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周书》 度训解第一 题解:度训,是对法度的解说。

天生民而制其度,度小大以整,权轻重以极,明本末以立中。立中以补损,补损以知足。爵以明等极,极以正民,正中外以成命。正上下以顺政。自迩弥兴自远,远迩备极终也。明王是以敬微而顺分,分次以知和,知和以知乐,知乐以知哀,知哀以知慧,内外以知人。

凡民生而有好有恶,小得其所好则喜,大得其所好则乐,小遭其所恶则忧,大遭其所恶则哀。然凡民之所好恶,生物是好,死物是恶,民至有好而不让,不从其所好,必犯法,无以事上。民至有恶不让,不去其所恶,必犯法,无以事上,边行于此,尚有顽民,而况□不去其所恶,而从其所好,民能居乎。

若不□力何以求之,力争则力政,力政则无让,无让则无礼,无礼,虽得所好,民乐乎?若不乐乃所恶也。凡民不忍好恶,不能分次,不次则夺,夺则战,战则何以养老幼,何以救痛疾葬丧,何以胥役也。

明王是以极等以断好恶,教民次分扬举力竞。任壮养老长幼有报,民是以胥役也。夫力竞,非众不克,众非和不众,和非中不立,中非礼不慎,礼非乐不履。明王是以无乐非人,无哀非人。人是以众,人众赏多罚少,政之美也。罚多赏少,政之恶也。罚多则困,赏多则乏,乏困无丑,教乃不至。是故民主 明丑以长子孙,子孙习 服,鸟兽仁德。土宜天时,百物和治,治之初,厉初哉。治化则顺,是故无顺非厉,长幼成而生,曰顺极。

译文:

上天生下民众就给他们制定了法度。量度大的与小的,就能确定大小适中的,称量轻的与重的,就能确定轻重适中的,弄清本末两端,就能确定正中间。确定适中的标准才能补其不足损其有余,直到补损到恰当为止。排列爵次,以明确尊卑贵贱。辨明等级以安定民众。安定好朝廷内外,以成就君命;安定好公卿庶民,以便政令顺行。政令在朝廷内制定。制定人有来自近处,更有来自远处的。远处与近处的人才全都到来,政令最终才能完善周密。补不足损有余全在于分次精微,分次精微又全在于君王英明。因此,英明的君王就重视精微而又遵循分次原则。区分了等级,民众就知道和睦;知道了和睦就会知道欢乐,知道了欢乐也会知道识哀伤;知道了欢乐哀伤就知道怎样做一个最明白的人,在朝庭内外分辨好人与恶人。

所有民众皆有喜欢有厌恶。得到一点他所爱的就高兴,得到很多他所爱的就欢乐。遇到一点他厌恶的事就忧伤.遇到很多他厌恶的事就会悲哀。大凡民众的好恶都一样,喜欢养生之物,厌恶致死之物。民众遇到自己喜爱的东西就相争不让。如果不能顺从他的爱好,就一定犯法作乱,不能侍奉上司;民众遇到自己厌恶的东西就争相回避。如果不能除去他厌恶的东西,就一定犯法作乱,不能侍奉上司。即使上司顺其所好又除其所厌,也还会有顽民,何况还不能除其厌恶,顺其爱好,民众能安居吗?民众如果不能安居,又凭什么求得民众呢?以力相争就会用武力强取,用武力强取就会失去谦让:失去谦让,就丢掉了礼制。丢掉礼制,即使得到喜爱的东西,民众会快乐吗?如果不快乐,就是他厌恶的了。

大凡做人,不能克制自己的好恶,就不能安守本分。不守分就会争夺,争夺必然打斗,相互打斗又怎么能抚养老人和幼儿,怎么能救助病痛、疾苦、死亡、丧葬,怎么能相互帮助呢?英明的君王因此而区分等级来阻断庶民的好恶之心,教会民众安守本分。表彰那些努力使壮年人有事做、老年人有供养、幼年人能成长的人,让壮年、老年、幼年人相互能报答,民众因此而能彼此帮助。

凭力气争斗,除非人多不能制止;人多,除非和睦不能聚集;和睦,除非诚心不能实现;诚心,除非礼仪慎重不能表现;礼仪,除非心情舒畅不能履行。英明君王因此而与民同乐,与民同哀,百姓因此也就多起来。人多了,赏赐多而处罚少,是善政;处罚多而赏赐少,就是恶政。处罚多了百姓会困窘,赏赐少了百姓会贫乏。一旦贫乏、困窘,就不知羞耻,教化就不能到他们身上。所以,英明君王以晓明廉耻来教育子孙成长。儿孙们习 知有耻而身体力行,就是鸟兽也会怀有仁德。加之地得其宜与天得其时,百事都会平稳。一开始就重视治教劝励民众,整个教化都会顺利。所以,教化的不顺是没有劝励民众。培养幼儿的事情成功,并且生出“义”来,可说是顺极了。

命训解第二 题解:命训,关于天命的训教,民之大命乃天所生成,明王当顺天命以牧万民。

天生民而成大命,命司德正之以祸扶。立明王以顺之,曰大命有常,小命日成,成则敬,有常则广,广以敬命则度至于极。夫司德司义而赐之福禄,福禄在,人能无惩乎?若惩而悔过,则度至于极。夫或司不义而降之祸,在人能无惩乎?若惩而悔过,则至于极。夫民生而丑不明,无以明之,能无丑乎?若有丑而竞行不丑,则度至于极。民生而乐,生无以谷之,能无劝乎,若劝之以忠,则度至于极。夫民生而恶性死,无意畏之,能无恐乎?若恐而承教,则度至于极。

六极既通,六闲具塞,通道通天以正人,正人莫如有极,道天莫如无极。道天有极则不威,不威则不昭;正人无极则不信,不信则不行。明王昭天信人,以度功地以利之,使信人畏天,则度,至于极。

夫天道三,人道三。天有命、有祸、有福,人有丑、有绋絻、有斧钺。以人之丑、当天之命,以不存,极命则民堕,民堕则旷命,旷命以戒其上,则殆于乱。极福则民禄,民禄则干善,干善则不行,极祸则民鬼,民鬼则婬祭,婬祭则罢家。极丑则民叛,民叛则伤人,伤人则不义。极赏则民贾其上,贾其上则民无让,无让则不顺。极罚则民所诈,多诈则不忠,不忠则无报。凡此六者,政之殆也,明王是故昭命以命之,曰:大命世,小命身。

福莫大于行义,祸莫大于婬祭,丑莫大于伤人,赏莫大于信义,让莫大于贾上,罚莫大于贪诈。古之明王奉此六者,以牧万民,民用而不失。

抚之以惠,和之以均,敛之以哀,娱之以乐,慎之以礼,教之以艺,震之以政,动之以事,劝之以赏,畏之以罚,临之以忠,行之以权。权不法,忠不忠,罚不服,赏不从,劳事不震,政不成,艺不婬,礼有时,乐不满,哀不至,均不壹,不忍人。凡此物攘之属也。

惠而不忍人,人不胜害,害不如死。□均一则不和,哀至则匮,乐满则荒,礼无时则不贵,艺婬则害于才,政成则不长,事震则寡功。以赏从劳,劳而不至,以法从中,则赏,赏不必中,以权从法则行,行不必以知权,权以知微,微以知始,始以知终。

译文:

上天生下民众而成就他的大命。让神明靠德行降祸福端正他行为,设立英明君王让民众顺应天命。就是说:大命不改易,随日而成。随日而成就得重视(自己的行为),而大命是不变的,知大命而又重视小命,那么法度就受到维护而达到中正。

考察他们的德行道义就赐给他们福禄。福禄在身,他们能不惩治不德不义之事吗?如果既能惩治错误又能悔改过失,那么法度就受到维护而达到中正。 如果探察到不义行为,就降祸给他。灾祸在身,他能不惩治不德不义事吗?如果既能惩治错误又能悔改过失,那么法度就受到维护而达到中正。

民众生来并不明白有羞耻,如不让他们明白,能不干些无耻的事吗?如果知羞耻而争相做正当事,那么法度就受到维护而达到中正。

民众生下来就乐于活下去,不能让他们活得更好的话,能不给他们一些劝勉吗?如果以忠信劝勉他们,那么法度就受到维护而达到中正。

民众生下来就厌恶死亡,不能让他们因为活着而有所畏惧的话,能不让他们因为死而有所恐惧吗?如果因对死的恐惧而接受教化,那么法度就受到维护而达到中正。

天道有三个方面,人道有三个方面:天道有命、祸、福,人道有羞辱、爵禄、刑法。以人道的羞辱对天道的命,以人道的爵禄对天道的福,以人道的刑法对天道的祸。六个方面三种办法,最终是要人行善。人不行善,就因为他不懂这个道理

号令过度百姓就会怠堕,百姓怠堕就不听号令,不听号令就戒备上司,就近乎叛乱了。赐福过度百姓就会贪禄,百姓贪禄就一会伤犯善事,伤犯善事就使善事不能施行。降祸过度百姓就会信鬼,百姓信鬼就会大搞祭祀,大搞祭祀就会败毁家财。羞辱过度百姓就会背叛,百姓背叛就会伤人,伤人就不正义了。赏赐过度百姓就与上司讨价还价,与上司讨价还价就没有逊让之心,没有逊让则政令就不顺达。处罚过度百姓就多诡诈,百姓多诈就不诚实,不诚实就没有报答了。总上六种情况,显示了政事的危险。所以,英明的君王就用明白的号令告诉百姓说:“违背大命就世代受罚,违背小命自身遭殃。”

赐福,没有谁比行义者得到的多;降祸,没有谁比婬祭者得到的多,羞辱,没有谁比伤人者得到的多;奖赏,没有谁比信义者得到的多,责备,没有谁比与上司讨价者得到的多;处罚,没有谁比贪诈者得到的多。古代英明的君王,遵循这六种方法治理百姓,百姓就会为君王所用而不逃亡。

君王要用恩惠安抚他们,用均等使他们和睦;借悲哀事让他们收敛,借欢乐事使他们愉快;用礼仪使他们慎重行事,用技艺教给他们本领;用政令震慑他们,用力役事让他们劳作;用奖赏勉励他们,作惩罚使他们畏惧;让他们面对诚实,以权力制服 他们。权势不用于守法者,忠诚不加于忠诚之人,惩罚不施于服罪者,奖赏不给不劳动的人。力役之事不惊扰百姓,政令简明而不繁冗,技巧不婬巧,礼仪讲时节;欢乐不过分,悲哀有节制;均等而不划一,惠爱而对人不残忍。所有这些事,都归于君王权力。

如果君王不惠爱而对人残忍,人们就会不堪其害,与其受害,还不如死。均等而划一,就不和睦。悲哀之极就缺乏精神,欢乐过头就舍放纵。礼仪不分时节就不贵重了,技艺婬巧就损害材料。政令冗繁,必不长久。役事惊民就少有功绩。如果奖赏不劳动的人,劳动者就会不尽力。把权力加于守法者,守法者就不再服从。要使人服从,就必须懂得使用权力。行使权力必须了解细节,了解细节必须知道从何而始,知道从何而始就必须知道至何而终。

常训解第三 题解:此篇讲民习 、民常的作用。

天有常性,人有常顺,顺在可变,性在不改。不改可因,因在好恶,好恶生变,变习 生常,常则生丑,丑命生德。明王于是生,政以正之。民生而有习 有常,以习 为常,以常为慎。民若生于中,习 常为常。夫习 民乃常,为自血气始。明王自血气耳目之习 ,以明之丑。丑明乃乐义,乐义乃至上,上贤而不穷。

哀乐不婬,民知其至,而至于子孙,民乃有古。古者因民以顺民。夫民群居而无选,为政以始之,始之以古,终之以古。行古志,今政之至也。政维今,法维古。顽贪以疑,疑意以两,平两以参,参伍以权,权数以多,多宁以允,允德以慎,慎微以始而敬。终乃不困。

困在坟,诱在王,民乃苟,苟乃不明,哀乐不时,四征不显,六极不服,把八政不顺,九德有奸,九奸不迁,万物不至。夫礼非克不承,非乐不竟,民是复生□,好恶有四征,喜乐忧哀,动之以则,发之以文,成之以民,行之以化。

命、丑、福、赏、祸、罚,六极不嬴,八政和平。八政:夫妻、父子、兄弟、君臣。八政不怩,九德纯恪。九德: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顺言曰政,顺政曰遂,遂伪曰奸,奸物在目,奸声在耳,耳目有疑。疑言有枢,枢动有和,和意无等。万民无法,□□在赦,□复在古,古者,明王奉法以明幽,幽王奉幽以废法,则一人也,而绩功不同,明王是以敬微而顺分。

译文:

上天有固定不变的规律,人有顺应自然而养成的行为。人的行为在于可以变化,自然规律则不可改易。不可改易就只能因循沿袭,而因循与否在于人的好恶。好恶可以产生变化,改变原有习惯,产生新的恒常。有恒常就可以产生耻丑,耻丑明就能生道德,英明君王因此而设立政教,借以修正人的习惯与常行。

民众生来就有习惯,有常行。如果变习惯为常行,以常行为自然行为,人就如同生活在自然之中,人的习惯要变为常行,当从幼小时候开始。英明君王从幼小时候的耳目习惯上让民众明白什么是耻丑。耻丑明白就能喜爱合宜的行为。喜爱合宜行为就能达于上司,上司就会多财而不匮乏。哀乐不要过头,民众就会知道满足。这种风气子孙相传,民众乃有古朴之风。远古时候就是依靠百姓而使百姓顺服的。

群居而没有首领,就设立长官以治理他们。开始治理用古法,最终也用古法。行古法而治今事,是最好的政治。即政令是现在的,而法规是古代的。

民众凶顽贪财,是由于思想糊涂;思想糊涂,是由于内心有矛盾。要消除矛盾,得用外在的政令法律,交 错地使用权力。这样,政令之类必多。多了就难以允当。要允当就应谨慎。从谨慎细微处开始,认真对待结尾,最终才不致受困。困顿在于政令繁多,君王以此诱民,民众就会苟且。苟且就不知耻丑,哀乐就没有时限,四征就会不显明,六极就会不服从,八政就会不和顺,九德就会虚伪。九种奸伪不去掉,万物就不会到来。如同礼仪,非顺达不能奉行,非和谐不能终了。民众由是缺乏活命之理。

人的好恶从四方面体现:欢喜、快乐、忧伤、悲哀。按法规动作,从政令出发,顺民众办事,应变化而行。

六极是:命令、羞辱、赐福、奖赏、降祸、惩罚。六极不过头,八政就会和谐平正。 八政是:夫为妻正,父为子正,兄为弟正,君为臣正。八政不逆反,九德就能纯一恭敬。

九德是:忠实、诚信、恭敬、刚烈、柔和、和睦、坚定、忠贞、温 顺。

听从其言叫做“政”,顺从政令叫做“遂”,成其虚伪叫做“奸”。奸物在眼中,奸声在耳中,耳目必有疑惑。疑惑必有转轴,机枢转动,疑惑便可调和。调和疑惑如不分等类,万民则无法依。可治理之法在于政治,而法规则在于从古。古代英明君王遵奉法规以明其昏暗,而昏王则奉守幽暗而废弃法规。都是一样的遵奉,功绩却不相同。

文酌解第四 题解:文酌即文王所行。

民生而有欲、有恶、有乐、有哀、有德、有则,则有九聚,德有五宝,哀有四忍,乐有三丰,恶有二咎,欲有一极。极有七事,咎有三尼,丰有三频,忍有四教,宝有五大,聚有九酌。

九酌:一取允移人,二宗杰以亲,三发滞以正民,四贷官以属,我人□必礼,六往来取此,七商贾易资,八农人美利,九□宠 可动。

五大:一大知率谋,我大武剑勇,三大工赋事,四大商行贿,五大农假贷。

四教:一守之以信,二因亲家年,三取戚免梏,四乐生身复。

三频:一频禄质,二陰福灵极,三留身散真。

三尼:一除戎咎丑,二申亲考疏,三假时权要。

七事:一滕咎信志,二援拔渎谋,三聚疑沮事,四滕属威众,五处宽身降,六陵塞胜备,七录兵免戎。

一极:惟事昌道,开蓄伐。

伐有三穆、七信、一幹、二御、三安、十二来。

三穆:一绝灵破城,二筮奇昌为,三龟从惟凶。

七信:一仁之慎散,二知之万巧,三勇之精富,四族之寡贿,五商之浅资,六农之少积,七贵之争宠 。

一幹:胜权舆。

二御:一树惠不<疒悉>,二既用兹忧。

三安:一定居安帑,二贡贵得布,三刑罪布财。

十二来:一弓二矢归射,三轮四舆归御,五剥六鱼归蓄,七陶八冶归灶,九柯十匠归林,十一竹十二苇归时。

三穆、七信、一幹、二御、三安、十二来,伐道咸布,物无不落,落物取配,维有用究。急哉急哉,后失时。

译文:

人生来就有欲望 、有厌恶、有快乐、有悲哀、有办事能力、有,处事法则。法则有九聚,能力有五宝,悲哀有四忍,快乐有三丰,厌恶有三咎,欲望 有七极。七极有七事。三咎有三尼,三丰有三频,四忍有四教,五宝有五大,九聚有九酌

九酌是:一,积聚诚信以感人;二,尊重英杰以亲人;三,发放仓廪安定民众;四,借贷官府连属百姓;五,对人一定要讲礼;六,交往一定要密切;七,使商贾交 易货物;八,让农民多得利益;九,同情与嘉奖要适当施行。

五大是:一,大智指行用谋略;二,大武乃收敛勇力;三,大工是操劳工事;四,大商为流通货物;五,大农即借贷粮食。

四教是:一,教人谨守诚信;二,教人亲近年长者;三,教人去忧戚免桎梏;四,教人喜爱生活使身心返归无哀之时

三频是:一,挥霍财物,物质就耗费;二,向鬼神求福,灵性就殆尽;三,纵情 声色,就失掉本性。 三止是:一,治兵以攻其同类;二,约束亲近使成疏远;三,假人以大权而作威。 七事是:一,不顾过错而逞志;二,缓急不分而滥谋;三,多疑寡断而事不成;四,欺凌臣属而作威于人;五,屈身以求居处宽大;六,关闭边境作为胜敌之备;七,为免除武事而解散军队。

只有从事昌盛之道,才能建养民之功。建养民之功的具体办法有三穆、七信、一干、二御、三安、十二来。

三穆是:一,不敬神灵则破败精诚;二,占筮不吉也要善其所为;三,龟卜虽吉也要想到凶危。

七审是:一,仁者的谨慎施舍;二,智者的处处工巧;三,勇者的锋锐富盛;四,族众的缺少财物;五,商人的短缺资本;六,农民的短少存粮;七,权贵的争夺荣耀。

一干是:有好的开端。

二御是:一,树立恩惠而不病民;二,竭尽自己忧民之心。

三安是:一,定百姓居室以安其妻儿;二,看重贡赋而可以钱币代缴;三,处罚罪人可以财物赎罪。

十二来是:一弓人、二矢人,都归聚到射箭人一处;三轮人、四舆人都归聚到驾车人一处;五艳人、六函人都归聚到皮革积存的地方;七瓦工,八冶工,都归聚到窑炉旁边;九柯工、十木匠,都归聚到木材堆放的地方;十一竹工、十二席匠,都归聚到竹苇存放的地方。

三穆、七信、一干、二御、三安、十二来已经完成,成功的方法就都具备了。

事物有不过时的。过时之物要再去找寻,就只有终止。抓紧啊,落后了就失掉时机。

籴匡解第五 题解:籴,买粮,匡,救也,就是买粮救荒。

成年,年谷足宾祭,祭以盛。大驯锺绝,服美义婬。阜畜约制,余子务艺。宫室城廓修为备,供有嘉菜,于是日满。

年俭谷不足,宾祭以中盛。乐唯锺鼓,不服美。三牧五库补摄,凡美不修,余子务穑,于是糺秩。

民饥则勤而不宾,举祭以薄。乐无锺鼓。凡美禁,畜不阜群。车不雕攻,兵备不制,民利不婬。征当商旅,以救穷乏,问随乡,不鬻熟。分助有匡,以绥无者。

于是救困大荒,有祷无祭。国不称乐,企不满壑,刑法不修,舍用振穹,君亲迅方,卿参告籴,余子倅运,开□同食,民不藏粮,日有匡。俾民畜,唯牛羊,与民大疾惑,杀一人无赦。男守疆,戎禁不出,五库不膳,丧处无度,察以薄资。礼无乐,宫不帏,嫁娶不以时,宾旅设位有赐。

译文:

丰年粮食充足,宴享宾客与祭祀都用盛大仪式。训言与演奏的声音洪亮;服饰华美,礼仪超过平常。供品中要有鲜美的菜蔬。养牲畜的要修饰他的设施,庶子要从事各种技艺。宫室城廓或维修或新造,务使完备。在丰收之年,日子要过得充实。

歉年粮食不充裕,宴享宾客与祭祀都用中等盛典。奏乐只用钟鼓,不穿彩服。三种马以及五种库房管理人互相补充兼管,所有美善之物不给修治。庶子要从事农活。在歉年时候,分等次督察,其所占有不得超越。

饥年则慰问宾客而不宴享,祭祀时供品要少。奏乐不用钟鼓,所有华美之物都禁用。牲畜不成群地饲养,车子不用雕饰,兵器不用新造。民众之用不过费,赋税征收以商旅为主,以救济缺粮的人。了解灾情,随乡而异,不准出售熟食。分别资助与匡救,以安定缺粮的人。在饥年的时候,救困是中心。

大荒之年只祈祷而无祭祀。全国不举乐,饮食不尽欲。刑罚宽缓,不造刑具。施舍用物以赈济穷困。国君亲自巡察各方灾情,卿大夫参与告籴,庶子协助运粮。开仓同吃,民不藏粮,叫做有匡。使百姓养畜只养牛羊。对劫民的盗贼及惑民的左道用严刑杀伐,一个也不赦免。男子守边疆,兵戎禁止出境。五库不修缮,丧礼不遵常度,祭奠用少量粢米。礼仪不奏乐,宫室不设惟。嫁娶不拘时日,来访宾客依照身份予以赠赐。

武称解第六 题解:武称,武事的各种名称。

大国不失其威,小国不失其卑。敌国不失其权。岠险伐夷,并小夺乱,□强攻弱而袭不正,武之经也。伐乱伐疾伐疫,武之顺也。贤者辅之,乱者取之,作者劝之,怠者沮之,恐者惧之,欲者趣之,武之用也。美男破老,美女 破舌少。婬图破□,婬巧破时,婬乐破正,婬言破义,武之毁也。

赦其众,遂其咎,抚其□,助其囊,武之闲也。饵敌以分,而照其储,以伐辅德,追时之权,武之尚也。春违其农,秋伐其穑,夏取其麦,冬寒其衣服,春秋欲舒,冬夏欲亟,武之时也。长胜短,轻胜重,直胜曲,众胜寡,强胜弱,饱胜觊,肃胜怒,先胜后,疾胜迟,武之胜也。

追戎无恪,穷寇不格,力倦气竭,乃易克,武之追也。既胜人,举旗以号令,命吏禁掠,无取侵暴,爵位不谦,田宅不亏,各宁其亲,民服如合,武之抚也。百姓咸骨,偃兵兴德,夷厥险阻,以毁其服,四方畏服,奄有天下,武之定也。

译文:

面对大国不失我的威严,面对小国不失我的谦卑,国力相当的国家不失彼此的平衡。依据天险,攻伐平地,兼并小国,夺取乱国,以强攻弱,袭击邪恶,是武事的“经”。

讨伐内乱的国家,讨伐憎恶的国家,讨伐疫病流行的国家,是武事的“顺”。 贤明的辅佐他,动乱的夺取他,操劳的勉励他,怠惰的制止他,惶恐的惊惧他,贪心的除去他,是武事的“用”。

用美少年贬斥老年人,用美女 贬损其正妻,用邪谋坏他人的正计,用奇巧毁他人的资财,用婬乱之声 坏他人的雅乐,用邪恶之言诋毁他人合理的话,是武事的“毁”。

赦免被俘的兵众,谅解他的过错,抚慰他的百姓,盛满他的粮袋,是武事的“间”。

用珍宝作钓饵以探知他的储备,诛伐他的谋臣,权衡追击的时机,是武事的“尚”。

春季使他们违背农时,秋季騷扰他们的收获,夏季割取他们的麦子,冬季使他们衣着单薄。春秋两季要舒缓,冬夏两季要急速。这是武事的“时”。 长兵器胜短兵器,轻装胜重负,理直胜理曲,人多胜人少,强大胜弱小,饱食胜饥饿,肃敬胜愤怒,先发胜后发,疾速胜迟缓,是武事的“胜” 。

追击敌人要谨慎,走投无路之敌不要攻击,待他疲劳气尽就容易制服 ,是武事的“追”。

战胜了敌人,举令旗发号令,要官吏禁止抢劫,不得侵凌强暴民众;不降低爵位,田土住宅不减损,各自安定亲属,民众自然归服。是武事的“抚”。

普天下归服以后。止息战争兴办文教,平掉险阻的工事,毁掉打仗的武器,四方敬畏服从,包有天下,是武事的“定”。

允文解第七 题解:此篇讲安定胜国的方法。

思静振胜,允文维记。昭告周行,维旌所在。收武释贿,无迁厥里,官校属职,因其百吏。公货少多,振赐穷士,救瘠补病,赋均田布。命夫复服,用损忧耻,孤寡无告,获厚咸喜。咸问外戚,书其所在,迁同氏姓,位之宗子。率用十五,绥用□安,教用显允,若得父母。宽以政之,孰云不听,听言靡悔,遵养时晦。晦明遂语,于时允武,死思复生,生思复所。

人知不弃,爱守正户,上下和协,靡敌不下。执彼玉慓,以居其宇,庶民咸畊,童壮无辅,无拂其取,通其疆土。民之望兵,若待父母。是故天下,一旦而定有四海。

译文:

想要安定并巩固胜利,要用文德作为纲纪。安民告示到处张贴、悬挂。收缴武器,发放财物,不要让百姓迁徙。文官武将接续原有职务,沿用所有小吏。官府所有财物,全都用来赈赐穷士,救济贫穷病弱,做到徭役与田土均衡。

让大夫恢复其命服,以消除他们的忧伤与羞辱。使孤儿寡母无所求,众人因收获丰厚而皆大欢喜。寻访所有的外戚,记下他们的住处。选择同姓同氏者,立为各氏族的宗子。年十五以上作为服役的标准,成年男女都得以婚配。以光明诚实进行教育,百姓如同得到父母。

用宽和办法治理百姓,谁能不顺从?顺从而敢有悔恨,还会安守本分而供养糊涂君王。君王英明就会作教诫,在这时候还要进行武教。这样,死了的也想再生,活着的想再任旧职。百姓知道不被抛弃,就会珍惜家居不远离。做到上下和协,就没有攻不 下的敌人。

达官贵人手执玉器,住在他们的殿宇。老百姓人人耕种,老幼无有欺诈。不违背他们的心意,国内通行无阻。民众盼望我军,如同等待父母。所以,天下一日就可平定,从而包有四海。

大武解第八 题解:武,武事,指战争。武有七制,此篇一一说解,故称大武。全篇讲了七制的原则与方法。

武有六制:政、攻、侵、伐、搏、战。善政不攻,善攻不侵,善侵不伐,善伐不搏,善搏不战。

政有四戚、五和;攻有四攻、五良;侵有四聚、三敛;伐有四时、三兴;搏有三哀、四赦;战有六厉、五卫、六庠、五虞。

四戚:一内姓,二外婚,三友朋,四同里。五和:一有天无恶,二有人无隙,三同好相固,四同恶相助,五远窄不薄。此九者,政之因也。

四攻者,一攻天时,二攻地宜,三攻人德,四攻行利。五良:一取仁,二取知,三取勇,四取材,五取艺。

四聚:一酌之以仁,二怀之以乐,三旁聚封人,四设围以信。三敛:一男女比,二工次,三祗人死。此七者,侵之酌也。

四时:一春违其农,二夏食其谷,三秋取其刈,四冬冻其葆。三兴:一政以和时,三伐乱以治,三伐饥以饱。此七者,伐之机也。

四赦:一胜人必嬴,二取威信复,三人乐生身,四赦民所恶。此七者,搏之来也。六厉:一仁厉以行,二知厉以道,三武厉以勇,四师厉以士,五校正厉御,六射师厉伍。五卫:一明仁怀恕,二明知辅谋,三明武摄勇,四明材摄士,五明艺摄官。五虞:一鼓走疑,二备从来,三佐车举旗,四采虞人谋,五后动扌然之。无竞无害,有功无败。

译文:

打仗有七种成法:征伐、攻击、侵入、讨伐、布阵、合战、搏斗。善于征伐的不攻击,善于攻击的不侵犯,善于侵犯的不讨伐,善于讨伐的不布阵,善于布阵的不交 战,善于交 战的不搏斗,善于搏斗的不吃败仗。

征伐有九种依靠,依靠有四戚、五和;攻击有九种开启,开启有四凶、五良;侵犯有七种行为,行为有四聚、三敛;讨伐有七个时机,时机有四时、三兴;布阵有七种成功,成功有三哀、四赦;交 战有十一种振奋,振奋有六励、五卫;搏斗有十一种宾客,宾客有六广、五虞。

四戚是指:一同姓、二姻亲、三友朋、四邻里。五和是指:有收成而没有灾荒;二,有人才而没有嫌隙;三,共同爱好而更见亲密;四,共同厌恶的帮助除去;五,远方之人不加轻视,这九种,是征伐的依靠。

四凶是:一,攻得天时者;二,攻得地利者;三,攻得人和,攻其武器精良者。五良是:一,取其仁人;二,取其智慧者;三,取其勇武者;四,取其有才能者;五,取其有技艺者。这九种,是攻击的开启。

四取是:一,行之以仁德,二,以欢乐召引外人;三,广取边境上的人;四,以信用设围。三敛是:一,男女婚配;二,百工有所归;三,哀痛人的死丧。这七种,是入侵应采取的措施。

四时是:一,春季违背他的农时;二,夏季食他的麦子;秋季割他的庄稼;四,冬季让他受冻。三兴是:一,以政通之时;二,以太平伐动乱;三,以粮足伐饥饿。这七种,是讨伐的时机。

三衰是:一哀粮食不足,二哀丧失人丁,三哀弃其亲人。四赦是:一,放弃胜人必骄之心;二,去掉威严,让兵士相信可以回归;三,人都喜欢活下去,应免除死罪;四,除掉百姓所厌恶的。这七种,是布阵成功的保证。

六励是:一,仁人以品德激励;二,智者以礼义激励;三,武士以勇气激励;四,军队以勇士激励;五,马官激励驭手;六,射师激励步卒。五卫是:一,嘉明仁者使各怀恕己之心;二,嘉明智者使出谋划策;三,嘉明威武者以约束勇力之人;四;嘉明有才能者以约束普通之人;五,嘉明技艺之士以约束其他工匠。这十一种是交 战时振奋士气的方法。 六广是:一,广明号令;二,广明羞耻;三,广明赏赐;四,广明惩罚;五,广磨兵器;六,力争最后胜利。五虞是:一,击鼓去疑;二,预备后继部队;三,副车举旗向导;四,采纳众人计谋;五,后继部队紧跟在后。这十一种,是搏斗的宾客。

没有竞争是祸害,有功劳就不会衰败。

大明武解第九 题解:此篇前部分讲带兵之法,后部分讲攻城之道。

畏严大武,曰维四方畏威,乃宁。天作武,修戎兵,以助义正违。顺天行五官,官候厥政,谓有所亡。城郭沟渠,高厚是量。既践戎野,备慎其殃,敬其严君,乃战赦。十艺必明,加之以十因,靡敌不荒。阵若云布,侵若风行,轻车翼卫,在戎二方。我师之穷,靡人不刚。

十艺:一大援,二明从,三余子,四长兴,五伐人,六刑余,七三疑,八闲书,九用少,十兴怨。十因:一树仁,二胜欲,三宾客,四通旅,五亲戚,六无告,七同事,八程巧,九□能,十利事。

艺因伐用,是谓强转,应天顺时,时有寒暑,风雨饥疾,民乃不处,移散不败,农乃商贾,委以婬乐,赂以美女 。主人若杖,□至城下,高堙临内,日夜不解。方阵并功,云何能御。虽易必敬,是谓明武。

城高难平,湮之以土,开之以走路,俄传器橹。因风行火障水,水下惠,用元元,文诲其寡。旁隧外权,堕城湮溪,老弱单处,其辩乃离。既克和服,使众咸宜,竟其金革,是谓大夷。

译文:

威武神圣的战事。只有畏惧它的威严,四方才能安宁。上天安排武事,整治军队兵器,以匡扶正义矫正不义来顺从天意。设五官,为其有失,五官当恪守其职。

敌人的城墙护城河,要测量它的高度深度。已经进入敌人境要处处警戒可能发生的灾祸。认真对待战事,决定是战还是不战。十种作战艺术要明白,再加上十种作战的依靠,那就没有敌人不败逃的。布阵要像行云一样密实,进攻要像风行一样迅疾。战车如羽翼护卫在中军两旁。即使我们的军队走到困境,也没有人不勇武刚强。

十艺是:一,告知外有大援;二,,告知后有增随;三,告知有庶子从军;四,告知是为长久兴盛;五,告知是讨伐有罪;六,告知徒隶可立功赎罪;七,会使用三种疑兵之计;八,会使用反间之书;九,会指挥少而精的部队;十,会给敌国制造怨恨。

十因是:一,树立仁德;二,战胜私欲;三,使臣游士;四,通旅商人;五,同姓姻亲;,六,孤人寡妇 ;七,共事同僚;八,合于法式的技巧;九,身怀技能之人;十,精良的器物。

十艺、十因交 互使用,这就叫有强大的辅助。要顺应自然与季节,四季有寒有暑。遇上风灾、水灾、饥荒与疾病,百姓就会流离。如果百姓迁移流散不加制止,农民就会转为商贾。

把婬荡的乐传给他们,把美女 送给他们。如果敌国君主拒不接受,就把军队开到他的城下。用高堙窥视城内,日夜都不放松。两列队伍一同进攻,他又如何抵挡?即使容易攻下,也一定要认真对待,这才叫做明武。

城墙很高难于平视,就用土来填塞。把他们的逃路留出,手持兵器的士兵如蚁附壁地攻城。或顺风放火用火攻,或障火决河用水攻。或从旁边挖隧道,城外燃烽火,或拆毁城墙填塞护城河,让他们的长辈与幼弱单独居处,他们的计谋就不能完成。攻城之 后,要柔和服人;役使民众也要适当。仁爱地对待百姓,不欺侮他们的鳏寡。战事到此终了,这样才叫大夷。

小明武解第十 题解:“明武”亦取自篇中。此篇在后,故为小。此篇讲攻人之道。

凡攻之道,必得地势,以顺天时,观之以今,稽之以古,攻其逆政,毁其地阻,立之五教,以惠其下。矜寡无告,实为之主。五教允中,枝叶代兴。国为伪巧,后宫饰女,荒田逐兽,田猎之所,游观是崇,台泉池在下,婬乐无既,百姓辛苦。上有困令,乃有极□,上困下腾,戎迁其野,敦行王法,济用金鼓。降一列阵,无悗怒□。按道攻巷,无袭门户。无受货赂,攻用弓弩,上下祷祀,靡神不下,具行冲梯,振以长旗。怀戚思终,左右愤勇,无食六畜,无聚子女,群振若雷,造于城下,鼓行参呼,以正什伍。上有轩冕斧钺,在下胜国若化,故曰明武。

