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传奇之班超传》 引子 我喜欢历史,尤其喜欢历史之中的那些英雄人物。在滚滚历史长河中,也许因为我是汉族的缘故,尤其喜欢两汉的历史。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过往的一些经历。我曾在网上听很多的专家教授,以及不是专家教授,但自以为专业人士的人说,汉族的形成和之所以叫汉族,和汉朝没有多大的关系。看到这一观点,固执的我一直不这么的认为,反而认为两者之间有着莫大的关系。 当然了,这里不是说这件的事情的地方,先暂且搁置。说回正题,正是因为对于汉朝这段历史的特殊的情感,我也非常关注汉朝这个时代的英雄人物,冠军侯霍去病,定远侯班超,这两个传奇的历史人物就这样进入了我的视线。因为兴趣,没事的时候,我也多方寻找有关他们的英雄事迹。 依稀记得当年,年轻的我,读到他们的英雄事迹的时候,那叫一个热血沸腾,那叫一个骄傲。即使和他们相隔千年,但是那一刻的灵魂的契合,让我深深的为他们人格魅力所折服。 言归正传,说说这本书吧。 年轻的时候,因为喜爱,有空的时候收集了不少有关班超的故事资料。这一次看见起点中文网这个“环塔沙域征文大赛”,是关于西部文化,传奇故事,英雄人物的深度挖掘的征文,让我一下子,就联想到了这个班超。 俗话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于是我就想借此机会,把我这些年收集起来关于班超的人物事迹,好好整理一下,以小说的形式,发表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在写给自己的同时,也写给那些热血或者曾经热血的人们。 说实话,写这样的历史人物传记型的小说,作为一个网络小说作者的我,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一时之间,我居然有些不知道如何下笔,如何写。因为我知道时下流行的穿越历史的这种恶搞历史的写法,显然是不适合写这样类型的小说。 想来想去,作为看书多年的我,总算想到了一种写法。那就是当代经典历史小说《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他采用的那种以旁观者叙事的写法。虽然这部作者在引言之中强调,这种写法不是史书写法,也不是小说写法,但是我还是决定采用这种写法。因为这种写法,读过的人就知道,它平实易懂,可读性非常高。既不失对历史的尊重,也满足当下读者的习惯。 本书将借鉴这样的写法,并且在这里向当年明月先生致敬! 本书将以史料为基础,以主人公班超的人物事迹为主线,为大家讲述西部传奇定远侯班超的传奇一生。当然了这是小说,为了剧情的需要,自然会夹杂一些作者对于人物心理的分析推测,以及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一些情况以及评价。 说到这里,我也不知道还要说些什么了,第一次写引子,没什么经验,上面写的这些东西,确实有点不知所云,东拉西扯,大家可看,可不看吧。 好了,既然不知所云,那就不废话,我们开始吧! 一任浮萍 2017年4月30日 第一章 班家二小子 我们从一份档案开始,更加直观一些。 姓名:班超 国籍:中国(东汉) 出生地: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东北) 逝世日期:公元102年 主要成就:出使西域,重开丝绸之路,促进民族融合,促进西部的开发。 官职:西域都护,射声校尉。 典故: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别名:班仲升、班定远。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公元32年。 职业:军事家、外交家。 代表作品:《请兵平定西域疏》 封爵:定远侯。 