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台湾计划搁浅的台前幕后》 第1页 [战争纪实] 《解放台湾计划搁浅的台前幕后》作者:斯夫【完结】 第一章 蒋介石神情漠然,冷冷地宣读《新年文告》 1949年,中国数千年歷史上浓墨重彩的一年,中国数千年歷史上翻天覆地的一 年。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纪元之年。这一年,被蒋介石称之为“存亡绝续 的三十八年”,美国人撇下了身处危境的蒋介石,在人民解放军的隆隆炮声中,蒋 介石和他的王朝悄然飞离大陆,在新中国开国大典的欢唿声中,他遥望大陆……他 想不通啊!美国人抛弃了他,将军们背叛了他,国民们追随共产党人而去了…… ……韩战爆发救了他。美国人协防台湾,蒋氏父子开始经营孤岛,伟大的 人民解放战争留下了一个遗憾。 1949年元旦这一天上午,南京,总统府内张灯结彩,墙壁上还贴着圣诞节的七 彩剪纸,漂亮的服务小姐在会客厅里穿梭往来,一派忙碌的节日气氛。蒋介石在南 京总统府邸举行了新年团拜会。前来参加团拜会的人有副总统李宗仁、行政院长孙 科、立法院长童冠贤、监察院长于右任、总统府秘书长吴忠信以及张群、张治中、 邵力子、陈立夫、谷正纲、张道藩等,共60多人。 虽然是新年的喜庆日子,到会的人们都难以掩饰内心的沉重,强作欢颜,互相 寒暄。上午9 时,随着传令官一声:“蒋总统到!”与会人员一致起立迎接。蒋介 石在两名军官的陪同下步入会客厅。与往日不同的是,今天的蒋介石没有身着笔挺 的美式军装,而是穿了一身灰哔叽中式长袍,面对欢迎他的臣僚、将军们面带微笑, 像一个儒雅慈祥的老学者。他习惯地环顾一下四周,做了一个颇具绅士风度的下压 手势,看到欢迎的人们机械般地落座后,他才慢慢地坐在了主宾席正中那只属于他 的位子上。 主持团拜仪式的司仪见状,便宣布团拜会开始。请总统致新年祝词。 蒋介石肃立在大厅的讲台上,慢条斯理地说道:值此辞旧迎新之际,中正祝诸 位同仁身体康泰、生活幸福。目前时局维艰,凡我同志务必恭谨勤勉,尽忠党国。 接着,蒋介石神情漠然,冷冷地宣读起《新年文告》(即《中华民国三十八年 元旦告全国军民同胞书》)。在《新年文告》中蒋介石首先自责“戡乱”不力, “自诫”中正个人领导无方,举措失当,有负国民付託之重。但他马上推卸战争责 任,说什么“政治商谈目的固在于和平,即动员戡乱之目的亦在于和平”,为自己 唱赞歌,又说什么“神圣的宪法不由我而违反”,“民主宪政不因此而破坏”, “中华民国的国体能够确保”,“中华民国的法统不致中断”,“军队有确实的保 障”等条件,实质上是要求在保持旧有政权基本格局的条件下,才同中共进行“和 谈”。蒋介石最后在文告中说,只要中国共产党答应其求和条件,“则个人的进退 出处绝不萦怀,而一惟国民的公意是从”,暗示自己将下野。 当天,《中央日报》的头版刊登了这篇文告。 蒋介石的这篇文告据称有两个目标,一方面对“共党”提出政府对和谈之最低 条件,另一方面则要制定出蒋“总统”退职后,副总统据以与“共党”和谈的大纲。 但人们在读了这《新年文告》后,无不大失所望,冠冕堂皇洋洋洒洒数千言,无半 分和谈之诚意,惟见推脱内战责任之用心。 蒋介石的《新年文告》是蒋介石在新年里向全国人民发出的第一声唿号,也是 蒋介石向毛泽东和共产党的公开哀鸣。 1949年元旦,在蒋介石发表《新年文告》的同时,毛泽东为新华社写了题为《 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后来描述说:毛泽东的宣言 中充满讥讽刻薄之词,有浓烈的火药味。 “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这一点,现在甚至连我们 的敌人也不怀疑了。”毛泽东在这篇献词的开头不容置疑地宣告。 第二章 毛泽东号召全国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 毛泽东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外反动派看到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的 胜利,已经不能用单纯的军事斗争的方法加以阻止,他们就一天比一天地重视政治 斗争的方法。中国反动派和美国侵略者现在一方面利用现存的国民党政府来进行和 平阴谋,一方面力图在革命阵营内部组织反对派,极力使革命就此止步。是将革命 进行到底呢?还是使革命半途而废呢?对于这个尖锐的问题,每一个民主党派,每 一个人民团体都必须作出自己的选择。 毛泽东号召全国人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真诚合作,採取一致的步骤, 粉碎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政治阴谋,将革命进行到底。 第2页 针对少数人在这个问题上模煳动摇的观点,毛泽东深入浅出地讲述了除恶务尽 的道理。他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中国人民的敌人忽然竭力装作无害而且可怜的样子了 (请读者记着,这种可怜相,今后还要装的)。最近做了国民党行政院长的孙科, 在去年6 月间,不是曾经宣布“在军事方面,只要打到底,终归可以解决”的吗? 这次一上台却大谈其“光荣的和平”,说什么“政府曾努力追求和平,由于和平不 能实现,不得已而用兵,用兵的最后目的仍在求得和平的恢復”。合众社上海12月 21日的电讯,马上就预料孙科的声明“在美国官方人士及国民党自由主义人士中, 将遇到最广泛的赞扬”。美国官方人士现在不但热心于中国的“和平”,而且一再 表示,从1945年12月莫斯科苏美英三国外长会议以来,美国就遵守着“不干涉中国 内政的政策”。应该怎样来对付这些君子国的先生们呢?这里用得着古代希腊的一 段寓言:“一个农夫在冬天看见一条蛇冻僵着。他很可怜它,便拿来放在自己的胸 口上。那蛇受了暖气就甦醒了,等到回復了它的天性,便把它的恩人咬了一口,使 他受到了致命的伤。农夫临死的时候说:我怜惜恶人,应该受到这个恶报!”外国 和中国的毒蛇们希望中国人民还像这个农夫一样地死去,希望中国共产党,中国的 一切革命民主派,都像这个农夫一样地怀有对于毒蛇的好心肠。但是中国人民、中 国共产党和中国真正的革命民主派,却听见了并且记住了这个劳动者的遗嘱。况且 盘踞在大部分中国土地上的大蛇和小蛇,黑蛇和白蛇,露出毒牙的蛇和化成美女的 蛇,虽然它们已经感觉到冬天的威胁,但是还没有冻僵呢! 多么生动形象的比喻!在革命的关键时刻,毛泽东把深刻的道理阐述得明白、 浅显,教育了多少尚未完全觉悟的革命群众啊!可以说,毛泽东用一则古老的寓言, 把蒋介石假和平的嘴脸刻画得入木三分。 毛泽东还义正词严地宣布:凡是劝说人民怜惜敌人,保存反动派势力的人们, 就不是人民的朋友,而是敌人的朋友了。他强调说:在这里是要一致、要合作,而 不是建立什么“反对派”,也不是走什么“中间路线”。 毛泽东话锋一转,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严正立场: 中国人民绝不会怜惜蛇一样的恶人,而且老老实实地认为:凡是耍着花腔,说 什么要怜惜一下这类恶人呀,不然就不合国情、也不够伟大呀等等的人们,绝不是 中国人民的忠实朋友。像蛇一样的恶人为什么要怜惜呢?究竟是哪一个工人、哪一 个农民、哪一个士兵主张怜惜这类恶人呢?确是有这么一种“国民党的自由主义人 士”或非国民党的“自由主义人士”,他们劝告中国人民应该接受美国和国民党的 “和平”,就是说,应该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残余当做神物供 养起来,以免这几种宝贝在世界绝了种。但是他们绝不是工人、农民、士兵,也不 是工人、农民、士兵的朋友。 …… 第三章 毛泽东以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犀利笔调,驳倒了蒋介石“求和声明” 在《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后一部分里,毛泽东描绘了1949年中国革命的蓝图, 他说: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向长江以南进军,将要获得比1948年更加伟大的胜 利。1949年我们在经济战线上将要获得比1948年更加伟大的成就……1949年将要召 集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以完成人民革命任务为目标的政治协商会议,宣告中华人民 共和国的成立,并组成共和国的中央政府。