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术备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研究》 第1页 [军事理论] 《高技术备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研究》作者:余高达+陈曙东等【完结】 前 言 为促进和深化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理论研 究,国防大学科研部与南京军区后勤部于1994年6月6日至9日在南京联合 召开了全军性的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理论研讨会。会议以毛 泽东军事思想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为指针,把认真学习和理解军委 新时期战略方针贯穿始终,使研讨内容与军委新时期战略方针的要求相一 致;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作战理论的新成果为依据,使战役后勤保 障理论的研究与战役作战理论的发展方向相一致;既注重立足我军战役后勤 的现状,义着眼可能的发展,既研讨战时保障对策,也研讨平时后勤建设, 从而使战役后勤保障的研究与我军后勤现状及发展建设的方向相一致。参加 此次研讨会的代表80余人来自全军后勤各条战线,提交论文97篇,其学术 成果较全面地反映了后勤系统不同层次、不同部门研究的新思想和新观点。 通过总部、军区、集团军、省军区等各层次的学术交流,实现了战役后勤理 论研究在纵向上的结合;通过陆、海、空军和二炮各军兵种的学术交流,实 现了战役后勤理论研究在横向上的结合;通过机关、部队、院校的学术交流, 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上的优势互补。研讨会既突出了研究重点,也涉及了 战役后勤理论的各个方面,从基础理论到应用理论,从定性研究到定量分析, 从单一军种的后勤保障到多军兵种联合战役后勤保障,从我军后勤到外军后 勤,都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学术探讨。这些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理论水 平和参考使用价值。 为了集中反映这次理论研讨会的成果和扩大学术交流,我们将会议论文 编纂成书,以供学习参考。全书各篇目录根据论文内存排列。限于篇幅,我 们在保留作者基本观点的情况下,对论文原藁进行了一定的删减、压缩或修 改。 此次会议的召开和论文集的编辑出版,得到了总后首长、机关及全军各 大单位后勤、有关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大力支持。军委委员、总后勤部部长傅 全有上将为本书题了词。国防大学后勤教研室的领导和有关同志在此次学术 研讨会的筹备、召开和论文的筛选以及论文集的编辑出版过程中,做大量的 工作,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国防大学科研部和出版社的领导及有关同志对论 文集的编辑出版给予了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在此一併表示感谢。 本书由余高达、陈曙东、李小路、蒋宗祥、刘耀武、路文同志共同编辑 整理。由于我们水平有限,在编辑过程中可能存在着疏漏和缺略之处,敬请 作者和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一九九四年十月 ----------------------- 胡长发副校长在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理论研讨会”开 幕时的讲话 (一九九四年六月六日) 同志们: 由南京军区后勤部和国防大学科研部联合组织召开的“高技术条件下局 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理论研讨会”今天开幕了。我代表国防大学领导,对这 次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会议的同志表示热烈的欢迎! 这次会议,从酝酿、筹备到召开,始终得到了总后司令部、南京军区的 热情关心和具体指导,得到了全军与会单位领导和机关的大力支持,特别是 南京军区首长对召开这次会议十分重视,固辉司令员今天亲临会议接见与会 同志,并亲自组织撰写学术论文,军区后勤部为会议的筹备和召开做了大量 的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在此,请允许我代表与会全体同志表示衷心的 感谢! 党的十四大之后,中央军委透彻分析了国际战略形势和安全环境,从国 情和军情出发,审时度势,明确提出了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全军上下紧紧 围绕如何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这个主题,展开了广泛 的学习和研究,学术探讨的空气很浓。各个部队、院校,特别是各级后勤部 门,针对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后勤保障问题,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进 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探讨,初步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但是,对于高技术条 件下局部战争的研究、战役战法的研究和战役后勤保障的研究等重大课题, 应该说还是刚刚起步,需要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拓展和提高。 同志们知道,后勤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徐帅曾经说过: “现在打仗,没有后勤工作寸步难行,后勤是决定今天打仗命运的。”从一 定意义上说,现代战争就是打后勤。这是因为后勤是军事斗争的重要组成部 分,是军事斗争的物质基础,是构成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它影响着战役的指 导和战术的运用,制约着战争的进程和结局。战争的现代化程度越高,这种 制约和影响的作用也就越大。随着形势的发展、战争的演变和现代科学技术 在军事斗争的广泛应用,使战争形态、作战样式、作战方法和手段都发生了 巨大变化,这就给我军建设和未来军事斗争提出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亟 待研究和解决。特别是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由过去以陆上为主的 合同作战发展为陆海空天电一体的联合作战,对战役的指挥、作战方法、各 项保障等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与此相适应,对战役后勤保障的要求也更 高了,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我们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未来高技术条 件下的局部战争,我们同对手相比,在武器装备上处于敌优我劣的状况。在 新的歷史条件下,我们如何立足现有装备,研究探索出一套 “打赢”的新办 法,使我们人民战争及其战略战术的优良传统得到继承和发展,这是我们训 练和科研工作领域必须解决的重大歷史课题。在长期革命战争实践中,我军 战役后勤保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拿抗美援朝战争来说,那是一场五十年代 初的 “高技术”战争,我们创造了一套以劣胜优的战役后勤保障经验。在新 的歷史条件下,只要我们遵循正确的方向和思路,同样可以创造出适应高技 术条件、具有我军特色的战役后勤保障经验。最近,张副主席视察部队时反 復地强调要继承和发扬我军的传统,加强战例研究,认真总结歷史经验,在 第2页 ----------------------- 这个基础上结合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新情况、新特点,分析研究敌我双方 的强点和弱点,积极探索以劣胜优的人民战争的新战法。我们举办这次研讨 会,必须认真贯彻这个基本精神,把握好学术研究的方向。我相信这次会议 对于促进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理论的深入研究,将会起到十 分重要的作用。 同志们,我们在南京战区举办有部队、院校和机关共同参加的这次理论 研讨会,是贯彻落实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一个重要活动。这次学术研 讨会,几乎覆盖了所有军兵种的专业,涉及到了未来高技术条件下主要作战 样式的战役后勤保障问题,这对于加强今后的后勤建设和战役后勤保障的组 织指导,对于加强主要战略方向的后勤建设与战时后勤保障,无疑将会起到 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这也是开展军事科学研究的一种很好的形式。我认 为起码有两个方面可以肯定:一是有利于优势互补。部队的同志有丰富的实 践经验,但由于受工作和条件的限制,很需要把实践经验进行理论的升华; 而院校的同志有理论研究的条件,但往往缺乏部队实践经验。通过相互交流, 互相学习,部队的同志可以把院校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去,院校的 同志可以从部队的丰富实践经验中吸取营养来指导研究和教学工作。二是有 利于合力攻关。採取这种形式,部队、院校、机关的同志在一起,可以集中 全军的智慧和力量,就某一重大和难点问题进行专题性研究、争取在较短的 时间内取得突破。这是科研工作领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部队与院校相结合、 训练与科研相结合的一个好形式,希望能坚持和发扬下去。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理论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需要研 究的问题很多。但是由于研讨会时间有限,不可能对战役后勤保障的内容都 深入探讨,只能集中对几个重点问题进行切磋和交流。这就要求我们要以毛 泽东军事思想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为指针,以中央军委新时期军事 战略方针为依据,立足我军现实,着眼可能发展,着重研究现代技术特别是 高技术条件下,我军战役后勤保障面临的问题和对策。既然是研究战役后勤 保障,就不能离开整个战役作战这个大前提,就要根据整个高技术条件下局 部战争战役作战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来研究后勤保障问题。目前,全军对高技 术条件下的合同战役、联合战役的作战理论和战法研究正在进行,尚未形成 体系。这就给战役后勤保障问题的研究增大了难度。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 通过对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特点的分析以及对战役后勤指导 思想、原则等基本问题的研究,去揭示和认识战役后勤保障的客观规律,确 立和把握正确的主观指导;结合登岛作战、机动作战、边境反击作战以及山 地、城市和空降作战等几种主要的战役样式,对战役后勤的组织、指挥体制、 力量的部署及运用,各项专业勤务的组织与实施,以及后勤防卫等问题进行 对策性应用理论的研究,探索战役后勤保障的有效方式和手段;针对我军战 役后勤保障能力与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需求的现实差距,研究和提出 战役后勤建设的思路和构想,使我军后勤建设与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 的客观要求相适应。总之,要通过共同研究,力争在重要问题上取得新的成 果,并使这些研究成果在后勤工作的实践活动中发挥先导作用,真正把军委 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和江主席 “保障有力”的指示落实到实处。在与会代表 中,有军区、集团军后勤部门的领导,有辛勤工作在部队基层后勤工作岗位 上的同志,还有在院校、机关从事后勤理论研究的教员和研究人员。大家都 有很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各路英才,济济一堂。在研讨中,希 ----------------------- 望大家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大胆探索,开拓创新。 与会代表要本着 “百家争呜,百花齐放”的精神,围绕研讨会主题,充分发 挥学术民主,各抒己见,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使会议开得生动 活泼,富有成效,争取在战役后勤保障理论研究上,有新的突破,取得新的 成果。 最后,预祝这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王传武部长在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理论研讨会”上的 开幕词 一九九四年六月六日 同志们: 我们南京军区协助国防大学召开的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 理论研讨会现在开幕了! 受军区首长委託,我代表军区首长、后勤部党委和机关,向来自总部机 关、国防大学的领导,全军各大单位后勤领导,各有关院校的领导, 《解放 军报》社的同志,以及所有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 感谢! 这次会议,是国防大学亲自筹划和精心安排的,能在南京召开,给我们 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机会。总部机关、全军各大单位后勤领导和有关院校 的领导撰写学术论文井亲自赴会、给我们传经送宝,这实际上,是对我们南 京军区后勤工作的关心、支持和鞭策,我们感到十分的荣幸和极大的鼓舞。 我们一定要珍惜这次学习机会,认真借鑑全军各大单位后勤建设和学术研究 的先进经验,以此来推动我们南京军区后勤的全面建设。 据国防大学的领导和机关介绍,这次会议得到了全军各大单位后勤和有 关院校的大力支持和热烈响应。现经过各大单位的推荐并经国防大学的审 阅,共有近百篇学术论文参加会议交流。这些交流的学术成果,大多是在坐 的各位专家学者近期研究的力作。这些经过努力探索的成果,具有重要的学 术价值和较高的理论水平。 在国防大学的积极倡导下,我们召开这次研讨会的目的和意义就是交流 全军后勤各个领域、从不同侧面,贯彻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组织高技 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研究的成果,不断丰富和深化高技术条件下 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的理论体系。就是通过广泛研究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 争我军战役后勤保障面临的问题和对策,以便进一步贯彻落实军委新时期军 事战略方针和江主席“保障有力”的指示,探索我军战役后勤保障的新思路、 新方法,推动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理论研究向深层次发展。 贯彻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加强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 障研究,是我军后勤理论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新时期军事斗争后勤准备 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这一方面,全军各大单位已经走在了我们南京军区的前 面,给我们做出了榜样,我们要以这次研讨会为良好开端,把学习和研究高 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理论与方法,作为贯彻落实军委新时期军 事战略方针,做好军事斗争后勤准备的一项重要任务长抓不懈。据我们了解 的情况,现在全军都非常重视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理论研究,有的 第3页 ----------------------- 军区结合战区实际,採取不同形式和不同侧面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出了很多 成果,为指导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使我军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理论的研究步入了一个全面、系 统、深化的新的发展时期。我相信,这次研讨会必将对正在蓬勃开展的研究 活动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研讨会计划开4天、採取大会发言和分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于 会期短,参加的学术论文多、内容丰富,我们只能突出重点,尽量多安排一 些同志大会发言。以便互相学习、互相切磋,力争取得更丰硕的研究成果和 实践效果。 这次研讨会,在我们南京召开,军需部和军需服务中心做了大量的工作。 但由于我们接待条件受限,可能会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希望同志们能够 给予谅解。 最后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郭锡章副司令员在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理论研讨会” 结束时的讲话 (一九九四年六月九日) 同志们: 国防大学科研部和南京军区后勤部联合召开的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 战役后勤保障理论研讨会”,经过三天的大会交流和分组讨论,今天圆满结 束。首先,我代表南京军区固司令员、方政委及其他领导,对会议的圆满成 功表示热烈的祝贺!对精心组织会议的国际大学领导和机关,以及大力支持 会议的总后机关、新闻单位和各方代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次研讨会,由于国防大学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科研部、后勤教研室的精 心组织,开得很好,很成功。前几天,由于有其它任务,没有参加会议。今 天安排我讲话,没有什么准备,对整个大会情况也不很了解。但是,据我们 军区后勤机关同志的介绍,这次会议有三个特点,也可以说有 “三好”;第 一,会议的时机好。当前,全军上下正在贯彻落实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 大力加强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后勤保障研究。国防大学科研部选择这个时 机在南京召开研讨会,是深入贯彻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落实江主席“五 句话”总要求的一个有着重要意义的举措,对全军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后 勤理论研究,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第二,会议的主题好。会议以毛泽东 军事思想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为指针,在总结歷史经验的基础上, 认真研究高技术条件下战役后勤保障所面临的矛盾和挑战,既注意提出和分 析问题,更重视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不仅提出了具有操作性的对策,而且 总结了一些宏观上的思路。从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提出了具有我军特色的 战役后勤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构想。第三,会议的效果好。部队和院校的同志 充分发挥各自的优长,既有理性的总结,又有实践的升华,有针对性地研究 探讨了不同军兵种后勤、不同地理环境、不同作战样式、不同战役层次、不 同保障侧面的战役后勤理论与章法,对丰富和完善我军战役后勤保障理论体 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这次研讨会在南京召开,对我们军区来说,意义更加重要。首先,为我 ----------------------- 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今年,南京军区为深入贯彻落实军委新时期 军事战略方针,在全区上下广泛开展高技术知识和高技术作战军事理论、后 勤理论的学习,迫切需要各方面的专家、学者给予理论上的指导。前不久, 我们在南京组织了一期军、师 (旅)后勤部长集训,学习和研究高技术条件 下局部战争后勤理论和保障方法。与这次研讨会相比,我们的学习和研究还 有很大的局限性。这次,会议在南京召开,使我们军区的同志得到了一个再 学习、再提高的良好机会。通过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的交流,研究的内 容更加丰富,研究的思路更加开阔,研究的针对性更强了。其次,为南京战 区后勤战场建设和战备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这次研讨会,不仅从基础理论 方面,而且从高技术条件下不同战役样式的后勤保障方法和对策方面,进行 了深入探讨。南京战区作为一个战略重点方向,在后勤战场建设和战备工作 等方面,很需要有系统的理论来指导。研讨会中,许多单位结合实际,研究 提出了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的基本思想、指导原则、保障方 法以及后方战场建设、后方动员、后方防卫等操作性很强的方法和经验。这 些,对我们南京战区完善后勤战场建设、做好后勤战备工作,都有重要的指 导作用,很值得我们借鑑和运用。再次,为南京军区活跃学术思想、深入开 展 “战场”问题的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按照国防大学的安排,这 次研讨活动,根本目的就是丰富和完善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 理论,指导我们进行战役后勤准备实践。全军各单位、各军兵种后勤,从不 同的侧面、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视野,聚焦到同一个主题开展争鸣,提出了 各自独到的见地,无疑对我们深入开展学术研究,起到了启迪思维、开阔视 野、催人奋进的作用。这次学术研讨会,围绕一个鲜明的主题,有讨论、有 争鸣,有分析、有归纳,既能形成共识,又能保留不同观点,这种组织方法, 很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学术研究活动中学习和借鑑。 开展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理论研究,加强高技术条件下 后勤战场建设、战备和训练工作,对南京战区来说任重而道远。我们一定要 消化和运用好这次研讨会所取得的成果,一方面,把贯彻落实军委新时期战 略方针,开展高技术条件局部战争后勤理论研究,作为各级后勤建设的一项 长期的、重要的任务,加强领导,抓细、抓实、抓出成效。另一方面,要充 分发挥学术研究的先导作用,把理论研究的成果运用到实践中去,有针对性 地指导做好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区后勤准备工作。 这次研讨会在南京召开,我们的条件有限,在会议保障方面还有不尽人 意的地方,请大家给予谅解。愿我们与参加会议的领导、专家、学者成为朋 友,希望你们今后多来南京交流经验,更欢迎大家来南京作客。 最后,祝同志们身体健康,工作进步,旋途顺利! 程明群部长在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理论研讨会”上的 讲话 一九九四年六月九日 同志们: 由南京军区后勤部和国防大学科研部联合召开的全军性的高技术条件下 局部战争战役后勤理论研讨会,经过四天紧张、有序的工作,就要圆满结束 第4页 ----------------------- 了。 这次会议共收到论文160余篇,经认真筛选,有97篇被评为优秀论文。 会议期间,国防大学胡副校长等领导同志发表了指导性的讲话,有 26名同志 在大会上发了言,还有更多的同志在小组会上进行了学术交流。代表们在认 真阅读会议材料的基础上,紧紧围绕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面临的 问题和对策这个主题,展开热烈讨论,充分发扬学术民主,交流总结了前一 段的研究成果,加强了机关、部队、院校之间的联繫和合作,这对推动高技 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理论的研究更加广泛、深入地向前发展必将起到 积极的作用。会议的时间虽然不长,但由于到会同志的共同努力,会议开得 是成功的,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一、会议的基本特点 (一)会议召开的时机适当 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明确之后,全军上下围绕着打赢高技术条件下 局部战争的主题,展开了广泛的学术研究活动。各级后勤部门,对高技术条 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问题,不仅在理论上加强了研究,而且在实践中 进行了探索。在这些研究探索中,一方面,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 验,为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还有尚待解决的难 题,迫切需要通过学术讨论打开新的思路,推动研究活动向深层次发展。我 们这次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理论研讨会,就是适应这一客观 形势和要求而召开的,因而得到了全军许多机关、部队、院校的大力支持。 大家一致认为,这个会议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适时的。 (二)会议的代表性广泛 这次会议有来自全军后勤各条战线的代表,其学术成果代表了后勤系统 不同层次。不同部门研究的新思想和新观点。这种广泛性在客观上使这次理 论研讨会体现了 “三个结合”:一是会议代表来自总部、军区、集团军、省 军区各层次的后勤部门,通过不同层次的学术交流,实现了战役后勤理论研 究在纵向上的结合,深化了整体意识;二是会议代表来自陆、海、空三军和 二炮不同军兵种的后勤部门,通过不同侧面学术交流,实现了战役后勤理论 研究在横向上的结合,强化了合成和联合保障意识;三是会议代表来自机关、 部队、院校等不同性质的后勤部门,通过不同角度的学术交流,实现了理论 与实践结合上的优势互补。 (三)会议的研究方向十分明确 这主要体现在三个一致性上:首先,会议以毛泽东军事思想和邓小平新 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为指针,把认真学习和理解军委新时期战略方针贯穿始 终,使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问题的研究与军委新时期战略方针的要求 相一致。其次,把战役后勤理论作为整个战役理论的组成部分,依据高技术 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作战理论的新成果,研究相应的战役后勤保障理论,从 而使战役后勤保障理论的研究与战役作战理论的发展方向相一致。第三,在 研讨中,大家既注重立足我军战役后勤的现状,又着眼可能的发展,既研讨 战时保障对策,也研讨平时战役后勤建设,从而使战役后勤保障的研究与后 勤发展建设的方向相一致。 (四)会议研讨的内容相当丰富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的研究,是一个外部涉及到国家政 治、经济和军事,内部包括许多方面的庞大理论体系。这次研讨会在突出研 究重点的同时,几乎涵盖了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后勤理论的各个方面。从 基础理论到应用理论,从定性研究到定量分析,从单一军种的合成战役后勤 保障到多军兵种的联合战役后勤保障,从我军后勤到外军后勤,都进行了比 较全面系统的学术探讨。这对于提高战役后勤理论研究的系统性和应用性, 促进高技术条件下战役后勤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完善,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五)会议的研讨方法比较灵活 这次会议採取了阅读论文、大会发言、小组讨论相结合的研讨方式,使 全体代表都能有机会在一定的场合,採取适当的形式各抒己见,交流思想, 互相切磋,从而增加了会议的信息量,增强了会议的研究性,较好地发挥了 学术研讨会的作用,这也是我们这次会议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和经验。 二、会议的主要收穫 这次会议的收穫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加深了对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特点的认识 研究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首先必须着眼其特点,着眼 其发展,只有正确地揭示和认识它的客观规律性,才能使战役后勤的主观指 导建立在客观的基础之上。代表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多角度、多侧面的分析, 在认识上进一步深化,并有一些新的概括。集中大家的意见,如果从战役后 勤的战场环境、保障任务、保障方式及工作状态四个方面进行归纳的话,一 是战役空间空前扩大,战役后方变成了战场,后勤受敌威胁空前严重,生存 问题更加突出;二是战役进程加快,敌我在不同地点和领域的激烈对抗同时 展开,后勤保障强度、难度增大,保障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三是多种作战样 式综合运用,保障方式日趋立体多样,后勤装备的作用更加重要;四是战场 情况变化急剧,后勤组织指挥更加复杂困难,也有一些同志把战役后勤面临 的突出问题概括为“四难”,即战役后勤生存难、机动难、保障难、指挥难。 大家还对不同作战地区、不同作战样式后勤保障的特点作了具体分析。通过 大家的分析和研讨,比较全面、深刻地揭示和认识了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 战役后勤保障的基本特点和不同战役样式后勤保障的具体特点,为进一步研 究主观指导规律及对策性的行动规律提供了客观基础。 (二)探讨了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指导思想和原则 战役后勤指导思想和原则是战役后勤理论体系的核心,是战役后勤指导 规律的集中反映。它对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的理论研究和保障实 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会议分别指出了 “人民战争大后勤保障”思想;前后一体,统筹谋划” 思想;“全力保障一体联动、多种手段、及时高效”思想;“立足现有装备, 土洋结合,实行超前、超强、超难保障”思想; “聚焦保障”思想;“应急 机动保障”思想: “全局连动,整体保障”思想等等。这些提法,虽然在文 字的概括和表述上不尽一致,但其基本含义却比较接近。首先,这些思想都 是建立在人民战争后勤思想基础之上,立足于我军后勤的客观实际,针对高 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需要提出来的。其次,这些思想有着共同 的本质含义,即强调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必须从战役乃至 战略的全局出发,进行总体谋划:多方筹集后勤精锐力量于局部战争地区, 实行超常编成;并把各种后勤力量形成有机结合的整体,综合运用各种保障 手段和方式,在战役的全过程和整个战场空间,协调一致地对各种作战力量、 各种作战行动实施全面、及时、有力的后勤保障。 第5页 大家也探讨了贯彻和体现指导思想的保障原则,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 个方面:一是预先准备,强调立足平时超前准备,把平时准备和临战准备有 机结合起来,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争取保障主动权。二是整体筹划,强调后 勤力量整体组织和部署以及各种保障手段的整体运用,强化整体保障功能。 三是确保重点,强调根据战役重心的频繁变化,及时、准确地把握和形成保 障重点。四是灵活指挥,强调把宏观上的集中统一指挥与微观上的分散与委 托指挥有机结合起来,以灵活多样的指挥方式来提高后勤指挥效率。五是密 切协同,强调在战役的全过程、全纵深,搞好各军兵种保障的衔接和各种作 战行动保障的转换,保持高度的协调一致,提高整体作战能力。六是快速高 效,强调力求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耗费,适时、适地、适量地为部队提供 有力的保障。七是稳动结合,强调提高后勤力量部署的动态性,要把固定部 署与机动部署有机结合起来,适应机动作战的需要。八是加强防卫,强调强 化后勤的生存能力。九是善用谋略,强调在敌优我劣的条件下,必须以谋造 势,以谋致胜。十是扬长补短,强调即要充分发挥我军后勤的优长来弥补后 勤装备落后之短,又要重视发展现代化装备来主动弥补不足,并把有限的先 进保障手段和传统的保障手段巧妙地结合使用,争取以劣势的后勤装备保障 部队战胜优势装备之敌。 上述这些对战役后勤指导思想和原则的探索性意见,虽然还不能说已经 成熟,但是很有价值。我们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以研究、提炼和完善,争 取尽快求得一个比较科学、完整、统一的认识。 (三)研究了高技术条件下战役后勤保障的一些有价值的对策 大家对战役后勤保障进行了多方面的对策性研究。在保障体制方面,针 对联合作战的需要,提出了战区、方面军战役实行军地一体,三军一体的统 分结合联勤保障的几种新模式。在后勤指挥方面,对联合指挥机构的形式及 指挥分工,指挥的方式及手段,指挥应把握的重点和指挥建设等问题,提出 了比较系统的改革思路。在后勤力量组织、部署与运用方面,提出了超常编 成,灵活编组的多种组织形式。针对战区网状部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强化 整体性、机动性、灵活性、区域独立及网络立体性的改进措施;针对各军种 各种战役作战的特点,设想了多种新的后勤部署形式;对应急机动保障力量 的组织与使用,提出了比较具体的设想。在保障形式上,着重研究了立体保 障、机动保障、越级保障、多向辐射保障等一些新保障方式的组织的运用。 在后勤动员上,不仅对战役后勤动员体制、规模、组织、方式和编组提出了 总的设想,而且对作战力量快速动员的保障及后勤自身快速动员提出了具体 的方法。在后勤防卫上,提出了 “藏”、“骗”、“打”结合的多种防卫措 施。与此同时,大家把这些问题与登岛战役、海上封锁战役、机动作战、城 市进攻作战、山地进攻作战、沙漠地区作战、边境反击作战、空降作战、空 中进攻作战、飞弹突击战等各种战役样式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具有根强的针 对性和应用价值。 (四)提出了加强战役后勤力量建设的思路和设想 大家认为,我军战役后勤力量的现状,与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后勤保 障的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必须尽快通过加强战役后勤力量建设来解决, 在讨论中,大家提出了应以保障打赢中小规模的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为目 标,本着 “突出重点、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便于聚合;平战兼顾,紧密结 合”的原则,以有限的财力、物力,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的战役后勤精锐力量 的基本思路。同时,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设想: 一是调整后勤力量的比例结构。初步设想是通过调整三种比例关系,强 化三种能力。即要调整战役后勤力量内部比例,加大靠近热点地区内部的战 略后勤基地和快速支援力量的比重,强化对局部战争战役的快速支援能力; 要调整战区间及战区内部的后勤力量比例,强化重点战区和重要方向的战役 后勤保障能力;要调整各军兵种后勤力量比例,强化海、空军、二炮专用保 障能力。 二是建立各种类型的应急机动保障部队。大家提出不仅要建立应急机动 保障旅、应急机动兵站等战区应急机动保障力量,而且要建立海空军、二炮 等诸军种的应急保障力量。有的同志提出应急保障部队应区分层次、专寓结 合,不能仅限于 “预编”和“寓于”的“预编型”一种形式,在重点战区和 方向,应採取 “现编”和“独立”的“作战型”形式。这些力量平时相对分 散在各层次、各战区、各军种,战时快速聚合于局部战争地区,形成保障拳 头,在总体上达到三军联合、整体联动、超越层次、快速保障的要求。 三是组建战役后勤预备役部队。大家认为,在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中, 战役后勤动员已由简单的劳务密集型动员转向技术密集型动员,过去那种临 时徵用的方式难以适应后勤装备及人员动员的素质要求高、速度快的需要。 因此,除加强预备役部队的后勤分队建设外,应组建一支规模适度的战役后 勤预备队部队。可以热点地区就近的大中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为基地进行重 点建设;应在战区统一领导下,由省军区会同地方政府负责组建和管理;要 从实际需要和可能出发,採取灵活多样的组织方式,尽快形成一支能够满足 后勤快速动员扩编和战中补充需要的骨干后勤后备力量。 四是加强战役后勤装备建设。大家普遍感到,后勤装备已成为制约战役 后勤保障能力的 “瓶颈”,必须加速后勤装备现代化建设。应以提高运输装 备的立体性和机动性、指挥装备的自动化、野战化和反侦察抗干扰、抗摧毁 能力为重点,以改善其它各种保障装备相配套,尽快形成与作战装备相适应 的战役后勤装备系列。 此外,有些同志还就改革战役后勤保障的指挥体制,培养高质量的战役 后勤指挥人才等重大问题提出了很好的意见。以上这些设想,对于加强战役 后勤力量建设都具有重要的谘询和参考价值。 三、对今后深入开展研究的几点想法 一是要立足我军实际,把握研究重点。关于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 后勤保障理论研究的立足点问题,在这次会议上已形成共识,这就是要以军 委新时期战略方针为依据,从我军客观实际出发,立足以相对劣势的后勤装 备,保障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作战的胜利。关于今后战役后勤保障理 论研究的重点,我们感到,应该在加深认识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后勤保障 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着重加强具体作战地区、具体作战对象、具体战役样式 后勤保障的专题性研究和对策性研究,逐步形成一套具有我军特色的高技术 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理论体系和一套切实可行的具体做法。 二是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我们正处在由工业时代向资讯时代过渡的 时期,处在军事领域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战役后勤理论的研究,只有解放 思想,勇于创新,具有一定的超前性,才能跟上时代的要求,适应未来战争 的需要。同时,战役后勤理论又具有极强的应用性,操作性,必须实事求是, 从我军的客观实际出发,使这一理论研究健康稳妥地向前发展。这就要求我 第6页 们注意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借鑑与创新的关系。要在科学总结我军几十年战 役后勤保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着眼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中战役作战 需要,创造性地运用传统经验,发展我军战役后勤理论。要借鑑外军特别是 发达国家军队战役后勤保障的有益经验,结合我军实际,土洋结合,扬长补 短,使我军传统的后勤保障手段、保障方法有新的发展,在高技术条件下战 役后勤保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是及时交流、推广研究成果,提高研究效益。研究战役后勤理论的根 本目的是指导战役后勤工作实践。及时交流、推广研究成果,把研究成果转 化于后勤工作实践,是战役后勤理论研究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交流、推广 研究成果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召开研讨会是一种好形式,发表论文、出版 专着也是一种好形式,今后可以更有计划地加以採用,我们国防大学的同志 愿意同大家进一步加强合作。这次大会以后,我们将把这次会议收到的论文 加以整理,出版论文集。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准备组织力量,编写出版一本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方勤务教程》,把大家的研究成果集中起来 推向院校,推向部队。 在这里,有必要强调一点,这次会议的文件,不仅集中反映了我军近期 战役后勤保障理论的研究水平和成果,而且涉及不少机密,有些论文的机密 性很高。注意保密,妥善处理和保管这些文件,应当引起同志们的高度重视。 按会议要求,有些论文将在会后收回,大部分论文同志们可以带回,但最好 通过南京军区后勤部的机要保密室寄送,以免丢失。 同志们,在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理论研讨会”就要结 束的时候,让我再次代表南京军区后勤部,国防大学科研部及后勤教研室, 向所有支持和参加这次大会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也请允许我代表参 加会议的全体同志,向关心和支持这次会议的南京军区领导,向为组织这次 会议付出辛勤劳动、为整个会议提供热情、周到、优质保障的南京军区后勤 部领导和机关的同志们,再一次表示衷心的感谢! 最后,祝各位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合成军指挥员应高度关注高技术条件下战役后勤保障问题 固辉 随着战争实践的发展,后勤保障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突出。 在新的歷史时期,六成军指挥员要认真贯彻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准确 理解军委首长战略意图,切实做好军事斗争的各项准备,用极大的精力高度 关注战役后勤保障情况,准确把握战役后勤保障规律,正确驾驭战役后勤保 障活动,以确保夺取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全面胜利。 一、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场空间空前扩大,必须突出前后一体 的战役指导思想,在战役组织上把谋划后勤保障作为谋划全局的物质基 础 高新技术在战场中的广泛运用,极大地扩展了兵力兵器作战的性能,战 争充分呈现大纵深、高立体的特点。随着高技术兵器远距离作战能力空前提 高,使得作战空间向远近交叉的大纵深发展,作战行动更加强调实施大纵深 打击。问时,由于武装装备的分布高度拉大,使作战空间向高低结合的高立 体发展,空地海天一体比成为战役作战的基本样式。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 首的多国部队就十分重视对伊军实施 “空地一体”、“海空一体”作战,高 立体特点表现得十分明显。正是因远程武器装备的增多,部队机动速度的加 快,使作战部队的任务纵深和立体空间大大增加,战役力量编成高度合成化, 战役以各种不同方式在不同地点和领域同时展开,敌对双方形成多层次交 叉、全纵深交融、诸方位争夺的战役空间新格局,战场已无前后方界限之分。 适应这一特点,合成军指挥员在战役指导上必须强化前后一体的思想,在战 役组织上对后勤保障倾注更多的心思和精力。 确立前后一体的战役指导思想,为后勤保障在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中 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古今中外的战例说明,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御,无论是 优势还是劣势,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后勤保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古 代早就有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经验总结。昔日拿破崙败北于莫斯科, 与其30万军队飢肠辘辘,衣衫褴褛有着直接关系;“沙漠之狐”隆美尔面对 北非战场补给严重不足而一筹莫展,终于败在蒙哥马利手下。高技术战争的 胜负之争,更是取决于后勤保障的好差。海湾战争中,美军为确保胜利,交 战之前就动用军用和租用国内外大量的商用运输机、运输船及其众多的火车 皮和运输车,完成了50万兵力、800万吨物资的远程输送,先期做好了一切 后勤保障准备。战争打响之后,美军在优势明显的情况下,用长达38天的时 间实施战略空袭,其根本目的也就在于首先摧毁伊拉克的国家经济潜力、工 业生产基地、军队后勤基地、交通运输道路和后勤设施等赖以支持战争的保 障潜力,切断供血源泉,使伊军不战自溃。高技术战争的实践证明,强有力 的后勤保障是高技术条件下保证部队持久作战的生命线,是影响战争进程和 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力量。随着后勤在现代战争中地位作用的不断提高,军 事威慑不再是单一作战力量的显示,后勤保障已成为军事威慑力量的重要组 成部分,前后一体已成为现代军队建设的大趋势。正确地认识后勤保障在高 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确立前后一体的战役指导思想, 自觉地把后勤保障纳入战役组织工作统盘考虑,是合成军指挥员成功地进行 战役组织的内在要求。 确立前后一体的战役指导思想,必须强化战役后勤保障意识,坚持以整 体作战观念作指导。战役后勤保障在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 作用,决定了合成军指挥员在战役的具体组织过程中,必须强化后勤保障意 识,坚持以整体作战观念指导战役组织的全盘。在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中,由于现代高技术兵器已具备全纵深打击能力和高度的突防能力,战争往 往从打击对方战略、战役纵深内重要目标开始,战略、战役后勤指挥机关, 重要交通枢纽,各类物资仓库都有可能成为敌人首批突击的目标。因此,后 勤保障已不再是单一意义上的保障要素,而是构成完整的军事系统中的一个 带决定性的因素。海湾战争中,美国对伊拉克侵占科威特的行动之所以能迅 速作出军事上的反应,与其有一支与作战部队相匹配、与空地一体作战要求 相适应的强有力的先行保障力量直接相关。为此,合成军指挥员在组织战役 过程中,首先必须确立后勤先行、先战的思想,强化作战的系统观念、整体 观念和一体观念,防止重前方经后方、重单一经合成、重兵力运用而忽视后 勤保障的倾向,着眼全局,立足现实,坚持把运筹谋划好战役后勤保障作为 自如地指挥战役作战、夺取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捨得投入更多的精力运筹 后勤力量的科学运用和优化组合,努力为后勤保障要素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 第7页 保障效益创造条件。 确立前后一体的战役指导思想,必须综合分析后勤保障要素,科学谋划 战役布势。后勤保障要素配置的好差,直接影响战役布势的成败。为此,合 成军指挥员谋划战役布势时,必须坚持以合理配置后勤保障要素为基础。战 役计划的制定,既要考虑战役过程的各阶段、诸方向、各个环节,以及正面 及敌后、主力军团及地方军、本次战役及下次战役等方面的问题,又要根据 后勤保障的可能,建立在可靠的后勤保障的基点之上。战役决心的拍板定案, 既要在真实地、全面地掌握战区情况之后进行,又要有充分的后勤保障的把 握。临战准备的实施,也应把后勤保障准备摆到各项准备的前列。修订战役 计划,务必同时修订后勤保障计划,并把后勤保障准备的状况作为重要依据 之一;组织政治思想动员工作,务必组织后勤政治思想动员工作,鼓舞后勤 人员的士气;组织临战训练,务必组织好后勤训练,提高后勤保障技能和水 平;实施战场准备,务必注意搞好道路、桥樑的修筑和仓库、医院的伪装, 确保后方的安全;组织部队快速机动,务必考虑后勤的机动保障能力是否相 适应。总之,在战役组织上,合成军指挥员一定要根据系统功能原理,在考 虑作战系统外部环境作用的同时,缜密分析作战系统内部各个作战要素之间 的联繫,以构成作战系统整体的最佳结构。要以谋划全局 “造”势,以优化 组合 “创”势,以关注后勤“补”势,从而使战役后方部署与作战任务、作 战方向相适应,与上级、下级的后方部署相衔接,与地方支前机构相结合, 形成纵深梯次的部署和完整的保障体系,不断扩大作战系统的整体功能,提 高总体作战能力。 二、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场时效空前提高,必须贯彻协调一致 的战役作战原则,在战役指挥上把协同后勤保障作为协同全盘的重要环 节 军事高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兵力兵器作战的时间性能,使得高技 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场的时间效益大为改观,战役作战向高速度、全天候、 全时辰连续作战发展,并愈益显现为时间和速度的激烈较量。现代武器的大 量投入,使作战反应时间大大缩短;高效能快速反应的机构运输,使陆上、 海上、空中的运力大大提高;各种夜视设备和全天候性能光学电子设备的广 泛动用,使兵力兵器在夜间和不良气候条件下的作战能力大大增强。特别是 随着反应灵敏的c i 作战指挥系统的出现,使得战役指挥员可以快速分析情 报、加速评估决策、迅速集结部队并先敌实施行动。由于反应快、速度快、 杀伤力强的各种武器装备广泛运用于战场,综合效能充分发挥,使得高技术 条件下战役作战行动速度不断加快,为进攻者力求达成速战速决创造了先 机。高时效的战场,必须伴随高效率的保障;高效率的保障,又取决于前后 行动的一致,取决于后勤动作的协调,为此,合成军指挥员必须加强战场指 导协同,努力实现保障与作战的协调一致。 要以达成前后方力量的密切协调为主线。战役的高速度是取得胜利的决 定因素,善于创造一切可能性井利用这种可能性来提高速度是胜利的保证, 也是衡量合成军指挥员成熟程度和水平高低的标志。高技术条件下,军队的 机动能力大大提高,战争节奏加快,残酷性也随之增强,常常会出现部队机 动被分割、后勤补给线被切断、前后方被梗阻等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要取 得战役的高速度,合成军指挥员必须採取多种方法和措施加强对前后方有生 力量的宏观协调。抓住了这一主线,就抓往了战役协调的全局。具体可根据 当时的情况,採取如下措施:在协调方式上,可将统一协调和分散协调相结 合。统一协调,就是要使前后方力量在统一意图下,做到统一布局、协调行 动。分散协调,就是要通过建立协调责任制,採取委託式协调,即委託某一 方向、某一军种为主进行协调,进行分散控制。这样,前后方力量的指挥和 控制才具有全局性、灵活性和不间断性。在协调手段上,要努力实现协调指 挥的现代化,改进现有的协调指挥系统,使其在协调容量、抗干扰能力、可 靠性以及自动搜集处理、传递和利用情报能力等方面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总 之,要根据战役发展的形势,实施及时、不间断的团体协调,使前方作战与 后方保障紧密配合,以充分发挥各自的效能,扬长避短,互相支援,形成整 体优势。 要以加强参战三军之间的后勤保障协同为重点。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 战役指挥协同的时效性强、要求高,合成军指挥员在组织指挥好前后方部队 协同作战的同时,必须着力解决制约战役后勤保障力量综合效能发挥的关键 性问题,即搞好陆海空三军后勤保障协同。这是战役后勤保障协同的难点, 也是合成军指挥员在指挥战役后勤保障协同动作过程中必须关注的焦点之 一。适应陆海空诸军种协同作战的需要,后勤保障必须以合力的形式出现于 战场。为此,必须打破战区平时三军自我保障体制,建立起适应高技术战争 特点的新的保障体制,形成三军协同保障新格局。可设想将整个战区划分为 若干保障协调区,每个保障协调区设立一个三军后勤保障协调组。战区设立 三军后勤保障协调领导小组,其成员由战区副总指挥和战区陆、海、空三军 后勤领导参加,主要负责三军后勤保障力量的调整使用及三军后勤保障协 同。合成军指挥员要在加强对战区三军后勤保障协调领导小组的指挥与指导 的同时,从战役的实际情况出发,处理好 “统权”与“放权”的关系,做到 战役计划决策高度集中,战场指挥相对独立。具体说,对各军种保障目标的 选择、保障力量的确定、保障时间的限定等,必须按照总的意图实行集中指 挥和协调;而对于保障情况的处置,各军种 (小组)保障的具体保障方式与 协同等,则可由各军种 (小组)后勤指挥员负责。在作战实施过程中,合成 军指挥员主要职责是对重要关节及重大问题实施协同和控制,无特殊情况, 不宜过多干预各军种、各方向、各协调小组的行动。 要以集中统一指挥下的协同组织为保证。在把握前方力量、战区三军后 勤力量协调一致的基础上,合成军后指挥员在协同后勤方面应关注以下问 题:在作战实施前,要正确了解和计算各军兵种各部队的战斗能力及其后勤 保障的需求量,准确估计影响作战行动及其后勤保障的各种客观条件,根据 作战性质和任务所确定的后勤保障总体要求,恰当区分各自的保障任务;要 按照预定的作战进程,精确计算后勤保障活动的时间和速度,明确规定各军 兵种各部队的后勤保障方式及其相互间的后勤保障协同方法,并组织好后勤 保障协同动作的通信联络。在作战过程中,合成军指挥员应善于听取后勤指 挥员的保障情况汇报,牢牢把握后勤保障协同动作的主要环节,切实掌握战 役发展变化中的后勤保障动态;要根据作战主次方向发展变化了的情况,及 时指示调整后方部署,修改保障计划,尽快把后勤的主要力量集中使用于新 的主要方向;要加强双向保障协调,随时准备后方变成前线。在协调后勤保 障时,更要组织好后方的战斗保障,给后方部队在人力、物力及战斗装备上 给予一定的加强,实现后勤保障战斗化,以协调一致的后勤行动去保障协调 一致的作战行动。 第8页 三、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场消耗空前增多,必须选择多维结合 的战役保障方式,在战役实施中把运用后勤保障作为打赢战争的制胜之 道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武器装备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战争烈度大。 第四次中东战争,交战双方在18天中即损失飞机640多架、坦克3100余辆, 直接战费高达100亿美元。海湾战争直接战斗仅有42天,伊军的飞机便被摧 毁150余架,舰艇全部被击沉或击伤,3800余辆坦克被击毁或缴获。由于战 争破坏力勐,战役中的物资消耗呈数量级增长。 50余万美军在半年的海湾危机和战争中,共消耗各类作战物资3000余 万吨,相当于前苏军1000多万军队在长达4年之久的卫国战争中消耗物资的 50%。即使在英、阿马岛战争中,英军弹药消耗总量也超过了1.5万吨,人 均消耗超过了战前规定标准的好几倍。高技术战争战场消耗空前增多,物资 供应补给量激增,消耗保障难度增大,后勤保障任务极其繁重。适应这一要 求,确保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任务的完成,合成军指挥员必 须把战役的胜利建立在扎实有效的后勤保障的基点之上,并在指挥和协调战 役后勤保障时,着力指导后勤选择与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环境相适应的灵 活有效的战役后勤保障方式。根据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对后勤保障的要 求,从我军后勤实际出发,战役后勤保障一般可按“三个结合”的方式组织。 一是基地保障与机动保障结合。长期以来,我军逐步建立了按战役方向 布局、功能齐全且稳定性比较好的各类仓库、医院,基本形成了基地化保障 模式。这种从平战时后勤保障实践中探索总结出来并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保障 模式,在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中,仍可以充分发挥其优长。由于高技术条 件下局部战争突发件强、发展变化节奏快,作战部队机动范围广、机动速度 快,后勤保障必须适应快速反应的要求,因此在实施基地保障的同时,还必 须广泛组织机动保障。英阿马岛之战,英军3天之内即组成特混舰队南渡大 西洋,20天后就抵达战区,并对马岛周围海域实施海岸封锁,夺取了战争的 主动权。相反,阿军在获悉英军出兵后,其后勤未能对马岛守军实施有效的 快速保障,乃至造成失利,现代战争快速多变的特徵,决定了机动保障已成 为后勤保障的主要样式,现代战争对后勤的检验,已不再是看它是否屯积了 大量的物资,而是看它能否及时有效地为战场提供各种保障需要。实施机动 保障,关键在于建立和运用好应急保障力量。从我区应急保障力量展开与应 用演练实践看,按照 “两寓于”(以后勤分部为基本力量,将保障力量机关 寓十分部机关之中,保障部、分队寓于分部所属仓库、医院、汽车营等部、 分队之中)、 “组合式”(依託现有仓库、医院等部、分队分别抽组各保障 分队)的办法组建的应急保障力量,既可在突发情况下迅速机动到事发地区 组织保障,使后勤工作立于主动地位;又可弥补部队保障与后续支援的时间 差,缩小部队反应与后勤供应的空间差,是适应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场 变化,灵活组织战役后勤保障的比较思想的办法。为适应高技术条件下局部 战争快速多变的要求,合成军指挥员对战役后勤保障的驾驭,必须注重发挥 基地保障和机动保障两者的优长、正确处理两者的互补关系,见机转换其“后 卫”与 “前锋”的职能作用,努力实现两者问的最佳组合,确保整体保障效 益的发挥。 二是建制保障与联勤保障结合。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是诸军兵种 的联合作战。保证联合作战后勤保障的需要,一方面要发挥建制保障的功能 作用,组织实施好按各军兵种的建制系统进行的保障工作,对通用物资的供 应,一般由战役后方供应到陆军师 (兵种师)、海军基地和空军场站;紧急 情况下,合成军指挥员应果断下达指示,允许越级供应。军兵种专用物资的 供应和特殊装备的修理,由各军兵种分别按各自的保障系统组织实施。另一 方面,可打破建制界限,实行三军联勤保障。实行联勤保障,做到军兵种通 用物资统一供应或相互代供,通用装备统一修理或相互代修,伤病员就近统 一收治,交通运输统一组织,后方基地设施和后勤力量统一规划,使军兵种 后勤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形成合力,保障整体作战的需要。近几年来,我区 在车辆器材军地联供方面,探索出了一条有效的、可行的途径,确立了开放 型的车辆器材联供管理模式。目前已在地区级以上公司开设联供部30余个, 战区内所有军以上单位及90%的旅以上作战部队实现就地保障。特别是战区 海空军、二炮和武警部队的车材供应,从 1993年6月开始,也已全部纳入联 供建制。这一联供体制的建立和运行,在平时保障中已发挥了重要作用,显 示了其特有的优越性。在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中,应大胆推广运用车材 联供的保障方式,以提高战役后勤保障的效益。 三是区域保障与支援保障结合。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一般发生在某一 局部地区。通常情况下,将战争发生的这一局部地区划分为作战区域,并转 入战时体制。适应这一特点,首先要集中该区域内的整体力量,实施区域保 障,即:由作战区域内的后方基地、兵站组成的后方基地网进行保障。由于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往往具有战略性质,随时都有更大在范围内调动兵力 的可能,因而其后勤保障,有时将突破区域保障的范围。随着参战兵力的增 多和战役节奏的加快,后勤保障任务必然越来越繁重,在某些方面,如军队 专用作战物资、专用保障力量等,仅靠战区内生产供应和动员扩编将难以保 证战争之需。为此,必须在充分挖掘战区保障潜力、实行区域保障的同时, 实施必要的战略支援保障。实行支援保障,合成军指挥员一方面要加强本战 区内各作战方向保障力量相互间的调控,科学使用保障力量,灵活机动地组 织相互保障支援,集中主要力量保障主要方向决定性的胜利。另一方面,必 须按照作战意图和计划,在军委、总部的统一筹划指导下,把本战役方向内 各战区的后勤保障力量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布局,整体协调。合成军指挥员 还应根据战役作战的需要,科学地将军、政、民各种保障力量融为一个整体, 以充分发挥 “大后勤”的整体保障作用。 第9页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 孙秀德 目前,在军委新时期战略方针的指引下,一场针对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 争作战理论和后勤保障理论研究的热潮正在蓬勃发展,并且已经取得了可喜 的成果。我们举办的这次战役后勤理论研讨会,实际上反映了这场研究热潮 的一个侧面、一个窗口,入选的会议论文代表了我军战役后勤理论研究的新 的学术水平,同时也标志着这种研究活动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次战役 后勤理论研讨会必将对推动战役后勤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丰富和发展我军 军事后勤理论宝库,从而对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各项工作起 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现在我就战役后勤理论研究的有关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 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战役,与传统的战役相比,其作战思想、作战 原则和作战方式等许多方面都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与之相对应的高技术条 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的地位、作用更加突出,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更加复杂。这些产生于观念、性质和内容上的种种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后 勤保障对策性思考,目前在许多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尚未形成广泛的共识。 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和深入战役后勤理论研究、发现新的规律、探索新的对 策,对于统一后勤思想、加速后勤建设、实现 “保障有力”的目标具有十分 重要的意义。 (一)深入研究战役后勤理论,是贯彻我军新时期战略方针的客观要求 我军新时期的战略方针明确指出,今后要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在打 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上。从这个基点出发,探讨如何打 赢一场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战役,是我军在相当长时期内的中心问题。 其中理论研究的先导作用对于贯彻军事战略方针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意义。 战争不仅是物质力量的竞赛,而且更重要的是军事思想、军事理论的竞 赛。从战争的歷史舞台上我们可以看到,昨天的军事理论导演了战争,而今 天的军事理论又将导演明天的战争,这已从古今中外的战争范例中得到了充 分证明。特别是近期几场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其军事理论的先导作用 表现得更加突出。可见,理论的作用是巨大的。后勤理论同作战理论一样, 是军事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毫无疑问,深入研究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 战役后勤理论,实际上就是探索打赢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的后勤保障 规律、寻求提高后勤保障能力的对策措施,从而使我军新时期的战略方针落 后实处。 (二)深入研究战役后勤理论,是指导我军后勤战争准备的前提条件 索普在 《理论后勤学》中开宗明义地称后勤是“战争准备的科学”。不 难理解,我军在新时期的后勤发展建设,实际上就是为了适应高技术条件下 局部战争要求而进行的战争准备。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准备,与以前的情况 相比有着本质性的区别。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有了新的变化。张 震同志1992年在国防大学教学改革座谈会上指出:“由于高科技在军事领域 中的运用,使作战手段、作战样式发生了新变化,有些领域我们还要从零开 始来进行探讨。”不难想像,没有坚实的后勤理论指导后勤的战争准备,必 定是盲目的准备。从一定意义上讲,后勤理论上的滞后,比后勤装备建设上 的滞后更为可怕,由此带来的后果,将是后勤建设与实战需要脱节,并不可 避免地造成后勤资源上的巨大浪费。因此,针对高技术战争的要求和新时期 的特点,后勤的战争准备必须建立在先进、科学、实用的后勤理论基础上。 只有以这样的理论为指导,统筹规划、 “精于计算”、合理发展,才能提高 后勤战争准备的效率。 (三)深入研究战役后勤理论,是提高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能 力的实际需要 近期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经验表明,后勤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最先把高技术运用于战争的美军认为,在未来战争中先进技术的出现,正向 后勤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美军 《军事评论》杂志发表文章说:“应该从 更广阔的视野来认识后勤的作用,良好的后勤就是战斗力。后勤只被看成是 一种专业性活动的阶段可能正在成为歷史。”高技术在军事领域的运用,对 军队作战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不仅增强了作战的整体性,加快了作战 节奏,而且也造成了战争的高消耗、高破坏,使后勤保障任务更加繁重了, 保障难度增大了,对保障能力的要求更高了。在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物资保 障能力必须与战争的高消耗相适应;医疗救护能力必须与高技术武器的杀伤 效能相适应;装备维修能力必须与保障高技术武器装备的使用频率相适应。 运用保障能力必须与高技术战争的作战节奏相适应;建国以后,我军有与不 同作战对象打一般条件下局部战争的经验,有组织一般条件下局部战争后勤 保障的经验。但是,我们还没有打高技术局部战争的经验,也没有组织高技 术局部战争后勤保障的经验。刘华清同志说: “从一般条件下局部战争到高 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是一个很大的转变。” 为了提高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后勤保障能力,我们应该根据高技术局部战 争的战役特点,研究战役后勤保障理论,以指导战役后勤保障的实践。 (四)深入研究战役后勤理论,是丰富和发展我军后勤理论宝库的重要 任务 战役后勤理论是军事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勤理论同其它理论一样。 也存在着不断丰富、不断发展的过程,它的发展受许多因素的影响。社会生 产力的发展是军事后勤理论发展的前提,社会生产力水平越高、科学技术发 展越快,战争的后勤保障就越复杂,反映它的后勤理论也就越丰富:战略、 战役和战术理论的发展水平是军事后勤理论发展的重要条件,军事后勤理论 发展要与战略、战役和战术理论相适应;军事斗争实践的需要是军事后勤理 论发展的动力。当前,在全球范围内,人类及其社会正在跨入一个崭新的高 技术时代。一大批建立在最新科技成就基础上的高技术群,给社会各个领域 都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它正日益成为世界各国谋求经济增长、社会进步 和国际发展的重要保证。高技术在军事领域里的动用,将使战争形态由一般 条件的战争发展为高技术条件的战争,由此改变战争指导规律,推动军事理 论包括后勤理论的发展,深入研究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理论,必 将使军事后勤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 二、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理论研究的指导思想 (一)必须以毛泽东军事思想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为指针 毛泽东军事思想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 本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战争和军队建 第10页 设实践的经验总结。它充满了辩证唯物主义和歷史唯物主义思想,是我们理 论研究的指南。他们的许多重要论述对军事理论研究,包括战役后勤理论研 究,都有现实指导意义。比如,战争是有规律的,战争规律是可以认识的, 不仅要研究一般战争规律,尤其要研究特殊战争规律;在研究和指导战争时, 必须从实际出发,要着眼特点和发展;战争力量是多种因素决定的,武器是 战争的重要因素,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军事家活动的舞台,要建立在客观 物质基础之上,不可能超越物质条件许可的范围企求战争的胜利;人民战争 必须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我们现在还要坚持人民战争;立足劣势装备战胜 优势装备敌人等等。毛泽东和邓小平对后勤工作也有不少精闢论述:比如, 要重视研究韩战中后勤工作的状况和经验;要根据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 和武器装备的改善,组织后勤保障工作等等,这些对战役后勤理论研究都有 直接的指导意义。 (二)必须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和战役理论为依据 军事战略方针,是党和国家的基本军事政策,是谋划与指导军事斗争全 局的总原则和总纲领,是军事领域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基本依据。军事理论 研究、军事后勤理论研究、战役后勤理论研究,都必须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 方针的精神。在战役后勤理论研究中,要深刻领会积极防御的本质;要明确 战略任务、战略重点和军事斗争准备基点;要把握作战思想和作战指导原则; 要充分运用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理论研究的成果,研究战役后勤理论。要依 据不同的作战形式、战役类型、不同战役样式的特点来研究战役后勤面临的 问题,并根据后勤保障的原则,提出符合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实际、符合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际、符合我军后勤实际的对策性的理论。 (三)要充分运用我军战役后勤保障的成功经验,又要研究新情况、新 问题 我军在几十年的革命战争和反侵略战争中,都比较好地完成了后勤保障 任务,积累了丰富的后勤保障经验,特别是抗美援朝战争的后勤工作经验。 其中,有许多经验在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后勤保障中还有指导意义,比如, 现代化战争必须有现代化的后勤保障;现代化战争的后勤保障必须加强后方 防卫;现代化战争在组织后勤保障时必须紧紧抓住交通运输这一中心环节; 现代化战争的后勤保障,必须建立集中统一的后勤指挥体系等等。当然,我 们在运用过去战争中的后勤保障经验时,不能呆板地移用。 “应该着眼其特 点和着眼其发展”。我们既要运用过去有用的经验,又要遵照邓小平指示的 要注重研究 “新的歷史条件下出现的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创造出适应未 来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理论。 (四)要借鑑外军高技术局部战争后勤保障经验,但不能照搬照抄 近期世界上发生的多起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特别是海湾战争,积 累了许多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后勤保障经验,这些经验使人耳目一新。我们应 该认真加以分析、研究,其中有一些成功的后勤经验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值得我们借鑑,但是我们不能照搬照抄。毛泽东指出: “战争情况的不同, 决定着不同的战争规律,有时间、地域和性质的差别。”外军进行的高技术 局部战争都是在特定条件下实施的,他们的作战经验、后勤保障经验也都有 一定的局限性。对他们来说是成功的经验,但对我们来说就不一定都适用。 我们既要借鑑他们成功的经验,更要根据我军未来作战对象、作战地区自然 地理条件、作战方式、武器装备、后勤保障能力,研究适应我军特点的后勤 保障理论。 三、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 军事后勤理论研究包括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理论研究两部分。战役后勤 理论研究属于应用理论。应用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指导人们的行动。因 此,研究战役后勤理论的立足点放在指导战役后勤保障的实践活动上。根据 这一要求,当前,应重点研究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应注重研究战役后勤保障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做任何一项工作,都要有一个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明确,工作就有方向、 有依据;指导思想不明确,工作就无所适从。由此可见,研究战役后勤保障 指导思想是十分必要的。指导思想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只有依据工作 目标,通过对客观情况的认真分析,才能引出思想,形成主观指导规律。所 以,研究指导思想,功夫应该下在对客观情况的分析上,应该下在科学抽象 上。研究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指导思想,就要对高技术局部战争战 役特点与战场环境对后勤保障的影响与要求,后勤保障能力和可能面临的问 题,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科学分析和提炼、概 括,揭示出能够指导战役后勤保障活动全局的基本规律。 后勤保障活动不应有任何意义上的随意性,相反,应有着十分严密的活 动规则。它必须根据作战需要、上级规定和后勤实际,确定科学的保障原则, 即处理后勤工作的准则。它是后勤保障的主观指导规律。有了保障原则,就 可以以此统一保障思想,指导保障活动。战役后勤保障原则,大体包括三个 方面:一是对整个战役后勤保障具有普遍意义的指导原则,比如“保障重点” 的原则,对各专业、各种不同战役样式的后勤保障都有指导作用;二是各项 具体工作应遵循的原则,比如后勤部署原则、物资保障原则、卫勤保障原则、 技术保障原则、运输保障原则和后勤防卫原则等;三是各不同战役样式后勤 保障应遵循的原则,比如机动作战后勤保障原则、登陆战役后勤保障原则、 空中进攻战役后勤保障原则、海上封锁战役后勤保障原则等。在研究不同情 况下的后勤保障原则时,应以毛泽东同志关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为 理论依据,分析其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从而使保障原则的研究具有较强的 针对性。 (二)应注重研究战役后勤保障系统的运行机制 后勤保障系统的运行机制,是通过自行和其它相关因素制约和带动后勤 运转的结构、手段、方法、功能、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的总和。在高技术条 件下,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被拓宽了,具备了更加丰富的内容,从而使 我们对战役后勤理论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更加宽广的领域。换句话说,高技术 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理论研究,不仅要研究后勤保障系统运行机制的内 在因素,而且还要研究形成系统运行机制的各种条件及其作用过程和作用原 理。因此,对于战役后勤保障系统运行机制的研究,应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 面。 1、战役后勤保障体制。建立合理的保障体制,对于提高后勤保障能力, 及时保障军队建设和作用需要有重要意义。最近几年,后勤系统非常重视保 障体制改革的研究,重点是研究战役后勤保障改革。战役后勤,可分两个层 次,即战区后勤和战役军团后勤。从后勤保障体制改革发展趋势上看,在横 向上是趋于联合,在纵向上是趋于减少环节,基本着眼点是实现对部队的不 间断保障。根据这种情况,在战区一级,应向联合的方向发展。联合范围有 第11页 多大,选择什么样的联合形式,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探讨。在战役军团, 特别是集团军一级后勤,究竟要不要设立一级保障实体,应根据我军新时期 战略方针和未来战争的战役特点,以及我军后勤保障实际情况来加以研究。 至于方面军后勤。看起来是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特殊情况例外。 2、战役后勤保障任务预测。保障任务预测是实施保障的前提。而高技术 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预测难度较大,因为预测因素多、偶然性大、参照系 少。但它又是战役后勤保障的一个重要科研课题。我想根据预测理论,正确 运用定量预测技术和定性预测技术,採取先进的预测手段,这个问题还是可 以解决的。战役后勤保障任务预测,主要应该预测不同战役样式的保障任务, 为作战指挥和后勤保障提供依据。 3、战役后勤力量构成。战役后勤保障力量包括人员、物资、装备和设施。 主要应该研究保障力量的来源和保障力量的组织。根据质量建军的方针和局 部战争要在一定地区集中精兵利器与敌抗衡的特点,力量来源有两条渠道, 这就是军队保障力量和地方支援力量。这里,要特别重视研究后勤后备力量 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力量的动员问题。保障力量的组织,应 该特别重视研究机动保障力量组建的形式、规模和使用原则。 4、战役后勤保障力量的部署。战役后勤部署要研究三个方面的问题:第 一要研究陆、海、空三军和第二炮兵常规飞弹部队后勤力量部署:第二要研 究蛾区与战役军团后勤力量的部署;第三要研究地方保障力量的部署。部署 的根据是战役特点、战役军团作战任务、后勤保障体制、后勤保障能力和交 通、自然地理条件。这里要特别重视研究在战场透明度增大、敌人空中遮断 能力强、我以进攻作战为主的情况下,怎样部署后勤力量;同时还要重视研 究,怎样部署,才能使战区后勤与战役军团后勤保障力量、军兵种保障力量, 既能完成本身保障任务,又能做到相互支援,达到便于保障、利于安全的目 的。 5、战役后勤保障方式。对于保障方式的研究可以从多种角度人手,从空 间上看,有地面、地下、水上、水下和空中等保障方式;从形态上看,有静 态保障方式和动态保障方式;从层次上看,有逐级保障方式和越级保障方式, 等等。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的基本要求是快速高效、不间断 保障。我们应该研究在不同战役样式、不同作战阶段、不同情况下,採取何 种保障方式,才能达到快速高效、不间断保障的要求。 6、战役后勤指挥控制。指挥控制是完成保障任务的关键。在高技术条件 下局部战争中,影响战役后勤指挥控制的主、客观条件和不确定因素增多。 譬如:保障对象、保障力量构成的多元化,不同战役样式对后勤保障的要求, 后勤在实施保障时将会遇到多种情况,加之敌人电子战干扰、我通信手段相 对落后等方面的因素,使指挥控制的难度增大。根据这样情况,我们应该认 真研究指挥控制的原则、体制、组织、方式和手段,及其在不同战役样式中 的运用,以达到及时、准确、不间断指挥的要求。 7、战役后勤防卫。在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由于敌人有优势的武器装备, 不仅使战场透明度增大,而且可以做到 “超视距”打击和採取“非线式”的 作战方式。因此,后勤受敌威胁、破坏程度增大,应该更加重视后勤防卫的 研究。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不能停留在一般化的研究上,应该进行具体研究; 不能停留在原则的研究上,应该针对不同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三)要注重研究不同战役样式的后勤保障 战役后勤理论属于应用理论。应用研究的一个显着特徵是直接面向一个 专门的实际目标,将某种科学规律或理论应用于社会实践的过程,应用研究 是基础研究的深化。战役后勤理论研究所面向的专门目标就是不同战役样式 的后勤保障,它具有研究方向性强、理论构成复杂、影响因素多、可变性大、 可操作性要求高的特点。不同战役样式的后勤保障理论是随着军事斗争的发 展而发展的,是随着战争形态的变化而变化的。在过去较长的时间里,战役 后勤理论研究主要是根据战略方针,研究在核武器条件下或在核威胁条件 下,全面战争或局部战争合同战役中的抗登陆战役后勤保障;坚固阵地防御 战役后勤保障;城市防卫战役后勤保障;运动战战役后勤保障;阵地进攻战 役后勤保障;反空袭战役后勤保障;反空降战役后勤保障;热带山岳丛林地 作战的后勤保障等等。上述各种战役后勤保障理论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它不仅对后勤战备训练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同时为战役后勤理论研究打下 了良好的基础。 随着高技术在军事领域里的运用,战争形态由一般常规武器条件下的战 争,发展到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根据国际形势和我国安全环境的变化,我 们的战略重点也发生了变化。因此,根据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要求,主要 研究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联合作战。其中应重点研究机构作战后勤保障和 登陆战役后勤保障;山地进攻战役后勤保障;城市进攻战役后勤保障;边境 反击战役后勤保障;空中进攻战役后勤保障;防空战役后勤保障;空降战役 后勤保障;海上封锁战役后勤保障、海上联合编队机动战役后勤保障;第二 炮兵常规飞弹部队作战的后勤保障等。 研究不同战役样式后勤保障理论的目的,就是要运用这些理论具体指导 各种战役的后勤保障实践。从实质上讲,这也是一种对策性的研究。 不同战役样式后勤保障理论的研究,要着眼于战役特点。战役后勤理论 属于边缘性学科。边缘学科是指各门学科及其分支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 而产生的中间性科学。它是现代科学发展的鲜明特点之一,也是科学发展不 断分化而又高度综合的表现形式。战役后勤学,是军事后勤学与战役学相互 交叉、相互渗透而产生的。因此,我们研究战役后勤理论时,要依据战役特 点,从分析研究未来我军所进行的高技术局部战争各种不同战役样式的特点 对后勤保障活动的影响人手。这样研究才能有较强的针对性、适用性,才更 有现实指导作用。 四、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 我军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理论研究,已形成了比较活跃的学 术气氛,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它对推动战役后勤训练和战争的后勤准备 起到了先导作用。但是,我们还不能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从更高的标准 要求,还应有所发展、有所前进、有所创新,把战役后勤理论的研究提高到 一个新的水平。 (一)战役后勤理论研究的发展是随着军事理论研究的发展而发展的 回顾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理论研究,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研究近期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后勤保障经验,特别是海湾战争 后勤保障经验及其对我们的启示人手,发展到研究高技术局部战争后勤保障 的一般规律;第二个阶段是随着党和国家基本军事政策和谋划与指导军事斗 争的总原则和总纲领的进一步明确,开始注重研究我国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 后勤保障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第三个阶段是随着对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学 第12页 的逐步深入和对高技术局部战争战法的深入研究,由探讨高技术条件下局部 战争战役后勤保障的一般规律,发展到研究不同战役样式的后勤保障特殊规 律。由此可见,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理论研究是随着军事理论研 究的发展,而向着由浅入深的方向发展的。这是总的趋势: (二)战役后勤理论研究深入发展中必须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 第一,正确处理好应用理论研究与基础理论研究的关系。战役后勤学是 军事后勤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军事后勤学是后勤的基础理论,战役后勤学是 应用理论。但是,在战役后勤学中,它也有基础与应用之分。我们现在注重 对策性研究,也就是应用性研究,但决不能忽视战役后勤理论的基础性研究。 因为,人们认识问题的规律,往往是从特殊到一般。现在我们根据未来战争 可能担负的任务,以及总部规定的研练课题,集中力量研究战役样式后勤保 障理论,这是必要的。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真正科学的、具有应用价值的 后勤对策性理论,无一不是建立在基础理论之上的。我们过去有时出现应用 理论指导性不强的问题,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基础理论不扎实。因此,我们 一定要把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理论研究不断深入。 第二,处理好一般对策性研究与前沿性研究的关系。现在注重战役后勤 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战役样式后勤保障的对策性研究,这也是非常必 要的。但是还不够,还应该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一些前沿性的课 题。因为在众多的战役后勤课题研究中,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前沿性的。 只有那些对战役后勤建设和后勤保障具有直接影响的,对战役后勤实践具有 引导、推动作用的,适应高技术局部战争要求的,我们在认识上还不统一的, 而且学术价值又较高的问题,才可能称之为前沿性的课题。比如,战役军团 后勤保障体制问题;应急机动保障力量建设的原则和形式问题等等。因此, 我们只有把一般对策性问题研究与前沿性问题研究结合起来,也就是把一般 研究与重点研究结合起来,才会使理论研究逐步深入,对前沿性课题的研究, 必须要认真分析、充分论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提出战役后勤建设和 后勤保障的科学理论。研究成果还可以写出专题报告,向领导机关提出谘询 建议。前沿性理论研究的成果,标志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化。 第三,处理好专题研究与系统研究的关系。我们现在的研究工作,大都 是根据上级赋予的研究任务进行某一个具体专题研究。如有的形容组织指挥 中的某一专题;有的研究专业保障的某一方面的专题;有的研究某种战役样 式的一个专题。这种研究在当前也是完全必要的。但是从发展看,我们不应 该停留在专题研究上,还应该向系统的方向发展。研究的步骤可以首先按领 导机关规定的研练任务,由战区和军兵种进行一个战役样式的系统研究。比 如现在有的战区就已着手系统地研究登陆战役后勤保障;有的着手系统研究 机动作战后勤保障;有的着手系统研究空中进攻战役后勤保障等等。在这个 基础上,根据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我们还可以再进一步系统地研究高技术 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理论。这样就把专题研究与系统研究结合起 来,使战役后勤理论研究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三)战役后勤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要求我们不断提高知识水平 理论研究的深入,要求我们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作基础。从目前战役后 勤理论研究活动中可以看到,我们还存在着对高科技知识了解的浅薄性、战 役理论知识了解的表面性、哲学知识还缺乏浓厚的基础等问题。这就必然影 响战役后勤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摆在我们理论研究队伍面前的一个重要问 题,是要认真学习相关学科的知识。当前迫切需要深入学习的有三个方面内 容: 第一,要注重学习高新科技知识,高技术战争是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战 争。我们掌握的高科技知识越多,对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理论研 究的就越深。当然我们不可能,也不需要像专家们研究的那样深,但至少应 该了解什么是高技术及高技术的基本特徵;与作战手段关系密切的高技术领 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高技术对武器装备发展带来的新变化;高技术作战手 段对作战方式和后勤保障方式的影响等等。 第二,要重视学习和研究战役理论。战役后勤学是军事后勤学与战役学 相交叉的学科。战役理论是战役后勤理论研究的重要依据,战役后勤理论的 发展受战役理论的直接影响和制约。我们要深入研究战役后勤理论,就要系 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深入地而不是肤浅地学习和研究战役理论。高技术条件 下局部战争战役理论研究,也是刚刚起步,有许多问题还在深入探讨之中。 我们不能等战役理论完全成熟之后再研究战役后勤理论,应该是同步研究。 这样我们就应该广泛地学习有关专着、文章,并进行认真分析,把那些符合 未来我军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实际的学术观点,运用到战役后勤理论 中,这样战役后勤理论才能起到仗怎么打、后勤怎么保障的指导作用。 第三,要重视学习一点哲学基本理论。毛泽东同志曾经说, “马克思有 几门学问,马克思主义的哲学,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但基础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东西没 有学通,我们就没有共同的语言,没有共同的方法。”他说, “我劝同志们 要学哲学。”我们研究战役后勤理论,要想使这一理论能指导高技术局部战 争后勤保障的实践,就要学习一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应该学习一点马克 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方法论涉及的问题很多,对于理论工作者来说,要学 会分析事物矛盾的方法;要学会系统分析的方法。系统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 义哲学方法论中的重要内容。掌握了系统分析方法,就可以对事物作整体分 析,用整体的观点,全局的观点分析问题。掌握了系统分析方法,就可以对 事物作层次分析,因为系统是有层次的,后勤作为一个系统,也是有层次的。 我们分析问题要注意层次之间的相互联繫、相互制约的关系。掌握了系统分 析方法,就可以对事物进行相关性分析,因为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繫的,都 要受外部环境的制约。战役后勤也不例外,所以在研究战役后勤理论时,要 注意分析外部环境因素,这样提出的对策才是切实可行的。掌握了系统分析 方法。就可以对事物进行动态分析,因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 来。事物的运动,发展和变化的实际状况。在客观上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 反映它。战役后勤理论也是发展的,所以我们必须用动态分析方法研究它。 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研究问题就可以减少片面性。 对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几个问题的思考 王世磷 近期世界爆发的儿场局部战争,尤其是海湾战争的后勤保障,已经凸显 出这样一些特点:即在保障要求上更具突然性;在保障准备上更具时效性; 在保障方式。上更具灵活性;在保障内容上更具复杂性。这些特点表明,现 第13页 代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战役后勤保障,已经不再是一般战争中的后勤保 障,而是一种特殊条件和特定情况下的后勤保障,它与以往我军进行过的任 何一场战争都不相同。组织实施好这样的战役后勤保障,并最终赢得战争的 胜利,确实需要我们下功夫进行一番认真深入地研究探讨。在此,本文试谈 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在战役后勤保障的指导思想上,要立足现有装备、土洋结合, 实行超前、超强、超难保障 战役后勤保障的指导思想,是对战役后勤保障指导规律的高度概括,是 组织实施战役后勤保障的基本依据。在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条件下,我们 的战役后勤保障指导思想,一方面应该建立在对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作战 特点的深刻认识和对战争经验的总结分析之上;另一方面还必须紧密结合我 军后勤保障的实际。据此我认为: “立足现有装备、土洋结合”是现阶段我 军应付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指导思想中应确立和强调的一个 重要内容。 立足现有装备、土洋结合,就是要从我军战役后勤保障的实际出发,由 于多方面的原因,现在我军的武器装备水平和后勤保障能力与将来可能面临 的主要作战对象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们的后勤保障方法,在广大地区、多 数时间只能是以劣胜优,以低对高,以土对洋;只有在局部地区、重点方向、 关键时刻才能以优胜优,以高对高,以洋对洋。可以说,立足现有装备是我 们研究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的唯一正确的逻辑起点,而上洋 结合,则是我们组织实施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的明智选择。 为此,在目前情况下必须实行: (一)超前保障 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往往爆发突然,打击迅勐,时间有限。发 动战争的一方总是企图以自己所拥有的高技术兵器优势一举击败对方,迅速 夺取作战的胜利。而我军的战役后勤保障却由于装备、体制、布局等多方面 原因,一时难以适应保障需要,呈现出巨大的滞后性。在这种情况下,实施 超前保障就显得极为重要。 所谓超前保障,就是指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从适应高技术条件下局部 战争的需要出发,提前、预先做好战役后勤保障的各项准备。它主要包括: 和平时期的先期准备、战争爆发前的先期部署和战争之中的先期预见。实行 超前保障,一是要有超前的后勤保障思想;二是要有超前的后勤保障预案; 三是要有超前的后勤保障行动。纵观现代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实践经 验,只要是实行超前保障的一方,就能在战争爆发后争取主动。赢得先机之 利。 由于目前我军在高技术条件下作战的战役后勤保障能力较弱,且作战中 “敌优我劣”,力量悬殊较大,因此,为了打赢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 争,我军更需要採取 “笔鸟先飞”的做法,即提前、预先、切实做好各项战 役后勤保障准备。尤其是在和平时期,就要有力战时打算的考虑,无论是从 保障体制、力量布局、物资储备、基础设施、还是装备发展等都要突出作战 所需,宁可失之过早,决不失之过利。 (二)超强保障 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持续的时间虽然较短,但作战物资和非作战物 资的消耗量却很大,前方对方保障的需求也越来越急迫,许多任务必须在短 时间内突击完成,因此需採取超强保障。 所谓超强保障,就是要根据战争的现代化程度,在超前保障的基础上, 做到超量准备,实行高于战争和作战需要的保障,只有实行超强保障,才能 适应现代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作战激烈,物资消耗大、保障强度高的 特点。 我军在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中应该採取超强保障的方式,一方 面高技术战争的巨大物资消耗要求我们这样做;另一方面高技术战争的有限 时间和有限地区也允许我们集中战役后勤力量这样做。实行超强保障,要注 意把握好 “度”,做到既满足作战需要,又与战场容量相适应。如果保障物 资过多,容易造成损失浪费,过少又不能满足需要。同时,超强保障不能搞 “一刀切”,只能用在主要方向、重点部队和保障难度大的地区。 (三)超难保障 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参战军兵种多,战役后勤保障的难度确实非 常之大。由于我军既缺乏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作战保障的实践经验,又缺 乏先进的后勤装备,因此,必须要树立超难保障的思想,做好超难保障的准 备。 所谓超难保障,就是要从最困难的情况出发,千方百计,想尽办法,把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战役后勤保障工作做好,满足作战所需。实行超难 保障,最主要的是预有准备,包括做好各种精神的、物质的准备;其次是要 有一个完善的、适应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需要的战役后勤保障体系,能在 任何时间、地点对作战部队实施不间断地保障。再次是要有一支坚强有力、 技术过硬的战役后勤保障队伍,面对任何困难都不屈服,打下垮、炸不断、 轰不散,顽强拼搏,实施保障。 二、在战役后勤保障的建设上,要着眼平战结合、军民兼容,实行 全面、综合、立体保障 要想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必须要有适应这种战争所需的战役 后勤保障体系。多年来,我军后勤建设的实践及其他一些国家建设的经验证 明,这种保障体系只能建立在乎战结合、军民兼容的基础之上。通过平战结 合,军民兼容,达到国力、军力同步增长,经济力、保障力双向提高,最终 形成适应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全面、综合、立体的战役后勤保障体系。 (一)全面保障 全面保障的提法,是否与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要求的突 出重点有些矛盾,但我认为,从战役后勤保障体系的建设上考虑,即使是针 对高技术局部战争,也还是应该强调要全面保障。 一是在保障对象上要全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系多军兵种参战, 陆军、空军、海军以及步兵、坦克兵、炮兵、工乓、通信兵、防化兵、雷达 兵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复杂的、需要周密保障的作战群体。如果我们 的保障少了哪一部分或缺了哪个环节,就会影响整体威力的发挥,导致力量 失衡。二是在保障地域上要全面。我国地域广大,领土辽阔。这些地区,发 展迥异,差别很大,战略位置、价值也各不相同。我们从战役保障体系的建 设上就要照顾到不同地区和不同情况,要有在不同地区进行作战保障的准 备。三是在保障方式上要全面。部队情况不一,执行任务不一,作战地区不 一,及高技术战争打法不一,要求我们採取不同的保障方式。比如,有的可 以建制保障为主,有的则可以划区保障为主;有的可以採取定点保障,有的 第14页 可以实行机动保障;有的需要立体保障,有的需要重点保障;有的可以伴随 保障,有的则可以独立保障。总之,在战役后勤保障体系的建设上,只有突 出全面,才能适应不同的保障要求。 实现全面保障,要重点在保障体制和力量布局上做文章。体制上就是实 现三军联勤,统筹统供;布局上就是既突出主要方向、重点地区,同时又关 照次要方向和一般地区,最终形成一个主次有序、缓急得当、轻重相宜的高 效、完善的战役后勤保障体系。 (二)综合保障 如果说全面保障主要指的是保障范围的话,那么综合保障则更多的是指 保障结构。现代高技术战争的整体性、合成性、复杂性,必然导致战役后勤 保障的高度综合化。 一是保障力量需要综合。即根据现代高技术战争的作战特点,实行作战 保障一体化,统一组建编配具有供、运、救、修、防等综合保障能力的后勤 保障力量,形成结构合理、配套齐全、快速机动的具有保障部队走、打、吃、 住、藏、用的综合保障能力。二是保障布局上要综合。无论是整个国家还是 各个地区,都要形成综合配套的保障体系,不但一线要综合,就是二、三线 也要综合。从作战工程到生活设施一应俱全。三是物资储备和装备发展要综 合。在物资储备上,要质量可靠,品种齐全,专用多储,通用少储,比例适 当,互相匹配。在装备发展上要注意多功能、小型化、自动化、通用化,作 战、保障装备同步发展。不能有了高性能的飞机,却没有好的飞行员、电子 设备、适用的飞弹,以及空中加油机、预警机等配套装备。只有综合保障, 才能形成整体战斗力。四是指挥机构要综合。要有熟悉后勤保障和各专业特 点的人员参与指挥,逐步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成为综合保障的神经中枢。 应该说,从目前来看我军后勤的综合保障能力还不是很高,突出问题是 后勤布局不合理,装备不配套。因此,要建设一个综合配套的战役后勤保障 体系,还有根长一段路要走。 (三)立体保障 立体保障是现代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一个鲜明特点,也是我们建设 适应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建设立体的战役后勤保障体系,首先要有 “立体”的装备。这是我们实 行立体保障的物质基础。发展立体运输装备本着量力而行,先急后缓的原则, 重点发展大型运输机、空中加油机、运输直升机等急需装备。形成生产能力 后逐步装备,争取本世纪末每个集团军编配一个直升机团或大队,战区编配 适当空运力量,濒海战区拥有一定规模的海运能力,使我军的立体保障成为 现实。其次要有 “立体”的手段。为与作战行动相适应,后勤必须具备配套 的陆上、水上、空中甚至地下的多种保障手段,如地面直达运输,空中垂直 补给,海上伴随保障,地下管道输送等。综合运用铁、水、公、空、管等运 输手段,这样既能做到及时、迅速实施保障,又能适应不同地区和复杂环境。 三是要有 “立体”的部署。在考虑战略后方部署、战役后方布势、以及战术 后方布局时,要做好陆、海、空互相支援,铁、水、公、空、管相互衔接, 每一地区、每一军兵种都能综合运用多种保障手段,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疏 密相间的立体保障网。 三、在战役后勤保障力量的运用上,要注意集中请锐、快速反应, 实行机动、重点、独立保障 战役后勤保障力量的运用是一门艺术。在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中, 这门艺术的运用无疑将会更加复杂、困难。我认为,从适应高技术战争的角 度考虑,我军在战役后勤保障力量的运用上必须注重集中精锐、快速反应。 集中精锐与快速反应是互相联繫的,只有集中精锐才能做到快速反应。 不然,仅靠一些陈旧的装备,想快也快不起来。集中精锐可以打破战区、军 兵种平时编制的界限,从全军、全区范围筹措,实行跨建制灵活编组,超常 规统一加强。这样的部队,集中了我军所拥有的一切先进的后勤装备和运输 工具,其快速反应能力将大大提高,在此基础上,还必须实行: (一)机动保障 机动保障己成为现代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的主要样式。 美军指出:“现代战争对后勤的检验,已不再是看它是否屯积了大量的物资, 而是看它能否及时有效地为战区提供各种保障需要。”由此可见,战役后勤 如果没有较高的机动水平是难以适应高技术局部战争保障需要的。 实行机动保障,当前要重点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编制上要便于 机动。现在后勤摊子不少,但能动的不多。比如,仓库很多,但运输跟不上, 有的分部管辖几十个仓库,却只编有一个汽车营,仅能完成平时的一般任务。 医院也如此,撤销野战医院后,驻地医院编制与地方医院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紧急情况下很难做到一声令下,立即出动,所以,要使后勤适应机动保障的 要求,编制上还需进一步调整、完善。二是装备、设施上要能够机动。逐步 改善陆上运输,多给部队装备一些轻便灵活、越野性能好、载重量大、防护 能力强的地面运输车辆,同时大力发展空中运输。要在可能的情况下逐步将 一些固定的仓库、医院、修理单位建在舰船、飞机和车轮上,使之做到能实 施快速机动保障。是部署上要适应机动。作为 “拳头”使用的快速机动保障 部队在配置上应靠近主要作战方向和主要作战地区,或是敌人可能实施 “外 科手术式”打击的目标附近。要有良好的交通道路条件,最好能具有铁、水、 公、空的立体机动方式。这样,才能出得动、行得通、上得去,为作战部队 提供及时有力地支援保障 (二)重点保障 在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战役后勤保障中,仍然要实行重点保障,这 是不容置疑的。这里提到的重点保障,与前面提出的全面保障并不矛盾,在 故役体系建设上要全面,在力量运用上要有重点,这歷来是我们的方针。 实行重点保障,应做到:一是在保障部队上要有重点。首先对我们的快 速反应作战部队、战备值班部队、特种作战部队、以及空军飞行部队和海军 舰艇部队实行重点保障,要注意满足其作战需要,避免中断供应。尤其在战 争情况下,更应主动及时保障,解除后顾之忧,使其全力以赴打仗。二是在 保障方向上要有重点。要实切加强这重点方向的后方战场建设,做好各项后 勤保障的准备。三是在保障时间上要有重点,高技术局部战争一旦爆发,由 于敌人狂轰滥炸,我军战役后勤保障可能面临艰难困境,即使重点保障也不 易如愿实施。因此必须注意在关键时节上给予作战部队及时保障。比如:临 战准备急需大量装备物资时;敌空地一体袭击后需要及时补充、恢復战斗力 时;与敌抗争,即将转入战役反击时等,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战役后勤必须 想方设法,排除困难,给予重点保障。 (三)独立保障 在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战役后勤保障中,仍需强调独立保障是因 第15页 为:首先,局部战争有一定的规模和范围,对我们这样大的一个国家来说, 有时可以在不影响或牵动全局情况下,依靠战区独当一面。其次,高技术局 部战争的突发性强,快扛快收,往往不允许战役后勤作远距离、长时间、多 层次的运动,有时甚至在来不及实行支持保障的情况下,作战已经结束了。 这样也需要实行独立保障。再次,由于战争中我军缺乏制空权,后勤支援保 障易被切断,加之敌人的突袭、轰炸和广泛实施的电子战,很可能给我军通 信联络造成极大困难,甚至导致通信中断,战区或部队在得不到上级明确指 示和有效支援的情况下,也将实行独立保障。因此,独立保障仍将是现代高 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的有效方式。 其实,我们经过多年建设,已经基本具备了各战区独立保障的基础条件。 一是后方战场建设初具规模,日臻完善。各战区的道路、通信条件也得到改 善,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络;仓库、医院、兵站经过几次调整,布局上更加合 理,其它后勤战备工程也逐渐配套。二是装备物资储备数量充足、品种齐全。 各大区都已拥有相当数量的陆、海、空三军作战物资 (不濒海地区除外), 这些物资保管良好,能够满足一场中、小规模局部战争的需要。三是编制体 制逐渐健全、理顺。现在各战工经过调整精简,部队配置更趋合理,组织指 挥关系更加顺畅,装备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战役后勤保障机制也更加完善。 四是各个战区幅员辽阔,人力、物力资源丰富,工农业生产发展较快,具备 了相当的战争潜力;同时初步形成了平战结合、军民兼容的战役后勤保障体 系,能有效实施军民一体的支援保障。另外,应付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不但一个战区要独立保障,就是一支部队也要力求做到独立保障,“小而全” 有时是对付 “大而勐”的最好办法。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 北京军区后勤部司令部 高技术广泛渗透和运用于军事领域,战争发生了深刻变革。新的技术兵 器、新的作战方式、新的军事理论深刻地影响着军队后勤保障的各个方面。 我们应该立足现有编制装备,着眼近期发展,认真研究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 争战役后勤保障特点,摸索规律,寻求对策。这对于贯彻落实军委新时期军 事战略方针,加速后勤现代化建设,实现江主席提出的“保障有力”的要求,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面临挑战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保障打赢现代战争、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 争,战役后勤保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后勤生存面临的挑战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中,战役后勤是敌达成战略战役日标的首选打击 对象之一,其生存面临着极其恶劣的战场环境。首先,敌高精度、高灵敏度、 高穿透力的侦察观测系统,覆盖了天、空、陆、海、电磁五维战场。后勤传 统的隐蔽伪装相形见继,藏形于夜暗和自然景物之中,简单的自然植被和伪 装网都不能把敌变成瞎子。我后勤可能完全暴露在敌侦察系统之下,形成“单 向透明”的局面。其次,敌全纵深、超视距“灵巧”飞弹、炸弹和炮弹的使 用,使战役后勤及其保障活动处于高精度、高杀伤、高破坏的火力威胁之下。 再次,敌兵力兵器远距离投送能力的提高,作战行动更加强调实施大纵深打 击,战役后勤与敌直接接触的机会增多,前方后界线日趋淡化。后勤仅靠警 勤合一的有限兵力,简单的小型高射兵器,难与敌优势兵力兵器抗衡,难以 完成保卫后勤安全的重任。后勤隐蔽难、肪护难、防卫难的 “三难”局面, 对传统的后勤防卫理论、防卫战术和防卫手段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二)保障体制面临的挑战 八十年代以来,带高技术特徵几次局部战争,虽然持续时间长短不一, 但其后勤保障方特殊性,却表现得非常突出。主要是保障与作战同步进行, 后勤这个 “先行官”难以先行;保障向立体空间发展,范围不断拓展;保障 物资的品种成倍增长,难度空前增大;保障数量急剧上扬,强度大大提高; 保障时机稍纵即逝,时效性更为突出。而我军传统的保障方式,物资供应由 后向前逐级前伸、逐级加强,医疗救护强调阶梯治疗、逐级后送,保障重在 陆军地面作战,主要採取单一的平面保障。战役后勤保障机构设置、隶属关 系和权限划分等方面自成体系,即陆、海、空军按系统和建制分别组织实施 保障。后勤保障装备落后于作战装备的发展,保障手段还比较落后、单一, 如饮食保障,基本上还是埋锅造饭等等。均不能适应高技术条件下战役后勤 保障多元合成,物资需求量大,时间要求急的特点。 (三)后勤机动面临的挑战 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中,作战目标的可变性和选择性,导致战场飘 移,作战重心位移,部队将不可避免地频繁机动,甚至大跨度地机动。战役 的进程缩短,节奏加快,消耗剧增。要求后勤必须具备快速机动和快速反应 能力,在任何需要的时间、地点,及时,准确地提供后勤保障。我军战役后 勤机动装备不足,机动手段较少,机动工具速度慢、载量小、行程短,机动 能力较低;有些热点地区远离战略战役腹地或大陆,补给线长,交通运输落 后,路网密度小,难以适应战场及其重心频繁变化的需要。交通线的破坏与 反破坏将贯穿战役的全过程,后勤机动始终处于敌人空中、地面打击力量威 胁之下。未来战争中,后勤保障要求高、要求急与后勤机动能力低的矛盾非 常突出。 (四)后勤指挥面临的挑战 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战役发起突然,来势兇勐,后勤保障重心变化 快,保障负荷骤然增大。战役后勤指挥面临一系列的新情况,新问题。一是 后勤保障对象多元、保障空间多维,后勤保障关系难协调。战役后勤既要负 责陆军部队的全面保障,又要负责海、空军和二炮部队通用物资的保障;既 要负责部队的后勤保障,又要负责地方参战民兵、民工的后勤保障;既要交 织保障多个方向,又要保障海上、空中、陆地多处战场,后勤指挥关系更趋 复杂。二是战役后勤面临迅速变化的保障形势,保障需求难掌握。传统的按 级指挥,过分强调的集中指挥难以掌握战场动态,难以得心应手地调度后勤 力量,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三是后勤指挥手段落后,信息难传递。战役后 勤自动化指挥系统很不完善,缺乏专门的后勤通信网络。现有的通信设备及 性能甚至不如商业通信设备。在这种条件下,面对蜂涌而至的信息,落后的 指挥手段与实时的指挥要求,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五)后勤动员面临的挑战 现代战争的高消耗、高技术对后勤动员的质量和数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对国家经济力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在未来战争中,如何迅速地实施后勤动员, 第16页 使经济力尽快转化为后勤保障力,已成为决定战争胜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尤 其是在我军武器装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对后勤动员要求速度快、数量多、 质量高。不仅需要动员人力,而且还要动员物力、财力和科技力。涉及到军 队和地方的多个部门、多种行业,后勤动员更加复杂。目前,后勤动员还不 完备,动员法规不健全,不适应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动员的需要。 二、主要对策 按照对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规律的初步认识,结合我军 战役后勤现状,我们认为主要对策有以下五条: 对策之一:创设战役后勤整体态势,形成连动机制 形成连动机制,就是要创设有利于实施保障的战役后勤整体态势,综合 运筹和运用战役各层次、诸军兵种、前方和后方以及地方的保障力量,全局 筹划,形成合力,克服后勤技术和装备的 “落差”,弥补时间和空间的“落 差”,一处有求,四面援助,以连续不断、强劲有力的保障波次,克服各个 局部、各个方向、各个战场、各个环节后勤保障的遮断、梗阻或不足,快速、 准确、及时地保障部队各种作战行动的需要。 ——网状部署。依据战役布势,按照作战任务划分一线保障区、二线保 障区和纵深保障区,建立 “点”、“线”、“面”有机结合的战区后勤立体 保障网体系。在这个立体保障网体系中,作为依託的 “点”,即战区的后勤 基地、兵站、特种补给点和地方供应站 (点)。其物资储备布局要符合调运 和安全的需要,品种配套,数量充分,能构成专向、多向的辐射网络。作为 骨干的 “线”,即各“点”之间相互联接并延伸至保障对象的后勤保障线, 要具有很强的弹性,能迅速续接,延伸或收缩,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甚至 可超越建制界限。作为基础的 “面”,就是“点”、“线”呈动态联接的保 障区域。加上相应的垂直保障手段,就形成了前后贯通、左右关联、纵深梯 次、空地结合的立体保障网体系。该体系以基地兵站为主干,三军结合,军 地结合,这样就能变配置点的集中为作用点的集中,变三军分立的 “单线” 保障为三军合成的综合保障,变部队的独立保障为军民结合的整体保障。采 用这样的网状部署形式,不仅能适应全纵深保障和立体保障的需要,而且可 以适应战场及作战主次方向的变化。后勤力量呈网状有重点地分布在广阔的 战役地幅内,敌较难捕捉有价值的打击目标,而且触一处而动全 “网”,不 管敌人从哪个方向突击,无论哪个保障实体遭受损失破坏,都能立即反应, 就地、就近、就便组织保障。 ——超常编成。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战役后勤力量编成,不仅要与 担负的保障任务相适应,与整体保障要求相一致,而且要充分考虑作战进程 炔,单位时间内物资大量消耗,人员大量伤亡,保障强度剧增,时效性要求 高的因素,打破常规,实行 “超常编成”。加大保障力量。改变传统的后勤 力量预测、筹划方法,纠正在人员、装备上满打满算的做法,增加保障力量, 在全战战区甚至请求统帅部队全军范围内抽调力量予以加强。考虑到本上作 战、装备较差等诸多因素,战区作战初期的战勤比由13:1提高到5:1。即 后勤力量的战时编成在战区后勤我现行编制基础上增加1—1.5倍。此外,要 掌握强大的预备力量,由战区后勤现行力量的15%左右提高到30%左右,以 应付紧急保障任务和恢復本级、下级后勤保障能力。变革编组方法。除编组 通用保障集团、专用保障集团、地方支援保障集团外,特别应由三军后勤机 动保障力量和加强的军地力量编组机动保障集团。机动保障集团是连动棋盘 上的突击队,可进行远距离、大跨度应急保障、直达保障、代替保障和伴随 保障,主要任务是保障纵深机动部队的作战行动和特种作战行动。各保障集 团採用“模块组合”方式,模快单位使用时,可担任专项保障;组合使用时, 可担任综合保障。增加科技含量。增加供应、救治、运输等成份中的技术力 量比,超常加大运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战役后勤力量的技术含量。 ——纵横接轨。主要是解决和沟通后勤指挥关系、保障关系和协调关 系,规定相互问的责任、权力和义务,明确保障和支援的方法。与战略后勤 接轨,以争取持续的后方供应;与友邻战区接轨,以保证机动作战时,就近 就便保障,以及协调结合部的保障;与各友邻军团、诸军兵种相互接轨,以 相互支援,互通有无,互解燃眉之急;与地方支前机构接轨,以保证力量动 员与使用的针对性、合理性和及时性。 对策之二:把握战役后勤保障全局,实施重点保障 在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中,要夺取战役作战的胜利,战役后勤必须 把握全局,突出重点,保障急需。 ——充分准备。战役后勤要认真制订多种保障顶案,并及时修改提高其 可行性和有效性。要及时调整储备布局,加大储备数量,主要作战物资的战 役储备可增加1—1.5倍。主副食、药材等通用物资预先筹集,并设立供应点。 一线部队的战前加大量可提高到携运行量的 50%。要做好医疗救治的准备, 根据战中伤员短时间内大量发生和伤情复杂的特点,准备医疗床位,组织救 治力量,搞好卫生防病,特别要做好生、化伤员的救治准备。要把运输作为 后勤保障的中心环节,组织和动员运力,搞好装、运、卸各个环节的衔接, 做好多种运输工具并用和接力保障的准备。 ——抓住关键。要突出对重要时节的保障。战役作战最有利的保障时 机,往往稍纵即逝,一旦错过,有时很难弥补。因此,在主力集结、防御守 点、发起攻击及恢復战役态势等重要时节,应优先提供最急需的保障。要突 出对主要战场的保障,对歼灭敌重兵集团、对稳定态势至关重要、对转换战 局具有决定意义的重点战场,我必然集中优势兵力,需战役后勤予以重点保 障。要突出对快速反应部队的保障。快速反应部队和担负主要作战任务的集 团,是抗击入侵之敌的拳头力量,后勤保障量大,时效性强,战役后勤必须 给予及时、充分的保障。要突出对长途机动部队的保障。担负战略战役机动 任务的部队,往往机动时间长、行程远,机动方式、机动路线多变,作战任 务多变,不测事件多,后勤保障的难度大,战役后勤必顿集中足够的保障力 量给予重点关照。 —— “动”“静”互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中,部队对后勤保障 的速度、效率和效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战役后勤应 “动”“静”互补。不 仅要做到 “部队走到哪里,就保障到哪里”,而且要做到 “部队走到哪里, 哪里就能保障”。战役后勤动态力量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野战兵站、野战医 院、运输部 (分)队;一种是应急保障力量,即战区预编的野战仓库、野战 医疗所等。静态力量也有两种类型,即基地兵站等后勤保障实体和地方支援 保障力量。战役后勤要立足平时战场后勤建设,充分发挥战前储备的作用, 以 “动”补“静”,以“静”助“动”,平时既设的力量与战时动员的力量 互为补充, “静态”保障力量的定点就地保障与“动态”保障力量的应急保 障互为补充。 ——多种运输手段并用。战役后勤保障,最关键也最困难的是运输。 第17页 必须立足我军实际,扬长避短,以小群多路运输为主,多种手段并用,最大 限度地满足部队的需要。在作战初期,就要以快速运输保障集群为骨干,按 照预案,立即展开突运。尔后,迅速徵召预备役运力和动员地方运力投入运 输。要综合运用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等多种方式,按照作战要求, 精心组织实施。在特殊情况下,要採取灵活的运输方法,或单向密集行车, 或车、船、机接力倒运等。特别要编组突击运输力量,集中一定的军内外高 速度、大载量运输工具,实行全天候、全时辰、全纵深的超越型直达保障。 要运输、修理、防卫井举,保证战中机动运力的及时恢復和再生。必要时, 还应採用人力、畜力等多种运输手段。 对策之三:调控战役后勤全部力量,实行高级指挥 在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中,战役后勤指挥应立足最复杂、最困难的情 况,严密计划,精心组织,对战役后勤全部力量实施权威、高效的控制与协 调。 ——编组精干权威的指挥机构。这是实行高效指挥的前提。战役后勤 要依据战役的规模、方向、样式,有针对性地编组指挥机构,通常按战区、 战役方向和战役集团三级建立,其中战区和战役方向为三军联合指挥机构。 在战役实施中,当战区出现几个作战方向时,由战区后勤统筹全盘,进行宏 观决策和调控,并赋予战役方向后勤指挥所处置该方向后勤事宜的全权。当 战区出现一个作战方向时,由战区后勤派出方向指挥所,对战役全局负责, 在战役方向合成指挥员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全部的后勤保障;战区后勤负责 协调战略后勤支援保障、动员地方力量,成为战役方向后勤的后援和依託。 当战役军团跨区机动作战时,战区后勤建立与作战指挥相适应的精干指挥机 构,沟通保障关系,协调保障行动,使战役军团后勤专心组织本级保障。当 多军兵种联合作战时,战役后勤要吸收有关军兵种的后勤指挥人员,统一筹 划通用保障、支前力量分配和交通道路使用等。后勤指挥机构的编组要坚持 “优化”的原则,要素要合成,编设要合理,层次要简化,做到机构精干, 指挥权威。 ——确定灵活多样的指挥方式。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中,战场情况 瞬息万变,战役后勤必须根据后勤保障的实际情况,集中指挥与分散指挥相 结合,灵活掌握,创新使用,提高后勤指挥效率。一是实施按级指挥。这是 通常採用的基本指挥方式。二是实施超越指挥。当局部战争出现“战略决策、 战役指挥、战术行动”等情况时,战役后勤可根据需要,越级向有关兵站、 仓库、医院等专业部 (分)队下达任务,直接指挥其保障行动。三是实施委 托式指挥。后勤基地兵站与陆、海、空军的基本战役军团后勤均无隶属关系, 对这些基本战役军团的后勤保障,都要由基地兵站上报战区后勤,当出现通 信无保障、作战方向较多等情况,战区后勤难以实施直接指挥时,可视情采 取委託方式,委以基本战役军团后勤指挥全权,基地兵站按基本战役军团后 勤的要求,组织后勤保障。必要时,野战兵站,有关保障分队,在对战术兵 团遂行保障时,也可採取委託方式。四是实施自主型指挥。高技术条件下的 局部战争,后勤保障情况极为复杂,过分强调集中指挥,容易束缚下级的积 极性,导致后勤保障的被动。如海湾战争中,伊军由于一味强调集中指挥, 情况突变时后勤不能自主,坐失了许多保障的良机。由此可见,自主型指挥 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指挥的一种有效形式。因此,当后勤通信 中断、失去指挥,来不及请示报告是,各级后勤指挥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实 施自主型指挥,视情主动组织对部队的保障,哪里有伤员,就到哪里去抢救; 哪里需要物资,就往哪里提供。 ——运用及时有效的指挥手段。战役后勤自动化指挥系统是实施高效 指挥物质基础。但目前,战役后勤自动化指挥系统的内部联网、外部沟通还 没有实现。因此,要积极利用现有设备,充分开发其功能,井在战役后勤内 普遍联网,使之在提供资料、运算数据、模拟方案等方面发挥辅助决策作用。 要以现有的无线和有线手段,加入合成军侦察报知网和指挥网,形成上下左 右相联的后勤通信网络,增强抗电磁干扰的能力,并搞好与作战指挥及地方 通信系统的衔接,尽最大可能解决 “动中通”问题。要土洋并举,必要时仍 可运用运动通信、信号弹、枪声、烟火等多种简易通信报知方式,弥补现行 指挥手段的不足。 对策之四:提高战役后勤生存能力,融为整体防卫 高技术战争的实践证明,对后方立体突防,孤立、瘫痪、摧毁对方纵深 的重兵集团和后勤系统,是掌握着装备优势一方的 “杀手铜”。纵深作战的 成败,不仅关系到后勤的安危,更直接影响整个作战的胜负。而后勤的安危, 又决定着战役可能得到后勤保障的程度,也是战役胜负的一个主要因素。因 此,后勤防卫与纵深作战融为一体已成为必然的客观需要。 ——后勤防卫计划与纵深作战计划一体筹划。合成军指挥员要把后勤 摆在战役组织的重要位置,把后勤防卫的组织计划纳入合成军后方防卫和纵 深作战的指挥体系之中,统一组织实施。后勤指挥员应站在战役全局的高度, 了解作战意图,使后勤防卫与纵深作战密切配合。要力争做到“四个同步”, 即后勤部门与司令部门同步受领任务,后勤防卫计划与纵深作战计划同步拟 制,后勤命令与作战命令同步下达,后勤防卫准备与作战准备同步展开。 ——后勤部署与作战部署一体展开。后勤部署是否适当,关系后勤的 生存与安全,也影响整个战役布势的稳定。因此,在确定战役布势时,要全 面分析,妥善处理作战部署与后勤部署的关系,使后勤有便利的工作条件, 有可靠的作战掩护。战役后勤在部署力量时,要综合研究各方面因素,将后 勤有机地融于战役布势之中,一併考虑安全和保障的需要,使战役后勤部署 具有较大的适应性、稳定性和灵活性。同时,要适当扩大后勤配置地域,疏 散配置后勤力量,提高后勤生存能力。 ——后勤隐蔽伪装与作战隐蔽伪装一体实施。精确武器用于战场,后 勤目标一旦被敌发现,就意味着被击中,就可能被摧毁。隐蔽伪装对战役后 勤的安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就需要合成军统筹安排,将后勤伪装纳入 整个作战伪装之中,拨给伪装经费,配发伪装材料,指导伪装。各级后勤更 要认真研究和正确动用伪装的战术技术,广泛应用现代科技和新材料,採用 天然与人工伪装的多种手段,红外、电子欺骗与传统的伪装土洋结合,巧妙 地藏身、隐形、变样、示假,使后勤部署、后勤活动、交通枢纽、桥樑等伪 装与整个战场的伪装协调一致,有效地欺骗敌人,保障后勤安全。 ——后勤防卫行动与纵深作战行动一体协调。后勤防卫是后方防卫和 纵深作战行动的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同步协调动作,使整个后方形成统一 战场。做到信息上双向沟通,适时通报情况;指挥上双向调控,使后勤防卫 和纵深作战协调一致;力量上统一运筹,使军警民、作战部队和后勤力量形 成整体;战术上戳契配合,使敌无隙可乘。 对策之五:搞好战区经济力的转化,达成持续保障 第18页 在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中,仅靠现役后勤力量远远不能满足战役后 勤保障的需要,我们必须坚持毛泽东军事思想,用人民战争这个法宝去战胜 敌人。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物产丰富,蕴藏着巨大的支援战争潜力。 因此,必须认真搞好后勤动员,努力做好新形势下战区经济力向后勤保障力 的转化工作,充分调动和发挥作战地区人力、物力、财力等诸多因素的积极 作用,实行军地兼容、持续有效的整体保障。 ——提高动员速度。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中,战役后勤临战准备时 间有限,战区经济力的转化,必须快速反应,快速展开,快速实施。战役后 勤要着力搞好战争初期的快速动员。要遵循国家和军队平时的动员法规,依 据统帅部的临战动员令,根据战区作战任务及后勤保障的实际情况,与动员 部门结合,组成军地联合的后勤动员机构,并快速投入运转,促使战区经济 力与后勤保障力尽快接轨;要按照后勤动员颜案全面展开工作,及时修改、 补充,并积极抓好落实;要快速启动军地双向物资储备系统、双向卫勤系统 和双调和运输保障系统,使主要物资、卫勤力量和运输力量都能满足战争初 期的需要,以赢得战役的主动权。快速动员的原则,应贯穿于战役后勤的全 过程。 ——区分动员梯次。强有力的持续保障,有赖于实施梯次动员所具备 的弹性和后劲。后勤动员按作战规模可区分为三个梯次:当动员规模较小时, 可紧急徵召后勤预备役部队,动员地方专业运输公司的运力和就近医疗救护 队。当动员规模较大时,可动员地方大中型企业的运力和县、市医院的救治 力量。当动员规模更大时,动员范围可扩大到战区的各个领域,甚至涉及全 军、全国的某些行业。 ——注重动员质量。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所动员的后勤能 量,更多地表现为人员的智力水平和物质的科技含量。后勤动员不仅要有足 够的数量,更要着力于质量。要搞好地方科技人才的动员,地方蕴藏着丰富 的科技人才资源,其中许多都是军地通用的技术人才。只要平时抓好训练, 战时将他们动员组织起来,与现役后勤科技人员混合编组,以满足战役后勤 保障的需要。要搞好地方高科技产品、设备的动员。如动员地方的运输飞机、 大型船只。大吨位运输车、以充实战中运力;动员尖端医疗设备等,以弥补 战区医疗装备的不足。从总体上提高战役后勤装备物资的质量水平,增强后 勤保障的效益和效率。 我们在学习军委新时期军事战备方针中体会到,高技术条件下的战役后 勤保障是一个新课题,需要新的理论指导,需要新的应变举措,但首当其冲 的是 “换脑筋”,更新观念,要深化对“以劣胜优”的理解,树立信心,发 挥人民战争、本上作战等整体优势,取得后勤保障的主动权。要树立科学技 术是最重要的保障力的思想,在加强政治思想建设的同时,以科学技术为先 导,优先培养高技术人才和发展技术装备,走依靠科学技术提高后勤保障力 的道路。要确立 “大后勤”的观念,处理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真 正做到寓后勤保障力于国民经济之中。要强化 “作战、后勤一体”的认识, 高度重视后勤的地位作用,坚决摒弃 “磨硕牙齿、砍短尾巴”的偏见,真正 认识到,作战与保障是战争机器的两个并行不悖的车轮,“独轮”或“跛腿” 都不能夺取战争的胜利;要加强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后勤理论的研究,必 须瞄准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后勤理论前沿,结合我军的实际,从战略、战 役、战术各层次,从三军和军地等各方位,从保障准备、保障实施各阶段, 从供、救、运、修、防等各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创立具有我军特色 的后勤理论,指导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后勤保障的实践。 论高技术局部战争对战役后勤保障的影响及对策 任杏其 一、战场空间扩大,作战领域多维化,部队将实施频繁的机动,要 求战役后勤支援保障必须综合运用各种保障手段 高技术的应用,使各军兵种装备得到了加强,尤其是空间武器装备和电 子战武器装备将大量使用于战场,这就大大扩大了合同作战的内涵,战役行 动将是陆、海、空、天、电 “五维一体”的多军兵种合同作战,各军兵种将 成为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众多作战要素构成的更加庞大的 作战系统,凝成多元一体化的整体。同时,作战的空间骤然增大,具有全高 度、全纵深、全方位的作战空间,战役军团配置分散,且作战中机动性大, 使后勤保障困难增大,仅靠单一的保障手段,难以满足战役要求。为提高后 勤保障的时效性和可靠性,必须综合运用各种保障手段。 (一)必须建立与部队机动作战相适应的机动保障体系 打破传统的战役后勤部署,建立一种全新的 “星位式”部署。“星位” 和 “星位式”,是围棋中的战术术语。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力量 部署 “星位式”,就是运用围棋中的这一战术原理,在实施后勤保障时将后 勤保障力量化整为零,按照 “综合、分散、多点”的原则,事先多方设点的 部署形式。即:在预设机动作战的地区,事先建立数个保障点,将后勤保障 力量综合、分散配置,以提高快速保障和应变保障效益。 “后勤保障力量星 位式部署”,是冲破传统的后勤部署模式,从高技术局部战争特点出发,根 据系统化、整分合原理之基本思想和能级原理之基本观念,将一个保障系统 组织按步骤、分层次、有侧重地划分为数个子系统,在保障 “场”(把执行 保障任务的整个地域看作一个 “场”)中建立一个较稳定的保障结构,以形 成一个纵深、梯次、环形、军地联合式的后勤保障体系,在同一时间对多方 向上的部队实施保障,以提高保障效益。 “星位式”部署的好处:一是能使后勤保障力量从高速运动转变为相对 静止,能克服后勤机动速度慢,跟不上部队的弊端,从而达到 “以静制动” 之目的。相对静止主要体现在保障物资上。 “星位式”部署,将集中储备的 保障物资分散多处储藏,配置在各保障点上,在实施保障的过程中,部队在 什么地方,距哪一个保障点近,就启用哪一个保障点;当兵力充足时,各保 障点就能 “点自为战”,完成保障任务;当保障兵力不足时,可调遣其他保 障点的兵力给予支援。因此,它能较好地解决部队机动多快、变换多少位置, 后勤保障力量就要随着跟进多快、转移多少地点的问题,从而减轻后勤的机 动负荷,提高快速保障能力。二是能保持后勤保障的连续性、稳定性。能级 原理告诉我们:最稳定的结构应当是正三角形,上面尖、下面宽。“星位式” 部署就是把没有建立能级的保障结构转变为有能级的稳定的后勤保障结构。 后勤保障力量分散配制,形成上尖下宽的保障能级,就能在某一个保障点不 能发挥作用时从别的保障点得到补充,能缩短保障物资的机动距离,减少保 障物资的非战斗消耗。因而,能使保障渠道始终保持畅通。三是可以提高后 第19页 勤的快速保障和反应能力。后勤保障力量分散配置以后,便于同时对多方向 上的部队实施保障;物资机动距离的缩短,减轻了后勤机动中的负荷,提高 了机动速度;人员从集中到分散,避免了人多拥挤,互相干扰;保障物资相 对静止后,减少 “非战斗消耗”,避免了临时抢运、筹措物资所占的时间。 四是能弥补传统保障方式不足。高技术局部战争后勤保障力量 “星位式”部 署,既不同于院校教学要求的进攻战斗后勤部署,又不同于防御战斗的保障 方式。它突出地体现在 “先、多、近、稳”上。“先”,就是充分体现“兵 马未动,粮草先行”,不打无准备之仗的战役战术思想; “多”,就是后勤 保障点比“攻、防”战斗后勤保障点多,从而建立起网络式的后勤保障体系; “近”,就是缩短了各级后勤之间的距离,便于后勤系统的纵向指挥、保障, 横向联繫、协调; “稳”,就是后勤保障系统在受到高破坏、高机动、高消 耗的情况下,不易中断保障,因为它保障点多,机动范围大。 (二)战役后勤应实行军地联勤保障 军地联勤,就是要妥善处理好军地之间客观存在的人、财、物、医、运、 修等诸方面的关系。1、实行军地联勤,是由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的 特点决定的。2、实行军地联勤,是军事经济工作的客观要求。为加强军地联 勤,不断提高我军战役后勤的综合保障能力,我认为应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一是建立和完善军地联勤组织体系,充分发挥省军区、军分区和人武部的作 用。动员地方力量应向后勤方面帧斜,要把它建成既是地方武装力量的领导 机构,又要成为军地实施联勤,动员后方力量的组织实体,发挥桥樑和纽带 的作用。二是建立军地双向储备体系。通用战备物资的储备,要实行军地两 条腿走路,实行军地双向储备,并统一品种规格、数质量标准,以应付高技 术局部战争部队之急需。三是要切实妥善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相互 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四是国家应用法律形式规定地方企事业单位对部队承担 一定的法律义务。 (三)按精兵劲旅的原则,组建机动保障的拳头力量 后勤快速机动保障能力是夺取局部战争主动权,稳走战局,打赢高技术 条件下局部战争的重要支柱之一,受到世界军队的高度重视。当前急需要解 决四个问题,一是思想要统一。我认为,各级应站在未来打赢高技术局部战 争需要的高度,从思想和理论上尽快澄清 “编制服从实际需要,还是实际需 要服从编制”的问题。二是标准要高。我认为,快速机动保障应充分考虑“需 要”,真正从其功能要求和未来发展上设置编制,研究具体人员、装备配备, 保证其一诞生就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战区应组建一个应急保障旅,具有对一 个师快速支援保障的能力较为适宜。保障部队应有在战区执行机动任务的能 力,应在编制上落实,装备上更新,干部配备上选优,保持健全的组织和高 度的战备水平。三是要切实保重点。快速机动保障部队建设需要高投入。我 认为,在当前经费、物资供应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总部、军区要下决心繫紧 裤带也应切实对快速机动保障部队建设在人、财、物上重点倾斜,切忌论证 起来重要,一遇到具体问题次要,一旦高技术局部战争爆发,将严重影响战 役机动集团的作战能力,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四是组建快速机动保障部队 下宜搞 “寓于”分部之类的不得已的办法。建立快速机动保障力量,可以先 行论证、试点,逐步建设,不宜搞 “寓于”。实践证明“寓于”的做法是不 可取的,难以进行名符其实的合练,一旦突发军事事件,临时凑合可能反应 速度慢、保障质量差。 (四)採用立体直达保障方式,提高后勤保障的效率和效果 高技术的发展,导致军事行动和后勤保障的变革。我们提出立体直达保 障方式。立体直达保障方式是相对过去的逐级保障而言的,即:採用空中与 地面 (含地下,如输油管线)、前送与伴随、固定与机动相结合的立体直达 保障方式,逐步实现后勤指挥与后勤保障的同时同步,最大限度地提高保障 的时效。高技术打破了线式作战的模式,机动作战、小群多路的 “岛礁”式 作战、全纵深作战将成为未来的主要作战样式,对此,必须採用与之相适应 的灵活保障方式。 1、“垂直式”。可分全垂直和半垂直。全垂直指从后勤指挥关系到具体 保障内容,成建制地超越中间后勤的纵向超越保障。这种形成适用于保障主 要方向作战的部队和后勤保障任务极其繁重、受地形道路限制、不利于按原 建制纵向逐级保障或担负机动作战任务的部队,也可在突发军事冲突,中、 小规模局部战争中以及先期作战中广泛採用。半垂直式是指在后勤指挥关系 不变,组织计划由原建制保障系统制定执行的情况下,其供、救、修等具体 项目超越中间环节的保障方法。如,弹药的越级运输,伤员的越级后送和损 坏武器装备的越级抢修等。炮兵部队弹药前迭量大,可在建制系统的统一计 划下,由上级后勤直接前送到炮兵阵地。第一梯队部队的弹药、伤员,均可 实施立体直达前送前接等。 2、“模快式”。指战役后勤建立若干个具有综合保障力量组成的“积木 式组合”保障体,根据部队机动作战的需要,把保障 “模快”直接配置在适 当的战役战术地域内,实施灵活机动的扇形、半孤形或全方位保障。保障“模 块”能分能合,能大能小,能长能短。当中间环节脱节、下级后勤失去保障 能力、部队执行重要任务或其它原因需要紧急支援保障时,战役后勤保障“模 块”可根据需要灵活适时支援保障,完成任务后,及时归建。 3、“伴随式”。就是给可能被敌军隔绝的部队配备伴随保障和空中保障 部 (分)队。根据部队机动作战的需要,战役后勤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快 速机动的具有综合保障能力的部队,我认为,规模以一个团较为适宜,并且 要配备相应的先进的后勤装备,如直升飞机、装甲输送车、装甲救护车等。 直接对空袭反空袭、侦察反侦察、干扰抗干扰的部队实施立体直接伴随保障, 以适应瞬息万变的战场情况。 4、“预置式”。就是在可能爆发危机的地区或及其附近预先储备部分成 套装备和物资;制定应急备用保障方案。一旦发生危机,就可迅速空运部队 人员,实施就地装备,先敌建立防御态势,掌握主动权。 二、作战装备技术密集,受破坏围素增多,技术保障在后勤支援保 障中地位十分突出,要求后勤保障手段必须变革,建立以技术保障为重 点的科学的维修机制 高技术局部战争中,武器装备的技术程度高,且技术兵器种类繁多,分 布面广,并面临着战场环境因素影响和敌方精确制导武器打击,以及其它破 坏手段的威胁,从而使得技术保障的任务越来越重,在后勤保障中地位上升, 成为维护与 “再生”战斗力的关键。不仅要求增大技术物资保障的比重,而 且要求增加对技术装备的测试检修、保养和谘询的专业人员。同时,要求改 进保障手段,以提高技术保障的效率。从近期几场局部战争看, “现地换件 修理”反映了高技术战争维修方式发展的客观趋势。 (一)必须制定“小编组,多梯次,模块式”的技术保障措施 第20页 “小编组”主要是实施灵活快速的技术保障,一是能提高伴随保障能力, 小编组的技术保障力量具有灵活、机动能力强的特点,可随时伴随作战部队 快速机动,及时为作战部队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二是能提高“抢”的能力, 小编组的形式可分头展开,对干部分能立即修復的战损装备,以最短的时间 修復好;三是能提高技术保障机构的生存能力。小编组,一方面便于将技术 保障机构融于作战部队的保护之中,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另一方面,化整为 零,可减轻或避免我技术保障力量的损失。 “多梯次”主要是建立高效能的技术保障配置。一方面,按作战指挥系 统,形成按级负责,逐级保障,相对稳定的静态保障体系。另一方面,建立 战区、地区、重点方向的动态保障系统。并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层次 分明,责任明确,相互衔接,纵横结合的可靠保障网络。师以下单位的技术 保障,尽可能靠前配置,以伴随保障为主,对中度以下损坏的装备实施快速 抢修,对中度以上损坏的装备实施抢运、集中、后送的方法。地区级保障机 构,以直接支援保障和基地式保障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抽调部分技术保 障力量,对战术后勤技术保障机构实施加强;另一方面,建立技术保障修理 所,对中、重度战损装备实施战场抢修。战区战役各位机构以基地保障为主, 重点方向支援为辅的部署方式。 “模块式”主要是点、面结合,分散、集中结合的快速、综合、高效的 技术保障形式。一方面,模块式的保障机构,将军械、车辆等装备的维修保 障融为一体,从而能对各种战损装备提供全面、及时、高效的综合维修保障; 另一方面,模块式的部署形式,可根据战场形势变化,随时组成综合保障小 组,对各类战损装备实施现地抢修。 总之, “小编组,多梯次,模块式”的技术保障措施,适应高技术局部 战争作战技术保障的要求,对于提高保障能力和生存能力,为部队提供有效 的战时技术保障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必须採用新的科学的“现地换件修理”方法 现地换件修理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不能仅限于传统的字面理解,其目 标是 “快”,围绕着这一个“快”字需要进行包括装备研制、维修体制、维 修手段、零配件供应在内的一系列变革。 1、要对武器装备系统实施全寿命管理,以增强装备的可维修性。现地换 件修理首先要求装备构造上必须具备便于在野外换件修理的性能,反之就达 不到 “快”的目的,也失去了现地修理的意义。要使装备具备快速换件修理 的性能,在设计和研制每项新武器装备系统时,就要把可维修性作为衡量武 器装备优劣的一个很重要参数。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军队普遍重视装备的可靠 性和可维修性,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使装备一 “降生”就具备快速换件修理 的性能。 2、要採用“先换后修”的科学维修方法。装备具备了可维修性,维修方 法必须与之相适应。所谓 “先换”,就是在战地更换武器装备的总成或子系 统,而不是更换一个个小零部件。所谓 “后修”,就是将拆换下来的零部件 送到后方能够修理的单位去修理,而不是将整个装备后送。实行“先换后修” 的好处是:一是可以很快恢復装备的技术性能,即,战斗力很快 “再生”; 二是前方作战地域不必保留很多维修人员,前方的维修人员只要会检测诊断 故障和拆装作业就可;三是有利于后方维修的专业化,提高维修效率和质量。 3、要研制配备高效快速的故障诊断和抢修装备。现地换件修理必须要有 相应的手段才能进行。其手段主要有:一是有了故障能迅速诊断出故障的部 位和原因,这是维修的前提;二是找出损坏的部位和原因后,能够立即拆下 被换的部件,装上好的部件,并能很快完成调试。因为大型装备的部件很重, 需要一定的吊装机械和设备。这是确保现地快速换件抢修的基本手段。 4、要能保证零配件优先供应。现地换件修理一个最基本的条件是有件可 换。因此,零配件的供应成为一个关键问题。美军将修理零配件供应在补给 品中放在最优先的地位。海湾战争中被称为 “沙漠快车”的c—141运输机, 每天都从美国本土起飞,海湾战区的某个部队通过卫星向美国本土提出申请 后,3天之内即可收到所需的零配件,美军的物资管理自动化,其对象和难 点主要是针对维修零配件。 5、要实现武器装备配件的标准化和组装化,以便于零配件的补给和快速 换件修理。 三、作战强度大,物资消耗显着增大,后勤保障难度加大,要求战 役后勤进行超强度保障 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由于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大量投入和进行超常规作 战,战役中的消耗将呈数量级增长。未来的战役作战中,需组织强大的战役 后勤保障体系作为战争的支撑。后勤保障能否得以满足,将成为决定战役成 功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我们必须採取相应的对策。 (一)国家必须要有强大的经济、科技力作后盾 高技术武器装备的经济价值和技术含量,通常是普通武器装备的几倍或 十几倍,若无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作后盾,则不能适应高技术条件下局部 战争战役高投入和高消耗的需求,即使取得初战胜利,也难以维持。因此,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战役后勤保障,首先依赖于国家的经济、科技基础, 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战役,就是打 “经济”、打“技 术”,它进一步证明了恩格斯的论断: “暴力的胜利是以武器的生产力基础 的,而武器的生产又是以整个生产力基础,因而是以 ‘经济情况’,以暴力 所拥有的物质资料为基础的。”“就是说,暴力还是由经济情况来决定”(引 自《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第1卷第12页),国家经济、科技实力对高技 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行动的影响越来越大。 (二)要有充分的物资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首先,要搞好战场后勤建设。按照高技术 战争要求,结合国家经济建设,把战役后勤战备设施和物资储备纳入地方经 济总体规划,加强通信、道路、场站、仓库、医院、道路等设施的建设。调 整物资储备,及时推陈储新,加大高技术含量物资和军种专业物资储备。并 依靠充足的作战物资储备,保障部队具有持续的机动作战能力。其次,要根 据预定作战任务,制定不同规模、对象、样式、地区的后勤保障方案、保障 计划,落实战备物资、器材,保证一旦有战争徵候能迅速作出反应。第三, 要加强勤务训练。按照保障预案,搞好熟悉战场环境和高技术条件下保障勤 务合成演练。以实兵、实车、实地、实保来了解部队和战场情况,熟悉部队 作战部署、其本战法、防御重点,探讨后勤保障手段、方法等,缩短与实战 的差距。 四、战场透明度大,打击手段多,后勤生存受到巨大的全时空威胁,传 统的后勤防卫面临严峻的挑战,要求战役后勤保障必须採取多种措施,强化 纵深作战能力,保证后方安全高技术战争中,由于情报信息的收集向立体化、 第21页 多手段、高性能方面发展,仅靠传统的伪装和隐藏手段,已难以确保己方安 全,要求战役中更加注重后勤的生存,后方作战将纳入战役统一计划之中, 后勤保障行动将与作战和伪装、欺骗等行动紧密结合,大胆突破传统的后勤 编组、配置模式,寻求增强防卫能力的新途径。 (一)建设军民结合、三军一体的战役后勤防卫指挥体系,採取集中统 一的直接指挥与相对独立的委託指挥相结合的灵活指挥方式 建立军民结合、三军一体的后勤防卫指挥体系,首先应在战役后勤一级 建立由战役副指挥员负责,战役后勤指挥员、各军、兵种后勤指挥员和地方 党政领导及机关有关人员参加的统一的后勤防卫指挥机构,负责统一筹划和 使用防卫力量,统一组织各项保障的计划和控制协调,统一组织后勤防卫; 同时,各防区均应建立相应的区域性联合后勤指挥机构,对各区域的后勤防 卫设施统一指挥。从而形成以战役后勤最高联合指挥机构与各区域相对独立 的后勤联合指挥机构上下衔接的纵向后勤指挥为主线,各区域、各部队后勤 指挥机构之间横向紧密连接的网状一体化指挥体系。为了保证后勤指挥顺利 实施,战役后勤应建立以电子计算机为中心,通过自动化通信系统与后勤防 卫自动化指挥系统,并採取有效措施,增强自动化指挥系统反侦察、抗干扰、 抗摧毁能力。 (二)建立既能抗敌破坏又能实施保障的后勤工程体系,争取后勤生存 和保障活动的自由权 1、搞好以后勤配置地域、机场为重点的后勤工程设施建设。由于高技术 条件下机动作战对后勤整体保障的需求,战役后勤应将后勤基地、分部、兵 站等统一纳入防卫作战体系,统筹计划后勤工程建设。从海湾战争经验教训 看,战役后勤中配置地域和重要后勤设施的工程建设,应以地下、半地下和 地面的坚固防护工程为主体,与伪装、遮蔽等其它防护工程相结合,做到既 利于安全,又便于保障。因此,在后勤工程建设中,要充分利用地形、地物, 因地制宜,採取多种样式,防止敌人用同一种空袭兵器或手段同时击毁我多 个目标。 2、加强交通运输线的运输、防护配套工程建设。高技术条件下的机动作 战,交通运输线上的斗争,将是后勤保障中贯彻始终的一项艰巨任务,因此 必须将交通运输线的运输工程建设一防护工程建设统筹规划,配套实施。在 修筑道路时,就应在沿线修筑人员、车辆掩体和战斗工事,并建立配套的情 报报知和通信工程体系;在可能遭敌破坏的重点路段、桥樑、交通枢纽附近, 应构筑防空兵器阵地,储备一定的抢修器材;重点建设的交通线,应考虑平 战结合,在一旦被破坏就难以通过的地段修筑迂迴路,有条件的地段应建设 公路飞机跑道和起降场,附近有机场的路段要修筑进出道路,做到公路通一 条,就为战时增加一条可靠的交通运输线,逐步形成一个能战胜敌人封锁破 坏的立体的交通运输工程体系。 3、要建立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具有快速抢修能力的后勤保障力量。高 技术局部战争,为迅速恢復后勤设施、机场、港口遭敌破坏后的保障能力, 必须加强抢修力量建设,包括后勤防护工程抢修力量,交通运输线抢修力量 和其它抢修力量等。其抢修力量的建设应贯彻军民结合、平战结合、专业抢 修力量与群众抢修力量相结合的方针,搞好人员、组织、物资三落实,并结 合大型工程建设、部队演习,抢险救灾等可以利用的时机进行演练,不断提 高保障能力。 4、要研制和运用高科技伪装、防护器材。对抗高技术兵器的空袭,需要 採取相应的高技术防护措施,而高技术的伪装、防护方法,需要运用现代高 科技伪装防护器材。我们应加强研制与运用高科技伪装、防护器材,并与传 统的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相结合,全面增强战役后勤生存和保障能力。 利用隐真手段和技术,迷惑和干扰敌人的侦察与制导武器,提高防卫能 力。战役后勤平时就要有计划地研制假目标,反覆试验、论证,利用隐形技 术和热成像技术,使之更具仿真性、欺骗性。战时,根据不同情况和条件, 利用地形地物,设置假仓库、假医院、假停车场,以及假炮阵地、飞弹发射 架等,以假乱真,使敌人耳聋目瞎,以假当真,上当受骗。 5、要组建专门的预备役后勤示假分队。由民兵和预备役人员参加设置假 目标,进行后方伪装,开展电子游击战等。 (三)要发展与高技术条件下机动作战后勤保障相适应的后勤装备,重 点提高后勤装备的防护力和机动力 提高后勤装备的防护力,总体上应力求使随部队机动保障的后勤装备基 本上装甲化,如逐步装备装甲运输车、装甲救护车、装甲修理工程车等。对 目前大量使用的普通轮式车辆或将来需要保留的轮式车辆,应採取一些改进 措施。如加装防护板、防护层或採用不充气轮胎等方法,提高其防护能力。 为了从整体上提高后勤防护力,还应给后勤保障部 (分)队配备必要的武器 装备,如高炮、高射击枪、可携式防空飞弹、电子对抗装置等。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的基本思想与基本原则 郭锡章 保障部队打赢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重要的问题是必须着眼高技术条 件下局部战争战役的客观实际,研究确立后勤保障的基本思想与基本原则。 战役后勤保障的基本思想,是战役后勤保障规律最本质最集中的反映, 是组织与实施后勤保障的根本依据。基于这种考虑,我军高技术条例上局部 战争战役后勤保障的基本思想是:依据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立足高技 术条件下现代人民战争,遵照后勤保障为部队服务、为作战服务的宗旨,适 应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特点和战役基本思想,紧密结合战区后勤实 际,充分发挥军民一体、联合保障的巨大威力,强调对重点战役方向迅速形 成保障优势,并採取灵活多样的保障手段,最大限度地运用人力、物力、财 力,从物资、医疗和运输等方面,在战役全过程和战场全纵深、全方位,积 极主动、连续不断、及时高效地保障海、空军和地面部队达成预定的战役企 图。可概括为 “全力保障、一体联动、多种手段、及时高效”。提出这一保 障思想的理由: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是一种极为复杂的联合战役,参 战军兵种多,物资消耗量大,后勤只有全力保障,才能满足部队作战的需要。 海湾战争中,为保障美军50余万人作战,大量物资从美国本上运往海湾,运 量 “等于把一个中等美国城市搬到沙特”。多国部队日消耗物资达 10—20 亿美元。42天的战争,总消耗达611亿美元物资。如此巨大的作战消耗,是 我军任何一个战区的后勤力量都难以保障的。因此,在更大的范围动员军民 力量,是保障打赢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重要前提。我国沿海一旦爆发战 争,将可能是高技术条件下的海空封锁、空中打击乃至大规模的联合登岛战 役。为此,要对沿海地方经济和军事资源进行深入调查,本着平战结合、军 民结合的原则,搞好军事经济资源的开发、利用和配置。在后方支援的范围 上纵向升级、横向延伸。纵向升级,就是要依赖战略后勤的强有力支援。