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玩帝国大时代》 0001章、穿越 0001章、穿越 2017年的夏季似乎比往年更加炎热,即便是在这雨后的夜晚,也让人感觉热的烦躁。 浙北,紧临沪城的一个水乡古镇中依然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酒吧、烧烤、啤酒、美人, 青砖、白墙、石桥、小弄。 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如今却如此协调,如此让人迷醉。 这就是生活着的千年古镇——西塘。 “美女,进入坐一会吗?艳遇,有艳遇哦!” 夜色酒吧的托儿站在门口向着经过的一个30不到的漂亮女人频频喊话。 明珠其实今年已经37岁了,但是保养得当,加上家里遗传基因的关系,她的样子怎么看都像二十七八的样子。 此时的她穿着一身运动服,迈着她的超过110公分的大长腿,背着一个长条形的大包,表情木然的走过酒吧街,怎么看都像感情不顺,需要出来买醉的样子,在酒托们的眼中她就是标准的潜在客户。 “别烦,本地人!回家呢!”明珠皱着眉,用本地话不耐烦的说道。 酒托一看没戏,立马转变了目标。 “美女,进入坐一会吗?有帅哥,还有明星哦!” 明珠穿过热闹的街道,20分钟后来到古镇的尽头,走进一套古旧的老屋。 这里是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已经不算是古镇了,只不过这些年因为古镇的开发,当地政府有想法将这里也列入开发改造目标而已。 明珠穿过屋子,走到午后的院子里,打开拉包,取出一柄铲子,对着一颗银杏树的根部就开始挖了起来。 十几分钟后,面对坑坑洼洼,却没挖出任何东西的地面,明珠轻轻的吐了一口气。 “果然没有。”话说这么说,语气中却透着放松。 她将手上的工具放下,脱下手套,洁白的手心皮肤中央是一个圆形如纹身般的东西,明珠手一抬,一个泛着微光的光圈出现在了她的面前,乍一看就像一个圆形的液晶屏。 “慎言,在吗?”对着光圈,明珠说道。 “在呢,姐!等你半天了。”一张十六七岁青涩的脸庞出现光圈里。 “你确定,你是把东西埋在这可银杏树下面的吗?”明珠将光圈对着海碗那么粗的银杏树问道。 “当然。”被称为慎言的少年有些激动,“你没挖到是吗?姐!” “对,没有,你的猜测是对的,这个时光门对面的世界虽然是1977年,但是和我们的世界并没有联系,你在1977年做的任何事情,对2017年这里都没有任何影响,也就是说你现在所在的地方是另一个平行世界,你其实并不是回到了过去。”明珠确定的说。 “太好了,这一个多月来终于有个好消息了。”光圈对面的明慎言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光圈对面,明慎言此时正穿着大裤衩子,坐在一片月光照耀的田边憨憨的傻笑。 “既然回不去了,而且我在的这个世界是完全不同的另一个平行世界,那么在这里我就可以放心的大展拳脚了。” 一个搅动两个世界风云的故事就此展开。 我们故事的起点要回到一个月前,这是一个离奇的穿越故事,故事的主角就是光圈对面的少年——明慎言。 时间是2017年7月21日。 32岁的明慎言从深圳去沪城出差,工作完成后就约了同样在沪城出差的姐姐明珠一起回浙北老家小县城看望自己的父母。 明慎言和明珠的老家是浙北的一个三线小县城,地理位置上来说,算是紧贴着沪城,离沪城市区相距只有70来公里,驾车不到一个小时。 明慎言的姐姐明珠,大学毕业之后就和大学时的学长、后来的丈夫欧阳青一起回到欧阳青的老家深圳打拼去了,并且在2007年和丈夫开办了自己的公司,事业、爱情顺风顺水,故而每年只能抽出一两个月回家陪伴父母。 而明慎言同样不是安于待在小城的主,大学毕业就南下到深圳投靠姐姐、姐夫去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明慎言比他姐姐明珠胆子更大,虽然被骗了几次,但是还是靠着头脑灵活和家里的经济支持,愣是和两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开办了自己的公司,硬是混成了半个‘娱乐圈’人士。 为什么说是半个‘娱乐圈’人士呢,这得从明慎言他们的公司说起,明慎言他们的公司是一个影视动画特效公司,也就是制作大家经常吐槽的电影、电视剧中那些‘五毛特效’的那些特效公司。明慎言和他的两个合伙人都算是技术人员出身,原先在其他公司打工,后来有了经验和人脉之后,三人一合计就一起跳槽出来自己开公司了。 三人中其他两人都是技术宅,所以负责联系业务、接洽剧组这样的工作都被明慎言一手包办了,故此明慎言也成了一年回不了几次家的主了。 索性明慎言的父母也是开明家长,对于子女为了事业不能陪伴自己也没什么怨言。当然更多的是因为老两口自己也有工作要忙。 明慎言的父母在当地小县城开发区开了一家规模颇大的服装加工厂,主要业务是为一些品牌服饰做代加工,同时也自己生产一些民族服饰买给全国的风景区或者干脆出口,日子过的也算有声有色。 已经快半年没有相聚的一家人,在县城的父母家吃着难得的团圆饭,不过酒足饭饱之后,饭桌上的气氛很快变得不是那么‘友好’了。 因为家人的话题很快就转移到了‘大龄青年’明慎言的感情、婚姻上来了。 明慎言是1985年生人,这会儿已经32了,还是周岁,在浙北小县城的老家,不少同龄人家的孩子都已经可以帮家里‘打酱油’了。但是明慎言还是迟迟没有结婚的打算,这可急坏了父母,借着姐姐明珠也在家里的时机,一家人对明慎言是一阵念叨。 “你外甥欧阳明亮今年十二,前些天还说明年准备把女朋友带回家了让我和你姐夫看看呢。”姐姐明珠一脸笑意的落井下石道。 “那姐你回去得狠狠抽他,小小年纪就敢早恋,这是要不得的。”明慎言没好气的白了明珠一眼。 “不说这个了,我去钓鱼去了。” 明慎言借着钓鱼的由头,拿上钓鱼工具逃离了家。 明慎言喜欢钓鱼,尤其是野钓,这是小时候跟爷爷学到。小县城的河道治理的不错,但是喜欢钓鱼的人却并不多,特别还是在半夜三更,蚊蝇特别多的河边。 这夜小县城难得能看见星星,明慎言兴致勃勃的坐在岸边,身边的鱼桶里已经装了十几条大小不一的鱼了,时间已经过了十二点,明慎言一点都没有回去睡觉的想法。 “这是什么?”明慎言再次提竿,鱼钩上挂着一个奇怪的光圈。 0002章、身份问题 0002章、身份问题 明慎言钓到了一个时光门,这是他怎么也没想到的。 能确定这个可以自由扩大收缩,还能附在自己手掌皮肤上的古怪光圈是时光门,是因为明慎言把他带回家研究了一整晚后忍不住自己穿过了那个光圈。 而穿过时光门对面的明慎言立马从十多米的空中掉到了一片西瓜田里,当场就摔了个半死。 明慎言站起身,放眼望去大片大片的瓜田,远处是三三两两低矮的平房,明慎言发誓2017年的浙北小县城里绝对找不到这样的景象,即便是最偏僻的乡下,二层小楼也是最基本的配置。 明慎言看看表,6点15分,7月份的天气,如今的太阳已经高挂在东方了。 明慎言犹豫许久最后还是决定去探探情况,他小心靠近了一处相对整齐的一排平房,从一处电线杆上的广播处听到十届三中全会在bj举行的消息,才确定对面的世界竟然是1977年,那个光圈就是一个时光门。 “十届三中全会?,1977年7月22日!” 明慎言默然片刻之后,就变成了狂喜,他终于确认了自己如今所在的时间和地点。 1977年7月22日,这个时间中的昨天十届三中全会在京城闭幕,邓公恢复了工作。 常和公司那些资深宅男一起歪歪的明慎言明白自己眼前的光圈代表着什么,那是无尽的财富,只需从1977年将几件当时大家都不在意的破烂瓦罐,老旧家具回2017年,那就是那一言语的财富了。 明慎言一家迫不及待的想和家里人一起分享这个好消息了。 不过很快明慎言就从狂喜变成了欲哭无泪,因为他发现,眼前的这个时光门似乎是单向的。当他准备重新穿过了时光门时,他却失败了,无论尝试多少次他都无法通过时光门返回2017年。 愤怒、后悔、失落,整整半天,最终明慎言怒吼着,歇斯底里的发泄着最后沉沉的在瓜田里睡了过去。 直到7月正午的骄阳和饥饿感,以及时光门对面姐姐明珠的呼唤声将明慎言从睡梦中唤醒。 明慎言像抓住了救命稻草,大声的对着时光门呼唤,直到对面姐姐拿起地上的时光门。 一个多小时,明慎言对着时光门语无伦次、喋喋不休,不断的述说,终于让对面的明珠知道了事情的经过。 虽然让人很震惊,很难以接受,但是事实摆在眼前,明珠还是艰难的接受了明慎言穿越的事实。 “你现在感觉怎么样?”明珠问道。 这并不是毫无意义的问候,事实上她很担心时光门对面弟弟的身体情况。因为明慎言如今的样子和一天前变化很大。 明慎言穿越前的年龄是32岁,虽然由于长相原因,显得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小上不少,但是也绝对不会是眼前这样16、7岁的青涩少年的样子,甚至她都怀疑是不是自己的弟弟利用什么特效手段在对自己恶作剧。当然这样的想法只是在她脑子里一闪而过,因为眼前的种种,无不证明她如今看到的‘不科学’,都是确确实实发生的事情。 之前半天由于过于激动和震撼,明慎言自己也没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如今冷静下来才发现,穿过时光门的他,身体似乎恢复到16、7岁时的样子,或者说,他的身体年龄减少了一半。 明慎言能清晰的感受到如今自己身体中迸发的活力。32岁的明慎言由于工作原因,应酬、熬夜、缺少运动,所以已经很久没能感受到这样精力无限的感觉了。甚至他隐约感觉如今自己的身体远比巅峰时期更加健康。 “很好,我又感觉到了青春!”明慎言苦笑的说。 “人没事就好,那么我们该好好考虑一下你的将来了。”女强人明珠很快就恢复了冷静,弟弟如今这样的情况需要她好好的整理一下思路。 如今已经变成16、7岁样子的明慎言也很快反应了过来,他收拾起所有可能暴露他身份的东西,快速的离开了瓜田。现在有许多的事情需要他尽快去解决。 之后的一整天时间,明慎言找到一处村办的砖窑厂空房子安置了下来,而与此同时时光门对面,明珠也花了半天时间终于让父母相信了明慎言穿越了这样的‘荒唐事情’,当然中间老两口的各种失落和难以置信明慎言是不知道的, 半夜,明慎言就这样隔着时光门见到了一脸古怪的父母。 “慎言啊,就算你不想结婚,也不用躲到1977年去啊。”父亲明少征苦笑着说着自以为是的冷笑话。 不管怎样,如今明慎言无法返回2017年已经成了事实,他就只能和自己的家人商量着自己在1977年的未来之路该怎么走了。 首先一家人对时光门进行了各种实验,多少对它有了一定的了解。 完全可以肯定的几点是, 一,时光门并不是完全单向的,手机、打火机、面包、矿泉水,甚至他们将一辆电动车都推进了时光门又被明慎言推了回去,半天时间明家人将所有能想到的东西都试验了一遍,发现只要不是生物都可以通过时光门双向传送。 二,时光门传送生物的情况有些让明家人搞不懂情况了,明珠试着将一条小鱼丢进时光门,然后发现这条鱼却已经无法穿越回来了,但是明慎言试着将一只青蛙丢到时光门对面,却依然可以返回来,这其中的奥秘需要明慎言他们回头再好好研究。 三,时光门传送生物似乎有什么特殊限制,明慎言的母亲心疼儿子,也曾经不顾一切的向穿过时光门,但是却失败了,之后,明慎言的父亲也进行了尝试,同样失败了,具体原因不得而知。 四,从2017年穿过时光门的生物,身体上似乎会返回一段时间,明慎言猜测是一半,就像32岁的他,穿越后变成了16岁那时的样子。而那条拿来做实验的小鱼则变成了一条小鱼苗。但是从1977年被传送过去的那只青蛙却没什么变化。同样的明家人也想不出原因来。 五,时光门如今算是有两个了,明慎言和明珠可以凭借手心的光圈,在自身周围50米范围内自由的伸缩时光门,并且进行物资传送。 六,时光门没有存储功能,也就是说,传送物资需要明慎言和明珠两个同时配合。 至于时光门是否还有其他作用,就有待后续实验了。 算是搞清楚了时光门几个基本情况,也确认了明慎言的确无法返回后,一家人开始为明慎言如何在1977年这边生存下去而发愁了。 1977年7月这个时间很特殊,虽然十届三中全会已经开过,四人帮已经被打倒,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了。但是改革开放还没开始,这要到1978年的12月份。在这个时代生活下去很艰难,当然即便如此明,靠着时光门对面明家人的输送物资,明慎言到不至于饿肚子。 只要熬到改革开放,以明慎言的本事怎么都可以发财。但是这些都不是重点,最最关键的还是明慎言在这个世界是一个‘黑户’,他没有身份,即便在这个年代还不存在身份证,但是每个人还是需要一个身份的,不然他连找个落脚的地方都困难。并且时光门的存在让明家人都对明慎言的未来充满了危机感,一旦暴露,明慎言的安全是得不到保障的。 “安全问题就只有你自己小心行事了,身份的话,也不是没办法。”时光门对面父亲明少征想到了主意。他让明慎言去1977年的浙北小县城东北面的枫南村,明家人原本生活着的村子。 “你可以去冒充你小叔!”明少征一脸笑意的说道。 明慎言一愣,立马恍然大悟,这的确是个办法,这是一个2017年明家人都知道的‘秘密’,但是1977年这会儿却没人了解这样的情况。 明慎言穿越的地点叫钱桥社区,1977年叫钱桥村,现在还是瓜田,2011年会建起房子,老两口在这里买了房子后来搬到了这里。 而明家1977年那会儿生活的地方是在据此20公里左右的枫南村,明少征让明慎言去枫南村就是去找当时的明家人。 至于冒充明慎言的小叔的这个事情,就有个故事了。 明慎言的爷爷叫明礼,奶奶叫万美芳,膝下一共有四个儿子,明慎言的父亲明少征在家排行老三。上面还有两个哥哥,大哥明少文,1977年这会儿应该是28周岁,是枫南村的会计,二哥明少秋24岁,这会儿在生产队务农。明家还有个老四叫明少先,不过在5周岁的时候被人贩子给拐走了。在时光门的另一边,1997年的时候,拐卖明少先人贩子集团被公安部门抓获了,根据人贩子的交待,明少先被拐卖当年就因为高烧生病被遗弃在了yn昆明的火车站上了,当年听到这个消息时明慎言12岁,当时他甚至不知道自己应该还有一个叔叔。 直到2017年明慎言穿越,明家人也没有得到过明少先的消息。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明少先其实已经死了。 这件事情对明家的打击其实很大,因为正是这个消息让原本身体就不好的爷爷明礼,直接一病不起,最后去世了。 如今明少征让明慎言冒充他弟弟,就是基于这样的原因,如今1977年,冒充明少征可以让明慎言获得一个名正言顺的身份,同时也可以宽慰爷爷明礼和奶奶万美芳,尽一份小辈的孝心。 0003章、亲人 0003章、亲人 明慎言正在对着镜子给自己剪头发,原本在2017年时尚新潮的飞机头,明慎言不认为可以被1977年的人们所接受,为了不惹麻烦,他只能自己把头发剪了。 收拾完自己的发型,换上母亲不知从哪里淘来的灰色劳保服,明慎言将剪刀镜子,连带着身上可能暴露身份的东西,全部送进时光门,背上家人给自己准备的包裹,准备开始自己的1977年之旅了。 “儿子,记得卖东西的时候机灵点,被公安抓了,你可说不清楚这些东西的来历啊。”明少征提醒道,明慎言的包裹里都是计算器、电子表一类的东西,在这个时代算是高科技产品了。 “知道啦,爸,你儿子精着呢。不说了,走了。以后每晚8点我们固定通话。”明慎言抬抬手腕指着手表对父母姐姐说道。 收起时光门,明慎言精神抖擞的踏出了砖瓦厂。 ——————分割线—————— 离开砖瓦窑,明慎言就依着记忆,10来公里的路,他走了一个小时就赶到了小县城里,一路的好奇和兴奋,让明慎言几乎忘记了自己身体的变化。 这个时代的浙北小县城还很小,县城所在的城关镇也就是由不到5条街组成,而最大的一条叫做车站路,因为直通火车站而得名。 车站路中段位置有一家整个县城最大的国有企业,毛纺厂,据说在职的员工有近10000人。距离毛纺厂200米的地方是当时的供销社,工人们可以凭借钱和各种票据在这里买到许多东西。 因为人多而集中,所以这200米的路边不自觉的形成了一个特殊的行当——地摊。 新中国成立初期,物资极度匮乏,任何东西都无法做到敞开供应。政府为了满足全国人民的温饱,实行了凭票计划供应的方案。于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票证,小到买包糖,大到买自行车缝纫机光有钱是买不到东西的,还都需要相应票证。所以在这个时期,吃饭要粮票,吸烟要烟票,喝酒就得有酒票,就连一分钱买一盒火柴,也得用火柴票。 而在这里拍地摊的人基本上都是县城城关镇下面的农民,这年头买粮食是需要粮票的,而农民是没有粮票的,大家按照参加集体劳动所得的‘工分’,来获得‘口粮’,如果不够吃那就只能自己想办法了。 所以这年头农民日子过的苦,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实,粮食不够吃就把自留地里栽种的瓜果蔬菜,自家鸡下的蛋,拿到城里贩卖是农民获得金钱和粮票的唯一途径。 正因如此,这样的贩卖行为是没有哪个部门会来干涉的,要是哪个政府领导或者毛纺厂的领导敢驱敢摆摊的农民,那是要被戳脊梁骨的。 当然市场在那里以后,卖东西的当然就不可能只有农民了,不少胆子大的小商小贩也会穿插在农民中卖着通过一些特殊渠道弄来的东西,他们不敢明目张胆的摆摊,但是却会偷偷的询问停留的工人。这些小贩贩卖的东西大多是供销社没有的,或者供应紧张的。 “大姐,要电子表吗?最新的液晶电子表,县城供销社都还没有哦。” 明慎言朝着一位刚刚买完鸡蛋、脸色红润的中年妇女小声的问道。这些年的摸爬滚打练就了明慎言一员火眼金睛,察言观色什么的都是小意思,眼前的中年妇女一看就知道是毛纺厂的管理层或者技术工,属于有消费能力的。 “什么液晶电子表?”那大姐好奇的问道。 明慎言直接撩起劳保服的袖子,露出左手胳膊上带着的三个颜色各异的电子表。 “最新款的电子表,京城那边刚刚开始有的卖,沪城都还没有呢。”明慎言此刻演技爆发。 这大姐一听来了兴趣,明少先取下一个电子表,向她介绍起电子表的使用方法和功能来了。 一番讨价还价之后,两人达成了交易。 “行,看着和您投缘,这表就30块卖您了,要知道即便在京城,没有四、五十您也别想拿下来。”明慎言一边数着钱和票证一边说道。 “小伙子,小心思挺活络啊,你是收了我30,可是还搭着10斤的粮票和5斤的肉票呢。”吴惠芬看着手腕上的电子表,一脸肉疼的说道。 她是毛纺厂的车间主任,有着5级技工的职称,每个月的工资有50多块,在这个整体工人工资都在30左右的年代,已经算是高薪了。但是,买这一个小小的电子表就几乎花掉了她半个多月的工资,还是让她心痛不已。 不过看着眼前的电子表,吴惠芬到不觉得自己被骗了,作为厂里的管理层,她经常回到市里、省里其他兄弟单位去交流。每次出差势必都会去逛逛大城市的供销社或者百货商店,这样精致、先进的电子表的确是没见过。 “嘿嘿,大姐,您不吃亏的。”明慎言笑着收起钱和粮票。 他没打算坑眼前的大姐,这年头的工人日子虽然过的比农民好些,但是也也不容易,而且小县城就这么点大小,明慎言以后还会经常来这里摆摊,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以后难免会碰到。 卖给大姐的电子表来自2017年,市场售价可能不到20块,但是1977年这会儿,在京城中关村那绝对要卖50块左右。因为液晶电子表这玩意虽然技术含量不高,但是真正开始量产销售,也就是在1973年的rb。 在如今的中国,这样的电子表就只有在京城、沪城这样的大都市才有少量的货源。而且明少先可以打包票的是,虽然他的电子表产自时光门另一边的小厂,但是在性能质量上绝对领先rb电子表不止一个档次,并且外形更加漂亮。 “也是,小伙子,我叫吴惠芬,你一直在这摆摊吗?你的手表是哪里进来的啊?回头我介绍同事来你这买东西啊。” “那感情好啊,大姐,我叫明少先,枫南村那边的,手表是家里一个亲戚让我帮忙卖的,据说是香港那边带回国的,但是东西不多,以后,有货了我就会拿这边来。”明慎言压低了声音,并且报的是他失踪叔叔的名字,未来这将是他的名字。 1977年还是个敏感的时期,虽然像明慎言这样的小贩自新中国成立后,在市面上一直没有间断出现过,但是还没有人敢明目张胆的打着‘做买卖’的旗号的。‘资本主义尾巴’在如今的年代还是被批判的事情。 “行,下次有好东西记得找我啊。”吴惠芬没在意明慎言的行为,她算是思想上比较开放的。 短短一个中午时间,如今的‘明少先’卖掉了3块电子表,手里多了102块钱,和30斤粮票、5斤肉票、5斤油票。 背起包裹,明少先抖擞着精神准备踏上在这个世界中的第一次‘回家’之路。虽然他的‘家人’如今还没见过他。 明少先要去浙北小县城东北角一个叫枫南村的宁静小村庄,与它一河之隔的对面就是sh的枫泾镇,所以这一路都算是大路,绝对不存在迷路的问题。 20来公里的路程,明少先只花了两个多小时就赶到了,甚至他都没有感觉到什么疲劳。这时明少先才算发现了穿越后自己这身体的不凡。 明少先茫然的站在属于枫南村第一生产大队的平房前,面对墙上鲜明的打字标语——抓革命,促生产,他有些不知所措。 片刻之后,他驱走脑中的胡思乱想,鼓起勇气,大步的踏进了敞开着的屋子。 明少先刚踏进屋子,就看见从里屋迎面走出四个人,走在前面的高个中年人,正不断嘱咐着身边的人。 “刘金喜的手是骨折,不好好养着以后会做毛病的,你们不劝着就算了,竟然还让他去挑西瓜,这才几天啊,两次骨折了。这会我给他上了夹板,一个半月之内绝对不能再动了,不然再骨折,你们就准备带他去市医院或者沪城动手术吧,这种手术县里医院都做不了。” 高个中年人侧着脸,明少先没看清楚对方的脸,他对身边的人一顿抱怨,身边的人也是一脸尴尬,但是却不敢说什么,明少先判断对方可能是村里的干部,于是决定向他问问情况。 明少先走上一步问道:“不好意思,同志,我打听户人家,村里有没有姓明的啊-------------?” 明少先的话还没有说完,就呆呆的楞在了原地,因为此时对面的中年人已经转过脸来了,同样也一脸震惊的望着明少先。 ————————分割线———————— 明礼是1927年生人,如今50岁,祖籍js苏州,解放前明家在js苏州经营一家药铺兼职看病,小日子过得不错,不过后来被国民党祸害没了。明礼就一路流浪南下,最后在解放时,落户在了浙北小县城,并结了婚。 结婚后,老婆万美芳给他先后生了四个儿子,一直一脉单传的明礼算是高兴坏了,他给每个儿子都取了个洋气的名字。四个孩子的抚养对明礼一家来说压力很大,但是明礼不在乎,靠着祖传的手艺和踏实肯干,明家的孩子被一个个的拉扯大了,即便是最困难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明家的孩子也没断了吃食过。 不过就像村里人说的那样,老天爷似乎觉得明礼命中不该有四个儿子这么多。所以老四明少先5岁的时候丢了,这事对明礼的打击很大,不过这么多年过去了,默默承受家庭压力的明礼也慢慢将这件事情放下了。 今天一早起床明礼就觉得两个眉毛都跳的厉害,自己拔了好几根也没止住,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果不其然,中午刚吃过饭不久,生产队里就有人来找了,一个生产队的刘金喜的手二次骨折了,要他去帮忙正骨。 明礼家是祖传了中医,解放前,他父亲在苏州杏林很有名气,不过年轻时明礼好玩,家里的祖传手艺还没能全部学精,他父亲就去世了,故而明礼真正精通的也就是中医中的正骨和零零散散几个治皮肤病的秘方,看内科疑难杂症他是不行的。故此,解放后明礼也没得到政府的重视,就落户在了农村。 不过明礼这样的手艺,对于这时的农村人来说,已经完全足够用了,经常田间劳作的农民最多的就是扭伤骨折、防范感冒这样的小毛小病了,于是明礼后来顺理成章的成了当时的‘时代产物’——赤脚医生。 明礼这个有着一技之长的赤脚医生甚至有时候被县城工厂请去给受伤的工人看病,于是出了名。 所以枫南村,乃至于临近几个村里人有个头疼毛热、腹泻肚子疼什么的都会直接来找明礼。而如果是骨折脱臼这样的硬伤,明礼的手艺甚至比那些大医院的医生更好、更有效,所以他虽然不是村里的干部,但是在枫南村的地位却是不低。 忙活了半天,明礼把二次骨折的刘金喜收拾妥当,但是自己的眉头还是没停下,甚至他还觉得自己心中莫名其妙多了一股难以言表的狂躁情绪。 走出生产队时,借着机会,明礼把身边的生产队小队长和其他人一起训了一顿,反正他在村里也算是‘德高望重’,这次又占着理,没人会和他计较。 还没出门,迎面就传来了一个声音。 “不好意思,同志,我打听户人家,村里有没有姓明的啊-------------?” 