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之父:埃隆·马斯克传》 周鸿祎 推荐序 我曾经和特斯拉的创始人埃隆·马斯克一起吃过饭,当时我问他:“你的汽车会被黑吗?”他说因为所有的应用都是自己写的,不会安装任何第三方应用,所以不会有任何问题。 我说:“你的汽车是有wi-fi和蓝牙,你用手机接入的话,我一样可以通过手机黑你的汽车;另外智能汽车要和云端通信,所以如果有人下发了你的通信协议或者破解了你的云端的网络,我一样可以控制你的汽车。” 马斯克说:“哪里会有这么无聊的人?” 互联网不仅仅是人和人连起来,也不仅仅是手机之间的连接,而是互联网能够把今天我们所有能看到、能想到、能碰到的各种各样的设备都连接起来。所有的设备都会内置一个智能的芯片和内置的智能操作系统,所以你可以看到所有的东西实际上都变成了一部手机,你坐了一辆智能汽车,其实就是骑在一部有四个轮子的大手机上。 虽然我不知道特斯拉能否解决这个安全隐患,但安全到哪里都很重要,如果产品的痛点不完美,死得不会太快,但如果缺点暴露,就会马上牺牲。360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这样的经历太多了。 马斯克在电动汽车的创新上并不是颠覆式的,但他抓住了一个群体的独特需求。特斯拉外形很酷,还不烧油,而且是智能化控制。做好这三点,就撬动了很多富豪的心。 我说过,所有的颠覆式创新都不是敲锣打鼓来的,而是隐藏在一片噪声里。它是代表未来趋势的一个信号,但你却通常看不到、看不懂、看不清。所以,一定不能以一种藐视的态度看待新生事物。它可能满身缺点,你用自己的优点比它的缺点,基本上你会全胜。但是,颠覆你的这个东西,不需要做成十项全能,它只要在一个点上追求极致,做得远远超过你,这就足够了。 很多人不看好特斯拉,但大部分人都认为电动汽车是未来的趋势,取代燃油汽车是迟早的事,马斯克给我们带来的特斯拉虽然不尽完美,但他做产品的思维和执着于未来的勇气,值得众多的创业者学习。有关特斯拉汽车研发的诸多细节也可以从这本书中一窥究竟,让对互联网和特斯拉感兴趣的读者们一睹一个真实的硅谷“钢铁侠”,一个执着于未来的创新者,一个精明果断的企业家。 前言 汽车大王亨利·福特、石油大亨约翰·洛克菲勒,以及利用个人电脑创造了奇迹的史蒂夫·乔布斯,众多的天才型经营者和伟大人物相继登上了历史舞台。但现在,有一个人,他拥有超越任何人的独特的想象力和无与伦比的行动力,他比美国总统更受世人关注,他就是埃隆·马斯克。 宇宙火箭、电动汽车、太阳能发电,他想利用这三项尖端产业引领一场科技革命。他是一个具有挑战精神的与众不同的创业者和企业家。从外表来看,他身材高大、长相英俊、为人谦和,说话时还会略有些害羞。你很难想象,正是这样一个人想要挑战风险系数极高的三个不同产业。埃隆的与众不同之处并不是他英俊迷人的外表,他创办公司也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拯救人类和地球。这才是他真正与众不同的地方。 埃隆·马斯克,1971年出生于南非共和国。12岁时就能制作游戏软件,并卖了500美元。17岁时,他离开自己的祖国前往加拿大,之后移居美国,开始追求自己的梦想,因为他认为美国是一个可以创造奇迹的国度。 埃隆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了物理学和经济学,之后进入了斯坦福大学。然而,他仅仅在斯坦福大学上了两天的课就退学了,随后便创办了“zip2”软件制作公司。后来该公司被电脑巨头康柏(惠普旗下)以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埃隆用出售软件公司得到的2 200万美元创办了提供网上结算服务的公司x,这就是paypal(目前全球使用最为广泛的网上交易工具)公司的雏形。2002年,全球最大的网上商店——易贝(ebay)以15亿美元的高价收购paypal公司,这一事件在当时成为全美谈论的热门话题。 卖掉paypal公司,埃隆赚到了1.7亿美元,接下来他将用赚到的这些钱做什么呢?不仅是硅谷,甚至整个美国都在关注埃隆的一举一动。但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埃隆选择的不再是互联网这一虚拟世界,而是整个宇宙。 31岁时,埃隆成立了宇宙火箭风险投资公司“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 x),开始向由美国宇航局(nasa)控制的产业发起了挑战。但宇宙开发方面的专家对埃隆并不看好,说:“风险投资企业想要在这个行业有所建树,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然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仅仅用了短短六年的时间就将其自主研发的火箭“猎鹰1号”制作完成并成功发射升空。两年之后,他向国际空间站发射了名为“龙飞船”的宇宙飞船。这是第一次由民间发射的宇宙飞船和国际空间站实现对接,并安全返回地球。整个世界都被这项壮举震惊。而且值得关注的是,火箭并不是仿照美国宇航局的产品制作的。埃隆从家电、电脑等产品上吸取将产品商品化的创意点,以传统火箭1/10的超低成本完成了火箭的制造,这也令世人震惊。然而,他并未因为这些成就而停下前进的脚步,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 将人类移民到火星,才是他的终极目标。 “移民到火星?”这听起来简直是天方夜谭,而且能说出这种大话的家伙一定是个不了解实际情况、不切实际的人。但埃隆却是个例外。从火箭使用的材料到熔接方法,各种细节他都了解得十分清楚,他是在充分了解和有准备的情况下才挑战火箭开发这项事业的。 即使如此,他究竟为什么会挑战将人类送上火星这种看似前途渺茫的事业呢? 目前,地球人口已经突破70亿大关,到21世纪中叶会达到100亿。但近些年来,随着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全球变暖、气候异常现象频频发生,淡水资源不足和粮食危机等问题日渐突出,地球真的能够容纳这么多人吗?埃隆·马斯克认为:“迟早有一天,人类要移居到地球以外的星球上去生活。”他坚信,不远的将来人类一定会移居到地球以外的行星,即火星上定居。因此,他开始向研发可以将人类送上火星的火箭发起了挑战。成功看似遥不可及,但埃隆·马斯克对此却深信不疑,他认为这是可以实现的。 但能够将人类送上火星的火箭并不能马上制造出来,这一过程需要大量的时间。因此,为了尽量减少二氧化碳对地球环境的破坏,延长地球的寿命,他决定先让电动汽车真正得以普及,使之代替会产生大量有害尾气的燃油汽车。 埃隆·马斯克在经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同时,于2004年投资了“特斯拉电动汽车公司”(te motors),并担任该公司的董事长。之后,他带头设计出了第一辆电动跑车“特斯拉roadster”。这是一辆耗费11万美元打造出来的充满魅力的高级跑车,就连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等好莱坞明星都想拥有一辆这样的跑车。一时间roadster成为美国大众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roadster比保时捷的速度还要快,一次充电可以行驶400公里,这点深受跑车迷的追捧。这款车最独创的地方在于它使用了7 000块个人电脑上使用的那种小型锂电池,使这款跑车具有了卓越的行驶性能。 埃隆·马斯克推出的电动汽车战略与通用汽车等其他汽车制造商有很大的不同。与其他公司设计的矮矮胖胖的电动汽车相比,roadster更加帅气,因此这款车一经问世便受到了车迷的热烈追捧,以及媒体的广泛关注。之后,为了扩大销售量,他还制定出了研发售价5万美元的轿车和2万美元的大众车型的战略。特斯拉在公司创办的第七个年头,即2007年成功上市,这是继福特汽车上市之后54年来新型汽车公司上市的又一壮举。 埃隆卓越的能力之一就是,不追求在“某一点”上取得成功,而是追求在“某一条线”上的成功。不管你制造出了性能多么卓越的电动汽车,但如果在必要时不能充电,那么最终也只能以“点”结束。所以要想使其发展成为“线”,即人们能方便快捷地使用电动汽车,设置充电站才是关键所在。 因此,埃隆开始在全美范围内设置能够高速充电的“超级充电站”。如此一来,就使得从美国西海岸的洛杉矶到东海岸的纽约这样长距离的开车旅行成为可能。 而且,充电站中的电源并不依靠当地的电力公司供给,而是在充电站设置太阳能光控电板,这样的充电站能自己发电,从而给电动汽车充电。太阳能光控电板的设置和安装则由太阳城公司(太阳能发电公司)负责。这家公司由埃隆的表弟经营,埃隆为其提供创意和资金,并担任董事长。这家公司在2012年上市,是一家得到全美广泛关注的清洁能源企业。 电动汽车、太阳能发电、宇宙火箭,不管是哪一项都足以令一个国家付出巨大的代价去研究开发,但埃隆·马斯克却一个人在做这些。 回顾从前,埃隆·马斯克曾经思考过“对人类未来影响最大的问题到底是什么?”这一问题,最后他得出的结论是“互联网、可持续能源、宇宙开发”这三项。原来如此,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那也只不过是一个人的学生时代经常有的妄想罢了。然而,与其他人不同的是,为了解决这三个问题,埃隆都付诸了实践。 他将自己在硅谷赚到的大部分钱都毫不吝惜地都投入这三项事业当中,但不管是哪一项事业都困难重重,有好几次中途陷入了连他都想放弃的绝境。 比如,特斯拉在研发roadster电动汽车时,公司的资金严重不足。当媒体全都评论说“特斯拉将要倒闭”时,埃隆却十分果断地强调:“即使所有的投资者都放弃了特斯拉,我也会继续支持它。”他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300万美元个人资产注入特斯拉,帮助公司渡过了难关。 另外,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火箭“猎鹰1号”连续几次发射失败,甚至还有一次,火箭本身因为存在问题竟然从发射台上掉了下来,这让埃隆备受打击。但无论何时,埃隆都没有绝望,他直面困难全力前进。 据说,目前埃隆的资产已经达到了约80亿美元。而且,在2010年上映的电影《钢铁侠2》中主人公托尼·斯达克的灵感来源就是埃隆·马斯克。既是天才发明家同时又是富豪的主人公,穿上一身钢铁侠特制行头惩恶扬善,这个系列的电影深受全世界影迷的欢迎。 虽然钢铁侠和强大的敌人搏斗时场面十分惊险,但电影最后都会迎来理想的结局。而埃隆·马斯克与“敌人”的斗争都发生在未知的现实世界中。 本书详细生动地讲述了埃隆·马斯克的奋斗史和改变人类未来的伟大冒险行为,让读者更多地了解这位野心天才。 那么,埃隆·马斯克的野心究竟是海市蜃楼般的幻想,还是真的会从此改写人类历史呢?现在一切还尚未可知。然而,作为和他生于同一时代的我们,他是成功还是失败,我们都可以见证。让我们暂别身边的烦恼,对敢为人先的埃隆所发起的挑战热切期待吧! 第一章 降临——来自南非的男人
害怕黑暗的少年
1971年,埃隆·马斯克出生在南非共和国首都比勒陀利亚的一个富裕家庭。他从小就非常喜欢读书。尽管那时弟弟妹妹和周围的小伙伴都迷恋各种玩具,但他却非常热衷于阅读像《指环王》《银河帝国》这样的书籍。令人想不到的是,年仅8岁的埃隆就已经阅读完了百科全书,在小学高年级时,他甚至有时埋头苦读十多个小时。 但和众多平凡的孩子一样,埃隆害怕无际的黑暗。他害怕黑暗但却对黑暗无能为力。然而,自从他从书上知道“所谓黑暗就是缺少光子”的知识后就再也不害怕黑暗了。 读书,然后引发无限遐想,这使埃隆和那些只知道“壁橱里藏着怪物”、在虚幻世界里幻想的普通孩子有着明显的不同。他不仅是为了兴趣而读书,更是为了通过书籍了解世界、吸收知识。正是这样的读书态度和知识素养为他10年以后创造未来、颠覆传统奠定了基础,这是当初连他的父母都没有料到的。 小书虫埃隆提前一年进入了小学。因此,在学校里他是年龄最小、个头最矮的孩子。然而,年龄小、头脑好、知识丰富——这样的他却不受周围同学的喜欢。在学校,埃隆经常受到同学粗鲁的对待。虽然他经常受欺负,但他不能退学,每天早上,不管他多么不情愿,都会被父母送到学校。 埃隆的父亲是一名英荷混血的电气工程师,母亲出生于加拿大,是一个曾经做过模特的优秀营养师。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的埃隆总是不断地向父亲提出问题。他说:“父亲是工程师,因此,每当我有疑问就会立刻去问父亲,问他这是怎么回事之类的问题。”对于埃隆来说,父亲就像他的家庭教师。 埃隆10岁时,用自己攒的零用钱——当然不足的部分由父亲垫付——买了一台他期盼已久的个人电脑,然后他又买了一本编程教科书,开始自学并很快掌握了如何编程。
离开南非
埃隆的家乡,南非共和国,就像非洲大陆上的其他国家一样,也发生过原住民和欧洲人的战争,也曾经沦为别国的殖民地。 给南非带来巨大改变的,是大航海时代葡萄牙人和荷兰人的到来。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将好望角作为中转基地,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随之,荷兰移民不断增加,最终,开普敦沦为殖民地,当地居民沦为殖民者的奴隶。 原住民和欧洲殖民者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在殖民者发现钻石矿和金矿之后,英国人也来到了这里。拿破仑战争结束之后,英国人取代荷兰人成为殖民地的统治者。 从此,英语成了这里的通用语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种族隔离政策被进一步强化。 另一方面,非洲大陆开始整体脱离殖民地的统治,并先后获得了独立。1975年,南非共和国的邻国安哥拉和莫桑比克也摆脱了宗主国的统治,赢得了独立。20世纪80年代后,西方各国对于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采取了经济制裁,导致南非国内的反种族隔离运动不断升级,而埃隆在这一时期正值青春期。 1987年,英国拍摄了一部名为《为自由呐喊》的电影。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在种族隔离制度下,黑人解放运动领导人史蒂夫·比科遭警察施暴后被杀害的故事,控诉了种族隔离制度的罪恶。该电影由黑人演员丹泽尔·华盛顿主演,曾在南非公映,但由于一些白人势力的过激行为,造成了放映电影的剧院发生多起爆炸事故,所以该电影最终没有大范围放映。 1988年,埃隆17岁,他从南非远渡重洋到了加拿大。当时,南非实行的是严格的征兵制,男性到了18岁都要服兵役。对于出国的理由,埃隆解释道:“兵役制度本身没有问题,但是要到压制黑人的军队里服兵役,这对于我的人生来说真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埃隆离开南非后,他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91年,南非总统德克勒克宣布废除种族隔离制度。1994年,南非诞生了一位著名的黑人总统,他就是曼德拉。 曼德拉总统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并没有向过去的白人统治者复仇,也没有被昔日的悲惨历史束缚,而是提出让双方和解融合,面向未来。如果黑人对白人抱有复仇之心,那么南非这个国家极有可能再次发生混乱。世界上有的国家和民族至今仍然被过去的仇恨束缚着,但曼德拉总统胸襟坦荡,抛弃了仇恨,提出融合,用最好的方法消除了仇恨,这是他留给世人的最宝贵的经验。 不管怎样,埃隆前进的脚步没有被过去羁绊,他离开了当时被束缚住的南非,辗转到加拿大,最后在美国创造了新的历史。
创业的前奏:斯坦福辍学
精于数学、善于画图的父亲曾经对埃隆说:“电脑没什么用处。”从这点来看非常有意思,因为父母的“预言”往往都不会实现。和父亲不同,埃隆对电脑颇感兴趣,并热衷于研究它,12岁时他就制作完成了软件“ster”(一个太空小游戏)并将这款软件卖了500美元。接触到电脑后,他在互联网世界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想想父亲的“预言”,埃隆取得的进步对他来说简直是个惊喜。 不幸的是,埃隆8岁时父母就离婚了,埃隆和弟弟妹妹同母亲一起生活。从那以后,虽然他生活在只有母亲的单亲家庭,但他并没有像世人想象的那样过着贫苦的生活。他的母亲梅·马斯克不是一个终日围着锅台转的家庭主妇,而是一个视野开阔、充满活力的人。她作为一个有能力的营养师一直在外工作,成功地把三个孩子培养成人。和埃隆一样,母亲在晚年也移居美国,作为营养顾问和抗衰老的专业人士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虽然当时埃隆没能和父亲一起生活,但有一次他突然对母亲说:“我想和父亲一起生活。”当母亲问他理由时他这样回答:“母亲您有我们兄妹三人陪伴,可父亲却孤独一人。”一方面,他觉得他应该陪伴父亲;另一方面,他心里也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愿望,那就是他希望父亲可以带他移居美国生活。 虽然埃隆的这一愿望在当时并没有实现,但他却在17岁时独自一人到了加拿大,寄居在母亲的亲戚家,并进入安大略省的女王大学学习,开始了自己人生的探求之路。然而,因为父母反对他离开南非,所以他在海外的求学之路并没有得到他们的任何援助。即使他在加拿大一直受到了亲戚的照顾,他仍然过着每天生活费不足1美元的贫苦生活。他曾在农场打工,实在吃不上饭时就买些便宜的橘子勉强度日。即便到现在,这些经历对他来说都还是终生难忘的记忆。 后来,他获得了美国东海岸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奖学金,并成功入学,学习经济学和物理学。比起经济学,物理学更让他着迷。孩童时代,埃隆就认为美国是一个充满了喜剧、漫画、电影和科技的王国,是一个自由的国度,所以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取得了进入美国大学的机会。在那里,埃隆学到的东西构成了他的血肉,特别是物理学的思考方式在以后成了他创业的坚实基础。 1995年,微软公司推出windows95操作系统。这一年埃隆进入位于硅谷中心的斯坦福大学研究生院深造,他发现周围的同学都十分热衷于互联网。制作出互联网网页浏览器的网景通信公司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很多年轻人想要追寻美国梦或成为第二个比尔·盖茨,他们创办了很多新公司。1998年,当时就读于斯坦福大学的谢尔盖·布林和拉里·佩奇创办了谷歌公司。 与其将宝贵的青春花费在学业上,还不如开始创业,把精力投入到商业上,这一决定对于当时身处热门产业中心的埃隆来说也许是理所当然的事。于是,本来进入斯坦福大学是为了学习应用物理学的埃隆,在入学两天之后便选择退学了。后来,比他小一岁的弟弟金博尔·马斯克从南非追随他来到了加拿大和美国。埃隆退学后,兄弟二人一起创办了在线内容出版软件制作公司“zip2”,这是埃隆发挥自己潜能的开始。 对于当时只有24岁的埃隆,这个决定有些轻率,也许有的人会嘲笑说“傻瓜,太鲁莽了”之类的话,有的人会支持说“对,就应该挑战创业”,意见会多种多样。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埃隆的心目中,美国是一个可以创造奇迹的国度,所以他来到了美国。果不其然,他在这里真的创造了奇迹。
一夜之间成为千万富翁
埃隆将自己在24岁时创办的zip2公司以3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个人电脑界业绩急剧增长的巨头公司,他自己也因为得到了2 200万美元成了千万富豪。接着,他用这笔钱创办了x。创办这家公司时他的弟弟也注资了,这是一家提供网上结算服务的公司。 与此同时,也有其他的公司提供此项服务。一家名为confinity的公司的创办者来自乌克兰,名叫马克斯·拉夫琴。和埃隆一样,他也是一个到美国追求梦想的年轻人。 2000年,原本是竞争关系的confinity公司和x公司合并,即后来的互联网电子结算服务公司paypal。后来,paypal被世界上最大的拍卖网站易贝以1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作为paypal的创始人之一,埃隆得到了1.7亿美元。2002年,埃隆用这笔钱创办了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就这样埃隆成了一个富翁。 从这种意义上来看,paypal可以说是将埃隆·马斯克推向宇宙的一枚拥有强大推动力的“火箭”。但是,就像一枚硬币拥有正反两面一样,埃隆对于paypal既拥有美好的回忆也有着痛苦的经历。
paypal诞生
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组成paypal的另一家公司confinity以及他的创始人马克斯·拉夫琴。 1975年,拉夫琴出生于当时属于苏联的乌克兰。11年后,也就是1986年,距拉夫琴家只有100公里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爆炸事故,拉夫琴的人生从此发生了巨大转变。虽然目前我们知道这是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核电站爆炸事故,但意识到这次事故的巨大危险性却是在很久之后。当时拉夫琴的母亲作为物理学家供职于政府部门,在了解到事故的情况后决定带领全家逃离乌克兰。于是,拉夫琴一家在远亲的帮助下举家迁到了美国。当时,全家人只有700美元。 拉夫琴一家人生活在芝加哥。他从垃圾场搬回了一台破旧的黑白电视机,把它修理好后通过观看美国的电视节目学会了英语。父母通过辛苦的工作才勉强给拉夫琴买了一台二手电脑,他用这台电脑学会了编程。据说,当时他就对加密技术十分感兴趣。 高中毕业后,拉夫琴进入伊利诺伊大学的厄巴那–香槟分校学习,他决定未来要靠软件技术谋生。那么,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想法呢?因为伊利诺伊大学出了众多像马克·安德森这样创办了网景通信公司,成为互联网时代先锋的人才。 拉夫琴在中学时代就创办过三家投资公司,并成功将其中meridian公司以1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给微软。之后,他移居到充满无限可能的硅谷生活,并抽时间到斯坦福大学学习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课程。在斯坦福大学他遇到了彼得·泰尔。彼得·泰尔是国际象棋界的名将,出生在德国,成长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彼得·泰尔对数字非常敏感,因在斯坦福大学创办了刊物《斯坦福评论》而备受关注。之后,他从斯坦福大学法学院毕业便到证券公司找了一份金融衍生品交易员的工作,并成为斯坦福大学的特聘讲师。 拉夫琴想把加密技术应用到商业活动中,他和彼得·泰尔商议的结果就是两个人一起创业。公司创立伊始,他们将公司命名为fieldlink。在开始网上结算服务之后,他们将公司改名为confinity。
一场“政变”
埃隆的x公司和拉夫琴、彼得·泰尔的confinity公司虽然曾经是竞争对手,但在2000年他们最终决定将两家公司合并,并沿用x(后更名为paypal)的名称。原财捷集团的比尔·哈里斯担任首席执行官,彼得·泰尔担任首席财务官,而董事长一职则由最大的股东埃隆担任。 然而,公司一旦合并必然产生不为外界所见的内部斗争。在paypal公司内部产生的矛盾是由作为首席执行官的哈里斯和作为首席财务官的泰尔在业务方向上的分歧引起的。矛盾最激烈的时候,哈里斯曾经直接将25 000美元作为政治献金给了民主党,这件事被公开后,两个人就彻底走向了对立。 在研发部门也出现了这种剑拔弩张乃至合作即将破裂的状态。他们一派主张转向windowsnt(微软1993年的操作系统)技术,一派主张继续推行unix系统(一个强大的分时操作系统),这两派形成了鲜明的对立。顺便说一下,埃隆是windows派,而拉夫琴是unix派。 结果,没过多久与哈里斯对立的泰尔宣布辞职。紧接着,董事会决定换掉哈里斯。就这样,埃隆就任paypal公司首席执行官。 埃隆就任paypal首席执行官之后,想立刻将公司的名字由paypal重新改为x,并为之做了准备,但公司内部的大多数人对此持反对意见,因为大家都认为x这个名字听起来像是色情网站,不能轻易被普通人接受。特别是来自confinity公司的人强烈反对更改公司的名字。 在windowsnt派和unix派的矛盾还没有解决的时候,埃隆却说他想观看2000年9月开始的悉尼奥运会,便远飞到澳大利亚旅行去了。这时候的埃隆还太年轻。 然而,有一个人是不会放过这样一个绝佳机会的,他就是拉夫琴。拉夫琴趁埃隆不在公司的这段时间,将来自原confinity公司的人全部召集起来,决定发动一场“政变”。他召开了董事会,要求董事会解除埃隆的职务。当然,他也没有忘记这样做的风险:“如果我们的要求在董事会上没有通过的话,那我们就不得不离开公司。” 结果,会议通过了解除埃隆职务的决定,埃隆是在前往澳大利亚的飞机上听说这一消息的。后来他自嘲说:“整个假期这件事都让我沮丧。”这件事让人一下子联想到,一手创办苹果公司的史蒂夫·乔布斯在30岁时曾经被赶出苹果公司的境遇。
paypal被收购,套现1.7亿
埃隆·马斯克的职务被解除之后,paypal的首席执行官由泰尔接任。但paypal内部的斗争才刚刚开始。 当时,paypal通过电子商务公司易贝使用户数量不断增加,但易贝的首席执行官、女强人梅格·惠特曼则认为,paypal只是在利用易贝为他们自己赚取利润,她十分不爽。梅格·惠特曼想使用易贝自己收购来的结算服务提供商billpoint。 但因为paypal的优良服务,它得到了广大用户的强烈支持,并且用户人数还在不断增加,这是比梅格·惠特曼的手腕还要强大的力量。 另外,paypal现任首席执行官泰尔这时候也开始寻找将公司出售的对象。将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公司转手卖掉是硅谷最成功的模式之一。而且,泰尔在做这一打算的同时,也在为公司上市做准备。为了以防万一,如果找不到好的出售对象,让公司上市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结果,一向交恶的易贝和paypal最终达成了协议,易贝以1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paypal。这时,拥有paypal 12%股份的埃隆,像前面提到的那样,得到了1.7亿美元。正是这笔意外获得的巨额财富,使埃隆有资本向宇宙发起挑战。
“如果美国宇航局不做,那就由我来做”
在互联网世界里衍生出了很多商业活动,在技术日新月异、发展无比神速的背景下有一个不可动摇的规则,那就是:“即使是手上没有资金,也可以创业。”谷歌和脸谱网(facebook)的发展就适用于这条规则。 但与此相对,世界上也存在这样的行业,没有巨额的资金根本无法进入。典型的行业就是航空航天领域。火箭开发简直就是一只噬金虫。 埃隆的确是一个亿万富豪,但用在火箭开发上的资金远非他拥有的财富所能及。埃隆为什么要涉足宇宙开发这一领域呢? 事情要追溯到2002年,埃隆打算向火箭开发这一领域发起挑战,源于他和朋友的一次对话。当时正值深夜,窗外下着雨,他们开车回纽约。 漫长的旅途中两个人都有些无聊,朋友不经意地问埃隆:“paypal之后,你想做什么?”埃隆回答道:“我一直对宇宙十分感兴趣。”他回答的声音很小,似乎在自言自语。卖掉paypal之后成为超级富豪的埃隆,曾经面对关于宇宙的问题发出过感慨:“凭我一人之力恐怕也做不成什么吧。”车在深夜的雨中疾驰。宇宙开发不仅需要耗费大量金钱,而且过程复杂,不是一件轻易就能成功的事情。然而,两个年轻人聚在一起热情高涨,难得的是两人都坚信人类一定会到达火星!当时,埃隆的脑海中涌现出一个类似于一种启示的疑问:“迄今为止,人类为什么还没登陆火星呢?”埃隆浏览了美国宇航局的官方网站,但上面却没有关于火星的任何记载。 “这,是不是搞错了?” 实际上,作为世界宇宙开发领导者的美国放弃把人类送上火星的愿望并不是因为技术上的困难,真正的原因在于,火箭的研发费用实在是高得惊人。1998年,美国宇航局粗略计算了一下从地球到火星的载人飞行费用,结果是这一飞行要花费5 000亿美元。 然而,这样一笔庞大的经费对于搞政治的人来说只会给他们增加麻烦。对于美国的政客来说,高额的预算是导致政治斗争的根源,他们对此避之唯恐不及。也就是说,虽然美国有开发宇宙的梦想,但却无法通过这一耗费大量金钱的计划,与其说是技术原因,倒不如说是经济原因。结果就是,美国国民对登陆火星这件事逐渐失去了兴趣。实际上,美国宇航局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制造出一种火箭,既能把人类送上火星,成本上又能承受。 于是,埃隆下定决心:“那我就凭借自己的力量制造出这种把人类送上火星的火箭吧。” 数月之后,埃隆便创办了宇宙火箭公司——“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其目标就是将人类送上火星。 目前,地球总人口已经达到了70亿,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100亿。但随着二氧化碳的排放不断增加,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不断上升,环境恶化不断加剧。气候异常、粮食危机和水资源匮乏将威胁地球上生存的人类和其他生物。在这样的环境下,地球真的还能够容纳那么多人吗?埃隆认为,人类迟早会不得不到地球以外的星球上生活。所以他开始行动了,为人类移民火星做准备。 为此,第一个不得不克服的困难就是巨额的火箭开发费用。
回归原理
虽然埃隆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主修的是物理学,但恐怕没有任何一个企业家像他那样将物理学的想法活用到商业上来。物理学不是模仿或类推,而是从原理上开始思考。 然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管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我们都在模仿中进步。比如,我们在模仿周围大人或者前辈的做法时,甚至会比他们做得更好,孩子的成长就是一个典型事例。 但在需要挑战和创新时,模仿不起任何作用。真空管曾经是电子产品的核心,但不管人们如何对真空管进行研发,都不能发明出和它的原理根本不同的晶体三极管。因此,像飞利浦这样的大型真空管生产商向晶体三极管领域转型就非常缓慢。埃隆明白,在尝试推出过去没有先例的新产品时,回归原理,重新审视事物才是最重要的。 旨在开发火箭的埃隆第一步就是思考“组成火箭的材料有哪些”这一根本性问题。答案是:航空用铝合金,还有钛、铜和碳素纤维。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这些材料的市场价格是多少? 埃隆得到的答案是,火箭的制作材料所花费的金额仅仅是火箭整体开发费用的2%。这个比例与其他机械产品相比简直就是小菜一碟。比如特斯拉生产的电动汽车,材料费用占总体费用的20%~25%。如果是电脑的话,材料费用会占到总费用的90%。不管怎么样,它们的制作材料所占整体费用的比例都不止一位数。 那么,这到底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埃隆拿出了别人没有的勇气,从此以后他便开始将“大大降低火箭的总成本”作为开发的根本问题。他坚信,他一定可以制作出比以往成本都要低的火箭。 比如,美国制造德尔塔4型重型火箭所花费的开发费用是25亿美元,发射费用是1.5亿美元。 在这样的情况下,埃隆公布了他看似有些狂妄的目标:用通常火箭成本的1/10来制造火箭。正是基于这一点,他成立了宇宙开发公司——“太空探索技术公司”。 美国就是一个谁都可以成立公司的国家,即使是成立风险投资公司也很常见。史蒂夫·乔布斯创立苹果公司时仅用了100美元,谷歌和脸谱网在创立时也是类似的情况。 但如果是创立宇宙开发公司情况就不同了。就算成本再低,也需要一笔数额庞大的原始资金。然而,如果风险投资公司没有财力,就意味着很难启动,也没有人才进行设计开发。大多数人都对埃隆此举持怀疑态度,“风险投资公司真的可以造火箭吗?”火箭开发方面的专家断言,火箭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几十年的开发时间,最重要的是,如果没有政府的全面支持是根本不可能成功的。但是埃隆并没有因为这样的质疑和批评灰心丧气,而是开始着手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员工一起开发他们的第一枚火箭——“猎鹰1号”。 但是,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创立两年之后,埃隆被命运中的另一样东西“牵绊”住了,那就是电动汽车。
沉迷于电动汽车
埃隆在大学时代曾经多次思考过,会引起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等气体会加剧全球的环境问题。之后,他认为,为了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和对环境的破坏,应该普及电动汽车,取代燃油汽车。 这时,有一个人在认真地考虑制造取代燃油汽车的电动汽车,他的名字叫马丁·艾伯哈德。而在另一个地方,另一个人因为自己小时候的体验,产生了制造电动汽车的强烈想法,他就是j·b·斯特罗贝尔。正是斯特罗贝尔向创立了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比自己大4岁且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埃隆提出了制造电动汽车的出资请求。 艾伯哈德在加利福尼亚创办了电动车制造公司——特斯拉。他曾经请求风险投资公司出资但却惨遭拒绝,当时公司正处在经营困难时期。艾伯哈德出生于加利福尼亚,比埃隆大11岁。他对全球工业依赖于中东石油的现状不满,认为应该使用新能源减缓全球变暖。他同时拥有电脑信息技术学位和电气工程硕士学位,从伊利诺伊大学厄巴那–香槟分校毕业后,曾在慧智科技公司工作过,之后创办了互联网终端公司等两家公司。最后,艾伯哈德创办了特斯拉。 在艾伯哈德制造电动汽车之前,acp公司(ac propulsion)早已制造出电动汽车tzero。acp公司创立于1992年,是由艾伦·库宁创办的不进行量产而是以设计为主的电动汽车公司。这家公司首次制造出tzero是在1997年,这是一款纯手工制造的电动跑车。车身携带铅蓄电池,输出功率达到了150千瓦,能在4.7秒之内将时速由0公里迅速提升至97公里。这款电动跑车拥有超高的行驶性能,当时在业内成了一个热门话题。 acp公司的tzero给年轻的斯特罗贝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斯特罗贝尔在14岁时,在二手车店第一眼看到高尔夫球场上用的电动球车之后,便被它深深地吸引了,随之他的心中就产生了一种想要制造一辆电动汽车的想法。多年之后,他终于实现了制造电动汽车的梦想。 很快,他便构思出使用混合燃料的拖车,25岁的时候斯特罗贝尔还将保时捷944改造成了电动汽车,从此他成了电动汽车的发烧友。斯特罗贝尔在斯坦福大学学习的是能源工程学,并取得硕士学位。毕业后他在罗森汽车公司工作过一段时间,从事混合燃料动力的开发工作。之后,他和一家名叫vocolumn的宇宙航空公司一同创业,主要从事由氢发电的飞机的研发。另外,虽然适合远距离飞行的混合燃料推进系统的方案得到了特许,但这项技术的专利却属于波音公司。 埃隆和斯特罗贝尔相遇之后,刚好艾伯哈德向埃隆提出请求对特斯拉投资,于是埃隆步入了以锂电池为动力的电动汽车领域。电动汽车并不像燃油汽车那样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不会产生任何废气。普及电动汽车是为了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不言而喻,这是它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共同点。 2004年,埃隆向特斯拉投资,同时就任该公司的董事长,艾伯哈德担任首席执行官,斯特罗贝尔担任首席技术官。埃隆决定以一个投资者的身份,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重新审视电动汽车产业。 埃隆这时制定的电动汽车战略是具有独创性的。其他公司的矮矮胖胖的车体设计都是面向一般用户的。与此相比,埃隆及其团队的设计则直指金字塔的顶端。也就是说,他们设计出了谁都想拥有的超酷跑车,这个战略一下子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力。之后,该公司打算将这款车向主流大众推广,并以“金字塔的底层”为目标进行研发销售。具体的做法是,设计出三款适合不同人群的车:价值10万美元的高级双人座跑车roadster,价值5万美元的中级4门轿车,以及价值两万美元的大众车型。 首先开始的是roadster的研发。
投资家的刚毅手腕
埃隆在特斯拉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吸引全美投资者的资金,这一任务非常具有挑战性。为此,埃隆需要拿出一个很吸引人的项目计划。首先就是埃隆和艾伯哈德在两年内完成电动跑车roadster的开发计划,开发费用设定为2 500万美元。然而,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天真的计划在日后让他们吃尽了苦头。 埃隆在2004年实施的第一轮融资中获得了750万美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2005年的第二轮融资中他筹集到了1 300万美元。这其中包括埃隆pass technology partner等硅谷大公司逼得的资金。 特斯拉的目标是打造一款酷劲十足的电动跑车,但仅仅有资金是不够的。实际上,特斯拉是一个外行公司,他们需要的是制造汽车的专业“工匠”。 于是,特斯拉决定和英国的莲花汽车公司签订共同开发电动跑车的合同。莲花汽车于1952年诞生于英国,是一家向世界推出了多款赛车的著名汽车生产商。特别是在1996年,这家公司生产的“莲花elise”轻型跑车备受世界车迷的推崇,赚足了人气。它拥有流线型性感的车身和超低的驾驶座位,它的车体由铝合金制成,外面使用了纤维强化塑料,这使它实现了轻量化。顺便说一下,“elise”是在莲花汽车陷入经营危机之后,向该公司伸出援助之手的罗马诺·奥尔迪奥利的孙女的名字。 艾伯哈德坚信,对于作为外行的特斯拉来说,与有着骄人业绩的著名莲花汽车合作是最好的选择。通过签订合作合约,特斯拉不仅从莲花公司得到了新型电动汽车设计开发的建议,而且还得到了莲花汽车制造方面提供的协助。对于一个蹒跚学步的公司来说,莲花公司就像护士和家庭教师一样,从两方面为特斯拉的成长保驾护航。
两种“碰撞”
特斯拉最初的试做模型是特斯拉的技术人员将刚刚完成的电动汽车行驶系统组装到莲花elise的车身上,无论如何算是完成了实验的突破。然后,他们开始试着让汽车跑起来。特斯拉制造出了数十种专供试驾的模型。为了制造出最好的电动汽车,特斯拉对汽车的续航能力和耐用性进行了反复测试,最后终于解决了核心的技术问题。 但特斯拉的领导者大多都是it(信息技术)行业出身,埃隆如此,艾伯哈德也曾解决过很多关于软件的问题。在it世界,电脑的故障很常见,多数情况下不会产生致命的影响。 然而,现在他们制造的是汽车。如果汽车发生了事故,和大货车相撞,不能保证司机的安全就后果严重了。 艾伯哈德在一次演讲中说:“汽车事故和电脑故障完全不同。”在it世界里理所当然的事到了汽车开发领域却完全不是这样。现在,一群没有汽车制造经验的人聚到一起。为了尽快完成roadster,特斯拉的技术人员竭尽全力,反复尝试,纠正错误,但是在黑暗中,曙光还没有出现。 第二章 艰难的航程——人生最低谷
“猎鹰1号”,发射!