译文:

凡是攻击的方法,一定要占据有利地形,而且要顺应天时。还要学习 今人,参考古人。要攻击害人之政,如同毁坏关隘险阻。设立五教,以嘉惠他的下民。使鳏寡没有告求,事实上就成了他们的主人。五教发展正常,其他善政就会相继而兴。

在都邑施行奇巧,在后宫中打扮女人;荒芜田地而追逐禽,作为畋猎之所;游玩于高台华屋,池水清流在其下;过度享乐休无止,老百姓只有含辛茹苦;上面有扰民的政令,下面就有痛苦的平民。在上者扰民下必动乱,军队就开到都邑的郊外。大行 讨伐有罪的王法,用武力去成就它。

上下神灵一齐祷祀,所有神灵都来佑助。击鼓助攻并加以呼号,用以整齐队伍。上有轩冕赏有功,下有斧钺诛违命。怀念亲人而思战事结束,大家都奋勇向前。全体振奋如同闪电,迅速攻到敌人城下。使用所有的冲车与云梯,挥动号旗以作指挥。顺着大道攻入街巷,攻击只用弓箭、弩机。不要袭击住户,不要收受财物。投降于阵前的,不要粗暴对待。不杀食六畜,不取用妇女。这样,强敌也会自然地归顺,所以叫做明武。

大匡解第十一 题解:匡,救。大匡,大救灾。此篇讲文王救灾的种种具体措施。

维周王在酆,三年遭天之大荒,作《大匡》,以诏牧其方,三州之侯咸率。王乃召冢卿、三老、三吏大夫、百执事之人,朝于大庭。问罢病之故,政事之失,刑罚之戾,哀乐之尤,宾客之盛,用度之费,及关市之征,山林之匮,田宅之荒,沟渠之害,怠堕之过,骄顽之虐,水旱之灾。曰:“不谷不德,政事不时,国家罢病,不能胥匡,二三子不尚助不谷,官考厥职,乡问其人,因其耆老,及其总害,慎问其故,无隐乃情。”及某日以告于庙,有不用命,有常不赦。王既发命,八食不举,百官质方,□不食饔。

及期日质明,王麻衣以朝,朝中无采衣。官考其职,乡问其利,因谋其灾,旁匡于众,无敢有违。诘退骄顽,方收不服,慎惟怠堕,什伍相保,动劝游居,事节说茂,农夫任户,户尽夫出。农廪分乡,乡命受粮,程课物征,躬竞比藏,藏不粥籴,籴不加均,赋洒其币,乡正保贷。成年不偿,信诚匡之类,以辅殖财。财殖足食,克赋为征,数口以食,食均有赋。外食不赡,开关通粮,粮穷不转,孤寡不废。滞不转留,戍城不留,□足以守,出旅分均,驰车送逝,旦夕运粮。于是告四方游旅旁生,忻通所在,津济道宿,所至如归。币租轻,乃作母,以行其子。易资贵贱,以均游旅,使无滞。无粥熟,无室市,权内外,以立均,无蚤暮,闾次均行。均行众从,积而勿□,以罚助均,无使之穷,平均无乏,利民不婬。无播蔬,无食种,以数度多少省用。祈而不宾祭,服漱不制。国不乡射,乐不墙合。屋有补无作。资农不败务。非公卿不宾,宾不过具。哭不留日,登降一等。庶人不独,葬伍有植,送往迎来,亦如之。有不用命,有常不违。

译文:

周文王居程,第三年,遭受了大灾荒,五谷不收,就作《大匡》以诏令治理他的领地。

三州的诸侯都恭顺之后,文王就召卿士、国老、三公、诸大夫及所有执事官在王宫前大院朝见,询问疲病的缘由、政事的失误、刑罚的乖违、哀乐的过度、宴飨的丰盛、用度的浪费,以及关市的税收、山林的匮乏、田宅的荒芜、沟渠的损坏、怠惰的过错、骄顽的暴虐、水旱的灾害。说道:“我无德行,政事不合时宜,致使国家疲病,不能相救。各位还不帮助我吗?考察官员是否尽职,向人们了解各地情况。通过那些长者,掌握所有害民的人与事。详细追问缘由,不得隐瞒那些真情,直到某一天报告到宫中。凡有不尽力的,将使用固有的刑罚,决不宽恕。”

文王发布命令以后,入内宫,食不列鼎、不奏乐。百官仿效之,不再享用供给的熟食。到约定的朝见日早上,文王穿麻布衣服上朝,朝中没有穿彩服的。

对官员的任职进行了考察,了解了各地该办的利民之事。就得想法赈救灾荒。广泛救助灾民,官员不得违抗。查究清退骄顽凶残的人,收捕放逐对抗不满的人。谨慎地连系那些怠惰的,使什伍自相担保。感化劝勉游手好闲的,把事情办得合于节度,一 年四季都顺顺当当。使农夫各自养家,家家男子都出门耕种。农夫的仓廪分设各地,各地自命农夫纳粮。按规定征收谷物,各自竞相比赛积藏。藏粮不要买卖,买卖就不再均衡。布散公家的钱币,乡正作借贷的担保。丰年也不急于偿还,真诚进行救助,便于辅助百姓生财。到了财生食足,能够收取再作征收。按人口供给食物,人人有食才可征取赋税。外地食物不足,就开关周济粮食。粮食少的就不转运,但孤寡不得抛弃。粮食多的不必留存.要转运外乡。边城粮食不多,也不必多留,足够众人守城就行。派出众人帮助劳动,赶着车子送回他们,不分早晚运送粮食。

于是布告四方:

商旅当广泛外出,愉快地交 流货物。坐船过渡,路上住宿,感到所至如归。如果钱币轻,就作大钱以代替小钱流行。物资交 流,价格高低要公平,要使商务不停顿。不得出售熟食,不得暗中交 易。衡量本地与外地物价,制定平均价格,做到早晚不分。邻里劳役要均等,只有均等众人才会顺从。先屯积而不出售的,当罚没而帮助均衡,不让有的人沦为贫困。财物平均而不让有人缺乏,取利于民也不得过分。 不要舍弃蔬菜,不要吃掉种子。用数目计算物资的多少,节省用度。只祈祷,不祭祀。服装洗旧不制新。车子不彩绘,人不食肉,马不食谷。国内不举办乡射,奏乐不得合奏。房舍只修补不新建,帮助农民而不危害农事。非公卿不用宾礼,宴飨不备办过多食物。办丧事不超过一天,丧祭规格都降一等。老百姓不单独埋葬,每五户做统一安置。送往迎来也同样简化。有不认真执行者,当用已定刑罚处置,决不违背。

程典解第十二 题解:程,即“周王宅程”之程,地名。典,法也。作于程,故名程典。此篇讲为官之道,为官应遵循的法则以及如何治理土地与对待民众。

维三月,既生魄,文王令六州之侯,奉勤于商。商王用宗谗,震怒无疆,诸侯不娱,逆诸文王。文王弗忍,乃作《程典》,以命三忠。曰:“余体民,无小不敬,若毛在躬,拔之痛,无不省。政失患作,作而无备,死亡不诫,诫在往事,备必慎,备思地,思地慎制,思制慎人,思人慎德,德开,开乃无患。慎德必躬恕,恕以明德,德当天而慎下。下为上贷,力竞以让,让德乃行。慎下必翼上,上中立而下比,争省,和而顺;携乃争,和乃比。比事无政,无政无选,无选民乃顽,顽乃害上。故选官以明训,顽民乃顺,慎守其教,小大有度,以备灾寇。习 其武诫,依其山川,通其舟车,利其守务。士大夫不杂于工商,士之子不知义,不可以长幼。工不族居,不足以给官;族不乡别,不可以入惠。为上不明,为下不顺无丑。轻其行,多其愚不知,慎地必为之图,以举其物,物其善恶。度其高下,利其陂沟,爱其农时,修其等列,务其土实。差其施赋,设得其宜,宜协其务,务应其趣。慎用必爱,工攻其材,商通其财,百物鸟兽鱼鳖,无不顺时。生穑省用,不滥其度,津不行火,薮林不伐,牛羊不尽齿不屠。美不害用,用乃思慎,□备不敬,不意多□,用寡立亲,用胜怀远,远格而迩安。于安思危,与始思终,于迩思备,于远思近,与老思和,不备无违,无违严戒。”

译文:

三月十五日,文王集合六州的诸侯要去服事商朝。商纣王听信崇侯虎的谗言,愤怒不已。这就惹得诸侯不高兴,就归附于文王。文王不忍背负商朝,就作《程典》,以之命令司徒、司马、司空三吏。说道:

帮助我体察民情,不要因为事小而不重视。如同毛发在身,拔它会痛,不得不仔细。政事失误就有灾难发生。发生灾难而无准备,就会死亡,所以不能不警戒。用往事警戒将来,准备一定要谨慎。慎重对待土地之事,就要考虑到土地;慎重对待制度的事,就要考虑到制度;慎重对待人事,就要考虑到人。慎重对待道德,道德才能通达;道德通达,才没有忧虑。

慎重对待道德,必须亲身实践以己度人,以己度人可以明德。道德合乎法度而使下属顺从,下属会成为上司的代理。大家尽力争着谦让,谦让的美德就会流行。使下属顺从;必须上司要自重。上司无是非,下属就结党 。消除争斗才会和顺。闹矛盾就有争斗,一团 和气就会结党 。结党 就无从治国,不治国就无从选拔贤才。无贤才,百姓就会凶顽,凶顽就会危害上司。所以,选择官吏要他们晓明训教,顽民就会顺从。谨慎地遵从教化,使尊卑贵贱有度,以防备天灾外寇。协和他们的三族,稳定他们的四援,明确部伍的轮流候望,操练好他们的武备,保卫他们的山川,沟通他们的水陆交 通,以便利于防务。 士大夫不参与务工经商。商人资财不厚,工匠技艺不巧,农夫不尽力务农,便不能治理。士大夫之子不懂得义,就不能培养好下一代。工匠不集中居处,就不足以供给官府。族人不分属各乡,就不能使之和顺。做上司的不明智,当下属的不会顺从,就不知耻丑,行为轻率,愚昧增多,十足无知。

慎重对待土地,就必须画成地图,标明它的物产。察看土地的好坏,量出它的高低。利用好池塘水沟,珍惜那农事季节。制定土地的等次,致力于它的物产。区别土地的租赋,多少要制定得当。租赋得当以合于农民的耕种,耕种得顺应他们的意愿。

谨慎所用,一定要珍惜。工匠治理手中的材料,商人交 易他们的货物,百物鸟兽鱼鳖无不顺时生长。生爱惜之心必节省财用,不会超过限度。草木滋生之时不放火,树木成林不砍伐,牛羊齿牙不全不宰杀。土地尽其力就不求最美,美以不妨害使用为限度,使用权时就想到要谨慎。所有的准备都得认真,不要去想多多享用。财用少可安定亲人,财用多可召来远人。远人到来,近处人就会安宁。

在安宁之时要想到危难,在开头之时要想到终了,在靠近身时要想到防备,在远方之时要想到近处,在年老之时要想到多动……不止这些啊,不要违背,要严加戒备。

程寤解第十三(内容缺失) 程寤解第十三亡 秦阴解第十四(内容缺失) 秦陰解第十四亡 九政解第十五(内容缺失) 九政解第十五亡 九开解第十六(内容缺失) 九开解第十六亡 刘法解第十七(内容缺失) 刘法解第十七亡 文开解第十八(内容缺失) 文开解第十八亡 保开解第十九(内容缺失) 保开解第十九亡 八繁解第二十(内容缺失) 八繁解第二十亡 酆保解第二十一 题解:丰,丰邑,保,保守。此篇记载武王受命并讲保国守位的方法。

维二十三祀,庚子朔,九州之侯,咸格于周,王在酆,昧爽,立于少庭。王告周公旦曰:“呜呼,诸侯咸格来庆,辛苦役周,吾何保守,何用行?”

旦拜手稽首曰:“商无无道,弃德刑范,欺侮群臣,辛苦百姓,忍辱诸侯,莫大之纲,福其亡,亡人惟庸。王其祀德纯礼,明允无二,卑位柔色,金声以合之。”

王乃命三公九卿及百姓之人,曰:“恭敬齐洁,咸格而祀于上帝。”商馈始于王,因飨诸侯。重礼生存吏,出送于郊,树昏于崇,内备五祥、六卫、七厉、十败、四葛,外用四蠹、五落、六冗、七恶。

五祥:一君选择,二官得度,三务不舍,四不行赂,五察民困。六卫:一明仁怀恕,二明照设谋,三明戒摄勇,四明才摄士,五明德摄官,六明命摄政。七厉,一翼勤厉务,二动正厉民,三静兆厉武,四翼艺厉物,五翼言厉复,六翼敬厉众,七翼厉道。十败:一佞人败朴,二谄言毁积,三陰资自举,四女货速祸,五比党 不拣,六佞说鬻狱,七神龟败卜,八宾祭推谷,九忿言自辱,十异姓乱族。四葛:一葛其农时不移,二费其土虑不化,三正赏罚、狱无矜奇,四葛其戎谋,族乃不罚。

四蠹:一美好怪奇以治之,三婬言流说以服之,三群巧仍兴以力之,四神巫灵宠 以惑之。五落:一示吾贞以移其名,二微降霜雪以取松柏,三信蟜萌莫能安宅,四厚其祷巫,其谋乃获,五流德飘枉,以明其恶。六容:一游言,二行商工,三军旅之庸,四外风之所扬,五困失而亡,作事应时,时乃丧,六厚使以往来其所藏。七恶:一以物角兵,二令美其前而厚其伤,三闲于大国,安得吉凶,四交 其所亲,静之以物,则以流其身,五率诸侯以朝贤人,而己犹不往,六令之有求遂以生尤,七见亲所亲,勿与深谋,命友人疑。”

旦拜曰:“呜呼,王孙其尊天下,适无见过,过适无好,自益以明而迹。呜呼,敬哉!视无祥、六卫、七厉、十败、四葛,不修国乃不固,务周四蠹、五落、六容、七恶,不使不允,不率不缓,反以自薄。呜呼,深念之哉!重维之哉!不深乃权不重,从权乃微,不从乃溃,溃不可复,戒后人其用汝谋。”

王曰王曰:“允哉!”

译文:

文王受命的十三年庚子朔日,各地诸侯都来到周地。武王在丰邑,黎明时候,立在后庭。武王求问周公旦说:“唉呀!诸侯都来庆贺,’大家都苦受商王的役使,我们当怎样保国守土,用什么办法呢?”周公旦行叩拜之礼,说道:“商王无道,抛弃道德,违 背法度,欺侮群臣,辛苦百姓,残忍并侮辱诸侯,只任用逃犯,让莫大的福份亡失。大王要重祭祀,使道德纯正礼仪周到,诚信不二,以谦恭的心意、柔和的容貌、严肃的态度,团 结上下内外之人。”武王就命令三公、九卿及众贵族,说:“你们要恭敬整洁,都来祭祀上帝。”祭祀完毕,分赏祭物从武王开始。接着武王宴飨诸侯,隆重招待随从,送他们到丰邑郊外,并在崇墟立了一块石碑。碑内面刻有五祥、七厉、十败、四葛,外面刻的是四蠹、五落、六容、七恶。

五祥是:一,君王选用贤能;二,官吏得其法度;三,农事不废;四,不行贿赂;五,体察民众疾苦。

六卫是:一,表彰仁人使众人各怀恕心;二,表彰智者以掌握谋士;三,表彰武士以控制有勇力之人;四,表彰有才有能以掌握普通士人;五,表彰道德高尚者以控制百官;六,表彰维护教令者以掌握国政。

七厉是:一,辅助勤劳者以勉励劳作;二,减少赋税以劝励民众;三,安定百姓以劝励武事;四,辅助有艺技者以激励百工;五,赞赏誓言以激励实践;六,赞赏恭敬有礼以劝励众人仿效;七,赞赏智谋以激励行动。

十败是;一,佞人败坏淳朴;二,谄媚之言毁坏好行为;三,诮以自荐;四,美色召来祸患;五,朋比结党 不知所择;六,乱了刑狱;七,迷信龟卜反败坏占卜;八,临事求善反有、祭祀;九,说气话必自辱;十,亲异姓必乱本族。

四葛是:一,敬重农事,不改易农时;二,耗费地力,担心稼;三,赏罚公正,狱讼没有奸邪;四,认真保守武事机密,氏族才不遭受损失。

四蠹是:一,用美男好女、异宝奇珍去诱惑 他;二,造出巧语流言让他相信;三,利用工匠不断修造以劳累他;四,让巫师神灵去蛊惑他。

五落是:一,显示我的忠正,以改变原有的称谓;二,略施威猛以显出君子的德行;四,信任小人,没有人能够安居;四,厚赂巫师,就能获取他们的计谋;五,正直者流失遭贬,邪曲者扶摇而上,以表明他们的邪恶。

六容是:一容游说之言,二容来往的商旅工匠,三容军旅所用之物,四容从外地传入的谣言,五容因犯过失而出逃的人,六容带出重礼而换回珍藏。

七恶是:一,借小事而交 兵打仗;二,表面谦恭而后重加伤譬;三,夹在大国之间,祸福决于大国;四,结交 他的亲近,谋取他处事的法则,使他沉溺于声色;五,劝诸侯朝拜贤人,自己则不前往;六,让他们有求于我,于是生出过失;七,看到亲近那些应当亲近的人,不与他们深谈,使友邦之君生疑。

周公旦拜手道:“啊呀!王孙要受天下人敬重了!不要遭人指责,不要喜好夸耀自己以显明你的行迹。啊呀,慎重啊!看那五祥、六卫、七厉、十败、四葛不修治的,国家就不稳固。务必要遍行四蠹、五落、六容、七恶。作事要顺应时机,不顺应或顺应不当,时机就会丧失。不遵循四蠹五落六容七恶,就不能安定,反而会削弱自己。啊呀!要深深思念啊,要反复考虑啊。不深思就权力不重。顺从权势能得到安慰,不顺从权势则民众溃散。一旦溃散就不能恢复。”武王说:“善哉!就采用你的谋略。”

大开解第二十二 题解:“开”字取于篇中,下篇亦名“开”,此在前为“大开”,在后为“小开”。主要讲八儆、五戒,以启导训教后人。

维王二月,既生魄,王在酆,立于少庭,兆墓九开,开厥后人。八儆、王戒。八儆:一□旦于开,二躬修九过,三族修九禁,四无竞维义,五习 用九教,六□用守备,七足用九利,八宁用怀□。五戒:一祗用谋宗,二经内戒工,三无远亲戚,四雕无薄□,五祷无忧玉,及为人尽不足。王拜儆无后人,谋竞不可以藏,戒后人其用汝谋,维宿不悉,日不足。

译文:

在二月朔日这天,文王在丰,立于后庭。臣兆以《九开》之书向文王献计,借以启导后人八儆、五戒。

八儆是:一,人的诚恳在于启导;二,自身要远离九过;三,宗族要远离九禁;四,不竞争于义;五,以九教为习 俗;六,以守备求安宁;七,以九利求丰足;八,以怀柔求和平。

五戒是:一,恭敬地采用宗主计谋;二,办好内政要警惕女人参与;三,不疏远宗族弟兄;四,雕刻不要使器物太薄;五,祈祷不得吝惜玉器。

文王回拜说:“告诫我们的后人,图谋竞争没有好结果。提示后人用你的谋略,日夜都不忘。”

小开解第二十三 题解:此篇讲一“开后嗣谋”,即教育后来之人。

维三十有五祀,王念曰:“□所□,正月丙子,拜望食无时,汝开后嗣,谋曰:呜呼,于来,后之人,余闻在昔,曰明明非常维德,曰为明食无时。汝夜何修非躬,何慎非言,何择非德。呜呼,敬之哉。汝恭闻不命,贾粥不雠,谋念之哉。不索祸招,无曰不免不庸不茂不次,人灾不谋,迷弃非人。

“朕闻用人不以谋说,说恶謟言,色不知适,适不知谋,谋泄,汝躬不允。呜呼,敬之哉,后之人。朕闻曰:谋有共軵如乃而舍人之好。佚而无穷、贵而不傲、富而不骄、两而不争、闻而不遥、遥而不绝、穷而不匮者,鲜矣。汝辩斯何乡非翼,维有其枳,枳亡重大,害小不堪柯引,维德之用,用皆在国,谋大,鲜无害。

“呜呼!汝何敬非时,何择非德,德枳维大人,大人枳维公,公枳维卿,卿枳维大夫,大夫枳维士。登登皇皇,君枳维国,国枳维都,都枳维邑,邑枳维家,家枳维于无疆。动有三极,用有九因,因有四戚、五私。极:明与与,有畏劝,汝何畏非义,何畏非世,何劝非乐,谋获三极,无疆动获。九因:无限务用三德,顺攻奸□,言彼翼翼,在意,仞时德。春育素草肃疏数满,夏育长美,柯华务水潦,秋初艺不节落,冬大刘,倍信,何谋本□,时岁至天视。

“呜呼,汝何监非时,何务非德,何兴非因,何用非极。维周于民,人谋竞,不可以后戒,后戒宿,不悉日,不足。”

译文:

在文王三十五年正月十五丙子日,发生了月食,君臣祭拜。文王心有所思,说道:各位士人,你们要启导后人的思想。要这样说:

啊呀,后世的入啊!我听前人说,“大明是不固定的,只有道德才真正叫明。”发生月食了,你们为什么每天不修养你们自身,为什么不谨慎你们的言语,为什么不选择你们的德行?

啊呀,要慎重啊!你们要恭敬地听从天命。商贾卖不出货物,就要反省自己了。如不思考必招灾祸。不要说不免灾就不用功,不努力就不能安定。不考虑避免灾祸,就会迷惑而被抛弃,沦为非人。我听说用人不凭他的计谋与言辞,言辞最厌恶虚假。待人不 知是否合宜,合宜了又不会思考,思考失当,你们自身必有过失。

啊呀,要慎重啊,后世的人们。我听说:计谋要是有人共同推动,就如你在家(那么轻松)。人喜欢逸乐而又有所节制,地位高而又不傲慢,富有而不骄奢,与同辈相处而不争胜好强,有名理而不飘飘然,被疏远而不绝交 友人,遭困穷而不颓唐,这种人很少啊。你们的计谋为何不想到那边翼之处?如同那些树枝,树枝不能多,且大枝害小枝,又经不起斧头砍伐。国家只重用有道德的人,而且都用于国家。你们计谋大事,计谋得好,国家就无危害。

啊呀!你们为何不珍惜那时机,为何不选择那道德?道德的辅佐为诸侯,诸侯的辅佐为公,公的辅佐为卿,卿的辅佐为大夫,大夫的辅佐为士,又多又美啊!君王的辅佐为国,国的辅佐为都,都的辅佐为邑,邑的辅佐为家,家的辅佐是无止境的上进心。

举大事有三极,办小事有九因,九因含四戚五和。三极明则值得敬重,可你们只知有畏惧与劝勉。为何只看重那些礼义?为何畏惧那世道?为何劝勉那享乐?

谋大事得到三极就无止境,办小事得到九因就无阻碍。尽力利用三极,顺势攻击奸邪。那敬重之情在心,就会充实这个道德。

春季养生,百草出土,遍地皆是;夏季养长,花枝茂美;秋季成才,常发水涝;冬季大杀,树节枯落。违背规律,何以成谋?依照那岁时规律行事,符合上天的昭示。

啊呀!你们何不观察那岁时,何不修养那道德,何不光大那九因,何不利用那三极?要遍告民众;图谋争斗,不得善果。反复告戒后人,要夜以继日地努力。

文儆解第二十四 题解:文,文王。做,即敬,戒也。取义于篇中之“敬”。此篇乃文王戒太子发保本行善,“慎守勿失”,统治者只能充当百姓的向导,将百姓引向善处。

维文王告梦,惧后嗣之无保,庚辰诏太子发曰:“汝敬之哉!民物多变,民何乡非利,利维生痛,痛维生乐,乐维生礼,礼维生义,义维生仁。呜呼,敬之哉!民之适败,上察下遂信,何乡非私,私维生抗,抗维生夺,夺维生乱,乱维生亡,亡维生死。呜呼,敬之哉!汝慎守勿失,以诏有司,夙夜勿忘,若民之向引。汝何慎非遂,遂时不远,非本非标,非微非煇壤非壤,不高水,非水不流。呜呼,敬之哉!倍本者槁。汝何葆非监,不维一保监顺时,维周于民之适,败无有时,盍后戒,后戒谋,念勿择。”

译文:

文王告诉左右之人,连做梦都担心後嗣不能守住基业。庚辰这天,教诲太子发说:“你要警戒啊!百姓的情性多变。百姓为何趋向那有利之处?趋利有害则生苦痛,知苦痛则知足而乐,活得快:乐则能守礼节,守礼节则会处事合宜,会处事则待人必好。

啊呀,警惕啊。民众会乱来,在上者细察下面才有诚实。为什么向往那私利?谋私利必生对抗,相对抗就生劫夺,相劫夺就生动乱,动乱就生逃离,逃离必生死亡。 啊呀,警惕啊。你要慎守不要丢失,命令各级官吏,早晚不要忘记,要像百姓的向导。你为何谨慎你的行为?行动的时机并不遥远。没有根本就没有末梢,没有微亮就没有光辉。土,没有土就不再增高;水,没有水就不流淌。

啊呀,警惕啊。背离根本的就枯槁。你为何保住那根本的坚固?不只是一个固住根本顺应时机,还要懂得民众会乱来,没有法控制。后戒啊后戒,要反复考虑,不要厌倦!”

文传解第二十五 题解:文,指文王。传,指篇中“传之子孙”之“传”。此记文王临终前告太子发“所保所守”之事,主要讲为官之道以及治国理财之法。

文王受命之九年,时维暮春,在鄗召太子发曰:“呜呼!我身老矣,吾语汝。我所保与我所守,传之子孙。吾厚德而广惠,忠信而志爱,人君之行。不为骄侈,不为泰靡,不婬于美,括柱茅茨,为民爱费。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川泽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不鹿弭不卵,以成鸟兽之长,畋渔以时,童不夭胎,马不驰骛,土不失宜。土可犯材,可蓄润湿,不谷树之竹苇莞蒲,砾石不可谷,树之葛木,以为絺绤,以为材用。

“故凡土地之间者,胜任裁之,并为民利。是鱼鳖归其泉,鸟归其林,孤寡辛苦,咸赖其生,以遂其材。工匠以为其器,百物以平其利,商贾以通其货。工不失其务,农不失其时,是谓和德。土多民少,非其土也。土少人多,非其人也。是故土多发政,以漕四方,四方流之。土少安帑,而外其务方输。《夏箴》曰:中不容利,民乃外次。《开望》曰:土广无守,可袭伐;土狭无食,可围竭。二祸之来,不称之灾。天有四殃,水旱饥荒,其至无时,非务积聚,何以备之。《夏箴》曰:小人无兼年之食,遇天饥,妻子非其有也。大夫无兼年之食,遇天饥,臣妾舆马非其有也。戒之哉!弗思弗行,至无日矣。

“不明开塞禁舍者,其如天下何。各修其学而尊其名,圣人制之。故诸横生尽以养从,从生尽以养一丈夫。无杀夭胎,无伐不成材,无堕四时。如此者十年,有十年之积者王;有五年之积者霸,无一年之积者亡。生十杀一者,物十重,生一杀十者,物顿空。十重者王,顿空者亡。

“兵强胜人,人强胜天,能制其有者,则能制人之有。令行禁止,王始。出一曰神明,出二曰分光,出三曰无适异,出四曰无适与。无适与者亡。”

译文:

文王受命的第九年,时在暮春三月,文王在镐京,告戒太子姬发说:“啊呀,我年纪老了。我告诉你我所保持与我所坚守的,你把它传给子孙。

“吾厚德广施,忠信慈爱,这是人君的行为。不做骄纵奢侈之事,不做过分浪费的事,不贪恋于华美,柱子刮皮不加雕饰,屋顶用茅草覆盖,为百姓珍惜费用。

“山林不到季节不举斧子,以成就草木的生长;河流湖泊不到;季节不下渔网,以成就鱼鳖的生长;不吃鸟卵不吃幼兽,以成就鸟兽的生长。打猎有季节,不杀小羊,不杀怀胎的羊。牛犊不拉车,马驹不驱赶奔跑。土地不失其所宜,万物不失其本性,天下不失其时令。

“泥土可以作陶范,材木可以积蓄。低湿地不能种谷,就种上竹子、芦苇、水葱、香蒲;砾石地不能种谷,就种上葛藤与树木。用以织葛布、为材用。所以凡是闲空的土地,圣人都治理它,全都为民众谋利。因此,鱼类都养在水里,鸟兽归入山林。孤寡困苦的人,都靠它为生。

山林得以长成林木,工匠得以制成器物;百业得以均其利益,商贾得以流通货物;百工不失掉职业,农夫不失掉农时,这叫做和德。

“土地多百姓少,土地就不是他的土地了。土地少百姓多姓就不是他的百姓了。因此,土地多,就发布政令以达四方,四方之人流入;土地少,就让百姓安好家室到外地劳作,向四邻输入。《夏箴》里说:‘国内不能容纳利益,百姓就到外地居住。’《开望》里说:‘土地宽广无人防守的,可以袭击讨伐;土地狭小没有粮食的,可以围困待其枯竭。两种祸患的发生,都是土地与百姓多少不相称的灾难。’

天有四种灾祸:水灾、旱灾、饥年、荒年。灾祸的到来没有固定时间。如果不从事积蓄,用什么来防备它?《夏箴》里说:‘平民百姓没有够吃两年的粮,遇上饥荒,妻子儿女就不属他所有了;大夫没有够吃两年的粮,遇上饥荒,奴隶侍妾以及车马就不属他所有了。国家没有够吃两年的粮,遇上饥荒,百姓就不属它所有了。’警惕啊,不思考不实行,灾祸临头就不远了。

明白以上开放、关闭、禁止、施舍道理的人,他夺取天下就如演化一般的快;不明白开放、关闭、禁止、施舍道理的人,他失去天下也如演化一般的快。

“人人各自习 其所学,而且看重自己的名分,圣人利用他们。所以万物全都可以养育人,人人都得以奉养天子。

不杀怀胎母兽,不砍未成材的树木。不错过农事季节。像这样下去十年,有十年积蓄的为王,有五年积蓄的称霸,没有一年积蓄的灭亡。生十个杀一个的,用物会堆积十层;生十个杀十个的,用物会顿时空虚。堆积十层的为王,顿时空虚的灭亡。

兵力强就战胜别人,人心强能战胜自然。能控制自己所有的就能控制别人所有,不能控制自己所有的别人就控制它。令行禁止,是为王的开端。出令专一叫神明,政出二臣叫分光,政令三出叫无适异,政令四出叫无所适从。臣民无所适从的必灭亡。”

柔武解第二十六 题解:柔武二字取自篇中。柔,柔和。武,武事。此篇记言,武王告周公治国免戎、胜敌成功之法。

维王元祀一月,既生魄,王召周公旦曰:“呜呼,维在王考之绪功,维周禁五戎,五戎不禁,厥民乃婬。一曰土观幸时,政匮不疑;二曰狱雠刑蔽,奸吏济贷;三曰声乐□□,饰女灭德;四曰维势是辅,维祷是怙;五曰盘游安居,枝叶维落。五者不距,自生戎旅。

“故必以德为本,以义为术,以信为动,以成为新,以决为计,以节为胜。务在审时,纪纲为序,和均□里以匡辛苦。见寇□戚,靡适无□。胜国若化,不动金鼓,善战不斗。故曰柔武,四方无拂,奄有天下。”

译文:

武王元年正月十五,武王告诉周公说:“啊呀!考察先父文王的业绩,是他普遍禁止了五戎。五戎不禁止,那些百姓就会变得邪恶。

一是兴土木筑游观,侥幸于闲日,赋税匮乏也不忧虑;二是让仇人系狱,用刑于敝弱,赃官受贿;三是纵情 歌舞以损其心志,贪恋美色以灭身性;四是只依附权势,只依靠祈祷;五是游手好闲无所事事,臣民解体。 ’ “这五戎不禁绝,自会生出军旅之祸。所以必须以仁德为根本,礼义为措施,以守信为行动,以成功为目标,以决断为谋虑,以度为胜利。致力于审时度势,以法纪为次第。和协均衡邻里,以助贫穷。贼寇见此必胆怯,任何敌人可攻下。战胜他国如演化般抉,不需动用军队。善战的不需搏斗,所以叫柔武。四方没有违抗,包有整个天下。”

大开武解第二十七 题解:启也。开武,启导武王。与下篇主旨同,一大一小,前为大,后为小。

维王一祀二月,王在酆,密命。访于周公旦,曰:“呜呼!余夙夜维商,密不显,谁知。告岁之有秋。今余不获其落,若何?”周公曰:“兹在德,敬在周,其维天命,王其敬命。远戚无十,和无再失,维明德无佚。佚不可还,维文考恪勤,战战何敬,何好何恶,时不敬,殆哉!”

王拜曰:“允哉!余闻国有四戚、五和、七失、九因、十婬。非不敬,不知。今而言维格,余非废善以自塞,维明戒是祗。”

周公拜曰:“兹顺天,天降寤于程,程降因于商。商今生葛,葛右有周。维王其明用老和之言,言孰敢不格。四戚:一内同外,二外婚姻,三官同师,四哀同劳。五和:一有天维国,二有地维义,三同好维乐,四同恶维哀,五远方不争。七失:一离在废,二废在祗,三比在门,四谄在内,五私在外,六私在公,七公不违。九因:一神有不飨,二德有不守,三才有不官,四事有不均,五两有必争,六富有别,七贪有匮,八好有遂,九敌有胜。十婬:一婬政破国,动不时,民不保;二婬好破义,言不协,民乃不和;三婬乐破德,德不纯,民乃失常;四婬动破丑,丑不足,民乃不让;五婬中破礼,礼不同,民乃不协;六婬采破服,服不度,民乃不顺;七婬文破典,典不式教,民乃不类;八婬权破故,故不法,官民乃无法;九婬贷破职,百官令不承;十婬巧破用,用不足,百意不成。呜呼,十婬不违,危哉!今商维兹,其唯第兹命不承,殆哉!若人之有政令,废令无赦。乃废天之命,讫文考之功绪,忍民之苦,不祥。若农之服田务耕而不耨,维草其宅,既秋而不获,维禽其飨之,人而获饥,云谁哀之。”

王拜曰:“格乃言。呜呼,夙夜战战,何畏非道,何恶非是。不敬,殆哉!”

译文:

武王元年二月,武王在丰邑。暗地里询问周公说:“啊呀!我日夜在想灭商之事,保密而不公开,诸侯有谁响应呢?如同庄稼成熟季节,现在我不去收割,颗粒落地怎么办?” 周公说:“这就在敬重道德。周的存在,那是天命,大王要敬重天命。远近诸侯都不得罪,已和好的不再失去。要想到修明道德不图安逸,图安逸就不可逆转。要想到先父文王勤恳谨慎的样子,想到他敬重什么、爱好什么、厌恶什么。这些方面不予重视,就危险了。

武王行礼道:“好啊!我听说国家有四戚、五和、七失、九因、十婬,并非不重视,只是不明白。如今你讲的都是格言,我不会废弃善言而自我满足,我只敬重你的明戒。” 周公行礼道:“这样就顺从了天意。上天曾在程邑降梦于太姒,程邑降梦是由于商之将亡。现在商庭果真生了葛藤,生葛藤,是上天佑助周人。只要大王英明,能用《开和》中的话,采用那些话,诸侯谁敢不来?