横 向延伸,就是要积极争取相邻战区诸军兵种后勤和地方力量对我战区实施强 有力的支援保障。这样才能形成后勤保障的局部优势,才能形成对战役全纵 深、全方位的 “强力触角”和“韧性辐射”,以确保战役速决取胜。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战场空间广阔,旧的保障运行机制和固定的 保障布局面临新的挑战,后勤保障只有一体联动,才能适应战役的新特点及 发展变化。由于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是陆、海、空军及第二炮兵同时参加、 统一指挥的空地海天一体、多样式联合战役,战役后勤保障对象多、范围广、 综合性强,组织指挥复杂。加之战役行动的高速度、全方位、远距离等特点, 必然对过去单一的线性保障、平面保障、固定保障提出了严峻挑战。美军后 勤相对于 “空地海天一体作战理论和非线式作战理论”,提出的“立体直接 保障思想和全程快速机动保障思想”,在海湾战争后勤保障中发挥了十分有 效的指导作用,并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因此,必须打破传统的保障格局, 依託现有 “星点式”固定保障基地,建立机动、高效的后勤保障部队,以实 现战役后勤保障 “一体联动”。“一体联动”就是把各种保障要素纳入统一 的整体,通过优化组合,形成全方位、全纵深、全过程一体化的保障格局。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强调运行的协调性。要求把多元结构的力量要 素,凝聚成一个既互相交融、又排列有序的 “集合体”,加强协调和控制, 第22页 最大限度地减少 “摩擦”和“内耗”,以获得1加1大于2的“增值效应”。 其次,强调指挥与保障的超越性,主要是根据战役发展,突破常规,跳越某 些层次和中转环节,前后一体指挥,实施 “超越式”保障,做到同步反应, 平行作业。再次,强调组织的灵活性。建立便于临时拆拼组合、按需取捨的 “模块式”保障组织变单一功能专业型保障为多功能综合型保障,变自我封 闭式保障为开放式保障。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样式转换频繁,战场情况瞬息万变,后勤保 障只有多种手段综合运用,才能适应各种战役行动的客观需要。多种手段, 在理论上就是要根据战役决策,建立多种保障方案,储备充分数量和优质的 作战物资;增加后勤高技术含量,提高后勤自动化指挥和保障能力;完善后 勤保障系统,寻求新的保障模式。在具体操作上,包括建立应急保障部队遂 行快速机动保障、完善后方基地实施依託支点保障、建立空中运输系统遂行 超越保障、实行联勤联供实施军种横向支援保障,以及在登陆战役中实施轻 装集结、岸线补充保障,航渡混编、分群独立保障,预置船队、海上基地保 障,船坞一体、抵岸定点保障等。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发起突然性强,进攻速度快,后勤保障只有 及时高效,才能适应战役行动速决制胜的要求。及时保障,应以确保部队快 速行动为要旨,尤其应提高主要方向、主要攻击部队、重要作战物资保障的 及时性,使保障与需求在时间上一致起来,做到不误时机,随时补充。高效 保障,就是后勤保障既要讲究军事经济效益,又要达到供、需在时间上的统 一性,以增强后勤保障的整体效果。在后勤保障工作的实施中,既要统筹兼 顾地面、空中、海上各个战场,一线、纵深、后方各部队;注意优先保障重 点。同时就某一部队、某一地区来说,要具有独立的综合保障力,以便就近 提供及时保障。 围绕上述基本思想,在组织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时,应 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一、整体筹划,周密准备,向重点方向聚集绝对强大的后勤保障能 量 整体筹划,就是要立足全局,打破军兵种、军地界限,统一筹划、分配 和使用后勤力量。既要达到高度的集中统一,又要充分发挥各军兵种的优势。 周密准备,就是千方百计聚集、转化后勤力量,为完成后勤保障任务而预先 採取主动行动。平时建设着眼于战时需要,把后勤建设纳入战场建设的统一 轨道,使后勤基本设施建设,平时与战时相一致,使后勤保障能量的平时积 蓄与临战聚集相结合。 向重点方向聚集绝对强大的后勤保障能量,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 役对后勤保障准备的客观要求。应以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指导,加强 重点方向的后勤准备。沿海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我虽握有 充分准备的主动权,但一旦发生不测,要採取断然措施,军事与后勤的临战 准备时间必然有限。因此,战役后勤准备更重要的还是在平时,抓紧后勤设 施建设,制定相应的保障方案。临战时按照预定的保障方案向重点方向聚集 大量精锐后勤力量和作战物资。当前,在我军后勤装备还比较落后、军事经 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既要有重点地加强后勤装备的 “硬体”建设,更要重 视加强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后勤训练和后勤动员法规等 “软体”建设,发 掘我们的政治优势和人民战争后勤的强大威力。 二、三军并举,联勤联供,在战区范围实行集中统一的后勤指挥 三军并举、联勤联供,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发展的必 然趋势。高技术条件下,陆、海、空及第二炮兵联合作战,不仅要求对战役 行动实施统一组织指挥,而且要求后勤保障要实行联勤联供。只有实行通用 统一保障与专用按建制保障相结合的保障体制,才能打破军兵种自成体系、 自我保障的界限,减少中间环节,最大限度地发挥后勤整体保障能力。美军 在海湾战争中,採取了集中统一的后勤指挥和联勤联供的保障体制,防止了 令出多门,有利于统一调配和使用后勤力量,对于保障诸军兵种的联合作战 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沿海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集中统一 指挥和联勤联供体制,根本的问题,必须根据战役决心和保障任务,建立战 役后勤联合指挥部,在战役联合指挥部统一指挥下,在战略后勤具体指导和 直接参与下展开工作,通常由战区分管后勤工作的首长和战区后勤部机关一 部,参战的海、空军、二炮后勤和地方支前机构部分人员组成。基本任务是 对战役后勤保障实施综合计划和统一组织指挥。按军兵种分类和作战空间划 分,战役后勤联合指挥部下辖 “五个指挥部”: 陆战后勤指挥部,主要由战区后勤部首长和机关构成。基本任务是对地 面战役后勤保障实施综合计划和统一组织指挥。 空战后勤指挥部,主要由战区空军后勤部首长和机关构成。基本任务是 对空中战役和空降战役后勤保障实施综合计划和统一组织指挥。 海战后勤指挥部,主要由海军后勤首长和机关构成,基本任务是对海上 战役和渡海登陆战役陆军部队海上航渡阶段的后勤保障实施综合计划和统一 组织指挥。 交通运输指挥部,主要由战区军事交通运输部和地方有关部门的人员构 成。主要任务是对战役交通运输保障实施综合计划和统一组织指挥。 地方支前指挥部,由战区后勤机关有关部门和地区所在地方政府有关部 门构成。基本任务是对战役后勤支前力量实施综合计划和统一保障。 三、动静并存,优势互补,在战役全程部署稳定与机动结合的后勤 力量 动静并存、优势互补,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部署的基本要 求。动则适应战役进程高速度、转换快的要求;静则适应战役全方位、全纵 深的要求。只有两者紧密结合,才能取长补短,从整体上提高后勤保障的综 合效益。我军要顺利遂行沿海高技术条件下战役后勤保障任务,必须在战役 全过程、全纵深部署稳定与机动结合的后勤力量。首先,平时除加强和完善 后方基地建设外,还要抓紧应急机动后勤保障部队建设,通过战前扩编,力 争建立数个陆上应急机动后勤保障部队,以适应战役集团全方位、全纵深、 快机动进攻作战的需要。尽快形成前沿 “触角伸缩”、纵深“韧性反弹”的 保障格局。其次,要认真研究稳定与机动结合的战役后勤部署形式。如登岛 战役,在战役准备阶段,应以沿海后勤基地为终端,以战役后方基地为依託, 建立 “层层幅射式”陆上后勤保障部署体系。海上封锁和空中战役阶段,应 建立 “由军种自主保障”与“陆上有限支援保障”相结合的部署形式。除在 沿海展开若干个海、空军保障基地,对海、空战实施自主保障外,沿海的陆 军后勤保障基地可对海、空军通用物资和伤病员实施支援保障。海上航渡阶 段,应建立海上机动后勤保障部署,由海军机动保障部队和陆军海上保障力 量联合保障航渡。岛上进攻阶段,适时前出后勤力量,建立跨海保障体系。 第23页 对地面进攻部队,建立跨海保障部署,实施支点式保障;对空降部队和快速 突击集团,建立应急机动保障部署,实施超越式保障等。 四、支点辐射,多维联运,按战役走势构成多功能、立体式的运输 网络 支点辐射、多维联运,就是以交通枢纽为支点和依託,以战区军民多种 运输工具为手段,形成陆海空一体、铁、公、水路并用的运输网络,向作战 部队实施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式的辐射运输。目前,沿海地区按上述要求, 还有很在差距。必须採取积极措施,缩小这个差距。基本构想是 “编、征、 建、转”。 编:战区的勤编设若干个空中运输大队、海运 (救护)船队;集团军后 勤编设若干个直升机中队、海运船队;后勤分部组建的应急保障部队装备高 机动性、多用途轮式车辆及装甲运输车辆。 征 “广泛动员徵用民用飞机、船只和机场、港口、码头。平时应对沿海 地区的地方交通运输情况和实力进行调查统计,制定动员徵用法规,拟制征 用方案。 建:统筹规划,安排好沿海交通道路、机场、港口、码头建设,使之尽 量做到平战结合,军民结合。根据平时沿海交通道路情况和战时可能受敌威 胁的程度,新建军用机场、港口和码头应尽量避开正面,向两翼选址;新建 民用机场、港口和码头应尽量引进外资,建在正面以备急用。连接南北的主 要道路应横向拓宽,纵向接网。 转:做好军用交通运输工具、设施平时转为民用,民用交通运输工具、 设施战时转为军用的一系列转化工作。 五、把握关键,快速反应,对故役行动实施连续不断的保障 把握关键,就是后勤保障必须围绕关系战役全局的关键问题展开。如主 要战场、主要作战方向、战役主要阶段、担负主要作战任务的部队、主要作 战物资的供应等。只有把握这些关键性的问题,后勤保障才具有针对性,做 到及时高效。快速反应,就是后勤保障行动必须根战役发展进程和战役样式 的频繁转化,迅速採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战役行动实施连续不断的保障。 为此,缩小战役行动快速与后勤保障行动滞后所造成的时间差。一是平时必 须加强应急机动保障部队建设,二是要按照作战部队的部署抓好后勤后备役 力量、地方交通运输以及地方其它资源的动员建设与准备。三是战前在预定 应急作战的海、陆要点,按应急作战的需要成套预储相应的作战装备与物资, 以便就近对作战部队实施快速保障。四是要控制足够的机动保障力量,牢牢 把握战役关键时节,适时前出和运用应急机动保障部队。 六、积极隐蔽,主动抗击,与战役集团形成一体化的后勤防卫防护 体系 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是我战役后方敌打击的重点之一。战役后勤易遭敌 全过程的航空兵、飞弹和空降兵、纵深作战部队、特种部 (分)队的打击、 破坏。因此,只有实行整体防卫,强化后勤生存能力,战胜敌人的袭击破坏, 才能顺利完成后勤保障任务。 后勤防卫必须纳入战役作战计划,与战役集团形成一体化的防卫防护体 系,在战役集团首长和司令部统一组织指挥下实施。一是要搞好战役后方目 标的伪装、隐蔽和疏散,对通向重点战役方向的主要交通道路及沿海机场、 港口、码头和后勤设施等,要部署一定的防空火力,加强对空防护。二是要 大力加强人防建设。对军事经济动员潜力集中的城市、港口、码头,预先构 置人防设施。三是要加强作战部队对后方的防卫。尤其要在重要交通补给线, 组织好以防为主、防打结合、主动抗击、抢修抢建、军民共同防卫的体系。 四是加强后勤防卫力量,切实提高后勤防卫能力,主要通过给各级后勤编制 新的武器装备和通信器材,加强后勤防卫训练,提高后勤的防打能力。登岛 作战,要特别注重海上航渡和转为陆上进攻阶段的后勤防卫。 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指导及对策 高满光 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变革,对后勤保障产生了一系列新的影响,也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认真研究高技术局部战争后勤保障的特点及其指导规律,特别 是紧密结合战区实际,探讨如何对高技术局部战争后勤保障实施正确的指 导,对于提高后勤保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的特点与影响 如同研究任何战争问题一样,要认识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 障的规律,就必须着眼其特点,着眼其发展,抓住了特点,在一定意义上也 就把握了基本规律。我们以八十年代以来的几场局部战争,特别是海湾战争 为参照,通过有针对性的预测分析,可以发现,战区未来可能发生的高技术 局部战争,将给战役后勤保障带来如下新的特点与影响。 (一)战争爆发突然,保障准备紧张急迫。出其不意,先机制敌,已成 为指导现代战争的首要原则。尤其进入高技术战争阶段后,各种尖端武器和 技术装备不断涌现,更增强了战争准备的隐蔽性和爆发力。预警时间极为短 暂,后勤保障工作与作战行动几乎同步展开,后勤临战准备的时间大大缩短。 (二)战场情况多变,后勤部署调整频繁。一是作战部队由机动转入进 攻或防御,转换机动方式,改变机动路线和部署等,后勤保障对象、保障重 点、保障方式、保障时空等都必须随之变化。二是后勤力量是敌重点打击的 目标之一,后勤摊子大,目标易暴露,随时可能遭敌打击破坏,必须适时调 整部署。三是战区后勤保障网点仍有空白,机动保障力量又较弱,战时必然 採取支援、接替和伴随保障等措施,迫使战役后勤部署经常处于变动之中。 (三)战法不断更新,保障方式复杂多样。海湾战争的实践表明,高技 术武器装备的使用,必然引起作战方式的变革,作战行动由原来的先前沿后 纵深,逐个要点逐个争夺,发展为非线式全纵深立体攻击,前后方同时展开, 先摧毁敌纵深要害目标,瘫痪作战体系,切断补给线,尔后以大规模、高速 度和反常规的地面决战一举击败对方。这就要求战役后勤在不同的战役时 节、作战方向和作战地区,对不同保障对象,採取不同的保障方法,通过周 密的计划,灵活运用各种保障手段,实施有效的支援。 (四)高技术兵器多,后勤保障难度加大。高技术局部战争,敌我双方 为夺取战场主动权,在用兵上,必须动其“精锐”,在装备上,必须倾其“精 尖”,战场保障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高技术兵器消耗的物资数量明 显增多。其次,高技术装备结构精密复杂。在各种火力打击下,易发生损坏 和故障,维修任务增加,难度增大,第三,在各种高技术兵器的综合打击下, 人员损伤广泛,伤情复杂。在强大而异常的声、光、电、磁、味的作用下, 第24页 精神病员增多,诱发各种疾病的因素加大,给医疗救治带来新的难题。 (五)保障任务繁重,后方指挥日趋复杂。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后勤 保障的内容增多,难度增大,任务加重,后勤组织指挥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 一是战役后勤保障范围大,指挥控制面广。即使在战区的一个方向作战,后 勤指挥也要覆盖全区。二是战役后勤力量来源广,组织协调头绪多。高技术 局部战争是综合国力 的较量,战时军内各军兵种专业,军外各部门行业,将实施整体保障, 后勤组织指挥工作量倍增。三是敌占据高技术优势,必然通过各种手段干扰、 破坏我指挥系统,隔断信息,使本来就处于劣势的我军后勤指挥手段更加难 以发挥作用,造成指挥 “盲区”。 (六)受敌威胁增大,后方防卫任务艰巨。打击后勤与保护后勤歷来是 敌我双方斗争的一个焦点,从总体上看,战役后勤在高技术条件下生存,主 要面临以下新的情况。一是在先进的侦察报知系统作用下,战役后勤隐蔽伪 装日趋困难。二是高技术精确制导武器对后方长时间、大规模的综合打击, 将使后勤遭到空前严重的破坏。三是机动作战能力的提高,后勤遭敌袭击的 危险性增大。四是高技术地球物理战,能够改变战场局部自然环境,战役后 勤将面临人为灾害的严重威胁。五是高技术兵器可以对交通线实施全过程、 多层次的封锁破坏,后勤以运输为中心环节的各项保障将遇到严重困难。 二、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的指导原则 根据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给后勤保障带来的重大影响及其特点,战役 后勤保障应确立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以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为基础,以保 卫国家的根本利益和局部作战胜利为目标,按照军委和战区赋予的保障任 务,立足战区后勤现有保障力量,充分发挥军民整体保障威力,力争变全局 劣势为局部优势或均势,确保任务完成。基于这一思想,高技术局部战争战 役后勤保障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快速反应,力争主动。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往往首先 要经过从和平状态突然启动,转变为战时超常状态的阶段。这种急剧变化, 客观上要求后勤必须以 “快”为基本前提,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一系列临 战保障准备,摆脱 “滞后”,力争主动。快速反应除了具有时间和速度的要 求外,还包括反应动作的准确性、灵活性、协调性和反应效果,各要素的有 机结合,才能体现反应的质量,达成反应的力度。因此,战区后勤在突然爆 发的战争面前,必须多层次、多渠道地获取各种信息,综合分析,正确判断, 迅速作出后勤保障决策。同时,在筹、供、运、修、救上,要採取非常措施, 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保障部队需要,将快速反应贯穿于战役后勤保障 的全过程。 (二)关照全局,突出重点。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是战役军团的整 体战,后勤保障对象增多,保障空间扩大,保障内容复杂。因此,战役后方 指挥员必须通观全局,审时度势,着眼于提高快速、综合保障能力,全面保 障多种作战力量、多种作战方式、多种作战手段、多个战场空间实施整体作 战的需要。同时,要注意突出对作战带有关键性的,占支配地位的后勤保障 中心和要点。战役后方指挥员必须因时、因势分析判断,及时确定保障重点, 迅速形成保障决心,以满足主要作战部队和战役关键时节需要。 (二)以军为主,整体保障。高技术局部战争,我军在作战指导上,必 须以强对强,以快制快。对于这种临界反应时间极短的战争,如果依赖临时 动员地方力量,必然贻误战机。因此,在战争初期的交战地区,应以军为主, 实行统专结合联勤保障。同时,高技术局部战争的高消耗对后勤保障提出了 高需求,对于后勤装备处于劣势,保障能力较低的我军来说,打赢高技术局 部战争,更需要发挥人民战争后勤保障的威力,充分挖掘战区的军事经济潜 力,强化 “大后勤”思想,组织军民整体保障。 (四)严密防护,确保生存。现代局部战争,由于高技术兵器的高精度、 高侦察、高杀伤、高破坏,使后勤的生存和保障活动面临着极其恶劣的战场 环境,战役后勤传统的隐蔽伪装措施难以达到隐身的目的,战役后方处于敌 火力威胁下,后勤设施和保障活动极易暴露,组织保障受到极大限制,而且 遭敌袭击后恢復保障能力异常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採取有效措施,切实 加强后勤防护,使后勤能在敌高技术兵器打击下,顽强地生存,有效地保障。 (五)高效指挥,密切协同。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异常激烈,能否 对部队提供及时、不间断保障,灵敏、高效的后勤指挥是关键。因此,必须 建立一个能够关照战役全局的后勤指挥系统,实行集中统一的后方指挥,把 陆、海、空诸军兵种后勤以及来自各个方面的后勤保障力量组成一个有机的 整体,发挥整体保障效能,协调一致地保障作战的需要。同时,要採取灵活 的指挥方式,增强后勤自动化指挥系统的反侦察、抗干扰、抗摧毁能力,保 证后勤指挥顺畅。 三、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的基本对策 面对高技术局部战争的严峻挑战,我们既要确立敢打必胜的信心,又要 正视面临的问题和差距。应该看到,我军的后勤保障与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客 观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主要是后勤保障装备落后,与作战装备不匹配,野 战化程度低,制约着后勤保障能力的提高;战役后勤应急支援保障能力弱, 作战 “拳头”硬,保障“拳头”软的矛盾还相当突出;各军种小而全、封闭 自给的保障格局仍发挥主导作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整体保障模式尚未 形成;没有独立建制的后勤预备役部队,后勤动员法规尤其是经济动员法规 尚未建立,军民结合的保障机制还缺乏必要的法律约束;人员素质还不能完 全适应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后勤组织指挥和供应保障的需要。针对上述问 题和差距,战役后勤要保障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的胜利,必须遵循高技术局 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的指导原则,立足现实努力,着眼战时需要,在以下几 个方面谋求对策: (一)实施科学统一的后勤指挥 首先,要建立三军协调军地结合的权威指挥机构。机构组成人员层次要 高,责权统一,能够 “见机不失,遇时不疑”,确定正确的战役后勤保障方 针、原则和后方部署;具有高超的后勤指挥艺术,能够调动战区一切可为作 战提供直接、间接的支援保障力量。建议指挥机构应由战区副司令员负责, 以战区后勤机关为主,驻战区军兵种后勤领导,省军区、地方政府领导参加。 做到统一部署后勤力量,统一组织后勤保障,统一组织后方防卫,以保证战 役后勤指挥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其次,要採用先进的指挥手段。必须加速后勤指挥电子化、自动化建设, 建立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指挥自动化系统,加强后勤指挥信息情报系统建 设,建立抗干扰的后勤通信系统。要利用现有通信手段,千方百计抗敌干扰, 保证后勤指挥顺畅;另一方面要藉助合成军电子对抗部队的抗干扰效果,见 缝插针,实施后勤指挥。 第25页 第三,要採用简捷高效的指挥方法。后勤指挥要尽可能简化程序,以最 简明扼要的表达主式,最快的速度,下达有关号令。同时,要採取集中与分 散相结合的指挥方式,根据战场态势,实行越级指挥、委託指挥等形式,使 战术后勤指挥员在总的方针、原则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相机行事,独 立组织保障,以保持后勤指挥的连续性。这些在平时都要进行专题研究,有 针对性地设置训练科目,增大训练难度,逐步培养战役后勤首长和机关在极 其艰苦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实施组织指挥的能力。 (二)选择局部联勤的保障模式 组织高技术局部战争后勤保障,仍然要坚持人民战争的思想,把用好现 实保障力与开掘地区军事经济潜力结合起来,统筹组织军地各方面的保障力 量,实行军地一体的联勤保障体系,军民结合,动静互补,最大限度地提高 保障效能。一是要建立起与作战指挥体系相适应的后勤保障体系,在现行划 区网供的基础上,由形式上的联网,发展为保障机构实质性的联网。在战区 范围内,对各军兵种后勤保障力量实行统一指挥,对三军作战部队实行统分 结合的供应保障。二是要建立起与高技术局部战争后勤保障要求相一致的区 域军民整体保障体系,以军队保障网络和保障实体为骨架,充实部分地方力 量,强化军民整体保障的联通机制,形成军民结合、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 区域保障网络,使军民整体保障系统产生良好的集聚、增值和释放作用。三 是要确立与战役军团机动作战相匹配的动静结合保障模式。所谓 “动”,就 是以战役后勤机动保障力量为骨干,在战场及其一定的幅射区域内,就近动 员地方有关力量辅之,对机动作战部队实施支援保障; “静”就是指后勤保 障要以相对固定的基地仓库和军地医疗机构为依託,对所在供应 “网点”的 作战部队实施支援保障。从我军后勤现状看,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后勤保障, 要立足于现有装备和战场环境,以静为主,静中有动;以动为辅,动中有静; 动静结合,提高效能。 (三)採用灵活高效的保障方法 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必须综合运用多种保障手段,实施灵活 高效的后勤支援。一是逐级保障与越级保障相结合。通常情况下战区后勤以 逐级保障为主,在特定情况下,对主要作战方向、关键时节和执行特殊任务 的部队,要打破传统的按层次保障界限,尽量採取越级保障,直供到位的方 式。特别是主要作战物资、高技术装备零配件、特种食品和特需药品等,要 运用合理的空间布局来赢得时间上的主动,尽量直供到位。二是后方前送与 就地筹措相结合。主要作故物资,如武器、装备、弹药等要利用战役储备和 战略后方支援,形成源源不断的物资 “流”;军民通用物资,根据高技术局 部战争物资消耗特点,平时就要建立优先储备高科技含量物资,重点储备专 用物资,兼顾储备三军和军民通用物资的储备结构。对基本作战方向物资不 做大的调整,保持相对稳定,主要抓好配套完善,重点方向的物资列为重点 调整,一般方向的物资适当收缩,以实现就地补充,以近求快的目的。三是 交替保障与伴随保障相结合。对担负机动作战的战役军团,战区后勤将採取 依託后方基地和派出兵站相结合的梯次部署形式,分层次对作战部队实施交 替保障;对遂行特殊任务的部队,其后勤力量不足时,战区后勤可採取派出 或转隶部分保障力量的办法,实施伴随保障。四是建制保障与联勤保障相结 合。区域联勤体制建立后,军兵种专用后勤物资仍按建制关系请领、筹措, 专用装备修理、特殊伤病员救治仍按原保障渠道组织;通用后方勤务,如通 用物资供应、运输、医疗等由区域联勤机构统一组织实施。 (四)建立积极稳固的后方防卫 高技术局部战争对于后勤战斗化要求空前提高,后方很可能成为空袭与 反空袭的主战场,后勤生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重威胁。因此,组织积极稳 固的后方防卫,是战役后勤的重要任务,必须引起各级关注。首先,要确立 整体后方防卫思想。把后方防卫纳入战区防卫体系之中,作为战区组织战役 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战区在筹划作战全局时,应将后方防卫作为一个重要 环节。制定作战计划时,应考虑保护后勤稳定;赋予部队作战任务时,应同 时赋予相应的后勤防卫作战任务;部署防空力量时,应给后勤以足够的加强。 其次,要建立军、警;民联防体系。组织打防兼顾的后方防卫,除战役、战 术防空力量提供必要的保护外,战役后勤还要组织加强配属的作战部 (分) 队、预备役力量以及公安、武警、民兵对后方配置地域或重要后勤目标,实 行点、线、面相结合的防卫体系,组织好隐蔽伪装和对空观察报知勤务以及 各种救援保障工作,有重点地形成相对独立的安全地域,确保后方稳定。第 三,要採取积极的防卫措施,以 “散”求存。以“抗”求存,以“藏”求存, 以 “动”求存。 浅谈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指导原则 狄玉增 李建生 吴志连 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除应遵循一般原则外,应重 点坚持以下原则: 一、坚持 “五个一体”,整体保障 整体作战是我军战役作战的基本指导思想,与此相适应,战役后勤也必 须服从服务于整体作战的需要,及时有效地将各种保障力量有机结合,形成 强大的整体保障力量,对战役军团实施强有力的整体保障,整体保障,反映 了现代局部战争对战役后勤保障的客观要求,也是组织战役后勤保障的主要 依据和方法。因此,整体保障有着丰富的内涵,在内容上要坚持“五个一体”。 一是国家、军队、地方三方一体。现代条件下高技术局部战争,必须紧紧依 靠国家和全民的支援,充分依靠战区的军事经济潜力,发挥军民整体搞保障 的作用,做到军政一体,军民结合。二是战略、战役、战术后勤三级一体。 未来高技术条件下战役作战后勤保障,离不开战略后勤的强有力支援和战术 的密切配合,只有把三个层次上的三种力量有机结合,紧密衔接,才能形成 保障的拳头。三是地面、空中、海上保障三位一体。未来战争,后勤不仅要 有在地面、地下、空中、水面、水下对作战兵力实施保障的高效手段,而且 更需要有改变传统的平面保障观念和方法,综合运用地面、空中、海上的保 障力量,为立体作战提供立体后勤保障。四是海、陆、空三军后勤一体。战 役后勤必须根据诸军兵种联合作战的特点,统一组织指挥诸军兵种后勤力 量,充分挖掘陆、海、空军后勤的保障潜力,形成与陆、海、空联合作战相 适应的保障整体。五是作战、机动、保障融为一体。将作战、机动、保障融 为一体,既可使作战部队得到最迅速的保障,作战部队也可为后勤提供有效 的掩护,有利于提高后勤的保障能力和生存能力,完成战役保障任务。 坚持 “五个一体”,整体保障,重要的是要加强战役后勤的权威性,有 第26页 了权威才能指挥加强的保障部 (分)队,才能调用众多的保障力量,才能协 调复杂的保障关系,完成战役保障任务。因此,必须成立具有高度权威的战 役后勤指挥机构,对战役后勤保障力量实施集中统一指挥,以提高指挥和保 障的双重效益。 二、着眼特点,快速保障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突然性、高强度、快节奏的战役作战,对后勤 保障的时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战役后勤要具备与部队同步反应,快速保 障的能力。这就要求后勤在准备时间缩短,补给速度加快,指挥难度增大的 情况下,一切行动以 “快”为着眼点,力争在时间、空间上,跟上并保障部 队的作战行动,部队打到哪里,后勤就保障到哪里,保证战役作战的需要。 实施快速保障,重要的是要加强后勤战备建设,建立快速保障部队,发展高 技术后勤装备。 加强后勤战备建设,确保快。做好平时后勤战备建设,是实施快速反应 快速保障的重要条件。在全面抓好后勤战备建设的同时,战役后勤要重点抓 好后方战场建设、物资储备和三军联勤工作。首先,要根据新时期军事战略 方针和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后勤保障的要求,以及作战任务、对象和地形 特点,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强战场后方建设,逐步形成设施完善、布局合理、 保障力量配套,与战役企图相适应的战役后方建设新格局。其次,要建立合 理的物资储备。根据未来局部战争的需要和物资储备现状,对现有物资储备 进行调整,做到通盘考虑,重点突出,品种配套,数量适当,布局合理,具 有独立保障能力。再次,要加强勤保障。三军联勤是战役后勤保障的发展方 向,在当前没有建立联勤机构的情况下,加强战区内三军联繫,抓好联勤试 点,组织联勤保障演练,提高战区后勤的协调熊力和组织指挥能力,为战时 实施联勤保障打下基础。第四,要逐步健全快速动员体制。实施快速后勤动 员,是战役后勤作出快速反应,完成保障任务的重要环节。因此,要按照平 战结合、军民兼容的原则,制订战时民用力量徵用法规,组织快速后勤动员 演练,组建后勤预备役部队,适应战役后勤保障要求。 建立快速保障部队,适应快。近些年的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快速保障部 队,对快速应急保障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不少国家军队都建立有后勤快 速保障部队。我国幅员辽阔,周边国际环境复杂,可能发生局部战争的热点 地区较多,这些地区大多处于边远地带,如果不建立一支规模适当、力量配 套的后勤快速保障部队,就难以作出快速反应。因此,必须加强对快速保障 部队的规模、任务、编成、布局等方面进行充分研究论证,尽快建立战役快 速机动保障力量。从我军当前面临的任务看,可考虑在主要方向建立能保障 一个集团军独立执行作战任务的保障部队,平时,寓于分部之中,一旦有情 况,迅速对部队实施应急机动保障,提高快速反应和保障能力。 发展高技术后勤装备,确保快。发展高技术后勤装备,是世界各国军队 的一个共同特点。当前,虽然我军军费有限,但也不能放弃对高技术装备的 研究和发展动态的跟踪,应坚持走多研制、少装备的发展道路,我们要针对 主要作战方向和可能的作战样式以及对后勤保障的特殊要求,以军地结合的 方式,重点加强后勤指挥装备、机动装备、各项勤务保障装备等实用性高技 术装备的开发研究,要特别注重后勤装备与战斗装备相配套,使后勤装备适 应战役作战的保障需要。当前我军这个问题比较突出,总的看战斗装备发展 较快,后勤装备发展较慢,影响了装备的使用效益。海湾战争的经验说明, 只有有了与战斗装备相配套的后勤保障装备如空中加油机、装甲运输车、运 输直升机等,先进的战斗装备才能发挥效能。否则,战斗装备再先进也难以 发挥作用。 三、统一指挥,整体协调 后勤整体协调,就是从战役全局出发,通过宏观指挥控制,使各种后勤 力量在空间和时间上产生一定的有序结构和功能,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地完 成后勤保障任务。 后勤整体协调是战役后勤实施整体保障的必然要求,搞好后勤整体协 调,首先要建立具有很高权威的协调机构。现代战役,后勤力量来源广,结 构层次多,保障范围大,内外关系复杂,没有很强的协调机构,就难以对部 队实施整体保障。后勤协调机构应与战役指挥机构相适应,与战役后勤指挥 机构相结合,寓协调机构于指挥机构之中,实现指挥与协调职能的统一。协 调要突出重点,有主有次。各军兵种,应以战役中起主导作用的军种或兵种 后勤为主,其他军兵种后勤配合;各作战方向,应以主要方向为主;各个战 场,应以主要战场为主。以保证各个战场、各个方向、各保障环节、各阶段 的后勤能协调一致地进行保障。 其次。要加强统一指挥。只有实行统一指挥,才能发挥后勤整体保障的 效能。协调一致地保障部队的作战行动。在海湾战争的,美军战区执行的是 后勤指挥与作战指挥相一致的原则,在战区总司令部组建一个由后勤副司令 为首的参谋机构负责战役后勤集中统一指挥。战区各军兵种司令部没有各自 的后勤指挥机构,分别指挥军兵种的后勤工作,较好的组织、指挥、协调了 后勤保障,适应了作战的需要。因此,我军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战役后勤保 障,也必须实施统一高效的后勤指挥,才能将多种后勤力量各种保障行动有 机地结合起来。 再次,要加强协调的预见性。高技术条件下的战役后勤保障,关系更加 复杂,头绪更加繁多,过程更难控制,联络更易中断,后勤协调和组织指挥 将更为困难复杂。只有加强协调的预见性,才能赢得后勤保障的主动权。加 强预见性,主要是提高战役后勤的科学预测水平。通过对歷史经验的总结情 鉴,加之对现实各种信息的收集分析,揭示后勤活动的规律,把握髮展趋向, 及时作出正确决策。 四、增强信心,以劣胜优 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歷来的经验,就是用劣势装备打败优势的敌人, 因为我们进行的是正义战争,是人民战争,这一点,我们要有充分的信心。” 我军过去靠劣势装备战胜了优势装备的敌人,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歷史时期 内,仍然要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敌人,这是我们的国情、军情所决定 的。做好以劣胜优的后勤保障,要做的工作很多,从宏观上讲,就是要以国 家经济和技术实力的增强,求得军队建设发展;以政治上的优势,弥补装备 上的相对劣势;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物的作用,以结构的优化,谋 求整体功能的改善;以管理的加强,取得效率、效益的提高。从具体工作上 看,尤其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首先,必须要树立坚定的必胜信念。坚定的必胜信念,无论过去、现在 或将来,都是克敌制胜的一种巨大战斗力。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残 酷性,无疑是对人的精神的严峻考验。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心和压倒一切敌人 的英雄气概,就是装备再好,技术再精,也难以发挥作用,甚至出现难以预 第27页 料的后果。因此,必须从精神上战胜自己,压倒敌人。平时要重视部队的精 神素质训练,大力发扬毛泽东同志倡导的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 神和邓小平同志提倡的 “五种革命精神”。战时才能在极其艰苦、残酷的环 境下完成保障任务。 其次,必须要有先进的理论作指导。海湾战争结束后。世界各国军队都 十分重视高技术战争作战和后勤保障的理论研究,我们不能等闲视之。有人 说,装备的一时落后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理论落后。这话不无道理,先 进的军事理论可以弥补硬体的不足。过去我军所以能在武器装备落后的情况 下战胜国内外强敌,靠的就是先进的军事理论。美军在朝鲜战败后得出这样 一个结论:西方的技术优势比不过东方的谋略优势。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 自己的优势,在军队及其后勤建设上既要与敌人比技术、比装备,更要比谋 略、比智慧。让理论研究走在技术装备的前边,使军事后勤理论处于领先地 位,这是可以做到的。当前,要特别重视研究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 问题。既要研究高技术局部战争对战役后勤保障的影响和要求,后勤保障的 指导思想、特点、原则和规律,又要寻求高技术条件下战役后勤保障的方法 和手段,力争在理论上有新的突破,在保障方法上高敌一筹,以先进的理论 优势来弥补装备上的劣势。再次,必须进一步加强后勤训练。我军建设指导 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以来,全军后勤训练工作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当前 的问题除继承提高训练认识、优化训练环境、摆正训练位置以外,主要应在 训练内容方法改革,提高训练质量上下功夫。比如现在的一些训练内容不适 应高技术战争对后勤保障的要求,机关训练仍然以 “六会”为主,指挥作业 靠手工完成,缺少对高技术和高技术装备知识的学习掌握;战区后勤部队、 集团军后勤与部队后勤训练,存在着严重脱节的现象;训练手段、方法、环 境缺少实故气氛,练为看的思想还较严重,这些都阻碍着训练向深层次发展。 相比较,外军就十分重视适应性训练和摸拟实战训练,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 摔打部队。参加海湾战争的美军第3装甲师一名中士说: “国家训练中心的 训练比他们在伊拉克进行的作战还要艰苦。”这正是训练的预期目的。 “仗 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是一句讲了多少年的老话,但真正做到就很不容易。 因此,必须着眼未来战争的特点和发展,系统筹划和设计训练改革,增强训 练难度和强度,提高训练精度,尤其要增加高技术后勤保障内容的训练,多 组织野战适应性训练和实兵演练,以及战区海、陆、空三军指挥机关的战役 后勤室内演练或实兵演练。真正做到战时后勤怎么保障,平时就怎么练。 试论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聚焦保障 余高达 陈依功 路文 一、聚焦保障基本思想 聚焦,在物理学中是指控制一束光或粒子流使其尽可能会聚于一点,通 过聚焦可在焦点上获得较高的能量。我们借用这一物理现象来表述高技术条 件下局部战争战役的后勤保障,其基本含义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 必须从战役乃至战略的全局出发,多方筹集后勤力量,快速聚焦于作战地区, 组成有机结合的整体;组织多方支援,持续聚合成多维的物质、技术保障流, 在作战地区形成质高量足的保障力量,综合运用各种保障手段和方式,协调 一致地实施全面、及时、有力的后勤保障。聚焦保障思想的内涵主要包括以 下几个方面: 立足全局,实施高层次的聚合运筹。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 保障任务重、要求高,必须立足全局,实施高层次决策,通过战略后勤的总 体运筹,在全军乃至全国范围内抽调精锐后勤力量,并组织战略后勤、有关 战区后勤以及地方有关部门和地区实施强有力的后勤支援,在作战地区迅速 聚合成强大的保障力量。 着眼整体,实施严密的聚合组织与部署。即将军队后勤力量和地方后勤 力量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军地一体;将陆、海、空军及二炮后勤力量统一组 织起来,形成诸军兵种一体:将战略后勤及战役后勤各层次的后勤力量紧密 地衔接起来,形成上下一体;将各种保障力量、勤务支援力量、后勤防卫力 量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保障、勤务支援、防卫一体,从而实现整体优化,充 分发挥整体保障功能。 统筹兼顾,实施全面的聚台保障行动。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力 量整体性、作战样式的多样性和战场空间的广泛性,要求后勤必须统筹全局, 整体筹划保障任务,实施全面的聚合保障行动。在保障对象上,必须对陆、 海、空三军及二炮实行通用统一保障;在保障范围上,不仅要保障陆战,还 要保障海战、空战;在保障空间上,不仅要保障正面战场作战的需要,还要 保障纵深战场和敌后战场的需要;在保障时间上,不仅要保障战役准备、开 始,而且要持续保障战役全过程;在保障内容上,要做到物资、卫生、修理、 运输、工程等全面综合保障;在保障的手段上,要把先进的保障手段和传统 的保障手段巧妙地结合运用;在保障方式上,必须综合运用诸如划区保障与 按建制保障、逐级保障与越级保障、纵向保障与横向支援、平面保障与立体 保障等各种保障形式,充分发挥整体保障效能。 聚焦保障思想的提出,主要是着眼于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 障的客观需要。一是战役具有根强的战略性,交战双方将以自己的综合国力 进行对抗,战役的决策和战役力量的调集,都将实施高层决策运筹。作为战 役重要支撑的战役后勤保障,同样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需要并能够得到全 军、全国后勤力量的支援。二是相对缓和的周边环境及局部战争战役发生地 区的不确定性,加之我国幅源辽阔,边海防线长,不可能也不必要在各个地 区部署大量的后勤力量,平时后勤力量布局处于相对分散和靠后状态,作战 地区现有的后勤力量比较单薄,即便可以应急,但也难以为继。只有多方调 集和支援,才能适应战役需要。三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交战双方 必将集中精锐作战部队,投入精良的武器装备,进行激烈对抗。战役后勤保 障任务重,质量要求高,仅靠作战地区现有的后勤力量,无论在数量还是质 量上都难以完成保障任务,必须运用战役乃至战略后勤的整体力量,才能完 成相应的保障任务。四是根据我军后勤力量的现状,只有将分散的后勤精锐 力量聚合为集中的精锐后勤力量,将单一保障力量聚合为综合保障力量,将 源于各层次、各地区的后勤保障流汇集于作战地区,才能够弥补我军后勤装 备相对落后和保障能力较弱的不足,形成后勤力量局部优势,迸发出高效能 的保障力。 聚焦保障思想的实质是毛泽东人民战争大后勤思想和集中优势兵力思想 在后勤保障中的具体运用。 二、聚焦保障的基本方式 第28页 (一)保障力量位移聚合方式 所谓保障力量位移聚合方式,就是通过各种保障力量配置位置的空间移 动,进行布局的调整,聚焦于局部战争地区,形成有机结合的组织和指挥关 系,在作战地区实施协调一致保障行动。保障力量位移聚合方式,也包括作 战地区以外的各种后勤力量向作战地区的位移聚合,包括已在作战地区内各 种后勤力量向展开保障地区的位移聚合。向作战地区位移聚合的保障力量, 通常有全军各军兵种应急机动保障部队、战略后勤派出的前伸支援力量和加 强给战役后勤的保障力量、友邻战区支援的后勤力量和应召的预备役后勤力 量等。向展开保障地区位移聚合的保障力量,通常是战役后勤的各种保障部 队和当地的地方支前力量。通过位移聚合,形成与战役规模相适应的后勤力 量规模,与各军兵种联合作战行动相匹配的保障力量构成,使战役后勤布局 与战役布势一体化,诸军兵种后勤力量布局一体化,各层次战役后勤力量布 局一体化,战役后勤力量与地方支前力量布局一体化。从而,在作战地区聚 合成足够的就近的保障力量,以提高聚焦保障的可靠性和及时性。 (二)保障能量传输聚合方式 所谓保障能量传输聚合方式,是指相对固定配置在作战地区以外广阔空 间的各种后勤力量,通过多维立体交通网络传输后勤物资技术保障流,在作 战地区聚合成较强的保障能量,实施聚焦支援保障。保障能量传输聚合方式, 既包括各级后勤之间的保障能量传输聚合,又包括了各级后勤向作战力量的 保障能量传输聚合。通常综合运用逐级传输与越级传输、纵向传输与横向传 输、平面传输与立体传输相结合的各种方式,将分布在各地的保障能量迅速、 持续地传输到作战地区,对战役后勤提供支援保障或为部队提供直接保障。 由于在作战地区后勤力量的聚焦有一定的限度,高技术条件下不允许也不需 要在作战地区进行高密度部署,持续的聚焦保障更需要採用保障能量传输聚 合方式来进行。运用保障能量传输聚合方式,可以将分布在广阔空间的不同 层次、不同地点的保障力量,通过空中、水上、地面多种运输手段,从不同 方向把保障能量传输聚合起来。从而,使多向保障流在作战地区聚合构成强 大的保障能量,以提高聚焦保障的机动性和持久性。 三、聚焦保障的力量建设 聚焦离不开光源,聚焦保障离不开保障力量,对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 战役实施聚焦保障,要以相应的保障力量为基础。根据我军现有后勤力量状 况和聚焦保障的要求,后勤力量应以军委新时期战略方针和质量建设的思想 为指针,以保障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为目标,在保持 全军现有后勤力量总体规模的前提下,本着 “突出重点,提高质量;优化结 构,便于聚合;平战兼顾,军民结合”的原则,以有限的财力、物力、建设 一支能够保障高技术条件下中小规模局部战争需要的聚焦保障骨干力量。 (一)调整后勤力量 调整战略后勤力量内部结构,增强对局部战争战役的后勤快速聚焦支援 能力。调整战略后勤各基地的力量比例,给便于支援热点地区的战略后勤基 地编配较多的后勤力量,提高对热点地区的战略支援能力;缩减 “守摊”力 量,加强快速机动支援力量,抽组由总部控制的既可前伸用于战略后勤支援 保障,又可临时加强战区后勤实施后勤保障的综合性快速机动保障力量,提 高战略后勤快速机动、聚焦支援保障的能力。 调整战区后勤力量,增强重点战区和重要方向的保障能力,应根据新时 期军事战略方针。各战区的战略地位及作战任务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后勤力 量也应作相应的调整。加强重点战区的后勤力量,应根据重点战区可能的战 役作战规模和强度,在人物、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适当的倾斜。在力量规 模上,重点战区应大于一般战区;在装备上,要把最先进的后勤装备优先编 配在重点战区;军种专用保障成份应高于一般战区。在战区后勤内部,要调 整主要方向和次要方向、一线和二线的后勤力量,加强主要方向、一线地区 的后勤力量。后勤分部的编成亦应打破较为统一的固定模式,视所处地位。 现在和将来可能担负的任务,区别对待,灵活编成。对重点战区和主要方向 的后勤分部进行重点建设,使其成为战区的保障拳头。 调整各军种间后勤力量,增强海空军专用保障能力。近几场局部战争实 践表明,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海、空军及二炮的作战地位明显提 高,海、空军及二炮部队在作战编成中的比例相应增大,海、空军及二炮作 战后勤保障的任务也随之加重。为解决目前我海、空军及二炮后勤力量比较 薄弱,与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海、空军及二炮后勤保障任务重、技术 性强、临时动员难度大的矛盾,必须相应增大其在我军后勤力量中的比重, 重点增强专用保障能力。 (二)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后勤应急机动保障力量 集中全军精锐,快速机动作战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显着特徵,后 勤保障也将快速聚焦全军后勤的精锐力量组织保障。这就要求在全军范围内 建设层次、多类型的应急机动保障力量。其总体数量至少应满足中等规模局 部战争初期作战需要。从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特点出发,后勤应急机动保 障力量的建设必须是多层次和多类型的,从层次上讲,不仅要有战略层的; 也要有战役层的。从种类上讲,各军兵种都应建设相应的应急机动保障力量。 应急机动保障力量建设的重点应是战役应急机动保障部队。 组建适量的陆军应急保障部队。从编成规模上可区分为应急机动后勤保 障旅和应急兵站。这些应急保障部队应具有较强的综合保障能力、快速反应 能力和机动能力。应採取两种组建方式:一种是 “现编型”形式。即在目前 后勤分部按专业分散编制的医院、仓库及修理、运输等保障部 (分)队中抽 部分力量,按编制组建应急保障旅或兵站。平时统一管理、训练,战时不需 抽组,反应快,能力强。热点地区的分部和战区重点分部可採取这种形式。 另一种是 “预编型”形式。即制定抽组方案,通过预编、顶任,明确抽组的 人员、装备、物资及组织,平时分散寓于后勤分部各专业保障部分队之中, 定期进行抽组训练,需要时快速抽组形成保障旅或兵站。一般的分部可採取 这种形式。应急保障旅和兵站应作为战区后勤力量建设的重点,人员的素质 及装备水平应高于一般保障部队,使其既成为战区或分部的应急保障拳头, 又可跨战区快速聚焦到局部战争地区执行保障任务。 建立适度规模的军种应急机动保障部队,其力量构成应以海军、空军、 二炮的专用保障力量为主体,并辅之于其它必要的专业勤务力量。既可在本 舰队、本战区遂行应急机动保障任务,又可跨舰队、跨战区机动到局部战争 地区遂行保障任务。 (三)建立机动使用的集团军后勤保障部队 平时每个集团军都编配较大的后勤力量,既易造成浪费,又无必要,所 以它只是一级组织计划环节,只编有部分保障宜属部 (分)队的保障力量。 但战时临时扩编基础差、速度馒,不能适应局部战争战役快速反应的需要。 第29页 因此,应组建能机动使用的集团军作战后勤保障部队,设想在全军范围内组 建若干个完全型、部分型和骨架型的集团军保障部队。完全型保障部队编有 战时所需的基本保障力量,以保障局部战争中第一波次主要作战集团军;部 分型保障部队编有战时保障集团军作战需要的部分保障力量,既可以较轻便 的后勤力量加强执行机动作战任务的集团军,又可视需要快速扩编为完全型 保障部队;骨架型则只编少量的骨干力量,视需要可快速扩编为部分型或完 全型保障部队。这些集团军后勤保障部队不直接隶属于集团军,可由战区后 勤或后勤分部代管,平时担任部分划区保障任务,参加集团军演习,进行协 调训练。战时根据憎况,集中使用于局部战争地区,临时配属集团军后勤, 遂行保障任务。 (四)组建后勤预备役部队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需要在短时间内迅速投入较大的后勤力量,而 平时又不可能保持战时的规模,必须依靠快速动员。加之后勤动员已由劳务 密集型动员转向技术密集型动员,后勤装备及人员动员要求高、速度快。过 去那种临时徵用的方式,已难以满足技术密集型保障的需要。因此,除应加 强现有预备役部队中的后勤分队建设外,还必须在平时组建适当规模的后勤 预备役部队,其总体数量应能满足局部战争后勤力量快速扩编需要。 后勤预备役部队在编成规模和结构方式上,可区分为旅级综合结构式和 团级专业结构式。旅级综合结构式,即组建后勤预备役旅,内编供、救、修、 运各种专业保障力量,通信、工程等勤务支援力量及后勤防卫力量,具有综 合保障能力。团级专业结构,即分别组建团级供、救、修、运等后勤专业预 备役部队。如若干运输企业抽调力量组成团级的汽车运输、空中运输、水上 运输预备役部队,若干机械制造、修理企业组成的团级汽车、军械修理预备 役部队等。 在战备程度和素质水平上,可区分为紧急应召后勤预备役部队和一般后 勤预备役部队。紧急应召后勤预备役部队的装备水平和人员素质比较高,以 业务相近的大中型企业单位为主体,种类转业、退伍的后勤专业官兵为主要 成份,力量相对集中,组织比较严密,训练水平较高,战时能够做到一声令 下立即出动,经短暂临战训练即可单独担负一定的后勤保障任务,或按建制 编人现役后勤部队执行保障任务。一般后勤预备役部队的装备水平和人员素 质要求可略低于前者,人员相对分散在较多的企业单位,以减少对企业的压 力,可以转业、退伍的后勤专业军人为骨干,有组织方案,进行必要的训练。 战时经一定时间的临战训练,可分散补充到后勤部队,也可晋升为紧急应召 后勤预备役部队,待命应召。 后勤预备役部队的建设应以热点地区就近的大中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为 基地进行,从局部战争客观需要出发,本着就近就便的原则,在热点地区试 行组建。大中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技术密集,具有与后勤保障专业相同或相 近的各种专业门类,企业组织体系比较完善,交通比较发达,平时易于管理、 训练,战时易于集中、机动。所以,后勤预备役部队应以热点地区就近的大 中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为基地进行,并纳入预备役部队的建设体系,由战区 统一规划领导,战区后勤实行业务指领导,省军区会同地方政府负责组建, 设置精干的后勤预备役部队领导机关,抓好组织、训练等各项工作的落实, 并利用省军区后勤部 (分)队和就近战区后勤部(分)队,按照专业对口、 军民共建的方式搞好训练。 (五)加强交通运输建设 无论是后勤保障力量位移聚合,还是后勤保障能量传输聚合,都需要交 通运输作保证。没有发达的交通保障和强大的运输力量,就难以将分散布局 的各种保障力量迅速聚合于作战地区,难以将各种后勤物资、技术保障流快 速持续地聚合于作战地区,就难以实施聚焦保障。所以,一方面要加强军民 结合的运输力量建设,发展战略、战役的运输装备,建立一定规模的海空运 输部队,同时应建立运输预备役部队。另一方面,要加强陆、空、水、管结 合的多维立体运输网络建设,确保战时以各种运输手段快速、持续地实施聚 焦保障行动。 四、建立健全聚焦保障机制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要把平时分布在各层次、各军种、各地区的后 勤力量快速聚合到局部战争地区,形成紧密结合、高度统一的保障整体,实 施强有力的保障行动,必须建立健全快速聚焦保障机制。 建立具有高度权威的调控机制。后勤力量平时隶同关系多头,战时一些 力量要跨战区、跨军种调动,快速聚合到局部战争地区,超出了某一战区、 某一军种后勤指挥机构的调动权限和通常的指挥关系。因此,必须在有关的 条令、条例中增加对全军后勤力量的统一调动使用规定,由总部掌握调动权, 实施高度集中统一的权威性调动。一旦到达局部战争地区,所有后勤力量均 应隶属所在战区最高后勤指挥机构,统一编组,统一部署,统一指挥,以确 保快速聚合后勤力量。 建立战区间、军种间的横向支援和协同机制。从保障空间上看,高技术 条件下局部战争,既可能需要部分战区向作战战区实施横向支援,也可能需 要两个战区协同配合实施后勤保障。从保障对象上看,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 争,由于联合作战的地位大大上升,使得各军种间联合保障或支援的必要性 大大增加。因此,必须根据可能出现的情况,制定战区间、军种间横向支援 和协同的具体规定和办法,使之在总部的宏观调控和指导下,按照明确的规 定,实施积极主动的横向支援和协同,确保协调一致地遂行保障任务。 建立健全聚焦保障的计划机制。后勤力量在战时的快速聚焦和协同保 障,还有赖于平时的周密计划和充分准备。因此,应根据热点地区可能的作 战规模、作战任务和保障任务,由总部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共同制定相应的 后勤行动方案,到达局部战争地区后的编组、部署及保障方案等,以确保战 时快速有序的合成。 建立健全聚焦保障的适应性训练机制。要把平时分散在各地的不同建制 的精锐后勤力量组合成一体,在生疏的战场空间实施协调一致的聚焦保障, 必须注重平时的适应性训练。重点后勤部队应单独制定训练大纲,一般应落 实全训部队的训练日,适当减少平时的保障任务,实施高标准、高强度、高 技术的特殊训练。应根据制定的作战和后勤行动方案进行近似实战的演练。 可在1—2年内选定一个热点地区,演练一种方案,5—6年内在几个热点地 区演练一遍。通过演练,达到熟悉地形、熟悉方案、发现问题、研究对策, 以提高在不同地区按照多种保障方案遂行保障任务的能力。 建立健全快速动员机制。快速动员是确保后勤力量快速扩编至预定规模 的重要保证。在建立健全后勤动员法规的同时,必须特别加强后勤预备役部 队的专业训练和平战转换训练,採取合理的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确保组织、 人员、装备、训练的落实。在自行组织专业技术训练的基础上,参加统一组 第30页 织的适应性训练,强化后勤预备役部队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紧急应召能 力和保障能力。 寓军于民、军民整体保障的新思考 冯志超 随着高技术的广泛应用,战争形态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对军民整体保障 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经济体制的转换,也使寓军于民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 情况。如何进一步发挥人民战争的优势,搞好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后勤 保障,则需要从新的视角进行认识和把握,以便对这一机制的完善和建立, 作出新的抉择。 (一) 对当今寓军于民、军民整体保障的意义,应当从宏观的角度观察和思考。 综观世界,各国在谋划和设计国家安全战略时,越来越注重把经济、政治、 军事、科技等因素综合起来加以考虑。军民兼容,以军带民,寓军于民,以 民促军等军民两用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先进国家普遍地发展模式,和军事战 略的威摄力量。我们知道,从平时到战时物质形态的生成链条为,国民经济 实力——保障战争的潜力——现实后勤保障力——军事战斗力。这是一个完 整的系统,任何一个环节薄弱或错位,都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转。在这个链 条中,源头是国民经济实力,目标是保障战争胜利。后勤是连接国民经济与 战争的桥樑,也可以说是国民经济中保障国防的直接关连部分。因此,可以 说战争的后勤保障问题,绝不是一般问题,也绝不仅仅是军队后勤本身的问 题,而是关连国民经济、关系故争全局的战略问题。实际上,一些高明的军 事家已经指出未来战争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打后勤。国外也有人根据现代 战争的特点,提出战争保障已经不再是服从和辅助的地位,而是居于战略地 位。近年来,我军后勤提出了 “大后勤”的概念,其实质也就是要整体地塑 造寓军于民、军民整体保障的机制。当然,从目前我国的国情、军情出发, 还不可能形成以军事经济的溢流和融合,来带动民用经济发展的大的势头。 但是,在民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融合军事经济、兼顾军事需求,以此不断 提高战争后勤保障的实力和潜力是完全可能的,而且也应当做到。这正是当 前应当引起关注和加大工作力度的一件要事。 (二) 寓军于民、军民整体保障,应当从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和开发利用高科技 上寻求新的结合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打破了以计划经济为主 的格局,后勤保障又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型的经济体制、高层 次的科技基础面前,对现代战争后勤保障的机制,人们已经开始在重新思考 新的结构方式和运作方法。比如,有的战区对军地通用装备的部分零备件, 试行了 “无库存”供应。且不说此种方法是否完全合理,至少这种开发利用 市场,把军用与民用结合起来,把信息、时间、空间等因素综合起来,系统 加以谋划的思维方式是可取的。科学技术的进步,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 及战争消费结构的变化,正在使战争保障资源,由以农业、工业等传统资源 为主向技术资源、人才资源、信息资源、时间资源和空间资源为主转化,虽 然这个转化,并不是急剧的,但我们必须及早适应,对寓军于民、军民整体 保障的思路进行新的开启。一是在开放中寻找结合点。人们已经看到,战争 保障系统与国家经济系统之间还缺乏有机联繫,许多方面还处于与社会隔绝 和封闭的状态。有些国防费的投入,以及军工企业和后勤设施能够军民兼容, 却没能纳入国民经济的整体规划,单纯军用,没有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和社 会效益。这种状况反过来,社会经济部门也就会感到寓军于民是一种额外负 担。只有摒弃不必要的封闭,把战争保障建设有机地纳入到国家经济的大系 统中去,实行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双向流通,达到相互信任和支持,才能 真正实现寓军于民、整体保障。这里适度的开放和流通是一切的关键。在东 北地区某高速公路的修建时,军地双方利用路面修建的军用野战机场跑道,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二是在集约上寻找结合点。勿庸置疑,我国社会经济 系统是一个战争保障潜力很大的部门。国防科研和工业系统,经过几十年的 建设,也具有相当的基础,有一批先进的科研成果,有一批性能比较先进、 门类比较齐全的技术设备,有一支较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和产业大军。在军队 后勤系统,经过调整、充实,也有相当的技术和物资储备。在这三个层次上, 军事性的、非军事性的和可以转化为军事性的技术、装备和设施、在数质量 上都是可观的。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按照战时保障的需要,进行最优的选择 和最佳的组合,使分散的、封闭的、潜在的保障力量,能够在紧急情况下, 集中起来,形成拳头。如此,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集约机制是无法办到的。三 是在软储备上寻找结合点。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技术市场的逐步发育,军事 装备和军地通用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大大加快,使得保障战争的有效储备周 期大大缩短。如果不认清这个深刻的变革,我们就会在未来深陷困境。比如, 传统的军队后勤主要是保障的实施者,而未来则侧重于保障的谋划和组织; 过去的保障强调长时间、大批量地进行,而未来的保障趋势是小批量、多品 种、个性化,也可以叫做 “柔性保障”;过去的保障主张一级保障一级,呈 宝塔式结构,而未来保障的组织形式,将侧重于扁平化结构,减少层次,提 高效率。由于这些变化,后勤保障的平时准备,应当在优化组织结构、更多 地积累信息和技术,大量地培养各类高层次人才等软储备上下功夫。 (三) 寓军于民、军民整体保障,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只有靠军政各方上 上下下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整体设计,综合论证。这项工程牵扯军地双方的部门多,是一项跨地区、 跨部门,跨行业的工作,必须进行高层次的设计和协调。经验证明,要启动 这样庞大的 “机器”,首先要有一个双向融合的导向机制。既有利于军队把 战争保障的需要,寓于外部的经济、社会中去,又要有利于军队后勤系统的 可民用部分适当地外溢,为经济建设服务。在总体设计的基础上,通过各个 部门各个层次的兼容和结合,达到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布局合理、启动迅 速、保障有力的要求。 变单纯靠政策推动为靠政策引导和法律保证相结合。建国以来,各级政 府和军队统一制定了一些有关寓军于民、军民结合的政策规定,对推动这项 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近几年,由于多种原因,军民结合的观念 有所淡化,应当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加强国防教育,同时,尽快完善具有监督 第31页 和约束作用的法律、法规,使寓军于民,军民整体保障的重大措施,在法律 的约束下付诸实施。 适度拓宽后勤 “寓”的职能。军队后勤是军民整体保障的骨干力量,后 勤的每一个行业部门,都可以在国家和地方找到专业相关的部门,这对双向 融合是一个十分便利的条件。从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看,行业间的组合也正 呈扩大的趋势,我们应当抓住这个机遇,拓宽军民结合的渠道,通过军队各 业务系统与国家、地方对口部门在经济、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使 “寓”的职能充分发挥,并在统一的组织下,逐步建立军民结合的组织机 构,真正形成军民之间的纽带和桥樑。 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后勤指挥研究 徐根初 九十年代初叶爆发的第二次海湾战争,标志着现代战争进入了一个以高 新技术为主要特徵、起主导作用的新阶段。高技术的迅勐发展及其在军事、 国防领域所产生的冲击波,深刻影响着作战后勤保障的理论和实践,强烈震 撼着后勤指挥的各个层面。作为控制战役后勤全局,驾驭战役后勤力量的战 役后勤指挥,面对高技术局部战争的严峻挑战,如何适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 针的需要,以劣势装备,保障打赢一场现代条件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 战争,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而又现实的重大课题,必须从理论与实践 的结合上进行深入探讨。 一、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后勤指挥面临的挑战 恩格斯指出,技术决定战术。高技术与局部战争的结合,不但改变了战 役指导理论、战役样式、战役战法,也改变了战役后勤保障理论、保障内容 和保障方法。受敌高技术作战手段、我军战役战法和后勤自身条件等多种因 素的影响和制约,战役后勤保障呈现出高强度、高难度、高消耗等特点,对 传统的战役后勤指挥提出了全面挑战,尤其是指挥环境、指挥效率、指挥模 式等,均面临新难题和新考验。 (一)战役发起突然,保障的应急性突出,战役后勤指挥时效成为制约 保障效率的 “瓶颈” 未来在我国边境地区可能爆发的局部战争,战役发起突然,敌我双方将 协调运用战斗力所有要素,在决定性的地点和时间,集中精锐展开较量,力 求速战速决,战役后勤保障节奏加快,强度增大,可供指挥利用的时间极为 有限,工作量大与时间紧的矛盾突出,后勤活动滞后与作战需求急迫的矛盾 加剧。在几乎没有临战准备时间的情况下,正确分析判断情况,果断定下保 障决心;搞好军兵种及军地之间协同;完成应急保障力量的抽组和投送;后 勤活动呈现出显着的应急性和时效性特点。在时间高度浓缩的情况下,战役 后勤由于受现行指挥体制的影响,受单一通信手段和以手工作业为主的指挥 方式的制约,极可能陷入被动局面。提高指挥效率,已成为高技术局部战争 战役后勤保障的关键,必须革故鼎新,寻找科学途径。 (二)战场环境恶劣,后勤力量生存能力脆弱,战役后勤防卫指挥面临 新选择 在敌人侦察网全时空覆盖下,战役后勤重要目标极易被敌发现和攻击, “藏不胜藏”的被动局面日益加剧。敌人多种毁伤手段综合运用,我战役后 勤将受到全方位威胁,不仅可能遭到超视距精确制导武器的硬杀伤,而且会 遭到电子战武器、新概念武器的软杀伤;反空袭、反空击、抗遮断、抗摧毁 的斗争将贯穿战役后勤保障的全过程,可以说,高技术战场没有一块安全的 绿洲。被发现就有可能被摧毁。战役后勤力量。特别是后勤指挥机构的生存 难度增大。 与此相衡,我战役后勤防卫能力和生存能力与战场环境极不适应。由于 后勤职级所限,缺乏把战役后方党政军民组织起来,合力遂行防卫作战任务 的权威;由于自身防卫力量少,缺乏独立担当战役后勤防卫任务的能力;由 于物质条件不足,缺乏隐蔽伪装和防护的过硬手段与技术。在敌高技术兵器 软、硬两手全时空威胁下,我战役后勤的 “三缺乏”进一步加剧了隐蔽难、 防护难、防卫难,后勤生存基础发生动摇。战役后勤指挥必须以新思维,选 择新的策略。 (三)部队机动作战频繁,保障活动在动中进行,传统的战役后勤指挥 模式受到冲击 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已由 “平面对抗”转向“立体斯杀”,战役行动 将在 “海陆空天电”五维空间展开。我军将在广阔战场频繁机动作战。与此 相适应,保障空间也日趋向高空、远海、水 (地)下和电磁领域扩展,向战 略后方和战术后方双向延伸。战役后勤力量分散在战场全纵深、全方位执行 任务,不仅机动范围广、距离远,而且机动速度快,转移次数多;战役后勤 能否在机动中高效指挥已成为关注的焦点。 面对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挑战,传统的战役后勤指挥模式已不完全适应机 动作战保障的需要。固定的指挥机构生存系数下降。保障力量分散,控制难 度加大。单一军 (兵)种指挥,不利于诸军(兵)种后勤协调一致的行动, 难以发挥整体合力,过分强调高度集中指挥,容易束缚下属的主动性、创造 性,特别是在指挥中断、遭敌毁伤时,更容易导致全局瘫痪。在高技术局部 战争中,如何在频繁机动的情况下使战役后勤指挥与保障同步、三军后勤整 体协调,做到有效控制,全程驾驭,必须以大手笔改写指挥模式。 (四)多种作战样式并存,保障对象“多元”,保障关系复杂,战役后 勤指挥体制遇到新考验 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我在一个战区或一个战役方向,可能同时或交替 组织实施山地、城市、登陆、空降作战,后勤必须同时或交替组织保障;高 技术局部战争战役也必将是诸军 (兵)种联合作战,兵力兵器超常编成,除 辖区内的所属部 (分)队外,还有跨区执行机动作战任务的部队和海、空军 部队等。呈现出保障对象 “多元”、协同单位“多头”的趋势。面对极为復 杂的后勤保障关系和指挥关系,如何准确把握作战方式转换和衔接,把各种 后勤力量迅速凝聚成一个有机整体,协调一致地运转,将有很多现实问题需 要解决。目前,军 (兵)种“自成体系,条块分割”的指挥体制是达成上述 目标的直接障碍。在我军“联勤”体制尚处探索阶段,又缺乏快速高效协同 手段的情况下,要做到统一指挥、整体协调,必须有新的举措。 二、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后勤指挥的重点 从战争的整体角度考察战役后勤指挥,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般战 争战役后勤指挥所包含的诸要素,如指挥员、指挥机构、指挥体制、指挥装 备、指挥方式、指挥手段等,在高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仍在起作用,不可或 第32页 缺。但要求却不能同日而语,所有要素必须具备 “高技术特性。当前,我军 与强敌相比,在总体实力特别是在物质条件下仍是敌优我劣,高技术含量低 的状况在短时期内不会有根本改变。如位立足劣势装备实现 “确保打赢”目 标,我军革命战争和近期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实践一再证明:先谋后故,谋而 后胜,仍是致胜之道。处于低技术劣势一方,若有高敌一簿的谋略,也 能以低技术对付高技术并可战而胜之。在高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战役 后勤指挥员只要紧紧把握指挥重心,善于用谋,便有希望实现对战役的 “保障有力”,到达胜利的彼岸。就现实认识水平来看,以下四个方面是 必须把握的: (一)立足“应急”保障,以指挥的高时效赢得保障的高效率 高技术局部战争具有较强的应急机动作战特性。应急作战的战役后勤保 障,关系着战局的先机和主动,影响着整个战争形势的趋向和战略目标的实 现,战役后勤指挥必须在优质战备基础上,突出 “应急”主旋律,以快运筹、 快决策、快调度,来赢得应急保障的高效率。 精心运筹,灵活致快。应急作战的战役后勤指挥,在组织形式上,应 “上靠下连”,分别加入战役指挥网、情报网和战略后勤指挥网,构成与战 略后勤指挥紧密衔接,与本级合成军指挥浑然一体的应急后勤指挥网络,保 证各种应急信息上下畅通。同时,在战区后勤平转战的指挥机构中,专门组 织两个班子,分别参与对应急力量投送及其保障的指挥,对应急作战保障和 支前力量动员的指挥。两个班子以组织军事交通运输为中心,密切协同,平 行作业。在力量筹划上,优先保障应急作战的急迫需求,紧急调运和补充应 急作战物资,同时,动用或迅速抽组后勤应急保障部队,并为其执行任务提 供必要的条件。在计划执行上,围绕应急作战主要行动安排保障顺序,按照 准备时限逆向控制进程,边修订计划,边组织落实。以筹划重点突出,行动 秩序井然,全面平抑矛盾,减少内耗,来提高效率。 动用精锐,优质致快。我应急机动作战部队,具有合成、精干和机动 能力强等特点,需要精锐的后勤保障部队做后盾,为其提供准确、快速的支 援保障。主要是快速动用应急保障力量,使其发挥应急和衔接后续的作用。 同时,要做好跨区支援的后勤应急保障部队的接收和使用准备。一方面要正 确部署和编组应急保障力量,配置在重点方向和地区的浅近纵深,适时机动, 跟踪保障应急作战主力部队。另一方面,要迅速开通应急保障网点,组织二 线分部和其它方向分部的应急兵站等保障机构展开,赋予其对应急作战部队 机动途中的定点保障任务,或指令其对作战部队实施支援保障。从应急保障 力量快速展开求效率。 快速投送,同步致快。快速投送作战部队将是未来战役后勤指挥的重 要内容。美军在海湾战争初期,为加快兵力投送速度,作出先投送作战部队、 后投送后勤部队的决定,结果保障与作战脱节,欲速而不达,这个教训值得 汲取。我在组织后勤力量紧急投送时,一是与战役投送指挥保持统一。由于 投送的后勤力量来自战区各个方向,与兵力投送、作战行动相互交错:后勤 人员、物资、装备投送又在空间、时间上经常重迭,所以战区后勤要统一组 织,周密计划,控制各波次投送进度,搞好与海、空军和地方运输部门的协 同。二是与兵力投送的波次保持同步。根据不同波次投送兵力的任务和数量, 计划组织相应的应急保障力量投送。三是要与应急部队的需求保持一致,初 期投送主要是轻装部队、特种部队;随着决战的临近,重型部队需求增加, 轻装和特种部队需求减少,战役后勤指挥在组织保障力量投送时,要与作战 需要吻合,防止贪多求全,占用宝贵的运输工具和投送时间。以缩小供需之 间的 “时间差”求效率。 启动预置,突击致快。高技术局部战争,从一定意义上说,空间在贬 值,时间在升值。后勤保障的高效率,不仅取决于战时以谋略为基础的高质 量的指挥活动,也有赖于平时高质量的组织准备。其中预置储备以及预置储 备的启动速度对应急机动作战至关重要。战役后勤应将战场物资预置纳入规 划。按照战役作战方案确定物资预置布局;根据应急作战规模和任务、战场 就地补给程度和战役纵深后勤基地前送补给情况确定预置数量,预置启动时 机的把握和预置方式的选择,一般热点地区可构筑洞库预置,其它潜在威胁 地区,可採取野战机动方式预置,并预有多种启动方案,配备相应的运输工 具。这样,即使战役在意料之外的时间和地点突然发生,战役后勤也可迅速 启动并突击输送预置物资,组织快速保障,从而以预先准备争取时间、用空 间换取时间求效率。 (二)立足“一体”防卫,依託整体优势求生存 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反空袭作战不仅可能成为独立的作战阶段,而且 将贯穿战役作战的全过程。这对防卫能力脆弱的战役后勤来说,生存问题似 乎更加重要,也更加突出,战役后勤在指挥上必须更新观念,善于藉助整体 力量,採取灵活多样的措施,以 “战”求“存”,以“防”保“存”。 后方安全,寓于整体。现代条件下,作战依赖后勤提供物质基础,后 勤依赖作战提供安全保障。未来强敌所实施的大规模高强度的空袭,极有可 能首先从战役后方开始。因此,后勤防空已成为战役反空袭作战的重要组成 部分,应纳入后方反空袭作战体系之中。首先, “一体”组建防卫机构。成 立后方反空袭作战指挥中心,由合成军指挥员统一组织实施。后勤指挥员要 从战役全局高度领会意图,明确自己的地位和作用,将组织保障与指挥防卫 任务一肩挑,使后勤防卫与后方防卫紧密结合。其次, “一体”统筹防卫部 署。部署防空力量要考虑后勤目标的安全,部署后勤力量要尽可能贴近部队, 以便得到可靠的作战掩护,及时保障部队作战。再次, “一体”指挥防卫行 动。后勤防空袭与后方反空袭作战一体协调,藏、防、打一体展开,信息双 向沟通,力量统一运“筹,协同不间断进行,战术默契配合,使整个后方形 成统一的反空袭战场。为薄弱的战役后勤提供可靠的 “保护伞”。 防打兼顾,突出防护。在高技术条件下的反空袭作战中,战役后勤指 挥仍须坚持“以防为主,防打结合”的基本原则,灵活运用“隐身术”、“分 身术”和 “护身术”。高低防卫技术结合,新老防卫战术结合,努力提高后 勤生存能力。 “防”,就是针对敌人侦察和精确打击能力显着提高的特点, 按照防护高技术兵器毁伤的要求,修建、完善既设的后勤工事,尽可能地将 后勤人员、物资和装备藏入地下;要灵活编组,分散配置,按方案及时组织 疏散,减少敌大面积毁伤的可能性;要仿照后勤目标外形、色彩及光电、热 幅射等特徵,谋略与技术结合,多种伪装手段并用,欺骗、迷惑敌人,降低 被敌发现的概率;控制和减少损失。 “打”,要按照打近不打远的原则,对 直接威胁后勤安全的空降之敌、小股敌特,坚决予以歼灭。要组织配属的防 空飞弹和高炮部 (分)队,设置空中遮障,积极与临空敌机作斗争,重点掩 护后勤基地、港口码头、场站和交通枢纽等重要目标;后勤前送车队 (列车、 船队)要组织高炮分队伴随掩护,必要时组织防空兵、航空兵、海军舰艇掩 第33页 护,保证其安全。 强化再生,恢復功能。战役后勤点多、面广、线长,特别是后勤基地、 兵站和机场、港口等重要设施多为固定目标,是敌空袭的重点对象,后勤遭 受损失甚至严重损失很难避免,与上级联繫中断、后勤保障网络解体等情况 随时可能发生。面对如此严重困难的局面,战役后勤指挥员要有充分的应变 准备。如:建立预备指挥机构,在后勤基本指挥所瘫痪时展开接替指挥;控 制较强预备力量,及时调整补充遭受损失的后勤部 (分)队,或接替其保障 任务。战区应建立专业齐全的预备役后勤部队,採取人与装备结合方式,按 建制应召或零星应召,直接补充部队遂行保障任务,使遭受损失的后勤力量 得以迅速恢復。另外,要採取军民结合、上下结合的方法,组织专门的抢救、 抢修力量,储备后勤装备的整机和零部件,增强战役后勤的再生能力。 (三)立足“机动”作战,在动态条件下全程控制保障活动 在高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机动作战日益成为主要的作战方式。部队在 机动中积聚战力、捕捉战机、转换战法,在机动中击敌要害。紧随机动集群 纵横实施后勤保障成为战役后勤指挥的重点和难点。战役后勤指挥必须改变 固定的、平面的指挥和保障模式,增强指挥和保障的机动能力,全程控制分 散、动态的保障力量,适应机动作战需要。 提高保障体系的机动活力。战区基地兵站网是我军未来战争战役后勤 保障的依託和基础,然而组织实施高技术条件下的机动作战保障,传统意义 上的基地兵站网显得稳定有余而活力不足,必须以新的动态观念校准后勤保 障 “坐标”,建立富有活力的网状体系。一是注入有活力的新要素,以应急 保障力量、机动保障力量等为基础,按积木式结构,依据机动集群的不同规 模和需求,编成相应的综合保障力量,伴随、跟进或加强机动作战部队;二 是提高基地、兵站原有要素的活力,主要是加强机动运力、控制较强的预备 力量,使之既可作为稳定的依託,全方位幅射保障,又可作为机动的网点, 临机移动保障;三是加强 “点”、“线”立体动态联接,搞好与三军战役军 团保障线的接轨和与地方支前网点的结合,形成军地结合、静动互补、纵深 梯次、 “铁、公、水、空、管”兼容的立体基地兵站网,与立体、纵深、机 动的战役部势相匹配。 强化指挥机构的机动功能。高技术条件下,平面的、较为固定的战役 后勤指挥机构,是敌毁伤的首选目标,生存环境十分险恶;机动保障又要求 后勤指挥配系、指挥方式和协调控制的方法作相应的改变,以保证后勤指挥 高效、稳定、不间断。提高机动指挥能力,既是机动保障的需要,也是战役 后勤指挥自身生存的需要。为此,一是建立机动的后勤指挥机构。战区和战 役方向后勤指挥所应是半动的,而其预备指挥所和前进指挥所则具有相当的 机动性。集团军后勤指挥所应是全动的,各级各类战役后勤指挥机构,应减 少成员,保持精干,应尽可能实行车载化、机载化、舰载化,以立体的、高 度机动的性能取得战役全纵深、全方位后勤指挥的自由。二是採用灵活的指 挥方式。高技术条件下机动作战保障存在着 “散化”的趋势,高度集中控制 的办法难以适应战场瞬息万变的形势;战场通信系统遭敌破坏,又可能使保 障力量失控,战役后勤必须把原则性和灵活性、整体性和分散性结合起来, 命令式指挥与委託式指挥结合,给下级以临机处置问题和部队后勤之间临时 协同的权限,以便在上下指挥中断情况下,保证局部动中指挥的正常运转。 三是加强后勤指挥的通信联络。保证在机动中 “联得上、听得清”。做到部 队机动作战到哪里,后勤指挥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后勤部 (分)队就保障 到哪里。 增强保障手段的机动性能。在高技术条件下, “直接补给”、“立体 补给”理论伴随机动作战和后勤机动能力提高迅速崛起,战役后勤应打破由 后往前保障的一般程式和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供应环节和保障层次,与机 动作战部队直接挂钧,必要时由后勤分部越级保障到师团;组织多种形式的 顺向、逆向、横向直达保障;对远距离机动作战部队也可组织跳跃拦路保障 和穿梭巡迴保障。使机动保障手段与机动指挥方式相协调。 (四)立足“整体”协调,以灵活的指挥维繫保障的连续性 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作战,着眼于破坏对方整体结构,通过摧毁对方整 个作战体系和程序的结合点,使其整体功能紊乱,乃至全局瘫痪。组织对各 种作战行动转换、交替的保障,把握后勤保障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结合点,保 障作战重心顺利转移是后勤指挥艺术的集中体现。 强化诸战场、全纵深的鳖体协调。高技术局部战争,诸军 (兵)种在 陆、海、空战场联合作战,海空交战地位突出;综合火力立体突击,实施全 立位压制:空降、机降作战中心开花、机械化部队多路向心突击,战役作战 在战场全纵深展开。战役后勤要着眼于整个战场空间,搞好各军 (兵)种保 障的衔接,沟通相互之间的指挥关系和支援保障关系,明确任务分工和职权 范围,不同断地进行陆、海、空战场以及各方向、地区的支援保障协调;要 掌握作战重心位移的变化和要求,适时转移后勤力量保障重点作战;要制定 主次方向变换的应变保障良策,通过兵站线的调整和保障群的机动,重新集 中后勤力量,保障新的主要作战方向。 搞好战役各阶段保障的衔接。战役作为一种军事行动过程,由若干阶 段构成。每个阶段作战有特定的后勤保障内容、要求和重点。高技术局部战 争作战节奏加快,阶段的有序性可能遭到破坏,阶段的重迭和跳跃频繁,阶 段的转换情况复杂不易辨别,可利用的间隙极难掌握,增加了保障衔接的难 度。战役后勤指挥,要依据高技术条件下战役作战特点。制定阶段有序转换 和无序转换的多种保障方案,在组织保障时,应密切注视势态变化,提高部 署阶段衔接措施,一旦捕捉到有利时机,要果断组织衔接保障,防止保障链 条的断裂。组织下一阶段保障,要兼顾解决上一阶段保障的遗留问题。做到 承上启下,环环紧扣。 三、高技术条件下战役后勤指挥建设的思路 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后勤指挥能力的提高,取决于战役后勤指挥体制的 改革,来源于战役后勤指挥理论的指导,根植于战役后勤指挥人才的培养。 着眼特点,着眼发展,以提高战役后勤指挥能力为核心,既要加强 “硬体” 建设,又要加强 “软体”配套;既要解决技术问题,又要提高谋略水平,这 是规划战役后勤指挥建设的基本思路。 (一)建立反应快速。应变灵活的战役后勤指挥体制 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战役节奏加快,战役力量分散聚合频繁,后 勤信息量骤增,情况变化急剧。战役后勤必须以此为基点,调整和改革战役 后勤指挥体制。要按照大后勤观构建三军后勤联合指挥,后勤、技术、支前 一体协调的指挥机构。实现战役后方的统一指挥。要按照快速反应的要求转 换指挥机制。使之更加适应平战转换快捷的要求;适应三军联合作战,联合 保障的要求;适应与战略后勤的快速对接,与友邻后勤的横向协同的要求。 第34页 要按照灵活应变、快速指挥的标准变革指挥方式。把系统指挥、网络指挥、 反馈控制指挥、信息代码指挥等方法与自动化指挥融汇贯通,灵活运用。这 种指挥体制,决策权按职责集中,执行权按任务自主。对事关战役保障的重 大问题集中决策,统一计划协调,一步直达到位;执行单位则依据确定的任 务,有权选择和确定具体的保障策略、手段和途径,充分发挥上、下两个积 极性主动性,提高指挥的时效性和灵敏度。 (二)研制灵敏、高效的战役后勤指挥自动化系统 海湾战争证明,高技术局部战争是海、陆、空、光、电一体化的战争, 敌我双方的较量,不仅表现在险象环生的战场,也表现在神秘莫测的高科技 “试验室”。其中,集控制、指挥、通信,情报于一体的c i 系统即是一个 争夺的“制高点”。科学家们预言,“没有这个系统,就不能打赢”。因此, 加强我军战役后勤指挥自动化建设不可或缓。要明确指挥自动化建设方向。 按照整体配套、功能先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把后勤指挥自动化 建设的整体规划瞄向当今c i 发展的前沿,以高起点统筹战役后勤指挥自动 化建设。做到既要保证战役后勤与本级作战、技术部门联网,又要实施后勤 内部联通;既要搞好与战略后勤的对接,又要延伸到战术后勤,实现信息资 源共享;既要注重硬体购置,更要加强软体开发。形成具有我军特色、分散 式、多节点、多通道的c i 指挥系统,以免重蹈伊拉克因 “高度集中”而被 一举摧毁的復辙,从一开始就使其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同时,要加快后勤 指挥自动化队伍的建设。尽快改变后勤指挥人员不懂计算机和计算机技术人 员不懂军事、后勤的状况,使指挥谋略与自动化技术高度结合,做到扬长补 短,优势互补。 (三)培养通晓军事后勤理论的战役后勤指挥人才 在高技术条件下,驾驭战役后勤,实现保障有力,更加仰仗高质量的后 勤指挥人才。只有具有战略头脑和战役意识,谙熟军事、后勤理论,又有广 博的科技知识和科学的决策能力,才能统筹全局,熟练地实施战役后勤指挥。 为此要加强战役后勤指挥人才的培养。培养战役意识,即战役后勤指挥员和 机关善于从战役层次的高度,思考、分析和处理与战役有关问题的宏观意识。 如此,才能跳出狭隘的业务圈子,高瞻远瞩,正确领会和贯彻战略意图,从 战役的全局上权衡利弊,提高统筹谋划、整体协调、重点保障的指挥艺术。 提高军事素质。战役后勤指挥员是战役军团首长的后勤参谋,战役后勤指挥 是战役作战指挥在后方的延伸和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军事特徵。战役 后勤指挥人员如不懂军事或军事素质低下,即使有再强的战役意识,也很难 提出有真知的见的保障建议,很难定下与战役作战相吻合的保障决心,很难 成功地组织后勤防卫作战。为此,要在学习高技术后勤理论的同时,认真学 习高技术军事理论。研究熟悉新的战役战法和保障方法,掌握和灵活运用合 同作战、整体打击及组织联合保障的原则和方法,不断提高军事素质,做一 个通晓军事、谙熟后勤,文武兼备的合格后勤指挥员。加强谋略训练。今天, 战争形式已转入 “知识趋向型”,其主要标志是:传统的军事机器要改成思 维系统;被视为拳头延伸的军事暴力正朝心智方向延伸。不难看出,加强人 才培养,应主要在打牢知识根基,提高谋略水平上下功夫。要深入学习高科 技知识,及时了解高科技的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为实施后勤指挥奠定厚实 的理论基础,插上 “高科技”的翅膀。要善于在实践中锻鍊培养与高技术战 争特点相适应的思维方法,如多向思维法、立体思维法、突破思维法、发散 思维法等,做一个足智多谋的指挥员。 (四)发展技谋合一、先进实用的战役后勤指挥理论 在战争史上,因默守陈规,主观指导不力而招致战争失败的不乏其例。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骑兵冲击坦克的“壮烈”,海湾战争中萨达姆防线的崩溃, 这些战争悲剧,无一不是陈旧理论的产物。正视高技术战争对传统战役后勤 指挥理论的冲击,调整视角,抢占理论的制高点,具有特殊意义。发展战役 后勤指挥理论,一要研究高技术战争战役后勤指挥的特殊规律。正确认识后 勤指挥理论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通过一般与个别、歷史与发展的比较研 究,揭示高技术局部战争后勤指挥活动的内在本质,提炼战役后勤指挥新的 原则和方法论。二要研究战役后勤指挥应用理论。重点进行登陆、山地、城 市进攻和空降四种主要样式作战保障,以及应急作战保障、机动作战保障指 挥理论研究,突出解决战役后勤指挥技术与谋略密切配合,立足现有装备, 组织保障的新策略、新举措。三要研究高技术战场环境及对后勤指挥的影响。 研究战役后勤适应、利用、改造环境的方法和手段;探索高技术战场环境中, 组织战役后勤防卫、机动、保障、协同等理论。四要研究战役后勤指挥技术 理论。探索战役后勤指挥由手工作业方式向自动化方式转变的途径和方法, 研究减少指挥环节、简化指挥程序、规范指挥文电、提高指挥效率的技术。 综上所述,传统的战役后勤指挥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也充满着希 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步伐的加快, 市场与战场相互沟通将为战役后勤指挥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军民一体、三 军协同的保障体系将为后勤指挥提供便利条件;高科技因子的注入将使后勤 指挥手段发生质的突变;经过严格不懈的训练和高技术知识的学习,后勤人 员的素质将得到全面提高;保障打赢一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基础越来越雄 厚,我们应对此充满信心。 试论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指挥系统的效能结构 陈德满 战役后勤指挥系统的效能结构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战役后勤指挥系统的效能就是指系统的总体功能, 即后勤指挥系统对作战系统、保障系统等的作用能力。 影响系统总体功能的因素不外乎三个方面:即构成系统的要素和系统的 外部环境。其中任何一个方面的变化都会引起系统功能的相应变化。后勤指 挥系统的效能同样受到这三个方面的影响。因此,提高后勤指挥系统的效能 实际上就是对这三个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优化和组合。 一般认为,组成后勤指挥系统的基本要素有三:后勤指挥机关、指挥对 象和指挥手段。这三个要素及它们的结构关系是形成系统的内部条件,也是 基本条件。而外部环境则是系统发挥功能的场所,也是系统存在的前提。因 此,衡量后勤指挥系统效能的优劣程度,必须对它的基础条件和外部环境进 行全面地分析,搞清它们与系统效能的内在联繫及其变化规律,弄清高技术 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战役影响或制约后勤指挥系统效能的因素,科学地界定系 统的效能结构。 第35页 在后勤指挥系统的三个要素中,指挥机关与指挥对象实际上就是指挥者 与被指挥者的关系。它们的地位是相对的,任何一级指挥对象都兼有指挥者 和被指挥者的双重特性。因为系统是由若干层次构成的,就某一层次的指挥 对象而言,它既是上级指挥机关的指挥对象,同时又是下级指挥对象的指挥 机关。这种相对性、层次性和有序性的内在联繫就形成了系统的基本结构。 其中各级指挥层次之间的联络关系,形成了后勤指挥方式;各级指挥信息的 採集、加工、处理和传输方式,形成了指挥手段。这也是系统结构的实际内 容和表现形式。 系统论的原理告诉我们,要素和结构是形成系统功能的基础,增强各要 素自身的功能和优化系统的结构,对于提高战役后勤指挥系统的效能具有十 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系统功能受环境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不同的环境条件 可使系统的功能相去甚远,因此战役后勤指挥系统必须努力适应环境,这是 提高其效能的重要途径。 由此可见,影响和制约战役后勤指挥系统提高效能的各种因素,它们都 是通过对系统的要素、结构和环境发生作用,实现对系统的效能产生各种影 响。这就决定了战役后勤指挥系统效能结构的范围和内容,即系统要素效能、 系统结构效能和系统环境效能三大组成部分。 1、系统要素效能。在战役后勤指挥系统中,后勤指挥员是后勤指挥机关 的最高首长,他集领导、决策、指挥、管理、和组织、计划等职责于一身, 对于提高后勤指挥系统的效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后勤指挥机关是后勤指 挥员决策指挥的参谋机构和组织实施的职能机关,对提高后勤指挥系统的效 能起到重要作用。而后勤指挥手段,是保障指挥活动顺利进行的物质、技术 基础,它的科学性、可靠性和实用性程度直接影响后勤指挥系统发挥效能的 水准,其作用地位非常重要。因此,系统要素的效能结构应该包括后勤指挥 员的指挥水平、指挥机关的综合效率和指挥手段的自动化程度三个主要方 面。 第一,战役后勤指挥员的指挥水平。从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 的要求来看,后勤指挥员应具备较高程度的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后勤指挥才 能。这种指挥才能的高低直接地影响着后勤指挥的效能,其主要反映在他们 履行职责的能力及其效果上,即判断情况的准确性、决心意图的正确性和情 况处置的合理性等。 第二,战役后勤指挥机关综合效率。战役后勤指挥机关是由多个职能部 门组成的有机整体,它即是战役后勤指挥员的参谋机构,又是战役首长实施 战役后勤指挥的参谋机构。它必须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才能适应高技术条 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指挥的要求。其高效的内容包括:后勤信息支持的综 合效率、决策支持的综合效率、决心转化的综合效率、文电拟发的综合效率, 组织计划的综合效率和控制协调的综合效率等。 第三、战役后勤指挥手段自动化程度。为了实现高效的战役后勤指挥, 达到及时、准确、迅速的要求,必须广泛採用以电子计算机为基础的后勤自 动化指挥工具,最大限度地提高后勤自动化指挥的程度。主要包括:信息处 理自动化程度、决策过程自动化程度、指挥控制自动化程度、情报通信自动 化程度、系统性能适用化程度和人机结合简单化程度等。 2、系统结构效能。根据系统整体有序性原理,由诸要素构成的系统是一 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它可以产生大于各要素功能之和的系统功能。对于 战役后勤指挥系统而言,系统结构的效能主要体现在后勤指挥系统的组织结 构合理性、后勤指挥方式的灵活性两个方面。 其一,战役后勤指挥系统组织机构的合理性。合理的组织结构,是实现 后勤指挥系统高效性的基础,也是实现系统功能放大的前提。因此科学合理 的组织结构是后勤系统追求的目标。它包括机构设置的合理性、责权区分的 合理性、人员比例的合理性等。 其二,战役后勤指挥方式的灵活性。指挥方式的灵活性主要反应后勤指 挥系统在其指挥活动过程中,能够对不同的指挥对象和指挥内容採取合理的 指挥方式,以提高后勤指挥的效率。它主要表现在集中与分散的灵活性、指 挥与指导的灵活性和协调与协商的灵活性等方面。 3、系统环境效能。建立系统的目的就是要对其外部环境产生作用、发挥 功能。战役后勤指挥系统的效能就是要实现对保障系统、作战系统、高技术 武器系统等外部环境的影响作用,从而实现 “保障有力”的目的。然而这些 环境因素是不断变化着的,尤其在高技术条件下,这种环境的变化之快、影 响之大,是很难预料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战役后勤指挥系统发挥效能 的稳定性。所以系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衡量系统功能的一个主要方面,也 是系统环境效能的主要内容。 战役后勤指挥系统对其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即 系统与环境的调控性、系统与环境的动态稳定性、系统与环境的发展同步性、 系统对环境作用的连续性和系统与环境的一体化拓展性。 1、战役方向后勤联合指挥所 根据战役规模和战役样式的不同特点,当出现两个以上作战方向时,应 在主要方向上开设后勤联合指挥所。它应是战略层次战役后勤指挥部的派出 机构,任务是协调某一方向上的后勤指挥和后勤保障。一般情况下,它不是 一级后勤保障环节,也不应算是一级稳定的后勤指挥机构,仅是为了协助战 略性战役后勤的指挥而设立的一个临时协调机构。当然,它的作用和地位不 可低估,在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条件下,大规模的线型战役样式是不大 会出现的,而集中在某些地区、某几个方向的作战将会成为主要的战役样式, 它们的得失将对战役全局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应对主要方向后勤联 合指挥所的建设和发展引起高度的重视。它的编成应充分体现其协调的职能 要求,应从战略性战役后勤指挥部派出部分人员并视情指派该作战方向有关 人员组成,担负该方向的后勤指挥任务。特殊情况下,对于远离战区的作用 地位突出的作战方向或地区,也可设立一级后勤保障环节,其实力由战略性 战役后勤指挥部划定,使其具备一定的保障能力,以保障部队机动作战的需 要。 战役军团后勤指挥机构。战役军团是指陆军合成集团军、空军集团军和 海军战役编队等。在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中,它们是战役机动作战的主 要力量。其后勤应是建制实体,即既是一级指挥层次,又是一个保障环节。 它在战役后勤指挥系统中的作用地位十分重要,是一级承上启下、不可逾越 的机构。既是合成部队后勤的主体,又是联合后勤组成部分。根据不同的作 战要求,对于担负不同任务的战役军团,其后勤的实力、编成应有所区别, 战役后勤部门应从宏观上注意把握重点、兼顾一般,力求科学、合理地计划 和使用后勤力量。战役军团后勤指挥机构的编成,应由本军团副指挥员负责, 后勤指挥员和地方有关部门人员参加,担负本级后勤指挥任务,组织各项后 第36页 勤保障和一定范围的后勤防卫。 2、战役后勤指挥方式 后勤指挥方式实际上是系统的结构问题,即各级后勤指挥机构之间的相 互关系及其表现形式。 集中统一的后勤指挥方式是后勤指挥系统中结构关系的典型代表,它确 实是统一行动、形成合力、保障重点的得力手段,在我军以往的战争实践中 曾经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在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战役,后勤指挥面临 着许多严峻的挑战。例如战场情况复杂、指挥对象众多、通信易遭破坏、指 挥易被中断、快速反应困难等。因此,必须实行集中指挥与委託式的分散指 挥相结合的指挥方式,给予各战役军团后勤一定的相对独立的自主指挥权, 确保在上级后勤指挥中断时,能够实行连续不问断的指挥,同时增强快速反 应能力。在战役联合后勤指挥部的总体决策和统一协调下,从全局的角度出 发,明确对物资供应、医疗救护、军事运输、装备修理、后勤防卫等方面的 自主指挥权限,明确纵向控制和横向协调的关系,明确特殊情况的处理办法, 明确集中与分散相互调节的时机和环节。为各战役军团后勤实施自主指挥创 造良好的条件,充分发挥其灵活性的能动作用,提高后勤指挥的效率。 对于战役主要方向后勤的指挥关系,应实行以集中指挥为主的指挥方 式,因为它的主要任务就是协调某一方向的关系,它是战略性战役后勤指挥 部的派出机构,任务是协助指挥,同时它也不是一个保障实体,另外战役主 要方向上的作战行动往往具有较强的联合或合同作战性质,后勤必须与之协 调一致,因此实行委託式指挥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但在特殊情况下,当战役 方向远离战区,其后勤为一实体时,则实行委託式指挥为主的后勤指挥方式 将会有利于提高效率。 尤其应该引起注意的是,对于海军、空军等专业性较强的战役军团后勤, 由于其特殊的作用地位和特点,战役联合后勤指挥部应对其实行更大程度的 委託式指挥,并採取更有效的协调控制方法,确保集中与分散的有机结合。 实行委託式后勤指挥,应当以战役样式和战役任务对各个战役军团的不 同要求为依据。必须清楚,集中统一的后勤指挥与委託式的后勤指挥这两种 指挥方式,不可笼统地肯定一方或否定一方。只有相对于处在一定的战场条 件下、担负一定作战任务的某些战役军团的后勤,才有必要探讨它们应採取 哪一种指挥方式。究竟是集中,是分散,还是二者的统一,应视具体情况而 定。 第一种情况,执行某种作战任务的战役力量为单一兵种,当部队联合行 动的要求并不强烈时,宜採用以委託式为主的后勤指挥方式;反之则应以集 中为主的指挥方式。例如,当海军战役编队担负海上保交破交作战任务时, 担负封锁海区作战任务时,当空军集团军担负防空作战任务时,担负空中进 攻作战任务时,其后勤应该实行较大程度的委託式指挥。但对于象登陆战役 中的海上火力支援、濒海地区攻防战中的海上翼侧支援、联合战役中的空中 掩护、航空火力支援和纵深火力突击等作战行动,其后勤指挥则仍应以集中 统一的方式为主,因为这些作战行动,需要高度的协同配合,后勤指挥应服 从于作战指挥集中统一的要求。 第二种情况,对担负非主要作战方向、机动作战部队的后勤指挥,应采 取委託式为主的后勤指挥方式;反之则应採取集中为主的方式。如对隐蔽待 机的预备部队后勤、穿插迂迴的机动部队后勤、突击上陆的登陆部队后勤、 敌纵深地域的空降部队后勤等,宜採取委託式为主的后勤指挥方式,否则, 对于主要作战方向的部队或作战活动相对稳定的非机动作战部队,应採取以 集中为主的后勤指挥方式。 第三种情况,对战役后勤指挥系统的不同指挥层次和不同的指挥时节实 行不同的后勤指挥方式。在战役后勤系统中,宏观上应相对地採取委託式为 主的指挥方式,微观上则应採取相对集中的指挥方式。如战役后勤指挥机构 对部分具有一定独立能力或技术性较强的战役军团后勤可採取委託式为主的 后勤指挥方式,而军团以下各级后勤指挥则採取以集中为主的后勤指挥方 式。另外,在后勤指挥的不同阶段、时节,也可採取不同的后勤指挥方式。 如海军战役军团后勤在进攻战役的准备阶段,应採取集中为主的后勤指挥方 式,而当进攻发起后,为适应各舰艇编队的机动作战要求,应採取委託式为 主的后勤指挥方式。 第四种情况,根据不同的战役样式和后勤的战备程度决定採取不同的后 勤指挥方式。战役样式对后勤指挥的影响较大,它直接影响后勤准备的充分 程度。一般来说,对于象登陆 (岛)战役、空降战役、阵地进攻战役等进攻 性战役,后勤准备比较充分,应採取集中为主的后勤指挥方式;而像海上保 交战役、防空战役、守城战役等防御性战役,则应採取以委託式为主的后勤 指挥方式。 第五种情况,对统供和专供在不同的范围和内容上採取不同的后勤指挥 方式。对于物资供应的统分问题,总体原则上应该以统供以集中指挥为主, 专供以委託式指挥为主。但在某些具体的统分项目上,应採取不同范围和程 度集中和委託式的指挥方式。如对于专业性较强、配置比较分散、执行任务 的独立性较大的部队,应该採取扩大分供程度和范围的委託式为主的后勤指 挥方式,否则应採取缩小分供程度和范围的以集中为主的指挥方式。 第六种情况,当后勤遭敌突然袭击、后勤通信中断、后勤指挥失灵、情 况紧急时,应採取委託式指挥方式。这些情况在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战 役中,出现的可能性最大,因为,破坏对方的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系统 已经成为现代高技术战争战役夺取战争胜利的主要手段。因此,採取委託式 的后勤指挥方式是保证战时实施连续、不间断后勤指挥的主要措施。 3、战役后勤指挥手段 所谓后勤指挥手段,实际上就是后勤指挥系统对信息的处理方法。它的 自动化程度高低,直接影响着后勤指挥的效率。 从信息理论的角度出发,不难理解,信息对于后勤指挥系统来说,既是 指挥的形式,又是指挥的内容;既是指挥的条件,又是指挥的目的。它涉及 到与后勤指挥系统相关的各个方面,如静态信息、动态信息、决策信息、指 挥信息、控制信息、反馈信息等。信息的流向正好反映了后勤指挥活动的过 程,即信息由原始状态经加工、处理变成后勤指挥信息而作用于系统外部环 境的过程,正好是后勤指挥系统由情况分析、定下决心、拟制计划到下达指 令、组织实施和控制协调的过程。因此,信息是连结后勤指挥系统内部各要 素及其作用于外部环境的桥樑和纽带。提高信息的处理、转换、传输和利用 效率实际上就是提高后勤指挥系统的效能,这正是后勤指挥系统所要研究的 主要课题。 那么,在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应该採取怎样的后勤指 挥手段,如何提高其信息处理效率呢?笼统地说,就是实现后勤指挥自动化, 第37页 但是究竟自动化到什么程度,在其规模上、软硬体水平上、生存能力上有哪 些基本的要求,对此都应有一个比较清楚的界定。应该认为,战役后勤指挥 自动化系统是建立在平时基础上的,但它又应高于平时的自动化指挥水平。 它应是集后勤的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功能为一体的自动化系统,即外军 3 所谓的c i 系统。其中哪一个环节跟不上,都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功效。因此, 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战役后勤,应在其战略性战役后勤指挥部中设立战 役后勤自动化指挥中心,实现五大功能:第一,战役后勤信息资源中心;第 二,后勤综合保障能力计算中心;第三,预案、决策智能资料库中心;第四, 实施模拟、测评中心;第五,后勤指挥信息转换中心,同时,战役后勤自动 化指挥系统应以自动化指挥中心为核心,在各战役军团后勤指挥机构中 (包 括战役方向后勤指挥部)建立与之配套的后勤自动化指挥站,与后勤自动化 指挥中心形成可靠的通信网络,确保信息的安全畅通,从而实现一定程度的 自动化指挥功能。 战役后勤自动化指挥系统实际上是一个由多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其中 有些要素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如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通信系统;后勤数 据库系统、辅助决策系统、后勤专家系统等。同时,战役后勤自动化指挥系 统又有着十分复杂的外部环境,它与战役作战指挥系统、军事信息支援系统、 后勤保障系统等有着紧密的联繫。因此,后勤自动化指挥系统应该具备强大 的信息採集、信息处理和信息存取等功能。为实现这一目的,自动化指挥中 心应结合主要的后勤自动化指挥站建立分布式信息资料库系统,确保各种信 息支援的时效性。另外,分布式资料库系统还具有自补功能,即当系统中某 一节点被损坏时,其它节点与中心随即可以组成一个功能基本相同的新的信 息系统。因此,它极大地增强信息支援系统的可靠性。实际上这也是后勤自 动化指挥系统实现数据共享的软体基础。 以上从后勤指挥系统的几个主要方面概略地论述了目标模式的基本构 想,可以肯定,这是不够全面的。所提目标模式是针对中等规模以上的局部 战争战役的后勤指挥系统而言的,对于较小规模的局部战争战役本文未作分 析。所提出的观点需要作进一步的分析和思考,关于在现有条件下,如何实 现这个目标模式的问题,下文试图再作点扼要的补充分析。 实现目标模式的策略原则 如前所述,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战役,提高后勤指挥系统的效能涉 及许多方面的因素。但是,它同其它任何客观事物一样,都有其自身的发展 规律。提高或增强后勤指挥系统的效能实际上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现有条件 下,为了实现后勤指挥系统的目标模式,适应高技术条件的要求,应该採取 怎样的策略和原则去建立或完善后勤指挥系统?目标模式与现实状况之间究 竟有多大的距离?其中的平战关系如何处理?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发展和建 设后勤指挥系统所迴避不了的问题。 1、必须树立系统整体的目标意识和立足现实、逐步发展的思想观念 彼德?f?杜拉克的目标理论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是一个确定目标和 实际目标的过程。而目标又有大小、远近、难易的区别。那么,应该怎样来 确定目标呢?事实上确定目标的过程也是一个决策的过程。当后勤指挥系统 目标模式的总目标确定之后,接下来的就是确定实现这个总目标的各级分目 标。也就是说,实现后勤指挥系统的目标模式,应该分几步走,先实现什么 目标,然后再实现什么目标,最后才能实现总目标,这就是目标的导向作用。 不难理解,目标与现实应该存在一定的距离。但是,这个距离一定要适 中,太大实现不了目标,太小就会显得进展缓慢,这实际上就是确定目标科 学性的问题。我军现行后勤指挥系统与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指挥 的要求差距较大,特别是高技术的硬体条件严重不足,制约着我们的发展速 度。立足现实、逐步发展应该是在现有条件下建设和发展后勤指挥系统必须 遵循的原则要求。任何抛开我军后勤现有条件、盲目效仿一些发达国家的做 法,企图发展我军的后勤指挥系统,都是不切实际的。 因此,实现目标模式应该分为两步走。 第一步,针对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的特点,以地 (战)区后勤的 现有条件为基础,有重点、有计划地建立起适应于 “四种作战样式”(登陆、 空降、城市、山地)、平战结合、快速反应的高技术战役后勤指挥系统。这 种系统应首先在几个热点地区实行,战役后勤指挥部各主要部位应常设于热 点地区,平时任务是结合军事科研,组织训练、演习,积累实践经验,探讨 特定作战样式下战役后勤指挥的发展变化规律。对一部分尚不具备条件的战 役军团后勤指挥机构可先建立相应框架结构,着重应明确其指挥关系。战时 按预先准备的方案迅速扩充成后勤指挥的实体机构,履行后勤指挥的职责。 第二步,在第一步的基础上,针对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的发展特 点,扩大或增强战役后勤指挥系统的规模和指挥能力。即扩大适应高技术条 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多种作战样式和特点的后勤指挥系统的规模,变部分重要 地 (战)区战役后勤指挥系统的框架式结构为实体结构,增强其快速反应能 力。建立起战役后勤指挥系统完整的软体体系,包括战役后勤指挥系统的编 成制度、指挥关系、指挥程序、指挥内容、协调关系等,实现较高程度的自 动化后勤指挥。这种指挥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就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 争战役后勤指挥系统的目标模式。 不难理解,这种高技术战役后勤指挥系统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动态性和 相对性的特点。所谓针对性,就是针对未来一定时期内,可能发生的局部战 争战役规模、战役样式等高技术条件下的战役特点,建立战役后勤指挥系统。 所谓动态性,就是说这种后勤指挥系统的内部要素,即指挥机关、指挥对象 和指挥手段的结构形式是不固定的、可变的,应以适应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 争战役的要求为依据,所谓相对性,就是说这种高技术战役后勤指挥系统, 包括其目标模式,它们的适应能力和系统总体效能都是相对的,不断发展的。 所以衡量其效能的优劣应该依据一个适当的参照系,否则得出的结论将有失 偏颇。 2、加速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自动化指挥系统的建设 提高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指挥系统的效能,除了必须具有精 干、高效的后勤指挥机构之外,最重要的莫过于建设一套战役后勤的自动化 指挥系统。在某种程度上,自动化程度的高低却是衡量后勤指挥系统效能优 劣的实质性标准。因此,加速发展和建设战役后勤的自动化指挥系统是我军 后勤在高技术条件下的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与高技术战争的要求和一些发达国家的军队相比,我们的现状是严峻 的。海湾战争中,美军共开设了40多个指挥中心、10个探测预警系统和60 多个通信系统。它们通过安装在卫星、飞机、舰艇和一些地面台站上的通信 第38页 设施,快速地传递和处理大量的数据和情报信息,沟通国家军事信息中心与 野战部队、各军兵种以及后勤部队之间的联络,为其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保障。 我军在这方面存在的差距是巨大的,无论是装备技术还是人员素质,无论硬 件质量还软体水平,都存在着某种差距。目前,我军后勤系统中尚无一个能 够适应高技术战争要求的战役后勤指挥中心、预警控测系统和通信系统,仍 旧没有消除传统的“一部电话指挥千军万马”的痕迹。那么,面对如此现状, 究竟应该怎么办呢? 在战役后勤指挥系统的目标模式中,我们已经提出了战役后勤自动化指 挥系统的设想,为了实现这个设想,必须树立逐步建设、不断完善的思想, 与战役后勤指挥系统目标模式的总体建设同步发展,并着手抓好以下几个方 面的工作。 第一,科学论证、总体规划、重点发展。战役后勤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建 设是一项科学性、应用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其发展计划应该建立在非常严密 的分析论证的基础之上。因此,必须用系统的原理对其作全面、深入的分析。 首先,应在现行后勤自动化指挥系统的基础上,集中力量,有重点地建 立起能够适应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要求的战役后勤自动化指挥系统的 三级主体结构。它应包括以大、中型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战役后勤自动化指 挥中心 (其功能上文已述及)、以小型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战役军团级后勤 (或分部)自动化指挥节点站和以微型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师团级后勤指挥 信息终端。 其次,通信系统採用两条腿走路的办法解决,一是在完善现有通信设施 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军内 (外)长途电话通信线路,尤其是光纤电缆及其设 备,实现一定程度的计算机远程通信,沟通战役后勤自动化指挥系统各级的 信息联络;二是集中力量逐步建立战役后勤自动化指挥系统专用通信系统, 实现战役后勤指挥信息的及时、准确和可靠地传递,提高后勤信息的保障能 力。 第二,加强软体开发,提高自动化系统效能。软体对于自动化指挥系统 的作用就象人脑的思维对于人体系统的作用一样重要。我军后勤自动化系统 在硬体上的先天不足在短时期内难以有大的突破,必须在对硬体设备不断完 善的基础上,花大力气从软体上寻找突破口,从一定程度上弥补硬体的不足, 提高自动化系统的总体效能。 一是建立战役后勤信息的分布式资料库系统,实现对战役后勤系统的各 项指挥、专业和其它有关信息的数据共享,提供迅速、准确的信息检索和统 计查询等功能,提高后勤信息支持的综合效率。分布式资料库系统的软体建 设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许多基础性工作,如信息标准化、流 程规范化和程序通用化等。因此必须在科学论证的前提下,才能对其进行研 制开发。 二是建立战役后勤辅助决策智能资料库系统。该系统在分布式资料库的 信息支持下,实现对各种情况作出决策支持的功能,并为后勤指挥员选出最 佳决策方案。它还包括对原始后勤信息的处理软体、各项保障能力计算软体 和对某些不确定因素的定量化转换软体等辅助系统。 三是建立战役后勤的实战模拟系统。该系统是在一定的数学模型支持 下,对后勤指挥员所作的一系列指挥决策作出结论性的反应。它实际上是对 后勤指挥员指挥决策正确性的一种预先评定,使其能够更加科学、全面、准 确地实施后勤指挥,避免重犯在模拟过程中出现过的错误,从而提高后勤指 挥效率。 第三,提高人员素质,增强 “人——机”效果。无论多么先进的自动化 指挥系统,总是需要由人去正确地操作,才有可能发挥出自动化系统所具有 高效的功能。因此,后勤指挥系统中各级人员驾驭自动化指挥系统的能力和 素质对提高效率是至关重要的。这就是 “人——机”关系的问题。提高人员 的自动化指挥素质,实际上与建立精干、高效的战役后勤指挥机构的要求是 相一致的,前者是后者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应该是后勤指挥系统的一项长期 任务。 3、正视面临的问题,努力改善系统环境 应当看到,发展和建设战役后勤指挥系统是受许多外部环境影响和制约 的。譬如,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的作战指挥系统、武器装备系统、后 勤保障系统,以及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等,它们的发展前景如何,都直接或 间接地影响着后勤指挥系统的发展建设。因此,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影响因素 的作用效果,了解和掌握它们的最新动态和发展前景。 当然,影响后勤指挥系统发展建设的因素远不止这些,除去某些客观的 因素之外,尚有不少主观的因素。这些主观因素与提高高技术条件下作战能 力的基调显得很不协调。譬如:在后勤自动化指挥系统建设方面长期存在的 短期、低效、低智能问题,后勤指挥部门的职能软化问题,指挥体制不顺的 问题等,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主观因素造成的结果,这些问题都将对高 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指挥系统的发展建设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不 利于提高其系统效能,必须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 所以,实现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指挥系统的目标模式,必须 努力克服或减少这些不利因素所造成的影响作用。在立足现实、逐步发展的 过程中,必须努力改善系统的外部环境,缩小平战差距。必须树立系统思想 和全局意识,敢于正视已经出现的问题,并充分认识到任其泛滥下去将会造 成的严重后果。必须进一步从体制上理顺关系,理顺其与提高后勤指挥效能、 强化保障能力不相适应的一切关系。使战役后勤指挥系统朝着精干、高效的 方向健康地发展,从而具备良好的运行机制和理想的指挥效能,力求达到高 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对后勤指挥的各项要求。 涉足知水深 ——谈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分部应急支援保障 曾双平 现就提高后勤分部应急、机动、快速、综合保障能力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蓄足应急的 “势能” 能否应急是衡量战役后勤支援保障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现代战争尤其 是高技术战争,由于尖端武器装备的不断推出,井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 使局部战争更具备“黑夜中的闪电”的性质,要求后勤在前方作出作战决策、 部署兵力、实施战役战斗的同时,同步做出保障决策,同步机动后勤力量, 同步展开后勤部署,同步进行各类专业、技术保障等。这对平时后勤应急建 第39页 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近期爆发的几场局部战争看,战胜国后勤保障 成功之处很重要的一条是具备应急能力。因此,树立应急观念,注重高技术 条件下局部战争后勤应急支援保障研究,超前制定应急方案,採取必要的措 施,聚蓄应急保障势能显得十分重要。这样,紧急情况下,才能一声令下, 拉得出、供得上、救得下。就象势能、动能转换一样,只有把势能蓄足,把 弹簧压紧,关键时刻,才能爆发最大的动能。蓄能主要来源于战争准备,从 我军现状看应突出 “三个适应”。 (一)在战争准备指导上与高技术局部战争特点相适应。新形势下,要 打赢一场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我们必须正确认识面临的强敌,在思想上 增强忧患意识,不仅要做好和平时期部队后勤保障工作,更要做好打赢一场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应急保障准备。要以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能 圆满完成打赢一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为标准,一方面抓好战备思想建设,把为 部队服务,随时执行应急保障任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适时进行战 备教育,牢记分部基本任务,为执行应急保障任务奠定思想基础。另一方面 抓好战备基础设施、装备建设,制定应急保障方案,建立应急指挥体系,搞 好适应训练等,做好随时应付紧急情况的各项准备。比如:在训练上,应把 着眼点从过去打一般战争转移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上来,变单一训练为综合 训练,变练指挥程序为练谋略,变一种训练模式为灵活多样。特别是在武器 装备敌优我劣的情况下,更要牢固树立练为战的思想,将应急保障急需的内 容,列入训练重点,从难从严从应急保障需要出发,需要什么就重点训练什 么,缺什么就补什么。 (二)在保障体系上与高技术局部战争特点相适应。建立平战合一的保 障体制,是提高后勤分部应急能力的有效途径。应本着平战结合、减少环节 的原则,对我军分部现行保障体制进行改革。一是研究探索由分部直接供应 到师的保障方式。建立这种保障模式,即符合我军实行三军联勤的发展方向; 也符合高技术战争特点对后勤保障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是从我军战争经验总 结和分析中得出的结论。实践证明,这样做,后勤分部能够随时掌握部队的 供应实力,了解部队缺什么,需要什么,简化由师——集团军——军区后勤 ——分部多个中转环节,即有利于紧急情况下的快速反应,也便于平时对部 队的供应。因此,调整现行保障体制,是提高后勤分部应急保障能力,适应 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特点的客观要求。 二是在当前保障体制没变的情况下,有关部门应明确后勤分部战时与作 战部队的支援保障关系,协调和加强与作战部队的联繫,使分部能较充分的 掌握和了解作战部队的编制、作战任务、作战特点、后勤现状、保障要求等, 共同制定保障预案,并通过协同训练、演习等方法,增强协同意识,提高协 作能力,保证一旦作战部队有行动的徵候就能迅速作出反应。而不能象目前 这样,部队执行演习或重大任务需要分部保障时,分部临时找部队协调,既 被动忙乱,也不利于应急保障。 (三)在物资储备上与高技术局部战争特点相适应。当前,我军战场后 方经过多年建设,已有了一定基础,但战场后方设施建设和物资储备难以完 全适应高技术局部战争的需要。我们应当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按照高 技术战争后勤保障要求,逐步调整解决。首先,在我国周边可能发生局部战 争的热点边境地区的中间安全地带,改建或新建一些永久性与临时性的补给 点,使之与在战略腹地配置的基本保障力量相互唿应,互为依託和补充。一 旦战争爆发,便可就近实施支援保障,做到以物资储备部署上的优势求得应 急保障的时间。其次,应超前预测战场形势,捕捉战场转换时机,将一定的 物资、装备,预先储备在部队可能机动的路线或作战地域附近,积蓄应急支 援保障的能量,争取保障的主动权。第三,在目前军队后勤建设经费不足的 情况下,可採取军队与国家建设相结合的方法实施。国家重大建设尽可能考 虑军事需要,平时民用,战时直接或经过简单改造就可转为军用。比如:机 场、码头、港口等,做到军民结合,平战两用。通过建设和调整,力求达到 布局合理,物资储备配套,做到战争无论在前沿、纵深爆发,还是在海上、 空中进行,都能实施应急保障。 二、按长机动的 “短板” 机动歷来是作战行动的基本要素,成功的机动已经成为现代作战至关重 要的条件,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作战目标可变性和可选择性增大, 部队将不可避免地频繁机动,甚至大跨度地机动。这就要求后勤必须提高快 速机动能力,保证在任何时间、地点,都能及时准确地提供支援保障,从我 国实际看:地域幅员辽阔,边境线长,且热带丛林、远海岛屿、高寒、高原 地区多,相邻国情复杂,一旦发生局部战争,分部既要保障部队机动,又要 随部队同步机动。因此,提高机动保障能力是打赢一场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 争的重要因素之一。 经过多年建设,我军机动能力已有长足发展;国家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也为我军实施机动奠定了基础。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军的机动保障能力与发 达国家的军队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如何补齐这块短板,我认为在当前情况下 应重点解决 “三个转变”。 (一)在机动装备的研究生产上向系列化、野战化、轻型化转变。作为 保障手段的后勤装备,对后勤分部机动保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水平高 低直接影响和制约着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发挥。近几年,我军在装备的研究和 生产上已有了很大突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有更大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 问题,有的设备虽然先进,但笨重不便机动;有的装备不够配套,不适用于 野战等。因此,机动装备落后,不配套,速度慢,行程短,机动能力差,仍 然是后勤部队的一个薄弱环节,这是制约我军提高后勤机动保障能力 “最短 的一块板”。目前,应在保证生活必须的前提下,採取多研制、少生产、多 储备技术和加强新装备使用训练等方法,有重点地加强机动保障装备建设, 有计划地装备重点部队,尽快实现 “三化”。一是轮子化。尽量以车代库, 使 “轮子仓库”、“轮子医疗所”、“轮子修理所”等成为应急保障部队机 动的骨干装备。二是轻型化。要突出重点,适度轻装,通过突出重点,使后 勤应急机动保障分队在装备上得到加强;通过适度轻装,减少后勤机动负载, 提高机动能力。三是系列化。力求使后勤装备与作战部队装备配套,机动装 备与保障装备配套,做到展开就能供,收拢就能走,以适应机动保障需要。 (二)在部队机动时向动中防、防中打、动中保转变,过去部队集结和 开进一般来说是相对安全的,只有当炮兵完成火力准备,部队冲出阵地时, 才算是战斗开始。高技术局部战争,由于远程打击兵器和空中机动能力的增 强,情况就不同了,部队可能还没有与敌接触就在机动中遭到重大伤亡和损 失,作战的关键是 “先“机动”,然后才是“打”或机动中“打”。过去那 种 “前方打仗,后方保障,前方危险,后方安全”的传统观念已不适应高技 术战争战场特点。后勤要想在未来战争中争取主动,除了配备先进的装备外, 第40页 还要在机动方法上谋求对策。可以採取多路线、多梯队、分散机动,变以往 那种众多兵力集结在一起,编成很长的队形群体机动力把兵力编成许多小的 单位,从不同起始位置,沿多路,不等齐地分别开进,这样既能加快机动速 度,又能缩小目标,减少损失。也可以採取粘贴部队的方法机动,即:应急 保障力量紧贴在作战部队或上级防空 “保护伞”的边缘,紧随部队机动,争 取部队的保护。还可以把握有利时机,白天夜间灵活选择等。在目前我军装 备还比较落后的情况下,都不失为提高机动效果的有效办法。 (三)在机动手段上向公路、铁路、空运、海运等立体机动转变。以劣 势装备战胜强敌,争取机动主动权的另一途径是多管齐下。直升机、装甲履 带运输车等装备,机动速度快,应给后勤分部配备和加强一定数量的直升机 和装甲履带车等新型运输工具,平时加强协同和演练,战时随时可以支援, 变战役后勤过去的铁路、公路单一的陆上机动为公路、铁路、空运、水运、 管线输送等多渠道、全方位的立体机动,形成具有全天候、全时辰、多功能 的机动保障能力。另外,还应注重广泛徵集民用的可做为后勤机动装备使用 的机器设备和运输工具,这是目前外军普遍採取的措施,就连美、英等军力 雄厚的国家也不例外。 三、拓宽快速的 “瓶颈” 快速是后勤保障的灵魂。在未来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战场上,空间跨度 空前扩大,时间跨度则逐步缩小,用兵时限已由过去的年、月、日变成现在 的时、分、秒,高频率、快节奏已成为未来局部战争的一个明显特点。因此, 后勤保障必须具有很强的快速反应、快速保障能力,才能跟上部队行动,保 障部队作战急需。否则将直接影响部队作战行动。 从高技术局部战争特点看,快速保障的内容,已不再是仅仅体现在过去 的 “指挥层次简化”、“组织准备快速”等某一层次或某一方式,而是体现 在从思维到决策,从计划到行动,从准备到实施等后勤保障的全过程。拓宽 快速保障的瓶颈,就要从影响快速保障大系统的诸子系统上突出 “快”的思 想,把握 “快”的关键,建立“快”的系列。只有打通影响“快”的各个关 节,才能拓宽快速保障的颈口,实现快速保障。拓宽快速保障瓶颈,除抓好 平时应急保障准备、配发精良的机动装备外,还应突出做到 “三快”。 (一)指挥快。高技术局部战争,后勤应急支援保障将面临复杂多变的 战场环境,组织指挥任务相当繁重,需要迅速处理大量信息,及时做出保障 决策,指挥各种保障力量,协调多方面的保障关系等。尤其是在我军通信、 自动化指挥等技术装备尚处于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后勤指挥面临着严峻的挑 战。通过实践,我们认为实现快速指挥,在当前情况下,一要加快研制配备 高技术后勤指挥装备的步伐,特别要注重 “动中通”装备的研制,提高动中 指挥效率。二要充分发挥现有指挥装备设施的功效,比如:建立以微机为主 的自动化指挥系统,形成网络,改变 “百家齐放”、分散使用的高能低功的 状况,提高后勤指挥自动化水平和快速反应能力。三要採取 “有、无”线结 合, “人、机”结合,“软、硬”结合,“土、洋”结合等方法,逐步实现 由平面向立体、固定向移动、单维向多维的现代化的后勤指挥转变,用多种 手段达成快速指挥的目的。 (二)物资筹措快。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后勤由于受敌空、地威胁。 机动和运输将十分困难,分部应採取动态力量与静态力量相互补充的办法, 以 “动”补“静”,以“静”助“动”。所谓动态力量,就是应急机动保障 力量,静态力量就是就近的后勤保障实体 (仓库、医院等)和地方可利用的 支援力量。这样一方面可以减轻机动负载;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应急支援保障 力量赋有依託,做到以空间换时间,近中求快。如给养、油料等通用物资, 能就近就地筹措的,不远距离调运;伤病员能就近就地治疗的,不远距离后 送等。 (三)保障快。由于高技术战争进程缩短,节奏加快,我军物资供应由 后向前逐级加强,医疗救护阶梯治疗、逐级后送等传统的单一的保障办法, 已不完全适应现代战争应急支援保障需要。必须採取多渠道、多手段、少层 次、少环节等方法,提高保障实效。针对未来局部战争特点,我认为:在战 役机动阶段,应主要採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 “超越式”蛙跳保障。可根据 部队规模,视情开设补给点,充分利用群车加油设备,对部队实施集中突击 保障,争取保障时间;也可根据地形、社情、民情等实施分散保障,缩小目 标,保障急需。在战役反击阶段,应主要採取粘贴部队部署,实施就近就便 的伴随保障,千方百计地利用既有保障力量,多方向地向作战部队实施 “辐 射”和 “向心”保障,重点保障部队弹药、油料等急需物资。对阻击部队、 特种作战部队应主要採取一步到位式 “直达保障”,减少中间环节,提高保 障力度,争取保障时间,总之,要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使部队无论执行什 么任务,无论机动到那里,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保障。 四、垒活综合保障的 “积木” 军事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诸军、兵种联合作战能力, 使战场向多样化发展,而且投入的兵力、兵器多,保障物资器材复杂、量大, 后勤保障任务将更加繁重,更加艰巨,客观上要求后勤必须採取积极有效的 措施,从综合的全局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根据保障任务需要,灵活组合成符 合不同作战需要的应急支援保障力量,形成整体合力,提高综合保障能力。 (一)确立“大后勤”思想,综合运筹和使用各种保障力量,在军队、 地方这个大系统上谋求保障优势。后勤力量的生成、转换和使用,涉及到科 研、生产、运输、储备以及战时防卫等各个环节。对于我们来说,特别是运 输和物资储备,每个环节都可影响后勤综合保障能力。因此,应更新观念, 拓宽思路,树立国家就是军队大后勤的思想,从军队和地方这个大系统上思 考问题,综合运筹和使用诸要素、诸层次,包括军队的和地方的,前方的和 后方的保障力量,特别是要注重迅速将地方经济力转变为保障力、灵活组合 应急支援保障力量,从大系统上垒活以应急兵站为“拳头”,以静态的仓库、 医院等基本保障力量为依託,以地方保障力量为补充的 “三位一体”的应急 保障 “积木”,使后勤保障既有充足的“源”,又有顺畅的“流”,以我们 力量组合的优势对付高技术,弥补后勤装备和技术的不足。做到一处需求, 多方支援,以连续不断、强有力的保障波次,快速、准确、及时地保障部队 各种作战行动需要。 实现这种保障模式,就后勤分部而言,应突出抓好三项工作:一是熟悉 和了解地方战勤资料,并分门别类建立档案,做到对地方可动员的人力、物 力、财力特别是高技术力心中有数,为应急动员的决策、组织奠定基础;二 是主动与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联繫,完善各种动员方案,建立战时有地方领 导参加的指挥机构,提高应急动员的时效;三是建立协同制度,进行必要的 应急训练,以便战时尽快进入角色、发挥作用。 (二)综合编组应急保障力量,在战役后勤内部建设上谋求保 第41页 障优势。近期的几场局部战争一再表明,建立一支行动快速,具有综合 保障能力的应急 “拳头”力量,对于提高后勤应急支援保障能力是积极有效 的措施,从我们近几年执行应急保障任务的实践和未来局部战争特点看,当 前应面对现实,立足现有,按照 “平战结合,专业对口”的原则,在不改变 有编制的情况下,抽组一支机构比较精干,装备比较优良,行动快速,机动 性强,具有综合保障能力的应急保障力量。这支力量应具有 “四性”。即: 应急性,能够保障当前,衔接后续,为分部展开全面保障赢得时间和争取主 动;机动性,能随军行动,可伴随保障;预编性,应急保障力量机关和分队 立足现有编制、装备,预先编组,寓于分部机关和所属建制单位中;灵活性, 它採取 “积木式”组合,每个保障分队为一块“积木”,在执行任务时,可 根据保障需要,灵活组合,即可执行单项保障任务,又可完成不同规模,不 同类型的综合应急保障任务。 (三)综合考虑应急保障部(分)的生存问题,在作战与保障后勤安全 上谋求对策。后勤生存是保障的前提,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由于 电子、空间侦察技术和远程精确制导武器的广泛运用,使前后方界线淡化, 后勤生存难问题尤为突出,而分部防卫兵力、兵器又十分有限,作战部队也 难以为分部提供持续有效的防护。通过歷次保障实践,我们认为:一方面应 贯彻作战与后勤保障一体的思想,实施整体防卫。应把后方防卫提高到战略、 战役全局的高度,统盘考虑,统一部署,使战役后勤防卫指挥、力量和配置 与合成军及地方武装合为一体,实施整体防卫,使后勤在严酷的环境中能有 效地保持后勤保障能力。为了提高后勤部队的生存能力,目前,一些发达国 家的军队包括美军都採取了后勤部队与作战部队混合编组的方式,既便于就 近组织保障,又可以得到部队的保护,互相都有安全感。很值得我们借鑑, 另一方面,后勤要採取 “藏、散、骗、抗”并用的方法,积极与敌作斗争, 有效地保存应急保障力量。 改变传统模式实施超常保障 陈秀 如何组织好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从战区特殊的地理环 境、战场后勤建设和主要作战对象等实际问题看,建立战区战役后勤保障协 调指挥中心和具有一支融“两化”(保障与指挥现代化、防卫与生存战斗化) 为一体的,与应急机动作战部队相匹配的后勤快速保障部队,不断改进传统 保障模式,採取多种手段并用,实施超常保障,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突 然性、速决性、多变性和高耗性等特点对战役后勤保障的客观要求。要保障 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很多。本文立足战区现实,着眼 发展,对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方式的问题作初步探讨,主要有以下 几点思考: 一、转变基地区域保障方式,实施跨区机动全程保障,扩大战役后 勤幅射保障能力 一旦在我战区内发生高技术局部战争,将具有方向不固定、目标不明确, 战场范围广,转换频率高等特点,这就决定了部队作战已由原来的小区域。 预定区转化为跨区、多方向、无固定战场。为了控制战局和事态发展,迫切 要求应急机动作战部队快速反应,实施远程奔袭,在广阔战场上,採取铁路、 摩托化、空运等各种机动方式,进行快速机动和边境反击作战。 快速机动和反击战是一种攻势行动,不论是战前集结,还是战中的反击, 机动贯穿于作战的全过程。这对相对稳定的战役后勤保障来说,各种因素都 处于多变动态之中,尤其是战中机动,扩大了战场空间,使过去依託纵深战 役后勤基地 “划片定点就近”保障的可能性减少。为此,在未来高技术条件 下局部战争中,战役后勤保障成功的关键在于改变传统的保障模式,在基地 保障的基础上,发展机动保障能力,以 “跨区机动全程”超常保障为主要手 段,形成源源不断的后勤 “保障流”,不断扩大战役后勤保障幅射能力。 实施“跨区机动全程”超常保障,需要建立一支战区后勤应急保障部队。 这支部队的后勤装备水平要与应急机动作战部队的装备水平相匹配,能力结 构要与可能担负的应急保障任务相适应。只有具备了快速反应、快速机动和 综合保障能力,才能在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活动中,使 “跨区机动 全程”超常保障得以奏效。转变 “基地区域”保障方式,实施“跨区机动全 程”保障,可起到保障当前、衔接后续的纽带作用,将有利于解决后勤分部、 基地、兵站摊子大、相对固定、机动性差的突出矛盾,改变战区战役勤力量 布局 “一线弱、二线空、三线远”的现状,避免战场后勤建设“划区分片”、 “处处设防”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浪费,简化了战役后勤保障的层次,无论 高技术局部战争发生在何时、何地区、何方向,我们都能应急。充分利用现 编配的 “车载化”保障装备,在动中保障,在保障中求稳,实施超常保障, 做到稳动结合。 二、转变支援补缺保障方式,实施主战方向直接保障,力求战役后 勤保障 “一传到位” 在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中,使用应急机动作战部队在主要作战方向和 主要战场作战虽属战术行动,但带有很大的战役、战略性,所以后勤保障将 可能超越从战略、战役后勤在主要作战方向上由战区给予直接保障。 第42页 为满足战役主要作战方向人员伤亡和武器、装备及各种物资的巨大损 耗,需要战区战役后勤转变在一般情况下以支援补缺为主的保障方式,对主 要作战方向实施直接保障,可採取 “模块组合、小群多路、星点网络”等保 障措施,使战役后勤保障在主战方向 “灵活、快速、简便”直接奏效。一是 “模块组合”,就是在保障力量编组形式上,以战区应急保障部队所属仓库、 医院、运输、修理、通信、警勤等保障分队为基本单元,充分利用“车载化” 装备,把每个单元 “组合”成保障实体,届时根据任务,需要哪块用哪块, 宜分则分,宜合则合,使每个单元既可单独完成保障任务,组合后又能执行 综合保障任务;二是 “小群多路”,就是把战役后勤保障力量化整为零,分 别实施多路线、多批次的 “向心”快速机动保障,把直接保障力量融于作战 部队的保护之中,以减轻或避免我战役后勤保障力量遭敌空中和地面火力打 击所造成的损失;三是 “星点网络”,就是把战役后勤保障力量进行分散配 置,集中使用,在实施主战方向直接保障过程中,做到作战部队在什么地方, 距哪一个保障点近,就启用哪一个保障点、形成各 “星点”相互衔接、网络 交叉、军地联合式的后勤保障配系,增强主要作战方向直接保障的锐势和后 劲,以提高整体保障效益。 转变战役后勤 “支援补缺”保障方式,以战区纵深基地和强大的地方支 前力量为依託,以快速保障部队为 “拳头”,採取灵活多变的保障手段,力 求战区战役后勤保障 “一传到位”,对主要作战方向和应急机动作战部队超 常实施强有力的直接保障,不仅能满足高技术局部战争高耗性特点的需要, 而且是解决战役后勤展开和实施超常保障 “时空差”的有效方式和途径。 三、转变军种条块保障方式,实施合成联勤统供保障,提高战役后 勤鳖体保障功能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是诸军兵种协调作战,各类高技术兵器并用的高 度现代化的战争,战役行动将呈现多维性。由于各军兵种和各类武器装备对 后勤保障的要求各不相同,这就迫切需求战役后勤实施联勤保障。为此,必 须改变目前分军种,按建制、划系统 “分散独立”、“条块封闭”的保障模 式,强化战区战役后勤整体协调和综合保障功能。只有具备了适应各军兵种、 各武器装备,各种条件下的综合保障能力,才能满足高技术局部战争对战役 后勤保障的需求。为此,一是建立集中统一的战区战役后勤保障协调指挥中 心,对这个中心组成的构想,可採取三种方式:第一种方式,以遂行战役任 务主要作战部队后勤为主,其他有关军种抽调相应的人员组成,实行 “委託 式”指挥;第二种方式,由战区后勤抽调人员组成,实行 “直接式”指挥; 第三种方式,由战区后勤派员与战役团后勤人员共同组成,实行 “联合式” 指挥。无论採取哪种指挥方式,都应具有根强的合成性、权威性、快速性。 所谓 “三性”,就是包括诸军种后勤人员和地方支前人员,能担负起参战部 队后勤保障的协调和控制,能把各种力量融为一体,形成整体综合保障能力, 能兼顾各种力量的需要,能有效地协调各种力量,使各项保障在极其复杂的 条件下正常运转,能依据战场情况的变化,迅速作出灵敏反应;保证战役后 勤指挥系统有效地发挥其职能作用。二是多种手段结合,实施全面综合保障。 在参战军兵种多,战役后勤保障复杂的情况下,更要强调后勤整体保障的统 一指挥调配,减少中间环节,消除军兵种界限,合理使用人力物力,以最大 限度地发挥战役后勤整体保障功能。三是加强专业技术保障。战争越是向高 技术方向发展,对后勤技术保障的要求就越迫切。因此,要改进后勤技术保 障方法,提高技术保障人员素质,做到一专多能,才能适应多军兵种、多武 器装备技术保障的需要。 在高技术局部战争中,打破军种界限和按建制“条块封闭”的保障模式, 构成上下衔接、纵横相连、多层次、多方向、多渠道、多手段的战役后勤保 障整体,便于有效地进行战役全地幅和多方向保障,既能纵向保障,又能横 向保障;便于广泛机动后勤力量,部队无论在哪个方向,哪个地区作战,均 可得到保障;便于后勤力量的统一调整使用,迅速形成新的保障重点,有利 于战胜敌人的封锁破坏。 四、转变平面线状保障方式,实施全方位立体化保障,发展战役后 勤超常保障手段 高技术渗透到军事领域后,使大纵深、高速度 “空地一体”的作战理论 运用于战场,冲破了 “线式”攻防作战的模式,战场上出现了 “敌中有我, 我中有敌”的态势。战役后勤既要保障内线作战,又要保障外线作战,既保 障地面作战,又保障空中作战。在这种情况下,后勤以超越、接替、强行保 障为主的方式也应运而生,纵深地幅内作战的后勤保障将与一阵地作战的后 勤保障同时或先期展开。因此,以往呈平面、线状的、以保障陆军地面作战 为主的平面保障方式,已不适应高技术局部战争 “立体化”、“非线式”作 战的需要。以往採取的 “平面、线状”保障方式,在一般技术条件下进行常 规武器作战,以坚固阵地防御和野战阵地进攻战斗为主要作战样式是相适应 的。随着高技术兵器和 “空地一体”作战理论运用于战场,使攻防战斗从作 战程度到具体战法,从兵力配置到人力运用,二者的差别日益缩小。由于攻 防一体化,使 “分散配置,集中战斗”成为作战的基本模式,而大兵团掘壕 固守阵地将成为歷史。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战法客观需要 “全方位立体化”的 保障。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军高技术武器装备含量逐渐 增多,在空中,致力于发展和装备直升机、空中加油机;在地上,配备机动 性能强、防护性能好的装甲运输、救护、修理车辆;在地下,提高输油管线 的铺设能力等等。只要我们注重发展和具备了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后勤超常 保障手段,使战役后勤保障由平面、线状保障方式转变为高、中、低,远、 中、近相结合的“全方位立体化”保障将成为现实。 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后勤 “立体机动”保障刍议 王健华 张成武 “立体机动”全方位的后勤保障,是我军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的物质基 础。从近期发生的高技术局部战争、尤其是海湾战争中美军后勤保障的实践 看, “立体机动”全方位的后勤保障不仅已成为现实,而且给世人带来了诸 多的思考。本文就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 “立体机动”保障问题谈 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 “立体机动”保障在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中的地位日 益突出 “立体机动”保障不仅是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后勤重要的保障方式之 一,而且有着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 一是高技术局部战争具有“四高”特点决定的。高速度是显着特点之一。 第43页 战争爆发突然,军事行动快速,时间短促,对后勤快速反应、快速机动、快 速保障的要求特别高,如果没有战役后勤 “立体机动”保障显然是难以成功 的。特点之二是高立体。由于高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各种作战武器 装备的分布高度将从水下、地 (海)面、超低空、中低空、中高空直至大空, 各种作战行动都将体现在地 (海)面、空中乃至水下、太空力量的有机配合。 总之,陆、海、空、天、电 “五维一体”,高、中、低结合的高立体作战已 成为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特点之三是高强度。由于高 技术武器装备的大量投入和进行超常规作战,无疑增大了战役作战的难度和 强度。高技术、高强度的局部战争对后勤保障有着很强的依赖性,需要实施 超强度的后勤保障。第四个特点是高消耗。在高技术局部战争中,其弹药、 油料、食品、生活设施等消耗量日益增多,增大了后勤保障的负荷量。因此, 这就决定了战区战役后勤必须採取与之相适应的 “立体机动”保障方式和手 段,在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中,为我军应急机动作战部队提供适时而不间断 的后勤保障。 二是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对加强后勤质量建设的总要求决定的。后 勤的根本任务就是从物质和技术两个方面保障军事战略的实现。这就要求我 军后勤建设的指导思想必须与此相适应,把立足点放在保障打赢高技术条件 下的局部战争上,着眼点放在追踪世界最新科技成果,加快发展和更新后勤 装备上,基本点放在既重视世界军队先进的后勤保障经验,又体现我军战役 后勤保障的优良传统上,从而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军情的 “中国式”的战 役后勤保障模式。随着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发展战区战役后勤 “立 体机动”保障能力,不仅是保障内容、方式和手段的重大变革,而是后勤保 障体制、装备水平、综合保障能力的集中体现,是必然趋势,是战争发展规 律的客观要求。为了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保障打赢未来高技术局部战 争,对我军后勤质量建设提出了高标准和高要求,必须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 努力实现 “保障有力”使战役后勤“立体机动”保障在高技术局部战争中不 仅成为可能,而且要及早成为现实。 三是我国周边地理环境和后勤力量建设现状决定的。我国边境线长,战 场宽广,海域辽阔,周边 “热点”地区地广人稀,经济技术落后,人力、物 力资源贫乏,后勤“应急”筹措困难;漫长脆弱的交通运输线,受敌威胁大, 易遭破坏,通往周边各边防站、哨所的纵横道路数量少、路况差,战时仅靠 单一的陆路交通运输完成大量的前运后送保障任务十分繁重;周边战场地理 环境恶劣,高原高寒区、山岳丛林区、戈壁沙漠区,都增大了后勤防卫的难 度,后勤生存能力受到严重影响。在这种特定的战场环境中,要完成保卫领 土主权和海洋权益而进行的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任务,其困难程度 是可想而知的。从战场后勤力量建设现状看,在保障 “早打、大打、打核战 争”和 “放进来打”的思想指导下形成的“一线弱、二线空、三线远”的现 状,很难适应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不确定性和多变性的要求。 可见,高技术局部战争对战役后勤保障的要求又是急迫的、大量的,需要快 速而有效的 “立体机动”保障。 由此可见,“立体机动”保障在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中的地位 日益突出,大有取代以往相对固定的战役后勤保障之势,一幅雄伟壮观的战 役后勤 “立体机动”保障“蓝图”已展示在世人的面前。 二、强大的陆海空运输力量是战役后勤 “立体机动”保障的可靠保 证 在高技术局部战争中,战役后勤保障的“好球”,主要是看“立体机动” 保障的成功与否,关键又在于强大的陆海空运输力量能否提供可靠的保证。 目前,我军陆海空运输力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陆军有些部队装备车辆数量 不足,多数车型老旧,服役时间长,技术状况差,重装部队缺乏运载装甲车 辆和大型技术兵器的平板拖车,公路输送能力低,道路、桥樑、工程、技术 修理、输油管线等保障设施和手段还比较落后;海军装备与世界先进国家相 比,差距较大,特别是远离本土的作战能力比较弱,缺乏航空母舰和大型吨 位的物资运输船、医院船等;空军空运部队缺乏大型运输机,只能运送轻装 部队和轻型装备,远程空中作战,缺乏空中加油机,飞机数量较少,运力有 限;同时,我军通信设备也比较落后,“动中通”仍是战役后勤“立体机动” 保障中的老大难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如果不能从思想上有深刻的认识, 引以重视,从根本上给予解决,在高技术局部战争中,战役后勤实施 “立体 机动”保障将成为一句空话。 “立体机动”保障是高技术局部战争制胜的物 质基础,强有力的陆海空运输力量是战役后勤“立体机动”保障的中心环节。 因此,只有重视加强平时陆海空运输力量的建设,战时实施战役后勤 “立体 机动”保障才能灵敏、高效,在短时间内形成保障优势,以达成战略、战役 之目的,夺取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作战决定性的胜利。 三、加强战区战役后勤 “立体机动”保障力量建设势在必行 海湾战争中,美军战役后勤 “立体机动”保障的实践,使我们看到了高 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的发展趋势。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 总面积与美国差不多,但铁、公、水路、空中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的线路总 长度只有美国的 1/7;人口与印度差不多,而运输线路总长度只相当于印度 的60%,公路密度只相当于印度的1/5;我国公路多为中低等级,高速公路 刚刚起步;民用机场 (含军民两用)的数量仅为印度的38%,加拿大的 19 %,巴西的10%,美国的2~3%,而且相当数量不能起降大型飞机。加上我 国交通发展不平衡,铁、公路分布呈东密西稀的状态,在边防线主要作战方 向的某些地区甚至还不通公路。这在捍卫我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不容侵犯 的高技术局部战争中,战役后勤 “立体机动”保障将受到我国交通状况的严 重制约。因此,我们认为,加强战区战役后勤 “立体机动”保障力量的建设 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建立战区战役后勤 “立体机动”保障力量,是高技术 局部战争战役后勤 “应急”保障处难不惊、以“快”应“变”的最有效手段 和物质基础,是实施快速、高效保障的 “铁拳头”。加强战区战役后勤 “立 体机动”保障力量建设,从目前的现状看,远距离保障能力虽然比较弱,但 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当前可从五个方面着手: 一是加强战区战役后勤指挥自动化建设。装备独立的后勤c i 系统己成 为可能,以保证战区战役后勤有专用渠道进行情报搜集、信息传输和指挥控 制。同时从编制法规上提高战役后勤首长的地位,即把战役军团后勤部长提 高到与司、政首长同等的地位,或由战役军团副指挥员兼任后勤部长,以保 证战役后勤指挥的高度统一和战时前、后方指挥的协调一致。 二是採取预编的形式组建战区空中运输飞行大队,併兼容战区民航。借 鉴外军经验,战区空中运输飞行大队可装备一定数量的中型运输机、武装直 升机和重型运输直升机,平时寓于战区空军,战时由战区后勤或配属战役军 团后勤视战场保障需要集中使用,其主要任务是紧急输送应急机动作战部队 第44页 和抢运物资、装备。目前,每个战区的民航部门都有一支相当可观的空中运 输力量,其飞行性能和飞行人员的素质良好,运载量大,可兼容战区民航, 依照国防法规纳入动员、使用范围,一旦需要立即徵用。 三是逐步发展适应高技术局部战争需要的后勤装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 展,能够体现高技术水平的后勤装备,在形成后勤保障能力中所起到的作用, 已今非昔比。立足我军和地区战役后勤保障实际,我们认为,逐步发展适应 高技术局部战争需要的后勤装备,应做到 “三个坚持”:即坚持与战役作战 装备同步研制与发展;坚持自行研制与引进技术相结合,尽快完成由小到大、 由轻到重、由单一陆路运输到陆海空综合配套运输的转变;坚持标准化、通 用化、系列化。具体讲,就是要重点解决并实现 “五个系列”:1后勤指挥 自动化装备系列;2运输装备与物资保障装备系列;3多功能野战修理装备 系列;4现代化的医疗装备系列;5在后勤装备的总体上具备不同种类装备 的互换系列。高技术局部战争,物资消耗量巨大,小、轻型和单一的陆路运 输工具难以保障高强度作战的需要。对此,我们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在挖 掘和提高战区战役运输能力上花本钱、下功夫。 四是把战区战役后勤应急保障部队建成 “野战军”。要按照野战化、摩 托化、立体化的需要进行训练和建设,特别是要尽可能多搞一些“活动仓库”、 “活动医院”,像美军那样在海上建立预置仓库船队,在陆地建一些“装着 轮子的基地”, “轮式仓库”、 “轮式野战医院、救护所”,真正做到能应 急,能快速机动,实施快速保障。 五是整治、建设与运输装备配套的交通运输网。要尽快改善我周边 “热 点”地区的交通状况,军地结合,以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为主,力争铺设铁 路,修筑等级公路,以及建设大型运输机起降场;要改造现码头,并根据国 民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交往的需要,建设新的深水码头,平时民需,战时保 障军用;要整治内河河道,靠近部队驻地新建内河码头,提高装载速度,为 部队机动争取时间;要接通机场、码头、公路、铁路车站之间的道路,形成 地面、空中、海上互相衔接、互为补充的 “立体机动”运输网。一旦爆发高 技术局部战争,宜陆则陆、宜空则空、宜水则水,保障应急作战部队快速、 立体机动。同时,加强战区战役后勤防卫战斗化建设问题也不容忽视。 谈未来局部战争战役后勤 “寻机保障”和“创机保障” 文若鹏 战役后勤保障时机通常可分为被动式“寻机保障”和主动式“创机保障”。 所谓 “寻机保障”,即战役后勤部队依靠自身力量,利用一切可能寻找到的 保障时机,所进行的战役后勤保障, “创机保障”,即战役后勤部队与战役 作战部队协调配合,以遂行战役后勤保障任务为目的,利用主动的作战行动 创造的保障时机,所进行的战役后勤保障。 “寻机保障”面临新的挑战 “创机保障”地位日趋重要 一、高技术战场保障任务繁重,连续性强,但战役后勤保障时机出现的 概率变小 一是先进的侦察系统,使战役后勤利用隐蔽、伪装进行 “寻机保障”更 加困难。目前,高技术战场,从几万米高空,到地面、地下、水下,从前沿 到后方,多层次、全纵深的高技术侦察系统,把后勤保障设施和整个交通线 几乎全纳入其监视之下,后勤大规模、远距离的保障行动,难以避开高技术 侦察系统的 “眼睛”。先进的夜视器材,使战役后勤利用夜暗时机进行保障 的传统做法受到严峻挑战。 二是全方位、全纵深、全过程的打击,使战役后勤寻找安全的保障时机 难度更大。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38天的空袭,使伊拉克的化学工厂、核工 厂、炼油厂、油井等工业生产设施基本被摧毁,200多个弹药库、油料库、 给养库被炸毁,594座钢筋水泥机库被炸毁375座;海空运输线全被切断, 陆上运输线也几乎全被切断,使伊军后勤基本上丧失了寻找保障时机的可 能。 二、高技术战场变化急剧,更需及时保障,但战役后勤保障时机出现的 时间变短 一是战争过程缩短。战役后勤保障时机出现的时间必然相应缩短。 1965年印巴战争只打了17天; 1967年中东战争只打了6天; 1973年阿以战争打了18天; 1982年以黎战争只打了7天;英阿战争只打74天; 1986年美军袭击利比亚只用了11—12分钟;这次海湾战争规模比较大, 也只打了42天。高技术战场,很难指望给后勤保障空出充裕的时间。 二是战役战斗节奏加快,战役后勤保障时机出现的时限必然相应缩小。 海湾战争中,开始第一天,多国部队在14小时内,实施三次大规模袭击,第 一次空袭分四个波次,时间长达2个多小时,出动飞机2000余架次。 42天的战争,飞机出动日平均2600架次,日投弹量近 1.2万吨,是朝 鲜战争日投弹的20倍。这种高频度、高密度的空袭,要让战役后勤进行寻机 保障活动,别说寻找时机不现实,即使出现时机,持续时限极短,很难有利 用价值。 三是战役战斗连续性增强,战役后勤保障时机可利用的间隙更小。未来 战役连续性增强,一战接着一战,或战役进程呈现犬牙交错的交叉期。此断 彼连。即使偶尔出现战役短暂间隙,一则非常短暂,二则一旦被对方发现后 勤保障有所行动,那么,很可能意味着下一战役或战斗的开始。因此利用这 种间隙中的短暂保障时机完成下一战役后勤保障任务的可能性也变得更小 了。 三、高技术战场的三维空间特徵,需要立体保障,但战役后勤保障行动 在空间上的选择余地变窄 一是未来战场前方后界限模煳和地球物理战的出现,使战役后勤二维空 间构选择余地更小。