的行动,在萨 莱诺(salerno)一带登陆,构成盟军的左翼,指望尽快占领那不勒斯,并向 罗马进击,以合围义大利南部的德军。德军迅速作出反应,立即实施代号* 轴心的行动,对义大利进行军事占领。驻意德军统帅*凯塞林以 2 个师控制罗 马,以待命于南部中央山地的 6 个师向萨莱诸滩头反扑。经 1 周恶战,盟军 依仗海、空火力支援,守住了登陆阵地。9 月中旬,德军开始后撤。盟军于 9 月 27 日进占东部的福贾(foggia),10 月 1 日进入那不勒斯。但此后德军 依託中部亚平宁山脉的峻岭险关和东、西两边的众多河流顽强抵抗,把盟军 阻遏在*古斯塔夫防线的前沿。1944 年 1 月 22 日,盟军约 5 个师在德军防线 西侧后的安齐奥(anzio)登陆,试图威逼罗马,并策应对防线西段的正面突 破;但来及向内陆扩展,即遭德军勐烈围攻,损失渗重。至 3 月初,勉强守 住一桥头堡与德军对峙。期间,盟军发动*卡西诺之战,仍未果。5 月 11 日, 盟军经过重新部署,发起代号为*王冠的春季攻势,集中优势兵力几处突破德 军防线西段,并与安齐奥的盟军会台,于 6 月 4 日进入罗马,但未能堵截后 撤的德军主力。随后诺曼第登陆战役开始,为在法国南部实施代号*铁砧的登 陆行动,在义大利作战的部分美军和全部法军西调待命。盟军以 50 万之众并 付出重大伤亡而进行的义大利战役,其作用只是牵制住当面的 22 个不足额德 军师,使立不能转往法国战场。到 7 月中,德军在*哥特防线及其前出阵地阿 尔诺防线(arnoline)上站住脚跟。8 月 25 日,盟军再次发动进攻,战斗到 年底,虽在东段越过了哥特防线,占领腊万纳(ravenna)和逼近博洛尼亚 (bologna),却无力扩展,战局又出现僵持状态。1945 年 4 月,随着西欧 盟军对德国本土的总攻,义大利的盟军也发起代号“葡萄的进攻。此时,北 部地区的义大利游击队也发动总起义。4 月 23 日,盟军进抵波河河谷。英军 随即沿东北海岸连克帕多瓦(padua)、威尼斯和的里雅斯特;美军则北上直 趋布伦纳(brenner),西进热那亚、米兰和都灵。27 日,墨索里尼在潜逃 中被义大利游击队抓获。5 月 2 日,在义大利的德军无条件投降。 意志的凯旋(triumpfdeswillens)电影片名。1934 年德国纳粹党在纽 伦堡举行的集会性代表大会的纪录影片。由*里芬斯塔尔根据希特勒的指示导 演并制作,主题为歌颂纳粹领袖,颂扬纳粹党在德国取得的“成就”。该片 由 120 人参加拍摄,使用多种摄影技术,耗费巨资而成。1935 年 3 月公开放 映后其艺术手法获得各国电影界承认,先后在威尼斯电影节和巴黎电影节获 得大奖。 第500页 义大利人民报(ilpopolod′italia)义大利*国家法西斯党机关报。1914 年 11 月墨索里尼创办,并任主编。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鼓吹沙文主义, 主张义大利尽快参战。1919 年起成为法西斯运动的喉舌。1922 年墨索里尼执 政后,该报由其弟阿尔那尔多·墨索里尼(arnaldomus-solini,1885—1931) 负责,并成为政府的机关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极力为义大利的对外 侵略战争张目,肆意歪曲事实,攻击同盟国,渲染轴心国的武力,力图鼓动 人民进行总体战。1943 年 7 月墨索里尼垮台后被封闭。 义大利投降书  1943 年 9 月 29 日,义大利政府首脑巴多里奥和地中海 盟军总司令艾森豪签订于马尔他的义大利投降文件。1943 年盟军开始* 西西里岛登陆战役后,罗斯福和邱吉尔于 7 月 16 日联合发表文告,要求意大 利投降。7 月 25 日义大利发生政变,墨索里尼下台,巴多里奥成为政府首脑。 8 月 18 日盟军占领西西里全岛后,意政府即开始向美英求和的秘密谈判。9 月 3 日巴多里奥政府接受艾森豪代表盟国提出的停战条件,在西西里签 订秘密停战协定:义大利武装部队停止一切军事行动,义大利应尽一切努力 拒绝给予德国人对抗盟国的便利条件,盟国有权使用义大利的一切机场和军 港,盟军可在义大利领土建立军政府。同日盟军在意本土南部登陆。9 月 8 日艾森豪和巴多里奥先后宣布义大利投降。9 月 29 日正式签订此投降 书。它规定:盟国将行使占领国的一切权利;解散法西斯组织,解除一切法 西斯分子的职务;逮捕战犯:成立盟国对义大利管制委员会等。10 月 13 日 义大利对德宣战;同日,英、美、苏三国发表宣言承认义大利为共同作战的 一方。11 月 9 日巴多里奥又同盟军代表签订《义大利投降书的修改议定书》, 并将投降书改名为《义大利停战的补充条件》。义大利的投降,标志着法西 斯阵营开始土崩瓦解。 义大利总工会(confederazionegeneraleitalianadevoro,缩写 cgil)义大利工人联合工会,1944 年 6 月 3 日由义大利共产党代表*迪维多 里奥、社会党代表*布奥西和天主教民主党代表格兰迪(achillegrandi,1883 —1946)签署《罗马公约》后成立。规定设三位总书记,分别由三党代表担 任,从而统一了长期分裂的义大利工人组织。工会的任务明确为驱逐德国占 领军、摧毁墨索里尼傀儡政权和恢復国民经济。在抗击法西斯、光復国土的 斗争中发挥巨大作用。战后内部发生分裂。1948 年起成为义大利共产党单独 领导的工会。 意南中立条约  义大利与南斯拉夫订立的中立条约。1937 年 3 月 25 日 在贝尔格勒签订,有效期 5 年。主要内容为:缔约国互不干涉内政;缔约 国一方同第三国发生武装冲突时,缔约国的另一方在任何情况下均须保持中 立。该约使南斯拉夫疏远*小协约国和*巴尔干协约国,为德、意入侵巴尔干 提供了方便。 义大利反犹政策  墨索里尼政府推行的反对犹太人的政策。义大利国内 犹太人仅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一,歷史上无反犹传统。墨索里尼当政初,对希 特勒的排犹政策反应冷淡。意发动侵略衣索比亚的战争后,急需德国在经 济及军事上的支持,开始追随希特勒,仿效纳粹排犹。1938 年 7 月发表种族 主义宣言,声称义大利民族属雅利安人,系“优秀”人种,并大肆攻击犹太 人和黑人。后又颁布一系列排犹法令,将犹大人逐出政府机构,剥夺他们从 事工商业的权利,并禁止义大利人和犹太人通婚。墨索里尼的反犹政策得到 法西斯党内上层和罗马天主教会的支持,但并未达到德国排犹的规模。*萨罗 共和国时期,*勃勒齐奥西担任傀儡政府办公室主任,试图推行灭绝犹大人的 政策,但未能实行。 义大利百科全书(enciclopediaitaliana)1925 年由实业家特雷加尼 (giovannitreceani)发起编纂,并得到国王爱麦虞限三世和墨索里尼的支 持。出版的目的在于宣扬罗马帝国的武功,夸大义大利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为墨索里尼的对外扩张制造舆论,并藉以提高义大利的国际地位。由 *真蒂莱 领导全书的编写,并与墨索里尼合写“法西斯主义”条,为独裁制度辩护。 先后共有 2500 人参加工作,从 1929—1937 年陆续出版 35 卷正文,另编有索 引、附录。 义大利志愿军团(corpoditruppevolontaire)义大利干涉西班牙内战 的军队。1936 年 7 月底西班牙内战爆发后,墨索里尼先后派遣 5 万至人 7.5 万“志愿军”,前往西班牙支持佛朗哥对共和军作战,共 3 个民警师、1 个 正规师,配备 660 架飞机、150 辆坦克、800 门大炮和 7600 辆军车。曾参加 瓜达拉哈拉、马德里等战役,并在西班牙东北岸设置海空军基地,对巴塞罗 那等城市实行轰炸。司令先后由*罗阿塔、*巴斯蒂科、贝尔蒂(marioberti, 1881—1960)和*甘巴拉担任。1938 年 5 月佛朗哥胜券在握后分批回国。 义大利俄国军团(armataitaliacainrussia)义大利侵略苏联的军队。 1941 年 7 月 苏 德 战 争 爆 发 后 , 意 大 利 组 成 俄 国 远 征 军 团 (corpodispedizioneinrussia),由*梅塞指挥。共辖 3 个师,侵入苏联南 方。参加过基辅战役,损失惨重。1942 年 7 月,扩建为义大利俄国军团,即 第八集团军,由*加里博尔迪指挥,下辖阿尔卑斯山地军、第二军和由俄国远 征军团改组的第三十五军,共 9 个师(内有 2 个摩托化师),配备 2.2 万辆 军车和 960 门大炮。同年 8 月进抵顿河,后在史达林格勒城下大部被歼灭, 死亡和失踪 8.5 万人。残部于 1943 年 3 月回国。 第501页 义大利王家科学院(realeademiad′italia)墨索里尼独裁统治时 所建立的义大利科学院。1926 年 1 月爱麦虞限三世下诏组建。1929 年 10 月 由墨索里尼主持成立仪式。其目的为拉拢学术界人士,在繁荣文化的幌子下, 美化法西斯制度,为侵略政策效力。成员来自艺术、文学、道德科学和自然 科学四学科,共 60 人,每学科分别为 15 人。1943 年七月政变推翻墨索里尼 政权后一度关闭。后萨罗共和国建立,由*真蒂莱主持重新恢復。义大利光復 后,被取缔。 义大利东非远征军  义大利侵略东非的军队。由*达奥斯塔公爵指挥, 共 10 万人(另辖有土着士兵 18 万人),配备有坦克 100 辆、大炮 400 门、 军车 1 万辆。义大利正式参战后在英军和衣索比亚游击队联合打击下,节 节攸退。1941 年 5 月 19 日,达奥斯塔向英军投降。残部先后由*加泽拉和* 纳西率领,无法进行有效防御,四散溃逃,于 1941 年 11 月 27 日宣告瓦解。 共有 6 万人死亡或失踪,余皆被俘。*意属东非亦至此告终。 义大利北非远征军  义大利侵略北非的军队。先后由*格拉齐亚尼、* 加里博尔迪和*巴斯蒂科等人指挥。共辖有 22 个师(其中包括“的里雅斯特” 等精锐师团),配合*隆美尔指挥的 5 个德国师作战。1940 年 6 月义大利正 式参战后,虽曾一度入侵埃及,但不久即告败退。1941 年 1 月,13 万人的远 征军,不战而溃,尽被英军俘获。此后因装备陈旧,士气低下,虽有德军支 持,仍无法扭转战局。1943 年 3 月*梅塞出任总司令,5 月率残部在突尼西亚向 盟军投降。 义大利北部大罢工  11943 年义大利北部大罢工。随着意军在各战场 的失败,国内经济状况急剧恶化,阶级矛盾日趋尖锐。以义大利共产党为核 心的反法西斯组织,在义大利北部各大工业城市积极开展活动。1943 年 3 月 5 日起,在都灵和米兰等地,一周内即爆发 47 次罢工;至 3 月底,罢工遍及 北意各地,已多达 250 次。罢工提出“不要战争,打倒法西斯”的口号。它 动摇了法西斯专政的基础,成为导致墨索里尼下台的一个因素。21944 年意 大利北部大罢工。由义大利共产党于 1944 年初首先倡议。2 月 15 日得到*北 意民族解放委员会贊同。3 月 1 日,在各地行动委员会领导下,罢工同时在 义大利中部和北部各大城市爆发。参加者逾百万人,提出:“不给德国一个 人,不给德国一部机器”的口号,并得到游击队和爱国行动小组的支持,在 1 周内使德占领区的工业生产陷于瘫痪。3 月 8 日,在德军和*萨罗共和国的 联合镇压下,罢工失败。罢工斗争沉重打击了纳粹德国和*萨罗共和国对北意 的统洽。 义大利军事情报处(servizioinformazionemilita—re)义大利陆军部 情报处。1919 年正式成立。与*奥弗拉密切合作,专事在国内外收集情报和 进行间谍活动。机构不断扩大,1938 年设立特别科。1940 年设置反间谍科。 共设有 7 个科,300 名官员,1 万名情报员和 1200 名合作者。该处与法国喀 古尔分子、西班牙长枪党和德国武装部队谍报昂均有密切联繫。曾策划对西 班牙的武装干涉和从事反对法国的破坏活动:参与暗杀*罗萨利兄弟、*巴都 和南斯拉夫国王*亚歷山大一世的密谋。1943 年*七月政变后,内部分裂,一 部分人支持巴多里奥政府,另一部分人投靠*萨罗共和国,在义大利北方镇压 游击队和抵抗运动,战后解散。 义大利社会共和国(repubblieasocialeitaliana)即“萨罗共和国”。 义大利最高指挥部andosupremo)大战时期义大利三军最高指挥 部 。 1940 年 6 月 成 立 , 亦 名 “ 斯 塔 马 奇 ” , 即 总 参 谋 部 (stadomaggioregenerale)。其任务为制订战略计划、协调三军和指挥作战。 先后由担任总参谋长的巴多里奥、卡瓦莱罗和安布罗西奥负责领导。巴多里 奥任内,因墨索里尼仍通过陆军部副大臣和副总参谋长*索杜直接干预军事, 故作用不大。1941 年 5 月卡瓦莱罗取消副总参谋长一职,提高了该机构的地 位。义大利投降后,于 1943 年底被撤销。 义大利北部抵抗运动  大战期间义大利北部人民反对法西斯统治和德 国侵略者的斗争。1943 年 9 月,义大利北部沦为德国的占领区,并受墨索里 尼傀儡政权——*萨罗共和国的统治。当地人民奋起斗争,各地纷纷成立民族 解放委员会。1944 年 1 月成立*北意民族解放委员会。同年 3 月,北意各大 城市发动了百余万人参加的大罢工,使占领区的经济陷于瘫痪。义大利共产 党领导的*加里波第纵队和*行动党领导的武装部队构成北意游击队的核心, 并于 1944 年 6 月联合组成*自由志愿军团。它得到城市*爱国行动小组和农村 爱国行动队的支持,四处出击,于 1944 年夏光復佛罗伦斯,并协助盟军清除 皮埃蒙特地区的敌人。同时人数增加至 8 万余人,规模扩大到 1090 个纵队, 先后建立 15 个解放区,并多次粉碎敌重兵的围攻,坚持斗争。1945 年 4 月 25 日,举行全民大起义,先后解放米兰、都灵和威尼斯等大城市,摧毁了萨 罗共和国,迫使德军残部投降,解放了北部国土。 义大利法西斯青年团(gioventùitalianadellitto—rio)义大利法西 斯青年组织。1937 年 10 月成立,亦称法西斯青年先锋队(avanguardista)。 直接受国家法西斯党领导,吸收社会各阶层青年参加,成员达数百万人。灌 输法西斯思想,宣扬武力扩张,同时组织夏令营等各种活动,进行军事训练, 驱使青年充当对外侵略的炮灰。1943 年*七月政变后解散。 第502页 义大利民族解放委员会litatodiliberazionenazionaledell’ italie)又称“义大利中央民族解放委员会”。义大利反法西斯各政党的联 合领导机构。1941 年 10 月,流亡法国的义大利反法西斯各党派,曾联合组 成行动委员会。1943 年初,又在国内建立民族阵线地下委员会。同年 9 月 9 日,义大利向盟军投降后,由义大利共产党、义大利社会党、行动党、天主 教民主党等政党在罗马成立该委员会,*博诺米任主席。领导人民展开反对德 国占领军和墨索里尼傀儡政权的斗争。曾先后组成博诺米政府、帕里政府和 德加斯佩利政府。但在斗争方式、对君主制的态度和战后国家建设等问题上, 各党意见纷坛。义大利光復后逐渐解体。 义大利全国业余联合会(operanazionaledop-varo)义大利法西斯 统治时期的半官方群众性组织。1925 年 5 月 1 日成立,目的为笼络人心、控 制群众和准备战争。初归国民经济部管理,后直属国家法西斯党领导。大战 爆发时,拥有 2.8 万多个地方组织和 350 余万成员。通过安排群众的业余生 活,灌输法西斯思想,鼓吹对外扩张,驱使人民充当炮灰。1943 年*七月政 变后瓦解。 义大利法西斯妇女组织(fascifemminili)义大利国家法西斯党控制 的妇女组织。二十年代初出现。先后出版《妇女日报》、《妇女生活》等报 刊,宣传法西斯思想;并成立“农村家庭妇女”(massaieburali)和“家庭 女工”(operaievorantiadoinicilio)等组织,吸收广大妇女参加支持 墨索里尼独裁统治的活动。义大利侵略衣索比亚期间反对国联制裁意大 利。大战爆发后,声援意军对外扩张。1943 年*七月政变后解散。 满业  即“满洲重工业开发株式会社”。 满铁  即“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 满洲国  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扶植的傀儡政权。1931 年九·一八事变 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日军迅速占领东北。同年 9 月,日本关东军 制定*《满洲问题解决方案》,首次确定在东北扶植以前清宣统皇帝溥仪为傀 儡政权。同年底,国联决定派遣李顿调查团来华。日本力图抢先造成既成事 实,于 1932 年 1 月制定*《处理中国问题方针纲要》,加速扶植傀儡政权的 行动。2 月 17—18 日,在关东军策划下成立以张景惠为委员长的“东北行政 委员会”,通电“独立”。3 月 1 日关东军发表“‘满洲国’建国宣言”,9 日正式成立。溥仪为执政,郑孝胥为国务总理,张景惠为参议府者长。年号 “大同”,以红蓝白黑满地黄五色旗为“国旗”,长春为“国都”(称”新 京”)。3 月 12 日,日本内阁通过*《处理满蒙问题方针纲要》,确定全面 控制东北的方针。同年 9 月 15 日,日本正式宣布承认该政权,并签订《日满 议定书》。1933 年 8 月 8 日,日本内阁通过*《满洲国指导方针要纲》,具 体规定了对其军、政、财经全面控制的政策与体制。其一切活动完全受关车 军支配,从中央到基层大权均由日人掌握。1934 年 3 月 1 日,改组为*“满 洲帝国”。 满洲事变  即“九·一八事变”。由于中国东北地区亦被称为“满洲”, 故名。 满洲国军  日本关东军直接控制的“满洲国”武装部队。以投降关东军 的东北地方军阀部队为主体。其最高指挥机关名义上为“满洲国”军事部, 实际上完全由日本军事顾问团控制。1933 年 8 月,日本陆军省制定《满洲国 陆军指导要纲》,规定控制其兵力在最少限度,并派大批日本军人充当各级 指挥官。1934—1941 年,其兵力约 8 万人,而日籍军官和职员,则由 1800 人增至 8000 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关东军大批抽调至太平洋战场,不得不 以伪满军换防,兵力扩充至 1945 年的 15 万人。日本投降后瓦解。 满洲战役  即“远东战役”。 满洲帝国  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扶植的傀儡政权。1924 年 3 月 1 日,由 *“满洲国”改执政制为帝制而组成。溥仪登基为皇帝,年号改为“康德”。 郑孝胥为国务总理大臣(1935 年 5 月起由张景惠接任),辅弼皇帝。名义上 皇帝为“国家”元首,拥有经立法院“翼贊”的立法权、统备国务院的行政 权、根据法律使令法院的司法权以及对三军的统率权。实际上从皇帝到基层 的一切活动,均受日人掌握,关东军司令官成为其太上皇。1945 年 8 月 18 日,随着日本投降,溥仪宣告退位,该政权解体。 满蒙协定  *“满洲国”和*蒙古军政府间的同盟协定。1936 年 5 月,在 日本关东军代表的直接参与和操纵下,由刚刚成立的蒙古军政府总裁*德穆楚 克栋鲁普与“满洲国”外交大臣张燕卿在伪满首都“新京”(即长春)签署。 主要内容是:共同防共,军事同盟,互驻代表,经济提携等。据此,“满洲 国”派玉春去“德化”(今化德)为驻蒙代表,蒙古军政府派金永昌去“新 京”(今长春)为驻满代表,满、蒙两傀儡政权间正式建交结盟。 满洲青年联盟  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法西斯组织。1928 年 11 月 3 日在大 连以南满铁道的骨干社员为中心组成,宣布致力于维护日本在满蒙的权益。 首届理事长为原满铁理事小日山直登。在各地设支部,曾 3 次召开满洲青年 议会,宣传其主张,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制造舆论。九·一八事变后,积极 协同关东军进行侵略,参与建立“满洲国”的活动。后发展成为“满洲帝国 协和会”。 第503页 满洲问题解决方案  日本策划建立*“满洲国”的最初方案。日本发动 九·一八事变后,围绕对中国东北实施何种占领政策,军部与关东军之间发 生分歧。1931 年 9 月 22 日,达成折衷,由关东军制订此方案。规定:“建 立以宣统皇帝为元首,领土包括东北四省及蒙古,得到我国(指日本)支持 的新政权”;其国防和外交“委託”日本掌握,交通和通讯也由日本管理。 满洲国经济建设纲要  日本通过“满洲国”公布的控制和掠夺中国东 北经济的方针文件。九·一八事变后,由日本关东军和满铁拟定。1033 年 3 月 1 日,由“满洲国”正式公布。内容涉及交通、农业、工矿、金融、商业 等各个方面,鼓吹“日满共存”、“日满一体”,强调对重要经济部门“加 以国家统制”,重点实行同日本的“协调”,以“达到东亚经济的融合”。 实质为使东北经济全面为日本控制、彻底殖民地化。 满洲国指导方针要纲  亦称《八八决议》。日本实施控制“满洲国” 的政策文件。1932 年,日本策划成立“满洲国”之后,根据*《处理满蒙问 题方针纲要》,由关东军参谋长桥本虎之助(1883—1952)于 6 月炮制《指 导满洲国纲要(草案)》,提出一整套控制该傀儡政权的具体方法。当时碍 于国联李顿调查团正在东北,未作正式决定。1933 年 8 月 8 日,日本内阁终 于通过以桥本草案为基础的此文件。规定:“对‘满洲国’的指导,在现行 体制下,在关东军司令官兼帝国驻满“大使”内部统辖下,主要通过日籍官 吏实际进行”。关东军司令官实际为“满洲国”的主宰者。 满洲重工业开发株式会社  简称“满业”。日本对中国东北地区进行 经济控制和掠夺的垄断公司。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鼓励垄断资本进行综合 性产业开发。1937 年 12 月在军部指使下,由*鲇川义介将*日产康采恩改组 而成。总公司设在长春。重点经营东北的採掘业、钢铁业、轻金属工业和汽 车、飞机制造业。创设资本 4.5 亿日元,由日产与“满洲国”对半投资。满 铁的大部分重工业企业转归其控制。1941 年又设立“满洲投资证券会社”。 依靠对东北的经济掠夺,资本总额 1941 年增至 6.75 亿日元,1943 年增至 21.20 亿日元,1945 年 5 月增至 41.75 亿日元,成为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最大 垄断企业,日本战败后于 1945 年 9 月被封闭。 满洲帝国重要产业统制法  日本通过“满洲帝国”公布的加强统制中 国东北经济命脉的法令。1937 年 5 月 1 日颁布。为“满洲国”经济建设纲要 的继续。规定:经营重要产业须经主管部大臣许可,每年提交事业计划书和 事业报告书;主管部大臣得向经营重要产业者发布有关业务的统制命令,检 查其业务或财产状况。统制范围为武器、飞机、汽车、液体燃料、冶金、煤 矿、水泥、肥料、纸浆、毛织、棉织、麻织以及烟、糖、面粉、酒、硷、火 柴等制造业。1942 年 10 月,又公布新的产业统制法,进一步扩大到一般产 业。 滇缅公路又称“缅甸公路”。自中国云南到缅甸腊戍的公路。起自昆明 经楚雄、下关、保山、潞西到缅甸碗町(wanting)和腊戍shio),全长 1154 公里,1938 年全线建成通车。抗日战争期间为中国国民政府对外经济交 往和接受军事援助的陆上交通干线之一。1940 年夏,英国应日本之要求滇缅 公路一度封闭。1942 年日军占领缅甸后被中断,部分道路遭到破坏和废弃。 1944 年盟军进入缅北,从印度雷多修建供应公路与旧滇缅公路在八莫连接, 1945 年 1 月通车,中国对外陆上运输线重新打开。 滇西远征军  抗日战争后期*中国远征军的别称。1942 年復,中国远征 军入缅作战失利,一部分退回滇西境内,与日军隔怒江对峙。次年春,增加 部队后在楚雄重建滇西远征军总部,陈诚为司令长官,辖 2 个集团军(含 5 个军),接受美式训练与装备。1944 年 5 月 11 日,为配合*中国驻印军的缅 北攻势作战,由卫立煌指挥从滇西强渡怒江,9 月攻占松山、腾冲。11 月攻 占龙陵、芒市。次年 1 月 27 日在中缅边界畹町与中国驻印军会师,打通了中 印公路,不久回国。 溥仪(1906—1967)中国清末皇帝。姓爱新觉罗。1908 年登位,年号“宣 统”。辛亥革命后退位。1924 年被废除皇帝尊号出宫。1925 年移居天津日本 租界。九·一八事变后。在日本策划下潜往东北。1932 年 3 月出任*“满洲 国”执政,僭号“大同”。1934 年 3 月改称*“满洲帝国”皇帝,建元“康 德”。次年 4 月赴日会见裕仁天皇。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曾发布对英、美宣 战公告。日本投降后,于 1945 年 8 月 17 日在渖阳机场登机逃往日木时被苏 溥仪军俘获。1946 年 8 月曾在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作证。1950 年 8 月移 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1959 年 12 月 4 日被特赦释放。曾任政协第四届全 国委员会委员。着有《我的前半生》。 粮食战役battagliadelgrano)义大利的农业增产运动。为发动对 外战争,保证国内粮食自给,墨索里尼于 1925 年宣布发起此运动。成立粮食 生产常设委员会itatopermanentedelgrano);禁止农民离开农村,提 高粮食进口税;扩大耕地,改良土壤;但收效甚微。1940 年义大利参加对同 盟国作战后,粮食供应日趋紧张。次年出现了严重缺粮的困境,致使国内经 济和政治危机加剧。 第504页 塞尼塞(carminesenise,1883—1958)义大利警察首脑。1908 年起在 内务部供职。1922 年追随墨索里尼进军罗马。三十年代起任全国警察首脑* 博基尼的助手。1940 年 12 月替代博基尼为全国警察首脑,残酷镇压各地民 主人士和反战运动。1943 年 4 月,因无法阻止北意大罢工的爆发,被解职。 后捲入反对墨索里尼的活动,参加 1943 年*七月政变,并负责逮捕墨索里尼, 将他移至外地囚禁。巴多里奥执政后,曾短期任警察首脑。德军侵入义大利 后被逮捕,囚于德国。战后获释。 塞雷尼(emiliosereni,1907—1977)义大利反法西斯主义者。初在大 学攻读农学。1928 年加入义大利共产党。积极开展反法西斯斗争,1930 年被 捅入狱,判刑 15 年。1936 年脱逃去法国,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大战初期, 法国沦亡后,出版杂志《士兵的话》,对德国占领军进行反战宣传。1943 年 被纳粹逮捕囚禁。翌年获释后返回义大利,投身抵抗运动。曾任北意民族解 放委员会委员及伦巴第反法西斯临时政府主席,领导反对*萨罗共和国和纳粹 德国的斗争。1945 年起任意共中央委员。1948 年起被选为参议员。 塞雷纳(adelchiserena,1895—?)义大利国家法西斯党总书记(1940 —1941)。1921 年加入国家法西斯党。1932 年进入党的领导机构。次年任副 总书记。1936 年斯塔拉切去衣索比亚作战时,负责全部党务工作。大战爆 发后,1939 年 10 月任公共工程大臣,负责各地军事设施的建筑。1940 年 10 月任党的总书记,竭力推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对内实行全国总动员,将意 大利拖入法西斯全面战争。因军事上的失败和经济的危机,1941 年 12 月被 解职。 塞洛高地(seelow)德国北部平原上的高地。位于柏林以东 50—60 公 里法兰克福附近。长 20 公里,宽 4—10 公里,寓出奥德河河谷 40—50 米, 坡度 30—40°。*柏林战役中作为德军第二防御地带。1945 年 4 月 16—17 日。苏军在此突破德军防御,柏林大门随即洞开。战后民主德国在此建立了 纪念碑。 塞讷泰斯库(constantinsǎnǎtescu,1885—1947)罗马尼亚总理(1944 年),将领。1925—1928 年先后任驻法、英使馆的武官。1935 年升为将军。 1937 年任副总参谋长。1940 年曾率罗马尼亚代表团赴莫斯科,谈判比萨拉比 亚和北布科维纳的归属问题。1944 年*罗马尼亚八月起义后,出任总理组成 首届新政府。同年 9 月与盟国签署停战协定,并参加反对纳粹德国的战争。 对内採取了若干民主化措施,废除法西斯法律,恢復 1923 年宪法,解散集中 营,大赦政治犯。但未能进一步满足人民对民主化的要求。同年 12 月下台。 塞朗诺·苏纳尔(ramónserranosun er,1901—)西班牙外交部长(1940 —1942)。义大利求学期间信奉法西斯主义。后成为佛朗哥的姻亲。西班牙 内战爆发后曾被共和国政府监禁 1 年,后脱逃至佛朗哥叛军政府中,歷任宣 传和报刊部长(1937 年)和内政部长(193s 年)。与希特勒和齐亚诺过从甚 密。大战爆发后,1940 年出任外交部长,任内表面奉行中立政策,暗地支持 德、意的侵略战争。1942 年因内部矛盾被迫去职,1944 年退出政界。 塞罗茨克登陆场  位于纳雷夫(narew)河右岸塞罗茨克(serock)地 域。1944 年 9 月 5 日拂晓,苏联*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近卫坦克第一军所部 在行进间强渡纳雷夫河后建立。至 9 日扩大为正面 25 公里、纵深 18 公里。 10 月 4 日,德军调集 3 个半坦克师和 3 个步兵师实施反突击,企图夺回该地 域。该登陆场苏军在友邻的*鲁然登陆场苏军配合下于 10 月 14 日开始进攻, 恢復并扩大了登陆场,但未能使 2 个叠陆场连接起来。后来在*东普鲁士战役 中起了重要作用。 塞班岛登陆战役  *马里亚纳群岛战役中美军实施的主要登陆战役。按 “征粮者”作战计划,美海军陆战队 2 个师和陆军 1 个师,由 470 余艘舰艇 和 2000 架飞机掩护和支援,在特纳海军中将率领下,1944 年 5 月底从珍珠 港出发经马绍尔群岛向塞班(saipan)岛进发。6 月 11 日开始航空火力准备, 13 日开始舰炮火力准备。15 日凌晨,由*史密斯,霍尔兰德·麦克蒂尔中将 指挥在塞班岛南部海滩登陆。守岛日军约 3.3 万人,在南云忠一海军中将和 第四十三师团师团长斋藤义次中将指挥下进行顽抗。美军以坦克为先导,当 日攻占登陆场,上陆部队 2 万人。当晚,日军 1000 人和 36 辆坦克实施夜袭 反击,被歼。16 日晚,日军 500 人和 44 辆坦克再次实施夜袭反击,亦被歼。 19—20 日,日本海军在*马里亚纳海侮战中失败,塞班岛日本守军陷于孤立 天援境地。6 月 22 日,美海军陆战队 2 个师开始向北迸击,陆军 1 个师则扫 盪南部残敌。7 月 5 日,日军被压缩至岛北一隅。次日晚,南云和斋藤自杀。 7 日凌晨,残存日军 3000 人发起自杀性冲锋,遭全歼。7 月 9 日,美军占领 全岛。此役日军除 1780 人被俘外均死亡。美军阵亡 3426 人,伤 1.3 万人。 美军占领该岛后,有数千名日本岛民进行集体自杀或跳崖自尽。在此役中有 1.5(一说 2.2)万平民死亡,占岛民总数的三分之二。该岛的失陷使日本丧 失了一个保卫本土的前方基地,直接导致东条内阁在 7 月 18 日倒台。 第505页 塞瓦斯托坡尔防御战  苏德战争前期苏军于 1941年10 月30日至1942 年 7 月 4 日为坚守塞瓦斯托波尔(ceвactoпoль)而进行的作战 行动。克里米亚战役(1941 年)中德军突破苏军主要阵地后,直趋塞瓦斯托 波尔。苏军即由黑海舰队、滨海集团军和原当地驻军组成塞瓦斯托波尔防区 (共 5 万余人,约 100 架飞机和若干舰艇),展开防御作战。11 月 11 日, 德军(4 个加强师、300 多架飞机)开始第一次进攻,21 日被苏军击退。12 月 17—31 日,德军 6 个师和罗军 2 个旅发动第二次进攻,苏车以 6 个师又 2 个旅(后增兵 2 个师又 1 个旅)防御。其间进行的*刻赤-费奥多西亚登陆战 役对改善防御态势起了重要作用。1942 年 5 月底,由于苏军在*刻赤战役中 失利,塞瓦斯托波尔的局势急剧恶化。6 月 7 日,德军以第十一集团军(10 个师)发动第三次进攻,6 月 29 日突入市内。6 月 30 日黄昏,苏军主力撤离, 余部在海湾和赫尔松涅斯角(xepcohec)继续战斗到 7 月 4 日。 福杰尔(binocorsofougier,1894—1963)义大利空军将领。大战期间, 曾率义大利空军编队配合德国空军轰炸英国(1940 年 10 月—1941 年 1 月)。 1941 年 11 月任空军副大臣兼参谋长,任内,义大利空军因装备陈旧、技术 低劣和官兵士气不振屡战皆北,义大利遂失去北非及地中海制空权。1943 年 7 月因作战不力被解职,此后隐退。 福尔克曼(helmuthvolkmann,1889—1940)德国将领。早年在军事学 院求学。1907 年入伍,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32 年升为中校。1934 年 4 月任国防部司长,后以上校衔加入空军。1936 年 10 月—1937 年 11 月以少将 衔出任空军行政管理局局长。1937 年 11 月—1938 年 11 月任*秃鹰军团司令。 1939 年 4 月以上将衔出任空军作战研究院院长。同年 8 月转入陆军,1940 年任第九十五步兵师师长。死于空难。 福肯豪森(alexandervonfalkeuhausen,1878—1966)德国驻比利时和 法国北部占领区总督(1940—1944)。出身普鲁士贵族军人世家。1900—1901 年曾作为八国联军成员入侵中国。1910—1914 年任驻日武官。后参加第一次 世界大战。战后曾任步兵学校校长。1930 年退役。1934—1939 年在中国担任 蒋介石的军事顾问。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40 年返回德国,出任德国驻 比利时和法国辖区最高行政长官(即驻比利时和法国北部占领区总督)。1941 年,因受*七·二○事件牵连而被捕。1945 年 5 月被美军从集中营救出。战 后曾在比利时作为战犯受审,被判 12 年徒刑。1951 年获释后定居纳索 (nassau,一译拿骚)。 福建事变  又称“闽变”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福建发动的抗日反蒋事 件。1933 年 11 月 20 日,十九路军将领蔡廷楷、蒋光鼐等联合国民党部分反 蒋势力,在福州建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由李济深、陈铭枢、冯 玉祥(余心清代)分任军事、文化、经济委员会主席,陈友仁、蒋光鼐分任 外交、财政部长,蔡廷错任人民革命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宣布抗日反蒋, “排除帝国主义在中国之势力”,“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军阀,铲 除封建残余制度”,“取消党治,还政于民”。曾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 政府签署抗日反蒋协定。由于蒋介石的军事围攻和内部的不团结,以及中共 中央犯“左”倾错误而没有给予应有援助,1934 年 1 月闽变失败。 福尔哈贝尔(mi插elvonfaulhaber,1869—1952)德国罗马天主教会 枢机主教(1921—1952)。1911 年任主教。1921 年起任德国罗马天主教会枢 机主教。纳粹党执政后虽主张种族宽容,但仍力图同政府合作以维持天主教 会利益。1938 年支持*德奥合併,同年 10 月要求德国全体主教向希特勒祝贺 慕尼黑会议的成功。未接受*戈台勒邀请参加反希特勒的密谋活动,并多次遁 责刺杀希特勒的行动。*七·二○事件后曾受盖世太保查询,但未受牵连。 福雷斯特尔(jamesvincentforrestal,1892—1949)美国海军部长(1944 —1947)。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海军航空队服役。 二、三十年代从业于工商金融界,曾任狄尤-里德公司总经理。1940 年进入 政界,任总统行政助理。不久出任海军部副部长,主管海军採购事宣,对促 使战时海军发展起过重要作用。1944 年以共和党人身份入阁任海军部长,参 与对德、日后期作战的决策。1947 年美国设立国防部后,成为首任国防部长, 主张对苏採取强硬的军事方针。1949 年因心力交瘁离职,不久在住院就医时 跳楼自杀。 福克尔  g-1 型强击机荷兰战斗轰炸机(强击机)。荷兰福克尔(fokker) 公司制造。单引擎(330 匹马力),装备 8 挺 7.9 毫米机枪,可携炸弹 880 磅,乘员 3 人。1940 年 5 月德军入侵时,仅装备荷兰空军 26 架。 福克尔  t.v.型轰炸机荷兰轰炸机。1937 年荷兰福克尔(fokker)公司 制成。双引擎(每台 925 匹马力),最大时速 259 英里,最大载荷航程 1012 英里,装备 6—7 挺机枪,可携炸弹 2200 磅,乘员 5 人。1940 年 5 月德军入 侵时,仅有 9 架装备部队。 福克-武尔夫式歼击机  即“fw-l90 式歼击机”。 福克-武尔夫式轰炸机  即“fw-200 式轰炸机。 第506页 福克尔 d-21 型歼击机  荷兰歼击机。荷兰福克尔(fokker)公司制造。 单座,单引擎(830 匹马力),最大时速 272 英里,装备 4 挺 7.9 毫米机枪。 1939—1940 年苏芬战争期间,曾援助芬兰。1940 年 5 月 10 日德军入侵时, 仅有 29 架在荷兰空军服役。 十四画 [一] 静坐战  即“奇怪战争”。 赫尔(cordellhull,1871—1955)美国国务卿(1933—1944).民主党 人。毕业于柯伯兰法学院。1891 年获律师资格,1893 年进入政界。参加过美 西战争。1907 年被选入国会,先后为众议员与参议员。1933 年出任国务卿。 协助*罗斯福实施*新政,主张在国际贸易中取消高关税壁垒,对拉丁美洲国 家推行睦邻政策,遏制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大战爆发后,主张积极援助盟 国,以抗击法西斯的侵略。1941 年主持*美日谈判,试图缓解在太平洋与赫 尔远东同日本的矛盾,但坚持日本必须尊重中国等国的领土和主权。珍珠港 事变后,协助罗斯福制订与贯彻美国对外政策,参与盟国间的一系列重大外 交活动,出席过 1943 年莫斯科外长会议等。积极筹划在战后创建联合国组 织,1944 年曾主持召开敦巴顿橡树园会议。同年年底辞职。次年获诺贝尔和 平奖。着有《赫尔回忆录》(2 卷)等。 赫斯(rudolfheb,1894—1987)德国纳粹党副领袖。第一次世界大战 时,先在陆军服役,后转入空军。战后进慕尼黑大学攻读经济学,曾从事反 犹宣传。1920 年加入纳粹党,不久成为希待勒的忠实助手。1923 年参加啤酒 店暴动,失败后逃往奥地利。后应希特勒之召,返德役案,在狱中以及出狱 后记录和整理希特勒口授的*《我的奋斗》。1925 年任希特勒的私人秘书。 1932 年任纳粹党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同年当选国会纳粹党议员。1933 赫斯 年 4 月,被希特勒委为纳粹党副领袖。同年,出任内阁不管部长。积极支持 希特勒扩军备战,参加签发施行义务兵役制的法令以及*《纽伦堡法》,参与 策划和执行吞併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的阴谋活动,并先后成为秘 密内阁和国防委员会成员。1939 年 9 月,被希特勒正式指定为继戈林之后的 元首继承入。1941 年 5 月 10 日,秘密驾机飞英,伞降于苏格兰,提出以承 认德国在欧陆自由行动和德国尊重大英帝国领土完整为条件的和平建议,被 英国政府拒绝并监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受审。1946 年 10 月,以共同策划或密谋和破坏和平罪判处于期徒刑。在西柏林狱中“窒 息”死亡。 赫尔利(patrickjayhurley,1883—1963)美国外交官。共和党人。1908 年华盛顿州立大学毕业,早年当过律师。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军,获上校衔。 1929—1933 年任胡佛政府陆军部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以准将衔在远东 服没。1942—1943 年任驻纽西兰公使。1943 年作为罗斯福总统私人特使赴中 近东,并曾来华安排蒋介石出席开罗会议事宜。同年参加德黑兰会议并起草 保证伊朗独立和经济权利自决的备忘录。1944 年晋升少将。同年 8 月作为美 国总统特使访华,“调处”国共关系,11 月继*高思任驻华大使。曾到延安 访问并与毛泽东会谈。积极支持蒋介石政府的反共政策,因而遭到中国人民 和中国共产党的反对。1945 年 11 月辞职回国。战后从事共和党政治活动。 赫里欧(edouardherriot,1872—1957)法国激进党领袖。毕业于巴黎 高师。初在中学任教,后转入政界。长期任里昂市长。1912 年起为参议员。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入众议院,成为激进党领袖,曾三次组阁。总理任内, 先后平息鲁尔危机,并和苏联建交。1936 年起为众议院议长。第二次世界大 战爆发后,反对向德国妥协,1940 年 7 月 10 日,参、众两院讨论授全权予 贝当时,缺席表示反对。1942 年致函贝当,谴责其破坏宪法的行为。曾将荣 誉军团勋章退还维希政府,抗议*法国反布尔什维主义军团成为官方军事组 织。1943 年 4 月致函戴高乐,表示支持他所领导的抵抗运动,此后即遭维希 政府囚禁。1944 年 8 月赖伐尔将他召往巴黎,试图诱迫其成立过渡政府,未 成。復被德军逮捕,囚禁于波茨坦。1945 年 4 月为苏军释放,经莫斯科回国。 战后,致力于重振激进党。1946 年被授予法兰西科学院院士称号。曾歷任议 员、议长和荣誉议长。着有回忆录《往事》。 赫留金(tnmoфentnmoфeeвnqxpюknh,1910— 1953)苏联空军将领。1929 年加入联共(布)党。1932 年参军。翌年毕业于 卢甘斯克军事飞行员学校。后任航空兵中队长。1936—1937 年在西班牙共和 国军中任轰炸机飞行员、航空兵支队长。1938 年为苏联援华空军志愿队大队 长、轰炸机群群长。1939—1940 年参加苏芬战争时,任第十四集团军空军司 令。苏德战争开始时为空军少将。