四戚是:一,亲近国内的同姓;二,亲近国外的姻亲;三,任用同出师门的人为官;四,哀怜与自己共同劳作过的人。

五和是:一,得天助则有德;二,得地利则有义;三,有共.同爱好就高兴;四,有共同厌恶就哀伤;五,与远方人不争斗。

七失是:一,所设立的正是该废弃的;二,所废弃的正是当敬重的;三,结党 在家门;四,谄谀之人在朝内;五,有外宠 ,假公济私;七,公物不爱护。

九因:一,神灵不祭祀;二,道德不遵守;三,才能之士不任用;四,力役之事不均等;五,势均力敌者相争斗;六,富人背离;七,穷人逃亡;八,私欲得以满足;九,敌人争强好胜。

“十婬是:一,频繁的赋税徭役破国家。役使百姓不分季节,百姓就会流失。二,过度的嗜好破义。义不协洽,百姓就不和睦。三,过度的享乐败坏道德。道德不纯正,百姓就失去常态。四,举止过分败坏廉耻。廉耻不足,百姓就不谦让。五,过分讲求礼仪则坏了礼仪。礼仪不一,百姓就不合洽。六,穿戴过分鲜艳有损服饰。服饰不合法度,百姓就不顺从。七,过于华丽的文字有害典籍。典籍不能用于教化,百姓就不善良。八,过分的权势坏了制度。制度不能规范官吏,百姓就没有法规。九,过多的代职有损于正职。[正职没有权威],百官号令就不被接受。十,过度的工巧消耗财用。财用不足,百事不成。 啊呀!十婬不去,就危险了。如今商朝人正是这样,那是要取代它啊。这是上天之命,不承受的话,危险啊!如同人有政令,废弃政令就不可赦免,何况废弃上天之命?终止先父文王的功业,忍看百姓受苦,不吉利。如同农夫种田,从事耕作而不锄草,任草长在庄稼地,庄稼已经成熟而不去收获,任禽兽 去吃它,人却受到饥饿,叫谁去可怜他?” 武王行礼道:“你的话太好了!啊呀!我得日夜谨慎,何必惧那法则,何必厌恶那世道?我不重视这些,就危险了。

小开武解第二十八 题解:此篇亦记周公开导武王。前为大开武,此为小开武。

维王二祀一月,既生魄,王召周公旦曰:“呜呼,余夙夜忌商,不知道极,敬听以勤天命。”

周公拜手稽首曰:“在我文考,顺明三极,躬是四察,循用五行,戒视七顺,顺道九纪。三极既明,五行乃常,四祭既是,七顺乃辨,明势天道,九纪咸当,顺德以谋,罔惟不行。三极:一维天九星,二维地九州,三维人四左。四察, 一目察维极,二耳察维声,三口察维言,四心察维念。五行:一黑位水,二赤位火,三苍位木,四白位金,五黄位土。七顺:一顺天得时,二顺地得助,三顺年得和,四顺利财足,五顺得助明,六顺仁无失,七顺道有功。九纪:一辰以纪日,二宿以纪月,三日以纪德,四月以纪刑,五春以纪生,六夏以纪长,七秋以纪杀,八冬以纪藏,九岁以纪终。时候天视,可监时,时不失以知吉凶。”

“王拜曰:“允哉!余闻在昔,训典中规,非使罔有恪言,日正余不足。”

译文:

二年正月十五,武王告诉周公旦说:“我日夜都痛恨商朝,么才好。我敬听你的,当为天下尽力。”

周公作揖叩头道:“从前先父文王,顺应通晓三极,亲自端正四察,遵循运用五行,警戒看待七顺,顺势依照九纪。三极已明,五行就固定;四察已端正,七顺就分明;懂得依照自然规律,九纪就全都得当。顺应道德谋事,想到的无有不成。

“三极是:一,天有九星;二,地有九州;三,人有四佐。

四察是:一,眼睛察的是颜色;二,耳朵察的是声音;三,嘴里察的是言语;四,心里察的是意念。

五行是:一,黑色属水;二,红色属火;三,青色属木;四,白色属金;五,黄色属土。

七顺是:一,顺应自然得天时;二,顺应地利得地助;三,顺应民心得安宁;四,顺应利益财用足;五,顺应道德助手明;六,顺应仁义无过错;七,顺应天道必成功。

九纪是:一,时辰纪日;二,列宿纪月;三,太陽显示有德;四,月亮显示刑杀;五,春季显示出生;六,夏季显示成长;七,秋季显现肃杀;八,冬季显示收藏;九,岁末显示终结。

季节物候是上天所示,应当看清楚。这些方面无过错,便可预知吉凶。”

武王行礼道:“好啊!我听说从前,训典都合于法规。要不有你这番话,就没有格言能每天修正我的不足。”

宝典解第二十九 题解:宝典,言宝之典。重点讲信、义、仁,以之为宝。通篇是周公谆谆教诲之言,周王恭听。像是周公对年幼的成王的启导。

维王三祀二月丙辰朔,王在鄗,召周公旦曰:“呜呼,敬哉!朕闻曰:何修非躬,躬有四位、九德。何择非人,人有十奸。何一本谋,谋有十散,不圉我哉。何慎非言,言有三信,信以生宝,宝以贵物,物周为器。美好宝物无常,维其所贵信,无不行。行之以神,振之以宝,顺之以事,明众以备,改□以庸,庶格怀患。

“四位,一曰定,二曰正,三曰静,四曰敬,敬位丕哉,静乃时非,正位不废,定得安宅。九德:一孝子畏哉,乃不乱谋;二悌,悌乃知序,序乃伦,伦不腾上,上乃不崩;三慈惠知长幼,知长幼,乐养老;四忠恕,是谓四仪。风言大极,意定不移;五中正,是谓权断,补损知选;六恭逊,是谓容德,以法从权,安上无慝;七宽弘,是谓宽宇准德以义,乐获顺嘏;八温 直,是谓明德,喜怒不隙,主人乃服;九兼符,是谓明刑,惠而能忍,尊天大经。九德广备,次世有声。十奸:一穷□干静,二酒行干理,三辩惠干知,四移洁干清,五死勇干武,六展允干信,七比誉干让,八阿众干名,九专愚干果,事愎孤干贞。十散:一废□□,□□行乃泄;□□□□,□□□□;三浅薄闲瞒,其谋乃获;四说咷轻意,乃伤营立;五行恕而不愿,弗忧其图;六极言不度,其谋乃费;七以亲为疏,其谋乃虚;八新私虑适,百事乃僻;九愚而自信,不知所守;十不释太约,见利忘亲。三信:一春生夏长无私,民乃不迷;二秋落冬杀有常,政乃盛行;三人治百物,物德其德,是谓信极。而其余也,信既极矣,嗜欲□在,在不知义,欲在美好,有义,是谓生宝。”

周公拜手稽首兴曰:“臣既能生宝,恐未有子孙其败。既能生宝,未能生仁,恐无后亲王宝生之,恐失王会,道维其废。”

王拜曰:“格而厣。维说余劝之以安位,教之广,用宝而乱,亦非我咎,上设荣禄,不患莫仁。仁以爱禄,允维典程,既得其禄,又增其名,上下咸劝,孰不竞仁。维子孙之谋,宝以为常。”

译文

成王亲政三年二月丙辰朔日,成王见周公旦。周公说:“啊呀!要重视啊!我听说:为何不修养自身?因为人身有四位、九德。对人为何不加选择?因为人有十奸。为何不完善那计谋?因为谋有十散,谋散就不能约束我了。为何不谨慎地说话?因为言语有三信。信可以生宝,宝可以贵物,物品皆可做器用。美好的宝物并不固定,仅在于它被人看重,信用它就无处不行。按规律去实行,用宝物去振奋,用事实去顺应,以完备告知民众,按用途攻治它。这样,众人都会来归,而且心怀感激。

“四位所指:一是定居,二是正直,三是安静,四是恭敬。恭敬一位为大为首,安静就是其次,正直一位不失去,定居一位才能安家。

九德所指:一是孝:儿辈畏惧制裁,就没有不顺父母之 心。二是悌:兄弟友善就知次序,有次序才有伦理;伦理不错乱,在上者就不会低下。三是慈惠:慈惠才知养幼;知道养幼,就乐于养老。四是忠恕:这是说自己的仪度;即使流言盛行,也坚定不移。五是中正不偏:说的是权衡裁断,或补或损知道选择。六是恭敬谦逊:这是说有容有德;按法度去服从权力,主上安稳,无作恶行为。七是宽弘:这是说要宽弘大量;德为准则,义为依据,乐于获得大福。八是温 和正直:这是说彰明道德;或喜或怒都不生嫌隙,主人才会重用。九是廉武:这是说的昭示刑法;惠爱而能容忍,这是尊敬上天的大道。九德全面具备,世世代代都有好名声。

“十奸是:一,清平居处伤清静;二,酗酒行事伤正理;三,显示聪明伤智慧;四,过分干净伤清洁;五,拼死显勇伤武事;六,展示忠诚伤诚信;七,计较名誉伤谦让;八,迎合众人伤名节;九,愚而自专伤成功;十,自信而孤立伤坚贞。

“十散是:一,废弃口口,他的行动就会泄露;二,口口口口,口口口口;三,考虑肤浅保密不严,他的计谋就会失误;四,马虎大意,就伤害所经营所置立;五,不能以己度人,就不能深入考虑他的计谋;六,说过头话而没有节制,他的计谋必有违事理;七,把亲近的人当外人,他的计谋就会落空;八,心有私念而想把事办妥,结果百事都会偏离;九,愚蠢而自信,必然不知自守;十,不解决主要问题,见到利益就忘了亲人。

“三信是:一,春生夏长不错乱,百姓就不迷惑;二,秋落冬杀有常规,政教就盛行。三,人主治万民,万民感戴其德,这叫做信极。

信极已经做到了,就只在嗜欲两方面。嗜在于知义,欲在于有义,这叫做生宝。”

周公作揖叩头,起来说;“我虽能讲清那个宝,恐怕缺乏仁,子孙将会衰败。即使能讲清什么是宝,未能生仁,恐怕还是没有后继人。王之宝虽然产生,又担心失掉做个好人君的机会,王道就只有废弃了。”

成王行礼,说道:“你的话最好了。为此我要劝勉百姓安以四位,教他们都懂得九德。如果因行用信、义、仁而发生混乱,那就不是我的过错了。上面设置荣誉俸禄,就不怕谁个不仁。行仁而又珍爱俸禄,确实会成为典范。既能得到他的俸禄,又增加了他的名誉,上上下下都相互劝勉,谁能不竞相为仁?为子孙后代考虑,这个宝要长久不变。”

酆谋解第三十 题解:丰,丰邑。记武王与周公旦在丰相谋兴师伐商。

维王三祀,王在酆,谋言告闻。望着可周公旦曰:“呜呼,商其咸辜,维日望谋建功,言多信,今如其何?”周公曰:“时至矣,乃兴师循故。初用三同:一戚取同,二任用能,三矢无声。三让:一近市,二贱粥,三施资。三虞:一边不侵内,二道不驱牧,三郊不留人。”

王曰:“呜呼,允从三,三无咈,基征可因。与周同爱,爱微无疾,疾取不取,疾至致备。又祷不德,不德不成,害不在小,终维实大,悔后乃无。帝命不謟,应时作谋,不敏殆哉。”

周公曰:“言斯允格,谁从己出,出而不允,乃灾;往而不往,乃弱。士卒咸若,周一心。”

译文:

武王三年,王在丰邑。有人将商谋伐周相告,武王见周公旦说:“啊呀!商纣已经成为罪孽,他们天天盼望伐周建功。商纣之谋多是可靠的,现今当怎么办?”

周公说:“时机到了!”就起兵依原计划进行战备。开始采用三同:一,亲近人步调一致;二,任用能人为官;三,发誓保密不声张。三让是:一,使市场靠近民居;二,降低物价;三,给商贾施舍资本。三虞是:一,边民不迁入内地;二,道路上不驱赶牛羊;三,城邑以外不住人。

武王说:“啊呀!要切实执行。三同、三让、三虞不违背,好的征兆可利用。帮助我周人,共同爱我周人。即使不爱也要不恶我周人。这样,商纣虽恨我,想取我,则不能取。商欲伐周使我有所防备。不防范而临时祈祷,神灵不会佑助。神灵不助则大事不成。祸事不在乎开始很小,最终实在要变大,后悔就无及了。天 命不要怀疑,要顺应时机先做谋画。不尽快行动,就危险了。”

周公说:“这些话允当至极,只有由你们自己说出才好。如果说得不允当,就会有灾祸;说得好而不实行,就削弱了自己。要教士兵们与我们周人一条心!”

寤儆解第三十一 题解:武王惊梦,周公为之解说,借以阐述兴周的一些措施。

维四月朔,王告儆,召周公旦曰:“呜呼,谋泄哉!今朕寤,有商惊予。欲与无□,则欲攻无庸,以王不足,戒乃不兴,忧其深矣。”古

周公曰:“天下不虞周,惊义务不王,王其敬命,奉若稽古维王。克明三德维则,戚和远人维庸,攻王祷,赦有罪,怀庶有兹封福。监戒善败,护守勿失,无虎傅翼,将飞入邑,择人而食。不骄不吝,时乃无敌。”

王拜曰:“允哉!余闻曰:维乃予谋,谋时用臧,不泄不竭,维天而已。余维与汝监旧之葆,咸祗曰:戒戒维宿。”

译文:

四月初一这天,武王求诫,告诉周公说:“啊呀,对付商纣的计谋泄露了。今天我做梦,商朝人惊吓了我。想顺从没有好机会,想进攻又无作用,就此称王又不够条件。如果你不出个好主意,忧虑就深了。”

周公说:“天下人不会想到周会叛商,惊梦是让王清醒,王要重天命。顺应天命遵循古道就可称王,能够晓明三德就是法则,人亲和远人就可利用。王要祈祷,赦免有罪之人,安抚众人,这是大福。鉴戒成败的教训,守护着不要丢失。不给老虎增添翅。添上翅膀,就会飞进城邑,挑着吃人。不骄傲,不吝啬,这就无对手了。”

武王行礼道;“好啊。我听说:‘只有那些预先的谋划,才能完善,不泄漏不匮竭的,只有上天而已。’我只有与你借鉴前人成功的经验。都恭恭敬敬每天一早就谨慎从事。”

武顺解第三十二 题解:“武顺”二字取自篇中“武礼右旋,顺地以利兵”一句。主要讲军制及军中之官。

天道尚左,日月西移;地道尚右,水道东流。人道尚中,耳目役心。心有四佐,不和曰废。地有五行,不通曰恶。天有四时,不时曰凶。天道曰祥,地道曰义,人道曰礼。知祥则寿,知义则立,知礼则行。礼义顺祥曰吉。吉礼左还,顺天以利本。武礼右还,顺地以利兵。将居中军,顺人以利阵。人有中,曰参,无中曰两,两争曰弱,参和曰强。男生而成三,女生而成两。五以成室,室成以生民,民生以度。左右手各握五,左右足各履五,曰四枝,元首曰末。五五二十五,曰元卒。

一卒居前曰开,一卒居后曰敦。左右一卒曰闾,四卒成卫曰伯。三伯一长曰佐,三佐一长曰右。三右一长曰正,三正一长曰卿。三卿一长曰辟。辟必明,卿必仁,正必知,右必和,伯必勤,卒必力。辟不明,无以虑官;卿不仁,无以集众;伯不勤,无以行令;卒不力,无以承训。

均卒力,貌而无比,不则不顺。均伯勤,劳而无携,携则不和。均佐肃静而无留,留则无成。均右和恭而无羞,羞则不兴。辟必文圣如度。元忠尚让,亲均惠下,集固介德。危言不干德,曰正。正及神人曰极世,世能极曰帝。

译文:

上天的规律以左为上,所以日月向西移动;大地的规律是以右为上,所以河川向东流动;人事的规律是以中正为上,所以耳目受心役使。心内有肝、肺、脾、肾四佐,四佐不和叫废;地上有木、火、土、金、水五行,五行不相生胜叫恶;上天有春、夏、秋、冬四季,季节不合叫凶。

上天的规律是象,大地的规律是宜,人事的规律是礼。知天象则长寿,知义则立身,知礼仪则事行。礼、义顺应天象叫专。吉礼从左向右旋转,顺应天道以利国本;武礼从右向左旋转,顺应大地以利于用兵;将帅居中军,顺应人事以利于布阵。

人体 有中的叫三,无中的叫两。两相争故力弱,三相和故力强。男人生来就成三,女人生来就成两。三二为五就成家室,家室成就生人,人生下来就有定数。左右手各握五,左右足各踩五,叫四肢。头叫做末。五五二十五个兵叫一元卒。一元卒居前的阵 式叫开,一元卒居后的阵式叫敦。左右各一元卒的阵式叫闾,四元卒成围的阵式叫伯。每三伯立一长叫佐,每三佐立一长叫右,每三右立一长叫正,每三正立一长叫卿,三卿立一长叫辟。

人君一定要英明,卿一定要仁慈,正一定要聪慧,右一定要严肃,佐一定要平和,伯一定要勤劳,士卒一定要尽力。入君不英明,就不能选用下级官吏;卿不仁慈,就不能聚集众人;正不聪慧,就不能口口口口;右不严肃,就不能口口口口;佐不平和, 就不能口口口口;伯不勤劳,就不能执行命令;卒不尽力,就不能接受训导。

士卒尽力等同而无背违,背违则不顺从;伯勤劳等同心,离心则不和睦;佐温 和一贯而不怠慢,怠慢则没有成功;右严肃一致而不辱人,辱人则人不奋发。

君王必有文德,神圣如法度,高度诚信而崇尚谦让,待人一致而惠爱下人,就能安集固守大德。厉言而不伤德叫正,正兼及神和人叫极,世世代代能极叫帝。

武穆解第三十三 题解:穆,敬也。武穆,武事所当敬。主要讲昌德、和乱、成功之法。朱氏云:前篇训军制,此篇训军政也。

曰若稽古,曰昭天之道,熙地之载,揆民之任,夷德之用。总之以咸,殷,等之以□禁,成之以□和,咸康于民,卿格维时,监于列辟。敬惟三事,永有休哉。三事:一倡德,三和乱,三终齐。德有七伦,乱有五遂,齐有五备。五备:一同往路以揆远迩,三明要丑友德以众尔庸,三明辟章远以肃民教,四明义倡尔众教之以服,五要全文德、不畏强宠 。五遂:一道其通以决其雍,二绝□无赦不疑,三挫锐无赦不危,四闲兵无用不害,五复尊离群不敌。七伦:一毁城寡守不路,三通道不战,三小国不凶不伐,四正维昌静不疑,五睦忍宁于百姓,六禁害求济民,七一德训民,民乃章。钦哉!钦哉,余夙夜求之无射。

译文:

这属于稽考典籍。[周公]说:昭明天道,广大帝业,量力用民,常施文德。以和顺殷民为目标,以九禁聱齐文德,以五和成就文德。使百姓全都安康,使卿士行为端正,鉴视于前代列位君王。认真地思考“三事”,就有永久的美善了。

三事是:一,昌大文德;二,平和纷乱;三,终其成功。

昌大文德有七伦,平乱有五遂,成功有五备。

五备是:一,共同行路,要量度远近;二,明辨善恶,友爱文德,以加多你的功劳;三,明示法纪告晓远方,以严肃民教;四,彰明礼义倡导众人,教他们实行;五,相约敬重文德,不畏强权。

五遂是:一,通畅道路,打开壅塞;二,除去谄谀,不宽恕坏人,就不迷惑;三,挫其锐气不加宽恕,就没有危险;四,操练军队而不使用,就没有祸害;五,恢复尊卑,离散乱党 ,就没有敌对了。

七伦是:一,城墙残缺少防守的,不进入其境;二,通衢大道上不作战;三,小国没有罪恶不讨伐;四,国泰民安的,不怀疑;五,和睦忍让使百姓安宁;六,禁绝祸害以救济百姓;七,纯洁道德训教百姓,百姓就会明德。

敬重啊敬重!我早晚探求它都不会厌倦。

和寤解第三十四 题解:此篇记武王伐商至于鲜原而嘉奖大臣等事,文义不全,似有脱文。篇名的“和”,指和顺,而“寤”字当在脱文之中。

王乃出图商,至于鲜原,召邵公奭、毕公高。王曰:“呜呼,敬之哉!无竞惟人,人允忠;惟事惟敬,小人难保,后降惠于民,民罔不格,惟风行贿,贿无成事。绵绵不绝,蔓蔓若何,豪末不掇,将成斧柯。”

王乃厉翼于尹氏八士,唯固允让,德降为则,振于四方,行有令问,成和不逆,加用祷巫,神人允顺。

译文:

武王于是出兵伐商。到了鲜原,诏告邵公奭、毕公高。武王说:“啊呀,重视它啊!不与民争利,百姓就会忠诚。办事要认认真真,百姓是很难抚养的啊。人主降恩惠给百姓,百姓没有不来归服的,百姓归惠如草应风,仅用财利不会成事。小草细弱时候不根除,蔓延长大了拿它怎么办?树苗如毫毛细小不拔除,将会长成斧柄那样粗。

武王于是就嘉奖众大臣。众大臣坚决诚恳地辞让。大臣的美德传出成为典范,影响及于远近四方。众大臣行事有美名,事成民和不违逆。加之祈祷祭祀神灵,神与人都因此和顺。

武寤解第三十五 题解:记述伐商之事,颂扬武王功德。用四言诗体,犹显独特。篇名的-“寤”,不知何出,或有脱文。

王赫奋烈,八方咸发,高城若地,商庶若化。约期于牧,案用师旅,商不足灭,分祷上下。王食无疆,王不食言,庶赦定宗。太师三公,咸作有绩,神无不飨。王克配天,合于四海,惟乃永宁。

译文:

武王赫然奋发威烈,八方诸侯全都发兵响应。高高的城墙若平地,殷商百姓归服如化。相约会师在牧野,查点军队,商纣王兵力不足,必灭无疑。分别祷告天地,武王恪守信用,赦免纣王手下民众,立武庚为宗主。众大臣和太师、三公,全都立下功劳,武王恩德堪配于天,合于四海。祝王万寿无疆,永远安康。

克殷解第三十六 题解:记克殷经过及克殷后的善后处置,兼及武王即位的仪式。

周车三百五十乘,陈于牧野,帝辛从。武王使尚父与伯夫致师。王既誓,以虎贲、戎车驰商师,商师大崩。商纣奔内,登于鹿台之上,屏遮而自燔于火。

武王武王乃手太白以麾诸侯,诸侯毕拜。遂揖之。商庶百姓咸俟于郊。群宾佥进曰:“上天降休。”再拜稽首。武王答拜,先入适王所,乃克射之,三发而后,下车,而击之以轻吕,斩之以黄钺。折,县诸太白。乃适二女之所,既缢,王又射之三发,乃右击之以轻吕,斩之以玄钺,县诸小白。乃出场于厥军。

及期,百夫荷素质之旗于王前,叔振奏拜假。又陈常车,周公把大钺,召公把小钺,以夹王。泰颠、闳夭,皆执轻吕以奏王,王入即位于社,太卒之左。群臣毕从毛叔郑奉明水,卫叔傅礼。召公奭赞采,师尚父牵牲。尹逸策曰:“殷末孙受德,迷先成汤之明,侮灭神祗不祀,昏暴商邑百姓,其章显闻于昊天上帝。”

武王再拜稽首乃出。立王子武庚,命管叔相。乃命召公释箕子之囚,命毕公、卫叔出百姓之囚。乃命南宫忽振鹿台之财、巨桥之粟;乃命南宫百达、史佚迁九鼎三巫;乃命闳夭封比干之基;乃命祖祝崇宾飨,祷之于军。乃班。

译文:

周人的战车三百五十辆,列阵在牧野。商王纣率兵迎战。武王派太师姜尚率一百人挑战。武王誓师以后,用武贲勇士与装甲战车冲向商王的军队,商军溃败。商王纣奔回城内,登上鹿台,穿上宝玉衣蔽体,在火中自焚。

武王乃手执太自旗向诸侯挥动示意,诸侯礼拜完毕,武王于是作揖还礼。商朝的庶民贵族都等候在郊外,周的群臣都进至王前,贺道:“上天降下的大喜事!”然后又两次行大礼。武王答拜毕,先行入城。去往纣王所在的地方,就亲手射了尸身三箭。然 后下车,用轻吕剑刺纣王尸身,用黄钺大斧砍下首级,悬挂在太白旗上示众。又去往两个王妃所在的地方,她们已经自缢。武王又射了她们三箭,用轻吕箭刺向尸身,用铁质大斧砍下首级,悬挂在小白旗上示众。然后武王出城,派人治宫屋,回到他的军中。

到约定的日子,一百人各扛一面白旗走在武王前开路,曹叔振铎接待群臣诸侯,又陈列若干威仪车。周公旦手持大钺,高手握小钺夹辅武王,泰颠、闳天都手持轻吕剑紧随武王。进入王宫,在社庙南面即天子之位。二十五名士卒左右往返,大臣们全都跟随。毛叔郑捧着明水,卫康叔榴礼,召公奭协助办事,师尚父姜尚牵着祭祀用的牛羊。尹逸宣读策文道;“殷人亡国之君纣,道德惑乱成汤之英明,侮慢蔑视神祗不祭祀,施狂暴予商朝贵族百姓,恶迹昭著,上天五帝也知晓。”武王两次作揖叩头,才出了王宫。

纣王之子武庚为段人宗主,命管叔鲜为相监视他。又命召公奭释放被囚的箕子,命毕公高、卫叔封放出被囚的贵族。又命南宫括发放鹿台的财宝。分发巨桥的粮食。又命南宫百达和史佚迁九鼎到郏郧。又命闳夭为比于聚土为冢。又命主祭官礼敬宾客,在军中宴享他们。然后才班师回京。

世俘解第三十七 题解:原作“第四十”,朱右曾氏“移此,使与《克殷》相次”。此篇记伐殷经过及战果——俘、馘。世训大,世俘犹大俘。

维四月乙未日,武王成辟,四方通殷,命有国。惟一月丙午,旁生魄,若翼日丁未,王乃步自于周,征伐商王纣。越若来二月既死魄,越五日,甲子朝,至接于商。则咸刘商王纣,执矢恶臣百人。太公望命御方来,丁卯至,告以馘俘。戊辰,王遂御循追祀文王。时日王立政。吕他命伐越、戏、方,壬申荒新至,告以馘俘。侯来命伐,靡集于陈。辛巳,至,告以馘俘。甲申,百唶以虎贲誓命伐卫,告以亳俘。

庚子,陈本命,伐磨百韦,命伐宣方、新荒,命伐蜀。乙巳,陈本命新荒蜀磨,至告禽霍侯、艾侯,俘佚侯,小臣四十有六,禽御八百有三百两,告以馘俘。百谓至,告以禽宣方,禽御三十两,告以馘俘百韦,命伐厉,告以馘俘。

武王狩,禽虎二十有二,猫二,糜五千二百三十五,犀十有二,氂七百二十有一熊百五十有一,罴百一十有八,豕三百五十有二,貉十有八,麈十有六,麝五十,糜三十,鹿三千五百有八。武王遂征四方,凡憝国九十有九国,馘磨亿有十万七千七百七十有九,俘人三亿万有二百三十。凡服国六百五十有二。

时四月,既旁生魄,越六日,庚戌,武王朝,至燎于周,维予冲子绥文。武王降自车,乃俾史佚繇书于天号。武王乃废于纣矢恶臣人百人,伐右厥甲孝子鼎大师。伐厥四十夫,家君、鼎帅、司徒、司马,初厥于郊号。武王乃夹于南门,用俘,皆施佩衣,衣先馘入。武王在祀,太师负商王纣,县首白畤,乃以先馘入燎于周庙。若翼日辛亥,祀于位,用籥于天位。

时四月,既旁生魄,越六日,庚戌,武王朝,至燎于周,维予冲子绥文。武王降自车,乃俾史佚繇书于天号。武王乃废于纣矢恶臣人百人,伐右厥甲孝子鼎大师。伐厥四十夫,家君、鼎帅、司徒、司马,初厥于郊号。武王乃夹于南门,用俘,皆施佩衣,衣先馘入。武王在祀,太师负商王纣,县首白畤,乃以先馘入燎于周庙。

若翼日辛亥,祀于位,用籥于天位。

辛亥,荐俘殷王鼎。武王乃翼,矢慓矢宪,告天宗上帝。王不革服,格于庙,秉语治庶国,籥入九终。王烈祖自太王 、太伯、王季、虞公、文王、邑考以列升,维告殷罪,籥人造,王秉黄钺,正国伯。壬子,王服衮衣,矢琰格庙,籥人造王,秉黄钺,正邦君。

癸丑,荐殷俘王士百人。籥人造王矢琰、秉黄钺、执戈王奏庸,大享一终,王拜手,稽首。王定奏庸,大享三终。甲寅,谒戎殷于牧野,王佩赤白畤,籥人奏,武王入,进万献。明明三终。

乙卯,籥人奏崇禹生开三终,王定。

越五日乙卯,武王乃以庶祀馘于国周庙,翼予冲子,断牛六,断羊二。庶国乃竟,告于周庙,曰:“古朕闻文考修商人典,以斩纣身,告于天于稷。用小牲羊犬豕于百神水土、于誓社。”曰:“惟予冲子,绥文考,至于冲子,用牛于天、于稷,五百有四,用小牲羊豕于百神水土社三千七百有一。”

商王纣于南郊。时甲子夕,商王纣取天智玉琰五,环身,厚以自焚。凡厥有庶,告焚玉四千。五日,武王乃俾于千人,亲爱之四千庶玉,则销天智玉五,在火中不销。凡天智玉,武王则宝与同。凡武王俘商宝玉万四千,佩玉亿又八万。

译文:

四月初七乙未日,武王成了国君。奉命征伐的将领从四方归来,汇报伐殷的战果。至此,武王始有天下。 一月十六丙午,第二天丁未,武王带兵从宗周来,又起兵出发,去征伐商纣王。

到了二月初一,过五天甲子日早上到了商都,杀了商纣王,捉了那些邪恶大臣近百人。

太公望受命阻击纣党 方来,丁卯初八归至王所,汇报杀敌及生俘者。初九戊辰,武王于是烧柴燎祭天,追祀文王。这一天,武王还任命了带兵的长官。吕他受武王命讨伐戏方。十三日壬申,吕他归至王所,汇报杀敌数及生俘者。侯来受武王命伐靡及陈。二十二日辛巳,侯来归至王所,汇报杀敌数及生俘者。伯算率勇士誓师,受命伐卫。二十五日甲申,派人向武王汇报杀敌数及生俘者。

庚子日,陈本受武王命伐磨,伯韦受武王命伐宣方,新荒受武王命伐蜀。

乙已日,陈本、荒新带蜀、屠二国君主至,告诉武王,擒了霍国、艾国的君长,俘获了外逃的商朝诸侯臣属四十六人,还取得车子八百三十辆,汇报了杀敌数及生俘者。百韦至,告诉武王,擒了宣方君主,取得车子三十辆,汇报了杀敌数及生俘者。百韦 还受命攻打厉国,也派人汇报了杀敌数及生俘者。

在此期间,武王外出狩猎,总擒获虎二十二只,猫二只,麇五千二百三十五只,犀十二只,麓七百二十一只,熊一百五十一只,鼹一百一十八只,野猪三百五十二只,貉十八只,麈十六只,麝五十只,麇三十只,鹿三千五百又八只。

武王向四方征讨,计攻灭九十九国,杀敌一十七万七千七百七十九人,生俘三十万又二百三十人,总计征服六百五十二国。

在四月二十二庚戌日,武王到达宗周。武王下车后,就让吏佚向上帝献辞。武王命人将纣之邪恶臣百人断手断足,又杀掉抓获的军中小吏及守鼎官,还杀了四十个小氏族首领及他们的守鼎官。

司徒、司马开始祭上帝于南郊。武王在南门中。献上俘虏,生俘皆加号衣,先于死鬼耳朵入城。

武王主持祭祀。太师姜尚背着悬挂商王纣首级的‘白旗和悬挂纣王两个妻子首级的红旗,先于割下的死鬼耳朵进入周庙,并在庙中点起了火堆。

第二天辛亥,在周庙大庭举行祭祀,并向上天用乐。 辛亥这天,武王献上所获殷之九鼎。武王恭敬地手执玉圭,身披法服,敬告天神上苍。

武王未改换祭服就来到周庙。手持黄色大斧,把统治众诸侯国之事敬告祖庙。乐师奏乐九节。武王有功业之祖,从太王 、太伯、王季、虞公、文王、伯邑考,依次列其神位于庙堂。武王向先辈神位历数殷纣之罪。乐师奏乐,武王手持黄色大斧任命方伯 为各方诸侯之长。

壬子这天,武王穿上天子之服,执琰圭,来到周庙。乐师奏乐,武王持黄色大斧任命诸侯。

癸丑这天,献上所俘殷之王士百人。乐师奏乐,武王执琰圭,持黄色大斧,武王执戈守护。王入庙,乐师击金乐《大享》一节。武王拜手稽首,敬礼毕。乐师又击金乐《大享》三节。

甲寅这天,武王以牧野克商事告先王。武王披上赤畤、白畤,乐师奏《武》乐。王入庙,乐师进《万》舞曲,又献《明明》之曲,演奏三节。

乙卯日,乐师演奏《崇禹生启》乐三节。武王的礼仪结束。

过了五天乙卯日,武王就率领众诸侯君长到周庙祭祀,要众诸侯佐助他。杀牛六头,杀羊两只作为祭礼。诸侯君长助祭已毕。武王告于庙堂先祖:“我曾听先父文王讲过,要遵循成汤之典。因此杀了纣王,祭祀我先祖。”武王又告于天神、谷神,说道: “我要承继先父文王的事业,敬望神灵佑助我。”祭祀天神、谷神用牛五百又四头,祭祀山川土地众神用羊、犬、猪二千七百又一只。

商王纣在商都郊外打了败仗。甲子当天晚上,纣王取天智玉五枚佩在身上而纵火自焚。又有众人告武王,纣王焚玉四千之事。五日后,武王命千夫长带人寻找。四千庶玉已于火中销毁,五枚天智玉未销。那天智玉,武王视之如宝物。武王总共得商王宝玉 一万四千,佩带玉一十八万。

大匡解第三十八 题解:大匡,大安之意。记武王在管训导管、蔡之辞。讲治民安邦之法。前第十一有大匡,指救助灾荒,与此不同。

惟是有三祀,王在管,管叔自作殷之监,东隅之侯咸受赐于王,王乃旅之,以上东隅。

用大匡,顺九则、八宅、六位。宽俭恭敬,夙夜有严。昭质非朴,朴有不明,明执于私,私回不中,中忠于欲,思慧丑诈。昭信非展,展尽不伊,伊言于允,思复丑谮。昭让非背,背党 雍德,德让于敬,思贤丑争。昭位非忿,忿非□直,直立于众,思直丑比。昭政非闲,闲非远节,节政于进,思止丑残。昭静非穷,穷居非意,意动于行,思静丑躁。昭洁非为,为穷非涓,涓洁于利,思义丑贪。昭因非疾疾非不贞,贞固于事,思任丑诞。昭明九则,九丑自齐,齐则曰知,悖则死勇。勇如害上,则不登于明堂。明堂所以明道,明道惟法。法人惟重老,重老惟宝。呜呼在昔,文考战战惟时,祗祗汝其。此有夺误夙夜济济,无竞惟人,惟允惟让,不远群正,不迩谗邪。入汝不时,行汝害于士,士惟都人,孝悌子孙。