这个政府将是一个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 下的,有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适当的代表人物参加的民主联合政府。 毛泽东新年献词的发表,宛如一声春雷,震惊了华夏大地。在前线浴血奋战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各战区指战员纷纷致电中央军委表示战斗决心。 而中国人民的敌人——蒋介石政权则无可奈何地哀嘆自己末日的来临。 元月4 日,毛泽东又发表了《评战犯求和》一文,对蒋介石的《新年文告》给 以直截了当的回答和抨击。 毛泽东批判蒋介石“无害于国家的独立完整”时说:“‘和平’可以,‘和平 ’而有害于四大家族和买办地主阶级的国家的‘独立完整’,那就万万不可以。‘ 和平’而有害于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中美空中运输协定、中美双边协定等项条 约,有害于美国在华驻扎海陆空军,建立军事基地,开发矿产和独占贸易等项特权, 有害于将中国作为美国殖民地的地位,一句话,‘和平’而有害于这一切保护蒋介 第3页 石反动国家的‘独立完整’的办法,那就一概不可以。” 毛泽东评“有助于人民的休养生息”时,尖锐指出:“‘和平’必须有助于已 被击败但尚未消灭的中国反动派的休养生息,以便在休养好了之后,捲土重来,扑 灭革命。‘和平’就是为了这个。打了两年半了,‘走狗不走’,美国人在生气, 就是稍微休养一会儿也好。” 毛泽东指出:“‘神圣的宪法不由我而违反,民主宪政不因此而破坏,中华民 国的国体能够确保,中华民国的法统不致中断’——确保中国反动阶级和反动政府 的统治地位,确保这个阶级和这个政府的‘法统不致中断’。这个‘法统’是万万 ‘中断’不得的,倘若‘中断’了,那是很危险的,整个买办地主阶级将被消灭, 国民党匪帮将告灭亡,一切大中小战争罪犯将被捉拿治罪。”而所谓“军队有确实 保障”,就是保住买办地主阶级的命根,“军队有确实的保障”——这是买办地主 阶级的命根,虽然已被“可恶”的人民解放军歼灭了几百万,但是现在还剩下一百 几十万,务须“保障”而且“确实”。倘若“保障”而不“确实”,买办地主阶级 就没有了本钱,“法统”还是要“中断”,国民党匪帮还是要灭亡,一切大中小战 犯还是要被捉拿治罪。大观园里贾宝玉的命根是系在颈上的一块石头,国民党的命 根是它的军队,怎么好说不“保障”,或者虽有“保障”而不“确实”呢? 而所谓的人民能够维持其自由的生活方式与目前最低生活水准,实际是保证中 国买办地主阶级必须维持其向全国人民实行压迫剥削的自由和他们目前的骄奢淫逸 的生活水准,中国劳动人民则必须维持其被人压迫剥削的自由和他们目前的饥寒交 迫的生活水准。这是战犯求和的终极目的。倘若战犯们及其阶级不能维持其实行压 迫剥削的自由和骄奢淫逸的生活水准,和平有什么用呢?而要这个,当然就要维持, 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公教人员,惟有一齐拍掌,五体投地,口称万岁。倘若共 产党还不许和,不能维持这样“美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准,那就罪该万死。 毛泽东以其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犀利笔调,全面深刻地驳倒了蒋介石“求和声 明”,粉碎了蒋介石企图转嫁战争责任的阴谋,坚定了人民大众把革命进行到底的 决心,全国一片振奋。 第四章 金日成特使秘访北平,带来了金日成向毛泽东的求援信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1949年初发表了一系列的评论和决议,毛泽东的《将革命 进行到底》、《评战犯求和》、《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关于时局的声明》三篇文章 是正面对敌的最重要的宣言,它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怒潮澎湃时的鲜明态度和 坚定立场,是直刺敌人心脏的三把投枪,是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假“求和”的最好 回答。 中国共产党基于歷史的经验和教训,已经不再相信鳄鱼的眼泪。面对蒋介石的 重演故技,中国共产党及其革命武装,坚定不移实施自己的战略计划,数月以后, 便胜利地完成了三大战役的战略决战,摧毁了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军事力 量,中国人民朝着全国解放的那天高歌勐进。 1945年随着世界范围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以爱好和平的 人民的正义胜利而结束,人类在歷经战火磨难之后,终于迎来了和平。同年8 月, 苏联红军出兵朝鲜,打败了日本,解放了北韩。 但是,朝鲜半岛并未随着世界的和平而实现真正的和平。金日成在苏联人的帮 助下,在北韩建立了劳动党领导下的政府。美军占领了南韩,扶植李承晚建立 了反共的政权,南北韩之间形成了严重的对立。1948年底,为迫使美军撤离,苏 军首先撤出了北韩。然而,苏军撤走之后,半岛的局势却日趋紧张,从1949年1 月1 日到4 月15日,南韩军队就37次在三八线挑起军事摩擦,并且秘密向三八线 附近调集了多达41000 人的军队,给北韩政府造成了极大压力。 1949年3 月,金日成率朝鲜党政代表团对苏联进行了访问。访问期间与史达林 就北韩的安全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的讨论。其实,早在1948年12月和1949年1 月,金日成就出于安全的需要,两次向苏联方面要求缔结朝苏友好互助条约,并要 求提供武器援助。考虑到美国可能会以此为藉口攻击苏联有意永久分裂南北韩, 苏联没有同意金日成的要求。这一次,史达林明确表示:加强北韩的军队是必要 的,但是,没有必要害怕南韩的人。 然而,1949年4 月中旬,一份来自北韩的情报称,美军准备在5 月全部撤出 第4页 南韩,南韩人决定,一旦美军撤出,就于6 月对北韩发动一次大规模的进攻, 两个月结束战斗。金日成这时只有三个步兵师,武器装备还十分欠缺,而李承晚则 有六个全部经过美军训练的全副武装的师。面对这种局面,史达林不无忧虑,非常 担心,他提议:与北京协商,将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朝鲜族官兵编入朝鲜人民军部 队。金日成根据史达林的建议,作出决定:一方面向史达林求援,要求苏联方面于 5 月底之前帮助朝鲜人民军实现机械化,于9 月底以前转让航空技术;一方面向刚 刚打过长江的中国共产党请求在兵员上提供帮助。 5 月,金日成的特使秘密来到了北平,向毛泽东说明了北韩面临的严重局势, 突出强调了南北韩难以并存的情况,并转交了金日成给毛泽东的求援信。 此时的毛泽东作为中共领导的核心,一方面在全神贯注于中国内部的解放战争, 虽然人民解放战争已经打过了长江天险,但大陆上国民党残余势力并未彻底肃清, 另一方面他正日理万机地筹备着新中国的成立事宜。但是,他也在时刻关注着作为 友好邻邦的北韩的局势。金日成特使的到访,使得毛泽东的目光再次落到了北朝 鲜。他详细地了解了北韩所面临的严峻情况,对金日成的看法给以了贊同和肯定。 他以伟大战略家的智慧和远见,作出了如下判断:北韩与南韩的冲突在所难免, “既可能是闪电战,也可能是持久战 .对你们来说,持久战是不利的,因为到时候 即使美国不干涉,也会唆使日本向南韩提供援助”。 第五章 毛泽东希望在统一中国后,再支援北韩 毛泽东认为,没有必要为此担心,苏联和中国都站在你们一边,一旦情况需要, 中国就会派兵与你们并肩作战。他强调,金日成应当坚定不移地争取实现统一朝鲜 的目标,但近期还没有必要採取行动,因为国际形势还不利,而且目前中国共产党 还不能有效地和大规模地支援北韩,一旦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任务,情况就不同了。 毛泽东希望在统一中国后,再支援北韩。为此他甚至还明确表示,布防在东 北地区的两个朝鲜族师可以很快编入人民军,一旦中国共产党统一中国的战争基本 告一段落,人民解放军中的其他朝鲜族士兵和军官,也都可以编入人民军,以便加 强北韩军队的实力。 