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秘的特种部队》 第1页 [军事理论] 《诡秘的特种部队》作者:国力等编【完结】 内容提要 本书重点介绍变化莫测的现代战争中,特种部队化险为夷解救人质、深 入敌后秘密侦察、以少胜多奇袭歼敌的鲜为人知的故事。介绍特种部队的任 务、组编、装备、训练等情况。还介绍了世界上几支着名的特种部队的组建 过程和现状。本书融知识性于故事性之中,融史料性于趣味性之中。 本书为广大青少年及爱好军事科学的读者而作。 引 言 特种部队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以神出鬼没着称于世。他们营救人质, 应付突发事件,有什么重大军事行动,他们一马当先。哪里有恐怖活动,哪 里就会有他们的身影;哪里有战争,他们就会出现在哪里。 有人说特种部队战功赫赫,也有人说特种部队罪孽深重。有人喜欢它, 也有人憎恶它;有人赞美它,也有人咒骂它。然而,无论是喜爱还是诅咒, 许多人把他们称为“魔鬼部队”。 咒骂它的人们说:特种部队就是一群魔鬼,他们总是和战争分不开,总 是远离和平。 赞美它的人们说:特种部队救人于水火之中,解人于危难之际,他们有 魔鬼般的法力,让那些恐怖分子闻风丧胆。 赞誉也罢,低毁也罢,特种部队在我们这个绿色的星球上出现了,而且 越来越受到更多的重视。特种部队是伴随着现代化的步伐而诞生的,它将是 下个世纪世界各国军队中一支十分重要、充满着神秘色彩的武装力量。 本书向你展现的是在突如其来的劫机事件和人质危机中,在变幻莫测的 现代战争中,特种部队化险为夷解救人质、深入敌后秘密侦察、以少胜多奇 袭歼敌的鲜为人知的故事。并向读者较为详尽地介绍了世界几支着名的特种 部队的组建过程和现状。读者将会看到“野小子”是如何诞生的,“哥曼德” 先生的业绩,战场上闪动的“绿色贝雷帽”;看到特种部队所使用的特种武 器和装备;看到特种训练的情形。 融知识性于故事性之中,融史料性于趣味性之中,是本书的一大特点。 读者将会在惊心动魄又妙趣横生的故事中领略特种部队的风采,展望未来军 事世界的神兵勐将。 你打开这本书就一定会有收穫。 诡秘的特种部队 一、特种部队的诡秘行动 以色列的特种部队外号“野小子”,它战绩卓着,名扬天下。我们的故 事就从“野小子”营救人质讲起。 (一)恩德培“野小子”施威 1.“空中巴士”遭劫持,人质受困乌于达 1976 年 6 月 27 日 9 时整(以色列时间,比北京时间晚 6 小时。下同) 法航 139 次班机从以色列的本·古里安国际机场起飞,目的地是巴黎。几十 分钟后,降落在中转站雅典机场。也许由于希腊首都雅典是歷史古城的原因, 其机场也缺少现代化的气息。它与本·古里安机场相比,不仅规模小、建筑 旧,而且安全检查设备也比较落后,没有电子安全门。甚至没有金属探测器。 当飞机停稳后,从飞机上走下了 59 名旅客,又新上了 56 名旅客。 正午时分,139 次航班又从雅典机场起飞了。当它爬升到万米高空时, 开始水平飞行。仲夏时节,天空万里无云,正午的太阳照在海面上,波光潋 滟。机舱内,空中小姐开始忙碌起来,给旅客端来饮料、糖果。 在一排座位上并排坐着一位中年男子和一个 20 多岁的漂亮的女子。中年 男子讨好地与那个年轻女子搭讪,可自称泰德曼的那位姑娘以不友好的目光 瞪了他一眼,他讨了个没趣。 “瞧,下面就是地中海,真漂亮!”过了一会儿,中年男子转过头来面 向泰德曼,他想缓和一个尴尬的气氛。 这时,中年男子突然怔住了。他看见了她手提包里的东西 。 “啊? 你 ” “没你的事,别找不自在!”泰德曼一边压低嗓门恶狠狠地威胁说,一 边镇静地用手理理长发,然后从手提包里取出那件东西,站起来快步走到机 舱前部驾驶舱门前,转过身来大声喊道:“大家不要动,谁动就打死谁!” 一挺乌黑挣亮的手提式机关枪对着旅客。 旅客们被吓得魂飞魄散。正端着一盘子饮料的一位空中小姐见此情景, 手中的盘子“啪”的一声就落到洁净的地毯上,饮料浸湿了地毯,像鲜血一 样,殷红一片。 就在那女子亮出机枪的同时,另有 3 个男人忽地从座位上跳起来,其中 一个手中也端着一挺手提式机关枪,另一个手里高高举着 2 枚手榴弹,还有 一个唿啦一下拉开上衣,露出缠绕在上身的黑色条块炸药。他们凶神般地吼 道:“从现在起,大家听我们指挥,保证你们的生命安全!”惊魂未定的旅 客们按要求交出了护照、小刀、发卡等物,将双手叠放在脑后。 泰德曼一脚踢开驾驶舱的门,枪口对准机长: “不许回头!听我的命令,降低高度,改变航向!” 在伯罗奔尼撒半岛的上空,139 次航班就这样被劫持了。 被劫持的飞机调转航向,向南飞去,在利比亚的班加西机场降 图 1 “宽中客车”a300 型喷气式客机落加油后,最后降落于非洲腹地的乌 干达恩德培机场。 第2页 飞 139 次航班的是 a300b-4 型双发动机宽机身客机。a300 系列客机是 法、英、德、荷、西五国共同研制、在法国组装的,其机舱容量大,有“空 中客车”(alrbus)的美称。其基本生产型 a300b-2 可载客 331 人。a300b- 4 是其远程型,载客 281 人时航程可达 3890 公里。 飞机被动持时,机上实有 254 人,包括 4 名劫机者和 12 名机组人员。在 恩德培机场,先后有 148 位旅客被释放,最后剩下 94 名旅客(大部分是以色 列人)和 12 名机组人员,合计 106 人,被扣为人质。动机者(三男一女)是 巴勒斯但一激进组织和德国一恐怖组织的几员勐将,这伙人装备精良,富有 恐怖活动经验。他们乘雅典机场安全检查不严的空子,携带兇器混进了飞机。 他们的目的是以人质交换关押在以色列、联邦德国、法国等国的 53 名同伙(其 中大部分关押在以色列)。他们把“死线”(交换人质的最后期限)定为 7 月 1 日 14 时。 2.以色列以牙还牙,突击队积极备战 这天,拉宾总理正在主持例行的内阁会议。13 点 30 分,会议室的门开 了,运输部长雅克比闪身进来,径直走到拉宾总理身边,向他耳语了几句, 随后递上一份标有“特急-莫萨德”字样的密件。 以色列情报机构“莫萨德”神通广大,就在 139 次航班中断与地面的联 系后几分钟,它就作出了“可能已被劫持”的判断。 拉宾总理看完密件,尽管感到吃惊,却未露声色。曾经担任过以色列陆 军参谋长的拉宾,对于处理此类突发事件,显得相当沉着、老练。他对雅克 比说:“如果真的被劫持,必须尽快搜集情报。” 内阁会议商讨了对策,组成了以拉宾总理为首的危机对策委员会,其成 员包括:国防部长佩雷斯、运输部长雅克比、外长阿隆、司法部长查德。克、 不管部长格利里以及总参谋长格尔。拉宾总理认为:“被劫持的客机上有近 百名犹太人,劫机犯将以此为王牌,向以色列施加压力。” 以色列自从 1972 年 5 月,使用特种部队成功地营救出被劫持的比利时航 空公司波音 707 客机上的人质后,一直採取“不与恐怖分子谈判”的强硬态 度。国防部长佩雷斯曾说过:若向恐怖分子屈服,将会降低以色列的威信, 助长恐怖分子的气焰,使得此类危机倍增,从而危及国家、民族的生存。因 此,以血洗血、以牙还牙是他们惯用的选择。 查明 139 航班的下落后,以色列国防部立即召开会议专门讨论派遣营救 部队事宜。派部队到乌干达营救人质,以色列当时面临不少棘手问题:首先, 乌于达总统阿明,从 1972 年以色列与乌干达交恶以后迅速与利比亚总理卡扎 菲上校接近,具有鲜明的反犹太復国主义的倾向。其二,以色列到乌干达的 距离过远,仅直线距离就有 3000 多公里,而沿途又没有与以色列保持友好关 系的国家:其三,又有 6 名恐怖分子从索马利亚首都摩加迪沙赶到恩德培,使 劫机犯人数增加到 10 人,这就更难对付了。 以色列危机对策委员会同时拟定了两套方案,一套是运用外交手段和平 解决的 a 方案,另一套是利用军事手段解决的 b 方案。由于受到来自人质家 属的压力,在限期答覆日的早晨,危机对策委员会表示了原则上同意释放在 押犯以交换人质的意向。劫机犯得到这一答覆后,把最后期限主动推迟了 72 小时,改为 7 月 4 日 14 时。 尽管拉宾总理一直希望和平解决问题,但这种可能性实在太渺茫了。在 经过反覆研究以后,拉宾总理最后说:“根据事态的发展,我决定採取以军 事行动为主,以和平解决为辅的方针。”他指示阿隆外长,对外宣布以色列 准备释放拘押的恐怖分子,同意劫机者提出的一切条件。这件事要做得像真 的一样,显示出诚意来,以尽量拖延时间。 同时,拉宾又指示国防部长佩雷斯和总参谋长格尔:“你们要抓紧时间 做好军事行动的准备,作战方案将由我审定。此次行动,要严格保密,务必 于 7 月 3 日黎明前做好一切行动准备!” 劫机犯推迟最后期限的决定,为以色列以军事手段营救人质提供了宝贵 的准备时间。 以色列情报部门获悉,全部人质被监禁在恩德培机场的旧候机楼内。而 这个候机楼则是在以色列和乌干达的蜜月时期,由以色列工程技术人员帮助 修建的,详细设计图纸还在。此外,以色列情报部门还向那些被释放后到达 巴黎的非犹太人旅客作了详细调查,从中获得了人质的分布和受监视的状况 等珍贵情报。劫机事件发生后,以色列迅速向乌干达的邻国肯亚增派了情 报人员,他们多次驾驶双发动机轻型飞机和摩托艇深入到乌干达领空、领水 进行侦察活动。 以这些情报为基础,被指定为营救部队指挥官的以色列国防军空降部队 司令谢姆伦准将很快拟定出几套以伞降、直升机机降和以运输机机降方式营 救人质的方案。经研究论证后,确定採取运输机机降方式实施营救作战,因 为採用运输机机降方式既可增强突击部队的机动性,又有利于被营救人质的 撤离。最后,决定用 4 架 c-130 运输机执行运送任务,8 架 f-4 战斗机执行 护航任务,并派 1 架 kc-i30 第3页 加油机为战斗机进行空中加油,另派 1 架 c-130 通信机专门执行无线电通信中继任务。除此而外,以色列国防部还决定把 2 架波音 707 飞机(l 架是空中指挥机,1 架是抢救伤员用韵医疗飞机)部署到 乌干达的邻国肯亚首都奈洛比,并于 7 月 2 日,以以色列航空公司飞机的 名义飞抵奈洛比。 经交涉,肯亚政府默许以色列的 c-130 和波音 707 飞机,以以色列航 空公司包机的名义在奈洛比机场停留并加油,并默许将其位于印度洋沿岸的 港口城市蒙巴萨的莫伊空军基地作为备用机场,以防万一在奈洛比机场不能 着陆时使用。与此同时,衣索比亚政府也同意“以色列航空公司的包机” 经由埃领空飞往肯亚,从而为营救作战获得成功奠定了基础。 总参谋长格尔将营救作战命名为“雷电行动”。 7 月 2 日晚,“雷电行动”的主要指挥官谢姆伦准将和乔纳圣·纳塔尼 雅夫中校头戴钢盔,身穿迷彩服,并排站在训练基地跑道旁的一块空地上, 指挥突击队员进行战前模拟演练。汗水从他们涂有黑色油彩的脸上淌下来, 形成了许多黑白相间的道道,使他们个个好像是从哪儿钻出来的怪物。 训练按袭击部队的编队分班进行。 营救班的训练,是冲进关押人质的候机楼,击毙劫机者,救出人质;掩 护班的训练是压制乌干达士兵的反击;爆破班的训练是爆破雷达、米格战斗 机等;救护班的训练是运出死伤者并进行治疗。 在袭击部队进入机场时,为了不被发觉,要压低飞机发动机的声响着陆。 滑跑距离要尽量缩短。救出人质后,要立即起飞撤离。兀一跑道不能使用, 要准备在其他场地上着陆。 为此。c-130 运输机进行了 3 个小时的强行着陆训练。有 4 个涡轮螺旋 桨式发动机的 c-l30 运输机,掠过夜空,一会儿急加速,一会儿急减速,又 从高空俯冲下来并着陆。这些动作都是惊险的高难动作,机翼弯曲得几乎要 折断。经过短距离着陆训练,飞机滑行 210 米就可以停下。在场的空军司令 佩雷德将军对“大力士”运输机的强度,还有所了解,可对格尔总参谋长来 说,是初次亲身体验,不能不有点胆战心惊。 经全盘考虑后,格尔总参谋长要求袭击行动在 55 分钟内完成,袭击中预 想的死亡人数,在最坏的情况下,包括突击队员和人质在内,估计为 30 至 35 人。 曾经承包建设恩德培机场大楼的索耐尔·博内建筑公司的工程师,根据 老的设计蓝图,参考美国侦察卫星拍摄的照片以及被释放人质的证言等,制 作了同旧候机大楼一模一样的实物模型,供袭击队员最后训练用。 阿明总统有一辆心爱的黑色奔驰牌轿车。现在,在基地的大型机库中, 也有一辆和那辆轿车一模一样的轿车正在待命出击。在同一车库里,有一名 预备役女兵,她是电视台的美容师,她一边看着阿明总统的照片,一边给体 型和阿明总统差不多的一名士兵化妆。但是,是否让这名同阿明总统长相一 样的士兵参加作战,要在袭击之前才能决定。纳塔尼雅夫中校和他的部下们 也在接受化妆。 “作战指挥的具体分工是这样安排的:总体指挥是佩雷德空军司令,搭 乘波音机在维多利亚湖上空坐阵指挥全盘;谢姆伦准将搭乘第一架 c-130 飞 机,指挥袭击部队;纳塔尼雅夫中校指挥营救人质。 4 架“大力士”运输机并排停在基地跑道一端,歇翼待命。装备着 106 毫米无后坐力炮的吉普车、装甲运兵车、重机枪、龙式反但克飞弹、无线电 话报机、黑色奔驰车,都陆续地装上了飞机。 恩德培机场示意图展现在袭击队员的面前,纳塔尼雅夫中校以入质所在 的旧候机大楼模型为中心,详细他讲解着机场的状况,并且把动机犯的照片 一张一张地拿给队员们看。他强调说:“成败就决定于数秒钟之内,要全力 以赴,绝不能让暴徒有开一枪的机会。 ” 乌干达士兵曾是以色列顾问团的朋友和学生。纳塔尼雅夫中校又指示 说:“不要无益地杀伤他们。” 最后,200 多名身着不同服装的袭击队员整齐地排列在谢姆伦准将前 面,接受训示:“要圆满地完成任务,祝大家成功!”此时队员们显得有些 紧张。 佩雷斯国防部长自我称赞说:“这次计划是未曾有过的最远距离、未曾 有过的最短时间、未曾有过的大胆的作战计划。” 3.恩德培神兵天降,“野小子”大显身手 早在袭击部队出发之前,标有埃尔·阿尔航空公司标志的波音 707 一号 机就已起飞。机上坐着空军司令佩雷德和作战部长亚当。波音 707 一号机一 开始飞行的航线是民航机航线,中途改航南下,通过衣索比亚上空,在肯 尼亚首都奈洛比降落。为不被人发现,飞机停在了禁区。这架飞机的来歷, 只有奈洛比的警察署长和肯亚政府的高级领导人知道。乘客名单中没有佩 雷德司令,名单上写的是南非一个毛皮商人的名字。 波音 707 号机标着埃尔·阿尔航空公司的标志,经过同一航线降落在内 罗毕机场。这架飞机就停在奈洛比机场,当作医院治疗机,负责收容治疗负 伤者。 第4页 这 2 架波音 707 安全着陆的消息,由驻奈洛比的埃尔·阿尔航空公司办 事处用电传报告了特拉维夫航空公司总部,又由公司总部向总参谋部做了报 告。这意味着袭击部队可以出发了。 7 月 3 日下午,以色列召开了紧急内阁会议。拉宾总理要求全体内阁成 员同意以军事手段营救人质,并说,如果失败,他将承担一切责任。内阁成 员们都发表了最后意见,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15 点 10 分,大约在内阁会议做出决定的前 20 分钟,袭击部队从西奈半 岛南端的沙姆沙依赫向乌干达进发了。部队得到指示,如果内阁会议不同意 出击,就撤回。15 点 30 分内阁会议结束。根据内阁决定,第一次正式向部 队下达了“紧急出击”的命令。 接到作战命令的时候,4 架“大力士”飞机已飞至红海上空。4 架飞机都 标上了民航机的标志。接到命令后,立刻关闭了无线电,并保持目视距离, 降低高度,编队向乌干达飞去。 护航的 f-4e 鬼怪式战斗机不久就返航了。突击编队在吉布地附近向右转 弯,飞入衣索比亚领空,南下山岳密林地带。通过 奈洛比上空,在接近恩德培的时候,天气突然恶化,电闪雷鸣,飞机剧 烈摇摆。编队在视线模煳的情况下,依靠雷达,摸索前进。幸运的是,所经 各国的雷达,似乎还没有发现突击编队。 在谢姆伦准将和纳塔尼雅夫中校同部下一起再次明确营救步骤的时候, 编队已开始向恩德培下降。 空军司令搭乘的波音 707 一号机在奈洛比加油后起飞,已来到恩德培南 面维多利亚湖上空,在 8000 米的高空盘旋,空军司令的任务是用雷达跟踪袭 击部队的动向,同时,担任同特拉维夫总参谋部的联繫,并在紧急的情况下, 给袭击部队以必要的援助。 “大力士”以 800 米的间隔直飞恩德培。眼下的恩德培静悄悄的,似乎 没有发生任何事情,维多利亚湖上空虽然浓雾笼罩,但恩德培方向却晴朗无 云。 恩德培机场旧候机大楼内的人质,迎来了第 6 个不安的夜晚。 许多疲倦不堪的人质,或许是因为不习惯这里的饮食,都患了痢疾。厕 所因没有水沖洗而脏物四溢,臭气熏天。 劫机者中一男一女两个德国人在候机大楼门口站岗,两名巴勒斯但人在 大厅内巡逻,还有一名戴贝雷帽的巴勒斯但人守在候机大楼的北侧。尽管看 上去似乎是戒备森严,但另一方面,一位埃及医生却正跟一名游击队员谈笑 风生,无拘无束。大部分人质疲劳 图 2 “野小子”营救人质航线图 不堪地躺在那里,只有少数人质在玩扑克。 c-130 一号机内,装扮成黑人的纳塔尼雅夫中校和 9 名部下,坐在奔驰 车里,正在后部的出口附近待命,因为他们已经知道阿明总统回国,遂放弃 了冒充总统的方案。 袭击部队在飞行了 7 个小时之后,按原定计划于 22 点 40 分到达了维多 利亚湖上空。湖北面的恩德培机场依然灯光辉煌。 恩德培机场航空管制塔事先知道以色列政府已经答应了劫机者的要求, 因此对突然而至的飞机,丝毫也不怀疑。值班人员开启夜间着陆指示灯和探 照灯,迎接飞机着陆。 不久,4 架 c-l30 飞机分为两组,每架飞机各自关闭了 3 部发动机,以 减轻轰鸣声,按照机场发出的信号,对正跑道降落。 随着“咚—咚—”的落地声,第一组的一号机触地后急速向旧候机楼滑 去。 继一号机之后,二号机也降落在跑道上,并採取了随时可紧急升空的姿 态。三号机降落在新跑道上。一号机滑行到旧候机大楼前面的停机坪上,平 稳地停下来。机场静悄悄的,警卫也没发觉这突如其来的变化。 扶梯放下,谢姆伦准将第一个跳下飞机,紧接着,“野小子”们也跳下 飞机急速散开。 从飞机上放下来的奔驰车向旧指挥塔附近的警卫哨位开去。警卫举手敬 礼,还没等把手放下来,就“扑通”一声倒在了装有消音器的枪口下。化装 成功了。但在进入大楼的时候,为防止分辨不出哪是乌干达兵,哪是袭击队 员,纳塔尼雅夫中校和他的部下抹去了脸上和手上的黑色油彩,脱掉了乌干 达军服。此时,指挥塔似乎发现了情况有些不对,关闭了机场的电灯,整个 机场立即漆黑一团。最后一架“大力士”飞机在黑暗中安然降落到新跑道上。 在旧候机大楼外面警戒的德国人贝泽,还没有发现袭击队员已经沖了过 来。当他突然回头,操起自动步枪的瞬间,响起一声刺耳的枪声,倒下的是 贝泽。在千钧一髮的时刻袭击队员开了枪。另 一名袭击队员开枪打死了站在入口处的那名德国女子泰德曼。击队员们 一边用希伯莱语喊着:“卧倒!卧倒!”一边向大楼冲过去。大厅内的 2 名 游击队员用自动步枪和手枪疯狂乱射,但在袭击队 图 3 恩德培机场作战示意图 员雨点般的射击下,相继倒在血泊之中。 人质中一位 50 多岁的妇女因中流弹,大量出血后死亡。 人质中有人以为游击队开始屠杀了,人们不安地喊着:“以色列!以色 列!”5 年前从美国移居以色列的 19 岁的查贾克·迈莫尼刚刚站了起来,就 被一发子弹打中,当场死亡。他是一个好小伙子,在这 6 天当中,他给大家 第5页 送咖啡、护理病人、照顾了不少人,可惜他在获救的最后时刻被自己人打死 了。正要上前帮助他的保险公司的一名董事科亨也负了重伤。大厅内的交战 只用了 1 分 45 秒即告结束。 纳塔尼雅夫中校带领“野小子”登上了二楼,找到了藏在厕所内的 2 名 游击队员,并当场击毙。藏在大楼北侧的另 1 名游击队员也在交火中被打死。 这样,一共打死了 7 名游击队员,另外 3 名据信逃跑了。 救护班迅速抬走了负伤的 5 名人质和 4 名士兵,送到了第二架飞机的手 术台上。 机场的战斗进入第二阶段。乌干达士兵开始应战。来自指挥塔的炮火格 外勐烈,纳塔尼雅夫中校为首的袭击队为压制对方炮火,动用了反坦克飞弹 和重机枪。正在此时,不知谁喊了一声“奈尼负伤了!纳塔尼雅夫背部中弹, 鲜血染红了衣服,他一度想站起来,可又再次倒了下去。 在袭击期间,所有“大力士”飞机的发动机始终没关,而由十几名队员 保护着。在机场新跑道停机坪上,米格战斗机被爆破班一架架地炸毁。烈火 熊熊,染红了夏日的夜空。 另一队袭击了雷达中心,并放上了炸药。这些爆破班在此爆之前,也没 忘记卸下前苏联制造的装置、装备带回国。 搭乘装备有无后坐力炮的吉普和装甲输送车的一队,在机场人口处迎击 并消灭了从坎帕拉方向赶来援救的乌干达部队。另外,袭击队员还拍照、提 取了被击毙的 7 名游击队员的照片和指纹,作为证据带回了飞机。 4 架“大力士”飞机中,有 1 架的燃料只够飞行 80 分钟了(飞到奈洛比 需 50 分钟)。因考虑到在火光沖天、爆炸声不断的机场加油太危险,决定飞 到奈洛比机场再加油。 “雷电行动”几乎完全是按原定方案进行的,没有任何偏离和延误。23 点 01 分,袭击部队的一号机降落在恩德培机场。23 点 03 分响起枪声,搭载 人质的二号机比预定时间提前之分钟,在 23 点 54 分离开恩德培机场。接着, 三号、四号机相继起飞,谢姆伦准将乘坐的一号机是 7 月 4 日 0 点 30 分升空 的。 4 架“大力士”飞机完好无损,当然袭击部队也用不着空军司令佩雷德 搭乘的波音 707 的援助了。 这次袭击部队炸毁乌干达的米格飞机 11 架(7 架米格一 21,4 架米格- 7),另外,不得已而杀死的乌于达士兵有 45 人。 在撤离恩德培机场时,106 名人质中有 2 人已中弹死亡、1 人下落不明。 后来又有 1 名受伤的人质在奈洛比医院死亡,活着返回以色列的人质为 102 人。袭击队员中只有纳塔尼雅夫中校 1 人死亡。 以色列特种部队的这次营救作战的成功,被西方报刊惊唿为“划时代的 成功”。 以色列政府盛赞乔纳圣·纳塔尼雅夫中校的勇敢行为和丰功伟绩,并立 即将他晋升为上校。以色列政府应国民的要求,为使子孙后代永远牢记纳塔 尼雅夫作为一名袭击队员把生命献给祖国的崇高精神,决定把“雷电行动” 改称为“乔纳圣行动。” (二)“哥曼德”战马岛 英国的特种部队有过辉煌的过去。它曾令法西斯魁首希特勒坐卧不宁。 40 年后,在南大西洋上,它又为自己的歷史续写了新的篇章。 歷时 74 天(1982 年 4 月 2 日到 6 月 14 日)的英阿马尔维纳斯群岛(简 称马岛)之战,是二战后继 1950 年美军仁川登陆和 1956 年英法入侵苏伊士 运河之后规模最大的一次海上战争。在这次战争中,英军特种部队为英国赢 得重占马岛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1982 年 12 月英国防部白皮书肯定了特 种部队在马岛战争中的成功经验,并准备在未来战争中加以应用。 马岛战争的起因在于争夺马尔维纳斯群岛、南乔治亚群岛、南桑德韦群 岛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权。 上述三个群岛陆地总面积近 2 万平方公里,战略地位重要,被称为南大 西洋通往太平洋的“钥匙”,扼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航道要冲,在军事上 是南大西洋的重要据点和南美大陆南部的海上前哨。马岛东西两个主岛周围 礁屿星罗棋布,水道纵横交错,海岸曲折陡立。岛上多丘陵山地,地势崎岖 复杂,河短湖浅,有大片荒无人烟的泥炭沼泽地,且道路稀少,交通受限, 不便于部队机动和补给,再加上英阿交战正值秋未冬初,战区严寒多雪,风 大雾浓。 针对马岛的特殊战场环境,英军灵活地运用了待种部队,出色地发挥了 特种部队的独特作用。英军特种部队的几乎全部人马,包括皇家海军陆战队 第 3 突击旅的 3 个突击营、特别舟艇中队以及陆军的特种空勤团都投入了战 斗。下面主要讲述一支特空队和一支特舟队协同作战的情况。 1.先期侦察 1982 年 4 月 21 日的傍晚,由大卫·肯特任队长的第一个特种空勤侦察 组一行 15 人乘“侦察兵”多用途直升机登上南乔治亚岛,按计划潜伏在福琼 冰川上。从这里可以鸟瞰南乔治亚岛首府格里特韦肯镇,在这个古老的捕鲸 港口城镇驻扎着 150 第6页 名阿根廷士兵。肯特小组的任务就是密切注视他们的动 向。 风越刮越大,这是肯特始料未及的。时速超过 160 公里的大风扫荡了他 们的营地,露营用的帐篷连桩被捲走,人时刻都有被吹进山谷的危险。若再 呆下去,队员们将被冻死。肯特没练过严寒冰雪条件下的野战生存,眼下更 不具备再呆下去的条件,他只好向大本营求援。 以“安特里姆”号飞弹驱逐舰为大本营的特种空中勤务团指挥所收到肯 特的电报,负责与他联络的伊恩·斯但利海军少校连忙派“威赛克斯”直升 机队前往福琼冰川接应被困队员。 当 3 架直升机到达福琼冰川时,他们发现天气变得更糟了。斯但利少校 的直升机,是三架“威赛克斯”式直升机中唯一装有雷达系统的。他三次企 图降落到冰川上都没有成功。另外两架直升飢则在北部的天空盘旋等待着。 后来由于燃油快耗尽了,3 架直升机被迫全部撤回“安特里姆”号舰。加完 油后,3 架直升机又飞回冰川。这一次天气变得温和了一些。但是 3 架直升 机刚降落,大空突然乌云密布,大风捲起了直升机周围的雪。其中一架“威 赛克斯”式直升机先起飞。但飞行员发现直升机已进入了一个乳白的世界, 既看不见地平线,也看不见能藉以测量飞行高度的参考点。在大风中,直升 飢被掀翻,尾旋翼碰到地面上,连直升机的金属机身也被撞裂了。直升机向 前滑了大约 50 米后,终于倾斜着停住了。幸运的是机上的人员都没受伤。他 们分别登上另外两架直升机向“安特里姆”号舰飞去。但马上这两架直升机 也进入了“乳白世界”。其中那架没装雷达的直升机不得不下降高度。在下 降时,撞到一座山顶上,向一边倾斜,随即尾旋翼碰到地面上,直升机侧翻 着被撞毁了。这时斯但利少校驾驶的“威赛克斯”号早已超载,不得不先离 开现场,飞回约 48 公里外的“安特里姆”号舰。 卸下机上人员,加完油,装上毯子和药品后,斯但利少校马上从“安特 里姆”号舰上起飞,去营救那些仍被困在冰川上的人。途中,斯但利少校用 无线电与冰川上的人员联繫,了解到他们当中没有一人受重伤。这真是够幸 运的,因为有些人曾经受了两次直升机坠毁。但他们由于暴露在严寒中,死 亡的危险依然存在着。斯但利的直升机两次试图飞抵坠毁地点,但都由于强 风和能见度太差而失败了。斯但利少校被迫回到舰上,等待天气转晴。一小 时后,机会来了。斯但利少校马上起飞,救回了那些倖存者。 出师不利,恶劣的气象条件使第一侦察组的活动归于失败。很快,第二 侦察组的人员选定,也是 15 人。他们分乘 5 只“双子座”式橡皮艇,在夜幕 的掩护下,由“安特里姆”号启程向格里特韦肯镇界内的达格拉斯岛挺进。 肯特与斯但利在“安特里姆”号上坐镇指挥,他们守在步话机旁一夜没 合眼。 这次还算走运,5 只橡皮艇中,有 3 只到达了目的地。另外两只不知去 向。肯特极为恼火。 夜半,漂走的一只橡皮艇发回电报要求派人前去救援。 “这是什么时候!”正在气头上的肯特将他们臭骂了一通。想想怎么怪 他们呢,肯特缓和了口气,命令这些倒霉的傢伙坚持到天亮,等能见度允许 时再去救他们。 当黎明揭开了笼罩在远山的夜幕时,肯特就派出了直升机循着该艇发出 的无线电信号救回了 3 名特空队员。 另一只失踪的橡皮艇被吹到遥远的南乔治亚岛附近。3 名特空队员弃艇 登岸。岛上驻满了阿根廷部队,他们只好隐藏在岩洞石隙中,向大本营发回 求救信号。 肯特看看手腕上的表,此刻已是星期五(4 月 23 日)的凌晨。他已无能 为力。辛苦几天吧,特空队战友,只有总攻开始时才有可能解救你们,现在 只好检验一下你们的求生技能啦,你们也体验一下鲁宾逊和“礼拜五”的生 活吧。 2.攻占南乔治亚岛 4 月 23 日夜间,由伊恩·斯但利少校率领的 14 名皇家海军陆战队特别 舟艇中队队员,伞降到海面登上潜艇,然后又换乘橡皮艇驶近岸边,神不知 鬼不觉地登上了达格拉斯岛,与先前登上该岛的 9 名特空队员会合。少校就 下一步行动作了分工,特空队留在此地,特舟队继续向南渗透,登上主岛, 以便更全面地观察监视阿军。 特空队侦察组向肯特发回情报:敌人毫无准备,也无士气。 特舟队侦察组也报来与特空队相同的情报。 肯特认为收復南乔治亚岛的时机已经到来,马上向指挥部作了全面汇 报。 特混舰队司令伍德沃德海军少将同意肯特的分析判断。按原先拟定的作 战方案,收復南乔治亚岛的地面部队归皇家海军陆战队盖伊·谢里登少校指 挥。当他接到伍德沃德少将的命令时他正在预定地点外 100 多海里处进行海 上补给。改变方案已来不及了。只有等谢里登的突击队赶到再发起攻击。 但意外情况发生了。 皇家海军直升机驾驶员彼得。里德尔奉命执行海上巡逻侦察时,于 10 第7页 点 30 分,发现了湛蓝的海水里有一个类似蓝鲸的黑色物体,探索仪上的显示 灯闪亮起来,是潜艇! 肯特判断是阿根廷潜艇,海军的情报进一步证实是阿根廷“圣菲”号潜 艇。如不迅速除掉它,对夺取格里特韦肯是个极大的障碍。伍德沃德少将果 断地下达了袭击潜艇的命令。 “圣菲”号潜艇是运送增援格里特韦肯的 40 名阿根廷海军陆战队员的, 当它接近格里特韦肯港口浮出水面时,英军直升机发现了它,立即对它发起 了突然勐烈的攻击。 斯但利少校驾驶“威赛克斯”式直升机以 160 公里的最高时速沖了过去, 投下了 2 枚 250 磅深水炸弹。斯但利少校看到这 2 枚炸弹在潜艇左舷不远的 水中爆炸。 由于“圣菲”号无法再下潜了,只好做了一连串的急转弯动作,然后快 速地向格里特韦肯港驶去。一路上潜艇既漏油又冒烟。同时,斯但利少校又 召来了“华美”号上的“大山猫”和携带着 as-i2 空对舰有线制导飞弹的“黄 蜂”式直升机。“威赛克斯”和“大山猫”不停地用机枪扫射“圣菲”号, 与此同时,一架“黄蜂”式直升机发射的一枚 as-i2 飞弹击中了“圣菲”号 潜艇的驾驶指挥塔。这枚飞弹从潜艇的一边射进,在另一边穿出时爆炸。遭 到重创的“圣菲”号潜艇驶到格里特韦肯港的防波堤旁搁浅,艇上的人员赶 紧上了岸。 肯特在“安特里姆”号驱逐舰的舰桥上兴趣盎然地观看着这场战斗。当 肯特发现潜艇人员和潜艇载来的阿根廷陆战队员登上海岸时,直觉告诉他, 发起突击的时机到了。 担任收復该岛总指挥的“安特里姆”号飞弹驱逐舰舰长布赖恩。扬上校 表示同意,可谢里登少校的突击队还未赶到。 “还是看我们特空队的吧”,肯特心想,“战机不可失啊。”肯特率领 手下的 30 名特空队员当即做好突击准备。 他望着这些年轻力壮、天资聪慧、训练有素的士兵,心中充满了信心。 这些队员都是从陆军部队招募来的,士兵在 30 岁以下,中、上尉军官年 龄在 34 岁以下,都有两年以上的役龄。入选考核极为严格,一般要进行一个 月以上的训练,有负重越野、登山、生存自救、识图和智能考核项目等。肯 特要求他的队员一个起码要抵对方 10 个。 他将一支 9 毫米白朗宁手枪掖在腰里,又和队员一样抓过一支 sa80 自动 步枪。突击能力和速度一样,是特种部队的基本要素,倘若不具备一定的先 进武器和很强的打击力,很可能功败垂成。队员手里的火器包括 7.62 毫米机 枪和84 毫米火箭筒。 即将登陆之际,达格拉斯岛的特空队观察组又报来情况:阿军在海岸一 线组织防御,并在 4 号区域集结兵力。 按照观察组上报的具体方位,“安特里姆”号驱逐舰上的 4.5 英寸舰炮 向阿军集结地域进行轰击。顷刻,海岸一片火海。 肯特要求炮手们格外小心,一定要保证命中率,不许炮击距阵地 800 米 以内的目标。很显然,特空队要行动了。 在炮火掩护下,肯特率队员们乘直升机出动,在距格里特韦肯 5 公里的 地方着陆,并向城镇迅速推进。 由于隐蔽行动,阿根廷的军队没有发现他们。阿军怎么也料不到英军能 从背后杀出来。再者,因为阿根廷军队在这片开阔地和丛林中布满了地雷, 随时都会使来犯之敌丧命,因而他们很放心。 可是地雷一颗都没有响。肯特的队员有着探雷和排雷的高超技巧,担任 探雷手的是训练中成绩最为优异的两名队员,在他们的引导下,突击队很快 接近了阿军指挥所。 当肯特分队突然出现在阿军面前时,阿军 150 多名守军竟无法进行任何 反抗。阿军指挥官艾尔弗雷多·阿斯蒂兹上尉下令投降,以避免流血。 海岸失去防御,担负正面突击的皇家海军陆战队突击队轻而易举地在格 里特韦肯登陆,而且乘虚直入,于次日夺取了利思。 在夺取利思的过程中,特空队的观察组提供了及时、可靠的情报。 3.潜入马岛 南乔治亚岛在马岛以东 1287 公里处,英国占领了它,使舰队有了一个靠 近战场的陆上基地,一个可以发展的立脚点。 最初,上级赋予特种空中勤务分队和特别舟艇勤务分队的任务是侦察, 可是战斗一打起来,这些特种部队都成了进攻的中坚力量。这使伍德沃德将 军深感忧虑,他并不是担心这支部队的作战能力,他担心的是在全局作战中, 不能没有特种部队的先遣侦察。侦察才是制胜的法宝,好钢一定要用在刀刃 上。 况且,他现在正需要了解哪里有阿军的精心布防,哪里有薄弱环节以作 英军的突破口,哪一个地域有深水锚地以便大型舰只停泊,哪里有敌炮兵或 是机场对英军能构成威胁,以及哪里设有雷场等等。伍德沃德认为必须充分 发挥特种部队的效能,实施快速高效的情报侦察,对敌情做到了如指掌。 归属将军使用的情报手段还包括美国的侦察卫星,但因为当地大部分时 间都有浓云笼罩,卫星提供不了什么具体情况,再加上舰队已迫近海岸,从 接收和处理卫星情报到把情报转来所花费的时间太长,以致这些情报往往失 第8页 去时效而变得毫无价值。 将军摸着几天没有刮的胡碴下了决心,还是调回特遣队由他们不断提供 情报。他想好了,说服肯特最好的理由是:“不能拿眼睛当拳头。” 将军多虑了,对特空队的任务和宗旨肯特最为清楚。在全面战争中,它 将作为首批投入交战的力量,快速机动,抢占战略要点,形成有利态势,以 掩护后续部队机动和展开,推动战局向有利己方的方向发展。肯特自忖后对 前来会合的斯但利少校说:“现在主要要在配合与特种作战上作文章。” 斯坦利也同意他的看法,并提议两支部队就近潜入马尔维纳斯群岛。 就在英军收復格里特韦肯后的第 6 天,5 月 1 日清晨,肯特少校与斯坦 利少校的特遣队秘密登上了马尔维纳斯群岛。这比皇家海军陆战队和伞兵团 在圣卡洛斯登陆早了近 20 天。 登岛后,肯特和斯坦利决定分头活动。斯坦利主要负责观察监视圣卡洛 斯港的阿军情况,肯特则继续深入。 两人拥抱道别,互祝顺利、成功。 望着肯特与队员们走远,斯但利命队员们分组寻找隐蔽地点露营。 在斯坦利带领下,各组出色地完成了探查沿海水域和滩头的任务。综合 各组情况发现,被选定为英军主要登陆地点的圣卡洛斯,阿军几乎没有设防。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阿守军并没有从英军偷袭南乔治亚岛中吸取教训, 採取一定的防范措施,这就不是单纯的疏忽问题了。 肯特率领的特空队遇到麻烦很多,因为执行的是传统任务,像熘入敌人 阵地之间进行监视、潜听,将情况上报特混舰队等等。岛上悬崖沟壑遍布, 不能行车,靠两条腿一上一下耽误很多时间,也易造成伤亡。肯特向伍德沃 德将军提出了一个大胆而又冒险的新主意:用直升机运送特空队的观察小 组。 在阿军占领的区域,为了避免被发现,直升机只能在极恶劣的气象条件 下和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中行动。皇家海军的飞行员一次又一次地将特空侦 察小组运到马岛东部和西部的预定地点。这简直像一次次的高难度惊险表 演。肯特称之为“一场直升机的战争”。 直升机低空飞行,到达预定地点后,特空队侦察小组的队员们沿着直升 机的悬梯下到沼泽地上,然后开始向目标区的长途跋涉。肯特极为担心的是, 如果小组出现意外,根本没有希望得到援助。到达阵位后,4 人分散在严寒 的泥沼中进行监视,一次就长达 48 小时。 有的小组携带了美国电台,可以通过美国卫星直接与伦敦沟通。每个小 组每天都要向“安特里姆”号报告侦察结果,肯特根据侦察组的报告进行综 合分析判断,向指挥部提供可靠的情报。 02 小组两天未发回任何信号,使肯特焦急万分。遇难了?不可能,特空 队员们能克服一切艰难困苦,至少他们能来得及发出求援的信号。被俘?这 是最糟的结局,现代审俘手法,金钱、女色很难说对他的士兵不起作用,这 点最让肯特悬心。一旦泄露整个侦察计划,后果可想而知。通信装置发生故 障?这倒不能排除 。 肯特的顾虑是多余的,第三天,02 小组发来电报,对前两天的沉默作出 解释。原来整个小组一直躲在阿根廷军队的一个阵地中间,即使发几秒钟的 报也可能暴露自己。肯特松了一口气。 总攻的时间定在 5 月 21 日,肯特少校召回所有的侦察小组,准备部署新 的行动。 “侦察兵”式直升机前去接运各处撤到指定会合地点的特空队员们,直 升机穿过夜幕飞向沼泽地上空。特空队员小心谨慎地用尚能发出一丝光亮的 手电筒向机组人员发出信号。直升机无法着陆,只能在沼泽地上空悬停,特 空队员们顺着悬梯登机返回。 4.夜袭机场 肯特给了他的队员们 48 小时的假,让他们补充营养,恢復体力;同时小 结前段侦察工作,找出经验教训。 肯特召集他的小队长们,传达了指挥部赋予他们的新任务。随着进攻发 起日子的日益临近,特空队除了侦察任务之外,还要担负一些袭击任务。肯 特将特空队分成两个中队,一中队继续担负侦察监视,二中队做好袭击进攻 的准备。当然,二中队理所当然地由他指挥,但为了不挫伤早已摩拳擦掌的 一中队队员的积极性,他允许一中队在完成侦察任务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小 型的袭扰性战斗,以发泄发泄这些队员们过盛的精力。 在肯特看来,这种袭击是完全必要的,似乎是特空队员的本份。它可以 减少阿军对特混舰队可能构成的威胁,使阿军摸不清主要登陆地点,以及诱 使阿军认为登陆的英军所进行的只不过是一次打了就跑的袭击作战。 离进攻发起日还有 10 天,肯特决定行动了。他将担负袭击的中队又分成 主力和前锋,并分率 8 名士兵组成侦察与接应两个小组,这可是先遣队的先 遣队。 在夜幕掩护下,先由直升机把他们送到马岛的西部,然后乘橡皮艇越过 宽 800 米的海峡,登上佩布尔岛。他选择的第一个袭击目标是该岛上阿军的 军用机场。 海面上风浪很大,涌浪一个接着一个,自动充气橡皮艇显得单薄而危险。 即便是突击队闯过这一关,也会丧失战斗力,只能挨打。肯特决定再等一天, 令队员们在石缝和岩隙下等待。 第9页 20 多个小时过去了,海浪没减小,风却有所收敛,不能再等了,一等就 又是一天,而且只能在夜间活动。肯特终于下命令下水。 天气不好,乌云密布,使得天与水黑得浑然一体,这反倒增加了特空队 行动的隐蔽性。他们奋力将橡皮艇划到了对岸,登上佩布尔岛。 肯特指示队员们沉掉充气橡皮艇,以隐蔽行踪。之后,他们摸上了高地, 开闢了可以俯瞰阿军掩蔽部和机场的观察哨。除留下哨兵外,他带其余队员 隐蔽在高地一侧的一块洼地里。白天养精蓄锐,以便夜间动手。 14 日夜终于来临了。肯特率队员们赶到选好的与主力队员会合的地点, 标出机降区,以便直升机机降,运来其他 45 名特空队员。 这是一片较平坦的开阔地,前方的山坳正好可以遮住机场方向的视线, 他们只要绕过山坳就可很快接近机场。 直升机终于来了,因为顶风和夜暗原因来晚了近半个小时。肯特看看夜 光表,可供安全作战所用的夜暗时间只剩下 30 分钟了。 时间不等人,肯特立即率部奔袭机场。 机场静悄悄。肯特指挥 12 个小组,按每组 4 人分散寻找自己的目标。将 炸弹安放于停在跑道上的“普卡拉”式攻击机下,并定好爆炸时间。 紧随肯特的一名皇家海军射击校正军官也开始了工作,指挥“安特里姆” 号,驱逐舰上的 4.5 英寸舰炮轰击机场周围的阿军阵地。 与此同时,肯特又率一个组在两个组掩护下袭击弹药库和油库。不多时, 肯特与战友轻而易举地消灭了守库的阿军,将炸药安放好。 警卫机场的阿军从睡梦中醒来,试图增援弹药库,但进入了早已埋伏好 的掩护组的埋伏圈,机枪和火箭筒齐射,不少阿军士兵被击毙。 肯特定好时间的电子表“嘀嘀”响起来,15 分钟时间已到。他发出撤退 的信号,各组沿来路回撤。 当肯特率部撤回直升机旁时,机场上传来震耳欲聋的爆炸声。第一架“普 卡拉”式攻击机被炸上了天,紧接着油库爆炸了,巨大的红色火焰团直冲夜 空,将天空映得通红。不断的巨响,将 11 架“普卡拉”攻击机全部报销。 肯特和他的战友安全凯旋,只有两名特空队员受了点轻伤。 5.攻占马岛 夜袭佩布尔机场的成功,使英国特种部队声威大震。“铁娘子”首相发 电祝贺,西方各国传媒大吹特吹。 特别悲惨而又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没过几天,连奖章还没挂上的 18 名特 空队员在一次直升机坠毁事故中全部身亡。肯特没在这架直升机上,事后他 不禁出了一身冷汗。这架“海王”式直升机失事,发生在英军在圣卡洛斯发 起攻击前一天。 由于登陆即将开始,上级命令肯特率一个中队的特空队员紧急赶往主要 滩头阵地以南的达尔文和古斯格林地区。 一支阿根廷军队曾推进到俯视圣卡洛斯锚地的范宁角。特别舟艇队的突 击队员在斯坦利少校的率领下趁阿军立足未稳发起了攻击。 从圣卡洛斯到古斯格林,直线距离大约 30 公里,但是夜间在沼泽地里徒 步行进,路就显得特别漫长。肯特分队这次的任务是欺骗阿军,使他们认为 在暗夜中行进的部队至少是 600 人左右的一个营。因此,特空队员们不得不 携带大量的迫击炮、机枪和弹药。伍德沃德给肯特的命令是:大声喧譁,鸣 枪放炮,不许近战。 当特空队的迫击炮和机枪从黑暗中向阿军打去时,阿军还不知道,向自 己进攻的英军只及自己的 1/40!特空队队员撤退时,又用“吹管”式地对空 飞弹击落了一架“普卡拉”式飞机。 图 4 英军马岛登陆作战要图 特种部队第 3 突击旅的第 40、42、45 突击营,在马岛登陆中充当了主力 军。在圣卡洛斯完成主要登陆之后,英军伞兵团第 2 营消灭了阿军集结在古 斯格林的部队,第 3 伞兵营和斯坦利率领的一个突击队毫无阻挡地沿东福克 兰岛北部边缘挺进。 这两个进攻部队之间的山地是他们藉以协调的必不可少的支点。若没有 这个支点,两支英军部队都可能被翼侧包围,切断退路并被赶进大海。在肯 特山建立支点的任务交给了特种空勤团,具体由肯特负责。 图 5 英国“哥曼德”战斗小组 肯特仔细地研究了与自己名字相同的这座山,并多次祈祷这会给他带来 好运。他知道,要在夜间夺取控制着通往港口道路的 460 多米高的肯特山, 任务相当艰巨。自从“海王”式直升机失事中损失了 18 名最优秀的士兵之后, 肯特一直想找个出气的地点。肯特山再硬也要啃下来。 战斗打响了,在不到一小时的混战之后,特空队占领了阵地。肯特令队 员们立即挖壕据守,反击阿军的反扑。在这次战斗中他失去了一条腿。他永 远记得这个日子:1982 年 6 月 1 日。 (三)决战在摩加迪沙 德国的 gsg9 被誉为反恐怖的“明星”和“王牌”。且看他们解救人质的 一次漂亮战斗。 索马利亚半岛,人称“非洲之角”。入夜后,这里沙漠地区的黄沙变得冰 冷刺骨。一支身穿墨绿制服的部队这时正潜伏在砂砾堆中。 第10页 27 在死寂的沙漠中,每个人的唿吸声有如雷鸣般地响着。一名队员对着 无线电话轻声唿叫:“举枪瞄准老鹰 3 号到 1 号!”。离劫机者所定的最后 时限,只剩 30 分钟了,德国第 9 边防警备队(gsg9)的现场指挥官,冷汗直 冒,心里不住地盘算着,如何才能解救数十米外的波音 737 客机上的旅客和 机组人员呢? 1.“皇冠”号被劫 于尔根,舒曼机长稳坐在驾驶台上,胖而多毛的手紧握着操纵杆。发动 机疯狂地咆哮着,推动着银色的庞然大物,越沖越快。“皇冠”号波音 737-230c 喷气式客机从西班牙巴利阿里群岛的马略卡岛帕尔马机场昂首沖天,直插云 霄。舒曼机长看了看表。 13 日,13 时,晦气的日子,晦气的时刻!因等几名迟到的旅客,今天起 飞较往常稍微晚了点。 这是联邦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的 lh181 航班,目的地法兰克福。机上有旅 客 86 人,机组 5 人。 踏上归国的航线,37 岁的机长舒曼和比他小两岁的副驾驶菲托尔稍稍松 了口气,对家人的眷恋之情油然而生。对他俩来说,驾驶这种一般的小型客 机实属家常便饭,在来汉莎航空公司之前,他们就是联邦国防军中第一流的 飞行员。对这架共有 103 个座位的小飞机的技术数据他们了如指掌。这架喷 气式飞机每小时耗油 2640 千克,在加满油的情况下,最长可以飞行 300 分钟。 驾驶舱后面的小间内,空中小姐正在为旅客准备午餐。 