不官则不长,官戒有敬。官□朝道,舍宾祭器,曰八宅。绥比新、故、外、内、贵、贱曰六位。大官作为武,小官承长。大匡封摄,外用和大。中匡用均,劳故礼心。小匡用惠,施舍静众。禁请无愿,顺生分杀,不忘不惮。俾若九则,生敬在国,国咸顺,顺维敬,敬维让,让维礼。辟不及宽,有永假。

译文:

十一年,武王在管城。管叔鲜和蔡叔度自愿作殷人的监国。东方诸侯也都受到武王的赏赐。武王还接见他们,让他们各自陈述政事。武王训导管叔、蔡叔要用大匡、顺九则、口八宅、口六位。武王说:

宽缓廉洁,恭敬有礼,早晚都显得威严。倡导质朴而不主过分,过分朴实则不显明;昭明质朴于口,思慕口口憎恶口口。倡导忠诚而不私交 ,私交 则奸邪不正;端正忠诚于物欲,思慕聪慧憎恶伪诈。倡导伸展而不展尽,展尽就不能回屈;回屈伸展得恰当,思慕回复憎恶过僭。倡导推让而不背离,背离众人必蔽塞道德;道德推让在于礼敬,思慕贤才憎恶争斗。倡导直立而不忿恚,忿恚则不正直;正直立身于众人,思慕正直憎恶勾结。倡导节制而不限制,限制则远离节度;节度只达于节制,思慕节制憎恶毁伤。倡导清静而不穷居,穷居则非本意;心意活动于行为,思慕清静憎恶急躁。倡导清洁丽不造作,造作则不干净;干净清洁于财利,思慕合宜憎恶贪心。倡导坚固而不疾速,疾速则不贞定,贞定坚固于行事,思慕任事憎恶虚华。

昭明了九则,九丑自会得以纠正。正丑就叫做智,违背九则就必死于勇力。死勇如果威害国君,使国君不能登上明堂。明堂,是用以明道的地方。明道只有效法,知效法才是正人,人必重视老人,重老人是国家之宝。啊呀!从前先父文王,谨谨慎慎,唯 此为敬。你们要早晚恭敬,与人无争,做到公允做到谦让,不远离正人,不接近小人。你们不做到这些,必有害贤士。贤士就是都邑中人士的孝悌子孙。

不任用官吏则无首领,为官教戒必敬上。居官、为民、在朝、在野、居家、为宾、居祭、居丧,叫八宅。安抚协调新旧、内外、贵贱,叫六位。

大官备威武,小官从其上。大安用和法,分封摄持于畿外;中安于均法,赏劳旧臣礼遇新臣;小安用恩惠,施舍以安定民众。禁其所请不使有怨,顺其生理昭明刑杀。牢记而不畏惧,使顺九则。

使全国上下产生恭敬,全国都会和顺。要和顺只有恭敬,要恭敬只有谦让,要谦让只有知礼。君王如果做不到,就难有长久之福。

文政解第三十九 题解:此篇主要讲“禁九慝、昭九行、济九丑、尊九德、止九过、务九胜、倾九戒、固九守、顺九典”等文王之政,故名文政。

惟十有三祀,桑在管,管蔡开宗循,禁九慝,昭九行,济九丑,尊九德,止九过,务九胜,倾九戒,固九守,顺九典。

九慝:一不类,二不服,三不则,四□务有不功,五外有内通,六幼不观国,七闾不通径,八家不开刑,九大禁不令路径。

九行:一仁,二行,三让,四信,五固,六治,七义,八意,九勇。

九丑:思勇丑忘,思意丑变,思义丑□,思治丑乱,思固丑专,思信丑奸,思让丑残,思行丑顽,思仁丑会亹。

九德:一忠,二慈,三禄,四赏,五民之利,六商工受资,七祗民之死,八无夺农,九足民之财。

九过:一视民傲,二听民暴,三远慎而近藐,四法令□乱,五仁善是诛,六不察而好杀,七不念□害行,八□思前后,九偷其身不路而助无渔。

九胜:一□□□□,二□□□□,三同恶潜某,四同好和因,五师□征恶,六迎旋便路,七明赂施舍,八幼子移成,九迪名书新。

九戒:一内有柔成,而示有危倾,三旅有罢置,四乱有立信,五教有康经,六合 详毁成,七邑守维人,八饥有兆积,九劳休无期。

九守:一仁守以均,二知守以等,三固守以典,四信守维假,五城沟守立,六廉守以名,七戒守以信,八竞守以备,九国守以谋。

九典:一祗道以明之,二称贤以赏之,三典师以教之,四四戚以劳之,五位长以遵之,六群长以老之,七群丑以移之,八什长以行之,九戒卒以将之。呜呼,虚为害,无由不通,无虚不败。

译文:

武王十一年,王在管城,命管叔、蔡叔开导下属遵循文王之政。武王提出禁绝九慝、昭明九行、纠正九丑、尊重九德、防止九过、从事九胜、倾荡九戒,坚固九守、顺行九典。

九慝是:一,行为不善;二,不从教化;三,不循法则;四,做事不用力;五,外臣交 结内侍;六,幼小不学德;七,家门不通路;八,家庭不分居;九,大禁不能止。

九行是:一仁爱,二施舍,三谦让,四诚实,五坚定,六安稳,七合宜,八智慧,九勇敢。

九丑是:思慕勇敢,以结怨为耻;思慕聪慧,以狡诈为耻,思慕平稳,以紊乱为耻;思慕坚定,以变迁为耻;思慕诚实,以奸伪为耻;思慕谦让,以毁伤为耻;思慕施舍,以贪婪为耻;思慕仁爱,以自夸为耻。

九德是:一、忠于下民;二、爱护下民,三、赐民爵禄,四、赏赐下民,五、兴民之利,六、使商工得到资本,七、哀痛下民的死丧,八、不影响农事季节,九、使下民财物足用。

九过是:一、对百姓傲慢,二、处理民事粗暴,三、疏远诚信之士而接近虚华之人,四、法令矛盾混乱,五、诛杀仁人善士,六、不加审察而杀人,七、不加思索而伤害行动,八、办事不思前想後,九、苟且偷生,不走正道,帮助坏人侵渔百姓。

九胜是:一、口口口口,二、口口口口,三、共同憎恶的,就深谋设法除去,四、共同爱好的,就融洽相依,五、用军队征伐有罪恶的,六、送往迎来要有好道路,七、公开送财物,公开施舍,八、幼儿互为教育成人 ,九、在旧声誉上再立新功。

九戒是:一、朝内有谄谀之臣,二、设立的标志高而不正,三、民众有疲敝闲散的,四、乱臣有受重用受信任的,五、用婬逸作为教化,六、共谋详审而毁坏已成,七、城邑只靠人守,八、有人挨饿却广有积粮,九、劳作休息没有期限。

九守是:一、仁以均衡守,二、智以等同守,三、坚固以典常守,四、承诺以办好守,五、城池以设璋守,六、廉洁以名誉守,七、禁制以诚实守,八、边境以防备守,九、国都以计谋守。

九典是:一、敬重规律而昭明之,二、推举贤能而赏赐之,三、主管众人而教化之,四、依靠亲人而慰劳之,五、设立官长而遵从之,六、聚合老人而奉养之,七、聚合无耻之徒而流放之,八、编制什伍之制而推行之,九、教戒士卒而统领之。 啊呀!无事可做是祸害。没有笃行而不通的,没有空虚而不败的。

大聚解第四十 题解:聚,指聚民成邑。此篇以周公口吻讲田地营邑,建立什伍,以及相关的措施。

维武王胜殷,抚国绥民,乃观于殷政,告周公旦曰:“呜呼,殷政总总,若风草有所积,有所虚,和此如何?”

周公曰:“闻之文考,来远宾,廉近者,道别其陰陽之利,相土地之宜,水土之便。营邑制命之曰:大聚先诱之以四郊,王亲在之。大夫免列以选,赦刑以宽,复亡解辱削赦□重,皆有数,此谓行风。乃令县鄙商旅曰:能来三室者,与之一室之禄。辟开修道,五里有郊,十里有井,二十里有舍,远旅来至关,人易资,舍有委。市有五均,早暮如一,送行逆来,振乏救穷。老弱疾病,孤子寡独,惟政所先。民有欲畜,发令。

“以国为邑,以邑为乡,以乡为闾,祸灾相恤,资丧比服,五户为伍,以首为长,十夫为什,以年为长。合闾立教,以威为长,合族同亲,以敬为长。饮食相约,兴弹相庸,耦耕□耘,男女有婚,坟墓相连,民乃有亲。六畜有群,室屋既完,民乃归之。

“乡立巫医,具百药,以备疾灾,畜五味,以备百草。立勤人以职孤,立正长以顺幼,立职丧以恤死,立大葬以正同。立君子以修礼略,立小人以教用兵。立乡射以习 容,春和猎耕耘,以习 迁行。教芋与树艺,比长立职,与田畴皆通。立祭祀,与岁谷登下厚薄,此之谓德教。

“若其凶土陋民,贱食贵货,是不知政。山林薮泽,以因其□工匠,役工以攻其材;商贾趣市,以合其用。外商资贵而来,贵物益贱,五出贵物,以通其器。夫然则关夷市平,财无郁废,商不乏资,百工不失其时,无愚不教,则无穷乏,此谓和德。

“若有不言,乃政其凶,陂沟道路,藂苴…,丘坟不可树谷者,树以材木。春发枯槁,夏发叶荣,秋发实蔬,冬发薪蒸。以匡穷困。揖其民力,相更为师。因其土宜,以为民资,则生无乏用,死无传尸。此谓仁德。

“旦闻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三月遄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且以并农力执,成男女之功。夫然则有生而不失其宜,万物不失其性,人不失七事 ,天不失其时,以成万财。既成,放此为人。此谓正德。

“泉深而鱼鳖归之,草木茂而鸟兽归之;称贤使能,官有材而士归之;关市平,商贾归之;分地薄敛,农民归之。水性归下,农民归利。王若欲求天下民,社设其利,而民自至,譬之若冬日之陽,夏日之陰,不召而民自来。此谓归德。

“五德既明,民乃知常。”

武王再拜曰:“呜呼,允哉!天民侧侧,余知其极有宜。”乃召昆吾冶而铭之,藏府而朔之。

译文:

武王灭殷以后,为了稳定国家安定民众,就考察了殷朝的政令,并对周公旦说:“啊呀!殷朝的政令乱纷纷,如风中之草,有时积聚一起,有时空空。对它进行调和,怎么样?”

周公回答说:“听先父文王说,招来远方的人,集聚近处的人,辨别南北地势的优势,审视土地是否宜种,水利是否方便,营建居邑,称之为大聚。先从四郊招引百姓。君王要亲自考察,卿大夫要从众人中选任。赦免及刑罚要宽松,使逃亡者回来,使受辱者除去羞辱,削职赦罪的轻重都有规定,这叫做实行风化。

然后才传令边远地方的商旅说:‘能够带来三户人家的,赏给一户的食用为报酬。’开辟关口,修筑道路。五里之内为邑之郊,每十里有水井,每二十里有庐舍。远方商旅来此,与人交 易货物。庐舍有存放货物的地方,市场有平均物价的官员。早晚物价一致,。不断送往迎来。赈济贫乏,救助穷困以及老弱、残疾、孤儿、寡妇 、独身者,是为政的先务。这样,百姓也就愿意蓄养他们。

发令:把国分为邑,把邑分为乡,把乡分为间。发生灾祸,互相救助,通力合作办丧事。五家为一伍,以第一家为伍长;十个成年男子为一什,以年长者为什长;各间设立教化,以威信高的为闾长;全宗族相互亲近,以可尊敬者为族长。饮食相互约制。鼓励勤劳纠正游惰相互为用,耕作互相协作。男女各有婚配,死后夫妇坟墓相连,百姓就有亲人。六畜成群,房屋落成以后,百姓就会聚到那里去。

各乡设置巫医,备办各样药物以防疾病与灾难;积蓄各种草药以备齐酸、苦、甘、辛、咸五味。设立乡正以勤劳民事,设立职孤以训教幼儿;设立职丧以料理死者,设立大葬以处理安埋;立文德君子以修明礼乐,立技勇之士教人使用兵器;立乡射之礼以 练习 容仪,春季合猎以练习 迁行,春季耕耘以教人种植。设立官长,使田土得到开垦。立祭祀,随年成丰歉而用祭物。这叫做教德。

如果土地荒芜,民众不教化,轻粮食重财货,就是不懂为政。山林与湖泊,要加以利用。使工匠做工,以加工那些材料;使商贾往市场,以流通用物。外商携带本地价高货物而来,高价货就会便宜。要使外商带来高价货,带走便宜物,借以流通器用。这样,关市平稳,财物就不积压、不闲置。商贾不缺乏资本,各种工匠不荒废时日,愚昧得到教育,就会没有贫穷。这叫做和德。

如果不加教导,其国政就会凶险。池塘边,道路旁,杂草丛生地以及土丘土堆一凡不能种粮食的地方都栽上树木;春季利用枯槁的树干,夏季利用树叶与花朵,秋季利用可食的果实,冬季利用柴薪,以救助穷困的人家。聚合民力,使他们相互为师。顺应土地性质耕种,作为百姓的资财,百姓就不会缺少财用,死了也不会弃尸荒野。这叫做仁德。

我听说禹的禁令;春季三个月,山林中不准用斧子砍伐,以成就草木的生长;夏季三个月,江湖中不准下网罟,以成就鱼类的生长。并且聚合农民努力操作,以成就男耕女织之事。这样,土地不会失去它的地力,万物不会失去它的功用,人们不会失去他的职事,加之上天不误了季节,就能成就各样财富。种种财富成就以后,发放以供人享用。这叫做正德。

潭水深,鱼鳖就聚到里面;草木茂,鸟兽就聚到里面;举用贤德任用有才之人为官,士人就聚到那里;关市平稳,商贾就聚到那里;分土地、轻赋税,农民就聚到那里。水的本性是向低处流,人的本性是往有利方向去。君王若想招来天下百姓,就先备好给他们的利益,百姓就会自己到来。如同冬天的向陽地、夏天的陰凉处,不召而人自来。这叫做归德。

五德既已修明,百姓就知道过正常生活。”

武王两拜行礼,说道:“啊呀,好啊,百姓真多,我知道治民的办法了。”就召来冶官,把周公之言冶铸在铜版上,放入府中供每月朔日省视。

箕子解第四十一(内容缺失) 箕子解第四十一亡 耆德解第四十二(内容缺失) 耆德解第四十二亡 商誓解第四十三 题解:此武王灭商后对商的旧臣、百姓的一篇诰辞。誓,读为“哲”。篇名取自文中“商先誓王”。

王若曰:“告尔伊旧何父□□□□几耿肃执,乃殷之旧官人序文□□□□,及太史比、小史昔,及百官里居献民□□□来尹师之敬诸戒疾听朕言,用胥生蠲尹王曰:嗟尔众,予言,若敢顾天命,予来致上帝之威命,明罚。今惟新诰命尔,敬诸朕话言,自一言至于十话,言其惟明命尔。王曰:在昔在昔后稷,惟上帝之言,克播百谷,登禹之绩,凡在天下之庶民,罔不维后稷之元谷用蒸享。在商先誓王明祀上帝□□□□亦维我后稷之元谷用告和用胥饮食。肆商先誓,王维厥故,斯用显我西土。今在商纣,昏忧天下,弗显上帝,昏虐百姓,奉天之命,上帝弗显,乃命朕文考,曰殪商之多罪。纣肆予小在发弗敢往天命,朕考胥翕稷政,肆上帝曰:必伐之。予惟甲子,克致天之大罚□帝之来革纣之□。予亦无敢违大命,敬诸。昔在我西土,我其有言,胥告商之百无罪。其维一夫。予既殛纣,承天命,予亦来休命,尔百姓里居君子,其周即命。□□□□□□□□□□□□□□□□□□□□□□□□□□□□□尔冢邦君无敢其有不告见互我有周,其比冢邦君,我无攸爱。上帝曰:必伐之。今予惟明告尔,予其往追□纣遂走秦集之于上帝。天王其有命尔百姓献民其有缀艿。夫自敬其有斯天命,不令尔百姓无告。西土疾勤,其斯有何重天维用重勤,兴起我,罪勤我。无克乃一心。尔多子其人,自敬之类天,永休于我西土,尔百姓其亦有安处在彼。宜在天命□及恻乱。予保奭其介,有斯勿用天命。若朕厣,在周曰:商百姓无罪,朕命在周,其乃先作我肆罪疾,予惟以先王之道御复正尔百姓,越则非朕负乱。惟尔在我王曰:百姓,我闻古商先誓王,成汤克辟上帝,保生商民,克用三德,疑商民,弗怀用辟厥辟。今纣弃成汤之典,肆上帝命我小国曰:革商国,肆予明命汝百姓。其斯弗用朕命,其斯尔冢邦君,商庶百姓,予则□刘灭之。王曰:靃予天命,维既咸汝克承天休于我有周,斯小国于有命不易,昔我盟津,帝休辨商其有何国命,予小子肆我殷戎,亦辨百度□□美左右予。予肆刘殷之命。今予维笃滪尔,予史、太史违我,黡视尔靖疑,胥敬,请其斯一话,敢逸僭予,则上帝之明命,予尔拜,拜□百姓,越尔庶义、庶刑,予维及西土,我乃其来,即刑乃,敬之哉!庶听朕言,罔胥告。

译文:

武王如此说:“告诉你们殷商旧族长口氏、口氏、口氏、口氏、饥氏、耿氏、萧氏、挚氏,以及殷商旧官员,以及太史比、小史昔,以及众贵族、里君、贤民们,要信从新任官员的告诫,快听我的话,以此生出你们的光明前程。

武王说:“喂!你们听着,我顺应天命岂敢违背天命?我来这里是执行上帝威严的命令并昭示惩罚,现今是初次诰命你们,要重视它啊。我的话从头至尾每一句都是明白地教诫你们。

武王说:“从前,先祖后稷顺应天命,成功地播种百谷,赶上了大禹的功绩。凡是天下的民众,没有不用先祖后稷的嘉谷去祭祀、去食用。商朝的先哲王祭祀上帝、祭祀社稷宗庙,也只用我们后稷的嘉谷以求民和,并用以食用。所以,商先哲王因此之故,就显大我们西土。而今商纣王昏乱,使天下忧,残虐百姓,背弃上天之命。上天不佑助他,就命我父文王说:‘杀掉商朝多罪的纣王!’从前在我们西土,我父全都顺应先祖后稷之政,故上帝说一定要讨伐纣王。故我姬发不能忘记天命。我在甲子日执行上天的大罚,蒙上帝恩赐,革了纣王的命。我也不敢违背天命。

注意啊,我有言相告:商朝的百姓没有罪,有罪的只是纣王一人。我已经诛杀了纣王,秉承天命,我又下达美好的命令给你们百姓、里君、君子,今后要听命于周。如有不听周命而敢于作乱者,你们大邦君长不敢有不报告我们周人的。即使是大邦君长我们也无所爱怜,因为上帝说一定要讨伐你们。现今我明白告诉你们:我从前追讨纣王,向上帝告以成功,上帝有命令说:你们百姓将获得新生。你们自己要重视有此天命,不要让百姓无所求告。

我们西土人也厌恶劳累,这样的用兵岂可重复?如果上天要二次征伐,让我们劳苦兴兵,那是怪罪我们不能使你们与周人一条心。你们各位要人人自重,帮助上天永远嘉美我西土,你们百姓也会在那里得到安身之地。应该审视天命,不要造反作乱,我会保证你们的大安。虽然我是在周土这么讲,说商朝的百姓无罪,而我的命令出自上天。如有人不听从天命,敢于率先作乱,我便要致罪于他。我只是用先王的政令再次治理你们。超越法度的不是我,而依势作乱的是你们。”

武王说:“商朝的百姓们,我听说商朝的先哲王成汤能帮助上帝,保护商民,能利用三德,使商民安定无他想,用以帮助他们的君王。今纣王背弃了成汤的旧典,故上帝命令我们小国说:‘革灭商国!’所以我明白告诉你们百姓:如果不听从我的命令,我就要全部杀掉你们。”

武王说:“霍!你们大邦的君长与百姓:我的天命已定,你们要是能从我们周人这里承受上天嘉美,我们小国将有成命而不改变。当年我们盟津观兵,而上帝佑助商朝,我们怎能享有国家?现在上帝命我伐殷戎,指明百事,给我好的辅臣,我于是灭掉了殷商。现今我要赐福给你们,而我的太史不同意,实际是看到你们还有疑虑。你们都要注意:我讲的这些话敢有不听不信的,我就依上帝的明命。我要流放你们,还要以义用刑。我虽然要回到西陛,可我还会回东方用刑。你们要记住,全都要听我的话,不用再说。”

度邑解第四十四 题解:邑,指洛邑。度邑,即规划洛邑。文末“兹日度邑”,取为篇名。

维王克殷,国君诸侯、乃厥献民征主、九牧之师见王与殷郊。王乃升汾之阜以望商邑,永叹曰:“呜呼,不淑,兑天对。”遂命一日,维显畏弗忘。王至于周,自鹿至于丘中。具明不寝,王小子御告叔旦,叔旦亟奔即王,曰:“久忧劳问,害不寝?”曰:“安予告汝。”

王曰:“呜呼,旦惟天不享于殷,发之未生,至于今六十年,夷羊在牧,飞鸿满野。天不享于殷,乃今有成。维天建殷,厥征天民,名三百六十夫,弗顾,亦不宾灭。用戾于今。呜呼于忧,兹难近饱于恤辰,是不室。我未定天保,何寝能欲。”

王曰:“旦,予克致天之明命,定天保,依天室,志我其恶,专从殷王纣,日夜劳来,定我于西土。我维显服,及德之方明。”

叔旦泣涕于常悲,不能对王。□□传于后王。王曰:“旦,汝维朕达弟,予有使汝,汝播食不遑食,矧其有乃室。今维天使子,惟二神授朕灵期,予未致,予休,予近怀子。朕室汝,维幼子大有知。昔皇祖厎于今,勖厥遗,得显义,告期付于朕身,肆若农服田,饥以望获。予有不显。朕卑皇祖不得高位于上帝。汝幼子庚厥心,庶乃来班,朕大肆环兹于有虞,意乃怀厥妻子,德不可追于上民,亦不可答于朕,下不宾在高祖,维天不嘉于降来省,汝其可瘳于兹,乃今我兄弟相后,我筮龟其何所即。今用建庶建。”

叔旦恐,泣涕其手。王曰:“呜呼,旦!我图夷,兹殷,其惟依天,其有宪命,求兹无远。天有求绎,相我不难。自洛汭延于伊汭,居陽无固,其有夏之居。我南望过于三途,北望过于有岳,鄙顾瞻过于河宛,瞻于伊洛。无远天室,其曰兹曰度邑。”

译文:

武王灭了殷商,成了诸侯的君主之后,就召集殷的贤民及诸侯的下属在朝歌郊外见武王。武王登上汾地的小土山,遥望朝歌,长叹道“啊呀,纣王不善充当天对,所以坠命于一日。明显的令人可怕,不能忘啊。”

武王返回宗周,从鹿地到丘中,通宵不眠。武王的内竖御报告了王弟姬旦,叔旦急忙跪到武王近前说:“长久这样要疲劳生病的。”问为何不睡觉。武王说:“坐!我告诉你。,

武王说:“啊呀,姬旦!上天不佑助殷人,从我未生到现今的六十年前就开始了。当时夷羊出现在朝歌郊外。飞蝗遍野,天昏地暗。上天不佑助殷人,到现在才有了结果。当初上天建立殷朝,也征用了贤民三百六十名。殷的后嗣虽不回报上天,上天也不弃灭他们,一直延续到现在。唉呀!我担心这种灾难,几乎随时都在忧虑。我们住在天堂附近,没有确定天保,岂能安心睡觉?

武王说:“姬旦!我能得到上天的明命,确定天保,依傍天室。要记住我们厌恶的那些殷王恶臣及顽民,惩处如同对待纣王。我们要日夜操劳安定我西土,我想大服天下,趁现今威德正明的时候。” 姬旦哭泣,泪水掉在下衣上,悲痛得不能答话。

武王想让姬旦承继王位。武王说:“姬旦!你是我明达的弟弟,我要命令你。你摆上食物也无暇进食,何况说岂能顾及家室?现在是上天使唤我,只是天地二神给了我的死期。我未能使国家休美,我最近想到我们的家族成员,你虽然年轻,却大有智慧。从先世皇至于今,你能叙说他们的遗德显义,并告知期望付话于我。故我如同农夫耕地,急于要得到收获。我有不显美的行为,使皇祖们不得高升到上帝那里。你年轻人能承继我那心愿,差不多才能治理好我们广大的寰宇。这样我才安心。如果你心里只怀恋妻儿,德行就赶不上先祖,百姓也不会配合于下,我也不能列位于高祖。如果天不佑助,要降来灾祸。你岂可消除它呢?而今我们兄弟先后相继,我还接触龟筮干什么?我现在就立你老弟。”

姬旦恐惧,流着泪拱手施礼。

武王说:“唉呀,姬旦!我想平息这些殷人,只有依傍天室。如果有重要法令,求告上天也不遥远。上天要是高兴,从那里帮助也不困难。从洛水以北直到伊水以北,地势平坦而无险固,那曾是夏人的居地。我从那儿向南望望过三涂,向北望望过太岳,从都鄙回头后望望过黄河,顺势望去望过伊水、洛水,这儿离天室嵩山不远,就叫这为度邑吧!”

武儆解第四十五 题解:儆,诫也。记武王诏周公旦立后嗣,训诫太子姬诵之事。

惟十有二祀四月,王告梦,丙辰,出金枝,郊宝,开和细书,命诏周公旦立后嗣,属小子诵文及宝典。王曰:“呜呼,敬之哉!汝勤之无盖□周未知所周不知商□无也。朕不敢望,敬守勿失,以诏宥。”小子曰:“允哉。”“汝夙夜勤性之无穷也。”

译文:

十二年四月,武王告人他作了恶梦,并命令周公给他立后嗣。丙辰日,拿出铸在铜版上的《郊宝》和写得细密的’《开和》,讲给太子姬诵,又讲到了《宝典》。

武王说:“啊呀,重视它啊。你要勤奋不懈。不知道该做什么,而知道了又不去做,商纣王由此灭亡了。我不敢忘记这一教训。你要谨慎地守着它,不要丢失。”又把书拿给太子看,说:“讲得好啊!你要早晚勤奋,不断地诵读它。”

五权解第四十六 题解:记武王嘱告周公辅佐太子,并告以为政之法。“五权”取自篇中。

维王不豫,于五日召周公旦,曰:“呜呼,敬之哉!昔天初降命于周,维在文考,克致天之命。汝维敬哉!先后小子,勤在维政之失。政有三机、五权,汝敬之哉。克中无苗,以保小子于位。

“三机:一疑家,二疑德,三质士。疑家无授众,疑德无举士,直士无远齐。吁,敬之哉!天命无常,敬在三机。五权:一曰地,地以权民;二曰物,物以权官;三曰鄙,鄙以权庶;四曰刑,刑以权常;五曰食,食以权爵。不承括食不宣,不宣授臣。极赏则淈,淈得不食。极刑则仇,仇至乃别,鄙庶则奴,奴乃不灭。国大则骄,骄乃不给,官庶则荷,荷至乃辛。物庶则爵,乃不和。地庶则荒,荒则聂。人庶则匮,匮乃匿。呜呼,敬之哉!汝慎和,称五权,维中是以,以长小子于位,实维永宁。”

译文:

武王生病,于初五日告诉周公旦说:;啊呀,要重视它啊!从前上天开始降命给周,是在先父文王之时,文王能得到上天之命。你要认真辅助太子诵,勤察为政的失误。为政有三机、五权,你要认真研究它啊。要能持中不偏,无务细微末节,以确保太子在位。

三机是:一,与家族背离;二,不合道德;三,不学无术。

背离家族者不让他管理众人,违背道德者不举荐他任事,不学无术者不委以重任。唉,重视它啊!天命没有定准,要认真审察三机。

五权:一是土地,土地用以调控人口;二是事务,事务用以调控官员;三是都邑,都邑用以调控城镇居民;四是刑法,刑法用以调控赏赐;五是俸禄,俸禄用以调控爵位。

不遵守法令,就不发俸禄。过度赏赐则财用屈竭;财用屈竭就不得食用。过度施刑就会结仇,结仇过深会反叛。都邑之外人作为奴婢,奴婢才不会灭绝。封国太多就会自满,自满就不会奉上。官多了就事物繁多,多得过分就烦碎了。事情多就杂乱,杂乱了就不和谐。土地多就会荒芜,荒芜了就令人担心。人多了就会溃散,溃散就会逃亡。唉,重视它啊。你要认真协调衡量五权,用得适中,以抚养太子在位,实际上就有永久的安宁。”

成开解第四十七 题解:篇名“成开”二字取于首句。此篇记周公教导成王要以文王“躬修五典,勉兹九功”为榜样理政。

成王元年,大开告用。周公曰:“呜呼,余夙夜之勤,今商孽竞时,逋播以以辅。余何循,何循何慎,王其敬天命,无易天不虞。在昔文考躬修五典,勉兹九功,敬人畏天,教以六则、四守、五示、三极,祗应八方,立忠协义乃作。

“三极:一天有九列,表使陰陽;二地有九州,别处五行;三人有四佐,佐官维明,五示显允明所望。五示:一明位示士,二明惠示众,三明主示宁,四安宅示孥,五利用示产。产足不穷,家怀思终,主为之宗,德以抚众,众和乃同。四守:一政尽人材,材尽致死,二土守其城沟,三障水以御寇,四大有沙炭之政。六则:一和众,二发郁,三明怨,四转怒,五惧疑,六因欲。九功:一宾好在笥,三婬巧破制,三好危破事,四任利败功,五神巫动众,六尽哀民匮,七荒乐无别,八无制破教,九任谋生诈。

“和集,集以禁,实有离,莫遂通其五典。一言父典祭,祭祀昭天,百姓若敬;二显父登德,德降为则,则信民宁;三正父登过,过慎于武,设备无盈。四机父登失,修□□官,官无不敬;五□□□□,制哀节用,政治民怀。五典有常,政乃重开之守,内则顺意,外则顺敬,内外不爽,是曰明王。”

王拜曰:“允哉,维予闻曰何乡非怀,怀人惟思,思若不及,祸格无日。式皇敬哉。余小子思继厥常,以昭文祖,定武考之列。呜呼,余夙夜不宁。”

译文:

成王元年,周公大力开导成王并告诉所当实行的事。周公说:“啊呀,我早晚勤勉,今商纣余孽还在网罗逃亡流散之人以辅肋他们,我们当做些什么,考虑些什么呢?君王您要敬重天命,不要改易,上天不会帮助他们的。从前先父文王亲自修治五典,勤勉九功,尊重人而又敬重天,教给我们六则、四守、五示、三极,敬顺八方,立中合宜才去做。

三极是:一,天上有九星,分别昼夜时间;二,地上有九州,分别处在东、南、西、北、中;三,人之中有四佐,帮助上司明断。

五示当显明真实,显出所期望的。五示是:一,明确爵位给士人看;二,明确恩惠给众人看;三,分明主从以示安宁;四,安定居室给妻儿看;五,使用器物以兴制作。制作得多,器物用不完;家室安定,妻儿就想守终;主人是他们的宗长;恩德用以安抚众人;士人和睦,才能同心。

四守是:一,守政要人尽其才,才尽就会死力相报;二,守土得用城墙濠沟;三,堵塞河流以防御外寇;四,守城用箭矢、石块、沙包、火炭。

六则是:一,使众人和睦;二,发放积蓄的谷帛;三,明白他们的怨恨;四,转移他们的怒气;五,有疑虑者使之畏惧;六,利用他们的欲望 。

九功是:一,喜好宾客在于受贿;二,过于豪华败法度;三,好高骛远败事业;四,贪图利益败功绩;五,迷信巫师惑众人;六,送终过制民众匮乏;七,荒废礼乐则上下无别;八,没有法制败坏教化;九,任用权谋产生欺诈。

五典是:一,使能言的长老主持祭祀。祭祀能昭示天意,百姓自会敬顺。二,使有显德的长老举明道德。道德可降为法典,法典切实则百姓安宁。三,使刚正的长老举明过失行为。十分谨慎则有威严,设置就完备而不盈满。四,使善讥刺之士举明过失。修明政事,讽诫官员,官员无人不敬服。五,使口口之士主持丧葬。节制丧事,节约用度。国政太平,百姓怀归。五典有了一定,国政就会通达。内臣会顺从君意,外臣也和顺恭敬。朝庭内外皆无差错,就叫做明王。”

成王拜手行礼道:“讲得好啊!我听说:“为何不向往安定?安定民众在于思虑立政。思虑若不到,灾祸随时可来。’高度重视啊!我小子想继承那典则,以昭祖父文王的基业,稳定先父文王的功绩。唉呀!我早晚都感到不安宁。”

作雒解第四十八 题解:雒,同洛,指洛邑。作雒,即营造洛邑。此篇记周公在武王殁后的政绩以及洛邑的城制之类

武王克殷,乃立王子禄父,俾守商祀。建管叔于东,建蔡叔于殷,俾监殷臣。武王既归,乃岁十二月,崩,镐肂于岐周。周公立相,天子三叔及殷东徐奄及熊盈以略。

周公、召公内弭父兄,外抚诸侯。元年夏六月,葬武王于毕。二年,又作师旅,临卫政殷,殷大震溃。降辟三叔,王子禄父北奔,管叔经而卒,乃囚蔡叔于郭凌。凡所征熊盈族十有七国,俘维九邑。俘殷献民,迁于九毕。俾康帅宇于殷,俾中旄父宇于东。周公敬念于后,曰:“予畏同室克追,俾中天下。”及将致政,乃作大邑成周于中土。城方千七百二十丈,郛方七十里。南系于洛水,北因于郏山,以为天下之大凑。制郊甸,方六百里,国西土,为方千里。分以百县,县有四郡,郡有四鄙,大县城方王城三之一,小县立城,方王城九之一。都鄙不过百室,以便野事。农居鄙,得以庶士,士居国家,得以诸公大夫。凡工贾胥市臣仆州里,俾无交 为。

乃设丘兆于南郊,以祀上帝,配以后稷,日月星辰先王皆与食。封人社遣,诸侯受命于周,乃建大社与国中,其遣东青土,南赤土,西白土,北骊土,中央亹以黄土,将建诸侯,凿取其方,一面之土,焘以黄土,苴以白茅,以为土封。故曰,受列土于周室。乃位五宫、大庙、宗宫、考宫、路寝、明堂,咸有四阿,反坫,亢重、郎、常累、复格藻棁,设移旅楹舂常画旅。内阶玄阶,堤唐山廧,应门库台玄阃。

译文:

武王灭殷以后,就立纣王儿子禄父,使他维守商人的祭祀,立管叔于殷东,让蔡叔、霍叔在殷都,使他们监视殷商旧臣。武王回到宗周以后,那年的十二月在镐京离世,棺柩暂殡于周庙。

周公执政,辅佐天子,三叔及禄父,殷东徐戎、奄国及熊姓盈姓族因此叛乱。周公与召公内安父子兄弟,外抚诸侯方国,成王元年夏六月,安葬武王在毕。二年,又兴师开赴殷东卫地征伐殷人。殷人大为恐惧,迅速溃散。于是将三叔治罪。王子禄父逃往北方,缢杀管叔,把蔡叔囚禁在郭凌。总共征服熊盈族有十七国,虏回七个城邑的人。俘虏殷朝的士大夫,迁往洛陽以北。使康叔居在殷都,使中旄父居在殷东。

周公认真地为后世谋虑,说道:“我担心周室不能长久,就让都城建在天下之中心地。”到了即将返政成王之时,就在国土中央营建大都邑成周。筑内城墙方一千七百二十丈,筑外城方七十里,南连洛水,北靠邙山,把它作为天下的大都会。

制定郊甸之制,方六百里,连着西土共方千里,分为一百县。每县分四郡,每郡分四鄙。大县筑城比王城的三分之一,小县筑城比王城的九分之一。都邑不超过一百家,以便利耕作。农夫能管理一鄙,就可用为庶士;士能管一国或一家,就可用为诸公或大夫。凡工匠、商贾、庶士、奴仆,各州里不使他们交 杂混居。

又在南郊设立祭坛、划定范围,用以祭祀上帝,以先祖后稷配享。日月星辰与五帝都同时受飨。封入主管社坛。天下诸侯从周王室命,就在都城中建立大社。社坛的东面是青土,南面赤土,西面自土,北面黑土,中央与各方交 接处用黄土。要立诸侯的时候,凿取其所在方位一边的土,用黄土包上,放在白茅之上,以此作为分封的象征,所以就说从周王室受到裂土。

又立五宫,指太庙、宗宫、考宫、路寝、明堂。都是四角曲檐,两柱间有放置礼器、酒具的土台。还有重梁、两庑、栏杆、双斗、绘彩短柱。大堂旁有小屋,有排柱,藻井画有日月,门上横梁也绘彩。殿基上凿出的台阶涂成黑色,中庭路面高起,墙上画有山云。正门和内门高台都是黑色门槛。

皇门解第四十九 题解:皇门即闳门。此乃记周公于阖门会群臣的一篇诰辞。其意是告群臣推荐贤才,助已勤政。《纪年》“元年正月庚午,周公诰诸侯于皇门”所指即此。

维正月庚午,周公格左闳门,会群门。曰:“呜呼!下邑小国,克有耇老,据屏位,建沈人,罔不用明刑。维其开告于予嘉德之说,命无辟王,小至于大。我闻在昔,有国誓王之不绥于恤。乃维其有大门宗子,势臣,罔不茂扬肃德,讫亦有孚,以助厥辟,勤王国王家。乃方求论择元圣武夫,羞于王所。其善臣,以至于有分私子,苟克有常,罔不允通,咸献言,在于王所。人斯是助,王恭明祀,敷明刑。王用有监明宪,朕命用克,和有成,用能承天嘏命。百姓兆民,用罔不茂在王庭。先用有劝,永有□于上下。人斯既助,厥勤劳王家。先人神祗,报职用休,俾嗣在厥家。王国用宁,选用格,□能稼穑,咸饲天神,戎兵克慎,军用克多。王用奄有四邻远士,丕承万子孙用末,被先王之灵光。至于厥后嗣,弗见先王之明刑,维时及胥学于非夷,一以家相厥室,弗恤王国王家,维德是用。以昏求臣,作威不详,不屑惠听无辜之乱辞,是羞于王。王阜良乃惟不顺之言,于是人斯乃非维直以应,维作诬以对,俾无依无助。譬如畋犬骄,用逐禽,其犹不克有获。是人斯乃谗贼媢嫉,以不利于厥家国。譬若匹夫之有婚妻曰:予独服在寝,以自露厥家。媚夫有迩无远,乃食,盖善夫,俾莫通在于王所。乃维有奉,狂夫是陽是绳,以为上是授司事于正长。命用迷乱,狱用无成,小民率穑。保用无用,寿亡以嗣,天用弗保。媚夫先受殄罚,国亦不宁。呜呼,敬哉!监于兹!朕维其及,朕荩臣夫,明尔德,以助予一人忧。无维乃身之暴,皆恤尔,假予德宪,资告予元。譬若众畋,常抚予险,乃而予于济。汝无作。

译文:

正月庚午日,周公到左闳门会见群臣。周公说:啊呀!我们这个下邑小国能有前辈处于屏藩之位,又起用下层民众,并非不用明法,是他们将美尚德行的道理告诉了我,使我君王不断成长。我听说以前有国的哲王不以忧虑为安,那是因为有大族嫡子、重臣,无不勤勉奋发,肃敬道德,全都诚信可靠。以帮助他们的君王勤于国事、家事:更广求广选大智大圣以及武夫,推荐给朝廷。从那些忠良之臣以至于有职事的庶子,如果能有常德,无不诚实通达,都能向朝庭进言。人人都这样帮助君王恭敬明祀,宣扬明刑,君王因此有了借鉴。明法王令,因此能和谐有成,能承担上命大命。百姓兆民,因此而无不为朝庭用力,能够有所勤勉,永远取信于上天下地。

人若都帮助君王,勤劳王事,先王的神灵以美好报答他他继承家业。国家因此安宁,小民因此来归。农民能够耕种,都会敬祀天神。军事能够慎重,征战因此有战功。君王因此包有四邻,远方也会臣服,万千子孙因此永远蒙受先王的灵光。

到了他的后辈,看不到先王的明刑,为此就相学于非常之事,只顾家室,不虑及国家的用德。因为乱臣仗势作威,行不善,不肯听从好言语,就以不顺理的话上告君王。君王广求善言,这些人不用正直的话应对,编造谎言来回答,使君王无依无助。譬如打猎,猎犬骄纵,用来追逐禽兽 ,还不能有所猎获呢。这些人谗言伤人,相互嫉妒,以不利于国家。比如男子有个蠢妇,说“我独自在家服侍他。”以自败其家。谄媚之徒得到亲近不被疏远,就掩盖良善之士,使他们不能通达朝庭。君王就只有任用狂妄之徒,提拔他们、赞扬他们,冈此官居高位,授给他们正长之职以主事。这一来,政令迷乱,狱讼不能有成。百姓彼此悲哀,安民之法不能施用。狂妄之辈老少相继,上天不保佑他们。焰媚之徒即使先受到惩处并被灭绝,国家也不会安宁。

啊呀,注意啊!有鉴于此,我将反其道而行。我进用的大臣们:要充分发挥你们的才能,以帮助我一人忧天下,不要只忧虑你们自身的疾苦。你们要助我制定法规,用以告知我的百姓。譬如大家去打猎,经常在我遇险时扶持我,才能使我渡过危险。你们不要欺骗我啊。

大戒解第五十 题解:记成王求教周公,周公诫告成王之言。戒之至,故曰大戒。

维正月,既生魄,王访于周公曰:“呜呼,朕闻维时兆厥工,非不显,朕实不明。维士非不务,而不得助,大则骄,小则慑,慑谋不极。予重位与轻服。非其得福厚用遗。庸止生隙,庸行信贰,众辑群政,不辑自匿。呜呼,予夙勤之,无或告余。非不念,念不知。”

周公曰:“于敢称乃武考之言曰:微言入心,夙喻动众,大乃不骄,行惠于小,小乃不慑。连官集乘,同忧若一,谋有不行,予惟重告尔。庸厉□以饵士,权先申之,明约必遣之。其位不尊,其谋不陽。无不畏敬,材在四方。无擅于人,塞匿勿行,惠戚咸服,孝悌乃明,明立威耻乱。使众之道,抚之以惠,内姓无感,外姓无谪。人知其罪,上之明审教幼,乃勤贫贱,制□设九备,乃无乱谋。九备:一忠正不荒,美好乃不作恶,……四□说声色忧乐盈匿,五硕信伤辩曰费□□,六出观好怪,内乃婬巧,七□□谋躁,内乃荒异,八□□好威,民众日逃,九富宠 极足,是大极内,心其离。九备既明,我贵保之,应协以动,远尔同功。谋和适用,复以观之,上明任意,援贡有备。聚财多□,以援成功,克禁婬谋,众匿乃雍。顺得以动,人以立行。辑佐之道,上必尽其志,然后得其谋。无□其信,虽危不动。□□以昭,其乃得人。上危而转,下乃不亲。”

王拜曰:“允哉,允哉,敬行天道。”

译文:

在正月十五那天,成王询问周公,说:“啊呀!我听说只有正直才兆示他的官职。并非此话不明显,而我实在是不明白,以此来问伯父。并非我不访求士人,而是得不到他们的帮助。官大的就骄纵,官小的就畏惧,心存畏惧智谋就不能完全展示。我提高他们的爵位又减少他们的职事,并非要共享清福、厚赠爵禄。想以此防止产生嫌隙,以此让诚实的副职行事。只有众人和睦,群体才能治理;不和睦自有奸慝。啊呀,我早就想为之努力,而没有人告诉我。并非不常加思虑,而是思虑了还不明白。”

周公说:“啊!让我用你父亲武王的话说:‘微妙之言入人心,做出榜样打动众人,大官就不骄纵;施惠给小官,小官就不畏惧。团 结官员与民众,大家想的都一样,计谋还有不成的?’我再告诉,你用优厚待遇引诱士人,权力给他要先加申明,赏罚一定告诉他,地位不尊,他的计谋就不显露。我们不敬重人才,人才就散于四方。对人不要专断,阻塞奸慝,不让他公行,恩惠与抚恤同时并行,孝悌之道才能显明。公开树立权威、羞辱乱臣、役使众人的方法,是用恩惠抚慰他们,使同姓的无怨恨,让异姓没有责怪,下民知道他的罪过,上官知道要明审,教育幼辈要用心,贫贱要有节制,再设立九备,就没有被打乱的计谋。

九备是:一,忠正口口,口口口口;二,口口口口,口口口口;三,不沉湎美酒、玩物,就不会作恶;四,喜好音乐美女 ,享乐必生奸慝;五,说大话有害论辩,叫做耗费口口;六,外出观光,喜好怪异,朝内就会出现婬技奇巧;七,思虑不周,谋事急躁,内臣就会荒乱偏激;八,违背道德,好耍威风,民众就会日益逃避;九,富贵与宠 信过分,内臣就会背离。

九备已明白,我们要珍惜保守它。顺应和谐地办事,不分远近都同心协力,想的一样,目标一致。反过来加以审察,只要崇尚仁义,援助与贡赋就会具备。招揽人才,增加力量,以帮助他成事。能够禁绝邪恶的计谋,众多的奸慝就不会发生。顺应道德去感动人,以此树立自己的品行。辑求辅佐的办法,主上一定要尽其心志,然后才能得到他的智谋。不要转变对臣下的信任,即使危险臣下也不会动摇。坚定而诚心地招引,就能得到所求的人才。主上遇到危险而动摇,臣下就不会亲近他。”

成王拜手行礼道:“真好,真好!我将认真执行这天大的道理。”

周月解第五十一 题解:文起于周正一月,故称周月。此篇讲日月权舆、四时成岁,以及三代改正朔之事。明显是春秋人的文字。最值得重视的是,肯定“夏数得天,百王所同一,“敬授民时”亦用夏历。

惟一月,既南至,昏昴见,日短件,基践长,微陽动于黄泉,陰降惨于万物。是月,斗柄建子,始昏北指,陽气亏,草木萌荡。日月俱起于牵牛之初,右回而行月,周天进一次,而与日合宿。日行月一次,而周天历舍于十有二辰,终则复始,是谓日月权舆。周正岁首,数起于时,一而成于十次,一为首,其义则然。凡四时,成岁,有春夏秋冬,各有孟仲季以名,十有二月,中气以著时。应春三月中气,惊蛰、春分、清明。夏三月中气,小满、夏至、大暑;秋三曰中气,处暑、秋分、霜降;冬三月中气,小雪、冬至、大寒。闰无中气,指两辰之间。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地之正,四时之极,不易之道。夏数得天,百王所同。其在商汤,用师于夏,除民之灾,顺天革命,改正朔,变服殊号,一文一质,示不相沿,以建丑之曰为正,易民之视。若天时大变,亦一代之事,亦越我周王致伐于商,改正异械,以垂三统,至于敬授民时,巡狩祭享,犹自夏焉。是谓周月,以纪于政。

译文:

在一月冬至过后,黄昏时,昴宿、毕宿现于中天,白昼短到极点,又开始变长起来。微微陽气在地下活动,陰气降于地上惨烈万物。这个月,斗柄立向子位,刚黄昏,就向北指着。由于陽气亏损,草木开始萌动。太陽、月亮都起于牵牛初度,向右运转 而西行。月亮绕天一周,每月进一次而与太陽会合。太陽运行,每月行一次,绕天一周经历十二辰。这样终而复始,这就叫日月权舆。周正的岁首,从一数起而归结在(夏正的)十月。一月为岁首,其意义就是这样。

凡四季成一年,每年春、夏、秋、冬。四季各有孟、仲、季用以称名十二月,每月有中气,以标明季节的特点。春季三月的中气是:惊蛰、春分、清明;夏季三月的中气是:小满、夏至、大暑;秋季三月的中气是:处暑、秋分、霜降;冬季三月的中气是:小雪、冬至、大寒。闰月没有中气,北斗柄指在两辰之间。万物春季萌发,夏季生长,秋季收获,冬季闭藏。这是天地的正理,四季的标准,是不可改变的规律。

夏正的历数符合天地的正理,是前代百王都行用的。到商汤时候,向夏桀用兵,消除百姓灾难,顺应天意革夏之命。改换正朔,变化服饰,区别称号,形式与内容,以示不相沿袭。以斗柄指丑位为正月,变更百姓的视听,顺应天时的大变,也是一代的大事。又到了我们周王,伐灭商朝,改正朔,换礼器,以垂续三统。至于认真地传授时令给百姓,以及天子巡狩或祭祀宴享等,还采用从夏以来的历数。这叫做周月,用以统纪政事。

时训解第五十二 题解:时训,关于时令的训教。此篇记二十四节气及七十二侯。

立春之日,东风解冻。又五日,蛰虫始振。又五日,是对上冰,风不街冻,号令不行。蛰虫不振,陰奸陽。鱼不上冰,甲胄私藏。惊蛰之日,獭祭鱼。又五日,鸿雁来。又五日,草木萌动。獭不祭鱼,国多盗贼;鸿雁不来,远人不服。草木不萌,动,果蔬不熟。雨水之日,桃始华。又五日,仓庚鸣。又五日,鹰化为鸠。桃不始华,是谓陽否。仓庚不鸣,臣不□主。鹰不化鸠,寇戎数起。春分之日,玄鸟至。又五日,雷乃发声。又五日,始电。玄鸟不至,妇人不娠;雷不发声,诸侯失民。不始电,君无威震。谷雨之日,桐始华,又五日,田鼠化为鴽。又五日,虹始见。桐不华,岁有大寒。田鼠不化,鴽,若国贪残。虹不见,妇人苞乱。清明之日,萍始生。又五日,鸣鸠拂其羽。又五日,戴胜降于桑。萍不生,陰气愤盈。鸣鸠不拂其羽,国不治;戴胜不降于桑,政教不中。

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蝼蝈不鸣,水潦婬漫;蚯蚓不出,嬖夺后;王瓜不生,困于百姓。小满之日,苦菜秀。又五日,靡草死。又五日,小暑至。苦菜不秀,贤人潜伏。靡草不死,国纵盗贼。小暑不至,是谓陰慝。芒种之日,螳螂生。又五日,臭始鸣。又五日,反舌无声。螳螂不生,是谓陰息。臭不始鸣,令奸壅偪。反舌有声,佞人在侧。夏至之日,鹿角解。又五日,蜩始鸣。又五日,半夏生。鹿角不解,兵革不息。蜩不鸣,贵臣放逸。半夏不生,民多厉疾。小暑之日,温 风至。又五日,蟋蟀居辟。又五日,鹰乃学习 。温 风不至,国无宽教。蟋蟀不居辟,急迫之暴。鹰不学习 ,不备戎盗。大暑之日,腐草化为萤。又五日,土润溽暑。又五日,大雨时行。腐草不化为萤,谷实鲜落。土润不溽暑,物不应罚。大雨不时行,国无恩泽。

立秋之日,凉风至。又五日,白露降。又五日,寒蝉鸣。凉风不至,国无严政。白露不降,民多邪病。寒蝉不鸣,人皆力争。处暑之日,鹰乃祭鸟。又刷日,天地始肃。又五日,禾乃登。鹰不祭鸟,师旅无功。天地不肃,君臣乃□。农不登谷,暖气为灾。白露之日,鸿雁来。又五日,玄鸟归。又五日,群鸟养羞。鸿雁不来,远人背畔。玄鸟不归,室家离散。群鸟不养羞,下臣骄慢。秋分之日,雷始收声。又五日,蛰虫培户。又五日,水始涸。雷不始收声,诸侯婬佚。蛰虫不培户,民靡有赖。水不始涸,甲虫为害。寒露之日,鸿雁来宾。又五日,爵入大水,化为蛤。又五日,菊有黄华。鸿雁不来,小民不服。,爵不入大水,失时之极。较重无黄华,土不稼穑。霜降之日,豺乃祭兽。又五日,草木黄落。又五日,蛰虫咸俯。豺不祭兽,爪牙不良 。草木不黄落,是为愆陽。蛰虫不咸附,民多流亡。

立冬之日,水始冰。又五日,地始冻。又五日,雉入大水为蜃。水不冰,是谓陰负地。不始冻,咎征之咎。雉不入大水,国多婬妇。小雪之日,虹藏不见。又五日,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又五日,闭塞而成冬。虹不藏,妇不专一。天气不上腾,地气不下降,君臣相嫉。不闭塞而成冬,母后婬佚。大雪之日,鴠鸟不鸣。又五日,虎始交 。又五日,荔挺生。鴠鸟犹鸣,国有讹言。虎不始交 ,将帅不和。理睬挺不生,卿士专权。冬至之日,蚯蚓结。又五日,麋角解。又五日,水泉动。蚯蚓不结,君政不行。麋角不解,兵甲不藏。水泉不动,陰不承陽。小寒之日,雁北向。又五日,鹊始巢。又五日,雉始鸲。雁不北向,民不怀主。鹊不始巢,国不宁。雉不始雊,国大水。大寒之日,鸡始乳。又五日,鸷鸟厉疾。又五日,泽腹坚。鸡不始乳,婬女乱男。鸷鸟不厉,国不除兵。水泽不腹,坚言乃不从。

译文:

立春这一天,东风吹,冰动解。过五天,冬眠动物动起来。又过五天,鱼儿背上还有冰层。如果东风不能消解冰冻,那么号令就不能执行。冬眠动物不活动,是陰气冲犯了陽气。鱼儿不上有冰的水面,预示民间私藏铠甲、头盔等武器。惊蛰这一天,水獭捕鱼多,将鱼摆放在水边。过五天,鸿雁自南向北飞过来。又过五天,草木萌芽,将茁茁而生。如果水獭不摆放鱼儿,国内将多发盗贼。鸿雁不向北飞来,远方之人则不 臣服。草木不萌芽生长,瓜果蔬菜不会成熟。雨水这一天,桃花初开。过五天,黄鹂开始歌唱。又过五天,老鹰化为布谷鸟。桃树不开花,说明陽气闭塞。黄鹂不唱歌,臣下不服从君王。老鹰不化为布谷鸟,贼寇屡屡发生。

春分这一天,燕子飞来。过五天,春雷隆隆响。又过五天,第一次出现闪电。燕子不来,妇女不会怀孕。春雷发不出响声,诸侯国丧失百姓。不出现闪电,君王就没有威严。

谷雨这一天,桐树首次开花。过五天,田鼠化为鹌鹑。又过五天,彩虹开始出现。桐树不开花,当年必有大寒。田鼠不化鹌鹑,国家多有贪婪残暴之人。彩虹不出现,预示妇女婬乱。

清明这一天,水面生出浮萍。过五天,斑鸠擦磨翅膀。又过五天,戴胜鸟飞落桑枝上。水面不生浮萍,陰气过盛。班鸠不擦摩翅膀,国家不能治军。戴胜鸟不落桑树上,政令教化会落空。

立夏这一天蝼蝈叫,过五天蚯蚓从地下爬出。又过五天,土瓜土始生长。蝼蝈不叫,地面积水漫溢;蚯蚓不出,宠 妃会夺去王后性命;土瓜不生,贵族要遭困穷。

小满这一天苦菜开花,过五天靡草枯死。又过五天,气候由温 变热。苦菜不开花,贤人潜伏不出。靡草不枯死,国内盗贼泛滥,气候不变热,那是陰气太凶恶。

芒种这一天。螳螂生出来。过五天,伯劳鸟开始鸣叫。又过五天,百舌鸟不再出声。螳螂不生出,这叫陰气灭息。伯劳鸟不叫,政令不行而奸邪逼人。百舌鸟还在叫,定有巧佞之人在君侧。

夏至这一天,鹿角脱落。过五天,蝉子开始呜叫。又过五天,、半夏长出。鹿角不脱落,战祸不停止。蝉子不呜叫,贵臣放荡婬佚。半夏不长出,老百姓会得传染病。

小暑这一天,温 风吹来。过五天,蟋蟀上墙壁。又过五天,小鹰开始学飞翔。温 风不吹来,国家没有宽松的政令。蟋蟀不上墙壁,就有强暴者横行。小鹰不学飞,就不能防御敌寇。

大暑这一天,腐草变为赞火虫。过五天,土地潮湿,空气暑热,又过五天,大雨按季节下起来。腐草不变为蝥火虫,庄稼颗粒会提早脱落。土地潮湿而不暑热,就会刑罚不当。大雨不按时下,国家没有恩惠给百姓。

立秋这一天,凉风吹来。过五日,早上白色露水降。又过五天,寒蝉开始呜叫。凉风不吹来,国家政令无威严。早上白色露水不降,老百姓多患咳喘。寒蝉不鸣叫,大臣们会以力逞强。

处暑这一天,老鹰会陈放捕到的鸟。过五天,天地开始肃杀。又过五天,庄稼成熟可收割。老鹰不陈放鸟雀,征战会劳而无功。天地不肃杀,君臣之间会不分上下。农田里收不到五谷,温 暖的气候造成大灾。

白露这一天,大雁从北方飞过来。过五天,燕子向南飞回去。又过五天,众鸟开始积存食物。大雁不飞过来,远方之人会背叛。燕子不南归,家庭会离散。鸟类不积存食物,下臣会骄横傲慢。

秋分这一天,雷震不再声响。过五天,冬眠动物培修洞穴。又过五天,地上积水逐渐于涸。雷震不停止声响,诸侯纵欲放荡。冬眠动物不培修洞穴,老百姓会失去依靠。积水不干涸,带甲的动物要成灾。

寒露这一天,最后一批大雁飞过来。过五天,麻雀掉入大水变为蛤蜊。又过五天,秋菊开出黄花。最后一批大雁不飞来,小民不驯服。麻雀不掉入海中变蛤蜊,季节会错乱。秋菊不开黄花,土地不能耕种。

霜降这一天,豺把捕来的鸟兽陈放起来拜祭。过五天,草木枯黄落叶。又过五天,冬眠动物都蛰伏在地。豺不摆放鸟兽,武士们将无所作为。草木不枯黄落叶,这就是陽气有差错。冬眠动物不蛰伏,老百姓会四处流浪。

立冬这一天,水面开始结冰。过五天,地面开始封冻。又过五天,野鸡飞入大海化为大蛤。水面不开始结冰,就是陰气不足。地面开始封冻,是灾祸的征兆。野鸡不飞人大海化为大蛤,国中会出现大批婬妇。

小雪这一天,彩虹隐藏不再现。过五天,陽气升上天,陰气降地面。又过五天,天地凝结,闭塞而成冬。彩虹不隐藏,妻子不忠于丈夫。陽气不升天,陰气不落地,君臣间相互憎恨。天地不团 塞成冬,国内婬乱放荡。

大雪这一天,寒号鸟不再呜叫。过五天,老虎开始交 配。又过五天,马蔺草生长出来。寒号鸟还在啼叫,国内有妖言惑众。老虎不交 配,将帅不和睦。马蔺草不长出来,卿士们会专权欺主。

冬至这一天,蚯蚓盘结。过五天,麋鹿角开始脱落。又过五天,地下水泉会涌动。蚯蚓不盘结,国君政令行不通。麋鹿角不脱落,兵甲武器不能收藏。地下水泉不涌动,陰气没有陽气来承接。

小寒这一天,大雁开始向北飞。过五天,喜鹊开始筑巢。又过五天,野鸡开始啼叫。大雁不向北飞,百姓不会心向君王。野鸡不开始啼叫,国内会发大水。

大寒这一天,母鸡开始产蛋。过五天,猛禽凌空疾飞。又过五天,水塘中央结坚冰。母鸡不开始产蛋,婬妇会迷乱男人。猛禽不高飞,国家不能翦除奸邪。水中不结坚冰,国君的政令无人听从。

月令第五十三(内容缺失) 《逸周书·月令第五十三》亡 谥法解第五十四 题解:谥,据生前行事评定褒贬,给一称号。此篇言给谥的法则。

维周公旦、太公望,开嗣王业,建功于牧之野,终将葬,乃制谥。遂叙谥法。谥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

民无能名曰神。称善赋简曰圣,敬宾厚礼曰圣。德象天地曰帝。静民则法曰皇。仁义所在曰王。赏庆刑威曰君,从之成群曰君。立制及众曰公。执应八方曰侯。壹德不解曰简。平易不疵曰简。

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锡民爵位曰文。刚强理直曰武,威强澼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穷曰武。敬事供上曰恭,尊贤贵义曰恭,尊贤敬让曰恭,既过能改曰恭,执事坚固曰恭,爱民长弟曰恭,执礼御宾曰恭,芘亲之阙曰恭,尊贤让善曰恭,渊源流通曰恭。照临四方曰明,谮诉不行曰明。

威仪悉备曰钦。大虑静民曰定,安民大虑曰定,安民法古曰定,纯行不二曰定。谏争不威曰德。辟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劳曰襄。有伐而还曰厘,质渊受谏曰厘。博闻多能曰宪。聪明澼哲曰献。温 柔圣善曰懿。五宗安之曰孝,慈惠爱亲曰孝,协时肇享曰孝,秉德不回曰孝。大虑行节曰考。执心克庄曰齐,资辅供就曰齐。丰年好乐曰康,安乐抚民曰康,令民安乐曰康。安民立政曰成。布德执以曰穆,中情见貌曰穆。敏以敬顺曰顷。

昭德有劳曰昭,容仪恭美听昭,圣闻周达曰昭。保民耆艾曰胡 ,弥年寿考曰胡 。强毅果敢曰刚,追补前过曰刚。柔德考众曰静,恭己鲜言曰静,宽乐令终曰静。治而无眚曰平,执事有制曰平,布纲治纪曰平。由义而济曰景,布义行刚曰景,耆意大虑曰景。清白守节曰贞,大虑克就曰贞,不隐无屈曰贞。猛以刚果曰威,猛以强果曰威,强毅信正曰威。辟屠服远曰桓,克敬勤民曰桓,辟土兼国曰桓。道德纯一曰思,大省兆民曰思,外内思索曰思。追悔前过曰思。柔质慈民曰惠,爱民好与曰惠。柔质受谏曰慧。能思辩众曰元,行义说民曰元,始建国都曰元,主义行德曰元。

兵甲亟作曰庄,澼圉克服曰庄,胜敌志强曰庄,死于原野曰庄,屡征杀伐曰庄,武而不遂曰庄。克杀秉政曰夷,安心好静曰夷。执义扬善曰怀,慈仁短折曰怀。夙夜警戒曰敬,夙夜恭事曰敬,象方益平曰敬,善合法典曰敬。述义不克曰丁,迷而不悌曰丁。有功安民曰烈,秉德遵业曰烈。刚克为伐曰翼,思虑深远曰翼。执心决断曰肃。爱民好治曰戴,典礼不忄寒曰戴。

死而志成曰灵,乱而不损曰灵,极知鬼神曰灵,不勤成名曰灵,死见神能曰灵,好祭鬼神曰灵。短折不成曰殇,未家短折曰殇。不显尸国曰隐,隐拂不成曰隐。年中早夭曰悼,肆行劳祀曰悼,恐惧从处曰悼。不思忘爱曰刺,愎狠遂过曰刺。外内从乱曰荒,好乐怠政曰荒。在国逢难曰愍,使民折伤曰愍,在国连忧曰愍,祸乱方作曰愍。蚤孤短折曰哀,恭仁短折曰哀。蚤孤铺位曰幽,壅遏不通曰幽,动祭乱常曰幽。克威捷行曰魏,克威惠礼曰魏。去礼远众曰炀,好内远礼曰炀,好内怠政曰炀。

甄心动惧曰顷。威德刚武曰圉。圣善周闻曰宣。治民克尽曰使。行见中外曰悫。胜敌壮志曰勇。昭功宁民曰商。状古述今曰誉。心能制义曰度,好和不争曰安。外内贞复曰白。不生其国曰声。杀戮无辜曰厉。官人应实曰知。凶年无谷曰糠。名实不爽曰质。不悔前过曰戾。温 良好乐曰良。怙威肆行曰丑。德正应和曰莫。勤施无私曰类。好变动民曰躁。慈和便服曰顺。满志多穷曰感。危身奉上曰忠。果虑果远曰趕。息政外交 曰携。疏远继位曰绍。彰义掩过曰坚。肇敏行成曰直。内外宾服曰正。华言无实曰夸。教诲不倦曰长。爱民在刑曰克。逆天虐民曰抗。好廉自克曰节。择善而从曰比。好更改旧曰易。名与实爽曰缪。思厚不爽曰愿。贞心大度曰匡。

隐哀之方,景武之方也,施为文也,除为武也,辟地为襄,服远为桓,刚克为发,柔克为懿,履正为庄,有过为僖,施而不成为宣,惠无内德为平。失志无转,则以其明,余皆象也。和,会也;勤,劳也。遵,循也;爽,伤也;肇,始也;憹,治也;康,安也;怙,恃也。享,祀也;胡 ,大也;服,败也。秉,顺也;就,会也;忄寒,过也;锡,与也;典,常也;肆,放也;穅,虚也;澼圣也;惠,爱也;绥,安也;坚,长也;耆,强也;考,成也;周,至也;怀,思也;式,法也;布,施也;敏,疾也;捷,克也;载,事也;弥,久也。

译文:

周公旦与太公望开创了成王基业。因为武王在牧野建了大功,死后将安葬,就制定了谥号,于是叙明制谥法则。

谥,是行为的记录;号,是功劳的标志;车马服饰,是地位的表现。所以,道德高尚就得到大名号;道德低下就得到小名号。。道德行为出于自身,而名号生于别人。

无法让人给他命名的称“神”。 举良善选贤才的称“圣”,敬宾客厚礼仪的称“圣”。 德行如天高地厚的称“帝”。 安定百姓以法为准的称“皇”。 集仁、义在身的称“王”。

赏罚公道的称“君”,民众都归从他的称“君”。 为大家设立制度的称“公”。 行为被八方响应的称“侯”。

道德专一而不懈怠的谥号“简”,平易而不诋诽他人的谥号“简”。

顺应天地自然规律的谥号“文”,道德广博深厚的谥号“文”,勤学好问的谥号“文”,慈惠爱民的谥号“文”,怜悯百姓又施恩惠有礼貌的谥号“文”,赐给百姓爵位的谥号“文”。

刚强而理端的谥号“武”,威猛而英明有德的谥号“武”,战胜祸灾又平定动乱的谥号“武”,以法治民能使民服的谥号“武”,贪大功而屡用兵的谥号“武”。

认真办事又尊从主上的谥号“恭”,尊重贤才又崇尚礼义的谥号“恭”,尊重贤能又恭敬谦让的谥号“恭”,已有过错能够改正的谥号“恭”,办事坚定不动摇的谥号“恭”,爱护百姓、抚养兄弟的谥号“恭”,讲礼仪、迎宾客的谥号“恭”,庇护父母过失的谥号“恭”,尊重贤良、礼让友善的谥号“恭”。

了解四方安危的谥号“明”,诬陷怨谤不生的谥号“明”。

威仪见于外表的谥号“钦”。 深谋远虑又安定百姓的谥号“定”,安定百姓又效法古人的谥号“定”,行为纯正无差错的谥号“定”。

征战能返回的谥号“麓”,思虑深远又接受规劝的谥号“嫠”。 通古今又多才能的谥号“宪”。 聪明而富于哲理的谥号“献”,心性通达事理的谥号“献”。 性温 柔,明事理又善良的谥号“懿”。 使五世同宗祖的都安宁,谥号“孝”;惠顾下民,尊爱长辈的 谥号“孝”;祭祀适时的谥号“孝”。 秉承遗德而不违背的谥号“考”,深谋远虑而成就气节的谥号“考”。 控制心性,能使行为庄重的谥号“齐”,出力辅佐促使成功的谥号“齐”。 源头远长而流动通畅的谥号“康”,年成丰而民和乐的谥号“康”,以安乐抚慰民众的谥号“康”,使百姓自得安乐的谥号“康”。 安定百姓设立政令的谥号“成”。

推行道德又主持正义的谥号“穆”,内心所想表露于处的问谥号“穆”。 敏捷而慎重的谥号“顿”,勤勉能追悔过失的谥号“顷”爱护百姓又协和万民的谥号“顷”。 彰明道德而有功的谥号“昭”,仪容恭敬而美好的谥号“昭“,美名传播四方的谥号“昭”。 保护百姓中的老年人的谥号“胡 ”,年高寿长的谥号“胡 ’。 意志坚毅又行为果敢的谥号“刚”,追补以往过失的谥号“刚”。 以宽和之德安定众人的谥号“静”,谦恭有礼又沉静少言的谥号“静”,宽宏乐观而善终的谥号“静”。 治理政事而无过失的谥号“平”,办事依章法的谥号“平”,布纲纪把握准则的谥号“平”。 依照正义而达到目的的谥号“景”,推行正义而行为果断的谥号“景”,想得久远又深思熟虑的谥号“景”。 行为清白而守节操的谥号“贞”,深谋远虑又能成功的谥号“贞”,不隐瞒又公正无私的谥号“贞”,表里如一的谥号、“贞”。 勇猛而刚毅果敢的谥号“威”,勇猛而强力果敢的谥号“威”,果断行事以伸张正义的谥号“威”。 治理政事依法典而不衰的谥号“祁”。 开辟疆土使远国归服的谥号“桓”,能慎重行事又勉励民众的谥号“桓”,开辟疆土兼并方国的谥号“桓”。 道德纯一完备的谥号“思”。普察万民疾苦的谥号“思”,通盘考虑事事用心的谥号“思”,能追悔先前过失的谥号“思”。