歷任第十二集团军和卡累利阿、西南方面 军空军司令、空军第八和第一集团军司令。曾参加史达林格勒、顿巴斯(1943 年)、第聂伯河右岸乌克兰、克里米亚、白俄罗斯、波罗的海沿岸和东普鲁 士等战役。1944 年晋升空军上将。战后曾任空军副总司令。 赫尔道夫(wolfheinrichcrafvonhelldorf,1896—1944)德国柏林警 察局长(1935—1944)。伯爵。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20 年参与卡普暴 动,后流亡义大利。回国后于 1925 年加入纳粹党。1931 年任柏林冲锋队队 长。1933—1935 年任波茨坦警察局长,并任柏林-布兰登堡冲锋队旅队长和 党工队地区总队长。1935 年起任柏林警察局长,因内部矛盾,逐渐与密谋分 子建立联繫。“七·二○事件中负责指挥柏林警察配合政变,失败后不久被 捕,处以绞刑。 第507页 赫鲁雪夫(hnkntacepгeeвhчxpyщeв,1894— 1971)苏联将领。1918 年加入俄共(布)党。翌年参加红军。参加过国内战 争。1925 年起从事党务工作。1929 年莫斯科工业学院肄业。三十年代歷任莫 斯科市委和州委第二书记、第一书记。1938 年 1 月起任乌克兰的党中央第一 书记(至 1947 年 3 月),并当选为联共(布)党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翌年 起为政治局委员)。苏德战争爆发后,于 1941 年 8 月出任*西南方向总指挥 部军事委员(即政委,至 1942 年 6 月)。同年 9 月兼任西南方面军军事委员 (至 1942 年 7 月)。1942 年 7 月—1943 年 1 月,任史达林格勒方面军军事 委员(1942 年 8—9 月兼任东南方面军军事委员)。参加了史达林格勒的防 御和反攻。1943 年获中将衔。同年 1—2 月任南方方面军军事委员。3—10 月任沃罗涅日方面军军事委员。10 月—1944 年 8 月,任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军 事委员。1944 年任乌克兰人民委员会主席,领导克服饥荒和重建解放后的乌 克兰。战后初期任乌克兰部长会议主席和乌克兰党中央第一书记。1949 年 12 月起先后任联共(布)党中央书记兼莫斯科州委第一书记、苏共中央第一书 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赫鲁廖夫(АhдpenВльeвnqxpyлe,1892— 1962)苏联红军总后勤部长(1941—1946,1943 年改称后勤部长)。十月革 命时为赤卫队员。1918 年加入俄共(布)党和红军,参加国内战争。后歷任 师政委、莫斯科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国防人民委员部财务部长和总务部长、 红军供应部长和总军需部长(军需勤务中将衔)。苏德战争爆发后,出任副 国防人民委员兼红军总后勤部长。1912—1943 年兼任交通人民委员。1943 年获大将衔。战争期间,组织后方力量和各种运输手段,保障前线作战部队 的后勤供应。战后曾任苏联武装力量部(1950 年起为军事部)副部长兼武装 力量后勤部长、政府的汽车运输和公路部、建筑部副部长等职。 赫尔四原则  美日谈判期间美国国务卿*赫尔提出的四项原则。1941 年 4 月 16 日美、日就*《日美谅解方案》谈判时由赫尔正式提出。内容为:(1) 尊重一切国家的领土完整和主权;(2)维护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原则;(3) 维护包括通商机会均等在内的各项均等原则;(4)除以和平手段改变现状外, 不破坏太平洋地区的现状。 赫尔克里士(herkules)又称“大力神”。德、意夺取马尔他的行动计 划代号。1942 年春夏,德、意计划以海上登陆和空降作战的联合行动攻占马 耳他岛。后因北非陆上战亭和在苏德战场上发动夏季攻势的需要抽走驻西西 里的德国空军,行动日期被推迟。希特勒和德军将领遂企图以持续的空中攻 击和海上封锁使马尔他瘫痪,又认为一旦德军在埃及取胜,英国将弃守马耳 他。该计划一再推迟,后终未实施。 赫尔利使华  大战末期,美国政府派遣*赫尔利来华“调解”中国国共 关系的活动。1944 年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美国为 早日打败日本,并使战后中国成为它在远东的有力支柱,在加强对国民党军 队控制的同时,力争联合包括中共武装力量在内的一切抗日军队,进而用政 治手段解决中共问题。1941 年 8 月中旬,罗斯福决定派遣赫尔利以总统特使 身份使华,支持蒋介石的领袖地位,调解国共矛盾,统一中国境内的一切军 事力量。9 月 6 日,赫尔利经莫斯科飞抵重庆,初着重于解决史迪威与蒋介 石的矛盾。11 月 7 日,为调解国共两党关系,赴延安与毛泽东等会谈。10 日签署了《中国国民政府、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五点协议草案》,规定 改组国民政府为民主联合政府,承认所有党派的合法性,实行民主改革,承 认所有抗日军队,公平分配美援租借物资。但蒋介石反对此协议。赫尔利返 重庆后便撕毁协议,要求中共接受国民党提出的“整编”中共军队,由蒋介 石统一指挥全国军队等三点“反建议”。11 月底,赫尔利出任美国驻华大使。 1945 年 1 月 7 日,赫尔利致电毛泽东提议国共继续谈判。随后国共恢復谈判, 但不久又破裂。 赫尔利便公然反对美国援助中共武装力量,并声明美国只同蒋介石合 作。战后,赫尔利在华继续奉行反共政策,于 1945 年 11 月去职。 赫尔备忘录  *美日谈判后期美国提出的方案。1941 年 11 月 26 日由美 国国务卿赫尔交予日本驻美大使野村吉三郎和日本特使来栖三郎。作为对* 《日美协定乙方案》的答覆。共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赫尔四原则为基础; 第二部分的主要内容有:(1)缔结美、英、中、日、荷、苏和泰国之间的互 不侵犯条约;(2)缔结美、英、中、日和泰国关于尊重印度支那领土完整的 协议;(3)日军从中国和印度支那撤走;(4)除重庆政府外,不支持中国 其他的任何政府或政权;(5)放弃在中国的治外法权;(6)缔结贸易协议; (7)暂时解除资金冻结;(8)稳定美元和日元的兑换牌价;(9)本协议比 其他一切协议处于优先地位;(10)争取其他国家同意本协议的经济和政治 原则。12 月 7 日(当地时间)日本发动珍珠港事变后正式拒绝。 赫斯飞英事件  苏德战争爆发前夕德国纳粹党党魁之一*赫斯单独驾机 飞往英国的事件。1941 年 5 月 10 日黄昏,赫斯驾驶一架*me-110 式歼击机, 从德国的奥格斯堡起飞,于当晚飞抵苏格兰汉密尔顿公爵庄园附近跳伞降 落。赫斯着陆后即声称负有促使英、德媾和的“特别使命”而来,此后曾同 英国官员进行了几次秘密会谈。赫斯提出的媾和条件为:英国承认德国在欧 洲大陆自由行动并归还德国以前的殖民地,德国则允诺英国保持其殖民帝国 的地位。邱吉尔政府对此事採取“保持缄默、搁在一边”的态度,仅简短报 道赫斯抵英的消息。希特勒在事件发生后逮捕了一批有关人员,并在报刊上 宣传赫斯“精神失常”。此事件一度被苏联视为英、德勾结反苏的佐证。至 今其背景、动因和谈判情况仍说法不一。 第508页 赫尔曼·戈林国家工厂(reichswerkehermanng -ring)简称“戈林工 厂”。纳粹德国国家垄断企业。*四年计划的产物。1937 年 7 月为开採萨尔 茨吉特的贫铁矿而建立,百分之七十的股票由政府收买,其余由资本家认购。 在德国对外扩张过程中实力急剧膨胀,1940 年底划分为 3 个康采思:冶金康 采恩,军人康采恩,机器制造及内河航运康采思。原本部机构改为中央控股 公司。1942 年在德国本土和占领区共拥有 177 家工厂、69 个採矿和冶金企业、 156 个贸易公司、46 个运输企业、15 个建筑企业和几十个其他企业,经营大 批煤铁矿、冶炼工场、武器和广播器材厂、化学工厂、轮船运输公司、饲料 批发商店和不动产公司。1938 年息资本为 4 亿马克,1941 和 1943 年先后增 至 25 亿和 60 亿马克。 赫耳墨斯号航空母舰(hermes)又译“竞技神号”。英国轻航空母舰。 1924 年建成。排水量 10850 吨,最大航速 25 节,可载飞机 15 架。大战期间 主要在南大西洋和印度洋活动。1940 年参加攻击达喀尔之战。太平洋战争爆 发后调到印度洋,1942 年 4 月 9 日,在锡兰(今斯里兰卡)东海岸附近被日 本舰载俯冲轰炸机击沉。 赫里欧-保罗-彭古尔方案  法国 1932 年 11 月 14 日向*国联裁军会议 提出的裁军方案。由总理*赫里欧和*保罗-彭古尔起草,故名。主要内容为: 将欧洲各国的军队改组为报役期短、动员缓慢、进攻力差,类似民兵的武装 部队;所有进攻性武器,如坦克、重炮等均置于国际监督之下,仅在某一国 遭受侵略进行集体干涉时,始可动用;徵集各国志愿人员组成国际部队;裁 减海军军备;建立欧洲国家“地区性协约国”和欧洲空运联盟。此方案遭德、 意、英等国的反对而作罢。 慕尼黑协定  全称《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协 定》。1938 年 9 月 29 日(协定上写的日期,实际签字时间为 9 月 30 日凌晨 1 时许),由希特勒、张伯伦、墨索里尼和达拉第在*慕尼黑会议上签订。协 定共 8 条、附图、附件及 3 个补充声明。规定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及 同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连同一切设施,完整移交给德国;德军将于 10 月 1—10 日分阶段占领“德意志人占多数的地区”;其他地区由国际委员会 占领,于 11 月底以前举行公民投票确定归属,由德、英、法、意和捷克斯洛 伐克的代表组成国际委员会,负责制定移交细节和最后确定边界;英、法将 对捷的新疆界提供国际保证,当捷境内的波兰和匈牙利少数民族问题解决 后,德、意也将给予保证。按此协定,捷约丧失近五分之一的领土(1.1 万 平方英里),360 万居民,半数以上的工业设施和资源,以及坚固的边境防 御工事。 慕尼黑会议  英、法、德、意四国于 1938 年 9 月 29—30 日在慕尼黑举 行的肢解捷克斯洛伐克的会议,为三十年代英、法推行对德绥靖政策的顶峰。 1938 年捷克斯洛伐克危机期间,希特勒经*贝希特斯加登会谈和*戈德斯堡会 谈,摸准英、法害怕战争而将在苏台德区问题上作出重大让步的心理,决定 进一步施加压力。9 月 26 日希特勒在柏林发表演说,进行战争威胁,并于翌 日下令德军作好在 30 日发动进攻的准备。战争乌云笼罩欧洲。27 日美国总 统罗斯福致电希特勒唿吁和谈。28 日张伯伦致函希特勒,建议立即举厅英、 德、法、意首脑和捷代表参加的会议,商讨移交苏台德区的各项安排。经墨 索里尼斡旋,希特勒同意在慕尼黑举行上述会议。29 日张伯伦、达拉第、希 特勒和墨索里尼在慕尼黑与会;捷方代表虽准时到达,但未被允许参加。30 日凌晨四国首脑签订*《慕尼黑协定》,接着由英、法通告捷方代表。同日中 午,被英、法出卖的捷政府,发表官方公报,被迫宣布服从《慕尼黑协定》。 随后,张伯伦同希特勒单独会晤,发表了*《英德宣言》。12 月 6 日又发表* 《法德宣言》。英、法通过慕尼黑会议,出卖捷克斯洛伐克的领上和主权, 指望给自己带来“一代人的和平”,结果却助长纳粹的侵略势力,加速了第 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蔡廷锴(1892—1968)中国将领。字贤初。肇庆护国第二军讲武堂毕业。 九·一八事变时为国民政府第十九路军副总指挥兼军长。1932 年率部进行淞 沪抗战。后被蒋介石调往福建和红军作战,任第十九路军总指挥兼福州绥靖 公署主任。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推动下,1933 年 10 月与红军订立抗日反蒋 协定。11 月与李济深、陈铭枢等发动抗日反蒋的福建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 人民革命政府,任人民革命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失败后一度去香港。1935 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大同盟,为负责人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一度出任第 十六集团军总司令,在两广指挥对日作战。抗战胜利后参与组织中国国民党 民主促进会。1947 年授上将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国防委员会副 主席,民革中央副主席。着有《蔡廷锴自传》。 蔡茨勒(kurtzeitzler,1895—1963)德国将领。职业军人。参加过第 一次世界大战。战后继续在国防军中任职。三十年代为最高统帅部的校级参 谋。1939 年 4 月出任第六十步兵师师长。同年 9 月调任第二十二集团军参谋 长。1940 年任第一坦克集群参谋长。1941 年参加侵苏战争。翌年晋升少将, 调往西线任 d 集团军群参谋长。1942 年 8 月,以击退盟军的*迪耶普袭击而 出名,于 9 月接替*哈尔德任陆军总参谋长,并越级摧升上将,1944 年*七·二 ○事件发生后被解职。翌年 1 月退役。 第509页 蔡树藩(1905—1958)中国将领。1925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 年去 苏联,参加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工作。后入劳动大学和列宁学院学习。1931 年回国,曾任红二十二军政委、红九军团政委。1934 年参加长征,北上抗日。 抗日战争爆发后,歷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内务委员会主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 政治部副主任、主任,转战晋西北、晋东南和冀南平原,领导军民开展游击 慕尼黑会者:左起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勤、墨索里尼、齐亚诺战,创建抗 日根据地,并致力于军队的政治工作。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军区政治部副 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国家体委副主任。1958 年 10 月 17 日出 国访问途中,因飞机失事在苏联遇难。 蔚蓝色防线(aznru-linle)1943 年德军于黑海和亚速海之间通往 塔曼半岛(tamahcknnnonyoctpob)的接近地设置的防御地域的代号。正面长 113 公里,纵深 20—25 公里,由两道防御地带和众多斜切阵地构成。*新罗 西斯克-塔曼战役中被苏军突破。 榛名号战列舰  日本战列舰,原为川崎神户造船所制造的 2.6 万吨级战 列巡洋舰,1916 年下水,1928 年由横须贺海军工厂第一次改装,1934 年由 吴港海军工厂第二次改装。标准排水量 3.2 万吨,最高航速 30.5 节,装备 360 毫米火炮 8 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相继支援日军攻占吕未岛和爪哇岛。 1942 年 4 月进入印度洋作战。后调回太平洋。同年 6 月参加中途岛海战,受 轻伤。同年秋,赴西南太平洋,参加圣克鲁斯群岛海战和瓜岛海战。尔后长 期泊驻本上基地。1944 年 6 月在菲律宾海侮战中受伤。同年 10 月参加莱特 湾海战。1945 年 7 月 24 日在吴港海军基地内被美军舰载飞机炸沉。 磁铁(ma)盟国调运美军到北爱尔兰的计划代号。1942 年 1 月,由 英国人提出,计划尽快调运美军 4 个师(内 1 个装甲师)进入北爱尔兰。同 年 8 月,由于船舶不足和美军在太平洋战场吃紧而延搁。 磁性水雷  又名磁引信水雷。靠磁性引信引爆的非触发水雷。磁性引信 在舰艇磁场作用下工作,磁针偏转,接通电池的电路,起爆管燃点炸药,水 雷爆炸。大战爆发时德、英两国都已掌握制造技术。1939 年 9 月德国制成 1500 枚,3 个月内投放 470 枚。由于英国主要研究对付磁性鱼雷或浮雷,未注意 敷设在深水中的磁性水雷,2 个月内被炸沉 5.6 万吨船只。同年底英国採取 了新的扫雷手段和船舰消磁法后,威胁大为减轻。 臧式毅(1885 一?)汉奸。字奉九。日本陆军士宫学校毕业。曾任东三 省保安总司令部参谋处长、奉天兵工厂总办、辽宁省政府主席。九·一八事 变后叛国投敌,在日军策动下成立伪辽宁省政府,任省长。联合*张景惠等策 划成立伪东北政务委员会。1932 年 3 月任“满洲国”民政部长。1934 年 3 月改任“满洲帝国”参议府者长。参与伪满中央核心领导,出卖东北领土主 权。1945 年 8 月苏联出兵东北时被俘,曾监禁在西伯利亚。 熙洽(1884—?)汉奸。字恪民。姓爱新觉罗。满族。日本士宫学校毕 业。原为清朝皇族。九·一八事变时任吉林军参谋长兼省府委员,迎日军人 吉,1931 年 9 月 28 日公开叛国投敌,宣布吉林“独立”,任伪吉林省长官 公暑长官。“满洲国”成立后任财玫总长。1934 年改任“满洲帝国”宫内府 大臣,从事卖国活动。日本投降后,在东北被苏军俘虏,曾监禁在西伯利亚。 [丨] 田繁太郎(1883—1976)日本海军将领。毕业于海军兵学校和海军大 学。1930 年任第一舰队兼联合舰队参谋长。1932 年任第三舰队参谋长,参与 对上海的进攻和停战谈判。1933 年任军令部作战部长。1935 年升任军令部次 长。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后,任第二舰队司令长官,吴镇守府司令长官。1940 年调任*中国方面舰队司令长官,同年晋升海军大将。1911 年 9 月任横须贺 镇守府司令长官,同年 10 月就任东条内阁的海军大臣。1944 年 2 月又兼任 军令部总长,积极追随东条英机,推行侵略计划;同年秋转任军事参议宫。 战后,于 1948 年作为甲级战犯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无期徒刑,1955 年 获释。骷髅队即“党卫队骷髅队”。 [丶] 銮披汶(luangpibu1songgram,1897—1964)泰国军事独裁者。曾在法 国炮兵学校学习,1927 年回国后任陆军师长。1932 年起先后任国防、不管大 臣。1938 年 12 月出任首相,併兼国防、外交和内务大臣,实行军人专政。 大战爆发后,同日本结盟,1940 年 11 月进攻法属印度支那,挑起泰法战争。 1941 年 12 月同意日军过境,同时自封陆海空军元帅,实行法西斯统治。1942 年 1 月对美、英宣战。次年 8 月 5 日签订密约,将 4 个马来邦和 2 个缅甸掸 邦划归泰国。1944 年 7 月被迫下台。战后被控为战犯入狱,不久获释。1947 年发动政变,自任陆军总司令,并组阁。1957 年被推翻后,流亡国外,病死 日本。 豪辛格(adoifheusinger,1897—1982)德国将领。1915 年入伍。1931 年在陆军总参谋部供职。1937 年进入陆军总司令部作战处,1940 年起任该处 处长。1941 年获少将衔。1943 年晋升中将。1944 年 7 月一度实际主持陆军 总参谋部的工作。*七·二○事件中受轻伤,后受牵连,被铺并受到*人民法 庭审讯。1944 年 10 月获释,但被解职。战后主持组建联邦德国国防军。曾 任国防军总监、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事委员会主席。 第510页 豪斯霍弗尔(karihaushofer,1869—1946)德国地缘政治学创始人。 早年在军校求学,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升至准将。1921 年任慕尼黑大学地 缘政治学教授。同年经*赫斯撮合结识希特勒。后任慕尼黑大学地缘政治学院 院长和全国地缘政治学会主席。1924 年创办《地缘政治学杂志》,鼓吹德国 应取代英国,掌握世界领导权。并向东方索取*生存空间,对纳粹党头目产生 很大影响。其撰写的《世界中的民族社会主义思想》等书,为纳粹政权的扩 张政策制造理论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继续利用杂志为德国的侵略暴行 辩解。因其子阿尔布雷希特·豪斯霍弗尔(albrechthausbofer,1903—1945) 参与反希特勒密谋活动,他于 1944 年 12 月一度被捕。战后被指控犯有战争 罪行,后畏罪自杀。 瘦孩(littleboy)1945 年 8 月 6 日美国投掷日本广岛的原子弹的代号。 1945 年 7 月研制成功。为一炮弹形 u235 弹,长 10 英尺,直径 28 英寸,爆 炸当量为 2 万吨 tnt。因重量与体积均小于 8 月 9 日投掷于长崎的原子弹而 呈瘦长形,故名。参见“广岛原子弹轰炸”。 廖磊(1890—1939)中国将领。字燕农。保定军校毕业。曾任国民政府 军第七军军长。1929 年后多次参加“围剿”工农红军。1936 年授中将衔,翌 年加上将衔。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七军团军团长, 参加淤沪会战。1938 年 4 月随部开赴淮北,驻守宿县,挫败进犯徐州的南路 日军。武汉会战开始后,率部于湖北麻城一带袭击敌人。同年 10 月任豫鄂皖 边区游击兵团总司令兼安徽省政府主席。同月病故。 旗鱼式鱼留机(sailfish)英国舰载鱼雷轰炸机。1936 年投产。最大 时速 139 英里,最大载荷航程 1030 英里,装备 2 挺 7.69 毫米机枪,可携 1600 磅鱼雷或载炸弹 1500 磅。乘员 3 人。大战初期曾为英国海军航空兵重要机种。 1940 年 8 月英国以此机种实施*塔兰托袭击战。1941 年 5 月在击沉德国*俾斯 麦号战列舰中亦起重要作用。后主要用于海上反潜作战。 精力旺盛(vigorous)1942 年 6 月英国护航船队从东地中海增援马尔他 的行动代号。为改善马尔他英军处境,英国派出两支护航船队同时增援。从 东地中海增援的以“精力旺盛”为代号,从西地中海增援的以*“鱼叉”为代 号,是月 13 日,从东地中海增援的护航运输队,由 10 艘货船和 35 艘战舰组 成,从亚歷山大西行。义大利出动主力舰队进行拦截。在随后的两天里,英 护航运输队连道德、意飞机和潜艇攻击,损失货船两艘。同时意舰队仍继续 尾追南下,英国船队被迫于 16.日折返出发地。 精兵简政  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的一顶政策。1941 年 11 月由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开明绅士李鼎铭提出,为中共中央採纳。主要 内容是:各抗日根据地切实整顿组织,精简机关,充实连队,加强基层,提 高效能,节约人力物力。规定脱产人员只能占根据地总人口的百分之三,其 中军队系统人员占百分之二,党政民系统人员占百分之一。这一政策的实施, 减轻了人民负担,利于便民、统一、效能、节约和反官僚主义,更适合于游 击战争环境,对于渡过难关,坚持长期抗战起了很大作用。 赛扬(loulssalnt,1911—1974)法国工会领袖。早年参加工人运 动。1938 年起为法国总工会行政委员会委员。1940 年 8 月参加抵抗运动,建 立*解放北方,并着手重建法国总工会。曾与 11 位工会领袖共同发表声明, 谴责维希政府颁发的*《劳动宪章》。1943 年 4 月促成法国总工会的统一,5 月参加民族抵抗委员会。1944 年被选入临时谘询议会。同年 9 月任民族解放 委员会主席。1945 年 2 月代表法国总工会参加世界工会代表会议。战后继续 从事工会运动。 赛尔特(franzseldte,1882—1947)德国*钢盔团头目,劳工部长(1932 —1945)。早年在不伦瑞克攻读化学,毕业后接替其父经营化工厂。参加过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 年 12 月伙同*杜斯特堡创建钢盔团,力主对外扩张。 1930 年同希特勒会商,调解钢盔团与*冲锋队的冲突。1931 年 10 月代表钢盔 团参加*哈尔茨堡阵线。1932 年任巴本内阁劳工部长。希特勒执政后继续留 任,併兼任普鲁士劳工部长、德国国会纳粹党者员。1934 年起任“民族社会 主义德国退伍军人”组织的头目。同年解散钢盔团。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劝 说希姆菜废黜希特勒,同美、英等国作停战谈判,战后受纽伦堡国际军事法 庭指控,未及审判即死去。 赛斯-英夸特(arturseyb-inquart,1892—1946)奥地利法西斯分子。 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在维也纳操律师业,鼓吹德奥合併。1937 年出 任国务顾问,助长奥地利的法西斯运动。1938 年 2 月,在希特勒的支持下, 被任命为内政部长;3 月组成傀儡政府,配合德军入侵,将奥地利併入德国。 1938 年 4 月至 1939 年 4 月任德国驻奥地利总督。1939 年 10 月出任波兰总督 府副总督。1940—1945 年改任德国驻荷兰总督。任内大肆镇压赛斯-英夸特 抵抗运动和屠杀无辜居民。1946 年被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处以绞刑。 察东事件  日军在中国察哈尔(旧省名,1952 年撤销,分别併入河北、 山西两省工东部地区挑起的武装冲突。1935 年 1 月,日军以中国第二十九军 和热河丰宁伪满自卫团冲突为藉口,进攻察东独石口地区。蒋介石政府执行 屈辱求和方针。2 月 2 日双方代表在日军驻地大滩商定口头协约,即所谓“大 滩口约”,规定察东、石头城子、南石柱子、东栅子一线及其以东地区划为 非武装区,中国军队不得驻兵,由保安队维持治安,并归还所收缴之热河自 卫团武器。 第511页 察哈尔抗战  中国察哈尔省(旧省名,1952 年撤销,分别併入河北、 山西两省)军民抗击日军进攻的战斗。1933 年春,日军攻占热河后进逼察哈 尔和河北。5 月 26 日。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协助下,原西北军将领冯玉祥、 方振武、吉鸿昌等在张家口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通电声明“武装保 卫察省,进而收復失地,求取中国之独立自由”。6 月 20 日吉鸿昌、方振武 率军北进,分 3 路迎击日伪军,连克察东的康保、宝昌、沽源等地,并于 7 月 12 日收復重镇多伦,后乘胜将日伪军完全赶出察哈尔。7 月 27 日抗日同 盟军在张家口成立收復东北四省计划委员会,冯王祥任委员长,制定收復东 北的计划,得到全国人民的声援。但蒋介石却以抗日同盟军妨碍统一政令为 由,下令取消,并调动重兵进逼张家口。日伪军乘机回师多伦。8 月上旬, 冯玉祥被迫撤销抗日同盟军总部。随后,吉鸿昌、方振武宣布成立抗日讨贼 军,在热河、长城一带继续转战。10 月中旬,在日、蒋夹击下,因弹尽粮绝 失败。 察南自治政府  侵华日军在中国察哈尔扶植的伪政权。1937 年七七事 变后,日军由南口攻占张家口,该市原商会执行委员于品卿投敌。同年 9 月 4 日于品卿在日军策划下,以察哈尔省南部 10 县代表会议的名义,在张家口 宣布成立。採用合议制形式,设最高委员会,于品卿为最高委员,日人前岛 异为顾问。鼓吹“反共”、“反蒋”、建立“王道乐上”,1939 年 9 月,改 为察南政厅,后并于*蒙疆联合自治政府。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又称“察绥 抗日同盟军”。参见“察哈尔抗战”。 谭政(1907—1988)中国将领。原名世铭,号举安。1927 年加入中国共 产党。曾任红一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长。1934 年 10 月参加长征,北上抗日。 到陕北后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抗日战争期间,歷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 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留守兵团政治部主任。长期从事八 路军政治工作,曾汪《八路军军政杂志》上发表许多论述军队政治工作的文 章。1944 年 4 月,受中共中央委託,在中共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上作《关于 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对军队政治工作进行歷史性的总结,为人民军 队和根据地的建设作出重要贡献。解放战争时期曾任第四野战军副政委兼政 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国 防部副部长、中央书记处书记。1955 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谭震林(1902—1983)中国将领。192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十二 军政委、福建军区司令员。1984 年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任闽西南军政委员 会副主席兼军事部长,坚持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共闽粤边 特委军事部长。193s 年 1 月,任新四军第三支队副司令员、政委。率部在皖 南岩寺地区策应第一、第二支队挺进苏南,随后进抵皖南长江沿线作战。同 年 11 月接任新四军第三支队司令员,先后指挥并取得繁昌五次保卫战的胜 利。1910 年任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东路指挥部司令员兼政委,在苏南京沪铁 路以东地区开展游击战,并领导根据地的建设。*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六 师师长兼政委、中共苏南区委书记。1943 年 1 月任新四军第二师政委兼中共 淮南区委书记,领导淮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解放战争时期任第三野战军第 一副政委兼第七兵团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国务院副总理、人大 常委会副委员长。 褐皮书(brownbooks)揭露纳粹暴行的小册子。由以*爱因斯坦为首的 “德国法西斯主义受害者世界委员会”用几种文字出版。1933 年出版第一本 小册子,全称《关于希特勒恐怖和国会纵火案的褐皮书》,揭露纳粹恐怖活 动和纳粹分子制造*国会纵火案的真相。次年又出版《国会纵火案审判:关于 希特勒恐怖的第二本褐皮书》,由保加利亚共产党领袖*季米特洛夫作序。 褐衫队  即“冲锋队”。 [ ] 嫩江桥阻击战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军抗击日军的战斗。1931 年 11 月 4 日,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东北边防军黑龙江省副司令*马占山率 部在嫩江桥奋勇抗击进犯的日伪军,多次击退敌军攻势,日军滨本步兵联队 和高波骑兵队死伤惨重。6 日晚,马部退守距嫩江桥 50 华里的三问房。12 日起,日军经过补充与休整,重新发动攻势。马占山亲临前线,率部与敌血 战。18 日日军从朝鲜调两个混成师团增援,马部伤亡颇多,后撤至齐齐哈尔 和海伦。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区先后沦陷。此战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支持和贊 助。 熊斌(1894—1961)中国将领。字哲明。奉天讲武堂毕业。曾任冯玉祥 西北军参谋长。九·一八事变后赴河北,协助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 代理委员长何应钦处理华北事宜。1933 年 5 月,以北平分会总参议身份与日 本代表冈村宁次签订*《塘沽协定》。1936 年授中将衔。抗日战争爆发后, 歷汪军令部次长、军事委员会西安办公厅主任、陕西省政府主席兼全省保安 司令。日本投降前夕任华北宣抚使,奉命收抚华北伪军。抗战胜利后,曾任 北平(今北京)市市长。大陆解放前夕去台湾,曾任台湾当局中央银行顾问。 第512页 缪勒(heinrichmuller,1900—?)德国*盖世太保首脑,参加过第一 次世界大战。1919 年起当刑警。后在慕尼黑警察局政治科掌管反共产主义事 务。纳粹党上台后,被*海德里希吸收进*党卫队保安处,授以党卫队三级突 击队中队长衔(相当于少尉),1937 年升任保安警察总处政洽处长。1939 年获党工队区队长衔(相当于上校),出任德国中央保安局第四处(即盖世 太保处)处长。直接掌管秘密警察,残酷迫害和屠杀共产党人、民主进步人 士和犹太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升至党卫队地区总队长(相当于中将衔)。 战争结束时潜逃,至今下落不明。 缪塞特(antonmussert,1894—1946)荷兰纳粹党头目,早年为工程技 术人员。三十年代仿效德国纳粹党在荷兰建立法西斯组织——民族社会主义 运动,1940 年德国入侵时公开投敌。1942 年 5 月在悔牙就任荷兰党卫队队长。 同年年底获“荷兰元首”称号,竭力为德国占领当局效劳。1943 年 2 月组织 “谘询内阁”,协助侵略者授刮财富,驱使人民赴德国服苦役,激起公愤, 1945 年 5 月荷兰解放后被捕,次年 5 月在海牙被处以绞刑。 缪斌工作  日本通过汉奸缪斌与中国国民政府秘密进行的和平谈判活 动。1944 年夏,美军占领沖绳岛,战火逼近日本本土。为寻求解决“中国问 题”的出路,8 月 19 日日木御前会议决定在中国发动诱降政治攻势。9 月 20 日,宇垣一成奉命到中国与汪精卫及汪伪考试院副院长缪斌等人会谈。1945 年 3 月 16 日缪斌赴东京,向日本政府国务大臣兼情报局总裁绪方竹虎提交了 《中日全面和平案》,主张立即自动取消汪伪政权,由日本和重庆政府商谈 停战撤兵条件,俟停战协定正式公布,重庆政府即还都南京,3 月 18 日缪斌 和日本首相小矾国昭会谈,翌日达成协议。21 日小矶国昭在*日本最高战争 指导会议上提出,以上述《中日全面和平案》为基础,准许缪斌庄东京使用 无线电同重庆通话,但遭到陆军、海军和外务诸大臣的坚决反对。4 月 2 日 小矶国昭将缪斌计划上奏天皇,亦未得支持。4 月 5 日小矶被迫下台,缪斌 工作遂告破产。 缪塞利埃(emilemuselier,1882—1965)法国海军将领。1901 年毕业 于法国海军学校。1933 年任驻突尼西亚法国海军司令,1937 年为第二巡洋舰队 司令。1939 年获海军中将衔。大战爆发后,奉命率舰队保卫马赛及其附近海 域。10 月任海军副司令。1940 年法国败降后前往伦敦,任自由法国海空军司 令。1941 年 9 月又任法兰西民族委员会海军专员,12 月率自由法国海军占领 圣波埃尔一密克隆岛。因与戴高乐矛盾,辞职。1943 年一度追随吉罗,在北 非供职。1944 年 9 月任国防部负责处理德国海军事务的官员。着有回忆录《海 军和抵抗运动》。 十五画 [一] 增压(super插rge)1英军在*阿拉曼战役中实施的第二个作战计划的 代号。1942 年 10 月 23—26 日,英军在代号*捷足的进攻作战中未曾突破敌 方阵地,遂改变计划,在 10 月 27 日—11 月 1 日期间重新部署,准备在已经 楔入敌阵的腰子岭(kidneyridge)方向集中攻击,撕开缺口,为装甲部队打 通进入沙漠开阔地带的道路。计划于 11 月 2 日清晨实施,双方经过一整天坦 克决战,隆美尔部无力堵塞缺口,次日,英军扩大通道,4 日进入敌军后方 作战。德、意军被迫全面撤退。2英军突破德、意军在突尼西亚境内*马雷特防 线的行动代号。1943 年 3 月中旬,蒙哥马利制定以主力向马雷特防线近海一 端发动正面攻击的作战计划,代号为*拳击家。3 月 20 日开始实施后,经几 天激战来果。23 日,蒙哥马利决定调整部署,改订作战计划,以内陆侧翼为 主要进攻方向,通过离马雷特防线最近的侧面,沿着群山之巅向北突进以包 抄德、意军。新计划代号取名“增压”(以纪念在阿拉曼战役获胜的计划而 定名,故又称“增压二号”)。26—27 日付诸实施,迫使德、意军撤出马雷 特防线。 横滨事件  也称“泊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神奈川县特高警 察进行的一系列言论镇压事件。1942 年《改造》杂志刊登论文《世界的动向 和日本》,被认定为“宣传共产主义”,作者细川嘉六波逮捕。但从论文中 找不出宣传共产主义的确凿证据,后根据细川嘉六在故乡富山县泊镇邀请《改 造》社的相川搏和《中央公论》社的木村亨等聚会的照片,以“谋划再建共 产党”为由,于 1943 年 5 月逮捕相川博、木村亨等 7 人。1944 年 7 月查封 两刊,并相继以违反治安维持法,逮捕上述两社及日本评论社、岩波书店等 有关人员 49 名。严刑拷间致死 3 名。 横田喜三郎(1896—)日本法学家。1922 年东京帝国大学毕业,1930 年为日本代表团成员参加伦敦海军裁军会议。同年起任东京帝国大学教授, 长期从事法学研究,建立了以具有精密的实证性和完整体系而着称的纯粹法 学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国际法学。九·一八事变后,以日军在中国东 北的行动超出自卫权的范围为由批判军部,此后其学说受到压制。在战争时 期,埋头于对和平机构的研究,坚定了对民主与和平的信念。战后东京审判 时发表论文《东京审判在国际上的意义》,并领导日本国际法学界对安全保 障、和平机构、占领体制、战争犯罪、日本新宪法等积极进行研究。1960— 1966 年任最高法院院长。着有《国际法基础理论》、《国际审判的本质》、 《战争犯罪论》、《自卫权》、《天皇制》等。 第513页 樱会  三十年代初日本陆军中的法西斯军官团体。*一夕会成立后,1930 年秋由*桥本欣五郎等发起组织,其成员多为陆军大学出身并在军部任职的年 轻军官。1931 年扩大组织,吸收基层军官参加,成员约奇有 60 名。以桥本 欣五郎、*根本博、*长勇为核心。鼓吹为推进国家改造和建立军部政权的宗 旨,应不惜使用武力;但对侵略中国和国内改革应孰先孰后没有一致意见。 1931 年 3 月与大川周明等阴谋发动政变,成立以字垣一成为首的军部政权, 未遂;同年 10 月中旬,又阴谋发动军事政变,建立以荒木贞夫为首相的军人 政权,因计划为军部首脑获知而失败。还秘密参与策划九·一八事变。*十月 事件后解散,部分成员后成为*统制派,重登政治舞台。 樱花式特攻机  日本由敢死队员操纵的自杀飞机,即所谓“肉弹”。1945 年春季以后,日本航空部队实行特攻战法,为此改装或制造结构简单、操纵 容易、燃料消耗少的特攻机。此为其中之一。由母机运至目标附近。然后在 空中脱离母机,自飞沖向敌舰。与*橘花式特攻机和*藤花式特攻机构成日本 3 种主要的海上特攻飞机。 橡树(eiche)1943 年 9 月德军营救墨索里尼的行动代号。义大利*七月 政变后,墨索里尼被秘密囚禁。7 月 27 日,希特勒召开军事会议,策划营救 并使之重新执政,继续控制义大利。31 日下达指令,以此为代号。9 月初, 侦知墨索里尼已被秘密转移于大萨索(gransasso)山山顶旅馆,即派*斯科 尔兹内率一队滑降兵于 13 日以突袭行动救出墨索里尼。16 日,墨索里尼在 义大利北部宣布成立*义大利社会共和国。 醋栗(gooseberry)*诺曼第登陆战役中英、美用沉般构成的防波堤代 号。为保障登陆作战的物资供应,英、美在 1944 年工月计划,以 70(一说 55)艘旧商船和 4 艘报废军舰(其中 25 艘美国船、1 艘法国旧战列舰),在 开始登陆作战的 3 天内,驶至各登陆滩头内自沉,构成与海岸线平行的 5 条 防波堤,以屏护船只靠岸卸载。其中在*奥马哈和*黄金滩头的 2 条,则成为* 桑客人工港的一部分。 震洋  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争末期实施海上特攻作战方法之一。以实施 特攻的敢死队员,驾驶装满炸药的快挺,冲撞敌舰船爆炸后同归于尽。至 1945 年 7 月底,共装备 2850 艘,其中 700 艘为陆军的联络汽涎(代号“ ”)。 撒奇交叉曲线飞行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海军歼击机飞行战术之 一。1942 年中途岛海战前由海军歼击机飞行员撒奇(johns.serge)少校创 始,故名。是以 4 架飞机编成一队,双机飞行,一旦遭到攻击,互相内向飞 行,使敌机飞行员不易开火;当飞机作曲线飞行时,每架都有机会对追击同 伴的敌机开炮。此战术被认为是对付日本*零式战斗机的有效办法,在空战中 曾得到大力推 [|] 影佐祯昭(1893—1948)日本将领。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 入参谋木部任职。1925 年被派往东京帝国大学学习政治学。1929 年潜入中国 华北地区进行谍报活动。后歷任中国驻屯军参谋,驻上海领事馆武官,参谋 本部中国课课长、谋略课课长和陆军省军务课课长。为日本陆军中的“中国 通”。期间于 1938 年 11 月签订*《影佐稿宗武协定》;参与策划汪精卫出逃 和建立*汪伪国民政府,并任该“政府”最高军事顾问。后因与中国派遣军总 司令部意见不合,于 1942 年调任第七炮兵部队司令官。