明礼抬起头,看了一眼面前17、8岁样子的年轻人,随后就觉得自己的脑中一片空白,心脏呼唤一下子停止了跳动,全身的血液一下子全部冲到了脑门上。 ——————————————————————分割线———————————— 明少先望着眼前中年人那张和他几乎一模一样的脸,他算是终于明白了之前父母对他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了。 要冒充明少先,他一直以为自己得有什么证明身份的东西,于是就问父亲要他的檀木珠挂坠。据说那是爷爷明礼给四个儿子每个人的满月礼物,明少先丢了的时候,身上就带着它。 不过,母亲袁慧英却说:“其实不需要什么信物,到时候你只要往你爷爷面前一站,没人会怀疑你就是明少先的。”这话引来父亲明少征一致赞同。 如今‘明少先’站在明礼面前,他算是明白自己父母的意思了,眼前和他长得极像的人,不用说一定就是他的‘父亲’明礼了。两人的脸除了明礼多了几条皱纹,其他几乎一模一样。明少先有些迷糊了,他穿越前没见过爷爷明礼年轻时的照片,不过1997年爷爷去世那会儿的样子他还是记得很清楚的,面容苍老,瘦的不成人形。如今没想到的是,1977年这会儿,明礼竟然如此高大壮实,而且两人长得如此之像。 明少先正思考着怎么开口,前面明礼已经颤抖着跑上前来,由于走的急,还差点摔了一跤。 明少先下意识的去搀扶,结果被明礼一把搂进了怀了。 明少先没想到此时的‘爷爷’明礼是这般的强壮,直勒得有些透不过气,要知道这会儿经过穿越时光门的他,身体强壮的不像话。 明少先自有记忆起,一直记得爷爷明礼的身体不太好,经常吃药,所以他原本一直以为明礼是从小体弱多病的。没想到的是如今的明礼身体强壮的不像话。 “少秋,去,回去告诉你妈,还有少文和少征。”明礼的声音带着激动的颤抖,“告诉他们,少先回来了,少先回来了。” 一股幸福感自明少先的心中泛起,从此以后,明少先将成为他的名字和身份,眼前的人就是他的父亲,他的家人都在等着他‘回家’。 “爸,我回来了,你儿子少先回来了。”明少先已经哭得不成人形。 0004、家 0004、 一直宁静的枫南村,今天却热闹的好像过年一般。 因为枫南村会计明少文失踪12年的弟弟明少先回来了,这会儿枫南村1社生产队的邻居们正在给明家德高望重的老爷子道贺。 一直到天黑,明家人才有时间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 之前的明慎言,如今的明少坐在摆满一桌子菜的圆桌前向家里人讲述自己这12年的经历。 坐在上首的是如今明少先的父亲明礼,母亲万美芳。 边上的是大哥明少文,大嫂张桂芬,做张桂芬腿上的7岁侄子明强。 另一边坐着的是沉默微笑的二哥明少秋,二嫂吴秋菊,被抱在手里的2岁侄女明美华。 明少征身边做的是他年轻时的明少征,如今20岁,只比明少先如今的身体大三岁。按理说,明少先已经很自然的把‘爷爷’‘奶奶’‘伯父’‘伯母’,变成了‘父母’‘大哥’‘大嫂’了。这样的状况下,明少先叫一声‘明少征’三哥应该很正常,但是这会儿他怎么也叫不出口,因为眼前的人实际上却是他的父亲。 1977年农村也还没有开始分田到户,这要到1982年1月,所以大家理论上还是‘吃大锅饭’的。这会儿明家人聚在一起,一桌子的饭菜已经是生产队里优待了明家人了,毕竟人家有喜事吗。 明少先把自己和时光门对面家里人一起商量好的‘经历’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其实也就是无非是,5岁那年被人贩子拐走了,自己一直被灌了药睡着,后来自己生病被丢弃在了yn一个火车站,之后就一个老人收养了,随着老人一直住在中缅边境的一个寨子里。 前些年老人死了,寨子里遭了山洪,活着的人就各奔东西了。自己在yn边境无意中碰到了两个讲家乡话的知青,发现和自己儿时记忆里的家乡话是一模一样的。一打听才知道两人是沪城市枫泾镇人。而此时自己也想起来了自己好像是叫枫南镇,问两个知青打听清楚枫南镇的位置就在枫泾边上后,自己就起了找寻家人的念头,然后就是一路跋涉自己来到了这儿。 明少先将自己的经历讲完,引来明家人一阵唏嘘。 “少先,其实当时你只要找到当地公安局,他们会想办法把你送回来的,这样也就不用吃那么多苦了。”大哥明少文以为明少先一路返回浙北小县城吃了不少苦。 “大哥,我们那儿都不知道算不算是中国境内呢,山沟沟里哪来的公安局啊,而且边境上也不太平,老打仗,寨子里还经常有缅甸人民军出入,所以我出寨子之前一直就没见过公安。”明少先如今管‘大伯’叫大哥已经没什么压力了。 “别说这些,先吃这个三丝干巴菌,我们那的地方菜,这些菌菇都是我们自己在山里采来晒的干货,别的地方没有的,可惜一路下来剩下的都不多了。”为了转移话题,明少先把话题转移到了饭菜上。 之前和明珠商量,为了取信家人,特意给明少先弄了些yn干货,还特地学了个yn菜的做法。 “你还别说,这东西真好吃,少先你剩下那袋干货回头我们拿去沪城卖了肯定能挣不少钱。”性子跳脱的明少征已经开膀子吃了起来。 “说什么呢,明天拿去生产队食堂,让大家都都尝尝鲜。”老爷子明礼发话了。 “就是,就是,少文,回头给陆金奎去说一下,把少先的户口落实一下。”老太太万美芳一脸笑意的对大儿子下了命令。 “知道了,妈。明天一早就办,这都是小事。”明少文回答道。 1977年这会儿农民都还是集体户口,后世每家每户的那种户口本,要到1988年之后才有的东西。 明少文是枫南村的会计,实实在在的高中毕业生,每天和书记陆金奎一起进进出出,弟弟户口的事情也就是他一句话的事情。 就这三两句话的事情,明少先的黑户问题算是解决了。 “那就好,赶紧吃饭,这些天,少先和少征挤挤,等过一段时间,生产队地里的事情忙完了,让大伙儿帮忙再盖一间屋子。” “好咧,晚上我和少先好好聊会。”明少征突然多了个弟弟这让他很开心,要知道明少先走丢的时候,他只有三岁,所以有个弟弟的事情也就是只是听家里人说起。久而久之让他心中升起了一种期盼,他期盼有一个弟弟,如今他的愿望实现了。 老爷子说完,就招呼大家赶紧吃饭,然后就去睡觉了。 1977年的农村还没有通电,家里也没有奢侈到点灯那种程度,没有月亮的夜里,天黑睡觉,大家也已经习以为常。 ——————————分割线———————————————— 2017年那边明少先一直知道父亲明少征喜欢唠叨,但是他没想到明少征年轻的时候居然还是个话痨。 当天晚上明少先和明少征睡在一个屋子里,就被他的各种层出不穷问题问得一晚没睡着。既然睡不着,那明少先只得陪着明少征一起聊起天来,不过明少征一直问明少先yn和中缅边境的事情,这让明少先很为难,他哪里是真的在中缅边境住过啊,对于那里的印象充其量也就是当年去yn旅游时在边境上转悠了一圈,买了些纪念品罢了,而且还是2010年以后的事情。如今的中缅边境谁知道是什么样子啊。 没办法,明少先只能拿出对付客户的‘侃功’来,并且东一榔头西一锤子的把穿越前yn旅游时听导游介绍的东西搬出来说给明少征听。 第二天两人打着哈欠,带着黑眼圈,出了屋子。 洗漱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生产队大食堂吃‘大锅饭’,1977年这年头,农村人一般都是不在家开火的,生产队有专门的食堂,每家的妇女轮流负责做饭,生产队给算‘公分’。 稀粥、咸菜,南方小县城的标配,即便是到了四十年后的2017年不少老人也是这么吃的,当然那时餐桌上可能多些大饼和油条或者其他东西。当然1977年这会儿你就别想了,大饼费力,油条费油,没有生产队会做这些。 明少先喝了足足两大碗粥,已经吃的很饱了,但是边上明少征还是一个劲的让他多吃点,怕他等会肚子饿。而他自己足足喝了三碗半,生产队的其他人也差不多,明少先的喝的粥几乎和女同志差不多。 明少先知道这是因为这年头大家的肚子里都没多少油水,所以需要吃的粮食特别多。 “吃到多才能有力气干活啊,少先同志。革命工作正需要你这样的年轻人出力呢。”生产队里的老人看明少先的眼神有些怪异。 0005、原来是平行世界 0005、 明少先的户口问题大哥明少文已经帮他去解决了,所以当天,生产队的小队长也不等村里通知就让明少先跟着大会儿一起去干活赚工分了,这算是对他的‘优待’。 1977年,不像后世一般一年四季都可以见到西瓜,限于交通和物流原因,西瓜这样难以远途运输的水果,都是由当地农村供应到城市里的。 7月下旬的日子,浙北小县城的农村,田地里的主要产出——西瓜,如今也就只剩下了最后一潮了,当地人管这潮西瓜叫‘了潮瓜’。 ‘了潮瓜’一般口感和甜度比起之前几潮的西瓜差距很大,但是它们同样是生产队里的产出,并且这年头的农村都有‘应缴任务’,西瓜同样算在应缴任务中。 明少先随着大流,跟着生产队长一起去瓜田摘瓜,并且今天还需要将西瓜运到县城,那里有粮站的人来专门收购。 一路上在明少征的介绍下,明少先已经将生产队里几个主力劳动力都认了个边,也算正式融入了这个集体。 瓜田里,生产队员们分工合作,生产队长附着身子,摘下一个西瓜,随手一抛稳稳的落在另一个队员手中,对方也是轻描淡写的一抛,又落在下一个队员手里。 配合默契,如同表演一般,这让明少先看着眼睛发亮。 明少先没有这样的本事,所以他能干的活就只有一种——挑瓜。满满两大框的西瓜,需要他用扁担挑着送到河边的船上。 原本明少先还担心自己干不了活,没成想自己挑起三百多斤的担子来一点都不吃力。明少先心底一喜,立刻明白了这得益于自己穿越时的身体变化。 和生产队其他队员一起来回挑了几十趟,其他人都休息了好几次,唯独明少先脸不红气不喘的,让大家啧啧称奇。生产队长直呼明少先是好样的。 西瓜全部装船,一行人也统统上了船,队长摇着浆,小船晃晃悠悠的向着县城驶去。 和北方不一样,浙北小县城属于典型的江南水乡,全县水网密布,连一座山头都没有,故而这个时代,船还是这里的主流运输工具。 小船沿着宽广的河流行驶,明少征检查着明少征因挑担而被扁担磨破的肩膀。 “下次别这么逞强,回去让爸给你弄点药,下次再挑担子记得垫块毛巾。” 虽然明少先很像告诉他,自己这样的表现多半是在表演,为的就是看上去像一个70年代人。但是明少征的话还是让他很感动,无论是时光门的这边还是那边,明少征始终是他最亲的人。 浙北小县城的面积其实不大,只花了半天时间,生产队的西瓜就已经全部缴掉了,大伙儿没有去县城闲逛的兴致,急匆匆一行人又原路返回,正好赶上了中饭。 和大家说说笑笑,吃着特有时代感的大锅饭,明少先算是开始正式融入了这个大时代了。 当天晚上回家,明礼给了他一个礼物,他亲手雕刻的红木珠坠子,和明家三兄弟手里的一样,看着明礼一脸的喜气,明少先知道他做了一件正确的事。 ——————————分割线———————— 转眼大半个月过去了,明少先如今被晒的黝黑,已经不复见当初的白嫩,这里没有电脑,没有手机,甚至家里连电都没有,但是明少先却已经慢慢适应了这一切。他穿着万美芳缝制的大裤衩,活脱脱一个1977年的农家青年样子。 这个时代的浙北小县城相比起其他地方,算是相当不错的了。这里是江南水乡,土地肥沃,自古以来的天下粮仓,所以即便是条件艰苦的农村,至少大家都可以吃饱饭。 这段时间明少先在县城前前后后卖掉了不少的电子表,毛纺厂的吴大姐给他介绍了好几个生意,让他积攒下了近千块人民币,在这个家里有几百块存款就算富裕的时代,这就是一笔巨款。 对于时光门的研究,明少先和时光门对面的明珠也没有停下。虽然没有什么新进展,不过借着两边定期的交流,明珠算是帮明少先把时光门对面的烂摊子给收拾妥当了。 2017年这边,现在的明少先,原来的明慎言可以说是他们特效公司的核心人物,要技术有技术,要人脉有人脉,各种业务大部分都是他一手接洽的。 如今他一玩失踪,可把另外两个合作伙伴给折腾坏了,明少先不想放弃自己在国内特效行业里打拼出来的成果。所以这半个月时间里,明珠的主要工作就是接手明少先留下来的业务。 明珠自己和丈夫一起开办的网络游戏公司早就已经走上正轨,有她没她其实差别不大。所以这段时间里,明少先以视频录像、文字授权的方式,将自己名下的房产、股权全部转移给了明珠之后,就开始手把手的将公司的业务转交给明珠。 明珠是个女强人,游戏行当出生的她对特效制作也不算完全陌生,加上其他两个合伙人之前也和明珠熟识,所以公司内部的事情,接手的很快。 但是在与业务单位接洽的事情上,还是着实花费了明珠不少的时间。影视特效制作需要和影视剧组有很深接触,算是半个娱乐圈人士,接触的人也很是复杂,即便如明珠这般有能力的女强人,依然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接手。 索性这一切对于工作能力超强的明珠而言,也就是时间问题而已。 有一天,就在明珠和明少秋在照例交流公司事务的时候,明少先突然想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姐,你说要是我在1977年这里改变了历史,会不会对你们2017年这里引起很大的震动,甚至让你们的世界崩塌啊。”明少先说着说着,把自己吓出了一身冷汗。 至今,他穿越的时间不到一个月,对这个世界的影响基本没有,但是随着时间的行进,特别是等几年后改革开放之后,明少先势必会投入着时代的洪流之中,凭借自己得天独厚的的优势,也势必会掀起滔天的巨浪。如果明少先这只巨大蝴蝶扇起的巨浪对时光门对面的世界没有影响还好,如果有影响的话,那问题就大了。 “我就怕我在1977年这里做的什么事情会导致你们那边的‘历史’发生偏差,到时候会有怎么样的事情发生,谁也没法预料到啊。”明少先突然想起曾经自己看过的一本小说《寻秦记》中的设定,改变历史可能会使得未来崩塌。 “可是,我们已经客观的存在在了这个世界了啊,所以我觉得这种可能不大。”明珠嘴里虽然这么说,但是其实心里也很没底,毕竟穿越时光这样的事情,谁说得准呢。 “姐,1977年这会儿,你和我可都还没出生呢,要是因为我的关系导致,爸妈的婚姻出现了什么问题,因此影响了我们的出生,你说会不会让我们两突然从两个世界消失掉啊。”明少先一边说着,一边自己都开始觉得后怕。 “应该不会吧。”明珠也开始犹豫起来,“那我们先适当的做一些实验吧。” 就这样,明少先和明珠开始了对两个时空对彼此影响的试验了。 就像我们故事开头的时候一样,明珠试着找到了浙北小县城中那座古老的水乡古镇,买下了一间据主人说已经至少50多年没有住过人的屋子,然后让明少先在1977年那边种下一颗银杏,并且在根部埋下了一个木盒,而明珠就在2017年那边的小院里寻找那棵树和木盒的痕迹。结果完全没有任何发现。另外明少先还在1977年这里教给明少征英语,明珠在2017年这里试着询问明少征是否对英语有印象。 “应该没什么影响,我这边没找到那些树。爸爸也对英语没什么印象。要我说这就是你完全多心了,要有影响,当初你在1977年这里见到爸妈和爷爷奶奶他们的时候,就已经有影响了。现在2017年这里,爸妈的记忆里也没有突然出现四十年前明少先出现的记忆。大家都好好的,所以应该是没什么影响的。”明珠宽慰着明少先。 确认了两边时空是相对独立的以后。明少先大大的松了一口气,不过对于时空影响的事情还是有些心有余悸。不过如今他们两都算是放心了,原来这个世界完全是另一个平行世界,和时光门对面貌似完全没有因果联系,明少先完全可以大展拳脚。 “还是劲量不要多接触吧,我怕因为我的关系,说不定会影响这个平行世界里爸妈的相识,万一两个人错过了相遇,明珠和明慎言说不定在这个时空就不会出生了。我可还期待着你在这个时代小时候的样子呢。”明少先一脸笑意的看着时光门对面的明珠。 明珠直接回以一个白眼,没有再理会如今心智跟着身体变小的弟弟。 —————————————————— 0006、 0006、 9月下旬的天气还是异常的炎热,作为习惯了空调冷饮的21世纪白领,明少先如今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可以适应如今的天气,并且活得如此滋润。 这天是周末,地头的西瓜藤已经全部被拉掉了,生产队里决定回头该种一年蚕豆,给田地固氮增加肥力。得益于农技站人员的多年推广,这年头的农民对土地的科学认知其实很高,对于怎么增加天地产量都很有自己的想法。 1977年这会儿,其实农民的时间还是很宽裕的,除了农忙时节,大家都很空闲。 浙北小县城的农民都很勤劳,没农活的时候,劈写竹子编编篾框,然后等有机会就做上一些糯米粽子,蒸上一些方糕,带上自己积攒下了的鸡蛋跑到沪城去卖给那里的城里人。 当然这样的事情也就是这两年风气变化之后才开始出现的,早两年你敢这么干,沪城的公安虽说不会给你扣上‘投机倒把’的帽子,也会将你的东西强制征收,然后丢给你几毛钱打发你滚蛋。 更何况早两年之前,农村人除了自留地里种的那些许蔬菜之外,连多养两只鸡都会被没收,当成‘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典型批斗对象,浙省人的胆子再打也不敢‘顶风作案’。没有糊口之外的产出,哪有可以拿去换钱的商品。 明少先一手扛着长杆的‘麦榔头’,一手拿着一头敞口用报废皮带缝好的网兜。后面跟着他7/8岁,提着水桶的侄子明强。两人顶着烈日,带着欢声笑语行走在田间的垄沟上。 三人来到一处沟渠,明少征快步来到一段小水渠的尽头,将手里的网兜放进水渠中,明少先用麦榔头将网兜压实,然后回到水渠的另一头,猛的上下搅动起水渠里的水来,沿着水渠,明少先一阵搅动,将原本就浑浊的水,搅的如同混泥水一般。 一路赶到网兜边,明少先猛的拉起网兜。 ‘哗啦啦——’,肥硕泥鳅在网底翻动的动静让明强一阵雀跃。 突然明强一下蹿入水渠,在水底一阵摸索,然后拎起一条拇指粗细的黄鳝,在明少先面前炫耀,这让明少先好一阵感慨。 眼前的明强,在时光门另一边是明慎言和明珠的堂哥。明强的脑子很聪明,大学里学的是计算机编程,只是后来去了美国,并在那里成了家,成了被美帝剥削的‘中产阶级’。由于明强的年岁和明珠姐弟两相差了不少,加上每年只有年节的时候才回国,所以大家其实都不算熟悉,在明珠姐弟的印象中明强应该是那种不苟言笑,呆板无趣,只知道在电脑面前码代码的码农。但是没想到的是,孩提时代的明强居然玩的这么疯。 明少先看看毒辣的太阳和明强脸色布满的汗珠,说道就去一手接过明强手里的水桶。 “阿强,走了,我们去找你三阿叔,然回家让嬢嬢做黄鳝、泥鳅吃,今天我们开小灶。” “好嘞,小阿叔。” ———————————————————————————————— 一大一小两人,沿着垄沟疾步快走,9月下旬的太阳依旧热的让人难以忍受。 穿过两三块水田,两人在一处清澈沟渠边找到了正弯腰钓黄鳝的明少征。 黄鳝怕化肥、农药,所以一般水质浑浊的水田里很少有黄鳝。 明少先和明强悄悄的走进,只见此时明少征用一根自制的细长钢丝吊钩穿着蚯蚓,缓缓的伸进一个黄鳝洞。 明少征轻轻移动吊钩,使得蚯蚓在洞中进进出出如同在活动一般。 突然明少征手上的钓钩一紧,他知道黄鳝咬钩了。他没有立刻提钩,而是立刻向前送了一段,然后扭转了一下钓钩的角度,确认黄鳝已经将钓钩咬死,这才用力将黄鳝拎出了洞里。 “哇哦,这么大的黄鳝啊。” 看着足足有两根拇指粗的黄鳝被明少征掐住脖子,丢进了水桶,明强直接惊呼了起来。 明少先上去查看水桶,大小不一的黄鳝至少有20多条,对于一大早天还没亮就出来钓黄鳝的明少征来说,收获不算大。 “走吧,回家了,等晚上天凉快了再来,天越来越热了,黄鳝都不咬钩了。”明少先招呼着。 “也是,天都大亮了,要是让陆金奎那些人看见了,免不了又是一阵啰嗦。”明少征收起东西准备回去。 陆金奎是枫南村的书记,50不到,但是思想却有些顽固,75年之后,其实农村里各家各户自己养点鸡鸭,搞点副产也算是很平常的事情了,更有甚者,想明少征这样去田间掉写黄鳝,抓写泥鳅拿起县城贩卖,也渐渐多了起来。 但是这种事情,在陆金奎眼里就是典型的‘资本主义苗芽’,是需要被批判的,故而枫南村的人大多不敢在白天抓泥鳅,只能在晚上摸着黑去水渠边掉黄鳝,所以明少先带着明强忙活半天的收获是如此的大。 有时候人就是不禁念叨,就当明家三人说笑着回去的路上,他们迎面就撞上了书记陆金奎和村里的其他一些人,其中包括明家的老大明少文。 陆金奎的个子不高,只到明少先和明少征的下巴位置,但是却是气势十足。 “怎么回事?”陆金奎开口就是责问。 明强被吓了一跳,直接躲到了明少先身后。 “额——”明少征也呐呐的不知道怎么开口。 明少文站在陆金奎身边想开口,但是却看见明少先暗暗给他打手势。 “啊,陆书记啊,没什么,我们这不是正去田间除害吗?”明少先立马换上一脸笑意。 “除害?”陆金奎脸色一变,“狡辩,钓黄鳝、抓泥鳅拿出去买这是资本主义的尾巴”,是要坚决割掉的。” “啊?”明少先一脸惊讶,仿佛不知道这样的情况一般, “不是,陆书记,这怎么就成了资本主义了呢?我一起在yn那边的时候,那边可是鼓励钓黄鳝抓泥鳅的,这两个东西可是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危害的。” “危害?什么危害?”事关农业生产,陆金奎也马虎不得。 “黄鳝这个东西善于钻洞,经常把垄沟水渠钻透,这样水田里的水就会不断流走,这样就会造成水田的灌溉不足,从而影响产量。并且黄鳝是以蚯蚓、青蛙这样的益虫为食的,蚯蚓肥田,青蛙捕虫,黄鳝把它们吃了,变相的就是在危害农业生产。”明少先解释道。 “有道理啊。”陆金奎身边的农技站同志轻声的说道。 陆金奎一愣,也觉得有道理,但是转眼想想有些不对劲,又看看眼前的高个小伙子,这才想起来,眼前的明家老四之前一直生活在yn,生产队里的同志可能没有告诉过他这里的情况。 “明少先同志,你可能刚回到我们县城这边,不知道这边的政策,我们浙北这一块地方,从事水产养殖、捕捞的工作有专门的生产队负责的,他们就是水产大队,按照政府的规定,所有的河道水产捕捞都应该由水产大队负责,你们这样做有盗窃国家资源的嫌疑。” 一听陆金奎开始给他套帽子,明少先有些不乐意了。 “陆书记,话不能这么说,我们这些泥鳅、黄鳝可不是河道里捕捞的,水产大队的人也管不着啊,而且其实他们应该好好谢谢我们。” 陆金奎一听乐了,“哦,还得谢谢你们,说来听听,要是能说出来个道理,以后你们抓黄鳝泥鳅我就不管你们了。” “我可真没瞎说,陆书记,你看黄鳝的事我们已经说过了,我们再说说这个泥鳅,您知道泥鳅吃什么的吧。”明少先望着陆金奎说道。 “当然知道了,贝壳、虾米还有腐肉什么的。”陆金奎不假思索的说。 “那您说,泥鳅刚从卵里孵化出来的时候吃什么?”明少先又问。 “吃什么?也不是这些东西吗?”陆金奎被问住了,他毕竟不是水产村的书记。 “泥鳅小的时候吃其他鱼类和虾的卵,长大一点就是鱼苗虾苗。” 明少先的话让陆金奎脸色有些不好看。 “泥鳅河里,岸上水渠里,田里都有,但是一般都喜欢在淤泥里产卵,所以相对于河里,岸上更多,5月下旬6月份的时候这些泥鳅又到水渠里产卵,等卵孵化之后在水渠了长大,之后就会随着水渠返回到河道了,在那里以鱼苗虾苗为食。所以我才说水产大队的人应该谢谢我们。” 陆金奎觉得被一个年轻小伙子这样说教有些下不来台,但是对方说得的确有些道理。 “少先同志啊,你学问不错啊,读高中了吗?”陆金奎问道。 “回来前在边区学校上学,高中的知识是自学的。”明少先微笑的开口,其实心里已经乐开了花,但是面上表现的完全看不出来。 “怪不得,有前途啊,也就是现在高考停了,不然你这个年纪去考大学是最合适的。”陆金奎感慨道,也许是想到了什么伤感的事,默默的没有说话。 明少先心底一阵激动,等得就是他这句话,1977年10月高考就要恢复了,明少先可不想错过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77/78/79三届高考刚恢复时的大学生在后世的地位,是众所周知的。后世大量的政府高层,社会精英都是出自这三届大学生,如今回到1977年,明少先自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想办法挤进这个精英圈子里去了。 “谢谢陆书记关心,我也对高考充满的期待,希望学到学问来报效国家。” 看着眼前态度不卑不亢,侃侃而谈的年轻人,他突然仿佛像是看见了自己年轻时的模样,。 “好,好,不错,回头我让少文把我以前读书时的课本送去给你,我相信你们这代的年轻人还是有机会的。” 陆金奎的眼眶有些湿润,看来是有些感触。 送走了陆金奎,明少先一行人赶紧提着水桶工具往家里赶,9月的太阳还很毒,泥鳅还好,黄鳝的话,就这会儿说话的功夫,已经有两条开始翻肚皮了。 0007、 0007、 明少先看着眼前那厚厚一摞的书,有些发愣。 “陆书记让我带给你的。”明少文有些好奇的看着他这个小弟。 “哦,帮我谢谢陆书记。” “少先,看陆金奎书记的样子时很看好你啊,可是你说如今高考都已经没了,读书有什么用啊。” “大哥,你拿这个问题问陆书记了?”明少先好奇的问。 “是啊。” “他怎么说的。” “也没说什么,只是莫名其妙的说了句,邓公恢复工作了。”