飞机的马达声正常,飞机在平稳地飞行,旅客们心安神宁,沉浸在各自 的思绪之中。 大约 13 点 45 分,飞机越过义大利厄尔巴岛上空。突然,机舱后部骚动 起来,最后一分钟才登机的两名男子和他们的女友从座位上跳将起来,叫嚷 着穿过通道,朝前舱奔去。他们横冲直撞,像是喝多了酒的醉鬼。然而,他 们拿的不是酒瓶,而是货真价实的手榴弹和手枪。 驾驶室的门勐地被推开了,正在操纵飞机的副驾驶菲托尔吃惊地转身一 看,只见一支乌黑的手枪正对着机长舒曼的脑袋。菲托尔还未来得及採取任 何行动,就挨了重重的一脚,这一脚将他从座椅上踹了下来。 劫机者先用英语,而后用德语命令道:“你们被劫持了,举起手来!” 事情来得如此突然,机舱内的旅客都吓得膛目结舌。 动机者是 4 名阿拉伯的恐怖分子,男女各两人,为首的男子自称“穆罕 默德队长”。他命令机长飞往罗马落地加油。 16 时 10 分,该机在罗马机场紧急着陆加油。舒曼机长伺机从驾驶舱窗 口向机外扔出 4 支香菸,暗示机内有 4 名劫机犯。机场保安人员注意到了这 一细节,并理解了他的含义。 飞机着陆后,劫机首犯沃尔塔·穆罕默德向外界发表声明,要求联邦德 国政府释放关押在该国的 11 名同伙和关押在土耳其的两名同伙。并声称:“如 果在 48 小时之内不满足我们的要求,将杀死旅客和机组人员,炸毁飞机。” 17 时 40 分,该机飞离罗马机场,约 3 个小时后,在赛普勒斯的拉纳卡 机场着陆。 23 时 50 分,该机从拉纳卡机场起飞。曾企图在黎巴嫩的贝鲁特、叙利 亚的大马士革、伊拉克的巴格达机场着陆,但均遭拒绝,最后于 14 日 4 时 45 分,在濒临波斯湾的巴林机场着陆。但巴林并非久留之地,在那里仅逗留 了 1 个多小时就离开了。最后,于 7 时 20 分飞抵阿拉伯联合大公国的杜拜机 场。 14 日 11 时 30 分,劫机犯再次发表声明,要求立即释放关押在联邦德国 和土耳其的 13 名同伙,并发给他们每人 10 万马克,此外还必须支付 1500 万马克的人质赎金。 15 日零时,劫机犯第三次发表声明,强调指出,16 日 14 时 30 分是最后 期限,如不满足要求,将叫机毁人亡。 16 时 13 时 45 分,“皇冠”号飞离杜拜。 17 时,该机不顾南叶门当局的拒绝,强行在亚丁机场着陆。由于机场人 员用消防车封闭了跑道,该机被迫沿跑道边的土地着陆。着陆后,舒曼机长 不顾劫机犯的反对,跑出机外检查起落架,遭到劫机犯的殴打,后被拖上飞 机,在众目睽睽之下,以不服从命令和已超过答覆期限为由,将其枪杀。 17 日 3 时 25 分,该机由副驾驶菲托尔操纵从亚丁起飞,经亚丁湾南下, 飞往索马利亚。并不顾索马利亚的严重警告,于 7 时 35 分强行在摩加迪沙机场着 陆。 9 时 50 分,劫机犯发出最后通牒,声称如不满足要求,将在 18 时炸毁 飞机。 2.gsg9 出击 动机事件发生后,联邦德国政府一方面同劫机犯进行频繁交涉,另一方 面迅速成立了危机对策指挥部,并召集特种部队成员,积极进行营救人质的 各项准备工作。 事件发生的翌日(14 日),联邦德国危机对策指挥部就决定派遣特种部 队营救人质,随即由 gsg9 指挥官威格纳上校率领一个战斗队乘坐一号营救飞 机——汉莎航空公司的 1 架波音 707 飞机,以汉莎航空公司包机第 1231 航班 的名义由波恩起飞,经罗马前往“皇冠”号当时逗留的赛普勒斯。但在该机 尚未到达之前,“皇冠”号已离开赛普勒斯的拉纳卡机场。于是该机很快飞 第11页 离赛普勒斯北上,飞到土耳其的安卡拉机场待命,并在那里一直逗留到 15 日傍晚。 一号营救飞机跟踪“皇冠”号的事通过该机与危机对策指挥部的无线电 通话泄露了出去,被一名以色列的无线电爱好者截获。该机在安卡拉待命的 消息,以色列电视台进行了报导。联邦德国政府担心营救行动暴露,一方面 对有关新闻报导进行竭力掩饰。一方面立即命令一号营救飞机于 15 日夜撤回 本土科隆。 15 日,联邦总理办公厅主任韦斯涅夫斯基率领一个战斗队乘坐二号营救 飞机飞抵杜拜,在机场塔台用无线电与劫机者进行谈判,未获结果。 16 日,返回科隆的一号营救飞机再次踏上征途,飞至克里特岛北大西洋 公约组织的空军基地,待命出击。 17 日,几乎在“皇冠”号于摩加迪沙着陆的同时,联邦德国总理施密特 给索马利亚主席巴雷打了电话。在施密特总理卓有成效的劝说下,巴雷主席同 意联邦德国在索马利亚实施营救作战。为防止引起大国的谴责,施密特总理又 陆续向美国、英国、法国和前苏联通报了情况,谋求谅解。 二号营救飞机尾随“皇冠”号南下,13 时过后降落摩加迪沙。 韦斯涅夫斯基在机场塔台通过无线电与动机犯进行交涉。为了稳住对 方,他使用了欺骗战术,告诉劫机犯说:“我们答应你们的要求,同意释放 关押在德国的 11 个人,但把他们运到摩加迪沙需要 8 个小时时间,因此,希 望你们把限定的最后期限向后顺延 8 小时。”劫机犯接受了韦斯涅夫斯基的 劝告,将最后期限推迟到 18 日 2 时 30 分。 14 时 50 分,施密特总理命令在克里特岛待命的一号营救飞机飞向摩加 迪沙。 一号营救飞机飞临摩加迪沙后,在空中盘旋调整时间,于 19 时 30 分在 不开着陆灯的情况下隐蔽着陆,并滑行到距“皇冠”号约 2000 米的沙丘背后 停住。 一号营救飞机的行动再次被监听者截获。在以色列电视台报导的基础 上,合众国际社、路透社等新闻机构,在 17 日 20 时刚过,就把一号营救飞 机已在摩加迪沙着陆的消息向全世界进行了报导。但在联邦德国政府的要求 下,其后停止了对这一消息的进一步传播。劫机犯也没有察觉。 3.两分钟激战 突击部队把发起攻击的时间定在 18 日 2 时,即劫机犯规定的最后期限的 前 30 分钟。这一时刻无论是人质还是劫机犯都最疲劳,而且劫机犯通过与韦 斯涅夫斯基的交涉,已得到了满意的答覆,因而思想上容易麻痹。 图 6 gsg9 营救人质航线图 1 时 30 分,营救部队开始作战准备。到达摩加迪沙机场的 gsg9 营救队 员共计 61 人,分为两个战斗队。第一队 28 人,负责突击任务。第二队 33 人,作为预备队,包围飞机,负责支援突击队。 突击队员们身着黑色防弹背心,脸上涂着黑色迷彩,从正后方悄悄接近 “皇冠”号飞机。为了防止发出声响,铝合金梯子缠上了纱布。除自动步枪 外,突击队员还携带有狙击手专用的步枪、特制炸弹和闪光手榴弹等武器。 特制炸弹和闪光手榴弹都是英国反动持部队研制的专用武器。特制炸弹 具有磁力,能够在把舱门卡锁炸坏的同时,使舱门迅速向外打开,便于突击 队员快速沖入机内。闪光手榴弹在爆炸的同时能发出强烈的闪光和巨大的爆 炸声,使无防备的人在 10 秒钟内丧失视、听觉功能,但无后遗症。 突击队员成功地潜入机下,在两个舱门外架好梯子,安放好炸弹。狙击 手在距“皇冠”号 30 米处伏卧,举起 sp66 狙击枪瞄准,利用枪上的夜视镜 观察机上动静。 为吸引劫机犯的注意力,在进行上述准备工作的同时,韦斯涅夫斯基一 直与劫机犯进行通话联繫,并告诉劫机犯,为便于及时联繫,不要离开驾驶 舱,后经侦听得知,劫机犯果然都集中于驾驶舱内。 18 日 2 时 5 分,来自英国反劫持部队的两名爆破专家首先行动,引爆磁 性炸药,随着两声爆炸,前后舱门同时被炸开。随即突击队员们飞身沖入机 内,一边高喊“全体趴下!”一边向驾驶舱扔出两颗闪光手榴弹。随着爆炸 声,机内发生一片混乱。劫机主犯穆罕默德等人,企图凭藉飞行员座椅掩护 负隅顽抗,当即遭到突击队员的勐烈扫射。在穆罕默德中弹倒下的同时,他 手中的手榴弹也落到了地板上,但由于座椅的遮挡,没有造成严重的伤亡, 只有几人受轻伤。 最后剩下一名女劫机犯逃入洗手间,从那儿进行垂死抵抗。一名突击队 员被她击中,但因防弹背心的保护,只受了轻伤。当女动机犯再次探出头来 企图射击时,遭到突击队员的勐烈还击,终于身负重伤被擒。 枪战不到两分钟就结束了。 2 时 7 分突击队员开始清理战场,疏散人质。 2 时 12 分,最后一个人走出飞机。至此,这架从地中海开始遭到劫持的 联邦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的 lh181 航班波音 737 客机,从波斯湾经亚丁湾,最 后被劫持到濒临印度洋的“非洲之角”,在经歷了大约 108 小时的痛苦歷程 之后,终于获得解放。 第12页 在这场反劫持战斗中,劫机犯被击毙 3 人,重伤 1 人。除舒曼机长遇害 以外,战斗中有 4 名人质受轻伤,突击队员 1 人受轻伤。 战斗一结束,韦斯涅夫斯基立即用电话向施密特总理作了汇报。不到 30 分钟,营救人质获得成功的消息就向全世界进行了广播。不久,特种部队和 人质安全回国。 (四)血洒喀岛 这个故事发生在南太平洋上一个小岛上,主角是法国的“黑衣队”。特 种部队作战,既要面对兇狠的对手,又要面对极为恶劣的环境。特种部队人 人都需要强壮的身体,比身体更重要的是智慧,发生在这个小岛上的战斗, 既是强攻又是智取。 1.蒙面大侠抓人质 1988 年 4 月 22 日早上巴黎时间 8 时,爱丽舍宫。 密特朗总统习惯在书房一边进早餐,一边翻阅晨报和观看早间新闻。今 天,总统的心情十分愉快,因为昨天他关于重振法国经济的电视讲话收到了 很好的效果。 就在总统准备离开书房时,法国领地部长贝尔纳·蓬斯急匆匆地来到总 统跟前,带来了一个令总统吃惊的消息:在新喀里多尼亚岛上,有一伙蒙面 人抓走了法国宪兵部队的 27 名官兵。贝尔纳·蓬斯十分着急。因为这事来得 太突然,他甚至还不明白喀岛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蓬斯刚从床上被他的部下 叫醒,便带着部下送来的文件直奔爱丽舍宫,在车上他才慌忙翻阅了一下文 件。 “27 名人质现在情况怎样?”总统焦急地问。 “不知道。”蓬斯不安他说。 密特朗总统决定立即召开紧急内阁会议。没有别的办法,一个现代化的 大国对一个荒蛮的小岛,也许动用武力是最为简便可行的。 所有的内阁成员都清楚,对于那些宁可拿大砍刀也不用自动枪来进行决 斗的土着人来说,恐吓、威胁都是不起作用的,而必须进行真正的战斗。 “和那些土着人作战,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他们十分兇狠、残忍,而且 擅长山地丛林战斗。”蓬斯说。 “把营救喀岛人质的事交给宪兵特种部队去干。”总统最后做出决定。 1988 年 4 月 22 日拂晓。 一件突发事件,在法属新喀里多尼亚岛发生了。离喀岛东北岸不远的乌 韦阿小岛上,万籁俱寂,海浪轻轻地拍打着岸边的岩石。突然,一阵急促的 枪声划破天空。在法国宪兵军营前,30 几条黑影打死了哨兵,打开大门,迅 速沖了进去。几十名从梦中惊醒的法国宪兵,还来不及作出反应,只见这些 头戴面罩,手持步枪、斧头和大砍刀的“侠客”已冲到了面前。有几个法国 兵惊慌中队床头操起自动枪,手指还没摸到扳机,便倒在了血泊之中。兵营 里一片混乱,不少人光着上身,仅穿着一条短裤就当了俘虏。蒙面汉们在兵 营里四处冲杀,打得法国宪兵鸡飞狗跳。 宪兵队长奥尔从床上跳起,在黑暗中滚到桌旁,趁着窗外的火光,拿起 了直通法国宪兵总部的电话机。此时,尽管他还不知道事变的具体情况,但 心中早已猜到了几分。他用颤抖着的手指按下电话机上的按键,神经质他说 道:“终于发生了,终于发生了!” “发生了什么?”对方大声问道。 然而奥尔队长已来不及回答对方的间话,一把寒光闪烁的大砍刀抵在他 的脖子上,那高大兇狠的蒙面汉,一把夺过电话,冲着话筒恶狠狠地喊道: “你们很快就会明白:除非答应我们的条件,否则就让你的兄弟见鬼去 吧!” 经过短时间的交战,这些蒙面袭击者打死 4 名法国宪兵,俘虏 27 名,俘 虏们被三三两两地捆在一起,在蒙面汉们的胁迫下,很快消失在黑莽莽的丛 林中。 奥尔惊呆了,他意识到这次卡纳克人是要动真格的了。 新喀里多尼亚是法国的海外领地,位于南纬 20 度、东经 170 度附近的西 南太平洋上,首府努美阿。岛上居民约 14.5 万人,其中土着卡纳克人 6.4 万人,占了近一半,法国及其他欧洲国家的移民及其后裔 5.5 万,其余为波 利尼西亚人和包括华人在内的亚洲人。 岛上居民长期以来就对新喀里多尼亚岛归属问题争论十分激烈,土着卡 纳克人主张摆脱法国统治,实行独立,他们有个号称卡纳克社会主义民族解 放阵线的组织。而法国人后裔则主张喀岛仍留在法国,其主要组织是新喀里 多尼亚大会共和党。两派营垒分明,针锋相对,近年来武装冲突不时发生。 1986 年 7 月,法国政府公布的新喀里多尼亚岛地位法,规定由公民投票 决定其自治程度。在 1987 年的公民投票中,只有 59%的居民参加投票。投 票者中,有 98%的人贊成继续留在法国,由于卡纳克人抵制公民投票,所以 矛盾并未解决。 2.“黑衣队”紧急出动 法国国家宪兵干预队(“黑衣队”)的勒戈尔米上尉接到命令,率 20 名队员随同领地部长蓬斯,登上海军航空兵的飞机赶赴喀岛。突击队员们全 副武装,身穿迷彩服,依次坐在运输机舱的地板上,只有蓬斯部长坐在一把 临时搬来的椅子上。 勒戈尔米搬来一个食品箱,把喀岛地图摊在上面,半蹲着同蓬斯部长研 究营救人质问题。 第13页 “队长,带兄弟们出来旅行,也没有空中小姐陪陪。你告诉部长阁下, 就连这张地图还是抢来的!”朗托中士朝头儿喊道,引起了队员们的一阵哄 笑。 原来,因为情况紧急,准备的事项又多,直到昨夜勒戈尔米上尉才想起 作战地图。于是,他立即叫朗托带两名突击队员去弄地图。 朗托赶到国防部测绘局,值班员告诉他没有上司的批文和宪兵总部的报 告,是绝不能把地图交给他们的。因时间紧急,朗托就对值班员说,要他先 打个电话给图库管理员把图先准备好,他马上去总部打报告。朗托并未去总 部,而是直奔图库。找到图库,管理员已在等候他们,朗托说明了情况,要 管理员通融一下,管理员十分固执地拒绝了朗托的要求: “除非见到批件,否则我就报警了。” “这关系到 27 个人的性命!”朗托大声喊道。 管理员告诉朗托,这不关他的事,他必须按规章办。朗托气极了,一挥 拳头将管理员打倒在座椅上,随后取走了地图。 勒戈尔米上尉听到朗托的喊叫,对部下故作威严他说:“任务完成后, 我一定要处分你,朗托!”其实,他说这话是给部长听的。因为对外人来说, 这是一支纪律严明的部队。 3.夜降小岛 夜色中,飞机在新喀里多尼亚岛首府努美阿机场降落。法国驻喀岛军队 总司令雅克·维达尔将军和领地军政要员己在机场等候。突击队一下飞机就 被接到了法约恩兵营的营救人质临时指挥部。蓬斯和勒戈尔米则被接到努美 阿的法军司令部。部长立刻召集当地军政要员急商对策,命令 300 多名治安 宪兵到乌韦阿岛搜索人质下落,海军巡逻艇沿岛巡逻,海军航空兵集结待命。 勒戈尔米上尉听取汇报后,一个营救人质的计划在他心中形成了。 乌韦阿岛上林木繁茂,地势崎岖复杂,洞穴密布。因而法国搜查部队用 了好几天的功夫仍未发现人质的下落。 勒戈尔米从海军航空兵那里借调了 3 架“小羚羊”直升机,昼夜飞行在 山谷丛林中,仍未发现人质的藏身之处。这几天席哈克总理又频频来电询问。 正当突击队员们为人质的下落焦虑万分时,卡纳克武装分子意外释放了 12 名人质,还带来了奥尔队长的一封求救信以及对方的谈判条件。这一行 动,泄漏了关押人质的秘密地点,人质就关押在乌韦阿岛北端的一个山洞里。 勒戈尔米上尉立即着手制订营救人质的作战方案。突然一名突击队员报 告说:有一个法国人来到临时指挥部,要求见他,此人名叫让·比昆科尼, 是乌韦阿当地法官的助理。他对勒戈尔米说,他与卡纳克人有些交情,为了 避免过多的流血,愿同卡纳克人谈判,争取释放人质。 勒戈尔米听后,灵机一动,一个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的作战亢案,在脑 海中闪现出来。他表示贊同比昆科尼的建议。他想藉机带 5 名突击队员一同 前往,以探虚实。为随时与维达尔将军保持联繫,勒戈尔米出发时带上了一 部可携式电台。 菲利浦·勒戈尔米上尉,1985 年出任“黑衣队”第三任队长。他今年 36 岁,擅长中国武术,精于各种形式的械斗和徒手搏斗,曾因顺利解决两起法 国监狱犯人扣押人质的危机而名噪一时,被誉为处理危机能手。 “黑衣队”是法国宪兵部队为应付突发事件,特别是恐怖活动,于 1973 年建立的。它由 80 名身怀绝技、精明强干、勇勐强悍的宪兵组成。这个突击 队成立后,奉命执行过 200 多次特殊使命,其中 40 次与营救人质有关。他们 的足迹遍及法国各地和国外一些地方。 关押人质的山洞,在环形山谷的底部,四周都是陡峭的山崖,只有谷口 一条路可进入平坦开阔的谷地。谷地杂草丛生,洞口怪石嶙峋,山地树木参 天。整个谷地笼罩在阴森、恐怖的气氛中。 勒戈尔米在谷口观察着谷地的地形,暗想:“这地方真不错,只要进来 就别想出去!” 他对比昆科尼说:“我们俩往前走,其余的人在后面。” 比昆科尼和勒戈尔米上尉一行人到达扣押人质的山洞附近。他们两人一 前一后接近洞口时,突然从丛林背后窜出几个人,两人还没做出反应,便成 了俘虏,当其他随行的突击队员上前解救时,手持武器的卡纳克人一拥而上, 把他们团团围住。突击队员们只好交出武器,束手就擒。 然而,卡纳克人却并未想到,这样轻易就俘获到几名突击队员,正是勒 戈尔米上尉精心策划的一计。在混乱中,他的突击队员已将一口袋武器和打 开绳索镣铐的工具隐藏在洞口的草丛中,同时也把突击队员们安插进入无法 进入的山洞。 勒戈尔米细緻观察了洞外的情形。当他被带进洞内,才发现这是一个狭 长弯曲并朝山腰延伸的多层洞。洞的上层有一个较为平坦的大空间,人质们 被捆在一起,看样子由于讥渴都无力地瘫倒在地上。勒戈尔米从一个人质那 里了解到极为重要的情况。这里虽有近 50 名卡纳克人,但平常都在洞下休 息,只有两名卡纳克人在上层洞看守。一旦有情况,谷口最高的那个山顶上 第14页 的哨兵便发出信号,洞里的卡纳克人迅速从下层洞出来,占领四周的山嵴, 此时即使洞里的人跑出来也会被他们打死。 比昆科尼同卡纳克人的头领交谈了好一阵,把勒戈尔米介绍给头领,说 是法官助理的保镖。经过勒戈尔米上尉同卡纳克人讨价还价,他们同意当天 下午释放勒戈尔米,让他同蓬斯部长和维达尔将军见面。他们把一名人质捆 在树上,对勒戈尔米说: “如果你明天早上 10 点不返回山洞,那就处死他!” 勒戈尔米通过电台把情况报告给维达尔将军,不一会儿,一架“小羚羊” 直升机飞到了谷地上空,勒戈尔米爬上软梯,乘直升机立即赶回了临时指挥 部。 勒戈尔米回到临时指挥部,立即向维达尔将军和蓬斯部长作了汇报。因 为过度劳累和焦虑,他的眼窝已深深地陷了下去,他擦了擦满脸的尘土,对 将军和部长说。 “卡纳克人就释放人质提出了三项条件:从乌韦阿岛撤走法国全部治安 部队;取消地方选举;法国总统和总理指定一名调解人就喀岛自决问题进行 谈判 ” “办不到!我们决不能接受这样的条件。”维达尔将军从座椅上跳了起 来。“部长阁下,是採取武装行动的时候了。”将军愤愤他说。 “维达尔将军,作为喀岛驻军司令,你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这关系到法 国的荣誉和众多人质的性命,应该慎重处理。”蓬斯部长表达了不同的意见, 他继续说道:“我们要尽力做到不流血解决问题,尽量缩小事态。不得已再 使用武力,这要由席哈克总理做出决定。” “勒戈尔米上尉,你有什么想法?”部长转过头问。 “凌晨我必须按规定返回山洞。作为反恐怖行动突击队,我们的格言是 ‘以牙还牙’。以什么方式解救人质,这不是突击队考虑的问题。”勒戈尔 米的内心恨透了这个外交官式的政客。 最后,蓬斯部长作出决定:尽最大努力通过谈判解决争端,在不得己的 情况下动用武力,要报总理批准。 勒戈尔米急不可耐地回到了突击队驻地,他决定实施已在他脑中成熟的 行动计划,他告诉队员们: “没有多少时间,战斗就将打响,人质的性命就在你们的手中,在法国 宪兵特种突击队的手中。” 他告诉队员们,要加紧丛林低空飞行训练。所有的问题就看是否能迅速 击中目标。勒戈尔米上尉已把战斗准备的计划部署了下去,凭他多年处理危 机的经验,他感到一场斗智斗勇的战斗就要开始了。 4.限期 48 小时 按照扣押人质的卡纳克人的要求,勒戈尔米乘直升机准时返回山洞谷 地。在下机前,他指着山洞对面山嵴上一块突出的大岩石,对朗托说: “记住,你的直升机首先要消灭掉这里的目标,这是对洞口威胁最大的 火力点” 上尉双手抱着脑袋在儿名卡纳克人的押送下进到洞里,他把蓬斯部长的 和平建议转达给了他们。卡纳克人对这些建议嗤之以鼻。卡纳克人的头目沖 着上尉大喊: “不同意我们的条件,从明天开始,我们每天砍掉一个人质的脑袋。” 勒戈尔米告诉他,卡纳克人的条件还是有希望接受的,蓬斯部长已向总 理报告,正在等待答覆,希望不要冲动,以免把事情搞糟。 “48 小时内得不到满意的答覆,我们将把所有的人质炸死在洞里!”卡 纳克人警告说。 时间十分紧急,勒戈尔米趁给受伤人质分送药品之机,把战斗计划悄悄 告诉了在洞中的 5 名突击队员。 最后,卡纳克人再度同意勒戈尔米和比昆科尼出面斡旋。 勒戈尔米和比昆科尼匆忙从海军直升机跳下,直奔驻军总部。从他俩的 眼神中,蓬斯部长已感到情况不妙。 “部长阁下,和谈的可能性已经没有了。我们只有 48 小时 。”勒戈 尔米报告说。 “一切都不用讲了。”部长打断上尉的报告,把头转向将军: “维达尔将军,我们已尽了最大努力。我的职责是向总理汇报。” 维达尔将军为自己的预见感到得意,说:“使用武力是必然的, 我们还 是尽快着手制订营救方案,向巴黎报告吧!” 将军计划使用一个连的兵力,包围山洞,迫使卡纳克人投降。全然不把 宪兵干预队放在眼里,他对勒戈尔米上尉说: “你的突击队已有 5 人成了人质,其余的人对这里情况不熟悉,但可以 配合驻军作战。” 他把一份作战计划放到部长眼前,要求蓬斯就此报告总理。 在勒戈尔米看来,这个愚蠢的计划完全不是在营救人质,倒很像是为了 攻占山洞。 将军又补充说明:“在目前形势下,稳定喀岛局势,尽快结束人质危机 是首要的。任何计划都不能保证所有人质的绝对安全。” 勒戈尔米坚决反对维达尔的意见。他向蓬斯和维达尔讲述了自己的全部 想法和部署。然而,紧急关头,部长却毫无明确的主见,他只是同时将两个 方案报告席哈克总理。 维达尔将军设想,如果等巴黎的回音,部队再行动,恐怕来不及了。因 此,他命令攻击部队俏悄地运动到山谷附近。他想等席哈克总理的答覆一到, 第15页 突然发起攻击,一举攻进山洞,打卡纳克人一个措手不及,成功的希望会很 大。他十分自信,总理一定会同意他的方案。 在维达尔将军的部队向山后运动时,勒戈尔米赶回他的突击队驻地。他 对驻军的行动一无所知。 夜色降临,丛林一片寂静,维达尔的攻击部队,已悄悄来到山谷附近, 根据将军的计划,这支部队要在谷地周围潜伏,等待发起攻击的命令。 潜伏十分成功。卡纳克人并未发现 300 多人的部队在谷地附近。然而, 在天色微亮的时候,一名在谷口埋伏的士兵,被前来送食品的卡纳克人发现。 随即响起了枪声。 这意外的情况,使营救人质的行劝变得更加复杂。 部队被发现的情况和席哈克总理的答覆几乎同时到临时指挥部。总理批 准了勒戈尔米上尉的计划,要驻军协助,并亲自定名为“胜利行动”。 勒戈尔米上尉此时才知道了驻军行动的情况。他大为震惊,人质的性命 已危在旦夕。 席哈克总理在“胜利行动”的电文里说: “解决危机的关键,在于有效地救出人质。这关系到法国的形象和在外 交方面的地位。这也是总统的愿望。” 勒戈尔米不知道现在战斗已发展到什么程度,人质究竟怎样,卡纳克人 作出何种反应。 突击队员们迅速登上 3 架“小羚羊”直升机,螺旋桨把清晨的霞光搅得 粉碎。他抬手看了一眼手錶,离谷地枪响时间 5 分钟! 5.谷地激战 “起飞!” 随着勒戈尔米的命令,3 架“小羚羊”腾空而起,疾速向北飞去。 意外的枪声,惊动了埋伏在谷地周围的攻击部队,也惊醒了山洞里的卡 纳克人。攻击部队的计划完全被打乱了,他们手足无措,一时不知道该怎样 处置。在没有接到维达尔将军命令的情况下,攻击部队的指挥官只好组织部 队向谷地发起冲锋。 然而,卡纳克人已抢占了谷地四周的高地。一群士兵刚沖至谷地,便被 卡纳克人勐烈的火力打得抬不起头,无法前进一步。人质们在洞里听到枪声 后,5 名突击队员挣脱了绳索,一起扑向 2 名看守,并缴获了武器。然而, 底层洞里的卡纳克人,迅速沖了上来。突击队员们无法打开所有人质的手铐, 也无法冲到洞外去拿事先准备的武器,双方僵持不下。 在洞下的另 2 名卡纳克人,正在敷设炸药和导火索,准备将人质炸死在 洞中。 正当洞里和谷地周围枪声响成一片,情势十分严峻之时,勒戈尔米的 3 架“小羚羊”出现在谷地上空。 上尉命令:一架飞向洞口,以炮火打乱卡纳克人的炸洞计划,另 2 架迅 速消灭四周高地的火力点! 顿时,整个山谷淹没在巨大的枪炮声和一片火海之中,在勒戈尔米的指 挥下,朗托的直升机向大岩石扑去,机肚下不断地喷着火舌。他一拧发射钮, 连续向大岩石顶部卡纳克人的两挺机枪发射了 60 发炮弹。 在这突如其来的空中火力勐攻下,卡纳克人的火力网已被撕破。谷口的 攻击部队已重新跃起,向洞口冲来。 就在这时,上尉看到有几名卡纳克人从洞口窜出,随后洞外的草丛中冒 起了一股向洞口移动的白烟。上尉顿时明白了,忙对朗托喊道: “他们已点燃导火索,快飞到洞口,让我跳下去!” 此时,要从软梯上下来,一是时间来不及了,二是很容易被敌方的子弹 击中,朗托完全明白这一举动的危险性。过去训练中,跳机都是在海滩上进 行的,直升机飞得很低。然而现在,下面是坚硬的岩石,地面上长满了树木。 朗托本想让上尉驾驶直升机,自己跳下去。可是在上尉的催促下,他只 好操纵直升机往下降,在参天的大树中快速穿行。朗托想,“低点,再低点。” 这样,上尉和另两名队员下跳的危险要小一些。 直升机很快接近了山洞前的地面,上尉一面射击,一面纵身跳了下去, 紧接着两名突击队员也飞身跳下。 勒戈尔米感到右臂一阵巨痛,在地面上翻了几个滚。他顾不得许多,立 即从地上爬起向山洞飞跑。另一名队员也紧跟了上来。第 2 名队员却再也爬 不起来了,他的头重重地撞在一块突起的尖石上,鲜血直流。 就在上尉和一名队员割断导火索时,上尉感到身后一热,回头一望,朗 托的直升机已在树梢上变成了一个大火球。直升机油箱被卡纳克人击中,起 火爆炸了。他飞得太低了!上尉大喊一声:“朗托!”端着自动枪向山腰沖 去。此时,一颗手雷在勒戈尔米身后爆炸,他扑倒在地,鲜血染红了身下的 杂草。 激战持续到午后才结束。18 名卡纳克人当场死亡。队长勒戈尔米上尉身 负重伤,死在努美阿医院。突击队两名队员在战斗中丧生。人质全部救出, 无一伤亡;法国当局以武力营救人质的行动,造成双方 21 人死亡,这是法国 自 1962 年从阿尔及利亚撤军后在海外领地採取的一次规模最大的军事行 动。 3 具深红色的棺木,一字摆放在停机坪上,棺木上面盖着法国国旗。朗 托死后,只找到了残存的几块肢体和折断了的自动枪托。几名士兵在仪式后, 将 3 具棺木缓慢抬上飞机。 第16页 (五)夜袭山西战俘营 在 20 多年前的一次袭击作战中,美军特种部队的表现非同一般,但是, 那一次他们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至今众说纷坛。 这个故事发生在 1970 年。 美军在越南狂轰滥炸。随着轰炸次数不断增加,被击落的飞机也在不断 增加。到了 1969 年,被俘虏的美军飞行员及其他人员有近 500 名,战俘问题, 是当时美国总统尼克森心中的一块病。冒险营救战俘,是一条可行的路。尼 克松想到了特种部队。 1.“绝密·山西”计划 从美国首都华盛顿市沿波托马克河南行 25 公里,是维吉尼亚州的贝尔保 亚堡陆军兵营。这里的一角,驻扎着一支美空军特种部队——第 1127 部队。 这支部队的队长是科拉上校,计划部长是艾尔斯上校,他们还有一名专门负 责搜集有关在越南的美国战俘情报的助手、军士长克拉因贝尔。近来,他们 每天会见来自前苏联的逃亡者、北越俘虏以及曾被北越逮捕过的美国人,听 取情况介绍,搜集有关情报。 根据美国人获得的情报,共有 482 名美国俘虏被关押在东南亚,其中 80 %关押在北越。而在这些俘虏中,半数以上是飞行员。太平洋美军总司令麦 凯恩上将的儿子、海军少校飞行员约翰·s·麦凯恩也在其内。 在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召开的汇报战俘情况的会议上,艾尔斯上校拿出 了一叠卫星和高空侦察机拍摄的照片,他说:“在北越的战俘主要关押在花 炉、杏村、禄村和山西 4 个俘虏营。花炉监狱位于河内市区内,是法国人建 的,里面各种设施比较完备,大约有 100 名战俘集中关押在花炉监狱。杏村 监狱在河内的北面,大约关有 50 名左右的战俘。禄村战俘营在河内市以西约 50 公里处。山西战俘营在河内市以西 37 公里处。” 艾尔斯继续说:“据我们所知,禄村监狱背靠大山,前面有条河,虽然 地形条件好,但由于设施较差,面积较小,且年久失修,目前里面只关有约 20 名战俘。最近北越准备将其关闭。山西战俘营周围是一片稻田,它原是一 所小学,后改成战俘营。最近还扩大了内部设施,新建了岗楼和围墙,里面 关押了 60 名战俘。它的地理位置也十分有利于对它发动袭击,它处在由一串 低矮的山丘合成的环抱里,而在正西方向,那环状的地带豁然开了一个大口 子,简直就像是有意为直升机的进出而准备的。” 说到这里,艾尔斯略微停顿了一下,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小圈,接着说: “越南人把这么多战俘集中关押在一个如此狭小的范围内,目的十分明显。 一方面可逼迫我们在轰炸河内时有所顾忌,以免误伤自己人;另一方面则是 考虑到万一情况紧急,如我们发动攻势,则可用飞机将他们转移。” 艾尔斯还详细介绍和分析了各个战俘营的情况,他认为最便于进行袭击 的是山西战俘营,“如果採取速战速决的战法,成功的把握是比较大的。” 随后,艾尔斯又一头扎进了资料室。他靠电脑帮助从上万张卫星照片和 航空照片中筛选有用的东西。 突然,一张照片引起了他的注意。在屏幕上,他将照片放得尽可能大些, 只见山西战俘营的院子里挂了许多洗好的衣服。衣服在地上组成“k”字,这 使他异常激动,因为在美国空军的信号中,“k”表示“要求营救”。写在地 面上的美术字可以判断是表示有 55 名俘虏,另外,还发现一种符号,据分析 是有 6 名俘虏在计划越狱,并指定了地点,要求营救。6 名俘虏联名要求在 山西西南方 13 公里处巴比山寮国一侧的山下进行营救。 艾尔斯很快将这一新发现,向参谋长联席会议进行了专题报告。 在美空军参谋部情报局长多利安塔菲尔少将和作战计划局的爱伦准将等 人的推动下,5 月 25 日召开了联席会议。爱伦准将提出了一个简单的营救战 俘的计划,即派一支小规模的陆军特种部队和营救用直升机在山西以西 170 公里处的中央情报局的寮国基地待命,然后让秘密特工潜入已比山附近,一 旦俘虏们到巴比山劳动时,就进行营救。这个计划没有得到通过。 参谋长联席会议设有一个反破坏活动和特种活动顾问室,其主任是布莱 克伯恩准将,这位一颗星的将军身材高大,常爱穿一身迷彩服,戴一顶绿色 贝雷帽,二次大战中曾在菲律宾指挥过游击战,素以勇勐而着称。他的部下 迈那陆军上校率领着一个特种活动组负责比“最高机密”还机密的工作。布 莱克伯恩受命拟订袭击山西战俘营的计划。 在北越边界寮国一侧,有中央情报局的基地,在北越境内有中央情报局 的秘密特工。但自从停止轰炸北越以来,美国甚至没有对在北越的 45 名秘密 特工从空中补充过物资,他们的状况和命运如何,现在一点也不清楚。 再有,没有被营救出来而继续留下的俘虏将被拷问,戒备可能更加森严。 因此,应该设法同时营救山西和禄村的全部俘虏。 在参谋长联席会议里,按惯例,准将通常是不能直接打电话给参谋长联 席会议主席的;进入他的办公室时,必须通过副官办手续。但布莱克伯恩却 因为工作的性质被允许自由接触主席。 第17页 5 月 25 日,布莱克伯恩和迈那同爱伦准将一起来到五角大楼二楼 e837 房间,拜会了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惠勒,汇报了空军搜集的情报和他们的计 划概要,徵询主席的意见。惠勒主席问道:“需要多少兵力?”布莱克伯恩 回答,少量特种部队就够了。 布莱克伯恩和迈那在取得惠勒主席的支持后,立即开始与各部门进行联 系。两人首先向参谋长联席会议第三部长(负责作战)空军中将沃伊特作了 汇报。 营救战俘的:‘绝密·山西”计划就这样初步确定了。 6 月 1 日,布莱克伯恩和迈那带着“绝密·山西”计划到国防情报局, 拜会了局长贝奈特陆军中将。沃伊特也参加了这个会议,目的是为了进一步 听取国防情报局方面的详尽的情报分析,解释计划,研究方法。 负责计划的布莱克伯恩提出了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意见,认为在巴比山上 营救 6 人是有问题的,而建议袭击收容所。 作为第一个方案,是从离山西 170 公里的寮国边境线处的中央情报局基 地,用直升机空运特种部队,这不需要空中加油,第二个方案,是从泰国基 地用 7 架直升机运送较大规模的部队。但由于距离拉长,需要空中加油,而 且容易受气候影响。 山西收容所院内有一块空地可供小型直升机起降。他们认为如果採取空 袭的方法,可以在北越兵应战前救出俘虏。 不管第一种还是第二种方法,在天晴月明的夜晚实施最为理想。为了迷 惑越南方面,分散其注意力,最好从北部湾派海军飞机同时袭击海防港。最 后决定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要在 6 月 30 日以前制定好方针大纲和计划 概要;第二阶段,要在此基础上,制定详细实施方案,进行训练,付诸实行。 6 月 2 日,布莱克伯恩向惠勒主席作了汇报。 6 月 5 日 13 点,在国防部地下作战室召开的由国防部长、陆空军参谋长、 海军作战部长、参谋长联席会议各部长参加的会议,布莱克伯恩和迈那第一 次将营救俘虏计划向与作战有关的首脑们做了报告,并得到了他们的首肯。 2.出击前的准备 麦纳空军准将,是埃格林空军基地的空军特种部队的司令官。一天,参 谋长联席会议突然打来一个电话,要求他第二天到华盛顿报到。 麦纳当年 49 岁,纽约市人。他在埃格林空军基地,一直为美国及越南、 柬埔寨、泰国、寮国等国的学生进行所谓特种作战训练,以使他们掌握敌后 破坏、安抚居民等方法。 麦纳来到华盛顿的参谋长联席会议。塞蒙兹也从布雷格堡赶来。布莱克 伯恩向两人公开了袭击山西俘虏收容所计划,请求合作。这就是说,麦纳担 任整个行动的指挥官,塞蒙兹担任袭击部队的指挥官。只见他俩闭上眼睛, 静静地靠在沙发上,似乎既在洗耳恭听,又在沉思什么。一会儿,两人似乎 都露出了得意的笑脸,斗志昂扬地一挥手臂,当即表示愿意担此重任。原来 他俩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美国特种部队的一件令人振奋的难忘的往事。 那是 25 年前,在太平洋战争的末期,美军特种部队成功地袭击了菲律宾 的洛斯巴尼奥斯战俘营,一举营救出了被日军关押的来自 9 个国家的战俘, 其中美国人 1591 名,英国人 329 名,共 2146 名。在战斗中,美军仅死亡之 人,伤 2 人。此次行动使美军的特种部队威名远扬。 作为特种部队的指挥官,麦纳和塞蒙兹多么希望能在他们的指挥下,再 次在营救战俘中创造一个新的奇蹟。 麦纳和塞蒙兹立即开始根据布莱克伯恩的方案,研究“绝密·山西”作 战的实施步骤和方法。他们提出: (1)在埃格林基地和布雷格堡基地根据自愿原则,召募参战的突击队 员。 (2)8 月 8 日,星期六,让有关参谋人员一起再次在华盛顿集中,用连 续 5 天的时间,讨论计划。 (3)埃格林基地要做好一切准备,以备 9 月上旬能开始训练。 (4)负责计划的人员要在 8 月 20 日以前完成训练计划的制定工作,在 8 月 28 日以前完成袭击计划的制定工作。 (5)9 月 6 日以前开始训练,10 月 6 日以前结束。 (6)如能按预定计划进展,10 月 10 日以前将部队布置在东南亚。 (7)袭击在 10 月 20 日至 25 日之间好天气的某一天实施。 他们要准备的事是很多的,但成功的关键,是搜集有关俘虏的可靠情报。 国家保密局虽然神通广大,搜集了有关越南的许多情报,但从越南战争 以来却没有搜集到有关俘虏的一份资料。 关于俘虏方面的主要情报,都是空中照片。因此,他们请求增加 sr-71 侦察机的高空侦察和“水牛·猎人”机的低空侦察次数。另外,一旦机密泄 露,一切都鸡飞蛋打,为此他们也特别强调防止泄密。 8 月 10 日,麦纳和塞蒙兹在参谋长联席会议上参与了计划组对执行计划 方案的讨论,主要议题是训练场地的准备。布莱克伯恩建议使用埃格林基地 的第三辅助训练场。这儿场地宽阔,建筑物齐全,管理支援都不存在问题。 为了使队员熟悉当地的情况,进行类似实战的训练,有人建议建设一个 第18页 模仿山西收容所的模拟基地。但反谍报人员反对这样做。他们基于这样的理 由:参加建设的人当然会知道,修建的是什么地方,而且修建完成之后,一 般人都会看到,另外,不可能躲过基地上空 130 公里处每天通过 2 次的前苏 联“宇宙 355 号”卫星的眼睛。再者,前苏联在墨西哥湾的拖网渔船实际上 也是间谍船,也在搜集美国的电信情报,如果飞机进行袭击训练,就有可能 被监测到。 最后,还是决定建设模拟基地训练选择在夜间或白天卫星不在上空出现 的 4 个小时内进行。在其余时间,主要建筑物要加以伪装。 对预定参加袭击的人员,除主要成员外,不公开山西地名,只告诉要进 行袭击训练。 会议结束时,迈耶把山西收容所的小型模型介绍给了大家。这是他委託 中央情报局制作的,非常精巧。用人工的方法制作出从暗夜到满月过程的月 光,使人联想到袭击时的情形。 由于受恶劣气候的影响,不管是“水牛·猎人”所拍摄的照片,还是 sr-71 拍摄的照片,都不能提供足够的情报。无人侦察机的一次飞行,曾幸运地飞 抵山西上空,但不巧得很,当按动快门的时候,飞机倾斜,照片上只拍到水 平线。为了搜集到更详细的情报,只得寄希望于从寮国潜入北越的秘密特工 和秘密打入北越的美国间谍。但仍没有获得理想的结果。 空军直升机的大部分训练是在新墨西哥上空进行复杂的空中操作,进行 掠过北部乔治亚、田纳西的崇山峻岭的飞行,以及在佛罗里达州的菠萝园上 空的掠树超低空飞行。 参加袭击的 3 架 c-130“大力士”运输机也进行了最大限度的复杂的飞 行训练。 这 3 架 c-130 飞机,1 架执行空中加油任务和救难任务,其他 2 架被改 装用于特殊作战。它们装备了新型导航装置和红外前视仪,为部队作嚮导。 其中 1 架和直升机袭击部队一起行动,在山西上空投掷照明弹,另 1 架则执 行支援 a-1 突击队的任务。c-130 的巡航时速是 460 公里,为了适应直升机 的速度,要求以 200 公里的时速飞行,这个速度只比失速速度多 20 公里。 a-1 飞机需要保持 270 公里的时速,在寮国同袭击部队会合后,要飞 5 形,并按直升机的速度行动。无线电静默状态下的夜间编队飞行是主要的训 练科目。 队员们不分昼夜紧张地训练着。但大部分仍不知道作战目的,甚至有人 猜测要用直升机进攻古巴。 飞行训练总共完成 368 架次,1017 个飞行小时。达到了可以与地面部队 进行协同训练的熟练程度。 地面部队的训练科目是早饭前的 1 小时柔软体操和行军训练,接着是每 天 7 小时的武器操作,无线电操作,破坏训练,巡迴盘查,生存训练,疏散 训练,直升机乘坐训练等。学习急救法和手语信号也是重要的训练科目。在 野外还进行过搜索训练和夜间训练,以及地面和直升机上的目标识别、射击 训练。 地面部队还按作战分工进行训练。袭击队(共 14 人,代号“蓝色少年”, 由迈德维斯上尉指挥)乘直升机在院内着陆,从事俘虏的寻找营救。警戒队 (20 人,代号“红色车轮”,希德纳中校指挥)在院外着陆,从事建筑物的 破坏和警戒。支援队(22 人,代号“绿色暗礁”,塞蒙兹上校指挥)乘大型 直升机在院外着陆,支援前两队。各队按分工反覆进行了训练。随后,进行 了 3 次空中地面合成袭击训练。训练极其逼真,不仅实施了空中炮火射击, 还实施了对扮成北越士兵的人体模型的实弹射击等近似实战的训练。为了提 高攻击效果,还进行了由直升机在空中对收容所监视塔进行攻击的演练。 整个训练过程中,保密工作非常严密。在 103 名预定参加袭击部队的人 员中,知道计划的,只有上面的 4 名指挥官。其他人都认为或是去营救因劫 持事件而卷进去的大使馆官员,或是向非洲、中近东出击。 1970 年 10 月 6 日夜晚,进行了最后一次由全体人员参加的实弹演练。 布莱克伯恩和迈那也从华盛顿乘飞机赶来视察。 但是,对在收容所内着陆是使用小型 uh-1 直升机,还是使用中型 hh-3 直升机的问题,着实动了一番脑筋。如果使用 uh-1,虽然可以着陆,但没有 空中加油装置,而且它只能运载 10 人,不能使袭击队的 14 名队员都搭乘上。 如果使用 hh-3,虽然可以解决加油和人员的问题,但从收容所院内的空间来 看,着陆是极为困难的。最后,决定使用 hh-3,即使螺旋桨可能触及树木而 造成损伤,也要强行着陆。 选择和筹集袭击部队的装备和携带物品也花了不少精力。有的物品从军 队后勤处调拨,有的物品则从地方直接採购。除了通常使用的手枪、来福枪 外,还准备了可携式无线电发报机、烧毁障碍物的氧乙炔切割装置、汽油动 力式链锯、螺丝切断机、防尘眼镜、夜视眼镜、防护手套、提高射击效果的 曳光弹、弹痕标志弹、炸药、轻型反坦克炮、梯子、营救俘虏用的睡衣等。 在埃格林空军基地,一切准备工作都进行得相当顺利。 第19页 9 月 16 日,麦纳准将和塞蒙兹上校一起来到华盛顿,向新任参谋长联席 会议主席穆勒上将汇报了训练的情况。 9 月 24 日,麦纳准将又单独来到华盛顿,向国防部长报告,打算在 10 月 20 日至 25 日行动,并请求批准,当时中央情报局长赫尔姆斯在座。但国 防部长回答说,最后批准需要由总统作出。作为美国政府来说,通过巴黎谈 判来解决释放俘虏问题,是首选途径。 9 月 25 日,布莱克伯恩和麦纳飞赴檀香山,拜会了太平洋总部司令麦凯 恩,向他公开了袭击计划的全部内容,请求他届时派舰载机袭击海防港,以 分散敌人的注意力。麦凯恩上将的儿子,3 年前就被越军俘虏,无论从个人 角度还是从整体角度,麦凯恩都十分愿意协助这次的行动。 10 月 8 日,麦纳准将和塞蒙兹上校得到情报:山西收容所的活动有所减 少,根据 sr-71 拍摄的照片分析,已看不到人影了。也许是收容所转移了, 也许是俘虏们不再被允许到室外活动。 袭击计划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11 月 1 日,布莱克伯恩、麦纳、塞蒙 兹 3 人从华盛顿郊外的安德鲁斯空军基地起飞,经夏威夷抵南越的西贡,驻 越美军司令艾布拉姆斯陆军上将正等待着他们的到来。布莱克伯恩向他汇报 了袭击山西的计划,请求给予支援。尔后,麦纳和塞蒙兹又乘海军的飞机, 来到了正在北部湾游大的第 7 舰队第 77 特混舰队的旗舰,拜会了司令巴德 萨,请求派海军飞机对海防港进行佯攻。在这些人去东南亚活动的时候,计 划组的负责人员视察了有关的基地。11 月 12 日,第一批出发的 c-130 从埃 格林基地起飞,向泰国的打卡里空军基地飞去。 根据 11 月 2 日和 6 日进行的两次 sr-71 侦察,山西的活动再次减少,俘 虏究竟在不在还是个未知数。 国家保密局提供的有关北越军的通信设施,飞机、飞弹、高射炮部署的 详细情报,立刻被送往打卡里空军基地。 11 月 13 日,通过和平团体传来消息,那 6 名据认为正计划逃跑并要求 单独营救的俘虏已经死亡。11 月 14 日 14 点,麦纳和塞蒙兹同乘太平洋总部 司令麦凯恩上将的专机,经夏威夷直达泰国。11 月 17 日,麦纳和塞蒙兹到 达打卡里空军基地。 15 点,袭击部队和飞机驾驶员也到达该基地。 11 月 19 日,根据来自河内间谍的情报,山西收容所已变成空的,而在 新收容所洞海关押着 150 名左右的俘虏。空中侦察表明,山西收容所里仍然 有人,尽管不知这些人是什么人。命令已经下达,布莱克伯恩左右为难:如 果俘虏已经回到山西,而不去营救,那是不能允许的;一旦是空的,也是没 有办法的事。如果失掉这次机会,他觉得营救的机会再也不会来了。 11 月 20 日,上午 4 点左右,布莱克伯恩被迈那打来的电话叫醒,说麦 纳准将比预定的时间提前一天,向塞蒙兹上校的袭击部队下达了起飞的命 令,同时通报了第 77 特混舰队和太平洋总部。 