同年晋升中将。1943 年起至日本投降任第三十八师团长。 墨菲  1罗伯特·丹尼尔·墨菲(robertdanielmurphy,1894—1978). 美国外交官,1917 年进入外交界。曾任驻慕尼黑、巴黎等地领事。1940 年任 驻法国*维希政府外交代办。1941 年初任驻阿尔及尔总领事,任内与法国北 非殖民当局和抵抗组织都保持密切接触。签订《墨菲-魏刚协定》,发回大量 有价值的情报,在为盟军登陆北非铺平道路以及此后的政治安排中扮演了重 要角色。1913 年参与义大利*巴多里奥政府停战的谈判。1944—1949 年任驻 德美国占领军政治顾问。曾任驻比利时、日本等国大使。1953 年参加朝鲜停 战谈判。1959 年一度出任副国务卿。2奥迪·墨菲(audiemurpliy,1924— 1971)。美国军人。1942 年加入美国陆军。曾随美第七集团军参加过突尼西亚、 西西里、义大利、法国和德国等地作战,曾三度负伤,1944 年获中尉军衔, 因作战勇敢先后获得各种勋章 27 枚。其中因在”科尔马战役中,孤身击退德 军 6 辆坦克和 250 名士兵的进攻,而荣膺美国最高荣誉勋章——国会荣誉勛 章(themedalofhonor)。成为举国闻名的战斗英雄。战后退役,进入好莱坞 当电影演员。 墨索里尼(bemtomnssoiini,1883—1945)义大利法西斯党魁。生于普 雷达皮奥。师范学校毕业。早年加入义大利社会党,1914 年因鼓吹参加第一 次世界大战被开除出党。同年创办《义大利人民报》;宣传民族沙文主义。 1919 年在米兰建立“法西斯战斗团”。1921 年创建*国家法西斯党。1922 年 带领党徒由米兰进军罗马,同年受命组阁,任首相。1925—1926 年间,颁布 一系列法令,剥夺人民民主权利,清除反对派,确立法西斯专政。对外墨索 里尼鼓吹建立“地中海帝国”,重振古罗马雄凤,极力向非洲扩张,并试图 染指巴尔干和多瑙河流域,发动侵略衣索比亚的战争(1935—1936);组 织对西班牙的武装干涉(1936—1939),与希特勒共同扶植佛朗哥上台。1936 年 10 月委派齐亚诺赴德签订密约,形成”柏林-罗马轴心”。1937 年 11 月 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同年 12 月退出国联。1938 年邀希特勒访意时, 密商建立军事同盟。支持德国向外扩张,促成慕尼黑会议的召开。1939 年 4 月吞併阿尔巴尼亚。5 月与德国签订*《钢铁盟约》。8 月波兰危机时,试图 再次“调停”,未果,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以备战未就绪为由,宣布意 大利为“非交战国”。1940 年 6 月 10 日,当德军在西线取得决定性胜利时, 下令向英、法宣战。同年 7 月在东非发动进攻,10 月入侵希腊,但屡战皆北, 被迫向希特勒求救。1941 年 3—4 月,配合德军在北非进攻和入侵巴尔干。 同年 6 月苏德战争爆发后向苏宣战。1941—1943 年意军在东非、苏联、北非 各战场迭遭惨败。1943 年 3 月爆发*义大利北部大罢工。同年 7 月 10 日,盟 军在西西里岛登陆。促成危机爆发。7 月 24 日在法西斯大委员会会议上为意 大利战败辩护。次日被捕,囚禁于大萨索(gransasso)山山顶旅馆。9 月 12 日披德空降突击队救出,送往德国。后又返回义大利北部,在德军庇护下建 立*萨罗共和国。纠集残部,重建法西斯政党和军队,镇压抵抗运动,处决齐 亚诺等反对派,同时玩弄工厂“社会化”等骗局。但无法挽回败局。1945 年 4 月 27 日潜逃时被义大利游击队俘获,次日被处决,暴尸米兰的洛雷托广场。 着有《我的自传》等。 第514页 墨菲-魏刚协定  美国驻阿尔及尔总领事*墨菲与维希政府北非法军总 司令*魏刚签订的关于美国向北非供应物资的协议。1941 年 2 月 26 日签订于 阿尔及尔。规定:美国在英国默许下,同意向法属北非运送物资;法方保证 不将从美国进口的物资运往法国本土,并由美国副领事负责监督这些物资的 用途。美国此举的目的是阻止法属殖民地转入德、意手中,并藉以扩展自身 在北非的势力。 墨美联合防务委员会  墨西哥同美国为联合防御轴心国侵略而成立的 军事机构。1941 年 12 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墨西哥即宣布美国的事就是美 洲的事,并断绝了与轴心国的外交关系。翌年 1 月 12 日,墨西哥和美国签署 协定,宣告成立此委员会,负责协调两国的陆、海、空三军防务工作。同年 3 月,双方又签署贷款和军火租借协定,由美国向墨西哥武装部队提供军事 装备。6 月 1 日墨西哥对德、日、意宣战。 [丿] 黎玉(1906—1986)中国将领。192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 后,曾领导开滦五矿总同盟反帝大罢工。抗日战争初期,领导徂徕山起义, 为建立山东抗日根据地奠定基础。后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八路军山东纵队 政委,领导军民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和反“扫荡”、反“蚕食”斗争。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第一机械工业部、农业机械部副部长。 黎塞留号战列舰(riohelieu)法国战列舰。*让-巴尔号战列舰的姊妹 舰。1939 年 1 月下水,1940 年 6 月服役。舰长 248 米、宽 33.20 米,排水量 3.5 万吨。航速 30 节,装有 380 毫米火炮 8 门,152 毫米火炮 5 门,100 毫 米火炮 10 门及多种防空武器。法国败降后,遭英海军攻击受伤。1940 年 9 月参加维希政府抵抗自由法国和英国海军的进攻,再度受伤。1943 年加入战 斗法国海军,在英、美进行改装,加强了防空火力。后配合英国海军在地中 海和印度洋作战。1946 年 3 月返回法国,1958 年转入后备。1968 年拆毁。 箭十字党(nyskeresztespart)匈牙利法西斯政党。1936 年秋成立 (一说 1937 年),党魁为*萨拉希。仿效德国纳粹党,鼓吹马札尔民族至上, 进行排犹活动。1938 年 7 月因准备发动政变一度被取缔,后又恢復活动。1939 年参加大选,成为国内最大的反对党。1944 年 3 月德军占领匈牙利。10 月霍 尔蒂被迫去职后。萨拉希在德国支持下获得统治权。该党推行法西斯统治, 追随德国继续顽抗盟军。1945 年各月匈牙利解放后被取缔。 箭手型自行火炮(areher)英国自行反坦克炮。大战后期,以*瓦伦丁 型坦克作底盘制成。战斗全重 18 吨,半封闭式,装备 76.2 毫米(弹重 17 磅)加衣炮 1 门,方向射界 90 度,弹药基数 40 发,最大时速 40 公里,乘员 4 人。曾用于西北欧战场。 德王  即“德穆楚克栋鲁普”。 德库(jeandecoux)1881—1963)法国海军将领。毕业于海军学校和高 等海军学院。1939 年升为海军中将后,出任法国远东舰队司令。1940 年 6 月德国入侵法国不久,被任命为法属印度支那总督,8 月与日本政府签订《东 京协定》,同意日军占领印度支那北部。1941 年日军进占印度支那南部后, 于 12 月签订《河内协定》,并建立日本和印度支那“共同防御”体系。1944 年被维希政府任命为驻太平洋地区高级专员,1945 年 3 月日军解除印度支那 法军武装时被捕。法国解放后受审,后被释放。着有回忆录《在印支掌舵— —我的总督生涯》、《南海航迹》等。 德阿(marceideat1394—1955)法国法西斯分子。毕业于巴黎高师。一 度加入法国社会党,后信奉法西斯主义,自称“慕尼黑分子”,主张对德妥 协。法国败降后,鼓吹建立全国统一的法西斯政党。1941 年初成立“全国人 民联盟”,试图联台北方合作主义分子。参与组建*法国反布尔什维主义志愿 军团。曾出版《事业报》。1944 年 2 月出任维希政府劳工国务秘书,巴黎解 放后,逃亡德国的西格马林根(sigmarhgen)。战后潜逃义大利。 德曼(henrideman,1885—1053)比利时不管大臣(1939—1940)。早 年参加社会主义运动,声称既反对法西斯主义,亦反对马克思主义。曾任公 共工程大臣(1985—1938),试图用所谓劳动计划来消灭失业状态。1938 年 任比利时工党主席。大战爆发后,出任不管大臣,力主比利时的中立。1940 年 5 月追随利奥波德三世投降德国,组成体力和脑力劳动者联盟,积极与占 领当局合作。1944 年 8 月逃亡瑞士。战后被比利时政府革除国籍,并缺席判 处 25 年监禁。 德韦基(cesaremariadevhi,1884—1959)义大利法西斯首脑。1919 年加入法西斯战斗团。参与组织进军罗马,成为法西斯四巨头之一。墨索里 尼上台后,歷任意属索马利亚总督,驻梵蒂冈大使和国民教育大臣。1936 年起 任多德卡尼斯(dodecanese)群岛总督。大战期间,力主扩大对外侵略。1940 年 6 月义大利参战后,不断挑起意、希冲突,为进攻希腊寻找藉口。同年底 因侵希战争失利辞职。1943 年 7 月 24 日,在法西斯大委员会会议上支持格 兰迪动者。墨索里尼建立萨罗共和国时,曾被维罗纳法庭缺席判处死刑。战 后长期潜居南美,后回国从事新法西斯主义活动。 第515页 德弗斯(jacobloucksdevers,1887—1979)美国将领。1909 年毕业于 西点军校,成为化学和装甲战专家。曾在西点等军校任教。1939—1940 年任 美国巴拿马驻军参谋长。1940 年升为准将。1941—1943 年任驻诺克斯堡装甲 部队司令。1943 年 5 月出任欧洲战区美军司令,参与制订西北欧登陆作战的 军事行动方案。同年 10 月接替艾森豪为北非战区美军司令,併兼任地中 海地区盟军副统帅。1944 年任*盟国第六集团军群司令,同年 8 月指挥美、 法部队实施在法国南部登陆的*铁砧一龙骑兵行动。随后挥师迅速北上解放阿 尔萨斯,进抵*齐格菲防线南翼。1945 年春实施萨尔盆地战役,强渡莱茵河, 率军攻占德国南部,并进入奥地利,在慕尼黑附近接受德军凯塞林部投降。 同年晋升上将,并任美军地面部队总司令。1949 年退役,领导美国战役纪念 委员会。 德戎格(andreedejongh,1916—)比利时抵抗运动女战士,1940 年比 利时沦亡后,与其父建立“彗星”地下抵抗组织,专事协助盟军飞行员逃脱 德军的追捕,曾先后协助 115 人脱险。1943 年初被捕,囚禁于拉文斯布吕克 集中营。战后获释,在衣索比亚麻疯病院从事医疗护理工作。 德库尔(jacquesdecour,1910—1942)法国作家。法国共产党党员。 早年从事文学创作,曾参与创办《公社》杂志。1940 年法国败降后,先后发 行了《思想》、《自由大学》、《自由思想》等杂志,发动和组织学生和作 家参加抵抗斗争。为法国作家委员会创建人之一,负责出版《法兰西文学》 报。后被捕牺牲。 德勃雷(micheldebre,1912—)法国抵抗运动活动家。毕业于巴黎大 学法学院。法学博士,战前在政界活动。大战爆发后入伍,为骑兵少校,1940 年被俘。后脱逃至摩洛哥,并在当地法国殖民政府中供职。1942 年返回本土, 参加国内抵抗运动。任战斗法国驻被占领地区代表的助手。后组成行政委员 会,负责指派国土光復后各级地方政府的官员,并出任抵抗运动财政委员会 委员。1944 年 8 月任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驻昂热(angers)地区专员。1945 年春,着手进行国内的行政改革,负责创办国立行政学校。战后曾任第五共 和国首届总理。着有《復兴法兰西》、《戴高乐主义》等。 德博诺(einiliodobonol1866—1944)义大利将领、法西斯首脑之一。 曾就读于米兰军事学院,参加意上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参与组建法 西斯战斗团。1922 年参与组织进军罗马,成为法西斯四巨头之一。墨索里尼 掌权后,曾任民警总指挥。1925 年起任的黎波里总督。1929 年起为殖民大臣。 1935 年调任东非高级专员兼东非远征军司令,发动侵略衣索比亚战争。不 久奉召回国,获元帅衔。后与墨索里尼产生分歧,未再重用。1943 年 7 月 24 日,在法西斯大委员会会议上支持格兰迪动者,萨罗共和国时,被逮捕(10 月)。1944 年 1 月 11 日,经*维罗纳审判后,与齐亚诺等人同时被处决。 德瓦夫林(andredewavrin,1911—)*自由法国情报机关负责人。毕业 于巴黎综合技术学校。曾在圣西尔军校执教。大战爆发后入伍,随远征军去 挪威作战,后撤退至英国。1940 年 7 月参加抵抗运动,出任自由法国参谋部 二局和三局局长,更名帕西(passy),专事情报工作。1942 年起先后领导 中央情报和军事行动局及*中央情报和行动局,1943 年 11 月中央情报和行动 局与里韦领导的情报和军事安全指挥处合併后,遂任*苏斯戴尔的助手。1944 年各月任法国内地军参谋长。1945 年 2 月出任调研领导中心处处长。戴高乐 辞去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主席后,即告退。 德瓦莱拉(eamondevalera,1882—1975)爱尔兰总理(1932—1948)。 1913 年加入爱尔兰志愿团,积极参加爱尔兰独立运动,自 1932 年起长期担 任总理职务,具有强烈反英情绪。大战期间,又兼任外交部长,坚持中立政 策,反对为英国提供海军基地,始终拒绝参战。战后仍担任总理,1959 年当 选总统,1973 年退休。 德田球一(1894—1953)日本共产党领导人之一。1920 年日本大学毕业, 同年加入日本社会主义同盟。1922 年参与创建日本共产党,并当选为中央委 员。1923 年 6 月被捕入狱,出狱后着手重建日共。1927 年赴莫斯科,在共产 国际工作,参加起草日共 1927 年纲领。1928 年三·一五事件中再次被捕。 战后于 1945 年 10 月出狱。与志贺义雄、*野坂参三等重建日共,任书记长。 曾先后三次当选众议员,1950 年根据麦克阿瑟的指令被革除公职,后流亡中 国,病逝于北京。着有《狱中十八年》、《我的回忆》,诗集《琉球》等。 德尼柯拉(enricodenlcofaj1877—1959)义大利法学家。1909 年起为 议员。1920—1923 年为者长。1929 年为参议员,因不满墨索里尼独裁统洽退 出政界,专操律师业,1943 年 9 月义大利投降后,在南方参加抵抗运动,任 南意民族解放委员会委员。因与宫廷关系密切,力图维护萨伏依王朝的统治。 曾说服国王爱麦虞限三世任命翁贝托二世为摄政玉。战后于 1948 年初就任意 大利共和国首届总统。 德波战争  德国侵略波兰的战争。希特勒在英法绥靖政策的纵容下,吞 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后,于 1939 年 4 月签发*《白色方案》,决定侵占 波兰以消除进攻西欧的后顾之忧。同年 8 月 23 日,德国与苏联签订《苏德互 不侵犯条约》。9 月 1 日凌晨,德军不宣而战,入侵波兰。3 日英、法对德宣 战,但按兵不动,进行*奇怪战争。德军集中 62 个师(含 7 个坦克师和 4 个 摩托化师),约 160 万人、2800 辆坦克、6000 多门火炮和迫击炮、约 2000 架飞机,编成北方集团军群(配置在东普鲁士和波美拉尼亚)、南方集团军 群(配置在西里西亚和斯洛伐克),分别向华沙方向实施突击。波军总兵力 39 个步兵师、11 个骑兵旅、3 个山地旅和 2 个装甲摩托化旅,约 100 万人, 870 辆轻坦克,4300 门火炮和迫击炮,400 余架飞机。波兰军队思想落后, 装备陈旧,统治集团执行反人民的政策,同时寄望于英、法的援助。德军以 航空兵的突然袭击开始,运用坦克和摩託儿快速兵团,从南、北两个战略方 向实施大纵深的闪电式向心突击,迅速突破波军防线,击溃、分割和包围分 散配置于边境的波军,直逼华沙。6 日波兰政府撤往卢布林。9 日中央地区波 军曾进行*布祖腊河战役。同日,波兰政府又撤到克列梅涅茨(kremellets)。 14 日德军包围华沙。15 日德军占领卢布林。16 日南、北两路德军会师符沃 达瓦(wlodawa),波兰政府流亡罗马尼亚,17 日苏联出兵波兰,占领西乌 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地区。被困的华沙军民战斗至 28 日。10 月 6 日,最后一 批波军约 1.7 万人在科茨克附近向德军投降,至此结束战争。此战波军伤亡 20 万人、被俘 42(一说 70)万人,德军伤亡和失踪 4.4 万人。在战争中德 军首次实施闪击战,显示了在空军支援下坦克兵团大纵深高速突贯作战的威 力。该战争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第516页 德美联盟(german-americanbund)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亲纳粹的美 籍 日 耳 曼 人 组 织 。 原 名 “ 新 德 国 之 友 社 ” (associationofthefriendsofthenewgen-many),1936 年改为现名。极盛 时期成员达 6000 余人,领导人是库恩(fritzkuhn)。与德国法西斯政权有 密切联繫,常以游行示威和集会等形式在美国的大城市开展活动,其中较大 的一次为 1939 年 2 月在纽约麦迪逊广场花园举行有 2.2 万人参加的集会,宣 传和鼓吹法西斯主义和反犹主义,并为美国的孤立主义分子张目.大战爆发 后,声誉大跌,成员日减,库恩亦因贪污经费披判罪。四十年代初即消亡。 德格莱尔(lkondegrelle,1906—比利时法西斯分子。早年投身政界, 为执政的天主教党成员,1930 年起在雷克斯出版社任编辑,1935 年以出版社 为基地倡导*雷克斯运动,接受义大利资助,全面仿效德、意法西斯。大战爆 发后,表面鼓吹中立,暗地支持纳粹德国,1940 年比利时沦亡后,公开与占 领当局合作。1941 年组成*瓦隆军团赴苏作战。1943 年宣布瓦隆人即德意志 人。1944 年又提出建立新勃艮第的计划,鼓吹在比利时进行所谓民族社会主 义革命。1945 年 5 月逃亡西班牙,12 月以叛国罪被缺席判处死刑。着有《苏 俄战役》。 德隆克尔(ejugenedeloilcle1890—1943)法国合作主义分子。原系海 军工程师,后参加政治活动,为*法兰西行动的成员,并领导*喀古尔分子进 行恐怖活动。法国败降后,鼓吹法德合作,支持维希政府。1941 年建立人民 民族联盟,宣传法西斯主义,进行卖国活动,并试图另建独立的武装军团。 1943 年在与其同伙的内江中被德军击毙。 德奥协定  纳粹德国控制奥地利而签订的协定。1934 年奥地利七月政变 后,希特勒派*巴本出任驻奥大使。1936 年 7 月 11 日巴本与奥地利总理*舒 施尼格在维也纳签订此协定。主要内容为:德国承认奥地利主权完整;德国 和奥地利保证互不干涉内政(但所附秘密议定书规定,奥保证让纳粹分子参 加政府入奥地利对德国的政策必须遵循奥地利承认自己是一个“说德语的国 家”。该协定加强了德国对奥地利的控制,并为日后兼併奥地利创造了条件。 德奥合併  纳粹德国吞井奥地利的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未奥匈帝国解 体后,奥地利成为独立的共和国。1919 年的《凡尔赛和约》和《圣日耳曼条 约》,均规定保障奥地利独立。1933 年希特勒上台后,纳粹德国一直图谋吞 并奥地利。1934 年希特勒指使奥境内的纳粹分子暴动,刺杀奥总理*陶尔斐 斯,但因义大利干涉而未达目的。1935 年*意埃战争后,义大利转向亲德, 改变了保障奥地利独立的态度。1936 年*《德奥协定》签订后,纳粹势力进 一步渗入奥地利。1937 年 11 月,义大利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墨索里 尼明确表示不再干涉奥大地利问题。在得到义大利的默许和判断英、法也不 会干涉之后,希特勒决定以武力吞併奥地利。1938 年 2 月 12 日奥总理*舒施 尼格彼召往德国,在德国的压力下,被迫同意吸收奥地利纳粹分子入阁。在 面临德国吞併危险的形势下,3 月 9 日舒施尼格宣布就奥地利独立问题于 3 月 13 日举行全国公民投票。希特勒闻讯后立即下令执行武装占领奥地利的* 《奥托方案》。3 月 11 日德国多次通牒勒令奥取消公民投票、强迫舒施尼格 辞职和任命奥地利纳粹头子*赛斯一英夸特为总理。3 月 12 日凌晨德军悍然 进兵奥地利,未遇抵抗占领全境。翌日,赛斯一英夸特傀儡政府颁布《奥地 利同德意志帝国重新统一法》。是月 15 日希特勒签署奥德合併的文件。当时, 苏联对此表示抗议,但英、法朱作任何反应。大战期间,苏、美、英在 1943 年 11 月莫斯科三国外长会议上通过《关于奥地利的宣言》,宣布德奥合併无 效。战后于 1955 年 5 月,苏、美、英、法四国签署了《重建独立和民主的奥 地利的国家条约》。 德富苏峰(1863—1957)日本作家。本名猪一郎.早年参加自由民权运 动,创办大江义塾。自 1887 年起先后创刊《国民之友》和《国民新闻》等杂 志,在提倡平民主义的同时,介绍社会主义思想。后投靠大军阀桂太郎,思 想急剧右转。1911 年被敕选为贵族院议员。九·一八事变后大肆宣扬侵略扩 张思想。1942 年组织*大日本言论报国会,自任会长,主编鼓吹战争的《日 本思想战丛书》。日本投降后,彼开除公职。着有《近吐日本国民史》(100 卷)等。 德瑞协议  全名《德国和瑞典有关假道瑞典前往挪威、芬兰的协议》。 1940 年 7 月 5 日签订。规定,德国军用物资及“休假人员”可使用瑞典的铁 路,取道瑞典前往北欧的其他国家,据此协议,德国于 1941 年和 1942 年曾 先后将 3 个师德军及大批武器装备经瑞典运往挪威和芬兰,从而破坏了瑞典 的中立,1943 年 8 月 5 日协议被瑞典废除。 德意志化(eindeutsebung)指把纳粹德国将其占领区变成*大德意志国 组成部分的过程,包括地名、语言和后民的德意志化。重点是居民德意志化, 即向占领区移居德意志族人和接纳外籍人特别是德裔外籍人加入德意志民 族。 德马尔西科(alfredodemarsico)1888—?)义大利司法大臣。早年在 罗马等大学教授法学,为法学教授。后从政,加入国家法西斯党。1924—1939 年为者员。出版多木书籍并为刊物撰文,狂热鼓吹法西斯主义。曾任法西斯 大委员会委员。大战期间,于 1943 年 2 月被墨索里尼任命为司法大臣。同年 7 月 24 日,在法西斯大委员会会者上支持格兰迪动者,反对墨索里尼,促使 其政权垮台。 第517页 德加斯佩利(aleidedegasperi,1881—1954)义大利天主教民主党领 袖。初就读于维也纳大学,1919 年参加建立义大利人民党,1921 年起先后为 议员和人民党议会党团主席,初支持墨索里尼,后转变为反对派。1927 年被 捕入狱,获释后退出政界,长期任梵蒂冈图书馆秘书(1930—1944)。第二 次世界大战期间,因怠军屡战矢利和国内局势急剧恶化,遂从 1942 年秋重新 开展反法西斯斗争。1943 年 7 月墨索里尼下台后,提出《米兰纲领》,联合 前人民党党员,于该年年底建立天主教民主党。次年 7 月任该党政治书记。 同时与各抵抗力量建立联繫,促成*义大利民族解放委员会于 1943 年 9 月在 罗马建立,推动全国解放斗争的开展。1944 年 6 月起歷任博诺米政府的不管 大臣和外交大臣。既与左翼各党保持关系,又限制进步力量的发展,并反对 废除君主制和进行民主改革。战后曾任首相和总理。 德国农业局即  “德国食品管理总会”。 德国劳动处即  “国家劳动服役队”。 德国护乡队(wachdienst)大战后期德国的地方半武装组织。由老人组 成,用于守护本地区,亦用于消防和搜索等。 德国坦克师  德国陆军装甲部队的基本战术兵团。1935 年 10 月首次组 建。大战前夕有 5 个师另 2 个独立旅。至大战结束,先后共组建 37 个,另有 *武装党卫队组建 7 个。按 1939 年编制,每师下辖 2 个坦克团、1—2 个摩托 儿步兵团、1 个摩託儿炮兵团等,共约 1.1 万人、324 辆坦克(主要为轻型) 和 144 门火炮和迫击炮。1941 年改编后,每师下辖 1 个坦克团、2 个摩托化 步兵团等,共约 1.6 万人、147—209 辆坦克(主要为中型)和 192 门火炮和 迫击炮。 德国国防法(wehrgesetz)一译《国家防御法》。纳粹德国扩军备战的 秘密法令,1935 年 5 月 21 日颁布。规定军事和民政当局在准备、发动和进 行战争时的职责,授权希特勒可就国内实行戒严。总动员和宣战等问题作出 个人决定,具体内容包括:设立*军事经济全权总办;改组武装力量,德国国 防军改称德国武装部队,由陆、海、空三军组成,希特勒任最高统帅;国防 部改组为军事部,前国防部长勃洛姆堡改任军事部长兼武装部队总司令;三 军各设总司令一职和总参谋部;军人不得参加政治活动,纳粹党党籍或附属 于党组织的各种协会会籍在服役期间予以中止。该法为纳粹德国的扩军备战 打下基础。 德国袭击舰(raiders)大战期间破坏同盟国海上交通线的德国武装舰 船。一般由货船改装的武装快船担任,有时也用战列舰或重巡洋舰进行袭击。 经常悬挂别国旗帜,伪装成中立国或同盟国舰船在航路上袭击同盟国运输船 队,主要力量为 9 艘武装快船(亦称”辅助巡洋舰”),其中比较着名的有* 阿特兰底斯号武装快船和埃姆登号武装快船(后者击沉同盟国船只总排水量 7.4 万吨)。大战期间共击沉和捕获 194 艘同盟国船只,迫使同盟国海军抽 调相当大的兵力保护航运。 德国粮食局  即”德国食品管理总会”。 德黑兰会议  代号“优里卡”。大战期间,苏、美、英三国首脑的第一 次会议。1943 年 11 月 28 日一 12 月 1 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1943 年大 战出现根本转折,苏军在苏德战场展开大反攻;英、美盟军解放北非后攻入 义大利南部,义大利被迫投降;太平洋战场美军也转入战略反攻。在此形势 下,美、英、苏均需要在军事和政治上协调彼此的行动。经美国主动同苏、 英协商后,决定举行此会议。除罗斯福、邱吉尔和史达林外,霍普金斯、艾 登、莫洛托夫以及三国军事领导人等均出席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下列问题: (1)关于欧洲”第二战场问题。史达林要求美、英履行诺言尽快开闢,强调 通过法国攻入德国是最直接的途径,坚持必须给”霸王行动定下日期和任命 统帅;邱吉尔仍主张*地中海战略,并以种种藉口拖延第二战场的开闢;罗斯 福则力主盟军应于翌年 5 月实施横渡英吉利海峡攻人法国的行动。最后达成 于 1944 年 5 月发动霸王战役的协议。(2)关于战后处置德国问题,罗斯福 提出把德国分割成 5 个部分,另将基尔运河地区和鲁尔-萨尔地区划归国际共 管;邱吉尔表示完全贊成分割德国,但只划出东普鲁士和另划出南德诸省与 臭、匈等国组成“多瑙河联邦”:史达林则强调,“倘要分割德国,那就应 当真正的分割”。最后决定由”欧洲谘询委员会再进一步研究此问题。(3) 关于波兰疆界问题。史达林坚持波兰东疆以 1939 年 9 月苏联出兵波兰后划定 的边界线为界,艾登称此为“里宾特洛甫-莫洛托夫线”,莫洛托夫则强调此 为“寇松线”;史达林还表示苏联将帮助波兰向西获取以奥得河为界的疆土; 邱吉尔原则上同意波兰疆界西移而定在“寇松线”与奥得河之间;罗斯福在 同史达林单独会晤时也表示同意波兰疆上西移,但圃于美国正在进行大选而 不便公开参与此安排,(4)关于苏联参加对日作战问题。美、英试探了苏联 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苏联暗示要取得整个库页岛、千岛群岛和在远东的一 个不冻港:罗斯福提出中国的大连可作为国际自由港;史达林答应在欧战结 束半年左右参加对日作战。(5)关于建立未来的国际组织问题。罗斯福提出 建立三重性的机构:一是由联合国家各成员国组成的广泛性的大会,二是由 苏、美、英、中四个大国加上若干各地区推定的国家组成的执行委员会,三 是拥有採取行动实权的由苏、美、英、中组成的“四警察”机构。史达林和 邱吉尔最初倾向建立区域性机构,后来表示同意罗斯福的意见。会议最后发 表了*《德黑兰宣言》、*《苏美英关于伊朗的宣言》和《苏美英三国德黑兰 总协定》。此次会议达成了开闢第二战场的协议,使苏、美、英三国在反法 西斯战争中的军事合作达到了顶峰;同时就处理战后欧洲和世界问题以及苏 联参加对日作战问题交换了意见,加强了苏、美、英三国的团结与合作,对 促成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积极作用。 第518页 德黑兰宣言  罗斯福、史达林和邱吉尔在*德黑兰会议上签署的宣言, 1943 年 12 月 1 日发表。宣布:“苏、美、英三国首脑经德黑兰会议拟定并 且认可了共同政策,三国决心在战争方面,以及在随后的和平方面,都将共 同工作”;在战争方面,“议定了关于将德军消灭的计划,已就将从东面、 西面和南面进行的军事行动的规模和时间,商得完全的协议”;在和平方面, 确信“协力同心将导致一种永久的和平”,苏、美、英三国以及所有联合国 家对此负有至上的责任;在战后的合作方面,“将力求所有大小国家的合作 和积极参加”。宣言最后宣称,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挡我们粉碎德国的 顽抗,并坚信世界人民共享自由生活的一天终将到来。 德鲁基埃罗(guidoderuggiero,1888—1948)义大利歷史学家。长期 在墨西拿和罗马大学执教哲学史。墨索里尼上台后,属温和反对派。1925 年 出版《欧洲自由主义史》,颂扬自由主义,指责法西斯专政。大战期间,坚 持反法西斯立场,于 1941 年被解除教职。1943 年 7 月巴多里奥执政后,出 任罗马大学校长。德军占领期间,参加抵抗运动,协助建立行动党。1944 年 6 月起在*博诺米政府中任公共教育大臣。1945 年曾任全国谘询会议成员。着 有《哲学史》(13 卷,1918—1948)。 德意志之歌(deuts插ndlied)即*“德意志高于一切”。 德意志至上  即*“德意志高于一切”。 德土友好条约  德国与土耳其于 1941 年 6 月 18 日在安卡拉签订的条 约。大战爆发后,土耳其宣布中立,但于 1939 年 10 月同英、法签订互助条 约。1940 年底和 1941 年春义大利和德国先后入侵巴尔干,英国力促土耳其 参战。德国通过对土耳其政府进行威胁和利诱,签订此条约。有效期 10 年, 规定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彼此不採取任何敌对行动,以和平方式解决 有关两国共同利益的一切问题。同时,双方以换文形式确定了两国在经济和 文化方面的合作。此后,土耳其保持亲德立场,直至 1943 年北非和地中海战 局出现转折后才逐渐改变,最后于 1944 年 8 月同德国断交。 德 瓦 丁 歼 击 机(dewoltllle)法国歼击扒。因设计师为德瓦丁 (emiledewoitine)1892—1979),故名。其 d-520 型,机长 8.6 米,翼展 10.2 米,时速 525 公里,爬高 1.1 万米,活动范围 990 公里,装有 20 毫米 航炮 1 门,机枪 4 挺,1938 年 9 月首次试飞,共有 437 架在空军中服役。1940 年在西线战争中损失 106 架。后部分为德军缴获,曾使用于苏德战场。第二 战场开闢后,法国第一集团军亦曾使用过此类飞机。 德布勒森战役  苏德战争后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1944 年 10 月 6— 28 日,由*乌克兰第二方面军实施。*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后,该部苏军前 出至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匈牙利边界,随即向匈牙利的德布勒森 (debrecen)方向进攻,10 月 20 日攻占该市。至 10 月底,苏军己进抵蒂萨 河,并继续向布达佩斯推进。 德西经济协定  德国和西班牙于 1942 年 12 月 7 日签订的经济协定。规 定西班牙应增加对德国原料和粮食的供应;德国则应进一步对西班牙提供 煤、铁。钢和化工制品,并在一定的政治条件下,为西班牙提供武器。1913 年 2 月 12 日德、西两国又签署秘密议定书,规定西班牙必须用德国提供的武 器来对付美、英可能的入侵。该协定密切了德、西两国的关系。 德拉曰尔泰特(henrydumoulindbarthete,1900—1948)法国维希 政府官员。早年在财经界活动。曾任西非银行经理。1939 年起任驻西班牙大 使馆财经参贊,得到当时任大使的贝当的赏识。1940 年 7 月出任法兰西国家 元首民事办公室主任。曾陪同贝当去蒙都阿尔(montoir)会晤希特勒。1942 年 4 月改任驻瑞士大使馆财经参贊。1943 年 12 月被解职。法匡解放后未受 惩处。着有回忆录《失望的时刻》。 德国人民阵线(volksfront)德国人民反法西斯统一战线。1934 年 7 月底,德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全会通过决议,提出建立劳动人民反法西斯统 一战线,1935 年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号召各国建立广泛的反法西斯人民 阵线,同年 10 月德共在莫斯科召开代表会议(对外则称《德共布鲁塞尔代表 会议》),通过争取实现德国工人阶级统一行动和建立反法西斯人民阵线的 决议。此后流亡国外的德国共产党人、社会民主党人和资产阶级民主人士开 始商过合作事直。1936 年在巴黎成立德国人民阵线筹备委员会,12 月 21 日 通过《建立德国人民阵线!争取和平、自由和面包!》的唿吁书,号召建立 全国人民阵线。随即柏林地区共产党、社会民主党和资产阶级民主党派的小 组成立德国人民阵线,提出《十点纲领》,具体内容为: 推翻和消灭希特勒独裁统治;废除血腥的司法制度,释放政治犯;保证 信仰与世界观自由;在经济民主、政治民主和社会民主的新国家里,由德国 人民自己管理自己;停止军备竞赛;没收大地主的土地,允许农民自由迁移, 兴办大规模的农民住宅;对银行、重工业和能源工业实行国有化。因纳粹政 权的残酷镇压和社会民主党中央委员会拒绝合作,运动未取得更广泛的发 展。 第519页 德国女青年团(bunddeutscliermadel,缩写 bdm)纳粹德国青少年组 织。1933 年设立,由纳粹党青年工作领袖*席拉赫领导。宗旨系培养团员成 为法西斯党的助手。团员均为女性。着深蓝色裙子,白衬衫和褐色上衣。10 —13 岁属于少女队,14 岁成为正式队员,17 岁起进入下属组织“忠诚与美 丽”,接受家政和生活美化等方面的训练,为婚姻作准备。18 岁到农村服役 一年。1936 年该组织即拥有 200 多万团员。大战期间积极在后方为军队服务。 德国公民权法(reichsbuirgergesetz)见“纽伦堡法”。 德国文化协会  即“德国文化总会”。 德国文化总会(reichskulturkammer)一译“德国文化协会”。纳粹德 国控制文化的政府组织,1933 年 9 月 22 日设立,1934 年 2 月 12 日起成为* 德国劳动阵线团体成员。任务为保证德国所有文化活动都符合纳粹主义思 想。主席戈培尔,副主席先后为*丰克(1932—1937)、汉克([karihanke, 1903—1945]1937—1940)、古特雷尔([leopoldgutterer]1940—1944)和 瑙曼([wernernaun2ann]1944—1945)。1939 年起设秘书长,先后由施米特 ([erichschmidt]1939—1940)、欣克尔([hanshinkel,1901—]1941—1944) 和*席拉赫(1944—1945)担任。下辖文学、音乐、电影、戏剧、广播、美术、 新闻 7 个协会。所有文化工作者厂包括生产、复制、推销文化产品的人员) 均须入会,否则即失去本职工作。 德国电影协会(reichsfilmkammer)纳粹德国控制电影业的半官方组 织。1933 年设立,由戈培尔主管,隶属于*德国文化总会。任务为保证电影 业宣传纳粹思想。在*其控制下,德国电影业大肆排犹,拍摄了《希特勒青年 团员韦克斯》、*《意志的凯旋》、《奥林匹克》、《犹太人聚所》等一批美 化纳粹分子、夸大纳粹成就、丑化犹太人和宣扬德国初战胜利的影片。 德国劳工阵线  即“德国劳动阵线”。 德国劳动阵线(deutscbearbeitsfront,缩写 daf)一译“德国劳工阵 线”。纳粹德国控制工人和职员并调解劳资矛盾的半官方组织。1933 年 5 月 10 日正式成立。*莱伊任头目。初期主要成员为工人,1933 年底开始吸收企 业主团体和技术人员团体加入。共拥有 2500 万成员,惜助“通过欢乐获得力 量”和“劳动之美”等下属组织,向会员灌输法西斯思想,用经济资助、调 解劳资纠纷、提供教育和住宅、稳定工资和组织娱乐活动等手段欺骗和控制 工人及职员。1945 年 10 月解散。 德国武装部队(wehrmacht)1935—1945 年德国军队的名称。1935 年 5 月 21 日根据*《德国国防法》从*国防军改名而来。初时最高指挥机关系勃洛 姆堡为首的德国武装部队总司令部,1938 年 2 月 4 日改为希特勒为首的*德 国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由陆、空、海三军组成,分别设陆军总司令部及总 参谋部、空军总司令部及总参谋部、海军总司令部及作战参谋部。陆军最高 战略战役军团系集团军群,以下逐级辖集团军、军、师等编制。空军包括航 空兵、防空兵、空降兵、野战航空兵和海军航空兵,最高战略战役军团是航 空队,以下逐级辖航空兵军、航空联队、航空大队。海军在 1939—1941 年辖 北海舰队司令部、波罗的海舰队司令部、潜艇舰队司令部和岸防部队,以后 前两个司令部合併为北方司令部,增设西方司令部(在法国海岸)和南方司 令部(在亚得里亚海).1940 年起*武装党卫队在其战斗序列之内。1939 年总 兵员数为 300 万,1943 年达 1100 万。1945 年德国战败投降后解散。 德国国防会议(reichsverteidigungstat)纳粹德国主持重整军备和策 划战争的机构。1933 年 4 月 4 日设立,希特勒自任主席,成员包括国防、外 交、内政、经济、财政和宣传等部长。共举行过两次会议。第二次在 1939 年 6 月 23 日举行,与会者包括各部门 35 名高级官员,由戈林主持,讨论扩 大劳动力供应和加强战争物资运输等问题。会议下设工作委员会,由 *凯特尔 任主席,积极从事扩军备战活动,1934 年初制定 24 万个工厂接受战争订货 的计划,1935 年 6 月又拟订进军莱茵区的计划等。 德国经济协会  即“德国经济总会”。 德国经济总会(gelleralratderdeutschenwirts-cbeft)亦译“德国经 济总委员会”或“德国经济协会”。纳粹德国早期的经济决策机构。1933 年 7 月 15 日设立,隶属于中央经济部,由*蒂森等 12 名垄断资本家及其代表和 5 名纳粹分子主管。负责指导国家经济政策和制定经济法令,控制 7 个全国 性经济团体、23 个经济协会,100 个工商协会和 70 个手工业协会。1934 年 2 月 27 日曾颁布*《德国经济有机结构条例》,通过职能性和地区性调节机构 控制全国的企业。1935—1936 年,其经济决策职能被*军事经济全权总办和* 四年计划全权总办分享和取代。 德勒斯特伦特(cliarlesantoinedelestraint,1879—1945)法国将领。 毕业于圣西尔军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继续在军队服役。1940 年 5 月指挥装 甲部队在前线作战。法国败降后辞去军职,在南方开始抵抗活动。1942 年底, 将*战斗、*解放南方、*自由射手和游击队的武装人员联合组成秘密军。并去 维尔柯尔(vereors)山区筹组游击队基地。1943 年春联合南北两方的秘密 军,并出任总指挥。同年 6 月因叛徒告密,在巴黎被捕。囚禁于德国。1945 年 4 月被杀害。 第520页 德意累斯顿轰炸盟国空军对德国实施的一次*战略轰炸。1945 年 1 月, 正当苏军向德国挺进时,美英参谋长联席会议决定大规模轰炸德国东部城市 (代号*雷击》。处于德国东南易北河胖无重大军事目标的德勒斯登(dres- den)被列为重点空袭目标。当时该城挤浦西撤的难民,防空力量薄弱。2 月 13 日夜,*英国轰炸机司令部首先出动 253 架轰炸机,于 22 点稍过实施第一 次空袭,继而在 3 个小时后以 700 多架轰炸机实施第二次空袭,2 月 14 日白 天,*美国第八航空队出动 450 架重轰炸机(316 架到达目标上空),在数百 架歼击机协同下,实施第三次空袭。共投弹 3749 吨(其中燃烧弹 2800 吨), 摧毁 650 公顷面积上的 3.5 万多座建筑,使 13.5 万人丧生。 德意同盟条约  全名《德国和义大利友好同盟条约》。大战爆发前夕德 国和义大利结成军事同盟的条约。早在 1938 年,德国就企图将*《反共产国 际协定》发展为德日意军事同盟,为此开始了有关谈判。1939 年 4 月希特勒 下达侵波的*《白色方案》,更急于同义大利结盟,5 月初里宾特洛甫访意谈 判,墨索里尼终于同意结盟。5 月 22 日里宾特治甫和齐亚诺在柏林正式签订 此约,有效期 10 年,共 7 条另 1 个秘密附约。规定:缔约国一方陷入与他国 战争时:另一方“应立即以盟国的身份以其全部军事力量在地面、海上和空 中予以援助”;为保证迅速履行此同盟义务,双方“应在军事和战时经济方 面进一步加强合作”;在共同进行战争的情况下,“只有徵得双方的完全同 意才能缔结停战与和平协定”。法西斯分子称此约为“钢铁盟约”。但同年 9 月德国进攻波兰和英、法对德宣战后,义大利并未立即履约参战,直至 1940 年 6 月 10 日法国败降在即时才参战。1943 年 8—9 月义大利向美、英求和停 战时,也未告知德国。 德日意经济协定  1943 年 1 月 30 日,德、日、意缔结的几个财政经济 合作的双边协定。主要内容为:三国配合行动,为进行战争而动员经济资源; 日本答应从其东南亚占领区向德国提供橡胶、有色金属和其他战略物资:商 定在战争胜利后建立的轴心国经济集团中,互相提供优惠条件。由于反法西 斯战争的胜利发展以及三国交通线遭盟国的破坏和封锁,来获预期效果。 德西秘密议定书  德国与西班牙关于抵御英、美进攻的秘密议定书。 1943 年 2 月 12 日签署于马德里。