随着南韩李承晚政权对北韩表现出越来越强烈的敌视态度,朝鲜北南之间 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张,双方之间频频发生边界冲突。6 月11日,李承晚公开叫嚣, 南韩人正在准备给共产党人一个毁灭性的打击。面对这种情况,平壤的不安忧虑 情绪更加明显,苏联方面这时开始考虑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朝鲜问题了。他们一方面 坚持平壤应当极力发动和平统一攻势,另一方面则认为,在应付南韩方面的进攻 的同时,北韩人有必要做反攻的准备。到了这一年的9 月份,包括重型武器在内 的大批苏联军事装备运抵北韩,人民军也迅速扩展到9 万人,北韩领导人第一 次开始提出,应当对南韩的挑衅採取进攻行动。当时的苏联大使向莫斯科的报告 中曾这样描述,在金日成看来,如果国际形势允许,“他们能够在两个星期之内占 领南韩,最多是两个多月”。 从1947年3 月到1948年3 月,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一年时间中,中国人民解放 军由重点防御转入全面进攻,战争形势发展之快,是出人意料的,敌我力量对比发 生了根本变化。中国共产党要与国民党武装进行战略决战,必须尽可能得到国际舆 论的支持,而苏联的态度怎么样,则是毛泽东及中共领导人放在第一位考虑的问题。 可以说,在一个时期内,史达林对中国共产党所抱的怀疑态度,是令毛泽东十分忧 虑的。 邱吉尔有一句名言:“我们既没有永恆的朋友,也没有不变的敌人,惟有我们 的利益才是永恆不变的。我们的天职就是追求这些利益。” 作为一国领袖,史达林自然也不能例外。在抗战胜利前夕,美国对日益强大起 来的中共力量甚感担忧,害怕苏联对中共的援助会破坏它独占中国的企图,于是便 千方百计争取苏联对蒋介石的支持,几次派代表去苏联试探。史达林、莫洛托夫当 时曾允诺不支持中共,外交上保持灵活性。于是,在1945年2 月美、英、苏三国首 脑雅尔达会议上,美国以牺牲中国主权为代价与苏联进行了秘密交易,以换取苏联 的合作。 1945年5 月,史达林就中国问题和美国的霍普金斯谈话,他表示,我认为蒋介 石是中国领导人中最好的,我不相信中共的领袖有蒋介石那样好,也不相信中国共 产党人有能力完成中国的统一。日本正式宣布投降时,苏联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签订 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根据此条约,国民党政府同意苏联使用旅顺口海军基地、 第5页 大连港国际化等。苏联政府同意给中国道义上与军需品的援助,但这些援助全部归 国民党。这无疑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更大的困难。 第六章 新中国诞生前夕,以刘少奇为首组成的中央代表团秘密访问苏联 抗战胜利了,中国共产党及其武装日益强大起来,但史达林从本国的利益出发, 极力避免在中国问题上与美国发生冲突,再加上他过高地估计了美国和国民党的力 量,过低地估计了中国共产党及其人民武装的力量,不相信中国革命能成功,担心 一旦中国打起内战,会演化成影响美苏在中国问题上达成的种种妥协和一致,斯大 林的这一立场,使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变得异常艰苦。 毛泽东理解史达林从本国利益出发所採取的这种态度,但他认为必须让史达林 真正了解和理解中国革命,以遏止或减少在中国问题上他们对美国的妥协,所以关 于中国国内形势,他总是适时地发电给史达林。 这时,毛泽东曾准备到苏联去访问一次,同史达林当面就一些问题进行商讨。 毛泽东的意见得到了周恩来、任弼时等一致同意,并给史达林发了电报,随即准备 去苏联的事宜,甚至连随行人员的衣服都开始了筹备。并且选好了去苏联的路线: 先从阜平去绥远,然后从绥远乘飞机去莫斯科。 史达林很快给毛泽东回电,电报中对中国革命和毛泽东的领袖地位给以了充分 肯定:“我们欢迎毛泽东同志来访,但目前中国革命发展迅勐,进展顺利,解放战 争正处于紧要关头,战争还很激烈,形势发展变化很快。在这个时候,你离开指挥 岗位,恐对全局有不利影响,是否还是留在国内指挥战争为宜。如果你有重大问题 需要商谈,我们准备派遣一位相当有经验的、老练的、信得过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前 往听取你的意见,如何?总之,我们认为在当前这个关键时刻,你离开中央领导岗 位是不适宜的,望再三考虑。如何?望电告。” 中共中央对这个电文是满意的。毛泽东尊重史达林的意见,取消了计划中的苏 联之行。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比毛泽东的预料大大加快了。面对迅勐发展的革命形 势,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的思想集中到了筹建新中国上来。毛泽东认为:建立新中 国前,要组织个代表团,到苏联去一趟,去认认门。 1949年5 月,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决定以刘少奇为首组成中央代表团去苏联访问。 要求访问採取秘密访问的方式,最迟6 月底动身,要严格保密,不对外透露半点风 声。 7 月2 日,以刘少奇为首的中共代表团踏上了秘密访苏之行。经毛泽东亲自点 将,代表团成员的身份十分显赫。团长:刘少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 处书记、中共党内二号人物。团员高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东北局书 记、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东北人民政府主席。团员王稼祥,中共中央候补 委员、中共中央东北局宣传部代部长兼统一战线工作部部长。代表团的工作人员也 十分精干,仅有4 人:师哲、戈宝权、邓力群、徐介藩。 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以来和新中国诞生前夕的一次极其重要的出访,具有 巨大的歷史意义。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对此次访问高度重视。出发之前,7 月1 日傍 晚,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召开了一次会议,给代表团作了全面的指示和交代,指 明了任务和行动方针。 第七章 跨海作战的难度,终于使毛泽东了解到准备技术条件的极端必要性 1949年4 月下旬,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举跨过天险长江,开始以排山倒海之势横 扫盘踞在中国南部的国民党残余势力。但是,由于解放军既没有空军也没有海军, 对国民党控制的沿海诸岛一时还鞭长莫及。 这次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并提出,关于是否向苏联提出协助中共准备进 攻台湾的技术手段的问题作为刘少奇此次出访莫斯科的一项重要使命。会议建议刘 少奇在代表政治局给史达林的信中,试着提出请苏联出动空军和海军援助的问题。 在访苏期间,刘少奇即根据政治局关于必须立即开始准备进攻台湾的技术条件 的建议,向史达林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准备在1950年进攻台湾的设想,要求苏方提供 200 架左右的飞机并请代训飞行员,争取赶上在进攻台湾的战役中使用。史达林非 常痛快地答应了中共的请求。 刘少奇又提出,请苏联在作战时提供空军和海军援助的要求。史达林皱着眉头, 以惯有的口吻不紧不慢地说:“中国同志必须体谅我国人民的感情,苏联人民已经 遭受过巨大的战争灾难,他们很难理解为什么这么做。同时,请少奇同志转告中共 中央,苏联一旦参加中国解放台湾的战斗,必定会引起美国的介入,极可能诱发苏 美之间的冲突。” 第6页 毛泽东得知这一消息后,淡淡一笑:“中央早就估计苏联不会直接介入。不要 紧嘛,没有海军和空军,就打不了台湾?国民党全副美式装备,我们‘小米加步枪 ’,一样打赢了嘛。长江,那个河面宽不宽,厉不厉害?解放军靠步兵和渔船不也 一样打下了吗?长江天堑就这么渡过来的嘛!告诉前线将士,人定胜天,不要怕。” 此时,一方面毛泽东及中国共产党能够理解史达林的这种顾虑;另一方面,中 国革命从无到有,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靠的是自力更生走过来的。