明少文有些摸不到头脑。 明少先精神一震,没想到浙北小县城里普普通通的一个村书记还有这样的政治远见。 “大哥,如果高考恢复了呢?你回去参加吗?”明少先一脸认真的望着明少文。 “什么?”明少文先是一阵激动,然后丧气的说,“即便恢复高考了,我也这个年纪了,明强都快8岁了,哪有脸面和你们这样的小年轻一起进考场啊。” 明少先清楚的记得明少文今年应该是28周岁,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生人,恢复高考后算是老三届的考试,在大学录取上是有政策优势的。 但是可惜的是,当时很多老三届的都因为年纪原因放弃了高考,同样明少文1977年恢复高考后同样根本就没参加过高考,因此这也成为了他终身的遗憾。 “大哥,你想什么呢?高考能不能恢复谁也说不准的。不过要是真恢复了,我们兄弟两个就一起去参加,年纪算什么事啊,别人说起来,你就说是赔我参加的就好了嘛。”,明少先说道。 “也是啊,到时候我帮你辅导。” 借着这个由头,明少先、明少文兄弟坐在屋廊下畅想着未来,不知不觉中关系越发亲近了。 —————————————— 70年代后期,农村人夏天时节起早干农活是很正常的事,但是像明少先、明少征、明少秋兄弟如今这样半夜两点多久出门的实在是少数。 几天前,陆金奎同意村里各家各户捕捉黄鳝泥鳅的消息一传开,田间水渠里的黄鳝泥鳅可算是遭殃了。到了晚上各家各户水缸里都堆满了。 于是明少先就和脑子活络的明少征合计着去各家收购,然后收购一些运到sh去贩卖。 收购行动很顺利,因为泥鳅黄鳝实在是太多了,大家根本吃不完,养在水缸了很容易死掉。所以一听明少征5分钱一斤已经收购,就一股脑儿的都卖给了明家兄弟。毕竟这些东西不值钱,回头想吃还可以去水渠里抓。 当晚,明少征从生产队了借了三辆板车,整整六大桶的泥鳅黄鳝被装上了车,半夜两点半,明家兄弟三人就推着板车出了门。 “少征,少先,我们这么做是不是太冒险了啊,要是卖不掉,或者被公安抓了,可是要亏死的啊。”被抓来当苦力的明少秋有些担心。 对于明少先、明少征收购泥鳅黄鳝的事情,老实的二哥明少秋是持反对意见的,但是老爷子明礼不管,他也不好说什么。原本他想既然管不了就不管了,可是没想到的是,明少征居然蹬鼻子上脸,让他帮忙推车一起去sh。 “没事的,二哥,我们又不是去摆摊散买,到了那边,我们就直接去贩给农贸市场里的人,不会有事的。”明少征宽慰着说。 沪城pt区铜川路的农贸市场在70年代末期还远不如以后那么大,也不像后世那般形成了专业的水产批发市场。 如今它是以一个‘综合性自由市场’的形式而存在的,当然说是自由市场,如今这年代,买东西还是需要票证的。 从浙北小县城到这里 60多公里路,明家三人马不停蹄的赶路终于在中午前赶到了。 明少征和明少秋累的不行,这时正坐在地上喘着粗气。 “终于到了,休息一会儿,累死了。” “二哥,你在这里看车,三哥你也休息一下,我先去市场里转转,要是生意能直接谈妥了,我会把人带过来,我们直接就在这里交货。” 说完,一路下走下来却依然精神抖擞的明少先,赶忙直接进了农贸市场。 农贸市场的规模在这个时代算是很大了,市场里人不少,明少先没有一上来就贸贸然去询问摊主是否有收购泥鳅黄鳝的需求,他在细心的观察,77年的市场还没有开放,贩卖水产这样的行为还算是违法的。 二十分钟后,明少先站在一对30多岁的夫妇面前,这是他悉心挑选的目标客户。 “3毛5已经是最低的价了,现在市面上的猪肉零卖7毛5一斤,鲜鱼5毛5一斤,泥鳅黄鳝应该比鲜鱼卖的贵,我手上至少有4500斤的货,3毛5的批发价,孙大哥你们转手就能赚不少。”明少先不急不缓的说。 对面夫妻两都很壮实的孙良平夫妇此时小声的交流着,他们是农贸市场里的老人了,对于行情很清楚,沪城人对于泥鳅黄鳝都很钟爱,4500斤的货听上去不少,其实只要他们愿意让一点利,半天就能卖完。 “小伙子,3毛2,你要是愿意的话,我们就成交,我们还可以给你弄一点各种票证。”孙良平说。 “成交!”明少先假装思索片刻,就一口答应下来。其实此刻他对3毛2一斤的价格是很满意的,他的心里价位只有3毛。 孙良平的老婆看着摊位,孙良平跟着明少先就出了市场。 市场边的的小弄堂里,明少征和明少秋此时正被7个流里流气的社会青年围着,不过鉴于明家人普遍高这个时代人一个多头的身高,这些社会青年没敢直接动手。 “你们两个倒卖物资,投机倒把的土包子,留下东西赶紧滚蛋,不然等会儿公安来了,让你们进局子少不了就得蹲几天。”一个看着和明少先差不多大岁数的青年站出来说道。 “不想挨揍就赶紧滚蛋,别在这里碍眼,这是我们生产队的财产,你们现在的行为是打劫,要是公安来了进局子的保不齐是谁呢。”明少征是胆大的主,直接就扯起了生产队的大旗。 “哎呦,不识相是吧。”青年不为所动,“兄弟们,动手砸了他们的板车。” “好嘞,威哥。”其他青年仗着自己这边人多,就要动手。 ‘砰——’只见一个青年刚走上前一步,就被迎面飞来的一脚踹飞了出去。 明少先踹飞一个,没等其他人反应过来,就直接冲进人群,一拳打在另一个青年面门上。 就这一愣神的功夫,一边的明少征和明少秋也加入了战团。都是农村出身,常年在地头卖力气的农民,比起这些个城里人出身的二流子不知强壮多少,所以明家人虽然人少却是追着揍那几个社会青年。 明少先一拳撂倒第三个,快步的蹿上前,帮着被两个人围殴的明少征。 只见他抓起那个打架有些章法,被称为的威哥的领头青年,猛地一按对方的肩膀关节,对方整个人就瘫了下来。 “哎呦,断了断了。”‘威哥’一屁股坐在地上,心想这回算是碰到高手了。 明少先不是什么高手,也不会什么功夫,刚才这一手是穿越后这些天明礼交给他中医正骨的手法,只是被他拿来用作制住对方关节了。 明少先的力气远比常人大了不少,威哥又被制住了关节,其他人一看自家老大被制住了,就一窝蜂的都跑了。 “混蛋,别跑。”被叫做威哥的青年气恼的大喊,身体不断的扭动着。 “小子,挺横啊,再动手都给你卸下来。”明少先一手微微用力,把对方按在地上。 “少先同志啊,误会,误会。” 就在明少先想着怎么处置这个家伙儿的时候,身后传来了孙良平的声音。 “咦,良平同志认识他啊?”明少先一脸狐疑的看了孙良平一眼。 “哦,他是我堂哥家的小子,刚刚你们混在一起,一时没认出来。”孙良平尴尬的说。 然后转身指着趴在地上的青年训斥道:“孙威,你个小赤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事吗?” “亚叔~~~我~~~~”孙威吞吞吐吐的说不出话来。 明少先一脸笑意的看着孙良平,缓缓的放开孙威。片刻之后开口了,“原来孙良平同志是十字坡上的菜园子张青啊。” 梁山好汉菜园子张青和妻子母夜叉孙二娘在十字坡上开黑店,专卖人肉包子。明少先这么说,就是暗指孙良平和侄子是一伙的,有打劫的嫌疑。 “误会,误会,少先同志,小威的事情我并不知道,我们时正正当当的农贸市场员工。” 77年这会儿农贸市场的摊主都还是有单位编制的,不过赚的并不多因为大家买东西都是凭票供应,所以货源有限,而明少先这次带来的泥鳅黄鳝如果被他收购卖出的话,赚的钱就算是工作之外的外快,因此他很上心。 —————————— 明少先没有在这件事上难为孙良平的意思,大家并不是来结仇的,明少先看的出来对方并不知道自己侄子的事,而且就算知道,明少先也没有追究的意思。 交易进行的很顺利,4650斤的泥鳅黄鳝,统一以3毛2一斤的价格卖给了孙良平,孙良平东拼西凑、在市场里借了一圈之后,凑足了货款,于是明家人手里多了800多块的现金和一大堆各种各样的票证。 看着手里厚厚一叠的大团结和比钱更值钱的票据,明少秋和明少征还似不相信一般的一张张数着。 半天之后,明少先三人走到一家国营饭点门口。 “那我们吃点东西,赶紧回去吧。”明少秋怀揣巨款有些患得患失。 的确,三人身上的东西一共价值1500块左右呢,77年的1500块算是了不得的巨款了,要知道这年头的工人月工资,平均也就是30多块,1480块等于是一个工人4年的工资了。 当然这也是明少先想当然了,他手上的现金只有800多,这些钱还有去掉在村里收购泥鳅黄鳝的钱。然后其他的都是票证,而国营工厂的工人除了工资外其他票证都是按量发放的。 明少先扒拉着难吃的饭菜,对明少征和明少秋说:“等会儿,我想去沪城逛逛,大都市啊,我们来的机会不多。” 明少秋坚决不同意,明少征虽然也想去逛逛,但是也觉得身上带这么多钱不放心。最后一番商议以后决定,明少秋和明少征带上大部分的前先回村里去,明少征则晚些回去。 说服两人,大家起身准备离开饭点,临走时,明少先恨恨的瞪了一眼饭店的营业员。 明少先以前常常听圈里的前辈说起小时候国营饭店的事情,门难进,脸难看,饭难吃,出生在85年农村的他对这些情况完全没什么印象,如今算是尝到滋味了。 吃完饭,明少征和明少秋准备回去了。 “二哥,三哥,记得回去之后把钱藏好了啊,还有别让其他人知道我们赚了多少钱啊。”明少先提醒道。 “知道,我们又不傻。”明少征回答道。 “早点回来,一定要记得回来的路。”明少秋不放心的说。 “二哥,你就放心吧,我可是自己从yn一路回到小县城的,几千公里我都没迷路,这点路算什么事啊。”明少先说的豪气。 明少秋一想也是,就放心的和明少征回去了。 送走两人,明少先没有离开,他转进一条小巷,片刻之后再出来的时候,身上已经换上了一身劳保服,背上还背着个一个包裹。 明少先再一次走进农贸市场,又一次出现在了孙良平夫妇的摊位前。 “呦,明少先同志,你有事?”孙良平一愣,换了一身衣服的明少先他一下子没认出来。 “我来找他的。”明少先指着孙良平身后畏畏缩缩的孙威说道。 0008、 0008、 ———————————————— 明少先走在1977年的南京路上,身边跟着点头哈腰的孙威。 “明哥,这南京路啊,是我们沪城开埠后最早建立的一条商业街了,前些年破四旧的时候,这里商店招牌都被砸了,这不四人帮一倒台,各式各样的商店又都开起来了,现在店里又多了不少好东西,要不咱们进去看看?”孙威小心的问着。 明少先叹了一口气,眼前的南京路既熟悉又陌生,两边琳琅满目的商店,不少在时光门对面已经消失了。 路面上的行人不多,远没有后世繁华,三三两两如孙威一般年纪的青年在街头闲逛,明少先穿着劳保服走在其间,是显得这般自然。 这些青年们大多都是和小威一般的情况,父母都是工厂工人,由于年龄问题,当时也没轮上上山下乡,如今没有分配到工作,只能在街头闲逛,其中不少人精力没处发泄,进而就转变成了小威这样的无业青年,游走在犯罪的边缘。 两人走进一间百货商店,名字叫红卫百货商店,名字很有早年文革期间的特色。 明少先细细的查看着百货商店的商品,由于受到前些年文革的冲击,如今商店里的商品种类不多,高科技商品更是稀少。最后,明少先找到了买电子表和计算器的柜台,价格高的有些离谱。 走出商店,明少先幽幽的开口。 “孙威同志。” “明哥,教我小威就行。”小威是被明少先给打怕了,轻轻一捏他的手就脱臼了,又酸又痛,然后又是一提,他的手就立马好了,鉴于这样的手段,他直接就认定了明少先是个高手。 “那好,小威,我手上有一些电子表和计算器,电子表30,计算器200这是底价,你帮我卖出去,多卖的钱算你的。”明少秋说着将包裹递给小威,。 “好的,明哥,你放心。”小威兴奋的打开包裹,然后楞在当场。 几十个电子表,十几台计算器,看着比百货商店的东西还精致。 “记得,有老外来买的话,要收美金。”明少先思索着什么。 “好的,明哥。”小威收起包裹,一脸郑重的说道。 虽然明少先云淡风轻,但是聪明的他知道这是对他的考验,眼前和他差不多岁数的青年绝对有着不一般的背景,这一包裹的东西价值不菲。 “那么,我走了,过两天我再来找你。” 说完,潇洒的离开了。 —————————————————— 明少先对于这一包东西并不在意,它其实不值什么钱,并且对于这个时代来说,也不算什么黑科技,相关的产品都已经出现多年了,无非是这些年由于文革的原因,国内这样的产品数量比较少罢了。 如果硬要说什么的话,也就是明少先的货,做的比较漂亮,体积也不大。并且如果有专业人士将它拆开来检查的话,会发现里边的电子元器件做工细致程度已经到达国际一流水平了。 明少先对于自己的秘密很在意,绝对不会弄出什么黑科技来给自己找麻烦,他手里流出的东西是时光门对面明珠精心挑选过的。 明少先回到家的时候,已经完全黑透了,明家的平房中点着两三支蜡烛。 “怎么回事?”明少先轻轻点点身边的明强。 “小阿叔回来啦,第三生产队刘自强把脚趾头弄脱臼了,这会儿二叔正给他正骨呢。”明强答道。 片刻之后明少先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刘自强是明强学校的同学,调皮的熊孩子在家用脚趾头够长凳,这年头的长凳质量一流,分量也是一流,很不幸的熊孩子脚趾脱臼了。于是天已经黑透的刘家人只得连夜跑到明家来求助。 明家老大明少文读书好,又是村里会计,事情多时间紧,所以一直没有时间好好的跟着明礼学手艺,老三明少征性子太跳静不下心来学。只有老二明少秋算是得了明礼真传,所以晚上的时候,不易打扰明家老爷子休息时,正骨这样的活一般都是明少秋来干的。 明少先抬头望去,此时一个熊孩子坐在矮凳子上,一只脚浸在一盆热水里,脸色还挂着眼泪。 明少秋挽着袖子,一手抓着熊孩子的脚腕,一手抓着其中一个脚趾。 突然,明少秋转头对着身后一个三十岁左右的中年人说道:“老刘,你家自强也太皮了,我记得上个月的时候脚腕才扭伤的吧,回去得好好的揍他。” “不要啊,我说明叔,你怎么。。。。哎呦,哎呦。”熊孩子刘自强刚想辩解什么就觉得脚趾一痛。 明少秋只是一手用力一拉熊孩子的脚趾,随后一送,脚趾就算复位了。 “好啦,没事了,以后自己当心点啊。”明少秋站起身揉揉脖子说。今天一早赶路去sh,劳累一天,还没睡醒就被叫起来,到现在还没回过劲来。 送走了刘家人,其他人也回房睡觉去了,明少秋拉着明少先到了田间。 “少先,那些钱怎么办啊?”明少秋担心的问道,如今这年代,一般农村里家里的存款都不超过300块,如今骤然得了这么大一笔钱,让他有些寝食难安。 “这才哪里到哪里啊,二哥,我可是和孙良平谈好了啊,过些天等再攒齐4000斤还给他送去的哦。”明少先不在意的说道。 “还去?” “当然了,入了秋,家里还得第一间屋子呢,还有三哥马上也快要谈对象了,这不都得准备些钱啊。”明少先说道。 “也是,你也十七了,过两年也要谈对象了。这么说这些钱的确不算多。”明少秋的话让明少先有些哭笑不得。 明家人暗地里风风火火的泥鳅黄鳝生意遇到了对手,就在明家兄弟承包了第一第二生产队的泥鳅黄鳝后,准备往其他生产队收购时,自己收不到什么了,村里第三生产队的老赵家,老王家也在收购,明少先不得不感慨哪个时代都不少聪明人啊。 明少先一打听,好在两家人把泥鳅黄鳝倒是贩卖到县城里去的,毕竟比起沪城,县城的路程近了不少,而且去沪城没什么渠道的话还真不好找买主,所以去沪城的生意还算明家独占。 时间进入10月中旬,贩卖黄鳝泥鳅的生意已经没有原先那么好做了,如今的收购价已经比原先高了三倍了,县城里的生意已经没有什么利润了,不少人开始把目标转向了沪城,不过由于路程的原因,大家都只是卖到沪城南郊的sj区,并且数量也不多。 这20来天时间里,明少先一共去了sh4次,除了黄鳝泥鳅的收入外,还收获了大量的现金和票证,主要来源就是让小威贩卖的电子表和计算器。 如今的小威在沪城混的风生水起,当天明少先离开后,小威就挨个拜访了之前抛弃他逃跑的那些个社会青年家。小威跟着上过朝鲜战场的外公学过军队擒拿功夫,身手出众,要不是遇到明少先这个被时光门改造的家伙,可以说在沪城年轻人中难有敌手,所以很快就又重新收拢了一帮小弟。 靠着手下小弟走街串巷的贩卖,明少先留下的东西,两天就被他卖完了,甚至还有人家觉得这些电子表不错,想要多买一些的。 “明哥,这是这次的1500块,还有300美元,那个买计算器的老外说了,如果还有那样的计算器的话,他还要,如果有其他号东西,他也愿意高价收购。”小威把钱递给明少先,一脸的小心翼翼。 这些天,靠着明少先提供的货,他已经俨然混成了沪城街头的头面人物,不少人都在巴结他,毕竟这样的电子表和计算器市面上只有他这里有货。 “今天开始,所有生意都停下,货没了。”明少先不动声色的说。 “啊!”小威失声道。 “啊什么啊,再卖下去你公安的人就该来找你了。”明少先没好气的说。不过他的心里却是向着另一件事。 没出意外的话,那个外国人应该是在华间谍,这些天明少先没事的时候会看明珠从时光门对面弄来的关于侦查和反侦察的书。在1977年他是个特殊的存在,对于自己的安全问题,他很上心,所以这方面的知识明少先认为多多益善。 “明哥,明哥,这个、、、、”小威看来也有些后怕。 “没事的,最近消停一段时间就好了,你这点小打小闹还进不了公安的眼。”明少先给他吃着定心丸。 “不是这个意思,明哥,就算被公安盯上了,也有人保我,我就是怕货一下子没了,下面的那些小弟闹腾。” 小威的话,让明少先一愣,随后才想起来,小威提过,他外公就是公安系统的,他还有个哥哥在上军校,也就是他这个不靠谱的家伙,学习又不好,年岁还太小,只能在外面游荡着。没意外的话也就是过两年的事情,小威就会被家里安排进部队去。 “管那帮人干嘛?不想跟着你的就让他们滚蛋。等过段时间有货的时候,你再找一帮人就是了。”明少先向小威灌输着他的思想,在货源垄断的情况下,下面的经销商是翻不起风浪的。 “哎,也就只能这样了。”小威是有些舍不得放跑手下那些人,这些天下面人对他的恭维让他很受用,赚钱什么的倒是其次,他本身不缺钱,自己也花费不了多少,但是那种前呼后拥的感觉让他很迷醉。 “我让你帮我留意的东西问的怎么样了?”明少先突然问道。 “哦,你说的那些瓷器、书画和木雕摆件啊,收了一些在我家呢,明哥我这就带你去拿。”小威说话间带着明少先向他家走去。 城区的一处职工楼,小威和左邻右舍的邻居们打着招呼,除了上了年纪的退休老人,就是十来岁的熊孩子。 小威家算是蛮大的,两套职工宿舍打通后连在一起的。在这个住房紧张的年代可不多见。 “我爸是419厂的厂长,我妈是厂里的会计,所以进出厂里很方便,419厂的工人都是老沪城人,家家户户家里大多数都有些老东西。这些人的小辈基本都和我是同龄人,随便招呼一声他们就给我翻来一大堆东西,弄的我方都没地方放。” 说话间小威退开一间房,里面摆满了一地的瓶瓶罐罐、木质摆件。 “一大堆的破烂玩意,都没地方下脚了,我都说了弄两件意思一下就好了,没想到弄来这么多,幸好我哥不在家可以堆他房间。”小威抱怨到。 明少先被惊呆了,这间10来个平方的房间里,至少摆了各式各样的瓷器四五十件,就算以明少先不专业的眼光,也能认出大部分都是真品。 “小威。干得不错,这些东西你付钱了吗?”明少先大喜、 “当然,小的那些给了钱,大件的那电子表换的,那些家伙为了从我这那电子表,变着法子把家里旧东西往我这里送,那些古董字画也就算了,破四旧时候藏起来的东西,多少还值些钱,魏波那小子居然还准备把家里的破床送过来,真是气死我了。”小威抱怨着说。 “什么床?”正在查看几个鼻烟壶的明少先问道。 “魏波那小子直接家里换了个席梦思,家里多了一张大床没地方放,就准备扔掉,听说我再收木雕,直接就把那床拉来了我这里,他硬是说这床上面都是雕花,算是木雕,一定要从我这里换3块电子表。” “东西呢?”明少先有些激动。 “我丢在大院的屋廊下面了,就刚才我们上楼那边上,用报纸盖着呢,我这没地方放啊。” 小威刚说完,明少先已经疾步出门了。 ———————————————————————— 职工大院里,明少先站在一个板车前,上面是满满以车子的紫檀木组件,还有两个整体的柜子,木质组件上已经积攒了不少灰尘,不过品相都很好。 明少先抚摸着一块床板上雕刻的栩栩如生的盘龙纹,双手有些颤抖。 国宝,这完全就是国宝,上面的四爪盘龙很好的说明了这东西只有亲王才能用的东西。 “你说的那个魏波人呢?” “419厂另一个院子里,不远。”小威好奇的大量着这一堆老木头。 “去找他来。” 小威看明少先说的郑重,点头立马跑了出去。 不多久,就在明少先仔细研究大床上的雕文时,小威带着魏波来了。 20来岁,国字脸,一米八以上的大个子,身高和明少文差不多,但是却更加壮实。 “你好,同志。”魏波的声音有些沙哑。 “你好,魏波同志,我叫明少先,我想问一下,你知道这床的来历吗?,还有这雕花床还有其他配件吗?”明少先问。 魏波仔细思索了一会儿,才说道:“我听我太爷在世的时候说,是老沪城明国时租界区的一个外国人手里弄来的。和它配套的还有几个晾衣架,和两个柜子,其他的东西破四旧时给烧了。” 明少先心底一喜,说道:“一起卖给我,你说多少钱?” 魏波看了一眼身边的小威,“我和威哥说过了,要3块电子表,你还有其他的部件的话,再给我一块电子表。我爷爷说这些家具都是古董,以后会很值钱的。” 魏波说的认真,明少先也不含糊, “电子表我给你10块,另外再给你200块钱,但是你得答应我过两个月再把电子表卖出去。” “明哥,你说真的啊?”小威见明少先取出电子表和一卷大团结,声音有些激动了。 魏波被明少先的大手笔吓到了,呐呐的说:“这么多?其实不用的。” 明少先摇头道:“你都说了,这是古董,其实是我占大便宜了。” 小威见明少先已经下了决定,也不好说什么,不过下意识的记住了明少先的喜好,决定明天开始好好的去找找这样的老物件。 —————————————————————————————— 返回浙北小县城的途中,明少先找了个无人之处,联系上时光门对面的明珠,展开时光门,将雕花床连带着装货的板车一起送进了里面。 “呦,这么大个物件啊,知道是什么宝贝吗?”明珠好奇的问道。 “紫檀雕花大床,上面有盘龙纹,四爪的,应该是王爷家用得。” “哇,不得了啊,等会儿我去网上查查,万一有同样的物件,我这边就不能拿去卖了。”明珠说。 “还有一些瓶瓶罐罐什么的,我挑了一些品相好的,都装在那两个床柜和箱子里了。你当下撞碎了。”明少先提醒道。 交接完毕,明少先快步的开始返回浙北小县城。 0009、 0009、 1977年10月21日, 明少先心情激动的在家中来回渡步。 “少先,少先,真的,真的。”明少文一手拿着一张《人民日报》,一边狂奔着向家里跑来。 明少先大步跨出家门,结果报纸展开,关于一个月后高考工作将在一个月后举行的消息出现在头版头条上。 两天后,明家兄弟四人出现在县招考办,明少先和明少文是来报考的,明少征和明少秋是陪着来的。 明少先其实在这个世界中没有学历文凭,不过村里给他开了介绍信和证明,这年头去报名高考的学生大多数都没有学历文凭,文革期间不少人都把那些东西给烧了,毕竟知识分子臭老九的名声不好听。 一行人来到报名点门口,明少文却死活不肯进去了。 “我说,我就算了吧,少先你自己去报名就好了,我都这把年纪了。” 明少先可不答应,因为他知道错过了这次机会,明少文可是会抱憾终身的。在穿越前明少文曾经多次说起过这件事。 77年恢复那年,明少文因为担心自己年龄太大,结果就硬是没去参加,等第二年的时候想去参加了,陪同他一起去报名的明少秋在摆渡过河的时候因为抽筋溺水死了,从此,明少文一直就活在内疚之中,也就断了高考的念头。 “大哥,你不去,我就业不去了啊。”明少先威胁到。 好说歹说,明少文终于被说服了。 报名很顺利,就是进去填写了一张报名表格,交上村里的介绍信和证明,然后就是没他们什么事情了。 出来们,明家四兄弟有书有笑的走在县城的街道上。 “我就说大哥的年纪也不算大吧,看看我们前面报名那两个,都已经31了。” “就是,看来高考还真都是得逼着来的,那两个被厂里领导押着来报名的,都要笑死我了。” 明少先也是捧腹大笑,77年恢复高考,全国报考人数只有570万,但是因考人数其实应该超过一千万,并不是,造成这样的原因很大程度上都和明少文一样,担心自己年纪大丢不起人,又或者不愿意再进学校。 “哎,既然都报名了,少先我们就赶紧回去复习吧,可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就要考试了。”明少文如今有些骑虎难下,报了名要是考不上他可丢不起这个人。 “大哥,也不差这一天,要劳逸结合才能轻装上阵,考出好成绩。” “哪有你这样轻松的啊,反正我要回去了。”明少文执意要回去。 “那我陪大哥回去吧,走近路要摆渡过河,大哥不会游泳。”明少秋说道。 明少先的眼皮一阵直跳,听明家人述说明少秋可是就是陪明少文参加高考报名时溺水死的。 明少先不放心,也就陪着两人回去了,只有明少征说有事要去街上逛逛。 摆渡的时候,明少先一直精神紧绷死死的盯着两人,看得明少文和明少秋一阵莫名其妙。 “少先,干嘛这幅表情啊?” “担心掉水里去。” “你不是会水吗?”明少秋疑惑的问。 “我是担心你!”明少先没好气的说。 “哈哈哈,你开玩笑,整个枫南村就没有人比我的水性更好了。”说起游泳,一直有些沉默内向的明少秋变得自信起来了。 “被淹死的都是会水的,现在天凉了,要是掉水里抽筋怎么办?”明少先幽幽的说道。 “怎么会抽筋呢?这两天也没熬夜,田里的活也不多啊,又没累着。” 