议定书规定西班牙应在伊比利亚半岛和西 属摩洛哥抵御英、美的进攻,同时还规定德国应对西班牙供应武器,并负责 训练西班牙军队;而西班牙则必须将德国提供的武器用于抗击英、美的入侵, 该议定书密切了德、西两国的关系。 德里奥·拉罗什尔(pierredrieutahochelle,1893—1945)法国合作 主义分子,作家,1936 年参加法兰西人民党。法国败降后,主编《法兰西新 杂志》,传播反动思想。并为《萌芽》、《思想》和《民族革命》等极右杂 志摆稿,出版《为理解本世纪所作的札记》等书籍,吹捧贝当和希特勒,鼓 吹法德合作,贊同德国统治整个欧洲大陆。1945 年 3 月自杀。 德国中央保安局(reichssicherheitshauptame,缩写 rsha)纳粹德国 的情报和恐怖组织。1936 年 6 月党卫队保安处处长*海德里希任德国保安警 察总处处长后,两处开始接受统一领导,互相渗透。1939 年 9 月 27 日,两 处正式合併为德国中央保安局,因遭*赫斯反对而未对外宣布。统一后两组织 分别保持相对的独立地位。下辖 6 个处:第一处,行政和法律;第二处,世 界观研究;第三处,德国生活领域或国内保安;第四处(即*盖世太保):镇 压反对者;第五处(即刑事警察),打击犯罪活动;第六处,国外情报或国 外保安。第一、第四、第五处属国家机关,余者属党的机关。1940 年第一处 分为两个新处,即人事处和组织行政法律处,原第二处改为第七处。1944 年 2 月,*阿勃韦尔併入该局,同年夏,德国风纪警察总处也划归该局领导。* 海德里希为第一任局长,1943 年 1 月起由*卡尔登勃鲁纳继任。该局的两个 主要下属组织盖世大保和党卫队保安处在战后分别被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宣 布为犯罪组织。 德国军备委员会(derratfurdierustung)纳粹德国军事经济调节机构。 1942 年春建立,隶属于德国军备和战时生产部,负责实施德国战时军备计 划,促进各军事企业相互合作,完成德军各兵种交给工业部门的生产任务。 主要成员为*克虏伯康采恩代表比歇尔(hermannbucher)、西门子公司代表 克斯勒(philipkessler)、*赫尔曼·戈林国家工厂代表普莱格尔 (pauipleiger)和勒纳特(helmuthrohnert)、联合钢铁公司代表珀恩斯根 (ernstpoensgen)和弗格勒尔(albertvogler)、曼纳斯曼电子公司代表粲 格(wilhelmzange)等人。 德国第六集团军(armee6)德国陆军战役军团。大战初期由赖歇瑙指挥, 隶属于*b 集团军群,曾参加法兰西之战。苏德战争初期隶属*南方集团军群, 从卢布林东南地区进击基辅方向。1941 年 11 月底改由*保卢斯指挥。翌年 7 月隶属*b 集团军群,参加*史达林格勒会战,下辖 6 个军(内 2 个坦克军) 共 18 个师,约 25 万人,740 辆坦克,7500 门火炮和迫击炮。8 月 19 日与* 德国第四坦克集团军协同,对史达林格勒实施向心突击,23 日在城北进至伏 尔加河。9 月 13 日起分成 2 个集团,与苏军展开史达林格勒市区争夯战。11 月 23 日被苏军合围,后归*顿河集团军群指挥。1943 年 1 月 26 日被苏军分 割为二,1 月 31 日和 2 月之日分别向苏军投降。同年 2 月以*霍利德集群改 编重建。由霍利德(k.a.hollidt)任司令官。1944 年 8—9 月,在罗马尼亚 境内被苏军歼灭。同年9月德军又以20个营和若干坦克师分队再度重建,1945 年 3 月在奥匈边境地区遭苏军重创,不久被全歼。 第521页 德国 ix 型潜艇  德国中-重型主战潜艇。二十年代起研制,排水量 740 吨,採用柴油电力推进系统,水面航速 18 节,潜水航速 7.3—7.7 节。大战 期间制造的 ixd 型总重 1799 吨,排水量 1610 吨,配备 533 毫米鱼雷发射器 6 个,水面航速 16.5 节,潜水航速 6.9 节,水面续航力(14 节时)9500 海 里,潜水续航力(4 节时)115 海里,1944 年春起装设柴油机通气装置,战 斗力提高。在整个战争过程中使用。 德国 vii 型潜艇  德国中型主战潜艇。二十年代起研制,总重 500 吨, 排水量 769 吨,配备 533 毫米口径鱼雷发射器 5 个,携 12—14 枚鱼雷,採用 柴油电力推进系统,水面航速 16—17 节,潜水航速 8 节,水面续航力(12 节时)6200 海里。改进型 vilb 型总重 517 吨,水面续航力 8700 海里。大战 期间重点制造的 vitc 型总重 871 吨,水面续航力(12 节时)6100 海里,潜 水续航力(4 节时)80 海里。1944 年春起装设柴油机通气装置,战斗力提高。 在整个战争过程中使用。 德意日军事协定  德、意、日三个轴心国家于 1942 年 1 月 18 日在柏林 签订的军事条约。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德、意相继同美、英等国宣战,战 争扩大至全球范围,三个法西斯国家为协调彼此的作战行动,在*《德意日三 国同盟条约》和*《德意日联合作战协定》基础上签订此约。规定:日军作战 地域大致从东经 70 度以东至美洲西海岸的海面及该海面上的大陆及岛屿(澳 洲、荷属东印度、纽西兰),包括东经 70 度以东的亚洲大陆;德、意军作战 地域从东经 70 度以西至美洲东岸的海面及该海面的大陆、岛屿(非洲,冰 岛),包括东经 70 度以西的近东、中东及欧洲;在印度洋,三国可根据作战 需要越过此界限。日军为策应德、意对美作战,应摧毁英、美、荷在大东亚 的主要根据地并占领其领土,歼灭太平洋及印度洋的美、英武装力量,并在 美、英舰队集中于大西洋方面时派部分兵力往大西洋直接配合德、意作战; 德、意为策应日本对南方及太平洋作战,应摧毁美、英左近东、中东、地中 海及大西洋的主要根据地并占领其领土,歼灭大西洋及地中海的美、英武装 力量,并在美、英舰队集中于太平洋方面时派部分海军往太平洋直接配合日 本作战。三国应互相通报有关的作战计划、军事情报,并在军事谋略、通信、 使用和维修军事基地以及开闢通过印度洋的海上航运进行协作。此协定暴露 了法西斯国家扩张的野心,但在实际作战中未能实现它们波此的战略协同。 德意志号战列舰(deutd)德国*袖珍战列舰之一。1934 年建成。 标准排水量 1.2 万吨,最高航速 28 节,装备 6 门 11 英寸火炮、8 门 5.9 英 寸火炮和 6 门 4.1 英寸高射炮,另有鱼雷发射管 8 个和水上飞机 2 架,舰员 1100 人。1939 年 8 月 24 日,即战争爆发前夕,开赴北大西洋。第二次世界 大战爆发后,袭击英国及中立国商船。同年 11 月初,回国修理。1940 年改 名为吕佐夫号。 德意志高于一切(deutduberalles)亦译《德意志至上》。又名 《德意志之歌》。1922—1945 年德国国歌。1848 年由诗人法莱斯勒本 (hoffmanvonfallers-ieben)根据作曲家海顿(franzjosephhaydn,1732 —1809)于 1797 年为奥地利帝国国歌所谱的曲子重新填词而成。1922 年 8 月 11 日定为德国国歌,纳粹党执政后继续採用。大战结束后一度被取缔,1950 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选取其第三段歌词作为国歌歌词。 德穆楚克栋鲁普(1902—1966)简称德王。字希贤。内蒙古察哈尔部正 白旗人,1908 年袭锡林郭勒盟苏尼特部右翼旗札萨克罗仕棱亲王。1933 年 7 月,联合乌、昭两盟向国民政府要求“高度自治”。次年 4 月任蒙古地方自 治政务委员会秘书长。后在日本特务机关策动下,密谋内蒙“独立”。歷任* 蒙古军政府总裁、蒙古联盟自治政府副主席兼政务院长、蒙疆联合委员会总 务委员长、蒙疆联合自治政府主席。战后,一度在北平(今北京)隐居。1949 年 12 月越界进入蒙古人民共和国。1950 年被引渡回国。1963 年获“特赦”。 德丹互不侵犯条约  德国和丹麦于1939年5月31日签订的互不侵犯条 约。主要内容为:缔约双方保证在解决两国争端时,不诉诸战争和武力;缔 约一方在遭到第三国侵略时,另一方保证不向侵略国提供任何支持;条约所 附议定书则规定在上述情况下,缔约双方均应恪守“中立的共同原则”。1940 年 4 月 9 日纳粹德国撕毁条约,出兵侵占丹麦。 德苏边界友好条约  1939 年9月28日德国与苏联在莫斯科签订的划定 边界的条约。规定两国的边界在败亡的波兰境内基本上沿纳雪夫河-维斯瓦河 -桑河划分,同时明确立陶宛划归苏联势力范围。同年 10 月 4 日德、苏两国 又签订议定书,决定成立负责划分边界的德苏委员会。1940 年 2 月底划界工 作全部结束。翌年 7 月 30 日苏联和波兰流亡政府签订*《波苏互助协定》, 该约废除。 德国无条件投降书  亦称“德国军事投降书”。1945 年 5 月 8 日,纳 粹德国武装部队向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军队正式签署的无条件投降书。纳粹德 国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祸首,遭受德国法西斯侵略和威胁的国家和 人民,在战争中逐步组成了反法西斯同盟。1943 年,盟国发表对纳粹德国实 行*无条件投降原则。1944 年,苏军对德军展开大规模战略进攻,盟军在西 欧开闢*第二战场,欧洲被侵略国家人民纷纷举行反法西斯起义,纳粹德国四 面楚歌。1945 年,苏、美、英军队从东、西、南 3 个方向对德国本上发动最 后攻势。4 月 16 日,苏军开始实施*柏林战役。4 月 25 日,苏美军*易北河会 师。4 月 26 日,在义大利的德军向盟军投降。4 月 30 日,苏军将红旗捅上柏 林德国国会大厦,希特勒在总理府地下室自杀。5 月 2 日,柏林地区德军向 苏军投降。被希特勒任命为继承人的*邓尼茨组织的新政府派代表向盟军谈判 停战。5 月 4 日,德国西北部、丹麦、荷兰、奥意边境和德国南部的德军向 盟军投降。5 月 6 日,苏军开始围歼在布拉格地域顽抗的德军。5 月 7 日 12 时 45 分,德国电台宣布德国无条件投降;14 时 41 分,邓尼茨政府的代表在 巴黎以东的兰斯盟军总部签署德国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初步议定书。在苏联 的坚持下,5 月 8 日 24 时,在柏林城郊的卡尔斯霍尔特(karlshort)苏军 司令部,由苏军代表*朱可夫主持正式举行了德国无条件投降仪式。出席的盟 军代表是*特德(英)、*斯巴茨(美)和*塔西尼(法)。代表德国武装部队 最高统帅部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的是*凯特尔等 3 名将领。投降书共 6 条,主要 内容为:德国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控制下的一切陆、海、空军,无条件地向 盟国远征军最高统帅,同时向苏联最高统帅部投降;德军于 5 月 8 日 23 时/ 分(中欧时间)停止一切军事行动,留驻当时所在阵地并完全解除武装,德 军保证盟军和苏军最高统帅部今后所发表的任何命令的执行;此军事投降书 将来可由联合国决定的德国总的投降文件来代替。投降韦从 5 月 9 日零时开 始生效。欧洲战争至此结束。 第522页 德国国家高速公路(reichsautobahn)德国战备公路。1924 年开始建 造,1932 年完成科隆至波思路段。1933 年 9 月,希特勒下令建造总长 11748 公里的四车道高速公路网,以应付东、西两线作战的需要。公路工程由*托特 主管。参加施工的人员自 3 万渐增至 7 万;工程经费自 1932 年的 8.05 亿马 克增至 1935 年的 18.6 亿马克。193s 年完成四分之一的路段,大战期间工程 进展缓慢,远未完成预定计划。 德国经济经营公司(deutschewirtscbaftsbetriebe,缩写 dwb)德国* 党卫队的控股公司。1942 年由党卫队中央经济管理总处处长、党卫队地区总 队长波尔(os-waldpoh1,1892—1951)建立,受党卫队中央经济管理总处管 辖。内含 4 大企业:德国土石工程有限公司,下设 14 家花岗石、砖瓦和钢化 砖瓦工厂,1943 年总营业额 1482.2 万马克;德国装备有限公司,下辖各集 中营加工工厂(场),1943 年总营业额为 2320.4 万马克;德国粮食和给养 实验所,下辖各集中营的草药园、农场、林业企业和养鱼场;纺织品和皮革 制品有限公司,下设*拉文斯布吕克集中营的武装党卫队军服工厂,1943 年 息营业额为 900 万马克以上。 德国经济总委员会  即“德国经济总会”。 德国食品管理总会(reichsrahrstand)亦译“德国农业局”或“德国 粮食局”。纳粹德国控制农业及与农业有关的经济部门的政府机构。1933 年 9 月设立,由*达里主管。下辖劳力总管理处、农场总管理处和市场总管理处。 通过地区性和职能性下属机构,控制包括林业、狩猎、渔业、面包制造、酿 酒、制糖、养蜂等行业的农业生产者、加工者和销售者。有权颁布法令,调 节生产和分配,规定工资和价格,以及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保证德国粮食自给 并严格控制农业经济,为纳粹德国发动战争创造条件。 德国航空体育协会(luftsportverband)即德国民间飞行和滑翔俱乐部 的联合会。1933—1935 年被戈林用于掩盖对军用飞机驾驶员的训练。仅 1933 年即训练出 3200 名飞行员和 1.7 万名滑翔机运动员,为纳粹德国空军的扩建 创造了条件。 德国第一坦克集群(panzergruppe1)德国装甲部队战役军团。法兰西 之战后为发动侵苏战争,由“克菜斯特坦克集群”改组而成。司令为*克莱斯 特,1941 年 4 月曾被调往参加巴尔于之战,从保加利亚的索非亚西北向南斯 拉夫的贝尔格勒方向进攻,并进入希腊的雅典和罗马尼亚。同年 6 月进攻 苏联时,辖 5 个坦克师和 4 个摩托化步兵师,隶属于*南方集团军群。曾参加 基辅会战和顿巴斯战役。同年 10 月 6 日改编为*德国第一坦克集团军。 德国第一坡步兵师  大战开始时德国陆军现役的基干步兵师。1933 年 希特勒上台后,德国高速扩军,兵源和装备不足。为了保证野战部队的质量, 德国陆军按 1939—1940 年动员计划,把战时动员的步兵基本战术兵团 85 个 步兵师,分为吐波。其中的第一波 35 个师,主要由现役部队(占百分之七十 八)编组,每师 17734 人,机枪 516 挺,火饱和迫击炮 308 门,编成后即可 投入战斗。 德国第二坦克集群(panzergruppe2)德国装甲部队战役军团。1940 年 11 月为发动反苏战争而组建。司令为*古德里安。1941 年 6 月下辖第二十四、 第四十六、第四十七坦克军,共 5 个坦克师、3 个摩托化步兵师、1 个骑兵师 和 1 个步兵师,隶属于*中央集团军群,与*德国第三坦克集群协同作战,对 苏军实施钳形突击。1941 年 6 月 22 日从布列斯特地区出发,先后在明斯克 和斯摩棱斯克合围苏军。同年 8 月 8 日起南下,9 月 15 日在洛赫维察(Лoxb nцa)协同*南方集团军群合围基辅地区苏军。9 月底起参加莫斯科会战。 10 月 6 日改编为*德国第二坦克集团军。 德国第二波步兵师  大战开始时德国陆军由一级预备役人员编组的基 干步兵师。1933 年希特勒上台后,德国高速扩军,兵源和装备不足。为了保 证野战部队的质量。德国陆军按 1939—1940 年动员计划,把战时动员的基本 战术兵团 85 个步兵师,分为 4 波。其中的第二波 16 个师,主要由服过 1 年 以上兵役的一级预备役人员(占百分之八十三)编组,每师 15273 人,机枪 459 挺,火炮 1.49 门,编成后基本上能马上投入战斗。 德国第三坦克集群(panzergruppe3)德国装甲部队战役军团。苏德战 争爆发前组建。司令为霍特(her-mannhoth,1895—1971]1941.6—1941.10) 和菜因哈特([georg-hansreinhardt)1887—1963]1941。10—1941.12)。 下辖 2 个坦克军,共 4 个坦克师和 3 个摩托化步兵师,配置在东普鲁士苏瓦 乌基地区。苏德战争初期与德国第二坦克集群协同作战,对苏军实施钳形突 击,先后在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合围苏军。同年 8 月下旬北上,协同*北方集 团军群进攻列宁格勒。9 月底起参加莫斯科会战。1942 年 1 月 1 日改编为德 国第三坦克集团军。 德国第三波步兵师  大战开始时德国陆军由二级预备役人员编组的步 兵师。1933 年希特勒上台后,德国高速扩军,兵源和装备不足。为了保证野 战部队的质量,德国陆军按 1939—1940 年动员计划,把战时动员的基本战术 兵团 85 个步兵师,分为 4 波。其中的第三波 20 个师,主要由只受过 2—3 个月短训的二级预备役人员(占百分之四十六)和 35—45 岁的老兵(占百分 之四十二)编组,每师 17901 人,机枪 709 挺,火炮 149 门,编成后须经一 段时间强化训练才能投入战斗。 第523页 德国第四坦克集群(panzergruppe4)德国装甲部队战役军团。苏德战 争爆发前组建。司令为*霍普纳。辖莱因哈特(georg-hansreinhardt,1887 —1963)指挥的第四十一坦克军和*曼施泰因指挥的第五十六坦克军,共 3 个坦克师和 3 个摩托化步兵师,隶属于*北方集团军群。1941 年 6 月 22 日分 2 个突击集群从东普鲁士出发向列宁格勒方向进攻。同年 9 月底起转隶*中央 集团军群,参加莫斯科会战。1942 年 1 月 1 日改编为*德国第四坦克集团军。 德国第四波步兵师  大战开始时德国陆军编组的预备师。1933 年希特 勒上台后,德国高速扩军,兵源和装备不足。为了保证野战部队的质量,德 国陆军按 1939—1940 年动员计划,把战时动员的步兵基本战术兵团 85 个步 兵师,分为 4 波。其中的第四波 14 个师,主要以教导队为骨干、由各级预备 役人员编组,每师 15019 人,机枪 457 挺,火炮 149 门,编成后主要作为预 备队。 德国 xxi 型潜艇  大战末期服役的德国高速潜艇。1943 年 7 月起正式 投产。总重 1600 吨,採用柴油电力推进系统,电池容量大,潜水航速 17.5 节,潜水续航力(12—14 节时)约 140 海里,装有柴油机通气装置。共制造 190 艘。第一艘于 1945 年 4 月 30 日从挪威卑尔根出发执行首次战斗任务, 但 4 天后即奉命停止战斗行动。 德玻互不侵犯条约  全名《德国与波兰互不侵犯和谅解宣言》。1934 年 1 月 26 日签订,同年 2 月 24 日生效。条约有效期 10 年,主要内容为:两 国政府声明将开创双边关系的新阶段,并在《白里安一凯洛格公约》基础上 建立和平的政治关系;双方将通过协商解决两国间的一切纠纷,决不诉诸武 力。该约促使波兰硫远法国,并放松了对德国的警惕。1939 年 4 月 28 日该 约被德国废除。 德国第一坦克集团军(pallzerarmee1)德国装甲部队战役军团,1941 年 10 月 6 日由第一坦克集群改编而成。司令先后力克莱斯特(1941.10— 1942.12)、马肯森(1942.12—1943.10)、胡贝([h.v.hube]1943.10-1944.4)、 劳斯([e.raus]1944.4—8)和海因里希([got-thardheinrici,1886— 1971]1944.8—1945.5)。先后隶属*南方集团军群(1941.10—1942.7)、*a 集团军群(1942.7—1-43.12)、南方集团军群(1943.12—1944.3)、*北乌 克兰集团军群(1944.3—9)、a 集团军群(1944.9—1945.1)和*中央集团 军群(1945.1—5)。曾参加顿巴斯战役、罗斯托夫战役、哈尔科夫交战、高 加索会战、第聂伯河会战、科尔逊-舍角琴柯夫斯基战役、维斯瓦-奥得河战 役。1945 年 4—5 月被苏军歼灭。 德国第二坦克集团军(panzerarmee2)德国装甲部队战役军团。1941 年 10 月 6 日由*德国第二坦克集群改编而成。司令先后为*古德里安(1941.10 — 12 ) 、 施 密 特 ( [r.schnidt]1941.12 — 1943.7 ) 、 安 吉 利 斯 ([m.angelis]1943.7—1945.5)。先后隶属*中央集团军群、*f 集团军群和” *南方集团军群。曾参加莫斯科会战。在库尔斯克会战中担任侧翼掩护。1944 年底配置在匈牙利巴拉顿湖南部,负责保障淄杰考尼饶油田的安全。1945 年 3 月参加巴拉顿湖战役,旋即被苏军歼灭。 德国第三坦克集团军(panzerarmee3)德国装甲部队战役军团。1942 年 1 月 1 日由*德国第三坦克集群改编而成。司令先后为莱因哈特([georg- hansrein-bardt,1887—1963],1942.1—1944.8)、劳斯([e.raus]1944.8 —1945.3)和曼陀菲尔(1945.3—5)。先后隶属*中央集团军群(1942.1— 1945.1)和*北方集团军群(1944 年下半年短期、1945.1—4)。曾参加莫斯 科会战、斯摩棱斯克战役(1943 年)、白俄罗斯战役。1945 年初参加东普鲁 士战役,遭苏军重创,退守奥得河一线,不久被苏军歼灭。 德国第四坦克集团军(panzerarmee4)德国装甲部队战役军团。1941 年 7 月 3 日组建。司令由德国第四集团军司令*克卢格兼任。下辖*德国第二 坦克集群、*德国第三坦克集群和若干步兵军。不久解散。1942 年 1 月 1 日 由*德国第四坦克集群改编重建。司令先后为*霍普纳(1942.1)、鲁奥夫 ([r.ruoff]1942.1—1942.6)、霍特([hermannhoth,1895—1979]1942.6 —1943.11)、劳斯([e.raus]1943.11—1944.4)、哈尔佩([josefharpel, 1887—1968]1944.4—8)、巴尔克([hermannbalck。1893—]1944.8—?) 和格雷泽尔(f-h.graeser)。先后隶属*中央集团军群、*b 集团军群、*a 集团军群、*顿河集团军群、*南方集团军群、*北乌克兰集团军群等。曾参加 莫斯科会战、沃罗涅日-伏罗希洛夫格勒战役、高加索会战、史达林格勒会战、 哈尔科夫交战、库尔斯克会战、革聂伯何会战和科尔逊-舍甫琴柯夫斯基战 役。1945 年初配置在喀尔巴阡山地区,后退守西里西亚和南布兰登堡。同年 4—5 月被苏军歼灭。 德国普遍义务兵役法(gesetzfurdenaufbauderwehrmacbt)纳粹德国 扩军备战的法令。1935 年 3 月 16 日颁布,规定:德国恢復普遍义务兵役制, 和平时期的德国陆军(包括武装警察)由 12 个军 36 个师组成,国防部长应 向政府提出改行普遍义务兵役制的补充法案。初服役期为 1 年,1936 年 8 月 改为 2 年。该法直接违反《凡尔赛和约》的对德军事条款。 第524页 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  大战期间,德、意、日结成侵略性的军事集团 的条约,战前,德、日、意三个法西斯国家在对外侵略扩张过程中,虽然先 后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与*《德意同盟条约》,但因相互的战略和利 益上的矛盾,来能结成三国军事同盟。1940 年 5—6 月德国闪击西欧的胜利, 鼓励了日本“南进”扩大战争的野心。7 月,日本通过*《适应世界形势演变 的时局处理纲要》,决定加强同德、意的勾结。8—9 月三国分别重开结盟谈 判,迅速达成协议。9 月 27 日三国在柏林签订此约,有效期 10 年。主要内 容为:日本承认并尊重德、意在欧洲建立新秩序的领导权,德、意则承认并 尊重日本在大东亚建立新秩序的领导权;如缔约一方遭到目前不在欧洲战争 或中日冲突中的一国攻击时,其他缔约国应以一切手段相援助。此后,匈牙 利(1940 年 11 月 20 日)、罗马尼亚(1940 年 11 月 23 日)、斯洛伐克(1940 年 11 月 24 日)、保加利亚(1941 年 3 月 1 日)和克罗埃西亚(1941 年 6 月 15 日)先后加入该同盟条约。大战后期,在反法西斯同盟国联合打击下,意 大利(1943 年 9 月)、克罗埃西亚(1944 年 5 月)、罗马尼亚和斯洛伐克(1944 年 8 月)、保加利亚(1944 年 9 月)、匈牙利(1944 年 12 月),相继退出, 并对德宣战。1945 年 5 月德国投降后,日本宣布废除此约。 德意日联合作战协定  《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的补充协定。1941 年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2 月 11 日德、意向美国宣战,同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在 柏林签订此协定,即日生效。规定:三国将利用它们所掌握的一切手段共同 对英、美作战到底;不得与美国或英国单独签订停战协定或和约;三国获得 胜利后,将遵循《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的路线继续密切合作,在世界上建 立一个“新秩序”:协定将与《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同期有效。 德意志文化战斗联盟(kampfbundfurdeutschekultur)德国纳粹党控 制的文化团体。1929 年由*罗森堡创立,常在慕尼黑大学集会活动。宗旨为 鼓吹希特勒关于德意志文化至上的思想,攻击唯物主义,强调种族原则是人 类生存的基础和雅利安人是全部人类文化的创造者,煽动在德国文化领域排 除犹大人的影响。1937 年 7 月 18 日,希特勒在慕尼黑“德意志艺术宫”开 宫仪式的演说中要求该联盟倡导德国文化復兴,在所谓“压迫者”面前维护 德意志人的价值,创造不朽的文化成就。此后开始参与纳粹德国文化“一体 化”的行动。 德国东方工业有限公司(ostindtistrlegmbh,简称 osti)德国党卫队 所属经济组织。1943 年 3 月建立,总部设在波兰的卢布林地区,属党卫队经 济管理总处管辖,由党卫队旅队长格洛博克尼克(odilogloboonik,1904— 1945)任经理。利用集中营的犹太人囚徒从事奴隶劳动,下辖波兰占领区内 原属犹大人的全部企业。1943 年 11 月起因实施*最后解决,规模急剧缩小。 德 国 民 族 政 治 教 育 学 院 ( nationalpolitischeerzie- bungsanstalten,缩写 npea)旧译“德国国家政治教育学院”。纳粹德国培 养 干 部 的 中 级 学 校 。 受 党 卫 队 监 督 。 1933 年 4 月 在 海 斯 迈 尔 (augustheibmeyer,1879—1979)主管下设立 3 所,1938 年发展到 23 所, 大战爆发前达到 31 所,其中3 所为女子学院。学院以原普鲁士高等院校的教 育模式为准绳,并加强纳粹理论的特别训练。学生由党卫队地区总队长选拔, 强调“体格健壮、性格坚强、思想灵活”,大多来自乡村和劳工家庭,纳粹 党员子女、*希特勒青年团员和军官子女具有优先权;校长和大部分教员由党 卫队提供。学生毕业后大部分进入武装部队,少数优秀者升入*骑士团城堡。 德国母亲荣誉十字奖章(ehrenkrouzderdeutschemutter)纳粹德国鼓 励妇女多生育子女的勋章。由纳粹党民众健康部长华格纳( ger- hardtwagner,1888—1938)倡议设立,分 3 等:铜质奖章授予 4 个以上子女 者;银质奖章授予 6 个以上子女者;金质奖章授予 8 个以上子女者。奖章原 件限于集会时佩戴,平时佩戴小型复制件。同时规定一切青年组织成员必须 向佩戴奖章者行礼。每年“母亲节”(五月第二个星期日)举行授奖典礼。 1939 年即授出 300 万枚。 德国国家政治教育学院  *德齐亚诺、希特勒)国民族政治教育学院的 旧译。 德国经济有机建设条例  即“德国经济有机结构条例”。 德 国 经 济 有 机 结 构 条 例 ( gesetzuberdlevorberel 一 tungderorganischenaufbausderdeutschenwirts-插ft)一译“德国经济有 机建设条例”。纳粹德国加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经济军事化的法律。由* 德国经济总会起草,1934 年 2 月 27 日颁布。规定:原有的企业联合会或地 方商会成为国家机构,所有企业主必须加入,在此基础上,设立按部门和地 区两个系统的经济调节机构,用以控制全国的企业。部门调节机构的组织形 式是四级经济集团,最上级为工业、商业、银行、保险业、动力和手工业 6 个最高集团,下属 44 个经济集团,350 个部门集团,640 个专业集团;地区 调节机构为 18 个省经济厅及其下属市、区分支机构。两类调节机构都具有政 府机构的权力,负责人由上级任命,统一归中央经济部下设的全德经济院管 辖,同时在有关中央专业管理局的协同下,对国民经济实行自上而下的双重 交叉控制。调节机构基本由大资本家任头目,有权控制各企业的原料、订货 和劳动力分配。通过本条例,纳粹德国建立了自中央到地方的庞大经济控制 体系。 第525页 德军一九四二年夏季攻势  1942 年6月28 日至10月14日德军在苏德 战场南翼发动的一系列进攻战役。 年 4 月,德军最高统帅部确定了东线进攻计划,4 月 5 日以《希特勒第 四十一号指令》下达。其息意图是:在南方战略方向进行一系列连续的、互 相补充的突击,首先突破沃罗涅日(bopohem);尔后消灭顿河以西之苏军; 继而合围史达林格勒;最后南进高加索,此作战行动的代号为*蓝色(6 月 30 日起改称*不伦瑞克)。1942 年 5—6 月,德军在*刻赤战役和*哈尔科夫交战 中获胜,并攻占塞瓦斯托波尔,从而为夏季攻势创造了有利条件。6 月 28 日。 德军实施夏季攻势的第一个突击,苏军相应进行了*沃罗涅日-伏罗希洛夫格 勒战役。7 月 7 日,德军实施第二个突击,代号为“克劳塞维兹”(又称“蓝 色二号”),苏军相应进行了*顿巴斯战役。至 7 月下旬,德军已先后攻占沃 罗涅日、罗斯托夫等地,占领了顿巴斯,推进到顿何大弯曲部,并强渡顿河 下游,对史达林格勒和高加索造成直接威胁。7 月 23 日,*《希特勒第四十 五号指令》把原计划分阶段突击史达林格勒和高加索改为在这两个方向同时 发起攻势,代号分别为*苍鹭和*鼠麴草,由此展开*史达林榕勒会战和*高加 索会战。由于苏军的积极防御和顽强抵抗,至 1942 年 9 月底,德军的攻势已 被阻遏,在两个作战方向均形成对峙局面。10 月 14 日,*《希特勒第一号作 战命令》决定在苏德战场转入战略防御,标志着德军夏季攻势以失败告终。 德军一九四三年夏季攻势  1943 年 7—8 月德军在苏德战线库尔斯克 突出部地域实施的战略住进攻战役,代号*堡垒,旨在夺回战略主动权。详见 “库尔斯克会战”。 德军进驻莱茵兰非军事区纳粹德国违反《凡尔赛和约》,派兵进驻莱茵 河两岸非军事区的事件。1935 年*《苏法互助条约》签订后,德国多次指责 该条约破坏*《洛迦诺公约》,积极准备出兵莱茵兰非军事区,1936 年法国 议会批准《苏法互助条约》后,3 月 7 日德国向英、法、意、比 4 国发出备 忘录,宣布废除《洛迦诺公约》,同时派出 19 个步兵营和 12 个炮兵连约 3 万人的军队迅速进驻菜茵兰非军事区。对此毁约行动,英国德军进军莱茵兰 反应冷淡,法国举棋不定,3 月 10 日在《洛迦诺公约》各缔约国会议上也来 通过任何决议。 德国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oberkommandoderwehrmacht,缩写 okw)1938 —1945 年*德国武装部队的最高指挥机关。1938 年 2 月 4 日根据《希特勒关 于德国武装部队统辖权的命令》设立,希特动为最高统帅,凯特尔为最高统 帅部长官(政府部长级)。直接领导陆、空、海三军总司令,1941 年底希特 勒兼任陆军总司令后改为直接领导陆军总参谋长和空、海军总司令。下辖 4 个局:作战局(wehrmachtfuhrungsamt,缩写 wfa),主管作战事务,受凯 特尔控制;谍报局(见“德国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谍报局”);经济和军备 局(wirts插fts-undrustungsamt,简称 wiruamt),主管后勤事务,托马 斯任局长;总务局(amtsgruppeallgemeinewehrmach-tangelegenheiten)1938 —1939 年称“军事经济参谋处”[welirwirtss插ftsstaba]),主管日常军 务。 德意志血统及荣誉保护法(gesetzzum sehutzdes deutsehen blutesun dderdeuts ehen ehre)见“纽伦堡法”。 德日确认三国同盟共同宣言  德国、日本为义大利投降发布的宣言, 1943 年 9 月 27 日发表。主要内容为:德、日保证,在义大利向英、美投降 的情况下,仍忠于 1940 年 9 月 27 日签订的*《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同年 12 月 9 日日本驻苏大使向苏外交人民委员声明:“确认三国同盟条约的目的, 只不过在于表明义大利政体的变更丝毫无损于该约的效力。” 德国经济男捐助希特勒基金  德国垄断资本家捐助纳粹党的基金。 1933 年 6 月由德国垄断资本家组织“全德工业联合会”(原称“全德工业联 盟”)设立,古斯塔夫·克虏伯任基金委员会主席。全德工业联合会成员通 过银行定期把钱拨到基金的活期存款帐户上。1933—1945 年共捐款约 7 亿马 克。赫斯在一份秘密通令中规定,该基金应用于资助冲锋队、党工队和希特 勒青年团等组织。 德国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谍报局(amt/aundab-wehr)纳粹德国武 装部队主要谍报机构。原名*阿勃韦尔,1938 年改组成“德国武装部队最高 统帅部侦察和反侦察局”。1939 年改现名。亦沿用“阿勃韦尔”日称。*卡 纳里斯任局长(1938—1944)。下设 5 个处:一处(a—i)主管国外侦察工 作,负责收集外国的军事经济情报:二处(a—ti)主管组织国外和敌军后方 的破坏活动:三处(a—iii)主管军事反侦察及在本国军队和军事工业中从 事政治侦缉;四处(国外处)负责领导驻外武官的特务活动:五处(总务处) 主管行政工作,管理全局的重要档案和间谍卡片。辖有国内外地区性分支机 构,国内机构的基本单位是军区和海军基地司令部下设的特工处;国外机构 由侨居敌国的侨民组织和中立国及盟国的所谓“军事组织”组成,通过德国 驻外使领馆受总部领导。曾参与入侵波兰、北欧、西欧和日尔干国家的准备 工作和作战行动。1941 年起加紧收集苏联的情报,培训在苏联后方活动的专 门破坏小组。同年 6 月成立主管苏德战场间谍活动的特别指挥部。1942 年又 成立“特种指挥部”,负责对付苏联的游击活动和伞兵侦察行动。1944 年 2 月併入*德国中央保安局。滕代远(1904—1974)中国将领,1925 年加入中 国共产党。1928 年参加领导平江起义。曾任红三军团政委、红一方面军副政 委。1935 年在苏联出席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併入列宁学院学习。抗日 战争爆发后,任中共中央军委参谋长。参与加强八路军、新四军的政治工作。 1940 年调任抗日军政大学副校长,在大行抗日根据地办学,致力培养抗日军 政干部。1942 年 8 月任八路军参谋长,参与指挥抗日游击战争,领导根据地 军民作战和生产,粉碎日伪军的“扫荡”和对抗日根据地的封锁。1945 年 8 月,率部对日伪军反攻作战,收復大片失地。抗战胜利后,任晋冀鲁豫军区 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铁道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第526页 鲫鱼式轰炸机(karas)即 pzl“p-23 型轰炸机”。 [丶] 摩纳(jeanmo,1888—1979)法国财经专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曾任国际联盟副秘书长,活跃于国际主融财经界。1938 年 9 月,曾被达拉第 派往美国洽谈购买军火事宜。1939 年 9 月任英法经济合作委员会主席。1940 年 6 月参加制订英、法两国合併的计划.法国败降后赴美,任对英物资供应委 员会委员。美国参战后,为英美战时生产委员会委员,并参加“胜利计划” 的制订。1943 年 2 月,奉罗斯福之命赴北非视察法军重新装备的情况,并成 为吉罗的经济顾问,后转而倾向戴高乐。同年 6 月,加入法兰西民族解放委 员会,支持戴高乐和吉罗共任主席,出任供应和重建事务专员,并于 9 月和 美国签订有关《租借法案》的临时协定。1944 年 4 月出使美国。1945 年 2 月作为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的代表,同美国签署有关租借法案的协议,得 到少量贷款。战后致力于法国经济的振兴。主张欧洲联合,曾歷任欧洲煤钢 联营最高委员会主席、争取欧洲联合国家行动委员会主席等职。 摩根索(henrymorgenthaujr,1891—1967)美国财政部长(1934— 1945)。出身犹太富家。早年经营土地。1922 年起主办《美国衣学家》杂志。 1933 年新政时期出任农业贷款署署长,不久代理财政部长。1934 年出任财政 部长。主张积极援助英、法,对抗法西斯德国。同情中国抗战,曾对华商订 一系列贷款亭项,极力要求对日本实行经济制裁,尤其是石油和战略物资的 禁运。1943 年主持召开布霄顿森林会议,讨论战后国际货币金融问题。1944 年 9 月第二次魁北克会议(*八边形)上提出消灭德国工业潜力的*《摩根索 计划》。当时曾为罗斯福和邱吉尔所贊同。1945 年因与杜鲁门在对德政策上 的分歧而辞职。其日记与信件彼人整理出版,名为《摩根索日记》。 摩尔谢特(lesliejamesmorshead,1889—1959)澳大利亚将领。1914 年入伍。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38 年获准将衔。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 于 1941 年任澳大利亚第十八旅旅长,在中东地区服役。不久以少将衔出任澳 大利亚第九师师长,前往利比亚作战,曾参加*图卜鲁格争夺战和第二次*阿 拉曼战役。旋任驻中东地区英军将宫。后奉召回国,指挥纽几内亚部队。1944 年率领澳大利亚第一军参加盟军在太平洋地区的战斗,翌年攻克打拉根和巴 厘巴板,战后经商。 摩根索计划  战后肢解德国并使之丧失工业潜力的计划。因美国财政部 长*摩根索 1944 年 9 月在美、英第二次*魁北克会议上提出而得名。主要内容 为:战后把德国的东普鲁土分割给苏联和波兰,西里西亚南部割给波兰,萨 尔划归法国,莱茵一鲁尔地区国际共管,其他地区分别成立两个独立的自治 国;清除和破坏德国工业的固定资产,受害国有权搬走它们所需要的机器; 停止鲁尔的冶金、化学和电气工业生产,把德国改造成一个主要是农业和畜 牧业的国家。该计划曾得到罗斯福和邱吉尔的同意,并于 9 月 15 日草签了备 忘录。但魁北克会议结束后不久,美、英政府即否定了该计划。 鲨鱼(halfisch)1941 年德军最高统帅部为隐蔽代号*巴巴罗萨的侵苏 战争计划而制定的欺骗性计划代号,其内容为德军假装准备从法国北部地区 出发对英国实施登陆,以转移视线。 翦伯贊(1898—1960)中国歷史学家。维吾尔族。早年留学美国,入加 利福尼亚大学研究中国社会性质和中国歷史。1937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 战争爆发后,任“中苏文化协会湖南分会”常务理事,主编《中苏半月刊》, 宣传马列主义和全面抗战。1940 年 2 月在重庆任《中苏文化》副主编,以史 学为武器,发表论文谴责日本侵略暴行,抨击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 揭露汉奸的卖国行径,歌颂坚持敌后抗战的八路军、新四军。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后,曾与郭沫宕、范文澜等组织建立中国史学会。 澳大利亚号巡洋舰(australia)澳大利亚重巡洋舰。为*坎培拉号巡洋 舰的姐妹舰。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编入*英国地中海舰队,在地中海作战。太 平洋战争爆发后调返澳大利亚,编入麦克阿瑟指挥的海军部队,后又编入美 国第七规队。1945 年 1 月,在菲律宾仁牙因湾被日本*神风特攻队击伤。 潘尼柯夫(dimirpeniakoff,1897—1951)波普斯基秘密军的组建 者和指挥官。生于比利时俄裔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在法军服务。战后 在埃及经商,并赴英国求学。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加入英军。1940—1942 年在英军的利比亚阿拉伯突击队服役。1942 年 11 月组织一支高度机动的突 击队——波普斯基秘密军,到突尼西亚的敌占区进行军事侦察,攻击敌后军事 目标,炸毁敌储油罐等活动,战功卓着,声名远扬。北非战役结束后,率部 转战义大利,直至大战结束。 潘兴型坦克(pershing)即“m-26 型坦克”。美国重型坦克。大战后 期美军主战坦克之一。以美国名将潘兴(johnjosephpersbing,1860—1948) 的名字命名。1944 年底开始生产,翌年装备部队。战斗全重 43 吨,装甲厚 度为 76—100 毫米,配备 90 毫米火炮 1 门 7.62 毫米机枪 2 挺。12.7 毫米高 射机枪 1 挺,最大时速 50 公里,续行距离 200 公里,乘员 5 人。 第527页 潘家峪惨案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屠杀中国人民的暴行之一。