2005年,埃隆离开自己的家乡南非已有17年。2004年圣诞期间,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发生了海啸。2005年夏天,美国东南部的路易斯安那等州被“卡特里娜”飓风袭击,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股不安笼罩着世界。 像是要向这股不安风潮挑战一样,在这一年,埃隆作为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发表了极其重要的讲话。他向世界宣布,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生产的第一枚无人宇宙火箭“猎鹰1号”将于11月25日发射升空。此时,人们全都注意到了这位来自硅谷的年轻创业者埃隆·马斯克和他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以及他们制造的“猎鹰1号”,对此既充满了期待又带有一丝不安。 那么,将要首次发射升空的“猎鹰1号”到底是什么样的火箭呢?从火箭燃料上讲,火箭分为“固体燃料火箭”和“液体燃料火箭”两种。 固体燃料火箭因为使用固体燃料,其内部会产生巨大的推动力,但它的缺点是一旦点燃就不能熄灭,很难准确控制。而且,燃料燃烧时会产生高温和高压,制造火箭时必须使用耐高温和耐高压的材料,但这样火箭就会变得非常笨重。 液体燃料火箭的燃料和氧化剂分别保存在两个罐装容器中,在燃料室中混合燃烧,这样便可以控制燃烧状态,准确控制推动力。为了保证助推剂的顺利供给、喷射、燃烧等,火箭的内部构造会设计得非常复杂。与一旦点燃就不能熄灭的固体燃料火箭相比,它可以反复点火和熄火,所以能够在发射前进行反复试验,这样就能提高火箭的性能和发射的准确性。目前,世界各国发射的大型火箭都属于液体燃料火箭。而且,这种火箭在量产方面非常具有成本优势,同时也可以提高人们对它的信赖度。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1号”,以及之后的火箭在设计时全部采用了液体燃料。
发射一波三折
“猎鹰1号”火箭全长21米,总重量约为39吨,内部填充了大量液体燃料后被运送到了位于马歇尔群岛共和国夸贾林环礁的里根弹道导弹防御测试站。在这里它“整装待发”。一腔热血,想要创造历史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火箭发射员工,已经做好了火箭发射之前的一切准备。 但真正做好全部准备比他们预计的晚了一天,是在2005年11月26日。由于当天的天气十分恶劣,所以倒计时推迟了1个小时。即使是这样,埃隆还是耐心地等待着“猎鹰1号”发射升空的那一瞬间,因为这是他迈向宇宙的第一步。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火箭发射之前,工作人员发现液体氧化燃料的设定出现了失误。他们原打算进行快速手工修复,却又发现主计算机出现了问题。结果,这天只能终止火箭发射。 火箭没有成功发射让埃隆始料不及。但是,现在时间根本不允许他垂头丧气。他第一时间发表声明:“新的发射日期定在12月中旬。”是的,世间万物瞬息万变,有着从事互联网工作经验的埃隆深知这一点。如果不会与公众和媒体打交道,那么很快就会被他们遗忘。为了不让世人失望,他废寝忘食,将所有精力都放在了这件事情上。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技术人员为解决问题费尽了心血。20天后,他们决定再次将“猎鹰1号”发射升空。 但这一次天空女神还是没有眷顾埃隆和他的团队,就在“猎鹰1号”发射之前,发射再一次被终止。 原因在于,在第一级火箭的燃料舱里出现了结构性缺陷。为了找出问题和修理故障,火箭再次被卸下了发射台。这就像在拳击比赛之前选手已经上场,但在双方交手之前却因为医生叫停而被宣告输掉比赛一样令人沮丧。 埃隆强忍住悲痛,说道:“我预想,火箭发射最快也要推迟到明年1月下旬吧。”
漫长的再次准备
虽然向未知发起了挑战,但人生并不是轻易就会收获成功,因为在挑战和成功之间会有残酷的考验等着你。 “猎鹰1号”并没有从夸贾林环礁的里根弹道导弹防御测试站升空。2006年1月过后也没能再次登上发射台。 埃隆事后发表声明说2月可以发射火箭,但直到都灵冬奥会开幕前,他们面临的形势依然非常严峻。他们只能再次声明:“虽然火箭发动机的测试已经完成,但还没有得到发射许可,看来还需要再等一段时间。” 很多人沮丧地说:“果然,对于风险投资公司来说发射火箭还是没那么容易。” 美国宇航局在航空飞机退役之后,决定活用民间企业的力量向国际空间站运送物资。这之前美国宇航局的做法耗资巨大,考虑到灵活运用民间的力量控制成本,开始施行商业运送计划。美国宇航局将给民间企业提供技术和资金,希望这些企业可以进行低轨道运输和向国际空间站运送物资。 然而,当“猎鹰1号”多次延迟发射后,有人开始批判美国宇航局的判断,其中包括在人类历史上首次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他们认为,如果民间企业向国际空间站运送物资的进程放缓,那么迄今为止美国宇航局对于宇宙的探索就会被民间企业拖后腿。而且,如果出了人命的话,那么世人对于宇宙探索的热情就会冷却,巨大的投资可能就会成为巨大的浪费,从而备受公众抨击。 看到“猎鹰1号”没能成功发射,那些宇宙开发部门的专家幸灾乐祸地说,“早就说过了啊,这是白费力气”,还假惺惺地连连叹气。美国的宇宙火箭开发因为有巨大的利益存在,所以才会形成一个利益群体,这一利益群体具有排外性,拒绝制定新规则的人加入。 但是,不管埃隆和他率领的优秀的、不甘失败的技术人员承受什么样的批评和谩骂,他们都会为“猎鹰1号”的发射而不懈努力。面对批评,他们只能用事实来反击。
燃料泄漏,“猎鹰”坠落
2006年的春天,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迎来了“猎鹰1号”发射升空的日子。3月24日,“猎鹰1号”在发射台上喷着滚滚火焰腾空而起,最终成功冲上了南太平洋的上空。这次发射比最初确定的时间晚了四个月。埃隆和技术人员兴奋异常,大呼“太好了!”……但就在那时,“猎鹰1号”的绝缘材料从高空坠落。更糟糕的是,在几秒钟后,发动机喷射管的方向突然发生了巨大偏移。在火箭发射升空40秒后,它便坠落在了太平洋上。斥巨资制造的“猎鹰1号”瞬间将技术人员的辛勤劳动变成了海上的垃圾。这一次埃隆遭受了沉重打击。 技术人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发射失败的原因——燃料发生泄漏,导致火箭周围起火。燃料泄漏使燃料仓里的压力变小,致使安全装置启动,最终导致发动机停止运转,刚刚升入高空的“猎鹰1号”坠毁在了南太平洋上。 人生和火箭都不能避免失败,重要的是我们从失败当中学到了什么。 在燃料泄漏之前,主发动机和软件等都没有问题,“猎鹰1号”的飞行也非常顺利,飞行轨道的偏差不到0.2度,一切都很好。 技术人员抓紧时间研究“猎鹰1号”发生燃料泄漏的根本原因,然后开始为下一次发射倾注更大的努力。春夏过后很快便迎来了圣诞节,然而“猎鹰1号”还是没能再次发射。
特斯拉继续融资
与“猎鹰1号”没能发射成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人们对电动汽车生产商特斯拉的期望值不断上升。 2006年,特斯拉进行了第三次融资,这次埃隆筹集到了4 000万美元。在这次融资过程中,谷歌的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拉里·佩奇,易贝的原总裁杰夫·史科尔都对特斯拉给予大力支持和慷慨出资。 2006年7月4日,是美国独立纪念日,这一天太阳能发电企业“太阳城”成立。这家企业的创始人是埃隆的表弟,一个名叫莱登·赖夫的年轻人。化学燃料的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从而破坏环境,而这家公司成立的目的就是要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实际上,埃隆给了太阳城公司很多建议,并投入了大量资金,而且还担任这家公司的董事长。当时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和特斯拉的经营非常艰难,但埃隆宏大的事业观,使他能够站在拯救地球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是一般人想都不敢想的。由此来看,他的野心和远大的理想是分不开的。 我们在前面提到,埃隆和艾伯哈德在事业起步阶段打算用两年的时间,耗资2 500万美元开发出高级电动跑车roadster。转眼间两年过去了,开发资金已经达到了6 050万美元,超出了预先的计划,但是roadster还是没有成功上路。2007年5月,特斯拉第四次融资融到4 500万美元。但是,这时特斯拉内部已经一片混乱。
roadster开发现场的混乱
roadster作为一款高级跑车,售价为10.9万美元。预售开始后,著名好莱坞演员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布拉德·皮特、乔治·克鲁尼等人先后购买,使得roadster一时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话题。然而,让roadster成为话题并不是特斯拉的销售目的,关键还是要看roadster的销量。 roadster的生产十分缓慢,有谣言说原因是电气系统的开发不顺利。实际上,最大的问题在动力传递装置变速器上。roadster最初设计时采用了麦格纳国际公司的两挡变速器,只是它在持久力上存在问题。变速器在数千公里的行驶测试中出现了不稳定状况,因此特斯拉只能抓紧时间改变设计。最终,特斯拉决定使用博格华纳公司的产品。 然而,因为特斯拉已经接受了第一批订单,如此一来交货日期必然会受到影响,所以第一批roadster还是使用了麦格纳国际公司的变速器。否则,特斯拉将错过交货日期。之后,特斯拉使用了博格华纳的变速器和与之相配的电气组件、冷却系统来改变设计从而改良了性能,然后为客户更换之前已经售出的产品。这一过程对于特斯拉来说十分不利。 制造费用扼住了特斯拉的咽喉。 roadster根据预订量只生产了2 500辆,当初特斯拉在选择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时并没有选择面向量产的零部件商,而是选择了只满足少量特殊订单的生产商。特斯拉的这一选择导致成本高昂。特斯拉原本是想靠量少、质优、高价取胜,却从未料到实际情况并没有达到它预期的效果。 虽然这些情况埃隆都有心理准备,但他们还是太天真了。roadster不能出货,营业额就得不到提高,导致特斯拉资金周转困难。特斯拉也支付不起用于生产研发的费用,公司内部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 然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如果没有失败的教训,特斯拉就不会发展。硅谷创业人才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他们能在短时间内从失败中学到更多。 2007年,在roadster发售前两个月,埃隆判断,公司再这样下去,混乱将会一发不可收拾。所以,他决定解雇特斯拉的创始人艾伯哈德,寻找新的首席执行官。 作为一名投资者,埃隆也参与了特斯拉的经营活动,甚至在设计上也参与其中。虽然有时候效果很不错,但是他也有和艾伯哈德产生分歧的时候。 比如,在设计时,埃隆提出将车的门把手设计成触摸板式,但是艾伯哈德反对说,那样会增加额外的成本,并且roadster的出货日期会再次推迟。再比如,埃隆提出将位于车门下方的车体侧梁设计得更低一些,但艾伯哈德反对说,这样会增加工作量,加重作业负担。 虽然这样的分歧并不能说明什么,但埃隆和艾伯哈德之间矛盾的增多无疑延缓了roadster的开发。不久之后,被解雇的艾伯哈德就对埃隆和特斯拉提起诉讼。 因此,为了不扩大特斯拉的混乱局面,埃隆没有担任首席执行官,而是另觅他人。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原因在于埃隆的另一家公司——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还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不算失败的成功
就在艾伯哈德和埃隆关系不断恶化时,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技术人员正在心无旁骛地为“猎鹰1号”的发射做着准备。 2007年3月20日,“猎鹰1号”在夸贾林环礁的火箭发射场发射,距离上次发射失败已经过去了将近一年的时间。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技术人员倾尽全力、排除万难,“猎鹰1号”终于在南太平洋发射升空。但当日的网络新闻却这样写道:“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1号’再次发射失败。” “猎鹰1号”发射后第七分钟,它的第二级火箭提前停止了工作,所以火箭没能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发射后,第一级火箭成功分离,随后第二级火箭的点火、搭载物的分离都非常顺利。最重要的是“猎鹰1号”达到了300公里的高度,这算是一个可喜的成果。 埃隆说:“宇宙火箭的开发无疑是一项压力巨大的事业,但我对这次的结果并不感到失望,不仅不失望,我还十分高兴。”正是这种乐观精神让埃隆具有挑战和开发宇宙的持续动力。美国总统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曾经说过,指挥官具有乐观精神非常重要,如果指挥官不自信,没有热情、乐观的精神,就无法取得胜利。 埃隆对媒体解释道:“今天的发射很成功,虽然不是很完美,但还是值得高兴的一天。”当然,他这些乐观的话也是对员工的一种鼓励。如果领导者的意志都消沉了,那么员工的意志也会跟着消沉。
启动“猎鹰9号”计划
梦想有一个特点,顺境就会膨胀,逆境就会萎缩。 正因为埃隆面对的总是非同寻常的逆境,所以他才用异于常人的乐观与执着去迎接挑战。更令人惊讶的是,埃隆并不仅仅着眼于“猎鹰1号”,他还一并进行了“猎鹰9号”的设计开发。“猎鹰9号”拥有比“猎鹰1号”高出10倍的入轨能力和高过15倍的升空推力。 虽然困难重重,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技术人员还是兢兢业业地完成了“猎鹰9号”的详细设计讨论书,并向美国宇航局提出申请,耐心等待美国宇航局的批准。“猎鹰9号”的发射基于美国宇航局主导的cots计划,向国际空间站运送物资。计划由“猎鹰9号”火箭搭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独立开发设计的宇宙飞船——“龙飞船”。 当然,这只是计划。作为第一步的“猎鹰1号”发射都没有成功,却又在计划“猎鹰9号”和宇宙飞船的开发设计,这对于害怕失败、总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小心谨慎的人来说可能非常难以理解。然而,对于仿佛能和火车一起前进的埃隆来说,他丝毫都不犹豫。 一名优秀企业家的特点之一就是,他能在处理眼前面临的问题时全力以赴,而且能将更多的精力放眼于未来。著名的经济学家彼得·德鲁克说过,领导者需要发挥的作用之一就是“将眼前必要的事和将来必要的事进行很好的协调”,事实的确如此。 2007年8月,“猎鹰9号”搭载宇宙飞船“龙飞船”通过了美国宇航局安全审查委员会第一阶段的审查。
寻觅首席执行官
当时,埃隆一定在想如果自己会分身术该多好。没有发射成功的“猎鹰1号”虽然很棘手,但对于特斯拉来说,艾伯哈德被解雇之后,寻找一个新的首席执行官来收拾残局迫在眉睫。 在这样的情况下,埃隆暂定的新任首席执行官为迈克尔·马库斯。 马库斯是世界知名的委托制造业伟创力公司的领军人物。他的任务就是出色地完成特斯拉之前已经接受的roadster订单,然后再将roadster交到顾客手上,直到埃隆找到可以将特斯拉引领到下一个阶段的首席执行官为止。 马库斯在组成新的管理团队之后,将他们召集起来,并把他们面临的问题一一写在白板上,然后再决定问题由谁负责解决。本来是理所当然的事却进展得相当不顺利。每次讨论都纠结于一次实验要花费多长时间,找出制造的问题需要多少天、需要多少费用等问题。特斯拉公司的创新精神已经消失不见。 在努力将公司带上正轨的过程中,埃隆找到了担任首席执行官的合适人选。他就是创办了半导体单片存储器公司的格夫·迪罗里,他在高新技术行业积累了多年的管理经验。 12月,迪罗里被任命之后,立即开始为改善公司的现状实施一系列措施。他对公司员工的业绩做出了实际的评估,也辞退了一些人,甚至还辞退了一些从公司创业伊始就为特斯拉工作的老员工,此次裁员的人数占总员工的10%。不仅如此,迪罗里还对公司财务进行了整顿,网络媒体将此称为特斯拉的“家庭纠纷”。 为了消除公司内部的不安,埃隆有必要对迪罗里进行援助。作为特斯拉的董事长,埃隆反省说:“去年没能控制公司资金的周转率。”然后,他强调了决心:“我们董事会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决定更新管理层。” 在roadster的开发现场,混乱的状态被一种新的措施改变,但新的措施要在现场实施并完成目标,预计还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而且,即使迪罗里有一套管理公司的理论,但想要掌好曲折前进中的特斯拉公司的舵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外界的期待越大,一旦不顺利人们的反对和怀疑也就越多,有时候甚至会出现夸大和歪曲。 面对市场上人们对特斯拉的质疑,埃隆依然乐观:“根本没有必要担心特斯拉的资金问题。”即便如此,不安的浪潮还是涌了过来。这一次,埃隆坚定地说:“即便所有的投资者都放弃了特斯拉,我也会一如既往地支持它。”全世界对埃隆的坚定和乐观感到震惊。 在世界上可以这样断言的企业家到底有多少呢?毫不夸张地说,埃隆向传统的美国汽车产业发起挑战,而且绝不放弃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
特斯拉要倒闭?!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雷曼兄弟破产,而这一事件又使美国陷入了经济不景气。 roadster电动汽车刺激了好莱坞明星的购买欲望,特斯拉收到了1 200台的订单。大概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因为仅仅看到了一部电影的预告片非常精彩就去看了电影,结果却大失所望。roadster的“预告片”就很漂亮,但事实并不完美。 到了出货日期却没能出货,直到2008年2月特斯拉才终于交出一辆roadster。顾客的预付金从5 000美元到6万美元不等,已经交了预付金的他们面对这种情况很无奈。外界开始纷纷猜测,“特斯拉公司危机重重?”“特斯拉公司是不是要倒闭了?”久而久之,越传越真的谣言和猜测开始流传开来。 同年2月埃隆进行了第五次融资。尽管周围充斥着流言蜚语,但这次融资仍然高达4 000万美元。毫无疑问,这次融资充分证明了投资者对埃隆的信任。然而,实际情况却像拔河比赛一样艰难。事后埃隆说出了自己内心的苦闷:“在通用汽车和克莱斯勒汽车都渐渐走向倒闭时,一个新兴电动汽车制造商想要筹集资金,简直比登天还难。” 美国人在雷曼兄弟破产带来的信用不安中徘徊,如果这时特斯拉倒闭,那么用户预付给特斯拉的订金岂不是要打水漂了?继创始人艾伯哈德被解雇之后,特斯拉再次陷入了混乱。
成功就在下一次
之前已经说过,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1号”在发射的前几个阶段接连失败。之后,“猎鹰1号”虽然发射成功,但在进入宇宙的预定轨道之前仍然坠落大海。 即使这样,埃隆也没有放弃这项事业,而是带领自己的技术团队为宇宙飞船入轨不懈进行第三次尝试。在此期间,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技术人员顶住压力,为取得成功倾尽全力;其中之一就是对马林发动机进行改良。迄今为止,“猎鹰1号”使用的都是马林a型发动机。 总的来说,位于火箭尾部的喇叭状的膨胀起来的排气喷管是火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高速喷射出的燃料通过燃烧产生大量高温气体,以此产生强大的推力。火箭燃料燃烧时的温度高达数千度,过去的火箭开发技术人员为使喷管和燃烧室耐这种超高温绞尽了脑汁,就连发明了德国历史上第一枚弹道导弹v–2、被誉为导弹之父的沃纳·冯·布劳恩也经历过这样的困难。 埃隆和他的工作人员在最初开发的马林1a中,使用的喷管是由一次性的不易导热的碳素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的,其采用剥蚀冷却方式,从而达到耐高温的效果。但是,在第三次发射中,工作人员对“猎鹰1号”上的喷管进行了改良,这次火箭上搭载的是再生冷却式的马林1c。 它的构造是这样的:在马林1a当中,将推进剂的一部分导入围绕在喷管和燃烧室周围的细管当中进行冷却,然后再将推进剂送到燃料室,这样燃料在燃烧时就能产生更高的温度,从而产生更强的推动力。 第二次发射失败一年半之后,也就是2008年8月2日,搭载着“先驱者”的“猎鹰1号”的3号机在南太平洋的夸贾林岛上伴随着轰鸣声发射升空了。 这次,在火箭第一级采用的马林1c发动机在点火之后正常燃烧,火箭飞行顺利。然而火箭的第一级和第二级在分离时却失败了。因为第一级的燃料还有剩余,所以第一级在加速时和第二级起了冲突,就像在接力赛跑中,前一名赛跑者超越了已经接到接力棒的后一名赛跑者一样,这样的失败真的很让人尴尬。 在人类历史上,如果有成功法则的话,那就是“不怕失败”。如果只是一味地沉溺于失败和挫折中不能自拔,永远也不会成功。虽然有人说“在硅谷,失败者的坟墓漫山遍野”,但对于埃隆来说,进入墓地还为时尚早。 埃隆曾评价说:“搭载了新型马林1c发动机的第一级火箭表现十分出色。”并且他还自卖自夸道:“在二级的分离阶段,发动机的点火也非常成功。”是的,如果他不自卖自夸,那么将没有人夸奖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此外,他还说:“整流罩的分离也很正常。”顺便说一下,所谓的整流罩就是位于火箭的最前端,罩在卫星及其他有效载荷上的“壳”,以防止卫星受气动力、气动加热及声振等有害因素的影响。 埃隆一开始就知道发射火箭是很困难的事,但没有想到竟然这样难。前方的道路充满荆棘,这时的埃隆一定深有体会。
和妻子浪漫相识
就在“猎鹰1号”第三次发射失败的时候,埃隆迎来了他人生当中最重大的变故——特斯拉因roadster电动汽车不能出货陷入混乱。这样的状况使埃隆陪家人的时间变得很少,他与妻子贾斯汀的关系开始恶化。 贾斯汀·威尔逊是在19岁读加拿大女王大学时与埃隆相遇的。出生在加拿大东海岸安大略省的贾斯汀比埃隆小一岁,她当时立志成为一名小说家。 一天,埃隆在学生公寓遇到了正在上楼的贾斯汀,他拿出勇气向她打了个招呼,从此两个人的故事开始了。 埃隆向贾斯汀发出邀请:“要不要一起去吃冰激凌?”但贾斯汀因为要去上西班牙语课,并没有答应。贾斯汀究竟喜欢什么样的男生呢? 她喜欢的是“骑着摩托车停在女生宿舍楼下,穿着深棕色夹克,站在昏暗的路灯下喊着我的名字,也就是像罗密欧那样的人”。即对方一定要是一个浪漫的人。 但埃隆却完全不是这样,他是一个注重仪表,喜欢搞科学研究的人。 没有得到贾斯汀青睐的埃隆并没有放弃。虽然贾斯汀没有陪他去吃冰激凌,但不久后,他还是接近了正在读西班牙语书的贾斯汀。埃隆在贾斯汀背后干咳了一声,对着抬起头的贾斯汀微笑,并伸手递过去手中的冰激凌,虽然冰激凌已经开始融化。 之后,贾斯汀这样评价埃隆:“他是一个无法让别人对他说‘不’的人。”埃隆对自己坚信的事总是坚持到底。不仅恋爱如此,工作也是一样,只是当时贾斯汀没有预料到埃隆对工作如此投入。 一天,一心想要成为小说家的贾斯汀走进书店,对着书架说道:“有一天,我写的书也会摆在这里。”和她一起的朋友听后笑着背过身去。 但埃隆却被贾斯汀坚强的意志吸引,这让贾斯汀十分吃惊。迄今为止,贾斯汀的男友都对她过于强烈的好胜心抱怨不已。“我没想到真的有男性会因为我远大的抱负而不是我的长发和小蛮腰而爱上我。”埃隆对贾斯汀的认同和欣赏打动了她的心。埃隆曾经对贾斯汀说:“我感觉在你身上看到了我自己。”这说明两人拥有相似的性格。 2000年,埃隆和贾斯汀结婚了。在易贝收购paypal的2002年,他们移居到了洛杉矶,并且有了第一个孩子。但令人遗憾的是,孩子10个月大的时候因幼儿猝死综合征夭折。两人都深受打击,贾斯汀更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备受精神上的折磨。
要事业还是家庭?
即使这样,贾斯汀还是又一次迎来了做母亲的机会,而且还是一对双胞胎男孩的母亲。生产后不久,她再次怀孕了,这次是三胞胎,而且都是健健康康的男孩。在抚养5个男孩期间,贾斯汀作为一名作家,先后出版了三本小说。 可以想象,丈夫是亿万富豪,贾斯汀应该过着人人羡慕的富人阶层的生活,但感情的裂缝已经不知不觉地开始显现出来。 埃隆肩负着数百个员工及其家庭的命运,每天需要处理的问题堆积如山。埃隆将所有心思都放在了工作上,即使回到家里,在贾斯汀看来埃隆也是人在心不在。贾斯汀渴望埃隆多花时间陪伴家人,但这个愿望总得不到满足,两人之间的裂痕渐渐变得无法修复。 因为特斯拉roadster的交货时间推迟,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1号”发射连续失败以及与妻子的关系恶化,埃隆的人生陷入了最糟糕的状态。想要三者兼顾,到头来哪一件都做不好。 即使埃隆有超于常人的坚韧性格,但在这种情况下放弃混乱的特斯拉,或者放弃太空探索技术公司都是可以理解的。普通人都会这么想,如果埃隆抽些时间修复家庭的裂痕,他还有可能成为一个好丈夫。但埃隆既没有放弃特斯拉,也没有放弃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而是决定离婚。
银行里已无存款
直到2008年9月,特斯拉交出的roadster电动汽车只有27辆。同年10月,媒体爆料说:“特斯拉的银行账户里只有900万美元。对于汽车价格为10万美元以上的高级汽车公司,这个金额简直不可思议。很多人认为特斯拉已经不行了。” 但埃隆却说:“roadster的交货和预付金由我来保证。”这样的话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也许只有埃隆有这样的胆量吧。此时,埃隆已经是特斯拉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在美国,让个人承担公司负债是不正常的事情。通用汽车倒闭破产时,也没有听说当时担任首席执行官的查德·瓦格纳负债,但是埃隆打破了这一传统。
“猎鹰1号”,成功!
对于不畏失败,热爱挑战的埃隆来说,之前一直没有眷顾他的“天空女神”,这一次终于给他带来了福音。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技术人员一直在艰难的技术开发道路上抛洒汗水,不懈攀登,终于将涉及多方面的高难度、极复杂的问题一一解决,这是他们面对困难做出的最好回应。2008年9月28日,装满燃料的“猎鹰1号”被再次运到了位于南太平洋里根弹道导弹防御测试站的发射台上。 上午11点15分,这一刻终于到来了。“猎鹰1号”伴随着轰鸣声发射升空,在蔚蓝的天空中持续上升:发射约2分40秒之后,第一节火箭安全分离;约3分12秒之后,整流罩分离;约10分钟后,火箭终于进入预定轨道。 “这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一天。”埃隆不断重复着这句话。 6年前成立的向宇宙发射火箭的风险投资公司,今天终于取得了成功。“大家都因为成功兴奋不已,我们证明了自己一直以来所做的都是对的。” 迄今为止,花费在火箭开发和实验上的费用,以及三次发射失败的费用,总额已经达到了1亿美元。埃隆对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员工们说:“恭喜大家!我们取得的巨大成功都是大家努力的结果。”他诚挚地表达了感谢之情。三次失败没有让他一蹶不振,埃隆终于有机会说出这种类似玩笑的话:“不是有句俗语吗?有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再四。” 埃隆终于摆脱了2008年那种糟糕的状态。2009年4月,roadster电动汽车顺利交货320台。 第三章 前进——预见未来
roadster的出击
埃隆以及他的团队历尽千辛万苦制造出的高级电动汽车roadster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这是一款两人座的敞篷车,它有流线型的车体,超低的底盘像是吸附在路面上一样,让人印象深刻。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款帅气的跑车。埃隆很在意设计,并参与了这款车的设计工作。 roadster采用100%电动化的设计,即使从车后面看,也不会发现排气筒这种影响汽车外观的装置。价值10.9万美元的汽车在美国开始预售,凭借名流们的争相订购,这款车受到了媒体的高度关注。 埃隆的目标就是要打造一款人们极度想拥有,对拥有的人很羡慕,拥有之后很自豪的电动汽车。roadster正是一款这样的汽车,备受人们追捧。 埃隆对外宣称:“我们制造的电动汽车不是环保车,而是高级跑车。” 这款车全长3.946米,宽1.851米,高1.126米,车体中央配置的动力机是气冷式三相交变电流四极诱导发动机,是一种后置发动机。它的最大输出功率是215千瓦,最大扭矩为370牛·米,它可以和4 000毫升的燃油汽车相匹敌,完全是高性能、高规格。 roadster使用的三相交变电流四极诱导发动机体积小、量轻,为航空专用的铝合金材质,实现了强度和重量的最佳平衡。轴承是陶瓷制的,提高了高速旋转时的耐磨性和持久性。流经电动发动机的定子电流最大值为900安,一直以来发动机多使用铜制卷线,但特斯拉创造了独特的卷线模式,提高了动能和效率。还有,相比一般发动机使用铝制卷线,特斯拉通过使用电阻更小、可以通过更强电流的铜制卷线,使发动机转速达到了每分钟14 000转,提高了效率。
为什么叫特斯拉?
