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那段》 正文 第一卷 粪桶江山 第一章桶里的江山—桓帝和梁冀 三国的开始,前奏是装江山的那个一桶被腐蚀了,臭不可闻,故名粪桶…… 诸葛《出师表》说: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所以本文的第一个人物出场了,汉桓帝,何许人也? 桓帝刘志 生于公元132年,132—146年,童年,主要工作是玩,15岁后到167年,基本到青年,主要工作是当皇帝; 童年的工作主要是玩,和中国所有的小孩子一样,都贪玩,更何况是生于帝王家的孩子,玩的条件真的很好,所以没有什么可说的; 但是当了皇帝的工作又有什么可说呢,历史书和后代评论者说桓帝昏庸无能,崇信宦官,我看不完全是,你想想看,一个15岁的小孩子,他懂什么,与其说是皇帝,不如说是坐着大位的傀儡,等到他再长大一些懂事了,亲政了,你才能评说他的优劣。所以桓帝的前13年的工作,就是每天坐在早已准备好的龙椅上接受百官的假朝拜,说着别人早已为他准备好的台词当演员,睡着别人装修好的豪华龙床和安排好的女人……如此而已,而后8年,才能真正真正地评价他。 说起这位仁兄的学历,恐怕是没有,因为当时是宦官和外戚操纵朝政(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查找当时相关的史料),皇帝早死而没有儿子,所以皇权在当时已经无限弱小,所谓太监已经皇亲国戚为了长久控制朝廷从而达到永远获得利益的目的,所以必须要弄一个名义上的皇帝,因此这位叫刘志的刘氏子孙便成了幸运儿,幸运便是不幸,幸运的是成为一个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在历史上留下一笔,不幸的是也许他可能就没有皇帝的自由,相反,他失去了童年同龄孩童的快乐……国家被“治理”不好也充当了后人嘴里“朝廷黑暗”的替罪羊,因此如三国演义等书里所谓:“桓帝禁锢善类,崇信宦官”云云不计其数…… 以上略微介绍了桓帝,相信本人通过置身其中的分析,相信读者会给一个孩子中肯的评价。 好了,言归正传,这位皇帝总共当了21年的皇帝,其15岁当上皇帝后,事业阶段大概分为两部分,前13年,因为还是个青春期的孩子,年少无知,便有了梁太后(这位太后又兴趣的读者可翻阅史书查找,在此不多赘述了,简单理解,就是一个像慈溪一样的人物)垂帘听政,梁冀(何许人也,后面详说)把持朝政;所以有了众多太监和亲戚的“帮忙”,国家肯定民怨沸腾,帝国的一桶江山其实已经变成了毒药,慢慢腐蚀着代表了广大老百姓的桶底。 和平元年,即公元150年,权臣梁冀被又一次被加封,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也所谓“欲加之官越高越善”,中国人都有个传统,一旦你落井,便有人下石,恨不能一下子把你打死,当然了,另一个极端是你坐拥万贯,位高权重,那么你的周围肯定会有很多想当鸡犬的人,都想借助你升天,千百年来,缺的是雪中送炭,物依稀为贵,所以更多的人喜欢雪中送炭的境界却很少有人能做到,于是乎梁门庭若市,一时间车水马龙。这些人中,有一个叫宰宣的弘农人,此人就是水浒里陆谦那样的货色,尤善谄媚,有一天就写了一封信给皇帝,大吹大捧了梁冀一番后又出了个主意,说梁大将军有周公那样的功勋,所以不但他的儿子应该封侯,而且他的老婆也应该封为邑君……看看人家这后门走的那叫高明,这马屁拍的那叫绝妙,自古走后门是一门大学问,此道绝非苦读圣贤书所能参悟,也绝非阅贯古今中外所能办到…… 于是乎,皇帝陛下就下诏了,封上梁冀的老婆为襄城君,同时以后很多赋税钱粮之类的好处皆送归梁的老婆,同时还拥有公主的礼遇;那么由此来看,皇帝陛下也不是什么正常的人君,我们回归当时的情景,大殿宫廷御桌前,皇帝收到这么一份密信,便不加考虑便批红准奏,这不想一个日理万机以国事为重的皇帝,却像一个拉关系走亲戚送礼的富家公子。 这个梁冀的老婆,肯定是个漂亮人物,这是个惯例,但凡梁冀这种角色,肯定少不了美人陪伴,而且不是一般的美人能上位的,能上位的那不但要脸漂亮,至少有一技之长能博得梁大将军的欢心方可入正宫,历史书上说了,梁冀的老婆貌美有善于作出娇媚的姿态,瞄着细长曲折的眉毛,扮出一副愁眉不展的样子,眼下略施粉黛,故意搞得像刚哭过的样子,发髻斜歪一侧,走起路来扭着腰,笑起来故意如牙痛一般,以此来媚惑人;可见这个梁冀,真正喜欢的女人就是要想一个装着哭的林志苓那样,而且走路还要扭腰扭屁股,真不知道这历史书上描述的本来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我左看右看,就想到了林志苓的模型,读者姑且根据历史书上的描写展开想象把。 有了皇帝的封赏,梁某人便改变了车乘服饰的规制,由原来的奥迪变成了宝马,就像现在的有钱有权人一样,一个座驾一件名牌衣服,都是身份的象征、身价的匹配度,其实我们现在的习俗是古代流传下来的。呵呵,这个历史书上的描述,左看右看略带讽刺意味,不妨给大家翻译出来:梁冀改变车乘服饰的规制,制作带帷障的平顶车,把头巾扎得很低,并带上狭小的帽子,把头巾上角折叠起来,用大扇障身,朝服的后摆拖地,像狐狸尾巴一样。 这梁冀啊,是个将军,却是个气管炎,同时也是个趴耳朵,梁冀的老婆也不知道哪里的本事,能控制梁冀,这导致梁冀对老婆是又爱又怕,这个要从梁冀的老爸梁商说起,这位梁商想讨好汉顺帝,注意是汉顺帝,不是桓帝刘志,就献了一个叫友通的美女给皇帝,但是这个友通不争气,犯了一些错了让汉顺帝废出遣返原籍,梁商一看这友通被送回来了不敢留她,又想把她嫁出去,这梁冀早都对友通有想法,看到老爸又想把这么一个大美女嫁出去,于是便舍不得,就在嫁出去的路上,梁冀抢婚成功,这个时候梁商也死了,梁冀便边守孝边和这位友通美女在外面开房同居,这不好好守孝,偏爱上了和美女开房,便有了异样被这个爱吃醋的老婆孙寿知道了,孙寿带了很多人去宾馆将这个小三弄回家里来,剪去了她的头发,破了她的相,又毒打了一顿,还不解恨,她要上书给皇帝,让这对狗男女再吃吃这出轨的滋味,这自古啊,老婆恨小三,比比皆是。梁大将军非常害怕,想了个主意,便向丈母娘求救,既是磕头认错,又是请求丈母娘给女儿做思想工作,让她不要做这件事,于是乎,在丈母娘的劝说下,孙寿才就此作罢,但是这个梁冀鬼迷心窍,有了第一次便有第二次,无论友通的脸被划了多少刀,他都看上,可能献给皇帝的女人,却有其独到之处把,总之,表面对老婆和丈母娘言听计从,实际上他和友通地下情天长日久,果不其然,乱男搞大了欲女的肚子,欲女生下了儿子,取名伯玉,私下找了个地方偷偷养着。 这事情啊,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更何况在既敏感又爱吃醋的枕边人孙寿那儿。不久孙寿就知道了这件事,顿时火冒三丈,最毒妇人心啊,孙寿派了自己的儿子梁胤去杀了那个小三和他的家人。梁冀虽然偷偷藏着自己的私生子,却害怕孙寿杀爱子伯玉,所以经常把私生子藏在夹壁中。 梁大将军不但好女色,也好男色,这人真的可能是一个双性恋,据记载,梁冀很喜欢管家秦宫,让他当官直到太仓令,可以自由出入孙寿的住所。孙寿一见到秦宫,就把待从全部支开,以有要事要说为借口,就和他私通起来。 于是乎秦宫内外都受到宠幸,威名权力大增,刺史、俸禄为二千石的官员就任前都要向他晋谒辞行。梁冀听从孙寿的话,剥夺了许多梁家人的职权,对外给人一种谦让的感觉,实际上抬高了孙氏宗亲的地位。他们当中假托他人名义担任侍中、卿、校尉、郡守、长吏等官职的有十几个人,都十分贪婪残忍、凶暴荒淫,各自派遣自己的宾客去登记属县富人的名单,然后给这些人安上其他的罪名,把他们抓到监狱严刑拷打,让他们出钱赎出自己,给钱物少的人甚至被处死或流放。 扶风人士孙奋家境富裕却很吝啬,梁冀就赠送给他四匹马,然后向他借钱五千万;士孙奋只借给他三千万,梁冀大怒,向郡县告状,指认士孙奋的母亲是他过去守库的奴婢,说她偷了十斛白珠、一千斤紫金,背叛主人;于是就把士孙奋兄弟抓起来拷打,打死在狱中,把他们一亿七千多万的财物全部没收了。 这车子、票子、女子、男子全有了,还缺什么,就是房子,据记载,梁大将军和他的老婆大兴土木,修建豪宅,有意思的是一个在街的这边修建,另一个在街的对面修建,所谓夫妻二人隔街而望,豪宅修建的那叫个阔气,装修的那叫个豪华,除了五星级酒店的配置,还有仙气云雾缭绕的图案装饰,小桥流水的江南设置,简直就是不对外开放的私人公园,夜晚楼台歌声不断,美女歌姬来往不绝,管弦乐舞之声让那些前来拜访的客人无法进入,只能向看门人“送礼”,所以就连他们家看门的人都是肥差,对于就业压力非常大的社会来说,看门人也未尝不是你考虑的岗位。 元嘉元年(151年),年仅19岁的青春期皇帝为了感谢梁某人,尽然召集全部公卿大臣商议对其封赏,于是乎便有梁大人的自己人说梁冀可以入朝不小步快走,可以佩剑穿鞋上殿,谒见皇帝可以不自称名,享受和萧何同等的仪礼规格;将定陶、成阳剩余的编户全都封给他,这样他的封邑就增加到四个县,和邓禹相当;赏赐给他金钱、奴婢、彩帛、车马、衣服、甲第,比照霍光的标准,以突出表彰他的首功。每次朝会,和三公分别开来,独坐一席。十天入朝一次,平议尚书事务。将这些宣告天下,成为万代法制。 但是梁冀觉得他们奏请的礼遇不够优厚,很不高兴。 于是他专横行事,玩弄权势,一天比一天凶残放纵,各种大小的机要事务,没有一件不是先征询他的意见才做出决定的。宫中的卫士侍从,都是他亲自安置的,宫中的起居生活,每一个细节他都能了解清楚。百官升迁,都要带着笺记书札先到梁冀门上谢恩,然后才敢去尚书省。 梁冀恶行种种不能一一列举,反正大兴土木、好色专权,还擅杀忠良, 不能说桓帝的大臣没有一个好的,吴树就是个例外,此公被皇帝派人出任宛县县令,上任之前向梁大人辞行。此时梁冀的亲戚朋友有很多在宛县境内。梁冀便为他们说情,托吴树关照。吴树回答说:“小人干坏事,都应该杀掉。将军您凭借皇后的尊威,担任大将军的职务,应当奖掖贤良,裨补朝廷的缺失。宛县是个大都会,士人荟萃的地方,自从我侍坐聆教以来,没有听您称赞过一位忠厚的长者,而托我照应那些不该照应的人,我委实不敢听命。“梁冀听了默不作声,心里很不高兴。当吴树到达宛县,就杀掉了危害百姓的梁冀门客数十人。梁冀从此深恨吴树。 后来,吴树调任荆州刺史,行前向梁冀辞行,梁冀设宴为他饯行,暗中在酒里下了毒药。吴树一出门便死在车上。 郎中袁著就是其中一个,当时十九岁,看到梁冀凶残放纵,压制不住内心的怒火,就向皇帝上书说:“我听说孔仲尼叹息凤凰不来,黄河不出现神图,感伤自己卑贱,不能求来这些东西。现在陛下处在可以得到这些东西的位置,又已经具备了得到这些东西的条件,但祥瑞之气至今还未出现,贤德和愚蠢的人颠倒了次序,这都是因为权臣分割了权势,上下阻隔导致的。按四时运行的规律,功成就该身退,给予过高的爵位和过多的恩宠,很少不招致祸害。现在大将军的位置已高到极点,大功已经告成,理应警诫自己,遵循悬车引退的礼节,高枕无忧地去闭目养神了。《左传》说:''果实长得过于繁盛,就会压断树枝,损害主干。''如果不及时抑制权势,那就难以保全他自身。梁冀左右的人听到我的话,肯定会怒目而视,咬牙切齿,我只因为年幼无知而受到提拔,所以才敢不顾忌讳说这样的话。从前,禹劝舜帝不要像丹朱那样傲慢,周公劝诫成王不要像殷王纣那样迷乱,希望皇上能废除诽谤之罪,让天下的人都能开口说话。 这奏书递了上去,但是很快,梁大人的耳目就给梁大人报告了此事,梁听说后就秘密派人去捉拿袁著。袁著就更名改姓,后来又假托病死,用蒲草编个假人,买来棺材殡葬了。梁冀查问得知其中的伪诈,暗查找到了他,用竹板把他打死了,并把这件事隐瞒了起来。 袁著的好朋友刘常,当时在社会上名气很大,梁大将军便召他来补令史这样的小官缺额以侮辱他。当时郝薭、胡武,都爱发表正直的言论和高深的见解,他们都和袁著是好朋友,郝薭联名上书三公府,推荐天下志行高洁之士,偏偏不向大将军推荐。这让梁冀大为恼怒,又怀疑郝薭等人是袁著的同党,于是他命令中都官发公文捕捉那些向三公府上书荐贤的人,把他们都杀了。还杀害了胡武一家,共杀死了六十多人。郝薭以前逃走时,知道不免于祸,就用车子拉着棺材到梁冀家上书。书信送进去后,他就服毒自杀了。这样才保全了他的一家。等到梁冀被处死后,朝廷下诏以礼祭奠袁著等人。 公元158年,汉朝掌管天文的太史令陈授告诉比尔说日食的灾异,应归咎于大将军,被梁大人知道后,逮捕陈授严加拷问,陈授死于狱中,这件事,让桓帝很生气—大怒。 人总会走向成熟,随着年龄的成长,人也会慢慢的对某些事有了隐隐的自我主见,并用感觉和理智去感受判断某件事的好坏。男人的成熟到一定的年龄,就有了独立的念头,因为翅膀总有一条会硬的,桓帝也不例外。对于大将军梁冀的不断专权,横行宫廷内外,导致越来年龄越大独立性越强的桓帝对自己不能亲政越来越不满,终于,他意识到了,要想办法把这个帮他坐江山的人除掉,自己才能真正大权在握。终于,机会来了。 梁冀的老婆孙寿引荐到一个叫邓猛掖庭后被桓帝看中宠幸,封为贵人,梁冀便向认邓猛为女儿来巩固自己的势力,这个说起来辈分有点乱,邓猛是梁冀老婆的舅舅的妻子,就是梁大将军的舅妈,但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认个干女人也是可以的,所以这认干儿子干女儿、义子义女的社交方式也是从古代就有的,所以这邓猛从此改姓名叫梁猛了。 梁冀的死,还真要从认邓猛做干女儿这件事说起,邓猛的姐夫邴尊担任议郎,梁冀怕他不愿意,就想办法杀了邓猛的姐夫,这算什么事儿啊,认了人家的小姨妹为干女儿,却杀了他的姐夫,可见梁大将军是一个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人。 梁冀还想杀一个人,就是一个宣的人,这个宣是袁赦的邻居,杀手刺杀的时候被袁赦发现报告给了宣,宣就跑进宫里,将认干女儿以及刺杀她姐夫和他的事报告给了皇帝,皇帝听后便和中常侍单超、具瑗、唐衡、左悺、徐璜等五个人定下诛杀梁冀的计划。 梁冀之死,就应了那句话,钓鱼的反被鱼钓了,什么意思?单超卖了个破绽,让梁冀感觉他要发动政变,按照梁冀的性格,肯定想办法把怀疑的对象除掉,于是乎,某日,派了中黄门张恽进入宫内,却没想到被早已准备好的部队把他们全部抓了起来,桓帝亲临前殿和群臣公开了梁冀之罪,派人包围了梁冀的住宅,没收了梁冀的大将军印绶,改封他为比景都乡侯。 此时的梁大将军,才如梦初醒,才觉得大事已去,就自己干的那些事儿,砍一百次脑袋都不冤,他突然感觉到这个皇帝的翅膀已经硬了,自己平时的注意力只在那些和自己作对的人身上了,压根就没有意识到这个潜意识里什么都不懂得孩子已经有了独立意识,已经走到了这一步,满盘皆输,他眼前已经没有路了,于是梁冀和他的妻子孙寿自杀而亡。 消灭了梁冀这个权臣,桓帝的路还没有走完,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是他的开始。 正文 第二章 桓帝和宦官、士族、外戚 上回说到桓帝刘志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有了独立和成熟意识,所以联合几位臣僚出掉了眼中钉肉中刺梁大将军,梁氏集团的倒台,老百姓不用提有多高兴了。接着做了两件事情,第一件是将梁冀家价值三十多亿(笔钱相当于当时全国一年租税的半数)的财产收归国库,梁家那些水榭楼台歌舞升平的红楼豪宅,部分归为自己享用,占用的那些土地、围猎花苑之类的地分给老百姓耕种;第二件事是将与他联合除掉梁冀的五个宦官臣僚均封为侯,史称“五侯”。 桓帝这个人,其实感恩心是比较强烈的,从他登上皇位,他未成年的时候,便感谢帮他登位的梁冀,所以大肆封赏梁冀及其家人,这里要简单介绍一下桓帝登基的事。只要说明桓帝如何登基,就明白他为什么要感谢梁冀,就有了我说的桓帝是一个感恩心比较强烈的例证了。 光武刘秀“中兴”从王莽手中夺权,才有了东汉,以此汉朝分为两段,前段是刘邦建立的汉朝,史称西汉,刘秀建立的汉朝延续政权,史称东汉。东汉王朝传至汉和帝后,即位的大多都是小孩子,其中最小的是刚生下来三个多月的男婴;皇帝年幼无知,按照规制应由太后临朝,而太后又是妇道人家,很少有武媚娘之出类拔萃的政才,故将很多朝中大事交给她最放心的娘家人去办,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外戚干政、专权的政治格局,此时皇帝又很小不懂事,还没等到她懂事,便有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让皇帝死掉,重新换一个更小的更不懂事的,这样才能控制局面,让自己的利益无限永久下去,因此皇帝很小便“死”从而导致没有子嗣的事情常有发生。终于轮到桓帝的上一任“质帝”了。某天,外戚掌门人梁冀就在皇族中找了一个八岁的孩子接替了皇位,他叫刘缵,这位小兄弟年纪虽小,却聪明伶俐,小小年纪便看不惯梁冀的蛮横,又一次他当着朝堂文武百官对梁冀说:“真是个跋扈将军!”冀听了,气得要命,当面不好发作,背后一想,这孩子这么小小年纪就那么厉害,长大了还了得,就暗暗把毒药放在煎饼里,送给质帝吃。汉质帝哪儿知道饼里有毒,于是乎小小年纪便一命呜呼! 质帝升天了,在他的小灵柩前,有一个人伏地痛苦,伤心万状,此人便是李固。梁冀发现是李固,心里就犯嘀咕了,因为这位仁兄可不好惹,为什么说不好惹的,听听这位仁兄的简介您就不难理解,此人年轻时便博览古今、学识渊博,前做过从事中郎,后任荆州刺史、太山太守,成功平息两地的叛乱,之后对朝廷屡有谏言,后历任将作大匠、大司农、太尉;顺帝驾崩后,李先生有了皇后的旨意,便参与处理朝政大事。 看着李固痛苦的泪水离去的背影,梁冀若有所思;很快,李固出手了,首先李固上疏弹劾御医救护不力,这一招让梁冀有点慌神了,本来皇帝不明不白的死,让很多朝臣心里充满了疑虑,加上李固处理朝政,很快便会查到太医的身上,便很快弄清楚皇帝的真正死因—中毒,毒源很快会被查到,那么最后会查到他的头上,李固这一招,看似针对太医,实际是针对他的,隔山打牛。 就在那一刻,梁冀脑中闪出一个念头——李固必须死! 然而要动李固,是很困难的一件事。要知道:李固目前正是文官士大夫集团的老大,且有梁太后护着。要怎么弄死李固,这真是一件伤脑筋的事… 而在李固看来,刘缵为什么会突然死,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自己必须抢在梁冀的头把新任皇帝的人选定下来!于是他拉了司徒胡广、司空赵戒臣等联合上书奏请关于选皇帝事。 他们选定的是清河王刘蒜。 这个刘蒜已经浮出了水面,有了文官集团的支持,来头不小,梁冀有点招架不住了,要知道,对付整个文官集团,这几乎是不可能赢的…… 怎么办?就在梁冀束手无策之时,有人从背后助了他一掌,几乎让他高兴得要飞起来了! 我们知道东汉政治有四大门派,分别是皇族、士大夫、外戚、宦官。现在李固率领的士大夫集团空前团结,与皇族一起向外戚发难,却忘了另一个门派:长期躲在深宫里,影响力却无处不在的宦官! 此时曹腾是太监的头,虽跟梁氏关系不错,但他们并不是一伙的。然而冥冥之中却有一条线,紧紧地将他们拴在了一起。这条线的名字就叫利益! 情况是这样的:清河王刘蒜很不喜欢曹腾,对宦官们从不正眼看,明显就是瞧不起。刘蒜不喜欢外戚,也不喜欢宦官。在他的政治理念里,只有皇族和士大夫。那你不把我们当自己人,就别怪我们联手把你踢出去!于是当晚,曹腾就悄悄去见了梁冀。对他说“清河王刘蒜贤明严正。如他当了皇帝,你会吃不了兜着走。如想逃过此难,办法只有一个:拥立蠡吾侯刘志,只有他能保你富贵长久” 汉章帝刘炟之孙、河间王刘开之子刘冀本是邓太后想用来替换汉安帝刘祜的候选人之一(另一个是北乡侯刘懿)但邓氏亡后,刘翼便被刘祜赶回了其父刘开的河间国。后来刘开得汉顺帝刘保允许,在自己的封国中割出了蠡吾县给儿子做侯。刘翼死后,其子刘志继承蠡吾侯的爵位。就在梁太后想把自己的妹妹梁女莹嫁给刘志,已经征召刘志到了京城,结果碰到了皇帝驾崩,国丧期间不能成婚,所以刘志此时只能留在京城之中。 就像一叶扁舟飘荡于茫茫大海之上,突然看见了远方投射过来的航照灯。梁冀遇见曹腾,这个苍茫的夜里,他将不再迷失,只会顺利到达阴谋成功的彼岸! 第二天继续开会。昨天,梁冀被李固等公卿们几路夹攻,满腔怒火无处发泄,只好虎头蛇尾散会了。今天不一样了,他有曹腾暗助,如虎添冀,一进会场就面露狰狞,杀气腾腾,志在必得。所以梁冀一开口就强硬表态,大有谁跟我做对,我就收拾谁的模样! 众公卿被梁冀的怒气震住了,他们面面相觑,无话可说。好半天,终于有两条变色龙站出来说话了“大将军说了算,我们听您吩咐就是了”,有了这两个官场墙头草的支持,梁冀得意地冷笑了。这一次梁冀占了优势,朝堂上的各种据理力争随着梁冀的离开而散去。 李固仍然不死心,他又马上给梁冀写了一信,写了什么,梁冀估计没看。梁冀又去用利益劝说太后,然后在太后面前表态,他和李固之间,太后只能选一个!太后便召集了曹腾,有个这个太监的一番忽悠之后,太后下诏将李固免职。 于是乎,选择良辰吉日,这位来当女婿的人当了皇帝,斋戒沐浴更衣下诏说:“哥以后就是皇帝了”,然后各种大典各种封赏都是例行公事,多不赘述,然而,和大多数善良地人一样,这件事,让年少的刘志在内心里由衷感谢那些曾经帮助过他对他好的人,从此在他的内心里,他事事倚重这两个集团,一个是外戚集团以梁冀为代表,一个是宦官集团以曹腾为首的太监,而那个对他不好的以李固为首的文官士大夫集团,他去而远之,我们看历史都知道,任何朝代,一旦没有知识分子做框架治理天下,那么这个政权的命运可想而知…… 桓帝虽然感恩梁冀集团,但是日益增强的独立意识和梁冀的专权的矛盾不可调和,他最终消灭了梁氏集团。这一下,朝中利益集团重新形成了,由于太后在刘志登基不久便去世,外戚被削弱了很多,文官士大夫集团本来自李固被免后就不太被重视,得利最大的要属于宦官集团了,他们,前有助登基之功,后有帮灭梁冀之劳,可谓双功加倍,再加上自己潜在的利益对手梁冀被灭,因此在桓帝这个时代宦官算是一家独大了,这就是历史书上记载的桓帝崇信宦官的由来。 好了,皇权终于和宦官集团联合治国了。 太监们也当官了,而且官都不小,这鸡看来经过努力之后也能变成凤凰吧,举几个例子吧,除了之前说的“五侯”,还有尹勋、霍谞、张敬、欧阳参、李玮、虞放、周永等7人为亭侯,等等,历史书上都有记载,就是一个官位名称,反证总的一句话,就是太监占领了朝廷的主要位置。 梁冀新诛,天下有望,一时间也有不少清正廉明之臣受到举荐,比如首居公位的黄琼借着这股东风,刚一上位就弹劾各州郡赃吏十余人,唯独征召范滂入府为自己的椽吏。 范滂当年曾受命为清诏使,按察冀州,有股包拯或者明朝海瑞的作风;所以考察时郡县守令有贪赃者,便自解印绶,望风逃窜。这次被黄琼征召,范滂也立马就弹劾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20余人,见范滂一下子弹劾这么多人,怀疑其挟私报复,范滂正色回答道“若有一人举劾不当,臣甘受显戮” 尚书令陈蕃上疏向朝廷推荐五名处士:徐稚、姜肱、袁闳、韦著、李昙。汉桓帝刘志下令以安车玄纁之礼前往征召,但五人皆受召不至。 还有一个叫魏桓的人,也被刘志征召。乡人们都劝他入朝做官去。魏桓却道“做官就要为民做主。如今后宫千数、厩马万匹、左右尽是权豪。我现在去做官,这些都能有所减少吗”乡人答道“应该不会”魏桓叹道“那我还去做什么官” 然而,朝廷的利益集团已经形成,无法更改,太监们居要职,士大夫和被举荐的人都与这些公卿士大夫们只能被排挤到决策圈之外,皇后邓猛之父邓香被追赠为车骑将军、安阳侯。母亲宣被封为昆阳君。其兄邓演之子邓康为沘阳侯、邓统为昆阳侯、邓秉为淯阳侯、堂侄邓会袭封安阳侯。邓氏宗族皆列校、郎将,赏赐以巨万计。 说到底,汉朝权力的重心,随着梁冀的死,滑到了刘志、邓氏和宦官们的手里,还是跟众公卿们没什么关系。士族公卿们不禁仰天长叹:一直以来,我们士大夫都是反外戚的敢死队,然而皇帝在反梁冀最需要人的时候,却没想到我们;当皇帝天下大权在手一握时,也没我们什么事。作为知识分子,学得满腹经纶却无用武之地,实在可悲可叹,眼见天下落入小人手里,那种悲天悯人的臭文人情怀油然而生,却无可奈何,皇帝没有意思用他们,他们能改变什么呢?难道回家创业?呵呵~ 为什么外戚得势时没士大夫的权力?外戚失势时也没他们的位置呢?很多士大夫都在苦苦思索这个问题,寻找答案以图东山再起,来实现自己的抱负。终于一件事情的发生,让他们猛然发现了问题的答案! 事情的起因是:一个不怕死的人写了一封不怕砍头的奏书。东郡白马县令李云上书汉桓帝刘志,还故意不粘封口,同时还抄录了三个副本,分别送到三公府上! 那么根据写信惯例,信是要封的,为了隐私和保密,有时候还要在信封上写明由***亲启的字样。这个李云不粘封口,就是不怕信给别人偷看,特别是给皇帝传信的宦官偷看。还将副本送到三公府上,只能说明李云写这封奏书,就是想要起到广告效应,所谓天然超能皂粉,不伤手的立白,广告宣传的在中国的社会里作用让很多商家绞尽脑汁,不同的是现代的广告要掏腰包花银子,在李云哪里,这是个免费就能让央视在黄金时段播放自己的广告的东西!