布莱克伯恩立即拜会了穆勒上将。贝奈特局长已经到来,他右手拿着表 示俘虏还在的一份厚厚的情报文件,左手拿着表示不在的另一份厚厚的情 报。他说:“俘虏转移过一次是事实,但现在山西仍然有人也是无可怀疑的。” 因而他支持断然採取袭击行动。 3.特种部队发起攻击 从埃格林空军基地起飞的 c-141 运输机载着袭击部队的 55 名队员和飞机 驾驶员,降落在泰国中部的打卡里空军基地时,已是 11 月 18 日,星期三的 15 点。先期到达的麦纳准将和塞蒙兹上校到机场迎接他们。下飞机后,他们 直接被装上闷罐车,连基地标志都不允许看,就被运到了宿舍。 直到现在,知道计划内容的也只有 4 个人。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之后, 麦纳和塞蒙兹才第一次向全体队员宣布了作战计划。但是袭击的目标是哪座 战俘营,士兵们现在停留的地方叫什么,谁也不知道,也不允许他们知道。 11 月 19 日凌晨,麦纳被人叫醒。他被通知,可以实施袭击的命令。 这天,当地的气象状况并不太好。在预定实施袭击的 21 日,坏天气仍有 可能不会转好。16 点 11 分,麦纳打电报给国防部作战室和太平洋总部:“一 旦天气不好,有可能延期作战。” 尽管老天不作美,袭击部队还是进行了简单的训练,便专心致志地检查 起装备来。晚上,中央情报局的有关人员就寮国边境附近的形势,作了一个 小时的简明介绍。又教给每个人在地面掉队时要求营救的特别信号,发给一 幅小型地图和血型证明书。地图是丝织的,正面画着地图,角上缝着一个极 小的磁铁。而反面则是注着发音符号的求救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用语,这些 用语都是寮语和越语,例如:“哪边是北?”“请给水喝!”“请给找医 生来!”等等。 11 月 20 日,麦纳决定在天气恶化以前,将作战提前一天进行。上午 10 点 10 分,他向北部湾上的巴德萨海军中将通报开始袭击。15 点 56 分,他向 国防部和太平洋总部报告已比预定提前一天开始袭击。之后,为了在帆港附 第20页 近的门其山上空,从空中指挥袭击部队,便亲自驾机起飞升空。 这天的上午,袭击部队队员又费了许多时间来领取装备,午饭后又从同 行的军医那儿领了安眠药,全体队员都睡了一个好午觉。这期间,作出了最 后出发的决断。 18 点,又向全体队员做了作战动员,第一次宣布要袭击河内以西 37 公 里的山西俘虏收容所的计划。这时,不知是谁吹了一声口哨,尔后是一阵沉 默,紧接着队员们一齐站立起来欢唿鼓掌。回到宿舍后,为了预防万一,他 们将照片、信件、现金等随身物品全部都整理好。虽然士兵们情绪高昂、跃 跃欲试,但也有一种一去不復返的伤感情绪。接着,开始最后一次检查准备 和携带物品。他们把脸都涂上黑墨。袭击山西作战的一切准备已经就绪。 载着袭击人员的 c-130 飞机,20 日 22 点 32 分离开了打卡里空军基地, 飞往前线的吴通空军基地,他们在吴通基地下了飞机,又换乘正在那儿待命 的直升机。附近,有 2 架为运送俘虏的 c-141 运输机正歇翼待命。 袭击部队分乘 1 架 hh-3 和 2 架 hh-53 直升机与预备机一起在 hc-130p 加油机的引导下,向预定地点飞去,它们要在 23 点 18 分同支援机队在寮国 上空会合,当初预定要参加引导的 c-130 一号机因发动机故障,迟了 23 分钟 才出发。 21 日 0 点 4 分,支援机队也从那空拍依空军基地起飞。 由于受颱风余波的影响,北部湾上浪涛汹涌。“奥里斯坎尼”号航空母 舰上的巴德萨中将正自为难。这次的海防空袭,要求只带照明弹,不准搭载 飞弹,只进行伪装攻击,以支援特种部队的特殊作战,所以他觉得无法给飞 行员交待任务。 21 日 1 点 23 分,a-7、f- 8 攻击机群也从航空母舰“奥里斯坎尼”、“汉 科克”、“突击者”号上起飞。这是袭击部队在山西着陆的预定时间的 54 分钟之前。 袭击部队和支援部队在寮国上空会合后,在淡淡的月光之下又向山西方 向飞去。由于採取低速低空飞行,550 公里整整飞了 3 个小时。当袭击部队 飞抵山西上空的时候,已是 21 日 2 点以后。 整个作战部队由袭击部队和支援部队组成,袭击部队以 c-130 一号机为 先导,包括 hh-3 直升机 1 架,hh-53 直升机 5 架;hh-3 直升机是美国西科尔 斯基公司研制的双发单旋翼带尾桨直升机,是专用于搜索救援的直升机,它 时最大速度可以达 267 公里/小时,可载 21 名士兵或 15 副担架。支援部队以 c-130 号机为先导,包括 ah-1 直升机 5 架,hc-130p 机 1 架负责加油、救难, f-4 战斗机 10 架用于压制米格机,f-105 战斗机 5 架用于攻击吸引萨姆飞弹, a-7、f-8 海军飞机若干,用于提供空中支援。 图 7 美军机降偷袭越南山西战俘营示意图 hh-53 号机首先离开编队,一边向左盘旋,一边下降。hh-53 直升机是西 科尔斯基公司研制的双发重型运输直升机,它的最大平飞速度为 315 公里/ 小时,主舱可容纳 37 名全副武装士兵,或 24 副担架。打头的 c-130、hh-53 四号机、五号机也离开编队,分别飞向各自的空中待命位置。ah-1 机队也在 待命位置上开始盘旋。ah-1 直升机是美国贝尔公司研制的专用武装直升机, 主要用于给运输直升机护航和提供火力支援。它有个绰号,叫“休伊眼镜蛇”。 它的起落架是管状滑撬式起落架。副驾驶兼射手坐在前座,正驾驶坐在后座。 它的火力很强,有 8 枚反坦克飞弹,或 2 个 70 毫米火箭发射器。它的最大速 度 352 公里/小时,航程 635 公里。 海军飞机投下了照明弹,海防港十分清晰地浮现在夜空之下。 正在这时,由 c-l30 投下了照明弹,山西收容所上空顿时一片光明。 在 hh-53 号机上,突然,黄色的危险显示灯开始闪光,这表示变速器出 现故障,对直升机来说,变速器的故障是致命的。通常这时要实行紧急着陆, 并请求救援。但三号机仍然继续飞行。 德纳林少校发现因大风的原因,飞机被刮到收容所以南 200 米处。他低 头一看,南侧也有一个类似山西收容所的建筑物。他认出这是一所中学,于 是他赶快掉转机头,对准出现在眼前的收容所的监视塔按下了机关炮的按 钮,监视塔立即仲起一股浓烟。德纳林少校驾机向预定的待命地点飞去。 hh-3 直升机在收容所院内强行着陆比预想的要困难得多。树木被扫倒, 直升机的旋翼也脱飞,搭乘者被重重地摔在地面上。2 点 17 分,“绿色贝雷 帽”部队的贝特纳中尉第一个跳了出来,一边高喊着:“我们是美国人,不 要抬头!”一边和袭击队长麦德韦斯上尉一起冲进建筑物。 这时,由塞蒙兹上校率领的支援队在收容所以南 400 米处的中学着了 陆。 脱离领头的 hh-3 机后,hh-53 一号机机长布里顿中校认错了目标。尽管 袭击前已再三提醒,但结果还是搞错了。 hh-53 二号机机长阿里森中校注意到了这一点,立刻向北掉转机头,直 扑收容所而去。警戒队队长希德纳中校当即判断不能指望支援队参加了,便 马上开始执行“绿色计划”(只有警戒队和袭击队的 34 第21页 人参加的袭击计划)。 在中学着陆的塞蒙兹上校,发现墙上围着一圈情报中没有的铁丝网,但 他并没有以为出现了差错,到冲进院内的时候,情况却有些异样。小型火器 对射开始后不久,建筑物被燃烧弹击中,立刻燃起了熊熊大火。 塞蒙兹上校终于发现了差错,放下支援队而退到空中的布里顿中校也察 觉到了这一点。一阵对射之后,塞蒙兹唤来了直升机。 图 8 山西战俘营袭击战要图(一) 图 9 山西战俘营袭击战要图(二) 在熊熊烈火旁边,直升机降了下来。在确认全体队员已经到齐之后,直 升机起飞向收容所方向飞去。这是在袭击开始 8 分钟后的事。后来才知道, 驻扎在中学里的,不止是北越士兵,据传还有苏联士兵。 4.突袭成功还是失败? 麦德韦斯上尉率领的袭击队一齐涌进了建筑物,并像用梳子梳似地,找 遍了收容所的每一个角落,但没发现一名俘虏。越军很少抵抗。希德纳中校 率领的警戒队对重要建筑物全部予以摧毁。塞蒙兹率领的支援队也正巧赶过 来,敌人没有增援。 袭击开始后 16 分钟,布里顿中校的 hh53 一号机载着 23 名队员和 hh-3 机的 3 名乘员起飞向西飞去。毁坏的 hh-3 被装上炸药。袭击开始后 27 分钟, 比预定时间延迟 1 分钟,二号机也载着 23 名队员升空。 在空中清点了人数,没有死亡者,看来已经全部撤出。二号机,起飞 6 分钟后,收容所方向响起了爆炸声,这大概是安装在 hh-3 直升机上的定时装 置已经引爆。 直升机向预定的空中加油地点飞去的时候,一号机又清点一次人数,发 现少了一人。立即同二号机进行了联络,原来该机多乘了一个人。 德纳林少校的 hh-53 号机监听着一、二号机清点人数的无线电联络,在 山西收容所里一直等到最后,在通过无线电联繫证实全部登机之后,三号机 打开节流阀向编队追去。 麦纳准将在门其山收到塞蒙兹上校的无线电报告已是 3 点 35 分,报告 说:“袭击结束,没发现俘虏。” 袭击部队和支援部队回到各自的基地。直升机于 5 点 28 分在吴通基地着 陆。袭击计划执行的天衣无缝,但营救俘虏的目的却没有达到。 23 日下午,在国防部的记者会见室,举行了新闻发布会。15 点 30 分, 国防部长莱尔德在穆勒主席、麦纳准将、塞蒙兹上校的陪同下,出现在会见 室,对记者团来说,塞蒙兹上校是人们所不熟悉的人物。 莱尔德把两位军官介绍给大家以后,缓慢而沉稳地宣布了特种部队袭击 山西收容所一事。关于袭击的经过,他只做了短短 3 分钟的介绍,尔后说: “遗憾的是,收容所是空的,没能救出俘虏。”记者团中间出现了嘁嘁喳喳 的低语和惊诧之声。接着,在国防部长稍提及一些细节后,记者们开始提问。 记者们将一个又一个的尖锐问题抛向两位军官,除了询问真相外,问得 最多的问题是:是怎样制订作战计划的?为什么要袭击一个空的收容所?不 是已经知道俘虏不在,收容所是空的?是不是泄了密?这不是实际上轰炸了 北越吗?留下的俘虏不会受到虐待吗?不会影响巴黎会谈吗?等等。 除了一部分问题由莱尔德部长作了正面回答之外,其他许多问题都由麦 纳准将和塞蒙兹上校含混其词的敷衍过去了。记者团明显地露出了失望之 色。 (六)“蓝光”计划流产记 这是一次震惊世界的人质事件,这也是一次彻底失败的营救行动。 1.“三角洲”紧急受命 1979 年 11 月 4 日,美国乔治亚州某地的陆军特种部队训练基地,笼罩 着一片欢乐的气氛。“三角洲”反恐怖特遣队刚刚结束了在这里的紧张而劳 累的训练,队员们正尽情地玩乐,等待即将到来的休假。 基地的小餐厅里,特遣队司令贝克威思和特别顾问梅多斯正在主持宴 会,招待专程从华盛顿来的美国中央情报局和国防情报局的代表和老朋友, 他们是来参加特遣队结业典礼的,同时也是为了祝贺“三角洲”被美国政府 正式确认为打击恐怖活动的首屈一指的特别打击力量。宾主频频举杯,欢声 笑语,好不热闹。 “噔、噔、噔 ”走廊里响起一阵急促的皮鞋声,只见特遣队值班军 官匆匆走了进来。 “什么事?”贝克威思用略带醉意的目光盯着他,扫兴地问道。 “出大乱子了!”值班军官一边说,一边把手里的文电夹递给了司令官。 “这是参谋长联席会议发来的情况通报和行动命令。” 原来,就在这一天,伊朗发生了使整个世界都感到震惊的人质事件。 自 1979 年 2 月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领导伊朗人民推翻巴列维政权之后, 由于美国支持前国王巴列维镇压伊斯兰革命,伊朗新政府同美国的关系十分 紧张。上个月,美国国务院伊朗科科长赴德黑兰,同伊朗政府官员以及宗教 界人士进行了广泛的私下接触,进一步引起了霍梅尼的疑虑。紧接着,美国 又不顾伊朗当局的反对,让巴列维去美国治病,更使伊美关系火上加油。10 月 29 日,霍梅尼发表演说,指责“美国在伊朗的统治是伊一切不幸的根源”。 此后,德黑兰等地反美情绪越来越高。11 月 4 第22页 日,一批学生在霍梅尼派出的 联络官领导下,强行冲进美国驻德黑兰大使馆,占领了所有的使馆建筑物, 拘捕了使馆全部人员 贝克威思司令看完电报,用低沉的语调告诉大家:“目前,我们同使馆 的一切联繫已经中断,使馆人员生死不明。参谋长联席会议命令我们尽快返 回营地待命,作好行动准备。”他转过身来,对等候指示的值班军官发出命 令: “全体人员立即进入一等戒备,用现在可能找到的最快的交通工具返回 驻地!” 一小时后,“三角洲”特遣队携带急需装备,乘着几十辆租来的汽车, 沿着高速公路,风驰电掣般地朝布雷格堡营地驶去。 “人质事件”的爆发,大出美国朝野意料之外,华盛顿内外一片慌乱。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商量对策,并迅速作出决定,美国政 府在不放弃外交努力的同时,对伊朗作出强烈反应:驱逐 180 多名伊朗驻美 国外交官和不符合手续居住在美国的伊朗学生,冻结伊朗在美国的 100 多亿 美元资产,停止进口伊朗石油,并把大批军舰开进印度洋和阿拉伯海示威, 企图逼迫伊朗释放人质。与此同时,参谋长联席会议和中央情报局立即研究 武装营救人质的计划,准备在威胁和外交努力均告失败的情况下,武力解救 人质。 梅多斯特别顾问和突击队的一位参谋路易斯·布拉斯上尉立即被召到华 盛顿,制订紧急营救计划。他们很快搞出了第一个设想,即组成一支 40 人的 精干的突击队,实施武力营救。贝克威思司令认为这个设想荒唐可笑,毫不 足取。他对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戴维·琼斯将军说,这项设想成功的可能性 为零。因为反恐怖特遣队面临着三个巨大的困难:第一,执行这项计划的“三 角洲”特遣队将要在一个完全敌对的环境中孤立无援地行动,这对他们来说 是完全生疏的,他们迄今进行的所有训练都是设想在友好的外国政府帮助下 同恐怖分子斗争。第二,由于在伊朗的美国外交官全被扣押,中央情报局和 五角大楼在伊朗已没有一名可供使用的特工人员,同当地谍报网的联繫也已 全部中断。第三,情报机构迄今未能准确地判明人质关押在使馆院内哪一个 地方。这在实施营救任务时,势必要对这块占地 10 多公顷的使馆区内 14 幢 建筑物逐一搜索,从而花费三四个小时的时间,这样一来,取得成功的希望 是极其微小的。 针对这三大困难,参谋长联席会议和中央情报局决定:“三角洲”反恐 怖特遣队立即在内华达州和犹他州的沙漠中,根据伊朗特殊环境进行模拟训 练。同时,由中央情报局向德黑兰派遣特工人员,摸清人质关押位置等情况, 并为营救人员行动作些物质准备。 12 月底,中央情报局向德黑兰派去了第一名特工人员,他代号叫“鲍 勃”,60 多岁,外表粗鲁,原是中央情报局的一名官员,退休后一直住在欧 洲南部地区。他能讲多种语言,并且具有丰富的特工经验。鲍勃潜入德黑兰 后,立即开始搜集与营救行动有关的情报,并着手恢復当地的情报网。一连 几个星期,他频繁来往于德黑兰与雅典和罗马之间,向中央情报局汇报搜集 到的情报和工作进展情况,并接受新的指示。 鲍勃顺利进出伊朗,说明德黑兰的海关和边境检查并不像想像中的那样 严格,因此,中央情报局马上又派去了第二名特工人员。这是一名家境殷富、 流亡在外的伊朗人,他主动提出愿为中央情报局服务。他的任务主要是为营 救行动作好物质准备。到达德黑兰之后,他立即购买了 5 辆福特牌卡车和两 辆马兹达牌旅行车,作为突击队的交通工具。还在德黑兰市郊购买了一座仓 库,作为突击队的突击出发地。併购置了一些建筑材料,以备在使用卡车运 送突击队时放在后面作遮蔽之用。 2.“蓝光”计划开始实施 正当“三角洲”进行模拟训练的时候,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 基亲自主持参谋长联席会议,责成各育关军种和中央情报局的有关人员,制 订一项详尽的营救计划。11 月 20 日,计划草案送到正在戴维营的卡特总统 手中。美对这个计划严格保密,虽然不少官员参与了某一部分的工作,但他 们对整个行动并不完全了解,知道全貌的只有总统、副总统蒙代尔、国防部 长布朗、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琼斯和国务卿万斯。 代号为“蓝光”的行动分三个阶段实施。首先,贝克威思和 97 名“三角 洲”反恐怖特遣队员先秘密飞到埃及某空军基地,再随 6 架 c-130“大力士” 式运输机从该基地出发,其中 3 架装载特遣队人员,另外 3 架装载为直升机 加注的燃料,飞往德黑兰东南一个代号为“沙漠一号”的沙漠地带。运输机 起飞的同时,将育 8 架 rh-53d“海上种马”式直升机从停泊在阿拉伯海的“尼 米兹”号航空母舰上起飞,经 800 公里的飞行,到“沙漠一号”同特遣队会 合。其次,“三角洲”特遣队员乘直升机飞往距德黑兰大约 160 公里的代号 为“沙漠二号”隐蔽处,第二天晚上乘车进城直至秘密仓库。然后,分兵两 第23页 路,人数较多的一队前往美国大使馆,人数较少的一队前往伊朗外交部,营 救人质。最后,特遣队对大使馆的突袭开始,直升机由“沙漠二号”飞至大 使馆附近的足球场、接应抢回的入质和 90 名突击队员返回到“沙漠一号”, 同运输机会合,再飞回各自的出发地。营救过程中,“尼米兹”号航空母舰 和“珊瑚海”号航空母舰上的战斗机将沿伊朗边界飞行。一旦对大使馆的偷 袭遇到麻烦,就对德黑兰进行空袭。 “蓝光”的准备正在顺利进行,只是在极其关键的情报上却毫无进展。 潜入德黑兰的两名特务尽管使尽全身解数也未能查清美国人质在大使馆内关 押的具体地方。于是“三角洲”的特别顾问梅多斯自告奋勇,要求亲自完成 这项任务。梅多斯 47 岁,但已在“绿色贝雷帽”特种部队服役了 30 年,多 次深入敌后进行特种作战,战功卓着。 这次,尽管中央情报局认为他不太合适,但梅多斯不肯让步,坚持要亲 自前往,最后终于得到了中央情报局长特纳海军上将的批准。 经过必要的准备,梅多斯在几天之后从美国飞到了欧洲。他化名理查 德·基思,又以欧洲一家汽车公司雇员的身份,从欧洲飞至德黑兰,住进了 德黑兰阿尔亚·谢拉顿饭店。为保密,中央情报局为他起了个代号,名叫“绅 士”。同“绅士”一起到达德黑兰的还有另外 4 名中央情报局特务。其中两 人会讲德语,主要侦察关押着另外 3 名美国人质的伊朗外交部。另外两人是 伊朗血统的美国人,担任梅多斯的司机和助手。他们在德黑兰都有亲属掩护, 并且非常熟悉城内城外的地形和交通。 梅多斯到达德黑兰后,对“沙漠二号”降落场及其附近的加尔姆萨以北 的小山进行了仔细勘察,并在附近发现了一个废弃的盐矿矿井,可供“三角 洲”特遣突击队白天隐蔽时使用。他驱车反覆核实了从“沙漠二号”到美驻 德黑兰大使馆所需要的时间,还步行走遍了德黑兰的所有主要街道,尽力找 出卫星可能没有发现的潜在威胁。许多天来,他还花了大量的时间,围着美 国大使馆高大的院墙,四处转悠,还不时地同在使馆周围的记者闲聊,向伊 朗岗哨挥手致意,以图摸清伊朗警卫的数量、位置和活动的规律。就在“蓝 光”行动前三天,梅多斯向华盛顿发去一份密电,宣称“一切顺利”。 12 月底,苏联武装入侵阿富汗,使国际局势和波斯湾地区的形势进一步 动盪和紧张起来。美国想利用这个机会,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人质问题。但是 人质问题对伊朗来说不单是伊美之间的外交问题,而且与伊朗国内矛盾搅在 一起。当时,伊朗正处在总统和议会选举前夕,各派政治力量都想利用人质 问题扩大自己的势力和影响。因此,美国想利用外交手段解决人质问题的努 力一再遭到挫败。 鑑于此,美国作出了用武力解救人质的决定,各项军事准备工作加快进 行,并通过侦察卫星加紧对伊朗和波斯湾地区的侦察。同时,美国还发射 6 颗指挥通信卫星,其中一颗就部署在印度洋上空,专供五角大楼同现场营救 突击部队和潜伏在德黑兰的中央情报局人员的通信联络。“三角洲”反恐怖 特遣部队也进入了“蓝光”行动的最后准备阶段。特遣部队司令贝克威思上 校和他的 97 名技术专家和后勤保障人员,秘密地分乘几架具有特殊用途的 c-130“大力士”运输机,飞到埃及的基纳机场。 3.出师不利 折戟沉沙 1980 年 4 月 19 日至 23 日,联合特遣部队各队已按计划部署在指定的埃 及基纳机场和航空母舰上。 联合特遣队由营救队、直升机队和运输机队组成。特遣队总指挥为詹姆 斯陆军少将。营救队指挥官为贝克威思上校。直升机队指挥官为查理·皮特 曼,配备有 rh-53d“海上种马”直升机 8 架。rh-53d 原是一种扫雷机。美国 调用这种直升机执行“蓝光”计划,而没用通常使用的 ch-53 运输直升机或 hh-53 救援直升机,起到了隐蔽企图的作用。事前对其进行了改装,拆除了 扫雷装备,加装了副油箱和夜航系统。运输机队指挥官为詹姆斯·凯尔空军 上校,配备有 c-130“大力士”运输机 6 架,其中 3 架为加油机,3 架为经过 改装的战斗型运输机。 4 月 11 日,卡特总统认为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人质问题前景渺茫,遂正式 批准实施军事营救计划。4 月 24 日,正值伊斯兰“安息日”前夜,卡特总统 下达了执行军事营救计划的命令。由参谋长联 图 10 美营救驻伊朗使员(未遂)经过略图 席会议主席琼斯将军等在五角大楼秘密指挥室直接指挥营救行动。 24 日下午,6 架 c-130 运输机从埃及基纳机场起飞。22 时 30 分至 24 时 (当地时间,下同),全部到达塔巴斯附近的“沙漠一号”基地。 19 时 30 分,8 架 rh-53d 型直升机,从“尼米兹”号航母上起飞,两架 一组,飞往预定的集合点。为避免被伊朗雷达发现,直升机在潜入伊朗海岸 时,保持以超低空 30 米飞行,并预定在 24 第24页 小时左右到达塔巴斯附近的“沙 漠一号”。 但当直升机飞了约 1/3 航程时(进入伊朗领空不久),有一架直升机给 旋翼加压用的氮气全部丧失压力,不能继续飞行,于是只好丢弃了这架直升 机。随后又遇到了大沙暴,能见度急剧变坏。在同沙尘搏斗中,又有一架直 升机的陀螺仪失灵,只好按航母上的导航信号飞返“尼米兹”号。直到 25 日 1 时 45 分,其余 6 架 rh-53d 直升机才到达预定集合点。 发生了这么多意料之外的事情,真令人丧气。贝克威思铁青着脸,皱着 眉。他心里盘算一下,6 架直升机,是这次行动最起码的数字,不能再少了。 用 4 架运营救队员和人质,1 架运装备器材,另一架进行火力支援,马马虎 虎过得去。事到如今,也就听天由命吧。皮特曼和凯尔两位指挥官也同意这 种看法。于是,贝克威思下达命令:“马上加油,登机!” 直升机的旋翼唿唿飞转,声音震耳欲聋。3 架 c-130 加油机开始为直升 机加油。 不幸的是,二号直升机在着陆前已出现故障,着陆后一检查,发现操纵 系统的油泵已损坏,并开始漏油。 当二号机机长报告这一情况后,贝克威思像遭了雷击一样,愣了好半天 才缓过神来。怎么办?5 架直升机无论如何是完不成任务的。指挥官们进行 了紧急磋商,凯尔上校建议继续执行,贝克威思却坚决主张中止作战。他们 把意见报告给特遣队总指挥詹姆斯将军。2 点 10 分,詹姆斯将军请示华盛顿。 经卡特总统同意,琼斯向特遣部队发出了“同意撤回”的命令。 飞机轰鸣,大地颤抖,“沙漠一号”如同开了锅。 2 点 48 分,三架直升机由于那架为其加油的 c-130 机油料不足,准备移 到公路另一侧的 c-130 机那儿去加油。四号机正给三号机让出位置来。 不好!正在指挥撤离的贝克威思透过飞扬的尘土,看见三号机摇摇晃晃 地拉起,像个醉汉一样偏向刚才为它加油的 c-130。“停住!停住!不要再 靠了!”贝克威思打着手势制止。天哪,晚了!四号机的螺旋桨划破了 c-130 的机身,只听得一声巨响,迸出两个巨大的火球,熊熊烈焰,直上夜空。贝 尔威思痛苦地闭上了眼睛。 剎那间,c-130 机上的 5 名“三角洲”队员和四号直升机上的 3 名机组 人员被烧死,另有 5 人被烧伤。 紧接着,飞机装载的弹药开始爆炸。为减少伤亡,必须立即撤离。 按照“蓝光”计划,在一号集结点中止作战时,直升机要飞回“尼米兹” 号航母,但眼下只能忍痛割爱,抛下不管了。为了避免直升机完好无损地落 入伊朗人手中,本应将其炸毁,但爆炸可能影响 c-130 起飞,也只好作罢了。 5 架 c-130 丢下直升机和 8 具尸体匆匆离去,经巴林飞往联邦德国的拉姆斯 泰因。 如果受到伊朗方面的攻击,后果更不堪设想。万幸的是,伊朗方面并没 有发现美国特遣部队的行踪,因而没有採取拦截行动。 事后,白宫向国会和盟国通报了有关作战的情况。卡特总统向全国发表 电视讲话,他说:“为了营救被伊朗扣留的 53 名美国人质,进行了极其秘密 的作战,但由于直升机的技术故障,不得不放弃。营救人员在撤退时,在伊 朗边境的沙漠地带,直升机与运输机相撞而造成 8 人死亡。作战是人道的, 没有发生战斗。”而后他又说:“实施作战也好,中止作战也好,都是出于 我的决定,一切都由我负责!”卡特一脸的懊丧。 美国特种部队在营救人质方面似乎并不“走运”,很少有成功的记录。 (七)“海豹”突袭“石榴”岛 美国特种部队在营救人质行动中表现不佳,但在袭占格瑞那达的作战中 却树立了另一种形象。 1.“石榴”岛风云突变 “格瑞那达”是西班牙语“石榴”的意思,它位于大西洋靠近美洲大陆 的地方,那里有一串小岛,呈半月形排列着,最南端的那个就是格瑞那达。 这个小岛并不产石榴,可是它的形状酷似石榴。格瑞那达岛面积 340 平方公 里,由主岛格瑞那达和北边的卡里亚库、小马提尼克等一些小岛组成,人口 才 11.5 万,80%是黑人。该岛位于加勒比海东部的向风群岛最南端,距美国 本土约 2500 公里。 格瑞那达岛由于是加勒比海通往大西洋的东南门户,扼守着由南部非洲 和南美通向巴拿马运河与美国的重要海运航线,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1974 年 2 月 7 日,格瑞那达正式宣布独立,成为加勒比共同体的大英国协 的成员国。 1979 年 3 月,格瑞那达“新宝石运动”领导入莫里斯·毕晓普发动了武 装政变,推翻了亲西方的盖里政权。随后,在前苏联、古巴的“经援”和“军 援”下,格瑞那达成立了“人民革命军”,建立了民兵队伍,并由古巴派工 程兵和建筑工程人员在主岛西南端的萨林斯角修建了一个大型现代化国际机 场。 毕晓普上台后,时而完全倒向前苏联和古巴,并向周围国家“输出革命”; 时而缓和、改善对美关系,试图在同苏、古保持密切关系的同时发展同西方 第25页 的经济合作。这种政策,既引起周边国家的疑惧和美国的嫉恨,又遭到国内 亲苏强硬派的反对和苏古的不满。 为遏止苏、古影响,美国总统里根曾多次声称,美国准备採取“一切必 要的行动来教训”格瑞那达。 其实,美国早就瞄着格岛的政局变化,暗地里进行着军事准备。自从古 巴派出工兵部队帮助修建机场起,美军就不断通过侦察卫星监视机场施工进 度和古巴援建的其他军事设施情况。中央情报局的间谍,军队的特工人员, 动用了各种手段在很短的时间内拿出了详尽的地形和交通图。 与此同时,美军还加强了对预定参战部队的针对性和适应性训练。1981 年 3 月,美军在加勒比海地区波多黎各的韦克斯岛举行了模拟演习。并在训 练的同时修改和进一步完善了作战方案。 1983 年 10 月 13 日,格瑞那达政府军司令官奥斯汀及其后台科尔德副总 理发动了政变,将总理毕晓普秘密处决。事隔一星期,军方接管政权,成立 了以奥斯汀为首的新的“革命军事委员会”,并软禁了总督斯库恩。有惧于 格瑞那达“输出革命”的东加勒比国家“紧急要求”美国出兵。美国的决策 者也认为前苏联远隔重洋,鞭长莫及,爱莫能助,这正是出兵的最好时机。 格瑞那达一发生政变,美国即密切跟踪注视,从研究对策、酝酿出兵到 形成决策、制订计划、下达命令,前后不到四五天,这可称得上“快速反应” 了。 美军除了利用各种手段进行战略侦察、提前制订作战方案及具体的作战 计划外,事先还准备了压倒优势的参战部队。为了沟通参战部队与最高军事 当局、参谋长联席会议和全国作战指挥中心以及待命空降部队之间的联繫, 美国空军还启用了 10 颗卫星和设在波多黎各的无线电中继站。 格瑞那达政府的兵力总共才 1000 余人,编为 2 个步兵营、1 个野炮连和 1 个高炮连。格军没有空军和海军,也没有坦克,只有少量装甲输送车,主 要装备是轻武器,战斗力可想而知。格军的弹药军械仓库共有 7 个,储备的 武器弹药也只能装备数千人。 格瑞那达岛虽然地形复杂,但缺乏作战准备,设防薄弱。部队多以连排 为单位,防守在一些要点上。其主力主要部署在首都圣乔治周围和格岛西南 海岸地区。总部设在首都附近的弗雷德里克堡。 此外,格瑞那达还有民兵约 2000 人,多分散部署,其主要基地在北部沿 海地区。 比较能打仗的是古巴派去修建机场的一个约 700 人的战斗工兵营,包括 百余名专家、顾问等,指挥员是古巴的托尔托洛上校。他们主要部署在萨林 斯机场和附近营地以及从机场到首都主要公路线上的一些据点。这些古巴人 经过一定的正规训练,装备有小型高炮和轻武器。 相比之下,美国参战地面正规部队总兵力就高于格方 3 倍,若算上海上、 空中支援和保障的兵力,则比对手高 8 倍以上。这些精兵强将都来自美陆、 海、空军的“快速反应部队”。 2.“海豹”突击队一马当先 五角大楼在选择先头突袭部队的时候,最先想到的是大名鼎鼎的海军特 种部队“海豹”突击队。 美海军特种部队的“海豹”突击队和陆、空军的特种部队一样,是美军 值得夸耀的精锐,是受总部或总统直接指挥的尖刀和铁拳。 起风了。c-130“大力士”运输机此刻显得有些吃力,它像一头母牛,声 嘶力竭地吼叫着迎风朝那似斗牛士手中的红布般的霞光冲击,然后拐了个大 弯,顺风而去。 担任“海豹”突击队队长的是古尔丁少校。此刻,在 c-130 的机舱里, 古尔丁少校抓紧时间又一次翻阅那些文电,了解他在这次任务中的分量。然 后,他又闭上眼睛,让自己的思绪尽量平静下来。不知是什么原因,他的脑 海里突然出现了不久前那个让他惊恐的场面: 1983 年 10 月 23 日早晨 6 点半左右,一辆两吨半黄色奔驰卡车沿着国际 机场的公路朝美驻黎巴嫩维持和平部队的海军陆战队总部驶来。年轻司机苍 白的脸上笑容可掬,甚至还朝打着呵欠的哨兵点头致意。 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卡车勐然转向,朝 4 层大楼冲去,碾过铁丝网,撞 倒了大门!车在加速,一直越过了堆垒起的沙袋,迎着大楼内值班士兵的狙 击子弹,勐地撞入大楼底层的休息厅 。 勐烈的爆炸之后,正在酣睡的 240 名美国士兵有的被炸得粉身碎骨;有 的被炸得身首分离;较完整的也奄奄一息,被埋在瓦砾之中。这声爆炸宣告: 美国海军陆战队第 8 营已经不存在了。 有人说“祸不单行”,也有人说“因祸得福”,古尔丁少校幸运地得到 了后者。古尔丁躺在床上,迷迷煳煳进入了梦乡,他梦见他在温暖的海水中 游泳。突然,海底塌陷,火山爆发,炽热的气流将他冲上天空 他被爆炸 的气浪掀出大楼,紧裹着军毯和被褥飘落在街道上,他掉入邻近一栋私宅内。 望着大街上被炸出的十几米宽、2 米多深的弹坑和那支离破碎的躯体,他被 震怒了。小小的巴勒斯但圣战者的恐怖分子竟制造了连赶来抢救的联邦调查 第26页 局的法医都惊嘆的“最大的一次非核爆炸!” 正当这位暴怒的“海豹”突击队的队长筹划着名採取报復行动时,海军总 部来了指令。海军第 2 舰队司令梅特卡夫中将命令他马上归队,率“海豹” 突击队立即赶赴加勒比海去执行一项总统批准的计划,这计划恰恰也称之为 “暴怒”行动。 他可以马上离开这让人诅咒的鬼地方,可以在新的战场上出出这一肚子 的怨气了。 古尔丁少校和他的“海豹”突击队到达集结地之后,和海军陆战队的 1500 余人搭乘 5 艘两栖舰船,包括排水量为 18300 吨的两栖突击舰“关岛”号, 及所载武装直升机 30 多架,担任“主攻手”。 空中机动部队是第 82 空降师 5000 多人和陆军特种部队第 75 别动团两个 别动营约 700 人。担任作战掩护和支援任务的是第 22 航空母舰战斗群,内有 排水量 7.8 万吨的“独立”号航空母舰,各类舰船 15 艘,总排水量在 12 万 吨以上。如果这些舰船连成一片,足以遮住格瑞那达首都圣乔治的阳光。此 外,400 名所谓多国警察部队紧随其后。 美驻贝鲁特参加黎巴嫩多国维持和平部队的海军陆战队营房被炸,美国 己放出风去,一定要报復。前苏联马上命令其南部的海、空军和驻叙利亚的 军事人员进入高度戒备,并向黎巴嫩海面调集军舰,准备对抗美可能採取的 行动,没想中了美国的声东击西的 诡计。 图 11 美军入侵格瑞那达战况要图 在转移了前苏联战略视线的情况下,美国便暗中将原定驶往地中海东部 与苏对峙的两支海上舰船编队改作突袭格瑞那达之用。 为了做到伪装逼真,两支海上舰船编队不惜绕道千里,先是完全按驶往 中东的正常航线航行,远离向风群岛往东北方向前进,然后突然掉转船头, 直扑格瑞那达。 美军其他部队的集结也是隐蔽地进行的。担负突击梯队任务的陆军别动 队员和军事装备,直到行动实施的前一天才打着参加加勒比海多国警察部队 所谓联合演习的幌子空运到巴贝多前进基地。作为先锋的古尔丁比他们只 早到几小时,真可谓仓促上阵。 静谧的环境原是睡觉的好时机,结实、保暖、轻便的军用帐篷里,古尔 少校倚着背囊打盹。他总有一种不安的感觉,觉得自己在于着见不得人的事。 说是来参加演习,但这里根本没有什么演习,而是一片沉寂。激战前的可怕 的沉寂,可不甘寂寞的年轻人纷纷跑到基地唯一的一个咖啡俱乐部寻欢作乐 去了,他们要把身上的现钞全部花光才痛快,这样仗打起来才没有任何顾虑。 睡觉对他们来说未免大早,等战斗一打响,有的人怕一觉就永远不起来了。 美军的计划是:10 月 25 日拂晓发起进攻,在一天内完成主要作战任务, 5 至 7 天结束整个军事行动。 这次行动的总指挥是海军上将麦克唐纳,他在华盛顿坐镇指挥。担任战 场指挥官的是海军第 2 舰队司令梅特卡夫中将,他的指挥位置在加勒比海的 航空母舰上。 一天的战斗相当顺利。如果说征服是一种欲望的话,这欲望是难以满足 的,越顺利就越强烈。 按一贯的经验,作战部队编成两个梯队:突击梯队和后续梯队。 突击梯队自然少不了“海豹”突击队,此外还有海军陆战队和部分舰艇 部队。任务是封锁海面、抢占主岛的两个机场、切断格岛与外界的海空联繫。 后续梯队则由第 82 空降师的一个旅编成,其任务是扩大战果,协同突击 梯队进行岛上作战,攻占岛上要点和首都圣乔治,最后完成对全岛的占领。 3.格守军一击即溃 战斗一打响,突击梯队分别从巴贝多、格岛附近海域和本土的 3 个待 运地点乘运输机和直升机,在海、空军航空火力支援下,从北、南两个方面 对格瑞那达实施空降突袭。“海豹”突击队所乘的 uh-1 型直升机首先出现在 格瑞那达岛东部的珍珠机场。 古尔丁少校时刻牢记着前总统艾森豪的教诲,“速度来源于训练、 体质、信心、斗志、适当的运输和熟练的指挥。”在这一前提下,古尔丁完 全依照自己的作战方式,即採取外科手术式的瞬间打击,捞一把就走;或超 越登陆式的高压战术,一举瘫痪对方;或垂直突破式的闪击,迅速完成战略 企图。 格瑞那达的军队在突然袭击之下,不知所措,甚至连对手是谁还没弄清 楚。突击队员们都穿着清一色的绿色迷彩眼,这种无国别的战斗服几乎任何 军队都有。 古尔丁率部先横扫了通往机场指挥塔的防御力量和设施,然后抢占了指 挥塔。另一分队则袭击了驻机场的兵营,当时格军正在睡觉,突击队员们在 处理哨兵时,没提防让哨兵搂响了枪,使行动暴露,被惊醒的格瑞那达士兵 纷纷逃遁。 为了扩大和巩固战果,古尔丁亲自率一部分突击队员拔掉了通往机场外 的一个据点,以在此设伏阻止敌之援军,其实,他过虑了,格军的纵深并没 有相应的部署,防御既缺乏弹性和韧性,又无机动兵力,根本无法支援。等 古尔丁瞎忙了一阵于悟过来时,人已搞得精疲力竭了。他好像受到了侮辱, 大发脾气,咒骂这种恃强凌弱的战斗太没劲了,简直像是一场演习。 第27页 从南路进攻的美军运气比“海豹”们差多了。陆军待种部队第 75 别动团 两个别动营受到古巴士兵的顽强抵抗。古巴的战士们虽然是工兵,但诺熟作 战的路数,而且看得出认真研究过美军的战术,致使从运输机实施升降的 700 余人在萨林斯机场一着陆就伤亡了 10 余人。直到第 82 空降师的两个营和多 国警察部队的 1500 余人机降增援后,古巴士兵因寡不敌众,才纷纷撤退。 珍珠机场被“海豹”突击队占领后,后续部队的 800 余人也先后着陆, 占领了机场及附近的要点。为了配合南路的攻势,“海豹”突击队又搭乘两 栖攻击舰“关岛”号,从格瑞那达岛的北面绕道西海岸的大马尔湾附近的海 域,这里仅离首都圣乔治 1 公里多。尔后,由第二突击中队以直升机强行垂 直登陆,这并非冒险,因对方的防空能力几乎为零。第一突击中队则在古尔 丁率领下乘 13 艘登陆艇实施登陆,然后换乘 5 辆 m-60 型坦克,在作战飞机 支援下,由北向南逼近大马尔。在解决了为数不多的守敌之后,他们的下一 个目标是首都圣乔治的总督府。 太阳从山峦的空隙中露出半个脸,霎时金光一片,照亮了大地,映红了 身后的海。“要是此刻太阳能从西边的海平面升起那该多好,那可以欣赏到 日出大海的蓬勃气势。”古尔丁想,这种感觉使他有些怆然:世界也存在着 众多的不完美啊。 绿色迷彩服上的一层露水开始蒸发,潮湿清新的空气使他加快了脚步。 这 50 来个士兵是他从“海豹”队中精选的,他吸取了以往的经验教训,採取 了积木式方式:将几个“专家”组编在一起,有负责通信的,负责爆破的, 甚至还有 2 名精通战地急救的人员。此刻,他们正默默地沿着海边朝圣乔治 城进发。 由于新上台的格领导人只顾逃命,放弃了指挥,使得格军无法进行有效 的抵抗。甚至有些老百姓还主动为古尔丁带路,并提供有关格军的情况,致 使“海豹”突击队避过格的防御而长驱直入。 这次他们不是怕攻坚和厮杀,而是负有特殊的使命:直扑圣乔治的总督 府,救出被软禁的斯库恩总督,将他安全转移到“关岛”号两栖攻击舰上。 古尔丁率小分队沿着美、格作战的间隙地带向市区突击。原来他曾设想 用直升机来个突然袭击,但这样很容易暴露行动企图,弄不好危及总督的生 命安全。 4.巧安排救出总督 岛上的美军兵力已达到 6000 人,是格军的 6 倍。但古尔丁心里十分清楚, 此刻绝不能掉以轻心。从具体对手看,小分队只有 50 来人,总督府的守军却 有 100 多人,而且很有战斗力。不能像前几天那样打法,所以他特别叮嘱突 击队员们要慎重、慎重、再慎重,发扬“海豹”突击队干净、利落、突袭制 胜的特点,改变一下美军“绿色贝雷帽”的形象。 根据情报,古尔丁认为最理想的突袭位置是总督府的后院。那里因为院 墙较高,防守上较松,离软禁斯库恩的地方也较近。再一个有利因素是,院 外不远有一块大草坪,可作为直升机的起降场,给突击队留不留后路倒没什 么,关键要安全地将总督救出去。 突袭分两步走:在第一小队与守军交战的同时,第二小队爆破围墙,打 开缺口直扑总督软禁处。 在下令袭击前,古尔丁部署了 3 个人等候在草坪附近,等战斗一有进展, 迅速将草坪上的几顶帐篷清除,同时与“关岛”舰联络,派直升机来接运。 特种部队的准备工作一向是很紧的,不可能有充裕的时间,从抵达到进 攻先后不到 15 分钟。 第一小队的突击队员集中火箭筒、轻机枪,还有人手一支的 ml6a2 式沖 锋枪向目标突然袭击。m16a2 式冲锋鎗是美国科学特轻武器公司研制改进的 最新成果,其威力领先于一般的冲锋鎗。火力袭击后,对方永久工事一片沉 寂,当古尔丁冲上前去时,顿时火冒三丈。原来,费了不少弹药摧毁的竟是 一座空阵地。就在他的冷笑还未收敛时,从庭院的两旁房间里顿时响起枪声, 他身边的队员一下子倒了好几个。今古尔丁恼火的是无一伤亡的记录在这里 被打破了。 不能恋战,灵活多变是这次行动的准则。古尔了一边调整力量与守敌对 垒,造成一种硬攻的阵势;一边亲自率第二小队绕到围墙边实施爆破。 “轰”地一声巨响,特殊高效炸药起了特殊作用,一段围墙被炸了个大 洞,这种不摧毁整个建筑的定向爆破法不致于让倒塌的瓦砾阻挡突击道路。 据内线提供的位置,古尔丁很快确认了软禁总督的房间,他击毙了一名 看守,踹开了挂着锁的房门,连拖带抱地将总督等人护送出庭院。临行,他 命令爆破手将剩余的炸药全部安放在各建筑物上,要求将方才炸开的缺口堵 上,以挡住追击的格兵。 一切在计划之中,当古尔丁的“海豹”突击队员们保护着总督等人赶到 草坪时,uh-1 型直升机的轰鸣声已临近了。 古尔丁让负伤的队员跟总督等人先上第一架直升机,迅速返回“关岛” 号舰,他自己则随后撤退。 第28页 随机来的一位机要参谋带来了指挥部的命令,让他赶快撤出战斗,接受 新的任务。 不出古尔丁的预料,“海豹”突击队新接受的任务是搜捕前副总理科尔 德和前“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奥斯汀等人。这对“海豹”说来不是什么难 事,因为海上早已封锁,机场亦被控制,整个格岛弹丸之地,只要这些人不 死是休想逃出去的。 局势对美军十分有利。当古尔丁 28 日从圣乔治撤出不久,美军大部队就 横扫一切顽抗守军,会师于首都。至此完成了对格岛的全部占领。多国警察 部队也由萨林斯机场乘直升机转来首都,美军把卫戍任务交由他们担负。 按照古尔丁的吩咐,突击队员分为众多小组先从俘虏中查起,不到半天, “革命军事委员会”的主席奥斯汀及委员会的部分成员落网。在另一个据点 中,美军抓获了科尔德。 任务完成后,“海豹”突击队协助总部调查组进行了战场统计。据不完 全的统计,美军死亡 18 人,伤 91 人,损失直升机 10 架,共耗资 1.3 亿美元。 古巴人被击毙 69 人,伤 56 人,被俘 642 人;格瑞那达军人死 40 多人,战俘 15 人。 (八)“沙漠风暴”中的魔鬼 海湾战争表明,特种部队在战区联合作战中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1.“暴躁的诺曼”发出密专 入夜,阴云密布。刚才有几颗星星还在天幕上闪烁,现在都躲进了云中。 夜,像一个墨黑色的大锅,扣在沙漠之上。在这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 隐约听得见一阵发动机的轰鸣声,这是多国部队的几架运输直升机,在黑幕 中疾速地向伊拉克境内飞去。 飞在最前面的那架直升机里,坐着一队全副武装的士兵,他们个个脸上 都涂着迷彩,机内昏晴的灯光照在他们的脸上,给人一种阴森恐怖的感觉。 为首的是一位中校,他叫布兰特,三十七八岁的年纪,是特种部队的一位中 队长。此刻,他的心情非同一般,因为他知道,这次任务的成败,关系到海 湾战争的进程,也关系到多国部队几十万将士的生命安全。 自从 1990 年 8 月 2 日,伊拉克的 10 万大军在 350 余辆坦克、装甲车的 配合下,趁着夜色闪电般地突进科威特,海湾地区就成了整个世界关注的一 个焦点,一场“沙漠风暴”在海湾地区颳起。8 月 2 日,美军在海湾地区的 部队受命立即奔赴出事地点,美海军的两个拥有 100 多架战斗机和攻击机以 及 10 多艘水面作战舰只的航空母舰战斗群,直奔海湾地区。随后,以美国为 首的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向海湾地区派遣了部队。据不完全统计,多国部队在 海湾地区的人数,最多时达 70 余万人,仅美军部队就达 45 万多人。这样多 的人员和装备,面对着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多国部队的总司令施瓦茨科普夫 将军的心仍忐忑不安,因为他知道萨达姆的手中有一个“杀手锏”——“飞 毛腿”飞弹。 “飞毛腿”飞弹的弹体长 11.16 米,弹径 0.88 米,起飞重量 6.3 吨,射 程为 50~300 公里,命中精度为 300 米。从瞄准到发射大约要 7 分钟。“飞 毛腿”飞弹的动力装置採用液体火箭发动机,推进剂为硝酸和煤油。它是前 苏联研制的地对地战术弹道飞弹,分 a 型和日型两种,a 型于 1957 年开始服 役,b 型是 a 型的改进型,提高了命中精度、增大了射程,增强了越野机动 能力,缩短了作战反应时间。最让施瓦茨科普夫担心的是“飞毛腿”飞弹能 够安装核弹头和化学弹头。萨达姆曾扬言,要用装上特殊弹头的“飞毛腿” 教训一下“入侵者”。 