特斯拉这个名字是根据19世纪发明家尼古拉·特斯拉的名字取的。他1856年出生于澳大利亚,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实用型的交流发动机。他设计了双相交流发动机和三相交流发动机,曾作为助手在托马斯·爱迪生的爱迪生电灯公司活跃一时。但爱迪生主张直流发电,主张交流发电的特斯拉深受打击,三年后离开了公司。据说,西屋电气公司曾花了超过20万美元(甚至有一种说法是100万美元)取得了交流电源的专利,这样的价格是空前的。如你所知,现在世界上的配电系统使用的都是特斯拉的交流电。
比保时捷还要快
在roadster驾驶座的后面,搭载着6 831块小型锂电池和汽车的传动系统,这样,车体的重心就移到了后面。车身重1 235千克,但是它的最高时速可达201公里。从0公里/小时加速到97公里/小时只需3.7秒。行驶400米只需12.6秒,这样的速度是惊人的。 如此一来,就有人提出疑问:新型的保时捷911 carrera s(保时捷2006年推出的一款跑车)和特斯拉roadster,哪个更快呢?保时捷911是后置水平对置式6缸发动机后轮驱动,它的总排气量为3 80,最大输出功率为385ps(马力),而且它的最大输出功率比特斯拉roadster的还要大100ps。 汽车媒体《speed》让特斯拉roadster和保时捷进行了终极对决,并将视频放到了网上供车迷观看。在0~400米的比赛中,roadster取得了绝对性的胜利。从踩油门的一瞬间,roadster就可以发挥出最大的扭矩力,它起跑时的优越性展露无遗。 而且,它充一次电能行驶394公里,打破了电动汽车以往的行程纪录。 在开发方面,埃隆特别在意的就是roadster从0到97公里/小时的出众提速和作为一辆电动汽车的最大续航里程。10万美元的价格一般人都买不起,埃隆自信的源泉就在这里,也正是凭借与价格相匹配的高性能,埃隆才能在失败和挫折的泥潭里不断前进。 roadster车重1 235千克,导致它这么重的原因主要是电池重量。因为车上搭载了6 831块平时用于个人笔记本电脑的18650规格的锂电池(锂离子电池鼻祖)。特斯拉的设计构想是不开发专用的大型电池,而是使用大量已经生产出来的生活用电池,这与其他公司不同,被认为很不可思议。比如三菱公司生产的miev概念车和日产的leaf(聆风轿车)都开发了大型专用电池。roadster和它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对于特斯拉大量使用生活用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动力,多数专家一开始就持反对态度,但埃隆相信一定可以这样做并进行了尝试。如果一味畏首畏尾,害怕迈出第一步,那么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会持续增加,自然环境就会进一步被破坏,拯救地球也就成了空谈。 埃隆说了一段十分有开创精神的话:“特斯拉就像黑暗中的启明星。结果,电动汽车的引入使它的发展进程又加速了5~10年。” “如果能尽快普及电动汽车,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量,那将为我们人类延续生命争取到重要的时间。”埃隆说。对于埃隆来说,制造电动汽车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
特斯拉用了什么样的电池?
如果没有高性能的电池,roadster就不能实现高速行驶。 电池原本是由意大利科学家亚历山德罗·伏打发明的“伏打电池”发展而来的。后来,1868年法国人乔治·勒克朗谢发明了勒克朗谢电池。用传导性较强的氯化铵作为电解液,将包裹在多孔质容器里的二氧化锰和碳的混合物作为正极,将锌棒作为负极,就构成了电池。但勒克朗谢电池需要使用液体,使用时要加倍小心,因为电解液很容易出现泄漏的情况。还有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在寒冷地区,液体容易结冰,这样电池就不能使用了。 解决这一问题的是日本人屋井先藏。他虽然是越后国(日本古代的令制国之一)长冈藩藩长的儿子,但一直过着贫穷的生活。他是一名草根发明家,却发明了领先于时代的干电池。 和液体型的勒克朗谢电池相比,它是干燥的电池,所以屋井先藏将它命名为“干电池”,但屋井先藏没有钱申请专利,所以没有得到“干电池发明者”的称号,但干电池产业却在日本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继屋井先藏之后,将干电池发扬光大的人是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从开始生产到之后的80年时间里,这家公司累计生产了1 500亿件产品。另外,干电池进入世界市场后,每年销售量达400亿件以上。 1859年,法国人加斯东·普兰特发明了roadster等电动汽车和手机使用的二次电池(充电后使用的电池)。1897年,日本岛津制作所的第二代领导人岛津源藏发明了蓄电池。 20世纪60年代,日本企业大规模制造和使用了二次电池。三洋电器和松下电器对镍镉电池进行了量产,最终镍镉电池发展成了镍氢电池。到了90年代,锂电池超越了镍氢电池登上了历史舞台。锂电池被广泛应用于个人电脑和手机,这里包含了旭化成公司和索尼公司技术人员的努力和智慧。 现在,一般锂电池的制造方法是将钴酸锂作为主要成分涂在极薄的金属箔上作为正极,将碳涂在另一片薄的金属箔上作为负极。正极和负极之间夹入绝缘体分离隔膜,然后将这三个部分按一定顺序放好,经卷绕制成电池极芯,放进电池外壳里,再经注入电解液、封口等工序,即可制成电池成品。锂电池的原理就是通过电解液中锂离子的移动进行充电和放电。 锂电池比镍氢电池拥有更高的能量密度,由自动放电产生的容量变小的问题也极其少见。 别外,镉电池和镍氢电池在电量没有完全用完的状态下重复充电,也就是所谓的中途充电,会导致电力低下,这种情况被称为“记忆效应”。但是,锂电池不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适合需要中途充电的电动汽车。 不过,锂电池也有缺点,那就是它不能过度充电和过度放电。因此,特斯拉的技术人员费尽心思,在保护电路设计上下了很大功夫。
电动车能更高效利用能源
在美国,大部分电是通过燃烧煤炭和石油等化石燃料获得的。因为电动汽车需要使用电力,因此就有人提出质疑:“电动汽车最终不是还会造成能源问题吗?” 面对这样的疑问,埃隆在采访中说:“化石燃料在发电厂里燃烧发电,然后再给电动汽车充电的方式更加节约能源。” 比如,将化石燃料燃烧发电,它的使用率是60%,但将化石燃料,也就是汽油作为汽车燃料的话,燃油效率只有25%~30%。而且,在街上行驶时,汽车的输出功率只有最大值的10%,这样一来燃油效率就会下降到15%。也就是说,燃油汽车的燃油产生的能量的80%都以散热的形式损失掉了。其中,排气产生的损失最大,其次是冷却,再次是物理损失。因此,说燃油汽车造成能源浪费不足为奇。 但这些还不足以令人震惊,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比如,白炽灯80%的能量就浪费在了散热和红外线上,作为可视光线使用的只有10%左右的电力。如何更高效地使用能源,是我们在21世纪面临的挑战。 让我们回到电动汽车上来。从发电厂到给电动汽车充电,会产生输电损耗,在充电时也会产生损耗,但这种损耗只有5%~10%,可见电动汽车的用电效率非常高。它的发动机在电磁作用下发动,不受热力作用的制约,额定负荷时的效率达到了95%。细算起来,变压器电路产生的损耗微小得可以忽略不计。 埃隆强调说:“从结果上来看,即使考虑到输电损耗,化石燃料在发电厂燃烧发电,然后再给电动汽车充电的方法也可以使效率提高两倍。”他一直致力于改变人们固有的错误观念。
6 831块锂电池
特斯拉roadster搭载的锂电池组到底是怎样的构造呢? 首先,将69枚直径为18毫米、长65毫米(18650规格)的圆筒形电池并联起来,做成一块“电池砖”(长方形固体),然后将“电池砖”串联起来,形成“电池片”,再将11片这样的“电池片”连接起来,这样就构成了电池组。 这种由6 831块锂电池连接成的电池组,即使其中一块或者两块锂电池出现异常,也不会影响整个系统。另外,因为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会散发热量,在低温下又很容易降低电气特性,所以每块电池之间都用水来冷却,这样电池的温度既不会太高也不会太低,实现了极其精确的温度管理。选择圆筒形电池,而不是四角柱形电池,是为了更好地平衡温度。 电池组总重量为450千克,每小时可以产生56千瓦的电力。使用笔记本电脑使用的锂电池就是因为它已经被大量生产,供给体制十分完善,而且价格便宜,品质稳定。 特斯拉的核心技术就是将这种价格便宜的普通电池集中起来,制作成一个强力、稳定、大容量的电池组。当然,这其中包括发生突发性事故时自动切断电路的系统。 埃隆常常说:“重要的部分不要外包,我们自己来做。”如何有效使用由6 000多块电池组成的系统,又能很快地提速,使电池与三相交流电最高效地配合起来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特斯拉的员工为了使驾驶者认可电动汽车的突出性能,让这款电动汽车脱颖而出,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乘车体验:像坐云霄飞车
乘坐特斯拉roadster,感觉和坐燃油汽车明显不同。打火,踩油门,发动机就会发出很大的声音——这种“家常便饭”对于roadster而言已经是过去的事了。 坐在roadster的驾驶座上,打火,车就会发出“准备就绪”的声音。向副仪表板看去,一直以来都有的变速杆现在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大大的操作按钮。 按下“d”按钮,按钮由橙色变为绿色,接下来只需要踩油门就可以了。从启动到加速,你会惊讶于它的提速速度和安静程度。因为roadster上安装的是单速齿轮,所以只要轻轻一踩油门它就能像箭一样加速,感觉就像乘坐云霄飞车。 约450千克重的电池被安置在驾驶座位后面最低的位置,后方的重量分配比例是42∶58。一般情况下,重心在后面的车,在高速转弯时,后部会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外甩,车体较重的车就更是如此了。 但roadster在高速行驶的情况下转弯时,车体不会摇摇晃晃。要解释这一点,还要从莲花公司说起。已经习惯于制造赛车的莲花公司充分运用自己的技术,使汽车拥有了安静、平稳的行驶性能,roadster在设计上很好地借鉴了这一优点。埃隆像一个孩子炫耀自己的玩具一样,眼睛里闪着光:“乘坐这样的车,你会惊讶于它良好的反应,感觉自己已经和车融为一体。加速在瞬间就能完成,你会觉得自己好像拥有超能力一样。”
不只是安静,特斯拉的极致体验
小时候的埃隆就是一个“书虫”,他读了很多科幻小说。上大学之后他经常想:“影响未来世界和人类的关键是什么呢?”经过长时间的思索,他终于得出一个结论:“找到可持续性的运输手段和可持续性的能源,这非常重要。将来,地球上所有的运输手段都将用电完成。”埃隆在脑海里勾画出了未来的场景。 roadster的方向盘后面有两个计量表,左边一个表示速度,右边一个表示电的瞬间使用量和回收量,这些是电动车运转状态的显示。 速度表的内侧则会显示马达的转数。因为roadster是单速齿轮,所以马达的转数就相当于速度,这一点和汽油发动机有本质的不同。 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下燃油发动机和电动马达的不同。 汽油发动机是这样工作的:通过火花塞点火,汽油爆发出能量,活塞往返运动。这种往返运动通过机器的内部构造转变成旋转运动,再通过传动轴使轮胎转动,车就行驶起来了。为了使这种复杂的、高难度的运转在高温高压下顺利进行,很多部件都必须有很高的精密度。 另外,汽油发动机还有一个特征——如果转数达不到千以上,它就不能达到最大扭矩,能发挥出最大扭矩的转数范围就很小,所以设计多段变速器是必要的。 另一方面,电动马达从开始旋转就可以产生扭矩,因此在踩油门的瞬间,马达就可以发挥最大的旋转力。另外,对于汽油发动机而言,在汽车后退时,它是需要反转齿轮的,但是电动马达只要逆转电流就可以进行反向旋转,而不需要反转齿轮。 这样的电动汽车构造极其简单,只需通过马达的旋转运动就可以将能量传输给轮胎,因此震动和噪声就非常小,而且不会排放二氧化碳。 还有一点不能忽略,那就是“再生制动”。在使用汽油发动机的情况下,汽车下坡时需要使用发动机制动,但在使用电动马达的情况下,汽车就可以使用再生制动。而且,在使用再生制动时,电池会被充电。 roadster以无比强大的功能提升了它本来就有的优点,又克服了续航里程短的缺点,成为新型电动汽车的典范。 在树林中驾驶特斯拉roadster,你能听到小鸟的啼鸣声。而燃油汽车噪声很大,驾驶那种汽车绝不可能有这种全新的体验。roadster的开发用了埃隆预先计划的两倍的时间才完成,就是为了能达到最佳的驾驶体验。
度过黑暗:50亿投资,4.65亿贷款
度过了黑暗的2008年,埃隆的事业开始变得顺风顺水。 2009年,特斯拉成功获得戴姆勒公司50亿美元的投资。这对于资金周转困难的特斯拉来说,无疑是一个喘息的机会。戴姆勒为什么要向作为风险投资公司的特斯拉出资呢?被问及理由时,戴姆勒公司的赫伯特·柯勒说:“特斯拉开创了一个新时代,它拥有让我们参与到电动汽车行业的力量。”roadster不仅比保时捷跑得快,也加快了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 埃隆还得到了美国政府的支持。2009年6月,美国的能源部门正式决定向特斯拉提供4.65亿美元的低息贷款。本来,从布什执政时期开始,为了推动电动汽车和混合燃料汽车的发展,美国政府就对国内的此类公司提供低息贷款。 奥巴马执政后,这样的项目进一步增多,美国能源部门的atvm(先进汽车制造技术)项目对汽车制造的投入为80亿美元。2009年6月第一次实施时,福特公司接受融资59亿美元,日产汽车接受14亿美元,特斯拉公司也被列在支持的名单当中。 之后,丰田汽车公司和在锂电池业占有高市场份额的松下电器分别向特斯拉出资5 000万美元和3 000万美元,埃隆终于度过了最黑暗的2008年。 给予他们更大支持的是美国政府关于atvm的资金援助。他们给予特斯拉的不仅仅是巨额资金,还是一种强有力的长期支持,市场对特斯拉的期待出乎意料地高了起来。 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对特斯拉怀有好感。在这个界上,有的人很喜欢接触新鲜事物,但也有些人对新鲜事物持冷淡的批评态度。有的人为特斯拉制造出新型电动汽车而喝彩,与此相对,也有人说:“这恐怕行不通吧。”
高级跑车的pk
英国bbc(英国广播公司)汽车节目《top gear》开始对埃隆和特斯拉进行批评。《top gear》是1977年开播的一档以介绍汽车为内容的电视节目,人气很高。那一期,在美国已经成为话题的电动汽车特斯拉roadster的内容,引起了人们的激烈争论。有人表示赞同,有人表示反对。 在节目的开场部分,镜头展示了几部白色的特斯拉roadster,在镁光灯的照耀下,车体显得很漂亮,流淌的背景音乐更让观众期待。 画面转到了比赛场地。白色的roadster和黄色的莲花elise并排停放,似乎要进行一对一的较量。roadster是以莲花elise的车体外形为基础开发的,性能比莲花elise更好。驾驶roadster的是电视节目主持人杰里米·克拉克森,他是一个肥胖的中年男人。 表示开始的旗子挥动后,白色的roadster和黄色的莲花elise同时快速驶出。很明显,roadster起跑的时候就领先于莲花elise,而后两者拉开了距离。“比想象的速度更快”,作为驾驶员的主持人也很吃惊,对roadster的速度大加赞赏。 但节目到了中间部分,基调开始发生变化,主持人开始谈论转弯性能这一话题。画面拍摄到,车体较重的roadster在高速转弯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出现了转弯操作不灵敏的现象,这种情况在通常行驶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只在高速行驶的情况下急转弯时才会出现。总之,就是在转弯处,roadster被黄色的莲花elise超越了。 但回到直路后,roadster再次超越了莲花elise,驾驶roadster的主持人对莲花elise说了一声“hi”就将它甩在了身后。主持人对它的直线加速性能大加赞美,他说:“以后就是电气时代了。” 到节目的后半部分,天气转阴。刚开始时,比赛场地的天气很有英国特色,阴沉沉的,后来的比赛就是在乌云密布的天气下进行的。 之前还正常行驶的roadster速度渐渐慢了下来,最终停止了行驶。这时伤感的背景音乐响起,进一步烘托了失败感。 接下来就是四个男人将电量耗尽、不能行驶的电动汽车推进车库的狼狈场面。主持人对长时间充电这一点表现出了很失望的样子,他嘲弄似的说:“如果是给车加汽油的话,两三分钟就可以结束了,但充电却需要16个小时。”之后,他又添了一句:“这样到苏格兰的话需要花费三天的时间啊。”最后,当问及“电到底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时,画面转到了原子能发电站,发电站的上空还喷射出怪异的冷却了的蒸汽。 下一个画面是田园风光中一个大大的风力发电机和停在它附近的roadster电动汽车,电动汽车旁边站着主持人。风力发电机的叶片没有转动,roadster也因为耗尽了电量而不能行驶,这种强调无力感的画面被突出地展示了出来。 最后一个正面的镜头给了莲花elise,它在roadster渐渐减速之后超过roadster,而后跑得越来越远,最后消失在画面中。
掌控电动车的未来
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不同。我们应该根据现在探讨未来,还是超越现在寻找未来之光呢? 苹果公司的史蒂夫·乔布斯制造出麦金托什电脑时,媒体对于用鼠标操作电脑的方法批评说:“这样的操作方法会伤害眼睛,根本不能用。”如果媒体评论正确,那么现在的个人电脑就不会存在了。 据说,燃油汽车刚刚问世的时候也是这样。要使发动机开始运转,必须先用手摇。让那种发动机齿轮变速很困难,基本上没有汽缸。当时,马车是主要的运输手段,大多数人对这种难用、排放难闻气体的燃油汽车根本不买账。但是,汽车时代终究还是来了。 不管怎么样,bbc的《top gear》激怒了埃隆。埃隆无比生气,他说:“《top gear》就是骗子。”对于他们播放的内容,他嘲弄说就像是“米力瓦利合唱团的演唱会一样”。顺便说一下,米力瓦利合唱团就是1990年获得格莱美奖的二人舞蹈团体,他们对口形假唱的丑闻被曝光后,格莱美奖也被剥夺了,这个团体因此被人们唾弃。 埃隆对bbc的电视节目非常生气。电视上还报道过有些名人由于对媒体的报道十分不满而对记者充满敌意,甚至大打出手的情况。但是,埃隆既没有因气愤而有失风度,更没有大打出手。 将普及电动汽车作为使命的埃隆为了洗刷被损坏的名誉,成立了专门的网站,以抗议bbc的节目内容,试图唤起人们对roadster的公正评价。 而且,埃隆将这个不仅仅在英国,而且在世界上都非常著名的电视台告上了英国法庭。埃隆团队与bbc的“战争”,还会持续下去。 第四章 信念——宇宙之道
跳出网络
埃隆因zip2、paypal而扬名硅谷。当初paypal的创业团队成员如今对硅谷有着非同寻常的影响力,他们也因此被业界戏称为“paypal帮”。 paypal另一个创始人马克斯·拉夫琴创立了社会化网络服务公司slide,而刚以1.82亿美元被收购的yelp——美国最大的点评网站——也是由paypal最初的创业团队成员创建的。 彼得·泰尔离开paypal之后,创办了一个资产管理公司——rium capital management,这家公司曾为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提供过启动资金。 paypal前首席运营官大卫·萨克斯创立了yammer(2008年9月推出的一个企业社会化网络服务平台),linkedin(一家全球性的职场社交网站)的首席执行官及创始人雷德·霍夫曼先前是paypal的执行副总裁,工程师陈士骏则与乍得·贺利联合创办了youtube(世界最大的视频网站),工程师杰里米·斯托普尔曼和罗素·西蒙斯共同创建了yelp。 总而言之,这些从paypal出来的成员在各行各业都崭露头角,掌握着新一代的财富和权力,是硅谷成功人士的代表。 但在“paypal帮”的成员中,有一个人选择了跨出互联网世界,转而迈入火箭发射的新领域,这个人就是埃隆。
“猎鹰9号”发射成功
2010年12月8日,承载着埃隆野心和梦想的“猎鹰9号”火箭在佛罗里达州的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的太空发射场升空。这枚火箭全长约54米,相当于17层建筑的高度。随着“猎鹰9号”的发射成功,许多分析人士认为私人宇航事业已经初现曙光。 埃隆放弃了在互联网世界已经取得的巨大成就,投身火箭发射领域,创立了自己的第三家公司: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然而他最初尝试的“猎鹰1号”并不成功,前三次试射都失败了,但也正是之前的多次失败为他之后的成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直到“猎鹰9号”成功发射,公司终于走上了正轨。 “猎鹰9号”是一枚重达330吨的两级液体运载火箭。火箭的第一段装载着作为燃料的航天级精炼煤油,通过“煤油——液氧”推进剂产生巨大的推动力。“猎鹰9号”的成功让埃隆激动不已,也让他不断审视过去的失败,最后他从两种相反的经历中汲取经验,继续推动自己的火箭发射事业。 尽管“猎鹰9号”的成本在埃隆的努力下已经大大降低,但事实上完成发射依然需要高达5 000万美元的费用。换句话说,如果火箭发射失败,那么在短短几十秒内5 000万美元就会打水漂,这种高风险的行为在经济利益至上的互联网世界是难以想象的。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创立已有8年,佛罗里达州的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的太空发射场晴空万里,仿佛满怀着对埃隆的祝福,“猎鹰9号”拔地而起,直上云霄。 火箭要进入地球轨道,至少需要达到每秒8 000米的速度,换算成时速也就是2.9万公里的超高速。“猎鹰9号”需要通过大约5 000千牛的推动力来摆脱地心引力,冲破大气层,最终成功将“龙飞船”的模型送入地球轨道,这一成功可以说是民用宇宙飞船的里程碑。
骑在银龙的背上追寻梦想
“龙飞船”的名字来自美国的民谣组合(由彼得、保罗和玛丽组成)在20世纪60年代发行并广为流传的名为《魔法龙帕夫》(puff, the magic dragon)的一首歌。这首歌的歌词是一个关于一只名叫“帕夫”的长生不老的龙与他的玩伴jackie paper的小故事。故事讲的是jackie paper小时候整天跟帕夫一起玩耍、一起冒险,但当他长大后,却对虚构的探险不感兴趣了,更不想理会帕夫,这使它生活在孤独和沮丧之中。 从小就对科幻小说《银河帝国》着迷的埃隆并没有忘记小时候的愿望,他抱着无所畏惧的探险之心开启了火箭发射事业。 2002年,埃隆成立了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决定加入宇宙火箭发射领域,但大部分火箭专家和航天航空专家都不看好他,断言他不可能成功。埃隆对这些批评并不以为然,为了表示自己向宇宙挑战的态度,也为了对抗“对冒险失去兴趣的大人们”,他决定用这首歌来命名这艘宇宙飞船。 在现实生活中魔法是不存在的,尽管“龙飞船”采用了最尖端的技术,会严格按照计划进入地球轨道,但在一切未结束前埃隆悬着的心还是不能放下。 “龙飞船”进入地球轨道后,首先要绕着地球轨道飞行,然后在轨道上喷射气流,从而产生动力脱离轨道,继而穿过大气层平稳地降落到太平洋上。这其中只要有一步出错,很多人日日夜夜的努力就彻底白费了。 搭载着埃隆梦想的“龙飞船”外形是圆锥形,直径约4米,能以时速2.7万公里的速度环绕地球飞行。据说当时还有一个趣闻,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在准备发射“龙飞船”前曾表示将会在这艘宇宙飞船中搭载一件特别的物品,但被问到具体是什么时,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又表现出一副讳莫如深的样子。为此各家媒体更加好奇,纷纷猜测那件特别物品是什么。 搭载着不明物品的“龙飞船”绕着直径约1.27万公里、自转速度约为1 700公里/时的蓝色地球飞行两圈后,再次穿过大气层,然后经受1 000度以上的高温,借助降落伞精确落入太平洋上的目标区域。见到最终这一幕景象后,埃隆才能彻底放心。从脱离轨道的喷射开始,大概经过1个小时,这条“魔法龙”平安无事地落入太平洋,宣告任务顺利完成。 在“魔法龙”成功落水后的记者见面会上,埃隆终于揭开了“龙飞船”搭载的神秘物品。他坦白说,他们在飞船里放了一盒圆形的奶酪。 奶酪?事实上,他们使用奶酪的目的就是以此向英国的系列喜剧《蒙蒂派森的飞行马戏团》中的演员约翰·克里斯所演的经典短剧《奶酪商店》致敬。这部从1969年开始播放的系列喜剧探讨了宗教问题、性别差异问题等多个社会问题,讽刺了当时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而其中的一个短剧就是《奶酪商店》,商店中店主和顾客之间看似毫无意义的对话虽然荒诞,却引人深思。 和严肃的美国宇航局不同的是,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是一家明显具有硅谷气质的新兴企业。即使在组织严密的宇宙开发领域,这些新兴企业依然不改本色,它们就像“奶酪商店”一样会以一种更为乐观的态度应对一切。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成功实现了“猎鹰9号”的发射和“龙飞船”的顺利返回,这是民间企业在宇宙开发领域的一大创举。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成功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全世界,在空间探索领域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可以说,埃隆开创了新的宇宙开发历史。
太空竞赛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作为一家民间企业能够成功发射环绕地球的太空飞船并顺利返回,不仅仅是自身努力的结果,也离不开美国宇航局的背后支持。 实施“阿波罗计划”的美国可以说是世界上宇宙开发领域的佼佼者,此前的宇宙开发领域一直由苏联主导。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苏联这一领先的成就让包括当时的艾森豪威尔总统在内的所有美国人都深感震撼,他们深刻感受到美国在宇宙开发技术领域的迟缓,这就是所谓的“斯普特尼克恐慌”。 在此之前,美国的陆军、海军、空军一直各自为营,独立进行宇宙开发事业。当时日本和美国也都是如此,军队和政府部门一方面努力扩大自己的势力,另一方面却完全忽略了国家的利益。 随后,为了摆脱在太空竞赛中落后于苏联的局面,美国人统一了共同开发宇宙的思路,1958年,美国宇航局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成立的。美国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下属的数千名人员、兰利研究中心和加州理工学院的喷气推进研究所也全归到了美国宇航局的麾下。 美国宇航局最初的建立源于“水星计划”,这是美国宇航局于1958年开始的载人卫星飞行计划。1961年5月5日,宇航员阿兰·谢帕德乘坐“水星”号飞船成功完成15分钟的弹道飞行。所谓弹道飞行,就是指火箭正常分离后,就像大炮发射炮弹一样在空中划出一条弧形落到地面。这种飞行方式也被称为亚轨道飞行。当时“水星”号飞船上升的最大高度为187.42公里,发射后落到距离发射场地500公里之外的大西洋上。 可惜美国人还没来得庆祝“水星”号飞船的成功,就发现早在三个星期之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已经乘坐“东方1号”成功进入地球轨道,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人。尽管美国实现了15分钟的弹道飞行,但和苏联环绕地球一周的成就相比,差距是不言而喻的,压力和紧张感导致了美国的恐慌。但从另一面来说,正是美苏之间的这种对立冲突促进了宇宙空间探索领域的发展。
从“阿波罗计划”到“星座计划”
1961年5月25日,肯尼迪总统发表声明:“要在这个10年结束前登陆月球,并且还要安全返回地球。”这无疑是一次让世界震惊的大胆冒险。这就好像一个今天还走不稳路的小孩,突然宣布自己第二天就能够飞檐走壁、深谙各家武学,甚至成为一代宗师。因此,大多数人都认为这个声明纯粹就是一场自娱自乐。 美国的专家们非常清楚自己的国家与苏联的差距,他们认为必须倾举国之力才能挽回技术上绝对落后的局面。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终于成功登月,随后美国又先后五次登陆月球,一举改变了原来的劣势地位。 “阿波罗”成功登月的壮举让所有美国人都为之振奋,但这一计划所花费的巨大成本却被很多人忽略了。“阿波罗计划”当时所花费的费用大概相当于今天的1 350亿美元。此外,“阿波罗计划”有全美国最优秀的科学家和最勇敢的宇航员作为人才保障,当然更离不开庞大的财政支出作为支持。 意识到“阿波罗计划”花费巨大这一问题后,为了降低发射成本,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决定放弃使用后就抛弃火箭的做法,转而开始研发可重复利用的火箭。 出乎意料的是,这艘宇宙飞船所花费的金额之高远远超过了最初的预期。另外,1986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生爆炸,2003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造成了14名搭乘者死亡。种种噩耗让美国人开始意识到自己在宇宙开发领域似乎过于狂热,该冷静下来了。 最初美国进行宇宙开发就是为了和苏联进行“太空竞赛”,但随着1991年苏联解体,这一举动的政治色彩随之被削弱。伴随而来的还有美国的财政状况恶化,连美国宇航局也无法摆脱财政预算缩减的命运。美国宇航局宣布太空飞船将会在2010年退役,而实际上,美国的航空飞船是在2011年完成最后一次飞行后才最终退出历史的。为了将器材运往国际空间站,美国宇航局还不得不拜托曾经的“敌国”俄罗斯的太空飞船来帮忙。 早在2004年1月14日,美国总统布什就公布了他的太空探索蓝图“星座计划”。根据这份时间表,美国将首先把宇航员重新送上月球,在那里建立永久基地。而后,美国宇航员将前往遥远的火星探险,进行“没有终点的太空旅行”。但是,这个计划并没有像“阿波罗计划”那样拥有足够的创新性,也没有激起公众的兴趣,到目前为止也没有继续进行。
埃隆的两种才能
2010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新太空探索计划,表示美国将放弃旨在重返月球的“星座计划”,而将火星作为美国载人航天计划的目的地,他希望美国在21世纪30年代中期之前将宇航员送上火星。他宣布:“美国宇航局应该放弃太空飞船,交由民间企业来做这些事。”美国政府决定提供资金援助,让民间企业负担低轨道和给国际空间站运送物资的任务。 截至2006年3月,埃隆·马斯克在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投入了自己的1亿美元,虽然他一直希望能够进行低成本开发,但火箭开发作为世界上最烧钱的行业,想要达成这个目标其实非常困难。这时候,美国宇航局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美国宇航局在2006年1月发布了“商业轨道输送服务计划”,这一计划旨在鼓励民间企业往国际空间站运送物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公司也正是在这一年的8月18日与美国宇航局签订了一份备受世人瞩目的合约,合约总金额达到了惊人的2.78亿美元。 埃隆·马斯克不仅担任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同时也担任公司的首席技术官。一般来说,公司的最高负责人往往只是挂一个首席技术官的头衔,但埃隆·马斯克却不这么做,相反,火箭开发过程中的许多技术问题都是他做的决策。他非常明确地表示:“对于自己负责的火箭,我必须对所有的事都了如指掌。” 比如,如何处理火箭表面材料的热处理后的温度变化,如何选择相应的材料,使用什么样的熔接技术,埃隆都要在充分了解后才做判断。 埃隆的才能不仅表现在他对火箭开发的透彻了解上,也体现在他能够充分发挥他的沟通能力获得美国宇航局的巨额资金。总之,埃隆可以称得上是一位既有理科头脑,又兼备沟通能力的人才,而且这两种能力都被他发挥到了极致。
拿到巨额订单