现代战争中,美军的 “非线式作战”、“岛式作战”和 前苏军 “大纵深机动作战”,都使战役由原来的一线交战变为全纵深交战, 前后方界限更加模煳。这种 “我”中有“敌”,“敌”中有“我”的“群岛” 式战役态势,使战役唐勤的活动范围受到更大的限制,使后勤保障所能选择 的余地在二维平面上进一步缩小。 二是立体战争,使战役后勤三维空间选择余地受限。高技术战争早已打 第45页 破线式、面式的作战规模,而扩展到立体式的地、海、空、天全方位展开。 全方位的 “空地一体战”,大大限制了战役后勤保障的空间范围,制海权, 制空权的争夺空前激烈,丧失制海权、制空权的一方,空中、海上的后勤保 障很难实施。使传统的战役后勤 “寻机保障”方式难度增大,而依靠作战部 队配合主动进行的 “创机保障”方式地位上升。 高技术战场环境恶化战役后勤 必须提高 “寻机保障”水平 一、准确预见,超前准备,为 “寻机保障”奠定好的基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未来高技术条件下战役后勤不仅要有预见,而 且预见要准确,在准确预见的基础上,还要实切做超前的准备。战役后勤保 障应在制定保障计划时,既要按一般规律做出相应对策,更要特别注意未来 战场对战役后勤保障有重大影响的易变因素,准确地预见其发展变化的多种 可能,做出多种预案。在此基础上,在战役后勤力量编成,物资储备,运输 工具等方面超前作好相应准备。只有准确预见超前准备,才能为战役后勤的 “寻机保障”提供前提和基础。 二、见机行事,见缝插针,时刻处于待发状态 后勤在战争中遵循的原则是 “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未来高 技术战场,保障时机不易出现,如果出现,就更不允许丧失。否则寻找到了 时机,却未能把握利用,就要影响保障任务的完成。因此,在待发状态下, 指挥员一发现有可以利用的时机,就要见机行事。行动既要果断,又要防止 蛮干盲动。既不能过早行动被敌发现行动企图,也不能优柔寡断,丧失保障 时机。这种 “度”的把握,既检验了战役后勤指挥员的指挥艺术,也检验了 战役后勤部队时刻待机的准备程度。 三、快速高效,瞬间爆发,增强利用时机的能力 未来高技术战场使后勤保障时机出现的概率少,时间短,空间选择余地 缩小。这就要求战役后勤在较小的空间,紧迫的时间,极少的机遇条件下, 做出 “高难度”动作,才能达到目的。因此,一是需要高速机动能力。未来 战场保障时机稍纵即逝,只有具备高速机动能力的战役后勤,才能完成保障 任务。二是需要瞬间爆发能力。未来战役后勤寻机保障需要的就是爆炸般的 瞬间爆发能力。因为机会越少,越小,越短,对机会利用的要求越高。如果 没有充足的储备,集中的运力,高超的指挥,不能在短时间内集中释放后勤 能量,寻机保障任务就不可能完成。 四、把握进程,随机应变,灵活进行 “寻机保障” 高技术战场后勤 “寻机保障”的高下之分,着重在于看其指挥员能否在 “寻机保障”中把握战役进程和节奏,随机应变。首先战役后勤指挥员要在 未来千变万化的战役进程中找出规律,并要适应未来战役的快节奏。在战役 进程中,要广泛掌握敌情,战役阶段发展,战场局部变化,以及战役集团的 物资消耗情况和各种需求,力求从战役整个态势上加以把握。战役发展如与 预料相距不大,即可按预案和预先准备寻机保障;如战役发展出现超出料想 的变化,应在判明情况的基础上,重新拟定寻机保障的行动方案,并对原来 的准备进行相应的调整,以确保新的寻机保障的需要。 高技术战场 “寻机保障”受到极大制约 战役后勤必然广泛实施 “创机保障” 一、积极行动,有意识地进行 “创机保障” 一是主动出击,有意创机进行保障。依靠作战部队,採取有效的打击手 段,主动向敌人发起进攻或进行火力压制,给后勤创造出受敌人威胁较小的 保障条件,使战役后勤的保障行动能够得以遂行。 二是反制打击,因势利导进行保障。未来战争中、立体封锁将是战争实 力强的国家对对手採取的第一个行动步骤。这种封锁行动,力图切断前后方 的联繫,从而对后勤保障产生了致命的威胁。在现代高技术条件下,要仅凭 后勤自身的力量打破这种立体封锁或在先进的侦察监视系统下寻机行动极为 困难。因此,面对敌人的封锁,作战部队为着作战或后勤目的必然积极争取 以反制手段来打破敌人的封锁。战役后勤可以利用作战部队创造的这种良好 时机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快速高效,主动进行后勤保障。 三是多种手段,灵活巧妙进行保障。现代高技术战场,侦察监视和夜视 系统对我后勤隐蔽突然的传统保障行动构成了极大的限制。先进的侦察夜视 器材,不仅对我后勤传统的隐蔽伪装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更要求后 勤自身和作战部队的配合行动,来主动地迷惑,调动敌人,以为战役后勤保 障创造时机。通常可採用诱骗,迷盲,真伪混杂等手段。 二、协调配合,共同 “创机保障” 一是提高后勤地位,保证 “创机保障”后勤指挥的权威性。这是从实质 上解决 “主动创机”的后勤保障方式的根本前提。只有提高了战役后勤指挥 的地位,使战役后勤指挥员从后勤部门首长的地位,上升到包括战役作战部 队在内的部队付指挥员的地位,才能更加有效地协调和指挥 “主动创机式” 的后勤保障行动。 二是明确双方职责,发挥各自的主动性。面对未来高技术战场对战役后 勤保障的挑战,在确定创机保障”地位的同时,应在有关条令规定中,明确 作战部队和后勤部队的各自职责。尤其要使作战部队明确新形势下对于后勤 “创机保障”所应负起的责任,理顺作战与保障的关系,真正使“创机保障” 也成为作战部队义不容辞的职责。 三是加强协调控制,增加 “创机保障”两种力量配合的默契性。从“被 动寻机”向 “主动创机”的实质性转换就是战役作战部队有意识的参与。而 使遂行后勤保障任务的力量由一种变为两种。因此,战役后勤指挥的首要任 务就是要与执行 “主动创机”任务的战役作战部队进行有效的协调,以使双 方默契配合,协力完成 “主动创机”的后勤保障任务。 高技术战场实施 “寻机保障”和 “创机保障”的基本条件 一、自动化的后勤指挥系统 未来高技术战争中,协调控制 “寻机保障”和“创机保障”行动更加困 难,因此战役后勤指挥必须自动化。首先应在战役后勤内部建立纵向的上下 级电子计算机网和通信网,其次要横向与战区作战部队的计算机联网和通信 联网。只有达到这种程度,才能适应 “创机保障”行动的要求。 第46页 二、与战斗装备配套发展的后勤装备 我军在后勤装备落后于作战装备的情况下,应从法规上明确后勤要与作 战装备配套发展的规定,在装备发展规划的制定上突出发展后勤保障装备, 并在力量和经费上给予倾斜,重点把发展后勤自动化指挥器材和陆上运输工 具的装甲化、履带化、大功率化,以及对海空军作战进行保障的现代化装备 作为方向。 三、综合结构部队化的战役后勤编组 未来战场 “寻机保障”或“创机保障”均要求后勤具有综合保障能力和 快速机动保障能力,编制体制应该适应这些要求。综合结构部队化编组,就 是把各种专业保障力量、勤务支援力量和后勤防卫力量,根据需要编成若干 个具有综合保障能力的统一体。这个统一体按连、营、团、旅部队化的形式 组合起来。具体说,就是使战区后勤分部所属野战兵站的结构和功能综合化, 井建立具有综合保障能力和快速保障能力的后勤旅,集团军后勤临时配属若 干个后勤团或兵站,野战兵站、后勤旅、后勤团所辖的各种保障、勤务支援、 防卫部 (分)队都採取连营为基本单位的积木式组合体、可视需要,通过临 时改变所辖分队的数量、种类和比例,形成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保障 能力的保障体。 四、 “贴近配置”的后勤部署 “全程空袭”、“纵深打击”、“非线式作战”等作战方式的出现和现 代高技术兵器、火器射程的不断延伸,使前后方的界限更加模煳,威胁程度 的差异也愈来愈小。因此后勤布置 “靠后”的观念受到现实的挑战,而出现 了越靠后,越远离作战部队越危险的情况,从后勤防卫角度看,贴近部队(在 大规模杀防武器杀伤半径同时摧毁两个目标的范围之外)反而更安全。而从 “创机保障”上看,也是越靠近作战部队,越易协调行动和实施保障,距离 的缩短,意味着时间的节省和机会的延长。后勤在布置上应尽可能贴近作战 部队,以便于更好地利用缩小空间差来缩小 “寻机保障”和“创机保障”的 时间差。 战役机动保障力量组织运用的几个问题 李平恩 刘远跃 南争旗 战役后勤机动保障力量是战区或战役方向内各军兵种后勤机动保障力量 的统称。从我军后勤发展的趋势看,战役机动保障力量,将成为未来作战保 障部队取得胜利的精锐和 “拳头”。为此,只有认真研究和探索战役机动保 障力量组织运用的方法及规律,才能有效地提高战役后勤的整体保障能力。 一、整体规划,专寓结合,着眼系统功能匹配与优化 战役机动保障力量在组织运用上能否高效,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但最首 要的是取决于编制体制结构的合理性和整体功能的匹配与优化。系统论原理 告诉我们,结构决定功能。总体结构的合理,不仅能把后勤装备和后勤人员 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而且还能对部队实施最有效的保障。因此,在研究战 役机动保障力量的组织运用问题时,首先必须从基本结构上去思考问题。 为适应现实国情、军情与未来战争需要的双向选择,我们认为,应建立 区分层次,专寓结合的应急机动保障力量体系。一是把目前构想的“预编” 和 “寓于”的战役机动保障力量作为“预编型”使用。二是在重点战区和方 向,专门建立“作战型”保障力量。尤其是在主要热点方向,视实战需要, 建立各军兵种于一体的 “作战型”机动保障力量,使我军真正有一支与高技 术战争保障相适应,与作战部队相配套,具有整体机动快速保障能力的后勤 “精锐”部队,并在总体上达到三军联合、整体联动、超越层次、快速保障 的要求。 三军联合。在战区或重点战役方向,统一规划三军的 “作战型”机动保 障力量建设,形成陆海空快速保障力量配套一体、统供与专供结合、机动保 障力量与战役基本保障力量相结合、划区保障与建制保障结合的后勤联合保 障体制。战区在组建 “作战型”战役机动保障力量时,应从三军现有资源配 置的实际情况出发,明确使用范围,制定协同保障方案,成立三军一体的协 同机构,加强平时业务联繫,组织战区范围的三军联合演习,进行实兵实装 的现地保障演练,促进联合保障能力的形成。 整体联动。其实质包含三个基本方面。一是战役机动保障力量内部要做 到整分结合,撒得开,收得拢,全部动用整体功能优化,形成最大合力;分 散使用成为若干个有力 “拳头”。能根据不同的需要随机优化组合,迅速组 成一个新的、排列有序的保障整体。二是战役机动保障力量与战役基本保障 力量的全面衔接与协同。形成先期动用投入应急快,后续支援能力强,全面 协调均衡的战役保障整体联动格局。三是战役机动保障力量与战略应急支援 力量有机协同。平时建设必须充分考虑战略后勤与战役后勤的衔接与协同, 强化其一体联动功能。在战役机动保障力量基础单位的组建上,应按专业综 合编组,形成大、中、小系列配套,便于战时运用组合成不同功能,不同类 型的保障块,达到全面提高战役机动保障力量内部整体联动的要求。 超越层次。既是战役机动保障力量遂行保障任务的一条重要原则,又是 其本身具有较强保障能力的主要标志。高技术条件下作战,为充分发挥其快 速机动的功能,应尽量实施超越保障。採取灵活多样的保障手段,打破层次 界限,实施多层次的越级保障,紧急条件下的垂直保障,复杂情况下的超常 规保障。实现超越层次的后勤保障,主要应增强地面直达保障能力和一定的 空中投送能力。增强地面直达保障能力,应编配系列配套、轮履结合的运输、 救护和修理装备,达到机动能力强,能实现超越层次的直达保障;增强空中 投送能力,应在重点战区和战役方向,建立直升机运输队,或赋予使用空军 预备力量的权利,建立空投场,以实现必要的垂直保障;增强超常保障能力, 应制定多种复杂情况下的应急保障方案,变通常规的保障程序,超越保障环 节,实现 “无级变速”式的以变应变保障。 快速保障。快速保障是建立三军联合,一体联动,超越层次战役机动保 障力量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具体地说,就是要在有限的人力、物力、保障时 间和 “无限”的战役空间内,求得最佳的保障时效,使其在作战急需、特需 的关键部位和薄弱保障环节,释放出最大的保障能量,以满足作战部队的需 要。实现快速保障,应有灵敏、快速的反应速度;动中求快、快中求效的保 障意识;传递快速、畅通无阻的联合有效指挥网络;运行自如、衔接协调的 快速保障机制;综合配套、交叉使用的快速保障手段及方式。力求从各个方 面、各个层次各个环节上促成和产生快的动因,实现战役机动保障力量整体 保障快速的要求。 二、联合指挥,专用网络,提高后勤指挥效率 第47页 战役机动保障力量的指挥,除遵循一般的指挥原则和方式外,还应认真 研究和着力解决以下三个重点问题。 强化联合意识,具备和增强联合指挥能力。联合指挥,将成为战役机 动保障力量平时整体建设和战时联合保障的常见形式。如在濒海方向三军协 同作战时,战初的大部队集结和战役态势形成阶段,投入动用战役机动保障 力量将以陆军后勤指挥为主,空、海军后勤配合;当渡海作战以及占领、扩 大摊头阵地时,很可能海军后勤指挥为主,陆、空军后勤配合。因此,强化 战役后勤指挥员的联合指挥意识,使之具备和不断提高联合指挥能力,将显 得极为迫切和重要。联合指挥意识的增强和联合指挥能力的提高,是一个不 断积累和升华的过程。一方面,战役后勤指挥员要努力学习军兵种知识,熟 悉和掌握各军兵种后勤保障的基本原则、程序和方法;另一方面,要注重联 合后勤指挥的训练,从实践中积累和增强联合指挥能力;此外,要从理论与 实践的结合上,抓紧研究和探讨,确立一套符合我军特点,适应高技术战争 后勤联合指挥的理论原则、主要模式、基本程序及措施方法,作为训练和作 战保障的依据。 构成专用网络,适应超越层次指挥需要。战役机动保障力量,是战役 后勤指挥员手中的 “精锐”和“王牌”,担负着特殊的任务,随机性强,保 障任务重,强度大。要求战役后勤指挥员在极短的时限内快速作出决策,并 採取最简化的方式,最快的速度传达到执行单位。在这种情况下,採取超越 建制、超越层次, “一传到位”的指挥方式,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这就要 求战役后勤指挥机构战时应建立一个沟通全时化、渠道网络化、指挥自动化 的专用通信网络,以适应超越不同军种建制与保障层次指挥方式运用的需 要。其一,着眼实战保障需要,统筹规划和建设战役后勤指挥专用网络。其 二,在战略、战役后勤机关建立应急指挥机构,明确其应急指挥职责,程序 等,分别与各军兵种、各层次应急机动保障部队构成应急指挥关系,形成正 常的应急指挥程序与方法。这样做,不仅在平时能形成应急指挥、处理紧急 情况的网络,而且还可以为我军迅速派出应急指挥机构,组织指挥后勤机动 保障力量快速遂行保障,打下较坚实的组织基础。其三,利用现有通信网络 和装备,由战略、战役应急指挥机构与各级机动保障部队建立或保持逐级或 直达 “热线”,平时就形成较顺畅的专用网络雏型,遇有紧急情况,稍加调 整即可供应急指挥使用。 实行指挥与技术合编,提高自动化指挥水平。海湾战争后勤保障实践 证明,充分利用和发挥后勤指挥自动化系统的作用,是增强现代战争后勤保 障时效的重要措施和途径。因此,我们认为,在建设战役后勤机动保障力量 时,应当採取指挥与技术合编的方法。一是要实行指技合一的后勤指挥体制。 把指挥自动化人员、设备有机的纳入后勤指挥职能机构的编制之内,做到有 机组合,克服 “两张皮”现象,二是统一软、硬体标准。 三、目标量化,协同有序,形成有特色的保障运行机制 战役机动保障力量是从现有战役力量中抽组和分离的,要把这种多元松 散的力量构成统一有序、协调一致的有机运行整体,对战役作战实施快速机 动保障,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我们认为,在其基本规模和结构确定后, 应以任务细化为基础,以能力量化为目标,以明确的时数界定为无形的 “纽 带”,构成上联战略保障力量、下接战术单位、内部运转灵活、外部协同有 序、具有战役机动保障特色的运行机制。 细化保障任务。战役保障任务的细化,应以战役机动作战的编成、任务 及战役保障力量在整体保障中的基本职能为参照,以基本任务为基础,进行 逐级细化,层层分解。战役机动保障力量是以担负机动作战任务的战役军团 为主要保障对象,其任务特点有四个方面:一是保障的区域范围可能在既定 战区,也可能在跨战区。二是遂行任务的时机应立足于完成当前应急保障任 务,并实施一定程度的后续保障。三是在使用方式上可能成建制使用,也可 能分散使用;可能全部投入,也可能部分投入;可能担负一个作战方向和区 域的保障任务,也可能担负数个战役方向和区域的机动保障任务。四是保障 手段既可能採取机动伴随保障,也可能力弥补战役部署的空缺遂行区域定点 保障任务。这就要求在细化战役编成内空军、海军、分部、保障旅、集团军 等后勤保障力量的任务时,必须充分考虑以下问题:一是综合性。各种保障 力量既要按专业、分层次赋予一定的保障任务,又要以此为基础进行任务扩 展,使其具有集保障、作战、生存为一体的综合性任务。二是多向性。既要 明确在既设区域遂行任务的要求,又要明确跨区机动保障的具体任务。如在 指挥关系、保障方式的转隶变更时的任务;既要明确成建制使用的任务,又 要明确分方向使用或解体使用时的任务;不同军兵种按职能遂行任务的同 时,也要赋予一定的其它保障任务。如空军后勤在担负空中作战任务的同时, 也应担负一定的地面支援作战任务;应急保障旅在完成应急保障的前提下, 还要担负一定的常规保障任务。三是灵活性。战役机动保障任务的内容不是 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战役军团的编成和作战样式变化而发展。因此,应根据 战役的进程和可能的发展,灵活赋予各自的任务。 量化保障能力。目前,我们对保障力量能力的设计,多局限于在定性范 围的原则界定,操作性不强,这在高技术战役作战条件下显得很不适应,而 且平时也因目标模煳无法进行建设标准和保障能力的评估,保障能力的量化 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其基本的量化范围和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要合理确定基本能力构成。由于战役机动保障力量担负着不同的保障任务, 而且任务随时可能发生变化,保障能力标准也需要不断积累和提高,很难用 一个固定不变的常量指标来规范。据此我们设想赋予战役机动保障力量一个 基本的能力标准,其它能力标准可通过加权平均的方法适当递增或递减。具 体设想,以战役应怠保障旅的能力为构成基数,其基本能力指标应能遂行一 次作战支援保障的需要。物资的储备能满足应急需要和持续保障需要。根据 这个标准,战区、战区空军、海军、集团军、省军区后勤以及分部、兵站的 保障能力可相应提高或降低。保障力量内部也应依据这一标准确定物资的携 运量和加大储备量,以及卫勤、技术保障能力标准。其次,各种能力要互相 匹配。这是实现战役机动保障力量整体联动的关键。主要包括同一层次战役 保障能力之间要匹配,如分部与集团军后勤、战区空军、海军基地与陆军师 后勤;不同层次的保障能力要相应对接,不能上下 “一般粗”。如分都要与 基地兵站对接,基地兵站要与野战兵站对接,从而构成上下联动的能力体系; 各种保障力量内部能力要相适应。如运输能力要与区域输送和跨区输送的能 力相适应,与人力物力输送的数量相适应,油料、技术、修理能力要与运输 能力相适应等等。 明确时限要求。时间是衡量保障能力、争取保障主动权的重要因素。在 高技术条件下,战役发起突然,倘若失去了保障的时效性,再好的政策、计 划方案、充足的物资,都将失去作用,一切有效的保障活动都应在一定的时 第48页 限范围内进行。因此,必须明确战役保障力量在关键环节、重要时节及重大 保障行动时的时限要求。如在战役组织上要明确平战转换和出动时间、机动 速度、展开撤收等时限。兵力和物资的输送、空运要明确起始和到位时间, 地面联运的始发、中转、换乘及到达时间,以及人员的乘车、下车、物资的 装御时间;空投时,空中与地面的对接时间。我们设想,战役机动保障力量, 在反应时间上应与本级部队同步确定,机动时间上应在24小时内机动至战区 任何一个地区,36小时内可跨区展开,应急保障力量内部随着建制的缩小应 相应缩短时间。总之,一切后勤活动的时限都必须在允许保障时间内进行。 须指出的是。时间标准需要所有保障力量严格遵守,做到环环相接,如果一 个环节的时间差错和延误,都会造成整个体系的紊乱。为此,平时训练和战 时使用过程中,应採取“倒计时”的办法,以强化时间意识,提高保障效率, 遇有战事快速启动,做到分秒必争。 注重强化协同。战役保障力量之间的协同,一般情况下,应在统一的指 挥下,按照上述明确的任务、能力和时间组织实施,但由于高技术战争条件 下战役作战情况多变,在按计划协同的基础上,还要严密组织随机协同。考 虑战役机动保障力量处于战略与战术的中间层次,协同的重点应放在对上对 下这两个主要环节上。战役力量内部诸军兵种后勤及地方力量之间的协同主 要由战役合成指挥机构负责;与战略后勤应急支援之间的协同,通常由战略 后勤指挥机构组织。平时应制定协同预案,并按方案组织协同训练,加强各 种力量之间的联繫和了解,确保战时协同有效。 四、集中控制,重点使用,增强战役后勤的整体活力 未来我战役军团纵横驰骋,攻防多变,甚至登岛跨海作战,仍依靠过去 坚守防御作战的 “稳定型的后方部署”和固定的后勤设施,很难保障战役取 得胜利:但目前要想改变这种稳定格局,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建设又不许可。 要利用后勤现有装备及设施保障部队打赢未来高技术战争,在很大程度上是 靠战役后勤指挥员组织运用好战役机动保障力量,充分发挥其 “填补区域空 白”,“强化薄弱环节”、“延伸供应线路”、“增强保障效能”的作用。 一是在纵向上,利用机动保障力量机动能力强的功能,实施伴随保障、机动 保障、越级保障等手段,起到迅速续接、延伸或收缩后勤保障的弹性作用; 在横向上,利用机动保障力量的联勤功能,实施统供与分供相结合的办法, 起到拓宽的 “放大保障空间”的作用;在薄弱部位上,利用机动保障力量快 速、灵敏的功能,实施快速接替或支援保障等办法,起到迅速增强薄弱部位 保障能力的作用。用活用好战役机动保障力量,将形成连接战役后勤与战术 后勤,陆军后勤与空、海军后勤的纽带,填补战中可能出现的保障“空白”, 最大限度地增强战役后勤整体联动活力。 集中控制、重点使用战役机动保障力量,是战役后勤指挥员应当遵循的 一条重要指导原则,要求战役后勤指挥员必须全局在胸、审时度势、把握关 节、灵活运用。具体他讲,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突出重点时节。未来作战,战场情况错综复杂,只有抓住战役机动保障 力量使用的关键时节,才能保障部队作战的需要。一般情况下,战役机动保 障力量重点应使用在以下几个时节:主力集结、防守要点及发起全面反击恢 復战役态势时;因战场情况千变万化出现重要的保障 “空档”时;快速反应 部队反空降和夺占战役要点时;抗击敌人登陆,争夺岸滩要点或巩固滩头阵 地时;迂迴分割包围敌人或向敌纵深发起攻击时。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关 键保障时节是相对而言的,不能千篇一律沿用一种使用模式,贵在根据作战 情况变化灵活决断,以最炔的速度投入到最关键、最需要的地点。 注重投送方法。在未来作战中,向战场投送战役机动保障力量时,往往 会与投送作战力量同步时行,具有支援保障点集中、投送距离远、时间紧迫、 交通容量小、目标突出、受敌威胁大等特点。如不注重研究投送的方式方法, 就很难迅速及时到位,起到应急当前,衔接后续,填补 “空档”,联接基地 的作用。应根据紧急情况,灵活选用投送的方法。一是预先投送。科学预测, 准确判断战场情况的发展变化,将战役机动保障力量提前预置在可能投入使 用的方向及地点。二是伴随投送。紧贴作战部队之后,借用部队的防空火力, 跟随前进。三是强行投送。当某个作战方向或地点,出现保障 “空档”,需 紧急增援保障时,应组织作战部队掩护行动,强行进入保障地域。四是小梯 队、多波次、分期分批投入。为转移敌人视线,减少交通阻塞,可採取多种 隐蔽伪装措施,综合编队,多路多波次机动至指定地点。 增强使用弹性。未来作战保障环境恶劣,意外情况多,战役机动保障力 量动用频繁,控制难度加大,为增强战役机动保障力量的使用弹性,当战役 机动保障力量一旦全部投入使用后,应及时从 “预编”和“寓于”中抽组新 的机动保障力量。当战役机动保障力量完成任务后,应及时收回,调整补充, 迅速恢復其保障功能。 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区后勤网状部署研究 张荣成 侯少民 董桂峰 网状部署,是我军战区后勤部署的一种基本形式。在以往战争实践中, 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未来局部战争中,还将发挥其应有作用。但随着高技术 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战役作战思想、作战力量、作战部署发生了许多新 变化,战区后勤网状部署尚有许多与此不相适应之处,有进一步完善与改进 的必要。本文就此问题作一粗浅研究。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的战区网状部署,是在大战背景下,以抗敌全面入侵,诱敌深入, 进行长期坚守,独立作战,独立保障为指导形成的。它在高技术局部战争诸 多全新要求面前,遇到了严峻挑战,暴露出整体上缺乏联动的弊端。 1、功能不全 传统网状部署,因多种原因所致,虽已划分保障区,但目前部署在划区 内的保障力量主要是以后勤分部为主,而且大都是一些不同类型的物资仓 库,既没有完全形成保障陆军作战的综合体系,更没有形成陆、海、空三军 统一保障的部署格局,只能适应陆军一般战役的作战行动。在攻防融为一体、 三军一体、多维空间一体、保障与防卫一体的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需要面前 显得功能不全,无法满足要求。 2、应变性低 传统的网状部署主要适应纵向按级、分层、多环节逐次保障军团(部队) 线式作战需要形成的,加之主要作战方向和主要作战对象几经变化,预定兵 站区和其它基点力量的设施建设,一般都建在为数不多的纵向交通运输线 上,横向网络上的后勤设施建设十分薄弱。尤其是陆、海、空三军的医院、 第49页 汽车部 (分)队、修理工厂以及其它大型保障机构,平时大多数都在中小城 镇,离预定的战区位置较远,临战时进行调整也很难补漏网眼。现行保障网 络状况,显然很不适应高技术条件下划区保障的任务转换、重点转移、力量 调整、配置变更等方面的快速应变要求。 3、动态性差 以往战区阿状部署,主要强调战争初期抗敌 “三板斧”,顶住敌人的强 大攻势,尽量减少后勤遭敌袭击破坏损失,为尔后转入进攻提供保障条件, 划区网络上的各点和各线多为固定性配置。其保障设施、生活设施、防卫设 施、保障机构一般不作大的变动,形成了全网的静态结构,静多于动。未来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机动作战方式崛起,快速机动保障的要求日益突出, 战区后勤要在战役全纵深、全方位作出快速反应,动态性十分明显。显然, 以静为主,位置固定,机动力量不足的网状部署,在整体上比较呆板,缺乏 动的活力,不能适应机动保障要求。 4、网络单一 过去,我军作战方式受敌我作战行动和自身装备的影响,主要以地面作 战为主。与此相适应,网状部署也形成了单一的平面保障网络,主要担负陆 战场的不同方向、不同地区和不同层次的保障任务,基本没有构成陆地与空 中、陆地与海上的多维立体网络。单一的平面保障网络,不具备保障三军联 合作战的手段,无法超越陆上障碍向空中和海上延伸,构不成三军整体联动 的立体保障体系,因而,难以适应联合作战的后勤保障需要。 5、体系独立 在大战背景下形成的网状部署主要依靠本战区的人力、物力和资源,形 成相对独立的部署体系。但是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作战空间扩大, 三军联合作战行动多,已完全打破了原有意义上的区域作战和三军合同作战 方式,将出现更高水平的、较大区域的作战行动和联合作战样式。在此情况 下,战区后勤保障将在战略后勤和相邻战区后勤的大力支援下组织实施,体 系独立的网状部署难以适应开放性的要求。 二、採取的主要举措 实施战区后勤阿状部署的根本目的,是建立力量综合、功能齐全、布局 合理、网络顺畅的划区保障体系,实现保障有力。确立 “整体联动”的新模 式,将是实施战区后勤网状部署的新举措。 “整体联动式”的网状部署,就是从国家大后勤和战略全局出发,按照 战役布势和保障任务要求,本着以动为主,动静结合併具有开放性的思想, 合理划分保障区,优组不同来源、不同性质和不同隶属关系的保障力量,精 选多维交通运输线路,纵横接轨,尾首唿应,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的立 体保障网,使划区后勤力量快速高效、连续不断、强劲有力地保障军团 (部 队)在全纵深、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实施整体作战。根据这一构想,从 网状部署组成的主要方面加以完善和改进。 1、增强保障纵深 高技术在局部战争中广泛运用,战役直接交战地区虽然不大,却涉及的 作战空间越来越大,涉及的打击目标纵深越来越远。战役空间的变化,对保 障区的纵深带来深刻影响,必须在沿用按方向划分保障区这一理论的基础 上,扩展其内涵,使划区的空间范围随着战役纵深的扩大而扩大,增强网状 部署的适应性。为此,在按方向划分保障区的纵向上,由过去分为一线 (前 方)保障区、二线 (后方)保障区扩展到三线保障区,其中二线保障区为核 心保障区域。一线保障区和二线保障区共部署一个超常编成的后勤分部,以 其部分力量展开于一线保障区,负责对一线作战集团实施保障;以其大部力 量展开于二线保障区,重点保障纵深作战部队,负责支援一线保障区,井对 配置在战区后方的战役预备队、二线空军、飞弹部队和其它军兵种部队实施 保障;三线保障区主要部署较强的机动保障力量和待用保障力量,以及战略 后勤前出支援的保障力量,既对配置在纵深的待战部队、跨区机动作战部队 实施保障,又作为战略战役威慑力量的构成部分。 2、加大机动保障力量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将以快速机动和机动作战作为战役的主要 行动,后勤机动保障日益增多。在广泛实施机动作战的影响下,划区保障的 流向多、距离远、散面大,必须改变以静为主的传统力量结构,在划区保障 空间内加大机动保障力量比重和有利于机动的条件成份,增强网络的动态 性,使全网保持弹性活力,因此,首先,要完善机动保障力量的总体构成, 部署不同类型的机动保障力量,以利于动。按照划区保障任务需要,既要部 署有保障地面机动作战的机动保障力量,又要部署有保障空中和海上机动作 战的机动保障力量,形成陆、海、空三军机动支援保障体系。其次。要改善 静态力量的内部构成,提高其机动能力,适应于动。主要对部署在纵深的固 定基地和其它基点力量,根据其前出支援位置和任务变化的需要,编配较多 的汽车运输部 (分)队,增配必要的以运输直升机为主体的空运力量,随时 用于开设物资供应、医疗救护、装备修理中转站,以及组成伴随保障队、跟 进保障队等多种小型机动保障群体,弥补机动保障力量的不足。特别是对一 线野战兵站,应配有较强的机动装备,使其随着兵站线的变化调整,进行机 动应变保障。第三,要部署有跨区实施支援的机动保障力量,增强于动。一 般在便于跨越本战区内的保障区域和跨越战区的适当位置,部署具有不同支 援保障能力的综合机动保障力量和专业机动保障力量,随时准备进行远距 离、大范围的机动,为形成本战区、友邻战区的局部网络优势,创造条件。 3、建立多维立体保障网络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陆海军诸军兵种联合作战,战役行动将在 陆海空多维立体空间进行,对保障网络的形式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改变过 去以保障地面作战为主,只重视平面保障网络连接的状况。因此,除进一步 充分利用地区铁、公、水、管等多条纵横交通运输线,搞好地面保障网络连 接,改善其设施,增强其密度,提高其通行能力,扩大其空间,加强其防护 措施外,重点应加强与空军场站、海军基地以及地方民航、海运部门的密切 联繫,建立空中和海上运输线,搞好陆地与空中、陆地与海上网络的连接, 使划区保障网络从地面向空中和海上延伸,形成多维立体保障网络,适应对 多维战场实施支援保障需要。 4、灵活多样编组后勤力量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因多种原因所致,战役作战规模和投入作 战力量的构成情况不定,加之各战役方向的战场容量不一,自然地理环境和 战场的后勤建设情况差异较大,保障规模、保障需求多种多样,地方可供后 勤动员使用的人力物力和资源情况也不相同,战区后勤力量编组具有很大的 灵活性,另外,战役作战纵深与大战相比,可以说相对延长,后勤保障纵深 随之增大,前后距离拉远,但因依託纵深基地的位置有关,后方供应线有长 第50页 有短,在很大程度上也要灵活编组。为适应这些情况的需要,增强网络的灵 活性,必须改变以往模式化的编组形式,战区后勤力量编组,一般可编为区 域保障集团、机动保障集团、作战集团后勤,其中区域保障集团是实施划区 保障的主体。在区域保障集团中,通常以战役方向后勤分部为主,与军兵种 后勤的力量、战略后勤加强的力量、友邻战区支援的力量、地方动员的力量 相结合,编成基地兵站、野战兵站、不同军兵种和不同类型的应急机动保障 部队和特种保障机构。有的视需要可编组前进基地 (中间基地)、野战分站 和转运站等机构。在机动保障集团中,主要以纵深后勤分部和海、空军与二 炮的纵深后勤力量,採取“部队化”的编组形式,编组若干个综合保障旅(团)。 作战集团后勤,主要是陆军集团军和海、空军与二炮的作战部队后勤,根据 各自情况进行灵活编组。在这些编组的单位中,为适应网络的调整变化,可 採取 “模块式”的组合方式,力量可大可小,机构可多可少。 5、相对均衡有重点地配置后勤力量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在广阔空间进行,作战重点经常变化,加 之敌对后方目标的打击破坏手段越来越多,使网上后勤力量的安全程度与任 务完成,都有重要影响。进行后勤配置,必须从过去为了实施由前到后逐次 保障军团 (部队)作战的配宣方式中摆脱出来,在有利于重点保障主要作战 方向、作战地区的前提下,尽量将后勤力量相对均衡地配置在整个网络的适 当位置,形成多层次、多方向、多地区、有重点的广延格局,为採取基点幅 射保障、横向支援和必要的逆向保障方式,创造有利的空间条件。因此,对 半动力量的配置,主要根据保障任务、兵站运输线的开设情况,结合地形和 战场后勤防护设施条件,在纵向空间和横向空间上疏开,在 “盲区”空间上 填空;对固定力量的配置,主要扩大其配置地域的地幅,让其内部力量的配 置有较大的分散度。 6、加强纵横衔接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物资供应、医疗救护、装备修理、前送后 送运输等任务,比一般条件下的战役量大。加之许多作战力量将打破常规组 合方式,从跨军种、跨战区、跨区域、跨建制的较大范围内选调精良,组成 精锐之师与敌交战,不仅增多了后勤保障对象,而且加大了高科技含量的物 资信供应量。在这些情况下,作为划区网状部署,其功能发生新的变化,决 不能象过去主要着眼于战区独立保障,自成保障体系的模式进行构建,而必 须按照整体联动模式,搞好外部支援、内部协调、上下结合、共同组成划区 网络的部署格局,加强网络的纵横衔接,使之成为“外引内联”的开放状态。 对上,要加强与战略后勤的衔接。主要根据战略后勤实施支援的基地、前出 的保障机构、靠前配置的物资仓库和后方医院位置,在便于衔接的方向和地 区,部署战区后勤相关力量,以便及时接受上级后勤的综合支援或单项支援。 对内,要加强划区内的军兵种后勤衔接。主要按照战时战役保障体制要求, 统一部署军兵种后勤力量,合理区分军兵种后勤保障任务,形成相互协调的 整体保障网络,以便进行整体保障行动。对下,要加强与战术后勤的衔接。 主要根据下级后勤的配置位置,预计保障网络战时可能前伸的地区,通过适 当加强浅近纵深力量,在有利于构成保障环节的方向或地区部署不同类型的 保障点和有一定规模的群体保障力量。对外,要加强与地方支前网点和相邻 战区保障网络的衔接。主要从配置保障机构,建立兵站运输线,进行紧密衔 接,使军民整体保障、战区后勤间的双向支援,具有良好的条件。 适应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需要加快战区应急保障部队正 规化建设步伐 樊根深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战役行动充满突然性、快速性、复杂性和多变 性,为了适应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的需要,建立一支战区应急保障 部队并加快正规化建设步伐,显得十分迫切。笔者本着 “边建设,边论证, 在实践中求发展,不断完善其理论”的思想,对战区应急保障部队如何建设? 建成多大规模?具有什么样的保障能力等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一、建立战区应急保障部队是适应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的 需要 可能发生在我国边境地区的高技术局部战争将是中强度的局部战争。这 种高技术、中强度的局部战争具有比一般局部战争更为突出的特点,有明显 的速决性。这种速决性也要求战区后勤甚至战略后勤作出相应反应、快速机 动,迅速形成最佳保障态势,在政治和外交都于我有利时达成战略战役目的。 由于歷史的原因,我战区“一线弱,二线空,三线远”的后勤力量布局,是 难以适应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需要的。 虽然我军业已建立起一支应急机动作战部队,但因战争爆发突然,后勤 临战准备时间短,保障任务重,其快速反应能力往往与应急机动作战部队的 反应能力出现一个 “时间差”,加之远距离机动,携运物资有限,品种不全, 仅靠作战部队后勤自身的力量是难以保障作战需要的。这就需要后勤分部给 予有力的支援保障。按保障任务区分,后勤分部是战区后勤的主要力量,是 联结战略与战役军团后勤的桥樑。但从目前的现状看,分部所属仓库、医院 等保障实体大多驻地固定,装备比较落后,机动性能较弱,难以进行快速机 动保障,并且随着我军精简整编,分部的保障区域范围将扩大,保障力量部 署可能出现一些 “空白”,战时实施支援保障,难免“鞭长莫及”。要解决 好这些问题目前靠增加编制员额来调整部署可能性不大,在短时间内大量更 新后勤装备,也不现实;重新在边境一线建一些后勤设施需要花相当大的一 笔军费,现实既没有这个力量,也无必要。可行的办法是立足现有,着眼发 展,依託分部对现有人员、装备进行适当调整,採取预编的形式和寓于的方 法,建立一支战区后勤应急保障部队,并加快正规化建设步伐,做到组织精 干,反应灵敏,机动性强,具有应急综合保障能力。这样,花费的代价小, 既经济、实用,又能满足需要。 二、加强战区应怠保障部队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建立战区应急保障部队是完善我军后勤保障体制的新尝试,也是高技术 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支援理论的新课题,因此,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 出发,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军委确定的建设方针,按照“合格、 适应、配套、过硬”的要求,对战区应急保障部队的建设进行整体规划,谋 求全面发展。 (一)全面建设,快速反应。所谓全面建设,快速反应,就是要求战区 应急保障部队的编制体制与我军作战、保障体制的发展方向相一致,后勤装 备水平要与应急机动作战部队的装备水平相匹配,能力结构要与可能担负的 应急保障任务相适应。因此,只有加强战区应急保障部队的全面建设,才能 第51页 使之具有快速反应、快速机动和综合保障能力,在完成应急保障任务中,真 正发挥 “拳头”作用。 (二)立足现有,着眼发展。战区应急保障部队建设的起点,不应超越 国力和军队建设经费的可能,不能脱离我军后勤建设的实际,必须立足现有。 当然,强调立足现有的建设原则,并非不讲发展。立足现有与着眼发展并非 矛盾,前者指建设的起点,后者系建设的目标,两者构成一个事物发展的完 整过程。只有正确把握好 “低起点”与“高目标”的辩证关系,才能有效地 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发展,提高战区应急保障部队建设整体效益。 (三)规模适度,重点突出。所谓规模适度。就是要站在战略、战役的 高度,加强对应急保障部队建设的宏观控制,使建设投量与我军战略和战区 战役需求相适应,建设投向与应急保障部队所担负的保障任务相一致,防止 全面开花,平均建设。所谓重点,就是按照 “精干、灵敏、适用”的要求, 设计战区应急保障部队编制的规模,切忌 “大而全”。从实际需要考虑,我 国坚持和平共处,反对地区霸权,不搞对外扩张,这就排除了我军远离本土 作战的可能,在高技术局部战争中,有强大的战略、战役后方作后盾。因此, 战区应急保障部队建设的规模须适度,摊子不宜过大,重点须突出。 (四)平战结合,建管并重。所谓平战结合,建管并重,就是要做到平 时的建设与战时的需要相统一,建与管相结合,克服重供轻管、重建轻管、 重钱轻物、重保障轻训练的现象。试想应急保障部队建设得再好,如果平时 与战时脱节,训练与管理跟不上,也只能是“花拳绣腿”,起不到实际作用。 因此,战区应急保障部队建设必须坚持平战结合,建管并重的原则,通过加 强平时的战备训练、正规化管理、提高人员素质等,才能保证应争保障功能 的充分发挥和再生。 三、战区应急保障部队建设规模的基本构想 战区应急保障部队是我军重点方向、重点地区战役后勤的应急机动保障 力量,起到保障当前,衔接后续,为战役后勤展开全面保障赢得时间和争取 主动的作用。主要任务是担负作战部队在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初期阶段的 应急保障。其建设规模的基本构想是:按照建制与寓于相结合的原则,採取 “模块”组合方式,以保障一个×××遂行一次抗敌局部入侵机动反击作战 (××天)的应急保障需要为参照系,进行总体设计。应急保障部队机关(司 令部、政治部、业务处),下辖6营3队1库 (弹药、油料、军需、卫生、 运输、修理保障营、警勤队、管线队、防疫队,综合物资库),并在保障分 队中增编坦克、火炮修理力量,总员额为××××人左右,对机关及分队实 行预编、人员预任和物资预准备的 “六定”(定单位、定品种、定数量、定 人、定车、定库)应急保障方案,集专业化、综合化、战斗化为一体。平时 由分部抓好建设和管理,战时归战区后勤直接指挥,或配属战役军团由合成 军后勤指挥。其主要要优长是: 第一,便于建设和管理。应急保障部队各类预编人员、装备、物资器材 基本上能在分部范围内调整解决,有利于抓落实。同时,由于应急保障部队 採取预骗和寓于的方式,一套人马、双重身份,同一机构、两重任务,建管 一致,平战结合,也便于建设和管理。 第二,便于遂行各种类型的应急保障任务。一是组合式的 “模块”编成 结构,一方面可以根据不同的任务性质以灵活的编组形式,构成相应的保障 实体,为遂行不同类型和规模的保障任务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可以充分 利用分部的既定部署,针对不同的作战方向和地区,就近调遣相应的保障分 队,从而避免了远距离的机动,近中求快,提高保障时效。二是预编精干的 组织机构,为实现快速反应、快速机动和保障奠定了基础,在高技术局部战 争战役后勤应急保障中,始终突出了“快”和“动”,达到以快制快的目的。 第三,便于实施高效的组织指挥。应急保障部队在战时归战后勤直接指 挥或配属战役军团由合成军后勤指挥,均具有合成性、权威性和快速性,便 于组织指挥和协调控制。 四、加快战区应急保障部队建设步伐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几个问 题 (一)预编问题。战区应急保障部队採取预编的形式寓于分部之中,理 论上是可行的,但能否保证预编的严肃性、有效性,就成为建设应急保障部 队的关键所在。实践证明,这种做法由于没有军务部门的正式编制,不利于 增强责任感,影响应急保障部队效能的发挥。为此,我们设想:应急保障部 队的编制应以任命的形式下达 “空编制”,井授予番号,颁发编制表,以示 权威性。 (二)预任问题。组织落实是加强战区应急保障部队建设的前提。我们 认为,为增强预任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应急保障部队干部的预任应由相 应权限的干部部门下达正式任命书。按照 “双重身份”的原则,在任命现行 职务的同时,又明确其预任职务。首次预任后,一般不得随意变动,以保证 应急保障部队的人员能定位在岗。 (三)装备问题。保障装备的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讲决定了保障能力的 高低。目前,后勤分部的装备水平总体上还比较落后,因而制约了应急保障 部队保障能力的提高。为此,我们建议,在后勤分部充分挖掘潜力的同时, 上级有关部门应加强应急保障部队所需装备的研制,并在政策方面给予适当 倾斜,优先为应急保障部队重点装备比较先进的指挥、通信、机动、野战医 疗、装卸装备和野外生活设施等。 (四)经费问题。由于应急保障部队不是一个独立的建制单位,其装备 维修保养、人员训练等经费没有正常来源,单靠分部以及各应急保障分队想 法自行解决,显然不是长久良策。因此,为加快战区应急保障部队建设步伐, 建议总部机关参照应急机动作战部队的做法,规范应急保障部队的经费标准 制度。比如在正常经费的基础上,对预编的战区应保障部队给予经费适当的 补助,以提高其战备和建设水平,并明确执行训练任务和应急保障任务时的 标准等,确保其建设经费的正常需求。 迎接挑战 超前准备 ——高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海军战役后勤建设探要 王大龙 林成军 伴随着世界高新技术的发展,以反映时代特徵的新型的军事斗争形态— —高技术局部战争便客观地被推向并占据了人类军事斗争的歷史舞台,从而 使现代战争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变革时期,那么,高技术局部战争对海军战役 后勤提出了哪些新的课题?在未来高技术海上局部战争中,要实现 “保障有 第52页 力”,应该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诸如此类的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思 考和回答的现实课题。 一、高技术局部战争海军战役后勤面临的新课题 以海湾战争为代表的近几期几场局部战争已向人们昭示,高技术局部战 争这一战争形态的产生和发展,已经并将继续引起作战思想、作战方式与方 法,以及兵力运用等发生深刻的变化,海军战役后勤也将面临许多新的课题。 (一)战役作战的战略决策性,使海军战役后勤对战略后方支援的依赖 性增大 由于局部战争目的的局部性和高技术手段运用的高效性,使现代战役作 战具有更加明显的决战性质,这在美军空袭利比亚、入侵格瑞那达、以及海 湾战争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战役作战的这种战略决战性,客观要求战役后勤 不仅应具有后勤保障的“爆发力”,而且更须有战略后方支援为之提供的“耐 久力”。在海湾战争中,美军850多万吨物资大都是动用其本土、欧洲总部 及其它战区的战略储备;运用了大部分战略后勤力量予以支援,包括:全部 8艘海运船,全部 25艘海上预置仓库船,74%的第一类后备役船,以及88 %的c—5和74%的c—141战略运输机。同时,为了确保海湾作战的需要, 美军还运用了国家政府机关的80余个部门、全国三分之一的企业,以及英法 德日等10多个国家的有关公司,企业为其实施后勤支援。可见,战役作战的 战略决定性,使海军战役后勤必须依靠战略后方乃至国家有关经济部门强有 力的支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战略后方力量的建设,健全动员法规,建 立和完善由国民经济潜力向军队后勤保障实力转化的运作机制。 (二)战役作战的大纵深、高立体性、使海军战役后方“安全绿洲”已 不復存在 随着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发展,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的空间性质正在发生 巨大的变化,战役作战的大纵深,高立体性日趋明显。首先,高技术兵力兵 器远战能力的空前提高,使作战空间向远近交叉的大纵深发展,作战行动更 加强调实施大纵深火力打击;其次,高技术武器装备的空间分布密度日渐增 大,使作战空间更加向高低结合的高立体方向发展,作战行动更加注重 “空 (海)地一体”和“海空一体”的高立体作战。大纵深、高立体的现代作战, 必然使前后方的界限日趋模煳,使传统的前后方概念日趋淡化,使未来战争 的海上战役战场呈现出犬牙交错的非线性的特点,这就在客观上对传统的战 役后勤空间观念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大纵深、高立体、前 后方区别淡化的大空间保障观念。同时,大纵深、高立体的现代化作战,由 于海军战役后方所处位置均在沿海浅近纵深,必然使海军战役后方已不存在 打击的死角,传统意义上的 “后方安全绿洲”已不復存在,而是维繫海上战 役全局的主战场之一,从而使破坏对方的战役后方越来越成为达成海上战役 目的后主要手段,这也正是海湾战争美军在战争伊始就确定“对伊用兵从后 方打起”战略方针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着力点。总之,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大纵 深、高立体性,必然使海军战役后方的生存与保障面临越来越强劲的挑战。 (三)战役作战的快节奏、高突发性,使海军战役后勤应急力量建设迫 在眉睫 高技术条件下的战役作战,除广泛运用用于欺骗、伪装、佯动等措施。 出其不意发起攻击以达成突然性外,还直接运用高技术手段,通过战役全时 空侦察能力、远程隐蔽攻击能力、以及其它快速机动能力的提高来达成突然 性。同时,高技术作战手段的运用,使单位时间内的作战效能空前增强,为 战役作战的快节奏提供了物质基础。此外,高技术武器装备的昂贵造价和高 规格的消耗,也迫使战役行动难以持久,从而使战役作战的进程和节奏急剧 加快,力量消长变化十分明显。高技术条件下战役作战的这种高突发性和快 节奏,必然使后勤的临战准备时间极为短促,单位时间的保障负荷增大,迫 切要求海军战役后勤必须拥有应急支援保障能力,加强应急机动保障力量的 建设。 二、高技术条件下海军战役后勤的超前准备 高技术条件下战役后勤保障的发展趋势,为我海军战役后勤力量的建设 和运用指明了努力的方向;高技术条件下海军战役后勤面临的新情况、新问 题,为我海军做好应付未来高技术海上局部战争的趋前准备注入了动力。只 有加强海军战役后勤的超前准备,才能在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中,做到沉着 应付,保障有力。 (一)转换思想,更新观念,丰富和发展海军战役后勤理论 实践需要正确的理论作指导,建设与未来高技术海上局部战争相适应的 海军战役后勤,组织应付高技术海上局部战争的战役后勤保障,都需要有科 学的海军战役后勤理论为先导。 高技术局部战争这一战争形态的产生和发展,对我海军战役后勤理论提 出了严峻的挑战。例如,高技术条件下的战役作战,由于后勤力量来源的多 样化,使后勤保障模式由传统的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迫切要求我们树立大 后勤的保障观念。同时,由于高技术条件下的战役作战,战场的破坏性和残 酷性空前增大,从而使传统的海上人民战争后勤理论提出了新的课题,使人 民群众支援战役作战的方式和内容面临新的变化,人民群众对战役作战的支 援,其方式已由直接支援向间接支援转变,其支援的内容已不再是人力和物 力的单一支援,而是人、财、物和科学技术的综合支援,尤其是财力支援和 技术支援的成分将越来越大, “智力支前”将是高技术条件下海上战役作战 人民群众支援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也是海军战役后勤理论应该丰富和发展 的一项重要内容。 再如,20世纪80年代以来,军队武器装备从延续了几个世纪的火器时 代进入了智能、光电、航天、定向能,以及核化武器的新时代,这种全新的 变革和飞跃、不仅催化和孕育了新的作战手段和方式的繁衍,同时,也必然 要求海军后方防卫理论有新的突破和发展。这主要因为,随着兵器性能质的 飞跃,单纯从防的角度谋求战役后勤的生存与保障已不可靠,只有把后方防 卫纳入整个海上战役作战中进行运筹,以战对战,以战保存,才能有效地提 高海军战役后勤的生存能力和保障能力。此外,战场维修理论在高技术条件 下也将面临新的变化。传统的维修理论指出,战场修理以换件修理为主,原 件修理为辅,这一理论原则在高技术战争中,特别是在海上局部战争中是否 依然适用,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总之,高技术局部战争对我海军 战役后勤理论提出了十分强劲的挑战,迫切要求我们立足现实,着眼未来, 转换思想、更新观念,加强海军战役后勤理论的超前性、指导性和现实性的 研究,丰富和发展我海军战役后勤保障理论,以指导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海 上战役后勤保障。 (二)整体筹划,超前准备,加紧海军战役后勤的战备建设 加紧海军战役后勤战备建设,这是贯彻新时期战略方针,打赢一场高技 第53页 术海上局部战争的需要。 1、调整部署,靠前配置 众所周知,(作战有效物资储备点与补给点之间的距离的增加而减少), 当两者之间距离增大到一定值时,有效储备变为零值,此距离我们可称之为 临界距离,也就是说:当储备点与补给点之间的距离超过这一临界值时,物 资的实际储备量对作战已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在海军战略由 “近岸防御” 转向 “近海防御”的今天,在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为适应远离陆岸的 海上机动作战需要,必须调整海军战役方向的后勤整体布局,缩小储备点与 补给点之间的距离,变原来的前轻后重为前重后轻,适当收缩腹地的建设规 模,重点建设沿海岛屿的保障力量,加强一线基地和前沿补给点的储备,选 择有条件且重要的岛屿建立前进基础,或在没有条件且重要的岛岸附近建立 浮动基地,在海上预置物资。 2、集中力量建设战略母港 未来海上高技术局部战争,参战兵种多,是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这就 要求乒力集结的港口具有多种兵力、多种型号、多种专业的保障能力。因此, 要综合部署后勤力量,组织各专业后勤保障人员,配备相应的后勤技术装备, 建设具备完善保障设施的有机的后勤保障整体。集中力量建设战略母港是解 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目前,我海军军港布局分散、点多线长、专用性多、 综合性少。因此,在平时后勤建设中,应收缩部分小型专用性舰艇基地、临 时停泊点等对海军兵力送行近海机动作战任务影响不大的后勤机构,集中财 力、物力和人力建设一批综合性军港,即抓好战略母港建设,以适应战时兵 力驻泊和综合保障的需要。 3、保障综合储备能力 未来海上高技术局部战争,突发性强,对后勤快速、综合保障要求高, 因此,向作战部队提供的物资保障是作战胜利的重要保证,是海军战役后勤 保障的中心内容。为解决目前存在的专用仓库多、综合仓库少的问题,海军 战役仓库应改变目前按专业设库分类的物资储存方法,代之以按作战任务、 作战样式、作战持续时间、作战海区等作战需求因素确定的物资储存方法, 根据作战想定运用数学模型、参数估计方法以及结合实兵演习等对未来海上 高技术局部战争中各方向的物资需求进行分析,按需求的数量、品种、比例 等来储存。可以考虑在基地范围内打破专业界限,实行区域性综合储存物资, 以提高综合储备能力。 4、加强综合技术保障力量建设 目前,担负武器装备技术保障任务的各技术勤务分队均隶属于支 (大) 队岸勤部 (处),固定配置在各基地,这种部署形式已难以适应兵力驻泊相 对集中的海上机动作战需要。各专业设置重叠、技术配备重复、技术力量分 散、保障设备不配套,造成彼此支援困难,总体技术准备效益差,形成了“小 而全”的 “封闭”式结构,保障功能单一,保障对象单一,通用性差。解决 上述问题的方法是集中部署技术准备力量,将目前隶属于舰艇支 (大)队的 飞弹、鱼雷等技术保障分队直接隶属于基地管理,在基地范围内根据战役的 整体布势和兵力驻屯需要进行调整,合併建立武器装备技术保障中心,并配 置于主要兵力驻泊场所——战略母港,实行模块化组合式编成,能分能合, 既可集中配置统一进行保障,又可抽调部分专业保障分队,快速支援某一战 役方向。 (三)集中精锐,形成拳头,建设海军战役后勤应急机动保障力量 建设海军战役后勤应急机动保障力量,是战役后勤应付高技术海上局部 战争最有效的手段,是保障应急机动作战部队作战需要的 “铁拳头”。为加 强海军战役后勤应急机动保障力量建设的总体控制,必须重点解决好以下几 个问题: 1、建设相应层次和规模的海军战役后勤应急机动保障力量 建设战役后勤应急机动保障力量的根本目的为了保障应急机动作战部队 战斗力的形成和发挥。随着我海军武器装备的发展,技术兵器的大量使用, 在现代战争中,对后勤保障的时效性、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如果海军战役 后勤应急机动保障力量的建设在层次规模上与应急作战部队的发展不协调, 就会严重影响部队战斗力的发挥和作战使用。因此,在战役层次上,海军战 役后勤建设的应急机动保障力量,舰航应具有支援1—2个主战机场,保障一 个航空师、2—3个主要作战机种和开设 1—2个野战机场的应急机动支援能 力;海军基地应具有支援1—2个中心港口、保障一个舰艇机动联合编队、2 —3个主要作战舰种和开设一个舰艇机动保障点的应急机动支援能力。同 时,还要兼顾到海军陆战旅的使命,在东海、南海战役方向上建设的后勤应 急机动保障力量,应具备保障陆战旅一个加强营兵力机动作战的能力。使战 役后勤应急机动保障力量在层次规模上,与海军应急机动作战部队总体结构 相适应,实现保障与被保障需求的一致性。 2、建设平战结合的海军战役后勤应急机动保障力量 海军战役后勤应急机动保障力量的建设必须寓战时于平时之中,与海军 应急机动作战部队建设相配套。但是,这样的配套是从其建设的层次规模、 编制及配置等方面考虑的,因此,不应与平时的保障截然分开,不能再新建 现有保障力量之外的保障部 (分)队。这也是质量建军,走具有中国的特色 的精兵之路的需要。平战结合建设海军战役后勤应急机动保障力量的好处有 三点:一是节约财力。在原有保障力量的基础上建设,投资少、见效快;二 是加快建设进度。原有海军战役后勤保障力量经过多年建设已具有相当规 模,在调研、论证,不增加编制员额的基础上,确定一些基础条件好的舰艇 后 (岸)勤部、航空兵场站、仓库、医院、修理厂(所)、车船部队进行建 设,从而集中了精锐,可加快建设进度;三是战役后勤应急机动保障力量寓 于现有保障机构中,平时担负相应的保障任务,保障能力可以在实践中得以 提高。同时,通过平时保障实践对保障对象更加熟悉,有利于战时的协调配 合,提高保障效能。 3、建设综合配套的海军战役后勤应急机动保障力量 海军战役后勤保障力量建设,应实现质量与数量的和谐统一,要坚决克 服保障力量建设 “贪大、贪多”的倾向。在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要按照 “合理、适用、配套、过硬”的标准,高质量地搞好综合建设。因此,必须 使应急机动保障力量在战役方向上整体力量配套。即:应急机动保障力量与 应急机动作战部队在保障能力与作战需要上保持相适应;战役方向各种专业 保障部 (分)队保障能力上保持均衡发展;战役后勤的应急机动保障力量在 人员构成、装备配备、物资储备上保持配套建设,从而使战役后勤应急机动 保障力量真正具备快速反应能力、较强的机动能力、独立保障能力、综合保 障能力和野战生存能力,切实做到一旦需要,就能开得动、供得上、修得好、 救得下。 第54页 集中精锐,形成拳头,加强海军战役后勤应急机动保障力量建设,还需 要针对高技术局部战争的特点和对后勤保障的要求,抓好应急机动保障力量 的适应性训练。一是要立即制定和完善海军战役后勤应急机动保障力量的训 练大纲和考核标准;二是要从难从严,从实践的需要出发,加强训练,以保 证随时能够完成应急机动保障任务。 (四)突出重点,软硬同步,加快海军战役后勤指挥自动化步伐 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场情况瞬息万变,信息膨胀,海上战役后勤指 挥信息量大,没有先进的海军战役后勤指挥系统,靠传统的后勤指挥手段与 方式已不能适应需要。因此,必须突出重点,软硬同步,加快海军战役后勤 指挥自动化的步伐。 、突出重点,就是要研究建设海军战役后勤c i 系统。海军战役后 勤应根据总部c i 系统的总体规划,在充分研究论证战役后勤c i 系统的基础 上,尽快集中力量建设起两张网。一是微机联网,使上下级、前方与后方, 部队与机关相互衔接,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保证上级指示的及时传达、 战场情况与敌情通报,随时掌握后勤保障实力和地方支前力量,正确指挥后 勤机关、部 (分)队的行动,保障作战需要;二是战役方向后勤通信网,除 与本级司令部建立有线和无线通信网外,上下级后勤、战役方向军种后勤之 间、各级后勤直属部 (分)队之间,也均应开通有线与无线通信联繫,构成 上下左右、多手段高效能的海军战役后勤通信网络。从而尽快改变战役后勤 落后的通信状况,真正提高海军战役后勤指挥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以确保 在各种紧急复杂的情况下都能反应迅速并有条不紊地实施指挥和保障。 2、软硬同步,就是人与海军战役后勤指挥自动化系统同步发展。虽 然先进的c i 系统,使指挥、通信、情报处理自动化、智能化,但毕竟是人 创造出来的,还不能完全替代人。只有通过人与c i 系统保持密切配合和相 互协调,才能建成高水平的后勤指挥自动化系统。列宁曾经指出, “现代战 争也同现代技术一样,要求高质量的人才”。美国前国防部长迪克?切尼在 总结海湾战争经验时说: “灵巧武器需要灵巧的人按照正确的理论操作,才 能发挥最大的战斗效能”。可见,越是高技术战争,人的素质的决定性作用 就越明显、越突出。因此,在加强海军战役后勤指挥自动化硬体建设的同时, 一定要加强人才的培养。培养一批既有高技术知识,又具有较高战役后勤理 论修养的与高技术局部战争相适应的海军战役后勤人才群体。 坚持把高科技知识的学习研究作为后勤人员的必修课 史水洲 军委江主席指出,军队干部要认真学习研究现代科技知识特别是高科技 知识。认真贯彻军委首长的指示,端正思想,搞好高科知识特别是高技术局 部战争后勤保障知识的学习研究,是广大后勤人员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克服“高技术局部战争一时打不起来、高科技知识可以慢慢学” 的侥倖心理,从后勤保障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高度来认识学习的紧迫 性,在学习中进一步开阔思路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高科技不断渗透和影响着现代 战争及其后勤保障的各个方面。认真学习和研究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的特点 及其对后勤保障的影响,科学制定相应对策,争取后勤保障的主动权,保障 高技术战争的胜利,是时代对后勤的客观要求。当前,后勤的一些同志对此 还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总趋势,爆发战争的可能 性不大,对高技术局部战争潜在危险存侥倖心理;还有的认为,高科技知识 深奥难学,可以慢慢学。这些思想认识不解决,将直接妨碍高科技知识学习、 研究的深入开展。 高科技的迅勐发展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后勤人员学习高科技知识 己刻不容缓。一些发达国家为谋求战略上的优势和主动,把发展高技术作战 装备和后勤装备作为增强国防实力的关键措施。近年来,我军根据现代化建 设的需要,一些具有高新技术的先进武器装备和器材也陆续装备部队。过去, 由于科学技术不发达,武器装备更新换代周期较长,只要掌握所需的知识, 可管用几年甚至十几年。尤其是后勤装备,几十年一贯制,无所谓新技术、 新知识,就是战争爆发了也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现在的情况已不同以往, 高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武器装备更新换代加快,高技术武器的精确攻击能力 使战争真正达到了速战速决。在一场短则几天甚至几小时的战争中,它要求 参战人员、后勤保障人员,在战前就必须学习和掌握高技术兵器使用、维修 知识和技能。因此,各级后勤人员必须增强高科技知识学习的紧迫感,抓紧 有利时机,採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高科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研究,以适 应时代发展对后勤保障提出的新的要求。 高科技是后勤保障力的重要因素,后勤人员学习高科技知识义不容辞。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对后勤建设的影响也是全局的、长期的、根本的。 现代战争主要是打后勤,但打后勤并不是简单的物质较量,而是双方以现有 物力、财力为基础,在主观能力、精神力量、知识水平上的竞赛,特别是后 勤人员高科技知识和技能的竞赛。当前,后勤人员高科技知识水平离高技术 战争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各级后勤人员必须增强高科技知识学 习的责任感,自觉地学习新知识,研究新问题,掌握新技术,不断改善科学 知识和技术结构。只有这样,才能在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中运用自如,确保 胜利。 二、克服 “后勤装备不适应高技术局部战争要求、高科技知识学了 也没有”的悲观情绪,从加强军队质量建设的高度来认识学习的必要性, 在学习中准确把握人与武器的辩证关系 我军武器装备与发达国家军队相比,确实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后勤装 备,更滞后于作战装备。对此,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决不能因为 我军作战、后勤装备相对落后,就认为打赢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没有希望、 高科技知识的学习成了多余。那种过分强调高技术装备的作用而忽视人的作 用的想法是片面的。江主席曾经指出: “尊重科学,重视武器,决定因素是 人的素质。”再先进的武器要人去操作,再现代的战争要人去驾驭,否则再 好的武器装备也等于零。为此,首先必须造就一批掌握高技术知识的人。即 使没有先进装备,也要超前学习高科技知识;有了先进装备,更要加紧学习 高科技知识。通过高科技知识的学习,尽快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适应高技术战 争环境特点的高素质后勤人才,以适应人与装备最佳结合的需要。 我们强调人在高技术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并不等于否认后勤装备的重 要作用。从近期的几场局部战争的实践看,后勤装备不仅是后勤保障力,而 且也是战斗力。没有先进的后勤装备来保障高技术作战装备日益增加的局部 第55页 战争,要取得战争胜利是很困难的。近几年来,我军的后勤虽然有了一定的 改善,但还远不能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对此,我们既要充满信心,又要积 极採取措施,尽快缩小我军后勤装备与发达国家军队的差距。当前,一方面 要适当加大投入,加快后勤装备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要加强高科技知识的 学习,大力培养掌握高技术知识的后勤人才,从而搞好人与武器装备的结合, 以弥补后勤装备相对落后的缺陷。 三、克服 “车到山前必有路、高科技知识学不学问题不大”的盲目 乐观思想,从后勤保障必须满足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需要的高度来认识 学习的重要性,在学习中切实加强应用性研究 有的同志认为,过去我军的落后装备,都完成了保障任务,现在我军的 装备较过去已得到较大改善,应付一般战争应不成问题。因而,认为高科技 知识学不学无所谓, “车到山前必有路”。当前,必须採取措施,在克服侥 幸心理和悲观情绪的同时,扫除盲目乐观的思想障碍,从后勤保障必须满足 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需要的高度认清学习高科技知识的重要意义,并要注重 应用性研究,把握学习研究的着眼点。 着眼高技术局部战争后勤保障的特点,不断更新保障观念。后勤保障必 须克服小而全的封闭保守的保障思想,树立开放型的大后勤观念;克服陈旧 的单一化保障思想,树立现代化的立体保障观念;克服落后的以数量取胜的 思想,树立科学化的后勤质量观念。以正确指导高技术条件下的后勤建设和 未来后勤保障工作。 着眼现代高技术战争形态的演变,加强后勤队伍建设。高技术广泛用于 军事领域,一方面,技术保障在后勤保障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物资保障数量 和难度加大;另一方面,高技术的日益发展,为后勤保障提供了先进的装备 和更好的条件。适应这些变化,关键要有一支素质良好的后勤队伍。为此, 我们必须抓紧后勤人才的培养。要通过对高技术战争后勤理论、高技术后勤 装备知识和后勤自动化指挥管理知识的学习,提高各级后勤领导干部的组织 指挥能力和管理水平;要依据专业分工,组织开展高技术条件下的专业勤务 训练,抓好各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要从地方高等院校青年学生中引进高科技 人才,充实后勤队伍。力争在不太长的时间内造就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水 平高、专业齐全、结构合理的后勤队伍,以适应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的需要。 着眼发挥有限军费的最大使用效益,搞好后勤装备技术改造。在经费不 足与装备更新需求矛盾突出的情况下,一方面,要在后勤装备发展中贯彻“缩 短战线,突出重点,加强科研,梯次更新”的方针,优先发展一批先进的后 勤装备。另一方面,要在经费不足的条件下,对原有后勤装备进行现代技术 的改造,使其某些性能得到增强。在这方面,外军已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可供 借鑑。因此,一定要挖掘我军现有后勤装备的改造潜力,以谋求最佳的经济 效益和军事效益。 对做好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准备工作的几点思考 冷友俊 适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要求,努力做好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 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后勤保障准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极其重要而又紧迫的任 务。因此,必须根据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的特点、规律和发展需要,抓紧做 好各项后勤保障准备,以争取和把握保障未来作战的主动权。 一、要提高进行高技术局部战争后勤准备的认识 首先,要克服和平麻痹思想,增强做好后勤保障准备的紧迫感、责任感。 在相对缓和的国际形势下,在我们的后勤队伍中,些同志产生了严重的和平 麻痹思想。忽视战备、训练工作,战备制度、物资储备不够落实,装备完好 率不断下降,后勤训练在低水平上徘徊。这与保障高技术局部战争的要求存 在较大的差距。对此,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职能意识教育,牢固树立随 时准备打仗、随时执行紧急任务的思想,抓好后勤保障准备工作的落实,保 证一声令下,开得动、展得开、供得上、救得下、修得好。 其次,要克服无所作为的思想,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必须教育部队破 除 “高技术决胜论”,克服消极悲观情绪。要看到,我国的综合国力正在不 断加强;有一支实力强大、训练有素、作风顽强的常备军,井具有丰富的人 民战争的优良传统和经验,武器装备及其性能不是都落后,更不会是永远落 后。从后勤的实际情况看,一些先进的后勤技术装备正在陆续配发部队,随 着我军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后勤装备一定会进一步得到改善,只要我们 坚定信心,充分发挥优势,就一定能够保障高技术局部战争的胜利。 第三,要克服盲目乐观思想,提高学习现代科技知识的自觉性。有的同 志认为,过去我军在后勤装备非常落后的情况下都完成了保障任务;现在后 勤装备已得到较大改善,应付一般战争不成问题。因而,对高科技知识学习 不够重视。这种思想必须坚决克服。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我军干部队伍主 要是 “两个不够”,一个是现代战争的知识不够,一个是组织指挥现代战争 的能力不够,军委江泽民主席号召 “全军各级领导干部首先是高级干部,要 带头学习科学技术,力求掌握更多的现代科技知识,使自己真正成为现代化 军队的一个合格的指挥员。”因此,各级后勤必须把高科技知识的学习和研 究,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努力提高后勤人员的高科技知识水平, 掌握高技术条件下组织后勤保障的本领,以适应时代发展对后勤保障提出的 新要求。 二、要建立适应高技术局部战争要求的战役后勤保障机制 (一)要建立快速反应的后勤指挥机构。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必须 实施统一、高效、快速的后勤指挥。从我军目前的后勤指挥体制看,离快速、 统一、高效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根本的问题是,横向上,陆、海、空三军 后勤指挥自成体系,纵向上,后勤指挥机构交叉,后勤指挥员只对本级所属 后勤部 (分)队行使指挥权,不能统一指挥整体后勤力量。这就容易出现后 勤指挥失控、协同失调等问题。这就要求改革后勤指挥体制,大体设想是: 新的战役后勤指挥机构由合成军副职首长负责,由参战的陆海空后勤指挥员 和地方政府领导参加,统一部署后方力量,统一调配使用通用物资器材,统 一计划后方运输,统一组织后方防卫。 (二)要加快实施后勤指挥自动化。实现后勤指挥自动化,是高技术战 争的必然要求。要按照后勤的组织体制、隶属关系建立独立的c i 系统的, 实现各级后勤机关之间,后勤机关与本级军事机关、政治机关之间,以及后 勤本部与所属后勤部 (分)队之间有专用信道联繫,形成后勤指挥自动化网。 从目前的基础来看,应集中力量建设好两张网:一是电子计算机网,师以上 后勤应建立电子计算机网络,使上下级间、保障对象间始终处于有效的控制 第56页 之中,以保障指挥的可靠性。二是后勤通信网。各级后勤除与本级合成军司 令部建立有。无线电指挥走向外,上下级后勤、各级后勤与直属部 (分)队、 各级后勤各部门之间,均应建立有、无线电通信网,以保证后勤指挥顺畅。 (三)要培养高素质的后勤人才。没有高素质的后勤人员,再先进的后 勤装备也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目前,我军后勤人才的素质与高技术战争的 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 “指挥现代化战争, 包括我们的老同志在内,能力都不够。要承认这个现实。”所以,必须要下 大力抓好人才培养。首先,要抓好后勤训练。要按照高技术战争的要求,采 取在职轮训、送校培训等方法,尽快培养造就一批高质量的后勤人才。其次, 拓宽后勤技术军官的来源。光靠军队自身的教育训练,难以在短期内改变整 个后勤军官队伍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不高的状况。因此,必须拓宽军官来源, 从地方大专院校和中等学校招收一大批青年知识分子充入部队,通过军事和 后勤强化训练成为新型的后勤人才。同时,要注意保留人才,对学有专长的 后勤专业技术军官,要逐步实行职业化。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力争在不太长 的时间,造就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专业齐全、结构合理的后勤队 伍,以适应未来高技术战争的需要。 三、要建立综合配套的物资储备基地 为适应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的需要,必须改变为应付全面战争 的储备格局,应按照就近、就地、充分、综合、机动、快速的保障原则,重 新调整好物资储备布局,使之适应快速保障的需要。 (一)要合理确定物资储备分工。应根据战区作战任务需要的品种和数 量,由军队后勤和国民经济有关部门按储备等级分别储备。战役物资储备, 通常由战区与合成集团军、海军基地、战区空军和空军集团、第二炮兵基地 分别储备。战区主要储备通用武器、弹药、油料、器材、野战食品被装和一 些大型、精密装备等。军兵种分别储备专用物资。由于战役物资储备量大, 品种繁多,军队储备条件有限,还应由军队和地方协商,分工储备。军民通 用物资主要委託地方储备,军队可以少储。 (二)要科学安排各类物资储备比例。要根据作战任务的需求和筹措的 难易程度等情况,科学确定物资的储备比例。重要物资,特别是高技术武器 装备器材、油料、弹药、重型兵器零部件一定要储够备足,一般物资少储; 消耗量大的物资多储,消耗量小的物资少储;我能生产的少储,不能生产的 多储。使储备的物资在品种、性能上适应参战部队兵力兵器构成和物资消耗 的特点,保证用有所储,储有所用。 (三)要规划和建设好后方基地。战役后方基地建设,要根据未来作战 的需要,合理布局,主次兼顾,以便于对各个方向和地区实施全方位整体保 障。一是要加强战役方向内浅近纵深的后勤基地建设,适当增加一线仓库的 数量,扩大储备量,力求局部战争爆发后能够实现就近保障。二是要加强各 种设施建设,形成完整的保障能力。在某一方向或一定区域内,各种仓库、 各种物资及相应的运输力量和良好的通信设备、交通道路综合配套,使之构 成统一的整体。三是战役后方建设要适应诸军兵种合同作战的需要。三军后 勤的配置要相互衔接,便于协调,便于三军联勤,便于对各种作战样式进行 保障。 四、要加强应怠机动保障力量建设 (一)要建立一支战役后勤应急保障力量。依据军委确定的新时期军事 战略,着眼于应付高技术局部战争的需要,本着整体设计、能力适应,立足 现有、着眼发展,精干灵便、模块组合,平战结合、建管并重的原则,在现 行后勤分部基础上,採取 “预编寓于”的办法,组建后勤保障旅、应急兵站 和应急分队,作为机动支援保障力量,负责对战役军团的应急机动支援保障。 (二)要加强应急保障力量的全面建设。要按照“合格、适用、配套、 过硬的标准,高质量地搞好全面建设。在人员配备上,要对口抽组,择优预 任,适当超配,定期培训。在装备配发上,要适度倾斜,优先装备,上下结 合,调整补缺。在经费供应上,要按应急机动作战部队标准供应,确保经费 落实到位。通过建设,使其具有快速反应能力、较强的机动能力、独立保障 能力、综合保障能力和野战生存能力。做到一旦需要,就能快速有效地遂行 保障任务。 (三)要加强应急保障力量的适应性训练。应根据未来作战任务和战场 环境,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加强训练。当前,一方面要搞好自身 训练,提高在急、难、险、重情况下的保障能力;另一方面,要积极搞好合 同保障训练,努力提高支援保障能力,以保证随时完成应急机动保障任务。 高技术条件下强化后勤训练问题的几点思考 刘礼贵 一、高技术战争外力激增,迫切要求后勤训练扩充技术含量 未来战争,人仍将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但物的因素日显重要,特别 是机械技术力量对作战和保障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讲,现代 战争就是机械战、技术战。近些年来,一些发达国家,都加速了武器装备机 械化、高技术化的进程,人脑延伸,外力勐增。而目前我军后勤训练仍然作 着人力至胜的文章,忽略了机械技术力量的作用与实际运用。后勤机械、技 术装备的数量、品种及技术水平,已严重制约着后勤训练的数质量,影响着 后勤保障力和战斗力的提高。野炊训练挖坑埋锅,通信训练跑步架线,收发 训练蒙眼识别,统计运算训练手掐脑记。这些已远远不能适应未来高技术战 争后勤保障和自身防卫的要求。必须在平时训练中增加和扩充机械技术含 量,以缩短后勤训练与实战的距离。 建立自动化后勤训练、指挥网络,加强自动化、智能化指挥训练,实现 后勤训练管理网络化。研制各种部队、各种保障的参考资料库及预测计算模 型;应充分利用各级后勤现有设备,并有计划地添置缺项设备,逐步建立自 动化后勤训练、指挥网,按实战要求对后勤保障进行多样式设计,根据不同 作战对象、不同保障力量、不同方向、地域,计算出科学的物资消耗参数, 存入软盘,平时作为组织指挥战役战术后勤训练的依据,战时併入指挥网络。 各级后勤应根据 “指挥网”赋予的任务,拟定本级的训练计划,实施与“战 区”的联网,逐步实现后勤训练正规化、一体化。加速机械技术装备的配伍, 增强后勤训练的技术含量。採取科研单位和部队相结合的办法,加速新型后 勤机械技术装备的研制与使用。对战场急需的野战炊事车、野战救护车、装 甲运送车要先行装备到后勤部队,供训练之用。对已研制出或引进来的高技 术后勤装备,可视情装备到战区后勤、师后勤及后勤师级单位,迅速改变与 外军的机械技术含量差。 第57页 二、高技术战争 “三全齐备”,追切要求后勤训练实施多能并举之 策 而今,高技术在战场上的广泛应用,战争具有了全天候、全方位、全时 辰的特徵,对后勤保障具备与之相适应的多种功能。我军后勤训练实施多能 并举之策。 首先,要学习与掌握高技术知识和技能。各级后勤在教育官兵不怕吃苦、 勇于牺牲、掌握本职业务的同时,要把重点放到学习高技术知识,熟悉高技 术战争程序,研究练习和掌握高技术保障技能上来。各级后勤干部,特别是 后勤指挥干部,要尽快掌握和熟练运用计算机的操作与设定,井扩充“六会” 内容,在会驾驶车辆、会拍照摄像、会使用传真寻唿。会合成统筹、会外语 会话识别上下功夫。 其次,研究和训练多种保障法。未来作战,太空、高空、低空、超低空、 地面、地下、海面、水下前方、后方同时进行。后勤训练要改变以平面保障 为主的传统方法,摸索和训练立体保障,多向保障,超越保障等多种方法, 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轮流到山地海岛等特殊地形训练;要学会城市进攻、山 地进攻、渡海登岛、边境反击、空降作战、海空封锁等作战样式的保障,要 掌握地面、空中、海上的保障;要掌握隐身防卫技术和防卫作战。 第三,要练就艰苦复杂情况下的心理适应能力。现代战争,其激烈程度、 残酷程度大大增加,使后勤保障环境明显恶化,对后勤的破坏摧毁程度空前 提高。我们在战略全局上制胜无疑,但在局部上的胜利与失败同在。后勤训 练中,要坚持两点论,既赢得起又输得起。特别要重视在一时不利情况下的 心理适应性训练,做到败不馁、败不散,败不怯,练就在困境中转不利为有 利的能力。训练中要坚决克服那种 “一运就到,一修就好,一救就下,一打 就胜”的一厢情愿的做法,把情况设想复杂一点,战场设定逼真一些,战斗 设置残酷一些,在艰苦残酷的情况下,训练供、修、救、运的保障能力。 三、高技术战争系统严密,迫切要求后勤训练实行基地模拟化 现代高技术战争与旧式战争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人们不仅仅是在战争中 规划战争、控制战争,而是在 “和平气氛”里设计战争,在训练中实践战争, 在本上、在室内引导、推进和结束战争。美军非常重视平时以逼真的模拟性 训练来强化对实践的适应性。美国参加海湾战争的作战部队及后勤部队都分 别在训练中心接受过系统的适应性训练,其课目和环境比在伊拉克的实战不 要艰苦。相比之下,我们的后勤训练还处在高度分散、单门独项、零打碎敲 的低级循环状态,为适应未来战争要求,当前,很有必要集中财力物力,建 立模拟化后勤训练基地。 在后勤训练基地的构成上,可以设想在各个战区后勤组织,在现有的司 机训练基地、坦克训练基地、综合训练基地的基础上扩展,使其具有后勤训 练指挥功能,有各专业勤务展示功能,有各种专业兵训练功能,有和战区后 勤指挥网络通讯联网功能。人员组成可吸收军区司政后有关部门、科研单位、 大专院校的有关人员参加,战区后勤、基本战役军团后勤、战术后勤三结合, 组成综合性的教学研究与训练导演机构。基地可採用现代化的声控、光控、 电子和高分子技术,展示陆战、海战、空战、岛战、山战、夜战的作战和后 勤保障真实场景。 在后勤训练基地的任务设置上,主要赋予 “基地”对后勤指挥人员、后 勤专业干部,各类专业兵的新训、復训、轮训等任务,同时担负战役后勤保 障的理论、规划与措施的研究;担负外军后保障理论、保障装备技术的消化 应用研究;担负高新技术后勤装备的功能试验与首用。使其具有教学、训练、 研究、试验多种功能,成为新时期军事后勤建设与发展的智囊,成为未来战 争后勤专业骨干、战斗骨干成长的摇篮,平时也可作为各级部队和院校训练 的借鑑实习基地。 在后勤训练基地建设上,应充分利用国防技术所取得的成果。我国武器 装备、科研、生产门类齐全,原子弹、氢弹、洲际飞弹、人造卫星、核潜艇、 战术飞弹等武器达到世界水准。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些高科技装备转化为基层 后勤的战斗保障力。凡是我军已有的机械、技术兵器都可在基地充当自己的 角色。对一些不能放置的战略武器,也要有替代仿照物。按照战区今后的预 设战场,按照高技术战争的推进程序,让每个后勤工作者都有机会作为战斗 员领受一下炮火洗礼,接受高技术战争生与死的考验,从基地训练中学会战 争,近几年,我区组织的司机训练基地,后勤专业训练基地,都具备了一定 规模。只要各级重视,多功能、高技术、现代化的后勤训练基地完全能够建 立起来。 四、高技术战争空前残酷,迫切要求后勤训练掌握逆境生存法则 现代高科技战争的战场上,高技术侦察手段广泛使用,大面积杀伤武器 与精确制导的点状目标杀伤武器,硬杀伤武器与软杀伤武器综合运用。后勤 的生存与活动,随时都面临严重的威胁,我们必须要练好逆境生存办法。 强化野营训练,学会动态生存。后勤训练要克服训练不出门,围着营区 打转转的观念和做法,拉到近似未来战场的野外环境中去练生存、练保障。 强化耐寒、耐渴、耐飢、耐潮力,学会捕捉、採集、食用野生动植物和就地 取材防护救护的办法。 强化军事地理、地形、地物对高技术兵器的防护要领。训练,学会利用 高山、谷地、森林、洞穴对削弱高技术兵器的侦察与攻击有特殊的效果。要 组织后勤人员训练识图用图,并分期带实兵对战区、特别是主要战役方向的 地物地貌进行实地勘察,选择战时后勤机构的疏散配置位置,研究遭敌高技 术兵器袭击时的防护办法。 强化新知识训练,学会运用先进的防护手段。近年世界几场高科技局部 战争的实践证明,对高技术兵器採取各种干扰和反干扰措施,起到减削其性 能的作用。海湾战争中,美军实施电子、箔条、红外诱饵干扰使伊拉克迅速 失去通信指挥能力就是证明。另外,烟幕干扰、废气干扰、强光干扰、火力 干扰也都是很有效的手段。因此,后勤人员都要刻苦学习和掌握仿真学、仿 生学、电子学等新知识,学会利用各种就便器材和制式器材对敌人实施各种 有效干扰的方法。 强化伪装训练,学会隐真示假的伪装技术。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高强 度空袭 15天后,伊军却保存了 90%的飞机、99%的坦克,大炮、装甲车几 乎没有损失,空袭25天后,伊军仍保持着 80%的大炮、坦克、装甲车。取 得这种效果的主要原因是得利于伊拉克军隐真示假的伪装技术。战前,伊军 利用塑料板、硬纸板、胶合板、铝材板自做了许多假目标、假工事,从意大 利、法国进口了许多假飞机、假坦克、假飞弹及发射架等置之国土,致使美 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以假当真,损耗了大量的武器弹药。这一战例值得重视和 借鑑。各级后勤应把伪装课目列入重要训练内容,想方设法利用草、木、布、 塑、胶、铝、气、色等材料,以假乱真,用假、伪、仿帐篷、汽车、工厂、 第58页 仓库、医院、伙房、人物等,迷惑敌人,消耗敌人。进而学会快速设置、见 机转移的方法,在未来高技术战场更有效地保存后勤有生力量。 总之,要使后勤训练适应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当前迫切儒要解决的 问题,就是要下决心砍掉那些低层次、过时的训练内容,改革训练方法,先 抓人的科学技术知识,用高科技知识武装后勤人员的头脑。只有这样,才能 满足高技术局部战争对后勤训练提出的要求,才能从更深层次上提高后勤保 障能力。 适应高技术局部战争需要建立具有我军特色的应急保障力量 童军 高技术战争复杂、急变、严酷的新景况,给后勤保障提出了 “快速”、 “机动”、“配套”的高要求。当前情况下,必须建立起具有我军特色的应 急保障力量体系。即:立足现实,着眼发展,虚实结合, “拳头”应急保障 力量和基地应急保障力量相衔接,军队应急保障力量与地方应急保障力量相 配套,形成能快速、有效地实施局部战争后勤应急保障的综合体。它既是后 勤保障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区别于一般的后勤保障力量。从担负的任务、 力量构成到装备水平、人员素质等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因此,为适应高 技术局部战争需要,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地建立一个具有我军特色的装 备精良、结构合理、反应灵敏、训练有素、保障有力应急保障力量体系势在 必行。 一、突出重点,建立一支与快速反应部队相适应的应急保障部队 为适应新时期军事斗争的需要,我军新型的快速反应部队和特种部队应 运而生。与之相适应,必须建立一支应急保障部队。即在一个战役方向上, 要有一个单独列编列装的旅或加强团规模的应急保障部队,作为应急保障体 系的“龙头”,主要担负战役或战略方向快速反应部队的应急支援保障任务。 其建设必须採取相应的特殊政策。 在编制体制上要实行“特区”政策,向实体发展。应急保障部队的建设, 是新时期后勤建设的一个新课题,有一个产生、发展、完善的过程。在当前 军费不足的情况下,可考虑有计划、分步聚地向实体方向发展。对人员和装 备的编配,一定要注重质量在人员上,要增大高科技后勤人才的比重,以便 掌握使用高科技后勤装备;在装备上,既要编配有应急性能的高新机动后勤 装备,又要有自我防卫性能的高新武器装备,真正把最好、最新的装备特别 是后勤装备用于应急保障部队,切不可让传统的编制模式捆住自己的手脚。 在后勤装备购置来源上要实行 “开放”政策,多渠道解决。高技术战争 后勤保障 “快速”、“机动”的关键取决于后勤装备的优劣,如应急保障力 量所急需的炊事车、手术车、制氧车、採血运输车、装甲救护车、装甲抢修 车等机动系列车辆,以及大型运输机、直升机、空中加油机、运输船 (舰) 等等,是多品种、多系列的配套完善,因此,必须要多渠道解决。从当前我 国的科学技术水平、生产能力看,可採取研制与开发相结合、引进与改装相 结合、民用与军用相结合的办法,力争在一个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实现后勤应 急保障旅 (团)装备现代化,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反应灵敏,高效保 障。 在经费投入上要实行 “倾斜”政策,有重点地建设。当前,在军队经费 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要想一下子改善我军后勤装备、设施,显然是 不可能的,但集中财力重点保障一些应急保障旅 (团)的建设,应该说是可 以办到的。所以,应对应急保障部队建设经费给予重点倾斜、重点投入。一 次性解决有困难,可以把整个投资方案分解成二、三年或者更长一点的时间, 分段实施,逐步到位。具体办法:一是专项拨款。拿出专门经费,解决应急 保障旅 (团)建设问题。二是增强后勤装备费的总量投入。重点解决亟待改 进的应急部队装备、物资、库房、战备训练设施等。三是尽快制订应急保障 部队的经费供应标准。把应急保障部队建设经费列入正常供应计划。从而使 应急保障力量建设有可靠的经费来源。 二、优化组合,建立一支与战役方向作战需要相适应的预编寓于的 应急支援保障力量 为了适应高技术局部战争多个区域、多种力量、多种作战样式的需要, 后勤力量的构成,应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兼容性。通常应以分部为基本抽组 单位,预编应急保障力量机关和部、分队,必要时要根据作战任务、战场环 境和各军兵种部队特点,採取跨区域、跨建制的特殊抽组编成方法,将抽组 力量以预编寓于形式明确编制,建设临时抽组应急支援保障力量和应急保障 部队一起组合成应急保障集群。这种特殊的积木式的应急编成方法,平时可 按建制、专业进行保障训练。战时因作战性质和任务科学组合,形成保障“拳 头”。当保障任务需要分散时,可分成若干个集群独立遂行保障任务;当保 障任务需要集中时,又可凭藉其高度的机动力,迅速组合成新的更大的保障 集群,以形成有效的支援保障能力。因此,在抓好应急保障部队建设的同时, 还应抓好抽组应急支援保障力量建设,以适应某种特殊应急作战的需要。 健全应急抽组机制,保证抽组力量相对稳定。应急抽组支援保障力量采 取预编寓于形式,人员、单位分散,要保证一有任务就能立即出动,不仅要 建立完整的抽组方案,而且还要健全相应的人员、物资管理制度。一是应急 抽组人员预任管理制度。应急抽组人贝必须经相应任兔机关正式任命,因工 作变化需调整的,要经相应机关批准,并及时补缺,军区后勤部每年对预任 干部进行考核,以强化应急抽组意识,增强应急抽组力量的稳定性和责任感。 二是抽组制度。每年应按方案抽组一次,熟悉抽组程序。三 是应急抽组物资管理制度。从应急抽组的实际出发,制订相应的制度, 改变储备与使用物资两权分离状况。在紧急情况下,应赋予后勤分部对储备 物资一定的动用权。在具体实施中,可採取事先指定、相机动用、划定幅度、 先用后报和明令授权、边用边报等办法,确保应急抽组的需要。 落实抽组训练,提高应急保障能力。首先,要抓好应急抽组的组织指挥 训练。着重抓好分部机关的本级训练,既要演练指挥抽组程序、方法,又要 锻鍊指挥员在各种复杂情况下,分析判断、果敢处置情况的能力。其次,要 抓好应急抽组多环节转换训练。着重抓好从平时转向战时、从静态转向动态、 从集结转向展开等形态的转换训练,加以快抽组速度,提高应急保障能力。 再次,要抓好各种复杂条件下应急保障展开训练。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 设置情况,注意纠正一厢情愿式训练模式,设置一些 “送不上救不下,修不 好送不到”的困难情况,让应急抽组 (分)队在“险境”甚至“死地”、“绝 境”中经受考验,提高应变能力。 採取预编配备与现编抽调相结合,加强装备建设。目前我军后勤分部多 第59页 数缺乏应急机动装备,现有的一些也比较落后,且不配套,特别是后勤通信 手段落后,很难适应应急保障的需要。因此,应採取预编配备与现编抽调相 结合的办法进行。一方面,对应急抽组保障部队机动急需、战时一时难以抽 调筹集、具有一定高科技性能的后勤装备,可按预编配备一部分由分部代存, 一旦抽组立即投入使用;另一方面,就是在各分部现有后勤装备中抽调。 三、军地结合,建立一支与整体作故需要相适应的应急动员保障力 量 高技术局部战争应急后勤保障,仅靠军队应急保障部队和抽组应急支援 保障力量还远远不够,还必须藉助社会力量,加强后备应急保障力量建设, 比如民航、海运等地方力量的应急动员,以形成完整的应急保障力量体系。 进行应急后勤保障力量调查,制订应急后备力量动员计划。后备力量应 急动员计划必须建立在对后备应急保障力量的来源和现状详细调查、科学预 测的基础之上,对应急所需要的人力、物力等进行精确的计算,然后区分轻 重缓急,进行综合平衡,确定应急动员的数量、步骤、时限、程序、方法、 责任和分工。应急动员计划制订后,每年要根据情况变化进行必要的修改。 制订与修改应急保障动员计划,均应逐级上报审批。 建立军地一体的应急保障力量动员指挥机构,提高应急动员指挥与控制 能力。应急后备保障力量指挥机构,体现在军队后勤方面,就是各级后勤指 挥所,特别是分部抽组支援保障指挥所要有地方领导参加,参与应急保障决 心的拟制与实施,使应急保障的决心在后备应急力量的使用方面更具有可靠 性和权威性,使之在军地整体应急保障中实施有效的领导权和指挥权。体现 在地方上,就是要建立军地合一的应急后备保障力量组织,省市应有应急后 备保障力量指挥机构,海运、民航等单位要有应急后备保障力量动员办公室。 军队人员由军区后勤或分部派出,从而减少应急保障组织指挥上的中间环 节,保持指挥的及时性、主动性。 完善应急后备保障力量徵用措施,确保应急徵用顺利实施。英阿马岛战 争,英国动员徵用民用船只,速度之快、作用之明显举世公认。这除了英国 事先有方案,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好外,就是有动员徵用的具体措施。如征 用是有偿的,马岛战争徵用56艘商船,共花了5500万英镑的徵用费。被征 用的商船仍由原来的船员驾驶,进入作战危险区后,每人每天加发15%的工 资,战争中表现突出者与军人同样立功受奖。商船被击沉者,由政府赔偿。 这些都值得借鑑。应急后备保障力量动员是战争动员的一个首要和基本的内 容。它涉及面广,不可预见因素多,政策性强,必须统筹兼顾、综合运筹。 国家要有一个 《总动员法》,在《总动员法》中明确应急后备保障力量的基 本概念,应急后备保障力量动员的等级、标准,规定军政部门在应急后备力 量动员方面的权限和职能。国家所属财政、民政、机械电子、航空航天、交 通运输、造船工业等各大领域都要有一整套专门的应急后备保障力量动员制 度和有关经济补偿规定,基层的民航、海运等部门要有具体措施,做到战时 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以提高应急后备保障力量动员的效率和速度。 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区后勤保障体制改革 余用哲 一、高技术局部战争对后勤体制的改革的要求 高技术局部战争具有以往常规战争许多不同的特点,因而对战区后勤体 制编制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 1、后勤结构要具有合成性与整体性 高技术局部战争是诸军兵种参加的技术密集的战争。它不仅要求整个军 事系统中的指挥通信系统、侦察情报系统、武器装备系统、后勤保障系统等 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且要求保障整个军事系统正常运转的后勤保障系统 内部的后勤通信指挥、侦察情报、交通运输、技术修理、医疗卫生、财政经 费、物资器材、后勤防卫、军工生产等各个子系统和单元,也要形成一个有 机的整体。否则,后勤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或单元失衡,就将影响整个后勤 系统的正常运转。进而又将影响整个军事系统的运转。高技术战争的这种结 构的合成性与整体性,决定了战区后勤体制必须具有良好的合成性与整体 性。 战区后勤,作为战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其基本构成通常包括:战区 各级后勤指挥机关、后方基地、仓库、医院和各种专业技术保障部 (分)队, 各类后勤教导队和其它训练机构,后勤科研机构,各类后勤指挥与后勤保障 系统,后勤后备力量动员体系等。 为了更好地适应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的需要,目前许多国家军队都十分 重视对战区后勤组织结构进行调整。一是注意统筹计划和集中使用后勤力 量,使后勤整体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二是突出重点,加强薄弱环节。 在相对稳定的和平时期,各国军队对包括后勤在内的非战斗人员进行大幅度 裁减,三是十分重视后勤理论研究与法规建设。不少国家军队在后勤体制改 革中,以后勤理论研究为先导,成立相应的后勤理论研究机构,专门研究高 技术战争中的后勤理论与后勤法规问题,不断完善和发展后勤理论。 2、按照作战任务的区分建立不同档次的野战部队后勤 尽管在高技术战争中,海空军比例逐步增大,陆军比例逐步缩减,但最 后解决战斗的胜负还要靠陆军。因此,各国在重视发展海空军及其后勤力量 的同时,也十分注意陆军部队,特别是突击、人力、机动力强的装甲与机械 化部队的建设。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拉开档次,按任务组建各类部队及其与 之相适应的后勤保障部 (分)队。现役部队中不少国家将其分为:一类作战 部队,二类作战部队,三类作战部队,后备役部队或人员也分为一、二、三 类。许多国家战区以上的后勤专业技术保障部队,也分为一、二、三类,战 时根据战争发展变化进行动员。 3、重视战场立体保障能力,特别是直升机运输的发展 地面作战部队机动能力的提高,使地面部队以运输汽车为主的补给方 式,难以满足作战部队的需要,因而要求大力发展直升机运输。美军在越南 战场上为克服山岳丛林作战后勤补给困难,广泛使用直升机运输作战部队、 作战物资和后送伤员。据美军称,在越南战场仅运输物资即出动直升机 150 万架次,运输物资260万吨,有效地克服了战区补给线长、战场地形复杂给 后勤保障带来的困难。 第60页 九十年代以来,随着高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军队高技术武器装备逐步增 多,对战场的直升机运输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不仅美、英、法、俄等 一些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发展地面作战部队的直升机运输,而且印度、马来西 亚、中国、巴基斯坦、阿根廷等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军队也开始重视发展直升 机运输。目前,美军陆军有各类直升机8000余架,师编有运输直升机营,步 兵师运输直升机约为120架,空降师158架,空中突击师242架。为适应战 场作战保障的需要,不少国家还研制和装备了不同种类的重、中、轻运输直 升机、卫生直升机、修理直升机等品种配套的机种,使地面作战部队的战场 保障向综合立体化方向发展。 4、后勤编制多样化 随着高技术的发展,新的军兵种不断出现。后勤要保障这些新出现的军 兵种作战需要,就必须编制相应的具有新军兵种特点的后勤保障部队。进入 90年代以来,美、英、法、日、俄等国,根据高技术发展所引起军队结构的 变化和新的军兵种不断出现对后勤保障的要求,相继对军队后勤体制,特别 是作战部队的后勤编制进行了调整。美军为适应高技术条件下打中、低强度 局部战争的需要,在原装甲师、机械化步兵师、空降师、空中突击师、海军 陆战师的基础上,又新组建了高级技术摩步师和轻步兵师,并根据其作战保 障需要,编制了相应的后勤人员与装备。这样美军仅8种不同的地面作战师 就有8种不同的后勤编制。这种多样化的后勤编制适应了不同作战类型部队 对后勤保障不同的需要。 5、后勤力量编组要力求灵活 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战役兵团和战术兵团的编组,常常因作战需要由 过去的相对固定已变成较为灵活的形式。如美军的轻步兵师担任城市、森林、 山地、河流等作战任务外,还可与重装备部队组成合成部队,担任重装备部 队的侧翼掩护任务,就地面作战的战役军团——军来讲,依作战任务、可编 成不同类型数量不等的作战师。旅一级战术兵团平时无固定编制,战时师长 根据作战任务,指定数个不同专业兵种营给旅指挥,临时组成合成旅投入战 斗。为适应这种发展变化,目前不少发达国家的后勤保障部 (分)队也无固 定编制,平时以积木式的专业技术部 (分)中队为单位进行专业技术训练, 演习依据需要进行合成训练。作战时,根据后勤保障任务,以不同的专业技 术部 (分)队组成不同规模的合成保障部(分)队遂行任务。这种灵活的后 勤编制可根据作战任务需要灵活进行编组,因而能较好地适应战役战术兵团 编制不固定的灵活编组需要。 6、后勤指挥机关精干,补给系统灵便 要使后勤保障适应高技术战争战场复杂多变的情况,后勤指挥机关必须 精干,减少层次,提高效率。为此,一些发达国家军队普遍採取了两种措施。 一是把后勤指挥与后勤保障分离。由各级后勤副参谋长具体负责后勤保障的 筹划与指导,而具体的后勤保障组织实施则由各级后勤保障部(分)队负责。 二是建立以电子计算机为中心的后勤指挥自动化系统,广泛运用电子计算机 和其它电子技术收集后勤情报,传递信息,指挥决策和战场后勤保障控制, 从而提高后勤指挥效益,减少不必要的后勤机关工作人员,使各级后勤指挥 机关更加精干。 二、高技术局部战争龊区后勤体制改革的原则 1、适应高技术局部战争诸军兵种联合作战需要,便于统一指挥 高技术战争,是诸军兵种在不同的空间为完成同一作战目标而进行的联 合作战行动。这种军事上高度集中统一指挥的合成作战行动,也必须有相适 应的后勤体制,才能保障诸军兵种在不同的空间为了完成同一作战国标而协 调一致地行动。如果后勤体制在组织编制上不具有保障军兵种合成作战的能 力,就难以保障战争的胜利。为此,不仅国家和军队的战略后勤体制要适应 军兵种联合作战保障和实施后方统二指挥的需要,而且战区内也应建立以战 略后方为依託的三军联勤的保障体制。与合成作战需要相适应,便于后方统 一指挥,是确立后勤体制最基本的原则。 要使后勤体制适应合成保障的需要,首先是后勤体制的总体结构要合 理。从总体结构上,战区后勤指挥、军工生产、后勤保障、科研训练和后方 防卫等系统的组织结构要合理,尤其是对完成后勤保障任务起决定作战的后 勤保障系统的结构要合理。此外,战区与军兵种后勤部之间应按其在战区作 战中的地位作用,构成最佳的比例,形成最佳的组合。 其次是后勤系统内部各部门,各部队后勤要合理编组,使组成后勤各部 门、各部队后勤的后勤部 (分)队构成恰当的比例,协调发展。尤其承担具 体保障任务的后勤部 (分)队,应根据担负的保障任务编制相应的人员和技 术装备,使后勤体制能适应高、中、低三种作战强度的需要。 三是各级后勤力量的编组都要按供、救、运、修、防一体化编成,即按 照战区、集团军、师、旅、团,分别编成与其合成保障能力需要相适应的各 种保障和防卫力量,在战役、战术范围内都形成合成保障能力,完成本级合 成作战的后勤保障任务。 囚是要强化集团军以下部队的合成保障能力。集团军以下的部队后勤, 应按战时可能担负的任务来确定编制,使其本身的编制与合成作战保障能力 相适应,尽量减少战时临时加强配属的后勤保障部 (分)队。 2、适应人民战争需要,建立军政民一体的后勤保障体系 依靠人民群众支援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是我军的光荣传统,是人民战争 在后勤保障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未来高技术战争,仍然是党政军民总动员的 总体战,泌须建立适应人民战争需要的军政民一体的后勤保障体系。 一是军队生活服务要社会化。应结合国家和军队体制改革,逐步实现军 队生活服务的社会化,使军队后勤从平常大量琐碎的服务性工作中解放出 来,集中精力抓好后勤战备建设。 二是军工生产军民一体化。随着国家经济改革的深入,对我国现行的军 工生产体系也要逐步进行改革。除一些特殊的军事技术装备由专门的军工生 产企业生产外,其余军工企业应改成军民通用的生产企业。一些军民通用的 物资应全部由民用企业生产,平时为经济建设服务,战时为战争服务。 三是后勤战场建设军民一体化。战场建设,应结合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 进行。凡军民通用的设施,如交通道路、机场、码头、仓库、医院、修理工 厂、加油站、供应站等,均纳入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计划,由地方建设或由 地方和军队共建。 四是后勤指挥军民一体化。要充分发挥军民整体保障力量的作用,就实 行统一的后勤指挥。对此,平时各个战区和省、市自治区应成立相应的指挥 机构,协调平时军队后勤建设与地方经济建设支援军队后勤建设等方面的行 动。战时,战区应与政府有关部门共同成立军民结合的后勤指挥机构。 3、减少中间环节,便于组织快速保障 第61页 高技术战争节奏的加快和战役战斗频度的增加,要求后勤保障具有快速 反应能力。为此,在后勤组织编制体制上要解决四个问题: 一是要尽量减少后勤指挥、供应和转运环节。为了争取时间,后勤指挥 要尽量减少层次,不设或少设临时的派出指挥机构,或中间指挥环节。要加 强后勤指挥的自动化建设,提高后勤指挥的时效性。在物资供应和伤员后送 上也要尽量减少层次,实行越级前送后送,以提高后勤补给的速度。今后随 着后勤技术装备的改善,应逐步改革目前的补给系统,减少补给层次。同时, 还要尽量减少物资和伤员的转运环节,实施直达补给和越级后送伤员。 二是要实施划区就近就地补给。实施划区就近就地保障,不仅可以减少 战时物资的长途运输和物资回流运输等问题,节省运力,而且可提高后勤保 障的及时性。因此,应尽快实行战区范围内的三军联勤保障,为实施划区就 近就地实施保障创造条件。 三是要建立精干、灵活、高效率的后勤机构。这是组织实施快速保障的 组织基础。尤其是集团军以下部队后勤保障机构,应力求精干、灵活,具有 根高的保障效率,以适应机动作战的需要。 四是要建立快速后勤动员体制,使后勤人力物力有稳定可靠的来源。尤 其在战争初期,这是组织快速保障,保证军队和后勤迅速扩编、迅速展开和 争取初战胜利的重要条件。英阿马岛战争,英军后勤的快速保障也主要是依 靠了后勤的快速动员体制。在英军特混舰队中,后勤船只占60%;在后勤船 只中,动员的民间商船又占了三分之二。 4、适应形势发展,不断调整改革 一是要根据作战指挥体制的变化调整改革。后勤保障工作的基本依据, 是根据战区首长的决心组织保障,并从物质上保障战区首长决心的实现。因 此,战区后勤体制要考虑作战指挥体制对后勤保障的要求。大致上与作战指 挥体制相一致。如果作战指挥体制发生变化,战区后勤体制要相应地进行调 整。 二是根据后勤保障任务的变化调整改革。要完成后勤保障任务,就要有 与完成任务需要相适应的人员、装备和物资器材,否则就难以完成后勤保障 任务。但后勤保障任务的大小是随着部队技术装备的改善而发展变化。如抗 美援朝时期,我军一个师防御作战日消耗弹药平均为 30多吨,而目前高达 500吨。如果不根据这种发展变化的情况调整改革后勤体制,就不能完成后 勤保障任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军队技术装备的发展变化,后勤保障任 务可能发生许多深刻的变化,后勤体制应随着这种变化而不断改革,以适应 形势发展的需要。 三是根据技术装备水平的发展变化而调整改革。后勤技术装备是进行后 勤保障的工具和物质条件之一。后勤技术装备的现代化程度,直接关系到后 勤保障机构的设置、人员的调配比例、组织指挥关系和后勤各种规章制度的 确立等。新技术革命将使后勤技术装备高度自动化,今后后勤保障系统中从 事后勤技术工作的人越来越多,这种发展趋势可能使现行后勤体制面临革命 性的变化。只有根据这种新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改革,才能使后勤体制形成 最佳结构,使新的后勤技术装备发挥最佳效能。 四是平战结合,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后勤体制既要根据形势发展变化而 及时进行调整改革,又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战区后勤体制改革是一个涉及面 比较大的问题,要慎重稳妥进行。 三、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区后勤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1、建立有权威的战区后勤决策机构 高技术局部战争后勤保障,实际上是以国家综合国力力后盾的经济力与 科学技术力的竞争。因此,后勤保障涉及到国家和地方经济、科技、外交、 外贸的各个部门。为使这些部门在统一的意志和目标下,齐心协力地调动各 方面的积极性完成保障战争胜利的任务,无论平时或战时,战区都需要建立 一个有权威的后勤决策机构,各战区后勤最高决策机构,由战区首长牵头, 所在战区有关省、市、自治区的领导同志组成,下设相应的机构统一规划、 计划和组织实施战区内的交通运输、医疗卫生、技术修理、军民通用物资储 备、通信设施等战场后勤建设,协调军队后勤与地方有关军事经济部门的工 作,处理有关突发事件和局部战争的后勤保障,负责地方人力、物力动员, 组织战时生产,维护交通秩序,保障供应等工作。 2、改革后勤保障体制,逐步实现战区三军联勤 应从我军的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积极而稳妥地进行改革。战区后勤 体制改革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现有基础上,实行战区内三军后方基地 建设统一布局、统一建设,通用物资和通用技术装备统一供应,统一修理, 专用物资和专用技术装备由各军兵种供应与修理,伤病员划区统一收治,并 对三军现有后勤保障机构作必要的调整。第二阶段,在逐步扩大三军联勤的 基础上,建立以战略后方为依託的战区三军联勤保障体系,实行战区内的三 军联勤保障,并对三军现有后勤保障机构进行调整。 3、建立战区军民一体化的后勤保障体系 从今后战争规模的发展趋势看,全面的世界范围内的战争不可能打起 来,而局部的战乱仍不可避免。从我国周边地区的潜在威胁看,尽管大规模 的战争不可能爆发,但边境冲突和地区性的局部战争不可排除。因此,今后 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后勤建设的重点应放在应付高技术、低强度的局部战争 保障上。因此,需要加强战区后勤保障建设,建立以战略后勤为依託的战区 后勤体系。 建立战区军民一体化的后勤保障体制,首先应按战区诸军兵种联合作战 保障的要求和需要,结合地方经济建设统筹规划,抓好工农业生产基地、军 工生产基地、后方基地的布局调整与建设,在战区范畴建成具有军民一体作 战保障能力的战略经济区。其次是根据作战后勤保障需要,战区和各省、市、 自治区建立军民结合的后勤保障机构、体制,一旦有事,便可利用现有机构 组织战区内作战的保障。三是战场后勤建设上採取军民共建的办法。即战区 内军民两用的机场、码头、交通道路、仓库修理工厂等平时军民共建共用, 战时用于支援作战。四是针对各战区存在的薄弱环节,分清轻重缓急,把关 键性的薄弱环节搞上去。 4、建立多样化的后勤保障部队 为保障突发事件和局部战争的需要,和平时期应建立多样化的后勤保障 部队。 一是建立快速反应后勤保障部队。为保障快速反应部队应付突发事件和 高技术局部战争的要求,战区应建立快速反应后勤保障部队。战区可视情况 建立快速后勤保障旅和其它形式的应急机动后勤保障部队,每个快速后勤保 障旅应能保障1个机械化师或2个陆军师作战为宜。战区内的海军。空军、 二炮也应根据保障应付突发事件和高技术局部战争的需要,建立相应的空中 第62页 快速保障部 (分)队、海上快速机动保障部(分)队、战略火箭机动保障部 (分)队。 二是根据各战区的不同情况,建立有各战区特点的后勤保障机构和部 队。我国疆域辽阔,各战区的地形特点不同,作战对象各异。因而对后勤保 障的影响和要求不一样,在建立后勤保障机构和保障部队时,应从各战区的 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使之与战区作战需要相适应。 三是根据各战区可能面临的作战任务,建立不同类型的后勤保障机构和 部队。根据各个战区在不同歷史时期面临现实威胁,建立不同类型的后勤保 障机构和部队。如可能发生突发事件和局部战争的战区,应建立甲种后勤分 部和后勤保障部队;有的战区可建立乙种后勤保障分部和部队;处于战略纵 深的后勤分部和保障部队,还可以保留架子或组建预备役后勤分部和部队, 以减少现役后勤保障机构。 5、建立健全战区后勤后备力量体制 一是建立军工生产后备力量体制。军工企业改为生产民品为主之后,应 根据不同作战规模的需要,将战时可转为军工生产的民用企业分为一、二、 三类。战时担任军工生产的企业,应按规定储备相应的技术人才、技术设备、 图纸资料、原料和生产线。 二是建立和完善战区后勤动员体制。后勤力量的动员应纳入各级动员部 门的工作议事日程,并建立相应的后勤动员机构。战区、省军区动员部门应 将战时后勤动员有关要求与计划及时提供地方有关部门,并协同地方有关部 门抓好动员计划的落实。 三是组建后勤预备役部 (分)队。目前全军组建了几十个预备役师,却 没有组建相应的后勤预备役部 (分)队。为此,各个战区应根据作战需要和 各地区的实际情况,组建一些后勤预备役分部、仓库、医院、汽车团、船艇 运输部队、修理厂 (所)、管线队、工程团等部(分)队,以便一旦有事, 能迅速保障部队对敌人的突然袭击作出快速反应。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组织战役后勤保障协调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赵本胜 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战役后勤保障,一定程度上要求打破传统 的战略、战役、战术后勤的界限,实施快速灵活的后勤保障。战役作战后勤 保障,通常是由战略后勤筹划指导,由战役后勤具体组织实施。就战役后勤 而言,不仅要组织同一战区不同建制部队之间的后勤力量协调,还要组织跨 区作战部队后勤力量的协调;不仅要战略后勤与战区后勤力量之间的协调, 还要组织军队后勤与地方支前机构之间的协调。面对这一特点,要确保战役 行动的顺利实施,战役后勤指挥员在组织指挥、计划协调时应着重把握好以 下几个问题。 一、理解战略战役意图要抓住一个 “准”字 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特别是战役的作战行动受政治、外交斗争的影响 和制约,打与不打,什么时间打,如何打法等一系列的问题,无不具有根强 的政治色彩,直接关系到国家军事斗争、政治斗争的全局,一些大政方针都 是由战略层次直接决策。作为战役后勤的组织指挥员,只有对战略战役意图 分析透彻、理解准确,才能作出符合战略战役竭力的保障决心,实施准确而 有力的保障协调。要准确理解战略战役意图,首先依赖于对战争状况和后勤 保障任务作出的科学预测,并以此作为制定保障计划和保障决心的依据。其 次,要全面掌握各种信息,不仅要充分运用上级提供的信息,而且要利用各 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建立起多层次多方向的后勤信息系统。要广开信息来源, 力求全面了解敌我双方、前方后方、军队地方各种情况,以便加以分析、对 比,不被孤立的、片面的现象所迷惑,第三是要及时筹集所需的后勤力量, 进行合理部署,并预估袭扰手段、交通堵塞情况、天气变化情况、后方安全 等对后勤保障的影响。通过对这些情况的综合分析,不断使主观指导符合战 役发展的客观实际,以便有针对性地组织后勤力量、部署保障网络、调整保 障措施、落实保障决心。 二、组织战役后勤指挥要立足一个 “统”字 未来高技术条件下战区战役方向的作战行动,将根据战略战役意图的需 要,调动、集结一些战略预备队及其它战区一定的 “拳头”部队,这些部队 多数远离本战区,后勤力量的隶属关系各不相同,而战役后勤保障既牵涉各 种力量的调整使用,又牵涉供、救、运、修等各个方面;既牵涉军队自身保 障和当地政府动员的关系,又牵涉总部、军区和部队按级供应的关系;既牵 涉陆、海、空三后勤的关系,又牵涉集团军、省军区和后勤分部的关系,后 勤指挥关系非常复杂。特别是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登陆作战,将是前后一体、 空地一体、水陆一体、海空一体的全纵深、全方位的三军联合作战,战役后 勤保障不仅延及陆战场、海战场、空战场的广阔空间范围,而且延及到战役 全纵深各个环节。为了确保整体保障合力的形成和保障的实效性,战区战役 后勤应建立一个统一的三军后勤保障联勤指挥机构,依据战役意图,把三军 后勤和地方力量置于集中统一指挥之下,统一调动使用、统一组织供应、修 理、救治和运输等各项保障。按照保障和指挥相统一、供应与管理相适应的 原则,对战区战役范围内三军的基地、仓库、医院、修理厂、油料库 (站) 在统一指挥下,对作战部队实施统一保障,做到通用物资定点统一供应,通 用装备定点统一修理,油料、服装三军联供,伤病员划片就近治疗,运输、 后方支前力量动员、后方防卫统一组织,海上、空中运输分别由海军和空军 后勤统一负责,统一指挥。从而使来自各种不同建制或序列、不同保障层次、 不同军兵种的后勤力量形成保障合力,确保战役指挥员的作战决心的实现。 三、改革战役后勤指挥方法要着眼一个 “简”字 高技术局部战争,交战双方都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小的代价速战速 决,战场情况瞬息万变,出乎意料的随机情况不断出现,从这个意义上说时 间就是保障力,就是胜利,这不仅要求战役作战指挥要快,同时要求后勤指 挥也要以快对快。而我军目前战役后勤指挥方法程序比较繁琐、复杂、费时。 因此,要从高技术条件下战役后勤保障的特点出发,注重实效,着眼快速反 应。一是简化指挥程序。就是要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通过去粗取精、去繁 就简,提炼改进达到简明实用的目的。当然,这里不是盲目地减,而是要根 据应用的实际效果来衡量繁简的合理程度。二是减少文书份数,压缩文书篇 幅。要把一些可有可无、可多可少、可说可不说的套话、空话,从保障文书 中删减掉,把一些不具普遍意义的数据、精格下决心砍掉,通过删、砍、并 的方法,使保障文书的内容更精炼实在。 四、多种保障手段并用要注重一个 “活”字 第63页 高技术条件下的战役战斗行动空前激烈和复杂,后勤保障仅靠单一的保 障手段和方法,显然难以适应新的战法和保障作战的需要,必须综合运用各 种保障手段。就我军当前后勤装备水平而言,可以採用的保障手段有逐级保 障、越级保障、定点保障、机动保障、独立保障、支援保障、平面保障、立 体保障、军队保障、地方保障等,这些手段在不同作战条件、环境中,都各 有优长,并且相辅相成。所谓多种手段并用重在一个 “活”字,就是作为战 役后勤指挥员,要针对战役发展变化情况,通过灵活运用不同的保障手段, 把已有的后勤力量充分、快速地转换成保障力、战斗力。如战役发展过程中, 上级对下级要以机动保障为主;纵深战斗中,以本级跟进保障为主;快速突 击集群向纵深直插时,以快速保障群体伴随保障为主;急需作战物资和危重 伤病人员救治,以实施空投和直升机后送的立体保障为主。在通常情况下, 按照保障层次逐级保障,而在重要时节和主要的纵深作战、夺占要点的部队 则要实施越级保障,以减少中间环节,提高保障实效。特别是登陆作战时的 抢滩上陆阶段,弹药消耗大、伤员发生多,战役后勤则要实施越级前送和越 级前接。对作战地域狭窄、部队比较集中的地区,实施定点保障;而对快速 穿插、纵深空降和小群多路的分散作战部队,则採取机动伴随保障,以车代 库,动中实施,确保部队作战的需要。 五、建立应急保障体系要达到一个 “快”字 高技术局部战争,不仅发生的时间、地点具有很大的突然性,而且战争 的规模也具有很强的伸缩性。参战部队围绕总体作战意图既有各自不同的任 务而又相辅相成,每种力量都将以其独特的功能出现于战场,同时对后勤保 障也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特殊要求。而这些要求又都集中反映在一个 “快”字 上。战役后勤指挥员,应针对作战任务、战场环境、各军兵种部队特点,根 据已有的战略后勤支援力量,跨区、跨建制后勤力量的情况,建立临时抽组 应急保障力量体系。这种应急保障力量体系,当保障任务需要分散时,可分 成若干个集群独立遂行保障任务;当保障任务需要集中时,又可凭藉其高度 的机动力,迅速组合成新的、更大的支援保障集群,以形成有效的支援保障 能力。适应高技术条件下前方快撕、快突、快插的作战手段和应付突然情况 是可能的。在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中,我军要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敌 人,必须进一步提高人的素质,依靠正确的军事思想作指导。同样的后勤装 备,掌握在不同素质的人手中,所产生保障力是不一样的。战争的实践清楚 地表明,一些发展中国家靠石油资源换来的最先进的武器装备,仍然不能形 成强大的战斗力,形不成强大的国防而受制于人,究其原因,还是人的素质 适应不了先进的技术装备。这就是说,后勤装备的优势不能与现代化水平高 低划等号,后勤建设的百年大计必须以人才为本。用兵一时,养兵千日,战 时重视使用高科技人才,争取战争胜利固然十分必要,但更重要的是在平时 就要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当前,后勤人员对高科技知识的学习掌握还存在着 先天不足,高科技知识水平离打赢高技术战争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后 勤专业勤务技术不够精,一专多能人才少。所有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战役后勤 快速保障能力的形成。因此,战役后勤指挥员必须从现在开始,抓紧后勤人 才的培养。要通过高技术战争后勤理论、高技术的装备知识和后勤指挥自动 化知识的学习,提高各级后勤领导干部的组织指挥能力和管理水平。要根据 专业分工,组织开展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专业勤务训练,抓住重点,训练 战时真正用得上、过得硬的本领,加强对各类专业特别是高科技人才的培养。 要从地方高等院校青年学生中分批次、有计划地引进一定数量的高科技人 才,充实后勤队伍。从而造就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专业齐全、结 构合理的后勤保障人才队伍,以适应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后勤保障的需 要。 适应高技术条件作战需要增强后勤指挥员合成意识和能力 南京军区后勤第16分部 一、后勤指挥员必须树立高度的合成参与意识 未来战争,衡量作战双方的战斗力,着重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一是直接 战斗力量;二是战斗支援力量;三是战斗保障力量。而战斗保障力量在高技 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现代战争打后勤”已日益成为当代军 事家们的共识。所谓 “打后勤”包括两层含意,一是现代高技术战争对后勤 保障的依赖性不断增大,强大的后勤保障已成为夺取战争胜利的重要支柱; 二是打击对方后勤已成为达成战略战役目的的重要指导原则和手段。后勤作 为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作战部队的有机结合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紧 密。这就要求后勤指挥员必须树立牢固的作战与保障合成意识。 后勤保障服务和从属于作战行动,这种从属性要求仗怎么打,后勤就怎 么保障。然而,从属性并不等同于被动性。高技术条件下作战节奏加快,战 法变幻莫测,打击手段多样,后勤指挥员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被动中争取和掌握后勤保障主动权。强化合成意识是掌握主动权的一个基 本前提。强化合成意识,一是要深刻领会首长的作战决心,及时准确地了解 部队作战行动及可能的发展变化,从而牢牢掌握保障重点、保障时机、跟进 速度、保障方法等 “关节点”,未雨绸缪,做好多手准备。二是应了解敌人 的基本战法、打击手段、战役目的等情况,判断出可能给部队造成的威胁以 及对后勤保障的影响,并据此做好各项保障准备。这就要求后勤指挥员不仅 要有根高的后勤指挥水平,同时要具备合成作战指挥的基本素质,以使其跳 出后勤保障这样一块小天地,站到作战全局的高度上,实施整体运筹,从而 使后勤保障真正成为与整体作战相协调的有机组成部分。 此外,从做好打赢高技术战争准备工作来看,我军当前后勤保障体制、 手段、训练都与高技术条件下作战不相适应,后勤改革势在必行。后勤指挥 员必须学习高技术条件下的作战理论,才能使后勤改革与作战指导思想和基 本战法相一致,才能紧紧围绕武器装备的发展和战法改进来作好文章,否则 难以改到 “点子上”。 二、后勤指挥员必须树立三罩联勤保障的合成意识 现代高技术战争的一个鲜明特点是诸军兵种联合作战,各种作战手段综 合使用,仅依靠传统的各军兵种后勤分体保障模式难以达到 “保障有力”的 目的。海湾战争后美军联勤保障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我军当前的保障体制,主要依靠各军 (兵)种自行保障。这样的保障体 制与高技术条件下一体化作战的基本要求不相适应,平时会造成重复建设, 战时影响联合作战。现代战争唿唤联勤保障,联勤保障需要高素质的后勤指 挥人才。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现代军事后勤指挥人员,一要充分认识现代 战争的高度联合性,确立大后勤观念,强化联勤保障的主动意识;二要走出 第64页 单一军兵种后勤的狭小天地,了解和学习其它军兵种作战及其后勤知识,奠 定联勤指挥的功底;三要加强联勤保障研究和训练,探索联勤保障的原则、 方针、措施,形成联勤保障的套路。逐步从分体保障体制,过渡到联勤保障 体制上来,以适应联合作战的需要。 三、后勤指挥员必须强化后勤系统自身合成意识 在冷兵器时代,后勤保障以粮草为主,热兵器时代以保障枪弹为主,机 械化时代以保障飞机、坦克、火炮油料为主,核热时代以保障核装备、核燃 料为主。目前,战争正在向以电子智能武器为主的高技术时代过渡。高技术 武器装备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技术装备来维护保养,同时更需要懂得这 些技术的人才和部门来指导。它促进了后勤系统的分工,后勤装备增多,技 术人才增多,专业化分工更加明细。另外,战争的发展改变了过去的作战方 式,诸军 (兵)种合成作战已成为主要样式。合成作战,物资需求量大,种 类繁杂,需要各部门合成保障。武器装备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导致了后勤系 统的进一步分工,完成某一项任务时,仅靠一二个单位或部门已不适应,需 要多个单位和部门统一协调行动。因此,后勤指挥员必须加强对本系统的协 调,使其行动有条不紊。 综合性群体编组、方向及区域性合成保障是高技术条件下后勤保障的一 个趋势,就是把后勤保障的各种技术、物资、人才、装备进行有机的分工和 组合,在各个作战方向或地区形成多个具有综合保障功能和独立完成保障任 务能力的合成保障群。因此,要对各部门、各专业实施熟练地全面指挥,形 成合力,就需要后勤指挥员不仅精通综合指挥专业,也要掌握各种专业知识, 了解各部门、各专业的职能和保障水平,更需要有较强的整体观念和合成意 识。并在平时,大力开展合成保障演练,增强后勤指挥员组织内部合成的能 力。 四、后勤指挥员必须树立全后方大合成防卫意识 高技术条件下作战,后方无战事的局面已成为歷史,传统的前后方界限 已变得模煳不清,后勤的一切活动都可能在敌人的火力、兵力的严重威胁下 进行。美军在其攻防作战理论中就明确指出: “在任何战斗行动中,指挥员 均应对敌后勤设施等后方重要目标实施火力、兵力突击”。海湾战争中,多 国部队将 “切断伊军后勤补给线”这一军事目标贯穿于战略空袭、夺取战区 制空权、战场准备、地面进攻4个阶段全过程。空袭进行10天后,伊拉克的 后方补给已不能维持前线部队进攻作战的需要,17天后就不能维持防御作战 的需要,25天后连就地生存的需要也不能维持了,到多国部队发起进攻前, 伊军在科威特的后勤补给能力丧失90%以上。由此可见,在未来高技术条件 下作战中,没有坚强的后方防卫,就谈不上强有力的后勤保障,作战也就难 以持续下去。 高技术条件下作战,后勤将遭敌多种威胁。既有敌穿插迂迴分队和特种 部队的袭扰和攻击,又有在战役后方实施的大规模空袭和空降,还会有精确 制导武器和远程炮兵火力的打击等。后方部署一旦疏于防护,就会受到毁灭 性的打击。面对如此严重的多方面威胁,仅仅依靠后勤自身力量,是无法满 足防卫需要的。后勤指挥员必须树立全后方大合成防卫意识,把后勤防卫纳 入战场整体防卫之中,正确处理好保障与防卫的关系,搞好后勤的防护与伪 装,协调好部署在后方防区内防空兵、航空兵等各种防卫力量,把地方武装, 预备役部队的防空力量统一协调组织起来,参加防卫作战,并力所能及地抽 出部分兵力与上级配属的兵力组成后方防卫群,统一拟定后方防卫作战计 划,并把计划纳入合成军队整体作战计划之中,才能在全后方形成军民结合、 上下结合、作战部队与后勤结合、后勤各防卫区结合的合成防卫网。 五、后勤指挥员必须树立军地合成意识 高技术条件下作战,高强度的后勤保障,如果仅仅依靠部队自身保障力 量,不要说还不先进的我军,就是现代化程度很高的美军也无法办到。在海 湾战争中,美军为保障海湾55万军队作战,政府有80多个经济和技术部门 负责为军队筹备作战装备与物资,38家航空公司、几十家海运公司和7个州 的铁路部门为军队提供运输工具,73家公司提供食品、服装和药品,三分之 一的企业为军队生产了284.6亿美元的装备物资。如果不得到如此巨大的民 用力量支援,海湾战争决不会如此顺利。 人民战争歷来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它更是我们赢得高技术局部战争 胜利的坚强柱石。因此,各级指挥员要牢固树立人民战争大后勤观念,强化 军地合成意识,后勤保障必须紧紧依靠和争取民众的支援。 高技术条件下作战,地方动员任务重、时间急、要求高。物资筹措、地 方运力的徵用、伤员的救治后送、装备的维修及后方防卫,都需要动员地方 力量、实施军民一体保障。这就需要进行军民结合的战争动员,建立精干、 高效的军、地一体的指挥和保障机构,统一筹划和运用军民各种保障力量, 制定军地结合的供、运,修、救的综合保障方案,并不间断地进行军地协调, 充分发挥军民整体保障威力。 六、后勤指挥员必须成为合成型指挥人才 后勤指挥员,在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合成指挥意识的同时,必须尽快成 为合成型的指挥人才。首先要改善知识结构。后勤分工明细,每个部门都有 自己特定的专业,并长期从事本专业,对自身专业的学习和研究都有一定的 深度。但是高技术条件下作战,后勤保障更需要精通合成的复合型人才。因 此,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后勤指挥员,光精通本专业、本部门的知识是非常不 够的,还必须掌握合成知识、高科技知识,以及其它与后勤保障有关的边缘 知识。其次要加强后勤干部培养制度,理顺流通渠道,在提拔、使用领导干 部时,既要看业务水平,更要看合成组织能力。制度性地将后勤各级指挥员 放到战斗部队去锻鍊,送合成指挥院校深造。再次结合战法研究,研究制定 后勤保障改革的相应措施,使后勤保障改革与合成战法改革同步。同时,要 完成后勤内部改革的配套方案,使后勤指挥员始终处于一个讲合成、便于合 成的有利环境中。 浅谈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应急保障力量运用问题 南京军区后勤第18分部 为适应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的需要,建立战役后勤应急保障力量十分必 要。当前,由后勤分部抽组的通常有应急保障旅、应急兵站及其它专业保障 分队等。本文试就战役后勤应急保障旅运用有关问题谈点看法。 一、战役后勤应急保障旅的主要任务 应急保障旅的基本任务通常是:战时在本战区内以保障担负战役第一梯 队主攻方向步兵师作战为主;平时主要对执行其它紧急任务的部队实施应急 第65页 支援保障。总之就是在突发情况下,战役后勤根据保障任务需要,迅速抽组 相应的应急保障分队,紧急收拢、集结,快速机动、展开,对应急机动作战 部队实施强有力的支援保障,达成保障当前急需与后方基地后续支援的衔 接。必要时也可根据上级指示执行跨区保障任务。 二、战役后勤应急保障力量运用的特点 1、快速反应。后勤分部抽组的应急保障力量,是在不增加分部现行编制 员额,不大量增加经费的前提下,採取人员预任、装备预编的形式,从分部 现有保障部、分队中,按专业对口抽组应急保障分队。即保障旅机关和各专 业保障分队,平时分别寓于分部机关和就近所属仓库、医院、汽车、通信等 部、分队之中,遇有紧急情况,临时抽组成保障旅,遂行应急机动支援保障 任务,具备快速反应的条件和应急保障的能力。从我部近年来的实践看,平 时必须十分重视应急保障力量建设,明确应急保障旅兼管机构,指定专人负 责管理,落实人员、装备和物资预任预编方案,组织预任人员进行单兵、分 队和首长机关综合演练,落实 “三分四定”,明确预任人员的职责和任务, 确保应急保障力量随时都能收得拢、拉得出、开得动、供得上、保障好,达 到快速反应和应急保障的要求。 2、独立保障。后勤应急保障旅通常以分部现有保障部、分队为基础,预 编旅机关和军械营、油料营、综合物资营、卫生营、汽车营、卫生防疫队、 海运船队、直升机中队、输油管线队、机械工程队以及警卫、通信、对空防 御分队等配套的专业保障分队。保障能力通常以保障一至二个南方甲种步兵 师遂行一次野战阵地进攻战斗主攻任务的物资保障量和伤员救治量需要设 计。并从上述需要出发储备各类物资,编配各种装备、器材,达到质好量足、 专业配套的要求,具有较强的综合保障能力和独立完成应急支援保障的能 力。 3、随机应变。应急保障旅通常以模块组合方式抽组,成建制预任,将应 急保障旅保障力量集中寓于分部保障部、分队之中。 “大集中”即将保障旅 各保障分队以成建制编组方式,相对集中寓于分部重点方向同一个基地保障 群之中, “小集中”即将保障旅某一保障分队人员、物资、装备和器材相对 集中在分部所属一至二个保障部、分队之中,以模块组合方式抽组应急保障 旅,既有利于应急保障旅平时训练和管理,又有利于战时快速抽组、集结保 障力量;既可整体出动,实施综合性支援保障,又可根据任务需要,抽出保 障旅其中的 “一块”或“几块”,相对独立地执行支援保障任务,具有较强 的随机应变能力。 4、机动保障。后勤应急保障旅作为应急机动保障的“拳头”力量,重点 应突出快速反应和应急机动能力,人员编成要精干,保障能力要综合配套, 装备配备要功能全、机动性强。近年来,总部本着优先装备,重点保障的原 则,先后为应急保障旅配备了野战炊事拖车、面包加工车、汽车抢修车、检 测车、食品冷藏车、保温车、救护车、手术车、化验车等后勤技术装备和大 量野战专用战备物资、器材,使其快速机动能力、野战生存能力和应急保障 能力明显提高,较好地解决了战役后勤应急机动保障滞后于机动作战部队的 现状。 三、战役后勤应急保障力量运用原则 1、保障当前,衔接后续。后勤应急保障旅一般不宜配属给部队,取代部 队后勤的保障任务,也不宜脱离战役后方基地,由应急保障旅独立承担战役 后勤保障任务。而应将其作为战役后勤应急机动保障力量,用于保障机动作 战部队达成当前任务,衔接战役后方接供保障,起到保障当前,衔接后续的 作用。 2、根据需要,合理编组。分部应根据战役指挥员赋予的应急保障任务和 要求,明确保障旅各保障分队的任务组成和各类战备物资、器材、装备数质 量的要求。灵活确定保障旅的组合方式,既可全旅出动,也可部分力量或某 一保障分队单独行动,分别实施综合性和选择性支援保障。 3、统筹兼顾,确保重点。由于受现行编制体制和经费等条件的制约,广 泛抽组应急保障旅条件不具备,抽组的数量不可能大多,抽组规模不可能太 大。为保证应急保障旅抽组后,不影响分部完成正常的平战时保障,经过反 复试验论证,以抽组分部现有总编制人数的10%为宜。因此,要将有限的应 急机动保障力量用在关键时节和决定战役胜负的主要方向上、不宜将其平均 分散使用,同时保障几个方向。 4、补充调整,及时恢復。战役后勤应急保障旅数量较少、保障能力有限, 在遂行或完成保障任务后如不及时组织人员、物资、器材的补充,就难以维 护保障能力。因此,应根据应急保障旅物资消耗和人员、装备损耗情况,以 及下一阶段可能担负的保障任务,及时对战损物资、装备器材和人员进行补 充调整,尽快恢復保障能力,为完成后续应急支援保障任务创造条件。 四、战役后勤应急保障旅运用时机和方法 1、应用的时机。通常是在突发情况下,部队行动急需后勤支援时,依据 总部或军区的命令动用。运用的时机:一是部队实施应急机动作战行动,且 作战地区远离战役后方或战役后勤来不及展开时;二是部队应付政治性突发 事件或抢险救灾任务,急需战役后方支援时;三是遂行其它临时性应急机动 保障任务,需派出应急机动保障力量实施快速有效的支援保障时。 2、运用的方法。一是应急保障旅指挥和保障关系。平时应急保障旅由所 在分部和抽组单位负责建设和管理,战时由总部或军区后勤直接指挥。一般 不配属给部队后勤。二是应急保障旅部署。应急保障旅的部署要与保障任务 相适应,与后方基地部署相衔接,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尽可能靠前配置。当 执行抢险救灾保障任务时,应尽量部署在部队展开地域附近,实施靠前保障。 三是应急保障旅配置地域的防卫。由于应急保障旅自身防卫力量不足,在组 织防卫时,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自身防卫力量的作用,另一方面应视情向战役 指挥员申请兵力予以加强或依託作战部队防御体系组织防卫,确保后勤保障 旅的安全稳定。 第66页 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区战场环境及其对后勤保障的影响 宋学先 陈卫平 战场环境是影响后勤保障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 文社会环境和作战环境等。本文研究的战场环境主要指战区作战环境。 作战环境是交战双方兵力兵器对抗过程中相互造成的生存条件、工作条 件之总和。在非高技术的常规战争中,交战双方作用于对方的手段有限,因 而相互所造成的作战环境比较简单、清晰。而在高技术条件下,由于作战手 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各种远战武器、精确制导武器和新概念武器的出现, 导致作战环境日趋复杂。环境因素在影响作战和后勤保障的一系列因素中的 地位越来越显着。美军1993年版陆军野战条令 《作战纲要》专门增加了“作 战环境”一章,该条令认为:“熟悉环境特点对在战场上的生存至关重要。” 我军在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中,仍然是以劣势装备对付优势装备之敌,因此, 所面临的作战环境较之对手更要复杂、恶劣。这就要求在探讨、研究高技术 局部战争我军后勤保障的所有问题之前,首先应充分认识后勤可能面临的战 区作战环境及其对后勤保障的影响,从而为后勤各项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一、敌我侦察监视手段差距造成的单向透明环境及其对我军后勤保 障的影响 侦察监视手段之于作战,犹如耳目之于人的生活,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现代高技术侦察监视手段,无论时域、空域和频域,都大大地扩展了。从时 域看,不仅能在白天、晴天,而且能在夜间及恶劣天候中实施;从空域看, 不仅能在地面、海上、水下、空中,而且能在外层空间实施侦察;从频域看, 不仅能用目视和光学手段,而且能在声频、微波、红外等各个波段实施侦察。 这些手段的密切配合,就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全时空的侦察监视网,在这张 网上密布的 “电子眼”、“红外眼”、“雷达眼”的注视之下,被监视对象 的一举一动都可尽收眼底。 从我军情况看,虽然已经拥有了部分高科技的侦察、反侦察手段,但同 世界主要军事大国相比,差距仍十分明显。因而很难摆脱由这种差距而造成 的单向透明环境。这样的环境,对我军后勤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 后方固定目标位置将全面被敌掌握。诸如仓库、机场、港口、铁路枢纽、桥 梁、隧道、维修工厂等,都会被敌侦察卫星一览无余;第二,后勤保障活动 将随时受到敌之监视。诸如后勤的前送与后送,后勤部署调整,仓库、车站、 码头的装卸活动等,都难以摆脱敌人战略、战役、战术侦察手段的跟踪与监 视;第三,后勤通信将随时被敌窃听。敌人通过窃听和破译通话内容,就可 以了解我后勤保障情况,甚至发现我之作战企图。 单向透明环境给我军后勤工作特别是后勤目标的隐蔽伪装提出了新要 求。一是要加强隐蔽伪装观念。要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敌人的监视之下。 二是隐蔽伪装要讲究科学性。要懂得各种侦察、监视手段的原理和性能,建 立隐蔽伪装的新概念,以便採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三是隐蔽伪装要从平时做 起。特别是战略、战役后方基地的大型固定设施,须多年建设才能完成,如 果不从建设之初抓起,就很难不暴露。四是应多设置假目标。以假乱真,示 假隐真。将真目标掩蔽在大量的假目标之中,使敌真假难分。 二、高技术武器的打击力造成的火力威胁环境及其对我军后勤保障 的影响 高技术兵器最主要的特点有三:一是射 (航)程远。如世界主要军事大 国装备的大量飞机和飞弹,其中战略武器可打到地球上的任何地方,战役战 术武器也可打击上千公里外的目标。我战术、战役、战略后方,都在敌火力 威胁之下。二是命中精度高。射程上万公里的远程飞弹圆公算偏差仅为 30 米。採用未制导的中程飞弹,圆公算偏差只有10米。定向能武器命中精度更 高,几乎没有误差。这对我后方大量点状目标是极大威胁。三是摧毁能力强。 从相对值上看,以往用一般常规炸弹数千枚才能完成的轰炸任务,现在只需 用一枚飞弹或制导炸弹即可完成。从绝对值上看,一枚高效子母弹,其杀伤 半径对人员达570米,对坦克、火炮达130米,对地面直升机达930米。其 杀伤威力相当于2000—3000吨梯恩梯当量的战术核武器。还有专门用来打击 地下目标的钻地武器,可穿透 30英尺的钢筋混凝土和 100英尺的土层后爆 炸,这对战役后方的各种地下设施如洞库、地下工厂、地下医院、地下指挥 所等,构成严重威胁。 由敌人高技术武器所造成的火力威胁环境对后勤的生存能力提出严重挑 战。一是后方再也找不到一块绝对安全的 “绿洲”。后方目标与前方目标一 样要承受勐烈的火力打击,而且这种打击往往首先从后方开始。二是后方目 标被摧毁的概率增加。武器的命中精度提高,使得敌人能够用较少的武器弹 药,取得很大的破坏效果。敌如实行 “绞杀战”,将能比较容易地造成大面 积的遮断环境,使我前后方联繫中断。给我军完全依靠地面运输的后勤保障 方式带来难以克服的困难,如果说在韩战中,为打破敌人的“绞杀战”, 我们可以採取夜间突击抢修、抢运的话,那么,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由 于战场上的单向透明环境和敌人武器的全天候打击能力,夜间已不再对我们 有利。打破敌人的 “绞杀战”将更加困难。三是地下目标的安全系数降低。 过去,战略、战役后方基地的地下设施对付敌人的常规炸弹或核武器空爆袭 击,基本可以保证安全。现在,由于精确制导武器、钻地武器和某些新概念 武器的出现,敌人有能力专门打击地下工事的薄弱部位,如洞口、通气口等。 或者採取引爆的方法,摧毁洞库中的大量弹药、油料等易燃、易爆物资。这 就要求我们必须重新考虑仓库物资储备布局,採取多点分散的配置方法,以 免敌人一次摧毁我大量物资。 三、高技术立体战争造成的非线式环境及其对我军后勤保障的影响 以往,两军对垒,阵线分明。虽然也不断有人採用穿插、分割、小股部 队渗透和侧后迂迴包围等战法,力求取得正面突击所难以达到的良好效果, 但从总体上看,战争仍属于两军对峙的线式作战。韩战时,以 “三八” 线为两军对峙的前沿地带,敌南我北,阵线分明,就是典型的线式战环境。 而在高技术条件下,由于高技术兵器突防能力强,部队普遍採取空中快速机 动等特点,将给作战环境带来许多新变化。其一,流动性强,机动作战多, 在一个地区的反覆争夺可能减少;其二,战线模煳,战斗在全纵深同时展开; 其三,攻防一体,作战样式转换快;其四,重兵集结的大型、特大型战役让 位于若干灵活精干的小部队之间的短促交战;其五,超视距火力战成为重要 战斗样式。总之,高技术战争带来的将是一个犬牙交错、互相包围的非线式 作战环境。正如有人所描述的那样:“战场的地图可能只标有红兰两色圆圈, 而不是通常代表敌我双方兵力的红兰两色线条。” 这样的战场环境,将对我军后勤部署、后勤保障的实施、后勤防卫、后 第67页 勤指挥控制等,产主一系列的重大影响。首先,非线式作战环境中,我战役 后方的广大地区内可能出现一片片敌占区,平面的网状部署可能被撕开一个 个 “破洞”,前后贯通、左右相连的兵站线有可能被遮断;其次,非线式作 战环境中,战场形势变化快,敌人可能从多方向突入我敌役战术纵深,或以 空中机动部队在我后方实施多种样式的作战。敌我作战部队必然扭杀在一 起,互相包围,互相分割,敌中有我,我中有敌。我军机动作战部队也可能 深入敌后作战。这些都要求后勤具备一定的立体保障手段,实施超越式快速 保障。以往的那种完全依赖地面交通线的后勤保障方式已不适应非线式的战 场环境。第三,非线式作战环境中,后勤力量配置更加分散,且有可能被敌 人层层分割,但对后勤保障的快速反应能力的要求却空前提高。这就必须加 强指挥控制。否则,无法形成整体合力。加强指挥控制依赖于比较完善的通 信手段。目前我军后勤的通信能力与非线式作战环境的基本要求相差甚远, 如不改善,将成为战时限制我军后勤保障能力发挥的瓶颈口。第四,非线式 作战环境中,后勤不仅承受敌人的火力打击,而且与敌人地面部队和空中机 动部队接触的机会增多,后勤防卫的难度增大。以往那种按防敌小股渗透分 队袭击和一般对空防御而设想的防卫组织和防卫措施,已无法保证后勤安 全。 非线式作战环境对我军后勤影响的深远性可能是划时代的。它将强制性 地引起我军后勤保障方式的一系列变革。否则,无法适应高技术条件下后勤 保障的要求。因而,切不可用僵化的眼光看待过去的经验,特别是在歷史上 被证明是成功的经验。传统的东西在新的歷史条件下,如不发展,就可能成 为桎梏。 四、敌进行地球物理战和使用多种非致命性武器造成的人工自然灾 害环境及其对我军后勤保障的影响 高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不但产生了一大批高效能的杀伤性武器,而 且也产生了一大批以瘫痪、阻滞、破坏敌方行动为目的的作战手段。从掌握 的资料看,这种手段主要包括地球物理战和非致命性武器两个方面。 所谓地球物理战,是指利用高技术改变战场局部环境,制造人为自然灾 害,从而影响军事行动的作战手段。这些手段有:一是人工降雨,造成山洪 暴发,道路泥泞,道路、桥樑被毁,后方交通运输受阻。美军在越南战争中 就曾进行过 “阻截性的人工降雨”。二是制造酸雨,使装备腐蚀,物资霉烂 变质。三是制造地震和山崩,破坏后方工程设施,造成人员损伤,物资损失。 四是制造臭氧空洞,让太阳紫外线杀伤人员和其他有生力量。此外,外军还 在积极试验人工造雾,制造干旱,制造严寒酷署,控制颱风等手段。上述破 坏手段,破坏威力大,危害范围广,有的比核武器的破坏威力还要大。敌人 为了不影响己方的作战行动,这些手段可能主要使用于远离前线的我军后 方。 所谓非致命性武器,就是不消灭对方的士兵,而是通过瘫痪敌人的行动 从而取胜的手段。从外刊透露的消息看,非致命性武器包括电子的、光学的、 生物的、化学的、机械的等多种形式,对后方威胁较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施放阻燃剂或金属丝雾团,使车辆息火短路而不能开动;二是在道路、 机场、油库、油船上撒布微生物,使汽车轮胎报废,飞机金属生锈,油料凝 结成块;三是往飞机跑道上喷洒超粘性聚合物,往铁路上喷洒超滑油,以封 锁机场和中断铁路运输;四是施放镇静性化学药剂,使后方重要机构的工作 人员昏昏欲睡。此外,还有其它一些手段对后方也有一定破坏作用。美国正 在秘密地加紧研制多种非致命性武器。外军有人认为: “在可能发生的冲突 中使用非致命性武器,表明美国军事战略已进入一个引人注目的发展阶段。” 从上述各种破坏手段来看,它能够瘫痪后方交通运输,破坏仓储物资,破坏 后勤装备。这些手段再配合以火力打击,空降和机降等,将置我后勤保障工 作于非常困难的境地。 敌人对我后方进行地球物理战和使用非致命性武器,其主要目的是瘫痪 我军后勤保障。对后勤产生影响的主要特点是:一是破坏后果严重。地球物 理战对后勤的破坏不是靠武器的力量,而是藉助自然的力量,破坏范围比较 广泛,一旦灾害形成,人力难以抗拒。二是破坏行动隐蔽。不管是地球物理 战还是非致命性武器,只有当破坏后果发生后人们才能感觉到。有的甚至正 在受到损害却不知原因所在,从而增加了后方防卫的复杂性和困难性。三是 破坏方式多样。敌人的地球物理战手段和非致命性武器五花八门,各种破坏 手段的原理和性能大不相同,将使我们防不胜防。四是破坏手段技术性强。 敌人此类破坏手段,都是高技术成果的结晶,我们要想对付此类破坏手段, 也只有依靠科学技术上的突破。目前,对此类破坏手段,我们掌握的情况很 少,有的我们还一无所知,因此,暂时无法採取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应该 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五、敌实施电子战造成的信息阻塞环境及其对我军后勤保障的影响 从近期几场局部战争来看,实施电子战就象过去进行火力准备一样,成 为压制对方的主要作战手段。现在,敌人的电子战手段很多,一是用电子发 射机和电子干扰飞机发射强烈的干扰电磁波,使我后方无线电通信工具无法 工作;二是直接摧毁我电子设备。摧毁手段包括火力摧毁和电磁脉冲槽毁。 三是施放计算机病毒。美军的计算机病毒武器已发展到第二代。在病毒投送 方式上也更加灵活。 上述环境主要对我军后勤的指挥控制手段提出了挑战,我军的后勤通信 和指挥自动化能力本来就很弱,再遇敌人的电子干扰和破坏,很可能出现通 信中断,造成指挥信息阻塞,上情不能下达,下情不能上达。在高技术的战 场环境中,上级后勤和下级后勤之间、后勤和作战部队之间、后勤指挥机关 和后勤保障单位之间的地面联繫易被隔断,我军后勤传统的通信手段如有线 通信,徒步通信,摩托通信等,将无法在这种环境下继续发挥作用。无线通 信将成为主要手段。但我军后勤的无线通信能力严重不足,且抗干扰能力差, 如果不能尽快解决,将严重限制后勤力量的发挥。非线式的作战环境,信息 阻塞就意味着后勤部队失控,也就意味着后勤保障中断。对于这一点,一定 要有清醒的认识。 六、敌武力威胁与政治欺骗相结合造成的心理战环境及其对我军后 勤保障的影响 战争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竞赛,而且是人力人心的竞赛。现在,发达 国家军队对此也有清醒的认识。因此,在高技术局部战争中,拥有武器装备 优势的一方,不仅注意运用各种高技术手段打击对方军事力量和经济潜力, 而且广泛开展心理战,以瓦解对方的民心和士气。 美国国防部1985年就根据总统行政命令制定了 《心理战总计划》,把心 理战看作是 “执行国家安全政策的一种战略手段”。为此,编制有专门的心 理战部队。他们认为: “在支援大规模常规作战中,心理战已成为名副其实 第68页 的力量倍增器。因此,必须把心理战纳入一切作战行动中。”战后,美军抓 紧制定指导21世纪作战的心理战条令。1993年,被称为《fm33—5号野战手 册——心理战的战术、技术与程序》的条令已正式出台。在心理战手段上, 美军也在积极研制和採用高技术,例如,它能够利用雷射全息投影技术,在 云端显示宗教领袖的全息映像,并让其喊话,瓦解敌方军民的士气。可以预 见,美军在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中会更加广泛地进行大规模的心理战。 心理战对我军后勤的影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这是因为:1我 军克敌致胜的法宝是人民战争,人民支前是战时后勤保障的重要形式。但支 前力量一般缺少严格的军事训练,心理承受能力较低,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 难免出现心理恐惧。再遇有敌人实行武力恐吓与政治欺骗相结合的心理战 术,必将影响支前效果。2在高技术条件下的非线式战场上,后勤配置更加 分散,与上级的联繫被切断,实施独立保障、独立作战的情况显着增多,后 勤部 (分)队和人员,容易出现孤独感,并对上级的指挥能力产生怀疑。在 这种情况下,敌人的心理战比较容易奏效。3我国未来可能发生局部战争的 战场,大多在边远地区,边远地区大多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一般都 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在歷史上都难免遗留一些与汉族的民族矛 盾,这些为敌人实行心理战提供了可乘之机。对我军后勤依靠人民支援,组 织后方防卫等,都会有一定影响。4在敌广泛实行心理战的情况下,我军心 理创伤减员将会大量增加,对卫勤保障也提出了新要求。综上所述,高技术 局部战争战场的心理战环境,对我军指战员包括后勤人员的心理素质提出了 更高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军队后勤人员和后勤预备役人员以及广 大民兵进行心理训练,提高对战场复杂环境的心理承受能力;要普及有关高 科技知识,以便揭穿敌人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心理战的伎俩;同时,要积极 探索心理创伤减员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适应高技术局部战争的要求提高战役后勤防卫能力 马应琪 王道成 在高技术局部战争中,打破了以往前方和后方的界线。战争乃至战役同 时从前方和后方打起,甚至可能先从后方打起。为了适应高技术局部战争的 要求,确保战役后勤的安全和稳定,必须强化后勤防卫,全面提高后勤防卫 能力。 一、建立应怠机动防卫部队,提高应怠机动防卫能力 为了确保后方安全,稳定整个战役布势,战役后勤必须要有自己独立的 应急机动防卫力量,以便在战役后方关键时刻和重要时节,应付突然情况, 快速机动到受威胁地区实施防卫。 目前我军战役后勤防卫力量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后勤自身的防卫力 量;二是合成军首长加强的防卫力量;三是地方部队、民兵和人民群众的支 援。后勤自身编制内的防卫力量相当薄弱。战术后勤没有专门的防卫分队; 战役范围内,只有战区后勤的分部编有少量的警卫、通信、防化部 (分)队, 集团军后勤、海军基地后勤、战区空军后勤、第二炮兵基地后勤也只有少量 的通信、警卫分队,但由于数量太少,编制单一,装备陈旧,很难适应高技 术局部战争的需要。 应急机动防卫部队的建立,可以採取扩大现行防卫部 (分)队编制和从 加强 (配属)的防卫部队、预备役部队中临时组建两种方法来实现。 扩大现行防卫部 (分)队编制的方案为:在战区后勤一级增编独立防卫 团,下辖一个对空防卫营,主要装备高炮、地空飞弹等防空武器;一个反坦 克营,主要装备反坦克火炮和反坦克飞弹等反装甲武器;一个特警营,主要 装备先进的轻武器。另外,分别增编防化、工兵、通信各一个连。在集团军、 海军基地、战区空军、第二炮兵基地后勤也採取同样的方法,分别增编防卫 营,下辖防空、反坦克、特警连各一个,防化、通信、工兵排各一个。採取 以上编制,扩大了防卫力量在后勤部队中的比例,使防卫力量自成体系,既 可防空,又可抗装甲,还可同特种部队作斗争。 如果从编制上建立应急机动防卫部队有困难,可以从合成军加强的防卫 部队和地方预备役部队中抽调一定的力量,来担任应急机动防卫任务。其编 成方法与上面的防卫独立团和独立营相同。这里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合 成军首长应给后勤加强较多的防卫力量,通常后勤分部应得到 1—2个步兵 团,1—2个高炮团,1—2个工兵营及防化、通信各一个连的加强。二是在预 备役部队中,应指定专门的防卫预备役部队,军分区一级不能少于一个连, 战时扩编,以便在战时上级加强的兵力不足时,从预备役部队中抽调。 建立应急机动防卫部队的好处:一是增强了后勤系统自身的防卫力量, 使防卫行动更加快速、可靠;二是应急机动防卫部队整体性强,便于指挥, 便于协同;三是为合成军提供了更大纵深,增强了战役布势的弹性;四是必 要时还可以作为合成军指挥员的一支预备力量使用。 应急机动防卫部队的作战行动,应坚持“防打结合,以打为主”的原则。 当遇敌空袭时,应组织对空火力,积极打击;当遇敌空降时,应当立即赶到 空降地区,抓住敌人正在空 (机)降的有利打击时机,积极歼敌于空(机) 降之际;当敌刚刚着陆时,应以迅速的战斗行动和勐烈的火力杀伤敌人,歼 敌于立足未稳之时:当敌兵力较大,不能歼灭时,也应採取积极的作战行动, 迟滞敌人,为合成军主力机动歼敌争取时间。总之,应急机动防卫部队应在 “防打结合,以打为主”的原则下,能歼则歼,不能歼也要坚决抗击,为配 合主力歼敌创造条件。 二、实现后勤部 (分)队编成的部队化、战斗化,提高自身防卫能 力 后勤部 (分)队既是保障的主要力量,也是防卫的基本力量。由于在战 时后方部署点多、面广、线长,只靠应急机动防卫部 (分)队、上级加强的 防卫部队和地方支援的力量是不够的。因此。提高后勤分队自身的防卫能力 非常重要。 后勤部 (分)队只要按照一定的编制,配备一定数量的武器,经过适当 的训练就能具有一定的防卫能力。特别是后勤部 (分)队,对后勤系统的情 况熟,人员熟,便于指挥和协同,便于组织防卫行动。在战时能够各自为战, 不必完全依赖上级加强和配属的防卫力量,这就增强了整个防卫系统的稳定 性。 目前我军的后勤部(分)队,都是按照保障的需要和专业的特点编成的, 基本上不能遂行作战任务,不适应高技术局部战争作战与保障一体化的要 求。为此,应改变现行后勤分队的编制,按照部队化、战斗化的要求进行整 编,将所有的后勤分队结合工作情况,尽可能地按照班、排、连、营的建制 第69页 编成。在集团军一级,可将后勤分队统编为后勤旅,下辖若干个后勤专业营, 如汽车营、修理营、卫生营等。在师一级採取同样的方法,将后勤分队统编 为后勤团,下辖同样的三个营。这样编组,既简化了后勤机构,便于组织指 挥,提高了保障能力,又使后勤部 (分)队具有较强的自卫能力。 为提高后勤部分队自身的防卫能力,还应注意以下三点: 1、给后勤部分队编配一定数量的武器装备,达到人手一件武器,并使连 里有少量的轻重机枪和四○火箭筒,营里有对空和反坦克武器,比如,配备 少量的小口径高炮或单兵防空飞弹、无后座力炮或反坦克飞弹等。 2、加强后勤部(分)队的训练。平时在抓好专业训练的同时,要增大军 事训练的比例,要将军事训练内容列入后勤训练大纲。在训练中除抓好武器 操作训练,使每个后勤兵都能熟练使用1—2件武器外,还要抓好战术训练, 提高干部、骨干的组织指挥能力和分队的整体作战能力。 3、处理好保障与作战的关系。后勤部(分)队的主要任务是保障部队作 战,但是当自身安全受到威胁时,任务就发生了转变,只有消灭了敌人,才 能有效地保存自己,只有保存了自己,才能更好地遂行保障行动。因此后勤 分队要能在保障中作战,在作战中保障,做到保障和作战两不误。 三、罩、地、民、警联合防卫,提高整体防卫能力 高技术局部战争,在战役后方广阔的地域和漫长的交通运输线上,组织 严密的对敌斗争,仅靠军队的掩护和有限的后方防卫部队,很难完成防卫任 务。因此,应坚定不移地贯彻人民战争思想,充分发挥人民战争的威力,提 高我战役后勤的整体防卫能力。 1、建立军、地、民、警联合防卫体制 战役后方的防卫力量来源是多方面的,既有自身的防卫力量,又有加强 和配属的野战部队、地方部队、武警部队、预备役部队和民兵以及群众的支 援,如何使用这些力量,建立什么样的防卫体制,直接关系到整体防卫能力 的强弱。为此,应根据各种防卫力量的特点,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统一指 挥,合理部署,科学区分任务,实行正规军与民兵预备役部队相结合,建制 力量与临时加强力量相结合的原则,建立起军、地、民、警联合防卫体制。 在各个防卫目标点上,採取分开编组和混合编组的方法,即能够独立自卫的 保障分队,按原建制编组,上级加强和地方支援的防卫力量另行编组,分别 执行不同的任务;对个别不能独立防卫的库所採取军地混合编组的方法,编 制内人员与配属人员打乱建制,统一调整,统一编组,统一行动,共同防卫。 对运输线、输油管线的警戒,採用以地方防卫力量为主统一编组,部队指派 少量人员作为防卫骨干,指导防卫行动的方法组织联防。对整个后勤配置地 域的防卫,採取 “以军为主、军民结合”的方法,根据不同地理位置和地形 条件来区分任务,组织联防。这种点、线、面结合,军、警、民联防的体制, 可使后勤防卫达到上下贯通,纵横相连,内外协调的整体效果。 2、划分警防区,实行军民联防 地方部队、武警、民兵、预备役部队和地方群众有着人多、分布广、专 业门类齐,人熟、地形熟、情况熟等有利条件。在战役进程中,应根据任务、 地形和后方重要目标的分布情况分区划片,实行责任联防。警防区的划分可 採用以下方法:一是按后勤机关、部 (分)队配置地域划分。即以部(分) 队的配置地域为中心划分若干个警防区,以后勤分队为主,以地方力量为辅, 分别担任不同的任务;二是按自然地理区域划分,一般以地方人武部所管辖 的行政区域划分,由人武部负责牵头,统一组织地方民兵、群众参入部队组 织联防。三是按重要防卫目标,如仓库、桥樑、车站、港口、机场来划分。 在后勤配置地域相对集中,而人烟稀少的后方地域,可以採取这种划分方法, 将加强和配属的防卫力量分别加强到重要防卫目标上,在各自目标区组织联 防。 