所以,他这时并 不十分介意苏联的援助问题。然而,随着人民解放军在10月下旬和11月初先后发动 了夺取福建沿海金门岛和浙江沿海登步岛的战斗的进行,使毛泽东的看法很快发生 了改变。因为,两场仗打下来,部队损失惨重。很显然,这两次作战失利都是因为 渡海工具过于简陋。沿海作战、近岛作战尚且如此,跨海进攻台湾更非充分准备不 可。跨海作战的难度终于使毛泽东了解到准备技术条件的极端必要性。直到这时, 他才比较深切地感到需要再度向苏联求援。 1949年12月,毛泽东第一次访问苏联。在16日见到史达林的当天,他就委婉地 向史达林提出:“国民党的支持者在台湾建立了一个海空军基地,海军和空军的缺 乏,使人民解放军占领这个岛屿更加困难。考虑到这种情况,我们的一些将领一直 在提议,请苏联援助,比如可以派志愿飞行人员或秘密军事特遣舰队协助夺取台湾。 对于中共领导人再度提出的援助请求,史达林含煳其辞地表示:“这样的援助 不是没有可能的,本来是应当考虑这样做的,问题是不能给美国一个干涉的藉口。 如果是指挥人员或军事教员,我们随时都可以派给你们,但其他的形式还需要考虑。” 史达林说:“1945年,我与罗斯福、邱吉尔搞过一个《雅尔达协定》。苏联对 于维护远东政治格局,负有国际义务。” 史达林表示,用苏联的飞机和军舰,难免会被美国人发现。他说:“苏联一旦 介入,美国必定介入。由苏联破坏苏、美、英三国对远东政治格局所作出的共同承 诺,未必是明智的。”为了缓和会谈气氛,他建议毛泽东採取更策略些的方式来解 决台湾,比如,是否可以先向台湾空投伞兵,组织暴动,然后再去进攻。 苏联主要担心美国的可能反应。然而,此时美国已决心抛弃蒋介石了。 第八章 美国公开抛弃蒋介石,为防守台湾蒋介石绞尽脑汁,无所不用其极 1950年1 月5 日和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和国务卿艾奇逊分别发表声明和讲话, 声称“美国目前无意在台湾获取特别权力或特权,或建立军事基地”,并且宣称美 国的安全线既不包括台湾,也不包括南韩,美国不会为了保护这些地方採取直接 的军事行动。这就是当时着名的“画线声明”。 美国还宣布,从台湾撤去侨民。美国驻台的只是一位领事级代表,最高武官不 过是位中校。 美国政府公开弃台的政策使史达林的胆子壮了许多,原来不想签的条约同意签 了,原来犹豫的军事援助不犹豫了。既然美国自己放弃了《雅尔达协定》划分的势 力范围,把中国和朝鲜画在自己的防御圈之外,这就等于把它们交给了苏联。因此, 史达林同意毛泽东就适当时机对解放台湾进行必要的准备,同意将苏联给中国的两 亿美元贷款,一半用于购买进攻台湾最需要的海军装备。不过,直到最后,史达林 还是小心翼翼地没有同意利用苏联的飞机和军舰来进攻台湾。 面对国民党的巨大军事优势,毛泽东最初对进攻台湾的艰巨性缺少足够的估计。 他虽然知道进攻台湾必须跨海作战,没有海军困难极大,但他相信,既然自己依靠 “小米加步枪”打败了全副美式武装的国民党军队,即使没有海军和空军,他靠步 兵和渔船也能占领台湾,长江天堑不就是这么渡过来的吗?当然,毛泽东表示,如 果到时候自己的空军能够初步形成,有空军掩护并协助攻击,则“把握更大”。 中国人民解放军决心直捣黄龙,渡海作战。渡海攻台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 上海解放后,第三野战军最初拟定以8 个军参加攻台。 金门岛及登步岛作战失利后,粟裕提出对跨海作战时间推迟至1950年1 月或2 月,以便充分准备。 此时,蒋介石孤注一掷,招募五六千日本空军。 解放军不得不及时修正计划,将计划投入台湾战役的兵力由8 个军增加到12个 军,加特种兵和后勤共计50余万人。 1950年3 月5 日至5 月1 日,第四野战军一部发起海南岛战役,歼敌3 万余人, 解放了全岛。 1950年5 月13日,国民党军队撤出舟山群岛。国民党军开始收缩兵力,加强台 第7页 湾岛守备力量。 对此,解放军三度修改战役计划,参战兵力增至16个军。这大大增加了战役准 备时间,加上解放军船舰严重不足,给蒋军争得了喘息之机。国民党上下人心惶惶, 岛内社会秩序混乱,特别是海南失守后,很少有人再相信“共军只能陆战,不能渡 海”的说法。在许多人看来,台湾步海南之后尘,落入中共之手只是个时间问题了。 90英里的台湾海峡挡不住郑成功的海师,今天溃不成军的国军又怎能阻挡住排山倒 海的百万雄师? 为了防守台湾,蒋介石绞尽脑汁,无所不用其极。 涵碧楼中的蒋介石如热锅上的蚂蚁,暗地里已开始考虑各种退路。 于是,有些官员曾试探提出到菲律宾建立流亡政府问题。5 月26日,美国代理 国务卿韦布曾向菲律宾政府询问,蒋介石及其军政要员是否可以去“避难”。菲律 宾总统季里诺对此持不欢迎态度,外长罗慕洛说,如果蒋介石来菲律宾,他将下令 要蒋在24小时内离境。 第九章 一个叫金日成的朝鲜人 1950年6 月15日,美国中央情报局远东情报处对台湾局势作了公开评估:“台 湾在7 月15日以前可能遭到中共全面攻击。由于国民党军队军纪荡然,民心浮动, 中共将于发动攻击数周内顺利占领台湾。” 面对危局,台湾向美国发出唿救,要求美国派遣两个中队的战机进驻台湾,以 及从沖绳速运上万吨武器弹药支援台湾。但美国对此反应冷淡。 世事难料!昔日一唿百应不可一世的蒋大总统真的已面临叫天天不应、叫地地 不灵的绝境了! 风云突变!台湾海峡,忽然间横空掠过一阵意想不到的风云。一个叫金日成的 朝鲜人救了四面楚歌的蒋介石。 金日成,1912年4 月15日诞生在朝鲜平安南道大同郡古平面南里(今平壤市万 景台)的一个佃农家庭里。 在金日成出生之前,朝鲜就已经沦为日本的殖民地。1925年秋天,由于日本侵 略者的迫害,金日成的父亲、朝鲜反日民族解放运动的早期领导人金亨稷流亡到中 国东北,金日成也随同父亲一起渡过鸭绿江,到达奉天省的临江县。从此,金日成 在中国度过了近四分之一世纪的生活、学习和斗争岁月。在这里,他父亲为了以后 生活之便,给他请了一位中国老师教汉语,然后又把他送到临江小学一年级读书, 后又入抚松第一小学继续学中文。这使得年轻的金日成能操一口流利的汉语。后来 金日成曾回忆道: “如果父亲没有很早就让我学会中国话,那么,我在中国度过四分之一世纪的 过程中,每一步都会碰到语言障碍……如果我说不好中国话,就很难和中国人建立 亲密关系,也不可能顺利地同他们结成抗日联合战线,在敌人的镇压极其残酷的东 北土地上根本就站不住脚……总之,我学会了中文,可以说给朝鲜革命带来了很多 好处。” 1926年初,金日成离开抚松到吉林毓文中学读书,遇到了一位支持革命的好校 长——李光汉。此人与周恩来在南开学校时是同学,在思想品格、学识修养方面受 到周恩来的影响甚大。直到晚年,金日成还惦记、感激李光汉校长对自己的帮助: “我在进行青年学生运动和地下活动时期,多次得到这位老师的帮助。他明知我因 为革命工作常常缺课,却装作不知道,并且从各方面保护我,不许被军阀当局收买 的反动教员随便触动我。军阀和领事馆警察要来抓我,他先通知我快逃。因为校长 是有良心的知识分子,所以有许多思想家能够在他属下站住脚进行活动。 “李光汉属于中国民族主义左派,是周恩来总理的中学同学,是从小就受到周 恩来影响的有良心的知识分子。我知道周总理和李光汉校长的关系是在几十年后的 事情。有一次,我同前来我国访问的周总理谈话,回忆青年时代,谈到给了我很多 帮助的中国人时,提到了李光汉校长的名字。周总理听了非常高兴,说李光汉是他 在天津南开大学附中念书时的同学。” 此外,金日成说,他在毓文中学从事革命活动的熟人中,还有一位大名鼎鼎的 人物马骏。马骏在南开学校时是周恩来的密友,他们一起领导过天津的学生爱国运 动,一起创立觉悟社,一起遭到反动军阀逮捕,感情极深。后来马骏到吉林创建共 产党组织时,曾在毓文中学任教,对金日成也有过影响。 为联合抗日,金日成在建立朝鲜反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祖国光復会的1936 年间,还担任过中国东北抗日联军师长的职务。他领导的朝鲜抗日力量,在东北发 挥了重要的作用,也为中国的抗日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948年9 月9 日,在苏联红军的帮助下,朝鲜赶走了日本侵略者,建立了朝鲜 第8页 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金日成担任首相。 第十章 史达林认为支持北韩要比支持中国人划算得多 南北韩的关系一直十分紧张,要根本上消除战争阴云就必须剷除南韩反共 政权。而作为朝鲜共产党人,自然要以解放全民族为己任。眼看着毛泽东一举统一 了中国,而朝鲜还有半壁江山和一多半人民没有解放,金日成心焦如焚。