美国宇航局的“商业轨道输送服务计划”的参与者不仅有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还有它的竞争对手们。比如说,rocketnekistler公司也和美国宇航局签订了高达2.7亿美元的大单。这家公司是rocketne公司收购了kistler航空航天公司后在2006年成立的新公司。 遗憾的是,rocketne kistler公司之后融资失败,达不到美国宇航局的资金要求,只好和美国宇航局解除合约,2010年宣告破产。rocketne kistler公司的经历可以说是民间火箭事业举步维艰的一个典型代表。但不管别的公司发展如何,埃隆仍然摆出一副“唯我独尊”的样子,在自己坚持的道路上全速前进。2008年,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还与美国宇航局签订了商业补给服务合同。“商业轨道输送服务计划”负责的是开发部分,而商业补给服务则负责将实际物资运送到国际空间站。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成功完成了12次货运发射,赢得了美国宇航局16亿美元的巨额合同。 在商业补给服务中,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竞争对手轨道科学公司(简称osc)也参与了进来,并签订了发射8次火箭总计19亿美元的合同。轨道科学公司成立于1982年,曾负责过美军导弹防御系统的建造,完成了使用洲际弹道导弹的固体燃料火箭“弥诺陶洛斯”的制造,连美国宇航局的“星座计划”也分了一杯羹。戴维·w·汤普森是轨道科学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曾经在美国宇航局任职,是军工企业fuse aircraft公司负责导弹系统项目的重要人物,他使美国宇航局和美国军队紧密联系在一起。 相反,埃隆·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在2012年完成国际空间站的人员运送计划——商业载人飞行整合能力项目icap)后成功获得了美国宇航局的订单,预付金为4.4亿美元。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之所以能够投入火箭开发这个烧钱的行业,很大原因是埃隆从美国宇航局得到了数额庞大的资金。虽然埃隆有出类拔萃的交涉能力和领导才能,但美国政府和美国宇航局能够对毫无背景的埃隆提供如此巨大的资金,也说明美国政府对民间企业的重视。 与此同时,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技术员数量也在急剧增多。截至2005年11月有160名员工,到2008年已增长至500名,到2010年达到了1 100名,2013年甚至超过了3 000名。
毫无成本意识
在火箭开发的过程中有许多不为人知的问题,而作为新参与者的埃隆恰好注意到了这些问题。 除了被动应对技术革新的问题,另一个深刻的问题是,尽管火箭开发需要花费巨额资金,rocketne kistler公司等火箭生产商自然深有体会,可是美国宇航局和国防部却毫无成本意识。 国防部并不太在意将要花掉10亿美元,相反,他们只在意“飞行是否成功”这件事。“阿波罗计划”时代还好,如今还不重视成本的态度还没转化实在让人感到惊讶。 比如,波音公司这家宇宙火箭生产商和美国政府签订了合同,并按规定采用按实际费用精算的结算方式,但这一结算方式只是做个样子,生产商们享受到的是政府为全部开发费用埋单的待遇。 关于火箭开发,埃隆说过一段非常有趣的话:“在波音公司或rocketne kistler公司的高管会议上,你可能会思考阿特拉斯火箭或者德塔鲁火箭的成本缩减方法,一旦你在这个会议上提出这些方法,那你就要被开除。” 对于宇宙航空企业的管理精英,如果不能提高公司的股票价格就没脸见股东,对于这些精英而言,即使能让股价提高一点儿,他们也会全力以赴。
官僚化的大型企业
大部分火箭开发企业从投标阶段开始就有浓重的官僚作风。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国防部喜欢签订长期合同,最后的结果往往是某个公司一家独大。 埃隆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已经数次投标美国空军。尽管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保证每年能够节省10亿美元的税金,但投标还是失败了。最后中标空军卫星发射计划项目的是由波音公司和rocketnekistler公司合并后的联合航空公司,这让埃隆感到非常沮丧。 在火箭开发行业,企业的关系盘根错节。大型航空企业大都选择了外包的形式(委托第三方),而分包公司则会把业务再分包出去,一层交付另一层,大概最后需要经过四五层分包。 尽管埃隆对这种愚蠢的官僚主义深恶痛绝,但仍有业内人士说:“和过去相比,政府已经开始有节约成本的意识了”。但事实更偏向于埃隆的观点,火箭生产和发射的过程中仍然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
飞出网络世界
埃隆的公司发布了以670万美元成功发射“猎鹰1号”的消息后,整个世界都震惊了。这一成本比以前的火箭发射价格低了很多。另外,公开自己的发射成本在火箭发射行业是从未有过的举动。 但细想一下,不管是超市还是互联网,公开价格都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当然,火箭开发行业与网络世界有很多不同之处,但二者的共同点是都会聚了最优秀的人才。 埃隆对自己在互联网领域的成功有过这样的评价:“……能够为许多人提供一点点方便;能够通过集体智慧找出好的方法,从而发挥巨大的价值;能够和家人朋友一起分享;能够丰富生活。同时,企业自身的价值也在不断提升。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非常不错。”埃隆并没有夸大他在互联网领域获得的成功,反而能够从中看出埃隆的理性和冷静。 埃隆还劝更多互联网行业的精英像他一样尝试挑战其他行业。他说:“互联网行业有非常多的优秀人才,如果他们能把目光转移到互联网以外的行业,一样可以发挥他们的才华。对于创业者而言,可以让他们大展拳脚的地方其实非常多。” 其实他进入的并不是一个能够短时间内谋取很大利益的行业,每一次进展都需要花费很多心血和庞大的资金。但是,也正是这个挑战,有可能会对人类的未来产生巨大的影响和改变,所以他不惜花费时间金钱,甚至赌上自己的人生。 第五章 独创——高级纯电动跑车
model s的诞生
为了和成功发射“猎鹰9号”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步调一致,特斯拉也加快了发展步伐。但是,特斯拉的目标是生产以电为动力的汽车替代燃油为动力的汽车。在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看来,这样做无疑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至于在市场推广赛车式的roadster,只是其中的一个过程,或者一种手段。 在电动车开发领域,特斯拉实现了从无到有,现在甚至达到了出色的水平。其实这是一件非常耗费时间和金钱的事。一般的做法是先以已有的燃油汽车为基础在其车身安装电动马达或者电池,然后通过不断实验和测试逐步提高汽车性能。比如,日产的leaf汽车的车体就是以奔驰车为基础研发生产的。 特斯拉roadster在这一点上和日产的leaf非常相似,它是以莲花汽车的车体为基础,然后由特斯拉提供电力系统和动力构件设计完成的。 随后,作为特斯拉汽车电动化的第二个拳头产品,model s隆重登场。model s不论是车体还是底盘都是特斯拉自行研发的,可以说是100%的“特斯拉制造”。另外,为了和bmw5系列相抗衡,特斯拉还将这款车设计成了4门、5座的厢型小客车。 roadster限定销售2 500台,也就是说,和那些标榜“量产”而实际产量远远超出既定数字的生产商相比,model s所属的特斯拉才是一家真正做到电动汽车“量产”的公司。在埃隆看来,每年生产20 000台model s就够了。 2012年6月,太空探索技术公司陷入了财务危机。随后,它向欧洲联合会申请了财务支援。也正是在这个时候,model s开始在北美地区销售。车型的规格是4 978毫米x2 189毫米x1 435毫米(长x宽x高),与同类型的车型相比,这是一个相当大的车身。然而这款车的重量只有2 108千克,而且其重量主要来自电池。 model s的车身下设计了牢固的铝制底盘,底盘中配置了厚度达10厘米的锂电池(约7 000枚)。这款车使用的电池的能量密度比roadster提升了10%。具有相当分量的电池安装在汽车的轴距之间,虽然配置比较低,但是它的安全性和以往的汽车相比有了显著的提高。埃隆的解释是:“因为这款车在设计过程中运用了火箭制造方面的技术,所以尽管它搭载的大型电池组比较重,但依然算得上是一部轻型汽车。” 为了防止车体底部受到物理性损害,技术人员在设计过程中考虑了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在停车场准备停车却撞上什么东西的时候,车体底部就有可能受到撞击。这时候安装在汽车底部的电池组的保护装置就可以使电池免受物理性损害。另外,model s还具有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自动决定是否停车的保护功能,这也是特意设计的。 model s的电池类型主要有60千瓦时和85千瓦时两种型号,60千瓦时电池的续航里程是370公里,85千瓦时电池的续航里程是480公里。这样的续航里程对于传统电动汽车来说已经是出类拔萃的。 另外,这款车在加速方面也有非常卓越的表现。对于搭载85千瓦时型号电池的model s来说,从启动到将速度提升至97公里/小时只需要4.2秒,最高时速可以达到210公里,完全可以和保时捷911的速度相媲美。
减少空气阻力
为了提高model s的行驶性能,它的基本设计理念就是,车体轻量化,提高空气动力性能。空气动力性能是在roadster开发时没有遇到的问题。经过在电脑上的反复模拟和风洞实验,空气阻力值终于达到0.24。关于model s的设计,埃隆启用了马自达北美设计中心的设计总监——德国人弗朗茨·冯·霍茨豪森。 特斯拉的技术人员不仅对车身格外用心,就连非常细小的部件都非常用心。比如model s的车门把手采取和车门表面一体化的设计,这样在行驶时,就能将空气阻力降到最小。想象一下飞机就能明白。最早飞机在起飞后,轮子还露在外面,但后来,为了降低飞行阻力,飞机的构造发生了改变,起飞后轮子就会收到飞机内部。 同样的设计思路被应用到model s中。将门把手从外面轻轻一碰,它就像cd盘一样弹出来,这样就可以开门了。 特斯拉车身多采用高强度的硼钢强化过的轻量铝,新开发的动力传动系统将配置在左右两个后轮上。 坐在model s的后座上,你会感觉车内十分宽敞。这是因为这款车没有为驱动轴留出中心槽,车底很平坦,所以坐上去感觉很好。前方的发动机罩下面有150升的容纳空间,如果把后座折叠起来,后备厢会有1 645升的超大空间。model s的卓越设计总是令人震惊。 事实上,电动汽车的构想很早以前就有。1886年,在卡尔·本茨发明燃油汽车之前,匈牙利的阿尼奥斯·杰德里克和苏格兰的罗伯特·安德森已经设计出了电动汽车。当时电动汽车开始和蒸汽机车和燃油汽车竞争,在纽约甚至有了电动汽车出租车。可见电动汽车的发展领先了一步。 但是,之后燃油汽车取得了主导地位,一直到现在。有人问:“电动汽车的构想明明早就有了,但是为什么没有人将其发展成一个制造产业呢?”埃隆的回答是:“那是因为实践比构思更难。” 对于创业者来说,仅仅有想法是远远不够的。将想法付诸实践,制成商品,卖给顾客,完成这一系列过程才算完成“事业”。如果顾客对产品满意,愿意继续合作,那么这项事业就称得上日渐成熟了,可以渐渐发展为成功的产业。如果创业者以困难为由,放弃将构想变为事业的行动,那么特斯拉就不会存在。克服种种困难之后,特斯拉终于制造出了model s。
噪声也分种类
电动汽车几乎没有发动机震动产生的噪声。对于这一点,甚至有媒体评论说:“太安静了,车靠近时,行人都不会注意到,所以电动汽车存在这样的安全隐患。”但是,越安静,人们就越容易察觉到哪怕是极微小的声响。 在model s的开发过程中,埃隆对于一丁点儿不和谐的声响都十分在意。员工在设计阶段和制造阶段都对不和谐的声响保持敏感,并尽最大努力避免model s出现这样的情况。对于有可能出现的噪声,技术人员还制定出了相应的对策,并将其一一向埃隆汇报。这样做产生了很好的效果,比如,在松开油门、再生刹车发挥作用时,变压器发出的像蚊子叫一样小的声音也会被最大限度地减弱。 如果你认为车体很重的model s上坡会非常困难,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和那种上坡时发动机发出很大声音的燃油汽车不同,踩住油门,model s就会立刻加速,顺利上坡。model s使用的三相交流感应马达的直径比roadster大出25%,输出功率和扭矩也提高了。 model s没有前置发动机,因此该车有一个较长的“溃缩区”,有两根八角形的横条穿过该区域,这样model s在受到撞击时可获得缓冲,这是该款车的一种安全设计。
也许乔布斯都想拥有model s
打开model s的车门,坐在驾驶座上,你会拥有与乘坐燃油汽车完全不一样的体验。系上安全带,踩上制动踏板,电源开关就开了,不需要转动点火钥匙。 车内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仪表盘中央的17英寸触摸屏,这块屏大约有两个ipad那么大。在驾驶座的周围没有机械式的按钮,汽车转向、挡位的选择、再生刹车的强弱以及车内空调的调整等各种操作信息和功能全部集中在仪表盘上,只要手指轻轻一碰,就可以进行操作。因为有两个usb(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所以自己使用的手机和平板电脑也可以和车连接,传输信息。 给model s充电时使用家用插座就可以,电压可以是110伏、220伏、440伏。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85千瓦时这一款电池具有超级充电功能。如果充90千瓦的直流电,充电30分钟便可行驶200公里。埃隆近期打算升级电池的充电能力至120千瓦,升级后,20分钟便可充电50%。 埃隆已经在美国的主要城市铺设了可以进行这种高速充电的超级充电站。他们正在为到2015年在集中了北美98%人口的城市建造这样的充电站而努力工作。 将电脑和车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的model s,颠覆了人们长久以来对燃油汽车形成的驾车体验,是未来电动汽车发展的典型代表。 苹果公司的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如果晚去世两年,他一定会买一辆model s。他可能会高兴得像个孩子,开着车兜来兜去。不,也许他会催促埃隆说:“17英寸的触摸屏就用ipad!” 如果乔布斯真的这样说了,那也不奇怪,因为他曾经想要制造一款icar汽车。他可能会将model s进行分解,装上反转式发动机,制造出更加先进的苹果品牌的电动汽车。
与丰田合作
roadster的生产并不是大机器量产,而是“手工制造”。首先,roadster的控电板由法国的制造商送到英国的莲花汽车工厂,在莲花汽车的车体上装配上控电板之后再送到美国。roadster的变速器由博格华纳公司生产,制动系统和内胎由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总之特斯拉就是将世界各国生产的部件和半成品都集中到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在那里将电池、电动马达等动力装置进行手工组装,最后完成整款汽车的生产。 另外,model s属于量产型汽车。特斯拉将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旧nummi改造后作为它的生产工厂。nummi以前是丰田汽车和通用汽车合并后设立的制造工厂。2009年,通用汽车破产之后从这里退出,丰田也在2010年关闭工厂,裁掉4 000多名员工。 但是,2010年5月21日,特斯拉宣布了一个令业界震惊的消息。在加利福尼亚州州长阿诺德·施瓦辛格的陪同下,埃隆和丰田总裁丰田章男宣布了有关电动汽车的业务合作。这一刻对于两家公司来说都翻开了新的一页。特斯拉接受了丰田50万美元的资助。 在此之前,业界都认为丰田一直致力于混合燃料的开发生产,对电动汽车持消极态度。这件事之后,业界都有点儿摸不着头脑。几乎没有媒体察觉到特斯拉会和丰田合作。之后,媒体才了解到,两家公司一个月以前才开始商议合作的事项。当时来到美国的丰田章男受邀到埃隆家共进晚餐。晚饭过后,两人一起乘坐由埃隆驾驶的roadster外出,丰田汽车第十一任总裁被roadster电动汽车的行驶速度震惊。他一边享受着新奇的体验,一边和埃隆交谈。 这时候,在北美市场,丰田旗下的汽车品牌雷克萨斯出现了好几起在行驶过程中由于突然加速而引发的事故,集体诉讼和大规模的汽车召回案件使丰田备受困扰。2010年2月,丰田章男被要求到美国的一个公众意见听取会,他当众谢罪的场面被媒体大篇幅报道。虽然通用和克莱斯勒在前年已经破产,但是有很多人说这是美国制造商和与其有着共同利益的政客联手打击在汽车行业排名第一的丰田汽车。不管怎么说,危机重重的丰田漂亮地完成了企业的重振,到2012年,丰田汽车销售总量居世界第一。 在特斯拉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站在埃隆旁边的丰田章男说:“因为高超的技术水平、创造新事物的强烈愿望、积极向上的姿态,我相信特斯拉一定能创造出无限的可能。” 刚刚成立时,如今赢利20万亿日元的丰田汽车只不过是一个在丰田自动织布机这个企业的角落里悄悄进行汽车研发的小企业。明治时期的发明大王丰田佐吉的长子喜一郎在进行汽车研发时,遭到了丰田自动织布机厂高管的一致反对。由于技术上存在很多困难,有人批评他说:“就连财阀们都不去做这样的业务,为什么我们要这样做呢?”但是,当时对汽车研发充满热情的喜一郎完全不为批评所动。在这一点上,他和特斯拉的埃隆·马斯克非常相似。 通用汽车摆脱了nummi车厂,丰田汽车也将其关闭,旧nummi车厂似乎是个不祥之地。但埃隆还是决定以4 200万美元的价格将其买下,在此生产model s。
高明地利用金钱
如果不能很好地平衡理想和现实,那么事情就会变得很糟糕,人生和商业也是如此。考虑到现实中的销售数量,埃隆应该对工厂投资,但是过于追求理想状态就会造成投资过剩。这样会导致资金周转困难,公司和员工都会陷入困境。 而且,很多评论家都批评埃隆的做法:“在通用和克莱斯勒最不景气的时候还要建立汽车工厂,这简直就是开历史的倒车。”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埃隆就是做了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正因为在汽车行业不景气的时候,所以有关汽车制造的生产设备就可以被更便宜的价格购入。 埃隆很好地利用了这次机会,以很便宜的价格购入了生产机器。对于正在为高失业率而烦恼的加利福尼亚州,如果有企业可以在nummi的旧址上建立一个新的工厂,那将是极其幸运的事。加利福尼亚州的州长阿诺德·施瓦辛格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席了丰田汽车和特斯拉公司举办的见面会。 埃隆及其团队用智慧和构想将买来的nummi进行了改建和装修。一方面,为缩减开支,他们继续使用二手的大型油压机。另一方面,在开发最新技术方面,他们毫不犹豫地投入资金。在需要复杂和精度要求高的组装设备方面,埃隆引进了在业界享有盛誉的德国kuka公司的最新机器人。 跑车model s的车顶很低。在数秒时间内,将车座从仓库搬入车内进行组装是十分困难的。但是,如果用kuka生产的机器人来做就没有问题了。并且,如果改变一下机器人的组装程序和使用工具,它马上就可以进行别的作业。比如,它可以将车前的挡风玻璃拿过来,在玻璃的边缘涂上黏合剂,再将其精确地安装到车体前方。它还可以安装后窗玻璃。总之,这种机器人实用性很强,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作为公司的副总经理和生产部门的负责人,吉伯·巴桑在汽车行业工作过很长时间,也曾经在丰田汽车担任过与雷克萨斯rx有关的生产工作。 埃隆在2008年将艾伯哈德解雇后,公司遇到的危机使他不得不一次次更换首席执行官。但是,对于特斯拉的汽车开发,他听从了当时暂任首席执行官的迈克尔·马库斯的建议,那就是应该找一个在汽车行业有丰富经验的人。 由于过去在互联网行业的经历,埃隆在挑选人才时总是偏向于出身it行业的人。但是,为了model s的成功,他必须站在汽车行业的角度挑选人才。那个在特斯拉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出身于汽车行业的人就是巴桑。 作为制造生产一线的关键人物,巴桑并不认为所有的工序都应该采用机械化。他确信,判断何时采用机器作业或人工作业十分重要。如果过多使用机器,那么会使作业失去灵活性,也会影响车的使用性能。如果过多采用人工作业,会很容易出现偏差,人工费用也会增加。 还有,特斯拉的制造工程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自己公司内部的生产占整个生产流程的比例很高。发挥自身的优势,和关键技术相关的工序尽量由自己完成——这也是埃隆的信念。 虽然每一枚小电池都是由松下电器等外部制造商生产的,但将它们模块化,装上冷却系统,实现电子操控,使其成为高度可靠的电池组这一系列过程却是在特斯拉工厂的二楼进行的。另外,传动系统和车身90%的设计制造也都是在这个工厂完成的。
美国未来的工厂
在已经重新装修过的旧nummi工厂内部,model s的制造过程是从铝的加工开始的。使重约7吨的铝制大线圈通过可以将线圈调直的调直机后,再进行切割,然后通过大型油压机加工成圈、车的框架、车门等。塑料保险杠的制造也是在这里进行的。1 600台车由机器人完成熔接、铆钉加工、涂装等工序之后,再交给下一个组装流程进行。在这个工厂里,有3 000多名美国工作人员。这种在自己工厂内部进行生产的工程意义重大。 重视轻量化的model s多使用铝材,但是一直以来,汽车制造商对于铝的生产和加工方法也不是很完善。特斯拉通过对铝的生产和加工积累技术经验,这样也有利于控制成本。 最后的组装程序是将一台台的model s放到一台被称为“smart cart”(智能平板车)的红色电动平板车上进行的。“smart cart”通过铺在地下的磁带进行感应驱动。没有采用传送带是因为这种电动平板车更加方便灵活,更能适应今后扩大生产和改变布局设计。也就是说,model s是roadster量产的第一步,这个工厂一定会迎来第三代电动汽车的问世。 另外,进入特斯拉公司,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它红白两种色调的装饰,十分漂亮。有着不祥之兆的旧nummi工厂获得了新生。特斯拉工作人员的工作服也是由红白两种色调搭配的。一直以来,汽车机械工厂工作人员的工作服都给人留下一种粘满油垢的印象,但是,特斯拉有一种家电生产的氛围,让人不禁感叹这才是新时代的汽车工厂。 美国的制造业出现衰退,其制造大国的地位逐渐被中国等新兴国家替代,但是在特斯拉的工厂里,你可以感受到一股清新的气息。“特斯拉是美国的未来。”吉伯·巴桑说,然后他又加了一句,“而我们正在创造未来。”
即使赤字经营也能成功上市
对于所有的创业者来说,公司上市都是一个宏大的目标。特斯拉于2010年5月接受了丰田汽车的出资。这一年6月,特斯拉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这是特斯拉在创办的第七年取得的伟大成绩。 特斯拉股价由每股17美元一直涨到每股23.89美元,由此,该公司的资产达到2.26亿美元。虽然从创业以来特斯拉就一直赤字,但它能够成功上市,说明了人们对杰出经营者埃隆·马斯克和对电动汽车的期待。 自1956年福特汽车公司上市以来,这是美国汽车制造企业的又一次上市,整个汽车相关行业都沸腾了,众多媒体也以头条新闻的形式进行报道。但是,因为通用汽车和克莱斯勒汽车刚刚破产,所以断定特斯拉前途一片光明还为时过早。不管怎么说,自1920年以来,还没有一家新兴的汽车制造商能在美国的交易所生存下来。 但是,埃隆对此并不胆怯。他觉得实现梦想的关键可能在汽车以外的地方——那就是充电站。 不管汽车拥有多么良好的性能,如果燃料供给不足,它还是会成为一个让人头疼的大件垃圾。 电动汽车不会排放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等类似气体,也比燃油汽车的能源利用率高,但它有一个缺点,就是一次充电后行驶的距离要比燃油汽车短。 但是,如果作为动力的电,随时随地都可以免费且方便地补充,那么这个世界将发生重大变化。 埃隆不仅仅制造电动汽车,他更想给大家提供一种环保、不使用化学燃料的交通理念。 特斯拉上市三个月后,已经和贾斯汀离婚的埃隆和比他小14岁的女演员妲露拉·莱莉结婚,这件事又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他们开始交往的时间是埃隆已经和贾斯汀关系恶化的2008年。谁也没有想到,就在特斯拉因为roadster未能及时出货陷入困境、资金周转困难、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焦头烂额的时候,埃隆还有闲心结交新欢……但是,这就是埃隆。 获得埃隆欢心的妲露拉·莱莉是一位英国女演员,曾经和莱昂纳多一起出演电影《盗梦空间》。但是,看到这对情侣人们可能会说:“嗯……他们真的合适吗?”据说,妲露拉和埃隆初次见面时,并不知道埃隆是个经营着公司的有钱人。在知道他同时是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和特斯拉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和亿万富豪后,他们加深了交往。 虽然妲露拉·莱莉是一个年轻美貌的女性,但是做一个有五个孩子,同时也是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和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的妻子,可能比做总统的妻子都要难。 结果,2012年2月两人离婚了。这次,埃隆不是因为他的花边新闻,而是因为他的商业成就再次受到了世人的瞩目。 第六章 异端——制造火箭的革命
与国际宇宙空间站的对接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火箭“猎鹰”的名字出自十分受欢迎的电影《星球大战》中的“千年隼”号。众所周知,“千年隼”号是由哈里森·福特扮演的韩·苏罗操纵的宇宙飞船的名字。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火箭后面的数字“1”和“9”分别是第一级火箭搭载的“灰背隼”发动机的数量。 2012年5月22日,“猎鹰9号”被运到了位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的发射台上。“猎鹰9号”在9台“灰背隼”发动机一齐点火之后,伴随着轰鸣声发射升空。火箭飞行得很顺利。发射大约3分钟后,火箭第一级成功分离。这是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第二次为商业轨道输送服务计划的飞行,火箭搭载了“龙飞船”。火箭发射升空约10分钟后进入预定轨道。但是,这些都是“猎鹰9号”二号机已经到达过的地方,“猎鹰9号”搭载的“龙飞船”要去的地方,还是未知的领域。 “龙飞船”按照原计划绕地球飞行,美国东部夏季时间5月25日9时56分,它被国际宇宙空间站的机械臂抓住,11时2分成功完成和空间站的完美对接。这一壮举令全世界震惊,人们惊喜、狂热。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竟然做到了一件让人不可思议的事。私人企业研发的宇宙飞船实现和国际宇宙空间站的对接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取得成功的埃隆向全世界宣布:“任务最重要的一部分取得了成功,我们很兴奋。”“龙飞船”搭载了包括宇航员在空间站内使用的衣服、实验品等共计500千克的物资,5月31日4时7分,成功运送完这些物资后,“龙飞船”解除对接,之后进行轨道脱离喷射,进入大气层,11时42分落在临近加利福尼亚的太平洋洋面上,安全返回地球,这样的壮举在历史上是第一次。
每个月都发射火箭
2012年10月7日,“猎鹰9号”的4号机搭载着“太空探索技术公司crs-1”在卡纳维尔角空军基地发射升空了,这是基于和美国宇航局签订的商业补给服务进行的第一次任务,这次任务是搭载宇航员的必需品和试验用的材料,将这些重量超过400千克以上物资运到国际空间站。 但是,在这次发射中,“猎鹰9号”机体在上升的过程中,9台马林发动机中的一台由于压力偏低发生异常。在这种尖端科技中,一台发动机出现问题就是大事。但是,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工程师并不慌乱,他们顺利地使出现问题的发动机停止了运行,并且通过剩余的8台发动机的正常运行解决了这一故障,相关人员也终于安下心来。 在设计时,技术人员就考虑到了“猎鹰9号”的发动机出现问题时不影响正常飞行的应对方案。“猎鹰9号”就是按照这样的理念被设计出来的。这次的发射恰好验证了这一设计。 埃隆十分高兴,但和上次成功时的自满不同,这次他谦虚地说:“虽然‘龙飞船’完成了和国际宇宙空间站的对接,但还有好多事情要做。” “龙飞船”不仅搭载了“crs-1”,还搭载了美国轨道通信卫星公司的新型通信卫星的原型“og2”。但是,由于第一级的一台“灰背隼”发动机压力过低,“og2”进入了比预定轨道更低的不稳定轨道,结果,四天之后,它坠入大气层烧毁。实际上,这是基于优先考虑运送“crs-1”的合同内容而做出的决定。 虽然有不成功之处,但“龙飞船”搭载着这次优先考虑的“crs-1”于10月10日成功完成了和国际空间站的对接。在国际空间站操作机械臂,进行“龙飞船”捕捉作业的是日本jaxa(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派出的宇航员星出彰彦。星出彰彦在这一年的7月15利用“联盟”号宇宙飞船进入了国际宇宙空间站,他是在国际空间站待的时间最长的日本宇航员,时间达125天。“龙飞船”在宇宙运行了18天后,在埃隆等人的翘首期盼中回到了地球。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计划在2013年进行6次火箭发射。埃隆和他的团队试图通过火箭的“量产”来降低成本,他们还考虑在2014年至少每月进行一次发射。这不仅仅出于美国宇航局的需求,也是基于欧洲、亚洲、南美各国的订单产生的想法。
不申请专利
在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前,一般人都不了解火箭的价格。但是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将“猎鹰1号”以及后来“猎鹰9号”的价格都开诚布公地发布在了网站上。当然,这样大胆的举动也只有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能做出来。顺便说一下,“猎鹰9号”的发射价格是5 400万美元,这十分便宜,还不到美国宇航局倾注心血制造的波音delta4型火箭价格的1/6。 那么,埃隆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是以怎样的方式制造出价格如此便宜的火箭呢? 很多媒体将这个问题抛向了埃隆。对此,他的回答出人意料:“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并没有申请专利。” 为了保护高科技产品的领先地位,防止别的公司模仿的有力武器就是申请专利。每年都有很多个人和企业申请专利,技术先进的国家更是在数量上进行竞争。 既然知道专利对于高科技产业很重要,那么埃隆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为什么不申请专利呢? 至于理由,埃隆说:“即使申请专利,也会有人模仿,这是不可避免的。”这样的话虽然人人心里都有数,但是埃隆就这样说了出来。 有人认为不申请专利,人们就不会知道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削减成本的方法,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
简化火箭设计
埃隆不希望单独生产每枚火箭,由此产生了“批量生产火箭”的创新想法。这个想法就是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致力于研制低成本火箭的初衷。 让我们以汽车为例,要想降低汽车的制造成本,首先应该使汽车的设计标准化,并将其零部件共享,使用同样的生产设备进行生产,降低不良产品出现的概率。使产品系列化,尽可能提高生产效率。这样一来,制造零部件所花费的成本和制造汽车所花费的成本都会降低。同样,制造家电也采取了这种生产方式。然而,这种思路在以往的火箭开发上还从未运用过。 虽然这是一个很难执行的想法,但埃隆还是尽量简化了火箭的基本设计。例如,“猎鹰1号”和“猎鹰9号”使用了同一种燃料和氧化剂——煤油和液态氧,而且使用了同一种发动机——“灰背隼”。这样一来,不仅零部件可以共享,而且制造火箭所需的设备和加工程序也会减少。 我们可以将它们与联合发射联盟公司制造的“宇宙神-5”型运载火箭(asv)相对比。 “宇宙神-5”型运载火箭使用了三种火箭发动机。第一级发动机由俄罗斯的著名火箭制造公司动力机械科研生产联合体(npo energomash)制造,并且此公司与普惠发动机公司(pratt & whitney)合资建立的rd amross合资公司也参与了生产。火箭推进剂由煤油和液态氧构成。 另外,它的辅助火箭由美国航空喷气公司(aerojet)制造,其使用的是固体燃料,而非液体燃料。 第二级火箭使用的是普惠发动机公司制造的以液态氢和液态氧为燃料的rl-10火箭发动机。一枚火箭如果使用3台火箭发动机,那么毫无疑问它的性能是最好的,但同样,价格也会是最高的。“宇宙神-5”型火箭的开发成本大约是“猎鹰9号”火箭开发成本的6倍,而发射成本大约是“猎鹰9号”火箭的7倍。
精简组织