说白了,他就是出来炒作的,但是这个炒作不是像某某明星离婚分手费太多破产那样的代价,这个炒作是以生命为代价的! 事实上,李云不是为个人出名而炒作,而是为一个远大的梦想。这个梦想也是孔子一生的梦想——礼仪治国,三纲五常,君君臣臣等等!在儒家的政治理想中,要想国家稳定、天下平安,只要搞定两种关系就行了:君臣的社会关系、父子的伦理关系。 然而当今的汉朝,君不君、臣不臣。君常被劫持,臣常越位行事,搞得天下全乱成一锅粥。如再不拨乱反正,国将不国矣!”李云说:“当年大将军梁冀专权霸道,获罪而死,不过是主人杀了一个管得太多的家奴罢了,但是现在,密谋诛杀梁冀的身上少了男人的某件东西的那些货色们,竟个个封了万户侯,这事要传到地下,恐怕高祖刘邦都要起来骂娘了…”奏书的最后,李云点到了重点:“现在官位制度全乱套了。一些邪门小人靠着马屁功就能鸡犬升天,难道皇帝您眼睛都瞎了吗?” “这是什么东东,什么鸟意思?摆明就是来找事的!”刘志心里一股莫名的怒气,几乎要气晕过去,只见他气抖的身体颤巍,手里的奏疏被狠狠摔到了地上,跳起来大叫“来人,把李云给朕拿下”一个小小的县令,要拿下是很容易的。但刘志却杀鸡用了牛刀,以捉拿梁冀的待遇,派出太监警卫部队,浩浩荡荡捉了李云,关进北寺监狱,同时让常侍管霸跟御史、廷尉组成联合法庭,准备审讯审判这个不知好歹的李县令!“让你话多,让你气朕,有你好果子吃”。 联合法庭,不仅提升了级别,更防止了别人干涉。换句话说:哪个人被抓了,上面要说组成联合法庭审案,多数是逃不掉砍头的了!刘志此举就是要告诉以李云为代表的那些想闹事的士大夫:你们能把狗拿耗子,朕自然就能多管闲事!敲山震虎,这一招可能让刘志暗地里很得意,哥终于会用计谋了,杀鸡给猴看,效果应该不错。但他怎么也没想到:他想吓唬的人,并没有被吓住,又跳出一个不要命的人说“只抓李云一个算什么?干脆连我也一起抓了吧”,呵呵,牛人年年有,今年特别多,比那12306上的黄牛可是牛多了,这位仁兄是何方圣神啊,定睛一看,却是弘农郡的五官掾杜众,五官掾是郡政府的军事官,就像孙悟空当了弼马温,不同的是悟空当初并不知道这官特别低,而杜众知道这个官特别低,这么低级别的一个人,怎么胆子就这么大呢?刘志真的想不明白,是因他被气晕了头,他下令立即逮捕杜众,送给廷尉处理,准备两个人一起拉出去砍了! 刘志啊,其实根本就不了解中国文人知识分子的臭毛病,认死理的臭毛病,他根本就不会用也没想着去用这些知识分子。就当刘志准备砍这两个人的时候,又有几道奏书飞到刘志的御案前,这些奏书都是替李云求情的,这李云名气小,可眼前这些奏书的作者,一个个都大有来头。 第一个是大鸿胪陈蕃,他说:“李先生说得是有点过,伤害了您,但他本意还是好的,是为国家好才斗胆说出这样的话来,想当年高祖曾忍周昌,成帝也赦朱云,如今您却受不了李云的这一点冒犯,我担心后人会对您非议,说是挖心事件重演” 挖心事件,指商纣王挖叔父比干的心。比干忠心耿耿,落得如此下场,后人无不寒心… 这刘志刚读完陈蕃的信,又有三封信送来了,分别来自太常杨秉、洛阳市长沐茂、郎中上官资,拆开一看,他们上奏也只有一个目的:请万岁赦免李云。 这个时候,刘志才明白:“哦,原来这个李云后面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啊,这李云只不过是冲锋在最前面的敢死队员啊”,想到这里,刘志杀心顿起!奶奶的李云已骂我瞎了眼,陈蕃又讽刺我挖人心,敢情在你们这些士大夫眼里,我成了商纣王了?非得给你们点颜色看看。 很快,皇帝陛下下达圣旨,旨意:陈蕃、杨秉二人以大不敬罪罢免,沐茂、上官资二人扣工资。 这时,管霸来见刘志了。管霸是负责审理李云案件的中常侍。他一进来就跪在地上“陛下,李云不过是个书呆子,杜众也只是是个芝麻官,此二人愚蠢至极,实在没资格让您这么大动干戈” 刘志很奇怪地看着管霸,不是说士大夫跟宦官尿不到一个壶里吗,怎么今天说起一家话来了?沉思了一会儿,刘志阴阴地看着管霸说“李云骂朕眼睛瞎了,这明显是讽刺朕是个糊涂虫,朕能忍吗?难道你也打算放过他”管霸不语…… 刘志突然拟旨:立即斩了李云、杜众! 赶走陈蕃、杨秉;砍掉李云、杜众,刘志以为这一下可以松一口气了,几道罢免圣旨,几刀砍下头颅,终于让他们不敢在说什么了,但是但事情并没结;不久,刘志批奏折的时候又收到这样一封奏书:“……你身边的这些个太监,有很多当年就是梁冀的人,后来看见梁冀要倒台了,他们又反咬一口,这些人本来都不是什么好鸟,你突然让他们一夜升天,个个气焰嚣张,这还得了?希望你最好分辨黑白,善待忠良,不要再犯傻了……我都是快要死的人了,所以才斗胆给你说了这些话,请三思……”,刘志又火冒三丈,看了以下署名,他惊讶了,写这封信的人乃是太尉黄琼,公之首都出面说话了,说明问题严重了! 刘志并没有当时发起火,有了前几次的火,这次看到这些话,也有点接受能力了,又碍于三公之首的信,所以当时丢在桌面上,暂时没有理睬。 晚上刘志谁在贵妃的身边,摸着贵妃的身体想着这个问题,难道真的是朕错了?他想大汉朝的过去,想起了刘邦,想起了汉武帝,他觉得自己确实有点小题大做了,但是他转念一想,做一个皇帝应该学会用人,也应该学会借力打力,于是乎他有了主意。 刘志选定日子,斋戒沐浴,祭祠高庙,又祭祀西汉十一帝陵。 没过几天,下诏:封五侯之首、正在病中的单超为车骑将军。这是汉朝历史上,由宦官担任的最大官职,与三公平级。当年十九侯之首的孙程去世后,汉顺帝刘保曾追封其为车骑将军。而由虽重病不起但仍还活着的宦官担任车骑将军,单超是第一个! 接着又下诏赐长安百姓每人粟10斛、园陵百姓每人粟5斛、所经之县的百姓每人粟3斛。 接着又下诏将赶走的陈蕃、杨秉请回来上班,并给他们都安排了新的时候位置:陈蕃当光禄勋、杨秉当河南尹。 接着又下诏封单超的侄子单匡为济阴太守。 现在,宦官五侯成了汉朝江湖的魔教,文人士大夫成了汉朝江湖的名门正派,而盟主,便是桓帝刘志。 李云的事例说明:对付魔教,名门正派要合二为一,或许才有希望。现在魔教中人人人都练了葵花宝典,达到了武功和权力的顶峰,现在宦官五侯已达到顶峰,,如果他们不联合起来,确实很难对付。 单匡这厮倚仗叔叔势力,大把捞钱后,被高级别的中央巡视组查出来了,巡视组成员立刻向皇帝陛下报告此事,并且弹劾单匡单超叔侄。 贪官被查了,贪官自然慌了神,但是他并没有坐以待毙,仔细思考之后,他想到了一个一劳永逸的最简单的办法—这办法也是当年梁冀经常使用的——那就是暗杀! 单匡重金收买了一个叫任方的杀手,让他去刺杀巡查组的boss,很不幸杀手技术不行,被发现,还被捉住了,关进了洛阳的监狱… 单这一次匡彻底傻眼了,真的是怕什么来什么,夜路走多果然碰到鬼了,任方被关进的是洛阳的监狱,而洛阳的治安,现在归杨秉管,而杨秉肯定会顺藤摸瓜,把他们单家的大鱼给摸出来。 然而兔子急了会咬人,就在这时,单匡被逼出来了一个办法—帮助任方越狱,单家也是树大根深,在洛阳还是人脉广泛的,帮助一个罪犯越狱当然不是什么难事,第二天一早,尚书就来责问杨秉:这么重要的犯人,到底是怎么逃跑的? 有时候想想,汉朝的文官真的很可悲,地震、干旱、水灾、蝗虫…他们都要引咎辞职,而杨秉作为洛阳市的最高行政长官,出了让重要犯人逃跑的事情,他就得走人! 杨秉这样回答“要想抓住任方的办法很简单,只要把单匡抓来,一审二问三拷打,绝对什么真相都大白,他俩是一伙……” “……你没有证据,这等于是诬告……” 犯人逃掉,再加诬告,想不走人都难,更何况且单匡上面还有一个单超在罩着… 但是这一次不是简单的走人,而是直接被判处苦工,到左校那里劳改去了。 当时,徐、兖二州有来自于泰山郡叔孙无忌领导的起义军到处横行,单超以此为由,弹劾了兖州刺史将他流放朔方郡,而朔方太守是单超的外孙董援,早已在那里磨刀霍霍等着兖州刺史的上门,幸得兖州刺史的一个旧部故吏孙斌得知此消息后立即联合了一些人星夜前去将兖州刺史救走并给他找到了一个藏身之所,直到很多年后,单超死了,才得以平反返乡。 看到刘志封赏别人超过了规定,对后宫嫔妃的爱好越来越明显,陈蕃再次写信劝谏,这次汉桓帝刘志总算听进去了一点,下令放出宫女五百余人。但仍赐黄隽关内侯的爵位、封邓万世为南乡侯。 汉朝江湖正邪两排斗争暂告一段落,谁都别笑的太早,因这只是一个开场,不到最后,谁都不知道谁会笑到最后……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4手机版阅读网址:m. 正文 第三章 桓帝和宦官、士族、外 刘志亲政了,以他为盟主的皇族、一太监为集体的宦官集团、文人是大夫为主的士族集团以及皇亲国戚等的外戚集团互相倾轧、互相斗争,可谓精彩纷呈。其实翻开历史书,也许很多人物只有短短的几句话就概括了他的一生,这也许就是历史让很多人感觉枯燥的原因吧,但是,历史是丰满的,也是残酷的,因为它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每一个能让史学家记载的人都是精英,这也是历史给了人无限的想象力和引人入胜的主要原因。 好了,不说废话了。 上回说到太监和知识分子内斗的事情,也就是汉朝江湖里,名门正派合而为一对付以葵花宝典为镇教之宝的宦官集团,暂未分胜负…… 快过年了,汉朝江湖盟主刘志有一天闲来无事,在上林苑游玩,和侍中爰延聊起了家常。这爰延是什么人,说起来,爰延就像现在社会里的寒门靴子,清苦好学,当深受杨震的赏识,他能坐上侍中也是杨大人一手提拔的。 “……额,你看朕是个什么样的皇帝……”刘志问道。 答:“陛下,要说起您的这个皇帝的档次,勉强算个中等皇帝吧”。 问:“为何朕只能是个中等呢?” 答:“陛下您既用文臣陈藩等人,又让中常侍和黄门来过问朝政,换句话说,就是有的人可以辅佐您做好事,有的人却引导您做坏事,所以您只能算个中等的!” “啊!朕知道该怎么做了”,盟主刘志决定努力学习,天天向上,做个好皇帝,他想,通过自己不断地提高和努力,就一定能成为上等的皇帝。 怎么样做个上等的皇帝呢?爰延说人事安排上有问题,那好,我先封他爰延为五官中郎将,后面再酌情提拔,让他看看朕还是慧眼识珠的! 正当刘志努力做个好皇帝的时候,太史来报:有“客星经帝座”的天象出现!我们都知道汉朝有掌管天文的史官,《史记》作者司马迁和他的老爸都掌管过这一职位,古人认为天象和天下大事密不可分,天象有异,则要么是祥瑞之征兆,比如“五行出东方,利中国”;要么是灾祸的预兆,秦始皇死的前一年,便发生了“荧惑守心”的事件;但凡有异象出现,掌管天文的史官要像皇帝报告,就像现在的天气预报,根据天气做好应对的准备。 盟主便询问爰延出现此种天象乃是为何?爰延说:“陛下,您只要远离那些进谗言而且拍马屁的人,多多和贤良的忠臣亲近亲近,则这种天象便不再出现了!”,可惜盟主嘴里答应了,但是这得罪人的差事自己怎么能去做呢,不就说几个太监管得宽吗,太监终归是太监,没有生育能力没有后代,能有什么隐患,况且他们还帮过朕的忙呢,怎么能随随便便就不理人家呢。于是乎,盟主做了一回老好人,这边对爰延重用有加,那边对太监也是亲热异常。 爰延看到盟主的这种做法,仰天长叹了一声“哎!”,便从此称病不朝,最后被免职遣返原籍了。 再说那位第一章曾经讲到的和梁冀作对的士族首领李固的吧,李固在与梁冀的斗争中落败,当时被免职了,随着一系列的斗争导致李固拥立的刘蒜用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和政治前途,梁冀便趁热打铁,找了个借口诬陷李固让他蹲了监狱,后来李固的学生和门徒以及朋友上街游行施压,让太后下旨又放了李固,可是在自己朋友、学生和喜欢他的人的努力下捡回了一条命的李固最终还是因为这些人太拥戴他,让他的影响力“太大”而导致了那位梁先生的嫉恨,最终李固还是没有逃脱梁冀的魔爪,被下狱处死。 但是收拾了梁冀的汉桓帝平时没事儿的时候,老爱回味这些往事,他想起了梁冀,便很自然的想到了李固,“如果李固还活着,那么他应该还在我的身边,如今他死了,那么的他的家属还在吗?当年梁冀可以说是坏事做绝,让很多人苦不堪言,无故冤枉了很多人,如今朕是不是还能够补救于万一?我要做个好皇帝,我一定努力”,这个逐渐从当年的有独立意识的皇帝现在才真正意识到天下是自己的,只有自己做点什么,才能让天下好过一点,于是,延熹3年(160)1月1日,汉桓帝刘志下诏:大赦天下。又下诏访求李固的后嗣。 13年前,当李固被罢免时,他就意识到了灾祸,于是就让三个儿子李基、李兹、李燮都回了老家,远离了这个是非的漩涡。 李固的女儿李文姬与两个兄长密商之后,将年仅13岁的小弟李燮给秘密藏了起来,对外则称李燮回家之后,又转回京师去照顾老父亲去了。第二年,李固冤死狱中后,李基、李兹兄弟也被抓捕,也都被害死,李文姬拜托了其父李固的门生王成,将李燮救走。 李燮在王成的照顾和帮助下,逃到了徐州境内,更名换姓,到一个酒店里当起了服务员,王成则在大街上当起了算命先生。 十几年匆匆,如今梁冀已死,皇帝又下诏全天下寻找李固的后代,李燮终于可以成为真正的李燮了,十几年用另一个身份做演员,如今终于可以脱下戏服了。干了13年的酒店服务员,临别之际,老板送了很多奖金,但是李燮委婉拒绝了。 回到故里的李燮,首先为自己的老爸李固追行了丧服,并且找到了自己的姐姐李文姬,姐弟俩终于在分别十几年后又重新聚在了一起,抱头痛哭诉说十年衷肠在所难免。其实历史有时候也很感人的,我们现在很难还原姐弟俩见面的情景了,但是人都是一样的,从古至今,每一个历史人物都有感情,都有自己的追求,因为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找到了李燮,皇帝下旨征召为议郎,姐弟俩见面又很快要分别了,临别之际,李文姬流着泪对李燮说:“你当官了之后,不要和乱七八糟的人交往,不要贪玩,也不要恨梁冀和他的家人,如果让别人知道你还对梁家记仇的话,肯定会让皇帝知道的,那个时候灾祸也就不远了”,千叮咛万嘱咐之后,姐弟俩依依不舍的分手了。 不久,李燮的大恩人王成也死了,李燮厚葬了这位大恩人。 就在李燮上任没几天,某日,他们听到了一个惊天的大好消息:五侯中的老大、新丰侯单超死了! 得到这个消息,很多人是泪流满面,太监们那是真伤心,老大死了,以后谁罩着我们呀?文臣也泪流满面,“斗不死你这个练了葵花宝典的东方不败也能把你熬死!” 但是盟主很伤心,他对这位功臣充满了感激。如今死了,就厚葬他吧,于是下诏特赐东园秘器、棺中玉具。出葬之时,又征发五营骑士、将作大匠,为单超大起冢茔。更令将军、侍御史护丧,备极显赫。 按理说这老大死了,五侯只有四候了,他们应该收敛收敛了,按照正常的逻辑,少了靠山的人怎么也得夹着尾巴做人,但是他们没有,反而越来越嚣张,到处兴风作浪,以至民怨沸腾。 据说,这四个封了候的太监,那是穷奢极欲、横行霸道比起梁冀夫妇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盖豪宅、买豪车、穿名牌衣服,其亲戚朋友兄弟姐妹都成了贪污受贿、收受好处的帮凶,同时他们还让家里的好多亲戚朋友兄弟姐妹有了铁饭碗、政府的公务员,而且身居要职,都是肥差啊,想想看,很多读书人奋斗了一辈子,读了一辈子圣贤书,想为天下苍生做点事情,却苦无报国之门,而他们,靠着裙带关系就能一飞冲天。 单超之弟单安为河东太守,侄子单匡为济阴太守;左悺之兄左胜为河东太守、弟弟左敏为陈留太守;具瑗的哥哥具恭为沛国国相;徐璜的弟弟徐盛为河内太守,侄子徐宣为下邳县令;唐衡的哥哥唐玹为京兆尹。中常侍侯览、小黄门段珪在济北国的仆从宾客们打劫行旅,被济北相滕延抓捕,杀掉几个个人,并暴尸街头。侯览、段珪便向皇帝进谗,将滕延罢官。 左胜任河东太守时,其下属的皮氏县长赵岐耻为下属,便弃官逃走。赵岐乃京兆人氏,可京兆尹唐玹是官宦集团的人,且和赵岐不和,所以赵的家属宗亲全被唐玹杀掉。赵岐逃难四方,更名换姓,最后流落到北海郡的市集上卖饼,有一个叫孙嵩的人见到他这样非常惊讶,便将赵岐带回自己家中,藏于复壁之内,直到五侯死去,赵岐才得遇赦复出,后任并州刺史。 粪桶里的江山的腐蚀性这个时候已经变成了浓烈的硫酸,开始全面的腐蚀作为桶底的老百姓了,大汉江山已经摇摇欲坠,而盟主统治下的几大门派却还斗得不亦乐乎,练了葵花宝典的太监们已经失去了人的本性,变成了妖魔,用武侠里的话,叫练功的法门不正确,走火入魔了。 腐烂到了极点的江山臭不可闻,桶底的老百姓忍耐到了极限,终于,他们的火爆发出来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4手机版阅读网址:m. 正文 第四章 清议和党锢(一) 上回说到宦官集团作恶多端,桓帝刘志统治下的粪桶里的江山臭不可闻,桶底的老百姓忍耐到了极限,终于,他们的火爆发出来了…… 在这里暂且将老百姓的爆发放到后面说,在这一章我补充说明一下桓帝作为统治者的一些生活方面的事情,历史书是死的,然而里面的人物却是活着的,每个人都栩栩如生,我仿佛就是生活在他们身边的记录者。 这首先得从除掉梁冀开始说起,前面说铲除梁冀是密谋,不错,人一旦碰到什么问题,就会凭着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想出解决的办法,眼看梁大人权倾朝野,自己只不过是个空架子,时间久了,桓帝也忍不住了。为什么说除掉梁冀是密谋呢,难道堂堂一个皇帝做什么事情还要秘密进行吗?不错,虽贵为皇帝,却不能随便杀人,尤其像梁大人这样树大根深的人,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一旦大蛇不成反被蛇咬,所以只能秘密进行,绝对让他知道,找个什么地方,找什么样的人呢?桓帝看到满朝公卿十之八九都是梁冀的人,他对这些平时对梁大人恭恭敬敬的人是不信任的,那么,朝廷里除了大臣就是皇亲国戚,除了宫女就是太监,皇亲国戚和大臣是靠不住的,宫女只是服侍的女人,成不了事,那么只有太监了,对,太监! 想好了找什么样的人来帮自己,那么下一步是在哪里商量呢,如果是正大光明的说这件事,便很快有人报告给梁大人,这成了让他头疼的一件事。终于有一天,他上厕所的时候,有了想法,是啊,一个人只有上厕所的时候,是隐私的,不想被别人看见而且也不想专门看见的,于是乎,就在厕所里,刘志叫来了五个太监,终于有了我们第一章讲的那部分除掉梁冀的过程。 梁冀当职的时候,外戚专权达到了顶峰,据史载,梁家前后7人封侯,3人做皇后,还有6个贵人,2个大将军,女眷中有7人食邑称君。族中还有3人娶公主为妻,各级将官多至57人。当时官吏升迁调动,要先到梁家谢恩,然后才敢到尚书台办手续。 梁冀死后,桓帝趁热打铁,将与之有关联的大概300多人的贪官污吏做了适当的处理,梁冀集团算是彻底被粉碎了,而且,他当皇后的妹妹这个时候也死了,终于,梁氏集团遭到了彻底的打击,从此退出了政治舞台。 桓帝一生,私生活比较混乱,当然了,古代哪一个皇帝私生活不混乱呢,桓帝不算变态,最变态的一个当属五代十国时候的那位和自己儿媳妇、女儿都敢据为己有的皇帝了,呵呵,扯远了。 梁冀之所以能达到权力的顶峰,并不是靠自己的本事或者想很多武状元那样考的共功名,而是靠着自己的妹妹当了皇后的裙带关系走向仕途的;在梁太后和其哥哥梁冀的帮助下,坐上了龙椅,他本来就是来长安相亲的,这个老婆是太后给他介绍的,是太后的妹妹梁女莹,也是梁冀的妹妹,之所以梁冀和他妹妹考虑让刘志来当这个皇帝,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刘志是他们未来的妹夫,当然对他们好。 刘志当皇帝了,第一任皇后肯定是梁女莹。 生命中,刘志的第一任合法妻子,两个人还算恩爱吧,因为太后和梁冀,他正至少刘志应该在表面上应该不敢太反感这个女人。 然而,就在刘志28岁那年除掉了梁冀,梁冀的这个妹妹梁皇后便在忧郁中死去了,因为她的姐姐梁太后死了,然后他的哥哥梁冀被逼自杀,那么恨透了他们梁氏家族的皇帝肯定对她也是十分的不好,最后他抑郁而死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好了,桓帝登基到亲政,困扰了他十几年的梁氏外戚算是彻底被他干掉了,先是那个对她指指点点的太后死了,然后他又收拾了梁冀,现在他身边的皇后也挂了,梁氏算是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接下来,虽然他重用太监,但是人是个社会群体性的动物,每个人都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亲戚,皇帝就更不用说了,首先他少不了的就是女人。 梁冀一除,多年来压在汉桓帝头上的担子突然间消失了,他成了真正的皇帝,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此时他的内心无比放松,又极为迫切的想要找到一个抒发的出口,将这种喧嚣的情绪爆发出来。最后这种情绪最突出地表现在汉桓帝的私生活上面,汉桓帝突然之间娶了很多老婆。 之前有梁冀和梁太后、梁皇后管着,汉桓帝不敢太放肆,梁皇后在世时他也尽可能的宠爱她。后来,梁猛女进宫,汉桓帝移情于梁猛女,出于对“梁”这个姓氏的不满,他还专门查出了梁猛女的生父是邓香,便迫不及待地给她改了姓,称邓猛女,还将她立为皇后。 想当年汉桓帝冲冠一怒为红颜,替邓猛女出头而除掉梁冀,邓猛女心里自然十分高兴。可是汉桓帝后来竟不再专宠她一人,她心里便有了落差感,嫉妒之情油然而生,仗着皇后的身份屡屡干涉汉桓帝的私生活。 此时的汉桓帝一点就炸,我是皇帝,谁敢管我?他一道诏书就废掉了邓皇后,邓皇后不久死于暴室。紧接着他又广征美女入宫,后宫人数暴增五六千人,听说是创造了当时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来着。汉桓帝开始时不时就封个贵人,有兴致了还封才女,总之,一切跟着感觉走! 一年又一年,后宫女子越来越多!光禄勋陈蕃羞涩建议汉桓帝赶紧放一部分美女出宫,宫里真的快没住的地方了,人满为患啊!汉桓帝这才放了500多人出宫。这么多美女,就算一天临幸一个,那也得十多年去了,汉桓帝的身体迅速透支,只活了36岁。可能是他太作了吧,死后才发现一个儿子也没有,让人说些什么好,要知道他很有可能是当时那个时代下,全世界老婆最多的人! 反正是个皇帝,后宫佳丽肯定不少,在此就不细说了,值得一提的是,刘志还有断袖之癖,可能断袖在汉朝盛行把,汉朝很多皇帝都有男宠,这多半不奇怪;有人说,汉桓帝之所以对梁冀起了杀心,是因为他和一个太监私通从而忽略了梁皇后,让梁冀很不满,并且将这件事也归为梁冀被除的原因之一,读者姑且自己评说吧。 好了,皇帝也算昏庸吧,大权交给那些飞扬跋扈的太监,自己却独享这么多女人,每天乐不思蜀。 不过,作为一个智商正常的人,他不糊涂,五侯之首的单超死了,剩下的四候作恶多端,导致了他的江山摇摇欲坠,我们来看看史书上的记载吧:延熹3年 闰1月,烧何羌反叛,攻打张掖郡,与段颎的一场大战从清晨战至日中,汉军羌兵均损失惨重,羌兵撤退,段颎下令追击,且战且行,经过‘割肉食雪’40余天的昼夜追击,汉军追出2000余里,追到了积石山,在这里,段颎大破羌兵,斩首烧何部落酋长,降其余众而还。7月,长沙蛮反叛,占据益阳县,零陵蛮攻打长沙郡。9月,苏丙在泰山、琅琊等地起义,御史中丞赵某奉命持节前往前线,督率当地州郡兵平叛。 3年多前被魏朗击败退散的九真郡起义军屯据南郡后,日渐强大,没办法,朝廷只好委派以作战勇猛著称的桂阳太守夏方去剿灭,11月,2万余起义军余部纷纷向夏方投降。同月,勒姐、零吾两个羌族部落攻打金城郡允街县,被段颎击败。同月,叔孙无忌攻杀泰山都尉侯章。12月,中郎将宗资将叔孙无忌的起义军镇压。延熹4年1月,大疫。5月22日,京师洛阳雨雹。6月,京兆、右扶风、凉州三地地震。13日,岱山及博尤来山并颓裂。22日,汉桓帝刘志下诏大赦天下。 6月,犍为属国蛮兵寇掠百姓。被益州刺史山昱击破。6月,零吾、先零诸羌部落反叛,攻打三辅地区。10月,先零、沈氐联合其他羌族部落一起反叛,攻打并、凉二州。 延熹五年4月,长沙郡爆发起义,起义军攻打桂阳、苍梧二县。5月,长沙、零陵的起义愈演愈烈,他们杀入桂阳、苍梧、南海、交趾等郡。交趾刺史及苍梧太守弃城而逃。御史中丞盛修奉命前往前线,组织当地州郡招募士兵,镇压起义,结果反为所败。5月 23日,京师洛阳地震。7月,鸟吾羌寇汉阳、陇西、金城诸郡。却被当地郡兵击败。8月,豫章郡艾县的起义军向西攻打长沙郡,杀死益阳县令,众至万余人。谒者马睦、荆州刺史刘度兵败而逃。零陵郡蛮夷趁势亦反。10月,武陵郡蛮夷反,攻打南郡郡治江陵县。11月,滇那羌攻打武威、张掖、酒泉三郡。 自己的江山如此多事,有很多时候大臣们写信给皇帝控告那些作恶多端的太监,桓帝都没有理睬。然而有一天,他又收到了一封信,信的内容是这样的:“如今汉朝内卫,出现了很多官僚不能胜任的现象。我朝法律规定宦官子弟是不容许当官的,更不要提当高官了;可现在都出都可以看到这些人身居要职。