伊拉克的“飞毛腿”与前苏联的“飞毛腿”又有所不同。伊拉克从前苏 联进口了大量的“飞毛腿”之后,萨达姆指示进行改装,主要是增大“飞毛 腿”的射程。改装后的“飞毛腿”射程增加了一倍,由原来的 300 公里增加 到 640 公里。 假如一枚装着化学弹头或者核弹头的“飞毛腿”,在多国部队驻地爆炸, 那将会使战争变得十分复杂。施瓦茨科普夫不愿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可是 怎样才能知道伊拉克的“飞毛腿”是否安装了化学弹头或核弹头呢?派特种 部队深入伊拉克去探个 图 12 海湾战争中多国留队司令施瓦茨科普夫,他的绰号叫“诺曼” 虚实,是一个好办法。当布兰特中校听说施瓦茨科普夫要召见他的时候,他 早有思想准备,而且对召见他的目的已猜中了几分。可是,当施瓦茨科普夫 命令他,深入伊拉克的“飞毛腿”飞弹阵地,弄清“飞毛腿”飞弹弹头的情 况,并抓回一个飞弹技术专家的时候,他还是感到有些突然。“难呀,抓回 一个飞弹技术专家谈何容易!”布兰特中校心里在想。施瓦茨科普夫似乎看 出了他的心事,说:“这次任务难度是很大,可是如果我们不能抓回一个了 解情况的飞弹技术专家,我们就无法弄清伊军‘飞毛腿’飞弹的整个情况。 我相信你们有办法完成任务。” 布兰特中校了解施瓦茨科普夫的脾气,他决定的事情,一定要办到底, 绝不允许别人讲价钱。在五角大楼里,他是以爱发火而闻名的,人们送给他 一个“暴躁的诺曼”的绰号。施瓦茨科普夫毕业于美国最着名的西点军校, 第29页 这位 56 岁的陆军四星上将是个德裔美国人,他长得魁梧结实,身高有 1.92 米,体重达 120 公斤,有人形容说:“任何门框也不能让他直立通过。”他 进门时总要微微低一下头。他对阿拉伯的民族和文化有较深切的了解。他要 求自己的士兵和他一样不喝酒。在越南战争期间他曾担任营长、旅长,现任 美军中央总部司令,最擅长指挥突击性的军事行动。布希总统称他是“担任 特别行动指挥官的最佳人选”。 布兰特中校信赖施瓦茨科普夫,佩服施瓦茨科普夫。在战争中,下级对 上级的信赖和佩服,常常是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布兰特中校曾在施瓦 茨科普夫的指挥下,多次出色地完成过重要任务。这一次,他又充满信心的 踏上了征途。 2.夜袭“飞毛腿”阵地 夜,伸手不见五指,美军特种部队的几架直升机,在布兰特中校的率领 下,疾速地向伊拉克境内飞去。 这个直升机机群的飞行高度很低,几乎是在擦着地面飞行,转动的旋翼 将黄沙掀起了几米高。每架直升机的机舱内都坐着十几个头戴绿色贝雷帽的 特种部队的队员。 布兰特中校坐在直升机最前的座位上,他眼睛不时地看着前面的速度 表,直升机的速度在不断地加快,250 公里、300 公里、360 公里 布兰特 中校知道,对于这种直升机来说,这是它最快的速度了,可布兰特还是希望 它飞得快些,再快些。 布兰特中校和他率领的特种部队,是在布希总统宣布向海湾地区派兵之 后的第 4 天到达沙乌地阿拉伯的。随后,美空军的 5 个特种作战中队,美海军 特种部队“海豹”小队等,也陆续到达沙乌地阿拉伯。这是美军的特种部队有 史以来在一个地区实施的最大规模的兵力部署和特种行动。 1990 年 8 月初,美军在沙乌地阿拉伯的利雅得市,设立了中央总部特种作 战司令部,负责指挥并协调特种部队的作战和多国部队的协同行动。一般情 况下,特种作战任务都由中央总部特种作战司令部下达,而这一次,布兰特 领受了施瓦茨科普夫下达的作战命令,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他明白这次行 动的举足轻重的分量。 直升机按照卫星提供的精确航线,来到了预定地点。直升机刚一着陆, 一个个黑影就跳出机门,直向一个“飞毛腿”飞弹阵地扑去。 此刻,伊军的“飞毛腿”飞弹阵地上静悄悄的。尽管伊军的士兵们心中 都清楚,战争就要爆发了,但这个阵地毕竟远离伊、科前线,又是设在沙漠 中一个极不易被发现的地方,所以伊军的官兵们都认为这是一个十分安全的 阵地。 中国的兵书上有一句十分着名的话: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在现代战争 中前线与后方的界线已经不十分明显了,有时候,战争正是先从后方开始, 敌方首先攻击的是后方的补给线或其他重要目标。多国部队正是利用了伊军 一些官兵对现代战争缺乏深刻认识,派出特种部队深入伊军的后方阵地。 从直升机上跳下的黑影,轻而易举地消灭了在阵地外围警戒线上站岗的 哨兵。只见布兰特轻轻一挥手,一群黑影立即包围了一顶大帐篷,另一群黑 影扑向飞弹发射架。那顶大帐篷是“飞毛腿”飞弹的指挥和控制中心。此刻, 帐篷内一名参谋人员正在值班,其他人已经进入了梦乡。值班参谋警惕性很 高,他听到外面的声音有点特别,急忙起身来察看,刚走到帐篷门口,一支 微型冲锋鎗的枪口顶在了他的腰间,一句声音低沉但十分威严的生硬的阿拉 伯语传入他的耳朵:“不要出声,把手举起来!”值班参谋还没弄明白髮生 了什么,他的嘴就被一块大胶布牢牢地贴上了,双手也被反绑起来。紧接着 十几个脸上涂着迷彩的特种部队的队员,出现在帐篷里。“我们是‘绿色贝 雷帽’,你们被包围了!我们不想伤害你们!”正在睡梦中的伊军官兵,一 个个从行军床上爬了起来。“双手抱头,排成一列!”伊军官兵随之用双手 抱住头站成一列。突然,一个伊军军官乘人不备,伸手抓起枕头下的手枪, 正要反抗,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一个“绿色贝雷帽”队员手中的无声冲锋 枪,喷出一串火舌,伊军军官一头栽在床边上。 被捆住手脚的伊军值班参谋,这时刚刚定下神来,他仔细地观察着这群 特种部队的队员,只见他们每个人身上都带着两三件轻武器,每个人都穿着 一身迷彩服,脸上也是一块黑、一块绿、一块黄、他们一个个身材魁梧,在 昏暗的灯光下,给人一种兇狠恐怖的感觉。 “你们谁是这里的长官?”布兰特问。 静静的无人回答。 “把他们都捆起来,一起带走。”布兰特命令道。 “不,我不去。”一个年龄稍大的伊军士兵说,“我说,他是 是 ” 他指着一个微胖的人。 话分两头。就在一群“绿色贝雷帽”队员冲进大帐篷的同时,另一群“绿 色贝雷帽”队员来到了飞弹发射架旁,他们迅速将一枚“飞毛腿”飞弹大卸 第30页 八块,对飞弹的一些情况进行了核实,特别是弄清了“飞毛腿”飞弹有没有 安装化学弹头,命中率提高了没有,选中了哪些目标。 随后,两群队员携带着重要的资料、部分重要零件和一名指挥官、一名 伊拉克飞弹技术专家登上了直升机,神不知鬼不觉地飞走了。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现在,施瓦茨科普夫决定再次使用“绿色贝雷帽” 侦察“飞毛腿”飞弹和地下工事的情况。这一次,美军从“绿色贝雷帽”部 队中精心挑选了长相与伊拉克人相似,能说一口流利的阿拉伯语的美籍阿拉 伯后裔。他们除了每人佩带轻武器、雷射目标指示器、望远镜等装备外,每 人还配发了一架照相机和一架摄象机,这是一种数控静止图象摄象机,它可 以把图像及图片利用卫星直接传回多国部队的总部。 入夜,载着“绿色贝雷帽”队员的直升机又悄悄地出发了。直升机把他 们放在不同的预定地点,然后返回,几天之后直升机再到预定地点接他们。 进入伊拉克之后,“绿色贝雷帽”化整为零,3 人至 6 人一个小组,昼 伏夜出,行动十分诡秘。 事后,一名“绿色贝雷帽”成员曾向记者透露:“我们白天将全身隐埋 在沙子里,待到夜间再出来寻找目标。” “将全身隐埋在沙子里,这大不可思议了。这种办法不是每人都能做到 吧?”记者问。 “不,每个‘绿色贝雷帽,的成员都可以做到这一点。” 就在“绿色贝雷帽”潜入伊拉克几个小时之后,多国部队设在利雅得的 指挥部,就收到了他们报来的第一批目标的象和精确的坐标。 施瓦茨科普夫将军心中大喜,他立即命令轰炸机起飞,向这些目标飞去。 新的一轮轰炸开始了。 3.“独具慧眼”的特种兵 在海湾战争中,最让人称奇的是,美军特种部队的一名士兵独具慧眼, 一次就发现了 29 枚“飞毛腿”飞弹,使多国部队和以色列避免了一场毁灭性 的打击。 事情是这样的。 1991 年 2 月 26 日夜,美军特种部队的士兵们正在伊拉克南部执行寻找 “飞毛腿”飞弹阵地的任务。 尽管有许多“飞毛腿”飞弹阵地被多国部队摧毁,但是,不知为什么伊 拉克仍旧有“飞毛腿”不时地起来。1991 年 2 月 25 日,又有一枚“踢”向 了沙乌地阿拉伯的一座美军兵营,炸死 28 人,炸伤 100 余人。美军士兵们咒骂 这些打不断的“飞毛腿”。 担任寻找“飞毛腿”飞弹任务的美军特种部队的士兵们,深入伊拉克腹 地之后,分散开来,各自为战。 “飞毛腿”飞弹是萨拉姆的杀手锏,伊拉克军队把保护“飞毛腿”飞弹, 看作是一件决定战争成败的大事。因此,伊军千方百计地隐藏好“飞毛腿”。 从开战以来,伊军发射了 70 余枚“飞毛腿”,虽然给多国部队造成了一 些伤亡,但总体来看,收效甚微。萨达姆认为,这是火力分散造成的,要集 中火力,先消灭多国部队的一个或两个重要目标。 “如果我们集中 20 枚甚至 30 枚“飞毛腿”,同时射向一个或两个目标, 那会是一种什么结果呢?”萨达姆问他的助手。 “肯定会摧毁目标,这就叫集中火力,各个消灭敌人。”萨达姆的助手 喜形于色他说,“美国的‘爱国者’飞弹,不可能同时对付这么多‘飞毛腿’。” 于是,一个大胆的作战计划形成了:集中“飞毛腿”飞弹,向以色列发 起“爱国者”难以防卫的密集攻击,把以色列拖进战争。 这个时候,多国部队的将军们是怎么想的呢?一位将军说:伊拉克差不 多用完了他们的“飞毛腿”,因为 1991 年 2 月 25 日伊拉克又向以色列发射 了 2 枚,其中一枚“飞毛腿”飞弹的弹头里填满了混凝土,这说明伊拉克已 经把火药库的底子清了出来。 就在这个时候,作战参谋给施瓦茨科普夫送来了一张伊拉克发射“飞毛 腿”情况的统计表。表中显示,在“沙漠风暴”行动的头 10 天里,伊拉克平 均每天发射 5 枚“飞毛腿”,在后来的 33 天里,平均每天发射 1 枚。从这份 图表上看,伊拉克的“飞毛腿”确实用得差不多了。 美军特种部队的士兵们,在伊拉克的腹地寻找了 20 多小时,无一收穫。 一个士兵感到精疲力竭,他躲在一个沙堆的后面休息了一会儿,他打开无线 电报话机,打算将直升机叫来,把他从这个地区撤出,再到下一个地区去搜 寻。 突然,他发现远远的沙漠地带,有一个“飞毛腿”飞弹的机动发射架正 缓缓地移动。他立即用望远镜仔细观察,只见在这个发射架不远的地方还停 着两个机动发射架。再向远处看,不得了,他大吃一惊,只见隐隐约约有几 十个飞弹发射架正在这个地区集结。他立即向指挥部报告了这一情况。 多国部队总司令施瓦茨科普夫接到报告后,立即命令空军直升机部队, 以最快的速度撤出在“飞毛腿”飞弹发射架的集结地区执行任务的特种部队 的所有士兵。 第31页 特种部队的士兵刚刚撤离这个地区,美军的 a-l0 攻击机,便对“飞毛腿” 飞弹的集结地发起了勐烈的攻击。“幼畜”空对地飞弹喷着火焰,飞向“飞 毛腿”,一个攻击波过去,紧接着又发起了第二攻击波、第三攻击波 歷 时 6 个多小时的攻击,29 枚“飞毛腿”飞弹化为灰烬。 据统计,美国特种部队地面分队,一共找到 40 多枚美国侦察卫星、侦察 机和其他侦察手段都没有发现的机动式“飞毛腿”飞弹。 在表彰“沙漠风暴”行动中的有功人员的早餐会上,美国国防部长切尼 专门接见了特种部队的这名士兵,切尼握着他的手说:“哦,你从‘飞毛腿’ 飞弹集结地那儿来,你使以色列没有参战,真了不起!” 4.陆海空全面出击 美军特种作战司令部前司令卡尔·斯蒂纳上将说:“如果使用得当,与 战场上其他作战部队密切配合,特种部队就会成为战斗斗力倍增器,开阔指 挥官的战场视野,增强他们的灵活性和主动性。” 在“沙漠盾牌”和“沙漠风暴”行动中,美军部署厂有史以来规模最大 的特种部队。特种部队在陆地、水上和空中全面出击,给萨达姆的军队以有 力的打击。特种作战小队隐蔽在敌后,为中央总部司令和战术指挥官进行特 种侦察或直接进行战斗,包括空袭开始前进行的首次突击行动。特种部队在 支援联军作战、重建科威特军事力量、协助执行中央总部司令的欺骗计划以 及战斗搜索与救援方面,均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1)“海豹”小队频频出动 海军特种部队“海豹”小队从 1990 年 8 月 23 日至 9 月 12 日在科威特沿 海执行安全警戒任务。海军陆战队海上预置船在朱拜勒港卸载时,海军“海 豹”小队和特种舟艇分队在港外执行夜间巡逻任务。从 10 月份开始,“海豹” 突击队一直在海夫吉以北活动,以便提供实时情报和协调近距离空中支援。 1991 年 1 月底,“海豹”小队趁伊拉克 t-43 布雷艇在科威特领海进行布雷 活动时对其进行拍照。 图 13 战斗在沙漠中 1 月 17 日联军发动空袭 4 小时之后,“海豹”小队引导近距离空中支援 飞机一举摧毁沙科边境以北 400 米外的伊军边防站。 地面进攻开始后,海军特种部队在科威特海滩和海夫吉以北进行过 11 次特种侦察活动。海夫吉以北的一个“海豹”突击排直接参加了海夫吉战斗, 当伊军准备向南运动时,该排引导近距离空中支援飞机压制伊军。它坚守边 境阵地,提供关于伊拉克部队和车辆运动的实时情报,直到遭受敌人火力攻 击时才被迫撤退。 海军特种作战分队在多国部队发起进攻之后继续在沿海地区进行巡逻, 既为美军提供有关敌人岸防情况的重要情报,也增加了伊拉克对两栖登陆的 担心。 1991 年 1 月 24 日,中央总部海军特种部队对驻加鲁岛的伊军进行了一 次夜间袭击,收復了该地。这是联军收復的第一块科威特领土,它们还成功 地俘获了伊军士兵,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而自己没有受到任何伤亡。该岛 收復后,被用作海军特种部队实施其他侦察和直接作战行动的中间基地。在 “沙漠风暴”行动地面作战阶段,海军特种部队任务繁重,但主要是在科威 特海岸附近执行扫雷任务。 “海豹”队员搭乘海军直升机参加了空中扫雷行动。直升机在空中巡逻 搜索漂浮的水雷,发现目标,“海豹”队员就从盘旋的直升机的悬梯上下来, 游向水雷将定时爆破装药安放在水雷上。有 25 枚漂雷是用这种方法摧毁的。 还有 145 枚以上的漂雷由美国海军爆炸物处理部队的潜水员以及联军扫雷潜 水员排除。 “沙漠风暴”行动开始时,直接作战行动的目标是夺取敌人占据的海上 石油平台。侦察巡逻机发现,平台上部署有防空武器并设有观测站,可以监 视向科威特市运动的联军舰船和飞机的活动。海上平台还配有针对联军部队 的飞弹发射装置。摧毁这些平台是在科威特市附近实施两栖登陆的重要准备 工作。 1991 年 1 月 19 日,海军“海豹”小队在美“尼古拉斯”号驱逐舰和科 威特“独立”号巡逻艇的支援下登上并收復了道拉油田的石油平台。 (2)特种作战飞机(直升机)大显身手 1991 年 1 月 22 日,美国海军的 2 架 f-14“雄猫”战斗机,从航空母舰 上起飞,执行空袭任务。当这 2 架飞机接近巴格达上空时,伊拉克的防空导 弹部队向他们发射了数枚地对空飞弹,飞在前面的长机,是海军上尉,他感 到自己的飞机左侧剧烈地抖动了一下,他意识到飞机被击中了。他立即向僚 机飞行员通报了情况并向地面指挥中心报告:“我被飞弹击中!”紧接着, 他拉下座舱上方的防护面罩,这个防护面罩是与弹射座椅的按钮连在一起 的。只听“砰”的一声,一股巨大的力量把上尉弹出了机舱。就在上尉弹出 座舱几秒钟之后,被击中的飞机“轰”地一声炸成了无数碎片。降落伞带着 飞行员缓缓下降,向一片广袤的沙漠地带落去。跟随上尉的僚机飞行员见此 第32页 情景,立刻在自己的航图上标出了出事的地点,然后在上尉跳伞的沙漠地带 盘旋了一圈,以便更精确地确定他落地的位置。 长机飞行员从容不迫地操纵着降落伞在沙漠上安全着陆,他解开降落伞 的背带,然后把那顶巨大的降落伞收好,以备晚上防寒之用。他从自己的伞 包里拿出一台手掌般大小的仪器——全球定位系统,找出自己所在的位置。 这个小小的全球定位系统简称“gps”,人们只要有了它,无论走到哪里,随 时都可以知道自己的精确位置,它是通过接收卫星上发射的信号来判明方位 的。上尉在确定自己的位置后,向空中发出了求救信号。 美国空军的特种部队立即派出一架搜索救援直升机前来营救。 与此同时,伊拉克的地空飞弹部队向指挥部报告:击落美军一架战斗机, 飞行员跳伞,位置大约在纬度××,经度××。 指挥部命令伊拉克的一支部队“立即搜索,全力以赴抓住飞行员!”3 辆卡车载着一个连的伊军士兵,向沙漠深处、飞行员降落的地点出发,一场 争夺飞行员的战斗开始了。 美军的特种作战直升机在空中整整搜索了 8 个小时,进行了 4 次空中加 油,终于在一个小沙丘上发现了飞行员。 这时,伊拉克的一辆满载士兵的卡车也发现了这名美军飞行员!这辆卡 车在沙漠上也搜寻了六七个小时,士兵们一个个疲惫不堪,发现了美军的飞 行员,伊军的士兵犹如吃下了兴奋剂,一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冲上去抓住飞 行员,回去请功。1 万第纳尔还是很有诱惑力的。 哪知,前来营救的美军直升机,发现了这辆卡车,对准卡车的头部发射 了一串炮弹,卡车的发动机被打坏了,顿时停了下来。紧接着直升机朝着卡 车发射了一串火箭弹,卡车被熊熊的火焰吞没了,伊军士兵死的死,伤的伤, 倖存的士兵四散逃走,也顾不得去捉拿美军的飞行员了。美军的直升机,不 但救回了飞行员,还抓住了几名伊军俘虏。 这仅仅是海湾战争中特种部队营救飞行员的一幕。 特种部队每天 24 小时待命,随时准备执行战斗搜索与救援任务。除空军 特种部队的直升机外,陆军特种部队装有小型航炮、性能先进的 mh-60 直升 机,海军后备队的 hh-60h、mh-47 直升机也可用于执行救援任务。 用于执行战斗搜索与救援任务的特种部队部署在沙乌地阿拉伯。欧洲总部 特种部队负责伊拉克北部地区。中央总部特种部队实施战斗搜索与救援的地 区除伊拉克和科威特外,还向波斯湾延伸 20 公里。海军负责波斯湾和红海海 岸 20 公里以外海域的战斗搜索与救援任务。 战斗搜索与救援细则要求,在执行任务之前应查明倖存者的情况和具体 位置。这就要求被击落的飞机的飞行员使用手持式无线电唿救机唿叫。 prc-112 等无线电唿救机除有国际频道外,还有预设和可任意选择的频 率和密码。遗憾的是,为西南亚地区部队准备的 prc-112 唿救机数量有限, 其中约 50%装备了特种部队。联军的飞行员也没有全部配备这种无线电唿救 机。 联军共有 38 架飞机被击落,一些被击落飞机的飞行员在伊拉克腹地、伊 军设防严密的地区跳伞着陆,由于距离遥远,敌人戒备森严,救援行动无法 实施。特种部队执行过 7 次战斗搜索与救援任务,只有 3 次获得成功,所救 飞行员都是美国人。 上面描述了第一次成功地救回一名美国海军飞行员的救援行动。第二次 成功的救援行动发生在 1991 年 1 月 23 日。美国“尼古拉斯”号驱逐舰在科 威特海岸附近待命,舰上“海豹”小队搭乘 sh-60 直升机,在距科威特海岸 3.2 公里水域,营救了一名跳伞的飞行员。整个救援行动只用了 35 分钟。 第三次救援行动发生在 2 月 17 日。这是一次夜间救援行动,从敌后 100 公里处救回一名美国空军飞行员。陆军特种部队出动了 2 架 mh-60 直升机。 在营救过程中,执行任务的飞行员使用夜视仪,有效地躲避了伊拉克地对空 飞弹的袭击。 在“沙漠风暴”行动中,特种作战飞机表现极为出色,因为这些飞机具 有同类型飞机一般不具备的性能。特种作战飞机性能优良,可用来执行非常 特殊的任务,在战区的利用率较高。在执行战斗搜索与救援任务时,特种作 战飞机由于具有必要的雷达规避、通信和压制敌兵器的能力,生存能力强, 所以倍受青睐。 特种部队的飞机还参加了直接作战行动或执行火力支援任务。空军特种 部队装备的 ac-130“幽灵”攻击运输机,是一种威力很大的攻击运输机,也 是世界上第一种武装攻击型运输机。该机装有 20、40 和 105 毫米机关炮,可 支援地面部队作战。该机可以执行巡逻任务,向敌军阵地发动有效攻击,每 次攻击时间达数小时。在海夫吉战斗中,这些飞机在攻击伊拉克地面部队、 支援联军作战方面表现得尤为出色。 显而易见,伊军认为两栖进攻是联军作战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 它在科威特市部署了几个师,以阻止联军的入侵。为支援中央总部迷惑敌人 的计划,一项重要任务是佯装实施两栖登陆,使伊军相信联军的登陆行动迫 第33页 在眉睫。地面作战开始之前,“海豹”队员们纷纷跳入水中,向岸上游去, 以牵制和欺骗敌军,使其相信联军将要登陆。 1991 年 2 月 26 日和 27 日,中央总部特种作战司令部协同各部队,部分 解放科威特市。第 3 特种作战大队与“海豹”小队採取联合行动,占领了美 国使馆。特种作战小队乘直升机进入美国使馆院内,收復了该使馆,并封锁 了使馆周围地区。次日,将其交还国务院。特种部队还与科威特抵抗力量并 肩作战,协助收復了科威特警察总部和其他重要政府部门。 5.编制与指挥的秘密 特种作战部队在“沙漠风暴”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什么秘诀吗? 中央总部司令(同时也是多国部队总司令)诺曼·施瓦茨科普夫上将, 在给国防部的报告中,写下了下面的一段话: “特种部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的特种作战司令部隶属中央总部,它 们是部署最早、最快的部队。大家知道,特种作战司令部的总职责是为特种 部队提供后勤保障,武器装备,以及组织训练。战区司令通过军种司令对待 种部队实施指挥。” 部属关系合理,指挥得当,是特种部队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应该 说,海湾战争中,特种部队的编制、体制及部署、指挥关系,仍旧是下个世 纪特种部队的典范。 根据《美国法典》,驻守在美国本土的特种部队,统一由特种作战司令 部实施战斗指挥。特种作战司令部通过有关联合司令部向战区司令部提供特 种部队,由战区司令部实施战斗指挥。在“沙漠风暴”行动中,把特种部队 配属给中央总部。中央总部和中央总部特种作战司令部对所辖特种部队进行 作战控制。 中央总部特种作战司令部是联合司令部,下辖陆军特种作战 特遣部队、 海军特种作战特混大队;中央总部空军特种作战司令部和一个独立特种作战 大队。各军种司令部负责所辖特种部队的行政事务和后勤保障。虽然中央总 部特种作战司令部属于二级联合司令部,但是在对伊拉克进行特种作战等方 面,它与中央总部有关部门共同制定作战计划,选择行动区域和目标区域。 主要通过作战控制把各军种特种部队纳入中央总部特种作战司令部的指 挥体系。作战控制是指挥官指导所辖部队完成特定任务的权力。上述指挥关 系使指挥官不必负责特种部队的后勤保障和行政事务,从而减轻了指挥官的 职责,并能确保以最高的效率向作战部队提供后勤保障。 归中央总部特种作战司令部实施作战控制的陆军部队有第 3 特种作战大 队和陆军特种作战特遣部队,该特遣部队主要由第 5 特种作战大队和陆军其 他特种部队组成。 尽管民事部队和心理战部队属于特种作战司令部的序列,但不由中央总 部特种作战司令部实施作战控制。第 352 民事部队和其他民事部队配属中央 总部陆军司令部。心理战部队,包括以第 4 心理战大队为主的部队,均配属 中央总部陆军司令部。这样安排的目的是,在敌对行动中,将心理战部队直 接配属给有关部队,对其实行作战控制。但是,关于如何使用心理战部队的 计划仍由中央总部制定。 除配属给舰队的“海豹”小队之外,中央总部特种作战司令部对全部海 军特种部队实施作战控制。舰队“海豹”小队由中央总部海军司令部实施作 战控制,支援海上拦截行动。配属给中央总部特种作战司令部的“海豹,小 队可为中央总部海军司令部执行战斗搜索与救援任务。由中央总部特种作战 司令部实施作战控制的海军特种部队,同时为中央总部海军司令部、中央总 部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和中央总部特种作战司令部提供支援。 上述指挥序列有一个例外情况:第 16 特种作战中队和第 919 特种作战中 队的 ac-130 武装运输机,宾夕法尼亚州空军国民警卫队第 193 特种作战大队 的 ec-130 心理战飞机,均直接由中央总部空军司令部实施作战控制。 从美国本上直接部署到海湾地区的特种部队已达到相当规模,红海、地 中海和波斯湾等地的航空母舰战斗群和两栖战备大队也配有海军特种作战分 队。其他特种部队是从欧洲向西南亚地区部署的。 中央总部特种作战司令部所辖各军种特种作战司令部下设战区中级司令 部,负责同中央总部陆军司令部协调所辖特种部队的后勤保障问题。中央总 部陆军司令部是战区后勤保障部门,起初负责对所辖特种部队提供补给品、 汽油、机油、润滑油、弹药、给养、维修以及必要的基地勤务等。后来,中 央总部陆军司令部负责陆上全体特种部队的后勤保障。 二、特种部队的发展歷程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特种部队。只不过一些国家没有特种部队之“名”, 或者不具备特种部队的完备的形态。 外国特种部队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欧洲白人对北美洲殖民统治时代,殖 民者曾利用“别动队”(“黑色贝雷帽”部队)对付印第安人。但是,特种 部队在世界范围内大量出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初,最先建立的是英国的 第34页 “哥曼德”。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国家的特种部队罪行累累,盟军的 特种部队为战胜法西斯立下了赫赫战功。冷战时期,特种部队有了很大的发 展。冷战结束后,各国为了应付中、低强度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为了进 行反恐怖、“维持和平”和禁毒等军事的和准军事的斗争,都特别垂青于特 种部队。尽管不少国家压缩军队规模,但特种部队却未受裁员之损。随着地 区冲突和危机的加剧,外军特种部队的数量和类型日益增多,其执行的任务 也越来越广泛。鑑于特种部队的特长,许多国家已开始运用特种部队镇压内 部动乱,对付外来颠覆,参与安全警卫,派往国外担任军事顾问或建立谍报 网点等等。特种部队的作用已受到各国军界的广泛重视。各国根据各自不同 的利益和需要,将继续发展和强化特种部队。下个世纪,仍是特种部队的世 纪。 当今世界,从组织涯全、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等方面看,美国特种部队 无疑是首屈一指的,以色列的“野小子”、德国的 gsg9、法国的“黑衣队”、 英国的“哥曼德”等几支特种部队也都很有特色,很有战斗力。 多数国家对特种部队的存在讳莫如深,给它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下 面对世界上几支着名的特种部队作一简略介绍。 (一)美国特种部队的发展歷程 美国的特种作战部队(以下统称特种部队)是美国快速反应部队的组成 部分,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组织最完备、装备最精良、战斗力最强的一支 特种部队。美特种作战司令部前司令斯蒂纳陆军上将说:“在当今复杂的多 极世界里,特种部队是执行美国安全战略的最理想的工具。” 1.18 世纪的“黑色贝雷帽”部队 头戴黑色贝雷帽的特种部队,在二三百年前就已出现于北美洲。在欧洲 白人对北美洲殖民统治时代,运用欧洲的战术和方法对当地土着居民印第安 人进行作战收效甚微。神出鬼没的印第安人经常袭击欧洲人并给他们以致命 的打击。欧洲人亟需改进战术对付印第安人。因此,他们开始利用熟知当地 情况、投靠殖民者的印第安人组建了几支精悍而善战的小部队。 由于这些部队经常採用机动袭击战术,他们被称为“别动队”。因其成 员戴黑色贝雷帽故又称为“黑色贝雷帽”部队。与其相类似的部队在以后的 战争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 1756~1763 年英法争夺北美洲的战争,1775~ 1783 年北美殖民地人民为争取独立同英国进行的战争,1846~1848 年的美墨 战争及 1861~1865 年的美国国内战争,都曾出现过特种部队。 “别动队”是美军中第一支特种部队。这支部队只是在战争时代,而且 是在完全自愿的基础上组建的。战争结束后随即解散。 2.二战中的美国特种部队 在现代美军中正规特种部队的重新出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这在 相当程度上是受英国“突击队”在近东的卓越战绩和德 国对其欧洲敌对国家居民和军队进行心理战的明显效果的影响。 (1)心战部队 1941 年 6 月美军成立了名为“特别研究小组”的心理战秘密小组。7 月 成立了直接隶属于总统、以威廉·多诺万为首的联邦情报协调局。该局很快 改编为战略情报局(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前身)并隶属于美国武装力量参谋长 联席会议。除进行战略侦察外,战略情报局开始对日本、德国及其同盟国进 行心理战。1942 年 12 月专门成立了一个心理战连。应该指出,在中央情报 局脱离参谋长联席会议领导之后,在武装力量中成立了其他特种部队并将领 导特种部队的所有职能转隶给军事当局之后,这支心理战部队在特种作战中 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战期间,美军在国外战区约有 20 个心理战连,总人数约 2000 人。这 些部队对敌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和心理战,为英美同盟在北非和南欧战胜法西 斯作出了巨大贡献。毫不夸张他说,如果没他们积极行动,该地区相当一部 分的德国部队不会投降。 (2)“别动队” 美军在组建心理战部队的同时,也开始创建“别动队”。在北爱尔兰培 训的第一支美国“别动队”正规营于 1943 年 3 月伞降到突尼西亚德军后方,在 夜幕的掩护下突然袭击,一举攻占了位于埃尔格塔尔山隘的重要交通枢纽。 北非盟国远征军司令、美国将军艾森豪高度评价了这个营的行动。在北 非战争结束前,美军在这一战区已达 5 个“别动队”营,约 3000 人。1944 年 6 月,这 5 个营中的 3 个营参加了英美在西西里岛的“哈斯基”登陆战役。 以后,在盟军攻占西西里岛墨西拿省城后,这 3 个营在德军后方连续打胜仗。 另外2 个营于 1944 年 6 月参加了英美盟军诺曼第登陆战役,表现极为突出。 在太平洋和东南亚对日作战中,活跃着一支美国“别动队”营、3 个美 国海军陆战队“袭击舰”营(类似于“别动队”营)和第 5307 英美联合大队 第35页 (英国“突击队”和美国的“别动队”)。这些特种部队在战争中屡立战功。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军“别动队”和心理战部队逐步形成并发展壮大。 与此同时美军还建立了几支其他的特种部队。 (3)“魔鬼旅” 第一支“绿色贝雷帽”部队于 1942 年 7 月 9 日在美国蒙大拿州哈里逊堡 成立,后来发展成美加“联合特种大队”。“联合特种大队”转战于欧洲和 太平洋战场,出没在日军、德军后方,屡战屡胜、功绩卓着。因此,这支部 队被人们称为“魔鬼旅”。它人数最多时达 5000 人。后来在欧洲併入了美国 陆军。 (4)游骑兵 由于美国陆军对英国突击兵(“歌曼德”)的表现极为称道,因此也建 立了类似的部队。为了纪念美国独立战争中由罗伯特·罗杰斯所创立的游骑 兵部队,乃将所成立的这种特种部队——特攻营称为游骑兵。 最早的游骑兵营是 1942 年 7 月在北爱尔兰成立的,成员来自美国陆军第 1 装甲师以及第 34 步兵师的志愿者。成立以后由英国教官在苏格兰高地的安 克那凯利突击兵中心进行训练。 游骑兵在二次大战中曾进行过一系列浴血战斗。由达比中校率领的第一 游骑兵营曾在北非的“火炬”登陆作战中担负夺取阿祖的海防要塞的任务, 并且在塞奈重创义大利守军。在卡塞林隘道的美军惨败中,该营守住了美军 的阵地掩护撤退,然后利用其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练就的过硬攀登技术突破艾 格特峡道战略重地,沖入敌军后方,直搅得敌军惶惶不可终日。艾森豪 对游骑兵营的表现极为欣赏。在突尼西亚战役结束时,游骑兵的兵力已扩充为 创立时的 5 倍。这些游骑兵营在西西里岛的吉拉曾大战德军,并参加过萨莱 诺的血战。1944 年 1 月,他们又登陆安其奥,并担任攻击塞斯特纳的先锋。 结果正面遇上大批企图切断盟军桥头堡的德军反攻部队,第 1 及第 3 游骑兵 营被切断退路,皆与德军血战至最后一人。第 4 游骑兵营试图进行营救,经 过多次拼死的攻击,终告失败。 在安其奥战役中游骑兵所损失的人员数量是他们在以前歷次作战中伤亡 人数的总和。残部部分返回美国编入了第 5 游骑兵营,部分编入美加联合特 勤旅。前者后来参加了诺曼第登陆,抢先登上了奥马哈滩头;后者是一支精 锐部队,也曾立下了不少战功。 (5)“梅里尔的掠夺者” 在远东,美军建立了与英军的“神犬部队”相类似的待种部队,即第 5307 联合大队(美英联合)。这支部队编制 3000 人,由梅里尔准将指挥,绰号为 “梅里尔的掠夺者”。 5307 大队是一支令人望而生畏的部队。在缅甸战场,它进行过大小战斗 20 余次,使日军大伤脑筋。它曾突破到日军防线后方的缅北地区,与“神大 部队”一同支援中国部队重新打通滇缅公路的行动。它曾在莽莽原始森林中 进行了长达数百公里纵深的袭击作战,消耗了日军预备队的主力,并且夺取 了密支那机场。为夺取日军顽固坚守的密支那城,虽然士兵皆已染病而且精 疲力竭,但缅甸战场美军总指挥史迪威将军仍不顾一切地将他们投入战场, 甚至命令医院中凡是站得起来且拿得起枪的士兵都必须参战。史迪威承诺, 攻下密支那后他们就可以马上回到医院,可是那些疲病交加的勇敢的士兵们 几乎全部阵亡,只有极少数人生还。这些倖存者被授予标有“密支那”字样 的荣誉奖章。5307 大队此后改制为第 475 步兵团。当时,在缅甸战场之外很 少有人知道这支部队所遭到的不幸,否则在美国将引起轩然大波,成为一件 丑闻。 第 475 步兵团后来加入了由美国第 124 骑兵团、第 612 野战炮兵团和中 国远征军第 1 步兵团联合组成的“战神”特遣部队,在缅北战场继续作战。 (6)“海豹”突击队 1943 年美军成立了第一支 100 人的“海豹”突击队。它隶属于太平洋舰 队。过去,由于在这一战区缺乏有效的侦察和其他预先措施。未能保障美军 大规模登陆并迅速展开而造成大量的人员和船只损失。尤其是 1943 年在太平 洋赤道附近吉尔伯特群岛中的塔拉夫环形岛美国人进行海上登陆时损失最 重。在这种情况下,“海豹”突击队应运而生。以后,在每次登陆战役之前, 美国海军司令部都要广泛运用“海豹”部队进行侦察和扫雷,有时还对敌舰 艇、港口设施和防御工事进行袭击。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大部分美国特种部队解散,这主要是因为人员损 失过多,再加上技术战术训练科目多、标准高、难度大,受训人难以达到标 准。除此之外,美军认为战争已经结束,再保留这些培训难度大、代价昂贵 的军人近期内没有必要。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特种部队同法西斯进行了殊死的斗争,表 现出高超的作战技能和勇敢顽强的自我牺牲精神。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特种部队却翻开了一页页不光彩的歷 史。 第36页 3.从韩战到海湾战争 在 50 年代初期的韩战中,美国持种部队没有任何显赫的战绩,而且 它本身也受到了重创。 韩战一爆发,美国陆军“游击战专家”阿托·邦克的意见便被採纳, 二战结束后已经解散的特种部队又得到了恢復,美军又组建了 8 个突击中 队。 1952 年 6 月 20 日,在原来的突击中队的经验的基础上,在北卡罗来纳 州的布雷格堡建立了第 10 持种部队大队,队长就是阿托·邦克上校。这支部 队一支保留到现在。 现今美国“绿色贝雷帽”部队的直接前身就是在韩战中建立的特种 部队。 不久以后,由于美国参与印度支那战争,美国军事当局重新提出恢復常 备特种部队的建制。他们认为,特种部队是进行这场半游击战争最理想的工 具。 到 1953 年 9 月为止,美国在本土组建了第 7 和第 10 两个恃种作战大队, 1957 年又重新成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组建的第 1 特种作战大队(原美 加联合特种作战大队)。这些大队中约有 350 人作为军事顾问被派往西贡。 到 1963 年底以前,美军共成立了 8 个现役和 4 个后备役特种作战大队,总人 数为 1.2 万人。在美军入侵印度支那最紧张时期(1967 年),有 3000 名“绿 色贝雷帽”军人在当地作战。他们为西贡特种部队培训了 8 万名军人。在越 南作战的还有 14 个“别动队”连、5 个心理战连、数个“海豹”分队和 3 个 民事连。这 3 个民事连是美军特种部队的新成员,他们主要在西贡控制的地 区帮助“镇压暴乱”。 在印度支那战争期间,美军还成立了一支新的特种部队,即空军特种部 队,它原来是美军第 90 空军联队。 在印度支那战争中,美国南越联合特种部队在越南、寮国、柬埔寨进行 了一系列特种讨伐战争。其中较大的战斗行动是对寮国爱国者的“沙伊宁格 蛙泳行动”,对越南爱国者在束埔寨的重要交通枢纽所进行的一系列破坏行 动,以及由“海豹”部队对越南民主共和国海军和民用船队所进行的“查尔 斯顿”行动。 印度支那战争中,美国及其培训的南越特种部队对和平居民也表现出他 们特有的残忍。他们恶毒地散步种种蛊惑人心的谣言,对和平居民任意杀戮, 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越南战争结束后,美国陆军中有部分特种部队被裁减或改编。然而,空 军和海军的特种部队不但没有削减,而且得到加强。除此之外,1977 年又组 建了“三角洲”部队,它是美国反恐怖行动的主要部队。 为解决特种部队过于分散,没有统一的常设机构的问题,80 年代美国先 后对特种部队指挥系统进行了几次改组:1982 年把陆军现役特种部队全部划 归陆军第一特种作战司令部,隶属美国陆军部;1983 年组建特种作战协同司 令部;1984 年 1 月 1 日,美国防部又决定成立联合特种作战局,直属参谋长 联席会议指挥,统一协调三军特种部队的活动和建设。与此同时,美太平洋 总部、中央总部等战区司令部分别成立了特种作战司令部,统辖战区内所有 特种部队;1987 年建立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担负对美国本土全部特种部队 的作战指挥,并设立主管特种部。队和应付局部冲突的助理国防部长一职; 1988 年组建海军特种作战司令部,将海军现役及后备役特种部队列入它的编 制,直属海军部;1989~1990 年,相继组建陆军和空军特种作战司令部。 在海湾战争中,美国为了加强对伊军的侦察、渗透和对特定目标的破坏 以及心理战等,派出了大量陆、海、空三军特种部队,并在多国部队联合司 令部中成立了特种作战联合司令部实施统一指挥。这些特种部队与反伊联盟 中其他国家的特种部队一起战斗在伊军的腹地,破坏伊军设施,迟滞伊军行 动,搜集伊军情况,展开游击战,瓦解伊军的军心和士气,在对伊军作战中 大显身手,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美国军事当局全面总结和深刻分析了在二战、越战及海湾战争中运用特 种部队的经验。根据这些经验,不但在特种部队战术和技术装备方面作出明 确规定和要求,而且更加详细地划分了各种特种部队的作战任务和责任范 围,进一步加强特种部队的建设。 (二)美国特种部队的现状 目前美特种部队总兵力为 4.26 万人,其中现役部队 2.5 万人,后备役部 队 1.76 万人。 美军特种作战司令部设在佛罗里达州的麦克迪尔空军基地,它是直接隶 属于参谋长联席会议的联合司令部,1987 年正式成立,现任司令唐宁陆军上 将。司令部编制员额 500 人。全部陆、海、空军特种部队都归它指挥。特种 作战协同司令部(司令部设在北卡罗来纳州的波普空军基地)及其侦察保障 勤务部队隶属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特种作战协同司令部没有固定编制。必 要时,可根据最高军事当局需要组建由各种特种部队构成的兵团。它的主要 使命是:研究制定统一使用特种部队的方案,执行紧急任务。 第37页 特种作战司令部司令(陆军上将或海军上将)由总统任命,并经参议院 批准,其职责是:研究使用特种部队的理论、战略和战术;对下属司令部的 建设和拨款提出建议;组织所属部(分)队进行作战训练;协调特种部队的 作战行动;对待种作战的侦察保障提出要求和申请;检查各战区的特种部队 的战备状态;组织採购专用武器装备。 参谋长联席会议 陆军特种作战 司 令 部 司令:中将 驻地:北卡罗来纳 州布雷格堡 特种作战司令部 司令:上将 驻地:佛罗里达州 麦克迪尔 空军特种作战 司 令 部 司令:少将 驻地:佛罗里达州 赫尔伯特 海军特种作战 司 令 部 司令:少将 驻地:加利福尼亚 州科罗纳多 图 14 美国特种部队指挥系统 1.“绿色贝雷帽”、“三角洲”及其他 陆军特种部队在美国特种部队中歷史最长、规模最大。陆军特种作战司 令部成立于 1989 年 12 月 1 日,驻北卡罗来纳州布雷格堡,司令为中将衔。 它负责协调和统一陆军的特种作战行动,为战区总司令及陆军各级指挥机构 提供支援。下辖陆军特种部队司令部、陆军民事与心理战司令部、陆军特种 作战综合司令部(暂编)和肯尼迫特种作战中心(学校)。现役部队总兵力 1.47 万,后备役兵力 1.43 万,合计 2.9 万。 (1)“绿色贝雷帽”部队 陆军特种部队司令部成立于 1990 年 11 月 27 日,下辖 5 个特种部队大队 (严格意义上的美国“绿色贝雷帽”部队就是指的这些大队)和第 1 特种部 队作战分遣队(即着名的“三角洲”部队)。这些部队全部可以空降。 “绿色贝雷帽”部队是一支专门用来对付非正规战争和执行秘密任务的 部队,它的成员精通多国语言,受过海陆空三军的全面训练,各有绝招。它 的主要任务是,战争年代在敌纵深后方或者和平年代在外国领土上进行游击 战争和专门训练游击队人员,推翻美 图 15 美国陆军物种作战司令部战斗序列 国不喜欢的政府。“绿色贝雷帽”部队还广泛运用于为美国友好国家组织、 装备和训练特种部队,并领导这些力量,有时还经常同其一道对反对派武装 力量进行反游击作战。它训练友好国家的军队掌握破坏行动的方法,使用当 地和外国制造的各种武器,包括化学武器。 第 1 大队驻华盛顿州刘易斯堡,负责亚太地区作战,其第 1 营驻沖绳岛, 归太平洋总部指挥。第 3 大队驻布雷格堡,负责非洲撒哈拉以南。第 5 大队 分别驻北卡罗来纳州布雷格堡和肯塔基州坎贝尔堡,负责西南亚和东北非。 第 7 大队驻北卡罗来纳州布雷格堡,负责中美洲和南美洲,其第 3 营驻巴拿 马运河区,归南方总部指挥。第 10 大队驻麻萨诸塞州狄文斯堡,负责欧洲和 地中海地区的特种作战,其第 1 营驻德国巴特·土尔茨,归欧洲总部指挥。 特种部队大队编制 776 人,下辖 3 个营及一些保障分队,大队长为中校。 