3、制定军民联防方案,搞好防卫协同 制定军民联防方案,搞好军民防卫协同,是提高战役后勤整体防卫能力 的重要方面。为此,在坚持 “军民结合,以军为主,统一指挥”的原则下, 制定出防空袭、反空降、抗装甲、歼渗透之敌的具体方案。同时要搞好协同, 重点协调好地方武装与民兵担负后方防卫的范围和任务,对交通运输线、输 油管线的警戒和抢修地段等。还要组织好各警防区之间以及各警防区与应急 机动防卫部 (分)队之间的协同,明确防卫作战时的指挥关系、协同措施和 方法等,并组织好协同演练,从而做到联防方案切合实际,协同动作切实可 靠,敌情明,任务清,协调好,整体防卫能力强。 高技术条件下战区后勤动员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万小元 曹廷泽 万子龙 (一) 近期几场局部战争的实践表明,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战区后勤动员 具有许多新特点,面临许多新问题。 一、 “大战场”、“大战役”的战役作战,集中精锐激烈对抗,战 区后勤动员的高技术含量增大 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战役,在战场、战役力量及战役组成方面将呈 现 “大战场”和“大战役”的形态。即战场的空间形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已经由过去的单维、两维、三维战场,发展为陆、海、空、太空、电磁构成 的五维战场,并实施以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为基础的陆、海、空、天、电一 体,攻防一体的联合战役。 “大战场”、“大战役”的战役作战,参战双方 势必集中精锐力量,尤其是高技术力量激烈对抗。由于参战军兵种中特种兵 和技术兵种比重提高,作战装备高技术密集,使后勤消耗结构发生了明显变 化。主要是: 在物资消耗方面,高技术含量的物资消耗比重增大。如在海湾战争中, 美军空袭作战使用弹药21种,其中13种是精确制导炸弹或飞弹,约占62%; 地面作战使用弹药20种,其中8种是精确制飞弹药,约占40%。在油料消 耗上,不但油料消耗在整个物资消耗中的比重增大,而且航空油料、舰船油 料、坦克装甲车用油以及特殊机械用油等专用油料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海 湾战争美军共消耗油料220万吨左右,其中航空用油约为100余万吨,约占 油料消耗的一半。 在人员杀伤方面,伤道构成复杂。由于高技术武器将 “硬杀伤”与“轮 杀伤”因素结合使用,使得致伤渠道越来越多,伤情更为复杂多样。以高技 术燃料空气弹为例,爆炸时将大量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爆心空气含氧量降至 8—10%,并可产生浓度为1。9—5.8%的一氧化碳,加之高压、高温及强大 第70页 的冲击波,瞬时可使方圆几公里内的人员遭受多种杀伤,对医疗救护人员的 技术要求高。 在装备损坏方面,高新技术装备损坏增多。随着高技术武器装备的日益 广泛地运用于战场,战损装备的主要部分将由过去的一般机械性装备,逐渐 转变为机械、光、电子精密仪器等多种高新技术装备,维修保养的精密度和 难度也随之提高。 在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中,我军在短时间内将消耗大量物 资,发生大量伤员,损坏大量装备,且其中高技术含量相当大。这至少给战 区后勤动员提出了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是随着高技术武器装备的不断增加,高技术物资消耗越来越多,高技 术物资动员已成为战区后勤动员的重要内容。要满足上述要求,仅靠发动群 众捐粮、捐物和应急利用社会力量是不行的,务必依靠和促使军事科学技术 与社会物质技术力量的有机结合来实现。 二是在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中,后勤技术保障任务尤其繁重,战 区后勤高新技术人员动员愈加重要。以飞机维修保养为例,美军ah—64攻击 直升机每次飞行 2小时就进行一次全面维护,需要几十名技术人员提供保 障。在海湾战争中,由于技术保障人员的供求矛盾十分突出,美军80%以上 的后勤技术人员是徵召的预备役后勤人员。其空军的一部分运输、加油、机 场勤务和大部分飞机维修任务,是由后备队完成的。因此,战区后勤人力动 员必须建立起数量足、质量高的后备后勤技术人才队伍。 二、多种作战方式和手段综合运用,后勤需求不确定因素多,战区 后勤动员组织指挥难度大 首先,高技术条件下战役作战,战场选择性强,后勤动员区域因空间位 置的不同而灵活多样。武器装备的日益高技术化,为军队选择理想的地区和 方式进行全方位、大纵深作战提供了有力的手段。随着武器装备机动性的空 前提高,战役军团可以是一处作战,也可以是多点、多方向作战;可以是由 浅入深的线式作战,也可以是 “掏心”、“打点”式的非线式作战;可以在 边境地区作战,也可以出击敌国作战。这种多点多方向的作战样式,影响和 改变传统的战场结构及特点。过去那种前方打仗,后方支援;一处打仗,全 国动员的方式、方法不能完全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未来战区后勤动员将可 能在一点展开,也可能在多点、多方向上同时展开。 其次,高技术条件下战役作战,打击手段多样,后勤动员内容因保障需 求不同而灵活多样。从近期几场局部战争尤其是海湾战争的实践看,综合运 用种种手段进行整体对抗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用兵的特点。只有将 参战的各军兵种、各种武器装备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才能形成最佳的战 斗力,夺取战争的胜利。与此相适应,各战区应具有综合性的后勤动员能力。 即,既有与陆军作战需要相适应的后勤动员能力,又有与空军、海军、第二 炮兵作战需要相适应的后勤动员能力。因此,战区后勤动员在不同的战役样 式、不同的作战阶段会有不同的内容和重点。如陆战场上的空地一体作战, 战区后勤动员应以保障陆、空作战为重点;近侮海空军联合作战,战区后勤 动员应以保障海、空军作战为重点;远战和空袭作战,战区后勤动员应以保 障第二炮兵、航空兵作战,以及抗敌破坏,维护和保障社会生产、生活秩序 为重点。 三、战役行动的突然性大,战役进程速决性强,战区后勤动员与作 战需求的时空差突出 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不仅爆发突然,而且进程缩短,一次战争多 则几个月,少则几十天,甚至几天时间就结束了。第三次中东战争只进行了 6天,被称为“六日战争”,海湾战争也只进行了40余天。有时整个局部战 争的进程,就是一次战役行动的始终。与此相适应,其战役行动必然有着很 大的突然性,而且节奏加快,速决性强。由于单位时间内后勤保障负荷显着 加重,后勤保障强度急剧增大,加之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突然性消除了 后勤动员的 “先行”时间,战区后勤动员与作战需求的时空差尤其突出。 以较大规模的登陆战役为例,如有百余万各军种部队和相应装备参战, 战役持续时间以10余天计算,约伤亡10余万人 (其中伤约数万人);消耗 弹药、油料各数十万吨;约损坏各类武器数万件,各种车辆数千台。然而, 和平时期我军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建设和维持庞大的后勤规模,编配完全与战 时需要相适应的后勤力量。平时编成内的后勤力量是十分有限的,它只能遂 行战争开始阶段的应急机动保障任务,并且为后勤的动员扩编提供骨干力 量。因此,如果实施较大规模的联合战役行动,就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紧急 动员补充大量的后勤人力、物力,尽最大努力弥补后勤动员与作战需求的时 空差。这就要求,战区后勤动员的准备与实施必须具有与作战部队同等的快 速反应能力;战区后勤动员应力求实现一步到位的目标。否则,后勤动员将 难以适应快节奏、短进程的战役作战的需要。 四、敌人实施全纵深打击,反动员破坏加剧,战区后勤动员将遭敌 全时空的严重威胁 高技术条件下的战役作战理论均强调实施全纵深打击,并且把打击对方 后勤、破坏对方的战争潜力作为达成战略战役目的的重要手段。美军认为: “最有决定意义的进攻是使用占压倒优势的兵力攻入敌后,摧毁或夺占其后 勤、战斗支援以及指挥与控制设施。”前苏军在 《军事战略》一书中指出: “消灭敌人的军队,以及破坏敌人后方的目标,并使后方处于瘫痪状态,这 是战争的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过程。”与此同时,武器打击距离的增大 和能力的提高,也为上述战役作战理论的运用与实施提供了客观物质条件。 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火炮的射程只有6—9公里,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 12 —17公里。现在,火炮的射程达50—70公里,战术飞弹的射程达1000多公 里,巡航飞弹的射程达3000公里。飞机的作战半径提高幅度更大,从第一次 世界大战的几十公里,发展到数万公里。另外,电子战等新的打击样式,在 作用距离和方式上更是突破了传统的火力观念。 在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作战中,由于后方将遭敌全方位、全纵深 综合火力打击,遭敌纵深机动部队的直接袭击,并面临高技术地球物理战的 严重威胁,因而使战区后勤动员面临两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是战区后方将受敌全时空的严重威胁,战区后勤动员能力有随时被毁 的危险。如海湾战争,歷时38天的“沙漠风暴”空袭作战,多国部队共出动 飞机约11万余架次,投弹近60万吨,相当于韩战三年的投弹量。多国 部队的空袭使伊拉克80%的炼油设备遭到破坏;三分之二以上的石油设备被 摧毁;主要发电厂、水厂及骨干生产厂家瘫痪;7o%的指挥控制、通讯系统 遭到破坏等,大大削弱了伊拉克的后勤动员乃至整个战争的动员能力。 二是战区交通运输线将遭敌严重封锁破坏,后勤后备力量难以及时动员 补充。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对伊拉克的交通运输线进行了全面轰炸,到 第71页 地面攻击开始前,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两条河上的36座桥樑被炸毁 33 座,铁路、公路遭到严重破坏,并有38个机场被炸毁,补给线的通过能力削 弱了90%以上。地面进攻发起后,美101空中突击师以蛙跳式的方式在巴格 达以南280公里处空降,美 24机步师直插纳西里耶,控制了这两个地区,彻 底切断了南北交通,不仅使北部地区动员的后勤力量无法机动,而且使南部 伊军完全失去了人力、物力的补给来源,处于弹尽粮绝的境地。 (二) 目前,由于我国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动员法规和体制不健全,战区的后 勤动员准备还远不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因而,战区后勤动员要适应高技术 条件下局部战争的特点和要求,需要做许多方面的工作,尤为重要的是以下 几点: 一、加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防教育,创造良好的后勤动员环境 国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体国民的国防观念。国防观念作为一种社 会意识,直接影响和支配着人们在后勤动员活动中的态度和行动。在现代战 争中,加强国防教育,增强人民群众的国防意识,已成为战争动员和进行战 争的重要手段。我国战争动员对国防教育的依赖性更强,一是我国经济建设 底子薄,经济实力难以在短时期内赶上发达国家,这就更需要强化人民群众 的国防观念,以便在现有的物质技术条件下,正确运用和发挥人民战争的作 用,以精神力量促进物质力量的发展,克服和弥补物质方面的不足,二是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对国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加强国防教育工作,首先在指导思想上要确立新观念。国防教育应在坚 持用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和爱国主义武装人民的同时,注重增强全民的国防意 识和法制观念,增强社会制约机制,以保证社会物质条件的改善与国防观念 的增强协调发展。其次,进一步加强领导,健全制度,抓好落实。国防动员 机构应充分发挥作用,要在不同时间、地区,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确立不 同的教育任务和目标,并做好保障工作,引导国防教育活动有效、持久的开 展。其三、优化国防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採用先进的教育手段和群众 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教育效果。 二、健全后勤动员体制与法规,形成高效、规范的后勤动员机制 科学的后勤动员体制和完善的后勤动员法规,是组织高技术条件下后勤 动员的基础。 科学的后勤动员体制,首先是建立统一的组织领导机构。适应高技术条 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我国应设立国防动员委员会。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作 为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主管全国动员工作的领导机构,负责制定有关动 员的行政法规和行政措施;决定国家动员的方针、政策和审定国家动员计划 及有关财政预算;检查督促动员法规的实施和动员计划的执行;协调各地区、 各部门的国防动员工作;行使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赋予的其它职权。各 个战区设立战区国防动员委员会。平时指导本战区范围内的国防动员准备工 作;战时领导战区动员工作。战区后勤动员既是武装力量动员的一部分,又 是故区国防动员的一部分,战区后勤动员领导决策机构是国家国防动员委员 会和战区国防动员委员会的组成部分。其次,建立兼容的协调机构。即将战 区后勤动员组织协调机构寓于战区国防动员委员会之中,实行军民一体化组 织。其表现方式可以有两种:一是在国防动员委员会中编制专职后勤动员协 调机构 (职能部门),组织制定后勤动员计划,协调各有关部门的工作,对 动员执行机构实施指导与监督。也可由国防动员委员会根据后勤动员任务的 性质、要求临时指定机构或人员组织后勤动员工作。二是将后勤动员组织职 能融于国防动员委员会有关办事机构之中,后勤动员工作由各有关职能部门 分工实施。再次,分设后勤动员执行机构。即战区后勤动员执行机构分设于 军、政以及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之中。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有 关部门、有关企事业单位和军队系统的有关部门,根据需要设置后勤动员职 能机构或专职后勤动员人员。 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后勤动员法规体系。首先,必须制定颁布国防动员 法。国防动员法是规范国家各有关部门动员活动的基本法,既是后勤动员法 规的母法,又是制定其它后勤动员法规的基本依据。后勤动员需要全国上下、 党政军民、各行各业的通力合作,如果没有国防动员法的统一规范,就很难 将后勤动员各方面的行动协调起来,就不可能动员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 保障战争需要。其次,建立配套的后勤动员法规。后勤动员法规,可根据动 员对象的要求,分别制定战勤人员动员,后勤物资装备与设施动员、交通运 输动员,卫勤力量动员,技术力量动员等法规,通过这些法规对后备人员的 组织、训练、徵召,军民通用物资、装备的储备、徵调,车站、码头,港口 建设等作出明确的规定,以保证各项后勤动员工作顺利进行。第三,制定各 项后勤动员工作条例和实施细则。后勤动员实施条例和细则是后勤动员法规 的具体化,通常是对一个部门的后勤动员工作或者一项任务的执行规定,包 括原则、步骤、方法与措施等。如后备后勤人员的训练条例,战区军民通用 物资的徵用细则,战时车站、码头、机场、港口的管制条例等,都是后勤动 员法律体系中层次较低而与后勤动员工作关系最为密切的规范性文件。 充分发挥后勤动员体制与法规的作用,实现后勤动员程序化、规范化, 宜採用分级动员的组织形式。我国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后勤动员可分为四 个级别:第四级为动员预备级;第三级为常备后勤力量动员级:第二级为常 备后勤力量、预备后勤力量和部分徵用后备力量动员级;第一级为战区后备 力量全面动员级。 三、加强后备后勤力量质量建设,建立与高技术战争相适应的后勤 动员能力 高技术条件下,战争双方战斗力和战争潜力的优劣对比,越来越明显地 取决于对科学技术的运用。现代战争已不仅是数量的对抗,而更主要是质量 的竞争。在海湾战争中,美国除拥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和现代科学技术作后盾 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拥有高质量的后备人员和充足的作战物资储备。其先 后动员的24.5万名后备役人员,在整体上由各类专业技术兵员构成,不仅诸 兵种齐备,而且专业技术门类配套成龙,与现役部队形成互补性。正如美国 防部一位高级官员在战后所说,如果没有成千上万的后备队和国民警卫队人 员在战区内外担负战斗支援和战斗勤务支援任务,如果没有他们卓越贡献, 国防部在解决海湾危机中要取得这样的成就是不可能的。 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提高后备后勤力量建设水平,最重要的是抓住两 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确立科学的后备力量结构。科学的后备后勤力量结构,主要指科 学的层次结构和专业结构。为适应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后勤动员的要求, 第72页 提高后备后勤力量体系对后勤动员任务的适应性,战区后备后勤力量体系应 形成两个力量层次:第一,以预备役后勤力量和战备储备构成战备程度高、 反应灵活的快速动员力量层,在战争来临时保障预备役升级和部队扩编补充 的需要。第二,以徵用战时后方勤务力量和社会储备力量,构成强大的支前 力量层,在战争进程中满足军事行动对地方人力、物力等方面的需求。前者 强调 “精干”,后者立足于“坚实”。以精干的预备役力量层适应高技术条 件下局部战争后勤动员起动快,质量要求高等特点,以坚实的支前力量层适 应后勤动员的广泛性和持续性。战区后备后勤力量科学的专业结构,指战区 后备后勤各专业保障力量的合理搭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军队武器 装备的更新加快,军事专业的种类越来越多,专业分工也越来越细,后备后 勤力量应具有合理的专业构成。即专业种类齐全;专业间的比例适当;专业 内部系统结构合理,活动过程协调等。 其次,突出预备役后勤力量建设。预备役后勤力量建设受到世界各国的 普遍重视,这是因为一是预备役后勤力量组织健全,战备程度高,利于快速 召集,具有较强的快速反应能力。二是预备役后勤力量装备配套齐整,训练 有素,具有较好的综合保障能力和机动、支援能力。三是预备役后勤力量有 较好的作风养成和组织纪律观念,能基本适应现役要求。四是预备役后勤力 量建设费用低,能以较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的占用,储备与后勤保障任务 相适应的后勤保障力量,具有较好的国防建设效益。据我国有关部门估算, 我军现役部队与预备役部队的年度经费比是10—20:1:1个现役军人的年度 经费大约可以养60个左右预备役军人。尤其是后勤装备、设施军民兼容化, 寓后勤保障能力于社会经济建设之中,既减少了军事占用,又为后勤保障能 力的维护和发展提供了活力。可见,建立一定数量的预备役后勤力量,包括 预备役师、团的后勤机关、分队和预备役医院、汽车团、修理营等独立部(分) 队,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后勤动员的重要保证。 四、建设军事经济区,增强战区后勤动员的物质基础 建立军事经济区,就是在一个区域内,将各方面内容综合平衡,全面建 设,以便形成与一定军事目的相适应的经济动员能力。我国幅员辽阔,边(海) 防线长,周边环境复杂,不同自然特点,不同的作战对象,对后勤动员具有 不同的要求。因此,在一个地区或者一个作战方向上建立相对独立的军事经 济区,形成与作战任务相适应的后勤动员能力,对于增强战区独立作战能力, 减少战争对国家整体建设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立军事经济区,应根据我国的军事战略方针,未来可能的作战对象, 可能承担的动员任务和各地区政治、经济、地理和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各 个战区建立的军事经济区,应以本地区工业基础为骨干,依託民用经济进行 全面建设,形成具有战区特色的综合动员能力。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军事经济区的防护愈加重要,从一定意义上说, 军事经济区的抗敌破坏能力决定后勤动员能力。因此,军事经济区的建设应 注重以下几点:一是扩大军事需求,即后勤动员能力要大于战争可能需要的 水平,要充分考虑敌人可能的破坏手段和程度,确保军事经济区的后勤动员 能力;二是形成网络式布局,军事经济区以及各专业力量的分布,在相对集 中于主要支援方向的同时,应兼顾对其它动员区、其它作战方向的支援需要, 形成全方位的支援网络;三是多手段防护,军事经济区在充分利用地形地物 隐蔽配置生产、储备、服务设施外,应提高应变能力和反破坏能力,即建立 “柔性”动员生产、储备、服务系统结构和具有制止、遏制敌破坏的手段。 “后备”不等于“后用”“动员”关键在“动早” ——对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后备力量动员问题的几点认识 杨学敏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实质上是交战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由于战役 的高消耗,要完成超强度、高难度的后勤保障,单凭军队自身的后勤保障力 量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无论是军事上的强国,还是发展中的国家,都十分 重视靠国家和社会力量支援军队后勤保障。特别是在我们国家和军队财力都 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军队不可能在平时保持很大的后勤保障力量,更应注重 发挥后备力量的作用。 本文侧重对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后备力量动员的几个问题谈 点粗浅看法。 一、 “后备”不等于“后用”,对后勤后备力量动员工作的地位作 用要早认识 以往战争中,经常是当常备军遭到较大的消耗之后,再开始徵召后备力 量投入作战和保障。由此,给人以 “后备就是后用”的印象。现代高技术战 争完全改变了这种状况,常备力量和后备力量会同时当作基本的作战、保障 力量一起参加战斗和保障。因此, “后备”不等于“后用”,这是我们必须 及早认识的重要问题。 战后40年的局部战争史告诉我们,后备力量在现代、特别是在高技术局 部战争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比如,在未来可能发现的现代战 争初期,常备军要完成兵力和装备的机动,空运、海运和公路、铁路运输任 务会十分繁重,如能及早使用后备力量加以保障,就可使常备军战役机动的 压力大为减轻,战役部署和展开的时间也会有较大的缩短。敌我双方交火后, 如能及早地使用后备力量执行各种后勤保障任务,发挥他们在装卸、供水、 油料补给、弹药补给、给养、医疗、救护、维修、工程保障等方面的支援作 用,就可给常务军提供雄厚的、源源不断的各种保障力量。 在和平时期,军队数量要精简,后勤摊子要收缩,军用物资生产、储备 规模不大。一旦局部战争突发,现有的保障力量很难完成保障任务。为此, 必须重视和加强后备力量建设。应该说,我国战争潜力的动员经过多年的准 备和几次局部战争、突发事件的考验,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相对而言, 在动员观念、预征预任对象和政策法规等方面,起点还比较低。近期世界发 生的局部战争一再告诉我们,未来的后备力量动员并非单纯传统意义上的筹 粮筹草和民工、骡马,而是赋予了现代的丰富内容。从动员骡马到卫生列车、 飞机、舰船;从筹粮筹草到高营养成份的食品及各种油料;从村村寨寨的病 房到后方综合性医院和高技术外科手术队;从劳务型的担架队、民工队到科 学家、工程师等高级专业技术员。也就是说,在现代高技术战争条件下,以 往那种 “车轮滚滚”的劳务密集型的直接支援方式将发生了质的变化。后备 力量支援部队已不是人力、物力的单一支援,而是经济、科技、物质等诸方 面 (或者叫人力、物力、财力和科技力等诸力)的综合支援,情况更复杂, 第73页 要求更高。尤其是财力支援和技术支援的成份将越来越大, “智力支援”将 是高技术条件下人民群众支援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是新时期后备力量动员 的一项重要内容。 因此,对后备力量动员工作的落实,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军地各级领导 的思想认识和重视程度,这既是前提又是基础。如何唤起全民族特别是各级 领导的忧患意识,在国家利益的旗帜下,形成加强后备力量动员工作的共识, 是一个需要始终关注和着力解决的问题。 二、 “后备”不等于“后用”,对后勤后备力量动员的基本原则要 早明确 后勤后备力量动员的原则,是指导动员工作的准则,对保证后备力量动 员迅速、有效、不间断地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我军以往战争的 实践、外军现代局部战争的经验和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后勤 后备力量动员的基本原则主要应明确以下四条: 一是健全组织,按职动员。有效的动员工作必须有一定的组织形式来保 证,这已被无数战争实践所证明。应该说,我国后备力量的动员水平与上述 国家比较,还有很大差距。以动员组织为例,近几年虽做了大量工作,但动 员机构至今尚未落实,与未来战争对后备力量的要求极不适应。鑑于动员工 作涉及军地双方,后勤后备力量动员又隶属于整个动员工作,因此,动员组 织的建立应符合体制合理、功能齐全、权威性大的要求。 二是预有准备,及时动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世界战争史上, 由于动员准备不足而导致失败的战例比比皆是。后备力量动员准备工作对未 来战争,特别是对未来高技术条件下战争的影响是巨大的,有的甚至起着决 定性的作用。可以说,战争的胜利有赖于及时的后备力量动员,而及时的后 备力量动员又依靠平时有效的准备。 三是通观全局,分批动员。战时后备力量的动员,贯穿于战争的全过程, 既有战争初期动员,又有战争中期和后期的动员。如果说,战争初期有效的 后备力量动员对顶住敌方 “三板斧”进攻、夺取战争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的 话,那么,战争中期和后期持续不断的动员,则是取得战争胜利的保证。这 就要求,战时后备力量的动员必须要在雄厚的物质储备的基础上,善于把握 全局,分批分步骤地进行动员,以保证作战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 四是合理组织,就近动员。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必将是陆、 海、空 “三位一体”的立体战争,并且可能在几个战场同时进行。为了减少 动员的后备力量不必要的流动,合理地使用人员、物资,后备力量动员应尽 量分区、就近组织实施。既可缩短动员物资的输送路程和时间,提高军事、 经济效益,又能充分利用支前民工情况熟悉的优势,便于开展工作。同时, 也有利于作战和生产,前方需要时可以多组织人力支援前线,一旦战事缓和, 可以撤回进行生产和建设。 三、 “后备”不等于“后用”,对后勤后备力量动员的主要工作要 旱准备 战争动员,是关系战争胜负、国家存亡的重大战略问题。后备力量动员 的准备,说到底就是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以适应战争需要而预先採取 的一整套措施和手段。要做的工作很多,当前应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改变预任人员低层次的状况。纵观近期几场局部战争,从事微电子科学 和电子信息技术、空间科学与航天航空技术、材料科学与新材料学科技术、 能源科学与高度节能技术、生态科学与环保技术、地球科学与海洋工程技术、 基本物质科学与辐射技术、医药科学与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等学科领域的有关 技术人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这些人员并非完全来自现役军人,相当部分 是採取。军地结合,以地方为主储备的。预备役人员是后备力量的兵员动员 中的主力军。我国预备役人员的预征对象基本上是以退役人员为主,地方经 济和高科技部门 “高级人才”的预任几乎空白。我们应尽早调整预任对象的 结构,摆脱低层次,把与军队高科技保障有关的科技人员及行管人员纳入征 召范围,进行服预备役登记,分类储备。 建立军民兼容的物资储备体系。要把未来高技术条件下保卫国家领土与 支援国家经济开发和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整体上兼顾军民双重需要和军 事与经济双重效益。凡是军民通用和便于战时保障利用的设施机构等,尽量 依靠社会力量开发建设或军民共同开发建设。军地通用战备物资储备,应以 社会储备供应为主体,使平时供应与战时保障相结合,逐步实现通用战备物 资由过去单一军队储备,转变为军民结合、军民兼容的物资储备体系。具体 地讲,在储备体制上,军地通用物资应以地方为主,军队为辅。除了武器装 备、弹药等军队专用物资外,凡属军民通用的物资,如粮食、建材、药材、 普通油料及通用运输工具、机械设备等,均由地方统储统供,变军储为民储。 在储备库 (站)的建设上,要统筹兼顾,合理布局。在所储战备物资的来源 和管理上,凡规定由地方储备的军地通用物资,均由国家负责下达计划。真 正做到国家储备与军队储备相结合,成品储备与生产能力储备相结合,妥善 处理军地利益。 建立动员机构,完善动员预案。现在动员机构不健全,这很难担负未来 战争后备力量的动员工作。为此,要按照平战结合、军民结合的原则,建立 起一个与国家体制、军队体制相适应,有权威的后备力量动员机构。同时, 要针对高技术局部战争具有突发、快速的特点,尽快制定一套完善的后备力 量动员预案,这是建立后勤后备力量动员转化机制的基础。所定预案,一是 要符合战时需要。要紧密结合战区、战役方向的任务,根据地方人力、物力 的实际情况,处理好当前需要与长远需要、军队需要与民力可能的关系,力 求做到一旦有情况,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组成一支强有力的保障力量。二是要 符合平时社情。要掌握社会的物资资源情况,对军民通用物资的社会保有量 要心中有数。三是要齐全配套。动员预案涉及后方组织指挥、工交运输、物 资经费和后方防卫等许多方面,主要应制定:组建和扩编部队的后勤保障预 案,后勤预备役人员集结预案,支前力量的组织指挥方案,民用工业转为军 事工业生产预案,运输工具徵用和铁路、交通、民航、邮电等部门的平转战 预案,工程技术人员和卫勤力量的徵集预案,各种物资储备和动员预案,经 费动员预案,后方重点目标的防护预案和警卫力量的编组方案等。同时,要 健全组织和各项制度,根据预案适时进行演练,使有关人员和有关单位,熟 悉动员工作的指挥和程序,提高战时后勤动员的准确性和快速性。 四、 “后备”不等于“后用”,对后勤后备力量动员中的关键问题 要早重视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后备力量动员,要注意的问题很多,以下三点 尤其必须引起重视。 第一,要重视动员质量。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后勤保障,时间短促, 保障要求高。这就决定了后备力量动员不仅要从数量上,而且要从质量上满 第74页 足其要求。因此,要充分发挥战区战争潜力大的优势,多中选优,优中取尖, 实现高质量的动员。除了要就地就近动员,增强可靠性以外,还应以运输为 重点,注意高技术装备的徵用,增强动员的高技术含量。 第二,要重视增强平战转换能力。后备力量的作用能否得到充分发挥, 健全动员机制、抓好思想建设、搞好组织落实、完善制度法规当然重要,但 关键在于有没有较强的平战转换能力,这是动员工作的落脚点。因此,应进 一步贯彻平战结合的战略方针,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建立易于转化的经济结 构。比如,在布局上进行 “双向性”建设,企业既要考虑平时的生产效益和 经济效益,还应考虑战时快速动员和集结、企业快速转产和搬迁,迅速转入 战时体制,全力保证战时需要。在民用工厂建立必要的军品生产线,把军品 生产能力寓于民用工业之中,把具有军用和民用两种属性的有关资源、技术、 产品和行业等,有计划地纳入后备力量动员范畴,以增强战时动员的潜力, 等等。只要坚持以增强平战转换能力为核心,不断完善快速动员机制,就可 以应付各种局部战争,充分发挥后备力量的作用,为我军提供及时、有效的 后勤保障。 第三,要重视依靠政策法规保证后备力量建设的组织实施。战争动员是 牵动地方力量、涉及各部门和领域的社会系统工程。后备力量建设作为战争 动员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国计民生更是息息相关。特别是在建立和发展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资源配置方式改变,企业相对独立,价值规律作用不断增大 的情况下,假如我们完全沿袭传统的教育和行政干预方法,不仅与日益形成 的新的经济关系相违背,而且难以保证动员工作真正落实。既要继承,又要 改革,二者不能偏废。一是要在宏观上强化教育和行政手段。二是要制定国 家动员法规。三是要有灵活的地区政策。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动员的方法和途径探讨 周健 一、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后勤动员的特点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对后勤动员新的要求,市场经济体制后勤动员面 临的新情况,使后勤动员产生了一些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 1、战争的突发性,要求后勤动员必须长期准备,快速动员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突发性大大增强,对后勤动员的速度提出了更 高要求。如我军未来在某一地区应急作战,要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后勤准备, 仅靠驻军后勤保障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大量动员地方力量支前参战或直接随 军参战,为此,必须从现在开始就要逐步强化后勤动员的准备工作,实施长 期准备,同时要强化快速动员。 2、参战兵力构成复杂,保障对象的多元化,要求后勤动员必须实施全面 广泛的动员 未来可能发生在沿海的高技术局部战争将是一场作战样式复杂多样的立 体战争,后勤保障对象也由过去保障陆军或者以保障陆军为主发展为保障陆 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等诸军兵种。后勤保障内容更加复杂,海上救治、 海空运输和技术装备的保障更加突出,需要从地方徵集各种各样的渡海登陆 工具,筹措大量的可携式野战食品,徵集可供军队后勤保障的各类工厂、医 院、加油站 (点)等机构及可供装载的大型港口、码头、机场等设施,后勤 动员的内容非常广泛。 3、物资消耗量剧憎,要求后勤动员必须实施持续动员 在韩战期间,我军一个步兵师地面炮兵一次齐射只消耗弹药 1.1 吨,而现在增加到23.9吨,增加了23倍。高技术条件下作战各类物资消耗 剧增。油料、军需给养日用品的消耗比例增大。美军在海湾战争期间,弹药 消耗为190万吨,油料消耗为1500万吨,军需品消耗为1400万吨。其中油 料和军需品可以通过后勤动员从地方筹措。今后可能发生在沿海地区的高技 术局部战争,从动员准备到战役实施,不但动员的工作量大,而且持续时间 很长。所以,后勤动员不可能一次完成,而要持续地进行才能满足保障的需 要。 4、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使后勤动员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发展,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综合国力得到了增强。沿海地区经过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较快,机场、港口、 码头及铁路、公路的数质量大大提高,炼油厂、造船厂等企业增多,后勤动 员潜力增强。为战时动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同时也带来了一此新情况、 新问题。一是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沿海某些地区,国有企业所占比重减小, 外资和个体企业比重增大。一些国有企业完成了与外商企业的嫁接,所有权 与经营权分离。在国有、集体、个体、中外合资、外商独资、私营经济等多 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情况下如何徵集将成为后勤动员的新课题,仅仅依靠行政 命令的手段已不能适应新的情况。二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地在追求经济 效益的同时、却忽略了平战结合,忽视了国家安全的需要。如有些地区在开 发土地时,损坏了军事设施,一些永备工事的进出阵地道路被毁;开发港口 没有可供军队使用的码头,没有滚装码头和大型吊装设备,军队战时实施登 陆作战大型装备无法装载。三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车辆增长率大大超过了公 路的修建。有些新修公路设计通过能力不仅没有考虑战时需要,而且低于现 在的车流量,一旦应怠作战,部队的机动将受到很大的影响。四是全民的国 防意识出现了淡化的现象。一方面,在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环境下, 沿海开放地区的部分公民产生了 “天下太平”的惜觉。另一方面,一些外资 企业、乡镇企业党组织的作用被削弱,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淡化,国防意识淡 化,也使部分公民的价值取向逐渐们移,参加民兵训练或支前活动的自觉性 降低,行政命令式的动员效果明显削弱。以上这些后勤动员既有积极的影响 也有消极的影响,必须採取相应对策,才能保证战时后勤动员任务的完成。 二、高技术局部战争后勤动员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党领导的原则 平战时的后勤动员必须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 地进行。尤其要加强和改善党在企业和私营经济中对后勤工作的领导,使之 成为后勤动员的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2)坚持着眼应急、充分准备和平战结合的原则 为实现战时快速动员,必须坚持不懈地做好平时的后勤动员工作。各级 政府应把军民一体、平战结合的原则贯彻到各项基本建设中去。要通过立法、 行政干预等方法和手段,保护战时军用后勤设施。在组织机场、码头、道路、 油库、火车站等建设中充分考虑战时部队作战的需要,并为战时实施后勤动 员创造必要的物资基础。 (3)坚持就近动员的原则 在未来局部战争中,必须实施就近动员,就近动用,就近调运,就近供 应,就近救护,就近抢修的方法,以缩短保障的 “时间差”和 “空间差”。 (4)坚持“三位一体”的原则 “三位一体”是以预备役后勤保障部队为主,以基干民兵后勤力量为辅, 以民间其它后勤力量为补充的后勤人力动员体系。以预备役后勤保障部队为 主,如建立预备役汽车团、医院、船队、修理所等,作为战时应急动员扩编 的主要力量,也是建设的重点;以基于民兵后勤力量为辅,建立民兵性质的 各种保障营,这是后勤动员扩编与补充的主要来源,是战时持续动员的主力; 以民间其它后勤力量为补充,作为持续动员的力量源泉。这三种力量互相依 存,互为补充,溶为一体。 5、坚持以技术动员和质量为重点的原则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后勤动员已经不同于以往的一般动员,要以技 术动员为重点,注重质量动员,比如沿海作战,后勤就要大量动员船只、民 航飞机、车辆及地方技术人员参军或随军担负后勤保障任务。这对于国防经 费所限,高技术武器装备不可能大量装备部队的情况下,坚持以技术动员和 质量为重点的原则尤为重要。 三、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后勤动员的方法和途径 1、动员领导体制军地一体化 要建立军民一体的有权威的后勤动员领导体制。要在党中央、国务院、 中央军委领导下,从国家到地方逐级成立军地一体的国民经济资源动员委员 会。省级以下应由地方行政领导任主任,省军区、军分区、人武部领导任副 主任,并吸收各类后勤力量动员部门的负责人参加。目前还要解决好地方各 种经济部门和行政机关都有专司国民经济动员的部门和人员的问题。 第75页 2、后勤动员法规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后勤动员最重要的是要实现后勤动员法规化。一 是要加速立法步伐。现有的动员法规中,有 《兵役法》、《徵兵工作条例》、 《兵员动员条例》以及政府、军事部门的行政规章等,但涉及后勤动员的法 规却很少,不配套。后勤人员、物资、装备动员徵集及利益分配等,仅靠后 勤部门是无法实施的。必须通过以法规的形式协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 制经济更加突出,没有与之相适应的后勤动员法规是不行的。因此,应加速 后勤动员的立法工作。二是要使法规具体化、细则化,便于操作。法规的内 涵很丰富,有母法和基本法,也有子法和具体法。基本法规或者综合性母法, 着重解决后勤动员的基本原则、基本程序以及机构设置、各类后勤动员机构 的基本职能和权限;后勤动员的主要内容、基本措施;后勤动员的转换和实 施等重要问题。各地区、部门或系统在实际工作中为了便于执行,还应根据 母法的精神,制定各种子法 (即各种具体规定、办法、实施细则等)。从而 形成子法与母法相配套的法规系统。 3、后勤动员计划化 后勤动员计划是平时进行准备,战时实施快速动员的基本依据。制定计 划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要组织后勤资源调,摸清底数,为拟制动员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变化每年还需调查一次,准确掌握地方后勤资源。二是要 配套。就是要全面地制定经济动员、物资动员、卫勤动员、运输动员、修理 动员计划等各类配套的后勤动员计划,并与兵员、通信、电力、科技、民防 动员相配套。三是要周密。计划的内容和各项数据均应全面、可靠,与基本 计划配套的各种计划考虑要严密,对情况处理要有多种判断、多种方案和相 应的处理办法。 4、后勤人力资源动员编成科学化 到现在为止,我军还没有一个正规的、系统的后勤动员力量的编成框架。 仅靠战时徵集以后的临时编组,很不适应快速动员的需要。因此,必须制定 科学的编成方案,应着眼于实现整体结构的优化,使其应具有数量适度,种 类齐全,重点突出,组建方便,反应灵敏,保障力强的特点。 在力量构成上,形成 “三位一体”。即:以组建各种预备役保障部队为 主;以组建各种民兵保障组织为辅;以组建各种民间后勤保障组织为补充。 在组织结构上,预备役保障部队应以各种保障团为宜。例如,在一个地 级市相应组建一个预备役汽车团 (沿海地市还应组建船运大队)、医院、修 理团等,有条件的还可组建飞行中队等。预备役后勤部队均应以国有企业为 基本单位,并以一个或几个单位为主组建。如一个预备役汽车营可由一个或 二个汽车运输公司组成,战时作为首批徵集动员的应急保障分队。预备役保 障部队营以上指挥员应由现役军官担任。民兵保障营和民间保障队,应参照 预备役保障营和保障连徘进行组建。民兵保障营以行政县为单位组建,战时 作为后勤动员第二梯队徵集使用;而民间的各种保障队则可以行政乡为单位 组建。民兵保障营、连指挥员应由人武部干部担任;民间其他保障队指挥员 应由地方干部担任。 在隶属关系上,预备役保障部队隶属于省军区和军分区,民兵保障营和 民间保障队隶属于所在地县 (市)人武部。 5、动员手段现代化 一是逐步实现后勤动员方案优选智能化。要逐步在各个后勤动员机构内 建立电脑资料库,存储后勤动员潜力信息,开发拟制后勤动员方案、计划等 软体,设计后勤动员模型,进行后勤动员计算机模拟演示,以取代传统人工 作业,从而为战时优选最佳方案创造条件。 二是逐步实现后勤动员指挥自动化。要建立后勤动员c i 系统,运用计 算机模型、后勤动员自动化程序和设备以及与之相配套的通信网络,缩短从 信息获取到分析计算、处理和传递等整个指挥过程的时间。 6、后勤动员工作制度化 主要应建立的规章制度: 一是国防后勤后备力量动员的教育制度。要把国防后勤后备力量建设的 宣传教育纳入全民国防教育的内容。各级党组织、政府和机关、企事业单位 要广泛组织国防后勤后备力量建设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全体公民居安思危, 心繫国防后勤建设,牢固树立国防大后勤观念。 二是会议制度。针对地方后勤力量变化较快的特点,应定期进行后勤动 员力量分析会议。根据各地区后勤力量的增减变化,应有计划的召开后勤动 员力量编成调整协调会;还有经常性的后勤动员对象的思想分析会等等。 三是徵集管理制度。依据法律、法规,对地方各种后勤力量进行有组织 的登记和统计,採取预先征订,统一管理的方法,把地方各种后勤潜力统一 纳入后勤动员力量的系列里面,一旦需要,便可快速徵用。 四是训练制度。要使地方后勤力量转为战时保障力量,如:地方修理厂 要修理武器装备,地方医院要施行战伤外科手术等,必要的训练是不可缺的。 因此,各级后勤动员组织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各种训练计划,规定各类后 勤保障部 (分)队的训练时间、内容、目的、要求;应规定一定的时间集中 参加训练,并制定相应的经济、行政的奖罚措施,保证后勤动员对象训练的 落实。同时,尽可能组织后备后勤力量参加现役部队演习,提高战时保障能 力。 五是检查指导制度,各级后勤动员组织要加强对后勤动员工作的检查指 导,重点检查各类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违反规定甚 至破坏后勤动员的单位和个人採取行政和法律的手段给予处置。同时要认真 总结经验,及时推广,不断改进后勤动员工作。 关于内地省 (区)做好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动员准备后勤保障问题的几 点思考 李学山 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是我国新时期军事斗争的基点,也是做好 战争动员准备后勤保障的依据。作为地处我国战略復地,各战区纵深地带或 二线的内地省 (区),如何根据新时期的军事思想和高技术局部战争的特点、 要求,做好战争战役动员准备后勤保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大课题。 一、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的特点对战役动员后勤保障提出的新要求 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武器装备的 不断更新,引起对作战理论和作战样式的变革,使现代战争出现了许多新的 特点,对战役动员后勤保障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76页 (一)战争节奏明显加快,持续时间短,要求战役动员后勤保障快 拥有高技术武器的部队,行动快速,使战争持续的时间大大缩短。近期 发生的几场局部战争的结局都证明了这一点。快节奏,短时间的高技术战争, 客观上要求战争动员在临战时反应要快,动员速度要快,后勤保障要快,爆 发力要强,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挥出最大的保障效益力。 (二)军事欺骗手段巧妙,战场假象多,要求战役动员后勤保障时机要 恰当 现代局部战争在打响之前,都採取各种军事欺骗手段,制造假象,企图 麻痹对方警惕和戒备,进而达成突然性。这就要求战争动员后勤保障必须恰 当把握时机。时机过早,不仅容易暴露企图,而且给国家的人、财、物带来 损失。时机过晚,又会造成措手不及,欲抵抗不能的被动局面。作为处于防 御地位的国家,把握好战争战役动员的时机,适时组织后勤保障,是极端重 要的问题。 (三)作战地区不定,样式复杂,要求战争战役动员后勤保障准各多元 化 现代局部战争,由于诱发战争的因素不一,作战对象各异,作战规模、 样式、时间、地点均难以预测。要求战争动员必须针对不同的作战对手、作 战地点的作战样式,设想多种情况。拟定多种保障预案,做好多种形式的后 勤保障准备。 (四)军兵种合同作战的程度越来越高,要求后勤兵员储备结构要合理 高技术兵器的广泛运用,使军队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技术兵种日益增 多,军队成员中高技术人员数量越来越大,那种以数量和体能为主的普通后 备兵员已经很难适应高技术战争动员的要求。因此,必须调整后勤兵员储备 结构,增大专业技术兵比重,使后勤兵员中有数量充足的能够掌握某项高技 术的专业技术人员。 (五)战争对交通的依赖性大,要求交通保障和后备运输力量要强 “伴随高技术战争出现的高消耗,客观上要求与之相适应的运输保障, 以保证高消耗的需要。繁重的运输任务。任何国家仅靠军队是不可能的,必 须有良好的运输线和强大的后备运输力量作保障。 二、内地省 (区)的特点及战役动员准备后勤保障的主要内容 内地省 (区)一是战略位置重要;二是人口众多,兵员充足:三是物产 丰富,战争物资潜力雄厚;四是工业生产比较发达,门类齐全;五是交通运 输事业有所发展,但综合运输能力较弱;六是经济实力不够雄厚,高技术后 勤保障力量比较单薄。为搞好动员准备的后勤保障,当前应突出抓好以下几 个方面: (一)大力发展国民经济,打牢国防经济动员基础 战争的实践使人们认识到,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是国家综合国力的较 量。国家经济的支持能力,不仅决定着战争的规模和手段,而且决定着国防 经济动员的效果。进行有效的经济动员,要有强大的国民经济实力作后盾, 否则,经济动员就是无米之炊。内地省 (区)要充分利用当前和平环境,正 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与国防经济动员准备的关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 力增强经济实力,为未来局部战争做好后勤保障打好基础。 (二)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储备充足的高技术后勤力量 先进者得势,落后者挨打,在世界战争史上已得到充分证明。我国目前 高技术力量十分单薄,武器装备与先进的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因此,当 前应把培养后勤科技人才,开发应用高技术作为战争动员准备的一项重要内 容,把研制的目光瞄准世界高科技的前沿,努力夺占科技制高点,利用现有 的高科技成果发展新的武器装备,着眼未来战争需要,储备高科技装备和后 勤人才,以便未来战争需要时将其迅速转化为强大的战斗力。 (三)建立充足的战争物资储备 高技术局部战争对物资的需求量加大,如果没有足够的战争物资储备, 就无法保障战争初期军需民用和持续不断的供应。内地省 (区)是战略后方 基地,是战争物资储备的重点省 (区)。在当前国防费有限的情况下,应当 多建立地方的战略物资储备。要根据高技术局部战争物资保障的需要和本省 (区)的物资基础,合理确定储备标准,储备数量和储备周期;要加强对战 争物资储备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对储备计划的执行情况经常进行检查监督, 保证其落实。 (四)做好民用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力量的徵用准备 第一,要大力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加强对交通运输的控制管理,提高交 通运输能力。要加强对战时交通通行能力和交通保障能力的预测,并以此为 依据,制定发展规划。以满足战时繁重的、频繁的运输任务需要;要完善交 通枢纽、机场、港口,特别是国家一、二级重点防护目标的后勤保障方案和 遭敌破坏时的抢修和倒运方案;要对各种运输工具进行调查、统计和登记, 准确掌握战时可徵用的民用交通工具的数、质量及分布情况,制定详细的征 用车、船、飞机和人员进行战争动员模拟演练,使被徵用的单位明确任务, 熟悉程序,保持完好率,为战时快速实施保障打好基础。第二,加强后勤通 信和人防工程建设。内地省 (区)普遍存在通信设备陈旧,手段落后,质量 差和人防工事少,抗毁能力弱等问题。通信方面要增加投资,确保后勤组织 指挥的畅通。人防建设方面要根据高技术武器打击的能力结合城市建设需 要,有计划地修建和改造一批质量较好,能抗精锐武器打击的人防工事,确 保后勤各种物资储备的安全。第三,要准确掌握医疗卫生动员潜力状况,制 定战时组建医疗队的方案。省、地军事机关要会同各级卫生部门,对医疗卫 生力量进行登记、统计、并根据战争动员的需要,在医疗单位和医学院校预 编野战医院、医疗队、防役队等,并储备相应的医疗器材。 三、内地省 (区)做好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动员准备后勤保障的主 要途径和措施 (一)坚持军民兼容,平战结合 和平时期的四化建设对战争动员准备的基础建设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充 分利用和平环境,实行军民兼容,走平战结合的道路,是新时期做好战争动 员准备后勤物资保障的最佳选择,也是使经济建设和战争动员基础建设相结 合的有效途径。首先,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这就是:既要坚持以发展经济、 强国富民为主体,又要使二者有机结合,相互照应,平战两利。其次,要有 兼容型的长远规划。制定重点经济建设项目规划时,既要考虑经济效益,也 要考虑战备效益。要制定企业民转军规划。特别是航天、电子、造船、各类 型机器等重点企业的民军规划。要制定后勤通用人才培养规划,每年有计划 培养一批民兵专业技术兵,平时为经济建设服务,战时则动员参战支前,做 后勤保障。要制定战时徵用规划。平时要对交通、道路、医疗,各种物资等 设施登记,造册,合理制定徵用规划,一旦战争需要,使之很快将战争潜力 第77页 转化为战争实力,投入到战争中去。第三,要发展兼容型技术装备。军地要 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应用的广泛性,加强军工生产中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为 发展国民经济作贡献,通过民用生产工艺和产品的开发,推进军用生产工艺 和产品技术的进步,使军工生产的科学技术储备更加充实。第四,要建设兼 容型的基本设施,使后勤保障体系与当地的经济建设结合起来,把战备效益 与经济效益挂起钩来。 (二)建立统一、高效、有权威的动员后勤保障体制 高技术局部战争动员,涉及面广,时效性强,任务繁重,组织复杂,无 论是平时的物资准备,还是战时的实施保障,都必须要有统一的、高效能的、 具有权威的领导体系来组织。应本着立足现有基础,着重理顺关系,先明确 有关部门职责任务,再设立机构、编制人员的原则,逐步把国防动员的后勤 保障组织领导体制建立起来。即在现有的人民武装委员会、人民防空委员会、 交通战备领导小组、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国防教育委员会的基础上,调整建 立 “后勤保障领导小组”。其成员应有地方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的领导, 党、政机关有关部门和工、青、妇等群众团体的负责同志。各级领导机构平 时组织协调各方面做好后勤各种物资的筹措准备工作,指导各部门处理好平 战结合、军民兼用等重大关系,解决动员和储备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战时, 按照国家和上级的动员命令,完成战争动员后勤保障任务,并根据上级指示, 组织好由平时体制向战时体制的转变,做好全面支援战争的后勤保障的组织 领导工作。 (三)要高度重视培养适应高技术战争需要的战争动员后勤人才 首先,要选好苗子。要对那些志愿献身国防事业,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 有基层后勤工作经验,又有一定文化基础知识的同志进行优先培养。其次, 要结合部队和地方有关部门所担负的不同任务,实施分类训练,着力培养三 类人才:一是懂军事,又懂后勤业务的指挥人才;二是后勤各类专业协调管 理人才;三是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一批懂得高技术装备性能和保障高技 术装备正常运转的技术人才。第三,在抓好现有技术骨干力量培训,保留技 术 “尖子”,同时,要有计划,有组织地选配一批有志于国防现代化建设的 青年知识分子去充实后勤技术骨干队伍,以保证后勤保障任务的顺利完成。 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机动作战后勤保障的思考 赵志龙 一、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机动作战后勤保障的特点与要求 (一)战役机动突然性大,时节转换机动频繁,准备时间短促,后勤必 须具备应急快速保障能力 高技术局部战争,为了达成速决先胜的战役企图,都把突然袭击、先发 制人作为开战的方式,这已成为普遍规律。部队受领作战任务后,战役军团 须从战役腹地向作战地区快速机动:战中,为了创造捕捉战机,部队要从一 个地区机动到另一个地区,实施快速机动歼敌;战役结束或战场情况变化, 需迅速转移兵力,一切作战行动都是在动中进行。为了与作战部队保持一致, 要求后勤必须具备应急快速的保障能力,与机动作战部队同步反应、同时机 动、快速保障,才能适应战役机动作战的需要。 (二)战役机动距离远,方式多样,组织保障复杂,后勤必须具备机动 灵活的保障能力 高技术条件下战役机动作战部队要进行长距离大跨度的机动才能到达作 战地区;由于参战人员、装备多,要求时间紧,作战部队多路、多方向、多 梯队机动;採取的手段有铁路、公路和空中运输,战役军团的立体全方位机 动,增大了后勤保障的难度。要求后勤必须具备与作战部队相匹配的机动和 灵活保障能力,这是实施战役机动作战后勤保障的关键。 (三)保障环节增多,指挥协同复杂,后勤必须建立高效的指挥系统 高技术局部战争,为了取得政治、外交上的主动权,超常规编成,参战 军兵种多,投入部队数量大,后勤保障头绪增多,组织指挥复杂,后勤既要 保障上级加强的部队,又要保障本战区部队遂行作战任务,保障层次增多。 同时,保障力量组成复杂,既有本战区的,又有跨区机动加强的战略后勤或 其它战区支援的后勤力量,还有地方支前力量,后勤指挥协调难度大。特别 是战场空间大,指挥范围广,保障对象、保障力量处于运动和分散状态,加 之敌实施纵深火力突击和电子干扰,后勤通信联络困难,要求后勤必须建立 统一畅通的指挥系统,才能实施有序高效的后勤保障。 (四)物资保障种类多,数量大,任务繁重,后勤必须具备持续不断的 保障能力 所在战区经济落后,物资匮乏,就地筹措困难;作战地区高寒缺氧,增 加了高原特需物资;人体机能、汽车功率和武器命中率下降,物资消耗数量 明显增加,要求后勤必须具备持续不断的保障能力。 (五)战场透明度增大,机动与反机动斗争激烈,后勤必须提高自我防 护能力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电子侦察系统和c i 系统在军事领域的运用,战 场透明度增大,超越打击能力增强,实施空中、地面火力突击破坏后勤、阻 断后续将是主要的战法之一,反机动斗争异常激烈。所在战区地理环境特殊, 隐蔽难度大,这就给后勤自身机动和机动中的后勤保障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问 题,要求后勤必须严密组织后方防护,确保后勤安全。 二、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机动作战后勤保障对策 (一)建立快速高效的后勤指挥体系,提高后勤指挥的有效性 第78页 一是建立具有合成性、权威性的组织指挥机构。高技术局部战争,参战 军兵种、加强力量和投入部队多,单一分散的指挥系统很难协调控制各种后 勤保障力量,只有建立以前指为依託,诸军兵种参加的联合指挥机构,使其 具有全面控制能力和权威性,统一指挥协调使用各种后勤力量。二是实行集 中指挥与分散指挥相结合,增强后勤指挥的灵活性。由于战场情况复杂,要 求后勤指挥必须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通常情况下,机动作战后勤保障的时机、 对象、地区等,应由战区指挥机构统一筹划和明确,保障的具体细节问题, 则由战役指挥员和战术指挥员决定。同时,还可採取委託式指挥,在战役的 一个方向或一个地区,上级只规定保障任务、原则、要求,明确区分上级后 勤、部队后勤与地方支援力量和保障协同方法,具体委託这一方向和地区的 最高指挥员全权负责,是对集中指挥的必要补充。三是组成一支精干高素质 的指挥群体。高效的后勤指挥,人是决定性因素。高技术局部战争进程快, 战场情况多变,指挥时效性要求强,后勤指挥员必须具备综合指挥、掌握应 用现代化指挥工具和果断的决策能力,建立一支精干高素质的指挥群体,才 能实施及时有效的后勤指挥。四是要实现通信指挥现代化。高技术条件下的 机动作战,传统的通信指挥工具已显得力不从心。为了适应高技术条件下战 役机动作战的要求,就必须改变这种落后状况,下大力抓好军队通信建设。 要以卫星通信、车载机动通信为主,建立无线电短波、超短波、微波和卫星 通信网,形成立体覆盖、纵横贯通、稳定可靠、高效灵敏的后勤指挥系统。 (二)建设应急机动保障部队,提高后勤快速应变能力 组建快速机动后勤保障力量,是保障战役军团机动作战,提高后勤应急 能力的根本途径。应急机动保障部队的建设,应结合地区特点、担负的任务 和作战部队的需要来进行。快速保障部队的力量编成,应遵循精干、装备轻 便、机动性强、功能综合的原则。即主要的机构要精干,层次少,力量搭配 得当,供管渠道顺畅;配备的工作设备、装备轻型化、野战化、多能化,技 术含量高;机动的工具性能优良,越野能力强;在保障功能上,要把供、救、 修、运、防等各种力量有机组合,具有灵活应变能力和综合保障能力,能够 全方位地对部队实施快速保障。关于平时应急保障部队的建设问题,从以往 建设的实践看,採取了预任预编的形式,保障力量寓于后勤分部的各个保障 实体之中,遇有情况,再根据方案临时抽组,其主要问题是:一是人员难以 抽组,达不到应急和快速的要求;二是平时工训矛盾突出,训练难以落实; 三是人员更换频繁,专项素质难以提高,很难担负起应急快速保障的重任。 我们认为应由总部下发编制,单独列编,成为一级独立的保障实体。平时由 分部组织训练和管理,需要动用由战区调动派遣,使其随时处于良好的战备 状态,保持高度的战备水平。 (三)加强战区后勤设施建设,建立快速机动的保障体系 建立较合理的后勤力量布局,配套的物资储备,供防结合和军民兼容的 保障体系,是完成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机动作战后勤保障的必要条件。一是 合理调整后勤力量布局。由于歷史的原因,战役物资储备过于靠后,不适应 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机动作战的需要,应前推后勤力量,适当收缩集中。特 别对消耗大、难于补充的物资,可预先建立一线补给点,中转站和前进基地, 靠前配置,以便就近实施供应;在储备结构上,结合机动作战部队的需要, 应有作战、生活、动员物资和高原特需物资等多类别构成,使通用物资充足、 专用物资齐全;在规格品种上,应搭配合理,规格对路,综合配套,以形成 源源不断的 “物资流”。二是加强重点方向浅近纵深后方设施建设,建立供 防结合的后勤基地。在 “热点”地区浅近纵深的要点要地,应加强物资储备 点、装备修理点、医疗救护点的配套建设,建立边境地区“点、线、场、站、 库”五位一体的后勤保障体系。并注重防护设施的配套建设,多构筑地下、 半地下,永久、半永久的坚固设施,增强后勤自我防护和生存能力。三是区 域保障与机动保障相结合。区域保障就是依託分部的保障力量,按照任务、 方向、地理等条件,统一划分若干保障区域,构成具有筹措和保障两种功能 的 “保障网”,对区域内的机动部队实施定点、拦截保障。机动保障就是在 战区内广泛机动后勤人力、物力,对超出保障区域的机动部队实施伴随和支 援保障,以适应急剧多变的战场情况,是对区域保障的必要补充。未来机动 作战是全方位机动,后勤也必须全方位保障,两种保障方式结合,以 “静” 促 “动”,以“动”制“静”,互为弥补,增大后勤保障的灵活性。四是建 立军民兼容的保障体系。建立军民兼容保障体系,实施军地结合、平战结合, 对战时提高后勤机动保障能力,将发挥重要作用。平时要健全动员体制,加 强演练,增强国防观念,战时民转军,就能保证部队持久作战的需要。 (四)改善战场交通条件,建立“三位一体”的交通运输网络 改善交通道路条件,建立多种运输手段并举的立体交通运输体系,是提 高快速机动保障能力的基础。在战区纵深,依託现有的铁路、公路和机场, 建立空地一体的交通运输网络。并根据地方经济建设发展和军事工作需要, 在战役作战主要方向上,尽可能延伸铁路,扩建机场,提高运输能力。特别 要重视浅近纵深的交通设施建设,这一地区路少质差,通行能力低,是严重 制约和影响战区机动后勤保障能力的主要因素,亟待解决。我们认为主要抓 四个方面:一是进行主干道路的技术改造与延伸。对现有主干道路加宽,增 大曲线半径,减缓坡度,加设会车道,整治桥樑,提高道路等级。同时,对 已开通道路,进行前伸和横向扩充,扩大机动范围。二是抢修急造军路。在 浅近纵深,根据战场需要,开通到各保障点的急造军路,以增大一线区域内 的道路密度。三是联接主干道路。新建横向道路,把主干交通线联接起来, 形成纵横相通的交通道路网。四是修建机降、空投场地。在前沿补给点和要 点要地,修建空投物资场、运输直升机起降场,进行空中直达运输,提高后 勤快速机动的保障能力。 (五)大力发展新型后勤装备,提高技术装各的机动能力 我军目前的后勤装备同西方国家军队相比差距很大,就是同我军作战装 备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与高技术条件下战场机动频繁、速度快的要求不 相适应,要改变后勤保障滞后的现状,必须立足现有技术水平和综合国力, 发展适合战区特点的后勤机动装备。一是大力发展功率大,载运多、速度快、 越野能力强的后勤运输车辆。这是后勤快速机动的主要装备,也是确保后勤 与应急机动作战部队同步机动的必要装备。二是大力发展机动性强的专业技 术装备。要根据后勤各专业的保障特点,把装备与机动融为一体,如检修方 舱、野战炊事车、输油管线车,野战手术车等。三是大力发展各种机动装备。 如滚动式软体油罐、货柜式拖车等等。四是大力发展直升机系列,提高空 中机动能力,这是提高战役后勤机动快速保障能力的最佳途径。 对战役军团机动作战后勤保障几个着眼点的思考 第79页 周锁海 梅丙伟 高技术不仅赋予了机动作战以全新的内涵,同时给机动作战后勤保障带 来了许多新特点,提出了新要求。本文试图立足于我军现有装备和近期可能 发展,着眼打赢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准备,针对战役军团机动作战后勤保障 “瓶颈”,在基本对策方面作一肤浅的理论思考。 一、强化 “时效”意识,着眼快速机动保障 高技术条件下机动作战,战役军团为达成一定的战略战役目的,需要在 不固定的战役方向和不规则的战线上进行大跨度地广泛地频繁机动,以在动 中造势,动中寻机、动中歼敌。其特点是动得快、动得频、动得远、动的能 力强。高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又为这种流动式的作战样式注入了新的活力。 首先是强大的海、空军和现代化铁路网,为战役军团远距离快速机动创造了 有利条件。装载量大、速度快、短时间内突击投送能力强的特点,已被海湾 战争初期多国部队的快速集结所证实;其次是战役军团自身的机械化、摩托 化水平和装备自行化的不断提高,加快了战役军团 “走”的速度;第三是军 用直升机的大量装备和使用,大大加快了战役军团机动作战的节奏。以纵深 攻击距离和持续时间为例,过去受地面机动工具的制约,纵深作战距离一般 不超过50公里,持续时间也只有24小时。由于直升机能超越地面障碍,实 现高速机动,所以用直升机进行纵深攻击,攻击距离可达数百公里,持续时 间增至2—3个昼夜。 快速的机动作战能力依赖于快速机动的后勤保障能力。过去由于受经 济、技术、编制等条件制约,加之认识不足,战役军团一是存在着后勤机动 装备与部队机动装备不配套,后勤系统之间、要素之间机动手段不配套,导 致有的腿长,有的腿短,难以同步、走的不协调;二是后勤的机动手段单一, 装备技术落后、性能差,辎重又多,走不利索,快不起来;三是后勤快速机 动保障机制不健全,战役后勤保障力量编组形式不够科学、合理,因而反应 速度慢,保障力量跟上部队难,极不适应机动作战快速保障的要求,并成为 战役军团整体战力发挥的掣时之因,迫切需要加强。 1、大力发展后勤机动装备,抹平与部队之间的 “机动差” 在研制、生产、更新部队机动装备时,应同步考虑后勤的机动装备,使 后勤保障的机动能力与部队作战的机动能力相匹配。通过运载装备向大吨 位、高速度、强越野性能发展;专用配套车辆向履带式、自动展开式发展; 野战医院向多车组合方舱式发展;保障物资向运输货柜化发展等措施,不 断提高后勤的快速机动保障能力。 2、综合结构部队化编组,以适应机动作战力量群队式编组的需要 群队式编组是战役军团机动作战时的基本编组形式。为适应这一编组要 求,战役后勤应将建制内和加强的各种保障力量捏在一起,採取综合结构部 队化编组,通过临时改变功能模块的数量、种类和比例,形成不同规模、不 同类型、不同保障能力的数个快速机动综合保障群,分别与部队进行混合编 组机动,增强机动作战后勤伴随保障能力。远距离机动时,主要应依託战区 后勤在主要交通线和机动走廊上梯次开设的兵站线的支援保障。 3、建立后勤应急机动保障力量,以应付现代战争的突发性和战中情况的 突变性 战役军团各级后勤应根据本级所担负的任务,以快速机动工具为载体, 以综合力量编成和集中统一控制为要求,分别建立相应规模的应急机动后勤 保障力量。作为后勤的应急保障拳头,战中,通过快速的机动和适时展开, 增强某一方向上的保障能力,弥补某一方面的保障缺陷,接替某一部队的后 勤保障。战役军团一般应具有保障一个机械化步兵师一昼夜中等规模进攻作 战相应的保障力量。师和旅团后勤也应分别有保障一个加强团、营一昼夜进 攻战斗相应的应急机动保障力量。此力量宜单独配置,控制权和使用权应分 别隶属于后勤指挥员和合成军指挥员。 4、适度加大携行,逐级加强力量 一是因为机动可能是远距离的、连续的,消耗是超常的,加大携行量是 增强自我保障能力的有效措施。战役军团较强的机动能力同时具备适度加大 的条件。因此,在不影响部队完成机动任务的前提下,原则上携行量应尽可 能加大。二是因为机动的方向、线路、形式等随机性很大,集中保障的机会 难以捕捉,随伴保障最为直接有效,逐级向下加强后勤保障力量有利于逐级、 逐车随伴保障。 此外,战略、战役后勤应根据需要,在部队机动作战的可能方向和可能 地区,事先进行必要的梯次预置后勤保障力量,广泛使用保障预置车、预置 船、预置机等办法缩短前后送距离,提高保障时效性。 二、强化 “合成”意识,着眼整体协同保障 高技术条件下机动作战,将是陆、海、空、天、电 “五维一体”的诸军 兵种合同战役。担负机动作战任务的陆军战役军团,通常是以集团军为主体 的跨建制编成和超常规加强的特殊军团,合成程度高、军兵种全、兵力多, 加之敌 “杀鸡用牛刀”、 “毕其功于初战”的作战特点,作战强度高、破坏 性强、消耗巨大,保障任务十分繁重复杂。单单依靠哪一方面的保障力量, 或者仅靠军队后勤,都不可能完成保障任务。必须按照 “三军一体、合力保 障,军民结合、整体保障”原则,坚持军队保障与地方保障相结合;兵种保 障与军种保障相结合;本级保障与上级保障相结合;逐级保障与越级保障相 结合,依靠整体的力量完成对整体作战的保障。基本措施有: 1、成立高度集中统一的“战役后方指挥协调中心”没有集中统一的指挥, 就没有整体保障力量的发挥 战役后方指挥协调中心 (亦称联勤指挥部)的编成,应视机动作战的规 模而定。一般跨战区作战时,统帅部应派员负责 (或参与)指挥:战区内作 战由战区 (方面军)后勤派员负责(或参与)指挥。基本编成应以担负机动 作战任务的主要部队后勤为主,相关军、兵种和区域性地方政府支前领导参 加。这样编组的好处:一是具有权威性。能有效地协调各方面保障力量;二 是具有合成性。便于把各方面保障力量捏在一起,形成多功能的综合保障实 体;三是具有快速性。便于集中收集掌握保障信息,组织及时有力地保障。 2、建立与合同作战相适应的 “超越保障”体系 确立 “超越保障”体系,一是与合同作战的整体性要求相适应。超越保 障是由上级后勤组织实施的。由于上级对合同作战全局有较强的宏观把握能 力,超越保障时,通过统筹使用力量,既能确保重点,又能兼顾一般,有利 于提高保障效益。二是与机动作战的快速性相适应。超越保障体系不要求作 战部队后勤的每个层次都构成一级保障环节,从而有利于提高保障速度,这 和机动作战的特点相吻合。三是与战场活动的广泛性相适应。在全纵深、大 空间、非线式的战场上,兵力兵器高度分散,呈不规则散射状,不同建制的 第80页 部队机动作战时穿梭交叉,甚至与敌形成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局面, 逐级保障根本无法凑效。 3、网状部署,梯次展开 战役后勤指挥协调中心,应在 “大后勤”思想的指导下,加强对整体保 障力量的集中统一指挥和协调,以战略后勤和地方力量为依託,以后勤基地 为骨干,以机动保障力量和预置保障力量为补充,在战役全地幅内网状部署, 统一保障。以主要交通线和机动走廊为轴线,战役全纵深梯次展开,接力保 障。构成对机动作战的左右衔接,前后贯通的保障网络,形成多方向、多层 次的保障机制。这样部署、展开的特点:一是弹性大。做到部队到哪里,就 由哪里去保障,部队到哪里,哪里能保障。二是应变性强。特别是在战场重 心频繁移动情况下,便于及时调整保障力量;三是可靠性好。有利于战胜敌 对我保障活动的封锁和对我交通运输线遮断后的保障。 4、建立快速的后勤后备力量动员体制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依託地方力量搞保障是我军的一大优良传统。 在未来高技术条件下战役军团机动作战中,仍应立足于依靠地方政府和人民 群众的全力支援保障。当前,首先要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 尽快完备国家的动员立法工作;其次是要建立和完善平战结合、军民协调的 后勤快速动员体制和动员系统;第三是应统一规划,制定完善的后勤动员计 划;第四是应划区建立后勤预备役部队。 三、强化 “空间”意识,着眼立体同步保障 高技术条件下战役军团机动作战,首先机动是高度立体的。战役军团为 达到快速机动要求,不仅要在陆上实施摩托 (机械)化、铁路输送等多线、 多路平面机动,而且要广泛进行海上、空中的立体机动;其次作战行动也是 高度立体的。陆、海、空军和二炮为达成一个共同的战役目的,不可避免地 要在广阔的战场空间内,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方向和角度联合出击,以立 体对立体与敌交战。 立体战争依赖于立体手段的保障,立体化的整体协同作战,依赖于一体 化保障体制作保证和以大量立体保障装备作后盾。我们认为提高立体同步保 障能力的基本途径主要是: 1、加快 “三军联勤”步伐,从体制上为立体同步保障捋顺关系 首先, “三代”的划分区域应加快向战区、跨战区过渡。因为机动作战 的空间已远远超出了所划分的区域性保障范围;其次,必须逐步充实“三代” 内涵。方向是不断充实统供内涵,逐步缩小专供,最终完成“三军联勤”。 2、加速研制、开发、列编后勤立体装备,为立体同步保障奠定物质基础 战役军团尤其需要尽快大批量装备技术性能优良、运载量大、防卫能力 好的运输直升机,有利于克服地面障碍,在快速、隐蔽机动兵力兵器的同时, 便于遂行立体同步伴随保障;在部队机动途中,能够实施空中垂直投递保障; 可以在敌后大纵深、大面积开闢前进补给基地;在特种作战中实施特种保障; 在空中建立立体流动式战役后勤指挥,提高指挥效能等,其诸多优长已为美 军在海湾战争中给予了充分展示。 集团军一级可考虑编制航空部,统管全集团军航空兵器。本级辖3个直 升机大队 (其中一个大队为后勤运输直升机大队);师编1个直升机大队, 辖3个中队 (其中一个后勤运输直升机中队)。每个大队18架飞机,每个中 队6架飞机。这样,战役军团建立立体保障力量就有了条件。 3、加强立体保障协同训练,实现三个同步 立体保障对我们是一个新课题,装备性能不熟悉,方法生疏,缺乏经验。 保障活动涉及单位多,协同困难,既有后勤与部队的协同,又有兵种、军种 后勤之间的协同,还有军种与兵种的协同,因此,应通过强化协同训练,尽 快达成后勤立体保障与立体机动作战在时间、空间和内容上的三个同步。 四、强化 “生存”意识,着眼后勤保障环境安全稳定 高技术既大大改善了军队一方的机动作战能力,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另一 方的反机动作战能力。机动与反机动的斗争愈演愈烈。各国军队普遍把打击、 破坏直至瘫痪对方后勤系统,遮断其供应线,摧毁其战争潜力,作为反机动 的 “杀手锏”。后勤的安危干繫着整个机动作战的成败。因此,各级指挥员 在战役全过程要始终把后勤的生存作为战场关注的焦点,并不惜一切手段和 代价确保其安全。 1、前后作战一体化 好处:一是便于形成整体的打击力量;二是便于与部队相互提供保障。 战役指挥员应把战役后勤的局部防卫作战,纳入战役军团的整体作战给予统 盘考虑,实行统一筹划,统一指挥,统一实施。做到后勤布势与作战布势一 体;后勤隐蔽伪装与作战隐蔽伪装一体;后勤保障行动与作战行动一体。这 样战役后勤的生存就有了依託。 2、防护与防卫统一 即被动的自我防护与积极主动的对敌打击相统一。战役后勤必须坚持一 手拿矛,一手执盾,做到有效地防,主动地打。 “防”的首要的问题是想方 设法把自己隐蔽伪装起来,解决的途径有四条:一是在加快研制、开发新型 隐形后勤技术装备的同时,应急措施是全力挖掘传统隐蔽伪装手段潜力。例 如,对后勤目标广泛进行隐真示假、涂色变形等欺骗性隐蔽;人员、装备、 物资入坑进洞,躲藏式隐蔽;利用不良天候、施放烟幕、电子迷惑,技术对 抗性隐蔽等。这方面伊拉克在海湾战争中已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成功的经验。 二是善于发现和钻敌高技术的空子。任何技术都有其不足之处,我战役后勤 可以利用其侦察监视系统的缺陷、空档、盲区、死角达到隐蔽自己的目的。 利用其时间差、位置差、空间差灵活遂行各项保障活动。三是以动制打,以 动保安。相对于固定目标来说,运动目标不易遭敌打击。比如伊拉克 “飞毛 腿”飞弹固定发射架,在几天之内几乎全部被美军空中火力摧毁,而机动发 射架却给美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绝大多数直到战争结束仍安然无恙。因此, 战役后勤从整体部署到各要素配置,都应频繁挪动、位移,尽量减少在一个 点上的停留时间。四是广泛组织后勤佯动。特别是在战役机动时,应广泛组 织部队、民兵和人民群众,以人员、车辆的多路、多方向佯动,掩护战役后 勤安全。 “卫”的问题重点应做好三点:一是战役指挥员应给后勤以足够的 防卫兵力、兵器加强和提供可靠的对空安全掩护。后勤防卫的重点要转到防 空袭、防空 (机)降、防敌大规模迂迴穿插兵团打击上来。二是建立战役后 方防卫中心,统一指挥协调防卫行动。这个中心应在战役指挥员的统一指挥 下,以战役后勤为主,后方地域内有关单位和民兵构成。三是完善后方防卫 体系,应以警、勤、民的防卫力量为骨干,充分发挥后方地域内的整体打击 力量,构成高、中、低的防卫层次,形成远、中、近的打击能力。这样战役 后勤保障环境的安全和稳定就有了更大的保证。 3、 “离散式”配置 第81页 即有限度地分散配置后勤各要素。通过扩展战役后勤力量的散布区域, 降低单位面积内后勤目标量,达到既适应大范围、多方向机动作战的保障需 要,又有利于降低敌对后勤目标的命中概率,避免遭到袭击时造成过大损失。 “离散度”应视战役(术)后勤指挥员的“控制臂”长短而定,只要在有效 的控制范围之内,都应尽可能地呈 “星点”散射状配置后勤各要素。 五、强化 “信息”意识,着眼后勤指挥顺畅、高效 战役后勤的一切保障活动无不与信息密切相关,人流、物流,更是需要 在信息流的支配下才能有序地流动,可以说没有信息就没有后勤指挥,也没 有后勤保障活动。机动作战,部队高度分散,从陆地到海洋,从空中到地面, 多种机动手段同时运用,相距可能在数千公里,电子战贯穿始终,指挥控制 难的问题非常突出,战役后勤有可能变成 “瞎子”、“聋子”。目前,我军 后勤指挥在战役 (术)层面上基本还停留在原始、落后、传统的手工指挥阶 段,由于对信息的处理能力低而带来指挥效能低,极不适应高技术机动作战 后勤保障要求。构成c i 系统基本要素和作为该系统神经网络的通信系统, 总体上就比较落后,后勤通信就更成问题。从歷次演习情况看,停下来通, 走起来不通;平原开阔地形通,山岳丘陵地形不通;近距离通,远距离不通; 良好环境条件通,复杂环境条件不通的问题,严重障碍信息流动。战役后勤 指挥不顺畅,指挥效能低的状况如不尽快改善,难免在未来战争中吃亏。问 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建立战役后勤的c i 系统。具体宜分两步走: 第一步,首先解决后勤的通信问题。这既是着眼建立后勤c i 系统的基 础工程和关键环节,也是应付近期局部战争的当务之急,是确保战役后勤人 流、物流流向、流量科学性、合理性和有序性的基本保证。应给战役后勤以 专门的、较大的、独立的通信部 (分)队加强,并开设单独的通信枢纽,确 保战役后勤指挥顺畅不间断。 第二步,建立战役后勤c i 子系统。这既是提高后勤指挥效能的根本性 措施,同时也是完善战役c i 母系统,提高战役军团整体机动作战能力的配 套工程。为了避免重复投资、重复研制和少走弯路,加快发展速度,战役后 3 勤c i 系统的研制开发,必须纳入全军战略c i 的整体规划,按照三军相互兼 容、战略与战役 (术)相互兼容、前后方相互兼容的标准化要求,在统一技 术参数、统一指导谘询前提下,分系统、按层次、多部门分头攻关,尔后整 体併网合成,以尽快改善我战役后勤指挥手段落后、效率低的问题。 六、强化 “质量”意识,着眼高效率(益)保障 不可否认,我军质量建设目前整体水平还不高,与我们主要的和潜在的 作战对手还有很大差距,今后相当一个时期仍可能处于劣势,质量建设是我 军当前和今后建设的中心。因此,邓小平同志多次提出,兵贵精,不在多, 军队建设要以现代化质量建设为中心。江泽民同志也反覆强调,加强军队的 质量建设,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质量建设同样也是战役后勤面临的紧 迫任务,它是机动作战胜利的根本保障。后勤的质量取胜有赖于在以下三个 方面突破: 1、要在后勤保障指导理论上高敌一筹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先进理论是军队战斗力的培增器,落后理论的指导, 无疑是导致军队溃败的祸根,这方面不泛大量的佐证。海湾战争美军发展了 的 “空地一体作战”理论与伊拉克照搬两伊作战经验,墨守落后的 “线式防 御”作战理论,结果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诚然,先进理论的产生,受制于技 术的进步和装备的发展,因为存在决定意识。但决不等于说技术和装备的落 后就不会产生进步思想,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就证明了这一点。歷史告 诉我们,未来的高技术战争绝不可能是海湾战争的重复,更不会是中东战争 和马岛之战的再演。但只要我们以厚实的高科技知识储备为基础,以马列主 义的世界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为指导,立足于高科技领域的最前沿, 瞄准高科技发展走向,以敏锐的跨世纪头脑,犀利的超时代眼光,超前研究 问题,始终站在后勤学术的制高点上,用先进的保障理论武装头脑,认识问 题的能力高敌一筹,压着强敌,我们就能在未来机动作战后勤保障中先敌占 有主动地位。 2、要在后勤人才的培养上先敌一步 毛泽东同志讲过 “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 因素是人不是物”。未来的战场不论是高技术装备的较量,还是先进作战理 论与作战手段的较量,归根到底是谋略和人才的较量。高水平谋略来自于高 质量的人才,战争的技术含量越高,对人的智能的依赖性就越大。高技术条 件下的战役后勤是技术高度密集部门,要求要有高质量的人才群体去操纵, 否则,高技术能量是难以释放出来的。我军是无产阶级性质的社会主义国家 军队,较之于我们的主要作战对手来说,军人的作战目的更明确,战斗意志 更坚决,忘我牺牲精神更强。国家政体又便于集中选择优秀青年从军,加之 有12亿人口的人才储备基数作保证,培养高质量的后勤人才有着得天独厚的 条件。只要我们善于发现人才,强化训练,注重按照坚定的信息,渊博的知 识,熟练的专业技能,敏捷的思维,顽强的作风,强健的体魄诸方面全面培 养合格的后勤人才,我们的胜利就又多了一份保证。 3、要在后勤保障装备上硬敌几手 正像矛与盾相生相剋一样,高技术强敌所拥有的先进后勤装备,逼迫着 我们必须尽快研制开发和装备高技术后勤装备。虽然我们的经济还不很发 达,后勤装备近期还不可能全面得到改善,但我们有集中使用财力的国家政 权体制作保证,我们可以象六十年代初期研制“两弹”那样,採取集中人力、 物力、财力重点研究,重点开发的办法,正确处理好研制和仿制、引进和消 化的关系,尽快拿出几件关键的、足以能起到威慑作用和能与敌保障手段相 抗衡的象样管用的东西来,首先装备担负机动作战任务的战役军团和应急作 战部队,这样,我们的机动作战后勤保障能力就会如虎添翼,为保障战役军 团机动作战胜利,平添了一份把握。 高技术条件下机械化集团军机动作战后勤保障体制初探 王毓 “高机动、快节奏”是高技术局部战争的一个显着特点。在未来局部战 争中,机械化集团军作为中央军委的一支 “拳头”部队,应该具有较强的机 动作战能力、突击作战能力和独立作战能力。研究探讨机械化集团军机动作 战后勤保障体制,对战时顺利实施后勤保障,保证战役胜利,具有极其重要 的现实意义。 (一) 第82页 根据我军目前的现状和国家近期国防建设情况,我们认为,现阶段机械 化集团军,在高技术局部战争中机动作战后勤保障建立阶段性实体较为适 宜。所谓阶段性实体:就是部队在进入歼敌作战集结地域之前,仍按现行保 障体制只负责组织计划和协调,待部队到达作战地域后,根据作战需要,将 分部的部分保障力量临时转隶给集团军后勤统一指挥,成为一级保障实体, 直接对部队实施后勤保障。一次战役结束后或集团军部队远距离机动时,加 强的保障力量归建。也就是说,机械化集团军只在某一地区执行作战任务阶 段后勤成为实体。设想这种体制,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1、能够与机动作战任务相适应,便于机动 在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中,机械化集团军将作为战略 (役)预备力量, 在多个方向、多个地区遂行机动作战任务。远距离、多方向机动奔袭作战, 将是机械化部队的主要作战行动,部队处于高度的运动状态。由于机械化集 团军目前对敌多种侦察手段、大规模空袭和远程火力打击在动中没有积极防 护手段,如果在战役机动前,集团军扩编为一级保障实体,不仅摊子大、机 动困难,还容易暴露目标,遭受损失,影响集团军部队战役机动。建立阶段 性实体,集团军在实施战役机动或跨区机动作战时就不会背着“包袱”行动, 后勤能够迅速跟随部队快速机动。部队受领作战任务时加强成为阶段性实 体,便于达成作战指挥与后勤保障相一致,为集团军完成战役企图创造有利 条件。 2、有利于部队达成先期机动,争取主动 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高速化的特徵,要求机械化集团军必须在战争徵候 明显的情况下,先期机动到预定集结地域,以应付复杂多变的战场情况。因 此,机械化集团军必须具有较高的紧急出动、快速机动的能力。集团军后勤 实行阶段性实体,就可以按现行保障体制不进行扩编,既能保证集团军后勤 跟随部队紧急出动、快速机动,又能避免大量作战物资、装备和人员频繁调 动,减少工作忙乱,还可争取更多的时间,检查指导部队做好出动前的后勤 各项准备工作,保证集团军部队迅速达成先期机动的目的。 3、能使作战物资流动更趋合理,减少损失 集团军后勤阶段性实体,至少可以减少三个物资流动环节:一是集团军 后勤扩编为实体的物资流动;二是由营区向集结地域机动时的物资流动;三 是战场远距离机动时的物资流动。这样,既能避免作战物资的流动出现交叉 重叠和倒流,又可改变物资流动方式,充分利用沿途和作战地区就近的兵站 网,以及地方支前力量对机械化集团军实施拦路、定点保障。变集中流动为 分散流动,并能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4、从战场后方建设情况看,具备适应阶段性实体的条件 未来局部战争战区后勤保障的组织形式,主要是採取基地保障与机动保 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首先,我军的基地保障有基础,几十年来,各个战略、 战役方向上都进行了后方基地建设,配备了后勤保障力量,按作战方向形成 了“网络型”保障格局。其次,各个战区为了适应局部战争、突发事件和急、 难、险、重任务的要求,目前均组建或正在组建应急机动保障部队,一旦需 要,就可以独立机动到预定地区对作战部队实施保障。再次,随着我国工业 化、现代化建设的加快,地方不仅拥有大量的人力、物力、运输能力,而且 拥有一定的装备制造、维修、道路抢修、有线电通信、对空防御等能力。因 此,在未来局部战争中,不论机械化集团军向哪一个战区或方向上实施机动, 都能得到沿途军、地各种保障力量的有效支援;无论机械化集团军在哪一个 战区或方向上实施机动作战,都能够得到各种保障力量的加强,使其成为一 级保障实体。 综上所述,未来高技术条件下机械化集团军机动作战建立阶段性实体的 后勤保障体制,不仅具有现实性、适应性,而且还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可操作 性。 (二) 为了适应机械化集团军机动作战阶段性实体后勤保障体制,平时在战区 和集团军后勤建设上应重点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要有计划、有重点的加强周边 “热点”地区后勤建设 为适应机械化集团军机动作战阶段性实体后勤保障体制的需要,在周边 “热点”地区的后勤建设上,应着重研究和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要完善配套后勤保障 “网络型”体系。目前,各战区后勤基地和后 方工程,经过多年的建设,已初具规模。但总体上还存在布局不够合理、配 套不够完善的问题。有的过于集中造成重叠;有的间隙过大,形成“空白”。 特别是一些重点地区后勤建设较为薄弱,必须要搞好基地部署和建设规划, 形成 “点”、“片”、“面”相结合的、纵深梯次的和富有弹性的 “网络型” 体系,确保机械化集团军 “走”能够得到可靠的支援,“打”能够得到及时 有力的加强。 二是要建立与阶段性实体相适应的后勤保障机构方案。为保证机械化集 团军在战时能够得到快速的后勤保障力量加强,对地处 “热点”地区的战区 后勤或分部,平时应根据机械化集团军机动作战特点、编制装备、后勤保障 要求等,在现行体制基础上,拟制加强力量的组建方案,可将现有的医疗、 运输、物资等保障力量,优化组合成功能齐全、具有综合保障能力、良好机 动能力和一定防护能力的若干保障集团,配备必要的通信、勤务等分队,战 时根据需要,即可成建制地转隶给集团军使用。 三是要有重点的储备一些后勤技术装备和物资。为适应新时期军事斗争 的需要,可将我军现已研制出的部分先进后勤技术装备,有计划、有重点的 储备到重点地区,一旦发生战事,即可迅速装备到后勤保障部队,使其与机 械化部队的作战装备相匹配。同时,要根据机械化集团军的编制装备发展变 化和后勤技术装备研制生产情况,及时进行更新储备,使储备始终保持一定 的先进性。对作战物资也要作相应的调整和储备,以满足战时机械化集团军 后勤成为实体的需要。 2、要加强战役后勤内外部的协同与配合 根据我国面临的客观情况,在未来局部战争中,机械化集团军不论在哪 一个方向上执行机动作战任务,通常都是由该战区直接指挥,后勤保障由战 区后勤分部派出的保障部队承担。因此,当集团军实施战役机动时,要由后 勤分部组织保障力量直接对集团军部队实施保障;当集团军进入预定作战地 区后,要由后勤分部组建的保障集团临时转隶给集团军,使其成为一级保障 实体,指挥和保障关系变更频繁、复杂,必须组织好战役后勤各个方面的协 同和配合,才能保证机械化集团军机动作战后勤保障的需要。 第83页 首先,要加强集团军后勤与作战地区后勤分部之间的联繫。主要是相互 熟悉编制装备、部队机动作战特点、后勤保障原则和要求等,了解战区地方 支前机构和物资支援情况。一旦发生局部战争,双方即可适应战时实行阶段 性实体保障体制的需要,迅速展开工作。 其次,要严密组织军、地各种力量对部队机动后勤保障的配合行动。在 部队机动前,只要情况可能,战区后勤应将机动任务、保障要求、保障方式, 及时通知有关分部和地方支前机构,充分利用沿途军、地的人力、物力,保 障部队顺利实施机动。集团军后勤要将机动部署、保障计划和特殊需求及时 上报和通报有关单位,主动争取支援。 第三,要适时调整和建立集团军后勤与加强的保障集团的隶属关系。机 械化集团军进入作战集结地域后,能否适时地将保障集团转隶给集团军,迅 速建立指挥和保障关系,对完成集团军作战任务至关重要。根据多年来实践, 我们认为,应在集团军受领作战任务的同时,由战区后勤明确隶属关系。这 个时节组织转隶,有利于及时补充、加大作战物资,保证部队迅速完成临战 前的后勤各项准备工作。集团军后勤要迅速与分部及保障集团取得联繫,尽 快建立指挥和保障关系,并根据保障方案,适时下达任务,调整部署,保证 按时完成阶段性实体的转换。 第四,要组织好战役后勤与战术后勤之间的衔接。保证对部队实施不间 断的后勤保障,战役和战术后勤必须把握好两个环节:一是部队战役集结时 的后勤保障。机械化集团军经过战役机动到达集结地域后,可能经过战略 (役)反空袭阶段,这个时节由于集团军后勤尚未建立一级保障实体,对各 师旅的后勤保障,必须纳入战区后勤“网络型”体系,战区后勤应组织好一、 二线兵站及集团后勤的协调,使战役后勤保障网络与战术后勤迅速接轨,形 成前后贯通的保障网络体系,缩小救治范围,迅速后转伤员,加快物资流动, 补充损耗的作战物资,努力使集团军各师旅和一线兵站。特别是即将遂行保 障任务的后勤保障集团具有一定的持续保障能力。二是战役组织准备阶段的 后勤保障。机械化集团军在受领任务的同时,得到战区后勤保障集团的加强 成为一级保障实体后,集团军后勤应成为战区后勤保障网络的节点。集团军 后勤应根据保障方案,督促保障集团完成师以下加大物资储备和集团军机动 物资储备,并上报、通报集团军完成战役储备情况、战中的保障情况及需求; 后勤分部应根据集团军后勤保障计划和战区后勤的保障指示,积极协助集团 军后勤完成战前储备和伤病员、战损装备的后转,保证集团军以下后勤具有 持续保障能力;战区后勤要根据各方面的信息及时协调集团军后勤和分部之 间的关系,保证战役、战术后勤之间的有机衔接。 第五,要正确处理好局部与全局的关系。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机械化 集团军后勤建立阶段性实体,产生出保障与被保障关系的不固定性和频变, 可能会给战役后勤保障的组织带来一定的不利。因此,无论是建制单位,还 是临时转隶的保障部队,都必须要树立全局思想,破除短期行为和临时观念, 做到分散服从于整体,局部服从于全局,发挥整体效能。这样,才能够确保 集团军机动作战任务的完成。 3、要强化战役后勤应用训练和适应性训练 在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中,机械化集团军机动作战后勤成为一级保障实 体,其保障力量主要来源于战区后勤分部。如果我们平时不加强对这些保障 力量和集团军后勤的适应性训练,一旦发生突然情况,就很难发挥出整体保 障作用。为此,战区后勤应根据未来机械化集团军机动作战任务和战场环境, 结合部队战役演习,有计划、有重点地搞好战役后勤的应用训练和适应性训 练,以提高战时后勤的快速反应能力。 要建立一套与作战任务相适应的后勤战备方案,打牢战备工作基础。战 区后勤、分部和集团军后勤应按未来战场的环境、特点和部队的作战任务、 规模、样式,制定相应的体制组合方案,并通过必要的演练检验方案的可行 性、配套性及完整性,不断修正、丰富、完善和熟悉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 后勤组合方案的实用性和组合反应能力。 要注重运用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演练,提高各级后勤对阶段性实体的适应 能力。战区后勤要结合集团军年度训练课题,有针对性地把部队和分部保障 力量拉到可能执行的地区和方向上,练组织指挥、练协同配合、练保障方法、 练野战生存能力。要充分利用战区铁路、公路、水路和空运等条件,寓军民 运输于一体,提高后勤综合运用多种运输方式组织后勤保障的本领。并强调 在近似实战的环境、各种复杂条件下训练,不断提高后勤的应急、机动和综 合保障能力。 要根据阶段性实体的要求,进行后勤训练改革。对阶段性实体的适应程 度,后勤快速反应能力的形成,最终要靠严格的训练才能实现。为此,要结 合机械化集团军机动作战任务和阶段性实体的保障体制,积极搞好师以上后 勤机关的后勤训练改革。增加现代高科技知识的内容,改革训练内容、方法, 强化适应训练,加大训练难度,熟悉体制转换组织指挥要求,提高快速反应 能力,以逐步缩小目前后勤保障能力与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后勤保障 客观要求的差距。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支援保障力量与机动作战部队快速衔接 问题的探讨 北京军区后勤某分部司令部 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里的运用,对军队建设产生了一系列深远影响,促 使现代战争形态正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线形阵地战的黄金时代已经过 去了,地图上的 “兰线”和“红线”将被“兰圈”和“红圈”所代替,取而 代之的将是非线性的高速机动战,其快速性、机动性和纵深性等对战役后勤 支援保障赋予了新的内容,带来了新问题和新情况,如何与机动作战部队快 速衔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时代课题。本文试图从高技术条件下机动作战对 战役后勤支援保障的影响出发,就快速衔接问题作些粗浅的探讨。 一、带来的影响 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作战的时间性质大大改观,军事上的高新技 术,极大地增强了战争的突然性,不但需要作战部队做出超常的快速机动反 应,而且要求作战所需要的后勤支援保障工作,必须与机动作战行动同时进 行,这就给战役后勤支援保障力量与机动作战部队的快速衔接带来了深刻地 影响。 1、保障对象的高度合成、保障力量的多元构成,提高了后勤指挥系统衔 接的复杂性 高技术条件下机动作战力量的超常编成,不仅使后勤支援保障内涵扩 第84页 大,保障任务加重,而且战役后勤支援保障力量的编成也必然发生变化,呈 现多元性。战役后勤不仅要指挥通用保障力量,还要指挥专用保障力量;不 仅要指挥建制内的支援保障力量,还要指挥加强的保障力量。从而形成与作 战部队相适应的强有力的后勤支援保障力量。这就增加了战役后勤支援保障 力量与作战部队以及内部指挥系统之间衔接的复杂性。 2、机动作战部队大跨度、高速度的机动,增加了后勤支援保障力量动态 接轨的艰巨性 高技术条件下机动作战,对应急机动作战部队赋予了一系列新的更高的 作战要求,提供了更大的活动空间,从受领任务开始就始终处于高度的运动 状态之中,决定了后勤支援保障必然在动态中接轨,在动态中实施保障,“兵 马未动、粮草先行”将被 “兵马一动,粮草随行”所取代,强化动态保障观 念,提高动态支援保障接轨效率,是战役后勤支援保障新的发展趋势。 3、应急机动作战部队的组建,使后勤保障效能产生了质的飞跃,增强了 后勤应急支援保障力量建设的重要性 为了有效地应付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我国同世界各主要国家一 样,组建了应急机动作战部队,并逐步配备先进的武器装备,部队可以採取 远距离快速投送的运输手段,形成综合作战能力,极大地扩展了机动作战的 空间性能。我军战役后勤经过多年建设,形成了稳定布局,大量物资储存于 地下和半地下,不便机动。同时由于机动工具不足且手段少,难以适应机动 作战部队的需要,衔接矛盾非常突出,需要战役后勤应急支援保障力量必须 具有与机动作战部队同等的机动性能。重点加强后勤应急支援保障部队建 设,成为机动作战的客观要求。 4、机动作战行动的高技术化,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增大,强化了改善后 勤训练的急迫性 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不仅没有降低人在战争中的作用,反而对人 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高技术条件下条件下的机动作战,没有 高技术装备不行,没有高素质的才更不行。战争行动越是高技术化,越需要 高素质的后勤支援人才。只有高素质人才与高技术装备的有机结合,才能生 成高效益的后勤支援保障能力。因此,强化战役后勤训练尤其重要和迫切。 二、主要对策 高技术条件下机动作战,战役后勤支援保障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共存, 对快速衔接问题提出了挑战。高机动性、应变性和高时效性支援保障,是战 役后勤质量建设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后勤指挥保障体制、后勤应急保障部队 建设、后勤训练等各种要素状况的综合反应。 (一)建立与机动作战相适应的快速指挥系统 快速高效的战役后勤指挥系统是完成高技术条件下与机动作战部队相衔 接的先决条件之一。只有建立具有快速反应的后勤指挥系统,才能实现快速 衔接。 1、要建立与机动作战部队相衔接的后勤指挥体制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作战体制派生后勤支援保障体制。因此,有什么 样的作战指挥体制,必然产生相应的后勤指挥体制。军事高技术的今天,客 观要求后勤支援保障指挥体制在一定的时空内必须适应高技术条件下机动作 战体制。如果说机动作战指挥是队列中的基准兵,那么后勤支援指挥是队列 中的一员,需要协调一致地前进。根据高技术条件下机动作战后勤支援指挥 高层次、区域性、方向性、时效性的特点,发展方向应是:指挥方式进一步 向集中统一的方向发展;系统运行向精干、快速、高效的方向发展;职能向 指挥保障与指挥作战双向发展。一是指挥机构要精干,做到班子小,人员 精,野战生存能力强,具有全面调控的效能。二是要集中,通过各方面指挥 力量的高度聚焦作用,实现后勤支援指挥的合成。三是高效,减少一些不必 要的中间环节,做到按级和越级指挥的结合。四是权威,建立权威的后勤支 援指挥机构,实施统一指挥,使处于快速支援地位的后勤指挥员,有全权、 全责,从而保证衔接决策执行活动有序、高效地展开。 2、要提高后勤指挥的超前预见性 与机动作战部队的快速衔接,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后勤指挥的快速反 应,而后勤指挥的快速反应依赖于事前的正确预见和周密的多种保障预案, 这种连锁性的内在和客观规律所引起的效应作用,越来越被高技术条件下局 部战争的实践所证明。 实施预案指挥,就是要求战役后勤在热点地区根据可能担负的支援保障 任务,周密制定各种指挥预案,战时按照预案,迅速有序地实施指挥。制定 预案一是要把握好 “衔接”配套,即保障与作战、本级与上级和下级等方方 面面的配套;二是体现一定的超前性和应变性。立足衔接指挥的全过程、全 方位、多样式的需要,着眼于最困难最复杂情况,具有较强的应变性,做到 一种预案,多种准备,既要有母案,还应有应付变化的子案,多种预案,从 中选优;三是经常进行模拟性实地演练,在量化上检验预案的可行性,通过 演练,使之趋于完善,并具较强的针对性和准确性,遇有情况,即可按既定 方案从容快速实施指挥。 3、要配套与快速反应相适应的指挥手段 据外军测算,高技术条件下的后勤指挥管理工作在运用手工作业方式进 行时,指挥人员要花费 85%的时间去处理和计算繁杂的信息数据,只有 15 %的时间考虑后勤指挥问题;而实现计算机自动化系统作业后,指挥人员至 少可有85%的时间进行创造性的指挥活动。后勤指挥的高效能,同作战指挥 一样,首要的是具备快速可靠的指挥手段。提高指挥手段是实现快速衔接的 可靠物质基础。为提高后勤指挥的快速反应能力,必须建立可靠高效的后勤 通信和自动化指挥系统。在当前及今后应重点做好以下三项工作:一是必须 完善和发展先进的指挥通信网络,使上下级之间,与支援保障对象之间始终 处于有效的控制之中,以保障紧急情况下指挥的可靠性和灵敏性;二是战役 后勤指挥机构要建立情报、资料分析系统。经常对来自国际、国内、敌方、 我方的各种信息、数据进行收集、整理、贮存、分析、研究,为修定方案提 供科学的依据,以保证在瞬间作出快速反应;三是要把指挥自动化工作系统 纳入正常运行轨道,使计算机装备列编,建立一套与机动作战部队相衔接的 指挥自动化辅助系统,从方案修定,信息收集处理到取调方案、辅助决策, 在快速指挥的全程採用自动化辅助指挥。在军区后勤——分部——机动作战 部队——队属后勤之间进行计算机联网,平、战时都可通过远程通信和计算 机网络系统及时指挥供应部队训练和作战所需保障,从而解决后勤指挥信息 量大与要求作出正确决策时间短的矛盾。 (二)加强与机动作战部队相匹配的后勤应急保障部队建设 高效能的后勤机动保障是高技术条件下机动作战的客观要求,组建后勤 快速保障部队是提高保障效能的有效途径,更重要的是实现快速衔接的主要 第85页 对策。从 “快速”衔接”的需求来看,后勤快速保障部队应成为机动快速、 合成高效、技术含量高、与相应机动作战部队相匹配的后勤特种部队。 1、只有建立与机动作战部队相适应的力量编成,才能确保匹配“衔 接” 所谓 “衔接”,首先要适应。否则就失去了“衔接”的意义,建立后勤 应急保障部队也同样如此。一是能力结构匹配性要高。目前陆军应急机动作 战部队队属后勤现行的保障能力,只能保障部队机动1—2天的作战行动,携 运行只有一次野战阵地进攻战斗所需消耗量的58%,其后续任务的完成必须 依靠战役后勤的支援保障。否则难以履行应急机动作战任务。 “保障当前、 衔接后续、匹配接轨”,应是建立后勤应急保障部队的着眼点和归结点。二 是编制结构的合成性要高。在设置机构时,要充分体现合成高效的原则。 首先指挥职能要高度集成,建立以司令部为核心的完整统一指挥机构,实现 指挥能力的完整统一性和高度集成性,使其能时刻处于高效、灵活的指挥之 下,是使 “快速衔接”这项复杂的后勤系统工程保持良性循环的基本条件; 其次是能力结构的衔接性要高。既有高效的整体合成功能,又有结构灵活、 反应灵便的多种分支功能,从多种角度出发满足各种 “衔接”需求。也就是 说快速保障力量应向多变换多组合方向发展,以获得全方位、多能力的 “衔 接”效果。三是装备和物资器材储备综合性要高。高技术条件下多种作战 兵器的综合使用,使机动作战的战场成为多维的战场,对后勤装备的系统性 和物资器材保障的综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编配后勤装备时,体现合成 最重要的是考虑组合问题。如物资分队的战备物资储存要按照物资的类别、 品种、性能、批次以及保障能力需要等组合,货柜化储备,与相应的运输 工具配套,体现出快速反应的特点。 2、只有具备与机动作战部队等同的机动手段,才能提高 “衔接”效 能 现代高技术战场战斗行动地域大、后勤补给线长,作战部队不仅机动距 离大,而且攻防转换速度快,对战役后勤保障的快速衔接构成了空前的挑战。 因此,后勤支援力量的高机动性,是应急机动作战部队对后勤提出的客观要 求。也就是说,战时只有适时地将平时积累的物资力量、技术力量快速转换 成实际战斗力,才能体现后勤应急保障部队的特色。一是提高地面运输装备 的越野性能,以增强复杂条件下的 “衔接”能力;二是各种物资器材要实行 货柜化、方舱化,以便于装卸、启运,发展“轮子仓库”、“轮子救护所”, “轮子修理所”,以适应应急机动作战保障的需要;三是要与快速反应作战 部队的战斗装备相适应,使其与作战部队的装备配套化、系列化。 3、只有瞄准未来高技术发展趋势,才能增强 “衔接”的弹性 一方面要借鑑外军经验,逐步向独立与寓于相结合的方向发展。我们在 级建后勤应急保障部队时,应本着平战结合的原则,根据应急机动作战部队 的机动手段及战法,逐步向 “独立”与“寓于”相结合的方向发展。所谓独 立,就是在战区范围内调整分部之间保障任务,挤出一些实体分队,独立列 编,人员按正式编制任命,由战役后勤统一组织全训和管理。所谓寓于,就 是将后勤应急机动保障部队的一般分队或分队的某个分支,按照就近的原 则,寓于分部有关分队之中,实行半训,战时根据预案实施快速抽组。这种 “独立”与“寓于”相结合,以独立为主的模式,从军事经济的角度出发, 从实际需求着想,从快速 “衔接”的归结点着眼,应该是一种发展趋势。另 一方面增强后勤装备的高技术含量是建设方向。高技术后勤装备,是指与高 技术作战装备相适应的,以当今科学技术最前沿的新技术群为基础开发的新 一代后勤装备,如多功能越野运输车,高性能野战抢救、抢修车以及后勤指 挥自动化系统等。这些装备对顺利实施快速衔接,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们 后勤装备与军事强国相比差距甚大,现阶段全面提高后勤装备的高技术含量 不现实,所以在考虑建立后勤快速支援保障部队时,要瞄准世界先进水平, 那怕是一台一件也要在一定的时空内处于先进,逐步增强后勤保障的技术含 量,以求与作战部队战斗装备的技术含量同步发展。 (三)强化与高技术条件下机动作战相适应的战役后勤训练 作战行动越是高技术化,对人员的智能和高技术知识要求越高。由于军 事上的高技术,带来了指挥、保障、管理等思想和手段的变化,给战役后勤 教育训练带来了新的课题。 1、更新训练内容,抓好与快速衔接为重点的训练改革 从总体讲,训练改革的起点要放在军事科学最新起跑线上,使训练内容 始终保持先进性和一定的提前量,面向新知识和新技术,面向机动作战为战 役后勤快速支援保障带来的新情况、新特点。从基本要求讲,要围绕一个“快 字”,立足于在单位时间内实施最快的保障,提高循环层次。从训练内容讲, 要强调与机动作战部队快速衔接时组织指挥和提高军事后勤科技在整个训练 中的地位、比例,注重研究平时后勤工作与战时快速衔接的程序和高技术兵 器对后勤保障的影响,尤其要重视与机动作战部队的匹配训练,改变 “鸡犬 之声相同,老死不相往来”的单一训练模式。在正常训练中,把快速反应作 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如指挥训练:着眼 “应急”练谋略,着眼“快速”练指 挥。下大力抓好指挥员及其机关的 “灵敏训练”和整体谋略训练,在最短的 时间内,用最快的速度,完成最复杂的指挥决策过程。如机动训练,要着眼 于目前后勤的机动能力与高技术战争不相适应的特点,在现有条件如何加强 机动和野战生存能力训练,探讨战争初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手段的途径,达 到一声令下,拉得出、拉得上、展得开。对保障人员的素质训练以极限训练、 单兵突击保障和业务技能训练为重点,从快速衔接入手,体现“快、准、灵”。 2、完善训练机制,提高训练质量 要打破以往院校 “一次性”培训的传统,大力推行继续教育,使院校教 育成为部队训练的基础和升华,部队训练成为院校训练的延伸和深化,要进 行系统培训,才能适应高技术条件下机动作战的需要。我们目前虽达不到发 达国家多层次培训水平,但从战区后勤实际考虑,逐步完善训练机制,创造 提高训练质量的外部环境还是可以做到的。 应建立稳定的轮训机构、科学的培训体系、把机动作战部队、队属后勤 和战役后勤,融为一个整体,形成 “三位一体”的训练体制,尽快改变后勤 训练知识面窄、起点低和低层次循环的状态。从训练质量的角度讲,质量的 好坏,直接关系着 “衔接”效能,从机动作战对战役后勤支援保障衔接的质 量要求看,是螺旋式上升趋势,那么训练质量的形成也应是一个不断流动的 过程,要么向更高层次递进上升,要么向更低层次滑落,只具暂时性,不具 永久性,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准上,从实战需求和训练质量的动态性看,需要 我们在 “衔接”训练的质量上下大功夫,在训练的硬体上加大投入,从根本 上解决后勤训练的质量问题。 3、树立未来意识,抓好人才的超前储备训练 第86页 彭德怀同志曾指出: “现代战争的后勤组织工作,如果没有精干的、能 晓战争知识、科学知识的人才,是不能担任和完成这种严重指挥任务和补给 任务的”。目前,由于种种因素,战役后勤训练落后于当代军事科学技术的 发展,表现为专业技术的狭隘性与后勤人才需求的多样性不适应,人才技术 的局限性与合成整体保障性不适应等。现代科学技术向各个领域广泛渗透的 趋势,客观要求我们一方面要抓好当前战役后勤各类人员的基本技能训练, 另一方面要着眼机动作战战法的不断深化和后勤装备的发展前景,用发展的 眼光重视对人才的超前培养。应首先抓好两类人才的建设:一是后勤指挥人 才,包括指挥员和指挥机关。目前在后勤指挥训练上,一方面没有高技术条 件下机动作战战役后勤快速支援保障指挥的实战经验,另一方面还不具备现 代化的后勤指挥手段,加之指挥体制等方面的因素,促成了指挥勤务训练在 很大程度上仍在低层次上循环。所以,在准备应付高技术局部战争的今天, 后勤指挥人才的培养,要追踪科学技术的发展,着眼高技术条件下的谋略决 策、未来的c i 指挥业务等训练,逐步建成知识高度密集的智囊型指挥群体。 二是后勤专业技术人才的造就。他们是后勤支援保障的技术骨干,也是后勤 人才中数量最多的部分,还可以说是后勤保障系统快速反应的执行未端。因 此,加强这方面人才建设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各国军队十分重视这方面的 人才建设,美军这类人才 86%有学士以上学歷,原苏军 70%也有工程师头 衔,相比之下,我们的差距十分明显。为了尽快缩短距离,先对这类人员有 重点的多安排高技术知识和技能训练,做到装备未到,人才先行,体现后勤 专业技术人才的超前性,以适应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机动作战对战 役后勤支援保障快速衔接的需要。 分部对机械化集团军机动作战后勤支援保障问题研究与探讨 李裕典 董国平 杨进强 当今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中,机械化集团军作为战役作战的“拳头” 力量,以反应速度快,奔袭能力强,攻防兼备等优势,而成为一支担负机动 作战的中坚力量。后勤分部对其实施支援保障,必须制定与其相适应的保障 方法、手段,以高效指挥和快速、综合保障能力,适应机械化集团军机动作 战,完成战役任务。 一、建立适应机动作战的保障力量 机械化集团军遂行机动作战任务,将根据作战需要,可能採取抢先机动、 攻势机动、灵活机动、强行机动等样式,达成以动造势,寻机歼敌之目的。 后勤分部在对其实施支援保障中,保障力量的筹划和建立,必须着眼于快、 立足于精、伴之于动,形成前后衔接、军民一体、动静结合的保障体制,使 后勤分部具有较高的机动保障能量,成为机械化集团军可依託和信赖的保障 力量。 (一)机动支援保障的基本模式 高技术条件下,分部对机械化集团军实施后勤支援保障,将在战区后勤 的统一指挥下,通过多种渠道筹措力量,并建立与支援保障任务相适应的保 障体系。可採取三种保障模式:第一种是半实体型保障。分部保障力量小部 转隶集团军指挥,使集团军后勤成为半实体,而分部掌握大部分保障力量, 按照保障计划,直接保障到师旅。这种保障模式,能较好地适应机械化集团 军机动作战的要求,体现支援保障的灵活性,既可以解决集团军后勤摊子大 难以机动的问题,又能够解决集团军没有保障力量,处处依赖分部,应急保 障能力差的问题。第二种是局部联勤保障。由于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指导 上实行 “整体作战,重点打击”的原则,机械化集团军的任务就是在作战区 域内实施广泛机动,寻找战机,对敌实施重点打击。要求后勤保障必须建立 起与各军、兵种整体作战指挥体系相适应的保障体系,在现行划区网供的基 础上,由形式上的联网,发展为保障机构实质性的联网。这样,可满足作战 地区各军、兵种通用物资的供应,而且分部可以利用军、兵种后勤散布战区 各地优势,紧急情况下委託就近的军、兵种后勤对机械化集团军实施调剂补 充,分部尔后补齐,有利于增强保障的实效。第三种区域性的军民整体保障。 建立军民一体的保障指挥机构和保障机构,统由军方组织指挥。在保障体系 上,以军队保障网络和分部保障实体为骨架,充实加强地方力量,建立便于 机动的保障体系;在物资供应上,属于军地通用物资器材,一部或大部由地 方根据军方的保障计划组织保障,属于军队专用物资则由分部保障机构负责 保障。 (二)机动保障力量突出技术成份 分部在组编机动保障力量时应根据保障对象、任务、规模和构成要求, 确定机动保障力量编成。在机动力量的机构设置上应力求精干,以运输、修 理和通信力量为主;在人员补充上,要重点吸收技术型人才;在机动力量的 装备上,应编配一定数量,且与机动作战相适应的质量高、技术先进的装备。 要改善后方通信条件,装备足够的抗干扰能力强的移动通信设备,适应动中 联络的需要。在作战物资的储备与供应上,应加大高科技含量的作战物资, 并以自动化维修检测系统和机动配套修理系统为重点,使分部具有较强的物 资供应、伤员救治和战损装备的再生能力。 (三)机动保障力量实现摩托化 机械化集团军的战役机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确定性,要求后勤分部支 援力量必须要野战化、摩托化。从机动保障的需要出发,应配备装甲运输车, 大吨位货柜运输车和野战加油装置,随着后勤装备的不断发展,还可向上 级申请配备直升运输机等,尽量增强支援保障力量机动能力,使之与机动作 战部队相匹配,具备与机械化集团军同步机动的能力,以保证不论何种地形 条件,不论何种机动方式,不论机动时的敌情何等严重,均能与机械化部队 在广阔的空间和时间上实施全方位的同步机动,避免支援的脱节和滞后。真 正做到部队打到哪里,分部就保障到哪里,在保障中顺利的机动,在机动中 圆满完成保障任务。 二、确立机动作战的后勤部署 后勤分部对机械化集团军机动作战支援保障,由于受整个战区多点交 锋,战场 “平静期”短暂的客观制约,过去採取的“稳定的后勤部署”和固 定的后勤设施,难以满足机动支援保障的要求。因此,分部机动保障力量必 须充分体现攻防密切结合和快速转换保障方式的特点,採取灵活多样的部署 形式,做到快速、轻便、灵活、综合于一体。 (一)准确判断,预先部署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突发性增大,机械化集团军在遂行机动作战中 受敌反机动威胁增大,在机动过程中和担负机动作战任务时,均需要得到后 第87页 勤分部有力的支援保障。同时,分部机动保障力量,在保障部队机动时,面 临空情威胁,且对空防护能力弱,因此,可实施后勤分部部分机动保障力量 预先部署。就是在战区战争徵候日趋明显的情况下,及时了解战区首长、机 械化集团军的意图和机动预案,结合作战地区的地形、道路情况,进行果断 决策,在部队机动的沿途,利用既设的或临时构筑野战工事、后方设施,以 及有利的地形,预先开设隐蔽的综合保障实体,对机动部队实施定点保障, 从而确保机械化集团军快速机动,顺利地进入预定战场投入交战。採取预先 部署要掌握好实施机动和展开的时机,操之过急,可能造成目标和企图的暴 露,影响整个作战行动;失之过迟,错过时机,不仅影响到作战任务的完成, 而且还可能为敌所破。所以,分部指挥员在机动作战情况复杂,若明若暗的 情况下,要发挥群体智慧,科学运筹,果断确定最佳时机,迅速定下前出保 障决心。 (二)模块编组,分散配置 所谓模块,就是将分部的机动保障力量连同地方支援力量分成若干个保 障群体,即由原来相对固定的模式,改变为能遂行多种保障任务、形式多样 的灵活编组样式,每个保障模块均具有综合、机动、轻便等特点,形成局部 的保障优势,分别疏开配置在机械化集团军机动作战纵深内各主要方向上的 适当位置。机动力量模块组合的大小,应根据机械化集团军各师、旅所担负 的机动作战任务而定。这种保障模块编组和分散部署的形式反应灵活,具有 战斗化、综合化、组装化的特点。便于后勤分部在宏观上集中控制,微观上 自主灵活,在后勤分部和整个保障区域内,能适应机械化集团军多种机动作 战任务和多路、多梯队机动需要。保障模块可拆可合,可集中,可分散,与 集团军机动作战小群垦状布势相一致,一个保障 “模块”能够较好保障集团 军一路或数路作战群遂行进攻、防御和纵深穿插等任务。同时,有利于机动 部队对空 (机)降之敌实施合围向心攻击,也利于机械化部队小群、多路、 多样机动接敌。实行模块分散配置,面积大,机动性强,有利于提高后勤部 (分)队的生存能力。 (三)把握重点,环形靠前部署 机械化集团军在担负机动攻击作战任务中,进攻发起突然、节奏快、战 役强度大。要求后勤分部的机动力量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隐蔽地完 成大量准备工作,在短时间内突击前送大量物资器材,前接伤员,抢修损坏 的技术装备。尤其是机械化集团军为了增强机动速度,携运行物资有限,战 中分部机动支援保障任务重,越级补充等特殊情况较多。因此,分部在部署 机动力量时,宜採取外环式梯次靠前部署形式。外环式梯次靠前部署,就是 以交战地域为中心,向外散射,东西南北按浅近纵深的配置,缩短分部机动 力量与集团军后勤的空间距离,并象压缩的弹簧一样能迅速前伸,既便于充 分保障当前突破,又便于充分保障纵深打击、围歼和追击作战。採取尽量靠 前部署,便于及时了解部队情况,增强支援保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并能使 分部机动保障力量靠近集团军防空火力网,得到集团军防空火力的掩护和兵 力支援,增强后方防卫能力。 三、实施机动保障的有效指挥 机械化集团军机动作战多变的战场形态和战役的高强度,要求后勤分部 必须强化灵敏高效的指挥功能,建立精干的指挥机构,採取方法多样,程序 简便的多种指挥手段,以适应快节奏、高效率的保障需要。 (一)实行集中指挥 机械化集团军机动作战地域的广泛性和保障的时效性,决定了对其实施 机动保障必须要有一个集中统一的保障指挥体系,必须有明确的保障内容和 范围。根据我军现行的后勤体制,汲取网供的经验,可建立区域性的军兵种、 军地结合的权威指挥机构,兼有指挥和保障双重职能,按统供与分供,划区 保障与建制保障、机动保障与定点保障相结合的形式,统一组织陆、空的后 勤保障,具体委託分部和兵站对诸军兵种部队通用物资统一供应,通用装备 统一修理,伤病员统一收治,交通运输统一调度,地方人力物力统一动员。 集团军以下部队陆、空军专用物资仍按建制保障,建立各自的支援保障体系。 这样,整个战区保障系统就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供应与管理相一致,有 利于保障与指挥,有利于分部机动保障力量与集团军后勤的衔接。 (二)实行灵活指挥 由于机械化集团军机动作战支援保障时间紧迫,战机和保障时机稍纵即 逝,分部对建制和加强的机动保障力量的指挥,一方面要积极贯彻战区后勤 首长的决心,通观全局,在总体上实行集中指挥,另一方面还应积极贯彻合 成军首长的决心,在局部上实行灵活指挥,充分发挥分部所属机动保障力量 的主观能动作用,尤其要赋予担负机动保障任务的部 (分)队指挥员,在紧 急情况下自立组织保障行动的权力。特别是在支援保障过程中情况发生突 变,分部、兵站指挥员要在总的保障原则指导下,按照合成集团军首长的意 图,迅速作出决断,及时调整保障力量,使之符合集团军首长的决心。实行 局部地区的后勤灵活指挥,可以有效地克服因机动的多方向、多点位的分散 作战和通信联络不畅造成的失控现象。同时,机动保障力量有了自主处置问 题的权力,可以减化指挥程序,节省时间,提高指挥效率,不致于因保障不 济贻误战机。 (三)实行预案指挥 分部组织指挥工作应尽可能地与机动特点一致,周密制定多种机动保障 预案,一有情况迅速修订方案,指挥机动保障部 (分)队保障部队机动作战。 实施预案指挥,一是要使保障预案与作战预案相符合;二是要掌握作战任务、 机动路线和可能採取的机动方式,及可能加强的力量等情况,从而进行定性 定量分析,使预案符合保障工作实际;三是保障预案要有一定的超前性和适 用性,做到一种预案,要有在多处和意想不到的地点进行保障的准备,同时 也要有单一军种、兵种和诸军兵种及特种部队的作战保障方案,多手准备, 切勿单一,多种预案,从中选优。 (四)实行高效指挥 机械化集团军实施机动作战,情况多变,机动路线和战场处于动态之中。 因此,分部的组织指挥工作必须高效,与作战指挥相一致。一是分部指挥员 必须及时了解合成军指挥员的意图决心,通过建立专向通信、互派代表、联 合办公等形式,解决情报信息的滞后性,摆脱后勤保障行动的被动局面。二 是分部受领机动保障任务后,要以最快的速度,最简捷的方式,完成后勤保 障决策的制定、传达和落实;担负机动保障任务的部 (分)队应在规定的时 限内高速度、高质量地完成各项保障准备工作;三是要切实加强分部通信力 量的建设,尤其是对担负机动保障任务的部 (分)队,要给予一定的通信力 量的加强,重点应放在加强和改进移动通信手段上,使之具有在机动中保持 顺畅联络的能力;四是加强分部指挥自动化建设,实行作战地区计算机联网, 第88页 开通计算机远程通信,开发战区后勤的情报、通信、指挥控制系统,全面提 高分部组织指挥效能。 四、加强机动保障力量的防卫 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敌侦察、监视和情报处理手段多,技术先进, 敌航空兵突防能力强,制导武器打击精确,给机动保障部 (分)队后方防卫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机动保障部 (分)队必须要与敌各种侦察手段作斗争, 与敌各种精确制导武器作斗争,把防空袭作为后方防卫的主要内容,採取积 极打击、重点防护、隐蔽机动、严密伪装、防打并重的防卫措施。 首先要把分部建制内、上级加强和地方支援的防卫力量集中起来,统一 使用,科学编成,合理部署,形成局部的整体防卫体系,积极开展反侦察、 反空袭、反空降,反地面部队渗透袭击和防远程武器袭击等。要制定各种防 卫预案,对重点目标,如机动保障部 (分)队、后方指挥所、交通枢纽等实 施重点防护。应把分部的后方防卫纳入战区防空体系之中,统一规划,统一 部署。 其次在利于保障前提下,採取构工隐蔽、严密伪装、隐真示假、区域管 制等措施,加强机动力量的防卫。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集团军机动战后勤组织指挥 顾仁达 吴国根 在高技术条件下进行机动战,最关键是如何 “机动”,而且是灵活地、 广泛地、进攻性地兵力“机动”。现代条件下,军队的机动主要依赖“轮子”、 “履带”和“螺旋浆”,也可以说是主要依赖有力的后勤支援。因此,机动 战中后勤保障任务将十分复杂,后勤保障力量将成倍增加。如何在各种复杂 条件下组织机动中的后勤保障和后勤自身的机动,将使后勤组织指挥面临许 多新的问题。作为战役基本军团的集团军,其作战任务的相对独立性和后勤 保障系统对战役军团的依赖性,决定了集团军机动战后勤保障力量将主要靠 战前上级加强和本级筹措,后勤组织指挥将在异常困难的条件下进行。因此, 研究集团军机动战后勤组织指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机动战的高节奏和后勤保障的高强度,要求建立后勤独立的组 织指挥系统 在战略意图允许的范围内,以变制变,通过地面、空中和海上,正面、 翼侧和纵深广泛的兵力火力机动,创造和捕捉战机,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 夺取和保持战场主动权,控制战局。这既是我军对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 争机动战的基本要求,也很客观地反映了未来机动战战场广泛的机动性和积 极的进攻性这一基本特徵。部队作战行动的 “变”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后 勤保障也要 “变”,保障行动的“变”必须靠一系列的后勤组织指挥来实现, 这就使得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机动战战场后勤组织指挥的任务将十分繁 重。在高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未来战争中的信息量将急剧增加。而且随着 后勤保障在战争中的日益重要,战役战斗中后勤保障方面的信息将以更快的 速度增加。可以预见,在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中,后勤保障方面的信 息将大大超过作战指挥方面的信息。 鑑于目前我军集团军后勤通信系统几乎是空白,而作战中后勤组织指挥 又必须依靠通信而且是较为完善通信系统的情况,我们必须注重并优先发展 集团军后勤独立的组织指挥系统。首先要建立集团军后勤独立的通信系统。 做到集团军后勤对师、旅后勤及加强兵站的通信在一般条件下畅通,并对重 点团队后勤的通信也能畅通,这是保证后勤组织指挥及时、有效的最基本条 件。其次要建立后勤系统电子计算机网络。如果说后勤独立的通信系统是后 勤组织指挥系统的 “命脉”的话,电子计算机联网是后勤组织指挥系统的核 心,是保证战时后勤高速处理信息,实施高效组织指挥的关键。目前,集团 军及师、旅、团、分部已拥有一定数量的计算机和操作人员,有了较好的的 联网基础。下步除进一步增加计算机的数量,形成联网所需的规模外,应集 中较多的财力物力,建立集团军至师、旅、团的线路。在此基础上,还应大 力开发适应集团军后勤组织指挥的软体,大力培养自动化指挥专业人才,努 力培养参谋、干事、助理员操作自动化指挥工具的能力。做到集团军后勤独 立的组织指挥系统硬体过硬,软体不软。 加强的兵站是集团军战时后勤保障力量的主力军。集团军在建立后勤独 立的组织指挥系统时必须考虑兵站。必要时集团军可与分部联繫,与应急兵 站建立训练关系,在集团军组织演习时,兵站参加演习,进入集团军后勤组 织指挥系统,保证集团军后勤组织指挥系统的完整性。 随着电子战在战争中的广泛应用,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中电子战 将是敌我对抗的重要方面。因此,集团军后勤独立的组织指挥系统还应具备 较强的抗电子干扰能力,要多种预案与多种手段相结合,保证后勤独立的组 织指挥系统在电子战条件下也能运转。 二、战役的跨建制合成和超常规加强,使后勤保障的对象多元化, 要求后勤实施集中统一的组织指挥 军事力量总体技术水平的敌优我劣,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现 实。但为了形成战役战斗的局部优势,适应我军 “以劣胜优”的新要求,在 未来局部战争中,我军将打破战区、军兵种平时编制的界限,对作战部队实 施跨建制合成和超常规加强,使后勤保障的对象多元化,后勤保障的强度增 大,后勤保障系统日趋庞大和多元化。因此,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集团军 机动战的后勤保障,必须实行集中统一的组织指挥。 根据我军现编制的特点和未来局部战争战场可能情况分析,借鑑外军“一 体化理论”,我军集团军后勤集中统一的组织指挥应是合成军队最高指挥员 领导下的,以后勤部长为核心的后勤指挥所负责集团军一切后勤保障活动的 组织指挥。在具体实施中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区分好合成军队最高指 挥员与后勤指挥员的职权范围。合成军队最高指挥员对后勤保障决心和保障 计划及主要的后勤保障行动有最后决策权,后勤指挥员依据合成军队最高指 挥员的总体决心实施集团军范围内的一切后勤保障行动的组织指挥活动。二 是强化集团军后勤指挥所的职权。首先强化集团军后勤指挥所是集团军最高 后勤指挥机关的观念,不能因为后勤部长职务低半格就否定以后勤部长为核 心的后勤指挥所实施后勤组织指挥的集中统一性,同样也不能只因为建立了 以合成军队副指挥员为核心的后勤指挥所就是实施了集中统一的后勤组织指 挥。应该是淮为核心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重要的是给予后勤指挥所以足够 的职权。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机动战中集团军后勤指挥所应有如下职 权:统一指挥集团军作战序列内的所有部队的后勤机关和所有后勤分队 (含 兵站),协助合成军队最高指挥员定下集团军后勤保障决心,统一制定集团 军作战序列内各军兵种后勤保障计划,统一组织指挥集团军作战序列内各军 兵种的后勤保障和后方防卫。三是建立一体化、区域式与机动补给相结合的 后勤保障体系,适应集团军集中统一的后勤组织指挥。一体化就是对后勤保 障力量和物资实施集中管理,统一使用, “三军联勤”。区域式就是将战区 按作战方向划分为数个保障区,以作战师旅后勤为基础,通过加强形成具有 独立保障能力的区域保障实体,统一负责该区域所有部队的后勤保障。机动 补给是指以机动保障群对深入敌纵深的师、团实施伴随保障和空中保障。 三、战场情况的异常复杂和电子对抗的敌强我弱,要求后勤指挥采 用 “委託式”指挥方式 高度集中统一指挥是我军传统的作战指挥方式。这种作战指挥方式,在 未来高技术条件下机动战中,我军仍然十分需要,特别是在战役战斗准备阶 段以及战役战斗初期还是可行的。但是,由于以下三种原因,高度集中统一 的指挥方式很难以有效地坚持始终。一是未来高技术战争发起的突然性增 大,战役进程的速度加快,战役战斗情况的错综复杂,使战役战斗的组织指 挥反应时间短,难于实施高度集中统一指挥。二是机动战将使战场情况更加 复杂,有时甚至会出现敌中有我,我中有敌的局面,高度集中统一指挥将无 法实施。三是敌将利用其先进的技术对我实施以指挥所和后勤保障系统为主 第89页 要目标的电子瘫痪战和超视距打击,通过对我指挥系统和后勤保障系统的软 压制和硬摧毁,瘫痪我指挥和保障。因此,在高技术条件下机动战中,集团 军后勤的组织指挥,不能完全依靠高度集中统一指挥,必须採用多种指挥方 式,特别是要採用委託式指挥。 委託式指挥,是上级对下级用概略性指令实施指挥,通常只规定任务, 下达原则性的指示,不规定行动的细节,让下级指挥员根据受领的任务和当 时情况,独立自主地指挥部队完成任务。用在后勤指挥上就是上级只规定保 障方向和区域、完成任务的主要指标,与上下级后勤及被保障作战部队的协 同方法。至于完成后勤保障任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则由受领任务者在本级 合成军队指挥员的领导下独立自主地自行决策。委託式指挥灵活应变性强, 在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中将成为一种重要的指挥方式,但委託式指挥 风险比较大,对指挥员的紊质要求很高。因此后勤在实施委託式指挥是时应 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处理好高度集中统一指挥与委託式指挥的关系。在战役 准备时节、战役初期和通信联络畅通的情况下,以集中统一指挥为主;在情 况紧急、通信联络中断的情况下,以委託式指挥为主,要避免因等待命令而 贻误保障时机。二是处理好后勤指挥与本级作战指挥的关系。后勤指挥必须 围绕本级作战指挥进行,各师、旅、团后勤指挥员在实施指挥时,其主要决 策必须报告本级合成军队指挥员,重要保障行动必须在合成军队指挥所的指 导下进行,要避免后勤保障行动与作战行动脱节。三是提高各级后勤指挥员 在作战中的决策水平和组织指挥能力,这是实施委託式指挥的基本前提。四 是集团军后勤可向主要作战方向部队的后勤委派指挥人员,指导协助下级后 勤指挥员实施指挥。但委派人员不得过多干涉下级后勤指挥员的指挥。五是 集团军后勤要通过多种途径掌握情况,视情下达补充保障指示,适时调整后 勤保障行动,为各级后勤指挥员实施正确决策和指挥及时提供依据。六是各 师、旅、团后勤及兵站在实施委託式指挥时,要通过多种途径,积极主动地 向集团军后勤报告情况,为集团军后勤首长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四、战役战场空间的扩展,使前方和后方界线模煳,要求后勤注重 后勤防卫的组织指挥 在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中,一方面由于敌先进的侦察卫星、侦察 飞机及地面光电侦察、雷达侦察等广泛的运用于战场,实施全方位的侦察监 视,战场将出现我看不见敌,敌看得见我的 “单向透明”局面,集团军战役 后勤将无法实施有效的隐蔽。另一方面由于敌大量装备高性能的打击武器, 超视距打击将成为敌在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中的一种作战方式。集团 军后勤由于距敌较近,处在敌火力打击的范围之内。可以说,在未来高技术 条件下局部战争中,特别是在我军遂行机动战时,后方的概念消失了。而且 由于“后勤先战”的观念正日益被各国军事家所接受,战役战斗之前、之中 和之后,后勤始终是敌打击的主要目标之一。因此,在未来高技术条件下机 动战中,集团军后勤要把后勤防卫作为组织指挥的重点。 当然,我们在认识高技术条件下后勤防卫难度,淡化“后勤就是安全” 观念的同时,必须分析后勤防卫的有利因素。一是机动战中集团军后勤的防 卫是在战役防卫的大环境中进行。现在谈论机动战中建立 “机动走廊”的比 较多,如集团军后勤在机动走廊中组织防卫,防卫的难度将小得多。二是高 技术武器易受客观条件的影响。如:1994年4月17日《参考消息》报导: 由于戈拉日代地区天气恶劣、地形复杂,北约对波赫塞族武装的空袭难以击 中塞族目标。说明了高技术兵器并不是十全十美,并不是没有弱点,并不是 没有对付的办法。我军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主要在地形异常复杂 的我国边境地区进行,这给我们组织后勤防卫提供了有利条件,应该增强组 织后勤防卫的信心。 集团军后勤在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机动战的防卫中,在总体上仍 应坚持 “以防为主,防打结合”的积极防卫原则。具体组织指挥中应做到: 积极防护,积极打击,积极机动。积极机动可以使敌侦察与打击脱节,避免 使自己处于 “画地为牢”的境地,被动挨打;同时,便于后勤靠前实施后勤 支援,藉助作战部队的防护系统加强后勤防卫。还要建立一支寓保障和防卫 于一体,主要与敌空降、渗透作斗争的防卫力量,保障集团军后勤部署的地 面安全。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机动作战后勤保障几个问题的探讨 潘竞科 陈依功 朱国林 一、高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机动作战后勤保障的主要特点与要求 机动作战,是指陆、海、空军、第二炮兵,在地方武装和民兵的配合下, 在广阔的战场空间,实施规模不等的灵活机动的以进攻为主的作战。在未来 高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由于敌人在武器装备上占有明显的优势,其火力、 突击力、机动力强,并广泛使用现代侦察、自动化指挥器材,强调在广大战 场空间实施非线式的机动作战,这给我军机动作战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也给 后勤保障带来了许多新的特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后勤保障的特点 1、作战区域不固定,后勤保障易脱节 在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中,拥有高技术装备的敌人,将依仗其装备的 优势广泛机动,以图造成有利态势;而我军为了争取主动,也必将依靠本土 作战等有利条件,有计划地实施高速度的机动,以创造和捕捉战机,达到集 中优势兵力、火力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目的。由于敌我双方机动频繁、方向 多变,使得机动作战的具体作战区域将飘乎不定,加之海军、空军、第二炮 兵作战兵器性能的改进和发展,使得机动作战的距离、范围与空间不断的延 伸、拓展。面对这种不固定的广阔的战场空间,后勤力量必须随部队的机动 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机动,从而使后勤保障脱节的问题显得尤其突出。 2、作战准备时间短、速决性强,后勤保障时间紧、强度大。 由于敌强我弱,敌人控制战场的能力较强,我军在机动作战中战机的创 造、选择和把握上比以往要困难得多,一旦出现了有利的的机,我军将集中 精锐,以超常编成的战役力量,速战速决。为不失战机,后勤必须在很短的 时间内迅速完成各项准备工作,尤其是在连续作战或紧急情况下,后勤甚至 要边机动边进行准备,并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物资器材补充、伤员救护、损 坏武器装备修復等工作,后勤保障必须争分夺秒,失去时间就意味着失去保 障的机会,失去后勤保障的主动权,甚至影响到战机的把握和战役的进程。 3、作战样式多样、转换频繁,后勤保障重点变化急剧 未来的机动作战,与传统的运动战相比,不仅有兵力的机动,还有火力 机动、电磁领域的机动;不仅有地面机动作战,而且有空中、海上的机动作 第90页 战。由于各种战役行动交织在一起,实施机动作战的条件和情况随时会发生 急剧变化,作战的性质、难度、区域和歼敌规模等在机动作战的实施过程中 可能与预先计划有较大的差异,有时还会发生根本性的突变。各种作战样式 的转换频繁,后勤保障的重点也将随之不断变化,而保障重点的确定和调整 都将使后勤工作的程序、节奏、保障强度发生变更,增加了组织后勤保障的 复杂性。 4、机动与作战高度融为一体,保障 “动”与保障“打”相互交融 军队在机动中,可能从集结开始,随时都要抗击对方的各种攻击。担任 机动作战任务的部队也可能採取边走边打的战法,创造和捕捉战机,使走与 打越来越融为一体。由于这一新的特点,机动作战的后勤保障在动中保障作 战力量的机动与作战、组织后勤力量自身的机动、确保后勤自身安全三个方 面的特殊需求日益交融在一起,以往那种先保障部队走再保障部队打的后勤 保障工作程序和内容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保障部队走与保障部队打将同时 进行,后勤保障工作将面临着动中保障任务量大,动中保障难度大,动中生 存困难等问题。 5、机动与反机动斗争激烈,后勤生存与保障环境受敌威胁大 当今世界上主要军事理论都非常强调将对方的后方及补给线作为打击的 重要目标,高技术的发展又为这种理论提供了多种手段。机动作战中后勤力 量机动、补给基本上依靠交通线,当后勤力量机动时,它与交通运输线的道 (航)路或其它设施重叠在一起,如敌人对我实施火力打击,重则可破坏交 通线,损伤我后勤力量,轻则阻碍我后勤的机动。当我后勤力量展开时,由 于机动作战组织准备时间短促,可兹后勤利用的防护工事的数量和能力都是 有限的,而且高技术的发展又使单纯地利用地形地物进行隐蔽伪装的作用越 来越小,夜暗也变的逐渐透明起来,后勤极易被敌发现而遭火力打击。加之 高技术的地面及空中机动装备,能够超越前沿障碍,向深远的战役后方实施 快速机动,后勤将不只受小股敌特、小规模渗透部队的袭扰,还可能遭到敌 纵深机动部队的袭击。因此,对后勤防卫作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后勤保障的要求 1、着眼于 “联”,建立联勤的后勤组织和保障体系 陆、海、空、第二炮兵之间的联合作战,需要后勤有联勤的组织与保障 体系与之相适应。为此首先应建立由各军种后勤及地方支前机构领导和有关 人员参加的后勤联合指挥机构,由副指挥员负责,在上级后勤有关部门的支 援配合下,统一指挥参加作战的各军种后勤力量和地方支前力量实施保障。 在保障内容上,应明确划分联勤中统供与分供的界限,做到三军通用物资统 一供应,通用装备统一修理,普通伤员统一收治,交通运输统一组织,地方 支前力量统一动员分配。对于海、空军和第二炮兵的专用物资的供应、专用 装备的修理、特殊伤病员的救治,仍由原后勤系统负责;在联勤的方式方法 上,原则上实施就近就便保障,即参加机动作战的部队靠近哪个保障机构就 由哪个保障机构负责实施保障;同时应注意各个战场后勤保障的特点,如海 战场的机动作战,应以海军后勤为主组织保障,空战场的机动作战也需要陆 军或海军后勤的全力支援。 2、立足于 “动”,增强后勤保障“动”的能力 力能保障机动作战力量的快走快打快歼快撤,后勤保障必须立足于 “动”,争取部队打到哪里,后勤就保障到哪里。增强后勤保障“动”的能 力,除了发展后勤装备外,在力量组织上,首先要根据机动作战的企图,参 照作战力量的机动方案,预先制定相应的机动保障计划,并从人员、物资、 运输工具等方面提前做好准备;其次给担负机动作战的部队超常加强各种后 勤机动装备,以增强其后勤力量的机动能力;再次根据战场情况和作战行动 的进程,审时度势,正确把握后勤力量调整与机动的时机。对于跟随作战力 量机动的后勤,在编组上应分成几个部分,分别跟随在作战部队之后,使各 部分后勤力量的机动与各个部队的机动相结合,并随时保障部队的行动。当 部队全部展开作战时,各部分后勤力量可相应地就近展开,整个后勤部署也 只须通过部分调整,即可迅速地动态地完成总体部署,及时对担任机动作战 任务的部队实施保障。 3、突出于 “快”,提高保障时效性 机动作战战机稍纵即逝,要求后勤要有很强的“爆发力”,做到展开快、 供应快、抢救快、修理快,在短时间内将后勤保障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为 此,后勤指挥员和机关平时就应制定多种应急保障方案,储备相应的物资、 器材和技术装备,组织好战备训练;接到预先号今后,根据保障任务,对类 似的应急方案进行调整后,分发各保障部 (分)队进行准备,这里应注意在 平时全面准备的基础上,依据特点,进行重点准备;待正式受领任务后,应 尽量缩短组织准备时间,採取多种手段,迅速传达、布置任务,同时採取平 行作业等方法简化组织指挥、物资申请程序,尽可能减少保障层次,提高保 障的速度;战中后勤的部署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适当靠前,缩短前送后送的 距离,争取就近快速保障;同时集中使用各种快速保障工具,如运输直升机、 管线部队、大型运输车等,保证后勤供应的及时可靠。 4、适应于 “变”,实施灵活准确的指挥 机动作战多种作战形式、复杂的作战区域以及各种作战样式频繁地转 换,要求各级后勤必须及时掌握各种信息,正确决策,果断处置,灵活指挥, 提高随机保障的能力。后勤要根据机动作战计划、战场具体情况和可能的发 展变化,多做几种保障方案,进行多手准备,力求在战中能够处变不乱、遇 变不惊,以 “变”应变;在后勤力量的部署上,根据机动作战打法多样,战 法灵活的特点,灵活运用按方向部署和按方向成梯次部署这两种后勤部署的 基本形式,形成与机动作战相适应的具体的部署形态,使后勤部署既具有相 对的稳定性,又具的适应情况变化的灵活性;同时控制足够数量的预备力量, 配置在便于机动的位置上,准备接替受损的后勤力量和应付意外情况;后勤 指挥员和机关还要随时注意掌握各方面的情况,根据作战行动的发展变化, 对保障工作正确地进行预测,灵活地组织指挥后勤机关、部 (分)队的行动, 对机动作战实施不间断的保障。 5、加强防卫,增强后勤的生存能力 机动作战中战胜敌人的封锁破坏是完成机动作战后勤保障任务的前提条 件。为此,除了充分利用我军夺取的局部制空权外,要将防敌空炮火力的袭 击作为防护的重点,将后勤的防卫纳入机动作战的防卫计划中,确实明确对 空防御部队对后勤力量的掩护。要加强隐蔽,将各种高技术伪装器材与大量 的就地就便器材和地形地物结合起来使用,对展开的和机动中的后勤力量进 行严密的伪装,减少被敌发现概率。在配置和机动时应注意适当分散、防止 敌人对我后勤力量的打击造成重大的损失,在不影响指挥协调的情况下採取 多点分散配置,有条件时贴近部队或主要防空区域进行部署,在机动时採取 第91页 多路、多群、分批并尽可能与作战力量共同编组进行机动;由于非线式作战, 后方随时都有可能成为敌我双方直接对抗的战场,后勤应密切注意战场情况 的变化,主动配合后方区域防御部队对敌作战,必要时应请示战役指挥员, 及时进行转换,确保后勤的安全。 二、机动作战后勤保障力量的组织与部署 机动作战中,各种后勤力量的保障活动将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具体形态, 有战区开设的兵站线,有跟随作战力量机动的后勤力量;有陆上的后勤力量, 还有海上和空中的后勤力量等等。根据后勤力量的组成、保障功能、部署的 形态,区分为固定保障力量、机动保障力量和预置保障力量三大类,并形成 以固定保障力量为依託,机动保障力量为骨干,预置保障力量为补充,动静 结合的机动作战后勤保障体系。 (一)固定保障力量 固定保障力量是指战区内陆、海、空军和第二炮兵后勤所属的,战时用 于建立相对固定保障基点的后勤力量。其主要任务是对担任机动作战的集团 提供全面持续的后勤支援,是整个机动作战后勤工作的依託。这类力量主要 有战区后勤分部所属的战役后勤基地,用于开设固定兵站线的野战兵站;海 军基地的各种岸滩保障机构;战区空军的后勤基地、仓库群、修理厂;第二 炮兵基地的固定保障力量等。 固定保障力量通常按照保障能力和任务将整个战区划分为若干个保障 区,在每个保障区内,依託保障基地,沿战区内主要交通线、机动走廊开设 兵站线,与战区内海、空、第二炮兵和地方支援力量等固定的保障基点相衔 接,构成一个纵深梯次、左右贯通的保障网络,对机动作战集团进行保障。 战区保障网络中的各个保障基点应力求具有多方向综合保障能力。机动作战 过程中,战区固定保障网络应尽可能保持稳定,对机动作战军团的保障一般 首先在保障区内实施就近支援,当机动作战军团跨保障区行动时,可採用划 区接力保障的方法。 (二)机动保障力量 机动保障力量是指跟随机动作战集团实施动态保障以及战区机动使用的 后勤力量的总和。根据使用的特点又可分为伴随保障力量、游动保障力量和 预备保障力量三种。 伴随保障力量主要是指跟随机动作战部队行动,并提供各种保障的力 量,它主要由陆、海、空和第二炮兵参加机动作战的战役军团自身以及上级 配属、加强的后勤力量组成。如陆军集团军机动保障群、海上作战编队中的 后勤保障舰船、第二炮兵基地综合保障群等;当战役军团不成为一级保障实 体时,也可由上级后勤直接组织伴随保障群,对作战力量实施伴随保障。 游动保障力量是指在机动作战地区内按机动路线、作战地区对作战部队 实施巡迴保障的后勤力量。其主要任务是以游动巡迴的保障方式主动对进行 机动或作战的部队进行保障,用于弥补固定保障力量之间、固定保障力量与 伴随保障力量之间的保障间隙,提高保障的速度和效率。在整个机动作战地 区内可组织若干个游。动保障群,并根据需要分别编组成专业保障群和综合 保障群。 预备保障力量是指战时由机动作战联勤机构掌握的,战中临时使用的后 勤力量。它用于在战中接替受损的固定力量、作战力量的伴随保障力量;应 付意外情况,以及执行临时保障任务等。这类力量主要有:战区后勤掌握的 预备兵站;海军预备保障船只;空军预备勤务机动支援群、预备使用的运输 机 (包括民航的运输机)和空中加油机等。 为适应机动作战力量群队式编组的新特点,机动后勤力量应採用综合结 构部队化编组的方法,根据保障任务的需要,灵活地编成各类机动保障群, 战中还可根据情况的变化,临时改变功能模块的数量、种类和比例。在力量 使用过程中,应以伴随保障力量为主对机动作战部队实施保障,并做到与作 战力量的机动布势和作战布势相适应,这样才能做到保障部队机动与保障部 队作战相结合。游动保障力量和预备保障力量可根据具体情况,由战区后勤 统一掌握使用,既可在战前预先展开,也可在战前或战时快速机动,在短时 间内形成较强的保障能力;既可通过专业力量的机动,弥补某些地区保障功 能的缺陷,使各种保障能力综合配套,也可接替机动作战军团受损后勤的保 障任务。 (三)预置保障力量 预置保障力量是指在可能进行机动作战的地区或附近,预先配置一定的 作战物资、装备和保障人员。预置保障力量一般分为战略预置和战役预置。 战略预置力量主要作用是减少执行跨区机动作战任务的军团装备和物资等的 运输量,提高机动作战军团远距离机动的速度。战役预置力量通常在战中, 根据机动作战的计划,提前在进行机动作战的具体区域及其附近部署、展开, 它主要是为了提高部队在战场内的机动速度,适当地减少伴随保障力量的“尾 巴”,同时可减少后勤力量在机动中的损失和伤亡。我军在进行机动作战特 别是陆上机动作战时,尤其要重视战役预置力量的建立与使用,依託防御要 点与阵地,建立与展开预置力量,充分发挥本土作战的优势。 使用预置保障力量时应注意:战前准确地预测可能爆发局部战争的区 域,根据作战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战场建设情况,交通运输能力和道路等 因素,正确地选择预置保障力量的地点,尽可能在战前建设防护能力较强的 储备工事,以确保其安全;战时正确地预见战役的发展、变化和后勤保障的 需要,迅速编实保障人员,适时启用战略预置力量,并根据战役的进程,适 时地在可能进行机动作战的具体地区建立、部署和展开预置保障力量。战中 预置力量应尽量配置在配合机动作战的防御要点的阵地内或附近,以提高预 置力量的安全与稳定性。同时应注意合理地确定预置物资、装备的品种和数 量,并将专项力量预置与综合力量预置结合起来。 机动作战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充分发挥三类保障力量各自的特点, 互相补充,灵活运用,发挥保障力量的整体保障效能。战前预置的保障力量, 在开设兵站线时可转为固定保障力量;固定保障力量在战中可根据机动作战 的具体进程,在新的机动作战地区建立新的预置保障力量;当机动作战的地 区发生变化时,固定保障力量和预置保障力量也可将部分力量转为机动作战 军团的伴随保障力量。 三、机动中的后勤保障 (一)长距离机动的后勤保障 长距离机动主要是指参加机动作战的陆、海、空、第二炮兵等部队所进 行的战略性机动,它包括上述力量的跨战区机动和由深远的战役纵深向作战 区域的机动,其主要特点是机动距离远、目标大、隐蔽困难,敌人封锁破坏 严重等。为此,应建立并依託战略、战役机动走廊对长距离机动的作战力量 实施后勤保障。实施长距离的机动,必须集中力量,沿重要的战略交通运输 第92页 线和机动路线,建立走、打、防、供、保一体的具有综合保障功能的立体的 机动走廊,才能保障我军实施有效的长距离机动。对沿机动走廊实施长距离 机动的作战力量,由机动走廊指挥机构统一指挥指挥走廊内或明确归属的附 近的陆、海、空、第二炮兵的固定保障力量,负责作战力量在机动走廊内的 所有后勤保障行动。首先,沿机动走廊或在其附近开设固定的后勤补给点, 如各种食宿供应站、加油站、医疗救护站、技术维修保障点、输油管线、海 上的中间补给点以及各种交通运输保障机构等,对机动力量实施定点保障; 其次,组织一定的游动保障力量,沿机动走廊实施巡迴游动保障,特别是技 术游动保障群、游动加油车、空中加油机 (群)等,确保部队的机动速度。 当机动部队在机动过程中遭敌袭击受到损失时,原则上由机动走廊指挥机构 负责派出力量消除敌袭击的后果,部队的后勤力量只留少数力量进行紧急处 置,就近的固定保障机构和游动保障群迅速前出,共同抢救伤员、抢修装备、 补充部队损失的物资和人员。如作战力量需要在机动作战中成为一级保障实 体,为了提高作战力量长距离的机动速度,可採用作战力量长距离机动与后 勤力量由就近战区就地编组,定点会合的方法,确保机动作战的需要。 (二)战场内机动的后勤保障 机动作战战场内的机动主要是指为了创造和捕捉战机,作战力量在作战 区域内所进行的一系列的机动,其主要特点是速度快、变化急、频度高、方 向不定。高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的机动作战,越来越强调部队的机动能力, 同时也越来越强调后勤保障 “动”的能力和动中保障能力。首先,集中全军 的快速保障工具,用于提高机动保障力量的机动能力和保障机动的能力,如 各种运输直升机、大型越野运输车、海上大型、快速运输船、空中加油机、 装甲运输车、装甲救护车、装甲抢修车等。综合使用各种运输方式和手段, 使陆、海、空、航、管道多种运输手段相结合,在某些特殊地形条件下,除 了发挥各种运输工具的作用外,还应根据情况组织人力和畜力的运输;其次, 组织好后勤力量自身的机动,特别是伴随保障力量的机动。伴随保障力量的 机动是机动作战中机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后勤指挥员应根据部队 的作战计划,制定相应的后勤机动方案,后勤力量机动的编组应与作战的机 动力量的编组同时进行,共同编组,同步机动;第三,适时调整固定保障线, 机动作战过程中应尽可能保持固定保障线的稳定,但当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 变化以后,固定保障线的方向和位置也应随着相应地进行调整。 四、专业勤务保障的组织 (一)物资保障 机动作战的物资供应除按照高技术条件下作战的一般消耗规律进行准备 外,还必须考虑机动作战的特点。如陆、海、空、第二炮兵各种机动装备所 需要的油料、维修器材、备件以及各种防空武器弹药和抢修器材、备件等。 机动作战的物资储备可区分为机动作战部队的携运行量、保障基点的固 定储备、游动保障力量的移动储备和预量储备。 物资保障的原则是就近就便、快速及时,保障方法应灵活多样。陆上机 动作战时,可在主要交通线或机动走廊附近相对集中部署物资保障机构,采 取拦路发放、定点保障、巡迴保障、预期会合保障以及启用预置物资等方法 实施保障;海上机动作战时可接力或换班配量保障力量,採取伴随保障、应 召保障等方法实施保障;担负空中机动作战任务的航空兵部队,在机动前由 原驻屯场站进行保障,远距离机动时,可组织空中加油机对其进行空中加油 保障,并提前组织到达机场的物资保障。 (二)卫勤保障 机动作战伤员的救治与后送应力求减少医疗环节,缩短后送距离,提高 教治、后送的速度。应在整个作战地区统一组织跨建制、跨军种,多方向医 疗救治网,按照普通伤员划区就的收治,各军兵种的特殊伤病员按原建制救 治的原则,组织对伤员的救治与后送。作战力量在机动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固 定保障力量和地方支前医疗救护力量;加强机动作战集团的卫勤保障力量, 提高部队本身的独立救治能力。部署使用医疗力量时,战区的固定医疗力量 应尽可能靠近作战区域;为了跟上部队的机动与作战,伴随医疗力量应紧靠 部队部署,并尽可能减少伤员的留治量,机动过程中陆军师以下部队应力求 做到 “零留治”。统一组织航空兵伤员的寻找、救治与后送;海军应重点加 强海上救治。游动医疗力量应前出至伤员大量发生的地区,加快伤员的救治, 并充分发挥地方医疗力量的作用。同时注重採取多种措施加快伤员的后送, 充分发挥救护车、海上医疗船、救护直升机等快速后送工具的作用,并利用 回空运力加大伤员的后送速度,提高后送效率。 (三)技术保障 高技术条件下机动作战中,各种武器装备机动频度高,使用强度大,损 坏严重,维护和抢修工作量大,要求急。技术保障的重点是修復各种战损的 武器装备,维护各种作战装备保持良好的机动性能和战术技术状态,及时完 成各种精确制飞弹药的技术准备。在整个作战区域,应以技术保障基地为基 点,游动保障力量、伴随保障力量相结合,对参加机动作战的部队实施技术 保障。技术保障基地主要是陆、海、空、第二炮兵和地方各种固定修理厂, 通常配置在战役纵深内隐蔽安全的位置上,对各种严重损坏武器装备进行修 理;伴随技术保障力量与各机动作战群共同编组,实施伴随保障;游动技术 保障力量在武器装备损坏比较集中的地点展开,必要时视情况建立临时技术 保障基地,採取定点与机动的方式,进行战场抢修,以减少损坏装备的后送, 提高抢修速度。武器装备的修理应以现地修理为主,后送修理为辅;现在抢 修中应採用换件修理为主、辅之以拆拼修理;对损坏严重、现地无法修理的 武器装备应及时组织就近后送。 (四)运输保障 由于部队在机动作战中将採取多路、多方向、多方式的机动,后勤必须 组织各种运输方式、综合运用各种运力,使各种运输方式、运力相互衔接、 相互补充,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运输工具的效能。应组建战区统一的交通运 输指挥机构,指挥整个战区的运输勤务力量、运输防卫力量、指挥调整力量, 形成运、修、防、保一体的交通运输保障体系。 “运”就是根据机动作战的 具体情况,周密组织计划陆、海、空和地方支前的各种运力,合理区分运输 任务; “修”就是组建专门的修理力量,用于急造道路、野战机场和临时固 定补给点的修筑,交通运输网的抢修。如各种道路、设施、港口、机场的工 程技术抢修力量等; “防”就是组织好运输线上的对敌斗争;“保”就是在 主要交通线上建立各种加油、食宿、修理等机构,并在整个交通网中严密地 组织专门的调整、管制力量,以保障交通线的畅通,从而保证整个战区交通 运输工作协调、有序、高效地进行。 五、机动作战的后方防卫 (一)交通运输线的防卫 第93页 机动作战中交通运输线的防卫通常由司令部门统一组织实施,採取在关 键时节夺取重要交通线上的局部制空、制海权的方法,保证重要作战行动和 保障行动的需要;同时建立军民结合的防卫力量,採取定点掩护、伴随掩护、 巡迴掩护等方法与敌空袭和破坏作斗争,保证交通运输线的安全与稳定。 (二)后勤力量的防卫 后勤力量的防卫应以防敌航空兵和远程兵器的火力为主,同时也应注意 敌地面进攻部队及特种部队的袭击破坏。战役指挥员应将整个后勤力量的防 卫纳入战区后勤防卫体系中;加强勤务力量的隐蔽与伪装,并根据三类保障 力量在机动作战中的不同特点,分别组织实施。固定保障力量中的各个保障 基点应成为后勤防卫的重点目标,特别应得到防空火力的有效掩护;同时应 力求构筑比较完善的防守工程,以确保固定保障力量在敌人的封锁破坏中能 够较好地发挥保障职能。机动保障力量的防卫主要是给各后勤力量配备一定 的防空武器和其它作战武器,使其具有一定的自卫能力;在机动过程中后勤 力量与作战部队共同编组机动;在展开进行保障时,应充分利用预设战场的 后勤阵地、防御部队的阵地,以求得作战部队的掩护。预置保障力量的防卫 除了严密伪装、利用高技术伪装器材与传统伪装器材以及自然地理环境相结 合,防止敌人发现破坏外,还要在其附近派出一定的防卫力量,条件允许时, 应尽量配置在防御阵地中或附近,以求得防御部队的掩护,保证预置物资的 安全。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集团军远距离战役机动后勤保障 佟胜文 李玉 保障战役集团远距离机动是战役后勤在未来局部战争中面临的重要课 题,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对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远距离战役机动后勤保 障做一探讨。 一、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机动后勤保障面临的新情况 高技术条件下,战役机动的方式、手段、环境、规模同以往相比都发生 了许多新的变化,从而使战役机动的后勤保障具有了许多新的特点。 (一)战役机动突然,时效性强,后勤保障强度增大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突发性强,担任反击作战的战役集团要在短时间 内迅速完成平战转换、战役编成,并不失时机地机动至关键的地点,集中兵 力、火力,形成有力的反击部署和态势,战役后勤保障强度增大。一是准备 时间短促,快速反应能力要求高。后勤在极短的时间内既要保障部队收拢、 扩编,又要筹集物资、器材、运力为保障部队和自身机动作准备。