所以我们强烈建议各部门应该严查下属,凡是不合格的官员,将他们一律开除公职”,署名:卫尉周景、太尉杨秉等。 看完了署名之后,桓帝陷入了沉思,但这一次,皇帝气不打一处来,这明显是骂朕昏庸,盟主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于是他决定不能再让这些文人继续猖狂下去了。 再说这宦官五侯掌权以后,跟梁冀一样胡作非为,把持朝政,卖官鬻爵,从朝廷到全国的郡县,都有他们的亲信。练了葵花宝典的东方不败,已经变成了怪物,这让很多正派人士不满了。好!你有葵花宝典,我们有联合剑阵,看谁斗得过谁,于是正派中人便联合起来,主张改革朝政,罢斥宦官;当然了,还有一批大学生,因为社会腐败,找不到出路,也要求改革,他们写批评朝政的文章互传,对掌权的宦官和附和宦官的人,深恶痛绝。 于是乎,有了盟主的支持,历史上著名的“清议党锢”事件开展了。 对士大夫们来说,这是没有外戚的时代、一个宦官嚣张的时代,士大夫的首领杨秉死后,到底由谁来领导士大夫们继续战斗,巩固这来之不易的成果呢?主角马上出场:河南尹李膺! 在李膺的领导下士大夫与宦官战斗的时带开始了,正派人士互相交流武艺,甚至有的将自己门派密洞里的失传的武学也和大家共享,正派人士真正的实现了同气连枝,他们空前地团结在了一起。 然而正派首领李膺上位之前,还得先让他受一场牢狱之灾!情况是这样的:北海太守羊元群因贪污被罢官回家。李膺发现:羊元群将赃款、甚至厕所里的漂亮装置全部拆下搬回了老家。于是李膺就上书弹劾,可没想到:羊元群竟然贿赂了一群宦官,请他们摆平李膺。这些收到羊元群好处的太监们众口一词在盟主那儿诬陷李膺,于是李大人被关进了监狱! 桓帝朝的官场中,如果说士大夫们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那宦官们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自五侯死后,新的宦官又成批冒头,士大夫们可谓是生命不息,斗争不止! 中常侍苏康与管霸用贱价购买良田,被大司农刘祐发现,全部没收。而刘祐跟李膺是同一个战壕的,二人可能平时私下来往密切被太监集团发现了,于是宦官们借此又到刘志哪里对刘祐群起而攻之,这一顿忽悠,刘志青筋暴起,一怒之下,把刘祐也关进监狱,且捎上了廷尉冯绲,因为冯绲之前将五侯中的老大单超之弟、山阳太守单迁拷打死于狱中。李膺、冯绲、刘祐三人在狱中享受劳改犯待遇,刘志罚他们全去左校做苦工… 自邓皇后死后,汉桓帝刘志就考虑另立皇后,他心中已有一最佳人选:田圣。但是正当他准备要册封田圣为皇后时,有人出来搅局了。 第一个不同意的是司隶校尉应奉。他给刘志写信说:“自古以来,皇后地位是否高贵,对国家是否昌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你比如说前朝皇后赵飞燕出身卑微,却以妖精之身搞得西汉王朝政权易主。所以,皇后人选之事事关重大,您可不要乱来,封这么一个身份卑微的皇后!言外之意:我看你选的这个皇后是个出身卑微却以身祸国的狐狸精! 这明摆着是一叶障目,一杆子打死一船人,想想看,汉朝皇后出身低微的人又何止赵飞燕一人?如汉文帝刘恒的窦皇后、汉武帝刘彻的卫皇后等等。 然而就这个一叶障目的说法,也有附和之人,就在皇帝刚看完应奉的信后,太尉陈蕃的信也来了,说田圣出身卑微,不适合做母仪天下的皇后,而出身高贵的窦氏显赫家族的贵人窦妙才是理想的皇后人选。 陈蕃不但不赞成这个田圣当皇后,而且替皇帝选了一个皇后,叫窦妙,何许人也?这还要从窦妙的父亲窦武说起,窦武是东汉开国元勋窦融的玄孙、汉章帝刘炟窦皇后的堂侄,早年就以经学著称,并到处收徒,不理时事,一心教书,久而久之,就在关西一带混出了名声。 刘志绝对不是听了臣下的建议才封窦妙为皇后的,当然刘志也不是个执拗的人,作为男人,多个漂亮的愿意让他摆布的女人也不是坏事,刘志可是个重口味,来者不拒,管他皇后不皇后呢。 就这样,在应奉的配合下、陈蕃的鼓吹下汉桓帝刘志下诏:封窦妙为皇后。 当然,应、陈二人也是冲着政治利益去的,因为窦武在关西是出了名的学术大师,跟士大夫们的关系可是水乳相融,好得很。陈蕃也清楚的看到:士大夫长年斗不过外戚与宦官,主要是因在内宫中缺少一个内应,如他帮窦妙封了皇后,那内部的消息就灵通了很多,而且有了窦武这个国舅,关键时候还能里应外合,或者让皇后吹吹枕边风也未尝不可,此举可谓一举多得! 妙!实在太妙了!果然,窦武立即被封为特进、城门校尉、槐里侯。更关键的是:当官后的窦武用人只用名士,跟士大夫集团打得极为火热,而太监们只能在一边干着急。 再说李膺、冯绲、刘祐三人被罚干苦力,吃尽了苦头,九个多月了,皇帝还没有解脱他们的意思,这下太尉陈蕃坐不住了,他屡次上奏,请求皇帝放人,甚至一哭二闹三上吊的妇人招数都用上了,可刘志就是不睬他。 看来太尉陈藩没有找到皇帝死穴,怎么办?司隶校尉应奉通过长时间的思考个观察,终于找对了药方,于是他给皇帝写信了:“李膺、刘祜、冯绲三人都是国家栋梁,秉公执法,天下皆知;陛下您就这样不认真去调查,轻易就把他们全关起来,这样全天下人都为止鸣不平;做皇帝的最高境界就是记住臣子的功劳,容忍他们的过失;比如当年汉武帝刘彻提拔韩安国、汉宣帝刘询提拔了张敞,他们就是这样做的。如今我大汉汉边境战事吃紧,正是国家需要人才的时候,你不可以这样一直关着他们不放哪!” 是的,皇帝永远都想做个明君,尤其像自己的祖先那样,有人既然提到了自己的祖先是如何如何圣明,自己应该向他们学习,这是皇帝的痒处,而这个痒处,被应奉找到了! 刘志静下来仔细想了想,李膺就是以镇压强盗起家的,他所到的郡县,当地的流氓地痞无不怕他三分,一点也不亚于当年以打黑出名的张敞。说到底,对李膺这等人,就像当初对杨秉一样,吓唬一下就行了,永远关着,也是不行的! 就这样,李膺胜利出狱,不久又接替应奉,担任了司隶校尉一职。 正文 第四章 清议和党锢(二) 新官上任三把火,更何况是干了几个月苦工的李膺呢,正憋着一肚子气没地方发泄呢,他瞄准了那些说话娘娘腔的没长胡子的太监。 小黄门张让因参与诛杀梁冀有功,被封为都乡侯,事实上,李膺也不是偏要跟张让过招,情况是这样的:张让的弟弟、野王县令张朔听说李膺出狱了,还当上了自己的顶头上司,二话不说,立马卷起铺盖连夜逃走!为什么要逃跑呢?肯定是做贼心虚!张朔认为:老哥张让家应是最安全的,张让也觉得自家是没问题,于是就让弟弟藏在夹墙里! 李膺听说张朔跑到张让这儿来了,立即率人来抓,他找来找去,终于找到夹墙,破墙而入,把张朔抓进洛阳监狱,审问完毕,立即诛杀! 张让一见老弟被杀,就跑到皇帝刘志那里哭鼻子,刘志就把李膺叫来,问这是怎么回事?意思就是:这事你还没上报,哥还没批准,你怎就动手了呢? 谁知李膺竟义正词严的答道“以前孔夫子在鲁国任司寇,只七天就把少正卯处决了,我上任已十天了,担心这案子拖得太久出了问题,只好先斩后奏,我以为是速度太慢让您怪罪了,可没想到您是怪我下手太快啊”。旁边张让听到这话,打了一个冷颤:“十天还说慢,那一百天我们这些官宦岂不被你全部弄死完了?”想到这里,张让不寒而栗,这实在太可怕了! 再看看皇帝的反应,听到李大人的这番话后,愣了半天没有说出话来,最后只能摇头叹息一声,对张让道“你那个弟弟确实有罪,人家治他天经地义,你叫我把司隶校尉喊来干嘛?”转头又对李膺道“好了,没你的事了,回去吧!” 盟主使用了斡旋功,太极八卦没有连环掌,于是李膺毫发无损的回到家里,一夜之间就成名了。太监们却怕了,从小黄门到中常侍,一提起李膺的名字就浑身哆嗦,他们就像在刀尖上走路,小心翼翼,有那么一段时间,他们连出宫都不敢。 盟主刘志看到太监们最近这么异常,便问是怎么回事?结果宦官们齐声答道“没办法啊!皇上,不是我们不想出门,实在是太怕那个李膺找上门来……”经这一宣传,李膺顿时名扬天下,无人不知。一时间天下的读书人都以认识李膺为荣、不识李膺为耻,一旦被李膺接见,就像某某明星见了和某某龙套合影被公布在了网络上一样,龙套也立即名声在外。民间人士就称登李膺门叫登龙门。意思就是:只要你进了李膺的门,等于鲤鱼跳龙门,想不出名都难… 李膺成为了汉朝读书人的精神领袖,更成了大学生们的偶像人物,从此便登上了武林正派首领的位置。此时,京城洛阳的各大高校的学生共有三万余人,学生中的领袖是是两个在学术界很出名的人物:郭泰和贾彪,和李膺一唱一和,陈乐伯牙和子期。 这李膺字元礼,故江湖人送雅号:“李元礼”,陈藩字仲举,江湖人送雅号“陈仲举”,王畅字叔茂,江湖人称“王叔茂”,还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总结为:天下楷模李元礼,不畏强权陈仲举,天下俊秀王叔茂,现在,士大夫们的春天来了,以李膺、陈藩为主的正副首领,以郭泰和贾彪为宣传部部长,首领和部长互相配合,互相补充,他们悟出了独孤九剑,找到了葵花宝典的破绽,这一次决斗,至少他们没有处于下风! 悟出了独孤九剑,暂时破解了葵花宝典,这一切实在是太好了,然而,刚悟出了独孤九剑的正派人士高兴得太早了,因为他们没有风清扬老前辈的指导,不知道武学之道是学无止境的,任何东西都要活学活用,不能思维定势、墨守成规。 很快,作为葵花宝典的修炼者,发现了自己武功上的缺陷后及时弥补的太监们又站了出来。因为他们知道独孤九剑也是很厉害了,他专门找别人的破绽,所以趁他们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还没有醒过来的时候,就把他们全部杀了,要么不动手,动起手来就要快,是啊,快是葵花宝典的第一要诀,别忘了,李膺10天就杀死了他们中的一个高手还说速度慢! 太监们不但学会了葵花宝典的快,也学会了独孤九剑的要诀“找破绽”,于是,太监们很快就出手了,因为对手的破绽出现了!事情是这样的:士大夫集团内部的分裂,为了学说与政见的不同,他们都标榜自己是君子、贬斥对方为小人… “党人”,一个新的名词出现了,这个词是这么来的:刘志还未登基、还是蠡吾侯的时候,他当时的老师是甘陵人周福,后来刘志成为汉桓帝后,就提拔老师周福做了尚书,而和周福同是甘陵人的房植当时任河南尹,二人皆有名望于当朝。童谣唱到“天下规矩房伯武(房植字伯武)因师获印周仲进(周福字仲进)”两家的宾客门生互相攻扦,渐成仇隙,未来席卷天下的“党人”名号便从甘陵的周、房二家产生的。 好了,说明了“党人”的来源,我们下面就讲讲党锢之祸。 党锢之祸,祸起南阳、太原二郡。南阳郡宛县有一叫张汎的富豪,是汉桓帝刘志乳母的亲戚,平时与宦官们来往密切,在当地恃势骄横。岑晊、张牧二人便以成瑨的名义将他逮捕入狱。宦官们也讲义气,千辛万苦从刘志那里搞来一张赦令,眼看张汎出狱有望,岑晊急了,竟劝成瑨先斩后奏,将张汎及其宗族宾客二百余人全都依法处斩。 太原郡晋阳县有一叫赵津的小黄门,平时贪污放纵,为一县只霸。太原太守刘质也命手下王允将赵津逮捕,不顾刘志的赦令,先斩后奏将赵津处死。 这下,事情就闹大了!一郡太守竟敢不把皇帝的赦令放在眼里?你们这些读书人是吃了熊心豹子胆吗?张泛之妻在中常侍侯览的怂恿下,击鼓鸣冤。刘志大怒,下令将成瑨、刘质二人下狱严审,最后判决结果是:二人都犯了大不敬之罪,罪当弃市。 就在这时,山阳太守翟超的督邮张俭率人捣毁侯览为其母修建的庞大亡灵,将其资产全部没收。还有东海国国相黄浮将五侯之一徐璜的侄子、下邳县令徐宣斩首弃市。翟超、黄浮二人被罚去右校服苦役。 为救这四人,太尉陈蕃、司空刘茂联名上书,但刘志不听,反被太监弹劾,刘茂恐惹祸上身,不敢再谏,但陈蕃身为士大夫的领袖,比较执着,继续写信给皇帝,这次刘志下诏斥责。宦官们也深恨陈蕃,只考虑他名气太大,一时也不敢加害。 不但朝中重臣上述为二人鸣冤叫屈,地方也上书不断,要救四人,刘志就更不理会了。说话不客气的,刘志就让他们罢官回了老家。 然而,不痛不痒的上书没有将故事推向高潮,一桩故意杀人案终于彻底引燃了士大夫与宦官两大门派的生死对决,挑起了党锢之祸! 杀人案的主谋是一个叫张成天师,所谓天师嘛,就是能掐会算的算卦先生,此人在八卦界也是混得风生水起,竟然算到了皇宫之中,一来二去,这就跟太监的关系搞得不错,甚至还攀上了汉桓帝刘志,经常一起切磋卦术。 这张成啊,可能算命的时候,不知道谁没他钱或者好处,把他给得罪了,非得想干掉这个人,但是一直苦无机会,毕竟汉朝的法律,不能随便杀人。但是他一直没有放弃干掉那个人的想法,终于,某日他跟太监们聊天的时候,得到了一个确切的消息:皇帝又要大赦天下了!他想办法打听到了诏书下达的准确时间,于是回家指使他的儿子把他一直想干掉的那个人给杀了。 司隶校尉李膺知道后,便把张氏父子逮捕起来,准备法办…但李膺很快发现这张成和别罪犯不一样,他一点都不慌,而且还偷偷告诉儿子:“不要怕,没过几天,我们绝对会平安出狱…!” 果然很快,上面就下了大赦天下的命令,要求李膺放人!史书的解释是张成算出刘志不久就要颁布赦令。 “此人的算命功夫竟然高明到这种程度了?”李膺接到了赦令心理泛起了嘀咕,不过他并没有慌神,因为之前他仔细调查过此人的底细,他相信这个世界上绝对没有鬼,而且这个人跟太监平时就眉来眼去的,很是让人反感,“跟太监来往密切!”李膺猛然间似乎意识到了什么,此事绝不简单,弄不好可能会引火烧身,很可能就是一个陷阱,怎么办,得速度拿出个对策…… 晚上,李膺独自一个人把自己锁在了书房里思考了起来,如果杀了此人,那么皇帝一定会责怪他的,他的背后是太监集团,他一死太监们也会一拥而上,而且此人跟皇帝关系也不错,弄不好把自己也搭了进去!如果放了此人,自己则没犯什么罪,也没有失职之过,然而,就这么让一个故意杀人的杀人犯就此逍遥法外?要知道他代表的是宦官集团,放了他天下的文人士子会怎么看自己,自己作为首领,是所有文人士子的榜样,这样就意味着向宦官集团妥协,怎么办?长久的思考和矛盾,终于,还是文人是大夫的气质占了上风,终于,他下定了决心,他要为天下读书人立一个榜样,那就是和太监集团斗阵到底! 结果当然很简单,和成瑨、刘质二人一样,李膺也先斩后奏,就在狱中把张成父子砍了! 历史就是历史,史书上关于此事件的描写短短的几句话,然而我眼里,这短短的几句话,很可能在当时就是一个惊天的阴谋:张成父子杀人,不过是宦官们联手上演的一出戏,耍弄李膺的一处戏,张成杀了什么人、为什么杀人,历史书上看不到,留下了空间和盲点。然而在我看来,宦官们就是想借张成父子来打击李膺。你不是很牛吗?喜欢杀贪赃枉法的人吗?那好,这个张成父子就在你面前,看你敢不敢杀,你杀了,就是不把皇帝赦令放在眼里;不杀,那只能说明你是个孬种…所以这明显是个圈套,然而,李膺却却跳了进去! 独孤九剑,被练了葵花宝典的人学到精髓,他们看清楚了李膺的缺点,也看到了文人是大夫的缺点,那就是把名节和理想以及人生的原则看得高于一切! 很快,宦官鼓动张成的学生牢修上奏控告李膺,但控告的内容却不是李膺不把皇帝的赦令放在眼里,而是告李膺拉帮结派,把各地的读书人都拉到他团队里,互相吹捧,评论时事,抨击政府,借以影响社会舆论。 宦官们学高明了,他们不但找到了知识分子的死穴,也找到了皇帝陛下的死穴,皇帝事最怕大臣拉帮结派的,他们知道“不把皇帝赦令放在眼里”这一套已经不太好使了,因为上一次皇帝就没有怎么追究。 牢修义愤填膺,添油加醋,太监们则火上浇油,很快老板就很生气了,后果很严重,因为这一次的罪名是拉帮结派,威胁到了自己的江山,刘志举起了刀,而且就准备往下落了。 “将这些乱党分子都抓起来,通告天下”,刘志下诏。 然而刘志没想到:这时有一个拦路猛虎,把他的诏书被退回来了!大家可能不知道,汉朝太尉、司徒、司空这三府,都在陈蕃的控制之下,皇帝的诏书是必须先下给三府的,可到了三府,陈蕃就将诏书全部退回去了,并告诉刘志“您抓的,全都是天下的名士,他们对国家忠心耿耿,即使犯罪也应宽恕,可您给他们定的罪名模糊不清,我们不同意!” 奶奶的!忘了这陈蕃也是士大夫集团的!刘志火更大了,好啊!看你们的力量大,还是我的绝招狠? 这次他不用三府了,直接派人去抓人! 得了皇帝的命令,就像明朝时候的恐怖组织锦衣卫、或者老蒋手下的保密局一样,这些特务们行动迅速,没用多久,包括李膺、杜密、陈翔、陈寔、范滂等知名人士在内的二百余名大学生及高官被抓了起来,没用抓到的那些,悬赏通告,全国通缉。 陈藩见此再也忍不住了,他再度上奏,当然语气很委婉:“陛下,您要克制啊,不要发怒,那样对身体不好,等等……” “明天卷起铺盖滚蛋”!陈藩这次接到的回信就这一句话。 轰走了碍手碍脚的太尉陈藩,又抓了那么多所谓李膺的党羽,刘志对自己的铁腕颇为满意,“朕要告诉你们所有的人,这天下是朕的,是朕一个人的,朕说了才能算”。 “皇帝您抓了那么多人,怎么不来抓我呀,我也是著名的乱党之一啊……”,这是哪里跳出来的孙悟空?刘志看了一下信的结尾署名,度辽将军皇甫规,刘志笑了,“呵!这哥们,呵呵呵……”刘志觉得好笑,笑完之后,便将这份信扔在了垃圾桶里不管了。 说说这位现任度辽将军皇甫规,当年梁冀嚣张时,皇甫规跟梁冀对着干;梁冀倒后,皇甫规又跟宦官们对着干。正因如此,宦官把他打倒过,后来是以张凤为首的300多名太学生集体上访,替他求情,才被放了出来。 不过,皇甫规的特长不是跟这些娘娘腔没长胡子的阉人做斗争,而是跟边境乱民斗。所以在汉朝人眼里,包括士大夫们在内,皇甫规是‘凉州三明’之一的名将,而不是名士。 他本来就没有心情做个这将军,之前辞职报告没被批,自己做的合法违规被别人看穿,心里就一直等着机会。然而这一次,机会来了,看着文人士子和皇帝太监你来我往,文人士子因为榜上有名而天下闻名,竟然让这位将军有了一丝丝的失落感,他很想再刷一次存在感,怎么样刷存在感呢,不像现在,有微博、有快手等等,那个时候,他觉得最好的机会就是借助文人是大夫,他也想在文人是大夫的榜上留名…… 皇帝可能以为他是闹着玩的,但是皇甫规可没有开玩笑,他寻章摘句,凭借着良好的逻辑把自己归为“乱党”。 但是刘志不糊涂,没有被忽悠到,他知道这位皇甫的病根就是不愿意干工作,想辞职,现在有民变四起,只有他才能镇压,所以任凭皇甫规怎么承认自己的罪行,刘志充耳不闻。 皇帝动了杀机,手起,刀就要落了,首先盟主的刀落向了成瑨、刘质二人。天下为他们感到惋惜。 盟主杀了这两个人之后,突然间好像手有点软了。于是他又暂停了手。 再说进了监狱的文人是大夫这边,他们一直再想办法出去,外面的人也在想办法救他们,为此太尉陈藩丢了乌纱,还有谁能劝得动皇帝呢? 要知道,没有盟主的命令,牢房外面又有n个东方不败把守,想解救牢里的人确实没有那么容易。然而,世界上的任何困难事儿,总会有人又办法解决,超过人类极限的珠穆朗玛峰总还会有人去挑战,正派中人也不乏人才,就在众人束手无策之时,有一个武林高手出场了,这位仁兄就是前面提过的,大学生领袖之一,贾彪! 说起这位哥们,当时的官不大,相当于个县长级别吧。可能当时没有人能相信,一个县长级别的芝麻小官,有什么神功,能将200多人从皇帝哪里救出来?你还别不信,人家就做到了,而且做得可以说是很漂亮。不得不说,以搞学术著贾彪毕竟没有像很多读书人那样成为木讷的书呆子,他的脑子里充满了智慧。 他的做法是:找了两个人,两个能办事的人。 一个是城门校尉窦武、一个是尚书霍谞。窦武我们前面提过,当朝太师,就是当今皇后窦妙的生父,天字第一号外戚。霍谞,读书出身,举孝廉,迁为金城太守,后入为尚书仆射,梁冀当权时,满朝公卿无人敢多说话,但这家伙却不怕死,联合尚书令屡屡上奏,揭梁冀的伤疤,梁冀死后,刘志嘉奖霍谞气节,封他为邺都亭侯。 贾彪早已准备好了说辞,略施舌技,便将二人说服,他们答应由他们出面营救名仕们! 几天后,窦武利用太师的身份给皇帝写了这样一封信:自陛下你登基以来,我没听说过你行过善政,却只听说你提拔了不少宦官,让他们非法取得爵位;你可别忘了西汉王朝正是丧失在一帮奸邪小人手里的,如果你再执迷不悟,赵高和秦二世的故事恐怕要重演了!此封信如惊雷一般划破了黑暗的天空,矛头直指宦官。 这位太师可不是一般的人物,他不但写了这样一封信,还同时,说自己有病辞职,把城门校尉的官印及槐里侯的侯印都一起打包交了上去! 那边桓帝还没有从岳丈的举动中缓过神来的时候,这边窦武前脚出门,后脚霍谞又来了! 刘志本来对霍谞就有好感,便和他聊起了窦武离职的事件,霍尚书见机会来了,便开始了早已准备商量好的说辞,一番高谈阔论,终于说通了刘志。 于是把中常侍王甫召来,让他去审问范滂等人,这王甫是个聪明人,他看出来刘志不想玩了,想息事宁人,于是王甫的审问也就走了一个过场,就准备结案了,正好来了日食,刘志便命公、卿、校尉各推荐贤良方正之士,王甫主动请求皇帝以日食的名义赦免李膺等人。 公元167年6月8号,汉桓帝刘志下诏改元,又一次大赦天下。原来的所谓党人200余人全部遣返原籍,为防后患,桓帝命人将他们将他们全部登记在册,并剥夺政治权力终身!意思很明显:想联合起来对付朕,朕不给你们用武之地,尔等能奈我何? 出狱后的范滂去见霍谞,并不拜谢,有人责问,范滂答道“春秋时,叔向也没有去向祁奚道谢啊,我不过是效仿古人罢了,哪里有错?”范滂回到老家汝南郡,来迎接他的南阳士大夫,有数千车辆,浩浩荡荡排了好几条街。范滂不由对同乡殷陶、黄穆等人叹道“你们这样做是要再害我一次啊”从此闭门谢客不出。 当初刘志下诏让天下各郡国都搜捕党人时,平原国国相史弼坚持不捕一人,特务们问道“青州一共六个郡国,5个都有党人,怎么只有你平原国没有?”史弼回答得大义凛然“若趋奉上司,诬陷良善,滥施刑罚,平原自然有党,但我有死而已,这种事是不会做的”,为此史弼为被罚了一年的工资,但该地区的士人得已保全。 党人中有一叫杨乔的人,由窦武推荐,入朝任郎官,此人才貌双全,深受汉桓帝刘志的喜爱,想把公主许配给他,但杨乔却誓死相拒,绝食七日而死。 公元167年8月,魏郡上奏“嘉禾生,甘露降”巴郡上奏“黄龙见”然而出现“祥瑞天象”的同时却发生了灾祸:六州大水、勃海海啸。汉桓帝刘志下诏:赐溺死者7岁以上者,每人钱2千;一家全被淹死的,由当地州郡负责收葬;因水灾断粮的,每人赐3斛。 10月,先零羌部落入侵三辅,张奂派尹端、董卓二人将其击退,斩其首领,斩首俘虏共万余人,三辅地区得以安定。张奂上书请赏,但被宦官们一致阻挠,最后决定:只赐钱二十万、封张家一人为郎官,但张奂拜辞不受,只提出要求:我知道大汉有制度:边关守将不得内迁,但我希望可以将我的家人迁到弘农郡,朝廷因张奂立有大功,特许。 而另一个立功的董卓则被封为郎中,此时谁也没有料到就在二十年后多年后,这个“粗猛有谋,令羌胡畏之”的董将军将成为东汉王朝的掘墓人! 本年12月23号,刘志做完了他这一生的最后一件事情,就是重新封两年多前被贬为瘿陶王的刘悝为勃海王。 好了,桓帝的故事即将讲完,他统治下的江山其实已经摇摇欲坠,作为粪桶底子的老百姓的火已经此起彼伏,虽被镇压,却没有完全灭的迹象,至少火焰灭了,烽烟却还在冒着。 公元167年12月28日,36岁的汉桓帝刘志在德阳前殿驾崩。 桓帝死了,他的一生,我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文字却描述比较贴切,从他来娶媳妇却机缘巧合登上了皇帝位,从梁冀被他尊重到梁氏覆灭,从太监集团受到重用到太监集团和文人士大夫你死我活,桓帝既不是中间的调和派,也不完全听信太监的话讲知识分子排除在外,说他好色糊涂,我觉得好色是肯定的,他的后宫美女太多了,突破了当时汉朝的记录,但糊涂吧,从他的角度出发,我觉得他并不糊涂,至少他知道亲政,知道朝廷上不能全部是太监,知道大臣拉帮结派自己的江山将受到威胁。 他留下了一个烂摊子,首先皇帝的继承人是个问题,然后是宦官集团尾大不掉,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朝政和朝局乱象丛生,文人士大夫基本被排除在外,外戚局势还不明朗,跳在最前面的是太监。 桓帝升天了,粪桶里的江山还要继续,至少目前,还没有要掉下来的意思,虽然摇摇欲坠却还能坚持,既然能坚持,将何去何从?我们前面说到的老百姓的冲天大火,终于在桓帝的这一辈子没有爆发出来,然而总有一天,桶底再也忍受不了腐蚀,桶里的江山最终会掉下来的,历史将何去何从,请听我后面慢慢讲述。 正文 第五章 灵帝上马 公元167年12月28日36岁的汉桓帝刘志升天了! 他留下了个烂摊子,这个局变得错综复杂险象环生! 如今太监和文人是大夫都学会了独孤九剑,专门找别人的破绽,当然太监更厉害一些,因为他们还有葵花宝典作为镇教之宝。 但是桓帝升天,第一个出手的高手并不是他们中的一员,所谓江湖人才辈出,长江后浪推前浪。那么第一个出手的,不是太监,也不是文人是大夫,他是谁呢?有人说肯定是皇亲国戚,因为他们好久都没有出来了,没错,你猜对了。 第一个出手的就是前面说过的那位窦妙皇后,在盟主身边伺候多年,他潜心观察研究,并且隐忍多年,终于修炼成了上等内功,而且盟主一死,她也就不用忍了,她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做她想了很久的事情。 皇帝死了,平日里依靠盟主的太监们傻眼了,没有了支柱的他们采取了观望态度。机会留给了知识分子。当然,有了这千载难逢的机会知识分子便当仁不让,他们首先要把失去的夺回来,怎么做得呢? 