明少秋这么一说,明少先也楞了一下,的确,穿越前听明少文说起往事,明少秋的死就是因为连续熬夜忙农活没休息好,然后在掉河里时腿抽筋才溺水的,因此当时村里狠狠的传了一阵‘水鬼拉人’的谣传。 过了河,明少先心里的结也去了,转身他又不准备回家了,转而去县城里转转了。 —————————————————— 晃悠半天,明少先很失望,原先兴致勃勃的来寻宝的心思也淡了,论古玩收藏还是得到京城、西京、南京这样的文化名城去。 明少先百无聊赖,正准备回去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了眼前。明少征的背影太好认了,185的大高个,即便是时光门对面的2017年也算是高的去了,明少征有这样的身高绝对是得益于明家人优良的基因,自老爷子明礼开始,明家的男丁,除了年纪还小的明强,没有身高低于180的。并且明少先如今还在长个。 明少先的身边是个姑娘,年龄应该和明少征差不多,身材也是高挑,明少先目测绝对超过170,这在江南女子中可不多见。 明少先正看着对方的背影出神,对方似乎察觉到有人在观察她,猛然转身和明少先四目相对。 看见对方的样子,明少先直直的站在原地不知所措。场面有些尴尬。 此时,明少征也看见了明少先,于是好奇的问:“咦,少先,你不是和大哥他们回去了吗?” 明少征的声音让他回过神来:“哦,天气凉了,我准备来做件衣服。” “哦,这样啊,那正好一起。”明少征脸色一喜,转身对身边的姑娘说道:“慧英同志,这是我弟弟明少先,做衣服的事情就麻烦你了。” “没问题。”袁慧英转头对着明少先大大方方的说,“我叫袁慧英,明少征同志的朋友,如果你要做衣服的话我去帮你找我师傅,她是县城里水平最好的裁缝师傅了。” 明少先有些茫然,他回到这个时代之后一直想着找时间去见见眼前的女人,但是却一直没有找到机会,没想到两人在这个时空的第一次会面却是这样的情况。 袁慧英,坚强、美丽的女子,明慎言和明珠的母亲,更是两人心中的偶像。 明少先熟知她的经历,1977年他的母亲袁慧英,今年应该20岁,外公外婆前两年相继去世了,下面还有一个15岁,一个13岁的弟弟,也就是他的两个舅舅,如今的袁家袁慧英就是顶梁柱,两个弟弟的学费和生活费都是靠着袁慧英白天在毛纺厂上班,晚上跟着裁缝师傅做衣服所得。 这个年代其实农村农民和城里工人的生活分的很开,农民生活过的苦,城里人因为有固定工资,生活相对好的多,所以一般城里男的娶个农村姑娘倒是常有的事情。而城里姑娘嫁到农村去的确是不多。 而明少征和袁慧英的结合就是这样不多的例子。袁家的家境实在是太过艰难,下面两个弟弟都还要靠着姐姐过活,如此,即便袁慧英长相出众,性格又好,也没有多少人家愿意娶她,毕竟娶这样一个女子就等于是娶了她一家。 “少先,少先,你想什么呢,发什么呆啊。”明少征的声音将他从回忆中带了回来。 “哦,没事,没事,就是觉得三哥你和慧英同志真的好般配。要是她能做我嫂子就好了。”都已经把爸爸叫三哥这么久了,如今管妈叫嫂子,明少先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了。 “说什么你。”袁慧英的脸一下红了起来,这年头大家的脸皮都还薄。 “少先,别胡说,人家慧英同志是城里人。”明少征有些局促不安。 一路大家各怀心事,气氛有些尴尬。 0010、名画 0010、名画 三人来到毛纺厂的职工大院,袁慧英不时和人打着招呼。 “慧英,带人找陆萍同志做衣服啊?” “是啊,张婶。” 拐进底楼的两间屋子,袁慧英带着两人找到了她的师傅陆萍,一个胖胖的30多岁女人。此时她正帮着一个中年妇女量身,边上还有另一个人等着。 “慧英来啦,这两个同志也是来做衣服的?。”陆萍招呼着袁慧英三人。 “是啊,师傅。”袁慧英熟络的拎起一卷皮尺给边上的客人量尺寸。 “那你们两位同志就得等等了。可以吧。” “当然,陆师傅,你先忙。” 明少先和明少征说着退出了屋子,小屋里实在是太挤了。 70年代的时候中国很少有成衣卖的,大部分人都是拿了料子去找裁缝师傅做衣服。 几分钟后,终于轮到明少先两兄弟了,明少先为了给明少征和袁慧英创造机会,执意要让陆萍给他量。 就在此时,门口闯进一个人。 “陆师傅,陆师傅,有大块的那种,可以做被头面子的布吗?”一个五十多岁的大妈跑了进来,手里好像还提着块泛黄的绢布。 “里间有不少,王大婶你自己找找。”陆萍回答道。 王大婶应了一身就进了里屋。 不多时,明少先量完尺寸,王大婶手里拿了两大块红布走了出来。 “陆师傅,就这两块布,你量一下尺寸,回头我把钱和布票送来,你看行吗?” “不急的,你先忙完你儿子的婚礼再说吧。这红绸子做被面的确很合适。”陆萍接过红绸。 “就是说,儿子结婚这么大事,我家老头子居然不知道哪里找来这么块黄不拉几绢布准备应付着当新床被面,你说气人不气人,回头我就把它拿去当抹布。”王大婶挥舞着手里一块绢布说道。 “咦!”绢布上一个好像印章一般的东西吸引了明少先的目光。 ———————————————————————————— 会村的路上,明少征有些担心的看着走着前面傻笑的弟弟,他有些担心对方是不是发癔症了。 “少先,你没毛病吧,花了10块钱买了块黄不拉几的绢布,还一个劲的傻笑。” “三哥,说了你也不懂,这可是宝贝。”明少先小心的将绢布折好,贴身藏了起来。 “就这破布还宝贝。”明少征一副不信的样子。 这倒是真不怪明少征,这年头大家都还在为填饱肚子努力的时候,谁有心思去收藏字画啊。 没错,明少先手里的哪块绢布就是一副字画,一副罕见的绢本,出自元四家之一的吴镇。 吴镇,元代画家,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尝署梅道人。浙北小县城人,擅画山水、墨竹。与黄公望、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 吴镇很多人都不熟悉,但是同为四大家的黄公望即便不熟悉字画的人都应该有所耳闻,因为他有一副传世名作叫做《富春山居图》。 时光门对面的2017年,元四家中任何一个人的任何一副真迹在拍卖行里最少都是一亿人民币起拍的。 明少先见明少征不信,也没多说,转而将话题转移到了袁慧英的身上。 “哥,你喜欢那个袁慧英同志吗?” “别瞎说。”明少征有些局促。 “喜欢就去追,没什么好难为情的。” “哎,我说你个小屁孩,哪有你这么多事的啊,赶紧回去好好复习,准备高考。” 明少征有些不耐烦的说。 “这么好的姑娘要是被别人娶走了,你都没地方哭去。”明少先幽幽的说。 明少征也是眉头紧皱,过了一会儿叹了一口气说:“人家是城里人,就该找个城里人一起过。我们这样农村的,不是追就能追上的。” “哥,你得记住毛主席的话,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哪有还没上呢就大退堂鼓的啊。”明少先使劲的煽风点火。 “而且刚刚出职工大院的时候,我可是去问了人家的情况,父母都去世了,下面还有两个弟弟,家里条件艰苦,所以你有机会的,哥。”明少先补充道。 “你什么意思?” “这还不明白,人家家境不好,下面还有两个弟弟要负担,只要你愿意帮着她撑起这个家,人家保不齐就会看上你。而且咱们家有这个能力。” 明少先的话其实很有道理,明家原本在农村也算过的不错,这三个月来,又通过贩卖黄鳝泥鳅赚了不少钱,要娶个城里媳妇完全是没问题的。 “我再想想。”明少征的确被明少先的话打动了,因为那个美丽的女子已经住进了他的心里。 看着明少征一路上阵阵出神,明少先就放心了,只有明少征心里存了这样的心思,袁慧英和他两人的结合也就顺理成章了。 —————————————————————— 自从参加了高考报名,明少文就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来复习,生怕倒时考差了丢脸。当然他也没忘了当时的承诺,去帮明少先复习。可是很快他就发现,自己由辅导员变成了辅导对象。 他这个四弟明少先的基础知识远比他想象中的扎实,并且还能时不时的出一些考题来考他。并且还时常能把他考到。 对于经历过40年后那种书山题海考验的明少先来说,1977年这会儿的高中学业放在40年后最多就是初中程度,这对他来说完全没有压力。如今他最主要的工作其实反而是帮助明少文复习,为了让他能考上高分,这不他已经开始给他开小灶了。如今明少文做的那些题目可都是一个月后的高考题,而来源则就是时光门对面明珠自网上摘录下来的,恢复高考这三年的考题在后世并不难找。 时间很快进入12月份,即便是气候温暖的江南地区,也无奈的迎来了寒潮。 明家前些天又起了一间平房,明少先算是终于有了自己的房间。 并且搬进屋子那天,他和明少文拿到了高考的准考证,这让他对高考更加热切了。 12月11日,这天是浙省统一高考的日子,考试一共四门,时间是两天。明少先和明少文在生产队队员们的护送下进了考场,生产队里有两个人参加高考,这在村里也是很长脸的事情。 看着简陋的考场,破旧的桌椅,桌上满是油墨味的考卷,明少先感到深深的迷醉——老子又进考场了。 0011、 0011、 两天的考试都很顺利,最后一门考完,明少文和明少先相互回忆着对了一下答案,一直紧张兮兮的明少文也终于放心了。 明少文初步估算400分的总分,两个人至少都能得300分以上,不出意外的话,全国所有大学的大门多会对他俩敞开大门。 1977年是恢复高考第一年,所以整个高考审卷工作时间很紧张。 没过几天 就在考试后,明少先兄弟两被叫去体检了,这是高考流程之一,当然明家人的体格都很好,体检什么的一点问题都没有。 体检过后没几天,明少先挂靠的县第一中学的老师们拿到了高考答案,考生们开始对照着答案开始估分了。77年恢复高考开始这几年,高考成绩是不公布的,也不会张榜,同样也不能查卷,那时所谓的高考状元都要到被学院录取之后才会知道自己的最终成绩。 由于明少先事先知道答案,在和明少文复习时,也已经让他把考试时的题目分散开来做过一遍了,所以两人的估分都高的异常。这让一中的老师有些吃惊和难以置信。 估分的主要作用当然就是为了填报志愿了,明少文相当保守,他认为全国考生中卧虎藏龙,这次考试简单,很可能很多学生都考的好,报个浙省大学安全点。但是明少先当然不同意了,开玩笑,两个人的估分都已经在350分以上了,全国都不一定有比他们考的好的了,上京城大学,京华大学完全没问题,所以在明少先一再坚持下,两人最终都报了京城大学。 填报志愿后,明家就开始慢慢恢复安宁了。 地头上的冬小麦在高考前已经播下,如今农村已经算是农闲时节了。 农村人一旦闲下来就开始变得八卦,明家的大嫂、二嫂算是村里传播八卦的源头之一,明家就要出两个大学生的消息就这很快传遍了整个枫南村。 这一年高考的录取工作似乎有些长远,直到12月份的时候,明少文收到了录取通知书,并且引起了轰动。 京城大学的录取书被老爷子明礼翻来覆去的看了又看,一家人都陷入狂喜之中。 时间很快进入1978年,县里很多一百多分的考生都前后拿到了录取通知书,明少先的录取通知书依然没有来,明家人开始有些着急了。 1月26日,腊八节,明少文陪着明少先跑去了县招办,一番打听之后两人进了县招办副主任办公室。 付出了两条香烟后,精瘦的梁主任翻看了许久资料之后是这样解释的。 “你的政审不合格。” “怎么可能,我们明家是根正苗红的贫下中农,又不是‘黑五类’成分。”明少文当场就跳了起来。 “不信自己看啊。”梁主任懒得解释,直接将政审表格递了过来。 政审表“上级主管部门审核意见”一栏中明确写着“该考生5岁至17岁之间情况无档案记录,不予通过。” 看着这行字,明少先彻底懵了,迷迷糊糊的也不知道是怎么回到的村里。 之后接连十几天,一直到2月17日过年,明少先的脸上也一直没有出现过笑容。 如今他的问题比较严重,在让明珠繁复查阅资料后,明少先意识到了自己已经陷入麻烦之中了。 77年恢复高考那年的政审工作的确是存在问题,为此邓公亲自修改了第二年的高考政审标准。所以78年开始考生成分问题已经从政审中被剔除了。 如果明少先是因为成分原因,政审通不过的,那么明年他可以继续去参加高考,倒时就都不是问题了。但是现在麻烦的是,他的问题是没有档案记录,也就是说,他在5岁到17岁中间这段时间内,他干了什么事情没人知道。往不好的地方想想也就是说,明少先可能在这段时间里被境外反动势力培养成了一名间谍。 当然这只是明少先和明珠在瞎猜,但是不可否认,明少先在政审上的污点,很可能陪伴他一生,即便是明年他考上了大学,那么他也没有了从政的可能。 明少先心底的秘密是无法拿出来和人分享的,所以他不能冒险。 “那就只有从商了,在这个风起云涌的大时代,花40年时间,混个亚洲首富应该不难吧。”明珠看明少先兴致不高,劝慰道。 的确,以明少先如今掌握的优势和先知先觉,只要过些年改革开放,政策稳定了,即便稳扎稳打安安稳稳也能慢慢混成亚洲首富,毕竟如今全世界除了他没人知道后面40年这个世界的进程。 “可是,姐,我不甘心啊,真要慢慢等的话,还得等好多年才能等到政策明确啊。可是如今是70年代末啊,无数的机会都在眼前飘过,不伸手去抓,我好不甘心啊。”明少先想着想着,那种不甘心自心中慢慢升起。 明珠同样锁眉深思,他知道自己这个不安分的弟弟要是不给他事情做的话,早晚会弄出什么乱子来。 “去香港吧。”最后明珠无奈的给了明少先一个选择。 —————————————————————— 除夕夜,半年来生活有了巨大改善的明家围坐一圈,虽然今年明少文考试京城大学算是天大的好事,当时此刻大家的脸上却很少有笑容,因为明少先的事情让一家人的心头蒙上了一层阴影。 明少先走出了房门,脸色换上了喜悦的笑容,让一家人感觉有些莫名其妙,明礼和万慧芳都认为老四是为了让大家过个好年所以在强颜欢笑。 在这样诡异的气氛中,明家人吃过了年夜饭。 “爸,过完年我想去一趟gd。”饭后,明少先单独找了明礼。 “干嘛?”明礼一听,吓了一跳,“少先,你别听村里那些长舌妇乱说话。” “没事,我不在意的。”村里这些天传的沸沸扬扬,明少先当然知道她们在传什么来着。 这年头的农村人见识很浅薄,张家长李家短的事情也能传很久,更何况明少先高考没被录取这样的事情。 “那你去gd干嘛?”明礼以为明少先想出去是因为被村里人传的事情给影响了。 “之前在yn收养我的那个老人,他有个女儿嫁到了gd宝a县,我觉得我有必要告诉她一声她父亲的死讯。”明少先将之前和明珠商量好的借口给说了出来。 “可是,这里离gd有好几千公里呢?” 明礼是不放心小儿子一个人走这么远的,不过最后还是被明少先说服了,中国人实在太多了,所以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游手好闲出去游荡的二流子也不在少数,严格说起来明少先原本也算是二流子,因为按他的说法他就是从yn溜达到浙北的。 说服了老爷子,明少先就开始准备自己的行程了,1978年这年头出行可不比40年后,飞机、动车随处可见,如今有要出行就只能做火车,并且火车票还不是一般难买,买火车票还需要单位介绍信。不过这倒是没难倒明少先,他去了一次沪城,让小威通过他爷爷以公安部门的关系买了一张去gd的车票,并且还是卧铺。 时间进入三月,接连十几天的风雪终于停了下来,天地间一片白茫茫的。 没还没全亮,明少先背着行李,告别明家人踏上了前往沪城的路,同行的是他的大哥明少文和三哥明少征,明少文是去京城大学报道,明少征则是送他们上火车。 1978年的沪城火车站还在海宁路天目西路一带,条件简陋但是人却不少。明家三兄弟刚到火车站,小威和魏波就找到了他们。 “明哥,等你半天了。”小威递上两张车票。 “你们就一直在这里等我们啊?”明少先接过车票,检查了一下将其中一张给了明少文。 “哪能啊,我叫两个见过你的小弟在这里盯着呢,看见你来了他们就通知我。” “行,你先等会儿,回头我找你们。” 明少文去京城的14次列车是在早上开车,时间很紧,明家人得抓紧时间了。 “大哥,到了京城别太亏待自己。”说话间明少先把几个电子表带到明少文手腕上,“缺钱的时候就把它们卖了,怎么也够路费回来。” “得了,搞的你像是我大哥一样。”明少文知道自己这个弟弟的脾气,也就没推脱。 “要走了,时间差不多了,你去gd找到人,把话带到了,就赶紧回来。”说着明少文转身进了车站。 “大哥,有事就往家里拍电报。”明少征也一起回收送走明少文。 送走明少文,明少先转身对明少征说:“我们找到地方坐坐,我的那班车晚。” 两人来到车站外,随便找了个地方。 “三哥,这袋东西你拿回家,记得藏好别被其他人看见。”明少先将包裹递回给明少征。 “你的包裹,给我干嘛?”明少征接过包裹,发现不对劲,里面硬硬的。 “里面什么东西?你的衣服呢?”明少征拍拍包裹,发现硬邦邦的。 “衣服什么的都在小威他们那边,下午我还得和他们坐坐,就让他们帮我先拿着了。这里边都是电子表,你知道之前我和小威他们一起倒腾电子表的,这些货交给你,以后家里要用钱的话,你就把它们卖到县城里去,记得别降价。”明少先说。 明少征满肚子疑惑,他知道明少先和小威魏波他们一直有来往,似乎他们也听明少先的。他始终看不透他这个兄弟,明少先身上有不少秘密,但是出于一家人之间的信任他一直没多问。 “少先,老实说,你到底是什么打算,看样子你是短期呢不准备回来了,是吧?”明少征问道。 “的确是这样。”已经到了车站了,明少先没打算瞒着,“三哥,我想去南边闯一闯,我想去读大学,所以家里边,你得帮我圆谎。” 明少先没有在这一点上欺骗自己人,他的确想去闯闯,也想去读大学,不过地点却不是在内地,而是在香港。 明少征脸色一变,刚想拒绝,但是看见明少先表情坚决,也不好多说什么: “出去闯?如今这样的情况,出门在外,吃饭都困难,出去就是受罪啊。还有大学就是这么好读的吗?要读大学不得去考啊。” 明少先不说话,只是直直的看着对方。 “哎,去吧,去吧,反正你也算是走南闯北见过世面的,不过记得给带信回来,有急事就拍个电报。” “好嘞,三哥,你放心,我就是想去大学学点东西,旁听也可以啊,顺便取出做点买卖,南方风气开放,说不得那天我就发财回来了。”明少先知道对方的性格,典型的面冷心热,只有自己坚持,对方就会答应。 明少征一阵交代,最后吃过中饭也只得返回县城去了。 送走明少征,明少先找到了小威和魏波一伙人,大家换了个地方继续吃饭。 “明哥,什么时候回来啊?”酒过三巡,小威问道。 “一年半吧到两年左右。”明少先随意的说道。 “什么?这么久。”小威、魏波一听几乎站了起来。 “坐下,激动什么。”明少先示意大家坐下,指着地上一大包包裹说道,“手上的货已经只剩下手上这点了,怎么样都得去弄点货回来吧。” “可是进货的话也用不到这么久吧。”小威其实是个没主见的,跟着明少先让他很有踏实感,凡是有人做主不需要他动脑子的感觉很棒。 “外面的货成本太高了,我打算自己想办法生产,这样货源更加稳定充足。” 明少先的解释算是让两人释然了,的确有稳定充足的货源很重要,如今电子表的价格已经被他们给炒到70了,这不是两人的本意,完全是因为货源缺少引起的。 “这包裹了留了不少货,卖掉后我的那份还是老样子,你们帮我去收各种老物件,放到我租的那个屋子。”明少先嘱咐道。 “知道了,明哥。”小威答应道。 站在人来人往的火车站台前,明少先突然觉得胸膛中好似有一股郁结之气,难以释怀,直憋的他想吐血。 如果有可能的话,他实在不想离开,他也很想在这里看着祖国慢慢腾飞,并为他尽一份力。但是如今他却不能,因为他手上连那块敲门砖都没有。 “给我找张纸还有笔。” 小威手忙脚乱不知去哪里弄来了一张纸,反倒是魏波从容的从口袋里拿出笔来。 明少先抬头望天,眼神中带着决然,低头奋笔疾书。他脑中满是不甘,来到这风起云涌的大时代,没有谁会甘于平凡,老天绝了他博浪奋进的机会,他也要争那一线生机,成为那搅动风云的弄潮儿。 小威和魏波在一边观看。 “《天局》,什么意思?”小威问道。 “就是和天下围棋。”魏波算是上过职高,比之小威有些见识。 ........明少先气魄盈胸,笔走如龙,5千多字一蹴而就。 “帮我拿去报社投稿。”明少先将手上文字丢给魏波,随后头也不回,大步走向站台。 0012、 0012、 1978年的15次列车由京城出发开往广州,中途在沪城停靠,所以一般来说整列火车的卧铺都是早早订满的,明少先能在沪城上车还有卧铺票,这多亏小威爷爷的关系。 这个时代的火车旅行就是一场灾难,不过明少先并不在意,一路上他更多的是窝在车厢里看书。书籍来自于时光门对面,基本都是英文原版,涉及的知识都是关于电子、计算机编程的,这些都是明少先急需恶补的,以上两个行业毕竟是此后40年中最赚钱的行业之一。 明少先之前大学时学的是动画专业,毕业后从事的是特效制作行业,这些和电子,计算机多少有些关联,所以在计算机编程上也可以说多少有些基础,所以学习起来并不算困难。 三天四夜,明少秋顺顺利利的来到了广州,中途并没有意外。拿着临走时通过大哥明少文在村里开的介绍信在招待所住了一夜,第二天他就马不停蹄的赶往他此行的第一目的地——gd宝a县。 1978年,以后的深圳特区如今还是个小县城,沿海的地方更多的是小渔村。 明少先要去香港,在这个年代可不像后世那么容易,办个港澳通行证在深圳坐上火车几十分钟就到了。 如今内地人想去香港唯一的方法就是偷渡,80年代前还有个特定的名词叫‘逃港’。 如今要gd偷渡去香港无外乎三种方法,走路、泅渡、坐船。 一般来说泅渡通常是gd本地人的首选,其方式可谓五花八门。这些偷渡者往往会选择从蛇口、红树林一带出发,带着汽车轮胎或者救生圈、泡沫塑料等悬浮物游过深圳湾,到达香港新界西北部元朗。当然这样的安全系数很低,不到万不得已,明少先也没这样做的打算。 然后就是走路,就是在深圳梧桐山、沙头角一带的边界线,翻越铁丝网,到达香港。这样的安全系数同样不高,边境上的解放军不是摆设,探照灯、哨岗和警犬的组合是致命的危险,要是运气不好很可能吃枪子。 最后就是坐船,这个就相对而言比较安全了,找到专门做这个生意的蛇头,花个300多块钱,在惠阳和深圳之间,坐上船不用一个小时就能到香港,毕竟这段距离香港只有十多公里。但是这样的偷渡带有集团性质,要是出了事问题就比较严重,很可能要进去蹲个三年五载的班房。 当然这三种方法都是通常一般人使用的手段,明少先经过和明珠的商量后,预备了两套方案。 其一,就是让明珠在时光门对面弄一辆小型摩托艇,2018年产出的摩托艇性能出众,十几公里的海陆用不了十分钟。这个方法简单粗暴,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明少先会开摩托艇,而且技术不错,但是惠州到香港之间的这十几公里海面并不平静,很多时候浪高风急,一个运气不好就会把小命葬送在海里,所以这套方案算是备选。 第二条路知道的人很少,但是却是最安全的,所以需要花费的金钱却相当可观。 一天后,明少先来到宝a县罗湖镇,在深圳生活了7/8年的他,操着一口熟练的gd话很快问道了他要找的目标。 领着一袋礼物,上面放着两条凤凰烟,明少先走近了一个大院。 “同志,欧阳建新是住这个院子吗?”明少先对着院子里一个老头问道。 “送礼的?,二楼西边那个门。”老头一脸笑意的望着明少先,给他指路。 上了楼,敲开门,一个三十岁上下,满面喜色的中年人打开门。 “你找谁?同志。” “我找你,欧阳建新同志,来给你道喜的,我叫明少先。”明少先脸上带着笑意,提起手上的礼物笑着说。 —————————————————————— 欧阳建新的家里很干净,明少先送上礼物后,被迎进了屋子。 “谢谢你,明少先同志,对了,我还不知道你是哪个单位的呢?”欧阳建新问道。 欧阳建新在供销社工作,这是个肥差,所以平时就有不少人来送东西,而今,他太太刚刚给他添了一个男丁,送礼的人就更多了,如今来一个他不认识的也不算意外。 没错眼前这个欧阳建新就是时光门对面,明珠的丈夫欧阳青的父亲,而今天就是欧阳青出生的第二天,明珠让明少先来找欧阳建新也是因为他手上有一条不为人知的,去香港最安全的渠道。 “我是惠州那边来的,嫂子和孩子还在医院吗?”明少先带着微笑,打量着四周的环境,确认家里没人。 “是啊,昨晚刚生,你运气好刚好撞上我回家拿东西。” “那真是恭喜了,小小心意。”明少先拿出一个鼓鼓的红包双手递上。 欧阳建新脸带笑意,接过红包连声道谢,不过红包入手,他的脸色却带上了狐疑。 也顾不上礼貌不礼貌的,他打开手上红包,里面是一叠钞票,仔细一看却又不是大团结,而是港币。 “明少先同志,您这个是。。。。。。” “我想去香港,欧阳建新同志。” ———————————————————— 两天后,半夜两点多,明少先换上了欧阳建新带来的一套制服,然后随着他来到一处林子边等候。 初春的寒露有些重,欧阳建新有些哆嗦,但是明少先却丝毫没有冷的感觉,他的身体素质异于常人,并且他现在正处在兴奋状态下。 等了一个多小时,远处一个手电的灯光慢慢靠近。 “老表,来了吗?”一个声音传来。 “在这呢?”欧阳建新被冻得有些声音变形。他站起身,带上明少先走上前去。 