金日成不 会放弃统一朝鲜的设想。因此,艾奇逊声明刚刚发表五天,金日成就不失时机地重 新向苏联外交官提出了加速统一南北韩的问题。 1950年1 月17日,平壤。朝鲜劳动党中央为即将赴任的北韩驻中国大使举行 了午餐会。金日成出席了午餐会。是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已成立三个多月了。 与会的有中国、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贵宾。 金日成开怀畅饮,已颇有醉意。 金日成和他的亲密战友曾在苏联远东军营中度过许多日子,并多次受到史达林 接见,颇受史达林青睐。早在1949年9 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刚成立,金日 成就提出请求史达林帮助他完成统一朝鲜的任务。鑑于对美国介入的担心,史达林 拒绝了金日成的要求:“美国在中国失败之后,可能会比在中国更直接地干预朝鲜 事务。更何况北方的军队也还没有强大到足以对南方发动一场成功的速决战的程度。 战争一旦形成相持局面,就给美国提供了在各方面干涉朝鲜事务的理由。” 席间,金日成环顾四周,端着酒杯走到苏联驻朝鲜顾问的跟前,略显激动地说: 目前中国正在完成她的解放事业,下一问题就是如何完成统一朝鲜的问题了。 苏联顾问因已得到苏共中央的指示和训令,故笑而不答。 金日成着急地宣称:毛泽东已经保证过,当中国统一完成之后,朝鲜统一就是 最迫切的任务。中共将支持他完成这一任务。史达林也曾经亲口答应他,一旦南朝 鲜发动进攻,他可以进行反攻,结果,南韩没有发动进攻,但是,李承晚不敢打 仗,朝鲜的统一问题就这样拖延下来了。他说:“一想到不应辜负人民的热切希望, 我就夜不能寐。”为了方便说明局势,阐明朝鲜劳动党的观点,他对苏联顾问提出 了再次会晤史达林的要求。 而此时,史达林最担心的仍然是美国军事干涉。但是,他也无法解释,为什么 美国没有干涉毛泽东统一中国?如果连中国大陆都不愿干涉的话,美国又怎么会去 干涉一个小小的朝鲜呢?如今,杜鲁门和艾奇逊又公开声明朝鲜和台湾不在美国的 防御圈内,自然就更加没有必要为美国的干涉忧心忡忡了。无疑,杜鲁门、艾奇逊 的声明给史达林吃了一颗定心丸,看来美国人是不足虑了。 实际上,此时史达林第一想到的也是朝鲜问题。这是因为,日本从来都是俄国 人的心腹之患。与对苏联安全无关轻重的台湾比较起来,朝鲜的统一会极大地巩固 苏联远东的边防,并使日本直接处于苏联的威慑之下,史达林对此可谓梦寐以求。 而台湾对于苏联安全,实在是无关轻重。况且留下台湾问题给毛泽东,在某种意义 上也有利于苏联人。 面对金日成和毛泽东的要求,权衡之后史达林认为支持北韩要比支持中国人 划算得多,这不仅仅是因为他更看重朝鲜的战略地位,不但可以在朝鲜半岛建立巩 固的军事基地,而且也是因为帮助金日成几乎不需要一个苏联士兵。毕竟,美国对 远东保持不干涉政策很可能是有限度的,那就是苏联也必须严格地採取守势。一旦 美国政府发现有苏联人秘密加入到远东地区的战争中去,杜鲁门和艾奇逊还会遵守 他们的声明吗? 第十一章 史达林帮助金日成统一朝鲜的决心已定 史达林终于在1950年1 月底决定接受金日成的援助要求了。他在1 月8 日给苏 联驻朝鲜大使的电报中,明确表示:“我理解金日成同志的不满情绪,但他必须懂 得,诸如他想要着手解决的关于南韩这样一件大事,需要有周密的准备。事情必 须要组织得没有太大的风险。如果他想要与我讨论这件事,那么我将随时准备接见 他,并与他进行讨论。把这些转告金日成,并告诉他我准备在这件事上帮助他。” 而此时在莫斯科坐冷板凳的毛泽东一直被蒙在鼓里,他仍主张先台后朝。 这封电报清楚地表明,史达林帮助金日成统一朝鲜的决心已定,而这时毛泽东 仍然逗留在莫斯科,但史达林没有向毛泽东透露半个字。他们之间只是偶尔提到过 朝鲜问题。当双方谈到把人民解放军中的其余1.2 万名朝鲜族官兵,连同配备的武 器,全部移交给北韩人民军的决定时,他们才提到了朝鲜问题。但毛泽东重申, 现在还不是北方如何进攻南方的问题,而是北方如何防御南方问题。他认为,更现 实的还是中国解放台湾。 第9页 在北韩为统一事业加速各方面准备的同时,中国方面也在为解放台湾做积极 准备。双方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金钱。只不过,毛泽东不了解,金日成投 入的力量比他大得多。根据史达林的提议,苏联方面很快就与金日成商定,苏联对 北韩的军事援助将採取有偿的方式来进行。北韩以9 吨黄金、40吨白银和1.5 万吨其他矿石来换取价值13800 万卢布、足够装备三个师的苏联武器弹药。根据金 日成的要求,苏方还同意,北韩可以提前使用原定要于1951年才提供的7000万卢 布的国家贷款来准备自己的军队。 在北韩为统一事业加紧装备军队的同时,中国也在为解放台湾作积极准备。 双方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金钱。史达林是惟一了解双方情况的人,在他批 准金日成访问苏联的同时,他特别要求他的大使提醒金日成,在朝鲜统一问题上, 金日成应当听听毛泽东的意见。他认为,金日成有必要就他的计划与毛泽东进行必 要的沟通。 李承晚不时地发出战争叫嚣,南北韩之间的关系一直剑拔弩张,北韩不断 获得南韩计划进攻北方的情报。这些情况,无论莫斯科还是北京,都知道得一清 二楚。因此,金日成确信毛泽东不会反对他的计划。在他出访莫斯科之前,他就指 示北韩驻中国大使转告毛泽东,说他希望就统一朝鲜问题对中国进行一次访问, 与毛泽东交换意见。对此,毛泽东欣然表示同意,他告诉朝鲜大使说,他欢迎金日 成的来访,如果金日成对朝鲜统一已经有了具体计划,这种访问可以是秘密的;如 果还没有具体计划,最好进行一次正式的访问。由于这时北京在平壤既没有大使, 也没有军事观察人员,因此,毛泽东丝毫也不了解北韩统一工作的进程。他一面 肯定以武力统一南方的必要性,一面仍旧提醒北韩应当加强警惕,说北韩目前 应当首先做好一切军事上的准备工作,加强自身的力量,以应付可能的战争。 1950年3 月30日到4 月25日,金日成等人对莫斯科进行了为期26天的秘密访问。 在与史达林的会谈中,金日成详细阐述了朝鲜半岛当前的局势,并着重介绍说,由 于苏联的帮助,朝鲜人民军事实上已经取得了对南韩的优势,再加上南韩人民 的支持,他现在应当说已经有足够的力量来统一朝鲜了。恰好这时苏联情报系统得 到一份麦克阿瑟将军给华盛顿的秘密报告,报告主张美国不要干预南北韩之间发 生的冲突,因此,史达林也对形势感到乐观,认为现在是统一朝鲜的机会。 十二章 毛泽东怎么也想不到史达林会突然间转而贊成首先统一朝鲜 史达林在这次会见中第一次对金日成的统一计划表示了肯定的态度,并称,如 果说他在一年以前认为金日成的这个计划行不通的话,那么今天这样的计划就是可 行的了。因为无论是朝鲜国内还是整个国际的局势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帝国主义 目前不会对朝鲜内部的冲突问题进行直接的干涉。当他,他仍旧强调说,统一朝鲜 的作战应当建立在对南韩的进攻发动反攻的形式上。最后他再次提醒金日成,他 的计划必须通报给毛泽东,如果毛泽东也同意的话,他不会有反对意见。 史达林之所以始终向毛泽东封锁消息,直到最后才要求金日成去徵求毛泽东的 同意,很大程度上恐怕并不是一种精心策划的计谋。考虑到中共中央早就提出了请 苏联帮助解放台湾的要求,毛泽东又亲自向史达林本人提出请求,不难想像,在毛 泽东与金日成二者之间史达林很难达到二者均满意的效果。与其从一开始就向毛泽 东去解释这样选择的必要性,与毛泽东争论孰轻孰重,倒不如造成一个既成的事实, 使毛泽东无话好说。毕竟早在1949年7 月刘少奇率团访苏时,双方就已经商量好, 朝鲜问题仍由苏联方面负责,因而在朝鲜问题上,不事先与中方商量,也在情理之 中。当然,即使这样做了,他也必须还给毛泽东一个形式上的“公平”。正是斯大 林的再三叮嘱,促使金日成从莫斯科返回平壤之后不久,就再次与毛泽东联繫,要 求访问北京。 5 月13日,金日成来到了北京中南海的怀仁堂。在当晚的会谈中,金日成首先 通报了他与史达林会谈的结果。他解释说,南韩的侵略意图已经非常明显,南北 朝鲜的紧张关系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南韩人民急切地盼望着祖国的统一, 现在统一朝鲜的机会已经到了。关于这一点,史达林也明确地给以了肯定,并以为 统一朝鲜现在是可行的。只是,史达林同志强调,有关这个问题的最后决定,必须 取得毛泽东同志的同意。这就是他此行访问的主要目的。 毛泽东不是没有想到金日成会有一个统一计划,但他还是对金日成通报的情况 第10页 深感意外。