首先,前面说过窦妙是文人士大夫推荐的,如今又是皇后,而且他的老爹那是名士,所以就在皇帝升天的第二天,窦妙便被尊奉为“皇太后,临朝听政。”。 这一下终于扬眉吐气了,于是有了皇太后的权利,她第一个出手了,先将刘志生前最宠爱的采女田圣杀了,这狐狸精他已经痛恨多时了!然后才和群臣们商议,要找个她能控制的皇帝,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啊,不然她这个皇后只怕也是做不久啊。 这里要简单说一下,汉桓帝没有儿子,我只能推断他为什么没有儿子: 第一个原因:有生育能力的时候,梁皇后是他第一位后宫之主,尽管受宠多年,却终究不曾怀孕,随着时间的推移,桓帝也因此渐行渐远,妇人愤懑之余心生歹念,以狠毒的手段迫害妊娠嫔妃,使得桓帝的妃子流产众多,桓帝因为外戚权势敢怒不敢言,但随着梁皇后的哥哥、权臣梁冀的去世,梁皇后最终也受桓帝冷落忧郁而死。 第二个原因:桓帝统治前期的有名无实,受控的情绪难以释放,汉桓帝的心态也变得畸形,当权力的枷锁一下子被解开的时候,内心多年的空白急需被大量填补,疯狂纳妃的背后,是自己欲望的畸形,五六千宫嫔的规模,为汉桓帝身体的透支埋下了祸根,自我放荡的随性而做,将之前的不满和压抑尽情释放,在不顾一切的乱来之后,汉桓帝刘志的生命最终没能走到不惑之年,36岁的他因此身衰多病,撒手人寰。 以上仅为推测,不足以说明桓帝为什么没有儿子,因为桓帝是有生育能力的,他膝下三个女儿怎么能说他没有生育能力了,然而铁定的事实是他没有儿子。 皇帝由谁来当?这是窦妙被封为皇太后之后的马上要考虑的事情了,窦妙和他的老爸窦武只有一个原则:这个皇帝只要他们能控制住,是谁都可以!管他有没有能力,是不是贤能,这是以后的事情。当然,他们的意见估计也和陈藩这些文人是大夫商量过后敲定的,因为前面说过,陈藩和窦武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又向皇帝推荐了窦妙…… “先帝没有儿子,你看如今宗室中谁最贤能、最适合继任皇帝呢?”窦武叫来了侍御史刘鯈问道。 “先帝的堂侄、解渎亭侯刘苌12岁的儿子刘宏最有贤才,我觉得比较适合,您看呢?”侍御史刘鯈用征求的语气回答道。 刘鯈早都把窦武他们的心思揣摩得差不多了,说这话只不过是走走过程、做个顺水人情而已,你想想,一个12岁的孩子,在社会上能留下什么贤名? 懂得了窦武他们的心思,于是乎,刘鯈马上被封为光禄大夫,参与皇帝登基大典。 于是乎,刘鯈与中常侍曹节二人持节,中黄门、虎贲、羽林等千余人出洛阳,去迎接刘宏入京继位。 公元168年1月3号,窦太后下诏:封窦武为大将军、封前太尉陈蕃为太傅,陈蕃、窦武、司徒胡广三人录尚书事。 陈藩,没错,就是之前桓帝让他滚蛋了的陈藩又杀回来了,而且高居太傅之职。有了之前陈藩和窦武窦妙之间的关系脉络介绍,所以陈藩杀回来应当在情理之中。 陈太傅不但当了太傅,窦太后还要继续对她感恩戴德,将朝廷大小事务全部交给了陈大人来打理了。 但是陈藩刚开始接手朝中大权的时候,有点光杆司令的味道,这是为什么,因为桓帝升天,国家没有了元首,各位尚书大人便告病不朝,坐观其变,等到陈大人来的时候,发现办公室里尽然没人来办公,“这还得了?”陈藩立即给他们写威胁信,接到了威胁信的他们吓的赶紧跑到办公室继续上班。 公元168年1月20号,刘宏到达洛阳夏门亭,由窦武持节,以王青盖车之礼迎入皇宫。 第二天,13岁的刘宏正式登基为汉灵帝,改元,公元168年即为建宁元年。 好了,桓帝留下的烂摊子暂时在窦武和陈藩的努力下,稳住了阵脚。然而,大家不难发现,除了之前的宦官和文人是大夫集团,有一个集团正悄悄地重新登上了历史的舞台,那就外戚集团,桓帝时代梁冀死后,他们消失了一段时间,但随着新皇帝的登基,皇太后的掌权,外戚集团又回来了,而且,因为窦武和陈藩的关系不难看出文人士大夫集团和外戚集团在最短的时间内联手了,他们的联手暂时稳住了汉朝的朝政,一个变得本来臭不可闻的江山,在这两种力量的联手下,暂时稳住了阵脚,继续装在一桶里前行! 就在灵帝刚坐上皇位的这个月,平定西羌叛乱后的护羌校尉段颎,又奉命前去征讨先零等东羌部落。 2月22号,在窦武的安排下,斋戒沐浴了一个多月的刘宏开始拜谒祖宗高庙了,第一天去参拜的是刘邦的庙,第二天又去看了看刘秀,同时大赦天下,又给全国老百姓送去了几匹布,还有官员登门的精神奖励,摆出一副与天下百姓共进退的架势,以安民心。 此时窦武和陈藩总览朝政,他们一边采取怀柔政策借用新皇帝登基来安危天下的老百姓,一边又对那些起义的所谓“乱民”加以剿灭。话说这段颎奉命去讨伐,准备了将近一个月,终于集合了上万的精兵,带上了半个月的粮草,便从安定郡的彭阳县直扑高平县,在逢义山与先零羌兵的大军遭遇,见到对方人多势众,汉军顿时有点“虚”了,但是段颎却神色自若,指挥若定,他叫来传令兵:“军分三队,弩兵在前狙击冲上来的敌军,长矛手在中间,等敌人冲上来的时候就刺,大刀队跟在最后,准备和敌人肉搏!”然后他又命令:“骑兵从左右两翼冲杀!”下完命令后,段颎开始做战前演说了,对着这些怯战的士兵大喊道:“如今尔等已离家千里,没有退了,只有向前冲才有活路,如果后退就必死无疑,前进者赏,有功者封!”,这一次地下的士兵算是听进去了,众人无不向前,一顿猛冲猛杀,终于打败羌兵,斩首八千。 得到胜利的消息,听政的太后窦妙特别高兴,下诏封赏:赐段颎钱20万,封破羌将军,封段家一家人为郎中,并许诺完全平定东羌后将另有重赏,同时命中藏府征调金钱、彩物,送到前线去做军费。 等了几个月,到了4月17日,突然意识到自己做点什么的皇帝刘宏开始做所有登基皇帝该做的是,那就是先追封自己的亲祖宗,什么他的老爹老娘,他的爷爷奶奶等等,有的已经死了,但还可以追尊,比如他追尊自己的爷爷为孝元皇帝,奶奶为孝元皇后。等等,在此不细说。 封完自己的家人后,朝廷人事略有变化,因为这个月太尉周景死了,窦武和陈藩将司空宣酆罢官,长乐卫尉王畅升任司空,太尉一直暂时空缺,但是不久就有人补上来了。 这年5月1号,又出现了日食,在窦武和陈藩的作用下,灵帝下诏要广开言路,并命令各郡守、国相各推荐有道之士一人,所谓有道之士,不是道士,而是才德兼备的人才,于是各地刺史以及那些名望比较高的官员,都被征召到了朝廷。没几天,太中大夫刘矩升任太尉。 12岁的刘宏其实什么都不懂,所有国家大策全部都由太后窦妙、太后的老爹窦武、皇帝的老师陈藩及其心腹商量定夺的,但是名不正则言不顺,皇帝还需要封更大的官更多人来补充权臣的力量,说白了,就是窦武、陈藩要想办法巩固发展壮大自己这方的力量。于是乎,6月17日,刘宏下诏:封窦武为闻喜侯、窦武之子窦机为渭阳侯、窦武的两个侄子窦绍为鄠侯、窦靖为西乡侯。又封陈蕃为高阳乡侯、中常侍曹节为长安乡侯,共封侯12人。 此时,明正言顺了,外戚集团终于正式走上了汉朝的政治舞台。光窦武一门,就出了四个侯,可谓权势滔天,这个时候马融的一个学生叫卢植的人就给窦武写信,信的大概意思就是一门四候,权力太大了,要不就取消几个,免得天下人说闲话。但是窦武没有听进去。但是陈藩却退却了,看到自己手下这么多人也升官发财了,自己也当了侯,陈藩就给太后写信,不做侯爷,但是太后没有答应,于是陈藩就天天写不当侯爷的信,一直写了几十封,意思很明确:“这个侯爷我不要。” 在说那位段颎段大将军,看到了太后的赏赐信,便勇不可当,一路追杀东羌败兵,出了桥门关便日夜不停地追杀,在上郡的奢延泽、落川、令鲜水等地连败羌兵,又在北地郡灵武谷大败羌兵,最后,在7月份,回到安定郡泾阳县的段颎最后一次大败东羌兵,经过连败的最后剩下四千的东羌残兵败将逃到汉阳郡的山谷之中不出来了。段颎写信将这件事告诉了朝廷,询问朝廷的意见。 这时,护匈奴中郎将张奂给朝廷上书“东羌虽破,但是剩余的人很难消灭干净,现在到了以恩济威,招降他们的时候了!”最后张奂还说“段颎此人情敌草率,万一吃了败仗就不好了”,经过研究,朝廷同意张奂的意见,便下诏给段颎,让他照办。 接到诏书的段颎很生气,便给朝廷写信,说明自己决意平羌,并且在信中严厉地批评了与自己并列‘凉州三明’的张奂。 再说凉州这个地方,传说中,崤山之西出将、崤山之西出相,所谓“凉州三明”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三位平羌猛人;说起来,这羌人造反,自东汉以来,就是个大问题,基本解决办法就是惹事就打,打了就降,过段时间再惹事,惹事就再打;当然,光靠武力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一手持利箭,一手摇橄榄枝,这才是正道。当年平羌大英雄邓训采用的就是这招,可惜老邓死后,羌人又没法过上正常人的日子了。 凉州三明中,除了张奂、段颎,还有我们之前在说桓帝的时候提到过的那位一直想辞职不干的猛人皇甫规,这三为猛人,在多年的平羌战斗中,除了战略战术的总结,还在内心形成了对付羌人叛乱的指导思想;在指导思想方面,皇甫规和张奂基本继承了当年邓训的思想,认为打只是策略,不是目的,对待羌人威并济的才能收到实效!但是段颎和他们的思想不一样,你不服,老子就打,投降也不行,一不做二不休,见到了就杀,所以段将军的一双铁拳头,在凉州那也是羌人比较怕的,时间久了,段将军的名声也就打出来了。 在说朝廷方面,上任没有几个月的司空王畅不知道又怎么让窦武和陈藩不满意了,被罢了官,司空职位又由宗正寺的刘宠升任接手。 此时朝政的金子塔尖,由窦妙太后、窦武、陈藩以及那位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人刘宏, 暂时处于金字塔尖下面第二层的出场人物有两个,他们分别是:太尉刘矩,司空刘宠。 接下来,作为文人集团的领袖陈藩、外戚集团领袖窦武联合主持的领导班子下,还会出场更多的人,因为他们俩联合忙了几个月后发现,天下这么大,自己年龄也大了,老眼昏花,精力不足,忙不过来,怎么办? 于是刘宏又下诏了:将当年刘志曾经打进监狱的李膺、杜密、尹勋、刘瑜那二百余名士通通征召出来做官! 此时此刻,文人是大夫才真正感觉到,属于自己的春天来了,鸟语花香好不惬意,真的很美,多年的苦苦探索和追求终于得到了回报。士大夫、为其、皇族三者合一,达到了完美。史书记载:“天下之士,莫不延颈想望太平”! 接下来,士大夫们就要以行动告诉宦官们:爷当年被你们这帮孙子欺负的差点丢了性命,这下轮到我们扬眉吐气了!报仇的时候到了,要让你们尝尝这受辱的滋味儿,于是士大夫做了一个决定,一个没有理智的决定:“让这些不长胡子不男不女的说话娘娘腔的怪物在地球消失!”。 正文 第六章 尔虞我诈 对知识分子来说,桓帝上马,太后听政,陈藩窦武联手,这是一个春天的到来。对太监来说,他们的春天却结束了,等待他们的将是寒冬。 想当年桓帝时代,吃香喝辣,走到那里都如天上的月亮被众星捧着,出去视察都有人半夜敲门行贿,可现在,那个不争气的刘志没有多活几年就升天了,一切都灰飞烟灭。 太监也是人,不是傻子,是人就会琢磨事,自从刘志盟主归天,他们就一直躲在暗处仔细观察,看看局势对自己到底有多么不利,然而结果比他们想象得更为严重,不但陈藩窦武掌门,而且之前那些被关了牢狱并且定罪为“党人”的人又杀了回来。 没办法,如今是孙子。 绝对不能等死,要想办法!如今他们个个都是高手,同时拥有葵花宝典和独孤九剑两项绝技,个人武功绝对到位,只是外部环境对他们不利,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们绞尽脑汁苦思出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个世界,只要你永不言弃,坚韧不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则无论外界的环境如何恶劣,你都能找到生存之道。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太监们终于发现了对方的破绽,这个破绽就在那位窦太后的身上。 看来独孤九剑的要诀已经被他们运用的淋漓尽致了。 拥有破绽的人找到了,接下来,就是用什么样的武功来制服他?显然,葵花宝典的诡异和速度对一个女人来说,用不了。于是乎,他们想到了另外一种武功:马屁功! 女人一般都会虚荣,窦太后当然也不例外。而且太监们的平时主要修炼的就是此功,日夜勤思苦练马屁功的太监们将手段用到了极点,他们不但自己亲自拍,还动用了当时桓帝留下的宫女以及桓帝刘宏,一段时间的用功,太后很受用并且已经离不开了。 然而,不是所有的知识分子都是吃素的,毕竟他们发现太监也学会了独孤九剑的一部分。最早发现太监出招的两个人,一个是窦武,一个是陈藩。 葵花宝典充满了诡异的味道,加上独孤九剑攻敌破绽,一出招就出阴招,这一招让他们防不胜防,于是陈藩和窦武着急了。 “先帝刘志在世时,曹节、王甫这两个中常侍就窃夺国家大权,弄得天下不得安宁,今天不除他们,将来必为大患!”陈藩对窦武说道。 “恩,不错!”窦武点头深表同意。 于是二人击掌联盟。 要除掉宦官,他们采取的措施还是当年桓帝在世时的那一套,那就是名门正派联合,同气连枝,团结就是力量,毕竟太监们也不是好对付的。 窦武和陈藩秘密联络了很多朝廷的官员,当然当年的“党人”肯定少不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策划和准备,如今万事俱备,只欠一个动刀的借口了。 当窦武还在寻找这个动刀子的借口的时候,陈藩找到了他:“当年西汉出了一个超级宦官石显,就把江湖高手萧望之折腾到头破血流,如今已有很多个石显一样的宦官……我70多岁了,愿在有生之年帮将军除掉他们!现在日食降临,正是下手的好机会!”看来陈藩等不住了,三个多月前的“日食”便是借口! 窦武深以为然。便决定立即进宫去见自己的女儿皇后窦妙。 “在西汉,太监只是个跑腿伺候人的角色,可现在,宦官却参政议政,成为扰乱江山的祸水,若果想让天下太平,你就听爹的,将那些太监们全部除掉!……” 窦太后却矛盾了,她脑子里全部都是太监的奉承话,没有觉得太监有什么不好的,再说了,平时那些太监为她端尿盆、为她挠痒痒、为她捏腰捶背,她都已经习惯了,这一除掉,谁还愿意这样的为自己服务?又有谁能服务地这么到位呢? “爹啊,哪个朝代都有太监的。就算他们之中有人不守规矩,那就把不守规矩的那个人杀掉就行了。可您却要把他们全部杀死,这未免有点小题大做了吧?” 太后没有同意,窦武气呼呼的出了宫。 看到老爹气呼呼走了,窦太后便以为没事了,可她没有想到,他老爹就是老爹,可以不用听她的话、看她的眼色行事的! 窦武行动了,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找了个借口就杀了中常侍管霸和苏康。之所以杀这两个人,是因为窦武认为这两个人是宦官里最有权谋最有头脑的两个人。 紧接着,他带着一帮人进宫找太后,“爹要准备逮捕曹节、王甫等人,请你批准!”。 话说这曹节、王甫,可是宦官集团里内功修炼最好的两位,太监的内功就是马屁功,而这两位就是拍马屁的佼佼者,高手中的高手,他们早就把太后牢牢的黏住了,现在要动他们,就等于在狮子嘴里抢肉,太后当然不批准。 老爹和女儿闹起了矛盾,这事儿便拖了下来;眼看这事儿要搁浅了,陈藩着急了,他立刻给太后写信:“侯览、曹节、公乘昕、王甫、郑飒等宦官和赵夫人及女官们霍乱天下,满朝文武都被他们控制了,不听话的滚蛋,听话的升官发财;如果再不动手将他们除掉,国家定会发生动乱……”,信的结尾,陈藩又写到:“这就是我陈某人要说的话,请太后把我的信转给那些太监阅读,并告诉他们:我陈某人就是要和他们公开作对,势不两立!”。 陈藩对自己的太后的关系有了错误的判断,他可能认为:你这个皇后的位置还不是我推荐的,你要知道我对你的好,要听我的话。 陈太傅也太自信了,他认为有了朝中那些“党人”的帮忙以及他们团结一心的情况下,就算公开了和太监作对他们也奈何不了自己。 窦太后看了信之后,委婉的拒绝了他的要求,还是那句话:“只杀那个犯法的人,不能全部杀了,不能连窝端!”。 看到太后成了斡旋派,在他们和陈藩窦武之间摇摆,又看到了陈藩的威胁信,太监们着急了,要知道,兔子急了还咬人呢,何况是练过葵花宝典的高手呢! 8月,天又有异象。这次不是日食,而是太白金星侵犯房宿上将星,并深入太微星座。按星象家的看法:房宿象征皇宫,太微星则象征皇帝… 首先发现这一天象的是当时的观天象高手侍中刘瑜,于是他立马上书太后:“天上有此天象,为了预防奸邪小人作乱,要关闭宫门,否则大将军与宰相都要受到伤害,要务必盯紧!”。 这一招真叫绝呐!明知道大将军就是窦武,宰相就指的是陈藩,意思就是要太后关了宫门,而且还要盯紧这两个人,名义上是保护这两个人,其实太监哪里是为了保护啊,那是他们知道这两个人要对他们动手,所以使出一招以退为进的策略! 这个刘瑜,真的是聪明。他这边上书太后要盯紧这两个人,还要关了宫门,那边便又将如此天象告诉窦武和陈藩,意思是:你们赶快动手吧,这种天象就就是最好的动手借口! 太监的意思很明确,就是以守为攻,这边关住宫门,让太后保护,那边还让你们赶紧动手!那就是要告诉陈藩和窦武他们:我们知道你们要杀我们,你们要是还不动手,我们可要反咬一口了! 正文 第七章 刀光剑影 看到太监们如此行动,窦武和陈藩都慌了,于是他们马上行动,布下天罗地网:首先任命朱寓为司隶校尉、刘祐为河南尹、虞祁为雒阳令,将宫外的这些职位都换成自己人,接着在宫内布置:把黄门令魏彪撤掉,派亲信小黄门山冰接替。 安排好了人事,下一步就是配合行动了。 太后说了,只允许惩罚那个犯了法的太监,那好,那就想办法找到曹节、王甫等太监的犯法证据,他们想到了一个人,就是长乐尚书郑飒,从他的嘴里就一定能问出来。 首先接替了黄门令魏彪的山冰出面,弹劾长乐尚书郑飒,于是尚书郑飒被逮捕,关进了北寺监狱。 陈藩觉得自己的动作已经相当快了,但是窦武却嫌他太拘泥了,太按部就班了!按照窦武的意思,直接杀,对付这样的角色,用不着走法律程序,什么审问、画押、定罪、判刑、执行死刑,都可以省略。 其实陈藩不知道,窦武是有压力的,首先自己的女儿皇后的心事他这个做爹的早看穿了,那就是皇后要保护曹节、王甫等人,如果动作慢了,敲不开郑飒的嘴,他们就抓不住曹节、王甫等的把柄,那么这两个太监还不知道在太后那儿怎么说呢。 果然,郑飒同志禁不住大刑伺候,几个回合下来他就松了口,由山冰、尹勋、祝瑨三个人组成的联合审问团要他认什么,他就得认什么。签字画押之后,口供就由刘瑜交给了窦太后。 这一切看似很顺利,因为一切都按照窦武和陈藩的设想在前进。 当郑飒在牢里被他们大刑伺候的时候,太监们知道出事了,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最后的抵抗,他们始终在那个黑暗的角落里仔细地观察,寻找着对方的破绽,时时刻刻准备着反击。 终于,他们等到这个破绽! 窦武和陈藩将郑飒签字画押的口供上交给太后之后,便以为万事具备了,悬着的心得到了暂时的放松,于是窦武便想回家休息几天,可问题就出现在他离开的这几天里。 窦武是这么想的,有了太监们的犯罪证据,也就是郑飒的口供,除掉他们已经是铁板上钉钉,要的只是太后的批准,而这个批准只是时间的问题,与其坐等,还不如回家好好耐心等待,本来自己之前就承受着压力,回家几个小妾伺候着放松几天也未尝不可。 然而窦武把问题想简单了,因为他不知道,他们的行动关系着好几十个人的生命,而作为人,任何人都是有求生欲望的,越是在艰难的环境,越能激发出前所未有的潜力来获得生存的机会,创造生命的奇迹,要知道此时太监们紧紧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9月7日,窦武请假出了宫,回到了自己的别墅,便不出来了。 太监们等的就是这个机会,等的就是这一天这个奇迹的发生,决定他们命运的时刻到了! “大人,窦武休假了,现在已经出了宫门回别墅了,我亲眼所见!”,听了自己布置的眼线的悄悄报告,负责主管奏章的太监马上将这个消息报告给了长乐五官史朱瑀,朱瑀跑来把窦武的奏章拆开一看,立即傻眼了。 他们终于知道了窦武和陈藩上交给太后的信上写的是什么内容了,这是要将他们全部干掉,一个不留!这太没有天理了,而且所谓罪大恶极者还有诛族,这简直逼人太甚,想不反也不行了。 乘窦武不在宫中,太监们便速度行动了起来,首先他们组织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比如他们召集了共普、张亮等17个健壮的宦官,一起歃血共盟,发誓将和窦武血战到底! 秘密进行完召集大会之后,力量算是组织起来了;下一步,便是那个刚上台的小孩子皇帝了。于是曹节跑去跟汉灵帝刘宏说“陛下,现在宫里乱得很,请您赶快去德阳前殿避一避,否则大祸将至!” 这个13岁的小皇帝看到乱哄哄的太监跑来跑去,有点胆怯,曹节只好扔了一把剑给他壮胆,在乳母赵娆等人的护卫下,刘宏提着剑摇摇晃晃的跑了出去… 小皇帝还在跑往德阳殿的路上,宦官们便紧急执行下一步计划,那就是救出郑飒!首先他们紧急关闭宫门,然后把尚书署的官员们都叫来,太监们将刀架在他们脖子上威胁道:“你们赶快写诏书,让王甫当黄门令,持节到北寺监狱里逮捕山冰、尹勋二人!”。 王甫拿着写好的诏书立即来到北寺监狱宣读,意思是让山冰、尹勋二人当场立即自裁!让但是山冰却说这这个诏书是伪造的,拒绝自杀,但王甫也不客气,提起剑来,把山冰、尹勋二人当场就砍了,同时把郑飒救走… 转移皇帝,撤换黄门令,除掉山冰、尹勋,救出郑飒,这一切很快就执行完毕!他们的下一步,就是劫持太后! 呵~不知道大家看出太监们的计划了没有,读到这里,我算是看出点端倪,首先太监们趁窦武回家疏于对宫廷的控制,从而太监们得知了窦武确实除掉他们的计划,就等太后批准。于是他们制定了一个严密的计划,第一步就是组织行动人员;第二步就是控制小皇帝做人质,让窦武等人就算知道了,也投鼠忌器,不能轻举妄动;第三步就是撤换黄门令,关闭宫门,控制宫内,一来防止走漏消息,二来方便自己行动;第四步就是救出郑飒,让窦武失去人证,顺便除掉山冰、尹勋;第五步就是劫持太后,因为现在朝中大权在太后的手里,她是不是皇帝的皇帝,更是窦武的女儿,那么这样一来,窦武他们既不敢轻举妄动,又得乖乖听他们的话;那么如果我是宦官集团制定计划的人,那么下一步肯定是利用太后和皇帝去除掉窦武了!哈哈,这个计划实在是太完美了,环环相扣,精彩绝妙而且可行性相当强! 于是乎,王甫领头,将太后的玺绶没收,封锁了太后的住所南宫! 太后傻眼了,此刻她从王甫的脸上读不到那种平时恭恭敬敬,她从他的脸上只看到两个字:吃人。 好了,执行完这几步,太监们胜券在握!剩下的,就是对付窦武和陈藩了! 于是,由郑飒持节,率侍御史、谒者等人前去捉拿窦武! 知识分子往往有个优点,那就是凡事墨守成规,按部就班,做事有条有理,有理有据,但在某些斗争中,这个优点就变成了缺点,窦武和陈藩为他们的这个致命的确定付出了代价。 当然,窦武不是傻子,不是书呆子等死。毕竟宦海沉浮多年,他的嗅觉也是相当灵敏的。 听说郑飒持节来访,他就知道宫里出事了,而且是大事,否则郑飒怎么可能从牢里走出来呢? 面对来势汹汹的郑飒,此刻他也顾不得什么大将军身份了,只好开溜,毕竟好汉不吃眼前亏的,更不能吃太监亏啊。 于是,大将军前面跑,太监们在后面追,眼看快追上了,窦武却站住了,太监们也站住了,但是郑飒没有学过兵法,不懂得穷寇勿追的道理,而且他们追的还是朝廷的大将军。郑飒刚要下逮捕命令时,乱箭射出,射死了他们很多人。 窦武溜到了自己的侄子、步兵校尉窦绍那里。 叔侄二人商量后,决定以武力解决。于是集合了北军五校数千士兵,开进都亭,窦武下了一道铁令“黄门、常侍等人叛变,众将士要尽力诛灭,立功者有封侯及重赏!”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只怕未必! 再说陈藩,他也察觉出了异样,知道宫里出了大事。这位70多岁的老头子着急了,坐不住了,他打听道窦武已经和他的侄子率兵开进都亭,他可没有兵权,手里也没有多少人,但是他恨太监,看到窦武行动了,他立即决定去棒棒场子,但是,这一帮,却把自己的老命搭进去了。 事情是这样的,陈藩组织了自己的门生等80余人,手拿斧、刀还有农具等武器,就冲进了宫里,这明显是去拼命的,也是去送命的,太监们早就控制了皇宫,别说七八十人,就是千百正规军也未必就能闯得进去,何况陈藩带来的还只是乌合之众呢。 当然,这八十多个人也是勇气可嘉,手持武器闯进了承明门,一路奔到了尚书署门前,碰到了赶来的王甫。 “我说陈大人,您不好好在家待着,带这些人拿着武器喊杀震天闯进宫门,这是要造反么?我看你和窦武穿的一条裤子把,竟敢造反!”王甫面带杀机。 “大将军忠心为国,明明你们造反,却诬陷他造反,真不要脸!”跑了一头汗水的70的老头陈藩此刻已是气喘吁吁,听到王甫这话更是气上加气,说话声音更大了。 “来人,将这伙手执利刃闯进皇宫的反贼拿下!”王甫也失去耐心了,懒得废话了。 几百人将他们团团围住,十几个人一拥而上,将老头子摁住绑了,送往北寺监狱。 