快速反应 的内容已超出一般的保障内容,趋向供、运、修的大规模综合化。二是战役 编成超常,战役机动保障任务重。遂行反击任务的战役集团为能够迅速、稳 妥地达成战役目的,通常要在战役力量的编成规模、编成方法和编成结构上 採取一些超常的手段,拥有高技术兵器的特种兵比例明显增大,使后勤保障 在规模上扩大的同时,个性化更加突出发,高技术含量大的保障内容增加。 三是担任反击任务的战役集团机动部署快、发起反击快。要求后勤保障必须 具有大规模的整体快速机动能力,能够跟得上作战部队实施一体化机动。在 保障部队顺利机动后,及时保障部队不停顿地在行进间发起反击作战。 (二)战役机动与反机动斗争激烈,后勤保障应变性要求高 高技术条件下机动中的战役集团将要与敌人各种火力、兵力等反机动手 段作斗争,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作战行动贯穿于整个机动之中。后勤既要 保障机动和作战,又要实施自身的机动,必须具有灵活的应变性。一要具有 快速机动保障能力。能够在道路条件差、敌情威胁大的条件下隐蔽、迅速前 出、迅速展开和撤收,保障部队边“走”边“打”,强行机动。二要具有快 速的再生或代偿能力。后勤在机动过程中极有可能被敌大规模远程精确打击 兵器的火力严重摧毁,甚至损失殆尽,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能够在战区后勤 的支援下,短时间内于行进间重新形成保障力量,确保保障的不间断。三要 具有灵活的调整能力,能够在行进中短时间内根据变化的情况,迅速完成机 动路线、机动方式的调整。四是当战役机动部队在机动过程中遇敌较大地面 部队威胁,被迫就地转入防御或提前发起攻击行动时,机动中的后勤必须能 够依据当时的情况,在动中迅速完成与作战集团布势相适应的后勤部署。 (三)战役机动样式多、范围广,后勤保障组织协同难度大 高技术条件下,担任战役反击任务的战役集团将由深远的战略、战役纵 深向战场机动,机动范围广、空间大,可能在战区内机动,也可能跨战区机 动,加之为隐蔽机动企图,以达成突然性和利于安全,在机动部署上分散、 多路、多梯队、多方向;在机动方式上铁路、公路,地面与空中相结合,战 役机动后勤保障工作涉及面广,组织协同难度大。一是保障关系多,且变化 频繁。不仅要与本战区的多个保障分部、友邻部队后勤保障机构进行合作, 而且要与跨战区的保障机构及军内、地方各种交通运输部门、沿线的地方支 前组织发生广泛的联繫。二是保障需求难掌握,保障力量难控制。由于部队 分散机动,后勤保障对象点多、线长、面广、突发情况多,保障需求难以预 测,保障时机不易捕捉。各种后勤保障力量也相对分散,且处在不断运动之 中。通信联络困难,信息收集与反馈的及时性差,极易造成供需双方在保障 时机、地点上的失调。三是保障和机动交织进行,组织协同要求高。战役后 勤既要协调各方面的力量有效地保障部队机动,又要组织战役后勤本身人 员、技术装备和物资器材的机动,而且要求两者紧密衔接,互为兼顾,协同 工作必须填密、实用,并能够根据变化的情况灵活调整。 (四)战役机动环境差,后勤保障与生存矛盾突出 高技术条件下,战场打击系统侦察报知能力强,火力反应速度快,使战 役机动的隐蔽伪装更加困难,随时可能遭到来自地面、水上和空中的打击, 受威胁面较之以往更广泛,威胁程度更严重。一方面机动中部队的物资损耗、 装备损坏、人员伤亡等量大、面广、并在时间上相对集中,保障任务重,要 求急。后勤在动态中要迅速组织力量,在暴露的情况下进入遭敌袭击破坏或 与敌激烈交战的地区对部队实施强行保障。另一方面深远纵深内的道路、桥 梁、机场和码头等交通设施将遭到敌人各种打击手段高强度的破坏和遮断, 从而使后勤的机动和保障受到严重影响。同时由于后勤本身也处于机动中, 车辆技术装备及物资多,目标明显,防卫能力差,极有可能遭敌袭击破坏。 二、战役机动后勤保障应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远距离战役机动的新特点,要求战役机动后勤保 障必须面对机动中的新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部队机动的保障工作。 (一)充分发挥各种保障力量的作用,形成“四位一体”动、静结合的 保障体系 第94页 所谓 “四位一体”就是以战术后勤的独立保障为主,机动战役集团后勤 定点保障为辅。充分发挥战区后勤的依託和地方力量的支援作用,求得综合 保障效果。这一保障方式主要从目前我军后勤保障力量构成的实际出,与高 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机动多方向、多手段、多方式综合组织及整体投送 的特点相适应,形成战术后勤、战役后勤机动中实施保障的 “动”与战区后 勤,地方支援力量划区保障的 “静”相结合的保障体制。为充分发挥这一体 制的保障功能,战术后勤要根据本部队机动途中可能的消耗特点,在不影响 机动的前提下适当加大以高射武器弹、给养物资为主的物资携带量,并根据 部队的机动方式对后勤力量进行合理区分编组,重点加大摩托化机动部队的 运输和技术修理保障力量;战役后勤一要根据各部队机动的路线、机动方式 和在不同路线上的需求,请求战区后勤给予足够的支援保障。二要根据机动 中装、卸载点的分布,可能变换机动方式的地区和被破坏的道路、桥樑分布, 协调地方支前力量予先做好给予支援的准备。三要根据战区后勤地方力量的 支援保障情况,结合部队的实际需要,正确选择补给的方式和地点,在不影 响本身机动的前提下,展开进行保障。 (二)以运输为中心,确保机动的快速不间断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机动的全部要义在于确保不失时机地机动和 按时到达指定位置,而保障按时到位的关键是能否为机动部队提供足够的运 输条件。因此,战役机动的后勤保障在保障内容上必须以运输为中心,确保 机动的快速和不间断。一是做好对运力本身的保障,强化 “动”的能力。机 动前要下大力抓好车辆的技术状况,多渠道地健全司机队伍,提高司机复杂 道路、敌情威胁下强行机动驾驶和一般故障排除的素质,机动中要建立定点 和伴随修理保障分队,随时提供迅速、充足的技术修理和油料保障。二是加 强对运力的总体控制,科学调配,突出重点,提高运力的使用效率。战役集 团由一名副职牵头,吸收作训、军务、战勤、运输等有关部门人员成立运输 指挥小组,根据机动任务、机动方式和道路情况,统一调整建制内、上级加 强、地方支援的运力使用,突出对重点部队、主要作战物资和重要路段的运 力保障,确保主要作战力量按时到位。三是发挥人民战争的优势,实行军民 联合保障。视情况动员部分地方运力参加机动中的物资输送,特别是装、卸 载、短途突击应急倒运。同时要与沿线的地方部门密切协调,组成军民抢修 力量及时排除障碍,修復遭破坏的道路桥樑,保证运输畅通。 (三)建立应急机动保障力量,应付突发情况下的支援替代保障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机动与反机动斗争激烈,机动过程中意外情 况多发性强,必须以不同的方式建立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应急机动保障力 量,用于应付突发情况下的支援、替代保障。应急机动保障力量的建立应依 据机动方式、地形、敌情等条件灵活多样。当以铁路机动为主时,应急机动 保障力量应以战区后勤建立为主;当以摩托化方式机动时,应急机动保障力 量的建立应以战役后勤为主。应急机动保障力量的内容视情况而定,战区、 战役后勤要建立综合机动保障力量;地方政府要建立以运力、人力为主的专 项机动保障力量。在配置位置和任务区分上战役后勤机动保障力量可依机动 方式不同,区分成1—2部分,配置在队形中便于对各个方向机动支援保障的 位置上。战区机动保障力量以保障区为单位,每个保障区依本保障区担负任 务的大小和可能发生的情况,建立1—2个机动保障群,配置在部队机动路线 附近便于隐蔽和机动的位置上。地方政府的专项机动保障力量根据本地区的 动员潜力和地形、交通情况,在部队有关部门的协调下建立,其任务重点是 抢修道路、桥樑、协助短途导运、接收部分伤员等。为提高机动保障力量的 使用效益,战区后勤、战役后勤、地方部门三方在机动保障力量的组建规模、 内容、配置位置、保障任务和使用关系上应共同协商,密切协调,以求构成 一个完善的应急机动保障整体。 (四)灵活编组后勤力量,确保后勤机动与后勤保障一体化 后勤机动是战役机动后勤保障的一个重要内容。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 战役机动的特点要求后勤机动必须与保障一体化,达到三个便于:便于在行 进间实施保障;便于保障部队在机动中形成有利态势;便于保障部队迅速完 成部署展开。因此后勤在机动中必须灵活编组保障力量。一是在部署形式上 要与战役整体机动布势相适应。依战役机动布势的不同相应採取按梯队逐次 机动,按方向一次机动,按方向逐次机动三种不同的机动部署。各梯队、各 方向机动力量在编成的内容和规模上要与该梯队、该方向所保障部队的规 模、遂行的任务相适应。二是在机动方式的选择上要与作战部队的机动速度 相适应。确保后勤的机动速度不低于作战部队的机动速度,在不被敌大规模 空中遮断的情况下,力求有部分力量能够在中途超越作战部队,先机到达。 与战场联勤部门合作,按预定方案迅速完成后勤部署展开,保障作战部队不 停顿地投入交战。三是合理确定机动规模,使后勤力量能够与战役展开后的 实际需要相适应。根据战场联勤部门所能提供保障支援的情况和战役作战实 际需要的数量及种类,科学地确定战役后勤机动物资的数量和比例结构。在 确保合理够用的前提下,尽可能缩小机动规模,提高机动的灵活性。 (五)注重后方防卫,提高后勤生存能力 高技术条件下战役机动后勤保障范围大,保障力量相对集中,隐蔽性差, 又处于动态之中,防卫能力低下,易于受到来自地面和空中之敌的攻击,后 勤防卫必须针对其特点灵活组织。一是与合成军有关部门密切协调,将后勤 防卫纳入合成军整体防卫之中。在编队开进、道路使用、警戒力量的设置和 派出以及对空防卫部署上,充分考虑后勤防卫的需要,通过密切协调,相互 照应,来提高后勤的防卫能力。二是突出重点,要点防卫。码头、列车编组 站、物资集散地和重要的桥樑是敌反机动重点打击的目标,也是后勤力量分 布和易被打击的地点,做好后勤防卫工作,必须重点突出对这些目标的防卫, 一方面协调各方面力量构成强有力的对空防御力量;另一方面后勤要尽可能 避免在这些地段的停留,情况所迫难于避开时,要加快周转速度,尽可能缩 短停留的时间。三是实行后勤保障力量同作战部队在行军序列上一体化编 成。四是在不影响机动速度和保障的情况下,要灵活运用多种运输方式和选 择行进路线,避开敌人重点控制和打击的主干公路,以分散求生存。 三、远距离战役机动后勤指挥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远距离战役机动后勤保障的新特点使后勤指挥同 以往相比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三难”,一是保障对象点多、 线长保障活动难控制;二是与各方面发生关系多,并不断变化,协调动作难 组织;三是动中保障情况变化急剧,指挥手段难适应。克服高技术战役机动 后勤指挥带来的影响必须从我军实际出发,注重整体协调,努力提高指挥效 能。 (一)联合指挥、突出协调、促进保障力量的一体化 第四次中东战争、马岛之战、海湾战争都充分证明建立军民联合的局部 第95页 战争保障体制是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机动保障方式的基本样式, 与此相适应的后勤指挥也必须围绕着这一保障体制来进行,成立联合指挥组 织,实行联合指挥。具体组建方式实行由战役和保障区两个基本指挥组临时 对接的方式进行。战役后勤指挥组由机动战役集团后勤建制内的力量组成, 保障区联合指挥机构,由当地驻军、政府和联勤分部组成,主要负责组织该 保障区内的各种力量对战役机动集团送行支援保障。两个基本指挥所对接方 式可依实际情况灵活确定,尽可能实行联合办公,在不能实行联合办公的情 况下,可双向派驻人员,保障任务完成后,联合关系停止。这一指挥体制的 目的就是与保障体制相适应,确保各方面保障力量的一体化合成。战役后勤 在联合指挥中应突出协调三个问题:一是各种支援保障力量组建的规模、配 置;二是支援保障的任务、方式、地点、展开的时机及指挥关系;三是特殊 情况下的支援替代保障问题。 (二)集中与分散指挥相结合,机断灵活,努力提高后勤指挥的时效性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机动后勤保障力量来源不一,内外关系復 杂,部署范围广,必须实行集中统一的后勤指挥,才能充分发挥各种后勤力 量的整体效能,协调一致地做好战役机动中的各项保障工作。但也应看到战 役机动中各部队机动方式不一,规模大小不同,参加军种多,涉及空间广, 部队处于高度分散和运动状态,且情况多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只强调指挥 上的集中统一,就会使保障活动呆板,缺乏自主性,从而影响整体保障效益 的发挥。因此,必须处理好集中与分散的辩证关系,做到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集而不死,分而不乱。一是正确区分集与分的程度。在计划协调方案、装卸 载、宿营等重要环节,重大保障活动和主要保障力量的使用上,要强调集中 统一,以确保整体协调的可控制性。在一般保障活动、保障方式的选择、保 障力量的编成、配置和使用上应简政放权,让下级以本级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二是灵活运用指挥方式。对于独立性强又相对分散不便联繫的单位或局部要 大胆地委以果断处理的全权。使其在不影响整体保障效益的前提下,敢于因 情、因势、因时、因地制宜,大胆负责,果断处置。对于相对集中便于联繫 的保障力量应採取逐级指挥与本级指挥相结合的方式,以简化程序,提高时 效。三是成立精干、轻便、机动性强的指挥小组,按方向或按地区派出伴随 指挥,及时督促、检查部队行动,对各种急、难、险、重的保障活动进行现 场指导。 (三)突出对主环节的协调控制,把握后勤保障的主动权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机动后勤保障从组织准备到保障部队实施战 役展开,工作环节紧密,运转变化多。后勤指挥员必须合理区分指挥力量, 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加强对主要环节的协调控制,这是把握后勤保障主动 权的关键。一要注重对准备时节的控制。一方面要督促检查、指导各部队从 机动和战场实际需要出发,扎扎实实地做好机动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部 队按时起运。另一方面要组织力量尽早沟通与有关方面的联繫,大范围地收 集情况,制定出严谨实际的机动保障方案,同时预测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 与合成军有关部门协调制定出多种应急保障方案,增强机动中的应急能力。 二要加强机动过程中的协调控制。各级机关后勤保障力量必须严格按照战役 机动保障方案和计划行动,非意外情况不得擅自更改和游离于方案之外。同 时要运用多种手段,採取多种途径对机动中的各项保障行动实施不间断的跟 踪监督。及时发现和预测情况的变化,迅速做出相应的调整,并协调、监督 执行。三要加强对部队到达作战地区后进行战役展开的保障指挥。要提早同 战场联勤部门建立协同联繫,明确战役展开时的保障责任,各种物资的储备 标准和保障力量到达的位置及展开的程度。 (四)加强通信保障,确保后勤指挥信息顺畅 良好的通信保障是保证指挥活动及时有效的基础。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 争战役机动后勤指挥难点之一就是指挥手段难适应。因此,加强机动中后勤 指挥的通信保障,是确保指挥信息顺畅的关键。以我军目前的实际情况结合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机动的特点,提高通信保障能力宜採取以下几点 措施:1、改善后勤指挥技术装备。增强后勤指挥通信装备的机动能力,抗干 扰能力和远距离多方向传收能力;2、实行军地结合。随着改革开放和国家经 济的发展,各地区各行业的电信业务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地方党政和 公安部门以及大的企业自身都购置有许多轻便快捷的通信器材,战时可与地 方动员部门密切协调,作为动员的一个内容为我所用;3、与合成军部门协调 重视对后勤通信力量的加强和通信网络的融通。通信力量薄弱是制约后勤通 信指挥一个主要原因,以集团军后勤为例只有×个通信连,战时要分成几部 分负责对上对下,横向联勤部门等多少个方向的通信联络,能力与需要之间 矛盾突出,合成军部门应在给予力所能及的加强的同时,做好与合成指挥通 信网络的联网融通,以提高特殊情况下的应变能力;4、突出通信保障重点。 对主要的方向,重要的信息渠道,重大的保障活动和关键的环节要千方百计 地协调各方面的通信线路和手段,努力形成双套或多套保障网络。 高技术条件下沙漠地区机动作战后勤保障要着力解决 “五对矛盾” 周春政 随着高技术武器装备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空地一体”“大纵深立 体作战”理论的提出和发展,机动作战将成为未来主要作战形式。机动作战 既不同于一般的进攻作战,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运动战,它既包括进攻中 的机动作战,也包括防御中的机动作战,是一种边机动,边调整部署力量, 边作战的作战形式,具有发起突然、机动性强、方向多变、作战区域位移不 定、作战样式转换快等特点。这对后勤保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和要求。 沙漠地区由于自身固有的属性和特点,使机动作战后勤保障面临的问题更加 尖锐,矛盾更突出。 一、沙漠地区地广人稀,保障基础薄弱,机动作战突发性强,准备 时间短促,后勤保障要着力解决准备工作量大和准备时间短促的矛盾, 在超前准备上求主动 虽然在高技术侦察手段广泛应用的情况下,任何大规模的军事行动都难 以隐蔽,但是由于部队机动的高速化和火力机动的范围与效果不断扩大,特 别是军队机动中谋略手段的运用,高技术条件下机动作战具有很强的突发 性。机动作战的突发性使后勤临战准备的时间急剧减少。然而沙漠地区地广 人稀,物产贫乏,交通、通信、经济非常落后,保障基础十分薄弱,机动作 战准备时间短和准备工作量大的矛盾十分突出。因此沙漠地区机动作战后勤 保障必须在超前准备上求主动。这种准备不是同时全方位全面准备,而是通 过有重点分步骤有针对性的准备,达到一旦有事就能快速反应,并圆满完成 第96页 机动作战后勤保障任务的目的。平时要通过对国际形势,我国周边环境等情 况的分析预测,进行有重点的准备。一是要对那些将来可能发生外敌局部入 侵的沙漠地区,根据威胁程度和可能作战对象的特点,有计划、分步骤地对 公路、铁路、通信、航空运输以及医院、工厂等 “长线”项目、基础设施进 行建设,并尽可能和国民经济建设结合起来,平时为民,战时保障部队。二 是依託现有兵站、仓库等在沙漠边缘的绿洲或纵深地区建立若干个 “保障 区”,储备一定数量的沙漠作战物资,作为沙漠地区机动作战支援保障基地。 三是要研制储备各种沙漠作战特需物资。四是可能担负沙漠地区机动作战任 务的部队平时要搜集整理遂行机动作战沙漠地区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战 场建设情况以及水源、资源、道路等情况,建立可供快速查询的信息资料系 统。制定沙漠地区机动作战后勤保障方案,在沙漠地区进行有针对性机动作 战保障演练,积累经验,提高适应能力和保障能力。 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传统意义上 “临战时期”虽然极为短促,甚 至不復存在,危机期 (或称战争徵候时期)却明显存在,我们要根据国际形 势、周边环境、外交动态、双边关系等形势及早预测分析,一旦有危机出现, 就应抓紧后勤保障准备,从组织计划、战备方案的制定、物资器材经费的请 领,到民用装备的徵用、后勤人员的保障演练等进行充分准备。制定保障方 案要尽可能多地考虑机动作战战线位移不定,机动性强等特点和沙漠地区的 实际情况,增强适应性,减少战中调整幅度和准备量,争取主动。 二、沙漠地区交通条件差,后勤摊点少,机动作战速度快,方向不 定,地域广阔,后勤保障要着力解决机动条件差和机动要求高的矛盾, 在提高机动保障能力上求高效 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既要在远距离大范围的运动中寻机歼敌,又要力 避敌高技术兵器打击锋芒,战线飘移不定,战场转换频繁,有时为了争取内 线中的外战,求得主动,还可能实施敌后大范围迂迴穿插、追击等机动作战, 这对后勤机动、伴随保障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沙漠地区交通不便, 路少质差,且分布不均,除沿主要交通干线附近有少许土质公路或便道外, 大多数地区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沙漠,没有公路。现有后勤摊点少,且机动综 合保障能力不高。解决后勤保障要求高和能力低的矛盾,一是要提高后勤机 动能力,改善机动条件。我军目前后勤装备特别是运输装备,和一些军事强 国相比,差距很大,也落后于我军武器装备的发展,满足不了机动作战的需 要,因此要下大力提高我军后勤装备水平。尽快给担负沙漠地区应急机动作 战部队配发各种适应沙漠地区机动要求的履带式装甲保障车辆。高技术发展 尽管提高了兵力兵器的机动能力和克服地形障碍的能力,但高技术战争中地 形仍是军队机动的客观基础,因此,对可能发生局部战争的沙漠地区,构筑 一些便于我军机动的工事和道路,以弥补我军机动能力的不足。二要建立适 当规模的应急机动保障力量。依託后勤分部,集中财力物力,建立一定规模 的机动保障 “拳头”力量,战时配属或加强于机动作战部队,进行伴随跟进 保障。抽组应急机动保障部 (分)队要充分考虑沙漠地区特殊环境,从编制、 装备、物资、训练等方面体现沙漠保障特点。提高机动综合保障能力。三要 充分发挥现有后勤摊点作用。未来机动作战,在我军后勤装备、机动保障能 力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我们要发挥本土作战的优势,通过对重点地区现有后 勤摊点的改造、建设和合理布局,使每一个摊点都具有一定的综合保障能力 和一定范围内的机动保障能力,那么这些摊点的有限辐射和有机结合,就组 成了点线结合,定点保障和机动保障结合的保障网络,保证部队在这个网络 内打到什么地方,后勤就保障到什么地方,何时需要保障,就何时进行保障。 三、沙漠地区物产贫乏,经济落后,机动作战物资消耗大,对后勤 依赖性强,后勤保障要着力解决就地筹措困难和需要量大的矛盾,在提 高后方持续支援保障能力上找出路 高技术战争由于各种高新武器装备的运用,战役进程加快,时间浓缩, 破坏杀伤力空前增大,加之机动作战方向和路线的不确定性,各类物资的消 耗量成倍增加。沙漠地区常年干旱缺水,土地贫嵴,物产贫乏,几乎没有农 作物,远离腹地,就地筹措困难。沙漠地区机动作战后勤保障,必须在提高 后方持续支援保障能力上找出路,一要提高战略运输力量。近几年我军战术 运输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战略、战役快速支援保障问题仍未从根本上得 到解决,未来沙漠地区作战很可能形成后方物资堆积如山运不上去,前方紧 缺难以为继的局面。因此,必须在进一步提高铁路和公路运输能力的基础上, 下决心发展战略空运力量,为空军装备质量先进、保障效果好的空中加油机 和其它大型补给与保障装备,以战略后方的快速支援形成沙漠地区机动作战 后勤保障的相对优势。二要预先前置作战物资。受国家经济状况的制约,在 一定时期内我军战略和战役运力难以完全适应局部战争应急机动作战要求, 因此要在沙漠边缘的绿洲或纵深构筑一些仓库设施,临战前预先将一些机动 作战物资前置,以减少战略空运量。三要搞好后方动员,依靠人民支援。发 动群众参战,动员地方力量支前是我军的光荣传统,在未来沙漠作战中仍必 须贯彻人民战争思想,依靠和发动群众完成保障任务。要根据市场经济发展 的实际,建立健全后方动员法律制度,研究利用地方企业特别是沙漠地区的 工矿资源和运输、修理、医疗等保障力量,战时为部队提供源源不断的供、 救、运、修支援保障的方法和途径。四要适当提高沙漠地区机动作战部队自 身独立保障能力。作战部队要充分发挥自身保障力量的主观能动性,科学组 织计划,灵活部署力量,积极主动地从沙漠边缘绿洲地区,城镇就近筹措物 资,最大限度地提高独立保障能力。 四、沙漠地区地形开阔,植被稀少,机动作战敌侦察、打击能力强, 后勤保障要着力解决火力危胁大和隐蔽条件差的矛盾,在提高整体防卫 能力上求生存 现代战争对后勤的依赖性增大,交战双方都把对方后勤补给作为打击的 重点,而高技术侦察器材和打击兵器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 沙漠地区地形开阔,植被稀少,自然景色单一,隐蔽条件极差,沙区地表土 层松软,戈壁区异常坚硬,加之取材不便,短时间内很难构筑比较坚固的工 事,防护能力大大降低。另外,由于沙漠地区地势平坦开阔,便于敌空降兵 着陆和大规模机动部队穿插渗透,因此,沙漠地区机动作战后勤防卫任务将 十分艰巨。一要着眼于 “打”,积极防卫。要把后勤防卫纳入整体作战计划 之中,统一部署,统一指挥。要提高后勤机动能力使其始终跟上作战部队机 动,将自身置于作战部队的 “保护伞”之中。要提高后勤的自身防卫能力, 适当增加防卫力量,在兵力上除加强一定的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外,还应拿出 一定的兵力加强后勤,在火器上除加强一些反坦克飞弹、小型迫击炮外,特 别要针对沙漠地区便于敌空袭空降的特点,给后勤加强一定的地对空战术导 弹,以保证后勤有一定的防护能力。重点提高各类后勤人员的战斗能力,做 好在保障中战斗,在战斗中保障的准备,后勤领导和机关要学会组织保障和 第97页 指挥战斗两种本领。二要隐真示假,综合运用。针对沙漠特点,发挥主观能 动性,积极做好藏的工作。在近几年沙漠地区演练中集团军部队积累了一些 好的做法。如用蓬布将物资遮盖铺上骆驼刺;採取密封包装,将物资埋在沙 中等。当然在可能发生的局部战争的重点方向预设一些坚固防护工程和洞 库,效果会更好。组织后勤力量机动时,要採用多种机动手段和方式,尽量 利用夜间和不良天候实施,小群多路,化整为散,逐次机动。汽车运输可装 扮成民间运输车辆,以迷惑敌人。高技术条件下,在隐真的同时更应突出示 假。要预先准备示假器材,设一些假仓库、假汽车等,以分散敌人火力。 五、沙漠地区环境恶劣,机动作战保障难度大,后勤保障要着力解 决自身生存困难和保障任务艰巨的矛盾,在提高人的体能和心理素质上 求适应 如前所述,沙漠地区物产贫乏,物资筹措困难;道路量少质差,前运后 送难;风沙大,装备器材损坏多,修理任务繁重;特别是水源奇缺,气候异 常,紫外线强烈,夏季酷热,冬季寒冷,昼夜温差大,卫生保障工作也十分 困难。加之机动战作物资消耗大,机动要求高,后勤保障任务将十分繁重复 杂。沙漠地区险恶的环境和艰巨的保障任务使后勤人员的体能和心理面临着 严峻的考验。解决这一矛盾,首先要加强沙漠条件下后勤适应性训练,沙漠 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对人的体能心理要求很高,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训 练是实现由不适应到逐步适应的唯一途径。驻沙漠地区的部队和可能担负沙 漠地区机动作战后勤保障任务部 (分)队,要有计划的进驻沙漠进行反覆的 实兵实装,展开撤收及各项勤务保障演练,提高沙漠地区作战适应性,摸索 遂行保障的方法。其次要研制配发一些适应沙漠气候特点、方便、实用、先 进的被装、食品、供水器材和卫生保健器材等,以最大的限度克服沙漠地区 特殊气候对人身和装备的损害,创造一个适应生存的小环境,减轻保障难度, 提高快速机动保障能力。 高技术条件下机械化军团战役机动技术保障初探 段晓云 机械化军团作为我军作战编成中的重要力量,在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局 部战争中将担负非常重要的作战任务。未来的战场环境以及作战特点给机械 化战役军团战役机动阶段的技术保障带来了新情况,提出了新问题。能否保 证我机械化战役军团有足够的作战力量到达战区已成为战役机动阶段技术保 障的重要任务和关键所在。本文主要探讨高技术条件下机械化战役军团战役 机动阶段组织与实施技术保障的几个基本问题。 高技术条件下战役机动阶段技术保障 必须保证武器装备的首次参战率 高技术战争的一个重要特徵就是拥有高技术武器装备的一方,具有根强 的远程精确打击能力。因此,他们在作战方法上,非常强调对敌方纵深进行 遮断攻击,切断对方的供应线,摧毁其指挥控制中心和通信联络系统,打击 对方尚未投入交战的作战集团,从而赢得近距离作战和战争全局的胜利。彼 长我短,彼优我劣。因此,在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中,我机械化战役军团从 实施战役机动开始,敌军就可能利用其高技术武器装备与我大量中、低技术 武器装备相比存在的空间差、时间差和性能差等方面的优势,从最远距离上 对我机动中的战役军团实施多方向、多目标、多层次、多手段、全天候的打 击。所以,在未来局部战争中,我机械化战役军团首先必须解决 “打得成打 不成”的问题,然后才有 “打得胜打不胜”的问题。因而,尽力减少我武器 装备在战役机动过程中的损失,保证部队有足够的战斗力投入交战,已是我 机械化战役军团在未来局部战争中首先必须面对的一个新挑战,也是对战时 技术保障工作提出的一个新问题。 在过去的战争条件下,战役机动阶段的技术保障只需要解决部队 “走得 成、通得过”的问题,重点处理的是装备的故障损坏和事故 (如淤陷、掉沟) 损坏,基本不用考虑装备的战损问题。战时技术保障的工作重心是在战役实 施阶段,通过提高战损武器装备的战场再生率,保证武器装备的持续参战率 上。然而,在今天的高技术局部战争中,技术保障工作受上述因素的影响, 在不同的作战阶段分别出现了一个工作重心,一是在战役机动阶段必须保证 武器装备的首次参战率;二是在战役实施阶段要保证武器装备的持续参战 率,如图所示。如果考虑到在高技术局部战争中,机械化战役军团的参战具 有决战的性质的话,我们甚至可以认为技术保障的工作重心已经前移到了战 役机动阶段。也就是说,技术保障工作只要能保证有足够的参战武器装备到 达战场,就在很大程度上完成任务了。这是高技术战争对技术保障提出的严 峻挑战,也是技术保障在高技术战争中的必然发展,因而,也是我机械化军 团战役技术保障所要重点解决好的新问题。因此,战役军团指挥员及其技术 指挥员必须改变观念,把战役技术保障的第一重心放在战役机动阶段,高度 重视该阶段的技术保障组织领导工作,力争在部队到达战场前恢復在机动中 被敌人击伤的和自身出现故障的武器装备,保证部队的首次参战率。 战役各阶段技术保障工作重心示意图 战役阶段 紧急出动 实施机动 投入交战 划分 出动准备阶段 战役机动阶段 战役展开阶段 战役实施阶段 技术保障 保证装备的持 确保装备出动率 确保装备首次参战率 工作重心 续参战率 战役机动阶段武器装备战损情况基本预测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中机械化战役军团可能向多个方向遂行战役机 动。机动距离从几百公里至几千公里不等,机动轴线可能与敌纵深打击力量 垂直,也可能与之平行。根据中外近期几场局部战争武器装备损坏情况的统 计和对敌高技术打击兵器能力的分析预测,在未来局部战争中,当我机械化 战役军团在距敌500公里以远的距离上机动时,可能遭敌远程火力和战略轰 炸机的打击。然而由于局部战争的种种制约因素,敌使用这些武器的可能性 较小,特别是使用战略轰炸机的概率更低。我一旦遭到这些武器的打击时, 武器装备的损伤将以面积分布为主,在损伤程度上装甲装备以轻损为主,其 它武器装备的损伤程度偏重;当我在距敌500公里以内机动时,可能遭到敌 战役战术飞机、飞弹、直升机和各种精确制导武器以及地面远程火炮等多种 兵器的打击,还可能遭到地面敌人兵力的伏击和袭击。在此距离内,敌人已 具备了对我集团目标、纵长目标和单个目标的多种攻击能力。因而,我武器 装备的损伤分布也将以点、线、面等多种形式存在,在损伤程度上中度以上 的损伤偏多。从中外战史资料统计,一般战役行动临战接敌损失率可达 15 %,而高技术条件下作战预计损失会超过这个比例,再加上非战伤损失,总 计在战役机动阶段武器装备的损失将在20%以上。 一般大规模战役要求部队的首次参战率在80%以上。因此根据对战役机 动阶段武器装备损伤的上述预测分析可知,机械化战役军团技术保障力量在 部队投入交战以前,必须将轻损和非战损原因造成的损坏武器装备大部直至 全部恢復,才能保证这个参战率。 第98页 战役机动阶段武器装备损坏情况预测 距交战区 公里以外 公里以内 的距离 沿机动轴线以不均匀的面积分布 沿机动与展开轴线以点、线、面三种 损伤分布 为主 形式,呈远蔬近密的不均匀分布 以轻损和重损 (含报废)为主 中损的比例将有所上升 、 遭敌面积杀伤兵器袭击时轻损多;遭敌点目标攻击兵器袭击时重损 损 多。 坏 2 、 直接合中后多为中、重损甚至报废;破片散弹和爆炸部南昌波造成的 程 多为轻度损伤。 度 3、 有装甲防护的武器轻损多;无装甲防护的武器重损多 总计:轻损40 —50%,中损10 —20% ,重损以上40 ─50% 将主要集中在以武器装备的地面中心投影点为顶点,顶角为140 度左右的 损伤部位 倒圆锥体范围内。亦即装备顶部和四个侧面的上半部分是主要的受损部 队。 註:在损伤率中约有5% 的损坏装备是非战伤原因造成的。 战役机动阶段技术保障的主要对策 高技术战场环境除了对战役机动阶段的技术保障提出了上述挑战外,还 对战役机动阶段的技术保障组织与实施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一是在高技术 兵器广泛运用于战场的局部战争中,战役机动和展开阶段与战役实施阶段之 间几乎没有十分明显的时间界限,因而技术保障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的尖 锐矛盾。二是电子对抗斗争激烈,使我难于保持顺畅的技术保障通信联络和 实施稳定的技术保障组织指挥。三是敌人大量使用先进的夜视器材,已经取 得了夜间行动的更多自由权,使我昼夜间连续遭到敌人攻击的可能性大增。 而目前技术保障力量实施昼夜连续保障的能力较弱。四是技术保障力量既要 完成自身的机动,又要完成对战役集团的保障任务,两种行动一个是运动的, 而另一个是必须在相对静止中完成的。因此,技术保障自身存在着机动与保 障之间的矛盾。五是技术保障力量在我机械化战役军团编成中属于 “软”目 标、下腹部,抗打击能力或生存能力薄弱,因而,很可能成为敌纵深打击的 目标。技术保障自身生存更加困难。而技术保障力量一旦受损,必然会给保 障行动带来不利的影响。 但是,未来局部战争主要在我国领土上进行,也有许多有利条件可以加 以利用,其中主要的有以下两点:一是本土作战,可 以充分发挥我人民战争的威力,调动地方的技术力量参与我机械化战役 军团战役机动阶段的技术保障活动。二是局部战争可以超常规地使用各种保 障力量。机械化战役军团执行跨大区的机动作战,可以得到我相邻战区和友 邻部队技术保障力量的及时保障。 针对以上各点,我认为机械化战役军团在组织战役机动阶段的技术保障 时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做好战役机动的准备工作,确保装备的出动率 装备的出动率是保证部队首次参战率的重要基础。装备的出动率有别于 装备的完好率。完好的装备自然可以出动,而出动的装备却不一定是在出动 前即达到了完好的标准。因此在战役机动时,技术工作应力争使能够动的、 并有可能在机动过程中 (如在输送过程中)修復的武器装备都出动,从而最 大限度地提高武器装备的出动率。为此,平时的技术工作应保证装备的完好 率始终保持在总部规定的指标以上;战前准备时应尽可能多地将损坏和故障 装备恢復到完好状态;对于那些可望在机动过程恢復到战斗状态的装备,可 按 “先行动部分,后其它部分”的顺序,首先将其恢復到可以行动状态,力 争使出动率达到100%。同时,技术保障力量也不可忽视自身装备的出动率。 为此,平时要有多种预案,要保证技术保障装备始终处于完好状态。战前准 备时要很好地统筹安排,既要保障部队出动,也要完成自身的出动准备。 2、建构机动阶段的 “技术保障走廊”,全程保障部队的机动行动 “技术保障走廊”是机械化战役军团自身的技术保障力量与上级加强的 技术力量以及友邻和地方的技术保障力量共同协作,沿部队机动路线和区域 构成的一个旨在对部队的机动遂行全程保障的技术保障部署样式。它是战役 军团机动保障走廊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其中专司以技术措施抢救和抢修 损坏和故障装备的工作,保证部队的首次参战率。 组成 “技术保障走廊”的力量有三大部分,即建制内的技术保障力量, 上级加强的技术保障力量和友邻部队的技术保障以及地方的技术力量。上述 力量应按照以下力量使用原则建立机械化战役军团机动的“技术保障走廊”: (1)建制内的技术保障力量以立足于保障部队战役实施为主,友邻及地 方的技术力量以保障部队的机动为主。 (2)建立集中统一的指挥机械,统一负责战役机动阶段的技术保障工 作。 (3)力量部署要形成随伴保障、直接支援保障、全般支援保障和区域地 段责任保障四个层次的部署形式。 具体部署如下所述: 战役机动阶段的技术保障组织与实施由集团军的技术指挥所统一负责, 它负责统一协调上述各部力量的行动。技术指挥所接受集团军基本指挥所和 上级的机动联合指挥所的领导。 随伴保障层由各分队的技术保障力量担负。在机动中它们随各分队一齐 行动,负责一般故障的排除和修復,并负责在出现重大损伤时,为上级技术 保障力量的抢救和抢修活动提供有关信息和做好前期准备。 直接支援保障层由团的技术保障力量担负。在机动中它们通常在团的某 一直属列车梯队中输送,在行军中通常编组成单独的梯队在本团的队尾行 进。在机动过程中如若出现大量的损伤,足以使本部队难以参加下一阶段的 作战时,团的技术保障力量应作为抢救修理力量的一部分参与抢救修理工 作,其它情况下,团的技术保障力量仍应继续随本队行动开进以保障团的下 一步行动。行军中如若出现了分队的技术保障力量难以修復,而团技术保障 力量在1—2小时内可以修復的损坏装备时,团的技术保障力量应以派出抢救 修理小组前往现地修理的方式恢復损坏装备。 全般支援保障层由师、军的技术保障力量担负。在输送中,它们通常编 第99页 成单独的列车梯队行进。在行军中师技术力量通常编成2—3个抢救修理所在 本师各团的行军纵队后跟进。军的技术力量通常在本军各摩托化师的后尾跟 进。这两部分力量的主要任务是担负集团军在战役实施阶段的技术保障工 作。因此,在战役机动阶段轻易不应动用这部分力量。只有在出现重大损伤, 而其它保障力量又难以及时赶到情况下,才部分或全部地展开这部分力量遂 行抢救和抢修工作。一俟其它力量赶到,即应移交其任务,继续向战区行进。 区域地段责任保障层由上级加强的技术力量、部队机动道路沿线的友邻 部队的技术保障力量和地方的技术力量共同组成。这样的区域地段可以沿部 队的机动路线划分若干个。在每一个地段上由有关部队的技术部门组成一个 区域地段技术保障指挥所,统一指挥该区域地段的军地技术保障力量。该指 挥所接受集团军技术指挥所的指挥,并在被保障部队通过其地段时与其沟通 直接通信联络,以便协调相互之间的行动。其所属的抢救修理力量应根据需 要编组成若干个机动保障队,配置在本区域地段内便于向预期出现损伤装备 的地段机动的位置上。当机动部队在本地段遭到了敌大量火力的突击,出现 了重大损伤时,区域地段技术力量应迅即赶往出事地点遂行抢救抢修活动。 首先应与其它保障力量通力合作,迅速抢救装备,疏通路线,以保障后续部 队的通过。然后应竭力抢修装备,恢復车辆,并组织修竣装备编组列车梯队 或行军纵队继续向预定战区开进。 我机械化战役军团採取上述技术保障部署遂行机动中的技术保障任务, 既着眼于保障战役军团的首次参战率,又能有效地保障战役实施阶段机械化 军团的持续参战率,充分发挥了我本土作战的优势,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因 素,对于保障我战役军团顺利地到达战场必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建立临时的整件装备补给机制,及时补充部队的战斗力 本土作战还有一个有利因素可为我战役机动阶段技术保障保证装备的首 次参战率提供有力的支援。即我们可以利用机械化战役军团机动沿线的友邻 部队的装备乃至整个建制的分队,建立战时的临时装备补给机制,以保证我 战役军团的损坏装备能够得及时的补充,确保首次参战率。在我机动路线上 预计最可能遭到敌纵深攻击的地段上,我们可以调集我沿线友邻部队的部分 相关兵种的装备 (如坦克、步兵战斗车)乃至分队(如坦克连、机械化步兵 连等),集结于我机动路线附近。在我机械化战役军团的某建制单位遭到大 量损失,而整补又来不及赶上参加下一阶段的作战时,就可将这些装备或成 建制的分队直接调入该部队,补充其战斗力,以保证其能有足够的力量参加 近战。调用的装备或分队在加入战役军团序列前应由区域地段技术保障指挥 所控制。调入后则由战役军团的有关指挥机构负责指挥。 此外,机械化战役军团在战役机动阶段组织与实施技术保障时,还应重 视自身的防卫,其中包括电子防护。为此,在整个行动中如若无特殊情况, 应保持无线电通信静默。与区域地段保障层通信联络的构通,可採取由某一 配置于行动路线以外的同频率的电台定时发出规定的信号,双方电台通过共 同收听该信号的方法完成。同时,技术保障力量在行动中应尽可能地利用我 防空力量的掩护,展开集中修理时应充分地利用当地的隐蔽地形,并最大可 能地不要暴露自己的行动特徵。 论高技术条件下登陆战役后勤指导问题 王传武 我军未来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要放在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 的局部战争上。筹划和组织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后勤保障,是摆在我们 面前的一个最紧迫的问题。本文试就高技术条件下登陆战役后勤指导上的几 个问题,谈点粗浅认识。 一、充分准备,增强战役后勤应急保障能力 未来可能发生的高技术局部战争,将面临新的特殊、复杂情况:一是作 战对手特殊,制胜难度大,要取得战役胜利,将付出巨大代价;二是作战环 境特殊,生存难度大,保障作战部队和后勤安全是组织战役的关键问题;三 是作战样式特殊,指挥保障难度大,组织协同复杂,保障任务艰巨。上述特 点归结起来,就是战役规模大、突发性强,后勤保障必须着眼应急,快速反 应。要做到这一点,平时就必须进行充分而有重点的准备,这样才能牢牢掌 握战时后勤保障的主动权,在突发情况和快节奏的战役面前应付自如。 多方向准备——以变制变求快速。从宏观上讲,高技术装备的发展,使 超大规模机动突袭力增强,达成作战企图的手段增多,战场情况变化莫测, 作战方向、作战地区具有不确定性;从我国周边环境分析,虽然我与周边国 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不断改善,但与部分国家在边界划分、海洋权益等问题上 仍有争议。因此,我国周边仍面临多方向的军事威胁,后勤保障准备工作, 必须从战略全局出发,立足于多方向准备。在加强重点作战方向、作战地区 的后勤准备的同时,兼顾次要方向上的准备。应对预测可能发生高技术局部 战争的地区,有针对性地做好重点准备。应围绕渡海登陆作战任务,研究不 同方向、不同部队作战行动的后勤保障准备,本着加强一线、完善二线,突 出重要沿海方向,兼顾次要方向、关照战役纵深要害地区的原则,抓紧搞好 战场规划和建设。这样,无论哪个预定方向、地区发生战事,我都能快速以 变制变,确保后勤保障应付自如。 多手段准备——以制反制求快速。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敌可能採取的 “先制、反制”手段是:在作战样式上,将以空袭战和电子战为主,配合以 海上拦截作战、特种作战等多样性作战;在作战空间上,将是非线式的全方 位、超纵深、高立体的综合战;在作战目标上,将主要攻击关键性军事、后 方目标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设施;在破坏手段上,将以高精度、高能 量、高毁杀的高技术武器打击为主,同时,也将使核、生、化武器的袭击手 段;在作战时间上,主要从夜间突袭,昼夜连续实施突袭手段,我们应研究 採取以制反制的有效措施,做到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可以预料,未来 局部战争的封锁反封锁、空袭反空袭、争夺反争夺的斗争异常激烈,后勤保 障任务更趋复杂、繁重。我们要立足现有装备、现有条件,採取积极对策, 认真做好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后勤准备。要按新战法研究新的战役保障 法。过去,因装备技术等方面的制约,敌我双方以制反制的能力相对比较弱 小,渡海登陆作战一般多数有着成功的把握。据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 的600余次登陆作战,只失败了6次,失败率仅为 1/100。未来渡海登陆战 役,由于高技术装备的投入使用,与过去的登陆战役相比,具有航渡分散化、 登陆高速化、作战立体化、火力突击化的趋势。因此,后勤保障除了运用军 民结合、建制保障、伴随保障等传统保障方式外,还要针对登陆战役规模大、 时间长、消耗高、伤亡多的特点以及不同作战时节后勤保障的不同需要,探 第100页 讨新的后勤保障手段。设想主要有以下七种方式:即轻装集结,岸线补充保 障;航渡混编,分群独立保障;力量前置,靠前跟随保障;预置船队,海上 机动保障;船坞一体,抵岸定点保障;空中机动,跨海垂直保障;小群多路, 扇形向心保障。这样,既可充分发挥三军整体保障优势,又能适应不同作战 时机、不同作战形态以及部队特殊作战情况下的需要。 多方案准备——料敌在先求快速。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是一个多作战样 式交叉运用、前后方融为一体的整体战,后勤既要有 “防”的有效手段,又 要有 “打”的作战技能,更要有“供”的保障能力。战役后勤准备,必须设 想多种复杂情况,研究多种保障方案。如,根据敌“以攻助守”之作战主张, 可能採取飞机、飞弹远程袭击手段,对我前沿、纵深部队的机动、集结、登 陆等准备行动和军事、后勤指挥机构、战役后方仓库及道路、港口、机场等 重要目标实施大规模破坏袭扰,以破坏我战略战役部署,瘫痪我后方,我应 採取 “藏、骗、避、防、打”的措施,有效保护作战、保障力量的安全;依 照敌 “以海制海”为主、“以空、以陆制海”为辅的反封锁作战思想,其可 能聚合各种高技术实施多层次、全纵深、高立体的反封锁作战,我应採取“供 防一体”的有效对策,对部队海上航渡、供应、救护和后勤船队自身的安全 提供制海、制空权保证;预测敌可能对我施行核、化、生武器的袭击手段, 我应採取相应的救护防护对策;按照敌确立 “战略持久、战术速决”的作战 决心,我既要有多种作战样式、各个作战时节的后勤应急保障方案,又要有 立足与敌开展空袭反空袭、封锁反封锁、争夺反争夺的持续作战行动的后勤 保障方案;同时,还要制定陆、海、空三军整体协同和战略后方支援的保障 方案。并围绕渡海登陆作战保障特点,制定重点保障火力、保障生存、保障 机动的具体方案。通过以上准备,要立足于从最坏处着想、最困难处着手, 制定适应未来登陆作战后勤保障的多种方案。 二、完善体系,形成战役后勤整体保障能力 集中优势,以劣胜优,是毛泽东同志在长期革命战争实践中总结出的一 条具有我军特色的战略战术原则。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仍具有现实的指导 意义。目前,我军后勤保障能力和保障手段虽然处于以低对高、以弱对强的 劣势,但只要我们合理使用现有保障力资源,则可形成 “攥紧成拳,伸开成 剑”之优势。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科学使用战役后勤力量,优化组合,建立适 应高技术局部战争需要的战役后勤保障体系,形成整体保障力量。 一是完善建制保障体系,使一线部队成为 “一线保障部”。建制保障是 部队作战的一个最基本、最直接的保障力量。目前,我军作战部队建制后勤 保障能力普遍较弱,主要表现在:部队作战物资少、不配套,后勤装备十分 落后,步兵连队饮食保障多数还是 “一根扁担、两个筐”和“埋锅做饭”的 传统方式。担负战役作战任务的集团军,后勤没有独立形成保障实体,不能 根据作战任务和作战变化,组织及时有效的保障。因此,必须加强作战部队 自身保障体系的建设。首先,应加强建制保障力量,扩大战勤比,尤其应增 加技术保障人员的比重,形成相对独立的建制保障优势。其次,要加大作战 部队物资携运行的比重和调整作战物资品种。物资保障,应重点加大弹药(重 点是高射武器弹、压制武器弹)和油料供应的比重,渡海登陆作战,淡水供 应列入重要物资供应范畴。部队给养保障,要改变埋锅做饭的保障方式,重 点研制发展无焰加热配套餐系统;战救药材,要减少战常材,加大救治复合 伤所需药品的比重等。再是,要解决 “一腿长、一腿短”的问题,使后勤装 备与作战装备同步发展,把一线作战部队后勤真正建设成为 “车轮上的后 勤”。根据渡海登陆战役的需要,部队还应装备适应多种军事功能需要的海 上输送、保障的后勤系列船只和流动方仓系列。此外,还要适应高技术装备 技术密集的特点,建立完善作战装备与后勤装备的两大技术保障系统,以提 高作战部队后勤系统的自身保障能力。 二是建立应急保障体系,使其成为战役后勤保障的 “拳头”。我认为, 加强后勤应急保障部、分队建设,必须使其形成 “四种能力”,(1)应急反 应能力。做到先期准备、先期机动、先期展开、先期保障。 (2)快速机动能 力。做到能分能合、能进能出、能近能远的灵活保障。 (3)独立保障能力。做到保障要素齐全、功能配套、手段先进。 (4) 野战生存能力。做到防打兼备、供防一体,保存自己、保障部队。为适应未 来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后勤应急保障需要,我们应确立全方位、多层次、有重 点的建立后勤应急机动保障力量的基本思路。所谓全方位,即各战区、各军 兵种都要建立应急保障力量。局部战争虽然主要是发生在一些重要方向和敏 感地区,但由于高技术武器、高技术手段的使用,其高技术强敌也有可能在 我意想不到的方向和地区实施全方位、大纵深的突袭。鉴此,我们除了在重 要方向上的战区加强应急机动保障力量建设外,一些次要方向的战区也应同 样加强这一力量建设,其规模可视情区别。所谓多层次,即根据作战保障任 务需要,建立综合性应急保障力量 (保障旅、兵站)、专业性应急机动力量 (应急机动医院、后勤值班部队、抢救、抢修分队)和重点部队后勤(值班、 特警、兵种、海防部队)。所谓有重点,即在主要作战方向的战区建立应急 保障旅,做到规模适度、机构精干、装备先进、要素齐全、供防兼备。当前 应急保障旅的建设,应由过去的 “预编预任”向“实编实任”的阶段发展, 以真正形成各层次相唿应、相互补的应急保障能力。 三是加强战略支援保障体系,使其成为支援战役后勤保障的后盾。高技 术局部战争尽管作战时间短促,但保障任务十分繁重艰巨。加强战略支援力 量,是提高战役后勤保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的重要前提。战略支援,不仅要 从物资上给予超越补给,而且更要从技术保障力量上给予重点支援。并对重 要方向的战区作战行动,实施三军立体支援保障,增强重要战役方向上的整 体保障力量。 三、积极防卫,提高战役后勤生存能力 “打击后方,瘫痪后勤指挥、供应系统”已成为当今世界军事斗争的惯 用战法,必须把后方安全放在战役全局的重要位置来关照,採取一切手段, 确保后勤生存力和保障力的同步提高。 手段之一:以严密防护求生存。在高技术侦察手段下,战役后勤应严密 组织防护,一方面,主要是加强军事、经济、交通等重要固定目标的防护。 如后勤指挥机关、仓库、医院、兵工厂等重要后方目标要转入地下;对战役 区域内的电厂、水厂及机场、码头、道路、桥樑等交通枢纽,可採取隐形技 术进行伪装,或採取设置假目标的办法,以假乱真;对重要战略价值的军事 经济目标,要加强防卫作战力量。另一方面,还要重点加强有生力量的防护, 最大限度地提高后勤部、分队的生存能力。 手段之二:以加强作战力量保生存。在作战中保障、在保障中作战是高 技术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的新特点。我们必须确立 “作战保障一体化”的 新观念,始终把防卫作战贯穿于后勤保障的全过程,做到 “保障”与“作战” 第101页 两手都要硬。加强后方防卫作战力量建设,首先,要加强各级后勤机关和后 勤部、分队的战斗化建设,培养良好的军事素质,使后勤人员既能保障,又 能战斗。其次,要在后勤编设一定数量的、拥有先进作战装备的战斗部、分 队,军区、集团军和师旅分别组编一个团、营、连级的后勤特种作战部队、 分队,主要担负后勤部、分队机动保驾和防护工事构筑以及应付突发情况的 作战任务。再是,要根据敌可能对我后方採取的袭击手段、规模等实际,给 后勤加强相应规模的作战部队,主要担负战役后方反空袭、反空降、反地面 部队袭击的作战任务。同时,要加强防化力量,提高后勤防核、化、生物武 器的袭击能力。 手段之三:以合理配置促生存。高技术装备的使用,前后方界限变得模 煳,远离战斗部队的后方部署,既易受敌严重打击,又得不到作战部队的支 援。后勤应力求做到合理疏开部署。可採取三种形式,即:实行与部队作战 队形交叉相容配置;后勤指挥、保障机构相对疏开配置;利用较大居民区和 隐蔽地隐藏配置。部队渡海登陆输送时,则採取后勤船队与作战舰船混编航 行的措施,掩护后勤船只的安全。 四、军民结合,强化战役后备能力 “战争的伟力最深厚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在高技术条件下,“人 民战争”仍是高技术局部战争的一个重要战役后勤指导原则。越是战争高技 术化,越是敌强我弱,我们越是要藉助社会技术、资源等方面的后备力量。 就连军事技术发达的美国,在海湾战争中除运用国内技术力量外,还动用了 世界十多个国家的120多家高技术公司、企业,为其研制生产战场急需的先 进作战装备、器材和物资。我军装备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军事装备相比反差很 大,要打赢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除了加强军队作战和保障能力建设外,最 关键的问题是在藏力于民、取力于民,发挥军民整体力量。这样,我们才有 坚不可摧的战斗力、用之不尽的保障潜力。 增强后备能力,必须走平战结合、军民兼容的路子,以实现民众之力向 军队保障力、战斗力的转化。主要研究解决好四个问题:第一,建立高效的 后方动员体系。要进行战区社会经济动员实力调查,健全战区社会动员机构, 明确动员徵用力量、对象、数量,完善动员制度,提高战区战役后勤快速动 员能力。第二,要合理、适量、多元储备。如果,战区作战物资都同部队来 储,一方面储不下,另一方面还将造成较大资金占用。故可按战区50%、地 方30%、国家20%的比例分头储备,军队主要储专用物资,通用物资由国家、 地方储备。物资储备工作,还要解决一个品种结构合理性的问题,目前,战 区战役储备,有相当一部分品种储备是平战时都用不上的老旧淘汰型。要组 织战区战役仓库物资储备调查,对淘汰物资提出处理意见,并提出调整储备 品种结构的意见。第三,平战结合,加强技术力量建设。军队装备、修理、 医疗、科研等许多方面均与社会力量有很大的互补性,有条件建立平战结合 的紧密型技术保障和技术储备机制。如与地方汽配公司建立通用车材供应、 车辆修理点,实践证明,发挥了保障部队的重要作用。我们要藉此经验,在 乎时就要明确建立军民兼用高教术储备、生产线储备、修理、医疗等技术力 量储备,一旦战时需要,迅速转入军用。第四,国家和地方兴建交通、通信、 码头、机场、铁路、公路及市政公用设施要兼顾军事需要。这样,既可减少 军费开支,战时又可保障部队需要。 五、统一指挥,提高战役后勤组织协调能力 渡海登陆战役,后勤组织指挥十分复杂,保障任务异常繁重。 战役后勤没有高度统一、协调的指挥,是很难驾驭战役后勤保障全局的。 为此,应採取如下对策: 1、建立在合成军首长统一指挥、三军后勤和地方支前机构派员共同组成 的高度权威、高度紧密型的联勤指挥系统。组织形式存两种:一案以战区后 勤机构为主,其它军兵种后勤与战区战役军团联合组成;二案由总部会同军 委海、空军与战区战役军团、战区军兵种联合组成。两案相比,一案较为可 行,权威性高,组织协同便利,根据平战结合的原则,如採取平时三军后勤 在体制上不做 “外科手术”,但在方案、部署、演习和组织供应方面可採取 协作联合形式,一旦发生战事,即按拟定的战时联勤指挥保障方案,实行三 军统一指挥。为实现战区平战时联勤指挥的快速转换,建议总部会同军委海、 空军与战区三军后勤一起,从现在即着手抓紧制定战区三军联勤指挥方案, 明确战时指挥组织、协同保障动作,并通过平时合成演练,以熟悉战时战役 组织指挥程序,熟悉战役联勤保障方案,熟悉各作战时节的三军联勤配合动 作,全面提高高技术局部战争后勤组织指挥和综合保障能力。 2、合成军指挥员要把后勤指挥纳入战役合成指挥内容,予以重点加强。 除要关照战役后勤全局外,还应对战区重要后方目标,特别是沿海一线的后 方重要目标,加强一定的防卫作战力量,确保后方安全。部队海上输送和登 陆作战各时节,除组织后勤船队科学编队外,更重要的是要为后勤集结、装 载、输送和登岛后的后方部署及展开等一切行动都要提供制海、制空权保护, 并加强通信力量,努力提高后勤动中防、动中打、动中供、动中通的能力。 3、独立建设战区交通指挥中心,统一使用战区军民运力。交通线是战役 作战的命脉,尤其是部队渡海登陆战役,部队向沿海一线机动和海上输送以 及作战物资的前送和伤员后送更有赖于后方交通保障。能否保证交通线的安 全畅通,直接制约着战役的成败。因此,战区军兵种和地方支前机构及交通 部门应独立成立战区交通指挥部,统一计划使用运力,统一组织交通线的抢 修、防护,确保作战部队机动、物资前送、伤员后送的海上交通线的安全畅 通。 对高技术条件下登陆战役后勤指挥体制问题的探讨 张先汉 一、确立登陆战役后勤指挥体制的基本原则 (一)集中统一 为使诸军兵种后勤和地方力量协调一致地行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后勤整 体保障效益,必须建立集中统一的后勤指挥体制。如军兵种后勤令出多门, 就可能降低指挥效率,增大内耗,甚至贻误战机。此外,我军还需动员战区 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后备力量,全力以赴地保证战争的胜利,这就更要需建立 高度集中统一的后勤指挥体制,以保证军令畅通。 (二)全面适应 确立登陆战役后勤指挥体制,要做到 “四个适应”:一是适应作战指挥 体制,按照战役作战指挥系统以及作战的程式、方法、特点和要求,确定与 之匹配的后勤指挥体制;二是适应后勤保障任务,根据战役后勤保障力量的 第102页 数、质量和担负的保障任务,确定相应的后勤指挥机构;三是适应后勤保障 体制,使后勤指挥层次与保障环节尽可能一致;四是适应后勤指挥手段的发 展状况,满足控制后勤力量的需要,力求做到层次少、效率高。 (三)平战结合 战时后勤保障是平时后勤工作的继续,不能把两者截然分开,使两种体 制之间差异太大,更不能建立两种完全不同的体制。因此,确立登陆战役后 勤指挥体制,既要立足战时,又要兼顾平时;既要适应战时后勤指挥的要求, 又要注意与平时后勤战备、训练、管理体制的衔接。保证在战争爆发时,顺 利实现由平时到战时的迅速过渡,避免因后勤指挥体制的重大调整,影响对 后勤力量实施及时、有效的指挥。 (四)精干合理 在保证指挥机构功能齐全,指挥关系明晰的前提下,应本着机构精干, 结构合理的原则,根据对登陆战役后勤保障的指挥和职能分工的需要,设置 相应的部门、人员,既要注重质量,减少数量,又要适应对不同作战样式、 战役阶段保障的需要,保证对部队实施稳定、可靠、不间断的后勤指挥。 二、登陆故役后勤指挥体制的基本框架 (一)一级战役后勤指挥机构 在登陆战役联合指挥部内,设立后勤部 (简称“联指后勤部”),与登 陆战役联合指挥部司令部、政治部并列,同属一级战役指挥机构,负责对所 有参战的军兵种后勤力量和地方支前力量的集中统一指挥。 “联指后勤部”,不同于登陆战役联勤指挥部。在性质上,它属于集中 统一的后勤指挥机构,而不是三军完全融合的联勤指挥机构。因为,若建立 登陆战役联勤指挥部,一是 “硬体”不具备。平时的战役物资储备格局、指 挥体制、供应渠道等,三军自成体系,不具备联勤的基础。尽管目前我军在 部分战区、有限范围内实施 “三代”,但属于试验性质,有不少矛盾没有很 好解决,专供与统供的比例关系仍不尽人意。因此,实施联勤的基础比较薄 弱。二是 “软体”跟不上。诸军兵种之间由于平时互相联繫及组织联合作战 和保障演习较少,合成指挥能力较弱,联勤指挥经验不足。尽管我军曾在一 江山岛登陆作战中实行过联勤指挥,但它仅是对一般条件下的小规模作战的 指挥,所获得的经验具有局限性和阶段性。在缺乏实践与完整理论指导的条 件下,临时成立登陆战役联勤指挥部,很难实施有效的指挥。因此,设立“联 指后勤部”,是联勤指挥的初级阶段,符合我军的军情,能够满足统一指挥, 划区保障,统分结合的需要。另一方面, “联指后勤部”也不同于登陆战役 后方指挥部。它属于战役指挥员统一领导下,负责后方勤务工作的指挥机关, 而不是单独设立、与登陆战役联合指挥部分离的后勤指挥机构。登陆战役是 一种特殊的作战样式,联合程度高,指挥机构复杂,通常下设若干个战役后 勤二级指挥机构,如,交通运输指挥部、动员支前指挥部和后方防卫指挥部 等。如单独设立战役后方指挥部,在层次和地位上自然降为二级指挥机构, 成为与登陆集团指挥部、海、空军作战集团指挥部同级别的指挥机构,不利 于统一指挥与协调各级后勤力量,后勤内部的指挥关系也不容易理顺。单独 设立后勤指挥机构,通常是战术层次的做法,如师团两级的基本指挥所、前 进指挥所、后勤指挥所等,但在战役层次,尤其在战区战役层次不能够、也 不应该一成不变地沿袭这种做法。 “联指后勤部”的组成方式有三种:一是由总部派出前指实施统一指挥。 在这种情况下,战区指挥机关可能转为方向指挥部;二是以一个战区后勤指 挥机关为主,其它战区、军兵种后勤指挥机关共同参加,实施统一的后勤指 挥;三是总后勤部派出指挥员和精干的指挥小组,依託主要战区后勤机关, 吸收军兵种后勤机关和地方政府有关人员共同组成,次要方向的战区指挥机 关成为方向指挥部。比较而言,第一种方式虽有利于协调战略、战役后勤保 障力量,但指挥机关对战场环境、战区情况的熟悉程度受限;第二种方式, 指挥的权威性欠缺,协调难度大;第三方式,融合了前两种方式的优点,具 有高度的权威性,有利于协调指挥战区内军兵种后勤和地方支前力量,提高 整体保障效益。它既可解决指挥层次重叠,又可解决跨战区、军兵种、地区 保障的问题。 (二)二级战役后勤指挥机构 根据我军登陆战役作战和保障力量区分、编组的可能,通常可设如下二 级战役后勤指挥机构: 1、后方防卫指挥部。高技术条件下登陆,敌拥有一定数量的高技术装备, 对我实施一定规模的先制作战,战役后方对敌斗争的任务艰巨繁重了。因此, 必须建立战役后方防卫指挥部,隶属于 “联指后勤部”,统一指挥后方防卫 工作。登陆战役,后方地域内部署的单位多,任务各异,不易按建制组织设 防;沿海经济比较发达,各省、市都具有一定的防卫力量与设施,需要对其 集中指挥;后方防卫任务重,如果依靠登陆战役 “联指司令部”直接指挥防 卫作战,势必牵扯战役指挥员过多的精力。因此,建立隶属于“联指后勤部” 的后方防卫指挥部是合理的、可行的。后方防卫指挥部,通常由 “联指后勤 部”有关部门、各省军区、警备区、地方党政部门以及合成军配属的防卫力 量指挥员组成,由 “联指后勤部”一名副部长负责指挥。还可划区下设若干 个后方防卫指挥所,统一负责本区域内防卫的组织指挥。 2、后勤动员和支前指挥部。为便于组织协调战时动员和支前工作,发挥 军民整体保障力量,必须建立后勤动员和支前指挥部,受国防动员委员会(根 据作战需要可能成立)和 “联指后勤部”双重领导。后勤动员和支前指挥部, 通常由战区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有关业务部门和战区内各省、直辖市的 国防动员委员会领导组成,负责对后勤保障所需要的兵员、民船、飞机,车 辆、油料、医疗救护力量、军需物资的动员、徵用、筹措等工作。 3、交通运输指挥部。高技术条件下登陆作战,交通运输尤为重要,庞大 的运力及其构成的多面性,运输方式结合与转换的复杂性,决定了必须建立 统一指挥诸军兵种运力与地方运力、有权威的交通运输指挥部。应以战区后 勤司令部、交通运输部,海、空军交通运输部门为主,吸收各省、直辖市的 交通战备办公室领导参加,组成军民统一指挥、陆水空综合运用、运修防三 者紧密结合的交通运输指挥部。交通运输指挥部隶属于 “联指后勤部”,这 有利于统一指挥调度战役交通运输力量,规定战役范围内的海运、空运等组 织的职责,协调各战役方向之间的陆上运输,统一动员和分配地方交通运输 力量;也有利于理顺军兵种之间、战区之间及省市交通运输组织机构之间的 关系。 4、上船地区指挥部。按照以往的做法,上船地区指挥部隶属登陆战役联 合指挥部,并由合成军指挥员统一组织实施。我认为,上船地区指挥部,应 该隶属于 “联指后勤部”。其理由:一是上船地区的主要工作,如,船只的 调度、组织装载、组织医疗和物资保障等,都属于后方勤务性质。且上船地 第103页 区建设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平时就要立足于登陆作战需要,完善陆上交通、 海上航保、港口码头、后方补给点、防御工事等设施的建设,这些都是后勤 战场建设的主要工作内容。二是一个上船地区通常要有两个以上集团军先后 使用,在组织上船时,需要依靠集团军指挥员协助指挥。但由于要考虑两个 以上登陆集团的相互衔接以及陆、海军力量和地方民用船只的相互配合,由 陆军或海军指挥员独立指挥都不适合,必须在更高层次的统一组织计划下, 协调登陆作战集团和海上输送集团共同完成上船组织指挥;三是登陆兵上船 装载的组织工作十分复杂,如果由登陆作战集团组织上船与装载,一方面会 牵涉合成军指挥员过多的精力,另一方面,由于其对上船地区诸多因素掌握 的程度有限,要实现 “隐蔽、迅速、准时、安全”的要求有一定的难度。上 船地区指挥部,通常由沿海省军区、战区后勤部派出的航务军代处、地方党 政机关、各港务局、联合登陆集团和海上输送集团等派员共同组成,由省军 区牵头具体组织实施。 5、登陆基地指挥部。根据高技术条件下登陆战役的可能规模和战法,通 常一个战役登陆方向上,需要开设一个登陆基地,整个战役范围内可能开设 2—4个战役登陆基地,负责保障登陆兵巩固扩大登陆场和后续梯队、物资上 陆,同时对登陆部队实施全面的后勤保障。根据总参1982年版 《登陆战役》 教材,登陆基地通常由合成指挥员负责指挥。我认为,从登陆基地的力量构 成和任务性质看,它属于后勤范畴。登陆基地组织结构比较复杂,有陆军的 地面防御、防空、工程兵、防化、通信、陆上交通调整勤务、装卸勤务等部 队,海军的观察通信、航海气象保障、防险救生及码头浮标管理、舰船抢修 等保障分队,在主要方向的登陆基地内,通常还有一个先遣分部,包括若干 个野战兵站、野战医院、汽车团以及后方工程、通信、修理等分队组成。由 此可见,登陆基地的主要工作和力量构成,属于后方勤务性质。因此,登陆 基地指挥部应隶属于 “联指后勤部”。登陆基地指挥部的组成,应以陆军后 勤为主,海军后勤指挥员参加。主要方向的登陆基地指挥部,通常可由 “联 指后勤部”派出的前指组成;其它方向的登陆基地,通常由集团军后勤部派 出力量组成。 6、登陆作战集团。海军、空军作战集团,战役战术飞弹突击集团,空降 作战集团后勤指挥部等,由相应的后勤首长机关组成。 (三)战役后勤指挥关系 合理地确定战役后勤指挥关系,是决定指挥机构能否顺利实施指挥的关 键。要确保后勤指挥顺畅,提高指挥效益,必须按照 “明确、直接、简明” 的要求,规范各级指挥关系。根据未来我军登陆战役后勤机构的编成,指挥 关系如图所示: (註:── 指挥关系 协调关系) 三、优化各级后勤指挥的 “软”环境 高技术条件下登陆战役,在确立科学合理的指挥体制、改进指挥手段的 同时,必须优化指挥的 “软”环境,使后勤指挥机构享有高度的“三权”, 即指挥权、决策权和动员权,以便实施强有力的后勤指挥。 (一)指挥权 就是既对所有参战部队保障力量和地方支前力量实施集中统一指挥,必 须又对各级后勤赋予一定的指挥权。一是调整保障区域。按登陆战役保障的 实际需要,重新划定保障区域和保障方向,防止和克服指挥内耗,明确后勤 指挥范围。二是变更隶属关系。通过建立统一的联合指挥机构,改变平时海 军舰队、军区空军和战役保障部队的后勤指挥与隶属关系。同时,以某一舰 队和战区空军后勤指挥机构为主,建立专门的海、空军、战役战术飞弹部队 后勤指挥机构,在 “联指后勤部”的统一指挥下,分别对参战的军兵种部队 后勤实施指挥。三是划清指挥层次。对登陆战役后勤二级指挥机构,赋予高 度的组织指挥权,以便能各司其职,实施及时有效的指挥。如,交通运输指 挥部有权调用海军的保障船只、空军的运输飞机以及地方徵用的民船;上船 地区指挥部有权在联合登陆集团指挥机构协同下,全面负责上船地区的指挥 工作;登陆基地指挥部,有权对基地内陆海空后勤力量实施集中统一指挥, 等等。 (二)决策权 在强调集中统一指挥时,要赋予各级后勤指挥员一定的保障决策权。首 先,要统一各级保障思想,使下级指挥员了解战役全局,正确理解上级意图、 保障任务和原则,以确保在总体决策下的正确独立决策。其次,要明确保障 重点。对作战全局有决定性影响的关键环节和重大保障行动,要尽量实施统 一指挥决策,即使放权下级决策也需上报批准后执行。第三,要採取相应的 指挥方式。一是可採取委託式指挥,赋予下级指挥员以独立指挥的权力,只 要不发生影响全局的重大变化,就尽量不干预其指挥。二是採取目标监控式 指挥。分别以保障任务和协调计划的形式下达给所属部队,由部队根据保障 目标并结合具体情况,实施独立自主的指挥,上级主要是控制和掌握保障部 队执行情况,除非在发生重大偏差时下达指令予以纠正外,一般不实施干扰。 三是採取预案式指挥,预先将保障计划的总意图和多种保障方案下达,在组 织保障过程中,即使在上下级失去联繫的情况下,仍能按上级预先确定的方 案,对部队实施不间断的后勤指挥。 (三)动员权 未来登陆战役后勤人力物力的动员,技术含量高,需求量大,涉及范围 广,情况复杂,要求更高,必须在较大的范围内动员地方力量。若要运送一 个一梯队师登陆,需要×××艘登陆艇、××艘中型登陆舰、××艘大型登 陆舰,而我军正规登陆工具有限,必须动员大量的民用船只代替。很显然这 些仅依靠战场储备和部队现有装备是难以保障的。因此,必须拥有高度的后 备力量动员权,才能迅速使战争潜力转化为现实力量,保障作战胜利。 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中政治工作初探 郭林本 一、认清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中政治工作的地位,战财政 治工作要注意发扬传统,更新观念 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形态发生了诸多变化,但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没有变,战时政治工作的地位作用没有变,特别是高技术武器装备的运用, 容易使人产生 “武器制胜论”、“民心无用论”、“战争恐怖论”的错误倾 第104页 向,尤其是武器装备较弱的一方,容易失去信心,动摇斗志。战时政治工作 必须认真回答和解决这些思想问题,才能充分发挥人在战争中的主观能动作 用;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后勤保障工作异常繁重、艰巨,更需要充分发 挥政治工作的服务保证作用。 要把思想观念转变到做好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后勤保障上。高技术战 争,传统的作战方式和保障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战争的要求。因此,我们的思 想观念必须真正转变,要围绕打赢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后勤保障积极开展 战时政治工作研究。要承认现实,正视现实。从近代史上帝国主义、殖民主 义推行 “炮舰”政策,用坚船利炮攻下中国大门的歷史教训,看到被动挨打 的悲惨情景。从八十年代初以来世界发生的几场较为典型的局部战争,看到 未来战争必然运用高技术。要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倖心理,强化忧患意识和使 命感、责任感,变革传统的后勤保障观念,研究和掌握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 争后勤保障中的政治工作的特点、规律及对策,充分发挥政治工作对后勤保 障的服务保证作用。 要把必胜的信心建立在立足现有装备战胜高技术装备之敌上。邓小平同 志指出:“政治工作要保证加强信心,就是劣势装备战胜先进装备,持久战, 要注意这一方面教育。” “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不是物”的科学论断并没有 过时。要教育广大后勤人员克服 “武器制胜论”的思想影响,要引导官兵用 辩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看待敌我武器装备的优劣,牢固树立立足现有装备 战胜高技术装备之敌的信心。这种增强信心的教育,不能凭空说教,而是要 切合实际,同新的兵器装备的常识教育结合起来,让大家知道敌人先进装备 的性能,威力及其弱点,研究出 “避其长,击其短”的对策,从而达到保存 自己,战胜敌人的目的。况且,我军在本土作战,有强大的后方基地为依託, 有限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民战争源泉,无须劳师远征。这些都是我们取胜 的得天独厚条件。 要把优良传统运用于高技术局部战争后勤保障上。要继承和发扬我军的 优良传统,大力开展政治工作,为搞好战时后勤保障提供精神动力。要认真 进行爱国主义我军根本职能的教育。发扬 “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 的革命精神。要教育官兵发扬严守纪律、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要发扬 “一 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这一后勤在长期革命战争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要认真总结我军几十年来后勤保障的经验,与高技术条件下后勤保障的要求 进行比较,不断完善发展,使之更适合于高技术局部战争。 二、针对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的特点,战时政治工作要坚 持紧贴实际,跟进展开 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中政治工作必须按照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开展工作。 第一,要针对高技术局部战争对后勤保障依赖性大的特点,进一步增强 后勤人员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军委刘华清副主席指出: “应付现代技术特别 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后勤保障的地位显得更加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 现代战争就是打后勤。”这就要求政治工作必须加强对后勤人员肩负神圣使 命和歷史重任的教育;要把政治工作渗透到后勤保障的各项工作中去,最大 限度地激发后勤人员的责任性和积极主动性;要鼓励和帮助官兵及时总结经 验教训,在战争中学习和掌握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的本领,保证保障任务的 圆满完成。 第二,高技术局部战争后勤临战准备时间短的特点,教育广大后勤人员 努力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保障的能力。要教育广大后勤人员保持常备不 懈、雷厉风行和连续作战的作风。要积极选配和大力培养高技术的后勤人才, 从根本上提高后勤人员反应快速和应急保障的素质。要做好应急机动保障部 (分)队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使之真正成为一支精干、高效 的应急保障拳头。 第三,要针对高技术局部战争后勤指挥高度集中统一的特点,强化后勤 人员的纪律观念和协作意识。高技术战争战役将是诸军兵种的联合战役,作 战力量和支援保障力量编成复杂,给后勤指挥各环节、保障各阶段衔接协同 增加了困难。为此,要强化广大后勤人员的组织纪律观念,坚决服从命令, 听从指挥,不允许打折扣,更不允许讨价还价。要增强协作精神,诸军兵种 后勤之间、战区后勤部队与作战部队后勤。地方支援保障力量之间,做到分 工不分家,一切为了战场全局,主动配合,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 三、按照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的要求,战时政治工作要善 于固强补弱,努力改进 要从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的实际要求出发,不断探索战时政治 工作新的内容、形式和经验,注意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心战与反心战 高技术局部战争使参战者的心理压力增大。广大官兵从长期的和平环境 一下子进入临战和战时状态。心理适应的时间短;远程精确制导武器运用, 传统意义上的后方安全地带可能变得更危险,使后勤官兵的神经始终处于极 度紧张的状态之中,甚至对生理机能造成损害。综合採取军事、政治或意识 形态方面的手段,影响乃至改变对方的行为、感情和态度,从心理上征服对 方,已成为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对后勤人员要重视心 战与反心战教育,及时宣传报导,鼓舞信心,增强斗志;加强适应高技术局 部战争需要的特殊心理素质训练,让干部战士懂得,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 质,才能在各种艰难复杂的环境下,处惊不乱,沉着应战。要利用一切手段 展开攻心战,以达到瓦解敌军的目的。 (二)地方支援力量动员与组织 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需要地方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援。因此,要 主动与地方党委、政府联繫,协同当地政府和部门组织好动员中的政治思想 工作和人力、物力的动员、徵用工作。要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地方支援力量的 战时思想鼓动、高技术兵器常识、守纪保密教育和必要的政治审查等,以保 证动员和组织千千万万保障大军支援前线。 (三)维护战时纪律 协同作战,必须保持高度集中统一,任何不服从命令、不听从指挥的行 为都是战时纪律所不允许的。要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保护和不侵犯 群众的利益,正确对待俘虏。认真执行民族政策,尊重民族习惯。在渡海作 战中,登岛之后,对当地群众更要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维护人民军队的形 象,以自己的行动教育和争取当地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 (四)保密与安全 高技术使军事侦察与监视的能力发生了突破性的变化,隐蔽保密更加重 要和困难。因此,在做好传统的防好保密的基础上,既要运用现代侦察与监 视技术侦察对方,又要採取有效手段,搞好隐蔽和保护,特别对后勤指挥中 第105页 心、通信枢纽、保障中心进行隐蔽和保护。要强化全方位的保密观念,严格 保密纪律,确保后勤力量和保障企图不被暴露。要加强安全教育,特别是在 各种现代化后勤装备数量多,使用频度高的情况下,重视防事故教育和措施, 防止和减少事故损失。 (五)奖励与优抚 要大张旗鼓地开展对后勤人员的表彰和立功授奖活动,对有功人员要进 行精神和物质奖励,对伤残人员要及时救治和安置,对烈士的亲属要实行优 抚,使参战者报效祖国死而无憾,伤残人员无后顾之忧,烈士亲属无尚光荣。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的驱动力很强,但参战不能签约,流血牺牲也难以 用金钱来补偿,关键是整个社会对前线流血牺牲的将士要能理解、支持和爱 戴,要建立健全一套切实可行的社会优抚法规和制度。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后勤保障的几个问题 顾纪林 一、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敌对双方都将把袭击对方有生力量作 为制胜的主要手段,后勤保障部队作战,首先要解决好自身 “藏得住” 的问题 古今中外战争的实践证明,双方部把袭击对方的有生力量作为一条重要 原则,后勤首当其冲。多国部队在海湾战争中所以能够速决制胜,与其大规 模瘫痪伊军后方部署是分不开的。现代高技术兵器的运用,袭击破坏程度日 趋严重, “硬打击”与“软杀伤”紧密结合,后勤生存面临着严重挑战。在 这种情况下,后勤能否 “藏得住”,确保人员和物资不受重创和损失,对保 持部队战斗力乃至整个战争全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后勤要保障好,自身 首先要採取积极主动的措施 “藏得住”。 1、广筑深挖抗突袭 就是战前在战略、战役的重要方向、重点地区广泛构筑地下工事和人防 工程,把后勤人员、物资、装备设施全部或部分地转入地下。这是高技术条 件下局部战争后勤自身 “藏得住”的根本措施。海湾战争中,伊拉克之所以 在多国部队飞机、飞弹的袭击下,能持续1个多月的时间,这与战前构筑了 大量的地下工事,把大部分重要目标部署在地下是分不开的。实践证明,毛 泽东 “深挖洞、广积粮”的主张,在高技术条件下仍有重要指导意义。可考 虑在战役、战术后方纵深内,选择有利地形,建设一定数量的永备工事,比 如各种配套的地下指挥所、地下仓库、地下医院、地下修理机构等,以便把 人员、物资、装备尽量转入地下,在配置地域修建多条进出道路和迂迴路, 并构筑观察所和必要的战斗工事,设置反空袭、反空降障碍等。这样就可使 敌打不着,即使打着也伤不了 “筋骨”。当然,修筑地下工事花钱多、费时 费力,不可到处都搞,但一定要有重点有计划地建设,构成与野战工事相结 合、与地下半地下相配套、与地面防护设施相照应的抗突袭工程体系。 2、化整为零保实力 就是强调疏散配置后勤力量,将后勤大目标分散为小目标,减少高技术 兵器的软硬杀伤,这是藏得住的另一个积极有效的措施。美军在海湾战争空 中作战行动的战果判定中说:“伊拉克补给仓库因数量太多,规模太大而无 法全部消灭。”这就充分说明,只要疏散配置,就可减轻敌人破坏所造成的 损失。为此,首先要综合分析考虑对方高技术武器的特点、性能、作用和破 坏力,有针对性地配置力量。必须改变一大 (地域大)、二单(保障项目单 一)的后勤配置方式,採取“小而散”的配置方式,即充分利用预设战场“藏” 的设施和有利地形地物,疏散隐蔽配置;后勤力量要由集约化趋于疏散化, 形成全纵深、小集群、星点式、大间距的配置格局,分散敌火力突击目标, 减少突击强度,降低后勤受损程度。同时,要考虑各种可能的变化,研究“保 得住”的方案和措施,做到预有所防。比如,针对敌空袭特点,建立灵敏的 预警系统,制订切实可行的防空疏散转移和机动方案等。 3、巧妙隐蔽避打击 高技术侦察情报系统可对战场实施广泛、多层、准确的侦察,如果后勤 仅以传统的利用夜幕、树枝、森林及一般的迷彩、伪装网和自然地形及构筑 简易的防护工事等手段,已无法达成 “藏”的效果。因此,必须改进和完善 “藏”的手段,降低敌发现概率。一要做到静时不暴露。要综合运用各种现 代伪装技术,精心组织伪装。要运用新型伪装材料、伪装衣隐蔽后勤人员、 装备、器材和物资;採取消除热源、人工降温、隔热以及列装的各种反侦察 器材对付敌可见光、红外和雷达的侦察。改变建筑物的外型、使用人工遮障、 人工迷彩和先进涂料、设置反侦察干扰器等增强伪装效果;设置具有相似热 辐射特徵的假配置地域、假仓库、假桥樑、假渡口、假车队等假目标,隐真 示假,欺骗迷惑敌人。二要做到动中能避开。即在保障部队作战的过程中, 想方设法避开敌人,也可叫 “动中藏”。比如,在机动、前送、后运、撤离 和转移时,隐蔽企图;利用夜暗条件和阴雨天气,选择隐蔽路线等。 “动中 藏”的关键,是战役后勤人员和运输线上的防护力量要密切配合,构成由运 输、高炮、步兵、通信等多种兵种合成的 “供、救、运、修、防”相结合的 防护体系,以动保动。这样,使战役后勤做到地下藏得好,地上躲得开,静 时不暴露,动中能安全。 二、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爆发突然,机动性强,保证后勤资源及 时转化为战斗力,必须解决 “送得到”的问题 高技术战争,部队机动能力强,战役行动具有突然性、快速性和多变性, 要求后勤实施快速有效的不间断的保障,保证作战物资 “送得到”。 1、提高机动保障能力,是 “送得到”的前提条件 增强后勤机动保障能力。一要大力发展后勤机动装备。目前我军后勤的 战场机动能力比较弱,已成为制约整体作战水平提高的 “短板”。因此,加 大资金、技术的投入,採取有效措施提高后勤的机动能力,已迫在眉睫。当 前一个时期,应有重点地研制和发展一些关键装备。如研制先进的储存设施、 搬运机械和运输机等大型运输工具;研制配备一些机动性能好、效率高的修 理装备;装备野战救护和伤员后送装备 (手术车、医院船);配备轻便的运 输补给装备 (如海上补给船、炊事车、空中加油机及陆地上输油管线)等。 二要切实加强后勤机动训练。提高机动能力最重要的是要努力实现人和装备 的结合。这就必须把机动训练作为后勤训练的主要课目之一,多搞一些实兵、 实车、实地机动演练,提高综合机动能力。三要谋求多种机动手段的综合运 用。高技术战争后勤机动保障空间广阔、距离远、方向多、不确定性大,要 求优选机动方式,即:能空运不海运,有铁路输送不摩托化行军,能乘车的 不徒步……,并尽可能地综合运用多种方式,达到陆、海、空运一体,铁、 第106页 公、水运并用,人扛马驮结合。 2、提高应急保障能力,是 “送得到”的重要措施 高技术战争的突然性和快节奏,临战准备时间短暂,后勤保障必须与作 战部队同步反应,甚至超前组织、超前展开、超前保障。为此,一要有一支 应急机动快速保障部队。这是提高应急保障能力的主要内容。应急保障部队 的建立,必须跳出预编预任的圈子,首先是在编制上落实,并按陆海空三军 的战略、战役、战术三个层次形成体系:在战略层次上,总后勤部、海空军 后勤部建立相应层次的应急机动保障力量,以便实施战略应急支援;在战役 层次上,应急保障力量应具有保障一至二个甲种步兵师一次主要方向进攻战 斗的保障能力;在战术层次上,应急机动师、旅 (包括海、空军相当师旅单 位)也应有相应的保障分队。二要有一个上通下达、灵便高效的自动化指挥 系统。针对目前我军后勤通信落后的现状,围绕作战指挥工作程式这一核心, 在 “联”和“通”上下功夫。立足现有条件,着眼未来发展,研究和建立后 3 勤的c i 系统,以能广泛收集和准确了解各种情报,洞察后勤的各种情况变 化,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实施快速高效指挥。三要有一套符合客观情况的应 急方案。要从最坏处着眼,设想各种复杂的情况,制订多种应急保障方案, 如遭敌突袭时的疏散方案、扩编方案和地方支前力量快速动员方案、紧急收 拢方案、机动方案、各种作战形式的应急后勤保障方案、留守方案等。 3、提高后勤技术保障能力,是 “送得到”的有效手段 高技术条件下后勤保障的技术性越来越强,提高后勤自身的技术保障能 力,势在必行。首先,要保持后勤装备良好的战备状态,做到一声令下,能 立即出动。其次,要提高后勤装备的战场再生能力。现代战争人员伤亡率、 武器破损率高,要强化后勤保障力再生观念。各级指挥员要象重视作战装备 再生那样重视后勤装备再生。再次,要不断提高后勤保障能力的高技术含量, 採用更多的适应野战需求的高技术的维修装备。使其与部队的高技术武器装 备相匹配。 三、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前后方已无明显界限,顺利遂行保障, 必须解决 “打得好”的问题。 高技术条件下的战役后方将成为激烈战斗的战场,后勤将在战斗中生 存,在战斗中保障,应高度重视 “打得好”的问题。 1、对战役后方的安全要有更多的关照 合成军指挥员应把后方防卫纳入整个作战防护体系。一是合成军团在各 种防空力量的使用上,要有重点地关照到后方,特别是运输线、仓库等一些 重要目标;二是在对空观察报知勤务方面给予关照,以增强后方观察系统的 灵敏度和可靠性。三是在积极打击来袭敌机和空降之敌方面给予关照。战役 军团要把后勤地域列入整个防空计划,形成低、中、高和近、中、远结合的 防空人网,从而提高战役后勤的生存力。 2、对防卫力量要给予较多的加强 建立和加强一定的后方专职防卫力量,坚持 “防打”结合,必要时以打 保防。一是给后勤部 (分)队增配必要的战斗部(分)队,以增强打击力量; 二是要逐步提高后勤保障部 (分)队战斗装备的高技术含量,以增强打的能 力;三是要在有利于保障的前提下进行战斗编组,以便更好地发挥作战效能。 在目前调整精简的情况下,后方防卫部(分)队可从现有预备役部队中指定, 平时加强协同训练,战时根据需要编入后勤。 3、对后勤人员 “打”的技能要有更高的要求 提高 “打”的技能的根本途径,是加强各级后勤机关、部 (分)队高科 技军事知识的学习和防卫作战训练,提高后勤人员防卫作战的战术技术水 平,真正具有既能保障又能战斗的能力。 四、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物资消耗巨大,单靠军队保障力量难以 持久,适应持续作战需要,必须解决好 “转得快”的问题 高技术战争,物资消耗惊人。无论哪个国家的军队,平时都不可能储备 如此大量的作战物资,主要的还要靠战时后勤动员。特别是对我军来说,服 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战时所需物资不可能全部足额储备,而更多的是要靠 战前和战时动员。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后勤动员必须解决 “转得快”的 问题。 1、要强化全民的后勤动员意识 这对 “转得快”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要进行经常性的国防教育, 帮助全民确立忧患意识和随时准备支援战争的责任感。而且还要进行高技术 条件下局部战争后勤动员有关知识和特点的教育,增强快速动员意识,自觉 地做好后勤动员的准备。 2、要建立完整的后勤动员机制 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后勤动员机构。可设想从中央到省、市、县分层建 立,由党、政、军和职能部门有关人员参加,统一领导和组织后勤动员力量。 其次,要尽快制订动员法。高技术条件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后勤动员面临许 多新问题,必须有完善的法规制度作保证。因此,应当利用国家加强法制建 设的大好时机,尽快制订动员法,明确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应承担的责任 和义务,为形成有效的后勤动员机制创造条件。第三是完善各种动员方案。 动员方案要对地方资源的品种、数质量、分布地区、转化方式、集结地点以 及平时建设、训练与战时转轨作出具体计划和要求。 3、进行必要的后勤动员演练 加强后勤动员演练,是实现军地 “挂钧”、平战衔接的重要途径,也是 “转得快”的基本措施。部队要根据预案和预征地区的动员对象保持联繫, 有计划地组织动员演练。演练应设想高技术条件下后勤动员的新情况、新内 容,探讨和研练后勤动员的新对策。通过演练,使部队和地方熟悉动员程序 和方案,提高各类机构、部门 “转”的素质和能力,以保证顺利实现民转军、 平转战的 “接轨”,迅速实现社会保障潜力向军队保障实力的转化。 第107页 高技术条件下登陆战役卫勤保障探讨 初元章 陈勇 曹文献 一、高技术条件下登陆战役卫勤保障的特点 (一)海上和滩头救护任务繁重而艰巨 登陆战役海上航渡、敌前登陆,背水攻坚,纵深短浅,战位密集,人员 比较集中和暴露;敌人长期设防,工事坚固,装备精良,战斗激烈,可能发 生大量伤亡。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军沖绳登陆,作战减员为26.3%,我军一 江山岛登陆作战减员为 25%。因此,需要提高舰员和乘员的自救互救能力, 加强海上滩头救护。 (二)跨海医疗后送及其两栖衔接非常困难 航渡阶段作战海区广阔,登陆阶段在水际滩头将发生大批伤员。海上每 一艘舰船均有可能发生和随带伤员行动或承担海上医疗后送任务,后送要采 取多种换乘方式,一次性后送距离较远,难以实施分级救治;受敌情、海情、 气象等条件影响,卫勤支援困难。因此,必须加强单舰和编队救护力量,高 度重视现代海上救护工具,如医院船、救护飞机和空中医院等快速后送装备 的作用,并加强与陆地救治机构的衔接。马岛海战,英特混舰队能在远海高 速有效地完成千余名落水人员和伤员的救护与医疗后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 于现代化运输工具。 (三)特定海陆环境对生存能力和突防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海上航渡条件艰苦,如颠簸、晕船、噪音、高湿、高温、有害化学物质 的危害;活动空间狭小,舱室内空气污浊,个人卫生和饮食营养卫生条件受 限,精神处于高度紧张和极度疲劳状态,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传染病 和诱发多种疾病,造成非战斗减员。沿海地区气候炎热潮湿,地方疫情复杂, 除常见传染病外,在一些岛屿和沿海山地,还曾暴发流行性恙虫病、钩体病 等自然疫源性疾病,战役过程中有时将被迫进入疫区。因此,卫生防疫任务 繁重。另外遭敌核、化、生武器袭击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卫生防护工作丝毫 不能懈怠。 (四)对战救药材和防护装具的依赖性逐渐增大 现代渡海登陆作战,由于c i 以及军事太空系统的使用和精确制导、激 光、次声等武器的投入,不但人员伤亡大,伤病员多,伤情严重;而且会出 现一些前所未有的复杂伤类。被迫进入疫区、沾染区,往往需要加大携带防 疫防护药材。航渡期间易遭敌火力袭击,损失量增多,加之补给线长,无法 就地筹措,必须增加前送补给数量。因此,战救、防护药品器材的研制与装 备必须适应高技术战争和海上救护的特殊要求。 (五)诸军兵种混合编队作战的卫勤协同比较复杂 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登陆战役,将是诸军兵种联合作战。卫勤保障是立体 的,范围广泛,任务艰巨,协调困难,这就要求组织三军联合卫勤机构,制 订统一计划,合理部署和使用卫勤力量,才能达到统一指挥,科学分工,密 切协同,有条不紊地发挥卫勤保障的整体效能。 二、高技术条件下登陆战役卫勤保障的基本原则 一是周密计划,预有多手准备。战役卫勤机关应根据联指首长作战意图, 联勤指挥机构和上级卫勤机关的指示,全面考虑战役各阶段、各方面的需要, 把需要与可能、重点与一般结合起来,周密制订多种卫勤保障预案,科学地 进行卫勤编组,明确救护原则和各级救治范围,主动搞好军、兵种及部门之 间的协同。要建立健全各级救治组织,抓紧战前协同演练和战救技术训练, 尤其要重视卫勤战术的应变训练。积极筹措和储备战救药材,从思想上、组 织上、技术上、装备上做好充分准备,以保障作战的需要。 二是逐级加强,前伸卫勤力量。登陆战役,逐级加强卫勤力量对于完成 医疗救治任务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加强的原则应是:先主要方面后次要方 面,先第一梯队后第二梯队。为适应分波登陆、连续攻坚、一举突破的作战 要求,第一梯队师通常加强适量的医院船、救护艇、应急机动医院、综合手 术队、野战防疫队、核化生救援分队;第一梯队营做到艇有卫生人员。各级 救护所经逐级加强后,都应具有分散展开,独立保障的能力。 三是机动灵活,组织应变保障。登陆突破敌人防御后,各级救护机构应 视情採取相应的展开方式和转移方式。第一梯队各级救护所突击上陆时,由 于受敌火力威胁,伤员不易过早地集中和后送,一般在主次两个方向上登陆, 分散展开,缩小救治范围,快抢快救,利用地形隐蔽伤员,水际滩头的伤员 后送由团救护所开始,大批伤员后送由师救护所组织,充分利用回程空船后 送伤员,创造条件组织空运。纵深作战时,各级救护所应适时集中和转移, 视情逐步按本级救治范围和前接后送原则实施伴随保障。 四是加大储备,抓好战材补给。战前应根据作战特点和卫生减员预计, 估算出战材需要量,及时请领、筹措。尤其是第一梯队师,必须加大战材的 储备量和携带量,装备新型的单兵和战位急救药材。登陆后,在渡场、滩头 开设战材补给站,利用后方运输船队补给战材,必要时请求上级空投。滩头 战材补给站应根据师、团请领计划,採取基数补给与单项品种补给相结合, 逐级或越级补给与领取相结合的办法,防止大量单一品种装运,以免受损造 成缺项而中断供应。要协同运输部门,加强装卸组织,抓好运输安全,减小 战材损耗。 五是依靠群众,搞好支前动员。沿海群众熟悉当地情况,可以提供相当 数量的卫主人力、物力和运力 (船只、飞机等),这是做好登陆战役卫勤保 障有的力保证。远洋客货轮是较好的代医院船,大型运输客机可改装空中医 院。海上捞救、后送、运输都需要依靠沿海群众的积极参加才能完成。因此, 必须在合成军队的统一计划下,依靠地方党政,统一动员,合理调配使用地 方支前卫生力量,登陆后,要对当地群众宣传我党我军的政策,争取群众支 援我军作战。 三、高技术条件下登陆战役卫勤力量的部署和使用 现代登陆战役,战役减员率可能高于参战人数的 30%,其中伤员占 70 —80%。由于各军兵种担任的作战任务、参战人数不同,减员率也不一样。 一般集团军、海军、空降兵高于25%,空军为15—20%,航渡阶段为15— 20%,登陆阶段第一波次在40%左右,第二波次在10%左右。我们认为在卫 勤力量的部署和使用上,要组成以单舰为基点、卫生船舶为中坚、码头救护 所和基地医院群为依託,水陆衔接,海空运结合,军民联合的比较完整的救 护后送体系。 第一,强调医院船作为海上救治的中坚力量。片面地强调依靠渔、民船 作为海上的救护工具,不重视救护治疗专用工具的装备与使用,使得部分伤 员因得不到早期外科处理和丧失救治时机而致残、死亡,这在我军以往登陆 第108页 战役中有过血的教训。随着海上技术装备的发展,作战半径增大,医院船是 战役卫勤不可缺少的一级救治阶梯。我们认为,从登陆战役实际和未来发展 看,医院船的基本性能应达到无限航区,具有和战舰相应的速度,配有救护 直升飞机及机坪,具有“两舱标准”以上的抗沉性,具有制氧、制液、储血、 加压舱和洗消除沾染等现代化医疗防护设备。 第二,滩头救护所的救治范围、配置、机动能力应有特殊要求。抢滩上 陆是整个战役最紧张、最激烈的阶段,必将发生大量的伤员。因此,做好滩 头伤员的救护工作十分重要。登陆兵攻击上岛时,多数伤员发生在水际滩头 救护困难地段,此时应加强自救互救,尽快将伤员撤离水域。根据以往经验 教训,滩头救护所应以先遣登陆部队为中心,成反扇形配置,即在作战海区 方面作横向多点配置,以保障接收后送伤员的可靠性,要求滩头救护所具备 高速可部署医疗单元的功能,撤收快,转移快。一线连队应加强卫勤力量和 药材储备,适应扩大救治范围,并掌握足够的专运员,为达成快速、安全、 经济的目的,战区应组建伤员空运协调小组,负责拟制周密详细的空运计划, 组织协调各种关系,做到人、机两不误,充分发挥空运的优越性。 四、高技术条件下登陆战役的卫勤指挥与协同 登陆战役卫勤指挥范围广、对象多,任务艰巨,协同复杂。根据我军一 江山岛渡海登陆作战的经验结合高技术条件下登陆作战的特点,组织良好的 三军卫勤协同,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其一,建立灵敏高效的战区联合卫勤指挥系统。陆、海、空三军联合作 战,无论在军事上还是在后勤保障上,都需要实施灵敏高效的统一指挥,否 则就会被动挨打。为了使用三军卫勤力量协调行动,宜由战区内陆、海、空 三军最高卫勤领导机关各抽调若干人员,以合成军卫勤首长为领导,组成具 有自动化控制、通信、情报系统的联合卫勤指挥组,负责拟制三军参战部队 总体卫勤保障计划,筹划卫勤人力物力,战时行使对三军卫勤分队的统 一指 挥权。卫勤部门要派人参加战勤指挥部,尤其是海上编队指挥部,以便及时 了解首长和上级的作战意图,明确指挥关系,掌握战况变化、伤员数量、伤 情和运输力量等情况。必须建立完善的现代化通信网络,严格规定信息传输 渠道、范围和时限,以保证及时提供可靠的信息,使联全卫勤指挥机构及时 掌握战况变化,迅速果断地实施正确指挥。 其二,拟制战区参战部队的卫勤协同计划。卫勤协同计划是各级卫勤机 构配合的基本依据。因此,卫勤协同计划的制定须详细、具体,以便各军(兵) 种卫勤分队有所遵循,提高整体保障效益。一江山岛渡海登陆作战,仅是在 各部队卫勤保障计划的基础上,拟制了一份粗略的卫勤协同计划。实践证明, 这样做不能有效地发挥战区内三军卫勤力量的整体保障效益。因此,三军联 合卫勤指挥机构应站在全局的高度,根据三军的参战单位,在 “四个统一” (即统一预计卫生减员,统一计划使用卫勤力量,统一筹划供应参战部队所 需的药品器材,对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病工作提出统一要求)的基础上,拟制 战区总体卫勤协同计划,并印发三军参战部队的军、师卫勤机构。还要明确 各兵种任务区分:一般要求,起渡场和登岛后的医疗救护,以陆军为主,海、 空军协同;海上医疗、救护、后送,组织卫生救护艇和医院船,以海军为主, 陆军协同;由海军组织捞救落水人 (伤)员,陆、空军协同;空降兵的医疗 救护,以空军为主,与陆军靠拢后,由陆军负责保障。 其三,灵活地组织卫勤战术和应变协同。战斗的进程常具有极强的不确 定性,因此,良好的卫勤保障不仅有赖于战前周密详细的计划,更重要的是 在战时能随机应变。高技术向卫勤保障领域的渗透,推动着卫勤装备与军事 医学的研究和发展,也促进了卫勤战术的深刻变革。卫勤战术应该在快速机 动部署和隐形配置等方面有所创新,才能提高生存能力,适时组织卫勤力量, 以迅速的协同动作来保障 “意外”的救治任务。参战的三军卫勤分队还需具 有积极主动的协同意识,从确保伤员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这一总目标出 发,机断行事,勇于负责,以确保突发性保障任务的完成。 浅谈高技术条件下登陆战役运输保障 南京军区后勤部军事交通运输部 一、诸罩兵种渡海作战,军民联合保障,运修防统筹组织,保障对 象多,运输环节多,组织指挥十分复杂,必须建立权威性很强、效率很 高的指挥机构,实施集中统一的组织指挥 登陆战役是诸军兵种联合作战,运输保障对象多,指挥关系复杂;交通 运输保障力量既有军队的,又有地方的,涉及的单位、部门多,内外协同关 系复杂;部队机动和作战物资的输送,要通过陆、海、空三个区间实施,铁、 水、公、空等多种运输方式并用,运输环节多;交通运输保障既要组织人员、 物资的前运后送,又要组织交通线的防护、抢修,任务十分艰巨。没有权威 性很强的集中统一的交通运输指挥,要完成高技术条件下登陆战役的运输保 障任务,是难以想像的。 首先,应建立战役交通运输联合指挥机构。这是实施集中统一指挥的关 键。美军在总结以往战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建立了统一的交通运输指挥机 构,在海湾战争中组织了高效的运输、证明了这种指挥体制的优越性。我军 应从国情、军情出发,本着整体、合成、高效、集中、统一的原则来建立交 通运输指挥机构。一是要有权威性。战役交通运输指挥机构,应由战役军团 首长亲自领导。其成员除在军区和海空军的有关业务主管部门抽调外,还应 吸收地方政府,以及铁路、公路、航运、航空、邮电等部门的领导参加。可 在平时军区交通战备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建立战役交通运输联合指挥部,全 权负责战役交通运输的组织指挥。二是要有系统性。要以海运为中心,建立 不同层次的指挥机构并设置精干的工作部门。通常情况下,战役交通运输联 合指挥部设置运输调度、运力动员,工程抢修、交通线防卫、技术保障、组 织计划等工作部门。在战役方向上,成立集团军海上输送联合指挥部,由集 团军、海军基地、军区驻铁路和航务军代处、有关省市交通战备领导小组和 港航交通部门等单位组成,负责集团军我岸陆路和海上输送的组织指挥。在 装载港成立装载地域联合指挥所,由登陆部队、海军舰艇支队、地 (市)交 通战备领导小组、港航部门和航务军代处等单位组成,下设计划调度、装载、 技术保障、安全警戒、后勤保障等指挥小组,统一指挥装载工作。在装载点 分别成立车站、码头装载联合指挥所,由港埠公司、船方、登陆部队、海军 联络组及驻站、港航务军代处等单位组成,具体指挥装卸、装备定位、捆绑 加固、抢修、消防、生活货柜保障等专业分队的作业。同时,为保障我岸 后方交通运输指挥顺畅和高效,铁路、航运、航空、邮电等部门,以及省、 市、县各级也应相应成立交通运输保障指挥机构。党政军民协调一致地共同 第109页 完成战役交通运输保障任务。三是要有相对独立性。战役交通运输保障的基 本任务是保障军队顺利机动和源源不断地往前线输送作战物资,涉及范围 广、参与单位多,时间要求紧,组织工作极为复杂。战役交通运输联合指挥 部应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在战役总指挥部的直接领导下展开工作。 第二,加强战役交通运输宏观决策与控制,实施灵活的指挥。交通运输 指挥,应力求做到 “六个统一”。统一确定战役交通运输保障的指导思想、 保障任务、重点和原则;统一组织动员和分配使用军队和地方的各种运输力 量;统一安排各种运输任务,集中力量保障重点;统一组织交通调整勤务, 维护交通秩序;统一指挥交通线上的对敌斗争,组织交通线路及其设施的抢 建、抢修和维护;统一组织军队和地方各级交通运输指挥机构的通信力量, 组成完整顺畅的通信网。要针对登陆战役的特点,在统一指挥的原则下,根 据情况灵活採取不同的指挥方式。一是派遣式指挥。由战役交通运输联合指 挥部派出前进指挥组。如在登陆卸载阶段,应派出前进指挥组随第一梯队师 登陆,迅速建立卸载指挥部,负责组织指挥登陆海域的换乘和码头、机械的 准备,组织部队卸载、滩头搬运和交通调整等。二是委託式指挥。授权某一 作战区域的最高机美,对该区域的交通运输保障卖施统一控制、调度和管理。 三是区域性指挥。通常情况下,登陆战役我岸陆上和航空交通运输由战役交 通运输联合指挥部统一组织指挥,海上输送的航渡、换乘由海军为主负责组 织指挥,登陆后由集团军自行组织。 第三,实行交通运输指挥自动化联网,提高指挥效能。完善交通运输指 挥自动化系统,是提高交通运输保障效能的根本途径。美军十分重视採用自 动化运输指挥手段,其 “运输计划与运输状况计算系统”,可以帮助拟制各 种运输计划,分析运输能力和实施运输管理。我军实施高技术条件下登陆战 役交通运输保障,应当充分运用现代化的决策和指挥手段。一要积极完善计 算机 (微机)管理、指挥系统网络。在运用好现有的《商船动员系统》、《运 输计划管理系统》、 《建制部队战备输送系统》、《部队车辆装备管理系统》 等软体的基础上,研制、开发更先进的交通运输组织指挥系统软体。二要注 重提高军事交通运输人员的素质。要求指挥员和军交运输勤务军官掌握电子 计算机技术。三要建立以有线通信为主,无线短波通信、无线机动通信、微 波通信与有线通信相结合的战役交通运输指挥通信网。加强移动通信设施的 建设,建立卫星通信、卫星导航、船用甚高频电话等多种通信手段,保证战 时交通运输指挥的军队、邮电、铁路、航运、空运通信併网方案的落实。 二、参战兵力众多,物资消耗巨大,海上输送任务重,运输强度大, 保障要求高,必须以人民战争思想为指导,实施快速高效的交通运输动 员 登陆战役,参加兵力众多,弹药、油料等物资器材消耗大,伤员多,技 术装备损坏率高,部队海上机动、作战物资补充、伤员和损坏装备后送,都 要通过海上运输,其运输强度和难度大大高于陆上同等规模的战役,而我军 现有登陆、运输舰船数量少、吨位小、船龄老、设备落后。我军实施登陆作 战,不徵用大量的民船和交通保障设施,是无法保障需要的。 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沿海地区交通运输事业的长足发展,为战时动员地 方运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是以中心城市向外辐射的、四通八达的铁、公、 水、空结合的交通运输网络基本形成。二是各种汽车、船舶、飞机等现代运 输工具较为齐全,并具有相当数量。三是组建的战备汽车团、海上应急船舶 大队及抢修专业队等各类交通战备专业队伍素质较好,多次出色地完成了军 区赋予的战备保障和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 实施登陆战役运输保障,必须依据 《国防交通动员条例》,做好以沿海 港口和船舶为重点的动员组织工作。 港口、码头的徵用。必须贯彻 “装载码头与装备特性相适应,区域划分 与输送序列相一致,战术要求与技术要求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考虑登陆兵 多点上船和作战装备物资多点装载两个方面的需要。 船舶徵用,应按照 “统一动员、分批徵用,就近集结,计划使用”的原 则,由战役交通运输联合指挥部统一组织实施。我区重点徵用国家部署、省 属骨干海运企业的船舶。对徵用船舶甲板、舱室局部加强,设备局部改造, 安装防卫兵器和扫雷、消防、医疗、救援等器材,添置装载军事装备的附属 器材,增设直升机平台等。提高装载能力、船舶生存能力和战斗适应能力。 三、制约因素较多,财限要求高,运输组织复杂,必须坚持以海运 为中心,多种运输方式并举,周密计划,合理调度,实施有力的运输保 障 登陆战役运输的制约因素,除了敌情及其破坏以外,主要来自以下几个 方面: 首先是自然界的影响。如潮汐、风浪、云雾等水文气象。在东南沿海, 潮汐多为半日潮,即在一个太阳日内发生两次高潮和低潮,潮涨潮落,高差 达4—8米。对登陆行动和岸滩卸载的影响最大;在装卸载作业中,船位不断 发生变化,影响装卸载的进度。风浪大,不仅装卸载作业和海上换乘非常困 难,而且对舰船编队航行极为不利,沿海每年7、8、9月份为颱风季节,风 浪更大;各类货轮生活起居设备差,登陆兵易晕船,造成非战斗减员。雾的 影响,也不可忽视,每年4、5月份为雾月,大雾可以完全封锁交通运输。 第二是运输工具的限制。由于军队的登陆、运输舰船不足,甚至无法满 足第一梯队师的需要。民船虽然数量较多,但适合军运的船舶并不多,滚装 船更少。船型复杂;性能不一,通用性差。 第三是港口、码头装卸能力的限制。战区沿海一线大中型港口少,一些 港口大型船舶需候潮才能进出港。适合装截重装备的泊位少,在同一港口, 数艘船舶难以同时实施装载作业。多点装载和海上编队,在海上滞留时间也 较长。一般港口没有重型吊机,如货柜桥吊、起重船、浮吊等,限制了重 装备部队的通过。 第四是陆路交通条件的限制。我区铁路纵向通往沿海的干线少,公路国 道、省道横向通路不多,质量也不好,保障部队快速机动难度较大。 为此,必须围绕海上运输这个中心环节,周密计划,精心组织,充分发 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选定最佳运输方案,消除和缓解不利因素,达成登 陆战役运输高效有力。 运输方案的科学性。运输方案是运用各种运输方式,组织各类运输工具, 协调陆、海军动作和与地方交通运输部门关系的依据。方案的拟制,主要依 据登陆战役的规模、登陆部队的作战任务、敌情、战区运输能力和运输时限 要求等。主要方案有:登陆战役应急输送方案、战役基本输送方案、战役预 备输送方案、战役佯动输送方案和战役输送保障方案等。 运输方案的准确性。一要掌握登陆战役的总任务和总运量。主要有登陆 部队的实力和携 (运)行量。如人员、装备物资的总量;伴随补给和后方支 第110页 援补给的数量,如各种兵器、弹药、油料、车辆、军需等;海、空军及兵种 所需作战物资的数量。地方支前保障人员和物资器材的数量等等。二要区分 战役各输送阶段的任务量。选出最佳运输方式,分别制定铁、水、公、空运 输方案。三要根据战役方向运输兵力、作战装备物资的流量,选定和分配交 通运输工具、行进路线、装卸载车站、机场、港口 (港湾),制定综合运输 方案。四要制定统一的运行时刻表,拟制车站、机场、港口 (港湾)使用计 划、各种运输工具的徵用、集结和船舶配载计划、船舶循环使用计划。五要 根据战役规模和战斗进度,科学地预计战场消耗,制定专项装备物资补充运 输计划。 运输调度的灵活性。准确、灵活运用各种运输工具,合理配载建制部队 和各种装备物资,是保障战役输送顺利实施的重要一环。 1、舰船输送梯队的编成与运用。第一梯队师除尽量使用军队登陆舰艇 外,必要时可选用万吨级以下的船型好、航速快、续航力强、设备先进的中 小型民船,如杂货轮、多用途轮、滚装船及渔轮。此类船舶适用性强,便于 配载和快装快卸。后续登陆部队可选用大中型的各类运输船舶,满足载运量 大、物资装备种类多和适应登陆支援作战的需求。海上各类特种工程船舶, 按方案组织防护、抢修、救护、补给等保障。主要方法有定点保障、伴随保 障和靠前保障。 2、船舶配载。船舶配载应按照“尽量保持部队建制完整、确保航行安全、 尽可能地发挥船舶效能和便于装卸载作业”的原则,视情灵活採取相应的配 载方法。 (1)战斗配载法。即按建制作战单位,将人员、装备物资同配置在一艘 船上,或同配置在数艘船上。此方法适用于登陆、运输舰船编成的输送梯队, 便于登陆战斗的展开。 (2)分类配载法。一是建制部队人员与重装备分别配置在客轮和货轮船 上,此方法适用于后续登陆部队的输送,可以较充分地利用舱容,也便于部 队的生活管理。二是将装备物资按其品类,分别配置在船上,此方法适用专 项补给保障。可以使船艇满舱满载,便于组织后方补给。 (3)综合配载法。即根据登陆的需要,分别将兵员和装备物资,按一定 的比例配置在客轮或货轮上。此方法适用于兵员补充、后勤补给和技术保障。 3、装载实施。正确地实施装载,是保证航行安全、迅速卸载的重要环节。 根据装载方案或上级指定的港口 (港湾),安排码头泊位和锚地,启动装载 机具,疏通港区通路和进出港航道,组织好专业技术分队。在联合装载指挥 所的统一指挥下,组织港航部门和部队实施装载;调度船舶进出港区和锚地。 4、编队航行。海上航行,舰船相对分散运动、远离岸基、易遭攻击,是 登陆战役输送的关键阶段。通常以海军为主,由军事代表、登陆部队和地方 航运部门共同组织实施。根据舰船输送梯队的航行计划,组织好各种保障。 舰船输送梯队在完成航次任务后,都应按照确定的航行计划,由海军统一组 织,迅速撤离卸载海域,返回我岸基地。 5、卸载。卸载是海上输送的最后环节。卸载海域 (点)靠近作战前沿, 受敌威胁大、卸载条件差、情况复杂多变。在巩固登陆场或攻占敌岸港口后, 应建立稳固的卸载基地,确保各类装备物资的卸载。卸载的形式可能有四种: 一是抢滩卸载。主要使用登陆艇、气垫船及渔船等抢滩。二是换乘卸载,主 要是在登陆海区或港湾建立换乘卸载点。使用大型船舶本身的重吊、起重船 和浮吊,实施大船到小船的过驳作业。三是港口卸载。即在占领敌岸港口后, 迅速修復港口装载机械,各类船舶实施码头卸载。四是机降垂直卸载。即建 立机降场或占领敌机场,实施机降、空降和机场卸载。 四、目标显露,设施复杂,易破难修,交通线上破坏与反破坏、封 锁与反封锁的斗争更为激烈,必须严密组织交通线的防护,确保实施不 间断的交通保障 海上交通运输线及沿海港口、码头和舰船等,交通目标呈完全暴露状, 在敌高技术侦察手段下,隐蔽伪装困难,极易遭敌来自空中、水面、水下和 岸基的攻击,交通线上破坏与反破坏、封锁与反封锁的斗争,贯穿登陆战役 的全过程。只有确立打防结合,以打促防,全力保通的指导思想,才能建立 炸不断、打不烂的钢铁运输线。 一要积极打击,掌握海峡之间的制海、制空权。战时,如果我们被动的 防御和防护,将可能使敌封锁和破坏得手,那么海湾内的港口将变为死港, 航道将不能通航,出现交通运输线瘫痪的局面。为确保交通线的畅通,必须 充分利用我海军、空军、飞弹部队和岸防兵器的优势,积极防御,主动出击, 切实掌握海峡之间的制海、制空权,在积极打击中保畅通。 二要严密防护,採取点面结合、以点为主、立体交叉、海空一致的全方 位保障方法,以增强防护能力,最大程度地保存运输能力和减少敌袭击的损 失。将主要交通线、重要桥樑、港口、机场和交通枢纽的防护纳入整个战区 要地防空计划,统一组织防护。加强空中反潜、扫雷等侮上防护手段,形成 严密的防护体系和网络。要十分重视运输中的防护,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 防、海防、岸防力量掩护运输船队、车队,确保交通线的畅通。加强自身的 火器配备,搞好要点防护和交通线防护的结合。陆路和航空运输,由防区统 一组织军区空军、高炮部队防护;海上运输,主要由海军舰队组织航空兵和 水面、水下作战舰艇防护。同时,要组织好运输单位的对空警戒和伪装,切 实落实各项防护措施,以保证运输的安全。 三要加强抢修和救援,实施可靠的交通工程保障。搞好交通工程保障是 确保运输畅通的基础。按照“立足现有情况,突出保障重点,照顾专业对口, 合理组织分工”的原则,对交通线重点区段、目标的抢修抢建,以铁道、交 通部门的专业队伍为主,按交通战备保障预案,在沿线人民群众的配合下实 施。 1、海上交通保障。首先,要选择我防卫力量强和受敌情威胁小的航线; 其次,实行伴随掩护与区域掩护相结合的方法掩护航线安全;第三,要选择 速度较快,容易合适的船舶担任,以缩短航渡和装卸时间。 2、船舶抢修。登陆作战海上输送大多是徵用地方大中型船舶,战伤修理 较为困难。应在各装载港湾就近选定相应的船厂作为船舶抢修基地,选定浮 船坞作业水域场地,配备抢修设施,提高船舶抢修能力。输送船队易遭敌袭 击,必须周密组织海上援救,尤其要增强船舶自救能力。由海军统一组织消 防船、救助船、修理船、潜水工作船、浮船坞等,帮助战伤和失事舰船灭火、 堵漏,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打捞和修復作业,在拖带舰船返回基地时,协助 舰船人员进行航行检修。 3、港务工程保障,应根据可能破坏的程度,搞好必要的物资准备工作。 对工程保障的难点,採取多种手段,加强技术力量。条件较好的装载港湾, 要注重提高装载效率。装载条件较差的港湾,要选定开设临时装载泊位岸线, 第111页 搭设临时码头,组织装卸队伍和准备足够的吊装工属具。 4、重点目标保障。由于兵力和物资器材有限以及遭敌破坏后对全局影响 因素的不同,在实行地面、海上和空中全面保障过程中,交通防卫和重点应 放在重要目标上,如待机 (待运)地域、装卸载车站、港口、机场及交通枢 纽、桥樑、咽喉地带等,这些目标明显,设备集中,易于破坏,难以修復。 一点不通,全线受限,一环出事,全盘皆乱。一是要集中兵力部署干重点目 标周围,以防空袭和空降之敌,确保目标安全,二是搞好技术防护,如伪装、 工程加固,增加备用设施、器材等。三是要多种手段并用,做到抢修与防卫 相结合,原地抢修与迁回倒运相结合,机械作业与人工作业相结合。达到快 速修復、此断彼通、整体不断之目的,全力以赴确保交通运输线的畅通。 高技术条件下登陆战役油料保障研究 南京军区后勤部物资油料部 一、高技术条件下登陆战役油料保障的主要特点 (一)参战军兵种多,油料保障组织复杂 高技术条件下的登陆作战,将是陆、海、空、天、电磁 “五维一体”的 联合作战。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参战的有陆、海、空军和海军陆战队等 诸军兵种,投入的主要武器装备有飞机4000多架,各种舰艇247艘,坦克、 装甲车 6000余辆,以及大量的轮式车辆。要保证这么多耗油装备的油料供 应,多国部队实行了三军联勤统供,除大量使用东道国提供的保障力量外, 美军还动用了全军95%的油料机动保障力量。我军在未来的登陆战役中,油 料保障的组织指挥将是十分复杂的:一是组织协调困难。由于目前战区三军 油料的保障基本上是按条条组织供应,军兵种之间缺乏了解,而三军联合渡 海作战、客观要求油料保障必须统筹全局、兼顾三军需要,不能顾此失彼。 二是参战技术装备对油料品种的要求复杂。三是保障环节多,要求高。从油 料筹措、调运、装载、航渡、卸载,直至补充到耗油装备,需要动用大量的 保障力量,经过多个保障环节。 (二)战场争夺激烈,油料消耗巨大 在高技术条件下登陆战役中,我方为争夺制空、制海权和确保地面决战 的胜利,必将投入大量的飞机、舰艇、坦克、装甲车等,而这些高技术装备 都是油老虎,油料消耗相当惊人。如美国的 “中途岛号”航母,排水量6万 多吨,是美国航母中的小弟弟,但其航母编队航行中每隔4—5天就得补充一 般燃料6万多吨,航空燃料3万多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在空袭阶段, 喷气燃料日消耗量最高达40万桶。在地面进攻阶段,美军一个装甲师的昼夜 耗油量达4000吨。在酣战时期,每天分髮油料1900万加仑。在整个海湾战 争中,多国部队消耗油料1000万吨。油料在作战物资消耗中的比重,已由第 一次世界大战的第三位,跃居至现在的第一位,已超过其它作战物资消耗的 总和。由此可见,高技术登陆作战对油料保障的需求更加迫切,保障任务更 加艰巨。 (三)跨海机动,油料保障要求高 高技术条件下登陆作战,部队所需要的油料和油料装备全靠海上和空中 运输,交通线易遭敌海空力量袭击与封锁,卸载又受敌海湾、港口、机场及 卸载设施、设备的限制。油料保障要做到快速反应,对其机动能力提出了新 的挑战。在海湾战争中,美军为把大量的油料运往战区,首先,组织了大规 模的海上运油船队。有大型运油船13艘,每艘可装载4000吨油料,还有8 艘5.5万吨的改装油轮,每艘可运16000吨油料。同时美海军每个海上预置 船中队的舰船都装载着陆战队使用30天的油料,从而有效地进行了海上加油 和快速部署的油料保障。其次,进行了高强度的空中加油。在 “沙漠风暴” 行动中,多国部队为加大飞机的作战半径和留空时间,组织实施空中加油5.2 万次,加注油料37.9万吨。再次,组织实施了快速机动的油料保障。在地面 进攻阶段,为了保障进攻、穿插部队的油料补给,多国部队动用了大量运加 油装备,从港口向巴廷干河以西的前沿阵地输送了近10万吨油料。使用直升 机空运油料,先后在科威特境内80和160公里处建立了油料补给基地,并注 重空地油料保障协调,使用空运软体油罐直接为地面油罐车加油,高效地进 行了快速机动部队的油料伴随保障。 (四)战场透明度高,油料防护困难 一是由于先进侦察手段的广泛运用,未来登陆作战中,战场透明度将大 大增加。我军的油料仓库、装卸油港口、码头、油船、加油站很容易暴露目 标。二是在高技术兵器的打击下,油料保障系统和运输线极易被破坏。海湾 战争,多国部队的前38天空袭,使伊拉克的油料生产、储运基地和设施设备 基本被摧毁,100多个油料仓库被炸毁,大型输油管道全被炸断,陆上运输 线也几乎被切断,使前线部队根本得不到油料补给,极大地影响了部队的战 斗力。 二、高技术登陆战役油料保障的基本对策 (一)统一指挥,三军统供 高技术条件下登陆作战,油料保障要形成整体合力,必须统一协调指挥 诸军兵种和地方油料保障力量。战役后勤成立油料联勤部,採取统供与专供 相结合,区域保障与建制保障相结合,按战区油料部——合成集团军 (海军 基地、舰队航空兵、故区空军、省军区)后勤油料处——师级作战部队后勤 油料科的体制组织实施。战役后勤油料部门的主要任务是按照作战和后勤保 障的要求,集中领导,统一指挥各军兵种、后勤分部及地方支前油料保障力 量,组织全方位、全纵深的油料保障,尤其是油料装载、航渡和登陆过程中 的组织协调。后勤分部是战役后勤的派出机构,将负责区域内各军兵种的油 料供应。集团军的油料保障将由战时加强的后勤保障部队负责。战役军兵种 油料部门是连接战役油料部门与下属部队的中间环节,主要负责军兵种专用 油料的保障。师以下部队油料部门的主要任务是完成本部队油料的请领、储 存、运输、加注任务,搞好油料的伪装隐蔽,确保油料安全。 (二)搞好设施设备建设,完善储备布局 高技术战争对油料的需求,不仅消耗量巨大,而且要求紧迫。油料保障 水平的高低,主要看其是否能够及时、准确地提供油料。因此,油料保障不 仅要有合理的储备布局更要有较强的收、发、运能力。我区沿海的油料设施、 设备建设,受防御作战指导思想的影响,沿海一线基地油库数量少、容量小、 大部分储于纵深。这种 “前轻后重”的储备布局,难以适应登陆作战油料应 急保障的要求。因此,必须按渡海登陆作战的要求,重新调整好油料储备布 局。一是增加一线油料仓库的数量,扩大油料储备。在我区沿海一线的 “空 白”地区,兴建地下油料仓库,有计划地对现有的油料仓库进行扩容和整修 第112页 改造,提高油库的收发能力,如选择有条件的油库,加长铁路专用线,增加 收髮油鹤位,扩建泵房设施,达到大批量、全天候、高速度地收髮油料的需 要。二是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合理调整航空、舰艇、地面油料的储存比例, 使现有储备与战时需要相适应。三是调整油库装备储备,做到合理、配套。 军区储备的野战油料配套装备应做到货柜化,并尽量靠前配置;野战输油 管线,应尽量储备在一、二线油库或战时担负向港口、机场输送油料的油库。 四是完善油料保障网络。有条件时,应在油库与港口之间、油库与机动之间、 油库与油库之间、油库与公路干线加油站之间、油库与预设战场之间埋设固 定输油管线,提高野战条件下的油料储、运、加快速机动能力,增强整体保 障效能。 (三)加强油料装备建设,提高保障力量 性能良好、质量可靠、数量充足的油料装备,是保证部队油料供应,便 于油料机动的必要条件,为适应高技术条件下登陆作战的需要,应克服重作 战装备轻保障装备、重油料轻器材的思想,为部队装备一些性能优良的油料 装备,提高部队的油料机动保障能力。一是发展空中加油装备,加速研制空 中加油机。未来渡海登陆作战实施空中加油,是延长飞机留空时间、增加作 战半径、夺取制空权、实施对敌封锁的必备措施。因此,必须突出重点,加 速发展。二是加强海运油船的建设。我军装备的海运油船的数量与质量必须 与未来登陆作战的需要相适应,国家生产的海运油船要充分考虑战时徵用的 需要,具有一定的航渡加油能力和岸滩装卸油能力。三是加速研制并装备航 渡和登陆油料器材,如空投油料容器、海上油料拖囊、海岸输油浮吊器材和 铺设装备。四是改善地面油料装备性能。首先,改善运加油车的机动和加油 性能。近年来,我军陆续研制出一批较先进的运加油装备,如群车加油装备。 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发动底盘多是六、七十年代产品,性 能不稳定,加油能力较弱等。因此,在生产油料装备时,必须选用性能先进、 可靠的动力设备,生产的运加油车要做到加油能力与运油能力和汽车动力相 对应。其次,改进野战输油管线装备。研制配发大口径输油管线和软质输油 管线,逐步实现输油管线铺设机械化。第三,改善储油设备。野战储油设备, 应以橡胶和铝合金装配式油罐为主,以便提高机动能力和保障速度。 (四)建立健全油料保障队伍,增强油料机动保障能力 高技术条件下部队快速机动作战,油料保障必须满足部队高强度的要 求。海湾战争表明,建立油料机动保障队伍,对提高油料机动保障能力极其 有效。前苏军集团军后勤部就编有油料运输营,摩步师编有运油连,摩步团 编有运油排。为适应未来登陆作战的需要,首先,战役后勤要建立油料勤务 团,编设两个管线营、一个运油营、一个训练营和一个修理所,平时负责油 料训练和装备维修,并根据渡海登陆作战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搞好野战输油, 尤其是岸滩输油训练。战时部分人员可作为 “种子队员”充实到扩编的油料 勤务部队担任技术骨干。其次,对分部来说,油料机动勤务分队,可设在一 些容量比较大、人员比较多、收发量不大的后方基地油库。编配一定的油料 装备,平时赋予其训练任务,每年组织两个月的机动保障训练,做到一旦需 要迅速出动,提高机动保障能力。第三,在集团军后勤组建油料勤务分队, 以提高部队的机动保障能力。第四,编制一部分预备役后勤油料保障部队。 可在海运局油运公司成立油料运输团;在地方的石油公司成立部分油料保障 营,以保障战场高强度油料供应的需要。 (五)增强防护能力,提高油料有效供给率 我们认为,登陆战役油料保障系统的防护,应採取以下措施。一是油料 设施建设要尽量地下化,增强抗毁能力。油料洞库坑道口部要弯曲,洞内应 设密闭门,防止炸弹击中洞口,引爆油蒸气。二是巧施伪装。充分运用各种 伪装器材和涂料,妥善伪装库区的铁路专用线、露天收、发、储油设施。同 时要採取欺骗方法,在关键地区的大油库附近,设立假油库,以迷惑敌人。 三是运用野战管线进行油料输送,充分发挥野战输油管线穿越性、隐蔽性、 易抢修的性能。四是适时转移。应充分运用油料机动保障力量,根据敌袭击 破坏的规律、适时疏散、及时转移,避开敌人的袭击,五是积极防御。后勤 油料防卫要依靠后方整体防卫力量,纳入后方防卫体系,并给油料保障机构 加强一定的防卫力量,防止敌人的空降和空袭。六是及时抢救。一旦遭敌袭 击破坏,应採取有效措施,迅速组织抢救,减少损失程度,恢復保障能力。 高技术条件下登陆战役野营及供水保障研究 南京军区后勤部基建营房部 一、做好高技术亲件下登陆战役野营及供水保障,必须充分发挥我 军现有野营装备效能 高技术条件下登陆战役,要贯彻“预有准备、平战结合”的原则。1、要 根据战役方案、作战地域及现有技术装备等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周密的野 营及供水保障预案,一旦有情况可随时实施保障。2、要改单一的逐级保障程 序,建立 “三军联勤”网络保障体系,实施保障区统一保障,保障区如野营 帐篷、马灯、腊烛、发电机、登陆后的生活饮水等,对陆、海、空军参战的 部队就可以实施成片成区域快速保障。3、要立足现有的野营帐篷、马灯、发 电机等器材保障为主,加强训练,强化部队在艰苦作战环境的生存本领。同 时,也要重视开发野营装备物资新产品装备部队,以适应高技术条件下局部 战争的保障要求。目前,我军现有野营装备还比较落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 面: 一是野营保障内容仅限于注房。照明、取暖三项,野营装备品种单一下 配套,必需的指挥、炊事、修理等专业帐篷还没有定型产品,活动房屋和团 以上指挥所以及野战医院所需的照明电源未能很好解决。 二是现有部分装备性能较落后,体积大、笨重、机动性差,不便于陆、 海转换运输和部队携行,普遍不具备防侦视和防火性能。 三是标准水平低,除军队企业生产的部分产品订有相应的企业产品标准 外,其通用产品的基础标准、方法标准、安全标准以及各类专业标准极少。 给装备的使用、维修、管理、运输都带来不少困难,对整体保障效益有一定 的影响。 从海湾战争后勤保障情况看,高技术条件下野营装备的地位与作用是非 常重要的,总部、军区首长十分重视野营装备工作和解决沿海部队吃水、洗 澡、照明 “三难”问题。近些年来,先后研制出一批先进实用的新装备,野 营帐篷装备有: “81型班用帐篷”、 “84型班用寒区帐篷”、 “84型热区 班用帐篷”、 “热区组合式单元帐篷”和“侦察帐篷”等帐篷,和以往的帐 篷比,具有较好的防腐、防水性能,重量有所减轻,使用寿命也有较大提高。 第113页 如 “86型热区帐篷”,较好地解决了居住闷热的问题,既可以基本单元单独 使用,又可进行纵向延伸、横向扩展和增高组合,可做野营住宿、专业用房 和作战指挥等多种用途,比较适用于装备南方部队作战使用。此外,还研究 有 “现场快速机构野营住房及技术装备”和双坡式活动房;在野营照明设备 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野战供水设备方面,对橡胶软体储水罐和野营输 水管线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去年我区研制的 “92”陆3人迷彩帐篷,重量为 2.5公斤/顶,通过某师演习40余天的试用,部队反映携行方便,一顶帐篷 架或收仅需五分钟就能完成,平时便于管理,很适应作战使用要求,深受部 队欢迎,今后将继续制做配发部队使用。为解决部队的吃水、照明、洗澡等 问题,去年我们专门组织调查研究,井安排专项经费解决 “三难”问题,有 力地促进了部队的战备训练。但必须看到,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我军野营及 供水保障装备的现状与发达国家军队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应在总结野营及 供水保障经验的基础上,认真吸收外军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使之不断改进, 有计划地完善配套。 二、做好高技术条件下登陆战役野营及供水保障,必须树立以部队 为主的思想,积极争取群众的支援 高技术条件下登陆战役野营及供水保障机动性大,时效性强,而且在艰 苦的条件下和激烈的战斗中进行。为此,必须树立以部队为主的思想,积极 争取群众的支援。除了准备充足的储备物资,採取积极措施实施保障外,要 根据进攻重点及遭敌破坏的野营装备、供水设施进行重点保障和突击保障; 要有超前的保障意识和措施;还要及时调整供应体制,实施就近、简便、快 速的供应,提高保障的时效性。同时要立足部队独立保障,这是因为: 第一,保障不能依赖敌占岛屿,敌占岛屿长期受其当局的统治,能用于 我军登陆作战野营及供水保障力量极为有限。 第二,保障物资的输送条件受限,除部队携行的野营装备外,其它保障 装备物资都要通过陆、海或空转换输送。特别是供水问题矛盾更为突出,海 岛地理位置高,浅层很难有水源,打深井时间有限,只有取用河、沟或低洼 地天然水源来保障。 第三,我军对敌占岛屿社情民情不熟悉,强调地方支援困难,就依託大 陆群众的支援前线也有一定限度,除空间距离远外,群众价值观念的变化, 使军民通用物资採购也增加一定的难度,总之,部队登陆后除了多做群众工 作,争取有限的支援外,多数或大量的则要靠自身携行的帐篷、马灯、蜡烛、 发电机等器材解决好部队的安营扎寨。 三、做好高技术条件下登陆战役野营及供水保障,必须合理储备, 建立快速保障体系 高技术条件下登陆战役针对登陆作战的特点和要求,加强野营和供水战 备物资储备,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以适应陆、海、空一体的广阔空间的迅 速转换要求,是快、准、有力地实施保障的必要途径和手段。 1、要切实加强野营及供水装备的储备。我区野营及供水装备物资的储 备,虽基本形成了后方基地储备网,但××地区野营装备储备仅限于策个仓 库,布局靠后,一线地区间隙大,与未来登陆战役保障任务还不相适应。一 是野营装备物资的供应保障量大,距离远,周期长;二是后方仓库容量小; 三是部分沿海军用道路和部队后勤战备设施也急需整治改造。近几年来,各 级均十分重视沿海地区的后勤战备设施建设,重点搞好专业勤务保障设施的 补缺配套。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一方面抓好新建项目论证、报项。另一方 面通过多途径的办法做好应急野营物资储备。 (一)除后方基地仓库储备充 足的物资外,还应对 “军、师、团”分级、多点、配套储备,尤其是对驻岛 屿、海防一线和担任作战值班部队进行有重点的储备,储备的仓库可利用部 队调整精简后的空余营房解决。 (二)组织战区储备,建立“三军”储备体 系。主要是利用沿海地区海、空军的后勤仓库,有组织、有计划地储备一定 的野营装备等器材。三军联储主要由总部统一计划,实施指令性储备。(三) 走军民共储之路,商请地方建立适当的储备。这三种办法既能减少临战前到 后方仓库领取和下发补充多环节保障,提高保障的时效,还可节省仓库扩容 建设投资。 2、完善营房保障预案,提高应变能力。近些年来,营房干部转业流动性 大,从院校毕业学员补充多,但营房工作业务性、连续性强,情况不熟,缺 乏战时营房保障工作的训练。为此,首先要加强对营房干部战时营房保障专 业训练,提高业务素质。尤其是军、师、团营房部门要根据作战方案及现有 的技术装备等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周密的营房保障预案,做到“预有准备”, 掌握保障主动权。二是要重视部队自身保障基础训练,如野营帐篷的架、收 以及安营扎寨场地的开设,战时组织就地筹措,人员编组、部队等后备力量 扩编及支援作战的营房保障预案和后方补给基地方案,特别要按照关于建设 “稳定的补给基地”的指示精神,制定出一套完备、合理、切实可行的营房 物资补给建设方案。此外,营房保障预案还应视情况的变化,适时进行修订, 使之更加趋于完善。 3、要加强快速保障力量。高技术条件下登陆战役,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下, 依託性差,保障范围广,任务重,独立保障性强。仅靠编制的营房干部是难 以完成保障任务的。战时还必须建立规模适度的野营及供水快速保障力量。 其编成及主要任务是: (1)集团军、师、团各建立一支快速反应、灵活精干的专业保障分队, 主要是跟进登陆作战部队,负责物资运送、架设、安装营房设施并组织部队 实施就地就近突击保障 (集团军、师两级主要利用工程队改组,团主要从各 营指定固定人员负责本营保障任务)。 (2)战区应建立快速专业保障分队,对陆、海、空三军实施区域性的保 障及支援。 (3)加强保障分队野营及供水保障专业训练,使他们掌握保障程序、保 障任务,有较高的保障业务素质,战时能满足保障的技术性与时效性要求。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集团军战役后勤保障的几点思考 第八集团军后勤部 一、辩证思考影响,增强集团罩战役后勤保障信心 面对高技术局部战争,目前有三种观念值得注意:一是盲目观念,表现 为 “它搞它的高技术,我用我的常规技术”;二是消极观念,感到“高技术 太可怕,战争打响,将坐以待毙”;三是无所作为观念,认为 “敌我悬殊太 大,目前无法改变这种被动局面。”上述观念,实质都是对打赢高技术局部 战争缺乏信心,根源在于片面认识了高技术武器对作战的影响。对此,我们 第114页 认为: 首先,要强化科技意识,增强学习高技术的紧迫感。当前,我们的一些 同志对究竟什么是高技术?高技术局部战争有什么特点?给后勤保障带来了 哪些影响?等问题,认识不足,系统研究更薄弱。研究高技术条件下集团军 战役后勤保障对策也是一句空话。所以,我们要从学习、认识 “高技术”开 始,强化官兵的科技意识。一是组织各级后勤干部系统学习现代科技知识, 了解高科技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高科技在军事上的应用情况,重点把握 高科技对作战尤其是对集团军战役后勤保障的影响。二是,深入研究现代后 勤保障战例。要研究美军在韩战、越南战争、特别是海湾战争,以军在 各次中东战争,英军在马岛战争中的后勤保障,从中认识科研究高技术条件 下后勤保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次,要一分为二地分析高技术对后勤保障的影响,增强信心。我们既 要承认敌人技术装备的优势和我集团军后勤装备的差距,又要看到目前集团 军后勤保障装备比以往有了长足的进步,如一些先进的运输工具逐步应用于 后勤,后勤指挥自动化也初具规模;其三,技术作用总存在两重性,既要看 到高技术战争给后勤保障增加了难度,又要看到高技术为后勤保障从多方面 提供了有利条件;更应看到未来集团军作战,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等优, 势。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力求扬长避短,积极採取各种措施, 弥补不足,就能摸索出一套符合我军后勤实际的保障对策。 二、立足现有条件,发挥集团军战役后勤保障功能 战争歷史告诉我们:不善于发挥已有装备的功能,再先进的东西也是聋 子身上的耳朵——摆设。目前,我军集团军战役后勤保障手段虽然比较落后, 但只要善于发挥已有保障手段的功能,就能增强与敌抗衡的能力。我们感到, 当前应注重发挥以下三个方面的功能: 一是充分发挥后勤指挥系统的功能。要针对集团军现有指挥手段存在的 问题,努力改进现有后勤指挥手段,积极探索集团军后勤指挥手段的新途径; 要组织一个素质、知识、层次和专业结构合理的指挥班子,井注重把综合指 挥和专业指挥紧密结合起来,以提高总体指挥效能;要依据高技术条件下集 团军战役后勤保障的规律,研究、探索新的指挥程序。 二是充分发挥装备技术功能。首先,集团军要充分利用自身有利条件, 对现有装备进行技术革新改造,力争将新技术用于老装备,实现新旧技术装 备的优化组合。其次,要加强后勤现有装备的管理与维护。确实把有限的经 费使用到装备技术的保养维修和局部更新上,使后勤装备技术经常处于良好 的战备状态。再次,要抓好武器装备的娴熟操作使用,尽快实现人与装备的 最佳结合。 三是注重发挥战役后勤保障的谋略功能。集团军后勤平时要针对高技术 战争后勤保障的特点与集团军后勤的客观实际,认真探索后勤谋略训练的路 子和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提高后勤的谋略水平,为战时施计用谋打好基础。 战时,要针对具体的战场情况,制定用谋实施计划。临战前,只要情况许可, 进行用谋模拟演练,通过演练,使各级在熟练用谋计划的基础上,保证战时 灵活使用,随机应变。 战役后勤用谋既要注意吸取外军成功的经验,更要针对 “高技术”的特 点,有重点地进行筹划。做到谋略计划周密准备,用谋情况合理可信,谋略 手段不落俗套,用谋方法多渠道实施。要充分利用高技术条件下,欺骗手段 多样的特点,注重战役后勤谋略运用在“骗”字上下功夫,针对后勤保障“实” 的特点,多在装备、器材、部署、前运、后送等方面的 “虚”、“实”上做 文章,虚虚实实,变幻无常,使敌虚实难分,真假不明。 总之,立足现有条件,就是要把战役后勤保障的立足点牢牢地放在以劣 胜优上。在客观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充分发挥现有保障功能,尽快形成对敌 优势;在物质条件不具备的领域,要特别注重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做到“剑” 不如人,但 “剑法”要超人。 三、着眼发展趋势,完善集团军后勤保障机制 合成集团军后勤,平时编制不是保障实体,不能担负全集团军的保障任 务;高技术条件下,集团军战役后勤保障任务空前繁重,现有能力更难保障 作战需要。因此,集团军后勤从现在开始,就要面向未来,着眼实战需要, 进一步完善后勤保障机制。当前,需要关注的重点是: 第一,应预有准备,认真制订各种情况下的保障预案。首先,要制定集 团军后勤由现行的非实体编制向实体、半实体转变方案。以加快后勤体制的 平战转换速度。其次,要依据我军后勤装备发展的趋势,制定新装备、新技 术的编配及运用预案。再次,要制定集团军遂行各种作战任务时的保障预案。 各种预案要突出一个“快”字,编有快速机动保障分队,制定快速保障预案, 具有快速保障能力。增强一个 “实”字,依据集团军在局部战争战役中可能 的保障任务,按保障 “实体”或半实体制定保障预案。 第二,科学组合军民整体保障力量。美军十分注重利用国内外民间力量 为战争服务。我军歷来十分重视人民群众的支援保障作用。然而,随着作战 装备及后勤保障的高技术化,民力动员面临着许多新情况。为确保集团军后 勤由平时非实体转为战时实体或半实体,民力动员应採取以下措施:要建议 国家制定一套完善的民力动员法规,保证集团军战时对所动员的民用后勤力 量具有强大的约束力、权威性;要有一套完整的民力动员徵集和编组方案, 确保预案随时可行或基本可行;要适时组织民力动员教育和演练,实现战时 民力动员的准确、迅速、有效。 第三,进行高技术应用的超前训练。我军后勤技术装备与先进国家相比, 虽有较大差距,但我们应从现在开始就利用和创造条件,大胆地进行超前训 练。首先,建议总部,要根据装备技术的发展规律和我军未来可能的装备情 况,把超前训练纳入战役后勤训练的总体规划中,以法规形式加以规范化。 要提前生产少量新技术装备配发到各集团军甚至师 (旅),院校,以保障超 前训练。对于国外先进的后勤、技术,可按代次、或超越代次组织引起,供 超前训练使用。其次,集团军后勤自身,既要严格按照总部要求抓好超前训 练,在超前训练尚未统一的情况下,又要积极主动、敢于创新,大胆组织超 前训练。 总之,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集团军后勤不仅要充分发挥现有机制的保 障功能,还要着眼发展,预有准备,超前筹划。这样,才有可能使集团军后 勤保障适应高技术条件下战役的客观需要。 第115页 高技术条件下登陆战役集团军后勤组织指挥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卢秀华 郑树波 邓志平 一、立足后勤保障整体效应,实施高度统一的后勤指挥 高技术条件下的登陆作战必将是诸军兵种的联合作战,各种后勤保障力 量综合运用,后勤保障能力的强弱不仅仅取决于某一方面的力量,而更大程 度上是整体效应的结果。这就要求后勤组织指挥必须立足强化整体保障效 应,实施高度统一指挥。 高度统一的指挥必须要由权威性的后勤指挥机构来实施。可以採取以集 团军后勤为主,由上级加强后勤力量、地方支前力量派人参加,并请协同作 战的海空军后勤人员参与指挥,组成联合后方指挥所,统一组织集团军及相 关军兵种登陆作战部队的后勤保障。要强化整体保障功能,还必须加强后勤 指挥的准确性、周密性和快速性。准确性,就要求后勤指挥人员能及时根据 集团军首长登陆作战决心、后勤保障现状,快速正确作出保障决策,准确地 把握物资的投向投量,不断提高指挥效率。周密性,就是要求后勤指挥员必 须精心筹划、周密组织,认真制定登陆作战每一阶段、每一个环节的保障计 划,搞好集团军各作战部队和相关军兵种后勤之间的协同,并根据可能出现 的情况准备多种预案,适时纠正偏差,确保保障行动的有序和协调一致。快 速性,就是要充分利用先进的自动化指挥系统,加快各种数据处理和文电的 传递速度,适当靠前指挥,减少指挥环节,以高速度和高效率来确保指挥的 快速性和有效性。 二、动态部署后勤力量,灵活实施后勤指挥 高技术条件下集团军登陆作战,后勤既要保障部队集结上船、航渡、登 陆作战,又要保障部队岛上作战,后勤保障动态性强,战中情况变化快,不 确定因素多。这就要求集团军后勤部署后勤组织指挥要不拘泥于一般模式, 实施灵活部署和指挥 一是根据战役布势和作战发展动态部署后勤力量。临战准备阶段,集团 军后勤应适当集中配置在集团军地域附近,保障部队作好准备。集结上船阶 段,后勤力量应尽量靠前部署,区分为若干部分并综合配套,适当分散配置 于各部队集结、装载上船的港口、码头附近,便于隐蔽伪装的地域,以便于 保障部队集结上船。航渡阶段,后勤力量要区分为几部分,分别随航渡编队 行动,既便于对部队保障,又便于得到部队的掩护。对登岛作战的第一梯队 可实施超常规加强,以保障先遣部队夺取滩头阵地后迅速建立后勤前进支援 基地。在岛上作战阶段,集团军后勤应根据战役作战发展,灵活採取相应的 部署形式,适应保障需要。 二是不拘于传统分工,科学编组使用保障力量。高技术条件下的渡海登 陆作战,更加强调作战、保障力量的精干优质。因此,后勤保障力量可以采 取小群、综合 “积木式”编组方法,与登陆编队混合编成,并视战中情况变 化,及时重组调整。在分工上,必须打破军兵种界线,综合运用和筹划各种 保障力量,在围绕 “通用物资统一保障,专用物资各自保障”原前提下,实 施统一计划,统一补给,减少层次环节,努力提高保障效能。 三是突破习惯做法,灵活快速组织实施后勤指挥。在登陆作战的实施过 程中,后勤应採取各种指挥手段,做到随势应变,灵活指挥。在指挥方法上, 做到按级指挥与越级指挥相结合,以按级指挥为主,必要时可採取越级指挥 方式实施重点指挥。在指挥重点上,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关系到战役全局的 重点环节和主要方向上。对集结装载、抢滩上陆,建立前进补给基地,主要 方向作战部队等,应实施重点指挥。对深入敌后的特种作战部队,应配备先 进指挥工具和超强配属后勤保障力量实施指挥控制。 三、着眼特点组织战场补给,增强后勤指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高技术条件下的登陆作战,区别于其它作战样式的显着特点就是要克服 大海这一天然障碍。为此,后勤指挥必须针对这一特点,组织实施保障,增 强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是提前组织加大后勤力量。由于登陆作战,特别是集团军部队抢滩上 陆后,远离上级后勤,衔接困难,保障难度大,因而在集结装载阶段,应逐 级向下加强适当的后勤力量,特别是实施加大物质储备,尤其是担负第一队 梯队登陆作战任务的部队,应在渡海登陆前对主要作战物资实施超常加大, 以确保作战需要。此外,对于急需的特种作战物资,也应尽量满足部队需要, 实施提前加大。 二是组织物资装载要立足完整、分散的原则。各类物资可採取分散、综 合装载形式,不要将大量物资集中装于一、两只舰船,而是适当分散在多只 舰船上,每船弹、粮、油、水等各种物资综合配套实施混合装载,以保证过 海一只船或舰,就能完整地投入保障,也可以避免一个品种物资单船装载一 损俱损。 三是针对特殊要求组织专业保障。渡海作战,武器装备要加强防潮,应 採取适当增加防护油涂层的办法,防止海水、海雾侵蚀,影响装备使用性能。 熟给养的携运行要选择携带方便、防水防潮于粮,燃料应选择固体燃料。在 伙食保障上,航行前不宜吃刺激性食物,航行中要做好晕船呕吐人员的饮食 保障。卫勤保障要加强防晕船、晕海卫生防护,组织发放晕海宁等药品。 四、发挥人民战争大后勤的强大威力,奠定军民一体后勤组织指挥 的坚实基础 充分发挥人民战争大后勤的威力,不仅是我国的光荣传统,也是我军的 胜利之本。现代化程度比较高的西方国家军队,尽管军力,财力比较雄厚, 但也离不开民间的支援。英军在英阿马岛之战中为弥补运输力量不足,徵用 民间商船35艘,油船21艘,排水量达67.3万吨,占后勤运输船只的80%。 海湾战争,美军为解决后勤人员不足,美国防部1990年8月首批徵召5万预 备役人员入伍赴海湾地区,其中 80%是装卸、运输、净水供水、油料补给、 弹药补给、给养医务、维修等后勤保障人员。 未来渡海登陆作战,我军更有赖于地方力量的强有力支援。沿海地区有 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人民群众有支前的优良传统和良好素质,沿海省、市 (县)政府仍然保留了支前机构,只我们充分发动,就能有效地组织起来, 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当前,应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搞好调查,掌握地方人力、物 力、运力数量来源,认真制定动员计划,包括动员支前力量的性质、种类、 数量、地区和要求。二是积极协调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并建议上级,尽快研 究制定和颁发有关战时支前力量的动员法规。凡是被列入战时动员的人力、 徵用的船只,要制定出详细的改装计划,并储备足够的改装材料和设备,并 有计划地组织补给演练,以备一旦有情况,则可立即徵用。三是集团军战役 第116页 后勤训练要突出带半实体、实体和地方支前力量、与海军海上保障协同的演 练,在战役后勤意识上增强合成性、协同性、综合性。以便一有情况,作为 集团军领率机关就能快速组织实施后勤指挥,搞好协同,才能充分发挥军民 整体保障的威力。 高技术条件下登陆战役组织后勤支援问题的探讨 曾宪江 高技术条件下登陆战役组织人民后勤支援,支援范围扩大,动员难度增 大;支援方式发生变化,时效性更加突出、支援涉及面广,协调更为复杂。 因此,必须认真贯彻军委新时期的战略方针,着眼于高技术条件下后勤保障 的特点,坚持以 “大后勤”思想为指导,按军民一体化保障的要求,全力支 援参战部队夺取登陆战役的胜利。本文就高技术条件下登陆战役对组织人民 后勤支援的对策作一探讨。 组织登陆战役人民后勤支援,省军区系统应充分发挥军民一体化保障的 协调作用,根据战区首长意图和部队后勤需求,周密计划,统一指挥,统筹 兼顾,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运力,发挥整体支援效能,完成战区赋予的支 援任务。 一、建立动员机构,实施快速动员 组织高技术条件下登陆战役人民后勤支援的动员,必须在省委、省政府、 省军区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实施,需要建立军民结合的后勤动员机构。 省军区后勤系统应建立后勤动员机构,组成省军区、军分区、县 (市、 区)人武部多层次的后勤动员系统。省军区后勤部可增编一个后勤动员处。 地方政府应建立后勤动员领导机构。省成立国防后勤动员委员会,地 (市)、 县成立后勤动员领导小组。行业主管部门应建立后勤动员执行机构。各级军 队和地方后勤动员机构应对口配套,各司其职,战时互派人员,密切协同, 使国防后勤动员体制趋于完善,人民后勤支援动员协调一致。 为使服务于经济建设、社会保障的地方力量,迅速转化为服务于战役后 勤保障所需的支援能力,必须结合地方领导管理体制,运用法律、行政、经 济的手段,实施快速动员,做到 “三个结法律与行政手段相结合。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给战时后勤动员带来了新的情况。如:个体、私营 和 “三资”企业的大量出现;不少技术人员停薪留职,进入人才市场,受僱 于非国有企业单位等。对他们实施战争后勤动员,应依据动员法律明确的对 象、内容和程序来完成,用法律规范后勤动员行为。对境内一些国有的行政 事业单位和大中型企业,则以行政手段实施后勤动员。特别是对动员中的重 点、难点问题,要运用法律和行政手段双管齐下,保证动员工作落到实处。 “条条”和“块块”动员相结合。省内的军工企业、国家部属企业、省 地市属企业分布于各地、县,它们的领导和管理关系各有不同,为使后勤动 员快速、便利,应根据地方管理体制的现状,抓住 “龙头”,结合支援专业 机构设置的要求,合理区分动员任务。对航空、航运、交通系统运输单位、 专设科研所、金融、物资系统建制单位、粮食等行业以 “条条”动员为主; 对国家部属企业、省地分布在地县的企业以及医院、防疫、燃料、副食品、 日用品、“三材”、社会运输和修理力量等实施“块块”动员。 无偿与有偿动员相结合。组织后勤动员,应本着一切服从、服务作战需 要,兼顾军民利益的原则,明确参加作战支援是每个单位、公民应尽的义务。 公有制和人民群众支援作战的热情为实施无偿动员提供了基础,市场经济的 建立和发展,又需要有偿动员。区分无偿动员与有偿动员,可减小动员工作 难度,提高动员速度和质量。它应根据所有制性质、企业经营状况、对群众 生活影响程度等因素来确定。对国有企业、军工企业、集体企业和一些 “三 资”企业亦可採取部分有偿的方法实施动员。 二、着眼支援功能,完善组织体系 为了利于完成支援任务,增强后勤动员的针对性,必须着眼于强化支援 功能,建立多层次、专业齐全、职责分明的后勤支援的组织体系。主要包括 指挥机构、专业机构和自身保障机构三个组成部分。 指挥机构由同级的军队、地方动员机构派员组成,负责指挥协调人民后 勤支援行动。机构内部由动员执行机构派员组成专业指挥组,分别组织各专 业的支援行动。 专业机构以省、地 (市)支援力量为主,应根据支援任务,参照军队后 勤专业进行设置。利用地方科研、高等院校的专家、教授等技术人员组成后 勤科研机构。以制造、生产等军工企业为中心,形成军品生产基地和飞机、 飞弹、舰船、车辆装备维修机构。以省交通、卫生、粮食、物资、商业、金 融等行业分别组建一批运输团、船运大队、综合医院、专科医院、急救中心、 物资仓库、野战银行、物资供应站等专业机构;以地 (市)、县相应力量, 组成运输队、修理队、手术队、救护队、防疫队、物资周转仓库和供应点等 组织。 自身保障机构。一般由担负支援任务的行业、部门、单位自行设置,主 要解决支援行动中的吃、住、行、运、救、修、防等问题,不足的可由县(区) 一级支援指挥机构组织调剂。对执行机动支援任务的应配备机动保障力量。 支援通信保障,由各级指挥机构利用地方设施设备,统一组织。 各类支援机构的设置,应尽量保持原单位的完整性。选派懂业务、会指 挥的人员担任领导。并建立各种支援的机动和预备力量。 三、开闢多元的支援渠道,提高支援效益 人民后勤支援应适应高技术条件下登陆作战的特点,支援任务、对象和 部队需求规律,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採取定点支援、应急支援、伴随支援、 巡迴支援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满足部队后勤保障的需要。 组织定点支援。定点支援就是将各后勤支援力量,部署在相对固定的地 点,用于支援境内集结部队和过境部队机动,对部队通过的道 (航)路实施 交通管制,恢復可能被敌人破坏的道路、桥樑、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组织 定点支援要把握选定位置、配套支援力量两个重点。通常将支援力量配置在 部队集结地区、机动部队通过的道路和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附近。支援力量 按功能编成军粮、油料、“三材”供应站,医疗救护队,道路车辆抢修队等, 在一个行政区域内,形成完整的综合支援部署。 组织应急支援。各级支援指挥机构,应掌握一部分支援的人力、物力、 运力,用于在境内部队后勤供应中断,部队后勤遭敌袭击,丧失保障能力和 反空袭、反空降后勤保障等紧急情况下的后勤支援。应急支援力量通常由预 备支援力量组成,配置在指挥机构附近、便于通信联络和机动的地区。 组织伴随支援。高技术条件下登陆战役船只需要量大、物资运量大,内 第117页 陆省军区应组织部分运力实施伴随支援。徵用省航运系统的船只,运送粮食 等支援物资至指定地点,尔后可作为随军后勤支援船只使用。徵用省交通系 统的运输车辆,编成若干个汽车团 (营),配属战区后勤使用,支援前送后 送。 组织巡迴支援。高技术条件下登陆战役,飞机、舰船、车辆等技术装备 损坏率高,维修难度大。内陆省应发挥军工企业及专项技术人员多的优势, 组织飞机、飞弹、舰船、车辆等修理队,携带部分专用修理工具和零部件, 开赴前线,实施巡迴修理,协助部队保持和恢復参战技术装备的性能。 实施综合运输。内陆省境内部有机场,有通往沿海方向的铁路、水路和 公路。具有组织陆运、水运、空运的条件。后勤支援应根据各种运输方式的 特点,组织“立体运输”和综合输送必要时在道路中断点,组织大规模的人、 畜力接力运输,确保在任何情况下,完成物资前送,伤员后送任务。 四,立足平时准备,力争支援主动 制订、完善后勤支援预案。由省军区后勤部牵头,组织地方有关行业主 管部门共同完成。并报请战区后勤批准,作为战区后勤战备方案的一个组成 部分。各类预案的拟制,应根据高技术条件下登陆作战后勤支援的特点,设 想多种困难,明确支援机构及人员的组成,支援任务,支援方法与措施,做 到定人、定物、定装备、定任务、定集结地点。 改善运输道路。内地通往沿海的铁路少、水路远、公路弯多坡陡,通过 能力低。应结合经济建设,增加道路数量,改善道路状况,提高道路质量。 适量物资储备。内陆省军工用于支援登陆战役各类通用物资总量大,但 这些物资大多只占全省年产量的×%以内。因此,只要将后勤支援所需物资 代储于地方救灾储备和库存周转中,明确战时动员的方式与时机,即可基本 满足支援需要。 组织后勤动员训练。省军区后勤部应重点组织军队、地方后勤动员机构 人员和各专业机构领导的训练,採用短训、函授和结合军队演习、地方救灾 大型活动等方法,熟悉指挥程序,提高指挥能力,支援人员的专业技术训练 结合本职工作进行。临战前有针对性地组织军事训练和支援综合演练。 建设自动化指挥协调系统。高技术条件下登陆战役,人民后勤支援面临 着复杂多变的环境,需要迅速处理大量信息,指挥各种支援保障力量,协调 多方面的关系。因此,后勤支援指挥应从指挥手段的自动化入手,利用国家 “金桥工程”建设形成的“信息高速公路”和地方政府的办公自动化系统, 行业、企业的自动化生产管理控制系统,建立一个多功能的、相互通联的支 援指挥协调网和后勤动员、支援力量的分布、数量等管理资料库,使战区后 勤、部队后勤、支援机构的指挥协调网联成一体,提高信息的处理和传递速 度,为支援指挥协调提供现代化手段和科学依据。加强支援防卫研究。有效 地组织支援防卫,是关系到保持经济支援能力和能否顺利遂行支援任务的重 大问题。省军区、军分区、人武部要针对高技术条件下登陆作战的特点,加 强人民后勤支援防卫研究的组织领导,纳入后勤训练和学术研究工作内容, 注重发挥地方科学研究单位、军工企业的研究能力,吸收军队后勤研究成果, 建立开展研究活动的制度,多进行专题性研究,解决后勤支援防卫中的一系 列问题。探讨后勤防卫力量怎样编成,土洋结合,研究利用哪些先进的技术 装备,来实施伪装、隐蔽和示假,改变装备物资的红外特性,干扰、削弱光 谱信号和电磁波、雷射的正常工作,又有哪些土办法能适应高技术防卫的要 求。通过研究,切实解决好 “会藏、会防、能打”的问题,为完成支援任务 创造条件。 高技术条件下登陆战役一线分部应急支援保障对策浅议 南京军区后勤第13分部 高技术条件下登陆战役,我军后勤一线分部作为战区后勤前方保障区的 主要力量,将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遂行支援保障任务。因此,立足最困难最 复杂的战场环境,分析研究其支援保障的对策,对于加强分部战备建设,赢 得保障主动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后勤部署要 “动”“静”结合,就近就便 高技术条件下登陆战役突然性、立体性、快速性的特点,要求后勤分部 以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快速作出决策,并迅速动用保障力量,及时准 确达成应急保障之目的。从其内容上分析,无论是形态转换,还是保障的准 备和实施,都是一个从 “静态”到“动态”的转换过程,而影响转换速度的 关键,在于 “动”“静”的有机结合。只有以“动”补“静”,以“静”助 “动”,“动”“静”互补,才能实现后勤分部应急支援保障的快速反应。 后勤分部保障力量,在形式上可分为 “动态”和“静态”两种。“动态” 保障力量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应急拳头力量——应急兵站;二是应急机动保 障辅助力量——应急保障分队。 “静态”保障力量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基本 保障力量,主要包括后勤分部所属的仓库群、医院群、汽车营和供应区域内 军兵种的后勤保障力量;二是后勤分部供应区域内的地方支援保障力量,即 可徵用的人力、物力、技术力等。 “动”“静”结合的后勤部署,就是指既 定部署和随机部署相结合,以空间换时间,就近就便,从而达成快速反应。 “动”中实现快速反应离不开平时的“静”,“静中实现快速反应离不 开应急情况下的 “动”。由于登陆战役作战地区相对确定,可将物资预先储 备在预定的作战地区,以 “静”待急;适时机动保障力量,以“动”应急, 实现快速反应。因此,在平时建设中,应在登陆战役地区纵深与沿海地区的 中间适宜地带,改建或新建一些永久性和临时性相结合的“接力保障基地”, 以填补中间地带后勤保障力量的空白,使之形成与战略后勤基地为依託,战 役后勤力量梯次衔接的总体布局,一旦战争爆发,则可实现 “静态”的预置 保障力量和“动态、的机动保障力量相互补充,以整体的“静”和局部的“动” 来达成快速反应。在战时保障中,后勤分部根据预测和战役发展变化及其对 后勤保障的需求,将一定的物资、装备预先储备在部队可能机动的路线或预 设战场,採取小群、分散的星点式部署,以 “静”待“动”,“动”“静” 互补,达成应急保障之目的。 二、保障方法要直这一线,一步到位 登陆战役,敌凭藉海洋天然屏障,据险设防,依託岛、岸进行固守。我 陆、海、空军战役军团联合作战,背水攻坚,强行突破,物资器材消耗的品 种多,数量大,需求急,后勤保障任务异常繁重。因此,要冲破旧的保障定 势,减少层次,一步到位,弥补部队保障与后续支援的 “时间差”,以最快 的速度,保障部队急需。 在保障关系上,应减少供应环节和保障层次,提高应急支援保障速度。 第118页 由于平时后勤分部与作战部队不存在直接的保障关系,相互之间缺乏了解, 战时势必给后勤分部应急支援保障造成启动慢、应急差、保障效率低等弊端。 因此,平时应积极研究探讨后勤分部登陆战役支援保障模式,採取一步到位 的直达式保障,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保障体制。明确后勤分部战时保障对象 和保障任务,以加强联繫,共同制定保障方案,通过合同训练,相互熟悉情 况,为战时实施直达式保障奠定基础。 在运输保障上,要充分利用各种运力,将部队急需的物资送上去,将危 重伤员接下来。要充分利用军、地各种运输力量和前方保障区纵横交错的交 通网,把握有利时机,综合运用铁、公、空、水、管等各种运输方式,统筹 安排,精心组织,争取最佳运输效能。实施汽车运输时,应尽量採取一次性 装卸,换人不换车,将物资直接送达保障点。当交通道路和设施遭敌破坏而 短期难以修復时,应採取迂迴、急选便路、接力、倒运等办法,缩短运输受 阻时间,同时在战区交通指挥部统一指挥下,积极投入力量进行抢修,提高 应急运输能力。在陆路交通中断的紧急情况下,应採取运输直升机和船只前 送人员、物资、装备,后送伤员。 在物资保障上,对部队急需的作战物资实施直达式保障。当部队集结装 载时,对每个上船点派出综合保障组,先干部队到达上船点展开,尽可能给 部队加大储备,保障部队按时装载。 在医疗救治上,充分发挥军地医疗机构的作用,减少中转环节,对部队 的危重伤员就地医治,就近疏散,尽量减少伤员的后送。 三、后方指挥要密切协同,注重效能 登陆战役后方组织指挥十分复杂。一是保障对象多元化。既要保障陆军 战役军团,又要保障海空军、二炮参战部队,保障及指挥关系复杂。二是部 队需要不易掌握。主要是突击上陆和扩大巩固登陆场阶段,作战激烈,情况 变化急剧,信息反馈困难。三是组织海上支援难度大。主要是受气象、水文 以及地质、运输条件的限制,加之海上运输时间长,卸载困难。四是后方协 同面广,关系复杂,许多保障任务需几个不同系统、单位的共同努力才能完 成。因此,周密组织后方指挥协同,是后勤分部遂行战役支援保障任务必须 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是要搞好与作战部队的衔接与协同。要明确指挥协同的内容。根据上 级后勤指示,对战役过程中需双方协同的问题进行商定,其主要内容包括: 双方的编成与部署,保障体制及关系,主要作战物资消耗限额及补充方法, 卫生减员预计及救治任务区分,战前和战中运输的路线及方法,武器装备的 维修和道路的使用与维修,地方力量的运用及后方防卫等。要明确指挥协同 的方法和手段。可通过召开协同会议、互派联络人员,建立通信信息网络等 途径进行协同。首先,建立协调机构。可组成由后勤分部牵头,集团军后勤、 保障区内其他军兵种部队后勤、地方支前委员会参加的联合指挥协调机构, 建立无线电后方协调网,加入战役军团无线电指挥网,便于指挥和联络。协 调机构的主要职能是:实施不间断的统一协调指挥,适时提出后勤协同案, 调解协同中可能出现的矛盾。拟制协同方案时,要顾及全局、预见各种情况, 达到一情多案,一案多用,留有充分余地和弹性。同时,要注意协同方案的 配套,做到本级协同方案与上下级协同方案配套,主要协同方案与次要协同 方案配套,以增强协同计划的可靠性。 