对面是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穿着和明少先一样的制服。 “话不多说,人就交给你了,我得回去了,冻死了。”欧阳建新示意明少先跟着对方,然后也不多话转身就走了。 “去吧,去吧,带上这袋奶粉给弟妹。”中年人将手上一个袋子递了给他。明少先看了一眼就知道应该是奶粉。 “谢了。少先同志保重了。” 明少先没有开口,只是默默点头微笑。 见欧阳建新走了,中年人转头对明少先说道:“好啦,少年仔,我们走吧。” “好嘞,我叫明少先,大叔你叫什么?” “我叫黄友德,你教我德叔就可以了。”中年人一边走一边说。 穿过坑坑洼洼的小路,大概走了半个小时左右,两人说笑着来到了一排小屋。 “少年仔,你倒是不紧张啊。” “这不是有德叔你在吗?我自然是信得过的。”明少先送上马屁 “少年仔会说话。等下就这样跟着我,不要说话就可以了。” 进了小屋,黄友德示意明少先帮他一起推着一个装载着木箱子的推车跟他走。 两人推着箱子,翻过一个小坡,一条铁路出现在两人眼前,不远处是一个简陋的铁皮房子,。 “在门口等我,没人跟你说话的话,就不要开口。”黄友德交待一句,推着箱子进了屋。 明少先点头应是,开始无聊的等待。 “呜呜呜————————” 没多久,一列火车缓缓驶来,慢慢的停在了车站前。 火车停稳,几十个列车员下了车,铁皮房子里走出十几个穿着和明少先、黄友德一样制服的人,两边开始交接起来。一时间普通话,gd话,现场乱成一团。 “跟上我。”一阵交接后,黄友德让明少先跟着他上了火车。 “这节火车装的是蔬菜,你就跟呆在这里。” 说着,黄友德找了个干净的地方,掏出烟递给明少先一根。 “我不抽烟的,谢谢德叔。” 明少先到不是矫情,后世的明少先一家就没人抽烟的,反倒是他在应酬时还可能抽两根,但是也没什么烟瘾,穿越后他也没什么抽烟的欲望。 “不抽烟也好,抽多了咳的厉害。”黄友德说着将香烟收了起来,似乎也不想抽了。 “靠着睡会,昨晚一晚没休息好吧,睡一觉就到香港了。” 看着黄友德缓缓睡去,明少先望着满车的包心菜有些失神。 香港的面积很小,水源和生活物资完全做不到自给自足,所以很多东西都需要内地供应,这节装蔬菜的火车就是内地供应港澳鲜活冷冻商品的快运货物列车之一,香港人也叫它‘三趟快车’,几乎算是香港的生命线。 时光门对面,明珠曾经听她的公公说过,在深圳笋岗海关成立前,香港九龙海关的人会收钱帮忙偷渡,价格不菲,当时成功率接近100%。明少先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找了欧阳建新,如果他不答应,明少先打算执行备用一号方案。 索性明少先成功了,欧阳建新因为儿子刚出生,并且家有卧病在床的老母,急需用钱,所以他答应了。他和黄友德是远房表亲,明少先给了欧阳建新5000港币,欧阳建新就帮他安排好了这条路线,安全而且轻松,这个钱花的很值。 0013、 0013、 ————————————————————————————————————— 1978年3月10日,农历2月2,龙头节。 二月二龙抬头,明少先迎着初生的太阳,站在了香港的土地上。 此时此刻,远在沪城的报纸上刊登了一篇短篇故事,迎来无数文人赞叹。 一处幽深大院中,一位老人端坐上位,底下一个妙龄女子摊着报纸在为他读报。 “...............众人登山围拢教师,见他异样神情皆不解。纷纷问道:“你看什么?浑沌干啥?”教师答:“下棋。”“深山旷野,与谁下棋?”教师沉默不语。良久,沉甸甸道出一字:“天!” 俗人浅见,喳喳追问:“赢了还是输了?” 教师细细数目。数至右下角,见到那个决定胜负的劫。浑沌长跪于地,充当一枚黑子,恰恰劫胜!教师崇敬浑沌精神,激情澎湃。他双手握拳冲天高举,喊得山野震荡,林木悚然—— “胜天半子!” 全文读完,老人剑目微睁,眼露精光,大喝一声“好!” “好个,与天博弈,胜天半子。” ————————————————————————————————————— 明少先在九龙区海关的杂物间躲了整整半天,直到黄友德下班才带着他离开了海关。 看着人来人往的大街,明少先有些发呆。 “怎么样?踏实了吧?”黄友德以为明少先有些紧张过度在发呆。 “谢谢德叔。” “行了,你给钱的,而且我们也算亲戚。” 欧阳建新介绍明少先时说是他远房亲戚,其实明少先没法说,两人算起来还真是亲戚,只不过那是在时光门对面而已,明少先对黄友德有些印象,明珠结婚时他到过场,而且是喝醉酒中年纪最大的。 “好啦,先去吃饭,我下午请了半天假,带你去办居住证。”黄友德拍拍明少先的肩膀,示意他跟着自己。 “谢谢德叔!”明少先这句谢谢说得真心实意,如今已是70年代末期,拿香港居住证已经不像原本60年代之前那样简单了,5、6十年代时只需到踏上香港的土地,你就可以去户籍部门办理居住证。到了70年代之后,偷渡到香港的大陆人需要穿越郊区,躲过香港警察的盘查,来到市区,并且还要有亲友的担保才能拿到居住证。如今黄友德会负责一路带着他去市区办居住证,并且给他担保。 “一条龙服务,这五千块花的真是值啊。” 一路无惊无险,两人进入市区,然后准备先去吃饭。 中饭很简单,在一家路边的茶餐厅,明少先用一碗叉烧饭庆祝了自己到香港后的第一餐。吃饭期间明少先还和店里的服务员小妹说笑了许久。表情自然,语言幽默,直逗得对方咯咯直笑。 “可以啊,明仔,刚到香港就开始把妹了啊。完全看不出你是大陆来的。”黄友德表情夸张的打趣道。 明少先摸着后脑勺,痴痴的笑着,劲量露出一副憨厚表情。经过一个冬天,他原本在夏天时被晒黑的皮肤又恢复原先的颜色,原本剪短后又留长的头发也被他修成小碎发。配上棕色毛衣和西装裤,如今明少先和一般的香港少年几乎没什么区别。 “你个细仔,还不好意思了,赶紧,我们去把居住证给办了。” 两个小时后,明少先拿着一张代表他身份的临时居住证出了户籍登记部门,有了它明少先就算在香港有了合法身份了,只要等十天后他拿到正式居住证,就可以合法的在香港找工作了。 “哎,幸好来的早,要是到了1980年10月以后,即便是偷渡来了香港,也拿不到居住证了。”明少先默默的在心中庆幸。 “走啦,这些天先住我家吧,等拿到居住证就自己去租房子找工作去。”黄友德招呼他跟着回家。 “得,这十天房租也省了,这5000块真是超值。”明少先用家乡话默默的念叨。 “说什么呢?” “没什么,就是在想去买点什么东西见我婶婶。” “也是,你想的到周到,随便带点水果去,不然那女人有地唠叨了。” ————————-—————————— 买了一篮水果,黄友德带着明少先一路来到了他位于深水埗区的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街道两边的路灯全部亮起,尽管不如后世那般亮畅,但是明少先穿越后这半年多没看见电灯了,如今一见还是感到很是感慨。 “深水埗这里很多地方都很乱,所以入夜了别出去乱跑。”黄友德提醒道。 “知道的,德叔。” 深水埗是香港最早发展的区域,但是由于早年缺乏城市规划,而且这里又是以大量住人的屯屋为主,所以人员相对比较复杂,不少的街区发展比较落后,治安也就堪忧了。 见明少先不说话,黄友德以为对方被自己的话吓到了,于是解释说:“别担心,深水埗也不是所有的街区都治安差的,我们住的鸭寮街这边治安没问题的。” “鸭寮街?”明少先的语气中带着惊喜,现在还是早春,5点多太阳已经快下山了,尽管有路灯但是很是昏暗,明少先没看路牌,没想过这里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鸭寮街。 “就是鸭寮街,这里早年的时候盖满了鸭寮,所以就得了这么个名字,如今这里最多的就是电器店、电子零件店、音像店什么的。” 明少先当然知道鸭寮街是什么地方啦,后世他去过不知道多少遍了,这是香港出名的电器街,就和后来的深圳华强北一样。 说话间两人站在了一间宽敞的店面门口。明少先抬头一看招牌,然后狐疑的看着黄友德。 “有德电器行,德叔你家开电器行的啊?” “这是家里留下来的祖屋,你婶照看着,卖卖收音机、录音机这样的小家电,深水埗这里当初建起来的时候公营的屯屋占了一半,私营的房屋也是一半,鸭寮街这里的都是私人产权,所以治安也相对比较好。” “淑萍!家里来客人了。”黄友德喊了一声,招呼着明少先进去。 店里没人,明少先打量着四周,店面还是蛮大的,柜台后面摆了不少的收音机、录音机、录像机样品,牌子明少先都不认识。前面三排货架,上面是各种电器配件,接驳线甚至还有不少电路板和电子元器件。 “搞什么,店里跑得一个人也没有,门还开着。”看见店里没人,黄友德恼火的骂了一声。 “回来啦。”一个四十左右的中年妇女外面跑了进来。 “怎么出门都不关店的啊?不知道店里的东西都很贵的啊。”黄友德不满的说道。 “我让伟平看着的啊,这小子跑哪去了?”妇女四处张望没看见人。 “别找了,准是又跑去找关中玩吉他去了。”黄友德转身对着明少先介绍到:“这是你表婶黄淑萍,这是欧阳的表侄,今天刚从大陆过来。” “表婶好,小小心意。”明少先面带笑容,送上水果。 “好,好,晚上在这里吃饭。”黄淑萍也是热情的招呼着。 “当然得吃饭啦,这些天还得住家里呢,他的正式居住证要十天后才能拿到。”黄友德说。 “啊!可是家里没空房啊?” “玥蓉不是住校么,不到周末她又不回来。”黄友德想想说道。 “不行,玥蓉回来会发脾气的,她的房间连伟平都不让进。”黄淑萍立刻反驳道。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总不能让明仔睡客厅吧。”黄友德发起脾气来。 “德叔,表婶,别为这些小事吵了,客厅就不错啊,香港的天气又不冷,这里的客厅比内地的条件好多了。”明少先急忙劝慰道,不管黄友德夫妇之间的争吵是不是在做戏给他看,他心底也没一丝反感,毕竟都愿意收留他了,有个地方住,他还能挑什么。 见明少先很识相的自己提出睡客厅了,黄淑萍麻溜的上楼准备晚饭去了。 黄友德家的祖屋,是楼下店面,楼上住宅,整条鸭寮街大部分都是这样的,相对于寸土寸金的香港来说,面积算是不小了。三个房间,卫生间、厨房、客厅全都齐全,甚至还有两个阳台。 坐在沙发上,黄友德打开电视,陪着他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明少先也渐渐了解了黄家的情况。 黄友德和黄淑萍下面有一子一女,小儿子叫黄伟平,15岁,在上中学,调皮捣蛋干什么事情都是三分钟热度,没事就和黄淑萍的一个侄子一起跑出去玩吉他。 大女儿黄玥蓉21岁,在香港大学读金融管理,是一家人的骄傲,毕竟那是港大,亚洲第一第二的学府,不是一般人可以进的。 就在黄淑萍做好饭菜,招呼明少先吃饭时,黄伟平回来了,还带了个年纪差不多的少年。 “爸,你回来啦,关中今天在这里吃饭。” “臭小子,还知道回来啊。一天到晚就知道出去野” “姨父好。”被称为关中的少年腼腆的问好。 “嗯,关中啊,赶紧去洗手,洗好过来吃饭。顺便介绍你们表哥给你们认识。” 两个少年风风火火的跑去洗手,然后饭桌前,明少先和他们相互认识了。 黄伟平性子活泼,一听明少先是大陆来的,满是好奇,时不时的问问大陆的情况:“表哥,大陆是不是连个楼房都没有啊,听说大家都窑洞的是吗?” “农村很少有楼房,大城市也有,就是没有香港的那些高。至于窑洞,应该是西北那边的民居,就和香港的屯屋一样。”明少先听得出对方语气中满满的优越感,但是他并不在意,毕竟对方还是个孩子。 “大陆是不是,路上都是牛车啊,据说连电都没有。” “城里有电,农村就很少通电了,牛车的话,我没怎么见过,大陆太大了,不是每个地方都有牛车的。” ................................. 一问一答,明少先也不和对方置气,气氛还算融洽,即便是沉默的黄关中也时不时插上几句话。 饭吃的差不多了,黄友德对着明少先说道: “明仔,虽然正式的居住证还没拿到,但是工作你已经可以找起来了,明天出去买份报纸,看看有什么工作适合你的。” “好的,德叔。” “你有什么手艺吗?如果有的话告诉我,我也可以帮你打听一下哪里有活干。”黄友德不知是出于关心还是随口一说。 “德叔,我会修电器,收音机、电视机、录音机都没问题。”明少先想了一下说道。 明少先自小动手能力就不错,上小学初中那会儿学校还讲究素质教育,每周都会安排几节手工课,那时的明少先如鱼得水,还几次代表学校获得过市里边比赛的冠军。78年这会儿的小家电机构都很简单,加上这些天他恶补了大量的电子知识,维修这些东西,完全不在话下。 “哦,明仔,你还会修电器啊,那太好了,回头帮我把客人送来的几个收音机给修修。”黄淑萍一听,立马开心的说道。 她家经营的这个电器行虽然不小,但是没有请修理师傅,平时有客人拿坏的东西来,她都是攒起来,然后让黄玥蓉周末的时候找港大学电子的学生来兼职当修理工。但是即便是这样还有很多街坊不想等一周时间,所以经常来催。 “没问题,表婶要不就现在去吧,反正晚上我也不出去。”明少先立刻表示。 “不急的,今天你也累了,早点休息吧。”黄友德瞪了一眼黄淑萍说道。 “没事,德叔,我精神着呢,再说现在也睡不着啊。” 黄友德看着精神抖擞的明少先跟着黄淑萍下了楼,后面黄伟平和黄关中也跟在屁股后面,不禁感慨道:“哎,年轻人真是好啊,折腾了这么长时间都不觉得累。” 说完,摇摇头,赶紧去洗洗睡觉去了,他自昨天半夜去上班到现在已经快一天一夜没睡了,实在是熬不住了。 十几个收音机,一台电视机,大部分还都是线头松了这样的小毛病,就两台是电路板上坏了两个元器件,没用一个小时,明少先就全部搞定了。 “好了,表婶,这几台就是电线松了,你少收点就行,这两台坏了电路板,我拿你柜上的元器件给焊上去了,你看着收钱就是了。” “厉害啊,明仔,这十几台东西,平时港大的学生来兼职怎么也得修个半天时间呢。”黄淑萍这会儿正高兴,找个大学生兼职干一天怎么也得200块呢,如今都省了。 “表哥,你好厉害,刚才我还以为你吹牛呢。那些电子元器件都长得差不多,你居然认得出,居然还能修收音机。”黄伟平一脸崇拜的说,浑然没有之前的骄傲。 “其实收音机的结构很简单的,就你家这个店里的东西,我完全可以拿来自己手动拼一个出来。” 说这话,真不是明少先吹牛,他十几岁的时候就能手动制作简易收音机,甚至他印象中最深刻的就是,当年中考的时候,整个小县城所有的学校规定英语的听力测试都得通过自制简易收音机来收听考题,那年他帮全班一半以上的人拼装了简易收音机。 在这个电器行里明少先看见了各种收音机、录音机、录像机的电路板,只要零件齐全,就是让他拼装个电视机,他也觉得不在话下,毕竟零件都是现成的,只要稍微有点电子专业的知识,甚至不懂相关知识,就是在电器厂当过一段时间的工人除了电路板上焊接元器件,其他的也能完整的装起来。 0014、书稿和黄玥蓉 0014、书稿和黄玥蓉 明少先小露一手的结果就是黄淑萍对他的态度更加好了,并且承诺他在黄家爱住多久住多久。当然明少先也毫不客气的请黄淑萍帮忙在附近找一间房子,说他准备开一间电器修理行。 黄家的客厅了,电视里播着不知名的电视剧,黄淑萍给明少先找来被子后自己已经去睡了,黄关中已经回家,黄伟平在做作业,今天他玩的有点疯,以至于如今作业也没做完。 明少先打开包裹,拿出厚厚一大叠稿纸,这是之前明珠给他准备的,明少先准备用它在香港打出天才的名声。 “咦,表哥,这是什么啊?”黄伟平好奇的问道。 “小说啊。” 明少先一边看一边随口说道,他正努力的适应香港的繁体字,好在他穿越前是做特效动画的,打字幕属于特效中的一项,繁体字对他来说阅读起来没难度,只是写的话还不适应。 “小说?武侠小说吗?”黄伟平似乎已经完成了作业,好奇的拿起一叠稿纸看了起来。 “不是,一本历史类的,一本仙侠类的。” “历史我知道,仙侠?这是什么啊。”黄伟平嘴巴在问,眼睛却没离开过稿纸。 明少先一愣,浑然想起如今还没有仙侠这个概念。70年代的香港乃至于整个东南亚地区,因为以金庸先生为首的一群武侠名家的关系,武侠小说几乎达到顶峰状态。所以黄伟平这样的少年一听小说,第一反应就是武侠小说。 “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看过没,就是这个类型的。” 明少先说着话,但是黄伟平却没有回答,因为他如今已经完完全全沉浸其中了。 两个多小时后,明少先将另一份小说稿件整理了一边之后,他发现黄伟平还是手拿书稿眼睛直盯盯的看着。 “伟平,伟平,该去睡觉了,明天还要上学呢。”明少先看看时间不早了,提醒道。 “啊,表哥,我再看会儿,明天是周末。”黄伟平头也不抬。 明少先一愣,发现自己光记得今天的日期,却忘了今天是星期几了。 “你不睡我也要睡了啊,我已经一天一夜没睡了啊。”明少先看着一动不动的黄伟平说道。 “啊,不好意思,表哥,我忘了你刚从大陆过来,这小说太好看了,这个叫朱武的好犀利,没想到大陆那边还有这么厉害的作者啊。”黄伟平激动的声音都拔高了不少。 “那个朱武就是我,而且你真的该睡觉了。”明少先提醒道。 “啊!”黄伟平惊叫一声,迎来的是黄友德从房间里传来的咆哮。 “表哥,这,这本《诛仙》真是你写得啊?”黄伟平压低了声音说道。 “当然。”明少先面不改色的应承了下来。 “表哥,你太厉害了,那个,那个这个稿子今晚借给我看可以吗?” 明少先皱着眉,考虑了一会儿说道:“行,不过当心弄窜叶了,而且除了你自己不许给别人看。” 这份《诛仙》的稿子只有前面的50万字,他已经仔细的修改过了,并且黄伟平这样的少年想来还没有将这篇书稿窃为己有的心思。 “好的,明白。”黄伟平说完,拿上稿子迫不及待的回房间去了。 明少先摇摇头,跑去卫生间打扫了一下,赶紧跑去睡觉了,虽然如今他的身体似乎有用不完的精力,但是这不是他无意义挥霍的理由,他的未来还很长久,身体是这场革命的本钱,他自己得好好爱护它。 —————————————————————————————————— 第二天一早,明少先早早的起身出门跑了一圈,顺便买了早饭,回来时黄友德正好出门会友去了,黄淑萍正准备先去买早饭,然后开店,见明少先买了早饭回来,直夸他懂事。 黄伟平带着一脸倦意被黄淑萍叫出房吃饭。 “昨晚干嘛啦?一副没睡醒的样子。”黄淑萍递给他一份肠粉问道。 “不是没睡醒,是压根就没有睡。”黄伟平结果早点说道。 “干嘛?为什么没睡啊?” “看小说啊,表哥写得小说,厉害了,那个张小凡,陆雪琪,碧瑶,简直就是被表哥写活了。”黄伟平兴奋不停嚷嚷,而且看上去他语文不好,说话很没章法,让黄淑萍摸不到头脑。 “明仔,你还会写小说啊?什么时候写的啊?”黄淑萍像看动物园里的奇珍异兽一样看着他。 “一起在大陆随便写的,表婶,这些东西在大陆不能发表,来了香港我准备拿去报社试试。”明少先说道。 “表哥,这些东西,每个报社绝对抢着要,就算是《明报》,金庸先生也会给你个赞。”黄伟平表情夸张的说。 就在此时,一个百灵般清脆的声音自楼梯口传来。 “什么文章《明报》也要抢着要啊?” 明少先一回头,看着一个20来岁的漂亮少女出现在眼前,目测超过170的高个,披肩的长发,精致的如同瓷娃娃般的面容,配上一身运动服,整个一后世活力少女的打扮。 “姐,你回来啦。” “玥蓉,怎么昨晚没回来,吃早饭了吗?我给你去买。”黄淑萍微笑着说道。 明少先有些尴尬,他忘记了黄家还有一个女儿周末会回家来,今早的早饭少买了一份。 “这是明少先,大陆那边来的表哥。”黄伟平人五人六的介绍起明少先。 “你好表姐,我是明少先。”被黄玥蓉震惊了一秒之后,明少先很快就恢复了,毕竟他后世怎么也算是半个娱乐圈人士,各种化了妆至少有90分的美女还是见过不少的,免疫力很强。 “黄玥蓉,能看一下你的稿子吗?”黄玥蓉的话带着淡然。 “在伟平那,请便。”明少先颇有礼貌的示意她自便,黄伟平已经很狗腿的将书稿递了上去。 黄玥蓉接过手稿,看了第一眼就惊奇的抬起头望着明少先。 “这是,这是打印稿的?你会打字?这是繁体字。” 明少先一惊,不过面上还是带着微笑,他是真疏忽了,这个年代的大陆不是没有打字机,但是绝对不多,只在各种报社或者出版社才有配备,而且打字机使用的拆字法也是要专门学习的,更何况这份稿件上的字都是繁体,而内地自1956年开始就是使用就是简体了,这让眼前的少女产生了怀疑。 明少先手里的稿件,是时光门对面明珠用电脑转换成繁体后打印出来的,明少先一直准备自己手抄一份再送去发表,没想到黄伟平看过瘾了,然后把他借走,如今有落到了黄玥蓉手里,凑巧的是眼前的少女还有一颗细致的心,一眼就看出了这份稿件上的不对劲。 “是的,我爷爷解放前就在《申报》当打字员,打字是跟他学得,大陆改用简体字之后,很多繁体打字机被淘汰了,家里那时候弄了一台回去。”明少先一脸微笑的像在说一件事实一般。 “少先,你可了不得啊。有这本事,随便去哪家报社应聘个打字员,收入很高的。”黄淑萍在一边也赞叹起来。在整个亚洲,香港的出版业也就是仅次于rb,位列第二,相当发达。所以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工资也很高。 尽管黄玥蓉觉得有什么不对,但是想不明白,于是她又埋头看起稿件来,很快她也被《诛仙》的故事吸引了。 黄玥蓉的自制力很强,半个小时候,虽然只看了一小部分,她还放下手里的稿件。 “很厉害,文笔也很好,港大的中文系学生也不一定有这样的文笔。” “谢谢,夸奖。” “那么,重新认识一下朱武表弟,我是你表姐黄玥蓉。”黄玥蓉脸色露出灿然的笑容,向着明少先伸出一只白玉般的小手。 “明少先,朱武是我的笔名。”面对眼前漂亮让人窒息的笑容,明少先完全不为所动,和对方温润的玉手只是轻轻一握,马上就分开了。 看着黄玥蓉如同好奇宝宝一般的眼神,明少先决定尽快搬离黄家,眼前这个瓷娃娃般的少女,精致的外表下,是一颗狐狸般的狡黠内心,并且是好奇心很重的那种。 0015、明报 0015、明报 明少先到香港的第一个周末过得一点都不好,他始终觉得自己的背后有一双好奇的眼睛在望着他。 不过所幸星期天晚上,黄家人早早吃过晚饭后,好奇小狐狸一般的黄玥蓉决定返回学校去了。港大的位置在中西区,1993年才开始动工的西九龙公路现在连影子都没有,港铁也要到明年才开通,如今要想过海很不方便边,周一早上赶去学校会迟到。 1978年3月13日,星期一。 时光门对面的明珠,早早的为他准备了一身正式的西服并且将各种表示都摘除了,明少先早早的出了门,花了整整半天时间来到东区,找了个地方换上了正装。明少先大步的跨进了《明报》大楼。 《明报》香港最有影响力的报纸,明少先的小说就准备投到这里,即便稿酬低点也无所谓,也为这对提高他的名声很有好处。 明报前台的小姑娘看见一个年龄似乎比自己还小,却身着一身高档西服的年轻人走进门,礼貌的站起来询问道。 “您好,先生,请问您找哪位?” “我找你们总编。”明少先整了一下领带,换上闯荡商海磨练出的亲切笑容。 “总编?月报的胡菊人总编吗?还是...............”前台小姐显然对明少先的笑容充满好感。 明少先一愣,才想起来,明报的总编好几个,因为它除了报纸之外还有月刊和周刊。 “哦,抱歉,我找査先生。” “哦,査先生啊,您有预约吗?” “没有。” “如果没有的话,先生,很抱歉,恐怕査先生没有时间见您。”小姑娘一脸遗憾的说。 “抱歉,我是査先生的同乡,请务必帮我通报一声,就说我有很重要的事情需要面见査先生。”明少先双手撑在前台上,身体前倾,直直的望着前台小姐。 “先生,我不。。。。我。。。。劲量试试,但査先生不一定能见你。”前台小姐想拒绝,但是望着眼前的年轻人,他始终说不出拒绝的话语, 明少先的每个动作都带着心里暗示,这是他穿越前自学多年的行为心理学技巧,曾经帮助他拿到优质的公司业务。 “请将这个信封带给査先生。”明少先适时的递上一个信封。 “你稍等。”前台小姐接过信封,走向里面。 半个小时,整整半个小时,明少先的心底开始慢慢焦躁,这是他对这具年轻身体唯一不满意的地方,身体变得年轻了,但是旺盛的内循环系统却无时无刻的在影响他的性格。 明少先闭着眼,内心的焦躁被他隔绝在心底,强大的制止力迫使他稳稳的坐在椅子上。 “先生,査先生请你进去。” 前台小姐的声音传来,明少先脸上的笑意更加浓郁,他站起身微微的向她道谢,感觉让人如沐春风。 “哆哆哆——”明少先敲响了那扇门。 “请进!”里面传来一个不急不缓的声音。 深吸一口气,明少先推开门,一个老人站在办公桌前望着,面带淡淡笑容,明少先一眼就确信那是长辈看小辈的那种眼神。这就是金镛,武侠世界的巅峰人物。 明少先站定原地,缓缓鞠躬,急速调整着他的内心变化。 “金先生。。。不。。。査先生,见到您大激动了。”再次直起身的明少先语气激动,甚至开始有些语无伦次。 “来,坐,我们坐下聊。”金庸的微笑变得愈发慈祥了。 两人坐定,明少先一副迫不及待开口的样子。不过此时金庸却先开口了。 “你的稿子我看了点,很不错,不过我们先不说稿子的事,刚才前台小姐来告诉我,说有我的同乡来找我,这是怎么回事?”金镛的脸色笑意更浓了。 “噢,査先生,是这样,虽然我急着想见您,但是算起来我没说谎,我叫明少先,来自大陆,家乡是浙北jx市浙北小县城。