因为,在史达林已经明确表示同意中国进行解放台湾的军事准备,解放 军进攻台湾的各项先期工作也已经按部就班地迅速展开的情况下,他怎么也想不到 史达林会突然间转而贊成首先统一朝鲜。 毛泽东很委婉地对金日成表示:你们的大使已经几次来同我谈过这个问题,我 都告诉他现在还不可以。金日成则解释说,苏联已经帮助我们做了许多准备,斯大 林也同意了,只要中国同意,我们不要任何帮助。不得已,毛泽东告诉金日成,这 是一个很重大的问题,他需要请苏联大使立即向史达林核实一下。随后毛泽东中止 了会谈,紧急约见苏联驻华大使罗申,要求立即给史达林发电证实金日成的说法。 显然毛泽东对史达林和金日成没有事先与他商量这件事相当不满意。几年之后, 他在苏联大使以及与米高扬、与赫鲁雪夫等人的谈话中,曾经多次重提这件事,认 为自己实际上是被蒙在鼓里,直到金日成跑来告诉他说史达林已经同意,他才知道 有这么一回事。 第十三章 中共中央最终决定接受首先统一朝鲜这一既定事实 第二天晚上,苏联大使拿着史达林的电报来见毛泽东。电报说: 毛泽东同志: 在与朝鲜同志的谈话中,菲利波夫(史达林使用的化名)和他的朋友们表示如 下意见:由于国际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他们同意朝鲜人着手重新统一的建议。但 有个附带条件,即问题最终应该由中国同志和朝鲜同志共同来决定。如果中国同志 有不同意见,那么对问题的解决就应该延迟,直到进行一次新的讨论。会谈中的细 节朝鲜同志可能会向您转达。 鑑于史达林已经明确表态,毛泽东也就不便持反对态度了。他对苏联大使说, 他已经注意到朝鲜半岛的情况,他完全同意朝鲜同志的估计,即由于美国势力逐渐 退出南韩,朝鲜的局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不过,他认为,恐怕有必要像中 苏条约那样,在中国和朝鲜之间迅速签订一个友好互助同盟条约。毛泽东显然对金 日成的计划可能带来的后果有些担心,因而想到中国需要为直接援助北韩做好准 备。 在与苏联大使会晤后,毛泽东立即在他的办公室召集周恩来等在京的中央政治 局重要领导人开会,讨论这一重要的情况变化。中共中央最终决定接受这一既成事 实。 5月15日,毛泽东再度与金日成等会谈。他告诉金日成原来他考虑的是应当 首先解放台湾,在此之后再解决朝鲜问题,那样中国将会更充分地援助北韩。但 既然统一朝鲜的问题已经在莫斯科得到批准,他同意首先统一朝鲜。 在这次会谈中,金日成向毛泽东详细介绍了他们的三阶段计划,即第一步进一 步加强兵力;第二步公开向南方提出和平统一方案;第三步,在和平统一方案遭到 南韩拒绝后则准备诉诸武力。毛泽东对此表示了肯定的意见。他强调,作战计划 要有充分准备,部队行动要迅速,包围主要城市,但不要为占领城市而延误时间, 要集中兵力消灭敌人。不过,毛泽东还是对美国驱使日本军队或直接干预的可能性 有所担心。他告诉金日成,一旦有两三万日本军队投入战争,整个战争的过程就可 能延长。当然,如果美国军队参加战争,中国会派出军队支援北韩的,因为到那 时,苏联出兵是不方便的,它受到与美国签订的协定的限制,而中国则不受这样的 限制。 金日成认为,日本军队参战的可能性不大,即使派个两三万日本军队来,也不 能改变战局,人民军的士兵将战斗得更加坚决。至于美国参战的可能性,他断言: “那几乎不可能”,史达林已经告诉过他们,帝国主义不会干涉,因而不必加以考 虑。但毛泽东还是提出:帝国主义的事,我们做不了主,我们不是他们的参谋长, 不能知道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不过准备一下总是必要的。我们打算在鸭绿江边摆 上三个军,帝国主义如果不干涉,没有妨碍;帝国主义如果干涉,不过三八线,我 们也不管;如果过了三八线,我们一定打过去。金日成对此一面表示感谢,一面则 婉言谢绝。 5月16日,即毛泽东与金日成会谈的最后一天,毛泽东收到了莫斯科的电报, 电报表示同意毛泽东所提议的中朝缔结一个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的建议,只是,莫斯 科以为,这不应当是在战争发动之前,而应当是在朝鲜已经成功地统一之后。 第十四章 北韩部队越过三八线,韩战爆发 由于统一朝鲜问题突然间摆到了中、苏、朝三国面前,解放台湾的计划受到了 严重影响,就在金日成访苏之前不久,中共还特别就武力统一台湾的一些具体作战 设想与苏联军事当局进行过深入的讨论。而由于这时空军和海军的装备正在陆续到 第11页 达,进攻台湾的技术条件问题正在通过各方面的努力而逐渐得到解决,中共中央已 经重新开始有了依靠自己的力量夺取台湾的决心,并初步考虑在1951年条件基本具 备后,选择适当时机实施作战行动。毛泽东无论如何没有想到韩战会排在了他 解放台湾计划的前面。他最担心的显然是,一旦韩战爆发,无论胜负,美国政 府都可能会改变对台湾的政策,从而使自己解放台湾的计划面临巨大的困难。 随着韩战的爆发已经箭在弦上,此时金日成的心情不难想像。 5 月29日,金日成通知苏联大使,他已经收到了史达林答应提供的武器和装备 的主要部分,他们准备在6 月发起进攻,6 月10日前部队将全部集中到预定的进攻 地点,按照既定方案,随着北韩提出的和平统一主张在6 月11日遭到南韩当局 的拒绝,第三阶段,即军事进攻阶段开始进入了倒计时。根据苏联瓦西里耶夫中将 和苏军顾问组协助制定的“先发制人的进攻作战计划”,人民军应当在22到27天内 分三个阶段实现解放南韩的战略。6 月19日,作战计划下达到人民军部署在三八 线沿线的各个部队。25日,受命参加进攻的7 个师随着反击南韩挑衅的一声枪响, 大举越过了三八线。 二战结束后,一场歷时三年、规模最大(捲入的国家之多仅次于第二次世界大 战)、现代化程度最高、对现代战争影响最大的局部战争——韩战爆发了。 1950年6 月25日凌晨,毛泽东书房的灯光依旧亮着,值勤的警卫换过一班又一 班,可毛泽东却仍然是彻夜不眠。书桌上的两个菸灰缸早已堆满了小山似的菸蒂, 桌上主席阅过的文件也摞得高高的,上面密布圈圈点点的批註。偶尔主席也站起身, 伸展一下坐得麻木的腰,自己捶几下后背,聆听窗外的雨声,踱步思忖治国大计。 雨越下越大,间或夹杂着隐隐的雷声。风卷着雨,重重地敲打着玻璃窗,把屋外的 一片小林吹得哗哗作响,摇摆不止。天将破晓,雨已经是倾盆而下了。主席也终于 阅读完所有的文件和书籍,抽过一块毛毯,盖在身上,和衣躺在沙发上,伴着雨声 进入了梦乡。倾盆大雨依旧不停地下着,似乎在向世人警告,这个多灾多难的新生 国家又将遭受到血与火的洗礼。 1950年6 月25日,农历庚寅年五月十一日,星期天。进入雨季的台北迎来了多 云转晴的天气。7 点刚过,早已随夫人皈依基督的蒋介石已做完早操、结束祷告, 准时命人打开了收音机,他知道这个时间是大陆新华社广播新闻的重要时刻,他每 天必听,尤其是重要社论。 “夫人,蒋先生,有重要消息。”突然,英文秘书沈谷匆忙推开餐厅门走进来 报告,“美国之音广播,两个小时以前,北韩部队越过三八线,韩战爆发。” “这可是上帝保佑我们啊!韩战爆发必能演成世界大战!”宋美龄先是一愣, 旋即喜形于色地说道。 蒋介石挺直腰板,双目炯炯地盯着沈谷,仿佛要从沈谷的神情中探出这个消息 的真伪。“立即给邵毓麟和陈之迈发电报,查实情况,了解美国动态。”蒋介石毕 竟是蒋介石,久经政治舞台使他养成了遇事沉着的习惯,此刻他头脑清醒地对沈谷 吩咐道。 直到晚上10点钟,台湾驻南韩大使邵毓麟才给蒋介石发来第一封电报,电报 非常简单,只是证实了沈谷的消息的真实性。半个小时后,第二封电报才使蒋介石 对战况有了个大致的了解。 第十五章 一位英国代表对中国领导人说,苏联鼓励朝鲜内战的目的, 就是要阻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夺取台湾 邵毓麟在第二封电报中分析说:“韩战对于台湾,更是只有百利而无一弊,我 们面临的中共威胁以及友邦美国遗弃我国,与承认匪伪的外交危机,已因韩战爆发 而局势大变,露出一线转机。中韩休戚与共,今后韩战发展如果有利南韩,亦必有 利我国。如果韩战演成美俄世界大战,不仅南北韩必然统一,我们还可能会由鸭绿 江、由东北而重返中国大陆。如果韩战进展不幸而不利南韩,也势必因此而提高美 国及自由国家的警觉,加紧援韩绝不致令中共渡海进攻台湾了。” 邵毓麟的分析与蒋介石对韩战的反应不谋而合。 面对韩战的爆发,毛泽东等中国领导人焦虑地注视着国际上,特别是美国 的反应。两天之后,一个最让毛泽东担心的局面随之出现了。美国总统杜鲁门于6 月27日宣布台湾未来地位尚未确定,因此他已命令第七舰队阻止任何对台湾的进攻, 确保台湾及台湾海峡的中立化,防止战争蔓延。在毛泽东看来,美国的这一行动, 显然无异于救了国民党的命。 