二是建立自动化指挥协调网,达成应急指挥的高效能。首先,建立战区 后勤集中统一指挥与分部实施能级控制相结合的后勤指挥体系,使后勤分部 平时即有的微机、远程通信自动化指挥系统,加入战区后勤的自动化指挥网 络,平时正常运行,战时顺利转轨。其次,平时明确后勤分部战时保障对象 和协调单位 (供区内军兵种后勤、地方支前力量等),以便平时加强联繫, 逐步按系统建立起自动化指挥协调网络,为战时横向协调打好基础。第三, 加强指挥自动化装备的更新和软体的开发利用。要逐渐给后勤分部配备先进 的机动通信工具和抗毁、抗电磁干扰的通信器材。研究开发运用远程通信、 机要传真和微机网络系统的 “软体”系统,建立后勤分部供区内军兵种后勤 及地方支前力量资料库。并充分利用合同训练、演习,检验效果,使之不断 完善配套。 高技术条件下登陆战役二线分部支援保障的几点思考 陈昌宝 在登陆战役中,二线分部 (即我岸后勤分部)主要担负对一线分部(即 先遣分部)的支援及纵深部队的保障,有时也可能直接对部分一线作战部队 (包括海、空军)实施支援保障。高技术条件下登陆战役,二线分部的支援 保障面临许多难题。本文就此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高技术条件下登陆战役时间短,战斗激烈,后勤支援保障没有 “缓冲区”,二线分部必须确立战前准备的思想,做好各项支援准备 高技术条件下登陆战役,双方大量使用先进的武器装备,战役临战准备 时间有限,战役进程加快,登陆反登陆对抗异常激烈,物资消耗空前,后勤 支援保障,节奏快,连续性强,没有 “缓冲区”。这就要求二线分部在战前 做好充分准备,着眼于未来作战,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人力上,要充分保障组 (扩)编的需要。在登陆战役中,二线分部 的组 (扩)编任务相当繁重。首先要保障一线分部和线作战部队的需要。根 据以往的实践,我军后勤的组 (扩)编任务大都由二线分部来完成。而且, 为了隐蔽作战企图,一线战役后方部署不轻意变动,需要支援的保障单位和 人员,通常在临战前才要求组派,时间紧,要求急,数量大。如对越自卫还 击战初期,二线分部一次组派8个单位,人员去三分之一。其次要完成自身 的组 (扩)编任务。根据登陆战役的需要,二线分部的支援保障力量通常要 编3—5个野战兵站,15—30所医院,3—4个汽车团,1—2个输油管线营, 1—2个工程团,2—3个船运大队以及防卫、通信、勤务分队等。此外,根据 需要还建立各种应急分队,适时对前方实施支援。第三,在特殊情况下,二 线分部还可能立即组成一部分力量参加或接替一线分部。因此,在临战准备 阶段,二线分部要打破常规,实行超常编成,大量扩编人员。 二是在物力上,要加大各类作战物资的储备。登陆战役是诸军兵种联合 作战,物资消耗量大。品种多,不仅有通用物资,还有海空军的专用物资和 特需的生活用品等等。如果战前储备不足,一旦战役发起,一方面要组织前 方供应,另一方面还要筹措,势必造成保障工作的忙乱,甚至出现供不应求 的局面。所以,二线分部必须立足于战前囤积足够的物资,特别是登陆急需 及临时筹措困难的物资。 三是在运力上,要广泛徵集运输工具。二线分部的运力使用可能有三: 第119页 一部分用于筹措物资;另一部分要用于中转,即从兵站至港口、码头;还有 一部分用于海上运输。这三种运力的部署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员,而且需要有 大量的运输工具作保证。在海上主要需要大量的船只。在陆上主要需要大量 的火车、汽车及其它民间运输工具。这些工具除战区装备外,要主动向地方 徵集,特别是船只、水手和机动性强的大型运输车。 四是在技术保障上,要提高骨干力量的技术含量。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登 陆作战,高技术武器装备投入多,损坏量大,要求技术力量必须与之相适应。 而从目前情况看,二线分部的主要技术保障力量只能对部分通用装备的技术 维修,这在登陆战役中是难以完成任务的。因此,二线分部在临战准备阶段, 要培养和吸收各类的专业技术人才,建立过硬的技术保障队伍,适应高技术 作战技术保障的要求。 二、高技术条件下登陆战役参战部队多,情况变化快,后勤组织指 挥复杂,二线分部必须确立积极保障的思想,建立灵活、机动、高效的 指挥运行机制 高技术条件下登陆战役是陆海空三军联合一体作战,战况多变,各种需 求急增,后勤组织指挥复杂。特别是二线分部在登陆战役后方基本指挥所的 指挥下,组织对本区域内的部队实施保障,这种保障不是直接保障,而是支 援保障,保障关系是平行的,组织指挥的难度更大。因此,二线分部要从战 役的全局出发,牢固树立 “积极保障”的思想,建立灵活、机动、高效的指 挥运行机制。 一要完善各项战备方案。战备方案是战时后勤组织指挥的重要基础。方 案越完善,针对性越强,实施组织指挥就越顺手、越主动。登陆战役各种意 想不到的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因此,在制定方案时,要充分设想战役可能的 进程和变化,认真分析,周密计划,达到一情多案,一案多用,有较强的针 对性和应变性。主要制定和完善以下几种方案,即:组 (扩)编方案、部署 方案、机动保障方案、各项专业保障方案、警卫勤务方案等。 二要搞好与各方面的协同。严密组织后方协同,是充分发挥后方整体保 障作用,提高保障效能的重要措施,二线分部支援保障涉及“前、后”、“左、 右”、 “军、地”等方面,哪一环节配合不好,都会造成损失,甚至影响任 务的完成。因此,搞好与各方面的协同十分必要。一是要搞好内部协同,使 分部机关司、政、业务处之间,机关与所属部 (分)队之间密切协作,协调 一致地遂行保障任务。二是要搞好与前方的协同。前方的协同主要是指与一 线分部和一线作战部队的协同。通常情况下,一线分部和一线作战部队的需 要是报告战区后勤部,由战区后勤部下达二线分部执行。但由于一线分部和 一线作战部队是主要保障对象,为了争取时间,避免不必要的耽搁,二线分 部必须主动加强与前方的协同。协同的内容主要包括:实施支援的原则、范 围、程度和方法、渠道、手续;支援保障的项目、数量、时机、地点、运送 条件和方法;加强到前方的部 (分)队的任务、指挥关系、出发和归建时间 等。三是要搞好与地方的协同。在登陆战役的支援保障中,接送部队、筹措 紧急物资、收发装卸、交通调整、安全警卫都需要地方协助。因此,二线分 部要不断加强与地方的联繫,争取地方的大力支援和协助。主要协同以下内 容:1.请地方在部队集结地域组织服务站,为部队提供开水、日用百货等服 务;2.请地方协助筹集船只、救生器材等航渡民用物资;3.请地方在主要交 通要道协助调整车辆维持交通秩序:4.请地方派出力量支援部队搬运装卸并 参加警卫等。 三要建立自动化指挥协调网。二线分部应从指挥手段的自动化人手,建 立一个多功能的具有二线分部特点的指挥协调网,从目前情况看,当务之急 要做好三件事:第一,要尽快建立战区后勤集中统一指挥与实施能级控制相 结合的后勤指挥体制,其系统能在战时顺利接轨;第二,要尽快明确二线分 部在战时的保障对象和协调单位,并在平时建立起自动化指挥协调网络,为 战时横向协调打好基础;第三,要加强指挥自动化装备的更新和软体的开发 利用。注重研制和改进具有抗强磁干扰能力自动化通信器材,井逐步装备部 队。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在各种情况下指挥联络的畅通,完成战役的支援保 障任务。 三、高技术条件下登陆战役损伤严重,后勤力量难于机动,实施支 援保障困难,二线分部必须确立快速保障的思想,採取多种途径实施支 援 登陆战役的后勤保障任务十分繁重。据歷史参考资料:方面军登陆战役 陆军的弹药消耗多达18.9万吨,油材消耗2,4万吨,卫生减员可达 15%, 这些数字在未来战争中还会突破。同时,登陆战役受海洋阻隔,后勤保障也 十分困难,一是机动性差,保障手段单一;二是根据敌反登陆作战的主要原 则,在登陆部队上船一开始,就可能遭敌 “拒敌于彼岸”的勐烈打击,并层 层封锁,运力穿梭于敌人火力范围之中,易于遭到打击破坏;三是在平时亦 已形成的供应、运输、医疗、修理等后勤保障体系,在海上难以发挥应有的 整体保障效能。保障任务重和保障困难这是一对矛盾。这一对矛盾要求二线 分部必须改变保障方式、手段,提高保障速度,全力以赴保障前方的需要。 主要採取四种方式。 (一)直接支援。所谓直接支援,就是派出支援保障部(分)队和各类 专业技术骨干加强或充实到一线保障单位。这种支援方式是不断提高一线后 勤保障能力的客观要求。这是因为临战准备阶段,一线分部和一线作战部队 已经完成了组 (扩)编任务,但在战役实施阶段,一线分部和一线作战部队 可能会出现保障力量薄弱和技术骨干不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当一线保 障单位需要时,二线分部应尽量满足要求,派出力量直接支援。 (二)间接支援。所谓间接支援,就是建立具有综合保障能力的部(分) 队,辅助一线保障单位保障,这是保持保障连续性的必要措施。战役发起后, 一线保障单位自身保障能力有限,保障任务繁重,不仅要组织所属部 (分) 队航渡、登陆,还要组织对作战部队的保障。因此,二线分部组织一支具有 综合保障能力的部 (分)队,实施跟进保障,在需要时,立即实施伴随保障。 这样不仅有利于及时了解前方情况,而且还有利于及时、快速的保障。 (三)定点保障。所谓定点保障,就是在保障区域内设立固定保障点。 设立固定保障点是实施跨海保障的重要措施。跨海保障交通不便,机动性差, 后勤力量往返频繁。设立固定保障点后,能缩短运输的路程和时间,方便对 部队的保障。跨海保障固定保障点,通常在以下地区开设:一是在我岸登陆 兵集结地域的港口、码头附近;二是在我岸野战兵站至基地兵站之间;三是 在海区中间地带。固定保障点的设置要在交通方便、地形隐蔽、便于展开的 位置上进行,尽可能构成点面结合、前后连接、左右贯通的保障网,使二线 分部在战役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能实施支援。 (四)机动保障。所谓机动保障,就是组织具有快速机动能力的保障分 第120页 队,实施对部队突发行动的保障。在登陆战役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 是遭敌阻击,损伤严重,原有保障力量无法继续保障的情况下;二是先头部 队已经登陆,一线分部尚未建立战役后方前进基地,无法实施保障的情况下; 三是在部队执行特殊任务的情况下。机动保障分队的组成,通常由野战仓库、 野战医疗所 (手术队)、修理分队、运输分队等机动力量组成。具体实施方 法,可採取临时设点保障或组织伴随、巡迴保障,弥补定点保障的不足。 四、高技术条件下登陆战役隐蔽条件差,后勤目标明显,易于遭敌 打击破坏,二线分部必须踊立防打结合的思想,严密组织后方防卫 高技术条件下登陆战役,后勤遭受敌袭击破坏的可能性更大,要求二线 分部必须具有 “立体防卫”的能力。但从目前情况看,二线分部本身对付敌 袭击破坏手段欠缺,更不具备 “立体防卫”的能力。因此,合成军首长应根 据战场的实际情况,给二线分部加强必要的战斗部 (分)队,主要是能防空 袭和防精确制导武器袭击的部队,以加强后方防卫的能力。二线分部应确立 “以防为主、防打结合”的思想,採取各种措施,保证后勤的安全。 第一,要运用现代技术搞好隐蔽伪装。要充分运用现代高新技术,研制 配备新型的隐蔽伪装器材,根据登陆战役战场的实际,主要採取三条措施: 一是利用先进涂料和伪装器材进行伪装。二是设置假目标迷惑对方。三是构 筑地下工事和防空掩体。 第二,要充分藉助合成军的力量进行防卫。我军后勤分部编制不可能增 编大量的防卫部队。因此,二线分部藉助作战部队组织后勤防卫十分重要。 其办法:一是要加强与合成军的联繫,请求合成军派出力量担负防卫和掩护 任务;二是后勤部署尽量靠近作战部队,以便于求得保护。 第三,要建立军民结合的整体防卫体系。二线分部保障任务重,人员少, 防卫力量薄弱,在藉助合成军力量的同时,藉助地方的力量进行防卫,也是 搞好防卫的一个有力措施。主要是请当地公安干警、民兵参加,组织军、警、 民结合的整体防卫体系。这样不仅能弥补防卫力量的不足,而且能充分利用 公安干警、民兵人熟、地形熟、情况熟的有利条件,更好地完成防卫任务。 在防卫力量的部署上,要注意点面结合、防打结合,做到能在战斗中保障, 在保障中战斗。 高技术条件下登陆战役军港保障问题 张世英 军港在保障登陆作战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上船装载,还是登 陆后的卸载以及长期固守阵地的补给都需要强有力的军港保障。外国军事理 论家称,现代军港保障 “打破了登陆作战依赖于夺取敌对国家港口的传统军 事理论和战法”,使登陆作战具有更大的灵活性、突然性。 一、登陆战役中军港保障的特点 登陆战役军港保障,为登陆部队提供 (固定或机动)港口码头和岸滩设 施,进行管理,组织装卸,进行抢修。保障人员、装备、物资顺利上船、登 陆。其特点是: 1、通过量大。登陆战役的胜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源源不断地输 送登陆部队和大量装备,及时补充弹药、主副食品等物资。现代化部队的装 甲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新一代的主战坦克重量已超过60吨,武器的自动化 程度越来越高,装备的战损率、弹药消耗量大大增加。据统计,登陆作战每 一个士兵所需装备物资,已由二战时的10吨增加到20多吨。因此,现代条 件下登陆作战要求军港的保障能力更强,通过量更大,必须满足整个登陆战 役所需各种物资的快速装卸。 2、隐蔽突然。为达成登陆战役行动的隐蔽性和突然性,要求登陆部队在 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上船装载完毕。满足上述要求的关键,是在上船地域有足 够的港口设施。为达到此要求,一是利用现有军港设施,二是证用地方港口, 三是开设临时设施。 3、机动灵活。能快速在海滩开设各种港口设施。尤其在登陆地域,在没 有任何预设工程的海滩,在敌火力威胁下开设码头、锚地、单点系泊设施。 保障干、液货,车辆,人员的登陆。 二、军港保障现状及发展 二战以来,外军在登陆作战中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较好地实施了军 港保障,并在实战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完善。目前,可保障其快速布置部队, 完成现代条件下的登陆作战。 例如:为保障歷史上规模最大的诺曼第登陆作战,英军几乎动用了国内 所有港口,保障了5000多艘舰船,近200万人,几十万辆车,几百万吨物资 的装船。并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建造了两座机动港,仅用9夭时间,就将两 座巨大的港口拖过英吉利海峡,并在诺曼第海滩开设完毕。这是至今为止规 模最大的军港保障行动。组成机动港的各种器材总重达 150万吨,1.1万人 参加了拖运、安装和管理工作,使一个荒凉的海滩变成平均每天能卸下 2.3 万吨物资的港口,达到保障30个师登陆部队基本作战需求的能力,保证了诺 曼底登陆作战的胜利。 二战之后,尤其是近年来高技术条件下,登陆作战发生了很大变化,作 为后勤保障重要内容的军港保障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军港保障的机动性更强 了,对固定式港口设施的依赖性更小了。美国海军在五十年代就 “设计建造 了有必要设备的,便于运输的装配式港口,可以运到任何地区去,而且只要 3—14天就可开设完毕”。 军港保障装备已经制式化,便于大量生产、储存。比如美军 “德朗”式 机动港,“作为在不发达地区发生冲突的应急措施,在一些地区预先储备”。 军港保障装备更加现代化,比如英军在马岛使用的,包括可以为大型滚 装船、货柜船装卸;可通过主战坦克的码头;具有弹药库,物资库,350 万加仑的油库和输油设备;有供1200人居住的设施;水电设备,医院;通讯 指挥中心,甚至还有直升机坪。只要作战需要的都应有尽有,而且这些设备 都可以漂洋过海。 近年来,英国在马岛机动港的基础上,又研制出更先进的机动港,仅需 36小时就可以装配起一座现代化军港,非常适合快速部署部队使用。美军对 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建议将这种机动港装备突击部队。 外军军港保障装备的开设、操作、使用已经条令化,训练已经正规化。 我海军为配合登陆作战,在吸收外军军港保障经验的基础上,对登陆作 战中的军港保障也进行了一些专题研究。 对于我军,与登陆作战其它保障工作相比,军港保障的研究起步较晚。 主要表现在: 第121页 1、对登陆作战中军港保障的理论研究粗浅,不系统、不深入。对外军的 情况了解不多,不能掌握其动态。 2、现有装备落后。目前仅是利用就便器材进行了搭设机动港的偿试,还 没有一套专门的机动港装备。 三、关于未来登陆作战中军港保障的设想 为改变我军在未来登陆作战中军港保障的落后局面,适应高技术条件下 局部战争的需要,近期内应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强登陆战役军港保障力量建设 登陆作战军港保障力量建设,应本着“平战结合、模块组合、机动灵活” 的原则,以军港勤务队、军港管理所现有力量为骨干,配属一定数量的工程 船和勤务船,採取预编形式和 “寓于”办法,战时从海军基地抽组成立登陆 战役 “军港勤务队”。该部队由以下分队组成。 航道分队:配备少量的船艇井装备必要的测量仪器、浮标等,战时负责 对登陆水域进行水道测量,标出航道、水中障碍物,设置助航标志等。 航行管制分队:配备广播设备、手提式无线设备、各种视觉信号装具等。 战时负责指引舰船靠泊、撤离。 军港装卸分队:配备一定数量的装卸、搬运机械以及各种吊具。战时负 责各类物资的装卸,同时负责港区和装卸作业区的管理、警卫。 机动港分队:配备机动式浮码头、“钢席”铺路车、专用吊装组合机具。 战时负责架设机动码头等军港应急保障设施。 散装液货分队:配备单点系泊装置、专用工具、专用船艇。战时负责敷 设单点系泊装置,组织从船向岸上输送油、水等液货。 抢修分队:配备维修工作船、吊船、挖泥船、拖船、维修工程车、吊车、 铲车、叉车等。战时协助机动港分队、散装液货分队开设机动码头和单点系 泊装置,敷设繫船水鼓,开设临时防风锚地;抢修战损的港口设施。 2、明确登陆战役中军港保障的指挥关系 登陆战役中,为达到有效的协同和配合,军港勤务队应受登陆战役联合 指挥部的统一指挥。 上船地域的军港勤务队直接受战役后方指挥所指挥;登陆地域的军港勤 务队受登陆基地指挥所指挥;在军港装备拖带航渡阶段受航行编队指挥员指 挥。舰船靠离码头或实施装卸载时,由军港勤务分队负责现场指挥,舰艇部 队和上 (下)船部队配合。 3、登陆战役军港装备的配套建设 为满足高技术条件下登陆作战的军港保障需求,必须配备与保障要求相 适应的军港装备。对战时军港的保障装备不仅要求齐全配套、制式化程度高、 运输方便,能快速开设,而且要求能在各种海滩上展开,高海况条件下使用。 同时具有吞吐量大,抗毁伤力和再生能力强等特点。因此,未来登陆战役中 的军港保障装备应由以下几个系统组成: 车辆、物资装卸系统 这套系统由机动浮码头、 “钢席”铺路车、装卸搬运机械、专用工属具 组成。 机动浮码头:採用整体式结构,便于拖带和使用装卸机械,抗风浪能力 强,可保障3000吨级舰船停靠。由于採用了模组化设计,规模可根据要求扩 大,用途也可根据作战需要进行组合,主体尺寸尽可能与在用的浮码头尽寸 统一,以便平战结合。战争初期可在较短时间内,将目前海军在用的上百艘 巨船改造成大量机动港,对登陆作战和战斗舰艇的各项军港保障。 “钢席”铺路车:为了克服松软泥泞的海滩,外军研制了一种 “钢席” 铺在海滩上,使松软的地面可通过重型车辆装备,还可以起降直升机。钢席 卷放于专用车上,机动性高,铺设速度快。据悉,海湾战争期间在德国援助 美军的装备中就有这种钢席车。 码头袋卸设备:为提高码头装卸和物资搬运速度,必须配套装备高效率 的码头装卸、搬运机械。目前我军已装备了由吊车、叉车、牵引车等特种车 辆组成的货柜装卸机构作业线和由码头物资输送机、潜艇物资上下舱输送 机、牵引车、平机车、叉车组成的件货装卸和搬运机械作业线。 液货装卸系统 由油水船、航行纵向补给系统、单点系泊装置、火箭埋设锚、机动管线 队组成。 海军现有一定数量的油水船,战时还可以动员徵用一部分地方商船。目 前我军正在研制的油、水拖囊,也可在战时作为浮动油水库使用。 纵向补给系统:是油水船输出液货的关键设备,目前已研制定型,并已 装备在海军部分现役油、水船上。战时可根据需求,在短时间内加工安装到 徵用的油水船上。 单点系泊装置:战时,为在岸滩开设液货补给站,外军已研制出一种油、 水船在无码头情况下,由船到岸或由岸到船的输送系统,由海上的系泊设备 和与岸相连的管道组成。该设备系统开设快速简便,只要用爆炸的方法在水 下炸出锚坑,抛下锚,接通管道就可以使用了。油水船系泊在单点系泊装置 上,将油水船上的油水管线联接在单点系泊装置的 “专甩旋转接头上”,即 可向岸上输送液货,并且可以同时输送几种不同的液货。 火箭埋设锚:火箭埋设锚是快速固定单点系泊装置和繫船水鼓的关键设 备,这种锚不需要任何施工船只,靠火箭发射药的助推力将锚打入海底,瞬 间完成平时需要几天才能完成的工作。目前已完成一种型号火箭埋设锚的研 制,但锚固力较小,尚需继续研制具有更大锚固力的火箭埋设锚。 急造抢修设备 由多功能维修车、船和其它施工机械组成。 多功能维修船和多功能维修车,是战时开设军港保障设施的主要设备。 多功能维修船具有自航、拖带、起吊、挖泥、打夯、钻探、潜水作业 (潜水 员)等多种功能。目前已完成样船的试制,维修船排水量300多吨,拟列海 军九五造船规划正式建造。多功能维修车能在+12米至—4.5米空间范围内 作业。与其它施工机械配套使用可对破损的军港设施进行多种项目的维修。 4、登陆战役地方港口力量的动员 我国沿海设有大量的商港,大到 30万吨级的码头,小到星罗棋布的渔 港,不仅配备有先进的装卸设备而且有巨大的吞吐能力,具有极大的战争潜 力。都可做为未来登陆作战的军港储备力量。为了做好战时民港徵用工作, 应积极开展战时徵用民港的研究,主要从民港的现状,转为军用的可行性, 改造配套预案等方面进行研究论证。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每个港口的资料, 军事价值,战时徵用改造预案存入计算机。必要时还可以组织地方港务部门 的民兵进行 “徵用”演习。 5、登陆战役军港保障的演练 第122页 登陆战役是极为复杂的合同战役,由于参战兵力多,三军诸兵种联合作 战,装备复杂,性能各异,作战空间广阔,作战样式多。因此组织指挥协同 非常复杂。登陆战役军港保障需要大量装备器材、施工船只、机械和专门的 作业分队,组织、协调、管理非常复杂。只有通过经常性训练和大量有针对 性的实兵演练进行探索、总结和不断的提高。只有通过联合练习才能使各兵 种熟悉军港。 高技术局部战争登岛战役后勤保障的几个问题 孙宝龙 路文 路永强 一、关于登岛战役后方联勤指挥体系 (一)建立与登岛战役规模相适应、具有权威性的高层次后方联勤指挥 机构 大规模登岛战役,打则必胜是最基本的要求。要保证打则必胜,必须集 中多个战区、多个舰队的陆海空军和第二炮兵的作战力量,实施超常编成, 以保证对敌较大的兵力、兵器和技术优势。这种大规模登岛战役的后勤保障, 组织指挥已远远超出了战区后勤指挥职能和能力限度,登岛战役应组建后方 联勤指挥机构。任务是:统一指挥参加登岛战役的陆、海、空军和第二炮兵 后勤力量及地方支前力量对登岛战役实施联勤保障,协调战略后方支援等。 登岛战役后方联勤指挥机构通常由总部有关首长负责,井以副指挥员的身份 参与登岛战役的指挥工作。 如果大规模登岛战役以一个战区为主组织实施,战役后方联勤指挥机构 可在战区后勤基础上组织,战区后勤指挥员可以副指挥员的身份参加登岛战 役后方联勤指挥机构的指挥工作;如果大规模登岛战役由多个战区共同组织 实施,则以各战区后勤为主、吸收战区范围内的海空军和第二炮兵后勤指挥 人员及战区司政部门有关人员、战区支前机构负责人参加,组成登岛战役方 向联勤指挥机构,任务是:在登岛战役方向指 (战区)的指挥下,按照登岛 战役后方联勤指挥机构的统一计划,指挥所在方向上的各军兵种后勤力量和 地方支前力量,对所在方向上的军兵种部队实施联勤保障;登岛战役方向联 勤指挥机构由分管后方工作的登岛战役方向指 (战区)副职指挥员或登岛战 役方向指 (战区)指挥员指定的适当人选负责。 (二)建立与多级战役指挥体系相适应的多层次后方指挥体系 为有效地指挥海、空军和第二炮兵部队的后勤保障工作,在登岛战役后 方联勤指挥机构内应成立海、空军和第二炮兵后方指挥机构,作为登岛战役 后方联勤指挥机构指挥员指挥军兵种后勤工作的职能部门,其任务是:负责 组织计划军兵种后勤工作,协调军兵种后勤保障行动,为登岛战役后方联勤 指挥机构指挥员实施后勤决策提出专用保障建议。海、空军和第二炮兵后方 指挥机构指挥员通常由海、空军和第二炮兵后勤部有关首长担任,同时以副 指挥员的身份参与登岛战役的后方联勤指挥机构的指挥决策。登岛战役后方 联勤指挥机构这种联勤指挥模式,既具有平时的组织基础,又保证了登岛战 役对军兵种后勤指挥的权威性,同时为有效实施联勤保障提供了组织保障。 如果大规模登岛战役成立方向联勤指挥机构,为实施联勤指挥、组织联 勤保障,通常情况下应以战区现有后勤组织为基础,战区所在方向上的海、 空军和第二炮兵后勤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职能部门设于方向联勤指挥机构 内,由分管后方工作的军兵种方向指副指挥员或军兵种方向指挥员指定的适 当人选负责,同时以副指挥员的身份参与方向联勤指挥机构的指挥决策。在 有些情况下,也可以对现有体制进行适当调整和重新组合,在方向联勤指挥 机构成立军兵种联合的司令部门和财务、军需、卫生、物资油料等部门,这 种联合形式优点是实施高度的联勤指挥、减少了跨部门协调,但由于对现有 体制的变动比较大,战时组织有一定难度。 根据统一计划,登岛战役后方联勤指挥机构内有时设交通运输联合指挥 机构,作为下属的职能部门;有时也可分设相对独立的交通运输联合指挥机 构。登岛战役交通运输联合指挥机构通常以陆、海、空军及第二炮兵交通运 输部门为主、地方交通运输部门领导人员参加组织,由分管交通运输工作的 登岛战役后方联勤指挥机构副指挥员或后方联勤指挥机构指挥员指定的适当 人选负责;任务是统一组织登岛战役的交通运输工作。 登岛战役后方联勤指挥机构通常分设前进指挥机构。登岛战役后方前进 指挥机构为登岛战役后方联勤指挥机构的派出机构,以后方联勤指挥机构派 出人员为主组成,任务是在登岛战役前进指挥机构的领导下组织上岛的保障 力量装载、航渡、展开,建立前进保障基地,为登岛部队提供各项勤务保障。 登岛战役后方前进指挥机构指挥员一般以副指挥员的身份参加登陆基地指挥 机构或登岛战役前进指挥机构的指挥工作;当登岛战役有两上或两个以上大 的登陆方向时,通常需要建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后方前进指挥机构,分别负 责所在方向上的后勤保障工作。 在登岛战役建立预备指挥机构时,后方联勤指挥机构应分设后方预备指 挥机构。 二、关于登岛战役后勤力量编成与部署 (一)科学确定与登岛战役保障任务相适应的后勤力量编成 大规模登岛战役后勤力量编成,主要根据保障任务确定,通常包括参加 登岛战役的陆、海、空军和第二炮兵部队的后勤力量 (见附表)。如果设想 参战总兵力在100万人左右,后勤人员占20%左右,登岛战役后方联勤指挥 机构所属后勤力量需要编设:5—6个后勤分部,5—6个技术保障群,同时涉 及到2—3个战区空军、1—2个第二炮后兵基地、3—4个海军基地、2—3个 舰航的后勤力量以及3—4个海上保障编队、2—3个海上运输编队。 (二)组织两岸紧密衔接的 “跨海部署”体系 登岛战役后勤力量的部署,应做到 “三个适应”:适应三军联合越海攻 坚的战役布势、适应统分结合的联勤保障要求、适应战场环境条件。为此, 必须建立两岸紧密衔接的 “跨海部署”体系,即登陆前在我岸展开一部分保 障力量,同时向海上延伸机动保障力量,夺占登陆场之后再在对岸部署一部 分保障力量,以海运和空运为纽带衔接起来,形成陆、海、空军战役军团及 第二炮兵部队后勤力量高度联合的跨海保障体系。 “跨海部署”体系主要由 三部分构成:我岸的保障力量、上岛的保障力量、海上机动保障力量。 我岸的保障力量由若干个后勤分部、若干个技术保障群及海空军和第二 炮兵部队的主要保障力量编成。上岛的保障力量根据登陆方向进行区分,通 常每个登陆方向部署一个后勤分部、一个技术保障群。在我岸,后勤分部和 技术保障群,作为登岛战役的通用保障力量实施划区网状部署,每一个保障 区部署一个后勤分部、一个技术保障群。后勤分部依託后勤基地展开野战兵 第123页 站,形成兵站网。技术保障群,以后勤分部野战兵站网为基础、依託技术保 障基地展开各技术保障分队,形成技术保障网;技术保障群机关,通常与后 勤分部开设联合指挥机构,统一组织计划整个保障区内的各项勤务保障,也 可以开设独立的技术指挥机构;技术保障基地,通常与后勤保障基地统一配 置,组成综合保障基地,以便统一组织后方防卫和其它后勤保障;技术保障 分队,通常与野战兵站的各种保障力量统一配置,由技术保障分队统一组织 技术保障工作,根据需要有时需要抽组综合技术保障组或指定某一个技术保 障分队,前出到重点部队、主要作战方向实施伴随保障或机动巡迴保障。 三、关于战役实施中后勤保障重点 (一)靠前保障,支援海、空军和第二炮兵部队先期作战 在高技术条件下大规模登岛战役中,海、空军和第二炮兵部队先期作战 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作战距离比较远,作战行动受兵力兵器打击距离、作战 半径的影响很大。为此,必须採取多种措施,组织靠前保障。对海军战役军 团,主要是组织海上保障编队对海上作战编队实施海上机动保障,重点搞好 舰船油料、鱼雷、舰飞弹、深水炸弹、航海器材等物资的补充和参战舰艇的 维修。对参战航空兵,主要是採取多种措施增大飞机的作战半径。对第二炮 兵部队,主要以基地固定保障为依託,组织机动保障部 (分)队,伴随保障、 定点保障或巡迴保障相结合,支援部队机动前出作战。 (二)以海军为主,组织强有力的海上遇险援救 登岛编队将随时可能遭到敌人空中、海上、水下持续不断地打击破坏, 在海上将有大量人员落水、大批舰船损坏,组织强有力的海上遇险援救对于 保持或恢復部队的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战。海上遇险援救通常以海军为 主组织,除搞好自救互救外,一是组织若干个具有较强援救作业能力的援救 编队,配备先进的援救器材,加大储备援救物资;二是合理划分援救区域, 每一个援救区域部署一个援救编队;三是搞好援救作业过程中的警戒、掩护 和防卫,防止敌人袭击破坏;四是我岸的各种保障力量应作好接收、抢救伤 员的准备工作和抢修待修舰船的准备工作。 (三)集中精锐,保障战役第一梯队突击上陆和空降部队作战 对战役第一梯队突击上陆,重点应搞好突击上陆开始到战役前进保障基 地建成之前这段时间内的保障工作。充分利用直升机实施超越滩涂的立体保 障,为登陆部队补充急需的物资器材并将危重伤员后送到医院船上;统一使 用各种先进的运输工具,将各种物资器材越级前送到滩头登岛部队;当一个 方向上的友邻部队后勤力量已经上陆展开时,应及时组织上岛的部队实施相 互支援、横向保障。 对空降部队的保障,重点应搞好空降部队与正面登陆部队会合之前这段 时间的保障,一是在充分利用建制保障力量实施建制保障的同时,应最大限 度地就地取给或取给于敌;二是在有些情况下利用直升机从后勤舰船向空降 部队强行补充物资器材,前接危重伤员;三是在航空兵的的掩护下採取空投 的方式保障空降部队作战,这是大规模登岛战役保障空降部队作战的基本方 式之一。 (四)制式器材与非制式翼材并用,保障装备物资迅速卸载 登陆地区通常没有良好的码头、设施可供运输舰船停靠,运到的物资需 要倒运上岸。为此,应充分利用水陆两用汽车、运输直升机、汽垫船等先进 运输工具。目前英美军已经研制出了多种类型的现代化机动港,如英军的“福 克兰岛中途港与储存系统 (lfpass)”,美军“恶劣海洋情况货柜转运系 统”、 “辅助浮吊系统”、“近海油料卸载系统”、“浮栈系统”、“模式 栈桥系统”等,我军在这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应注 意制式与非制式器材并用,发挥综合保障效能,为保障装备物资的顺利卸载 提供良好的条件。 (五)运、修、防一体,严密组织海上交通运输线的防卫 渡海作战,海上交通运输线上的争夺反争夺、封锁反封锁的斗争歷来都 是十分激烈的,斗争的结果对战役的成败影响很大。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英国军队为了阻止德军吞併挪威和丹麦、保护其战略资源,在挪威沿海地区 实施了代号为 “韦尔弗德雷战役”的登陆作战,由于海上交通运输线遭到了 德军海、空兵力持续不断地打击,登陆部队损失惨重,倖存的人员不得不从 原登陆地点撤出,战役宣告失败。我军在未来条件下遂行大规模登岛战役中, 海上交通运输线也将遭到敌人的打击和破坏,严重时有可能影响战役的进 程、结局。因此,必须以海空军为主、运修防一体,搞好海上交通运输线防 卫:一是增强防护力量搞好护航;二是及时徵调补充运输力量,迅速修復被 敌人破坏的港口、码头及装卸载设施,快速抢修被毁舰船等;三是反红外、 反雷达、反可见光等先进的隐蔽伪装手段与传统的隐蔽伪装方式方法并用, 尽量降低敌人的发现概率,减少由于敌人袭击造成的损失;四是採取海、空 作战行动,保护重要海上交通运输线的安全。 四、关于登岛战役后勤准备 (一)改造与研制相结合,发展登岛战役机动保障装备 后勤机动保障装备的发展应走改造与研制相结合的道路。改造,即对现 有后勤保障装备进行机动性改造,以适应保障装备快速载上船(装机、车载) 及登陆场保障的需要,同时以现有运输装备为基础发展系列化的运输装备体 系。在此基础上,应有针对性地研制适合登岛战役需要的新型后勤机动保障 装备,包括:发展单元化的保障装备,如维修方舱、医疗方舱,提高保障装 备的车载、机载和船载化程度;发展系列化的运输装备,使陆上、海上、空 中运输装备适应不同战场条件、满足不同保障装备机动要求;发展机动与保 障一体化的后勤装备,如整装自卸车、医院船、综合保障船、加油机、多功 能测试车等。 (二)军队与地方、平时与战时相结合,建设战场运输基础设施 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加强战场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比如,以地方为主、 军队提出使用要求并适当投资,积极建设地方和军队平时都需要的港口、机 场、铁路及大型交通运输枢纽;以军队为主、地方适当投资,逐步建设军队 急需并能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等级公路、铁路等;对仅战时需要、且短时间 内难以完成的,根据财力状况逐步投资、分段建设;对仅战时需要且在短时 间内能完成的、但目前尚无力建设的,平时应储备物力、财力和技术为战时 抢建奠定基础。诺曼第登陆战役中,盟军为了缓解装载港口不足问题,採取 措施,临时制作了55块大型混凝土预置板,建造了多个临时码头。 (三)突出重点,组织地方力量的动员准备 大规模登岛战役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仅靠军队建制内的保障力量远 远不能满足战时的需要,动员作战地区、战略后方乃至全国的人力、物力支 援登岛战役将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是:制定和完善各种保障力量动员法规,改变“平 第124页 时靠觉悟,战时靠命令”的动员状况;建立健全各级动员领导机构,划分指 挥权限、明确指挥职责;军民联合制定动员预案,将具体问题落到实处;结 合部队演习及其它较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进行动员演练,为在未来高技术局 部战争登岛战役中充分发挥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附表: 登岛战役后勤力量编成 登岛战役后方联勤指挥机构 战区战区 二炮 后 技 海军 舰航 空军空军 基地 勤 术 基地 海上 海上 后方 后方后方 后方 分 保 后方 保障 运输 勤务 勤务勤务 勤务 部 障 勤务 编队 编队 力量 力量力量 力量 群 力量 后 野 保 技术 技术 勤 战 障 保障 保障 基 兵 旅 基地 分队 地 站 高技术条件下集团军边境反击战役后勤保障指导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王绍信 高技术条件下集团军边境反击战役,通常是在拥有高技术之敌突然对我 边境地区实施局部入侵时,在战区直接指挥下,为达成一定的战略目的,快 速前进,以反击为主的攻势行动。高技术条件下集团军边境反击战役后勤保 障,我军目前既无系统理论指导,又无实战经验借鑑,无疑是一个全新的课 题,需要我们着眼其作战特点,以全新的视野进行全新的思考。 一、战场情况多元复杂化,作故行动全方位对抗激烈和战争的残酷 性空前。后勤人员必须强化 “危势”保障意识 边境反击战役受政治、外交等诸多因素制约,高技术武器装备非常规化 的作战功能和战场的非线式化,必然造成战场情况的诸多或然性和极其复杂 化,传统的后勤保障的时空概念、程序、模式、参照系将被打破。高技术条 件下集团军边境反击战役,后勤保障的 “危势”将贯穿战役的开局、中局和 结局,强化后勤人员“危势”保障意识,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所谓“危势” 保障意识,是指在平时战备,尤其是临战准备时,就要预测战役全程后勤保 障可能出现的危难局势,以求事前控制,随机採取应急对策。针对未来此种 战役样式的可能现实,我们认为后勤保障将面临的主要 “危势”。 比如,后勤保障与防卫有可能不期展开。敌军认为应 “在整个作战 地域的全纵深同时採取作战行动”,“打败敌人的最好办法是对敌人同时实 施近距离作战和纵深作战”, “纵深作战可充分利用己方的能力在空间和时 间方面延伸战场”。因此,未来战场决不再意味着就是两军对垒、攻防厮杀 的兵力火力的近距离接触线,而是纵横万里的兵力机动、火力和电磁的远距 离和超远距离打击基点构成的对峙区域。由此可见,担负边境反击作战任务 的集团军,从受领任务开始到战役结束,将全时空受敌高技术兵器打击威胁。 作为敌纵深打击 “重心”之一的后勤,其危难局势将可能在常驻地、防空袭 疏散地域或前出机动途中等时节在敌我双方超视距状态下呈现。迫使后勤力 量过早展开、耗散。这就要求后勤必须打破以往作战后勤保障与防卫展开时 空的思维定势,立足从受领任务起,随时随地在保障中防卫,在防卫中保障。 再如,边境反击作战地区无可靠的地方支前依託。目前我国周边地 区,非经济落后既市场经济繁荣,尤其是随着私有制和股份制经济的发展, 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将给未来高技术条件下集团军边境反击战役就近就地 动员取给提出了许多难题,对能否再现以往战争 “骏马高车送粮食”的支前 景象提出了质疑。在敌高技术兵器的巨大破坏力、震撼力下,边境浅近纵深 地方支前物质和非物质力都将受到难以估量的损耗。因此,把就近就地动员 取给作为重要依託的传统后勤保障观念也将被打破。面对此种作战可能的严 峻现实,要求后勤必须立足交战区域无可靠的地方支前依託,并着眼依託纵 深地方支前力量。 还如,后勤以较大甚至惨重代价,换取较小的保障效果。高技术条 件下的战场,凡是暴露的目标,一般都可侦知,凡是侦知的目标,一般都可 摧毁。后勤保障系统又是敌高技术兵器打击的重点。海湾战争中,伊军地面 作战仅维繫了3天多,几十万大军顷刻瓦解,后勤保障被瘫痪是重要原因。 集团军边境反击战役,在敌高技术侦察监视系统的瞰制下,使得后勤保障设 施和运输线几乎全时空处于暴露状态,非线式作战的实施,使后勤与敌直接 交战的概率大大增加,后勤局部或整体遭受罹难的 “危势”随时都可出现; 以往作战我军的物资需求量、伤员发生率、武器装备损坏率等参照系数将被 打破,后勤保障量与后勤保障实力间形成较大落差;在高技术兵器高精度和 巨大破坏力的打击中,由物质保障力损伤所造成的后勤人员的心理因素、后 勤组织结构与技术结构等系统功能的损伤,也就是非物质保障力损耗,尤其 不容忽视。 因此,后勤以较大甚至惨重代价换取较小保障效果,将有可能成为普遍 性的严峻局势。这一 “危势”,要求后勤人员必须具备超常的心理素质,后 勤指挥必须具有超常的预见性和灵活性,后勤保障必须具有超常的独立、主 动、协同运作。 不容质疑,不仅上述 “危势”,未来高技术条件下集团军边境反击战役 后勤保障,还将会遇到诸多不测的 “危势”,什么样的“危势”都可能发生。 二、战事触发突然,速战速决。后勤临战准备的基点必须是稍加准 备和不经临战训练,即能遂行作战保障任务 未来敌对我发动边境局部入侵,凭藉其高技术,将更加强调突然袭击, 速战速决。担负边境反击战役任务的集团军,通常将是越级转换战备等级, 无论是先机制敌,还是后发制人,都将是力求快速反应,迅速前出,紧急进 入交战。目前我军规定的部队完成战备等级转换时限,偏重于应付一般条件 下武装冲突和小规模局部战争。而且,作战值班部队与占大比重的一般部队 的战备能力和战备要求,又存在较大差异,难以与高技术条件下集团军边境 反击战役的客观要求相适应。我们认为,集团军各级后勤临战准备的基点, 都必须放在稍加准备和不经临战训练即能遂行作战保障任务上。这一整体后 勤临战准备基点的确立,一方面,是高技术条件下集团军边境反击战役“突 然”、 “紧急”的特性所决定的。可以设想,合成军指挥员紧急受领任务 后,通常不会按常规临战准备时限和战备等级逐级转换来要求部队,也通常 不会因后勤准备时限的推延而迟缓部队迅速前出,这就容易造成后勤准备滞 后于前出部队或仓促上阵的被动局面。而且,担负边境反击战役任务的集团 军,多是远离边境地区,既是靠近边境地区的集团军,也有数百公里的距离, 边境一线边防部队的抵御能力又较脆弱,这种客观存在的时空差,也需要集 团军作战部队。尤其是后勤最大限度地缩短临战准备时限来弥补。 另一方面,是高技术条件下集团罩边境反击战役的规模、强度所决 定的。我们认为,这一 “稍加准备和不经临战训练即可遂行作战任务。”的 要求应作为集团军部队应付局部战争的普遍要求。集团军整体上达成稍加准 备和不经临战训练即能遂行边境反击战役后勤保障任务,主要应解决重点部 队与一般部队后勤存在的 “三差”:一是战备要求标准差。比如战备等级转 换的时间标准差、各种武器装备完好率和战备率差等,应最大限度地缩小甚 至消除。二是后勤装备质量差。如车辆这一制约后勤临战准备的关节点,目 前集团军各部队平时单车油料、车材,以及驾驶员的新训、復训标准等没有 差别,影响一般部队后勤临战准备的主要是车辆的完好率。其它后勤装备一 般部队与重点部队相较,客观上数质量也普遍差一个档次。三是战备训练差。 三、规模不测,量敌用兵,集中精锐,超常编成使用。后勤力量的 组合运用必须高度随机灵活 高技术条件下边境反击战役,传统的后勤力量的组合运用模式将被打 第125页 破。从集团军后勤非保障实体的实际和此种作战样式部队编组使用的可能性 出发,我们设想了几种情况下后勤力量组合运用方式: 一种是集团军逐次投入兵力参战时。后勤力量的组合运用,应是 “后 勤保障的组织层次上移”。即,连规模参战,以所在团后勤为主组合保障实 体,实施直接保障;营团规模参战,以所在师后勤为主组合保障实体,实施 直接保障;师规模参战,以集团军后勤为主组合保障实体,实施直接保障; 集团军规模参战,以战区后勤为主组合保障实体,实施直接保障。支援保障 则应由相应高一级层次的后勤组织实施。 另一种是集团军以主力参战时。后勤力量的组合运用,应是 “集团军 后勤实施计划协调保障;非参战师旅后勤应急组合,实施加强或机动保障; 战区后勤分部直接保障到师”。 再一种是集团军在战区编成内全部兵力参战时。无论是以加强集团军 规模独立遂行边境反击战役任务,还是以集团军规模在战区编成内担负某一 方向的边境反击战役任务,集团军后勤均将以战区后方为依託,并将得到战 区后勤的较大加强。此种情况下,我们认为后勤力量的组合运用,应是“多 力融合编组综合保障实体,实施定对象、定方向,既协调又独立的保障”。 也就是将战区加强、集团军本级、地方支前等后勤保障及防卫力量,混合编 成数个规模不等的综合保障实体,不仅明确每个综合保障实体独立的保障对 象 (以一个作战师或旅为宜),而且明确综合保障实体横向或方向间的协同 关系。同时掌握一定的综合保障实体作为机动预备力量来使用。这种后勤力 量的组合运用,笔者所在集团军近期亦做过近似实战条件下战役演练的有效 尝试。 无论是何种情况下,着眼于整体作战需要,着眼于作战部队超常编成使 用和保障力量的科学组合运用,我们认为,集团军各级后勤与装备技术保障 力量,应在合成军首长统一指挥下,统一编组和运作。后勤与装备技术两条 密切相关的保障线分离,将无法适应集团军高技术条件下边境反击战役的客 观要求。此外,加强集团军的军种后勤保障力量的运用,也应在战区后勤协 调下实施统分结合式的联勤保障。 四、散状集群布势,防反结合,反击致胜,多种战法综合运用。后 勤部署必须採取集散位心样式,处于全程流动状态 战役布势散状集群式,体现了高技术条件下作战部署的新特点。高技术 条件下集团军边境反击战役,防反结合,以反为主的进攻战是基本作战样式。 防反结合的坚守防御战、不远离阵地的运动进攻战、争夺要点的阵地攻坚战、 敌进我进的纵深袭击战、有限度的越境反击战,以及超视距的火力战等战法 将综合运用,力求在边境浅近纵深地区解决问题。为适应基本作战新式和多 种战法综合运用,集团军作战编成和战役布势将打破传统样式,编组成若干 攻防能力兼备,规模不等,相对独立的作战集群,并散状配置在交战区域内 较大地幅中,以高度机动对敌非线式作战。由此可见,我军以往攻防作战“成 梯队,按方向”纵横线式的后勤部署样式将难以与之相适应;以相对固定的 后勤配置地域保障战役全程的状况亦将不復存在。我们认为,后勤部署採取 集散位心样式,处于全程流动状态,势在必行。 所谓后勤部署採取集散位心样式,集散,就是集中本级和上级加强及地 方支前的各专业后勤保障与防卫力量,编组为数个规模不等的综合保障实 体,并散状配置。位心,就是将散状配置的后勤综合实体不规则地部署在各 作战集群的中心部位。形成既相互依託,又相对独立,纵横交错,点面结合 的后勤部署与保障网络。所谓全程处于流动状态,就是无固定的后勤配置地 域,随时与作战集群保持连动。 后勤部署採取集散位心样式,处于全程流动状态,主要是高技术条件下 集团军边境反击战役的特点所决定的。一方面由于后勤处于集散状态,又位 于各作战集群的中心部位,有利于后勤在非线式战场上的野战生存;另一方 面比较适应集团军战役布势和战法运用的要求,使后勤保障具有较强的机动 性。 后勤部署採取集散位心样式,处于全程流动状态,无疑加大了后勤指挥 与协同保障的难度,要求后勤指挥必须高效化,逐级、越级,集中、分散, 目标式,委託式,按方向,划区域等多种指挥方式综合运用。后勤的协同保 障也必须是计划协同与主动随机协同相结合,以主动随机协同为主。 预备役部队应付边境武装冲突后勤保障的几点思考 郭守义 徐学辉 在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初期,应付边境武装冲突, 是省军区及其所属预备役部队在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事中担负的主要作战任 务。边境武装冲突,由于地幅、兵力有限,其战斗样式通常有摩擦与反摩擦、 伏击与反伏击、愉袭与反偷袭、占领与反占领,以有限的战术行动,达成一 定的军事和政治目的。预备役部队在未来可能发生的边境武装冲突中,可能 担负支边作战,坚守边境要点和既设阵地、控制边境主要口子等项作战任务。 针对高技术条件下边境武装冲突的特点和预备役部队可能担负的作战任务, 在组织预备役部队 “应突”作战后勤保障上,我们认为应把握以下几个主要 问题: 一、从预备役部队需要军民整体保障的情况出发,必须建立权威的 后勤指挥机构 预备役部队是一支寓兵于民,临时动员集结遂行作战任务的部队,其后 勤不是保障实体。因此,虽然按照上级的指示要求,在应付边境武装冲突阶 段不进行战争动员,预备役部队也不转为现役,但要保障预备役部队能够迅 速动员、集结、开进和展开,完全依靠军队供应和保障是不行的,必须就地 就近进行局部地方的有限物资动员,以保证预备役部队遂行作战任务的需 要。这就要求建立一个能够调动军地物资的权威性后勤指挥机构,对预备役 部队动员集结中所需的车辆、油料、主副食品、药材及日用品等物资及时动 员筹措,迅速到位;对部队开进、展开中的道路、车辆修理等提供可靠的保 障。尤其是后勤分队的动员,既涉及到人,又涉及到物,在当前这种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动员体制不健全,动员法规不完善,仅靠军队系统 去组织动员和筹措是难以完成的,有地方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参 加,可以树立起后勤指挥机构的权威性,强化动员的号召力,增强后勤保障 的时效性,保证动员任务的完成。这个后勤指挥机构通常应设在省军区和军 分区,地方党政领导和财政、粮食、交通、医药、商业等部门的负责人参加, 战时参加省军区和军分区派出的后勤指挥所,实行首长负责制和按专业对口 负责制。一旦需要动员地方后勤力量对预备役部队遂行 “应突”作战任务进 第126页 行保障时,可按照上级后勤的指示精神和司令部门的要求,迅速对口实施动 员,并对战中支前的地方人力、物力进行统一指挥,以保障预备役部队作战 任务的完成。 二、适应边境武装冲突突发性强的特点,力求实施快速保障 未来高技术条件下边境武装冲突作战,通常具有隐蔽性、突发性和时间 短的特点,敌方为达成有限政治目的和军事企图,可能以快捷的行动,对我 边境要点和军事目标进行迅速的打击和实施有限的攻势,往往採取 “抓一把 就走”的战术行动。我预备役部队从受领任务到组织展开,要进行动员、集 结、开进等一系列的行动,准备工作繁多,时间非常短促,而留给后勤准备 的时间就更少。因此,在对 “应突”作战预备役部队组织后勤保障时,必须 坚持一个 “快”字。就后勤本身来说,要快速动员、快速集结、快速展开、 快速保障,有些保障工作甚至要走在整个军事行动的前面,这样才能保障部 队行动的需要,保障部队任务的完成。要实现快速实施后勤保障,必须抓好 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建立健全后勤动员预案。这种动员预案应由军队与地方 共同制定,由省军区和省政府共同下达,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并根据地方 经济的发展和情况的变化定期进行修改完善。当预备役部队受领动员任务 后,人从哪里出,钱从哪里领,车从哪里调,油到哪里加,粮从哪里取,都 能按照既定的动员预案有条不紊地组织实施,达到快速保障的要求。二是加 强平时的动员演练。预备役部队要根据动员预案,结合平时的综合演练和成 建制使用等行动,有目的地进行后勤动员演练,以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后勤 保障的时效性。有条件的预备役部队后勤还要结合预定作战任务,演练向预 定作战地域开进和展开后的后勤保障,通过演练,提高后勤的快速保障能力。 三是搞好后勤干部的业务训练。预备役部队后勤的专业干部大多为地方预任 干部,这些干部绝大部分是按照业务对口任命的,缺乏军队实际工作经验。 为了达到战时快速实施保障的要求,平时要加强对这部分干部的培训,使其 熟悉部队的编制、体制、装备及工作程序,增强其业务工作能力,为在未来 “应突”作战中实施快速保障奠定良好的基础。四是建立必要的战备物资储 备。要由战区明确各预备役师战略物资储备的品种及数量,一般情况下,一 个步兵师应储备1至2个营的装备物资,以备预备役部队遂行 “应突”作战 任务时,保障其先头部队的快速反应。其余扩编所需装备物资,可由分部就 近的仓库储备、就近保障部队动员,提高物资保障效率。通用物资,可由地 方储备,部队动员时,由编有预备役部队的市、县 (区)负责动员保障。五 是建立快速保障分队。各预备役师应建立一支精干的快速保障小分队,并具 有综合保障能力,当预备役部队执行 “应突”作战任务时,可对部队实施快 速的后勤保障。 三、结合预备役部队可能担负的支边任务,注重搞好机动保障 在边境武装冲突作战中,预备役部队将担负支边作战任务:这一任务要 求预备役部队在动员集结后,要迅速向事发地点机动,支援边防一线部(分) 队,以攻势行动夺回要点,阻敌向纵深扩张,维持防御态势的稳定:这一快 速机动的特点,决定了对支边部队的后勤保障必须在动态中进行,如对其加 大携运行量,势必影响部队的机动能力,贻误战机。因此,对支边作战预备 役部队的后勤保障,要强调在动态中进行。对加强给支边作战预备役部队的 运输,修理、救治力量等车辆、人员、物资,可在部队机动前或机动中予以 保障;对加大储备的弹药、油料、给养及战救药材等作战所需物资,则由省 军区使用上级加强的力量和动员地方的力量,前送到支边作战预备役部队的 预定作战地域;在部队机动的沿途,可设立供支边预备役部队使用的地方供 应站,并依託战区后勤开设的兵站,构成一条兵站——地方供应站补给线, 对机动部队实施不间断的后勤保障。 四、着眼于边境武装冲突中的不同战斗行动,努力强化独立保障 边境武装冲突作战,其作战地幅通常在边境浅近纵深,在摩擦与反摩擦、 伏击与反伏击、偷袭与反偷袭、占领与反占领的战斗中,敌我之间将形成犬 牙交错的胶着状态,为挫败敌蚕食、占领,防止敌达成军事和政治目的,我 “应突”的预备役部队,在一定的战术范围内,可能俟机出境作战,一方面 可夺取战略上的主动机,另一方面又可以减少敌高技术乓器对我的威胁,发 挥我军近战夜战的特长,获得 “应突”作战的最后胜利。这种敌我犬牙交错 的胶着状态和出境作战的特殊作战样式,要求 “应突”的预备役部队具有较 强的独立保障能力。为此,省军区后勤在对预备役部队 “应突”作战的后勤 保障上,必须着眼于不同的战术行动,强化其独立保障能力,一是贯彻超前 储备的原则。当发现边境武装冲突徵候时,利用道路尚未破坏,便于前后送 的有利时机,在预定的作战地域,有计划地储备一定的作战物资,作为 “应 突”部队后勤保障的支撑点,二是贯彻便于机动的原则。在预备役部队后勤 力量的编成上,力求达到系统化、系列化,所需的保障力量和物资,要综合 配套,品种齐全;配置上要前后适中,搭配得当,具备野战、综合、机动、 小型灵活的特点。在加强上要适应出境作战的要求,适当配备微型冲锋鎗、 压缩干粮等轻便装备与物资,筹集下发外军服装及外币等,以适应部队机动 和转换的需要。三是贯彻区域辐射的原则。依託战役后方的兵站和地方供应 站,利用储备支撑点和自身保障力量,构成一个点线结合,区域辐射的保障 网络,这样既可以增强保障的弹性和韧性,提高独立保障能力,同时在被敌 分割包围或出境作战时,也能够在一定时间内独立遂行保障任务,有效地增 强预备役部队的持续作战能力。 五、立足于高技术条件下 “应突”作战的背景,全面加强后勤防卫 在未来的边境武装冲突中,尽管大规模使用高技术兵器的可能性不大, 但这种边境武装冲突是在现代条件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进行的, “应突”作 战的预备役部队后勤保障不可避免地要受到高技术兵器的影响,具有高技术 战争的某些特徵。这就给预备役部队的后勤防卫带来了新的情况,提出了新 的课题。因此,提高 “应突”作战预备役部队后勤的防卫能力,增强其野战 生存能力。对保障部队完成 “应突”作战任务,显得尤为重要。预备役部队 后勤应结合前方战场建设,在预定作战地域构筑一定的永备后方防护工程, 採取多种防护手段,做到隐蔽疏散配置,利用地形地物,对重点目标使用先 进的工程伪装设施,隐真示假,欺骗迷惑敌人;还要适当增强预备役部队后 勤防卫力量的火力,提高其自卫能力,合成军首长要适当对后勤予以加强, 如高炮分队、步兵分队等,使后勤在遭敌武装直升机攻击或遭敌偷袭时具有 一定的防卫能力,保证后勤的安全和稳定,提高其野战生存能力。 六、针对省军区和预备役部队后勤不是保障实体的实际,搞好与战 役后方的衔接 由于省军区后勤和预备役部队后勤均不是一级保障实体,因而,在预备 役部队动员集结并遂行应付边境武装冲突任务的后勤保障上,必须搞好与战 役后方的衔接,依託稳固的战役后方,完成对 “应突”作战预备役部队的后 第127页 勤保障任务。一般说来,边境武装冲突作战都由省军区负责指挥,其后勤保 障也相应地由省军区后勤负责组织,对预备役部队动员、集结、开进及展开 所需物资,除通用部分可从地方进行动员外,其专用物资如武器弹药、特种 车辆、被服装具、野战食品等,都需要从战役后方予以补充,为了搞好与战 役后方的衔接,在当前这种体制下,应该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优 化程序,简便快捷。在对部队补充装备物资时,必须简化工作程序,迅速调 集物资,及时装备部队。当接到预备役部队的动员集结命令后,战区后勤应 向省军区派出后勤指挥组,负责协调省军区后勤与分部之间的关系,其物资 调运计划同时下达给分部,各预备役师后勤的申请计划经省军区后勤或战区 后勤指挥组的认可后可直接向分部请领。二是派出力量,支援保障。对预备 役部队机动中的保障,应由分部结合战役后方的整体布局开设兵站线,对“应 突”作战开进中的预备役部队实施支援保障。同时,根据省军区后勤的要求, 视情对 “应突”作战的预备役部队后勤予以加强,提高预备役部队的后勤保 障能力。三是根据需要,适时转隶。边境武装冲突战斗展开后,省军区将指 挥边防部队、民兵预备役部队和集团军支边支队作战,对这样一支来源不同、 性质不一,保障能力有强有弱的多种部队实施后勤保障,完全依靠上级的支 援和动员地方力量是难以达到及时、高效、灵敏的要求的。因此,必须使省 军区后勤成为一级保障实体。战役后方应在 “应突”作战阶段成建制地将一 定的后勤力量转隶给省军区后勤,融供、救、修、运于一体,以便于省军区 后勤指挥员统筹全局,综合调度,合理组织和运用各种保障力量,对执行“应 突”任务的预备役部队实施快速有力的后勤保障,确保整个应付边境武装沖 突作战的胜利。 论高技术条件下抗登陆战役后勤机动保障 刘士一 随着军事高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抗登陆战役的形式将有较大的变化, 由于高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敌登陆作战手段更加先进,火力更加强大,很 少受到作战时空的影响,给抗登陆战役后勤保障带来了十分艰巨的任务。本 文试就高技术条件下抗登陆战役后勤机动保障的有关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一、高技术条件下杭登陆战役后勤机动保障的必要性 以往理论研究认为,抗登陆战役属坚守防御战役,我军在积极防御战略 方针指导下,实行重点设防、重点守备,抗敌登陆预有准备、预设战场,因 而战役后勤保障的基本样式是计划保障、固定保障。高技术条件下抗登陆战 役,随着敌我双方战役作战的全纵深性和敌人登陆工具、登陆手段的改进更 新,随着高技术条件下抗登陆作战的攻防一体和作战时空观念的变化,可以 说,机动后勤保障在现代抗登陆战役的后勤保障中已经占有举足轻重的地 位,成为影响作战胜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一)高技术条件下抗登陆战役的全纵深性,要求后勤保障必须具有机 动性。为达成登陆企图,外军登陆战役都十分注重大纵深立体进攻,因此, 高技术条件下的抗登陆战役,将在前方、后方,空中、地面、海上同时或交 错进行,具有明显的全纵深、全方位性。为挫败敌人在战役全纵深实施兵力、 火力广泛而频繁的机动。这样,敌我争夺的焦点不仅在前沿,而且可能扩展 到整个纵深,同一时间可能不只出现一个战场,我前沿部队后勤和战役后方 基地可能有同时遭敌袭击、破坏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后勤保障不可能按 照原定计划固定不变,而必须依靠及时地调整保障力量,转换保障手段,变 更保障对象和保障时间等来实施多种形式的机动保障。也只有这样,才能达 成与全纵深作战相适应的全纵深后勤保障,使战役后方保持全纵深、全方位 的后勤保障能力。 (二)敌利用高技术的武笨装备,其登陆方向、地段的可变性,要求后 勤保障必须具有随机性。随着新式登陆工具和直升飞机的广泛使用,地形条 件对登陆作战的制约和影响越来越小了。外军认为,现在世界上70%的海岸 可以实施登陆作战。我国有漫长的海岸线,由于兵力和地形所限,我们不可 能在这么长的地段处处设防,处处守备,也不可能到处建设强大而稳固的后 方基地。而在登陆之敌一方,则在其装备技术性能可能的条件下,力求避开 我重点设防地区,在过去认为不便于登陆的不设防地段或设防薄弱地段登 陆,以求达成突然性。就总体而言,我抗登陆作战处于被动地位,往往难以 预先准确的判明敌人登陆的企图。这样,我抗登陆作战部队就必须根据敌情 发展变化迅速机动兵力和火力,或仓促组织海岸防御,或适时组织反突击, 或在纵深地区设伏歼敌。战役后勤保障也必须随着作战方向、地域的变化而 随机组织快速机动保障,以求得被动中的主动。 (三)高技术条件下抗登陆战役作战手段的多样性,要求后勤保障必须 具有灵活性。高技术条件下抗登陆战役,规模大,参战军兵种多,作战空间 广,体现在作战手段上,必然是寓攻于防,攻防结合,多种作战形式综合、 交替运用。既有以防为主的海岸防御战役、城市防卫战役、封锁海峡战役, 也有以攻为主的空中战役、海上战役、反突击战役、反空降战役等等。在这 些战役上,阵地战、运动战、游击战有之,遭遇战、伏击战、围歼战有之, 袭击战、电子战、火力战亦有之。这些战役和战斗,对后勤保障的部署方式、 重点、时机等都有不同要求。战役后方必须根据多种作战样式的需要,灵活 地组织多种机动保障,才能在局部和全局上基本适应战役发展的要求,保证 各种类型的战役战斗取得胜利。 (四)高技术条件下抗登陆战役的时效性,要求后勤保障必须具有快速 性。高技术条件下抗登陆战役,敌登陆、空降、空袭等都力求达成突然性、 快速性;而我防守、反击、机动也就不得不强调时效性。因此,往往战役一 开始交战双方就必然以快制快,在广阔的海域、空域和地域内实施高速度机 动,争取作战的主动权。战役中,许多交战的最终胜负往往取决于分秒之间。 这就要求战役后方必须具有快速反应能力、快速机动能力和快速保障能力。 只有充分发挥快速机动保障的作用,才能满足部队快速机动作战的需要。 二、提高高技术条件下抗登陆战役后勤机动保障能力的途径 后勤机动保障在高技术条件下抗登陆战役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为了加强 战役后勤的机动保障能力,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快速保障力量。后勤力量的组合形式对后勤机动保障的速度、 强度以及效力等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以往在研究抗登陆战役后勤保障 时,战区或方面军后勤,以及守备集团军后勤是以兵站为主体的编组形式, 使战役后勤具有明显的 “基地化”性质,这就难以适应高技术条件下抗登陆 战役机动保障的要求。我认为,今后应改变这种比较单一的编组方式,尽量 做到后勤力量编组 “战斗化”。即保留必要的基地兵站作为战役后勤保障的 第128页 依託,将其余的后勤力量按 “战斗化”的要求,编组成为具有较强机动保障 能力的后勤保障部队。同时,基地兵站也相应编设快速保障分队,使战役后 勤形成基地固定、力量机动的格局。按照高技术条件下抗登陆作战后勤机动 保障的要求,可以设想,战区后勤除辖有基地兵站外,应编设一至二个后勤 保障旅;每个基地兵站应至少编设一个快速保障营;集团军后勤应适应机动 作战的要求,编设相应的保障分队。后勤保障部队应具有运输、医疗救护、 修理、物资供应等综合保障能力和较强的机动能力及后勤防卫能力,成为实 施后勤机动保障的主要力量。 (二)发展现代化的后勤装备。提高高技术条件下抗登陆战役后勤机动 保障能力,必须从未来作战的要求出发,採取同步发展的方式,加速实施后 勤装备现代化。一是后勤装备应与作战装备同步发展。歷史的经验表明,有 什么样的军事装备问世,必须同时出现相应的保障装备,否则这种装备再先 进,其作用也难以发挥和保持。后勤装备与作战装备同步发展,保证在立体 作战中,后勤装备也具有立体机动保障能力,这样才能适应高技术条件下抗 登陆作战的要求。二是后勤装备要形成系列化、标准化。后勤装备各个系列 之间、陆海空后勤装备之间要实现标准化,同一系列、同一装备可以互相代 替使用,不同系列、不同装备的同一部件可以互换,提高后勤装备的通用性 和 “再生”能力。三是要提高后勤装备的“野战”性能。后勤机动不仅要依 靠装备的 “轮子化”、“履带化”,还必须发展超越能力强的直升飞机和具 有陆、海两栖通行能力的气垫船等先进装备。使后勤装备有较强的穿越能力, 减少因道路等地形条件对后勤机动保障的限制,达成地面,海上、空中机动 保障紧密结合,互为补充的快速立体机动保障。 (三)构成“网络型”后勤部署。高技术条件下抗登陆战役可能在前沿 和纵深开设数个战场,为了便于组织全纵深后勤保障,可将战役后勤力量在 按方向或按方向成梯队部署的基础上,按区域保障与建制保障相结合的原 则,以主要作战方向为重点,将后勤保障力量形成 “网络型”部署。部署由 战区中心后方基地,战役方向的基地兵站和要点的保障力量三个基本层次构 成,各保障要素互相沟通,相联成网,并以此作为展开后勤保障的主要依託。 同时将后勤机动保障部队做为战役保障的 “拳头”,部署在保障网络之中。 机动保障部队在保障网络中既担负支援保障某个作战方向的任务,又可在保 障网络中组织机动,以增强 “网络”的整体活力。整个保障网络系统上下衔 接,左右相连,网络中的保障重点可以通过机动保障部队随时给以加强,予 以调整,可较好地实现后勤部署与战役防御体系相一致,使保障能力覆盖到 战区全纵深。这样既能保障濒海地区 “两击”作战,又能保障纵深地区的反 空降和歼灭突入之敌作战,既能保障重点,又能兼顾一般,即能适应海、陆、 空防一体作战,又能保障岛、岸、城防紧密结合坚守防御。 (四)组织强有力的指挥系统,高技术条件下抗登陆战役参战兵力多, 战场情况瞬息万变,要组织后勤机动保障,依靠传统的指挥手段是难以适应 的,必须建立适应后勤机动保障的后勤指挥系统。一是要建立较为独立的后 勤通信系统,运用有线、无线等手段保障后勤指挥的顺畅。特别要提高后勤 保障部队在机动中的通信能力,达到不间断、保密和抗干扰的要求。二是要 建立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自动化指挥网络。战区后勤、分部、兵站、后勤机动 保障旅,集团军、师后勤的计算机要联通成网,快速处理后勤保障信息,为 机动保障中首长决策和组织实施提供依据。三是要培养具有组织机动保障指 挥能力的后勤指挥员。机动保障是一个动态过程,后勤指挥极为复杂,指挥 员必须具有快速反应的头脑、较强的应变能力、自动化指挥的技能、组织后 勤保障的专业知识和运筹谋略等良好的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组织好抗 登陆战役的后勤机动保障。 总之,为了适应高技术条件下抗登陆战役后勤保障的需要,应高度重视 战役中的后勤机动保障。有了强有力的后勤机动保障力。量,有了正确的组 织指挥,井实施多种方式的陆地、海上、空中相结合的立体机动保障,我们 就能够应付战役中的各种复杂局面,稳操后勤保障的主动权。 高技术条件下高寒地区边境反击战役后勤保障研究 卜广玺 黄成林 蒋宗样 一、高技术条件下高寒地区边境反击战役后勤保障的主要特点 (一)高技术物资和特殊装备器材需求多,有赖于战役后方乃至战略后 方强有力的支援 高技术条件下高寒地区边境反击战役,我将集中精锐部队和可能的高技 术兵器用于战场,各种作战物资特别是高技术装备物资需求量显着增加。同 时,在高寒地区作战,部队对防寒保暖物资及其它特需物资的需求量也很大。 由于作战地区经济落后,资源匮乏,部队作战和生活所需物资,都将由战区 后勤和战略后勤在内地筹措后运至作战地区。因此,高技术条件下高寒地区 边境反击战役的后勤保障,对战役后方和战略后方的依赖性极大。 (二)后方交通运输长,路少质差,运输保障极为艰难 高寒边境地区距内地遥远,主要靠汽车运输。而高寒地区交通不发达, 路面标准等极低,路况差,多数道路依山傍水,跨谷越岭,常受风雪、冰川、 泥石流、雪崩、塌方等自然灾害的威胁,限制了运输效能的发挥,加之战时 敌人对我后方运输线的封锁破坏,运输保障难度极大。 (三)地形气候特殊,非战斗减员率高,伤病员救治、后送困难 由于受高寒缺氧、湿燥不均和强烈光辐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新进入高 寒地区的部队极易发生高原适应不全症 (即高山反应)。通常情况下经公路 运输进入作战地区,高山反应发生率为64—90%,紧急空运将会更高。高寒 地区疫源多,疫情复杂,对部队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加之风雪严寒易发生冻 伤,光辐射强易患雪盲,气候变化快易使唿吸、消化系统发病。这些因素, 使部队的非战斗减员率比在其它地区作战要高得多。未来高技术条件下高寒 地区边境反击战役,面对伤员发生时间集中、数量大、分布面广,非战斗减 员增多,高原山地道路少、路况差等问题,伤病员的救治、后送将十分困难。 (四)武器装备故障率高,损坏因素复杂,技术保障难度增大 部队在高寒地区作战,武器装备和维修人员都将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 高寒缺氧使武器装备性能降低,易出现损坏和故障。恶劣的自然环境还会使 保障人员的工作能力下降。正常健康人进入高原严寒地区后需要7—15天的 适应期,其间工作能力明显下降;已经获得适应能力的人员,其保障能力也 比平原地区降低三分之一左右,而且海拔越高,人的体力和操作能力下降越 明显。加之高技术兵器激烈对抗带来的武器装备在损坏数量、程度方面的新 变化,使技术保障任务更加艰巨。 第129页 (五)保障空间跨度大,保障力量多元构成,后勤组织指挥复杂 高寒地恆边境反击战役的战场空间广阔,使战役后勤的保障空间跨度显 着增大。同时,由于参战部队构成复杂,保障力量单元也显着增多,战役后 勤既要指挥建制后勤力量,又要指挥临时抽组和加强的各种后勤力量;既要 组织部队后勤内部协调,又要组织与地方支前机构的协调,加上高寒边境地 区地形分割,通信联络不畅,横向联繫困难,战场情况变化急剧,战役后勤 很难及时准确地掌握物资消耗、人员伤亡和武器装备损坏情况。因此,战役 后勤组织指挥将十分复杂、困难。 (六)敌情威胁严重,自然环境恶劣,后勤防卫和防护任务加重 高技术条件下高寒地区边境反击战役,后勤保障面临的不利影响因素也 是多方面的。一是面临敌兵力、火力的直接打击。二是面临分裂主义势力的 多种破坏。三是面临自然环境的严重威胁。在高技术条件下高寒地区边境反 击战役中,战役后勤的生存条件与保障任务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只有加强 后勤防卫和防护,战胜来自各方面的威胁,才能完成各项保障任务。 二、高技术条件下高寒地区边境反击战役后勤保障需要把握的基本 原则 (一)立足“三高”,超前准备 高技术条件下高寒地区边境反击战役的 “三高”特点,即高技术武器装 备用于战场、高原山地和高寒气候的战场环境,不仅使后勤保障面临着许多 新情况、新问题,而且对后勤保障提出了高标准、高要求。必须在边境无战 事之时,就应“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立足“三高”要求,超前实施准备。 在物资准备上要超前储备,在保障设施、装备准备上要超前建设,在勤务力 量准备上要超前组织,只有不间断地实施超前准备,才能在边境有战事时提 供及时的保障。 (二)集中精锐,聚焦支援 高技术条件下高寒地区边境反击战役,是一种特殊情况下的局部战争战 役。战役性质的特殊性,虽然限制了战役规模,但战役的战略性决定了战役 力量编成极其复杂。要使战役后勤保障能力与保障任务相适应,战役后勤力 量的组织必须在战区军民整体保障力量的基础上,根据需要,从全军后勤范 围内抽调各种保障力量,集中精锐,超常编成,实施强有力的保障。战役目 标的特殊性,虽然限制了战役在边境局部空间进行,但部队的调动与机动和 各项保障与支援活动,将要在战役后方广阔空间通过有限的交通线实施,因 此战役后勤必须利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影响,从战役乃至战略后方多方向 组织对战场的聚焦支援,以及时保障战役需求。 (三)高层指挥,周密协调 高技术条件下高寒地区边境反击战役,保障力量众多,构成复杂,必须 建立高层次的战役后勤指挥机构,实施高度集中统一指挥。通常应由总部组 织战略后勤与战区后勤以及各战区后勤间的协调,战区组织诸军兵种和各战 役军团后勤问的协调,各战役军团组织部队后勤间的协调,各级都要组织好 军地保障力量间的协调。 (四)全面筹划,突出重点 高技术条件下高寒地区边境反击战役,后勤保障对象多、范围广、要求 高、难度大,战役后勤保障力量超常编成。因此,在组织战役后勤保障时, 必须在全面筹划的基础上,突出保障重点,实施有重点的全面保障。要针对 “三高”特点,在物资保障上重点保障好高技术装备器材和防寒物资的供应, 在卫勤保障上重点组织好高原病和冻伤的预防与治疗,在技术保障上重点加 强高技术装备和重武器及车辆的维修,在运输保障上重点搞好各种运输手段 的综合运用。 (五)“土”“洋”结合,扬长补短 高寒地区边境反击作战,敌我双方实力相近,各有长短。战役后勤必须 立足现有装备,採取 “土”“洋”结合的方式方法,力求扬长补短,保障战 役的胜利。因此,战役后勤一方面要把目前有限的先进保障手段与传统的保 障手段巧妙结合运用,充分发挥我军后勤保障的光荣传统,弥补后勤高新技 术装备的不足,千方百计保障战役需求;另一方面要有重点地发展和改进适 应高寒地区后勤保障需要的后勤装备,以便更有力地保障战役需求。 (六)防卫防护结合,生存保障并重 高技术条件下高寒地区边境反击战役,高技术侦察手段和高技术兵器给 战役后勤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边境地区的复杂社情也给战役后勤稳定带来一 定影响,高山缺氧和高寒气候使后勤人员体质下降,装备效能降低,保障任 务重与保障活动受限制的矛盾十分突出。因此,战役后勤必须贯彻 “防卫与 防护相结合,生存与保障并重”的原则,採取有效措施,与敌情威胁和自然 危害作坚决斗争,提高后勤生存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保障任务。 三、高技术条件下高寒地区边境反击战役后勤保障对策思考 (一)因地制宜,建立统分结合的联勤指挥与保障体系 高技术条件下高寒地区边境反击战役,参加战役后勤保障的不仅有诸军 兵种建制后勤力量,而且还将有大量的战略后勤支援力量和地方支前力量。 为了充分发挥诸军兵种和军民整体保障力量的作用,战役后勤必须建立统一 的联勤指挥与保障体系。 战役后勤指挥体系总体上要与战役指挥体系相适应,并根据后勤保障任 务和力量布局相应确定。首先,应建立由战区副指挥员统一领导的,有战区 后勤指挥员、战区空军与二炮常规飞弹基地分管后勤工作的副指挥员、战区 司政机关有关领导以及地方支前负责人参加的战役后方指挥机构,负责统一 筹划、协调战役后勤保障、交通指挥、支前动员和后方防卫等项勤务。在战 役后方指挥机构之下,建立具有相对独立指挥和勤务职能的兵站指挥部和交 通运输指挥部。在作战地区,建立由战区后勤副指挥员统一领导的,有省军 区一级后勤、战区司、政、后机关和战区空军有关部门以及地方支前领导参 加的战役后方前进指挥机构,负责指挥、协调作战地区诸军兵种部队的联勤 保障。根据需要,亦可建立战役后方方向指挥机构,具体负责某一独立方向 上的联勤指挥。 战役后勤保障体系应与联勤指挥体系相适应,并根据不同地区的保障任 务确定。在联勤保障的组织形式上,建立由战区后勤为一级保障环节,陆军、 空军、二炮战役军团为一级保障环节,在战略后勤和军委空军、二炮后勤支 援下,与师以下部队后勤紧密衔接的统分结合保障体系。在战役后方支援区, 根据后方作战部队、机场、二炮常规飞弹部队和后勤基地的配置布局,划片 就近组织联勤保障;在运输中转区,根据部队一日开进距离,沿交通运输线 配置中转兵站,以节点为中心,划段组织综合保障;在作战地区,依託后勤 前进基地,按作战方向部署野战兵站,划片就近对作战部队和航空兵场站实 施联勤保障。 第130页 (二)全军筹划,超常编成战役后勤保障力量 首先,要在总体上保持后勤保障人员与作战人员的适当比例。高寒地区 边境反击作战,后勤保障人员与作战人员比例将大大超过其它地区作战。目 前高寒边境地区保障人员与作战人员之比,若加上战役后方和战略后勤支援 力量,已超过4:1。未来高技术条件下边境反击战役,作战力量将增加几倍, 保障力量如保持现在这个比例,后勤人员增加的绝对数将是极其庞大的,必 须在全军范围内统一筹划。 其次,要调整充实战役后方各阶梯保障力量。一是要调整战役后方支援 区保障力量,将战略后勤支援和地方就地支前力量与战区后勤基地统一编成 具有供、救、修、运综合保障能力的后方基地保障群,提高其综合支援能力。 二是调整充实运输中转区兵站线上的保障力量,使一般兵站扩展到至少能保 障1个加强营,大站要能保障1个团。三是增加作战地区前进后勤基地和野 战兵站数量,提高其保障能力,使每个前进后勤基地都具有综合支援能力, 每个野战兵站能保障1—2个师作战。 同时,要建立战役后勤机动保障力量。在作战地区,要组建1—2个快速 综合保障旅。在运输中转区,应组建若干应急综合兵站。在战役后方支援区, 应组建若干精干的综合和专业保障部 (分)队,作为战役后方指挥机构掌握 的机动保障力量,根据需要可紧急空运到作战地区增强战役后勤的应急保障 能力。 (三)稳动结合,建立大纵深、多梯次、灵活的战役后勤部署 在作战地区保障区,由战役后方前进指挥机构统一组织后勤保障力量, 在每个战役方向浅近纵深建立前进后勤基地,依託前进后勤基地按作战方向 开设兵站线,部署一线野战兵站,与作战部队后勤相衔接,及时保障部队需 求。如作战部队反击纵深较大,一线野战兵站与部队距离较远时,应组织兵 站转移或开设新的野战兵站,延伸兵站线,也可将机动保障旅或预备野战兵 站配属给战役军团组织衔接保障。当一线野战兵站距前进基地较远时,应开 设中间兵站,负责物资和伤员的中转,并对就近部队、场站实施直接保障。 后勤前进基地除担负储备和接收战役后方前运物资,对野战兵站实施支援 外,还应对就近部队和场站实施直接保障,并有计划地向战役后方转送伤病 员。战役后方前指应随时掌握预备力量,配置在便于隐藏和机动的适当地域, 及时支援主要反击方向和保障紧急需要,以增强后勤应变能力和持续保障能 力。 在运输中转区,由兵站指挥部统一指挥各兵站部,沿各条战役后方交通 运输线,按部队摩托化一日行程,选择适当地域,成节点状部署中转兵站, 担负沿途机动部队和运输部队的综合保障和食宿安置任务,以及部分物资的 中转囤积、伤病员和损坏装备的后送等。为了应付意外和紧急情况,在较大 中转兵站和复杂道路地段,配置应急兵站或车辆抢修分队,执行机动保障和 增援遭受袭击受损严重的兵站等项任务。 在战役后方支援区,依託平时建设的后勤基地,统一组织战役后方保障 力量和战略后勤支援力量及地方支前力量,相对集中部署基地保障群,在战 役后方指挥机构直接领导下,负责筹措物资支援作战地区保障区,收治重伤 病员实施康復治疗,修理重要装备和特殊复杂装备,并直接组织对战役后方 支援区配置的陆军、空军、二炮部队的联勤保障和部队机动的各项保障。担 任空中机动支援任务的后勤保障部 (分)队,应配置在主要机场附近,随时 准备执行特殊保障任务。 在主要担负空运的起、降机场附近,相应部署野战兵站,担负空中机动 部队和空运伤员、物资装备的装卸载保障。 (四)突出重点,超前做好各项保障准备 一是要分层次建立物资阶梯储备。在作战地区保障区,要预置首批空运 部队所需的重装备和防寒换装被服,以及首批投入作战的部队所需应急物资 和航空兵所需的油料、器材等物资。在运输中转区的兵站线上,应重点储备 保障过往作战部队和运输部队所需生活和油料、车材等通用物资,并在重要 地段兵站储备一定数量的车辆,以补充部队机动途中的消耗和损失。在战役 后方支援区,各保障群都应相对集中建立品种齐全、综合配套的支援储备。 二是做好高原病防治和战伤救治的准备。要搞好以防治高原适应不全症 为重点的卫生防病工作,并採取积极的防寒防冻措施,以减少非战斗减员, 增强部队战斗力。要组织卫勤保障力量进行高寒地区的适应性训练,尽可能 抽调适应高寒环境的医务人员和医疗设备参加卫勤保障,以增强卫勤保障能 力。要靠前部署医疗救治力量,尽可能使用直升机、运输机等先进运输工具 后送伤员,减少伤残率和伤死率。 三是有重点地组织技术保障准备。要针对高技术兵器增多,使用强度大, 战损率高、抢修要求急等特点以及高原严寒对武器装备和技术保障的影响, 加强对武器装备维护保养的指导,普及保管、保养和使用知识,提高武器装 备完好率,最大限度地发挥武器装备的性能。要加强技术保障人员高寒环境 下的抢修训练,增强特殊条件下的技术保障能力。要组织较多的技术保障力 量到第一线实施现地抢修,以提高技术装备的战场 “再生”率,直接增强战 斗力。 (五)空地结合,多种手段综合运用,组织不间断的运输保障 组织高技术条件下高寒地区边境反击战役,需要从内地向作战地区紧急 调动部队和调运物资,战役后勤保障的首要任务就是组织好空中和地面运 输,保障部队快速机动和快速支援;战中组织物资补充、伤员和损坏装备的 后送,也都要通过运输保障;而高技术兵器对交通线的封锁破坏和高山、高 寒自然环境对交通运输的严重影响,都使战役运输保障任务异常繁重艰巨。 因此,必须综合运用多种运输手段,提高运输整体效能。针对高寒地区特殊 的地理环境和高技术条件下边境反击战役对运输保障的要求,当前应特别重 视发展空运。搞好空运,一是要加强空运力量建设,除在全军加强战略空运 支援力量外,在有支援高寒边境作战任务的战区空军要相应编制较多的运输 航空兵部队,战时由战区直接掌握。二是要建立战区后勤运输直升机部队, 平时至少要有一个团,战时予以加强。三是要动员民航运力。高技术条件下 边境反击战役的空运保障,应以民航运力为后盾,从充分动员民间运力中提 高空运保障的能力。 (六)加强防卫防护,提高战役后勤的生存和“再生”能力 一是要前后一体,军民一体,周密组织后勤防卫。把后勤防卫纳入战场 整体防卫之中,把后勤防卫计划纳入作战计划之中。要充分依靠地方政府和 人民群众的力量,搞好军民联防,严防内外敌人的袭扰破坏。二是要平战结 合,搞好对自然灾害的防护。要加强战场后勤建设,把战役后勤各类设施和 工程的布局与构筑纳入战场整体工程计划,重要工程要实现地下化;要掌握 作战地区的气象、水文、地质等情况,在进行后勤部署和组织运输时,要注 第131页 意地形、道路的选择,避开雪崩、泥石流、山洪和穿山风袭击,并採取多种 措施防寒保暖,把自然灾害的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三是要採取有效措施, 提高战役后勤的 “再生”能力。要建立健全战役后勤装备储备补充和维修体 系,建立专门的后勤装备维修保障力量并配备先进的维修设备,使损坏的后 勤装备能迅速再生;要建立专业齐全的后勤预备役部队,制定紧急应召方案, 使战役后勤力量一旦损失即能得到迅速补充;要充分考虑到战中后勤力量的 损失率,在预测、筹划后勤力量时适当增加保障力量的数量,并掌握较强的 后勤预备力量,以便能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恢復后勤保障能力。 边海防省军区在高技术条件下作战后勤保障问题初探 王芳柏 李绍庄 张成林 现代高技术条件下边海防作战,边海防省军区将首当其冲,抗击来自空 中、海上、地面的第一个“袭扰波”。由于高技术条件下的边海防作战突然 性增强,机动时间缩短,作战物资消耗和装备损坏率高,伤员发生量大,后 勤保障任务艰巨,后勤保障的组织也比较复杂。特别是边海防作战点多线长, 后勤保障时效性对达成作战目的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未来高技术条件下作战 中,省军区如何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积极主动地做好作战后勤保障工作,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我们认为,应注重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树立全局观念,立足独立保障 高技术条件下的边海防作战,并不完全按照战役战术自身的一般规律而 发展或结局,防则求成,打则必胜,前沿纵深浑然一体,后方重要目标和交 通运输线遭敌打击的可能性增大。边海防省军区应从最困难处着想,立足于 独立保障。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边海防省军区后勤指挥员应紧紧围绕作战 目的,树立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全局思想,凝聚广大后勤指战员 的战斗力和保障力,精心运筹,把立足点放在战区,强化以边海防省军区为 主的独立保障能力,避免出现一处小战,八方支援,影响国家经济建设的全 局和整个军事上的稳定。这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边海防省军区 在未来局部战争中实施独立保障,有以下几个有利条件:一是边海防省军区 对当面敌情和作战地区的地形熟悉,有作战和作战后勤保障预案,便于迅速 作出反应和有针对性的保障。二是日趋完善的边海防部队后勤建设,便于对 边海防作战实施适时有效的保障。三是边海防省军区兼军地双重领导关系, 战时便于动员和组织本省军地双方的人力、物力、财力,发挥 “稳定的补给 基地”的作用,对参战部队实施有力的保障。四是边海防省军区后勤后备力 量建设纳入了省军区后勤长远建设规划,不断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一支军民 结合、军地一体、专业技术骨干配套的后勤保障队伍。特别是预备役部队的 后勤建设不断加强,边海防省军区后勤保障体系基本健全。边海防省军区在 上一级后勤和地方人民群众的支援下,是完全有能力担负起繁重的边海防作 战后勤保障任务的。 二、充分做好准备,实施高效保障 “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是我军克敌制胜的重要原则。 边海防省军区要掌握高技术条件下作战后勤保障的主动权,除了建立一支快 速机动保障力量外,还应依据作战保障需要,充分做好后勤保障准备工作。 具体地说: 一是要完善后勤保障设施。边海防省军区不受部队建制变动的影响,系 统部署稳定值高,后勤保障设施经过多年的建设,目前已初具规模,但总体 下还存在布局不够合理,配套不够完善的问题。要适应高技术条件下作战保 障的需要,当务之急是进行必要的改建和调整。当前,边海防省军区应抓住 边境口岸通贸兴关的契机,搞好部队进出道路和场、站、码头建设,形成一 个地面、空中、海上互相衔接、互相补充的立体交通网。同时,将省 (区) 内的基地、兵站、仓库、医院、运输单位构成保障实体,发展为点、片、面 相结合的网络型保障体系,达到纵横贯通,前后策应,能独立完成边海防数 个方向的保障任务。 二是要落实物资储备。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边海防作战,对后勤保障的 需求量大,涉及门类多,技术要求高,特别是弹药、油料、器材需求突出。 这在客观上要求边海防省军区要有充足、适量、布局合理、便于保障的物资 储备。必须按“军民兼容”的原则,建立科学合理的物资储备。储备的品种, 要突出边海防作战物资保障的特点,因地制宜,综合配套。储备的数量要适 应作战需要,不宜过多或过少,做到重要物资多储,一般物资少储,消耗量 大的物资多储,消耗量小的物资少储,本区能生产的少储,不能生产的多储。 储备的布局应纵深梯次有重点地配置,大分散与小集中相结合,一线部队多 于二线部队,主要方向多于次要方向,补充困难的地区多于一般地区。 三是要增强后勤训练的针对性。首先,在后勤训练指导思想上,要适应 “三个转变”,即从保障沿边阵地攻防战、炮击战转变到保障打赢高技术条 件下的中、小规模的边海防作战上来,从保障地面作战转变到保障陆、海、 空多维一体作战上来,从重点保障边海防部队作战转变到保障多军 (兵)种 部队协同作战上来。在这个总的思想的指导下,制定后勤训练计划。其次, 在训练内容上,要体现未来边海防作战保障的特点。边海防省军区在搞好后 勤基础训练的同时,要结合作战任务,增加高技术条件下边境和海岸作战后 勤保障内容,搞好山岳丛林地、海岸和岛屿、空降作战后勤协同保障和联勤 指挥训练,努力做到未来边海防作战的仗怎么打,后勤训练就怎么组织。第 三,在训练方法上,要不断改进创新。要针对高技术条件下边海防地区作战 保障样式转换、技术装备的发展,积极探索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专业 的后勤训练方式,有计划地组织后勤首长、机关和部 (分)队,以未来作战 任务为背景,在近似实战环境中练指挥、练合成、练保障。 三、集中统一指挥,搞好协同保障 高技术条件下的边海防作战,后勤保障活动将是一项浩繁的系统工程。 在这十分复杂的保障中,如果没有集中统一的后方指挥机构,紧紧围绕合成 指挥员的作战决心,周密地组织后勤协同,后方的整体保障就是一句空话。 因此,只有建立具有一定权威的后勤协同指挥机构,开展高效率的活动,才 能保证高技术条件下边境作战后勤保障活动的顺利进行,我们认为,后勤协 同指挥应以边海防省军区后勤为主,同时吸收参加边海防作战的军兵种后勤 和地方有关部门领导参加,以便于发挥其熟悉边境后勤保障特点,与地方政 府和支前部门关系密切,具有一定的后勤保障支援能力的优势。况且边海防 省军区在多年边境作战保障中,积累了丰富的后勤协同保障经验。这个后勤 指挥机构的主要任务是:统一协调指挥边海防省 (区)内各军兵种的后方保 障,统一分配和调度省 (区)内支援作战的人力、物力,统一指挥后方交通 第132页 运输,统一指挥后勤地幅内的防卫作战。在指挥形式上,应根据边海防地区 作战点多线长、指挥关系复杂的特点,最大限度地实施高效率的后勤指挥。 一是要强化谋略意识,深入研究和掌握高技术条件下边海防作战后勤保障的 特点,善于科学观察、分析和判断问题,进行正确决策,力求减少指挥失误。 二是简化指挥程序,实施快节奏的指挥方式。在坚持集中统一指挥的前提下, 正确划分后勤指挥权和指挥控制层次,做到适度集中,合理分散。对于规模 较小的边境、海防作战,可合併或减少一些指挥层次和环节,并允许下级后 勤在职权范围内根据作战保障总企图机断行事,灵活处置。三是改进指挥手 段。要建立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后勤指挥自动化系统,运用战勤后方指挥与 保障软体管理系统,对战区各个后勤系统实行统一组织、统一指挥、统一控 制、统一计划和协调,构成性能先进、上下贯通、左右相联的后方指挥网, 增强整体指挥协调的有效性。 高技术条件下城市进攻战役后勤保障研究 陈永序 李茂信 周鹏军 城市进攻战役,是现代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之一。参 战军兵种多,作战范围广;攻坚任务重,突破难度大;多方向立体攻击,战 法多样化;巷战街垒战激烈,独立分散作战多;战斗队形易被建筑物割裂, 指挥协同困难。后勤必须针对其特点,分析研究城市进攻作战对后勤保障的 影响和要求,採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一、高技术条件下城市进攻战役对后勤保障的影响 (一)攻坚难度大,作战时间长,人员伤亡多,装备战损率高,物资消 耗量增加 高技术条件下的城市进攻作战,尽管由于我军某些高技术兵器的使用, 使城市进攻的手段有了很大改进,但就装备的总体而言,与先进国家的军队 相比,我军仍然处于劣势。 敌人坚固的城防阵地,完善的障碍设施和强大的火力支援,给我军的进 攻行动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形成了在敌火力威胁下连续攻坚的局面,增大了 突破难度,延长了作战时间,增加了人员伤亡、装备损坏和物资消耗。 (二)战役范围扩大,参战军兵种多,战法多样化,组织后勤保障复杂 由于经济的高度发展,现代大、中城市的范围不断扩大,一般中等城市 的辖区范围可达几十至上百平方公里,大城市的辖区范围可达几百平方公 里,特大城市的辖区范围可达上千平方公里,有的还形成了若干个卫星城市。 我军对城市防御之敌实施进攻,通常採取四面合围、前后夹击或围三缺一的 战役布势。而要採取上述战役布势,就必须在城市四周的广大地区上进行兵 力部署和纵深多路的攻击行动。 在兵力的使用上,我军将使用战术航空兵、炮兵、坦克兵、装甲步兵、 空降兵、工兵、防化兵、通信兵、电子对抗兵、武装直升机部队和战术飞弹 部队等对敌实施立体打击;在濒海城市进攻中,还将使用海军舰艇部队和陆 战队等对敌实施两栖攻击。 在具体战法上。我军将根据不同的作战阶段採取不同的作战方法。外围 进攻时,通常对敌实施勐烈而有重点的火力准备,并对敌实施立体突破和大 纵深超越攻击市区战斗时,除对军事目标内的敌人实施空、炮火力打击外, 还将使用精确制导武器对居民区、重要经济、文化目标内的敌人实施准确的 打击。同时根据市区街道、建筑物的特点组成营以下的多个强击群、队,独 立分散、小群多路地对敌实施攻击。还将使用直升机空降、翼伞空降等战术 手段,夺取市区内的机场、车站、桥樑、高大建筑物、敌指挥中心、后勤基 地等重要目标。 由于现代城市进攻战役的作战范围广,进攻纵深大;参战军兵种多,立 体性强;街道楼房限制大和作战方法多样化。后勤不仅要保障大范围内的四 面合围的需要,还要保障大纵深立体进攻的需要;不仅要保障陆军部队的需 要,还要保障海军、空军部队的需要;不仅要保障联合协同作战的需要,还 要保障独立、分散作战的需要等。这就使后勤保障的组织与实施变的更加復 杂。 (三)敌侦察技术先进,干扰袭击手段多,后勤防卫、通信困难 敌军在实施防御作战中的打乱行动时,常用的手段是侦察、干扰、火力 袭击、直升机攻击、非正规作战部队破坏袭扰等。 敌人的侦察手段主要包括空间侦察、空中侦察和地面侦察。城市防御之 敌利用这些侦察手段获取我军的准确情报后,可运用多种干扰袭击手段,对 我军实行打乱行动。敌人採取的干扰袭击手段主要有电子干扰、火力袭击、 直升机攻击、非正规作战部队袭扰等。防御之敌採取的这些侦察、干扰、袭 击手段,将给我后勤人员、装备、物资造成极大威胁,给后勤防卫和通信、 指挥带来很大困难。 (四)城市资源丰富,卫生、修理、运输机构及商业、饮食网点较多; 利于战中后勤保障 现代城市除作为某一地区的军事、政治、文化中心以外,还是该地区的 商业、工业和经济中心,具有丰富的物资资源和众多的卫生、修理、运输机 构和商业、饮食网点等。 在城市进攻战役中,可广泛利用城市的丰富资源,来保障我军的需要。 如在解放战争和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城市进攻作战中,我军就多次利用被攻占 城市的主、副食品和日用品等,有效的弥补了物资供应的不足,保障了部队 作战的需要。 二、高技术条件下城市进攻战役后勤保障的基本原则 (一)充分准备原则 就是要根据合成军首长的战役意图、上级后勤指示和城市进攻的特点与 需要,从最困难、最复杂的情况出发,制定多种保障方案,健全各级后勤指 挥和保障机构,建立充分的物资储备,检修武器装备,组织临战训练,并协 助地方搞好支前力量的动员和分配。为取得战役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整体保障原则 就是要建立三军联勤、军民一体的后勤保障体制,组成由战区后勤首长、 军兵种后勤指挥员和地方政府领导参加的联合后勤指挥机构,建立上下贯 通、左右相联的网络型向心式后勤部署,统一使用三军后勤力量和地方支前 力量,充分发挥各种后勤力量的效能,保障合成作战的需要。 (三)快速高效原则 就是要建立先进的后勤指挥与通信自动化系统,快速收集、处理各种保 障信息;建立后勤快速保障群、队,使用高技术后勤装备;採取立体、越级、 随队等保障方式与手段,做到随时供得上、救得下、修得好,保障部队进攻 行动的顺利实施。 (四)加强防卫原则 就是要採取各种隐蔽手段和警防措施,提高自身防卫能力,并加入合成 军的统一防卫体系,尽量减少人员伤亡和装备、物资损失,保持遂行保障任 务的能力。 三、高技术条件下城市进攻战役后勤保障对策 高技术条件下城市进攻作战的后勤保障,与其它作战样式相比,有其不 同的特点。因此,必须针对其特点,採取不同的对策。 (一)建立适应城市进攻作战需要的物资储备 1、确定充分而合理的战役物资储备标准 充足的物资储备,是完成后勤保障任务的前提条件。城市进攻作战,敌 凭藉外围要点和市区各支撑点坚守防御。我军攻击强度大,物资消耗多,后 第133页 勤部门必须建立充足的物资储备,才能减缓战中供求矛盾,保障部队的连续 作战能力。战区战役储备量应根据 “三军联勤”保障的要求按照参战的陆、 海、空和二炮部队总数进行储备。其中弹药按轻、压、反、高、战役战术导 弹的顺序,分别储备1—2、2.5—3.5、1.5—2、3—4、1—2个基数。油料按 航空煤油、舰艇柴油、坦克柴油、汽车汽油的顺序,分别储备 5—6、3—4、 2.5—3、2—2.5个基数,以及相应数量的附油。给养按 15日份左右储备, 其中包括野战食品2—4日份。替换被服、白袍衣和战救药材,可按参战部队 总减员率21%,伤员发生率75%,死亡率25%的预计进行储备;维修器材 可按损坏率 26%,报废、大修、中修、小修分别占 30%、10%、20%、40 %的预计进行储备。此外,还应根据高技术条件下精确制导武器命中精度高、 破坏程度重、修復难度大的特点,多储备一些整装装备,可按参战总装备数 的10—15%进行储备。 2、突出专用和配套物资的储备 在物资储备中,凡是专用性强,技术含量高,战时不易筹措,且易于保 存的装备和物资,都应作为各级储备的重点。特别是海、空军、二炮、陆航 部队等技术军兵种的专用物资,更应重点加大储备。此外,储备的物资品种, 要作到陆、海、空配套;油、弹、粮配套;运、救、修配套。以提高后勤保 障的综合保障能力。 3、完成纵深梯次、南面结合的战役储备布局 战役后勤物资的储备布局,应综合考虑战役任务、战役布势、战役后方 地形道路、储存条件、地方资源分布等因素,本着便于调运、供应与管理, 减少中转环节,利于安全等原则,使战区、集团军等各个保障环节和保障层 次,构成纵深梯次、点面结合、上下构通、左右相联的战役物资储备网。使 之具有保障全方位、大纵深,多军兵种立体作战的能力。 (二)建立符合城市进攻战役布势和作战行动的后勤保障体系 1、建立 “三军联勤”的后勤保障体制和向心式后勤部署。 现代城市进攻战役,参战军兵种多,作战范围广,保障难度大。因此, 需要建立更有效的联勤保障和与战役布势相适应的向心式后勤部署。一是要 组成以战区 (军区)后勤首长为主,海、空军、二炮等后勤部门主官和地方 有关领导参加的 “联勤指挥部”。 负责战区内各军、兵种和地方后勤力量的统一指挥和协调。二是以战区 后勤分部为主,组成 “联勤供应中心”,直属战区“联勤指挥部”领导,负 责在本战区执行任务的所有各军兵种部队的后勤保障。三是以兵站和海、空 军所属保障机构为基础,组成若干 “后勤支援基地”按照纵深梯次、全方位 立体保障的要求,形成向预定攻击城市辐射的向心式后勤部署,直接实施对 攻城各部队的后勤保障。 2、建立规模适度的综合、快速保障群、队 城市进攻战役,后勤力量部署相对分数,且距攻击目标城市有一定距离。 我军可能採用突然袭击的方式发起攻击,并採取纵深直插、越点突袭等作战 方法,使用快速突击集群和垂直突击集群与敌纵深交战。因此,后勤保障要 适应部队作战行动,确保部队的作战需要,就必须建立一支快速、综合的保 障群。 战区一级的快速保障群的规模,应以分部快速保障旅为基础,以保障一 个师作战的各种物资和相应的运输、医疗、修理力量编成。集团军编 1—2 个综合保障群,作为后勤保障的基本力量,直接对主要方向和主要战斗集群 实施保障,通常编 1—2个快速保障群,作为后勤保障的机动力量和预备力 量,对重要方向和突然情况实施机动应急保障。 3、建立动员和接管城市资源的保障组织与法规 大中城市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有极其丰富的资源可供 利用。但是,由于意识形态和管理方法等的不同,或者由于敌人的蓄意破坏, 其资源往往又很难顺利为我所用。为保证攻占城市后一定时间内部队和城市 居民的生活需要,必须建立一整套动员和接管城市资源的保障组织与法规。 一是预先通过各种途径对预定攻占城市资源的分布情况、构成、管理方 法及人们的意识形态等进行详细了解并建档,分析敌人可能的破坏情况,而 后制定出动员和接管其资源的基本方案和管理方法。 二是由军委三总部和国家有关部门直接策划和组织,战区后勤部门派人 参加,组成军地联合的城市资源动员、接管工作委员会,下设若干工作队 (组),由参战部队和相应的地方人员组成。其规模的大小和人员的多少, 因攻占目标城市的具体情况而定。以便在夺取城市初期能迅速实施军管军供 以及逐步向正常管理过渡。 (三)採取灵活多样的后勤保障方式和方法 1、外围作战以后方供应为主 外围作战是城市进攻的主要作战阶段。通常情况下,敌为了阻扰我攻城 作战,必将在城市外围採取各种措施,甚至实行移民政策和 “坚壁清野”, 转移和控制外围资源。因此,在城市进攻外围作战阶段,所需物资必须以后 方供应为主。 部队受领城市进攻作战任务后,战区联勤指挥部应根据战役部署、任务、 特点,指挥快速保障群、后勤支援基地和联勤供应中心,迅速展开组织保障。 部队所需军供物资,由联勤供应中心按战区联勤指挥部提供的有关情况制定 供应计划,并由各个支援基地採用下送与部队自领相结合办法实施供应;地 供物资,在联勤指挥部与省 (市)有关部门协同的前提下,由师以上部队后 勤部门直接向相应地方支前机构编造需要计划,由团以上后勤部门自行组织 採购。紧急情况下,部队所需军供物资和无法就地取给的地供物资,由联勤 供应中心的各个支援基地或快速保障群直接前送到陆军 (空降兵)师、二炮 旅、海军水警区 (支队)、空军场站、飞行团。 2、城区作战充分利用现地资源进行保障 城区既是敌固守的核心,也是守敌赖以生存的经济中心,可供利用的资 源丰富。部队进入城区后,其后方补给线明显延长,后方补给的速度和可靠 性大为降低。因此,充分利用城区资源进行保障,对保证部队连续作战有着 十分重要的意义。 利用城区资源进行保障,一是预先通过多种途径调查了解其资源的分 布、规模、归属等情况,并绘制成略图,适时下发攻城部队备用。二是根据 各部队预定攻击目标,初步划定取给范围,指定协调 (牵头)单位及负责人, 以便有条不紊地就地取给利用。三是制定并明确取给的政策和方式、方法及 注意事项等,以做到既能确保部队需要,又不违反群众纪律,且确保军队内 部的团结。 3、採用 “五种”保障方法,实施全方位快速立体保障 一是逐级保障与越级保障相结合。在通常情况下,按照保障层次逐级进 第134页 行保障,而在重要时节和对主要方向、纵深作战,夺占要点的部队,则多采 用越级保障。如城区战斗中,军、师后勤用直升机直接将急需物资前送到一 线分队,保证城区要点的夺控。二是定点保障与机动伴随保障相结合。战役 后勤的保障,主要採取定点保障的方法,建立相对稳定、梯次配备、弹性较 强的保障基地,对部队实施定点保障。必要时动用快速保障旅进行保障。军 以下部队对快速直插、纵深空降和小群多路的分散作战部、分队,则採取机 动伴随保障,以车代库,动中实施。三是独立保障与支援保障相结合。在战 斗中,对主要方向、主攻部队和重要时节,则集中力量,予以加强和支援, 使保障形成拳头;对其他部队,则强调足本级力量,独立完成保障任务。四 是平面保障与立体保障相结合。要注重发挥三军后勤的整体力量,特别是利 用装甲车、直升机、汽垫船等防护能力强、机动性能好的运输工具,实施陆 上、海上、空中多维一体的立体保障。五是军队保障与地方保障相结合。依 靠人民群众的支援,是我军后勤保障的光荣传统,高技术条件下的城市进攻 作战,仍然需要发扬这种传统。战役后勤部门要与地方有关部门共同制定保 障方案,落实地方物资储备和技术储备,并明确分工,严密组织,搞好物资 的加工、筹措和前送,确保部队作战的需要。 (四)研制和使用高、新技术装备实施后勤保障 高技术条件下城市进攻作战,必须利用高、新技术和装备实施后勤保障, 否则很难完成保障任务。我军陆、海、空三军现行后勤装备已露出明显的滞 后性,难以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首先是车辆的技术性能差,载量小,有 13 %和46%的车辆是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初装备的,装备完好率低。其次是勤 务船只船龄长,质量差,在航率低,适航性弱。其三是运输机少,机型旧, 活动半径小,空中加油难,垂直补给能力差。其四是各级后勤指挥、通信设 备落后,自动化程度低。因此,加强后勤装备物资的研制与改善,使之与现 代战争相适应,已成为当务之急。根据城市进攻作战的需要,应重点研制和 配发以下装备: 1、研制和配发运量大、速度快、机动性强的新型运输装备 城市进攻作战,战役后方道路条件相对较好。因此应为战役后勤研制和 配备大型运输车辆、货柜、装卸又车和大型多用途运输直升机;频海城市 作战还应研制和配备新型综合补给船、汽垫船、水陆两用装甲运输车等。 2、研制和配备适应城市作战的军需装备 城区植被少,隐蔽条件差;城区作战以分散近战和克服建筑物障碍为主。 因此应研制和配发适应城市作战特点的被服装具、野战食品和饮食装备。被 服装具主要是改变现行迷彩服和图案,使其尽可能与城区背景相一致,并集 阻燃、防红外、紫外、雷射侦察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研制适应城市徒步机动 和攀登的具有防刺功能的作战靴和手套,以及兼有伪装、防弹功能的新型防 护头盔。野战食品是城市进攻作战食物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尽快研制 和储备适应于城市作战需要的高质量的野战食品,特别是单兵口粮和集体口 粮,以适应城市进攻中分散和独立作战的需要。 3、研制和配发快速、高效的伤员后送设备和机动医疗单元 城市进攻作战,特别是夺取城市外围要点和城区进攻战斗等关键阶段, 伤员发生集中,伤情复杂,救治和后送困难,因此必须研制和配发新型医疗 后送设备,以缩短后送时间,提高治癒率。伤员后送设备应重点研制高机动 性救护车、装甲救护车、两栖卫生车、卫生直升机和伤员后送吊仓。机动医 疗单元大体上分为两类,一是配备成套的医疗救治器材,固定在专用的运输 工具 (车、船、飞机)上;二是在各种货柜内配备与救治功能相适应的医 疗设备,取代传统的帐篷和各类医疗箱。这些医疗单元具有较强的机动性, 可尽量靠近前沿阵地,开展救治工作,有利于伤员的早期救治,降低伤死率, 提高治癒率。 4、研制和配发机动性强、修復率高的野战修理装备 野战修理装备应重点发展一体化抢救修理车,修理方仓,备件储运发放 挂车和可携式故障检测设备。抢救修理车具有抢救和修理的双重功能,车上 装有吊车和换件修理工具,并有一定的空间,可对诸如坦克发动机那样的关 键部件进行修理。修理方仓具有修理工程车的功能,但不占用牵引车,可象 普通货柜那样储运方便,随时都可投入作战使用。可携式故障检测设备具 有体积小、重量轻、测试功能齐全的特点。不但能在野战条件下检测各种车 辆故障,而且能对坦克、装甲车、自行火炮,以及直升机和飞弹等进行故障 检测。研制备件储运发放挂车是为了适应换件修理的需要,解决野战修理中 的备件供应问题。如果有了这些先进装备,就可以较好的完成城市进攻作战 的技术保障任务。 5、研制和配发快速野战油料补给装备 油料补给装备通常包括油料运输、储存、分发和化验等装备。油料运输 装备应重点发展快速野战输油管线和大型运油车;油料储存装备应重点发展 软体油罐和紧急软体储油池等散装油料储存容器,改变现行整装油桶的形 状,达到便于携带和装卸的目的。油料分发装备应重点发展空中加油装置和 群车加油装置,使后勤具有快速立体加油能力。 (五)建立灵敏、高效的后勤通信与指挥自动化系统 高技术条件下的城市进攻作战,后勤保障的信息量大,要求处置急,而 目前我军后勤通信与指挥手段比较落后,战中很难保障后勤组织指挥的需 要。因此必须建立灵敏高效的后勤通信与指挥自动化系统。 1、要尽快建立移动式后勤微机自动化通信指挥网 目前总后各部与各军区后勤部之间都建立了固定式的计算机自动化通信 指挥网络,但军以下后勤的移动式微机通信指挥网尚未建立。虽然目前各部 队后勤都有一些战勤指挥软体和后勤保障资料库,但各部队和上下级之间不 能联网,不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当前应重点解决联网的问题。 2、要利用多种手段进行后勤通信 城市进攻战役,作战地区固定。因此,后勤通信的实施,不仅可在合成 军通信部门的统一计划下,利用合成军建立的有线通信网、无线通信网进行 通信联络;也可利用地方的既设通信线路进行联络,但要採取加密措施;还 可採用运动通信、简易信号通信等多种手段,了解各种后勤保障信息,传达 各种后勤保障指示,指挥所属后勤力量对作战部队实施保障。 (六)加强后勤防卫,提高生存能力。 1、搞好隐蔽与伪装。 在外围战斗时,要充分利用地形条件,如树林、洼地、雨裂沟等进行隐 蔽;充分利用各种器材,设置假目标,做到隐真示假,自然逼真。城区作战 时,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工程设施和坚固的建筑物及地下洞库等进行隐蔽;还 可使用防红外涂料和伪装网遮盖后勤装备和物资,使敌人空中和地面侦察不 易发现和识别。 第135页 2、疏散配置库所、装备和物资 为了减弱敌人高技术兵器的袭击效能,提高后勤力量的生存能力,必须 分散配置后勤库所、装备和物资。防止 “火烧连营”现象的发生。 3、增加防卫力量,加强防卫协同。 要给后勤库所加强防卫兵力,配属勤务分队和必要的战斗部 (分)队; 配备各种兵器,如肩射防空飞弹、轻型反坦克飞弹、单兵四○火箭筒和轻、 重机枪等,增强与敌空、地袭击兵器作战的能力。要按照合成军司令部统一 部署,结合防区的划分,加入近、远程敌情警戒、观察和报知网,搞好防卫 协同,及时了解敌人的行动企图。还要加强物资前送途中的防卫,派武装人 员押送,必要时请司令部门派部队护送。 (七)开展以城市进攻为背景的后勤保障训练 受领任务后,要充分利用战前有限的时间,採用多种途径组织临战训练, 做到环境、道路熟,资源分布情况熟,保障和协同的方法、措施熟。 1、组织人员进行理论学习。了解城市进攻战役的特点、原则、战役布 势、兵力编成、作战方法和对后勤保障的影响;明确后勤保障的原则与要求; 掌握后勤保障的组织体制、力量编成、后勤部署和保障方式方法等。 2、区分层次,进行针对性训练。战区后勤部门重点进行对全局的组织 指挥及 “三军联勤”、“军地联合”的协同和城市资源动员、接管等方面的 训练;联勤供应中心和支援基地则重点进行快速保障群队合成、派出,多种 保障方法的使用等方面的训练; 3、组织或参加实兵演习。通过演习消化理论知识,熟悉方法措施,完 善保障方案,摸索总结经验,为完成城市进攻后勤保障任务奠定基础。 高技术条件下夜间山地进攻作战后勤组织指挥需要着重把握的几个问题 彭新官 商水平 我军曾以擅长夜战着称,也有许多夜战后勤保障的成功之举。但在新的 歷史条件下,在敌人装备大量先进夜视器材的情况下,要赢得高技术条件下 局部战争的胜利,必须认真研究探讨高技术条件下夜间作战和保障问题。本 文仅就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山地进攻作战后勤组织指挥需要着重把握的几个问 题,谈点粗浅看法。 一、后勤部署要寓于部队部署之间 合理地确定后勤部署是实施后勤保障的前提。按照以往常规战争山地进 攻作战对后勤保障的要求,后勤力量一般部署在本级作战部队之后或翼侧, 有的按方向部署,有的按方向成梯队部署。从我军后勤保障的现状看,按方 向和按方向成梯队部署,目前仍是一种可行的部署形式。但在高技术条件下 进行夜间山地进攻作战,就要按照作战与保障的特点和要求,研究确定与之 相适应的部署形式。根据便于保障、利用安全的部署原则,针对夜间山地进 攻作战后勤保障的特点以及敌人的打击手段,我们认为,后勤部署应该寓于 部队部署之间。即部署在本级部队一梯队之后、二梯队之前的适当位置。部 署的形式应为 “集束式”,即以后勤指挥所为核心,向四周辐射部署仓库、 医院 (救护所)等保障实体。这样部署的理由主要有三条,一是便于对部队 实施保障。高技术条件下的夜间山地进攻作战与昼间作战相比,前方对后方 的依赖性表现得更为突出,特别是武器装备上的敌优我劣,高技术含量的敌 强我弱,将使我军的物资消耗、卫生减员率急剧增长,要求后勤提供及时充 分的保障。如果后勤远离部队,在我军后勤夜视器材缺乏,通信手段落后, 夜间视度不良,山地地形复杂,交通道路条件差,前后送困难的情况下,很 可能出现后勤找不到部队,部队找不到后勤的前后脱节现象,影响保障工作 的顺利进行。二是有利于后方安全。高技术条件下夜间山地进攻作战,前方 与后勤的关系更加密切,一方面作战部队需要后勤提供物资保障的数量增 大,另一方面,后勤保障部 (分)队需要作战部队提供安全保障,二者互相 依存。根据敌军作战装备的性能,尤其是精确制导和远战兵器,能够直接打 击我战役纵深目标。我战役战术后方无论部署在部队之间还是部队之后,都 在敌地面和空中火力的打击范围之内,即使加强给后方一定的防卫兵力兵 器,其防卫能力 (特别是防空能力)仍然较弱,难以形成较强的自身防卫体 系,抗不住敌人地空火力以及地面武装力量的袭击破坏。只有部署在部队部 署之间,才能提高后勤的生存能力,为做好战中保障创造前提条件。三是有 可供后勤配置的地域。夜间山地进攻作战的部队部署与其它作战样式相比, 隐蔽条件较好,部署相对集中,配置地域相对缩小。而且,攻击发起突然, 部队机动速度快,战斗一打响,一线部队就要前出。这样就给部署后勤保障 力量创造了可能条件。当然,在具体配置时,也要充分考虑到敌人夜视器材 对我侦察的范围及其兵力兵器的打击手段,既要相对集中,也不能过于密集, 以免被敌发现,减少遭敌打击时的损失。 二、后勤协同要严密具体 由于高技术兵器和夜视器材的广泛使用,使夜战已由传统的单兵种的地 面交战发展为诸军兵种联合实施的立体战。同时,后勤保障任务也更加复杂 繁重。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夜间山地进攻作战,参战军兵种多,保障关系復 杂,保障任务繁重,无论哪个环节发生问题,都会影响保障效果,影响作战 任务的完成。从这个意义上讲,后勤协同是贯穿整个保障过程中的难点和重 点,必须引起各级后勤指挥员的高度重视,力求通过周密具体的协同,把各 方后勤力量凝成一个有机整体,协调一致地搞好保障。搞好后勤协同要做的 工作很多,但主要应把握以下几点:首先,要建立有权威的后勤指挥机构。 统一组织协调后勤协同中的有关问题。根据以往的经验和技术部成立之后的 工作需要,我们认为,后勤和技术部门应统一编成,由合成军副职首长担任 指挥员,后勤和技术部门的领导担任副指挥员。如果说在技术部门没有成立 之前,后方指挥所由后勤指挥员指挥还可行的话,那么在后勤和技术部门组 成联合保障机构,共同担负保障任务的情况下,就必须由合成军副职首长指 挥,才能使保障机构合得成。其次,要制订周密具体的协同计划。协同计划 是实施协同动作的依据,后方协同计划,要依据作战计划和首长决心拟制, 并明确与司令部门、技术部门、上级后勤、下级后勤以及后勤内部的协同等 内容。后勤与司令部门的协同,主要明确战中各时节部队对后勤保障的要求, 后勤保障的内容、手段、方法及时机等。协同过程中,后勤要及时向司令部 门了解部队到达位置、人员伤亡、装备损坏、物资消耗等有关情况,司令部 门也应主动向后勤通报部队战斗进展和敌情变化等情况,以便后勤组织保障 行动。后勤与技术部门的协同,是技术部门成立后面临的新情况。如何使两 个部门在战时有机地融为一体,是当前在理论和实践上必须解决的问题。上 下级后勤之间的协同,主要明确战中物资前送的数量、移交地点、接收方法; 第136页 伤员后转的方式方法,集中位置以及保障中的通信联络等。后勤内部的协同 是协同的基础,在给后勤各保障分队明确任务时,必须规定协同的内容、方 法和手段,使后勤各保障实体,始终在后勤指挥员控制之下,协调一致地对 部队实施各项保障。再次,要多种手段结合,多种方法并用。高技术条件下 的夜间山地进攻作战与白天作战相比,情况多变,协同更加复杂。在这种情 况下,如果单纯地按某一方式方法协同,就不能适应部队作战样式交替进行、 作战重心时常移位、作战部署变化频繁的特点,出现保障不适时的“时间差” 和保障不适当的 “供需差”。因此,后勤协同不能企求以不变应万变,或仅 以某一种方法和手段去满足整个协同的需要。古人云: “兵无常势,水无常 形”。战中后勤保障亦是如此,只有适应无常势的变化,採取多种协同方法 和手段,才能使整个后勤保障力量协同一致,形成一体。 三、后勤保障方法要与作战方法相适应 后勤保障是为作战服务的,因此,后勤保障的方法必须与作战方法相适 应。夜间山地进攻作战,由于受敌情、地形、天候等因素的影响,其战法是 灵活多变的,因此,后勤保障方法也必须以变应变,做到仗怎么打,后勤就 怎么组织保障;部队打到哪里,后勤就保障到哪里;部队採取什么战法,后 勤就有与之相适应的保障方法。我们认为,师以上单位在后勤保障力量的区 分上,应编成数个综合保障群,每个保障群根据所担负的保障任务,配备相 应的保障力量。按照夜间山地进攻作战的特点和部队可能採取的战法,后勤 保障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逐级保障法。这种方法主要是按照战前确定 的保障决心实施保障,通常在作战准备阶段採用。因为这一阶段部队都要按 照各自担负的任务进行物资补充。同时,这一阶段受敌情等因素影响相对小 一些。二是越级保障法。这种方法主要在战役实施阶段採用。具体时机可考 虑在下级后勤遭到敌人袭击破坏失去保障能力和下级后勤缺少或没有部队所 急需补充的物资器材时使用。越级保障,通常由上级后勤部门越过中间环节, 直接对一线部队后勤实施保障。三是定点保障法。就是按照作战方案和协同 计划,预先在作战地区选定若干个综合或专业 (弹药、给养、油料)保障点, 对部队实施保障。定点保障要经过计算来确定,在明确部队可能需要补充什 么物资,以及补充的数量之后,由部分保障实体来实施,任务完成后,即行 归建。这种方法通常在部队机动、转换任务时採用。四是随伴保障法。就是 将后勤保障部 (分)队纳入作战部(分)队之中,统一编组,同步机动,根 据部队需要,随时随地实施保障。这种方法主要用于穿插渗透、侦察袭击部 (分)队等单独执行作战任务时使用。执行随伴保障任务的后勤力量编成要 精干,装备要精良,功能要相对齐全,能保障部队完成任务。随伴保障力量 在执行任务时,可编在作战部队队形之后,也可置于作战队形之中。五是立 体保障法。即使用直升机和运输机组织后勤保障。主要用于在作战地区交通 道路被破坏,陆地无法实施保障以及运送危重伤员的紧急情况下。保障的方 法主要有空运、空投物资和后转伤员等。六是支援保障法。这种方法是特殊 情况下的同级相互保障通常在友邻部队后勤遭敌袭击破坏,失去保障能力而 又急需保障时採用。当情况允许时,应先报告后实施,情况紧急时,可边报 告边实施。保障结束后,要向上级进行综合报告。以上只是战时保障的几种 主要方法,我们感到,这几种方法部有各自的长处和不足,在具体实践中, 应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有的则需要综合运用才能奏效。随 着高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于军事,在未来作战中,将会有更多、更新的保 障方法出现。 四、后方防卫要纳入整体作战计划之中 加强后方防卫,保存后勤实力,是夜间山地进攻作战乃至各种条件下, 不同作战样式必须解决的问题。按照以往的经验和做法,后方防卫任务主要 由后勤本身力量和合成军加强的部分力量来担负。从高技术条件下夜间进攻 作战特点和敌人的作战原则分析,这种防卫方法和组织形式,已经不能适应。 只有将后勤防卫纳入整体作战计划之中,藉助作战部队尤其是部队防空力量 的支援和掩护,才能防得住,并有效地保存实力。 将后勤防卫纳入合成军整体作战计划之中,就要将后勤融于战斗编成之 中,置于合成军首长指挥之下。合成军首长要把后勤的生存与保障纳入整体 指挥之中,一体部署,一体编成,一体防卫。当后勤指挥所及库所遭小股敌 人袭击时,后勤自身力量能解决的,立足于自身解决,自身力量不能解决的, 请求合成军首长派出兵力给予支援;当后勤遭到敌空袭或较多兵力袭击,敌 我力量相当或敌强我弱时,要迅速向合成军首长报告敌情和遭受损失情况, 以争取空中人力和地面兵力支援,迅速歼灭敌人,消除敌袭击后果,恢復保 障能力;当担负定点保障和随伴保障任务的后勤力量受到敌人威胁时,后勤 保障力量本身要採取果断措施,积极有重点地打击敌人。同时,迅速向上级 报告,并与附近部队和地方武装力量取得联繫,争取火力或兵力的支援。 将后方防卫纳入整体作战计划之内后,后勤本身也要採取积极的措施, 做到在保障中战斗,在战斗中保障。一是要继续搞好隐蔽伪装。针对敌夜视 器材技术性能强,侦察范围广的特点,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和传统的手段搞好 后勤保障部 (分)队的隐蔽伪装,使后勤人员、车辆等都融于自然背景或人 工伪装之中,使敌人天上看不见,地上难发现,以藏求存。二是要加强防护。 每个后勤保障实体,都要配以相应的防护力量,使之达到敌发现目标后难摧 毁,依靠本身的力量,也能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达到不间断地对部队实施保 障。三是要拟制严密统一的防卫计划。除后勤拟制本身力量的防卫计划外, 还要与作训部门拟制共同的防卫计划,做到多种方案并举,多种手段结合, 使后方防卫真正建立起藏、防、打结合的体系。 高技术条件下夜间山地进攻作战中的后方防卫纳入整体作战计划之内, 仍然要贯彻 “严密防护,积极打击”的原则,做到统一指挥,密切协同;多 种手段,严密伪装;以军为主,军民联防;以防为主,防打结合。 高技术条件下沿海山地进攻战役后勤保障应充分认识和重点解决的几个 问题 刘汉忠 高技术条件下,沿海山地进攻战役后勤保障,是沿海山地战役行动的重 要组成部分,在战役全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突出的作用。现针对外军比较 典型的高技术局部战争后勤保障的启示,立足于我军后勤保障的现实基础和 未来可能的发展,谈谈应充分认识和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 第137页 高技术条件下沿海山地进攻战役,我军将集中优势兵力,综合运用多种 战法,突然勐烈地各个歼灭敌人。敌必将全力与我对抗,战役的强度大,节 奏快,从而给后勤保障带来了许多新问题,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对此,我们 应有充分的认识。 作战地区自然地理条件复杂,对后勤保障影响较大。沿海山地一般地区 地形状态复杂,山区地幅有限、高差显着、峰峦起伏、山势陡峭、散布零碎、 植被茂密,总体上呈现出山、海、城相连的保障环境。与一般山地相比不便 于战役后勤有重点、较集中地投入保障力量,对后勤整体部署、野战兵站的 开设等带来了较为不便的影响。但是,对于隐蔽伪装却较为有利,易于秘密 进行物资、器材的储备和比较安全的组织保障。沿海山地交通条件比较便利, 山间一般都有质量较高的公路相通,对我交通运输线前后贯通创造了较有利 的条件,但是,这些道路和通道,又是我必争、必用,敌必防、必破坏的重 点,且脆弱的目标,给后方防卫特别是交通运输线上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沿海山地气候变化较大,给武器装备及物资器材储备和管理带来了一定 的困难。同时,也给后勤转移、前接、后送等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后勤保障任务繁重,后勤指挥控制难度增大。高技术条件下沿海山地进 攻战役后勤保障任务繁重,战役的准备时间比过去大大缩短,战役进程比过 去明显加快,从而要求战役后勤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隐蔽地完成大量 准备工作;战中要在短时间内突击前送大量的物资器材,快速后送众多的伤 员等,战役后勤必须随着部队的集中和分散、前进和后退实施相应机动,并 要在机动中对部队实施保障。同时还要根据作战样式的转换和战役情况变 化,及时调整后勤部署,延伸供应运输线,不间断地进行保障。 后勤指挥控制难度增大。高技术条件下,沿海山地进攻战役,将是多种 形式的战斗和交战,在一定的时空内还可能有多个部 (分)队要相对独立作 战,战场情况变化急剧,后勤很难及时准确地掌握物资消耗、人员伤亡等情 况,这将是沿海山地作战最显着的特点之一。加之保障的点多、线长,后勤 将遇到一系列复杂问题。同时,既要指挥后勤保障,又要组织指挥后勤防卫 作战,从而使后勤的指挥控制极其复杂困难。 战场条件较好,后勤保障有坚稳的人民靠山。在大陆沿海山地作战处于 我国疆域之内,有党的领导、地方政府的支持,加之人民支援战争的能力日 益增大,为充分发挥军民整体保障作用提供了坚实的后盾。沿海山地大部紧 靠经济发达的濒海城市,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沿海大部分地区,经济发展迅 速,粮油、物资、运力、医疗等条件有了较明显的改善,对部队筹措粮秣、 物资,动员使用人力、物力、运力等地方支前力量,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尤 其是沿海山区多为革命老区,组织支前力量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因而,依 靠战区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对搞好战役后勤保障必将起到坚强 的保证作用。 作战方式的改变使后方变成了战场,后勤防卫任务艰巨。高技术条件下 的沿海山地战役行动的作战对象是拥有高技术的强敌,战法发生了明显变 化, “机动防御”将是敌主要战法,在防御的同时,强调“打击我进攻部署 的薄弱环节”,后勤目标自然就成了敌人打击的重点。这样,后主就与前方 一起成为一体化的战场,呈现出后方防卫更加艰巨的特点。第一,便于防护 的 “优势”不再明显。比如,沿海山地山势陡峭、植被茂密,“便于伪装防 护”的特点,在与拥有高技术的强敌作战中将逐渐减弱,特别是利用夜暗进 行保障行动的优势几乎不復存在,夜间甚至可能成为敌人袭击破坏我后方目 标的优势;第二,遭敌综合火力袭击破坏将更为严重,沿海山地进攻作战敌 可能有较强的海上和空中优势,尤其是海上优势,加之作战纵深短浅,敌较 容易集中海上、空中及地面火力对我战役后方进行袭击破坏;第三,打击小 股敌特袭扰将变成与敌纵深作战部队的激烈交战。在沿海山地进攻战役中, 敌在充分利用海空等优势与我抗争的同时,将把扩大沿海纵深阵地作为 “机 动防御”的主要措施,运用高技术装备和沿海山地便利的山间通道,前出快 速纵深作战部队或空降部队,破坏和打击我战役后方。形成一定规模的激烈 交战。总之,高技术条件下,沿海山地战役行动后方面临的新形势是:敌人 对后方的破坏不再是单一的、平面的破坏,而是综合的、立体的破坏;不再 是战术的、策应性的破坏,而是战役的大规模的破坏;不再是简短的抗击, 而是一定时限和规模的激烈交战。这就迫使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战役后方概 念。战役后方的一切行动都必须高度战斗化,在战斗中支援部队作战,搞好 后勤保障。 (二) 高技术条件下沿海山地进攻战役将是 “诸兵种协同的攻防一体化机动 战”,战役后勤保障如何适应这一新的作战样式?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认为 应重点解决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高技术条件下沿海山地进攻战役作战对象将是 “强敌”,消耗巨大, 后勤保障必须预有准备,竭力优化保障环境。一定时限的沿海山地进攻战役, 虽然没有大规模战争消耗的总量大,但是,在单位时间内物资消耗、人员伤 亡将明显增多,而且更趋集中。据有关资料分析,高技术条件下进攻战役, 轻武器弹药发射量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增加1—2倍,炮弹发射量增加15倍, 坦克弹药发射量增加44倍。同时,还应看到,高技术条件下沿海山地进攻战 役,其残酷程度也比以往的战役要高得多。预计参战部队总减员率可能高达 20%以上,武器装备损坏率达30%左右。因此,预有准备,对做好高技术条 件下进攻战役的后勤保障十分重要。我们认为:预有准备一个很重要的举措 就是要预置一定超前的后勤保障力量,提前优化战役行动地区的后勤保障环 境。在战役行动前,根据当时政治外交斗争的形势变化和可能爆发战争的地 区,在不暴露我军意图、不影响我军大部队行动的情况下,预置一定的后勤 储备,提前建立精干的后勤保障指挥协调机构非常必要,这对于保障部队快 速机动,为战役行动争取时间、赢得战争的主动权都将十分有利。当然,进 行战役准备又不是无限度的,关键的问题是要把握在原有准备的基础上突出 “快速、充足”,做到既能保证部队快速机动,又有足够的保障能力提高保 障效能。 2、高技术条件下沿海山地进攻战役将实施广泛的兵力机动, “机动歼 敌”,后勤力量必须群式部署,突出提高机动保障的能力。与高技术武器装 备占优势之敌在沿海山地作战,强调集中精兵利器,独立作战,重点打击, 机动歼敌。这种机动战,以机动作为战法的载体,是现代诸军兵种合同进行 的、具有更积极的进攻性和广泛机动性的正规战。这种战法,基本改变了战 役后勤按方向成梯队部署的常规模式,打破了物资供应、前送后运、医疗救 护等方面的专业和体制界限。从后勤部署和力量编组上要求战役后勤,将保 第138页 障力量混合编组,有机组合,实行与部队战斗编成相适应的群式保障机构, 保证各战斗集群均具备一定的独立保障能力和综合保障能力,打牢提高机动 保障能力的基础。合成集团军后勤,可根据战役布势和可能得到上级的加强 力量,编成1—2个综合保障群,建立1—2个快速保障群。 提高机动保障能力的关键是解决后勤的运输问题。在沿海山地进攻战役 中,山间通道条件较好,是敌我争夺的焦点,使交通运输线既显得非常重要, 又十分脆弱,极容易被敌切断,使物资补充难度增大。必须建立统一的交通 运输指挥机构,由合成军首长和地方有关领导负责,充分发挥交通战备领导 小组的作战,对交通运输实施集中统一指挥,统筹计划。科学调度,综合使 用各种运力,最大限度地发挥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的效能。加强 交通线的抢修、抢建和防护,搞好交通调理,确保交通运输线的安全畅通。 同时,要使后勤装备与战斗装备同步发展。 3、沿海山地进攻战役将多种战法并用,“协同”显得更为重要,后勤保 障必须多种手段并存,周密协调,充分发挥整体保障能力。在现代高技术条 件下空前激烈和复杂的沿海山地战役战斗行动中,合成军指挥员将使作用“火 力突击、纵深压制,奔袭闪击、强行进占,小群渗透,胶着攻击等多种战法。 靠单一的保障手段和方法,难以适应新的战法,保证作战需要,必须利用群 式部署的优势和预置优化的保障环境,周密协同,灵活运用多种保障方法。 沿海山地进攻战役,合成集团军后勤可能不作为一级保障实体,由战区后勤 分部、兵站直接保障到师,集团军负责统一计划保障。这种新的合成集团军 战役保障体系,虽然在供应程序和渠道上更为直接,但是给后勤保障的协同 赋予了更多的内容,就其严密程度而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其实质而论, “协同”显得更为重要。集团军后勤只有把与战区后勤、战术后勤、地方保 障力量等保障机构的协同作为充分发挥整体保障力量的关键,才能更好地发 挥其整体保障效能。我们认为在协同方法和内容上,必须重点搞好计划协同, 同时,还必须搞好主动协同和全程协同,使保障机构都相互了解战役行动各 阶段、各时节、各部队的主要任务,以及自己的主要工作,达到既能分工负 责,又能主动配合协调一致的目的,真正做到前方从哪里出击,后方就到哪 里保障,前方何时出击,后方就何时保障,配合默契。只有协同搞好了,才 能保证整体保障效能的实现,因此,在战役演习中,当合成集团军首长确定 火力突击、奔袭闪击、攻点控道、纵深卷击、分割歼敌等多种战法并用时, 战役后勤指挥员就要果断採取多种保障手段并用的决心,把逐级保障与越级 保障、定点保障与机动保障、独立保障与支援保障、平面保障与立体保障、 军队保障与地方保障有机结合,确实做到 “龙头怎么摆,龙尾就怎样甩”, 为保证合成集团军战役决心的实现,实施有力的保障。 4、高技术条件下沿海山地进攻战役后勤将面临更严重的威胁和破坏,是 敌打击的 “要害”之一,战役后勤必须加强防卫。随着后勤对战争胜败的影 响增大,作战双方都将使用多种高技术作战手段,对对方的后勤实施重点打 击、破坏和干扰。特别是进攻战役中的后勤,由于准备时间短、筹措物资多, 伪装不严密、机动频繁,后勤面临的破坏和威胁就更加严重。因此,合成军 指挥员要高度重视后方防卫工作,树立积极的后方防卫作战思想,建立综合 的后方防卫力量。一是战役军团应把增强后勤生存能力纳入增强部队生存能 力和战斗力的总规划、总措施之中,只要条件许可应尽量多派一些防卫力量, 并加强对后勤的地面、空中掩护,包括后勤通信也应纳入战役军团的整体之 中,丧失后勤通信,实际上就等于丢掉了后勤,更谈不上后勤的生存和保障。 二是要加强后勤战斗化,战役后勤机关和勤务部 (分)队应搞好战斗编组, 配发武器,进行军事训练,做到既是保障队,又是战斗队,在保障中战斗, 在战斗中保障。还要搞好军民联防,全面提高后勤自卫作战能力。三是要提 高防护能力。无论是后勤机动、物资供应,还是前接后送伤员等,都要符合 对敌斗争的要求,不但要搞好隐蔽、伪装和防护,而且要经常研究敌人袭击 破坏的方式方法,掌握敌人袭击破坏的特点、规律,不断改进在敌人袭击破 坏下的保障方法,做到既能有效地保存自己,又能在严酷的环境中不间断地 实施后勤保障。 高技术条件下高寒山地作战后勤保障对策思考 曾建国 曾云齐 邵荣德 高技术条件下高寒山地作战后勤保障,由于受高技术武器装备和战场特 殊的自然气候、地理环境影响,具有许多十分明显的个性特徵,一般条件和 一般地区作战的后勤保障模式是很难适应其保障需求的,必须以作战需要为 基本前提,优化构成后勤保障模式系统的各要素,以便形成适应这一地区作 战的全新的后勤保障模式。 一、改善后勤指挥手段 高技术条件下高寒山地作战,后勤保障能否在极其困难和复杂的情况 下,及时有效地保证部队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勤指挥效能的高低。 改善后勤指挥手段是提高后勤指挥效能,进而提高后勤保障效能的重要措施 之一。 (一)改进后勤指挥器材。当前,应尽快改变在指挥器材改进研制方面 存在的零敲碎打、分散自流的做法,将其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由总部集中技 术力量和资金,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科学确定指挥器材的品种、规格、 数量,并作为后勤装备器材列入编制,进行统一研究改进和开发生产。设想 以集团军、师、团后勤及后勤分部为基本指挥单元,研制并装备相应的指挥 系统,每个系统的构成应主要包括野战指挥车、专用指挥帐蓬、自动化硬软 件系统和指挥作业工具等。指挥器材的改进必须以野战化为前提,做到适用、 抗震、轻便、耐寒,便于拆卸、搬运、安装等。实现上述设想,尽管可能因 受经费制约存在一定困难,但只要集中财力,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是可以 办到的。从总体上看,可能比目前这种各自为战、效益低下的办法,还要少 花钱。 (二)建立完备的后勤通信系统。后勤通信系统是后勤指挥信息的传输 渠道,是制约指挥效能的关键环节。平时应按战时单独建立后勤通信网的要 求,在队属通信部 (分队)编齐配够后勤通信装备和力量,以利于演习和战 时单独建立适应需要的后勤通信网,使之既能按级联络、越级指挥和中间转 信,又能满足开设固定指挥所和动中通的要求。同时,应下大力解决建立计 算机联通网络的问题。要进一步健全后勤自动化工作系统,除继续充实完善 战区后勤自动化工作站外,在后勤分部、集团军、师后勤应建立相应的自动 化工作室,在旅、团后勤设立专职自动化工作人员。 (三)提高后勤指挥有形要素的标准化程度。后勤指挥有形要素一般应 第139页 包括指挥器材、自动化硬软体设备、物资管理设施等,其标准化程度对于后 勤指挥时效具有直接的影响。为此,对后勤指挥信息诸如文电的格式、内容 及各类战备资料、数据的存储检索等,应按照简便实用、齐全配套的要求进 行规范。对后勤装备、物资、器材的存贮管理、运输调度、分发装运等所需 的设施设备及方式方法,应按照野战化、制式化的要求进行规范。同时,针 对各级后勤指挥特点和需求,统一组织开发后勤指挥软体,如后勤文电处理 软体、资料查寻软体、辅助决策软体等。其中,文电处理软体应能保障后勤 指挥文电的快速准确拟制及传输;资料软体应能保障后勤首长机关快速准确 查寻作战保障所需资料及数据等;辅助决策软体应能模拟运行后勤保障方 案,评估优选方案等。为此,需要切实改变目前在计算机软体开发上分散自 流、各自为战的情况,加强统一协调,集中后勤指挥、专业勤务及计算机方 面的优秀人才,全力攻关。 二、优化后勤保障条件 高技术条件下高寒山地作战,如何最大限度地抗衡特殊自然气候、地理 环境带来的影响,提高部队的野战生存能力,保持部队的战斗力和持久作战 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也是后勤保障面临的严重挑战。 (一)优化野战生存条件。由于高寒缺氧的影响,人体机能下降,诱发 各种高原疾病的因素明显增加,确保部队生存是这一地区作战后勤保障面临 的首要问题。其一,应研制装备轻便制式宿营器材。建议由有关部门在现有 器材的基础上,进一步组织改进开发,使之达到防潮、防水、保暖及便于拆 组和携带的要求,并使之具备防红外、防绿色侦视效果。要选用新型材料、 研制、改进伪装、防护器材,提高后勤的伪装防护能力。其二,应健全完善 饮食保障链条。现行饮食保障链条其主要环节虽然都具备,但对照高寒山地 特点还比较脆弱,也不完备。应从食品的构成、贮运、保温、加热等主要环 节人手,开发研制可在高寒条件下使用的主副食品贮运车、高原炊事车(具) 等炊事器材和具有保温性能的可携式热食分运器具,以及带有自加热装置的 高热量野战食品等,以适应高寒山地野战生存的需要。其三,应完善高原卫 生救治系统。高原卫生救治系统由分布在各级救治阶梯上的野战医院、救护 所、配备专用药箱的连救治人员及装备单兵药盒的战斗人员组成。借鑑外军 的做法,我们应研制装备以轻便化、车载化、野战化为基本前提的积木式的 制式医疗系统,以便根据需要组建各种类型的救护所和野战医院。同时,在 普及高原易发病防治基本常识的基础上,研制并装备专用药箱和单兵药盒, 强化早期防治工作。 (二)优化战斗力延续条件。由于人员体能在高寒山地作战中的超常消 耗,部队战斗力将受到严重削弱。因此,如何减少并及时补充能量消耗,遏 制人员体能快速下降,以最大限度的保持和延续战斗力是后勤保障的又一重 要任务。其一,应研制配备能量应急补充系统。能量应急补充系统的构成主 要应包括可多次重复使用的轻便单兵氧气袋、高能量口服液及配备在一线救 护所起支撑作用的大功率制氧机、适量储备的口服液药箱等。其性能应突出 高寒山地特点,着眼快速供氧、迅速补充和调动潜在体能,并以单兵自补为 基本前提。其使用一般应掌握在部队连续作战体能消耗过大时、发起冲锋前, 以及因特殊情况需要补充时等时机,用后应及时补充。目前应在现有装备基 础上,针对高寒山地特点,进行改进和系统研制,并储备到预定作战地区, 以应特需。其二,应大力改进单兵装具和作战服装。单兵装具和作战服装是 构成战斗力的重要因素。我军也应加快制定并实施自己的士兵现代化计划, 努力减轻单兵负荷,提高寒区作战服装的保暖、轻便和野战性能。尤其是配 发部队的 “四皮物资”(皮大衣、皮帽、皮大头鞋、皮手套),虽保暖性能 较好,但因厚重宽大,穿着很不方便,训练作战时难以进行战术动作,还要 大量消耗人员的体能,使战斗力受到无故损耗,不能完全适应高寒山地作战 需要。因此,逐步研制配备诸如紧身羽绒服、轻便长筒靴等保暖性能好、质 地轻便的作战服装,是减轻单兵负荷、降低体能消耗,延缓战斗力下降的重 要措施。 (三)优化快速投送条件。高技术条件下高寒山地作战,物资消耗强度 大和人员减员率高,前运后送任务十分繁重。改善运输装备,优化快速投送 条件,是缓解供求矛盾,提高保障效能的关键。一是应发展配备后勤快速机 动保障装备。我军现行后勤机动保障装备相当一部分不适应在高寒山地这种 特殊气候、地理环境下使用。应逐步在重点部队后勤编配运输直升机、救护 直升机、大载重量运输车、通用货柜、物资器材储备方舱、高效能搬运工 具、越野性能强的野战救护车等机动保障装备。特别是应在一线作战部队后 勤编配能在无道路的山地、丛林、河谷等地行驶的运输车和救护车,以增强 一线作战部队的快速保障能力。二是应健全动员徵集机制。 三、更新后勤保障方式 后勤保障方式的确立,主要取决于作战样式、手段、形态及保障任务、 力量、环境、要求等。高技术条件下高寒山地作战,从作战理论、作战形态 到保障环境、保障要求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发展运用与之相适应的后勤保 障方式已是势在必行。 (一)健全并组织实施立体保障。随着战争技术形态的变化,兵器的远 战能力、精确打击能力大大提高,敌打击毁坏我战役作战、保障力量和保障 通道的行动将十分猖獗,作战双方打击与反打击的斗争将十分激烈,后勤保 障如果仍沿用平面保障方式,仅仅依赖纵横向道路极少、质量极差的谷地、 通道组织实施,显然是难以完成任务的。战争实践的发展,将使 “空地一体 作战”逐步成为高技术条件下的主要作战方式,必须依据作战特点,实施立 体保障,才能适应作战保障需求。随着综合国力的逐步增强,在继续提高平 面保障水平的基础上,逐步装备一些直升机、大型运输机、空中加油机,以 提高立体保障能力是完全有可能的。 (二)发展并大量使用机动伴随保障。机动伴随保障能使作战力量和后 勤保障力量紧密结合,是一种可以随时随地向作战部队提供最及时、最有效 保障的方式。高技术条件下高寒山地作战,我纵深战役兵团实施远距离大纵 深战役机动到达预定作战地区后,将根据战役需要,迅速集中突击力量,形 成多个突击集团,尔后在一定区域内沿谷地、通道广泛实施穿插分割、多路 围歼等战法,以达成预定的作战目的。这就要求后勤保障力量必须具备与作 战部队同步机动的能力,做到在机动中保障,在保障中机动,使各路攻击部 队,尤其是主突部队、穿插部队得到及时有效的保障。因此,组织实施未来 高寒山地作战的后勤保障,应树立机动超越保障的指导思想,充分利用多种 机动载体,以基地兵站网为依託,以快速机动保障群为主要形式,建立完善 机动伴随保障与区域定点保障相结合的后勤保障体系。设想其力量来源包括 战区后勤机动保障力量和作战部队保障力量两个层次。战区后勤机动保障力 量是指在战区建立起来的应急机动保障部队和战时临时抽组的机动保障力 第140页 量。作战部队保障力量,是指将上级加强的和部队建制的后勤保障力量混合 编组后形成的若干具有综合保障能力的机动保障群。这在现阶段我军后勤机 动保障能力尚比较低的情况下,不失为一条筹组机动伴随保障力量的重要措 施。 (三)建立并组织实施联勤保障。联勤保障是高技术条件下组织作战后 勤保障的重要保障方式。我军应在近年来联勤保障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加 大工作力度,深入探讨适应高寒山地作战的联勤保障具体方式,尽早建立并 实施通用物资统供、专用物资分供和伤员就近救治的联勤保障体制,以适应 高寒山地作战后勤保障的需求。 四、提高后勤训练质量 高技术条件下高寒山地作战,对后勤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后勤训练必须最大限度地贴近战场实际,通过加强针对性、适应性训练, 提高后勤综合保障能力。 (一)加大高技术训练力度。要把学习了解国内外高技术的发展现状及 其在军事领域的应用、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发展状况及对作战行动的影响,尤 其是高技术后勤装备的发展状况及对后勤保障的影响等作为后勤训练的重要 内容。组织后勤领导和机关干部系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现代指挥通信器 材的使用、车辆驾驶和高新后勤装备知识。进而开阔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克服 “恐高”和麻痹两种倾向,全面正确地认识和运用高技术。加强对基层 后勤干部和后勤专业兵的新装备、新技术知识的训练,使后勤官兵能正确掌 握和熟练使用现编和拟编的新装备。同时,应加强手中装备的训练,尽快实 现人与装备的最佳结合,增强立足手中装备遂行后勤保障任务的信心和能 力。 (二)加强针对性、适应性训练。在高寒山地这种特殊气候、地理条件 下作战,针对性、适应性训练是提高其后勤保障能力的有效途径。一是应加 强特需装备、物资、器材的使用训练。特需装备、物资、器材,是构成高寒 山地作战后勤保障力的重要因素。由于受经费制约,特需后勤装备、物资、 器材,一般在战时才配发部队,但因平时缺乏训练,将导致战时不会或不能 熟练使用,影响保障效能的发挥。为此,平时就应给担负这一地区作战任务 的部队配发一定的数量,以便部队组织训练,熟悉其保障性能等。二是应加 强后勤人员的艰苦训练和装备的检验性演练。高寒山地恶劣的保障环境对后 勤人员、装备的素质有其特殊的要求,后勤人员、装备不仅要具备一般地区 作战需要的体能和性能,而且要具备耐高寒、缺氧、干燥、大温差及抵抗高 原病侵袭的体能和性能。这些特殊的素质要求,必须在近似高寒山地的自然 环境下,通过加强适应性训练和检验性演练来获得,因此,训练中除完成大 纲规定的科目外,应加大人员体能和高寒山地特殊知识、技能训练强度,同 时,每年可组织一次师规模、每 2—3年应组织一次集团军规模的实兵实装进 入预定作战地区或近似预定作战地区进行强化训练和检验性演练,以进一步 提高后勤人员、装备的适应能力。 (三)强化综合配套训练。综合配套训练是后勤训练的高级阶段,也是 形成保障力,转化成战斗力的重要环节。为此,在战术训练阶段,应按先分 练后合练的原则,认真组织完成单兵技术基础训练和技术勤务分练,并在后 勤内部组织完成合练,尔后在合成军的统一组织下,完成合成训练。在战役 训练阶段,要充分利用战役演习的时机,在战区后勤的组织与参加下,认真 组织好多课题的综合演练,着力研究解决战区战役后勤与集团军战役后勤、 支援后勤力量与部队后勤力量、预定战区战役方向后勤与机动作战部队后 勤、军队后勤与地方力量之间的衔接与结合问题,切实做到作战保障需要什 么力量,战役演习就训练什么对象,真正使后勤的帅、士、象到位,车、马、 炮配套,通过演练实现捏得拢、合得成、协同好、保障有力的目标。 对高技术条件下山地进攻战役后勤保障问题的探讨 黄德高 本文就高技术条件下山地进攻战役后勤保障的布势、指挥和防卫问题谈 几点管窥之见。 一、战役后勤力量要沿通道成 “集合式”整体保障部署,建立一体 化快速保障体系 高技术条件下的山地作战,地形复杂,通行困难,指挥通信、后勤保障 不便。受特殊地形条件的限制,我战役军团无论是夺地或歼敌,均以通道为 轴线,实施以夺占要点的全纵深攻击战。据此,我战役后勤保障必须适应新 的战役作战特点,着眼战役大范围、大时空、大保障的要求,灵活结构保障 编组,建立全方位、全进程、全纵深的一体化快速保障体系。在战役后勤力 量的整体部署上,应变以往单一平面的点式保障为沿通道两翼成立体 “集合 式”快速保障部署。 “集合式”整体快速保障部署,是基于现代条件下我军机动战能力提高, 大量战役战术飞弹实装部队,陆军航空兵发展和机动保障日趋完善,已具有 较强的立体全程作战保障能力而提出的。这种保障部署,将一些 “散化”状 态的后勤保障要素,临机编成若干个模块式集合保障群,沿通道两翼隐蔽疏 散地配置,部署在战役全纵深的重点作战保障地区,以此为骨干依託,与战 役后勤应急机动保障群和部队建制内的随伴保障群有机结合起来,实施 “集 合式”超越保障和接力保障,扩大战役后勤保障的幅射能力,在战役保障的 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形成整体全程保障优势。其整体部署主要由三种力量组 成: 第一,在全纵深部署模块式集合保障群,实施多功能的综合保障。高技 术条件下的山地进攻战役,要求战役后勤保障必须具有高度的兼容性与适应 性,在战役的各阶段,及时为各军兵种提供多种通用和专用物资保障。编组 模块式集合保障群较好地适应了这一新的需求。这一编组,统筹战役地幅内 的储备基地、兵站、各类仓库、医院以及地方各种支援保障力量,按照战役 后勤总体保障任务和要求,优化编排,重新组合各类专业保障要素,配备一 定的防卫兵力、兵器,编成若干个变则自如,动则灵便、功能综合的模块式 集合保障群体,部署在战役全纵深的各个重要地区,实施物资越级保障和程 序化、机械化接力保障,以空间换取时间,力求一步到位,提高保障速度。 第二,在重点方向部署应急机动保障群,实施立体快速保障。从战役、 战术后勤机关及所属部队中抽组,并加强一定数量防空和地面作战部 (分) 队,组建的战役机动保障旅、团、营,是提高战役后勤快速保障能力,有效 完成战役后勤保障任务的主要措施之一。这支由战役后勤指挥员直接掌握的 应急拳头力量,是一个多功能的应急保障实体,是建立炸不断、打不垮、供 第141页 得上的战役立体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执行应急性的战地运输、战 场救护、战场抢修、战场防卫等机动任务。在指挥关系上,它直接隶属于战 役 (战术)后勤指挥所(组),在机动保障上,装备越野能力强的轮式输送 车和履带输送车,使用汽车货柜运输和自动化机械装卸,并配备轻型运输 机和直升机,使地面输送和空中运输结合起来,提高立体机动保障能力和输 送效率;为了保障快速机动,还配备部分机动性能强、效率高的修理装备和 自动检测系统,以提高其战地应急快速抢修效率和装备再生率。 第三,在建制部队中前伸后勤保障部署,实施战中随伴保障。 根据 “集合式”整体快速保障要求,将建制师、团的后勤保障力量如各 类库、所、医院 (队)前伸至第一梯队战斗团、营,实施战中随伴保障。以 减少物资的滞留和中转,达到一线保障快速、及时、有效,保障战役作战首 次突击奏效。 二、战役后勤指挥要着眼于统一协调控制,建立权威性的高效能指 挥系统 高技术条件下的山地进攻战役,战役后勤保障置于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 之中,只有建立权威高效的指挥机构,才能对战役大范围内保障行动实施有 力地协调控制和高效指挥。 (一)建立权威性的战役后勤指挥机构,实施全局控制。在战役范围内 实施 “集合式”整体后勤保障,必须建立与其相匹配的指挥控制系统,它应 由战役主管后勤的合成军首长为统领,编配合成、精干的参谋机构,吸收战 役作战地幅内的空军、陆军航空兵及有关兵种的后勤指挥员,地方支前领导 参加,组织一个要素合成、机构精干、层次简化、权威性强的战役后勤指挥 所,集中主要精力,从战役后勤保障的全局,统一筹措安排、部署和运用战 役地幅内不同地区,不同建制序列、不同保障层次、不同作战军兵种的后勤 力量、地方支前力量,全程控制指挥各种保障力量,对各军兵种实施有效的 快速保障。在山地进攻战役保障的全程控制中,一是要着力控制战役主要通 道轴线地区的保障行动。及时掌握这些重心地区,战役保障可能出现的偏差 和问题,适时调整修改战役保障计划,始终抓住保障重心,带动全局保障任 务的完成。二是当战役阶段转换时,根据战役进程的发展和战场情况的变化, 及时确立并变换模块式集合保障方式和方法,实施不间断的保障,三是在战 役后勤保障的节奏和限度控制上始终抓住战役作战的主要方向,适时调整补 充前伸保障力量,并建立和掌握新的预备保障力量,确保整个战役保障任务 的完成。 (二)充分发展战役后勤自动化指挥管理系统的效能。高技术条件下的 山地进攻战役,信息高度密集,情况瞬息万变,要准确、)快速、连续地指 挥协调整个战役作战的后勤保障,必须建立灵敏高效的后勤自动化指挥管理 系统。一是以计算机和信息网实施后勤指挥管理与供应。井将各级后勤接轨 联网,构成战役后勤自动化指挥管理网与战区和战术后勤相连的自动化指挥 管理网络,实施计算机全程协调控制各类物资和装备器材的预算、优选分配, 储存及作业自动装卸,保证各类武器装备、弹药和物资的调动供应,提高战 役作战保障速度和效率。二是发挥后勤自动化指挥管理系统提供资料、数据 运算、快速供应的功能,保证战中供应有条不紊,顺利通畅。三是发挥信息 反馈,模拟方案,辅助决策的作用,适时掌握战场消耗和毁伤情况,控制协 调各种保障力量,及时调整对重点作战方向和地区的供应,以适应急剧多变 的作战保障需求。 (三)建立顺畅稳定的战役后勤通信联络。为保障战役后勤有效、快速 的指挥,必须精心组织好战役后勤的通信保障。一是要配备先进的机动工具 和抗毁、抗电磁干扰的通信器材,二是积极组织战役后勤系统的无线和有线, 加入各级合成军指挥和侦察报知网,形成四通八达的后勤通信网络,搞好与 作战指挥及地方通信系统的联络。三是积极发挥我军现有通信装备器材的作 用,运用先进技术和传统的通信保障手段,组织好指挥通信联络。 (四)实施灵活多变的指挥控制。为有效控制驾驭战役保障全局,提高 战役后勤保障指挥效率,必须改进传统的逐次指挥方式。一是实施越级指挥。 在紧急情况下,为赢得时间,战役后勤指挥所可根据作战需要,越级向全纵 深部署的集合式保障群,应急机动保障群、以及有关兵站、仓库、医院等专 业部 (分)队下达任务,减少中转层次,直接指挥其对各军兵种部队实施快 速立体保障。二是实施委託式指挥。当战中局部通信中断,指挥无法传递, 战役后勤难以实施直接指挥时,採取委託指挥,委以集团军、师后勤指挥权, 各集合保障群和就近保障单位要坚决按照上级意图,就地组织就近支援保 障。三是实施机断指挥。当暂时失去指挥,来不及请示报告时,各级后勤指 挥员应当机立断,根据战斗进程和作战要求,积极主动地与作战部队协同, 灵活地组织好各种保障,增强保障的时效性。 三、战役后勤防卫要围绕立体防护,实施防打结合的立体抗击 高技术条件下的山地进攻战役,战役后勤保障系统作为敌人重点突击破 坏的目标,将遭到来自各个方位敌人的立体连续攻击。因此,必须加强高技 术条件下战役后勤防卫力量,围绕反敌空中袭击、反敌空降、反敌地面渗透 袭击等重点,组织有效的立体抗击,确保战役后勤的生存和持续保障能力。 (一)加强战役后勤立体防护抗击力量。山地进攻战役,后勤部署地域 广、防卫目标多,建制内防卫力量少,必须将战役后勤防卫纳入总体作战布 势统筹谋划,并在防卫兵力、兵器上给予较强大加强,有效地增强其立体防 护抗击能力。一是掌握防卫拳头,增编应急机动防卫部 (分)队。可以后勤 现建制为基础扩编,也可从预备役部队中抽组,通常战区后勤可编若干个防 卫旅,集团军后勤可编两个防卫团,按战斗编成配备机动工具,防空、反坦 克、通信、工兵、防化及伪装专业分队,使其具有较强的独立作战和快速机 动打击能力。主要执行防区内应急机动防卫作战任务和对后勤重点目标、后 方指挥机关、重要集合保障群的防护任务。二是建立专防力量,加强要地、 要点防护。为稳定后勤地域内要点、口子和通道的安全,合成军司令部还应 协调加强战役后勤以必要的作战部 (分)队,划归战役后勤统一指挥,在后 方要地担负重点防护和掩护任务。三是增配高技术兵器,加强火力防护抗击。 四是搞好军民联防,实施整体防卫。 (二)组织严密的对空防护打击。高技术条件下的山地作战,战役后勤 防卫必须把反敌空中袭击作为立体防护的重点,与合成军对空防卫体系融为 一体,防打并举,确保后方安全。 第一,组织力量积极打击。战役后勤要有效地组织后方地域对空侦察报 知勤务,尽早预警敌空袭徵候,採取防护打击措施。战前,要重点部署后勤 指挥辖制的防空飞弹、高射火器部队,对后勤指挥机关、集合保障群以及后 方地域内要点和主要通道实施火力控制;战中,战役后勤指挥所要统一指挥 后方地域内各种防空火器对敌实施集火打击,形成绵密的对空火网,以打促 第142页 防,保障后方安全。 第二,巧妙伪装“隐形”。一是选择山地有利地形,靠山、进沟、入林, 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地形植被进行伪装。二是使用伪装新技术和新材料隐 形。 第三,构筑工事 “深藏”。要充分利用地形构筑地下、半地下设施,将 人员、物资、装备尽量转入地下。 第四,设置假目标 “诱骗”。 (三)抗击敌地面渗透和空降立体袭击。高技术条件下的山地进攻作战, 敌为稳定其防卸体系,将採取地面特种部队渗透袭击和空降立体袭击等手 段,袭击我纵深目标,以破坏我指挥、保障和协同,我战役后勤面临的威胁 已不再是小股敌人的偷袭和一般的空炮袭击,将与敌进行多方式、全纵深、 全过程的对抗。为此,战役后勤要注重搞好三个结合: 第一,后方防卫与前方作战相结合。战役指挥员在谋划作战决心和计划 保障时,要把后方防卫和安全纳入整体作战计划,使后勤防卫兵力、兵器既 成为战役后勤的独立防卫力量,又成为合成作战的预备作战力量;战役后勤 指挥所,应统一协调整体防卫力量,使后勤防卫与前方作战紧密结合,有效 地加强后方纵深地区的攻势行动,抗击敌地面和空降袭击,通过整体作战, 保障后方安全。 第二,局部抗击与整体打击相结合。当发现敌特种部队对我后方地域实 施渗透袭击,或敌在我后方纵深要点实施战役、战术空降时,我防区就近的 各种后勤防卫力量,在报告合成军指挥所的同时,要集中局部抗击力量,根 据战场情况实施积极的抗击,应坚决固守现有阵地工事,待我战役后勤应急 机动部队和作战部队展开时,积极配合,对敌实施整体打击,围歼突人的地 面和空降之敌。 第三,布设阵地与机动设障相结合。山地作战地形复杂,攻击部署易遭 敌分割,为制止敌迂迴渗透和空降袭击,我后勤防卫力量要积极布设各种阵 地,形成坚硬防卫支撑点和外壳,力争将敌阻击和歼灭在战役后方地域外沿。 要在分析判断敌可能渗透迂迴的通道和要点附近,设置伏击阵地、阻击阵地。 在敌可能空降的地区设置反空降阵地、构筑火器发射工事,并部署相应的兵 力兵器。当判明敌突人和空降后,防卫部署中的工兵和步兵要相机行动,快 速设障,配合主力歼灭突入之敌。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山地进攻战役后勤保障研究 许国信 王文波 在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中,山地进攻战役及其后勤保障将会出现许 多新的问题。 一、战役行动隐蔽困难,更需强调出奇制胜,后勤保障灵活性增大, 要求后勤保障更加周密和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高技术条件下,无论进攻或防御作战,一个显着特徵,就是战场透明度 增大,战役行动隐蔽困难。我军在山地实施进攻作战,虽然具有一定的可供 利用的隐蔽条件,但仍将处于敌人的严密监视之下,战役行动难以象以往那 样达到出奇不意的效果。因此,我军除採取佯动、欺骗和迷惑敌人外,一是 将根据战场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战法,创机破敌,超常用兵,把敌人意想不 到的地点作为主要进攻方向。二是建立疏散隐蔽、富有机动性的进攻作战部 署;必要时可在进攻开始后,通过临时机动,改变原定的主攻方向。这一点, 就山地进攻作战来讲,虽然更困难,但往往能达到出奇不意的效果。三是在 攻击发起的时间和方式、方法上,实施先机综合火力打击,要实现上述战役 行动,后勤必须根据战场情况,精心计划,周密组织,充分准备,使后勤保 障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第一,制定出多种保障方案。高技术条件下的山地进攻战役,虽然战役 时效性要求极高,但我仍握有一定的主动权。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 件,根据可能的战役规模和作战行动,制定出多种保障方案,搞好各项后勤 保障的筹划。保障方案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到战役行动和战场环境对后勤保 障的影响。因此,在制定保障方案时,既要有基本保障方案,又要有多种保 障预案,特别是要有主次攻击方向发生变化的保障预案。基本保障方案要具 有较强的适应性,既能集中主要力量保障主要进攻方向和主要作战部队,又 能兼顾其他方向和穿插迂迴部队的保障;既便于保障当前作战的需要,又能 保障尔后作战的需要。 第二,建立与多种突击方式相适应的后勤部署。高技术条件下的山地进 攻战役,由于战役布势具有很强的灵活性,突击方式也因势而转换,因此, 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后勤部署,其力量应沿通路多点不规则地展开,形成 纵深梯次、稳动结合、区域性很强、具有整体保障功能的后勤部署体系。纵 深梯次,就是从战区纵深到作战部队,应相应展开一定的后勤力量,使各项 保障具有连续性,适应多梯次突击的需要;稳动结合,就是既有固定的兵站 线,又有相应的机动保障力量;区域性很强,就是在一个相对独立的作战区 域内,应有相应的保障力量,使其在得不到支援的情况下,能完成一定时间 内的保障任务;具有整体保障功能,就是多种保障力量能够形成合力。当由 战区直接对师 (旅)实施保障时,通常应在平时划区保障的基础上,根据保 障任务进行调整,派出后勤分部或仓库、医院、兵站,开设至作战地区的供 应线,展开后勤力量,对部队实施保障。 关于后勤力量的区分与配置,应做到:一是靠前配置后勤力量。这样配 置,除了由进攻作战性质决定外,还有两个原因:一个是道路条件差,前送 后送困难,各个环节的后勤距离太远,难以及时对部队实施保障;再一个是 山地有一定的隐蔽条件。二是要逐级加强。特别是部队在多点、多区域作战 第143页 的情况下更为重要。三是后勤力量配置既要相对集中,又要适当分散。相对 集中是为了提高保障效率,更好地进行保障;适当分散是为了防止敌人破坏, 提高生存能力。总的要求是便于保障、利于安全、适应机动,三者兼顾,以 便于保障为主。 第三,要控制强有力的预备力量。由于战场上突发情况增多,破坏因素 增加,又因地形的阻隔,相互支援困难,因此,必须控制强有力的预备力量。 预备力量的编组要适应山地进攻作战的特点,应力求精干、配套,机动能力 强,在较短的时间内,能迅速恢復局部地区的后勤保障能力。 二、受战场环境制约,战役多为统一计划下各兵团的独立行动,后 勤保障点多线长面广,要求后勤加强指挥、控制和协调 高技术条件下,敌人在山地组织防御,其目的是消耗和消灭对方有生力 量,阻止对方进攻,为其转入反攻创造条件。其基本指导思想是控制制高点 和交通线,以线制面,制止对方的运动;依託山地有利地形,自上而下反击, 使用各种手段达成防御企图。我军在这种情况下实施进攻战役,通常在统一 计划下,沿道路实施进攻,有时可能在数个方向上进行。由于受地形阻隔, 相互难以支援,各方向的作战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小群袭击战法将在山地作 战中广泛应用,作战的区域性强,使后勤保障点多、线长、面广;再加之山 地作战,电子斗争、通信联络易遭干扰破坏,战场信息难以掌握,上下级后 勤之间、后勤与部队之间易脱节,这些就增加了后勤组织指挥的复杂性。为 此,必须加强后勤指挥、控制和协调能力,保证各方向、各区域顺利实施后 勤保障。 第一,建立与保障任务相适应的指挥机构。山地进攻作战,在统一计划 下,各兵团的独立性相对增强,后勤保障的实施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这 种情况下,要实施有效的控制,就必须建立相应的指挥机构。我们认为,基 本原则应和作战指挥体制相一致,首先应具有整体协调的功能,能统一运筹 各项保障;其次要有利于战役各方向的指挥。关于指挥机构,应建立基本指 挥所和数个方向指挥所。基本指挥所,应以担负主要任务部队的后勤为主, 其他参战部队后勤派人参加,由战役副指挥员统一实施指挥。主要任务是: 统一计划后勤保障、统一部署后勤力量,统一动员、分配使用地方支前力量, 统一组织内外协调,统一组织后方战场对敌斗争。方向指挥所,由相应的人 员组成,力求精干,主要负责该方向战役后勤保障的协调。 第二,把多种指挥方式有机结合起来。一是集中指挥与分散指挥相结合。 战役后勤要充分发挥整体保障功能作用,控制战场后勤态势的变化,把握时 机和关节,使各种后勤力量能够及时、准确地使用在关键部位和环节上,就 必须实施集中统一的后勤指挥。但是,战场情况异常复杂,部分交通枢纽、 桥樑和道路将被敌封锁、破坏,敌人还将实施电子干扰,指挥中断的情况可 能随时发生。为确保后勤保障不中断,应把集中指挥与分散指挥结合起来。 必要时实施分散指挥,充分发挥方向指挥的功能作用。二是按级指挥与越级 指挥相结合。高技术条件下山地进攻战役的战场态势犬牙交错,攻防转换急 剧,作战在全纵深内同时展开,可能呈现出敌中有我、我中有敌、包围与反 包围的态势;同时,参战的部队多,作战的独立性强,机动快。要把保障与 作战协调起来,增强后勤保障的时效性,战役后勤必须把按级指挥与越级指 挥结合起来,争取较多时间,应付战场上的情况变化。三是预案指挥与随机 指挥相结合。高技术条件下山地进攻作战,后勤指挥的快速反应首先依赖于 事前的正确预见和周密的保障预案。但是,由于作战情况复杂多变,必须对 预案进行及时的调整和修改,使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准确性。这就要求战 役后勤指挥员能够快速反应,把预案指挥与随机指挥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条 不紊地组织后勤指挥和后勤保障活动。 第三,提高后勤指挥效率。一是建立以战役后勤基本指挥机构为中心, 与上下级后勤相联网,与战役作战指挥机构相沟通的自动化指挥系统。统一 配备型号、性能匹配的硬体系统和适应野战后勤指挥的运载工具,做到后勤 预测、决策、指挥、控制等成龙配套,提高在高技术战争战场环境中的适应 能力和指挥效率。二是简化指挥程序。在进攻战役中,由于时间紧迫,要缩 小后勤指挥与作战指挥的时间差,后勤指挥员应与战役指挥员同时进入情 况、同步思考问题,同步展开工作。要提高后勤保障的预见性,在概略预测 的基础上,应先明确基本数量,然后根据作战任务区分追加差额。时间紧迫 时,可将综合命令、指示改为单项命令、指示,确定一项下达一项,最大限 度地给下级后勤指挥创造提前量。三是积极同敌电子干扰作斗争,确保通信 顺畅。建议司令部门既要把后勤抗干扰通信列入整个战役通信保障系统,又 要给战役后勤加强较多的通信人员、装备和器材,组成反应灵敏、抗干扰能 力强的顺畅的通信保障系统,充分发挥我电子装备的威力,灵活巧妙地对敌 实施反干扰、反破坏,稳定战役后勤指挥。同时,要多种通信手段并用,把 传统通信方式与现代通信方式结合起来,把无线电通信与有线电通信结合起 来,以适应山地进攻作战的需要。 三、突破敌方立体防御成为关键,速决全歼敌人难度增大,后勤保 障任务加重,要求后勤增强持续保障能力 高技术条件下,随着敌远战火器和航空兵器以及直升机在战场上的大量 使用,战场范围不断向空中扩大。敌十分强调战场防御的整体性,要求在时 间、空间和力量 “三要素”上达成一体化。在高技术条件下,机动防御的地 位越来越突出。由于敌兵力投迭的手段多,快速支援能力强,并在战场侦察 监视、电子对抗、指挥控制等方面,占有明显的优势,具备了空地一体、软 硬一体、远近一体、动静一体的强大的综合对抗能力和立体防御能力,因此, 突破敌人地面——空中立体防御,将成为进攻战役的关键。以往消灭敌人有 生力量,就等于摧毁了敌人的战斗力,达成了战役目的。但在高技术条件下, 还必须摧毁敌人的高技术兵器系统,破坏敌人作战的整体结构,这样才能从 根本上摧毁敌人的战斗力,达成战役目的。为了实现进攻战役企图,不仅要 在预先选定的地面突破口上集中优势兵力兵器实施重点突破,还要採取有效 的手段进行压制,并在局部地区集中我空中力量实施垂直攻击,以兵力与人 力、地面与空中相结合的立体攻击手段,强行突破敌人的防御,对抗将异常 激烈,速决全歼敌人难度增大,后勤保障任务十分艰巨。因此,战役后勤必 须具有持续保障能力。 第一,物资储备要充分。战役后勤要具备持续保障能力,首先是要有充 分的物资储备。否则,持续保障能力就没有物质基础。物资储备的数量,要 在消耗预计的基础上确定。山地进攻作战,由于要突破敌人立体防御,再加 之地形的影响,弹药、油料的消耗将高于一般地形条件下的进攻战役,尤其 是远程火炮弹药的消耗量更大。比如,一次中等规模的山地进攻战役,歼敌 一个步兵师,约需各种炮弹4个基数左右。物资储备的布局,除部队加大储 备量外,战役后方的物资储备应形成 “重、轻、重”的保障态势。所谓“重、 第144页 轻、重”,就是一线储备量较多,二线较少,纵深较多。要既能满足当前作 战的需要,又能保障部队连续突击和尔后作战行动的需要,同时不影响部队 机动。 第二,适当增强保障力量。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交战的双方都要集 中精锐力量进行对抗,兵力兵器也都要超常加强。我在强行突破的过程中, 物资的消耗、人员的伤亡、装备的损坏都将增多,各项保障任务十分艰巨, 这就增大了后勤保障任务量,必须要有相应的后勤保障力量才能完成保障任 务。