特战营下辖 3 个特战连及一些保障分队,营长为少校。特战连下辖 6 个作战 小组。作战小组组长为上尉,每小组 12 人,每人均有明确的职责和特长。作 战小组直接执行作战任务,是“绿色贝雷帽”部队的基本作战单位。 对于军人来说,通往“绿色贝雷帽”部队的道路是艰难的。要想成为该 部队的候选人,即参与该部队的训练,必须具有 5 年以上的军龄,而且表现 要突出。自愿参加者需经过严格的考试和体格检查,通过率仅为 10%。 参与训练者,不管过去是何种兵,全部要接受基础训练。训练的目的是 增强体格,掌握地面作战必备的地图判读、通信和格斗等基础知识与技能。 基础训练结业后,大部分人进入乔治亚州本宁堡的空降学校,进行为期 3 周的跳伞训练。合格后领取银白色空降证章,这样才迈出了有可能成为“绿 色贝雷帽”部队的正式成员的第一步。 以后学习的科目有:通信、军械、情报、降落伞的保管维护、车辆驾驶 与维修、医疗等。基于每个队员的职务、经歷、技能程度不同,训练的地点 和时间长短也不同。大部分学习 8 周的课程,医疗课程学习时间最长,从理 论到实践的整个培训过程共需 45 周。 最后全体成员在布雷格堡被授予带有 s 字样的证章,这表明已具备了经 受特种作战的必要的知识与能力,成为了一名正式的“绿色贝雷帽”部队的 成员。 分配到特种部队的队员,还要从老队员那里充分接受应用技术训练。内 容有如何运用和提高已掌握的技术,以及最大限度地有效应用有关技术的方 法。这样,不论到世界任何地方,不论在任何环境下一一是在发达国家还是 在发展中国家,是城市还是农村,是大海还是高山,是平川还是峡谷,是白 天还是夜晚,是炎夏还是寒冬,“绿色贝雷帽”部队的成员都能进行空降、 潜水,从事山地战、丛林战、沙漠战、滑雪战等特种作战。 第38页 每一个作战小组的成员经过严格训练后所具有的能力不但可以顶替 50 名一般士兵,而且还具有高水平的教育训练和管理能力,可以大量训练当地 人从事特种作战。 贝雷帽(beret)是一种无檐软顶的帽子,一种流行于英国青年人中的便 帽。早年欧洲殖民者在北美组织的“别动队”戴过这种式样的帽子,二战初 期英国创建特种部队(“哥曼德”)时又採用了这种帽子。 美国陆军的特种部队是在二次大战中仿效英国的“哥曼德”部队组建的。 在这支部队建立之初,有人提出应为它确定一个特殊的标志,军事当局想到 了英国突击队员戴的贝雷帽。就这样,绿色贝雷帽被美军的特种部队所採用, “绿色贝雷帽”成了美军特种部队的别称。 美陆军的一些将领对这种绿色扁帽并不中意,採用后又一度停用。然而, 对特种部队异常关心并予以主力支援的甘迺迪总统认为,这种异常的帽子作 为突击队员勇敢地克服未来的种种困难。执行艰苦任务的象徵,是很相称的, 并指示突击队员们要自豪地戴上它。因此,美国的特种部队又重新採用了贝 雷帽。 在绿色贝雷帽的前方佩有一个特别的徽章,徽章的图案为箭与剑交叉在 一起的浮雕。这种象徵勇敢无畏的骑士风格的徽章是 1942 年 2 月 26 日在特 种部队的筹备阶段由当时的国防部长批准佩带的,它同绿色贝雷帽一起,都 成了美国特种部队的象徵。 (2)“三角洲”部队 在美国东部,有一个神秘的军事基地——北卡罗来纳州布雷格堡。基地 里驻扎着一支神秘的部队,这就是 70 年代未以来美国专门用来执行反恐怖作 战任务的“三角洲”部队。 “三角洲”部队的全称是第:特种部队作战分遣队,成立于 1977 年,专 门对付世界范围内威胁美国利益的各种恐怖活动。它现有两个中队,中队下 面分若干小队,每个小队 16 人,个个都是神枪手,在 500 多米内能百发百中, 由于它的反恐怖性质,部队的武器装备也保密。 特种部队是美军的精华,而“三角洲”部队是精华中的精华。这支为数 400 人的部队已多次进行过特种作战。它参加了 1980 年 4 月营救被伊朗扣作 人质的美国驻德黑兰大使馆人员的行动。由于直升机机械故障和指挥控制系 统失灵等原因,此次任务没有完成。在 1983 年 10 月美国入侵格瑞那达时也 动用了“三角洲”部队。 “三角洲”部队还用于保卫美国高级国务和政治活动家在世界动盪地区 和恐怖活动猖狂地区的安全,夺回被恐怖分子劫持的海船,保障重要的尤其 是国际性活动顺利进行。1984 年洛杉矶奥运会期间,“三角洲”部队担负了 安全保障任务。 为什么叫“三角洲”(delta)这么个怪里怪气的名字?这与它的创建人、 第一任队长贝克威思的一段经歷有关。 60 年代初的越南战争中,贝克威思还是一名特种部队的上尉。当时,他 凭着一股天不怕地不畏的愣劲,带领十几名特种队员,活跃在密林中、山谷 里、村落旁,对越南游击队进行骚扰、破坏、渗透,着实露了一手,被誉为 “特种作战专家”,深得上司赏识。可是,在波来梅之战中,他奉命从空中 增援一个被围困的营地,由于直升机没能将他及队员们投送到预定位置,自 己反而被困在一个三角形的地带内。突围时,他肚皮上中了一枪,要不是一 个军士把他背出来,说不定已做了越南人的俘虏。想那柬埔寨的沼泽、寮国 的森林、泰国的山陵,他都闯荡过来了,没料到在越南一个小小的三角地带 内栽了跟斗!对此,他耿耿于怀,终生难忘。 越战结束以后,1977 年 11 月,他受命组建反恐怖部队,特地为之取名 为“三角洲”部队。 自成立之日起,贝克威思就实行一套特殊的选拔、训练、管理方法,试 图将这支部队建设成名符其实的特种部队中的特种部队。 他亲自拟订了“三角洲”部队的任务、编制、装备、训练等若干规定, 就连挑选队员的标准,都规定得十分具体。 报名条件:美国公民,年龄 22 岁以下,在特种部队中已服役 2 年以上。 体能条件:能在 25 秒钟内逆向爬行 35 米,每分钟仰卧起坐 37 次,每分 钟做伏地挺身 33 个,24 秒钟内通过所设置的障碍,16 分钟内完成 2 公里长跑, 能全副武装泅渡 100 米。完成这些项目后紧接着进行 18 公里急行军。休息两 小时后,再进行体力极限测试,应试者于 24 小时内,在得不到任何暗示、指 点的情况下,使用一块罗盘和一张地图,在荒无人烟的地区,单独行军 74 公里。 技能条件:会熟练使用各种轻武器,操作多种机械设备和驾驶各种汽车、 坦克、装甲车,会开大型运输机或直升机。此外,还要求擒拿、格斗、攀援、 越障,样样在行。最后,每人至少还要有一门以上的专长,比如橇锁、开箱、 修理、爆破、救护、报务等等。 心理条件:忠实、坚定、沉着。要求能正确回答下列问题: “谁是你最好的朋友?” “你的朋友遇到了麻烦,被送到了警察局,他要你去为他作伪证,你怎 第39页 么办?” “你带领一支小分队去执行任务硝一个人不服从你的命令,你准备回去 向上司汇报。但中途遇到了敌人,那个人救了你一命,回去后你还因他不服 从命令告发他吗?” “上边命令你带领 10 个人去炸毁一座炼油厂”,路上碰到了 2 个小姑娘, 你怎么办?是杀掉她们或带上她们,还是置之不理?” 标准真够苛刻的。能全部达到上述条件的人并不多。尽管如此,贝尔威 思还是郑重宣布:“即使无人能通过测试,也决不降格以求。” 对于入选者贝克威思先给他们放一段录像:画面上,1972 年慕尼黑奥运 会,恐怖分子绑架了以色列运动员,2 名德国保安人员对夹杂在人群里的恐 怖分子举起了枪,但迟迟不敢扣动扳机 “记住,枪一响,就会有人丧命。谁先开枪,谁就有活命的希望,这是 我们的信条。”他脸上表情严肃、冷漠。 随后,他又把这些人带到一个大鱼缸前,指着里边游动的各种颜色的金 鱼说:“那黑的代表恐怖分子,其他的代表守法公民。开枪时,你们要在 0.5 秒时间内辨别清‘好人’和‘坏人’,并保证‘坏人’身上都有弹孔,‘好 人’身上没有一点弹痕!” “就按这个标准训练!” 训练中,如果有人不认真或不合标准,贝克威思就会中止训练,把这个 人拉到队列前,毫不留情地加以训斥:“训练场就是战场。在训练场上浑浑 噩噩,在战场上就会以付出生命为代价。如果你们中间有人因缺乏训练而愚 笨地死去,那么,他的妈妈就会收到一封这样的电报:‘您的儿子因为太笨 不幸死去。’我希望你们的父母不要收到这样的电报!” 一位士兵深有体会他说:“在原来的部队中,我比所有伙伴都强。但在 这里,我只有拼命训练,才能不致被淘汰。” 经过严格的训练,“三角洲”部队己成为一支别具特色、令人生畏的部 队。美国国务院反恐怖办公室、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联邦航空管理局、 能源部、司法部的代表,曾组织一个考核委员会,对“三角洲”部队进行了 一次模拟考核,结果相当令人满意。考核委员会的负责人说:“这支部队虽 然还不是世界上最好的反恐怖武装力量,但是我相信,没有人比他们更好。” 英国、法国、联邦德国派来的观察员惊嘆:“我们从来未见过技术如此 精湛的部队。” 美联社一个记者的评论更形象、更幽默:“给这支部队一架长梯,他们 能爬上月亮!” (3)神秘的“蝰蛇” 第 160 特种作战航空团是陆军特种部队唯一的一支航空部队,驻肯塔基 州坎贝尔堡,现隶属于陆军特种作战综合司令部(暂编),下辖 3 个航空营。 它专为地面部队提供空中支援、指挥控制、战场情报和目标搜索等勤务。这 支部队行动诡秘,其编制和作战行动鲜为人知。它有一个十分贴切的绰号— —蝰蛇。 第 160 团的飞行员中有的已夜飞超过或接近 2000 小时。迄今,他们已在 巴拿马、科威特和伊拉克进行过夜飞,他们还能在光线有限和气候恶劣的条 件下飞行以及执行作战小组的敌后渗透、提供再补给和紧急医疗救援等任 务。此外,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些飞行员还参加了空军的特种作战和空袭行 动。海湾战争期间进行的 3 次寻找和营救美飞行员的任务,其中有一次就是 由第160 团第 3 营的一架“黑鹰”直升机完成的。 “蝰蛇”部队的主力机种是 uh—60“黑鹰”直升机、ah-1 武装直升机、 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oh—58 空中侦察机。从 1992 年开始装备先 进的 mh—47e 直升机,还将装备具备空中加油性能的“契努克”和 mh—60k “黑鹰”直升机。这无疑将增强“蝰蛇”部队的渗透能力,并将其顺利带入 2000 年。 下面讲述的是“蝰蛇”部队在一次演习中的出色表现。 “蝰蛇,蝰蛇,立即出动!”指挥官给“蝰蛇”部队下达了命令。 “蝰蛇”部队的 4 架 uh—60“黑鹰”,在晨曦中,从战区前缘的最后集 结临时机场出发,到战区去执行撤离地面侦察部队的任务。4 架“黑鹰”以 密集队形,在离地面和树梢 8~15 米的高度,向北作隐蔽的地形跟踪飞行。 不久,长机向他的编队发出了口令:“目标在左前方××度,准备着陆!” 只见 4 架直升机呈串列式编队依次飞入着陆场地,此时机组人员已将舱 门预先打开,直升机一着陆,地面部队的士兵迅速登入机舱。 同时,“蝰蛇”部队的另外 4 架“黑鹰”正向地面装甲部队飞去,他们 去完成为地面装甲部队提供软油箱的任务。装甲部队用的通用动力公司生产 的 miai 型坦克因速度快、战场机动性好,在战场上颇具威力,但其燃气涡轮 发动机油耗太大,直接影响了它的机动性。“黑鹰”吊挂着软油箱,直接空 第40页 运到战场上,为坦克快速加油,大大提高了坦克部队的机动能力。 “蝰蛇”部队除了执行以上任务外,还要执行夜间偷袭,侦察、渗透任 务,更显示出它的 24 小时全天候作战能力。执行这种任务一般是让一架“黑 鹰”直升机在夜色的掩护下,高速低空飞越前线战区,远程渗透到敌占区, 或为那里的特种部队传递和交换情报,或进行夜间侦察或空中监视后返回, 尽管任务本身与执行白天的类似任务相同,但从飞行及导航的要求来看,则 要求直升机设备具有更好的性能,飞行员有更好的飞行技艺。 执行夜间飞行任务的“黑鹰”的机载设备与执行昼间任务相比,主要是 增设了夜视目镜,当驾驶员在夜间于森林上空飞行时,该目镜也可为其提供 清晰的树木与周围地形图象。若天气晴朗,藉助于皎洁的月光,在背景灯的 衬托下,驾驶员甚至能清楚地看到地面上的坦克履带轨迹。 在执行典型的夜间飞行任务时,“黑鹰”起飞后一般由都卜勒雷达导航, 但在关键地形或复杂障碍区则需驾驶员目视辅助导航。 夜间飞行时,飞行高度一般在 60 米以下,此时飞行速度约为每小时 185 公里,当高度降低到 30 米时,飞行速度限制为每小时 130 公里。若用地形跟 踪系统飞行,则速度限制为每小时 75 公里。由于飞行高度低,领航员要不时 地报告前面正在逼近的障碍物,并要求驾驶员作出“已看见”的应答。当“黑 鹰”直升机飞越电话线和高压线时,夜视目镜的高度可见率可使驾驶员清晰 地看到前方的电线,并确定出直升机与电线之间的间隙,保证直升机有足够 的离线高度并安全通过。夜视目镜使飞行员在月光下飞行和在阳光下飞行感 觉差不多。 美国的“蝰蛇”特种部队专门配备有随军行动的战场维护公司和总部保 障公司,专门执行野外维修和保障任务,以保障直升机机队随时处于应战状 态。 (4)别动队 别动队是指美国陆军第 75 别动团,团部驻本宁堡,成立于 1984 年,原 属民事与心理战司令部,现属陆军特种作战综合司令部(暂编)。第 75 别动 团又称“黑色贝雷帽”部队。它的主要任务是深入敌占区的纵深进行侦察, 并实施具有战略意义的突袭和伏击;在低强度冲突中,则执行反游击战和反 恐怖的作战任务。别动队装备以 ml6al 步枪和 m203 榴弹发射器为代表的各式 先进轻武器,并且受过专门使用外国武器的训练。 他们被指定在敌战役战术后方(400~500 公里)进行独立侦察、破坏和 突击行动。在战争和军事冲突时,主要方法是直接加入美国武装力量。第 75 别动团下辖 3 个别动营,每营 600 人。第 1 营驻乔治亚州斯图尔特堡,第 2 营驻华盛顿州刘易斯堡,第 3 营随团部驻本宁堡。3 个营轮流担任别动队战 斗值班部队,能在 18 小时内出动,袭击格瑞那达的首批突击队主要是由别动 队组成。 (5)第 4 心理战大队 陆军民事与心理战司令部下辖第 4 心理战大队(辖 4 个营),驻布雷格 堡,专门进行心理战。 心理战部队不仅对战区的敌军和居民施加心理影响,而且在和平年代对 潜在的敌人和美国不喜欢的国家进行大规模心理战。他们冒充旅游者、商人、 企业家及其他身份的人直接秘密潜入别国,甚至从接壤国家间接对别国进行 心理战。他们主要通过散布谣言、制造假情报扰乱别国局势,破坏政府或者 美国不喜欢的国务和政治活动家的威信,制造世界和地区性仇恨。唆使居民 不服从本国政府和当地政府行政机关的领导,帮助当地居民中的某些团体进 行暗中破坏和其他违犯法律的行动。为了进行心理战,各心理战部队不仅使 用特制的超短波和短波无线电发射机,能迅速移动的、一昼夜能印刷 100 万 份传单的手提式印刷机,而且还广泛利用国家电台、电视、报纸等大众传播 机构,比如“美国之音”、《自由报》、“自由欧洲”及美国新闻署和中央 情报局的宣传途径来进行配合。同时,心理战部队还担任审讯俘虏的任务。 在和平年代,心理战部队广泛用于帮助美国的友好国家和政府。比如, 在调整国家行政体制,稳定国内政治、经济和军事局势,同反对派作斗争和 破坏其威信中,心理战部队都得到广泛运用。 心理战部队和民事部队的成员包括心理学、宣传、社会学、宗教、国民 教育学、内外政治、经济、法学、国际关系等领域的专家。 (6)后备役特种部队 后备队以及国民警卫队的特种部队、心理战和民事部队是完成国家最高 指挥当局下达的各项任务的重要部队。在巴拿马作战和海湾战争中,各军兵 种的后备役特种部队参加了行动,并且表现突出。 陆军后备队中有 2 个特种作战大队(第 11 和 12 大队分驻马里兰州米德 堡和伊利诺斯州阿灵顿海茨),国民警卫队中也有 2 个特种作战大队(第 19 和 20 大队,分属犹他州和阿拉巴马州陆军国民警卫队),心理战部队有 2 第41页 个大队的后备部队,民事部队也有 1 个旅及若干独立营、连的后备部队。 1991 年 10 月 1 日,后备役特种作战、民事和心理战分队划归陆军特种 作战司令部统辖。后备役特种作战部队表现非凡、精通专业,深得战区总司 令的器重。后备役民事和心理战部队的工作也很出色。在很多情况下,他们 具备的技巧和能力甚至连现役部队也难以相比。 他们既有专业教育工作者、大学教授、中学教师,也有律师、法官、管 理人员、消防官员,还有石油和民用工程师等,他们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直接 带进了军队的工作中。 在对巴拿马行动中,他们的特长得以广泛施展。“沙漠风暴”行动之后, 在重建科威特、援助伊拉克和科威特难民以及库德人的行动中,他们都发 挥了极大的作用。 将后备役特种部队划归陆军特种作战司令部统辖,增强了该机构更好地 确定和使用后备役部队的能力。陆军特种作战司令部作为陆军的后备役特种 部队唯一的行政和训练管理者,有利于确保统一的训练和战备标准并使之固 定化,这样就能快速地动员起后备役的人力物力。 此外,由于不需同陆军的其他司令部进行协调就可自行动用后备役分 队,后备役特种作战分队部署准备时间就会缩短。 国民警卫队的特种部队归各州指挥,除非联邦政府下令将其国有化,杏 则美国陆军特种作战司令部统辖不了这些部队。不过,他们的训练监督和分 队评估由陆军特种作战司令部负责。 2.后来居上的空军特种部队 美国空军特种作战司令部成立较晚,但它后来居上,成为美军特种部队 中一支空中突袭力量。美国空军特种作战司令部成立于 1990 年 5 月 22 日, 驻赫尔伯特,直属空军参谋部,其作战部队由原第 23 航空队的特种作战部队 组成。其使命是:进行敌后侦察,为决策者提供准确可靠的情报;向敌后运 送陆、海军特种部队,并提供有效的空中火力支援;迅速夺取制空权,选择 并准备登陆场和机降地区;设立伤员收容点,收容和治疗伤病员;负责对执 行敌后任务部队的后勤补给和人员后送;搜救在敌后失事的机组人员。此外, 也承担一定的化学和心理战任务。 空军特种作战司令部下辖 3 个特种作战联队。第 1 特种作战联队驻佛罗 里达州赫尔伯特基地,包括 6 个特种作战航空兵中队,即第 8、9、15、16、 20、55 中队。主要装备 mc—130、ac—130h、mh—60g 和 hc—130、mh—53、 hh—53、uh—1 等待种作战飞机和直升机,主要对美中央总部、大西洋总部 和南方总部负责,并在必要时向部署在欧洲和太平洋地区的特种作战联队提 供支援。1988 年 3 月 1 日,驻埃格林第 39 航空救援与回收联队改为第 39 特 种作战联队,次年 5 月移驻德国莱因一美因空军基地(2 个中队驻英国伍德 布里奇皇家空军基地)。第 39 联队及所辖 3 个中队现全部驻英国阿尔康伯里, 第 353 特种作战联队,1989 年 4 月组建于菲律宾克拉克,辖 3 个特种作战中 队和 2 个支队,负责太平洋战区的特种作战。克拉克空军基地关闭后,移驻 沖绳嘉手纳基地。 此外,空军特种作战司令部还辖有 3 个直属单位,即特种作战任务试验 和鑑定中心、第 1720 特种战术大队和美空军特种作战学校;两个后备役大队 ——第 193 特种作战大队和第 919 特种作战大队。空军现役特种部队现有 6300人,后备役 1800 人。 尽管美空军特种作战司令部成立时间不长,但美空军执行特种作战任务 的歷史却由来已久。早在 1944 年,美军就组建了第一空中突击大队,担负支 援奥德·温盖特率领的英国地面部队对日军作战的任务,5 个月时间内,第 一空中突击大队向深人日军防线 330 公里进行作战的英军空运了大量的武器 装备、弹药和物资,有力地牵制了日军,迫使日军不得不从侵印部队中调回 5 个师,打破了日军的侵印计划。 图 16 美国空军特种作战司令部战斗序列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军大量裁减,第一空中突击大队也被撤销。 韩战期间,美空军重新组建空中突击队,战后随即撤销。 1961 年,美空军再次组建空中突击队,为入侵越南、寮国的美军地面部 队提供近距空中支援和空中机动保障。1970 年,空军出动 mc—130、hc—130、 hh—3 和 hh—53 型机,运载地面突击队袭击越南山西战俘营。尽管这次行动 没能救回战俘,但它仍显示了特遣队深入对方纵深作战的能力。 1973 年,美军撤出越南后,空军空中突击队再一次撤编,但保留了部分 中队、飞机及人员,划归战术空军司令部领导。 1980 年 4 月,由于直升机机械故障和指挥控制系统失灵等原因,美军营 救伊朗人质行动失败。这次教训使美军感到需要加强特种部队的建设,改进 其武器装备和指挥控制系统。 1983 年,空军特种部队的 mc-i30 充当了美军袭击格瑞那达的急先锋, 其空降引导组先期抵达,控制空域,为随后到达的部队建立机降场;ac—130 则为地面部队提供有效的火力支援。 第42页 1989 年 12 月 20 日,美军入侵巴拿马,空军特种部队再立“新功。”攻 击发起时,一架 ac—130 首先压制托库门机场的巴拿马国防军,并为执行夺 取该机场任务的 750 名突击队员提供火力支援。在以后的作战进程中,hc— i30 加油机完成 65 次空中加油任务,为陆军和空军的各种直升机提供了 14 万多千克油料。 1991 年初的海湾战争中,新组建的空军特种作战司令部发挥了突出的作 用。地面战争开始前,空军特种部队的飞机潜入伊拉克领空进行纵深战术侦 察,为作战计划的拟定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情报。战斗进程中,空军特 种部队还担负了搜救在科威特境内被击落的美军飞行员的任务。 为适应 90 年代及 21 世纪初美国军事战略的变化,空军特种作战司令部 前司令托马斯·e·埃格斯少将明确提出,在新形势下迎接新的挑战,必须强 调现代化建设。 3.神出鬼没的“海豹” 美国海军特种部队的基本作战单位是海陆空突击队,俗称“海豹”(seal) 突击队。它是美国特种部队中一支战技嫡熟、战功卓着的奇兵劲旅。其主要 任务是海港防卫、障碍物侦察、两栖破坏和水下爆破,有时还进行有限的游 击战和海上巡逻,并为外国训练海军特种部队。冷战后,它已成为美国进行 低强度战争,应付突发事件、执行反恐怖任务的“杀手锏”。 海陆空突击队的前身是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海军战斗破坏队。 1943 年 5 月 6 日,美国海军从其建设大队、炸弹水雷处理队、侦察队以 及海军爆炸物处理学校的学员中,挑选优秀官兵,正式组建海军战斗破坏队。 首任指挥官兼教官是曾创设海军爆炸物处理学校的柯夫曼少校。战斗破坏队 在本土经过短期的水中破坏和小型舟艇操作训练后,即被派往欧洲战场。战 后,海军战斗破坏队同其他大多数特种部队一样被解散了,队员几乎都成为 新开设的海军战斗破坏学校的教官。 1947 年,美国海军当局以战斗破坏学校为基础,编成了海军水中破坏 队,俗称“蛙人队”。它的侵朝战争中曾参加仁川登陆战,并发挥了重大作 用。 60 年代初期,美国介入越南战争,海军当局从水中破坏队中筛选精兵强 将,组成一支特种部队——海陆空突击队。该队当时编有 2 个小队,共有队 员 120 名,分别配属给太平洋舰队和大西洋舰队。1966 年,海陆空突击队被 派往越南战场,与水中破坏队、舰艇支援队和空降兵共同组成海军特种作战 群,并成为其中的主要突击力量。 越南战争结束以后,海陆空突击队被留下来。1983 年,海军当局决定把 水中破坏队编人海陆空突击队,进一步壮大了它的实力。 美国海军现役特种部队现有 4000 人,后备役 1500 人。现役部队编为 2 个特种作战大队,下辖 7 个“海豹”突击队,分属两洋舰队。 第 1 特种作战大队隶属太平洋舰队水面舰只司令部,驻加利福尼亚州圣 迭戈,下辖第 1、3、5“海豹”突击队,第 1 蛙人运送艇小队等;第 2 特种 作战大队隶属于大西洋舰队水面舰只司令部,驻维吉尼亚州诺福克,下辖第 2、4、6、8“海豹”突击队,第 2 蛙人运送艇小队等。 海军特种部队编制上属海军特种作战司令部,司令部设在加利福尼亚州 科罗拉多海军基地。由该司令部管辖的海军特种作战中心也在科罗拉多海军 基地。 海军特种作战 司 令 部 司令:少将 驻地:加利福尼 亚洲科罗 纳多 太 平 洋 舰 队 第 1 特种作战大队 大 西 洋 舰 队 第 2 特种作战大队 驻地:维吉尼亚 州诺福克 第 1 小队 第 3 小队 第 5 小队 驻关岛分遣队 第 1 蛙人运送艇小队 第 2 小队 第 4 小队 第 6 小队 第 8 小队 驻波多黎各分遣队 驻英国分遣队 第 2 蛙人运送艇小队 图 17 美国海军特种作战司令部战斗序列 “海豹”突击队是海军特种部队的主要战术分队,每队 210 人,编成 5~ 8 个特种作战排,每排 16 人。 从加勒比海到中东,从南美到远东,从西太平洋到北大西洋——美国海 军走到哪里,“海豹”就出现在哪里。 一些人心目中的“海豹”是一支执行近乎自杀使命的秘密突击队;是一 群胆识过人、独来独往、飞檐走壁的夜行侠;是一些富于冒险精神、令人闻 风丧胆的勇士 。 只有“海豹”队员们真正了解自己。他们深知自己的所作所为带有不可 避免的危险性,因而在执行任务过程中,他们从不莽撞行事。他们十分看重 整体的步调一致,因为他们深知单枪匹马意味着一败涂地。在大多数情况下, 他们把使命放在首位、併力图圆满完成。对于“海豹”队员来说,最不能接 受的莫过于有的人为炫耀自己而单独行动,由于不必要的冒险而使预期的目 标付诸东流。 在格瑞那达及贝鲁特,“海豹”所肩负的使命非同一般。在格瑞那达, “海豹”扮演了它的传统角色——在飞机场附近和其他着陆地点进行水道侦 察,为突击队员空降及海军陆战队员着陆寻找合适的地点。在贝鲁特,“海 第43页 豹”将其保留项目如法炮制——进行侦察并搜集情报。 然而,这支海陆空突击队并不仅仅承担像在格瑞那达或贝鲁特一类的特 殊任务,它还照常随自己的舰队进行活动,大约 50%的“海豹”队员是跟随 舰队执行任务的,他们为航空母舰大队的作战提供监视、目标情报和轰炸效 果的评定。还可以通过偷袭港湾中的舰只来进行水面作战。 美国海军军人以跻身“海豹”队为荣,但是要成为一个“海豹”队员却 不是容易的事情。 海陆空突击队的训练中心设在加利福尼亚的科罗拉多,凡志愿参加海陆 空突击队的人员,首先要在这里接受严格的特殊训练。 训练分为基础训练和高级训练。基础训练共 9 周时间,训练目标是使受 训练人员的体能提高 10 倍。基础训练的第一阶段为期 5 周,以跑步、游泳、 体操为主,辅以小型舟艇的操作训练。每周有一次 3~5 公里的限时游泳和水 中越障游泳训练,训练难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大。第二阶段从第 6 周开 始,是被队员戏称为“地狱周”的综合训练周。在进行“地狱周”训练之前, 受训队员必须经过 5 项体能测验:(1)在 12 分 30 秒内以仰泳和蛙泳游完 500 米;(2)在 2 分钟内至少做 42 个标准伏地挺身;(3)2 分钟内做 50 次仰 卧起坐,(4)连续做 8 次引体向上;(5)携带全部战斗装具在 11 分 30 秒 内跑完 2.4 公里。 “地狱周”特训连续进行 5 天 5 夜。前 2 个昼夜是连续作战,没有休息 时间。每餐只给 2~3 分钟的进食时间。后 3 天休息时间也非常短暂,几乎难 以真正睡眠。受训队员在这种极度疲劳和睡眠不足的状态下要完成跑步、游 泳、越障、操艇等一系列科目,并在泥沼、沙滩等恶劣环境中遂行登陆、建 立滩头阵地、扩大登陆场等特定战术任务。“地狱周”特训是对队员的精神 和体力极限的挑战,也是对每个受训人员入队动机的严峻考验,只有经受住 这种综合考核的队员,才有资格继续接受训练。根据歷年的统计资料,大约 有 50%的志愿者在“地狱周”被淘汰。第二阶段的后 3 周主要学习水路调查 技术和水路图的绘制方法。“高级训练为期 16 周,也分为两个阶段实施。第 一阶段 9 周,主要学习侦察与情报搜集、小分队战术、定点空降、排爆等, 后 4 周进行一次野外演习。第二阶段 7 周,重点训练高高度降下低高度开伞 的空降绝技,以及携带水下唿吸装置进行远距离潜水的技能,掌握综合利用 空降、潜水和游泳实施远距离机动的本领。 训练结束后,受训人员尚需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海军特种部队基地试用半 年,才授给海陆空突击队胸章,并被作为正式队员分配到各小队服役。 (三)美国特种部队的未来 当今世界在缓和的总趋势下,动盪和分化加剧,低强度冲突日益增多。 使用打高强度战争的部队去对付低强度冲突,消耗大、效益差,还要承担政 治上的巨大风险,可谓得不偿失。美国认为,特种部队是应付低强度冲突的 理想工具。所以,在裁减军队员额的情况下,美国进一步加强其特种部队的 建设,增强其参与低强度冲突和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使其成为一支具有战 略意义的部队。 美特种部队的发展建设将出现以下趋势:一是进一步调整指挥机构、理 顺指挥关系。美战区总部精简整编后,原各战区特种作战司令部将组建相应 的机构来协调上下指挥关系,以加强对部队的管控。二是继续扩充实力。海 湾战争结束后,美国防部已明确表示,鑑于特种部队在海湾战争中的特殊作 用,美将考虑进一步扩充人数,美参议院也在考虑如何扩大这支部队的影响, 并拟在今后几年里增拨特种部队的经费。三是加速武器装备现代化步伐。随 着美常规武器的迅速发展,美特种部队的武器装备将在保持一定数量的基础 上,谋求高质量、新技术、尖端化、通用化。四是加强特种作战演练,进一 步提高作战能力,做到“进得去,干得好,出得来”。 1.发挥高技术的优势,加速武器装备现代化步伐 美军认为,选定和开发新兴技术对于特种部队至关重要。其计划和运用 得当,技术上的优势可以抵消敌在数量、火力和机动性等方面的优势。 高技术研究与发展是特种部队现代化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特种部队与 各军种的研究与发展计划应密切协调,避免重复,做到相得益彰。重点应放 在提高机动能力、加强指挥与控制系统的灵活性、改进夜视器材和通信系统 上。这样做有助于提高特种部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进出敌占区的能力。 为了及时研制和装备高效力的武器装备,特种部队的研究与发展计划必 须周密制定,严密管理,积极贯彻。当务之急是选定和开发新技术,从中获 得最大的效益。 为加快武器装备更新步伐,美军在 1991 年就成立了从属于特种作战司令 部的特种科研中心,专门负责研制特种部队所使用的武器装备。其中许多研 第44页 究项目是高技术武器,如带有雷射瞄准器和夜视系统的多管射击武器,大能 量的爆破装置,光电子的仪器仪表,紫外线摄象设备,各种高性能通信设备, 先进的空降工具,轻型高速汽车,可遂行各种特殊任务和装备多种武器的武 装直升机以及特种快艇、登陆艇、超小型潜艇等。 为增强特种作战的空中火力支援能力,现役 ac-130h 型武装运输机将转 为预备役,取而代之的将是 12 架 ac-130u 型机。ac- 130u 型武装运输机将 增强特种作战的应急行动能力。从导航、目标搜索、适应恶劣气候的能力和 炮火的准确度与杀伤能力来看,它都将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武装运输机。 90 年代实现特种部队现代化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提高其机动能力。其 基本要求是具有渗入与撤出敌占区的能力。近期内特种部队还不会具有远程 空中撤运能力(虽然这将严重妨碍特种部队的行动)。短程以及中程海空渗 透和撤离能力正在不断完善。它使得特种部队能在夜间远距离把部队输送到 执行任务区域并能在黎明前撤出。 陆军特种作战直升机群的现代化计划包括装备 26 架 mh-47e 与 23 架 mh-60k 直升机。它们将提高恶劣气候下中程低空飞行的能力,并能保证在通 过陌生的多山地域时的精确导航。这两种直升机都配有远程飞行燃料系统(含 空中加油)、前视红外线雷达以及新型发动机。空军特种部队装备 24 架 mc-130h“战斗爪”2型飞机的计划一旦完成,将大大提高特种部队的机动能 力。这种飞机能够在极为恶劣的气候下,夜间低空突破敌空域进行渗透,或 者为非常规作战、反暴乱行动或其他特别行动提供部队增援。 要具有较强的海上渗透能力,就必须建立高级的“海豹”队的输送系统, 并实现“蛙人”生命保障装备的现代化。这样将提高执行短程任务的输送速 度和能力。未来“海豹”输送系统将扩大输送范围和输送的速度,提高船只 的生存能力,并使“海豹”队员免受低水温伤害。 用先进的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系统(c3i)装备特种部队,以大大增 强其战斗力。特种作战司令部的“研究、分析与威胁评估系统”以及“先进 的特种部队共用无线电系统”已经投入使用。正在研制的有“第二阶段特种 部队计划和演习系统”、“特种部队空勤人员训练系统”、“交互式防御性 航空电子设备系统”、“高级特种作战联合无线电系统”等。 2.选拔高质量的人员,严格进行专业训练 特种部队建设最重要的一项原则是,选拔和保留高质量的陆、海、空军 官兵。美军认为,高质量的人员能够确保特种部队完成广泛的任务。无论武 器装备多么先进,都不能代替高素质作战人员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各军种 和特种作战司令部密切合作,不断完善各项人事制度和人员培养计划,以建 立一支有战斗力的部队。 志愿参加特种部队的人员首先必须是本军种中最成熟、最机智、最熟练、 最健壮的人员,而且还必须通过严格的选拔程序。这样选拔出来的官兵才能 在最艰苦的条件下执行任务。近年来的经验表明,特种部队的人员素质在完 成任务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第二项原则是,必须在各项专业技能方面进行严格的训练。只有一流的 训练才能保证平时的战备水平和战时任务的完成。特种部队不仅要进行特种 作战演练,还要同陆、海、空军正规部队定期举行联合演习。特种部队应按 照联合的军种作战理论,为完成其特定任务而进行训练。因此,其平时的训 练必须像战时面临的挑战一样逼真。 特种部队需要掌握的技能还包括精通外语和了解他国文化,这样才能完 成平时的军事援助任务。例如,在一次医疗援助中,特种部队的某士兵为美 国驻蒙古大使提供了语言和情报方面的帮助;再如,特种部队的某民事小组 为 5.8 万余名喀麦隆人注射了预防脑膜炎的疫苗。这些技能在战争中,特别 是在联军作战中将会成为力量倍增器。这一点在海湾战争中得到了充分证 明。在这次战争中,特种部队配属给联军部队,执行了协调与联络、战术与 技术训练,战斗支援等任务。 对领导者的培训尤为重要。特种部队的领导者除了接受本军种的领导艺 术训练外,还必须提高其战术和技术水平,重点是把特种部队纳入联合作战, 并加深对平时军事援助行动的认识。把特种作战纳入计算机辅助条件下的指 挥所演习和作战模拟,也有助于加强对待种部队领导者的训练,并提高其战 术水平。 根据防务政策的调整变化,将进一步加强低强度作战演练,使各军种特 种部队得到充分锻鍊。一是增加低强度作战演练的内容,二是扩大低强度作 战演练的规模,三是增加低强度作战演练的类型。 3.更新作战理论,适应特种部队作战和建设的需要 美军认为,作战理论必须保证能在联合作战、联军作战或独立作战中灵 活使用特种部队,并强调特种部队和正规部队的有机结合,以形成最大的战 斗力。为此,作战理论必须保证特种部队具备多种作战能力,包括应付中、 第45页 高强度冲突的能力和执行安全援助任务的能力。特种部队今后不再仅仅担负 各种秘密任务,还将参加战区内的联合作战。 尽管特种作战理论在“正义事业”行动(入侵巴拿马)、“沙漠盾牌” 和“沙漠风暴”行动(海湾战争)中受到了检验,但是仍需要不断更新,为 未来特种部队的力量结构和现代化计划奠定基础。 4.优化部队结构,调整现役和后备役部队比例 合理的部队结构必须能确保特种部队在变幻莫测的威胁环境中贯彻作战 理论和执行军事战略,满足各战区联合司令部的各种需要。特种部队必须具 备多种作战能力和技术,以克服现有规模和火力的不足。 在提高整个特种部队的多种作战能力方面,后备役部队发挥着重要作 用。后备役部队不仅具备作战能力,还可承担民事和一些援助任务。特种部 队的发展计划必须继续确保后备役部队能完全满足预期的战略需要和现代化 计划的要求。 现役和后备役特种部队始于冷战时期的比例需要调整,以适应战略环境 的变化。特种作战司令部的现役部队必须能够在预警时间短或没有预警时间 的情况下,同时在多个战区作战或执行援助任务。 对战区内后勤支援的需求应特别注意。过去,特种部队完全依靠各军种 的战场后勤支援体制来满足持续作战的需求。随着各军种基础设施的减少, 前沿后勤设施也势必减少。这就要求在前沿使用的特种部队部署自己的支援 和补给机构。 保持地面、海上和空中现役部队的合理比例,并有相应的后备役部队提 供支援,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基础,也是特种部队制定计划的原则。 (四)前苏联的特种部队 苏军和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都有自己规模庞大的特种部队。 现在苏联解体了,苏联的主要继承国俄罗斯正在变革当中,军队在变,克格 勃也在变,它们的特种部队是什么样子?现在还不得而知。我们姑且对前苏 联的特种部队作些介绍。 1.格勒乌的“斯贝茨纳兹” 苏军特种部队(“斯贝茨纳兹”)由苏军总参谋部情报部(格勒乌)指 挥,主要执行特种侦察任务。什么是特种侦察?《苏联军事百科全书》中特 种侦察的定义是:为破坏潜在或现实敌人的政治、经济、军事潜力和士气而 实施的侦察”。特种侦察的基本任务是:获取有关经济和军事目标的情报; 将这些目标摧毁或使之丧失作用;组织破坏活动和颠覆行动;对叛变分子实 施惩罚;组织和训练暴动分子等。特种侦察由谍报人员和特种部队实施。简 而言之,苏联特种部队的主要任务是侦察和蓄意破坏。特种部队与格勒乌所 辖一般侦察部队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不仅发现敌方的重要目标,而且在大多 数情况下要对目标实施攻击,予以摧毁。 苏军特种部队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发 挥了重要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曾有过一段“消沉”。50 年代中期开 始,西方战术核武器的大量部署刺激了苏军特种部队的发展。苏军统帅部认 识到,必须建立这样的部队:它能在战争进行过程中或战争爆发之前搜寻、 发现并立即摧毁敌人的核武器。他们还逐渐得出结论:不仅可以使用特种部 队对付战术核武器,而且可以使用特种部队对付战略核设施,如潜艇基地、 武器库、飞机场和飞弹发射场;还可以用特种部队对付敌国的心脏部位和血 液供应系统,即能源和能源输送线,变电站和动力线,油、气管道和贮藏地, 抽水站和炼油厂等等。冷战时期,特种部队还是苏联推行霸权主义的重要工 具。 苏军特种部队能深入敌后 1000 公里活动,重点查明敌核武器的数量和位 置,必要时对其实施攻击。苏军特种部队破坏的典型目标有:机动部署式导 弹、指挥与控制设施、防空设施、机场、港口和通信枢纽。另外,经过专门 训练的小分队还负有暗杀或绑架敌军方和官方首脑人物的任务。 苏军特种部队的基本单位是 8~10 人的小组,由 1 名军官任组长,1 名 准尉或专业军士任副组长。组员包括 1 名无线电报务员和若干名爆破专家、 狙击手和侦察员。小组成员均不同程度地接受过交叉训练,一旦某一专业人 员牺牲,仍能继续执行任务。 苏联的每个方面军或海军舰队均编有 1 个特种作战旅,战时编制多达 1300 人,具有派遣 100 个小组的能力。陆军的特种作战旅由 3~5 个特种作 战营、1 个通信连、若干个支援分队和 1 个旅部直属连组成。旅部直属连, 负责暗杀、绑架以及和敌后特工人员的联络。海军特种作战旅,由 3 个“蛙 人”营、1 个伞兵营和 1 个小型潜艇营,以及通信连、旅部直属连和若干个 支援分队组成。此外,许多陆军集团军编有 115 人组成的特种作战连,具有 派遣 15 个小组的能力。这种连配有 3 个特种作战排、l 个通信排和若干个支 援小组。除了方面军、海军舰队和集团军中的特种部队,苏联还有自属于总 参谋部情报部的特种部队。和平时期,苏军特种部队的总兵力约有 1.5 万人。 第46页 苏军特种部队的士兵是严格按标准徵召的,他们必须具有高中学歷,身 体健康,政治可靠。入伍后,除接受基础军事训练外,还要接受如下特种技 能的训练:(1)跳伞;(2)无声杀人技艺,如:柔道、空手道和持刀格斗; (3)使用爆炸物、纵火物、麻醉剂、腐蚀剂进行破坏活动;(4)渗透技艺, 包括开锁术和破坏保安系统;(5)外国语言和文化;(6)外国武器和车辆 的使用;(7)生存能力;(8)识图、用图;(9)用绳索攀降悬崖。 苏军特种部队的外语训练要和战时的作战区相一致。要求小组长都能较 流利他讲目标国的语言,要求士兵掌握目标国的常用短语。 跳伞训练从固定拉绳跳伞开始,依次进行高空伞降和低空开伞训练。跳 伞训练要在各种地形和天气条件下不分昼夜地进行。 技艺训练项目还包括严格的体力训练,如越障碍、强行军、爬山、滑雪 等,而且通常是戴着防毒面具进行的。每个小组每年有半年时间进行野外训 练,每年参加 1~2 次演习。 特种部队设有逼真的训练场地,场内设有与敌人武器系统和设备原物大 小一样的模型。例如“长矛”式、“潘兴”式飞弹和陆基巡航飞弹,以及机 场、核武器库、防空阵地和通信设施的模型。 为执行敌后作战任务,苏军特种部队配备轻型装备。士兵配备 1 支 ak- 47 自动步枪或 svd 狙击步枪, 1 支 9 毫米无声手枪, 1 把匕首,8 枚不同型 号的手榴弹。另外,每个小组还配备 1 具 rpg-16 榴弹发射器, 1 部联络范 围达 1000 公里以上的 r-350m 无线电台以及定向地雷和可塑炸药等。小组成 员每人负重约 40 千克。 情报保障是苏军特种部队完成任务的关键。苏军方面军司令部设有主管 情报工作的第二处,处下设侦察科、特工情报科、信号情报科、信息处理科 和特种部队科。特种部队科还编有一个直属特种作战情报站。该站的任务是 召募特工人员和在和平时期搜集有关情报。 苏军特种部队的潜伏特工人员,其工作性质和普通情报人员截然不同。 一名潜伏人员可能除了等待为战争作准备的命令外,别的什么任务也没有; 也可能仅负责准备一个安全处所,用于支援特种作战小组。除潜伏特工外, 特种作战情报站还负责指挥特工人员搜集情报。 苏军特种部队的主要任务是对重要目标实施侦察,所以他们通常避免与 敌巡逻队接触,除非有旅部命令或遇到核飞弹即将发射的情况才会发起攻 击。通常,特种部队在苏军内部也鲜为人知。他们从不宣传自己的存在和作 战能力。他们的服装无特殊之处,通常穿空降兵或通信兵的服装;海军特种 部队则穿海军陆战队或潜艇人员的服装。他们的民族成分在某种程度上反映 出预定目标的民族特色。例如,在远东的特种部队里,就有朝鲜人和日本人。 60 年代后期,4 人一组的苏军特种作战小组曾潜入南越,在实战中试验 当时新研制的 svd 狙击步枪,1968 年 8 月,苏第 103 近卫空降师所属的一个 侦察破坏行动大队占领了布拉格机场,保证了该师后续部队成功着陆。在此 次战斗前,该大队的官兵早已熟悉了布拉格机场及其防御设施。 1979 年 12 月,苏军特种部队包围了阿富汗国家元首阿明在喀布尔郊外 的官邸——达鲁拉曼宫,打死了阿明。一位阿富汗倖存者说:“苏联特种部 队使用装有消声器的武器,像职业杀手那样打死所有在场的人。”之后,这 支部队又控制了喀布尔机场,为空降兵大规模机降做好了准备。特种部队在 阿富汗的作战行动还包括:伏击游击队头领、向游击队控制区渗透和用直升 机机降伏兵打击游击队。 1982 年 10 月在瑞典领海和 1983 年 8 月在日本领海活动的小型潜艇,大 概是苏海军特种部队的。