对于美国的行动,毛泽东立即作出强烈反应,号召“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 第12页 衅”。但在内部指示中,中共中央不能不承认:自己没有与美国现代化的海军进行 海上较量的可能,“形势的变化给我们打台湾添了麻烦,因为有美国在台湾海峡挡 着”,只好把“打台湾的时间往后推延”。与此同时,由于6 月27日美国总统又同 时宣布美国将出兵南韩,中国东北边防以及可能的增援朝鲜的问题日益紧迫,中 国的战略重点也被迫转向东北地区。至此,进攻台湾的准备工作逐渐停顿下来,以 致最终不得不在事实上放弃了这一作战计划。 这是一件让毛泽东感到极其不满的事情。7 月2 日,周恩来约见苏联大使。在 讨论如何应付联合国捲入韩战的外交问题后,他极为反感地告诉大使说:早在 5 月与金日成的会谈中,中国领导人就已经提醒美国可能干涉的问题,而金日成当 时不相信。事实证明我们当时的估计是对的。 毛泽东不希望在这个时候进行韩战,是再明显不过的了。他本来想首先解 决台湾问题,然后再寻找适当时机协助金日成解决朝鲜统一问题,但究竟什么时候 可以武装进攻南韩,既需要通盘考虑,也需要合适的机会。而且,他始终认为, 在苏联红军帮助下建立起来的朝鲜人民军,实际上还很少经受真正的全过程的战争 考验,因而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成熟起来,卓有成效地进行这场统一朝鲜的速决 战,更不可能对付可能直接参战的优势的美国军队。因此,从一开始他就对这个计 划的可行性有所怀疑。只是,史达林的支持使他失去了反对的可能。 到9 月中旬美国军队在仁川登陆,轻而易举地围歼了朝鲜人民军进攻部队,毛 泽东更加相信自己的估计是正确的了。但越如此也就越遗憾。所以,史达林逝世后, 毛泽东不止一次地在这个问题上埋怨史达林。他肯定地说:史达林关于韩战的 决定,是一个“极大的错误”,“是百分之百的错了”。但毛泽东心里想的多半是, 如果当初史达林不是盲目地支持在朝鲜採取行动,那么不仅不会犯这样大的错误, 而且也不会使台湾问题陷入如此困难的局面。 后来事态的发展,印证了毛泽东与蒋介石在战争之初对台湾海峡局势发展的预 料。 第十六章 杜鲁门总统下令,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 美国国务卿艾奇逊获悉韩战爆发后,立即打电话报告正在家乡密苏里度假 的杜鲁门总统。杜鲁门闻讯后即命令随行人员准备立即动身返回白宫。由于艾奇逊 让他等一等更为确切的消息,以免夜间飞行危险和引起外界恐慌,他才没有马上飞 返白宫。当晚,他指示国务院迅速将朝鲜问题交联合国安理会处理。 杜鲁门在右翼政客和军方鹰派的鼓动下,错误地认为朝鲜人民军越过三八线和 中共将渡海进攻台湾都是执行了苏联的战略方案。如果美国在北部失去南韩,在 南部失去台湾,则日本将被南北夹击,菲律宾和东南亚各反共国家将受到威胁,美 国的西太平洋防线将被斩成几截,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利益将因此受到重大损失, 美国决心做出强烈反应。 6 月27日上午,杜鲁门发表声明,宣布美国军队将参加联合国军,赴朝参战, 并操纵联合国大会通过议案,要求联合国成员国向南韩提供援助。同日,杜鲁门 下令,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阻止对台湾的任何进攻”。“台湾未来地位 的决定,必须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復,对日和约的签订,或由联合国考虑”。美对 台政策骤变。 美第七舰队是美国海军四大主力舰队之一,与第三舰队同属美太平洋舰队。其 前身是美国大西洋舰队的一支特混舰队,二次大战时,由于对日作战需要,于1943 年3 月调归太平洋舰队,称第七舰队,由美国南太平洋战区司令部指挥,主要在菲 律宾至印度尼西亚一带海域执行作战任务。 6 月28日,美国远东军总司令、五星上将麦克阿瑟亲自飞到前线督战。 6 月29日,美国第七舰队的六艘驱逐舰、两艘巡洋舰和一艘运输舰,侵入台湾 海峡并开始游弋。 7 月1 日,美国陆军开抵南韩。 7 月7 日,美国操纵安理会通过决议,授权美国组成“联合国军”司令部。杜 鲁门任命麦克阿瑟为“联合国军”总司令,统一指挥参加侵朝战争的16个国家的军 队。这16个国家是:英国、澳大利亚、比利时、哥伦比亚、加拿大、衣索比亚、 法国、希腊、卢森堡、菲律宾、荷兰、纽西兰、泰国、土耳其、南非、美国。“联 合国军”以美国和南韩军队为主,总共有40多万兵力,后来增加到近70万兵力。 同一天,第七舰队司令史枢波到台北访问,随后美国派贾纳德少将出任驻台军 事代表。 贾纳德赴任,使美国在台的军事代表级别由中校提高至少将,显示了美国提升 第13页 了对台关系,标志着美已走上了扶蒋保台的路子。 7 月31日,不可一世的麦克阿瑟率大批幕僚浩浩荡荡飞抵台湾。麦克阿瑟此行 可谓踌躇满志,出尽了风头。走下飞机,麦克阿瑟亲吻了台湾第一夫人宋美龄的手。 面对狂妄至极、极为傲慢的麦克阿瑟,蒋介石心中虽颇为不快,但有求于人,况且 人家毕竟是救命恩人,他只能强作欢颜。 次日,双方经过协商后达成了协定: 一、双方陆海空军归麦克阿瑟指挥,共同防守台湾; 二、增派美国空军第十三航空队常驻台湾,在台湾设立军事联络办事处。 当天,双方还分别发表了声明。麦克阿瑟称:“台湾本岛包括澎湖在内,在目 前情况下,不得遭受军事进攻之政策业经宣布,是项政策之执行,即为余之责任与 坚决之目的。余在台与各级人民所举行会议极为恳切而和谐。余统率下的美军与‘ 中国政府’军队间有效联繫已经完成。”他还宣称:“大陆中共倘若发动对台湾的 进攻,则吾人当更能作有效之应付。”蒋介石声明指出:“吾人与麦帅举行之歷次 会议中,对于有关各项问题,已获得一致意见,其间关于共同保卫台湾,与中美军 事合作之基础,已告奠定。” 第十七章 国共双方以特殊方式,心照不宣地共同维护台湾主权 有了美国人撑腰,老蒋腰板硬了许多,不久重又做起反攻大陆的美梦。 值得指出的是,美国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在为蒋介石政权撑起了保护伞, 使得蒋介石政权得以依美残存的同时,美国也在策划着名另一更为险恶的阴谋,提出 了两个附加条件: 第一,提出“台澎地位未定论”。事实上,早在日本投降前,美国海军军部拟 定的攻占台湾的计划中,就曾提出由“美国单独军政管理台湾”,而排除中国代表 的介入。后因美国军尚未进占台湾日本已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从日本手中收回了 台湾。当台湾“二二八”事件发生后,个别“台独”分子乘机活动,虽然美国官方 态度表示不介入台湾事务,但在美国官员中已经开始出现将台湾与中国分离的主张。 然而,此时依靠美国保护的蒋介石,不仅受宠若惊,而且处处受制于人,一切 听命于美国的安排。尽管蒋介石亦深知美国人的阴谋,但他也只好忍气吞声,惟一 能做的就是故作姿态了。 第二,要求台湾当局承认“台湾中立化”,即美国一方面用优势海军力量遏制 共产党在台湾海峡动武,但另一方面也要求台湾当局停止对大陆的军事袭击。 美国对中国政策,一贯坚持说一套做一套,坚持“两个中国”方针,以台独制 蒋,以蒋制共,企图玩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手法。 对此,国共两党皆心知肚明,深知美国此举用心,所以尽管国共两党不共戴天, 但双方在对台湾主权这个问题上,不管是在韩战期间还是以后都有高度默契, 国共双方以特殊方式,心照不宣地共同维护台湾主权,使美国分裂中国的阴谋难以 得逞。 自韩战爆发后,毛泽东每天都在密切关注着朝鲜战场的局势,为北韩的 命运焦急不安。作为一名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毛泽东在冷静地注视着 东北亚那里瞬息万变的战争态势,注视着世界各国对这场战争的种种反应,注视着 朝鲜北南双方、美国的任何点滴举动,思考着中国的安全与战略形势,特别是台湾 海峡的风云变幻…… 1950年10月1 日,这一天是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的第一个生日。就在毛 泽东刚刚参加完国庆大典,从天安门回到中南海时,周恩来急忙送来了一封朝鲜人 民军总参谋部的加急电报: 毛泽东同志: ……自9 月中旬美军在仁川登陆后,我方遭受到极大损失。局势对我们已造成 了很不利的影响。敌人利用约千架各种作战飞机,不分昼夜地轰炸我们的前方与后 方,使我们的兵力和物资受到了难以估量的损失。情况是非常严重的。 目前,敌人的主要登陆部队已与其南线部队连接为一体,切断了我们的南北部 队和物资供应。