査先生您在浙省海宁出生,同属于嘉兴范围,所以我说是您同乡真的没有骗人。”明少先一副紧张急于解释的样子,引来金镛缓缓点头。 “的确,嘉兴这地方很小,这么说我们算是正宗的同乡了。哎,说来也是几十年没有见过同乡人了。家乡还好吗?”金镛缓缓的用海宁话开口,不过可能是因为多年不说了,发音带着不少粤语的腔。 “还好,我们浙北这块,怎么也比国内其他地方好些。”明少先同样用嘉兴话缓缓开口,其实浙北这地方每块区域的方言都有少许差异,明少先自己如今说出的话劲量缓慢,以便接近海宁话的音调。 “好怀念啊。”乡音似乎勾起了金镛的乡愁,明少先不动声色的静静等候。 “离开太久了,都快想不起家乡的样子了,也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去父亲的坟前祭拜。”说道此处老人突然留下了泪。 明少先陡然发现不妙,关于金镛的记忆突然全部涌上心头。记得后世金镛会到sh和杭州看望弟弟妹妹,但是却从不回海宁,原因就是他的父亲在50年代的镇反运动中因为是大地主出生被判了死刑,那里留着他永远的痛。 明少先沉默以对,他现在不能说话,以他如今的年纪,说什么都是‘不成熟’的话语,很可能迎来金镛的反感,所以现在沉默是金,他需要等待时机扭转局面。 金镛伤感许久,情绪难以自制,明少先不得已轻声劝慰。 良久,老先生慢慢平复心情。 “抱歉,刚才失态了。”老人拿去桌上的书稿,似乎是为了转移话题。 “两篇文章我都看了一章,文笔很不错,立意也很新颖,特别是这篇《明朝那些事儿》,小小年纪对明朝的历史有这样的研究,很难得。应该是家学吧。”査老习惯性的带上微笑问道。 “我外祖父姓袁,是了凡公的后人。”明少先的语气中带上一丝自豪,嘴角也恰到好处的微微翘起。 査老一听,正直了腰背,也是肃然起敬:“了凡先生的《了凡四训》实乃传世之作啊,家学渊源,如今也算后继有人啊。” 听了査老这样的称赞,明少先即便是脸皮再厚,有些汗颜。 之前他说的了凡公,是指明朝思想家袁黄,明少先说自己的外祖父是袁了凡的后人的确不是乱说的,他的“母亲”袁慧英手里还留着袁氏族谱呢,但是如今查老这样夸他,他也免不了脸红。 袁黄,袁了凡是多牛的人啊,那简直就是明朝时的文理全才型人物,他精通佛学、农业、民生、水利、医学、音乐、几何、数术、教育、军事、历法,甚至是太乙六壬奇门“三式”绝学这样在后世被传的神乎其神的本事。而且最重要的是他还把这些本事都编成了书出版了出来。 当然,让浙北小县城乃至全国都记住他名字是他的另一项成就,他结合自己的经验探讨研究举业之道,组织编纂了《群书备考》等参考书。这些参考书可以说直接把八股文完全分析透了,因此明末开始浙北小县城中进士的人数直线上升,万历年间甚至出现一科中29人这样的壮举。整个明清两朝,不到20万人口的小县城贡献了全国六分之一的进士。甚至到了清朝早期朝廷直接发文禁止了这些书籍的传播,还抓了不少人,套用一句后世网络经典语句,细思极恐。 细细品评袁了凡的一生,明少先只想说,祖宗你要不是穿越的,那真是牛逼大发了。 “査先生,过奖了,惭愧惭愧。”明少先谦逊的说。 “后生仔,很不错。”金镛微笑点头,“想来你外祖父也是位名家,希望有机会一起探讨一下。” 金镛是学历史的,这不是一门闭门研究的学问,它需要交流,《明朝那些事》在金镛看来必定是哪位袁家的老先生拿出来给自己的外孙长名声的,因为它和另一篇《诛仙》的行文完全不同,这不是一个20左右的年轻人可以写出的文字。 一听这话,明少先默默低头:“外祖父,前些年文革的时候去世了。” “天妒英才啊!”金镛一听,也是一声感慨,转而问道:“你刚从大陆过来?” “是的,上周刚到。” “怎么来的?” “坐船来的。”明少先怎么样也不能出卖黄友德啊。 “为什么来香港啊?”金镛审视着明少先。 “我想来香港找机会读书。”明少先抬起头直直的看着金镛,这时候他被影帝附身了。因为他知道要获得一个文人的好感,那么求学就是很好的契机。 “哦,可是去年文革已经结束了,内地的高考也恢复了,为什么不在内地考大学?”金镛正了正身体,表情变得正式了一些。他是了解内地的,文革时期他的《明报》特别开辟了“北望神州”版,每天刊登有关大陆的消息,满足了香港人对大陆一无所知的需求。所以他手上一直有大陆第一手的消息。 “去年的时候参加了高考,自认为考的不错,但是没有被录取。”明少先重新低下头。 “问什么?”金镛很是好奇。 “去招考办问了,因为政审没通过。”明少先的声音更小了一些。 “哎!”金镛一声长叹,带上了一丝情绪,他知道内地很多时候都讲出生成分,政治背景,他本人就算是大地主出生,家里两个弟弟妹妹还在内地,想来也过得不好。 “很想读书?”金镛试探的问。 “嗯,做梦都想。”明少先抬起头,眼中泛着渴望。 “我帮你啊。”说出这句话后,金镛才慢慢意识过来,自己好像不知不觉中揽了事了。 “真的?”明少先激动的跳起来,“谢谢,谢谢你,査先生。” 金镛急忙摆手道:“我只能帮你争取个机会,成不成要看你自己。” 虽然有些后悔轻易的承诺,但是以他的地位哪能轻易的改口。并且他也看好眼前的少年,《诛仙》那本小说想来是他的作品,有这样的文笔,加上如此渴望入学的少年,想来学识、人品应该不差。 他随口提了一些问题,算是考校了明少先,明少先大学时成绩不差,加上多年的阅历,对答起来很是轻松。 一番交流后,金镛愈发满意眼前的少年,转而开始聊起手上的书稿。 “这《诛仙》和《明朝那些事儿》都已经写完了吗?” “《明朝那些事儿》全部写完了,100万字。《诛仙》预计160万字左右,已经写了80万了。” “那就好,两篇稿子《明报》都收了,先登《明朝那些事儿》,如今新人作家在《明报》登小说,一般的稿酬都是在千字50到100左右,不过这篇文章并不算完全的小说,有些社论的影子,当然鉴于这么多字数,也不可能给你按社论算,我做主算你千字120块,” 明少先连忙点头,一副不在意稿酬的样子,他知道《明报》的稿酬在香港是出了名的低,以《明朝那些事儿》的质量,在其他报纸上连载,千字200也不算多的。不过鉴于金镛出了名的吝啬而言,能给这样的价码,明少先已经很欣慰了。 见明少先点头,金镛另一篇《诛仙》说道:“至于这篇,等《明朝那些事儿》连载完了,你就也算知名作家了,稿酬我们另议。” 明少先有些吃惊,看来金镛是真的看好他,或者就是他完全不是一个合格的商人,作为一个出色的商人,那么他势必会在明少先还没有名气之前,将两篇文章以低价收入囊中。 “老实说,这篇《诛仙》是真不错,不过我为什么这么快都觉得在看《笑傲江湖》的感觉。”金镛一脸笑意的看着明少先。 “额,査先生,我是真的很喜欢您的《笑傲江湖》,写的时候不自觉的就带上了《笑傲江湖》的影子。”明少先挠挠头说。 “哦,希望不是全篇都雷同。” “绝对不会,我已经写完一半了,后面的故事不一样的。”明少先马上换上一副着急的样子。 “哈哈哈!”金镛见他这幅表情,哈哈大笑,说道,“那好,明天把书稿拿来看看。” 0016、 0016、 离开《明报》大楼,明少先怀里拿着两份合约,以及金镛送他的一只钢笔,他的脸色带着莫名的笑容,第一次见面他给对方的印象想来是极好的,能和一项以沉默寡言著称的金镛整整说了半天话,并且一起吃了中饭,想来是没有第二个人可以做到的了。 于此同时,明报大楼的总编室里,金镛接起了一个电话。 “査先生,古龙先生这周的小说可能又不能交稿了,他现在的健康状况很差。”电话里传来一个声音。 “我知道了,让他自己注意身体。等下你到我办公室来那下一期要用得稿子。”金镛心里早有准备,自70年他封笔之后,古龙成了明报的小说连载的顶料柱,不过自去年1977年开始,古龙的身体似乎出现了问题,小说的质量也下降的厉害,金镛知道那些小说想来是找人代笔的。 “査先生,难道您又动笔了?”电话里的声音带着异样的激动。 金镛笑了笑,说道:“不是我写得,不过文章很好,开始连载前,我会给它写点东西。” —————————————————————— 明少先的生活似乎有变得平静下来,除了帮着黄淑萍的电器行修修电器,他的重心开始放在对《诛仙》后半本80万字的修改上。 《诛仙》这部书,很多人通篇读下来,都会以为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是两个人写得,前半部分精彩异常,后半部分似乎作者有些把握不住那宏大的架构,有些写崩了。所以明少先为了呈现一部完美的作品,他需要进行修改。 不过改书这种事情,不是自己写得,的确很难改,因为你把握不住原作者的写作思想,很可能越改越差。不过好在明少先有时光门对面的明珠帮忙,明珠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参考了网上很多《诛仙》的同人文,并且结合游戏《梦幻诛仙》的一些设定整理了一份详细的资料,明少先照着它慢慢的修改着手上的手稿。 《明报》的效率很高,在周三的时候,《明朝那些事儿》就被见报连载了,明少先依然用的是‘朱武’这个笔名。这个笔名也算应景,‘洪武皇帝朱元璋’写得内容也恰恰是‘明朝的那些事儿’。 崇正中学,一间亮堂的教室中,一位年近半百的教师站在讲台上,手拿一份《明报》,底下的学生们抬头望着他,只有一个少年站在那里,与那教师对视着。 “这篇《明朝那些事儿》条理清晰,语言幽默风趣,行文新颖,对历史事件研究透彻,我说它很可能是金镛先生用新的笔名写的历史小说,请问,黄伟平同学,你觉得有哪里不对吗?”教师说道。 “mr.杨,我只想说,这篇文章的作者不是金镛先生。” “为什么,为什么你这么肯定,纵观整个香港,如今有这样历史功底的小说家,除了金镛先生还有谁?想来也是金镛先生之前已经宣布封笔不再写小说,如今又再一次动笔了,所以换了个笔名。”这位mr.杨如今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中,完全无视了黄伟平在下面疾呼,这个作者朱武是他的表哥。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香港不少地方,很多学校,公司,不少的读者都对《明朝那些事儿》产生了兴趣,因为开篇的时候,金镛给它写了个序,不少人都以为这篇小说是他开始写的新小说。甚至还有好几个他的好友打来电话询问这件事情。 小说连载四天,金镛正在办公室里喝茶,一个电话打了过来。 金镛接起电话,一个熟悉的声音传了过来。 “你不是说已经封笔不谢小说了吗?怎么又忍不住动笔了啊。” “哈哈哈,谁说我动笔啦,我连笔都送人了。”金镛爽朗的笑着。 “哦,怎么?找到好苗子了。”对面的人看来很了解金镛。 “不说这个,老黄,我正有事找你呢,下午我去你那儿,顺便还有一篇文章给你看看。”金镛不在意的说道。 “哦,这么上心,也是那个朱武写的?”电话那头的老黄好奇的问。 “对!就是他,我要找你说的事也是关于他的,电话里不多说了,下午我去找你,我们慢慢谈。” —————————————————————————————— 明少先觉得自从到了香港后自己的运气似乎变好了,在黄友德家住了一周客厅后,黄淑萍帮他找到了房子,就在有德电器行对面不远的地方,同样的上下两层,下面是店面,上面是住房,原先也是一家电器行,不过夫妻俩因为要搬去英国和子女一起住,所以准备将店面出租。 因为租的有些急,所以租金相对不高,但是房东要求一次性付款,明少先当下就交了钱,签了合同。合约三年,房租一年一交,店里的存货全部折价卖给了明少先,并且房东还留下了他进货的渠道。 其实这间房子明少先一个人住是有些大了,不过他如今其实不缺钱,原本他到香港时除去偷渡用的5000港币之外,他身边还有4000美金,6000港币的现金呢。《明朝那些事儿》《诛仙》确定在《明报》连载后,金镛难得大方的预支了12万港币稿酬给他,算是《明朝那些事儿》的稿酬,毕竟这本小说已经完稿了。 明少先在黄家人的帮助下花了两天时间整理了房子,然后搬了进去,并且在明少先的要求下黄玥蓉还帮他注册了一个公司,一个电子公司。 原先房东留下来的一些东西被转卖给了黄淑萍,明少先挑选了许多可能用的上的元器件,留下之后,亲自开始联系货源并且招人。 明少先不准备开大杂烩一样的电器行,领先时代四十多年的经验告诉他,只有专业才能成功,所以他的定位是专门电子设备的电器行。他的主要产品只有几种,电子表、电子计算器、打印机、甚至是个人电脑。 明少先打电话到美国,凭着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足足花了两天时间他说服了苹果公司让他在香港代理销售他们去年刚刚发售的aple2个人电脑。1978年的苹果公司刚刚处于发展初期,他们的产品也刚开始被北美所接受,所以听到有香港公司愿意代理他们的产品,对方很爽快的答应了,当然代理合约的时限只有一年,以后明少先是否能够继续代理苹果的产品需要看他这一年的业绩。 在明少先搞定货源的同时,黄淑萍也帮他找来了员工,不是别人,就是他的堂妹,黄关中的母亲,名字叫黄婉贞。 通过黄淑萍的介绍,明少先算是了解了他第一个雇员的情况。明少先开始听黄淑萍介绍的时候还不相信,这个实际年龄已经34岁的女人,一眼看上去完全就是二十三四的美丽少女。 她是腼腆少年黄关中的母亲,所以理所当然的同样沉默寡言,似乎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性格,她和他的丈夫相处的并不好。 “婉贞是我堂妹,读过书认识字,还会外语,打理生意肯定没问题。就是因为性子闷,被他老公欺负惨了,这次我让你表叔给她出了头,索性搬了出来,反正你一个人也住不了这么大的房子,干脆让两间房间给他们母子,这样她也好24小时帮你看着店。”黄淑萍此时看上去像个搞传销的。 “也不是不可以,表婶,我就是怕她老公回头来闹事。”明少先有些担心,这样一个漂亮女人他怕给他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明少先见过足够多的美女,对美女也有免疫力,阅历丰富的他知道,越是漂亮的女人惹麻烦的本事越大,不管这个女人是不是有心惹事,麻烦总会跟着她。 “他敢赶来,我就叫有德打断他的腿,本来婉贞没工作,没地方住,出来时间久了不方便,说不得还得回去,现在有工作能供得起关中上学了,我就劝她和那家伙离婚。”黄淑萍似乎很是气不过。 “对,妈,就和他离婚,每次喝醉酒就打人,我没这样的爸爸。”一边的黄关中抱着黄婉贞一脸气愤的说。 “好吧,好吧,那就这样。”明少先没有介入他们家事的想法,他是个狠心的人,别说这样的家庭纠纷了,必要的时候,见死不救他也做得出来,因为血一样的经历告诉他,多管闲事很可能惹来天大的祸事。 于是,明少先搬进房子第二天,他的家里就多了两个租客,然后他原本想象中的清净日子,也没了踪影。 他一直想不通,一向沉默腼腆的黄关中怎么会喜欢摇滚乐这样的激烈音乐。黄婉贞母子搬进来当天,黄伟平就带着吉他架子鼓跑进了他家,并且还把黄关中的房间当成了秘密基地,没事就敲敲打打,弹弹吉他,玩的不亦乐乎。 明少先不得已把工作室的门缝给堵了起来,这样他才能安安静静的写作。他租的房子比黄友德家还要打,有四间房,两间租给了黄婉贞母子,一间是他自己的卧室,另一间被他当成了工作室,用来写作,以后准备拿来做实验。 —————————————————————— 银白的时光门悬浮在明少先面前,时隔多天,他终于有了一个安全的环境好好的和明珠谈事情了。 “姐,我终于找好房子,安定下来了,你那边怎么样?爸妈还好吗?”明少先问道。 “还好,影视特效公司那边已经接手的差不多了,按你的要求,公司让了15%的股份给你介绍的那个詹姆斯,他的技术果然很强,而且业务能力也厉害,过年后我们接到了好几部大片的特效制作合约。”明珠介绍说。 “爸妈如今去了美国,他们准备用你之前留下的冷冻精子,给你在这边留个孩子,而美国那边试管婴儿的成功率最高,如今正在美国物色个出色的卵子呢。”明珠笑嘻嘻的说。 明少先很尴尬,他在时光门对面三十岁那年,不知怎么样想的就跑去保存了精子,如今竟然惹来父母想给他留个孩子的想法。 “搞什么啊?那得多少钱啊?家里有这么多钱吗?”明家有些钱,但是说到头也只能算是小康水平,明少先不知道试管婴儿需要多少钱,但是这肯定不会少。 “现在家里不缺钱了。”说起钱,明珠立马兴奋起来。 “你之前传给我的那些东西还记得吗?全是真品,都是宝贝。” “值多少?卖了吗?”明少先之前半年时间在沪城收了不少东西,然后一股脑儿的送到了明珠那里。虽然他猜测这些东西都是真品,并且价值不菲,但是具体值多少钱,他不知道。 “请了京城的专家特别来鉴定的,那些瓷器里有两个元青花的海碗,一对乾隆的粉彩花瓶,都是上亿的宝贝,其他那些瓶瓶罐罐每个都值几十万上百万。” “不过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你送来的那张大床,你知道那是谁的吗?”明珠的声音里都带着激动。 “谁的?”明少先满怀期待。 “崇祯皇帝的,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床。”明珠的声音高的吓人。 “等等,等等,你别找了个冒牌专家吧?我仔细看过的,那雕花床上的龙纹是四爪的,皇帝的龙床应该是五爪的啊。”明少先觉得有点不对。 “不会错的,我们找的是故宫博物院的专家,你听我给你说。那张床是崇祯还是信王的时候,他的大哥,被称为木匠皇帝的的万历帝朱由校带着工匠亲自给他做的,那堆床组件中还有一块上有万历皇帝的私印呢。专家说,这床的事情在明朝皇帝的起居录上是有记载的,一直被皇宫保留到了清末,清廷把它送给了当时的法国大使,最后流落在了沪城。据说70年代末的时候还有人看见过这床,最后说是被劈了当柴火烧了。”明珠说到这里语气有些古怪。 “哈哈哈,这么说我也算是拯救了一件文物啦,那床呢?卖了还是被国家收去了啊。”明少先一阵大笑,随后问道。 “卖了,卖给了首富王先生,我们是出钱私下请的专家来鉴定的,转身我们就找人联系了国内几个有钱人,最后价高者得,被首富先生买走了。至于故宫那边是不是有心思要收回这个古董,就不管我们的事了,他们得去找王首富谈去。”明珠的语气中带着得意。 “卖了多少?”明少先问。 “二十三亿,二十三亿。现在它是世界上最贵的古董。”明珠的声音高了半截。 明少先彻底被震惊了,他傻傻的楞了好久。 “拿到钱了?”明少先不确定的问。 “拿到了一部分,其他的部分我们商定用相应的房产来抵,房产在交割,现在我们正在报税。”明珠说道。 “真有钱,二十三亿就买这么一张床。”明少先的话带着酸味。 “说不得人家是想躺在上面做做皇帝的梦而已。”明珠笑着说。 “可是崇祯是亡国之君啊。”明少先话里的酸味更重了。 0017、 0017、 关于崇祯龙床的事情,明珠和明少先聊了很久,最后明少先自己承认了,这是他嫉妒了。 “早知道,我就该把它组装好,然后自己也睡一个晚上,现在是肯定没机会了。”明少先感慨道。 “别气馁,你还有机会的,中国的皇帝那么多,说不定哪天又有皇帝的龙床拿出来拍卖了,要是中国的买不到,不是还有外国的皇帝呢,所以,慎言,努力赚钱吧!”听明珠叫他明慎言,他也是一阵茫然,当了半年多的明少先,如今他已经快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谁了。甚至如今自己的父母应该是谁,他也有些难以言明。 明少先晃晃脑袋,最后决定不再折磨自己了。于是他自己试着转移话题。 “姐,那,那张绢本呢?”明少先问起吴镇的那副绢本绘画。 “这个比较麻烦,专家说看东西也应该是真的,那副画叫《竹山对弈图》,应该是吴镇所有绢本绘画中尺寸最大的一副,但是他们故宫博物院里有一副一样的东西,是被水洗过几遍,已经完全看不清图案的绢本。据说是从一家人家里的背面上拆下来的。” “哈哈,我又拯救了一样文物。”明少先有些不知该怎么说了。 “东西呢?” “找专业的人保存好收进银行保险库了,等你需要的时候,再传给你。”明珠说。 “也好。”明少先知道自己这边如今没有保存这样的文物的条件,于是又换了个话题。 “爸妈什么时候回来?过年都没看见他们。” “现在他们在美国加州的葡萄园度假,顺便落实一下试管婴儿的事情,短期回不来,哦,那个葡萄园是首富先生买那个龙床的款项之一,过些天我也去美国,到时候你就能见到他们了。”明珠想到试管婴儿又笑了起来。 明少先弄了个没脾气,只能开始说说自己这边的事情。 明珠听明少先讲完自己这边取得的进展,就又开始和他讨论起明少先的未来规划了。 回到40年前,明少先一直有很多畅想,因为有先知的优势,其实赚钱对于他来说并不困难,但是要想混成时代宠儿,那就不是一般困难的事情了。这迫使明少先要做出取舍。 来香港前因为高考政审没通过的原因,他进入仕途的路已经断了,但是现在回想起来,明少先也不再可惜了,他除了一点先知的优势,其实并不具备从政的条件。总结起来就是,一没政治资源,二没政治觉悟。 如今已经到了香港,并且已经获得了身份,他要做的势必就只有经商一条路了。那一刹那明少先和明珠想到的都是建立一个商业帝国,一个娱乐商业帝国,传媒、影视、动漫、电竞、网络社交等等等等,把华夏文化灌输到世界各地去。 时光门对门的华夏,经济腾飞,国力蒸蒸日上,已经没有被侵略国土的可能了,但是在文化方面却很是弱势,市场上充斥的是好莱坞的电影大片,rb的动漫和游戏,甚至韩国的韩剧也赶来插一脚。明少先和明珠都算是圈内人,时光门那边他们没能力做什么,但是时光门这边却完全不一样了,1978年,好莱坞的商业大片还没成为主流,rb漫画虽然充斥在蓬勃发展,但是大量的经典漫画还没出现,电子游戏才刚刚产生,至于韩国的那些韩剧,我只想说在整容术还没成为韩国的国粹之前,韩国电视剧里那些个歪瓜裂枣只会让人看了想吐。 确定了进入文化娱乐行业的目标后,就需要找一个恰当的切入点,打造一个娱乐商业帝国选择的切入点至关重要,而这个切入点明少先原本的打算就是电影行业,原因是因为他熟悉。 时光门对面2018年,电影行业形式一片大好,好莱坞电影大行其道,但是国产剧也有一些市场,明少先认为凭着自己的眼光和特效功底,在1978年这边,打入好莱坞绝对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不过这个想法迎来了明珠的唾弃。 “要想建立一个娱乐帝国,最重要的是什么?是钱。1978年这会儿全世界的电影行业虽然蓬勃发展,但是盈利能力确实一般的。” “那这年头什么最挣钱啊?金融?”明少先这边没有百度,能想到最赚钱无论在哪个时代肯定都是金融,但是进这行需要本钱,所以不可能成为切入点。另外,他能想到的就是80年代即将开始的香港影视黄金年代。 “是电子业,电子游戏,不是电脑游戏,是游戏机,家用游戏机、街机。”明珠是做游戏的,自然了解电子游戏行业的历史。 “啪!”明少先恨恨拍了一下脑门,这是他习惯性的忽视了一些东西,他印象中电子游戏的辉煌要等电竞时代开启之后,也就是说最少还要三十年,于是他华华丽丽的忽视了这年头最赚钱的行业——主机游戏。 “1977年10月北美那边的雅达利公司刚刚发行了世界上第一台家用游戏主机雅达利2600,靠着它1981年时,雅达利的一年的纯利润就能超过20亿美元,比整个好莱坞的收入都要多。然后83年雅达利崩溃后,电子游戏业就会进入任天堂时代,6年一百亿纯利润,那简直就是业界神话,所以主机游戏应该是你第一个十年里的主营行业。”明珠的语气有些激动。 “但是资金呢?电子游戏行业对资金的要求很高,没个两三亿美金我不觉得玩得转主机行业。”明少先有些气馁,他从不怀疑自己能赚几亿甚至几十亿几百亿的美金,但是那需要时间累积,如今确定要进军主机行业,短期内获得大量资金就成了明少先急需解决的问题了。 “多方位筹集资金吧,小说、漫画、机械发明都可以,反正你有我做你的后盾,而且你不是已经准备倒腾电脑了吗?我也可以帮你弄些计算机程序来卖钱啊。”明珠说。 “我刚到香港一个星期,如今已经拿出两本小说去连载了,要再拿出新作品需要过段时间,而且如今我正在为自己谋划‘天才’的名头,如此以后才能加快出作品的时间,要知道领先常人一步是天才,领先一百步就是怪物。我可不想被人拿去切片研究。” “至于电脑,这年头电脑还是新事物,销量根本不大,之前联系苹果公司就是为了混个脸熟,以后有机会的话可以吃进苹果的股票。至于计算机程序,要是我现在在美国的话,那的确可以卖不少钱,在香港的话,我就只能呵呵了。”明少先耸耸肩表示无奈。 “那怎么办?”明珠也是没了办法,毕竟她是没有正正见过78年时香港的真正经济状况的。 “一步一步来,慢慢的攒启动资金,我现在正谋划着进港大呢,进军游戏行业我需要组建自己的班底,我觉得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比港大更容易招揽人才了。” 这天明少先和明珠谈论了许久,零零总总几十条的赚钱计划被明少先记录了下来,这些将是他娱乐帝国的基石。 