1941 年 1 月 25 日,日军驻唐山部队司令部铃木启久等率部 1500 余人,会同遵化、 玉田、漂县、迁安、卢龙、抚宁等县伪军,包围河北丰润县潘家峪村,驱赶 村民至村西头的“大西坑”,后又赶到村中地主大院内,用机枪和火烧进行 屠杀,共屠杀村民 1300 余人,焚毁房屋 1100 余间,倖存者仅 100 余人。 潘菲洛夫师  苏德战争中苏联战功卓着的步兵师。以其第一任师长潘菲 洛夫(1893—1941)命名。1941 年 7—8 月间,在阿拉木图市组建。番号为 第三一六步兵师,下辖 3 个步兵团和 1 个炮兵团。编入西北方面军。同年 10 月中旬调人西方方面军)属第十六集团军,参加*莫斯科会战。在沃洛科拉姆 斯克地域,抗击扑向莫斯科的德军。11 月 16 日在杜博谢科沃车站附近,28 名勇士阻击德军坦克壮烈牺牲,以潘菲洛夫式英雄载入史册。18 日师长潘菲 洛夫少将阵亡。根据国防委员会决定,该师被授予“近卫红旗潘菲洛夫师” 称号。1944 年又以解放列日察(peжnцa)再获“列日察师”称号。全师 在苏德战争中共有 1.4 万余人立战功,33 人获苏联英雄称号。 [ ] 豫中战役  也称“河南战役”。日军按*一号作战计划发动的*豫湘桂战 役第一阶段的作战。代号为“扣”号作战,以打通平汉铁路为目标。1944 年 4 月 17 日夜起,日军集结 14.8 万人,由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指挥, 以主力从博爱、新乡、开封一带南渡黄河进攻豫中。中国*第一战区汤恩伯、 胡宗南部 17 个军约 40 万人,沿黄河及平汉铁路线地区凭工事阻击。但汤部 腐败,一战即溃。22 日日军占领郑州。随后日军主力分兵 2 路,一路沿平汉 线南犯,连陷许昌、漯河,与由信阳北上的日第十一军一部于 5 月 9 日会师 驻马店,打通平汉线;另一路沿陇海线西攻,与由垣曲南渡黄河沿陇海线东 犯助攻之日军合击洛阳。中国洛阳守军以轻武器抗击日军的坦克,9 次击退 突入城内之敌,至弹尽援绝后突围。5 月 25 日洛阳沦陷。此役中、美空军进 行了支援,击毁日军飞机 160 余架、汽车和战车约 70 辆。 豫南战役  抗日战争中期中国军队抗击日军进攻豫南地区的战役。1941 年 1 月 24 日起,日第十一军为打通平汉路南半段,与晋南之敌会师潼关,以 及巩固信阳占领区,纠集第三、第十七、第四十师团及第十三、第三十九、 第三十四师团各一部(约 15 万人),分兵3 路沿乎汉线及其两侧向北大举进 犯。豫南、豫东、皖北之日军也出击策应。中国*第五战区以少数兵力迟滞敌 军攻势,将主力移至敌军侧背,在舞阳、上蔡、汝南、南阳等地勐烈侧击敌 军,使敌伤亡 9000 余人,并焚毁汽车 300 余辆。2 月 10 日日军退回信阳, 双方恢復原有态势。 豫湘桂战役  抗日战争后期日军为打通从中国东北至越南的陆上交通 线而发动的战略性战役,又称“日军打通大陆交通线作战”。随着日军在太 平洋战场上的失利,1943 年底日本大本营经*“虎号”图上演习制定*一号作 战计划,企图打通平汉、粤汉、湘桂铁路,开闢中国大陆通向越南的交通线, 并摧毁美军在中国西南的空军基地,以改善其战略态势。1944 年 1 月间修订 后下达。3 月,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烟俊六)据此制定作战方案,计 划以华北方面的第十二军、武汉地区的第十一军和广东地区的第二十三军(共 17 个师团),分别实施京汉作战(称“扣”号)和湘桂作战(称“投”号)。 4 月 17 日夜起,日军以 6 个师团(内 1 个坦克师团)和 5 个旅团(内 1 个骑 兵旅团)共 14.8 万人,首先实施打通平汉铁路的*豫中战役。中国*第一战区 汤恩伯、胡宗南部约 40 万人,经月余战斗损失一半,至 5 月 25 日丢失郑州、 许昌、洛阳等 38 座城市,日军打通平汉铁路。5 月 27 日起,日军以 8 个师 团(后增至 9 个师团共约 36 万人),发动*长衡战役。中国*第九战区以 16 个军(约 30 万人)抗击。中国军队曾对日军实施局部反击,并坚守衡阳 47 天,但因指挥不力和部分高级将领投降而失败。8 月 8 日日军占领衡阳,控 制粤汉、湘桂铁路。随后日军调整部署,设第六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 统一指挥第十一、第二十三军 8 个师团(约 10 万人),于 8 月下旬开始*桂 柳战役。中国*第四战区以 9 个军(约 10 万人)抗击。虽然中、美空军握有 战役制空权,且该地区地形险要,易守难攻,但中国守军兵力薄弱,缺乏机 动的预备队,致使日军于 11 月 10—11 日相继攻占柳州和桂林,并直趋贵州 的独山,11 月 24 日日军占领南宁后继续南下,于 12 月 10 日与驻越南日军 会师于绥禄。至此日军完成打通大陆交通线作战。此战,中国因国民党当局 积极反共、消极抗日,前方兵力薄弱,作战准备欠周,战略指导失误,军政 腐败,8 个月内丢弃豫、鄂、湘、桂、粤、黔等省的 20 多万平方公里国土、 146 座城市、7 个空军基地和 36 个机场,使 6000 万人民沦于日军铁蹄之下。 但日军孤注一掷实施远距离作战,使战线拉得更长,兵力更分散,战略上陷 于更不利的态势,其大陆交通线也仅成为一条空线。 第528页 十六画 [—] 薛岳(1896—)中国将领。原名仰岳,字伯陵。保定军校毕业,北伐战 争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1933 年起先后任国民政府军第五军 军长、北路军第六路总指挥,参加对中央苏区的“围剿”,并尾追长征中的 中央红军于湘、黔、滇等省。1935 年授中将衔,次年加上将衔。抗日战争爆 发后,任第三战区左翼军总司令兼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率部参加淞沪会战。 1938 年 5 月任第一战区前敌总司令,负责滓浦路沿线作战。1939 年 10 月, 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兼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湖南省政府主席。曾指挥三次* 长沙会战,重创日军。1943 年 12 月率部参加常德战役。1944 年 5 月指挥* 长衡战役。同年授二级上将衔。日本投降后,主持南碍区受降亭宜。后任徐 州绥靖公署主任。1950 年 4 月去台湾。先后任台湾当局“总统府”战略顾问 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 薄一波(1908—)中国共产党太行分局副书记,原名书存。1925 年加入 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太原地委组织部长。先后三次被捕入狱。1936 年 8 目 出狱后,在山西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任中共山西公开工作委员会书 记,建立*山西牺盟会。建议并帮助阎惕山组建新军*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决死队第一总队政委,率部开赴晋东南,配合八路军开 民抗日游击战争和创建大岳抗日根据地。1938 年 4 月,率部参加晋东南反九 路围攻。次年阎锡山发动“十二月事变”后,将所部编入八路军第一二九师, 歷任太岳纵队兼太岳军区政委、晋冀鲁豫边区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共太岳 区委书记、中共中央太行分局副书记等职。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华北军区政 委、华北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歷任国家建委主任、国 务院副总理等。 橘花式特攻机  日本由敢死队员操纵的自杀飞机,即所谓“肉弹”。太 平洋战争末期,日本航空部队实行特攻战法,为此改装或制造结构简单、操 纵容易、燃料消耗少的特攻飞机。此为其中的一种,由地面发射起飞,装有 2 个喷气推进器,最高时速约 620 公里,续航距离在 6000 米高度时为 550 公 里,载有500—800 公斤炸弹 1 枚。与*樱花式特攻机和*藤花式特攻机构成日 本 3 种主要的海上特攻飞机。 霍尔(samueijohngurneyhoare,1880—1959)英国政务活动家。贵族 出身。受教于哈罗公学和牛津大学。1910 年起当选为保守党下院议员。第一 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作为军事使团成员先后派驻俄国和义大利。1922—1929 年 在两届保守党内阁中任空军大臣,1931—1935 年任印度事务大臣,1935 年任 外交大臣,因*《赖伐尔-霍尔协定》被披露而于同年 12 月辞职。1936-1937 年任海军大臣,1937—1939 年任内政大臣,1939—1940 年任掌玺大臣、空军 大臣,全面支持*绥靖政策和*《慕尼黑协定》,是张伯伦内阁的核心成员。 1940 年邱吉尔组阁后,转任驻西班牙大使,1944 年去职,受子爵称号。着有 《困扰的九年》等。 霍查(enverhoxha,1908—1985)阿尔巴尼亚共产党领导人。早年在法 国求学。后在法国和比利时工作。接受共产主义思想。1936 年回国后,在科 尔察中学任教,成为当地共产主义小组领导人。1939 年 4 月义大利侵占阿尔 巴尼亚后,积极组织反对法西斯占领者的斗争,被当局缺席判处死刑。1940 年春,在地拉那从事地下活动。1941 年 11 月联合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成立阿 尔巴尼亚共产党,被选为临时中央委员会书记。1942 年 9 月主持贝萨会议, 被选为民族解放总委员会委员。1943 年 3 月被选为阿共中央总书记。5 月当 选为阿尔巴尼亚反法西斯民族解放委员会主席,同时被任命为民族解放军总 司令,授予上将军衔。10 月反法西斯民族解放委员会改称临时政府,出任总 理。战后曾任阿尔巴尼亚武装力量总司令。部长会议主席,并长期担任阿尔 巴尼亚劳动党中央总书记、第一书记。 霍津(1896—1979)苏联将领,1915 年入沙俄军队服役,参加第一次世 界大战,升至准尉。1918 年加入俄共(布)党和红军。参加过国内战争。1925 和 1930 年先后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和列宁政治学院一长制指挥员训练 班。歷任师长、军长和列宁格勒军区司令。1939 年 1 月—1941 年 7 月,任伏 龙芝军事学院院长(中将衔).苏德战争前期,歷任副总参谋长、列宁格勒方 面军参谋长和司令、第五十四、第三十三和第二十集团军司令、西方方面军 副司令等职。曾参加列宁格勒、斯摩棱斯克和库尔斯克等战役。1943 年获上 将衔。翌年 3 月调任伏尔加河沿岸军区司令。战后曾任军事师范学院和军事 专科学院院长等职。1963 年退役。 霍斯(rudolffranzhob,1900—1947)德国纳粹分子,奥斯威辛灭绝营 长官(1940—1945).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土耳其前线服役。战后成为右翼组 织“志愿兵团”成员。1922 年参加纳粹党。翌年因杀人被判无期徒刑。1928 年大赦获释。1934 年加入党卫队并成为*党卫队骷髅队成员,在达豪集中营 任职。1940 年获党卫队一级突击队中队长衔(相当于上尉),出任新建的奥 斯威辛灭绝营长官。使用*“齐克隆-b”毒气室,进行灭绝人性的大屠杀。第 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上,供认共杀害 250 余万人,1947 年 移交波兰审判,在奥斯威辛处以绞刑。 第529页 霍巴特(percycleghornstanleyhobart,1885—1957)英国将领。坦克 战术专家。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23 年参加皇家坦克队,1933 年任该坦 克队指挥宫,1931—1937 年任第一坦克旅旅长。1937—1938 年任军事训练负 责人,领少将军衔。1938 年在埃及组训第七坦克师,任师长。主张坦克部队 要单独编制和独立使用。次年退出现役。1941 年应召重返部队,任第十一坦 克师师长,1942 年起组训第七十九坦克师,开发和演练各种坦克新战术,后 率部参加诺曼第登陆战役以及波罗霍巴特的海地区的战斗。积极促成该部装 备扫雷坦克、两栖坦克、喷火坦克等多种坦克。 霍尔蒂(horthydenagybanyamiklos,1868—1957)匈牙利法西斯独裁 者。14 岁时入奥匈帝国海军学院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指挥海军作战。 1918 年获海军上将衔,任奥匈帝国海军总司令。1919 年组织反革命武装“国 民军”,依靠协约国,镇压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1920 年任摄政,恢復君主 制度,建立独裁统治。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0 年参加轴心国集团,次年 派遣军队参加侵苏战争。1944 年 3 月,同意德军占领匈牙利。同年苏军逼近 边境时,试图退霍尔蒂出战争未遂,于 10 月 15 日在德国压力下交权于*箭十 字党。后被拘禁于巴伐利亚。1945 年被盟军俘虏,次年获释,定居葡萄牙。 着有回忆录《机密文件》等。 霍奇斯(courtneyeiekshodges,1887—1966)美国将领。曾就读于西 点军校,1906 年因学业不佳而辍学。后入陆军服役、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 1942 年任第十军军长,率军在欧洲作战。后任*布莱德雷的助手。1943 年升 任第三集团军司令,获中将衔。次年调任第一集团军司令,参加诺曼第登陆 战役。随后率军解放巴黎。1945 年参加阿登战役、莱茵河中游左岸战役,首 先在雷马根(remagen)渡过莱茵河。向德国腹地进击。同年 4 月在易北河同 苏军会师。1915 年 5 月欧洲战亭结束后,率第一集团军回国。1949 年退役。 霍撰彰(1901—1953)中国将领,字嵩山。黄埔军校毕业。曾任国民政 府军师长。1935 年授少将街,1937 年授中将衔,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五十 四军军长,参加*淞沪会战,在罗店重创日军。1939 年 6 月任第二十集团军 副总司令兼洞庭警备司令。1941 年升任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1943 年率部远 征印度和缅甸,以战功获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嘉猷勋章。1945 年 3 月任中国陆 军总司令部直属第三方面军副司令官。抗战胜利后,曾任湘鄂赣边区绥靖总 司令兼行政长官。1949 年秋去台湾。 霍普纳(erichhoepner,1886—1944)德国将领。1905 年入伍。参加第 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在国防军任职,1938 年出任图林根军区司令。1939—1940 年任第十六坦克军军长,参加入侵波兰和进攻法国,晋升上将。1941 年升任 第四坦克集群司令,参加闪击苏联。该集群为德军向列宁格勒方向推进的北 方集团军群的主要突击力量。同年 9 月南下,参加进攻莫斯科的颱风战役。 12 月败退,翌年 1 月被希特勒撤职和褫夺军阶。1944 年参与*七·二○事件, 失败后被捅,不久被杀。 霍尔库姆(thomashob,1879—1965)美国海军将领。1900 年入伍, 获少尉军衔。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入美国海军学院与陆军军事学院深 造。1935 年晋升为海军少将,次年出任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第二次世界大 战期间,晋升为海军中将,协助参谋长联席会议制订作战战略,曾参与指挥 在北非的登陆作战,1943 年指挥海军陆战队参加塔拉瓦岛战役。同年离职担 任海军部长*诺克斯的特别顾问,1945 年以海军上将衔退役。战后初期,曾 任驻南非公使。 霍罗克斯(briangwynnehorrocks,1895—1985)英国将领。毕业于桑 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曾在法国作战。1938 年任职于参 谋学院。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40—1941 年先后在法国和北非作战。1943 年 5 月在突尼西亚战役中受重伤。1944 年 8 月重返前线,率部充当进军西北欧 的前锋。歷任英国第十三军、第十军、第九军和第三十军军长。被认为是大 战中英国最优秀的军级指挥员之一。战后曾任驻莱茵英军司令。1949 年因伤 病退役。着有自传《充实的一生》。 霍特集群(gruppehoth)史达林格勒会战中德国的集团军级战役集群。 1942 年 11 月下旬,由*德国第四坦克集团军和罗马尼亚第四集团军组成,隶 属*顿河集团军群。霍特(hermannhoth,1895—1971)任司令。集结在利斯 卡(Лncka)河口到*a 集团军群作战区之间。1942 年 12 月 12 日,沿科捷 尔尼科夫斯基镇至史达林格勒铁路向苏联第五十一集团军进攻,企图解救被 围在史达林格勒附近的德军集团,遭苏军重创。不久解散。 霍斯巴赫(friedrichhobbach,1891—1980)德国将领。1913 年军校毕 业后入伍,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34 年任陆军总参谋部中央处处长兼希 特勒的军事副官、元首和全国总理府武装部队副官处主任。1937 年晋升上 校。同年 11 月 5 日,在希特勒召开的秘密高级军政会议上担任记录。后由他 据此整理出的备忘录,称为*《霍斯巴赫备忘录》。1938 年 1 月被解职。第 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39 年重返陆军总参谋部。1943 年晋升至上将,任第 十六坦克军军长。1944 年任第四集团军司令。1945 年 1 月,因在东普鲁士败 退而再次被解职。战后撰写回忆录,着有《武装部队和希特勒,1934—1938 年》和《东普鲁士战事》。 第530页 霍普金斯(harrylioydhopkins,1890—1946)美国官员。毕业于格林 尼尔学院,早年从事社会福利工作。1928 年结识*罗斯福并成为其最亲密的 幕僚。1933 年罗斯福当选总统后,他歷庄联邦政府紧急救济署署长、公共建 设局局长、商业部长等职,协助罗斯福推行新政 1940 年因病辞去内阁职务。 1941 年出王美国《祖借法案》执行官、后任总统顾问和特别助理。作为罗斯 福的私人代表先后访问英国和苏联,同邱吉尔和史达林就美国提供军事物资 事直举行会谈,奠定美、英、苏三国联合抗击德国法西斯的基础。同年 8 月, 陪同罗斯福出席美英首脑*大西洋会议,参与起草*《大西洋宪章》,战争期 间多次出席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和美英联合参谋长委员会,参与重大军事战 略决策。由其分管的军备分配委员会为同盟国军队调配与运送了大批军需物 资。作为罗斯福在外交事务方面的得力助手,陪同总统参加了战时同盟国之 间除波茨坦会议之外所有重要霍昔金斯的外交会议。1945 年 4 月罗斯福去世 后,继续担任杜鲁门总统的特别助理,同年 5 月底到 7 月初抱病访问苏联, 数度与史达林、莫洛托夫等人会晤,并就联合国组织机构、波兰问题和召开 美、英、苏波茨坦会议等问题达成协议。回国后,因健康状况恶化辞去总统 助理职务。着有《及时花钱》。 霍尔-贝利沙(leslisehore-belisha,1893—1957)英国陆军大臣(1937 —1940)。毕业于牛津大学。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为律师和记者。 1923 年当选为自由党下院议员。1931 年支持*麦克唐纳的国民政府,歷任贸 易部议会秘书和财政部秘书。1934—1937 年任运输大臣,任内推行交通安全 措施,其中人行横道交通指示灯,被称为“贝利沙灯”。1937 年出任陆军大 臣。倚重*利德尔·哈特的意见,试图对陆军进行人事等方面的广泛改革,加 速老军官的退休和擢升新进,遭致多方不满,1940 年 1 月辞职。第二次世界 大战初期为张伯伦战时内阁成员。后曾任国民保险大臣,直至 1945 年。是年 转入保守党。有贵族称号。 霍利德集群(gruppehollidt)史达林格勒会战中德军的集团军级战役 军团。1942 年 11 月下旬,由德国第十七军及 5 个德国师、5 个罗马尼亚师组 成,隶属*顿河集团军群。司令为霍利德《k.a.hollidt)。集结在韦慎斯卡 亚(beшehckar)到阿尔扎诺夫斯基(apжahobcknn)地段。同年 12 月 参加顿河中游战役,并在罗斯托夫以东阻击苏军攻势,主力被苏军歼灭。1943 年 2 月,余部改编成新的德国第六集团军。 霍斯巴赫备忘录(hossbach-protokoll)德国高级军政首脑会议文件。 由希特勒的军事副官*霍斯巴赫上校记录并整理而成,故名。1937 年 11 月 5 日 16 时 15 分—20 时 30 分,希特勒召集军事部长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勃洛姆 堡、陆军总司令弗立契、海军总司令雷德尔、空军总司令戈林和外交部长牛 赖特,在总理府举行秘密会议。希特勒在发言中强调德国必须使用武力在欧 洲夺取更多的生存空间,并把英、法两国确定为首要的敌人;发动战争的时 间最退在 1943—1945 年,如果法国发生内证或捲入同另一个国家的战争,则 可提前採取行动;首先应夺取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以便在对西方进行战 争时解除侧翼的威胁。戈林和雷德尔支持希特勒的计划,勃洛姆堡、弗立契 和牛赖特则认为该计划过于冒险,担心德国会被英法击败。霍斯巴赫当时担 任记录,同月 10 日将记录整理成备忘录。战后被盟军查获,经纽伦堡国际军 事法庭确认为纳粹德国发动侵略战争的重要罪证。参见“勃洛姆堡-弗立契事 件”。 霍尔斯特·威塞尔之歌(horst-wessel-lied)又名《高举战旗》。德 国*纳粹党党歌,纳粹德国第二国歌。柏林冲锋队小队长*威塞尔词曲,故名。 1930 年定为纳粹党党歌。曲谱是借用一首北海渔歌调,歌词则号召冲锋队员 跟随希特勒去“拯救”德国。 霍曾全斯-史达林会谈  大战期间美国总统特使*霍普金斯两次访问苏 联同史达林的会谈。(1)1941 年霍普金斯-史达林会谈。苏德战争爆发后, 英、美相继声明援苏抗德。为考察苏联的实力和苏德战场真实情况,以决定 美国对苏联支持的程度和提供军援的规模,罗斯福派其密友、负责*《租借法 案》的霍普金斯访苏。1941 年 7 月 30—31 日,霍普金斯在莫斯科同史达林 及其他苏联领导人会谈,转达了罗斯福支持苏联抗战的态度,苏方则向他提 供了详细的战略情报。会谈虽未就美国援苏问题达成具体协议,但霍普金斯 了解到苏联军民抗德的决心和军事经济潜力,得出苏联能够坚持对待作战的 结论,并编制了一份苏方最急需的军援物资清单。随后,霍普金斯将访苏所 获的印象和资料带到*大西洋会议,对罗斯福和邱吉尔确定援苏政策起了重大 作用。(2)1945 年霍普金斯-史达林会谈。1945 年 5 月击败纳粹德国后,接 替刚去世的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的杜鲁门,开始对苏实行“强硬路线”。美 苏矛盾和摩擦日增。但当时美、英在击败日本、建立联合国以及处理战后的 欧洲和世界等问题上,仍需同苏联合作。杜鲁门为了表示继续奉行罗斯福的 对苏政策,调整两国关系,两次派霍普金斯访苏。5 月 25 日—6 月 6 日,霍 普金斯和美驻苏大使哈里曼同史达林及其他苏联领导人,就成立波兰新政 府、对德实施占领、成立赔偿委员会、联合国安理会表决程序、苏联参加对 日作战的日期等问题进行了 6 次会谈,并达成了协议。此次霍普金斯访苏, 为随后的*波茨坦会议作了准备,对于在战争末期维护美、英、苏的反法西斯 同盟以及战后欧洲和平,具有积极意义。 第531页 [丨] 冀东暴动  即“冀东抗日武装起义”。 冀察战区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的基本战斗序列单位之一。抗日战争 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为与中国共产党争夺华北敌后游击战争的领导 权,遏制人民抗日武装力量的发展,于 1939 年 1 月 14 日组建。战区为河北 及察哈尔,辖 3 个军另 1 个民军指挥部。鹿钟麟任总司令,后由卫立煌、蒋 鼎文、陈诚兼任。其所辖未怀冰、石友三、张荫梧等部,曾积极参与*国民党 第一次反共高潮。1944 年冬由高柄勛任总司令,兵力缩为 2 个师,归军事委 员会委员长汉中行辕指挥。1945 年 6 月 26 日撤销。 冀中回民支队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1937 年 9、10 月间,中 国共产党在定县、安国一带组织回民抗日武装。1938 年初改称冀中人民自卫 军回民干部教导队。7 月与马本斋领导的河北游击军回民教导队合併,组成 八路军冀中回民干部教导总队。次年 7 月改编为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 马本斋任司令员,郭陆顺汪政治委员,下辖 3 个大队,2500 余人。该部转战 冀中和冀鲁豫平原,进行大小战斗 870 余次,歼敌 3 万余人。1944 年调往陕 甘宁边区。 冀中反五次围攻  抗日战争中期八路军第一二○师和晋察冀军区部队 粉碎日伪军围攻的战役。1938 年 11 月至 1939 年 1 月,日伪军先后出动 6000 余人和 1000 余人两次围攻冀中平原抗日根据地,形势日趋严重。八路军第一 二○师主力奉命从晋西北越过同蒲、平汉铁路东进冀中。2 月中旬,成立冀 中军政委员会和总指挥部,由贺龙任书记和总指挥,统一领导党政军民工作。 1 月 25 日至 2 月 15 日,日伪军先后出动 7000 余人和 2400 余人,进行第三、 四次围攻,均被粉碎。3 月 18 日,日伪军集结 9000 余人进行第五次围攻。 第一二○师以“盘旋式”战术摆脱敌之合击,并于 4 月下旬集中 7 个团进行* 齐会战斗,一举歼敌 700 余人,粉碎了日军围攻,巩固了冀中抗日根据地。 冀中抗日根据地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组成部分。 冀察政务委员会  中国国民政府为适应日本“华北自治化”要求而设立 的半独立性质的机构。1935 年 11 月底,何应钦至北平(今北京)与秦德纯、 熊式辉等密商,接受日本“华北自治化”要求,并经日方同意,决定于 12 月 16 日成立。后因爱国学生示威游行强烈反对,延至 18 日正式成立。由宋 哲元任委员长,17 名委员中近半数为亲日派政客。统辖河北、察哈尔两省及 北平、天津两市一切政务,名义上仍隶属国民政府行政院,实际上冀察两省 已变相“自治”。1937 年 8 月 20 日宣布解散。 冀中反五一大扫荡  冀中抗日根据地军民 1942 年反击日伪军“扫荡” 的战役。因日伪军的“扫荡”从 5 月 1 日开始,故名,日军为实现“确保华 北,先保平原”的战略企图,由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指挥,第二十六、 第二十七、第四十一、第一一○师团,独立混成第七第九旅团,骑兵第一旅 团等各一部及伪军共 5 万余人,对河北省深县、武强、饶阳、安平地区的抗 日根据地实行“拉网大扫荡”。日军将冀中区分割成 2670 小块,採用“纵横 张网,对角清剿,反覆合击”的战术,实行残酷的“三光”政策。冀中根据 地受到严重摧残,部队减员 1.68 万人,区以上干部三分之一被害。但军民不 畏强暴,经 2 个月艰苦奋战,作战 272 次,毙伤日伪军 1.1 万余人,粉碎了 日军的大“扫荡”。 翼东防共自治政府  侵华日军在中国河北省扶植的伪政权。1935 年 11 月 24 日,国民政府滦榆、蓟察区行政督察专员*殷汝耕在通县宣布“独立”, 成立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12 月 25 日,改现名。管辖临榆等冀东 22 个县。 殷汝耕任自治政府长官,池宗墨等为委员。挂五色国旗。下设秘书、保安、 外交 3 处和民政、财政、教育、建设 4 厅。各处、厅、县都聘有日籍顾问与 秘书,由日人掌握权力。1938 年 2 月宣布取消,併入华北“临时”政府。 冀东抗日武装起义  亦称“冀东暴动”。1937 年 9 月,中国共产党联 合爱国人士建立华北人民抗日自卫委员会冀东分会,准备武装起义。1938 年 6 月,邓华、宋时轮率八路军第四纵队由平西挺进冀东。7 月,中共冀热边特 委在八路军配合下,发动全区大暴动,先后有冀东 21 县及唐山的矿工、农民 和青年学生等 20 余万人参加。组成的起义武装部队一度发展到 10 万余人, 配合八络军先后攻克玉田、乐亭、卢龙、蓟县、平谷、迁安 6 座县城和控制 冀东广大乡村,建立了冀热辽军区及行政委员会。10 月,起义武装除留少数 部队坚持冀东斗争外,大部随八路军第四纵队撤往平西整训。 冀热辽抗日根据地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组成部分。 翼鲁豫抗日根据地  *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组成部分。 冀中一九四一年反蚕食  冀中抗日根据地军民反击日军“蚕食”的战 役。1941 年 3 月起,日军开始对冀中根据地进行全面“蚕食”,至年底已建 立据点和碉堡 1026 处,修筑公路 4280 余里,封锁沟、墙 3520 余里,并进行 数百人至 2 万人以上“扫荡”68 次。冀中抗日军民广泛开展交通战、游击战、 地雷战和地道战,组织青纱帐战役,反击日伪军的“蚕食”,1 年间作战 1265 次,毙伤俘日伪军 18667 人,并先后攻克安平、文安等县城。但由于敌我力 量悬殊,冀中抗日根据地一度有所缩小。 第532页 翼东一九四一年反扫荡  冀东抗日根据地军民反击日伪军“扫荡”的 战役。1941 年 5 月 29 日,日伪军 4 万余人对河北省玉田、丰润、滦县、迁 安地区的抗日根据地实施“铁壁合围”的大“扫荡”。八路军冀东军分区领 导机关及所部一度陷入重围,经两昼夜苦战,大部分突围转至外线作战,未 突围部分则分散隐蔽和开展游击战。7 月初,敌遭消耗疲惫被迫撤退。此战 歼敌 800 余人。随后,冀东军区趁日军调兵“扫荡”北岳根据地之机,于 8 月拔除根据地内日伪据点,并北出长城开闢热河南部的山区根据地,使冀东 抗日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冀南一九三九年春季反扫荡  冀南抗日根据地军民反击日军“扫荡” 的战役。1939 年 1 月,日军为确保其后方安全,集结第十、第一一○和第一 一四师团各一部共 3 万余人,分多路“扫荡”冀南抗日根据地。八路军第一 二九师主力分为若干集团,结合地方部队分区进行游击,并伺机歼敌。2 月 10 日,八路军在河北威县香城固地区设伏,诱歼日军第十师团安田中队 200 余人,缴炮 4 门。日军寻歼八路军主力企图破产后又进行分区“扫荡”。八 路军以游击战袭扰敌军,挖掘近万公里道沟断敌交通,为坚持平原游击战争 创造了有利条件。至 3 月底,共作战百余次,歼灭日军 3000 余人,打破日军 控制冀南平原的计划。 冀鲁豫一九四三年秋季反扫荡  *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军民反击日伪军 “扫荡”的战役。日军为巩固华北占领区和抽调兵力增援太平洋战场,于是 年 9 月 21 日出动 3.5 万余人“扫荡”山东省曹县、濮县及河南省滑县等地区 的抗日根据地。八路军该军区部队主力适时跳出敌合围圈,转至外线打击敌 人,而留少数部队实行内外线结合。至 11 月 13 日,共毙伤俘日伪军 4000 余人,粉碎了日军的“扫荡”。 餐桌谈话(tischgespr che)希特勒执政期间在午餐和晚餐后,与同他 共同进餐的纳粹党头目、大区区长、政府部长、希特勒的军事副官和秘书等 的非正式谈话。主题极为广泛,常触及执政前的*纳粹党党史、种族理论、反 犹政策、时事新闻和人物评价等,并解释纳粹主义理论先驱的语录。战后, 根据纳粹党徒的速记稿出版了《希特勒秘密谈话录,1941—1944》(纽约 1953 年版)、《希特勒的餐桌谈话,1941—1944》(伦敦 1953 年版)和《希特勒 在元首大本营的餐桌谈话,1941—1942 年》(斯图加特 1965 年版)等。 蹂躏者式鱼雷轰炸机(devastator)即“tbd 型鱼雷轰炸机”。 默罗(edwardroscoemurrow,1908—1965)美国记者、电台播音员。1930 年华盛顿州立大学毕业。曾任全国学生联合会主席等职。1935 年加入哥伦比 亚广播公司。1937 年任该公司驻欧洲办事处负责人,聘请*夏伊勒等人组成 广播班子,对德国吞併奥地利、慕尼黑会议、捷克斯洛伐克沦亡、英伦空战 和战时欧洲各主要战役进行广播报导,拥有广泛的听众。战后任哥伦比亚广 播公司副总经理、美国新闻署署长等职,曾主持过一些着名的广播电视专栏 节目。 默麦尔事件  德国占领默麦尔的事件。默麦尔(me-mel,一译“梅梅尔”) 为波罗的海沿岸涅曼河口地区,主要居民为立陶宛人和日耳曼人,第一次世 界大战前是德国军港,《凡尔赛和约》签订后,由国际行政机构管理。1923 年立陶宛政府接管该地区,并将其所属港口改名为克菜佩达(ipeda)。 1939 年 3 月 22 日纳粹德国在发出最后通牒后,出兵占领该地,并迫使立陶 宛政府承认这一事实。此事件加剧欧洲紧张局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归属苏 联的立陶宛加盟共和国,仍称克莱佩达(kлanпeдa)。 默麦尔战役  苏德战争后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波罗的海沿岸战役 的组成部分。1944 年 10 月 5—22 日,由*波罗的海沿岸第一方面军在白俄罗 斯第三方面军一部配合下实施。由于在*里加战役中进攻受阻,苏军统帅部决 定将主要突击转移到德军兵力较弱的默麦尔(memel)方向,为此在6 昼夜内 隐蔽调动大量兵力,集结于希奥利艾(Шryлrn)地域,发起进攻后迅速 推进 150 公里,10 月 10 日,从默麦尔两侧进抵波罗的海,把敌逼至海边, 并切断其退路。此战役促成了里加战役的结束,并为尔后西进东普鲁士创造 了条件。 [丿] 穆兰(jeanmoulin,1899—1943)大战时期法国抵抗运动领袖。战前曾 任人民阵线政府空军部长办公室主任。大战爆发时,任厄尔-罗亚尔省 (eure-et-loir)省长。法国败降后,公开反对占领军当局的种族歧视政策。 因坚持共和主义立场,被维希政府解职。后即投身抵抗运动,先后与“抵抗”、 “解放南方”等地下组织建立联繫。不久秘密前往伦敦,加入戴高乐的自由 法国运动。1942 年 1 月 1 日受命潜回法国南方,以自由法国民族委员会驻国 内总代表的身份开始统一穆兰本土抵抗组织的工作。1943 年 5 月 27 日在巴 黎成立民族抵抗委员会,并任主席。力主扩大武装斗争,曾提出在维尔柯尔 (vercors)山区建立游击基地的建议。1943 年 6 月 21 日,因叛徒出卖,在 里昂郊区被捕,被押至法兰克福,受尽折磨后牺牲。1964 年其骨灰被安放在 贤人祠。 第533页 穆蒂(ettoremuti,1902—1943)义大利国家法西斯党总书记(1939— 1940)。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参加国家法西斯党。曾为轰炸机驾驶员,先后参 加侵略衣索比亚战争和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因追随墨索里尼得宠,1939 年 10 月任法西斯党总书记,任内敦促义大利及早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曾制 订攻击宣布罗陀的计划,希图控制地中海,未果。1940 年 10 月被解职。1943 年七月政变时,仍支持墨索里尼。不久被巴多里奥下令逮捕,试图说逃未成, 被击毙。 穆罕默德五世(muhammadv,1909—1961)摩洛哥苏丹(1927—1953)。 1927 年继位后,称西迪·穆罕默德三世(sidimohammndiii)。大战爆发时, 于 1939 年 9 月 4 日发表支持法国对德作战的宣言,并动员本国人民入伍。法 国败降后仍坚持原有立场,拒绝德国停战委员会入境,同时反对迫害犹太人。 盟军在北非登陆后,曾同罗斯福和戴高乐会晤,重申与同盟国合作的政策, 并要求摩洛哥独立。1945 年 6 月访问法国。战后于 1953 年被法国殖民当局 废黜。摩洛哥独立后为国王,称穆罕默德五世。 儒奥(léonjouhaux,1879—1904)法国工会领袖。巴黎大学等校旁听 生。1909 年起任法国总工会总书记。1919 年代表法国出席巴黎和会。曾任国 际工会联合会副主席。1936 年贊同法国总工会和法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总工 会联合,并续任总书记。1939 年 9 月决定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支持者 开除出总工会。反对签订《贡比涅停战协定》。1940 年 11 月总工会被维希 政府解散。但仍和抵抗运动秘密接触。1943 年 3 月被德占领军逮捕,送往德 国囚禁。1945 年 5 月获释。战后曾任法国经济委员会主席。1949 年曾参与召 集自由贸易联盟国际会议。1951 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儒贝尔-德拉费尔泰(philipbejoubertdferté,1887—1965) 英国空军将领。出生于印度大吉岭,其祖父是归化英国的法国人。就读于哈 罗公学和伍尔威奇皇家军事学院。先服役于野炮部队,后学习飞行。第一次 世界大战中为飞行中队、大队的指挥官,屡建战功。1920 年入陆军参谋学院 深造。1922 年起先后任职于空军学院、空军部、帝国国防学院、空军参谋学 院。1936 年晋升空军中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歷任空军副总参谋长、空 军海防总队总司令和蒙巴顿的东南亚司令部参谋长。1945 年退役,领空军上 将衔,有贵族称号。着有《第三军种》。 衡阳保卫战  1944 年 6—8 月中国军队抗击日军进攻衡阳的防御战役, 为*长衡战役中的主要战斗。衡阳为粤汉、湘桂铁路交汇枢纽。6 月 18 日日 军攻占长沙后即进击衡阳。6 月 26 日日军第六十八师团攻占衡阳机场后,与 第一一六师团形成对衡阳围攻态势。6 月 28 日至 7 月 2 日和 7 月 11—20 日, 日军两次勐攻,中国*第九战区第十军等据城抗击,中国空军和美国第十四航 空队集中 180 架飞机支援。中国守军重创日军,毙日 1 旅团长、重伤日第六 十八师团长。在此期间,中国驰援的第六十二军进至衡阳火车西站,但被日 第四十师团所阻,另一驰援衡阳的第七十九军行动迟缓。8 月 8 日日军第三 次勐攻,战至 6 日拂晓突入城内巷战。7 日中国第十军军长方先觉下令投降, 翌日衡阳陷落。 鲸鱼(whale)*诺曼第登陆战役中英、美构筑*桑葚人工港的浮动码头 设备代号。由英国设计和制造。 [丶] 燧发枪(flintlock)美军实施*马绍尔群岛战役的行动代号。1943 年 12 月由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尼米兹主持制订计划。考虑到日军已增援该群 岛防守薄弱的外围岛屿,将原定首先攻占外围岛屿的方案改为首先空袭外围 岛屿,随后宜插该群岛心脏地带:罗伊-纳慕尔(roinamur)岛和夸贾林 (kwajalein)岛,并占领埃尼威托克(eniwetok)岛。计划还确定不必直接 攻占位于加罗林群岛上的日本海军基地特鲁克,而改为攻占马绍尔群岛后将 其孤立。1944 年 1 月 3 日在旧金山会议上获批准,31 日实施。 十七画以上 [一] 戴笠(1897—1946)中国国民党军统局首脑。字雨农。黄埔军校肄业。 九·一八事变后,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军统)第二处处长, 执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镇压革命,迫害爱国民主人士。抗日战争爆发 育,任军统局副局长。1943 年 7 月任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主任,除从事对日 谍报工作外,还对国统区实行特务统治,残杀共产党人和抗日志士。同时, 在浙沪一带组织特务武装忠义救国军,进行反共磨擦。1945 年授少将衔。抗 战胜利后,负责对汪伪汉奸的侦缉。1946 年 3 月 17 日因飞机失事丧生,后 被国民政府追认为中将。 戴安澜(1905—1942)中国将领。号海鸥。黄埔军校毕业,曾任连长、 团长。*长城抗战时,率部在古北口抗击日军。1937 年七七事变后,任第七 十三旅旅长,参加平汉线、台儿庄等战役。1938 年升任第八十九师副师长, 参加武汉会战。1939 年 1 月任第二○○师师长。6 月授少将衔。同年 12 月, 在*崑崙关战役中屡克要地,歼敌 6000 余人。1942 年 3 用率部参加中国远征 军第一路军,入缅旬作战,在同古战役中重创日军。5 月部队舌撤,途戴安 谰经摩谷公路时遭日军伏击,身负重伤,26 日在茅邦村殉国。后被国民政府 追认为中将,并予以国葬。美国国会于同年 7 月授予军团功勋章。1956 年 10 月 3 日,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追认其为“革命烈士”。 