潜艇的航迹刚好与在海岸上发现不明潜水员相吻 合,使人联想到是苏军特种部队在别国沿海举行渗透演练。 与西方非常规作战部队相比,苏军特种部队还缺少专用的渗透飞机,这 严重地限制了苏军特种部队的渗透能力。 2.克格勃的“奥斯纳兹” 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即克格勃)也有一支类似“斯贝茨纳兹”的武装 力量,称为“奥斯纳兹”——军事恐怖行动部队。“奥斯纳兹”的使命与“斯 贝茨纳兹”是基本相同的;如果说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是:“斯贝茨纳兹” 主要是对付外部敌人,而“奥斯纳兹”除了对外职能还有对内职能。 “奥斯纳兹”人数众多,遍布苏联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部门,监视人 民的言行、侦察“恐怖分子”的活动。许多队员平时穿着一般的服装,混迹 在大街小巷、酒馆茶楼的人群之中,身上暗藏着武器。一旦发现他们认为的 越轨行为,就进行告密或加以干预。另外,这支部队还担负着守卫克里姆林 宫和其他一些重要目标的任务。如保卫来访的外国领导人,警卫民航机场等 等。 为了提高作战能力,克格勃领导的特种部队“奥斯纳兹”经常与格勒乌 领导的特种部队“斯贝茨纳兹”进行对抗演习。前者演练提高战备等级、戒 备程度和击退来袭者的能力,后者模拟演练对政府机关、交通枢纽及其他重 第47页 要目标实施攻击破坏的方法。 (五)“哥曼德”今昔 “哥曼德”mando)这个名字,现在已成了突击队、特种部队的统 称。而当初,它是英国人给非洲布尔人起的名字。 1899 年至 1902 年,在非洲南部的阿扎尼亚(现在叫南非),爆发了一 场争夺霸权的布尔战争。实力雄厚的者牌殖民主义国家英国,为了独霸南非 这块三面环海、面积达 100 多万平方公里的黄金产地,向先到这里的荷兰殖 民主义者发起了兇勐的进攻。在这场战争中,荷兰人的后裔布尔人,凭着熟 悉地形的有利条件,化整为零,组成五人一群,十人一队的袭击队,用简陋 的武器,对 25 万之众的英军频频发起攻击,来无影去无踪,打了就跑,给英 军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初来乍到的英国人对此大伤脑筋。他们把这些布尔人 叫做“哥曼德”。后来英国在组建自己的特种部队时,也就沿用了这一名称。 1. 诞生于危难之际 英国的特种部队创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它是世界上建立最早的特 种部队之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欧洲战场上,英法军队在纳粹德国装甲集群的 突击下损失惨重。1940 年 5 月,德军占领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绕过马奇 诺防线侵入法国,大败法军和英国远征军。英法军队残部 30 余万人于 5 月底 6 月初,经敦刻尔克横渡英吉利海峡,撤到英国本土。 昔日不可一世的堂堂“日不落”帝国,如今被打得不敢出门。英伦三岛 人心惶惶,士气低落。邱吉尔首相对英军的劣势痛心不已。6 月 6 日,他在 给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伊兹梅尔将军的信中说:“防御作战必须到此结束, 我期待英军对整个德军占领区发动积极而又连续的反攻。”邱吉尔认为,德 军下一个目标很明显将是英国本土,要阻止其占领英国,只有一个办法,就 是向欧洲大陆发起反攻。 然而,敦刻尔克大溃败使英军元气大伤,几乎所有的重装备都丢弃了, 只有人活着回来了。倖存的兵力,只有损失尚不大的海军舰艇部队和残存下 来的 59 个空军飞行队。为了对付德军即将发起的进攻,必须尽快整顿空军, 重建陆军。 这一时期,在中东和非洲的英军,也都受到了德军的勐烈进攻,损失惨 重,要求增援。 在这种情况下,英军根本无力考虑如何越过海峡大举攻击被德军占领的 法国西海岸,更无力远袭德军重兵把守的丹麦至挪威北部一带的海岸线。但 英国的战时内阁已经认识到,当时唯一能重创敌人的办法,就是沿北呷至比 利牛斯之间绵长的海岸线,以一连串的突袭行动来骚扰德军。最先提出这一 建议的,是陆军参谋长约翰·格里尔·迪尔上将的副官达托菜·克拉克陆军 中校。 6 月 5 日,即从敦刻尔克撤退即将结束时,克拉克便提出,以少数非正 规部队偷袭挪威西海岸的纳尔维克至法国庇里牛斯山脉一线的德军阵地。陆 军参谋长同意了这一方案,并于第二天呈报给了邱吉尔。 邱吉尔当时虽然要求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组织反攻,但同时又反对以大 兵团实施反攻。因而,克拉克的方案立即得到邱吉尔的正式批准。在遭到巨 大损失的局势下,一些人称克拉克的构想是“以卵击石”。但邱吉尔坚持认 为,这种破坏性的袭扰,如果计划周密、实施得当的话,就能迫使敌人回过 头来加强自己的防线,抽调大量部队去加强威胁地区的防务,这样势必削弱 敌军在其他战场上的战斗力。同时,这种做法还能使敌人疲于奔波,造成军 心、民心的不安,进而影响其整个政局的稳定性。 克拉克亲自从陆军和海军陆战队中挑选了几百名有作战经验的优秀士 兵,组成了世界上第一支完全执行特殊任务的部队——“哥曼德”袭击部队, 配备了当时较为先进的汤姆逊轻机枪、冲锋鎗和越野摩托车、轻型汽车。 英国的“哥曼德”最初编为 10 个分队,每个分队由 3 名军官、47 名士 兵组成,与当年所谓“罗杰游骑兵”及其他 18 世纪时英国在北美利用当地人 所组成的“别动队”类似。 “哥曼德”的成员都是机智勇敢、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其中不少军官后 来晋升为将军。 “哥曼德”受联合作战司令指挥。当时,该司令的主要工作是策划并实 施各种最奇特的、并且能造成敌人最严重损失的作战。在二战中,这支部队 神出鬼没,屡建奇功,直搅得德军甚至希特勒本人坐卧不宁。 2.令希特勒头疼的部队 “哥曼德”建立不久,就于 1940 年 6 月 23 日和 24 日,对法国沿岸的德 军进行了首次袭击。 23 日深夜,由托德少校指挥的第 11 独立中队所属的 120 名队员,分乘 海军提供的 6 艘救护艇,从纽海文、福克斯通、多佛尔等港口出发,在空军 的掩护下,袭击了布洛涅港。 24 日夜,另一中队在贝尔克以南 6 公里处登陆,向一个德军据点投掷了 手榴弹,打死 2 名哨兵。 虽然这次袭击战果不大,但在敦刻尔克大败不到一个月就发动反击,无 第48页 疑鼓舞了英军的士气,也给英国国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7 月 14 日,“哥曼德”进行了第二次战斗,袭击了位于法国瑟堡以西、 英吉利海峡内的根西岛。他们採取这一果断行动的原因,是英国间谍事先获 悉,有 470 名德军于 7 月 1 日被空运到该岛执行守备任务。参加过第一次袭 击的托德少校指挥的第 11 独立中队及第 3“哥曼德”部队的一个分队,分乘 两艘旧式驱逐舰,从锡德茅斯港驶向根西岛。当两舰驶近该岛后,袭击部队 又分乘 5 条救护艇分头疾进。担任佯攻的分队驶向了塞纳湾和瑟堡半岛,袭 击部队的主力、第 11 独立中队则以 18 节的全速驶向根西岛。 为了隐蔽行动,防止救护艇的发功机轰鸣声被德军听到,英国空军的侦 察机在根西岛上空盘旋,发出隆隆的响声。 “哥曼德”顺利地夺回了根西岛。 虽然两次奇袭得手,但邱吉尔对这支装备不足的特种部队能否对强大的 敌人进行有效的打击,仍持怀疑态度。 此后,“哥曼德”进行了整编,将分队编制增加为 3 名军官、62 名士兵, 并将“哥曼德”分队的数量从 10 个减为 6 个,使之更加精干。 1941 年 3 月,“哥曼德”袭击了挪威西北方向的罗弗敦群岛,目的是炸 毁制造甘油(制造火药的原料)的鱼油加工厂,击沉德国海军舰艇,抓获居 住在挪威的纳粹党徒。参加作战的有第 3、第 4“哥曼德”部队和别动队,共 315 人。 3 月 4 日凌晨 4 时,2 艘运输舰在 5 艘驱逐舰的护卫下,由“翻车鱼”号 潜艇引导,进入到罗弗敦群岛的东部海域。6 时,登陆艇向群岛驶去。德军 仅仅用武装拖网船进行了轻微抵抗,英军毫不费力地登上了群岛,并完成了 预定任务。这完全是一次出敌意料的偷袭。此次作战战果巨大,共俘虏 216 名德军士兵,抓获 60 名纳粹党徒,击沉 11 艘德国舰艇,炸毁 18 座工厂。而 袭击部队损失甚微,只有一名军官因装在裤袋里的手枪走火而死亡。 讲“哥曼德”的功绩,当然不能不提 1942 年 3 月奇袭圣纳泽尔的战斗。 这次作战的目标,是炸毁法国唯一的诺曼第船坞的水门,攻击德国潜艇的隐 蔽所。在这次周密计划、严密组织实施的大胆的突袭中,“哥曼德”虽然损 失巨大,但也使德军心惊胆颤。“哥曼德”这个名称不仅传遍了英国,也传 遍了德国。 为了了解盟军反攻欧洲大陆的登陆地点和德军的设施情况,1942 年 8 月 19 日,加拿大第 2 步兵师和英国的“哥曼德”部队联合对英吉利海峡对岸的 法国迪那普发动了攻击。这次战斗有 10 支精悍的“哥曼德”部队参加,但袭 击成功的只有一支部队。这次战斗中,海军损失了 550 人,驱逐舰一艘及登 陆舰多艘;陆军损失了 3670 人、坦克 29 辆;空军损失机上人员 153 人、飞 机 106 架。这次行动虽然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但是却掌握了德军极重要的情 报,这对于 1944 年盟军的诺曼第登陆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哥曼德”有时也派遣少量人员进行骚扰和破坏。例如,1942 年 4 月 11 日晚,蒙代奈罗上尉和一名突击队员,渡过卡努河,深入到法国北部的布洛 涅港,炸毁了德军的油船。同年 9 月 2 日晚,一支人数很少的部队,在英吉 利海峡袭击德军的卡斯基兹灯塔,俘虏了 19 名德国士兵。 “哥曼德”的一系列突袭作战振奋了英国的民心士气,把希特勒搞得神 经紧张,焦躁不安,简直到了疯狂的地步。1942 年 10 月 18 日,希特勒发布 了着名的“根绝命令”,即“第 46 号指示”,丧心病狂地规定,对于英军的 “破坏部队”,无论是否穿制服,无论是否有武装,务必“斩尽杀绝”。这 从反面说明了“哥曼德”所起的巨大作用。“哥曼德”当然没有被“杀绝”。 就在希特勒发布“根绝命令”一年之后,“哥曼德’’从纳粹德国手中将着 名原子物理学家波尔偷运到英国,接着又炸沉了德国储存重水的渡船,从而 粉碎了希特勒制造原子武器的计划。 3. “沙漠之鼠” “沙漠之鼠”是由第 7、第 8 和第 11“哥曼德”部队组成的专门在沙漠 进行特种作战的部队。 1941 年 2 月,该部队在莱伊克中校率领下,分乘 3 艘袭击舰驶向中东和 非洲。他们在非洲还招募了一批志愿人员,编成第 51、第 52 部队,也由莱 伊克中校指挥。 “沙漠之鼠”部队十分活跃,他们经常神出鬼没地给德军以沉重打击。4 月 21 日至 22 日,他们在非洲切断了德军的通讯线路。为了破坏敌军的补给 品,他们还袭击了利比亚的巴尔迪亚港,使隆美尔这个“沙漠之狐”统率的 德军受到很大震动。从 5 月 26 日到 31 日,“沙漠之鼠”在克里特岛登陆, 为撤出该岛的英陆军部队提供支援。在这次战斗中,特种部队遭受了重大损 失,共伤亡 600 人。 6 月 7 日,在叙利亚,“沙漠之鼠”从翼侧攻击了法国维希傀儡政府的 军队。 第49页 7 月 18 日至 19 日,由 75 人组成的“沙漠之鼠”分队,在利比亚的托卜 鲁克参加了救援被德军围困的澳大利亚军队的战斗,并成功地偷袭了义大利 军队的据点。 11 月 17 日至 18 日,莱伊克中校集中残存的兵力,在利比亚的拜达试图 刺杀隆美尔。这是“沙漠之鼠”的最后一次作战。但是,由于认错了司令部 的建筑物,加之隆美尔当时正在前线视察,这次大胆的袭击未能达到目的。 连续不断的袭击作战使“沙漠之鼠”损失很大,兵员未能得到。补充, 尽管莱伊克中校作了努力,但“沙漠之鼠”部队还是被迫解散了。 4.“红色魔鬼” 头戴红色贝雷帽,有“红色魔鬼”之称的英国空降部队,是英国另一支 着名的特种部队,被称为“空中哥曼德”。在二次大战之前,英军并没有空 降部队,但是战争初期德国伞兵和空运部队几次成功的突袭作战,使英国深 深地感到,一旦战局变化,轮到英军发起反攻时,就必须拥有一支空降突击 力量。于是,几种不同形式的空降部队应运而生。 伞兵团 该团最初是由陆军中徵召的志愿人员组成。其主要任务是以伞 降方式进行奇袭作战,进抵或接近战略目标,攻占并坚守之,直到地面部队 赶来接替为止。 空运团 该部队具有独特的身份和地位,作战方式和任务是利用滑翔机 或运输机空降到目标区,支援固守的伞兵部队。 第 1 空降师 1942 年 2 月 2 日袭击布宜诺佛雷达站是英国皇家伞兵部队 的第一次重大胜利。在这次典型的空降突击行动中,皇家伞兵突击队夺取了 当时纳粹德国高度保密的伍兹伯格雷达。这次行动的成功,使得盟军后来得 以研究出重要的电子对抗措施,从而瓦解了德军的雷达防御系统。 1942 年 11 月,英国伞兵首次以旅规模的兵力在北非阿尔及利亚与突尼 斯附近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空降作战。不过,后来这些戴着红色贝雷帽的士 兵们以传统步兵的姿态加入突尼西亚战场直到整个战役结束。到那时,英国伞 兵部队已取得的 28 场胜仗中,在突尼西亚战场上赢得的就有 9 场之多。他们也 就是在此以迅捷顽强、不屈不挠的剽悍作风赢得了“红魔鬼”的称号。 1943 年春第 1 空降师成立,这是英国空降部队正式诞生的标志,此后该 部队持续发展壮大,直到大战结束。在往后的空降行动中,包括 1943 年在西 西里、1944 年在诺曼第及荷兰、1945 年的横越来茵行动,都兼具伞兵空降与 部队空运两种形式。大部分的行动都极为成功,但最为世人所熟知的则是在 安恆的“市场花园作战”。“红魔鬼”在那敌众我寡的恶劣环境下表现了坚 忍不拔的英勇作战精神。 神大部队 这是专门用于缅甸战场的进行渗透作战的部队。行动时以行 军或空降方式隐蔽地进入目的地,此后就完全依赖投补给品保障继续执行任 务,直到任务完成。其称号来自一种石雕看门狗,这种石狗通常出现在缅甸 庙字的门口,就如同中国建筑门前的石狮一样。这支部队曾带给日军相当大 的困扰。我们牵制了为数众多的日军,使他们无法分身他顾,在一次重要的 渗透任务中,神大部队原本是奉命去支援英军在英法尔与科西马的作战行 动,可是后来又被派去协助史迪威将军和中国军队攻占迈卡亚那。在神犬部 队所构成的间接压力下,迈卡亚那终于被盟军攻下。然而这几周艰苦的丛林 生活中,各种热带瘴疠,还有大大小小的作战也使他们付出了很高的代价。 最后,当部队终于从那暗无天日的战场上脱身的时候,许多人的身体垮了, 以致无法再执行任何作战任务。神大部队的成立,最早是陆军少将奥迪温格 特的主意。很不幸,他在大战中的一次坠机事故中殉职。 特空团与远程沙漠大队除了上述几个单位外,英军在北非还有一种极为 特殊的特战部队——特种空勤兵团,简称特空团。特空团是大卫·史特林少 校一手促成的。他原本是苏格兰卫队的军官,后来志愿加入陆军的突击兵。 他在一次跳伞行动中受伤,在养伤復原期间逐渐形成了组织特空团的构想。 他的想法是组织一支专事深入渗透破坏的部队,破坏敌军的机场,并且以少 量高机动性的兵力对敌军大部队进行袭扰,以消耗其战斗力。上级批准了他 的计划,并且让他着手编组、训练一支这样的部队。于是,1941 年 7 月特空 团诞生了。他们的队徽是一柄展翅的匕首,暗喻着亚瑟王时代“石中剑”的 传奇故事。他们的格言是“勇者必胜”。 北非战事结束时,特空团摧毁了将近 400 架轴心国的飞机,还有许多其 他的设施。在北非战场,他们大部分的时间是和远程沙漠大队并肩作战。这 支部队是由另一位具有远见的军官巴格诺德少校在 1940 年 6 月组成的。巴格 诺德是一位着名的沙漠旅行家,他招募同好组成这支部队,并且把他们特殊 的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远程沙漠大队通常从距北非主战场很遥远的南方绿 洲出发开始行动,利用这片他们熟悉的广大区域,在敌军大后方神出鬼没, 进行搜索、侦察,攻击运输车队,捕捉俘虏,有时还协助特空团完成任务。 第50页 远程沙漠大队的基本装备是一吨半的雪佛莱载重车(俗称“粉红豹”)搭载 数种自动武器。在较后期的行动中,不论是在北非或欧洲战场,特空团使用 的都是美军制式的 0.25 吨威利吉普车,通常以双联机枪为其基本武装。 为了适应北非炎热的沙漠气候,远程沙漠大队与特空团的成员都尽量把 自己打扮得适合在当地的环境中生存。他们通常头戴防晒的阿拉伯式包头 巾,身穿英军制式粗布上衣,及膝的短裤,脚上则是透气的凉鞋。在执行任 务时,为了节省宝贵的水,通常大家都不刮脸,于是每个人都是一脸鬍子, 像是中世纪的海盗。 在北非战事接近尾声时,特空团进入欧洲战场,与据守在希腊诸小岛上 的轴心国守军对抗。此时他们甚至利用双桅帆船和迷彩小艇作为搭载工具, 向敌军进攻。而他们的行动也获得了相当大的成功,迫使德军不得不在当地 投入可观的兵力,甚至包括一个精锐的山地师,以求尽可能挽回败局。 至此,当初史特林少校组建特空团的构想的价值可说是完全得到肯定, 特空团的兵力也扩充到了两个团。他们的活动范围包括西西里岛和义大利, 诺曼第登陆前尤其活跃于法国。事实上,在那场歷史上最大的登陆行动中, 在法国地下反抗军的协助下,他们摧毁了德军第 5 装甲师和第 7 军的整个后 勤补给系统,破坏铁路并伏击敌军的运输车队。类似的行动也在荷兰、甚至 德国本土上进行,直到大战结束。 5.今日的“哥曼德” 二次大战以后,英军将“哥曼德”划归海军陆战队。 目前,英海军陆战队共有 7000 人,由“哥曼德”部队、“哥曼奇”分队、 海上特勤队、训练部队、预备队司令部、募集班等组成。从这种编制和海军 陆战队的训练及执行任务的特殊性来看,整个海军陆战队实际上都是“哥曼 德”部队。 “哥曼德”部队 由海军陆战队司令部(驻普利茅斯)指挥。其兵力包 括第 3“哥曼德”旅、第 95“哥曼德”前线观测团、特别舟艇袭击队和“哥 曼德”补给团,总共约 3000 人。 第 3“哥曼德”旅除司令部以外,还编有第 40、第 42、第 45“哥曼德” 营、第 29“哥曼德”轻炮兵团、第 59“哥曼德”独立中队、第 3“哥曼德” 旅飞行中队以及旅直巡逻队。 1962 年以前,“哥曼德”营的标准编制,除营部及管理机构外,由 5 个 步兵小队、1 个重火器小队编成。1962 年,在增加人员的同时进行了改编。 现在,标准的“哥曼德”营由 35 名军官、655 名士兵组成。营长之下, 除营部连外,还辖有 1 个管理连、 1 个支援连、3 个步兵连。支援连配有 6 门 81 毫米迫击炮、6 门无坐力反坦克炮,还可能配备可携式反坦克飞弹和地 对空飞弹。 第 3“哥曼德”旅在 1945 年至 1971 年间部署在地中海及苏伊士运河以 东地区,担负维护治安、平定骚乱等任务。 1971 年撤回本国,以备将来参加在欧洲爆发的常规战争。该旅目前的任 务是派往北约组织,担任北约组织中英国水陆两栖部队的尖兵。他们在执行 任务时,有时派出一个“哥曼德”营,有时则出动整个旅的兵力。“哥曼德” 部队要执行水陆两栖作战、直升机机降作战以及同海军部队的协同作战。“哥 曼德”有时还作为陆军的突击部队执行任务,因而有时受陆军领导。 “哥曼德”部队平时经常与作为北约军队主体的美军水陆两栖部队相互 派遣人员,作为对方部队的成员进行训练,同时也与挪威、荷兰的军队进行 协同和相互交叉的训练。 从“哥曼德”部队的歷史可知,其作战形式一直是以跨海偷袭为主的, 所以它拥有袭击舰艇。 大型突击航空母舰“竞技神”号于 1973 年开始装备给“哥曼德”部队, 该舰通常可以装载 800 名武装人员,还可以在短期内扩大两倍的装载量。该 舰载有 16 架通用直升机和 4 艘登陆艇。但现在,“竞技神”号航空母舰在北 大西洋公约组织中的主要任务是反潜,原来的任务已降到次要的地位。 分别于 1965 年和 1967 年服役的“无恐”号及“勇勐”号两栖攻击舰, 都可容纳 300 至 650 名突击队员,它们已成为“哥曼德”部队的主要袭击舰。 战后,在 50 年代的苏伊士运河之争及 1982 年的英阿马岛战争中,“哥 曼德”部队都曾有出色的表现,给各国留下了新的更深刻的印象。 海湾战争后新组建的旅直巡逻队由 4 个分队组成。每个分队有 6 名士官 和几名军官,使用的武器装备根据不同任务随时确定或更换,单兵基本武器 是 m-16a2“马驹”自动手枪,据说,这种手枪在极热或极冷的环境下更具优 越性。所有巡逻队员都将随身携带一套安全可靠的高保真通信器材。该巡逻 队的主要任务为远程侦察、雷射目标确定及有限武力攻击等。 英国组建旅直巡逻队的想法始于 1982 年的英阿马岛战争。正式确定组建 是在 1991 年英国参加伊拉克北部军事行动之后。那时,英海军陆战队根据战 第51页 区情况需要创建一支远距离侦察先遣队,前往伊拉克北部的库德人地区侦 察伊军阵地并为英空军的“美洲虎”攻击机提供雷射目标,尔后旅直巡逻队 便名正言顺地成立了。 “哥曼奇”分队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最近证实了一支曾高度保密的特种 部队的存在。该部队于 1993 年 5 月在苏格兰首次露面,它就是负责保护英国 核武库的“哥曼奇”分队。 “哥曼奇”分队 于 1980 年组建,由 350 人组成。成员从皇家海军陆战 队的“哥曼德”部队中精心挑选而来。但“哥曼奇”分队并不是“哥曼德” 的下属部队。 该分队的主要任务是保护英国海军的“北极星”级和“三叉戟”级核潜 艇及其携带的核弹道飞弹。同时,它还负责看管皇家空军的核武器和陆军的 “长矛”核飞弹弹头以及 155 毫米 m109 核炮弹。 该分队训练十分严格,是目前皇家海军陆战队中仅有的一支每天 24 小时 处于戒备状态的部队。 6.特种空勤团 近年来,英国又成立了一支与“哥曼德”相类似的特种部队——特种空 中勤务团,隶属于陆军参谋部。这个团共有 3 个大队的兵力,每个大队有 4 个连,每个连有 4 个排,每个排由 16 人组成。他们除了在敌后单独作战,组 织和训练友好国家的特种部队外,还担负着反恐怖任务,包括袭击恐怖分子, 营救人质,保护到英国访问的外国高级领导人和英国驻外国的外交官。 特种空勤团装备有备种步枪、微声冲锋鎗、手枪、小型迫击炮、榴弹发 射器、远距离高精度狙击步枪。配备有最新式的夜间热成像侦察仪,这种造 价昂贵的仪器,小巧玲玫,外表像一件精緻的玩具喇叭,它能确定 3000 米外 的建筑物内是否有人存在。另外他门还直接使用卫星通信系统以及各种先进 的目标搜索和遥控传感装置。 (六)“野小子”名不虚传 以色列的特种部队已有 40 多年歷史,它是以色列国防军的精华,也是世 界各国特种部队中的佼佼者。从 60 年代末开始,它以“野小子”的绰号享誉 西方。在希伯莱语中,“野小子”意为“剽悍、强壮、勇于冒险、敢于战胜 困难的人”。对于这个绰号,以色列特种部队是当之无愧的。 1.创建“101 部队” 1952 年,当时任以色列北部军区情报官的阿里尔·沙龙建立了以色列的 第一支正规的特种部队——仅有 60 人的“101 部队”。 以色列首任总理本·古里安非常重视这支部队的建设,他特许沙龙在以 色列全军挑选人员组织和扩大这支部队。 经过沙龙的严格训练,“101 部队”在 1956 年的中东战争中因攻取西奈 半岛的“心脏”米特拉山口而一战出名,此后,又多次在战斗中击败敌手, 扬名阿拉伯世界。“101 部队”战功赫赫、战将辈出。今天,成为以色列军 队支柱的高级将领,如默德凯·占尔少将、拉斐尔·苏但少将、本·梅纳赫 姆少将等,均出自沙龙麾下的“101 部队”。 在 1965 年和 1967 年的阿以战争中,以牟的特种部队均建有奇功。 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为防止以军飞机低空偷袭,苏联帮助埃及在苏伊士 运河沿岸安装了新型雷达。沙龙认为,这些雷达“妨碍了以色列空军”,他 决定率特种部队盗走雷达。 1969 年 12 月 25 日圣诞之夜,沙龙率领特种部队分乘两架直升机偷越埃 及国境,秘密潜入设在苏伊士湾埃及一侧的加里卜角雷达站。战斗打响后, 沙龙一面指挥突击队员阻击前来增援的埃及守军,一面令随队技术专家指导 拆卸雷达设置。仅用半小时,就将重 7 吨的雷达电子设备全部盗走,用直升 机运回国内。 1970 年 1 月 22 日,沙龙故技重演,又派遣一支海空突击队,袭击了位 于苏伊士湾入口处的沙德万岛,抢劫了岛上由英国援建的雷达站。 强攻奇袭,频频得手。以色列特种部队在同阿拉伯世界的血腥搏杀中大 显身手,并以异乎寻常的速度不断扩大。至 70 年代初,以军特种部队已是一 支强大的、装备精良的、具有战略突击能力的特种部队,已远非早先的“101 部队”可比了。 “野小子”在反恐怖活动中的表现十分出色。本书第一部第一章详细介 绍了“野小子”往返 8000 公里到恩德培机场救人质的情况。“野小子”的战 绩还可以举出不少。1969 年一架以色列民航机,在瑞士的苏黎世国际机场被 劫持,“野小子”的队员混人机舱,开枪打死了恐怖分子,1972 年 5 月 8 日, 一架比利时民航飞机,在以色列的本·古里安机场被 3 名恐怖分子持抢劫持, 10 名队员化装成机场医务人员进入机舱,成功地救出了人质。 2.今日“野小子” 今天的以色列特种部队,就其所承担的任务、特殊的编制及拥有的最现 代化的装备来看,堪称精锐之师。 平时他们没有固定的编制,但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完备的工作程序,队 员经过训练后,除保留少数在司令部处理日常工作外,绝大部分都分散在正 规部队和其他军事组织中,一旦出现危机,它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集中起 第52页 执行任务所需要的队员,并进行战前的模拟训练。 同以军常规作战单位(旅)不同,以色列特种部队的最大独立战斗单位 是大队。一般情况下,大队由司令部、3 个作战中队、若干个技术小组(爆 破小组、专用汽车小组、维修组、情报分析组、潜水小组等)及保障中队(通 信中队、训练中队、战勤中队和直升机中队等)组成。 以军特种部队的官兵,全部来自以国防军各部队服役两年以上的志愿申 请者。每年 10 月,在约旦河谷的一个兵营里,对申请者进行为期两天的测验, 测验要求严格而苛刻,淘汰率极高。 负责测验的以色列卫生部特种兵员处的官员说:“只会杀人和开枪的莽 汉我们不要,特种部队的官兵必须是谨慎而守纪律、有很高心理素质的人。 高涨的復国主义情绪,高额的工资及补贴,多专业的技术训练和能学到 丰富的知识,传奇般的功勋和荣誉感,充满风险的“够刺激”的生活,退役 后有称心的就业岗位,所有这一切使得以色列有大批年轻有为的军人志愿加 入持种部队,“野小子”们因此而始终保持高昂的士气。 以军一贯认为,对付包括恐怖分子在内的任何敌人,决定性因素之一, 就是特种部队必须具有精良的装备和先进的武器。这是以军特种部队建立的 一项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 在以军全部军费预算中,约有 3%~5%为特种部队专项装备购置费。目 前,以色列特种部队拥有重型防暴汽车、最现代化的野战吉普车、先进的步 兵战车和坦克、最现代化的网络通信设备和各种高性能的战斗兵器。例如, 特种部队狙击手配备有世界上最好的“毛瑟 66”型狙击步枪和德国制造的 g3-sgi 型突击步枪及“乌兹”冲锋鎗,枪枝上还配有各种日问和夜间瞄准具。 此外,以色列特种部队还特别装备有大批直升机,以保持高度的机动性。 这使得特种部队随时可以至数百乃至数千公里外执行作战任务。 3.“地狱磨鍊” 以色列特种部队以极严格的训练而闻名于世,其高难度的训练被称为“地 狱磨鍊”。 在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东南 120 公里的大漠深处,有一个占地 25 平方公 里的空军训练基地。这里是培训现代化战斗机飞行员的基地,也是以色列特 种部队的训练中心。 特种部队训练分为基础训练和专业训练两大类。在每年度的 25 个训练周 中,二者分别为 15 周和 10 周。 基础训练的目的,是全面奠定每一个士兵作为特种部队的一员所需要的 基本能力,包括徒手自卫术、野战生存能力、登山、武装泅渡、长途奔跑、 轻武器射击等。 一天,一家前联邦德国军事杂志社的资深记者,被获准进入以军特种部 队的训练场,他那双曾被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燻染过的眼睛立即就被这里 的障碍场吸引住了。 在长达 1 公里的障碍场中,设置了千奇百怪的 100 多种障碍:陡峭的岩 石、石壁、低墙、断壕、恫穴、桥樑、雷区、火网、深涧、沼泽、小溪、铁 丝网、防空地带、尸体、残肢断臂 凡是战场上可能遇到的障碍和险情都 一一仿造如真。 这个德国人带着强烈的印象写道:“人类对未来战争的想像力,在这里 得到了充分的施展。看得出来,障碍的设计者对战争的残酷性已不抱任何幻 想。相比之下,某些国家仍在使用的所谓训练场,不过是中学生的嬉戏场, 而这里,则是由于难万险构成的通向战争的魔区 ” 只要通过一次障碍场,就足以把士兵折腾得精疲力竭,而以军特种部队 的官兵们一日之内则要数次通过障碍场。这是一种对智慧、意志、灵活反应 能力、身体素质、求生能力以及耐力的近乎摧毁性的训练,其强度和难度, 是那些没有亲眼目睹的人所难以想像的。 专业训练是各种专门技术和技能的训练。如驾驶兵要求在精神高度紧张 状态下练习在战时复杂条件下驾驶各种车辆的能力。狙击手使用各种枪枝进 行实弹射击,从出枪到第一发子弹命中目标,全部时间限制在 1 秒钟之内。 空降突击队员全副武装从离地 50 米高处的直升机上沿索而下,在 25 秒钟内 到达地面。空降突击队的攻击训练必须达到这样的水平:当他们从各自的战 斗位置上,向打开的机舱门外进行无依託射击时,命中率不得低于 85%。 此外还有它独特的技巧训练和思想训练等内容。 技巧训练主要是训练队员在复杂艰难的环境中,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 快速敏捷地处理情况、机智灵巧地摆脱对方追踪的方法。 思想训练主要是训练队员有较强的记忆力、敏锐的思维力和在喧闹嘈杂 环境中保持头脑冷静的能力。训练时,受训的队员集中在一个电影放映室里, 一连听高音喇叭放出的立体声音乐,一边饮着咖啡观看影片。放映突然中断, 这时队员必须把刚才在影片中所见到的情景重述出来。如举出桌上陈列着的 十件东西或说出图案。文件、卡片的颜色、形状等;并且还要在许多支乐曲 中,分辨出刚才听到的立体声音乐主题曲。 正是由于如此严格的训练,才使得以色列特种部队无论在战争情况下, 还是在和平环境中,都能出奇制胜。其赫赫战功令世人惊嘆,就连美国的“绿 色贝雷帽”部队,也自嘆弗如。 第53页 (七)精悍的 gsg9 德国有一支专门对付恐怖分子的常设部队,番号是第 9 边防警备队 (gsg9)。这支部队战绩卓着,被国际反恐怖专家誉为“精悍之旅”。 1972 年夏,在慕尼黑第 20 届奥运会期间,阿拉伯恐怖分子(自称是“黑 九月”组织成员)袭击了奥运村,当场打死 2 名以色列运动员,并劫持了 9 名以色列运动员作为人质,要挟以色列政府释放 200 名在押同伙,并要求联 邦德国政府提供飞机,送其安全出境。巴伐利亚州的警察企图冲上去拦截劫 持者,营救被扣人质。但由于计划准备不周,结果导致 15 名警察丧生,人质 也未倖免,损失惨重。这一悲剧使全世界为之震惊。为应付诸如此类的不测 事件,在内政部长汉斯,迪特里希·根舍的提议下,联邦德国决定建立一支 专门从事反恐怖的特别行动部队,着名的 gsg9 便应运而生。 gsg9 首任队长为特种作战专家乌利希·威格纳上校。所有成员都是志愿 人员,都曾在联邦国防军中服役一年以上,他们擅长突击、搏杀,具有百步 穿杨的射击技巧、丰富的战斗经验和卓越的体能。其编制内有数个突击队和 一个有多名技术专家组成的专家部门。每个突击队约 30 人,由一名上尉任指 挥官。执行任务时,则根据需要组成临时性的战斗单位。 gsg9 驻扎在波恩附近的圣·奥古斯特的一·座现代化的大楼里。其队员 穿墨绿色制服,戴绿色贝雷帽。根据不同需要,有时穿防弹背心、防火服、 弹簧靴,戴四角防弹帽。在某些行动中,也穿德国空降部队的迷彩服。 只在发生谋杀、兇杀、抢劫、扣押人质和抢劫性讹诈的情况下,这支部 队才出动。他们装备精良,有可观的经费保证。 要成为 gsg9 的一名合格队员,必须接受 22 个星期的严格的训练。第一 阶段主要是警务、法律及武器操作、空手道等基础训练;第二阶段是实战训 练,包括心理训练及一连串极为严苛、艰苦的反恐怖行动之测试与考验。 这支部队一成立,便在法兰克福机场附近进行从天上到地面的严格的技 术训练。在实战训练中,队员们手拿计时器,匍匐逼近一架飞机,悄悄搭好 梯子,然后突然发起攻击,要求在几秒钟内控制住机舱。每次他们都要这样 重复训练 4 小时之久。有时,队员们藉助一根直升机缆索,在 3~4 秒钟内, 从 40 米高处跳到指定目标上。队长自豪地宣称,出其不意是他们最好的武 器。 训练中,他们常採取 5 人一组协同行动的办法。他们系统地研究了世界 上所有扣押人质的案例,并经常模拟演练,以找到最佳营救方案,同时,他 们极强调现场指挥官在营救过程中随机应变的能力。 经过刻苦的训练,他们掌握有多种作战技能,有毅力、有耐心、有知识, 能够克服紧张畏惧的心理,能够在复杂的情况下反应敏捷、思想集中,靠集 体的力量全力以赴完成所担负的作战任务。 他们有一位教练是玻利维亚人,名叫卡洛斯·马里海拉,他是城市游击 战的创始人。他认为,一个小分队不得超过 5~8 人。gsg9 完全採纳此项原 则,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反恐怖战术,擅长于小分队出击。 每个队员最基本的武器为警用冲锋鎗,多力海克勒·科赫公司的 mp 系列 9 毫米冲锋鎗,也有的用该公司生产的 gll 突击步枪,枪枝皆装有消音器。 至于手枪,也是每人皆有的近身武器,但是并没规定队员配带何种型式的手 枪,队员可依个人喜好、专长及习惯,自由选用不同型式的手枪。 gsg9 的最惊人之举,是 1977 年营救汉莎航空公司的“皇冠”号波音 737 客机上被劫持的人质。这次营救行动的成功使 gsg9 成为世界上最着名的反恐 怖特种部队之一,另一次规模不大的行动也可以反映他们的行动特点和战斗 素质。1982 年 11 月 11 日,gsg9 得知在奥芬巴赫地区的森林中,恐怖分子设 有三个秘密地下军火仓库。于是他们派出队员悄悄在附近埋伏起来,监视恐 怖分子的活动,一直在阴暗潮湿的密林里等了四天四夜,才发现两个人爬过 丛林来取东西。当这两人刚要打开密闭的地道口时,便被几名队员闪电般地 打倒在地,解除了武装。动作之快,使这两名恐怖分子根本没有时间抽出插 在腰间装满子弹、打开保险的自动手枪进行抵抗。 (八)潜入突击队与“黑色贝雷帽” 义大利像一只长靴直伸人地中海中部,担负着被称为“鳄鱼柔软下腹” 的北约南翼的防卫任务。义大利海军规模不算大,但装备精良,其实力在北 约诸国中列第三位。除了四支水面舰艇部队和潜艇部队外,义大利海军还有 两支精锐的特种部队,即“潜入突击队”和“圣马可海军陆战队”。 1.特种学校与潜入突击队 1952 年组建的潜入突击队的基地在瓦林纳诺,靠近亚平宁半岛西北沿岸 的拉斯佩齐亚,由海军参谋长直接控制并接受舰队司令的指挥。机构上分 5 个部门,其中 2 个是支援部门,3 个是行动部门。 支援部门包括特种学校和研究中心,特种学校训练所有的包括警察在内 的水下专家,它自身又分为水下学校、入侵学校和设施防护学校。 第54页 水下学校是义大利唯一有资格颁发军事潜水员证书的机构,专门训练意 大利海军“蛙人”和深水潜水员。“蛙人”的服役期为 18 个月,包括 18 周 的训练时间在内。而深潜员都是职业军人,要接受更复杂的 6 个月的训练。 第 9“摩士钦上校”空降突击营之类的特种部队,则需在水下学校完成一次 多样化的、秘密的 10 周训练,学会使用氧气人工唿吸器的潜水技术。 入侵学校 10 个月的训练包括战术、军需、武器、攀登、潜水和徒手格斗 术,空降技能则在比萨的军事伞兵学校传授。训练是相当艰苦的,参加的志 愿者只有 5%能获得“入侵者”证朽,而这些初出茅庐的“入侵者”在被认 为完全合格之前,还必须到付动部门进行 14 个月的入门训练。 设施防护学校在陆上基地防卫方面对服役者进行一个月的训练,包括建 筑物防护和反海军待种部队攻击等多项内容。 行动部门包括水下行动大队、特种海军大队和入侵行动大队。前两个是 密切合作的。潜水员不仅保护国内基地,也给义大利潜艇提供救援。潜水员 在使用常规装备、潜水钟、深潜具、先进的饱和潜水技术,甚至袖珍潜艇的 空运方面都受过专门训练,保证无论条件如何都能快速展开救援行动。这些 行动由特种海军大队的舰艇辅助,这支部队有 3 艘救援船:“安泰奥”号、 “卡维扎莱”号和“变幻海神”号。3120 吨的“安泰奥”号是义大利海军最 先进的救生船,所搭载的袖珍潜艇能深潜 600 米,能在 300 米深度进行救援 行动。此外,还装备一套深潜系统,包括一个多位减压舱和一个潜水钟。” 变幻海神”号装备了可潜水 200 米深的潜水钟。在进行潜艇救援时。帮助艇 员独立地离艇,或把新鲜空气压入潜艇以延长艇员的生存时间,或使用潜水 钟和袖珍潜艇使艇员脱险。 入侵行动大队是潜入突击队的攻击兵力,由不到 200 名保密的、具有各 种军阶的官兵组成。每个入侵小队 2~12 人不等。他们在战时的任务为袭击 敌舰、港口、雷达站等海上和海岸重要目标。在瓦林纳诺的总部有完整的海 滨和水下训练区域为他们提供优越的训练条件。他们每年都要参加遍及全意 大利的各种训练,包括对友好舰船与设备的模拟袭击和防御。每个入侵者都 擅长某种技能,如自由攀登、侦察、通信与破坏等。 图 18 义大利特种部队的个人武器 潜入突击队的武器 a.伯雷塔 m-12 冲锋鎗(义大利) b.带夜视瞄准具的海克勒·科赫 mp-5 冲锋鎗(德国) c.伯雷塔 92 自动手枪 d.海克勒·科赫 mp-5sd 无声冲锋鎗 潜入突击队的装备是出色的,大多数是标准武器,还有相当部分是保密 的。大多数队员佩带伯雷塔 92 手枪、伯雷塔冲锋鎗、伯雷塔自动步枪、德国 生产的海克勒·科赫冲锋鎗、无声冲锋鎗或弗兰奇自动步枪。此外,还有德 国生产的毛瑟狙击枪、海克勒·科赫机关枪和 40 毫米枪榴弹及比利时生产的 “盲杀”火箭发射器等。能在水下射击的海克勒·科赫手枪也开始装备。它 用 2 个 24 伏电池电动操作,在水上使用时相当 7.62 毫米的手枪,消声效果 很好并有很强的穿透力。搭载在袖珍潜艇上的“人雷”据说已建造 200 艘以 上。它们长 7 米,重 2.4 吨,除动力外其他部分都是非水密的,可乘之名特 攻队员,最大航速 4.5 节,以 3.3 节航速航行时续航能力 50 海里,运载一个 270 千克或两个 110 千克的炸弹,性能比二战时的“凯旋车人雷”高数倍。 研究中心分 4 个部门:武器军需、入侵系统、水下系统和水下生理。不 断地研究和改善潜入突击队的武器装备、潜水技术和运动技巧,使其保持高 水准。 在一次表演中,潜入突击队用 2 个小时演练了通常持续 3 个晚上的潜入 敌岸、袭击与脱逃行动。袭击队有 6 人,由 2 架“海王”直升机空运到距登 陆点 200 米处,带着他们的全部武器装备跳入海中潜泳登陆。而 10 名支援队 员乘两只橡皮艇登岸,他们的武器是 3 挺机枪和 1 具带 3 支火箭的火箭发射 器,每件武器由 2 人操作,剩下 2 名自由攀登能手负责在绝壁上敷设绳索以 便于攀缘和脱逃,同时也进行侦察。当支援队员正在攀登时,袭击队员已在 目标附近找好位置,他们的个人武器为冲锋鎗和无声手枪。携带的炸药为 5 千克定时引爆药包和 0.2 千克延时 7 秒引爆炸药包。还携带手榴弹。 敌人的第一个步哨由袭击队员用无声手枪“消灭”,而支援队向一个机 枪工事发射的第一枚火箭标志行动开始。紧接着支援队的机枪对怀疑有“敌 军”的门道扫射,掩护袭击队员爆破目标。当第二枚火箭射向“油库”,“弹 药库”也由炸药炸上天时,袭击队员已撤向海岸,支援队员也捨弃武器沿绳 索下山,最后两队均登上直升机离去。演习结束。 2.“黑色贝雷帽”——圣马可海军陆战队 圣马可海军陆战队员在作战和训练时穿绿与红褐色迷彩战斗服,戴二战 式样的钢盔。平时常戴黑贝雷帽或灰色软帽。金色的圣马可狮徽以醒目的红 背景佩带在右袖上。当他们穿海军队列服时,军官的狮徽佩带在左胸,而陆 第55页 战队员佩带在衣袖上。 1982 年圣马可海军陆战队在内战不休的黎巴嫩充当联合国维持和平部 队义大利分遣队。陆战队员以他们面对挑衅时的自制力和杰出的专业水平受 到赞赏。 圣马可营是义大利海军陆战队的主要战斗部队,也是义大利海上部队的 精锐。为了完成在北约集团中的职责,义大利把武装部队的大部分部署在北 方,漫长而易受攻击的海岸线几乎没有什么防护。所以很关键的问题是部署 在南面的部队,包括圣马可海军陆战队,必须由高水准的人员构成。 圣马可营的所有成员都学完了比萨军事伞兵学校的课程,并成为海岸袭 击、海岸摧毁、绝壁攀登和侦察方面的能手。其中最优秀的属于海岸摧毁部 队,在此之前他们还在潜入突击队的入侵学校训练 10 周,以掌握战术、武器 装备、潜水、登山和徒手格斗的技巧。 在管理上圣马可营分为 3 个单位:行动、训练和后勤。行动部门由 4 个 连组成,负责为以地中海为中心的北约军舰提供两栖战斗能力。 这个营的两栖能力曾经由于缺乏合适的舰只而受到限制。海上运输队只 有两艘美国 50 年代建造的坦克登陆舰“卡奥莱”号和“格拉多”号,每艘能 载运 500 人,但装备陈旧又不可靠。近年,7662 吨的新型两栖坞式登陆舰 “圣·乔治奥”号的入役使这种状况大为改善。“圣·乔治奥”号长大的飞 行甲板可供 1 架大型直升机和 3 架中型直升机起降,下面的全通式车辆甲板 可停放装甲车 30 辆,后部有 2 艘机械化登陆艇,还有一艘机械化登陆艇停放 在舰尾低于吃水线的坞中,打开尾门即可驶出,舰首尾及右侧均有车辆登岸 的门扉和跳板。此外,飞行甲板侧还有 3 艘人员车辆登陆艇。“圣·乔治奥” 号航速 20 节,航速 16 节时的续航能力为 7500 海里,它的服役增加了圣马可 营的两洒登陆能力。 除了国产登陆舰艇外,圣马可营还拥有 10 辆美制 lvtp-7s 两栖装甲输送 车,这种履带式车辆能运载 25 名全副武装的陆战队员或 4.5 吨货物。阿根廷 军队曾在 1982 年马岛战争中使用过这种两栖“怪物”,它们可以在浪高 3 米的波涛中登陆,也能在公路上以 64 公里的时速行驶。 圣马可营配备陆军武器,是最先得到先进的 5.56 毫米口径 ar-70 自动步 枪的部队,这种枪能点发或以 700 发/分的速度连射。 (九)印魔的特种部队 印度特种部队除具备一般特种部队的共同特点外,还有其“印度特色”, 主要表现在部队的任务、构成和装备等几个方面。 印度特种部队担负着对外对内两大类任务。对外主要担负边境地区的军 事行动,对内主要是执行特殊任务,如作战救援、搜集情报、反恐怖、反暴 乱等。 印度特种部队的编制比较复杂,一是印度海军、内政部、内阁以及反间 谍机构均有特种部队,但没有统一的领导指挥机构;二是各特种部队编制规 模从数百人到万人不等,兵力相差很大。 在陆、海、空三军中,现在只有海军建立了特种部队。陆军的一些部队, 例如第 57 山地师和伞兵突击队,虽能执行某些特种作战任务,但还不是真正 的特种部队。空军经常为特种部队提供运输机支援,还可以派出米格-25 和 “美洲虎”飞机协助特种部队实施侦察任务。