0018、 0018、 《明朝那些事儿》在明报已经连载超过一周了,第一篇洪武大帝已经进入后半段了,根据明报的反馈,小说广受读者们的好评,特别是很多学校已经将这篇文章指定为了课外读物,平常许多特别反感读报的学生这次却没有什么抱怨,以为《明朝那些事儿》给他们的感觉像小说多过像历史,所以大家读的很感兴趣,而且这小说语句幽默,即便是对历史没兴趣的女生也能看的进去。 当然有一件事情是明少先不知道的,如今广大明报读者大部分都把《明朝那些事儿》当成了金镛先生的作品,故此才会有这样一片倒的好评,如果不是金镛的名头压着,就《明朝那些事》这样的带有大量个人色彩的历史小说,肯定会被那些专家教授们挑出一大堆毛病来。 在经过整整一周的闭关之后,明少先终于完成了《诛仙》后半部分的魔改,剧情、文字上相较原本有了长足进步,但是功力缘故,作品始终没有完全达到上半部分的水准。不过明少先并不准备再去完善它了,他有自知自明,只不是他能够完成的。 下楼时分,明少先被黄婉贞叫住:“明先生,之前你订的那些货已经送来了,我已经都已经按照你的吩咐摆在柜台上了,价格也是你之前订好的,不过这两天似乎生意不太好,我们是不是要降一下价格啊?” 明少先有些头疼,他已经不知道多少次提醒黄婉贞不要叫他明先生了,这样搞的他很不自在,一个来星期的接触,他对这个女人其实很有好感,当然并不是男女那种,完全就是喜欢对方的性格,细心勤快,话不多,最重要的是烧了一手好菜。 “贞姨,我都说过几次了,叫我明仔就好,不然我真不习惯,价格你不用去管他就按原来的卖,我们的东西全是rb和欧美进口的高级货,价格不可能和台湾那些东西一个价格的。” “那行。”黄婉贞听了明少先的话,就不再出声了。 “那就这样,我要去中环回寄之前收到的合同,中午不回来了,贞姨你不用准备我的饭了。”说完明少先带着两个厚厚的文件袋出了们。 香港书信馆,又称邮政总局,明少先要寄国际邮件就必须到这里来。除了和美国苹果公司之间的合同需要回寄之外,明少先还寄出了好几本英文小说作品,目的地分别是美国和英国的杂志社。 这次明少先同样使用了新的笔名,并且寄出的小说作品只有开篇的几个章节,为的就是尽快的拿到这些少说的版权。这些小说都是后来的畅销小说,或者高票房高收视率的影视剧改编成的小说,明少先这样做就是为了将这些小说的版权占为己有,为以后娱乐帝国的影视板块打下基础。原本他的计划之后还有几本日语小说,但是因为他的日语水平有限,所以暂时这些作品没法弄出来,不然到时候rb那边的杂志社打电话过来,很可能露陷。 明少先的语言天赋很好,除了英语之外他还会日语,当然他的日语水平是比不上英语的,不过一般的对话读写交流都没问题,但是却没法向英语一样用来写作,所以他原先预定的一些日语小说作品就需要明珠在时光门对面帮他找人翻译好了,以便以中文版本形式在香港出版。 明少先对于做文化贩子和文化寡头的性质很高,他很想看看等有一天全世界所有的畅销小说、动漫、电影的版权全部在自己手上的时候,那些外国媒体会怎么来跪舔自己。是不是还会想时光门对面那样妖魔化中国。当然明少先也有自知自明,一个世界70亿人口,是人才总会出头的,明少先提前摘走了那些作家、名人的成果,但是对方势必会创作出出新的名作来,说不定其中还会有更加优秀的作品。但是这也正是明少先希望的,如果新出现什么名作,他就可以弄一本传给时光门对面的明珠,如此明家在时光门对面也就能打开局面,要知道2018年那会儿,一本畅销小说的版权价值远不是1978年这会儿可以比拟的。 香港的三月并不算寒冷,路上的行人脚步匆匆,显示70年代末香港作为亚洲四小龙的经济活力。 简单吃过中饭,明少先转道去了汇丰银行开户,事业的起步所有事情都得亲力亲为,不能有半点马虎。 十多万的存款在78年的香港只能算是一笔小钱,所以明少先只能在慢慢等待,不同于后世简洁的电脑操作,如今的银行手续相当复杂,等他开完个人账户和公司账户后,已经是两个小时以后了。 办完事,明少先并没有立刻返回深水埗,而是去了九龙证券交易所,明少秋选择这里开户是因为这里开户便宜,1980年之前香港联合交易所还没有成立,香港这样的弹丸之地居然有四所证券交易所,故此如今香港证券业被称为‘四会时代’,而这四家交易所中九龙交易所是成立最晚的,1972年成立之后不久就碰到了股市暴跌,所以在九龙交易所开户的人本来就少,开户费用也便宜。 明少先去开户自然是为了投资,脑子里一堆计划的他如今急需资金,而如今香港获得资金最快的方法,明少先觉得除了楼市就要算是股市了。 1970年代后半期,得益于欧美社会的产业转移,以及冷战时期香港作为双方的贸易窗口,面积狭小的香港凭着贸易经济发展成了亚洲四小龙之一,经济进入了高速增长期,年均gdp增长率保持在10%水平。而财富大部分都沉淀在了香港的房地产上。内部和外部的富余资本推动了香港房地产市场繁荣,而每年只有50公顷的土地供应量更强化了土地作为财富吸铁石的作用。 与房市的繁荣相反,1970年代末的香港股市异常低迷,1973-1974年的股市暴跌,使得香港人多少年来都对股市充满了畏惧。 明少先如今进入股市,要是被学金融的黄玥蓉知道一定会说他傻了。但是明少先知道如今的股市大有作为。 由于多年来股市的低迷,如今香港上市公司中不少的股票市值都低于其账面净资产值。而其中最为有价值的就是那些名下拥有大量地产的上市公司。 在此背景下今年年初开始香港股市将马上会引发了一场房地产上市公司旷日持久的并购大战,而这场战争的核心就是九龙仓公司的股票。 开完户的明少先拿着本子,一一记录着一些他在意的股票成交价。九龙仓当前成交价13块港币每股。 明少先有些触目惊心,眼皮直跳,然后他默默的找到他的投资经理——汪明松,以五倍杠杆配资50万,全部买入了九龙仓。 明少先带着庆幸走出交易所,他彬不担心自己的投资全部打水漂。明少先大学毕业就开始四处闯荡,因为经验少曾经多次投资失败,但是每次都能重新站起来,这其中除了父母和姐姐的资金支持,让他有了本钱,更多的是因为他敏锐的金融投资为他带来了重新投资的资本。 明少先每次回想起来都觉得自己应该感谢那个连名字都一样被忘记的美女,当年他为了追求一个浙大金融系的美女竟然跟着对方上了两年多的专业课,还愣生生的把女孩考cfa特许金融分析师的全套课本和资料都看完了。 明少先离开学校后有过五次创业失败,但是每次都是靠着股市和期货市场上的投资赚取了重新开始的资本,甚至到了最后他和朋友开办特效公司后,在娱乐圈边缘闯荡也是因为他在投资市场上的名声才得来的机会。公司的第一笔生意就是在一次酒桌上,他帮一位制片人分析他手上的股票之后才得到的机会。 1978年,明少先清楚的记得当年那个金融系的‘地中海’教授说过,年后香港首富李超人旗下的长江实业以分散户头的形式从散户手上大量买入九龙仓股票,当时九龙仓的股价维持在13块左右。 如今九龙仓股价7块,说明李嘉诚还没有介入,明少先不买简直就是浪费天赐良机。 明少先不知道自己的到来是不是引起了蝴蝶效应,九龙仓是不是会如原本一般暴涨,但是即便如今李超人没有买入九龙仓的想法,明少先也不会放弃九龙仓的股票。 要知道九龙仓公司经营的码头、仓库等业务占据了尖沙咀、九龙、新界和港岛等核心地段的大量土地,这些土地按如今香港行市(每平米6000-7000港元)计算,每股平均价值高达50港元--重估价值相当于当时市价的4倍左右。也就是说谁拥有九龙仓,谁就掌握了香港大部分的货物装卸、储运及过海轮渡,这尼玛简直是价值连城啊。如果李超人没有买入的想法,明少先不建议自己慢慢赚钱,慢慢买入,等到有机会的时候再捅出九龙仓的资料。 0019、明少先黑暗的过去 0019、明少先黑暗的过去 明少先回到鸭寮街的时候时间尚早,走进店门时,店里没有客人,黄婉贞和黄关中真抽在一起不知道在干嘛? “贞姨,关中,你们在干嘛?”明少先跨进店门问道。 “哦,表哥回来啦。我在设计学校里音乐会的海报,妈妈在指导我画简图。”黄关中如今已经和明少先混熟了,也再没有出现腼腆的表情。 “给,明仔,喝水。”黄婉贞倒了杯水给明少先。 “谢谢贞姨!”明少先接过水,看了看黄关中面前的画架。 “不好意思,明仔,关中今天回来说起学校要他设计海报,我自作主张就拿了你放在客厅的画架和工具给他演示海报设计。也没经过你的同意。”黄婉贞看明少先眼睛一动不动的看着画架,以为他在责怪自己擅自动了他买了的新画架。 “没事的,贞姨。”明少先放下手上的水杯,疾步走上前去,拿起画架上的简图看了起来。 线条柔和清晰,寥寥几笔确将一个少女的身形体貌完全表现了出来。 “贞姨,这是你画的吗?”明少先问道。 “是啊!多年没画了,有些手生了。”黄婉贞说道。 “贞姨,你以前系统的学过画画对吗?”明少先其实已经从这简图上看到了专业画家的影子。 “那当然了,妈妈以前上的是教会女校,因为画画好还被推荐去英国进修呢,要不是因为和那个老头子..............” 黄关中忍不住插嘴,但是却被黄婉贞一个眼神制止了。 “贞姨,你最擅长的是素描吗?”明少先好奇的望着黄婉贞,脑子的一个想法突然蹦了出来。 “我最擅长的其实是油画,不过素描一样很精通。”似乎说起画画,黄婉贞的眼中也多了一些神彩。 “太好了。”明少先几乎跳起来,他一直在构思的漫画工作室终于找到了第一个员工了。 作为一个来来自于2017年的穿越人士,明少先的文化帝国计划中自然不会少了漫画这一部分,不过漫画的分类很多,其中不少并不适合出自他的手,比如少女漫画,这就需要有人来代笔了。在如今的香港,市场上充斥的是大量的rb漫画,香港本身的漫画也是以武侠漫画为主,想找个画少女风的画师简直就是大海捞针。 而如今眼前的黄婉贞却是个合适人选,她会素描,素描是漫画的基础,而从眼前的这幅简图看的出来黄婉贞的画工扎实异常,如果用来绘制漫画简直绰绰有余。 “怎么啦?明仔。”黄婉贞被明少先吓了一跳。 “贞姨,我给你加一份工资,你帮我画漫画怎么样?”明少先迫不及待的问道。 黄关中在一边张大了嘴,有些不可思议。 “可是我没画过漫画啊!”黄婉贞有些犹豫。 “不要紧,漫画很简单的。”如今的统治漫画界的还主要是日漫和美漫,美漫的风格固定,日漫因为画师风格不同,反而画风多变。但是不管怎么说,相比油画、水墨画而言,漫画对画工的要求的确很低。 当然,这里说的漫画不包括武侠风的港漫,以黄玉郎为代表的香港漫画家开创的写实风格港漫对画工的要求极其严苛,不过这样的港漫要到80年代以后才逐渐形成风格,至于如今,港漫还是用的日系风格。 “妈妈,画漫画好啊,现在学校里很多人都在看漫画啊。”黄关中有些兴奋的说道。 “可是,画漫画需要一个故事啊,我除了画画其他都不会啊。”黄婉贞苦笑的说道。 “我会啊!”明少先的声音拔高了一度。黄关中也是连连点头,他是看过《诛仙》前半段故事的,明显眼前这位“表哥”对于将故事很厉害,如今加上画画厉害的妈妈,这简直就是为漫画而生的啊。 明少先发誓他找到一个真理,要说服一个母亲,最佳人选永远是她的孩子,明少先苦口婆心的劝说许久,都没成功。但是就在他上了个厕所的时间里,黄关中不知怎么就说服了她。并且得意洋洋的向自己卖乖 ———————————————————————————————————— 三月的天,天黑的很早,明少先坐在画板前,手握素描铅笔,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他看着自己的右手,手腕处一道深深的疤痕有些触目惊心,这是他多年闯荡承受最大的损失,也是他心中最深的伤痛。 明少先大学时代学的专业是传媒动画,当时最后开办的公司却是影视特效,虽然有很多共同之处,当时却非对口专业。之所以最后明少先会选择转行,最大的原因就在他手上这条疤上。 自1999年大学扩招开始,大学的录取率直线上升,这其中还包括很多听起来高大上的艺术类院校。明少先高中时期很多中学开办起了各种所谓的美术班,这些班级的学生可以在高考前参加全国各地的美术学院招生考试,考试通过后,只要高考成绩不是太差就可以去相应的大学就读。 由于当时政策刚刚落实,还不明确,所以美术班的招收对象都是那些高一时候成绩并不算太好的学生,他们自知高考并不能考上好的大学,只能退而求其次报考了文化成绩要求不高的美术班。 明少先也是这第一届美术班的成员,并且是美术班中很特别的一员——因为他的学习成绩很好,以他的高考成绩填报当时‘211工程’中绝大多数的大学都会被录取。除此之外,他并不像其他同学那样是到高中才开始接触美术的,明少先的美术功底很好,这得归功于他的二舅。 穿越前的明慎言,他的外公袁儒林是明末大大家袁黄的直系后代,满清一朝袁家也是名门大家,虽然到了民国之后家势式微,但是袁家的家学却一直没有断掉过。明少先的二舅袁国忠自小在父亲的熏陶下开始练字学画,直至袁儒林去世时,书画功底已然成型。明少先自小学3年级起,每年的寒暑假都是寄宿在位于杭城的二舅家,接受当时已经进入浙省美术协会的二舅的单独指导。 故此,当时明少先参加了美术班之后,学校的老师才发现,这个学生的基本功比学校所有人都扎实,包括老师们。 三年高中之后,明少先以全省第一的成绩进了美院,就读的确是传媒动画,原因是明少先觉得这行能赚钱。 大学的生活很充实,凭着坚实的基础和扎实的功底,明少先早早的在大学期间就混成了风云人物,因为他的作品多次得奖,许多出版社前来邀他为它们出版的作品画插画。 2007年明少先大学毕业了,意气风发的他和几个同学第一时间跑去深圳合伙开办了自己的漫画公司,由于几人都是绘图高手,加上当时国内动画处在蓬勃发展时期,所以他们自信自己的作品会有市场。不过由于经验不足,没人懂得如何开发市场,所以公司只是支撑了不到五个月就濒临破产。几个合伙人无奈之下都开始各自给其他杂志社,报刊作画兼职赚点生活费。 那时不甘心的明少先四处奔走,希望找人投资,一天他在回公司的路上遇上了‘碰瓷’的老人,明少先的心思很快,看着倒在面前死死拉着他不放的老人,他就知道自己碰上碰瓷的了,所以他第一时间就掏了手机报了警。 就在他和老人对峙着,等待警察到来时,不知什么地方窜出4.5个人,其中一个领头的拎着啤酒瓶就砸在他头上,恍惚间他觉得自己的右手一阵搅心的痛,等他睁开眼看清楚时就发现,自己的右手上满是血污,啤酒瓶的碎片扎满了手腕。 就和电影中演的一样,警察都是在出事之后才出现在现场。明少先就这样被送去了医院,由于明少先出事的地方离医院不远,治疗还算及时,所以他两个礼拜之后就出院了,不过不幸的是他发现自己的右手很难使得上劲,并且原本稳如泰山的手,如今带着细微的颤抖。他跑去问医生,却被告知是因为当时伤到了筋腱,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因为这事明少先的心沉到了谷底,之后的半年时间,他住在明珠家里,一个人死死的关在房间里谁也不见,他的父母从县城赶来陪伴他度过了这最黑暗的一段时间。 明少先第一次的创业就这样理所当然的结束了,半年后,他终于振作了起来,于是他试着去公安局询问是否抓到那几个歹徒,但是却被告知一无所获。 为此,明少先心情又是郁闷了好几天,当然更郁闷的还在后面,没多久原先公司的房东找到了他,要求偿付欠下的几万块房租水电。公司合伙的几个同学除了他住院期间来过医院一次,在这半年里一次都没出在过他的生活中,公司倒闭了,他们拍拍屁股就离开了,留下几万块的欠款要他来偿还,明少先打电话给他们,他们甚至毫不讲理的指责都是因为明少先在最关键的时候住院导致了公司倒闭,所以公司欠下的房租水电都要他来偿付。其中一位女同学甚至如同泼妇一般对他破口大骂,并且强词夺理的对他说:“你是公司法人代表,这些钱你不付,谁付?” 最后,明少先一个人偿付了这笔钱,他没想过去和他们打官司,他把这笔钱当成了学费,这样的教训是学校里学不来的。 此后,不甘失败的明少先重新投入了在深圳的闯荡,几年的起起伏伏,有过成功有过失败,他收起了自以为是的天真,带上了伪善的面具,他的心也变得越来越硬,除了家人,他看任何一个人都带着怀疑的眼光。没想到竟然就是因为这样的关系,他最后成功了。但是成功之后的他并没有快乐,他曾经在那座城市的夜晚放纵,但是每每躺在床上看着手腕上触目惊心的伤疤,都让他的心变得更加冰凉。 明慎言穿越了时光门,他变成了明少先,他身上的时间倒退了一半,但是手臂上的伤疤依然还在,依然是那么狰狞。 他用力握着画笔,由于过于用力,指节有些发白,手臂有些颤抖。明少先的脸上带着狂喜,因为手臂的颤抖不再是因为手腕的伤势,而是因为兴奋。 穿越之初,他就感受到自己手腕上的旧伤有慢慢痊愈的趋势,如今大半年过去了,他的手腕竟然真的完全恢复了。 明少先摸爬滚打这么多年,身上有着不少让他自得的本事,敏锐的投资眼光、国内顶尖的特效制作技术,独到的管理经验,频频见效的谈判心理学。这些都是他在如今这个世界成功的基石,如今这些基石中又有一块失而复得了,这让他几乎喜极而泣。 0020、漫画 0020、漫画 轻撩几笔,一个西方女性的身影跃然纸上,明少先点点头,多年没有动笔,能有这样的水准已经很是不易了。 转身,他从床底下找出一份书稿,然后对着手稿他开始作画。 黄婉贞是第一次画漫画,她不懂漫画技巧,也不懂分镜头,所以这都需要明少先事先整理好教给他。 手上的书稿是漫画的脚本,对白,旁白齐全,故事完整,已经用翻译软件转换成了繁体,是时光门对面明珠从网上搞来的。明少先依着记忆中那部动画片中的形象给每个人物画了角色设计图。并且将其中一些重要的分镜头草图画了出来,给黄婉贞做参考。 第二天一早,明少先下楼是就看见,黄婉贞在准备开店,柜台里放着画架。后世很多漫画家都习惯于在案前作画,但是如果是专业学油画、国画出身的漫画家更多的习惯使用画架。 打过招呼吃过早饭,两人默契的坐到画架前。 漫画的绘画技巧说难是真的很难,对于没有基础的人来说这一步就是巨大的鸿沟。但是说简单也是很简单,对于像明少先和黄婉贞这样专业画师出身的人来说,这些东西其实不难。明少先只是花了两个小时讲解,黄婉贞就已经基本掌握了。明少先拿了昨晚自己话的角色设定图给她,黄婉贞照着画,不多久就画出了一张很有英伦风的人物角色设定图。 “哎呀,画着画着,就变成这样子了,不好意思。明仔,和你的设定图话的不像,我重新画过的。”黄婉贞看着自己画的和明少先明显不是一个风格的设定图,有些不好意思。 “不,贞姨,你画的很好啊,这个风格比我这好太多了。”明少先看着黄婉贞的画,有些出神,他的角色设定图原本就是照着记忆中那部动画中的角色来画的,角色形象有着一股浓浓的80年代初的rb动漫味道。 但是黄婉贞画出来的这幅角色设定图却完全是另一种风格。那是一种美到让人窒息的画风。明少先第一眼想到的就是rb漫画家小西建,这个要到十年后才出道的漫画家的画风和黄婉贞的有些相似,线条硬朗流畅,画面充满质感。但是明少先觉得黄婉贞的画明显更胜一筹,那种精致到窒息的美感也是只有一个女性画师才能画出来的。 “这样真的行吗?”黄婉贞不确定的问道。 “当然!”明少先将手上的书稿塞到黄婉贞手里,将原先那些角色设计图全部丢到一边,说,“贞姨,按着你自己的想法,重新设计人物设定图。” 明少先有些兴奋,他知道自己挖到宝了,眼前的女人绝对是几十年难得一遇的天才漫画家,这样美轮美奂的画风配上那些经典的少女漫画,放在40年后,一定会让那些二次元宅女们迷到癫狂。 他决定不再将自己的东西灌输给对方,她有自己的风格,完全不需要其他人来胡乱指点,否则就是在扼杀一个漫画界的瑰宝。 “书稿了有全部的旁白和对白,故事大纲也有,你就自己叉开了想象力自己画,爱怎么画就怎么画。” “你对分镜头不熟悉的话,就看看我之前画的分镜头简图,人物和背景用你自己的风格画。等一下我去表婶那里弄一套录像机来,我去给你借一些欧美文艺片的录像带,店里没事的时候你就看这些文艺片,你要学的就是它中间的那些分镜头,画漫画和拍电影没什么区别,一个漫画大师画出来的漫画和电影分镜头没有区别,等完全掌握了这些技巧,你去当动画片的导演都没问题。” 明少先完全是在把黄婉贞往宫崎骏的道路上带,他觉得这样一个漫画天才,不把对方拉进自己的娱乐帝国简直是罪无可赦。 “贞姨,和我签约吧,我出故事脚本,你来画,香港太小了,我觉得我们应该让全世界都看到我们的作品,让他们为每一个我们笔下的角色疯狂。” 明少先的话语中带着疯狂和蛊惑,已经三十多岁,但是内心却是单纯少女的黄婉贞如同被恶魔诱惑一般,茫然的点着头。 ———————————————————————————— 明海工作室就这样成立了,虽然工作室的注册还没有完成,但是它的创作已经开始了。 之后一周里,明少先以一种难以置信的眼光看着黄婉贞在时时刻刻的进步着,她的画风越来越成熟,并且配合天生的那种分镜头敏锐感,让她的出画效率高的惊人。短短一周时间,这篇篇幅不算短的漫画已经被他画完一半了。而且这还是在她一边学习一边摸索的情况下完成的。 黄婉贞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进步着,连带着明少先也觉得自己的绘画水平也在进步。这些天他也没有闲着,手握画笔,明少先一边作画,一边找回了自己曾经的状态,一周时间他觉得自己已经恢复了巅峰时的状态,但是这不是终点。明少先发现自己自己的画风在不经意间已经慢慢受到了黄婉贞的影响。 明少先学画十几年,除了国画、水墨画之外,素描方面他真正擅长的是画实物机械。比如汽车、机械、未来都市。所以当面很多科幻杂志、网站会出钱请他画插画和平面广告。但是他对于人物描绘上并不擅长。但是这一周时间内,不断的观摩黄婉贞作画,明少先觉得自己的人物刻画水平直线上升。 明少先这些天和黄婉贞心无旁骛的创作漫画,浑然不知《明朝那些事儿》在香港乃至整个东南亚文化圈子里掀起了怎样的风浪。 外界疯传了两个多星期金镛重新用新笔名写历史小说的传闻,就在这两天停止了。因为金镛先生亲自登报澄清了这件事,并且道出了明少先的身份。 写出《明朝那些事儿》这样历史小说的作者,朱武竟然是一个十八周岁的少年人,还是刚刚从大陆过来的。这让整个香港乃至于东南亚华人文化圈子里的那些老人坐不住了了。 如果《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是金镛,他们不敢多说什么,人的名、树的影,金镛纵横武侠圈子多年,又熟读历史,小说中多带历史色彩,当年他刚开始写小说时,很多所谓专家就向他发难过,说他‘创造’历史。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金镛的小说成了经典,他的历史功底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如今明报发表了《明朝那些事儿》这么一篇诙谐但中正的历史小说,大家都以为是金镛这些年来潜心著作而成。如此还指望着能在明报上刊登社论的所谓名家们自然抢着去捧金镛的场了。 可是如今事实却告诉他们,《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只是个不到二十的年轻人,这下他们都坐不住了。 嘴上没毛,办事不牢。这是很多老人的惯性想法,这样一想他们就觉得《明朝那些事儿》中似乎存在很大的问题。 于是一场‘大家来找茬’的游戏开始了,《南华早报》《都市日报》《成报》各种报纸上频频刊登各种‘专家’们对《明朝那些事儿》的社评,由于带着偏见,那些酸溜溜的语气大家都能想到并不怎么好听。 这天晚上,黄伟平和黄关中气呼呼的拿着几份报纸跑来找明少先。 “表哥,你看过这些报纸了没?简直太过分了。”黄伟平将手上的报纸放在桌子上。 明少先刚刚画完最后一页漫画,收起画笔问道。 “怎么啦?” “你写得《明朝那些事儿》红了,现在很多什么教授都跳出来挑刺,说话可难听了。”黄关中一脸气愤。 明少先抓起一张看了几眼,然后嗤之以鼻,无非是老一套的说辞——历史就该有历史的样子,要严肃,要严谨,很多典故都没有被大伙儿认证就不应该拿出来误导大众。他是四十年后来的,文化圈子里的龌蹉事他在网上看过不少,这种老生常谈的评论他完全不会去放在心上。 “别管他们,真正的有学问的人,不会在报纸上乱喷的,这些老家伙只会守着自己的棺材瓤子,我们年轻人的眼光要看的长远,目光不要老是看着脚底下,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明少先的后世网络经典语句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影响着两个少年了,如今他们已经习惯了明少先口中不是蹦出的各种段子,年幼的他们只以为那是大陆人的说话习惯,潜意识里就是觉得其实大陆人说话也蛮有趣的。 “咦!表哥,这是你之前一直在画的漫画吗?”黄伟平突然被画架上的原画给吸引了。 “嘶~~~好~~~~~~~~好~~~~好酷啊~!”黄伟平翻开一页,画稿上一个巨型蓝白相间、背后是巨大的机械翅膀的机器人跃然纸上。他双手各持一门激光炮,悬浮在一座钢铁城市之上。 明少先还在看着报纸,画架上的画稿已经被两个捣蛋鬼拿了下来。看着两个被惊的有些不知所措的孩子,他的嘴角挂上了莫名的微笑。 