看见自己的老对手陈藩陈大人被押送进来了,看守监狱的小宦官来劲儿了,一顿拳打脚踢,还威胁道:“晚上更有你老头好吃的!” 结果到了晚上,几个小太监受到了宦官头子的指示,给了已经被他们折磨的奄奄一息的陈藩最后一刀,于是陈大人再也没有看见第二天升起的太阳! 可怜陈大人啊,宦海浮沉几十年,从党锢之祸被罢免他失望了,到灵帝登基他再一次杀了回来,再一次看到了希望,然而最后得到这么个下场,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这个世界上,我相信,没有人比陈藩更恨太监,也没有人比陈藩更想将太监杀个干净,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太监们彻底的摧毁了陈藩,从他的心灵和肉体,陈藩一直想报复,然而采取的方式过于极端了,以至于年老体衰还放不下仇恨,其实他不知道,暴力不是消除仇恨的最好办法——同样,报复也绝对医治不了伤害。如果恨一个人或者一些人,解决办法就是让他们在这个世界上消失,那这个世界该有多可怕? 不过,没关系的,陈大人,太监总有一天会被消灭的,你的仇恨会有人记着,会有人为你出气的,就在不远的将来。 当然,除掉太监的不是窦武大将军,而是隔了几十年后的某一天,某个人。 再说窦武,正率兵和皇宫里的守卫火拼。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宦官这边有一个人突然间冲了进来,这个人的出现让中常侍曹节大吃一惊,此人正是之前提到的“凉州三明”之一的张奂!曹节大吃一惊的原因就是此人向来不喜欢宦官,更不喜欢宦官干涉朝政。 然而,听我张大人的来意,他顿时平静了许多。原来,是朝廷之前给他写信让他回来述职的。 张奂可是出自一个读书世家,他老爹当过太守,从小就对张奂严格要求,并且聘请名师给他做家教,于是,此人年纪轻轻便学有所成,考试便以对策第一的成绩官拜议郎,后来也是平步青云,一直当到了今天的这个护匈中郎将。 那么如此优秀的人才张奂又属于哪一个阵营的呢,不知道大家是否记得之前提过的皇甫规,此人同样为“凉州三明”之一,他当年不是不想当官,一直给桓帝刘志写辞职信吗,辞职信上陈述自己罪过的时候有一条:我推荐了张奂。 显然,张奂是文人是大夫一党的。 此时张奂的出现,着实意味着转机,估计听到这个消息的窦武肯定是高兴,然而,事情的发展却让窦武转笑为哭了。 “……今有反贼在皇宫作乱,意图谋反,着张奂与少府周靖持节,行车骑将军事,帅兵前去平乱……钦此!”,一个小太监读完了圣旨。 当然了,这个圣旨是曹节等人借身份特殊假传的,但是张奂不明就里,他匆匆从前线赶回来,就是为了述职,面对突然来的圣旨,自己又被蒙在鼓里,就这样接了圣旨,他被曹节利用了! 于是,张奂便与周靖一起率五营兵士讨伐窦武! 战斗一直持续到黎明时分,天刚微微亮,王甫也率千余虎贲、羽林武士赶到,在朱雀掖门与张奂会师,然后就在皇宫正门前,跟窦武对峙了起来。 此时太阳升起来了,对峙的双方终于看清楚了对方的脸,看到了对方的身份! 就在此时,王甫出招了,这一招既不是葵花宝典也不是独孤九剑,而是兵法上的一招:攻心! “你们是皇宫的卫士,天职就是保卫皇上和太后的,如今怎么也造起反了?不过现在还来得及,你们立即过来和我们一起平乱,平乱结束后我奏请皇上可不追究!”只见王甫站在了队伍的最前面操着娘娘腔喊道! 对于这些士兵来说,他们的天职就是保护皇上,保卫皇宫,平时只知道巡逻站岗的他们,怎么可能知道文人是大夫和宦官集团的斗争呢?而且士兵们大多都认识张奂,一看张将军在那边,那就更不用说哪边是忠哪边是奸了! 王甫正是利用了这一点,而窦武却不明白,当他看到自己的队伍因为王甫的这句话,出现了骚乱,接二连三有人跑到了对方的阵营中,他大喊道:“杀敌者重赏,叛变者斩!”。 只见那边王甫又喊道:“皇上说了,平乱者既往不咎,否则以弑君罪论处,届时诛灭九族!”,王甫这招果然奏效,越来越多的士兵不顾窦武的喊话和威胁,跑到了对方的阵前,亮出武器又与他们对峙了起来。 王甫趁热打铁,下大了最后的追杀令,士兵们一听是为了保护皇帝,便一往无前,这边窦大将军终于顶不住了,开始溃逃。 然而此时把全部都赌进去的太监会给他们逃跑的机会吗?于是在诸路大军的层层包围之下,绝望自杀。 窦武和陈藩都没有料想到,结局竟然是这个样子,他们竟然败得如此之惨,死得如此之悲! 这个世界本无仇恨,然而在生存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危机,有的危机没有威胁到生命,而有的危机却威胁到了生命,人的求生欲望是无限的,在绝境面前,会爆发出前所未有的潜力。 当然,某些斗争是残酷的,不择手段的,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最后留下来的,只能唯一的那个胜利者。 很显然,太监们胜利了,而且是完胜,彻底将威胁他们生命的危机化为乌有!太监们的胜利告诉我们所有人:要想战胜对手,就得寻找机会,寻找对方的破绽,然后一击致命,一剑封喉,不给对方任何喘息的机会。陈藩和窦武的失败也告诉我们所有人:不要因为仇恨就把比尔逼到绝路上,要知道,兔子急了会咬人! 可能读到这里,读者很难过,其实我也很难过,为什么我看历史,最终的结局总是悲剧呢?就不能像抗日神剧那样一个单挑十个?然而那是电视剧,不是历史,历史就是真实发生的事情,也就是过去的事情,我们无法改变,只能站在今天的角度去评述! 正文 第八章 赶尽杀绝 作为士大夫集团的领头人物,窦武和陈藩都已经死了。但是太监们并没有就此罢手,正如陈藩和窦武恨他们一样,他们同样也恨窦武和陈藩,于是他们的刀首先挥向了窦武和陈藩的党羽。 窦武结束了生命后,太监们开始拼命抓窦氏宗亲、宾客、姻属,就连那个自诩看透天象的两面派侍中刘瑜以及屯骑校尉冯述都没有放过,跟着窦武一起被诛杀全族。 可怜所有与窦武相关的士人,终究没有逃过太监的毒手。 按理说,窦武和陈藩死了,太监们也应该收手了。然而,此时的太监已经杀红了眼,他们要把事情做绝,他们奉行“宁可错杀一千,也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坚定信念,要彻底肃清文人是大夫党羽,当然也包括那些平时太监们看不惯或者反感的人。 虎贲中郎将刘淑、前尚书魏朗,被指与窦武通谋,二人听闻后,为不受辱皆自杀身亡。议郎巴肃也与窦武有联系,宦官们起初并不知,便只是将他罢官,后来追查其他人的时候又将他牵扯出来,自然不能放过,刚到家屁股还没有坐热的巴肃听说此消息后,也不待太监派来的特务先到,便直接去县中投案,但县令向来敬重巴肃,说自己愿意辞官,随巴肃从此亡命天涯,但巴肃却拒绝了!县令不得已,只能将‘犯人’交给特务们,几天后,巴肃被杀;对于那些由陈藩和窦武之前为朝廷举荐的人才,则全部罢官并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做完了这一切之后,太监们算是彻底控制了朝政。 这是士大夫阶层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若陈藩和窦武泉下有知,则死不瞑目啊! 那位平时听惯了甜言蜜语的窦太后,此时或许已悔之晚矣,她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些平时唯唯诺诺的宦官尽然如此阴毒!可惜,此时她失去了人生的自由,再也没有办法颐指气使,更别提垂帘听政了。 或许是太监们感恩那位曾经保护过他们的窦太后,也或许太监们也动了恻隐之心吧,也可能窦太后苦苦哀求,最后,宦官们竟将窦武和陈藩的老婆和孩子免死,流放到了南郡。 对太监来说,冬天算是过去了,春天实实在在的到来了,鸟语花香,冰封的河流已经解冻,清澈见底的春水很快便洗刷了前段时间留在心中的血和罪恶,他们又披挂上阵了! 曹节升为长乐卫尉、封育阳侯;王甫升为中常侍,并继续担任黄门令;朱瑀、共普、张亮等六名宦官封侯、十一名宦官封关内侯。史书记载:“群小得志,士大夫皆丧气!” 另外,对于那位剿灭叛乱有功的“凉州三明”之一的张奂,太监们也是感恩戴德,特意封他为大司农,并要给他封侯! 却说张奂将军,在平定了所谓的叛乱之后,才得知整个事件的真相,可惜不能亡羊补牢了!他十分气愤,却又找不到一个发泄的地方,此时太监们带来了封侯的圣旨,张奂当然是拒绝了。 再说那位在北寺监狱被太监杀害的70多岁的老头子陈藩死后,由他生前好友朱震上下打点,偷偷前来为他收尸,并且秘密将陈藩的儿子陈逸藏了起来。可不知怎么走漏了消息,太监们将他全家抓了起来,逼他说出陈逸下落,然而数次严刑拷打,朱震最终都没有说出陈逸被藏在了哪里!说到这里,我真得既为陈藩叹息,觉得他死的不值,又为他高兴,觉得他能有这样的朋友也算此生没有白活一场。因为在那个黑暗而动乱的年代,特务横行,人人自危,死后更是凄凉万分,却依然有人能为他做该做的事情,我很感动。 真正的朋友,在你获得成功的时候,为你高兴却不捧场,而在你遇到不幸和悲伤的时候,会给你及时地鼓励和支持,在你有缺点可能犯错误的时候,会给你正确的批评和帮助! 在我看来,陈藩和朱震才是真正的朋友! 朱震值得让每一个读历史的人记住他,因为他在太监们的严刑拷打下尽然坚持了很久,一直坚持到黄巾起义,汉灵帝被逼大赦党人这才被释放了出来。当然,在他的坚持保密下,陈藩的儿子最终逃过一劫。 至于窦武自杀以后的善后工作,由其属下大将军府的掾属胡腾完成,窦武年仅2岁的孙子窦辅也被胡腾收为义子,与令史张敞共同保护教育,直到汉献帝建安年间,当时身在零陵郡的窦辅被荆州牧刘表辟为从事,才知道窦辅为窦武的后代。 说到这里,我觉得无论在何时,无论外界如何动荡,这人世间总还有珍贵的东西,比如朱震的朋友之义,比如胡腾的恩,对上司的感恩戴德,尤其在动乱年代,有恩有义则弥足珍贵。这两个人的事迹被记录了下来,让我知道了,在哪个民不聊生太监乱政的年代,还是有值得让人去品味的东西,去学习和珍惜的东西。 正文 第九章 诡异宫廷(一) 公元168年9月,司徒胡广升任三公之上的太傅,录尚书事;司空刘宠转任司徒;大鸿胪许栩升任司空。 10月30号,又出现日食。汉灵帝刘宏下诏:天下还没被判刑的罪犯们可以用钱来赎罪。 不久,原来担任太尉的刘矩被罢官,由太仆闻人袭升任接替。 12月,鲜卑、濊貊联军入侵幽州、并州。 同年,疏勒王被其季父和得所杀,和得自立为王。 本年,乌桓部族中,上谷郡有9000余人的部落难楼、辽西郡有5000余人的部落丘力居、辽东郡有千余人的部落的苏仆延、右北平郡也有800余人的部落乌延,分别独立,其部落首领脱离中央管理称王。 建宁2年,公元169年1月4号,皇帝又一次下诏大赦天下。 再来说之前提起的那位被软禁的窦太后吧,其实她现在一点都没有皇后应该享受的一切,那些以前对把她当做佛来供的太监,此刻却换了角色,太监们成了她的佛。虎落平阳被犬欺,凤凰坠地不如鸡啊。 其实太监们处理完自己的政敌之后,并没有闲着,他们一刻也没有停止对自己权利的巩固,如今外戚和士族集团已被他们剿灭,剩下了皇权集团和宦官集团,是啊,皇权不可能不存在,因为有皇权是核心,没有了皇帝,谁认识他们,他们只有利用皇帝才能继续巩固壮大自己的集团。因此,看出了这一点的太监们便又对皇帝动起了脑子。 如今又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能让小皇帝高兴,又能继续剥夺窦太后的权利削弱窦太后的影响力,那就是让刘宏的母亲来取代窦太后的位置! 太监们真心聪明,因为他们知道,这次是把窦太后得罪到家了,万一哪一天不注意被她反咬一口会很难受的,毕竟皇帝还年幼,所以最稳妥的办法就是把她弄下台! 于是,3月3号,小皇帝刘宏的生母董贵人被众人从河间迎至京城洛阳,尊为孝仁皇后,董贵人的哥哥董宠被封为执金吾,侄子董重被封为五官中郎将! 然而人在做事天再看,或许真的举头三尺有神明,亦或许真的有正人君子看不惯太监们的胡作非为而故意营造迷信活动而约束太监们的行为,总之,有几件“怪事”发生了。 4月21号,刘宏的龙椅上面发现了一条大青蛇,把这位小孩子吓了个半死,然而无福双至、祸不单行,第二天便刮起了大风,电闪雷鸣,天降冰雹。还没有从青蛇的恐惧中走出来的刘宏又听见天上的惊雷和冰雹下来打碎屋瓦的声音,害怕到了极点,浑身颤栗一个劲问旁边站着的太监怎么办?太监们也无法解释这种怪异的现象,便出主意让皇帝下诏询问全国人民,看看谁能解释此种现象! 再说张奂,自从窦武死后他一直都很郁闷,茶饭不思一门心思想为死去的人做点什么,毕竟死的两个人都是自己过去的好朋友,也是同一个阵营的战友!他听说皇帝对这两天的奇怪的现象感到恐惧,便动了心思。 于是便给皇帝写信请求给窦武、陈藩办葬礼,并且要皇帝去南宫探望窦太后,最后他和尚书刘猛等人推荐了王畅、李膺两个人为三公人选! 这明显对太监不利,王畅我们之前提过,就是在陈藩和窦武大权在握的时候的被提拔上来当了几个月后被罢官的前司空大人,李膺这人不用我多介绍了吧,那是铁杆的所谓“党人”们的名义首领。 哼!这个张奂,明摆着要跟我们作对,看你是不想混了,于是太监们便在小皇帝跟前添油加醋一顿忽悠后,刘宏不但没有让王畅、李膺当官,而且还将张奂、刘猛等人打入大牢,关了一段时间后,才放他们出来,并且罚了他们三个多月的工资! 呵呵,皇帝是针对座位上看见蛇和天降冰雹等怪异现象而下诏求直言的,但是很多人没有明白这本来就是太监们用这一招安慰小皇帝的,你只能按照太监们的意思上书,而绝对不能说真话、说实话,否则太监们还能饶了你? 但是确有某些直言敢谏的知识分子没有看到这一层,比如 郎中谢弼就是其中一个,给皇帝写信说了真话,却被赶出了朝廷;太监们安排他去广陵当府丞,谢弼不愿意就辞官回家,巧的是谢弼的家乡在东郡,而东郡的太守正好是曹节的从子曹绍,从子是什么意思,本来太监是没有生育能力的,但是太监也有哥哥弟弟,他可以让哥哥弟弟的某个儿子继任他的儿子,此为从子解释之一。总之,就是这个谢弼的运气差了点,老家的父母官和曹节那是一家人。 曹绍当然不能放过这个整人的机会,便随便找了个罪名将谢弼逮捕关进了监狱,严刑拷打逼他认罪,然而谢弼始铮铮铁骨,最后竟然被活活打死在了监狱之中。 也有聪明人,比如杨秉之子、光禄勋杨赐,他就“蛇妖”之事给皇帝写信,信的大概意思就是汉庭阴阳不调所导致的,信读过之后,有点天书让人看懂又看不懂的味道,可能暗示是太监的原因但是又没有直说、明说,所以皇帝没有理会。 5月,朝廷的人事又有变动,太尉闻人袭、司空许栩被罢官,不久司徒刘宠转任太尉、太常许训升任司徒、太仆刘嚣升任司空。 正文 第九章 诡异宫廷(二) 再说那位和张奂同一个级别的“凉州三明”之一的段颎将军,自从他将东羌追进汉阳郡的山谷之中后,给朝廷打报告结果没有想到在张奂的建议下,竟然要招安那些东羌残敌!“老子千辛万苦追杀残敌,眼看就要全歼敌人却要招降他们,给他们喘息的机会,那之前的努力不就白费了?”看到这封信的段大将军很不爽,“好你个张奂,怕我立功太多超过你是不,跟这种小肚鸡肠的人齐名真是对不起我段某人,哼……” 一万个不愿意的段颎再次给朝廷写信,要求继续打,毕其功于一役! 信还在送往都城的路上,这边段颎已经开始出兵了。他派先头部队在距羌兵四五十里的安定郡凡亭山驻扎下来,接着又派田晏、夏育率五千士兵为先锋,杀败羌兵,羌兵又溃逃至汉阳郡的射虎谷中,并且守住射虎谷的各处要隘。双方僵持了几十天,就在这几十天内,段将军也没有闲着,他苦思克敌之良策,终于找到了打败敌人的方法,于是他安排1千人在安定郡西县结木为栅,以一道宽20步、长40里的木栅阻住羌兵的退路,再派田晏、夏育率7千人悄悄登上西山,结营穿堑,俯视羌营,又派张恺率3千人登上东山,互为犄角,直到这时,羌兵才发现自己已被包围,暗道不妙!果然,在汉军的夹击下又一次大败,射虎谷上下门天险皆被攻破,穷山深谷之中,躺满了羌兵的尸体。 至此,段颎历经大小180战,斩杀3万8千余人,获杂畜427000余头,终于平定东羌;共花费44亿,军士死亡400余人。段颎因此被封为新丰县侯,食邑万户。另外,冯禅之前招降的4千余降羌,则被分置在安定、汉阳、陇西三郡。 9月份,江夏郡蛮夷反叛,被当地州郡兵平定,丹杨郡山越族反叛,围攻太守陈夤,但反被陈夤杀败。 说完了东羌和江夏郡的蛮夷叛乱之事,我们接着进入正题,即宦官和文人士大夫的故事。 说起文人士大夫,不得不说到那位当年的文人士大夫的明星李膺,前段时间突然间被张奂提起,让太监们顿时起了警觉,当年“党锢”事件将这家伙发配回到了老家,如今鬼使神差竟然能让张奂继续推荐他。太监们深深地知道此人的影响力,绝对不能给他机会,而且,得想办法把这个人除掉,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其实吧,太监们是太敏感了,事实上李膺挺可怜的,对,是可怜。 前段时间窦武和陈藩主政的时候,他被征召出来又一次做官了,虽然复出,但此时已经是窦武和陈藩的天下,他只能就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低低调调地做人。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窦武和陈藩被太监们打败了,所谓覆巢无完卵,宦官们开始抓人了,李膺因为当年的名气太大,所以自认而然成为黑名单中的比较靠前的一个人。这个黑名单,就是太监们记录在案的死敌:窦武、陈蕃、刘淑为三君、李膺、荀翌、杜密、王畅、刘祐、魏朗、赵典、朱寓为八俊、郭泰、范滂、尹勋、巴肃、宗慈、夏馥、蔡衍、羊陟为八顾、张俭、翟超、岑晊、苑康、刘表、陈翔、孔昱、檀敷为八及度尚、张邈、王孝、刘儒、胡母班、秦周、蕃向、王章为八厨……这些人就是文人是大夫中出名的或者领导能力强的亦或者当官的文人。 想想看,桓帝末期,过了几个月的监狱生活,受尽了拳打脚踢的肉体折磨,好不容易被救了出来,却剥夺了政治权利,我想那个时候的李膺应该是失落到了极点,也愤恨到了极点,他贵为明星文人却报国无门,自命不凡却被太监欺辱,想自己满腹经纶有什么用呢? 终于,陈藩和窦武又一次给了他希望,他终于看到了报国的门路和复仇的机会,然而,事情的发展让他失望到了极点,也恐惧到了极点,但是无奈啊,他看着黑夜中的天空,乌云密布,看不到任何星光,“哎!”他发出了无奈的感叹……可怜啊,可怜生不逢时。 如今,三君已亡,剩余32人除“八顾”中的尹勋、巴肃与“八俊”中的魏朗这三人也已被杀外,其余都还在世,宦官们当然放不过他们! 中常侍侯览与“八及”中的张俭,因三年多前的挖祖坟案结怨颇深,于是唆使同乡人朱并上书告发张俭与其同乡24人结党谋反,让汉灵帝刘宏下诏逮捕张俭等人; 10月19号,大长秋曹节又指使相关部门上奏“虞放、李膺、杜密、朱寓、荀翌、翟超、刘儒、范滂等人也全都是钩党,应把他们全都抓起来”。 “钩党什么什么?”14岁的刘宏问曹节? “就是私自勾结在一起的人”,曹节恭敬的答道。 “那为什么要朕下旨全部诛杀呢?”小皇帝接着问。 “因为他们勾结在一起,想要谋反!”。 “那就按照你的意思办吧”刘宏表示明白了曹节的话。 于是,灵帝下诏逮捕党人。又一次,文人知识分子遭殃了。有人劝李膺逃亡,李膺很坚决地答道“作为臣子的本分,就是不怕困难,遇事不逃避,犯罪不逃刑,况且我已经60多岁的人了,又能跑到那里去呢?”是啊!陈蕃老爷子辈都70多岁了还不放弃战斗,我李膺一个晚辈岂能逃命,那还有脸在士人界混吗? 李膺亲自到监狱报了道,没过几天就被打死了,当然太监们也没有放过他的家人,老婆孩子被发配到了边疆,门生故吏被全部禁锢。这其中,包括侍御史景毅之子景顾,也是李膺的学生,可能太监们疏忽了,没有上黑名单,本可以逃过一劫,但景毅慨然叹道“老师及同学都受到了灾难,我绝不苟安”,于是打了辞职报告回了老家。 正文 第十章 文人去向 汝南郡的督邮吴导受诏去捉拿范滂,可到了征羌县的驿站,他就关闭了驿站的大门怀抱着诏书趴在床上哭了起来,因为他不愿抓范滂。但范滂听说后,为了不为难他,便主动去县监狱报到;县令郭揖看到范滂主动坐牢很是吃惊,边丢下了县官印,准备和范滂一起逃亡,他对范滂说:“天下之大,何处不可安身?你怎么能甘心坐牢呢?”范滂却答道“怎么能因我而连累你呢?况且如果我一旦逃走,那我的老母亲该怎么办?”范滂受刑前与母亲诀别道:“我弟弟仲博一直很孝顺,足以奉养母亲终老,儿愿从父亲龙舒君共下黄泉!这样的死是值得的,我只希望母亲大人不要悲伤”。范滂的母亲说“你如今得与李、杜齐名,死有何恨?自古忠孝两全难,既然想守住名节,我也不指望你能为我养老送终啊!”范滂伏地长拜后辞别了他的母亲,跟着吴导进了监狱,最后也在监狱中被活活打死。 窦武自杀,陈藩被打死,如今李膺死了,范滂也死了,此次光被太监整死的知识分子就有百余人,他们的老婆孩子被发配到了边疆,并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三年前,桓帝时代的党锢事件中,200多人下狱,而今,光被整死的文人知识分子就有一百多人,除了知识分子,太监们也是阴招阳招并用,把那些平时自己人看不惯的那些人统统划到了党人一族,要么找个借口处死,要么就没收家产,让他们卷起铺盖滚到了荒无人烟的边疆地区,据不完全统计,总共受害人数约六七百人! 当然了,也有漏网之鱼,比如“八顾”中的郭泰,此人虽然喜欢谈论人伦纲常,但并没有确切指出坏了纲纪的就是宦官,所以幸免于难!看来啊,封建时代绝非民主社会,不提倡言论自由,你要是胡说触犯了某些人的利益,那么你就等着受处罚吧。太监们统治的时代,那真的是恐怖统治的时代,既是你看不惯那也得装作看着顺眼,如果能违心地歌功颂德那没准你能高升,如果你不愿意歌功颂德那也行,走个形式主义的过程配合太监那你也不吃亏,总之,就是不能说宦官集团不好! 哎!在那个宦官说了算的年代,我只能用恐惧两字来形容当时的知识分子的感受吧,比关牛棚、挨批斗残酷几十倍,因为街上、家里到处都有特务,始终注意着你的一举一动,如果你有“不当”被其捕风捉影到,那么你有可能就秘密消失了,没有人知道你的去向! 但是也有逃脱了特务的追击的人,“八及”中的张俭算其中一个。说来也奇怪,灵帝时代“党锢”事件是因他和中常侍侯览的积怨而爆发的,侯览当然是欲除之而后快的第一人,自从上书告他谋反之后就一直盯着他呢,可是也不知道侯特务哪里马虎了,竟然把人跟丢了。于是张俭便一路躲猫猫,这张大人此时可能真的有神灵附体,随便到哪家留宿,对方都愿意破家相容。某日便跑到东莱郡,藏身在李笃家中,外黄县令毛钦率兵前来捉拿,没想到这李笃也不是吃素的,鼓动三寸之舌,一席话把毛钦说得叹息而去;然后他又跑到鲁国,准备投奔孔子第20世孙孔褒,没想到孔褒出门了,正当张俭又准备离开的时候,当时年仅16岁孔褒之弟孔融做主又将张俭藏在家中,没多久消息走漏,张俭便又开始了躲猫猫生涯;而收藏他的孔褒、孔融兄弟被鲁国国相抓捕下狱,孔融首先认罪“是我把张俭留在家中,不关我哥哥的事”,孔褒也不愿弟弟受罪,便说“虽然我当时不在家中,但张俭确实是来找我的,这个罪责应该由我来承担”,甚至连兄弟俩的母亲都出来说“家里出事,应该由家长来承担,我愿意领罪受罚”,全家人争着当政治窝藏犯,弄得当地的当官的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只好上报朝廷,朝廷最后下达诏书,将孔褒治罪,释放了孔融和他的母亲。 张俭从孔融家跑了出来,又投奔了北海郡的李笃,李笃便将其带往北海郡戏子然的家中,由戏子然安排,经渔阳郡出关逃往塞外,算是出国了。后来一直等到黄巾起义爆发,汉灵帝下诏大赦党人,张俭才得以回国归故里,后来还担任过卫尉,一直到84岁才寿终正寝。 除了张俭,也有人有更为独特的逃生方式,比如“八顾”中的夏馥,他刮了胡子(古人皆认为发肤授之于父母,不能剪掉),剃了度,躲入深山老林,隐姓埋名,做起了锅炉将,天天和煤炭打交道,由于工作量太大导致其苍老过度,某日夏馥的弟弟夏静带了一些衣服来看他,夏馥竟然避而不见,他说:“你这是给我招祸啊”,如此小心翼翼,才逃过了特务的搜查,但由于工作环境不好,自己体质太弱,不久便终老山林,终没能活到灵帝大赦党人之时。 夏馥的避祸法子,其实不止他一个人想到,袁安的玄孙袁闳就想到了这个方法,但是老母尚在,不宜作出如此之选择,怎么办呢,他只好在家中修建了起一个秘密小屋,这个小屋子设置地很像牢房,黑暗隐蔽,没有和窗户,只有一个通气孔能送进去饭碗,袁闳在这个屋子里一躲就是18年,他的老婆和孩子都见不到他,只要他的母亲来了,他才会打开小通风口和妈妈说说话,后来他的母亲死了,袁闳便从此紧关这个通风口不再于外界有任何来往,最后袁闳死在了这个小屋子里。 还有一个叫申屠蟠的人,很早便预测到了今日之祸,于是他很早就躲避山林,住在树洞子里,自给自足,远离朝政,所以此次党锢之祸没有殃及到他。 其实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坏人,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好人。人的好坏究竟如何定义?