简化火箭的设计会大大简化制造火箭所需的人员规模。 执行过5次航天飞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肯尼思·鲍厄索克斯(keh bowersox)强调说:“火箭的安全性在于设计。”如果将火箭设计得很复杂,那么在制造时,它所需的零部件和工作日就会增多,最后就会影响火箭的安全性。而且,火箭设计倘若过于复杂,制造火箭的人员组织也会变得庞大。 拿航天飞机来说,它的轨道飞行器由波音公司和罗克韦尔公司(rockwell)制造,外部燃料箱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制造,固体火箭助推器由阿连特技术系统公司(alliant techsystems)制造,构造相当复杂。 鲍厄索克斯说:“美国宇航局的航天飞机设计相当复杂,所以制造航天飞机需要庞大的组织结构。”而且驾驶过俄罗斯“联盟”号飞船的他明确地指出:“由于‘联盟’号的设计远比航天飞机简单,因此制造这艘飞船的人员规模也小了很多。”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通过简化猎鹰火箭的设计,极大地降低了人员的管理成本。而且,在火箭发射方面,也开发了高度自动化的倒计时系统,人们只需观察发射的状况就可以了。通过按照“只有在必要时人才会插手”的思路设计火箭,就会尽可能地降低管理成本,这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火箭研发现场与其他的研发现场有很大区别。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指挥系统不同于美国宇航局,而是硅谷模式的进化版本。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尽可能把自己打造成了既简单又富有机动性的组织,并进行扁平化管理。一般的美国企业只要一有所发展,就会购置独立的办公楼,让员工都有独立的办公空间。这样一来,员工可以隔绝周围的混乱,在单独的空间内安静地工作,心情也会非常舒畅。 但是埃隆坚持认为,独立的空间只会妨碍员工之间的交流。所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并没有设置独立的办公室,而只用低矮的隔板将办公桌隔开,人事、会计和副总裁的办公空间也不例外。这里所有的工程师都在同一个空间内工作,从火箭的设计到测试,甚至到改良,这一系列流程都在同一个空间内进行。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一位高管称:“这才是伟大的革新。”特别是在开发新技术时,如果公司是直线型组织结构,很多事是无法及时解决的。如果新技术的开发很复杂,并且每个部门划分出明确的界限,就会被高速发展的时代所淘汰。 有人把企业的组织比作定制服装。所谓定制服装,是指按照某人当时的体形制作服装。“制作一款适合你10年后体形的服装”这种事是不可能的。同理,组织也必须与时俱进,根据不同的市场状况采取不同的运行方式。 但通常,组织结构一旦形成,就很难随市场状况不断调整。本来企业的运作应该以市场为主导,组织结构随市场的动向变化,但如果企业组织结构占据主导地位而不与时俱进,那么企业就会落后于市场变化而最终破产。 在制造火箭的初期,必然需要美国宇航局那种庞大的组织,需要专家和防备意外事件发生的科学家。所以,一个能够预防意外的庞大组织必不可少。但时代在变化,技术也日新月异。所以,与美国宇航局在发射“阿波罗13号”时使用的控制发射用的电脑系统相比,现在的一台个人电脑会更胜一筹。
在走廊里进行的“快闪”
与组织规模庞大的美国宇航局不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属于硅谷模式,它的组织采用扁平化管理模式,所以组织内决策非常迅速。 研究员丹·拉斯基曾在美国宇航局研发了宇宙飞船的耐高温材料pica(酚醛浸渍碳纤维烧蚀体)。为了给“龙飞船”开发新型耐高温材料,他于2008年在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研发部门度过了半年多的时间。研发部门给他配了桌子和电话,就这样,他与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技术人员一起为耐高温材料开发开始工作。 在研发部门的那段时间,令丹·拉斯基最为震惊的是公司的决策速度。虽然他在美国宇航局工作了20年,但在此之前,他在一个规模不大的宇宙航空公司工作。在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工作后,他找回了昔日的感觉,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决策效率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有一天,埃隆将一群火箭研发人员召集起来开会。研发人员围绕制造新型耐高温材料这个话题展开了讨论,讨论正激烈时,埃隆突然问丹:“你是怎么想的?”丹立刻从专业的角度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并说明了他这样想的理由。埃隆听后随即表明了态度:“好的,就这么办!”说完这句话会议就结束了。 美国宇航局的决策速度与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对一个提案要经过反复分析和讨论,而且要召开几次会议,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达成共识,得出结论。像这样的政府机构不可能速战速决。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做决策则是当机立断,参会人员不会在会议中围绕一个话题来回兜圈子,如果有那些时间,他们会去制造试验品,然后迅速进行实地检验。这种办事风格完全不同于“不办好所有的手续就不能进行下一步”的官僚作风。即使实地检验的结果达不到预期,公司成员也不会就此停止,他们会认为这次的失败为下次实验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种想法促使他们鼓足勇气继续前行。 “龙飞船”使用的新型耐高温材料pica-x就是在这样的决策机制下研发的。 pica-x是基于美国宇航局研发的耐高温材料pica研制的。宇宙飞船重返大气层时,会与空气剧烈摩擦(空气动力加热),导致船体温度骤然上升。而pica-x这种耐高温材料自身可以吸收热量,从而保证飞船温度不至于升得太高。pica这种耐高温材料已成功应用于美国宇航局发射的“星尘”号宇宙飞船,并且应用效果很好。 在美国宇航局的帮助下成功研发出的pica-x是至今宇宙飞船最好的耐高温材料,并且这种材料使宇宙飞船回收再利用成为可能。 埃隆胸有成竹地说:“这种耐高温材料能支持宇宙飞船从低轨道返回上千次。”甚至这种材料能够禁受住飞船从月球或火星重返大气层的高温。它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其制造成本只有以往耐高温材料的1/10。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员工办事效率都非常高,通常是几个员工一起迅速地解决技术上层出不穷的问题。针对此这种方法,有的人半开玩笑地说:“出现新问题,员工就开始在走廊里‘快闪’。” 所谓“快闪”就是指被广泛召集的一群人,通过网络预先约定好在车站、街头等场所突然集合,一起跳舞或唱歌等即兴表演行为。表演完,这些人会若无其事地迅速消失。“快闪”这个词语在动画网站上非常流行,但这种快聚快散的方式就像一个新组织能够机敏地应对问题和变化。
缩小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员工各有特点。其中,格温·肖特韦尔就是一位。格温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她从小就对机械感兴趣。现在,她在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担任首席运营官。 格温出生于芝加哥的郊区,父亲是脑外科医生,母亲是位艺术家,她小时候经常帮助父亲修剪草坪。 读小学三年级时,有一次她和母亲一起乘车,忽然她发现“发动机能产生动力”很神奇,就问母亲为什么,于是,母亲就给她买了一本关于发动机的书。读了这本书之后,格温便对发动机、传动装置和使汽车顺利转弯的差动装置产生了巨大兴趣。 活泼的格温在高中时曾被选为篮球队的代表,还担任过啦啦队队长。但母亲建议她成为一名工程师。然而,孩子并不一定会听母亲的话,格温也一样。而且她对工程师这个职业的很模糊。于是母亲带她参加了伊利诺伊理工学院创办的女性工程师协会(swe)的集会。幸运的是,如母亲所期望的,格温在那里发现了自己的天赋。 格温在美国西北大学主修了机械工程学和应用数学,之后进入联邦政府投资的史密斯航天公司。在那里她主要研究热解析技术,并发表了几篇论文。但是在那里工作10年以后,她越发觉得自己想制造宇宙飞船,便辞掉了史密斯航天公司的工作,进入了进行火箭开发的microcosm公司担任主管。microcosm公司承接为空军制造火箭的工作,虽然规模较小,但格温认为她在这里更容易实现自己的梦想。 2002年,格温与一位在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工作的朋友共进午餐,而这顿午餐给了她人生的另一个转机——她得到了一个与埃隆·马斯克交谈的机会。通过这个偶然的机会,她遇到了有缘人,从此她的职业生涯改变了方向。两周之后,格温成为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第七名成员。 格温在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负责开拓业务,但她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商业教育,但她接受过ojt培训(在职培训),这成了她胜任这份工作的基础。 一方面,工程师对自己的产品追求完美;另一方面,销售员希望工程师尽快完成产品制造,不错过商机,抢先销售。格温认为她必须兼备这两种思维,并努力实践。可以说,她和埃隆一样,都是抱有理想的现实主义者。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卓越发展,与格温出类拔萃的执行力和在航空业积累的丰富经验息息相关,这是不争的事实。她曾给年轻的工程师一个建议:“如果你不再预测未来,如果你不想改进现在的科技,那你只会被淘汰。”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之所以没被“猎鹰1号”的一次次失败压倒,之所以没有停滞不前,或许就是因为这种想法渗透到公司的每位员工心中。
降低成本也是革命性的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以出人意料的低成本制造火箭并获得了成功,但是对于成功的秘诀,埃隆解释道:“我们并不是通过革命性的突破取得成功,而是通过孜孜不倦、脚踏实地的努力才取得了今天的成果。”埃隆对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武器”夸耀似的强调说:“我们‘降低成本’的想法本身,就是一种革命性的突破。” 很多企业认为降低成本制造产品的做法有失体面,他们往往满足于统统将任务交给外包公司。然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卓越的成果,这与洛克希德公司等航空巨头将生产和经营外包给四五家公司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自主生产不仅可以积极地引进新技术,还会创造额外的价值。 比如,在制造猎鹰火箭所使用的铝锂合金燃料槽的过程中,没有使用以往的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技术(tig),而是采用了“摩擦搅拌焊接”这种新技术。所谓“摩擦搅拌焊接”主要应用于铝等非铁金属的焊接,通过焊头的高速旋转,使其与母材摩擦产生热量从而加热材料,使连接部位的材料温度升高软化,达到热塑状态后进行焊接的技术。这项技术由英国的焊接研究所(twi)于1991年发明。这项技术也用在了不同的行业中,美国苹果公司于2012年推出的imac电脑,为了实现将电脑的铝制外壳侧面呈现出超薄的5毫米,就使用了这项技术。 制造猎鹰火箭的燃料罐使用的铝锂合金是将金属元素锂添加到金属铝中制成的。锂的比重仅为0.53,而铝的比重为2.7,锂的比重只有轻金属铝的1/5,而且它比同体积的水还轻。锂添加到铝中后,合金的刚性提高,单位质量的强度比也增大了。也就是说,在强度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降低燃料罐的质量。 在制造猎鹰火箭的燃料罐时采用摩擦搅拌焊接技术有很多好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项技术不用熔化母材即可焊接,由此可以防止燃料罐在焊接过程中变形,残次品也减少了。不仅如此,用以往的焊接技术进行焊接时,需要对母材进行前期处理,在焊接后,要用x射线检查焊接的状况,这相当麻烦。但摩擦搅拌焊接技术在焊接过程中,超音波会同时对成品进行测试,简单易行,所以大大降低制造成本。这项技术再次告诉人们,火箭再大,也是依靠微小的技术创新一步步完成的。 总之,喜欢说大话的人很难着眼于微小之处;相反,过于自卑而不敢做大事的人,往往目光不够长远。因此,如果一个经营者既能说出前人不敢说也没有想过的话,又能注意到细节,那么,他就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成功者。而埃隆·马斯克就是一个既敢于说出梦想“将人类送往火星”,又会脚踏实地、从小处着手的杰出创业家!
摆脱供应商,实现核心技术研发
汤姆·米勒是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副总裁,他在航空界工作了近30年,是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负责发动机开发的核心人物。他在火箭产业上既经历过成功,又承受过失败。 米勒在委托供应商为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研发特殊的发动机气门时遇到了一件事。当时,研发部门非常着急,但接到委托的供应商却说了一句“研发需要一年半的时间,成本也需要几十万美元”。米勒恳求他们在入夏之前务必完成,价格也希望更便宜些。听到这话,供应商丢下一句:“祝你们好运”就甩手走了。 既然不能指望供应商,就只有自己放手一搏了。最后,米勒带领优秀的部下在入夏之前完成了这种特殊气门的研制,并获得了公司的认可。 这时,之前杳无音信的供应商突然打来电话自以为是地问:“我们可以给你们开发那种气门。你们还有什么要嘱咐的吗?”已经对他们感到失望的米勒拒绝道:“不用了,我们已经搞定了!”听到米勒的回答,对方感到莫名其妙。接着,米勒又说:“我们的技术人员已经研发出来了,并且已经取得了必要的认可。所以不用了!”听了米勒直白的回复后,供应商挂了电话。 这件事并非例外,接到制造火箭零部件任务的供应商一般会声称研发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经费。但是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摆脱了不思进取的供应商,以自己的速度和做法推动了火箭的研发。
亚马逊网创始人进军太空
除了埃隆·马斯克,向往宇宙的普通人也不少。如同埃隆在互联网领域成功后想探索宇宙,杰夫·贝佐斯在互联网上获得成功后也将视线延伸到了宇宙。贝佐斯于1964年出生在美国,创办亚马逊网站后一举成名。 2000年,贝佐斯创立了一家名为蓝色起源(blue origin)的航空公司,比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创立早了两年。它们之间的差异是:埃隆的目标是探索火星,而贝佐斯是致力于发展商用的亚轨道飞行服务。贝佐斯主要想为人们提供一种能够让他们体验失重状态的服务。亚轨道飞行是指发射载人火箭到太空后,火箭离开地球表面的大气层,进入太空的边缘,在距离地面100多公里时,火箭自由降落,在降落的几分钟内,人可以体验失重的感觉。但很遗憾,这个项目现在还没成功。 杰夫·贝佐斯称,他想让更多的人以较低的费用体验太空飞行。杰夫·贝佐斯的下一个目标是在美国宇航局的帮助下研发轨道太空飞船。而研发轨道太空飞船面临的困难与建立亚马逊网站的困难完全不同,对于贝佐斯来说,这无疑是一次巨大的考验。 另外,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企业家、冒险家理查德·布兰森也是对宇宙充满好奇的人之一。布兰森于1950年出生于英国,创立了维珍唱片公司和维珍大西洋航空公司,他也是一个传奇人物。2004年,他为了参与太空旅行事业而创建了维珍银河公司。他这样做的目的和贝佐斯一样,也是想抢占亚轨道飞行的市场,计划向500名体验者每人收取20万美元的路费,将他们送往太空。如今,被英国伊丽莎白女王赐予“爵士”称号的布兰森,还一直保留着让人们乘太空飞船环绕地球飞行的计划。 2013年4月,布兰森等人研发的宇宙飞船“太空船2号”(spaceship two)首次在美国西部上空进行了发动机点火试飞。被航空飞机搭载的“太空船2号”在上升约14公里后,与母机(航天飞机)分离,随后“太空船2号”的发动机开启16秒后开始喷射,并成功突破了音障,加速到音速的1.2倍之后,开始滑翔降落。布兰森计划今后将飞船的飞行高度再次提升,并使其下降高度设置在100公里。 布兰森是不间断环球飞行的第一人,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乘热气球成功横渡大西洋、太平洋的冒险家。
制造能够回收利用的火箭
说出自己的目标并不是件难事,或许还非常简单。就像有些公司往往会给自己设定一个很难达到的目标,为了使股价上升,先说一些豪言壮语。 但这种公司的领导者一旦开始行动就会想:“这看起来好像不可能完成啊”,随之懈怠下来,在中途就降低了目标。他们这样做或者是明哲保身,或者是不想让自己的形象印上失败的烙印,畏难和惰性表现得一览无余。但是,领导随意降低目标这种不认真的心态会使员工也没有干劲。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作为风险企业之所以能够完成看似不可思议的目标,就是因为埃隆对火箭开发那种坚定的态度。 埃隆曾经公布要花费以往制造火箭所需成本的1/10制造一枚火箭,不仅如此,他还大胆宣称要制造出可回收利用的火箭,一改人们对一次性火箭“用完就成废品”的固有观念。 第一级火箭的开发成本就占据了火箭总成本的3/4。所以,只要能够回收利用第一级,成本就会大幅削减。道理虽然简单,但实际设计起来却极其困难。在一个慎重的创业者看来,初创的风险企业首先应该将成功发射1号火箭作为公司的初级目标,发射成功后再致力于降低成本,挑战火箭的回收再利用。 但埃隆没有这样做。他最初就以“制造出可回收利用的火箭”为目标,并以此激励技术人员。“猎鹰1号”的发射失败了三次,但即便如此,埃隆也没有放弃“回收利用火箭”的目标。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一位高管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如果埃隆舍弃第一级火箭回收再利用的想法,或许‘猎鹰1号’早在两年前就到达预定轨道了。” 另外,以“灰背隼”发动机的质量标准来看,如果不回收再利用,简直是一种浪费。一位高管透露了技术人员在工作现场的苦战情形,他说道:“工程师们因为不知道通往目标的最短路线,因此备受挫折。”即使在那种状况下,埃隆也丝毫没有动摇火箭回收再利用的目标。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用“摩擦搅拌焊接技术”制造的燃料罐和划时代的耐高温材料pica-x都是着眼于火箭的回收再利用。 埃隆的妻子贾斯汀对追梦的丈夫曾做出过这样的评价:“他不仅是一个追梦人,还是一个为梦想而疯狂的、异乎寻常的野心家。”
持续保持目标高远
异乎寻常的野心家埃隆对工程师们的要求超出了常人的想象,他要求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埃隆的团队为了实现一个个不可思议的目标非常辛苦,但是他们却没有辜负埃隆的期望。或许是因为埃隆的人格魅力激起了他们“挑战不可能”的精神。 汤姆·米勒初次见埃隆时,埃隆开门见山地问他:“你觉得发动机可以降低多少成本呢?”米勒说出了他认为的最大数:“大概能降低到以往研发成本的1/3吧!” 但是埃隆说:“我们必须降低到以往成本的1/10。”米勒听后大吃一惊。 埃隆不喜欢哗众取宠,也不喜欢驾驭他人,更不喜欢装模作样、滔滔不绝。恰恰相反,他是个腼腆的人,他说的话都是有根据的。虽然米勒听埃隆说要将火箭开发成本降低到原来的1/10时觉得他简直疯了,但最后他还是成了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一员。 现在,埃隆等人已经开始了称为“蚱蜢(grasshopper)项目”的火箭回收再利用的测试。“蚱蜢”火箭是验证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开发的火箭能否回收再利用的实验火箭,其高约32米,推力为55千牛。由于它是基于“猎鹰9号”研发的,所以它沿用了“猎鹰9号”的第一级,并同样装有4条钢制起落腿,能够垂直起飞、垂直降落。 埃隆计划让飞到地球轨道的第一级火箭完成任务后改变方向,再次启动发动机返回,然后垂直着陆在发射地。大概所有人对他这种设想都会说:“不会吧!这种画面只在电影里看过。”但是,当人们访问了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网站,看到视频里火箭的发射状况后,都感到很震惊。 巨大的火箭发射到距地面几百米的高空,像直升机一样在空中停止几秒,随后保持这样的状态开始缓缓下降,着陆在发射地。这个情景简直令人难以置信。2013年6月14日,“蚱蜢”火箭成功蹿升到325米的高度,并垂直着陆。同年8月,“蚱蜢”火箭完成了100米横向飞行测试,并按原路线返回发射地点,安全着陆。 毫无疑问,今后的火箭研发将会面临更大的困难。数百公里的高度和100米的高度相差上万倍。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将怎样克服这个难题?要获得最好的技术,还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谁也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解决方案。但肯定的是,他们还需要挑战巨大的困难。但我想,不屈不挠的企业家埃隆一定会持续接受挑战,最终实现他的梦想。 埃隆淡定地说:“我要制造出像飞机一样一天能发射多次的火箭,这样就不用再每次花费上百万美元的巨款制造火箭了。”将火箭的制造费用降为现在的10%,这就是埃隆·马斯克的梦想! 第七章 野心——把人类送上火星
乘“重型猎鹰”火箭飞往火星
埃隆的朋友、风险投资人乔治·扎卡里曾回忆起他与埃隆之间一段不同寻常的对话,那是在2002年,埃隆正在为是否应该着手开发宇宙火箭而烦恼。埃隆打来电话问:“如果我把老鼠送上火星,周围的人会不会把我当成疯子?” 扎卡里反问:“那只老鼠还能返回地球吗?”埃隆只回答了一句:“不知道”。有时候,他说话的思路不连贯,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和他说话的人会感到很困惑。 扎卡里说:“如果老鼠回不来的话……人们就会认为你是疯子。” 听到“制造飞往火星的载人火箭”这个想法,99.9%的人都会认为这是在开玩笑,不然提出这个想法的人就是疯子。但是埃隆是那剩余的0.1%。 一直郑重其事地说“要把人类送上火星”的埃隆,2012年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国家记者俱乐部做了更加深入的“创造火星新文明”的发言,这引起了记者们的一片哗然。他想勇敢而理性地踏上通往火星的道路。 掌握登上火星的关键是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研制的超大型、大推力的“重型猎鹰”火箭。“重型猎鹰”火箭与猎鹰系列(“猎鹰1号”、“猎鹰9号”)一样,使用的是液态氧和煤油的二级式火箭构造,但重型猎鹰火箭的辅助火箭成对且平行地吊挂在“猎鹰9号”第一级火箭的主燃料槽外。换言之,这是将3枚“猎鹰9号”火箭捆绑起来的捆绑式火箭。 因为“猎鹰9号”是直接使用9台“灰背隼”发动机并联在箭体第一级上,所以重型猎鹰是搭载了27台“灰背隼”发动机,进入低地球轨道时的净负荷量是“猎鹰9号”的3倍以上,可达53吨。 而且重型猎鹰的推进剂(燃料和氧化剂)是通过交叉燃料供给系统提供给发动机的。 交叉燃料供给系统是这样运作的:首先,主体火箭两侧装备两个辅助火箭,其上搭载的推进剂给第一级主体火箭和两枚辅助火箭提供燃料,3枚火箭发动机同时输出全部功率,使火箭整体上升。然后,辅助火箭脱落,第一级主体火箭上搭载的推进剂为主要的发动机提供燃料,使火箭维持100%的功率,持续飞行。使用交叉燃料供给系统的好处是能使火箭获得更好的发射性能。 这可以与形态相似的德尔塔iv重型火箭(波音公司设计、联合发射联盟公司制造)形成对比。 德尔塔iv重型火箭也是由主体火箭和两枚辅助火箭构成,但推进剂是由各个机体上装载的容器提供给各台发动机的。在第一级火箭上,两枚辅助火箭输出的全部功率用于喷射,主体火箭的发动机集中输出约50%的功率支持火箭飞行。两枚辅助火箭脱落后,主体火箭发动机输出高达100%的功率支持火箭飞行。 比较的结果是,德尔塔iv重型火箭进入低轨道时的净负荷是23吨,而采用推进剂交叉燃料供给系统的“重型猎鹰”进入低轨道时的净负荷是它的一倍以上,达53吨。交叉燃料供给系统运用是史无前例的。 “重型猎鹰”的发动机本身也有一系列改进。“重型猎鹰”上搭载的“灰背隼”发动机从1c改良成了1d,真空推力从480千牛提升到了720千牛,推力重量比从96上升到了150,提高了50%以上。27台“灰背隼”1d发动机能将总质量为1 400吨的物体推上宇宙。 对于去地球以外的行星居住,即“多星球化”这种想法,埃隆坦然地说:“这一点儿也不奇怪。”原本地球上的生物就生存于海洋中,之后转移到河流中,接着登上陆地,不久人就出现了。所以,他相信人类移居到其他行星并不是一纸空谈,倒不如说是一个趋势。“重型猎鹰”的发射被视为人类前往火星的重要里程碑,这个想法预计将于2014年实现。
获得美国宇航局的认可
无可非议,美国宇航局是一个严肃的政府机构。该机构严肃地提出了“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是否真的能用低成本制造出火箭”这种质疑。它在2011年4月发表了关于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研制猎鹰所需成本的报告,在业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美国宇航局的成本评估是根据他们过去130次实际飞行业绩的数据得出的,通过运用成本计算工具,可以评估包括大量零件的运用、制造方法、技术管理方法、测试方法等众多方面的问题。 结果美国宇航局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如果按照美国宇航局传统的做法开发,“猎鹰9号”的开发成本大约是40亿美元。 而且,即使使用比美国宇航局传统的开发方式更好的方法制造“猎鹰9号”,同时采用民间企业的成本观念,开发成本也需要17亿美元。 而埃隆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所用的实际开发成本是多少呢?不拘泥于过去、充满野心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技术人员在开发“猎鹰9号”时,实际上以3亿美元的成本完成了设计。而开发“猎鹰1号”仅花费了9 000万美元,两者相加共花了3.9亿美元。这仅仅是美国宇航局传统开发方法所需金额的1/10。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证明了比美国宇航局开发所需成本低得多的火箭是能够制造出来的。埃隆不断宣称的“用传统开发方法1/10的价格制造火箭”,通过美国宇航局的报告得到了证实。
与亨利·福特的共同点
埃隆曾经在美国参议院委员会上公开宣称:“如果用户需要,运输到太空轨道的每磅净负荷价格不到500美元。”而且他还激进地宣布:“如果制造出的火箭每一级均可重复利用,每磅净负荷的发射成本可能低于100美元。” 正如亨利·福特通过量产汽车来降低制造成本,埃隆则是通过量产火箭来降低成本。 汽车大王亨利·福特将之前手工作坊式的汽车制造工序改造成流水线,大批量生产汽车,大大降低了汽车价格,不仅使汽车变得大众化,还引领了汽车时代。20世纪初,汽车还是富裕阶层特有的奢侈品,主要制造工序几乎都是手工完成,所以汽车价格在3 000美元以上。亨利·福特重视零部件的可替代性,用流水线进行汽车装配,批量生产面向大众的福特t型车。1908年,这款汽车以850美元的低价出售。这一年,美国汽车的平均销售价格是2 129美元,与t型福特汽车相比,同级别的其他汽车的价格则高出1 000多美元,所以福特t型车大受欢迎。后来因为这款汽车太受欢迎,福特公司要延期3个月才能交货,甚至一度决定停止接受订单。 1908年,美国汽车市场的规模是12万辆,15年后的1923年激增至320万辆,而福特t型车的市场占有率超过60%。福特t型车累计生产了1 500万辆,奠定了美国汽车大国的基础。回顾汽车工业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新兴技术的引入和生产成本的降低是推动产业扩大的两大支柱。 埃隆·马斯克提出了在火箭行业进行批量生产的想法,并试图通过零部件通用化达到这一目的。这是制造计算机和汽车的通常做法。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使用的发动机只有“灰背隼”发动机,这就使大幅度降低零部件成本和制造成本成为可能。 埃隆和他的团队分析了最初在“猎鹰1号”上使用的“灰背隼”发动机失败的原因,经过反复改良,通过增加发动机的负荷,不断增强火箭推力,并将其运用在“猎鹰9号”和“重型猎鹰”上。这种火箭开发方法,不仅是合理的技术开发方法,在经济上也具有合理性。
制造让普通人能乘坐的火箭
埃隆这样描述他的理想:“如果大幅削减去火星的成本,将成本减到50万美元,就会有非常多的人购买能飞往火星的火箭。地球上现在已有70亿人。到21世纪中期,可能会达到80亿。如果100万人中有一个人选择去火星,那么80亿人中就会有8 000人去。” 不是只有经过精挑细选、接受过特殊训练的宇航员才能去火星。欧洲人探索新大陆的时候,最初出海的是哥伦布那样不怕死的冒险家。他们并不知道新大陆是否真的存在,也不知道能否抵达,他们只是在进行一场史无前例的生命大冒险。 但是实际上他们发现了新大陆,知道乘船能够抵达。自此之后,来到新大陆的就不是为了冒险,而是移民。 苹果公司的史蒂夫·乔布斯就以创造出普通人能使用的电脑为目标,发明了麦金托什计算机,并改变了世界。埃隆的目标是让普通人能乘坐火箭,希望使人类移民到地球以外的行星的梦想变为可能。 通往火星之路并不好走。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目前还只能发射无人火箭,而且今后可能会经历失败。美国国内批判埃隆的人不在少数,强大的“敌人”正在蠢蠢欲动。
对强敌的攻与防
联合发射联盟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由波音公司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组成的联合企业,是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强有力的竞争者。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于1995年由洛克希德公司与马丁·玛丽埃塔公司合并而成。由此,洛克希德的历史谢幕,现在,洛克希德·马丁作为世界著名的军用企业,每年营业额约有100亿美元。最近成为热门话题的最新锐的隐形战机f-22与f-35就是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发制造的。 波音是世界最大的民用和军用飞机制造商,成立于1916年,于1997年收购了制造出dc-10等飞机的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在日本前总理田中角荣被逮捕的“洛克希德事件”中,dc-10客机是洛克希德推销的新型飞机三星客机(洛克希德制造的大型喷气式飞机l-1011的爱称)的竞争对手之一。波音现在有690亿美元的年销售额,这与在日本冲绳的美军基地引起骚动的、数次登上新闻的、可以垂直起降的“鱼鹰”军用机的批量生产紧密相关。 洛克希德·马丁和波音这两个航空企业巨头于2005年宣布成立联合发射联盟公司的计划,对此,埃隆等人所在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就决定以“违犯反垄断法”进行起诉。埃隆此举很容易理解——如果联合发射联盟公司被允许成立,双方之间的竞争就成了蚁象之战。 但是,对于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提出的“美国的两大军事承包企业合谋成立联合发射联盟公司会阻碍火箭发射市场的良性竞争”的观点,国防部和联邦贸易委员会做出了“不违犯反垄断法”的判决。这让埃隆非常失望。就这样,庞大的联合发射联盟公司于2006年12月开始运营。 联合发射联盟公司的网站上记载着“宇宙神”(as)和“德尔塔”(delta)运载火箭50多年内的1 300多次发射成果。波音和洛克希德在火箭发射上取得的辉煌成果,挡在了新兴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面前。 联合发射联盟公司内部及相关人员难掩打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等公司的意图。于2013年初卸任洛克希德·马丁首席执行官一职的罗伯特·史蒂文森曾在相关人员参加的早会上自鸣得意地谈论洛克希德和联合发射联盟公司过去的辉煌业绩。他认为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研制的“猎鹰9号”简直微不足道,并诋毁说:“我不会在乎成本。如果在开发火箭上沉迷于削减成本,火箭发射入轨的概率就会下降。”这是他对埃隆经营思路的正面抨击。 埃隆必须与顽固且难以应付的对手斗争。这些对手好像在说“即使你在互联网领域成为大富豪,但是硅谷的成功与宇宙开发不可相提并论”,准备打垮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但是埃隆确信这值得挑战。从南非到加拿大,再移民到美国的埃隆对美国民众说:“美国是冒险家的国度,是能刺激人探究欲望的国度。”