第534页 戴高乐(插rlesdegaulle,1890—1970)法国抵抗运动领袖。法兰西 共和国临时政府主席(1944—1946)。将领。1912 年毕业于圣西尔军校。参 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曾被俘。战后一度执教于母校。1925 年任最高军事委 员会参谋。1927、1936 年两度在莱茵兰驻军中服役,并预见了德国侵略扩张 的威胁。后被升为上校,并为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处成员,其间多次撰文着 书,强调装甲部队在未来战争中的重要性。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在第五 集团军中任装甲部队指戴高乐挥官。1940 年初向政府提出各忘录,力主迅速 发展装甲部队。同年 5 月,德国在西线发动闪击战后,任第四装甲师师长, 在阿贝维尔(abbeville)等地阻击敌军,屡建战功。6 月 1 日摆升准将,5 日被任命为国防部和陆军部次长,两次赴英,磋商合作事宜。6 月 17 日在得 悉贝当组阁、法国败降后,逃亡英国。次日在伦敦通过电台发表演说(即* 六·一八演说),号召法国人民继续抗战。他领导的*自由法国成为法国抵抗 运动的象徵。10 月,出任在布拉柴维尔成立的*帝国防务委员会主席。1941 年统率自由法国军队在欧非战场英勇作战。9 月,组成法兰西民族委员会, 加强对抵抗运动的领导,并逐步和国内抵抗运动建立联繫。1942 年 7 月,自 由法国更名为战斗法国后仍为其领袖。盟军在北非登陆后,于 1943 年初前往 摩洛哥会晤法国北非民政和军事最高指挥官吉罗,并于 6 月在阿尔及利亚成 立*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与后者共任主席。1944 年 6 月,就任法兰西共 和国临时政府主席,反对美英干涉法国内政。8 月,*巴黎起义胜利后返回巴 黎。随即解散法国内地军和其他人民武装。先后于该年 7 月和 11 月访问美国 及苏联,签订《法苏同盟互助条约》,坚持法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独立立场。 1945 年春,法国全境获得解放后,于次年初自动下野。1958 年 6 月,出任法 兰西第四共和国来届总理,随后创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并任总统。着有《剑 锋》、《建立职业军》、《战争回忆录》等。 戴维斯  1约瑟夫·爱德华·戴维斯(josephfdwarddavies,1876— 1958)。美国外交官,律师。1901 年威斯康星大学法学院毕业。1916 年任联 邦贸易委员会主席。1919 年出席巴黎和会,任威尔逊的经济顾问。1936—l938 年任驻苏大使。1938—1939 年任驻比利时大使。1940 年任助理国务卿。对苏 持友好态度,努力改善美苏关系。1941 年苏德战争爆发后,曾撰写《关于俄 罗斯的备忘录》,为美国政府制订对苏政策提供依据。1943 年 5 月受命赴苏 会见史达林,转达罗斯福要求与史达林会谈的建议。1945 年出席波茨坦会 议。同年被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授予列宁勋章。着有《莫斯科出使记》。 2诺曼·赫泽凯阿·戴维斯(normanhezekiahdavies,1878—1944)。美国 外交官。曾在史丹福大学求学。早年在古巴经商。1918 年入财政部任职,曾 任助理部长和财政事务顾问,1920—1921 年任助理国务卿。1931—1937 年为 国际联盟财政委员会委员。1932—1933 年代表美国出席日内瓦裁军会议。 1933 年参加世界经济会议。1935—1936 年任出席伦敦海军会议的美国代表团 团长。1937 年任布鲁塞尔九国公约会议美国代表团团长。积极支持和执行罗 斯福的对外政策,反对孤立主义。1938—1944 年任美国红十字会和国际红十 字 会 会 长 , 领 导 了 战 时 美 国 救 护 工 作 。 1 约 翰 · 巴 顿 · 戴 维 斯 (johnpatondavies,1908—)。美国外交官。生于中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 1931 年进入外交界任职。三十年代曾任驻昆明、渖阳等地领事。1942 年后任 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部政治顾问。对中国国民政府消极抗日表示不满,主张 联合一切抗日武装力量,与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人有过来往。1943 年 6 月 24 日向*史迪威建议派遣使团到延安了解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真实情况。1944 年 12 月到延安,就军事合作问题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会谈。因与驻华大使*赫 尔利发生矛盾,被迫离华,调职驻苏使馆。五十年代初受到美国反动势力迫 害,被解除公职。着有《揪注龙尾》等。 戴尔计划  即“d 计划”。 戴-龚甘特(franciswilfreddeguingand,1900—1979)英国将领。桑 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毕业。后入参谋学院深造,1936 年毕业。大战爆发时 任国防大臣军事助理。1942 年 2 月任中东地区军事情报机关首脑,随后调任 *蒙哥马利的参谋长。协助蒙哥马利指挥*英国第八集团军,参加在北非、西 西里和义大利的作战。1944 年 1 月,随蒙哥马利调任*盟国第二十一集团军 群参谋长,参加西欧的战事至战争结束。1946 年以少将衔退役。 戴高乐-杜鲁门会谈  1945 年 8 月 22—24 日,戴高乐同美国总统杜鲁 门在华盛顿的会谈。主要是交换双方对战后国际形势、两国关系等问题的看 法。戴高乐认为。美、英如在德国重新组织一个中央政权迟早会造成一种威 胁,并主张莱茵河左岸脱离德国管辖,鲁尔区置于国际管制之下:杜鲁门则 认为,不应夸大德国的危险性,最明智的办法是维持目前的实际占领状态。 杜鲁门表示,美国不反对法国重返印度支那,戴高乐则同意以新喀里多尼亚 岛的努美阿港为美国海军基地。最后杜鲁门还暗示:如法国要得到美国的贷 款,必须从政府中排除共产党人。 第535页 戴高乐-罗斯福会谈  1944 年 7 月 6—10 日,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主 席戴高乐同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华盛顿举行的会谈。双方就战后和平特别是 法、美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磋商。罗斯福叙述了对战后世界安排的设想,戴高 乐则一再强调法国在战后欧洲復兴中的“大国”地位。双方取得了一定谅解, 7 月 11 日美国承认戴高乐领导的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为法国事实上的代 表。 戴高乐-吉罗联合公报  即《戴高乐将军和吉罗将军的联合公报》。1943 年 1 月 26 日发表。卡萨布兰卡会议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邱吉尔 为研究法属北非行政机构问题,特邀战斗法国领袖戴高乐于 1 月 22 日与会, 并同美国支持的法国北非民政和军事最高指挥官吉罗会谈。经罗斯福和丘吉 尔施加压力,戴高乐同意合作,发表了此次会谈内容简要的公报,声称双方 应团结一致,达到解放法国的目标。公报巩固了戴高乐的地位,促进了法国 抵抗运动的发展。 藤井齐(1903—1932)日本军人。1925 年海军兵学校毕业。崇尚大亚细 亚主义,极力鼓吹对外扩张。1928 年创建极右组织“王师会”,同年 12 月 晋级中尉。1929 年 11 月学习飞行,进入霞浦航空队。此后即与*井上日召联 系,共同制定用恐怖手段改造国家的计划。次年参加反对签订伦敦海军裁军 条约的运动,起草意见书《优国慨言》。1931 年*十月事件受挫后,又将以 武力改造国家的计划具体化。1932 年 1 月在侵略上海时被击毙,但其所制订 的计划则为*血盟团採用。 藤花式特攻机  日本由敢死队员操纵的自杀飞机,即所谓“肉弹”。太 平洋战争末期,日本航空部队实行特攻战法,为此改装或制造结构简单、操 纵容易、燃料消耗少的特攻飞机。此为其中的一种。为低翼、单发动机、单 座轻便飞机,最高时速在 4000 多米高度时为 518 公里,续航距离约 1100 公 里,载 500 公斤炸弹 1 个。与*樱花式特攻机和*橘花式特攻机构成日本 3 种 主要的海上特攻飞机。 霸王(overlord)美、英联合横渡英吉利海峡攻入欧洲大陆的作战计划 代号。原设想为英国人在 1941 年 8 月提出。美国参战后,1942 年春曾拟出 美英联合的作战计划,代号*围歼和*波利乐。原定 1943 年春实施,后被延宕。 1943 年 1 月,卡萨布兰卡会议决定在伦敦成立联合机构,重新制定计划。同 年 3 月,英国的摩根(frederickedgworthmorgan,1894—1967)中将受命主 持此机构,简称*科萨克。同年 5 月,美、英华盛顿会议确定其实施日期为 1944 年 5 月 1 日,代号改称“霸王”。同年 8 月经魁北克会议批准,计划规 定战役主要是以美、英地面部队和空军进攻欧洲轴心国,在法国北部诺曼第 实施登陆,随后向德国心脏地区进攻,摧毁其军事力量;将同时在法国南部 实施代号*铁砧的行动以牵制敌军:重申开始日期为 1944 年 5 月 1 日,并确 定由美国人担任最高司令官。同年 12 月 1 日,美、苏、英三国首脑德黑兰会 议又通过决议,确认将在 1944 年 5 月实施。随后艾森豪被任命为盟国远 征军最高统帅,全面负责此作战行动。1944 年 1 月艾森豪到任后,对计 划进行修订,扩大登陆正面,登陆兵力由 3 个师增至 5 个师,发动日期延至 6 月;登陆成功后用 2 个集团军群在一条宽阔的战线上进行追击,重点在左 翼以取得必需的港口,进逼德国边境并威胁鲁尔,右翼则同法国南部登陆的 部队相接;预计渡越莱茵河时盟军兵力将扩至 68 个师,以两翼包围鲁尔的方 式发动最后进攻,直接突入德国,并肃清残余德军。参见“第二战场”和“诺 曼底登陆战役”。 霹雳(donnerscg)*德国第六集团军 1942 年 12 月试图从史达林格 勒突围的行动计划代号。由于希特勒拒绝批准这一计划,12 月 22 日此突围 行动被放弃。参见*“史达林格勒会战”。 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中国国民政府实行的对外妥协、对内镇压的政策。 1931 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蒋介石命令张学良的东北军实行不抵抗主 义,致使东北三省迅速沦陷。蒋声称“国家大患不在倭寇而在江西土匪”, “抗日必先剿共”,“安内始能攘外”,把中国共产党看成是“第一个敌人”, 把日本侵略者看作“第二个敌人”,置民族大敌于不顾,继续进行“剿共” 战争。直至 1936 年*西安事变后才得到纠正。 [丨] 瞭望台(watchtower)美军 1942 年在南太平洋实施反攻的作战计划代 号。1942 年 2 月由美海军司令金提出并经麦克阿瑟同意制定,同年 7 月 2 日,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批准和下达。目标为攻占新不列颠、新爱尔兰和新几内 亚地区。第一项任务为由海军夺取圣克鲁斯群岛和索罗门群岛中部的图拉吉 (tgi)岛。但不久,美军侦悉日军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修筑机场,金上将 遂下令修改计划,决定同时对图拉吉岛和瓜岛发动攻击。8 月 7 日开始实施。 曙光号巡洋舰(aurora)英国轻巡洋舰。1938 年建成。排水量 5270 吨。 装有 6 门 6 英寸火炮、8 门 4 英寸火炮和 6 个 21 英寸鱼雷发射管。大战初期 在英国本土舰队服役,参加大西洋护航和挪威战役。1941 年调往地中海,编 入以马尔他为基地的*k 舰队,为旗舰。同年 12 月触水雷受伤。战后出售给 中国国民党海军,后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击沉。 第536页 [丿] 镰刀(sichelschnitt)德国入侵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知法国的行动 计划代号。1939 年 10 月,德军制定了入侵西欧的*《黄色方案》。次年*梅 克林事件发生后,希特勒採纳了*曼施泰因计划,把主要攻击点从右翼移到阿 登高地。1940 年 2 月 24 日,德国陆军司令部据此修订了新的作战计划,改 称此代号。 魏刚(maximeweygand,1867—1965)法国将领。1887 年毕业于圣西尔 军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任福煦(ferdinandfoch,1851—1929)的总 参谋长。1918 年晋升上将。1930 年后歷任总参谋长、国防部长和最高军事委 员会副主席。反对绥靖政策。1939 年 8 月,出任近东战区司令,筹组*东方 军。1940 年 5 月,法国战事告急时被召回,就任法军总司令。敦刻尔克撤退 后,沿索姆河至埃纳(aisne)河建立所谓“魏刚防线”,6 月,防线魏刚被 突破。遂联合贝当,形成政府内的主降派,宣布巴黎为“不设防城市”。同 月出任贝当政府国防部长,建立*停战军。9 月起任维希政府驻北非总代表和 北非法军司令。1941 年 2 月,签订《魏刚-墨菲协定》,试图得到美国经济 援助,引起德国不满。同年 11 月,被召回法国解职。1942 年 11 月,因抗议 德军进占法国南部非占领区,被党卫队逮捕。次年 12 月起囚禁于奥地利。战 后曾受法国最高法院审判,1946 年 5 月获释,1948 年 5 月被宣布无罪。着有 回忆录《过时的理想》等。 魏克斯(maximimianfreiherrvonweichs,1881—1954)德国将领。早 年入伍。1901 年入巴伐利亚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33 年晋升少将。1935 年组建和指挥第一装甲师。1938 年 1 月任第十三防卫区(后 改为第十三军)司令,率部入侵奥地利和苏台德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 参加侵波战争和西线战争,1940 年 7 月获骑士十字勋章。1941 年春指挥所部 进占南斯拉夫。1942 年 7 月接任*b 集团军群司令,翌年初晋升元帅。1944 年 4 月任驻匈德军司令。战后被美军俘获。1948 年因病获释。 魏拯民(1909—1941)中国将领。原名关有维,字伯张。1927 年加入中 国共产党。1930 年入国民政府第十三路军安阳军事干部学校学习军事。九·一 八事变后,在北平(今北京)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2 年被派往东北从事抗 日工作,曾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东满特委书记。1935 年任东北人民革命 军第二军政委,同年夏去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1936 年任东 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指挥、中共东南满省委书记,发动和组织群众开展抗 日武装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起草了《为响应中日大战告东北同胞书》, 以配合全国抗战。歷任抗联第一个路军副总指挥、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率部 奇袭安图县大沙河镇,歼敌 200 余人,并在敦化县寒葱岭伏击日军”讨代队, 全歼松岛少将以下 200 余人。1939 年冬在攻打香水河的战斗中身负重伤。仍 坚持领导东北抗日游击战争。1941 年 3 月 8 日病逝于长白山区。 魏德迈(albertcoadywedemeyer,1897—)美国将领。西点军校毕业。 后入美国参谋学院和德国军事学院学习。1940 年在美军步兵组训部门任职。 1941—1943 年为陆军部作战计划处成员。1943 年获少将衔,9 月调任盟军东 南亚司令部的副参谋长。1944 年 10 月接替*史迪威任中国战区美军司令兼蒋 介石的参谋长。曾主持编练中国军队 16 个师。1945 年 1 月率中美联军入缅 作战,攻占雷多(ledo)地区,打通滇缅公路。战后歷任军长、陆军副参谋 长等职。曾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1951 年退役,从事企业活动。着有《魏德 迈报告》。 疑刚防线(weygandligne)1940 年 6 月初法军为掩护法国腹地沿索姆 (somme》河-埃纳(aisne)河一线仓促组成的防御线。由取代*甘末林任法 军总司令的*魏刚于是年 5 月 25 日提出并主其事而得名。魏刚除留下 17 个师 驻守马其诺防线外,调集 49 个师(内含 2 个英国师)配置在 400 公里长的防 线上,未及修筑巩固的防御工事,没有纵深配备,极少机动的后备兵力,亦 无后续战斗计划,旋即为德军突破。参见“索姆河战役”。 魏茨泽克(ernstfreiherrvonweizs cker,1882—1951)德国外交官。 1910 年入海军服役。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进入外交部,歷任驻挪威 和瑞士公使。1937 年任外交部政治司司长。1938 年 4 月升任外交部国务秘书 (即外交部常务副部长),协助里宾特洛甫,积极推行纳粹的侵略外交。第 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地位下降。1943 年调任驻梵蒂冈大使。战后作为战犯被 捕。190 年被纽伦堡美国军事法庭判处 7 年徒刑,后减为 5 年。1950 年大赦 获释,定居联邦德国。着有回忆录。 魏玛共和国(weimarerepublik)即“德意志共和国”。因宪法在魏玛 城制订而得名。1918 年德国十一月革命推翻霍亨索伦王朝后,于 1919 年 2 月在魏玛城召开国民议会,制定宪法,宣布成立联邦共和国。其议会由联邦 国会和联邦参政会两院组成;国家元首为总统,任期 7 年;最高行政机构为 内阁;公民具有部分民主权利,但宪法第 48 款规定总统在认为国家受到扰乱 或危害时,有权中止宪法关于公民基本权利条款的效力。1933 年 1 月,总统 兴登堡任命纳粹党党魁希特勒为总理。同年 3 月,希特勒强使议会通过*《授 权法》,停止执行《魏玛宪法》,共和国遂告结束。 第537页 魏克斯集群(gruppeweichs)*史达林格勒会战中德军的战役军团。1942 年 6 月由德国第二集团军、德国第四坦克集团军和匈牙利第二集团军组成, 隶属于*b 集团军群。司令由 b 集团军群司令*魏克斯兼任。同年 6 月底从库 尔斯克向顿河突进。7 月 13—30 日拨出第四坦克集团军归*a 集团军群指挥。 7 月中旬起参加史达林格勒会战。会战后期解散。 繁昌保卫战  1939 年新四军保卫皖南繁昌县的战斗。是年 1 月起,日 军为确保长江交通,对皖南铜陵、繁昌一带进行“扫荡”。新四军第三支队 进行反“扫荡”作战,繁昌县城两失两克。5 月,日伪军千余人第三次进攻 繁昌,伤亡 300 余人后被粉碎。11 月 8—26 日,日伪军 3000 余人第四次进 攻繁昌,经近 20 天激战被新四军再度击退,仅日军伤亡即达 400 余人。12 月中旬,日伪军 3000 余人在飞机掩护下第五次进攻繁昌,亦来得逞。1 年内, 新四军在铜陵、繁昌地区作战 200 余次,胜利地保卫了皖南抗日根据地。 [丶] 鹫  即“大陆令第五六九号”。 魔火(feuerzauber)又译“勐烈射击”。1942 年 7 月德军进攻列宁格 勒的作战计划代号。后计划延期实施并改称*北极光。 魔术(magic)美国情报处破译日方密码的行动代号。1935 年美国陆军 部成立专事破译日方密码的特别情报处。1940 年史汀生出任陆军部长后,大 力予以支持,并联合海军部情报组,运用“红色密码”和“紫色密码”破译 日方机密电报,被称为“魔术”行动。*珍珠港事变前,曾多次截获日方重要 情报,但均来引起美国政府的重视。后在*中途岛海战等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 用。 魔术师(juggler)美国战略空军轰炸德国施魏因富特和雷根斯堡的行 动代号。参见“施魏因富特轰炸”。 鹰(adlerangriffe)1940 年*不列颠之战中德国空军对英国实施大规模 空中攻势的行动代号。是年 8 月 1 日,希特勒签发第十七号指令,要求德国 空军“尽快打垮英国空军”。戈林随即下令制订以此为代号的行动计划,并 把德国空军开始全面出击的日期命名为“鹰日”,最初定于 8 月 8 日,后因 气候不佳推迟到 13 日,然首次最大规模的空战发生在 15 日。这一天德军出 动飞机 1790(一说 2000 多)架次,损失76 架;英军出动飞机 899(一说 974) 架次,损失 34 架。自此近 1 个多月内,除气候恶劣的日子,德军每天出动飞 机约 1000 多架次,构成不列颠之战中最激烈的关键时期。戈林曾杨言,单靠 空中攻击即可使英国屈膝。但在英国军民的英勇抗击下,此行动遭到失败。 从 8 月 13 日至 9 月 15 日,德国损失飞机 1354 架,英国损失 800 架。 鹰巢(adlerhorst)1又名“茶馆”。希特勒住所。位于*贝希特斯加 登附近的山顶,距*伯格霍夫 800 米。1935—1938 年建造,耗资巨大。经跨 高 113 米的电梯和石间隧道、专用公路同外界连接。在中央圆形大厅可观赏 阿尔卑斯山区景色。2即“泽根堡司令部”。 鹰号航空母舰(eagle)英国航空母舰。1924 年建成。排水量 2.26 万 吨,最大航速 24 节。可载飞机 21 架。大战爆发时在印度洋服役。1940 年编 入*英国地中海舰队,于 7 月参加卡拉布里亚海战,被意军飞机作伤。同年 11 月所载飞机曾参加塔兰托袭击战,但该舰因伤未能前往。1942 年,加入*h 舰队。同年 8 月 11 日,在*基石行动中担任护航时,在阿尔及尔以北海面被 德国 u-73 号潜艇击沉,官兵 160 名殉难。 麋式轰炸机(to )即“pzlp-a37 型轰作机”。 赣北战役  即“南昌战役”。 赣湘会战  即第一次长沙会战。见“长沙会战”。 [ ] 翼贊政治会  日本战时法西斯政治团体。1942 年 5 月根据首相东条英 机指示设立。旨在强化“举国一致”的政治体制,确立翼资议会和“大东亚 共荣圈”。总裁为*阿部信行。主要由贵族院、众议院和各界代表组成。在该 会控制下,议会完全成了政府的辅助机关。1945 年 3 月演变为“大日本政治 会”。日本投降后解散。 数字、外文字母 xx 委员会(“double-cross&rdquomittee)战时*英国军事情报局第五 处下属的一个反间谍组织。“xx”即罗马数字“20”,因此亦称“二十号委 员会”(一译“双十委员会”);在英文中,“双重打叉”(doublecross) 还有出卖和欺骗的意思。主席为*马斯特曼。其工作主要是控制和利用双重间 谍,使在英国被抓获的德国间谍为盟国服务,向德国传递假情报。曾在 1913 年策划代号*肉馅的行动,以假情报掩护盟军实施西西里岛登陆战役。1914 年,又以假情报使德军错误判断盟军登陆作战的主攻方向,在诺曼第登陆战 役中起过重大作用。 2 式野战加农炮  法国野战加农炮。口径 75 毫米,战斗全重 1510 公斤, 炮弹重 6.2 公斤,炮弹初速每秒 575 米,最大射程 11 公里。为第一次世界大 战时定型的法国步兵师主要火炮。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仍为法军数量最多 的火炮,按 1940 年的编制,每个步兵师配备 1 个该型号火炮的炮兵团(共 36 门)。 第538页 5b 式榴弹炮  法国榴弹炮。口径 105 毫米,战斗全重 1625 公斤,炮弹 重 15.7 公斤,炮弹初速每秒 442 米,最大射程 10.3 公里。为大战爆发时法 军步兵师属炮兵的主要重型火炮之一,按 1940 年的编制,每个步兵师配备 1 个该型号火炮的炮兵群(共 12 门)。 1930 式榴弹炮  法国榴弹炮。口径 155 毫米,战斗全重 3.9 吨,炮弹 重 44 公斤,炮弹初速每秒 450 米,最大射程 12 公里。为大战爆发时法军步 兵师属炮兵的最大口径火炮,按 1940 年的编制,每个步兵师配备 1 个该型号 火炮的炮兵群(共 12 门)。 1937 式反坦克炮  法国反坦克炮。口径 47 毫米,战斗全重 1.1 吨,炮 弹重 1.7 公斤,炮弹初速每秒 855 米,在 500—1000 米距离上命中角为 90 度时的穿甲厚度 51—40 毫米。1937 年投产,随后装备部队,由于产量不多 (至 1939 年 9 月才生产出 411 门),1940 年每个标准编制的步兵师,仅在 1 个师属反坦克连中装备 6 门该型号的反坦克炮,而且由马匹牵引,机动能力 差,未能有效对付德军坦克的进攻。 a 集团军群(heersgruppea)1*法兰西之战中德国的战略战役军团。 1939 年 10 月组建。伦德施泰特任司令。1940 年 5 月辖*克卢格指挥的第四集 团军、*利斯特指挥的第十二集团军、*布施指挥的第十六集团军和*克莱斯特 指挥的坦克集群,共 38 个步兵师、7 个坦克师和 5 个摩托化步兵师,集结在 亚琛到摩泽尔(moselle)河一线。担任主要突击,穿越阿登山区,在色当地 区强渡马斯河,向英吉利海峡方向实施分割突击,与*b 集团军群协同合围英 法军主力于敦刻尔克。1940 年 6 月,辖第二、第十二、第十六集团军和古德 里安的坦克集群,共 45 个师和两个坦克军,在瓦兹(oise)河-埃纳(aisne) 河之间突破*魏刚防线,从东南面迂迴巴黎,并前出到*马其诺防线的后方, 与*c 集团军群协同合围近 50 万法军。法兰西之战结束后留守西线,不久撤 销。2苏德战争中德军的战略战役军团。1942 年 4—7 月由*南方集团军群分 编而成。司令先后为利斯特(1942.7—1942.9)、*希特勒(1942.9.9—11.21) 和克莱斯特(1942.11—1944.3)。辖第十一、第十七集团军,*德国第一坦 克集团军和义大利第八集团军。1942 年 7 月,*b 集团军群的*德国第四坦克 集团军一度隶属其指挥,向伏罗希洛夫格勒、顿巴斯和罗斯托夫方向发动进 攻。1942 年 7 月—1943 年 10 月实施*高加索会战,遭到失败。1944 年 3 月 改编为*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同年 9 月 23 日由*北乌克兰集团军群改编重建。 司令为哈尔佩(josefharpe,1887—1968)。下辖德、匈军队共 20 个师,配 置在捷克斯洛伐克东部、外喀尔巴阡乌克兰和特兰西瓦尼亚北部地区。曾遭 受苏军*第九次突击。5 年 1 月 26 日改称*中央集团军群。 a-20 型轰炸机  美国轻型轰炸机。亦作夜间战斗机用,称为“p-70 型”。 1936 年由道格拉斯公司开始研制。法国首批订购,法国败降后转归英国。1941 年起服役。双引擎,最大时速 317 英里,最大载荷航程 2000 英里,升限 2.3 万英尺,装备 12.7 毫米和 7.62 毫米机枪各 3 挺,可携炸弹 2000 磅,乘员 3 —4 人。战时共生产 7385 架。根据*《租借法案》大量提供英国和苏联。在 英国服役时称为波士顿式轰炸机和浩劫式战斗机。 a-24 型轰炸机  又称“无畏式轰炸机”。美国俯冲轰炸机。道格拉斯 公司制造。1941 年起服役。单引擎、下单翼,最大时速 275 英里,最大载荷 航程 1150 英里,可携 1 颗 1000 磅炸弹。下装多孔襟翼和俯冲减速板。装备 7.62 毫米机枪 3—4 挺,后改装 2 挺 12.7 毫米机枪。在海军中作为舰载机服 役者代号 sbd,在陆军航空队服役者代号 a-24。战时共生产 5321 架。后期逐 渐为*sb2c 型轰炸机取代。 a-25 型轰炸机  即“sb2c 型轰炸机”。 ab 行动  全称“特别绥靖行动”。波兰总督辖区的*总政府对波兰地下 抵 抗 组 织 和 知 识 分 子 采 取 的 恐 怖 行 动 。 因 取 德 语 “ausserordeulichebefriedigungsaktion”两字的大写字母“ab”,故名。 1940 年 5 月辖区总督*弗兰克遵照希特勒 3 月间发布的指示下令实行。目的 是使德军在发动西线战争时能在东方保持平静。6 月 15 日数千名地下组织成 员和波兰知识分子遭逮捕。10 月间,根据弗兰克的命令,战地军事法庭审判 波捕者并全部判处死刑。后某些判决虽由赦免委员会威力无期徒刑,但半数 以上的被捕者仍遭到杀害。 abc 计划(a)亦称“abc-1 联合战略计划”。1941 年 1—3 月在 华盛顿美英参谋会谈中制订的一项军事计划。确认德国是轴心国中的首要成 员国,一旦德国被击败,则义大利和日本的失败也不可避免。规定如果美国 将来参战,美、英两国须首先集中力量对德作战,然后再对付日本。同时还 规定了指挥作战的若干行政原则,如联合制订作战计划、互派军事代表团等。 这一计划奠定了美英军事合作的战略指导方针和基本体制。 abc 参谋协定  美、英两国参谋部商定的军事协定。1 年 1 月 29 日至 3 月 27 日,美、英两国在华盛顿举行参谋会者,美方代表*戈姆利等,英方代 表贝莱尔(rogermawbraybeirs,1884—1959)等。双方协商议定,一旦 美、英与德、日两国全面交战,应集中力量首先对付德国,美国军队的主要 力量将用于欧洲,远东的战争主要依靠大英国协国家的军队,对日本採取牵制 性的消耗战。美国海军的主要任务是守卫夏威夷、菲律宾、关岛与威克岛。 并决定继续保留美、英联合军事代表团作为交换情报和调整计划的中心。该 协定初步奠定了两国“先欧后亚”的共同军事战略,并为 1942 年建立美英联 合参谋委员会创造了条件。 第539页 abc-1 联合战略计划(abc-1warn)即“abc 计划”。 adb 计划(adbn)亦称“adb-1 报告”。太平洋战争前,美国、荷兰 和英国商订的太平洋地区联合作战计划。以美、荷、英 3 国英文名称的第一 个字母得名。根据 1941 年 3 月美英*abc 计划,同年 4 月由 3 国驻太平洋地 区的军事代表在新加坡协商制定。主要划定各自负责防御的区域,规定以确 保海上交通和新加坡海军基地的安全为主要目标,同时坚守香港和菲律宾, 进而封锁和袭击日本。为防意外还规定了撤退的步骤。该计划冀望日本明了 美、荷、英联合的军事力量,将不会发动战争。由于美、英在远东战略上有 分歧,该计划后为美方所拒绝。 adb-1 报告(adb-1report》即“adb 计划”。 b 集团军群(heersgruppeb)1*法兰西之战中德军的战略战役军团。 1939 年 10 月组建。博克任司令。1940 年 5 月,辖屈希勒尔指挥的第十八集 团军和赖歇瑙指挥的第六集团军,共 23 个步兵师、3 个坦克师和 1 个骑兵师, 集结在亚琛以北德比、德荷边界附近。担任进攻荷兰和比利时北部,吸引英 法军主力进入*kw 线,尔后与*a 集团军群协同合围英法军主力于敦刻尔克。 1940 年 6 月,辖第四、第六、第九集团军和克莱斯特的坦克集群,共 48 个 师和 3 个坦克军,在阿布维尔(abbeville)-亚眠-线突破*魏刚防线,渡过 塞纳河向南发展,从西南面迂迴巴黎。法国投降后于同年 9 月司令部迁住苏 德边境,后改组成*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部。2*史达林格勒会战中德军的战略 战役军团。1942 年 4—7 月由*南方集团军群分编而成。司令为博克(1942.6 —1942.7)和魏克斯(1942.7—1943.2)。辖*魏克斯集群和*德国第六集团 军。1942 年 6 月底实施沃罗涅日进攻战役,同年 7 月中旬起参加史达林格勒 会战。1943 年 2 月解散。3驻守义大利北部的德军战略战役军团。1943 年 8 月组建。司令为隆美尔。下辖 6 个步兵师、2 个坦克师和 1 个摩托化旅,配 置在义大利北部。同年 9 月解除当地意军武装并占领义大利北部。同年 11 月与*南方集团军群合组成*c 集团军群。1西线德军的战略战役军团。1943 年 11 月组建。司令先后为隆美尔(1943.11—1944.9)和莫德尔(1944.9— 1945.5)。初辖萨尔穆特(hansvonsalmuth,1888—1962)指挥的第十五集 团军,多尔曼(friedrichdollman,1882—1944)指挥的第七集团军和独立 第八十八军,共 38 个师。担负防守西欧,抵御盟军的登陆进攻。1944 年诺 曼底登陆战役期间增辖伞兵第一集团军。1941 年 12 月又增辖第五坦克集团 军和党卫队第六坦克集团军,参加阿登战役,遭重创,后退守莱茵河西岸。 1945 年 3—4 月主力在鲁尔区被盟军合围,4—5 月其余部队被盟军歼灭。 b-17 型轰炸机  又称“飞厅堡垒式轰炸机”。美国重型轰炸机。波音 公司 1935 年制成,1937 年投产。是世界上第一种实用的全金属结构 4 引擎 轰炸机。经多次改型。最大时速 252—287 英里,最大载荷航程为 2000 英里, 升限 3.5 万英尺,乘员 6—8 人。配备 12.7 毫米机枪 13 挺,最大载弹量为 1.76 万磅。主要执行战略轰炸任务。大战中,仅向欧洲投弹即达 57 万多吨。 战前与战时共生产 12731 架。 b-24 型轰炸机  又称“解放者式轰炸机”,外号“空中淫妇” (flyingprostitute)。美国重型轰炸机。1939 年联合公司(consolidated) 在*b-17 型轰炸机的基础改进位成。4 引擎,上单翼双尾,最大时速 297—310 英里,升限 2.8—3 万英尺,最大载荷航程为 1540—1700 英里。配备 12.7 毫米机枪 10—12 挺,最大载弹量 1.6 万磅。乘员 10 人。1941 年起服役,至 1947 年。战时共生产 18188 架,广泛用于各战场,仅对欧洲投弹即达 40 多 万吨。 b-25 型轰炸机  又称米切尔式轰炸机。美国中型轰炸机。北美飞机公 司 1939 年制成。双引擎、双尾,最大时速 275 英里,最大载荷航程 1350 英 里,升限 2.42 万英尺,爬升率 19 分钟 1.5 万英尺,乘员 3 人。装备 12.7 毫米机枪 14 挺(其 g 和 h 型加装航炮 1 门),携炸弹 3000—4000 磅或携带 鱼雷和火箭。战时共生产 1.1 万多架,提供英国 800 多架,亦有少量提供苏 联。1942 年 4 月 18 日,曾将 16 架改装成舰载机,由*杜立特率领从*大黄蜂 号航空母舰起飞,首次空袭东京。 b-26 型轰炸机  又称“掠夺者式轰炸机”。美国中型轰炸机。马丁公 司 1939 年制成,1942—1948 年服役。双引擎,最大时速 315 英里,最大载 荷航程 1000 英里,升限 2.5 万英尺,爬升率 12 分 30 秒 1.5 万英尺,乘员 5 —7 人。装备12.7 毫米机枪 5—12 挺,载弹量 5800 磅。战时共生产 5156 架。 主要用于太平洋战场对日作战。 b-29 型轰炸机  又称“超级空中堡垒”或“空中霸王式轰炸机”。美 国战略轰炸机。波音公司 1942 年制成。4 引擎,翼展 142 英尺,最大时速 358 英里,最大载荷航程 3250 英里,升限 31850 英尺,爬升率 38 分钟 2 万英尺。 乘员 10—14 人。装备 12.7 毫米机枪 10—12 挺和 20 毫米航炮 1 门。载弹量 2 万磅,亦可携燃烧弹 40 串,1420 枚。至 1946 年 3 月共生产 3960 架。1943 年曾派驻印度和中国的空军基地,以实施对日本的轰炸。1941—1945 年,广 泛用于对德国和日本的战略轰炸。1945 年 3 月 9 日 334 架 b-29 对日本东京 实施低空夜间轰炸,造成 8 万人死亡;8 月又先后两次对日本广岛和长崎役 掷原子弹。 第540页 b1-bis 型坦克  法国坦克。b1 型于 1934 年 3 月定型,但仅有少量生产。 经改进后的 b1bis 型长 6.37 米,宽 2.50 米,高 2.79 米,重 31.5 吨,装甲 厚 60 毫米。装有 300 匹马力的发动机,时速 28 公里,最大持续行程 180 公 里。配备有47 毫米半自动炮 1 门,7.5 毫米机枪 1 挺。乘员共 3 人。计有400 辆在法军中服役。1910 年 5 月西线战争中,未发挥应有作用。大部为德军缴 获,后供训练用。另有少量曾在战斗法国部队中服役。 c 型潜艇  苏德战争期间苏联主要中型潜艇之一。1931 年该型潜挺首批 下水。先后共有 3 批,至苏德战争爆发时共建成 17 艘。长 77.7 米,宽 6.4 米,水面排水量 780—840 吨(吃水 4 米),航速水面约 20 节、水下 8—9 节,续航力水面航速 10 节时为 8200 海里、水下航速 3 节时为 135 海里,装 备 6 个 533 毫米鱼雷发射管(艇首 4 个、挺尾 2 个),100 毫米和 45 毫米火 炮各 1 门,艇员 45 人,自给力 30 昼夜。 c 行动计划  日军在印度洋的作战计划。1942 年春,日本联合舰队司令 部曾计划进攻锡兰(今斯里兰卡),占领印度并进入红海,在近东与德军会 师。但后因军力所限和德方反应冷淡,作了修订,成此计划。主要内容为, 决定派遣航空母舰机动部队袭击锡兰的科伦坡和亭可马里英军海空基地,同 时攻击活动于孟加拉湾的英国商船队。1942 年春付诸实施,一度将英海军逐 出印度洋。参见“科伦坡袭击战”和“亭可马里袭击战”。 c 集团军群(heersgruppec)1法兰西之战中德军的战略战役军团。1939 年组建。李勃任司令。1940 年 5 月,辖维茨勒本指挥的第一集团军和多尔曼 (f.dol-lman,1882—1944)指挥的第七集团军,共 17 个师(内 1 个摩托化 步兵师),集结在*马其诺防线正面,以佯攻牵制法军,并协助保障德军突击 集团的南翼。同年 6 月兵力增至 24 个师,以第一集团军在萨尔布吕肯 (sarrebruek)以南突破马其诺防线,与*a 集团军群协同合围近 50 万法军。 法国投降后,于苏德战争爆发前调至东线,司令部改生成*南方集团军群司令 部。2义大利之战中德军的战略战役军团。1943 年 11 月由*南方集团军群和 *b 集团军群合组而成。司令为凯塞林。辖第十和第十四集团军,共 21 个师 (内 2 个坦克师),分别配置在*古斯塔夫防线和义大利北部沿海地区。曾参 加安齐奥之战和卡西诺之战。1946 年春兵力增至 26 个师,同年 4 月 29 日向 盟军投降。 c-47 型运输机  美国陆军航空兵运输权。其原型为 1936 年道格拉斯公 司制成的*dc-3 型运输机。用于军用时机组乘员 3 人,可载 28 名全副装备的 伞兵或 18 副伤员担架和 3 名医务人员,用于运输军用物资时可载 2 辆卡车或 任何能进入舱门而重量不超过 3 吨的物资。具有易于起飞和矢速速度小(每 小时 67 英里)的特点,大战时广泛用于美军各战场。战争后期亦用于拖曳滑 翔机,或改装(拆除发动机和其他无用之重量)成高速滑翔机(能载 40 名全 副武装的伞兵,拖航速度可达每小时 290 英里,高于其本身作为运输机时的 速度),曾用于诺曼第登陆战役。 c-56 号潜艇  苏联潜艇。为*c 型潜艇之一。1941 年 10 月建成服役。 初编入太平洋舰队。1943 年 3 月经北方航路调至北方舰队。先后进行 8 次战 斗航行,击沉敌舰船 13 艘、击伤 2 艘。1944 年 3 月获红旗勋章。翌年 2 月 获近卫称号。战后经北方航路调回太平洋舰队。1975 年苏联纪念卫国战争胜 利三十周年时,被永久陈列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市港湾岸台上。 d 计划  1即“戴尔计划”。以戴尔(dyle)河第一字母命名。法英对 德防御作战计划的代号。由法军总司令甘末林提出,在 1939 年 11 月 17 日的 英法最高军事会议上通过。规定,当德军取道荷、比发动进攻时,原来沿法、 比边境布防的法、英军即应驰往比利时,前出到戴尔河地域,在安特卫普- 勒文(louvain 或译卢万)-瓦弗(wa-vre)-那慕尔(namur)-迪南(dinant) 一线迎敌。1940 年 5 月 10 日拂晓德军发动进攻后,该计划即付诸实施。英 法军重兵集团向比利时推进,实际上便利了德军实现其*《黄色方案》的主要 意图。2因美军俚语称之为“dog 计划”,故亦称“猎犬计划”。1940 年 11 月 12 日美国海军作战部长*斯塔克呈交罗斯福总统的备忘录中一项方案的代 号。因备忘录列举了 a、b、c、d 四项可供选择的方案,而意在推荐其中的第 4 项,陆海军计划人员又据此拟制计划送呈,故名。其要点是,美国必须采 取积极措施使英国免于战败;一旦美国捲入战争,必须集中主要力量在大西 洋对抗德国及其盟国,而在太平洋则应採取守势;在决定全力参战前,美国 应加快建立西半球防务,并增强陆海军力量。还建议美、英两国立即举行全 面的工作会议。1941 年 1 月,该计划获得罗斯福主持的白宫会议的批准。在 同年 1 月底至 3 月底的美英参谋会者上,作为美方的战略要点提交讨论,其 精神也体现在后来经修订的*《彩虹五号计划》中。 d 集团军群(heersgrupped)驻守西欧的德军战略战役军团。1940 年 10 月 25 日组建。司令先后为维茨勒本(1940.10—1942.9)和伦德施泰特(1942.3 —1944.5)。配置在法国境内。1942 年下辖费尔贝尔集群、第一、第七和第 十五集团军。1943 年 11 月第七和第十五集团军拨归新建的*b 集团军群战斗 序列。1944 年 5 月第一集团军拨归新建的*g 集团军群战斗序列。其指挥部保 留为德军西线总司令部。 第541页 d-520 型歼击机  见“德瓦丁歼击机”。 dc-3 型运输机  美国民航运输机。用于陆军时称 c-47 型运输机,用于 海军时称 r1d 型运输机。