个人特质:智勇无双,极具有冒险精神,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社会关系:父亲,班彪,东汉文学家,史学家。 母亲,不详。 哥哥,班固,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代表作《汉书》。 妹妹,班昭,著名文学家,代表作《女训》。 妻子,两位,一位长期分居长安,姓名不详;另外一位西域疏勒王室贵族,姓名不详,但是史书记载,此女子,为奇女子,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喜书琴,善骑射,贤淑良德,落落大方,治家有术,教子有方。用现在的话来说,“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美得过小三,打得过流氓。”女神一般的完美女子。 儿子,结发妻子,生了两个,由于没有什么功绩,姓名不详;疏勒夫人,生了一个,叫做班勇,虽然没有其父有名,但也是一个猛人,为丝绸之路的稳固,西域的安定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座右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主要经历: 公元32年——公元73年,虽然有大志,但没有舞台,生活潦倒,异常穷困。 公元73年——公元74年,投笔从戎,正是踏上了历史的舞台。 公元87年——公元94年,陆续平定了莎车、龟兹、焉者等地贵族的叛乱,并击退月氏的入侵,保护了西域各族的安全,以及“丝绸之路”的畅通,永元三年(公元93年),任西域护都使。 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因年迈请求回国。永元十四年(公元102年)八月,抵达洛阳,被拜为射声校尉。同年九月,班超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一岁。死后葬于洛阳邙山之上。 ……. 历史的画卷慢慢的拉开,经历了西汉末年的动乱,刘姓皇族刘秀从农民起义之中脱颖而出,重建汉朝,号光武,史称东汉。 光武中兴,汉朝慢慢的从西汉的动乱之中,渐渐的恢复了一些元气。明帝时期,随着与北匈奴的交战,以及政治经济战略的需要,重新掌控西域也成了历史的必然。 西域,西汉末年的动乱,让中原变得生灵涂炭,改朝换代,从而也直接导致了西汉的势力,在西域不断的回撤,直至后来的中断。西汉势力的离开,给了匈奴以可趁之机,匈奴趁机挥师西进,重新控制了西域,并且在西域,重新开始残酷的奴隶制统治。 “敛税重苛,诸国不堪命!” 这就是当时西域诸国当时的现状,苦不堪言,急需一个传奇英雄带他们走出苦海。 历史需要英雄,英雄让历史变得多姿多彩。 …… 画面回转,让我们一起回到东汉,回到扶风平陵县,班家。 班家,一个本地的大户,虽然不富有,但绝对的出名,因为这里的人都知道,这家的主子,给皇家都写过书,这得多有文化。 在古代,读书就是统治阶级的特权,有文化,就被世人所尊重,不是金钱可比的,这种思想贯穿了中国整个的封建王朝,重儒的东汉自然也不例外。 公元32年,一个夏夜,一声响亮的哭声从班家传出,班家迎来了一个新生命,班家夫人降下了第二子。 这个孩子,不是别人,正是本书的主角班超,时代之子。 中国历史上,大凡名人英雄出世,古代史书都喜欢记载一些相关奇特的自然景象来凸显人物的不凡,比如闪电打雷,地动山摇,踩大脚印什么的,似乎是越玄乎越好。 从现在看来,我们都知道,这大多都只是为了美化需要而已,事实,并不是真的如此。 其他人的真假,我们先暂且不论。 不过,据我分析,班超出生的那个夜晚,应该只是一个平静的夜晚。如果,真的有什么天降异象,就在那个迷信的封建时代,早就上达天廷,要知道班家可不是普通的人家。所以说不可能有那样奇特的自然现象发生,不然,也不会让,如此有才的班超从少年时都一直被人嘲笑,潦倒生活,将近半辈子。 但是,有一点,我们可以看出,班彪对于他这个二儿子的期许,强烈的期许,那就是取名字。 