星际支付系统
2001年,丹尼斯·蒂托花费2 000万美元,成为第一个进入国际宇宙空间站的普通人,他是开展飞往火星计划的非营利机构“灵感火星基金会”的创始人。据说要花501天才能完成火星的往返之旅,预计于2018年才能发射飞船。 荷兰的非营利机构“火星1号”(mars one)也提出了将人类送往火星的计划。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计划是单程飞行,去往火星的人将在那里度过余生。具体方案是,荷兰这家机构计划于2022年发射需要花费7个月才能抵达火星的火箭。 计划宣布后的2013年4月,这家机构在世界范围内招募志愿者。让人惊讶的是,仅仅两周时间,竟然有78 000人报名。世界上对火星感兴趣的人真是不少。 听到这个消息,全球最大的在线支付服务公司paypal声称要推出一种用于在外太空购物的“星际支付系统”。埃隆是paypal的创始人之一,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建立经费是他将paypal卖给易贝得到的钱维持的。 paypal现任首席执行官戴维·马库斯称:“现在一切并未决定,但有一点很明确,那就是我们不会在太空中使用现金。”而且他坚定地认为:“不是明年,当下就是开始构想星际支付系统的最好时机。”我们先不说paypal能否实现这个计划,能有“在地球之外的行星上生活”这种想法本身就非常不可思议。 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了“在2030年将宇航员送往火星”的目标,但普通人早就有了想要去火星的意愿。这也一定与埃隆在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取得的成果对人们形成的鼓励紧密相关。
有意义地使用金钱
听到埃隆倡议的“火星移民”计划时,可能有人会想起阿诺德·施瓦辛格主演的好莱坞电影《全面回忆》。这部于1990年上映的电影就讲述了火星上发生的故事。 电影描述了一个在火星上具有霸权的能源开发公司与呼吁自由和解放的人民之间的矛盾,施瓦辛格扮演的主人公打倒了能源开发公司的总裁兼火星独裁者,给火星带来了自由。 几十年前,就如这部电影的背景一样,人类就已经开始设想移居火星的日子终会来临。看到埃隆与众不同的行动和不屈的意志,你就会觉得去火星不只是电影中才会有的故事,在现实中也会发生。当然,那不是独裁者掌控的世界,而是自由民主的社会。 可是,不管是在火星还是在其他星球,人类由于迷恋金钱和权力的本性,无休止的纷争成了这个世界的常态。因为金钱和权力隐藏着让人难以抵御的诱惑。 人一旦得到大笔金钱,就会产生很大的心理变化,很容易偏离当初的志向,不知不觉被金钱左右,结果有很多人变得只知道赚钱或是误入歧途。 但是埃隆·马斯克并没有被金钱左右,他揭示了一个使用金钱的原则,即“如果我们能够找到人们认为很重要的某种事物,并将其创造出来,他们就会高兴地为之付钱。金钱正在向社会需要的地方流动”。他没有把智慧运用在赚钱上,而是运用在了金钱的使用方法上。 如果埃隆以赚钱为目的进行火箭开发,猎鹰系列火箭可能就不会上天。而且,他一开始也不会从事风险过高的火箭事业。确实,攒钱很难,但更难的是怎样使用攒下的钱。 埃隆坚定地说:“如果我有雄厚的资金,我会用来开发将人类送往火星的宇宙飞船,这才是有意义地使用金钱。”所以即使经历重重失败,他也咬牙坚持了下来。
超级充电站
埃隆·马斯克的一言一行都颇受世人瞩目。2013年5月,埃隆提出在全美大范围兴建电动汽车的超级充电站,也就是“超级充电站”的计划,再次受到全美关注。目前,美国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州、内华达州和从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到波士顿东海岸的23个地区都设置了超级充电站,它们设置在与路边的购物中心、餐馆、咖啡店等与商业设施毗连的便利场所。也就是说,人们在充电期间可以安排用餐或购物。 埃隆公开宣布:“到2013年末,超级充电站要覆盖从西海岸到东海岸的主要城市,使它横跨大陆,在2014年覆盖80%的城市。”埃隆在2013年2月的ted大会(在美国长滩举办,是一个来自世界各个领域的知名人士进行演讲的著名活动)上发言称:“重要的是,驾驶时间和休息时间的比例应该在7∶1到6∶1。也就是说,驾驶3个小时就应该休息20~30分钟。比如,如果早上9点出发,那么到中午就应该休息一会儿、吃些东西、去趟卫生间、喝杯咖啡,然后再出发。” 如果超级充电站在全美普及,被视为电动汽车弱点的长距离驾驶就将有可能被突破。而且,埃隆正在努力使超级充电站到2015年覆盖98%的北美人口。 超级充电站用90千瓦功率的高速直流电充电。特斯拉model s的85千瓦时车型在超级充电站充电30分钟,可以行驶200英里(320公里)。另外,使电能输出升级到120千瓦时的高速充电服务也将推出,这样一来,预计充电20分钟汽车就可以行驶3.5小时。此外,超级充电站对于model s 85千瓦时车型来说是标准配置,但对于model s 60千瓦时车型则需其他的充电方式。
远见
商界成功的案例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苹果公司制造的ipod之所以如此出色,不只是因为产品性能优越,打破了音乐界僵化的在线音乐服务方式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itms(itunes音乐商店)不顾唱片公司的反对,使歌曲的零售成为可能,而且维持每首歌下载收费99美分的统一价,这样一来,即使是零用钱非常少的学生也能轻松购买。itunes音乐商店里收集了比cd唱片公司更为丰富的广受欢迎的曲目,给人们创造了不仅能在cd唱片商店购买歌曲,在网上也能随时够买音乐的环境。这就是乔布斯的成功之处。 史蒂夫·乔布斯如果只着眼于ipod的产品性能,ipod最终只能是一款苹果用户所知的普通产品。 通过itms软件销售音乐所得销售额的30%归苹果公司。99美分的30%是30美分,也就是说,苹果公司得到的只是小钱。大部分专家的看法是:“苹果公司如果只赚这些小钱,将来一定没有大发展!”他们当时对赚不到钱且非常苦恼的苹果公司和itms的未来持悲观态度。 但是,这个项目一经运营,立即产生了惊人的下载量,戏剧性地改善了苹果公司的收益,使苹果变成了卓越的公司。许多商业书籍都将苹果公司的这种运作模式作为成功案例进行讲解。 在21世纪的商业竞争中,仅仅提高单件商品的性能很难获得成功。创造出着眼于整体的、方便的体系才是成功的秘诀。 埃隆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们购买汽车时,实际上购买的是自由。也就是说,拥有了自己的车,无论何时都可以去自己想去的任何地方,而且无后顾之忧。如果为电动汽车充电需要花费很长时间,人们就很难远行,像横穿美国这样的远行就更难了。这就是开发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充电的超级充电站的理由。” 埃隆并没有满足于时尚的电动汽车,他认为:“如果不提供超级充电站这种高速充电网络,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这是另一个富有远见的看法。
缩短充电时间
也许在有些人看来,20~30分钟的充电时间甚至都是漫长的。能否再将充电时间缩短一些呢? 随后埃隆又采取了一个新措施——更换电池组。更换电池组的整个过程仅需90秒。这还不到为汽车加满一箱油所需时间的一半,人们就能完成斯特拉model s电动汽车电池组的更换。同时,能够更换电池组的充电站也增加了。 然而,埃隆推行的超级充电站使用的规格既与通用汽车、克莱斯勒汽车等公司采用的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颁布的bo connector”规格不同,又区别于日本汽车制造商的“chademo”规格。 埃隆的公司作为电动汽车制造商,致力于以最佳的方式改变世界。世界上大的汽车制造商都是以制造燃油汽车为主业,也是业务的重心。在不影响燃油汽车销售的情况下,将电动汽车作为副业进行开发。因此,“传统汽车界不能制造出最21世纪的汽车”这种想法并不奇怪。这是将20世纪打造成汽车时代的通用汽车公司已经证明过的。 在此简要介绍一下通用汽车在电动汽车方面的发展历程。通用汽车在1996年开发了一款叫作ev1的电动汽车。第一代ev1电动汽车充一次电只能行驶80公里,但改良之后,1998年登场的第二代ev1电动汽车实现了超过200公里的续航里程。0~100公里的加速约为8秒,行驶性能良好,时速300公里在设计上成为可能。对于上下班或以购物为目的的驾驶者来说,这款车是无可挑剔的理想选择。它最大的魅力是,充电只需花费汽油1/10的钱。
通用电动汽车的兴衰
由于ev1成本非常高,所以通用汽车没有向用户销售,而是选择以长期租赁的方式提供给用户。每月的租赁费用为299美元到574美元,这种做法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应。 通用汽车之所以开发ev1电动汽车,是由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推出了一个零排放法案(zev法案)。 通用汽车对于此法案采取了两个行动。一是开发不排放废气的电动汽车ev1,二是通过游说活动,利用政治人士抵制零排放法案。这种局势于1975年前后出现,以通用汽车为首的美国三大汽车巨头对日本汽车制造商掀起了“排日风潮”。 开发ev1电动汽车的技术人员没日没夜地工作,努力研发电动汽车技术。但在2000年乔治·布什总统上台后,零排放法案失去了时效性。凭借石油公司的支持,以石油起家的总统乔治·布什没有签订《京都议定书》。在不关心全球变暖的总统的统领下,通用汽车欣然终止了电动汽车的开发。 通用汽车回收了进入市场的ev1,像要消除丑恶的过去一样,将电动汽车报废解体。 由于电动汽车畅销,通用汽车的燃油汽车销售缓慢,这也对石油公司造成了很大打击。很多人认为,石油公司和想要出售燃油汽车的通用汽车利益一致,它们联手杀死了ev1。 电影《谁消灭了电动车?》讲述了ev1从问世到落寞的历程。这部电影对比了电动汽车与燃油汽车在开发、制造成本、行驶性能等方面的表现,得出电动车处于劣势的结果,通过理性判断决定中止生产ev1。但是,如果通用汽车一直按照原来的计划开发ev1,就不会有2009年的经营失败。相反,如今它可能已经是世界第一的电动汽车制造商了,因为通用汽车拥有强大的技术支持。 很遗憾,现在通用汽车成了保守、不能与时俱进、无望企业的代名词,而它曾经是勇于挑战先进技术、充满野心的电动汽车制造商。 比如,最初批量生产v型水冷式八缸发动机的就是通用汽车。而且,抢先采用安全玻璃、最早制造前悬架和全自动变速器的通用汽车也是最早制造燃料电池车的企业。 通用汽车曾主动将触角伸向汽车以外的领域。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该公司制造了铁道用的两冲程柴油机。进入太空时代后,“阿波罗11号”的导航系统和“阿波罗15号”搭载的月球车也是由通用汽车开发的,而这些几乎都不为人知。 但是,不知不觉间,“大企业病”开始在其内部蔓延,通用汽车成了壁垒森严、办事效率低下的公司。一度成为话题图书《晴天就能看见通用汽车》(on a clear day you can see general motors)的作者通过对通用汽车的骨干约翰·德劳瑞恩的采访,深刻披露了该公司僵化、不能应对变化的内幕。 石油行业是与汽车行业密切相关并掌握着巨大权力的行业,埃隆不仅要与燃油车竞争,还要与石油资本抗衡。如果仅仅在性能上与燃油车竞争,就不可能顾全大局。
21世纪的加油站
特斯拉在业界是唯一一个只制造电动汽车的汽车制造商,所以它会将电动汽车制造得更加精益求精。如果优先研制已有的燃油车,它就不可能决定电动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另外,埃隆本来就没有在汽车公司工作过,也没有想过要制造燃油汽车。 但埃隆通过网络体验到了创新带来的好处,所以他说:“真正的改革是涉足完全不同的领域。”在汽车行业,有些事情只有新加入这个领域的人才可以完成。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用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方法制造火箭,大幅降低成本并取得成功就证明了这一点。 一般情况下,电动汽车充电站使用的电力都是当地电力公司供给的。但埃隆在各个超级充电站都设置了太阳能电板,建造了利用太阳能给特斯拉汽车充电的基础设施。 美国正大力发展电力自由化,卖电业务也得到了普遍认可。超级充电站可以将给电动汽车充电后剩余的电力卖给从事电力业务的人,从而获得收益。这样一来,通过加油站给汽车补充燃料的商业模式就完全改变了。 现在的加油站都是将汽油卖给远道而来的大型油罐汽车,它们的生意已经做了几十年。但是如果一直局限于这种想法,电动汽车专用的充电站将永远不会建成。 如果电动汽车充电站不仅具有充电功能,还能通过太阳能发电获得收益,支持这项事业的人也许会增多。再看日本,2013年,日本加油站的问题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2011年,修改后的日本消防法要求所有设置年限达到40年的加油站的地下储油罐必须重新改建。改建花费了巨款,最后大量加油站被废弃,成了社会性问题。在人口稀少的地区,没有加油站或太少给居民带来了很大不便。所以,在21世纪对能源的认识发生变化的不只有美国。 要在全美普及超级充电站绝不是一件易事,埃隆需要巨额资金。但是他认为这么做值得。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他的构想实现了,人们身边就会有很多电动车充电站,而且可以免费充电,这将给人们带来极大的便利。我们正在颠覆人们对电动汽车固有的观念。这样看来,英国广播公司《top gear》节目对电动汽车的批判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了。 在利用太阳能发电时,太阳能发电板是必不可少的。这就需要太阳城公司(srcity)了。太阳城公司是埃隆出资的另一家公司,而创立此公司的是埃隆的表弟莱登·赖夫。两人的母亲是双胞胎姐妹,莱登是南非水下曲棍球队的球员。他为什么要从事太阳能发电事业呢?
恋上加利福尼亚
莱登·赖夫成长于南非的比勒陀利亚,他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妹妹。莱登似乎是被两种才能眷顾的人。 他的其中一种才能体现在商业领域。17岁时,莱登就已经开始经营健康食品的生意了。但由于忙于工作,他几乎不去上高中,险些被退学。多亏了校长的体谅和包容,莱登才得以毕业。 莱登的第二种才能体现在运动方面。他在水下曲棍球这项运动上拥有非凡的才能,这使他驰名南非。水下曲棍球是一种两支队伍在游泳池内较量的运动,一方若能在池底把球打进对方球门区,便可以得分,得分多者胜。这是体育运动中唯一一种水底比赛。 1998年,作为南非水下曲棍球队员的莱登去参加世界锦标赛,第一次踏上了美国的土地。以运动员的身份来到美国的莱登非常喜欢充满阳光的加利福尼亚州,于是,他决定移民到这里。他还与哥哥拉塞尔一同创立了everdream公司。哥哥拉塞尔那时已经在硅谷工作了。后来他的另一个哥哥彼得也决定加入everdream公司。彼得也是一位软件工程师。 everdream公司的发展还算顺利,但从长远来看,莱登感到公司发展有局限性,所以他决定将公司卖给戴尔电脑公司。 2004年,莱登参加了美国举行的“火人节”这个既异想天开又荒诞的活动,便与埃隆开车去了沙漠,此行使他对太阳能发电产生了兴趣。“火人节”是一种在远离日常生活的沙漠地带与初次见面的参加者共同生活一个星期的活动。在此期间,人们互相帮助,以雕刻或绘画等新颖独特的方式表现自我。 在去活动举办地的途中,埃隆建议莱登把参加这次活动作为调查太阳能商业价值的机会。莱登后来听取了这个建议,并以此为契机建立了太阳城公司。 在两年之后的美国独立纪念日,莱登创立了太阳城公司,向公众声明要摆脱化石燃料。埃隆成为该公司的董事长。 埃隆是太阳能的信奉者,他认为:“虽然大部分人还没意识到世界是依靠太阳的能量运转的,但是事实就是如此。如果没有太阳,地球将会变成绝对温度为3度(零下270摄氏度)的冰冻世界,因为地球上的水是靠太阳能循环的。整个生态系统都是依靠太阳能运转的。”
将发电站设置在屋顶
太阳城公司并没有开发制造太阳能发电板,但是主张在普通住宅和公司的屋顶上安装太阳能发电板,降低用户的电费。也就是说,莱登提出在普通家庭的屋顶上设置“发电站”,摆脱电力公司的控制,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放眼太阳能发电市场,能用现金购买价格昂贵的太阳能发电系统的用户是有限的。因此太阳城公司开始着眼于租赁太阳能发电板的业务,并迅速占领了市场。由于是租赁形式,公司可以免费为用户安装太阳能发电板,设定租赁期限为20年。不仅如此,太阳城公司还开展了核查用电量的额外服务。当然,用户也可以购买发电板。 要建立租赁模式,首先需要准备巨额的租赁资金。为此,莱登向美国合众银行(us bancorp)、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等金融机构筹集了17亿美元的巨额资金。虽然太阳城公司对可再生能源充满期待,但埃隆·马斯克的远见也至关重要。实际上,莱登在很多方面都听了埃隆的建议。 然而,太阳能发电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进入这个领域之后,由于业绩惨淡而破产的企业不在少数。 比如solyndra公司。它2005年创立于加利福尼亚州,致力于开发荧光管大小的椭圆状太阳能发电板。这款太阳能发电板不仅能聚集直射的阳光,也可以聚集散射的阳光,发电效率高,而且容易安装。solyndra公司还获得了美国能源部提供的5.35亿美元担保贷款。2011年5月,奥巴马总统访问此公司,甚至呼吁美国政府予以支援。 但是由于solyndra公司开发的发电板在价格竞争中败给了中国的低成本发电板制造商,仅仅四个月后,也就是2011年9月6日,solyndra公司破产,负债额高达7.838亿美元。在欧洲,情况也是一样,欧洲制造的太阳能发电板的价格接二连三地败给中国的低价发电板。 发展前景值得期待和行业动荡是太阳能发电行业的两大特征。 在这样的环境下,太阳城公司于2011年推出了“srstrong”项目。这个项目计划花费5年时间,为全美12万座军用建筑投入10亿美元,为其提供太阳能发电,其中包括安装太阳能发电量高达300兆瓦的太阳能发电板,提供比公用电力成本更低的太阳能电力。这个项目一旦完成,将是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屋顶太阳能项目。而且,最大的网络搜索平台谷歌公司将投资2.8亿美元,这将进一步增强了人们对太阳能业务的信心。 太阳城公司在创建6年之后,即2012年12月成功上市。莱登·赖夫也是一位想用清洁能源拯救地球的创业家。 第八章 命运——拯救地球
艰难赢利
回顾埃隆的过去,他在对特斯拉出资时一直抱有一个信念——普及了太阳能发电和电动汽车,就可以摆脱对石油能源的依赖,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并且为实现移民火星的计划争取时间。无论是电动汽车,还是太阳能发电都是将人类送往火星这个惊人的计划的重要一环。因此,埃隆决心把这两项业务做好。 自2003年创建以来持续赤字的特斯拉于2013年首次实现了季度赢利,销售额为5.62亿美元,与上年相比提高了83%,净利润为1.1亿美元。这次赢利应归功于model s,其销量超过了竞争对手梅赛德斯-奔驰的s系列和宝马汽车的7系列,使业界相关人士大为震惊。 这是特斯拉创立10年来的一大壮举。埃隆在社交网站推特上对一直对公司保持信任的客户和投资者表达感谢时说:“如果没有你们的支持,我就不会取得现在的成就。” 埃隆深感一个企业要独当一面,就必须取得客户的支持。 接下来的第二季度,特斯拉净亏损3 050万美元,但model s的销量超过了当初计划的4 500台,达到了5 150台,营业额是去年同期的15倍——约4.514亿美元。虽然股票每股亏损了26美分,但扣除偿还给政府的公用资金,这一季度的净利润为2 628万美元。每股摊薄收益为0.20美元。这个数值超过了分析师的预想,特斯拉股票的收盘价一度飙涨。
迅速偿还国家贷款
特斯拉从美国能源部低息贷款的atvm项目得到的4亿多美元,都用在了model s的开发上。 而能源部推出的atvm项目融资总额为80亿美元,除了贷款给福特公司和日产汽车以外,研发和制造混合动力车的风险企业——菲斯克(fisker)汽车公司也获得了1.92亿美元的贷款。但是菲斯克公司之后面临着破产的局面。 在菲斯克经营业绩不佳的情况下,美国于2013年4月举行了公开听证会,其间共和党议员批评奥巴马政府将新能源贷款项目资金注入菲克斯。 但一个月之后的5月22日,特斯拉发布了“全部还清4亿美元政府贷款”的消息,这引起了轰动,因为特斯拉提前9年还清了贷款。 而另一方面,媒体看透了借入59亿美元的福特公司想要将贷款留在手上(哪怕多留一天)的企图,因此媒体圈流传着福特“遵守融资条件,不急于还贷”的评论。 为什么埃隆这么急于还贷呢?他解释说:“我认为既然获得了纳税人的资金援助,就有尽快偿还的义务。”而且他还附加了一句:“如果只考虑特斯拉,我就不会这么早还清贷款了。”对于这些话,有些人认为他是在作秀,有些人认为他是出于真心。但是纳税人为埃隆喝彩,大众是埃隆·马斯克的最大支持者。
卓越的性能,美观的设计
特斯拉不仅制造和销售电动汽车,还经营着将电池、逆变器、电机等组成电动汽车动力中枢的“汽车传动系统”销售给其他汽车制造商的业务。 比如,丰田在微型多功能越野车“rav4”的基础上推出的“rav4 ev”电动汽车2012年已经在美国开始销售。这是一款由特斯拉和丰田花费22个月共同打造的纯电动多功能越野车。它尽可能少地改变rav4的设计,车身配置了特斯拉供应的锂电池,使汽车实现156马的最大输出功率。该款汽车使用的传动系统就是特斯拉model s使用的那一种。 2013年上半年,特斯拉的传动系统装置的外部销售额约为276万美元。 而且,基于加利福尼亚州的零排放法案,特斯拉也可以向其他不能很好执行该法案的汽车制造商出售“环境信用”,从而在2013年上半年赚取了101万美元。 另外,还有一件大事需要提及。特斯拉model s在2013年的“年度风云车”(car of the year)评选中获得了大奖。这不是靠请客吃饭和不正当交易得到的奖项,而是凭借卓越的性能和设计获得的。而且,model s被《时代周刊》评选为2012年度最棒的25项科技发明之一。但意想不到的是,一个陷阱正在等着它。
《纽约时报》的批判性报道
2013年2月,《纽约时报》上登载了一则强烈抨击model s的报道,文中一位用户称:“我之前驾驶了特斯拉公司出租的model s,但途中电池能量就耗尽了,被迫叫了一辆拖车。”这件事引起了世人的关注。 这条消息是由《纽约时报》的记者约翰·布罗德发布的,他当时想驾驶model s从设置了快速充电系统“超级充电站”的美国东海岸特拉华州的纽瓦克市到与之相距约322公里的康涅狄格州,来测试它的性能。 布罗德试驾的是搭载了85千瓦时电池组的model s。按电池规格充满电,汽车可行驶约265英里(426.4公里),也就是说,充满电应该可以行驶相当远的距离,但是布罗德称自己的体验却全然不同。 布罗德回忆,当天特斯拉公司将车交给了他,之后他在特拉华州的超级充电站充了电,并开始驾驶。但在行驶到距离出发地68英里(109.4公里)后,他发现车上显示的可行驶里程减少了85英里(136.8公里)。 model s车内显示车外气温是零度以下,但车内空调却自动转换成了“低”。在时速限制在每小时65英里(104.6公里)的地方,他决定以定速巡航每小时54英里(87公里)的方式驾驶。据他回忆,这个速度比一般车辆行驶的速度要慢,他在最右侧车道上驾驶,加上车身是醒目的大红色,所以吸引了周围车主的注意。 在接近纽约时,记者注意到了电池的剩余电量,于是给特斯拉打电话寻求建议。特斯拉的工作人员告诉他,关掉定速巡航就可以回收制动能量。但之后,特斯拉身担要职的人员修正说那个建议是错误的。总之,记者称model s车内非常寒冷,他的脚被冻伤了,指关节也被冻得发白。 随后,他在曼哈顿休息了一下,又驾驶model s上路。他在格罗顿(美国康涅狄格州东南部)吃了晚饭,住了一晚——当时他检查了电池剩余的电量,仪表盘显示还能行驶90英里(144.8公里)。但是到第二天早上,他发现仪表盘上显示的电量变成了25英里(40.2公里)。 最后这位记者驾驶的model s被迫叫拖车拖走了。驾驶中一直被电池电量困扰的记者,在这则消息的最后还讽刺地写道:“下次驾驶这款车的人应该穿保暖的衣服。” 如果这件事是事实,不论对于特斯拉还是对于埃隆都是致命的一击。
子虚乌有的事件!
埃隆经过调查和分析,对此事进行了严肃的反击。电动汽车不同于燃油汽车。不使用一滴油的特斯拉model s就好比一台能够驾驶的计算机,它能在行驶中完整地保存下了相关数据。埃隆根据这些数据一一指出了《纽约时报》记者发表这则消息的矛盾点。 对于记者在《纽约时报》上写的“电池能量耗尽,被迫叫拖车”一事,埃隆反驳:系统显示着“充电被中断”的记录。而且,针对“巡航控制系统的时速设置为54英里”的描述,系统数据则显示了“行驶速度从每小时65英里转换到每小时81英里(130.6公里)”这样的记录。 原本电池就没有充满电。数据记录显示,他第一次充电充了90%,第二次充了72%,而第三次才充了28%。 埃隆公开了model s具体的行驶数据。他指出,电池的电没用完,而且也没有充满电,并提出反证说明,那位记者实际行驶速度比他说的要快,而且当时车内温度不断升高。 埃隆严肃地批评了《纽约时报》记者:“这则新闻纯属恶意攻击。”他还表示:“《纽约时报》这篇虚假报道使斯特拉损失了1亿美元。”之后新闻报道称:“据埃隆说model s的订单被取消了1 000辆,由于model s每台的价格是5万美元到9万美元,因此损失了约1亿美元。”提供财经资讯的彭博新闻社也报道了相关消息,称:“特斯拉的股票受到了影响,总市值减少了5.53亿美元。” 针对埃隆的反驳,《纽约时报》的态度毫无改变,并做了与当初一样强硬的发言。但是,特斯拉一出示数据记录,便得到了大众的支持。结果,《纽约时报》不得不发表了一篇妥协声明:“记者约翰·布罗德的报道有失准确,我们没有准确地做出判断。”
不期待变化的人们
埃隆深知社会舆论的重要性。当然,他也懂得如何吸引大众的眼球。在首次对外发布model s汽车时,他举办了鸡尾酒会,并邀请了许多电影界和音乐界的知名人士到场。 导演电影《钢铁侠》系列的乔恩·费儒、《黑客帝国》等许多优秀电影的制片人乔·西尔沃等500位实力人物成为埃隆的座上宾,获得了媒体的极大关注。 另外,人气摇滚乐团“红辣椒”的主唱安东尼·柯蒂斯对roadster跑车爱到了狂热的地步。在那次酒会上,柯蒂斯找到埃隆并对他说:“我对roadster跑车有个意见。”听到这样充满火药味儿的话,周围人都捏了一把汗,结果他说了一句符合他独特个性的话:“这辆车是我的保时捷远不能及的。”这引起了周围人的哄堂大笑。这件事也成了记者极好的报道素材。 一个人想要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型产品和服务,若不大力宣扬自己的想法,就不会吸引那些反复无常、懒惰成性的人的注意。所以,开创者就应该使自己的创新引人注目。 埃隆正在和既有体制进行着“斗争”。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与洛克希德、波音在竞争,电动汽车公司与包括通用汽车在内的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也在竞争。在《纽约时报》和英国广播公司对特斯拉制造的汽车大肆批评后,埃隆立刻进行了反驳。或许这看似与制造汽车和火箭毫无关联,但是埃隆知道,如果对这些报道置若罔闻,将会对特斯拉产生巨大的影响。 如果这件事发生在毫无抵抗流言蜚语能力的风险企业身上,如果采取不在乎的态度,很可能在事实澄清之前就已经垮掉了。所以,在应该反驳时及时反驳是非常重要的。 新产品总是拥有一种破坏力,威胁着世上现有的商业活动。而既有的商业活动在社会上已经形成了特定的模式。因此,新产品和新技术即使出现,已经存在的企业也会以现有的商业模式为标准,给它们一个差评,来维持当前的商业模式。当然,大众传媒也会袒护现有的商业模式,因为它们是从现有商业活动中得到广告收入的。 总之,要使前所未有的新产品获得广泛认可,就应该在媒体报道错误时要求修正,该反驳时进行反驳。否则,人们就会不明所以地相信错误的信息,给企业造成不利影响。成立了多家公司的埃隆深知谣言的害处,因此,今后他会继续反击庞大的对手。
考验才刚开始
埃隆始终着眼于未来,他推出的新型电动汽车就是一大证明。特斯拉推出的第三款新型电动汽车,是一款名为model x的4门全轮驱动多功能越野车。model x设计为单壳式结构车身,设计轻便化,使用了model s的底盘和传动系统。 这款车型采用的是3排7座的设计。该车型还有一个设计亮点,就是采用鸥翼式车门。汽车的后门可以像海鸥的翅膀一样向上方展开,特斯拉将这种车门设计称为鸥翼式。由于空间宽敞,人进入车厢后,完全没必要蜷缩身体。 model x可以使用60千瓦时和85千瓦时两种规格的电池,4.4秒就能完成0~97公里的加速,其速度超过4.6秒完成0~100公里加速的保时捷911。 相对于后轮驱动版的model s电动汽车,model x是四轮驱动。如果搭载60千瓦时容量的电池,其最大续航里程可达338公里,如果搭载85千瓦时容量的电池,其最大续航里程可达到435公里,性能相当优越。 这是特斯拉首次采用双电机四轮驱动系统。model x的前轮、后轮和中央部位都配置了发电机,当检测到轮胎打滑时,四轮驱动可以瞬间控制转矩和能量分配。由于model x基于model s平台研发,所以有60%左右的零部件都是一样的,特斯拉预计于2014年将其投入生产。 埃隆说:“虽说model x是基于model s开发的,但开发成本也花费了2.5亿美元。” 在未来几年内,特斯拉将会生产一款价格更亲民的电动汽车。这款车体积将会小于model s,预计在2016年到2017年开始生产,售价定在4万美元左右。 原本特斯拉预计将这款车的价格定在2万到3万美元,但在生产了model s之后,特斯拉便意识到成本已经超出了这个定价,于是决定修改为4万美元。埃隆说:“开发这款电动汽车的成本估计将花费10亿美元”,所以,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但令人担心的是,起售价格定在4万美元,就很难说这是一款面向大众市场的汽车了。按这个价位出售,这款车很难畅销。面对这样的现实,埃隆会怎么办呢? 不管怎样,埃隆和特斯拉首先应该做的是提高model s的销量,在一年之内实现赢利,然后,按预定计划于2014年将model x推向市场,同时将超级充电站覆盖到整个美国。
页岩革命
页岩气(岩盘层中所含的天然气)和页岩油(页岩层中所含的石油资源)最近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页岩革命。人们一直说“石油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枯竭”,但如果我们通过页岩革命,开采出能代替石油的资源,使燃油汽车继续行驶,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会推迟电动汽车的吗? 奥巴马就任总统后不久就提出了“绿色新政”政策。政府将为这项政策投入7 870亿美元用于大力开发风力、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并且据估计,这项政策将会创造50万个工作岗位,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宏大政策。但由于奥巴马在中期选举中失利和页岩气革命的出现,绿色新政的势头已经减弱。 但是,2014年的预算咨文显示,与清洁能源相关的预算将会大幅增加。毫无疑问,从美国议会的扭曲现象中我们发现——未来很难预测。 比如,美国政府每年都会给石油、天然气企业提供约40亿美元的补贴,民主党企图废除这项补贴,但是由于共和党的反对,民主党人大失所望。今后,支持新政的民主党与抓住石油不放的共和党之间的斗争还会持续,而奥巴马总统的政策重心也将会随着时局的变化不断改变。 无论当局怎样更改政策,似乎埃隆·马斯克都不会动摇其信念。不管是开展页岩革命,还是从地下深处开采页岩气,人类燃烧化石资源的原理是不变的。这样一来,二氧化碳还会持续排放。不仅如此,开采这些化石资源时也会产生污染。最重要的一点是,页岩气的蕴藏量是有限的。埃隆认为,人类要想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就必须开发出环保且可持续利用的能源并高效地使用它。 商界比拼的就是企业对未来的洞察力,如果企业能准确判断未来,并且真正按照自己的判断去发展,那么它的股价就会迅速上涨。 看到特斯拉突飞猛进的发展,媒体的各种评论无法避免。甚至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高管都对特斯拉发起了攻击。 比如,三大汽车公司曾对特斯拉表示“担心”:“虽然现在特斯拉凭借冒险精神取得了显著发展,但它会慢慢变得高傲自大,最后可能会落得通用汽车那样的下场。” 对于这种杞人忧天的说法,埃隆冷静地回应:“特斯拉还只是个微不足道的小公司。大型汽车制造商没必要担心我们。他们不如去担心那些想要效仿特斯拉的竞争企业。看到了我们的成功,丰田担心起了宝马公司的动向,通用也担心起了本田的动向。它们都不愿落后于开发电动汽车的趋势!”