性格宽柔又慈爱百姓的谥号“惠”,爱百姓好施舍的谥号“惠”。 性格温 和又能接受规劝的谥号“慧”。 善思考又能区别人的地位的谥号“元”,多行义事而百姓高兴的谥号“元”,开始建立国都的谥号‘‘元”,主持正义又推行德政的谥号“元”。 屡次发动战事的谥号‘‘庄”,聪慧而坚强使人顺服的谥号“庄”,战胜敌人克服动乱的谥号“庄”,为国捐躯死于原野的谥号“庄”,屡次征战讨伐的谥号“庄”,使用武力而不成功的谥号“庄”。 克制杀伐执掌国政的谥号“夷”,安定百姓喜好安静的谥号“夷”。 主持正义赞扬善事的谥号“怀”,慈惠仁德而短寿的谥号“怀”。 早晚警戒自己的谥号“敬”,早晚认真办事的谥号“敬”,善于顺合法典的谥号“敬”。 口说仁义而不能兑现的谥号“丁”,糊涂而不顺从的谥号“丁”。 以武立功又安定百姓的谥号“烈”,主持德政又遵循祖业的谥号“烈”。 刚强而能成功的谥号“翼”,有深谋远虑的谥号“翼”。 刚强有德能成事的谥号“肃”,成竹在胸而能决断的谥号“肃”。 爱护百姓而喜欢办事的谥号“戴”,典礼不出现差错的谥号“戴”。 死后心愿得以实现的谥号“灵”,乱法行私而不知减的谥号“灵”,尽知鬼神之事的谥号“灵”,不经努力而成名的谥号“灵”,死后现出鬼神之态的谥号“灵”,喜好祭祀鬼神的谥号“灵”。

短寿夭折未成人 的谥号“殇”,未成家而短命夭折的“殇”。 德行不明而空占君位的谥号“隐”,无心在位而偏又不成的谥号“隐”。 中年早逝的谥号“悼”,在恐惧中度日的谥号“悼”。 不思恩惠又忘记恩惠的谥号“剌”,固执反常又坚持错误的谥号“刺”。 不理政事不治家任其紊乱的谥号“荒”,喜好逸乐懈怠政事的谥号“荒”。 在位期间遭遇外患的谥号“愍”,使百姓死伤的谥号“愍”,在位期间连续发生水旱疫灾的谥号“愍”,灾害与暴乱同时发生的谥号“愍”。 早年孤单又短寿天折的谥号“哀”,谦恭仁惠而短寿夭折的谥号“哀”。 早年孤单而失去君位的谥号“幽”,心思蔽塞而昏乱的谥号“幽”,起居无节号令不时的谥号“幽”。 能有威严而行动敏捷的谥号“魏”,能有威严而仁惠有礼的谥号“魏”。 废弃礼仪又疏远众人的谥号“炀”,好女色又远礼仪的谥号“炀”,好女色又荒政事的谥号“炀”,行为放纵而精神衰疲的谥号“炀”。 心知耻丑而动则戒惧的谥号“甄”。

有威德又刚强勇武的谥号“圉”。 名声好又通情达理的谥号“宣”。 治理百姓而没有恩德的谥号“使”。 所作所为表里如一的谥号“憨”。 战胜敌人又有壮志雄心的谥号“勇”。 昭示功劳以安定百姓的谥号“商”。 以文章描述古今的谥号“誉”。 心里能揣度诸事是否合宜的谥号“度”。 爱好平和不与人争的谥号“安”。 表里中正又始终如一的谥号“白”。 不出生在自己的国家的谥号“声”。 暴戾而不认亲情的谥号“厉”,杀戮无罪之人的谥号“厉”。 任人为官能符合他的实际能力的谥号“知”。 遭遇荒年而没有粮食的谥号“穅”。

名与实相符合的谥号“质”。 不追悔以前的过错的谥号“戾”。 温 厚贤良令人爱之乐之的谥号“良”。 恃仗威势而行为放纵的谥号“醌”。 道德纯正令天下响应韵谥号“莫”。 尽力施舍而无私心的谥号“类”。 好变易而动乱百姓的谥号“躁”。 仁慈祥和普遍顺从的谥号“顺”。 满怀志向而多不得志的谥号“感”。 身冒危险而事奉主上的谥号“忠”。 思虑果断而深远的谥号“赶”。 , 懈怠国政而与外国交 通的谥号“携” 遭疏远而又承继大位的谥号“绍”。 显明义行而掩盖过错的谥号“坚”。 一开始就敏捷行事而行事得成的谥号“直”。 内内外外都归顺的谥号“正”。 言华美而无实质的谥号“夸”。 教诲人而不知倦的谥号“长”。 爱护百姓表现在用刑的谥号“克”。 对赐予显得吝啬的谥号“爱”。 违天理害百姓的谥号“抗”。 喜欢廉洁又能自我克制的谥号“节”。 选择好的跟着去做的谥号“比”。 喜欢改换旧有的谥号“易”。 名与实不相符合的谥号“缪”。 思虑未出现差错的谥号“厚”。 心地纯正有大度的谥号“匡”。

谥“隐”,有哀怜之类的意思。谥“景”,有勇武之类的意思。施德,是“文”;除恶,是“武”。开辟土地是“襄”,征服远方是“桓”。以刚克人是“发”,以柔克人是“懿”。履行正道是“庄”,犯有过失是“僖”。敢做而不成功是“宣”,欲惠爱而内无德是“平”。取意坚定不移,以其明显特征为准,其余都与其相象。

“和”,是会合之意。“勤”,是操劳之意。“遵”,是遵循之意。“爽”,是伤的意思。“肇”,是开始之意。“义”,是治理之意。“康”,是安宁之意。“怙”,是依仗之意。“享”;是祭祀之意。

“胡 ”是大的意思。“服”是战败使服之意。“秉”,是顺从之意。“就”是聚合之意。“意”,是过的意思。“锡”,是给予之意。“典”是常的意思。“肆”,是放纵之意。“稼”,是虚空之意。“睿”是圣明之意。“惠”,是仁爱之意。“绥”,是安抚之意,“坚”是增长之意。“耆”,是强的意思。“考”,是完成之意。“周”是至极之意。“怀”,是思念之意。“式”,是法式之意。“布”是施放之意。“敏”,是疾速之意。“捷”,是攻克之意。“载”是记事之意。“弥”,是长久之意。

明堂解第五十五 题解:明堂,天子布政朝诸侯的地方。主要讲天子、三公、侯、伯、子、男以及九夷、八蛮、六戎、五狄、四塞在明堂中的位置安排。

大维商纣暴虐,脯鬼侯以享诸侯,天下患之,四海兆民欣戴文武,是以周公相武王以伐纣,夷定天下,既克纣六年,而武王崩,成王嗣,幼弱,未能践天子之位。

周公摄政君天下,弭乱六年,而天下大治,乃会方国诸侯于宗周,大朝诸侯明堂之位。天子之位,负斧依,南面立。率公卿士,侍于左右。三公之位,中阶之前。北面东上,诸侯之位。西阶之西,东面北上,诸子之位。门内之东,北面东上,诸男之位。门内之西,北面东上,九夷之国。东门之外,西面北上,八蛮之国。南门之外,北面东上,六戎之国。西门之外,难免南上,五狄之国。北门之外,难免东上,四塞九采之国。世告至者,应门之外,北而东上,宗周明堂之位也。

明堂,明诸侯之尊卑也,故周公建焉,而朝诸侯于明堂之位。制礼作乐,颁度量,而天下大服,万国各致其方贿。七年,致政于成王。

明堂方百一十二尺,高四尺,阶广六尺三寸。室居中方百尺,室中方六十尺,户高八尺,广四尺。东应门,南库门,西皋门,北雉门。东方曰青陽,南方曰明堂,西方曰总章,北方曰玄堂,中央曰太庙。左为左介,右为右介。

译文:

主要是因为商纣王暴虐,杀了鬼侯做成肉干以宴享诸侯,天下诸侯都很忧虑。四海万民百姓欢欣拥戴文王、武王,因此周公辅助武王讨伐商纣,平定了天下。已战胜商纣二年,武王去世,成王继位。成王年幼,没有登天子之位。周公代理政务而君临天下,他平息叛乱用了六年才使天下太平,就在宗周朝会方国诸侯。在大朝诸侯之时,明确明堂的位置。

天子的位置:背靠绘有斧纹的屏风,面朝南站立,众公卿陪待在左右;三公的位置:在堂上中阶之前,面朝北以东为上;众侯爵诸侯的位置:在堂上东边台阶以东,面朝西以北为上;众伯爵诸侯的位置:在堂上西阶的西边,面朝东以北为上;众子爵诸侯的位置:在内门东边,面朝北以东为上;众男爵诸侯的位置:在内门西边,面朝北以东为上。东方各部族,在东门外边,面朝西以北为上;南方各部族,在南门外边,面朝北以东为上;西方各部族,在西门外边,面朝东以南为上;北方各部族,在北门外边,面南以东为上;塞外荒远的方国以及一世来见一次的方国,都在正门外边,面朝北以东为上。这就是宗周明堂的位置安排。

这个明堂,是标明诸侯尊卑的地方,所以周公建造了它,并依明堂的位置安排朝会诸侯。又制定礼仪,创作礼乐,颁布度制量制,从而天下大服,万国各自献上他们的土特产。七年后,把政务交 给成王。

尝麦解第五十六 题解:“尝麦”二字取自篇首“乃尝麦于太祖”。主要记成王命大正正刑书的经过。

维四年孟夏,王初祈祷于宗庙,乃尝麦于太祖。是月,王命大正正刑书。爽明,仆告既驾,少祝导王,祝亚迎王降阶,即假于太宗、少宗、少秘于社,各牡羊一、牡豕三。史导王于北阶,王陟阶,在东序。

乃命太史尚大正,即居于户,西南向。九州□伯咸进在中,西向。宰乃承王中升自客阶,作策执策,从中宰坐尊中于大正之前,太祝以王命作策,策告太宗。王命□□秘,作策许诺,乃北向繇书于两楹之间。

王若曰:“宗揜大正,昔天之初,□作二后,乃设建典命,赤帝分正二卿,命蚩尤于宇,少昊以临四方,司□□上天末成之庆。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河,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以甲兵释怒,用大正顺天思序,纪于大帝。用名之曰:绝辔之野。乃命少昊清司马、鸟师,以正五帝之官,故名曰质。天用大成,至于今不乱。

“其在殷当作夏之五子,往伯禹之名,假国无正,用胥兴作乱,遂凶厥国,皇天哀禹,赐以彭寿,思正夏略。

“今予小子闻有古遗训,亦述朕文考之言,不易,予用,皇威不忘,祗天之明典,令□我大治,用我九宗正州伯,教告于我,相在大国,有殷之□,辟自其作□于古,是威厥邑,无类于冀州。嘉我小国,小国其命余克长国王。

“呜呼,敬之哉!如木既颠厥巢,其犹有枝叶作休,尔弗敬恤,尔执以屏助予一人,集天之显,亦尔子孙其能常忧恤乃事,勿畏多宠 ,无爱乃嚚,亦无或刑于鳏寡非罪。惠乃其常无别于民。”

众臣咸兴,受大正书。太史策刑书九篇,以升授大正,乃左还自两柱之间。□箴大正曰:“钦之哉,诸正。敬功尔颂,审三节,无思民,因顺尔临狱,无颇正刑有掇,夫循乃德,式监不远,以有此人保宁尔国,克戒尔服,世世是其不殆,维公咸若。”太史乃降,大正坐,举书,乃中降,再拜稽首。王命太史、正升拜于上,王则退。

是曰,士师乃命太宗序于天时,祠大暑;乃命少宗祠风雨百享。士师用受其胾,以为之资。邑乃命百姓遂享于富,无思民疾,供百享。归祭,闾帅里君以为之资。野宰乃命家邑县都祠于太祠,乃风雨也。宰用受其职胾,以为之资。采君乃命天御,丰穑享祠为施,大夫以为资。箴太史乃藏之于盟府,以为岁典。

译文:

在孟夏四月,成王第一次在宗庙作祈祷,还向太祖文王祭献新麦,这一月,成王命令大正修订刑书。

黎明时候,太仆报告车驾已备好,于是少祝在王前引路,亚祝迎上去接成王走下寝宫台阶,就去到宗庙。大宗伯、小宗伯和内史到社庙祭祀,用公羊一只、公猪三头。太史引导成王走向大堂前东边的台阶。成王登上台阶,立于堂内东墙跟前,就命令太史在右,大正就位偏门之西,都面朝南。九州的首领都进门立于中庭,面朝西。大宰就手捧盛简册的“中”从客阶登上大堂。作册手执简册跟随在大宰之后。大宰坐下,把“中”敬放在大正前面。大祝以成王之命命令作册告大宗伯,以成王命命令内史。作册答应,就面朝北在两根之间宣读册书。

王如此说:“大宗拚和大正:从前上天开始造就炎帝、黄帝的时候,就制定了法典。命令炎帝分管两位卿士——蚩尤与少昊。于是炎帝命蚩尤抵御少昊,以监视四方,并主持上天尚未完成的奖赏。而蚩尤却追赶炎帝,与炎帝在涿鹿山下争斗,打斗之声 传遍各个山角。炎帝十分恐惧,就求救于黄帝。黄帝抓住蚩尤,在冀中杀了他。黄帝用武力消除了心中怒气,用大正顺和天意,让人们念及秩序。把黄帝的功绩记录在太常旗上,把杀蚩尤的地方命名为绝辔之野。黄帝又命令少昊为鸟师,以修正后来五帝沿用的职官,所以少昊名叫质。天下因此十分和解,到现今仍不混乱。后来唐的儿子五观,忘了大禹的训诫,把国政借与他人,没有大正因此国人相与作乱,终于使国家遭受凶险。皇天哀怜大禹,赐给夏朝彭伯寿,要他安定夏朝疆土。如今我小子听到古代遗训而不述说,因为有我祖父文王的话不会改变,我利用皇天的功德,不忘敬重上天的法典,使我们周朝大治。因此,我们众位族长和州伯教诲于我,要审视大国殷朝的末代君王有背古训,自行作乱,使其国灭,在冀州的族类也失掉了——这一教训。上天嘉惠我们小国,让我们能够长久地作国家的君王。啊呀,重视它啊!如同树上的鸟巢已经颠落,却还有枝叶作美。你们不认真顾恤你们的职事,并辅助我一人成就上天的显命,你们的子孙岂能经常顾念你们的事呢?不要畏惧权贵,不要施爱于愚蠢之徒,也不要对鳏寡老人用刑。不罚罪以及施予恩惠一仍其旧,对百姓要一样对待。”

众臣们都站起来,作册把册书交 给大正,就下了堂。太史在简册上写了九篇刑书,上堂来交 给大正,就向左从两根柱子之间回到原位。成王规戒大正说:“敬重它啊,诸位刑官!认真背诵你们的刑书,审视蚩尤、五观、殷纣三事,不要让百姓因循守旧,你们处理官司不要有偏颇,使用刑罚要有选择。遵循你们的道德,榜样就不远。因为自有人会安宁你们的国家,能规戒你们的职事,世世代代不会怠惰。希望诸位都能顺从。”太史就退了下来,大正坐举刑书然后从中阶下堂,两行叩拜大礼。成王命令大正上堂,在堂上礼拜,王才退堂。

这一月,土师就命令大宗伯按天时顺序祭祀大暑,命令小宗伯祭祀风雨,供奉的食物很多。士师因而接受了胙肉,作为他的资财。各城邑就命令百官到富家祭献,不让民众受苦。各种祭品以供祭祀,闾长、里君接受胙肉作为他们的资财。郊野长官就命令各大城邑和县城在大祠堂举行祭祀,长官因而接受胙肉,作为他们的资财。采邑之君就命令……处理丰收,祭祀祠堂,并给以施舍,大夫接受施舍,作为他们的资财。

诸事完毕,太史就将各种文件收藏在盟府之中,把它作为当年的要典。

本典解第五十七 题解:本典,根本法典。标题取自篇末“以为本典”句。主要讲周公为成王讲述治国之法。

维四月既生魄,王在东宫,告周公曰:“呜呼,朕闻武考不知,乃闻不得,乃学俾资不肖,永无惑矣。今朕不知明德所则,政教所行,字民之道,礼乐所生,非不念而知,故闻伯父。”

周公再拜稽首曰:“臣闻之文考,能求士□者,智也;与民利者,仁也;能收民狱者,义也;能督民过者,德也;为民犯难者,武也。智能亲智,仁能亲仁,义能亲义,德能亲德,武能亲武。五者昌于国,曰明,明能见物,高能致物,物备咸至,曰帝,帝乡在地,曰本;本生万物,曰世;世可则□,曰至;至德照天,百姓□径备有好丑,民无不戒,显父登德,德降则信;信则民宁,为畏为极。民无婬慝,生民知常利之道,则国强序明,好丑□必固,其务均分以利之则民安。□用以资之,则民乐;明德以师之,则民让;生之乐之,则母之 ,礼也。政之教之、遂以成之,则父之,礼也。父母之 礼,以加于民,其慈□□古之圣王乐体其政。士有九等,皆得其宜,曰材。人有八政,皆得其则,曰礼。服士乐其生,而务其宜,是故奏鼓以章乐,奏舞以观礼,奏歌以观和、礼乐既和,其上乃不危。”

王拜曰:“允哉,幼愚,敬守以为本典。”

译文:

在四月十五那天,成王在东宫,对周公说:“啊呀!我听先父武王说过:不懂就问,问不到就学,即使天资不好也永无疑惑。现今我不懂,修明道德当依据什么,施行政教当做些什么,以及养育百姓的措施和礼乐产生于何处?并非我不思考,而是思考了还不明白,特以敬问伯父。”

周公两拜叩头,说道:“我听先父文王说:能求到贤士的,是智;给予百姓好处的是仁;能受理百姓官司的,是义;能纠正百姓过失的,是德;为百姓冒犯危难的,是武。智者能亲近智,仁者能亲近仁,义者能亲近义,德者能亲近德,武者能亲近武:这五样都昌盛于国的国君叫英明。英明能发现人物,德高能招致人才。各类人才齐备叫帝,帝面对土地叫本,本生万物叫世,世可效法叫至。至高的道德照临天下,百姓就不会惊恐。人才多就有好有坏,百姓就无不戒惧。

德高望重者举明道德,道德普及世间就能取信于人,百姓信从就会安宁。有所畏惧又有所依准,百姓就没有婬邪。百姓知道平时取利的方法,国家就强盛。好的坏的秩序明确,百姓会首先固守自己的本职。分配均等又公开,百姓会安定。以物资助他们,百姓会快乐。修明道德作百姓的表率,百姓就会谦让。让他生长,让他快乐,是母亲的职责。让他正直,让他受教育,最终有所成就,是父亲的职责。父母的职责尽到百姓身上,他的仁慈就到了极点。古代的圣王,都乐于实现这种政治。

士有九等,都得到适宜的安置叫人才多;人有八政,都合于各自的准则叫礼仪适当。士喜欢他自己的活法而从事合宜的公务。所以敲鼓以彰明音乐,跳舞以显示礼仪,唱歌以显示融洽。礼仪和音乐谐合以后,他们的主上就不会有危险。”

成王合手行礼道:“好啊!我这愚幼之人将恭敬地遵循着它,把它作为治国的根本法典。”

官人解第五十八 题解:官人,即用人为官。内容为周公给成王讲述六种选官察人的方法,所谓“六征”。对读《大戴礼记》之《文王官人》,可看出其大体相同,当出一源。

曰:“呜呼,大师,朕维民务官,论用有征,观诚考言,视声观色,观隐揆德,可得闻乎?”

周公曰:“亦有六征。呜呼,乃齐以揆之。一曰富贵者观其有礼施,贫贱者观其有德守,嬖宠 者观其不骄奢,隐约观其不慑惧,其少者观其恭敬好学而能悌,其壮者观其连接务行而胜私,其老者观其思慎,强其所不足而不逾。父子之间观其孝慈,兄弟之间观其和友,君臣之间观其忠惠,乡党 之间观其信诚。省其居处观其义方,省其丧哀观其贞良,省其出入观其交 并以,省其交 友观其任廉。设之以谋以观其智,示之以难以观其勇,烦之以事以观其治,临之以利以观其不贪。滥之以乐以观其不荒,喜之以观其轻,怒之以观其重,醉之以观其恭,从之色以观其常,远之以观其不二,昵之以观其不狎。复征其言以观其精,曲省其行以观其备。此之谓观诚。

“二曰方与之言以观其志,志殷以渊其气,宽以柔,其色俭而不谄,其处仙,其言后人,见其所不足。曰日益者也。好临人以色,高人以气,贤人以言,防其所不足,发其所能,曰日损者也。其貌直而不止其言,正而不私,不饰其美,不隐其恶,不防其过,曰有质者也。其貌曲媒,其言工巧,饰其见物,务其小证,以故自说,曰无质者也。喜怒以物而色不变,烦乱一事而志不营,深道以利而心不移,临慑以威而气惵惧,曰鄙心而假气者也。设之以物而数决,敬之以卒而度应,不文而辩,曰有虑者也。难决以物,难说以守,一而不可变,困而不知止,曰愚依人也。营之以物而不误,犯之以卒而不惧,置义而不可迁,临之货色而不过,曰果敢者也。移易以言,志不能固,已诺无决,曰弱志者也。顺予之弗为喜,非夺之弗为怒,沈静而寡言,多稽而险貌,曰质静者也。屏言而弗顾,自顺而弗让,非是而强之,曰妒诬者也。微而能发,察而能深,宽顺而恭俭,温 柔而能断,果敢而能屈,曰志治者也。华废而诬,巧言令色,皆以无为有者也。此之谓考言。

“三曰,诚在其中,必见诸外,以其声,处其实,气初生物,物生有声,声有刚柔,清浊好恶,咸发于声。新气华诞者,其声流散,心气顺信者,其声顺节。心气鄙戾者,其声醒丑,心气宽柔者,其声温 和。信气中易,义气时舒,和气简备,勇气壮力。听其声,处其气,考其所为,观其所由,以其前观其后,以其隐观其显,以其小占其大,此之谓视声。

“四曰:民有五气,喜怒欲惧忧。喜气内蓄,虽欲隐之,陽喜必见。怒气内蓄,虽欲隐之,陽怒必见。欲气、惧气,忧悲之气,皆隐之,陽气必见。五气诚于中,发形于外,民情不可隐也。喜色犹然,以出怒色,荐然以侮,欲色妪然。以愉惧色,薄然以下,忧悲之色,瞿然以静。诚智必有难局之色,诚仁必有可尊之色,诚勇必有难慎之色,诚忠必有可新之色,诚洁必有难污之色,诚静必有可信之色。质浩然固以安,伪蔓然乱以烦,虽欲改之中色,弗听。此之谓观色。

“五曰:民生则有陰有陽,人多隐其情、饰其伪,以攻其名。有隐于仁贤者,有隐于智理者,有隐于文艺者,有隐于廉勇者,有隐于忠孝者,有隐于交 友者。如此不可不察也。小施而好德,小让而争大,言愿以为质,伪爱以为忠,尊其得以改其名,如此,隐于仁贤者也。前总唱功,虑诚弗及,佯为不言,诚不足,色示有余。自顺而不让,措辞而不遂,此隐于智理者也。动人以言,竭而弗终,问则不对,佯为不穷,□貌而有余,假道而自顺,因之□初穷则托深,如此者,隐于文艺者也。□言以廉,矫厉以为勇,内恐外夸,亟称其说,以诈临人,如此,隐于廉勇者也。自事其亲而好以告人,饰其见物,不诚于内,发名以事亲,自以名私其身,如此,隐于忠孝者也。比周以相誉,智贤可征而左右,不同而交 ,交 必重己,心说而身弗近身,进而实不至,惧不尽见于众,而貌克,如此,隐于交 友者也。

“六曰:言行不类,终始相悖,外怎能不合,虽有假节,见行,曰非成质者也。言忠行夷,靡及私□,弗求及,情忠而宽,貌庄而安,曰有仁者也。事变而能治,效穷而能达,措身立方而能遂,曰有知者也。少言以行恭俭,以让有知而言弗发,有施而□弗德,曰谦良者也。微忽之言,久而可复,幽间之行,独而弗克,其行亡如存,曰顺信者也。贵富恭俭而能施,严威有礼而不骄,曰有德者也。隐约而不慎,安乐而不奢,勤劳而不变,喜怒而有度,曰有守者也。直方而不毁,廉洁而不戾,强立而无私,曰有经者也。虚以待命,不报刊不至,不问不言,言不过行,行不过道,曰沈静者也。中忠爱以事亲,欢以尽力而不回,敬以尽力而不□,曰忠孝者也。合志而同方,共其忧而任其难,行忠信而不疑□,隐远而不舍,曰交 友者也。志色辞气,其人甚偷,进退多巧,就人甚数,辞不至,少其所不足,谋而不已,曰伪诈者也。言行亟变,从容克易,好恶无常,行身不笃,曰无诚者也。少知而不大决,少能而不大成,规小物而不知大伦,曰华诞者也。规谏而不类道,行而不平,曰窃名者也。

“故曰事阻者不夷,时□者不回,面誉者不忠,饰貌者不静,假节者不平,多私者不义,扬言者卦按信,此之谓揆德。”

译文:

成王说:“啊呀,太师j我要为民求官,考评与任用都有依据,即所谓视诚、考志、视声、观色、观隐、揆德,能讲给我听吗?”

周公说:“那也有六种验证的方法,啊呀,你要分辨揣摩它们!

“一是说:富贵的人看他有无礼数和施舍,贫贱的人看他有无道德和操守,受宠 的人看他是否骄横放纵,地位低下的人看他是否胆怯畏惧。那年少的,看他是否恭敬好学而且能顺从兄长;那壮年的,看他是否廉洁办事而克服私利;那年老的,看他是否思虑谨慎,努力弥补不足而又不过头。父子之间,看是否子孝父慈;兄弟之间,看是否和睦友爱;君臣之间,看是否臣忠君惠;乡党 之间,看是否诚实守信。检查他的居处,看出他的处世方法;检查他对丧事的哀伤程度,看出他的忠贞善良;检查他进出的人家,看出他的交 际与朋友;检查他的交 际与朋友,看出他的诚信与廉直。给他设一个计谋,以观察他的智慧;让他看到危难,以观察他的勇敢;用杂事烦扰他,以观察他的办事能力;把利益摆在面前,以观察他是否贪婪;用享乐不断地施与他,看他是否逸乐过度。让他高兴,以观察他是否轻浮;让他生气,以观察他是否稳重。用酒灌醉他,以观察他是否恭谨;用女色放纵他,以观察他是否保持常态。疏远他,以观察他是否有二心;亲昵他,以观察他是否庄重。反复验征他说的话,以观察他的细微末节;多方面察看他的行为,以观察他的方方面面。这就叫做观诚。

“二是说:常与他交 谈,以观察他的志向。心志纯正而深远的,他的气度宽广而柔和,他的情态谦恭而不谄媚,他的礼貌在人之先,他的言语在人之后,总是表现出自己的不足,叫做日益进步者,喜欢给别人以脸色,以气势高出他人,以言语胜过他人,遮掩自己的不足,夸耀自己的能干,叫做日益退步者。他的性格正直而不轻慢,他的言辞公正而不偏私,不装饰自己的优点,不隐瞒自已的缺点,不遮掩自己的错误,叫做有质者。他的外表邪曲而诌媚,他的言辞精美而巧妙,修饰那些显眼的事,求取小节之证以维护自己的看法,叫做无质者。用实物让他高兴或生气而他的表情不变,用杂事烦扰他而心意不乱,用利益深深引诱他而他的意志不转移,面对恐吓威胁而他的气节不卑下,叫做平心而固守者。用实物使他高兴或生气而他的心意改变,用杂事烦扰他就心志不静,以利益引诱他就意志转移,面对恐吓威胁他的神气恐惧,叫做心志浅陋而志气虚伪者。设一件事能够迅速处理,惊吓他而能在仓猝之间揆度应变,言辞不华美而聪慧,叫做有志虑者,处理事情困难,语言表达困难,守着一事一物而不能变通,因循旧例而不知停止。叫做愚昧之人。用杂事扰乱他而不会有错,突然惊恐他而心不畏惧,立身于义而不会使他转变,面对钱财美色而不顾盼,叫做果敢者。叫他改变主意而他的心志不能固守,已经许诺又不能决断,叫做弱志者也。和顺地给他而不为之高兴,无理地夺走他也不会生气,性格沉静少说话,博学而行为廉洁,叫做本质平静者。善辩而不顾他人之言,依自己所想行事,以是为非而强行,叫做妒贤诬善者。隐微之事而能显发之,审视而能显其深远,宽顺而恭俭,温 柔而能决断,果敢而能委曲,叫做心志平稳者。言语浮夸而不实,花言巧语而表情虚伪,都是以无为有者。这就叫做考言。

“三是说:实物在内里,一定会表现在外面。用他的声音,判断他的气息。气最早生于实体,实体产生才有声音。声音有刚柔、清浊、美丑,都产生于气。心气虚妄不实的,他的声音漂移不定;心气平稳实在的人,他的声音顺畅有节奏;心气鄙陋乖戾的,他的声音嘶哑难听;心气宽广柔顺的人,他的声音温 柔平和。诚信之气适中而平易,仁义之气纯正而舒缓,智慧之气精要而完备,勇武之气雄壮有力。听听他的声音,就能断定他的气息。考察他所作的事,就能看出他的出发点。凭他的前事,看他的将来。以他的显现,看他的隐微。以他的小处,预测他的大处。这叫做视声。

四是说,人有五气,即喜气、怒气、贪欲之气、畏惧之气、悲忧之气。喜气积蓄内心,即使想隐藏它,真正的喜悦一定会表现出来。怒气积蓄内心,即使想隐藏起来,真正的愤怒一定会表露出来。贪欲之气、畏惧之气、忧悲之气都想隐藏起来,真正的贪欲、畏惧、忧悲也一定会表现出来。五气真实的存于内心,表现在外面,人的情感是不可隐藏的。喜悦之情自然地表达,愤怒之情火爆爆地欺人,贪欲之情贪婪地苟安,畏惧之情被吓得卑下,忧悲之情令人若有所失的沉静。真正的智慧,一定有难于尽知的表情;真正的仁爱,一定有值得尊敬的表情;真正的勇敢,一定有难以威慑的表情;真正的忠诚,一定有值得亲近的表情;真正的干净,一定有难以污染的表情;真正的安静,一定有值得信任的表情。真实的,浩然纯正,坚固而安稳;虚假的,枝枝蔓蔓,杂乱而烦琐。即使想改变,内心的感情也不听从。这就叫观色。

“五是说:人生来就有陰的一面,有陽的一面。多数人隐瞒其实情而修饰而其虚伪,以求取好名声。有隐饰在仁贤的人,有隐饰在智理的人,有隐饰在文艺的人,有隐饰在廉勇的人,有隐饰在忠孝的人,有隐饰在交 友的人。像这样,不能不加审察。

作点小施舍而喜好别人感恩戴德,作点小谦让而争取大回报。言语谨慎以表示质朴,假装友爱以表示忠诚,注重某方面美德以求取好名声。像这样,就是隐饰于仁贤的人。

一开始总是倡导办事,智虑实际上没有达到,却假装不完全表达。内心实际是不足,而表面上显出有余。顺随己意而不让人,措辞又不能达意。这是隐饰于智理的人。

用言语打动别人,意尽而言不尽。所问非所答,假装有说不完的话。外表上也看似有余,借故其他而顺随己意。老是开初的那些话,辞穷就假托深奥。像这样,就是隐饰于文艺的人。

说大话以显示自己廉正,故作粗暴以显示自己勇敢。内心恐惧而口出狂言,反复称道自己的观点,以狡诈待人。像这样,就是隐饰于廉勇的人。 自己侍奉父母,又喜欢把它告别人。有意巧饰那些显眼的事情,内心并不诚实。自夸孝名而侍奉父母,以孝名谋求私利。像这样,就是隐饰于忠孝的人。

结党 以彼此吹捧,知道贤士而求为左右。志向不同而结交 他,结交 在于抬高自己。结交 贤士而心喜却并不靠近他,身虽靠近贤士而内心又保持距离。始终担心别人不知他能交 结贤士,在众人面前能做到与贤士表面上亲密。像这样,就是隐饰于交 友的人。

这就叫观隐。

“六是说:言行不一致,终始相背违,表里不相合,即使有假借的节操和显眼的行为,还是叫非诚实者。言语公平,行为平和有得而不私用,施舍不求多,心态忠正宽厚,外貌端庄而稳重,和做有仁者。事情变化而能治理,事功受困而能达目的,立身处事而能成功,叫做有智者。少言语多行动,恭敬礼让,有智慧而不说大话,有施舍而不求感恩戴德,叫做谦良者。细微的的言语,过很久还能再现;暗地里办的事,独自办好而不变动,虽死犹存,叫做顺信者。富贵而恭谦,能施舍,威严有礼貌而不骄傲,叫做有德者。不得志而不泄气,生活安乐而不奢侈,勤劳而不变本色,喜与怒都有节制,叫做有守者。身有方术而不丢弃,廉洁自爱而不休止,刚强自立而无私心,叫做有经者。虚心以等待受命,不征召就不到,不问就不讲,言语不超过行为,行为不超越轨矩,叫做沉静者。忠心以侍奉父母,愉快地敬奉,尽其力而不表露,敬奉父母使之安泰,叫做忠孝者。心意合又志向同,共忧患又同灾难,行为忠诚而不猜疑,友人遥远或隐匿都不舍弃,叫做交 友者。心态、表情、言辞、气势,很容易随人变化,进与退都工于计谋,为人很灵巧,靠拢人很迅速,背叛人也很轻易,叫做位志者。靠吃喝亲近人,用财物结交 人,以利交往,有心贪取声誉,求得利益,依靠他人,叫做贪鄙者。内心无决断,表达不清楚,遮掩其不足,而谋事不止,叫做伪诈者。言辞多变,行为错乱,好恶无常,行事不实,叫做无诚者。缺乏智慧不能决大事,缺乏才能不能成大事,规划小事而不识大体,叫做华诞者。规劝上级而不合宜,导引下属而不正派,叫做窃名者。所以说:事情阻隔的不平顺,特别诡诈的不仁慈,当面吹捧的不忠诚,修饰容貌的不实在,假借节操的不正当,私心重的不正义,说大话的少信用。这就叫揆德。”

王会解第五十九 题解:王会,周王之会。此篇记周成王成周之会诸侯的盛以及各方国的贡献。

成周之会,墠上张赤帟陰羽,天子南面立,絻无繁露,朝服,八十物缙珽。唐叔、荀叔、周公在左,太公望在右,皆絻,亦无繁露,朝服,七十物,缙笏,旁天子而立于堂上。

堂下之右,唐公虞公南面立焉。堂下之左,尹公、夏公立焉,皆南面,絻有繁露,朝服,五十物,皆缙笏。为诸侯之有疾病者,阼阶之南,祝淮氏、荣氏,次之慓瓚,次之皆西面,弥宗旁之。为诸侯有疾病者之医药所居。

相者,太史鱼、大行人,皆朝服,有繁露。堂下之东面,郭叔掌为天子菉币焉,絻有繁露。内台西面正北方,应侯、曹叔伯舅、中舅。比服次之,要服次之,荒服次之。西方东面正北方,伯父中子次之。

方千里之内为比服,方二千里之内为要服,方三千里之内为荒服,是皆朝于内者。

堂后东北为赤帟焉,浴盆在其中。其西天子车立马乘,六青陰羽凫旌。中台之外,其右泰士,台右弥士。受贽者八人,东面者四人,西面四人也。陈币当外台,天玄<曷毛>宗马十二,王元缭璧綦十二,参方玄缭璧、豹虎皮十二,四方玄缭璧琰十二。外台之四隅,张赤帟,为诸侯,欲息者皆息焉,命之曰爻闾。