空军至少还有两个武装直升机 中队接受特种作战训练。一旦需要,这两个中队即可配合特种部队作战。作 为快速反应部队的一部分,印度正在筹建陆、空军特种部队,完善海军特种 部队,并将组建三军特种部队联合司令部,统一领导三军特种部队。 目前印度特种部队的具体编制情况是: 1. 海军特种部队 海军特种部队主要指印度海军陆战特种部队。该部队是按美国“海豹” 队的模式于 1986 年 4 月开始组建的,1987 年 2 月宣布正式成立,隶属海军 司令部。目前兵力约 1000 人,编成一个团(3 个大队),驻扎在印度南部。 海军陆战特种部队是印度特种部队中最勇勐顽强且适应性极好的部队。印度 特别重视对海军陆战特种部队的建设,计划将该部队的力量扩大一倍,编为 2 个团。 海军陆战特种部队的任务是在战前对滩头、沿海、沿河地区实施侦察和 控制,摧毁敌港口和海上设施,扰乱敌海上运输和秘密渗入敌方领土执行任 务等。 海军陆战特种部队主要成员是潜水员,他们装备有水下唿吸器、手提式 声纳、可在水上和水下射击的手枪、特殊通信装置和“蛙人”运送艇。该部 队还装备一种两栖作战坦克登陆舰和一些速度快、声音小、难探测的橡皮船, 并在试验一种气垫船式双人运输艇。 训练使用美国突击队教材,训练期 2 年,包括特训期 3 个月,训练内容 主要有直升机机降、空降、海上渗透以及海上、陆上作战等。 2.内政部特种部队 印度内政部控制的特种部队约有近万人,主要来自印度准军事部队,由 印度陆军教官按突击队训练方式进行严格的训练。该部队分为两部分——特 别保安大队和国家安全卫队。 第56页 特别保安大队 从严格意义上讲,该大队不参加特种作战,主要负责印 度要员的个人保卫工作。该大队约有 2000 人,驻扎在新德里。 国家安全卫队 现有 7500 人,担负反恐怖作战任务,主要是在城镇居民 区清除恐怖分子,负责搜集恐怖组织的情报;进行反劫机作战。 国家安全卫队由印度内政部直接领导,1984 年 6 月开始组建,1986 年 9 月 22 日宣布正式成立。成立之初曾受训于特种边境部队。国家安全卫队队员 身着黑色制服,头戴黑色贝雷帽。主要装备海克勒·科赫 mp-5 各型冲锋鎗、 psg-1 狙击步枪、生物传感器、手榴弹和催泪弹等。卫队分为特别行动组和 特别接应组两部分。在反恐怖行动中,最小的战斗单位为 5 人小组,4 个小 组编成一个队,由一名上尉军官指挥。 该部队训练基地坐落在距离德里 60 公里的哈里亚纳邦的马内沙。基地附 近的阿拉瓦利山脉被密林覆盖、沟壑纵横,为训练提供了理想的场所,队员 们在这里接受严格的各种反恐怖活动技能训练,主要是巷战和反劫机训练。 在过去 5 年中,国家安全卫队在印度各地执行过一些重要任务,如在 1988 年攻占阿姆利则金庙的“黑雷行动”中,该部队打死 30 名恐怖分子,而它本 身无一人伤亡。 1993 年 4 月 24 日,一名歹徒在阿姆利则劫持 1 架印度航空公司的班机, 国家安全卫队的反劫机突击队紧急出动,乘劫机犯惊魂未定,以迅雷不及掩 耳之势将其制服。 3.内阁特种部队 印度内阁控制的特种部队有 1200 人,分成两个大队——特别行动大队和 特种作战大队。 特别行动大队下辖第 52 和第 54 两个特别行动分队,每个分队约 300 人。 队员大都原为伞兵突击队队员和海军陆战特种部队队员。该部队主要负责对 付诸如劫机造成的人质危机。它是仿效德国 gsg-9 反恐怖分队组建的,精干 人质谈判、心理战,善于突击恐怖分子控制的飞机、船只和楼房等,但自 80 年代中期组建以来,尚未执行过这类任务。 特别行动大队装备的武器是海克勒·科赫 mp-5 各型枪械,还装备 ak-74 和 m-16 突击步枪、psg-l 和 ssg-200 狙击步枪,各种电子装置、特种炸药、 夜视镜、特制云梯、防弹衣、特殊通信设备和其他军用器材。 特种作战大队为印度特种部队之精华,曾参与过的行动从未公诸于世。 直到最近,人们才知道其存在。该大队曾参加支援印度驻斯里兰卡维持和平 部队的秘密行动以及在印度东北地区的平暴行动,但从未单独执行过任务。 4.特种边境部队 特种边境部队绰号“黑猫”,隶属于反问谍机械“研究分析局”。这支 部队从 70 年代中期开始接受反空中劫持和其他反恐怖活动的训练。从 1984 年开始,这支部队又肩负起了保卫军政要员安全的重任。据说,有的成员还 在国外接受过专门的反恐怖训练。 特种边境部队现有 1 万人。他们身穿黑色制服,头戴栗色贝雷帽。每天 4 点起床,训练快速射击、擒拿格斗和驾车护卫等技能。该部队拥有许多专 门装备,如震聋炸弹、闪光炸弹和低能子弹等,并配备装有红外瞄准镜的步 枪,据说,这支部队的成员都是神枪手,个个身手不凡。特种边境部队总部 设在北方邦的萨尔萨瓦。这支部队拥有 2 架波音 707、几架湾流-iv 喷气式飞 机和安-32 运输机。每天 24 小时处于高度戒备状态,随时准备赶赴出事地点。 研究分析局──特种边境部队 海军特种部队──海军陆职工特种部队 印度特种部队 内政部特种部队 特别保安大队 国家安全卫队 内阁物种部队 特别行动大队 特种作战大队 印度特种部队隶属关系 印度特种部队的武器装备不仅比一般部队的特殊,而且各特种部队的装 备也各不相同。印度特种部队的武器装备可分为 5 大类:一是突击武器,如 冲锋鎗、突击步枪、狙击步枪、反坦克武器、迫击炮和手榴弹等。二是机动 运输工具,除印度空军为特种部队提供安—32、伊尔—76 运输机和直升机支 援外,海军特种部队装备两栖作战坦克登陆舰、可运两人的“蛙人”运送艇 以及橡皮船等。三是个人自卫武器,如 9 毫米白朗宁手枪、无声手枪、匕首 等。四是特工器材,如特种炸药、特制云梯、定向杀伤地雷、水下唿吸器、 手提式声纳、生物传感器、话筒、防弹衣等。五是侦察通信器材,如夜视观 察器材、特种窃听装置、特殊通信设备等。 (十)“黑衣队”、“红色贝雷帽”及其他 1.精干的法国“黑衣队” 法国有一支特种部队全称叫国家宪兵干预队。因其队员在执行任务时, 身穿黑衣黑裤,头戴黑色钢盔,脸涂黑色油彩,所以人们又把它叫做“黑衣 队”。它成立于 1973 年 11 月,总部设在巴黎附近的梅宗。阿尔福基地,由 法国国防部直接指挥。目前“黑衣队”由数名军官和 80 名士兵组成,是世界 上人数最少、编制最小的特种部队之一。它下辖若干个行动小组,每个小组 12 人,是执行作战任务最基本的单位。 第57页 队员年龄最大的 40 多岁,最小的 25 岁,沉着老练,都有家口。他们不 仅是出色的伞兵、武术高手、高速汽车的驾驶员、游泳健将、神枪手、爆破 专家,而且还通晓法律、犯罪心理学、语言学、电子学、机械学、弹道学等 多门知识。 为了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无论是在冰天雪地的寒冬,还是在骄阳似火 的盛夏,“黑衣队”的训练从不间断。有的训练项目是十分危险的。譬如两 名队员各自只穿一件防弹背心,在 20 米的距离内,用手枪进行实弹对射。这 样的训练稍有疏忽就可能送命。在近乎残酷的训练中,常有个别队员因为受 伤,而被迫退出特种部队,有的甚至在训练中当即死去。铁的纪律和严格的 训练,使“黑衣队”具有很强的战斗力。 “黑衣队”的主要任务是对付国际国内的暴力恐怖活动。成立 20 年来, 它先后处理了 250 多起十分棘手的事件,从暴徒的枪口下,成功地救出了 370 多名人质。为反对日益猖撅的恐怖活动,作出了突出的贡献。1988 年 4 月, 勒戈尔米上尉率 20 名“黑衣队”队员,奔赴法属新喀里多尼亚,成功地救出 了被土着人扣留的人质。但勒戈尔米上尉及两名队员却饮弹身亡。 由于“黑衣队”成绩显着,并且人少精干,又很少进行更换和调整,因 此他们得到了政府的信任和充分的支持。他们先于其他部队得到新式武器和 技术装备,有自己的直升机和运输机,并且每个队员有一份相当于政府部长 收入的薪金(月薪 6000 法郎),队员们有很强的事业心,无论在任何时候, 任何情况下,他们都十分珍惜“黑衣队”的荣誉。 2.泰国“红色贝雷帽” 泰国是首先组建特种部队的几个亚洲国家之一。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 30 多年前。1954 年,泰国成立了类似特种部队的第一别动队空降营。1963 年, 正式组建了第一支特种部队——皇家陆军第一特种部队空降大队。不久,又 扩编成 4 个大队。由于队员们都戴红色贝雷帽,所以泰国特种部队又叫“红 色贝雷帽”部队。 1982 年 7 月,泰国面对越南的威胁,又重新改编了“红色贝雷帽”部队, 增加了人员,更新了装备。1983 年,还成立了特战部队司令部,负责协调指 挥全国所有的特种部队,隶属于陆军司令部。 现在,这支部队编有两个特战师,下辖 5 个特战团,每团 2~3 个特战营。 还有突击营、特遣队和独立特战营各一个。另外还设有特种战争研究中心和 特种战争学校。总部设在华富里府的颁内帕那莱玛哈兵营。 “红色贝雷帽”部队的任务与美国的“绿色贝雷帽”部队相类似。包括 在敌后实施非常规的心理战,城市破坏战,丛林反游击战等。队员们大部分 来自伞兵或参加过实战的部队。他们强悍、自信、目的明确并且训练有素。 泰国特种部队在热带丛林地带作战,除了要掌握与其他国家特种部队相 同的技能外,还要熟悉丛林中各种野生动物的习性,学会制服毒蛇勐兽的方 法。研究中心专门设有一个野生动物园。园内养有蛇、鳄鱼、乌龟等爬行动 物 20 多种,乌类 67 种,大象、老虎、狮子等哺乳动物 42 种。训练时,队员 们要与虎狼为伍,和毒蛇作伴。其中有二个项目是将队员用吊车送进放有成 千条毒蛇的蛇池中,让队员用所学的技能制服来袭击伤害自己的毒蛇,闯过 200 米的蛇阵。 3.丛林中的“毒蛇” 越南特工部队是一支专门在密林中执行破坏、偷袭、侦察等特殊任务的 部队。它成立于 1967 年 3 月 19 日。司令部设在河内,隶属于越军总参谋部, 现有兵力 2 万人左右,编为 9 个特工团(含 1 个空降特工团和 2 个水下特工 团)和 1 个训练团。特工团编有参谋、处、政治处、后勤处和 3 个特工营; 每个营编有 4 个特工连,共有 16 个特工排。每个排编有 17 名队员。排是执 行作战任务最基本的单位。 越南的特工队和其他国家的特种部队相比,有较大的区别。首先,它很 少单独执行任务,而是编入正规部队实施作战。如在攻击前,在前进路上扫 清障碍物,或预先潜伏到攻击目标附近隐蔽起来,为正规部队指示方位,打 开并巩固突破口。其次,它的作战手段较为落后,没有飞机,战斗中也很少 得到空军的支援。执行任务时它大都是靠徒步行军。再次,它不担负反恐怖 或警卫重要目标的任务。 越南特工队的队员,大都来自有实战经验的正规部队,因而它有一定的 山岳丛林战能力。善于利用雨雾、夜暗等不良条件和特殊的地理条件进行活 动,以达到行动的隐蔽性和突然性。执行任务时,队员只带少量干粮和药品, 主要靠野菜、野果和捕食动物充飢。在抗美战争中,神出鬼没的特工队曾使 美军闻风丧胆。 越南特工队战术多变,大致可概括为袭、熘、藏、变、骗。袭,就是以 偷袭、奇袭、奔袭的方式,隐蔽突然地袭击对方,捞一把就走;熘,就是一 旦被发现,即化整为零,利用有利的气候和地形条件,分散逃窜,熘之大吉; 藏,就是利用洞穴、蒿草、丛林就地疏散潜藏,有时藏在沙子、泥塘、水池、 第58页 沼泽地、甚至厕所粪坑之中,伺机行动;变,情况不利,即脱掉军装,化军 为民,或化装成对方人员,鱼目混珠,矇混过关;骗,或假装投降,或躺下 装死,待对方接近时突然行兇,使对方猝不及防,遭到暗算。 4.富土山下的“鼹鼠”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曾有过像“中野学校”那样的情报特务机关, 有过名噪一时的“神风突击队”(队员以驾驶装载炸弹的飞机撞击敌舰,与 敌同归于尽的“自杀式”攻击法而着名),但没有像英国“哥曼德”、美国 “绿色贝雷帽”那样的专门特种部队。只是在必要时临时编成特种部队进行 特种作战。 现在日本名义上仍然没有特种部队,但实际上它有一支相类似的部队— —日本自卫队突击队。它分为地面突击队和空降突击队。前者在静冈县的富 士学校及指定的部队,后者在千叶县习志野的空降兵教导队分别进行培训。 日本的突击队成立于 1956 年。现在大约有 3200 名队员。队员主要来自 大学生中,少量来自部队。在训练中心,经过艰苦和严格的训练,要掌握适 应各种情况的特种作战技能和生存技巧。毕业后,空降突击队员全部分到第 一空降旅,成为空中尖兵。这个旅是日本自卫队的精华。约有 1500 人,编有 一个司令部,1 个空降兵群,一个炮兵营,反坦克队及其他分队。主要装备 有各种近战武器和适用于特种作战的直升机、轻型运输机等。 地面突击队的队员毕业后,大都分散到各地的部队之中。遇有紧急情况 时,再将队员临时抽调集中执行任务。 从日本突击队的编制和装备可以看出,它的主要任务是在敌后进行侦 察、破坏、袭击作战,而不负责国内治安。只有在得到请求时,突击队才配 合警方行动,进行反恐怖作战。 1972 年 2 月 28 日,5 名恐怖分子持枪在浅问山庄的别墅绑架了一名人 质。保安警察在突击队员的密切配合下,断然採取特殊手段,向恐怖分子发 起攻击,平安地救出了人质。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日本周边地区发生各种小规模冲突的危险增多, 国际犯罪及恐怖活动的威胁增大,因此日军正酝酿把空降旅建成一支能处理 各种突发事件的常设特种部队。具体设想是:在第 1 空降旅的基础上增设防 空和侦察分队,装备新型反坦克飞弹、地面侦察雷达、各种电子战器材及卫 星通信器材。改编以后,这支部队在战时将支援主力部队的作战行动,通过 敌后侦察获取各种战略、战术情报,进行非正规战和反游击战,在平时可应 付各种与国家安全有关的突发事件,对付近海外国舰船的间谍活动,进行反 恐怖作战行动等。 5. 东西合羹的阿拉伯特种部队 无论从质量上还是作战行动的特点上看,许多阿拉伯国家的特种部队或 多或少都受到东西方大国、战略盟友国家特种部队的影响。 在那些同前苏联关系密切的阿拉伯国家,“特种部队”的概念只不过是 比一般士兵受到稍好一点的训练,更加专业化罢了。而一些国家按西方模式 编成的特种部队则相对能干得多。但总的来看,没有哪个国家的特种部队有 英国、美国和德国那样训练严格和精良的装备。 埃及特种部队注意集美国和前苏联的优点于一身。它共有 7 个突击队和 1 个空降旅。1973 年第四次中东战争时,埃及曾派出大批突击队员空降至西 奈半岛上以色列的巴列夫防线腹地,袭击敌人的指挥所和据点,破坏敌人的 交通、通信和其他重要设施,有力地配合了主力部队的作战行动。这使他们 意识到机降作战的重要性,在这方面进行了特殊训练。不过,他们所用的是 苏联人的训练方法。但它的一个专门对付劫机犯的反恐怖部队则倾向于美式 训练。当然,美式训练还有待改进,1989 年这支部队在赛普勒斯袭击一架被 劫飞机时死亡比例过高。 伊拉克特种部队与埃及特种部队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它更像一支训练有 素、执行特殊任务的步兵。伊 20 多个特种部队旅多数担负在伊北部袭击库尔 德人,两伊战争期间则在伊南部沼泽地带参战。据俄国人称,这支部队还从 事政治色彩浓于军事色彩的秘密行动。 叙利亚特种部队在其国内外部负有使命。1982 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时, 叙驻黎特种部队同以色列人有过数次交手,装备有“米兰”反坦克飞弹的突 击队员还在夜间伏击并追踪过以军坦克车队。 其他阿拉伯国家的特种部队受西方影响十分明显。阿曼的独立侦察团和 空降团同英国的特种空勤团协同训练,大大加强了它们的行动技能。摩洛哥 的山地营受到西方国家军界的高度称颂,该营于 1973 年在戈兰高地同以色列 人打过仗,摩其他的特种部队包括特种沙漠机动部队和突击队还曾被派往西 撒哈拉同西撒人民阵线交战。 三、特种部队样样姓“特” 特种部队(或曰魔鬼部队)的最大特点就是一个“特”字。它是在特定 的歷史条件下,为适应特殊的斗争需要而产生的具有特异形态的武装力量。 歷史赋予它特别的任务,特别的任务决定了它的特殊编组,要求它掌握特制 第59页 的武器装备,进行特种训练。 (一)特别任务 由于特种部队强调以少胜多、以弱制强、以奇取胜,具有常规部队所起 不到的作用,为此,外军高层决策者总是在特定的情况下,针对不同的作战 对象,把非同寻常、急难险重的作战任务赋予这类部队,并根据遂行特定作 战任务的需要,来建设特种部队。特种部队可实施各种战略、战役和战术行 动。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前任司令斯蒂纳陆军上将曾指出:“在当今复杂的 多极世界里,特种部队是执行美国安全战略的非常理想的工具。”外军特种 部队执行的作战任务主要有: 1. 敌后侦察 敌后侦察是获取敌方情报的重要手段,通常採取预先潜伏、空降和从地 面、海上渗入等方法,派遣部队深入敌后,其难度和危险性很大。因此,外 军往往把这类任务赋予特种部队。如美军通常使用特种部队中的具有特种技 能的侦察小组,深入敌后,进行无线电窃听、照相、捕俘,或混入当地群众, 获取情报。 二次大战的诺曼第登陆中,由于盟军事前使用了包括特种部队在内的各 种侦察手段,掌握了较精确的情报,使德国隆美尔元帅苦心经营的坚固海岸 防御工事毁于一旦。韩战中,美军将领麦克阿瑟创造了成功可能只有五 千分之一的“仁川登陆”的奇蹟,其中也有美军特种部队渗入内地、取得第 一手情报的功劳。1982 年的马岛战争中,英军特种部队利用夜暗或恶劣气 候,多次从空中和水上秘密潜入岛上,窃取了有关阿军的兵力部署、阵地编 制、工事构筑、火力配系、障碍设置,以及岛上的地形、机场、仓库、通信 报警设施等大量情报,为英军赢得重占马岛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图 19 “蛙人”潜水上岸 海湾战争战略空袭阶段,为弄清空袭目标的准确位置和性质,提高空袭 效果,美国中央情报局从“绿色贝雷帽”部队中挑选了一批长相与伊拉克人 相似,能操一口流利阿拉伯语的美籍阿拉伯后裔,执行敌后侦察任务。他们 身着沙漠迷彩服,佩带性能先进的轻武器、雷射目标指示器,能把照片直接 发回利雅得多国部队总部的数控静止照相机及摄像机,趁夜暗秘密搭乘直升 机潜入伊拉克境内。他们化整为零,以 3~6 人为一行动小组,昼伏夜出,行 动诡秘,搜寻隐蔽的伊军“飞毛腿”飞弹、作战飞机以及指挥所等地下工事 的准确位置,引导多国部队飞机实施精确轰炸。 特种部队的侦察活动在搜索伊军的机动式“飞毛腿”飞弹发射架方面的 作用非常突出。由于机动“飞毛腿”飞弹发射架难以从空中发现,因此,在 伊军首次向以色列发射“飞毛腿”飞弹之后,多国部队总部专门给特种部队 下达了搜索伊军机动式“飞毛腿”飞弹发射架的任务。执行此项任务的特种 部队小队搭乘直升机进入伊拉克西部地区,然后实施徒步侦察。这种侦察行 动十分有效,其中有一次美军特种部队的侦察小队在伊拉克至约旦公路的一 座桥樑下面发现并摧毁了 9 个机动式“飞毛腿”飞弹发射架。在整个战争过 程中,特种部队共发现 40 多个伊军机动式“飞毛腿”飞弹发射架,从而大大 减轻了这种武器对多国部队的威胁。 美英特种航空团在空袭前,曾派遣特种作战队员潜入伊军占领的科威 特,俘获伊军 1 套“萨姆 8”型地空飞弹系统及全部资料和人员,运回沙特。 在整个海湾战争期间,多国部队的特别行动小组,採用秘密伞降或机降方式, 深入敌后,频繁活动,重点搜集伊军的部署、调动、士气等情报。他们绘制 了伊拉克在科威特境内的布雷图,取回了伊拉克南部的土壤样品,及时通报 了伊军预备队的部署与企图,起到了侦察卫星和其他侦察手段无法起到的作 用。 2.特工破坏 通过各种手段深入敌纵深,以奇袭方式,破坏敌指挥中心、机场、桥樑、 防空设施以及交通枢纽、油气管道、发电设施、工厂、仓库等重要目标,是 特种部队的一项“绝活儿”。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在欧洲战场上,盟军充分使用“蛙人”遂行各种特 殊任务,取得很大成果。美海军水下爆破队在诺曼第登陆作战中大显身手。 他们不顾德军勐烈炮火,清除了诺曼第海岸第一线的障碍物,为盟军顺利登 陆创造了条件。登陆成功后,水下爆破队又为美海军陆战队向纵深发展开闢 了通路。 韩战中,美海军水下爆破队负责执行朝鲜海岸的侦察任务。他们还 渗入朝鲜人民军后方爆破桥樑、铁路、车站、通信枢纽等目标。美国海军还 专门训练了一种“蛙人”,使用特种装备,在海上破坏中朝的渔业生产,美 军称此行动为“渔网战”。越南战争期间,才组建不久的美海军海空陆突击 队,在战场上广泛开展游击战,取得很大战绩。 1973 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开始前夕,埃及得知以色列在苏伊士运河中埋 设了人工火阵,企图以此封锁运河。埃及特种部队当即派出“蛙人”小队潜 第60页 入水中,破坏了以军布设在运河用于形成人工火阵的全部喷油管,使以军人 工火阵计划彻底破产,从而挽救了 8000 名埃及特工人员的生命。 同年 10 月 6 日战争爆发后,埃军第一梯队 5 个师当夜全部渡过运河,并 在运河东岸集结了 500 多辆坦克,还建立了一个飞弹防卫系统。埃及部队攻 击顺利成功,除造成了战争的突然性外,还得力于游击队在敌后的有力配合。 为了配合正面作战,埃军在强渡运河的同时,在敌后纵深实施了空降,大批 伞兵部队和 50 多支特种突击队,在西奈半岛着陆后,迅速袭击敌人的指挥所 和据点,破坏敌人的交通、通信和其他重要设施。10 月 6 日晚,西奈南部的 扎尼马、苏德尔和贝拉姆油田被炸,熊熊烈火沖天而起,致使以色列人再也 无法利用这些抢占过来的油田了。趁着敌人后方混乱的有利时机,埃军一支 突击队,携带反坦克武器,乘直升机在罗马尼附近机降,袭击了以军开赴前 线的坦克部队,迟滞敌人 3 个多小时,有力地配合了主力部队的作战行动。 随着“巴列夫防线”的土崩瓦解,以色列士兵有的被迫缴械投降,有的丢盔 卸甲仓皇逃窜。不到 3 天,埃军就控制了运河以东 10 至 15 公里的全部地区。 1982 年马岛战争中,16 名英军特种队员从水路潜入阿根廷本土的空军基 地,炸毁了停在基地上的全部“超军旗”飞机,解除了阿对英待混舰队的最 大威胁。44 名英军特种队员潜入西马岛的佩布尔岛机场,炸毁了机场上的 11 架阿军飞机,为英军在东马岛突击登陆消除了侧后的空中威胁。 海湾战争的最后一天,萨达姆准备以 26 枚“飞毛腿”飞弹集中对以色列 进行弹幕进攻。美特种部队採取紧急行动,及时将 26 枚飞弹全部摧毁,使萨 达姆强拖以色列捲入战争的企图未能实现。 3.直接参战 特种部队技能全面,突击力量强,并具有应付各种复杂情况的灵活应变 能力。他们不但能独立作战,完成各项特殊的艰巨任务,而且在现代战争中, 越来越多地被用于直接参战,配合正规主力部队作战。他们有时充当突击队, 一马当先;有时进行佯攻,侧翼惑敌;有时深入敌阵,抢占要点。 图 20 伏击 在马岛战争中,英军特种部队就参加了登陆突击队,他们从水面和空中 垂直突击登陆,在 4 小时内,占领了圣卡洛斯港及其机场以及附近有利地形, 构筑工事,建立了 25 平方公里的滩头阵地,保护了后续部队的陆续登陆。 1989 年美军入侵巴拿马时,利用特种部队打头阵,抢占要点,迂迴包抄, 发挥了突出的作用。12 月 20 日凌晨 1 时,美军的 f-ll7a 隐身战斗轰炸机对 巴拿马奥阿托高炮阵地的轰炸,揭开了美军入侵巴拿马的序幕。接着,美参 战的陆、海、空三军部队共 2.7 万人,分乘直升机和地面快速运输车辆,扑 向预定目标。第一路,是由美军南方司令部的特种部队和一个突击队营组成 的“红色特遣队”,利用 f-117a 的轰炸效果,进行低空伞降,以扇形包抄巴 拿马军第 6、第 7 连的兵营,很快瓦解了这两个连的抵抗,俘虏 250 人,顺 利占领了托里霍斯国际机场,封锁了帕科拉河大桥,切断了巴拿马城巴军的 陆、空退路,为大部队歼灭城中的巴军创造了条件。第二路美军是由第 6 机 械化营、1 个轻型坦克排、第 5 步兵营和海军“海豹”,分队组成的“尖刀 特遣分队”。该路美军运用快速的地面输送机械,在占领巴军司令部大楼和 歼灭了驻扎在附近的巴军第 5 连的同时,袭击了巴拿马总统诺列加的私人小 型机场,炸毁了诺列加的座机;偷袭了运河岸边守卫诺列加专用船只的卫兵, 炸沉了船只。这样,就切断了诺列加空中和海上的逃路。第三路,是由第 82 空降师 1 个旅(欠 1 个营)和别动部队组成的“太平洋特遣队”,任务是增 援帕科拉河大桥的美军别动部队,阻止巴军的“2000 年营”和其他巴军进城 增援。该路美军经过激烈战斗,挫败了“2000 年营”的增援计划,确保了对 巴拿马城巴军的聚歼。 在海湾战争中,特种部队实施广泛的作战行动,有力地配合了 陆、海、 空军主力部队的作战。 在 1 月 17 日空袭开始之前,美国空军特种部队的 mh-53j 直升机掩护美 军第 101 空中突击师的 9 架 ah-64 攻击直升机低空飞入伊拉克境内,准时在 空袭开始时摧毁了伊军两个重要的雷达站,为多国部队轰炸机开闢了一个进 入伊拉克境内的安全通道。空袭开始以后,美军特种部队对设在科威特沿海 石油平台上的伊军防空飞弹实施偷袭,抓获伊军 30 名俘虏,完全摧毁了伊军 设在石油平台上的防空飞弹,为多国部队的空袭行动扫清了障碍。在空袭过 程中,特种部队多次埋伏在计划轰炸的目标附近,使用雷射照射器帮助多国 部队的空军对目标实施精确轰炸,并判定轰炸效果。有时,多国部队的作战 飞机不便于或来不及对特种部队发现的“飞毛腿”飞弹发射架进行轰炸,位 于目标附近的特种部队便立即採取一切手段加以摧毁。为保证多国部队在主 攻方向的作战,美军用声东击西的战术取得了很大效果。他们一方面使用渗 透侦察队的 6 第61页 人“蛙人”小组乘快艇靠近敌岸边,在滩头埋设了炸药包,适 时引爆;一方面调动大量两栖舰船对伊军占领的海岸进行佯攻,造成多国部 队在那里开闢登陆场,企图进行大规模登陆作战的假象,诱使伊军信以为真, 并速调 2 个师的兵力增援,进而造成有利于多国部队主攻方向作战行动的局 面。海湾战争后期,在地面作战开始前数小时,美军就派出地面特种部队深 入伊境内,攻占伊军后方基地,切 图 21 水下伏击 断了伊军的后勤补给,并为盟军部队利用这些基地提供后勤保障创造了条 件。地面作战中,美军派出两支特种部队的特遣队,穿插至伊境纵深数百公 里,抢占幼发拉底河附近要点,对切断伊军退路,造成对伊军主力的合围, 起了重要作用。 4.组织营救 由于经过特殊训练,特种部队在组织营救活动中经常充当主角。不管是 战场营救还是在反恐怖行动中营救人质,特种部队都有出色表现。在些国家 建立了进行营救活动的专职特种部队,如美国的“三角洲”部队、英国的特 种空勤团、德国的第 9 边防警备队、法国的“黑衣队”等等。1976 年 7 月以 色列特种部队精选 200 多名武装突击队员,分乘 4 架军用运输机,採取超低 空飞行,远距离偷袭乌干达恩德培机场,抢救出被劫持的 102 名人质,当场 击毙大部劫机者,并炸毁 10 余架乌干达作战飞机,整个袭击行动仅用了 53 分钟,当时在国际上引起很大反响。 1976 年 8 月,埃及特种部队成功地制服了一架波音客机的劫持者,救出 了机上的人质。1977 年 10 月 18 日,联邦德国第 9 边防警备队在索马利亚首都 摩加迪沙营救出被恐怖分子劫持的飞机和人质。 海湾战争中,美军中央总部将营救飞行员的任务交给了陆军第 160 航空 团第 3 营。在空袭阶段,该营组织了多次营救飞行员的行动,其中一次,当 伊军士兵已接近到距离跳伞的美军飞行员仅有 300 米时,营救的直升机及时 赶到,将伊军击退,救出了飞行员。这些成功的营救行动对鼓舞飞行员和部 队的士气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除了营救飞行员,该营还数次将深入伊拉克境 内的特种部队小队成功地营救出来。例如在 1991 年 2 月中旬的一次营救行动 中,该营的“黑鹰”式直升机在离地面障碍物 3 米的高度上飞行 240 公里, 深入到幼发拉底河以北地区将受伊军围困 9 个小时的 9 名特种部队成员安全 撤出。 5 绑架暗杀 特种部队可採取特工手段,对敌国政府要员或军队高级指挥人员进行绑 架或暗杀,使其国家或军队失去控制,不战自乱。1993 年 8 月 30 日,驻索 马里美军出动 10 余架直升机和特种部队搜捕艾迪德及其助手,却误了抓一些 联合国工作人员。这次袭击行动是在午夜时分当地武装分子用迫击炮和轻武 器袭击摩加迪沙旧机场之后进行的。美军武装直升机把特种部队运到事先确 定的两座楼房,特种部队士兵从直升机的绳梯进入楼内但没有遇到抵抗。美 军特种部队士兵对这两座楼房进行了搜查,结果发现其中一座无人居住,而 从另一座楼房逮捕了 8 人,其中 3 名为外国人,5 名为索马利亚人。这是美军 特种部队到达索马利亚后初试身手。美军有关方面对逮捕的 8 人进行审查后, 发现这些人原来都是联合国维和机构的人员和他们的当地雇员,只好把这些 人释放了事。 6.实施心战 特种部队奉命秘密深入敌后,在当地军民中散发传单、传播谣言,以蛊 惑民心,动摇军心,攻其心,夺其志,“兵不血刃”而制胜。海湾战争中, 美军特种部队广泛採用空投传单、广播喊话、设立临时电台和电视台等手段, 展开心理攻势,制造恐惧心理,以瓦解伊军士气,诱其不战而降。被俘的伊 高级军官承认,美军心理战的威力仅次于空中轰炸。 美军在海湾战场上的心理战活动主要由美陆军第 4 心理战大队进行。该 大队大量制作和散发针对伊军的宣传品,据统计,在战前和战争过程中,共 散发了各种类型的传单约 2800 万张。美军利用飞机将传单空投到伊军阵地 上,这些传单以简明的语言和画面诱劝伊军官兵放弃抵抗,并教他们如何投 降。美军的心理战专家有时甚至在传单上明确告诉伊军何时会遭到轰炸,以 使伊军官兵相信传单上的内容。另外,该大队有一批懂阿拉伯语、通晓阿拉 伯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的专家,这些人抵达战区后便建立了一个“海湾之声” 广播电台,进行战场广播,每天对伊拉克广播 18 个小时。为了配合这个广播 计划,美军向伊军阵地空投了一批小型收音机和录音带。该大队还向盟军的 每一个作战营派出一个战场喊话小组,跟随部队进行战场宣传。美军在战后 审讯俘虏时发现,大部分俘虏都看过美军制作的传单,承认是受到这些心理 战的宣传而决心投降的。据该大队指挥官估计,在美军心理战的影响下投降 的伊军俘虏至少有 6 万人。 7.其他任务 特种部队还可帮助盟军进行训练,与友军进行联络和协同作战,以及进 行大量的民事工作。 第62页 海湾战争中直接出兵的国家有 36 个,为了使这些国家参战的部队与美军 保持协调一致,美军中央总部向阿拉伯国家地面部队的每个营分别派出一个 特种部队小队,仅第 5 特种大队就派出了 108 个小队。这些小队一般由 3~4 人组成,在地面战斗开始前,他们帮助各盟军部队实施了为期 13 周的训练计 划,完成的训练项目包括:三防技术、判读地图、地面导航、海岸监视和侦 察、通信技术、战场救护、火力控制、居民地战斗、分队战术、合同战术和 防止误伤等。另外,特种部队小队还帮助科威特政府新组建了 5 个轻步兵旅。 地面战斗开始之后,这些特种部队小队跟随阿拉伯国家的部队和法国的 部队一起行动。战斗中,他们随时向美军总部报告友军的位置、作战能力、 指挥宫的企图和部队的作战情况,帮助友军进行排雷和清障作业、唿唤空中 火力支援、防止友军被美军的地面或空中火力误伤。在特种部队的帮助下, 两支阿拉伯部队顺利完成了解放科威特城的任务。 为了使美军部队与当地阿拉伯军队和民众保持良好的关系,美军第 96 民事营为美军部队印发了指导官兵如何与阿拉伯军队及平民相处的小册子, 而且还给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每一个营配备了一个民事小队。民事小队的主 要任务是充当部队指挥官的民事顾问,具体指导部队官兵如何同当地的平民 交往,帮助部队了解阿拉伯人的风俗习惯,确定部队行动应避开的歷史古蹟 和宗教场所,处理美军与阿拉伯军队及平民之间的摩擦,保证了美军在战争 中顺利地进行各种活动。 为了使科威特战后的重建能够按照美国的意愿进行,美陆军第 352 民事 司令部 1990 年 12 月在华盛顿成立了一个由卫生、教育、安全、社会福利、 经济、农业、公共事业和文化等方面的专家组成的“科威特特遣队”,执行 对科威特的安全援助计划。该特遣队到达战区后,分成商业、社会治安、人 事、国家基础设施重建、教育、劳工、财政、农业食品以及环境卫生等小组 与科威特政府的相应部门一起工作,确保这些部门的工作与美国的战略相一 致,并为美军的行动提供支援。 特种部队既能在战时发挥特殊作用,又能在平时发挥重要作用。 (二)特殊编组 外军特种部队的编组形式和人员编配标准,主要是根据其任务而确定 的。尽管由于各国的情况不同,特种部队的规模和编组也不尽相同,但在体 制上实行统一集中指挥,在编制上强调小而精、机动灵活、便于快速反应等 却是相同的。 1.实行集中统一的指挥体制 为加强领导,实施高效的作战指挥,各国特种部队普遍採用集中统一指 挥的组织体制,最高指挥权大都由统帅部直接掌握。具体实施,基本上分两 类:一类以前苏联为代表,其特种部队(不含克格勃的特种部队)由总参情 报部负责实施总的业务指导。具体地说,特种部队训练大纲、训练计划、装 备的配发等均由总参情报部负责。总参情报部还直接辖有特种部队教导营和 特种部队训练中心。 另一类以美、英等国为代表,其特种部队由统帅部中的作战部门直接指 挥,如美军特种部队是各军种中的一个独立兵种部队,其作战指挥由参谋长 联席会议的特种作战司令部直接负责。该司令部统一制定和组织特种部队的 作战行动计划、预算分配、军事训练和演习、战备建设等,并协调和监督三 军特种部队的行动。美国陆、海、空三军都设有特种作战司令部:太平洋和 大西洋战区也分别设有特种作战司令部,统辖联合特种作战特遣部队。英、 法、德等西欧国家和埃及、约旦等国的特种部队的指挥权和使用权,一般也 都由国防部或军种参谋部直接掌握,有的甚至由总统直接控制。这一类特种 部队在行政上与情报部门无隶属关系,但在业务上仍有密切的联繫。在海湾 战争中,多国部队组成联军特种作战司令部,由多国部队总司令施瓦茨科普 夫直接指挥,使参战各国的特种部队协调一致地行动,发挥了较高的作战效 能。 2.贯彻少而精的编制原则 特种部队的作战行动,一般以独立作战为主。为便于快速反应,外军特 种部队的编制,十分强调精干、轻便、灵活。其人数一般只占军队总员额的: 1%~3%,如美三军特种部队总数占三军总人数(不含文职人员)的 2%; 以色列的特种部队占三军总兵力的 2.5%。由于特种部队的后勤保障形式灵 活多样,特别是作战小分队,基本上不专门编配后勤保障人员,因而,特种 部队的战斗人员比例高,后勤保障人员比例极低。特种部队人员精干,素质 高,军官、军士占的比例大。由于特种作战任务的广泛和复杂,特种部队成 员需要掌握多方面的技能,并保持较高素质,因此上兵中老兵比例较大。美 海军特种部队的士兵全部是军士。苏联海军特种作战连编制 115 人,其中军 官 9 人、准尉 11 人,大大高于一般连队(军官 5 人、准尉 1 人),军士占士 兵的比例也高于一般部队。特种部队人员素质高,单兵技能全面,独立作战 能力强。美军一个特种作战小组(由 12 第63页 人组成)的作战能力相当于普通 50 人分队的作战能力。 旅为外军特种部队的最大编制单位。目前有旅一级编制的仅有俄罗斯、 韩国、英国等少数军队,但旅的规模也不大,与团一级相仿,只有泰国编有 特战师。 团(大队)是多数国家特种部队的基本编制单位。如美陆军特种部队编 有 5 个特种作战大队、1 个特种作战航空团和 1 个心理战大队,都是团一级 的,美海军编有 2 个特种作战大队,每个大队 700~900 人;英军特种空中勤 务团编制为 700 人左右;法军的 1 个伞兵突击团,约编 1000 人;越南特工部 队也编成团,每团 1500~1600 人。 连、排、班、小组为各国特种部队主要任务编组形式。特种部队也可以 成建制地以整旅、整团的规模集中执行任务,但此种情况比较少,一般以分 散的形式执行任务。如美军特种部队在越南战争期间,一般以班、排为单位, 组成特遣分队遂行任务、越特工部队也大都以小分队的形式遂行任务,少则 几人,多则几十人;前苏军特种部队战时也以特种任务小组为主要活动形式, 据称,一个特种作战旅,可编成 100 个特种任务小组,每个小组通常由 2 名 军官、2 名爆破手、4 名侦察员、1 名通信员、1 名医务人员组成。美军的特 种作战小组通常由 12 人组成。在马岛战争中,英军特种分队的战斗编组灵活 机动,少则 2~4 人,多达 10 余人,并可在执行任务过程中临时调整。各组 以分散活动为主,必要时亦可适当集中。 3.採用灵活的编组形式 外军特种部队一般採用相对固定编组和临时编组相结合的灵活编组形 式。如以色列“野小子”特种部队,平时没有固定编制,遇有情况,军事当 局视情况临时编组,即可遂行各种作战任务。1992 年 7 月新组建的法国特别 行动指挥部,其成员也是临时调集,完成任务后即各自返回原部队。美陆军 “绿色贝雷帽”部队是美特种部队的主力,特种作战大队是其基本编成,但 每个大队的编制不尽相同,人数为 1000~1500 人不等。大队所辖的作战分队 视任务情况而灵活编组,其人数由几人到几十人不等。 4.着眼于快速反应能力 外军在编组特种部队时十分注重快速反应能力。如美陆军特 种作战司令部所属的 5 个特种部队大队、第 4 心理战大队和第 75 别动团 的 3 个别动营都可实施空降,这些部队随时都可执行快速机动作战任务。英 国的特种部队,不论是特种空中勤务团还是”哥曼德”部队,都可实施快速 机动。这些部队除具有很强的快速机动能力外,最突出的是具有很强的适应 性,可以较好地遂行多种不同性质的任务,由于快速反应能力强,因而也被 称为“救火队”。美军的“海豹”部队,既可执行海上作战任务,又可执行 陆上作战任务,并可实施空中机动,是名符其实的“三栖”部队。 (三)特制装备 1.从匕首到机器人 外军特种部队的武器装备,以往一般选用三军通用的轻便、灵巧、性能 较好的装备。近年,外军为提高特种部队的作战能力,专门研制和改进了适 合于特种作战的特种武器系列。西方主要国家为了应付低强度战争,更将研 制新装备作为提高特种部队在各种不同环境中独立作战能力的重心,大批新 的特种作战飞机、战车、舰艇、单兵操作的可携式卫星信号接收机、夜视仪 以及待种作战服等接连推出,从而使特种部队的作战行动更具灵巧、突然和 诡秘性。外军特种部队的武器装备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是机动渗透工具,包括空中渗透需要的特种飞机和特种直升机,用于 海上渗透的特种船、艇,以及各式特种战车;二是突击武器,如特种攻击飞 机和直升机,轻机枪、冲锋鎗、掷弹筒、手榴弹等;三是可携式自卫武器, 如无声手枪、匕首等;四是特工破坏武器器材,如微型炸弹、特种炸药、定 向杀伤地雷、先进的爆破器材、轻便工兵器材等;五是侦察器材,如窃听器 材、照相器材、目视观察器材、夜视器材、雷射目标指示器等;六是通信器 材,如背负式电台和数字信息传输装置等;七是救生和支援系统。此外,有 的国家正准备为地面突击队配备可进行特种作战的机器人。 2.海军特种部队的武器装备 根据几次局部战争的经验,外军海军特种部队武器装备的发展以水下为 重点,特别是渗透和撤回部队的机动工具。同时,要求特种作战装备必须轻 便、高效、多功能。为达到行动迅速、隐蔽的目的,外国海军特种部队一般 不配备重型武器装备,主要配备轻便、小型武器装备和各种机动工具。其通 用武器装备包括自卫武器,多种侦察、照相、观察器材、特种作战通信器材、 潜水装备,以及各种爆破器材。机动工具主要是“蛙人”运送艇、特种作战 潜艇或微型潜艇、高速巡逻艇和微型战斗艇等。其他装备还包括:便于“蛙 人”在水下长时间活动且无气泡的唿吸器;手持式声纳;专门调查敌海域水 文的可携式探测器和监视器等。美国不惜巨额资金力其海军特种部队研制最 先进的高技术武器装备,使之成为武装到牙齿的三栖部队。 第64页 “蛙人”运送艇是一种用动力推动的在水面或水下运送“蛙人”的装置, 它能从水面舰艇或水下潜艇中下水,潜航到敌占海滩区进行侦察、袭击或破 坏活动,完成任务后悄悄返回母舰或母艇。运送艇一般可载 6~10 人,并装 备有多种专用机械、武器和爆破器材。这些装备具有很大的破坏力和杀伤力。 为提高渗入和撤出能力,美海军非常重视“蛙人”运送艇的发展。早在 1983 财政年度,海军就开始为运送艇研制一种新的武器系统。这一系统由艇上发 射装置和远距离鱼雷组成,使运送艇能在一定距离上攻击目标。经过多年关 于是提高 mk-8 的质量还是採购一种全新的系统的辩论之后,特种作战司令部 决定双管齐下。已签定了三项先进“蛙人”运送艇的初步设计合同,所挑选 的三个承包商是纽波特纽斯造船公司、通用电气公司的电气艇分公司和威斯 汀豪斯公司。先进的运送艇将能够携带 6 名“蛙人”、一名驾驶员和一名副 驾驶员。特种作战司令部计划购买 6 艘新的输送系统。同时对现用的 mk-8 型运送艇进行改进,以延长其使用寿命。美军装备的自控式运送艇—mk6、 mk-7,通常可在敌监视水域外活动,其推进系统无噪音,故不易被敌发现。 特种作战潜艇或微型潜艇。潜艇是运送“蛙人”的理想工具。“蛙人” 运送艇就是由潜艇送到敌沿海附近后出入水下的。美海军对 4 艘“鲟鱼”级 核动力攻击潜艇和 2 艘(“普林斯敦”号和“约翰·马歇尔”号)核动力弹 道飞弹潜艇进行了改装,以适合“蛙人”小队及其装备,供他们在近海活动 时使用。此外,为达成海上突防,一种小型潜艇正在秘密研制中。 英国海军特种部队也装备了运送“蛙人”用的“蚊”式袖珍潜艇。这种 潜艇的水下排水量一般为 34 吨,航速 6 节,续航能力 60 海里,下潜深度达 60 米,艇上装有两枚鱼雷。英国还研制了一种能完成多种任务的新型水下快 艇,艇体用精密的玻璃纤维制成,艇身长 5 米,宽 1.8 米,重 800 千克,水 面航速可达 25 节,并能以 6 节速度潜入水下 60 米航行,可搭乘 4 名武装“蛙 人”。这种快艇战时可执行海域探测、两栖侦察、爆破除障、攻击敌舰船以 及佯动等任务;平时主要遂行紧急救援、查缉走私和打击水下非法活动等任 务。其特点是:能以全潜或半潜状态航行接近目标;体积小、重量轻、可由 渔轮、商船运载或由直升机空运快速部署至任务区;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和 维修,对后勤设备和训练的要求比一般快艇低。英国还在研制一种比上述快 艇载运量更大、速度更快的快艇——“魔剑 180”,其速度最快可达 30 节, 搭载人员 10 名,巡航距离 54 海里。 微型潜艇的作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已得到肯定。它体积小,可在大型 潜艇无法进入的港湾活动,且不易被敌发现,适于载运特种部队和水下爆破 队。微型潜艇排水量一般在 100 吨以下,非常适合在浅水海域执行侦察、偷 袭任务。美、英、法、意制造的微型潜艇一般排水量为 40~80 吨,水面航行 速度 8~14 节,水下航速 6~12 节,可潜至 100~400 米深,续航能力 60~ 120 海里,乘员 2~12 人,大艇可载 8 名武装“蛙人”,这种潜艇主要对潜 在的登陆摊头、敌潜艇通路等目标实施侦察。前苏联曾使用过一种德国设计 的装有履带的组合微型潜艇。 1982 年 10 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附近海底曾发现类似上述微型潜艇的履 带轨迹。西方国家认定,这种轨迹是前苏联特种部队微型潜艇留下的。 水面船艇。美海军“海豹”队可搭乘海军任何水面舰只,此外还专门配 有用于特种作战的水面船艇。