增强保障力量,应根据山地进攻作战的特点,主要是增强野战勤务力量 和运输力量,对一线突击集团和穿插部队给予较多的加强,对一线突击集团, 要加大弹药 (尤其是压制火炮弹药)、油料和爆破器材的数量,同时在救护、 修理和工程力量等方面给予适当的加强;对穿插部队,主要是加大弹药、战 救器材和医疗装备的数量,并视情增加油料和维修器材的数量。 第三,採取多种手段,搞好运输保障。交通运输搞不好,即使物资再多, 后勤也不可能具有持续保障能力。山地进攻作战,由于道路少,前送后送困 难,直接影响到保障任务的完成,因此,应採取多种手段,综合使用各种运 力,组织前送后送。在山地进攻作战中,切不可忽视人畜力运输。我军在几 次边境反击作战中,使用这方面的力量较多,对完成保障任务起了重要作用。 要大力实施直升机运输,特别是当地面交通线被敌火力封锁,或道路、桥樑 被炸毁不能通行时,更需要强化空中运输。同时,还需适时延伸运输线,把 持续保障能力建立在可靠的运输保障上。 四、战场情况变化快,攻击样式转换频繁,后勤保障处在不稳定的 状态,要求后勤提高机动保障能力 山地进攻战役,我握有一定的主动权,但在高技术条件下,主动权往往 难以始终保持。这是因为,拥有高技术的敌人强调,防御作战应在扩大的战 场空间进行,使己方更有利于发挥高技术武器装备的优势,并及时引导各种 火力对进攻军队予以全纵深打击,分散其精力,打乱其队形,削弱其战斗力, 破坏其作战部署的内在联繫,从而使己方有可能逆向控制作战进程。同时, 还强调机动战,认为未来作战应以非线式作战为主,防御的目的不是抗击, 而是挫败和粉碎对方的进攻。敌一旦判明对方的行动、进攻部署和主要攻击 方向,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调整部署,机动兵力火力于主要攻击方向上,敌 还将广泛实施攻势行动。这样,使得战场情况瞬息万变,作战行动转换快。 要始终保持作战行动的主动权,就要扬长避短,採取各种措施,造成有利于 我、不利于敌的态势。部队很可能从这个地区转向另一地区,从这一方向转 向另一方向,实施连续突击;后勤随部队而机动,处于不稳定的状态,这种 情况将贯穿于战役的全过程。尤其是山地作战,后勤保障受战场环境的影响 较大,再加之后勤装备与作战装备有较大的差距,保障与作战容易脱节。这 就要求战役后勤必须提高机动保障能力。 第一,要配备机动性能强的后勤装备。提高机动保障能力,基本条件是 要有机动性能强的后勤装备,主要是运输工具和与此有关的设施、设备。在 海湾战争中,美军所以能成功地组织大规模的快速机动,就是因为其后勤有 先进的、机动性能强的装备。要通过多种途径,在装备质量和数量上给后勤 以超常的加强,尤其要配备适合山地特点的、越野能力强的运输车辆、救护 车辆和技术保障机械,以提高后勤机动能力,适应 “动”中的保障。 第二,要建立伴随保障队。在后勤基地少、保障条件差的地区,或者部 队进行机动时,战役后勤要派出伴随保障队,实施跟进保障。伴随保障队, 应具有综合保障能力和很强的机动能力,通常由上级抽调相应的车辆及人员 组成,跟随部队行动,要把保障与作战融为一体。 第三,适量增大部队运行主要物资的能力。山地进攻作战行动,由于受 自然地理条件尤其是地形、道路的影响,补给效率较低,保障时效性较差, 特别是应急保障难以奏效。在这种情况下,就应适量增大部队运行主要物资 的能力。一是要加强较多的运输工具,主要是给主攻方向的部队给予较多的 加强;二是要突出重点,减少一般物资的运行量;三是在不影响部队机动的 前提下,适当增加部队主要物资的携带量,以保障一定时间内作战行动的需 要。 第四,要加强道路保障。这是山地作战提高机动能力的关键之一。我军 在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初期,由于道路少,投入作战的车辆多,加之缺 乏强有力的调整勤务,车辆堵塞现象既普遍又严重,直接影响到部队的机动 和后勤保障的及时性。因此,在山地作战中,除了有相应的运输工具外,必 须加强道路保障和对交通运输实施有效的控制。应建议司令部门根据战场情 况抢修道路,建立有权威的交通指挥机构,以保障道路的畅通和人员、物资 的迅速机动。 五、交战双方火力对抗激烈,纵深作战突出,后勤保障受敌地空火 力、特别是早期与远程打击火力威胁严重,要求后勤强化生存能力 高技术条件下,在战役战术范围内,已形成了一个由各型飞弹、战术空 军、地面炮兵等组成的强大火力系统,打击手段多、精度高、强度大。在防 御作战中,特别强调早期、远程、密集火力打击,注重在对方进攻或攻击之 前予以重大杀伤。这就使我在进攻作战中的各项准备、集中兵力、开进与展 开以及迂迴包围等作战行动和后勤保障,都将在敌火力打击的威胁下进行。 要保障强大的突击能力和持续的进攻作战能力,就必须与敌远程打击火力所 构成的严重威胁作斗争,实施远距离作战,这种威胁也直接影响到后勤安全。 因此,必须强化后勤生存能力。 第一,充分利用地形配置后勤力量。山地进攻作战,一方面,自然地理 条件使后勤配置地域的选择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另一方面,隐蔽条件较好, 为搞好后勤防护提供了有利条件。战役后勤要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选择 有利地形,配置后勤力量。配置后勤力量时,应综合考虑到敌人袭击破坏的 因素和山地的地形特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相对疏散,这样既能减弱敌袭 击的效果,又利于提高保障效率。 第二,将战役后勤防卫纳入战役整体作战计划。由于后勤的根本职能是 保障而不是作战,后勤本身防卫力量较弱,因此,应建议战役指挥员把后勤 防卫纳入战役整体作战计划,把前后方融为一体,以便得到部队有力的掩护 和支援,发挥部队和后勤整体防卫力量优势,增强后方抵御敌人袭击、破坏 的能力。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后勤力量的配置应尽量靠近部队,形成区域 性防卫体系。在力量的使用上,应改变过去重前轻后的做法,通盘考虑、统 筹安排,既要瞻前又要顾后。 第三,严密进行伪装。在高技术侦察手段充斥战场的情况下,只有综合 运用各种现代伪装技术,进行严密伪装,才能降低敌战场侦察效果。因此, 在山地进攻作战中,除利用自然条件如地形、植被进行伪装外,要运用新型 伪装材料、伪装网、伪装衣隐蔽后勤人员、物资和装备,採取消除热源、隔 第145页 热以及列装的各种反侦察器材对付敌可见光、红外和雷达的侦察。同时,还 要设置一些假目标,隐真示假,欺骗敌人,降低对重要目标的破坏程度。在 山地作战中,只要我们採取有力措施,就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 第四,强化打击能力。海湾战争证明,只防不打,必然被动挨打。只有 积极组织火力打击来袭之敌,才能减少损失,提高生存能力。应建立以防空 袭作战力量为主体的防卫部 (分)队,编配与防卫作战任务相适应的装备。 在重要的战役后勤配置地域,特别是交通运输线的重要地段,应部署适量的 航空兵、地空飞弹部队和高炮部队,使战役后方不仅具备反装甲目标的能力, 还具备打击空中目标的能力,把后勤自身的打与战役整体的打紧密结合起 来,通过积极主动的作战行动,抵御敌人的袭击和破坏。 立足现实,着眼发展,抓紧做好高技术海上局部战争的后勤保障准备 海军后勤部司令部 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明确提出,必须把未来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在 打赢可能发生的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贯彻这一方 针,对海军来说,就是要把立足点放在打赢可能发生的高技术海上局部战争 上。高技术海上局部战争对后勤保障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适应 这一要求,加强海军后勤建设,是当前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这个问题涉 及面很广,本文仅就组织指挥、力量建设、装备发展等几个主要方面,作初 步探讨。 一、完善体制、理顺关系、改进手段,提高后勤指挥效能 我们可能面临的高技术海上局部战争,战场远离陆岸,岸基保障单位分 散在18000公里的漫长海岸和数百公里的纵深地区,保障对象类型众多,保 障内容十分复杂,组织指挥难度更大,更需要加强后勤指挥建设。从高技术 海上局部战争后勤指挥的需要和海军后勤指挥的现状出发,加强后勤指挥规 范化建设的基本思路是:完善体制,理顺关系;改善设施,改进手段;优化 预案,加强训练。 (一)本着后方指挥与作战指挥相一致和集中统一的原则,健全完善后 勤指挥体制,理顺后勤指挥关系。当前,海军后方指挥体制存在两个突击的 矛盾:一是四级指挥体制与三级保障体制的矛盾。 1985年以后,海军后勤保障体制由海军——舰队——基地——编队四级 改为海军——基地——编队三级,舰队一级不是后勤保障实体,仅设后方指 挥参谋机构,具体负责舰队方向的战勤指挥、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工作,由 于人员相对较少,平时又不具体组织供应保障,战时很难担负起复杂的后方 指挥任务。二是集中统一的原则与后方勤务多头管理的矛盾。军事指挥要求 集中统一,但在海军目前的体制编制下,战役后方的装备保障和后勤技术保 障分别由后勤、装备、修理三个部门负责,从而大大增加了组织指挥的复杂 性。解决好这两个矛盾,除了舰队首长平时要加强对后勤战备工作的领导, 充分发挥舰司战勤处参谋机构的职能作用,以便平战时的衔接和转换外,必 须尽快健全完善海军战役后方组织指挥体制。根据近几年组织较大规模演习 的经验和高技术海上局部战争要求,我们构想未来海军战役后方组织指挥体 制的模式是:与战役作战指挥层次相适应,在战役方向由舰队 (海军)开设 后方指挥所 (前指后方指挥所),并在基地、舰航和保障编队设置后方组织 指挥机构或由基本指挥所直接担负后方指挥任务;以此为主体,与上下级和 军区、空军及地方支前等后方指挥机构相衔接,形成战役后方组织指挥体系, 实施集中统一的组织指挥。具体设想是:当战役规模较大、由海军直接指挥 战役、在战役方向开设前指时,前指内开设后方指挥所;当在战役方向由舰 队实施作战指挥时,舰队在成立基本指挥所的同时,成立舰队后方指挥所, 或在舰队基本指挥所内设后勤部位。基地、舰航根据任务,或开设后方指挥 所,或由基本指挥所直接负责辖区内参战部队后方勤务的组织指挥。海上保 障编队开设指挥所,出航前接受后方指挥所指挥;在海上接受前指和海上编 队指挥所的指挥。体制确立后,要进一步理顺后方指挥关系,明确各级指挥 机构的主要任务,完善有关的战备制度和规定,使各级后勤部门都清楚地知 道自己在未来战争中所担负的责任,更有针对性地做好战备工作。 (二)抓好军以上后勤这一重点和师团作战部队这一直接组织后勤保障 的重要环节,改善指挥部位的设施设备,改进指挥手段。当前,指挥手段落 后已经成为影响后勤指挥效能的突出问题。这种状况必须迅速改变。改善设 施设备,要考虑经费的承受能力,同时也必须考虑高技术战争对指挥手段的 要求。视财力可能,逐步引进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设备,建立以“人 —机”结合为标志的指挥自动化系统,实现指挥手段的根本性变革。本着需 要与可能相结合,立足当前、兼顾发展的精神,结合海军的实际情况,主要 抓好军以上后勤这个重点以及师团作战部队这一直接组织后勤保障的重要环 节,在统一计划下,有步骤地进行指挥规范化建设,配备技术比较先进、功 能比较齐全的指挥、通信,警报等设备器材,形成多通道多迴路的指挥通信 网络,从而缩小后勤指挥与作战指挥在设施设备和手段上的差距。 (三)加强后勤指挥机构建设,强化后勤机关和部(分)队的训练,提 高指挥素质。加强后勤指挥机构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优化保障机构的 内部运行机制。根据这些年探索积累的经验,舰艇靠码头后的后勤保障,应 由过去的“找多家”变为“找一家”,实行舰上申请补给和岸上组织保障“归 口”;“一张表”运行。同时,根据码头、机场保障设施布局、保障时限要 求和保障对象特点,按照统筹规划、科学编组、合理穿插、有序保障的要求, 就战时保障、后勤防卫、动员扩编等制订完善各类保障预案,特别是对驱护 舰、潜艇、歼轰机等海军主战装备综合保障基本程序进行规范,以方便部队, 提高保障效率。高技术战争对人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强训练,提高素 质十分重要。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认真学习掌握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 想,而且要了解外军特别是未来作战对象的军事思想和军事理论;不仅熟悉 高技术武器装备的性能、威力、作战使用及可能对我造成的影响,而且要懂 得如何运用我现有武器装备去赢得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的胜利。通过强化训 练,提高指挥和谋略水平。 二、坚持平战结合、建管一致,提高后勤应急机动保障能力 从海军兵力布局的实际情况出发,海军应急机动保障力量建设的基本思 路是:加强已列入应急机动作战部队序列的保障部 (分)队建设,以提高战 术层次应急保障能力;加强支援保障力量建设,以提高战役方向应急支援保 障能力;加强预备保障力量建设,以提高战时后续支援保障能力。从而形成 战役后勤既设力量和应急机动支援保障力量。平时和战时相结合的保障布 势。 第146页 (一)加强应急机动作战部队建制保障部分队建设,提高战术层次应急 保障能力。列入应急机动作战部队序列的保障部 (分)队分散部署在各个应 急机动作战部队,直接担负平时的训练、生活等保障和战时的应急保障任务。 战时保障主要是集结前的保障和一定的机动保障任务,属于战术层次。这类 后勤保障部 (分)队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应急机动作战部队的战斗力,因 而是后勤建设的重中之重。抓好这类部 (分)队的建设,从后勤的角度考虑, 就是要做到设施完善配套、后勤装备完好、物资储备充足,真正达到“合格、 适应、配套、过硬”的要求。目前,首要的是,针对 “应急”、“机动”的 特点,突出适应性训练。各分队的专业技术训练,要按照海军后勤战备等级 的要求,分类分级实施,以岗位练兵为主;新装备新技术的应用训练,应采 取集训的方法实施;综合保障训练,应结合保障任务组织实兵演练。同时, 要把后勤训练纳入部队整体训练的轨道,根据全系统、全功能训练的要求, 重点抓好码头、机场快速保障和海上综合保障实兵演练。 (二)抓好支援保障力量建设,提高战役方向应急机动支援保障能力。 由于战时战役方向兵力大量集结,集结兵力所依託的舰艇基地、航空兵机场 后勤保障任务剧增,将大大超出其所能承受的能力。因而,加强战役方向应 急机动支援保障力量建设十分重要。这支力量的建设可考虑按照一个舰队战 役方向、综合配套、岸海一体的规模和样式来进行。首先,在坚持以岸基保 障为基础、海上保障为重点的前提下,按照以战役方向为主、并根据需要跨 海域应急支援保障的要求,突出舰艇、飞行部队后勤保障的难点和弱点,既 从平时后勤保障的实际出发,更着眼于战时后勤支援保障的需要。在岸基保 障力量建设方面,组建重点突出、门类较为齐全的应急机动支援保障分队, 大致包括雷弹技术准备、装备抢修、医疗救护、汽车运输、野战油料、军港 机场抢修等分队以及航空兵场站保障队等。各分队既能独立实施单项后勤保 障,又能通过模块编组形式,合成组织综合保障。在海上保障力量建设方面, 按两级编队形式,组建海上支援保障编队。可由大型远洋油水综合补给船、 远洋打捞救生船、远洋拖船、医院船、修理船等组成一级保障编队,主要用 于为以大中型舰艇为主组成的联合机动编队执行伴随保障任务;可由千吨级 以上油船、水船、干货运输船、冷藏船、大马力拖船、医院船及修理船组成 二级保障编队,主要担负对战役机动编队在近岸海区或远离海岸作战时的定 点补给和对一级保障编队实施再补给的任务。其次,要坚持平战结合,做到 “形散神聚”。採取寓战时编组于平时之中的办法,应急机动支援保障分队 的人员、装备寓于各岸基、海上的保障部 (分)队之中,不另增设编制单位 和人员,并採取预编形式,预任应急分队的干部战士,安排好出现空缺时的 替补人员,明确各类人员的工作职责。 (三)搞好预备保障力量建设,提高战时后续支援能力。后勤预备保障 力量建设,是未来高技术海上局部战争中搞好后续支援保障的重要环节。海 军后备力量动员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海军装备复杂、技术密集、专业种类 多,因而对后备兵员质量要求较高。二是作战海域广阔,对后备力量的依赖 性大。以东南沿海为例,海岸线北起吴淞口,南到珠江口长达912海里。为 满足作战需要,战时需动员大量民用船舶,尤其是海上运输船以及用于执行 侦察、救护、布 (扫)雷等任务的船只。战时动员要求时限短、质量高、数 量大,一般来说,后备兵员3—5天要集结完毕,民用船舶10—15天要投入 战场,同时还要完成简单的加改装工作。这些都说明,搞好海军后勤预备保 障力量建设,必须在平时就健全、完善动员体制和领导机构,做好民用船舶 的动员、徵用准备,井建立完善的训练体系。 我国预备役人员的组织和训练工作,一直是以战区为单位在民兵组织中 进行的。从海军后备人员,特别是民船的情况来看,目前尚有相当部分的民 船船员没有编人民兵预备役组织,或者没有组织专门的训练。因此,必须尽 快落实作为海军后勤预备力量的民船及船员的组织工作。对于人员,应採取 定向储备的办法,或在民船系统徵召现役人员,退役后再回到民船系统;或 将退役官兵定向输送到民船系统。同时,要搞好定期训练,提高其军事化程 度。对于拟徵用的民船,也要根据所担负的任务拟制计划,落实加改装方案, 以便战时迅速实施。 三、以岸基为基础、海上为重点、岸海一体、系统配套,提高后勤 快速保障能力 由于高技术武器装备在海上局部战争中的大量使用,使后勤保障内容更 加复杂,时效性更强。同时,由于战场的不确定性和海军兵力的机动使用, 后勤保障的方式更加灵活,不仅需要依託军港、机场实施固定保障,而且需 要充分运用陆上、海上和空中的机动保障方式,实行全程服务式的动态保障。 要做到这一点,除了需要进一步发展快速灵便的岸基保障手段,还必须发展 以舰船、飞机、车辆为载体的机动后勤保障装备。 (一)加快后勤保障船只建造,使后勤保障船只与战斗舰艇协调、均衡 发展。由于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防费不会有大的 增加。面对这一现实,海军后勤装备只能按照填补空白、调整结构、提高性 能、补充退役的基本思路,区分轻重缓急,重点发展。填补空白,主要是通 过引进和自行建造,发展近海作战后勤保障急需而当前又属缺门的舰船,尽 快解决目前存在的 “腿短”、“缺门”问题,尤其要抓紧建造具有海上补给 鱼雷、飞弹能力的快速综合补给船、1千吨一级油船、3千吨水船、燃油船及 医院船等。调整结构,主要是通过建造新船,量力而行地改善后勤船只结构 比例不合理的状况。提高性能,主要是通过对现有后勤船只进行加改装,如 通过加大管径和泵的功率,提高液货补给速度;通过改进补给装置和加装直 升机平台,扩展补给功能等,使其性能得到改善,效率得到提高。补充退役, 主要是针对2000年后现有后勤舰船只能保留少部分的严峻现实,在海军造船 计划中通盘考虑后勤舰船的退役补充问题。此外,还应採取必要的延寿措施, 尽可能延长一部分后勤舰船的使用年限。 (二)加快码头、机场急需补给装备配套,使干货补给机械化、液货计 量自动化。提高海军后勤综合、快速、机动保障能力,必须加快码头、机场 急需补给装备配套,改进保障手段。从目前后勤补给装备的现状看,码头补 给装备,主要应按照大、中、小不同类型军港及驻泊部队的使命任务、装备 性能,重点抓好物资出库搬运、码头装卸作业和岸对舰补给这三个环节,配 备以舰艇物资输送机为主的件货物资补给作业线和以多功能叉车为主的集装 化物资补给作业线,并研制与之配套的物资跨舰和上下舱装置。运用比较先 进的机械自动控制技术,研制能迅速、准确、安全实施岸对舰雷弹补给的装 备。同时抓紧研制大型船艇码头加油设备和供水拖车,採用新技术、新材料, 提高补给速度和自动控制水平,使液货补给在管道化基础上实现汁量自动 化。机场保障装备也应按照一、二、三不同等级机场及驻屯部队的使命任务、 装备性能,配备相应的场务保障和补给装备,重点解决与航空炸 (炮)弹相 第147页 匹配的有关装卸、搬运机械,改善雷弹补给装备和四站保障装备。 (三)加快补给装置和检测设备的改进、配套,使海上补给和检测水平 有较大提高。提高海上后勤保障能力,除建造海上补给舰船之外,还有一个 重要方面就是解决海上航行补给装置问题。必须不断增加和大力改进航行补 给装置,提高其技术性能,使之安全可靠、灵活方便、容易操作,并结合海 上演练,加强海上补给的协同训练。 与此同时,还要抓紧雷弹综合检测、维修装备的改进、配套。运用自动 化、智能化技术,改进鱼雷、飞弹检测装备性能,尤其是通过综合化来提高 雷弹的综合检测能力和检测速度。要重视研制新型雷弹的机动技术保障装 备,加快飞弹和水雷维修工作车的研制,提高海军专用军械的机动保障能力, 并结合研制具有波浪补偿装置的海上飞弹补给装备,实现飞弹海上重复装 填。 (四)重视直升机在后勤保障中的运用,提高海上快速机动补给能力。 运用直升机进行补给,可以免去舰船之间复杂的占位过程,速度快、机动性 好,特点是遭敌袭击时可随时抗击,因而在现代海战中得到广泛运用。为适 应高技术海上作战高速度、快节奏的特点,应当把使用直升机对作战舰艇实 施航行补给摆上重要日程。在抓紧直升机选型、批量装备舰艇的同时,要加 紧对不具备舰载机搭载能力的舰艇进行加改装,建立相应的直升机平台或机 库,并通过强化训练,使这种先进的补给手段发挥更大的作用。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海上战役舰船维修保障初探 肖东仓 本文谨就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中海上战役舰船维修保障谈些粗浅意 见。 一、舰船维修保障在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海上战役中具有重要地 位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海上战役,把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维修保障明 显地推上了重要舞台。从一定意义上说,现代海战是一个较量技术、较量技 术保障的竞赛场。 首先,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海上战役舰船维修难度大、任务重。高技 术武器装备的精确制导和强大破坏力,使舰船战损率高,需要修理的装备数 量大,需要供应的器材品种多。再加上陆上、海上维修力量可能遭到一定破 坏,维修能力下降,维修保障任务会相当繁重。尤其是舰船在海上游戈机动, 修理在动态中进行,而我海军机动修理力量又相当薄弱,抢修战损舰船的难 度不容忽视。此外,战损舰船的不规则性决定了抢修的不可预见性,而不可 预见性维修不论是人员组织,还是所需器材配件筹措供应的困难将大大增 加。 其次,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海上战役,对舰船维修保障依赖性大。高 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海上战役,对舰船维修保障要求更高,依赖性更强。那 种单凭目测、耳听、鼻嗅、手摸的经验型维修方式已远远不适应高技术装备 的需要,而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依靠和专用仪器、仪表、佯机等高技术维修手 段的支持辅助作用已成为必不可少的条件。 第三,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海上战役,舰船维修保障具有重要作用。 刘华清副主席指出: “装备修理是保持海军兵力作战能力的重要条件”。舰 船维修保障如同布帛粟菽不可须臾离开。这在海湾战争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 发挥,甚至可以这样说,在一定的装备情况下,战场是交战双方装备维修能 力和修復率的较量。 实践证明,维修保障是海上战斗力建设的重要因素,它的地位和作用是 打出来的,对它的重要性的认识是经过训练与实战经验得出来的。 二、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海上战役舰船维修保障应具备的能力 为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海上战役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对舰船维修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概括起来,应具备五种能力。 一是舰船维修保障应有近海遂行能力。海军战略已从近岸防御转为近海 防御。按照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至少应在××内遂行维修任务。 二是舰船维修保障应有快速反应能力。在复杂、激烈、多变的局部战争 海上战役中,舰船装备的损伤往往发生在瞬息之间,舰船维修保障应准确判 定战损,尽快提出抢修方案,採取应急措施,保障舰船轻伤不下火线,中伤 坚持执勤,重伤保持不沉,通过快速反应、及时部署、突击抢修,圆满完成 预定任务。 三是舰船维修保障应有机动修理能力。海上机动修理力量可以保障战损 舰船得到及时修理,而不必回到数百海里以外的基地进行,这对持续保障海 上战斗力,不失战机赢得海上战役胜利,具有重要作用,并已为马岛海战、 海湾战争所证明。机动修理力量应由修理船、浮船坞、器材供应船、水下抢 修小分队和直升机等组成,按海指命令,有效地实施机动修理。 四是舰船维修保障应有综合修理能力。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海上战 役,我将投入常规潜艇、核潜艇、驱护舰的数量比较大。我军装备是新老并 存,梯次更新,维修保障既有水面舰艇、水下潜艇,又有引进装备和国产新 装备,特别是机电一体化动力系统、指控系统、观通系统、飞弹系统等光电 声磁高技术密集装备的修理,要求必须具有综合修理能力而不能单打一。应 建成综合的、立体的,高技术的维修保障体系,才能实施有效的技术保障。 五是舰船维修保障应有生存防卫能力。生存防卫能力是维修保障得以进 行的前提,必须十分重视。岸上舰船维修力量生存防卫能力主要由陆空火力 支援。海上舰船维修力量生存防卫能力主要解决机动性、适航性和抗沉性问 题,其对空、对海、对潜防御能力主要依靠作战舰艇,海上舰船维修力量自 身也应具备一定能力。 除上述五种能力外,还特别应当具备一支政治合格、技术过硬、作风优 良、纪律严明的舰船维修保障队伍。人是舰船装备维修的主体,是第一个可 宝贵的因素。这支队伍应有 “五种革命精神”,对工作一丝不苟,对技术精 益求精,能为保持和恢復海上战斗力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 三、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海上战役舰船维修应当把握的几个原则 针对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海上战役特点、要求以及我们存在的问题, 要认真贯彻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平战结合, 军民结合,把舰船维修保障的重点放到主要作战方向主战舰船装备和相配套 的辅助船上,放到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上,把舰船维修保障准备的基点放 到为打赢一场局部战争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上,全面筹划对策与措施。具体 在组织实施中应注意把握以下四个原则。 第148页 预防为主、充分准备。不打无把握之仗,不打无准备之仗是我们的基本 原则。预做准备的基本要求是:一要加强舰船维修力量建设,使之与战时需 要和装备发展相适应,二是扭转装备严重失修局面,保障战争初期舰船在航 率和装备完好率达到正常比例。三要搞好部队装备技术管理,精心保养,正 确使用,确保装备经常处于良好状态。四要平战结合,总结积累经验,完善 平时、战时舰船维修保障机制的结合与转换方案,做到战时转换有条不紊, 得心应手。 突出重点、分类保障。重点是主要作战方向主战舰船装备,特别是现代 技术和高技术密集的新型舰船。对重点舰船装备要在技术力量配置、物资器 材供应、海上有效支援等方面竭尽全力实施全方位立体保障。对参战舰船, 应依其使命任务、保障特点与要求,按核潜艇、常规潜艇、驱护舰、辅助船 等实施不同形式的保障。核潜艇、常规潜艇应以随舰保障为主,驱护舰主要 依靠修理船、拖船、水下抢修队以及直升机等对其遂行机动修理保障。辅助 船应因船制宜,採取相应保障措施,主要是随舰保障和基地保障。 统一指挥、综合保障。局部战争海上战役兵力的高投入,装备的集中使 用,要求舰船维修保障的组织领导层次要高,机构要精,指挥要灵。根据多 年实践,应以海军、战区、基地相结合的形式统一指挥,综合保障,具体由 战区组织实施。其优点是作战指挥机构与技术保障组织相一致,组织精干, 能及时了解首长意图和部队维修保障情况,有利于各项技术保障工作准确地 开展。海军指导、帮助、协调有利于基地间维修保障力量的调动,达到最佳 配置,有利于形成海上、空中多种形式技术保障格局,达到综合保障的目的。 综合保障的基本要求应以舰划线,除油、水、弹、军需品外,凡舰上装 备包括舱段、机械、电器观通、武备、航海装备及舰载机等均在综合技术保 障范围之内,并搞好有关专业的协调配合。 军民结合、一体保障。人民战争是毛泽东军事思想之精髓,是我军克敌 制胜的法宝。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仍大有用武之地。在高技术条件下局 部战争海上战役中,军民一体保障更显得十分重要。地方工业部门、科研院 所不仅有完善的设施、设备等物质力量和可观的机动修理力量,而且是高技 术得以产生的基地,孕育着一支宏大的技术骨干队伍,是 “战争的伟力之最 深厚的根源”。战时舰船维修保障实行军民结合才能发挥更高的军事经济效 益。 四、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海上战役舰船维修保障应採取的方式 海上技术保障不能沿袭岸基保障一成不变,只有千方百计採取多种方 式,才能实现技术保障有力。 (一)基地维修保障。经过几十年建设,海军已经形成×个厂厂配套区、 ×个厂所配套区并具一定规模的修理能力,基本能承担驱逐舰、护卫舰、常 规潜艇、猎潜艇等舰船和部分高技术装备的修理。基地修理保障是局部战争 海上战役技术保障的骨干力量、基础力量。一是主要承担战前紧急抢修、征 用舰船改装和后送舰船装备的修理等三项任务。二是发挥骨干作用,抽调部 分骨干充实到修理船、浮船坞等机动修理队伍中去。有的技术骨干可以携带 轻便多用的工具,分配到某型舰艇,进行随舰保障。 (二)机动维修保障。机动修理是海上维修保障的主要方式,特别是当 舰船因事故、战损,需尽快抢修恢復其战斗力,而不需要后送时,海上机动 修理显得十分重要,已被普遍认为是部队战斗力的倍增器。军委刘华清副主 席指出,机动修理队是一支“活动范围大、行动快、技术力量强的骨干队伍”, “要配高明的工程师、技术人员”,“机动修理队要配备机动车、船,到训 练场去甚至到战场去抢修”, “这个队什么都能修,叫综合机动修理队”。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海上战役,我海上机动修理保障主要有四种形式:一 是伴随海上作战编队,尽力靠前部署,有时可实施靠帮修理。二是派出冲锋 艇、舢舨等对较近距离舰船实施简单抢修。三是直升机运送技术人员,进行 器材补给,发挥突击支援作用。四是水下抢修队执行舰船破损抢修任务。 (三)随舰维修保障。随舰修理保障是寓维修保障于舰艇之中,保持海 上战斗力的有效措施之一。随舰维修保障人员来自军内事业化工厂、地方工 厂、军内修理所等。随舰保障一是根据单舰技术力量强弱,因舰制宜配强技 术骨干,带领舰员完成故障排除、部分战损抢修任务。二是配齐配足器材配 件,保证维修需要。如果每艘舰船都能有几个骨干保驾,那么就是一支可观 的、强大的修理保障群体。这种技术保障方式在 “八?六”海战、西沙海战 以及太平洋打捞运载火箭数据舱和第一次核潜艇长航、第一次编队出访、第 一次南极考察等战备、执勤任务中都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四)舰员进行自修自救。舰员自修自救作为技术保障的一种独立方式 提出来,主要是高技术条件下舰船损伤率高,我机动修理力量较弱,作为独 立作战单位的舰艇,应当赋予其 “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使命,即每艘舰 艇都应成立战时抢修小组,严格损害管制,对一般性故障和战损,主要依靠 自己力量尽快修復,对重伤舰船重点保持其稳性和不沉。 (五)简易修理保障。几十年来,海军在总结战备、训练舰船维修保障 经验的基础上,创造了一些比较可行的简易修理方式,必要时可以採用,也 能收到良好成效,其中抢滩修理和沙包墩座滩可行性较强,军事效益明显。 抢滩修理就是为使受损舰船保持不沉,利用近海滩涂就近强行拖推登 滩,这是在不能进坞、上排的情况下採取的紧急措施。沙包墩座滩是在预选 的沙滩上,利用海水涨落,把舰船坐在按船底线型布好的沙包墩上,对舰船 壳板及水下装置进行抢修。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可就地取材,虽受潮差时间 影响,但一般可有4小时左右抢修时间,能完成部分堵漏、补焊等工程。 (六)其它技术保障。舰船消磁是减少舰船磁性强度、防止磁性水中兵 器攻击、保障舰船安全的主要措施之一。按舰艇消磁条例和我海军消磁力量 现状,可採取消磁站或消磁船实施消磁,消磁站承担战前消磁和换防舰船消 磁,消磁船对机动作战编队舰船实施海上消磁,使执行猎扫雷任务的舰船三 个月、其它舰船半年消磁一次。 水下清洗是保证舰船航速的手段之一。水下清洗船可与机动修理船队配 套,对舰船实施水下清洗。水下清洗的同时可对船体进行摄像、监控、探伤, 及时发现破损,又可对船体进行补焊,还可参与战损判定。 (七)动员保障。张震副主席指出: “地方一些高技术产业发展很快, 要把它纳入战争动员的范畴,使之在战时能够成为一支重要的技术支援力 量”。动员保障对海军舰船装备修理十分必要。一是海军基地修理设施、设 备有限,难以完成战时突然倍增的修理任务。而我国沿海具有修造中型舰艇 或3000吨以上舰船的船厂就有100多家,这些工厂技术人员、设备、设施能 力都具相当规模,二是海军机动修理能力大弱,而我国远洋运输船队就有运 输船1600余艘200万吨,已居世界第八位,还有大型浮船坞“黄山号”、“衡 山号”等,这是一支可供选择的动员力量。三是高技术修理力量相当一部分 第149页 在地方工厂、科研院所储备。 此外,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海上战役,要求大大加快舰船修理速度。 以随舰器材供应为主,以换机换件修理为主,是缩短修理时间的有力措施之 一。实施换机换件修理最突出的是器材配件的筹措供应,它是战时维修保障 的物质基础,尤其是高技术条件下,器材集成化、模块化等比重的增加,使 得器材供应保障显得十分重要。为实现器材配件供应保障有力,应全方位、 多渠道运转。首先要加大战略、战役储备,确保×个基数库存量,战时还要 紧急筹措,保障器材配件结构合理,同时要减少供应环节,尽量向一线倾斜, 增加一线储备。第二要按标准携带随舰器材。第三要配齐参战舰船远航备品 箱。第四依靠修理船、浮船坞携带关键配件、毛坯和原材料,对舰艇急需器 材进行加工补给。第五对特殊急需器材依靠直升机补充供应。 海上封锁作战后勤保障研究 吴宝森 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明确提出,必须把未来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 在打赢可能发生的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从这一基点 出发,联繫我国海上军事斗争形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海上封锁作战将 是海军一项重要的任务。这样一场在特定的作战方向、特定地理环境下,针 对特定的作战对象所进行的海上封锁作战,不仅具有封锁作战的一般特点, 而且由于现代技术,特别是某些高技术武器装备的运用,又给作战和后勤保 障带来一些新的特点。只有认真研究这些特点并採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才能 正确指导海上封锁战役的后勤准备工作和正确组织实施海上封锁战役的后勤 保障工作。 一、关于作战特点对后勤保障的影响 (一)多军兵种协同作战,兵力活动范围广,后勤组织指挥复杂 我军未来所要进行的海上封锁战役实际上是以切断敌之海空交通线,瘫 痪其经济,削弱其战争潜力与能力为目的的作战行动。因此,这一战役目的 不仅决定了战役规模较大,需投入较多的作战兵力,而且也决定了参战的主 体是技术型的海空作战兵力。海军潜艇,水面舰艇部队,航空兵部队均将作 为主要参战部队投入战役;岸防部队和陆战队等也要参战。为保证有足够数 量的具有现代技术水平和作战能力的舰艇部队和航空兵部队参加封锁战役, 必须从全海军的范围内抽调兵力,因此,后勤保障活动的空间范围将纵贯北 东南三个舰队,横连沿海与腹地纵深。同时,为夺取制空权,我空军也必将 抽调精锐作战兵力参战。为对付敌人登陆袭扰或纵深空降,我陆军也将投入 部分机动能力和突击能力较强的兵力。这种以海军兵力为主体,多军兵种高 度合成,协同一体的战役,给海军后勤保障组织指挥带来较大的困难,提出 更高的要求。 首先是后勤协调难度大。战役后勤保障不仅涉及战略、战役、战术后勤 的各个层次,而且涉及各个层次的各个方面。因此,海军后勤不仅要在各基 地、舰航范围组织好人力和物力,对参战部队实施及时、可靠的后勤保障, 而且要在舰队战役方向协调好基地之间的后勤支援等活动和参战兵力跨区活 动时的衔接保障关系等等。并在海军范围内协调好各基地、舰航及各舰队战 役后勤支援等活动。此外,还要处理好海军后勤与陆、空军后勤以及地方支 前单位的关系。 其次是后勤调度困难大。由于后勤部队隶属关系不一,后勤力量配置的 地域广阔,战时对这些力量进行统一调度使用,需经过许多部门和环节,同 时也受时空因素的影响。即使是配属和加强的兵力,由于缺乏平时的协同训 练,在调度使用上也会有相当难度。 第三是对后勤保障活动的有效控制难度大。现代技术条件下海上封锁作 战的组织和控制,尤其依赖于对战场信息的获取、传输、分析和处理。我作 战之敌的电子战能力较强,其空军装备有较先进的电子干扰飞机,其海军的 主要舰艇也均安装了电子对抗装备,均可进行电子欺骗和电子干扰。这些都 将对我后勤保障的组织指挥带来严重影响,在敌软杀伤的破坏袭扰下,后勤 指挥系统可能出现通信混乱、信息中断等情况,从而使后勤保障陷入更加艰 难的境地。因此,提高海军后勤系统的通信能力和杭干扰能力,是保持及时、 有效、不间断指挥的基本保证。 (二)先进作战装备大量使用,物资消耗结构改变,技术保障任务加重 我军未来将要进行的海上封锁战役,必然是敌我双方大量运用现代技术 手段进行激烈抗争和夺控的过程。敌必将充分依赖先进的作战装备进行全力 反抗、企图打破我之封锁。而我方为有效达成对敌封锁,也将集中较多的先 进舰艇、飞机等武器装备投入战场,以遏制敌人的气焰。所以,海军后勤所 面临的战场将是新装备云集的战场。海军这些新的先进的作战装备的大量使 用,不仅使油料、弹药等一般性作战物资消耗增加,更主要的是各类飞弹、 鱼雷、水雷等消耗明显加大。从海湾战争中可以看出,武器装备的现代化程 度越高,高价兵器的消耗比重越大。如在空袭作战中多国部队使用了21种弹 药,其中 13种是飞弹和精确制导炸弹,占整个弹药消耗的 62%。飞弹、鱼 雷、水雷等技术兵器的使用,需要进行预先的检测、检查、充气、充电、装 填原料、对接战斗部件等各类技术准备工作。这些工作技术要求高,专业性 强,只能由专门的技术勤务部 (分)队实施。因此,随着各类先进舰、机的 大量使用,海军技术保障的任务必会大大加重。 同时,由于敌人各类先进武器装备的使用,会使我军参战武器装备受损 率相应增大,装备抢修任务也更趋严重。 (三)全方位大纵深立体作战,后勤受敌威胁大,自身防御任务繁重 现代技术条件下的海上封锁作战,由于大量先进武器技术装备的投入使 用,必将构成包括海、陆、空、天和电磁这样五维空间的战场环境,形成防 空、空袭、反潜、反舰和电子战相结合的一体化;陆上、海面、水下、空中 和太空多层次以及软杀伤、硬摧毁兼施井用的战场景观。这样一种全方位、 大纵深的立体作战,已使战场前方后方界限模煳,战场后方更将成为敌现代 作战兵器的重点打击对象。必然使我后方地域的暴露程度明显增大。战时, 敌军队在实施反潜、扫雷和保交等主要作战的同时,还将以海军舰艇组成机 动编队,在航空兵支援下对我海上交通线实施空袭,以陆军空降部队组成特 攻队,配合特务组织对我重要港口设施实施特攻袭扰;以空军利用外购的先 进作战飞机对我当面和内陆后勤设施实施电子压制和反制作战等等,这些都 将使我海军后勤的自身防护和防御任务大大加重。 而从我海军自身防卫能力看,过去那种传统的利用夜暗、树丛、迷彩伪 装及构筑简易工事等手段,对于海军基地等后勤设施来说,已难以达成隐蔽 第150页 的目的。由于后勤部队防御人员少,自卫武器差,在敌大纵深综合性火力的 打击和机动渗透部队的袭击下,抗击能力将十分有限。战时,在作战舰艇主 要用于封锁而无力满足护航,我后勤船队既缺乏火力抗击又无任何干扰能力 的情况下,自身防卫必然十分脆弱。加之敌人利用其现代情报及监测手段及 时掌握我船队活动情况,船队出航之后必将面临极大危险。这些,都是我后 勤保障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后勤保障的指导原则 (一)保障方式以岸为主,岸海结合 以岸基保障为主首先是由战场的地理条件决定的。海上封锁战役战场濒 临我岸,未超出我主战兵力的半径,可充分发挥我战场准备的优势、依託岸 上后勤设施进行保障。其次是由海军后勤现有保障能力决定的。目前对航空 兵、潜艇等作战兵力缺少岸基保障以外的保障手段,但已经部分具备对水面 舰艇的海上保障能力,可以在岸基保障的同时採用部分海上保障,提高保障 效益。 (二)后勤力量梯次配置,综合配套 战区广阔,双方兵力机动频繁是海上封锁作战的特点之一。为便于灵活 支援、减少迂迴运输,战略、战役、战术后勤力量应作纵深梯次配置。海军 后勤基础设施规模大,形式固定,后勤力量的调整必须以平时配置为基础, 形成适应本次战役需要的梯次配置态势。海军专用物资保障宜以当面后方基 地为主,其它后方基地为辅,对各战役方向实施战略后勤支援,战役后勤力 量以当面舰队所属基地的后勤力量为基础,与沿海战区的后勤力量相结合。 战术后勤力量以驻屯军港、机场为骨干,局部徵用部分商港和民用机场组成, 形成由海向陆的纵深梯次配置。为形成对参战兵力的全面保障,后勤力量在 调整中必须综合配套。使物资储备、医疗救护、雷弹准备、装备修理、工程 抢修等后勤力量与本方向的作战任务相适应,在战略后方支援下独立完成本 方向的战役保障任务。战术后勤综合配套应以战区内的大、中型军港和主要 机场为中心综合配套,形成相互联繫、相互补充的区域性配套体系。既要适 应快速保障、综合保障的要求,又要避免每个驻屯点都小而全的倾向,力求 在划片保障、就近供应的体制下,充分发挥各个后勤力量的效能。 (三)后勤指挥统一组织,总体协调 海上封锁是以海军为主体,在沿海人民群众支援下的陆海空三军协同作 战,参战部队的直属后勤来自各个军兵种。战役后勤力量除海军基地之外, 还须借重沿海军区的部分兵站,分部,空军的战役后勤力量以及沿海地区的 支前力量。只有统一指挥,总体协调,才能使各方后勤力量按战役决心协调 一致,发挥后方的整体力量。这一点已被一江山登陆作战、1962年东南沿海 战备和西沙海战的后勤保障反覆证明。 实施统一指挥,总体协调,就是要把直接为封锁战役服务的后勤力量, 置于战役指挥的统一领导之下,保证战役指挥员对与战役全局有关的后方问 题握有决策权,以保障后方力量的高度一致和前后方的密切配合。 后勤工作统一指挥,总体协调的主要内容是:后勤任务的调整;后勤力 量的调配;后勤计划的协调;交通运输的组织;后方防卫的组织;支前力量 的组织和分配;后方单位的协同以及战役指挥员认为应统一组织的其它后勤 工作。 (四)后勤防卫纳入整体,注意重点 战胜敌人对后方的破坏是组织后勤保障的关键。现代技术条件下,敌人 对后方破坏的手段、方式增多,破坏的范围增大。按双方兵力兵器性能判断, 战役中敌对我后方破坏可能採用的主要手段是:对我沿海或陆上浅近纵深地 域内的后勤目标和交通线进行空袭;在港湾航道进行攻势布雷,用海空兵力 袭击海上勤务船等。显然,针对这些破坏, “后勤防卫”的概念已经远远超 过了以往战争中 “后勤部(分)队自身防御”的范围。后勤防卫必须纳入战 役防御体系,统一组织对空、对海,对潜防御。后勤设施与战斗保障设施的 伪装,防护工程的抢建和抢修也应统一筹划,合理安排,防止相互割裂,顾 此失彼。 由于战役后方正面宽阔,目标分散,对后勤目标的防卫必须集中力量, 突出重点。侧重搞好主要保障港点、机场、船厂和正面后方仓库、交通枢纽 及海上交通线的防御和防护,确保不间断的后勤保障。 三、后勤保障的基本对策 根据海上封锁作战特点对后勤的影响及后勤保障的指导原则,海军后勤 应立足现实,着眼发展,组织好战役后勤保障各方面的工作。 (一)关于物资保障 封锁作战物资保障工作直接关系到战役的进程与结局。根据现代技术条 件下海上作战的消耗特点和海上封锁作战的固有特点,物资保障工作应重点 抓好主要物资的筹措与储备。 首先要把握重点作战物资的储备。现代技术条件下的封锁作战,敌我双 方的海空主战兵力均将以超视距飞弹攻击和潜艇鱼雷攻击为基本样式,导 弹,鱼雷的消耗在整个弹药中已占主导地位。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各种飞弹和 鱼雷的储备。此外,海军近年来陆续服役的新型作战装备已呈现数量少而型 号多的趋势,保证这些作战装备的正常使用、维护修理和战损抢修,对各类 专用维修器材和消耗器材的储备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另外,根据封锁作战, 水雷使用数量较大的特点,后勤要把各型水雷的储备与保障放在重要地位, 以保证初期大量突击使用和中后期的补充使用。 上述作战物资的储备,不仅是物资保障的重点,而且亦是难点。从水雷 储备情况看,目前海军重要作战方向的专用水雷储备仓库少,容量严重不足, 难以保障封锁作战的水雷储备,急需抓紧扩建或新建。各类舰用和机用飞弹 也同样不容乐观。海军其它专用物资储备存在的问题亦较多,这种情况应该 尽快加以改变,否则难以保障海军主战兵力执行封锁作战的各项任务。 其次是把握重点储备方向。应根据海军封锁作战的主战兵力部署情况来 确定储备的重点地区。 再次是把握好储备层次。要按照前重后轻原则来区分战术、战役和战备 储备数量。作战部队和基地、舰航两级储备应占总储备的60%—70%,海军 一级占30%—40%。 (二)关于卫勤保障的组织 封锁作战中,由于参战人员多、作战持续时间长,加之敌将使用各种先 进技术兵器对我实施反制作战,我方可能会有较大的人员伤亡。参照以往战 例,预计海上战斗减员15%左右,陆上约9%左右,其中伤亡率占70%;实 战中由于现代技术兵器特别是某些高技术兵器的使用,伤亡比例还会更大, 另外,疾病减员也不可忽视,预计可达每昼夜 0.4%。为搞好海军战役卫勤 保障工作,应重点把握以下三点: 第151页 1、明确区分救治任务。按照以海军为主、三军协同的战役样式,战役 卫勤保障应该实行分别救治与统一救治相结合的原则。三军海上伤员和落水 人员的救护应由海军统一负责;陆上伤病人员的救护由各参战部队分别负 责;战区内的三军医院和徵用的地方医院统一分配使用。 海军应建立以基地为主体的医疗救护后送体系,这一体系基本由两条主 线构成:一条是由作战海区一码头一陆地医院;另一条是由陆上作战单位、 机场一后方医院。 2、加强海上救护力量。海上伤病员的救护是封锁作战卫勤保障的重点 环节,必须予以充分重视。首先要对大中型作战舰艇的卫生力量予以加强, 提高单舰救治能力。其次是在作战编队或作战海区配置医疗部 (分)队,提 高编队或海区的卫勤救护能力。海上医疗部 (分)队由各有关医院(疗养院) 抽组的医疗队和专科手术组组成,配置于医院船、医疗救护艇、救生船或有 关后勤船只上。根据战区地理情况,以及我方兵力运用特点,应该实行分区 配置。为解决目前海军医院船只不足,可以远洋救生船或经改装的医院船担 任,这样既可以把海上伤病员救治与海上救生结合起来,又可以在船上配备 救护直升机,实现快速救护和后送。另外,鑑于作战海区距离我陆地较近, 我应该建立专门的直升机快速救护后送分队,以提高快速救护能力。 3、重视特殊疾病的医治。随着现代技术兵器的大量使用,致伤特点发 生变化,炸伤、烧伤和毒气中毒比例增高,贯穿伤日趋减少。因此,必须重 视烧、炸伤和舰艇受损中毒伤员的救治工作。 另外,封锁作战将运用大量潜艇和航空兵,因此,潜艇艇员和飞行人员 特殊疾病的发生率会增加。要採取措施增设具有特殊专科救治医疗能力的海 军医院,提高海、空勤特殊疾病的救治能力。 (三)关于运输保障的组织 确保交通运输线的畅通和各类运输任务的完成,是搞好战役后勤保障的 中心环节。除明确战时三军之间及海军内部的分工之外,海军应根据整个战 区的地理环境和战场形态,全面组织好海、陆运输。主要应把握这样几点: 一是分区独立保障,搞好陆海运输。战时近岸海峡将战场分割,无法在 沿海一线及浅近纵深沟通联繫。因此,在运输保障上必须立足独立组织。除 组织好铁路、公路运输外,应分别组织海上机动保障编队,以定点或应召方 式视情对海上编队实施海上送补。机动保障编队由综合补给船、油船、水船、 医院船、救生船和拖船等组成。编队的船只由海军统一抽调,可由两翼两基 地具体组织。 二是加强重点航线,确保跨海与沿海运输。我在战役方向上的不少岛屿、 港点、机场是海军平战时重要的兵力驻屯保障基地,其海上运输量占海军全 部海运量的70%以上。在封锁战役中,这些岛屿、港点、机场的海上运输仍 然直接关系到对参战兵力的保障问题,需要维持航线畅通。为确保物资供应 的不间断,一方面需在战前加大有关港点、机场、岛屿的物资储备数量,以 便减少对战时海上运输的依赖,另一方面要加强这些航线的运输力量,增配 后勤运输船只和掩护舰艇。 三是铁、水并举,确保后方支援。海军有关后方基地是战时对战役后勤 实施战略的主要基地,保障这一地区海军各类物资向战区的可靠输送将关系 到封台作战物资供应的稳定性。保证这一地区战略后方支援的基本运输方式 是铁路运输和水路运输。 (四)关于技术保障问题 封锁战役的技术保障基本分为两类,即鱼 (水)雷、飞弹的技术准备和 装备修理。鑑于目前海军后勤保障的业务分工现状,这里重点研究有关技术 准备问题。 鱼、水雷和飞弹是现代技术条件下海上作战的主要消耗兵器,也是此次 封锁作战的基本运用武器。因此,鱼、水雷和飞弹的技术准备工作在整个战 役后勤保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完善各类技术保障阵地建设的前提 下,技术准备的重点是技术保障部 (分)队的调整配备和技术设备的配套。 1、鱼雷的技术准备。由于使用鱼雷的基本作战兵力是潜艇和快艇,因 此,鱼雷的技术保障应以建制保障为主,即由各参战的潜艇、快艇支队的鱼 雷检修所实施技术准备。为提高鱼雷技术准备的时效性,缩短整体准备时间, 除参战兵力驻泊基地的技术分队外,应组织其它鱼雷技术分队作为机动支援 力量,以视情加强主要方向的鱼雷技术准备机构。 2、水雷技术准备。战时布雷的主要兵力是潜艇和航空兵,其次是水面 舰艇。这些部队平时没有建制的水雷技术分队,所以战时水雷的技术保障是 以区域保障为主。水雷技术保障最突出的问题是存在战时需要量大、时间要 求急和水雷技术分队少、技术力量弱的矛盾。因此,战前应从全海军范围调 整水雷技术准备力量,重点部署于战役方向上有关的港点和机场。具体港点 的选择,最好能兼顾潜艇、布雷舰艇和其它水面舰船的装载。 3、飞弹技术准备。包括舰用、机用和岸防飞弹的技术准备。岸防飞弹 的技术准备由参战的岸防飞弹部 (分)队按建制实施;舰用、机用飞弹则应 取以区域为主、建制为辅的技术保障方式。根据海军作战兵力的部署安排, 应重点建设战区主要港点和机场的综合飞弹技术中心,改善检测设备,配齐 技术人员,尽快形成保障能力。特别是新型舰、机所用的各类新型号舰、空 飞弹的技术准备,要给予格外重视。 (五)关于工程保障 海军战场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基本可以保障现有兵力驻屯、训练和执 勤的需要。但从封锁战役的需要来看还存在三个问题:一是保障兵力驻屯的 基础设施建设,难以适应海军封锁兵力部署的调整。这主要是歷史原因造成 的。 二是设施陈旧,配套保障能力差。一些舰艇基地水、电保障紧张。修理 设施薄弱;有的基地淤积严重,战时使用困难。一些一线机场跑道和其它营 建设施已老旧损坏,需要翻修。三是后方仓库容量不足,难以保证物资储备 和周转。 根据海上封锁作战的需要,按照海军“全面规划,收缩点线,突出点线, 突出重点,分期分批配套建设,注重整体效益”的指导思想,当前应着重改 善两翼地区的屯兵和保障条件,适当加强中间地区的战斗保障设施。在主要 屯兵基地和机场进行重点扩建和解决配套问题,以保证南北机动作战兵力向 战区方向机动部署。对防御阵地、指挥、通信、侦察设施和后方专用物资仓 库进行应急整修和扩建。 战时,战区的海军舰艇基地、机场及阵地、指挥、通信侦察等设施将是 敌方重点袭击的目标。为此,除重点加强防护防御外,各有关基地、舰航均 应组建工程抢修队,负责对受损设施的抢修以及对个别应急项目的临时抢 建。 第152页 (六)关于组织后勤防卫问题 在战役中,对我岸基、后方保障设施、装备及物资、人员造成威胁和破 坏的主要是敌航空兵;对我海上机动保障编队和各航线运输船造成威胁和破 坏的除航空兵外,还有敌潜艇和水面舰艇等。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 情况考虑,后勤系统的侦察、预警、作战手段等都将十分有限,难以有效地 独立组织对敌高性能战斗机和海上袭击兵器的防御。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 考虑增强海军战役后勤的生存能力问题。 一是建立统一的防卫体系。后勤防卫必须纳入基地防御体系;依靠整个 防御作战系统增强后勤生存能力。舰艇基地的后勤保障系统纳入基地防御体 系;航空兵场站纳入机场防御体系;海上机动保障编队或航线运输船要置于 海上作战编队或作战舰、机的掩护之下。 二是注意加强防护措施。搞好沿海和浅近纵深地区的海军战斗保障和后 勤保障设施的防护工程建设,提高抗毁能力。根据现代高技术袭击兵器的发 展趋势,我以往的防护工程建设标准要加以改变,提高抗力等级。指挥、通 信系统及易燃、易爆等物资要转入地下,应针对敌方的侦察手段和器材的发 展现状,尽量採用先进的新型材料、新的手段搞好隐蔽与伪装。 三是健全后勤防卫组织。在整体防卫中要建立健全后勤的防卫组织,在 整体防卫中,要建立健全后勤的防卫组织,完善预案、配备必要的装备,抓 好训练,做到能迅速组织防卫作战,迅速消除敌袭击后果,迅速恢復保障能 力。 高技术条件下海上封锁战役后勤保障刍议 张义武 郭法章 海上封锁是未来高技术条件下海上局部战争中的重要作战样式。本文试 就海上封锁战役后勤保障问题进行粗浅探讨,旨在抛砖引玉。 一、高技术条件下海上封锁战役后勤保障主要特点 (一)受政治斗争制约,战争爆发突然,后勤准备时间短促 虽然海上封锁作战属进攻性的战役行动,我握有战役发起的主动权,但 由于封锁战役主要受政治斗争制约,战争爆发突然,加之我侦察手段弱,早 期预警能力低,一旦发生战事,后勤准备就显得仓促。这就必然要求我方保 障行动与作战行动同步展开,整个后勤保障 “机器”高速运转,紧张地进行 保障准备,高速度地实施供、救、运、修、防等各项工作。 (二)全方位高立体,战场空间大,参战兵力多,使保障范围更加广泛 高技术条件下海上封锁作战,全方位高立体特徵日趋突出。从参战兵力 来讲,三军联合,尤其是海空军的大部兵力都将参战,规模空前;从作战空 间来讲,由于双方参战的兵力兵器几乎囊括了现有的各种武器装备,作战行 动从太空、高空、中低空、超低空、海面及水下范围将同时进行,构成了海 陆空天磁紧密相联的、多维立体的广阔战场空间和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从 后备动员来讲,将牵动整个沿海乃至更大地区的亿万之众,形成新时期的人 民战争。由于封锁战役战场广阔,整体性强,协同要求高,各种保障活动将 同时在陆岸、水面、水下和空中进行,使得后勤保障的范围更加广泛,既要 有平面的保障能力,又要有立体的保障能力;不仅要保障水面舰艇、潜艇、 航空兵,而且也要保障岸防兵力和陆战兵力。因此,后勤保障就不能仅仅局 限于某一区域、某一方向或某一兵种,而应面向更加广阔的范围。 (三)敌我双方作战样式多变,协同复杂,给后勤组织指挥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 从未来海上封锁来看,敌我双方的作战样式复杂多变。我可能採取的作 战手段有布雷封锁、突袭敌基地和破坏敌海上运输线等。同时我们也将可能 遭到敌不同方式的反封锁。敌反封锁作战主要採取三种样式:一是制海作战。 即空军夺取制空权,打击我海上编队;海军以驱逐舰编队为主,在航空兵、 飞弹艇的配合下,对我水面舰艇进行所谓 “机动歼灭”。二是保交作战。主 要是以驱逐舰为骨干,在反潜巡逻机的配合下,进行搜潜反潜作战;以海空 兵力掩护其运输舰船实施海上突破,力保海上航线的畅通。三是反制作战。 当我在某些方向实施海上封锁时,敌将必须採取反制行动,破坏我海上封锁。 在此复杂局面下,我后方指挥所既要接受战役基本指挥所的指挥和上级后勤 的指导,又要根据不同的作战样式对作战进行强有力的后勤技术保障;既要 与友邻后方指挥机构搞好协调保障关系,又要组织协调搞好后方动员;同时 还要组织指挥后方防卫作战。大量的保障兵力,分散的配置形式,复杂的保 障方式,艰巨的保障任务,加之后勤指挥手段单一,通信手段与设施落后, 后勤力量的协同与组织指挥将十分困难。 (四)远离海岸作战,我海上保障能力弱,且受敌威胁大,增加了后勤 保障的难度 未来海上封锁作战,主要作战海域远离我国大陆约×××海里。因此, 仅仅依靠我岛岸的后勤设施对参战部队实施直接保障,必然会影响我海上兵 力的使用范围和使用强度,甚至可能延误战机。为适应海上封锁作战的这一 特点,后勤保障必须前伸,使之具有较强的海上综合保障和机动保障能力。 然而目前我海军的保障体系基本上属于岸基型,海上保障力量尚很薄弱,补 给手段也很落后。如目前3000吨以上的后勤船只全海军共××艘,其中综合 补给船仅×艘,与主要作战舰艇之比为 1:20;现有×××艘运输船只中, 服役10年以上的占80%,到2000年将有80%以上的船只先后进入退役期; 此外我海军勤务船只保障装备落后、性能单一的问题还十分突出。就拿综合 补给船来说,到目前为止,海军还没有一艘能在海上进行飞弹、鱼雷补给的 勤务舰船,因此尚不具备海上补给雷弹的能力;海上浮船坞、医院船、修理 船等勤务舰船是海上保障必不可少的装备,但目前有的船型没有,有的不配 套。这种状况如不尽快改变,在未来海上封锁作战中,海上物资保障和技术 保障则难以开展,必将严重影响封锁作战的进程和结局。同时又由于未来海 上战场处于一个相当透明的环境之中,昼夜的区别日趋减小,靠自然、气象 条件将难以隐蔽自己,加之作战海区敌情复杂,对我后勤舰船将构成严重威 胁。而我现有勤务舰船防卫能力极其薄弱,有的根本就不具备自我防护能力, 战时既要组织自我防卫,又要实施各种保障,从而使海上后勤保障更加困难。 (五)持续时间长,战争消耗大,使后勤保障任务更加艰巨 持续时间长是封锁战役的显着特点。如60年代美国对越南南方的海上封 锁持续时间长达两年,美对越南北方的海上封锁持续时间达8个月。其原因: 一是封锁作战的目的主要不是通过主动消灭敌有生力量的手段来达成的,而 是採用持续隔绝、控制敌海上运输线的手段来实现的。它有一个逐渐消耗、 削弱敌人的过程,封锁效果有个积累过程。因此,封锁战役就不可能速战速 决。二是被封锁一方具有一定的经济维持力和反封锁作战支撑能力。据此, 就必然要求我们在战略战役上,立足于持久作战,而封锁战役持续时间越长, 战争消耗也就越大。此外,随着武器装备现代化程度的提高,战争的激烈程 度将明显增强,破坏性日趋增大,从而使物资的消耗与日俱增。从而扩大了 战争需求与保障能力之间的矛盾,使后勤保障任务更加艰巨。 二、高技术条件下对台海上封锁故役后勤保障主要对策 (一)必须实施高度集中统一的后方指挥 舰队是海上封锁战役的基本组织单位,在未来海上封锁作战中,将集中 统一使用舰队主要作战兵力和海军加强兵力,实施战役指挥,组织进行海上 封锁作战。为保证后方指挥与作战指挥的一致性,就必须在战役指挥员的统 一指挥下,建立起能够统一组织、统一计划、统一调配战役方向各种保障力 量,并有高度权威的战役后方指挥所,其指挥员应由战役副指挥员担任。其 职能是:在战役指挥员的领导下,统一组织有关基地和舰航后勤力量,完成 战役方向封锁作战任务;组织海上保障船队和前进基地对海上作战兵力的后 勤支援;完成海军交给的其它后勤任务的组织指挥。 关于战役后方指挥所的组织形式问题。鑑于目前舰队方向后勤体制的实 际情况,战役后方指挥所的组成可考虑以下两种形式:一是以海军后勤部、 装备修理部派出人员为主,舰司战勤处、监用科技处及有关基地、舰航后勤 部派员参加组成。该方案适用于由海军组织的、有多个舰队兵力参加的海上 封锁战役;二是以舰司战勤处为骨干,舰司作战处、军务装备处、监用科技 处及有关基地、舰航后勤部派员参加组成,必要时可由海军后勤部、装备修 第153页 理部派员指导。该方案适用于由舰队组织、以舰队主要作战。力为主,海军 其他舰队加强兵力参加的海上封锁战役。 在选择战役后方指挥所组成形式时必须注意的是:战役后方指挥机构必 须与作战指挥机构相一致,以保证战役指挥员作战意图和决心的实现;战役 后方指挥机构必须能够实施集中统一的后方指挥,以便充分发挥战役后方的 整体威力;战役后方指挥机构必须做到与上下级后方指挥机构相衔接,与地 方支前机构相结合,以达到各级后方指挥机构与后方保障力量的协调一致; 战役后方指挥机构必须做到平战结合,以平时为主,战时作适当调整,但不 可作太大变动,以免战时指挥与平时指挥相脱节,造成指挥上的混乱。 (二)加快后方基地建设,建立配套的后勤保障体系 海上封锁作战,海上保障是重点,但岸基仍是海上保障的重要依託,是 实施保障的基础。因此,加紧后方基地建设,建立配套的后勤保障体系,是 争取战争主动权的重要环节。但长期以来,由于受“早打、大打、打核战争” 等指导思想的影响,舰队方向后勤战备设施建设和后勤力量的配置呈前轻后 重态势;后方仓库建设 “小、散、弱”,现有保障能力明显不足;舰艇驻泊 基地建设跟不上装备的更新和发展;修理能力薄弱,设施简陋、不配套等问 题还比较突出。为此: 一是要突出重点,抓好大中型军港设施的配套建设。 当前,要重点抓好港区封闭、码头扩建和飞弹技术阵地的配套建设,抓 好驱护舰驻泊基地和有关保障设施的配套建设,同时还要抓好船坞和舰船修 理配套工程建设,使之成为功能齐全的海军大港。 二是搞好中小港点战术后勤力量的配套建设。未来封锁作战中,参战兵 力多,许多中小港点,都要集结一定的兵力和承担部分保障任务,因此这些 中小港点也都必须配置一定的后勤力量,主要应搞好驻泊兵力油、水、弹药、 给养、医疗等保障力量的建设,以适应海上封锁作战的需要。 三是建立自动化、机械化后勤装备体系。后勤保障体系必须设施配套、 功能齐全、高效可靠,具有快速、先进、适应性强的特点。近期内,要优先 发展军械装备,提高雷、弹检测技术装备的综合化、自动化水平;发展装卸、 搬运机械化作业水平;发展军港装备,提高军港维修和保障能力;发展后勤 指挥管理自动化装备,实现后勤指挥、通信、监控管理的自动化和网络化。 (三)必须建立一支与作战任务相适应的、装备精良的海上后勤机动综 合保障船队 封锁战役特点表明,单纯利用我现有岛岸的后勤设施直接对参战兵力实 施后勤保障,已不适应高技术条件下海上封锁作战的要求。我们要在加强岸 基保障力量的同时,重点提高海上机动保障和综合保障能力。 一是加快后勤保障船只的研制与改装。针对现有后勤舰船存在的弱点, 我们认为勤务舰船应向大型、快速、综合、战斗化方向发展。具体他说,就 是要着手研制和建造一批吨位较大、具有中远海综合补给能力,机动性能好, 且有一定自卫能力的大型综合补给船、修理船和医院船等。从功能需要、造 价以及建造时间、港湾码头的现状与发展等诸因素考虑,拟以5000至1万吨 级为宜。与此同时,应有重点地对目前尚在服役的大、中型保障舰船进行改 装,特别要解决海上雷弹补给和自身防护问题,以提高海上综合保障和生存 能力,确保战时不失时机地对参战兵力实施可靠的保障。 二是建立海上后勤应急机动保障船队。未来海上封锁作战,对后勤保障 的机动性、灵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这一特点的需要,在岸基保障 的基础上,应以舰队为单位,根据应急机动作战部队所肩负的任务使命,组 成与之相适应的、具有独立保障能力的应急机动保障船队,主要包括综合补 给船,以及3000吨以上的油、水船、医院船和修理船等。每个舰队方向的上 述船只编成1个勤务船大队,直接隶属于舰队,由舰队统一使用和管理。这 样做的好处是:应急机动保障船队由舰队统一掌握后,有利于平时与作战舰 艇配合组织海上保障训练;有利于在战时统一指挥、统一调度,保持作战与 后勤保障的高度 “一体化”。 三是採取灵活机动的海上保障方式。海上后勤保障要根据不同的作战样 式和保障环境,灵活选择不同的保障方式。在未来海上封锁作战时,可组成 三个以上海上补给船队,其中两个在海上轮换,其它的作为预备和替换兵力, 适时对我海上作战舰艇进行保障。其补给方法有定点保障、会合保障、应召 保障、伴随保障和垂直补给等。具体他讲,在编队未进入作战区域时,可充 分利用作战舰艇对我保障兵力实施的保护,进行伴随保障;当作战舰艇进入 作战区域时,潜艇可採用定点保障和应召补给的方法,水面舰艇则可视情采 用多种方法。总之,海上保障,应把握时机,正确运用,适时转换,使海上 后勤保障适应海战场情况复杂和作战样式多变的需要。 (四)建立三军一体的联勤保障,提高全方位的后勤保障能力 高技术条件下海上封锁作战,由于参战兵种多,作战力量构成复杂,因 而在后勤保障方面,必须打破军兵种之间的界限,把三军后勤力量融为一体, 实施三军联勤联供保障。其理由是:在战时,若单纯实行按建制供应,在储 备和保障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会出现 “远水救不了近火”之弊;而实行 三军联勤联供,则能充分发挥后方基地的作用,能够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 速度支援一线部队。但鑑于联勤保障我军目前尚处于研究和试点阶段,建立 三军联勤保障体制条件还不成熟,我认为今后应继续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合併共性,保留个性,真正形成以划区供应与建制供应相结合的网 络型供应体系。即对战役方向上的诸军兵种实行代医、代运、代修和通用物 资代供,为三军实行联勤保障积累经验,创造条件。其优越性在于:方便部 队,减少环节,提高后勤保障的时效性;减少消耗,提高经费物资使用效益; 平战结合,适应战区作战需要,提高战区整体保障能力。 二是统盘考虑战役方向三军后勤战备设施建设,搞好调整补缺。经过长 期努力,战役方向陆海空三军后勤战备设施建设已具有一定规模,形成了相 对独立的保障能力,但还不能完全适应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联勤保障 的需要。三军联勤是今后国防后勤建设发展的总趋势,因而从现在起,我们 就应该根据战场布局和战役方向的要求,按照陆海空三军不同兵种的共性与 个性特点,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分类规划和建设,不能捨近求远 或重复建设,以避免后勤设施建设上的重复浪费。 (五)搞好后勤动员,充分发挥军民的整体保障威力 高技术条件下海上封锁战役,由于作战区域的限制和对官兵专业素质的 更高要求,人民群众直接参战的广泛性将受到一定影响,但另一方面,地方 力量对战役的间接参与程度却有增无减,进行战役所必需的经济、技术、交 通运输和通信设施等条件,愈来愈依赖于地方力量。因此,实施如此艰巨復 杂的战役保障,必须跳出 “纯军事”的圈子,要以国力、民力为后盾,动员 民众,充分发挥军民的整体威力,使各顶保障建立在可靠的物质基础上。 第154页 一是要建立军民一致的保障体系。平时应根据斗争需要,建立具有权威 性的、能够在战时迅速将民力转化为军力的组织指挥机构。此机构按行政区 域组成,由各省军区和省政府牵头,各军兵种及地方政府和交通、航运等部 门派人参加。此机构平时负责制定计划方案及落实方案的具体措施,战时直 接组织指挥地方力量,全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二是加强地方物资储备。现代海上封锁战役,其作战物资的消耗量相当 惊人,在当前我国防费用少、军费有限的情况下,仅靠军队储备已远远不够, 因而必须加强必要的地方物资储备,把军队储备与地方储备结合起来,提高 军民整体保障能力。 三是建立民船动员体制,制定相应的徵用法律。海上封锁作战,运输补 给线长,后勤保障任务重,所需保障兵力多,必须充分动员地方力量,才能 保障需要。以海运而言,我国的远洋运输已达相当规模,远洋船达600多艘, 一亿三千多万吨,位居世界第6—7位,超过美国,另外还有其它的机动民船 8万多艘。如制定相应的徵用法律,战时会大大提高我们的海上战略运输力 量。其次,要提高民船队伍的准军事化程度。比如,凡被列入战时动员、征 用的各型船舶,在设计建造时就应对其船型、性能及加改装武器装备设施的 位置等进行论证确定;对战时徵用的在航民船和战时加改装所需的物资、器 材等,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储备,以备急用;根据海上军事斗争可能赋予的任 务,要适时组织适应性和针对性训练,并注意储备技术骨干力量等等。只有 把这些工作做好了,才能使民船徵用力量在战时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建立适应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海军基地后勤机动保障体系 海军青岛基地 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确立和高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为海军建 设和作战指明了方向,对海军后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一个与高技 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相适应的后勤机动保障体系,及时、准确地对海军机动作 战编队实施后勤支援,是海军基地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建立海军基地后勤机动保障体系的必要性 海军基地后勤机动保障体系,是由海上后勤支援保障编队和岸基应急机 动支援保障分队组成的机动保障系统。 后勤保障能力是作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技术海上局部战争条件 下,海军基地建立一个海上机动支援保障编队与岸基应急机动支援保障分队 相结合的基地后勤机动保障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第一,从歷史的经验教训看,海军基地应尽快建立后勤机动保障体系。 作为海军强国的美国,二战前曾对建立海军后勤保障体系缺乏认识,认为无 需在海上组织保障活动,只要按照战前补给——作战——战后补给的方式即 可保障海上作战任务的完成。由于这种方式不能适应作战样式、兵力编成、 作战纵深及持续时间等因素的变化,为此美海军吃了不少苦头。最后终于使 美海军认识到,如果没有遍布世界的岸基保障和海上机动保障力量组成的全 球后勤保障系统,就无法确保海上的打击能力,时至今日,美军已建成世界 最庞大的全球后勤保障网,为其海军远洋进攻战略提供了坚实地保障。如在 海湾战争中,这一保障体系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海军基地要完成新时期军 事战略所赋予的保障任务,就必须建立适合我海军机动作战特点的海军基地 后勤机动保障体系。 第二,从 “近海防御”战略对海军基地后勤保障的要求看,海军基地应 尽快建立后勤机动保障体系,随着 “近海防御”战略的确立,未来局部战争 海上作战,在作战样式上,由过去的近岸防御作战为主,转变为远离海岸条 件下机动作战为主;在作战兵力上,由轻型快速兵力为主,转变为以大中型 舰艇和其它兵力组成的海上联合机动编队为主;在作战空间上,由近岸扩展 到近海范围内的广阔立体空间;作战对象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海军基地的辖 区保障任务相对加重。这些转变,决定了未来海上作战后勤保障较之以往的 近岸保障,在保障方式、保障对象、保障空间、保障手段上必将面临的一场 深刻的变化,要求海军基地必须向着形成强大近海后勤保障能力的方向建设 和发展。 第三,从海军战斗力建设均衡发展来看,海军基地应尽快建立后勤机动 保障体系。海军的作战能力并不仅仅决定于作战舰艇本身的数量、吨位和装 备的优良程度,还取决于作战舰艇与保障力量——特别是后勤支援保障力量 的均衡。没有这样的均衡,作战舰艇就不可能形成真正强大、持久的战斗力。 我海军长期存在的 “作战腿长,后勤腿短”从而影响形成海上战斗力的状况 就说明了这一点。所以, “近海防御”战略的需要,决定了海军基地就必须 建立一支与近海机动作战相适应的海上后勤机动支援保障编队。 第四,从高技术条件下海上局部战争后勤保障的特点看,海军基地应尽 快建立后勤机动保障体系。高技术条件下海上局部战争后勤保障的特点决定 了海军基地在建立和完善海上机动支援保障编队的同时,还必须建立一支具 有灵活机动、快速综合保障能力的岸基应急机动支援保障分队。因为,高技 术条件下海上局部战争的特点,使后勤保障准备时间大大缩短,保障强度大 大提高,码头后勤保障的 “决”与“慢”,是制约海军机动作战编队反应速 度的重要因素。同时,近海作战要求基地后勤力量尽量靠前部署,形成攻势 布势,但当前基地后勤力量布局还不能完全适应这些要求。为此,必须加强 基地的应急机动保障能力,一来在战争初期对机动编队实施应急支援,二来 弥补当前基地后勤力量布局的不足,使之适应高技术条件下海上局部战争后 勤保障的需要。再因为,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非常重视打击后勤,基地后 勤生存面临着严重威胁,现有的补给点、补给设施很可能在战时遭到打击而 无法使用。这时海上机动保障力量和岸基应急机动支援保障力量就具有特别 重要的意义。岸基机动保障力量可以开进到其它地域开设临时补给点,而海 上机动保障力量可以在海上诡避对方打击,较岸基固定设施具有较大的生存 概率,并在海上对机动编队实施后勤支援,从而保证机动编队的持续作战能 力。 海上后勤支援保障编队和岸基后勤应急支援保障分队构成的海军基地后 勤机动保障体系,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海军基地对海军 (舰队)应急机 动作战编队实施后勤支援保障的基本力量,是海军综合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 分。前者主要在海上对机动作战编队实施后勤支援保障,主要由综合补给船、 油水补给船、干货补给船、医院船、修理船等组成,是岸基保障力量在海上 的延伸,是海军后勤保障的 “重点”。后者主要在港口码头等补给点对机动 作战编队实施应急机动支援保障,是海军基地为适应高技术局部战争,从各 专业勤务保障部 (分)队中,抽调中坚力量组建成的应急支援保障分队,担 第155页 负基地辖区或跨辖区应急机动作战部队的岸基应急机动支援保障,是海军后 勤保障的 “基础”。 二、建立中国海军特色基地后勤机动保障体系的途径 我们认为,海军基地应当按照“以岸基保障为基础,以海上保障为重点” 的指导思想,着眼任命,立足现有装备和条件,勇于探索,从优化组合方面 入手,发挥现有装备的最佳效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海军后勤机动保 障之路。 (一)海上后勤机动支援保障编队 从现有基础出发,结合近年来基地组织海上后勤机动支援保障编队建设 的实践,我们认为,建立以 “两级编队”为主体的海上后勤机动支援保障编 队,是较为切合实际的选择。 “两级编队”海上机动支援保障编队,主要是 指由两类不同性能的舰船编两级保障编队,由它们共同担负海上后勤支援保 障任务。 “一级保障编队”,也称为伴随支援保障编队,由适航性较好的大 中型综合补给船、3000吨级以上油水船、大型修理船、大型远洋救生船等编 成。可在海军 (舰队)应急机动作战编队的编成内实施伴随保障,是执行远 距离作战支援保障的编组形式。“二级保障编队”,也称近岸支援保障编队, 由各类小型、性能单一的勤务船只与轻型战斗舰艇组成,主要担负近岸补给 和向 “一级保障编队”实施再补给任务,可在基地辖区内或指定海域待命执 行支援保障任务。如果对现有辅助船进行改装,使其功能更加齐全,能够完 成海上飞弹、鱼雷装填,则更有利于海上作战。在现代高技术海上作战条件 下,考虑到现代战争破坏性大以及新的舰船建造补充周期长的特点,海上保 障力量需求与现役船只运力不足的矛盾将很突出。所以,两级编队的船只可 以由在编的辅助舰船和非编的后备船队船只组成。 两级编队在作用上可视情灵活掌握,机动作战编队在较远海区执行任务 时,一般由 “一级保障编队”伴随保障。在近岸海区执行任务时,使用 “二 级保障编队”採用海上定点保障、召唤保障或会合保障等方式进行支援保障。 这样,採用 “两级编队”海上机动保障体系既符合我海军基地的实际,又可 基本适应当前海上保障任务的需要,是着眼我海军基地特点,实施海上后勤 支援保障的有效途径。 (二)岸基应急机动支援保障分队 岸基应急机动支援保障分队在原后勤值班分队的基础上,按照平战结 合、模块组合、组合快速、规范统一的原则,寓应急保障分队于现有保障力 量之中,从专业勤务保障部 (分)队中,抽调力量组建成专业勤务应急机动 支援保障分队。如军需保障分队、海上医疗队、飞弹技术准备队、水雷技术 准备队、飞弹抢修分队、汽车运输队、军港勤务队等等。需要特别强调的是, 各分队要具有较强的机动能力和独立实施单项保障的能力,同时也要具有合 成组织综合保障能力。 为了把这些分队切实建成与海上机动作战相适应的应急快速保障力量, 要做到 “五个落实”:一是组织要落实。要明确编组,预任人员,制定各类 人员的工作职责和标准,建立完善的指挥管理机制。二是装备物资要落实。 要根据任务使命,配备必要的装备,储备充足的物资,保证能够随时执行任 务,开得动,补得上,救得下。三是制度要落实。要制定正规的战备、训练、 工作和生活制度,把应急分队的管理纳入正规化轨道、四是方案要落实。要 制定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的各类方案,保证应急分队的行动有据可依。五 是训练要落实。要注重贴近实战训练和针对性训练,不断提高应急分队的快 速反应、快速机动、快速补给能力。 三、建立海军基地后勤机动保障体系应把握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努力,海上后勤机动支援保障编队的建设对提高基地后勤综 合保障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就整体来说,海军基地后勤机动支援保障体 系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后勤装备功能单一,综合保障能力弱。海上后勤机 动支援保障编队存在着综合补给能力差,防御能力弱,航速慢、数量少等问 题,特别是海上机动作战急需要的飞弹、鱼雷等主要作战物资和装备,还不 能进行海上补给。岸基应急机动保障分队,没有统一的装备标准,现有的装 备不配套的问题比较突出。二是物资储备还不完全适应高技术条件局部战争 后勤保障的需要。海上机动支援保障编队平时没有获携一定数量的作战物 资,执行任务时临时补充,难以实现应急快速保障。岸基应急机动保障分队 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物资携行、运行、留用标准,战备物资储备少,品种不齐 全,布局不尽合理。三是组织指挥与管理上还难以实现统一指挥、统一计划、 统一组织、统一保障,不利于发挥海陆一体化整体保障效能。四是后勤防卫 能力弱,基本上不能组织有效的后勤防卫。五是动员体制、法规不健全,后 备船队建设处在刚刚起步阶段。针对这些情况,在建设海军基地后勤机动保 障体系中,应当努力解决好以下问题: (1)努力改善后勤保障装备,使之与机动作战编队海上作战后勤保障需 要相适应。海上后勤保障装备重点要解决勤务船只速度慢、吨位小、防护能 力差、综合保障能力弱的问题,尽快装备具有海上飞弹、鱼雷保障能力的现 代化综合补给船和医院船,使海上后勤机动编队与作战舰艇发展相同步,提 高整体作战能力。岸基应急保障分队要在提高快速机动能力上下功夫,逐步 实现装备配套标准化、机械化、系列化。 (2)开拓海上后勤支援保障新途径,採取以民养军的办法,组织后备船 队。平时搞好预备役训练,按规划组织改造改装,搞好预备役船队与在编后 勤支援保障编队的 “接轨”,战时“入列”,与在编后勤支援保障力量共同 担负海上后勤支援保障任务,从而建立一支有海军特色的 “预备役船队。” (3)搞好后勤物资储备。海上后勤支援保障编队平时应根据后勤保障和 作战任务的需要,至少获携一个机动编队一次补给所需的主要作战物资,确 保随时都具有后勤保障能力。岸基后勤保障分队所储备的物资,必须品种齐 全,数量适当,严格实行 “三分四定”,并採用新装备如货柜储存,保证 一有任务立即补得上。 (4)增强后勤机动保障体系自身防卫能力。最主要的是要把后勤防卫纳 入基地防卫和海上防卫作战中,由基地或机动编队统一组织防卫作战。 (5)理顺指挥与管理的关系。实施平时与战时双重指挥管理体制,平时 的指挥、训练与管理以抽组单位为主组织实施,基地负责制定计划、组织演 练,考核监督;战时的指挥与管理由基地统一组织实施,做到快速集结,快 速机动,快速保障, “形散神聚”。直接接受基地首长或机动编队首长的指 挥,以保证对机动保障体系实施高效统一的后勤组织指挥。 海上封锁战役中三军航空兵联合作战的后勤保障 张楠 周晓平 杨玉红 第156页 本文拟对在海上封锁战役中航空兵联合作战的必要性及其后勤保障作一 探讨。 一、海上封锁战役中三军航空兵联合作战的必要性 由于当前世界局势的重大变化,作为全面战争的世界大战一时打不起 来,相对来说陆军地面部队直接参加作战的机会是比较少了;但局部战争却 频繁地发生,使得航空兵成为现代作战的主要兵力。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 这个事实越来越多地引起了各国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重视,由此而引起了作 战指导思想的变革,各国越来越重视航空兵的联合作战及其后勤保障。对于 我军来说,实行三军航空兵的联合作战也是十分必要的,在海上封锁战役中 更是如此。 首先是作为海上封锁战役主体海军的作战飞机在数量和质量上均不足以 完成海上封锁作战任务。我国的海军还不够强大,我海军航空兵既无航空母 舰和固定翼舰载机,又无性能先进的预警机,遂行独立、远程作战的能力受 到较大的限制。需要得到空军和陆军航空兵的加强方能进行作战。 从飞机修理的情况来看,海军航空兵的飞机修理能力则显得十分薄弱。 目前海军只有一个飞机大修厂,其年修理能力仅为××架,远远不能满足海 上封锁战役对战伤飞机修理的要求。同时,海军部队在野外修理飞机的能力 也是比较有限的,只能对一些装备部队时间较长的飞机进行中修以下的修 理。因此,海军在战时对飞机的修理必须得到空军、陆军以及国家有关部门 的加强之后,才能够组织起及时有效的航空工程机务保障。 海上封锁战役首先要夺取制空权,要通过从空中的突击来实现和夺取有 利的态势,这就要求我军航空兵的机场建设能够符合部队作战的需要,使部 队在战时能够利用沿海及内地的机场,实施对敌人的勐烈突击。而我军沿海 机场的布局则不完全适应部队作战的需要,必须前出到距战区较近的机场, 才能使原来就有限的作战半径充分发挥作用。为此,陆、海、空军的航空兵 在战时都必须实行机动转场,在较短的时间内隐蔽、迅速地进驻到前沿的机 场,从而在战役的布局上形成较大的优势,有效地夺取和保持制空权。 我军陆、海。空军航空兵部队的编制体制和航空兵后勤的建设具有许多 的共同之处,为我军航空兵实行联合作战和广泛地机动奠定了基础。从我军 航空兵部队建设和航空兵后勤建设的歷史来看,我军具备了进行陆、海、空 军航空兵联合作战和联合后勤保障的先决条件。从航空兵部队的编制、体制、 装备上看,我陆军、海军航空兵部队都是源于空军的,在组织后勤保障的方 法上基本上也是相同的。在组织飞行的条令条例和组织后勤保障的规定等等 方面也是大同小异的。 可以这样说,不论是作战的需要还是航空兵部队建设的实践,我三军航 空兵都必须实行联合作战而且有条件实行联合后勤保障。 二、海上封锁战役中三军航空兵的联合后勤保障 (一)作战物资的供应 我军航空兵的作战物资主要分为通用物资和专甩物资两大类。通用物资 筹措比较方便,来源也较广,通常可就地取给,应以战区为主来组织供应, 三军航空兵则不需为此耗费过多的保障力量。专用作战物资则又可分为两 类:三军航空兵都可以使用的通用航空作战物资和陆、海军专用的航空作战 物资。此类作战物资则要根据部队的具体情况来区别对待。三军航空兵通用 的作战物资应由飞行部队所到机场的航空兵场站来组织供应,飞行部队只需 向场站提出使用的具体要求即可;对于三军航空乓各自专用的作战物资和航 空兵战斗团携行的专用作战物资,则应由实施机动作战的航空兵部队自行携 带。在作战任务紧急,时间紧迫而来不及携带时,则应由军以上 (陆军军、 海军舰队航空兵和空军军或军区空军)后勤部组织前送,以保证部队的急需。 在航空兵作战物资的筹措上要从国家的整体出发,由总部根据作战的需要和 可能,尽可能早地向航空工业部门提出生产和採购的计划,以使部队保持必 要的储备,适应海上封锁战役的需要。 (二)运输勤务的组织 空运已经成为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实施战略性输送兵力的重要手段, 它使军队快速部署和远程机动作战的能力大幅度地提高。在海上封锁战役 中,要使我军航空兵部队能够做到集中使用,形成较大的优势,要依靠高效 的运输来实现部队的高速机动,航空兵部队的输送应以空运为主,辅之以地 面的公路、铁路和水路运输。应向参加海上封锁作战的航空兵部队派出较多 的运输飞机,在军用运输飞机不足,难以完成运输任务的情况下,应该相对 地集中和徵用民用运输机,实现航空兵部队转场的空运化。至少应做到每个 战斗团能有数架中型运输机配合行动,达到全团转场一次空运即可 “人走家 搬”。对于担负主要作战后勤保障任务的机场则应配有3—5架中型运输机, 以便重要的作战物资在需要紧急调运时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运至前进机 场,保证部队的急需。对于大宗的物资,如油料、弹药等仍要以地面运输为 主。 (三)飞行员战伤救护的组织 在海上封锁战役中,航空兵部队将主要是在海洋上空进行战斗,严重的 敌情威胁,复杂的战场环境,恶劣的生存条件,使得我军战伤飞行员的救护 工作难以象在陆地上可以有效地组织。我们可以从国外引进戴维?汤普森轨 道科学公司研制的轨道通信系统,这个系统仅需数百万美元就可建立起来。 从我军的财力和未来作战的需要来看,建立这样的系统是可能的,也是可行 的。该系统性能先进,每台地面传送装置体积小,重量轻,个人携行十分方 便,价格仅250—400美元,加添紧急信号设备后就可将求救信号和用户鑑别 号码传入卫星。当飞行员跳伞落水后,只要按下紧急信号按钮,卫星就可接 收到信号。卫星接收到信号后,可一边告诉用户已接收到信号,同时通过地 面接收站告诉地面控制中心联络网,联络网可立即派出最近的救援人员前往 援救。用此系统可迅速地对战伤飞行员进行定位,帮助指挥人员查明飞行员 落水的海域和具体的人员,以利于地面指挥机构迅速地派遣救护力量前往抢 救飞行员。同时,我们还必须建立起远海、近海和沿岸的三级救护网络,形 成由水面舰艇、潜艇、运输舰船 (渔船)、医院船、水上飞机、救护直升机 和岸上机场或医院等等力量所组成的综合救护组织。做到一旦在空战中,出 现我方飞行员负伤、跳伞就能够立即发现或报知,救护人员能够迅速赶到现 场、达成快速捞救,减少歷次海上作战中由于救护不及时而增加的伤亡。对 于参加海上封锁作战的飞行员,还应配备其它的水上救生器材和通信工具, 组织战伤自救的训练,提高他们在海上和野外生存的能力,提高飞行员的生 还率。 (四)飞机和高技术兵器技术保障的组织 精兵集中、人力集中、高技术兵器的集中是海上封锁战役的一个主要特 第157页 征,由此引起了技术保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它要求我们集中主要技术保障 力量于主要作战方向的机场。在海上封锁战役中,应向主要作战机场派出由 工厂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加强修理力量,支援航空兵部队的飞机修理工作, 飞机的修理仍然要以野外抢修为主,以送厂修理为辅。要建立以军区空军航 空工程领导机关为主要责任单位的飞机修理指挥机构,对战区范围以内的战 伤飞机实施统一的修理,统筹安排,分别组织实施。对于陆军、海军专用飞 机的修理,则应以陆军、海军自己的航空机务部门为主组织修理。在总体上 要打破现存的较为封闭的各自为阵的修理模式和布局,形成综合的修理力 量。 对于航空兵部队以空对空飞弹、空对舰飞弹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兵器, 要加强其保障力量。在平时对部队进行建设的时候,就要把高技术兵器的保 障工作列为重点建设的范围。要根据部队建设发展的趋势,长远规划,加大 航空军械技术阵地准备线的容量,扩大其仓库的存储量,增加其人员编制, 提高其技术水平。要在战役方向的中心机场组建直接隶属于军一级后勤部的 航空军械技术保障中心,该技术保障中心应具备多种军械技术保障的能力, 负责对本军范围内驻场部队的航空飞弹、航空水雷、鱼雷等进行技术保障。 在战时,该中心还应具备能够快速空运的能力,能在短时间内向相关的机场 迅速地运送经过最初准备的飞弹等航空军械兵器。为了确保高技术兵器的可 靠性,还应由有关的研制部门和工厂派出专家前往部队进行指导,确保这些 装备能够在海上封锁作战中发挥出应有的效益。 (五)机场保障的组织 海上封锁作战对于航空兵的机场保障来说,主要就是加强机场场面通用 设备、装备的保障工作。我军航空兵具有的一个十分有利的特点就是不论陆、 海、空军的航空兵都採用大体相同的保障组织体制和编制,所装备的地面保 障装备也几乎是可以互相替代的。因此,除了对于担负飞行后勤保障任务的 航空兵场站要加强保障力量外,还应在军以上的航空兵部队建立必要的机动 后勤保障力量,在需要时对有关的机场进行加强,提高其后勤保障能力。 同时,我们还应加强机场的场道工程保障工作,积极地组织好机场的抢 修。在三军航空兵场站尚不具备独立地抢修机场的能力时,要由海上封锁战 役指挥部统一组织和指挥对机场的抢修。在具体组织机场抢修的时候,要依 靠地方政府和人民的大力支持,依靠军民整体的力量,以机械化的抢修力量 为主,齐心协力,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把遭到敌人袭击的机场抢修完毕, 确保航空兵部队升空作战。 (六)机场防卫的组织 在现代局部战争中,交战双方都把袭击对方的机场作为夺取制空权的重 要手段,组织好机场的防卫对于海上封锁作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认 为:应该以战区作为实施机场防卫的主要责任单位,由战区统一组织辖区内 机场的防卫工作;以地对空飞弹部队和高射炮兵部队作为主要的防空兵力, 以驻机场的航空兵歼击机部队作为组织机场防卫的突击兵力,以加强的成建 制的陆军部队作为地面机动作战兵力,组成从反敌空袭到反敌空降、反小股 特工破坏的综合防御作战兵力,确保机场的安全。 (七)地方支前力量的使用 发挥军民整体力量的威力是我军后勤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原则。在海上封 锁战役中,我们仍将遵循这一原则。对地方支前力量的使用,要在国家的动 员安排下,由当面战区根据三军航空兵的需要统一组织计划对各个地方、各 个部门提供给参战部队的民兵、民工、医护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各种技术 装备的修理人员、各类车辆的驾驶人员和民用飞机、车辆、船只等等作出统 一的安排,重点是向担负主要作战任务的部队提供支援,向部队后勤力量不 足的单位提供支援。 (八)后方指挥的组织 1、在海军 (战役)后勤的统一指挥下,开展后勤保障工作。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达到在海上封锁作战中,能够及时有效地拟定后勤 保障方案,及时组织和指挥整个战役的后勤保障工作,真正形成合力,以实 现军委首长关于 “保障有力”的目标。海上封锁战役的后勤保障工作是十分 复杂的,它牵涉到各个方面的各种力量。由于海军是海上封锁战役的主体, 应该建立以海军后勤机关为主的后勤指挥机构,方能把我们比较有限的后勤 力量用在海上封锁作战的刀刃上,实现军委首长 “保障有力”的要求。 2、以封锁作战的后勤保障任务为中心,组建联合航空兵后方指挥所,并 尽量靠前配置,使其起到海上封锁战役航空兵后勤保障指挥中心的作用,负 责所有参战的航空兵部队的后勤保障工作。这个指挥所的建立主要是以任务 为主的,而不是以级别为主。同时在这个指挥所下要建立起若干个强有力的 作战方向航空兵后勤指挥机构,分别担负起若干个责任区内的航空兵后勤保 障任务。例如,在××、××、××和××应分别建立以军区空军、空军军、 海军舰队航空兵等成建制单位为主的航空兵后勤保障指挥机构。这些指挥机 构对于本保障区域以内的航空兵部队的后勤保障负有完全的责任,并负责对 下级后勤部队和部队后勤的指导和保障工作。 3、以中心机场为重点,组成机场保障机构,负责对该机场所有的参战部 队实施全部的后勤保障及后勤保障的组织指挥工作,并使其具有航空兵基地 的功能。中心机场是指在某一作战方向上根据作战任务的需要、机场的吞吐 能力、停机能力和后勤保障能力等诸因素而确定的高等级军用机场。关于航 空兵基地,我们认为它是在中心机场上所建立的大型的综合性航空兵驻屯机 构。它应具有能够同时保障多机种、大机群作战的能力;同时,它还应该能 够成为某个作战方向航空兵后勤保障力量的辐射源,能够向其它机场提供后 勤支援;它还必须成为防空部队、空降部队,某些地面部队驻扎的基地,并 能够向这些部队提供相应的后勤保障。在这样的基地内,三军的航空兵部队 都可以得到全面的后勤保障,相关的地面部队也能够得到有效的后勤保障。 这样,海上封锁战役航空兵后勤保障的指挥工作就能够做到精力比较集中, 指挥比较顺畅,后勤保障工作就能够比较有力,不但解决了航空兵部队的后 勤保障,同时也解决了进驻机场相关地面部队的后勤保障工作。 浅谈高技术条件下空中进攻战役战区空军后勤保障 张剑 纵观世界近期爆发的几场局部战争特别是海湾战争,我们可以看到,空 中力量在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的决定作用越来越明显,採取先发制人的空中攻 势作战己成为空中力量的主要任务。从我军的实际情况来看,战区空军后勤 具备比较完善的保障系统和比较全面的保障能力,是空中进攻战役后勤力量 第158页 的主体。因此,研究高技术条件下空中进攻战役战区空军后勤保障,对赢得 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的胜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 要研究高技术条件下空中进攻战役战区空军后勤保障问题,首先要弄清 高技术条件下空中进攻战役的特点及其对后勤保障提出的新要求。 (一)空中进攻隐蔽、突然,后勤必须快速应变。战争实践表明,空中 进攻的隐蔽、突然性是空中进攻战役突击成功的关键,特别是在作战双方势 均力敌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对武器装备处于劣势地位的我国空军来说,更应 坚持隐蔽、突然的攻势作战的指导原则,力求在战役中尽快夺取制空权。要 想保障隐蔽、突然的作战行动,后勤必须快速应变,在短时间内爆发出巨大 的保障能力。 (二)作战强度高,物资消耗大,后勤保障任务繁重。随着高技术在军 事领域的运用,现代导航技术和作战飞机的性能在不断完善和提高,武器装 备的突击能力也在不断增强,作战双方必将集中优势兵力展开激烈的空中争 夺。作战强度高,必然带来物资消耗大,特别是航空油料、弹药和航空器材 消耗更加明显,后勤保障任务十分繁重。 (三)参战兵种、机种多,活动范围大,后勤保障必须灵活机动。未来 空中进攻作战,如果仅靠单一的兵种、机种,很难达成强大的攻势,必须利 用多兵种、机种合同作战。既要有航空兵的突袭,又要有高炮、飞弹部队的 配合;既要投入强击机、歼击机和轰炸机,还要投入侦察机、,运输机。同 时,作战样式也将随着战场态势的不断变化而变化。因此,后勤保障必须具 有较强的机动性和灵活性,以适应保障多机种、多兵种合同作战的要求。 (四)作战双方依託高技术武器,对敌实施全纵深打击,后方防卫任务 艰巨。一方面,发展迅速的精确制导技术、卫星侦察技术、空中预警指挥技 术、电子干扰技术、夜视技术和 “隐身”技术等,在使空中进攻能力增强的 同时,也正在削弱着对空防御的能力。围绕机场、后方仓库、医院、运输干 线等重要目标展开破坏与反破坏,将是未来局部战争的一个显着特徵。另一 方面,由于高技术武器杀伤力、破坏力大,武器装备、后勤保障设施的损坏 以及人员伤亡将明显增加。由此可见,后勤目标已成为高技术战争中交战双 方展开激烈斗争的焦点,战时后方防卫任务十分艰巨。 二 要想赢得高技术条件下空中进攻战役的胜利,必须立足当前,着眼未来, 根据空中进攻战役的特点和对后勤保障的要求,在全面提高后勤保障能力上 下功夫。我们认为,要提高高技术条件下战区空军后勤保障能力,应採取以 下措施: (一)加强高技术局部战争后勤保障理论的学习研究 面对高技术兵器的发展以及现代战争样式的不断变化,加强高技术局部 战争后勤保障理论研究,科学预测高技术发展对未来作战后勤保障的影响, 努力寻求新对策,是适应形势发展,做好反侵略战争准备所必须的步骤。因 此,应把研究高技术局部战争后勤保障理论,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充分 发挥理论研究在提高后勤保障能力中的先导作用,力争在 “寂静战场”的斗 争中优先击败对手。 首先,要更新观念。对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不能停留在原有的认识水 平上,要改变传统的 “以量代质”的大规模防御作战的观念,积极探索适应 形势发展需要的攻势作战的后勤保障方式、方法。在学习、研究的过程中, 要注意克服三种倾向:一是认为高技术战争 “神秘莫测”,存在畏难情绪; 二是认为我军装备比较落后,研究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离我们的实际太远; 三是对战争的危险性估计不足,认为当前研究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为时尚 早。只有克服了上述问题,提高了后勤保障人员的思想认识,才能对高技术 局部战争后勤保障做到思想上重视,行动上有准备。 其次,研究高技术局部战争应把着眼点放在现实问题上。既要吸取 以往我军局部战争后勤保障的经验,又要充分借鑑外军的先进做法,在借鑑 经验中研究现实问题,又立足于现实问题探讨未来的发展,重点研究适应我 军未来局部战争后勤保障需要的新方略。如,高技术条件下空中进攻战役战 区空军后勤保障力量的编成、部署、使用,后勤保障模式以及在不同作战样 式下採取什么样的保障方法,战时如何做好 “供、运、修、救、防”各个环 节的保障工作,等等,都要通过理论学习和研究理出最佳思路,找出解决问 题的最佳途径。 (二)建立适应空中进攻战役需要的战区空军后勤指挥和保障体系 后勤指挥是实施快速、高效后勤保障的关键因素。高技术条件下的空中 突击样式正由过去的单一机种和少数机种协同作战向多机种、多兵种合同作 战转化,后勤保障工作日趋复杂,需要一个合理的战役后勤指挥机构和一个 完善的战役后勤保障体系来组织协调、实施各项保障工作,因此,提高后勤 指挥效能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认为,要提高战区空军后勤指挥效能,应重点 做好三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一是成立战区空军故役后勤指挥机构。在战区空军领导下,成立由本 级后勤首长、后勤司令部以及业务部门有关人员组成的指挥班子,统一负责 后勤保障的组织指挥。在指挥所的设立、指挥班子人员的组成等方面,重点 应考虑如何搞好本区空军部队独立作战的后勤组织指挥,同时也要兼顾支援 外区作战的需要。指挥机构一旦成立,要抓紧搞好全面建设,注意增强后勤 指挥人员的指挥能力和军事后勤理论、高新技术、现代战争等方面的知识, 从观念上、理论上、实际指挥能力上做好应付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准备。 二是建立完善的战役后勤保障体系。在未来较小范围的局部战争中, 战区空军应具备依靠自身力量进行独立保障的能力,但战区空军自身力量有 限,而且战争的关连因素较多,因此,战区空军组织空中进攻战役,应充分 利用本战区的各种保障资源和力量,建立与战区空军进攻战役相应的以战区 内三军统供为基础,骨干机场为主体,其它支援力量相结合的保障体系,坚 持按划区供应与建制保障相结合的原则,由战区空军后勤对所属部队统一供 应,再按部队建制逐级实施保障,其它部队视情实施有效的支援保障。 三是加强后勤指挥设施建设。既要形成战区空军后勤与各场站、后方 仓库、医院、修理厂等单位之间相对独立的后勤指挥通信网络,又要就近加 入国防通信网和地方通信网,并与战区内陆、海军部队建立和保持良好的通 信,确保空中进攻战役纵向指挥系统和横向协同系统的通信联络畅通。在此 基础上,应加快后勤指挥自动化建设,逐步建成以微机为主体的后勤指挥自 第159页 动网络,达到信息传递、处理、决策、指挥、控制自动化,战时使后方和前 方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提高后勤指挥效能。 (三)合理储备战备物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高技术装备的逐渐增多,在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 中作战物资的消耗量将会日益增大。为了保障战争的巨大消耗,平时应建立 合理、充足的物资储备。从目前我区的物资储备情况来看,存在着布局不够 合理、品种不够齐全配套、部分物资数量不足等问题。当前和今后应有针对 性地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合理调整战备物资储备布局。未来局部战争最大可能在沿海、边 境地区爆发,空中进攻战役将在一定的作战区域内以前沿一线骨干机场为依 托实施作战。因此,战役战备物资的储备应在现有布局的基础上,根据战时 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做到靠前配置,轻重适度、梯次配备、便于调运供应、 有利防护,重点加强一线机场和后方仓库的物资储备,形成梯次支援、横向 兼顾的供应网络。 二是增加战役战备物资储备数量。在周密分析、准确预测可能的作战 对象和作战规模的基础上,根据预定的战略目标、任务、作战可能持续时间 与消耗、补给可能,调整适应高技术条件下空中进攻战役需要的物资储备标 准,加大各种物资的储备量。重点储备多机种保障物资,特别是航油、航弹、 航材、机场抢修材料和空军专用而战时又不易筹措的物资;对交通运输不便 的机场和阵地,视作战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大储备;确保战时持续不间断地供 应。 三是注重综合配套。物资储备配套、适用是提高综合保障能力的重要 因素,要做到生活保障与作战保障配套,主要物资与一般物资配套,专项物 资和附属设备配套,单项物资自身配套。鑑于空中进攻战役以航空兵部队为 主体,当前应重点抓好作战新机种的航材配套,特别是重点骨干机场既要多 储备一些通用配套航材,又要有重点地储备一些专用配套航材,以便顺利实 施多机种保障。 (四)加强骨干机场和重点保障力量建设 空中进攻作战,供应的物资种类多,技术保障复杂,而且战争中不可预 见的因素多。因此,准备工作要充分,必须以稳固可靠的机场为基础,有针 对性地抓好重点保障力量建设。 一是抓好骨干机场全面建设。空中进攻作战参战兵种、机种多的特点, 要求后勤具有很强的综合保障能力。为了保证未来空中进攻战役的顺利实 施,在当前军费紧张的情况下,应在重点方向、重点地区选择几个位置重要、 通信、交通、防护设施、生活保障等条件较好的机场,作为骨干机场,有计 划、分步骤进行重点建设。平时按照多机种保障的要求,抓好保障设施的完 善配套,增加多机种保障的物资储备。临战前适当增编人员,增加保障装备。 通过全面建设,使不同战役方向的骨干机场既能独立完成多机种、多批次、 大场次飞行作战的保障任务,又能对驻场周围的防空部队实施保障。 二是抓好合成机动保障力量建设。空中进攻战役灵活机动、快速转换的 作战特点,要求后勤在定点保障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利用合成机动保障力 量实施伴随保障和支援保障。围此,战区空军后勤应针对本区范围内不同战 役方向未来战场环境和实际保障能力,组建几支能够遂行不同保障任务的机 动后勤保障部 (分)队,随时准备进行各项勤务伴随、支援或接替保障。外 军建设 “空军混成部队”的经验可以给我们提供有益的借鑑。机动后勤保障 部 (分)队主要由各战役方向的场站、后方仓库、医院、工程部队、修理工 厂等单位的人员组成,平时寓于各保障单位之中,做到组织、装备、训练三 落实,加强 “快供、快运、快救、快修”四种能力的训练,一旦有事,能迅 速集中,遂行保障任务。 (五)改进后方防卫工作 组织实施空中进攻战役时,机场、后方仓库等将是敌反击的主要目标, 因此,改进和加强后方防卫工作,提高地面生存能力,是取得作战胜利的重 要方面。首先,要以机场为重点,抓好防护设施建设,逐步建立隐蔽、适用、 配套、坚固的防护体系。每个机场都应建有地下指挥所、飞机库、装备库、 油库、弹药库、航材库、电站和人防工事,并具备抗摧毁、抗震动、抗脉冲、 抗幅射、抗生化武器的综合防护能力。其次,要按照 “攻防一体”的原则, 加强后方地面防空力量建设,给机场、仓库、医院、工厂等配备一定数量的 高射火器,以便採取积极的打击行动,来遏制敌方大规模反击对后方的破坏。 三 高技术条件下空中进攻战役战区空军后勤如何灵活运用各种保障力量, 组织实施各项保障工作,我们认为,应把握以下三点: (一)集中力量,重点保障,确保首次进攻作战胜利 战争实践表明,重点实施首次突击是空中进攻作战最重要的原则,对取 得战役胜利具有决定性意义。战役指挥员歷来注重利用首次突击可能达到的 突然性,集中使用优势兵力兵器,形成强大的突击力量,对敌要害实施勐烈 突击,力求掌握战役的主动权,为尔后的作战创造有利条件。为了确保空中 进攻战役首次突击的成功,战役后勤应在作战部队首次突击前,根据战役兵 力的编成、战役任务和战场条件,将平时训练有素的保障力量,充足配套的 保障物资隐蔽部署在重点骨干机场和便于机动的一、二线机场,形成保障空 中进攻战役的“拳头”力量,一旦作战部队发起突击,能在短时间内爆发出 强有力的保障能力,确保部队首次突击成功。 (二)快速反应,灵活机动,持续稳定地保障部队作战需要 首次突击之后,敌方将採取相应的作战行动,战场态势将会发生较大的 变化,我作战部队必须视情使用后续梯队进行补充突击或连续压制,以扩大 战果,并阻止敌恢復作战能力,为整个战役的胜利奠定可靠的基础。在这种 情况下,后勤保障不能按部就班,必须以变应变,灵活採取区域、定点和机 动保障相结合的方式,减少保障层次,提高保障工作的时效性和灵活性。要 充分发挥战役机动后勤保障部 (分)队和支援保障力量的作用,实施持续、 灵活、高效的整体保障,以保证部队全面有效地发挥整体作战威力。 (三)加强协同,密切配合,提高后勤综合保障效能 由于未来空中进攻战役作战强度高,物资消耗大,单靠战区空军后勤力 量很难圆满完成战役后勤保障任务。因此,在战役过程中,要善于根据不同 情况下空中进攻战役的特点,科学组织保障力量,区分保障任务,做到全面 协同、上下结合、军民结合,把不同的保障力量融为一体,充分发挥各种保 障力量的综合效能。如,运输可实行空地合同保障以及徵用地方运力;伤病 员的救治可依靠战区内体系医院和地方医院;机场抢修可以取得陆军工兵部 第160页 队和地方民工的支援等。总之,要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将战区内 军政民等各种保障力量有机结合,形成后勤整体保障合力。 浅议空中进攻战役后勤指挥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乔泰阳 空中进攻战役的后勤指挥是空中进攻作战指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从 属于作战指挥的领导,又相对独立存在。空中进攻战役的后勤指挥不同于一 般的后勤指挥,它有一个显着的特徵:就是被动中争取主动,主动中求得高 效率,强调预测要科学、指挥要统一、决策要正确、协同要密切、补给要快 速。因此,我认为要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依据战役企图和战区特点,注重战前后勤保障的科学预测,是 搞好后勤指挥的根本 我们所面临的作战对象,将拥有一定数量的高技术兵器。可以预想,一 旦爆发局部战争,其作战规模、战役高技术化程度,也将是空前的。对后勤 保障来说,不仅要经受在装备上不占优势的考验,而且还要受到作战环境制 约的考验。因此,要赢得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空中进攻战役的胜利,从后 勤指挥方面来说,战前必须对战役保障作细緻的分析,科学的预测。 1、要依据首长的决心意图,搞好保障能力预测。根据战役作战时间、作 战规模及投入作战的兵力,预测战时最大限度能保障多少部队参战;根据作 战前沿一线机场保障设施、设备和保障技术力量,以及战时可能增配情况, 预测每个机场战时最大限度能保障多少航空兵团及多少种机型参战;根据现 有编配的机动保障力量和技术保障力量,以及战前可能扩充的机动保障力 量,预测战时一旦前沿机场遭敌空袭或保障设施被炸,野战机场开设能力, 野外输油管线铺设能力,机场抢修能力和装备抢修能力等等。这些都是后勤 保障能力预测不可缺少的因素,只有科学地预测了这些保障因素,才能为战 时提供准确、可靠、及时、有效的保障。 2、要依据战役保障任务,搞好物资保障预测。在战役保障任务确定后, 按战役作战物资需要量,积极准备各种保障物资。首先,应掌握战役方向各 类保障物资的现有量与需要量的差额便于筹措;其次,对作战所需的长线和 短线物资来源进行分析,战略、战役后方分别可调用的物资数量,当地可筹 措的物资数量,以及长线、短线物资生产和运输周期等;再次,战役开始后, 各级能补充的物资,包括陆、海军通用物资支援保障数量,当地人民政府和 工厂可生产的物资等等。根据就近就便的供应原则,确定各类作战保障物资 的供应方法和补充渠道。 3、要依据作战地区的特点,搞好与保障相关因素的预测。后勤指挥员要 在明确保障任务后,尽早地了解和掌握作战地区的地形、道路、天候、水源 及其它自然资源等,哪些情况是有利的条件,哪些是不利的因素,如何解决 不利因素给保障带来的困难等。 二、明确战役目标和保障任务,抓紧后勤保障的战前准备,是实施 有效后勤指挥的前提 根据空中进攻战役作战特点,为保证战役取得预想的效果,后勤指挥应 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配置与储备保障物资。根据进攻作战的特点,保障物资应按前重 后轻的原则进行储备,战时消耗量大、筹措和运输较难的物资,如:航空油 料、航空弹药、航空器材、特种运输工具以及大型保障设备等要储备充足。 战时易筹措的一般性消耗物资,按战役保障需要量进行储备。此外,还要进 行预置机动储备,战前储备一定数量与保障潜力相关的物资、设备、器材, 配置在战役或战区地域内,一旦战役情况发生突变,能起到支援保障作用, 减少战役后勤对战略后勤的依赖程度。物资存放上要本着使用方便、利于保 障的原则,採取相对分散的存放方法,减少一次性遭敌空袭损失程度。 2、灵活组织与部署保障力量。根据分散配置、集中保障的原则,採取多 点分散区域的部署方法,将后勤保障力量分散配置在预定作战地区,组合成 保障区域,做到作战前沿与纵深保障力量匹配,点与面部署照应,把抗击敌 空袭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谋求整体保障效益。如:在一线机场、高炮、导 弹、雷达部队腹地部署战术保障力量,在战区腹地内配置战役保障力量,使 战役、战术后勤保障力量能交替使用、互相补充、灵活协调,增强战役应变 保障能力。 3、制定与完善各种保障预案。空中进攻战役情况复杂多变,参战的各级 后勤部门和单位,战前必须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制定多种保障预案。如: 在保障预案上,针对航空兵使用广泛的特点,各场站要制订单一机种和多机 种保障预案,在保障规模上,要有小批次、小编队和大机群、多批次保障预 案;根据空中进攻战役油料、弹药、航材消耗量大的情况,战役后勤指挥机 关和战役保障部队,要制订多种保障物资紧急发付预案,包括大批量和小批 量发付预案,多方向发送和革一方向发送预案。预案要与作战部门作战方案 配套,保证在作战行动变化时,能按预案实施保障,力争使战役后勤保障主 动权,掌握在周密计划和科学预见之中,做到对战场的保障指挥应付自如。 4、加强与组织临战训练。针对空中进攻战役特点,从难从严组织参战保 障部队和人员进行战前训练,提高人员素质和技术保障水平。一是按保障预 案进行临战前强化训练。从战时需要出发,加强重点保障技术训练,熟练掌 握操作技能,保证在战役实施过程中,能准确、及时、有效进行保障;二是 从练指挥、练协同、练保障人手,加强协同保障训练。突出指挥员与保障分 队之间的协调,分队与分队之间的协调,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协调训练,使后 勤保障做到联得快、供得上、合得拢:三是从实战要求出发,加强应急保障 训练。要强化多种情况下的保障方法的训练,当战役情况发生突变时,指挥 员能作灵活应变处置。 三、适应战场快速多变情况,是实施后勤保障正确决策与指挥的关 键 高技术局部战争空中进攻战役,敌我双方为隐蔽自己的真实企图,作战 双方都将採取灵活的作战手段。因此,后勤指挥必须採取一切有效措施,适 应快速多变的战场情况,为达成战役目的实施准确、有效保障。 首先,要积极採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决策。从近年来发生的局部战争 情况看,现代空中进攻作战参战军兵种众多,战役力量构成元素复杂;从作 战手段和方式看,电子战、空地一体战等方式相继出现,作战前方和后方难 以区别;从战场情况看,高技术武器装备广泛投入使用,战争节奏加快,战 场情况千变万化。后勤指挥要对战场情况迅速作出正确判断,就必须採用以 电子计算机、通信网络、信息终端和指挥运算程序为核心的自动化指挥体系, 第161页 以最大限度提高后勤指挥效能。 其次,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后勤指挥设施辅助决策。近年来,我军也加快 发展了类似国外c i 系统,自动化指挥系统已逐步开始应用于后勤领域。在 作战保障中,后勤指挥员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先进设施和设备进行决策,实现 人机的最佳结合。 第三,要简化指挥程序,提高决策效率。其一,利用现有保障编成关系, 建立相对独立的后勤指挥网络。一方面,根据后勤指挥隶属关系,明确指挥 权限,实施分级指挥,属于哪一级保障的,由哪一级指挥,减少指挥层次; 另一方面,根据战场情况,由战役后勤指挥机关与各个保障层次或重点作战 方向建立直接联繫,减少中间环节,实施直接指挥。其二,根据战役后勤保 障力量部署,实施分散指挥与平行指挥,特点情况下在战役重点方向可授权 直接保障单位后勤指挥权,既能使后勤保障达到靠前指挥的要求,又能为战 役后勤指挥机关及时提供准确的战场情况,还能在战役后勤指挥机关与保障 层次中断指挥时,起到辅助指挥作用,达到指挥连续不间断,保障迅速有效 的要求。 四、注重密切协同,充分发挥整体保障能力,是后勤指挥取胜的保 证 未来空中进攻作战,必将是多机种参战,多层次袭击,多方向进攻,多 批次出动,作战强度高,物资消耗大,对后勤保障依赖性强。后勤指挥在很 大程度上,就是将各种保障力量进行有效协同,合理应用和调配各种作战保 障物资,充分发挥战役后勤保障力量、外区加强保障力量及战区和地方保障 力量的作用,对作战部队实施及时、高效、全程保障。因此,在后勤指挥协 同中应遵循以下原则:在保障任务区分协同上,要加强整体控制,使各级后 勤保障部门和保障单位互相协调,并能为最终完成战役保障任务服务;在保 障方式协同上,要使一线保障与二、三线保障都能实施多种保障方式,各种 保障方式之间能互为补充、相互支援,形成最大保障合力;在保障环节协同 上,要与作战部队行动同步,使各个环节形成一个上下衔接、左右相济、前 后唿应、纵深梯次的保障体系。在具体指挥保障中应做到 “三个结合”:一 是集中保障与分散保障结合。对重点作战方向和地区实施重点保障,对其它 方向和地区则以分散保障为主。二是区域保障与机动保障结合。由于空中进 攻战役战场情况变化快,因此,除区域保障外,还必须在战役腹地建立精干、 快速的机动保障分队,视战场情况变化,灵活实施机动保障和快速伴随保障, 使航空兵作战始终有可靠的保障依託。三是军民保障结合。在上级统一组织 指挥下,与当地政府建立密切联繫,依靠地方支前保障力量,发挥“大后勤” 全民整体保障能力,形成筹、供、管、运、修、救等军地保障网络和局部作 战全局支援的整体合成保障体系,提高整体保障能力。 除上述外,在实施空中进攻战役过程中,后勤指挥还要注重加强我方防 卫与防护能力,必须在作战指挥部门的领导下,採取有效措施,保证整个战 役达到预期的目的。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中空中进攻战役后勤保障一般规律探讨 范思鹏 在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空中进攻战役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突 出,它对改变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加速战争进程和确保战争胜利,具有愈来 愈重大的影响,在某种特定情况下,仅通过一定规模的空中进攻作战即可达 成战争目的。如,美军空袭利比亚,以军偷袭伊拉克核反应堆等。 空军赖以升空作战的基本依託,是地面上的一系列后勤保障。特别是现 代高技术条件下,随着航空兵器的发展,空战方式方法的增多和战场空间的 扩大,空军作战对后勤保障的依赖性愈来愈大,要求愈来愈高。后勤保障已 成为空军战斗力中的决定性要素之一。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又赋予空中进 攻战役后勤保障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 一、战役主动权在我方手中,后勤准备必须力求周密 与防空战役情况突然、准备仓促、应战被动的复杂局面不同,空中进攻 战役行动通常具有较大的主动权,准备时间相对较为充分,这就为后勤的周 密准备创造了客观条件。战役后勤应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周密地组织各 项后勤准备,力求使保障预案的修订、后勤部署的调整、保障力量的扩编、 作战物资的调拨、技术装备的补充、战场工程的抢建、后备力量的动员、后 勤协同的组织以及指挥机构的建立等,尽可能细緻、充分、完善。然而,周 密准备并不意味着可以拖延准备时间。这不仅因为空中进攻战役往往是高技 术局部战争的先导,拖延势必会影响战争全局;而且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空 中作战,战机稍纵即逝,任何拖延都可能丧失有利战机。因此,战役后勤准 备工作既应力求周密,又应尽量抓紧。要在平时准备的基础上,抓紧战前准 备时间,集中全力突击进行各项临战准备,力争各项工作在战役发起前准备 就绪。 二、突然性是首次突击成功的关键,后勤准备必须高度隐蔽地进行 突然性是实施空中进攻战役的首要原则,也是确保首次突击成功的关 键。即便失去战略上的突然性,如果能达成战术上的突然性,首次突击也仍 然可能奏效。例如,1991年 1月17日凌晨多国部队空军对伊拉克实施的首 次突击,尽管在战略上已无突然性可言,但由于战术上的高度隐蔽突然性和 武器装备的高度先进性,仍然使伊拉克猝不及防,以至多国部队首批飞机飞 临其首都巴格达上空时,伊军尚未拉响防空警报,灯火管制也直到40分钟后 才开始实行,结果多国部队的空中突击首战告捷。 达成突然性的基本前提,是战役各项准备工作的高度隐蔽性。特别是后 勤准备活动,不仅目标明显,而且后勤与地方接触广泛、联繫紧密,从而易 导致泄密渠道和机会的增多。因此,后勤准备的高度隐蔽性,对于确保战役 的出敌不意、出奇制胜尤为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战役后勤在准备过程中,必 须採取一切有效措施,千方百计地隐蔽我军的战役企图。为此,应严格控制 战役后勤保障计划的知密范围;战前目标明显的物资调运和工程抢建应尽可 能利用夜暗或复杂天气进行;后勤通信联络要严格执行加密规定,战役发起 前要保持无线电静默;机场上的物资器材、技术装备要尽可能疏散、隐蔽配 置,并採取严密伪装措施,直至设置反侦察的电子干扰设备;必要时,还可 在非战役方向组织后勤准备的佯动,或设置假机场、假目标,以迷惑敌人等。 第162页 三、首次突击是战役成败的关键,后勤保障必须重点围绕首次突击 展开 空中进攻战役的成败,通常取决于首次突击。实践证明,出敌不意地对 预定目标实施强大的首次突击,往往容易以较小的代价换取较大的战果。特 别是随着防空兵器的发展,预警系统的完善,以及地面 (海上)目标防护能 力的增强,如果不能在首次突击中先声夺人,给敌以毁灭性打击,尔后的突 击行动就难以奏效。因此,首次突击是战役成败的关键,甚至有可能通过首 次突击即基本达成战役目的。 战役后勤保障应以首次突击保障为重点。在首次突击准备阶段,要周密 修订保障计划,尽可能多设想几种方案,以确保首次突击保障任务在各种復 杂、困难情况下都能圆满完成;要集中主要力量保障首次突击,尽可能为其 提供充分的物资器材、精良的技术装备、完善的保障设施及强有力的勤务力 量,最大限度地满足首次突击任务需要,特别是对于主要突击方向及主要突 击力量 (突击兵力集团)的首次突击保障,更应作为重点的重点;要反覆、 严格地组织战前检查,以确保各项准备工作的落实。在首次突击实施阶段, 战役后勤一方面应通过战役军团基本指挥所,密切掌握空中突击情况、物资 消耗情况、飞机战伤情况、飞行员跳伞或迫降情况以及敌机可能来袭情况等, 以便适时组织战役后勤力量及有关航空兵场站採取相应保障措施;另一方面 则应利用各种通信手段和指挥系统,严密监测和掌握各航空兵场站及战役后 勤直属部 (分)队的保障运行情况,并加强统一调控,视需要适时给予支援 和指导,必要时,向主要突击方向派出前进指挥所,向其它方向派出战役后 勤代表,加强一线指挥。 四、多机种群体远程奔袭、合同作战构成战役基本形式,后勤支援 力点必须向多机种保障和野战保障倾斜 现代空中进攻战役力量编成,主要包括以轰炸机、歼击轰炸机及强击机 为主体的突击兵力集群,以歼击机为主体的掩护兵力集群,以预警指挥机、 电子干扰机、空中加油机和侦察机为主体的保障兵力集群,以及由上述部分 兵力构成、用于扩大战果和应付意外情况的战役预备队。多机种群体远程奔 袭、合同作战,构成了空中进攻战役的基本形式。战役的结局,将在很大程 度上取决于各兵力集群和各武器系统整体效能的发挥。为形成有利的作战布 势和增大飞机活动半径,通常在战役实施时,部署在纵深机场的轰炸航空兵, 以及部署在二线机场的歼轰、强击航空兵和部分歼击航空兵,要前出到主要 配置歼击航空兵的一线机场加油、挂弹,或从原基地直接出击,完成突击任 务后,经一线机场加油、挂弹再返回原基地。 上述作战特点势必给后勤保障带来三个新情况:一是造成一线场站多机 种保障任务的增多,一线场站不仅要保障驻场部队的作战行动,而且要随时 准备保障临时转进的其它机种部队的作战行动;二是造成前沿机场数量的不 足,从而对野战机场和公路跑道的需求量增大;三是随着野战机场、公路跑 道的投入使用,野战机动飞行后勤保障任务量和野战机动保障力量需求量也 势必相应增大。这就要求战役后勤在组织保障力量时,必须针对上述特殊需 要採取相应对策。除了要从物资器材、技术装备以及保障设施等方面加强一 线场站,以增强其多机种保障能力外,还应通过动员地方支援、组扩建后勤 部队及内部调整等方式,准备和掌握相当数量的工程修建力量和野战机动保 障力量,以适应抢建和开设野战机场、公路跑道的需要。 五、战役主要战场在敌区上空,抢救遇险空勤工作必须紧密依靠多 方支援 空中进攻战役主要是深入敌后作战,必然遭敌空中和地面防空力量的顽 强抗击,飞机战损率将明显高于防空战役和合同战役中的空中支援作战。战 役后勤应建立野战救援组织,配备精干的救护人员、野战医疗器材以及直升 机等快速输送工具,紧密依靠其它军兵种部队、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大力 支援和通力合作,才有可能确保救援任务的顺利完成。为此,战役后勤应提 请战区前指统一组织遇险空勤救援工作,并将遇险空勤的唿救信号、识别标 志和联络方法等有关事项通报各有关方面,只要有可能,就应当在战区特遣 分队及敌后军民的配合下,积极组织敌后机降救援。 六、战役强度高、消耗大,保障力量必须高度集中使用和高效率、 高强度运转 随着现代空袭兵器战术技术性能的大幅度提高,空中进攻战役物资消耗 量空前增大。越南战争中,美空军航空油料和航空弹药的消耗量,已占美军 全部耗油量和耗弹量的60%和50%。随着现代空袭作战强度的提高和节奏的 加快,空中进攻战役物资消耗更呈现集中和急剧的趋势。海湾战争中,多国 部队空军航空油料和航空弹药的日平均消耗量,已分别达到近3万吨和近 2 万吨,均创歷史之最。我军未来空中进攻战役,其油料和弹药消耗量也相当 可观,仅一个团次的轰六飞机 (按18架计算)出动,耗油量和耗弹量就分别 达500余吨和160余吨;加之,遂行战役任务时往往是多批次、多梯队集中 连续突击,从而在短时间内就会导致物资的大量、急剧消耗;而我军场站的 储备能力一般又比较有限。如果战中没有强有力和高时效的物资补给,要保 障战役持续进行下去几乎是不可能的。战役后勤必须採取有效措施,千方百 计确保战中物资补给按时、按量到位。 七、空中进攻战役往往与其它战役样式交织在一起,后勤保障必须 既全方位,又轻重有序地实施 现代空中进攻战役,特别是联合战役中的空中进攻战役,往往不是孤立 进行的。为了使敌后突击行动达到更理想的效果,很可能在空中进攻战役的 一定阶段穿插主降战役;当敌遭受空中打击后,又不可避免地要对我实施空 中报復,从而又使我不能不在空中进攻战役的进程中交织展开防空战役。而 随着空降战役和防空战役的伴随展开,不仅战役军团的作战任务骤然加重, 而且后勤保障所承受的压力也势必相应加大。这就要求战役后勤,既要充分 发挥后勤保障的整体效能,全方位展开后勤保障,在组织空中进攻战役后勤 保障的同时,充分关照好防空战役后勤保障和后方防卫,以及对空降兵部队 的空中后续补给,又要正确处理掌握关键与照顾全局的关系,自始至终根据 战役军团指挥员的意图,把握住保障重点以及重点转换的时机,有序地组织 后勤保障。 八、参战军兵种和涉及方面众多,后勤协同必须周密计划严密组织 高技术条件下的空中进攻战役,既是空军的多兵种、多机种合同作战, 又是诸军兵种的协同作战。因此,空军战役后勤必须积极搞好与参战各方面 的后勤协同。应主动与战区后勤,参战各军兵种后勤及地方支前机构加强联 系,协调行动,并积极参加战区后勤组织的后方协同;应根据战区整体保障 原则和战场实际情况,周密制定与参战各军兵种后勤及地方支前机构的协同 计划,明确规定相互协同的任务、内容、方法及要求,并严密组织协同动作; 第163页 应灵活、有效地控制协同计划的实施,当出现协同动作失调、或协同动作遭 破坏、或协同计划与当时情况不相适应、或情况紧急来不及重新组织协同动 作时,应本着局部服从全局的原则,迅速调整和恢復协同关系,积极採取协 调措施和配合行动,确保整体保障威力的充分发挥。 九、战役决策权属于战略层次,空军战略后勤筹划指导与战役后勤 组织实施必须紧密、有机地结合 高技术局部战争的空中进攻战役,受到政治和外交斗争的强烈制约,其 作战时机、规模及战法等一系列问题,无不具有很强的政策性,战役的决策 权高度集中于战略层次。为了更好地符合战略意图,战役后勤保障离不开空 军战略后勤的筹划和指导。 为了确保上下级后勤的紧密配合和协调一致,实现各级后勤力量的一体 化,并充分发挥保障力量的整体效能,空军战略后勤的筹划指导与战役后勤 的组织实施必须紧密、有机地结合。为此,应正确处理筹划指导与组织实施 的关系。一般来说,作为战略后勤的筹划指导,主要是围绕战役全局性重大 问题展开的,它不应该、也不可能包揽战役后勤的组织指挥活动。即便是属 于战略后勤筹划指导的、涉及全局的重大问题,战略后勤也不宜统得过死。 作为战役后勤的组织实施,应严格遵循战略后勤的决策和意图,并加强请示 报告。但高技术条件下战场局势的错综复杂和千变万化,也应当允许战役后 勤在不违背战略后勤总意图的前提下,从当时当地的客观实际出发,机动灵 活地处置情况。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空军战役后勤保障 许嘉迅 空军作为高技术运用最为集中的军种,其强大的空中力量和空中威慑依 赖于及时、准确、有效、连续的后勤保障。因此,认真研究和探讨高技术条 件下的空军战役后勤保障问题,对于加强空军部队质量建设,适应未来局部 战争需要,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高技术条件下空军战役后勤保障的主要特点 (一)战役突发性强,后勤临战准备短促,甚至趋于零。高技术广泛用 于战场,使军队快速突击能力大为提高,传统概念上的空间已不再是滞制双 方突袭的天然优势,使后勤准备时间非常短促,临战准备时间甚至趋于零。 这就要求战役后勤必须加强实施快速保障的基础 (包括人力、物力和信息) 建设,提高全方位、全时间保障能力,能在任何紧急情况下施行边保障、边 准备。 (二)高技术装备综合运用,技术保障难度增大。高技术装备的逐步普 及,不仅引起作战样式的变革,同时也使后勤保障内容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要使高技术武器装备发挥应有作用,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后勤技术保障人员 和后勤技术保障装备。能否及时有效地维修保养和恢復高技术武器装备,已 成为保持战斗力的关键环节。对操纵使用高技术后勤装备和组织指挥高技术 后勤保障的后勤人员的技术素质要求也更高,不仅战前培养、训练不易,而 且战中的临时徵调和补充更加困难。 (三)战役合成化程度高,以多机种为主的保障任务重。为达成战役企 图,在战役地幅内,甚至是某几个中心机场,必须要集结数个军兵种、数个 建制部队及数种到数十种机型施行合成作战。限于机场布局和战区空军装备 所限,仅在空中力量上就必须同时使用陆、海、空军航空兵,参战部队既有 本战区,也可能有外区;在机种机型上,预警、干扰、加油、歼击、强击、 轰炸、直升及运输机等数十种飞机将同时运用。要适应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 部战争的需要,就必须在战役后勤,包括重点战术后勤建立与战役任务、布 势和高技术装备相适应的后勤部署、保障体制,具备很强的以多机种为主的 综合、辐射保障能力。 (四)物资消耗量大,单位时间内供应保障负荷剧增。由于大量高精尖 武器装备和保障装备使用,战役所需的物资器材品种繁多,消耗量大,尤其 是特殊性能的物资、器材、设备等需要量成几何级增加,使平战时的物资筹、 储、管、供、运面临许多棘手难题。 (五)战役呈立体化态势,后方生存问题十分突出。高技术兵器全方位、 全纵深、全过程的火力突击,使战役后勤始终处在高精度、高杀伤、高破坏 的威胁之下,空军首当其用的地位,也必然是敌人首先突击的目标。因此, 如何创造有利于后勤生存和保障活动的战场条件,战胜敌人高技术兵器的突 袭破坏,成为战役后勤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 二、高技术条件下空军战役后勤保障的发展趋向 (一)必须加强高技术和谋略训练,培养高素质的后勤人才 高科技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近几年发生的高技术局部战争表明, 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与先进武器的有机融合。因此,必须把培养适应高技术 战争的后勤人才放到战略位置。 增强后勤人员高技术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和指南,没有强烈的高技 术意识就不可能有先进的高技术后勤保障实践。高技术应用于军事后勤实 践,不但延伸了后勤人员的体能,而且还扩充了后勤人员的大脑。一旦掌握 并驾驭了高技术,那么,整个战役、乃至战备后勤保障的量、质、效都将会 成几倍、几十倍的增值和提高。因此,组织广大后勤人员,尤其是战役后勤 指挥、管理人员学习、研究高技术战争,切实提高对高技术重要性的认识, 无疑是十分重要和迫切的。 提高后勤教育训练起点。随着我军高技术兵器的逐步装备,对后勤人员 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面对世界第一军事强国在未来高技术局部战 争中对我构成的威胁,特别是对我战役后勤产生的影响,也迫切要求我们必 须把高技术和谋略训练摆到应有位置。必须在立足现有装备搞好训练的同 时,真正把高技术知识学习、训练纳入部队后勤年度训练计划,作为各种专 业集训的必训必修必考内容;同时,在军以上机关广泛开展以研究开展高技 术条件下后勤保障为主要内容的谋略训练,提高适应高技术条件下组织空军 战役后勤保障的能力。 (二)调整物资储备布局、结构,增强供应保障效能 近年来,我区组织的几次大的战役演习、集训行动,都集中暴露了战役 后方部署,以及物资储备结构上存在着明显的问题,特别是比照未来高技术 局部战争的需要,差距更大。一是布局上呈前轻后重,前后脱节;二是品种 少、数量严重不足;三是结构不合理。鉴此,调整、完善战役地幅内的物资 储备布局、结构,是战役后勤完成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保障任务的基 本保证。 第164页 储备布局要合理。从战区未来可能担负的任务看,必须结合部署调整和 三军后勤供应改革,加大物资布局和结构的调整力度,逐步形成一个全纵深、 多梯次、小集中、大分散的网络式布局,确保从作战部队到后方基地都有储 备,做到一线部队多于二线部队,主要方向多于次要方向,重要作战机场多 于其它机场,交通不便地区多于交通方便地区。 储备品种要配套。目前,物资储备品种上的单一性较为普遍,适应不了 多军兵种、多机种合成作战的需要。因此,必须适当增加战术、战役航材、 油料和弹药的配套储备,特别是一线主要机场,要根据可能进驻的机种、机 型和防空部队,适当储备相应机种、兵器使用的物资器材,包括部分专用设 备,确保航空兵多机种作战和机动作战的需要。 储备数量要适当。所谓适当,就是要做到该多则多、该少则少,甚至能 不储的坚决不储,力求军事、经济效益的统一。一方面,在物资储备数量上 要突出战役后方和中心机场,形成依託,多边辐射;在储备策略上要突出“技 术”份量,加大新高技术装备、特种装备保障器材及专业性强的物资储备, 使之与高技术军事装备的更新同步,与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保障需要相适 应。另方面,要着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改革战备物资储备模式,走 军地共储、军民兼容之路,做到通用物资、低性能物资一般不储,以就地临 时筹措为主,提高经费、物资使用效益。 (三)组建后勤快速保障部队,适应机动保障需要 必须把机动保障力量建设摆到应有的位置。空军战役后勤保障的组织, 以基地保障为主,机动保障为辅,这是符合空军作战特点的。但是,随着现 代局部战争突发性、损毁率的增强和提高,对后勤机动和实施机动保障提出 了更高要求。我空军战役后勤也必须在加强基地保障力量建设的同时,着手 组建和发展适量的机动保障部队。在当前财力下,可以考虑在战区空军范围 内先组建一个具有综合功能和保障能力的快速机动保障团,平战时都能担负 加强、支援几个或独立遂行空军任何一个兵种、装备的保障任务,以提高整 个战役后勤的快速、应急、全方位保障能力。 建立各种专业应急保障分队。鑑于目前战术后勤的实际状况,可以考虑 在旅、团、场站和仓库、医院、修理、运输等部队中抽组一支精干、多能的 机动保障分队。平时施以严格的超前、超量和多专业训练,配备精良、多功 能的装备,战时一旦需要,既可以独立机动到预定地区组织专业保障,同时 也可以把各种专业力量统一编组,形成具有综合保障能力的机动力量,进而 弥补战役机动力量的不足。 (四)贯彻“积极防卫”方针,努力保存战役活力 现代高技术兵器具有全纵深打击和高度突防能力,战争侧重打 “后”, 并首先从后方打起成为现实。在这种恶劣的战场环境下,战役后勤既要保障 好部队的作战行动,同时还必须十分重视和做好自身的安全防护。 逐步建设既能抗敌突袭,又便于保障的战役后勤工程、装备体系。一方 面,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地下、半地下和地面坚固防空工事,结合应用新材 料伪装和新防护装备器材配套,使之趋于完善,确保战役、战术后勤具备以 藏为主的防护能力;同时,要搞好现在防护工程战时使用方案的研究制定及 平时管理、演练。另方面,要积极发展与高技术条件下反空袭作战后勤保障 相适应的后勤装备,特别是提高后勤装备的防护能力和快速机动能力。要加 快研制和配备自动化后勤指挥、管理装备及有良好机动性、防护性的装甲运 输、救护、修理工程车以及运输、救护直升机、空中加油机等。 广泛展开以伪装为重点内容的后勤防护训练,使战役战术后勤均具有较 强的示假隐真能力。实践说明,加强伪装和实施 “欺骗”仍旧是高技术条件 下保存后勤有生力量的重要手段。 要把后勤防卫纳入整个战役防卫建设。除在战时给后勤加强必要的防 空、防卫兵力外,还必须从战役整体上周密组织后方防卫,在发挥地方民兵 作用的同时,对集中、重要的后方基地群也应部署适量的高炮、飞弹部队, 安排一定的航空兵拦截力量,以减轻后勤防卫压力,提高后方力量的安全系 数。 (五)建设独立高效的后勤指挥系统,确保战役后勤保障及时、准确、 不间断 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将呈现明显的多样性和超常性,战机稍纵即逝,战 场情况变化急剧。这就要求战役后勤必须建立独立高效、集中统一的指挥系 统,从而确保对部队能实施及时、有效、准确、不间断的保障。 加强后勤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这是建立后勤指挥系统的物质基础。在当 前通信装备水平落后,线路老化的情况下,要通过挖潜,逐步建立战区空军 后勤与一线机场、部队和主要仓库、医院、修理机构的有线专线。与此同时, 加大对后勤通信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技术引进、消化和吸收,开发新的通 信设备和方式、手段,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建设成一个有无线互补、高中低一 体,多渠道、大容量的后勤指挥通信网。 加强后勤指挥自动化建设。近几年,各级后勤都先后装备了部分计算机, 参与部队后勤指挥与管理,起到一定作用。但由于使用分散、人才匮乏,使 多数设备处于高能低功状态。因此,要在大力培养后勤自动化人才的同时, 加快建设以战区空军后勤为中心的自动化信息处理网络,逐步实现机关内部 战役后勤与作战指挥、与军委空军后勤部、战区后勤部及与航空兵场站、仓 库、医院、修理机构的联网和资源共享,形成指挥、控制、通信、情报于一 体的现代化后勤指挥自动化系统。 实行高度集中统一指挥。作战指挥上的高度集中统一需要与之相适应的 后勤指挥体制。实践证明,为达成和实现战役企图,必须建立一个适应关照 全局的战役后勤指挥系统,实行高度的集中统一指挥,从而把陆海空诸军 (兵)种后勤以及来自各个方面的后勤保障力量组成一个整体,协调一致地 保障作战需要。 高技术条件下空降作战的后勤保障 亓时富 音 勤 根据空降兵在未来局部战争中可能担负的任务,为适应现代高技术条件 下空降作战的特点和要求,本文旨在对高技术条件下空降作战后勤保障作一 研究和探讨。 一、高技术条件下空降作战后勤保障的主要特点 “空降兵的快速反应能力最强”,“它既不是完全的空军,也不是完全 的陆军,是一支特殊的作战部队”。随着高技术的不断发展,空降作战出现 许多新的特点,与空降作战相适应和配套的后勤保障也必然出现一些新的特 第165页 点。 (一)应急出动,不经临战训练直接投入战斗,后勤准备时间短 在新的歷史时期,应付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和突发事件是战争准备的 重点。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最显着的特点就是突发性强,直接用于战争准 备的时间短。空降兵要不经临战训练直接投入战斗。因此,一旦使用空降兵, 后勤准备时间将极为短暂。空降作战后勤保障工作量大,保障环节多,工作 程序内容复杂,比如一发炮弹要送到炮位较地面作战部队要多6道工序 (捆 绑包装、迭伞连接、装车、装机、空投、收集),因而准备时间短与准备工 作量大的矛盾将十分突出。 (二)空中机动,地面作战,协同环节多,后勤组织指挥难度大 空降兵在远离战场的地区进行组织准备,以空中输送为机动方式投入战 斗,通常从驻地摩托化开进至空降出发机场,有时从驻地摩托化开进至待机 地域,尔后再向空降出发机场开进。空降作战通常是一个营一个出发机场, 一个营一个空降场,部队集结地域分散,后勤供应保障线长,点多面广,各 种物资,特别是专用物资,供应环节多。在组织内部协同的同时,后勤还要 参加空降兵出发机场场站,保障空降兵向出发机场开进的汽车部 (分)队, 对空降兵实施后续补给、前送物资、后转伤员的运输航空兵的协同,参与战 区联指后勤协同等。组织随队空降和后续补给时,各种物资需要包装捆绑、 装车、装机。空投物资在敌火力威胁下组织寻找、收集、前送、分发。对发 生的伤员要进行抢救、安置、后转。后勤内外协同工作多,组织指挥难度大。 (三)以敌后作战为主要作战样式,后勤面临的战场环境异常险恶 空降作战是一种主要从敌侧翼、后方和部署内实施垂直攻击的诸兵种合 同作战行动。空降兵主要以夺取、扼守敌纵深内的重要目标或地域,断敌退 路、阻敌增援,配合正面部队进攻作战;袭击敌纵深内的主要目标;夺取岛 屿或登陆场,配合正面部队登陆作战;紧急部署掩护正面部队的机动和开展 为主要任务。敌后作战是空降兵的主要作战样式。空降兵作为一支快速突击 力量,通常用于对决定战争胜负有重要作用的关键时节。从二次大战后几十 年来局部战争的情况看,空降兵都起着先遣队、突出队、甚至是 “主角”的 作用。空降作战,战前不具备象陆军那样组织战场勘察的条件,难以掌握空 降作战地域的详细地理资料,空降着陆后,敌必将集中大量高技术兵器,对 我实施反空降,各项后勤保障活动,始终在敌打击下进行,将出现战斗激烈、 敌我交错,攻防交织的战斗局面;作战地域社情环境不利因素多,很难得到 群众支援;战中我空降兵后勤难以得到部队掩护,后勤目标暴露,自身防卫 力量薄弱,所面临的环境将会异常险恶。 (四)携运行能力受限,对空中后续补给依赖性大。 空降作战由于人员要背带降落伞,单兵负荷重,要经过空中远距离输送, 人员体力消耗大,携行能力极为有限。空降作战弹药携运行标准已比陆军增 加近一倍,由于受空运能力的限制,不可能再作更大加大。空降兵在最初战 斗阶段直至与正面进攻部队会合前,战场无直接后方依託,各类作战物资主 要依靠空中输送。空降作战战中物资消耗量大,大部分弹药物资需空中后续 补给。根据外军八次空降作战的战例和数次演习综合分析,空降作战空投物 资的损失率约30%左右,要保障作战需要,还需加大空降后续补给量。 (五)专用装备物资器材种类多,物资包装前送困难。 空降兵专用装备物资器材品种多、分类细。个人配带的头盔、背囊、腰 带、伞兵鞋、弹药背具等专用物资器材就有十多种,空投一件物品也需要三 至五种专用装备器材。空投包装专业性强,技术性要求高。专用装备、器材 的使用,需要专门进行训练空投包装人员。如摺叠一具人用主伞需两人二十 至四十分钟,包装一个空投中件需六人四十分钟,包装一个团的运行物资需 ×××名空降勤务人员××时间才能完成包装任务,一个团规模空降战斗后 续补给弹药包装需××人××时间,空投物资由于有一定的自然散布和在敌 火力威胁下收集前送十分困难。 二、空降作战后勤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 空降兵组建以来,经过艰苦不懈的努力,后勤建设逐步得到加强,初步 具备了一定的作战保障能力。但是,空降兵部队的后勤建设还很不完善、很 不配套,尤其是敌后空降作战的后勤保障能力还很低,与高技术条件下空降 作战后勤保障的要求差距还很大。突出的有六个问题: (一)后勤指挥协同关系不明确,指挥通信手段落后 空降兵立足全方位执行作战任务,后勤指挥协同异常复杂。一是出发机 场多、空降场多,部队后勤自身的指挥协同困难。二是空降后的保障与作战 同步展开,后勤机构与作战部队之间协同困难。三是战场情况变化快,后勤 指挥手段落后,后续补给指挥机构与部队后勤机构之间指挥协同困难,四是 作战物资储备、装机、空运、空投涉及不同军兵种、不同建制部队,协同关 系复杂。五是空降兵部队与正面部队之间隶属关系转换频繁,后勤协同时限 要求高。目前,空降兵部队与有关部队之间没有建立具体、明确又具有约束 力的后勤指挥协同关系,总部也没有明确在何种情况下建立何种形式的后勤 指挥协同机构,空降兵部队后勤机构没有配备适应空降作战后勤保障必需的 指挥通信设施、设备,部队一旦执行任务,很难及时组织起高效、持续、稳 定的后勤指挥与协同。 (二)空降作战地域的保障关系、空降后续补给工作由谁负责不明确, 难以实施持续的后勤保障 条令规定,空降兵的平战时通用物资由陆军渠道供应,专用物资由空军 渠道供应,这是可行的。空降作战由于携运行受限,又无直接后方依託,要 保持持续的后勤保障能力,主要靠空降后续补给,而空降后续补给工作由谁 负责,条令未有明确规定,空降兵部队自身又不具备组织空降后续补给的能 力与条件。这个问题是空降作战后勤保障的主要矛盾,亟需解决。 (三)战场抢救、后送力量不足 敌后空降作战,人员伤亡大,战场抢救、后送任务十分繁重。空降作战 通常使用在对战役战斗具有重要作用的关键地点和关键时节,战斗激烈,人 员伤亡大,根据外军空降作战的战例和我部多次空降演习摸索的数据,空降 作战战斗减员至少在30%至40%。而空降兵部队自身卫勤力量少,按现行编 制空降兵团卫生队战时只能展开x个手术台,师医院也只能展开x至x个手 术台。 由于卫勤保障人员必须进行跳伞对部队实施保障,因此,空降作战难以 得到本兵种以外卫勤力量的加强。此外,敌后空降作战危重伤员的后送也缺 少必要的手段。战场抢救、后送力量不足,将给战时卫勤保障带来很大困难, 对巩固部队士气带来不良影响。 (四)后勤保障装备落后 当前,空降兵部队的后勤保障装备,一是数量少,二是不配套,三是技 第166页 术落后。突出的是缺少包装、搬运、装卸装备和空投物资的收集、前送装备, 基本上靠人力作业。无论从空降准备的时限,还是从空运空投条件以及空降 作战地域的战场环境看,后勤保障装备,与空降作战任务不相适应影响部队 的快速机动和持续作战能力。 (五)部分专用物资器材短缺、不配套。 由于多种原因,部分专用物资器材短缺,不配套,比如空投货台、集装 箱没有建立储备,大件投物货台还没有定型产品;不少空降兵特装还未定型, 伞兵口粮等物资储量也很少。 (六)后勤战备设施建设不配套 空降兵部队后勤战备设施建设,虽然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整体上仍不够 配套。一是机场设施不配套,现有设施严重老旧失修,保障能力低。二是驻 地以及主要作战方向无空降兵专用物资器材储备库,在空降兵执行全方位作 战时,将难以保障空降作战的需要。 三、高技术条件下提高空降作战后勤保障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后勤指挥,空降兵后勤应向使用空降兵的指挥机构后勤派出 指挥组 空降作战一般是配属作战,转隶指挥,后勤指挥关系复杂。空降作战后 勤保障点多面广,协同面大,如一个空降兵团出动需×至x个出发机场,人 员、物资要登车装车、登机装机,由于受空运、空投以及携运行能力的限制, 携运行弹药物资受限,战中需要及时实施空降后续补给,后续补给的物资又 需要空降勤务人员进行专门包装、空投、收集、前送,后勤指挥保障关系復 杂,需要密切地协同。如空降兵后勤要与正面部队后勤 (或者其它被配属军 兵种部队的后勤)的协同;与运输航空兵的协同,与航空兵场站的协同;与 地方支前机构的协同;与保障空降兵部队从集结地域向出发机场开进的汽车 部 (分)队的协同(因有时空降兵从驻地空中机动到集结地域,不带大型车 辆);与司令部门、装备技术部门的协同;本级后勤的协同等,要保证协同 计划的实现和根据战况的发展及时调整以便有效地实施保障,这就要求使用 空降兵的指挥机构后勤要加强对空降作战后勤保障的指挥。鑑于空降兵平时 在空军的序列内,战时通常配属战区遂行作战任务,战区以及被配属的部队 对空降兵的后勤保障了解不多,难以适时组织对空降兵的保障,空降后续补 给,空投、空运、物资包装、收集的组织指挥,其专业性强,组织指挥复杂。 空降兵部队后勤需加强后勤指挥,严密组织,更重要的是使用空降兵的后勤 指挥机构,如空军后勤、战区空军后勤等,要保证对空降兵及时有效不间断 的后勤指挥,严密地组织指挥空降作战的后勤保障,空降兵后勤应向使用空 降兵的后勤指挥机构派出后勤保障小组,及时提出空降作战后勤保障的具体 建议,保证适时正确地指挥空降作战的后勤保障。 (二)尽快装备后勤指挥自动化设备,实现空降作战后勤指挥自动化 高技术在现代战争的应用,指挥自动化是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空降作 战的快速反应、快速保障,对后勤指挥自动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空降兵 部队后勤指挥自动化设施还处于空白,与全军后勤自动化现状相比,差距很 大,现有的手工作业指挥和经验决策与空降作战后勤保障需要严密、科学、 快捷的指挥手段很不适应。外军在制定空降作战后勤保障计划时对应考虑的 因素达 100余项,我军在各次演习中制定计划时也是对众多的因素加以考 虑,这是一个很复杂、工作量又极重的工作,就是机关人员加班加点按预案 进行计算、比较分析的判断,也难以应付不断变化着的情况。加快实现空降 作战后勤指挥自动化建设势在必行,空降兵军后勤至少应按后勤分部对待, 最好按军区空军后勤对等装备后勤指挥自动化设备,空降作战时建立独立的 后勤指挥通信网络,提高空降作战后勤指挥效能。 (三)需进一步明确空降作战地域的供应保障关系,空降后续补给工作 应由空军负责 空降作战由于受携运行能力的制约,单靠空降兵自身携运行的弹药物 资,持续战斗时间极为有限,难以保障战斗,依赖空降后续补给弹药等物资 才能保证空降作战的需要。空降后续补给,涉及歼击航空兵护航、运输航空 兵输送、后续补给机场、物资包装分队和大量的装车、装机机械,协同面广, 组织指挥复杂,空降兵自身难以完成。鑑于空降兵由空军领导管理,空军了 解掌握空降兵的后勤情况,空降后续补给牵涉的主要问题是空运问题,与空 军联繫紧密。为便于平战结合,实施可靠的保障,空降作战的空降后续补给 工作由空军负责组织实施最为适宜。为给空军提供地面战斗的综合情况和解 决空投勤务问题,空军可吸收战区和空降兵人员参加,空降兵可派出保障组, 带必要的包装、装卸分队以及配套的装卸机械协助组织实施空降后续工作。 建议在条令或有关条例中明确空降作战的空降后续补给由空军负责组织实 施,并在今后的演习中按此执行。空降兵与正面部队会合后的后勤保障应由 被配属的地面部队负责。 (四)增强后勤保障力量,建立空降兵的应急机动医院、应急保障队 陆军地面部队作战的后勤保障有直接的后方作依託,伤员可逐级后送, 战时又可得到野战医院的加强。因空降兵医务人员首先要具备伞降技能,战 时救治力量难以得到本兵种以外的加强,只有依靠自身力量解决,另外,空 降勤务连如完成团运行物资的包装任务需××小时,完成后续补给物资的包 装任务约需××小时,战时即使由空军组织空降后续补给,但空军除空降兵 外,目前无包装、空投力量,还需要空降兵勤务分队的加强。如何解决空降 作战后勤保障力量不足问题,我们建议: 1、在编制比例上增加空降兵后勤人员。空降兵现在的编制后勤比例 太小。如空降兵团的编制战斗员与后勤人员的比例是xxxx,空降兵师是 xxx。空降兵的编制不能套用陆军的编制比例,陆军部队有直接的后方依 托,可通过野战医院、兵站实施直接保障,空降兵主要依靠自身力量。 2、作战保障中应适时地调整补充后勤力量。空降作战,通常四面受 敌,敌我交错,战斗紧张激烈,空降兵后勤既要在战斗中保障,又要在保障 中战斗,前后方敌情顾虑差异不大,对敌斗争任务艰巨。而空降兵团后勤除 少量的专业技术分队外,无勤务力量,防卫力量薄弱。因此,在作战计划的 制定和作战任务明确上须认真考虑后勤保障力量,后勤防卫能力,组织实施 中要根据战况的发展,适时地指派战斗分队作为空投物资的收集运输力量, 指派战斗分队担负后勤防卫任务,充当强行补给物资的战斗员,保证有与作 战保障任务相适应的后勤力量,确保任务的完成。 3、建立应急机动医院。军本级编设一个200张床位的应急机动医院(医 疗队),或指定一所200张床位的应急机动医院,由空降兵代管,平时进行 伞降训练,演习等重大任务配属空降兵部队掌握使用,战时遂行空降作战救 治保障任务。 4、建立应急机动保障队。军本级编设应急机动保障队,至少400人, 第167页 编配相应的装卸载机械、车辆等。如一个空降兵团出动遂行作战任务,可加 强200人负责团运行物资,后续补给物资的包装、空投;可加强200人负责 空投物资的收集前送以及伤员的集中后转、后方防卫等。虽然目前总部和空 军都组建了一定规模的应急机动保障部队,但由于空降作战后勤保障专业性 强,后勤人员首先应具备伞降技能,空降作战的后勤保障难以得到本兵种以 外后勤力量的加强。因此,要解决后勤力量严重不足问题,空降兵军本级亟 需增编应急机动保障队,或者在空降兵团增编空降勤务连,战时主要负责空 投物资的收集、伤员集中后转、后方防卫,师空降勤务连负责运行物资、后 续补给物资的包装、装载、空投等,以适应空降作战的需要。 5、与空降兵会合的地面部队应充分做好保障空降兵的准备。空降作 战由于无直接的后方依託,物资、伤员需要通过空中输送和后转,后勤保障 受制空权和空运能力的限制,物资补充、伤员救治的时效性差,空降兵在与 地面部队会合时,通常物资紧缺、伤员滞留多,与空降兵会合的地面部队要 充分做好保障空降兵的准备,以便会合后迅速及时地补充弹药等物资、救治 伤病员。 (五)充分准备,多种保障手段并举,切实提高后勤保障能力 1、编制装备运输直升机、装甲输送车势在必行。空降作战,单兵携 行量有限,且后勤保障又无直接的野战医院、兵站依託,物资补充需实施空 中前送,空投物资散布面大,收集困难,团建制内没有编制专业空降勤务保 障分队,作战师的空降勤务连需担负后续补给物资的包装和装机任务,不可 能随团空降进行伴随保障,战场物资的收集、前送任务,只能抽调战斗分队 和其它勤杂保障人员,现行状况,特别是在南方水网稻田地和沿海岛屿作战, 战场物资前送基本依靠人背肩扛,现有的轮式运输工具也不适应南方地形的 要求,一个团遂行作战任务一般需一个营的兵力保障,这种落后的保障手段 无法适应立体化、高强度、快节奏作战形势的要求。解决此矛盾最有效的手 段是编制装备运输直升机、装甲输送车。直升机受场地限制小,能超越地面 障碍,快速运送物资,既能装载又能外挂,能在战场上快速调配物资。另外, 米—17运输直升机可担架转运伤员xx名,可及时解决重伤员的后转问题, 减少阵地重伤员的滞留量,尽快及时救治伤员。但直升机受气象、地形条件 影响较大,为增强可靠性,空降兵也应编制装备装甲输送车,以解决阵地的 伤员集中,后转和物资集前送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南方水网稻田地和沿海岛 屿地形作战的阵地运输手段问题,这样,空降作战后勤保障能力将飞跃迈进 一步。 2、建立战区后续补给基地。为保证空降兵持续作战,必须进行后续补 给。周边局部战争的空降作战地域大都离空降兵驻地千里之遥,从驻地组织 后续补给,不但时间不允许,甚至长时间控制制空权也是不大可能的,所以 应在战区建立空降兵后续补给基地,储备空降作战各类通用、专用物资。其 基本设想应靠近或利用机场,便于战时输送和平时管理,距作战地区三五百 公里,航程不远,以便适时组织战中补充,有利于隐蔽和保证安全。 3、建立空降兵专用物资储备库。高技术条件下的空降作战,专用物资 器材品种多,战时消耗量大,很多专用物资、器材在战中是一次性使用,再 生能力差,确需进行必要的储备。目前,空军除降落伞外,基本无空降兵专 用物资储备,空降兵本身储备的专用物资、器材数量很小,难以适应未来高 技术条件下空降作战的需要。因此,必须搞好空降作战专用物资器材储备库 建设,储备必要的专用物资、器材。当前急需在空降兵驻地附近和主要作战 方向建立空降兵专用物资、器材储备库,也可和战区补给基地合建,战时派 出移动分库,实施伴随保障,保障空降作战的需要。 4、多种保障手段并举。为保证可靠不间断的后勤保障,组织使用空降 兵的后勤指挥机构应根据不同的作战样式多种手段并举,灵活适时地组织指 挥对空降作战的保障。如空降兵增援守岛部队的空降作战,因守岛部队一般 有几个月的储备,空降兵使用的主要武器是通用装备,组织使用空降兵的合 成军后勤指挥机构应明确守岛部队积极协助保障空降作战。海岛以及濒海地 区空降作战可明确海军补给船以及民船实施保障,空降兵部队还应考虑利用 战缴,就地筹措,多种保障手段并举,确保空降作战的需要。 飞弹战后勤保障趋势及对策 孙余才 郝增佩 张学举 世界军事形势的发展,促进了各国军事战略思想及其军事后勤理论的变 化。面对新的情况,如何揭示飞弹战后勤保障的规律,充分认识后勤保障发 展趋势及其影响,提出后勤保障的现实工作对策,探讨适应飞弹战的后勤保 障理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的任务,本文仅从以下三个方面谈点粗 浅的认识。 一、立体、纵深性保障趋势,要求我们加强后勤保障力量的组织指 挥建设,制订全方位保障对策 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的飞弹战强调的大纵深、强火力杀伤的主导思想,不 仅描述了未来空间战场的激烈场面,也展示了后勤保障的复杂情景。现代战 场由于战役空中力量能够遂行侦察、警戒、通信、指挥、控制及空中布雷、 穿插迂迴、转移等手段,可以利用空中力量完成补给救护等任务,为飞弹战 全方位保障提供了可能。但是,这既预示了后勤保障工作的广阔前景,也带 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从海湾战争看,弹道飞弹运用于战场,并配系以地面 常规火力,海上兵力支援,电子战的干扰等,构成了陆、海、空、天的立体、 纵深攻势网络,形成了以飞弹武器为主要手段进行纵深打击的发展趋势。导 弹部队熟练掌握并使用这些新型的精确制导武器对敌实施作战,使后勤保障 由过去的单纯从后方到前方的平面推进、直线保障,扩展成从陆地到空中, 从水上到地下,从前方到后方的立体、纵深性保障。导致了供应方向的多变, 保障重点的前移或后推,保障层次的交叉。在飞弹武器射程增大、精度提高、 发射位置多移的前提下,使敌对双方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有效打击各种战役后 勤目标,使布署在纵深地幅内的后勤保障力量时刻遭受敌人火力的威胁。导 弹战后勤保障形式,也将变的复杂多样起来,不仅是保障形式上的立体、纵 深性,还表现为多层次、多平面、多点位联繫的丰富内容上,远远突破了传 统保障的概念。因此,我们在制定飞弹战后勤保障对策时必须面对这一现实, 高度重视各保障层次之间的指挥协调。 首先,应建立与飞弹部队作战编成相适应的战役后勤指挥体系。具体设 想的这个体系,就是建立飞弹部队后勤指挥所或战区联合指挥所,这个指挥 所上联总部和飞弹部队作战指挥所,下联部队后勤。对飞弹战后勤实施统一 指挥。一是按飞弹部队建制系统组织完成飞弹部队独立作战后勤保障任务的 第168页 指挥;二是完成飞弹部队配合其它军兵种作战时后勤保障任务的联合指挥。 其次,要採用先进的指挥手段。飞弹部队既有固定发射,又有机动发射, 指挥协调层次繁多,头绪复杂。应根据飞弹部队特点和高技术战争的要求, 建立与完善后勤指挥自动化系统,充分利用高技术部队优势,使用计算机网 络与无线、有线相结合的现代通信手段,进一步增强指挥与控制的有效性。 在注重搞好后勤指挥协同的基础上,再充分考虑运用各种保障手段,提 出切合飞弹部队实际的后勤保障对策。在对敌战役布势的大纵深作战中实施 全方位保障。飞弹战全方位保障对策的制定,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对飞弹战 后勤理论的认识程度。飞弹战保障理论既是部队后勤工作的概括与总结,也 是建立后勤保障对策的基石,必须引起战役后勤工作者高度重视。只有在深 入实际,反覆论证、不断研究上下苦功夫、下硬功夫,才能适应飞弹部队作 战的要求,制定出符合自身特点的飞弹战后勤保障对策。 二、整体协同性保障趋势,要求我们密切协调各保障组织之间的关 系,以提高整体保障效益为中心,全力促使保障力向战斗力的转换 战役后勤保障的发展趋势告诉我们,保障有力的关键是整体保障效益的 提高,将各种保障力量、保障形式和方法形成有机整体,适时适地、灵活多 变、步调一致地实施保障,是高技术局部战争后勤保障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 因此,整体协同性保障已成为飞弹战后勤保障的核心内容,只有综合运用各 种保障力量,使突击保障分队与经常性保障力量,形成一个统一严密的后方 保障系统,才能发挥整体保障效益,保证飞弹部队作战的胜利。笔者认为, 飞弹战后勤保障的整体性主要包括二个方面,一是后勤保障兵力使用的整体 性。在加强重点地区、重点部队保障力量建设的基础上,要形成服从重点保 障的意识,形成整体保障的合力。二是紧密配合飞弹部队对敌实施整体打击 的后勤保障,通过有力的后勤保障,保证对敌实施飞弹打击任务的完成。 飞弹战对整体保障的要求是多种多样的,如战役目标保障与战略目标保 障形成整体;飞弹战保障力量同战略保障力量形成整体;飞弹部队各保障层 次之间形成整体;飞弹部队后勤保障力量与其它军兵种保障力量的整体协 同;战区内与友邻部队后勤力量、与地方支前力量的协同等等。可以看出, 在高技术涌向战场之后,飞弹战后勤保障研究的内容已大大超出了以往的范 畴,大后勤小兵作战的倾向愈加明显。尤其在飞弹战后勤保障技术要求高、 专业性强 (如特种燃料、备件,专用车辆器材等),一旦遭受袭击,在短期 内恢復保障能力的难度大。因此,飞弹部队要十分注重提高后勤保障的技术 含量,抓好整体协同性保障。 一是要抓好飞弹部队内部协同。由于飞弹部队作战样式採用场坪、机动 和地下等多种发射样式,加之技术密集,保障人员多,涉及面广。在后勤保 障的协同上要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制定建制内各级后勤力量协同的标准和 规范,使后勤系统内部各业务部门之间,后勤部与司令部、政治部和装备技 术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有序进行。尤其在飞弹武器装备的不断更新换代,对 后勤保障的整体协同提出了更高要求的前提下,给整体协同保障的职能和权 限上带来了一系列变化。我们在制定保障预案时,在充分估量后勤自身力量 的基础上,还要重视各部门、各单位对后勤保障的协同与支援。 二是要抓好联合作战情况下,飞弹部队后勤同其它军兵种集团后勤的协 同。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的合同战役,协调关系复杂,保障点多线长、涉 及单位多,保障任务重,飞弹部队后勤单纯依靠自身的力量将难以完成繁重 的保障任务。尤其在远离发射基地实施机动作战的情况下,更需要战区内各 友邻部队的支援。 三是与地方支前力量的协同。飞弹战后勤保障与其它部队作战保障一 样,离不开驻地人民群众的支援,离不开驻区经济潜力的支持。军民一体, 寓军于民歷来是我军夺取战争胜利的保证,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飞弹部队后 勤保障的优势所在。 飞弹战后勤与其它后勤保障力量的协同,其实质主要是保障任务与作战 目标的协同,作战样式与保障手段的协同。在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中,飞弹 部队参与完成的作战任务将是多样的,完成这些作战任务,就要树立诸军兵 种协同保障的大后勤意识,破除军兵种分割,军地分割,自我发展,封闭保 障的旧观念。做到寓军队建设于地方建设之中,寓战时保障于平时储备之中, 使后勤保障工作符合飞弹部队作战的要求。通过整体协同保障效益的发挥, 全面提高部队战斗力。 三、机动、防卫性保障趋势,要求我们合理配置后勤保障力量,运 用灵活多变的保障手段,实施快速、及时、高效持续的保障 飞弹战后勤面对的是高真空、无重量 (失重)、强辐射环境的战场,各 种器材物资要从地球上的基地实施供应,因此支援保障复杂,物资运输难度 大,技术要求高,机动范围广。无论对后勤人员的知识水平,业务素质,还 是对物资器材的技术含量都有特殊的要求。又因飞弹射程、精度、杀伤破坏 力空前增强,使战役全纵深置于交战双方火力范围之内,前后方差距明显缩 小。战役后方基地既是己方物资器材供应的大本营,又是敌人火力打击的重 点目标。战斗一旦打响,随着前后方的渗透换位,后勤所在地也将是充满硝 烟的战场。这就对后勤保障部队的生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可以预见,高技 术局部战争中的飞弹战,后勤防卫任务重,作战的时空观将明显增大。在较 短时间内,对保障工作的组织与指挥,协调与控制、计划与预测做出快速准 确的反映,使大量装备物资顺利涌向战场,就要求飞弹部队后勤针对部队灵 活多变的作战样式,确立与之相适应的保障模式。在保障行动上迅速及时, 在保障作战中搞好后勤防卫,在支援保障飞弹部队完成作战任务中充分发挥 后勤保障的效能。 高技术条件下飞弹战后勤行动要与作战行动同步到位,先期展开,就必 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后勤保障力量的布署。但就目前而言,要机动灵活地 进行部署尚存在一些问题,如作战装备与后勤支援保障装备有明显差距。如 何加速飞弹部队后勤保障装备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我们必须 本着少装备多研制,充分吸收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原则,并抓紧科研攻关, 提高研制生产水平。