为拯救地球而战
写作本书时,传来了“底特律破产”这个令人震惊的消息。2013年底特律市负债总额超过180亿美元,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地方财政破产案。美国三大汽车巨头在全盛时期,底特律在汽车产业上大赚一笔,在美国称得上是最富裕的城市之一。底特律还曾享有“汽车之城”的美誉。 但是,随着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衰退,地方财政不断恶化,失业人数激增,犯罪率也不断升高。有人在路上被枪杀时,救护车迟迟不来,有时警察甚至无视求助者的求助。这里的治安已经糟糕到给警察打电话,警察一个小时之后才到的程度,最后人们已无法在这个秩序混乱的城市安心居住。如今,底特律人口从峰值的185万人减少了60%以上,而失业率却不断攀升,超过了总人口的20%。 20世纪60年代,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底特律实现了高速发展,这是一个值得人们赞美的时期。但由于那段时期人们安于现状,忽视了汽车产业的创新,导致这个城市走向了衰落。底特律的贫困率现已达到了40%,成了高度贫困的城市之一。 埃隆·马斯克认为,必须改变燃烧化石燃料释放二氧化碳这种破坏地球环境的现状,因此他创办了特斯拉公司,制造出电动汽车,并建立了太阳城公司,致力于太阳能发电的普及。另外,他还创建了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研制出了猎鹰系列火箭,为了将人类送往火星而奋斗。 回顾历史,世上诞生了许多伟大的创业者和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发明了电灯,创建了发电厂,人类迎来了电气时代;约翰·洛克菲勒开启了石油时代,让汽车和化学产品获得惊人的发展;史蒂夫·乔布斯设计了苹果电脑、苹果手机并加以普及,给普通人的生活带来了便捷。他们凭着超凡的独创性和行动力取得了成功,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优秀创业者。 但从根源上看,他们可能只是想满足人们“让生活更便捷”的欲望,在社会生活中开创了某项事业。 相比之下,埃隆·马斯克挑战的事业超出了地球的范围。 埃隆小时候经常读的《指环王》和科幻小说里的主人公们都把“将世界从黑暗的恶势力中拯救出来”作为使命,所以他们全力战斗。如今埃隆·马斯克延续了他们的职责,他希望通过挑战新事物,给人类带来更美好的生活。
期待未来
埃隆·马斯克的奋斗精神超越了电影《钢铁侠2》里的主人公托尼·斯塔克。 如果在地球这个有限的空间内人口不断增多、全球变暖不断加剧、环境继续遭到破坏,人类就不能只在地球上生存了。因此,移居到火星也是一种选择。但是,由于人类现在还没有制造出能飞往火星的飞船,因此要想在飞船制造出来之前获取更长的生存时间,就应该减少二氧化碳和废气的排放,普及电动汽车和太阳能发电就可以达到这个目的。 因此,埃隆创立了特斯拉公司,制造了无污染的电动汽车,赢得了世人的瞩目。他在整个美国设置了超级充电站,使人们长途驾驶电动汽车成为可能,而充电站的电力可以由太阳城公司设置的太阳能发电板免费提供。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试图批量生产宇宙飞船,使它能被一般消费者乘用,并且,它还致力于火箭的回收再利用,将进入太空的成本降低到以前的10%,最终将人类送往火星。 埃隆所做的每一件事,对一个国家而言都是棘手的、超大规模的。由于事业的规模过于宏伟,所以一般人很难理解他的想法。那么,这个男人是真正能够改变世界的人,还是21世纪最爱吹牛的理想主义者? 现在我们还不得而知,可能连神仙都无法预测。但是有两点可以断言。 第一,埃隆·马斯克面临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如果将他走的这条充满荆棘的路比作马拉松,那么埃隆现在只跑了1公里。而后面的路会更加艰辛。 比如,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真的能发射载人飞船吗?如果能发射,会是什么时候?即使在这方面进展得很顺利,其他方面的各种难题还会不断涌现。 首先是宇宙放射物质对人体的影响。火星与地球之间的最短距离是5 600万公里,最长距离达4亿公里。去火星所花的几个月时间内,宇航员会暴露在宇宙的放射物质中,而我们完全不知道这种放射物质会对身体产生怎样的影响。而且,我们从新闻上也应该可以了解,长期滞留在国际宇宙空间站的宇航员返回地球后体力会有所下降,可能连站都站不稳。而且还会产生骨密度降低、视力变化和颅压增大等问题。另外,还要解决长期待在闭塞、狭窄空间内的宇航员精神上和心理上的问题。 让我们再来看一下制造电动汽车的特斯拉公司。特斯拉顺利地制造出了高级电动跑车roadster和电动车model s。 但问题出现了,特斯拉即使每年生产3万辆model s,这个数值也只占2012年北美轿车生产总数(410万辆)的0.7%,而它在世界的占有率也只不过0.05%,这个数字简直微乎其微。汽车制造商只有每年批量生产几十万辆汽车才有发展的希望。 第二,太阳能发电板真的能使用20年吗?依靠政府和各州的补贴开展清洁能源事业,前景令人担忧。 前行的障碍数不胜数,但是,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一切困难。因为当我们看到埃隆那种史无前例、令人震撼的行动力时就会明白,担心是多余的。更可贵的是,埃隆在从事这些事业之前就已经知道他要承受的压力了,然而他欣然迎接挑战。 很多人生活在一个“闭塞”的社会,每天为生活奔波。在公司工作,我们会为了做不完的工作而苦恼;如果失业,会为找工作而忙碌;到了中老年,还要考虑养老问题。 但看到了埃隆的奋斗,你就会发现,我们的烦恼简直微不足道。我们正处在人类历史上最伟大、变化最迅猛的时期,只是我们还没有意识到而已。或许20年后回忆起来,我们才会明白这个时期发生了“真正的地球革命”。这样想,我们就会充满期待。让我们满怀希望等待那一刻的到来,并为埃隆·马斯克的勇敢挑战加油助威吧!
埃隆·马斯克大事年表
公历年/年龄/埃隆·马斯克的事迹 1971/0岁/于南非首都比勒陀利亚出生,是家里的长子 1983 /12岁/制作软件,设计出一款叫作“star”的游戏,卖出了500美元 1988 /17岁/离开南非去往加拿大 1990/19岁/考入加拿大女王大学 1992/21岁/进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经济学和物理学 1995/24岁/为了学习应用物理学和材料工程学,进入斯坦福大学,但两天后退学,与弟弟金博尔·马斯克共同创建了zip2公司 1999/28岁/将zip2公司出售给了当时的康柏电脑公司,获得了3.7亿美元,之后创建了x公司 2000/29岁/x公司和confinity公司合并成了paypal公司;与在加拿大女王大学相识的贾斯汀结婚 2002/31岁/paypal公司以15亿美元卖给易贝;创建了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开发火箭,并担任首席执行官 2004/33岁/投资创建特斯拉汽车公司,并就任董事长 2006/35岁/出资太阳能发电事业,创立太阳城公司,并就任董事长;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研发的火箭“猎鹰1号”发射失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从美国宇航局获得2.8亿美元的“商业轨道运输服务”合同的经费 2007/36岁/特斯拉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艾伯哈德退任,埃隆接任首席执行官 2008/37岁/特斯拉公司开始销售高级跑车roadster;“猎鹰1号”火箭第四次发射取得成功。民间火箭首次进入地球轨道;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与美国宇航局签署了一份价值16亿美元的协议;与妻子贾斯汀离婚 2010/39岁/特斯拉公司上市(1956年以来继福特公司之后上市的唯一一家美国汽车制造企业)。与女演员妲露拉·莱莉结婚(2012年离婚);太空船“龙飞船”旋绕地球一周后平安返回,是商业飞船的壮举 2011/40岁/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与美国宇航局成功签署了一份价值7 500万美元的太空行动协议 2012/41岁/太空船“龙飞船”与国际空间站对接成功,开启了民间企业的航天时代;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以4.4亿美元成功与美国宇航局icap(商业载人飞行整合能力项目)签订合同;特斯拉公司开始销售model s;太阳城公司上市 2013/42岁/宣布要在整个美国设置超级充电站;公布了设计时速可达1 220公里的hyperloop(超级高铁)的方案 附录
埃隆·马斯克:无限的创想与意志的胜利
马斯克来了 马斯克今年42岁。他的人生精彩得有点不可思议:他创立了大名鼎鼎的网络支付平台paypal,31岁成为亿万富翁,10年时间制造出世界价格最低的运载火箭,开辟私人探索太空时代,同时制造出第一辆在商业上获得成功的电动汽车,新能源太阳城计划正在进行中,45分钟横跨美国的超级高铁已在构想中。完成任何一件,都算伟业,但他却在踏上美国的26年里悉数完成。他每周工作100小时,凌晨3点躺下,一早去开会,晚上飞往不同城市参加名流聚会。他结过两次婚,离过两次婚,是5个孩子的爸爸,而且周末陪他们。他既是天才工程师,又是卓越企业家,他前无古人地跨越各个领域,全能全知。他有极强的控制欲和无限的想象力,他有时离真相很远,却能以意志之力扭转现实。他曾大起大落,成为亿万富翁后,又濒临破产。他梦想着移民火星,在火星死去。他的42岁好像浓缩了几次人生,拓展了人类对自身智力与能力限度的想象。乔布斯离开了,马斯克来了,后者离人更远,离神更近。 时势似乎选定了要成全他。他在泡沫刚开始时进入互联网,在泡沫破裂前变现撤离;美国宇航局在全面走向深空时,把地球轨道运输转交商业公司,留给他巨大的太空商业机遇;奥巴马的新能源战略,以联邦政府资金宠爱电动车与太阳能。马斯克或许有预见未来的神力,但更可能只是无比幸运地踏准了每一个节拍。而更为重要的是,硅谷与美国需要他的出现。 “你已经站在了罗马帝国之巅。你会采取怎样的行动避免自己衰落?”有一次,埃隆·马斯克反问采访他的记者。他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显然已深思熟虑,他自问自答道:“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人类文明总是循环往复——巴比伦、苏美尔、古埃及、古罗马、中国,莫不如此……我们正处于人类文明的上升阶段,我们希望能一直保持这一态势。”他的个人意志与美国的时代精神相契合,使他顺理成章地成为乔布斯之后的美式神话,这一国家想象就是:重振美国精神,摆脱衰落宿命。 奇幻亿万富翁 1992年,21岁的大学生马斯克从加拿大转学来到美国,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物理学和经济学。加拿大其实只是他的跳板,他的终极目的地是美国。后来马斯克回忆时,对此有个讨巧的解释:“我觉得美国是一切皆有可能的地方。” 他出身于种族隔离时代的比勒陀利亚。对盎格鲁–撒克逊裔南非白人来说,南非是一个有浓厚创业文化和崇尚企业家精神的地方。马斯克家族有殖民开拓者的基因,他的祖父是一位从加拿大来到南非的探险家,曾一直从开普敦跑到阿尔及利亚的阿尔及尔,还是第一个驾驶单引擎飞机从南非飞到澳大利亚的人。马斯克喜欢从祖父那儿追溯他的流浪者和冒险者本性,他的妹妹托斯卡·马斯克就曾说:“我不想听起来显得例外,但我的家族确实与别人不一样,我们更愿意冒险。”马斯克家族的人有很多后来都移民美国,马斯克几次创业也都有其兄弟助力:他的哥哥金博尔是一个网络公司zip2的合伙人,也是特斯拉电动车的投资人之一;他的表兄莱登·赖夫是太阳能光伏公司“太阳城”(srcity)的联合创始人。有关马斯克南非早年生活的材料不多,但从一些他接受采访的片断来看,他家境富裕。他曾讲到他做工程师的父亲带他去津巴布韦考察翡翠矿,飞机上装满了巧克力,用来讨好海关官员。他的第一任妻子贾斯汀·马斯克讲述在加拿大安大略女王大学与马斯克相识时,这样描述他:“他高我一个年级,出身于上流社会,外表整洁利落,说话带着一口南非腔。” 马斯克内心的不安可以追溯到他的童年。他的个子在南非白人中算比较矮的,还有点儿书呆子气,南非的白人文化崇尚男性气概,因此他在学校很受欺负。他8岁时,父母离婚了。他不停地转校,先后在7所学校待过,从来没真正交过朋友。他的母亲也说,在她的三个孩子中,她最无法理解的就是马斯克。马斯克的父亲则是个很严格的人。托斯卡回忆:“在南非,每个白人家里都有仆人和保姆,但父亲让我们玩一种名叫‘美国,美国’的游戏,让我们扮演美国孩子,要像美国小孩那样打扫房间、修剪草坪,所有家务活儿都得自己做。”在很多采访中,马斯克说,他是通过沉浸在文学与计算机里来逃避童年孤独的。少年马斯克最喜欢科幻小说,喜欢读儒勒·凡尔纳、罗伯特·海莱因和j·r·r·托尔金的书。罗伯特·海莱因的小说里有一本叫《伽利略火箭》,书中的主人公参与了登月火箭的制造和航空计划。在遥远的硅谷,许多极客也在童年时代读着同样的书,一起受到这些科幻小说家的感召,做着与马斯克相同的奇幻之梦,比如后来也成立了火箭公司的微软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马斯克的计算机几乎是自学成才,12岁时,他自创了第一个空间游戏代码star,以500美元卖给一家公司。 为逃避种族隔离政府的兵役,马斯克决定逃到美国,他希望在美国干出点儿事情来。南非当时正处于政治转型过程中的动荡期,政府强力镇压黑人的自由民族运动,经济停滞,许多白人纷纷逃离。马斯克的妈妈是加拿大营养师,在去加拿大探亲时,马斯克决定不再回南非,他申请了安大略女王大学,留了下来。在加拿大,他在表兄的农场帮过工,在一家银行实习过,这是他仅有的工作经历。他的兄妹也陆续来到加拿大读书,很快拿到了加拿大国籍。这样,马斯克家族就只在南非生活过两代人,便像匆匆过客,短暂停留后,便前往北美寻找新身份。托斯卡说,马斯克小时候很爱玩催眠游戏,每次都玩得很差,但这次,他的个人意志取得了胜利,把家里人都引到了加拿大,然后又来到了美国。 在加拿大,马斯克恋爱了。他热烈地追求美貌、富有诗意和具有反叛精神的贾斯汀。贾斯汀也热爱科幻小说,是位科幻作家。她回忆说:“有一次,我们一起去书店,我指着书架说,‘我希望有一天我自己的书也会摆在这个架子上’。埃隆的态度一本正经,好像颇为触动,他说,‘你的灵魂中有一团烈焰,我在你身上看到了我自己的影子’。”到美国后,马斯克有时会回安大略,探望贾斯汀,给她送玫瑰。这段感情开始时浪漫而热烈,后来却历经许多变故。 宾大毕业后,马斯克前往斯坦福,本是去读能源物理博士,但与许多硅谷创业者一样,他也很快辍学了,快得只用了两天。他还没有美国国籍,仅在那儿待了两三年,是彻底的外来者,这符合硅谷的喜好,从斯坦福辍学更让他获得了“极客”阅历。1995年,他成立了zip2公司,做媒体电子业务,帮助全国性的网络媒体与地区性的商家合作,将产品本地化,客户包括《纽约时报》和《芝加哥论坛报》。他那时预算很紧,与哥哥及另一位朋友合租了一套公寓,就在公寓里办公。这一年,互联网泡沫刚刚开始,还没有人知道在之后的几年时间里,网络创业公司的价值会直蹿云霄,动辄达到数十亿美元。1999年,康柏的altavista部门用3.07亿美元现金和3 400万股票收购了zip2,马斯克的个人资产超过2 000万美元。那是硅谷不断诞生一夜暴富神话的时代,他购买了一套1 800平方英尺的公寓,一辆价值百万美元的迈凯轮f1跑车,还有一架小型私人飞机。一天,他带着贾斯汀走进一家书店,将他的信用卡递给她,说:“你想要多少书,就买多少。” 1999年,马斯克马不停蹄地创立了一家叫x的电子支付公司。2000年,x收购了confinity,更名为paypal,实现了安全的网上支付。马斯克是它的最大股东,拥有11.7%的股份。2002年10月,易贝用15亿美元的股票收购了paypal,paypal正式确立了马斯克在硅谷的地位。他与彼得·泰尔共同创立的paypal,培养了很多杰出的创业家,包括slide创始人马克斯·拉夫琴、linkedin创始人里德·霍夫曼、youtube创始人陈士骏和查德·赫利、yelp创始人杰里米·斯托普尔曼。这批人被称为硅谷的“paypal帮”。马斯克也开始诠释打上他个人烙印的硅谷极客精神,叫思维的“第一性原理”,也就是打破一切知识的樊篱,回归事物本源去思考基础性的问题——这与他的物理学出身密不可分。事后看,2002年恰好是互联网泡沫即将达到最大的年份,破裂在即,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马斯克在泡沫顶峰实现了套现,实现了财富最大化。刚刚30岁出头,他已成为硅谷又一位年轻的亿万富翁,个人资产达到1.5亿美元。 年轻得志、活力最旺盛的年龄与以惊人速度获得巨额资本相结合,总会发生点儿什么。2000年,在一个街角,马斯克单膝跪地,向贾斯汀求婚。很快,2001年,在婚礼舞会上,他对贾斯汀说:“这段感情中,我是主宰者。”婚后几个月里,某种机制开始形成,马斯克开始控制和主导关系。他常震慑贾斯汀,不断向她发难,指责她的不完善,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如果你是我的雇员,我一定会把你炒掉”,开始指责她“书读得太多”。那恰好是马斯克一夜间飞上云端的几年。他把家搬到了洛杉矶,迅速被旋风般的光耀席卷:他开始参加募捐晚会,在好莱坞夜总会预订最好的位置,帕丽斯·希尔顿和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就坐在他的旁边。拉里·佩奇在加勒比海私人小岛举行婚礼的时候,他也参加了。旅行时,他驱车去飞机场,登上私人飞机,私人空乘会殷勤地递来一杯香槟。10年后贾斯汀回忆说:“这是梦中的生活方式,优越、超现实。有时候会觉得财富是那么虚幻,不真实。这件事情总存在一种无以名状的虚幻。”也就在易贝收购paypal的那个星期,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夭折了,仅10个星期大。马斯克拒绝听贾斯汀谈论孩子的死亡,他认为这是“情感操纵”。 马斯克的自我认知迅速重构,他跃入了新贵阶层。就像在硅谷,财富不断激励着更大的科技雄心和更飞扬的想象力。他的创业同伴彼得·泰尔成了著名的风险投资人,50万美元投入脸谱网后增值为10多亿美元,回报超过2 000倍。彼得的资本延续了硅谷极客精神,他专设基金,投给20岁以下、辍学的、有反叛精神的年轻创业者。而马斯克膨胀爆炸的躁动的年轻意志最终被安放在了他童年的幻想与庇护所里,那就是浩瀚的外太空。 进阶2.0:“太空极客” 2012年5月,名为“猎鹰9号”的火箭成功发射升空,整个宇航界为之震动。它开启了一个新时代:第一艘私人所有的商业运输飞船进入了一直由国家垄断的国际空间站。美国宇航局的商业轨道运输服务平台正式开始其太空之旅,取代航天飞机向国际空间站补给货物和人员。这家公司叫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 x),首席执政官是埃隆·马斯克。科幻故事始于10年前。 事情来得偶然。2001年,paypal即将上市前的一天,马斯克与他在宾大的老友阿迪奥·睿西(adeo ressi)开车从纽约驶向汉普顿。睿西刚在繁荣的互联网经济中捞到了一大桶金,他们开始思考怎么处置这笔财富。“当我们开始谈到太空时,就像讲了个笑话,这太烧钱、太复杂了。”睿西回忆说。又开了几公里,却又想:“可能也没那么烧钱、那么复杂吧。”开出纽约时两人想:“我们决定,去全世界转转,看看太空里有没有什么能做的。”于是马斯克打开电脑,登上美国宇航局的网站,搜索它的火星计划,什么都没找到。“我以为它们已经在去火星的路上了,结果什么都没有。”马斯克回忆说。一个月后,正在犹他州的航空航天顾问吉姆·坎特雷尔接到电话,电话中的人介绍自己是一位“互联网亿万富翁”,要跟他谈谈。“亿万富翁”在电话里畅想,“我要把人类变成跨星际物种”,然后要求周末见坎特雷尔一面”,还表示:“我有私人飞机,可飞去你家。”坎特雷尔回答:“不,我们在盐湖城机场见。” 一切就这么开始了。马斯克跟坎特雷尔见了面,一拍即合,当即决定研究一下去火星要花多少钱。睿西说,当时他们想的只是“买支火箭,装只老鼠或一些粮食,送上火星,引起公众关注,告诉全世界,两个有钱的家伙能去火星。除此之外,别无他念。”他们开始全世界地逛火箭商场。先是在巴黎安排欧洲卫星发射联盟阿丽亚娜空间公司的人在卢浮宫对面的顶级酒店会面,他们包下了整个顶层,开了60个小时会,30个小时派对。但欧洲的要价太贵,他们只好转道去俄罗斯。马斯克得到的信息是,俄罗斯有一种洲际弹道导弹,一枚700万美元,原打算买3枚。“每个俄罗斯人面前都有两瓶伏特加,每两分钟举一次杯,喊着‘为了太空,为了美国’,把我们全放倒了。”坎特雷尔回忆道。去了4次,最后一次,马斯克带了2 100万美元现金,俄罗斯人说:“不,小男孩,我们说的可是2 100万美元一个,你的钱不够吗?”于是,在飞往伦敦的飞机上,马斯克对坎特雷尔说:“我想我们可以自己造火箭。” 2002年1月,马斯克在里约热内卢的沙滩上度假,他开始研读一本书,书名叫《火箭推进基本原理》。他是物理系毕业的,但从来都不是什么火箭科学家,但他最终读遍了坎特雷尔的大学教材,列出了造火箭的计划进度表。这是他与乔布斯的不同之处:苹果电脑的技术灵魂是史蒂夫·沃兹尼亚克,而马斯克本人就是一位天才工程师。这就像回到了硅谷起源的半导体原初时代,“创世纪”是由工程师罗伯特·诺伊斯、戈登·摩尔和安迪·格鲁夫完成的。 一位叫汤姆·米勒的火箭工程师接到了马斯克的电话,他是美国最大发动机制造商天合(trw)的液体推进器专家,制造过世界上最大的发动机。马斯克询问了火箭的造价,把米勒招到了麾下。同样接到电话的还有在波音公司当了15年德尔塔火箭测试主管的蒂姆·布萨、麦道飞行公司主持“大力神”火箭的结构设计师克里斯·汤普森,他们一拍即合。很难相信,企业巨头和美国宇航局最顶尖的一批火箭工程师都受到召唤似的来到了硅谷。天合的一位工程师日后回忆,马斯克的卖点是“做实际工作的自由——造火箭”,而不是“天天开会,设备批条一等数月,搞办公室政治”。这位工程师说,他曾经“消耗在明知没有前途的项目上,精神被拖垮,现在终于摆脱了无聊”。一位从美国宇航局出来的工程师则回忆,在那里,“几年时间耗在一个小研究上,却根本不知道火箭造到了哪一步,而在太空探索技术公司,马斯克每周五向大家汇报火箭的制造进度,这像在参与人类的历史进程”。 回到洛杉矶,马斯克把公司更名为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开始向家人、杂志记者、好莱坞明星和他身边所有的富人朋友宣布去火星的想法,他说他将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非政府背景的公民,他说:“这是45亿年来人类第一次有可能将触角伸到地球之外,我们需要抓住这一机会。”他高调地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公众人物。有人问,为什么要追求名气,他回答:“如果人们不知道我是谁,就没有人会卖给我零部件。”硅谷文化欣赏这种疯癫,美国媒体盛赞:“如果他成功,人类便成功;他不是在为他自己奋斗,而是为我们所有人。” 史蒂夫·乔布斯很酷,埃隆也很酷。乔布斯代表着经典意义上的新一代极客精神,把小玩意儿的美感发挥到极致,直至体验上的欢愉和快感,使互联网、计算机与电子产品具有了触及人情感的灵韵,开拓了全新的商业机遇。这批极客也由此创造了消费时代的新宗教。马斯克也有这种品质,喜欢控制一切,并用品味和审美的原则来统率他的控制欲。他对特斯拉model s的设计极其挑剔,他自己设计了后视镜,坚持要求仪表盘上不能有按钮,音响系统声控必须以11挡作为上限,因为对设计万般苛求,还拖延了下线时间。他参与设计了洛杉矶郊外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总部,亲自挑选建筑颜色和家具,甚至包括形似宇宙飞船的垃圾桶。但马斯克与乔布斯有着根本的不同。乔布斯走向小的极致美,马斯克走向更宏大的雄壮美——他要造汽车、造太阳城、造火箭,狂人般的宏大工业英雄主义创造宏大新商机。他喜欢谈“让人类跨星际”、“在宇宙中求生存”、“火星殖民”和“新世界”。 实际上,做着星际航空梦的硅谷高科技亿万富翁有很多,他们形成了一个俱乐部,被称为“太空极客”和“新太空资本家”。他们在童年都热爱科幻和太空探索,少年时目睹过阿波罗登月,他们的财富级别让他们可以玩卫星和火箭,他们有钱在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和华盛顿州买地做发射基地,也有钱雇用最优秀的工程师和购买价格不菲的零部件。他们坚信“摩尔定律”:技术以几何级数快速更新,价格则快速下降。但火箭的生产却违背了这个定律,成本越来越昂贵。他们还有社会理想,要让大众也能获得太空信息,享有太空权。当然,这背后是未来巨大的商机。这个俱乐部的成员包括亚马逊的创始人杰夫·贝佐斯,与比尔·盖茨共同创立微软的保罗·艾伦、游戏《毁灭战士》的制作者约翰·卡玛克、老一辈互联网企业家吉姆·本森和谷歌创始人之一拉里·佩奇。他们的太空情结与好莱坞相互呼应,斯皮尔伯格、卡梅隆等都乐于为硅谷造势。探索太空的努力已经成了硅谷新贵的地位象征,新游戏规则是:“有一架‘湾流v’豪华飞机不算什么,现在得有一支火箭。”这股力量的崛起,吸收了曾经环绕在政府资助的太空探索壮举周围的能量与热情,也让私人资本进入太空从想象开始变得可能。极客精神也进阶到新的层次,他们现在要对抗的是美国宇航局、大军火商洛克希德·马丁、大集团波音公司,以及它们所代表的巨型组织的官僚体制。 太空极客对人类未来的思考有自己的逻辑。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xprize基金会(一家具有教育性质的非营利机构)的董事,基金会主席叫彼得·戴尔蒙蒂(peter diamondi)。2012年,他出版了一本名为《丰裕:未来比你想象得要好》的书,是对1967年罗马俱乐部(一个全球智囊团)的报告《增长的极限》的遥相回应。20世纪,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建立在资源稀缺的基础上,因此《增长的极限》认为,人口的增长最终会导致地球不可承受。21世纪,硅谷则以它与生俱来的科技乐观主义宣称,尽管人类历史有灾难兴衰,呈几何级数增长的科技却一直在人口增长的同时提高着普通大众的生活质量,通信技术、互联网、人机交互、生物医学、纳米技术、人工智能、基因工程,无一不在将过去贵族乃至总统才能享受的奢侈品变为大众消费品。到2050年,地球人口总数将接近100亿,地球究竟能否承受,悲观派与乐观派仍争论不休。而硅谷给出的解决之道是,消除稀缺性,让丰裕变成可能。那些新崛起的亿万富翁和科技慈善家将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科技创新、开发新能源、探索外太空,都是通往未来之路。 灵光乍现的那一瞬间,马斯克把住了时代脉搏。5个月后,他个人出资1亿美元,共筹3.2亿美元投入公司,两年半里,追加5 000万美元,造出了“猎鹰1号”。就像西南航空、戴尔和纽柯钢铁这样的创新企业一样,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并没有大型的研发实验室,没有博士军团,没有政府资助,做的不是基础性的科技创新,采用的是成熟技术和设备,创新之处却在于生产流程中所做出的一个个成本最小化的改进。马斯克的雄心是,把商业发射市场的火箭发射费降低九成,在未来把10万人送上火星,进行星际移民。成本是核心的核心,有没有专利并不重要。“猎鹰1号”用的主发动机是20世纪60年代的老古董,只有一个燃料喷射器,很老,但很可靠。 在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任何省钱的办法只要有效,都可一试。财务很灵活,只要能降成本,就批预算,买设备,如果有5 000美元的申请单,拿到马斯克办公室他亲自批,说明理由即可。创业企业,每个人都是股东,都想方设法省每一美元。他们没有买新的经纬仪跟踪火箭轨道,而从易贝上买了个二手货,省下2.5万美元。第一级按设计应可部分回收,雇一个专业的火箭打捞公司要25万美元,但也有能处理敏感设备的商业打捞公司,一家公司同意打捞,只要6万美元。一些火箭工艺设备已在美国领先的民航工业中应用,从市场直接购买就行,无须再像其他国家那样独立研发,降低了研发费用。买到航天级精炼煤油和液氧在美国也不是什么难事。“猎鹰1号”运载小型卫星的最终报价是590万美元,是当时美国市场价的1/3。美国航空航天专家霍华德·迈柯迪(howard urdy)说:“马斯克的秘密不在技术,而在预算控制。不像美国宇航局,他不受巨型组织和固定合同商的约束,也不受政府一年不如一年的航空项目预算的拖累。”“猎鹰1号”造出来后,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已经拿到了三个客户的订单,其中包括马来西亚政府和美国国防部。“猎鹰4号”还没造,就已经拿到了一份订单。 2004年,运气降临。这一年,小布什总统推出了“星座计划”,按计划,美国宇航局将退出地球轨道的发射任务,全面转向深空,地球轨道运输任务则转交商业公司,“商业轨道运输服务”项目(cots)应运而生,为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这样的公司开启了不可估量的商业空间。美国宇航局对太空探索技术公司鼎力相助,开放了“阿波罗计划”的部分技术,“猎鹰”系列的“灰背隼”发动机就采用了登月舱下降级发动机的喷注器。美国宇航局还允许它使用测试台架,美国空军也为它提供了发射场地。 然而,发射却连续失败。2006年,“猎鹰1号”仅发射一秒后,因为燃料管破裂而失败。2007年,公司再次试射,火箭因为自旋稳定问题,导致传感器关闭了发动机,结果又失败了。2008年,公司第三次试射。“猎鹰1号”在太平洋中部的夸贾林环礁发射升空,仅两分钟后,火箭开始震颤,发出异常声音,最终与地面失去联系。公司从沸腾陷入寂静。火箭上搭载着美国国防部和美国宇航局的3颗人造卫星,以及208名希望将骨灰撒向太空的死者骨灰(其中有主演《星际迷航》的詹姆斯·杜汉和“阿波罗7号”的宇航员戈登·库珀的骨灰),它们都坠入海洋。这次失败是由于新设计的冷却系统出了问题。马斯克面临巨大的压力:如果第四次还是失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将无力承担第五次发射。硅谷文化一向对失败非常宽容,失败甚至是荣耀的经验。马斯克总说:“如果失败得不够多,说明你不够创新。”但现实中,巨额赌注打了水漂,还是难以承受,几亿美元财富眨眼间化为青烟。曾有许多壮志未酬的私人航天公司消失在风中,太空探索技术公司随时可能步它们的后尘。 2008年,马斯克陷入了人生的最低谷。他的另一家公司——特斯拉电动汽车,也濒临破产。硅谷在一夜间创造奇迹,也在一夜间让奇迹破灭,被世人遗忘。而他的第一段婚姻也在这时走向了尽头。那一年,贾斯汀在一场车祸后出现了心理问题,马斯克没有任何耐心应对,随即提起离婚讼诉。他说:“有一瞬间,我觉得一无所有。”亿万富翁现在最需要的是资金!资金!但在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没人愿意把钱用于预订太空旅行的座位。仅仅6个月后,好像是为了填补什么似的,他闪电般与英国女演员妲露拉·莱莉结了婚。 孤注一掷特斯拉 2003年,工程师马丁·艾伯哈德观察到,一些私家车道上经常同时停着丰田混合动力汽车普锐斯和保时捷这类豪华跑车。他判断,购买普锐斯的客户不是出于节省油钱的考虑,而是为了表达对环境的态度。他找到长期的搭档、同样天才的工程师马克·塔彭宁(marc tarpenning),决定制造一款能够跟保时捷gt3或法拉利enzo相媲美的高档电动跑车。他们的判断是,未来30年内,石油供应将赶不上汽车数量的增长,而电动汽车的各个关键技术基本都已成熟,成品车呼之欲出,只需临门一脚。 在特斯拉电动车的故事里,马斯克是后来者,扮演的也更像乔布斯在苹果电脑里扮演的角色。真正的技术灵魂是马丁和马克这“二马”。“二马”离开后,新的技术核心是斯特劳贝尔。马斯克当时也对acp公司的电动汽车技术有兴趣,找过这家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汤姆·盖奇(tom gage)。