1936 年道格拉斯(dous)公司研制成功。双引 擎,下单翼,翼展 95 英尺,机身长 64 英尺半,可载乘客 21—28 人或 6000 磅货物,易于起飞,在 1 万英尺高度巡航速度每小时 185 英里,升限 2.3 万 英尺,航程1500—2100 英里,双人机组驾驶,另有 1 名客舱服务员。大战时, 美国民航百分之九十以上为此机种。到 1945 年停止生产前,共制造 10926 架,其中 10123 架为军用机。 d0-17 式轰炸机  德国中型轰炸机,由道尼尔(dor-nier)公司制造, 1937 年装备部队,曾用于武装干涉西班牙。双引擎,乘员 4—5 人,航程 745 —990 英里,可载作弹 1760 磅。共生产 522 架。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用于闪 击波兰、斯堪地那维亚、荷兰、比利时和法国,也被用于不列颠之战。以后 被淘汰。 d0-17 式轰炸机  d0-217 式轰炸机德国重型轰炸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 间由道尼尔(dornier)公司制造。翼展62 英尺 5 英寸,机长 56 英尺 6 英寸, 双引擎,乘员 4 人,最高时速 309 英里,升限 2.9 万英尺,航程 1500—2150 英里,装备 1 门航炮和 5 挺机枪,可载炸弹 4400—5500 磅(一说 8818 磅)。 drc 标准(d.r.c.standard)全称“帝国防务需要委员会标准”。二十 世纪三十年代英国扩建舰队的计划。随着亚洲和欧洲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 成,国际局势日益紧张。1933 年 9 月英国成立帝国防务需要委员会。翌年, 委员会提出修改英国海军在 1922 年华盛顿会议上被迫接受的*一强标准。 1935 年制订在《华盛顿海军条约》和《伦敦海军条约》期满(1936 年)后扩 建舰队的计划,即此标准。提出英国海军应拥有战列舰 15 艘、航空母舰 15 艘、巡洋舰 70 艘、驱逐舰 16 个纵队、潜艇 55 艘。英国内阁虽同意此计划, 但未予足够的经费,并规定造舰“不得干扰正常经济”,致使该标准未实现。 f 集团军群(heersgruppef)驻守东南欧的德军战略战役军团。1943 年 9 月组建。司令为魏克斯。1944 年秋下辖 26 个师,其中 13 个配置在南斯拉 夫境内。曾参加德布勒森战役和布达佩斯战役,被苏军重创。1945 年 1 月起 配置在奥得河和维斯瓦河之间,阻止苏军进军柏林,不久被歼灭。 f 式反坦克火箭筒(faustpatrone)德国步兵武器,亦称“长柄反坦克 火箭弹”。大战后期研制和装备部队。以两端敞开的发射筒装发射药,发射 带尾翼的超口径空心装药榴弹。其 f-1 型全重 5.35 公斤,弹重 2.8 公斤,可 垂直穿甲 900 毫米;f-2 型全重 3.25 公斤,弹重 1.65 公斤,可垂直穿甲 140 毫米。有效射程 30 米,射击时从发射筒尾喷出火焰长达 4 米,无后座力。 f-2a 型歼击机  又称“野牛式战斗机”。美国海军舰载歼击机。布鲁 斯特(brewster)公司制造。1939 年 6 月起装备部队。单座、单引擎,最大 时速 300 英里,最大载荷航程约 1000 英里,装备两挺 12.7 毫米机枪。大战 初期曾以 44 架援助芬兰,以 170 架援助英国驻防新加坡。太平洋战争初期曾 参加中途岛海战。很快为*f-4f 型歼击机取代。共生产 507 架。 f-4f 型歼击机  又称“野猫式战斗机”或“欧洲燕式战斗机”。美国 海军舰载歼击机。格鲁曼(grumman)公司制造。1941 年服役。单座、单引 擎、中单翼,最大时速 330 英里,最大载荷航程 1150 英里,爬升率每分钟 2265 英尺,升限 2.9 万英尺,装备 6 挺 12.7 毫米机枪。大战前期美国主要 的舰载歼击机,除广泛用于太平洋战场外,还派往英国用于截击德国轰炸机 和在大西洋。地中海进行反潜作战。由于性能不及日本*零式战斗机,1943 年起至步为*f-4u 型歼击机所取代。战时共生产 7398 架。 f-6f 型歼击机  又称“恶妇式战斗机”。美国海军舰载歼击机。1942 年投产。格鲁曼(grumman)公司制造。单座、单引擎,中单翼为可摺叠式。 最大时速 372 英里,最大载荷航程 1495 英里,升限 3.73 万英尺,爬升率 10 分钟 2 万英尺。装备 12.7 毫米机枪 6 挺或 20 毫米航炮 4 门。其 f-6f—5 型 可携炸弹 2000 磅和 6 枚火箭。飞行速度和火炮能力均优于日本*零式战斗机。 1943年8月,在*约克顿号航空母舰上首次作战。战时共生产该型号飞机12272 架,主要使用于太平洋战场对日作战,其中 1132 架提供英国海军使用。 f-4u 型歼击机  又称“海盗式战斗机”。美国海军舰载歼击机。1941 年投产,钱斯·沃特公司制造。单座、单引擎、下单翼,最大时速 446 英里, 最大载荷航程 1562 英里,升限 4.1 万英尺,爬升率 7.7 分钟 2 万英尺,装备 12.7 毫米机枪 6 挺,可载 1000 磅炸弹 2 枚或 127 毫米火箭弹 8 枚。1943 年 后取代*野猫式战斗机成为标准舰载机种之一,主要用于太平洋战场对日作 战。至 1952 年共生产 1.26 万余架,其中提供英国海军 2012 架。战后曾用于 侵朝战争。 fg-42 式突击步枪  德国伞兵专用自动步枪。1940—1941 年由莱茵金 属博尔西希公司研制,1942 年投产。口径 7.92 毫米,採用导气自动式,由 左侧弹匣供弹,弹匣可装弹 20 发,重 4.5 公斤。可配备望远镜瞄准器,带有 两脚架亦可作轻机枪使用。因大战后期原料缺乏,共生产 7000 支。原设计供 伞兵部队使用,首次用于营救墨索里尼,战争后期亦用于其他兵种部队。 第542页 k-36 式高射炮  德国高射炮。1936 年制成,原型为 1918 年生产的 k-18 式。大战前期广泛用于各个战场,尤其是北非沙漠作战中,用作反 坦克兵器,曾发挥重要作用。口径 88 毫米,战斗全重 5000 公斤,炮弹重 9.5 公斤,炮弹初速每秒 795—820 米,射程 14.9—10.6 公里,射速每分钟 15— 20 发。 f.s.作战  日军攻占斐济(fiji)、萨摩亚(samoa)和新喀里多尼亚 的作战计划代号。1942 年 3 月由大本营海军省向陆军省提出,得到陆军省同 意。其要旨为攻占南太平洋上澳洲东北的这 3 个群岛,切断美国与澳大利亚 间的海上运输线,防止美军以澳洲为反攻基地。计划由百武晴吉中将指挥的 第十七军(3 个支队,约 1 个师团的兵力)实施。5 月 18 日,第十七军与担 任支援的第二舰队、第一航空舰队,奉命分别集结于拉包尔和特鲁克,预定 7 月上旬开始作战。后因海军进行中途岛海战并遭失败,大本营将作战日期 推迟 2 个月。同年 7 月 11 日最终放弃。 fw-180 式歼击机  德国歼击机。由福克-武尔夫(focke-wulf)公司于 1940 年制成。1941 年投入现役,成为德国空军最好的活塞式昼间歼击机。共 生产 2 万多架。翼展 34 英尺 6 英寸,机长 29 英尺 1 英寸,单座单引擎(1700 马力),在 1.7 万英尺高度时速 395 英里,升限 3.6 万英尺,航程 380—820 英里,装备 2 挺 7.9 毫米或 13 毫米机枪和 4 门 20 毫米航炮。1944 年其改进 型 tal52(长机头),在 3.45 万英尺高空时速达 468 英里,升限达 4.26 万 英尺,装备 4 门 20 毫米航炮和 1 门 30 毫米航炮,但到战争结束时只生产了 67 架。 fw-200 式轰炸机  德国重型轰炸-运输机。三十年代末由福克-武尔夫 (foeke-wulf)公司制成,曾用于民航运输。翼展 108 英尺,机长 78 英尺, 4 台发动机,最高时速 279 英里,升限 3 万英尺,航程 4000 英里,装备 4 挺 7.9 毫米机枪和 1 门 20 毫米航炮,可载炸弹或货物 3300—1.1 万磅。大战时 被称为“秃鹰式”,共生产 263 架。 g 集团军群(heersgruppeg)大战后期驻守西欧的德军战略战役军团。 1944 年 5 月组建。司令先后为*勃拉斯科维茨(1943.11—1944.9)、巴尔克 ([hermannbalek,1893—?]1944.9—1944.12)和*凯塞林(1944.12— 1945.5)。辖德国第一集团军和第十九集团军,共 16 个师,配置在比斯开湾 沿岸和法国南部。盟军实施法国南部登陆战役后退守*西墙。*马斯河-莱茵河 战役中被击溃,不久向盟军投降。 gew-98 式步枪  德国步兵武器。由毛瑟(mauger)公司设计制造。1898 年制成,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继续使用。全长 1.25 米,枪管长 0.74 米,口 径 7.92 毫米,5 发匣式弹仓,子弹初速每秒 747 米。 gpf 式加农炮  法国加农炮。口径 155 毫米,战斗全重 11.2 吨,炮弹 重 43.1 公斤,炮弹初速每秒 735 米,最大射程 19.3 公里。为大战爆发时法 军的主要重型火炮之一,但数量不多,属统帅部预备队炮兵建制。 grw-40 式追击炮  德国迫击炮。1940 年制成并开始装备部队。口径 105 毫米,战斗全重 785 公斤,炮弹重 8.65 公斤,炮弹初速每秒 130—310 米, 最大射程 6.2 公里。 h 舰队(forceh)英国海军战略战役编队。大战爆发后,英、法原分工 由法国舰队负责保卫西地中海。1940 年 6 月法国败降后,为适应此形势,英 国海军遂以直布罗陀为基地组建此舰队,由*萨默维尔任司令,辖 3 艘战列 规、1 艘航空母舰、2 艘巡洋舰、11 艘驱逐舰等,负责保卫西地中海和协同* 英国地中海舰队攻击义大利海军。组成后即执行消灭法国舰队的*弯炮行动。 1941 年 5 月在大西洋参加截击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的海战。克里特岛战役 后,担负护航增援马尔他的运输船队。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于 1942 年 3 月由 西弗莱特(nevillesyfret,1889—1972)海军中将继任司令,率队进入印度 洋作战。重返地中海后,于同年 11 月支援登陆北非的*火炬行动。1943 年支 援西西里岛登陆战役和萨勒诺登陆战。义大利投降后,舰艇逐步调往加强英 国东方舰队。 h 集团军群(heersgruppeh)大战后期德军西线的战略战役军团,1945 年初组建。司令为*勃拉斯科维茨。下辖德国第一伞兵集团军和第二十五集团 军,*马斯河-莱茵河战役前分别配置在马斯河地区和下菜茵河地区。盟军强 渡莱茵河后东撤,1945 年 4-5 月被歼。 h2s 型雷达  英国一种轰炸机用 10 厘米雷达。1911 年以“硫化氢”(h2s) 为代号进行研制。使用超短波雷达,可在萤光屏上显示出全景“图像”,使 轰炸机能搜索和瞄准目标进行袭击。一般安装在轰炸导航机上,同时也安装 在海上巡逻机上用以搜索潜艇。1943 年开始使用,在对德国的*战略轰炸和 大西洋上的反潜艇战起了重要作用。 he-111 式轰炸机  德国中型轰炸扒。由亨克尔(hein-kel)公司 1936 年制成。1938 年装备部队。翼展 73 英尺 11 英寸,机长 53 英尺 8 英寸,乘 员 5 人,双引擎,最高时速 255(一说 270)英里,升限 2.6 万英尺,航程 1110—2140 英里,装备 2 挺 7.9 毫米机枪(一说 6 挺 7.9 毫米机枪)和 1 门 20 毫米航炮,可载炸弹 4400—5500 磅。曾用于武装干涉西班牙。大战期间 成为德军主要轰炸机种之一,共生产 7450 架。 第543页 hx-72 护航运输队  战时英国海军护航的横越大西洋运输船队之一。 “hx”为从加拿大驶往英国的快速船队代号,“72”为航次序号。1940 年 9 月中旬,从加拿大的哈利法克斯港出发。9 月 21—22 日,船队在北海峡 (north插nnel)附近海域,遭到德国 5 艘潜艇(u-47、u-48、u-99、u-100 和 u-65)结群攻击。12 艘货船(共 7.7 万多登记吨位)被击沉。德国潜艇无 损失。参见“北海峡护航战”。 hx-79 护航运输队  战时英国海军护航的横越大西洋运输船队之一。 “hx”为从加拿大驶往英国的快速船队代号,“79”为航次序号。1940 年 10 月中旬从哈利法克斯洛驶出。10 月 17—20 日,航至北海峡(north插n-nel) 附近海域,与另一支*sc-7 护航运输队,同时遭到德国 8 艘潜艇结群攻击。 两支船队的 79 艘货船,被击沉 31(一说 32)艘,共 15.2 万多登记吨位。德 国潜艇无损失。参见“北海峡护航战”。 hx-84 护航运输队  战时英国海军护航的横越大西洋运输船队之一。 “hx”为从加拿大驶往英国的快速船队代号,“84”为航次序号。该船队编 有 37 艘船只,由 1 艘 1.4 万吨商船改装的辅助巡洋舰杰维斯湾(jervisbay) 号护航。1940 年 10 月底从哈利法克斯港驶出。11 月 5 日傍晚,在大西洋北 纬 52°48′西经 32°15′,遭遇德国*舍尔号战列舰。杰维斯湾号迎战强敌, 掩护船队分散和趁夜幕逃跑。最后,杰维斯湾号和 5 艘货船(约 4.7 万吨) 被击沉。 hx-90 护航运输队  战时英国海军护航的横越大西洋运输船队之一。 “hx”为从加拿大驶往英国的快速船队代号,“90”为航次序号。1940 年 12 月 1—2 日夜间,该船队在北海峡(north插nnel)附近海域,遭到德国 7 艘潜艇(u-47、u-52、u-94、u-95、u-99、u-101 和 u-103)结群攻击。10 艘货船和 1 艘护航的辅助巡洋舰(由商船改装)被击沉。德国潜艇无损失。 参见“北海峡护航战”。 hx-229 护航运输队  战时盟国海军护航的横越大西洋运输船队之一。 “hx”为从加拿大驶在英国的快速船队代号,“229”为航次序号。1943 年 3 月 8 日,从哈利法克斯港启航。编有 40 艘货船,由 4 艘驱逐舰和 1 艘驱潜快 艇护航。原计划追上*sc-122 护航运输队,一起沿格陵兰和冰岛的北航线航 行。12—13 日,因收到该处海域有德国潜艇的情报,2 支船队相继转入南航 线。但德军破译了船队改向密电,于 14—15 日调集 3 个潜涎群(共 38 艘, 中途加入 6 艘)截击。16—20 日德军潜艇先后发现并持续攻击 2 支船队。盟 军从冰岛和爱尔兰派出空军支援,并把护航舰艇增至 18 艘。但 2 支船从仍被 潜艇击沉 21 艘货船(约 14.1 万吨),德国仅损失 1 艘潜艇。22 日,hx-229 船队只有 27 艘到达英国。此战成为大西洋上德国潜艇战的高峰。 hx-237 护航运输队  战时盟国海军护航的横越大西洋运输船队之一。 “hx”为从加拿大驶往英国的快速船队代号,“237”为航次序号。1943 年 5 月 9—13 日,船队在北大西洋航线遭到德国海军数个潜艇群持续的追踪攻 击。由于盟军护航舰艇装备先进的雷达和高频测向仪,并有配备航空母舰的 支援舰队掩护,德军潜艇损失 3 艘而无法突入防护圈内,只击沉 3 艘掉队的 货船。此战以及 sc-129、sc-130 和 hx-239 等护航运输队之战,构成大西洋 潜艇战的转折点。德国因损失惨重,被迫停止对北大西洋护航运输队攻击近 4 个月。 hx-239 护航运输队  战时盟国海军护航的横越大西洋运输船队之一。 “hx”为从加拿大驶住英国的快速船队代号。“239”为航次序号。1943 年 5 月 21—23 日,船队在北大西洋航线上,遭到德国海军 2 个潜艇群持续追踪攻 击。盟军护航舰艇在配备航空母舰的支援舰队支持下,成功地击退潜艇进攻。 船队无一损矢,德国潜艇被击沉和重创备两艘。此战以及 hx-237、sc—129 和 sc—130 等护航运输队之战,构成大西洋潜艇战的转折点。德国因损失惨 重,被迫停止对北大西洋护航运输队攻击近 4 个月。 jb-355 文件(jb-305paper)又称“对日秘密空中作战计划”。1941 年 5 月初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特别助理柯里uchlincurrie)向空军联合委 员会提交的一项建议。要求成立一支拥有 500 架作战飞机及多架运输机的驻 华空军,以加强新加坡、滨缅公路和菲律宾的防御,遏制日本在中国和东南 亚的军事行动;进而空袭日本工业设施,摧毁日本赖以生存的经济结构,达 到瓦解日本意志,削弱其军事扩张能力的目的。同年 7 月 18 日得到批准,即 称此名。但提供的飞机数量大大减少。不久*珍珠港事变爆发,美国军事战略 步骤被打乱,该计划终未能完全实施。 ju-52 式运输机  德国运输机。由容克斯(junkers)公司在三十年代 初制成。翼展 95 英尺 11 英寸,机长 62 英尺,乘员 3 人,3 台发动机,最高 时速 207(一说 180)英里,绝对升限 2.1 万英尺,航程 250—780 英里,装 备 2 挺 7.9 毫米机枪,可载运 4400 至 1 万磅货物。早期用于民航。1937 年 武装干涉西班牙时军用。大战初期曾用于牵引滑翔机和运输空降部队,闪击 波兰、斯堪地那维亚和西欧。以后广泛用于各个战场的空运,被德军称为“容 阿姨”、“纲铁安妮”。其基本型共约生产 3000 架。 第544页 ju-87 式轰炸机  德国俯冲轰炸机。由容克斯(jun-kers)公司制造。 其原型为 1929 年制成的容克飞机。1936 年投产。翌年用于武装干涉西班牙。 翼展 45 英尺 4 英寸,机长 35 英尺 6 英寸,双座单引擎,最高时速 242(一 说 232)英里,绝对升限 2.7 万英尺,航程 342—620 英里,装备 3 挺 7.9 毫 米机枪,可载炸弹 1100—1320 磅。其 b 型共生产 5700 架。1941 年经改进的 d 型,航程增大至 1190 英里,装备 15 毫米和 7.9 毫米机枪各 2 挺。大战期 间广泛用于西欧和苏德战场,被称为“斯图卡”(stuka,德文“俯冲”之意) 式轰炸机。 ju-88 式轰炸机  德国中程轰炸机。由容克斯(jun-kirs)公司制造。 1937 年投产。翼展 65 英尺 6 英寸,机长 47 英尺 2 英寸,双引擎,乘员 4 人, 最高时速 321(—1294)英里,绝对升限3.22 万英尺,航程 1620(一说 2540) 英里,装备 3 挺 7.9 毫米机枪和 3 门 20 毫米航炮(一说 4 挺 7.9 毫米和 1 挺 13 毫米机枪),可载炸弹 2200(一说 1700)磅。共生产 14980 架。战时 为德军主要机种之一。 jw-51b 护航运输队  *盟国-苏联护航运输队之一。“jw”为 1942 年 12 月起驶往苏联的船队代号,“51”为此代号的第一个航次序号,该航次又 分为 a、b 两支船队。1942 年 12 月 22 日,b 船队从苏格兰的尤湾(lochewe) 出发,编有 14 艘货船,由英国 11 艘舰艇护航。英国*本土舰队担任远程掩护。 12 月 30 日,德国派出*希佩尔号巡洋舰、*吕佐夫号战列舰和 6 艘驱逐舰截 击。翌日,在巴伦支海熊岛(bearlnd)附近海域,德舰与英国护航的驱 逐舰及驰援的两艘巡洋舰发生战斗。双方各损失 1 艘驱逐舰,希佩尔号受伤, 德舰撤退。船队安抵苏联港口。 jw-59 护航运输队  *盟国-苏联护航运输队之一。“jw”为 1942 年 12 月起驶往苏联的船队代号,“59”为航次序号(该代号航次序数从 51 开始》。 1944 年 8 月 15 日,该船队从苏格兰的尤湾(lochewe)开出,编有 33 艘货 船和 1 艘救护船,由英国 2 艘航空母舰、1 艘巡洋舰和 18 艘其他舰艇护航。 英国海军的 2 个编队(其中有 5 艘航空母舰、1 艘战列舰和 3 艘巡洋舰)担 任掩护。另有一个盟国移交苏联的舰群(包括 1 艘战列舰、8 艘驱逐舰和 11 艘猎潜舰)同行。20 日,船队在扬马延(janmayen)岛以东被德军飞机发现。 21 和 22 日受到攻击,2 艘护航舰被击沉,航空母舰负伤。22—29 日英军飞 机对德国*蒂尔匹茨号战列舰实施突击,将其击伤,转移了德军注意力。船队 最后安抵苏联港口。 k 舰队(forcek)英国海军分舰队。1941 年 10 月,在*马尔他之战中, *英国地中海舰队以 2 艘巡洋舰和 2 艘驱逐舰组建,用以切断德意军通向非洲 的航道。同年 11 月 9 日曾击沉敌 7 艘货船和 1 艘护航的驱逐舰。12 月 18 日, 在出击中撞入义大利海军所布的水雷区,2 舰沉没、2 舰受伤。 k5(e)式铁道炮  德国安装在铁道上的重炮。因 1944 年*诺曼第登陆 战役时曾轰击安齐奥滩头阵地,诨称“安齐奥安妮”(anzioannie)或“安 齐奥表白”。口径 280 毫米或 310 毫米,全长 41 米,战斗全重 215 吨。280 毫米口径炮标准炮弹最大射程 62 公里,使用火箭增程弹增至 86 公里,310 毫米口径炮最大射程 151 公里。大战期间共制造 28 门。其中1 门现存英国阿 伯丁(aberdeen)试验场火炮博物馆。 k-22 号潜艇  苏联潜艇。为“k”型巡洋潜艇之一。1938 年开始建造。 1910 年建成编入波罗的海舰队。长 97.6 米,宽 7.4 米,水面排水量 1490 吨 (吃水 4 米),水下排水量 2104 吨,航速水面 21 节、水下 10.3 节,续航力 水面航速 10 节时为 1.5 万海里、水下航速 2.9 节时为 100 海里,装备 533 毫米鱼雷发射管艇首 6 个、艇尾 4 个,100 毫米和 45 毫米火炮备 2 门、机枪 2 挺,储备鱼雷 24 枚、水雷 20 个,艇员 64 人,自给力 50 昼夜。苏德战争 爆发后不久,调往巴伦支海编入北方舰队。先后 7 次出海作战,击沉敌舰船 8 艘、布雷炸沉 3 艘。1942 年获近卫称号。翌年 2 月第八次出海作战时沉没。 kar-98 式马枪  德国武装部队标准步兵武器。1908 年由毛瑟(mauser) 公司在*gew-98 式步枪基础上改进而成。全长 1.1 米,枪管长 0.6 米,口径 7.92 毫米,子弹初速每秒 747 米,弹仓装弹 5 发。 kw 线  即“安特卫普-那慕尔防线”。比利时人以其起迄点的两个村庄 科林斯霍特(koringshoyet)和瓦弗(wavre)的第一个字母称此名。比军参 谋总部计划,在德军强大兵力冲击下如不能固守沿阿尔贝特(albert)运河 和默兹(meuse)河成前突大弧形的初始阵地,应即收绵兵力于此线。法英盟 军的*d 计划与之相榫台,形成如下态势:安特工普以北至荷兰境内布雷达 (breda)地域为法国第七集团军;安特卫普以南至勒文(louvain,或译卢 万)为比军;勒文至瓦弗为英国远征军;瓦弗至那慕尔(namur)为法国第一 集团军,同时有比军一部据守那慕尔支撑点;那慕尔以下沿默兹河和法比边 界至马其诺防线的终点为法国第九和第二 2 个集团军。 lcg 登陆艇ndingcraftgun)美国炮火支援登陆艇。长约 155 英尺, 宽约 22 英尺,装备 77 毫米或 88 毫米榴弹炮 1 门、11 挺 20 毫米的厄利肯 (oerlikon)式机关炮和 11 挺机枪,由 3 名军官和 27 名水兵操纵。拥有较 强火力,能摧毁敌滩头火力点以支援登陆兵突击上陆。 第545页 lci 登陆艇ndingcraitlnfantry)美国步兵登陆艇。排水量 300 吨, 航速 15 节,前部备有一桥,可架搭岸滩。最大载荷量为全副武装的士兵 250 名。大战中广泛用于美军和盟军的登陆作战。 lcm 登陆艇ndingcraftme插nized)美国机械化部队登陆挺。有多 种型号,以 lcm-3 型最为普遍,可运载 30 吨重坦克 1 辆,或相当于 30 吨重 的卡车若干辆,以及兵员 60 名。1942 年 8 月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中首次 使 用 。 以 后 广 泛 用 于 美 军 和 盟 军 的 登 陆 作 战 。 lct 登 陆 艇 ndingcrafttank)美国坦克登陆艇。有 9 个型号,其中 lct-2 型最普遍。 长 160 英尺,宽 31 英尺,航速 11 节,装备 2 门 40 毫米自动炮,由 2 名军官 和 10 名水兵操纵,直接运送坦克登陆海滩。不同型号可分别装载 40 吨的重 型坦克 3—8 辆,或 250—350 吨的作战装备。大战期间广泛应用于美军和英 军的登陆作战。 lcvp 登陆艇ndingcraftvehicleandperson-nd)美国小型登陆艇。 供载搭车辆和人员之用。长约 41 英尺,宽约 10 英尺,装有 2 台 65 匹发动机, 航速约 10 节。可运载全副武装的士兵 32 名,或同等重量的车辆。大战期间 广泛用于美军和盟军的登陆作战。 lst 登陆舰ndingship,tank)美国坦克登陆舰。有 3 种型号,以 lst-2 型使用最为普遍。长约 325 英尺,宽约 50 英尺,排水量 1100—3065 吨,装有 900 匹马力发动机 2 台,最大航速 10 节。可载运 25—40 吨坦克 40 —70 辆,或同等重量的卡车。1940 年夏由英国海军部首先开始设计和试制, 翌年转交美国继续完成,1942 年 2 月由美国开始大量生产。大战期间共约制 造 1000 多艘,广泛使用于美军和英军。 lvt 登陆战车ndingvehicles,traeked)美国海军陆战队履带式两 栖登陆战车。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研制。1940 年生产 100 多辆。其 lvt-1 型 重 7.8 吨,可乘载全副武装士兵 25 名。1941 年 7 月开始装备部队。1942 年 8 月,首次使用于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后有多种改进型号,大战时共生 产 18620 辆,广泛用于美、英军的登陆作战。其改进的 lvta-1 型和 lvta-4 型,分别装备有半封闭式炮塔的 37 毫米火炮或 75 毫米火炮 1 门,发展为水 陆坦克。 m-4 式步枪  即“伽伦德式步枪”。 m-1 式火箭筒  见“巴祖卡火箭筒”。 m-1 式加农炮  美国加农炮。口径有 57 毫米、114.3 毫米和 155 毫米等 3 种。口径 57 毫米的战斗全重 1220 公斤,炮弹重 2.84 公斤,炮弹初速每秒 823 米,射程 6.5 公里,在 1000 米距离可穿透 58 毫米厚的装甲钢板,射速 每分钟 30 发。口径 114.3 毫米的战斗全重 5600 公斤,炮弹重 25.1 公斤,炮 弹初速每秒 693 米,射程 18.3 公里,射速每分钟 3 发。口径 155 毫米的战斗 全重 1.26 万公斤,炮弹重 43.1 公斤,炮弹初速每秒 735 米,最大射程 18 公里。 m-1 式榴弹炮  美国榴弹炮。口径 105 毫米的为 1934 年制成服役,战 斗全重 4980 磅(2261 公斤),炮弹重 33 磅(15 公斤),最大射程 1.22 万 码(11155 米)。口径 155 毫米的为 1942 年制成服役,战斗全重 1.2 万磅(5448 公斤),炮弹重 95 磅(43.1 公斤),炮弹初速每秒 564 米,最大射程 1.65 万码(15 公里),射速每分钟 3 发。口径 240 毫米的为 1942 年制成服役, 战斗全重 6.47 万磅(29373 公斤),炮弹重 365 磅(165 公斤),最大射程 2.5 万码(22.8 公里)。 m-1a 式迫击炮  美国迫击炮。口径 106.7 毫米,战斗全重 134 公斤, 炮弹重 10.4 公斤,炮弹初速每秒 175 米,射程 2.2 公里,射速每分钟 20 发。 m—2a1 式加农炮  美国加农炮,口径 105 毫米,战斗全重 1920 公斤, 炮弹重约 15 公斤,炮弹初速每秒 473 光,最大射程 11.2 公里,射速每分钟 4 发。 m-3 型坦克  即“格兰特型坦克”,而 m-3 轻型坦克则为*斯图亚特型 坦克。 m-3 式反坦克炮  美国反坦克炮。口径 35 毫米,战斗全重 415 公斤, 炮弹重 0.9 公斤,炮弹初速每秒 885 米,在 1000 米距离命中角 90 度时穿甲 能力为 29 毫米。m-4 型坦克即“谢尔曼型坦克”。 m-5 式加农炮  美国加农炮。口径 76.2 毫米,战斗全重 2210 公斤,炮 弹重 7 公斤,炮弹初速每秒 792 米,在 1000 米距离可穿透 72 毫米厚的装甲, 射速每分钟 12 发。m-7 型自行火炮美国自行火炮。1942 年装备部队。以*谢 尔曼型坦克为底盘,半封闭式,最大装甲厚度 57 毫米,装备 105 毫米榴弹炮 1 门,弹药基数 69 发,最大行程 265 公里,战斗全重约 24 吨。 m-8 型强击炮  美国自行强击炮。大战后期制成和装备部队。以*斯图 亚特型坦克为底盘,半封闭式,最大装甲厚度 38 毫米,装备 75 毫米榴弹炮 1 门,弹药基数 46 发,方向射界 360 度,最高时速 56 公里,乘员 4 人,战 斗全重 15.6 吨 m-13 式榴弹炮法国榴弹炮。口径 280 毫米,战斗全重 16.2 吨,炮弹重 205 公斤,炮弹初速每秒 414 米,最大射程 10.9 公里。为大战时 法军的重型火炮之一,属统帅部预备队炮兵建制。 m-17 式加农炮  法国加农炮。口径 220 毫米,战斗全重 26 吨,炮弹重 103.4 公斤,炮弹初速每秒 766 米,最大射程 22.8 公里。为大战爆发时法国 陆军口径最大的加农炮,属统帅部预备队炮兵建制。 第546页 m-18 型自行农炮  美国自行反坦克歼击炮。大战后期制成和装备部 队。半封闭履带式,最大装甲厚度 51 毫米,装备 76 毫米加农炮 1 门,弹药 基数 43 发,方向射界 360 度,最高时速 72 公里,乘员 5 人,战斗全重 17 吨。 m-26 型坦克  即“潘兴型坦克”。 mb-151 型歼击机  见“布洛克歼击机”。 mb-152 型歼击机  见“布洛克歼击机”。 mb-174 型轰炸机  见“布洛克轰炸机”。 me-109 式歼击机  德国歼击机。由*梅塞施米特 1935 年研制成而得名。 1936 年首次在柏林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展示。翌年用于武装干涉西班牙。其 1938 年投产的 e 型,共生产 1540 架。大战初期用于闪击波兰、斯堪的纳维 亚、荷兰、比利时和法国,并参加了不列颠之战。翼展 32 英尺 9 英寸,机长 29 英尺 10 英寸,单座单引擎,最高时速 370 英里(一说 354 英里),绝对 升限 3.8 万英尺,航程 360—1030 英里,装备 2 挺 7.9 毫米机枪和 1(一说 2) 门 20 毫米航炮。1941 年投产的 g 型,增加 2 门 20 毫米航炮,时速和升限也 略有增加,共生产 2.16 万架,成为德国空军主要机种之一。 me-110 式歼击机  德国歼击机,兼有战斗和轰炸两种用途。由*梅塞施 米特研制成而得名。1938 年投产。翼展 53 英尺 5 英寸,机长 40 英尺,双引 擎双座,最高时速 365(一说 349)英里,绝对升限 3.4 万英尺,航程 565— 740 英里,装备 5 挺 7.9 毫米机枪和 2 门 20 毫米航炮,可载炸弹 1100 磅。 曾被戈林引以为荣,称之为“驱逐舰式”重型歼击机。广泛用于闪击波兰、 斯堪地那维亚、西欧和苏联。但在不列颠之战中暴露出其机体过大的弱点, 损失惨重。共约生产 6100 架。 me-262 式歼击机  德国喷气式歼击机。由*梅塞施米特研制。1942 年 7 月首次试飞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以后研制工作一度中断, 直到 1943 年夏才投产。单座,装有 2 台容克斯(junkers)公司的涡轮喷气 发动机(静推力 1980 磅),在 1.97 万英尺高度最大时速达 540 英里,爬升 率为 6.8 分钟即达 1.97 万英尺,升限 3.94 万英尺,最大载荷航程 652 英里, 装备 4门30 毫米航炮,翼下可挂24枚 r4m50毫米火箭弹或2 枚1100磅炸弹, 并配有陀螺射击瞄准具。其出现曾对盟国空军形成较大威胁。战时共生产 1400 多架。 mg-34 式机枪  德国轻、重两用机枪。属*毛瑟枪系列。1934 年制成。 1936 年装备部队。口径 7.92 毫米,气冷式,装两脚架为轻机枪,装 3 脚架 为重机枪,弹鼓可装 50—75 发,重机枪弹链可双向供弹。1938 年以其为基 础改装成双联航空机枪,并改装为高射机枪、坦克机枪等。具有易拆卸和更 换枪管的优点,但重量大和制造工艺复杂。1912 年制成其改进型 mg-42 式, 简化了工艺和减轻了重量,射速提高到每分钟 1200 发。大战期间,除在德国 生产外,亦在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兵工厂生产,其 mg-42 式共生产 75 万挺。 mg-42 型机枪  德国主要步兵武器。由毛瑟公司研制。1938 年设计,大 战初期投产。无枪托时长 1.1 米,其中枪管长 0.57 米,口径 7.92 毫米,用 金属弹链供弹,射程约 1220 米,最大射速每分钟 1200 发,无脚架时重 10.5 公斤。战时共生产 7.5 万挺。*非洲军团在比尔-哈凯姆首次使用。战后联邦 德国曾继续使用,改称 mg-1 型机枪,口径缩至 7.62 毫米。 mk-1 式榴弹炮  英国榴弹炮。口径 4.5 英寸(115 毫米)的为 1930 年 制成,战斗全重 1.6 万磅(7264 公斤),炮弹重 55 磅(25 公斤),最大射 程 2.1 万码(19 公里)。口径 6 英寸(152 毫米)的战斗全重 9260 磅(4204 公斤),炮弹重 86—100 磅(39—45.4 公斤),炮弹初速每秒 470 码(430 米),最大射程 1.14 万码(10.4 公里)。 mk-2 式加农炮  英国反坦克炮。1942 年装备部队。口径 57 毫米,战斗 全重 2560 磅(1160 公斤),炮弹重 6 磅(据此亦称 6 磅反坦克炮),炮弹 初速每秒 2670 英尺(814 米),在 1000 码(911 米)距离内可穿透 75 毫米 厚装甲钢板,最大射程 5000 码(4570 米),射速每分钟 10—15 发。广泛用 于北非战场。1942 年底,为了对付欧洲战场上德军使用的重型坦克,制成发 射 17 磅重炮弹的长炮身(全长 24 英尺)的反坦克炮(据此称 17 磅反坦克炮), 在 1000 码距离内可穿透 130 毫米厚装甲钢板,被称为“坦克杀手” (panzer-killer)。 mk-2 式加榴炮  英国加农-榴弹炮。1942 年装备部队。口径 87.6 毫米, 战斗全重 3968 磅(约 1800 公斤),炮弹重 25 磅(11.3 公斤),炮弹初速 每秒 520 米,最大射程 1.34 万码(12.2 公里),在 1000 米距离穿甲厚度 30 毫米,射速每分钟 4 发。 mk-2 式榴弹炮  英国榴弹炮。口径 234 毫米,战斗全重 16 吨,炮弹重 131 公斤,炮弹初速每秒 500 米,最大射程 12.7 公里。口径 115 毫米(4.5 英寸)的战斗全重 3.3 吨,炮弹重 15.6 公斤,最大射程 5.5 公里。 mk-3 式榴弹炮  英国榴弹炮。口径 5.5 英寸(140 毫米)的为 1940 年 制成,战斗全重 13646 磅(6.2 吨),炮弹重 80—1000 磅,发射 80 磅高爆 炮弹时最大射程 1.8 万码(16.4 公里)。口径 8 英寸(203 毫米)的战斗全 重 2 万磅(9.1 吨),炮弹重 200 磅(91 公斤),炮弹初速每秒 500 码(457 米),最大射程 1.24 万码(11.3 公里)。 第547页 mk-19 式加农炮  英国加农炮。口径 152 毫米,战斗全重 10350 公斤, 炮弹重 45 公斤,炮弹初速每秒 735 米,最大射程 17.1 公里。 mp 式冲锋鎗   德国冲锋鎗。1918 年生产的 mp-18 型由施迈塞尔 (schmeisser)设计,三十年代装备国防军内使用,曾用于西班牙内战。1938 年经改进位成的 mp—38 型和 1940 年的 mp-40 型,为全金属结构,性能优良, 大战期间共生产 125 万支。1944 年底曾由毛瑟(mauser)工厂秘密生产 2.5 —3 万支 mp-波茨坦型(仿造英国的斯坦式),计划供盟军占领区内德国游击 队使用,后亦用于其他部队。 mp-43 式突击步枪  德国突击步枪。为德国陆军在大战中首创的集冲锋 枪与步枪优点的新枪种。1942 年研制成功。口径 7.92 毫米,採用导气自动 式,射速略低于机枪,有效射程 850 米,使用专门的短弹,弹匣可装弹 30 发。1943 年生产约 1000 支,用于苏德战场。初未受希特勒重视,库尔斯克 战役后因受德军前线官兵的赞誉,遂批准扩大生产,并亲自命名为“突击步 枪”。1944 年生产 1 万支,改称 mp-44 式,后又称 stg-44 式。在空军中使 用的称*fg-42 式突击步枪。 on-127 护航运输队  战时盟国海军护航的横越大西洋运输船队之一。 “on”为英国驶往北美的船队代号,“127”为航次序号。1942 年 9 月上旬 从英格兰南部港口开出,编有 32 艘货船和 6 艘护航舰艇。9 月 10—14 日, 在北大西洋航线上,遭到 13 艘德国潜艇结群追踪攻击。12(一说 7)艘货船 和 1 艘护航的驱逐舰被击沉。德方无损失。 ons-5 护航运输队  战时盟国海军护航的横越大西洋运输船队之一。 “ons”为从英国驶在北美的慢速船队代号,“5”为航次序号。该船队编有 40 艘货船,由 9 艘舰艇护航,1943 年 4 月底开出克莱德(clyde)河口。途 中来自冰岛的 3 艘货船和 1 艘驱逐舰加入。5 月 4 日,船队闯进德国海军在 北大西洋航线上布置的潜艇幕中央。当晚和翌日白天,12 艘货船(约 5.6 万 吨)先后被击沉。护航的英国舰艇利用先进的雷达装置,在空军以及赶来增 援的 5 艘舰艇配合下,击沉德国潜艇 6 艘,重创 4 艘。 ox 打击  大战初期英国切断德国某些战略资源供应的秘密行动方案。 1939 年 12 月 16 日,由当时任海军大臣的邱吉尔提出,计划由英国海军情报 局以“既非外交也非军事的手段”,阻止“生命攸关的供应品”到达德国。 该行动方案以瑞典东部不冻港乌克塞勒松德(oxel sund)的头两个字母为 代号。该港滨临波罗的海,距斯德哥尔摩约 60 英里,为瑞典中部铁矿出口点。 所谓“生命攸关的供应品”,除铁矿外,包括后来成为制造原子弹的原料之 一的重水。由于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仍寄望于同德国和谈,极力加以反对, 该行动方案被取消。 p-36 型歼击机  又称“隼式战斗机”。美国歼击机。1936 年投产。柯 蒂斯(curtiss)公司制造。单座,单引擎,下单翼,最大时速239(一说 300) 英里,最大载荷航程 960 英里,装备 2—4 挺 7.62 毫米机枪。共生产 210 架。 曾出口供法国、中国和泰国空军使用。在法国空军中服役的称为“霍克-75” 式(hawk-75),法国投降后倖存的转归英国。1941 年日本偷袭珍珠港时, 美国曾有 4 架此型飞机升空作战。以后被淘汰。但英国经改装后更名“莫霍 克”(mohawk),装备6 挺 7.69 毫米机枪,继续用于印度和缅甸作战至 1944 年。 p-38 型歼击机  又称“闪电式战斗机”。美国歼击机。原型为高空截 击机,1939 年 1 月首次试飞成功。1940 年由洛克希德(loekheed)公司投产。 单座,双引擎连双机身、双机尾,自重达 1.48 万磅。最大时速 395—455 英 里,爬升率 12 分钟 2.5 万英尺,升限达 4 万英尺,活动半径 575 英里。机头 装有 1 门 20 毫米(后为 37 毫米)航炮和 p—38 型歼击机 4 挺 12.7 毫米机枪, 直接前射,可在远距离开火。可携作弹 500 磅。1941 年起服役至 1949 年。 1942 年首战于太平洋战场即显示其优越性能。1943 年曾在索罗门群岛作远距 离拦截,击毙*山本五十六。战时共生产 9923 架。 p-39 型歼击机  又称“飞蛇式战斗机”。美国歼击机。1939 年投产。 贝尔(bell)公司制造。单引擎,最大时速 355 英里,最大载荷航程 675 英 里,升限 2.9 万英尺,配备 37 毫米航炮 1 门、12.7 毫米机枪 2 挺和 7.62 毫 米机枪 4 挺,并可载炸弹 500 磅。乘员 1 人。太平洋战争初期曾为美军主要 机种之一。因性能不及日本*零式战斗机,被美国飞行员称之为“破旧的钟”。 1944 年以后被淘汰。曾据《租借法案》改装为*p-63 型歼击机供苏联空军使 用。战时共制造 9558 架。 p-40 型歼击机  又称“战鹰式战斗机”。美国歼击机。1938 年投产。 柯蒂斯(curtiss)公司制造。单座、单引擎、下单翼,最大时速 350 英里, 最大载荷航程 732—852 英里,配备 12.7 毫米机枪 2 挺和 7.62 毫米机枪 2 挺(后改为 12.7 毫米机枪 6 挺)。曾出口到英、法、苏、中诸国,在英国皇 家空军中被称为“战斧”式,在大英国协国家被称为“小鹰”式。在中国曾为* 飞虎队的主要歼击机种。 第548页 p-47 型歼击机  又称”雷电式战斗机”。美国歼击机,亦作战斗轰炸 机用。1940 年 9 月试飞,共和公司制造。1943 年服役。单座,单引擎,最大 时速 467 英里,带有可抛副油箱,最大载荷航程 2350 英里,升限 3.6 万英尺, 爬高率 13 分钟 2 万英尺,配备 12.7 毫米机枪 6—8 挺,可携 1000 磅炸弹 2 枚或 127 毫米火箭弹 10 枚。可为重型轰作机作远程护航。1943 年 4 月运往 欧洲战场作战。战时共生产 15683 架。战后继续服役至 1955 年。 p-51 型歼击机  又称“野马式战斗机”,美国歼击机。1940 年按英国 要求的技术规格在美国研制,由北美航空公司生产。单座、单引擎、下单翼, 1942 年应英国的建议改装上罗尔-罗依斯的梅林引擎后,最大时速 443—488 英里,最大载荷航程 1070 英里(带副油箱可达 2080 英里),升限 4.19 万英 尺,爬高率为 7.5 分钟 2 万英尺。配 p—51 型歼击机备 12.7 毫米机枪 4—6 挺,可携 1000 磅炸弹 2 枚或 127 毫米火箭弹 10 枚。1944 年 3 月后大批参战, 主要承担对敌轰炸的护航任务,曾协同 b-29 轰炸机袭击东京,在英国上空摧 毁德国 v-1 飞弹等。战时有 b、d、h、k 等改进型,共生产 14686 架,其中 b 型 3738 架、d 型 7956 架。 p-61 型歼击机  又称“黑寡妇式战斗机”,因全身涂成黑色并期望带 给敌人以恶巫,故得此诨名。美国夜间战斗机。1942 年投产,诺思罗普公司 制造。