周公旦主东方,所之青马、黑<葛毛>,谓之母兒,其守营墙者,衣青操弓执矛。西面者,正北方,稷慎大麈。秽人前兒,前兒若弥猴,立行似小兒。良夷在子,在子□身人首,脂其腹,炙之霍,则鸣曰在子。扬州禺禺,鱼名,解隃冠,发人麃麃者,若鹿迅走。俞人虽马,青丘狐九尾,周头煇互,煇互者,羊也。黑齿白鹿白马,白民乘黄,乘黄者似骐,背有两角。东越海蛤,欧人蝉蛇,蝉蛇顺食之美。遇越纳□。姑妹珍,

且瓯文蜃,其人玄贝,海陽大蟹。自深桂。会稽以<单黾>,皆面向。正北方义渠,以兹白,兹白者,若白马,锯牙食虎豹。央林以酋耳,酋耳者,身若虎豹,尾长,参其身,食虎豹。北唐以闾,闾似隃冠。渠叟以<鼠勺>犬,<鼠勺>犬者,露犬也,能飞食虎豹。楼烦以星施,星施者,珥旌。卜庐以纨牛,纨牛者,牛之小者也。区陽以鳖封,鳖封者,若彘,前后有首。规规以麟,麟者仁兽也。西申以凤鸟,凤鸟者,戴仁抱义掖信。氐羌以鸾鸟。巴人以比翼鸟。反炀以皇鸟,蜀人以文翰,文翰者,若皋鸡。方人以孔鸟,卜人以丹沙,夷用<门焦>木。康民以桴苡,苡者,其实如李,食之宜子。周靡费费,其形人身反踵,自笑,笑则上脣翕其目,食人,北方谓之吐喽。都郭生生,欺羽生生,若黄狗人面能言。奇干善芳,善芳者,头若雄鸡,佩之令人不昧。皆东向。

北方台正东,高夷嗛羊,嗛羊者,羊而四角。独鹿邛邛,距虚善走也。孤竹距虚,不令支玄獏,不屠何青熊。东胡 黄罴,山戎戎菽。其西般吾,白虎。屠州黑豹,禺氏騊駼。大夏兹白牛,兹白牛野兽也,牛形而象齿。犬戎文马,文马赤鬣缟身,目若黄金,名古黄之乘。数楚每牛,每牛者,牛之小者也。匈奴狡犬,狡犬者,巨身四足果。皆北向。

权扶玉目。白州比闾,比闾者,其华若羽,伐其木以为车,终行不败。禽人菅,路人大竹,长沙鳖。其西鱼复,鼓锺,锺牛。蛮杨之翟。仓吾翡翠,翡翠者,所以取羽。其余皆可知。自古之政,南人至,众皆北向。

《商书·伊尹朝献》

伊尹朝,献商书,汤问伊尹曰:“诸侯来献,或无马牛之所生,而献远方之物事实相反不利。今吾欲因其地势,所有献之,必易得而不贵,其为四方献令。”伊殷受命,于是为四方令曰:“臣请正东,符娄、仇州、伊虑、沤深、十蛮、越沤,剪发文身,请令以鱼皮之鞞,乌鰂之酱,鲛鼥利剑为献。正南,瓯邓 、桂国、损子、产里、百濮、九菌,请令以珠玑、玳瑁、象齿、文犀、翠羽、菌鹤、短狗为献。正西,昆仑、狗国、鬼亲、枳巳、闟耳贯胸、雕题、离卿、漆齿,请令以丹青、白旄、纟比罽、江 历、龙角、神龟为献。正北空同、大夏、莎车、姑他、旦略、豹胡 、代翟,匈奴、楼烦、月氏、韯犁、其龙、东胡 ,请令以橐驼、白玉、野马、騊駼、駃騠、良弓为献。”

汤曰:“善。”

译文:

成周朝会诸侯,坛上挂着红帐子,用黑羽毛作装饰。天子成王面朝南方,冠冕上没有垂珠,朝服八彩色,腰间插着大圭。唐叔、郇叔在左,周公、太公望在右,都有冠冕,也没有垂珠,朝服七彩色,都腰插笏板,依傍天子站在坛上。

坛下右边,唐公、虞公面朝南站在那里;坛下左边,殷公、夏公站在那里。都是面朝南,冠冕上有垂珠,朝服五彩色,都腰插笏板。

坛的中阶南面,太祝淮氏、荣氏依次站着,旁边放着以圭柄的盛酒器,都面朝西。弥宗傍着太祝,弥宗是掌管生病诸侯医药事务的。司仪太史鱼和大行人都穿朝服,冠冕上有垂珠,坛下的东面,郭叔掌管替天子登录礼品,冠冕上无垂珠。 内台面朝西以北为上,站着应侯、曹叔及伯舅、中舅等,以下依次是比服、要服、荒服的方国。内台面朝东以北为上,依次是伯父、中子等人。一千里见方以内为比服,二千里见方以内为要服,三千里见方以内为荒服。这些诸侯都是朝于坛内的。

坛后东北角,挂着红帐子,里面是浴盆;它的西面,天子的车马在那里,六匹青马,黑羽饰车盖,凫旌建车上。

中台外面,左边是泰土,右边是弥士。接收礼品共八人,面朝东四人,面朝西四人。 放的礼品摆在外台上。上方是黑鬃马十二匹,下方是黑丝的玉琪十二块,第三方是黑丝带缠绕的豹虎皮十二张及璧玉十二块,第四方是黑丝带缠绕的玉琰十二块。

外台的四角,挂着红色帐子,是想休息的诸侯休息的地方,称之为爻闾。周公旦主管东方所贡礼品,有黑鬃毛青马,叫做母儿。那些守护围墙的,穿青色衣服,操弓执矛。

外台东边朝西以北为上,依次是: 肃慎,贡物是大麈。 秽人,贡物是浅黑鲵。浅黑猊像猕猴,可站着走,叫声像小儿。 良夷,贡在子。在子鳖身人头,用油脂涂在腹上用藿草一炙,就会发出“在子”的叫声。 扬州,贡物是鳎。鳎,是鱼名。 解国,贡的奇鱼叫喻冠。。 发人,贡感。癔就像鹿,跑得很快。 俞人,贡的骣马。 青丘,贡的九尾狐狸。 周头,贡的烊羝,烽羝是一种羊。 黑齿国,贡的白鹿、白马。 白民,贡的乘黄。乘黄像狐狸,背上有两只角。 东越,贡的海蛤。 瓯人,贡的鳝鱼。鳝鱼温 顺,肉味鲜美。 于越,贡的纳鱼。 女占蔑,贡小蜃蛤。 ,具瓯,贡有纹的大蜃蛤。 供人,贡的黑色海贝。 海陽,贡的大蟹。 自深,贡的桂树。 会稽,贡的扬子鳄。 都面向西方。

外台西边,朝东,北为上,依次是:

义渠,贡以兹白。兹白像白马,长着锯牙,吃虎豹。 央林,贡以酋耳。酋耳身子像虎豹,尾巴有身子三倍长,吃虎豹。 北唐,贡以驴。驴像母羊。 渠叟,贡以跑犬。跑犬又叫露犬,能飞奔,吃虎豹。 楼烦,贡星施。星施是旗子上的垂珥。 卜卢,贡纨牛。纨牛是一种小牛。 ’ 区陽,贡鳖封。鳖封像貉,前后都有头。 规规,贡麟。麟是一种灵性的兽。 西申,贡凤鸟。凤鸟头顶青色,怀抱白色,腋下黄色。 氐羌,贡鸾鸟。 巴人,贡比翼鸟。 方炀,贡皇鸟。 蜀人,贡天鸡。天鸡像五彩鸡。 方人,贡孔雀。 卜人,贡丹砂。 寡人,贡阑木。 庸人,贡桴苡。桴苡的果实像李子,妇女吃了容易怀孩子。 州靡,贡狒狒。形状像人身,脚踵是反的,爱笑,一笑嘴唇就掩住眼睛,吃人,北方人叫土蝼。 都郭,贡猩猩和欺羽鸟。猩猩像黄狗,人脸,能说话。 奇干,贡善芳。善芳头像雄鸡,佩戴在身上使人不昏昧。 以上方国的人都面向东方。

外台北边,靠东一边,依次是: 高夷,贡的赚羊。赚羊,是四角羊。 独鹿,贡的蛩蛩。蛩蛩,善于奔跑。 孤竹,贡的距虚。 令支,贡的黑旗。 屠何,贡的黑熊。 东胡 ,贡的黄罴。 山戎,贡的胡 豆。

靠西一边,依次是: 番吾,贡的白虎。 屠州,贡的黑豹。 禺氏,贡的驹赊。 大夏,贡的兹白牛。兹白牛是一种野兽,有牛的的形体和大象的牙齿。 犬戎,贡的文马。文马是红鬃自身,眼睛亮如黄金,名叫吉黄之乘。 数楚,贡的每牛。每牛,是一种小牛。 匈奴,贡的狡犬。狡犬者,体大,四条腿无毛。 以上都面朝南方。

外台的南边,靠东一边,依次是: 权扶,贡物是猫眼玉。 白州,贡物是棕榈。棕榈树,其华像羽毛,砍树作车,至终不腐朽。 禽人,贡物是菅草。 路人,贡物是大竹。 长沙,贡物是鳖。

靠西一边,依次是: 鱼傻,贡物是鼓、钟。钟似牛形。 扬州蛮,贡物是翟鸟。 苍梧,贡物是翡翠鸟。翡翠鸟,用来拔取羽毛。其余的贡物,用途也就可以知道了。 自古以来,南越都贡大象。 以上,都面朝北方。

《商书·伊尹朝献》

商汤对伊尹说:“诸侯来进贡,有的没有土产而贡献远方的物品,事与实相反,不方便。现今我想依据土地所出作贡物,一定要容易到手又不珍贵。你就制定四方进献的法令吧!”

伊尹接受命令,于是就作《四方令》道:“我要求正东的符娄、仇州、伊虑、沤深、九夷、十蛮、越、瓯及断发文身的部族,要命令他们以鱼皮制的刀鞘、乌贼鱼酱、鲨鱼皮制的盾牌、利剑作为贡物;正南方的瓯骆、邓 国、桂国、损子、产里、百濮、九菌等国,要命令他们以珍珠、玳瑁、象牙、犀牛角、翠鸟羽毛、菌地的鹤、矮脚狗作为贡物;正西方的昆仑、犬戎、鬼方、枳巳、阀耳、贯胸、刺额、离身、黑齿的方国,要命令他们以朱砂、白旄牛尾、毛毡、江 历、龙角、神龟为贡物;正北方的崆峒、大夏、莎车、姑他、旦略、貊胡 、代狄、匈奴、楼烦、月氏、新犁、其龙、东胡 等方国,要命令他们用骆驼、白玉,野马、驹赊、驮骣、良弓作为贡物。”

商汤道:“好!”

祭公解第六十 题解:记祭公谋父以有关勤政守位之事训戒穆王及其三公。《礼记·缁衣》引作《祭(叶)公之顾命》,当是本名。顾命,最后之命。可视为祭公临终前的训戒。祭,音z6i(寨),周公儿子的封国。父,音fu。谋父为周公旦之孙,第二代祭公,死于穆王二十一年。

王若曰:“祖祭公,予小子虔虔在位,昊天疾威,予多时溥愆。我闻祖不豫,有加予,维敬省不吊,田降疾病,予畏天威,公其告予懿德。”

祭公拜手稽首曰:“天子,谋复疾,维不瘳,朕身尚在兹,朕魄在于天。昭王之所勖宅天命。”

王曰:“呜呼,公,朕皇祖文王、烈祖武王,度下国,作陈周,维皇皇上帝,度其心,置之明德。付俾于四方,用应受天命,敷文在下。我亦维有若文祖周公,暨列祖召公,兹申予小子,追学于文武之蔑。用克龛绍成康之业,以将天命,用夷居之大商之众。我亦维有若祖祭公之执,和周国,保憹王家。”

王曰:“公称丕显之德,以予小子扬文武大勋,弘成康昭考之烈。”

王曰:“公无困我哉,俾百僚,乃心率辅弼予一人。”

祭公拜,稽首曰:“允乃诏,毕桓于黎民般。”

公曰:“天子谋父,疾维维不瘳,敢告天子皇天,改大殷之命,。维文王受之,维武王大克之,咸茂厥功。维天贞文王之董用威,亦尚宽壮,厥心康受憹之式用休。亦先王茂绥厥心敬恭承之,维武王申大肆命戡厥敌。”

公曰:“天子自三公上下辟于文武。文武之子孙,大开方封于下土。天之所锡,武王使,疆土丕维周之基。丕维后稷之受命,是永宅之。维我后嗣旁建宗子,丕维周之始并。呜呼,天子三公监于夏商之既败,丕则无遗后难,至于万亿年,守序终之。既毕丕,乃有利宗,丕维文王由之。”

公曰:“呜呼,天子,我不则寅哉,寅哉。汝无以戾反罪,疾丧时二王大功。汝无以嬖御固庄后。汝无以小谋败大作,汝无以嬖御士疾大夫卿士,汝无以家相乱王室而莫恤其外。尚皆以时中憹万国。呜呼,三公,汝念哉!汝无泯泯芬芬,厚颜忍丑,时维大不吊哉。昔在先王,我亦维丕,以我辟险于难,不失于正,我亦以免没我世。呜呼,三公!予维不起,朕疾。汝其皇敬哉!兹皆保之。”

曰:“康子之攸保勖教诲之,世祀无绝,不,我周有常刑。”

王拜手稽首党 言。

译文:

穆王这样说:“叔祖祭公,我是虔诚地在位执政。上天急于施威,我多有大错。我听说叔祖病势加重,我是郑重地前来探视。不善的老天降下这疾病,我害怕它的威严。请您告诉我美好的德行。”

祭公行叩拜大礼,说:“天子!谋父我的病已不会好。我的身子还在这里,我的魂魄已经在天上。昭王在保佑着你,就安居天命吧!”

穆王说:“啊呀,祭公!我皇祖文王和烈祖武王,身处小国,办事周到无误。只有上天知晓他们的心思,把明德加于其身,把四方付与他们。他们接受天命,布施文德在下土。我也借助于您文祖周公和叔祖召公的训导。我小子追学文王武王的微德,因而能 够继承成王、康王的业绩,以执行天命,使大商的民众过得平 稳。我也借助您叔祖祭公执持和谐我们周朝,安定王室。”

穆王说:“祭公!列举您的美德,以帮助我小子发扬文王、武王的功勋,光大成王、康王以及我父昭王的业绩。”

穆王又说:“祭公!不要让我困惑啊!要让百官尽心,用来辅佐我呀!”

祭公行叩拜大礼道:你的诏告很适当啊,全是考虑到老百姓的安乐。”

祭公又说:“天子!谋父我的病好不了,敬告天子:上天改易殷商之命,是文王接受的,是武王灭了殷商,他们都建了丰功。是上天让文王持正,两次使用武力,又开阔壮大他的心思,制定治国的法式,得以完美。又有先王多次安定他的信念,文王都恭敬地接受。是武王重申天命,战胜了他的敌人。”

祭公说:“天子!自三公以下,都效法文王、武王,文王、武王的子孙大建邦国,分布于各地。上天赐给武王的这片疆土,是周朝的基业,也是始祖后稷受命的地方,当永远守住它。我们后继者广建嫡子为诸侯,作为周王室的屏障。啊呀,天子,三公!以夏商的灭亡为鉴戒,就不会留下后患,传到万年、十万年,守着次序传到底。如果传承到底,就有利于宗族,也是文王的初衷。”

祭公说:“啊呀,天子!我是慎重又慎重。你不要因乖戾,反常、罚罪、嫉妒丧失了这二王的大功。你木要用嬖妾蔽塞正宫,你不要因小打算而败坏大事,你不要以宠 信的佞臣蔽塞正派之士用大夫、卿士,你不要用陪臣扰乱王室而不忧虑王室以外的事,要以这中正之道治理天下万国。

“啊呀,三公!你们要多思考啊!你们不要昏昏糊糊,厚着脸皮忍受耻辱,这样就是大不善了。从前在先王的时候,我总是考虑让我们君王远离患难,不失去正道,我也就尽力度过我这一生。啊呀,三公!我想我的病好不了啦,你们要大加重视啊,这样天下都会安定。你们要承诺:明确你们的责任,勉励教诲天子,使世代的祭祀没有断绝。不然,我们周朝定有刑罚。”

穆王拜手叩头,接受善言。

史记解第六十一 题解:史记,史事的记录。此篇归纳了前朝诸国败亡的原因与教训,以此为鉴戒。今本《竹书纪年》“穆王二十四年,王命左史戎夫作《纪》。”当指此篇而言。

维正月王在成周,昧爽,召三公、左史戎夫,曰:“今夕朕寤,遂事惊予。”乃取遂事之要戒,俾戎夫主之,朔望以闻。

信不行、义不立,则哲士凌君政,禁而生乱,皮氏以亡。

谄谀日近,方正日远,则邪人专国政。禁而生乱,华氏以亡。好货财珍怪,则邪人进,邪人进,则贤良日蔽而远。赏罚无位,随财而行,夏后失以亡。

严兵而不□者,其臣慑;其臣慑,则不敢忠;不敢忠,则民不亲其吏。刑始于亲,远者寒心,殷商以亡。

乐专于君者,权专于臣,权专于臣则刑专于民。君娱于乐,臣争于权,民尽于刑,有虞氏以亡。

奉孤以专命者,谋主比畏其威,而疑其前事。挟德而责是,日疏位均而争,平林以亡。

大臣有锢职哗诛者,危。昔者,质沙三卿,朝而无礼,君怒而久据之,哗而弗加。哗卿谋变,质沙以亡。

外内相间,下挠其民,民无所附,三苗以亡。

弱小在强大之间,存亡将由之,则无天命矣。不知命者死。有夏之方兴也,扈失弱而不恭,身死国亡。

嬖子两重者亡。昔者,义渠氏有两子异母,皆重。君疾大臣,分党 而争,义渠以亡。

功大功大不赏者危。昔平州之臣,功大而不赏,谗臣日贵,功臣日怒而生变,平州之君以走出。知

召远不亲者,危。昔有林失召离戎之君而朝之,至而不礼,留而弗亲,离戎逃而去之,林失诛之,天下叛林氏。

昔者曲集之君,伐智而专事强力,而不信其臣,忠良皆伏。愉州氏伐之,君孤而无使,曲集以亡。

昔者有巢氏,有乱臣而贵任之,以国假之,以权擅国而主断,君已而夺之,臣怒而生变,有巢以亡。

斧小不胜柯者,亡。昔有会阝君啬俭,减爵损禄,群臣卑让,上下不临,后□小弱禁罚不行,重氏伐之,会阝君以亡。

久空重位者危。昔有共工,自贤,自以无臣,久空大官,下官交 乱,民无所附,唐氏伐之,共工以亡。

犯难争权,疑者死。昔有林氏,上衡氏争权,林氏再战而胜,上衡氏伪义,弗克,俱身死国亡。

知能均而不亲,并重事君者危。昔有南氏,有二臣,贵宠 ,力钧势底,竞进争权,下争朋党 ,君弗能禁,南氏以分。

昔有果氏,好以新易故,故者疾怨,新故不和,内争朋党 ,陰事外权,有果氏以亡。

爵重禄轻,比□不成者亡。昔有毕程氏,损顺增爵,群臣貌匮,比而戾民,毕程氏以亡。好变故易常者,亡。昔陽氏之君,自伐而好变,事无故业,官无定位,民运于下,陽氏以亡。

业形而愎者,危。昔谷平之君,愎类无亲,破国弗克,业形用国,外内相援,谷平以亡。

武不止者,亡。昔阪泉氏用兵无已,诛战不休,并兼无亲,文无所立,智士寒心,徙居至于独鹿,诸侯畔之,阪泉以亡。

狠而无亲者,亡。昔者县宗之君,狠而无听,执事不从,宗职者疑,发大事,群臣解体,国无立功,县宗以亡。

昔者玄都贤鬼道,废人事天,谋臣不用,龟策是从,神巫用国,哲士在外,玄都以亡。

文武不行者,亡。昔者西夏性仁非兵,城郭不修,武士无位,惠而好赏,屈而无以赏,唐氏伐之,城郭不守,武士不用,西夏以亡。美女 破国。昔者绩陽强力四征,重丘遗之美女 ,绩陽之君悦之,荧惑不治,大臣争权,远近不相听,国分为二。

宫室破国。昔者有洛氏宫室无常,池囿大,工功日进,以后更前,民不得休,农失其时,饥馑无食,成商伐之,有洛以亡。”

译文:

(二十四年)正月,穆王在成周。一天早晨,穆王告诉三公及左史戎夫:“今晚上我醒来,是已往的史事惊吓了我。.”于是就要求辑录历史上重要又可鉴戒的事,使左史戎夫主办,每月朔日望日讲给自己听。

信用不行,仁义不立,那么智谋之人就会侵凌国君政务。不让他侵凌就会发生叛乱,皮氏国因此灭亡。

阿谀奉承者日益亲近,正直之臣日益疏远,那么奸邪之人就会把持国政。不让他把持就会发生叛乱,华氏国因此灭亡。

喜欢财物与奇珍异宝,那么奸邪之士就进入朝庭。奸邪进入朝廷,贤良之人日益不显而遭疏远。赏罚没有标准,随财物多而行赏罚,夏朝因此灭亡。

国君用严刑而不仁慈的,大臣就有所畏惧。大臣畏惧则不敢尽忠,不敢尽忠则百姓不亲近官吏。严刑从亲人开始,外入就会心寒。殷商因此灭亡。

享乐由国君独有,权力就被大臣独占。权力由大臣独占,刑罚就被百姓专受。国君沉溺于享乐,大臣必争夺权势,百姓尽都受刑。有虞氏因此灭亡。

侍奉幼主而独断专行的,幼主长大一定会畏惧他的威严,并怀疑他过去的作为。侍奉者依仗自己的功德而对人君不满,彼此日益疏远,君臣双方权势相当而争斗,平林国因此灭亡。

大臣专权,动不动就扬言杀人的,危险。从前质沙国三卿朝君而不顾礼节,国君生怒而长久拘禁他们,声言诛杀而不诛杀,三卿合谋政变,质沙国因此灭亡。 外臣与内臣不和,都扰乱下面的百姓,百姓无处依附,三苗国因此灭亡。

弱小之国在强国之间,存亡将由强国决定,自己不能作主。不知道这种命运的,只有死。夏朝刚兴起的时候,扈氏弱小而对夏不恭敬,结果身死国灭。

受宠 的儿子两个都位重的,一定亡国。从前义渠氏有两个儿子,不是一母所生,皆处高位。国君后来得了病,大臣们分为两党 而相争斗,义渠国因此灭亡。

功劳大而不加奖赏的,危险。从前平州国的大臣有大功而不赏,谄媚之臣反而日益显贵,功臣们一天天愤怒起来而发动政变,平州的国君因此逃往他国。

召来远人不加亲近的,危险。从前有林氏召来离戎国的君王朝见他,到了之后不给礼遇,留下来又不加亲近,离戎国君逃离林氏国,林氏国诛杀了他,结果天下人都背叛了林氏。

从前曲集国的国君自恃聪明而独断事务,强悍有力而不信任大臣,忠良之臣都隐而不出。后来愉州氏攻打他,国君孤立而无人可使,曲集国因此灭亡。

从前有巢氏有个乱臣却地位显贵,把国事交 给他,把大权托付给他,让他专擅国政而独断专行。国君后来夺回他的权力,乱臣生怒而发动政变,有巢氏因此灭亡。

斧头小,承受不了大斧柄的,必灭亡。从前郐国之君吝啬节俭,降爵位减俸禄,群臣地位低下,上下不协调。后来郐国变成弱国,禁令与处罚都行不通。重氏国攻打他,郐君因此而死。

长久使重要位置空缺的,危险。从前共工氏认为自己贤能,认为没有可用之臣,长期空缺大官,结果下面官员交 相作乱,百姓无处依附,唐氏攻打他,共工氏因此灭亡。 ’

冒着危难争夺权力,犹疑不决者必死。从前有林氏与上衡氏争夺权力,林氏两战不胜,上衡氏行仁义不攻下它,结果双方都身死国灭。

聪明能干相等而不和,又同时受到重用共事君王的,危险。从前有南氏有两个大臣,显贵而受宠 ,势力钧等,竞相争权,在下面争取党 羽,国君不能禁止,南氏国因此分裂。

从前有果氏喜欢以新易旧,旧大臣嫉妒怨恨,新旧大臣不和,国内结党 相争,暗中与外国勾结,有果氏因此灭亡。

大臣爵位高而俸禄少,勾结起来坑害百姓又不诚实的,灭亡。从前毕程式减少俸禄,增加爵位,群臣貌似匮乏,而勾结坑害百姓,毕程式因此灭亡。

喜欢改变故旧,变更常规的,灭亡。从前陽氏国君王,夸耀自己而喜欢变改,结果做事没有固定职业,做官没有固定职位,百姓在下面搬来迁去,陽氏国因此灭亡。 专用刑法而任性的,危险。从前谷平国的君王任性暴戾,没有亲近之臣,打败他国又不灭掉,专用刑法治国,结果内外势力相结合,谷平国因此灭亡。

用武不停的,灭亡。从前阪泉氏用兵不止,征战不休,兼并他国,没有友好邻邦。文人无立足之地,智士个个心寒。后来迁到独鹿,诸侯背叛了它,阪泉氏因此灭亡。

因执而没有亲近的,灭亡。从前悬宗国的君王固执而不听劝导,结果办事不顺,任职者生疑而发动政变。最终群臣四散,无人为国立功,悬宗因此灭亡。

从前玄都重视鬼神,不重人才而敬奉上天。谋臣不用,相信占卜,重用神巫治国,智士们逃出国外,玄都因此灭亡。

无文德无武备的,灭亡。从前西夏国性仁爱而反对用兵。城廓不加修缮,武士也无事干。性仁惠而好赏赐,结果财竭而无物可赏。唐尧攻打它,城廓不能守护,武士不愿出力,西夏因此灭亡。

美女 破败国家。从前绩陽国凭强力四处征伐,重丘国送来一批美女 。绩陽国君喜欢她们,结果被迷惑而不治理国家,导致大臣们争夺权势,远近都不再顺从,绩陽国分裂成两个。

宫室破败国家。从前有洛式不断建造新宫室,池塘与园林都很宽大,土木工程日益增多,还在用新的取代旧的。百姓不得休息,农民违背农时,致使发生饥荒没有吃的。成汤攻打它,有洛氏因此灭亡。

职方解第六十二 题解:《周礼·夏官·职方氏》与此文基本相同。职方即藏方氏,乃官名。职,主也,指职掌;方指地域。讲职者氏的职责以及九州的山川、地利、物畜之类,还言及九服之制。

职方氏掌天下之图,辩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与其财用九谷六畜之数,周知其利害,乃辩九州之国,使同贯利。

东南曰扬州,其山镇曰会稽,其泽薮曰具区,其川三江 ,其浸五湖,其利金锡竹箭,其民二男五女,其畜宜鸡狗鸟兽,其谷宜稻。

正南曰荆州,其山镇曰衡山,其泽薮曰云梦,其川江 汉,其浸颍湛,其利丹银齿革,其民一男二女,其畜宜鸟兽,其谷宜稻。

河南曰豫州,其山镇曰华山,其泽薮曰圃田,其川荧雒,其浸陂溠,其利林漆丝枲,其民二男三女,其畜宜六扰,其谷宜五种。

正东曰青州,其山镇曰沂山,其泽薮曰望诸,其川淮泗,其浸沂沭,其利蒲鱼,其年二男三女,其畜宜鸡犬,其谷宜稻麦。

河东曰兗州,其山镇曰岱山,其泽薮曰大野,其川河,其浸庐濰,其利蒲鱼,其民二男三女,其畜宜六扰,其谷宜四种。

正西曰雍州,其山镇曰岳山,其泽薮曰强蒲,其川泾汭,其浸渭洛,其利玉石,其民三男二女,其畜宜牛马,其谷宜黍稷。

东北曰幽州,其山镇曰医无闾,其泽薮曰貕养,其川河,其浸菑时,其利鱼盐,其民一男三女,其畜宜四扰,其谷宜三种。

河内曰冀州,其山镇曰化验山,其泽薮曰扬纡,其川漳,其浸汾露,其利松柏,其民五男三女,其畜宜牛羊,其谷宜黍稷。

正北曰并州,其山镇曰恆山,其泽薮曰昭余祁,其川虖池,呕夷,其浸涞易,其利布帛,其民二男三女,其畜宜五扰,其谷宜五种。

乃辩九服之国,方千里曰王圻,其外方五百里为侯服,又其外方五百里为甸服,又其外方五百传统为甸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我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为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为卫服,又其外方五百里为蛮服,又其外方五百里为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为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为籓服。

凡国公侯伯子男,以周知天下。凡邦国大小相维,王设其牧,制其职,各以其所能,制其贡,各以其所有。王将巡狩,则戒于四方,曰各修平乃守,考乃职事,无敢不敬戒,国有大刑。及王者之所行道,率其属而巡戒命,王殷国亦如之。

译文:

职方氏职掌天下的地图,辨别各诸侯国、公卿采邑、四夷八蛮、七闽九貊、五戎六狄的人民与其财用、九谷、六畜的多少,全面掌握他们的利与害,然后区别九州的国家,使他们互通利益。

东南方叫扬州。它的名山叫会稽,它的大泽叫具区,它的河流是三条江 ,它的水利是五个湖。它的地利物产是金、锡、竹、箭。它的男女人比例是二比五。那里养牲畜适宜鸡、狗、鸟兽。那里种粮食适宜水稻。

正南方叫荆州。它的名山川衡山,它的大泽叫云梦,它的河流是长江 、汉水,它的水利波水、滢水。它的地利物产有朱砂、白银、象牙、犀牛皮。它的男女人比例是一比二。那里养牲畜宜于鸟兽,那里种粮食宜于水稻。

黄河以南叫豫州。其名山叫华山,它的大泽叫圃田,它的河流是荥水、雒水,它的水利是颍水、湛水。它的地利物产有竹木、油漆、蚕丝、芋麻。它的男女人比例是二比三。那里养牲畜适宜六种家禽家畜,那里种粮食适宜五种谷物。

正东方叫青州。它的名山叫沂山,它的大泽叫望诸,它的河流是淮水、泗水,它的水利有沂水、沭水。它的地利物产是蒲草、鱼类。它的男女比例是二比三。那里养牲畜适宜鸡、犬,那里种粮食适宜稻、麦。

黄河以东叫兖州。其名山川泰山,它的大泽叫大野,它的河流是黄河、济水,它的水利有卢水、潍水。它的地利物产是蒲草、鱼类。它的男女比例是二比三。那里养牲畜适宜六种,那里种粮食适宜黍、稷、稻、麦四种。

正西方叫雍州。其名山叫岳山,它的大泽叫弦蒲,它的河流是泾水、衲水,它的水利有渭河、洛河。它的地利物产是玉石,它的男女比例是三比二。那里养牲畜宜于牛、马,那里种粮食宜于黍、稷。

东北方叫幽州。其名山叫医无间,它的大泽叫簇养,它的河流是黄河、济水,它的水利是淄水、时水。它的地利物产是鱼与盐。它的男女人比例是一比三。那里养牲畜适宜牛、马、羊、猪,那里种粮食适宜黍、稷、稻三种。

黄河以北叫冀州。其名山叫霍山,它的大泽叫扬纡,它的河流是漳水,它的水利是汾水、潞水。它的地利物产是松、柏。它的男女人比例是五比三。那里养牲畜适宜牛、羊,那里种粮食适宜黍、稷。

北方叫并州。其名山叫恒山,它的大泽叫昭馀祁,它的河流是滹沱河、呕夷河,它的水利是涞水、易水。它的地利物产是布、帛。它的男女人比例是二比三。那里养牲畜适宜马、牛、羊、猪、狗五种,那里种粮食适宜黍、稷、豆、麦、麻五种。

还要区分九服的国家:王城方圆一千里叫王畿,王畿以外方圆各五百里是侯服,侯服以外方圆各五百里是甸服,甸服以外方圆各五百里是男服,男服以外方圆各五百里是采服,采服以外方圆各五百里是卫服,卫服以外方圆各五百里是蛮服,蛮服以外方圆各五百里是夷服,夷服以外方圆各五百里是镇服,镇服以外方圆各五百里是藩服。

大凡邦国,分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以遍知天下邦国多少。大凡邦国,都是大小相维系,周天子设置牧伯。制定他们的职事,凭他们各自的能力;制定他们的贡物,依他们各自的所有。天子将巡视境内,就先向四方发布戒备命令,说道:“各自整治你们的邦国,考察你们的职责,不可不认真戒备。因为国家有大刑。”到天子出发上路,诸侯走在前,还要率领下属巡察执行戒命的情况。不是巡狩之年,众诸侯朝见天子,也是这样。

芮良夫解第六十三 题解:记芮伯良夫目睹厉王失道对厉王及“执政小子’’所作的训戒。

芮伯若曰:“予小臣良夫,稽道谋告,天子惟民父母,致厥道,无远不服,无道,左右臣妾乃违。民归于德,德则民戴,否则民雠。兹言允效与前不远。商纣不道,夏桀之虐肆无有家。呜呼,惟尔天子嗣文武业,惟尔执政小子同先王之臣昏行□顾道,王不若,专利作威,佐乱进祸,民将弗堪。治乱信乎,其行惟王,暨而执政小子攸闻。古人求多闻以监戒,不闻是惟弗知。除民害不惟民害,害民乃非后,惟其雠。后作类,后弗类,民不知后,惟其怨。民至亿兆,后一而已,寡不敌众,后其危哉。

“呜呼!□□□如之。今尔执政小子,惟以贪谀为事,不勤德以备难。下民胥怨,财力单竭,手足靡措,弗堪上,不其乱而。以予小臣良夫,观天下有土之君,厥德不远,罔有代德。时为王之患,其惟国人。呜呼!惟尔执政朋友小子其惟洗尔心、改尔行,克忧往愆,以保尔居。尔乃聩祸翫灾,遂弗悛,余未知王之所定,矧乃□□。惟祸发于人之攸忽,于人之攸轻,□不存焉。变之攸伏。尔执政小子不图善,偷生苟安,爵以贿成,贤智箝口,小人鼓舌,逃害要利,并得厥求,唯曰哀哉。

“我闻曰,以言取人,人饰其言;以行取人,人竭其行。饰言无庸,竭行有成。惟尔小子,饰言事王,黡蕃有徒。王貌受之,终弗获用,面相诬蒙,及尔颠覆。尔自谓有余,予谓尔弗足。敬思以德,备乃祸难。难至而悔,悔将安及,无曰予为惟尔之祸也。”

译文:

周厉王失去道义,芮伯陈述他的警诫,史臣就此作《芮良夫》一文。

芮伯这样说:“我小臣良夫叩头谨告天子:作为百姓的父母,只要尽到他的职责,远方人没有不服从的。’如果不讲道义,身边的臣妾也会背离。百姓归向恩德。有德百姓会拥戴,无德百姓就仇恨。这句话真实地验证在此前不远:商纣王不改夏王桀的残暴,因此才有我们周朝以及国家。

“啊呀!你天子继承了文王、武王的基业,而你的执政大臣如同王夷王的大臣,行事昏昏又无所顾及,导引君王于不顺。独占其利作威作福,帮助作乱,引起灾祸,百姓将不堪忍受。国家的安定或混乱确实在于你们的行为,这是君王和你的执政大臣所听到过的。古人希望多多听取作为鉴戒,不听就不会知道。你虽然听了,你也知道了,可是不改变你的想法,也就难了,国君除去百姓的祸害,就不是百姓的祸害。如果祸害百姓,就不是君王,而是他们的仇人。君王当行善事。君王不行善,百姓就不认他为君王,只是怨恨他。百姓多到十万、百万,君王一人而已。寡不敌众,君王就危险了。

啊呀!野禽能够被人驯服,家畜见人反而奔逃,这并不是禽、畜的本性,实际上在于人。老百姓也是这样。现今你的执政大臣只以贪利奉承对待君王,不尽心于道德以预防灾难。致使在下的百姓都生怨恨,财力枯竭,手足无措,不堪奉上,岂不作乱吗?凭我小臣良夫所见,天下有封土的国君,他的道德不广大,不可能代代相传。这正是君王的忧患,它来自君王的大臣。

“啊呀,你们这些执政的朋党 小人,只有洗净心灵,端正品行,能深思过去的错误,才可保住你们的地位。你们如果忽视灾祸,充耳不闻,坚持错误不改,我不知君王如何才能安全,何况你们这些小子?灾祸从人们忽略的地方发生,过错从人们轻视的地方引出。心不在那里,那里就有变故潜伏。你们这些执政小子不希望出大难而已,只求苟且偷生,官爵以贿赂而成。使得贤智之士闭口不言以逃避祸事,让小人摇唇鼓舌获取利益。虽然两种人都得到他们的希求,也只能说可悲啊。

我听说:‘以言辞取用人,人就会修饰他的言辞。以行动取用人,人们就会竭尽他的行动。修饰言辞没有用处,尽力办事必有成果。’正是你们这些小子,修饰言辞侍奉君王。实际上你们的门徒还很多。君王看来是接受了你们的意见,而最终不会取得效用。你们公开相互欺蒙,甚至反复折腾。你们自以为还有馀力,我认为你们力量不足。认真想想你们的德行,防备你们的灾难。灾难到了才后悔,后悔怎么来得及?不要说我的话不实在,那是你们自己的灾祸。”

太子晋解第六十四 题解:太子晋,指周景王(一说灵王)太子,名晋。此篇通过晋大夫师旷与太子晋的对话,突出表现太子晋的聪慧。

晋平公使叔誉于周,见太子晋而与之言。五称而三穷,逡巡而退,其言不遂。归告公曰:“太子晋行年十五,而臣弗能与言。君请归,声就复与田,若不反,及有天下,将以为诛。”平公将归之,师旷不可曰:“请使瞑臣往与之言,若能幪予,反而复之。”

师旷见太子,称曰:“吾闻王子之语,高于泰山,夜寝不寐,昼居不安,不远长道,而求一言。”

王子应之曰:“吾闻太师将来,甚喜。热又惧吾年臣少,见子而慎,尽忘吾其度。”

师旷曰:“吾闻王子,古之君子,甚成不骄,自晋始如周,行不知劳。”

王子应之曰:“声之君子,其行至慎,委积施关,道路无限,百姓悦之,相将而远,远人来欢,视道如咫。”

师旷告善,又称曰:“古之君子,其行可则,由舜而下,其孰有广德?”