我想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标准,毕竟你不能说所有进了监狱的人都是坏蛋,没有一点的可取之处,你也不能说那些大明星都是好人,因为他们之中有人吸毒,有人生活堕落没有原则;当然,太监也不例外,宦官集团里也不全是坏人,也不是所有的太监有想将知识分子全部诛杀,一网打尽,因为有的士大夫也是在太监的保护下才得以保全的,比如名士陈寔。 当年中常侍张让的父亲去世,归葬颍川郡时,一郡官吏皆来送葬,但名士们却一个都没有来,正当张让感到很没面子的时候,陈寔来了,满足了张让的虚荣心,投桃报李,在这场大难中,张让自然也会全力相救陈寔脱险。 之前说过,人的求生欲望是无限的,人的一生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生存危机,当这种危机来临时,就会爆发出前所未有的潜力,不过之前的这段话是写给宦官集团的,而现在,我却要把他写给正在遭殃受难的文人士大夫。 正文 第十一章 宦官作祟(一) 是啊,风水轮流转,文人知识分子告别了为时并不长久的春天,这一切犹如狂风暴雨,来得如此迅捷,去的又如此之快,让天下所有读书人瞬间从换了的顶点掉到了万丈深渊,仿佛做了一场春梦却转眼又来了一场恶梦。汉朝的太阳刚刚露头,却又被黑压压的乌云遮住了眼睛,又到了无比漆黑的世界,黑夜漫漫,狂风大作…… 对于宦官来说,他们的美好时代来了,毫无疑问,这场斗争中受益最大的人就是太监王甫和曹节,从武功上来说,他们已经同时拥有了各种内功,比如拍马功,比如口蜜腹剑功,比如笑里藏刀功等等,同时也拥有了武林中享誉盛名的武林绝学:葵花宝典+独孤九剑,他们深深地掌握了要决,比如出售诡异、速度快、寻找对方的破绽等等。 接下来的11月份,太尉刘宠罢官,太仆郭禧升任太尉,就在当月,同时发生了两件事,意识鲜卑入侵并州,二是高句骊王伯固入侵辽东郡,却被玄菟太守耿临击败;此时的汉庭在太监们的无限控制下已是风雨飘摇的,这个诡异的宫廷已风声鹤唳人人自危。 史书记载,这一年,曹节病了,汉灵帝刘宏下诏封其车骑将军。百余日后,曹节病愈,将车骑将军的印绶交还,仍为中常侍,封特进,享受中二千石的秩俸。 到了公元170年,就是建宁3年3月份,“凉州三明”之一,平羌名将段颎被召还京师洛阳,封为侍中。 4月,太尉郭禧罢官,太中大夫闻人袭升任太尉。7月,司空刘嚣罢官。8月,大鸿胪桥玄升任司空。9月,董宠获得“假托董太后的亲属谒见”的罪名而被下狱论死。 到了冬天,济南郡又爆发起义,起义军攻打东平陵县;同时10余万乌浒人受郁林太守谷永以恩信招降,内属于汉,设置七县。 本年,凉州刺史孟佗派任涉率敦煌郡驻兵五百人,与戊己司马曹宽、西域长史张宴率领的焉耆、龟兹、车师前、后等多国联军,共三万余人讨伐2年前弑王自立的疏勒王和得,结果却攻打桢中城40余日不能攻下,只得无功而返。但这之后,疏勒国却陷入严重内乱,各种势力互相残杀,朝廷已无法恢复。 孟佗当初能够当上凉州刺史,完全是贿赂中常侍张让家中的监奴,之后又贿赂了张让,才得来的,所以没有打赢仗,因朝中有人,所以官位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公元171年, 建宁4年1月3号,16岁的汉灵帝刘宏改元服,大赦天下,但特别注明:党人不赦。 3月1号,日食。太尉闻人袭罢官。太仆李咸升任太尉,刘宏又一次下诏求直言。 本月爆发了大疫,朝廷派出中谒者巡行天下,赠予医药,司徒许训被罢官,司空桥玄转任司徒。 到了4月,太常来艳升任司空,可是刚上任3个月,司空来艳、司徒桥玄又被罢官。太常宗俱升任司空、前司空许栩被任命为司徒。 7月,汉灵帝刘宏立执金吾宋酆之女为皇后。 10月1号,汉灵帝刘宏率群臣往南宫去看望窦太后,亲自拜上寿礼,黄门令董萌曾受窦太后恩惠,便乘机进言,为窦太后诉冤,刘宏也听了董萌的话,下令以后的供奉要加倍,可这又引起了曹节、王甫等大宦官们的嫉恨,他们诬陷董萌诽谤董太后,将董萌下狱论死。 冬,鲜卑入侵并州。 正文 第十一章 宦官作祟(二) 第十一章宦官作祟(二) 公元172年,即建宁5年3月8号,82岁的老头子、太傅胡广死了。这个人就是现在灵帝时代朝臣之首,在官场沉浮,胡大人还算是有一套的,仔细看他的履历,就会发现,这位仁兄竟然是6朝大臣,那么多复杂的斗争,他都经历过来了,而且安然无恙,最后寿终正寝,真可谓是厉害至极啊,且不说此人为官政绩如何,不得不佩服此人能耐之大超过了任何一个我们之前提到过的人,因为他不但做官时间长,在政治漩涡中屹立不倒,而且从汉安帝以来,每一任皇帝都对他很好,都对他礼遇有加,做官做到这个水平,那真叫官运亨通。 但是一个人再有能力,再能生存,最终都会面对生命的极限,没有一个人会突破这个极限,比如当年绝世高手秦始皇就想挑战这个极限,最后都以失败告终,何况胡大人只是个官,资源没有嬴政那么丰富,怎么可能突破这个极限呢? 那么肯定有人会问,这么一个传奇人物,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据记载,此人“练达故事,明解朝章。但无忠直之风,常逊言恭色以取媚当时,故天下薄之。甚至有谚语‘万事不理问伯始(胡广字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我大概给大家翻译一下这几句话哈,所谓练达,就是现在说的人情世故方面比较出类拔萃,而且还特别能忽悠,对朝廷的一切规章制度啊还有政治风波啊,看得十分透彻,但是他没有忠臣的风格,经常在皇帝和很多人面前溜须拍马说人家的好话,谁也不得罪,到谁跟前也说好话,看似没有一点主见,其实这可能是人们的误解,想想那样复杂的政治环境,没有主见能活到今天? 胡大人死了两个月之后,汉灵帝刘宏又一次下诏:“大赦天下。” 当时汉廷内,并不是所有的宦官都如曹节、王甫那样现在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也有倒霉鬼,比如很早之前提到过得那位和张俭因坟墓而产生矛盾的宦官侯览,就没有那么顺遂了,此时他的官位是长乐太仆,这时候被人举报他“专权骄奢”,被定罪之后被没收印绶,最后自杀,侯览的亲信当然也被罢了官。 再说那位被太监软禁再南宫的窦太后,这几年过得是郁郁寡欢,近日又听说自己被流放在日南郡比景县的老母亲死了,悲伤过度,到了6月10号这一天她再也坚持不住了,撒手人寰。窦太后就这样死去了,从刘志死亡让她登上了权力的顶峰,人生到达了最辉煌的顶点,然而这种辉煌是短暂的,转瞬即逝;我们中国人都相信命运之说,有时候你在大街上遇到一个算命先生,偶尔路过看他给别人说:“你的前半生如何如何,后半生如何如何……”等等,也听周围很多人说自己的命苦或者命好。我想,对于窦太后来说,我只能用命运这种玄妙的东西来解释,她出生于书香门第,女儿身时确实是大家闺秀,后来在陈蕃的推荐下,嫁给了皇帝,从她的前半生看,她没有受过什么苦难,而且还嫁给了天下最有势力的男人,可谓命好到了极点;刘志死了,她在老爹和陈蕃的帮助下又稳坐了太后之位,这一切顺风顺水。但是她的后半生却是命苦到了极点,她生命中有两一难,一是中年丧偶,但是这一难对她的实际影响不大,另一难就是被软禁,当时宦官们和文人士大夫闹了起来,她也和了两天稀泥,从心里上来说,她是一个正常的女人,一个虚荣的爱听好话的女人,所以她对天天拍自己马屁的太监们下不了手……到后来,太监们胜利之后,反咬一口,忘记了她的好,把他软禁在了南宫,加之皇帝年幼,所以她的软禁生活如同被打入冷宫,几乎无人问津;她挂念她的亲人,听说他们有的自杀的,有的被流放了,心里也是无限的凄凉和无奈;所以郁郁寡欢,日久成疾…… 窦太后死了,最高兴的当然是宦官了,平时还得提防这个已经被软禁起来的皇后,现在死了,省心多了。但是,事情还没有结束。 按理说,这人都死了,入土为安就是了;但是太监们不干,他们集体要求:不能将窦太后埋进皇家陵园!那该往哪里埋呢?对不起,暂时还不知道,这件事还要经过深入讨论,拿出一套成熟的方案,最终执行。好吧,那就讨论吧。来了很多人,经过很多天,最终讨论出了一个执行度比较高的方案:以贵人身份埋葬窦太后! 说到这里,很多人就会问了,以太后的身份埋和以贵人的身份埋,没什么大的区别吧,想象中除了待遇不同以外,都是皇帝的老婆,只不过带后字的是正宫而已。其实,这里大有文章,对于太监们来说,这区别可大了,如果是太后死去,那肯定是和先皇埋葬在一起,永远享受和皇帝在一起的待遇,而其他嫔妃,或者就说贵人,死了,那是不能和皇帝埋在一起的,至于说应该埋哪里,我只能这么说,除了先皇的身边,其他地方都可以考虑! 这么个简单的方案,其实一瞬间就能决定,但是在太监们的操作下,拖了很多天,这些天内,窦太后的尸体被装在了一辆木车里,停放在了洛阳城南的市场官舍中,用简单的衣服包裹着,6月的天气,估计早都臭了。 方案讨论成熟了,最后的审批权却在现任皇帝刘宏的手中。 当汉灵帝刘宏一看宦官们送上来的这么一份方案书,感到很不理解:明明是太后,怎能以贵人的身份入土呢?这也做得太过了吧?刘宏告诉曹节、王甫等人“没窦太后,就没朕的今天!如果以贵人身份下葬,朕首先就不同意” 宦官们却告诉刘宏“窦太后就是不能埋在先皇身边!” 那么问题来了,宦官们就是不同意太后埋在先皇身边,到底是为什么?其实这个问题我个人的看法是为了将窦太后身前身后的所有势力全部压死,如果不将窦太后埋在先皇身边,等于不承认窦太后最终的皇后位置,那么窦太后身后的那些小鱼小虾和陈蕃窦武留下来的那些残余势力就更加失望,更加觉得复仇无望,才能让他们紧张脆弱的心灵得到稍许的宽慰。当然,也有人会认为这是宦官对窦太后的报复,让她彻底的身败名裂,但是我认为逻辑不通,因为此时太监掌权,如果想让太后身败名裂,那么在她活着的时候做作用会更大,再说了,太监们对窦太后也没有多大的仇恨,干嘛让她身败名裂?软禁太后的目的,可能有两个:一个是把太后当做人质,让陈蕃窦武的残余势力和窦太后的势力投鼠忌器,不能轻举妄动;另一个是为了堵住天下悠悠之口,他们本来已经被很多人唾弃,如果再杀了窦太后,那么可能会遭到公愤,因为窦太后曾经是他们的保护神; 那么,既然不能埋在先皇的身边,要埋在哪里才能起到宦官们需要的作用呢? 正文 第十一章 宦官作祟(三) 窦太后的尸体还被在外面简陋的地方停放着! “陛下,窦太后最好和冯贵人埋在一起!”太监们异口同声! 冯贵人?何许人也? 这个冯贵人说来话长,我们又得回过头来去看汉桓帝时代了。 史书记载,刘志亲政掌权后,沉迷后宫,最多的时候,后宫收纳天下美女达五六千人,冯贵人即是其中之一。 我想起了《搜神记》里的文字:汉桓帝冯贵人,病亡;灵帝时有盗贼发冢,七十余年,颜色如故,但肉小冷;群贼共奸通之,至斗争相杀,然后事觉。后窦太后家被诛,欲以冯贵人配食下邳陈公达;议以贵人虽是先帝所幸,尸体秽污,不宜配至尊,乃以窦太后配食。 也就是说死了七十余年的冯贵人尸体不只颜色如故,而且还有一点体温,这些盗墓贼见色起淫,***,盗墓贼争先恐后,因为先后顺序问题,互相之间大打出手,残杀了起来,这才导致盗墓事发。 其实《搜神记》里的故事我一直在怀疑其真实性,不妨来推敲一二:刘志虽然后宫佳丽如云,但却没有一人给他生下儿子,在这种情况下,已升为皇太后的窦妙便于公元168年迎接刘宏即大位,刘宏当时只有13岁,窦太后学起了吕雉“临朝听政”,刘宏也当了22年皇帝,公元189年死亡,当冯贵人冢被盗时,冯贵人已经下葬了七十余年,那么她病死时间至少在公元119前,而在公元119年,刘志还不是皇帝,所以按年份来说,《搜神记》里的文字不可信。 《搜神记》里的记载虽然不可信,但是,冯贵人的尸体被侮辱这件事应该是有的,至少墓是被盗过得,据《资治通鉴》卷第五十七《汉纪·孝灵皇帝上》记载,熹平元年(公元172年)六月,窦太后病死,因为窦氏家族获罪遭诛,朝议窦太后的下葬规格,有人欲以贵人规格葬之,与冯贵人配祔(葬同一陵区),而不宜以太后身份与桓帝刘志同葬一块,廷尉陈球表示强烈反对,理由之一,就是冯贵人的墓曾遭盗,魂灵受到了“污染”,历史学家的用词都比较隐晦,我们大致可以推敲一二。 无论怎么说,冯贵人的墓地都是一个在当时人们眼中已经是一个受到污染的不洁净的地方,那么宦官们将窦太后和冯贵人扯在一起,只能说明太监们想让窦太后也受到污染。 冯贵人是何方神圣?没人知道。所以这事不靠谱。这时的刘宏认为:凭自己的实力,是斗不过宦官的,他该请一些人出来帮助说话了! “朕觉得还是要和大臣们商议之后再做定夺比较妥当!”少年刘宏说道。 皇帝慢慢成长了一些,不再对宦官们的话言听计从了,提出来要和大臣商量是因为他明白,文官集团老和太监们唱反调,利用文官来阻挠一下太监,这主意在刘宏的眼里应该是高招。 然而,对于曹节、王甫等人来说,皇帝踢足球的事儿他们见太多了,属于小儿科,既然皇帝想踢,那我们也上场当球员,看谁的球技和战略厉害。 终于,窦太后的埋葬问题最后演变成了一场,踢球活动。 这一天,踢球活动正式开始(大家注意,不是足球竞技,是踢球活动,所谓活动,就是一个有组织的、让参与者觉得有意思的事情),代表集团有3个,正席上坐的是皇帝,旁边站的是太监,跪着的是文臣,来了这么多人,只是为了踢球,球里装的是:窦太后埋在哪里的议题,谁的技术好,那么球最终会被谁准确地踢到自己想要的位置,活动方式,辩论! 好,踢球活动正式开始,但是这个活动并不公平,首先主持人不是不是中立方的人,二是一个宦官代表,中常侍赵忠。 有意思的是,这么重大的活动,竟然没有人喜欢参加,本来活动的方式是要辩论,但是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后,大家集体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不说话,大殿上好几百人竟然鸦雀无声,折让坐在大位上的小哥刘宏很扫兴,憋了这么久想出一个高明的主意,竟然会没有人发言,这么下去朕的脸面何在? 太失望了,太伤朕年幼的心了。此时,刘宏也紧张了起来,怎么办?怎么收场? 就在刘宏左立不安、心里七上八下的时候,有一个人突然发出了声音:“皇太后以盛德良家,母临天下,宜配先帝,是无所疑!”。 众人惊愕,一起看向了那个发出声音的地方,想知道说此话者是何方神圣! 陈球,孝廉出身。当年杨秉当太尉时,曾拜他为太守,下到地方上打老虎,这些地方上的吸血鬼打老虎任凭怎么凶悍,最后都被陈大人用铁榔头收拾了,陈球打出了名堂;但是东汉末年上层政治黑暗,所以后来再治理地方豪强的时候,被对方告倒,免职回家。再后来,就被举荐出来当了廷尉。 一句话说完,等了好一会儿没有人说话,主持人太监赵忠开口了,他可不是怕冷了场子而以主持人的身份去补救的,而是要和陈廷尉辩论了! “既陈廷尉既然如此说,那就请你整理一下思路,用笔写出个理由来!” 陈球脸不改色,提笔一挥而就:第一,窦太后深居宫中,有聪明母仪之德;第二,先帝晏驾,窦太后迎立陛下承继宗庙,功劳不薄;第三,窦家虽获罪,事非太后所为,不该诛连,如若别葬,诚失天下之望;第四,冯贵人墓地已遭强盗挖掘,骸骨暴露,魂灵污染,且无功于国,不能与先帝合葬!” 不愧为打虎英雄,思路清晰。然而老虎也有虎威,尤其像现在的太监集团,个个基本都是大老虎,不是那么好对付的,见陈廷尉来真格的,赵忠的脸沉了下来,阴云密布,冷笑道:“陈廷尉,您的理由,可是条条充分?能否加以详细说明?” 陈球见赵忠依旧不依不饶,想继续纠缠,便从头说起:“之前太傅陈蕃和大将军窦武被枉杀,牵扯到窦太后而被软禁,死后还要剥夺名分,这个做得很过分!我很心痛!相信天下人也都扼腕叹息……”他顿了顿嘴,没等太监反驳,继续说道:“这话我藏在心里很久了,今天说了出来,就算未来有人打击报复,暗算我,我也无怨无悔!”,好么,看来任何敢打老虎的人,都是预备了一百棺材,九十九留给老虎,最后一个留给自己啊。 刘宏要的就是这个结果,她想把窦太后埋葬在先皇哪里,现在终于有人和他一起,瞄准了同样方向准备踢球。这个活动没有白举行! 事实上,今天来和准备与虎谋皮的文官不止陈球,还有一个人也在静静等待出击的机会,他是一个老头,这个人,就是新任太尉李咸! 关于李咸,其实历史书里记载有限。《后汉书》略有记载,我大概总结了一下,就是此人干活精明干练,而且对朝廷那是忠心耿耿,自身一身正气,让当时的权贵很忌惮。 最近这段时间,李大人卧病在床,听说皇帝召开这个会议,多年从政,让他很恨太监们的胡作非为,于是他拼了老命从床上爬了起来,出门的时候,他往怀里揣了一包毒药,对老婆说:“老夫今天要是不能让太后与先帝合葬,我就不回来了!” 在政治的江湖里,可以说是血雨腥风。李咸以拼死邪恶较量的精神,真的值得每个人学习,这个世界需要信仰和追求真理的人,他明知道西风烈,但身为士大夫也要在凛冽的西风中,做一个勇敢的烈士! 陈球的大义凛然,让正在得病发烧的李咸顿时来了精神! “陈廷尉说的实在太对了,这些话老夫也憋了很久了,他说的话就是我藏在心底很久的话!” 太尉发话了,文臣们一下子有了主心骨。 其实,文臣们来了很多人,都愿意参加这个活动,只是在活动的刚开始,没有人领头,大家心里都没底。 李咸话语虽短,却是一句顶一万句,众公卿全都沸腾了!老太尉拖着个病身子都拼命了,我们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于是众人终于积极参与到了辩论赛中了,说出了早已准备好的、酝酿好的语言。 大家说完了意见。 最后的结论:陈廷尉的话是我们憋在心里很久的话了,我们完全同意并支持他的观点。 大臣们全部伸出了脚,方向和皇帝的方向一致。 眼看皇帝和大臣就要取得活动胜利的时候,宦官们终于沉不住气了,他们知道,面对这样的情形,只能使出自己看家的本领了,那就是他们独步江湖很多年的武功。 太监们如何出手,我们下节再说,欢迎看过的朋友和我互动,关注、留言、点赞都行哈,让我多一点动力,谢谢大家支持! 正文 第十二章 再次斗争 很久不说话的王甫、曹节其实一直在寻找着破绽,他们想开始用独孤九剑找到破绽一剑封喉,却不曾想到,对方这一次防守很严密,而且很团结,短时间内确实很难找到破绽。 但是现在不得不出招,因为不能让对方赢!怎么办,作为修为最好的两位大内高手被逼亮剑,既然没有破绽可寻,那索性先来个混淆视听,打乱这些爱较真的文人的思维。 “大家别忘了,当年外戚梁冀伏诛,先帝刘志就曾取消梁皇后的资格,她的墓地被改为‘贵人冢’,还有汉武大帝废弃卫子夫皇后,改与李夫人合葬。如今窦家也罪孽深重,窦太后怎能跟先帝合葬?”,王甫、曹节装出振振有词状。 从字面上看,这句话很有道理。但认真分析,却有逻辑问题!梁冀的罪恶天下皆知,刘志要废梁皇后的资格,也是理所当然。但卫子夫这个事却值得商榷,当年汉武帝听信奸人江充的话,逼急太子刘据,父子俩在皇宫里干戈相见,导致刘据自杀,卫子夫被废。可这事过了以后,刘彻已忏悔了。此时把两件本质不相同的事拉到一块,这摆明就是故意混淆视听! 这招其实也挺猛的,因为多年和知识分子打交道,宦官们很了解他们的对手,这帮家伙就爱认死理较真,使出一招混淆视听目的是想搬出刘彻和卫子夫的话题来让知识分子们互相讨论,因为他们对这件事也是各自看法不同,没准也能让他们内部打起架来!这一招他们也曾无数次用过,命中率也是很高,而且屡试不爽。 然而,这一次却没有命中。 李咸首先就明白王甫的用意了,于是他直接告诉对方“老夫还是那句话,陈廷尉说得极好,我坚持他的看法!”,明摆着不吃你们那一套。 见对方不上钩,王甫、曹节等人便使出了死缠烂打的招数,我缠住你不放,因为太监们这几年也形成了一种习惯性的思维:小皇帝听我们的话!那么嚷嚷一会儿,让皇帝一烦并且无法决断,来一个“散会”,后面慢慢再拿下这个小皇帝,不就万事大吉了么。 两边如小儿斗嘴,你一言我一语地杠上了,满大殿几百人如好几百乌鸦聚拢在一起一样,吵个不停。 果然,小皇帝烦了,沉着连站了起来。 太监们看见皇帝站了起来,高兴了,就降低了吵闹的声音,因为接下来肯定是皇帝宣布散会,择日再议!然而,太监们的习惯性思维这一次也没有用得上,小皇帝突然改变了以前的做事方式,只见他手一挥,只说了一句话:“窦氏虽为不道,但太后有德于联,不宜降黜!好了,众爱卿散会!”说完就迅速离开了。 知识分子隐藏了很久了,这几年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的工作着,因为他们知道,暂时还没有办法和太监们抗衡,隐而不发是想寻找机会,终于这个机会来了。 于是在刘宏时代,也出现了像刘志时代那样的情况,就是文官集团和宦官集团的你死我活的斗争,然而这一次斗争,除了上阵的高手有所变化之外,最重要的是皇帝变了,当年刘志主要是站在太监一边的,那么刘宏呢?他站在哪一边呢?想知道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接着往下看。 知识分子终于等到了可能翻身的机会,借着这个机会,一定要趁热打铁。 皇帝刚刚回去,还没顾得上喝一口水,有人报告,李咸的奏书已经奏上来了,奏书的核心内容就是找到一个重要的论据来驳倒曹节、王甫,内容为:“当年窦太后陷害汉和帝刘肇的母亲梁贵人,和帝照样也没为难窦太后;还有阎皇后曾罢黜太子刘保,等到汉顺帝刘保登基时,也照样不去动阎皇后的陵墓。窦太后以陛下为子,陛下岂得不以窦太后为母?子无黜母,臣无贬君”,果然很具有说服力, 果然很有说服力,汉灵帝刘宏的一颗心彻底放下来了。公元172年7月2号,刘宏下诏:把窦太后合葬宣陵。 这一次,在皇帝的支持下,文官集团取得了忍了很久之后的开门红,然而与宦官集团的斗争是持久战,没有时间的考验是不知道最后的结果的。 窦太后的尸体算是有了最后的归宿,得以安葬入土。但是不久,不知是谁竟在朱雀阙下贴出了一张大字报“天下大乱,曹节、王甫幽杀太后,公卿皆尸禄,无忠言者!”。 这明显是针对宦官的,上次输了一阵的宦官们当然不服,看到这份大字报那更是恨的牙痒痒,他们当然知道对手就是文官集团。怎么对付这一招呢,上次吃了点亏的太监们明白,这个小皇帝有点长大了,翅膀也慢慢有点硬了,快要脱离他们的手掌心了,不是那么好玩。 有了皇帝的这一层顾虑,经过反复思考论证之后,太监们拿出了最佳对付方案:借刀杀人。刀在何处?刘宏手中。 怎么样借?得想办法让拿刀子的人对自己恨的人也产生恨,那么怎么样产生恨呢,很简单,就是给皇帝洗个脑,因为当年他们也没有少给刘志洗脑,现在又轮到刘宏了。 于是这些天天伺候皇帝的太监就采取了一系列的洗脑行动,时间不久,人格还没有塑造完全的孩子皇帝刘宏在太监们的忽悠下产生了这样一个想法:“那份大字报的目的不是骂太监,也没有骂大臣,而骂的是朕!”这是什么逻辑,明明骂的是宦官,但是经过某些太监们的仔细认真分析,更深一层的意思是:太监不行,公卿不忠,那说明皇帝不行! 呵呵,在太监们多年内功的作用下,愤怒的刘宏马上给司隶校尉刘猛下了一个命令:必须把这贴大字报的抓出来! 按说皇帝下达的旨令,很快就会有结果。然而过了一个多月了,抓人的报告还没有呈上来,太监们着急了。便派人到司隶校尉的办公室询问刘猛,刘猛看着来咄咄逼人的太监,回答了三个字:“没结果!”太监们当然对这三个字很不满意了,又问“没结果是个什么意思?” “我还没有去查呢,怎么会出结果呢?”刘猛回答。 好么,竟然把皇帝的话当做耳旁风,这胆子也太大了吧。其实刘猛根本就没有心思去查,傻子都知道太监的目的是什么,再说了,这大字报说的是实话,有什么好查的。 宦官集团听到刘猛如此回答,就已经明白了刘猛此时在文官集团的队里站着,好呀,这种关键时候,竟然敢站到他们那边,这明摆着就是不想混了。 很快,刘猛接到了因自己失职而被降职的圣旨。 刘猛被降职之后,司隶校尉一职空了出来,太监们当然早已经安排好了这个适合的人选,当然,听到他的名字你就知道,皇帝也不会反对的,他就是那位“凉州三明”之一的,平羌大将军,一向雷厉风行的猛人——段颎。 段颎是个功臣,为了边境,他可是数十年如一日,刀里来剑里去,从来就没睡个安稳觉。但为什么太监们极力推荐他来调查这大字报事件呢?理由很简单:段颎与前两任同僚都不一样,张奂是铁杆士大夫集团的,皇甫规也自以为跟士大夫们是一伙的。唯有这段颎很例外!他的例外之处,不是无党无派,而是很听宦官的使唤。 段大将军一上任,便拿出了当年剿灭叛乱的精气神,在接到了刘宏的诏书:“务必查出贴写大字报的人”之后,一鼓作气,很快将一千多名大学生抓到了监狱。 正文 第十三章 再占上风(一) 人是抓了不少,但是曹节、王甫等人认为:大学生不过是台面上跳舞的木偶,这一小撮人背后肯定由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在指点挑拨,所以必须把他们的幕后老板一一揪出来,那才叫抓到了主犯,现在只抓住了小鱼小虾,不顶用! 宦官们暗示了抓大鱼的目的后,段将军就开始忙活了起来。第一个就瞄准前任司隶校尉刘猛,先是弹劾,接着抓人,罢免职务,丢到左校劳改营里服役… 整完了刘猛,当然在宦官眼里,刘猛只是个站错队的、工作不给力的、不听他们话的人,只是报复,真正的目标那就是文人集团里那些领袖人物。那么谁又称为下一个倒霉鬼呢——他就是太常张奂。 