最大时速 362 英里,最大载荷航程 600 英里,升限 3.31 万英尺,爬高 率 10 分钟 2 万英尺,乘员 3 人。装备20 毫米航炮 4 门,12.7 毫米机枪 4 挺, 可携炸弹 1600 磅。战时共生产 704 架。主要用于太平洋战场对日作战。1952 年退出现役。 p-63 型歼击机  又称“眼镜蛇式战斗机”。美国歼击机。贝尔公司在 *p-39 型歼击机基础上改装制成。1941 年投产。共生产 3303 架。根据*《租 借法案》援助苏联等国。至 1944 年 12 月共提供苏联空军 2241 架,提供*自 由法国空军 300 架。 pak-30 式反坦克炮  德国反坦克炮。1930 年定型,为大战初期德军主 要的反坦克炮。口径 37 毫米,战斗全重 440 公斤,炮弹重 0.7 公斤,炮弹初 速每秒 745 米,在 500—1000 米距离上命中角为 90 度时的穿甲厚度 26—17 毫米,射速每分钟 10—15 发。 pak-38 式反坦克炮  德国反坦克炮。1938 年定型,1940 年起服役。为 大战中后期德军主要的反坦克炮,被称为“坦克猎手”(tank-hunter)。口 径 50 毫米,战斗全重 930—986 公斤,炮弹重 0.98—2.1 公斤,炮弹初速每 秒 823—1198 米,最大射程 9.4 公里,在 1000 米距离上命中角为 90 度时的 穿甲厚度 50—52 毫米,射速每分钟 12—15 发。 pak-43 式反坦克炮  德国反坦克炮。1913 年在 pak-38 式反坦克炮基 础上改进位成并装备部队。口径 88 毫米,战斗全重 5096 公斤,炮弹初速每 秒 600 米,在 915 米距离内能穿透 167 毫米厚的装甲钢板,305 米距离内能 穿透 240 毫米厚钢板。 pbm 型巡逻机  亦称“水手式巡逻机”。美国水上巡逻侦察机。在*pby 型巡逻机基础上改进位成。载弹量增至 2000 磅。1939 年投产,由马丁 (martin)公司生产,1940 年起服役。 pby 型巡逻机  又称“卡塔利娜式巡逻机”或“黑猫式巡逻机”。美国 水上巡逻侦察机。联合公司 1935 年制成,翌年起服役。双引擎,翼展 104 英尺,航程可达 3000 英里。装备 7.62 毫米和 12.7 毫米机枪各 2 挺,可携炸 弹 1000 磅,乘员 7—9 人。广泛使用于备战场。战时共生产 3400 多架,其中 部分力加拿大生产。按《租借法案》提供英国 650 多架,提供苏联 pbm-1 改 进型 138 架。 pq-13 护航运输队  *盟国-苏联护航运输队之一。“pq”为驶往苏联的 船队代号,“13”为航次序号。该船队编有 19 艘货船,装载盟国援苏军火物 资,由英国 1 艘巡洋舰和 5 艘驱逐舰护航。1942 年 3 月 20 日,从冰岛的雷 克雅夫克港出发。3 月 29 日航至巴伦支海,遭德国飞机、潜艇和驱逐舰编队 的攻击。5 艘货船和 1 艘警戒舰被击沉,护航的英国巡洋舰受重伤(不久沉 没)。德国损失 1 艘驱逐舰。 pq-17 护航运输队  *盟国-苏联护航运输队之一。“pq”为驶往苏联的 船队代号,“17”为航次序号。1942 年 6 月 27 日,该船队从冰岛启航,编 有 34 艘货船和 3 艘救护船(一说 35 艘货船和 2 艘油船),装载盟国援苏的 297 架飞机、594 辆坦克、4246 辆卡车和牵引车以及 15.6 万吨物资,由英国 21 艘舰艇护航。另有英、美的 4 艘巡洋舰和 3 艘驱逐舰组成近程掩护编队。 配置于挪威北部海域的 14 艘潜艇(其中 5 艘为苏联潜艇)和苏联在科拉半岛 的 287 架飞机协同。英国海军部企图以该船队诱出德国*蒂尔匹茨号战列舰加 以歼灭,由舰队司令*托维海军上将率本土舰队在西面待机。7 月 1—4 日, 德国飞机和潜挺持续追踪攻击船队,均被击退(仅损失 1 艘货船)。4 日晚, 英国海军部错误判断蒂尔匹茨号战列舰已前往截击船队,下令巡洋舰编队西 撤和船队分散。5—10 日,德国飞机和潜艇在巴伦支海的熊岛(bearind) 和北角(nordkapp)之间海域,持续攻击分散航行的船只。到 13 日,只有 11 艘货船抵达苏联港口。共被击沉 23 艘货船,损失所载运的 210 架飞机、 430 辆坦克、3350 辆汽车和近 10 万吨物资。德国仅损失 14 架飞机。此后, 英国中断对苏航运 2 个月。 第549页 pq-18 护航运输队  *盟国-苏联护航运输队之一。“pq”为驶往苏联的 船队代号。“18”为航次序号。1942 年 9 月初,该船队装载盟国援苏物资, 从冰岛的雷克雅未克港驶出。编有 40(一说 43)艘货船,由 21(一说 32) 艘英国舰艇护航,其中包括 1 艘航空母舰。另有由 2 艘战列舰和 3 艘重巡洋 舰等组成的掩护编队支援。苏联也调动北方舰队全部舰艇与 300 多架飞机协 同。9 月 12—18 日,德国出动潜艇和 330 多架飞机,在巴伦支海对船队持续 攻击,击沉 13 艘货船。德国损失潜艇 3(一说 4)艘、飞机41(一说 27)架。 pz 式反坦克火箭筒  德国步兵武器。由胡戈-施奈德公司设计师朗魏勒 ngweiler)于 1942 年设计。翌年夏投产。一般只能发射 1 枚弹头。pz- 30 型弹头直径 150 毫米,有效射程 30 米,能穿透 200 毫米厚的装甲,每月 生产约 2 万个。1944 年初制成 pz-60 型,有效射程增至 60 米。1914 年底制 成 pz-100 型,有效射程 100 米。1945 年 1 月制成 pz-150 型,有效射程 150 米,弹头装甲穿透力同前,爆破力较小,但加上杀伤弹套能攻击有生力量。 pzlp-11 型歼击机  波兰歼击机。由波兰 pzl 公司制造。1933 年投产, 翌年起服役。单引擎(645 匹马力),敞式座舱,装有撑杆的上单翼,最大 时速 242 英里,装备 4 挺 7.7 毫米机枪。速度低,但因此有较好的机动性能。 9 年 9 月德波战争时有 108 架在第一线服役,占波兰空军全部歼击机的 四分之三强。另外的 30 架为更落后的 p-7 型。 pzlp-23 型轰炸机  波兰轰炸机。又称鲫鱼式轰炸机。1936 年由波兰 pzl 公司制成并装备波军。单引擎(580—680 匹马力),乘员 3 人,最大时 速 198 英里,最大载荷航程 932 英里,可携炸弹 1543 磅。共生产 210 架。1939 年 9 月德波战争爆发时有 118 架在第一线服役。波兰败亡后部分转至罗马尼 亚,罗军曾在 1941 年用于苏德战场。 pzlp-37 型轰炸机  波兰轰炸机。又称*麋式轰炸机。由波兰 pzl 公司 制造,1938 年起装备部队。双引擎,最大时速 273 英里,可携炸弹 5688 磅, 装备 3 挺机枪,乘员 3—4 人。1939 年 9 月德波战争爆发时,有 36 架在第一 线服役。波兰败亡后部分转至罗马尼亚,1941 年罗军曾用于苏德战场。 pzkw-i 型坦克  又名 t-i 型坦克。德国轻型坦克。3 年底开始生产, 初以“农业拖拉机”为伪装代号,是早期*德国坦克师的主要坦克。经过 3 次改进。全重 5.4—8 吨,乘员 2 人。装备 7.92 毫米机枪 2 挺。1939 年起改 装 20 毫米火炮 1 门,7.92 毫米机枪 1 挺。前装甲厚 13—30 毫米。发动机最 大功率 60—150 马力,公路最大时速 40—60 公里,曾用于武装干涉西班牙。 在侵波战争和西线战役中也起过较大作用。 pzkw-ii 型坦克  又名 t-ii 型坦克。德国轻型坦克。4 年 7 月开始研 制,经过 15 次改进。全重 7.2—11.3 吨,乘员 3—4 人。装备 20 毫米(少量 为 50 毫米)火炮 1 门,7.92 毫米机枪 1 挺。前装甲厚 14.5—35 毫米。发动 机最大功率 130—180 马力,公路最大时速 40—60 公里,行程 160—250 公里。 曾用于武装干涉西班牙。在侵波战争和西线战役中起主要作用。为准备实施* 海狮计划,部分改造成两栖坦克,水面最大时速 5 节,后在侵苏战争中用于 渡越江河。 pzkw-2型克  pzkw-3型坦克又名 t-3型坦克。德国中型坦克。1935 —1943 年 8 月生产,经过 14 次改进。全重 15.4—23 吨,乘员 5 人。装备 37 —50 毫米火炮 1 门(其中的 pzkw-3n 型为短身管 75 毫米火炮),7.92 毫米 机枪 2 挺。前装甲厚 14.5—50 毫米,发动机最大功率 265—300 马力,公路 最大时速 32—55 公里,行程 165—175 公里。为准 pzkw—3型坦克备实施* 海狮计划,部分改装成两栖坦克。曾用于入侵西线和巴尔于国家。在北非战 役和苏德战争前期起重要作用。 pzkw-iv 型坦克  又名 t-iv 型坦克。德国中型坦克。1936 年开始生产, 后经 11 次改进。全重 17-27 吨,乘员 5 人。装备 75 毫米火炮 1 门,7.92 毫 米机枪 2 挺。装甲厚 30—50 毫米,发动机最大功率 265—300 马力,公路最 大时速 40 公里,行程 200 公里。1913 年 3 月起炮塔周围增装防弹钢板。大 战前期数量较少,由于其装甲厚火力强,战争后期逐渐成为德国主战坦克。 sb2-c 型轰炸机  又称“地狱俯冲者式轰炸机”。美国海军舰载俯冲轰 炸机。1940 年 12 月研制成功。柯蒂斯(curtiss)公司生产。1943 年 11 月 起服役。单引擎,下单翼可摺叠,最大时速 295 英里,最大载荷航程 1165 英里,可携炸弹 1000—2000 磅,装备 2 门 20 毫米航炮和 2 挺 12.7 毫米机枪, 乘员 2 人。战时共生产 6300 架,其中 1194 架在加拿大制造。在美国陆军航 空队服役的 900 架,称为 a-25 型。战后继续服役至 1949 年。 sbd 型轰炸机  即“无畏式轰炸机”。 sc-7 护航运输队  战时英国海军护航的横越大西洋运输船队之一。 “sc”为从北美驶往英国的慢速船队代号,“7”为航次序号。1940 年 10 月 17—20 日,该船队与另一支*hx-79 护航运输队,在北海峡(xorth插nne1) 附近海域,同时遭到德国 8 艘潜艇(u-46、u-47、u-48、u-99、u-100、u-101、 u-38 和 u-123)结群攻击。两支船队的 79 艘货船,被击沉 31(一说 32)艘, 共 15.2 万多登记吨位。德国潜艇无损失。参见“北海峡护航战”。 第550页 sc-42 护航运输队  战时英国海军护航的横越大西洋运输船队之一。 “sc”为从北美驶往英国的慢速船队代号,“42”为航次序号。1941 年 8 月 30 日,从加拿大的布雷顿角岛(capebretonind)驶出。编有 64(一说 63)艘货船,由 1 艘驱逐舰和 3 艘护卫舰护航。9 月中旬,船队航至格陵兰 的费尔韦尔(farewell)角附近海域,遭德国海军北方潜艇群(15—17 艘) 持续 7 昼夜追踪攻击。英国虽以 7 艘舰艇增援,仍被击沉 18(一说 20,另说 16)艘舰船,共约 7.3 万吨。德国损失 2 艘潜艇。 8c-122 护航运输队  战时盟国海军护航的横越大西洋运输船队之一。 “sc”为从北美驶往英国的慢速船队代号,“122”为航次序号。1943 年 3 月 5 日,从纽约港启航。编有 60 艘货船(因遇风暴其中 6 艘中途折向加拿大 的哈利法克斯),由 2 艘驱逐舰、1 艘护卫舰和 5 艘驱潜快艇护航。17—20 日,与*hx-229 护航运输队一起,在北大西洋航线遭德国潜挺群持续攻击。 22 日驶抵英国的仅有 42 艘货船。 sc-129 护航运输队  战时盟国海军护航的横越大西洋运输船队之一。 “sc”为从北美驶往英国的慢速船队代号,“129”为航次序号。1943 年 5 月 11 日傍晚起,船队在北大西洋航线遭到德国海军数个潜艇群持续 2 天的追 踪攻击,2 艘货船被击沉。但护航的盟军舰艇依靠雷达和高频测向仪,有效 地进行了抗击,多次驱走德国潜挺,并击沉 1 艘、重创 1 艘。5 月 13 日傍晚, 盟军支援舰队的航空母舰到达后又以飞机作沉 1 艘潜艇。德军遂于 14 日拂晓 撤出作战。此战以及 hx-237、sc-130 和 hx-239 等护航运输队之战,构成大 西洋潜艇战的转折点,德国因损失惨重,被迫停止对北大西洋护航运输队攻 击近 4 个月。 sc-l30 护航运输队  战时盟国海军护航的横越大西洋运输船队之一。 “sc”为从北美驶往英国的慢速船队代号,“130”为航次序号。1943 年 5 月 19 日午夜至 21 日,船队在北大西洋航线上遭到德国海军潜挺群持续追踪 攻击。盟军护航舰艇在配备航空母舰的支援舰队支援下,成功地击退潜艇进 攻。船队无一损失,德国潜逛被击沉 3 艘、重创两艘。此战以及 hx-237、sc-129 和 hx-239 等护航运输队之战,构成大西洋潜挺战的转折点。德国因损失惨 重,被迫停止对北大西洋护航运输队攻击近 4 个月。 sfh-18 式榴弹炮  德国榴弹炮。1918 年定型。大战初期仍为德军主要 火炮之一。有口径 105 毫米与 150 毫米两种型号。口径为 105 毫米的战斗全 重工 1950 公斤,炮弹重 14.8 公斤,炮弹初速每秒 470 米,最大射程 10.7 公里,射速每分钟 6 发。口径为15q 毫米的战斗全重 5510 公斤,炮弹重 43.5 公斤,炮弹初速每秒 520 米,最大射程 13.3 公里,射速每分钟 4 发。 sfh-40 式榴弹炮  德国榴弹炮,1940 年在 sfh-18 式榴弹炮基础上改 进位成,有口径 105毫米与 150毫米两种型号,口径 105毫米的战斗全重1800 公斤,炮弹重 15.8 公斤,炮弹初速每秒 540 米,最大射程 12.3 公里。 射速每分钟 6—8 发。口径 150 毫米的战斗全重 5650 公斤,炮弹重 43.5 公斤,炮弹初速每秒 595 米,最大射程 15.5 公里,射速每分钟 4 发。 sk-39 式加农炮  德国加农炮,1939 年定型,口径 150 毫米的战斗全 重 12.4 吨,炮弹重 43 公斤,炮弹初速每秒 865 米,最大射程 24.7 公里,射 速每分钟 2 发。口径 210 毫米的战斗全重 38.6(一说 37)吨,炮弹重 135 公斤,炮弹初速每秒 800 米,最大射程 29.9 公里,射速每小时 25 发。 sk-42 式加农炮  德国加农炮。1942 年制成并服役,为大战中后期德 国主要反坦克兵器之一。口径 75 毫米,战斗全重 1425 公斤,炮弹重 6.8 公 斤,炮弹初速约每秒 930 米,在 500—1000 米距离上的穿甲厚度为 95—84 毫米,射速每分钟 12—14 发。 stug-43 型自动步枪  德国步兵武器。1943 年研制成功。全长 0.94 米, 总重 5 公斤,口径 7.92 毫米,由弹仓供弹,最大射速每分钟 500 发。大战期 间共生产约 8 万支。 t 港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东方舰队在印度洋上的隐蔽基地。位于 马尔地夫群岛南端的阿社(addu)环礁,为一群环状珊瑚岛环绕的深水盐湖, 有 4 道深水海峡通向印度洋,远离主航道,地势隐蔽。战时英军在此修建秘 密基地,以此为代号。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原东方舰队基地新加坡沦陷,科 沦坡亦受威胁,遂一度成为英国海军在印度洋上的主要基地。 t-i 型坦克  即“pzkw-i 型坦克”。 t-2型坦克  即“pzkw-2型坦克”。 t-3型坦克  即“pzkw-3型坦克”。 t-4型坦克  即“pzkw-4型坦克”。 t-v 型坦克  即“豹式坦克”。 t-6型坦克  即“虎式坦克”。 t-4 组织  纳粹德国“国家医疗机构协调局”的代号。因办公室位于柏 林动物园街(tiergartenstrasse)4 号而得名。1939 年成立。执行用无痛致 死法消灭欧洲犹太人的计划,由纳粹党元首府长官*布勒和希特勒的私人内科 医生*勃兰特负责。1939—1941 年,即以毒气和致命注射剂杀害 5 万余人。 第551页 tbd 型鱼雷轰炸机  又称”蹂躏者式鱼雷轰炸机”。美国海军舰载鱼雷 轰炸机。1937 年投产和服役,道格拉斯公司制造,单引擎、单座,最大时速 206 英里,最大载荷航程 435 英里,装备 12.7 毫米和 7.62 毫米机枪各 1 挺, 可携 21 英寸鱼雷 1 枚或炸弹 1000 磅。为美国海军第一代鱼雷攻击机,太平 洋战争爆发时仍为美国主要舰载机种之一,曾参加中途岛海战,由于性能差 很快被淘汰,由*tbf 型鱼雷轰炸机取代。共生产 129 架。 tbf 型鱼雷轰炸机  又称“復仇者式鱼雷轰炸机”。美国海军舰载机。 1941 年役产。格鲁曼公司制造。单引擎、中单翼,最大时速 271 英里,最大 载荷航程 1020 英里,升限 2.3 万英尺,爬升率 13 分钟万余英尺,乘员 3 人。 可载炸弹量 2000 磅,或 22 英寸鱼雷 1 枚,或 5 英寸火箭弹 8 枚。装备有雷 达系统,可执行夜间轰炸任务。战时共生产 10104 架。1942 年起服役,主要 用于太平洋战场对日作战,取代老式的*蹂躏者式鱼雷轰炸机,并按*《租借 法案》提供英国等。其改进型为 tbm 型。战后继续 tbif 型鱼雷轰炸机服役至 1954 年。 v 邮路(v-mail)大战时期美国军邮线路。以英文(viotory)(“胜利” 之意)的第一个字母得名。为使海外作战的官兵与国内亲友通信联繫畅通, 以达到鼓舞土气的目的,美国军方建立了一条特别的军邮线路,投递迅速, 即使在遥远偏僻地区,投递时间一般亦不超过 10 天。 v-1 火箭  纳粹德国称为“报復武器-1”。因飞行时噪声较大,英国人 称为“嗡嗡弹”。大战末期德国使用的飞航式飞弹。弹长 7.6 米,最大直径 0.82 米,翼展 5.3 米,战斗部携带炸药 700 公斤,总重 2.2 吨,使用冲压式 喷气发动机,以汽油作推进剂,用弹射器发射,间或由飞机发射,以自主式 磁陀螺控制系统控制飞行,而后向目标俯冲。最大时速 645 公里,射程 240 —370 公里,命中精度较低,1942 年年中开始研制,1944 年 6 月 12 日首次 从法国北部向英国发射,数月内共发射约 1 万余枚,其中五分之一毁于发射 故障,五分之二被英国歼击机或高射炮击毁,三分之一击中英国本土(其中 大部分击中伦敦),造成平民和财产一定的损失,但未能扭转德国的败局。 v-2 火箭  纳粹德国称为“报復武器-2”。大战末期德国使用的超音速 单级弹道式飞弹。弹长 14 米,最大直径 1.65 米,战斗部携带炸药 800 公斤, 总重约 13 吨。使用液体火箭发动机,以酒精和液氧作推进剂,弹道主动段由 带程序装置及计算飞行速度仪器的自主式陀螺控制系统控制飞行。最大时速 6120 公里,射程 320 公里,命中精度低,可靠性差。1936 年起研制,1914 年 9 月 6 日首次向巴黎发射,两天后开始袭击英国。共发射约 4300 枚。其中 二分之一毁于发射故障或飞行故障,1000 多枚击中伦敦,给英国人民和财产 造成一定损失,但未能扭转德国的败局。 x 营地  大战时期英、美训练间谍、特工人员的秘密营地。位于加拿大 境内安大略湖畔,多伦多到金斯顿的高速公路附近。受*英国安全协调局和* 美国战略情报局管辖。受训者在这里学习暗杀、爆破、突袭和传送情报等技 能。曾训练出数百名间谍。 z 计划(z-n)纳粹德国海军建设计划。1938 年德国海军总司令部根 据希特勒的指令拟制。总目标是建立一支能同英国舰队抗衡的水面舰队,包 括 4 艘航空母舰,10 艘战列舰,3 艘战列巡洋舰,8 艘装甲舰或重巡洋舰, 44 艘轻巡洋舰,68 艘驱逐舰,90 艘鱼雷艇,249 艘潜艇。预定 1948 年以前 完成。1939 年 1 月获希特勒批准,并将完成期限提前到 1945 年。1939 年 9 月 1 日被海军总司令部撤销,代之以继续建造潜艇并限制建造水面舰只的新 计划。 z 作战  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计划的代号。1941 年 4 月确定此代号,取 意于 1905 年日俄对马海峡海战中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东乡平八郎升起的 决战信号“z”旗。参见“珍珠港事变”。 6m-8 式火箭炮  苏德战争期间苏联主要火箭炮之一。1941 年制成并装 备部队。弹径 82 毫米,弹重 3 公斤,操纵管数 48 枚(另有 24 枚型和 36 枚 型),一次齐射为8—10 秒,有效射程 5500 米,重新装弹时间为 5—10 分钟, 战斗全重 5485 公斤。 bm-13 式火箭炮  苏德战争期间苏联主要火箭炮之一。被称为“喀秋 莎”。其前身为三十年代中期为装备飞机而研制的固体燃料火箭弹,1941 年 改装制成。系安装于汽车上的多联发射装置,弹径 132 毫米,弹重 42.5 公斤, 操纵管数 16 枚,可在 7—10 秒内一次发射 16 发炮弹,有效射程 7900 米,重 新装弹时间为 5—10 分钟,战斗全重 7200 公斤。 gm-31 式火箭炮  苏德战争后期苏联主要火箭炮之一。1944 年制成并 装备部队。弹径 300 毫米,弹重 94.5 公斤,操纵管数 12 枚,一次齐射为 7 —10 秒,有效射程 4000 米,重新装弹时间为 10—15 分钟,战斗全重 7100 公斤。 gp—18 式榴弹炮  苏德战争期间苏联主要榴弹炮之一。1939 年制成并 装备部队(属统帅部预备队炮兵),口径 305 毫米,弹重 330 公斤,弹丸初 速每秒 530 米,最大射程 16.6 公里,最大射速两分钟 1 发,战斗全重 45.7 吨。 第552页 gc-3 式加农炮  苏德战争后期苏联主要加农炮之一。1944 年制成并装 备部队(军属炮兵)。兼有反坦克饱和野战炮两种性能,主要用于对付德军 “虎”式和“豹”式坦克,口径 100 毫米,弹重 15.6 公斤,弹丸初速每秒约 900 米,直射距离 1080 米,在 500 米距离上命中角 90°时穿甲力为 160 毫米, 最大射速每分钟 7 发(一说 4—5 发),战斗全重 3650 公斤。 gt 型坦克  苏德战争初期苏联主要轻型坦克之一。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初研制。作为高速车轮履带式战役坦克,主要用于独立的机械化兵团,经过 多次改进。1939 年的 bt-7m 型为全重 14.6 吨,乘员 3 人,45 毫米火炮 1 门, 7.62 毫米机枪 3 挺,前装甲厚 20 毫米,最大时速 62 公里(履带式)和 86 公里(轮式),公路最大行程 600 公里(履带式)和 700 公里(轮式》,曾 在诺门坎事件、苏芬战争和苏德战争初期使用。 Л-1 式榴弹炮  苏德战争后期苏联主要榴弹炮之一。1943 年制成并装 备部队(军属炮兵)。口径 152 毫米,弹重 40 公斤,弹丸初速每秒 508 米, 最大射程 12.4 公里,最大射速每分钟 4 发,战斗全重 3600 公斤。其特点是 比原来同类的 1938 年 k-10 式榴弹炮,行军全重减少 1 吨,战斗全重减少 0.5 吨,增强了机动性。 Лb-3 习型轰炸机  苏联三十年代未主要中远程轰炸机之一。1935 年 由*伊柳辛研制成功。1937 年经改进为ЛБ-3Ф中型。机组成员 3 人,装有 2 台 1000 马力活塞式发动机,最大时速 440 公里,最大航程 2700 公里,装备 7.62 毫米机枪 3 挺,可携炸弹 1—2.5 吨。共生产 1528 架。1938 年起改型为 *nл-4 型轰炸机。 дп式轻机枪  即“杰格佳廖夫式轻机枪”。苏德战争期间苏联步兵主 要轻机枪。二十年代由*杰格佳廖夫研制成功。1927 年开始装备部队。苏德 战争期间仍然是苏军轻机枪的基本型号。口径 7.62 毫米,重 8.9(一说 8.4) 公斤,弹匣容量 47 发,射程 1500 米,实际射速每分钟 80 发。1944 年制成 其改进型Дпm 式,主要是简化结构和提高零件质量。 дшk-38 式重机枪  苏德战争期间苏联主要大口径机枪。其前身为 1930 年*杰格佳廖夫研制成功的дk式大口径机枪。1938 年由什帕金(Гe opгnncemehoвnчШпa-гnh,1897—1952)改制而成。口 径 12.7 毫米,机枪枪身重 34 公斤(连枪架全重 170 公斤),射程 3500 米, 弹链容量 50 发,实际射速每分钟 80(一说 125)发。1939 年起装备部队。 苏德战争期间主要用于攻击敌方轻型装甲车辆和低空飞机。 nc-2 式反坦克炮  苏德战争中后期苏联主要反坦克加农炮之一。 1913 年制成并装备部队。口径 57 毫米,弹重 3.14 公斤,弹丸初速每秒 990 米,直射距离 1100 米。在 500 米距离上命中角 90°时穿甲力为 106(一说 100)毫米,最大射速每分钟 15 发,战斗全重 1150(一说 1250)公斤。 nc-3 式加农炮  苏德战争期间苏联主要反坦克加农炮之一。1942 年 制成并装备部队(师属炮兵)。口径 76 毫米,弹重 6.2 公斤,弹丸初速每秒 680 米,最大射程 13.2 公里,直射距离 940 米,在 500 米距离上命中角 90 °时穿甲力为 70 毫米,最大射速每分钟 15 发,战斗全重 1180 公斤。其特点 是制造工艺简单,共有零件 719 个。比三十年代同类加农炮零件减少五分之 三。 n-16 型歼击机  即“波利卡尔波夫式歼击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 联的主要歼击机。1933 年由*波利卡尔波夫研制成功。翌年开始装备部队。 单座,装有 1 台 900 马力活塞式发动机,最大时速 462(一说 489)公里,最 大航程 625 公里,装备 7.62 毫米机枪 4 挺,可携炸弹 100 公斤。曾使用于西 班牙内战和诺门坎地区的战斗。至苏德战争爆发时,与 n-15 型一起仍然是苏 联空军中数量最多的主要机种。共约生产 7000 架。 n-153 型歼击机  即“鸥式歼击机”。苏德战争初期苏联主要歼击机之 一。1938 年由*波利卡尔波夫研制成功并装备部队。单座,装有 1 台 900 马 力活塞式发动机,最大时速 427 公里,最大航程 690 公里,装备 7.62 毫米机 枪 4 挺,可携炸弹 200 公斤。 nл-2 型强击机  即“伊尔-2 型强击机”。苏德战争期间苏联主要强 击机。广泛用于低空火力支援陆军。1939 年由*伊柳辛研制成功。1941 年起 装备部队,至苏德战争爆发时有 249 架,战时共生产 3.6 万架。单座(1942 年改进型为双座),装有 1 台 1750(一说 1600)马力发动机,最大时速 420 公里,最大航程 765(一说 510)公里,装备 20(后改为 23)毫米航炮 2 门、 7.62 毫米机枪 2 挺(1942 年双座型加装 12.7 毫米机枪 1 挺),能携 4—8 枚火箭弹和 400—600 公斤炸弹,座舱、发动机和油箱均有装甲防护。苏军称 之为“飞行坦克”,德军称之为“死神”。 nл-4 型轰炸机  即“伊尔-4 型轰炸机”。苏德战争期间苏联主要中 远程轰炸机。1938 年由*伊柳辛对*ДБ-3 型轰炸机改制而成。机组乘员 3 人,装有 2 台 1100 马力活塞式发动机,最大时速 445(一说 425)公里,最 大航程 3800(一说 3300)公里,装备 12.7 毫米机枪 1 挺、7.62 毫米机枪 2 挺(其改进型装备 20 毫米航炮 2 门、7.62 毫米机枪 3 挺),可携炸弹1—2.5 吨。共生产 5256 架,除作为远程航空兵主要机种外,还用作海军鱼雷机。 第553页 nc型坦克  苏德战争后期苏联主要重型坦克。1913 年由*科京主持研 制成功。其nc-2 型为全重 46 吨,乘员 4 人,122 毫米火炮 1 门,7.62 毫 米机枪 3 挺,12.7 毫米高射机枪 1 挺,前装甲厚度 90—100 毫米,最大时速 37 公里,公路最大行程 150 公里。1943 年第 4 季度生产 102 辆。1944 年上 半年生产 775 辆。以后继续增加。 ncy-122 型自行火炮  苏德战争期间苏联主要重型自行火炮之一。1941 年制成并装备部队。用作伴随重型坦克和破坏坚固工事的支援火炮,实施直 接瞄准射击。以nc-2 型坦克的底盘为基础,战斗部分为全封闭式,装甲最 大厚度 120 毫米,装备122 毫米加农炮 1 门,弹药基数 30 发,最大射程 1.57 万米,战斗全重 46 吨,最大时速 35 公里,最大行程 220 公里。 ncy-152 型自行火炮  苏德战争期间苏联主要重型自行火炮之一。 1943 年制成并装备部队。用于伴随重型坦克和破坏坚固工事的支援火炮。以 nc-2 型坦克的底盘为基础,战斗部分为全封闭式,装甲最大厚度 120 毫米, 装备 152 毫米榴弹一加农炮 1 门,弹药基数 20 发,最大射程 1.22 万米,战 斗全重 46 吨,最大时速 35 公里,最大行程 220 公里。 kb 型坦克  苏德战争前期苏联主要重型坦克。三十年代后期,根据*西 班牙内战的经验,由*科京、*杜霍夫等共同研制。1939 年其试验型样车曾参 加苏芬战争。经改进后,于 1940 年至苏德战争爆发,共生产 639 辆装备部队。 全重 47.5 吨,乘员 5 人,76 毫米火炮(1943 年改装 85 毫米火炮)1 门, 7.62 毫米机枪 3 挺,前装甲厚度 75—100 毫米,最大时速 35 公里,公路最 大行程 250 公里。战争后期为*nc型坦克取代。 лa-5 型歼击机  即“拉-5 型歼击机”。苏德战争中后期苏联主要歼击 机之一。1942 年由*拉沃奇金研制成功并装备部队。单座,装有 1 台 1s50 马 力(一说 1700 马力)活塞式发动机,最大时速 648 公里(一说 630 公里), 最大航程 765 公里(一说 581 公里),装备 20 毫米航炮 2 门。战争期间共生 产 1 万架。 лa-7 型歼击机  即“拉-7 型歼击机”。苏德战争后期苏联主要歼击机 之一。1944 年由*拉沃奇金研制成功并装备部队。单座,装有 1 台 1850 马力 活塞式发动机,最大时速 680 公里,装备 20 毫米航炮 3 门。战争期间共生产 5753 架。 лa-7 型歼击机  лaгг-3 型歼击机即“拉格-3 型歼击机”。苏德战 争前期苏联主要歼击机之一。1940 年由以*拉沃奇金为首的设计局研制成 功。翌年装备部队。单座,装有 1 台 1050 马力活塞式发动机,最大时速 519 公里,最大航程 790 公里(一说 556 公里),装备 20 毫米航炮 1 门、12.7 毫米大口径机枪 1 挺和 7.62 毫米机枪 2 挺,可携炸弹 200 公斤。战前和战时 共生产 6528 架。 m 型潜艇  即“婴儿型潜艇”。苏德战争期间苏联主要轻型潜艇。由* 马利宁设计制造。以“婴儿”(maлюtka) 命名。从 1934 年第一艘下水到 1945 年,先后 4 批共制造 98 艘。长约 44.5 米,宽 3.3 米,水面排水量约 205 吨(吃水 3 米),航速水面 14 节、 水下 8 节,续航力水面航速 8.5 节时为 3600 海里、水下航速 3 节时为 90 海 里,装备 533 毫米鱼雷管 2 个(艇首)、45 毫米火炮 1 门和高射机枪 1 挺, 舱员 20 人。可利用铁路在各不同海区作整体陆上运输。 m-30 式榴弹炮  苏德战争期间苏联主要榴弹炮之一。1938 年制成并装 备部队(师属炮兵)。口径 122 毫米,弹重 21.8 公斤,弹丸初速每秒 515 米,最大射程 11.8 公里,最大射速每分钟 5—6 发,战斗全重 2450 公斤。 m-42 式反坦克炮  苏德战争中后期苏联主要反坦克加农炮之一。1942 年制成并装备部队(营属炮兵)。口径 45 毫米,弹重 1.4 公斤,弹丸初速每 秒 870 米,直射距离 900 米,在 500 米距离上命中角 90°时穿甲力为 61 毫 米(一说 70 毫米),最大射速每分钟 15—20 发,战斗全重 625 公斤。其特 点是比原 1937 年式同类加衣炮,穿甲力增加近三分之一。 mлг-3 型歼击机  即“米格-3 型歼击机”。苏德战争期间苏联主要 歼击机之一。1940 年由米高扬和古列维奇研制成功并装备部队。其前身为同 年制成的mnг-1 型,mnг-3 型歼击机经改进(加强火力和增加飞行距 离)而成,为当时苏联速度最快的单座高空歼击机。装有 1 台 1350(一说 1200) 马力活塞式发动机,在 7000—8000 米高度时速 640 公里(战时其改进型mn г-7 达 690 公里),最大航程 1250(一说 1000)公里,装备 7.62 毫米机枪 2 挺、12.7 毫米机枪 1 挺,可携炸弹 200 公斤。战前和战时共生产 5753 架。 mП-20 式加榴炮  苏德战争中苏联主要加农-榴弹炮之一。1937 年制 成并装备部队(军属炮兵)。口径 152 毫米,弹重 43.6 公斤,弹丸初速每秒 655 米,最大射程 17.4 公里,最大射速每分钟 3—4 发,战斗全重 7270 公斤。 Пe-2 型轰炸机  即“佩-2 型轰作机”。苏德战争期间苏联主要俯冲 轰炸机。1940 年由*佩特利亚科夫研制成功。翌年开始装备部队,至苏德战 争爆发时有 453 架。战时共生产 1.1 万架。机组乘员 3 人,装有 2 台 1100(一 说 1260)马力活塞式发动机,最大时速 540 公里,最大航程 1200(一说 1100) 公里,其改进型增至 1315 公里,装备 7.62 毫米枫枪 4 挺(其改进型装备 12.7 毫米机枪 3 挺 7.62 毫米机枪 2 挺),能携炸弹 600—1000 公斤。 第554页 Пe-2 型轰炸机  ппc-43 式冲锋鎗苏德战争后期苏联步兵主要轻 便自动武器之一。1943 年由苏达耶夫(А.n.cyдaeв,1912—1946) 研制成功并装备部队,口径 7.62 毫米,重量 3.04 公斤,弹匣容量 35 发,射 程 200 米,实际射速每分钟 100—120 发。其结构与工艺质量优于*ППЩ-41 式冲锋鎗。 ппш-41 式冲锋鎗  苏德战争期间苏联步兵主要轻便自动武器之 一。1941 年由什帕金(ГeopгnncemehoвnчШпaгnh, 1897—1952)对*杰格佳廖夫的Ппд-40 式冲锋鎗进行改装制成。口径 7.62 毫米,重量 3.65 公斤,弹匣容量 71(或 35)发,射程 200 米,实际射速每 分钟 100—120 发,因其制造简单,使苏联在战争初期的困难条件下能迅速大 量生产。仅 1941 年 9—12 月就生产了 9.5 万支。 пtpд式反坦克枪  即杰格佳廖夫式反坦克枪。苏德战争前期苏联 步兵的主要反坦克武器。1941 年由*杰格佳廖夫研制成功。同年 8 月开始装 备部队。重 17.3 公斤,两人操纵,口径 14.5 毫米,单发装填,使用带钢心 或金属陶质弹心的穿甲燃烧弹头,弹头初速每秒 1020 米,能穿透 300 米远的 35 毫米厚装甲,战斗射这每分钟 8—10 发。苏德战争初期曾大量生产,在莫 斯科会战和其他战线的反坦克战斗中,起过重大作用。随着德军坦克装甲加 厚,1943 年起作用下降。后为火箭简所取代。1915 年 1 月停止生产。 пtpc 式反坦克枪  即“西蒙诺夫式反坦克枪”。苏德战争初期苏联步 兵的主要反坦克武器。1941 年由西蒙诺夫研制成功。同年 8 月开始装备部队。 重约 21 公斤,2 人操纵,口径 14.5 毫米,带 5 发弹的弹仓,自动装填,使 用带有钢心或金属陶质弹心的穿甲燃烧弹头,弹头初速每秒 1020 米,能穿透 300 米远的 35 毫米厚装甲,战斗射速每分钟 15 发。苏德战争初期曾大量生 产,在莫斯科会战和其他战线的反坦克战斗中起过重大作用。随着德军坦克 的装甲加厚,1943 年起作用下降。后逐渐为火箭筒所取代。1945 年 1 月停止 生产。 cbt-400 式半自动步枪  苏德战争期间苏联主要步兵武器之一。托卡 列夫式半自动步枪系列的主要型号。其前身为 1938 年研制成功并于翌年装备 部队的 cbt-38 式。经改进后于 1940 年定型。口径 7.62 毫米,重量 3.8 公斤, 弹匣容量 10 发,射程 1500 米,实际射速每分钟 20—25 发。1940 年 4 月装 备部队。在苏德战争期间广泛应用。 ch-43 式重机枪  即“戈留诺夫式重机枪”。苏德战争后期苏联步兵主 要重机枪。1940 年起由*戈留诺夫着手设计。经过多次试验和修改,1943 年 定型并批量生产和装备部队,用以取代苏军原用的 1910 年水冷式马克沁重机 枪。口径 7.62 毫米,气冷式,全重 40.4 公斤,射程 2300 米,弹链容量 250 发,实际射速每分钟 250—300 发。 cy-76m 型自行火炮  苏德战争期间苏联主要轻型自行火炮之一。1943 年制成并装备部队。用作伴随步兵的支援火炮,实施直接瞄准射击。以 t-70 轻型坦克的底盘为基础,战斗部分为半封闭式,装甲厚度 35 毫米,装备 76 毫米加农炮 1 门,弹药基数 60 发,最大射程 8600 米,战斗全重 10.5 吨,最 大时速 45 公里,最大行程 250 公里。 cy-85 型自行火炮  苏德战争期间苏联主要中型自行火炮之一,1943 年制成并装备部队,用作伴随中型坦克和步兵的支援火炮,实施直接瞄准射 击。以*t-34 型坦克的底盘为基础,战斗部分为全封闭式,装甲厚度 60 毫米, 装备 85 毫米加衣炮 1 门,弹药基础 48 发,最大射程 1.36 万米,战斗全重 29.6 吨,最大时速 55 公里,最大行程 300 公里。 cy-100 型自行火炮  苏德战争期间苏联主要中型自行火炮之一。1944 年制成并装备部队。用作伴随中型坦克和步兵的支援火炮,实施直接瞄准射 击。以*t-t34 型坦克的底盘为基础,战斗部分为全封闭式,装甲最大厚度 110 毫米,装备 100 毫米加农炮 1 门,弹药基数 34 发,最大射程 1.58 万米,战 斗全重 31.6 吨,最大时速 50 公里。最大行程 310 公里。 t-26 型坦克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联主要轻型坦克之一。1931 年研制 成功。三十年代中期作为诸兵种合成兵团的主要支援兵器,广泛装备部队。 经过几次改进。1937 年型为全重 10.3 吨,乘员3 人,45 毫米火炮 1 门。7.62 毫米机枪 1 挺(部分装有 2 挺和 1 挺高射机枪),前装甲厚 16 毫米,最大时 速 30 公里,公路最大行程 225 公里。曾在西班牙内战、诺门坎事件、苏芬战 争和苏德战争初期使用。 t-28 型坦克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联主要中型坦克。1931—1933 年研 制。全重 28 吨,乘员 6 人,76 毫米火炮 1 门,7.62 毫米机枪 4 挺,前装甲 厚 30 毫米,最大时速 37 公里,公路最大行程 220 公里。三十年代中期作为 突破筑垒地带的主要兵器装备部队,曾在苏德战争初期使用。后为*t-34 型 坦克所取代。 t-34 型坦克  苏德战争期间苏联主要中型坦克。三十年代后期,根据* 西班牙战争的经验,由*科什金、*莫罗佐夫和*库切连科等共同研制。其试验 样车为 t-32 型。经改进后于 1939 年底定名 t-34 型。全重 26.5 吨,乘员 4 人,76 毫米火炮 1 门,7.62 毫米机枪 2 挺,前装甲厚 45 毫米,最大时速 51 公里,公路最大行程 370 公里。自 1940 年至苏德战争爆发时,共有 1225 辆 装备部队。战争开始。即显示出其性能优越,成为苏军的主战坦克。1942 年 下半年生产 8271 辆。以后几经改进。1944 年其改进型(t-34-85 型)全重 32.5 吨,乘员 5 人,85 毫米火炮 1 门,7.62 毫米机枪 2 挺,前装甲厚 45— 90 毫米,最大时速 55 公里,公路最大行程 420 公里。 第555页 ty-2 型轰炸机  即“图-2 型轰炸机”。苏德战争后期苏联主要俯冲轰 作机之一。1943 年由*图波列夫研制成功并装备部队。机组乘员 4 人,装有 2 台 1850 马力活塞式发动机,最大时速 547 公里,最大航程 2100(一说 2250) 公里,装备 20 毫米航炮 2 门、12.7 毫米机枪 3 挺。能携炸弹 1—3 吨。战时 共生产 2527 架。 ycb 式加农炮  苏德战争期间苏联主要加衣炮之一。1939 年制成并装备 部队(师属炮兵)。口径 76 毫米,弹重 6.2 公斤,弹丸初速每秒 680 米,最 大射程 13.3 公里,最大射速每分钟 15—20 发,战斗全重 1480 公斤。 щ型潜艇  即“狗鱼型潜挺”。苏德战争期间苏联主要中型潜艇之一。 由*马利宁设计制成,1933 年第一艘下水该型潜逛命名“狗鱼”(Шykл a),以后取其第一个字母为该型名称。前后共有 6 批,以第三批为基本型 号。长 59 米,宽 6.2 米,水面排水量约 600 吨(吃水 4 米),航速水面 13 —14 节、水下 8—9.5 节,续航力水面航速 9 节时为 4500 海里、水下航速 2.5 节时为 100 海里,装备 533 毫米鱼雷发射管艇首 4 个、舱尾 2 个,45 毫米火 炮 2 门(部分还装有 37 毫米机关炮或 12.7 毫米机枪),艇员 37-40 人。苏 德战争爆发时苏联海军共有该型潜雁 77 艘。 rk-1 型歼击机  即“雅克-1 型歼击机”。苏德战争前期苏联主要歼 击机之一。1940 年由*雅科夫列夫研制成功。翌年装备部队。单座,装有 1 台 1050 马力活塞式发动机,最大时速 580(一说 572)公里,最大航程 850 (一说 700)公里,装有 20 毫米航炮 1 门、7.62 毫米机枪 2 挺。战前和战时 共制造 8721 架。 rh-3 型歼击机  即“雅克-3 歼击机”。苏德战争后期苏联主要歼击机 之一。1943 年底由*雅科夫列夫研制成功。单座,装有 1 台 1240(或 1650) 马力活塞式发动机,最大时速 660(或 720)公里,最大航程 900(一说 1000) 公里,装备 20 毫米航炮 1 门、12.7 毫米大口径机枪 2 挺(或装备 20 毫米航 炮 2 门)。1944 年起成批生产装备部队。至战争结束共生产 4843 架。 rk-7 型歼击机  即“雅克-7 型歼击机”。苏德战争中期苏联主要歼 击机之一。1942 年由*雅科夫列夫研制成功。单座,装有 1 台 1210 马力活塞 式发动机,最大时速 593 公里,最大航程 750 公里,装备 20 毫米航炮 1 门、 12.7 毫米大口径机枪 2 挺。战争期间共生产 6399 架。 rk-9 型歼击机  即“雅克-9 型歼击机”。苏德战争中后期苏联主要 歼击机之一。1942 年由*雅科夫列夫研制成功。单座,装有 1 台 1240(一说 1210)马力活塞式发动机,最大时速 605(一说 597)公里,最大航程 1000 公里(一说 1400 公里,其 1944 年的改进型rk-9ДД航程增至 2200 公里), 装备 37 毫米航炮 1 门,12.7 毫米大口径机枪 2 挺。战争期间共生产 16769 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