如果敌人继续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只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是难 以抵挡的。因此,我们不得不请求您给我们以特别的援助,在敌人进攻“三八线” 以北地区的情况下,我们希望中国人民解放军能直接出动,赴朝参战,援助我军作 战…… 急盼您的答覆。 金日成、朴宪永(签名) 毛泽东接到电报后,看了两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两道浓眉拧成了疙瘩, 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无论怎样,我们是不能见死不救的。”半晌,毛泽东对着周恩来嘆了一口气。 接着,他转身走向西墙上悬挂着的巨幅军事地图,一边端详着一边像是对自己、又 第14页 像是对周恩来说道:“金日成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向我们发出紧急救援的唿吁的, 我们怎么能坐视不管呢?唇齿相依……唇亡齿寒哪!” 第十八章 毛泽东主持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研究出兵援朝问题 对金日成的请求,毛泽东立即作出回应。10月2 日开始,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 堂主持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研究出兵援朝的问题。各大区负责人和中央党政军负 责人都到了会。 会议开始时,毛泽东先作了开场白,他说,这是个诸葛亮会,请大家来,谈谈 对出兵援朝问题的看法,着重摆一摆出兵的不利条件和出兵后有什么困难的问题。 与会者畅所欲言,确实摆了不少不利因素和困难。很多同志摆出的意见非常具 有建设性,对完善出兵方案和赴朝后可能遇到的一系列困难,提得非常具体。 但是,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和军委常委扩大会上,也确有从一开始就唱低调的, 林彪就是最突出的一个。10月6 在军委常委扩大会上(毛泽东因事未到会),林彪 满脸病态倦容,他声音十分低沉地说:“打仗打仗,我们打了几十年仗了,十年内 战,八年抗战,四年解放战争,人心思和啊。现在再去出兵打仗,可是不得人心啊。 国家刚解放,国内经济这么个烂摊子,军队的破枪旧炮还没有改装,还有土匪在活 动,自己顾得过来吗?还有原子弹,我们行吗?我看中央还是慎重考虑,稳妥行事。” 听了林彪这席话,周恩来以十分严厉的口气打断了林彪的发言,他严正指出: “现在不是讨论出不出兵的问题,而是讨论怎么出?怎么理解和落实毛主席的决定!” 毛主席决定出兵,跟林彪是事先打了招唿的,并有意让他统帅征战。因为即将 组建的志愿军的兵力除13兵团的4 个军以外还要扩大,9 兵团、19兵团、3 兵团、 20兵团等都准备去参战,指挥工作非一般的将军所能胜任。而且志愿军的主力是原 来四野的部队,是林彪的部下。志愿军将来的后方东北又是解放战争时期四野的老 根据地。各方面情况林彪都比较熟悉。在各战略区指挥员当中林彪年纪又最轻,当 时只有44岁,是以能打仗、花样多而着称的名将,在党内军内都有很高的威望,毛 主席很器重他,说他打仗的特点是又狠又勐。在众人心目中,林彪去当志愿军统帅 是很合适的。 令毛泽东意外的是,被寄予厚望的林彪,竟成了党内反对出兵的人物。 在颐年堂会议的那些日子,毛泽东逐个与政治局委员们谈心,逐个地做工作。 他说:“我们不能见死不救,尽管有些同志对出兵有些意见,讲的都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别人处在国家危亡时刻,作为邻国和社会主义伙伴,我们站在旁边看,不论怎 么说,心里也是难过的。”毛泽东语重心长的谈话,终于说服所有的与会者,最终 形成了一致意见:出兵朝鲜。 10月4 日,在毛泽东的主持下,中共中央在中南海颐年堂会议室召开了中央政 治局扩大会议。这实际上是一次最高级军事会议,会议对出兵参战的细节问题进行 了充分的讨论。 出兵大策一定,接着便是怎么出兵,以什么名义出兵的问题。刚开始,毛泽东 几次和周恩来商议以什么名义出兵问题,两位领导人一致的意见是叫“支援军”比 较妥当,支援朝鲜人民嘛。并且作为初步意见基本定下来。在拟定计划方案时,已 开始使用“支援军”这一名称。 博採众长,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是毛泽东多年的习惯,也是他在党内倡导的传 统作风之一。对这初步意见,毛泽东是非常慎重的。他指示就出兵名义问题徵求意 见,请民主人士谈谈看法。他认为,这些老先生们阅歷广,见识多,有许多经验, 多听听他们的意见,事情会更加周全。 着名民主人士黄炎培的意见引起了毛泽东的高度重视。毛泽东亲自迎接黄老到 中南海,并和周恩来一起听黄炎培谈了意见。 第十九章 志愿军援朝,老蒋得以倖存。两岸自此长期分离 黄炎培是上海川沙县人,是清末举人,是辛亥革命时期同盟会会员,从1917年 便投身教育事业,“九一八”事变后积极投身救亡运动,在国内很有影响。毛泽东、 周恩来对这位老先生了解颇多,知道他有一些真知灼见又直言不讳,所以很尊敬他, 当时他又是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政协全国副主席,国家大事经常听 取他的意见。 “有个问题我们要考虑呀!”黄炎培刚一落座,便开始提意见:“自古道师出 有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这个仗就不那么好打!” 周恩来微笑着说:“我们叫支援军,支援朝鲜人民,不是名正言顺吗!” 黄炎培像教书先生一样将手一挥说:“支援军,顾名思义,那就是派遣出去。 第15页 谁派遣出去的,不是国家嘛?那不等于说是我们公开向美国宣战?” “噢,有道理!”毛泽东伸手从笔筒里抓出一枝很粗的铅笔,将面前稿纸上的 “支援”两字一划,改写成两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志愿”,然后掷笔于桌,欣然道 :“我们不是跟美国宣战,不是国与国宣战,我们是人民志愿的嘛!这是民意的事 儿,人民志愿去帮助朝鲜人民的,他们不愿看着朝鲜人民挨打。这不是国家与国家 的对立!” 周恩来做了一个手势说:“‘志愿’二字,好。世界上有许多志愿军的先例, 马德里保卫战就有各国来的志愿兵。” 10月8 日,毛泽东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的名义,向全国发布了关于 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并任命彭德怀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10月19日夜晚,冷雨霏霏,寒风扑面。忽然,在迷濛的充满寒意的秋雨中,传 来阵阵雄壮的激动人心的军号声以及轰隆震耳的军车、坦克的马达声,中国人民志 愿军首批入朝的4 个军分三路齐头并进,开赴朝鲜前线。 由于韩战的爆发,美国修改了它的远东政策,派重兵入侵台湾海峡,而中 国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在两个地方同美国打仗,解放台湾的计划被迫搁浅。此后,国 际国内形势的发展,使得台湾问题的解决一拖再拖。中国共产党在建立新中国初期, 由此痛失一次统一中国的宝贵良机! 1949年1 月,毛泽东在西柏坡对史达林特使米高扬说: “现在看来,大陆上的事情比较好办,海岛上的事情比较复杂,需要採取另一 种较灵活的方式去解决,或者採用和平过渡的方式,这就要花较多的时间了。在这 时候,急于解决香港、澳门的问题也就没有多大意义了。相反,利用这两个地方的 原有地位,特别是香港,对我们发展海外关系、进出口贸易更为有利些。要看形势 的发展再作最后决定。西藏问题不难解决,只是要稳步前进。台湾是中国领土,这 是无可解辩的,现在国民党残余力量估计要撤到那里去,以后同我们隔海相望,不 相往来。那里还有个美国问题,解决起来更复杂。” 如今,距离毛泽东当初的谈话已经过去了50多年了。一代伟人毛泽东料事如神。 台湾问题依然是中华民族魂牵梦绕的情感。执政了80年的国民党分崩离析,悄然退 出了歷史舞台,以追求“台独”为宗旨的民进党粉墨登场,走上了台湾政坛的前台。 台湾问题更趋复杂……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