作为和段大将军齐名的“凉州三明”之一的张奂,自从上次阴差阳错当了一回剿灭窦武的平乱将军之后,这位仁兄已经好久没有出场了。 自从不明真相被宦官利用一回后,张将军事后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后非常后悔;当然,太监们也是懂得知恩图报的哈,就因为这件事,太监们想拉拢这位仁兄,于是就在皇帝那儿请求为张奂封侯,张大人当然是坚决辞让,后张奂因借故举荐王畅、李膺等士族从而得被宦官怨恨,调任为太常。 司隶校尉王寓为宦官党羽,想让大臣们举荐他,百官畏惮,没有不答应的,惟独张奂拒绝了他的请求。王寓很生气,于是诬陷张奂结党营私,张奂便以结党罪免官回家。 当年张奂任度辽将军时,为攻击羌人曾与段颎在对待敌人的政策上有分歧,之前说过就在段将军将敌人堵在山中的时候,给朝廷写信请求继续剿灭,而张奂却给朝廷上书和段颎唱反调,这件事让一直刚猛的武夫段大将军耿耿于怀。如今段颎任司隶校尉,当然就想起了张奂,他想把张奂赶回敦煌,再想办法除掉他。张奂可是太了解这位和自己齐名的哥们了,报复心里极强,当然得想个办法化解这个危机。 张奂毕竟是个有头脑的大丈夫,他琢磨了很久,想到了一个主意,那就是低三下四的给段大人认一回怂,服个软。于是私下给段颎写了一封认错信:“亲爱的段大人,小人张奂我愚昧无知,得罪了大人您,现在我在千里之外把命托付给了您,我是真心真意,您是个仁爱笃实的人,看到我这么可怜;我打发去您那儿的人还没有回来,却又接到了您的信,恩诏很清楚,之前就已经写明了,只是州里、郡县的人都很忙,我现在是延颈企足,忧心惶惶地等待着派去您那儿的人的回报。我父母的骨头虽已腐朽,而孤魂相托,如果蒙您怜悯我,为我说说话,那您的恩泽不但流于黄泉,而且及于后者,这不是我张奂的生死所能报答的,没有毛发的微劳,却想求人丘山之用,这是淳于髡所以拍着大腿仰天大笑的啊;如果您看到我所说的话,一定会讥笑我,但是,还是寄希望于您,为什么呢?朽骨对人本来已没有什么用处了,文王却把他用棺埋葬;死马已再没有什么用了,但燕昭王以为是宝。像文王、燕昭王的德,难道不伟大吗?大凡人之常情,受了冤枉就喊天,在困穷之际,就槌心,现在喊天天不应,槌心也无益,真正伤痛到了极点,我同您都生在同一时代,我现在是一个没有人愿意理会的人,孤独微贱,没有人能听我的心里话,您如果再不哀怜我,我便为鱼肉,我企盼的心一直像东望着回音,没有别的话可说了。” 当段颎看到这哀意绵绵的信,不禁戚戚然,闭上眼,都是金戈铁马,刀光剑影,英雄挥剑向天问路,都不容易啊,同为凉州三明之一哪,况且张奂还是江湖老前辈,如今低头叹气的跟他来求情,情何以堪? 所有人都知道段颎刚猛,杀人不眨眼,然而他也有人性化的一面,读完这封信之后,他顿生怜悯之意,放过了张奂。 从此,张奂彻底告别汉朝的政治江湖,归隐田园,闭门不出,一心修心读书,收徒授学,终于全身于世,了却了一生… 段颎虽然放过了张奂,但是屠刀却没有停下来。当年司隶校尉李暠曾以私愤杀害苏谦,苏谦之子苏不韦立誓为父报仇,曾掘地道潜入李暠的卧室,将李的儿子和小妾杀死,如此疯狂和恐怖当然吓得李暠晚上不敢睡觉,要睡的话,也是对个闹钟,每个小时换一次位置,以防睡梦中遭杀身之祸,据记载:李暠曾在一个晚上九次变换自己的睡觉的地方。可见对苏不韦的恐惧程度。杀了人家的小妾和儿子还不解恨,还要掘其父亲的坟,可见苏不韦对李暠的仇恨程度有多深,掘开其父亲的墓掘后,割下了尸体的头,贴上姓名悬挂闹市……如此恐怖毫无人性的折磨下,李暠最后当然巨大的精神压力下呕血而死。苏不韦报完仇后继续隐姓埋名,等到朝廷大赦才得以回家,为父亲苏谦举行葬礼。 就在段颎在放过张奂一马之后,便想着把苏不韦辟为自己的司隶从事,然而苏不韦可不敢相信段颎会有这样的好心,于是他称病不往,这使得段颎大怒,派了一个叫张贤的人去到苏不韦的家中,将苏氏老小全都杀了,其实张贤是被逼的,因为事先段颎给张贤父亲一杯鸩酒“若你儿子办不成这事,这毒酒你就喝了吧”,所以最后苏氏一门60余人全被张贤所杀。 在京都洛阳城,段颎不过是宦官们手中的一把刀,当张奂离开洛阳时,曹节、王甫等人也只是笑眯眯的欢送了他的离开;是啊,政治江湖是无情的,作为曾无意帮助宦官灭了窦武的张奂,放他回去,都是最好的结果了,从此两不相欠,从此相忘于惨淡模糊的血色江湖吧… 正文 第十三章 再占上风(二) 在王甫、曹节等人看来,杀人也是一种经济行为,必须实现利益最大化,为此,他和段颎约好了,拟定了一封必杀黑名单。黑名单上有原勃海王刘悝、中常侍郑飒、中黄门董腾。 嗯?郑飒?是的,就是之前提起过得那个郑飒,您没有看错。那就奇怪了,这哥们不是和曹节他们是一伙儿的么?如今怎么成了黑名单上的人了呢? 那我只能告诉你,政治江湖里,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玩政治的人都是孤独的,非常地孤独,因为,最后的胜利者只能属于某一个人活着某一个集团,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 利益最大化才是曹、王等宦官考虑的问题。这事儿要从7年前的一件事情说起,当年汉桓帝刘志曾把勃海王刘悝贬为瘿陶王。刘悝一心想要当回他的勃海王,便四处活动,找到王甫这里来了,他告诉王甫:如你能游说刘志恢复我的勃海王,我就给你五千万钱,王甫答应了,可没多久,刘志就驾崩了,留下一封遗诏,恢复刘悝的勃海王爵位,问题就出在这里!当王甫去找刘悝要钱时,刘悝却说我已调查过了,是先帝主动恢复我的王位的,跟你无关。到底王甫在这事上有没有出过力?鬼知道!刘志都死了,死无对证,双方都各执一辞,就谈崩了! 受贿已经成为一种习惯的王甫怎么能忍受得了如此之痛?说得好好的给好处,但是事情成功了却赖账,怎么忍得了?“嗯,你等着,总有一天给你点颜色看看的!”于是一颗仇恨的种子就此埋在了王甫的心中。 如今七八年过去了,这个人他始终没有忘记。如今,整他的机会出现了。 可让王甫纳闷的是,所有人都知道跟他们做对的下场,比如窦武、陈蕃很牛吧?李膺也不赖吧?这帮人声势滔天,几乎劫持了整个汉朝,可最后怎样?不都通通成了浮云了嘛?应该说刘悝应该懂得这个道理,也应该是主动认错,然后加码送钱再加赔罪,但是这家伙竟然没有任何行动?难道他真的不惧老虎的虎威吗?不对,刘悝绝对不是傻瓜,他当年能找人帮忙,足以说明。那问题出在哪里呢? 经过一段时间的打探和调查,终于,王甫发现了这个秘密,那就是 刘悝有后台,基本上是别人怀疑不到的后台,有一句话叫“灯下黑”,这 刘悝的后台正是他们内部的人,中常侍郑飒和中黄门董腾… 好么,这个人竟然是自己身边的人,王甫气不打一处来,好你个郑飒,当初老子拼命把你从火海里救出,今天你竟联合别人坑我,坑得还真狠,那可是哗啦啦五千万钱呢! 于是乎,王甫叫来了段颎! 10月,郑飒再一次被关进北寺监狱,不过,这一次是被自己人弄进来了。王甫让尚书令廉忠给他编了一个罪状:“阴谋迎立刘悝当皇帝,大逆不道…”这样郑飒和刘悝都逃不掉,刘悝被冀州刺史抓了起来,很快,汉灵帝刘宏下诏:赐刘悝死! 10月6号,刘悝及其妾妃11人、子女70余人、伎女24人皆死于狱中,就连傅、相以下王国诸僚属也因同样的罪名被杀。 因所谓的破刘悝谋反案有功,刘宏封王甫等12人为侯。一日为侯,终身受用,王甫终于实现了他杀人利益最大化的梦想,宦官集团再次占到上风,王甫、曹节等人赢了。 正文 第十四章 帝国之殇(一) 刘宏逐渐成熟了,然而东汉帝国也继续滑坡。宫廷内部宦官和文官你死我活的斗争,宫廷外部也是继续像刘宏时代一样,烽烟不断。 公元172年11月,会稽人许生在句章县起义,自称越王、阳明皇帝。扬州刺史臧旻、丹杨太守陈寅二人奉命前往征讨。 12月,司徒许栩被罢官,大鸿胪袁隗升任司徒;就在本月,鲜卑再一次入侵并州。 就在这一年里,南匈奴伊陵尸逐就单于去世,其子继任为屠特若尸逐就单于。 第二年,熹平2年,即公元173年1月,又闹起了瘟疫,朝廷只好向各地派出使节,代天子巡视,向各地百姓及地方政府赠予医药。 到了1月底,司空宗俱死了;2月初,刘宏又一次下诏大赦天下。光禄勋杨赐顶了宗俱的空缺,升任司空。3月,老头子太尉李咸被罢官,过了两个月,段将军段颎升为太尉。到了7月份,刚刚干了不到半年的杨赐又被罢免,由太常唐珍升任司空。转眼到了年底12月份,上任太尉之职半年的段颎也被罢官。 公元173年年底,日南郡邀请国外的翻译翻译文献。鲜卑再一次入侵幽、并二州。 到公元174年的1月份,扶余国派使者也参与到了翻译文献的工作中。 2月26日,刘宏又一次大赦天下,让太常陈耽升任太尉。 3月份,中山王刘畅死,但是史书对其有没有儿子的记载出现了矛盾,一说没有儿子,一说有儿子。、 6月份,刘宏又封自己的侄子刘康被为济南王,让他去赡养自己生父、孝仁皇刘苌。 10月14号,刘宏再次下诏:天下还没有被判刑的罪犯,可以交钱(史书:纳缣,意思是叫绢帛,这里作者理解为交钱)赎罪。 11月,吴郡司马孙坚召募精勇千余人,帮助臧旻、陈寅二人在会稽郡大败许生,将其斩首;另一位诸侯王刘博死,因没有儿子所以取消了诸侯国国号。 到了12月,鲜卑入侵到了北地郡,被北地太守夏育率众击退,因此夏育被调任为护乌桓校尉。接着战败的鲜卑又一次入侵并州;本月,司空唐珍被罢官,由永乐少府许训升任司空。 时间来到了公元175年的3月,议郎蔡邕等人上书建议重新修订《五经》,灵帝批准,命蔡邕手录五经,用古文、篆、隶三种文字刻在石头上,立于太学门外,让进入校园的大学生们都以此“熹平石经”为标准。石碑刚一立起来,前来围观临摹的人就前呼后拥,接踵而至,每天浩浩荡荡都有千余车辆,汉朝的太学门外的接到也是出现了严重的堵车现象。 大文学家、书法家蔡邕的作品,当然会引来文人士族的捧场,所以出现堵车现象实属正常,看来追星的事情自古就有,然而大学生们因此聚集,让一向很敏感的太监们和受太监洗脑的皇帝有所忌惮,因为他们最怕的就是文人士大夫团结,合而为一跟他们对抗,这样即使胜利也得付出代价。 警觉了起来的宦官和皇帝,在3月份又设计了一项专门针对这件事情的法律,名曰:三护法。此法规定:互为婚姻之家及两州人士,不得交互为官监察。听起来确实不错,革除了因裙带关系而升官发财的这种不合理现象;其实是为了防止文官们再次团结!玄妙吧,中国的文字游戏有时候真的很有意思,能玩得让一个人名垂青史,也能玩得让一个人遗臭万年,此种博大精深导致我们现在的大学里不得不为此专门开设一门学科叫:汉语语言文学,去专门研究文字里的玄妙。 如此一来,人力资源部就头疼了,因为选公务员的时候,工作量实在太大,除了要应付考试面试环节,而且还要深入应聘者家中,仔细调查其背景,查一个祖宗十八代,看你根红不红,看你有没有亲戚和某些官员要员有关系。就那么几个人,整天忙的焦头烂额,却工作效率极差,比如长期受到鲜卑入侵骚扰的幽、冀二州的官员就经常是没有遴选到位,导致防务变得更加严峻。此种现象让大文学家蔡邕着急了,怎么说自己和这件事是有关系的,于是他给皇帝写信谏言,但刘宏没有听。那么刘宏最近又再忙啥呢呢?据记载:这集团刘宏了封自己的堂叔刘建之子刘佗为任城王,以恢复半年前绝国的任城国。敢情人家压根就没有将蔡大才子的忧国忧民信放在心上,而是整体琢磨着如何封分自己的族人。 然而,刘宏的封赏族人工作还没有进行完,就被天灾打断了。4月份,七个郡上报遭遇了严重的洪灾。 听说汉朝又遇到了天灾,鲜卑便又一次乘机入侵幽州,反正我是年年骚扰,岁岁入侵,要么快过年的时候,弄点过年的物资,要么等你受难的时候,好欺负! 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洪灾的事情还没有解决完,6月弘农郡及三辅地区又遇到螟灾,好么,洪灾未去虫灾又来!!汉灵帝有些坐不住了,他命令守宫令之盐监,为百姓修渠兴利。而且下诏:凡是受灾的郡,免除一半的田租,受害达十分之四以上的,免于催责。 应付完了洪灾、虫灾,朝廷很缺钱,怎么办?10月23日,刘宏又一次下诏:天下还未被判刑的罪犯,可交钱赎罪!! 下达完求财诏书后,喘了一口气的刘宏接着琢磨封自己族人官爵的事了,研究了几天,刘宏就下诏:封汉冲帝刘炳的生母虞贵人为宪园贵人、汉质帝刘缵的生母陈夫人为渤海王妃。 正文 第十四章 帝国之殇(二) 公元175年,刘宏下达了“改平准为中准,使宦官为使宦者为令列余内署”的诏书。 可能大家看得糊里糊涂了,什么“平准”?什么又是“中准”?我给大家翻译再加解释再添油加醋的润色一下,就明白这道圣旨的意思了。刘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像商人,原来汉朝设置“平准”这个职能部门来调控物价,维持市场的正常运行,比如一斤花生原来5毛钱,但是某年花生欠收,故而一些无良奸商故意涨价以牟取暴利,这个时候呢,平准就发挥作用了,要制定出一系列的政策来调控花生的市场价格,打击无良奸商的非法行为,相当于现在的市场监督管理局加物价局,而“平准令”就是市场监督管理局兼物价局的局长;刘宏在这一年,他下至将市场监督管理局兼物价局的局长由原来的知识分子换成宦官来当。好么,一般情况下,市场监督管理局和物价局的领导必须要懂得市场,学过经济,如今让一个外行来当这个头头,那结果能好么?时间一长,原来所谓的市场监督管理局和物价局,自己先变成了无良奸商,高卖低买,赚的钱一部分入宦官自己的口袋,一部分上交刘宏。 自从宦官们当上了“中准令”控制了经济大权之后,内宫中太监们的官名也换了名字,原来什么什么内侍、内臣之类的,现在统统改名称叫什么什么丞、什么什么令,听上去确实比原来文雅,而且更加高大上。然后太监们和皇帝又拟定了一项规定:后宫中除皇帝及年幼的皇子外,不允许有其他生理健全的男人出现!其实目的很明确,经济大权已全部被太监掌握,谁也无法监督了,这一规定一出,就算是文人士大夫想跟他们作对,也没有办法进来找证据,又不是孙悟空,况且内宫宫门把守严密,是绝对飞不进去的。 本年年,于窴王安国率兵大破拘弥国,拘弥王被杀,拘弥国世子定兴在汉朝戊己校尉、西域长史等人的扶持下继任为拘弥王,不过大难之后,整个拘弥国只剩下了千余人。 公元176年4月,益州的少数民族反叛,被太守李颙平定。刘宏又派出侍御史前往诏狱亭部,平反冤案、放过刑责轻的、停止关押囚徒。 5月,太尉陈耽罢官,司空许训转任太尉。 闰5月,永昌太守曹鸾上书为党人求情,刘宏大怒,命司隶校尉和益州刺史逮捕曹鸾,关进右扶风槐里县的监狱里,最后被判弃市。刘宏紧跟着又下诏,命天下各州郡严查在职官吏,凡是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子、兄弟,甚至只要是五族之内有关系的,全部罢官禁锢。 呵,这一次再也不用和宦官们斗争了,刘宏经宦官多年洗脑,已经对文人集团痛恨异常了,看来太监们的工作真的做得很到位,不战而屈人之兵!! 6月3号,太常刘逸升任司空。7月,刚上任不到一百天的太尉许训被罢官。光禄勋刘宽升任太尉。10月,司徒袁隗罢官。12月29日,光禄大夫杨赐升任司徒。 12月,朝廷选试60岁以上的太学生百余人,让他们担任郎中、太子舍人至王家郎、郡国文学吏的各级官职。 之前说过的那个年年入侵、岁岁骚扰的鲜卑当然今年也不会例外,据记载,其又一次入侵幽州。 到公元177年4月,又出现旱灾和蝗虫灾害,全国大面积受灾严重。 天有不测风云,近年来接二连三出现灾害,刘宏也纳闷了,一直苦苦寻找原因,可能受到某些人的点拨亦或是自己找到的答案:出现灾害,四因为地方官贪污受贿,不顾百姓死活,导致上苍惩罚。是啊,出现天灾,总不能惩罚老天爷吧,那么总得找个原因,最后就找到这么个原因。 于是,月底,刘宏便命令新上任的三公上奏所有贪污受贿的地方官名单,将他们全部罢免。平原国国相阳球也出现在了廷尉问罪的名单中,什么原因呢,因为他为官残酷,但是阳球过去在九江太守任上讨贼立过功,刘宏知道后又下令特赦,还封阳球为议郎。 听说东汉又一次出现天灾,鲜卑也是旧病复发,再一次乘虚入侵边境。 就在发生旱灾、蝗虫灾害的这个月,出现了一件“炒作”事件。 无论任何时候,人只要会炒作自己,博得很多人的眼球围观,那你不出名也难,出了名,你的人生将会有一个质的提升,无论物质水准还是社会地位。 在这个事件中,炒作的对象不是某某明星,也不是某某大才子,更不是某某大官员,而是一群街市上的小混混,俗称地痞,换个称呼叫流氓,合起来就是地痞流氓,为什么这么翻译呢,因为我觉得呀,没有哪个老实巴交的老百姓会天天琢磨炒作这事儿。运营中心也不是某某平台、某某新闻中心、某某电视台,炒作计划也不是某某点子高手、某某策划公司拟定的。那么这个炒作事件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我想用现代的一个事件来衬托叙述。 又一次我在浏览某网站新闻的时候,发现这个一则新闻:某省省委书记的老爹死了,也埋了;但是不久之后,陆陆续续有人前来他的坟头哭泣,哭得那叫伤心啊,焚香烧纸,极度悲痛之情溢于言表……这哭一次两次的,别人都以为这是他自己的亲人死了,如此伤心哭泣也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然而过去了很多天,这批人天天来哭泣,都是智商正常的大活人,如此做法便引来周围人的注意,有知情者知道这坟里埋的是省委书记的老爸,便上前去打听,原来是哭泣者是一家人,据说跟坟里面躺着的那个尸体以前是非常非常非常好的朋友,过命之交,知情者便将此事告知省委书记,省委书记听说此事之后,也很纳闷,自己也花甲之年了,父亲的大半辈子所有的人脉关系他都知道,怎么不知道有这么一家人,还如此对待自己的父亲,于是好奇加感动促使他亲自接见了这一家人,闲聊之际,发现这家人对他父亲生平描述经常是驴唇不对马嘴,露馅了!省委书记刚要发作,这家人见状齐刷刷跪倒磕头认罪,眼泪鼻涕如泉涌一般,哀嚎之声比自己死了老娘还难过,请求书记原谅,顺便帮忙办某某事情,事成之后,多少多少孝敬钱,有可能的话,上坟的事情以后都交给他办了…… 洛阳市的这帮混混的做法和上面描述的这件事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他们去的坟头,是前任皇帝刘志的坟头,边哭边喊:我们是宣陵孝子,以前和皇帝您有多么多么好,您的圣恩有多么多么隆重!此举便引来无数人的围观,其中也有宫里出来的人,于是这件事就传到了现任皇帝刘宏的耳朵中,刘宏一听这帮人如此孝顺,这么有感恩心,便下诏将他们全部封为“太子舍人”。 哇!外面的旱灾虫灾闹的百姓们食不果腹,整天饿肚子,而这小小的一哭,就哭成了太子的门客,管吃管吃,整天那是拍马闲聊,吃的山珍海味,喝的美酒佳肴。 正文 第十四章 帝国之殇(三) 公元177年7月,司空刘逸罢官,卫尉陈球升任司空。就在本月,汉灵帝刘宏亲自撰写《皇羲篇》50章,又在天下招聘了一些能写文章的、文笔较好的、字写得漂亮的人,将他们的编制放在了鸿都门下;皇帝首先开始招聘门客,此举具有带头作用,很快就有人效仿,比如侍中祭酒乐松、贾护等人还招徕了许多人,所谓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他们招聘的这些人中,也不乏能言善辩之士、溜须拍马之流,凭借着三寸不烂之舌,在皇帝哪里极尽舌技之能事,所讲出来的东西当然皇帝不反感,还很受用,博得皇帝开心了,皇帝就给他们一个官坐。 啊,敢情汉朝在这个年代,不用十年寒窗、上京赶考也能获得官职,而且获得方式也很轻松,那就是你的语言功能比较强大,能说会道会忽悠皇上,忽悠高兴了,官也就到手了,而且还没有试用期,多好的事情啊,光宗耀祖也不用那么费劲儿了。 刘宏呢,在这帮人整天忽悠簇拥之下,很快便忘记了自己的皇帝身份,皇帝职责也履行得不大好,祖宗的庙宇也好久没有去上香了……作为此时大汉公司的执行董事长,刘宏不思进取的态度让很多朝臣开始着急了,如此下去,公司会有倒闭的危险啊。 实在看不下去的蔡邕蔡大才子便给皇帝写信,说董事长应该以公司的事情为重,大家都靠你吃饭,而且你不应该给没有一点功劳靠着忽悠你的功夫的人职位,还有,就是您不能忘记祖宗,市场去祭祀祭祀祖庙,毕竟大汉的江山还要延续呐!也不知是蔡大才子的文章写得好,还是刘宏自己也感觉到此种做法不太正确,反正刘宏看了蔡邕的信之后,便将前段时间靠着“炒作”起家的那帮地痞流氓降职,由原来的太子舍人将为丞、尉,还表示,就在10月,朕将亲自迎气北郊,行辟雍之礼。 看到皇帝开始听取大臣的意见了,很快便有人乘热打铁,给刘宏进言了:尊敬的万岁,这个鲜卑,年年骚扰我大汉,岁岁侵犯我边疆,每逢过年过节亦或是天灾人祸的时候,纵兵抢掠……恶性种种,恶贯满盈,应该是到了给他们点颜色看看的时候了,不然这些叛贼还以为我大汉是好欺负的呢!听了护乌桓校尉夏育、护羌校尉田晏、中常侍王甫等人的进言,刘宏觉得言之有理,这鲜卑入侵的奏折朕可是经常御览,乘着天灾人祸来犯亦是让人大大可气,于是乎,刘宏决定出兵讨伐……当然朝臣中也有持反对意见的,比如蔡邕蔡大才子,但是已经做出决定的刘宏没有听进去。 决定下了,作战方案是:汉军兵分三路:夏育从代郡高柳县出发;使匈奴中郎将臧旻与南匈奴屠特若尸逐就单于从雁门郡出发;封田晏为破鲜卑中郎将,从云中郡出发;三路各有万余骑兵,出塞2000余里讨伐鲜卑! 综合斥候的报道和各方收集来的作战侦查报告,鲜卑头子檀石槐也做好了应对方案,将部队分为命东、中、西三部大人分别迎战三路汉军。 这其实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斗,三路对三路,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但是事实证明,鲜卑的三路人马都是勇者,因为他们都取得了胜利!按理说,三路人马,按照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说法,三路中出现勇者的概率也应该在百分之三十左右啊,然而概率事件是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靠概率事件来推论战争的胜率是不靠谱的。 三路大军不但一路都没有取得胜利,还都败得很惨,粮草辎重全部丢失,将领们也只带了十几个保护他的人杀出重围,抱头鼠窜而回。 没有达到刘宏预想的战争效果,反而很丢脸,大汉国威也沦丧殆尽,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当夏育、臧旻、田晏三将刚逃回国内,立刻就被送进了监狱。后来三人出钱赎命,才勉强留下了一条命,但丢了官,成了平头老百姓! 罢了直接执行作战方案的三个将领之后,刘宏还不解气,11月份,又让太尉刘宽、司空陈球回了老家;还得考虑赚钱,因为本来国库里就没有多少钱了,这次出征又花了不少,刘宏便又一次下诏:还没有被判死刑的犯人,交钱抵罪! 12月3号,太常孟彧升任太尉。29号,司徒杨赐罢官;太常陈耽升任司空。反正东汉末年,作为朝廷的忠臣,三公也是经常换人,读者就习以为常吧,至于理由,是书上或没有记载,或寥寥数笔,总之一句话,就是看着不顺眼或者得罪了太监也或者是皇帝不高兴就换了是经常发生的事情。本月,永安太仆王旻下狱论死。 再说说鲜卑吧,以前只是骚扰侵犯,没有吃的了就去抢,逢年过节所需要的花费也邻居家拿,但是从来没有和汉朝军队正面交锋,不知根底;这一次打败汉军让他们彻底的忘乎所以了,原来汉朝军队也只是空皮囊,纸老虎而已,没有什么可怕的。于是乎,到了12月份,鲜卑大举入侵辽西郡,这次他们是志在必得,根据侦查,辽西郡的太守赵苞刚刚上任,目前正在派人去接他的母亲与妻子来辽西郡团聚。所以鲜卑立刻派出大批特务侦查部队,在辽西郡治阳乐县以西约45公里的柳城,将赶路的她们全部抓走。当赵苞率二万骑兵出城与鲜卑军对阵时,却见对方阵营中押着一个人出来了,赵苞定睛一看,正是自己的老母亲!赵苞顿时陷入了困境,良久,只能远远喊话:说自己不能因私废公,还请母亲大人原谅;赵苞的母亲也深明大义,遥喊道:“人各有命,忠义不可有亏,儿当勉之”,好一个伟大的母亲啊。 鲜卑本想利用此招不战而屈人之兵,却没想到是这个结果,气愤的他们撕票了,将赵太守的家属全部杀死。看着自己的亲人在眼前一个个被杀,赵太守誓死报仇,底下的看到此情景也深受感召,纷纷义愤填膺,拼了命地往前冲,于是汉军如打了鸡血,勇不可当,大败鲜卑,赵苞将母亲与妻子的尸首抢回,上表朝廷,请求辞职归葬。灵帝同意,并且派人前去吊丧慰问,还封赵苞为鄃侯。封了侯,正当准备重用赵苞之际,却不曾想赵苞就在母亲的坟前说出这样一番话“食禄而避难,不忠;杀母而全义,不孝!像我这样不忠不孝的人,哪还有面目立于天地之间”就在母亲的坟前,赵苞呕血而死。 正文 第十五章 商人本性(一) 史书记载,公元178年1月,合浦、交趾二郡的乌浒蛮反叛,并招引九真、日南二郡之民一同反叛;可见此时东汉外部并不平静;而宫廷内部,太尉孟彧被罢官,2月3号,光禄勋袁滂升任司徒。 到了2月,刘宏又下令设置鸿都门学。之前我们说过,刘宏不是亲自做《皇羲篇》,然后又招聘了一些能写能说的人,将他们的编制放在鸿都门下么,那么这个鸿都门学是什么?