在古代,取名字可是非常讲究的。穷人一般取贱名,例如:叫什么狗蛋,狗剩,花妞什么的。一方面是他们没有文化,实在没有什么办法想出什么好名字;另一方面,民间流传着一个说法,那就是贱名好养活。 但是班彪是谁,那可是为皇家写过书的当代文学家,史学家。为自己儿子取名字,自然不像平常百姓那么简单,名字其中蕴含着它内在的深意。 那一夜,班家屋子里。 “老爷,给孩子取个名字吧。” 刚刚生完孩子的班夫人此刻如同被水浸泡了一般,满身是汗,但是此刻满心的喜悦,躺在床上,看着眼前的男子期待说道。 这是一个中年男子,一身的书生气,给人异常随和的感觉,此刻也是满心欢喜的看着怀中的刚刚出世的孩子。 听到妇人的话,看着怀中的孩子,想了良久,这才说道:“就叫超吧,班超,期待他长大之后能够超越我,超越他哥,走得更远。” “班超,班超……..” 众人嘴中都不由的默默念着,越念感觉越顺,都感觉高端大气上档次,甚好,不由心底感叹着老爷不愧是给皇帝写过书的人,果然有文化。 班彪可是常人,那是经历过西汉动乱过来的文人,当代的文学家,史学家。现在天下已经大定,新朝建立,他自然对他们班家也有了新的期许。但是现在有一个事实他必须面对,那就是岁月催人老,他已经老了,是不可能再能有什么作为的了。 至于老大班固,想到这里,班老头也是不由的摇头。俗话说的好,知子莫若父,班老头知道,他这个大儿子虽然年轻,文采斐然,现在也是小有名气,但是太过文气,继承他的衣钵还行,不是什么成大事的材料,要想带领他们班家,进入一个新的高度,那是不可能。从小看到大,如此智慧的班老头,自然看到了这一点,也就不用指望他家的这个老大了。 感觉上天又给了他们班家一次机会,给他又送来一个新的儿子,要想有所突破,他自然只能寄希望于第二个儿子了。所以和大儿子起名为固不同,他给二儿子取名为超,夹杂着对他这个儿子的期许,以及他对他们这个家族的期许。 人们常说,子不教,父之过。现在,我要说的是,这句话,我们可以反过来看,一个父亲的思想和行为,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可以说影响极深。 也许正是因为班彪对班超的这种期许,这才造就了少有大志的班超。 注:西部历史名人,东汉著名军事家,外交家,班超的传奇故事,在今天正式和大家见面,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喜欢的书友,可以,点击收藏,提出自己的意见。 第二章 京都生活 吸取西汉灭亡的教训,光武帝开始以“柔道“治天下,并且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社会生产,大大缓和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经历二三十年的休养生息,社会开始日渐安定,人心思上。 历史的画面,开始慢慢的展开。 社会虽然越发安定繁荣,但是班家却越发的困苦。 父亲班彪的去世,更是让班家的生计更加的困难。大哥班固这个时候,只好从京城迁回扶风安陵老家居住。 回家居丧期间,班固一边养活一大家子人,一边开始继承父亲未竞之业。 班固认为,父亲班超已经撰成《史记后传》的部分,内容还不够详备,布局也需要大大改进;没有撰成的部分,需要重新续写。于是他在父亲已成《史记后传》的基础上,利用家藏的丰富图书,正式开始了撰写《汉书》的生涯。 大哥班固这么不闲着,就引出来事端。 永平五年(公元62年),正当大哥班固全力以赴地撰写《汉书》的时候,有人跳出来告发了,说班固“私修国史”,于是,班固被捕关进了京兆监狱,书稿也被官府查抄。 要知道当时,不仅“私修国史”是被严格禁止的,甚至“国史”一般也不能为个人所拥有。史载,汉元帝时东平王刘宇上书求赐《太史公书》被拒绝之事,即可证明。 班固虽是外戚后代、儒学世家子弟,但他本身却连个官阶很低的郎官都不是,却如此大胆,敢于私修国史,岂不是触犯了朝廷大禁! 更何况,前不久,扶风郡有一个叫苏朗的人被人告发伪造图谶,就被捕入狱后,很快就被处死。 面对这种危机的形势,班家老小可以说十分紧张,害怕班固凶多吉少。班固一倒,他们班家又如何生活下去。 