先立足现实、着眼发展,优先发展和配备重点地区、重 要方向作战部队后勤。并对后勤保障机构进行优化组合,创造灵活多变的保 障样式,以适应高技术局部战争飞弹部队作战的需要。 第169页 高技术条件下二炮战役后勤保障问题浅探 王连山 一、二炮战役后勤保障的特点 二炮是我国实现积极防御战略任务的重要核常打击力量。它的基本任 务,是协同其它军 (兵)种或独立地打击敌人的重要目标。从战略上讲,二 炮部队处于守势,后发制人,其战略特徵主要体现在防御性、威慑性、报復 性上。这就决定了二炮战役后勤保障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参战规模不大,但地位和作用特殊,对后勤的依赖性大,后勤保障 任务重。二炮核常力量的防御性和威慑性的特点,使其建设规模限制在一定 范围之内。由于二炮部队作战任务特殊,必将是敌人打击的重点。二炮部队 将在严峻的形势下进行反击,其后勤将在特殊的战场环境中保障,加之二炮 部队部署在远离国家政治、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的深山峡谷之中,部队所需 作战物资和生活物资,都要从远处运进,所以部队对后勤的依赖性大,后勤 保障任务十分繁重。 二是敌立体封锁。加之交通不便,自然环境差,后勤保障困难。高技术 战争中,敌必将利用各种手段对我道路、后勤基地、交通枢纽等实施多层次 的封锁破坏,导致空地交通干线切断,二炮战役后勤与上、下级后勤互相隔 断,前送后运极为困难。以二炮部队所在区域看,经济多较落后,人烟稀少, 路少、曲折、险峻。部队分散,点多线长,前后送困难。保障部队的难度极 大。 三是武器装备的高技术含量增加,高技术对抗更加激烈,对后勤保障的 要求高。二炮装备的是高技术作战武器,同时也是敌重点打击的对象。敌我 双方都将採用先进的高技术装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激烈的对抗, 从而对二炮战役后勤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二炮战役后勤保障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二炮部队如何应付高技术战争,并在未来军事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 二炮部队应高度重视的问题。为此,必须根据新的军事战略方针,结合高技 术战争特点,思考和探索二炮战役后勤保障对策。 1、加强通信设施建设,实施稳定可靠的组织指挥 将指挥系统的组织形式由阶差式变为矩阵式。目前的阶差式指挥系统适 宜于核反击作战指挥。而在高技术常规战争中,基地配属战区作战,由战区 指挥,横向联繫多,为适应两种作战需要,后勤指挥系统应变阶差式为矩阵 式。并在可预见的期限内建立空中通信枢纽、以及高频通信、深埋电缆和光 缆通信。利用通信卫星,建立多频段、多层次、互联互补的卫星通信网络。 其次要加强研制二炮后勤指挥自动化系统。通过该系统,能及时传达上级指 示、敌情通报、部队行动以及战区情况;能及时掌握库存物资数量、质量、 存放地点、生产厂家等,为战时快速保障提供服务。 建立科学、合理的后勤保障体制。二炮战役后勤要尽快改变目前相互支 援能力差,平战结合不够,难以应付战时需要,多头供应,多头管理,不利 于集中统一的组织指挥现象。朝着有利于后勤集中统一指挥,有利于平战结 合,供管结合,减少层次,提高效率的方向发展。 2、着眼于应急机动保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建立二炮、基地后勤快速保障部 (分)队。后勤应急保障部队力量的编 成,应体现快速、合成的保障特点,将运、供、救、修力量融为一体,能够 全方位地对部队实施快速保障。在组建方式上可採取预编形式和寓于方法, 以二炮、基地现有保障机构、人员、装备、设施为依託,在不改变现有体制, 不增加编制的前提下,依託内部挖潜,优化组合,建立后勤应急保障部队, 成为战役后勤应急保障的 “拳头”。 优选最佳机动方式。要充分利用已装备的各种运输工具,并调用建制外 和民用现代化交通工具,採用灵活机动的战术,如道路多,分编队,同步机 动;道路少,多梯队,梯次机动;任务重,条件差,强行机动;工具多,保 障好,立体机动,以最佳机动方式保障部队。同时保障方式也应灵活多样。 可根据部队机动所需要的装备物资、器材赶在部队出发前紧急下迭。也可以 视情在通过站 (点)或运行途中进行设点或 “拦截”保障。 广泛机动,巡迴保障。基地、旅团后勤应在仓库、医院、运输和修理机 构的编成内组成各种保障队 (所),广泛採用各种野战装备和便携通信器材, 在各部队间进行广泛机动,实施加强或巡迴保障。 3、强化自我保障意识,具有独立保障能力 建立基地后勤保障中心。在高技术战争中,二炮后勤远离基地,很难对 各旅 (团)实施直接支援,主要靠基地后勤实施保障和快速支援。建立基地 后勤保障中心,正是基地实施保障和快速支援的基础。 “保障中心”有条件 时应建在两个地域。平时可靠近基地机关,便于组织货源,保障部队生活和 训练。战时可在预设地区展开,保障部队作战。 “保障中心”可以基地综合 仓库和修理厂为依託,建成具有储备、培训、保障、修理等多功能干一体的 后勤直属分队,突出机械化、自动化、机动化的特点,可随时配属部队执行 应急保障任务。 充实旅 (团)后勤力量,使其成为相应独立保障实体。二炮部队旅(团) 地处边远山区,又远离基地后勤机关,战时全部依赖基地后勤是困难的,也 是不明智的。因此,旅团后勤应成为保障实体,不仅克服基地后勤运输线长, 交通不便,物资补给和伤员后送困难,而且能减轻战时基地后勤保障压力。 搞好战前储备。二炮战役后勤物资保障种类多,专业性强,储存条件要 求高,必须在战前建立合理的物资储备。达到数量足,配套全,性能好,能 够满足作战准备和实施阶段的独立有效保障之需要。在可能发生局部战争的 热点地区加大储备,宁可备而不来,不可来而不备。 4、搞好 “藏、防、骗”,增加后勤生存能力 提高 “藏”的能力。从一定意义讲,二炮战役后勤保障的有效程度,取 决于 “藏”的好坏。二炮部队后方工程为后勤保障的基本依託已初具规模, 但坑道数量少,不配套。必须增设医疗、装备修理、战备物资储备等坑道。 完善通信、供水、供电、防护等设施。具有能打、能藏、能生活的完整保障 能力。后方工程建设要 “点线面”综合考虑。“点”是指发射阵地。“线” 是指后勤设施建设要靠近交通、通信站线或后勤设施内要有交通线、通信线。 “面”是指规划后勤建设时要全面综合地考虑,兼顾各方面的需要。 要注意 “骗”的效果。要研制生产对付敌探测的伪装网和吸涂料,用伪 装网大搞水平遮障和在装备上涂刷吸波涂料,达到隐身目的。要运用新型伪 装材料、伪装网、伪装衣隐蔽后勤配置、装备、器材和物资。要採取消除热 源、人工降温、隔热以及列装的各种反侦察器材对付敌可见光、红外和雷达 第170页 侦察。根据不同情况和条件,利用地形地物,设置假仓库、假医院、假停车 场以及假阵地、假髮射架等,以假乱真,以假隐真、以假当真、使敌上当受 骗。 要有 “防”的招法。一要向心配置。要以发射阵地为重心实行点、线结 合,向心配置。各点之间互相联接形成并延伸至保障对象的后勤 “线”,使 “线”具有很强的弹性,能迅速续接,延伸或收缩,达到“点”断而“线” 在, “线”断而“点”在的弹性保障。二要预有所防。要针对敌空袭多在夜 间、隐蔽突然的特点,在后勤地域建立起灵敏的预警系统,及时发现敌空袭 的徵兆。要制定防空袭疏散方案。建立可靠安全的防空设施,一旦接到敌空 袭的警报信号后,能迅速及时地实施防护。三要机动灵活。经常在数个预有 准备的配置点上进行机动,使敌在判断我后勤力量上造成错觉,难以捕捉到 真正目标。四要实施干扰。要针对重要兵器战术技术性能较为脆弱的特点, 从技术方面採取措施,干扰其正常工作,降低敌杀伤力和破坏力。 5、各种运输方式并举,增强运输保障能力 大力发展与机动作战相适应的运输工具。二炮战役后勤除装备专用、通 用的公路运输车辆外,还应装备直升机、运输机,使运输手段由陆上平面运 输向立体运输发展。要加快研制和装备与应急机动相匹的饮食、救护、修理 等先进后勤装备并使其车载化,以提高运输效率。二炮部队要研制配发高原 高寒等特殊地理环境的专用后勤装备,提高特殊条件下的运输能力。要适当 装备装甲救护车、装甲弹药输送车、装甲加油车、军用方舱以增强在复杂条 件下的伴随保障和运输能力。 综合运用多种运输方式。由于点多线长,短时间里向阵地完成输送部队 和运送物资的双重任务,仅靠单一方式是很难的,必须充分发挥铁路、公路 和空运的综合运输效能。一是要进行空中投送运输。这种方式不受地形、道 路条件限制,是实施远距离输送的理想方式。二是要採用地面直达或接力运 输。地面接力运输分铁、公路接力运输和公路接力运输。三是要复合接力运 输。即组织火车、汽车、远程航空、直长机短途接运等相互交叉的空中—— 地面,或地面——空中的混合接力运输。运输方式视情而定,可分别使用, 也可同时使用。 从未来作战样式谈濒海城市城防作战后方防卫 杜方贵 濒海城市多属国家安全的战略战役要地。可以预料,未来作战敌人一旦 对我发动侵略战争,濒海城市必将首当其冲地成为进攻目标。预测未来敌对 我濒海城市进攻可能有三种样式:一是只打不占。即拥有高技术兵器的敌方, 在与我兵力不相接触的情况下,凭藉其先进的精确制导武器和空海中力量, 从远离我国领土 (领海)的海洋和空中,对我濒海城市军事、政治和经济目 标实施远程火力袭击,迫使我接受某些政治、军事条件。二是占而不託。即 敌在其远程火力的掩护下,使用空降突击部队、地面快速反应部队或海军陆 战队突然占领我濒海城市某一重要地区或目标,实现战略目标迅速转移或向 纵深推进。三是有限入侵。即对重要战役方向的濒海城市,集中优势兵力、 兵器,实施较大规模的有限军事入侵行动,以达到动摇我军事力量,破坏该 城市经济建设及战争经济潜力的目的。可以断定,以上三种样式,不论出现 哪种情况,都是在高技术武器空袭下实施,其特点是大纵深、全方位、多方 向,以打击我战争潜力为目的。所以,我后方基地无疑是敌首先空袭的重点 目标之一。 我认为,高技术条件下濒海城市反空袭时,后方防卫应确立“全程防空、 重点防卫、灵活部署、防歼并举”的指导思想,其基本内容是:将反空袭作 战贯穿于城防作战后方防卫的全过程,搞好重点目标的防卫,採取灵活的扇 离式部署,积极防空,防歼并重。具体对策是: 一、高技术作战装备对后方大纵深、全方位、多方向的综合火力打 击,战役后勤应採取小集群组合, “扇离式”配置 高技术武器应用于战场这个特点决定,后勤很可能遭敌大威力、高破坏、 快速度的火力打击。我们过去那种传统的后勤编组及配置方法是很不适应作 战保障的需要。我们认为,濒海城市防御作战,从保障和防卫的需要出发, 后勤应採取小集群组合、 “扇离式”配置。基本构想是,将战役后勤力量分 为若干个具有能机动和多种功能的保障集群。依其城防作战需要,以战役后 方为轴,呈 “扇离式”分散配置,基本辐射城防外围及城区。各保障集群依 托战役后勤和上级兵站,以及地方支前机构独立组织保障。这种组合与配置 方法有以下几个好处:一是 “扇离式”配置,化整为零,有利于提高后勤生 存。后勤由于车辆、物资多,目标大,是敌对我空中袭击的重要目标之一。 如化整为零,扇离配置,可以增大安全系数,提高生存概率,不致于出现伤 一指而毁全掌的局面。二是相对独立,各负其责,有利于提高保障效率。由 于保障集群实体小,功能全,而且保障对象、任务明确,便于协调,使其真 正起到终端的作用。另外可以形成局部独立保障,全局整体保障的局面。当 然,要注意避免大而全的现象。三是适应作战,便于机动,有利于增强后勤 应变能力。城防作战不能否认部队机动作战的可能性,后勤必须以不变应万 变。为适应机动作战,各保障集群还可以组成单功能和多功能的小保障点, 依其机动作战需要,实施伴随或定点保障。这样,无论是城区坚守,还是外 围反击,后勤保障均有一定弹性,应变能力强,可做到在动态中生存。在动 态中保障。 二、高技术侦察情报系统广泛应用,城防战场透明度增大,后勤隐 身手段必须是土洋结合、以土补洋,虚实并举 濒海城市防御作战不论出现哪种样式,敌都会将打击破坏我后方作为取 胜手段,很可能出现 “打后勤”和“后勤打”的局面。后勤首先面临着如何 在高技术兵器打击下的生存问题。所以,后勤必须有针对性的研究新的伪装 方法,尤其针对城防特点,加强防卫,降低敌人高技术侦察手段的发现概率。 搞好后方防卫,不论是技术装备较落后的现在,还是发展先进装备和隐身手 段的将来,都必须坚持土洋结合、虚实并举的原则。首先,要着力研制先进 的后勤装备,使其具有很高的隐蔽性、防护性、机动性等特点。如后勤使用 的容器、货柜就可以採用既能吸收雷达波,又具有耐热、耐寒能力金属材 料或更先进的材料制成。其次,採用传统的以假示真的隐蔽手段。任何高技 术武器都有其薄弱的一面,应利用传统伪装方法,如表皮加厚,表面涂料伪 装都可以减少雷达反射波等等。另外还可以利用城市既设人防工事和一些可 利用设施,将后勤物资深藏地下,以减少损失,起到保护自己的作用。第三, 发挥人民战争的威力,建立军民共防、军民联观、远近结合、分层次、分重 第171页 点的观察体系和防卫布署。还可採取设假目标、假仓库、假库所等,以欺骗 敌人。当然,假设必须逼真,否则弄巧成拙。实践证明,只要组织严密,发 动群众,土办法同样可以对付高技术。 三、拥有高技求武器装备的敌方对我交通线将实施全过程、多层次 封锁,后方防卫应以保障后勤物质技术 “流”畅通为主,所以,搞好交 通线的防卫尤其重要 高技术条件下濒海城市防御作战,交战双方把破坏对方交通运输线,中 断后勤保障作为取得胜利的重要手段和目标,而高技术的武器为其提供了物 质条件,加之城防作战,受地形地物限制,交通线被破坏的概率增大。濒海 城市城防作战,加强后方交通线上的防卫和对敌斗争,减少后勤技术物质 “流”的梗阻尤为重要,是关系到战争胜负及后勤保障任务能否完成的关键 问题。抓好高技术条件下濒海城市防御作战后方交通线上的防护工作应注重 以下几点:一要成体系。濒海城市交通线本身就是一个大系统,搞好防护也 应建立单独防空体系。战役后勤要成立专职指挥机构,下设一定分支机构。 另外,担任交通线防卫的部队应根据交通线走向成网络配置,分线防护。抗 美援朝战争中,后勤就专门配有高炮师、城防团、独立分队,担负后方交通 枢纽的对空防护。二要防重点。除城市外围后方交通线外,城区重要铁路干 线枢纽应构成隐蔽部和洞,为战中搞好后勤物质 “流”、“藏”创造条件。 三要重抢修。高技术战争中,敌对我后方交通线的破坏不会是传统方式,而 是多种手段并举,採取摧毁式的破坏我交通线。因此,必须有打硬仗、打恶 仗的思想准备。要树立抢修意识,组织抢修机构,配备抢修装备。在易遭敌 破坏的重要路段、桥樑、隘口等要害部位部署抢修队伍 (同时可在交通枢纽 事先修筑简易迂迴道路),以应付各种复杂情况。不仅要动员地方支前力量, 组织专门抢修队伍,还要徵集地方简易工程机械以达到随坏随修,最大限度 的保障交通线畅通。 高技术条件下城防作战后勤攻势保障之构想 丁善华 一、后方指挥要树立积极的攻势保障思想 高技术条件下积极的攻势防卫是城市防卫作战的灵魂,城防后勤保障要 与之相适应,必须树立攻势保障思想,採取积极的攻势保障。所谓攻势保障, 就是在保障过程中遇到阻力,难以对部队实施正常保障的情况下,调整优化 后勤力量,使之形成局部优势,并利用积极的攻势以保障行动,确保保障系 统的运转。实施攻势保障后方指挥必须明确以下三点。 要树立快速反应的思想。快速反应,高技术条件下城防作战的突然性, 使城防作战后勤保障准备的过程大大缩短。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快速反应 的思想。快速反应是攻势保障的必要前提,只有提高快速反应能力,才能使 各项后勤保障工作很快转入战时状态,适应城防作战的要求。 要树立快速保障的思想。高技术条件下城防作战,后勤既要完成部队紧 急动员扩编中的后勤保障,又要做好本身组扩编的各项工作,同时还要组织 实施物资疏散、隐蔽伪装和后方警戒防卫等,使后勤工作量骤然增加,保障 时效性要求很高,这就必须实行快速保障。快速保障是攻势保障的必要条件。 在快速保障中,只有形成拳头,区分重点,才能忙而不乱,取得最佳效果。 要树立边打边保障的思想。高技术条件下城防作战,但敌为破坏我战争 潜力和配合地面部队的进攻,必然以各种火力对我交通枢纽和城市的重要目 标进行狂轰滥炸。尽管后勤保障工作可以直接得到城防部队的掩护,但是后 勤的一系列行动仍然会直接暴露在敌人力威胁之下,城防后勤如果不能有效 地抗击敌人的袭击和破坏,那么保障工作将变成空话。因此必须树立边打边 保障的思想。 二、后勤部署要形成合理的攻势保障布局 合理的攻势保障布局,是实施有效后勤保障的必要前提。城防后勤必须 依据高技术条件下城防作战特点、战役布势和作战任务,建立合理的攻势保 障部署。 联体部署。所谓联体部署,就是将部队保障机构和支援保障机构、协同 保障机构和地方保障机构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城防作战的整体攻势保障体 系。在这个体系中,作为部队保障机构应紧贴部队,以保障城防部队应急作 战的需要。支援保障机构作为攻势保障的依託,即城防作战的后勤基地、兵 站、特种补给点,其物资储备要达到品种配套、数量充足,能发挥多向的辐 射功能,井作为城防作战后勤保障的一根主线,联接其它保障机构,使其具 有一定的弹性和持续保障能力,能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超越建制界限对 担负城防主要作战任务的部队实施攻势保障。协同保障机构为二军合成的综 合保障体,由城防指挥部根据整个战役布势,按照纵深梯次、左右关联、前 后贯通、空地结合的原则,划定部署区域,形成空、地、海结合的立体攻势 保障体系。地方保障机构是整体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对地方的支前 力量统一调配,优化组合,形成一定的保障能力,纳入部队的保障序列。各 级保障机构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部署网络,不仅可以对城 防部队实施攻势保障,而且可以适应部队任务的转换。 连动兼顾。连动兼顾是高技术条件下城防作战后勤攻势保障的重要前 提,也是保证后勤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必要条件。实行连动兼顾主要应做到 以下三点: 一是市内外兼顾。城防作战,外围是防御的重点,市区是防卫的核心。 后勤部署既要适应外围防御,又要适应市区坚守。通常在远郊地形隐蔽、交 通方便的地区,建立稳定、安全的后方基地,储备充足的作战物资、配套的 装备器材和相应的医疗、修理力量,作为城防作战后勤保障的依託。在郊区 (或卫星城镇)应根据防御任务,开设若干个野战兵站,对部队实施保障。 市区通常在市核心阵地及其附近建立地下指挥和保障机构,组织指挥各防区 的保障。各防区应在本防区核心阵地附近或之中,建立供、救、修、运配套 的保障机构,对本区军民实施保障。 二是上下兼顾。现代城防后勤保障,储备物资多,技术装备复杂,摊子 大,目标明显,更易遭敌航空兵袭击破坏。因此,后勤配置地域应建设地下 与地面结合的后勤设施。一般情况下,市区应储备作战物资的50%,并应充 分利用地下人防工事,将人员、物资和主要装备尽量转入地下。不能转入地 下或必须留在地面的重装备和人员,要利用地形地物,构筑有效的掩蔽工事, 并採取必要的伪装、防护措施。为使战时市区后勤部署能尽可能转入地下, 设防城市平时应重视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更合理地利用城市空间。 我国大城市几十年来进行地下设施建设的实践表明,城市地下开发具有相当 第172页 的可行性,这些设施不仅为战时后勤保障提供有效的空间,而且对提高整个 城市的防卫能力发挥着积极作用。 三是主预兼顾。现代城防作战,战斗激烈残酷,战局发展复杂多变,持 续时间长短不一,城防后勤应根据作战方案,既选定主配置地域,又选定预 备配置地域。战役野战兵站和战术后勤,除应有相对稳定安全的后勤配置地 域外,还应在内线选择预备配置地域,并建设相应的后勤设施,以便在部队 退守市区防御时,后勤能及时展开工作,实施快速、不间断保障。 统筹选择。高技术条件下城防作战地形比较复杂,作战样式多变,既有 外围作战,又有城区作战;既有防御作战,又有进攻作战;尤其是濒海城市, 既有海岸防御作战,又有反空袭作战。因此,后勤部署必须结合地形和作战 任务,进行统筹选择,注意以下三个问题:一是郊区防御后勤部署要靠近主 要防御方向,市区防御后勤部署要靠近本级核心阵地,以便实施重点保障, 并可得到部队的掩护。二是要选择和利用主要人防、城防工程,增强后勤的 稳定和安全性。三是要选择靠近重点道路和地下干线通道,利于保持与上下 级后勤相衔接,保证在遭敌破坏的情况下也能快速有效地实施保障。 三、后勤保障要有超常的攻势保障形式 一是强行补充,一步到位。减少供应环节和保障层次,提高保障速度和 效率,是当今世界各军事强国后勤改革的共同趋势。由于高技术条件下城防 作战外围纵深较浅,城区高楼林立,道路狭窄、拥挤,保障通道极易被敌破 坏,如果按照我军现有的保障体制,就难以完成高技术条件下城防作战后勤 保障任务。因此,採取强行保障,一步到位的保障手段,是后勤保障的最佳 方式。 二是应急机动,突出重点。高技术条件下城防作战,战争发起的突然性 强,情况发展快、变化多,因此,后勤保障要适应快速多变的需要,必须要 实施应急机动快速的保障。应把担任城防作战主要任务的部队、应急作战物 资、重要作战时节作为保障重点。城防战役可建立一个快速保障团,能够快 速及时地保障一个师规模的战斗。快速保障团的编成将供、救、运、修等融 为一体,具有综合保障功能,保证在紧急情况下,能担负起应急机动保障任 务。 三是超越建制辐射保障。高技术条件下城防作战,即使战前拟定了各种 后勤保障方案,但也很难适应其瞬息万变的作战节奏。因此,后勤保障必须 具备超越型的辐射功能,即在某个重要的防卫作战点上,可超越原有的保障 建制,多点、多渠道地向作战点 “辐射”,最大限度地保障重要作战方向应 急作战物资的需要。 四是要军地兼容,合力保障。随着改革的深化,我国城市化进程迅速发 展,目前设市达467个,其中中等城市178个。尤其是濒海大城市,工业基 础比较雄厚,高科技产业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高技术条件下城防作战的 后勤保障,仅仅依靠城防后勤也难以完成后勤保障任务,必须依託城市交通。 能源和高、精、尖技术,形成军地一体的后勤保障体系,才能增强后勤保障 的整体实力。要形成军地兼容的后勤攻势保障体系,主要应做到以下三个兼 容。1.军地资源兼容。充分利用城市的信息资源、电子资源、交通资源,是 提高城防后勤保障效率的重要因素,充分利用城市的新兴资源,可为我城防 后勤增加巨大能量。如城市现有的地、空、海立体通信网络和电子计算机系 统,可为我战场信息收集、处理提供便利条件;现有的运输力量可为我战时 大大提高运输能力;城市的高速公路、地铁、地下输送管道等新动脉在高技 术条件下城防作战中都可发挥巨大作用。2.军地技术兼容。实行技术兼容, 就是充分利用地方的修理、医疗等技术,为城防部队提供有效保障。城防部 队平时应充分利用城市的新兴技术,通过各种渠道,採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 展军民使合作与交流,使其军民在某些技术领域融为一体,战时发挥出最佳 效能。3.军地人才兼容。高技术条件下城防作战的后勤能量,很大程度上表 现在人员的智力水平和物资的科技含量。目前,城防部队大部分后勤干部的 知识面较窄,很难适应高技术条件下城防作战后勤保障的需要,城市科技人 才较多,专业性强,城防后勤可积极利用地方的人才优势,定点挂钩,统一 编组,以弥补城防后勤人才的不足,满足后勤保障的需要。 论战区高技术战争条件下的军地联供体系 熊德禹 在高技术战争条件下,我军不宜对战役地幅实施大批量和长途支援保 障,然而我军后勤要确保未来战争“小打有把握,中打有条件,大打有基础”, 使后勤保障与高技术局部战争需求同步、合拍,后勤保障必须跳出单向思维 的圈子,打破单一的线性保障、平面保障和固定保障旧模式,进行破变性革 命,以 “大保障”、“大时空”的思维观寻求保障新的“动力支点”,建立 军地联供的 “大后勤”保障模式和 “大社会”的后方体系。 一、高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战区建立军地联供体系的内涵和价值 (一)高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战区建立军地联供体系,是毛泽东人民战 争思想在高技术现代战争中的继承、发扬和运用 毛泽东指出 “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 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我国的歷次反侵略战争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 援,正是有了地方政府和人民的支援,我军才有无往而不胜的光辉歷史。在 高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建立军地联供后勤保障体系更是对毛泽东人民战争 思想在新时期的充分体现。 (二)高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战区建立军地联供体系,是国防建设贯彻 质量建军、平战结合、军民结合的正确道路 在高技术战争条件下,战争的杀伤力、破坏力、消耗力空前增大,后勤 保障的任务越来越繁重。然而平时国家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可能 拿出更多的钱来建立庞大的后勤保障体系。因此,战区必须建立军地联供体 系,国家平时的各项建设必须贯彻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军队后勤保障要充 分利用和依靠社会力量,寓后勤建设于国家经济建设之中,把军用与民用、 战场建设与经济建设、边海防建设与边疆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平时是生产力, 战时能迅速地变成现实的后勤保障能力。 (三)高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战区建立军地联供体系,能构成区域网络 型强大的整体保障合力 高技术战争需要三军联合协同作战,在同一地域内三军都需要地方的支 援,从保障的效益上讲,往往各兵种会重复使用或捨近求远。实行三军一体、 军地联供,建立统供与专供相结合,区域保障与建制保障相结合及军地就近 就便的上统下分联合保障方式,有利于统观全局,把握良机,实施全方位的 第173页 立体整体保障合力。 二、实现战区军地联供保障模式的主要途径 (一)要建立高度权威性的军地联供指挥领导体系 在战区范围内,建立一个多层次军地统一领导机构,这一机构的主要领 导由战区内各省的党政领导和战区合成军队分管后勤的副职指挥员及战区陆 海空后勤领导组成,构成一个合成统一的联供指挥体系,形成全方位、全纵 深、多层次的整体军民联供指挥网。全权处理军地联供的一切事务及保障的 筹划和指导,制定各种联供的大政方针,负责动员战区内一切人力、物力、 财力的支前,调理战区内军民联供保障的各种矛盾,保证战时各军兵种力量 和地方支持战争的潜力,实施有效的、富有权威的统一配置部署、统一调配 使用。 (二)要建立以军、师、省军区为主体,以省、地行政组织为骨干的军 地联供组织体系 在高技术战争条件下,充分发挥省军区的作用,建立以省地行政区划为 骨干的军地联供组织体系尤为重要。省军区作为地方政府的军事部门,经过 多年的长期合作,双方建立了密切关系。省军区下属的各军分区人武部与省 下属的各地、市、县行政机构相对应,形成了军队与地方相配套的组织系统, 形成了军地一体的整体。联供组织形成,以战区可能发生的战争规模和可能 投入的力量及作战方向,按联供系统分别建立省、地后勤联供组织机构。如: “省地交通力量联供中心;物资联供协调中心;救治人员保障中心;技术力 量联供协调中心等形式的联供实体。并与战区内军内各种保障力量衔接,就 可以在全国形成由各省、地、市、县和军内组成的军地一体、平战一体的后 勤支援战争网络。在平时可以不断地发展完善战备建设,保障军队训练、驻 防的需要。在战时将更好地适应战区、战场的变化,实施就近、快速保障, 增强战区的独立作战,快速反应,整体保障能力。 (三)要建立周密、配套的军地联供实施方案 预先拟定周密、完备、配套的战时军地联供实施方案十分重要。平时预 有多种预案准备,战时实施就有依据。一方面联供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数、 质量,反映军地联供的准备的程度和能力,直接关系到联供行动能否有序展 开。另一方面联供方案的内容、目标、步骤措施、各行各业的分工协作,各 联供系统的责任与行动,必须结合各战区的基础条件和作战方案统筹科学抉 择。在制定军地联供人力资源体系时,要充分考虑沿海、边境地区和内陆地 区人口分布与密度的差异。在物质联供实施预案中,要注重战区内资源及经 济基础,确定联供数量、方式、方法,保证各预案在战时的效应准确、协调, 易于转化。军地联供预案通常包括:联供人力动员、使用方案;物资储备、 使用、调配、补充、徵集、管理方案;军品生产、管理方案、交通设施、工 具使用方案;通信联网方案等等。军地联供方案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高度 的统一性和灵活的适应性。联供方案的时机、规模、空间要与战区任务特点 统一。 (四)要将战区内各种保障要素纳入统一整体,形成全方位、全过程、 全纵深军民一体化保障格局 一是要实现军民整体联动。军民整体联动关键是要解决军民联供的速 度,形成集成结构。就是注重纵横向的贯通,以解决后勤难以机动问题。依 托军地两个集合体,建立纵横交织的各类补给基地,注重各种力量的前伸配 置,减少中转和运输,以机动工具为载体,以基地为依託,形成军地一体、 动静结合、纵向军内衔接、横向军地贯通的集成模块式的网络结构。 二是要形成三个衔接,注重多维并存的军地联供力量的使用。第一是军 内军兵种力量要衔接;第二是战略、战役、战术力量要衔接;第三是军事后 勤与国民经济要有机结合,军地力量要紧密衔接。尤其是要建立军民结合的 物资、交通、医疗、通信、修理多维并存的军地合成力量。保证除常备力量 以外的一切可以转化为直接战争保障实力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科技力,以 及可以用于支持战争的各种潜在力量的充分利用。 三是战区内各军兵种通用物资和通用勤务的军地联供要加强宏观调控、 管理,要跳出各自利益的圈子,按战区内新的战略区划和重点,合理的确定 数量和范围。 (五)要建立高效灵敏的后勤军地联供战备通信网和自动化系统 高效灵敏的通信联络网和自动化系统,是完成高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军 地联供任务的先决条件,是联供指挥中人与信息结合形成保障力量的动力。 要注重建立军地平战结合,指挥、管理、办公共用,信息处理一体化的 联供指挥系统。完成兼容的以资料库、方法库、模型库并存的联供决策支持 功能处理网,并形一个在结构上纵向系统相衔接,横向系统相联通,各专业 系统相配套的综合体。并由机关局网、区域网、远程网相连接,上下逐级展 开,诸军兵种和地方彼此贯通的多级分布指挥体系。以保证战区在高技术战 争条件下军地联供信息灵通,物资流畅,联供协调、保障有力。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通用战备物资储备实行军民兼容问题浅谈 吴树舫 李毅 现代战争,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打后勤。随着军队武器装备的不断发 展,使未来战争中军队战备物资的消耗节节上升,部队所需大量战备物资的 筹措、储备工作难度将明显增大。为此,要满足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物资 高消耗的需要,必须尽快研究确定军民兼容的物资储备体制。本文就战役层 次上的通用战备物资储备实行军民兼容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一、军地通用战音物资储备实行军民兼容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 后勤保障的客观需要 首先,从战役后勤保障的供应环节看:一方面,由于集团军后勤目前尚 不是一级保障实体,战中部队所需的各种物资主要依赖于方面军后勤——分 部——兵站筹措供应。战区各种物资的储备供应保障情况如何,直接影响到 部队作战任务的完成。另一方面,由于集团军在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 战役中,主要担负机动作战任务,其本身也不可能携带大量的作战物资随军 机动,要做到部队机动到哪里,物资供应保障到哪里,主要看战区内的物资 储备是否充足合理,这从客观上要求战区后勤必须紧紧依靠地方的力量,走 以军队兵站供应保障为主,就地筹措为辅的路子。 其次,从未来局部战争物资消耗的特点看:随着军队武器装备现代化程 度的不断提高和高技术在战争中的广泛应用,不仅使军队作战消耗的物资品 种繁多,而且消耗的数量急剧上升。今后随着高技术装备的不断增多,物资 消耗的品种和数量将更加惊人。这种高强度的物资消耗,无论从哪一方面讲, 第174页 单靠军队后勤独立承担所有战备物资的筹措储备任务,显然是难以完成的, 只有走平战结合、军民兼容的物资储备路子,才能满足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 部战争物资高消耗的需要。 第三,从未来局部战争对后勤保障的要求看;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和科 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现代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突然性、立体性、机动 性增大,节奏明显加快,临战准备时间紧迫,战役和战斗间隙大大缩短,要 取得战争的主动权,要求后勤特别是战役后勤必须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和快速 保障能力。但从我军现行的后勤保障体制看,军队与地方及各军兵种之间自 成体系,军地分割、封闭发展。由于集团军在组织部队后勤保障中要与军区 (省军区)、分部以及军兵种上级等多层机构发生广泛的联繫。这种封闭、 独立的物资储备保障方式已远远不适应现代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需要, 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后勤快速反应能力和保障效能的提高。因此,必须从高技 术条件下局部战争要求和我军装备水平出发,彻底变革目前通用战备物资储 备 “军民分离、封闭独立”的旧模式,尽快建立平战结合,军民兼容的物资 储备方式。 第四,从目前军队独立储备的现状看:长期以来,由于受单一封闭的物 资储备方式的影响,军队在物资储备上,片面地追求军事效益,而忽视经济 效益。一方面,物资储备的周期过长,使一些装备物资一储就是十几年甚至 几十年不动,导致所储装备物资与部队武器装备发展相脱节。另一方面,军 地通用战备物资储备范围广、数量大,造成了层层设库、行行设点,耗费了 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更有甚者,有的仓库中至今还储存着一些五十年代生产、 现已淘汰物资和随处可以买到的日用小商品,有的部队骡马编制已取消了二 十来年,但一些骡马装具却仍然 “睡”在部队仓库中;部队车辆装备近几年 更新加快,仓库中却有许多配件军队已用不上,地方也消化不了;还有的库 存物资数量按正常消耗可供应部队使用许多年,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财力。实行军民兼容,寓军队后勤保障于民众之中,不仅可以保证满足部队 作战的需要,而且可以减少浪费,提高军事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五,从储备物资的来源、价格和现行经费供应标准上看:我军现行的 后勤保障体制,其主体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 国家计划统配物资比例的逐步缩小,市场调节范围的逐步扩大,使物资储备 工作对市场的依赖性明显增大,军队通用战备物资的定购和储备受到了市场 的制约。特别是市场物资价格的不确定性,时涨时落,使现行的经费供应标 准与市场物资价格的差距进一步拉大,按部队现行的物资储备方式很难正常 运转。客观上要求军队通用战备物资储备工作必须适应市场变化情况,藉助 地方力量,依託市场搞好通用战备物资的储备。 由此可见,现行的战备物资储备方式。既不适应未来局部战争后勤快速 保障的需要,也不适应新时期加强军队质量建设、走精兵之路的客观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其局限性和消极因素 愈显突出。如不尽快改变,必将阻碍后勤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制约后勤保障 力的提高。 二、物资储备实行军民兼容的基本构想 军地通用战备物资储备,实行军民兼容,要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指 导,以提高军事经济效益和后勤保障能力为根本目的,从战区可能担负的作 战任务出发,以社会储备供应为主体,打破单一、封闭式的储备方式,使平 战时供应与战时保障相结合,逐步实现通用战备物资由过去单由军队储备, 转变为军民结合、军民兼容的物资储备体系,以保障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 战争物资高消耗的需要。基本思路是: 1、在物资储备的方式上,要坚持以地方为主,军队为辅,形成多渠道储 存、全多方位保障的储备格局。就是除武器装备、弹药等军队专用物资外, 凡属军地通用的物资,如粮食、药品、建材、普通油料及通用运输工具、机 械设备等,均由地方统储统供,变军储为民储。军地通用战备物资的储备, 既要适应和平时期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又要兼顾可能爆发的局 部战争的需要。一是储备的数量要适当。具体应根据国际国内形势,依据 未来局部战争的物资消耗规律和特点以及战役军团在未来作战中可能担负的 任务、持续的时间、投入的兵力等因素,按照 “布局合理、灵活高效,综合 配套、稳妥可靠,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的原则,确定战备物资储备的数量 和储备的重点。总的要求,数量不宜过多,储备的范围不宜过大。凡是战区 内地方企业生产能力强,市场供应充足的物资,可以储于生产厂家或市场之 中,变“硬储备”为“软储备”和 “活储备”。这样既可方便部队,又可减 少物资的周转和资金积压,提高经济效益。二是储备的品种、规格、型号 要合理配套。由于部分战备物资大都用途单一,储备过多,既要消耗大量的 人力、物力、财力,又会降低物资的使用效益。因此,在确定储备物资的品 种、规格、型号时,既要立足部队现有装备,又要照顾未来的形势发展。要 根据战时可能的需求,区别不同规格、品种,实施配套储备,以达到布局科 学、结构合理的要求,使储备的物资品种与部队装备发展水平相适应,与未 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保障需要相配套。三是储备物资与储备技术,以 储备技术和生产能力为主。要坚持 “少储成品,多储技术”的原则,做到 既储备实物,又储备相应的科学技术和一定的生产能力。对平时消耗量小且 不易储存管理,而战时需要量大、技术要求高、资金占用额大的物资,平时 少储或不储,主要以储存生产能力为主,待需要时再进行生产;对资源紧缺、 战时不易筹措的物资适当多储,资源丰富、当地容易筹措的物资要少储或不 储;对生产周期长、技术性要求高的产品适当多储,生产工艺简单、配套容 易的产品要少储或不储。四是储备实物与储备经费相结合。对一些保管周 期比较短,且在战区内容易筹措的物资,如食品、药材、构工器材等,可少 储或不储,从而相应地增大经费的储备量,变实物储备为经费储备。採取这 种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力和物力上的浪费。 2、在战区储备库 (站)的建设上,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形成点面结 合的储备网络。战备物资库 (站)的建设工作,战区后勤要从最困难、最復 杂、最需要的情况出发,根据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和预定作战对象、作战任 务以及作战地区内的物资资源、工业生产能力、地理气候和交通道路等情况 统盘考虑,合理布局。通常情况下,要选择在经济比较发达或部队相对集中 的城市周围,形成以大中城市为中心、军队储备库为点,地方储备站为面, 点面结合,有主有次的物资储备网络。这样至少有以下三个优点:第一,有 利于战区后勤物资部门的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一使用;第二,交通方便, 有利于提高后勤快速反应能力和组织实施快速的后勤保障;第三,便于在平 时条件下对战备物资进行轮换使用,有利于保证战备和提高物资的使用效 益,减少损失和积压浪费,达到提高军事经济效益的目的。 3、在储备物资的来源和管理上,要坚持平战结合的原则,形成有序、有 第175页 效的物资储备和流通程秩。无论是战时还是平时,物资储备方式的展开,储 备物资的来源与管理,都要由战区后勤司令部门负责牵头,协调战区部队各 级后勤及地方有关部门共同实施。物资储备的布局,结构的调整以及推陈储 新,都要在军地共同协商的基础上进行,确保不同层次储备任务的落实,保 证物资储备的数量和质量。凡规定由地方储备的通用物资,均由战区后勤根 据需要向有关部门下达计划。属于军工企业生产的物资,由战区后勤负责与 军工企业鑑定订货合同,军工企业根据合同定量生产,定期向地方储备单位 提供;属地方企业生产的物资,如国防建材、各种食品、药材,通作油料和 通用器材,由战区后勤向地方有关部门下达物资储备计划,井提出标准要求, 尔后由地方具体承办单位自行组织货源,抓好落实,军队有关部门要负责搞 好检查指导。属部队内部储备的物资,各级后勤要上下结合、内外协调,严 格按照战区后勤司令部门规定的数量、标准,储足储好。在储备物资的管理 上,要坚持合理轮换,就近就便、推陈储新的原则。为保证作战需要,防止 所储物资因储存过久而发生性能老化变质,战区后勤可根据所储物资的物 理、化学性能以及产品更新换代要求,定期组织军地通用物资进行合理流动, 有计划地将所储备的有关物资,分期分批就地投向市场或就近就便保障部 队,并及时按规定的储备标准重新补足,使装备物资的储备、轮换、更新、 周转等各个环节相互衔接,做到常储常新。 三、战备物资储备实行军民兼容的可行性 一是战备物资实行军民兼容,既是我军后勤保障体制发展的方向,又是 走精兵之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军队后勤的必然选择。因为,对于任何一个 国家的军队来说,平时长期储备巨额的物资都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况且,我 国与西方一些国家相比,经济还不太发达,综合国力比较弱,军队经费比较 少,就更应坚持搞好后勤的 “精兵”建设。建设以军队为骨干,军民一体、 军民兼容的物资储备体系,不仅能够达到平时少储备,战时保证供应的目的, 也将对我军后勤正规化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通用物资储备军民兼容, 战略层次可以实行,战役层次既应该也可以实行。 二是我军已有了军民一体、军民联供保障的基本经验。如在解放战争中, 我军在后勤保障上就採取了军队与地方相结合的后勤保障体系,创立了在地 方支前委员会统一领导下,以固定兵站补给网络与部队保障机构相结合的保 障形式,为夺取战争的胜利,发挥了积极的保障作用。近年来,我军又在三 军联勤、实行网络型保障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试点,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加之世界上其它国家军民兼容的经验也可供我们借鑑。从而,为我们实行军 民兼容的物资储备体系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三是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为战备物资储备实行军民兼容奠定了良 好的社会环境和丰富的物资资源。一方面,随着规范化、制度化、法律化市 场秩序的建立,必将加速物资流通的现代化进程,为建立新的物资储备方式 开闢了途径。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资源配置将 日趋合理,军地通用战备物资将越来越丰富。就我国东部沿海开放地区而言, 在运输工具、医疗设备等大都比军队先进,各种技术力量雄厚,物资资源也 十分丰富,在民众中具有很强的保障潜力。只要未来战争需要,通过战前动 员,这些潜在的保障力,都能迅速转化为军队后勤保障力。 四、战备物资储备实行军民兼容需要解决的问题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通用战备物资实行军民兼容的储备方式,不仅是 适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保障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需要,也是适应市 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它与现行的物资储备方式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但它也有不利的因素。由于物资储备环节和管理部门的相应增多,协调难度 加大,处理不当,不同程度地会对保障的时效性产生一定的影响。要消除这 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使军民兼容的物资储备方式的优越性真正发挥出来,还 必须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尽快转变思想认识,确立适应 “战场”和“市场”的大后勤观保 障观念。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要有一个认识和实践的过程。军地通用 战备物资储实行军民兼容,是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后勤保障的特点和 市场经济这一客观环境所决定的。各级后勤要切实打破原来物资储备方式的 思维定势,坚持人民战争的思想,牢固树立大后勤观念,在思想观念上要尽 快从过去的军队单一储备、独立保障的方式上,转到军队与地方结合、军民 兼容的物资储备方式上来。 二是要切实加强调控,搞好各层次之间的相互协调。通用战备物资由军 队单一储备变为军队和地方共同储备后,必然使储备的渠道与环节增多。因 此,加强对物资储备工作的宏观调控,搞好各层次之间的相互协调,是保证 新的物资储备方式正常运行的一个重要因素。要建立健全以战区后勤司令部 门为主,吸收军队和地方有关部门参加的物资储备领导机构,主要负责拟定 具体的物资储备方案及保证措施,及时修订战区物资储备标准,规定军队和 地方各类仓库物资储备的品种、规模、数量,适时对军队和地方的物资储备 情况进行跟踪检查指导,并按照要求搞好军队内部及军地之间、地方各储备 机构之间的相互协调,妥善处理物资储备中的各种问题。各级必须严格落实 物资储备工作的责任制,逐级搞好检查督促,并按照规定及时调整物资的储 备品种和数量。 三是要加强物资储备的信息管理,促进物资储备工作的有效运行。市场 经济条件下,通用战备物资储备实行军民兼容,客观上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 响和制约,物资储备的不确定性较大。因此,要加强物资储备工作中的各种 信息反馈,对战区内通用物资的品种、数量和价格信息以及各种技术力量、 物资资源、生产规模、地方各库站的分布、储备能力和储备物资的品种、数 量等情况,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了如指掌,以便为战区决策机关调整物资储 备任务提供及时准确的依据。 四是要抓好试点,引导发展。通用战备物资储备实行军民兼容,是一项 比较复杂的社会性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难度比较大。战区后勤司令 部门要协同地方,搞好试点先行,在总结出经验、摸索出套路子的基础上, 逐步扩大规模,用点上的经验和方法,带动面上工作的开展。做到有步骤、 分阶段、积极稳妥地推动军民兼容储备方式的深入发展。 高技术局部战争与后勤财务保障 罗叔勛 认真研究高技术局部战争特点,分析它对军事经济和财务保障工作的影 响,探索高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后勤财务保障工作的对策,对于赢得战争胜 利,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176页 一、高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国防经费投入大大增加,后勤财务保 障更加重要艰巨 高技术广泛应用于军事斗争领域,武器装备日趋现代化、高科技化,使 现代战争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对后勤财务保障工作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战前投入大。由于高技术武器装备技术构成高,在研制、购置、维护、 使用和培训等诸多方面,均需要大量经费保障,资金投入成倍增加。一是科 研费用剧增。高技术武器装备多是集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 光电技术、精确制导技术、智能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等于一体的复杂系统,研 制难度大、周期长、费用高。美国防部曾对飞机研制费用做过测算,结果表 明,飞机的主要性能每增加1—2倍,其研制费用就要增加4.4倍。二是採购 费用高。由于高技术武器的研制费用高、风险大,比一般武器凝聚着更多的 科技含量和物化劳动,所以购置费用非常高。如美军1971年至1980年间, 武器装备的购置费是2399亿美元。而1981年至1990年间则勐增到8092亿 美元。三是维修、维护费用高。高技术武器装备技术复杂,维修费时费力, 美军在 1971至 1980年间总的使用维护费为2916亿美元,而 1981至 1990 年间则高达7448亿美元。四是训练和培训费用增加。武器装备越是现代化、 高科技化,则越需要高素质的人员来驾驭。许多国家的军队都以大量的经费 投入来培养军队人员素质。 战时消耗多。高技术武器装备广泛应用,使战争的平均日消耗费用激增。 现代战争证明,武器装备高技术化程度越高,战争的激烈程度也越高,武器 装备和作战物资的消耗就越多。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军平均每天消耗费用 为1.94亿美元;越南战争时,约为2.3亿美元;第四次中东战争,交战双方 消耗费用共108亿美元,阿以双方每天消耗费用均为2.78亿美元;而海湾战 争,仅美军一方就消耗611亿美元,平均每天高达14亿美元。可见,未来高 技术战争的耗费相当可观。 显而易见,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不论是战前准备中的高投入,还是战 时的高耗费,对后勤财务保障的依赖性将越来越大,任务越来越艰巨,做好 财务保障工作尤为重要。 二、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必须全面提高财务保障能力 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要求后勤财务保障要有持续的保障能力,以充足 的经费实施快速、机动、有效的补给,为赢得战争胜利提供财力保证。 1、增强财务综合保障能力。高技术局部战争财务保障贯穿于战时保障全 过程的各个方面,作战兵力构成将是诸兵种的合成,其财务保障也是多方面 的。既有海空,又有陆地;既有人员,又有装备物资,保障任务异常繁重、 艰巨。因此,后勤财务保障要针对不同作战对象、不同作战地区、不同作战 方式,着力提高综合保障能力。 2、提高财务快速保障能力。快速反应能力是现代战争对军队提出的客观 要求,快速地反应与保障是争取战争主动权的重要手段。因此,后勤财务保 障要立足于快,在战争初期作出快速反应,及时有效实施经费保障。 3、增强财务保障应变能力。作战形式的多样化,要求财务保障必须具有 灵活性。作战的形式、手段、规模决定战时的保障方法。后勤财务保障必须 紧密结合战时实际,有针对性地採取灵活多样的保障方法实施有效保障,努 力适应作战形式多样化的要求。 三、适应高技术局部战争要求,不断深化财务改革,加大对高技术 装备的投入,加强重点地区建设 第一,突出重点,加强高技术装备和热点地区战备建设。近阶段,军费 水平满足不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供需矛盾相当突出。因此,要 将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科学合理安排使用经济资源。一方面,发展高技 术装备是我们迫切的任务。从我国的国情看,单纯地追求和增加军费是无济 于事的,关键是要立足现有财力,在现有军费资源的合理使用上下功夫,提 高军费投入的技术构成,发展和运用高技术武器装备,加速我军现代化进程。 另一方面,必须加强重点地区战备建设。要结合高技术局部战争和战区特点, 在财力可能的范围内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战场建设,使布局合理, 储备充足,综合配套;对重点部队、重点任务和重点项目要从财力上实行重 点保障,形成适应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的保障格局。 第二,深化改革,优化财务保障体制。合理的后勤保障体制是做到 “保 障有力”的重要环节。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突发性强、机动性大,财务保障 体制必须适应这一客观要求。首先,要建立全方位、多功能的综合保障体系, 打破军兵种界限,实行就地就近供应。其次,要减少中间环节,扩大直接保 障范围,缩短供应周期。这样可以使经费物资一步到位,加速保障速度,提 高经费物资的分配和使用效益。再次,要建立应急财务保障机构,保证战时 部队经费不断供。 第三,立足当前,努力做好高技术局部战争财务保障准备。高技术局部 战争,给后勤财务保障带来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必须立足当前,充分作 好战争准备,落实各项战备工作。一是要加强学习。财务干部不仅要学习财 务专业知识,还要学习了解高技术及其武器装备的一般知识,以拓宽知识面, 提高战时后勤财务保障能力。二是要注重研究。既要研究掌握一般战争情况 下的财务保障,更要研究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后勤财务保障规律,掌握后 勤财务保障的主动权。三是要作多手保障准备。拟定多种保障预案,从基本 保障方案到预备保障方案,从独立保障方案到支援保障方案都要齐全配套, 以随时完成平战时的转变。四是要熟悉战区财经情况,如经济实力、地方银 行等。 第177页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军需保障探讨 张金荣 李振清 一、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军需保障的特点 (一)准备时间仓促,军需物资消耗量大,就地筹措困难。高技术条件 下沿海地区的局部战争发起突然,临战准备时间短促;外区陆、海、空军精 锐部队迅速调集,本区部队快速扩编,加上参战民兵民工多,战区的兵员将 大量增加,供应实力将比原来增加1至2倍,军需物资消耗量急剧增大。作 战期间,部队高度集中,且主要部署在xxxx一线,此地区人口密集但农副业 生产还不够发达。作战需要的大量主副食品,部队要吃,地方群众也要吃。 这样,在局部地区可能造成供应紧张的状况,只有平时储备大量的军需物资, 才能满足战时需要。 (二)作战样式特殊,战中情况复杂,军需物资补充困难。高技术条件 下沿海地区局部战争,空战、海战、陆战、封锁与反封锁、登陆与抗登陆等, 多种样式同时或交替进行,组织军需物资补充极为复杂。该地区军需保障主 要依靠后方供应,保障线较长,运输能力有限,军需物资运输安排时机难以 靠前,即使有物资也不一定能及时供得上。战中作战样式不断变化,作战和 保障的主要方向也要随之调整,这更增加了保障的难度。比如,部队跨海作 战,大量被装、主副食、干粮、燃料、淡水、饮料等都要靠陆地补给,军需 物资体积大、数量多,有的不便携带装卸,有的容易破损,特别是部队航渡 过程中的饮食保障是个难题。破坏后方运输线,阻止或中断后方供应,已成 为现代战争惯用的手段,后方运输线可能造成暂时或较长时间的中断,军需 物资的运输补充十分困难。即使运输补给线不中断,随着现代装备的发展, 保障物资的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弹药、油料已跃居首位,战中在急需大 量弹药、油料和救治药品等物资补充的情况下,军需物资的运输补充往往排 不上队。同时,沿海地区气候多变,雨季、汛期、颱风、潮汐变化等,都会 使军需物资自然损耗增加,给军需保障带来困难。 (三)后方地域隐蔽差,遭敌破坏多,军需物资组织防卫困难。高技术 条件下××××调策调地区局部战争,作战不分前方后方,敌人会採取各种 手段,破坏我军后方补给基地。尤其是敌为创造登陆条件,必然集中使用海 空军力量和现代化的兵器对登陆地域、工农业生产基地和军需物资储备仓库 等实施勐烈的火力袭击,战区内储备的军需物资可能受到严重的损失。同时, 军需装备器材和物资储备一般数量较多,机构较大,活动的范围和空间广, 加上装备的器材本身缺少防护条件,比如野战面包车、炊事车、冷藏车的行 动、展开、操作使用时目标大,是敌人的重点袭击目标。况且,部队作战的 ××××地区山秃树少,村多地少,可供隐蔽伪装的条件非常缺乏,大量的 物资屯积在码头、路边、山沟、村旁、易遭受敌空袭、炮火袭击的破坏。因 此,防卫工作比较困难。 二、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军需保障的对策 第一,针对局部战争的突发性,充分做好超前应急准备。为适应局部战 争突发时的保障需求,各级军需部门要做好以下准备:一是思想准备。高度 重视军需保障在作战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到部队拉上去,保障工作跟上去, 确保供应及时准确有力。二是组织准备。各级都要制订和完善各种保障预案, 如部队机动、封锁作战、登陆作战各种作战样式和作战阶段的保障方案,要 把问题考虑得复杂具体一些,把保障研究得更周全细緻一些。三是物资准备。 各级要依据战役储备和部队携运行物资规定,一方面要积极向上级反映,尽 快落实部分物资储备;另一方面又要主动想办法,利用正常周转物资、包干 节余物资作为临时性的应急补充物资。尤其是师以下部队要落实被服装具、 主副食品、燃料等物资的携运行量,做到一有情况,能够拉得出,供得上。 第二,重视加强基层军需战备设施建设和军需战备训练,不断提高战时 保障水平。近几年来,多数单位军需战备设施比较齐全,已逐步走上了正规 化建设的轨道。但有的单位没有给养战备库、被装储藏室;有的物资还不齐 全不配套;有的战备物资 “三分四定”也不够落实,有的丢失损坏,有的擅 自动用,遇有行动往往缺这少那,部队还没有动,就要上面补充;有的军需 战备设施不健全,其它方面的建设搞得不错,但对战备设施建设捨不得花钱, 等等,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注重抓好战备设施建设,找准薄弱环 节,制定加强和改进的措施,以保证军需设施始终处于良好的战备状态。同 时,要强化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为背景的军需专业训练,提高军需保障 人员的业务技术素质。首先要加强理论研究。要认真研究高技术条件下局部 战争军需保障的新情况、新特点和新对策。其次要重视战时军需保障业务训 练。军需训练,不能满足于抓拿 “文凭”和评职称的业务训练,要突出抓好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军需保障的研究性适应性训练,不断提高战时业务水 平。 第三,加强军需仓库建设,增强军需物资储存能力。要下功夫加强军需 仓库建设,提高物资储存能力。一是对现有破旧的军需仓库进行整修。按照 平战结合、先急后缓、先一线后二线的原则,对军需仓库进行全面整修、设 施配套。二是对重点方向的军需仓库进行扩容。三是在军需保障力量的空白 地带新建仓库。 第四,有重点地建立军需物资储备,确保实施不间断供应。当前军需物 资储备状况是,战役军需物资储备自1985年起已全部取消,被装物资中的替 换被服、机动装具和白袍衣等,给养物资中的肉类、蔬菜罐头和野战食品及 给养器材等,军区都没有储备。从地方动员潜力看,有关地区现有战备储备 粮、专项储备粮大都是原粮,又分别存放在各市、县,部队在紧急情况下动 用,地方在短时间内大量运输加工成成品粮比较困难。因此,必须建立一定 数量的军需物资储备。战役军需物资储备,要按照未来局部战争的作战规模、 作战方式、作战对象、参战兵力和持续时间,确定储备品种和储备量。按照 战时军需物资消耗标准,被装物资:常服,按扩编人数100%、伤员数70%、 烈士数150%,再加上10%的战损和10%的军区机动数,机动装具和白袍衣 等按配发标准,进行具体计算确定。给养物资:主副食和燃料,按三军参战 兵力、战役持续时间和日消耗标准进行计算;野战食品,按×日份进行计算; 野战给养器材储备,按扩编人数每100人1套计算确定和参战部队伙食单位 的100%。 第五,根据作战特点,採取多渠道多层次多种手段搞好军需保障。高技 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军需保障要综合运用战区三军军需保障力量,紧紧依靠地 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重点加强×线地区和主要战役方向的军需保 障力量,保证部队供得上,圆满完成军需保障任务。 (一)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军需保障体系,保证军需物 第178页 资及时供应。建立强有力的军需保障体系,一是建立可靠的军需物资补给基 地。以码头、机场为基础,以战役后方仓库或野战仓库为中心,以城市商业、 食品、服装加工业为依託,形成加工、储存、运输三位一体的补给基地,这 个补给基地,可以综合在后勤补给基地编成内,也可以单独设立,在部队集 结、作战地域的主要公、铁路、港口码头,建立一系列的补给基地,形成规 模生产、分点储备、统一调配、集中保障的军需供应网络。二是建立 “三军 联勤”保障体制。针对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的特点,成立与三军联勤后 勤指挥相适应的军需综合保障体制,海、空军军需部门派出人员参加战区军 需保障机构,负责整个战区的军需保障。这种保障体制,便于统一组织,实 施集中保障、重点保障、突击保障,做到战区保障与建制保障相结合,统供 与分供相结合,实现保障及时、快速、高效。三是建立强有力的快速保障体 系。在战区快速保障旅、集团军和作战师快速保障分队中建立军需保障力量, 实施快速保障。当某个作战方向要求快速保障时,可在三军联勤指挥机构指 挥下,根据需要集中和优化使用三军快速保障力量,进行快速保障。在情况 紧急时,战区的军需指挥机构应尽量减少供应环节,必要时可将物资直接前 运到师团或营连,或实施伴随保障、召唤保障和空中应急保障,以提高快速 保障能力。五是商请地方政府开设支前供应机构。要与地方政府联繫,商洽 落实支前供应站的开设,研究供应物资的品种、数量和规格。部队要派人参 加地方支前机构,通常由当地最高军事单位或战区的派出机构军需部门统一 负责,根据战况发展,建议地方在一些重要方向、重要地区储存部分物资, 补充部队供应。 (二)採取热食保障与野战干粮相结合,以热食保障为主。作战中, 部队人员体力消耗大,吃热食又是我们民族的生活习惯,因此,应以热食保 障为主。在保障手段上,採用野战面包车、炊事车和野炊灶做饭相结合,制 作熟食快,机动性能好,深受部队欢迎。但当前只有少数师团试装,多数师 团没有装备,营以下分队仍採用 “埋锅做饭”的老办法。为提高机动作战热 食保障能力,参战部队的师一级都应配备野战面包车和冷藏车,旅团一级都 应配备野战炊事车和炊水车,营连配备小型炊事车,伴随部队进行热食保障。 在野战炊事车无法展开的情况下,营以下分队仍用 “埋锅做饭”的办法,但 对连队野战给养器材要进行改进,尤其要研制装备轻便小型的鼓风机、行军 锅背架和热食前送工具等,保证部队吃上热饭热菜。在热食不能供应的紧急 情况下,适当加大脱水米饭、压缩于粮和方便面、糕点及肉菜罐头等野战食 品、方便食品供应,千方百计保证部队吃上饭。 (三)要突出封锁与反封锁和登陆与抗登陆作战保障的重点,全力 以赴搞好军需保障。针对作战对象、作战任务,封锁与反封锁、登陆与抗 登陆作战的军需保障,是保障的重点和难点。 封锁与反封锁作战期间,海、空军和炮兵等参战多,伙食灶别高,主副 食质量要求高,作战时间长,需要量大;作战激烈,军需保障受敌威胁大。 採取的主要方式有:一是在主要作战阵地加大物资储备。被装物资,个人和 师团的携运行量全部配齐,并掌握一定的机动数;给养物资,野战给养器材 携运行量和野战炊事车、面包车、冷藏车和饮水车等全部配齐;储备部分主 副食品、罐头、干粮和饮水等物资。二是在部队大量集结的重要地区,支前 部门开设物资供应站,及时筹措供应物资。三是建立联勤军需供应机构,实 行三军通用物资就近供应,随缺随补,战后结算,提高保障效率。四是搞好 饮食保障,为防敌发现摧毁,由后方统一制作热食和干粮前送。 登陆与抗登陆作战期间,参战部队多,主副食品消耗量大;部队航渡过 程中的饮食和饮水保障困难;部队登陆后,就地取给困难。採取的主要方式 有:一是搞好渡海前物资补给。部队带足携运行量和规定的加大量,由军需 仓库或兵站在部队集结出发的主要港口,建立军需物资转运站,负责船运物 资的接收和装载。二是搞好部队航渡饮食保障。部队航渡出发时,在船上储 备足够的方便食品、野战干粮、肉、菜、水果罐头和易拉罐饮料,利用储水 罐、塑料桶和战士水壶,储备饮水;航渡装载时,必须坚持人员和物资混装, 做到生活物资随人走。三是搞好由岸到岸的物资运输,保证军需物资源源不 断地满足部队需要。四是搞好部队登陆后的保障。在登陆后採购困难的情况 下,建立统一的军需保障指挥机构,尽最大可能组织就地筹措,划分供应区 域,统一筹措供应。 (四)採取多种手段增强防卫能力,使军需物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一是军需补给基地应以防为主,洞盖埋藏,隐伪结合,适当疏散。战时军需 仓库和车辆、物资装备,有条件的要设法安排进洞,在没有洞库和山洞可利 用的情况下,应疏散配置,或利用地形地物,或搞半掘开式隐蔽工事,搞好 隐蔽伪装。视情设置假仓库,示假隐真,迷惑敌人,减少损失。二是野战面 包车、炊事车和野炊人员在制作热食时,要尽量避免火光和减少噪音,以免 目标暴露,遭敌人袭击。三是加强军需人员的防空、防炮、防小股敌特袭击 措施,严密警戒和防护,确保人员和物资的安全,实施有力的军需保障。 高技术条件下高原高寒地区局部战争军需保障研究 王勇 盛四联 高原高寒地区高技术局部战争是新时期我军所肩负的重要歷史使命之 一。针对高原高寒地区特殊的地形、气候特点,组织好战时军需保障,减少 非战斗减员,这是摆在我们扩大军需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 一、高原高寒地区特殊军事地理条件对高技术局部战争军需保障影 响 高原高寒地区具有独特的军事地理条件,可以归结为两句话八个字,即 “两高一缺”,“两少一贫”。所谓“两高一缺”,是指高海拔、高寒、缺 氧。“两少一贫”是指道路稀少,人口稀少,资源贫乏。这些军事地理特点, 反映在军需保障上,主要有以下影响。 (一)军需物资消耗量大、品种杂 造成高原高寒地区局部战争军需物资消耗量空前增大原因主要有四点: 第一,高原高寒地区恶劣的自然条件使战时人员体力消耗大,保暖条件要求 高,对军需物资的需求较其它地区作战更大。第二,高原高寒地区作战地域 广阔,气候覆杂多变,素有 “一年四季不分明,一日四季均可见”之说。因 而,在这一地区作战,军需物资需求品种异常繁杂。第三,高原高寒地区经 济落后,人口稀少,一旦战争爆发,必定有大批民兵、民工支前,兵力骤增, 物资需求量也将急剧增大。第四,高原高寒地区环境恶劣,军需物资自然损 耗非常严重。 (二)军需保障要求高 第179页 高原高寒地区由于严重缺氧,气候恶劣,使人体机能下降,活性降低, 负重能力下降约 30%,为了保持部队战斗力,必须进行高质量的军需保障。 一是要组织良好高能量的热食供应部队,增加指战员身体热量,以迅速恢復 人体机能;二是要切实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防止因冻伤而造成的非战斗减员; 三是针对高原高寒地区日照强烈,多风少雨,空气干燥,人体内的水份蒸发 量大的特点,必须有效地解决好饮水问题。 (三)军需保障能力相对下降 在高原高寒地区作战,军需保障能力相对下降是由于构成军需保障能力 的内外要素削弱引起的。首先,高原高寒地区恶劣自然条件使初到高原的人 均有不同程度的高原适应不全症发生,使构成军需保障力的主体——人体素 质降低。其次,在高原高寒地区作战,各种装备的性能和威力的发挥受到较 大的影响。第三,高原高寒地区作战,部队储备量较其它地区大,加之地形、 道路等条件差,使得军需力量的部署、展开、收拢十分不便,军需保障的及 时准确率低。第四,高原高寒地区作战正面宽,军需保障点多、线长、面广, 各种信息来源有限,加之社会情况复杂,使军需保障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 (四)军需物资就地筹措困难 高原高寒地区是我国目前经济最落后的地区,资源贫乏,物产不丰,就 地取给十分困难,战时军需物资需从2000多公里的内地筹措、运输,实行实 物供应。 (五)管理任务繁重 高原高寒地区未来局部战争军需保障,物资管理将面临着要与 “两大敌 人”作斗争的现实:既担负抗击敌方袭击、破坏,又担负与自然条件作斗争 的双重任务。 二、高技术条件下高原高寒地区局部战争军需保障对策 军需保障能力的提高是多渠道、多方面、多层次的,其落脚点应立足于 平时和现实,着眼于战时,突出应急。 (一)着眼高原高寒地区高技术局部战争作战特点,建立完善配套的军 需保障体制 1、优化部队军需组织机构 根据灵活应变,指挥和保障一致、保障与防卫一体的原则,立足现实、 着眼发展,对部队师团军需组织机构提出优化构想。构想的具体实施拟分两 步进行:第一步,即从现阶段起至2000年前,在保持现行后勤和军需组织机 构稳定的前提下,参照现行师团后勤其它专业勤务多数都拥有勤务保障分队 的做法,军需部门也应设置勤务保障分队——军需保障服务队,师编20人, 团编10人,人员可由师 (师直)、团生活服务中心人员组成,战时可根据具 体情况相应扩编。军需保障服务队隶属后勤部、处,业务上由军需部门指导, 战时作为军需应急机动保障力量,实施物资的筹措和机关分队的物资供应、 炊食保障等。第二步,即 2000年后,后勤保障体制建设可以参照美、苏及西 欧等军事强国模式,结合本国国情、军情,按照部队化、综合化、积木式组 合原则,将整个后勤按照保障职能不同,划分为组织指挥、物资保障、卫生 勤务、技术保障四大系统,军需按照其保障内容、保障方式不同分为两大类: 军需物资保障划归物资系列,军需装备器材的维修与保养划归技术保障系 列。 2、完善战役支援保障体系 完善高原高寒地区战役军需保障体系,主要应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保 障体制应与边境未来局部战争独立作战、独立保障的思想相适应;二是战役 军需力量的机构设置必须与平、战时需要相统一;三是保障体制应与高技术 战争的高效性保障相协调。总的设想是:实行划区供应与按建制保障相结合 的体制,将战区划分为××、××、××、×××、××五个相对独立的保 障区。在每个保障区域内,建设以兵站为依託,有重点、按方向部署的点线 结合的综合保障群。这些保障群可在现有大站基础上进行改编,将大站编为 野战兵站,xx综合库整编为基地兵站,在各野战 (基地)兵站内增配相应的 军需供应中心,使兵站成为具有综合军需保障能力的实体。平时兵站作为战 役后勤的派出机构,担负各方向驻军的军需供应任务,战时作为战役军需力 量对各方向部队实施支援保障。各野战 (基地)兵站军需供应中心作为各方 向战役军需应急机动保障力量,集供、修、储、产为一体,组织全方位军需 保障。中心下辖军需装备检修所,食品检验站,冷藏车队,食品加工厂和军 需物资快速保障分队。另外,在高原高寒地区还应建立地方支前机构,增强 整体保障能力。机构设想:在县以上政府建立支前常设机构,把地方力量按 系统、专业、单位组成不同级别的预备役建制分队,并对给养等主要作战物 资的可筹措程度和储备地方进行规划,对军队缺乏而地方现有的技术骨干和 专业,採取储备于民政策,进行重点培养和扶持,以便战时能迅速转轨,直 接为作战服务。 (二)适应高技术条件下高原高寒地区作战需要,配备先进的军需装备 军需装备是部队快速反应和军需快速保障的基础,是部队 “硬体”建设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战斗力的重要因素。提高军需装备水平,以适应高 原高寒地区高技术局部战争作战要求,这是摆在我们广大军需工作者面前的 一项重要歷史使命。 1、改革军需装备编制体制,健全管理机制。首先,应改变军需装备 试装所带来的 “重用轻装,重供轻管”的陋习,改装备试装为正式定编。第 二,充分体现 “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原则,完善高原高寒地区部队军需装 备配发标准。第三,健全装备管理机制,按全系统、全寿命管理原则,较好 地解决装备研制、採购与使用、维修相脱节问题,提高装备完好率,延长使 用寿命。 2、加强装备研究,提高装备性能。首先要提高装备的可靠性,以增强 其在高原高寒地区恶劣自然环境条件下的适应能力。要处理好可靠性与先进 性关系,把可靠性作为先进性的一项重要指标,在可靠性基础上提高先进性。 第二,要提高装备的机动性。要加快改进现有军需装备在结构性能上与高技 术局部战争不相适应之处;要顺应后勤装备发展趋势,在提高军需装备车载 程度的基础上,研制和装备可与车体分离的、适应多种运输方式的方仓式、 货柜式专业技术单元。第三,提高装备的操作简便性。要尽量简化操作程 序和操作点,并在作业系统中设置逻辑控制机构,使装备即使操作失误,也 不致损坏设备和伤害人员;要提高维修操作的简便性。要提高装备维护技术 手段,採用人工智慧技术进行故障诊断检测。要提高装备的 “三防”能力, 以保证军需装备在核、化、生环境下尽快恢復保障能力。 3、针对高原高寒地区作战特点,完善军需装备系列。在饮食保障装 备方面,要研制配发适应高原高寒地区作战的制式热食前送、分发设备,和 适于小分队、单兵使用的野战炊厨具、三用水壶、微型加热装置、班用多燃 第180页 料加热炉以及体积小、重量轻、能量大的固体燃料,使其与炊事车、面包加 工车等饮食装备一起构成一个集加工、包装、储存、前送为一体的较为完整 的热食保障装备体系。此外,还可利用高原日照时间长,太阳能资源充足特 点,研制开发太阳能系列军需装备。 (三)针对高原高寒地区特殊军事地理条件,建立战役军需物资储备 三十多年来,高原高寒地区战役军需物资储备从无到有,从 少到多,现已具有一定规模,为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奠定了一定的 物质基础。从高原高寒地区战役军需储备现状看,我们感到仍存在不足之处, 主要表现在:仓库布局不合理,储备品种不配套,储备标准不科学,仓库搬 运机械少,收发效率低。因此,高原高寒地区战役军需储备必须作适当调整: 第一,科学确定储备规模。战役军需物资储备规模的确定是一个十分 复杂的问题,建议总部、军区成立专门小组,针对高原高寒地区特殊自然条 件 (如经济、交通、气候等)和高技术局部战争可能的作战样式、投入兵力、 作战持续时间、敌方武器装备情况以及可能对我后方造成的破坏程度,运用 系统工程方法,科学定量地制定军需物资储备规模。 第二,建立合理的储备布局。本着充实、加强一线战术储备库,调整 改进二线中转库,提高完善三线战役储备原则,重新调整军需仓库布局。在 调整三线布局的基础上,将战备物资储备由原一、二、三线的3:4:3调整 为3:3:4比例,同时加强预设战场的交通道路建设和兵站建设。 第三,搞好物资的综合配套。首先应考虑到战役机动力量轻装进区的 需要,在高原高寒重要热点地区建立储备基地,成建制预先储备一个甲种师 的军需装备和各种配套物资,以保障部队快速进入战区,迅速投入战斗;其 次,使各方向上的军需物资储备在构成上吃、穿、用物资配套,在储备数量 上要按物资消耗规律配套;其三,每种物资要做到品种、规格配套,器材与 配件配套,地区性和特殊条件下需要的物资配套。 第四,提高安全适用性。安全适用性是指军需物资储备要充分考虑敌 人和自然危害,并要便于管理和使用。为此,在储备布局上要强调适当分散、 小目标,并尽可能缩短补给距离;在储备方法上,要力求採取地下和半地下 储存;在储备管理上,要尽可能採取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如实现机械化 作业、计算机控制等。 (四)适应高原高寒地区高技术局部战争作战需要,灵活组织饮食保障 研究高技术条件下高原高寒地区局部战争饮食保障,必须从我国经济、 科技水平以及我军的作战任务、作战地域等实际情况出发,既要考虑部队作 战需要,又要考虑国民经济水平和技术条件可能,坚持自力更生、以我为主, 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力争制定出适合高技术条件下高原高寒地区局部战争 需要的饮食保障方案。 1、饮食保障的食物构成 饮食保障食物构成,一般包括两大类,即生鲜食品和野战食品。借鑑外 军饮食保障成功经验,高原高寒地区局部战争饮食保障在坚持以热食保障为 主前提下,有必要对食物构成作一次深刻革命,走 “以野战食品供应为主, 生鲜食品供应为辅,给养保障成品化、社会化发展的道路”。考虑到我军目 前实际状况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完成这样一次变革宜分两步走:第一步, 即从现阶段起至2000年前,对执行地区性局部作战任务的重点建设部队,在 充实 “以生鲜食品为主,野战食品为辅”的饮食保障体系基础上,大力开发 高、中、低档相结合,以中低档为主的单兵和集体方便食品及快餐食品,使 部队採用成品、半成品加工制作的热食占热食总量的50%左右。第二步,即 2000年后,随着国力增强,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力开发研制以“野战食品为 主,生鲜食品为辅”的饮食保障体系,优先保障执行特殊任务的重点部队全 面实现给养保障成品化、社会化,并逐步推广至全区。 2、饮食保障的组织形式 随着作战地区、作战类型的不同,饮食保障必须具有不同的组织形式。 许多专家认为:在交通发达,地域开阔,取给方便的平原作战,宜採用以营 或团为保障单位,採用现代化炊事装备统一组织热食保障。在山区作战宜采 取以营连统一组织热食保障与班组为炊相结合的形式。进攻作战多採取伴随 和前送方法。防御作战採取定点制作、定时前送的方法进行热食保障。穿插 作战则採取提前或跟进保障方法。而深入敌后侦察作战则主要採取自行保障 方法。 根据高原高寒地区自然地理条件和局部战争可能的作战样式及给养物资 供应情况,高原高寒地区局部战争饮食保障形式,应以独立、灵活为准则, 博取以上各家之所长,採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饮食保障组织形式。具体设 想是:在部队比较集中。阵地比较稳定、战场变化不大以及战斗激烈、受敌 炮火威胁较大、一线守点分队无条件做饭时,实行以营为饮食保障基本单位, 集中全营炊事车组织制作热食,并组织前送。在部队高度分散活动时,则以 班、排或个人,利用班、排炊具或就便器材如铝菜盒、干粮桶、三用水壶等, 自行组织热食保障。可以预见,在高原高寒地区局部战争中,后一种形式将 很可能成为主要保障形式。 浅谈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卫勤保障的特点、趋势及对策 高力平 于川信 未来战争中,随着高技术武器的大量应用,军队的作战思想、作战方法 及兵力运用等都将产生重大变化,战役卫勤保障也将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 因此,进一步探讨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卫勤保障,对于确保在未来高 技术局部战争中圆满完成卫勤保障任务,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带来的新变化,使传统的战役卫勤 保障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 (1)新杀伤机理高技术武器的大量应用,要求战场医疗救护向多功能综 合救治方向发展 军用高技术的发展,将使现代战争广泛使用杀伤机理新的武器装备,如 定向能武器、动能武器、雷射武器、中子武器等。这不仅提高了杀伤力,造 成人员伤亡增多,一线抢救困难,而且也使伤员救治面临一些新的难题:如 燃料空气弹能迅速降低空气含氧量,产生较大浓度的一氧化碳,伴随着高压、 强冲击波和强高温,使爆炸瞬间可杀伤方圆几公里内的人员,而且伤情极为 复杂。再如,微波波束武器可使人员神经紊乱、头痛、烦躁、记忆衰退、烧 伤乃至死亡,甚至引起弹头电子引信爆炸,造成人员二次杀伤。在各种高技 术武器与常规武器的综合打击下,人员损伤将更加广泛,伤情和伤势异常復 杂,致伤多发性和感染性也更加严重。同时,由于高技术战争的环境极为残 第181页 酷,精神性减员等非战斗性减员将迅速增加,从而使医疗救护面临许多更为 复杂的情况:既要实施常规武器和核生化武器的防护,又要实施对新杀伤机 理武器损伤的救治,既要救伤,又要防病。因此,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 争战役卫勤保障必须具有多功能的综合救治能力,才能适应高技术条件下局 部战争作战需要。 (2)高技术条件下战场范围的扩展和机动战法的广泛运用,战役卫勤保 障要具有很高的机动性和灵活性 高技术兵器的广泛运用,使军队的火力、机动力、突击力和指挥控制力 产生了质的飞跃,战场的范围大大扩展,军队为夺取战场主动权,广泛採用 了以快速机动为核心的攻击战法。这必将导致军队不断调动与转移,作战状 态转换频繁,作战节奏加快,保障空间相对扩展,战场情况瞬息万变,突然 性加大,从而要求卫勤保障也应具备高度的机动性、快速性和灵活性,要能 迅速布局卫勤力量,并根据前方机动的需要灵活应变,才能适应作战要求。 为此,外军普遍重视建立高度机动的卫勤保障力量和快速反应分队,以装备 快速机动工具为主,发展野战流动医院。如组合式的货柜医院、空中医院、 组装式舰队医院等。在卫勤力量编组上注重 “模块化”,每个模块人员编组 合理,装备配套齐全,使其既能单独实行救治任务,也能根据需要加以各种 形式的组合。这样,既提高了机动性,又能根据情况变化,构建不同规模的 卫勤保障力量,以适应不同作战环境下的卫勤保障需要,提高卫勤保障的应 变性。 (3)高技术战争的纵深性和立体性要求战役卫勤保障应着重加强战场转 送力量 高技术战争条件下,由于后勤地位作用的增强,作战双方往往都力求将 袭击对方的后方目标作为达到战役目的的重要手段,以多种高技术手段在作 战全过程对后勤目标实施综合打击和封锁。因此,在战场整个领域,可能同 时出现大批伤员,伤员转运的流向也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传统的梯次纵深 部署,分级救治,逐级后送的战役卫勤保障体系已经难以适应要求。必须适 当减少救治阶梯,建立以加强火线初期救治和加强转运力量为重点的立体 的、全纵深的战役卫勤保障体系。加强转送力量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空中转送 勤务。伤员的越级直接转运,可在短期内使其得到良好治疗,大大减少伤死 率,提高战役卫勤保障效能。未来高技术战争中,空中转运已不仅仅在战役 层次开展,战术地区也将延伸至营、团一级,并与其它卫勤力量紧密配合, 构成全方位立体的战役卫勤保障体系。 二、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带来的新变化,使战役卫勤保障呈 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为正确认识我军战役卫勤保障现状,加快卫勤建 设,缩小差距,提供了经验和依据 (一)适应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需要,建立高效、灵活的战役卫勤保障 体制,已成为各国提高战役卫勤保障效能的重要措施 为适应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作战的需要,外军在保障体制上大致有以下 几种类型:军种自成体系体制、联勤保障体制、军民一体化体制。其共同点 是部队机动卫勤单位都在各军种的编制序列之内,按建制实施卫勤保障,其 不同点是军队固定卫勤单位的设置、隶属关系及运行机制存在明显的区别。 例如:联勤保障体制是部队机动卫勤单位和固定卫勤单位建立在各军种编制 内,形成相对独立的卫勤保障体系,但各军种之间在卫勤保障形式与方法上 开展联勤,这种联勤并不改变原来的隶属关系和管理系统。联勤体制是部队 机动卫勤单位分属三军编制序列,但固定卫勤单位则不属三军编制序列,而 统一由联勤管理机构领导,划区为三军统一服务。从目前情况看,外军战役 卫勤保障体制的发展趋势表现为採用三军联勤或军民一体化体制的国家不断 增加,三军联勤或军民一体化体制的建立逐步深化,军民协调的救灾卫勤保 障体制日益受到外军的重视。在战时医疗后送体制方面,各国从体制上看所 负担的任务、基本组织和运行形式都是大致相同的,採用的分级救治体制都 有明显的承继性和连续性。但是,后送阶梯中分级多少、何阶梯开始医疗救 治、是否开设机动性强的野战医院和战时利用地方医院的程度等方面各国却 有所不同。随着军事理论与军事技术的发展、战争形态的变化、外军的战时 医疗后送体制也在不断的改进,主要表现为加强火线抢救力量,救治机构靠 前配置;减少层次,加强卫勤机构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加强战区内后送力 量,提高卫勤组织的机动能力;适应立体战争的需要,战时医疗后送体制立 体化。在快速反应部队卫勤保障方面,外军都编有常备的卫勤组织及能迅速 动员的后备卫勤组织。从外军快速反应部队特点和其卫勤组织、装备及实施 情况看,卫勤保障表现为:卫生梯队随部队机动、实施开进、展开和投入战 斗时的卫勤保障任务;战斗初期,卫勤单位在无后方增援、无后送条件、无 补给可能的情况下独立完成卫勤保障任务;在战时,至少在作战初期医疗范 围可能扩大;常备力量平时分散于各个医院,战时按预案迅速集中:卫生装 备机动灵活,可空投、可空运。关于应急机动卫勤力量,目前大体有两类: 一是以战备为主要任务的应急机动卫勤组织,二是以救灾为主要任务的应急 卫勤组织,它在战时也可完成卫勤保障任务。这种卫勤力量具有战备水平较 高,动员、开进、展开速度快,能独立完成一定战役卫勤保障任务的特点。 因此,外军多数应急机动卫勤力量在训练和装备上都考虑救灾和战备的需 要,在组织上纳入全国性救灾医疗系统。从上述的发展趋势和现状看,我军 目前与之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首先从总体水平看,我军战役卫勤保障总体水平还比较落后,表现为: 战役卫勤保障三军自成体系,与现代化诸军兵种合同作战统一卫勤保障的要 求不相适应;卫勤指挥自动化程度低,没有独立的自动化指挥系统,计算机 的应用刚刚起步;卫勤保障没有新的理论;伤员后送工具专用的很少,不成 系列。 其次从研究水平看,我军目前战役卫勤保障基础研究水平与外军大体相 当,前沿理论研究多数类似;平战时战役卫勤保障的内容、基本原则、工作 方法等都有一套成熟的理论;战役卫勤保障应用研究因受多种因素制约,总 体水平还比较落后,直接用于指导战役卫勤保障的研究成果没有明显的突 破;医疗后送计算机模拟研究虽有初步成果,但仍属理论探讨阶段。 (二)适应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需要,加快灵活多变的野战卫勤装备的 发展已成为各国提高战役卫勤保障效能的重要手段 目前外军已大量採用先进技术、工艺和新材料、新设备,从多方面改进 现行野战卫勤装备,在战场救治装备方面,外军十分重视各类急救復甦器材 的发展,不断改进包扎、止血、固定器材,尤其注意改进和研制復甦器材, 装备各种唿吸器、起搏器、除颤器和高压氧舱等急救装置;不断完善后送途 中急救器材 (如心脏按摩器、电子监测装置等)的配套,在后送装备方面, 十分强调装甲救护车和卫生直升机的作用,不断改进和发展伤员后送工具, 第182页 改善后送条件。目前,美、俄、英、法等国军队已配备了从阵地抢救到专科 治疗等品种齐全、装备完善的配套救治器材,以及从作战地带到战略后方的 前后衔接、陆海空运相互匹配的后送工具,构成了完整的医疗后送保障网。 在机动医院装备方面,外军研制发展了各种类型的野战机动医院装备,应用 最广的有车载式、货柜式、帐篷式及混合式野战机动医疗。如英军装备有 26辆拖车组成60个床位的机动医疗。美军装备有由货柜、帐篷组合的可 空运机动医院 (math),并组建23个类似的 “舰队医院”。在海湾战争中, 美军除部署“仁慈”和“舒适”号两艘有1000床位的医院船外,还部署了由 货柜和帐篷组成的500床位的 “舰队医院”和“可部署的医疗系统”。俄、 法、瑞典等国军队也都配备有不同结构形式的配套机动医院。关于 “三防” 装备,美、俄、英、法等国军队都有不同类型的 “三防”急救盒、消毒盒、 辐射剂量仪、侦检与警报系统,以及消毒、杀虫、灭鼠配套药械等。密闭式 装甲採样车、洗消车、野战实验室等也已装备部队。医疗箱也是外军重视的 装备,将救治必须携带的几十个品种的药品,组成成套的、机动的医疗箱设 备,有的还把各种三防装备、防疫装备列入医疗箱,採用新技术、新材料和 新能源研制和开发与生命攸关的各类伤病救治装备。从发展趋势看外军用现 代科技成果改进、研制和编配先进的新型诊疗仪器设备,使之自动化、图象 化、数字显示、微量化、遥控等己成为今后发展的方向。目前我军战役卫生 装备的发展与未来现代化高技术局部战争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首先从总体看,我军野战卫生装备除医疗箱装备水平与外军大体相当 外,各类装备均存在一定的差距,野战卫生装备中存在严重缺项,如没有伤 员寻找器材、专用急救包、专用卫生直升机、专用后送飞机及装备先进的医 院船。野战卫生装备系列化、标准化程度低,无论是担架还是救护车,品种 既单一又未形成系列,有的甚至未达到标准化程度且机动性能较差。 其次从研究水平看,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目前仍处于落后状态,新技 术 (生物高技术、微电子技术、生物传感技术、人工智慧技术、雷射技术等) 和新材料研究少,在卫生装备应用上研究不够,仿制品多,独创少;低水平 重复多,高技术应用少。 再次从装备水平看,目前卫生装备的品种数量少、性能差,阵地抢救器 材短缺。且产品落实,大部分医疗设备是80年代以前的产品,这些产品设计 陈旧、工艺落后,绝大多数已停产、无零配件,维修困难。装备的地区适应 性不强,难以保证各种条件下作战保障的需要。 三、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带来的新变化,使我军战役卫勤保 障在薪的课题和任务面前要立足当前,着眼未来 (一)加强高技术向军事医学领域的渗透,促进我军战役卫勤保障向现 代化方向发展 高技术的兴起和广泛应用,使科学技术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 对军事医学亦产生巨大影响和效应,尤其是生物高技术、计算机技术、核技 术、新生物材料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军事医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 而使高技术向战场卫勤保障应用的转化成为可能。实践证明,高新技术在军 事医学研究领域的运用,对战役卫勤保障向现代化方向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 进作用。为此,我们应抓住机遇,花大力气加强高新技术向军事医学各领域 的渗透,增大其应用的覆盖面,以带动军事医学整体水平的提高,促进我军 战役卫勤保障的现代化进程,适应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作战卫勤保障 的需要。 (二)在卫勤保障装备的研制上,应依据未来战场需要,加强卫勤装备 的机动性和?快速反应能力 随着战争形态的不断变化,对战役卫勤保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 适应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要求的现代化的救护车、直升机、空中医院, 医院船要逐步配套发展,逐步形成立体的全方位的后送救护体系,实现后送、 救护一体化,同时应多研制和装备小型轻便的电子阵地救生器材提高自救与 互救能力。并充分利用装甲车辆的机动性提高战场卫勤保障的快速反应能力 与较强的生存能力。目前我军战役卫生勤务装备研究还是个薄弱环节。因此, 应根据未来高技术战争特点,努力提高卫勤装备的系统论证和总体设计水 平。并加快技术成果物化为卫勤装备的速度。逐步建立较完善的军民结合的 卫勤装备研究、生产、储存等体系。 (三)在深入研究核化生医学防护的同时,进行新武器杀伤因素的追踪 由于核化生武器的广泛扩散,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将是在核化生 威胁下的一场现代化的高技术局部战争,随时都可能受到化学武器和生物武 器的威胁。尤其在核化工业空前发展的今天,战争一旦爆发,核电站、化工 厂等随时都有可能受到精确制导武器的袭击,而目前我们还仅仅是处于战场 及事故损伤的快速诊断,卫生防护和急救、疫苗和药物以及战区生物武器威 胁的评估和袭击可能性的判断,因此,对核化生的医学防护,与救护研究应 从战略高度上予以重视。 目前,美军正在研究评估具有很强的传染性、高抵抗力和强毒的基因重 组性的战剂,尤其是病毒战剂。甚至一些生理活性肽也有极大的可能发展成 为生化战剂。目前,美国在战剂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因此, 积极做好核生化效应的防护研究,建立较先进的试验研究基地,努力追踪国 外的发展状况,对未来局部战争中做好卫勤保障工作将起到极大的作用。 (四)加强研究高技术战争造成的伤亡特点、伤类、伤情、伤员流的规 律,以及野战救护技术 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由于精确制导高技术武器的大量使用,战场杀伤 能力成倍增加,因此,野战救护难度也随之增大。从未来战场伤亡特点看逐 步改善阵地自救、互救,稳定伤情的急救技术装备应予以高度重视,同时要 努力加强野战外科研究,如吸人镇痛药,加压抗菌止血绷带,防止渗出、微 生物侵入的合成敷料绷带,新一代生物工程血液代用品,抗休克復甦液和药 物,可塑固定夹板等新材料、新药物的研究和装备。特别是先进的单兵急救 包 (囊),将会进一步提高阵地救治水平。据统计战斗死亡的90%发生于战 场,而32.6%—59.5%的伤员因失血性休剋死亡。而输血研究又是我军的薄 弱环节,应列为重点,逐步研究解决。生物高技术对高速弹伤病理学的研究、 应用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创伤的病理变化及损伤机理的研究,特别是多种细 胞因子对创伤癒合影响,创伤修復的分子水平机理的研究等带来了新的希望 和机遇,同时,给野战救护开闢了更广阔的领域。 (五)抓住生物高技术带来的机遇,推动军事医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的发展 进入90年代,生物高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世界上一些发达国 家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许多研究机构对这一领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在不 同的程度上掌握了这一新技术,如80年代美国临床试验新药每10种中有一 第183页 种是生物技术产品,1989年,就上升到每3种新药中就有1种是生物技术产 品。近年来这一技术在军事医学方向的广泛运用表现出了很大的潜力。 目前,如化生武器侦察用生物传感器;水质检验快速灵敏的基因探针和 pcr技术、单克隆抗体等;骨损伤、烧伤、神经损伤和新血管生长、促进造 血等创伤癒合因子应用和外伤组织粘合剂等。这些生物高技术成果虽有的处 于探索阶段、有的已经进入试验性应用、有的已成为产品,但发展前景已充 分说明,高技术成果在未来战争战役卫勤保障中的广泛运用已是歷史的发展 趋势。因此,适应未来发展逐步加大生物高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力 度。促进战役卫勤保障的现代化进程。 濒海地区战役铁路军事运输保障特点及对策 王克敏 一、濒海地区战役铁路军事运输保障特点 (一)保障任务突然,准备时间短促 未来濒海地区局部战争爆发的突然性增强,军交部门要依据作战决心, 迅速进行交通应急动员,快速向战役方向机动兵力兵器和急需的作战物资, 对军交保障的要求非常紧迫,战前运输准备时间十分短促。 (二)运量大,强度高,运量与运能矛盾突出 濒海地区高技术局部战争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将众多的参战兵力兵器 迅速运往战区,同时,还要完成大量物资的调集与补充。因此,在战争初期, 军运量将会空前增大,使得军交保障强度很高。但濒海地区地形复杂,交通 条件差,铁路线多为单线,通过能力较低。可以予见,在运量急剧增长、交 通线遭敌破坏、运输能力下降的情况下,运量大和运力不足的矛盾将会十分 突出。 (三)前后方无明显区别,破交与保交斗争将十分激烈 未来局部战争中,敌对我海上和濒海陆地交通线,尤其是铁路枢纽、桥 梁等重要目标,必将实施破坏性突击,而我则必须展开相应的保卫交通作战, 以保障交通线的安全和畅通。濒海地区铁路或在水网稻田地带,或在山岳丛 岭之中,战时易遭敌袭击、封锁破坏而难以修復。因此,敌我双方在交通线 上炸、阻、修、通的斗争,将是反覆持久和非常激烈的。 二、濒海地区战役铁路军事运输保障对策 研究濒海地区战役铁路军事运输保障对策,应遵循战役军交保障的总方 针、指导思想、原则和方法,紧紧围绕实现战役军交保障的目标,并结合这 一地区的作战特点、军事运输实际,有针对性的筹划战时各种保障手段的运 用,以保证战时军事运输畅通无阻。 (一)制定应急保障预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凡事予则立,不予则废”。现代战役的快速性,要求战役军交保障必 须具有快速反应能力,以赢得时间,争取主动,这是战役军交保障的重要原 则。因此,平时必须预有准备,制定多种应急预案,战时才能实施快速保障。 1、建立精干高效的指挥机构。战役铁路军事运输保障,涉及军内外、路 内外很多单位和部门,工作环节多,协同关系复杂,保障任务紧迫、繁重, 只有建立高效精干的指挥机构,实施集中统一的指挥,才能协调一致的完成 任务。其机构可由平时的各级铁路交通战备领导小组为基础,以军交部门为 主组成。为使这个机构能对战役铁路军事运输保障实施全权指挥,一是要吸 收铁路各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参加,并由相应的业务骨干组成办事机构;二是 要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战时任务、指挥权限等;三是要建立平战转换工作程序 和战时工作程序;四是要进行必要的训练和模拟演练,以便战争爆发,能立 即担负起战时指挥任务。 2、拟制部队战音铁路输送保障方案。这是部队实施铁路快速输送的重要 前提。为此,部队战备铁路输送保障方案,必须依据预定作战任务、战备计 划、运输条件等进行编制。并根据部队编制、装备、作战任务、作战方向等 的调整而调整,随运输方式、运输设备、运输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不断补充、 修改、完善方案的内容,以提高其实用性。同时,方案制定后,要组织部队 进行铁路输送训练,特别是夜暗条件下的乘行训练,不断提高部队装卸组织 指挥能力和装卸技能,以适应各种紧急情况下快速、准确、隐蔽地实施铁路 输送。 (二)加强运输组织指挥,提高铁路持续保障能力 高技术局部战争,不仅要求铁路有快速保障能力,而且,还要求有持续 保障能力。根据濒海地区铁路线的实际情况,必将大大超过保障能力的极限, 运量与运能的矛盾十分尖锐。因此,必须加强铁路军事运输的组织指挥。 1、统一计划,优先保障重点。组织运输应根据上级的意图和作战任务, 实行统一计划,集中指挥,处理好运输中的两个关系。一是重点与一般的关 系,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由于战场情况瞬息万变,所谓重点主要根据作战 需要而定,通常是先人员后物资;先守备部队后机动部队;先作战急需物资, 后一般物资;先主要作战方向,后次要作战方向。二是军运与民运的关系, 保证军运,兼顾民运。在战役准备和开始阶段,铁路应全力保障军运;战役 进行过程中,应重点保障军运,同时兼顾民运;战役后期和部队回撤时,军 运所占运力比例可适当减少。 2、灵活组织,採用特殊保障手段。由于濒海地区地理位置、交通条件 等与其它地区不一样,在实施战役铁路军事运输保障时,除按常规抓好装、 运、卸三个环节外,还必须针对保障中的薄弱环节,战场形势的变化,灵活 组织,果断处置,採取特殊保障手段,来提高持续保障能力。一是组织军运 特快列车。对重要紧急运输,可打破常规和运输限制,组织军运特快运输, 以最短的时间取得保障的最佳效益。二是组织车底循环套用。车辆保障既是 重点又是难点,为此,发到站在同一铁路分局或同一铁路局内,可根据输送 进度和输送期限的要求,组织若干空车底循环套用,以解决车辆严重不足的 困难。三是组建机务预备队。当机车保障能力不足或电气化铁路线遭敌破坏 陷于瘫痪时,可作为机动动力,用于应急保障和完成特殊任务保障。四是组 织换装倒运。当运行列车前方线路遭敌破坏,短期难以修復,任务又比较急 迫时,可在预选的换装倒运站或就近交通条件较好的车站或区间组织换装倒 运。五是採用单向或续行行车法。在战役开始阶段,用于突击紧急运输任务, 可收到奇效。 (三)强化战备基础建设,提高交通生存能力 濒海地区铁路基础薄弱,抗破坏能力差,因此,要提高其生存能力,确 保铁路线的畅通无阻,就必须认真研究防护与抢修的各种措施。 1、调整战备物资储备布局。战备物资是战时实施铁路抢修、抢建的物 第184页 质基础。因此,应根据濒海地区特点,重新调整战备物 资储备布局,对通往濒海战役方向的主要铁路线及重点保障目标应多 点、多储。同时,要根据濒海地区铁路桥多、涵多、洞多,易遭敌破坏的特 点,重点储备线、桥、洞抢修物资。 2、组建一支铁路快速反应保障专业队伍。在原有抢修专业队伍的基 础上,组建一支铁路快速反应保障队伍,以提高铁路快速、高效保障能力。 快速反应专业队伍建设,可以铁路分局为单位,以民兵、技术人员为骨干, 做到工种齐全,综合配套。组建后,应定期组织集训,特别是要结合抢险救 灾任务,有目的地训练和锻鍊队伍,以取得经验,提高队伍的素质和保障能 力,真正做到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3、严密组织铁路线的防护。一是应把交通线的防护纳入战役作战预案 之中,在铁路线的重要地段和枢纽地区,部署飞弹、高炮部队,组成严密的 对空防御人力网,以高对高,以强对强,力争主动,以增强对铁路线防护的 有效性。二是採用现代先进技术搞好隐蔽伪装和电子干扰,示假隐真,以虚 避实,迷惑敌人,力求把对铁路线可能造成的破坏减少到最低限度。 高技术条件下沿海地区战役水路交通保障问题的思考 缪德智 一、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是诸罩兵种的联合作战,机动频繁,保 障任务繁重,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综合运用各种运输手段,实行整 体保障 未来沿海方向发生的局部战争,诸军兵种联合作战,参加兵力众多,物 资器材消耗大,伤员多,技术装备损坏率高,部队海上机动,作战物资补充、 伤员和受损装备后送,都要通过海上运输,水路运输强度和难度大大高于陆 上同等规模的战役。我军现有运输舰 (船)艇数量很少,吨位小,船龄老, 航速低。因此,海上运输保障,必须贯彻人民战争的方针,实行军、政、民 运输统一指挥,按照 “统一动员,分批徵用,就近集结,计划使用”的原则, 徵用地方船舶予以保障。目前,战区内地方船舶拥有量为500吨级以上的船 舶达××××艘,总计为××××万载重吨,×万余客位。如输送一个步兵 团需客货轮一艘,货轮3艘;一个步兵师需客货轮5艘,货轮21艘;一个集 团军需客货轮33艘,货轮121艘。按此计算,战区内现有船舶可基本保障× 个集团军海上输送的需要。水路运输需要其它运输方式为依託。因此,还要 综合运用该地区的铁路、水路、公路、航空运输工具,注重运输、修理、防 护的紧密结合,并以交通战备专业队伍为骨干,充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形 成军民整体保障合力。 二、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具有大纵深、高强度的特点,要求沿海 地区交通保障确立打牢应付现代战争的交通保障基础的发展目标 在大纵深、高强度的沿海地区局部战争中,沿海战区内的交通运输线和 交通设施,将受敌全过程、多层次的封锁破坏。我军既要组织计划和协调各 种运输手段,做好各个环节的互相转换与衔接,又要组织交通运输线及交通 设施的防卫、抢修和交通调整,交通保障的强度、难度显着增大。为此,加 强沿海地区的交通战备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交通战备基础建设,投资大,工 程周期长,动用人力物力多,应该从平战结合、军民兼容角度慎重考虑。确 实研究分析沿海地区军事斗争的特点,把握交通保障规律,结合该地区国家、 地方交通建设规划,确立交通战备发展战略目标,以便战时发挥交通保障整 体功能。在具体研究和设什这一目标时,应把握以下几点:一是靠前配置, 合理布局。长期以来,由于偏重于战役后方建设,加之 “重陆轻水”(水路 又偏重于江河)思想的影响,沿海交通战备设施配置基本处于前轻后重的状 态,水路交通保障能力相当薄弱,难以适应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需 要。为改变这种状况,从现在起,必须在沿海主要战役方向,增加交通战备 基础设施的部署密度,统筹规划,平战结合。分清主次缓急,集中财力,分 期分批地加以落实。二是突出重点,打好基础。目前,沿海地区适应部队重 装备装卸的码头、吊运机具少,能力低,分布不均匀;大多数中、小港口航 道水域受到一定限制,船舶进出港困难,对实施装卸作业和船舶靠离带来很 多制约因素;适用于重装备装卸的船舶少,滚装船及多用途船等比较理想的 船舶,大都运行于国际航线,调集徵用时间周期长。如此等等,给战时水路 交通带了很多不利因素。为了尽快解决这些问题,应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的工作:建议国家和地方交通部门,结合沿海交通建设,适当建造一些深水 泊位,井配有相应的吊运机具,主要是大吨位的门机和货柜桥吊;在重要 的装卸地域,建造少量的重装备海上装滚码头;抓好海运力量动员的组织试 点工作;结合战时可能的保障任务,修订、完善各类方案,使之配套齐全; 应在理论上进一步研讨大批部队海上输送的组织指挥问题,处理好军交、交 通战备部门、地方政府、海、空军以及被运部队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清交叉 层次,明确职责范围,避免行动中的不协调性。三是平战结合,兼收井蓄。 和平时期加强交通战备建设的主要途径是平战结合。首先要在全民中尤其是 港航交通系统内部加强国防教育,增强民族自尊心、组织纪律性和战备观念, 这是正确处理好平战结合关系的基础;其次把交通战备建设寓于国家和地区 的整体建设之中,两者统筹兼顾,问步发展。再次要重视民用装备设施军事 通用化,民用交通项目的设计施工,要考虑军事需要,如交通网络的走向, 基础设施的布局、密度、设计标准、技术要求、工程质量等方面都要考虑战 时需要;在民用交通运输工具的生产中,应力求统一规范、标准和型号,以 便应急时能相互取代,使国家交通实力转换为现代战争的潜力。 三、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突发性,要求沿海地区战役交通保障 应建立灵敏高效的快速反应系统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突发性强,对运输保障要求急,要求我们尽快建 立适应沿海地区战役交通保障需要的灵敏、高效、快速反应的指挥系统和保 障力量。一是必须建立战役交通保障指挥机制。渡海登陆作战,交通运输保 障运量大、任务艰巨;制约因素多,保障困难;涉及面广,组织指挥复杂。 为此,必须建立与作战指挥和后勤保障体制相适应的集中统一的、权威高效 的交通运输指挥机构。战时军区可设立四级指挥机构:即以军区交通战备领 导小组为基础,成立军区交通运输联合指挥部,负责战区交通运输保障的统 一指挥;沿海各战役方向成立由部队、海军、航务军代处、有关省市交通战 备部门和港航系统等单位组成的部队海上输送联合指挥部,负责部队海上输 送的组织指挥;各装载港成立被运部队、海军、有关地市交通战备部门、港 航系统和航务军代处等单位组成的装载地域联合指挥部,统一组织装载工 作;各装载点成立由港埠公司、船方、被运部队、海军、驻港军代处等单位 第185页 组成的码头装载联合指挥所,具体负责装载实施。使其实现军、政、民运输 统一指挥。二是必须加强沿海战役交通保障力量的建设。为全面保障部队海 上输送,必须加强沿海交通保障力量建设。首先应建立一支海上快速战备运 输船队。在目前国家民船徵用法尚未颁布之前,主要是对平时掌握的所需征 用船舶,按专业化、正规化要求组建。同时,要建立一个具体负责后备力量 动员的机构。该机构在平时协助制定商船的改装方案,并进行具体指导,战 时则组织为部队海上机动提供运输保障。徵用的船舶战时既可直接服役,与 海军舰艇进行混合编队,又可採取分类编队,作为二类力量担负海上运输保 障,必要时对一线力量进行补充。其次,要组建有力的交通工程技术保障力 量。要以确保装载为中心,抓紧组建各类专业保障队伍,以便战时对重点目 标的抢修,临时码头的搭设,装卸机具的维护,集结地域的整治,进出道路 的构筑,港口对空的防御,战时舰船的修復,进出航道的疏浚、清障、打捞, 以及水上交通管理警戒等实施有效的保障:三是必须强化海上交通保障快速 反应能力的训练。要组织交通保障指挥人员学习和研究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 争的军交保障理论、组织指挥方法和工作程序,提高组织指挥能力;要加强 各类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的训练,明确战时可能的任务,制定和熟悉工程技 术保障预设方案,并进行必要的适应性训练,提高专业保障技能。 四、高技术的运用为保障手段的改进提供了客观物质基础,要求沿 海地区的交通保障必须着眼发展,改进保障手段 为了适应沿海地区军事斗争的需要,至少应考虑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 交通技术装备现代化。重点应放在海上交通技术保障装备的发展上。为适应 近岸防御向近海防御的转变,海上输送及海上机动保障的重要性日益增强。 为此,沿海地区要在完善岸基保障体系的基础上,重点加强能够实施综合保 障的海上机动力量建设。总的目标是形成系列,技术超前。具体的说,如在 船舶建造中,要增加辅助船只的比例,侧重于建造航速快、用途广,装卸作 业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补给船、油船、医院船和修理船等。二是交通 保障方式立体化。要重点抓好交通运输工具、技术保障装备和人员的科学结 构,形成合理的立体交通保障模式。对技术落后、设备简陋的交通运输工具 和技术保障装备进行更新换代和技术改造,增加数量,提高质量。要做好军 交人员,以及地方港航部门等有关人员的优选工作,尽量选配专业对口的院 校学员,适当保留经验丰富的 “老码头”和“老军交”。加强多层次、多方 位的正规化训练和专业技术培训,树立立体交通保障意识,为掌握现代立体 交通保障手段打下良好的基础。三是交通保障业务管理自动化。沿海地区的 驻军运输部门、军交和交通战备部门,必须按照办公、管理、指挥自动化的 建设步骤,建立一个功能齐全的管理指挥系统,以提高平战时处理各种复杂 情况的能力。首先要制定沿海地区交通战备业务管理总体规划,拟定分阶段 实施计划,并逐步更新、添置高新技术装备;其次要严格依据战备工作规定 和保障任务,结合沿海地区交通保障的特点与基本要求,科学预测沿海地区 平战时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制定和完善各种值班制度,并进行定期 和不定期的检查,确保各项业务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再次要统一机型和文书 格式,集中组织应用软体的开发,逐步形成上下贯通、左右相连的交通战备 自动化指挥系统,为实施沿海地区战役交通保障打下扎实的基础。 谈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军交运输保障的几个问题 孙伯华 军交运输是为军队作战保障和后勤保障的组成部分,是保障军队实施快 速机动的重要手段,在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 用。现结合我国我军实际,对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军交运输保障谈些 看法,供研究探讨。 一、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军交运输保障的特点 军交运输是为战争服务的,其保障特点多在保障战争的过程中体现出 来。 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军交运输保障的第一个特点是保障速度快。高技术 局部战争战役所表现的突出特点是 “快”。谁赢得了时间,谁就掌握了战役 的主动权。做为战役机动的保证和战役后勤保障的军交运输必须与之相适 应,才能实施有效的保障。如英阿马岛战争,海湾战争,美入侵格瑞那达, 中东战争等,军交运输保障也都表现出了高速度的特点。 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军交运输保障的第二个特点是运输量大。高技术局 部战争战役是诸军种的合同战役或联合战役,战役力量超常编成,武器装备 和保障力量在数量和质量上超过一般战役加强限度,对人员,武器装备,国 防设施等打击的目标毁伤破坏的范围广、程度高,造成了高消耗和高毁伤, 因此要求军交运输必须有大供应量、大保障量,以满足作战需要和战役的胜 利。 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军交运输保障的第三个特点是保障艰难。一是战役 的高速度对军交运输保障的时效性要求提高,但制约时效的因素又很多,除 去组织指挥的因素外,在运输的设施设备上,道路交通条件上,以及运输工 具等都将制约军交运输。二是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都把破坏对方的交通线 作为重要的战略目的而进行打击,高毁伤破坏使交通瘫痪的可能性大增,对 军交运输保障潜力破坏加大。三是战场范围的扩大,战役突出了纵深打击, 使军交运输保障的范围随之扩大,造成战役对军交运输保障的需求与军交保 障能力不足的尖锐矛盾。四是全领域、全军种作战,要求军交运输保障方式 方法更加多样,专用运输工具、运输设备增多,使军交运输保障更加复杂困 难。五是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是全方位和全天候 (时)战役,要求军交运输 保障也必须在多方向上多层次连续不问断的保障,对于受天候天时影响很大 的军交运输保障无疑增大了难度。 二、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军交运输保障的指导思想 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是集多种力量、多种作战形式于一体的军事对抗, 军交运输保障任务十分繁重,为了实现保障有力,必须实行全面的整体保障。 第一,陆、水、空必须综合运用。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线等五 种现代运输和人畜力运输保障,除受其自身特点影响外,还受地理环境、天 候条件,战役样式、战役规模、作战地域交通情况等影响,因此只依靠单一 的运输方式,无法满足战役对军交运输的要求,必须实施铁、公、水、空、 管综合军事运输。 第二,要实行军、政、民统一组织。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军交运输保障 工作范围广泛,任务艰巨复杂,涉及部门多,单由一个部门实施,难以完成 保障任务,必须军队、政府和人民群众相结合。在统一指挥机构领导下,紧 第186页 密配合,协调一致,同心全力,才能适应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的需要,保障 战时军交运输任务的完成。 第三,运、修、防必须紧密结合,军交运输保障,运输是目的、是前提。 防护和抢修是对运输的保障,运输是防护和抢修成果体现。运、修、防三者 缺一不可,只有搞好它们之间的紧密结合,才能胜利完成高技术局部战争战 役军交运输保障任务。 总之,在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中的军交运输保障,我军必须以国家交通 基础设施为依託,以军内运力为骨干,以地方和国家运力为基础,军政民统 一组织,陆水空综合运用,运、修、防紧密结合,实施全面整体高效有力的 军交运输保障。 三、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交通保障 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军交运输保障,运输是中心。交通线路、交通设施、 运输工具是运输的物质基础。为进行交通准备和保持、恢復、提高交通设施 能力所採取技术和组织措施,称之为交通保障。快速运输依赖于良好的交通 保障。 一是搞好交通线对空防卫和伪装。由于在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中,通常 对敌方前线和纵深的交通线路和重点交通目标实施勐烈的空袭,使得交通线 的生存受到极大威胁,因此应把空袭反空袭的保障作为重点。我们应以高技 术兵器结合常规兵器对付敌之高技术兵器以及掌握制空权等。但军交运输系 统本身无力解决,需要海军、空军、二炮部队予以保障,并应列入战役总体 保障计划之中。除防空袭外,军交运输还必须考虑防空降和防地面渗透部队 袭击。交通线及枢纽等重点目标伪装问题,歷来是个难点,主要是因为其庞 大复杂,伪装造价昂贵,又由于传统伪装方法现在多不适用,应考虑高技术 的伪装方法以迷惑敌人,或以其它方法、措施解决重要交通枢纽及设施遭破 坏时的交通畅通问题。 二是搞好交通线路、枢纽及设施抢修抢建。抢修是交通保障中的一项重 要内容。在战役中交通线抢修抢建应贯彻先通后善原则。这是因为高技术局 部战争战役进展很快,交通线抢修也应在保障安全情况下体现出 “快”字, 要快修快通,我们认为在战后再恢復到原有技术状态是适宜的。 交通线破坏后的修復一般是相当困难和费时的,为了保障高技术局部战 争战役的军事运输,应多考虑交通线和重点目标 (如桥樑、枢纽、机场、码 头等)的迂迴和联接问题,这是确保交通线畅通的有效手段,因此在平时就 应该做好这方面的保障计划和方案,作好技术准备和交通战备物资储备,以 备战时之需。 三是搞好交通道路调整与管制。现主要指的是战时交通道路的划分与运 输指挥问题。战时交通线路最容易出现堵塞现象,特别是公路军事运输。交 通道路调整应有一个原则:高技术现代化装备的部队,是高技术局部战争战 役的威慑力量,因此在机动时一般应优先;部队机动与物资运输,一般情况, 部队机动应优先;轻重装备运输,重装备应优先;指挥机关和指挥分队应优 先。 四是充分发挥地方交通战备部门的作用。地方交通战备机构的建立和交 通战备工作的组织实施,是我国交通保障的一个特点。省、地、县三级和铁 路、交通、邮电、民航系统都建有交通战备机构,平时负责交通准备工作, 战时则担负交通保障任务。他们熟悉管辖区内的交通情况、地理环境、自然 条件、社会和军事情况,通过正规化建设,军政素质和业务水平都有很大提 高,手中 “掌握”专业抢修队伍、专业运输队伍以及地方的大批军交运输保 障力量,在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交通保障中,将主要依靠他们组织实施, 我们应充分发挥寓战 (争)于平(时)、寓军于民的优势和交通战备系统的 骨干桥樑作用,高举人民战争的旗帜,以己之长,克敌之短,共同圆满地完 成战役军交运输保障任务。 适应高技术条件下战役后勤保障需要增强军事交通运输的保障能力 于学亭 交通运输是战役后勤保障的中心环节。没有良好的交通运输保障,即使 有雄厚的物资,也不能保障战役作战的需要。在高技术条件下,各种不同类 型、不同战役样式的后勤保障,都要通过交通运输才能实现。因此,必须十 分重视高技术条件下军事交通运输问题。本文就适应高技术条件下战役后勤 保障需要,增强军事交通运输的保障能力问题作些初步探讨。 一、要搞好高技术条件下的战役后勤保障,就必须把军事交通运输 摆在重要位置 自古以来兵家就把“谨粮道”看得极为重要。《草庐经略》指出:夫粮 饷之道,系吾军咽喉,存亡通塞,成败攸关。”恩格斯在 《拿破崙的军事计 划》一文中指出: “军队同作战基地之间的交通线,也就是它本身的生命 线,……”这就是说:交通线情况的好坏,是军队生死攸关的问题。 随着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变着现代战争的图景, 越发显示出战争的突然性、战场的立体性和消耗的巨大性。因而,对军队的 应急机动作战能力和后勤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军事交通运输面临 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是战争爆发突然,节奏加快,军事交通运输必须具有快 速反应能力。二是战役战场空间广阔,部队机动频繁,物资消耗巨大,要求 交通运输必须具有强大的持续的保障能力。三是战争破坏性空前增大,军事 交通运输必须具备很强的生存能力。 近期几场局部战争实践证明,军队现代化程度越高,对军事交通运输的 依赖性越大;部队机动速度越炔,越需要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特别是战 役运输,具有运量大、时间紧、流向集中的特点,它也是敌人破坏的重点, 因此,组织好战役运输是战役后勤的重要任务。在高技术战争的舞台上,谁 拥有强大的军交运输保障能力,谁就掌握了实施部队机动和后勤供应的可靠 手段。谁就能夺取作战的主动权,反之,则会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这就要 求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加强军交运输系统建设的重要性,增强搞好军交运输工 作的紧迫感。平时,应把军交运输摆在重要位置,为提高军交运输保障能力 创造条件。战时,战役指挥员必须关注军交运输问题,搞好军交运输的组织 指挥,及时解决军交运输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二、要加强反封锁、反破坏的斗争,保障军事交通运输线的畅通 加强交通运输线反封锁、反破坏的斗争,保障交通运输线畅通,是增强 军交运输保障能力的重要环节。交通运输线是军队战时赖以实施机动作战和 后勤保障的基础,亦是敌人重点打击破坏的目标之一。因此,如何确保运输 线的畅通,将是军队的一项重要任务。 第187页 敌人对交通线、交通枢纽和后勤设施的破坏,对战役后勤保障影响极大, 弄得不好,将会使后勤保障瘫痪,直接影响到军队的作战行动。为此,必须 十分重视交通运输线反封锁、反破坏的斗争,以保障军事交通运输线的畅通。 具体可採取以下几条措施: 1、对交通线上重要的目标,一定要有足够的防卫兵力,特别是对空 防卫兵力。战役指挥员要统筹规划,把交通线的防卫列入总体防卫计划之 中、抽组防空力量担负要地要点防卫。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美军对我实施绞 杀战期间,从1951年9月下旬到12月,为了掩护平壤以北主要交通线和安 州机场的安全,我先后出动5个航空兵师,3526架次飞机,迫使敌人战斗轰 炸机的活动空域撤到清川江以南,敌b29战略轰炸机从10月份起转入夜间活 动。我掩护铁路的高炮部队占在朝高炮部队的70%,11个团又11个营,另 2个高机营,其中2/3的兵力配置在三角地区,主要是粉碎敌人的空袭和破 坏。海湾战争中,伊军遭到惨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伊军对交通运输线的 防卫显得非常的无能为力,只能陷于彻底瘫痪,从根本上削弱了对前线部队 的后勤保障,最终以运输线防卫的失利,导致作战部队弹尽粮绝而败北。 2、採取多种措施,对罩交运输线实施伪装 在高技术战争中,随着侦察技术的日益先进,尤其是电子侦察及多层次、 多手段、全方位、立体侦察网的形成,使得伪装欺骗难度越来越大。然而, 尽管现代侦察技术很先进,但由于其探测和监视毕竟是间接获取信息,仍能 被技术手段模拟所欺骗,使侦察失真,从而降低侦察精度与破坏效果。海湾 战争中,伊军被毁目标有80%是假的就是例证。可见未来高技术战争中,伪 装手段还是大有用处的。隐真示假,仍不失为重要的取胜之道,因此,在未 来高技术战争中,要提高交通线的生存能力,就必须注重对交通线的隐蔽与 伪装。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分清主次,重点伪装。如机场、车站、码 头、桥樑等。二是因地制宜,井採用多种手段,如根据地形及自然条件,可 实施设置遮障、假目标、角反射器,和施放烟幕等。切实降低敌侦察效果。 三是提高伪装综合性能。採取土洋并举,达到防光学侦察、远红外侦察、防 雷达侦察和声测侦察等。这些办法如果运用得当,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要配备足够的枪修力量,加强对交通线快速抢修 未来高技术战争中,交通运输线必将遭敌高精度,大规模的人力破坏。 要确保交通线的畅通,就必须加强快速抢修,以提高交通线的战场再生力。 为此,平时应预有准备,组织装备一批技术力量雄厚、机械装备精良、物资 器材充足的交通专业抢修队伍。以便战时在各战区迅速建立交通保障队,进 行快速抢修。为此,应做到以下两点:第一,交通保障队在组织与指挥上应 是军地结合,以我军专业部队为主体,辅助以地方各市、县、村民兵预备役 和人民群众,并由各战区军队及地方各级领导组成联合交通保障指挥机构, 实施统一计划、统一协调、统一指挥。尤其要充分发挥地方人民群众的作用。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一方面,战时交通线抢修任务繁重,只依靠专 业部 (分)队进行抢修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组织人民群众参加抢修。另 一方面,组织人民群众参加是有利的。一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地方企事 业单位和人民群众已拥有现代化交通工程机械,及具有一定现代化技术水平 的工程队伍,特别是很多交通工程抢修项目大多是军地两用的,只要稍加指 导,即可掌握作业要领,迅速实施抢修;二是由于人民群众熟悉本地区的自 然资源,以及地质、水文,交通情况等,组织其参加抢修,不仅能因地制宜, 就地取材,还能加快抢修速度,提高抢修质量。第二,交通抢修队在抢修方 式上应是定点抢修和流动抢修相结合。根据以往歷次战争经验表明,敌破坏 交通线主要破坏交通枢纽及交通咽喉部位,如机场、码头、车站、桥樑、隘 路等。因此,战时应在这些敌重点破坏的位置预先配置一定的抢修人员、机 械、物资,实施定点抢修。同时,对一些重要的路线及一般目标可配置流动 抢修队,实施分区分片流动抢修。再次,流动抢修队要强化快速反应,注重 发展以下几种能力:一是发展快速机动运输能力。由于高技术战争节奏加快, 允许的抢修时间越来越短,抢修队只有具备快速机动运输能力,才能迅速赶 往破坏地点,及时进行抢修。二是发展快速构筑抢修能力。这是提高抢修速 度的根本。我认为,一方面可以给抢修队装备充足的一机多用的作业机械, 并对所属人员进行训练和培养,提高所属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另一方面, 要多储备物资器材,特别是配备一些制式器材、预制构件,以缩短战时抢修 时间。三是发展持续抢修能力。战时,敌将对交通线实施持续性火力袭击, 反覆抢修,持续抢修将成为突出问题,所以,抢修队只有做好足够的精神、 物质准备,才能提高持续抢修能力。 三、要採取立体的运输方式,保障战役作战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向前 线 现代战役作战的空间日益扩大,战役将在陆海空乃至外层空间各个领域 同时或相继展开,各种武器充满战场,各种手段综合运用。因此,后勤保障 必须在全部空间有节奏地进行。既要保障陆战场需求,又要充分保障空中和 海上战场的需要。战役运输面临的问题是运量大,所需运力多,在高技术条 件下战役后勤保障时效性要求高,加之,敌对我交通运输线破坏严重,因此, 必须改变传统的运输方式,即由平面运输转向立体运输,就是除了发展铁、 公路运输外,还要发展空运和水 (海)运,使其达到此断彼通,彼断此通,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战役作战的需求。 首先,要发展空中运输。空中运输具有机动快、运力强、不受地面障碍 影响等优长。因此,己受到大多数国家所重视。结合我军实际,我认为应采 取以下措施:一是要加强空运力量。海湾战争中,美军后勤补给、兵力集结 之所以能保障作战行动的要求,关键是他们有较强的战略、战役空中运输能 力。他们运用军用和租用国内外运输机800多架,出动15600多架次,向海 湾战区输送了9:%的人员和5%的物资。地面战争阶段,101空中突击师发 起进攻时用60架uh—60“黑鹰”和40架ch—47“支奴干”运输直升机,载 运一个旅出击,抵进伊拉克纵深93英里。该师共出动直升机300余架次,把 部队和装备运进了目标地域。使用 “支奴干”直升机把炮兵、弹药、加油设 备和工程器材,运进了 “眼镜蛇”前方作战基地,建立起一个大型后勤基地 和加油站。由此可见,没有强有力的空中运输能力,保障不了战役作战行动。 目前,我军战略战役空运能力还比较弱,远不能适应战役作战的需要。但应 从现在起重视发展空运装备,到本世纪末,起码应具备战役战术空运空降能 力和海上垂直补给能力。二是要完善民用航空战备动员体制。海湾战争爆发 后,美军根据军事运输需要,军事运输司令部依据美国的动员法签署了徵召 几百架民航飞机的决定,证用和租用了50多家航空公司的173架大型客机和 202架货机,满足了美军空运的需要。我国近年来民用航空发展较快,如果 能制定和颁布包括后勤在内的动员法,以便战时后勤动员工作有法可依、有 章可循,那么,空中运输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力量。 第188页 其次,要发展海 (水)上航运和陆上交通,形成水陆纵横交织的交通运 输网络。要根据我国各个战区的不同地理环境,採取相应的运输方式,譬如 沿海战区,应发展水、陆运输;内陆和高寒山区应着重发展陆上运输和直升 机运输,有条件的也可发展水上运输。对于交通咽喉地带应开闢迂迴路,以 保障运输渠道的畅通。 第三,要利用高科技改进和制造新的交通运输工具,提高交通运输工具 的装载和机动性能。譬如改造装卸平台,提高装卸自动化程度。再如,以提 高野战部队后勤保障的机动性和灵活性为出发点,与地方货柜运输协调一 致,逐步形成以汽车运输为主的货柜运输网络,也可以大大提高运输效能。 浅谈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部门与技术部门的协同问题 崔济温 韩丕忠 一、装备工作分工调整后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新情况 从目前情况看,已经出现和在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中将可能 出现的新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在上下级关系问题上 从战役层次的大军区与集团军的纵向关系来看,由于大军区在司令部内 编设了技术部,而集团军编设了独立于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之外的装备 技术部,且二者的职能范围又有明显区别。因此,这两级之间出现了上下级 关系的交叉。从下级对上级的关系来看,集团军装备技术部,要同时与上级 三四个业务部门发生业务关系:在总体工作上,要接受军区司令部技术部的 业务指导;在通用车辆和陆军船艇保养维修工作方面,要接受军区后勤部军 事交通运输部的业务指导;在武器弹药的调拨收发业务方面,要与军区后勤 部司令部军械仓库管理处发生业务关系;另外,还要接受集团军司令部的业 务指导。从上级对下级的关系来看,军区司令部技术部,既要指导集团军司 令部的有关工作,又要指导集团军装备技术部的有关工作;军区后勤部军交 部,既要指导集团军后勤部的通用车辆管理及有关人员的技术培训等工作, 又要指导集团军装备技术部的通用车辆和陆军船艇保养维修工作这种 上下 级关系的多头交叉,将会给战时有关问题的协同带来一些新情况。 (二)在横向关系问题上 机构设置上的重大调整,部门职能上的重新划分,相互关系上的重新确 立,也使同级有关部门的关系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以陆军集团军机关为例, 后勤部与装备技术部是卫作任务分工不同的两个平级部门。因此,二者之间 不存在领导和指导关系,而足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相互依赖和 相互制约的关系,在运力问题上表现的最为突出。一方面,后勤部门的运输 车辆和陆军船艇,必须依赖装备技术部门给予保养维修;另一方面,装备技 术部门运送弹药、修理器材和战损装备等,必须依赖后勤部门提供运力。因 此,双方这种相互保障关系,决定了双方相互依赖;而双方相互依赖,又决 定了双方必定相互制约。 (三)在后、技配置问题上 后勤部门与技术部门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在战 役后方配置问题上,要充分考虑到这方面的实际需要。从若干年前就编有技 术部的部分集团军的做法来看,由于过去的技术部主要是只负责装甲维修, “摊子”较小。在演习和作战中通常靠近基本指挥所配置。而现在的装备技 术部扩展了职能,增加了军械、弹药、工兵、防化、车船等保障内容, “摊 于”明显扩大。如果再沿用过去远离后勤配置地域,靠近基本指挥所配置的 老做法,恐怕已经不能适应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的要求,也难以完成 好技术保障任务。更为突出的是,战区后勤保障机构与战区司令部技术部在 配置上的协同问题。按照编制序列和隶属关系,军区司令部技术部应当在战 区基本指挥所内展开工作,由于战区基本指挥所远离战区后方指挥所,若依 赖通信工具来保持前后方及时不问断地协同,难度很大。假如司令部技术部 在后方指挥所内展开工作,虽然便于其与后勤进行协同,但也会相应给技术 部的其它工作带来不便。因为,技术部受参谋长直接领导,该部除了车船和 弹药等与后勤部门有直接关系的保障工作外,还有装甲、工兵、防化等装备 技术保障任务。所以,技术部到后方指挥所展开工作也有较大的矛盾。 (四)在下达保障命令问题上 装备工作分工调整之前,通用装备技术保障问题,是后勤保障计划和后 方命令的重要内容之一,装备工作分工调整之后,就战役层次而言,军区司 令部增设的技术部负责装备技术保障工作;集团军司令部只负责武器装备的 总体组织计划工作,而由集团军增设的装备技术部具体负责有关装备的技术 保障工作。那么,技术保障命令是由司令部或装备技术部单独下达?还是与 后勤保障命令合併下达?如果按照工作任务分工来看,应当分别下达。但装 备技术保障命令单独下达的问题是,集团军的通用车辆和陆军船艇的技术保 障等工作,就有可能在战役保障中出现协调不够一致的问题。如果后勤保障 命令与技术保障命令合併下达,虽然有利于与后勤部门保持协调一致,但从 与后勤无关的装甲、工兵、防化等装备技术保障工作来看,似乎又有些勉强。 二、加强后勤部门与技术部门协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从总体上而言,加强后勤部门与技术部门协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二 者之间的内在本质联繫所决定的,是我军装备工作分工调整之后,适应新情 况,解决新问题的客观要求。 (一)后勤部门与技术部门的保障工作有着内在的本质联繫 各国军队后勤的工作范围和机构隶属关系不尽相同。我军的后勤工作, 是 “筹划和运用人力、物力、财力,从物质、技术、医疗、运输等方面保障 军队建设和作战需要的各项专业勤务的统称。”这是对我军以往后勤工作内 容及范围的真实写照和权威表述。现在,虽然装备技术工作从编制体制上单 列了一个体系,但是它“从物质、技术……等方面保障军队建设和作战需要” 的本质和作用没有改变,在这方面与后勤仍是相同的、一致的。首先,从装 备技术保障工作的内容上看,通用军械、车辆、陆军船艇等装备维护修理及 零配件的供应,弹药、军械装具及军械油料的供应,通用雷达和光学器材的 保养维修等等,大量的工作仍是过去后勤保障的内容。其次,从装备技术部 门与后勤部门的工作关系来看,装备技术部门的弹药和修理器材等各种物资 的前运后送,要依赖后勤部门提供运力;装备技术部门的衣、食、住、行、 医等生活方面,离不开后勤部门的供应保障。同时,后勤部门的运输车、救 护车、炊事车、油罐车等,也离不开技术部门的保障。因此,谁离开对方的 保障都无法完成工作任务。后勤工作和装备技术工作同属保障工作的范畴。 (二)加强后勤部门与技术部门的协同是形成保障合力的基本前提 第189页 系统论的整体性观点认为, “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建立在一定的要素基础 之上的,没有要素的功能也不会有整体的功能。但是,如果要素的功能不协 调,就不能发挥出整体优势。”要素功能如果协调的好,就会产生一加一大 于二或等于二的效能,反之,就会产生一加一小于二的结果。后勤部门和技 术部门作为军队保障系统的两个基本要素,二者之间有着相互依赖、相互制 约的密切关系。因此,只有密切配合协调一致,才能形成保障合力,才能实 现保障有力。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战役,由于敌我双方参战兵力兵器多, 武器装备技术含量高,战斗激烈紧张,杀伤破坏力大,物资消耗量空前等等, 因而对后勤保障和技术保障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对保障速度和保障质量都提 出了很高的要求。如若技术部门与后勤部门不能始终如一地密切配合,高度 一致地协调行动,势必影响战役的进程和结局。 三、后勤部门与技术部门协同的主要内容、一般方式和基本要求 (一)后、技协同的主要内容 在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战役中,后勤部门与技术部门需要协同的工 作内容比较多。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运力问题。运输工作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和技术 保障的中心环节。部队的机动,物资的前送,伤员的后转,都依赖于运输保 障。其中,技术部门负责保障的弹药、修理器材等物资的运量,占了总运量 的相当大比例。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后勤部门与技术部门在运输问题上的协 同,通常情况下,协同的主要内容有:1运输方式,包括公路运输、铁路运 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管道运输等。2所需运力的数量。3使用运力的 时间。4运输物资的起止地点。5运输路线,等等。运输协同中,要贯彻统 筹全局,保障重点,科学计划,节约运力的原则。由于战场情况瞬息万变, 所以在协同时要充分考虑战役运输的复杂性,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拟定若 干个预备方案。在运力使用问题上需要协同的另一个方面,是回程运力的利 用问题。无论战役准备阶段还是战役实施阶段,技术部门前送弹药和修理器 材等物资所使用的运力是大量的,而其利用回程运力后送战损装备是很有限 的。因此,这部分回空运力如不加以充分利用,就会造成很大的浪费,而进 一步加剧运力供需矛盾,与此同时,由于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激烈残 酷,在某一时间内伤员大量发生,后转伤员急需大量运力。所以,利用前送 弹药的回程运力后转伤员是必定无疑的。这就需要后勤部门与技术部门进行 密切协同。 二是防卫问题。作为基本战役军团的陆军集团军,如果后勤保障力量和 装备技术保障力量配置在同一地域或相邻地域,则在防卫问题上的协同显得 尤为重要。由于这两个同级单位在编制体制上不存在指挥和领导关系,且自 身的防卫能力都较弱, “摊子”都较大,若不进行密切协同配合,则很难保 证自身的安全。即使合成军首长指定其中一个部门牵头负责防卫问题,也需 要进行周密地协同。其协同的主要内容应当是:防卫指挥机构的建立问题, 警防区的划分问题,人员的战斗编组问题,防御工事的构筑问题,信号记号 的规定问题,各警防区的相互支援问题,等等。要坚持严密防护,积极打击, 以防为主,防打结合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整体防卫的威力,努力保证配置 地域的安全。 三是后勤车船的技术保障问题。装备工作分工调整之后,集团军及其以 下后勤部门的运输车辆和陆军船艇由装备技术部门负责保障。因此,这也是 后、技两个部门协同的一项重要内容,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对后勤车船技 术保障的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各项运输任务的完成,进而关系到战役的进 程和结局。战区后勤运输部 (分)队的技术保障,按照分工由后勤部门负责, 不存在与技术部门的协同问题。集团军装备技术部对后勤运输部 (分)队的 技术保障问题,在协同时,应本着伴随保障与在配置地域检修相结合的基本 原则进行。 (二)后、技协同的一般方式 后勤部门与技术部门进行协同的一般方法和样式,主要有以下四种:一 是会议协同。根据需要与可能,可由后、技部门的领导带有关业务部门的人 员,採取召开会议的形式,当面对有关问题进行协同;也可由业务部门的人 员与相关部门分别对口进行协同。二是互派代表。根据需要,后、技两个部 门可同时向对方派出常驻代表,以便不间断地对有关问题进行协同,并将协 同情况及时向己方反馈。如果后、技两个部门配置在同一地域,或距离很近 的相邻地域,则无互派代表之必要。三是利用通信工具进行协同。这种协同 方式既简便易行,又快速有效。囚是现场协同。如在运力调配、车船维修、 后方防卫、回程运力利用等事项的某些细节问题上,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 进行现场协同。协同方式,应根据实际需要与可能,灵活运用,有机结合, 以确保后、技协同的顺利进行为原则。 (三)后、技协同的基本要求 一是及时。后勤部门与技术部门,如果协同过迟,就失去了协同的意义, 甚至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相反,如果协同过早,也会因情况变化而降低协 同计划的使用价值,甚至导致对某些问题重新协同,浪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要做到及时协同,必须正确领会首长的决心和意图,了解战役的进展情况。 必须及时准确地了解保障对象的需求。必须熟悉后勤保障工作和技术保障工 作的基本规律,对当前和尔后的工作有预见性。 二是全面。就协同的内容而言,决不能缺项漏项。后、技两个部门需要 协同的内容不仅很繁杂,而巨协同的 “频率”也很高。在工作高度紧张,情 况瞬息万变的战役保障过程中,必须牢牢地把握住协同内容的全面性。保证 协同内容全面完整的基本前提是。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要具备良好的专 业素质,要有严密的工作制度,要及时掌握有关情况。 三是具体,在进行协同时,规定有关原则是必要的。但规定原则的目的 是为了指导和规范具体的行动,因此,原则不能代替具体的协同内容。后、 技两个部门所协同的一切事项,都要尽可能具体、详细、明确,要有根强的 可操作性,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伸缩性,更不能模稜两可,似是而非,以免在 执行过程中发生误解和偏差。 四、加强后勤部门与技术部门协同必须着重解决的几个问题 在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战役中,后、技两个部门在有关问题上能否 自始至终保持高度协调一致,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因而需要解决的问题也 很多。我们认为,其中必须着重解决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问题。 (一)建立具有高度权威的后方指挥机构 集团军后勤部和装备技术部作为两个同级部门,在协同运力使用、车船 维修、后方防卫等问题时,很可能会由于力量不足等客观方面的原因或某些 主观方面的原因而出现意见不一致的情况。对于可能出现的这类问题,仅靠 后、技两个部门自身恐怕难以圆满解决。有效的办法是建立有高度权威,能 第190页 够统领后、技两个部门的后方指挥机构。我们认为,应当由合成军副职首长 任后方指挥员。主要理由:一是我军装备工作分工调整后出现的新情况,从 客观上要求有合成军首长协调后方工作。二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对 后勤保障和技术保障依赖性明显增大,以及敌人注重打击我后方的作战思 想,也要求加强后方组织指挥。三是战役后方是一个广阔的范围,除了后勤 和技术保障单位外,还有预备队、二梯队等许多作战单位。由合成军副职首 长担任后方指挥员,不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行的。这对于协调一致 地做好后勤保障和技术保障工作,必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保证作用。 (二)确定科学合理的后方部署 后方部署的原则、形式和要求,对于后勤部门与技术部门协调一致地完 成好保障任务,有着直接的联繫和重大的影响。选定后、技配置地域,通常 有两种基本方式:一是由合成军首长直接指定;二是由后勤、技术部门提出 建议,经合成军首长批准。但不论哪种方式,在选定后、技配置地域时,都 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这个基本原则应当是 “相对集中,适应分散,便于 工作,利于安全”。如果由后勤部门和技术部门提出建议的话,两个部门则 必须适时进行协同。其协同的主要内容应当是:配置地域的选定,开设后方 指挥所的方式及位置,有关部 (分)队和库(所)配置位置,后方防卫等问 题。关于后方指挥所的开设,我们认为,战区后方指挥所宜由后勤机关单独 开设,可由战区司令部技术部弹药处等与后勤密切相关的部门派人参加。集 团军后方指挥所宜由后、技两个部门合併开设。关于配置地域,我们认为, 后勤保障机构和装备技术保障机构应当配置在相邻地域,或配置在同一地 域,并且后、技保障机构各自相对集中。关于有关保障部 (分)队的配置位 置,从便于协同和利于提高保障效率的角度上讲,运输、修理、救护等单位 以及弹药、器材等库 (所),原则上应当相对靠近配置。 (三)採取适当的保障命令下达方式 从表面上看,后勤保障命令和装备技术保障命令是分别下达,还是合併 下达,似乎只是一个不同方式问题。其实不然,保障命令的分与合,直接关 繫到下级在执行当中的有关协同问题和保障效率问题。如果分别下达,从有 关内容上讲,有可能出现不完全一致的问题;从时间上讲,有可能出现早晚 不一的问题;从下达命令的效率上讲,必然会增加文电数量。如果战区司令 部技术部按照编制体制把有关技术保障的内容纳入作战命令中下达,显然也 很不协调。保障命令分别下达,将可能带来不必要的繁琐和麻烦,影响保障 的时效,甚至下级在执行当中出现偏差。我们倾向于採取合併下达后方命令 的方式。其基本做法和程序是:在后、技两个部门对有关问题充分协商的基 础之上,各自拟制本部门的保障建议和保障计划;在作战 (党委)会议上, 后勤保障建议由后勤部长提出,装备技术保障建议,战区由参谋长提出,集 团军由装备技术部长提出;合成军首长 (党委)批准后,再将有关内容合併 成为后方命令,井以合成军军政主官首长的名义下达。这与现行的由军政首 长签署后方命令的规定是一致的。当然,保障命令分别下达也并非不可。 高技术条件下外军战役后勤保障的新变化 李玉连 近20年来,由于大量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使武器装备、战场环 境、战略战术、军队结构、后勤建设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时代性的巨大变化。 因此,世界各国军队,从理论到实践,都非常重视研究和探索高技术条件下 的作战行动和后勤保障问题。本文仅就高技术条件下外军战役后勤保障的新 变化,作些粗浅的分析和探讨。 总的来看,现代高技术条件下,外军战役后勤保障领域主要发生了四方 面的变化:一是战役后勤保障理论发生了变化;二是战役后勤保障组织发生 了变化;三是战役后勤保障方式发生了变化;四是战役后勤指挥和保障手段 发生了变化。 一、高技术条件下外军战役后勤保障理论的变化 随着高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外军对高技术条件下战役后勤保障 理论 (包括指导思想和理论观点)的研究和探索极为重视,认为它不仅应该 包括过去战争中的经验教训,而更重要的是要反应当代高技术对战役后勤保 障的影响。 (一)外军战役后勤保障指导思想的变化 后勤保障理论的变化首先表现于后勤保障指导思想的变化。外军战役后 勤保障指导思想的变化明显地发生在70年代中期,第四次中东战争之后。这 场局部战争被外军看作是一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 “新式武器装备的试验战 争”,是一场高技术的“战术飞弹战”。在这场战争中,损失的坦克50%是 被反克飞弹所击毁;损失的飞机49%是被防空飞弹所击落。特别发人深省的 是:阿方在人力、物力和装备数量方面均占优势,而且战前准备充分,突破 了以军号称 “不可逾越的障碍”——“巴列夫防线”,取得了初战的胜利, 但最后却没打赢这场战争;相反,以色列在人力、物力和装备数量上均处于 劣势并遭到南北两面的突然夹击,初战损失很大,但最后反倒成了事实上的 战胜者。原因就在于以军在其 “巴列夫防线”被突破后,立即由阵地战转入 了大距离、大纵深的机动战,不仅作战指挥灵活,而且后方反应迅速,后勤 保障有力。战后,外国军事评论家认为,这场战争“预示着未来战争的性质”, 并断言阵地战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取而代之的将是高速机动战,未来高技 术战场的前后方将没有明显的差异。为了研究这场战争的经验教训,来自三 个世界51个国家的185名军事家于1975年10月在开罗召开了“关于一九七 三年十月战争国际座谈会”。与会者一致认为,在未来高技术战场上,后勤 的中心问题将是如何解决高速度、高消耗的机动作战后勤保障问题。从而引 发了外军后勤保障指导思想的根本变化。 例如,在 70年代以前,美军在后勤保障工作中起主导作用的始终是其第 二次世界大故中形成的 “越快、越多、越好”的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直 到越南战争期间仍没有改变。美军汲取了越南战争的经验教训,特别是第四 次中东战争的经验教训,其后勤保障指导思想在70年代中期发生了歷史性的 变化,由 “越快、越多、越好”改变为“适时、适地、适量”,以适应高技 术条件下机动作战的要求。 (二)外军战役后勤保障观点的主要变化 由于战役后勤保障指导思想的变化,进而推动了战役后勤保障观点的变 化。自80年代以来,外军战役后勤保障观点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认为高技术条件下,后勤部队的装备必须具有与作战部队同样的机 动能力 第191页 外军认为,各级后勤指挥官必须充分认识到,现代高技术战场具有物资 消耗大、技术装备类型多、战斗行动地域大、后勤补给线长等特点。在这样 战场上的作战部队不仅机动距离大,而且攻防转换速度快,对战役后勤保障 构成了空前的挑战,要求后勤部队的装备必须具有与作战部队同样的机动能 力,才能 “适时、适地、适量”地完成后勤保障任务。 (2)认为高技术亲件下,必须依据战场的实际情况建立灵活的战役后勤 保障系统 外军认为,为了保障作战部队在高技术战场上的战役战术机动能力、集 中火力的能力、持久作战和纵深机动作战的能力,必须依据战场的实际情况 和作战对象的技术装备水平建立灵活的战役后勤保障系统,而不是死搬硬套 条令的规定。例如海湾战争中,美军的战役后勤保障系统就没有按条令规定 建立。美军当时实行的是 “本上——军——师三级直接补给制”,战区一级 不设统一的后勤领导机构,只对军、师向本土申请的几项重要物资实施控制; 战役储备主要在军一级。而这次战争中美军的战役后勤保障系统却建立了战 区后勤部,下辖两个军后勤保障部;战役储备主要是在战区一级(60个日份) 并对6种物资实施了 “本土——师两级直接补给制”。美军上述战役后勤保 障系统就是根据海湾战场的特殊有利条件建立起来的。 (3)认为高技术亲件下,必须对战役后勤保障系统加强控制与防护 外军认为,在高技术战场上,后勤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交战双方的 作战重心几乎全在其后勤保障系统上,所以,交战双方都可能发起大规模作 战行动乃至整个战役去摧毁敌方或保卫己方的后勤保障系统。这就要求后勤 部队的训练必须达到与作战部队同样顽强善战的标准,加强对战役后勤保障 系统的控制与防护。 (4)认为高技术条件下,必须依据地法的变化及时修订并灵活运用战役 后勤保障基本原则 外军认为,在高技术条件下,随着武器装备的迅速发展,战役战法不断 发生变化。战役后勤保障的基本原则是战役后勤保障理论的核心,必须依据 战法的变化及时修订井依据战况的变化灵活运用。例如,美军近20年来已4 次修改其 《作战纲要》,82年版创造性地提出 “空地一体”战理论,93年版 又进而推出 “空地海天一体”战理论。 美军的 “空地海天一体”战后勤理论与“空地一体”战后勤理论相比, 虽然其 “预见性、一体化、不间断性、反应灵敏和随机应变”等五项基本原 则的概括提法没有变,但其内容增加了在高技术条件下对 “兵力投送部队” 后勤保障的论述,井把联合作战和机动作战后勤保障的论述提到更高的地 位。所谓 “兵力投送部队”主要是指应急作战部队,即高技术时代部队构成 的 “新成员”——快反部队。美军认为,对集高技术装备为一体的快反部队 提供后勤保障,有其独特的特点:初期部署的部队只能携带必需的物资,而 后续补给主要是依靠准确的后勤判断和快速的空运能力。 二、高技术条件下外军战役后勤保障组织的蛮化 如前所述,由于高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导致了战役后勤保障指 导思想的变化,进而推动了战役后勤保障观点的变化;而战役后勤保障观点 的变化,必然引起战役后勤保障组织的变化。 (一)改革战役后勤保障体制和后勤部队的编成 外军认为,在高技术条件下,没有任何一个单一军种能够独立打赢一场 局部战争或一次较大规模的战役行动。为了适应高技术条件下对各军种集中 指挥和统一保障的要求,外军战役后勤保障体制改革总的发展趋势是联勤化 和区域化,而且联勤程度越来越高,联勤范围越来越大。例如美军提前 15 个月于1992年3月完成了全国30个陆、海、空军仓库的合併工作,组成了 美国本土东、西、中3个 “国防分发区”,统一由联勤机构国防后勤局掌管, 对各军兵种实施联勤划区保障。俄军于1993年:月:日起也开始全面实行联 勤划区保障:每个军区根据其辖区的大小建立2—4个地区保障中心,对责任 区内各军兵种部队实施联勤保障。各保障中心的指挥部门由各军种后勤的有 关人员联合组成。 在出国作战中,外军通用物资的供应,通常由一个主要军种为主组成的 战区战役后勤机构负责。例如马岛战争中,英军以海军为主组成三军后勤保 障中心负责三军的统一供应;海湾战争中,美军以陆军为主组成战区后勤部 负责三军的统一供应。 在后勤保障部队编成方面,外军改革的主要趋势是,以多功能的综合型 编成代替单一功能的专业型编成。如法军的后勤保障旅、日军的后勤保障团、 俄军的物质保障旅、美军的综合保障大队等。 (二)组建快反部队后勤保障系统 外国军事理论家认为,组建快反部队是当今时代的要求,目的是以最小 的兵力构成令人信服的威慑力量,作为战略性战役行动的先头部队,其主要 特点是集现代高技术装备为一体,具有快速机动能力,强大杀伤人力和多样 作战能力。如果从1980年3月美军组建 “快速部署特遣部队”算起,13年 来已经有 20个国家组建了或正在组建不同规模的快反部队及其后勤保障系 统。从外军组建快反部队后勤保障系统来看,主要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把保障快反部队的机动能力放在首位。在现代条件下,由于快反部 队的机动能力已经不单纯是个后勤运输保障问题,而是构成威慑力量的主要 组成部分。因此,外军对快反部队投送手段的建设极为重视,特别是空运手 段。例如印军为了提高快反部队的机动能力,于 80年代中期,专门组建了空 运部队。其主要装备是苏制 “伊尔—76”重型运输机,“安—32”中、近程 运输和 “米一26重型运输直升机。从印军 1988年出兵马尔地夫 (800名部 队和大批军用物资)和1990年增援印占克什米尔地区 (2000名部队和大批 军事装备)两次快反部队的行动来看,其快反机动能力已经基本上达到了“24 小时之内机降1个加强营,48小时之内空运1个加强旅到危机地区”的目标。 二是在可能爆发危机的地区或其附近 (陆上和海上)预储部分成套装备 和物资。这样,一旦发生危机,就可以迅速空运部队人员,实施就地装备, 先敌建立防御态势,掌握主动权。在马岛战争前,英军曾在大西洋的阿森松 岛预储了7500吨物资。这批物资在马岛战争中,对保障英军的侠反能力起到 了重要作用。在海湾战争中,美军共动用了印度洋迪戈加西亚岛的17艘预置 船和两座预置油库 (18.3万吨物资和 19万桶油料)。战后,美国陆军部长 和陆军参谋长在向国会的报告中说,预置物资在海湾战争中 “起到了难以估 量的作用”。 三是建立健全各种组织、制度和顶案。如制定有关法律,保证快反部队 就地就便充分利用民间后勤资源;制定各种保障方案,包括作战物资的预装 和后勤分队的特遣编组,并经常进行演练;建立后勤指挥、通信和自动化管 理系统,保证对危机情况作出快速反应,等等。 第192页 三、高技术条件下外军战役勤保障方式的变化 在高技术条件下,随着作战样式的变化和后勤装备的现代化,战役后勤 保障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一)以立体直接保障为主的物资保障方式代替逐 级补给为主的传统物资保障方式外军认为,在高速度、高消耗的现代非线形 战场上,无论较大的作战部队还是较小的战斗分队,都必须保持高度的机动 性,不允许有沉重的后勤作累赘;同时又必须保持物资供应的不间断性,不 允许出现较长时间的物资供应中断,特别是油料、弹药和修理零部件等作战 必需品的供应一时也不能中断。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作到适时、适地、适量 地保障部队作战的需要,外军战役后勤对师以下部队主要採取了空中与地 上、前送与伴随、固定与机动相结合的立体直接保障方式。 (二)以现场换件修理为主的技术保障方式代替后送修理为主的传统技 术保障方式 在现代战场上,随着高技术装备的增多和损坏率的增高,技术保障的作 用越来越重要。外军普遍採用了以现场快速换件修理为主的技术保障方式: 简单的换件由武器装备的操作人员实施,较复杂的换件由维修专业人员实 施;替换下来的可修损坏零部件,后送到有修理能力的修理所修理,修好后 列入储备待用。为此,外军主要採取了四条措施。 第一条是对武器装备系统实施全寿命管理。在设计和研制每项新武器装 备系统时,一开始就把是否便于检测和换件修理考虑在内。 第二条是研制快速故障诊断、检测器材和战地抢修装备。如携便式故障 诊断仪和具有一定自卫能力的履带式装甲抢修车。 第三条是实现武器装备零部件的标准化和组装化,以便于零部件的补给 和现场快速换件修理。 第四条是解决好技术保障的通信系统和完好零部件的前送及可修损坏零 部件的后送运输工具。 四、高技术条件下外军战役后勤指挥和保障手段的变化 高速度、高消耗是高技术战争的突出特点。因此,外军对高技术条件下 战役后勤指挥和保障手段的提高和研制极为重视。 (一)提高后勤自动化指挥管理手段 高技术战争不仅是交战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同时也是双方 “智能的较 量”。所谓 “智能的较量”,既包括双方指挥官指挥艺术的较量,也包括帮 助指挥官迅速定下正确决心并将其迅速变为部队行动的指挥手段的较量。在 高速度、高消耗的高技术战场上,提高自动化指挥手段的作用更加突出。据 外军估计,后勤指挥管理工作在运用手工作业方式进行时,指挥人员要花费 85%的时间去处理和计算繁杂的信息和数据,只有15%的时间考虑后勤指挥 问题;而实现计算机自动化系统作业后,指挥人员至少可以有85%的时间进 行创造性的指挥活动。 在海湾战争中,美军在战役级自动化指挥信息司令部下,专门增设了一 个由1500人组成的负责后勤自动化指挥系统的分司令部,并在国防数据通信 网上开设了 “标准信息管理系统”,对大量繁杂的后勤数据进行迅速传输和 处理,使数十万兵员的调动、数百亿美元的开支,以及各种型号的武器装备、 弹药、零部件和其它军需品的供应得以顺利进行。就拿急需的修理零部件来 说,是属于本土到师两级自动化直接补给的物资。各野战师的需要量,由师 后勤每天通过战役级自动化指挥管理系统向本土全国物资库存控制站提出一 次申请。全国物资库存控制站经过向各仓库或生产厂家的查询定位后,在 24 小时之内即可将所申请的零部件空运到沙特达兰机场,然后由战役后勤运输 工具直接运往申请师。 (二)研制保障机动作战的高技术后勤装备 自70年代第四次中东战争后,各国军事家就认识到,如何解决机动作战 后勤保障问题,是未来高技术战场上后勤保障的中心问题。自那时起,外军 一直潜心研究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美军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试验,在 “沙漠 风暴100小时作战”中第一次试用了高技术 “隐蔽储运”机动保障装备。研 制这一保障装备的基本构想是:以“机动补给基地”代替传统的固定补给所。 美军这次在实战中试用的 “隐蔽储运”机动保障装备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集装装运车辆,主要包括高机动牵引卡车和拖车及载重16.5 吨的集装架。司机不用吊车和叉车就能在2分钟之内装卸卡车和拖车上的集 装架。这一装备融机动能力和物资装卸技术为一体,目标小,易伪装,并始 终处于不停的运动中,因而提高了安全性和生存能力。 第二部分是安装在集装装运车辆上的导航卫星计时与测距全球定位仪, 通过接收全球定位系统的卫星信号,对集装装运车辆进行准确的导航定位。 第三部分是微型无线电收发两用机和微型查询装置。前者安装在集装架 上,后者由战斗分队指挥官携带,两者可以在一定距离内对话,进行有关集 装架当前位置和载货种类等方面的信息传递。 战后,美国陆军器材部部长塔特尔总结说,实践证明,由战役后勤每天 分批派出40—60台这样的集装装运车辆,就可以保障 1个5营制战斗旅(辖 3个机动战斗营、 1个155毫米炮兵营和1个工作营)实施机动作战;每天 有 1支4—6台集装装运车辆组成的小型后勤补给运输队,即可保障 1个坦 克连的机动作战。 据报导,这种 “隐蔽储运”机动保障装备,不仅是战役后勤直接保障战 术分队机动作战的理想后勤装备,而且还具有减少后勤人员和修理零部件, 取代其它后勤装备,降低补给和维修费用等优点。因此,美军在海湾战争后 立即批准了一项为期5年、耗资8.6亿美元的生产合同,其中包括生产2626 辆集装装运卡车和1050辆拖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