明少先最擅长的就是画机械,他对那种钢铁冰冷的线条有种莫名的亲切感,这一个多礼拜以来,在指导黄婉贞画漫画的同时,他也开始了自己的作品,而眼前的就是明少先最新完成的一副角色设定图。 “这叫自由强袭高达!我刚刚上完色。” “自由强袭!高达!那是什么?”黄伟平和黄关中一脸兴奋的望着明少先,到底是男孩子,这样帅这样酷的机器人,配上明少先精湛的画工,只是一副画就已经深深的吸引了他们的目光了。 “高达啊?就是gundam的英译啊,哦,gundam是我为这个作品创造的单词,意思是机动战士。讲的是未来星际殖民时代,地球联邦政府各个公国创造出的用于战争的巨型可超控型机器人兵器,然后用它们进行战争的故事。”明少先回答道。 “好酷啊,表哥你太厉害了。”两个家伙儿兴奋的浑身颤抖,星际殖民时代、巨型机器人、宇宙战争,每一个词语都击中了这中二少年的燃点,直听得他们浑身热血沸腾。 就在两个小家伙追问高达故事情节的时候,店门口一个高跟鞋点地的声音哒哒哒的传了过来。 “什么东西这么厉害啊?”黄玥蓉今天穿的不再是她标志性的运动服了,而是换上了一声职业装,明少先觉得自己鼻子一热,眼前有些眩晕,制服诱惑啊,尼玛。 “哦,姐,是表哥的画的漫画!超厉害的。哎,关中,慢点翻。”黄伟平惊呼一声,不过转眼又低下头去看手稿了,因为黄关中已经迫不及待的去翻页了。 “给你,工作室的注册已经完成了,资料都在这里。”黄玥蓉将一个资料袋递给明少先然后凑上前去跟着两个少年看起手稿来了。 明少先振了下精神,看了看袋子了的东西,然后满意的收起资料袋,一周前他决定注册工作室的时候后,他以月薪2000块港币的代价聘请了黄玥蓉做工作室的兼职行政人员,帮他处理一些繁琐的工作。 明少先有一肚子的计划,但是却没有可以帮他的人。看着黄玥蓉的背影,他觉得也许这个‘表姐’也许就是一个合适人选。 黄玥蓉是港大金融系的高材生,离毕业还有一年多,不过对于她这样的学霸来说,大学的课程她已经全部自学完成了,理论知识她是完全不缺了,缺少的只是实践罢了。作为名校的高材生,等他大四时就会有知名企业抢着来和她签约,然后给她一个不低的工资,并且当成储备干部培养起来。 之后学习历练个几年,习惯了商场的明争暗斗,然后再打磨一段时间,估计在40岁左右就能达到事业的巅峰,成为那些大企业中的金领,运气好还能拿到公司的股份。 明少先以后庞大的计划需要大量有能力的管理人才,并且这种需求很急切,因为他知道他的资产增长的速度会很惊人。但是以他对人那种不信任感,要求聘请职业经理人来帮他打理手下的生意会让他没有一丝安全感,毕竟他不知道什么人是可以信任的。而眼前的少女或许是为数不多,他也许可以给以一丝信任的人,因为对方现在一无所有,他能给她的很多。 就在明少先打算用什么方式开口跟他说这件事的时候,黄玥蓉带着狐疑的目光正转身看着明少先。 “怎么啦?” “明仔,我是越来越看不懂你了。修电器,写小说,画漫画还有什么是你不会的啊?”黄玥蓉凑上前,一脸笑意的问。 她靠的很近,明少先能很清晰的问道对方身上的香味,不是香水的味道,那是少女独有的体香。 明少先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这是后世带来的调情习惯,他做到及其自然,就和本能一样。不过等他发现什么不对时,才注意到黄玥蓉脸上涨的通红,愤愤的看着他。 “额,抱歉,情不自禁!”明少先的道歉很有诚意,不过说出的话让黄玥蓉更是气恼。 黄玥蓉站起身,就想离开这个让他尴尬的地方,不过还没出门就被明少先拉住了。 “哎,elim,有个事情和你商量一下。”明少先拉住对方之后,自觉的马上松了手,他不想引起什么误会。 “什么事?”黄玥蓉见他说的郑重,也就没责怪他。 “我想请你到本人的公司上班” ———————————————————————————————————— 0021、卢佩珊 0021、卢佩珊 明少先对于黄玥蓉的邀请被对方一口拒绝了,倒不是说黄玥蓉看不起他,见识过明少先的神奇之后,黄玥蓉其实觉得他这样的人,有什么想法都不奇怪。之所以拒绝他的原因是因为黄玥蓉想好好的完成学业。 香港的大学不像三十多年后的内地大学,大学的最后时期大家都在自己找工作,香港的大学在学期内是没有什么实习这样的概念的,除非是在假期的时候,他们更多的是窝在学校搞研究、做课题,如果中途离校很可能拿不到毕业证书。 不过黄玥蓉在拒绝的同时却为他介绍了另一个人,一个她的好友闺蜜,同样的港大学生。 又是崭新的一周,明少先原本想安安静静的边画漫画,边等黄玥蓉介绍的人来面试。可是却被接连不断的电话搞得有些头痛。 首先是美国的苹果公司,对方明显没有考虑过时差这个问题,早上5点多,黄婉贞接到了对方的电话,上过教会学校的黄婉贞英语水平不俗,她听懂了对方的意思了,就把明少先刚准备出门跑步的明少先给叫了回来。 一周前邮寄出去的合同对方收到了,苹果公司那边会在近期通过空运的方式送三台apple2过来,作为明少先推销的样机,当然明少先得给对方汇3000美金作为保证金。 apple2是苹果公司去年年底开始出售的新型个人电脑,北美售价1298美元,三台电脑收了明少先3000美金算是良心价。83年之前港币对美金的汇率是固定的4.6,也就是说明少先需要支付13800港币,可是如今明少先的账上没有这么多钱。 钱不够用,明少先很头痛,不过很快钱的问题就解决了,一圈跑步回来的时候,他又接到了三个电话,来自于美国的f&sf科幻杂志、asimov’s综合杂志社以及英国的interzone科幻杂志。 明少先一周前寄出的那些小说中有三本已经被三家采用并已经开始连载了,分别是《异形大战铁血战士》、《夺宝奇兵》、《终结者》,三本小说都是明珠根据相应的好莱坞大片改变成的小说,故事中的人物名字换了,但是整个故事没变,这样做依然是为了获得相应的版权。其中《异形大战铁血战士》甚至囊括了异形和铁血战士两个系列的版权。 对方的编辑打电话来表示了对明少先作品的欣赏,要了明少先在香港的地址以便给他寄杂志样本,并且还要走了他的银行账号准备给他打稿费,并且催促后续的文稿,因为明少先邮寄去的只是几个故事的开头部分。 就在明少先准备收到稿费之后给苹果公司打款时,电话又来了,这次来的是证券公司的投资经理汪明松。 78年的香港股市愁云惨淡,汪明松手上的业务就没几个,所以明少先那10万的小钱,汪大经理有事没事的也会去看几眼。结果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在一片死水一般的股市中,明少先买的九龙仓逆势上涨,一个多星期时间从原本的13块一路涨到了24块。明少先10万的本金也靠着5倍的杠杆也变成了60万。 “明先生,你的眼光真是独到啊。后续你看要怎么操作?”汪明松的话语中如今带着恭维。 “帮我这五十万继续做五倍杠杆,全部买入九龙仓,如果涨到45块就全部卖出。”明少先说道。 九龙仓猛涨说明李超人开始偷袭九龙仓了,上次买进九龙仓之后,明少先特地让明珠去帮他查了一下九龙仓股权争夺战的,他记得没错,李超人开始收购九龙仓股票之后,该股票开始猛涨,就在3月份里,九龙仓就涨到了历史性的46块。明少先手上这点点资金在股市里根本翻不起一丝风浪,所以他决定全部丢进去赌一把,赌资金的出现还影响不来这样的大势。明少先有资本去赌,输了最多就是丢了那十万的稿酬,赢了他的很多计划就可以顺利实施了。 搞定所有电话,明少先想给自己弄杯茶,犒劳犒劳自己口干舌燥的嘴巴,此时却有一个声音传了过来。 “请问,是明少先先生吗?” 明少先抬头望去,是一个二十三四的女孩,齐肩短发,五官精致,穿着一身很正式的职业装,看上去很是干练。 “是的,我是,你是佩妮,卢佩珊小姐对吗?”明少先问道。 “对,我是,依琳介绍我来的。”女孩大步上前,向明少先伸出了手。依琳是黄玥蓉的英文名。 明少先有些发愣,这么爽朗的女孩子在这个年代可真是不多见啊,即便这里是香港。 “你好。请坐。”明少先上前和她握手,并请她进屋坐下。 两人坐定,明少先还没开口,卢佩珊就自顾自的取出一份简历递给明少先,然后开始自我介绍起来。 “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卢佩珊,英文名佩妮,23周岁,港大法学院学生,距离毕业还有不到三个月。成绩全优,学分已经全部修满了。”说道这里,卢佩珊抬起头问道,“明先生,我能问一下如果你聘请我的话,你能给多少工资?” 卢佩珊很直接,要不是闺蜜黄玥蓉介绍过明少先的情况,他根本不会进这样一家小店。 是的,在卢佩珊的眼中,明少先的电器行只是一家小的不能再小的小店罢了。 她是港大的天之骄子,学生会副主席,学的又是热门的法学,只要找个合适的律师事务所慢慢熬资历,许多年之后熬成大律师也不是不可能。不过因为那件事绝了她进这一行的机会,他也不会来这边应聘。 “卢小姐,你的目标薪酬是多少?”明少先不动声色的问道。 “那要看我的工作量和工作范围了。依琳说过你的情况,你在明报上刊登文学小说,还画了一本漫画作品,如果需要我去帮你谈投稿的话,就得算经纪人合约了。”卢佩珊的话语中投入着自信,似乎觉得她也能胜任经纪人的工作。 “卢小姐很自信啊?”明少先开始有些喜欢这个女孩了。 “当然,明先生,对了,你可以叫我佩妮。”卢佩珊扬扬下巴说道,“明先生,你有英文名吗?给您一个免费的忠告,在香港你最好起一个英文名。” “好吧,佩妮,谢谢你,看来依琳的确和你说起过我,但是却有一些情况她并不知道。我除了给明报投稿,画漫画之外还给英国和美国的杂志社投稿,其中三篇已经开始连载了,我用的是马里奥的笔名,你也可以这样称呼我。”明少先望着她说。 卢佩珊的脸色看不出什么表情,只是淡淡说道:“好吧马里奥,我没想到你还会英文写作。不过这不妨碍我们面试,请问你可以给我多少工资。” 卢佩珊很强势,明少先恍惚见都觉得是对方在给自己面试,他无声的苦笑着。 “好吧,佩妮,我来给你算算,如今香港的平均工资大概1000多点。”明少先看着卢佩珊微微变色的脸,然后慢悠悠的说,“大学生刚毕业的工资一般都是2000左右,你是法学院毕业的,那么势必出来肯定是从事务律师做起,这行的新人工资一般在2500块左右。” 后面的话,明少先说得很中肯,卢佩珊也默默点头。 “这样吧,考察期半年,期间工资2800块,考察期后3500。怎么样?” “工作内容呢?”卢佩珊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问道工作职责,因为她知道这个工资不算低,如果她去律师事务所从事务律师做起的话,可能2500块的工资要做上2年左右才有机会涨薪,当然去律师事务所的前景更好,但是如今她已经没了机会。 “算是明海工作室和我的助理吧,处理一些我交待下来的事情,对了我问一下如果要你出差的话可以吗?”明少先突然想到。 “没关系,反正我也是一个人,只要有出差奖金就好了。”卢佩珊无所谓的说。 “一个人?”明少先下意识的问。 “对,我是孤儿,福利院长大的。” “哦,抱歉!”明少先道歉道。 “不用道歉,这是事实,没什么不可以说的。你还没回答我呢,出差有奖金吧?”卢佩珊毫不在意。 “噢,当然。”明少先有些心底发闷,黄婉贞怎么介绍一个眼里只有钱的女人给他啊。哎,这样的说法好像有些奇怪。 “那么,好吧,老板,我什么时候开始工作?”确定条件后,卢佩珊站起身问道。 “看你。” “我随时都可以。”卢佩珊说道。 “那么就今天开始,第一项工作,你拿上我的卡,去银行给苹果公司汇款3000美金。”既然对方想要工作,明少先也就不客气了。 “苹果公司?apple?美国的?”卢佩珊有些不确定的问道。 “对没错,忘了对你说一件事情了,本人名下还有一个明海科技有限公司,是苹果电脑东南亚地区的总代理。”明少先嘴角带着微笑。 “哎,早知道就得多要一些工资了。看来又多一份工作了。”卢佩珊半开玩笑的说道。 ——————————————————————————————-- 0022、楼市 0022、楼市 有了卢佩珊加入,明少先觉得自己明显轻松了起来,他把报税、邮寄投稿这样的事情全部交给了对方,如此明少先也有更多的时间来完成他的第一部漫画《机动战士高达》了。 此后几天,明少先的日子过的风平浪静,中间他只是出国一次门,去了明报,和金镛先生交流了一下关于加快连载《明朝那些事儿》的事宜,因为这段时间的文坛的争论,关注《明朝那些事儿》的人越来越多,直接导致了明报的销量也有小幅上升,所以应读者的强烈要求,明报决定加快《明朝那些事儿》的连载。 讨论半天,明少先留在明报和金镛先生一起吃了饭,等下午回来的时候,黄婉贞告诉他证券公司的汪明松打电话找过他。 当明少先回电话给汪明松的时候,电话里对方的语气都带着激动。 “明先生,暴涨啊,九龙仓暴涨,现在都已经快破46块了。” “我手上的卖了吗?”明少先急忙问道。 “当然,按您说的,今天早上10点涨到45的时候就卖了。”汪明松的语气带着可惜。 “那就好。”明少先松了一口气,不过他也知道自己是白担心,证券公司不可能擅自做主的。 “接下来怎么办?明少先继续杠杆买入吗?”汪明松急切的问道。 “不用,帮我把钱转进我的银行户头。” “啊?”汪明松大吃一惊。“为什么?明少先,现在九龙仓形式一片大好,我们公司找专业的分析师好好的分析了一下九龙仓这个股票,它在市区很多地方都有大面积的物业,以现在香港的地价,这些地方的土地价值已经可以让九龙仓的实际市值达到50多块每股了,以一般股票4倍市盈来算,也就是说它的上涨空间还有很多啊。” “因为近期我急着用钱。”明少先当然不会告诉对方,因为李超人一下子收了太多九龙仓股票,觉得反正没人跟他抢,于是就放缓了收购的速度,准备让股价掉下来一些再买入。 挂掉电话,明少先默默的计算着收益,上次之后,他的手上有60万现金,五倍融资之后就是360万,从24块涨到45块,也就是说他手上的钱变成了675万,去掉利息和手续费,这几天他净赚了650万港币。 “哎,所以说,金融业才是最赚钱的,不过没实力之前,没钱了就进股市捞一笔的想法绝对不能有。”明少先暗暗的告诫自己。 650万港币也就是140万美元,这是一笔不小的资金,明少先觉得足够支撑起他第一步的计划了。 “佩妮,有工作了。”明少先叫住正准备出门的卢佩珊。 “又有什么事?没见我都没停过吗?很烦啊。”卢佩珊语气有些冲,她重来不知道助理的工作这么杂,这么烦,她现在觉得自己就像一个跑腿的,不,她就是一个跑腿的,这让刚刚大学出来的她有些难以接受。 “额,好吧,佩妮,我现在宣布你升职了,公司任命你为总经理特别助理,月薪上调到3500块,并且回头你再去招聘两到三个助理。”明少先无奈的说。 “干嘛?你还要助理?”卢佩珊有些不满,她这些天忙的脚不离地,对方还不满意,看样子是准备先用高薪吊住自己然后再去招新的助理。 “不是我要助理,是给你招助理,以后的事情会越来越多,你一个人忙不过来的。”明少先不知道对方在想什么,他现在想的就是怎么把手上这650万港币赶紧花出去。 “那好,还有什么事吗?”卢佩珊有些摸不到头脑,她不认为明少先如今这点小家业需要用到这么多人。 “当然有啦,刚刚被你打断没机会说而已。”明少先没好气的说,“第一、帮我去尖沙咀一带找找办公楼,我要买房子,公司要搬迁。面积最好在500平左右。” “你哪来这么多钱啊?”卢佩珊惊呼起来,她是听黄玥蓉说起过明少先的情况的,对方可是刚来香港不到一个月啊。 “股市上赚的,反正你别管听我的就行了。也别打岔,后面还有事情呢。”明少先不耐烦的说道。 “第二、还是招人,明海工作室需要招人,我要画师,越多越好。” 卢佩珊点头应是。 “第三、帮我留意一下香港有没有玩具厂要出售,我要收购一家。” 说道收购,卢佩珊眼前一亮,她学的是法律但是每天和商学院的学霸黄玥蓉混在一起,耳濡目染间也有不小的功底。 “什么要求?规模多大?以哪个类型的玩具为主?” “不需要多大的规模,但是一定要有先进的注塑机,我发明了一种塑料玩具,回头准备自己做出来卖。”明少先想了想说道。 “行,还有事吗?没事我就出门了。”卢佩珊没有问是什么发明,但是她看明少先的眼神有些变了。 “暂时没了,你先去吧。” ———————————————————————————————— 卢佩珊去招人了,明少先沉下心思开始整理起一些东西。 七八十年代是香港蓬勃发展的时代,所有行业都蒸蒸日上。只要顺着潮流大势,明少先相信自己很快就能完成他心目中那个帝国的原始资本。 “1978年已经到四月了,时不我待啊。” 卢佩珊的效率很高,两天时间,她跑遍了香港几乎所有的大学,凭着以前在学生会的关系,直接联系了其他兄弟学校的学生会,通过他们很快拉来了一大批人。 等第三天她向明少先汇报工作时,把明少先吓了一跳。 “怎么这么快,招了多少人?” “按你的要求,我的助理招了3个,画师12个人。”卢佩珊撇着嘴说。 明少先觉得有那里不对,问道:“他们的工资待遇你怎么说的?有没有工作经验?” “工资按你之前给我的待遇跟他们说了,当然那只是试用期,经验的话,你还指望应届的大学毕业生能有什么经验啊。” “什么?15个人你全招了大学生啊。”明少先一阵头痛,感情卢佩珊是准备把他的明海工作室当成学生会来经营了啊。 “别大惊小怪的,就这十五个人,那可都是高材生,3个助理都是出自名校,那些画师也都是各名校的美术社成员。”卢佩珊没有告诉他,自己为了尽快招到人,直接狠狠的忽悠了那些学生,把明海工作室直接描绘成了一个经济实力雄厚,正准备朝着上市公司为目标发展的企业。 “喂,你发什么楞啊?要不要回头自己再面试一边啊?”卢佩珊看着有些发呆的明少先问道。 “面试什么啊?我看看,就这么点地方你让我怎么面试,面试完了让他们在哪里工作啊?” “你不是准备在尖沙咀买办公楼了吗?”卢佩珊向看傻子一样看着他。 “这不是还没买到吗?”明少先几乎被气到了。 “只要你口袋了有钱,随时都可以啊,下午我去尖沙咀的房产中介看了一下,等待出售的办公楼很多啊,大的整层几千尺,小的几十尺的都有。”卢佩珊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 明少先有点懵了,不过片刻之后却反映了过来。犹豫70年代末香港经济开始过热,75年开始楼市大涨,至1982年楼市奔溃之前,涨幅达到了5倍左右。其中最为疯狂的1978年至1981年这段时间直接翻了三倍以上。但是楼市的暴涨一直都是从住宅开始的,如果没记错要等到78年年底才开始有炒商务楼。 “明天带我去看房,买下办公室之后再面试。” “好的。”卢佩珊答应道,然后准备离开时转身说道,“其实,说实话公司准备发展的话,还是租房子更好。” 这次她是真心实意的为明少先考虑,她不知道明少先手上有多少钱,但是如果公司想发展的话,势必需要资金,所以他认为租比买合算。 明少先没有回话,他没有兴趣去告诉对方什么是炒楼,未来三年里香港的楼市会暴涨,明少先完全可以凭着手上的自己买下办公楼然后拿着房子去银行贷款,然后拿着钱再去买楼,然后再贷款,如今循环,让他手上的资金如滚雪球一般变大。 ———————————————————————————————— 第二天,明少先和卢佩珊跟着中介来到尖沙咀看楼。 如今的香港很多大置业公司对名下楼盘信奉的大多是只租不售。不过这是针对那些新开盘不久了楼盘。明少先现在看的这座明显不在这个行列之中。 大厦的位置相当好,紧靠着弥顿道,不过楼龄却是不短了,明显已经快接近10年了,反正明少先在后世对这幢楼没印象,想来是被拆掉落。 中介开价7000块每尺,这是这地段的均价没错,不过却是那些新楼盘的价码,眼前这座明显不应该是这个价位。 一番讨价还价,最后双方以6000块每尺的价码成交了,当天明少先就全款付清,拿下了这450尺的办公楼。 前脚刚离开大楼,明少先就对卢佩珊吩咐道:“等房子的产权办下来,我们就去银行借款,然后把之前我们看的那些房子全部买下来。” “啊,你这是想炒楼啊。”卢佩珊终于反应过来了。 “对。”明少先也没有否认。 “是,这些年楼市的确涨的厉害,但是如今的楼价已经很高了啊,你确定还会涨吗?你就不怕血本无归啊。”卢佩珊有些担心。 房地产上涨的因素有很多,明少先在不能告诉她自己是未来穿越过来的人的情况下,要解释清楚房价会涨的原因,就需要列举大量的资料和数据分析。 返回深水埗的路上,明少先饶有兴趣的将其中的经济学知识一点一点的讲给对方听,他心底憋不少的秘密,只是借着说话的由头发泄而已。但是卢佩珊明显不是一个好听众,没多久就被一大堆的金融专业名词搞混了头,一回到深水埗就匆匆的跑了出去。 就在明少先摇头苦笑,准备去洗把脸找点东西吃的时候,卢佩珊带着黄玥蓉又来了。 “你说房价还会大涨?”黄玥蓉一脸严肃的问道。 “额,我能喝口水在说吗?”看着黄玥蓉一脸不弄明白不罢休的样子,他就知道今天不说清楚对方肯定不会乐意的。 卢佩珊给他找来了水,休息片刻之后,明少先将自己的花架搬了出来,当成了白板,开始给她们分析香港的金融形势。 后世香港楼市的起伏几乎成了每个大学金融专业的经典案例来分析,各种经济数据、推理和外界政治环境分析层出不穷,明少先如同教学生一般开始向两人讲解其中的缘由。卢佩珊很快就招架不住了,他的金融学知识知识半桶水,明少先将的东西已经超过了她四十年的认知。但是黄玥蓉不一样,她是商学院的学霸,基础扎实,听了明少先的讲解分析很多原本似懂非懂的东西,如今豁然开朗,对她大有启发。 “除了这些经济上的原因,导致了香港的楼市势必还会大涨,我分析很可能香港政府会成为楼市上涨的推手。”明少先分析完经济数据,开始说起国际形势起来。 “为什么?”黄玥蓉下意识的问道。 “因为国际形势,今年是78年,你们应该知道到1997年香港99年的租借条约就会到期。中英两国势必会就香港归宿问题提出谈判,按时间来算也就是两三年以后。你们觉得香港最后会回归中国还是继续保持如今的样子。”明少先问道。 “当然还是维持原本的样子啦。”两人几乎回答的理所当然,毕竟如今大陆刚刚结束文革远不是97年那时那样强大。 明少先默默微笑,到底只是还没出大学的大学生,实在是太过理想化了,香港地位特殊,大陆不可能放任它不管,如今邓公已经出来主持工作,收回香港的议题很可能已经放在桌面上讨论了。 “我不得不说,港大的教育很失败啊。”明少先摇着头说道。 “哼,就你懂,说出个道理来啊。”卢佩珊很是气愤,他是港大的学生会副会长,一直以港大为荣。 “第一,就军事实力而言,如今全世界除了美国和苏联两极,军事实力就中国最为强大了,想象朝鲜战争,多国联合部队都没打赢中国,更别提如今香港远在亚洲就在大陆的眼皮子底下,而英国却鞭长莫及,它们可是隔着十万八千里呢,哦,还不止十万八千里。”明少先自以为是的说着冷笑话。 “英国可能是鞭长莫及,但是太平洋上还有美国军队呢,英美可是同盟,美国不会不管的,毕竟如今大陆是社会主义国家,大家天生就是对立的。”黄玥蓉思索片刻说道。 明少先微微带着嘲讽的笑意,果然香港大学生都是政治白痴,难怪后世那些没事就喜欢叫嚣港独的大多是香港的大学生。 “所以我说港大的教育失败啊,你们根本看不清形势,如今美苏正在冷战,而中国这个原先的苏联盟友如今却和他们的社会主义大哥关系紧张,作为世界一极的美国如今拉拢中国还来不及,怎么可能为了英国一个殖民地把中国往苏联那边推啊。” 黄玥蓉和卢佩珊震惊的望着对方,眼中带着不可思议,明少先的年龄明显比她们两都要小,眼光却是如此高远。 “可是就算中国有能力收回香港,那么势必导致香港的英资撤退,这样按说香港的经济应该会滑坡啊,怎么房价还会猛涨。” “不是这样看的,香港乃至于亚洲四小龙,如今都是在享受欧美产业转移的福利,所以经济发展迅速,所以就和我之前分析的一样经济发展是定局,但是如今香港的经济已经有过热的趋向,不过反应在房价上还没有达到它的预期。因此香港的房价还有上涨的空间。” “英国政府势必已经看到了香港的未来,那么炒高房价,势必会加重英方在谈判桌在的话语权,而且炒高房价的主要作用是为了透支香港的发展潜力,让香港政府大量拍卖土地,从而赚取惊人的财政收入,如此作为英国政府代表的港督势必顺理成章的推动这样的措施,房价上涨也就势在必行。” 卢佩珊有些茫然,黄玥蓉默默点头,她知道明少先分析的很有道理,只是她们心底有些不平,香港的政府居然会为了资金逃离而恶意炒高房价。 “大陆的高层应该也能看到这点吧,他们不会坐看香港政府卷走财政资金的对吧。”卢佩珊突然抬头望着明少先问道。 明少先默默点头,“财政资金香港政府动不了的,如果他们敢动就是逼着大陆方面翻脸,要知道香港可是有新华社办事处的。” 卢佩珊和黄玥蓉好似送了一口气。 “不过。”明少先忍不住还是说道,“英国政府肯定会做手脚,只要双方谈判有了结果,香港政府肯定会加大财政支出,让赤字增大,以这样的方式将资产转移到英国去,并且他们会加大卖地的速度,让承建的那些英国工程企业赚取足够的利润,以此来转移财产。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将香港的发展潜力全部用尽。” “啊!”两女自小生活在香港,他们重来没有以这样的恶意去猜疑过他们的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