而立之年的班超知道这个时候,不能再沉默下去了。为了营救哥哥,班超立即骑上快马从扶风安陵老家急驰京城洛阳,他要向汉明帝上书申诉,为哥哥雪除冤枉。 胆识过人的班超,第一次来到京都洛阳。 班超一路前行,策马穿华阴、过潼关,赶到洛阳上疏为班固申冤,从而引起汉明帝对这一案件的重视,特旨召见班超核实情况。 聪明的班超并没有为兄长狡辩,而是将父兄两代人几十年修史的辛劳以及宣扬“汉德”的意向,完完本本的告诉了汉明帝。 而这个时候,扶风郡守也把在班固家中查抄的书稿送至京师。明帝读了书稿,对班固的才华感到惊异,称赞他所写的书稿确是一部奇作,于是下令立即释放,并加以劝慰。 明帝赞赏班固的志向,器重他的才能,立即召他到京都皇家校书部供职,拜为“兰台令史”。 就这样经此大难的班固,在弟弟班超的帮助下,再次为官,回到了京都洛阳。 老父已经过世,兄长在京为官。三十岁的班超这一次也随着兄长班固,和母亲一起,来到了洛阳。 当时的班超,可以说踌躇满志,他的愿望天真而简单,那就是用他的满腹经纶,换得一世辉煌。 可是现实就是残酷的,对谁都一样。 三十岁,已经到了而立之年,并且成家立业,来到洛阳的班超,并没有得到什么征召,又不好意思让大哥班固养活,生活所迫,开始为官府抄书,以此来维持他一家人的生计。 抄书这活,可不是像他大哥当官一样按月记奉,上一天班就有一天的工资,而是多抄多得,按本计算,为了他一家人的生计,班超常常抄到深夜。 心怀抱负,却难以施展,为了生活,而干抄书这么无聊的事情,那时候的班超可以说异常的痛苦,厌烦是难以避免。 有一天,班超实在是厌烦至极,不由的投笔感叹道:“大丈夫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乎!” 左右皆笑。 班超又道:“小子安知壮士之志哉!”。 可见,虽然生活困苦,但是那时的班超依旧不改初心,胸怀抱负。 时间在流逝,历史的画卷,继续展开。 大哥班固在经历了那场变故之后,因祸得福,后被汉明帝任命为郎官之后,这个官阶虽低,但与明帝见面的机会增多了,再加上班固文才显露,渐渐的得到汉明帝的宠爱。时间一长,明帝也关心地问起班固的家庭生活。 有一天,汉明帝突然想到前些日子赶到洛阳阙下为救班固冒险上疏的班超,不由的对着班固问道:“卿弟安在?” 班固回答说:“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 班超那一日的表现,可以说让明帝印象深刻,非常欣赏班超的勇气和辩才,爱才的明帝觉得班超未得任用实在可惜,于是便授予了班超“兰台令史”。 在明帝看来,这班家一家,从老头,到大哥,都是搞文学,搞史书的,这个位置对于班超来说应该非常的适合。 可是明帝不知道,班超是班家的异类,他的志向远不在此,他的志向,在远处,在万里之外的封侯拜相。 虽然不适合,但是总比抄书好,别的不说,一份稳定的俸禄,就是他班超现在非常需要的。 没有任何的犹豫,班超就走马上任。 有了官位之后,虽然官位很低,俸禄也不高,但是已经足够班超一小家人生活。此刻的班超,总算不用在为一家的生计担忧,自己也不用再那么幸苦。 就这样,自此以后,班超的京城生活过得倒也安稳,虽然可以说异常的平淡而无趣,但是一家老小过得和和美美。 大家都是这样过的,两点一线,上班下班,这种平淡和无趣,随着年岁的增长,开始让班超变得迷茫,变得浑浑噩噩。 可是伟人怎么可以就这样沉沦,怎么会一直这样下去呢? 这是一天的傍晚,还下着小雨,路上的行人都行色匆匆,长街也空无一人,下班的班超正准备急急的赶回家去,可是他却在一个转角,看到了一个依旧未收的算卦摊位。 如此熟悉的画面,让班超不由的想起了多年前的他。 历史的画卷到这里,也算是渐渐的拉开了它的一角。 原本沉沦的伟人,再次睁开了双眼;原本沉寂的心,再次火热了起啦;原本埋在心底的记忆,再次涌现在脑海。 班超不由的停下了脚步,然后一步步朝着那个街角的算卦摊位走去。 注:分享一下,班超的故事,仅此而已,喜欢,你就点个收藏,谢谢。另外更新不定,六月底应该会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