我就不用在网上查找或者在史书查找这个名词的来源了,就按照我们现代人的理解去解释也未尝不可,上一次招聘到鸿都门学里的人,就是皇帝的门客,天天陪皇帝吟诗作赋笑谈风月的一些人;这一次再设置鸿都门学,就是皇帝将钦定某某某高校为全国最高学府,比211或者985要高一个档次,培养出来的那都是有用之才,毕业之后,都会被地方州郡或中央三公辟召,任州刺史、太守等外官或尚书、侍中等内官,甚至还给他们封侯赐爵。 我想,这个所谓的高等学府培养出来的学生恐怕质量不怎么样吧,想想皇帝之前都招聘的一些什么人放在这个学府里,那是一帮大忽悠啊,多年忽悠经验,去培养一些小忽悠;若长时间不断去培养这样的大忽悠,那全国各族人民岂不要遭殃啊,这样的忽悠团队岂不上可忽悠天子,下可忽悠黎明,中忽悠文武百官,读到这里,我由衷的为刘宏的这个政策而担心啊,也为大汉的将来忧虑。 想想当年秦始皇,那可是历史第一人,事业型皇帝吧,比刘宏应该要强很多吧,结果最后还是躲不过以徐福等人为代表的忽悠团队,可见忽悠的力量。 那么,在所谓这样高等学府出来的人,会逐渐形成一个势力集团,他们能属于士大夫集团吗?答案是否定的,首先知识分子阶层就不接受这帮大忽悠,我将他们划分为另一个集团,即忽悠集团。 3月21号,刘宏改了年号,新的年号叫“光和”,又一次大赦天下; 我们读东汉历史的时候,经常会看到大赦天下,又一次大赦天下等频繁出现,我觉得皇恩浩荡却不见得对社会有什么好处啊,比如水浒里的宋江等人,杀了人到处躲藏,经常和三教九流一起喝酒说的一句话就是:等皇帝大赦天下,我们就安全了,不用躲藏了。试想,宋江还算是罪犯里相对较好的,最起码讲义气,心里还能装下老百姓,但是不是所有的罪犯都像宋江啊,有的杀人犯那是故意杀人,比方桓帝时代的张成父子,打听到内部消息之后,头一天杀完人第二天皇帝就大赦天下,真的是大赦天下的政策并不能表现为皇恩浩荡! 3月份,太常张颢升任太尉。 4月,司空陈耽罢官。太常来艳升任司空。 就在刘宏改了年号的这一年,东汉王朝皇宫内发生了几件怪事,你说他是灵异事件?貌似不像;你说他是诡异事件?好像也不像。怎么样判断?且听我讲给你听: 这年4月,侍中寺有有只母鸡长出了鸡冠,打起了鸣,太监们经过多天观察,发现这只母鸡竟然变成了公鸡。 5月3号,有人看见一个全身白衣的人进入了德阳殿门,众人觉其诡异,召集大家去寻找的时候,那人却又消失得无影无踪。 6月29号,有黑气突然坠落于温德殿的东庭中,长十余丈,形状似龙。 宫廷内出现了种种怪事,让刘宏很虚,于是就和手下的一帮大臣在金商门开会研究,主持人为刘宏,会议开始,刘宏就最近几个月的怪事做了总结,然后让大家发言讨论,共同研究出一个应对的方案。杨赐、蔡邕其实早就写好了对这些怪异现象的分析书,看到皇帝如此说,便很快先后拿出来直接交给了皇帝,皇帝看了之后,也只是唉声叹气。刘宏看了一会儿杨赐、蔡邕的上书,就想上厕所了,皇帝一起身,后面伺候的太监曹节当然也得动弹,曹公公可是一直想知道蔡邕和杨赐写了些什么,为什么皇帝老哀声叹气,乘着皇帝起身穿衣服的机会,曹节已经快速浏览完了蔡邕和杨赐的报告内容。 会议结束,曹节等人便将蔡邕、杨赐等人就接连出现怪事的分析报告内容抖了出去,凡被蔡邕点名批评到的赵娆、霍玉、程大人、张颢、伟璋、赵玹、盖升等人自然与蔡邕有了矛盾。 好你个蔡邕,竟然借着宫廷出现的怪事来搞我们的黑材料,有你好吃的!凡是被蔡邕得人提到并且批评的人,自然怀恨在心,总想找机会报复。 机会说来就来,蔡邕与大鸿胪刘郃本来关系不好,蔡邕的叔父蔡质也与中常侍程璜的女婿将作大匠阳球不和;程璜甚至还觉得蔡邕奏章中所说的“程大人将为国患”说的就是自己,于是给在皇帝面前给蔡邕穿小鞋,他给皇帝上交了一份小报告:蔡邕、蔡质叔侄曾数次因私事请托刘郃,但被刘郃拒绝,于是蔡邕想报复,有害刘郃之心。 看了这份小报告,刘宏便派尚书将蔡邕召来问情况。蔡邕当然说是子虚乌有的事儿,后来还上书自辩,然而刘宏最终还是听信了程璜的话,下令将蔡氏叔侄关入洛阳监狱,严加审讯,有关部门也深入贯彻落实程璜大人的精神,最终判定蔡邕“仇怨奉公,议害大臣”这样大不敬的罪名,判决书已经放到了皇帝的桌面上。 皇帝只要一挥红笔,那么判决书就立即生效,蔡大才子也就一命呜呼了,然而就在皇帝将要批准这份判决书的时候,有一个人出现了,他的出现,让蔡大才子又多活了14年。 正文 第十五章 商人本性(二) 皇帝刚刚要下笔御批蔡邕的判决书,突然一个人跪下了“陛下且慢!”,刘宏太后一看,原来是中常侍吕强。 接着吕强就说了蔡邕的各种好话,态度诚恳,说得及其感人,刘宏被打动了。于是,刘宏赦免了蔡邕的死罪,改为:蔡氏家族全部受髡钳之刑,流放朔方郡,且遇赦不还! 可怜啊,学富五车的蔡大才子最终还是离开了这个朝廷,离开了为老百姓谋福利的职位,同时也断绝了实现自己理想和报复的唯一路线,受刑流放,带领全家去到那个边远的朔方城。然而阳球并不想就此放过蔡邕,于是派刺客潜伏在半路上,准备干掉蔡邕,但是蔡大才子的名气实在太大了,名人效应的影响力也是相当强,强到可以救他的命;话说这刺客都已经埋伏好了,但是他仰慕蔡邕的才气,也哀叹蔡邕的运气,最后他放弃了刺杀行动,消失在了公众的视线。 得到刺客没有刺杀的消息后,阳球暴跳如雷。但是后来冷静下来的他又不得不想其他的办法除掉蔡邕,想什么办法呢?贿赂朔方郡的地方官,给了朔方郡某位官员很多钱,意思很明确,就是找个机会下黑手,干掉蔡邕!然而阳球做梦也不会想到,朔方郡的这位官员竟然和之前的那位刺客一个想法,不但没有下黑手,还秘密告知蔡邕,让他小心防备。 9月,太尉张颢罢官,太常陈球升任太尉。司空来艳去世。 10月,屯骑校尉袁逢升任司空;也就在本月,刘宏和自己的皇后宋氏闹了矛盾,大发雷霆之下令废去宋氏皇后之位,囚于暴室中! 宋氏皇后是何许人也?还记得之前我们讲过得王甫陷害渤海王刘悝的故事吗?宋氏皇后就是渤海王刘悝的妻子的侄女。混迹政治江湖多年的王甫这六年来一直担心宋氏皇后在已经成熟的皇帝面前吹起六年前被诬陷致死的其姑妈一家的枕头风,因此一直在想办法除掉宋氏皇后!他琢磨了很久,终于想到一个妙策,那就是小报告加枕头风,实施步骤为:首先他在皇帝面前打小报告,说宋皇后因为陛下对其疏于宠爱,所以对陛下十分痛恨,用旁门左道妖术诅咒你,让你早点死!第二步就是让周围的自己人在皇帝面前天天给皇帝洗脑;第三步就是发动平时嫉妒宋皇后的那些侍寝的妃子轮流给皇帝吹枕头风。接受了这么多年太监洗脑教育的刘宏耳朵根子本来就软,这么一闹,那还不真的信以为真,于是乎,刘宏下诏废去宋氏皇后之位,囚于暴室中,不久宋皇后便因忧而死。宋皇后的父亲宋酆及兄弟等人,被牵连诛杀。尚书卢植上书为党人及宋皇后诉冤,但刘宏不听。 11月,太尉陈球罢官。12月12号,光禄大夫桥玄升任太尉。 再说鲜卑,虽然上次被赵苞帅军打败,却没有伤及元气。但是年年入侵、岁岁掠夺的习惯没有改变,所以这一年,鲜卑又入侵酒泉郡。此时,南匈奴屠特若尸逐就单于去世,其子呼征继任单于。 鲜卑入侵就入侵吧,反正刘宏此时已经习以为常了。在宫内,还得按照自己的计划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他周围天天围绕着一帮他之前招聘的那帮大忽悠当然不会闲着,他们整天琢磨如何才能扩大自己的势力,有人就忽悠皇帝:为鸿都文学乐松、江览等32人图象立赞!意思很简单,就是要为这所谓的大学者们做一个名人传记,并美其言曰:以劝学者!表面上看,这个主意是相当不错的,因为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扩大名人的影响力无疑会给社会带来正能量,让很多人有了学习的榜样,然而鸿都门下的全都是一些大忽悠,这扩大影响力,应当起的是反作用。所以当时尚书令阳球上书劝谏,但刘宏不听。 本章的题目是商人本性,那么这个商人是谁呢,皇帝刘宏。那么为什么说其具商人本性,且听我接下来的故事。 在这个世界上,人不按性别分,也能分为两类,一类是爱财的,一类是不爱财的;对于爱财的人来说,整天都盯着钱,今天能赚或者能挣多少,明天又能赚多少,每天都有一个赚钱计划,会为了钱而奔波一生;对于不爱财的人来说,其实钱只是附属品,只要能满足生活必须,那么花多少挣多少其实无所谓;但是刘宏却属于前者!那么,贵为一国之君的刘宏要什么有什么的,还那么贪财,如何解释? 我在网络上偶然看见一个队历史很有研究的人写过灵帝这么一段话,自认为此人对刘宏是非常了解的,这段话我复制过来,以供大家阅读: 认识一个人,首先必须认识他的童年。一个人,无论他飞多远、爬多高,童年记忆几乎可决定他将来的人生走向。所以要想了解汉灵帝刘宏,必须从他的童年开始!刘宏出生时,尽管挂着刘氏后裔的名称,也有一个解渎亭侯的爵位,但一直要向上追溯到他的玄祖,才是汉章帝刘炟。所以皇位离刘宏是如此的遥远。刘宏早年穷得叮当响,生活相当困苦。估计能吃上几顿好饭,他就已灿烂到天上去了!造化弄人,命运却安排了这样一个结局:汉桓帝刘志驾崩后,窦太后让这个贫穷得没一点支持率的皇族后裔一步登天,仿若置身梦境! 刘宏当了皇帝后,内心常常窃笑一个人:他的前任汉桓帝刘志。为什么嘲笑?笨呗!身为皇帝,竟不会捞钱,傻瓜一个… 是啊, 骂人家傻瓜的,往往都自认为聪明。聪明的刘宏不准备当一个“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皇帝,而是要把天下当成可以买卖的私有财产! 那么这个世界上什么最值钱?猎头会说是人才;房地产商会说是土地。但刘宏却说:都不对!天下最值钱的不是人才,不是土地,而是控制人才与土地市场流通的官爵! 正文 第十五章 商人本性(三) 说起商人本性,一般的商人都是以产品流通来获得利润的,但刘宏却利用手中的权利, 将帝国的官位当成了买卖的产品。那么出售官爵需要一个机构来管理,于是刘宏就成立了一个叫“西园官邸”的公司,该公司对全国各类官位进行了明码标价,制定出了各类规章制度,宣传广告公司产品,等等,反正该公司具备一切所有其他公司都具备的经营手段,除此之外,他还有一项别的公司没有的得天独厚的经营条件:不考虑经营活动是否合法。该公司的董事长当然是刘宏了,他收益最大,接着是公司的枪杆子宦官,跑腿加好处费,最后还有后期进入公司的鸿都门下的大忽悠,作者将这些组成的势力统称为笔杆子。 多年来,在董事长刘宏的高超的、智慧的、英明的领导下,该公司已经形成全国最大的以“买卖官”为主打产品的上市公司,而且公司宣传部门工作也是十分到位,导致全国人民都知道公司产品品牌,而且知道每种不同的产品的价格,比方说:两千石官员2千万钱、四百石官员4百万钱、卿5百万钱、公1千万钱,另外假如你是以才德被推荐当官的,可以考虑以1/3-1/2的价格卖官;同时全国老百姓也知道交易方式:现场一对一!什么叫现场一对一呢,就是想当某个官,就来到公司的报名现场,一手交钱一手交官印,此所谓现场一对一;该公司虽然有经验活动不受法律限制的优越权限,但从来都是诚信经营,产品价格公道,多年来从无忽悠的做法,比方说你交了钱对方不认账,这种事可是没有发生过。 除此之外,刘宏董事长为了能让公司得到更多的利润,经过多日冥思苦想,阅读了各大公司的营销方案,终于悟出了只有现代房地产的经营模式:如果客户没有足够的钱,那么你就先交个首付,等你上任之后有了工资,并且在官位上捞到了钱,届时在连本带利一起还。 刘宏对多年来公司的经营状况很满意,他认为,公司能有现在的成就早已超过了他的祖先刘彻的成就,说道这里,要提一下,刘宏并不是大汉王朝唯一一个买卖官的皇帝,那位历史上比较出名的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也曾经开过这样的公司,不过刘彻的公司远不如刘宏的公司,而且在产品的质量和规格上,也是有十分的差距的,刘彻公司的产品是专门腾挪出来的不重要的官衔,而刘宏公司的产品是全国各地体制内三分之二的官位,无论官职大小,一律进入市场;刘彻公司经营获得的利润全部用于军需,扩大军需打匈奴,而刘宏公司获得的利润,全部进入刘宏的私人账户和太监们的私户了;因此,刘宏也当然有骄傲的资本,因为至少在开公司这项事业上,他比汉武帝还优秀。 “西园官邸”公司在那个年代,是汉朝每一个求职者向往的单位,里面活轻待遇好;公司文化:忽悠文化。关于公司形成的这种特有的文化,我要详细解释一下,为何要解释公司的文化呢,是因为在我看来,任何一个公司或者经营主体,做到最后达到最佳状态,就会形成一种文化,企业独有的文化,而这种文化就会影响到所有的消费者,通过文化来推广公司的知名度比任何广告手段和营销手段都方便,所以,企业文化才是所有公司里的核心部分,企业文化包括管理文化、产品文化、经营文化等等。 那么,“西园官邸”公司的文化为什么叫忽悠文化呢?首先企业的内部,管理层面上的人,上至刘宏,下至公司各职能部门的科长,除了履行本职职责工作外,还有一项工作,就是捞好处,好处就包括钱和升职,而捞好处就得靠忽悠,忽悠对象包括上司和下属,忽悠上司的工作手段主要包括请领导赏脸吃饭、给领导偷偷塞钱、帮领导解决家庭困难、替领导出头当挡箭牌等等,有了这些手段,再加上酒桌上、平时工作中拍领导马屁等语言忽悠手段,让领导一满意一高兴,没准哪天某个职位一空缺,领导就想起自己来了;忽悠下属的工作手段主要有暗示法、直接索取法、传输感恩理念法等等,暗示法顾名思义就是在某方面暗示下属,比如领导把你私下叫到办公室,关上门,然后悄悄告诉你,我们公司某某处某位领导要升迁了,经公司研究决定要提拔你,现在我私下征求你的意见……这就是所谓的暗示,那么得到暗示的你肯定欣喜若狂,这么多年战战兢兢勤勤恳恳,不就是为了这一官半职么?等你冷静下来,肯定会琢磨怎么样给领导送礼,来保住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后面的直接索取法和传输感恩理念我就不用多解释了。就这样,该公司一级一级的多年忽悠在公司内部形成了忽悠文化。其次在企业外部,公司宣传部门当然是各种忽悠,已取得消费者的信任。从企业经营的角度出发,我认为刘宏的“西园官邸”公司有次独特文化也无可厚非,因为刘宏身边的人就是大忽悠,这也是诸葛亮后来告诫刘禅“亲贤臣、远小人”的真正原因之所在。 刘宏喜欢忽悠文化,整天被人拍马忽悠他很受用,对公司内部太监们、佞臣的贪污受贿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然而刘宏在对待另一类人时,绝对两只眼都是睁开的,而且是满脸杀气,这类人,就是所谓的士大夫党朋。 其实这也怨不得刘宏,这也跟他的成长环境有关,当他正在成长的阶段,就是天天被太监洗脑的,这种对士大夫党朋的深深防范也是受太监们的影响的,所以不能将所有的罪责和唾骂都归于刘宏一人。当然身为大汉的天子,一国之君,远离文人士大夫集团,就没有治理天下的智囊团队,做任何事情都缺乏理论基础,也缺乏做事原则和准则,与其说是刘宏昏庸,还不如说大汉王朝真的气数将尽。 正文 第十六章 再谋对策 ?其实,刘宏的智商算是正常的,从记载不多的对话中,可窥其反应能力。据记载有一次,刘宏就曾经问侍中杨奇:“你觉得朕和桓帝哪个好?”杨奇心理好笑,但是反应也很快,便答道:“额,陛下与先帝相比,正如虞舜比德唐尧!”。 这句回答皇帝的话很玄妙,言外之意就是你和桓帝其实差不多。但是很少有人能反应过来,但是刘宏第一时间反应了过来,很不高兴了,有点赌气地说道:“卿真强项,不愧为杨氏子孙,他日你去世下葬时,恐怕也会像你的曾祖那般,有大鸟齐集吧!”。 此后不久,杨奇就被赶出中央朝廷,去任汝南太守。 公元179年春天,大疫,灾祸发生了,当然要安抚天下呀,于是刘宏就派常侍、中谒者巡行天下,赠予医药。 这年3月,司徒袁滂罢官,大鸿胪刘郃升任司徒。22号,太尉桥玄罢为太中大夫。而太中大夫段颎升任太尉。司空袁逢罢官。太常张济升任司空。 到了4月1号,又一次出现日食。 此时的宫廷,其实危机四伏。前段时间,王甫、曹节等人和段颎联手组成了联盟,想笑傲天下,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当然不是!所谓物极必反,螳螂捕蝉的谚语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光靠王甫、曹节等人和段颎三人组成的联盟想笑傲天下,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想达到一手遮天的目的,还需要不断扩充实力,壮大联盟力量,所以这些人的父兄子弟、裙带关系都被任命为卿、校、牧、守、令、长,一时间该联盟耳目布满天下,确实达到了翻云覆雨的目的,但是当他们在做贪污腐败、冷血杀人的工作的时候,已有一只黄雀都在背后死死的盯着他们! 这只黄雀,没错,就是文官集团。 七年前,廷尉陈球为窦太后下葬一事,在朝廷上仗义执言。这之后,陈球已调动了好几次职位:廷尉、司空、廷尉、太常、太尉、光禄大夫,再到现在的永乐少府。由此可见,陈球的能耐还不是一般的强。他在中央当官,就像是旅游一般,换来换去都是好位置。当然陈球也深知:凭自己一个人,是拿不下宦官集团的。所以他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很快,他就寻找到了他的第一个联手对象:皇族代表、司徒刘郃。 然而司徒刘郃到底中用不中用呢?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东汉末年,皇帝都是软蛋,皇帝不铁腕,那么他的皇族能有中用的吗?但是陈大人却持不同的看法,他对此人还是充满了信心的。 他认为:第一,刘郃的哥哥刘鯈曾与窦武一起扶持刘宏登基,窦武一倒,刘鯈也被杀了,刘郃与宦官们有着杀兄之仇;第二,刘郃完全有实力与宦官相斗,因刘郃的岳父是中常侍程璜,这是强大的后台。 “嗯!理由成立!”陈大人打定了主意,便开始了自己的游说工作:“你哥哥是被曹节等人害死的,难道你不想报这仇吗?如你想报,我有一个不用你出面就能解决问题的省事办法,你只需要上表推荐一个人,即可大功告成!”。 听了这番话的刘郃,沉默了。杀兄之仇当然要报!问题是太监集团绝对不是那么好对付的,想要报仇也要有十分万全的方法策略,不能乱来,如这事谋划不密,那会反被蛇咬的。 还没有听完陈球后面的话,刘郃就委婉的拒绝了:“不是我不想报仇,只是现在全天下都是宦官们的耳目,我担心事情还未开始,人家就先把刀架到我们脖子上了”。 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学会了乌龟法,得缩头时且缩头,甚至一直缩头,总有乌龟伸出头的,此人就是尚书刘纳。这位仁兄性格耿直,跟宦官集团那是一直都水火不容,所以被贬为步兵校尉。当他听到刘郃如此表态,便占了出来质问刘郃道:“你是国家栋梁,眼看国家被太监弄得乌七八糟,你忍心不站出来吗?”。 是啊,上升到国家安危的层面,确实能刺激到刘郃,无论怎么说,大汉天下是他刘家的天下,大汉王朝是他刘家的王朝,被宦官祸害当然要反击,不然到最后,可能这个姓刘的王朝真的会不保。 于是乎,刘郃便问陈球:“哥们,接着说下去,推荐什么人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看到刘郃态度有所转变,陈大人便一字一句地说了出来:“只需要推荐你们家的亲戚、卫尉阳球为司隶校尉,这样一切ok了!” 听到了阳球的大名,刘郃算是心理有点底了,便默默地点头称是。 陈球、刘郃、刘纳,阳球,这临时拼凑成的联盟能不能扫灭宦官,其实主要希望不在前三个人,而在后面推荐当司隶校尉的叫阳球的人!这哥们可是个厉害角色,他出身豪门大族,从小性刚烈,崇尚法家,好剑术,弓马功夫十分了得。年少时曾有一不知好歹的官吏欺负了他老妈,欺负到什么程度,没人知道,反正这事以后,阳球纠集数十少年,把这位当官的官也全家都给灭了,从此阳球的名声,就在江湖中传开了… 猛人的名声大了,就被举荐为孝廉进入了官场,成为候补的尚书侍郎。后来九江郡盗贼不止,有人推荐说说阳球有能制服这帮家伙,中央便任命他为九江太守去上山剿匪,结果阳球不负众望,很快就把盗贼给灭得干干净净,后来盗贼们只要一听到阳球这个名字,肯定二话不说,望风而逃。就这么一个杀人不眨眼的猛人,不但名声、官声在外,具备推荐的条件,而且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非常痛恨太监,早都准备好了刀子,准备弄死这帮男不男女不女的家伙们了。 这一切,都已经被陈球纳入了谋划对付太监的计划书里。 加之最近,太监和段将军组成的这个联盟已经无恶不作,杀人不眨眼,这让阳猛人更加痛恨宦官。 正文 第十七章 实施计划(一) 话说太监和段将军组成的联盟已经达到了无恶不作、杀人不眨眼的地步。 作为联盟头目之一的王甫有一养子,在沛国担任国相,虽贵为国相,却是个十足的变态狂,据说他每当杀人的时候,都充分展现了虐待狂的变态本性,先把人分尸,放进囚车,然后张贴罪犯海报,沿郡县展示。如果遇到大夏天,尸体腐烂严重,也不能耽误展示期限,尸体上的肉腐烂掉落了,就展出骨头架子!十足的变态狂、虐待狂,据不完全统计,王吉在沛相任上五年,共杀人万余。 变态狂折磨人的消息当然会不胫而走,传入阳球的耳朵里,每当阳大人听见这等变态消息,便会拍案而起:“这帮魔鬼,将来如果有一天老子牛了,一定将你们统统弄死!” 对于这一切,廷尉陈球当然是心知肚明的,当然经过总结前人教训和自己多年潜心研究宦官集团的他更清楚,要收拾这帮没有人性的太监们,就必须找个猛人,同时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铁腕手段才能达到目的,绝对不能给这帮毫无人性的、不讲道理的阉人喘息之机,否则会不但打不死狼,反而会被狼咬死。但是,他却不能等太久,首先他年龄也大了,快退休了,加上此时的大汉三公职位调动频繁,没准哪天得罪谁了,举起铺盖走人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其次是宦官祸害国家的时间越久,大汉的寿命也会越短。所以,除掉宦官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不能等,也不可能酝酿很多年,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最好的战机和制定最佳计划是他必须要做的事情。 当陈廷尉看到了阳球这位猛人时,他立刻就来了精神,脑海里迅速拟定了一个除掉太监的计划,计划的核心当然是除掉宦官集团,手段是借用阳猛人的刀,要借用阳猛人的刀,还必须让阳猛人担任司隶校尉这个职位,阳猛人要担任这个职位就必须有人支持,不是什么人支持都可以,而支持的人必须要具备如下条件: 1、必须是文官集团的人; 2、必须是说话有分量的人; 3、必须是可以联手的人; 于是乎,这个计划的第一步就是找人,找适合的人联盟,现在联盟的人算是找到了,他 们就是上一章所提过的陈球、刘郃、刘纳。 那么下一步,当然是举荐阳球来当这个司隶校尉了。说到这里,很多人都会有疑问,司隶校尉这个职位真的有那么厉害吗?就连三公经常都受宦官欺负,何况一个司隶校尉呢!那么这个官位真的有那么特殊吗?真的能对付十分难缠的太监集团吗?答案是这个职位真的很特殊,确实有对付太监的能力。 司隶校尉,旧称卧虎,是京城里的监察官(貌似有点像电视剧开封府尹府包拯那个职位)。但这个监察官有点特殊,有独立的武装精锐部队1200人,有了合法的装甲部队配置,当然出击效果就不一样了,作为大内总管权倾朝野的宦官,对这支装甲部队那也至少会忌惮三分的!如果这支装甲部队有一个痛恨太监的阳球领导,那太监们就不知会忌惮三分了,而是会忌惮十分了。所以陈球要刘郃做的,就是尽力把阳球推到司隶校尉的位置上,只要一权在手,王甫的死期也就不远矣… 第二步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陈球、刘郃、刘纳、阳球联盟已经私下达成了协议,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一个推荐阳球的借口。 借口说来就来,那就是公元179年4月1号愚人节这天出现的日食!这里还有多说一句,此时的汉朝,三公的任免有时候也跟天象、灾祸挂钩的。 日食发生的时间真的太巧了,因为段颎刚刚上任三公之首的太尉还不到十天。其实阳历的4月1日才是愚人节,而古代是农历算。所以不算是节日,然而命运仿佛跟段颎开了一个愚人节的玩笑。 刚刚上任就天象异常,没办法,人不能跟天斗啊,于是乎段颎就上表自我弹劾,然后呆在家里等候处分。 历史的安排有时候真的很玄妙,比如当年窦武领兵攻打宦官,鬼使神差张奂就恰好那一天回来述职,结果被太监利用。现在这种巧合事情又发生了,就在日食发生的这一天,段颎在家等候处分,王甫也休了假,没有出门;又巧的是这一天,刚被任命为司隶校尉的阳球要入宫谢恩。这几个巧合在同一天发生,注定这一天要被历史记载,也注定,这一天会发生很多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