pb 系列艇是一种低噪声高速艇,装有 3 挺机枪、 1 具榴弹发射器和 1 具深水炸弹发射器,其中较新的型号是 mk-i 和 mkr-2型 装有敌我识别器,目前共有 36 艘;微型装甲艇,艇壳有陶瓷装甲,喷气推进, 能在浅水区活动,可载 15~20 名武装人员,目前有 22 艘。美国还有一种特 种战斗艇,小巧灵活,易于操作。其满载排水量为 11.5 吨,长 11 米,宽 3 米,吃水 0.8 米,发动机为双缸柴油机,功率 930 马力,速度 30 节,乘员 3 名,标准武器装备有 12.7 毫米机枪 2 挺,7.62 毫米机枪 2 挺。计划採购的 18 艘“特种作战气垫逛”,排水量 110 吨,航速 35 节以上。 印军为海军陆战特种部队装备了速度快、噪音小、隐蔽性好的橡皮舟, 还准备装备双人气垫运送艇等。 为了提高“海豹”突击队在水上的机动性,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计划选 择一家舰艇制造商制造 16 艘 mk-v 高速巡逻艇和 8 艘拖船,供海军特种作战 司令部特种舰艇部队使用。 mk-v 将取代好几种陈旧的海军巡逻艇,其中有些曾参加越南战争。mk-v 的首要任务将是在中等航程的范围内运送和撤出特种作战人员。特种作战司 令部的要求规定这种艇有一个多引擎柴油机推进系统,最大速度 第65页 50 节,航程 300 海里。 自由降落水中唿吸装置是美国“海豹”队的一种特殊装备,由自由降落 装置和水中唿吸装备组成。根据作战任务和作战环境的具体要求,既可组合 起来使用,又可分开使用。 民由降落装置是高高度降下、低高度开伞的空降装备。它允许空降队员 从 12000 米高空降下,到距地面 60 米左右的低空自动开伞,保证队员能有效 地避开敌人对空观察的监视和防空火力的打击,闪电流星般地快速潜入敌 区,像神兵天将一样突然出现在措手不及的对手面前。 自由降落装置除可操作性极强的 mmff 降落伞外,与其配套的还有氧气护 面具,它与一个可随身携带的有效时间为 15 分钟的氧气瓶相连,供队员在 3000 米以上空气稀薄的高空唿吸时使用;抗冲击头盔和护目镜,以抵抗人体 高速降落时所产生的巨大风压;高度计,一般戴在手上,外形极像手錶,用 来自动计算和控制开伞时间。 水中唿吸装置由救生衣、浮力调整器、控制器、脚蹼、水中眼镜等构成。 它可使队员自水下秘密接近目标,排除水下障碍或执行其他特种作战任务。 自由降落装置和水中唿吸装置结合起来使用,是“海豹”突击队在海湾 战争中的常用战术,他们用这种方法迅速而隐蔽地进至作战地区,出色地完 成了一系列特种作战任务。 高速攻击车是美国“海豹”突击队在海湾战争中首次亮相的“秘密武器”。 车身由漆成黑褐色的强化钢架组成,底盘上独立悬架着 4 个车轮。它长 4.14 米,宽 2.1 米,后部最高点也是 2.1 米,正面面积 2.2 平方米,侧面面积 4.2 平方米,前后轮距 2.87 米。这种独特的构造和极低的车身,有效地减少了被 敌方地面雷达察觉和被敌人火力击中的概率。 该车採用 94 马力的空冷式发动机,2 轮驱动,手动式变速器有 4 个前进 档和 1 个倒档。全车自重 865 千克,有效载重量 675 千克,最高时速 128.7 公里,连续行驶距离 514.9 公里,加上辅助油箱可达 960 公里,从 0 加速到 时速 48 公里只需要 4 秒钟,可上 60%的斜坡,能在 5%的坡道上以每小时 88 公里的速度行进,从而保证该车在各种复杂地形中都具有较高的机动力。 车上装备有现代化的通信器材、夜视装置和卫星定位仪,即使在漆黑的 夜色中,不用开灯也能准确无误地迅速驶至目的地。 高速攻击车火力配备强,有 m60mg 型 7,62 毫米机枪 2 挺、m-2 型机枪 1 挺、mk-19 型 40 毫米榴弹发射器 1 个、at-4 型飞弹发射架 1 个及 6 枚反坦克 飞弹,有的还装有有线制导的“陶式”飞弹发射架。这种不亚于装甲运输车 的火力配系,使高速攻击车具有强大的攻击杀伤力。 该车乘员 3 人,但车体外侧还可附加一个长方形货架,既可载物,又能 平躺1 个人,战时可在地形起伏炮火纷飞的战场上及时抢救伤员。 高速攻击车良好的隐蔽性和机动力,使“海豹”突击队在海湾战争中多 次成功地快速迂迴到敌人侧翼和后方,争得有效攻击敌人的契机而屡建奇 功,因此倍受美国海军当局的青睐。目前只有第 5“海豹”小队编有 5 辆高 速攻击车,美海军准备近期为每个“海豹”小队都装备这种奇车。 其他特种装备。为了帮助必须在公海上长距离游泳的人员,美国德雷格 公司已研制了一种强化水下唿吸器械。这种“无气泡”循环式再唿吸系统的 特点是有更大的氧气罐,容量大 30%,可使“蛙人”在水下呆更长时间。据 说海军正在审查这种新系统。德雷格公司是海军潜水装备的长期供应商,许 多潜水员已经使用它的器械。在目前的系统上装上新型氧气罐及其绝缘密封 外壳,更适合特种部队使用。 为探测水下目标,美国为“蛙人”配备了手持式声纳。为监视敌潜艇的 活动,美海军还为特种部队装备了由高频雷达和声纳浮标组成的“机动近海 探测与监视系统”和与之配套使用的“战斗区域监视系统”(手持式水上传 感器)。此外,还配备了特种作战通信装备和 2 名“蛙人”可携带的调查敌 海域水文的探测装置。这些特种作战装备使得海军特种部队担负的任务更加 广泛,作战能力不断增强。 3.特种作战飞机和直升机 外国特种部队装备有各种专用的特种作战飞机和直升机。 美国空军特种部队拥有各种飞机、直升机 200 多架,其中主要是 ac- 130h、mc-130emc-130h、hc-130n/p 飞机以及 mh-53j 和 mh-60g 等型直升机。 陆、海军特种部队也都有自己的飞机和直升机。 ac-i30h“幽灵”飞机(西方报刊常称为“武装飞船”)是用来为侦察一 破坏组提供直接航空火力支援的,也可以用于独立作战,对敌后方纵深内地 面目标实施攻击。 ac-130h 是在 c-130“大力士”军用运输机基础上改装的,它与 c-130 的区别是:在左侧机身上有高高隆起的天线整流罩、气流挡气罩、炮管以及 相应的辅助舱口和炮眼。另外,在翼下的挂架上还挂有电子对抗设备吊舱。 机载武器有 2 门 20 毫米“火神”六管炮(每门备弹 3000 发,最大射速 第66页 6000 发/分,正常射速 2500 发/分),1 门 40 毫米炮(256 发炮弹,最大射 速为 120 发/分,但考虑到射击时机体出现的振动情况,其射速要限制在每分 钟 100 发以下),1 门 105 毫米人工装填式榴弹炮(炮弹 100 发)。105 毫米 榴弹炮是标准的陆军榴弹炮的最新改进型(炮体明显减轻,炮管缩短,配置 了专用炮架)。它装有液压控制系统,该系统可以使炮管在方位角 20°、高 低角 40°范围内转动。榴弹炮手共有 3 人。此外,机上还能设置 2 挺 7.62 毫米的“米尼冈”机枪以及携挂雷射制导航空炸弹。 为了保证以低空和超低空高度进入预定地域,发现目标并对其进行攻 击,机上装备有完善的航行、驾驶和瞄准设备,其中有:惯性导航系统、“塔 康”和“罗兰 c”无线电导航系统、都卜勒测速仪和偏流测量仪、环视雷达、 前视红外系统、目标雷射指示仪,在低照度条件下工作的电视(摄像)系统、 确保发现地面雷达信标台的瞄准导航雷达。此外,为了观察地面,机上还有 红外线和普通探照灯。 飞机自身防护系统包括:向机组发出受到敌方雷达探测的告警装置、积 极干扰设备、偶极子反射体和红外诱饵吊舱。无线电电子对抗设备有“黑鸦” 无线电和无线电技术侦察装置。用这种装置可以侦察敌人的无线电电子设 备,搜寻和识别装有小型无线电信标台的已方目标。 为了增加航程和续航时间,ac-130h 飞机装有空中加油系统。机组人员 通常有 14 人,其中飞行员 2 人、领航员 1 人、随机工程师 1 人、火控军官 1 人、无线电报务员 1 人、电子对抗设备操作员 1 人,搜索目标的电子。光学 系统操作员 1 人和射击员 5 人。 以 0130 改装的武装运输机还有 ac-130a、ac-130e、ac-r130u,u 型是最 新改进型,用以代替 a 型和 h 型。 图 22 美国的 c-130“大力士”式运输机 (美国根据它改装了多种特种作战飞机) mc-i30e“战斗爪”飞机也是在 c-130 运输机的基础上研制的。其主要用 途是隐蔽护送、机降(伞降)侦察。破坏组并保障其供应和后撤。此外,这 种飞机还能用于空降地域的侦察以及为 mh-53h 等直升机进行空中加油。 从外观上看,mc-i30e 与原型机的区别是加大了下垂的机头整流罩,在 整流罩上部有“触鬚”,即专用起重臂,用于在飞机不降落情况下抓住人员 和物资回收系统绳索。飞机的尾部(包括货桥和货舱门)都经过加固,货舱 门有两种既定的开启位置。这就有可能使用伞投系统实血空降。这种伞投系 统可以使飞机在 75 米的低空以 400 多公里时速飞行时进行空投,而通常从 c-130 型飞机上进行空投要求的最低高度为 250 米,速度不应超过 220~240 公里/小时。 mc-i30e 飞机上的驾驶一航行设备和 ac-i30h 大体一样,其中包括惯性 和都卜勒导航系统、地形跟踪和障碍物迴避装置,前视红外系统等等。这些 设备可以保证飞机超低空大速度准确进入预定地域。mc-i30h“战斗爪 1”飞 机是 mc-i30e 的改进型,它有更,加完善的驾驶。航行设备。 为了提高领航的准确性,机上安装了解析度很高的毫米波雷达。此外, 进行空中侦察飞行时,飞机还可装备航空照相和其他侦察设备。飞机不降落 从地面回收人员和物资的回收系统是由机载设备和投放设施两部分组成的: 第一部分包括专用索夹和绞车;第二部分包括带有悬吊装置的专用飞行服、 小型系留气球、尼龙绳、压缩氢气瓶。所有这些都装在带有降落伞的一个口 袋中。在回收区域,机组人员把这个口袋扔下去,被回收人员找到口袋后, 穿上有悬吊装置的服装,用氢气给气球充气,并使气球上升到 150 米高度。 然后背风坐在地上。飞机从下风方向进入,时速 280 公里,高度 120 米,抓 住绳索,割去气球并爬高脱离,同时用绞车把人吊起。在飞机抓住绳索时人 被用力往上一拉,大约可升高到 100 米,以避开周围的障碍物。为了使机组 人员能比较容易看到绳索,绳索上面可固定一些小彩旗(昼间)或闪光的信 号灯(夜间)。该系统可同时吊起两个人或 230 千克物资。在使用这一系统 起吊人员时,要用上 图 23 mc-130h“战斗爪2”式飞机 面说到的专用服装和有弹性的尼龙绳来降低过载对人的影响。 为了增加航程和续航时间,mc—130 设置了空中加油系统。另外,如上 所说,它本身也可作为加油机为直升机加油,因此,机上也有相应的设备。 机组人员 9~11 人(依执行任务的性质而定),其中有飞行员 2 人、领 航员 2 人、随机工程师 1 人、无线电报务员 1 人、电子对抗设备操作员 1 人、 前视红外系统操作员 1 人,其余是空投和起吊人员或物资的专业人员。 mh-53h 直升机用于机降(伞降)侦察一破坏组,并保障他们的供应和后 撤,搜寻和援救被击落在敌方领土上的飞机和直升机机组人员。它可运送 30 名人员或相应重量的物资。它的驾驶和航行设备包括:惯性和都卜勒导航系 统、保证在低空和超低空高度跟随地形和迴避障碍物的雷达、前视红外系统、 第67页 专用夜视设备以及在昼间和夜间简单和复杂气象条件下遂行各种任务所需的 其他装置和仪表。直升机的武器为 3 挺 7.62 毫米机枪。机组人员 3~5 人(根 据执行任务的具体情况而定)。 图 24 mh-53h 直升机 mh-53j“低地铺路”武装直升机由 hh-53b/c 改装而成,1987 年装备部 队,是目前美空军体积最大、速度最快、设备最先进的直升机。机载特种设 备有:地形跟踪与迴避雷达、前视红外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卫星接收机和 先进电子干扰系统。机上装有机关炮和机枪。外部蒙皮使用了钛装甲。 uh-in 直升机主要用来为侦察。破坏组和对其实施空降的直升机提供火 力支援,但必要时也可用来遂行运输和空降任务或进行搜寻和援救工作。 这种直升机可运载 6~8 人,它的武器有 2 挺 7.62 毫米的机枪(或 2 个 40 毫米的掷弹筒)和 2 部火箭弹发射装置。直升机机组人员 2~5 人。 mh-47e 多功能直升机,是美国陆军特种部队的专用直升机。该机是美国 波音直升机公司研制的双旋翼纵列式中型直升机。该机的改进研制成功,使 美陆军特种部队增强了在各种气候和地形条件下实施昼夜低空飞行或远程作 战的能力。 该机有两副纵列反向旋转的 3 片玻璃钢桨叶旋翼,可人工摺叠。驾驶舱 有 2 名驾驶员,主舱内可乘 55 名武装士兵,或运载 24 副担架及 2 名护士。 该机的内部有效载荷 6512 千克,外部有效载荷 7192 千克。它的最大平 飞速度 297 公里/小时,实用升限 2900 米,转场航程 2059 公里。 机上装备有带有前视红外线的新型综合电子设备分系统、多用途得克萨 斯仪表、数字式地形测绘雷达、保密卫星通信设备、自动目标移交装备、avr-2 雷射和雷达、警报接收机、飞弹发射报警器等。 该机的主要特点是:在直升机驾驶舱中增设了一个由 4 部多功能显示器 构成的任务管理系统和一个任务辅助系统,可利用副油箱和空中加油进行远 航或快速越海飞行。同时,还增设了一个舱内货物装卸系统、机外救援卷扬 机、旋翼剎车装置、2 个 12.7 毫米机枪枝架和 11 个座椅。 从 1992 年开始,美陆军已陆续购买 50 架该型直升机,装备陆军特种部 队第 160 航空团。 oh-58d“基奥瓦”直升机是为在海湾执行战斗任务而专门设计制造的, 是在改进了 15 种现有的直升机的基础上研制而成的。机上装备有:远距离电 视摄象机及塔柱式瞄准器;便于昼夜监视的前视红外雷达和 4 根附加天线; 火箭吊舱、“毒刺”式或“地狱火”式飞弹以及机枪,能击沉 6 公里外的舰 只。该机能在离水面 9 米的低空保持每小时 160 公里的飞行速度,并且具有 良好的夜间飞行能力。另外,它的机翼是摺叠式的,易于运输。 图 25 oh-58 d 直升机 图 26 uh-60a“黑鹰”式直升机 “黑鹰”是美国西科尔斯基飞机公司为美国陆军研制的双发单桨多用途 直升机。该机的机身较扁平,中部座舱上面两侧装双发动机。 图 27 苏-俄制米-8 直升机 细长的扁锥形尾梁带尾斜梁可摺叠。悬臂式双侧水平尾翼位于尾斜梁很部后 缘,可以调整安装角。旋翼可以摺叠,桨尖可后掠 20”。该机可以进行空中 加油。在旋翼和尾桨转动时,全机长 19.76 米;机身长 15.26 米,机高 5.13 米,旋翼直径 16.36 米,尾桨直径 3.35 米。空重 4870 千克,最大起飞重量 9185 千克。最大平飞速度 296 公里/小时,最大允许速度 361 公里/小时,实 用升限 5790 米;航程 600 公里。“黑鹰”的正、副驾驶员座椅都有防护装甲。 驾驶舱与主舱是连通的。机上可载 3 名机组人员和 11 名全副武装的士兵。舱 中有 8 个士兵座椅,拆卸后能装 4 副担架。座舱内有齐全的温度调节设备。 机身两侧有可以向后滑动的大型舱门。该机的武器系统有:座舱前部装 1 或 2 挺机枪,机身外可挂“海尔法”反坦克飞弹、火箭弹等。在执行反潜任务 时,可外挂 2 枚鱼雷。 4.特种部队的 c3i 系统 外国特种部队正在用先进的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系统武装起来。 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正在估价三家合同承包商(洛克希德桑德斯公司、 逻辑控制装备公司和帕拉马克斯公司)提出的方案,他们为制造 20 个第二阶 段特种部队计划和演习系统而展开竞争。这是一种任务计划系统,使陆军和 海军特种作战人员能够利用电子计算机整理在执行一项任务之前必须消化的 大量情报。这个系统将处理文字材料、地图、测量资料和图表资料。洛拉尔 公司的特种部队空勤人员训练系统将同这个第二阶段计划和演习系统联繫起 来使用,使固定翼和旋转翼飞机驾驶员在电子计算机根据卫星照片确定的地 形上空作模拟训练飞行——所有这一切是在实际飞行之前只有几小时进行 的。另一个正在研制的、将帮助空勤人员执行实际战斗飞行的系统,是交互 式防御性航空电子设备系统。它将把飞机上的各个电子战系统同综合电子战 显示和自动排除对抗措施(例如闪光或诱饵云)装置结合起来。所有这些系 第68页 统将提高未来的特种作战人员的能力。研制中的高级特种作战联合无线电系 统将与各级指挥机关,乃至战区司令部的指挥、控制、通信系统联网使用。 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的研究、分析与威胁评估系统,能满足特种部队执行任 务时的情报支援需求,其中包括计算机、通信设备、地图和图象处理设备等。 如今特种作战司令部各部门及其许多下属司令部已拥有该系统。在“沙漠风 暴”行动中,中央总部就曾使用过该系统。 特种部队的通信器材突出专用性,以减轻重量,增大功率。美海军特种 部队配备的通信器材十分先进,通信距离达 3000 公里以上,并能实施卫星通 信。 为满足特殊作战行动对单兵通信器材的更高要求,美国防部为各军种的 特种部队配备了先进的共用电台。 这种全称为“先进的特种部队共用无线电系统”的电台属下一代单信道 多模式战术通信设备,可覆盖高频(hf)、甚高频(vhf)、特高频(shf) 乃至超高频(uhf)频段。其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採用加固结构,在恶劣 环境下工作可靠;具有优良的保密性和互操作性;抗探测和抗截获能力强; 兼备视距和超视距通信能力。 这个无线电系统主要由两种单兵电台和一种数字信息输入输出装置构 成。其中背负电台是系统的核心,重约 6.35 千克,外形尺寸 76x152x330 毫 米,工作在 hf 和 uhf 频段,主要用途是通过天波或卫星中继信道与后方基地 台联络;手持电台重约 1.8 千克,外形尺寸 76x254x38 毫米(电池占一半), 工作在 vhf 和 uhf 频段,用于特种部队任务小组组员间的联络;手持数字信 息输入输出装置重约 0.9 千克,外形尺寸 100x152x50 毫米,面板由键盘和液 晶显示屏构成,由任务小组成员随身携带,用于构成和显示高速加密信息。 此外,这个系统还包括可携式中继设备、基地台数字信息输入输出装置,用 于与飞机、舰艇和特种部队输送车辆联络的渗透/撤离平台系统,以及特种作 战无线电大线装置、用于野战支援的电源和电话线适配器等辅助设备。 图 28 美特种部队先进的共用电台 jasors 手持电台(右)jasors 背负电台(左上) 任务小组数字信息输入输出装置 5. 特种部队的单兵武器装备 海湾战争后,美军着手研制可适用于特种作战的 m24 狙击手武器系统, 包括雷射防护瞄准镜、消焰器、枪口消声器和弹着观测仪;研制了导气式 50 转膛机枪,该枪装有一个旋转式 4 室弹巢,可简化武器的装弹与抛壳操作程 序,最大射速达 2000 发/分。英国新研制了一种口径为 9 毫米的“布希曼” 冲锋鎗,该枪机由轻铝合金制成,採用电子控速器,最大射速 1400 发/分, 并可在最大射速内任意选择其射速,标准枪管长 276 毫米,备有 152~356 毫米的不同枪管供选用,枪上可安装光学瞄准具或雷射瞄准具,枪口可安装 消音器,是一种很适合于特种作战的肩射武器。美国特种部队也可能装备这 种冲锋鎗。匈牙利正在研制 kgp 冲锋鎗,可发射 9 毫米派拉贝鲁姆手枪弹, 採用节套式枪机,可闭膛射击,也很适合特种部队使用。义大利正研制适合 于军、警两用的 40 毫米榴弹发射器,採用伸缩式枪托,手动装退弹药,可发 射各种刺激性毒剂弹或烟雾弹。·以色列新近研制成功的 a·a·r-90 突击步 枪,可装压 30 发 5.56 毫米子弹,装有标准夜视瞄准镜,射速 700 发/分,有 效射程 500~700 米。这种步枪可能装备海军“蛙人”和反恐怖部队。 俄罗斯中央精密机械工业实验科学研究院是小型武器的主要设计机构。 近年来,它专门致力于供俄罗斯陆军与安全部队的特种部队使用的消声武器 的研制。 它研制出的头一批产品之一,是一种新式手枪。这种可打 6 发的小手枪 仅重 0.68 千克,长 16.26 厘米,使用 7. 62 毫米的消声子弹。这种枪开枪时 无闪光,发出的声音不大于气枪。子弹能在 23 米的距离内穿透 2 毫米的钢板。 一些较重的枪枝不但使用消声子弹,而且枪上装有消声装置。 还研制出两种新的冲锋鎗——9 毫米 as 冲锋鎗和 9 毫米 vss 狙击步枪。 消声的 as 冲锋鎗乍看上去像一支常规枪枝,但从它的枪管可以看出它具有消 声功能。它具有一个普通的 20 发弹匣,发射一种特殊的 23 克 9 毫米子弹。 按照设计,子弹能在 400 米的距离上穿透所有标准的防弹衣。 spp-1 式 4.5 毫米 4 管水下手枪及其弹药 发射穿甲弹的 9 毫米手枪 图 29 俄国造特种手枪 vss 狙击步枪与前者相类似,但具有刚性更高的枪托和一个标准瞄准 具。按照设计,它的 9 毫米子弹能在 500 米距离内穿透 2 毫米钢板,这种枪 能很容易地拆成若干部件。目前俄罗斯已在出口这种枪。 最引人瞩目的是 5.66 毫米冲锋鎗和 4.5 毫米 spp-1 型手枪。这两种枪均 可使用新式弹药在水下发射。其子弹很长,像箭一样。经试验,冲锋鎗的杀 伤距离在 40 米深的水下为 11 米,5 米深为 30 米;在水面的杀伤距离可达 100 第69页 米。冲锋鎗携带一个可装 26 发子弹的弹盒,手枪一次只能装填 4 发子弹。 俄罗斯国防工业还一直设计生产用于对付外国特种部队的武 图 30 美国科尔特公司研制的雷射消声手枪 图 31 特种部队使用的一种摺叠锯及生存包 器。鑑于俄罗斯海军和边防部队对美国海陆空军部队构成的水下威胁表示关 注,巴扎尔特科研生产联合公司(研制火箭榴弹和军械的主要机械)设计了 一种供舰艇和海岸防卫用的武器。这种 45 毫米双筒榴弹发射器,重 9.98 千 克,可发射 0.64 千克重的 fg-45 榴弹,射程约为 400 米。这种榴弹可以杀伤 水下深度达 40 米处的“蛙人”或水下游泳者。发射器也能发射信号弹。 最近,美国科尔特公司和海克勒·科赫公司分别推出各自的新式进攻激 光手枪。两种新式手枪,在构造上均採用了半自动短后坐前装式制动器,并 配有雷射瞄准和消声装置。以科尔特手枪为例,该枪长 249 毫米,重 1.87 千克(含 1 装弹弹匣);消声器长 180 毫米,重 0.397 千克;雷射瞄准装置 重 0.676 千克(含电池)。该枪口径为 9 毫米,可装弹 11 发(膛上 1 发,匣 中 10 发);能打单发,也可打双发;可用普通子弹,也可用穿甲弹。这两家 公司被选中的枪型将于 1995 年初投产,然后正式装备美国特种部队。 美海军“海豹”队的“蛙人”个人装备一般包括:氧气瓶、罗盘、测深 仪、无气泡水下唿吸器和 hk-5 型冲锋鎗等。 俄国特种部队士兵标准携带量是:一支“卡拉什尼科夫”式冲锋鎗、300 发子弹、1 把匕首、6 枚手榴弹或 1 具轻型榴弹发射器,以及食品和卫生包。 每个作战小组装备 1 部带有加密和猝发装置的 r-350m 型电台。根据任务需 要,各小组还可能装备 sa-7(“箭-2”)型地对空飞弹、定向地雷和炸药。 美国特种作战研究、发展与採购中心(1991 年 2 月在佛罗里达州麦克迪 尔空军基地成立)已将发展和採购重点转向单兵装备和用品。他们的计划包 括:会根据环境的变化自动改变颜色的制服(用特种作战研究、发展与採购 中心主任理查森上校的话说就是“使人具有‘变色龙’的能力”);装在头 盔或背囊里的传感器,可以侦察声音、红外线或微波;适应于完成特殊任务 或是个人新陈代谢作用的膳食;小而轻的新型长效电池。 (四)特种训练 1.高标准的选拔与高难度的训练 为了适应特种作战,外军特种部队人员都是精心选拔的,并施以十分逼 真而严格的训练。 外军对特种部队人员的条件均有明确规定:首先,要求有不怕艰苦、不 怕牺牲、勇敢战斗的精神;第二,要有强壮的身体、坚强的毅力和耐久力, 如美军要求在 2 分钟内做 45 个伏地挺身和 45 个起蹲动作,10 分钟内跑完 3.3 公里,前苏军特种作战旅直属连的士兵都是从国家、地区和军队的运动员中 选拔的;第三,要有一定的部队生活经验和作战经验,如美军规定,特种部 队的军官必须有 2 年以上的军龄,士兵必须有 7 年以上的军龄;第四,多数 国家规定从侦察部队中挑选,如前苏特种部队的军官多数从侦察、空降部队 中挑选,并需经过严格的院校训练;第五,要求较高的文化程度,深入敌后 作战的,还需懂得当地的语言、风土人情和民族习惯。总之,在外军要当一 名特种部队成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据称,前苏联和美国特种部队的淘汰率 高达 40%至 80%。 外军要求特种部队每个成员都成为多面手和某方面的专家。特种作战训 练,一般分为军事基础训练和专业技术训练两个阶段。基础训练时间为:年 左右,主要进行体能训练、射击训练和基本战术训练。外军认为基础训练十 分重要,通过严格的训练,一方面可以进一步筛选人材,另一方面可以为每 个特种作战人员的体能、战术、技术打好基础。如美军布雷格堡特种部队学 校,新学员每天训练 17 小时。专业技术训练时间为 1~2 年,主要进行特种 专业技术训练。按照不同的专业,进行高难度、高强度的特殊训练,使每个 参训人员熟练掌握多种作战技能。英海军特种作战部队训练分为初、中、高 三个阶段。如舟艇部队初级训练为 13 周,主要进行船艇操纵、潜水、浅滩侦 察、溪流测量、登陆点选择、摄影、通信、爆破等方面的训练;中级训练主 要进行夜间跳伞、海上降落并迅速下潜等方面训练;高级训练主要是对老队 员和分队指挥官进行包括天文定位在内的技能训练。前苏海军特种部队训练 科目除有跳伞、格斗、暗杀、破坏、渗透、生存、侦察、判图、攀登、救护、 审讯、隐蔽活动等技术和方法外,还要学会潜水、微型潜艇驾驶和在水中或 水下长时间不吃不喝不睡的本领。此外,还要熟悉敌国政治、经济、社会、 文化、地理、生活方式、习惯和风土人情。 外军特种部队的训练,一般採用部队训练和院校训练相结合的方法,通 过多渠道、多层次的特殊训练,来全面提高特种作战能力。如美军建立了专 供恃种部队训练的“联合战备训练中心”,利用假设敌,在近似实战环境下 第70页 进行逼真训练;以色列为培养特种作战人员在各种复杂条件下临机处置的能 力,每次行动前都要进行酷似实战的模拟演练,要求每个执行特种作战任务 的人员,都能熟悉所受领任务的有关情况,其战术技术动作达到十分嫡熟的 地步,以确保任务的顺利完成。 特种作战训练的内容,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渗透和机动训练 秘密潜入敌区是特种部队的基本功之一,渗透方 式分为空中、陆上和海上三种。其中,空中潜入主要靠伞降或直升机机降, 伞降强调高空跳伞、低空开伞,以达隐蔽、迅速、准确着陆;海上潜入强调 多种方式,出敌不意,主要有潜艇、潜水器、橡皮舟、小艇以及“蛙人”等; 陆上潜入强调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如密林、高山和险道。 图 32 攀登训练 (2)生存训练 提高在敌后的独立生存能力是特种部队保持战斗力的关 键,外军强调的生存训练包括:适应性训练,参训人员孤身置于深山老林或 其他恶劣环境中,暴露于酷暑或严寒之下,以提高其在预定战区作战环境中 的适应能力;求生训练,即学会在孤立无援、水断粮绝的情况下以野果、蛇、 虫等充飢;自救和防病训练,为此要熟习当地疾病情况、学会急救和对各种 疾病防治的方法;素质训练,以提高耐久力和体力为目的。 (3)战术和技术训练 要求全面掌握射击、刺杀、格斗、游泳、滑雪、 攀登、跳伞等技术;学会包括敌方主要武器在内的各种武器的操作和使用; 学会各种爆破器材和爆破技术;学会进行警戒、搜索、伏击和反伏击等战术。 (4)侦察技术训练 学会使用各种侦察器材,学会收发报技术、照相技 术、伤听技术、密写技术等,学会捕俘、审讯、记录,并要掌握各种简单的 和先进的通信手段。 2.美国空军的:“辣椒旗”特种作战演习 夫空军第 23 航空队第 1550 战斗乘员训练联队是美空军唯一负责培训特 种作战飞机和直升机飞行员的训练单位,现驻新墨西哥州柯特兰空军基地。 该联队 1976 年组建,开始只负责培训救援飞机的飞行员。1989 年接管 了培训特种作战飞机和直升机飞行员的任务,不久,又由专门培训空军飞行 员发展为组织陆海空三军特种作战人员的联合训练和演习,特别是代号为“辣 椒旗”的联合特种作战演习。 第 1550 联队组织特种作战训练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该联队的所在 地柯特兰地区,位于新墨西哥州中部山区,周围有沙漠、森林、高山与河流, 每年晴天在 320 天以上。基地可用的训练区域达 80 万公顷,其中有白沙飞弹 试验靶场、电子干扰靶场、空投场卜和机降区等。 目前,第 1550 联队负责 8 个机种飞行员的培训任务,包括 ho130、uh- in uh-60a mh-60g ch-3e、mh-53j 和 ch53a。每年参训学员达 1300 人,训练 科目 43 项。 “辣椒旗”演习始于 1989 年,每年举行一次,为期 2 周。参演单位除第 1550 联队外,还有陆军第:特种大队(驻华盛顿州刘易斯堡)、海军第 1 特 种作战大队“海豹”分队(驻加利福反亚州圣迭戈)以及空军国民警卫队第 150 战术战斗机大队 a-7d 型机(驻柯特兰)和空军后备队第 711 特种作战中 队的 ac-130 型机(驻社克弗尔德)。 “辣椒旗”演习主要包括两项演练科目:目标指示和渗透作战。 (1)目标指示 该科目旨在提高特种作战人员为战斗部队提供敌人目标 情报的侦察能力。演练区设在基地附近的莱德·里奥靶场。场内设置有供训 练用的模拟目标,其中有:机库内和跑道上停放的报废 f-4、f-l06 和 f-102 型机的机壳,“萨姆”飞弹发射架,雷达,峡谷中停放的油车,正开向隧道 的车队和一个水坝。mh-53j 和 ch-53a 型机以 15 米的高度和 150 公里的时速 将海军特种部队“海豹”分队运抵演练区,空投在莱德·里奥靶场内。1 架 uh-1n 则将一个支援小组也送进演练区。“海豹”分队进入靶场后,迅速标 出“敌人”车队、隧道和水坝等目标的确切位置,用无线电报告正在附近盘 旋的空军国民警卫队 a-7d 型讥,同时安置可携式雷射指示器。a-7d 型机在 指示器引导下迅速飞临目标,投下 bdu-33 教练弹。该科目演练的第二阶段是 为空军后备队部队的 ac-130 型机提供目标指示。这项工作难度较高,要求“海 豹”队员在目标区安置若干个可选性攻击信标,供 ac-130 型机在不使用无线 电通信的条件下识别和攻击目标。 (2)渗透作战 渗透作战是整个演习的高潮阶段,一般在演习结束前进 行,旨在提高特种作战人员深入敌后完成侦察、袭扰、破坏重要目标、歼灭 小股敌军、获取重要资料等任务的渗透作战能力。参演人员接受简今后, mh-53j 和 ch-3e 直升机运载身穿救生衣、脚套橡皮脚、头戴面具的“海豹” 队员低空高速飞向演练区——象山水库。飞行中,直升机完全保持无线电静 默。距目标 10 分钟时,驾驶员叫醒正在打吨的“海豹”队员。飞临水库上空 第71页 后,mh-53j 悬停在空中,距水面仅有 0. 3 米,“海豹”队员们推出橡皮艇, 然后跳入水中。随后,直升机採用精确战术着陆方式降落在附近的岩石上面。 当“海豹”队员完成任务后,直升机在预定时间内返回水库上空,放下悬梯。 “海豹”队员们迅速将橡皮艇装上直升机后,返回舱内。随后,mh-53j 在前、 ch-3e 在后将队员们送回基地。 图 33 特种部队在湖畔降落 据第 1550 联队联队长霍兰德上校介绍,随着各军种训练要求的增多,演 习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并增设一些训练设施。在训练设施方面,将新建一 座航空电子设备维修大楼,一套野外训练设施,扩大空投场。此外,为了节 约经费,将建造一座内设 mc-130、mh-60g 和 mh-53j 种飞机和直升机武器系 统模拟训练装置的训练大楼。 3.“黑暗不是障碍” 你可曾关闭车灯行驶在一片漆黑的公路上?当身处黑得伸手不见五指的 房间里时,你又有何感觉,而这正是美国特种部队的特种兵每天——确切他 说是夜晚——训练的环境。对于他们来说,黑暗不是障碍而是朋友。 第 1723 特种战术中队(特种作战空降控制中队)隶属于美国空军特种作 战司令部,驻地是佛罗里达州赫尔伯特。作为美国空军特种部队的地勤,第 1723 特种战术中队的主要任务是装备飞机、标示飞行航线、控制飞机的起飞 和降落及回收区域、压制地面防御、保障飞行安全以及安装导航设备和瞄准 设备等。中队的主要成员是各种伞降专家,受过美国陆军别动队式的训练, 许多还受过两栖和海上作战的训练,能在敌后秘密而有效地执行任务。这些 特种兵个个身怀绝技。从高空跳伞到深水潜水,他们能在任何场合下进行作 战。在黑暗的掩护下,他们精神抖擞、信心十足地执行着任务,力求行动隐 蔽、遮人耳目。 与所有其他的特种战术单位一样,第 1723 特种战术中队的战斗控制人员 与伞降救援人员一般难以区别。只有看了他们各自重达 45 千克的帆布背囊 后,人们才能辨别他们的真实身份:伞降救援人员在背囊中塞满了足够的医 疗器具来救护伤员;战斗控制人员则携带着小型卫星通信设备以便与世界各 地的有关人员保持联繫。 随着夜幕降临大地,队员们——大都是隐蔽专家——从隐蔽处潜出,悄 悄地开始行动。他们乘坐着特种装备的摩托车和全地形车在漆黑的夜幕中巡 逻。由于每人头上的钢盔都装有单目夜视镜,他们能清晰地辨认各种地形、 地物。车上的红外线显示器使他们在数百英尺外能探测到任何发热的物体— —动物、车辆及敌人;加上手携式全球定位系统的使用,他们能准确地确定 自己的方位。 第 1723 特种战术中队的罗伯特·博伊尔军士长是位曾参加过越战的老 兵,他把该中队所担负的任务较典型地作了一番描绘:“一般来讲,空中交 通管制员负责指挥飞机降落,军医则救护伤员。当不顾迎面飞来的子弹,跳 出距地面 240 米的飞机时,我们特种兵面临的危险是可想而知的。我们在深 夜降落到地面,然后随陆军突击队员一起行动。首先,我们必须在一片混乱 中重新建立秩序,然后开始指挥飞机降落并及时清理简易机场上的飞机和人 员,同时还得给实施火力支援的炮兵、武装直升机指示目标。我们必须保持 清醒的头脑以便在一片混乱中把一切指挥得有条不紊。这不是一般人所能承 受的,只有我们特种兵才行。” 第 20 特种作战中队隶属第 1 特种作战联队,配有 mh-53j,hh-53 和 uh-in 直升机,担负侦察破坏小组和其他分队的航空保障任务(空降、空中火力支 援、前运和后送)。该中队的主战直升机是 mh-53j“低地铺路3”型武装直 升机。这种越南战争时期的“特别快乐”hh-53 直升机的改进型号,是当今 世界上最先进、最复杂的直升机。 mh-53j 幻机组人员 6 人:两名驾驶员、两名随机机械师和两名枪炮手。 这种配置是必要的:一名驾驶员注意观察机上各种仪表,另一名则负责目视 搜索地面;随机机械师的职责也是如此,一名监护仪器设备,另一个戴上夜 视镜并从右门观察地面;两名枪炮手分别负责操纵左门和后门的机关炮和机 枪,有时也帮助搜索地面。用随机机械师范·海林的话说,“观察员对于保 障直升机飞行安全至关重要。虽然距地 15 米飞行并不十分危险,但也确实够 让人紧张的。在如此低空作高速飞行,容不得出一点差错。每人都必须高度 紧张、全神贯注。” 第 20 特种作战中队作训军官吉恩·科雷尔少校介绍说,“要学会驾驶 mh-53j 直升机并非易事:学员先在地面训练房上 8 个月的课,然后才进行实 际飞行训练。在树立信心训练中,要求学员不使用夜视器材,完全依靠各种 仪表,目的在于树立信心。我们一般选择气象条件差、能见度低的夜间,在 最危险的地域进行低空(距地 15 米)飞行训练。最初,我们选择有月光的夜 晚进行飞行训练。随着夜视镜和新型导航系统的使用户我们现在可以在任何 条件的夜间出动。目前,全中队约有 80%的训练飞行架次是在夜间进行的。” 第 20 第72页 特种作战中队的飞行员杰夫·怀特上尉有着驾驶 mh-53j 直升机 1300 小时的经歷,他说:“在夜间执行飞行任务时,如果没有夜视护目镜或 飞机上新增加的导航设备,就犹如关在一同密室里,伸手不见五指。现在, 即使夜视飞行装置出现故障,机组人员还可依靠前视红外雷达。这种雷达可 以探测到肉眼看不见的东西。例如,在沙漠地带,人们无法看清 300 米以外 的电源线,而前视红外雷达则在 2400 米外就能发现这些电源线。因此,它们 对机组人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由于平时注重了夜间训练,第 20 特种作战中队在海湾战争中发挥了关键 作用。以准确、可靠而着称的 mh-53j 直升机参加了空袭作战。4 架 mh-53j 引导美国陆军 ah-64“阿帕奇”攻击直升机成功地穿过荒无人烟的大沙漠, 从伊拉克防空网中炸开一条空中走廊,保证了 f-117a 隐身战斗轰炸机和上百 架其他飞机在 1 月 17 日清晨对巴格达实施的轰炸。 4.日本陆军突击队的特种训练 日本陆军(陆上自卫队)的突击队,分为“地面突击队”和“空降突击 队”。前者在静冈县的富士学校及指定的部队,后者在干叶县习志野的空降 兵教导队分别进行培训。 (1)地面突击队的特种训练 富士学校成立于 1954 年 8 月 20 日,是由原福冈县久留米步学校、原干 叶县习志野炮兵学校、原群马县相马原坦克教育队合併而成的。突击队训练 就在这里进行。 突击队训练的目的是,使被选拔出来的队员,具有独自克服困难、完成 任务的能力及精神力量。训练是极严格的。前半期主要进行基础训练,目的 是使队员具有初步技能、气力和体力。后半期是根据各种想定组织实际训练, 目的是灵活运用基础训练阶段的训练成果。 训练是从肉体和精神疲劳程度较小的项目开始,循序渐进。随着体力和 精力的提高,相应地增加训练难度和教育时间。如先搞山路、水路潜入和陆 空协同等课目,然后转入应用性行动训练。 基础训练的设施,有突击队员训练塔和跑步用道路。前者用于攀登、空 降、适应高空感觉等立体训练,后者用于进行速跑、跳跃、培养耐力等平面 训练。 山路潜入训练,在高山峻岭、悬崖峭壁上实施;水路潜入训练,在沼泽 湖泊、海洋河川上进行;行动训练在山岳、森林、湖泊、河川等广大区域内 综合开展。 突击队训练与通常的课程安排不同,其训练时间经常是不分昼夜,所以 他们在驻地内的居住和教育设施通常是独立的,安排在较远的地方,以免影 响一般部队。而且,室内备有暗帘,以便白天也能安然入睡,还配有随时可 洗涤和烘干衣服的设备。 突击队训练也包括危险的课目,其强度常常接近或超过体力和气力的最 大限度。尤其是实战训练是在睡眠不足、飢饿等极度疲劳的情况下进行,曾 发生过人身事故。为此,需要设法加强安全、管理工作。譬如事前制定适当 的对策,以便紧急情况下採取相应的措施。 首先,招收学员时,要挑选那些身体完全合格、而且适应性强的人。此 外,教官要从那些具备条件、经验丰富的队员中选拔。从事教学的人数也要 适当。 选取突击队员的体力测验标准 项 300 米短跑(跑 目 道长 60 米) 手榴弹投掷 (训练弹) 单引体 跳 向上 远 搬运沙袋 (50 千 克)50 米 2000 米长 伏 跑(持 64 式 卧 步枪) 撑 仰卧起 蹲 (2 分钟 跳 内) 标 60 秒 30 米 7 次 4 米 14 秒 9 分 30 秒 25 次 25 次 35 次 准 备 测验时着训练服、训练帽、半长靴、子弹袋。进行 2000 米长跑时,可酌情脱去上衣。除以 注 上项目外,还要求会游泳 要求在操作前必须检查训练设备、器材,确认其安全可靠后才能使用。 如上所述,训练中随时都可能发生危险,所以,要分阶段循序渐进,切忌操 之过急。训练期间还应注意保健工作,譬如:确保饮食卫生,充分休息,定 期检查身体等等。 基础训练的演练课目有:体育、格斗、识图、破坏设施、水路潜入、通 信、陆空协同、生存技能、山路潜入等。 体育训练目的是为了使学员具备突击队员所必需的体力及不屈不挠的意 志。其内容包括自卫队体操、攀登绳索、通过障碍(包括水平肋木、跳坑、 越壕、网装物障碍、屈身障碍、平衡木、围墙、跳高、匍匐前进、叉木障碍)、 越野长跑等。 图 34 特种训练场地 格斗训练除上述目的外,还要使学员们学会接近和打倒敌人所必需的技 能,其演练内容包括在徒手或持枪的情况下同敌遭遇时的处置办法,对付敌 警卫的办法以及捕捉绑架俘虏的动作等。 识图的演练是为了使学员们掌握行动中使用地图的必要知识与技能。其 步骤是先教他们学会步测方法,指北针使用法,认识地图符号、凭藉地图辨 认地形地物,进而使他们掌握昼夜间测定距离、判定方位以及到达目标的技 能。 破坏设施的演练是使学员们学会袭击、伏击所必需的技能,掌握爆破和 放火基础作业,一般物件的破坏,火炮、车辆的破坏,道路桥樑、隧道等交 通设施的破坏等技术,并熟悉所需破坏器材的使用方法。 第73页 生存技术是突击队员在补给或者支援困难的情况下为维持生存以完成任 务所需要的手段,这对经常受补给支援制约的突击队员来说是必会的技能。 这些技能都是在现代高度物质文明社会的日常生活中所无法体验的。诸如 贝、鱼、蛇、兽、鸟、虫等的捕捉和烹调法,食用植物、药用植物、有毒植 物的识别与利用法,饮水净化法、取火要领以及使用帐篷或当地材料构筑防 水、保暖、防虫的简易住房的方法等等。 图 35 身背电台的特种部队队员 (2)空降突击队的特种训练 担任空降突击队的特种训练任务的是空降兵教导队和第 1 空降旅。教导 队成立于 1955 年,原称临时空降练习队。第 1 空降旅成立于 1956 年,原称 第 101 空降大队。 空降兵教导队有三项任务,一是培养普通空降队员,二是培训空降突击 队员,三是研究有关业务。 空降队员的训练分为基础空降训练、空降指挥员训练、特技跳伞训练三 种。训练时间分别为 5 周、3 周、4 周。训练非常严格。 空降突击队员训练是对经选拔的空降队员进行的一种训练,时间约 9 周。由于空降突击队员也需要在艰难的环境中行动,所以选拔考试与地面突 击队员同样严格。 空降突击队训练的特殊项目有:在基础训练阶段的识图项目中,增加了 航空照片判读,以提高对高空拍摄的地形地物的判断能力。航空照片常常是 远距离拍摄,目标小而且不清晰,所以需要特殊的判读技术。 其次是进一步演练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的跳伞动作以及同飞机之间的通 信联络。空降突击队员是从空降兵中选拔的,他们都受过一般的空降训练, 但还要求他们掌握在严峻条件下的空降技巧。空降突击队员比地面突击队员 更需要深入敌人纵深地带。对他们来说,与飞机的协同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 容。同时,力直升机导航也是重要的演练课目。 在行动训练阶段为了演练专门技能,空降突击队的行动想定与地面突击 队也有所不同。内容有:爆破公路补给干线上的隧道,袭击敌后方的设施, 远距离水路潜入敌后进行袭击,侦察和袭击航空设施,侦察主力部队的空投 地域并引导主力部队空投,从空中潜入敌后伏击敌车辆,破坏敌人桥樑,袭 击行动据点附近的敌雷达站。 在营救人员作战中,航空部队担负着重要的任务。无论是地面突击队还 是空降突击队,都属于陆上自卫队,担任其运输支援任务的直升机部队—— 第 1 直升机运输团以及各方面航空队也同样属于陆上自卫队,而运输机部队 则属于航空自卫队。 第 1 直升机运输团拥有约 40 架 v-107 及若干架 hu-ib 型直升机。该团除 了协助一般部队作战外,还负有营救作战的研究与支援任务。 运输机部队编为 3 个运输航空队,装备 c-1、c-130h 和 ys-11 等型运输 机 50 多架,主要任务是运送自卫队的人员权物资装备,培养运输机的空勤人 员,还负责空降队员、空降突击队员及装备的空投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