王子应之曰:“如舜者天,舜居其所以利天下,奉翼远人,皆得己仁,此之谓天。如禹者,圣劳而不居,以利天下,好取不好与,必度其正,是谓之圣。如文王者,其大道仁,其小道惠。三分天下而有其二,敬人无方,服事于商,既有其众,而返失其身,此之谓仁。如武王者义,杀一人而以利天下,异姓同姓各得其所,是之谓仪。”

师旷告善。又称曰:“宣辨名命,异姓恶之。王侯君公,何以为尊,何以为上?”

王子应之曰:“人生而重丈夫,谓之胄子;胄子成人 能治上官,谓之士;士率众时作,谓之曰伯;伯能移善于众,与百姓同,谓之公;公能树名生物,与天道俱,谓之侯,侯能成群,谓之君。君有广德,分任诸侯而敦信,曰予一人;善至于四海,曰天子,达于四荒曰天王。四荒至,莫有怨訾,乃登为帝。”

师旷罄然。又称曰:“温 恭敦敏,方德不改,闻物□□,下学以起,尚登帝臣,乃参天子,自古谁?”

王子应之曰:“穆穆虞舜,明明赫赫,立义治律,万物皆作,分均天财,万物熙熙,非舜而谁能?”

师旷东躅其足,曰:“善哉,善哉!”王子曰:“太师何举足骤?”师旷曰:“天寒足跔,是以数也。”

王子曰:“请入坐。”遂敷席注瑟。师旷歌无射,曰:“国诚宁矣,远人来观,修义经矣,好乐无荒。”乃注瑟于王子,王子歌峤曰:“何自南极,至于北极,绝境越国,弗愁道远。”

师旷蹶然起,曰:“瞑臣请归。”王子赐之乘车四马,曰:“太师亦善御之。”师旷对曰:“御吾未之学也。”王子曰:“汝不为夫《诗》,《诗》云:‘马之刚矣,辔之柔矣,马亦不刚,辔亦不柔,志气镳镳,取予不疑。’以是御之。”师旷对曰:“瞑臣无见,为人辩也,唯耳之恃,而耳又寡闻而易穷。王子,汝将为天下宗乎?”

王子曰:“太师何汝戏我乎?自太昊以下,至于尧舜禹,未有一姓而再有天下者,夫大当时而不伐,天何可得?吾闻汝知人年之长短,告吾。”

师旷对曰:“汝声清汗,汝色赤白,火色不寿。”

王子曰:“然。吾后三年,将上宾于帝所,汝慎无言,殃将及汝。”

师旷归,未及三年,告死者至。

译文:

晋平公派大夫叔向去成周。叔向见到太子晋并与他交 谈,讲了五件事有三件事无言以对,很惭愧地退了出来。他们的交 谈没有结果。回到晋国告诉平公说:“太子晋只有十五岁,而我不能与他交 谈,请您把声就、复与两处的、田地还给周。如果不归还,等到他继位有了天下,将因此而惩处我们。”晋平公想归还两邑,大夫师旷不同意,说:“请让我盲臣去与他交 谈,若能胜过我,等我回来后再回复他。”

师旷见了太子晋,说道:“我听说王子讲的话比泰山还高,所以晚上睡不着觉,白天坐立不安,不嫌路远而来求太子一句话。”太子晋回答说:“我听说太师要来,非常高兴而又畏惧。我年纪很。小,见了您心里害怕,完全忘了我内心的想法。”师旷说:“我听说太子您,如同古代的君子,成就很大而不骄傲。我从晋国到成周来见您,行程也不感到劳累。”太子晋回答说:“古代的君子,他的行为极其谨慎。积聚粮食,放松关卡:道路上没有阻碍。老百姓喜欢他,相互搀扶从远方而来。远方人前来欢聚,视远道如同咫尺。”

师旷称赞他讲得好,又说道:“古代的君子,他的行为可堪效法。自舜以下,还有谁具有广博的道德呢?”太子晋回答说:“像舜这样的人,伟大如天。舜在自己的位子上,有利于全天下人。养育保护远方人,让远方人都能得到自己的仁爱,这就叫做‘天’。像禹这样的人,是圣人。他劳苦而不居功,以利于全天下。好施与而不好索取,凡事一定考虑是否正大,这就叫做‘圣’。像文王这样的人,他处事的大原则是爱人,具体办事讲求柔和。三分天下他占有两分,仍然敬重别人,不愿抗命,服事商朝。已经有了天下,他反而离开人世。这就叫做‘仁’。像武王这样的人,是‘义’。杀死纣王一人而有利于全天下。使异姓、同姓都各得其所,这就叫做‘义’。” :

师旷称赞他讲得好,又说道:“公开区分名号,包括异姓外邦,王、侯、君、公等等,以哪个最为尊,哪个最为上?”太子晋回答说:“人们一生来就看重男孩子,称之为‘胄子’;胄子成人 以后,能理事做官,称之为‘士’;士率领众人按时劳作,就称之为‘伯’;伯能向众人推广善事,与百姓爱憎相同,称之为‘公’;公能树立名声、养育他物,与天道共存,称之为‘侯’;侯能成就群体,称之为‘君’;君有大德,分任诸侯而敦厚守信的,叫‘予一人’;善事广达四海,叫‘天子’;达于四荒的,叫‘天王’;四方荒远都来朝见,没有人怨恨与非议,就升而为帝。”

师旷肃然起敬,又说道:“性情温 柔,厚道敏捷,不改常德,从头学起,、从下而上升为帝臣,最后才参配天子的,自古以来有谁呢?”太子晋回答说:“堂堂虞舜,光明显赫,立标准,定律令,百业兴旺,均分自然财富,百姓安宁,除了舜又有谁呢?师旷原地踏脚,说道:“好啊!好啊j,,太子晋说:“太师为何抬脚那么频繁?”师旷说:“天冷,腿脚容易抽筋,所以频频踏脚。”

太子晋说:“请进里面坐!”于是铺好座席,把瑟交 他。师旷弹奏《无射》曲,唱道:“国家真正安宁了,远方的人会来观光;研修仁义的时间长了,就会喜好音乐而不放纵。”唱完就把瑟交 给太子。太子晋弹奏《峤》曲,唱道:“为何从遥远的南方,来到遥远的北方?横穿国境,跨越邻国,而不怕路远?”师旷急忙起身说道:“盲臣我请求回去!”

太子晋赐给他一辆车四匹马,说:“太师还善于驾车吗?”师旷回答说:“驾车,我没有学过。”太子晋说:“你不是研究《诗》吗?《诗》里面说:‘马儿刚烈,缰绳就柔软;马不刚烈,缰绳就不柔软。要志气勇武,收放果断。’就用这方法驾车。”师旷回答说:“盲臣我看不见,‘与人辩论,只凭耳朵,而耳朵又少听到什么,就容易辞穷。太子,你将成为天下的宗主吗?”太子晋说:“太师,为何你戏耍我呢!从太嗥以来,一直到尧、舜、禹,还没有一姓人两度占有天下的。那树木,当伐不伐,怎么可得到呢?我还听说你知道人的年寿长短,请告诉我的寿命。”师旷回答说:“你的声音清亮而带汗味,你的脸色当是白中带红。面有红色,不长寿。”

太子晋日:“是啊。我过三年就要到上帝那里作客。你小心不要说出去。说出去要殃及到你。”

师旷回到晋国。不到三年,传告太子晋死讯的人就到了。

王佩解第六十五 题解:篇名来自首句“王者所佩在德”。王佩,即王者之佩。讲王者的道德修养。

王者所佩在德,德在利民,民在顺上。合为在因时,应事则易成。谋成在周,长有功在力多。昌大在自克,不过在数惩。不困在豫慎,见祸在未形。除害在能断,安民在知过,用兵在知时,胜大患在合人心。殃毒在信疑,孽子在听内,化行在知和,施舍在平心。不幸在不闻其过,福在受谏,基在爱民,固在亲贤。祸福在所密,利害在所近,存亡在所用,离合在出命。尊在慎,威安在恭己,危亡在不知时。见善而怠,时至而疑,亡正处邪,弗能居此,得失之方也,不可不察。

译文:

君王佩带的应该是德。佩德在于利民,利民才能使民顺从主上。

当做的事要抓住时机,顺应事理就容易办成。计谋的成功在于考虑得全面而长远,功绩大在于协同用力。昌盛强大在于克制自我,不犯过失在于多次警戒。不受困穷,在于预先谨慎,发现祸害要在未产生之前。消除祸害在于能够果断,安定百姓在于知过就改。用兵打仗在于掌握时机,战胜大祸在于迎合人心。受害遭殃在于轻信可疑之言,使嫡子遭孽是听了嬖妾的话。教化的推行在于懂得不用粗暴,施惠赦罪在于心地平正。遭遇不幸,在于不知自己的过错,得到幸福,在于能接受劝谏。为政的根本在于爱民,地位稳固在于亲近贤臣。遭祸还是得福,在于与谁亲密;得利还是受害在于与谁亲近。生存还是灭亡,在于任用什么样的人;人心的向背在于发布什么样的命令。受人尊重在于慎施威力,保持安定在于对人谦恭,遭受危亡在于不明天时。 “见善事而懈怠不做,时机到了而犹疑不决,舍弃正大而处于邪道,这样就不能安居了。 这些,是得与失的技巧,不可不仔细观察。

殷祝解第六十六 题解:殷,殷商。祝,祝愿。殷祝,就殷商之事所发的祝愿。殷商之事,指汤放桀而就君位的事。此篇在于告诫周天子,愿其在位久长。即“陈古以刺今”。

汤将放桀于中野,士民闻汤在野,皆委货扶老携幼奔,国中虚。桀请汤曰:“国所以为国者,以有家;家所以为家者,以有人也。今国无家无人矣,君有人,请致国君之有也。”

汤曰:“否。昔大帝作道,明教士民。今君王灭道残政,士民惑矣,吾为王明之。”士民复致于桀,曰:“以薄之居,济民之贱,何必君更?”桀与其属五百人南徙千里,止于不齐,民往奔汤于中野。桀复请汤,言:“君之有也。”汤曰:“否。无为君王明之,士民复重请之。”桀与其属五百人徙于鲁,鲁士民复奔汤。

桀又曰:“国君之有也,吾则外。人有言,彼以吾道是邪,我将为之。”汤曰:“此君王之士也,君王之民也,委之何?”汤不能止桀。汤曰:“欲从者,从君。”桀与其属五百人去居南巢。

汤放桀,而复薄三千诸侯大会,汤退,,再拜,从诸侯之位。汤曰:“此太子位,有道者可以处之,天下非一家之有也,有道者之有也。故天下者,唯有道者理之,唯有道者纪之,唯有道者宜久处之。”

汤以此让,三千诸侯莫敢即位,然后汤即天子之位。与诸侯誓曰:“陰胜陽即谓之变,而天弗施。雌胜雄即谓之乱,而人弗行。”故诸侯之治,政在诸侯之大夫,治与从。

译文:

商汤放桀以前,住在郊野之中。夏桀的士民百姓听说汤在郊野,纷纷丢弃财物,扶老携幼投奔他,夏桀都城变得空虚无人。夏桀请求商汤说:“国之所以是国,因为有家;家之所以是家,因为有人。现今我国中无家,家中无人了。您有了人,让我把国交 给您,归您所有啊。商汤说:“不!从前大帝禹制定大法,公开教化士民百姓。今君王毁灭大法,伤害国政,士民百姓迷惑了。我替君王开导他们。”士民百姓只好又回到夏桀那里,说道:“我们以亳地的汤为君王,补充那里百姓的不足,何必又调换桀为君王呢!’’

夏桀与其下属五百人向南迁徙一千里,停在不齐。不齐的士民百姓又奔往商汤居住的郊野之中。桀又请求商汤,说:“国家归您有啊!”汤说:“不。我替君王开导他们。”齐地士民听从商汤回到齐地,再次请求夏桀让国给商汤。

夏桀与其下属五百人迁移到鲁,鲁地士民百姓又投奔商汤。夏桀又向商汤请求说:“国家归您有啊!百姓视我是外人。有人说,“只有他们认为我的道理对,我才能继续干。”商汤说:“这些都是君王的士民,君王的百姓,抛弃他们干什么?”

商汤最终不能帮助夏桀停下来。汤说:“想随君王的随君王!”夏桀与其下属五百人就离开了鲁,住在南巢这个地方。

汤放逐夏桀以后回到亳都,约集三千诸侯大聚会。汤取来天子的印玺,放在天子座位的左边。商汤退下,两拜行礼,然后到诸侯的位次上。商汤说:“这是天子的位置,有道的人可以坐上去。天下,不是一家独有的,而是有道的人所有的。所以,天下只有有道者治理它,只有有道者经纪它,只有有道者应该长久占有它。”汤因此多次推让,三千诸侯没有谁敢去即位,然后商汤才坐到天子的位置上。还与众诸侯相约束说:“陰胜陽,就叫做变,一变上天就不佑助;雌胜雄就叫做乱,一乱人们就不依从。所以诸侯治理国政,在于他的大夫的受治与顺从。”

周祝解第六十七 题解:周祝,为周人发的祝愿,含警诫之意。通篇为政治说教,突出一个“道”字。开篇之后,多用歌韵体。

曰:维哉其时,告汝□□道,恐为深灾,欢哉,民乎,朕则生汝,朕则刑汝。朕则经汝,朕则亡汝,朕则寿汝,朕则名汝。故曰:文之美而以身剥,自谓智也者,故不足。角之美,杀其牛,荣华之言,后有茅。凡彼济者,必不怠。观彼圣人,必趣时。石有玉伤其山,万民之患在□言及。时之行也,勤以徙,辟召道者,福为祸。时之从也,勤以行,不知道者以福亡。故曰:费豕必烹,甘泉必竭,直木必伐。

地出物而圣人是时,鸡鸣而人为时,观彼万物,且何为求?故他有时,人以为正;地出利,而民是争。人出谋,圣人是经,陈五刑,民乃敬。教之以礼,民不争,被之以刑,民始听。因其能,民乃静。故狐有牙而不敢以噬,豲有蚤而不敢以撅。势居小者,不能为大。特欲正中,不贪其害。凡势道者,不可以不大。故木之伐也,而木为斧贼,难之起,自近者。二人同术,谁昭谁暝;二虎同穴,谁死谁生。故虎之猛也,而陷于获;人之智也,而陷于诈。曰之美也,解其柯;柯之美也,离其枝;枝之美也,拔其本。俨矢将至,不可以无盾。

故泽有兽而焚其草木,大威将至,不可为巧。焚其草木则无种,大威将至,不可以为勇。故天之生也,固有度;国家之患,离之以故。地之生也,国有植,国家之患,离之以谋。故时之还也,无私貌;日之出也,无私照。时之行也,顺至无逆。为天下者,用大略。火之燀也,固定上。为天下者,用牧。水之流也,固走下。不善,故有桴。故福之起也,恶别之;祸之起也,恶别之。

故平国若之何?须国覆国事国孤国屠,皆若之何?故日之中也,仄月之望也。食威之失也,陰食陽。善为国者,使之有行。是彼万物,必有常。国君而无道,以微亡。故天为盖,地为轸。善用道者,终无尽。地为轸,天为盖,善用道者,终无害。天地之间,有沧热,善用道者,终不竭。陈彼五行,必有胜,天之所覆,尽可称。故万物之所生也,性于从;万物之所反也,性于同。故恶姑幽,恶姑明,恶姑陰陽,恶姑短长,恶姑刚柔。

故海之大也,而鱼何为可得?山之深也,虎豹貔貅何为可服?人智之邃也,奚何为可测?跂动哕息,而奚为可牧?玉石之坚也,奚可刻?陰陽之号也,孰使之?牝牡之合也,孰交 之?君子不察,福不来。故忌而不得,是生事;故欲而不得,是生诈。欲伐而不得,深斧柯;欲鸟而不得,生网罗;欲彼天下,是生为。维彼幽心,是生包;维彼大心,是生雄;维彼忌心,是生胜。

故天为高,地为下,察汝躬,奚为喜怒。天为古,地为久,察彼万物,名于始。左名左,右名右。视彼万物,数为纪。纪之行也,利而无方,行而无止,以观人情。利有等维,彼大道成而弗改,用彼大道知其极,加诸事,则万物服。用其则必有群,加诸物则为之君,举其修则有理,加诸物则为天子。

译文:

说道:想一想啊!把这个意思告诉你们:不明道理,恐怕要灾难及身。

百姓们,欢呼吧!我能使你们生,我能使你们受刑,我能治理你们,我能使你们财富多,我能叫你们死,我能使你们长寿,我能使你们成名。 所以说:毛皮漂亮,就会从身上剥下来;认为自己聪明的本来就很欠缺。牛角漂亮,就会杀那头牛,花言巧语最后会招致污秽。凡是那些渡河的,一定不敢懈怠;看那些圣人,一定是善于抓住时机。岩石中有玉,就会损伤山体;众人的祸患,本来就在胡 言乱语。时间的运行,在于不停地移动;不懂道理的人,福也会变为祸。时间一时接一时,在于不停地运作;不懂道理的人,会因福而死亡。

所以说:肥猪一定遭烹煮,甘泉一定被喝干,端直的的树木一定遭砍伐。土地生万物,人人追求它,雄鸣按时叫,人们用它报时。看那些万物,生出来于什么呢?因此,天有时辰,人们用来作纪时的标准;土地产生财物,百姓就争夺它。人出智谋,圣人就治理它。设置五种刑法,百姓才会顺从。用礼义教化,百姓就不会争夺;加之以刑法,百姓才会听命。利用他们的才干,百姓才会服从。所以,狐狸有牙齿却不敢用来咬人;豪猪有爪子却不敢用来抓人:处于力小不能办大事。处事中正,不会受害。凡是有德的人,不能认为不高大。所以,树木遭砍伐,用的是木头做的斧柄;杀身之祸是从自己身边引来的。

两个人技巧相同,谁将显达谁将埋没?两只老虎同穴;哪只死哪只活?所以,老虎虽然凶猛却陷入机关,人虽然聪明却陷于诈骗。叶子漂亮,会分解主干;主干漂亮,会使枝节分离;枝节漂亮,会拔出它的根。飞箭将要射来,不能没有盾牌。所以,沼泽里有野兽就会焚烧草木;巨大威胁将要到来,就不能施用小巧。烧掉草木,草木就没有种子。巨大威胁将要到来,不可能施展勇力。

所以,自然的生息本来就有法度,国家的祸患、蒙难都有缘故;土地的生长本来就与种植有关,国家的祸患、蒙难是因为智谋。所以,时间的周转对人都一样,太陽出来陽光普照;时间的运行,只向前不向后,治理天下的讲究简要。火的燃烧本来就火势向上,治理天下的用放牧之法;水的流动原本是往下,不好的人所以就用罚。所以,福的产生从何处辨别?祸的产生又从何处辨别?承平安定的国家该如何办?倾危之国、覆灭之国、多事之国、孤立之国、受宰割之国,都该怎么办呢?

所以,太陽到中天就偏斜,月亮圆了就亏缺,威严一失大臣凌驾君之上。善于治国的,要使百姓有生路。看那些万物一定有常规,国君无道会逐渐败亡。

所以,天如车盖,地如车轸,善于用道的始终不穷尽。地当车轸,天当车盖,善于用道的始终无祸害。天地之间有寒有热,善于用道的始终不枯竭。推出那五行一定相生相胜,天下的万物都尽称其名。所以,万物相生其性相从,万物相反其性相同。

所以,哪里幽暗,哪里明亮?哪里陰、哪里陽?哪里短、哪里长?哪里柔、哪里刚?所以,海很大,而鱼为什么还能得到?山林很深,虎豹貔貅为什么还能捕获?人的智慧那样深邃,为什么还能揣测?用蹄子行走、用嘴呼吸的鸟兽为什么还可牧养?玉石那样坚硬,为什么还可雕刻?陰陽的名号是谁命名的?雌雄的结合是谁让他们交 配的。所有这些,君子不加审察,福分就不会到来。

所以,嫉妒而不能得,就产生事端;贪心而不如愿,就产生欺诈。想砍树又砍不了,就生出斧子;想那个鸟又得不到,就出现网罗;欲得那个天下,就生出了取天下的办法。只有那幽暗的心才生出陰谋,只有男黔伟大的心才产生雄杰之人,只有那嫉妒之心才生出胜于人的想法。

所以,天在高处,地在下面,审视你自己为何喜、为何怒?天算是古远,地算是久长,审视那万物的名称一开始就有。在左叫左,在右叫右,看那万物都有定数作为纲纪。纲纪的变化,既自然又无定准,而且变化不停。用以观察人情,自然而有等次。只有那天地之道,形成而不可改变。利用那天地之道,掌握它的根本要害,用来处事就会万事顺心。利用它的准则,就一定会团 聚人群,用来处理人事就能成为人君。举用它的条例,就会有条理;用来处理人事,就能成为天子。

武纪解第六十八 题解:武,武事。纪:纲纪。此篇类似兵书,讲用武的大法。

币帛之间,有巧言令色,事不成。车甲之间,有巧言令色,事不捷。克□事而有武色,必失其德。临权而疑,必离其灾。□□不捷,智不可□,□于不足,并于不几,则始而施,几而弗免,无功。

国有三守,卑辞重币以服之,弱国之守也;伐服不祥,伐战危,伐险难,故善反而者不伐三守。伐国有六时、五动、四顺,间其疏薄其疑,推其危扶其弱,乘其衰,暴其约,此谓六时。扶之而不让,振之而不动,是之而不服,暴之而不革,威之而不恐,未可伐也,此谓五动。立之害,毁之利,克之易,并之能,以时伐之,此谓四顺。立之不害,毁之不利,唯克之易,并之不能,可伐也。立之害,毁之未利,克之难,并之不能,可动也。静以待众,力不与争,权弗果据,德不肆国,若是,而可毁也。地荒而不振,得衰而氏与,无苦而危矣,求之以其道,□□无不得,为之以其事,而时无不成。有利备无患,事时至而不迎,大禄乃迁。延之不道,行事乃困,不作小□,动大殃。

谋有不足者三:仁废,则文谋不足;勇废,武谋不足;备废,则事谋不足。国有本有干,有权有伦。质有枢体,土地本也,人民干也,敌国侔交 权也。政教顺,成伦质也。君臣和,□枢体也。土地未削,人民未散,国权未倾,伦质未移,虽有昏乱之君,国未亡也。国有几失,居之不可阻,体之小也。不果邻家,难复饰也。封疆侵凌,难复振也。服国从失,难复扶也。大国之无养,小国之畏事,不可以本权,失□家之交 ,不可以枉绳。失邻家之交 ,不据直以约,不亏体以陰,不可虞而夺也,不可策而服也,不可亲而侵也,不可摩而测也,不可求而循也。

施度于体,不虑费事;利于国,不计劳。失德丧服于邻家,则不顾难矣。交 体侵凌,则不顾权矣。封疆不时得其所,无为养民矣。合同不得其位,无畏患矣。百姓屈急,无藏蓄矣。挤社稷、失宗庙、离坟墓、困鬼神、残宗族,无为爱死矣。卑辞而不听,□财而无枝,计战而□足,近告而无顾,告过而不悔,请服而不得,然后绝好于闭门,循险近,说外援以天命,无为是定亡矣。

凡有事君民,守社稷宗庙,而先衰亡者,皆失礼也。大事不法,弗可作;法而不时,弗可行;说而失礼,弗可长;得礼而无备,弗可成;举物不备,而欲□大功于天下者,未之有也。势不求周流,举而不几其成,亡。薄其事而求厚其功,亡。内无文,道外无武,迹往不复,来者有悔,而求合者,亡。不难不费,而致大功,古今未有。

据名而不辱,应行而不困,唯礼;得之而无逆,复之而无咎,唯敬;成事而不难,序功而不费,唯时;劳而有成,费而不亡,唯当;施而不拂,成而有权,久之而能□,唯义。不知所取之量,不知所施之度,不知动静之时,不知吉凶之事,不知困达之谋,疑此五者,未可以动大事。恃名不久,恃功不立,虚愿不至,妄为不祥。太上敬而服,其次欲而得,其次夺而得,其次争而克,其下动而上资其力。凡建国君民,内事文而和。外事武而义,其形慎而杀,其政直而公,本之以礼,动之以时,正之以度,师之以法,成之以仁。此之道也。

译文:

外事聘问只有好听言辞和谄媚神态,办事就不会成功。军事行动只有好听言辞和谄媚神态,战事就不能取胜。取胜之后行事有强力之态,一定失掉道义。面临机遇而迟疑不决,一定遭受灾祸。战事虽然不能取胜,智谋却不能失掉。事情还不显明就作谋画,在出现小朕兆前就想到它,那么一开始就会顺利。有了朕兆而不能处理,就不会成功。

国家有三种不同的防守法:以卑躬言辞和厚重财物表示服从,这是弱国的防守;修整武备以待作战,是势力均等国家的防守;利用山川的险峻再加固,是僻远国家的防守。讨伐服从的弱国不吉利,讨伐待战的国家很危险,讨伐险守的国家很艰难。所以,善于征讨的不讨伐这三种防守之国。

讨伐他国,有“六时”、“五动”、“四顺”。离间与他疏远的,紧逼他的犹豫不决,加助他的危难,紧随他的弱势,趁借他的衰败,突击他的贫困,这就叫“六时”。扶助他而不谦让,震惊他而不动摇,数落他而不服气,突击他而不慌乱,就不可讨伐,这叫“五动”。让他立世有害,毁掉他有利,攻下他容易,吞并他可行,就按时讨伐,这叫做“四顺”。

让他立世没有害处,毁掉他于己不利,只是攻下他容易,吞并他又不能,可以讨伐吗?让他立世有害,毁掉他于己不利,攻下他很难,吞并他又不行,可以行动吗?静观以聚众,保存实力不与人争斗,权势不加使用,行为给以约束,像这样的,可以毁掉吗?土地荒芜却不奋力改变,道德衰落又失掉同盟,即使没有刀兵之苦也很危险啊。

用正大的方法求取,求取一定能得;办理该办的事;事情有办不成的。有好的防备,就没有祸事。机会来了你却不利用,大福就远去了。使用不正大的方法,办事就困难。一点考虑都没有,一动就必有大灾难。谋画不充分的有三种:仁爱废弃,文谋就不 充分;勇力废弃,武谋就不充分;预备工作废弃,事谋就不充分。

国家有根本、有主干、有法码、有伦理、有枢机。土地,是根本;人民,是主干;均势之国平等交往,是法码;治国教化和顺而成功,是伦理;君臣和睦一心,是枢体。如果土地没有减少人民没有离散,国政没有倾危,伦理没有改变,即使有昏乱的国君,国家也不会亡。 国家近乎于失败,治理就不可不决断,因为国体弱小啊。与邻国相抗,难于再修友好。疆界遭侵凌,难于再振救。顺服的国家一旦放失,难于再来依附。大国不庇护小国,小国就怕再事奉你。不能因本与权之争失掉与邻国的友好,也不能因曲与直之争失掉与邻国的友好。不能有理而认屈,不能因交 媾而伤身。不能用欺诈去夺取,不能靠鞭打让人顺从,不能套近乎去侵凌,不能用近逼去探测,不能责求又责求。

用财于国家,只要适度就不考虑多少。事情有利国家,就不计算劳作。对邻国失掉恩德或丧失服事,邻国就不关心你的危难了。相互侵凌,就不想到平衡了。疆土内没有居所,不能养育百姓。大臣得不到官位,就不敬畏灾祸了。老百姓穷困,就没有积蓄了。国家毁了,宗庙丢了,远离祖坟,不祭鬼神,宗族四散,也就无法顾生死了。

使用卑谦的言辞而大国不听,想送财礼又不能支持,考虑打仗却兵力不足,就近求告却不予理会,承认过错又不让悔改,请求臣服也不能实现,然后才绝交 ,封关,利用天险,就近游说以求外援,等待天命,别无作为:这样一定灭亡。

凡有危难,君民共守社稷宗庙,而首先衰亡的,都是因为失礼。兵戎之事不依法度就不能用兵,依法度而不合时宜也行不通,虽合时宜而失礼不可能久长,得礼而没有准备也不会成功。办大事不作准备而想建大功于天下的,还没有这样的人。

事势不求全责备,办事不指望成功的,灭亡。轻视其事而又希求大功的,灭亡。对内无文德,对外没有武功,仁人勇士去而不再来的,灭亡。知道搞错了才要求讲和的,灭亡。不受艰难又不费力而得到大功的,古往今来还没有过。

享有名声而不受辱没,顺事而行不受困扰,只有知礼的人。得到它而不拒绝,失掉它也不责怪,只有知敬的人。办成事情而受不艰难,不断建功而不费力,只有知时的人。劳动而有成果,耗费而不白丢,只有那作得恰当的人。施舍而不停止,成功而有权变,长久而能平安,只有知义的人。

不知道该取的分量,不知道该采用的法度,不知道动静的时机,不知道事情的吉凶,不知道计谋的顺与不顺:疑惑于此五件事,就不可举大事。

依靠名气便不能长久,依赖功劳便不能处世。空想不能实现,胡 为不会吉利。最上一等是尊敬人而让人顺服,其次是想得就得到,其次是夺取而得到,其次是相争而取胜,最下一等是举事而借助上国的武力。

凡是建国治民,内政要用文德而平和,外事讲武力要用得恰当。刑法要缜密而威严,政令要正直而公道。以礼义为根本,按时节而行动,用法度作标准,用律令为榜样,用仁义去成事,说的就是这建国治民。

铨法解第六十九 题解:铨,通诠,就也。讲三不远,三不近,三不畜,都是就人之法。

有三不远,有三不近,有三不畜。敬谋、祗德、亲同,三不远也。听谗自乱、听谀自欺,近憝自恶,三不近也。有如忠言竭,亲以为信;有如同好,以谋易寇;有如同恶,合计掬虑,虑泄事败;是谓好害,三不畜也。 译文:

有所谓三不远,三不近,三不畜。

尊重有智谋的人,敬慕有道德的人,亲近志同道合的人:这三种人不得疏远。

听信谗言迷乱了自己,听从恭维欺骗了自己,接近邪恶使自己变恶:这三种人不得亲近。

好像是忠言,败坏亲近者以取信于你;好像是与你同好,耍陰谋他代替了寇仇;好像与你同恶,顺随你的计谋分散你的思想,你的想法泄漏,事情就会失败,这就叫巧妙地害人:这三种人不得蓄养。

器服解第七十 题解:器;指明器。服,指服饰。此篇记天子陪葬物的种类及数量。文字脱误较多。 明器因外,有三疲二用。器服:数犊四棓禁丰一<角豪>天韦独食器甒迤膏侯屑侯乐铋枼参冠 一竿,皆素。独二丸弇焚菜脍五,昔纁里桃枝素独蒲箪席,皆素。斧独巾玄缋緌缟冠、素纰、玄冠、组武、缨象、□□、瑱絺、绅带、象玦、硃极、韦素,独簟、籥 捍、次车、羔冒、□纯、载枉线丧勤焚缨一给器,因名有三:几玄菌纁里桃枝独蒲席,皆素,布独巾,玄象玄纯。 译文: 陪葬的明器,放在布垫之外,三成有二成是摆设。 用器是:有服饰的几只木匣;禁一只,杯、丰四只,觞一只;还有弓矢、弓袋。 食器是魉,盛放膏脂干粮和豆屑干粮。 乐器是:琴:瑟各三架,笙一把,竽一杆,都用素布包盖着。 两个有盖的罐罐装干菜,五个罐罐装鱼片和干肉。 浅红色背里的桃枝竹席,外有素布袋子。簟竹席、蒲草席都是外有素布袋子还系有黼巾。 黑色冠有彩带,生绢冠是素边。黑色冠还是红卷红带。象牙冠饰彩绘耳填,细葛布绅带。象牙射块,皮质红射极,都有白韦袋子。这些器物都收入圆形竹筐内上锁。 副车是羔皮车盖,虎皮车缘,装载枉线。浅黄色马勒,繁缨一只。 用于休息之器是:坐垫之外有三张几案,黑色坐垫,浅红色背里的桃枝竹席以及蒲草席都是外有素布袋子,还系有布巾,绘有黑色图象,黑色镶边。