acp公司是通用汽车首席设计师艾伦·科科尼(n coni)在1992年创立的现代电动汽车公司,是电动车的始祖,曾与通用合作过ev1,与丰田合作过scionebox,与宝马合作过minie。现代电动车的核心技术都与acp公司有血缘关系。正是在盖奇的引荐下,马斯克认识了正在寻找风投的艾伯哈德。 特斯拉工厂位于加州弗里蒙特,有一段时间,这个工厂由丰田和通用联合运营。这个约51.1万平方米的厂房证明了马斯克的野心,公司的人都知道,“他想把它填满”。在距离it30分钟车程的帕洛阿尔托,是特斯拉的总部。马斯克在健身房大小的办公室里工作,每周来两次车间,上百名员工挤在一起,弓着身子,对着显示器。办公室的楼下,天花板很高,像一个巨大的洞穴,被荧光吊灯照着,用于测试新车。那些测试版的model s车曾排列在这儿,全部漆成黑色,有编号,每一辆测试版都有不同目的,如测试刹车、悬挂、噪声及震动、耐撞程度等。 特斯拉的颠覆性意义隐藏在“特斯拉”这个名字里,它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物理学家尼古拉·特斯拉。20世纪初,特斯拉发现了无线传输电能的理论,以空气作为能量的导体,但理论却超越了时代。他的理论与社会的工业资本对立,将颠覆所有电力公司,受到爱迪生等大发明家排挤,这个理论没有得到实践的空间。电动汽车的命运也如此曲折:它的历史比柴油机和汽油机还长,19世纪末创造了许多速度和距离的纪录,技术和销售量都曾领先于燃油汽车。但在20世纪20年代,随着得克萨斯州、俄克拉何马州、加州大油田的发现,燃油汽车占据了历史性的优势,而电动车一直没解决的续航能力问题,在城际高速公路建成后凸显出来,只好暂别历史舞台。在加州重新点燃的现代电动车之火,不仅必须在技术上根本解决电池续航问题,而且,它将颠覆世界传统汽车工业建立的基础:石油与燃油发动机。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没有挑战者成功过:从普雷斯顿·塔克尔(preston tucker)创立的tuckerseda(1949年破产)到约翰·德劳瑞恩(john delorean)创立的dmc-12(1982年破产),甚至是最近通用的ev1(20世纪90年代停产),无一不以停产告终。 马斯克说,他从一开始就知道失败的危险有多大。在接受采访时,他说,最初设想的成功率“低于50%”。首席技术工程师斯特劳贝尔则一直认为,这是件“不成功便成仁”的事。对马斯克来说,对电动车市场的传统思维是人们没有发现特斯拉潜力的原因之一。每年市场上卖出将近1 300万辆轿车和小型卡车,大约2%是纯电动或混合动力汽车。但他不认为model s或model x是在与其他电动车争夺消费市场,而是一起同燃油汽车竞争,如宝马或雷克萨斯。他的真正对手是整个传统汽车工业体系:什么时候真正的竞争者,如丰田、戴姆勒、福特,会为了制造自己的电动车向特斯拉购买几亿美元的发动机和电池系统呢?他在2006年创立太阳城公司,像加油站那样布局和设立电动车充电站,就是源自这种趋势的判断。他说,没有人怀疑清洁的电力是未来,但最大的不确定性在于历史进程的时刻表,即这种转变发生的时间与速度。 马斯克是在与时间打赌,踩错节奏,就成先烈。正因如此,在汽车这件事上,马斯克特别需要乔布斯式的魅力——他要成为一个布道者。他不断向媒体和大众阐释特斯拉的理念和精神,不断说服人们相信电动车是不远的未来,并不断回击大牌媒体对特斯拉的攻击。他动用了好莱坞好友圈的影响力。2008年,第一辆roadster发售,汤姆·汉克斯、乔治·克鲁尼、施瓦辛格纷纷买入,马斯克则抓住一切能在好莱坞电影里露脸的机会。硅谷大佬拉里·佩奇、谢尔盖·布林也鼎力相助。他也在发布会上展示和介绍新车,他的口才原来不怎么好,说话也有点闷,在model x的发布会上,他的英语还有点磕磕巴巴,但在短短的时间内,他已经逐渐成为发布会上越来越具幽默感的魅力男主角。 特斯拉初创时,马斯克主要忙于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二马”率领团队相继攻克了电池冷却、负载均衡、动力电子装置等多项技术难题,团队沉浸在技术突破的乐趣中,开山之作roadster已能实现在3.6秒内从时速0加速到100公里。马斯克的控制力无所不在。roadster以英国莲花elise跑车作为开发平台。艾伯哈德强烈建议使用玻璃纤维车身,但马斯克坚持选用更轻、更时髦但价格也更贵的碳纤维材料。马斯克还对elise的车灯、门锁、座椅、底盘高度等做了升级,要求roadster必须够酷。这些改动增加了成本,拖延了进度。马斯克说:“你卖10万美元的汽车,不能看起来像个垃圾。”在汽车的微观设计上,马斯克迷恋乔布斯式的“无所不及、事必躬亲”的管理方式。 此后,马斯克又投入了三轮资本,话语权也越来越大。2005年,第一辆试验样车出炉,他领投第二轮,下半年车身模型设计完成,第二辆样车出炉,公司从20人扩张到80人。2006年,他跟投第三轮,创始人的共同好友史蒂夫·尤弗逊(steve juvertson)加入董事会,公司增长到150人。2007年,因投产延期,现金急速见底,公司经历了变动。由于过于专注于技术创新,缺乏进度规划,不计成本,在离投产日仅剩下两个月时,特斯拉还没有向零部件供应商提供roadster的全部规格和技术要求,核心部件两挡变速箱也没能研制出来,马斯克以“进度拖延、成本超支”为由,将艾伯哈德踢出了公司,塔彭宁不久也离开了。 事后看,特斯拉之所以成功,稳定的电池系统功不可没,因为它是技术核心。与它几乎同时、以同样路径成长起来的另一家硅谷电动车公司菲斯克,也曾名噪一时,拿到了奥巴马政府的低息贷款,最后却黯然破产,这与电池有很大关系。菲斯克的电池起过火,与菲斯克同样使用a123电池的volt电动车也起过火,后来a123破产了,但特斯拉没有。底特律的传统汽车商不熟悉这个领域,特斯拉却抓住了电池这个关键。这是马克·塔彭宁的贡献。正如斯特劳贝尔所说:“公司在硅谷而不是在底特律的最大好处是,这里提供了一个巨大的软件工程师智库,这配得上特斯拉‘大逆不道’的创新方式。目前的汽车公司趋向于围绕发动机研发机,深深怀疑软件与电子技术,我们正好相反。” 公司于是又开始新一轮融资。当时整个公司非常恐慌,感觉永远没有机会做出真正通过认证的电动车,但硅谷信仰的“摩尔定律”再一次应验。2008年,发展进入高速期,产品更小、更快、更高效耐用彻底把特斯拉推上了一个技术高峰。2008年6月,第一辆roadster发售。英国广播公司知名汽车节目《top gear》在节目中称roadster只可续航55英里(88.5公里),而不是特斯拉所说的大约200英里(321.8公里),马斯克毫不犹豫地以诽谤为由起诉《top gear》,但指控最终被驳回;《纽约时报》记者撰文称,特斯拉电池续航能力根本不足以从华盛顿开到纽约,马斯克与他打起了口水战,《纽约时报》反驳。实际上,对马斯克的质疑从未停止,有媒体批评说:“他比乔布斯扭转现实的本事还大,离真相更远。” 2008年10月,特斯拉生死存亡的时刻与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发射失败接踵到来。第一款跑车roadster原计划成本7万美元,售价10万美元。由于变速箱的改进,成本飙升到12万美元,售价变成11万美元。在洛杉矶客户见面会上,首批客户表现出了足够的宽容,尽管产品下线比原计划晚了半年多,但1 000名客户中只有30名要求退款,空缺出来的名额很快就被新订单填满。但马斯克还是未能实现任何盈利,这次他做的是亏本买卖。现金还在每天被消耗,金融危机下,无人愿意接盘。“钢铁侠”马斯克如何力挽狂澜? 意志的胜利 2008年,对马斯克来说,是对他意志力极限的考验。 第三次试射失败后,马斯克的声明显得很平静。他说:“公司最近刚刚得到一笔数额庞大的投资,加上原有资金,我们的资金基础非常雄厚,足以继续支持下一阶段的火箭研发工作。”“我们有决心,我们有资金,我们有专家”,“将继续进行第四次发射,第五次发射也在筹备,制造第六枚‘猎鹰1号’的计划已批准”。舆论对创想家的失败真的足够宽容,“火箭研发初期接连遭遇失败的先例很多,希望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继续尝试。”但人人心里都清楚,马斯克的钱在火光中快烧没了。 马斯克想造火箭时,睿西就曾告诉他,“结果是二元的,成,或败”,“因为火箭会爆炸”。不光是钱的事,“还有他的信誉。他已经卖出了所有的发射任务,必须退款”。一切都系于第四次发射,命悬一线,“要么是史诗般的失败,要么是史诗般的胜利,没有中间项。” 发射失败后,有人质疑他,火箭的本质是物理学,而不是什么创新经济模式。他毫不留情地反击说,要是听这种人的话,事情永远不会好,不会发生变化。有人问他:“你怎么会这么乐观?”他说:“去他的乐观、悲观,我只想要把事情做成。”还有人问他:“你从发射失败中学到了什么?”他回答:“我学到了发射成功得有点儿耐心。”他从paypal老搭档彼得·泰尔的“创业者基金”那儿拿到了一笔投资,继续搞火箭。 与马斯克一起创立paypal的好友马克斯·拉夫琴说,马斯克就像一个“在黑暗中乱舞剑的人。每有疯狂的想法,总想着把它不计成本地做成,炸个2 000万美元根本不是问题。他认为历史总是自然地按他的意志前进,现实里,如果碰巧是这样,那就是传奇;如果碰巧不是,那就是灾难。”2008年9月28日,马斯克的意志胜利了——他孤注一掷,第四次发射“猎鹰1号”。那一天,火箭升上天空,进入了预定轨道。最低的发射价和新的航空航天时代诞生了,他拿到了美国宇航局16亿美元的订单和其他客户9亿美元的订金。许多人开始预言,下一批万亿级别的富翁将诞生于外太空。 2008年,特斯拉也陷入了巨大的困境。roadster的技术遥遥领先,却未能建立起商业模式,成本无法在短期内下降,无法量产足够多的汽车,没有赢利,现金流枯竭,联邦政府的5 000万美元贷款迟迟未到位。马斯克裁掉了1/3员工,关掉了在底特律的分支机构,关闭了研发中心,把艾伯哈德之后的那位首席执行官也解雇掉,亲自出马上阵。马斯克的哥哥回忆:“倒闭已成了日常话题,很多人都在谈论倒闭。特斯拉正处在交付电动车的前夕,订单款项已收。当时选择倒闭对他来讲,反而更容易。但马斯克把他自己的钱全部投注进去,维持了特斯拉的生命。” 最终还是马斯克的意志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斯拉的董事之一史蒂夫·尤弗逊后来回忆,马斯克出来融资时,没有人敢接。硅谷懂汽车技术的风险投资人很少,也不知道roadster最终能否挣钱。roadster的开发就已花了两个亿,model s能否成功生产,是个深不可测的未知数。加上金融危机,融资三个月都没有什么进展。马斯克拿出自己银行账户中仅剩的3 500万美元,注入进去,并发邀请给自己的所有投资人朋友,告诉大家,这一轮融资6 000万美元,大家自愿认购。在特斯拉的历史上,马斯克曾多次注入个人资金。他曾透露,公司初创的艰难时期,他把个人账户上的300万美元转入公司账户,用来支付员工薪水。这一次,他解释说:“这是唯一的选择,不是我一无所有,就是特斯拉垮掉,这将是电动车历史的倒退……我不想在回顾起这件事时说,我本可以做得更多些。”马斯克的信心和决心给了其他投资人信心,也稳住了那些下了订单的买家,投资人纷纷跟进,融资近8 000万美元。 马斯克最为感激的,是戴姆勒–奔驰在这时伸出援手。他曾在采访中提起这段“患难友情”。特斯拉曾为戴姆勒做过smart车的电池,戴姆勒在特斯拉濒临破产时,不仅签订了smart和福来纳卡车核心部件的订单,而且还向它投资5 000万美元。当时戴姆勒与特斯拉联系,打算6个星期后来参观。美国没有smart这种车型,马斯克立刻让工程师带着几万美元现金飞去墨西哥运回一辆smart,让斯特劳贝尔在6个星期内改装出了一辆smart电动车。戴姆勒的首席工程师试驾了这辆样车,决定签下合同。马斯克说:“戴姆勒那时很清楚特斯拉的财务状况,那不是慷慨的利他主义姿态,但那5 000万美元意味着,它相信这笔钱不会打水漂。那时,戴姆勒自身也陷入了现金困难,总裁迪特尔·蔡澈(dieter zetsche)当时得飞到阿布扎比去提取公司的紧急存款,然后留存了5 000万美元给特斯拉。一个人自己也吃不饱时,还能给你分一点儿吃的,真的应该感激。”马斯克说,这笔钱的关键意义甚至胜过了后来能源部的4.65亿美元低息贷款,这是欧洲的传统汽车骑士与硅谷初生的电动车之间的一次握手。之后的半年,丰田也向特斯拉下了rav4车型的电池订单,并向特斯拉投资5 000万美元。 于是特斯拉继续快速“烧”钱,现金流压力一直持续到2009年底。2009年最后3个月,特斯拉就“烧”掉了3 700万美元,2010年第一季度840万美元。马斯克的个人财务状况也陷入绝境。他后来承认,从2009年10月开始,他的银行卡里已没有现金,他不得不四处向朋友借钱,维持一个月20万美元的个人开销,其中包括房租。在第一次离婚中,他们在洛杉矶的房子给了前妻。2009年3月,特斯拉的家庭用车model s原型完成,接着完成了设计、测试。直到力推新能源战略的朱棣文和奥巴马参观了特斯拉工厂,马斯克拿到了能源部4.65亿美元低息贷款用于model s的量产,特斯拉才生存下来。 2010年6月,特斯拉成功完成ipo(首次公开募股),净募集资金约1.84亿美元。7月,在纳斯达克上市。就在上市前几天,《纽约时报》报道,特斯拉已濒临破产,但马斯克的意志最终取得了胜利。上市后,特斯拉在账面上赚了6.3亿美元,力挽狂澜,扭转大局。 2012年,第一辆model s下线,接着,model x面世。2013年第一季度实现赢利,股票一度涨到100美元左右,先前无数质疑的声音都改口称赞它是未来。2013年,历史悠久的美国汽车城底特律宣布破产,它折射出了传统汽车制造业的衰落。此消彼长,硅谷大有取代底特律之势。奥巴马更对特斯拉情有独钟。他在一片质疑声中送出低息贷款大礼包,还在经济刺激法案中为绿色汽车备下了3亿美元政府采购款。同样收到大礼包的还有另一家电动汽车公司菲斯克和一家太阳能公司solyndra,不久这两家公司都以丑闻而倒闭,特斯拉则生存了下来,提前9年还清贷款,给奥巴马的联邦政府救助款和新能源战略争了口气。 2013年,在洛杉矶的一次model s展示会上,人们看到,一辆白色的model s驶上舞台,马斯克身着一件黑色夹克,神采奕奕地从车里走出来。演讲进行时,他的助手现场演示了model s的90秒更换电池技术,场地外,一辆奥迪a8在加油站加油的实时画面出现在屏幕上。“让电动车和燃油车在这里比试一下”,马斯克说。马斯克15分钟的演讲轻松幽默、妙语连珠,台下不时传来掌声和笑声。演讲结束,马斯克潇洒地抛下一句“好好享受聚会”,钻进那辆model s消失在舞台后方。台下再次一阵惊叹,人们仿佛在他身上看到了乔布斯的身影。 他也曾偶尔承认,将所有的未来赌在火箭和电动车上很冒险,但他立即话锋一转:“若我不这么投入,才是最大的冒险,因为成功的希望为零。”经历了那段对意志极限的考验后,他总结说:“做企业就像凝视死亡的深渊。” 他仍然喜欢畅谈未来。他跟美国宇航局的工程师谈载人飞船,谈可回收的发射器,跟名流和媒体谈星际旅行和占领火星。有一次他说:“如果速度慢,以最佳的能源消耗,去火星要6个月,行星每18个月重新排列一次,从火星回来也要6个月。我想很快就可以把行程时间缩短到3个月,只要美国有这个意志。”最近他又抛出了超级高铁计划,半个小时可以从洛杉矶到旧金山,把全世界的心脏都吓得猛然跳了一下。 作者:蒲实 2013年发表于《三联生活周刊》
埃隆·马斯克和他的“第五种方式”
超级高铁,埃隆·马斯克称之为“第五种交通方式”。在埃隆·马斯克的设想中,在旧金山和洛杉矶之间旅行的乘客将会坐在被称为“胶囊”(capsule)或是“客舱”(pod)的旅行工具中,在一个封闭的管道中,以接近音速的速度旅行,半小时就可以在两个城市间穿行,票价只要20美元。 如果论起创业的难度和所需资金,无论是航天器还是电动汽车,可能都不及埃隆·马斯克最新提出的项目——超级高铁,埃隆·马斯克称之为“第五种交通方式”。2013年8月12日,他正式公布了超级高铁项目,并在网站上公布了一份长达57页的项目计划书。同时他也声明,这是一份“开源设计”,他欢迎任何人在这个最初设计的基础上提出疑问或修改意见。 超级高铁项目所规划的,是在美国加州的旧金山和洛杉矶两座大城市间修建一段超级客运路线,超过当前客机的速度。 超级高铁项目计划书中描述的客舱(埃隆·马斯克把“胶囊”和“客舱”两个词混用,描述同一样东西)要小于火车车厢,乘客在其中保持一种半躺半坐的姿势,这是为了缩小客舱的横截面积,在运行中尽量减小空气阻力。计划中每个客舱可乘坐28个乘客,两分钟一班,每两个运行中相邻的客舱之间距离37公里。按照超级高铁每天运行12个小时计算,这种交通工具每年单向可以运送740万人,而票价只要20美元。 在这个项目计划书的开头,埃隆·马斯克就在背景介绍中提到了刚获得批准的“加州高速铁路”项目,并且有意与之对比。他显然认为超级高铁项目在任何方面都远远优越于加州高速铁路项目。埃隆·马斯克认为,计划耗资684亿美元的加州高速铁路将是“世界上每公里造价最高,并且是世界上最慢的子弹头列车之一”。这段高速铁路建成后,将以每小时260公里的速度运行,行程大约为2.5小时。在超级高铁项目计划书中,他还把目前在旧金山和洛杉矶之间的其他交通方式做了对比:如果搭乘飞机,飞行时间约为1小时15分钟,要花费158美元;开汽车则需要用5个半小时,大约要花费115美元。如此看来,计划仅耗资60亿美元的超级高铁项目,让旅客可以只花费20美元,仅用半小时就可以在两个城市间穿行,优越性实在太过明显。人们目前更多关注的,是这个项目的可行性。 以接近音速的速度运行,传统车辆使用的车轮因为与地面的摩擦力太大,肯定不适用于超级高铁。在这种速度条件下,客舱需要尽量减少与周围环境可能造成的一切摩擦。磁悬浮技术可以使客舱通过悬浮在空中,不直接与地面接触而减少摩擦,但是磁悬浮技术的造价太过昂贵,不适合用于超级高铁(上海的磁悬浮路线长约30公里,最高运行速度大约为每小时430公里)。超级高铁项目计划利用高压“气垫”,使运行中的客舱离开地面0.5毫米~1.3毫米,以这种方式尽量减少与地面的摩擦,达到接近音速的效果。 实际上,让列车在一个充气的“管道”中高速运行,并不是一个新奇的想法,至少这个概念在150年前就已经存在了。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兰德公司的研究人员就曾经详细设计了列车在管道中运行的计划。到了20世纪90年代,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者们也曾提出一个设想,让列车在真空管道中运行,往返于纽约和波士顿之间,他们预计这样的旅行只要45分钟(这个只存在于计划中的项目预计将耗资68亿美元,与超级高铁的计划造价相仿)。 如果列车在真空中运行,就可以完全避免列车与空气之间巨大的摩擦力,但是,制造一条接近真空的长达上百公里的管道,在工程技术上将是一个巨大难题,这种管道的造价也将是一个天价。万一管道在某一个地方发生泄漏,则所有列车都必须停运,因此管道的维护费用也将非常昂贵。另外,在真空管道的两端,必须利用气泵不停地向外抽取空气,这也必将消耗极高的能量。正因为如此,埃隆·马斯克在超级高铁项目的最初设计中,选择了一个折中的方案,让“胶囊”在低压条件下运行,计划在管道中的气压约为100帕斯卡,仅为火星气压的1/6(地球的标准大气压为101 325帕斯卡,火星基准面气压大约为600帕斯卡)。这样,一方面对于管道设计的要求和造价都不会太高,另一方面,“胶囊”在管道中运行的空气阻力也会大大降低。尽管如此,这种气压条件对于管道的要求仍然非常高,而且管道两端的抽气泵仍将消耗大量的能量。 超级高铁计划种种特殊的设计,都是为了超高速的旅行考虑。因为列车在空气中行驶时,它所受到的空气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而它所需要的能量则与它速度的立方成正比。也就是说,一列火车要想将速度提高到原来的两倍,那么它受到的空气阻力将会是此前的4倍,而它所需要的能量则将是此前的8倍。如此算来,速度远超普通火车,甚至是子弹头火车,将以接近音速运行的超级高铁中的客舱,它所受的空气阻力和所需要的动力都将远远超过普通火车,所以无论是在减少阻力还是能量的来源方面,都需要更加特殊的考量和设计。 超级高铁项目还有一个特殊设计,就是在每个客舱的头部,都会有一个装置用来吸收客舱前方的空气,进一步减少空气阻力,然后再把吸收的空气排到客舱的两侧和底部,形成高压气垫。即使在极低的气压下,空气阻力仍然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不能处理客舱前方的空气,那么在管道中运行的客舱将类似于一个注射器,不得不推动管道内的空气。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一方面客舱需要不停抽取前方的空气,排放到下面形成高压气垫;另一方面,管道的横截面积也需要远大于客舱的横截面积。这样的设计形式同样也需要耗费大量的能量。按照构想,这些能量将来自于安装在客舱尾部的电池,这种电池与目前特斯拉model s电动车所使用的电池组相同。 在超级高铁项目的计划中,在管道内运行的客舱,虽然速度极快,毕竟还没有产生“相对论效应”,可以应用牛顿力学进行一些基本计算。在这种速度条件下,它的运行路线将不可能有太多太急的转弯。在正常行驶时,客舱的转弯半径将达到大约64公里,这就意味着旧金山和洛杉矶之间的旅行路线必须尽量保持为一条直线。为了摆脱地形的限制,同时也让管道在地震发生时不至于严重受损,计划中的管道将建在高架塔上,在这条路线中,每隔30米将架设一个支撑管道的高架塔。 对于超级高铁项目来说,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在于它所需要的能量从何而来。对此,埃隆·马斯克给出的答案是,将完全依靠太阳能。在管道内部,每隔100公里,将通过设置的磁性线性加速器来加速客舱,而线性加速器所需要的能量将完全由安装在管道上方的太阳能板提供,只有在天气情况不好,无法收集到足够太阳能的时候才需要使用电池。 埃隆·马斯克解释说,在1 500公里以内,像是旧金山和洛杉矶这样距离的两个城市之间,最适合使用超级高铁这一交通方式,而对于距离更远的两座城市,超音速飞机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在这份项目计划书中,他把超级高铁的设计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只运送旅客,另一种是同时运送旅客和货物。但是,很多人也注意到,埃隆·马斯克从来没有大规模运输的设计和制造经验,而且对于这个迅速吸引了全世界关注的超级计划,也还没有哪怕是1公里的模型建造出来,还处于真正的“纸上谈兵”阶段。对于这份57页的“开源设计”计划书,从计算和得出的数字看,并没有太大的问题。在理论上这样的一种超高速的交通工具确实有可能实现,但人们更关注的则是项目的实际造价和实际操作的可能性,还有其潜在的安全问题。 先不去考虑建造管道的技术性问题,即使是在天气好的情况下,仅来自太阳能的电量是否够用?60亿美元的资金是否够用?根据专家分析,这两者可能都不够用。虽然根据计算,在理想状态下运行中的客舱受到的空气阻力可能只是在海平面标准大气压下受到阻力的1/1 000,当它以每小时1 130公里的速度行驶时只需要100千瓦的能量,客舱的总质量3 100千克,所需要的牵引力只有320牛顿(类似于提起一个大旅行箱)。但是这样的运输方式所需要的能量可能仍然不能由太阳能完全满足,在管道两端负责抽气的气泵就需要大量的能量。 资金方面的问题同样显著,超级高铁项目计划花费60亿美元,虽然只有加州高速铁路计划预计资金的1/10,但也已经超过了埃隆·马斯克此前所有项目花费的总和,而且人们预计它的实际花销可能远不止这个数字。在超级高铁计划中,最昂贵之处并不在于客舱和站台的建设,而是高封闭的运行管道的建设费用。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在于,根据规划,超级高铁项目的管道将穿过大量的公共用地和私人用地,虽然这个线路全部都在加州境内,可以省去很多法律问题,但这仍是一个大难题,而且在项目计划的60亿美元中,并没有任何用于买地的预算。 埃隆·马斯克在项目计划书中提出作为第五种交通方式的超级高铁计划,相比于其他几种交通方式,应该“更安全、更快、更便宜、更舒服、不受天气影响,可以自己提供能量,并且可抗地震”。但实际上,很多人对于超级高铁计划的安全性也提出了质疑。对于一个计划中可以抵抗地震的运行线路高出地面的设计(可以抵抗地震在地震频繁发生的加州非常重要),管道在高架塔上可能不会采取完全固定的方式安装,那么对于这段几百公里长的高出地面几米到几十米高的管道来说,风力将是一个很大的威胁,有可能威胁到管道的封闭性。另外,以超过每小时1 000公里的速度运行的客舱,在刹车时,尤其是紧急刹车时将会产生极高的热量。为了消除这些热量带来的潜在威胁,每一个客舱很有可能都需要携带大量的制冷剂(或是在管道中布置大量的制冷剂)。还有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发生紧急事故,或是人为事故的情况,埃隆·马斯克构想超级高铁将会有类似于机场安检的程序(尽管这有可能降低交通效率),但仍然需要考虑在发生紧急事故,甚至是人为事故时的应对措施。如果客舱在管道内发生意外,必须紧急刹车的话,考虑到管道内部极低的气压,客舱可能也需要携带大量的氧气以应对紧急情况。 在几周时间内,人们对于埃隆·马斯克计划的“第五种交通方式”就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质疑,这可能正是埃隆·马斯克事前预想到的,也是他此时最需要的信息。毕竟这是一份并不算详尽的初步“开源设计”计划书,来自各方面的批评都会促进这个项目的研究者进行更谨慎的思考。而且,尽管人们对于超级高铁项目提出了如此多的质疑,但并没有太多人把它仅当作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白日梦,这显然和埃隆·马斯克的个人形象有关。太空探索技术公司项目和特斯拉电动车项目的成功让人们愿意相信这个硅谷的超级明星有本领实现那些目前看上去还遥不可及的梦想。从这个角度说,埃隆·马斯克才是超级高铁计划能否成功的关键。埃隆·马斯克承认,在过去的十几个月里,他只是大概提出了这个构想,然后交给几个员工进行设计。他本人因为投入到特斯拉电动车的项目,完全没有时间用于超级高铁项目。他明确表示,今后将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研究超级高铁项目。那么,人们也就完全有理由关注关于超级高铁项目的任何进展,期待在地球上早日出现“第五种交通方式”。 作者:苗千 2013年发表自《三联生活周刊》
专访马斯克:特斯拉如何在中国发展
知名电动汽车厂商特斯拉美国帕洛阿尔托总部所在的销售中心,最近已经接待了不少来自中国商界与科技界的高层,当中有不少人已经付了订金,等待今年交车。 为此,被中国网民称为《钢铁侠》原型的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在接受腾讯科技的电话专访时,没有透露目前到底中国市场已经接到多少订单,但他承认,由于产量有限,今年可能满足不了中国市场所有订车顾客的需求。 “如果有人对特斯拉model s有兴趣,我建议他们应该尽快付1.5万元人民币的订金,因为越早付订金,才能越早拿到车。”42岁的马斯克对腾讯科技说。特斯拉日前公布了其model s车型在华销售价格,起售价73.4万元人民币。据该公司统计,model s在2013年全球销量超过2.2万辆。 马斯克曾多次表示对中国市场的兴趣,认为中国将会是特斯拉的第二大市场,并谨慎预测销往中国的数量将会在2015年与美国旗鼓相当。特斯拉目前在北京有一个汽车展示厅和一个服务中心,其中国区负责人吴碧瑄在接受外媒采访时表示,特斯拉希望中国市场能在2014年为公司贡献30%~35%的全球销售额,并在去年实现2万多辆销量的基础上完成翻番的销售指标。 要想完成营业额,特斯拉首先需要保证其电动汽车的产量。2010年特斯拉接手原本通用与丰田合作、位于旧金山湾区弗里蒙特市的nummi车厂后,model s在2012年正式量产。根据特斯拉公布的资料,当时一天只能生产三四辆汽车;2013年全年的产量则大幅上升为3.5万辆。然而,如果要满足对中国市场销量的预期,这个数字似乎还不够。 为了应付中国市场的需求,特斯拉打的长远算盘是直接在中国设厂生产,但马斯克对腾讯科技表示,特斯拉还太年轻,“我们明年开始将会仔细研究在中国生产的可能性”。他同时指出,为了服务中国客户,特斯拉除了在中国六个一线城市建立销售服务中心,还会设立移动保养维修中心为中国客户提供服务。 特斯拉目前正在美国与欧洲积极兴建超级充电站,鼓励车主开车自驾游,超级充电站可以在20分钟内为model s充50%的电量,比一般充电站的速度高16倍。但关于近期传闻的超级充电站将落地中国市场,马斯克并未披露具体信息。“我们将给特斯拉车主提供终身免费充电,未来我将会公布兴建超级充电站的详细计划,所以现在我想保持一点儿神秘感。” 以下是采访实录: 腾讯科技:特斯拉在中国的定价是73.4万元,你说这个价格其实是冒了风险,而且还仔细解释这个价格是怎么得出来的。你说这么做的理由是因为基于公平与诚信。为什么你认为在中国市场这点比把特斯拉标志成一个高级品牌还重要呢? 埃隆·马斯克:我只是设身处地为特斯拉的用户着想。作为一个用户我不想被坑,如果我是一个高级车的用户,我会对想要占我便宜的高级车厂感到非常愤怒。对一个公司来说,做出正确的事才能长久经营。如果你对用户好,用户才会对你好。这是我的信念,我希望这也是事实。 腾讯科技:特斯拉一开始在美国销售时的策略非常有趣。你们先锁定娱乐圈明星以及科技界与商界成功人士,向他们发出买车的邀请函,马上受到媒体瞩目并成功制造话题,之后才扩大到一般民众。你在中国的营销也会采用相同的手法吗? 埃隆·马斯克:的确,在美国有许多明星与商界科技界的人都选择特斯拉,但我想强调的是特斯拉从不给任何人折扣,也不会付钱给任何人代言。我不喜欢付钱给名人代言,因为这不是真的。如果你找人代言某项产品,这是在玩把戏。他们不一定真的喜欢这个产品,只是你付钱给他们让他们说喜欢而已。所以我从不相信付钱代言,也不会给任何人折扣,即使这个人是个名人也一样。老实说,在特斯拉,连我自己都付全款买车,因为这样对每一个人才公平。 我们其实没有特地锁定明星或是科技界人士,只是他们选择了特斯拉,这是他们真心想要开的车。 腾讯科技:特斯拉是纯电动车,但充电站在中国还没有普及,这对车主来说岂不是非常麻烦?如果你们把中国当成潜在的第二大市场,你们有兴建充电站的计划吗? 埃隆·马斯克:当然有。我们将会在中国各地兴建超级充电站,就像我们在美国做的一样。充电站将给特斯拉车主提供终身免费的充电服务。未来我将会公布兴建充电站的详细计划,所以现在我想保持一点儿神秘感。 腾讯科技:你之前曾提到相信中国会是特斯拉除了美国之外的第二大市场,但好像在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比预期的更晚,原因是什么? 埃隆·马斯克:我们其实一直都长期在跟中国相关单位合作,我必须称赞一下中国政府。因为他们对特斯拉进行的审核是我见过最仔细彻底的,没有之一,比美国或欧洲都严格。车子的方方面面都经过彻底的检查,确保品质与安全都符合标准,我们刚全数通过。这些车子在几周内将装船运到中国,然后我们会做最后一次质量检测,确保每辆车的状态都是最棒的。 腾讯科技:自从开放订购以来,中国民众的询问很踊跃,目前实际的订车数量符合这个期望值吗? 埃隆·马斯克:我现在不方便透露,我只能说中国市场的需求很高,特斯拉今年可能无法满足每个订车的客户。我们会尽力,但特斯拉的产量只有这么多,每辆车也只能生产这么快,所以如果有人对特斯拉model s有兴趣,我建议他们应该尽快付1.5万元人民币的订金,因为越早付订金,才能越早拿到车。 腾讯科技:你对中国市场的短期与长期规划是什么? 埃隆·马斯克:特斯拉仍然是个很新的公司,短期我们将会在中国六个主要城市成立服务中心,我还需要与中国团队进行讨论,在一到两周后就会公布细节,像在北京与上海将会至少有三个销售服务中心,但特斯拉还有移动保养维修中心,可以到中国任何一个城市为车主服务。顾客可以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买车,移动服务中心将会提供上门服务。 我们的长期计划是在中国兴建车厂,供应中国需求,但特斯拉还太年轻。我们明年开始将会仔细研究这个计划的可能性。 腾讯科技:你其实还有其他的事业,像是太阳城跟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看来你对怎么从一地到另一地的交通移动方式非常感兴趣。你能否跟我们聊聊太空探索技术公司? 埃隆·马斯克: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主要想法是改善穿梭机的科技,最终的目的是可以载运大量的货物或人到火星上去,现在我们已经发射了飞船,并把货物送到了国际空间站,几年后就会载运宇航员去空间站。 腾讯科技:王钟婉 2014年1月29日硅谷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